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Similar documents
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

18世纪东亚儒教思想的地形

Microsoft Word - 05張政偉

<4D F736F F D D312DC2B2B4C2AB47A16DC5AAAED1B0F3B5AAB0DDA144A7B5B867A16EB2A4B1B4A277A548AED1A4A4BEC7A5CDB0DDC344ACB0A8D2>

Microsoft Word doc

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東方設計學院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

59-81

文档 9

01何寄澎.doc

苗 栗 三 山 國 王 信 仰 及 其 地 方 社 會 意 涵 The Influences and Implications of Local Societies to Three Mountain Kings Belief, in Taiwan Miaoli 研 究 生 : 林 永 恩 指 導

<4D F736F F 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排版稿.FIT)

中國文化大學韓國語文學系

李建德 興大人文學報第五十三期 一 前言 中國與埃及 希臘 印度並稱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也同樣具備古神信仰1並由 於民族取向之不同後三者或追求靈性生命的亙古常存或開展邏輯思辨的 愛智 學 Philosophy 舊譯 或產生因果種姓的輪迴觀一時繽紛並呈但時至今日卻 已風華不再與此相對中國受到儒家人文主義兩


60,,,, ( ) ;,,,,,,,, ( ),, :,,,,,,,,,,,,,,,,,,,,,,,,, ;,,,,,, : :,,,,,,,,,,,,,,,,,, ( ),,( ) 11

156 ( ) [2] [ 3 ] [ 4 ] [5] [6] 1747 [ 7 ] ( ) [ 8 ] [2] 12 [3] [4] [5] [6] [7] [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學 大 獎 的 肯 定, 對 台 灣 這 塊 土 地 上 的 客 家 人 有 著 深 厚 的 情 感 張 氏 於

Microsoft Word - 王明排版.doc

96 7 () 124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唐彪《讀書作文譜》述略

曹美秀.pdf

4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人 對 災 異 說 牽 附 荒 誕, 甚 不 苟 同 ; 亦 不 當 漠 視 此 一 獨 特 之 現 象 否 則 對 於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之 論 述, 就 恐 有 誤 解, 甚 至 失 實 作 者 基 於 以 往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4, Dec 2013,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Study of L

 

國立高雄大學○○○○○○學系(研究所)(標楷體18號字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Emperor Qianlong s integration of Tibetan Buddhism into the way he rule the country achieved an impressive result. Thus this dissertation also attempt

A Study on Folklore according to Five Village Regulation Books of Yi-An Province in Vietnam Nguyen Duc Toan Researcher, Viet Nam Sino - Nom Institute

:

2

Microsoft Word - 01林文彬




A Study on JI Xiaolan s ( ) Life, Couplets and Theories of Couplets 紀 曉 嵐 ( ) 生 平 資 料 斠 正 及 對 聯 聯 論 研 究 LI Ha 李 夏 THE UNIVER

The Belief in Monk Ji-Gong and His Temples in South Taiwan Chang Chung-Liang Lecturer, General Education Center, Tainan Woman s College of Arts Techno

Microsoft Word 蘇全正教授.doc

<4D F736F F D DA950A9FABBF62DA56AA8E5A4E5BEC7A4A42E646F63>

97 3 ヽ ヽ ヽ ヽ ヽ 10 ヽ

¿ Ê£º˝


< D333036B3AFBF432DB1E4ACFCA8712E706466>


标题

P

营养学于一身的著作 也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药膳专书 书中许多内容对今天人们的饮食 营养 食疗食补 养生避忌等有着指导性意义和现实价值 本书问世之后进献元朝文宗皇帝 文宗批示 命中院使臣拜住刻梓而广传之 兹举也 意欲推一人之安而使天下之人举安 推 ①忽思慧又作和斯辉 一人之寿而使天下之人皆寿 恩泽之厚

Abstract The formation of sacred mountains is an essential topic in the field of history of Chinese religions. The importance of mountain in Chinese t

第一章

高餐通識教育學刊 第六期 On the Tea Culture in Verses of the Yuan Dynasty Shu-Hung Chuang Assistant professor,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Abstract Tang poetry, Sung

戲劇研究 第二期 9 0 周育德 金水 中國戲史略 鄧濤 劉立文 中國古代戲劇文學史 張 庚 郭漢城 中國戲曲通史 廖奔 劉彥君 中國戲曲發展 12 史 等都或簡或繁地把它當作論題 就中後兩部著墨較多 自然也較富於參考 價值 而盧前之書成書較早 已將花雅爭衡分為三期 始於秦腔 繼以徽調

, ,

西漢晚期以來,儒家思想對社會已有了深入的影響,當時不論士庶,普遍對孝悌之行抱有由衷的敬意。在此背景下,原本存在於大家庭的治家之法,在士人階層發生了深刻而微妙的變化。士人立身以禮、躬行實踐的結果,推動著家庭內的倫理關係趨向於嚴謹規矩。

清代賦格著作《賦學指南》考論


32 庶 民 文 化 研 究 第 11 期 圖 14 七 品 夏 朝 冠, 新 竹 李 錫 金 家 族 傳 世 文 物, 國 立 台 灣 歷 史 博 物 館 藏 ( 引 自 張 淑 卿 等 2013, 頁 ) 4 小 結 透 過 文 物 的 實 際 觀 察, 得 知 目 前 現 有 的

03邱敏捷_方以智《藥地炮莊》之「以禪解莊」(刪註).doc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何繼文 232 詩代表因此分析黃詩的肌理特色也會從詩史的宏觀角度出發考察評價黃庭 堅對 詩法 演進所起的作用他主要從三方面探討黃庭堅詩的價值 一 薈萃宋詩 之長為宋詩之祖 二 以古人為師以質厚為本 三 運用 逆筆 本文即從 以上三方面展開討論闡述翁方綱評論黃庭堅詩的觀點剖析其背後的詩學理論依 據探討

2005 5,,,,,,,,,,,,,,,,, , , 2174, 7014 %, % 4, 1961, ,30, 30,, 4,1976,627,,,,, 3 (1993,12 ),, 2

~ ~ ~

158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1 期

中文版样板


台灣現代文學的離散主題與身分追尋

1950--1980年代臺灣武俠電影之傳播

論文封面


瑏瑡 B ~ 瑏瑡

不同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科學本質學習成效之比較與分析

前 言 一 場 交 換 學 生 的 夢, 夢 想 不 只 是 敢 夢, 而 是 也 要 敢 去 實 踐 為 期 一 年 的 交 換 學 生 生 涯, 說 長 不 長, 說 短 不 短 再 長 的 路, 一 步 步 也 能 走 完 ; 再 短 的 路, 不 踏 出 起 步 就 無 法 到 達 這 次

Microsoft Word - 1.封面.doc

M M. 20

46 戲劇學刊 A Study of Shangdang Buddhist Temple Theatre Lu-wei Wang* Abstract Drama performance in Buddhist temples and at specialized performance venues


臺灣對外貿易的回顧和政策之探討

曹 文 轩 小 说 中 的 空 间 叙 事 研 究 A STUDY OF SPATIAL NARRATIVE IN CAO WEN XUAN S NOVELS By 陈 诗 蓉 TAN SIH YONG 本 论 文 乃 获 取 文 学 硕 士 学 位 ( 中 文 系 ) 的 部 分 条 件 A di

_1_論文封面1.PDF

從篤加有二「區」談當代平埔文化復振現相

論 文 摘 要 佛教起源於印度 是大多數人所週知的觀念 而素食觀念的起源與實行方 法 在世界各地是各有其特色並非一致 在中國社會 對佛教的飲食觀念 多 數人直覺認為佛教徒應與素食劃上等號 事實上並非如此 因為隨著佛教流傳 到世界各地 與當地的民俗及風土人情相結合 進而使不同國家的佛教徒依照 不同國情


<4D F736F F D20312E5FA473AEFCB867AED5AA605FBB50B04BCFC8AABAAFABB8DCACE3A8732E646F63>

A Study of the Japanese Teacher Education Reform Szu-Wei Yang President of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Sheng-Hsien Chen Doctor Candidate, Department

() () 5 ( ) ( ) 166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Abstract Yiwei( 易 緯 )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Yi ( 易 )study of Han dynasty. It had rich meanings and close relation with other parts

Printing Media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ang Poetry in the Song Dynasty: Grasp the Essence and the Anthologies of Tang Poetry of Song publication Cha

穨2-08.doc

一段“蝶蝶”上休的生命教育故事

Microsoft Word - 第四組心得.doc

中 正 歷 史 學 刊 第 十 五 期 The Real Prince Lanling Yan Hao * Abstract Prince Lanling, who is famous of the Battle of Mangshan, was an important general in th

180 漢 學 研 究 第 31 卷 第 4 期 一 前 言 河 豚 於 史 載 甚 早, 東 漢 王 充 ( 西 元 年 ) 在 論 衡 裡, 已 將 河 豚 視 為 毒 魚 1 南 北 朝 時 期, 開 始 有 人 把 河 豚 剁 成 魚 醬 供 給 日 常 食 用, 漸 成 老 饕

The Melancholy South - Sun Yuan-heng s Writings on Formosan Products and Climate in Chi-Kan Collections and Their Internal Implication Shih Yi-Lin Pro

现代西方科学中的教条主义

Transcription:

私 立 東 吳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博 士 班 博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李 豐 楙 許 清 雲 先 生 金 門 宗 祠 祭 禮 研 究 以 陳 蔡 許 三 姓 家 族 為 例 The Research on the Sacrificial Rites of Ancestral Temple and Ritual in Kinmen Taking the Three Family Names, Chen, Cai, Xu, for Example 研 究 生 : 楊 天 厚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年 一 月

謝 啟 當 口 試 委 員 一 聲 恭 喜 通 過 令 下, 霎 時 緊 繃 的 精 神 得 以 懈 卸 輕 鬆, 夢 魘 終 於 結 束 了! 數 年 來 日 夜 背 負 的 沉 重 撰 稿 壓 力, 於 今 終 於 得 以 順 利 畫 下 休 止 符, 豈 不 快 哉? 回 首 五 年 半 的 歷 程, 週 休 假 期 鎮 日 泡 坐 國 家 圖 書 館 翻 查 資 料 有 之 ; 為 配 合 送 審 期 限 連 夜 趕 稿 者 有 之 ; 因 尋 某 詞 條 而 大 費 周 章 查 找 者 有 之 ; 為 上 班 而 趕 飛 機 臺 金 往 返 者 有 之 一 切 的 辛 苦 磨 難 今 然 終 結, 內 心 的 雀 躍 欣 喜 自 是 不 在 話 下 誠 然, 一 件 事 情 的 完 成, 必 有 許 多 背 後 的 無 名 英 雄 予 以 支 撐 這 一 路 走 來, 曾 給 予 實 質 幫 助 者 何 其 多, 亦 正 是 本 論 文 得 以 順 利 寫 成 的 最 大 功 臣 李 師 豐 楙 和 許 師 清 雲 兩 位 指 導 老 師 不 厭 其 煩 的 再 三 教 導 指 正, 居 功 厥 偉 王 師 秋 桂 和 余 師 光 弘 三 番 兩 次 惠 助 重 要 資 料 之 蒐 集 ; 林 師 保 堯 龔 師 顯 宗 金 師 榮 華 多 方 給 予 鼓 勵 和 慰 藉 ; 澎 湖 郭 金 龍 好 友 不 辭 迢 遙 惠 寄 資 料 至 金 門 ; 同 事 陳 宗 孟 和 顏 清 博 一 再 的 關 懷 和 資 助 ; 鄭 允 順 陳 淑 婷 呂 世 堅 諸 君 不 吝 提 供 各 方 電 腦 支 援 ; 五 姊 賢 伉 儷 及 外 甥 李 金 揚 於 在 臺 期 間 的 載 送 與 照 拂 等, 蒙 受 如 此 不 可 勝 數 的 隆 情 厚 誼 及 恩 情 關 照, 又 豈 能 以 此 區 區 的 謝 字 來 表 露 本 人 無 上 的 感 懷 呢? 咱 家 三 代 人 不 曾 入 孔 子 門 是 先 父 臨 終 前 的 最 大 憾 恨, 咀 嚼 著 一 生 茹 苦 含 辛 養 育 七 子 女 的 先 父 遺 言, 很 慶 幸 自 己 終 能 打 破 藩 籬, 邁 進 人 生 另 一 旅 程 當 然, 一 路 默 默 陪 伴 並 包 容 的 內 子 和 兩 兒, 更 是 功 不 可 沒 的 幕 後 精 神 支 柱 感 謝 您! 所 有 惠 助 過 的 貴 人 們! 楊 天 厚 2011/02/06 於 金 門 縣 金 湖 鎮

提 要 1 金 門 宗 祠 祭 禮 研 究 以 陳 蔡 許 三 姓 家 族 為 例 提 要 金 門 素 有 海 濱 鄒 魯 雅 稱, 但 以 其 孤 懸 東 南 海 隅 的 框 限 性, 以 及 長 期 軍 事 箝 制 的 封 閉 性, 並 以 擁 有 豐 厚 閩 南 文 化 而 廣 受 學 界 青 睞 其 中 尤 以 量 多 質 精 的 祠 堂, 形 塑 閩 南 建 築 群 裡 最 閃 耀 的 星 輝 ; 祠 堂 中 一 年 兩 度 的 春 秋 祀 祖 儀 典, 洋 溢 濃 郁 閩 南 古 風 之 餘, 更 成 為 傳 統 祭 禮 儀 節 的 奇 葩 紹 述 金 門 宗 族 的 祭 典, 由 於 各 姓 氏 間 執 禮 者 習 慣 的 不 同, 常 於 標 準 化 範 疇 內 略 現 部 分 的 差 異, 但 共 同 遵 循 的 傳 統 三 獻 禮 儀 式, 暨 琳 琅 滿 目 的 滿 漢 全 席 供 品 呈 現 方 式, 卻 是 金 門 島 民 恪 遵 宋 儒 朱 熹 (1130-1200) 家 禮, 以 及 清 代 的 家 禮 會 通 和 民 國 時 期 家 禮 大 成 一 脈 禮 規 所 萃 聚 而 成 的 禮 樂 文 化 抉 擇 陳 蔡 許 三 姓 家 族 作 為 研 究 取 樣 的 對 象, 係 因 陳 蔡 許 三 姓 氏 在 明 清 兩 代 科 舉 業 各 有 不 凡 成 就, 其 祀 祖 禮 儀 且 各 有 不 同 特 色, 彼 此 間 深 具 互 補 性 使 然 南 宋 大 儒 朱 熹 出 任 同 安 縣 主 簿, 簿 同 期 間 曾 數 度 過 化 金 門, 金 門 教 化 得 以 大 行, 禮 教 得 以 昌 盛, 金 門 之 祭 禮 實 踐 能 於 禮 失 而 求 諸 野 的 今 日, 彰 顯 其 不 凡 的 特 質 與 意 義, 朱 熹 的 倡 導 教 育 與 家 禮 的 普 及 全 面 化, 對 金 門 文 風 的 興 盛 都 有 著 一 定 程 度 的 貢 獻 禮 記 祭 統 云 : 禮 有 五 經, 莫 重 於 祭 吉 禮 為 五 禮 之 首, 祭 祖 儀 典 且 是 吉 禮 的 核 心 價 值 金 門 早 期 相 關 文 獻 不 多, 許 多 深 具 閩 南 遺 風 的 儀 式, 莫 不 藉 由 代 代 相 傳 的 禮 生, 以 口 耳 相 傳, 或 是 簡 陋 的 手 抄 本 以 輔 助 記 憶 本 文 撰 寫 即 在 透 過 系 統 化 的 整 理, 重 新 審 視 家 禮 在 金 門 大 眾 所 傳 達 和 實 踐 的 面 向, 並 將 這 些 深 具 閩 南 古 風 的 禮 文 作 完 整 的 留 存 與 呈 現 關 鍵 詞 : 金 門 祭 禮 宗 祠 閩 南 文 化 陳 蔡 許

提 要 2 The Research on the Sacrificial Rites of Ancestral Temple and Ritual in Kinmen Taking the Three Family Names, Chen, Cai, Xu, for Example Abstract Kinmen has long been reputed with the notation of elegant title as Hai-Bin- Zhou-Lu as of its limitation being isolated at south-east corner of the ocean as well as seclusion of being strangled by military control, and it has been widely received and acclaimed by the academic world because of its abundant Fukienese culture. Most of all, its numerous ancestral temples those are both massive and refined in quality have turned themselves to become the shining stars that shape up the Fukienese architectural clusters. In addition, the two occasions of sacrificial rituals held during spring and autumn every year are brimmed with intense Fukienese classical atmosphere, turning itself to become the wonderful phenomenon of traditional sacrificial rites. Of elaboration on kindred sacrificial rites in Kinmen, it varies among those who perform practices among families of diverse names as there will be some slight difference within scope of standardization ; nonetheless, they have, in common, abided by traditional ways of rites with Three Offering Rituals as well as manner of demonstration for dazzling array of wonderful exhibits as Manchuria-Han

