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环

Similar documents
第25章 抗心律失常药.ppt

Microsoft Word - lesson4.doc

第一节心脏的结构和泵血功能掌握心脏的结构及泵血过程 第二节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理解心肌的生理特性, 了解其生物电现象 第三节血管生理掌握动脉血压的形成与影响因素 第四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掌握神经与体液因素如何影响心血管的活动

A 快速射血期初 B 减速射血期初 C 等容舒张期初 D 快速充盈期初 E 减速充盈期初 9 在心动周期中, 心室充盈主要依靠 A 地心引力的作用 B 骨骼肌挤压和静脉瓣的共同作用 C 心房收缩的作用 D 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E 胸膜腔内负压的作用 10 有关窦房结细胞的 4 期自动去极化的离子基础

幻灯片 1


(2) 心交感神经作用机制 1) NE 与心肌细胞膜 β 1 R 结合,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使 ATP camp, 激活蛋白激酶, 蛋白质磷酸化, Ca 通道激活, 促进 Ca 2+ 内流, 心房肌和心室肌收缩力 正性变力 2) 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 4 期 Ca 2+ 内流加速,4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二节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一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u 工作细胞 working cardiac cell: 心房肌 心室肌 兴奋性 excitability 传导性 conductivity 收缩性 contractivity u 自律细胞 rhythmic cell:p 细胞和浦肯耶细胞, 兴奋性

脏由两个合胞体构成, 心动周期包括心房的收缩期和舒张期以及心室的收缩期和舒张期 在正常情况下, 心脏的机械性收缩和舒张是由窦房结的自动节律性电活动所引起的, 经过心内特殊的兴奋传导系统, 先兴奋心房, 再兴奋心室, 并引起它们收缩 一般以心房开始收缩作为一个心动周期的起点 心动周期时程的长短与心率有

川 北 医 学 院 讲 稿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海南医学院教案提要

,.2018, 38,.1 :1, 220 ( ) 140, ;2,,,;3,,,, >180 ( ) >120,,, [10] :,,,,,,,, ( ), [6,11],,,,,, ( ), ( Ⅱ ),,, ( -6),,,,, -,, [2],, [12],, (


没有幻灯片标题

1. 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是 A. 血浆 B. 淋巴液 C. 组织液 D. 房水 E. 脑脊液 2. 神经纤维上相邻两个锋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该大于其 A. 相对不应期 B. 绝对不应期 C. 超常期 D. 低常期 E. 绝对不应期加相对不应期 3. 细胞在安静时,K+ 由膜内移向膜外, 是通过 A

幻灯片 1

3. 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 静息电位是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 ( 未受刺激时 ) 膜内外 的电位差 静息电位表现为膜外相对为正, 膜内相对为负 ⑴ 形成条件 1 安静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离子浓度差 ( 离子不均匀分布 ); 2 安静时细胞膜主要对 K+ 通透 ⑵ 形成机制 :K+ 外流的平衡电位

平电位3. 机体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和相互关系的功能称为 ( ) A. 兴奋性 C. 反馈 B. 适应性 B 协调性 悍位电衡的E. 兴奋 4. 关于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叙述, 错误的是 ( 其BD 它大小接近A. 安静时, 膜内外的电位差是个稳定6. 静息时细胞膜两侧维持内负外正的

以神经调节为主的生理过程是 (12) A. 体重稳定 B. 减压反射 C. 胃液分泌 D. 肾血流量稳定 E. 血糖稳定 解析 :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上述备选项中, 只有减压反射符合题意 正确的反馈概念是 E (10) A. 信号作用于控制系统的过程 B. 信号作用于受控系统的过程 C.

