智慧之光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智慧之光"

Transcription

1 智慧之光 帕奥尊者 Pak-Auk Sayadaw 缅甸帕奥禅师讲解 弟子合译

2 真正的佛法没有世人所谓的精彩 ; 深奥的佛法, 对于耽乐世俗的人来说是很沉闷 枯燥无味的 佛法向世人揭露了生死轮回的真面目 没有迷人的恋情 没有可爱的子女 没有骄人的虚名等等, 只有毫无意义 无常 苦 无我的五蕴 唯有那些觉得生命没有意义的人, 在走投无路 死路一条 ( 一条杀死贪 瞋 痴之路 ) 的情况之下, 逼不得已地研修这种佛法 如果要勉强这种人说生命还有意义, 我想他们会说 : 生命的唯一意义便是 : 致力于永远断除毫无意义的生命 让我们遵循佛陀着所教的恒古正法, 致力于舍弃对五蕴的爱欲, 以达到苦息的寂灭 涅槃 帕奥智慧之光 ( 第三版 : 增订版 ) 作者 : 帕奥禅师版权 :2003. 帕奥禅师 只要不增添删减, 任何人皆可重印 倡印者 : 钟贵发 陈丽湄我俩夫妇谨以此法施之功德与我们的父母 师长 亲友 各位读者及其它一切众生分享 愿大家随喜之善业成为大家早日证悟涅槃的助缘 目录 帕奥禅师序 帕奥禅师简介 三版序 第一章 : 对禅修的常见误解 第二章 : 什么是智慧之光 第三章 : 从安般念至色 无色禅 第四章 : 从安般念至观禅 第五章 : 安般念的功德 第六章 : 四护卫禅 第七章 : 四界分别观 第八章 : 色业处的基本理论 第九章 : 色业处 第十章 : 名业处 第十一章 : 缘起第五法 第十二章 : 缘起第一法 第十三章 : 四种缘起教法 第十四章 : 相 作用 现起 近因 第十五章 : 道非道智见清净义释 第十六章 : 行道智见清净义释 第十七章 : 道智与果定 初编后语 明细目录 帕奥禅师序帕奥禅师简介三版序第一章 : 对禅修的常见误解正定是否是禅修的必要条件心清净之剎那定修观禅时的剎那定应观所有三相把堕入有分误为证悟涅槃第二章 : 什么是智慧之光 南传经典 -- 帕奥禅师 -- 智慧之光 -- 2

3 第三章 : 从安般念至色 无色禅两种入门法平衡五根平衡七觉支身至念十遍处一 白遍二 褐遍三 黄遍四 赤遍五 地遍六 水遍七 火遍八 风遍九 光明遍十 虚空遍无色禅最后的劝修第四章 : 从安般念至观禅第五章 : 安般念的功德一 寂静与殊胜二 不杂三 乐住四 已生恶法令速灭及寂止第六章 : 四护卫禅一 慈心观以个人为对象的慈心禅那对你讨厌的人修习慈心观破除界限无制限与有制限遍满慈二 佛随念三 不净观四 死随念结语第七章 : 四界分别观四界分别观入门平衡诸界十种培育定力的方法朝向近行定第八章 : 色业处的基本理论修观禅时必须观照之诸法二十八种色法色法的本质色法的三种密集第九章 : 色业处如何辨识色聚中的四界色 香 味 食素 命根 性根 心色如何辨识五净色 南传经典 -- 帕奥禅师 -- 智慧之光 -- 3

4 如何辨识心生色如何辨识时节生色辨识食生色的方法四界分别观 ( 详尽法 : 四十二身分 ) 九种业生色聚八种心生色聚四种时节生色聚两种食生色聚三种声音如何辨识四个相色观诸色法为 色 的时刻再简要地说明第十章 : 名业处纯观行者应注意的事项只观世间名法六识六种法所缘辨识六门心路过程彼所缘五十二心所七遍一切心心所六杂心所寻 思与作意之间的分别十四不善心所四个遍一切不善心心所三个贪因心所四个瞋因心所两个有行心所一个痴因心所二十五个美心所十九个遍一切美心心所三个离心所两个无量心所一个慧根心所应先辨识的名法六组的定义四随观始于辨识受 识或触再辨识色法同时辨识两门及所缘如何破除四种名密集果报如此, 速行则可改变信慧组名如何辨识禅那名法如何辨识意门善速行心路过程如何辨识五门善速行心路过程法所缘组 善组正语 南传经典 -- 帕奥禅师 -- 智慧之光 -- 4

5 正业正命悲喜彼所缘 信 慧佛随念死随念十个结的生起辨识取概念为所缘的不善名法的方法辨识取究竟色为所缘的不善名法的方法辨识色所缘组不善名法的方法声所缘 香所缘 味所缘及触所缘四组辨识名法整体为 名法 分别名色法名色差别法威仪路明觉如何辨识行住坐卧之中的色法如何辨识行住坐卧之中的五蕴法外观之法前进至下一个阶段这是培育四念处的修行第十一章 : 缘起第五法三世间遍知一 所知遍知二 度遍知三 断遍知三出世间遍知随觉知与通达知第五法的摘要集谛 无碍解道 的教示行与业有推理与亲自体验体证缘摄受智神通与观禅追寻因的方法五种缘起教法把心 ( 即智 ) 导向过去烦恼轮转及业轮转若色相出现朝向过去世的临终时期善意公主在过去所发的愿一位禅修者的例子另一个列子烦恼轮转里有三业轮转里有什么缘摄受的阶段改变目标 南传经典 -- 帕奥禅师 -- 智慧之光 -- 5

6 辨明因果应预先注意的要点四名蕴一 一性理三或四人断见与常见二 异性理三 不作为理自性定法四 如法性理定论要点组成五蕴结生五蕴意门转向五蕴欲贪有速行的五蕴有分五蕴色所缘组 : 五门转向五蕴色所缘组 : 眼识五蕴色所组缘 : 领受五蕴色所缘组 : 推度五蕴色所缘组 : 确定五蕴速行之基因作意色所缘组 : 速行五蕴 ( 善组 ) 色所缘组 : 彼所缘五蕴取色所缘为目标的意门心路过程色所缘组 : 不善组色所缘组 :( 贪见组 ) 速行五蕴声所缘组香所缘组味所缘组触所缘组法所缘组 : 善组 ( 目标 = 眼净色 ) 法所缘组 : 善组 ( 目标 = 白骨 ) 法所缘组 : 目标 = 色法局部外观和朝向更远的过去与未来世行与明的 种子 关于有分体证所知遍知第十二章 : 缘起第一法 缘起分别 经分别教法十二缘起支三时三连结四摄类二十法应预先知道的辨别法 南传经典 -- 帕奥禅师 -- 智慧之光 -- 6

7 缘摄受智阶段思惟智与初期的生灭随观智阶段成熟的生灭随观智阶段坏灭随观智阶段各自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 (A) 由于名生起, 意处生起 (B) 由于名生起, 处色生起 (C) 由于色生起, 处色生起 (D) 由于色生起, 意处生起 (E) 由于名色生起, 意处生起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愁 悲 苦 忧 恼第十三章 : 四种缘起教法二 随顺缘起第二法三 逆缘起第一法四 逆缘起第二法四食始于果报轮转四食的辨别法始于业轮转四食的辨别法记载中的另一个辨别法第十四章 : 相 作用 现起 近因色蕴品 : 二十八色识蕴品受蕴品想蕴品行蕴品通一切心心所六杂心所十四不善心所二十五美心所缘起品第十五章 : 道非道智见清净义释思惟智聚思惟或理法观观智的目标 ( 所缘 ) 应遵照的规则三相无我之光 南传经典 -- 帕奥禅师 -- 智慧之光 -- 7

8 聚思惟观法与各别法观法缘起法观智与神通始于易观者修习观禅视为名色灭尽以观照较喜欢的相为主五蕴法也同时观照色法过去 现在 未来粗细 ; 劣胜 ; 远近不净观有识不净观充满虫的身体究竟色的不净相无识不净观 = 观死尸之不净缘起支四十种思惟法无常相有十苦相有廿五无我相有五无常 苦 无我的基因理法观的二百种思惟慧可成就七色观法一 取舍色观法二 依年龄增长而消灭之色观法三 食所成色观法四 时节所成色观法五 业生色观法六 心等起色观法七 法性色观法七非色观法一 聚观法二 双观法三 剎那观法四 次第观法五 除见观法六 去慢观法七 破欲观法生灭随观智名色法与五蕴法两者过去 未来 现在 内 外生灭随观智的详尽修法一 随观集法二 随观灭法三 随观集灭法缘起第一法随观集法 南传经典 -- 帕奥禅师 -- 智慧之光 -- 8

9 随观灭法随观集灭法生灭观的进展十种观的随烦恼第十六章 : 行道智见清净义释四随观威仪路与明觉坏灭随观智朝向坏灭随观智色聚消失也观照修观的观智一些观法的例子观坏灭之力量可以观照任何自己所喜欢之法为主朝向智见清净从行舍智到圣道必须以大念修行之道从坏灭随观智至行舍智第十七章 : 道智与果定初编后语 南传经典 -- 帕奥禅师 -- 智慧之光 -- 9

10 帕奥禅师序 诸比丘, 由于不能彻知四圣谛, 你我长久以来皆迷失于生死轮回之中 ( S.56.21: 相应部? 边际村经 ) 诸比丘, 有如一枝被抛上空中的棍子, 当掉下来时, 有时头部先着地, 有时中间先着地, 有时尾端先着地 同样地, 被无明蒙蔽及被渴爱所束缚的有情, 从一界去至另一界, 迷失在生死轮回里 其因何在? 诸比丘, 这是因为没有知见四圣谛的缘故 ( S.56.33: 相应部? 杖经 ) 诸比丘, 若人的衣服或头着火, 他应怎么办? 尊者, 若人的衣服或头着火, 为了熄灭火, 他必须具备极强的欲 精进 奋斗 勤勉 不退缩 正念及明觉 诸比丘, 别说只是衣服或头着火, 为了如实知见自己还未知见的四圣谛, 他更需具备极强的欲 精进 奋斗 勤勉 不退缩 正念及明觉 ( S.56.34: 相应部? 衣经 ) 诸比丘, 若在人寿一百岁时, 确实有人活到一百岁, 而另有一人对他说 : 善者, 来吧! 他们将在一百年里的每一天早上折磨你, 用鎗刺你一百下 ; 在一百年里的每一天中午折磨你, 用鎗刺你一百下 ; 在一百年里的每一天晚上折磨你, 用鎗刺你一百下 如此, 他们将在一百年里每天以鎗刺你三百下, 而在如此被折磨一百年后, 你将会透彻知见自己还未知见的四圣谛 诸比丘, 为了自己的福利, 他实应甘愿承受这些折磨 其因何在? 诸比丘, 这是因为自久远以来无可计数的生死轮回中, 实在找不到被鎗刺 刀割 斧砍的起点 诸比丘, 我没说必须经历如此的身心痛苦才能知见四圣谛, 反之, 我说可以身心愉悦地知见四圣谛 什么是四圣谛?( 那即是 :) 苦谛 集谛 ( 苦之因 ) 灭谛( 苦的止息 ) 道谛( 趣向灭苦之道 ) 如是, 诸比丘, 应致力于知见此苦, 应致力于知见此苦之因, 应致力于知见此苦的止息, 应致力于知见趣向灭苦之道 ( S.56.35: 相应部? 百鎗经 ) 依据佛陀于上述经典中的教示, 愿一切善者精勤 正确地体证四圣谛, 以便能够脱离生死苦海 缅甸帕奥禅师简介 缅甸帕奥禅师 (Pa-Auk Sayadaw), 法名阿钦纳 (aci??a, 意为 惯行 ), 一九三四年出生于缅甸中南部兴达塔镇 (Hinthada Township) 雷钟 (Leigh Jhyaung) 村庄 一九四三年 ( 九岁 ) 于同村的萨林寺 (Sa Lin Monastery) 依止乌. 叟衲 (U Sona) 长老披剃出家受沙弥戒 一九五四年 ( 二十岁 ) 在兴达塔镇内的耶吉寺 (Ye Gyi Monastery) 依乌. 班尼亚 (U Pa à) 长老受比丘戒 一九五六年 ( 二十三岁 ) 参加僧伽会考, 取得 Dhammàcariya( 法师 ) 的资格 一九六四年 ( 三十岁 ) 起曾跟随数位当代长老学习四界分别观 出入息念 观禅等业处多年 随后于塔东镇 (Thaton) 尼明达拉山 (Nemindara Hill) 达温居 (Tawaing Gyi) 森林 召特隆山 (Kyauk Talon ) 乐心寺 (Citta Sukha Monastery), 以及叶镇 (Ye Township) 附近的阿馨丛林寺 (Ahsin Tawya) 等, 渡过十余年的潜修时光, 兼习头陀行 (dhuta?ga) 在这期间, 依据巴利圣典及其相关注疏, 深入研究禅修理论以配合止观实践 一九八一年 ( 四十七岁 ) 应乌. 阿伽尼亚 (U Agga a) 长老之邀接任帕奥禅林住持, 开始教授内部住众禅修 因其教法殊胜, 目前依止学众已增至数百人, 其中不乏来自世界各国之僧伽及爱好禅修人士 现于缅甸国内, 除了毛淡棉帕奥禅林本部之外, 于首都仰光 北缅曼德里及东枝等市亦设有分部 所授禅法乃依据 清净道论 中三学 七清净及十六观智之次第, 强调禅修者应以 戒清净 为定 慧二增上学之基础 因人之根器与需要, 一般由 安那般那念 ( 出入息念 ) 或 四界分别观 入门, 遍修入禅业处, 例如 : 三十二身分 白骨观 十遍 四护卫禅 ( 慈心观 佛随念 不净观及死随念 ) 四无色禅, 得色 无色界八定之后, 进而转修色业处 名业处 缘起 诸究竟法之 相 作用 现起与近因 及观禅 ( 毗婆舍那 ) 禅师更于教学之余, 以八年时间完成五本共约三千六百页之巨着 趣向涅槃之道 (Nibbànagà min?pa?ipadà), 其内容为 : 南传经典 -- 帕奥禅师 -- 智慧之光 -- 10

11 一 出入息念 与 色业处 二 名业处 三 缘起 四 相 作用 现起与近因 五 观禅 ( 附 止禅 ) 禅师于一九九六年受到缅甸政府肯定, 获颁 Mahàkamma??hànàcariya( 大业处阿阇黎, 即大禅师 ) 的荣誉 于一九九九年再受颁布 Aggamahàkamma??hànàcariya( 最高大禅师 ) 的荣誉 近年广受中国大陆 台湾省 香港特区 斯里兰卡 马来西亚及其它国家邀请教授止观禅法 三版序 在一个现代大城市的一间大礼堂里, 一位应邀而来 鼎鼎大名的大法师向着一大群数千人的听众, 以精彩的技巧开示佛理, 妙谈父子之情 夫妻之情 手足之情 朋友之情等等, 让听众听到出了耳油, 获得大家的热烈掌声 散会后, 听众回到家里, 打开电视, 聚精会神地观看各大演员精妙地演出父子之情 夫妻之情等等, 犹如回到佛法的广大怀抱之中, 继续沉沦在生死轮回里 在缅甸南部的一座宁静森林里, 一位矮小的老禅师列常坐在禅堂里, 向其数百位僧俗弟子开示恒古的正法, 来来去去就是讲众生的组合体, 即无常 苦 无我的五蕴, 让众弟子越听越对五蕴感到厌倦, 越听越觉得做人没有什么意思 听完开示, 众弟子回到禅修之中, 继续专注于各自的禅修业处, 一天又一天, 一月又一月, 一年又一年, 默默地各自努力, 只为了断除他们感到厌倦的五蕴, 解脱骗人的生死轮回 去年年尾, 在沙巴寂静禅林的禅修营的最后一天, 有一对夫妇来见帕奥禅师, 问道 :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禅师答道 : 生命根本就没有意义 生命只是无常 苦 无我的五蕴, 这有什么意义? 这个答案否定了生命有任何精彩的事, 多数人都不喜欢听, 更不愿意讨论, 但却是一针见血 完全正确 真正的佛法毫不精彩 ; 深奥的佛法, 例如此书的内容, 对于耽乐世俗的人来说是很沉闷 枯燥无味的 佛法向世人揭露了生死轮回的真面目 没有迷人的恋情 没有可爱的子女 没有骄人的虚名等等, 只有无常 苦 无我的五蕴 试问有哪一个深爱生死轮回的人喜欢这种佛法? 唯有那些觉得生命没有意义的人, 在走投无路 死路一条 一条杀死贪瞋痴之路 的情况之下, 逼不得已地研修这种佛法 如果要勉强这种人说生命还有意义, 我想他们会说 : 生命的唯一意义便是: 致力于永远断除毫无意义的生命 在帕奥禅林里, 许多禅修者就是以此书 ( 缅文原版或译文版 ) 作为工具书, 遵循佛陀所教的恒古正法, 致力于舍弃世人所爱的五蕴, 以达到世人不爱的寂灭 涅槃 此书是比较完整的禅修手册, 讲解佛陀所教的止观禅法, 由法王比丘与净法比丘两人把缅文原版译成英文, 再由本寂比丘 开恩比丘 开弘比丘与寻法比丘从英文译成中文, 只是止禅的部分在禅师的另一本着作 如实知见 里比较完整 由于这是一本禅修手册, 因此理论上的解释并不多 止禅的部分( 第三至第七章 ) 还不难明白, 但研读名色业处 缘起及观禅的部分时, 编者建议读者配合着菩提比丘编译的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一起读, 若能配合着 清净道论 一起研读则更佳 这一版与第二版的主要差别是 : 一 把 安般念的修习方法 与 从安般念至色 无色禅 这两章合为一章, 删除重复的部分 ; 二 以完整的 缘起 与 道非道智见清净义释 取代节录 ; 三 加入 相 作用 现起 近因 与 行道智见清净义释 这两章 除此之外, 编者还作了些少文字与编排的修改, 但保留了原文的原意与大体上的编排法 在此感谢帕奥禅师给与我们机会编译如此深奥的佛法, 感谢各位译者与修订者的协助, 感谢各位布施者提供器材与印刷此书 最后, 无甚作为的无为实乃一介山中野人, 落后 保守兼笨拙, 不时冒犯他人, 谨希大家原谅其无知 谨祝大家 : 南传经典 -- 帕奥禅师 -- 智慧之光 -- 11

12 早日解脱毫无意义的生命 早日解脱毫无意义的生死轮回 三编者 : 无为山人 2003 年 2 月 16 日序于思危小轩 第一章 : 对禅修的常见误解 正定是否是禅修的必要条件是否有必要培育八圣道分里的所有八道分呢? 欲证悟涅槃的禅修者应该记得, 在 转法轮经 大念处经 及其它经里所提到的趣向灭苦之道都是具备八道分的, 即从正见至正定 可见只有在具足所有八道分时, 禅修者才能达到灭苦的涅槃 关于八圣道分当中的正定, 佛陀在许多经典里把它诠释为初禅 第二禅 第三禅及第四禅 这种教法称为 殊胜义释 (ukka??ha niddesa) 或 中灯法 (majjhed?paka) 殊胜义释列举作为修习观禅根基的最佳定力 ; 中灯法则是指九种定的中间四个, 即色界定 (r?pàvacara samàdhi) 当佛陀举出四个色界定为正定时, 分别处在色界定上下两边的四无色界定与欲界近行定亦已包括在内, 所以它真正的意思是指所有九种定 可见禅修者必须具备正定, 如此才能够修习观禅与证悟涅槃 那些认为不需要修定即能证悟涅槃的人, 事实上已经从八圣道分中除去了一个道分, 而只剩下七圣道分 每位禅修者应该自己反省, 试想只修七圣道分是否能够达到涅槃? 如果要修戒定慧三学, 亦即七清净, 禅修者首先需要修 戒清净 (s?la visuddhi), 进而修 心清净 (citta visuddhi) 清净道论 ( 第 18 章. 节 1) 在为心清净下定义时说 :Cittavisuddhi nàma saupacàrà a??ha samàpattiyo. 心清净是近行( 定 ) 及八定 八定 (samàpatti) 即是四色禅与四无色禅 因此, 为得心清净的禅修者必须致力于获得近行定, 或其中一个禅那, 或全部的禅那 在获得心清净之后, 他可以进修 见清净 (di??hi visuddhi) 阿毗达摩概要 (Abhidhammatthasa?gaha) 里提到 :Lakkha?a rasa paccupa??hàna pada??hàna vasena nàma r?papariggaho di??hivisuddhi nàma. 见清净是依特相 作用( 味 ) 现起与近因( 足处 ) 辨识名色 相应部? 定经 (Sa yutta Nikàya, Samàdhi Sutta) 中提到 :Samàdhi bhikkhave bhàvetha, samàhito bhikkhave bhikkhu yathàbh?ta pajànàti, ki ca yathàbh?ta pajànàti, r?passa samudaya ca attha?gama ca, vedanàya samudaya ca attha?gama ca, sa àya samudaya ca attha?gama ca, sa?khàràna samudaya ca attha?gama ca, vi à?assa samudaya ca attha?gama ca. 诸比丘, 应修习定 诸比丘, 得定之比丘能如实了知 如实了知什么呢? 即色集色灭及其因 受集受灭及其因 想集想灭及其因 行集行灭及其因 识集识灭及其因 在这部经里, 佛陀指示必须培育定才能如实知见 : 一 色 受 想 行 识五蕴, 即究竟法 二 五蕴集, 即无明 爱 取 行与业 三 五蕴灭, 即无明 爱 取 行与业的止息 四 五蕴的生灭及它们生灭的因 任何想要证悟涅槃之人皆应关注佛陀所说的这一段话, 因为它指出了培育定的必要性 如果禅修者依旧不培育定而修观, 由于没有定力的缘故, 他们 : 一 不能够依据过去 现在与未来三世知见果报法 ( 果报法 ) 如何依因缘法而生, 或因缘法之灭如何导致果报法之灭 二 不能够看到色聚, 或即使能看到色聚, 也不能分辨它们, 不能破除密集, 不能辨识究竟色法 三 不能够如实知见过去 现在与未来的内外五蕴及它们的生灭 因此, 还不能知见这些的人, 他们应该以恭敬心听从佛陀的劝导培育定力 如此, 他们将能以三遍知圆满地观照五蕴, 直到证悟涅槃 佛陀是如此教导我们灭苦的 南传经典 -- 帕奥禅师 -- 智慧之光 -- 12