提 要 3 Full-course Dinner offering. Of all these rites and offerings, they are found consistent as islanders of Kinmen have strictly observed such ritual and music culture consummated in line with the ritual system from Family Rite by Zhu-xi (1130-1200), Confucian scholar of Sung Dynasty to General Practices of Family Rite from Ching Dynasty to General Works on Family Rite at Republic era. The reason that Chen, Cai, and Xu three families are chosen as subjects of sampling for study is that the three families had obtained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at imperial examination during Ming and Ching Dynasty, and it is why they are found with distinct features of their own in terms of sacrificial rites, given with profound complementariness. Zhu-xi, a major Confucius scholar at Southern Sung Dynasty, was appointed the vacancy of magistrate of Tung-an, and he had, for several occasions, paid visit to Kinmen in his tenure so that cultivation of education in Kinmen became most prosperous and so as inculcation of ritual. The practice of sacrificial rites in Kinmen today has demonstrated some special significance and meaning as rites are re-discovered from the civilian with its loss. Besides, the promotion of education by Zhu-xi and secularization of Family Rite have rendered certain degree of contribution to the prosperity of literary atmosphere at Kinmen. As noted by Sacrificial System Rites, it says that Sacrificial Rite Is Paramount of All Among Five Classics of Rites, while rite for blessing is foremost of five rites, and sacrificial rite is considered as the core value of rite for blessing. In fact, there are not too many related literatures on early Kinmen, whereas most of them are found with traces of Fukienese style, which are passed on with hear and say through generations of ceremony host, or with auxiliary memory of simple hand-written manuscript. This article is to compose through system organization and compilation and again review the aspects of practice and realization as transmitted through Family Rite in Kinmen so that those rituals well-endowed with classic Fukienese atmosphere can be retained and preserved comprehensively. Keywords: Kinmen, Sacrificial Rites, ancestral temple, Fukienese culture, Chen Cai- Xu

目 次 一 金 門 宗 祠 祭 禮 研 究 以 陳 蔡 許 三 姓 家 族 為 例 目 次 第 一 章 緒 論...001 第 一 節 研 究 緣 起 研 究 史 回 顧.. 001 第 二 節 研 究 的 回 顧 與 檢 討.. 010 一 學 界 對 家 族 ( 宗 族 ) 與 祠 堂 之 研 究.. 011 ( 一 ) 家 族 ( 宗 族 ) 文 本..011 ( 二 ) 祠 廟 與 祭 典..017 ( 三 ) 朱 子 家 禮 及 其 儀 節 版 本.. 020 ( 四 ) 家 範 家 訓 鄉 約 譜 牒.. 024 二 學 界 對 祭 典 之 研 究....027 ( 一 ) 禮 制 的 相 關 研 究... 028 ( 二 ) 祭 禮 部 分.....035 第 三 節 研 究 文 獻 與 方 法..041 一 研 究 資 料..042 二 研 究 方 法.. 064 第 四 節 論 文 要 義..066 小 結.. 069 第 二 章 從 禮 經 到 朱 子 家 禮...071 第 一 節 從 宗 法 社 會 到 宗 族 社 會.. 071 一 宗 法 社 會.. 071 二 宗 族 社 會 081 第 二 節 從 禮 經 到 朱 子 家 禮 的 祭 禮 089 一 祖 儀 禮, 因 書 儀..089 二 學 界 對 朱 子 家 禮 真 偽 辨 099 第 三 節 朱 子 家 禮 於 福 建 地 區 的 實 踐 105 一 朱 熹 與 福 建 地 區 淵 源 105

目 次 二 二 朱 子 家 禮 影 響 下 的 金 門 宗 族 社 會 111 小 結 116 第 三 章 金 門 宗 祠 祭 典 與 宗 族 關 係...119 第 一 節 歷 代 祠 廟 的 流 變 119 一 漢 唐 時 代 及 之 前 的 祠 廟 119 ( 一 ) 漢 代 以 前 宗 廟..119 ( 二 ) 魏 晉 南 北 朝 祠 廟..124 ( 三 ) 唐 代 家 廟..125 二 宋 元 以 後 祠 堂 127 ( 一 ) 宋 代 祠 堂. 127 ( 二 ) 元 代 祠 堂..136 ( 三 ) 明 以 後 祠 堂..137 第 二 節 金 門 宗 族 與 宗 祠 的 連 結 及 其 運 作 144 一 金 門 陳 氏 家 族 源 流 146 二 金 門 蔡 氏 家 族 源 流..148 三 金 門 許 氏 家 族 源 流..151 第 三 節 金 門 宗 祠 現 況...152 一 金 門 宗 祠 概 要...152 二 陳 蔡 許 三 姓 氏 宗 祠...162 ( 一 ) 陳 氏 祠 堂 ( 忠 賢 祠 潁 川 堂 )...162 ( 二 ) 蔡 氏 家 廟....170 ( 三 ) 許 氏 家 廟...173 小 結 176 第 四 章 金 門 陳 蔡 許 三 姓 宗 祠 祭 典 特 質.177 第 一 節 常 例 性 祭 典 ---------------------------------------------------------177 一 四 時 祭 與 俗 祭 ------------------------------------------------------------178 ( 一 ) 四 時 祭 --------------------------------------------------------------------178 ( 二 ) 俗 祭 -------------------------------------------------------------------193 1. 除 夕 與 元 日 ---------------------------------------------------------194 2. 中 元 與 中 秋 ---------------------------------------------------------195 3. 冬 至 祭 祖 -----------------------------------------------------------197 二 祠 祭 與 食 福 ------------------------------------------------------------199 ( 一 ) 祠 祭 ------------------------------------------------------------------199 1. 陳 氏 祠 祭 --------------------------------------------------------------204

目 次 三 2. 蔡 氏 祠 祭 --------------------------------------------------------------211 3. 許 氏 祠 祭 --------------------------------------------------------------218 ( 二 ) 食 福 -------------------------------------------------------------------228 第 二 節 宗 祠 中 特 例 祭 典 ----------------------------------------------------231 一 奠 安 大 典 ------------------------------------------------------------231 二 吉 禮 中 的 墓 祭, 與 忌 祭 ----------------------------------------------234 ( 一 ) 墓 祭 -------------------------------------------------------------------235 ( 二 ) 忌 祭 -------------------------------------------------------------------246 第 三 節 金 門 祠 祭 供 品 分 析 ----------------------------------------------- ---250 一 禮 經 載 記 的 供 品 ------------------------------------------------------251 二 金 門 地 區 常 用 的 供 品 ------------------------------------------------257 ( 一 ) 滿 漢 全 席 宴 -----------------------------------------------------------258 ( 二 ) 一 般 性 供 品 -----------------------------------------------------------264 小 結 --------------------------------------------------------------------------------267 第 五 章 金 門 宗 祠 祭 典 的 歷 史 地 位...269 第 一 節 金 門 宗 祠 祭 典 與 儒 家 關 係 -----------------------------------------269 一 金 門 宗 祠 禮 儀 的 標 準 化 -----------------------------------------------269 二 金 門 禮 儀 實 踐 參 與 者 --------------------------------------------------284 ( 一 ) 敬 拜 樑 神 文 昌 帝 君 福 德 正 神 的 祀 神 儀 式 --------------287 ( 二 ) 姻 親 致 祭 的 小 三 獻 儀 式 ---------------------------------------289 ( 三 ) 宗 親 致 祭 的 大 三 獻 儀 式 ---------------------------------------292 第 二 節 金 門 地 區 的 祭 祖 禮....295 一 庶 人 祭 祖 禮...295 二 置 祭 田 墓 田, 修 族 譜...305 ( 一 ) 置 祭 田 與 墓 田....305 ( 二 ) 撰 修 譜 牒 306 ( 三 ) 匾 額 與 堂 號 308 第 三 節 金 門 陳 蔡 許 三 姓 宗 族 祭 典 的 特 色 與 時 代 意 義 ----------309 一 祭 典 及 供 品 特 色 -------------------------------------------------------310 ( 一 ) 陳 氏 祠 堂 ( 忠 賢 祠 潁 川 堂 ) 特 色 -------------------------312 ( 二 ) 蔡 氏 家 廟 特 色 ----------------------------------------------------316 ( 三 ) 許 氏 家 廟 特 色 ----------------------------------------------------319 二 金 門 祠 祭 的 時 代 意 義 -------------------------------------------------327 ( 一 ) 宗 族 內 部 倫 理 ----------------------------------------------------328 ( 二 ) 宗 族 與 金 門 地 方 社 會 -------------------------------------------329 小 結 ------------------------------------------------------------------------------330

目 次 四 第 六 章 結 論...333 第 一 節 家 禮 與 金 門 地 區 宗 祠 ----------------------------------------333 第 二 節 家 禮 與 民 間 祭 祖 禮 -------------------------------------------336 小 結 ------------------------------------------------------------------------------339 附 錄...343 附 圖 1: 禮 官 夏 言 奏 章 書 影 -----------------------------------------------------343 附 表 1: 歷 代 相 關 文 獻 載 錄 各 種 祠 廟 情 形 一 覽 表 ---------------------------349 附 表 2: 歷 代 相 關 文 獻 載 錄 各 種 祠 廟 統 計 表 ---------------------------------370 附 表 3: 歷 代 墓 祭 一 覽 表 --------------------------------------------------------371 碑 文 1: 浯 江 陳 氏 祠 堂 記, 後 浦 陳 氏 祠 堂 門 楣 內 側 木 質 匾 -----------372 碑 文 2: 陸 ( 祿 ) 位 廳 由 來 - ------------------------------------------------373 碑 文 3: 潁 川 堂 東 廂 改 建 誌 略 -----------------------------------------------373 碑 文 4: 金 門 陳 氏 大 宗 祠 修 建 誌 --------------------------------------------373 參 考 文 獻...375

目 次 五 圖 目 次 圖 3-1: 瓊 林 蔡 氏 五 世 至 十 世 房 系 圖 150 圖 3-2: 珠 浦 陳 氏 祠 堂 祭 祖 空 間 及 匾 額 懸 掛 平 面 圖 164 圖 3-3: 金 門 陳 氏 祠 堂 ( 忠 賢 祠 潁 川 堂 ) 中 龕 主 位 排 列 166 圖 3-4: 金 門 陳 氏 祠 堂 ( 忠 賢 祠 潁 川 堂 ) 東 龕 主 位 排 列 167 圖 3-5: 金 門 陳 氏 祠 堂 ( 忠 賢 祠 潁 川 堂 ) 西 龕 主 位 排 列 168 圖 4-1: 珠 浦 陳 氏 祠 堂 ( 潁 川 堂 潁 川 堂 ) 祭 祖 大 三 獻 供 品 陳 列 暨 祭 祖 210 圖 4-2: 瓊 林 蔡 氏 頭 亭 祭 祖 圖 211 圖 4-3: 瓊 林 蔡 氏 貳 亭 祭 祖 圖 211 圖 4-4: 瓊 林 濟 陽 蔡 氏 家 廟 祭 祖 空 間 位 置 及 匾 額 懸 掛 平 面 圖 212 圖 4-5: 珠 浦 許 氏 家 廟 祭 祖 空 間 位 置 及 匾 額 懸 掛 平 面 圖 226 圖 4-6: 珠 浦 許 氏 宗 親 祭 祖 後 族 裔 餐 敘 ( 吃 頭 ) 桌 次 分 配 平 面 圖 227

目 次 六 表 目 次 表 1-1: 金 門 十 三 陳 歷 朝 文 武 宦 績 名 錄 045 表 1-2: 金 門 十 三 陳 歷 朝 文 武 科 甲 名 錄 048 表 1-3: 瓊 林 ( 濟 陽 ) 蔡 氏 進 士 名 錄 051 表 1-4: 瓊 林 ( 濟 陽 ) 蔡 氏 舉 人 名 錄 053 表 1-5: 瓊 林 ( 濟 陽 ) 蔡 氏 貢 生 名 錄 054 表 1-6: 瓊 林 ( 濟 陽 ) 蔡 氏 武 將 名 錄 056 表 1-7: 後 浦 許 氏 科 第 出 身 名 錄 057 表 1-8: 後 浦 許 氏 武 科 舉 人 出 身 名 錄 058 表 1-9: 後 浦 許 氏 薦 辟 出 身 名 錄 058 表 1-10: 後 浦 許 氏 捐 例 出 身 名 錄 058 表 1-11: 後 浦 許 氏 軍 功 出 身 名 錄 059 表 1-12: 後 浦 許 氏 貢 士 出 身 名 錄 060 表 1-13: 後 浦 許 氏 監 生 出 身 名 錄 060 表 1-14: 後 浦 許 氏 生 員 ( 武 生 員 ) 名 錄 061 表 3-1: 清 林 柏 桐 品 官 家 廟 表 143 表 3-2: 家 廟 祠 堂 與 宗 祠 質 性 異 同 表 144 表 3-3: 金 門 陳 氏 十 三 股 做 頭 輪 值 一 覽 表 147 表 3-4: 金 門 地 區 宗 祠 一 覽 表 153 表 3-5: 金 門 各 姓 氏 宗 祠 數 統 計 表 159 表 3-6: 金 門 各 姓 氏 宗 祠 數 統 計 圖 表 160 表 3-7: 金 門 十 三 陳 宗 祠 一 覽 表 169 表 3-8: 金 門 瓊 林 村 七 座 八 祠 一 覽 表 172 表 3-9: 金 門 許 氏 宗 祠 一 覽 表 175 表 4-1: 時 享 名 稱 一 覽 表 183 表 4-2: 新 唐 書 藝 文 志 與 宋 史 藝 文 志 載 錄 吉 禮 類 著 作 一 覽 表 187 表 4-3: 直 齋 書 錄 解 題 載 錄 祭 禮 類 著 作 一 覽 表 188 表 4-4: 後 浦 陳 氏 祠 堂 祭 祖 供 品 排 列 位 置 表 206 表 4-5: 金 門 珠 浦 許 氏 冬 至 祭 家 廟 ( 含 土 地 公 ) 當 值 應 備 祭 品 一 覽 表 220 表 4-6: 奠 安 慶 典 日 程 表 232 表 4-7: 金 門 珠 浦 許 氏 清 明 祭 祖 墳 ( 含 土 地 公 ) 當 值 應 備 祭 品 一 覽 表 245 表 4-8: 金 寧 鄉 湖 下 村 中 元 普 渡 大 滿 漢 全 席 供 品 陳 列 樣 式 一 覽 表 259

目 次 七 書 影 目 次 書 影 1-1: 朱 文 公 像 003 書 影 1-2: 朱 文 公 授 同 安 主 簿 004 書 影 2-1: 大 宗 小 宗 圖 ( 一 ) 073 書 影 2-2: 大 宗 小 宗 圖 位 ( 二 ) 073 書 影 2-3: 親 族 世 次 表 083 書 影 2-4: 金 門 山 海 圖 113 書 影 2-5: 金 門 千 戶 所 城 位 置 圖 113 書 影 3-1: 家 廟 祠 堂 圖 133 書 影 3-2: 大 明 集 禮 祠 堂 制 度 138 書 影 3-3: 三 禮 從 今 繪 製 清 代 品 官 家 廟 圖 143 書 影 3-4: 台 灣 私 法 繪 製 清 代 品 官 家 廟 圖 144 書 影 3-5: 三 禮 從 今 繪 製 清 代 品 官 家 廟 陳 設 圖 ( 右 ), 士 庶 寢 薦 圖 ( 左 )181 書 影 3-6: 台 灣 私 法 繪 製 清 代 品 官 家 廟 陳 設 圖 ( 右 ), 士 庶 寢 薦 圖 ( 左 )182 書 影 4-1: 金 門 水 頭 黃 氏 大 宗 祭 祖 儀 式 本 祭 祖 圖 200 書 影 5-1: 三 禮 從 今 繪 製 清 代 品 官 家 廟 陳 設 圖 301 書 影 5-2: 台 灣 私 法 繪 製 清 代 品 官 家 廟 陳 設 圖 301