Microsoft Word docx

医学综合(生命科学类)考研大纲

1、牵张反肘有( )和( )两种类型

Microsoft PowerPoint - 心功能不全 [兼容模式]

试卷代号 :2116 座位号 I I 国家开放大学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18 年春季学期 " 开放专科 " 期末考试 人体生理学试题 2018 年 7 月 题号一总分 分数 得分 评卷人 一 单项选择题 ( 每题 2 分, 共 100 分 ) 1. 衡量组织细胞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 ) A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生理学复习题

生理学课件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真题再现 胃液中的盐酸是由哪种细胞分泌的 () A. 主细胞 B.G 细胞 C. 壁细胞 D. 杯状细胞 答案 C 解析 盐酸和内因子是有胃黏膜中的壁细胞分泌的, 盐酸参与事物的消化, 内因子参与红 细胞的成熟过程 考点三 : 生理学 ---- 心脏的泵血功能 ( 一 ) 心室充盈 心脏泵血 1.

第一章 绪 论

.., + +, +, +, +, +, +,! # # % ( % ( / 0!% ( %! %! % # (!) %!%! # (!!# % ) # (!! # )! % +,! ) ) &.. 1. # % 1 ) 2 % 2 1 #%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 0 / 1! 2

Ⅰ Ⅱ Ⅲ Ⅳ

Ⅰ Ⅱ Ⅲ Ⅳ

Microsoft PowerPoint - 伂喉_ [喼容模弑]

休克

Ⅰ Ⅱ1 2 Ⅲ Ⅳ


Ⅰ Ⅱ1 2 Ⅲ Ⅳ

幻灯片 1

10. 胆固醇的主要合成过程, 胆固醇的转化 11.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 组成 生理功用 12. 生物氧化的概念 13. 呼吸链的概念及组成, 氧化磷酸化及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底物水平磷酸化, 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储存和利用 14. 胞浆中 NADH 的氧化 15.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和必需氨基酸 16

幻灯片 1

10. 胆固醇的主要合成过程, 胆固醇的转化 11.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 组成 生理功用 12. 生物氧化的概念 13. 呼吸链的概念及组成, 氧化磷酸化及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底物水平磷酸化, 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储存和利用 14. 胞浆中 NADH 的氧化 15.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和必需氨基酸 16

E 各种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和持续时 8 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 可引起接头前膜的 A Na + 通道关闭 B Ca 2+ 通道开放 C k + 通道开放 D Cl 通道开放 E Cl 通道关闭 9 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 A 与血浆容积之比 B 与血管容积之比 C 与白细胞容积之比 D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2 细胞兴奋性的变化 4. 动作电位的传播原理 局部电流学说 5. 局部反应的特征 1. 掌握部分概念 : 被动转运 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 主动转运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阈强度 阈刺激 阈上刺激 阈下刺激 细胞膜物质转运的各种方式及特点, 细胞兴奋性变化的四个时期及特点, 局部反应的特征 2. 理解部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休克_ ppt [兼容模式]

循环1.ppt [兼容模式]


精品课程生理学教案

休克

心脏收缩所承受的前方阻力负荷 左心室压力负荷过度主要见于高血压 主动脉瓣狭窄等 ; 右心室压力负荷过度主要见于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瓣狭窄等 血黏度明显增加时, 左 右心室压力负荷都增加 (2) 容量负荷过度 : 容量负荷又称前负荷, 指心脏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 相当于心室舒张末期容量 左心室容量负荷过

Microsoft Word - 循环.doc

第 一 节 体 液 的 正 常 代 谢 体 液 平 衡 包 括 : 细 胞 内 外 体 液 之 间 的 渗 透 压 平 衡 每 日 体 液 的 出 入 量 平 衡 ( 含 内 生 无 形 ) 体 液 中 电 解 质 分 布 的 平 衡 酸 与 碱 的 平 衡 等 四 大 平 衡 彼 此 之 间 相

幻灯片 1

一 正常水 钠代谢 体液 (body fluid) 水和溶解在其中的物质

Microsoft Word 第3期.doc

图 9-1 正常微循环模式图 2. 微循环受神经体液的调节 交感神经支配微动脉 后微动脉和微静脉平滑肌上的 α 肾上腺素受体,α 受体 兴奋时微血管收缩, 血流减少 ; 而动 静脉吻合支平滑肌存在 β 肾上腺素受体, β 受体兴奋时动 静脉吻合支舒张 微血管壁上的平滑肌 ( 包括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

, 2016,.51,.1 7, (ε) ;,,, ;,,, [14-15], 2,( ),2,,, [14-15] (), [16],,, [17-18],, [19-20] Ⅰ,, 2 [21-22] ;,, [23],,,

