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岱 舆 宗 教 哲 学 思 想 及 其 意 义 中 文 摘 要 王 岱 舆 是 中 国 回 族 穆 斯 林 的 著 名 学 者, 是 中 国 伊 斯 兰 哲 学 的 重 要 代 表 人 物, 是 中 国 伊 斯 兰 学 术 研 究 的 先 驱 者, 是 中 国 穆 斯 林 运 用 中 文 全 面



Similar documents
华 东 交 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任 务 书 研 究 生 姓 名 童 尚 兰 学 号 学 院 ( 系 )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学 院 专 业 古 代 文 学 专 业 方 向 明 清 文 学 论 文 题 目 中 国 古 典 文 学 中 蝴 蝶 意 象 的

Microsoft Word - 09王充人性論_確定版980317_.doc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文档 9


59-81

Microsoft Word doc

Microsoft Word - 08_76-93_¦ó³B¬O¡§Âk¡¨®a¡H.doc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期 整 本 愚 菴 小 集 在 四 庫 全 書 兩 閣 本 中 的 文 獻 存 佚, 不 僅 反 映 四 庫 全 書 的 版 本 差 異, 也 朗 現 潛 藏 在 清 代 官 方 修 書 歷 程 裡, 對 某 些 牽 動 政 治 敏 感 神 經 的 作 者 或 著 作

從詩歌的鑒賞談生命價值的建構

佛教与中国士大夫的人文精神

/ J J J J See HUAN Q Z.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A-錢穆宗教觀-171

02廖美玉.doc





Microsoft Word 李若鶯.doc

厦 门 大 学 学 位 论 文 原 创 性 声 明 兹 呈 交 的 学 位 论 文, 是 本 人 在 导 师 指 导 下 独 立 完 成 的 研 究 成 果 本 人 在 论 文 写 作 中 参 考 的 其 他 个 人 或 集 体 的 研 究 成 果, 均 在 文 中 以 明 确 方 式 标 明 本

Microsoft Word - 論文封面 修.doc

中國飲食色彩初探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朝陽人文社會學刊 第五卷第一期 壹 引言 陰陽五行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哲學思想 對於傳統文化有過廣泛 而持久的影響 1 從商周至近代 縱觀陰陽五行學說的發展歷程 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內涵 表現出不同的特色 關於陰陽五行 的起源 學術界有許多不同的理論與見解 至今仍是見仁見智 2 古 代正史當中 以 五


曹 文 轩 小 说 中 的 空 间 叙 事 研 究 A STUDY OF SPATIAL NARRATIVE IN CAO WEN XUAN S NOVELS By 陈 诗 蓉 TAN SIH YONG 本 论 文 乃 获 取 文 学 硕 士 学 位 ( 中 文 系 ) 的 部 分 条 件 A di

<4D F736F F D20342EB9F9ACFCA5C9BDD7A4E5A15DA4E5BB50ADF5A15E2E646F63>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學 大 獎 的 肯 定, 對 台 灣 這 塊 土 地 上 的 客 家 人 有 著 深 厚 的 情 感 張 氏 於

±i©uµY

<4D F736F F D20B4C2B6A7BEC7B3F8B2C4A451B4C12DA5D8BFFD2E646F63>

Abstract Yiwei( 易 緯 )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Yi ( 易 )study of Han dynasty. It had rich meanings and close relation with other parts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 ~ ~

68 ( ) 2006,,,,,,,,,, (narrative history),,, [1 ] (P ),,,,,,, [ 2 ] ( P ), ;,,,,,,,,,,,,,, (1917),, 30,,,, :,, ;,,,,, ( ) ( ), :,,,,,,,,,,

何繼文 232 詩代表因此分析黃詩的肌理特色也會從詩史的宏觀角度出發考察評價黃庭 堅對 詩法 演進所起的作用他主要從三方面探討黃庭堅詩的價值 一 薈萃宋詩 之長為宋詩之祖 二 以古人為師以質厚為本 三 運用 逆筆 本文即從 以上三方面展開討論闡述翁方綱評論黃庭堅詩的觀點剖析其背後的詩學理論依 據探討

156 ( ) [2] [ 3 ] [ 4 ] [5] [6] 1747 [ 7 ] ( ) [ 8 ] [2] 12 [3] [4] [5] [6] [7] [

西漢晚期以來,儒家思想對社會已有了深入的影響,當時不論士庶,普遍對孝悌之行抱有由衷的敬意。在此背景下,原本存在於大家庭的治家之法,在士人階層發生了深刻而微妙的變化。士人立身以禮、躬行實踐的結果,推動著家庭內的倫理關係趨向於嚴謹規矩。