目 次 八 照 片 目 次 照 片 3-1: 金 城 後 浦 陳 氏 祠 堂 ( 忠 賢 祠 潁 川 堂 ) 為 閩 南 建 築 代 表 163 照 片 3-2: 陳 氏 祠 堂 左 側 陸 ( 祿 ) 位 廳 神 位 及 陳 佐 才 戎 裝 神 像 163 照 片 3-3: 瓊 林 蔡 氏 家 廟 外 觀 171 照 片 3-4: 瓊 林 蔡 氏 家 廟 祖 龕 牌 位 171 照 片 3-5: 金 城 後 浦 南 門 許 氏 ( 三 進 式 ) 家 廟 174 照 片 3-6: 許 氏 家 廟 第 三 進 祖 龕, 暨 出 主 ( 捧 主 就 位 ) 情 況 174 照 片 4-1: 前 刑 事 警 察 局 長 楊 子 敬 於 楊 氏 祖 廟 獻 匾 後 與 族 人 於 祖 廟 合 影 200 照 片 4-2: 金 門 陳 氏 祠 堂 春 祭 畫 面 204 照 片 4-3: 金 門 十 三 陳 族 眾 祭 祖 204 照 片 4-4: 瓊 林 濟 陽 蔡 氏 春 祭 右 側 陪 席 桌 217 照 片 4-5: 瓊 林 濟 陽 蔡 氏 春 祭 中 間 主 桌 217 照 片 4-6: 瓊 林 濟 陽 蔡 氏 春 祭 左 側 陪 席 217 照 片 4-7: 珠 浦 許 氏 長 老 主 祭 225 照 片 4-8: 許 氏 家 廟 祠 祭 供 品 225 照 片 4-9: 瓊 林 蔡 氏 族 人 祭 祖 後 餐 敘 230 照 片 4-10: 金 門 十 三 陳 族 人 祭 祖 後 餐 敘 230 照 片 4-11: 筆 者 帶 領 金 門 技 術 學 院 學 生 於 盧 氏 家 廟 現 場 作 校 外 教 學, 參 觀 滿 漢 全 席 桌 精 緻 菜 雕 作 261 照 片 4-12: 祠 祭 儀 典 中 演 奏 的 鼓 樂 隊 261 照 片 5-1: 身 著 長 袍 馬 褂 的 許 氏 族 老 315 照 片 5-2 陳 氏 祠 堂 祭 祖 葷 素 供 品 供 桌 前 方 三 分 之 一 為 素 宴 ; 後 端 三 分 之 二 為 葷 菜 宴 羹 飯 則 葷 素 兼 具 316 照 片 5-3: 三 宿 與 五 牲 供 品 316 照 片 5-4: 濟 陽 蔡 氏 禮 生 朗 讀 祝 禱 文 319 照 片 5-5: 濟 陽 蔡 氏 七 位 主 陪 祭 長 老, 恭 行 稽 首 禮 319 照 片 5-6: 許 氏 族 裔 捧 主 就 位 ( 出 主 ) 321 照 片 5-7: 許 氏 家 廟 冬 至 祠 祭 始 祖 考 妣 二 世 東 西 菊 圃 考 妣 牌 位 及 供 品 陳 列 情 況 321

第 一 章 緒 論 1 金 門 宗 祠 祭 禮 研 究 以 陳 蔡 許 三 姓 家 族 為 例 第 一 章 緒 論 金 門 是 福 建 東 南 沿 海 的 蕞 爾 小 島, 因 位 處 交 通 樞 紐, 自 古 即 為 兵 家 必 爭 之 地 明 洪 武 二 十 年 (1387 年 ), 江 夏 侯 周 德 興 在 金 門 本 島 西 南 端 的 金 門 城 村 建 蓋 千 戶 所 城 1, 自 此 成 為 東 南 海 隅 的 海 上 明 珠 數 百 年 來 歷 經 大 小 戰 役 無 數 民 國 三 十 八 年 (1949 年 ) 以 後, 更 因 國 共 的 長 期 對 峙, 而 使 她 成 為 戰 地 最 前 線, 也 因 之 而 有 地 下 堡 壘 與 海 上 花 園 的 稱 譽 而 今 戰 事 已 然 終 結, 但 豐 厚 的 閩 南 文 化 戰 地 文 化 和 僑 鄉 文 化, 卻 使 她 成 為 觀 光 新 寵 兒 這 其 中 最 能 凸 顯 金 門 地 區 的 閩 南 文 化 特 色, 就 屬 閩 南 建 築, 以 及 宗 族 文 化 第 一 節 研 究 緣 起 研 究 史 回 顧 以 海 濱 鄒 魯 2 名 聞 遐 邇 的 金 門, 向 以 擁 有 豐 厚 閩 南 文 化 而 廣 受 學 界 青 睞 閩 南 文 化 僑 鄉 文 化 戰 地 文 化, 都 是 世 人 注 目 的 焦 點, 也 是 金 門 鄉 親 引 以 為 傲 的 文 化 資 產 而 其 中 量 多 質 精 的 祠 堂, 又 是 金 門 閩 南 建 築 群 中 最 閃 耀 的 星 輝 ; 祠 堂 中 一 年 兩 度 的 春 秋 祀 祖 儀 典, 更 洋 溢 著 濃 郁 的 閩 南 古 風 雖 各 姓 氏 間 常 因 執 禮 者 習 慣 的 不 同, 而 出 現 些 微 性 的 差 異, 但 共 同 遵 循 傳 統 三 獻 禮 儀 軌, 以 及 琳 1 關 於 金 門 築 城 年 代, 據 清 林 焜 熿 著 金 門 志 卷 2, 頁 5;1999 年 版 金 門 縣 志 大 事 志 卷 1, 頁 104;1979 年 版 金 門 縣 志 史 略 卷 1, 上 述 三 種 版 本 皆 載 築 城 時 間 點 在 洪 武 二 十 年 (1387 年 ) 然 考 之,1968 年 版 的 金 門 縣 志 卷 1, 頁 20, 引 福 建 通 志 條 文 則 又 增 多 ( 洪 武 ) 二 十 一 年 (1388 年 ), 命 湯 和 行 視 閩 粵, 築 城 增 兵, 置 福 建 沿 海 指 揮 使 司 五, 千 戶 所 十 二, 金 門 其 一 的 載 錄 另 考 之 明 史 兵 志 三 卷 91, 頁 3244, 也 有 類 似 的 記 述 : ( 洪 武 ) 二 十 一 年 (1388 年 ), 又 命 和 行 視 閩 粵, 築 城 增 兵, 置 福 建 沿 海 指 揮 使 司 五 領 千 戶 所 十 二, 曰 大 金 定 海 金 門 再 據 明 代 金 門 鄉 賢 洪 受 滄 海 紀 遺 建 置 之 紀 第 二, 頁 5, 載 稱 : 金 門 千 戶 所 城 : 在 浯 洲 之 南, 其 北 倚 山, 其 東 西 及 南 俱 阻 海, 洪 武 二 十 五 年 (1392 年 ), 江 夏 侯 周 德 興 來 築 外 環, 以 濠 深 廣 丈 餘, 周 圍 六 百 三 十 丈, 高 連 土 牆 二 丈 五 尺, 窩 舖 三 十 六, 門 四 三 個 不 同 築 城 年 代, 似 各 有 所 本, 也 都 言 之 成 理 然 若 以 千 戶 所 城 及 五 座 巡 檢 司 城 皆 由 江 夏 侯 周 德 興 督 工 施 建 情 況 研 判, 則 洪 武 二 十 年 (1387 年 ) 先 建 巡 檢 司 城 洪 武 二 十 五 年 (1392 年 ) 再 建 五 座 巡 檢 司 城 的 推 斷 較 為 合 理 今 人 陳 忠 華 於 閩 人 移 殖 臺 灣 史 略 一 文, 也 提 及 明 代 初 葉, 倭 寇 騷 擾 沿 海 各 地, 太 祖 令 周 德 興, 湯 和 ( 信 國 公 ) 二 人 分 守 福 建 浙 東 ; 同 時 嚴 禁 與 日 本 往 來, 並 遷 沿 海 居 民 於 內 地 的 說 法, 見 臺 北 文 獻 第 5 期,1968 年 7 月, 頁 71 2 受 朱 子 教 化 後 的 金 門 文 風 鼎 盛, 明 代 的 文 治 清 代 的 武 功, 都 曾 為 金 門 寫 下 輝 煌 史 頁 不 朽 事 功 可 直 追 鄒 魯, 因 有 海 濱 鄒 魯 雅 稱

第 一 章 緒 論 2 琅 滿 目 的 滿 漢 全 席 3 供 品, 可 都 是 島 民 恪 遵 宋 儒 朱 熹 家 禮, 以 及 清 代 的 家 禮 會 通 和 家 禮 大 成 禮 規 所 萃 聚 而 成 的 禮 樂 文 化 金 門 島 以 其 孤 懸 東 南 海 隅 的 框 限 性, 以 及 長 期 軍 事 箝 制 的 封 閉 性, 使 她 歷 經 宋 元 明 清 數 代 近 千 年 的 歷 史 長 河 錘 鍊, 卻 仍 能 保 有 她 亙 久 不 變 的 樣 貌 那 古 意 盎 然 的 祀 祖 禮, 任 誰 看 了 都 會 心 動, 也 都 會 駐 足 詳 觀 筆 者 投 身 田 野 教 室 二 十 幾 年 經 驗 中, 印 象 最 深 刻 最 想 撰 寫 的 論 文 素 材 就 是 這 特 色 獨 具 的 祀 祖 禮 文 既 能 撰 寫 學 位 論 文, 同 時 又 能 為 故 鄉 留 下 文 獻 紀 錄, 是 本 研 究 的 最 原 始 動 機 選 擇 陳 蔡 許 三 姓 家 族 作 為 研 究 取 樣 的 對 象, 是 因 為 這 三 個 姓 氏 在 明 清 兩 代 科 舉 業 各 有 不 凡 成 就, 且 其 祀 祖 禮 儀 各 有 不 同 特 色, 彼 此 間 深 具 互 補 性 金 門 舊 名 浯 洲, 又 名 仙 洲 浯 洲 之 建 置, 歷 代 志 書 載 錄 相 當 簡 略, 據 金 門 縣 志 指 稱, 金 門 有 居 民 始 於 晉 元 帝 建 武 元 年 (317) 間, 迄 今 有 1600 多 年 歷 史, 時 有 蘇 陳 吳 蔡 呂 顏 等 六 姓 中 原 人 士 避 禍 而 逃 抵 金 門 4 此 外, 民 國 四 十 四 年 (1955 年 ), 國 軍 於 賢 厝 ( 賢 聚 村 ) 構 築 工 事 時 意 外 發 現 的 花 紋 古 磚, 經 考 古 學 家 莊 嚴 鑑 定 為 上 起 兩 漢, 下 迄 六 朝 ( 西 元 前 197 至 西 元 618 年 間 ) 的 產 物, 亦 足 資 證 明 晉 代 以 來 就 有 中 土 人 士 前 來 金 門 墾 荒 的 說 法 是 可 資 採 信 的 5 然 若 往 上 推 至 史 前 時 期 的 貝 塚 文 化 遺 址 6, 則 開 發 時 間 點 應 可 再 往 前 推 移 4000-8000 年 唐 貞 元 十 九 年 ( 公 元 803 年 ) 牧 馬 侯 陳 淵 親 率 蔡 許 翁 李 張 黃 王 呂 劉 洪 林 蕭 等 十 二 姓 氏 來 金 牧 馬, 歷 經 草 萊 初 闢 的 墾 拓, 始 能 化 荒 墟 為 樂 土 閩 王 王 審 知 於 永 隆 元 年 (939 年 ), 置 同 安 縣, 金 門 屬 焉 7 宋 太 平 興 國 三 年 (978 年 ) 島 民 始 納 戶 鈔, 皇 室 正 式 在 浯 洲 ( 金 門 ) 開 啟 征 稅 納 鈔 新 紀 元 8 就 宋 元 兩 代 而 言, 宋 寧 宗 嘉 定 十 年 (1217 年 ) 真 德 秀 知 泉 州 府 時, 曾 有 經 略 料 羅 戰 船 之 說 ; 元 時 司 令 馬 公 在 浯 洲 建 有 浯 洲 書 院 9 元 大 德 元 年 (1298 年 ) 建 浯 洲 場, 開 征 鹽 稅 之 後 又 陸 續 置 管 勾 司 司 令 司 10 明 洪 武 二 十 年 (1387 3 滿 漢 全 席 : 滿 漢 全 席 宴 是 中 國 一 種 融 合 滿 漢 飲 食 特 色 的 超 豪 華 筵 席, 源 起 於 清 皇 室 此 一 筵 席 本 為 慶 賀 康 熙 六 十 六 大 壽 而 設 計, 藉 此 化 解 滿 漢 衝 突, 後 世 遂 沿 襲 此 一 傳 統, 加 入 各 種 奇 珍 異 饈 民 國 後, 滿 漢 全 席 仍 被 保 留 下 來, 並 以 菜 色 的 多 寡 而 區 分 為 大 滿 漢 小 滿 漢 大 滿 漢 一 般 為 108 道 菜 餚, 小 滿 漢 則 為 64 道 菜 餚 而 祀 祖 儀 典 中 滿 漢 全 席 亦 有 大 小 滿 漢 席 之 分, 大 滿 漢 全 席 號 稱 擁 有 108 道 供 品, 其 中 包 含 八 大 八 中 八 小 五 牲 五 湖 四 海 水 果 碟 胭 花 脂 粉 碟 等 詳 見 拙 作, 撿 桌 在 普 渡 儀 節 中 的 角 色 觀 察 (A Role Analysis about the Dishes Adorned to Worship as a Religious Ceremony in the Folk Custom), 刊 載 於 國 立 金 門 技 術 學 院 學 報 第 三 期,2008 年 3 月, 頁 23-45 4 金 門 縣 政 府 出 版, 金 門 縣 志 大 事 志 卷 2(96 年 續 修 ),2009 年 12 月, 頁 208 5 李 錫 回 主 編, 金 門 史 蹟 源 流, 金 門 : 金 門 縣 政 府 出 版,1987 年 11 月 修 訂 再 版, 頁 31 6 據 臺 大 林 朝 棨 和 中 研 院 陳 仲 玉 兩 位 教 授 抵 金 實 勘 後, 證 實 金 門 的 貝 塚 文 化 遺 址 的 時 間 很 早, 其 中 復 國 墩 文 化 遺 址 約 8000-5800 年 前, 浦 邊 文 化 遺 址 約 4000-3500 年 前, 金 龜 山 文 化 遺 址 約 6000-3400 年 前 詳 見 金 門 縣 政 府 出 版, 金 門 縣 志 金 門 史 前 文 化 第 1 章 (96 年 續 修 ),2009 年 12 月, 頁 147 7 金 門 縣 文 獻 委 員 會, 金 門 縣 志 史 略 卷 1,1968 年 2 月, 頁 2 8 清 林 焜 熿, 金 門 志 分 域 略 卷 2, 臺 灣 : 臺 灣 省 文 獻 會,1993 年 9 月, 頁 5 9 明, 洪 受, 滄 海 紀 遺 建 置 之 紀 第 二, 金 門 : 金 門 縣 文 獻 委 員 會,1970 年 6 月 再 版, 頁 5 馬 公 係 指 何 人, 志 書 未 曾 載 述, 待 考 10 金 門 縣 文 獻 委 員 會, 金 門 縣 志 史 略 卷 1,1968 年 2 月, 頁 3

第 一 章 緒 論 3 年 ) 始 因 修 築 千 戶 所 城 11 於 金 城 鎮 金 門 城 村, 取 寓 有 固 若 金 湯, 雄 鎮 海 門 之 意, 而 更 名 為 金 門, 且 沿 用 迄 今 南 宋 大 儒 朱 熹 出 任 同 安 縣 主 簿, 簿 同 期 間 曾 數 度 過 化 金 門, 金 門 教 化 得 以 大 行, 禮 教 得 以 昌 盛, 朱 熹 的 倡 導 教 育 與 家 禮 的 普 及 實 功 不 可 沒 朱 熹, 字 元 晦, 一 字 仲 晦, 別 號 晦 庵 雲 谷 老 人 滄 州 病 叟 遯 翁 原 籍 安 徽 婺 源 人, 宋 高 宗 建 炎 四 年 (1130 年 ) 九 月 十 五 日 午 時, 生 於 南 劎 尤 溪 之 寓 舍 朱 熹 為 學 主 窮 理 以 致 其 知, 反 躬 以 踐 其 實, 而 以 居 敬 為 主, 為 有 宋 一 代 理 學 名 家, 亦 是 孔 孟 以 來 集 儒 家 思 想 之 大 成 的 曠 代 鴻 儒 據 朱 子 年 譜 載 稱, 宋 高 宗 紹 興 十 八 年 戊 辰 (1148 年 ) 春 天, 年 僅 19 歲 的 朱 熹 就 榮 登 王 佐 榜 進 士 紹 興 二 十 一 年 辛 未 (1151 年 ) 春 天, 銓 試 中 等, 是 年 夏 天, 授 左 迪 功 郎 泉 州 同 安 縣 主 簿, 時 朱 熹 年 22 歲 紹 興 二 十 三 年 癸 酉 (1153 年 ) 秋 天 七 月, 朱 熹 抵 同 安 履 任 ( 書 影 1-1;1-2) 12 書 影 1-1: 朱 文 公 像 ( 取 材 自 家 禮 正 衡 卷 1) 11 同 註 1 12 清 王 懋 竑 編, 朱 子 年 譜 考 異 卷 1( 清 道 光 光 緒 間 刻 本 ), 收 入 于 浩 輯, 宋 明 理 學 家 年 譜 套 書, 北 京 : 北 京 圖 書 館 出 版 社,2005 年 4 月, 頁 51-61