Ⅰ Ⅱ1 2 Ⅲ Ⅳ

466 江 苏 实 用 心 电 学 杂 志 2013 年 第 22 卷 第 1 期 高, 其 与 缓 慢 心 率 时 的 早 复 极 有 关, 形 成 凹 面 向 下 形 ST 段 抬 高 同 理 心 内 膜 层 心 肌 细 胞 的 l to 电 流 较 心 外 膜 层 心 肌 细 胞 降 低 时,

题号 题号 影响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幅度的主要因素是 A. 刺激强度 B. 刺激时间 C. 阈电位水平 D. 细胞内 外的 Na + 浓

一 血流动力学定义 二 心功能检查方法 心律失常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三 心功能检测指标 四 心律失常与血流动力学 五 研究报告 六 典型图例介绍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电图科 43-2

4. 细胞膜内 外正常的 Na+ 和 K+ 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 ) A. 安静时, 细胞膜对 K+ 的通透性大 B. 兴奋时, 膜对 Na+ 的通透性增加 C. Na+ 和 K+ 易化扩散的结果 D. 细胞膜上载体的作用 E. 细胞膜上铀一饵泵的作用 5. 细胞一次兴奋后, 兴奋性最低的是

段 时 间 内 兴 奋 性 完 全 丧 失, 对 任 何 强 度 的 剌 激 都 不 能 引 起 该 细 胞 再 次 兴 奋, 其 兴 奋 性 等 于 零 绝 对 不 应 期 相 当 于 整 个 锋 电 位 的 时 期 此 时 Na+ 通 道 在 全 部 开 放 后 迅 速 处 于 失 活 状 态,

Ⅰ Ⅱ Ⅲ Ⅳ ~

幻灯片 1


23系本科生课程 《生物医学基础》

1、牵张反肘有( )和( )两种类型

2016医学考研:读懂心电图

2014最新法律变动


立姿振动力量训练对男青年心脏泵血功能的影响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

Ⅰ Ⅱ Ⅲ Ⅳ

心肌缺血、损伤及梗死

第 期 罗鸿宇等 不同负荷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心脏结构及左心室几何构型的比较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Microsoft PowerPoint - 休克 ppt [恢复]

E 受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调节 7 根据球管平衡现象, 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约为肾小球滤过率的 A 1/2 B 2/3 C 3/4 D 4/5 E 5/6 8 肾小球滤过分数是指 A 肾小球滤过率和体表面积的比值 B 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C 肾血浆流量和体表面积的比值 D 肾小球滤过率和血

2009高考英语满分作文大全

3. 关于反馈控制的叙述, 正确的是 ( ) A. 正反馈是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形式 B. 控制部分与受控部分间为闭环式回路 c. 反馈信息减弱控制信息作用者为正反馈 D. 反馈信息加强控制信息作用者为负反馈 E. 多数情况下, 控制部分与受控部分之间为单向信息联系 4. 细胞膜内 外正常的 N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 + # +! +, + # ( + ) ( + ( + ) + 7! + # + /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 +, + ( +


幻灯片 1

妇幼保健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4D F736F F D20B2FABFC6C2E9D7EDC1D9B4B2D6B8C4CF>

God's Masterpiece- the Cross

<4D F736F F F696E74202D20CBAED6D0B6BEBCB0CBAED6D BBCE6C8DDC4A3CABD5D>

第一章 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账户与国际收支账户

2013ÄêÖйúÅ©Òµ´óѧ340ũҵ֪ʶ×ۺ϶þ¿¼ÊÔ´ó¸Ù

第一章 绪论

Transcription:

血液循环第一节心脏的泵血功能一 心动周期 1 概念: 心脏每舒 缩一次所构成的机械活动周期 2 特点:(1) 心房 心室有一个共同的舒张期 (2) 无论心房心室 : 舒张时间 > 收缩时间 (3) 心室收缩时间 > 心房收缩时间 二 心脏泵血过程 : 动脉瓣 ( 关 ) 动脉瓣 ( 开 ) P 射血相等容收缩等容舒张房室瓣 ( 关 ) 充盈相 房室瓣 ( 开 ) V 三 心泵功能的评定 1. 每搏输出量 : 一侧心室每搏动一次所射出的血量 健 成 安 :60~80ml, 平均 70ml 2. 每分输出量 : 心室每分钟所射出的血液量 = 搏出量 心率健 成 安 :5~6L 平均 :5L 3. 心指数 : 每 m2 体表面积的每分心输出量静息心指数 ( 空腹 安静 ):3.0~3.5 L/min m2 4. 射血分数 : 搏出量与心舒末期容量的百分比 (125ml) 健 成 安 :50%~60% 5 心脏做功量*每搏功( 搏功 ): 心室一次收缩所作的功 右室做功仅为左室的 1/6 以做功量为指标较全面 ( 考虑 A 压影响 ) 四 心泵功能的调节 ( 一 ) 每搏输出量的调节 1. 前负荷 ( 心泵功能的自身调节 Starling 机制 ) 心室功能曲线 1 充盈压 :12~15mmHg, 最适前负荷通常情况下, 左室充盈压通常 5~6mmHg 2 充盈压在 15~20mmHg 前负荷影响不大 3 充盈压 >20mmHg: 不出现降支 ( 因为心肌的伸展性较小 ) 1

在一定范围内, 前负荷 - 初长度 收缩力 搏出量 回心血量 心舒末期充盈度 前负荷 - 初长度 收缩力 搏出量, 反之, 搏出量 意义 : 对搏出量进行精细调节 ( 异长自身调节 ) 2 心肌收缩能力心肌收缩能力: 心肌不依赖于负荷而改变其力学活动 ( 强度和速度 ) 的一种内在特性 ( 等长调节 ) 心肌收缩能力 搏出量 影响因素 : 兴奋 收缩耦联过程的各个环节 (1) 心交感神经兴奋 (2) 儿茶酚胺 (3) 细胞外液 Ca2+ 心肌收缩的特点 : 1 同步收缩 ( 全或无式收缩 ) 2 节律性单收缩, 不发生强直收缩 3 对细胞外液 Ca2+ 的依赖性很大 4 收缩时间比骨骼肌长 3 后负荷( 动脉血压 ) 后负荷 搏出量 [ 心舒末期容积 前负荷 - 初长度 收缩力量 搏出量 ] 在一定范围内, 后负荷 的同时, 前负荷与心肌收缩能力, 故能维持适当的心输出量 ( 二 ) 心率健 成 安 : 心率为 60~100 次 / 分平均 :75 次 / 分一定范围内, 心率 ( ) Q ( ) 心率过快 (>180 次 / 分 ) Q 心率过慢 (<40 次 / 分 ) Q 小结 : 前负荷搏出量后负荷心输出量心室肌收缩力心率 五 心音 第一心音 第二心音 成因 *房室瓣关闭 *半月瓣关闭 心室振动 大 A 根部及心室内壁振动 动脉壁振动 特点 低而长 高而短 部位 心尖部 心底部 生理意义 1 室缩开始 1 室舒开始 2 房室瓣功能 2 半月瓣功能 3 强度反映心缩力 3 反映动脉压高低 2

第二节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一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 一 ) 心室肌的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Rp:-90m VAp 的主要特征 : 分为五个期 : 分期膜电位水平 (mv) O( 除极 ) -90 +30 1( 快速复极初期 ) +30 0 2 ( 平台期 ) 0 3 ( 快速复极末期 ) 0-90 4 ( 静息期 ) -90 形成机制 : O 期 :Na+ 道开放 Na+ 内流 1 期 : 瞬时性外向电流 (Ito 激活 ), 主要是 K+ 外流 2 期 :Ca2+ 内流 +K+ 外流 ( 少量 Na+ 内流 ) 3 期 :K+ 外流 ( 主要 I k) 4 期 :Na+ K+ 泵转运加强, 排出 Na+ Ca2+, 摄回 K+ 恢复离子平衡, 稳定于 RP 水平 小结 : 分期 RP 水平 mv 时间 ms 意义机制 0-90~120 <1 兴奋发生 Na+ 内流 1 120~0 10 快复初 K + 外流 2 停滞在 0 100~150 缓复 Ca2+ 内 K + 外 3 0~90 100~150 快复末 K + 外流 4 Na+-K+ 泵活动, 稳定静息电位水平 ( 二 ) 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 自律 C 非自律 C 自律 C 非自律 C 部位 房室束 心室肌 窦房结 结区? 浦氏 f 心房肌 房结区结希区 共性 O 期快除极速度快, Na+ 内流 慢 Ca2+ 内流 (200~1000V/S)( 1~10V/S) RP 大 RP 小 (-85~-95mV) (-60~-70mV) 特点 4 期缓慢 稳定于 RP 4 期缓慢 稳定 RP 自动除极 自动除极 3