13 心清净之剎那定 有人相信 纯观行者 (suddhavipassanà yànika) 不需要培育定力, 而且只需以 剎那定 (kha?ika sam àdhi) 即能直接修习观禅 关于这一点, 让我们谈谈有关纯观行者在 心清净 阶段的剎那定, 以及止行者 (samatha yànika) 与纯观行者在修习观禅时的剎那定 止行者 已经证得禅那, 所以已经圆满了心清净 若欲圆满 见清净, 他可以进入任何一个禅那 ( 非想非非想处禅除外 ), 而从该禅那出定后, 辨识寻 伺等禅支, 以及所有与止禅心相应的心所 (cetasika), 辨识它们每一个的相 作用 现起与近因 过后, 应辨识它们皆有 朝向目标 ( 所缘 ) 之相, 而视它们整体为 名 (nàma) 接着应辨别: 那些名法所依靠的心所依处色 心所依处色所依靠的四大 其它所造色 他应辨识它们每一个的相 作用 现起与近因 ( 清净道论 第 18 章. 节 3) 然而, 若止行者不想先分别名法, 而想分别色法, 他即应依照纯观行者所采用的方法修习 纯观行者修见清净的方法如下 :Suddhavipassanàyàniko pana ayameva và samathayàniko catudhàtu vava??hàne vuttà nam tesa tesa dhàtupariggaha mukhàna a atara va mukhavasena sa?khepato và vitthàrato và catasso dhàtuyo parigganhàti. 纯观行者, 或上述的止行者, 依 四界差别篇 中所述的各种方法, 简略地或详尽地辨识四界 ( 清净道论 第 18 章. 节 5) 观禅 是由两个部分组成, 即色业处和名业处 这两者也个别称为色摄受 (r?pa pariggaha) 与非色摄受 (ar?pa pariggaha, 即名摄受 ) 中部注 与 分别论注 中提到 :Tattha bhavagà và r?pakamma??h àna kathento sa?khepa manasikàravasena và vitthàra manasikàravasena và catudhàtuvava??hàna kathesi. 在这两者之中, 色业处是指简略地或详尽地分别四界 (Sammohavinodan? para.1218; M. com. 1. p.280) 上述的指示显示, 佛陀教导纯观行者及欲以分别色法为先的止行者先简略地或详尽地修行四界分别观 若禅修者依照佛陀的教法修习, 它即会带来最大的利益 佛陀在 大念处经 (Màhasatipa??hàna Sutta) 里教简略法时说 :Puna capara bhikkhave bhikkhu imameva kàya yathà?hita yathà pa??hita dhàtuso paccavekkhati, `atthi imasmi kàye pathav? dhàtu àpo dhàtu tejo dhàtu vàyo dhàt?'ti. 诸比丘, 比丘观察此身无论是处于任何姿势, 都只是由诸界组成而已 : 此身中有地界 水界 火界 风界 清净道论 进一步指示禅修者以智辨识骨 腱 肉与皮每一部分里的四界, 以及重复地辨识它们一百次, 一千次, 或甚至十万次 清净道论 很清楚地提到, 属于四十止禅业处之一的四界分别观, 是能够达到近行定的禅法, 意即必须修此业处达到近行定 大疏钞 进一步提到 :Tasseva vàyamamànasse na cireneva dhàtuppabhedà vabhàsàne pa àpariggahito sabhàvadhammàramma?attà appana appatto upacàramatto samàdhi uppajjati. 当他如此致力修行时, 不久他就获得定 在智的助力之下, 他得以照见辨识诸界 此定只是近行定, 而非安止定, 因为它以自性法 (sabhàva dhamma) 为所缘 该疏钞又说 :Samathayànikassa hi upac à rappan à bheda samà dhi itarassa kha?ikasamà dhi ubhayesampi vimokkhamukhattaya vinà na kadàcipi lokuttaràdhigamo sa bhavati. 没有近行定与安止定的止行者, 或没有剎那定的纯观行者, 不会有解脱门 ( 无常 苦及无我的观智 ), 也不可能证悟出世间法 在此, 疏钞使用 剎那定 一词来形容纯观行者之定, 而 清净道论 则用 近行定, 我们应该理解辞汇上的差异 关于辞汇的使用, 疏钞解释说 :Upacàrasamàdhiti ca ru?hivasena veditabba. appanàm hi upecca càri samàdhi upacàrasamàdhi appanà cettha natthi. Tàdisassa pana samàdhissa samànalakkha?atàya eva vutta. 所谓 近行定 者, 由惯用义言 ( 单词 ), 应如是理解 行者已近行于安止故, 于此并无近行定与安止定, 于如是定之 同相性 而作如是言 当 清净道论 说近行定为四界分别观的最高定力时, 它只是在做比较或因为类似而用 近行定 一词 只有接近禅那的定力才名为近行定, 而由于四界分别观是以自性法为目标, 所以是不可能证得禅那的, 只能获得定力与近行定相似的剎那定 疏钞作者则认为它应被称为剎那定 修观禅时的剎那定 南传经典 -- 帕奥禅师 -- 智慧之光 -- 13

14 清净道论 说禅修者应在修完五种摄受之后才可修习思惟智及更高层次的观智, 这五种摄受是 : 一 色摄受 (r?pa pariggaha) 二 非色摄受 (ar?pa pariggaha) 三 名色摄受 (nàma-r?pa pariggaha) 四 缘摄受 (paccaya pariggaha): 摄受今生名色的因缘法与果报法 五 世摄受 (addhàna pariggaha): 摄受过去世和未来世名色的因缘法与果报法 观禅的目标是名法 色法 因缘法与果报法, 这些法亦名为行法 (sa?khàra dhamma, 有为法 ) 如实知见一切行法为无常 苦及无我的智慧名为观智 因此, 欲从 道非道智见清净 开始培育观智的禅修者, 应先完成 见清净 与 度疑清净, 因为在上述两个阶段里所辨识的名色法及因果是观禅的目标 如果连观禅的目标都见不到, 那又怎么能够修行观禅呢? 修习观禅时, 禅修者必须轮流观照无常 苦 无我三相, 一时于内五蕴, 一时于外五蕴, 一时于色法, 一时于名法 ( 清净道论 第 21 章. 节 85-88) 清净道论 ( 第 20 章. 节 6-7) 亦指示在修 思惟智 和 生灭随观智 时, 应观照过去 现在与未来十二缘起支的三相 修习观禅时的定力名为剎那定, 因为它不像在修习止禅时那样可以持续地专注于一个目标 若欲有系统地修习观禅, 就必须以近行定或安止定 ( 禅那 ) 做为基础 在此所说的近行定是指修习四界分别观或止禅所获得的定力 只有如上述般修习观禅时的定力才被称为 观剎那定 (vipassanà kha?ika samàdhi) 请注意 : 若禅修者还未能见到色聚或个别名法, 不能分别它们, 不能辨别过去 现在与未来的因果, 不能观照这一切法的三相, 那他的定力不能被称为 观剎那定 再次简要地说明 : 在培育定力时, 纯观行者修习四界分别观而达到的最高定力被称为近行定 ( 这是他的心清净 ), 因为它与止禅的近行定类似的缘故, 而疏钞则称它为剎那定 当纯观行者以近行定来修观禅, 知见诸行法 ( 有为法 ) 时, 其时他的定力名为 观剎那定 ; 当止行者先培育近行定或安止定作为心清净, 在出定后以观智知见诸行法时, 其时他的定力亦名为 观剎那定 应观所有三相 ( 三法印 ) 清净道论 中提到: 某人先观诸行为无常, 然而只是观无常是无法解脱的, 因为必须也观诸行为苦及无我, 所以他观它们为苦与无我 ( 清净道论 第 21 章. 节 88) 这显示只观无常或苦或无我而已是无法证得圣道的 ; 只有在轮流观此三相之后, 禅修者才可能达到圣道 把堕入有分误为证悟涅槃 清净道论 ( 第 4 章. 节 32-33) 里提及禅修者在近行定时会有堕入有分的可能性, 它提到 : 有两种定 : 即近行定与安止定, 心以两种方式得定, 即于 近行地 或于 获得地 在此, 心以舍断诸盖而于 近行地 得定, 及以诸禅支的显现而于 获得地 得定 这两种定的差别是 : 在近行时诸禅支不够强固 由于它们不够强固, 所以在近行定生起时, 心取禅相为目标后再堕入有分, 就如同幼孩被人扶起站立而又屡屡跌倒在地 但在安止定时的诸禅支是强而有力且稳固的 由于它们在安止定生起时是强固的, 所以心在中止有分流之后, 可以作为善速行整夜整日持续不断, 就有如强健之人, 定坐而起之后, 可以整天站着 对于培育近行定或安止定作为修行观禅基础的禅修者, 当他的定力已达到足够的程度时, 如果他辨识四界就能见到许多极微细的 色聚 (r?pa kalàpa) 他必须进而依诸色法的相 作用 现起 近因分别每一种色聚里的四界及其所造色 此辨别的智慧即是 色分别智 (r?pa pariccheda à?a) 这时候, 他已能亲自透彻地以正见知见究竟色法 此后, 他必须辨别每个生起的识与心所 这些识与心所组合称为 名聚 (nàma kalàpa) 当他依诸名法的相 作用 现起 近因辨别每一种名聚里的每个名法时, 其智慧即是 名分别智 (nàma pariccheda à?a) 因此, 若禅修者还不能如此辨别色法与名法, 他即未证得 名色分别智 (nàmar?pa pariccheda à?a) 如果禅修者还不能辨别过去与未来的名色法, 他是不可能知见是什么过去因引生了今世的名色法, 或是什么现在因将会引生什么未来名色法, 所以不能说他已证得了 缘摄受智 (paccaya pariggaha à?a) 如果禅修者还没有证得这三智, 他距离证得真实观智就有如天空距离地面那么地遥远, 更别提知见圣道 圣果及涅槃 因此, 禅修者应该认真看待 清净道论 里所说的, 即修习任何业处至近行定或相等于 南传经典 -- 帕奥禅师 -- 智慧之光 -- 14

15 近行定之禅修者是可能会堕入有分的 如此一再地提示, 是因为有些堕入有分的禅修者自称 : 我知见无所有 或 所缘 ( 目标 ) 与观照之心都灭尽了 他们误以为自己已经证悟了涅槃, 但事实上他们只是堕入有分而已 由于他们没有能力辨识有分心及其目标, 所以他们说 : 我知见无所有 或 所缘与观照之心都灭尽了 然而, 如果能进一步培育缘摄受智, 他们将能晓得那时候还是有有分心的存在, 而它们的目标就是前世临死速行心的目标 只是由于有分心太微细及自己还不能辨别名 色与诸因, 所以禅修者并不能觉察到它 在证悟无为涅槃时心识是不会灭尽的, 因为必须有道心或果心缘取无为涅槃为目标 唯一能够暂时中止心识生起的时刻是在 灭尽定 (nirodha samàpatti) 里, 而只有拥有四色 四无色禅 ( 八定 ) 的诸阿罗汉与阿那含圣者才能证得灭尽定 所以, 某些禅修者所报告的 识已灭尽 或 心已灭尽 是不可能的事, 也与证悟涅槃不符合 第二章 : 什么是智慧之光 关于智慧有光明, 佛陀在 增支部. 三集. 掬盐品. 相经 (A?guttara Nikàya, Tika Nipàta Lo?akapallavagga, Nimitta Sutta) 里说 :Yato ca kho bhikkhave adhicitta- manuyutto bhikkhu kàlena kàla samàdhinimitta manasikaroti, kàlena kàla paggàhanimitta manasikaroti, kàlena kàla upekkhànimitta manasikaroti, ta hoti citta mudu ca kammaniya ca pabhassara ca, na ca pabhangu, sammà samàdhiyati àsavàna khayàya. 诸比丘, 勤修增上心之比丘, 有时作意定相, 有时作意精勤相, 有时作意舍相, 因此其心变得柔软 适合作业 极光净 及不易坏 他的心安稳地住立, 直到漏尽 什么是增上心? 止禅心 ( 奢摩他修习心 ) 和观禅心 ( 毗婆舍那修习心 ) 两者都是增上心 正当培育止禅心及观禅心的比丘, 有时需要专注在能引发定的相, 以培育定力 ; 有时专注在能引发精进的相, 以培育精进 ; 有时专注在能引发舍的相, 以培育舍 这表示他必须平等地作意定 精进及舍三法以平衡它们, 而不应仅只专注其中之一 若精进过强, 心将变得掉举 散乱 ; 若过度在定, 心将陷于懈怠 厌烦 ; 若过度在舍, 心将陷于愚痴 因此, 平衡定和精进是必要的 精进有两种 : 身精进和心精进 这两种都必须够坚强 即使禅修者的身体是坐着, 但若他不精进地防止心散乱在外面的种种目标上, 他能够成功吗? 不, 他不能 即使他一直想打坐, 但若身体不能持续坐着, 缺乏身精进, 他能够成功吗? 不, 他不能 所以这两种精进都是必要的 同时, 定也是必要的 若有了精进和定, 他必须保持心平衡地专注在禅修目标, 不要过度热忱, 也不要感到厌闷 假如不感兴趣, 心就会变得微弱 ; 过度的狂热, 心则陷于扰动 散乱 因此, 他必须保持心平衡地专注于禅修目标, 这就是 中舍性, 而在这里则称为 舍相 如果他这样修习, 会有什么发生呢?Ta hoti citta mudu ca kammaniya ca pabhassara ca. 其心变得柔软 适合作业又极光净 当有了柔软和适业的心之后, 如果想要拥有定, 他能够获得定 ; 如果想要转修观禅, 他能够转修观禅 ; 如果想要辨识名色法, 他能够辨识名色法 ; 如果想要知见因果, 他能够知见因果 无论想要修习什么业处, 他的心都能专注于该业处 不止如此, 同时他的心将变得明亮, 且极光净 (pabhassara);na ca pabha?gu: 他的心不会被敌对的烦恼 (kilesa), 即盖 (n?vara?a) 所破坏 ;samm à samàdhiyati àsavàna khayàya: 他的心安稳地住立, 直到漏 (àsava) 尽, 证得阿罗汉果 止禅心有极光净的光吗? 是的, 没错 观禅心有极光净的光吗? 是的, 没错 但大多数人只晓得生灭智阶段的观禅心有光, 而不知道止禅心也有光 增支部 的 睡意经 (Pacalàyamàna Sutta) 叙述大目犍连尊者证得阿罗汉果的经过 在此经中, 佛陀教导大目犍连尊者日以继夜地增强光明 (àloka), 以克服昏沉和睡眠 在 增支部 的 光明经 (aloka Sutta) 和 放光经 (abhà Sutta) 里, 佛陀提到四种光明 : 一 日光 ; 二 月光 ( 包括星光 ); 三 火光 ; 四 智慧之光 对于智慧之光, 睡意经 的疏钞提到四种: 一 天眼通有很强的光 ; 二 一切遍处都有光 ; 三 从接近近行定的预作定 ( 遍作定 ) 起始, 一直到最高的止禅心都有光 ; 四 观禅的光明随烦恼 ( 染 ), 这是观智的光明 若是如此, 有人将会问 : 止禅心及观禅心两者都有光, 为什么还特别强调观禅随烦恼的光为光明呢? 这是因为在初修阶段所出现的光, 在程度与力量上并不像这种光明那么强 清净道论 第 20 章. 节 107 中叙述 :`Na vata me ito pubbe evar?po obhàso uppannapubbo, addhà maggappattosmi phalapattosm?'ti. Amaggameva maggo'ti, Aphalameva ca phala'nti ga?hatto. 我现在生起这种以前未曾生起的光明, 南传经典 -- 帕奥禅师 -- 智慧之光 -- 15

16 我实在得圣道 圣果了 如是执非道为道, 执非果为果 他误以为 : 从前未曾生起这种光明, 一定是我证得道和果了 他误执非道为道, 非果为果, 因此乖离了正道 由于这光明会令人乖离正道, 所以将它列为随烦恼之一 在这阶段出现这种光明是很自然的事 但对于智慧之光, 人们就有许多疑问 : 智慧有光吗? 名法有光吗? 对于这些, 大疏钞 解释:Vipassanobh àso ti vipassanà cittasamu??hita, sasantatipatita utusamu??ha- na ca bhàsura r?pa. 观禅的光明, 是由观禅心引生, 以及由自身相续中的时节所引生的极光明色 什么是观禅的光明呢? 上文提到两种起因 : 一 观禅心, 二 禅修者本身色相续流里称为时节的火界 当禅修者在修习色业处的阶段, 就会很容易了解以下两项解说 : 一 在一切由名色所组成的有情, 除了结生心之外, 每一个依于心所依处生起的心都有能力制造心生色 这些心生色生起为心生色聚 分析这些色聚时, 你就会看到它的八种色法 : 地 水 火 风 颜色 香 味及食素 对于观禅心制造的心生色, 它的颜色界 ( 颜色色法 ) 或色所缘是 很明亮的色 (bhàsura r?pa ) 二 心生色聚中名为时节的火界能制造新的色聚 依于止禅心及观禅心的威力, 由火界所制造的新色聚能够由内向外扩散出去 如果再分析, 你会看到每一个由火界所制造的色聚中的八种色法 : 地 水 火 风 颜色 香 味及食素 其中的颜色界是 很明亮的色 这些解释显示 观智之光 是 : 一 由观禅心制造的心生色聚的颜色界的光明 ; 二 由心生色聚的火界所制造的时节生色聚的颜色界的光明 止禅心所引生的光明与上面的解释相同 因此, 这真的是观智的光明吗? 不, 这不是 这在经典上仅仅是用以隐喻而已 不说由 因 ( 智, à?a) 引生的 果 ( 色 r?pa) 有光, 而隐喻地说为 因 本身有光 事实上, 它是心生色及时节生色的颜色界 譬如 : 我们说床很吵地叫喊 ( 这是缅甸人形容某人粗鲁地坐下, 而令床发出噪音的隐喻 ) 床真的能够叫喊吗? 不 事实上是坐在床上的人使它发出噪音 在文献上, 有些字作隐喻用, 以使事实更加容易了解 那为什么在这个部分用了隐喻呢? 这是因为止禅心及观禅心愈强, 光就愈亮 ; 即为了显示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另外一点 : 例如这座讲堂被灯泡所照亮 当这些灯泡亮着时, 其光被讲堂内的其它东西所反射 同样的道理, 当心生和时节生色聚里的颜色界发亮时, 业生和食生色聚里的颜色界也就会反射, 而一起发光 所以疏钞说, 这光明在自身色相续流里产生 (sasantati patita ) 接着, 疏钞再比较心生色和时节生色两者光明的强度 :Tattha vipassanàcittasamu??hita yog?no sar?ratthameva pabhassara hutvà ti??hati, itara sar?ra mu citvà à?anubhàvàn?r?pam samantato pattharati. 在这两者当中, 观禅心引生的光明, 仅存于禅修者的自身之中 另一者 ( 指时节生之光 ) 则依 智之威力, 而向 ( 身 ) 外扩散 因此, 这些向外扩散四射的光明, 是时节生色聚的颜色界 这光明依于智的威力而生起, 强弱依照智慧的深浅而定, 慧力愈强, 光就愈明亮 Ta tasseva pa àyati: 仅有行者之慧( 能得见 ) 彼 ( 光明 ) 这种光明仅能由行者之智能看到, 其它人则不能看到 例如 : 我们可以用肉眼看到 X 光吗? 不可以 我们是否可以因为肉眼看不到 X 光, 而说 X 光不存在? 不, 我们不可以这么说, 因为我们的确是能够拍到 X 光片的 Tena phu??hokàse r?pagatampi passati.(sara??had?pan?-??ka,2,p.236, Mahà??ka,2,p.429): 这色( 光 ) 所到而接触的空间, 他都能看见 当光向外扩散时, 在其所到之处, 人们都可以看到种种目标 他用什么去看这些目标呢?Passanto ca cakkhuvi à?ena passati, udàhu manovi à?enàti v?ma sitabba?ti vadanti: 他们说, 当 ( 行者 ) 在看的时候, 他应观察自己到底是用眼识看, 还是用意识看 由观智而生的光, 能够用来看或分析外在的诸目标 而止禅心的光明也可以用来辨识外在的目标, 但是它并不像天眼通那样准确 所以, 在看的时候, 到底是由眼识还是意识看见外在的目标呢? 大疏钞 在解释这点时所给的结论是:Dibba cakkhulàbhino viya ta manovi à?a, vi eyyamev àti vuttam viya dissat?ti. 就像得天眼者, 彼以意识得见种种 ( 外在 ) 目标 他是以依靠心所依处 (hadaya vatthu) 生起的意门速行心 (manodvàrika javana citta) 得见, 而不是以依靠眼净色生起的眼识得见 当禅修者培育止禅心与观禅心时, 如果他去辨识, 就可以看见许多外在的目标 特别是修习慈心观的禅修者, 在以 愿一切天神得以脱离危难 的方式散播慈爱时, 由于其光向外扩散, 他可以看见许多天神 同样地, 在以 愿一切堕恶趣者 的方式散播慈爱时, 他会看见许多苦界的有情 这是因为止禅心所产生的光明之威力所致 他是以意识看见, 而不是以眼识 对于修习观禅的禅修者, 如果没有这种光明, 他就不能观照外在三十一界的名色法 是否无论在什么时候, 只要光明出现, 即可说已经达到生灭智的阶段? 不能这么说, 仅只在生灭智时 南传经典 -- 帕奥禅师 -- 智慧之光 -- 16