第 一 章 緒 論 4 書 影 1-2: 朱 文 公 授 同 安 主 簿 像 ( 取 材 自 家 禮 正 衡 卷 1) 紹 興 二 十 五 年 乙 亥 (1155 年 ), 朱 子 於 同 安 城 內 外 遍 尋 不 著 政 和 五 禮 新 儀 印 本, 乃 取 周 禮 儀 禮 唐 開 元 禮 紹 興 祀 令 等 幾 本 禮 書 更 相 參 考, 並 繪 製 成 禮 圖, 親 自 執 教 朱 子 有 鑑 於 州 縣 之 間, 士 大 夫 庶 民 之 家, 行 禮 至 為 不 易, 因 著 臣 民 禮 議, 以 為 宜 取 政 和 禮, 凡 州 縣 官 民 所 應 用 者, 別 加 纂 錄, 號 曰 禮 略, 刊 印 而 頒 之 州 縣, 州 縣 刊 印 而 頒 之 民 間 13 禮 書 付 梓 之 後, 還 親 自 挑 選 士 之 篤 厚 好 禮 者, 誦 其 說, 習 其 容 州 縣 各 為 若 干 人, 廩 之 於 學, 使 行 禮 者 有 考 焉, 其 祭 器 祭 服, 皆 給 一 為 式, 使 州 縣 倣 而 備 之 14 透 過 這 批 種 子 教 師 深 化 禮 文 於 民 間 禮 書 所 未 詳 備 的 部 分, 則 更 詳 加 考 正, 採 圖 文 並 茂 的 編 輯 方 式, 頒 發 民 間 妥 為 收 藏 15 朱 子 以 禮 導 民, 以 禮 化 俗 的 強 烈 使 命 感, 於 焉 得 見 紹 興 二 十 六 年 (1156 年 ) 七 月, 秩 滿 是 年 冬 天 奉 檄 遷 走 旁 郡 在 繼 任 同 安 主 簿 官 員 未 如 期 辦 理 交 接 空 檔, 朱 子 只 好 先 護 送 老 幼 眷 屬 回 轉 故 里 次 年 (1157 16 年 ) 春 天, 朱 子 再 回 同 安, 在 繼 任 者 久 候 不 至 情 況, 只 得 無 奈 罷 歸 其 去 也, 士 思 其 教, 民 懷 其 惠, 相 與 立 祠 於 學 宮 17 朱 子 簿 同 時 間 雖 不 長, 蒞 官 以 教 13 清 鄭 士 範 編, 朱 子 年 譜 ( 清 光 緒 六 年 (1880 年 ) 刻 本 周 正 誼 堂 叢 書 ), 載 錄 於 : 于 浩 輯, 宋 明 理 學 家 年 譜 ( 全 十 二 冊 ), 北 京 圖 書 館 出 版,2005 年 4 月 第 1 次 印 刷, 頁 579 14 同 註 13 15 同 註 13 16 案, 據 清 黃 佐 郭 賡 武 纂 修, 泉 州 府 志 名 宦 卷 29, 泉 州 : 編 纂 委 員 會 辦 公 室 1984 年 據 泉 山 書 社 民 國 16 年 乾 隆 版 補 刻 本 影 印, 頁 44b 載 述, 紹 興 年 間 接 替 朱 熹 出 任 同 安 主 簿 者 為 方 士 端, 字 德 明, 莆 田 人 17 清 王 懋 竑 纂 訂, 朱 子 年 譜 ( 粵 雅 堂 叢 書 ) 卷 1 上, 載 錄 於 : 于 浩 輯, 宋 明 理 學 家 年 譜 ( 全 十 二 冊 ), 北 京 圖 書 館 出 版,2005 年 4 月 第 1 次 印 刷, 頁 70-72

第 一 章 緒 論 5 養 為 先, 務 革 弊 興 利, 緩 急 有 序, 事 無 大 小, 必 親 裁 決, 賦 稅 簿 籍, 逐 日 點 對 18 的 親 民 作 風, 卻 深 得 縣 民 的 愛 戴 與 推 崇, 特 別 是 禮 儀 的 教 化, 更 讓 地 處 海 隅 的 同 安 鄉 親 長 懷 去 思 明 儒 黃 宗 羲 在 宋 元 學 案 晦 翁 學 案 就 有 如 是 描 繪 : 年 十 八, 登 紹 興 十 八 年 進 士 第, 授 泉 州 同 安 主 簿, 選 邑 秀 民 充 弟 子 員, 日 與 講 說 聖 賢 修 己 治 人 之 道, 禁 婦 女 之 為 僧 道 者 士 思 其 教, 民 懷 其 德, 不 忍 其 去 19 同 安 民 風 因 朱 子 教 化 而 為 之 丕 變, 這 是 無 可 爭 論 的 史 實 宋 時 隸 屬 同 安 縣 綏 德 鄉 翔 風 里 孤 懸 海 表 的 金 門 島, 20 朱 熹 任 內 是 否 曾 親 臨 島 上, 向 來 是 學 界 爭 執 不 已 的 焦 點 就 金 門 鄉 親 的 觀 點 而 言, 大 抵 認 定 朱 熹 確 曾 數 度 親 赴 金 門 講 學, 當 年 講 學 遺 址 就 在 燕 南 山 ( 俗 訛 音 為 燕 龍, 巖 龍 或 巖 人 山 ), 即 太 文 山, 在 今 之 金 城 鎮 古 坵 村 後 李 錫 回 金 門 史 蹟 源 流 云 : 朱 子 於 宋 紹 興 二 十 三 年 癸 酉 (1153 年 ) 抵 泉 州 同 安 主 簿 任 所, 時 金 門 亦 朱 子 教 化 之 地, 以 其 知 南 康 漳 州 每 旬 必 下 鄉 視 學 論, 五 年 之 中 朱 子 來 金 次 數 必 定 不 少 21 故 泉 州 府 志 朱 熹 傳 言 : 五 載 秩 滿, 士 思 其 教, 民 思 其 惠, 至 今 以 斯 邑 為 過 化 之 地 22 滄 浯 瑣 錄 亦 云 : 朱 子 主 邑 簿, 採 風 島 上, 以 禮 導 民, 浯 遂 被 化, 因 立 書 院 於 燕 南 山 23 自 後 家 弦 戶 24 誦, 優 游 正 義, 涵 泳 聖 經, 則 風 俗 為 之 丕 變 也 燕 南 書 院 為 金 門 舊 有 四 大 書 院 之 首, 遺 址 於 明 代 時 已 無 可 詳 考 25 民 國 九 十 九 年 (2010 年 ) 金 門 縣 府 已 於 原 址 重 建 對 於 朱 子 創 立 燕 南 書 院 之 說, 學 界 頗 有 質 疑 聲 浪 出 現, 如 近 人 陳 榮 捷 在 18 清 黃 佐 郭 賡 武 纂 修, 泉 州 府 志 名 宦 卷 29, 泉 州 : 編 纂 委 員 會 辦 公 室 1984 年 據 泉 山 書 社 民 國 16 年 乾 隆 版 補 刻 本 影 印, 頁 44a 19 明 黃 宗 羲, 宋 元 學 案 晦 翁 學 案 卷 48,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1968 年 3 月, 頁 9 20 清 林 焜 熿, 金 門 志 分 域 略 沿 革 ( 光 緒 版 ) 卷 2, 頁 2: 金 門, 舊 名 浯 洲, 又 名 仙 洲, 明 初, 改 今 名 熙 ( 寧 ) ( 元 ) 豐 間 (1068-1085 年 ), 始 立 都 圖, 都 有 四, 其 統 圖 九, 為 翔 風 里, 並 統 於 綏 德 鄉 21 李 錫 回 主 編, 金 門 史 蹟 源 流, 金 門 : 金 門 縣 政 府 出 版,1987 年 11 月 修 訂 再 版, 頁 47 22 清 黃 佐 郭 賡 武 纂 修, 泉 州 府 志 名 宦 朱 熹 傳 卷 29, 泉 州 : 編 纂 委 員 會 辦 公 室 1984 年 據 泉 山 書 社 民 國 16 年 乾 隆 版 補 刻 本 影 印, 頁 44b 23 金 門 縣 政 府, 金 門 縣 志 土 地 志 卷 2,1999 年 初 版 2 刷, 頁 287-288 24 另 三 間 書 院 依 序 為 : 浯 洲 書 院, 位 處 金 山 鹽 場 司 之 西, 為 元 司 令 馬 某 所 建, 有 租 贍 士 ; 金 山 書 院, 在 沙 美, 清 道 光 乙 未 (1835 年 ) 重 修, 今 廢, 院 址 即 今 沙 尾 市 場 ; 浯 江 書 院, 在 後 浦 丞 署 西, 初 為 義 學 據 清 巡 道 周 凱 浯 江 書 院 碑 記 載 : 清 乾 隆 四 十 六 年 (1781 年 ) 前 移 通 判 駐 馬 家 巷, 墟 其 署, 島 中 士 黃 汝 試 購 為 書 院, 祀 朱 子 先 儒 另 據 清 巡 道 倪 琇 浯 江 書 院 碑 記 云 : 乾 隆 四 十 五 年 (1780 年 ), 始 建 浯 江 書 院 兩 塊 碑 記 出 現 年 代 不 一 情 形, 不 知 孰 是? 金 門 縣 政 府, 金 門 縣 志 文 教 志 卷 5,1999 年 初 版 2 刷, 頁 796-798 再 據 林 焜 熿, 金 門 志 書 院 卷 4, 頁 63, 載 稱 : 乾 隆 四 十 年 (1775 年 ), 通 判 移 駐 馬 家 巷, 議 將 署 料 拆 卸 運 往 水 頭 ; 職 員 黃 汝 試 以 拆 卸 可 惜, 請 變 價 建 為 書 院, 繳 銀 一 千 五 百 圓, 塑 像 朱 文 公 及 先 賢 像 於 中 是 則 浯 江 書 院 始 建 年 代, 應 以 乾 隆 四 十 年 (1775 年 ) 為 準 25 金 門 縣 文 獻 委 員 會 發 行, 金 門 先 賢 錄 教 化 金 門 的 朱 熹 第 1 輯,1970 年 5 月 出 版, 頁 11

第 一 章 緒 論 6 朱 子 與 金 門 一 文 就 曾 持 相 當 保 留 的 態 度 26 董 金 裕 在 朱 子 與 金 門 的 教 化 文 中 也 持 不 同 意 論 調 : 朱 子 所 創 辦 的 第 一 所 精 舍 寒 泉 精 舍, 地 點 在 福 建 建 陽 城 外 朱 子 母 親 墓 側, 時 間 為 乾 道 六 年 (1170 年 ), 時 朱 子 離 同 安 之 任 已 長 達 十 四 年 又 朱 子 一 生 所 親 自 開 創 的 講 學 處 所, 從 未 有 以 書 院 為 名 者 27 陳 董 二 君 見 解 或 可 言 之 成 理, 燕 南 書 院 四 字 也 的 確 不 見 於 朱 子 著 作 之 文 集 語 類 行 狀 年 譜 裡 然 謝 重 光 楊 彥 杰 汪 毅 夫 合 著 金 門 史 稿 中 書 院 具 有 學 校 性 質, 則 始 於 宋 代 28 的 考 辨, 以 及 朱 子 在 泉 州 創 建 的 書 院, 或 出 於 朱 熹 親 自 創 建, 或 出 於 朱 子 講 學 之 處, 或 為 紀 念 朱 熹 而 設 立 29 乃 見 金 門 雖 處 福 建 東 南 海 隅, 但 朱 子 建 書 院 於 此, 亦 不 可 排 除 其 可 能 性 儘 管 朱 子 著 述 中 似 未 見 及 實 際 載 錄, 不 過 閩 南 一 帶 志 書 卻 有 所 刊 記, 即 為 其 據 金 門 人 論 文 章 氣 節, 率 以 朱 子 聖 賢 之 學 為 宗, 故 有 元 一 代 九 十 年 間, 金 門 士 人 絕 無 仕 元 室 者, 其 中 最 具 代 表 性 者, 當 屬 宋 末 小 嶝 人, 素 有 泉 南 名 賢 理 學 名 賢 令 譽 的 丘 葵, 曾 受 學 於 南 安 呂 大 奎, 為 朱 子 四 傳 弟 子, 其 卻 聘 詩 曰 : 皇 帝 書 徵 老 秀 才, 秀 才 嬾 下 讀 書 臺 張 良 本 為 韓 仇 出, 黃 石 特 因 漢 祚 來 太 守 往 來 階 下 拜, 使 臣 空 向 日 邊 回 牀 頭 一 卷 春 秋 筆, 斧 鉞 胸 中 獨 自 裁 30 大 義 凜 然 的 愛 國 情 操, 讀 之 令 人 動 容 承 受 朱 ( 熹 ) 邱 ( 葵 ) 教 化 的 金 門, 士 大 夫 多 崇 尚 理 學, 不 信 佛 老, 這 種 情 形 直 持 續 到 明 末 亂 後 才 有 所 改 變 31 目 前 金 門 地 區 民 宅 以 程 ( 頤 ) 箴 朱 ( 子 ) 訓 為 對 聯 的 畫 面, 仍 隨 處 可 見 朱 熹 過 化 金 門 是 金 門 士 子 引 以 為 傲 的 文 化 遺 珍, 金 門 婦 女 上 山 下 海 頭 披 ( 朱 ) 文 公 巾 更 成 為 特 殊 的 地 域 景 觀 32 且 故 老 傳 說, 當 年 朱 子 採 風 島 上, 時 值 仲 夏, 但 見 田 疇 遍 植 花 生 高 粱, 心 繫 縣 民 長 期 食 用, 或 有 罹 患 痲 瘋 病 風 險, 而 為 之 憂 心 不 已 及 初 冬 再 抵 斯 土, 卻 欣 見 蘿 蔔 繁 生, 當 即 釋 慰 告 之 隨 行 鄉 親, 蘿 蔔 可 解 前 二 者 之 熱 毒 33 朱 子 深 諳 藥 理, 又 時 刻 關 懷 民 瘼 的 仁 慈 襟 懷, 至 今 仍 為 縣 民 所 津 津 樂 道 滄 海 紀 遺 載, 明 代 金 門 所 鎮 撫 解 智 於 永 樂 十 五 年 丁 酉 (1417 年 ) 所 撰 的 孚 濟 廟 誌 載 稱 : 太 武 之 陽, 有 鉅 區 曰 馬 坪, 有 山 曰 豐 蓮 其 左 麓 為 牧 馬 王 祠, 即 今 孚 濟 廟, 歷 古 所 修 建 以 祀 勅 封 福 祐 聖 侯 者 侯 姓 陳, 名 淵, 唐 時 人 侯 以 牧 馬 蒞 茲 土, 與 將 佐 李 俊 衛 傑 等, 協 謀 併 力, 化 荒 墟 為 樂 土, 是 後 耕 稼 漁 鹽 者, 生 聚 蓋 日 繁 焉 34 牧 馬 侯 陳 淵 對 金 門 的 開 發 貢 獻 卓 著, 島 民 因 26 陳 榮 捷, 朱 子 新 探 索 朱 子 與 金 門, 上 海 : 華 東 大 學 出 版 社,2007 年 7 月, 頁 540-542 27 董 金 裕, 朱 子 與 金 門 的 教 化, 孔 孟 月 刊 第 29 卷 第 6 期,1991 年 2 月, 頁 28 28 謝 重 光 楊 彥 杰 汪 毅 夫, 金 門 史 稿, 廈 門 : 鷺 江 出 版 社,1999 年 8 月, 頁 228 29 陳 篤 彬 蘇 黎 明, 泉 州 古 代 書 院, 濟 南 : 齊 魯 書 社,2004 年 8 月 第 二 次 印 刷, 頁 41 30 宋 邱 葵, 民 國 楊 天 厚 林 麗 寬 譯 注, 釣 磯 詩 集 譯 注 御 史 馬 伯 庸 與 達 魯 花 赤 徵 幣 不 出 ( 卻 聘 詩 ) 卷 3, 金 門 : 金 門 縣 文 化 局,2007 年 3 月, 頁 230 31 許 如 中 編, 金 門 民 俗 志 雜 俗, 臺 北 : 東 方 文 化 書 局,1971 年 春 季, 頁 29 32 李 明 濱, 朱 子 在 金 門, 同 安 文 史 資 料 第 21 輯, 廈 門 : 同 安 區 文 史 資 料 委 員 會 編, 頁 49-50 33 李 錫 回 主 編, 金 門 史 蹟 源 流, 金 門 縣 政 府 出 版,1987 年 11 月 修 訂 再 版, 頁 47-48 34 明 洪 受, 滄 海 紀 遺 詞 翰 之 紀 第 九 解 智 孚 濟 廟 誌, 金 門 : 金 門 縣 文 獻 委 員 會 發 行,1970 年 6 月 再 版, 頁 71 此 一 廟 誌 亦 見 於 楊 天 厚 林 麗 寬, 金 門 寺 廟 楹 聯 碑 文, 臺 北 : 稻 田 出 版 社,1998 年 11 月 第 一 版 第 一 刷, 頁 59-60