1. 浦肯野细胞 AP 及其形式机制 0 1 2 3 期 : 同心室肌细胞 4 期特点 : 缓慢自动除极机制 :(1) 随时间逐渐增强的内向电流 (I f,na+ 内流 铯阻断 ) (2) 逐渐衰减的外向电流 (I k) 自我启动 自我发展 自我限制 2. 窦房结细胞的 AP 及其形式机制特征 :AP 小 (70mv), 无 1 2 期, 由 0 3 4 期组成, 0 期 :Ca2+ 内流 4 期特点 : 缓慢自动除极机制 :(1) I k :K+ 外流进行性衰减 ( 主 ) (2) I f : 进行性增强的内向离子流 (IK:If = 6:1) (3) T 型 Ca2+ 通道激活,Ca2+ 内流二 心肌的生理特性 ( 一 ) 自动节律性 1 概念: 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 心肌能够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2 自律细胞: 特殊传导组织内某些自律 C 3 心脏的正常起搏点: 自律性高低不一. 窦房结 (90~100 次 / 分 )> 房室交界 (40~60 次 / 分 )> 房室束 浦氏纤维最低 (15~40 次 / 分 ) 正常起搏点 ---- 窦房结 窦性心律, 异位心律, 潜在起搏点机制 :( 1) 抢先占领 (2) 超速驱动压抑 4 影响因素: ⑴4 期自动除极速度 自律性 ( 交感神经兴奋 ) ⑵RP 绝对值 自律性 ( 迷走神经兴奋 ) ⑶TP 绝对值 自律性 ( 二 ) 兴奋性 1. 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1) 有效不应期 AP 的 0 期 3 期 -55mV 绝对不应期 -55mV -60mV 局部反应期 AP 的 0 期 -60mV 有效不应期 (2) 相对不应期 :-60-80mV (3) 超常期 -80-90mV 2 特点: 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一直延续到舒张期开始 3 证明: 期前收缩与代偿性间隙 : 4 意义: 保证心脏舒 缩交替进行 保证射血能的正常进行 5 影响因素 (1)RP 水平 :RP 绝对值 兴奋性 (2)TP 水平 : TP 绝对值 兴奋性 (3)Na+ 通道的性状 : 备用 关闭, 可被激活,( 具有兴奋性 ) 失活 关闭, 不能被激活 ( 兴奋性丧失 ) 激活 开放, 4