17 有光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其它的观禅心及止禅心也都有光明 但比较起来, 在生灭智阶段生起的光明和在它之前生起的光明是不同的 若是不同, 它们到底那里不同呢? 对于这点, 禅修者亲自修习的时候就会了解 第三章 : 从安般念至色 无色禅 两种入门法 在帕奥禅林的禅修者可以选择从安般念或四界分别观入门 对于后者, 当透过修习四界分别观培育起定力, 而且光很稳定之后, 就可以转修三十二身分, 进而经白骨观转白遍处直到证得第四禅, 然后再进修慈心观 佛随念 不净观及死随念这四护卫禅和观禅 (vipassanà) 等业处, 然后他才修习安般念 在实修时, 他应从白遍第四禅出定后才转修安般念 由于拥有白遍第四禅的亲依止力 (upanissaya satti, 近依止力 ), 亦由于观智已令其定力更为稳定, 所以他能够非常轻易地, 于一或两次的坐禅时间里, 即成就安般念 在 大教诫罗候罗经 (Mahàrahulovàda Sutta) 里可以看到类此修法的例子 : 佛陀先教导罗候罗尊者六界禅, 之后才教安般念 因此, 如果定力稳定, 是可以从一种业处转换到另一种业处的 在此要解释的是有关第一种进路, 即以安般念作为入门的禅修法 佛陀于 大念处经 (Mahàsatipa??h àna Sutta) 中, 教导如何修习安般念时说 : 诸比丘, 于此, 比丘往树林, 往树下, 往空闲处而结跏趺坐, 正直其身, 安住正念于业处 彼正念而入息, 正念而出息, 或入息长, 而知 : 我入息长, 又出息长者, 知 : 我出息长 又入息短, 知 : 我入息短, 又出息短者, 知 : 我出息短 修习: 我觉知息全身而入息, 修习 : 我觉知息全身而出息 修习 : 我止身行而入息, 修习 : 我止身行而出息 开始修禅时, 先舒适地坐着, 然后于鼻子的下方或鼻孔周围的某部位觉知气息进出 别跟随气息进入体内或出去体外, 因为若这么做, 你将无法成就定 你应只是于气息扫过及接触嘴唇上方或鼻孔周围之处觉知气息, 如此你就能够培育及成就定 清净道论 (Visuddhimagga) 里提到, 在开始修习阶段必须遵守一项重要的原则 :na lakkha?ato paccavekkhi- tabba. 不应观察相 在此, 相 是指 自性相 (sabhàva lakkha?a, 特相 ) 与 共相 (sàma a lakkha?a) 自性相是指气息中四大各自的特征, 即硬 粗 推 热等 若你注意它们, 那么你的修行就变成四界分别观, 不再是安般念 共相是指气息的无常 苦 无我三相 这表示不要注意 入 出 无常, 或 入 出 苦, 或 入 出 无我 因为在这阶段的入息与出息还是属于概念 (pa atti, 观念 ) 概念并非修习观禅之法(dhamma), 只有究竟法 (paramattha) 才是观禅的目标 ( 所缘 ) 除了结生心之外, 任何依靠心所依处 (hadaya vatthu) 生起的心都有能力产生入息与出息 若想要转观究竟法, 你就必须辨别这些心生色法 ( 即出入息 ) 的四界 入息与出息皆是许多非常微细的色聚 (r?pa kalàpa) 在每一粒色聚里有九个色法, 即 : 地 水 火 风 颜色 香 味 食素及声音 其中的声音是不同的色聚中的地界互相撞击时产生的声音, 即呼吸的声音 若你能够有系统地辨别这九种色法, 你可以观它们的生灭为无常, 观它们不断受到生灭压迫为苦, 以及观它们没有不坏实质为无我 在还未达到这阶段时, 若你观照概念为无常, 那并不是修安般念的方法 因此, 以安般念来培育定力时不应该注意四界的自性相及生灭的共相, 而应只是专注于出入息的概念 这就是你必须专注以培育定的安般念目标 如果你在过去世曾修此禅法, 累积诸波罗蜜, 当以这种方式专注于气息的概念时, 你能轻易地专注于入息及出息 在一或两次的坐禅后, 若你觉得还是不能好好地专注, 那么你应该采用 清净道论 里建议的数息方法, 这能协助你培育定力 你应于每一入出息之末端数, 如 入 出 一 ; 入 出 二 至少数至五, 但不超过十 我们鼓励你数至八, 以作为对你正在培育的八圣道分表示尊敬 无论如何, 你可依自己的意愿在五至十之间选择一个数目, 然后下定决心在这段时间内, 不让心飘荡到其它地方 当如此数息时, 就能够把心专注, 而只是平静地觉知气息而已 如此专注至少半小时之后, 应该修习下一个步骤 : 入息长, 知 : 我入息长, ; 又出息长者, 知 : 我出息长 入息短, 知 : 我入息短, ; 又出息短者, 知 : 我出息短 在这阶段, 你必须对入出息的长短培育觉知 这里的长短并非指尺寸上的长短, 而是指时间的长度 觉知每一入出息时间的长短, 你会发觉有时入出息的时间长, 有时则短 在这阶段, 你所应做的只是单纯地如此觉知气息而已 如果要默念, 不应默念 : 入 出 长; 入 出 短, 只应默念 : 入 出, 同时 南传经典 -- 帕奥禅师 -- 智慧之光 -- 17

18 附带觉知气息是长或短 有时在一次静坐当中, 气息从头到尾都是长的, 有时从头到尾都是短的, 但是你不应故意使它变长或变短 在此, 注意气息的长短只是帮助心专注于气息而已, 专注力的重点仍然是气息 所以你不应太在意它到底是多长或多短 如果你那么做, 你的择法觉支会过强, 心反而不能定下来 对于某些禅修者, 在这阶段会有禅相出现 不过, 如果平静地修习约一小时后, 禅相仍然未生起, 那你应该进行下一个步骤 : 修习 : 我觉知息全身而入息, 修习 : 我觉知息全身而出息 于此, 佛陀指示你持续不断 从头到尾地在同一点上觉知整道气息 ( 全息 ) 当你如是修习时, 禅相可能生起 若是如此, 不应该马上转移注意力至禅相, 而应该继续觉知气息 如果持续不断 从头到尾地专注大约一小时之后, 而没有禅相出现, 那你应该换到下一个步骤 : 修习 : 我止身行而入息, 修习 : 我止身行而出息 若要做到这一点, 应决定使息平静下来, 并持续不断 从头到尾地专注于息 不必刻意使用任何方法使息变得更为平静, 因为这样会使定力退失 在 清净道论 里提到四种能够让息平静下来的因素, 即 : 思惟 念虑 作意和观察 因此, 在这阶段所需要做的是下定决心使息平静下来, 然后继续地专注于息 以此方法修习, 息就会更平静, 禅相也可能会出现 在禅相即将生起之前, 许多禅修者会面对一些困难, 尤其是气息会变得非常微细, 甚至觉察不到它 如果这现象发生, 应该在之前能觉知气息的那一点等息重现 只有七种 人 不呼吸, 即 : 死人 胎儿 溺水者 失去知觉者 入第四禅定者 入灭尽定者 梵天神 你应省思自己并非其中任何一者, 只是正念不够强, 不足以觉知呼吸的气息而已 别刻意去改变呼吸以使它明显, 如果这么做就无法培育定力 只要如实觉知气息 如果气息不明显, 则只需要于之前能觉知它的地方等待它 当你如是运用 念 和 慧, 息就会重现 若心能够很稳固地专注于微细的气息, 禅相就会出现 当禅相首次出现时, 不要把注意力从气息转移至禅相, 如果这么做, 它就会消失 禅相从 想 而生, 而在禅相出现之前, 由于不同禅修者有不同的想, 即产生不同的禅相 虽然所修的业处都是安般念, 但却因人而异地产生不同的禅相 对于有些人, 禅相柔和得有如 : 棉花 气流 似晨星的亮光 明亮的红宝石或宝玉或珍珠 对于有些人, 它粗糙得有如棉花树干或尖木 对于有些人, 它则呈现得有如 : 长绳或细绳 花环 烟团 张开的蜘蛛网 薄雾 莲花 月亮 太阳 灯光或日光灯 像棉花一样纯白色的禅相大多数是 取相 (uggaha nimitta), 因为取相通常是不透明 不光亮的 当禅相像晨星一般明亮 光耀和透明时, 那就是 似相 (pa?ibhàga nimitta) 当禅相像红宝石或宝玉而不明亮时, 那是取相 ; 当它明亮和发光时, 那就是似相 其它形状与颜色的禅相可以运用同样的方法去了解 如果禅相出现在你面前远处, 就不要注意它, 因为它可能会消失, 而且如此修行是不会达到安止定 (appanà samàdhi) 的 为什么呢? 因为这是 ( 修习 ) 安般念业处的一个重要规则 注释里提到 : 只有当修习念 (bhàvanà sati) 能够专注于接触点的息时, 安般念的定力才能圆满成就 若专注该处之外的息, 那是不能证得安般禅那的 所以, 当禅相远离于息时, 你不应该注意它, 而应继续只专注于鼻孔周围一处清楚的息, 随后禅相就会自动移近及停留在该处 与息结合成为一体 如果禅相于气息的接触点出现, 且保持稳定, 该禅相似乎是气息, 气息似乎便是禅相, 而且心很自然地紧系于它, 其时便可忘记气息而只专注禅相 如此从气息转移注意力至禅相, 你将会进步 达到这阶段时, 切记别玩弄禅相或故意改变它的形状, 也别让它消失 除此之外, 你也不应注意禅相的颜色, 因为 清净道论 里提到修习安般念的一项重要原则 :neva va??ato manasikàtabba 也不应注意 ( 禅相的 ) 颜色 如果你注意它的颜色, 则成了修习色遍禅, 而不再是安般念了 而且你的定力将停滞 无法提升, 禅相也可能会因此而消失 因此, 就好像把一粒珍珠投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 你应只是让心投进禅相里, 令心平静地专注它为禅相 如此用功, 它就会变得越来越白, 当它白得像棉花时, 这便是 取相 你应该下定决心, 保持平静地专注于那白色的 取相 一小时 二小时 三小时或更久 若能办到这一点, 你会发现它变得清净 光明且极明亮, 此时可称之为 似相 到了这阶段, 应该下决心及练习保持心专注于 似相 一小时 二小时或三小时, 直到成功 在这阶段, 将达到 近行定 或 安止定 近行定是接近证入禅那之前的定 ; 安止定则是禅那之定 这两种定都以 似相 为目标, 所差别的是近行定的诸禅支未开展至足够强而有力 由于这缘故, 有分 (bhava?ga) 在近行定时还会生起, 而禅修者也可能堕入 有分 经验这现象的禅修者会说一切都停止了, 甚至会以为这就是涅槃 事实上, 那时候 有分 依然存在, 心未停止, 只是禅修者无足够的能力省察它, 南传经典 -- 帕奥禅师 -- 智慧之光 -- 18

19 因为 有分 很微细 为了避免堕入 有分, 及能够继续提升定力, 你必须藉助信 精进 念 定 慧五根的力量, 以促使 心专注于似相 需要精进根使心一次又一次地觉知似相, 念根不忘失似相, 慧根觉知似相 平衡五根 五根就是五种调伏心的力量, 使心不乖离正道, 而趣向定 慧及涅槃 五根中, 信是正信有三宝, 有业有报, 最重要的是相信佛陀确实已证悟 其原因是, 若人缺乏正信的话, 他将会放弃修禅 他应相信佛陀的教法是由十个部分组成, 即 : 四道 四果 涅槃及教理 佛法指示我们禅修的次第, 所以在此阶段最关键的是对法深信 譬如有人这么想 : 只是观气息就能证得禅那吗? 或 上述所说的禅相有如棉花状是取相, 如透明的冰块和玻璃就是似相, 确实是如此的吗? 如果这类念头愈来愈强, 他就会怀疑在这时代是不能证得禅定的, 而对佛法退失信心, 因此导致放弃修习禅定 若人以安般念业处修习禅定, 必须要有坚强的信心 他应毫无怀疑 无妄想地修习安般念 若有系统地依照佛陀的教法修习, 一定会证得禅那 反之, 若对当信之事 ( 如 : 安般念 ) 有过强的信心, 那么, 由于信根的胜解作用太强, 慧根就不明显, 而精进 念及定根的力量也将会削弱 其时 : 精进根不能实行其策励诸根于似相的作用 ; 念根不能实行其建立知见于似相的作用 ; 定根不能实行使心不散乱于似相的作用 ; 而慧根也不能实行知见似相的作用, 这将反过来减弱信根之力 若精进根过强, 信 念 定 慧诸根就不能实行胜解 建立 不散乱和知见的作用 这过强的精进使心不能安静地专注于似相, 及导致七觉支的轻安 定和舍觉支无法生起 当其它诸根过于强烈时, 也会有不利的后果 信与慧, 定与精进的平衡是诸圣者所赞叹的 假使信强慧弱, 则为迷信, 迷信于不当的信仰及无意义之事 举例而言, 他们信仰 尊敬佛教以外的外道, 例如信仰护法鬼神 然而, 慧强信弱将会使人向于奸邪, 例如自己缺乏真修实证却随意判断或评价, 他们犹如吃药过多而引生的疾病般难于治疗 信慧均等才能信于当信之事, 他们相信三宝 业报, 确信如果根据佛陀的教法修习, 将会获得似相及证得禅定 如果以此信心修习及运用智慧觉察似相, 这时信根与慧根就能均等 对于欲修习止禅者, 坚强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若有人想 : 如果以似相修习定, 我一定能获得安止定 然后, 由于信根之力, 以及通过专注于似相, 他必定能获得禅定, 因为禅那的主要基础即在于专注 对于修习观禅者, 慧力强是非常适合的, 因为当慧力强时, 他能知见无常 苦 无我三相 再者, 假如定强而精进弱, 则由于定有产生怠惰的倾向, 而使怠惰心增长 若精进强而定弱, 则由于精进有产生掉举的倾向, 而令掉举之心增长 只有在定根与精进根均等时, 才不会堕入怠惰或掉举, 及能证得安止定 当定慧平衡时, 世间禅 (lokiya-jhàna) 才能生起 佛陀教导定慧两者必须并修, 因为出世间禅 (lokuttara-jhàna) 也唯有在定慧平衡时才会生起 无论是平衡信与慧 定与精进 定与慧, 都是需要念根的 念根适用于任何状况, 因为念可以保护心不会由于信 精进 慧过强而陷于掉举, 及不会由于定过强而陷于怠惰 所以念适合于一切状况, 就像作为调味料的盐适合一切的调味汁, 也像宰相适合处理国王的一切政务 因此, 疏钞解释 : 世尊说: 念在任何业处都是需要的 何以故? 因为念可以守护心, 能策励心趣向未曾到过之境 没有正念是不可能证得任何特别的境界 正念可以守护心及保持心不离开目标 ( 所缘 ) 这就是为什么当禅修者以观智辨识念时, 他会见到念呈现为 : 它能保护修行时所专注的目标, 以及保护禅修者的心 缺少了正念, 他就不能策励及抑制心 这是为何佛陀说念能应用于一切处 ( 参考 清净道论 第 4 章. 节 48) 平衡七觉支 为了修止禅至获得禅那, 平衡七觉支是非常重要的 一 念觉支 : 是正念及持续不断地觉照似相 二 择法觉支 : 是知见似相 南传经典 -- 帕奥禅师 -- 智慧之光 -- 19

20 三 精进觉支 : 是策励及平衡诸禅支于似相, 尤其是精进于培育择法觉支, 及再度增强精进觉支本身 四 喜觉支 : 是受用似相的欢喜心 五 轻安觉支 : 是身心轻安于似相 六 定觉支 : 是一心专注于似相 七 舍觉支 : 是心平等, 不兴奋, 也不退出似相 如果精进退减, 你的心将会远离禅修目标 ( 似相 ) 其时, 你不应修习轻安 定和舍这三觉支, 应该改换修习择法 精进和喜觉支, 这样心才能再度振作起来 当过于精进而心生掉举和散乱时, 就不适合修习择法 精进和喜觉支, 应该改换修习轻安 定和舍觉支 这样才能抑制和平静掉举及散乱的心 这就是如何平衡五根及七觉支 当信 精进 念 定 慧五根得到充分开展, 定力就会超越近行定而达到安止定 此时, 心将持续地 不间断地觉知似相数小时, 甚至整夜或一整天 当心持续专注在似相一小时, 或两小时, 而不受干扰, 你应该觉察在心脏里, 以心所依处为依靠的有分心 为什么呢? 因为疏钞解释明亮的有分心就是意门 持续观察至觉照到有分心 ( 意门 ), 及呈现在有分心的似相 此时, 你应该开始逐一地省察五禅支 (jhàna?ga): 一 寻 (vitakka): 将心投入于似相 ; 二 伺 (vicàra): 保持心持续地投注于似相 ; 三 喜 (p?ti): 喜欢似相 ; 四 乐 (sukha): 体验似相时的乐受或快乐 ; 五 一境性 (ekaggatà): 对似相的一心专注 当刚开始修习禅那时, 你应该练习长时间安住于禅那之中, 而不可花费太多时间省察禅支 熟练时你就能同时省察五禅支 然而, 有些禅修者以猜测的方法来省察禅支 但是正确的方法是根据佛陀在 阿毗达摩论 里的教导 禅心是依靠在心脏中的 心所依处 而生起的心路过程心 当 心路过程心 (v?thi citta) 没有生起时, 生起的是有分心 (bhava?ga citta); 一旦心路过程心生起, 有分心就即刻停止 有一些哲学家把有分心译作潜意识或无意识 阿毗达摩论 的解释则不同, 因为它说 :catubh?maka citta hi no vijànanalakkha?a n àma natthi 凡在 ( 欲界 色界 无色界及出世间界 ) 这四界中出现的心里, 没有任何一个是没有识知目标的 然而, 有分心又是怎么一回事? 它不取任何今生的目标, 而只取前一生的临死速行心 (mara?asanna javana) 缘取的目标, 即业 (kamma) 业相(kamma nimitta) 趣相(gati nimitta) 三者之一 我们不能因为它不知今生的目标就称它为无意识 且不管人们怎么称呼它, 若你能够令心平静专注于安般似相一两小时或更久, 那么此时禅相的光就会很明亮 由于禅修之心, 那光就会发亮照向身体四周 若以这光的助力去辨明在心脏中的心所依处 pabhassaramida bhikkhave citta : 诸比丘, 此心非常明亮 ( 增支部. 一集 ) 就可以看到明亮的有分心 这只是指它清晰的本质, 它看起来就好像一面镜子 若你拥有明亮的安般似相, 在辨识有分心时, 安般似相就会出现在像一面镜子的有分心里 其时, 你就能够清楚地辨明五禅支 之后, 你应该练习初禅的五自在, 即 : 一 转向自在 (àvajjana vas?): 能够在出定之后观察诸禅支 二 入定自在 (samàpajjana vas?): 能够于任何的时刻随心所欲入定 三 住定自在 (adhi??hàna vas?, 决意自在 ): 能够随自己意愿住定多久 四 出定自在 (vutthana vas?): 能够如所预定的时间出定 五 省察自在 (paccavekkha?a vas?): 能够观察诸禅支 ( 同第一项 ) 转向与省察二者出现在相同的 意门心路过程 (manodvàrav?thi) 里 转向是由 意门转向心 (manodv àràvajjana) 运作, 以寻等五禅支其中之一为目标 ; 省察则是由意门转向心之后马上生起的四至七个速行心来运作, 也取同样的目标 在 增支部? 母山牛经 (A?guttara Nikàya, Pabba- teyyagàv? Sutta) 里, 佛陀提醒诸比丘, 在尚未熟练初禅的五自在之前, 不应进修第二禅, 否则他将失去初禅, 而且无法达到第二禅, 两者皆失 熟练初禅的五自在之后, 你可以进而修习第二禅 为此, 首先你应进入初禅 从初禅出来之后, 思惟 南传经典 -- 帕奥禅师 -- 智慧之光 -- 20