第 一 章 緒 論 7 暱 稱 之 為 恩 主 公 朱 文 公 簿 邑 時, 為 表 對 前 賢 的 景 仰 之 忱, 特 暢 遊 坐 落 於 金 城 鎮 庵 前 的 牧 馬 侯 祠, 並 寫 下 次 牧 馬 侯 廟 詩 : 此 日 觀 風 海 上 馳, 慇 懃 父 老 遠 追 隨 野 饒 稻 黍 輸 王 賦, 地 接 扶 桑 擁 帝 基 雲 樹 葱 蘢 神 女 室, 崗 巒 連 抱 聖 侯 祠 黃 昏 更 上 豐 山 望, 四 際 天 光 蘸 碧 漪 35 從 詩 中 對 當 地 景 觀 描 繪 深 入 情 況 研 判, 朱 熹 確 曾 對 其 轄 下 之 地 風 土 民 情 有 著 充 分 的 瞭 解 與 掌 握, 此 亦 可 成 為 朱 子 過 化 金 門 的 有 力 見 證 滄 海 紀 遺 又 云 : 浯 洲 ( 位 ) 在 ( 同 安 ) 縣 治 東 南, 自 大 海 中 崛 起 山 之 形 勢, 自 北 而 南, 以 數 計 之 : 南 北 直 亙 三 十 里, 東 西 橫 亙 十 有 里 許 其 盤 鬱 峻 拔 而 中 起 者, 為 太 武 山 其 山 脈 有 謂 起 自 仙 人 旗 36 歷 排 頭 37 嘉 禾 38 烈 39 嶼 而 過 金 門 或 云 由 澳 頭 而 過 古 龍 頭 40 一 說 自 秀 山 發 脈, 歷 鴻 漸 山 41 小 嶝 角 嶼 而 過 青 嶼 且 文 公 嘗 至 鴻 漸, 嘆 曰 : 鴻 漸 腦 已 渡 江 矣 又 曰 : 鴻 漸 反 背 皆 是 同, 乃 向 浯 也 以 故 浯 洲 各 鄉, 凡 鴻 漸 照 到 的, 無 不 吉 利 42 金 門 民 間 傳 言 : 凡 各 鄉 能 與 鴻 漸 山 相 對 照 者, 必 人 文 蔚 起 43 地 靈 乃 得 以 人 傑, 風 水 之 說 或 不 盡 然 可 信, 金 門 文 風 的 鼎 盛 卻 是 不 爭 事 實, 而 朱 熹 則 是 灑 播 文 化 種 苗 的 幕 後 功 臣 金 門 為 朱 子 教 化 之 地, 民 風 向 極 淳 樸 朱 子 年 譜 云 : 宋 乾 道 七 年 (1171 年 ) 十 二 月, 朱 子 居 喪 盡 禮, 既 葬, 日 居 墓 側, 旦 望 則 歸 奠 几 筵 蓋 自 始 死, 至 祥 禫, 參 酌 古 今, 咸 盡 其 變, 因 成 喪 祭 禮, 又 推 之 於 冠 婚, 共 為 一 篇, 命 曰 家 禮 44, 這 部 放 諸 四 海 而 皆 準 的 禮 書, 歷 經 八 百 餘 年, 迄 今 仍 為 金 門 鄉 親 所 遵 用, 成 為 最 有 影 響 力 的 生 活 規 約 考 之 金 門 現 存 各 姓 譜 牒, 則 金 門 地 區 大 規 模 自 福 建 沿 海 移 民 的 時 間 點 應 在 宋 元 之 際 馬 巷 廳 志 云 : 自 朱 子 簿 邑 以 來, 禮 教 風 行, 習 俗 淳 厚, 去 數 百 餘 年, 邑 人 猶 知 敬 信 朱 子 之 學 浯 洲 ( 金 門 ) 居 海 中, 有 風 沙 之 苦, 其 俗 尤 敦 儉 素, 業 儒 者 多, 科 目 恆 不 乏 人, 最 下 乃 精 習 法 律 耳 居 喪 用 浮 屠, 35 明 洪 受, 滄 海 紀 遺 詞 翰 之 紀 第 九 解 智 孚 濟 廟 誌, 金 門 縣 文 獻 委 員 會 發 行,1970 年 6 月 再 版, 頁 72-73 此 一 廟 誌 亦 見 於 楊 天 厚 林 麗 寬 合 著, 金 門 寺 廟 楹 聯 碑 文, 臺 北 : 稻 田 出 版 社 出 版,1998 年 11 月 第 一 版 第 一 刷, 頁 59-60 36 明 洪 受, 清 黃 鏘 補 錄, 民 國 郭 哲 銘 譯 釋, 滄 海 紀 遺 譯 釋, 金 門 : 金 門 縣 文 化 局,2008 年 12 月, 頁 37 仙 人 旗, 一 稱 仙 靈 旗 位 處 廈 門 市 與 長 泰 縣 交 界 處, 為 廈 門 境 內 第 一 高 峰, 海 拔 917 公 尺 37 排 頭, 今 屬 廈 門 市 海 滄 區, 隔 海 與 廈 門 市 相 對 望 郭 哲 銘 譯 釋, 滄 海 紀 遺 譯 釋, 金 門 : 金 門 縣 文 化 局,2008 年 12 月, 頁 38 38 今 稱 廈 門 39 現 屬 廈 門 市 翔 安 區 新 店 鎮 因 位 處 灣 澳 停 泊 處, 故 名 澳 頭 郭 哲 銘 譯 釋, 滄 海 紀 遺 譯 釋, 金 門 : 金 門 縣 文 化 局,2008 年 12 月, 頁 38 40 今 稱 古 寧 頭, 民 國 三 十 八 年 (1949 年 ) 古 寧 頭 大 戰 古 戰 場 41 鴻 漸 山, 因 山 勢 如 鴻 舉 昂 揚 故 名 ; 又 因 山 色 多 黃, 故 亦 名 黃 錢 山 黃 漸 山 ; 且 山 麓 多 菊, 亦 稱 黃 菊 山 位 於 福 建 同 安 內 厝, 乃 同 安 與 南 安 二 縣 界 山, 隔 海 與 浯 洲 ( 金 門 ) 東 北 角 相 對 望 郭 哲 銘 譯 釋, 滄 海 紀 遺 譯 釋, 頁 39 42 明, 洪 受, 滄 海 紀 遺 山 川 之 紀 第 一, 金 門 縣 文 獻 委 員 會 發 行,1970 年 6 月 再 版, 頁 1 43 郭 堯 齡 編 纂, 朱 子 與 金 門, 金 門 : 金 門 縣 政 府 出 版,2003 年 9 月, 頁 34 44 清 鄭 士 範 編, 朱 子 年 譜 ( 清 光 緒 六 年 (1880 年 ) 刻 本 ), 收 入 丁 浩 輯 宋 明 理 學 家 年 譜 套 書 第 二 冊, 北 京 : 北 京 圖 書 館,2005 年 4 月, 頁 591-592

第 一 章 緒 論 8 固 有 之, 但 儒 者 亦 多 不 惑 祭 奠 俱 用 朱 文 公 家 禮 45 受 朱 子 教 化 的 金 門 也 因 之 絃 歌 不 輟, 而 博 得 海 濱 鄒 魯 雅 稱, 文 風 盛 極 一 時 此 後 的 明 清 兩 代 金 門 鄉 親 開 始 在 歷 史 舞 台 扮 演 關 鍵 性 角 色, 特 別 是 明 代 的 文 治, 清 代 的 武 功, 更 是 寫 下 輝 煌 史 頁 據 清 人 林 焜 熿 金 門 志 統 計, 金 門 自 宋 淳 化 三 年 (992 年 ) 起, 到 清 道 光 三 年 (1823 年 ) 間, 共 有 進 士 41 人 ( 其 中 三 人 為 武 進 士 ) 以 朝 代 而 言, 前 六 名 為 宋 代 進 士, 其 餘 35 人 皆 是 明 清 兩 代 俊 彥 明 代 ( 含 武 進 士 ) 共 計 30 人, 清 代 進 士 5 人 若 考 之 金 門 縣 志 人 物 志, 則 金 門 在 宋 明 清 三 代 考 取 進 士 的 總 人 數 應 為 43 人 46 明 代 是 同 安 縣 科 舉 功 名 最 輝 煌 的 時 期, 計 有 進 士 92 人 金 門 籍 的 進 士 就 佔 有 31 人, 且 其 中 會 元 二 甲 第 一 名 的 許 獬 (1570-1606 年 ), 一 甲 第 三 名 探 花 的 林 釬 都 是 金 門 人 47 金 門 民 俗 志 云 : 以 封 域 論, 同 安 分 有 十 里, 浯 地 ( 金 門 ) 未 備 乎 一 里, 科 名 風 節, 接 武 比 肩, 為 闔 邑 冠 48 為 表 彰 明 清 兩 代 傑 出 的 科 舉 功 名 成 就, 俗 諺 因 之 而 有 無 金 ( 門 ) 不 成 同 ( 安 ) 無 地 不 開 花 百 步 一 總 兵, 九 里 三 提 督 49 的 說 法, 往 聖 前 賢 的 豐 功 偉 業, 足 可 載 諸 史 冊, 亦 可 垂 範 後 昆 康 熙 二 年 (1663 年 ) 清 政 府 一 紙 遷 界 令 卻 使 金 門 自 此 元 氣 大 傷 國 共 對 峙 期 間, 金 門 竟 因 古 寧 頭 大 戰 八 二 三 砲 戰 等 幾 場 重 大 戰 役 而 名 揚 國 際, 卻 也 使 她 成 為 斷 垣 殘 壁 的 古 戰 場 位 處 福 建 九 龍 江 口 外, 孤 懸 東 南 海 面 的 金 門 本 島, 面 積 僅 149.1010 平 方 公 45 泉 州 府 馬 巷 廳 志 風 俗 卷 11, 光 緒 癸 巳 年 (1893 年 ) 校 補, 臺 北 : 臺 北 市 福 建 省 同 安 縣 同 鄉 會 出 版,1986 年 10 月, 頁 90 46 清 林 焜 熿, 金 門 志 選 舉 表 ( 光 緒 版 ) 卷 8, 光 緒 壬 午 八 年 (1882 年 ) 十 月 開 雕, 版 藏 浯 江 書 院, 頁 2a-5b; 金 門 縣 志 人 物 志, 1999 年 版, 頁 1436-1442 載 錄 的 明 代 進 士 人 數 為 31 人, 增 加 十 七 都 蔡 店 人 蘇 寅 賓 一 人, 則 明 代 金 門 進 士 總 人 數 應 為 31 人 ; 清 代 進 士 人 數 若 加 入 古 寧 頭 村 南 山 移 居 福 州 的 李 景 銘, 進 士 員 額 應 增 為 6 人 47 顏 章 炮, 同 安 科 第 簡 論, 同 安 文 史 資 料 第 21 輯, 廈 門 : 廈 門 市 同 安 區 文 史 資 料 委 員 會 編,2002 年 7 月, 頁 36-43 48 許 如 中 編, 金 門 民 俗 志 雜 俗, 臺 北 : 東 方 文 化 書 局,1971 年 春 季, 頁 29 49 據 金 門 縣 志 史 略 (1967 年 版 ) 卷 1, 頁 2-5 載 : 閩 王, 審 知 永 隆 元 年 (939 年 ) 置 同 安 縣, 金 門 屬 焉 民 國 四 年 (1911 年 ) 金 門 設 立 縣 治 金 門 縣 志 土 地 志 (1999 年 初 版 ), 頁 228 亦 載 : 民 國 初,( 金 門 ) 仍 屬 同 安 縣 四 年 (1915 年 ) 始 劃 金 門 烈 嶼 大 嶝 小 嶝 四 島, 設 立 縣 治 金 門 縣 志 疆 界 (2007 年 續 修 版 ), 頁 34 則 載 : 民 國 三 年 (1914 年 ), 析 同 安 翔 風 浯 里 為 金 門 縣 同 安 縣 志 疆 域 沿 革 卷 1, 頁 41 亦 刊 : 民 國 三 年 (1914 年 ) 析 同 安 翔 風 浯 里 為 金 門 縣 的 論 述, 詳 見 民 國 林 學 增 等 修, 吳 錫 璜 纂, 民 國 18 年 鉛 印 本 影 印, 同 安 縣 志, 臺 北 : 成 文 出 版 社 另 新 版 同 安 縣 志 大 事 記, 同 安 縣 地 方 志 編 纂 委 員 會 編,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出 版,2000 年 10 月, 頁 25 則 言 述 : 民 國 二 年 (1913 年 )11 月, 析 同 安 之 嘉 禾 里 金 門 大 小 嶝 島 成 立 思 明 縣, 翌 年 1 月 正 式 分 署 民 國 三 年 (1914 年 )7 月, 析 思 明 縣 之 金 門 大 小 嶝 島 置 金 門 縣, 翌 年 (1915 年 )1 月 正 氏 分 署 則 此 據 見 金 門 設 縣 的 時 間 點 終 可 明 晰 攸 關 同 安 設 縣 的 時 間, 泉 州 府 志 明 載 : 五 代 唐 天 成 四 年 (929 年 ) 閩 王 延 鈞 升 為 同 安 縣, 屬 泉 州, 歷 宋 元 明 仍 舊 清 黃 佐 郭 賡 武 纂 修, 泉 州 府 志 建 置 沿 革 卷 3, 泉 州 : 編 纂 委 員 會 辦 公 室 1984 年 據 泉 山 書 社 民 國 16 年 乾 隆 版 補 刻 本 影 印, 頁 7a-7b 亦 有 相 同 論 述 足 見 近 千 年 的 歷 史, 金 門 大 部 分 時 間 皆 屬 同 安 縣 管 轄, 而 金 門 又 是 同 安 縣 科 舉 功 名 成 就 最 高 的 分 縣, 如 宋 代 開 同 進 士 陳 綱 ; 清 代 開 澎 進 士 蔡 廷 蘭 開 台 進 士 鄭 用 錫 都 是 金 門 人 參 見 同 安 縣 志 人 物 志, 金 門 鄉 親 表 現 如 是 可 圈 可 點, 因 此 俗 諺 才 會 有 如 此 的 說 法