55-83


《内外伤辨惑论》卷上 论阴证阳证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38 張 元 素 歸 經 引 經 理 論 研 究 本 文 以 張 元 素 著 述 為 主 要 材 料, 采 用 上 海 涵 芬 樓 景 印 元 杜 思 敬 濟 生 拔 粹 刊 本 4 ; 醫 學 啟 源 為 任 應 秋 點 校 本, 任 本 以 明 成 化 八 年 刊 本 為 底 本, 旁 校 上

1.第二卷第二期p1

*王心齋說得好:「天理者,」

<4D F736F F D D312DC2B2B4C2AB47A16DC5AAAED1B0F3B5AAB0DDA144A7B5B867A16EB2A4B1B4A277A548AED1A4A4BEC7A5CDB0DDC344ACB0A8D2>

untitled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清  华  大  学

2006 3,,,,,, :, : ( [1996 ]1998 :396) : ( [1998 ]1999 :274), :,,,,,,,,,,,,,,,,, ([1962 ]1993 : ),,( ),,,, concordiadiscors ( ) 2, 2,,,, ( ),,,,

兩岸青年人國際觀比較分析

symmetrical cutting patterns with various materials for visual designing; ii. This part combined costumes, bags and oilpaper umbrellas with the tradit

ISSN

7 Muslim Luther Martin Riexinger Nasserism Revitalized A Critical Reading of Hasan Hanafi s Projects The Islamic Left and Occidentalism

Microsoft Word - 第四組心得.doc


1-26

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背後的地方問題

¡È±m v

唐彪《讀書作文譜》述略

mode of puzzle-solving

untitled

人10 漢儒董仲舒的人性論試探.DOC

麻将竞赛规则 world.indd


标题

中國的科學與中國的公民:大陸研究在台灣的困境\\

第16卷 第2期 邯郸学院学报 年6月



:

從 聖 經 看 富 足 和 貧 窮 ( 二 ): 富 裕 和 仁 義 不 一 定 有 衝 突! 聖 經 裡 談 到 不 少 富 裕 的 義 人 Righteous Rich" 不 少 聖 經 的 經 文 談 到 神 如 何 用 財 富 賜 福 給 義 人 : 申 8:18 你 要 記 念 耶 和 華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48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後 卿 由三軍將佐取代 此後 中大夫 極可能回歸原本職司 由 於重要性已然不再 故而此後便不見 中大夫 記載於 左傳 及 國 語 關鍵詞 左傳 中大夫 里克 丕鄭 卿

致 谢 本 人 自 2008 年 6 月 从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毕 业 之 后, 于 2010 年 3 月 再 次 进 入 上 外, 非 常 有 幸 成 为 汉 语 国 际 教 育 专 业 的 研 究 生 回 顾 三 年 以 来 的 学 习 和 生 活, 顿 时 感 觉 这 段 时 间 也

4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人 對 災 異 說 牽 附 荒 誕, 甚 不 苟 同 ; 亦 不 當 漠 視 此 一 獨 特 之 現 象 否 則 對 於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之 論 述, 就 恐 有 誤 解, 甚 至 失 實 作 者 基 於 以 往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标题

163 β

ZHONG Chong A Study on the Map of Provincial Capital of Zhejiang Past and Present

马 大 华 人 文 学 与 文 化 学 刊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6 前 言 顾 城 曾 在 接 受 德 国 汉 学 家 顾 彬 及 张 穗 子 专 访 中, 将 其 诗 歌 创 作 分 为 四 个 时 期, 即 自 然 阶 段 文 化

: ( ),,,,, 1958,,, , 263, 231, ,,,,,,, 4, 51, 5, 46, 1950, :,, 839, 3711, ( ) ( ) 20 ( ),, 56, 2, 17, 2, 8, 1,,,,, :,,,, ;,,,,

188 一般論文 The Pursuit of Reality in Family Catastrophe and Crystal Boys Hung, San-Hui PhD Candidate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entral U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The Body Metaphors in The Travels of Lao Can Hsu Hui-Li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1-34

,,,,,,,,,,,,,,,,,,,,, 4,,, ;, 5,,,,,,,, :,,,, 6,,,,, :, 7 :, 8, : 9,,,,,, 10, 11,,,,,,,,, : 4 [] :,1963,240 5 [] :,1987,464 6 []:,1985,131 7 [] :,1980

跨越文藝復興女性畫像的格局—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Microsoft Word - 103袁光儀.doc

Microsoft Word - 愛、讀冊-吳美樺.doc

Microsoft Word - 2.v3n1.gjtm.docx

Transcription:

王 岱 舆 宗 教 哲 学 思 想 及 其 意 义 中 文 摘 要 王 岱 舆 是 中 国 回 族 穆 斯 林 的 著 名 学 者, 是 中 国 伊 斯 兰 哲 学 的 重 要 代 表 人 物, 是 中 国 伊 斯 兰 学 术 研 究 的 先 驱 者, 是 中 国 穆 斯 林 运 用 中 文 全 面 系 统 论 述 伊 斯 兰 教 义 和 哲 理, 并 刊 行 其 汉 文 译 著 的 第 一 人 他 与 刘 智 马 注 马 德 新 三 人, 被 公 认 为 明 清 时 期 最 负 盛 名 的 四 大 宗 教 译 著 家 经 由 他 开 始, 历 经 几 代 穆 斯 林 的 努 力, 创 立 了 独 具 特 色 的 中 国 伊 斯 兰 思 想 体 系 本 文 以 伊 斯 兰 哲 学 的 视 角, 分 别 从 真 主 的 本 体 与 属 性 真 主 与 宇 宙 万 有 与 人 前 定 与 自 由 二 天 三 世 思 想 及 人 的 认 识 能 力 和 行 为 五 个 方 面 对 王 岱 舆 的 哲 学 思 想 进 行 梳 理 和 分 析 王 岱 舆 认 为, 真 一 是 必 然 存 在 的 最 高 实 体, 是 原 有, 是 世 界 万 有 得 以 存 在 的 原 因, 是 绝 对 独 一 的 存 在 真 一 通 过 自 身 本 然 本 分 本 为 的 内 部 衍 化, 由 静 而 动 由 隐 而 显 由 一 而 多, 派 生 万 有 但 是 真 一 并 不 直 接 创 造 万 有, 而 是 由 作 为 其 余 光 代 理 的 数 一 ( 至 圣 ) 直 接 造 化 万 物 并 与 之 发 生 联 系 数 一 经 由 元 勋 代 理 代 书 的 内 部 变 化, 最 终 由 无 形 的 抽 象 的 精 神 实 体, 演 变 为 有 形 的 现 实 的 万 有 宇 宙 万 有 由 此 而 被 创 造 人 是 真 一 创 造 物 中 最 为 高 贵 的 被 造 物, 因 此 担 负 着 尽 终 返 始 复 命 归 真 的 使 命, 人 可 以 通 过 知 认 见 认 续 认 三 个 阶 段, 历 经 先 天 后 天 或 前 世 今 世 后 世 方 可 完 成 人 的 使 命 作 为 承 担 使 命 的 万 物 之 精 华 的 人 不 仅 体 现 了 真 一 在 先 天 的 绝 对 前 定, 而 且 拥 有 在 后 天 相 对 的 自 由 选 择, 并 对 其 选 择 负 有 责 任 的 权 利 王 岱 舆 的 哲 学 思 想, 一 方 面 吸 收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中 对 自 己 有 用 的 成 份, 丰 富 了 伊 斯 兰 哲 学 思 想 的 内 涵 ; 另 一 方 面, 又 以 伊 斯 兰 哲 学 思 想 丰 富 了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内 容, 并 且 补 充 其 在 一 些 方 面 存 在 的 不 足 同 时, 他 的 哲 学 思 想 对 当 今 世 界 中 阿 文 化 的 交 流 对 话 提 供 了 成 功 的 范 例, 为 文 明 对 话 提 供 了 成 功 的 历 史 借 鉴 关 键 词 : 王 岱 舆, 哲 学 思 想, 构 成 要 素, 概 念 体 系, 结 构 特 征, 理 论 意 义

Philosophy and its significance of wang dai yu Abstract Wang Dai-yu is the famous scholar of China muslim and the important representational person in China Islamic philosophy, and the trailblazer for learning Islam in China, who systemically elaborates the Islam doxy and philosophy in Chinese and publishes translation of books in Chinese firstly. With Liu Zhi, Ma Zhu and Ma De-xin, they has been considered the most four eminent translator in Ming and Qing. From this, a unique characteristic China Islam ideology was born due to the hard work by Muslin of generations. This essay tries to analyse and clarify the philosophy of Wang Dai-yu on the horizon of Islam philosophy, especially the noumenon and attribute of Allah, Allah and cosmic and human, predetermination and freedom, er-tian-san-shi mind, cognitive ability and action of human. Wang Dai-yu believes that zhen-yi is the necessity tiptop noumennon, the origin of our world and the absolutely unique being. Zhen-yi derives world through himself on a course from stillness to movement, from hideness to appearance, from one to much. But Allah does not derive world firsthand. In fact, shu-yi engenders world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Allah. In virtue of the immanent movement of yuan-xun dai-li dai-shu, shu-yi finally becomes the corporeal and tangible being from incorporeal and nonfigurative spirit. Cosmic is born through it. Man is the noblest creature, and takes on the mission of returning to one. To reach it, man must pass three phases of zhi-ren jian-ren xu-ren, and go through congenital acquired or previous life present afterlife So man not only reflects the absolutely predetermination of Allah, but also expresses the right of free choice of human self and the duty for choice. On the one hand, the philosophy of Wang Dai-yu riches the Islam philosophy by absorbing the useful part from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other hand, he enriches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Islam philosophy. Moreover, his philosophy offers a successful example for contemporary intercourse between China and Arabia, and the dialogue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Kay words:wang dai yu, Philosophy, Elements, Concept System,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2