21 初禅的缺点及第二禅的优点 : 初禅接近五盖 ; 初禅中的寻 伺禅支是粗劣的, 它们使初禅不如无寻 伺的第二禅寂静 存着想去除此二禅支, 而只留下喜 乐 一境性的意愿, 再次将心专注于似相 如此你将能达到具有喜 乐及一境性的第二禅 接着应修习第二禅的五自在 成功后想进而修行第三禅时, 你应思惟第二禅的缺点及第三禅的优点 : 第二禅靠近初禅, 且其喜禅支是粗劣的, 使它不如无喜的第三禅寂静 从第二禅出定并如此思惟之后, 你应培育想要证得第三禅之心, 再次专注于似相 如此即能达到具有乐及一境性的第三禅 然后应修习第三禅的五自在 成功后想进而修行第四禅时, 你应思惟第三禅的缺点及第四禅的优点 : 第三禅的乐禅支是粗劣的, 它使第三禅不如无乐的第四禅寂静 从第三禅出定并如此思惟之后, 你应培育想要证得第四禅之心, 再次专注于似相 如此即能达到具有舍 ( 受 ) 及一境性的第四禅 接着, 你应修习第四禅的五自在 进入第四禅时, 呼吸完全停止 这就完成 大念处经 中所教的 : 修习 : 我止身行而入息, 修习 : 我止身行而出息 这 止身行 的步骤始于禅相生起之前, 进而定力随着修习四禅增长, 而使到呼吸愈来愈寂静, 乃至停止 身至念在 增支部. 三集.10-5 掬盐品.11- 相经 (A?guttara Nikàya, Tika Nipàta, 10-5 Lo?akapallavagga, 11-Nimitta Sutta) 里, 佛陀谈到止禅心与观禅心两者皆有明亮的光 当第四禅的光极明亮时, 你应该做什么呢? 那就是转修其它止禅业处的好机会 首先, 你应该把光修得更强 更稳, 然后以此光照见自身的头发 体毛 指甲 牙齿 皮肤等三十二身分 你应把它们分为六组, 首四组每组有五个身分, 最后两组每组有六个身分 然后再逐组一一观察 若已成功逐组照见身体的三十二身分, 那么应更进一步修行至能同时遍观所有三十二身分, 即从头发至尿, 再从尿至头发, 然后又再重复 当你能够如此持续不断 正逆反复地观察时, 那就像从屋子里向外看篱笆的三十二根柱子, 若逐根柱子一一地去数, 那将会很花费时间, 所以不必去数, 只要从左至右, 及从右至左来回地看, 就可以看到所有三十二根柱子 迅速地观察三十二身分, 你将会观得很熟练 接着转观 ( 在禅堂里 ) 坐在你前面的禅修者的三十二身分, 迅速地从头发至尿地照见 若能够如此外观, 应再内观自身的三十二身分, 然后再外观该人的三十二身分, 如此不断地交替照见 若成功的话, 应逐一去照见在禅堂里其它禅修者的三十二身分 然而不可凭藉想象, 必须以光真实地去照见, 就好像用手电筒去照东西一样 若能够做到这一点, 就应逐一地内观及外观 过后, 把光照向禅堂外的人及动物的三十二身分 如此外观, 能把光照得越远越好 假如成功的话, 你可以转修遍禅 根据对众禅修者体验的研究, 从三十二身分转去修遍禅比较容易 十遍处 一 白遍在诸遍之中, 佛陀最为注重白遍, 因此鼓励你从白遍开始学习十遍处 你应该照见一个在你前面的禅修者的全身白骨或只是头盖骨, 取它的白色作为目标, 然后在心中默念 白 白 如此, 它就会变得非常明亮, 而且, 渐渐地白骨或头盖骨的形状就会消失, 圆形的白相也就自然呈现 若继续照见圆形的白相, 它就会变成非常明亮, 然后继续专注于它一或两小时 对于有深厚波罗蜜的人, 那白色圆形会自动扩大 ; 不过对于那些波罗蜜 ( 离今生 ) 太远或较弱的人, 那白色的圆形则不变 若是如此, 在专注于它一或两小时之后, 决意让它扩大三吋 扩大之后, 如果那白色圆形摇动, 那么就在心中默念 白 白, 使它稳定下来 当它稳定后, 再渐次地把它向十方扩大一尺 两尺 两码 四码等 若在扩大之后, 你见到十方及自己都是一片白色, 你应该选择那白色遍相的某一处作为心的专注点, 就好像把帽子挂在白色墙壁的某一处 若那白色变得更为明亮, 而你又能专注于它一或两小时, 五禅支就会现起 先修初禅的五自在, 然后以欲除掉寻 伺之心去专注白色遍相, 如此, 寻 伺两个禅支即会被舍弃, 而证得只有喜 乐及一境性三个禅支的第二禅, 然后再修习第二禅的五自在 接下来除掉喜, 你就会证得只有乐与一境性两个禅支的第三禅, 然后再修习第三禅的五自在 再除掉乐, 你就会证得拥有舍与一境性两个禅支的第四禅, 接着再修习第四禅的五自在 然后你就可以转修其余的遍禅 二 褐遍 南传经典 -- 帕奥禅师 -- 智慧之光 -- 21

22 转修褐遍时, 可以照见坐在你前方的禅修者之头发, 取它的颜色作为禅修的目标 当头发的形状消失, 且圆形的褐色遍相出现之后, 你就可以把它向十方扩大 然后继续专注于它, 以次第地证入禅那, 直到第四禅 三 黄遍至于黄遍, 你可以观取坐在你前方的禅修者的尿或脂肪, 取它的黄色作为禅修目标 当尿或脂肪的形状消失, 只剩下圆形的黄色遍相时, 你就可以把它向十方扩大 然后继续专注于它, 以次第地证入禅那, 直到第四禅 四 赤遍至于赤遍, 你可以观取坐在你前方的禅修者身体任何一个红色的部位, 例如血液 若是观取血液, 你应观看在心脏四周或里面的血, 取血的红色作为禅修的目标, 在心中默念 红 红 血的形状将会消失, 而只剩下圆形的红色遍相 把它向十方扩大, 及专注于它直到证得第四禅 五 地遍在成功修完色遍之后, 可以转修地遍 首先选择土的颜色不黑 也不太红 没有石头或杂草的一块地, 抚平泥土, 划一个圆圈, 然后站着取那圆形的泥土作为禅修目标, 在心中默念 地 地 不要注意地 硬 的自性相, 若这么做, 你可能就会变得全身僵硬 先张开眼睛凝视那圆形, 然后闭眼观想它, 遍相就会很快地浮现 若闭上眼时, 遍相仍未出现, 那就复修曾修成的其中一个色遍, 出定后再张开眼睛凝视地上的圆形, 过后闭上眼睛观想它 这时候, 你就可能会在闭着眼睛时看到遍相, 接下来可以找个地方坐下修禅 取地遍相作为禅修目标, 在心中默念 地 地 若禅相消失了, 再复习已修过的色遍之一 当定力之光变得强而有力时, 把光照向上述划有圆形之地, 地遍相即因此生起 当地遍相变得清晰 洁净及明亮时, 再把它向十方扩大, 然后专注于一处, 直到证得第四禅 六 水遍你可以到萨尔文河 ( 缅甸南部毛淡棉的一条河 ) 河边观看河水, 以获取水遍之相, 但不要注意水 冷 的自性相, 否则你会感到全身发冷 如果你只是专注于水的概念, 那就会很容易 若有困难的话, 你可以去看井里或壶里的水 观想水相, 若它变成水遍相, 就把它向十方扩大, 再继续专注于其中一处, 直到证得第四禅 七 火遍转修火遍时, 可以观取以往看过的火作为禅修目标, 例如 : 森林大火 火灾之火或任何火 如何修习呢? 首先复修已修成的遍禅之一, 而在光变得强而有力时, 把它照向心中所映现以往见过的大火 若这么做并未成功的话, 你可以去看厨房里的炉火 只需观取中间火红的部分, 不要看火上端的烟及下面黑色的火柴 也不要注意火 热 的自性相, 若这么做你就可能会感到全身热得难以忍受 你应只是观火的概念, 默念 火 火 当火遍相出现时, 把它向十方扩大, 再继续专注于它, 直到证得第四禅 八 风遍转修风遍时, 可以取吹在脸上或身上的风作为禅修目标 若有困难的话, 先复修已修成功的遍禅之一 出定之后, 再注意吹动树叶的风 当风遍相出现时, 把它向十方扩大, 再继续专注于它, 直到证得第四禅 九 光明遍至今已解说了八种遍禅, 剩下的 光明遍 和 限定虚空遍 两项遍禅对修习某些神通是不必要的 然而, 注释则劝修它们 你可以取日光, 或月光, 或日光灯之光作为修习光遍的目标 只观想那光, 当光明遍相出现时, 把它向十方扩大, 再继续专注于它, 直到证得第四禅 十 虚空遍你可以把用来放钵的圆形底座 ( 钵脚 ) 吊起来, 圆座的一端开口朝向无树叶 树枝或云的天空, 然后只是注视那圆形的洞口, 取那空间为修习限定虚空遍的目标 过后选个地方坐下来专注 当虚空遍相出现时, 把它向十方扩大, 再继续专注于它, 直到证得第四禅 无色禅接着你可以转修四无色禅 首先你应对色 (r?pa) 感到厌离 如何对色感到厌离呢? 你可以思惟有九十六种疾病在身体生起, 如眼疾 耳疾等, 而且身体也会遭受到不幸 刑罚等等 为什么人们会遭受到这些痛苦呢? 那是因为有色 ( 物质 ) 的缘故 为什么人类会互相争吵与怨恨, 各国之间会互相交战呢? 那是因为有色的缘故 反之, 当无色时, 人们就可免除遭受这一切痛苦 了解这点的人就会厌离充满过失之色, 而想要证得无色禅 南传经典 -- 帕奥禅师 -- 智慧之光 -- 22

23 如何修习无色禅呢? 先从地遍开始, 首先扩大遍相, 再作意于地遍相中央的空间, 如此空间就会出现, 然后再专注与扩大它 当它渐渐扩大时, 地遍相就会渐渐消失 ; 当它向无边的十方虚空扩大后, 整个地遍相都消失了, 只剩下无边空间而已 持续专注于那空间一或两小时, 在心中默念 空 空 或 空无边 空无边, 如此你就会证得拥有舍与一境性两个禅支的空无边处禅 (àkàsàna càyatana jhàna) 然后你应修习此禅的五自在 修识无边处禅 (vi à?a càyatana jhàna) 时, 你必须取空无边处禅心为目标, 在心中默念 识 识 或 识无边 识无边 如此, 专注于空无边处禅心的心识即会生起, 此心识名为识无边处禅心, 因为它以空无边处禅心作为依据 随后, 你应修习识无边处禅的五自在 修无所有处禅 (àki ca àyatana jhàna) 时应专注于空无边处禅心的不存在 在同一个心识剎那里是不可能有两个心识存在的 空无边处禅心缘取无边虚空为目标, 而识无边处禅心则缘取空无边处禅心为目标 当空无边处禅心存在时, 识无边处禅心是不可能存在的 ; 当识无边处禅心不断生起时, 空无边处禅心则不可能生起 取于识无边处禅时空无边处禅心的不存在为目标, 在心中默念 无所有 无所有 如此, 专注于空无边处禅心不存在的心识就会生起, 此识名为无所有处禅心 随后, 你应修习无所有处禅的五自在 修非想非非想处禅 (nevasa ànàsa àyatana jhàna) 时, 你必须取无所有处禅心作为禅修目标 心的本质是只有在识知一个目标时才能平静, 而无所有处禅心则在识知无所有 ( 空无边处禅心的不存在 ) 时才会平静 取此心识作为目标来专注, 在心中默念 此心平静, 此心至上 如此, 专注于无所有处禅心的心识即会生起 此心识名为非想非非想处禅心, 这是一个非常微细的心境 随后, 你应修习非想非非想处禅的五自在 最后的劝修至今已解说了所有的八定 以上所举的四无色禅是以地遍入门, 随后, 除了限定虚空遍之外, 你应以其余八遍入门证得八定 成功修完十遍八定之后, 若欲修习神通 (abhi à) 的话, 你应该从地遍至白遍修习十四种御心法, 比如以顺禅 以跳禅等等 根据 护象本生经 的记载, 护象能够只是看着恒河即证得禅那 为什么他能办到这一点呢? 那是因为他过去世波罗蜜的支持 如今, 你也应该不断地修禅来培育波罗蜜, 它能够支持你在今生证得殊胜的道果智, 断除烦恼, 解脱生死轮回 第四章 : 从安般念至观禅 ( 节录 ) Passambhaya kàyasa?khàra assasissàm?ti sikkhati. Passambhaya kàyasa?khàra passasissàm?ti sikkhati. 止息身行我入息 彼如是修习, 止息身行我出息 彼如是修习 若人依次第修习安般念, 当安般似相( ànàpàna pa?ibhàga nimitta )生起, 心宁静地专注于似相, 那么入出息将变得微细 之后, 当证入第四禅时, 入出息完全停止 如果已获得第四禅者欲转修观禅, 或欲证阿罗汉果, 他应如何修习? 中部. 首五十经篇注 ( M?lapa??asa A??hakathà )中提到:So jhànà vutthahitvà assàsa passàse và pariga?hàti jhàna?gàni và. 彼出禅那已, 取入息 出息或诸禅支 他必须逐一地进入安般禅那, 从初禅至第四禅 只有在从禅那出定之后, 他依自己的选择, 观察入出息或诸禅支 欲观察色法的禅修者以入出息开始观察, 彼名为 入出息作业者 ( assàsa-passàsa kammika puggala ) 以观察诸禅支开始的禅修者名为 禅那作业者 ( jhàna kammika puggala ) 对于 入出息作业者, 他应该如何转修观禅呢?Tattha assàsa-passàsàkammiko `ime assàsa-passàsà ki nissità. Vatthu nissità. Vatthu nàma karajakàyo, karajakàyo nàma cattàri mahàbh?tàni upàdàr?pa cà'ti. Eva r?pa pariga?hàti. 入出息作业者应如是取色法: 依于何法此入息 出息? 依于所依色 所谓所依色, 即所 南传经典 -- 帕奥禅师 -- 智慧之光 -- 23

24 生身 所谓所生身, 即四大及所造色 该禅修者必须观察以知 缘于何法故入息与出息生起? 此时, 因为他必须转观究竟法( paramattha ), 所以他必须从第四禅出定之后, 观察入出息的四界 为甚么他必须观察四界呢? 观禅只有两种, 即色业处( r?pa- kamma??hàna )及名业处( nàmakamma??hàna ) 佛陀教导如何修习色业处呢? 中部. 首五十经篇注 中记载 :Tattha Bhagavà r?pakamma??hàna kathento sa?khepa manasikàravasena và vitthà ramanasikàra vasena và catudhàtu vavatthàna kathesi. 尔时, 佛陀教导色业处 : 以简略或详尽的方法思惟四界差别 因此, 若欲观察色法, 就必须选择以简略法或详尽法修习四界分别观 禅修者必须观察入息与出息的四界 首先观察风界 此时不再以气息的概念为目标, 而是以入出息中 推 的性质为目标 以推性质为基础, 硬 软 粗 滑 重 轻诸性质将呈现于其智 此后, 再进一步观察热及冷 一般而言, 出息时会发现热, 入息时发现冷 以智清楚地观察它们 接着观察支持 流动及黏结, 一共十二种性质 如果无法观察到入出息的四界, 他应该观察全身的四界 在这个阶段, 就诸禅修者的经验而言, 如果以风界的推动性质开始观察, 将易于修习 Sakalampi attano r?pakàya àvajjetvà: 转向自己全身的色身已 四界分别观是观察全身四界的禅法 而安般念则专注于一触处的气息 因此, 这两种业处是不同的 修习四界分别观至看到色聚时, 应进而观察诸色聚的四界之十二种性质 当能够观察到每一粒色聚中四界的所有性质时, 他应该做甚么呢? 再次观察入息与出息的四界, 即会看到其中称为 入出息身 ( assàsa passàsa kàya )的许多色聚 这些色聚每粒都有九种色法: 地 水 火 风 颜色 香 味 食素及声音 其中的声音是在两粒色聚的地界之 硬 互相撞击时所产生 之后, 他应如何进一步修行? 他必须观察以知 依于何法, 彼入息与出息生起? 如是观察之后, 他发现 :vatthu nissità 它们依于所依色( vatthu ) 何谓所依色? 所谓所依色, 即所生身( karajakàya ) 何谓所生身? 所生身即存在于六根及四十二身分的四大及依四大而生起的二十四种所造色( upàdà r?pa ) 观察了此四大及二十四种所造色, 关于色法的修行即圆满 观察色法之后, 他必须进一步观察名法 他必须从初禅出定之后, 再观察属于法所缘的 禅那名法 随后他也必须逐一从其余三个禅那出定之后, 各别观察第二 第三及第四禅那的名法 然后, 正如 中部注 里所说的 :`Tato tadàramma?e phassapa camake nàmanti. Eva nàmar?pa parigga?hetvà.' 他必须进一步观察以二十八种色法为所缘的触五法 如此观察名色法 触五法( phassa pa camaka dhamma )即以触为第五之法 识 受 想 思 触 其中的受是受蕴; 想是想蕴 ; 触与思是行蕴 ; 识是识蕴 在这四种名蕴之中, 如果提到触与思, 即包括了行蕴中的所有心所法, 这是疏钞的解释 依此解释, 这是以智破除每一心识剎那里的名法之密集( ghana )的禅法 目标( 所缘 ) 有六种 : 色所缘 声所缘 香所缘 味所缘 触所缘及法所缘 禅修者应根据心路过程( v?thi )观察以六所缘中的任何一种为目标的名法 观察名法之后, 禅修者进而如 观察缘起 一章所述, 观察诸因及诸果的关系 然后再观名色法及它们的因为无常 苦 无我, 直到证悟涅槃 第五章 : 安般念的功德 佛陀教导 :anàpànasati bhikkhave bhàvità bahul?katà mahapphalà hoti mahànisa sà. 诸比丘, 修习 多修习安般念, 则得大果 大利 Ayampi bhikkhave ànàpànasati samàdhi bhàvito bahul?kato santo ceva pa??to ca asecanako ca sukho ca vih àro uppannuppane ca pàpake akusala dhamme?hànaso antaradhàpeti v?pasameti. 诸比丘, 修习 多修习安般念, 则寂静 殊胜 不杂 乐住 已生不善恶法令速灭及寂止 一 寂静与殊胜 (santo ceva pa??to ca) 清净道论 ( 第 8 章. 节 148) 诠释 寂静 与 殊胜 为 :Aya hi yathà asubhakamma??hàna kevala pa?ivedha vasena santa ca pa??ta ca, olàrikàramma?attà pana pa?ikk?làramma?attà ca àrammanavasena neva santa na pa??ta. 譬如不净业处只是由于通达( 于禅那之时 ) 而寂静殊胜 ; 因 ( 其 ) 所缘粗 南传经典 -- 帕奥禅师 -- 智慧之光 -- 24

25 故及所缘厌恶故, 依 ( 其 ) 所缘决非寂静 非殊胜 从目标 ( 所缘 ) 的角度来看, 不净观的目标是非常粗的, 因为它是很可厌的 腐烂的尸体 但从修习业处的角度来看, 在以尸体为目标而证得初禅时, 由于 通达 (pa?ivedha) 的力量, 可以说它为寂静及殊胜 这里所谓的通达, 意即证得禅那 安般念又如何呢?Na eva kenaci pariyàyena asanto và apa??ta và. 不会在任何方面有不寂静或不殊胜 为什么呢?Atho kho àramma?a santàyapi santo v?pasanto nibbuto pa?ivedha sa?khàta a?ga santàyapi. 即是依 所缘的寂静性 之故是寂静 非常寂静 寂止的; 依通达 ( 禅 ) 支的寂静性之故也是 ( 寂静 非常寂静 寂止的 ) 修习安般念时, 首先禅修者专注于气息 之后, 当定力达到某个程度时, 如同灰烟的遍作相就会生起 当它变得很白的时候, 它便成为取相 当它变得清净及非常光亮时, 它即是似相 这三种禅相是安般念的目标 对于这些目标, 不管你如何看它, 都不能说是不寂静 不殊胜的, 因为它们都寂静 (santa) 非常寂静 (v?pasanta) 寂止(nibbuta) 只要专注于禅相, 寂静即会传送至禅修者的心所依处 aramma?a pa??tat àyapi pa??to atittikaro. 依 所缘殊胜性 之故而殊胜 ( 清净道论 第 8 章. 节 148) 由于作为目标的 禅相 本身就殊胜, 安般念禅法亦殊胜 Pa?ivedha sa?khàta a?ga santàyapi. 依通达( 禅 ) 支的寂静性之故也是寂静的 当某人证得初禅, 他会感到寂静 当他证得第二禅则更寂静 ; 第三禅愈加寂静 ; 第四禅最寂静 寂静的程度与各阶段之高低相符 A?ga pa??tatàyapiti 诸禅支亦殊胜 寻 伺 喜 乐 一境性五禅支是殊胜之法 基于上述种种原因, 佛陀赞叹安般念为寂静与殊胜 二 不杂 (asecanaka) 由于安般念本身很特殊, 所以 清净道论 ( 第 8 章. 节 149) 形容它为 :anàsittako abboki??o pàtiyekko àveniko 不掺杂 不间杂 单独 不共, 意即不必要增添任何东西 清净道论 中又说:Natthi ettha parikammena và upacàrena và santatà àdisamannàhàrato pabhuti attano sabhàveneva santo ca pa??to càti attho. 在此不只是通过遍作( 准备定 ) 及近行 ( 定 ) 才能获得寂静, 而是从最初入定以来, 其自性本来就是寂静 殊胜的 不只是在证得近行定或安止定时, 安般念才寂静及殊胜, 而是在开始修禅时, 即使禅相还未出现, 它也是寂静的 它是令心平静 寂静及殊胜的禅法, 不必增添什么东西 对于这点, 可以拿地遍来跟它比较, 以便更易于理解 在开始修地遍时, 一般上禅修者都对该业处不熟练, 所以必须准备一块圆布, 然后把泥土均匀地置于该布之上, 然后凝视它来取相 当有了少许定力, 而且已比较熟练, 他可以在干净的泥土上划一个如盘子大小的圆圈, 改而专注于它, 心中作意 地 地 所以他无法一开始就专注于地遍相, 而必须实行 遍作 ( 预备工作,parikamma) 但修习安般念则不需要 遍作, 禅修者可以一开始便专注于气息 三 乐住 (sukho ca vihàro) 安般念是乐住之因 虽然其它业处也是乐住之因, 但由于这里是赞叹安般念的章节, 因此安般念被赞叹为乐住 四 已生恶法令速灭及寂止 (uppannuppane ca pàpake akusala dhamme?hànaso antaradhàpeti v?pasameti) 安般念可以令每一个生起的恶法马上消灭 佛陀在 相应部. 大品 里举一个譬喻 :Seyyathàpi, bhikkhave, gimhàna pacchime màse?hata rajojalla, tamena mahà akàlamegho?hànaso antaradhàpeti v?pasameti. 如于夏末之月, 由于太阳热力及风的缘故, 灰尘满天飞 非时降之大雨, 可令灰尘即刻消失 如是, 若修习安般念, 则寂静与殊胜 不杂 乐住 已生不善恶法令速灭及寂止 第六章 : 四护卫禅 一 慈心观 (Mettà Bhàvanà) 南传经典 -- 帕奥禅师 -- 智慧之光 -- 25