第 一 章 緒 論 9 里, 如 含 蓋 大 嶝 小 嶝, 及 周 邊 12 座 小 島, 則 總 面 積 為 178.9560 平 方 公 里 50 全 縣 ( 包 含 大 小 金 門 兩 島 ) 設 有 金 城 金 寧 金 湖 金 沙 烈 嶼 等 5 個 鄉 鎮,37 個 行 政 村,168 個 自 然 村, 51 堪 稱 是 標 準 的 蕞 爾 海 島, 四 面 環 海, 無 陸 可 通, 卻 因 落 番 52 者 眾, 而 擁 有 僑 鄉 之 稱 ; 歷 經 多 次 戰 役 的 洗 禮, 亦 無 損 於 展 現 其 得 天 獨 厚 的 閩 南 文 化, 特 別 是 紅 磚 紅 瓦, 燕 尾 53 馬 背 54 相 映 成 趣 的 傳 統 閩 南 聚 落 金 門 地 區 聚 落 中 除 為 數 眾 多 民 宅 外, 就 是 擁 有 紅 宮 黑 祖 厝 55 之 稱 的 寺 廟 與 宗 祠 俗 諺 有 無 宮 無 祖 厝 ( 宗 祠 ) 不 會 成 村 里 56 的 說 法 村 村 有 廟, 村 村 幾 乎 都 有 宗 祠, 遂 成 為 金 門 閩 南 聚 落 特 有 的 人 文 景 觀 全 縣 168 個 自 然 57 村 中, 就 擁 有 為 數 169 座 高 密 度 而 質 精 的 宗 祠, 雖 然 不 一 定 村 村 有 宗 祠, 然 每 個 姓 氏 都 有 自 己 的 宗 祠, 有 些 大 家 巨 姓 更 是 宗 祠 林 立, 如 金 門 第 一 大 姓 陳 姓 宗 祠 就 多 達 26 間 ; 蔡 姓 宗 祠 有 16 間 ; 許 姓 宗 祠 原 有 8 間, 其 中 位 處 金 城 鎮 後 浦 北 門 的 許 氏 宗 祠 已 坍 毀, 現 存 許 氏 家 廟 數 為 7 間 深 具 封 閉 性 的 海 島 金 門, 自 從 民 國 38 年 (1949 年 ) 國 軍 進 駐 後, 為 因 應 地 處 前 線 的 特 殊 屬 性, 從 民 國 四 十 五 年 (1956 年 )7 月 15 日 起 實 施 戰 地 政 務, 直 到 民 國 八 十 一 年 (1992 年 )11 月 7 日 解 除 戒 嚴, 為 期 長 達 數 十 年 的 軍 事 管 制, 雖 曾 造 成 島 民 生 活 機 能 的 不 便, 乃 至 整 體 經 濟 的 長 期 停 滯, 卻 也 因 之 而 為 研 究 者 提 供 一 座 研 究 的 大 平 台 藉 由 戰 地 政 務 諸 多 設 限, 許 多 古 風 得 以 因 之 而 獲 得 妥 善 保 存 ; 藉 由 戰 地 政 務 的 長 期 軍 管, 金 門 特 有 的 祭 祖 禮 儀 乃 得 以 完 整 呈 現, 較 之 臺 灣 地 區 受 到 諸 多 外 來 文 化 的 衝 擊, 與 中 國 大 陸 自 民 國 五 十 五 年 (1966 年 ) 起 雷 厲 風 行 的 文 革 破 壞, 金 門 地 區 正 以 其 得 天 獨 厚 的 時 空 背 景, 得 以 成 為 是 50 案, 此 數 據 採 用 (2007 年 續 修 版 ) 及 (1999 年 初 版 ) 的 金 門 縣 志 土 地 志 ; 另 據 (1979 年 版 ) 金 門 縣 志 土 地 志 卷 2, 頁 140-142 載 錄 的 數 據 則 為 本 島 146.5000 平 方 公 里, 周 邊 小 島 面 積 29.3550 平 方 公 里, 總 面 積 為 176.3550 平 方 公 里 ; 若 考 之 (1968 年 ) 金 門 縣 志 土 地 志 卷 2, 頁 114-115 的 數 據, 則 本 島 面 積 為 146.000 平 方 公 里, 周 邊 小 島 面 積 為 29.3700 平 方 公 里, 總 面 積 則 為 175.3700 平 方 公 里 51 金 門 縣 政 府 出 版, 金 門 縣 志 土 地 志 卷 2,1999 年 初 版 2 刷, 頁 231-232 52 民 間 對 前 往 南 洋 各 地 謀 生 的 鄉 僑, 概 以 落 番 稱 之 53 屋 坡 頂 端 之 正 脊 兩 側 成 曲 線 向 上 揚 起, 而 尾 端 分 叉 為 兩 支, 形 似 燕 子 尾 巴 造 形, 因 稱 之 為 燕 尾 或 燕 尾 脊 金 門 傳 統 閩 南 聚 落 在 天 際 線 下, 最 搶 眼 的 造 形 就 是 燕 尾 和 馬 背 參 見 林 會 承, ( 臺 灣 ) 傳 統 建 築 手 冊 形 式 與 作 法 篇, 臺 北 : 藝 術 家 出 版 社,1990 年 11 月, 頁 99 54 馬 背, 原 稱 馬 脊, 匠 師 稱 之 為 箍 頭, 其 特 徵 為 垂 脊 與 正 脊 銜 接 處 成 鼓 狀 凸 起, 側 面 看 宛 如 馬 匹 背 脊 狀, 俗 稱 為 馬 背 而 屋 坡 兩 側 下 垂 之 屋 脊, 則 稱 為 垂 脊 參 見 林 會 承, ( 臺 灣 ) 傳 統 建 築 手 冊 形 式 與 作 法 篇, 臺 北 : 藝 術 家 出 版 社,1990 年 11 月, 頁 99 55 傳 統 閩 南 聚 落 中, 區 別 民 宅 與 寺 廟 宗 祠 的 方 法 約 有 兩 種 : 其 一, 從 建 築 體 本 身 的 色 系 來 作 區 隔 俗 諺 有 云 : 紅 宮 黑 祖 厝, 意 即 寺 廟 屬 慶 典 性 質, 建 築 體 內 外 均 以 紅 色 系 列 為 主 軸 ; 宗 祠 因 為 要 慎 終 追 遠, 因 而 肅 穆 的 黑 色 就 成 為 主 要 色 系 其 二, 由 屋 脊 作 辨 識, 民 宅 屋 脊 兩 側 一 般 都 不 加 俗 稱 龍 隱 的 螭 吻 所 謂 龍 生 九 子, 個 個 不 同, 每 一 條 小 龍 各 有 不 同 個 性 與 嗜 好, 而 九 子 中 的 螭 吻 性 喜 望 遠, 故 而 閩 南 傳 統 建 築 中 的 寺 廟 和 宗 祠 屋 脊 上 方 兩 側 都 會 擺 放 螭 吻, 然 兩 者 造 形 與 方 向 各 有 不 同 寺 廟 因 為 要 顧 村 境, 所 以 臉 部 朝 內, 而 且 大 部 分 都 直 接 以 龍 的 造 型 顯 現, 前 殿 用 雙 龍 搶 珠, 後 殿 則 用 雙 龍 拜 塔 構 圖 宗 祠 因 為 要 祈 求 瓜 瓞 綿 綿, 子 孫 不 斷 向 外 開 疆 拓 土, 所 以 屋 脊 上 方 兩 側 的 螭 吻 臉 部 都 朝 外 56 每 一 個 村 落 都 希 望 能 擁 有 自 己 的 村 廟 和 宗 祠 ( 俗 稱 祖 厝 ), 是 金 門 鄉 親 根 深 柢 固 的 觀 念 村 廟 可 以 庇 祐 村 眾 ; 宗 祠 則 可 敬 宗 收 族 57 目 前 金 門 縣 行 政 轄 區 不 及 於 大 嶝 小 嶝, 故 而 宗 祠 數 率 以 大 小 金 門 本 島 為 限 據 李 師 增 德, 金 門 宗 祠 之 美 調 查 的 宗 祠 數 為 165 間 ; 筆 者 新 近 田 調 所 得 的 宗 祠 數 則 為 169 間

第 一 章 緒 論 10 項 禮 儀 實 踐 的 最 佳 展 演 場 域 禮 記 祭 統 云 : 禮 有 五 經, 莫 重 於 祭 58 吉 禮 為 五 禮 之 首, 祭 祖 儀 典 又 是 吉 禮 的 核 心 價 值 禮 失 而 求 諸 野 59, 金 門 雖 是 孤 懸 東 南 海 疆 的 小 島, 卻 因 歷 史 的 偶 然, 而 使 她 成 為 家 禮 實 踐 的 歷 史 新 座 標 從 閩 南 傳 統 建 築, 到 生 命 禮 俗, 在 在 都 以 家 禮 為 禮 文 實 踐 的 最 高 指 導 原 則, 並 藉 由 家 禮 會 通 家 禮 大 成 普 及 於 全 縣 各 村 各 里 傳 統 閩 南 建 築 中, 又 以 擁 有 紅 宮 黑 祖 厝 之 稱 的 宗 祠, 乃 至 宗 祠 春 秋 兩 度 的 祭 祖 儀 典 最 具 特 色, 數 百 年 來 一 直 保 有 儒 家 樸 素 的 禮 規 金 門 早 期 相 關 文 獻 不 多, 許 多 深 具 閩 南 遺 風 的 儀 軌, 都 是 藉 由 代 代 相 傳 的 禮 生, 以 口 耳 相 傳, 或 簡 陋 的 手 抄 本 輔 助 記 憶, 終 非 長 久 之 計 本 文 撰 寫 的 最 主 要 目 的, 就 是 希 望 能 透 過 系 統 化 的 整 理, 重 新 審 視 家 禮 對 普 羅 大 眾 所 傳 達 和 象 徵 的 意 義, 並 將 這 些 深 具 古 風 的 禮 文 作 完 整 留 存 與 呈 現, 尤 冀 望 能 藉 此 拓 展 更 多 觀 光 資 源, 特 別 是 在 海 峽 兩 岸 互 動 頻 繁 的 歷 史 性 時 刻, 愈 能 顯 現 其 扮 演 文 化 橋 樑 的 中 繼 角 色 地 位 金 門 地 區 祭 祖 禮, 又 可 區 分 為 闔 族 總 動 員 的 祠 祭 墓 祭, 以 及 各 家 戶 在 自 家 客 廳 舉 行 的 寢 祭 兩 大 類 這 當 中 論 規 模 講 排 場 的, 當 以 春 秋 兩 度 的 祠 祭 最 能 體 現 金 門 祭 祖 儀 典 的 精 髓, 也 是 本 文 探 索 的 主 軸 ( 詳 見 第 四 章 第 一 節 : 祠 祭 與 飲 福 ) 祠 祭 是 宗 族 年 度 大 事, 也 是 宗 族 凝 聚 族 眾, 展 示 族 威, 施 展 族 權 的 契 機 祭 典 結 束 後 的 飲 福 ( 禮 生 遞 酒 予 主 祭 者 飲 用, 象 徵 接 受 祖 先 的 賜 福 祭 儀 結 束 後 族 眾 聚 集 宴 飲, 即 是 飲 福 的 遺 意, 亦 即 金 門 地 區 俗 稱 食 頭 的 族 親 餐 敘 ), 更 是 族 裔 間 聯 繫 族 誼 的 最 佳 時 刻 金 門 地 區 鄉 親 最 引 以 自 豪 的 宗 族 文 化, 也 藉 由 祠 祭 的 強 力 動 員 而 得 以 鋪 展 第 二 節 研 究 的 回 顧 與 檢 討 宗 祠 祭 祖 禮 文 得 以 蓬 勃 發 展 的 底 土, 是 宋 代 以 後 大 量 出 現 的 家 族 與 宗 族, 60 以 及 南 宋 大 儒 朱 熹 家 禮 問 世 後 深 化 所 致 晚 近 針 對 家 族 宗 族 宗 祠, 乃 至 與 此 息 息 相 關 的 譜 牒 族 產 等 相 關 議 題 的 研 究, 有 日 漸 加 增 趨 勢, 相 關 著 作 學 位 論 文, 及 期 刊 雜 誌 的 探 索, 更 如 過 江 之 鯽, 以 下 試 由 學 界 對 宗 族 與 祠 堂 之 研 究, 和 學 界 對 祭 典 的 研 究 兩 個 面 向 介 紹 於 後 58 鄭 氏 曰 : 禮 有 五 經, 謂 吉 凶 賓 軍 嘉 也 莫 重 於 祭, 以 吉 禮 為 首 也 清 孫 希 旦 撰, 禮 記 集 解 祭 統 卷 47, 臺 北 : 文 史 哲 出 版 社,1990 年 8 月, 頁 1236 59 漢 班 固, 漢 書 藝 文 志 卷 30, 臺 北 : 鼎 文 書 局,1981 年 2 月 4 版, 頁 1746: 仲 尼 有 言 : 禮 失 而 求 諸 野 師 古 曰 : 言 都 邑 失 禮, 則 於 外 野 求 之, 亦 將 有 獲 60 何 淑 宜, 士 人 與 儒 禮 : 元 明 時 期 祖 先 祭 禮 之 研 究, 臺 北 : 國 立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歷 史 研 究 所 博 士 論 文,2007, 頁 3

第 一 章 緒 論 11 一 學 界 對 家 族 61 ( 宗 族 ) 與 祠 堂 之 研 究 民 國 以 降, 學 術 界 對 於 家 族 ( 宗 族 ) 祠 廟 家 禮 家 訓 等 相 關 議 題 的 研 究, 有 逐 漸 加 增 的 現 象, 從 海 峽 兩 岸 到 國 外 的 學 者, 都 曾 投 入 相 當 大 的 心 力, 研 究 成 果 亦 頗 有 可 觀, 特 別 是 對 朱 子 家 禮 這 個 區 塊 的 研 究, 更 為 本 研 究 提 供 相 當 程 度 的 助 益 ( 一 ) 家 族 ( 宗 族 ) 文 本 前 清 時 期, 攸 關 宗 族 議 題 探 討 最 具 代 表 性 的 當 屬 萬 斯 大, 宗 法 論 62, 鍾 于 序 的 宗 規 63, 以 及 毛 奇 齡 的 大 小 宗 通 繹 64 民 國 以 後, 關 心 是 項 議 題 的 文 本 有 日 漸 加 增 之 勢, 有 些 文 本 朝 制 度 面 來 立 論, 有 些 以 朝 代 為 立 論 重 心, 有 些 則 以 地 域 為 探 討 的 主 軸 以 家 族 為 論 述 軸 心 的 有 : 王 夢 鷗, 中 國 古 代 家 族 之 形 成 及 其 流 變 65 黃 紹 祖, 重 建 中 國 家 庭 制 度 的 重 要 66 王 崧 興, 論 漢 人 社 會 的 家 戶 與 家 族 67 陳 其 南, 房 與 傳 統 中 國 家 族 制 度 兼 論 西 方 人 類 學 的 中 國 家 族 研 究 68 王 崧 興, 漢 人 的 家 族 制 試 論 有 關 係 無 組 織 的 社 會 69 黃 寬 重, 科 舉 經 濟 與 家 族 興 衰 : 以 宋 代 德 興 張 氏 家 族 為 例 70 朱 鳳 瀚, 商 周 家 族 形 態 研 究 王 玉 波, 中 國 古 代 的 家 71 陳 惠 馨, 唐 律 中 家 庭 與 個 人 的 關 係 透 過 教 育 與 法 制 建 構 家 內 秩 序 72 李 亦 園, 中 國 家 族 與 其 儀 式 : 若 干 觀 念 的 檢 61 家 族 與 宗 族 在 許 多 文 獻 中 常 有 混 用 情 況 發 生 中 國 學 者 朱 鳳 瀚 於 商 周 家 族 形 態 研 究 一 書, 曾 對 家 族 與 宗 族 的 異 同 處 有 過 詳 實 的 考 辨 朱 氏 認 為 學 界 對 於 家 族 的 研 究, 一 般 可 區 分 為 兩 類 : 其 一 是 研 究 其 具 體 形 態, 其 二 是 研 究 家 族 親 屬 制 度, 但 二 者 間 關 係 相 當 密 切, 而 某 些 制 度 如 宗 法 制 度 祭 祀 制 度 婚 姻 制 度 等, 都 透 過 家 族 形 態 外 顯, 本 研 究 就 是 受 到 朱 氏 見 解 的 觸 發, 而 以 家 族 為 稱 號 詳 見 朱 鳳 瀚, 商 周 家 族 形 態 研 究, 天 津 : 古 籍 出 版 社,1990 年 8 月, 頁 9 62 清 萬 斯 大, 宗 法 論, 臺 北 : 廣 文 書 局,1968 年 1 月 63 清 鍾 于 序, 宗 規, 叢 書 集 成 續 編 60 冊, 臺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 社,1989 年 7 月 64 清 毛 奇 齡, 大 小 宗 通 繹, 清 華 大 學 圖 書 館 藏 清 康 熙 刻 西 河 合 集 本, 四 庫 全 書 存 目 叢 書 經 部 108 冊, 臺 北 : 莊 嚴 文 化 公 司,1995 年 9 月 65 王 夢 鷗, 中 國 古 代 家 族 之 形 成 及 其 流 變,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學 報 第 5 期,1962 年 5 月 66 黃 紹 祖, 重 建 中 國 家 庭 制 度 的 重 要 ( 一 ) ( 二 ), 孔 孟 月 刊 第 19 卷 第 6 期,1981 年 2 月 3 月 連 載 67 王 崧 興, 論 漢 人 社 會 的 家 戶 與 家 族, 中 央 研 究 院 民 族 所 集 刊 第 59 期,1985 年 春 季 68 陳 其 南, 房 與 傳 統 中 國 家 族 制 度 兼 論 西 方 人 類 學 的 中 國 家 族 研 究, 漢 學 研 究 第 3 卷 第 1 期,1985 年 6 月 69 王 崧 興, 漢 人 的 家 族 制 試 論 有 關 係 無 組 織 的 社 會, 中 央 研 究 院 第 二 屆 國 際 漢 學 會 議 論 文 集, 臺 北 : 中 央 研 究 院,1989 年 6 月 70 黃 寬 重, 科 舉 經 濟 與 家 族 興 衰 : 以 宋 代 德 興 張 氏 家 族 為 例, 第 二 屆 宋 史 學 術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臺 北 : 中 國 文 化 大 學 出 版,1996 年 3 月, 頁 95-126 71 王 玉 波, 中 國 古 代 的 家,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1998 年 9 月 72 陳 惠 馨, 唐 律 中 家 庭 與 個 人 的 關 係 透 過 教 育 與 法 制 建 構 家 內 秩 序, 高 明 士 編 東 亞 傳 統 家 禮 教 育 與 國 法 ( 一 ): 家 族 家 禮 與 教 育 論 文 集, 臺 北 : 國 立 台 灣 大 學 出 版 中 心, 2005 年 9 月