容易激活 兴奋性高 难以激活 兴奋性低 ( 三 ) 心肌的传导性 1 传导原理: 局部电流 2 传导途径: 1 心肌纤维 2 特殊传导系统 : 窦房结 优势传导通路 房室交界 左右房室束 左右束支 浦氏 f 心室 3 特点: 传播速度不一 1 浦氏 f 速度最快, 4m/s 2 房室交界区最慢 0.02~0.05/s, 约需 0.1 秒 ( 房 室延搁 ) 4 意义: 1 保证房室收缩的协调性, 有利于心室充盈 2 保证心室收缩的协调性, 有利于心脏射血 5 影响因素 结构因素 : 直径 生理因素 : * 10 期去极速度和 AP 幅度 : 去极速度快,AP 幅度大 传导快去极速度慢,AP 幅度小 传导慢 2.RP: 在一定范围内,RP 绝对值 传导速度快 ( 慢 ) 3TP :TP 绝对值 传导速度快 ( 慢 ) 4 邻近部位膜的兴奋性 : ( 四 ) 收缩性特点 1 对细胞外液 Ca2+ 依赖性大在一定范围内, 细胞外液 Ca2+ 浓度 收缩力 2 全或无式收缩( 同步性收缩 ), 因为是和胞体 五 心电图 (electrocardiogram,ecg ECG) (-) 概念 : 在体表记录出的心脏活动时的电变化 ( 二 ) 心脏兴奋过程中的电变化 1 一条心肌纤维兴奋过程中的电变化 2 正个心脏兴奋与恢复过程中的电变化 ( 三 ) 心电图引导方法 : 导联 ( 四 ) 心电图各波的形成原理及临床意义 1 原理 : 2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生理意义 波形意义时间 S 波幅 mv P 波两房兴奋 ( 去极化 ) 0.08~0.11 0.25 PR 间期窦房结兴奋到心室开始 0.12~0.20 兴奋所需的时间 QRS 波两室兴奋 ( 去极化 ) 0.06~0.10S 5

S-T 段 全部心室均处于去极化状态 T 波 心室复极化过程 0.05~0.25 0.1~0.8 QT 间期 心室开始去极到全部复极所需时间 U 波 意义和成因不明 第三节血管生理一 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1. 弹性贮器血管 : 主 A 肺 A 2. 分配血管 : 3. 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 小动脉 微动脉 4.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5. 交换血管 6. 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 7. 容量血管 : 静脉. 容纳循环血量的 60~70% 8. 动 - 静脉短路二 血流量 血流阻力和血压 ( 一 ) 血流量和血流速度 1. 泊肃叶定律 Q=π(P1-P2)r4/8ηL 2. 层流和湍流 ( 二 ) 血流阻力 R= 8ηL /πr4 η 取决于 : 1.RBC 比容 : 比容 η 2. 血流切率 : 切率 轴流现象 η 3. 血管口径 : 4. 温度 :T η ( 三 ) 血压 1 概念: 血管内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2 成因: 1 血管内有足够的血液充盈 :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7mmHg 2 心脏射血三 动脉血压 1. 成因 : 一个前提, 三个因素 (1)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2) 心脏射血 (3) 外周阻力 : 1/3 搏出量 流向外周 2/3 搏出量贮存于大动脉中 主 A 和大 A 的弹性贮器作用 2. 动脉血压的正常值 mmhg 收缩压 :100~120 舒张压 :60~80 脉搏压 :30~40( 脉压 ) 平均动脉压 =D+1/3 脉压 =2/3D+1/3S 6

3. 影响因素 : (1) 搏出量 ( ) 收缩压 ( ) 舒张压 ( ) 脉压 ( ) 收缩压主要反映搏出量 (2)HR ( ) 舒 ( ) 收 ( ) 脉压 ( ) (3)R ( ) 舒 ( ) 收 ( ) 脉压 ( ) 舒张压主要反映 R 的大小 (4) 主 A 和大 A 的弹性贮器作用 (5) 循环血量和血管容量的比例 1 血管容量不变, 循环血量 BP 2 循环血量不变, 血管容量 BP 3 循环血量轻度 血管容量轻度 四 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 一 )V 血压外周 V 压 : 各器官 V 的血压中心 V 压 : 右心房 腔 V:4~12cmH20 决定中心 V 压高低的因素 (1) 心脏射血能力 : 强 中心 V 压 弱 中心 V 压 (2) 静脉回心血量 :V 回流多 中心 V 压 V 回流少 中心 V 压 临床输液 ( 二 )V 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1)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 ) 回心血 ( ) (2) 心缩力 ( ) 回心血量 ( ) (3) 体位改变 : 卧 立 回心血量 (4)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V 泵 ( 肌肉泵 )= 骨骼肌 +V 瓣 (5) 呼吸运动 : 吸气 回心血量 呼气 回心血量 五 微循环 1 概念: 指微 A 和微 V 之间的血液循环 2 组成: 微 A 后微 A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真毛细血管 通血毛细血管 微 V 和 A V 吻合支 3 结构特点:1 数量多, 面积大 2 管壁薄, 透性好 3 交替性开放 4 作用: 血流通路直捷通路 A V 短路迂回通路血流较快最快慢, 透性好开放经常开一般不开交替开放意义迅速回心调节 T 物质交换 T 开代谢物 开休克 开低氧 开 7