26 以个人为对象的慈心禅那今晚将为大家讲解四种护卫的禅法, 即 : 慈心观 佛随念 不净观及死随念 欲修习慈心观时, 首先必须知道那一类人是适合作为禅修对象, 以及那一类人是不适合作为禅修对象 当只取一人作为禅修对象时, 是绝对不可以采用异性的 所以, 女性禅修者不可只取一位男性作为修习慈心观的对象, 同样地, 男性禅修者亦不可单取一位女性作为修习慈心观的对象 倘若单取一位异性来修习, 贪欲 (ràga) 就可能会生起, 而障碍禅修 然而, 在修遍满慈心观时, 譬如散播慈爱给一切有情 一切有息者 一切男人 一切女人等 (sabbe sattà, sabbe pà?à, sabbe purisà, sabbà itthiyo...) 时, 则可以把异性包括在内 此外, 死人亦不可作为修习慈心观对象, 因为这是不可能证得禅那的 在刚开始修习慈心观的阶段, 有几种人是不适合作为禅修对象的, 即 : 一 你极亲爱的人, 因为这有可能会导致伤感 ; 二 你对他无好恶感的人, 因为在开始阶段, 以这种人作为对象会有些困难 ; 三 你讨厌的人, 因为在开始阶段, 是不易对你讨厌的人产生慈心的 所以在开始阶段, 你应先对自己散播慈爱, 然后选一个你敬爱又与你同性的活人作为主要修习慈心观的对象 此时, 若你已熟练于白遍第四禅的五自在, 你就能轻易成就慈心观, 证得慈心禅那 (mettà jhàna) 这是由于白遍第四禅的亲依止力 (upanissaya satti, 近依止力 ) 加强了慈心观的效率, 因为不同的禅那能以亲依止力来互相支助 因此, 你应当再次进入白遍第四禅, 直到禅定之光变得明亮时, 再以下列四种意念来对自己培育慈爱 :Aha avero homi, abyàpajjo homi, an?gho homi, sukh? attàna pariharàmi. ( 一 ) 愿我没有仇敌 ;( 二 ) 愿我没有内心的痛苦 ;( 三 ) 愿我没有身体上的痛苦 ;( 四 ) 愿我愉快地自珍自重 即使修行了一百年, 你还是无法以自己为对象而达到慈心禅那 那么, 为什么一开始就要对自己修行慈心观呢? 这不是为了达到近行定或安止定, 而是因为培育对自己的慈爱之后, 你就能推己及人地设想 : 正如你想得到安乐, 不愿受苦, 想得到长寿, 不愿死亡, 其它一切众生也同样想得到安乐, 不愿受苦, 想得到长寿, 不愿死亡 如此, 你的心就会变得柔软 和善 宽容及能为别人着想 之后, 你就可以开始培育对其它人的慈爱 把禅定之光照向一位你敬爱又与你同性的活人, 然后如下地向他散播慈爱 :Aya sappuriso avero hotu, abyàpajjho hotu, an?gho hotu, sukh? attàna pariharatu. ( 一 ) 愿此善者没有仇敌 ;( 二 ) 愿他没有内心的痛苦 ;( 三 ) 愿他没有身体上的痛苦 ;( 四 ) 愿他愉快地自珍自重 以这四种方式散播慈爱三 四遍后, 选出其中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方式 假设你最喜欢的方式是 : 愿他没有内心的痛苦, 那么你就应趁禅定之光照向那位你敬爱的人时, 紧接着以这种方式向他散播慈爱, 心中默念 : 愿此善者没有内心的痛苦 愿他没有内心的痛苦 应取他没有内心痛苦且面带微笑的影像, 而当你能够极专注于该影像时, 那已经接近禅那了 在此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的是 : 当禅定之光照向该人时, 无论他 ( 或她 ) 是坐着或站着, 都应选择他正处于快乐状态的姿势 另者, 慈心观的目标并非究竟法, 而是有情的概念 (satta pa atti) 若能够以 愿此善者没有内心的痛苦 的方式专注于有情的概念超过一小时, 寻 伺 喜 乐 一境性五禅支就会很清晰地呈现于心, 即已证得初禅 这时候, 若你曾修习白遍至第四禅, 那是很容易更进一步证得慈心第二禅的 只要除去初禅的寻 伺, 即能证得第二禅 ; 若再进一步除去第二禅的喜, 即能证得只拥有乐与一境性两个禅支的第三禅 修慈心观是不能够证得第四禅的 为什么呢? 当心在希望别人 没有仇敌, 没有内心的痛苦, 没有身体上的痛苦 时, 是否能够安住于舍 (upekkhà) 呢? 是不可能的 因此修习慈心观只能够证得第三禅 以 愿他没有内心的痛苦 的方式证得第三禅后, 再继续逐一地用其它三种方式来修, 直到都证得第三禅 成功后, 再选另一个你敬爱的人作为对象, 以同样的四种方式逐一向他散播慈爱, 直到都能证得第三禅 过后再选换其它人作为对象, 修习至采用了四 五位, 且能向他们每人散播慈爱, 直到证得第三禅 接着, 转向对你亲爱又与你同性的人散播慈爱, 如父亲或母亲 兄弟或姐妹, 或同性的亲戚 修至对你敬爱与亲爱的人的慈爱达到平等 此时, 这两种人已成为同一种人, 即 : 你喜爱的人 过后, 再选用四 五位你对他们无好恶感的人, 逐一地对他们散播慈爱, 直到证得第三禅 成功后, 再转向对你讨厌的人散播慈爱 这只是对有讨厌的人的禅修者而言, 若你没有的话则可省略这点 对你讨厌的人修习慈心观 南传经典 -- 帕奥禅师 -- 智慧之光 -- 26

27 对于你讨厌的人, 又应先以那一种作为对象来散播慈爱呢? 应先散播慈爱给自己对他只有少许瞋念的人, 把你极恨者留在最后 在实修时, 你应先散播慈爱给你敬爱的人 你亲爱的人及你对他无好恶感的人, 直到慈心变得强而有力时, 再把禅定之光照向你讨厌的同性者, 然后散播慈爱给他 : 愿此善者没有仇敌, 愿此善者没有内心的痛苦, 愿此善者没有身体上的痛苦, 愿他愉快地自珍自重 选任何一种方式修习, 直到证得禅那 若无法证得禅那, 则应以 清净道论 里所述的种种方法省察 当人用膳时, 他会挑弃不吃的骨头, 只剩下自己喜爱吃的肉 而每个人都会有某些可爱或可敬的优点, 在此你不应理会你讨厌的人任何丑恶或卑劣不堪的缺点, 而只是省察他的优点, 然后再散播慈爱给他 若如此修行还是无法证得禅那, 那就转用另一种省察法 佛陀在 无始相应 (Anamatagga Sa yutta) 里说 : 在过去漫长的轮回里, 一切众生都曾经互相有过如父母 子女 兄弟或姐妹等亲近的关系, 没有任何人彼此间是不曾互为眷属 你应省察 : 现今我们可能会互相憎恨, 然而在过去世, 他或她可能是我非常亲爱的儿子或女儿, 或我是他的儿子或女儿 如此省察后, 再散播慈爱给他, 这样就可能会证得慈心禅那 若运用这方式省察后还是不能证得禅那, 那么你就应该激起对你讨厌的人的悲心 为什么呢? 因为一切众生皆逃不过老 病与死 若人还是凡夫 (puthujjana), 那他就还未脱离恶道 (apàya), 所以一切众生皆极可怜愍 如此省察后再散播慈爱给你讨厌的人, 这样即能证得禅那 若还是不行的话, 分别诸界是另一可实施的方法, 省察 : 我是生气他的哪一个部分? 我是生气他的头发吗? 还是他的体毛? 还是他的指甲? 他的皮肤? 肉? 腱? 骨? 骨髓? 等等 应逐一地省察三十二身分 若还是无法消除怨恨, 那么再分别他的四界 : 我是生气他的地界? 水界? 火界? 还是风界? 通过省察四界, 怨恨就会平息 若你已经修习过四界分别观, 这种省察法就很容易 或者, 若你已熟练于辨别名色或五蕴, 在以智辨别五蕴之后, 你可以省察 : 我是生气他的哪一蕴? 色蕴? 受蕴? 想蕴? 行蕴? 还是识蕴? 如此省察后, 怨恨就会平息 若还是不行, 你即应省察修习慈心观的十一项益处 ( 功德 ), 以此来训诫自己, 反省 : 若要通过修慈心观来获取它们的话, 怎么可以再对自己讨厌的人生气呢? 如此省察后, 再怀着欲获得那些益处的心散播慈爱给你讨厌的人, 如此你就会成功证得慈心禅那 成功之后, 你应逐一地更换慈心观的对象, 直到能够成功地对极恨的人散播慈爱, 直到证得第三禅 破除界限过后, 你应更进一步修习破除界限 (s?mà sambheda) S?mà 是界限,sambheda 则是破除 什么是界限? 若能散播慈爱给某个人, 但对另一人却不能, 那么即是还有界限 为了修至心境平等无分别, 以破除人际之间的界限, 你应轮流地散播慈爱给四种人, 即 : 自己 你喜爱的人 你对他无好恶感的人 你讨厌的人 再次言明, 散播慈爱给自己是不可能证得禅那的, 这只是用来推己及人而已 先思惟 : 愿我没有仇敌, 没有内心的痛苦, 没有身体上的痛苦, 愿我愉快地自珍自重 三 四次, 以此作为标准再思惟 : 如我愿自己没有仇敌, 他人亦希望他们自己没有仇敌 如我愿自己没有内心的痛苦, 他人亦希望他们自己没有内心的痛苦, 等等 如此思惟三 四次后, 再以四种方式散播慈爱给你喜爱的人, 直到都证得第三禅 然后同样以四种方式散播慈爱给你对他无好恶感的人, 直到都证得第三禅 只有如此之后, 才以同样的四种方式散播慈爱给你讨厌的人, 直到都证得第三禅 接着, 重新散播慈爱给自己, 给另一个你喜爱的人 你对他无好恶感的人 你讨厌的人 散播慈爱给每一种人直到证得第三禅 成功之后, 你应如此一再重复地对每一种人培育慈爱 如此修习直到慈心极强时会有什么现象产生呢? 慈心将会变成对你自己 你喜爱的人 你对他无好恶感的人 你讨厌的人四者都平等, 而不会再对任何一种人有偏爱 此时, 你即已破除了界限 清净道论 提及一个比喻 : 若有人叫你从这四者之中选出一人来杀掉 ( 以便保全其它三人的性命 ), 而你又还能选得出来的话, 那么你的慈心还未达到平等 然而, 若你对每个人的慈爱都平等, 而无法选出任何人, 那么你已破除了界限 无制限与有制限遍满慈只有在破除界限之后, 你才可转修五种 无制限遍满慈 (anodhiso phara?a mettà) 及七种 有制限遍满慈 (odhiso phara?a mettà) 在还未破除界限时, 若你以 愿一切有情 的方式来散播慈爱是不能证得慈心禅那的 五种无制限遍满慈的对象是 : 一切有情 (sabbe sattà) 一切有息者(sabbe pà?à) 一切生物(sabbe bh?t 南传经典 -- 帕奥禅师 -- 智慧之光 -- 27

28 à) 一切个人(sabbe puggalà) 及一切有生命者 (sabbe attabhàvapariyàpanna) 七种有制限遍满慈的对象则是 : 一切女人 (sabbà itthiyo) 一切男人(sabbe purisà) 一切圣者(sabbe ariyà) 一切凡夫(sabbe anariyà, 一切非圣者 ) 一切天神(sabbe devà) 一切人(sabbe manussà) 一切恶道众生 (sabbe vinipàtikà) 制限 (odhiso) 在此是谓有 指定 哪一类众生 首先以 愿一切有情没有仇敌, 没有内心的痛苦, 没有身体上的痛苦, 愉快地自珍自重 这四种方式培育慈爱 注释提及一个如何熟练于慈心观的比喻 : 当农夫要耕田时, 他会先犁中间的一小块地, 然后再渐渐地越犁越阔, 直到犁完了整片田地 同样地, 应先向附近的众生培育五种无制限遍满慈及七种有制限遍满慈, 然后才慢慢地扩大范围 例如 : 可先从一间寺院的范围开始, 取该范围里的十二组众生作为禅修对象 在这十二组当中, 先取属于 无制限遍满慈 的首五组作为禅修对象 把白遍第四禅的光照向整座寺院, 以便能够看到在该范围里的众生 : 天神 动物 人类及恶道的众生都包括在内 往该范围的地底里看, 若有地狱的众生存在, 他们也包括在内 以光照见他们, 再向他们散播慈爱, 如 : 愿一切有情没有仇敌, 直到证得第三禅 由于你已成功破除界限, 此时是很容易证得慈心禅那的 以 没有仇敌 的方式修到第三禅后, 再逐一以 没有内心的痛苦 没有身体上的痛苦 及 愉快地自珍自重 三种方式修到第三禅 你必须逐一地用四种方式散播慈爱给 : 一切有情 一切有息者 一切生物 一切个人及一切有生命者 如此培育的慈爱名为 无制限慈, 因为它没有以指定的众生作为禅修对象 成功修完这五组之后, 再进一步修习七种有制限遍满慈 : 一切女人 一切男人 一切圣者 一切凡夫 一切天神 一切人 一切恶道众生, 包括一切阿修罗 饿鬼 动物及地狱的众生 逐一地以上述四种方式散播慈爱给他们, 直到都证得第三禅 对于五种无制限遍满慈与七种有制限遍满慈, 每一种都有四个散播慈爱的方式 因此, 对这寺院范围里的众生, 一共有四十八个散播慈爱的方式 如此修行成功之后, 你可以把范围扩大至二或三间寺院 ( 在这寺院的附近还有其它寺院 ), 同样以四十八种方式来散播慈爱 成功后, 再渐次地把范围扩大至一个村子, 两个村子, 一个市镇, 两个市镇, 三个市镇等等 之后再扩大至整个国家, 整个地球, 三十一界 (cakkav à?a), 乃至无边世界 (ananta cakkavà?a) 一组的三十一界即是一个世界, 而世界是无数的, 所以应以四十八种方式把慈爱散播至无边世界 这遍满无边世界一切有情 强而有力的慈心称为 遍满 (vipphàra), 又名为 无量 (aparimàna), 即慈无量心 他对此有情有慈爱, 对彼有情却无慈爱 的界限已被破除 若你常住于这极强的无量慈, 如毗舍佉尊者一般, 人与天神都会喜爱你 把慈爱散播至无边世界后, 再修习把慈爱向十方散播, 即 方向遍满慈 (disà phara?a mettà) 先把光照向东方的无边世界, 然后以四十八种方式把慈爱散播至东方无边世界的一切众生 之后再以同样的方法把慈爱散播至西方 北方 南方 东南方 西北方 东北方 西南方 下方与上方的无边世界 如是, 一共有四百八十种依十个方向散播慈爱的方式 前面已提及四十八种无指定方向地把慈爱散播至无边世界的方式, 所以一共有五百二十八种散播慈爱的方式 对于能够如此系统地修习五百二十八遍满慈的禅修者, 若他要更进一步地根据 慈爱经 的方法修习慈心观, 他是会成功的 这即是四护卫禅之一的慈心观修法 二 佛随念 (Buddhànussati) 成功修完慈心观之后, 你能够轻易地转修佛随念 再次以白遍培育第四禅的定力, 当光变得明亮时, 把它照向一尊能激起敬意的佛像, 这就好像在修慈心观时, 把光照向你要散播慈爱者一样 让该佛像的影像出现于距离你六至九尺之处, 不太远也不太近 首先, 视它为真实的佛陀来修习 若你于近期的过去世里曾遇见佛陀, 佛陀的相貌就有可能会浮现出来 若出现的话, 可取它作为目标 为什么在修行佛随念的开始阶段需要取佛陀的像作为目标呢? 因为在 旗幡经 (Dhajagga Sutta) 里, 佛陀说 : 在遭遇厄难时, 应当只想起我, 然后忆念 : 世尊的确是阿罗汉 正等正觉者 明行足 善逝 世间解 无上调御者 天人师 佛陀 世尊 (Mameva tasmi samaye anussareyyàtha: Itipi so bhagavà araha sammàsambuddho vijjàcarana sampanno sugato lokavid? anuttaro purisadammasàrath? satthà devamanussà na buddho bhagavà'ti.) 因此, 在开始修行佛随念时, 必须先观佛陀的像, 不然的话我们怎么能够知道阿罗汉等特质是谁的呢? 佛陀时代的人当然可以观佛陀真正的相貌, 但现在佛陀已入灭了, 所以我们只能观 南传经典 -- 帕奥禅师 -- 智慧之光 -- 28

29 佛像, 以它来代表佛陀 在此有个问题 : 不以观佛的色相 (r?pa) 修佛随念, 是否是好呢? 对此有几种论点 无论如何, 世尊 (Bhagavà) 此项特质有六个定义, 其中之一是具足一切祥瑞 (sir?), 即 : 祥瑞与可敬的色相, 因此以佛陀祥瑞色相作为目标亦是佛随念 有人可能会问 : 若在过去世根本不曾遇见佛陀, 或是虽曾经遇见但距离今生太远, 以致没有过去佛的色相出现于心中, 那该怎么办呢? 其实, 他还是可取一尊自己最尊敬的佛像作为目标, 过后才转观佛陀的某一项功德 于佛陀的九项功德中,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项开始 事先了解功德的含意是必要的 若选择 阿罗汉 (araha ) 这项功德, 你就必须清楚 明白它的五种定义, 然后再选其中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定义 假设你所选的定义是 他应受到人与天神尊敬, 因为他的戒 定与慧是独一无二的, 所以称为阿罗汉, 你即应取此功德作为禅修目标, 在心中默念 : 阿罗汉 阿罗汉 当心能专注于 阿罗汉 此项功德时, 佛陀的色相可能会消失 若果真消失了, 不要去找它, 只需继续保持心专注于功德 当心专注于功德大约一小时后, 若你去辨明心所依处, 你就会看到寻 伺 喜 乐与一境性五个近行定的禅支 这是取 阿罗汉 此项功德作为目标修习佛随念的方法, 对正等正觉者 (Sammàsambuddho) 明行足 (Vijjàcara?a sampanno) 等其余功德的修法亦是如此 三 不净观 (Asubha Kamma??hàna) 修成佛随念之后, 你可转修不净观 不净观有两种修法 : 一 止禅的不净观, 二 观禅的不净观 修行止禅的不净观时, 女性禅修者必须只观想女尸, 男性禅修者则必须只观想男尸, 因为这是取尸体为目标, 以便证得初禅的禅法, 而在近行定的阶段, 当心专注于尸体似相时, 尸相可能会变得稍微漂亮, 若是取异性的尸体, 贪欲就可能会因此而生起 为了不让禅修受到贪欲破坏, 因此只可观想与你同性的尸体 然而, 在修观禅时, 观不净并非为了证得禅那, 而只是为了观 过患 (àd?nava), 因此不论是男是女皆可 清净道论 里对于修习不净观的指示是针对还未证得任何禅那的禅修者 然而, 对于已修证白遍第四禅者, 他们可以借助第四禅的力量修习不净观 你应取自己见过最可厌的同性尸体作为目标 你不需要到坟场观取死尸 为什么呢? 因为白遍第四禅的光极明亮时, 你可以该光照向曾见过最可厌的同性尸体 在照见时, 若你曾位于尸体的头部观看, 如今你也能在同样的位置以光看它 ; 若以前是位于尸体的左边 右边或脚边观看, 现在你也能够在同样的方位看它 只有在该尸相变得清晰时, 才以智观想 厌恶 厌恶 或 不净 不净 有些禅修者可能会遇到某些困难, 如不曾见过同性的死尸 若你是如此, 就必须去取同性死尸的不净相 (asubha nimitta) 在此情况下, 由于你早已熟练于进入白遍第四禅, 所以你可从第四禅出定后, 张眼观取死尸, 如此就会很容易地取得尸相 若没有足够的时间进入白遍禅那, 你也可只以肉眼看死尸, 取它为目标, 在心中默念 : 不净 不净 当你回座修禅时, 通过第四禅的定力, 你可以在短暂的时间内轻易地取得不净相 当不净相清晰时, 再令心专注于它, 观想 不净 不净 观想时, 不要观照死尸的未来阶段, 否则死尸的相就可能会变成骨头, 再变成骨灰 但并非每个尸相都会如此, 只有你见到该死尸是很久以前的事, 而如今它又已变成了骨灰时, 这种现象才会发生 所以切勿令心朝向未来观想 由于白遍第四禅的亲依止力, 多数的禅修者都能在一次的坐禅时间里就证得禅那 若还不行的话, 就如此修习两三次 当心专注于不净的尸体大约一小时之后, 再以智辨明心所依处, 如此就能够观察到五禅支, 即 : 一 寻, 把心投向于 ( 尸体的 ) 不净 ; 二 伺, 令心持续专注于不净 ; 三 喜, 喜欢不净 ; 四 乐, 体验到不净相的乐受 ; 五 一境性, 心与尸体的不净成为一境 在此有个问题 : 在观想骨头或死尸时, 喜与乐受怎么会生起呢? 这是因为禅修 (bhàvanà) 的力量而导致喜与乐生起 譬如你们常吃的 各阿比 (ngapi) 是极不净的, 但把它炒过之后就不觉得不净了 同样地, 当心专注于尸体的不净达到近行定的阶段, 不净的尸体似相就可能暂时变得漂亮, 此时由于禅修的力量, 喜及乐禅支就会生起 四 死随念 (Mara?ànussati) 证得不净观初禅之后, 你可以轻易地转修死随念 佛陀在 大念处经 (Mahàsatipa??hàna Sutta) 里说 : 南传经典 -- 帕奥禅师 -- 智慧之光 -- 29