第 一 章 緒 論 12 討 73 黃 新 憲, 閩 南 家 族 文 化 的 社 會 教 育 功 能 74 談 論 宗 法 與 宗 族 議 題 的 有 : 陳 紹 馨, 姓 氏 族 譜 宗 親 會 ( 上 下 篇 ) 75 高 葆 光, 從 詩 經 觀 察 周 代 社 會 的 主 要 情 形 76 左 雲 鵬, 祠 堂 族 長 族 權 的 形 成 及 其 作 用 說 明 77 謝 康, 西 周 與 法 國 封 建 制 度 的 初 步 比 較 研 究 78 高 桂 惠, 由 孔 子 所 說 郁 郁 乎 文 哉 吾 從 周! 談 周 代 學 術 文 化 之 根 宗 法 制 度 79 楊 亮 功 的 周 代 封 建 制 度 與 文 化 發 展 80 和 中 國 家 族 制 度 與 儒 家 倫 理 思 想 81 戴 東 雄, 論 中 國 家 制 的 現 代 化 82 劉 正 浩, 氏 族 制 度 考 源 83 陳 大 絡, 陳 氏 根 源 祀 典 與 宗 法 修 譜 之 探 微 84 沈 恆 春, 宗 法 制 度 研 究 85 吳 燕 和, 中 國 宗 族 之 發 展 與 其 儀 式 興 衰 的 條 件 86 陳 大 絡, 宗 法 宗 譜 宗 族 的 遡 源 87 劉 兆 祐, 中 國 方 志 中 的 文 學 資 料 及 其 運 用 88 陳 其 南 邱 淑 如, 方 志 氏 族 志 體 例 的 演 變 與 中 國 宗 族 發 展 的 研 究 附 清 光 緒 鄉 土 志 總 目 錄 89 ( 日 ) 田 仲 一 成, 中 國 的 宗 族 與 戲 劇 90 侯 瑞 琪 的 從 宗 法 制 度 看 臺 灣 漢 人 宗 族 社 會 91 馮 爾 康, 中 國 古 代 宗 族 與 祠 堂 92 李 文 治 江 太 新, 中 國 宗 法 宗 族 制 和 族 田 義 莊 93 徐 正 光 編, 聚 落 宗 族 與 族 群 關 係 94 蔡 仁 厚, 73 李 亦 園, 中 國 家 族 與 其 儀 式 : 若 干 觀 念 的 檢 討, 中 央 研 究 院 民 族 學 研 究 所 集 刊 第 59 期, 1985 年 春 季 74 黃 新 憲, 閩 南 家 族 文 化 的 社 會 教 育 功 能, 2007 閩 南 文 化 學 術 研 討 會 論 文 集,2007 年 12 月 75 陳 紹 馨, 姓 氏 族 譜 宗 親 會 ( 上 ), 臺 灣 文 獻 第 9 卷 第 3 期,1958 年 9 月 ; 陳 紹 馨 撰, 姓 氏 族 譜 宗 親 會 ( 下 ), 臺 灣 文 獻 第 10 卷 第 4 期,1959 年 12 月 76 高 葆 光, 從 詩 經 觀 察 周 代 社 會 的 主 要 情 形, 東 海 學 報 第 4 卷 1 期,1962 年,6 月 77 左 雲 鵬, 祠 堂 族 長 族 權 的 形 成 及 其 作 用 說 明, 歷 史 研 究,1964 年 第 5-6 期 78 謝 康, 西 周 與 法 國 封 建 制 度 的 初 步 比 較 研 究, 東 海 學 報 第 9 卷 1 期,1968 年 1 月 79 高 桂 惠, 由 孔 子 所 說 郁 郁 乎 文 哉 吾 從 周! 談 周 代 學 術 文 化 之 根 宗 法 制 度, 孔 孟 月 刊 第 18 卷 第 2 期,1979 年 10 月 80 楊 亮 功, 周 代 封 建 制 度 與 文 化 發 展, 孔 孟 月 刊 第 18 卷 第 12 期,1980 年 8 月 81 楊 亮 功, 中 國 家 族 制 度 與 儒 家 倫 理 思 想, 中 央 研 究 院 國 際 漢 學 會 議 論 文 集, 台 北 : 中 央 研 究 院,1981 年 10 月 82 戴 東 雄, 論 中 國 家 制 的 現 代 化, 中 央 研 究 院 國 際 漢 學 會 議 論 文 集 ( 民 俗 文 化 組 ),1981 年 10 月 83 劉 正 浩, 氏 族 制 度 考 源, 國 立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學 報 第 11 期,1982 年 6 月 84 陳 大 絡, 陳 氏 根 源 祀 典 與 宗 法 修 譜 之 探 微, 臺 北 文 獻 第 60 期,1982 年 6 月 85 審 恆 春, 宗 法 制 度 研 究, 國 立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國 文 研 究 所 集 刊 第 27 號,1983 年 6 月 86 吳 燕 和, 中 國 宗 族 之 發 展 與 其 儀 式 興 衰 的 條 件, 中 央 研 究 院 民 族 學 研 究 所 集 刊 第 59 期, 1985 年 春 季 87 陳 大 絡, 宗 法 宗 譜 宗 族 的 遡 源, 譜 系 與 宗 親 組 織, 中 國 地 方 文 獻 學 會 發 行,1985 年 88 劉 兆 祐, 中 國 方 志 中 的 文 學 資 料 及 其 運 用, 漢 學 研 究 第 3 卷 第 2 期,1985 年 12 月 89 陳 其 南 邱 淑 如 合 撰, 方 志 氏 族 志 體 例 的 演 變 與 中 國 宗 族 發 展 的 研 究 附 清 光 緒 鄉 土 志 總 目 錄, 漢 學 研 究 第 3 卷 第 2 期,1985 年 12 月 90 ( 日 ) 田 仲 一 成, 中 國 的 宗 族 與 戲 劇, 上 海 : 古 籍 出 版 社,1992 年 8 月 91 侯 瑞 琪, 從 宗 法 制 度 看 臺 灣 漢 人 宗 族 社 會, 國 立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國 研 所 碩 士 論 文,1997 年 1 月 該 文 另 見 於 國 立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國 文 研 究 所 集 刊 第 42 號,1998 年 6 月 92 馮 爾 康, 中 國 古 代 宗 族 與 祠 堂,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1998 年 9 月 93 李 文 治 江 太 新, 中 國 宗 法 宗 族 制 和 族 田 義 莊, 北 京 : 社 會 科 學 文 獻 出 版 社,2000 年 4 月 94 徐 正 光 編, 第 四 屆 國 際 客 家 學 術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 聚 落 宗 族 與 族 群 關 係, 臺 北 : 中 央 研 究 院 民 族 學 研 究 所,2000 年 12 月

第 一 章 緒 論 13 繼 別 為 宗 與 別 子 為 宗 95 李 建 軍, 詩 經 與 周 代 宗 法 性 傳 統 宗 教 的 嬗 變 96 馮 爾 康, 18 世 紀 以 來 中 國 家 族 的 現 代 轉 向 97 ( 日 ) 井 上 徹 原 著, 並 由 ( 中 ) 錢 杭 譯, 錢 聖 音 校, 中 國 的 宗 族 與 國 家 禮 制 從 宗 法 主 義 角 度 所 作 的 分 析 98 郭 志 超 林 瑤 棋 主 編, 閩 南 宗 族 社 會 99 馮 爾 康, 中 國 宗 族 史 100 錢 杭, 中 國 宗 族 史 研 究 入 門 101 陳 支 平, 民 間 文 書 與 明 清 東 南 族 商 研 究 102 常 建 華, 近 十 年 晚 清 民 國 以 來 宗 族 研 究 綜 述 103 以 朝 代 為 研 究 重 心 的 專 著 與 單 篇 論 文 有 : 鄭 振 滿, 明 清 福 建 家 族 組 織 與 社 會 變 遷 104 熊 鐵 基, 以 敦 煌 資 料 證 傳 統 家 庭 105 羅 彤 華, 漢 代 分 家 原 因 初 探 106 徐 揚 杰, 宋 明 家 族 制 度 史 論 107 陶 晉 生, 北 宋 士 人 的 起 家 108 王 善 軍, 宋 代 宗 族 和 宗 族 制 度 研 究 109 ( 英 ) 科 大 衛 劉 志 偉, 宗 族 與 地 方 社 會 的 國 家 認 同 明 清 華 南 地 區 宗 族 發 展 的 意 識 形 態 基 礎 110 陶 晉 生, 北 宋 士 族 家 族 婚 姻 生 活 111 ( 英 ) 科 大 衛, 祠 堂 與 家 廟 從 宋 末 到 明 中 葉 宗 族 禮 儀 的 演 變 112 常 建 華, 明 代 宗 族 研 究 113, 和 清 代 的 國 家 與 社 會 研 究 114 ( 日 ) 遠 藤 隆 俊, 宋 元 宗 族 的 墳 墓 和 祠 堂 115 王 日 根 張 先 勇, 從 墓 地 族 譜 到 祠 堂 : 明 清 山 東 棲 霞 宗 族 凝 聚 紐 帶 的 變 遷 116 鄭 元 龍, 論 中 國 古 代 家 族 法 的 發 展 脈 絡 及 其 重 要 內 容 117 ( 韓 ) 元 廷 植, 明 中 期 福 建 的 新 縣 設 置 及 宗 族 95 蔡 仁 厚, 繼 別 為 宗 與 別 子 為 宗, 鵝 湖 月 刊 第 306 期,2000 年 12 月 96 李 建 軍, 詩 經 與 周 代 宗 法 性 傳 統 宗 教 的 嬗 變, 廣 西 師 範 學 院 學 報 26 卷 1 期,2005 年 1 月 97 馮 爾 康, 18 世 紀 以 來 中 國 家 族 的 現 代 轉 向, 上 海 : 人 民 出 版 社,2006 年 3 月 98 ( 日 ) 井 上 徹 著, 錢 杭 譯, 錢 聖 音 校, 中 國 的 宗 族 與 國 家 體 制 從 宗 法 主 義 角 度 所 作 的 分 析, 上 海 : 上 海 書 店,2008 年 6 月 99 郭 志 超 林 瑤 棋 主 編, 閩 南 宗 族 社 會, 福 州 : 福 建 人 民 出 版 社,2008 年 8 月 100 馮 爾 康 等, 中 國 宗 族 史, 上 海 : 人 民 出 版 社,2009 年 2 月 101 錢 杭, 中 國 宗 族 史 研 究 入 門, 上 海 : 復 旦 大 學 出 版 社,2009 年 5 月 102 陳 支 平, 民 間 文 書 與 明 清 東 南 族 商 研 究,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9 年 7 月 103 常 建 華, 近 十 年 晚 清 民 國 以 來 宗 族 研 究 綜 述, 安 徽 史 學, 2009 年 第 3 期 104 鄭 振 滿, 明 清 福 建 家 族 組 織 與 社 會 變 遷, 河 南 : 教 育 出 版 社,1992 年 6 月 105 熊 鐵 基, 以 敦 煌 資 料 證 傳 統 家 庭, 敦 煌 研 究,1993 年 第 3 期 106 羅 彤 華, 漢 代 分 家 原 因 初 探, 漢 學 研 究 第 11 卷 第 1 期,1993 年 6 月 107 徐 揚 杰, 宋 明 家 族 制 度 史 論,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5 年 6 月 108 陶 晉 生, 北 宋 士 人 的 起 家, 第 二 屆 宋 史 學 術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臺 北 : 中 國 文 化 大 學,1996 年 3 月 109 王 善 軍, 宋 代 宗 族 和 宗 族 制 度 研 究, 河 北 : 教 育 出 版 社,2000 年 1 月 110 ( 英 ) 科 大 衛 劉 志 偉, 宗 族 與 地 方 社 會 的 國 家 認 同 明 清 華 南 地 區 宗 族 發 展 的 意 識 形 態 基 礎, 歷 史 研 究 2000 年 第 3 期 111 陶 晉 生, 北 宋 士 族 家 族 婚 姻 生 活, 臺 北 : 中 央 研 究 院 歷 史 語 言 研 究 所,2003 年 6 月 112 ( 英 ) 科 大 衛, 祠 堂 與 家 廟 從 宋 末 到 明 中 葉 宗 族 禮 儀 的 演 變, 歷 史 人 類 學 學 刊 第 1 卷 第 2 期,2003 年 10 月, 頁 1-20 113 常 建 華, 明 代 宗 族 研 究, 上 海 :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2005 年 2 月 114 常 建 華, 清 代 的 國 家 與 社 會 研 究, 北 京 : 人 民 出 版 社,2006 年 7 月 115 ( 日 ) 遠 藤 隆 俊, 宋 元 宗 族 的 墳 墓 和 祠 堂, 中 國 社 會 歷 史 評 論 第 9 卷,2006 年 116 王 日 根 張 先 勇, 從 墓 地 族 譜 到 祠 堂 : 明 清 山 東 棲 霞 宗 族 凝 聚 紐 帶 的 變 遷, 歷 史 研 究, 2008 年 2 期 117 鄭 元 龍, 論 中 國 古 代 家 族 法 的 發 展 脈 絡 及 其 重 要 內 容, 長 春 大 學 學 報, 第 18 卷 第 6 期, 2008 年 11 月