5 血量调节 : * Q=PA-PV/R *微 A 阻力 *局部代谢产物 : 某段真毛细血管关闭 代谢产物 后微 A 毛. 前括约肌舒张 六 组织液的生成 ( 一 ) 组织液的生成 真毛细血管开放 冲走代谢产物 后微 A 毛. 前括约肌收缩 血浆胶体渗透压血管毛细血管血压 (-25) (+30) 组织液静水压组织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10) (+15) 有效滤过压 : 动脉端 =(30+15)-(25+10)= 10mmHg( 滤过 ) V 端 = (12+15)-(25+10)= -8mmHg( 回流 ;90%) ( 二 ) 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 1. 毛细血管压 生成 ( 右心衰竭 水肿 ) 2. 血浆胶渗压 生成 3. 静脉回流受阻 生成 4. 淋巴回流受阻 水肿 5. 毛细血管通透性 一 神经调节 ( 一 ) 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1. 心脏的神经支配 1) 心交感 N 第四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来源 : 节前 N 元 : 脊髓 1~5 胸段节后 N 元 : 位于星状 N 节内 支配 : 整个心脏 递质 : 去甲肾上腺素 作用 : 正性变时 正性变力 正性变传导 机制 :NE 与心肌细胞膜 β 受体结合 Ca2+ 通道激活 Ca2+ 内流 收缩力 正性变力 2) 心迷走神经 房室交界 AP 幅度 传导 正性变传导 0 期除极速度 4 期 If 4 期除极速度 心率 正性变时 来源 : 节前 N 元 : 延髓迷走 N 背核 疑核 支配 : 整个心脏 ( 心室较少 ) 递质 :ACh 作用 : 负性变时 负性变力 负性变传导机制 : ACh 与心肌 C 膜 M 受体结合 肌浆 [Ca2+] 激活 IkAch K+ 外流 抑制 Ca2+ 通道 Ca2+ 内流 10% 进入毛细淋巴管 RP K+ 外流 4 期 IK 衰减 自律 负性变时 8

Ca2+ 内流 心肌收缩力 负性变力房室交界 AP 幅度 传导速度 负性变传导慢反应 C4 期去极速度 ACh 抑制 If 心率 负性变时 2. 血管的神经支配 (1) 缩血管 N 纤维 ( 交感缩血管 N 纤维 ) 支配 : 所有的血管平滑肌密度 : 皮肤» 骨骼肌 内脏» 冠脉 脑递质 :NE 作用 : 缩血管作用机制 :NE+ 血管平滑肌 C 膜 α 受体 血管收缩 ( 主 ) ( 皮肤 胃肠道 ) NE+ 血管平滑肌 C 膜 β 受体 血管舒张 ( 弱 ) ( 肝 骨骼肌 ) 交感缩血管紧张 :1~3 次 /S (2) 舒血管 N 纤维 ( 部分血管 ) 1 交感舒血管 N 纤维支配 : 狗 猫骨骼肌的微 A 递质 :ACh 特点 : 无紧张性活动作用 : 情绪激动 防御反射, 使骨骼肌血流量 2 副交感舒血管 N 纤维支配 : 脑膜, 唾液腺, 胃肠道外分泌腺, 外生殖器等递质 :Ach 作用 :ACh+M 血管舒张 ( 调节局部血流 ) ( 二 ) 心血管中枢 1. 概念 : 与控制心血管活动有关的 N 元集中的部位 2. 分布 : 从脊髓到大脑皮层 脊髓 : 完成一些初级的心血管反射 *延髓 : 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 心迷走神经元 心交感神经元 交感缩血管神经元 延髓以上心血管中枢 : 下丘脑 : 整合作用 ( 使躯体活动与心血管活动统一 ) 大脑 : 阻断迷走神经 : 阻断交感神经 : 阻断交感和迷走神经 ( 三 ) 心血管反射* 1. 颈 A 窦和主 A 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反射过程 : 迷走 N 舌咽 N BP ( ) 主 A 弓 颈 A 窦 延髓 效应 :BP 减压反射 BP 心交感紧张性 HR 心迷走紧张性 Q 交 缩紧张性 R BP ( ) 9