30 So imameva kàyam upasa harati `Ayampi kho kàyo eva dhammo eva bhàv? eva anat?to'ti. 他以智将自身比较 ( 该尸 ): 我身亦有如是( 不净 ) 性, 必当如是, 无法超越此 ( 不净 ) 当你观想自己成为一具死尸, 如 : 我肯定会死, 死亡是必然的, 我无法逃脱死亡 ; 此不净肯定会发生, 我无法避免此不净 时, 若腐烂相出现, 就专注于它, 观想 : 我的死亡是必然的; 我的生命确实不定 (Marana me dhuva, j?vita me adhuva ) 或 我生命的终点即是死亡 你必须先专注于自己不净的尸相上, 过后才转观属于究竟法的命根 (j?vitindriya) 之终结 若心能够专注一小时, 当你去辨明该专注的心时, 五禅支就会出现, 但这些禅支并非安止定的禅支, 而只是近行定的禅支 这是修习死随念的方法 结语一共有四种护卫禅, 即 : 慈心观 佛随念 不净观与死随念 你应该每天都以一切有情作为禅修的目标修慈心禅一次, 把慈爱散播至整座寺院 村子 直到无边世界 这是为了令自己在修禅时不会遭遇到厄难 修习佛随念亦可使自己不遭受厄难, 保护不受夜叉 鬼神等的干扰, 也可使心清晰, 因此当心不清晰时亦应修佛随念 当悚惧感 (sa vega) 退失及心攀外缘时, 则应修习死随念, 以激发精进力 当贪欲 (r àga) 生起时, 更应该修习佛陀教导作为断除贪欲之法的不净观 第七章 : 四界分别观 巴利圣典记载了两种修习四界分别观的方法, 即 : 简略法与详尽法 在此要为大家解说的是适合利慧者的简略法, 而另一个则是给予修习简略法有困难者的详尽法 佛陀在 大念处经 (Mahàsatipa??hàna Sutta) 里教导简略法 : 同样地, 诸比丘, 比丘观察此身无论是处于任何姿势, 都只是由诸界组成而已 : 于此身中, 有地界 水界 火界 风界 清净道论 ( 第 11 章. 节 41-43) 进一步解释 : 是故欲修习此业处的利慧者, 首先应独居静处, 念虑于自己的全色身 : 于此身中, 坚 ( 硬 ) 性或固性的是地界, 黏结性或流动性的是水界, 遍熟性或暖热性的是火界, 支持性或推动性的是风界 他应当数数地念虑作意及观察 地界 水界 火界 风界, 意即仅是界而非有情非寿者 如此精进, 不久之后即生起由辨识及差别诸界之慧所增强之定 由于以自性法为所缘, 其定不能达至安止, 而只是近行定 再者, 或如舍利弗尊者所说的身体四个部分, 以显示四界之中并无任何有情, 即 : 因骨 因腱 因肉 因皮包围空间而称为色 他应当决意在每个部分里, 以智之手把它们分别, 及依上述的方法观察它们, 即 : 于此身中, 坚 ( 硬 ) 性 不能达至安止定, 而只是近行定 四界分别观入门在帕奥禅林里教导的是遍照全身四界的方法, 即辨识地界的硬 粗 重 软 滑 轻六个性质 ; 水界的流动及黏结两个性质 ; 火界的热及冷两个性质 ; 风界的支持及推动两个性质 法聚论 (Dhammasa?gani) 里记载地界的六种特相, 它们的巴利原文是 : 硬 (kakkhala ) 软 (muduka ) 滑(sa?ha ) 粗(pharusa ) 重(garuka ) 轻(lahuka ) 流动(pagghara?a) 是水界的特相, 黏结 (abandhana) 或接触 (sa?gha??anà) 则是水界的现起 热 (u?ha) 及冷 (s?ta) 皆是火界的特相 支持 (vitthambhana) 是风界的特相, 推动 (samud?ra?a) 则是风界的作用 修习四界分别观时, 必须先逐一地辨识这十二种性质 对于初学者, 一般先教导较易辨识的性质, 而较难的则留待于后 按照易至难的次序排列是 : 推动 硬 粗 重 支持 软 滑 轻 热 冷 流动及黏结 当开始观照其中任何一个性质时, 必须先在身体的某个部位辨识到它, 然后再将之扩大至能够遍照全身 一 开始辨识 推动 时, 可以注意呼吸时风大推动头中央的推动力 如果不易察觉, 可以在吸气时注意胸部或腹部的移动 若这些也不清楚, 可注意心脏跳动而引起的脉搏跳动, 或任何明显的推动, 因为每当有移动时, 即有推动 能辨识到它时, 你应把注意力转移到邻近部位的推动 例如从头部开始慢慢辨识推动, 然后于颈项 身体 手 足乃至脚底 无论在何处开始, 都应该持续不断地 慢慢地去提升自己对它的了解, 以便能于全身皆见推动 在有些部位它会呈现得较明显, 而其它部位则较微细, 但它是存在于全身的每个部位 应该不断重复地修习, 直到无论注意身体任何部位都很容易辨识到推动 二 当你对辨识推动感到满意之后, 可以进而辨识 硬 首先在牙齿辨识硬 : 咬一咬牙就可以感到 南传经典 -- 帕奥禅师 -- 智慧之光 -- 30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略论英国移民族群认同的发展和走向 李 琼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年 外国文学 第 期 这些天来 我觉得来到这个国家 就像是和魔鬼签了协议

More information

佛陀教导过智慧之光吗?

佛陀教导过智慧之光吗? 佛陀教导过智慧之光吗? 近年来, 随着缅甸帕奥禅师 (Ven.Pa-Auk Sayadaw) 奔走于世界各地指导禅修, 使愈来愈多的华人了解到流传于南传上座部佛教国家的止观禅法 帕奥禅师强调禅修者应在戒清净的基础上修习止业处 (samatha kammaññhà na), 培育定力乃至证得禅那 (jhà na), 并藉由禅那的定力来观照诸行法的无常 苦 无我, 次第地培养观智 (vipassanà

More information

骨头的故事

骨头的故事 头 1 图 206 33 7 12 5 5 4 12 2 54 10 200-400 3 500 图 类 图 图 动 节 4 5 图 发 图 节 180 Youtube 180 [1] 7 2 7 6 9 270 6 图 树懒 块颈 13-25 14 17 25 7 图 扭头 头鹰 鹅 8 图 红 为 关节 绿 为 关节 9 图 类 10 图 类 11 图 盘 动 类 图 阴 犸 艺 你可能会以为图

More information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1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3 睺 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别解脱戒 序论 / 5 菩萨戒 金刚乘戒 如法守护 6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7 8 / 菩提道次第略论 阇 序论 / 9 10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11 1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槃 序论 / 13 除三种过 1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依六种想 于己作病者想 序论 / 15 于说法者作医师想

More information

IDEO_HCD_0716

IDEO_HCD_0716 IDEO HCD Toolkit Tencent CDC ...?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More information

Ven. Ariyadhamma Mahathera 斯里兰卡圣法大长老 Ven. Mahathera 简介 中间是缅甸帕奥西亚多 右边的是斯里兰卡的圣法长老 摄于 1997 年 Ven. Ariyadhamma Mahathera 圣法大长老 斯里兰卡籍 生于 1937 年 4 月 24 日 出家

Ven. Ariyadhamma Mahathera 斯里兰卡圣法大长老 Ven. Mahathera 简介 中间是缅甸帕奥西亚多 右边的是斯里兰卡的圣法长老 摄于 1997 年 Ven. Ariyadhamma Mahathera 圣法大长老 斯里兰卡籍 生于 1937 年 4 月 24 日 出家 1999-2000 斯里兰卡 Ven. Ariyadhamma Mahathera 圣法大长老 止观禅修开示 英译 : 圣喜尊者 (Ariyananda Bhikkhu) 中译 : 吉祥尊者 (Manggala Bhikkhu) Ven. Ariyadhamma Mahathera 圣法大长老 资料编辑 : 觉悟之路网站 Ven. Ariyadhamma Mahathera 斯里兰卡圣法大长老 Ven.

More information

(1) 致善戒法师的感谢函 我想从内心里由衷地表达对善戒法师的感恩和谢意 在这七个月相处的日子里, 善戒法师 给我生命中带来很多的快乐 我过去时常参加善戒法师的禅修营和聆听法师的佛法光碟, 我也常常从中获得意想不到的疗效, 身心感到无比的舒畅 不知怎么的, 我觉得我和法师有一种特殊的联系 ( 或许是

(1) 致善戒法师的感谢函 我想从内心里由衷地表达对善戒法师的感恩和谢意 在这七个月相处的日子里, 善戒法师 给我生命中带来很多的快乐 我过去时常参加善戒法师的禅修营和聆听法师的佛法光碟, 我也常常从中获得意想不到的疗效, 身心感到无比的舒畅 不知怎么的, 我觉得我和法师有一种特殊的联系 ( 或许是 三 学 善戒法师 著 - 1 - (1) 致善戒法师的感谢函 我想从内心里由衷地表达对善戒法师的感恩和谢意 在这七个月相处的日子里, 善戒法师 给我生命中带来很多的快乐 我过去时常参加善戒法师的禅修营和聆听法师的佛法光碟, 我也常常从中获得意想不到的疗效, 身心感到无比的舒畅 不知怎么的, 我觉得我和法师有一种特殊的联系 ( 或许是前世的因缘 ), 因为简单的佛法劝导, 只要经过法师的点醒, 就很容易地深入我的内心并带来无穷快乐,

More information

2017創形パンフ表1_表4

2017創形パンフ表1_表4 2017 SCHOOL GUIDE BOOK 2017 SOKEI ACADEMY OF FINE ART & DESIGN 关于创形美术学校? 创形美术学校是培育专业艺术家的摇篮 大家知道 : 用普通的教育课程来培育专业的艺术家是件困难的事 在我们创形, 从老师到办公人员, 大家全体都是专业的艺术家 在美术界, 设计界当中取得卓越成绩的艺术家们将为大家面对面地传授心得 我们重视的并不是通过指定的教学说明书来指导大家,

More information

和法 四念处的修持有三个重点 : 第一是维持正念 ; 第二是调伏贪忧等烦恼 ; 第三是精勤方便 念 念, 它有三个意义 ; 即强烈的以专注心投入目标, 急速地不带思考的投入目标, 以正念广布整个目标 正念的生起能紧系的深入于 ( 不漂浮 不肤浅 ) 目标的性质 正念的功能是未曾错过或忽略目标 正念的

和法 四念处的修持有三个重点 : 第一是维持正念 ; 第二是调伏贪忧等烦恼 ; 第三是精勤方便 念 念, 它有三个意义 ; 即强烈的以专注心投入目标, 急速地不带思考的投入目标, 以正念广布整个目标 正念的生起能紧系的深入于 ( 不漂浮 不肤浅 ) 目标的性质 正念的功能是未曾错过或忽略目标 正念的 安般念业処 法增比丘 安般念 (anāpānasati) 是以呼吸作为目标, 來修习定的一个法门 它的修习是将我们的心导向宁静, 直到它到达安止定 (appana samadhi) 的阶段 止, 巴利文 samatha 奢摩他, 意义是止, 依业处修止而得住心, 不再散漫, 代表心的宁静 定, 巴利文 samadhi 三摩地, 三昧, 义为定, 等持 当心不再被烦恼占有时, 心达到心解脱, 这时心里没有丝毫的思惟,

More information

蔡 序

蔡 序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祇 祇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巿 26 27 28 29 30 巿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2 44 45 46 47

More information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转正法轮 ( 转法轮经 无我相经 皮带束缚经 ) 禅修开示与问答 请用 Foreigs1 字型 III 转正法轮 回首页 转正法轮目录 帕奥禅师序 III 安般念简介 1 转法轮经 11 无我相经 101 五比丘 131 皮带束缚经 ( 一 ) 141 皮带束缚经 ( 二 ) 151 问答类编 239 克服障碍 239 戒学释疑 252 定学释疑 260 慧学释疑 277 学佛群疑 301 附录 323

More information

未命名-1

未命名-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ss a c y e vg 13 14 15 16 17 18 19 H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发现生命的螺旋 克里克在提出 中心法则 时曾指出 遗传信息是沿 D N A - R N A - 蛋白质的方向流动的 遗传信息不可能从 R N A 回到 D N

More information

TablesDivision_Chinois

TablesDivision_Chinois Exemple Tables de division Chinois http://www.memrise.com/ 除以 chúyǐ divisé par (diviser par) 等于 děngyú égale (être égal à) 八除以四等于二 bā chúyǐ sì děngyú èr 8 divisé par 4 égale 2 Table de division par 1 一除以一

More information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礼敬世尊 阿罗汉 圆满自觉者 观察缘起 如何灭除痛苦佛法开示与问答 帕奥禅师开示 简体版校印说明 本次简体版的校印, 是以 观察缘起 原书为底本, 同时考虑到单独成书篇幅过少, 因此在后面添加了 如何灭除痛苦 及 佛法开示与问答汇编 两个独立篇章 依据 观察缘起 原书, 帕奥禅师的缅文开示首先由净法比丘等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doc

Microsoft Word doc I. 安般念简介 静而且殊胜的, 它是精纯不杂的安乐住处, 能在邪恶不善念头 一生起时就立刻将它们消灭与平息 依据上座部佛法 (Theravada), 禅修的法门可概括地分为两大类, 即止禅与观禅 止禅是培育定力的修行方法, 观禅则是培育智慧的修行方法 这两大类法门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止禅是观禅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为什么佛陀在 相应部. 谛相应 (Sacca Samyutta) 里开示说 : 诸比丘,

More information

劳动保护与医疗保健 第 二 章 止标志共 23 个 劳 动 安 全 技 术 22 2 警告标志 由于三角形引人注目 故用作 警告 标志 警告人们注意可能发生的多种危险 三角的背景使用黄色 三角图形和三角内的图像均用黑色描 绘 黄色是有警告含义的颜色 在对比色黑色的衬托下 绘成的 警告标志 就更引人注目 3 指令标志 在圆形内配上指令含义的颜色 蓝 色 并用白色绘制必须执行的图形符号 构成 指令标志

More information

等 的氛围 有利于与受评者深入交流 五 进行修正 接下来 就要根据评估的结果进行目标和策略方案的修订 修订 的内容包括 职业的重新选择 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阶段目标的修正 实施措施与行动计划的变更等等 通过反馈评估和修正 应该达到下列目的 对自己的强项充满自信 我知道我的强项是什么 对自己的发展机会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我知道自己什么地方还 有待改进 找出关键的有待改进之处 为这些有待改进之处制定详细的行为改变计划

More information

百业经白话文

百业经白话文 百 业 经 白 话 文 法 王 晋 美 彭 措 金 刚 上 师 传 讲 堪 布 索 达 吉 译 梵 文 : 嘎 玛 夏 嘎 达 (Karma Xia Gatha) 藏 文 : 勒 呷 巴 汉 文 : 百 业 经 译 序 百 业 经 是 我 等 大 师 释 迦 牟 尼 佛 宣 说 因 果 不 虚 的 一 部 甚 深 经 典 共 有 一 百 多 个 公 案, 涉 及 到 比 丘 比 丘 尼 沙 弥 沙

More information

会变迁的现象, 都不具有永远存在的能力 我们身心的现象, 色受想行识五蕴, 都是不停在生灭的 色蕴的身体长大, 衰老, 死去, 这是不可怀疑的事实, 受想行识等四名蕴也是不停在生灭的, 现在的坏灭了, 就成为过去, 而未來的, 就進入现在, 它也会在不久之后灭去 故此这些现象是坏灭而无常 (anic

会变迁的现象, 都不具有永远存在的能力 我们身心的现象, 色受想行识五蕴, 都是不停在生灭的 色蕴的身体长大, 衰老, 死去, 这是不可怀疑的事实, 受想行识等四名蕴也是不停在生灭的, 现在的坏灭了, 就成为过去, 而未來的, 就進入现在, 它也会在不久之后灭去 故此这些现象是坏灭而无常 (anic 归命彼世尊, 应供, 等正觉 对四谛法的三遍知 法增比丘 (Bhikkhu Dhammavaro) 佛说 无慧者无定, 无定者无慧, 具足定与慧, 彼近于涅盘 ( 南传法句经 372 偈 ) 要到达涅盘就须对四谛法三转十二行, 故此佛能适 当的被称为正等正觉者 (samma-sambuddho) 在 杂阿含 464 经 中上座答阿难说 : 尊者阿难! 修习於止, 終成於观 修习观已, 亦成於止 谓圣弟子止

More information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¼ ½ ¾ ¼ ½ ¾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¼ ½ ¾ ¼ ½ ¾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肖 峰 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归结为物质 它既不是物质内在既成的东西 也不是纯粹的自然现象 更不是可以离开主体而独立存在的纯客观现象或无处不在的普遍现象 哲学含义上的信息是一种非物质的存在 是主体对对象的感知 辨识和建构 也是生命控制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的一种机能 信息与 意义 关联 是一种属人的认识现象 不存在所谓的 本体论信息 而只存在认识论意义上的信息 信息的哲学含义应与信息的日常用法具有连续性

More information

4 8 3+1 8 1 15 15 8 1 2 8 1 2 " = " = " = " = " = " = 形容样貌 那个哥哥长得就像卡通 片里的大英雄一样高大 从台上望下去 观众 席就像一片皑皑白雪 写作技巧 照应式 评价式 疑问式 俗语式 助人为乐 照应式 这就是助人为乐 评价式 经过这件事后 我明白了助人为 乐这个道理 疑问式 帮助人原来是件 快乐的事 不是 吗 俗语式

More information

¼ ½ ¾ ¼ ½ ¾

¼ ½ ¾ ¼ ½ ¾ 回归传统 历史学视野中的资本主义 刘光临 虽然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研究和西方现代史学都使用了资本主义一词 但双方并无相同的理论背景 资本主义作为一个成熟的学科概念是由 世纪末 世纪初的历史学家和强调历史面向的政治经济学家 可简称为 德国历史学派 一起创造出来的 强调从历史而不是从抽象的理论中寻求社会变化的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的启用 实际上是对欧洲近代历史的严重误读 有鉴于此 在今后的中国历史研究中应该用资本主义来取代资本主义萌芽

More information

Visuddhimagga-samadhivaggo

Visuddhimagga-samadhivaggo 什么是定? Ko samādhī'ti? Kusalacittekaggatā samādhi. 什么是定? 善的心一境性为定 定的意思 以何义为定? 以等持之义为定 (samà dhà naññhena samà dhi) 什么称为等持呢? 心与心所平等并完全地保持 安置 (samaü sammà ca à dhà na, ñhapananti) 在一个所缘上 所以, 以该法的威力使心平等并完全地

More information

巨变 村落的终结 & ( ( ) (( & & + # ) # # # # + # #

巨变 村落的终结 & ( ( ) (( & & + # ) # # # # + # # 巨变 村落的终结 都市里的村庄研究 李培林 本文是中国发达地区村落终结过程的记录和分析 作者通过对广州市 城中村的调查发现 村落终结的艰难 并不仅仅在于生活的改善 也不仅仅是非农化和工业化的问题 甚至也不单纯是变更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问题 而在于它最终要伴随产权的重新界定和社会关系网络的重组 作者试图通过建立具有普遍解释力的村落终结类型 建构村落城市化整个链条的最后一环 以便能够在理论上复制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村落非农化

More information

Ø Ø fi» ` ˆ ˇ `ƒ»» `ƒ` `

Ø Ø fi» ` ˆ ˇ `ƒ»» `ƒ` ` » œ» ł ˇ ˆæ Ø Ø fi» ` ˆ ˇ `ƒ»» `ƒ` ` 责 任 篇 放羊干嘛 挣钱 挣钱干嘛 娶婆姨 娶婆姨干嘛 生娃 生娃干嘛 放羊 感想 多么流畅的对话 多么自然的循环 当然 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但 是一个民族要发展 仅仅依靠这种原始的生活方式是远远不够的 有一句格言说得好 生命的悲哀不在于目标未达到 而在于没有目标 可达成 在那没有智慧之光照耀的地方

More information

禪修基本須知

禪修基本須知 禅修基本须知 及专用词汇手册 巴利 - 中文 - 英文 Ven. Dhammasiri 编 台湾法雨道场印行 1 禅修基本须知及专用词汇手册 巴利 - 中文 - 英文 目录 第一章 : 修行安般念到入禅... 3 Chapter 1: Develop Mindfulness-of-Breathing to Absorption... 3 第二章 : 其它修定的法门... 6 Chapter 2: Develop

More information

归命彼世尊, 应供, 正自觉 目录名色法身见四种执取身体的色法如何破除身见三十二身分四界差别观因缘生灭法经行法正念于当下厌离观照的成果 破身见的技巧和方法 澳洲蓝山佛宝寺, 法增法师 名色法我们不瞭解轮回的真相, 因此执着于有个 我 的实体或自性 [1], 生起 贪爱 与 无明, 所以产生轮回 但这

归命彼世尊, 应供, 正自觉 目录名色法身见四种执取身体的色法如何破除身见三十二身分四界差别观因缘生灭法经行法正念于当下厌离观照的成果 破身见的技巧和方法 澳洲蓝山佛宝寺, 法增法师 名色法我们不瞭解轮回的真相, 因此执着于有个 我 的实体或自性 [1], 生起 贪爱 与 无明, 所以产生轮回 但这 归命彼世尊, 应供, 正自觉 目录名色法身见四种执取身体的色法如何破除身见三十二身分四界差别观因缘生灭法经行法正念于当下厌离观照的成果 破身见的技巧和方法 澳洲蓝山佛宝寺, 法增法师 名色法我们不瞭解轮回的真相, 因此执着于有个 我 的实体或自性 [1], 生起 贪爱 与 无明, 所以产生轮回 但这 我 只是两个部份, 一份是身体, 一份是心 佛陀把它们拆开来, 称它们为 五蕴 [2] 这五蕴 (khanddha)

More information

蓝山禅修开示

蓝山禅修开示 透视身心的本质 恰宓禅师 翻译 : 明慧 2013 年 7 月 前言 1998 年, 恰宓西亚多 ( 迦那卡毗旺沙 ) 在蓝山观禅中心 (BMIMC, 澳大利亚 ) 主持了一次威巴萨那 ( 古译毗婆舍那 ) 禅修营 当时的禅修开示被录了下来 此后, 由南希 吉达巴拉以及约翰将开示转录成了文字, 以便将开示以书的形式出版 约翰将这些开示放在了 BMIMC 的网站上, 并在后来对一些更正进行了数字化的处理

More information

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卷 头上高悬着钢铁皇后一样古老的钢梁上有几 处镶嵌的玻璃已经脱落 透出光亮 但现在却是晚上 他害怕整个玻璃拱顶会随时坍塌下来 不过那将是一幅壮丽的图景 一座水晶宫殿的倒 塌 墙倒屋塌 瓦砾成堆 原本宽阔的街道也越走越狭窄 越来越破败 七扭八拐的岔路也多 起来 直到最后