第 一 章 緒 論 14 發 展 118 陳 啟 鍾, 明 清 閩 南 宗 族 意 識 的 建 構 與 強 化 119 紀 良 才, 古 代 家 族 法 的 歷 史 脈 絡 及 其 重 要 特 徵 120 卞 利, 明 清 時 期 徽 州 的 宗 族 公 約 研 究 121 馮 爾 康, 宗 族 不 斷 編 修 族 譜 的 特 點 及 其 原 因 122, 和 清 代 宗 族 祖 墳 述 略 123 龔 義 龍, 維 繫 宗 族 共 同 體 的 硬 權 力 : 族 譜 記 憶 祠 墓 祭 拜 與 宗 族 通 財 對 清 代 民 國 期 間 成 都 及 周 邊 地 區 宗 族 的 研 究 124 彭 春 芳, 略 論 明 清 中 國 家 族 組 織 的 性 質 及 影 響 125 袁 紅 麗, 清 代 宗 族 組 織 調 處 的 社 會 效 力 126 劉 宗 棠, 論 清 代 宗 族 法 規 的 文 化 內 涵 和 社 會 功 能 127 馮 爾 康, 清 代 宗 族 祭 禮 中 反 映 的 宗 族 制 特 點 128 以 地 域 性 家 族 ( 宗 族 ) 為 研 究 主 軸 的 文 本, 海 峽 兩 岸 的 學 者 可 是 有 志 一 同, 許 多 學 者 紛 紛 投 入 此 一 主 題 的 研 究, 且 成 果 相 當 豐 碩, 目 前 已 出 版 的 專 書 有 : 莫 里 斯 弗 里 德 曼, 中 國 東 南 的 宗 族 組 織 129 蘇 黎 明, 泉 州 家 族 文 化 130 郭 志 超 與 林 瑤 棋 主 編, 閩 南 宗 族 社 會 131 曾 玲 莊 英 章, 新 加 坡 華 人 的 祖 先 崇 拜 與 宗 鄉 社 群 組 合 : 以 戰 後 三 十 年 廣 惠 肇 碧 山 亭 為 例 132 王 鐵, 中 國 東 南 的 宗 族 與 宗 譜 133 余 師 光 宏 蔣 俊 趙 紅 梅 合 編, 閩 西 庵 垻 人 的 社 會 與 文 化 134 其 中 以 金 門 地 區 宗 族 社 會 為 主 題 研 究 的 專 書 與 期 刊 論 文 有 : 李 仕 德, 金 門 與 早 期 臺 灣 開 發 的 關 係 135 洪 曉 聰, 烈 嶼 傳 統 聚 落 之 研 究 村 落 領 域 關 係 擇 址 和 空 間 組 織 之 探 討 136 江 柏 煒, 宗 族 移 民 聚 落 空 間 變 遷 的 社 會 歷 史 分 析 118 ( 韓 ) 元 廷 植, 明 中 期 福 建 的 新 縣 設 置 及 宗 族 發 展, 中 國 社 會 歷 史 評 論 第 10 卷,2009 年 119 陳 啟 鍾, 明 清 閩 南 宗 族 意 識 的 建 構 與 強 化, 廈 門 : 廈 門 大 學 出 版 社,2009 年 1 月 120 紀 良 才, 古 代 家 族 法 的 歷 史 脈 絡 及 其 重 要 特 徵, 忻 州 師 範 學 院 學 報 第 25 卷 第 1 期,2009 年 2 月 121 卞 利, 明 清 時 期 徽 州 的 宗 族 公 約 研 究, 中 國 農 史,2009 年 3 月 122 馮 爾 康, 宗 族 不 斷 編 修 族 譜 的 特 點 及 其 原 因, 淮 陰 師 範 學 院 學 報 第 31 卷,2009 年 5 月 123 馮 爾 康, 清 代 宗 族 祖 墳 述 略, 安 徽 史 學,2009 年 第 1 期 124 龔 義 龍, 維 繫 宗 族 共 同 體 的 硬 權 力 : 族 譜 記 憶 祠 墓 祭 拜 與 宗 族 通 財 對 清 代 民 國 期 間 成 都 及 周 邊 地 區 宗 族 的 研 究, 中 華 文 化 論 壇,2009 年 第 1 期 125 彭 春 芳, 略 論 明 清 中 國 家 族 組 織 的 性 質 及 影 響, 商 丘 職 業 技 術 學 院 學 報,2009 年 第 4 期 第 8 卷 ( 總 第 43 期 ) 126 袁 紅 麗, 清 代 宗 族 組 織 調 處 的 社 會 效 力, 歷 史 教 學,2009 年 第 6 期 127 劉 宗 棠, 論 清 代 宗 族 法 規 的 文 化 內 涵 和 社 會 功 能, 福 建 論 壇 ( 人 文 社 會 科 學 版 ),2009 年 第 6 期 128 馮 爾 康, 清 代 宗 族 祭 禮 中 反 映 的 宗 族 制 特 點, 歷 史 教 學 2009 年 第 8 期, 總 第 573 期 129 莫 里 斯 弗 里 德 曼, 中 國 東 南 的 宗 族 組 織, 上 海 : 人 民 出 版 社,2000 年 3 月 130 蘇 黎 明, 泉 州 家 族 文 化, 北 京 : 中 國 言 實 出 版 社,2000 年 6 月 131 郭 志 超 林 瑤 棋 主 編, 閩 南 宗 族 社 會, 福 州 : 福 建 人 民 出 版 社,2008 年 8 月 132 曾 玲 莊 英 章, 新 加 坡 華 人 的 祖 先 崇 拜 與 宗 鄉 社 群 組 合 : 以 戰 後 三 十 年 廣 惠 肇 碧 山 亭 為 例, 臺 北 : 唐 山 出 版 社,2000 年 8 月 133 王 鐵, 中 國 東 南 的 宗 族 與 宗 譜, 上 海 : 世 紀 出 版 集 團,2002 年 9 月 134 余 師 光 宏 蔣 俊 趙 紅 梅 合 編, 閩 西 庵 垻 人 的 社 會 與 文 化, 廈 門 : 廈 門 大 學 出 版 社,2008 年 9 月 135 李 仕 德, 金 門 與 早 期 臺 灣 開 發 的 關 係, 台 北 文 獻 第 102 期,1992 年 12 月 136 洪 曉 聰, 烈 嶼 傳 統 聚 落 之 研 究 村 落 領 域 關 係 擇 址 和 空 間 組 織 之 探 討,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碩 士 論 文,1994 年 1 月

第 一 章 緒 論 15 金 門 瓊 林 與 澎 湖 興 仁 的 比 較 研 究 137 呂 敦 華, 官 澳 的 宗 族 組 織 138 徐 雨 村, 國 家 力 量 人 口 流 動 與 鄉 民 經 濟 變 遷 以 金 門 官 澳 為 例 139 李 錫 祥, 金 門 地 區 血 源 聚 落 的 社 會 空 間 組 織 140 張 宇 彤 徐 明 福, 金 門 傳 統 民 宅 之 營 建 儀 式 141 李 師 增 德, 金 門 古 寧 頭 聚 落 營 造 的 探 討 142 單 篇 學 報 期 刊 方 面 論 文 有 : 陳 忠 華, 閩 人 移 殖 臺 灣 史 略 143 黃 師 樵, 臺 灣 陳 氏 世 系 源 流 144 林 衡 道, 臺 灣 與 大 陸 的 血 緣 關 係 145 洪 燦 楠, 臺 灣 地 區 聚 落 發 展 之 研 究 146 李 亦 園, 臺 灣 傳 統 的 社 會 結 構 147 唐 美 君, 臺 灣 傳 統 的 社 會 結 構 148 周 宗 賢, 臺 灣 的 血 緣 組 織 149 莊 英 章, 家 族 結 構 與 生 育 模 式 一 個 漁 村 的 田 野 調 查 分 析 150 余 師 光 弘, 沒 有 祖 產 就 沒 有 祖 宗 牌 位? E.Ahern 溪 南 資 料 的 再 分 析 151 潘 英, 臺 灣 地 區 同 籍 聚 落 及 同 姓 聚 落 探 索 152 陳 進 傳, 清 代 宜 蘭 漢 人 的 移 動 153, 和 清 代 宜 蘭 家 族 的 發 展 154 顏 芳 姿, 泉 州 三 邑 人 的 祖 佛 信 仰 與 宗 族 發 展 有 關 的 地 域 守 護 神 155 陳 進 傳, 宜 蘭 漢 人 族 規 初 探 156 簡 炯 仁, 南 臺 灣 屏 東 平 原 的 開 發 與 族 群 關 係 157 侯 瑞 琪, 從 宗 法 制 度 看 臺 灣 漢 人 宗 族 社 會 158 簡 炯 仁 撰, 南 臺 灣 屏 東 平 原 的 開 發 137 江 柏 煒, 宗 族 移 民 聚 落 空 間 變 遷 的 社 會 歷 史 分 析 金 門 瓊 林 與 澎 湖 興 仁 的 比 較 研 究, 台 灣 大 學 建 築 與 城 鄉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1994 年 6 月 138 呂 敦 華, 官 澳 的 宗 族 組 織, 金 門 暑 期 人 類 學 田 野 工 作 教 室 論 文 集, 臺 北 : 中 研 院 民 族 所, 1994 年 6 月 139 徐 雨 村, 國 家 力 量 人 口 流 動 與 鄉 民 經 濟 變 遷 以 金 門 官 澳 為 例, 臺 大 人 類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1996 年 6 月 140 李 錫 祥, 金 門 地 區 血 源 聚 落 的 社 會 空 間 組 織, 臺 灣 師 大 地 理 所 碩 士 論 文,1997 年 6 月 141 張 宇 彤 徐 明 福, 金 門 傳 統 民 宅 之 營 建 儀 式, 中 央 研 究 院 民 族 學 研 究 所 資 料 彙 編 第 14 期,1999 年 6 月 142 李 師 增 德, 金 門 古 寧 頭 聚 落 營 造 的 探 討, 王 師 秋 桂 主 編 金 門 歷 史 文 化 與 生 態 國 際 學 術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臺 北 : 財 團 法 人 施 合 鄭 民 俗 文 化 基 金 會,2004 年 12 月 143 陳 忠 華, 閩 人 移 殖 臺 灣 史 略, 臺 北 文 獻 直 字 第 5 期,1968 年 7 月 1 日, 頁 69-81 144 黃 師 樵, 臺 灣 陳 氏 世 系 源 流, 臺 灣 文 獻 第 24 卷 第 2 期,1973 年 6 月 27 日, 頁 71-105 145 林 衡 道, 臺 灣 與 大 陸 的 血 緣 關 係, 臺 灣 文 獻 第 29 卷 第 2 期,1978 年 6 月 146 洪 燦 楠, 臺 灣 地 區 聚 落 發 展 之 研 究, 台 灣 文 獻 第 29 卷 第 2 期,1978 年 6 月 147 李 亦 園, 臺 灣 傳 統 的 社 會 結 構, 臺 灣 史 蹟 源 流, 南 投 : 臺 灣 省 文 獻 會,1981 年 11 月 148 唐 美 君, 臺 灣 傳 統 的 社 會 結 構, 臺 灣 史 蹟 源 流, 南 投 : 臺 灣 省 文 獻 會,1981 年 11 月 149 周 宗 賢, 臺 灣 的 血 緣 組 織, 淡 江 學 報 第 20 期,1983 年 5 月 150 莊 英 章, 家 族 結 構 與 生 育 模 式 一 個 漁 村 的 田 野 調 查 分 析, 中 央 研 究 院 民 族 所 集 刊 第 59 期,1985 年 春 季 151 余 師 光 弘, 沒 有 祖 產 就 沒 有 祖 宗 牌 位? E.Ahern 溪 南 資 料 的 再 分 析, 中 央 研 究 院 民 族 學 研 究 所 集 刊 第 62 期,1986 年 秋 季 152 潘 英, 臺 灣 地 區 同 籍 聚 落 及 同 姓 聚 落 探 索, 臺 北 文 獻 直 字 第 84 期,1988 年 6 月 25 日, 頁 11-55 153 陳 進 傳, 清 代 宜 蘭 漢 人 的 移 動, 臺 北 文 獻 直 字 第 98 期,1991 年 12 月 154 陳 進 傳, 清 代 宜 蘭 家 族 的 發 展, 臺 北 文 獻 直 字 第 103 期,1993 年 3 月 155 顏 芳 姿, 泉 州 三 邑 人 的 祖 佛 信 仰 與 宗 族 發 展 有 關 的 地 域 守 護 神, 民 俗 曲 藝 第 88 期, 1994 年 3 月, 頁 3-28 156 陳 進 傳, 宜 蘭 漢 人 族 規 初 探, 臺 北 文 獻 直 字 第 110 期,1994 年 12 月 157 簡 炯 仁, 南 臺 灣 屏 東 平 原 的 開 發 與 族 群 關 係, 臺 灣 文 獻 第 47 卷 第 3 期,1996 年 9 月 30 日, 頁 17-39 158 侯 瑞 琪, 從 宗 法 制 度 看 臺 灣 漢 人 宗 族 社 會, 國 立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國 文 研 究 所 集 刊 第 42 號, 1998 年 6 月

第 一 章 緒 論 16 與 族 群 關 係 159 黃 永 川, 台 閩 與 中 原 文 化 160 張 崑 振, 清 代 閩 南 地 區 官 祀 建 築 的 類 型 與 構 成 : 以 福 建 省 台 灣 府 為 例 161 黃 敦 敬, 大 村 鄉 賴 姓 宗 族 組 織 之 調 查 研 究 162 林 瑤 棋, 臺 灣 宗 教 制 度 瓦 解 之 危 機 163 等 中 國 學 者 在 這 方 面 成 果 也 有 豐 碩 的 成 果, 如 羅 肇 錦, 漳 泉 鬥 的 閩 客 情 節 初 探 164 朴 元 熇, 明 清 時 代 徽 州 商 人 與 宗 族 組 織 以 歙 縣 柳 山 方 氏 為 中 心 165 林 曉 平, 贛 南 客 家 宗 族 制 度 的 形 成 與 特 色 166 羅 肇 錦, 漳 泉 鬥 的 閩 客 情 節 再 探 167 楊 彥 杰, 閩 西 東 山 蕭 氏 的 宗 族 文 化 及 其 特 質 168 武 迎 新, 中 國 宗 法 制 度 對 徽 商 的 影 響 169 呂 作 民, 原 上 的 禮 俗, 宗 族 的 血 脈 簡 析 白 鹿 原 的 地 域 文 化 特 色 170 于 秀 萍, 晚 清 民 國 以 來 的 河 北 宗 族 述 略 以 河 北 宗 族 族 譜 為 中 心 171 李 珊 珊, 試 論 漳 台 宗 族 文 化 的 同 根 性 172 黃 樹 民, 閩 南 的 風 俗 與 文 化 173 鄭 振 滿, 國 際 化 與 地 方 化 : 近 代 閩 南 僑 鄉 的 社 會 文 化 變 遷 174 等 至 於 族 產 方 面 的 則 有 : 戴 炎 輝, 清 代 臺 灣 之 家 制 及 家 產 175 ( 日 ) 清 水 盛 光 原 著, 宋 念 慈 譯, 中 國 族 產 制 度 考 176 李 文 治 江 太 新, 中 國 宗 法 宗 族 制 和 族 田 義 莊 177 吳 江 安, 明 清 江 南 望 族 與 社 會 經 濟 文 化 178 ( 韓 ) 元 廷 植, 159 簡 炯 仁 撰, 南 臺 灣 屏 東 平 原 的 開 發 與 族 群 關 係, 臺 灣 文 獻 第 47 卷 第 3 期,1996 年 9 月 30 日, 頁 17-39 160 黃 永 川, 台 閩 與 中 原 文 化, 史 博 館 學 報 第 10 期, 台 北 : 國 立 歷 史 博 物 館,1998 年 9 月 161 張 崑 振, 清 代 閩 南 地 區 官 祀 建 築 的 類 型 與 構 成 : 以 福 建 省 台 灣 府 為 例, 2003 閩 南 文 化 學 術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金 門 : 金 門 縣 文 化 中 心 國 立 金 門 技 術 學 院,2003 年 12 月 162 黃 敦 敬, 大 村 鄉 賴 姓 宗 族 組 織 之 調 查 研 究, 臺 灣 文 獻 第 56 卷 第 4 期,2005 年 12 月 31 日, 頁 176-204 163 林 瑤 棋, 臺 灣 宗 教 制 度 瓦 解 之 危 機, 歷 史 月 刊 第 237 期,2007 年 10 月 164 羅 肇 錦, 漳 泉 鬥 的 閩 客 情 節 初 探, 臺 灣 文 獻 第 49 卷 第 4 期,1998 年 12 月 31 日, 頁 173-185 165 朴 元 熇, 明 清 時 代 徽 州 商 人 與 宗 族 組 織 以 歙 縣 柳 山 方 氏 為 中 心, 安 徽 師 範 大 學 學 報 第 27 卷 第 3 期,1999 年 8 月 166 林 曉 平, 贛 南 客 家 宗 族 制 度 的 形 成 與 特 色, 贛 南 師 範 學 院 學 報 第 1 期, 2003 年 2 月 167 羅 肇 錦, 漳 泉 鬥 的 閩 客 情 節 再 探, 臺 灣 文 獻 第 54 卷 第 1 期,2003 年 3 月 31 日, 頁 105-132 168 楊 彥 杰, 閩 西 東 山 蕭 氏 的 宗 族 文 化 及 其 特 質, 蔣 斌 何 翠 萍 主 編, 國 家 市 場 與 脈 絡 化 的 族 群,2003 年 6 月 169 武 迎 新, 中 國 宗 法 制 度 對 徽 商 的 影 響, 皖 西 學 院 學 報, 第 20 卷 第 3 期,2004 年 6 月 170 呂 作 民, 原 上 的 禮 俗, 宗 族 的 血 脈 簡 析 白 鹿 原 的 地 域 文 化 特 色, 長 春 工 業 大 學 學 報 ( 社 會 科 學 版 ) 第 19 卷 第 4 期,2007 年 12 月 171 于 秀 萍, 晚 清 民 國 以 來 的 河 北 宗 族 述 略 以 河 北 宗 族 族 譜 為 中 心, 中 國 社 會 歷 史 評 論, 2008 年 172 李 珊 珊, 試 論 漳 台 宗 族 文 化 的 同 根 性, 福 建 省 社 會 主 義 學 院 學 報,2009 年 第 2 期 ( 總 第 71 期 ) 173 黃 樹 民, 閩 南 的 風 俗 與 文 化, 陳 益 源 主 編 2009 閩 南 文 化 國 際 學 術 研 討 會 論 文 集,2009 年 12 月 174 鄭 振 滿, 國 際 化 與 地 方 化 : 近 代 閩 南 僑 鄉 的 社 會 文 化 變 遷, 陳 益 源 主 編 2009 閩 南 文 化 國 際 學 術 研 討 會 論 文 集,2009 年 12 月 175 戴 炎 輝, 清 代 臺 灣 之 家 制 及 家 產, 臺 灣 文 獻 第 14 卷 第 3 期,1963 年 9 月 176 ( 日 ) 清 水 盛 光 原 著, 宋 念 慈 譯, 中 國 族 產 制 度 考, 臺 北 : 文 化 大 學 出 版 部,1986 年 8 月 177 李 文 治 江 太 新, 中 國 宗 法 宗 族 制 和 族 田 義 莊, 北 京 : 社 會 科 學 文 獻 出 版 社,2000 年 4 月 178 吳 江 安, 明 清 江 南 望 族 與 社 會 經 濟 文 化, 上 海 : 人 民 出 版 社,2001 年 12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