BP 减压反射 BP 特点 :1) 经常起作用 2) 对正常范围内的血压变化敏感 (100mmHg) 3) 对瞬间的血压变化起反应 ( 高血压患者 : 重调定 ) 意义 : 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 2. 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机械牵张 心肺感受器 中枢 迷走紧张 BP 化学物质 交感紧张 肾血流 排水排钠 意义 : 调节血量, 体液的量及成分 3.. 颈 A 体 主 A 体化学感受器 : PO2 PCO2 化学感受器 窦 N, 迷走 N 延髓心血管中枢 BP [H+] 呼吸中枢 呼吸加深加快特点 : 1 适宜刺激是血液中的化学成分 2 对正常血压不起作用, 当 BP 降至 60mmHg 以下时起作用 3 主要影响呼吸二 体液调节 ( 一 ) 肾素 - 血管紧张素系统 1. 来源 : 血管紧张素原 ( 在肝合成 ) 肾素 ( 肾近球细胞合成 分泌 ) 血管紧张素 Ⅰ(+ 肽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 肺血管 ) 血管紧张素 Ⅱ( 八肽 ) 血管紧张素酶 A( 血浆 组织 ) 血管紧张素 Ⅲ( 七肽 ) 2. 作用 : 血管紧张素 Ⅱ: 1) 全身微 A 收缩 R BP 2) 交感 N 末梢释放 NE 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 R BP 3) 醛固酮 肾小管对 Na+ 水重吸收 细胞外液 4) 引起或增强渴觉 饮水血管紧张素 Ⅲ:( 1) 缩血管 ( 弱 ) (2) 醛固酮 ( 强 ) 3. 意义 : 对失血等情况循环的调节起重要作用 ( 二 )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1. 来源 : 肾上腺髓质 : 肾上腺素 (80%) 去甲肾上腺素 (20%) 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 ( 少量 ) 2. 作用 1) 肾上腺素 : 心脏 :+β HR 心力 Q 血管 :+α 缩 ( 皮 胃肠 肾 ) 10

+β 舒 ( 骨骼肌 肝 ) 小剂量 舒大剂量 缩 ( 强心 ) 2) 去甲肾上腺素 : 心脏 :+β1 HR 心力 血管 :+α 缩 ( 全身 ) R BP 心率 ( 升压 ) ( 三 ) 血管升压素 ( 抗利尿激素 ) 1. 来源 : 视上核, 室旁核 2. 作用 :1) 促进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 抗利尿 ), 2) 缩血管 ( 最强 ) 3. 意义 : 保持细胞外液, 渗透压和 BP 的稳态 第五节器官循环冠脉循环 ( 一 ) 解剖特点 1. 血管口径易受心脏舒缩的影响 2. 毛细血管网丰富, 与心肌纤维之比为 1:1 3. 吻合支 : 两少两多大吻合支少, 小吻合支多 ; 心内膜吻合支少, 心外膜吻合支多 ( 二 ) 血流特点 : ⒈ 量大, 约为心输出量的 4-5% ⒉ 灌流有时相性 :( 舒张压灌流量 > 收缩期 ) ⒊ 灌流受心率影响明显 : ⒋ 灌流量与冠状小动脉口径变化密切 : ( 三 ) 调节 1. 心肌代谢水平 ( 主要 ) 心脏活动 心肌代谢 耗 02 局部代谢产物 ( 腺苷 H+ CO2 乳酸) 冠脉扩张 冠脉血流量 2. 神经调节迷走神经冠脉舒张 ( 直 ) 心 局产物 冠脉收缩交感神经冠脉收缩 ( 直 ) 心 局产物 冠脉舒张 3. 激素调节 : Ad NE α 或 β 冠脉缩或舒代谢 耗氧 血流量 甲状腺素 代谢 耗氧 血流量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