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卷 头上高悬着钢铁皇后一样古老的钢梁上有几 处镶嵌的玻璃已经脱落 透出光亮 但现在却是晚上 他害怕整个玻璃拱顶会随时坍塌下来 不过那将是一幅壮丽的图景 一座水晶宫殿的倒 塌 墙倒屋塌 瓦砾成堆 原本宽阔的街道也越走越狭窄 越来越破败 七扭八拐的岔路也多 起来 直到最后 第 卷第 期 年 月 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王建平 郭 琦 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卷 头上高悬着钢铁皇后一样古老的钢梁上有几 处镶嵌的玻璃已经脱落 透出光亮 但现在却是晚上 他害怕整个玻璃拱顶会随时坍塌下来 不过那将是一幅壮丽的图景 一座水晶宫殿的倒 塌 墙倒屋塌 瓦砾成堆 原本宽阔的街道也越走越狭窄 越来越破败 七扭八拐的岔路也多 起来 直到最后 他们来到拱顶之下 车辆猛地刹 住 跳了起来

More information

Visuddhimagga-kammathana

Visuddhimagga-kammathana 十遍的修法 1. 地遍 (pathavãkasiõ a) 2. 水遍 (à pokasiõ a) 3. 火遍 (tejokasiõ a) 4. 风遍 (và yokasiõ a) 十遍的修法 5. 青遍 (nãlakasiõ a) 6. 黄遍 (pãtakasiõ a) 7. 红遍 (lohitakasiõ a) 8. 白遍 (odà takasiõ a) 9. 光明遍 (à lokakasiõ a)

More information

翟永明 台静农是 世纪 年代重要的乡土作家 地之子 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无论在叙述方式 细节描写上 还是在人物语言及风俗描写上 地之子 中的作品均独具特色 从而建构起一个色彩斑斓的 羊镇世界 并折射出作者以及那个时代乡土作家们相似的心理特征 台静农 地之子 大娘 我有点事 就是 她未说 出又停住了 真是丑事 现在同汪二这样了 大娘 真是丑事 如今有了四个月的胎 她头是深深地低着 声音也随之低微

More information

阅读理解与写作技巧工作坊 年级 小五 小六 日期 3月28日 时间 7点正至8点30分 地点 嘉庚堂 1. 2. 3. 4. 5. 6. 1. 2. 3. 1 2 3 4. 1 2 / 3 1. 2. 3. 4. 5. 1 1 4 . 1 . (a) ( ) . (a) ( ) X . (a) ( ) . X X / . . 1 2 2 3 . . 1 2 2 . 5 6 ^

More information

目录 1 序言 2 致谢 3 树立正见, 实现和平与快乐 4 给禅修者的初步指导 5 正念的七项利益 6 清净的七个阶段 7 锐利五根的九种方法 8 禅修者的五精勤支 9 禅修指南 10 小参注意事项

目录 1 序言 2 致谢 3 树立正见, 实现和平与快乐 4 给禅修者的初步指导 5 正念的七项利益 6 清净的七个阶段 7 锐利五根的九种方法 8 禅修者的五精勤支 9 禅修指南 10 小参注意事项 观禅指导手册 恰宓尊者著 明慧译 2013 年 8 月 目录 1 序言 2 致谢 3 树立正见, 实现和平与快乐 4 给禅修者的初步指导 5 正念的七项利益 6 清净的七个阶段 7 锐利五根的九种方法 8 禅修者的五精勤支 9 禅修指南 10 小参注意事项 序言 易见他人过, 难见自己非 法句经 252 句这句话与禅修者密切相关 禅修者也许一直在犯同样的错误, 而全然不觉, 直到有一位锐利的 经验丰富的禅修者给他指出来才明白

More information

世界哲学 年第 期

世界哲学 年第 期 赵 林 文 奥古斯丁是基督教 原罪 理论的重要奠基人 他明确地提出了自 由意志是罪恶的原因 本文探讨了奥古斯丁 原罪 理论的基本内容 分析 了奥古斯丁在自由意志问题上的思想变化和内在矛盾 并简要地说明了奥古斯丁的自由意志理论对于后世的影响 罪恶 自由意志 预定论 世界哲学 年第 期 世界哲学 年第 期 人由于拥有自己的自由意志而堕落 受到公正的谴责 生下有缺陷的 受谴责 的子女 我们所有人都在那一个人中

More information

就业办口袋书

就业办口袋书 3 喜欢就是喜欢 兴趣其实很简单 人和人都是不一样的 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特质 兴趣是与带有某种遗传特征的天赋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每个人的兴趣所在必然不尽相同 真正的兴趣是你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 可以进入一 种忘我的投入状态 并达到身心愉悦的一种倾向 真 正的兴趣是抽掉了功利色彩的一种本能 与天赋休戚相 关 而不能掉入将社会的功利化作为判断标准的误 区 撇开浮云 喜欢就是喜欢 才是兴趣的本真 问题二 兴趣在哪里

More information

关于罗斯福时代新政 宪法革命 的几点浅见 韩 铁 美国宪法的若干重要法理原则及其运用在富兰克林 罗斯福总统任内 发生了巨大变化 史称新政 宪法革命 不过 这种变化并不是在所谓 年最高法院的 及时转向 中一锤定音的 最高法院在正当程序 商业权 公众福利条款上的态度及其变化充分说明 新政宪法革命无论是从当时还是其后的发展来看都有它的连续性 局限性和复杂性 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 我们对新政宪法革命乃至于整个新政的历史评价才会比较准确

More information

“国培计划”项目实施工作

“国培计划”项目实施工作 国培计划 项目实施工作 简 报 主办 : 天津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2013 年 11 月 24 日 第 4 期 国培计划 (2013) 培训团队研修项目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班 卷首语 在这里, 我们曾一起聆听专家讲座, 共同经历破冰之旅 在这里, 我们曾一起参观考察, 相互讨论交流 在这里, 我们曾畅所欲言, 尽情联欢 没有地域的阻隔, 没有年龄的界限 我们相遇在天津师大 学员如火的热情, 专家深邃的思想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庄世同 ## 祇和理性来统 ##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二 法治应该具备哪些要件 & %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三 人性尊严应该具有哪些内涵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曹正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利 Ven. Dhammasiri ( foreign1 ) 利 錄 行 念 行 識 識 六 參 料 ~~ 行 1 2 錄 行 念 Chapter 1: Develop Mindfulness-of-Breathing to Absorption KAMMATTHANA MEDITATION SUBJECT Anapanassati 念 ( 念 ) Mindfulness of Breathing

More information

正念之道

正念之道 正念之道 大念处经析解与问答 缅甸帕奥禅师讲 by Venerable Pa-Auk Sayadaw 帕奥禅师序帕奥禅师序 ----------------------------------------------------------------------------------------------- 3 译序 --------------------------------------------------------------------------------------------------------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圓覺經23_SC.doc

Microsoft Word - 圓覺經23_SC.doc 圆觉经第廿三讲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 三十七助道品的第四品类, 是 五根 为什么称为 根 呢? 因为这五法, 就像植物的根一样, 植物都是先有种子发芽, 发芽之后, 如果根还没有生的话, 这个芽也很容易会烂坏掉 就是用这个来比喻, 前面虽然修四念处观, 能够使善芽萌发, 但是根还没有生, 因为根还没有生, 因此所萌的善芽也容易烂坏, 所以必须修习现在说的五法, 使善根生, 这就是为什么称为 根 的原因

More information

阿毗达摩讲要 ( 中集 ) 玛欣德尊者讲述 Mahinda Bhikkhu 云南省佛教协会印行

阿毗达摩讲要 ( 中集 ) 玛欣德尊者讲述 Mahinda Bhikkhu 云南省佛教协会印行 阿毗达摩讲要 ( 中集 ) 玛欣德尊者讲述 Mahinda Bhikkhu 云南省佛教协会印行 Mahinda 2010 1 只要不增删 修改本书的任何内容 ( 例如 : 不得把 比库 改为 比丘 等 ), 则任何单位及个人皆可无须经过编译者的同意而引用 复制 翻印 流通本书 2 不得以任何商业方式流通本书 3 若您希望获得本书, 以及其他佛法资料, 请访问 中国上座部佛教 网 : www.theravada.org.cn,

More information

如何掌控你的时间 了解自己的黄金时间 寻找事情的关键步骤 将事情分类处理 化零为整 懂得强化自己 这个假期有点荒废

如何掌控你的时间 了解自己的黄金时间 寻找事情的关键步骤 将事情分类处理 化零为整 懂得强化自己 这个假期有点荒废 YANYUAN VOICE 本期导读 燕园组讯 如何掌控你的时间 了解自己的黄金时间 寻找事情的关键步骤 将事情分类处理 化零为整 懂得强化自己 这个假期有点荒废 永远的分配问题 为什么看重公平? 作为假设的公平 作为期望的公平 不要说应该公平 所谓公平 我眼中的猫 说 纭 卡丢了以后 : 卡奴 的悲哀 众里寻 Ta 你疯了吗? 失败恐惧吞钩现象 信任 濛濛 一眼就看见你, 水瓶 请找出右边两幅图中

More information

图书馆 年第 期

图书馆 年第 期 年第 期 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北京 北京大学校医院 北京 本文从多个角度对阅读活动进行了考察 认为许多心理学 生理学的原理不仅是阅读疗法的科学基础 而且是阅读疗法原理的组成部分 阅读疗法的科学性不仅体现在阅读活动起源于人类治疗身心疾患的需要 自发生之时就具有治疗的功能 更重要的是阅读过程既能带来共鸣 净化 平衡 暗示 领悟等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 又调动着五脏六腑做着看不见的体操 这些活动起到了调节情绪

More information

安般念的止观技巧 法增尊者讲于上海 , 四川佛子笔录 目录修安般念有次第地做止 观来回做问答题 修安般念 当你修安般念安静的时候, 达到定的境界的时候, 至少要初禅 ( 具 有寻与伺的禅支 ), 你就可以观照 你要懂得它的方法 止了又观, 观 了又止, 你要随时随地用 32 身分任

安般念的止观技巧 法增尊者讲于上海 , 四川佛子笔录 目录修安般念有次第地做止 观来回做问答题 修安般念 当你修安般念安静的时候, 达到定的境界的时候, 至少要初禅 ( 具 有寻与伺的禅支 ), 你就可以观照 你要懂得它的方法 止了又观, 观 了又止, 你要随时随地用 32 身分任 安般念的止观技巧 法增尊者讲于上海 2015.5.23, 四川佛子笔录 目录修安般念有次第地做止 观来回做问答题 修安般念 当你修安般念安静的时候, 达到定的境界的时候, 至少要初禅 ( 具 有寻与伺的禅支 ), 你就可以观照 你要懂得它的方法 止了又观, 观 了又止, 你要随时随地用 32 身分任何一个来修定的, 也是观照的对象 修安般念时, 出入息数它五次 ; 没有杂念, 你进入长短息, 数它五次

More information

英雄主义及其在后新时期中国文艺中的显现方式 英雄主义作为一种精神价值观 始终激励着一个民族不断进取和奋进 英雄主义人物形象塑造在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中经历了人与神 鬼 兽之间的挣扎过程 世纪开端 中国文艺的后新时期到来了 主导文艺发展的既不是政治也不是艺术作品本身 一双无形的手紧紧抓住了文艺发展的脉搏 中国社会进入市场化的消费型时代 红色经典 的出现 使我们思考在无情的市场中如何显示出英雄主义有情的特色

More information

正念之道

正念之道 正念之道 大念处经 析解与问答 缅甸帕奥禅师讲解弟子合译 目录 帕奥禅师序... III 译序... VIII 第一部分安般入门... 1 第二部分 大念处经 经文... 9 第三部分 大念处经 析解... 35 缘起... 35 总说 (Uddeso)... 36 身念处 (Kà yà satipaññhà na)... 89 受念处 (Vedanà satipaññhà na)... 193

More information

: : 00 9 : : : : : : : : : : : :

: : 00 9 : : : : : : : : : : : : 0 ( ) JOURNALOFLITERATUREHISTORY ANDPHILOSOPHY No.0(SerialNo.) 陈 来 : 仁学本体论是以仁体统摄儒家传统的各种形上学观念 将仁发展为一本体的观念或发展为 一仁的本体论传统儒学 万物一体 的思想既是一种精神境界 也指万物关联共生的整体 这种整体就是 仁体仁体论把传统儒学的一体之仁与生生之仁作了有机结合仁本体与关联共生的万有是 全体是用 全用是体

More information

)

) 德 塔尼娅 波泽尔忻! 华译! 伍慧萍校!! 本文旨在探讨现有的 欧洲化 方案究竟在何种程度上超越了欧盟边界 扩展至那些在国内制度的效率和民主合法性方面以 恶治 为特征的东部和东南部邻国 这些 欧洲周边国家 既无意愿 亦未必有能力调整自身以适应欧盟的要求 甚至缺乏入盟动力 不愿承担入盟成本 本文探究当将 欧洲化 概念和因果关联机制运用于此类国家时 需要在多大程度上进行进一步限定 笔者认为 只要欧盟不对那些它并不想接纳为成员的国家调整其

More information

论中日 囚徒困境 的存在及逃逸 马亚华 本文试图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中日关系发生困难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点解决问题的思路 目前中日关系已在重复博弈中陷入了 囚徒困境 状态 囚徒困境 不仅为第三方势力提供了渔利的空间 直接损害了两国战略利益 而且其 溢出效应 还损害了全体东亚人民的利益 只有透过中国和平发展的参照系考察中日关系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 才能把握当前中日关系困难的本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前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基本处于同一层次

More information

书 名 小说历史 作 者 罗念生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1月 ISBN 7 208 05059 7 I504 定价 39 00元

书 名 小说历史 作 者 罗念生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1月 ISBN 7 208 05059 7 I504 定价 39 00元 书 名 小说历史 作 者 罗念生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1月 ISBN 7 208 05059 7 I504 定价 39 00元 110 小 说 历 史

More information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黄柯鑫博士 甘特图 A B C D E F G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甘特图的优点 : 直观明了 ( 图形化概要 ); 简单易懂 ( 易于理解 ); 应用广泛 ( 技术通用 ) 甘特图的缺点 : 不能清晰表示活动间的逻辑关系 WBS 责任分配矩阵 ( 负责〇审批

More information

转正法轮

转正法轮 去 尘 除 垢 转 正 法 轮 ( 转 法 轮 经 无 我 相 经 皮 带 束 缚 经 ) 禅 修 开 示 与 问 答 寻 法 比 丘 中 译 缅 甸 帕 奥 禅 师 讲 by Venerable Pa-Auk Sayadaw 1 帕 奥 禅 师 序 转 正 法 轮 目 录 帕 奥 禅 师 序 -----------------------------------------------------------------------------

More information

不要越過次第要按照次第來修髮毛爪齒皮就從頭髮開始一個一個不要跳越次第一共三十二個部分不要挑我喜歡修的那個部分然後中間跳過去千萬不要做這樣的事情所以第一個所以第一個我們要注意的是按次第來修不是選擇性的一定是一個修好了再進入下一個次第不要錯亂不然你每一座一上座就想我今天要觀什麼就開始生煩惱或者是在那邊換來換去心弄得很疲勞所以我們一定要按照次第來修這是第一個要注意的

不要越過次第要按照次第來修髮毛爪齒皮就從頭髮開始一個一個不要跳越次第一共三十二個部分不要挑我喜歡修的那個部分然後中間跳過去千萬不要做這樣的事情所以第一個所以第一個我們要注意的是按次第來修不是選擇性的一定是一個修好了再進入下一個次第不要錯亂不然你每一座一上座就想我今天要觀什麼就開始生煩惱或者是在那邊換來換去心弄得很疲勞所以我們一定要按照次第來修這是第一個要注意的 不净观第四讲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 我们今天介绍不净观第二组 肉 腱 骨 骨髓 肾脏, 这五个是第二组的, 我们今天练习第一个 肉 肉, 我们全身上下有六百多片的肉, 不同的部位, 肉的形状不一样, 它是红色的 我们怎么引发对 肉 的厌恶感呢? 大家到传统菜市场的话, 还可以看得到肉贩, 不管他是卖猪肉 牛肉 还是羊肉 还是什么肉, 那个摊贩上的切成一片一片的肉, 相信大家都看过 我们如果有看过 或者闻过那个已经腐烂

More information

Disk02track19 now, let us go to clarification on page 282 我们来看第 282 页的说明 here of mindful, right mindfulness alone is implied 于此, 四念处可说为一正念, similarly

Disk02track19 now, let us go to clarification on page 282 我们来看第 282 页的说明 here of mindful, right mindfulness alone is implied 于此, 四念处可说为一正念, similarly 50 disk02track19 菩提分之概要, 一切之概要 51 disk02track20 一切之概要, 缘起法 52 disk02track21 缘起法 53 disk02track22 缘起法 54 disk02track23 发趣法 55 disk02track24 发趣法 56 disk02track25 发趣法 57 disk02track26 发趣法 58 disk02track27

More information

新闻与传播研究

新闻与传播研究 我国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报告 刘伯红卜卫 本研究报告以全国 个城市电视台的 个广告为样本 从社会性别 观念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研究发现 约 的电视广告有性别 歧视的倾向 主要表现为 角色定型和以女性作招徕 这类性别歧视广告的实质是对女性独立人格的否定 新闻与传播研究 我国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报告 新闻与传播研究 我国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报告 新闻与传播研究 我国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报告

More information

第三章集圣谛第一节三种贪爱第二节缘起法一 缘无明有行二 缘行有识三 缘识有名色四 缘名色有六处五 缘六处有触六 缘触有受七 缘受有爱八 缘爱有取九 缘取有有十 缘有有生十一 缘生有老死等苦十二 缘起法的分析第四章灭圣谛第一节苦的止息第二节涅槃一 涅槃的定义二 涅槃的分类三 涅槃的特点第五章道圣谛

第三章集圣谛第一节三种贪爱第二节缘起法一 缘无明有行二 缘行有识三 缘识有名色四 缘名色有六处五 缘六处有触六 缘触有受七 缘受有爱八 缘爱有取九 缘取有有十 缘有有生十一 缘生有老死等苦十二 缘起法的分析第四章灭圣谛第一节苦的止息第二节涅槃一 涅槃的定义二 涅槃的分类三 涅槃的特点第五章道圣谛 南传佛教基本教义 毗耶达西法师 (Ven.Piyadassi) 目录 第一章概述第二章苦圣谛第一节苦的广说与略说一 苦的广说二 苦的略说第二节五取蕴一 色蕴二 受蕴三 想蕴四 行蕴五 识蕴六 五取蕴七 五取蕴的共相 第三章集圣谛第一节三种贪爱第二节缘起法一 缘无明有行二 缘行有识三 缘识有名色四 缘名色有六处五 缘六处有触六 缘触有受七 缘受有爱八 缘爱有取九 缘取有有十 缘有有生十一 缘生有老死等苦十二

More information

, 3,, :,,??,,,, :, ( ),,,,, :,, :, ( ) ( ),!,?,,,??,,??,,?,,,?, :,,,,, 1,,,, : 1 : ( ), :,

, 3,, :,,??,,,, :, ( ),,,,, :,, :, ( ) ( ),!,?,,,??,,??,,?,,,?, :,,,,, 1,,,, : 1 : ( ), :, 源于生活的自由 许振洲 中国传统社会中虽然不存在民主制度, 也没有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政治自由 政治权利, 但广泛存在着源于生活的社会自由 它 主要得益于中国人乐观 开放 宽容 非禁欲主义 热爱生活的态度与 精神 中国传统社会世俗精神禁欲主义宽容 社会自由 生活方式 在今天的时代, 那些挚爱自由 将自由置于法兰西 解放之上的人们, 也就是那些热爱生活中所有快乐的 人们 贡斯当 : 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

More information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7期(《空之探究》)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7期(《空之探究》) 福 嚴 推 廣 教 育 班 第 7 期 ( 空 之 探 究 ) 第 一 章 阿 含 空 與 解 脫 道 第 二 節 泛 說 解 脫 道 (p.11~p.19) 釋 厚 觀 (2004.3.17) 一 空 空 性 與 解 脫 道 不 相 離 (p.11) 空 (s/u^nya, sun~n~a) 與 空 性 (s/u^nyata^,sun~n~ata^), 是 佛 法 解 脫 道 的 心 要, 與 解

More information

不净观

不净观 不净观 法增比丘 (Bhikkhu Dhammavaro) 南传的不净观课诵文 (Asubhānussati) 我们应当正观这身体, 是一组不圆满的名色混合物, 应正观它的不圆满的情况 (Aviññāna subha nibham, saviññāna subham imam, kāyam asubhato passam, asubham bhāvayye yatī.) 此身有三十二分不净物, 它们是四大

More information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¹ º ¹ º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¹ º ¹ º 共和模式 的困境 ¹ 法国移民政策研究 李明欢 卡琳娜 盖哈西莫夫 今天的法国人中已有大约四分之一是移民及移民后裔 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异族新移民仍源源不断进入法国 因此 移民接纳及移民政策的修订与实施 业已成为法国朝野密切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当代法国移民构成的基本状况 重点评介法国学术界关于法国移民政策研究的主要著述及观点 接着 本文结合 世纪下半叶法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变迁 将法国战后移民政策分三个阶段进行剖析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9_圓覺經SC.doc

Microsoft Word - 09_圓覺經SC.doc 圆 觉 经 第 九 讲 最 尊 贵 的 净 莲 上 师 讲 解 经 文 善 男 子! 此 无 明 者 非 实 有 体, 如 梦 中 人 梦 时 非 无, 及 至 于 醒 了 无 所 得 ; 如 众 空 华 灭 于 虚 空, 不 可 说 言 有 定 灭 处, 何 以 故? 无 生 处 故 一 切 众 生 于 无 生 中 妄 见 生 灭, 是 故 说 名 轮 转 生 死 从 真 起 妄 一 念 不 觉

More information

第六章 按摩与保健 205 图 6唱 17 常用穴位示意图 三 选穴原则 穴位按摩是针对穴位进行点 按 揉 推等多种手法的刺激 引起局部出现 酸 麻 胀 痛或温热感觉 一般每天按摩 1 2 次 每次可选用 3 6 个 对 穴 位交替进行按摩 同时 穴位的选择应根据人体的体质和病情 从全身的穴位中 选出一些对某种病症有效的穴位 也称配穴 才能达到应有的治疗效果 一 一般规律 虽然全身的穴位很多 每个穴位的主治功能又有不同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0A2BDAAB2E9B5C4ECF8D0DECAC0BDE72DBDE4B6A8BBDB2020A3A8D3A2CEC4B0E6CBB3D0F2A3A92E646F6378>

<4D F736F F D20B0A2BDAAB2E9B5C4ECF8D0DECAC0BDE72DBDE4B6A8BBDB2020A3A8D3A2CEC4B0E6CBB3D0F2A3A92E646F6378> 1 [ 第一篇 ] 教法片段... 4 [ 第二篇 ] 一份 法 的赠礼... 11 [ 第三篇 ] 法性... 16 [ 第四篇 ] 实相的两面... 22 [ 第五篇 ] 心的训练... 33 [ 第六篇 ] 与眼镜蛇同住... 42 [ 第七篇 ] 阅读自然之心... 45 [ 第八篇 ] 只管做它!... 58 [ 第九篇 ] 关于这颗心... 64 [ 第十篇 ] 内心的平衡... 65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Metta.doc

Microsoft Word Metta.doc 光碟 1; 资料夹 01; 轨道 11 METTĀ 灭大 Sabbe Sattā Sabbe Pānā 萨贝萨打萨贝巴那 Sabbe Bhūtā Sabbe Puggalā 萨贝布打萨贝仆卡拉 Sabbe Attabhāvā-pariyāpannā 萨贝阿大巴哇八利呀爸拿 Sabbā Itthiyo Sabbe Purisā 萨巴依地哟萨贝布立洒 73 慈爱 LOVING-KINDNESS 慈爱 May

More information

エスポラージュ株式会社 住所 : 東京都江東区大島 東急ドエルアルス大島 HP: ******************* * 关于 Java 测试试题 ******

エスポラージュ株式会社 住所 : 東京都江東区大島 東急ドエルアルス大島 HP:  ******************* * 关于 Java 测试试题 ****** ******************* * 关于 Java 测试试题 ******************* 問 1 运行下面的程序, 选出一个正确的运行结果 public class S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test = { 1, 2, 3, 4, 5 ; for(int i = 1 ; i System.out.print(test[i]);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 目 錄 專 題 報 導 植 根 上 座 部 佛 教 於 台 灣 0.1 植 根 上 座 部 佛 教 於 台 灣 之 芻 議 ( 上 ) / 觀 淨 尊 者...1 0.2 願 正 久 住 台 灣 慶 定 長 老 往 緬 甸 隨 喜 供 養 帕 奧 禪 師 暨 禮 邀 之 紀 錄...

Content 目 錄 專 題 報 導 植 根 上 座 部 佛 教 於 台 灣 0.1 植 根 上 座 部 佛 教 於 台 灣 之 芻 議 ( 上 ) / 觀 淨 尊 者...1 0.2 願 正 久 住 台 灣 慶 定 長 老 往 緬 甸 隨 喜 供 養 帕 奧 禪 師 暨 禮 邀 之 紀 錄... Content 目 錄 專 題 報 導 植 根 上 座 部 佛 教 於 台 灣 0.1 植 根 上 座 部 佛 教 於 台 灣 之 芻 議 ( 上 ) / 觀 淨 尊 者...1 0.2 願 正 久 住 台 灣 慶 定 長 老 往 緬 甸 隨 喜 供 養 帕 奧 禪 師 暨 禮 邀 之 紀 錄... 52 0.3 大 金 塔 前 的 省 思 從 佛 教 深 植 於 緬 甸 的 盛 況 談 我 們 的

More information

1 4 2 5 3 6 1 2 3 4 1 2 1 1 3 2 5 6 2 2 1 3 2 7 8 2 3 1 3 2 9 10 3 理想的城市形象 1 为实现理想的城市形象采取以下措施 措施1 为培养身心双方面的健康提供终身的支援 所有市民的人权都得到尊重 无论是谁都能充满活力 安居乐业的城市 推进保健 预防医疗的相关工作 推进心理健康和防止自杀对策的相关工作 措施2 健全医疗体制使市民 能够接受合适的医疗服务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Dsc_ShiChanBoLuoMi_26.doc

Microsoft Word - CDsc_ShiChanBoLuoMi_26.doc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26) 通明禅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讲于台北新店二 一四年八月廿四日 好, 我们今天介绍 释禅波罗蜜 卷八, 通明禅, 为什么叫 通明禅 呢? 这个 通 的意思, 就是修这个法门, 一开始就三件事情通通观, 哪三件事情呢? 就是观息 观身 观心, 一开始就三个通通观, 所以称为 通 那这个 明, 就是彻底明见 毫无障碍叫做 明, 就是我们在一座当中同时观这个息 身 心, 而且彻底明白

More information

-2- katugomi2014_c.indd katugomi2015_c :55:18 PM

-2- katugomi2014_c.indd katugomi2015_c :55:18 PM 5-1- katugomi2015_c 1 -2- katugomi2014_c.indd katugomi2015_c 2 2 14.3.3 1:55:18 PM -3- katugomi2014_c.indd katugomi2015_c 3 3 14.3.3 1:55:19 PM 塑料容器包装 塑料标识的收集日 每周一次 星期 所谓 塑料制容器包装 ( 塑料标识 ) 厖 指的是装入或包裹商品并附有

More information

内观基础》2006年校译版+

内观基础》2006年校译版+ 1 内观基础 2006 年校译版 + 马哈希尊者著 2 内观基础 2006 年校译版 + 马哈希尊者著 目录一 英译序 / 茅塔诺二 简介三 止与观四 五蕴五 智慧与解脱六 正确的方法七 心八 为何和何时九 缘起十 执取如何生起十一 即刻观照十二 不断的修习十三 事物的分解十四 无常十五 重新发现十六 最终的安宁十七 进步十八 圣道十九 总结二十 年青的织工二一 适合根性的修法二二 布萨天女二三 圣谛二四

More information

诗词的时空关系可分为诗词的外部时空关系和内部时空关系 在从时空关系的角度欣赏诗词 时 产生审美感受的主要动因不是审美过程中的 时间率领空间 和 收空于时 而是诗词自身化时间为 空间的审美机制 中国人从宇宙意识的构成到对艺术作品的审美 都遵循着在可把握的现实空间中寻找家 园感的心理机制 化时间为空间在诗词中的表现可分为将时间收摄入空间 在时空合一中归于空间 营造 往复循环的空间等数种 时空关系的疏离会导致价值空没的悲剧感

More information

外国文学研究 年第 期

外国文学研究 年第 期 柳向阳 论奥古斯丁时间观与罗伯特 潘 沃伦的诗歌创作 柳向阳 在 世纪美国作家中 罗伯特 潘 沃伦以博学多才的文艺复兴式人物著称 但沃伦文学生涯的核心成就是在诗歌领域 在六十余年的诗歌生涯中 沃伦有意识地将 奥古斯丁时间观引入诗歌创作 一方面借鉴奥古斯丁时间的结构特征 通过探索时间向度的变化 展示生命的历程和自我的发现 另一方面挖掘奥古斯丁时间的生命和诗学内涵 通过 对时间的体验 将时间的心灵和生命的属性赋予诗歌中的人和物

More information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年第 期 陈 东 信息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已被人们广泛认同 的认识 人们仍有不同的看法 我们认为 但对其地位 特性和作用 就目前人类需求而言 信息资源仍是位 于土地和水 能源和原材料之后的资源 可称之为 第三级资源 信息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较 具有知识性 中介性 转化性 再生性和无限性等特点 因而是一 种 特殊资源 在未来社会中 资源的争夺将以信息资源的争夺为目标 信息战 的形式将是引导其他战争形式的主导形式

More information

向马哈希大师学正念 目次 中译者序...7 达马聂久禅师简介 与马哈希大师小参 前言 附录一 正念禅修的原则...87 附录二 正念格言

向马哈希大师学正念 目次 中译者序...7 达马聂久禅师简介 与马哈希大师小参 前言 附录一 正念禅修的原则...87 附录二 正念格言 向马哈希大师学正念Ⅱ 与马哈希大师小参 马哈希大师 Mahāsī Sayādaw 达马聂久Tharmanaykyaw 编着 拉明久Hla Myint Kyaw 英译 温宗堃 何孟玲 编译 庆安正念推广中心 出版 向马哈希大师学正念 目次 中译者序...7 达马聂久禅师简介... 10 与马哈希大师小参... 15 前言... 15 附录一 正念禅修的原则...87 附录二 正念格言...89 2 目录

More information

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 # %! 社会生态学的解释 # # # # & &!

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 # %! 社会生态学的解释 # # # # & &! 滕守尧 生态观就是一种可持续性发展观 本文通过生态农业和生态教育的对比 证明了自然界中物与 物之间相互联系和补充导致可持续性发展的事实也可以用到教育上 生态式艺术教育是整个现代生态教育 的重中之重 因为它直接让学生面对人类心理深层的生态原型 认识自己的神性 从而有了使自身可持续 性发展的重要动力 生态观 可持续性发展 园丁式教育 灌输式教育 生态式教育 世界存在的真相 # # # 马克思 恩格斯的贡献!

More information

é ê

é ê 廖光洪 朱小华 杨成浩 徐晓华 基于南海 年夏季调查航次诊断计算的流函数场 选取越南以东偶极子发生海域 进行 不同的声层析观测站位设置实验 模拟计算声线传播时间信息 然后应用基函数重建方法进行了 流函数场的模拟反演研究 讨论了不同随机观测误差对反演结果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是 可行的 在所选取的约 海域内 在观测海域外围配置 个声层析观测站位就能够很好地重构原流函数场 空间分辨率约为 可以分辨模拟海域中尺度涡场结构

More information

<453A5CD6C7BBDBD6AECAF75CD0C2BDA8CEC4BCFEBCD05C323031344A756C7931715C323031344A756C7954755CB7E2C3E6BACDB0E6C8A8C9F9C3F72E646F63>

<453A5CD6C7BBDBD6AECAF75CD0C2BDA8CEC4BCFEBCD05C323031344A756C7931715C323031344A756C7954755CB7E2C3E6BACDB0E6C8A8C9F9C3F72E646F63> 智 慧 之 树, 不 返 之 流 观 禅 的 修 行 与 进 程 慈 济 瓦 禅 师 著 雷 叔 云 汤 华 俊 译 休 斯 顿 禅 修 中 心 主 持 出 版 2014 年 9 月 ( 更 新 信 息 请 查 阅 www.houstonmeditationc.com ) 版 权 声 明 一 本 书 版 权 属 休 斯 敦 禅 修 中 心 所 有, 只 要 不 擅 加 增 删, 欢 迎 任 何 单

More information

对利益冲突问题及其危害性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坚持政企分开原则 禁商为主旋律 适用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大

对利益冲突问题及其危害性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坚持政企分开原则 禁商为主旋律 适用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大 我国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制度的变迁及完善 王琳瑜 杜治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北京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 中国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制度的变迁过程可以划分为探索 发展 加速推进三个阶段 呈现出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越来越注重制度的执行力 日趋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进一步完善的制度建设应从四个方面入手 对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进行立法 重构现有制度并使其系统化 建立有效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的实施机制以提高制度执行力

More information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抗日战争时期贵州省赈济会的难民救济活动及其社会影响 周术槐 难民 是一种特殊社会现象 产生难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 战争因素 是导致难民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国内因战争而形成的难民问题 成为当时中国 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 贵州作为中国西南地区支援全国抗战的战略大后方 每日都有大量来自沦 陷区的难民涌入 国民党政府因此不仅对难民救济机构进行了必要调整 同时 还制定了相应的难 民转移方案

More information

齐燕荣 刘洪涛 阮杰宁 美国中学世界文学教科书中的中国文学

齐燕荣 刘洪涛 阮杰宁 美国中学世界文学教科书中的中国文学 齐燕荣 刘洪涛 阮杰宁 俄克拉何马大学现代语言 文学及语言学系 美国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北京 俄克拉何马大学教育学院 美国 世界文学是美国初 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种美国中学的世界文 学教科书共选录中国文学作品 篇 包括先秦典籍 中古诗词 现当代作品 民间故事 美国华裔 文学等 教科书对中国文学评价很高 在选录时 重视中国文学中能够反映普世价值的作品 教材或以主题编目 或以区域和时代划类

More information

Akitiara Corporation Sdn Bhd 1 & 3, Jalan TPP 1/3, Taman Industri Puchong, Batu 12, Puchong, Selangor D.E. Tel: ; Fax:

Akitiara Corporation Sdn Bhd 1 & 3, Jalan TPP 1/3, Taman Industri Puchong, Batu 12, Puchong, Selangor D.E. Tel: ; Fax: 1 Akitiara Corporation Sdn Bhd 1 & 3, Jalan TPP 1/3, Taman Industri Puchong, Batu 12, 47160 Puchong, Selangor D.E. Tel: 603-8061 9988; Fax: 603-8061 9933 Email: akitiara@po.jaring.my Website: www.akitiara.com

More information

慈爱的功德 我们先说修慈爱有什么功德 : 1 他睡时安稳 ; 2 醒的时候精神非常好, 不会因为我们睡的少就精神疲倦 ; 3 不会做恶梦 ; 4 人会喜欢我们 ; 5 非人也喜欢我们 ; 6 天神会护卫 ; 7 刀兵火毒不能侵害我们 ; 8 我们的心很容易入定 ; 9 我们的仪态非常安详, 不会紧梆

慈爱的功德 我们先说修慈爱有什么功德 : 1 他睡时安稳 ; 2 醒的时候精神非常好, 不会因为我们睡的少就精神疲倦 ; 3 不会做恶梦 ; 4 人会喜欢我们 ; 5 非人也喜欢我们 ; 6 天神会护卫 ; 7 刀兵火毒不能侵害我们 ; 8 我们的心很容易入定 ; 9 我们的仪态非常安详, 不会紧梆 慈心修习 法增尊者 2017 年春讲于福鼎资国寺, 安雅笔录 目录慈爱的功德 慈爱经 怎样在我们的内心升起慈爱心对自己散发慈爱心对他人散发慈爱心对喜欢的人修慈爱对普通的人修慈爱对讨厌的人修慈爱对无量众生修慈爱, 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无量回向功德 慈爱的功德 我们先说修慈爱有什么功德 : 1 他睡时安稳 ; 2 醒的时候精神非常好, 不会因为我们睡的少就精神疲倦 ; 3 不会做恶梦 ; 4 人会喜欢我们

More information

身心清淨靜坐法 Rest for mind and body 佛陀教育基金會印贈

身心清淨靜坐法 Rest for mind and body 佛陀教育基金會印贈 身心清淨靜坐法 Rest for mind and body 佛陀教育基金會印贈 身心清淨靜坐法 Rest for mind and body Ven. Dr. Bodagama Chandima Nāgānanda International Buddhist University Printed in Taiwan (R.O.C.) First Printing: 2018 ISBN: 978-955-4995-09-3

More information

出版者要吉祥尊者的介紹, 於是尊者這麼寫自己 : 一個充滿傻氣的尋真者 ; 一個敢於夢想的修行人 ; 一個夢想與現實的結合體 他會犯錯, 卻勇於改過 面對挫折, 他總要快速地站起來 眾生太苦了, 他告訴自己 : 怎能有時間難過? 總在嚴格後心懷不忍, 他要給自己, 給別人, 給當下一個新生機 不願有

出版者要吉祥尊者的介紹, 於是尊者這麼寫自己 : 一個充滿傻氣的尋真者 ; 一個敢於夢想的修行人 ; 一個夢想與現實的結合體 他會犯錯, 卻勇於改過 面對挫折, 他總要快速地站起來 眾生太苦了, 他告訴自己 : 怎能有時間難過? 總在嚴格後心懷不忍, 他要給自己, 給別人, 給當下一個新生機 不願有 吉祥尊者主講 象涵記錄 出版者要吉祥尊者的介紹, 於是尊者這麼寫自己 : 一個充滿傻氣的尋真者 ; 一個敢於夢想的修行人 ; 一個夢想與現實的結合體 他會犯錯, 卻勇於改過 面對挫折, 他總要快速地站起來 眾生太苦了, 他告訴自己 : 怎能有時間難過? 總在嚴格後心懷不忍, 他要給自己, 給別人, 給當下一個新生機 不願有己, 他要以眾生為心 有人說他嚴苛 有人說他溫柔 全看他覺得你需要什麽才能凈化

More information

身观身念处密集禅修法 ( 二零一三年修订版 / 二零一六年二印 ) ~~ 目录 ~~ 1. 八关斋戒的受持与功德 1 2. 身心的真相 五蕴法与名色法 破除概念以见真实法 定力的培育 安般念 四种正知的修习 经行 四

身观身念处密集禅修法 ( 二零一三年修订版 / 二零一六年二印 ) ~~ 目录 ~~ 1. 八关斋戒的受持与功德 1 2. 身心的真相 五蕴法与名色法 破除概念以见真实法 定力的培育 安般念 四种正知的修习 经行 四 身观身念处密集禅修法 法增法师指导 身观身念处密集禅修法 ( 二零一三年修订版 / 二零一六年二印 ) ~~ 目录 ~~ 1. 八关斋戒的受持与功德 1 2. 身心的真相 23 3. 五蕴法与名色法 27 4. 破除概念以见真实法 40 5. 定力的培育 57 6. 安般念 61 7. 四种正知的修习 71 8. 经行 77 9. 四威仪与其他姿势的观照 85 10. 三十二身分 98 11. 念身之四界

More information

愛上傲嬌老師目次第十七課男人的恢復力是很好的004 第十八課喝酒,是最容易喝出感情的012 第十九課男人急起來,是可以不擇手段的055 第二十課到底,他是可以被打敗的111 第二十一課結果,他才是最後的那個人143 第二十二課這個人,從來都是屬禽獸的162 尾聲好一隻占有慾強大的獸181 屈雲番外愛上甜味棉花糖183 2 古承遠番外 新黑夜裡總會有顆星199 李悠然番外 新週而復始的一天205 屈雲番外

More information

未命名-7

未命名-7 贾平凹的 后院 生活 Jia PingAo De Houyuan Shenghuo 空手进去又空手出来 这时 门铃响了 志平也是按平凹指令 以最快速度过来 他不是从家里来的 他过来时也没有给平凹带吃的 平凹一屁股坐在沙发上 给陈景民打了个电话 不一会儿 门铃又响 平凹让武梅去开门 还说 陈景民送来了吃食 客气点儿 的 可是 让来时送点吃食 人家给咱送吃的 平凹和武梅分而食之 第二天 平凹就带着他的贺礼

More information

年第 期

年第 期 年第 期 论虚拟实践的哲学意蕴 孙伟平 信息技术 虚拟技术 实践 实践形态 虚拟实践 所谓虚拟实践 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 通过数字化中介系统在虚拟时空进行的 主体与虚拟客体双向对象化的感性活动 它是人们有目的 有意识进行的能动的探索和改造 虚拟客体 同时也提升和改造自身的客观活动 是人类在当代技术革命推动下兴起的一种新型的实践活动形态 具有与传统实践迥然不同的特征 虚拟实在性 即时交互性 自由开放性

More information

第四章 102 图 4唱16 基于图像渲染的理论基础 三张拍摄图像以及它们投影到球面上生成的球面图像 拼图的圆心是相同的 而拼图是由球面图像上的弧线图像组成的 因此我 们称之为同心球拼图 如图 4唱18 所示 这些拼图中半径最大的是圆 Ck 最小的是圆 C0 设圆 Ck 的半径为 r 虚拟相机水平视域为 θ 有 r R sin θ 2 4畅11 由此可见 构造同心球拼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投影图像中的弧线图像

More information

论文,,,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原译作 修补者, 但在英译版本中, 被译作

论文,,,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原译作 修补者, 但在英译版本中, 被译作 * 夏传玲 : 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定性研究在最近 多年的发展概况, 总结 了定性研究的六个发展趋势和分析策略上的三种流派 在上述两种背景下, 本文探讨了计算机辅助的定性分析给定性研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特别是它和手工操作对比时的优势和劣势, 以及应用这种定性分析技术所可能面临的困难 : 定性研究定性分析 文化差异,,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依据开示

依据开示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ã sambuddhassa 礼敬彼世尊 阿拉汉 正自觉者 主观与期待 Expectation Derived from One s Own Point of View 雷瓦达比库 Bhikkhu Revata 著 献给维护佛陀原始教法, 令其历经世纪更迭, 保持纯正不杂的一切僧众 Dedicated to all the Sangha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pt00.doc

Microsoft Word - pt00.doc 中译序 这本书收集了帕奥禅师于 1999 年 4 月 6 日至 5 月 20 日期间, 在台湾月眉山灵泉禅寺由弘誓文教基金会主办的禅修营里所讲的十四场开示及五场问题回答 这些开示及问答都事先准备好, 再由禅师读出英文讲稿, 及由翻译员读出中文讲稿 当中的 大空经 分为三讲 除妄念经 分为两讲 大菩提乘 ( 一至三 ) 则分为八讲, 而最后一讲则是简短的开示 郁伽居士的八种奇妙素质 除此之外, 本书还收录了一些现场问答于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20 1 66 1 20 2 66 2 20 3 66 N WAKIN 20 WAKIN 20 20 20 3 20 4 66 4 20 5 66 Dear Wakin, I m a Chinese girl living in Denmark together with my parents. I started to listen to your music at the age of 14 and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内观基础_gb5.doc

Microsoft Word - 内观基础_gb5.doc 内观基础 (The Fundamental of Vipassana Meditation) 目录 壹 马哈希西亚多略传 / 明法比丘撰 贰 内观基础 / 马哈希法师着 参 内观禅修 : 基本和进阶练习 / 马哈希法师着. 林武瑞中译 肆 七净门与禅观诸境 ( 十六观智 ) / 马哈希法师着. 智如比丘中译 伍 习禅者报告指南 / 班迪达法师着 陆 缅甸内观禅修道场简介 / 空法师张慈田 2 壹 马哈希西亚多略传

More information

菩提资粮

菩提资粮 菩提资粮 观察缘起 缅甸帕奥禅师讲 by Venerable Pa-Auk Sayadaw 1 菩提资粮目录 中译序 -------------------------------------------------------------------- 3 大空经 --------------------------------------------------------------------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