目 录 中 文 摘 要... 英 文 摘 要... 2 第 一 章 绪 论... 5. 选 题 的 目 的 和 意 义... 5.2 国 内 外 研 究 现 状... 5.3 研 究 重 点 与 难 点... 6.4 对 中 国 伊 斯 兰 哲 学 范 畴 的 界 定... 6 第 二 章 王 岱 舆 所 处 的 时 代 背 景 及 其 生 平... 7 2. 时 代 背 景... 7 2.2 王 岱 舆 的 生 平... 第 三 章 王 岱 舆 思 想 的 渊 源... 4 3. 渊 源 之 一 : 伊 斯 兰 教... 4 3.2 渊 源 之 二 : 儒 家 文 化... 7 3.3 渊 源 之 三 : 释 道 和 基 督 教 思 想... 8 第 四 章 王 岱 舆 的 哲 学 思 想... 20 4. 王 岱 舆 哲 学 思 想 的 结 构 特 征... 20 4.2 哲 学 思 想 的 构 成 要 素... 22 4.2. 真 主 的 本 质 与 属 性... 22 4.2.2 真 主 与 宇 宙 万 有 与 人... 24 4.2.3 前 定 与 自 由... 28 4.2.4 二 天 三 世 思 想... 30 3

4.2.5 人 的 认 识 能 力 和 行 为... 33 4.3 独 特 的 哲 学 概 念 体 系... 36 第 五 章 王 岱 舆 哲 学 思 想 的 价 值... 39 5. 王 岱 舆 哲 学 思 想 的 历 史 价 值... 39 5.2 王 岱 舆 哲 学 思 想 的 当 代 价 值... 42 参 考 书 目... 44 附 录 一 在 校 期 间 的 各 项 成 果... 47 致 谢... 49 4

. 选 题 的 目 的 和 意 义 第 一 章 绪 论 王 岱 舆 是 中 国 伊 斯 兰 学 术 研 究 的 先 驱 者, 是 中 国 穆 斯 林 学 者 中 运 用 中 文 全 面 系 统 论 述 伊 斯 兰 教 义 和 哲 理 并 刊 行 其 汉 文 译 著 的 第 一 人 他 与 刘 智 马 注 马 德 新 三 人, 被 公 认 为 明 清 时 期 回 族 中 最 负 盛 名 的 四 大 宗 教 译 著 家 又 因 他 能 发 人 之 所 未 发, 言 人 之 所 未 言, 而 被 推 为 四 人 之 首 经 由 他 开 始, 历 经 了 几 代 穆 斯 林 的 努 力, 最 终 形 成 了 中 国 伊 斯 兰 的 哲 学 体 系 王 岱 舆 知 识 渊 博, 是 当 时 有 名 的 学 通 四 教 ( 儒 释 道 伊 ) 的 学 者 他 在 伊 斯 兰 教 与 佛 教 道 教 对 话 的 过 程 中, 运 用 儒 家 学 说, 特 别 是 宋 明 理 学 来 阐 释 伊 斯 兰 思 想, 形 成 了 自 己 独 特 的 概 念 体 系, 创 造 性 的 提 出 了 一 系 列 的 中 国 伊 斯 兰 哲 学 范 畴, 如 真 一 体 一 数 一 等 其 后 的 穆 斯 林 学 者, 正 是 在 对 这 些 哲 学 范 畴 的 补 充 发 展 诠 释 的 过 程 中, 形 成 了 各 自 独 特 的 学 术 体 系, 创 立 了 独 具 特 色 的 中 国 伊 斯 兰 哲 学 体 系 王 岱 舆 开 启 了 中 国 伊 斯 兰 哲 学 的 开 端, 而 且 开 创 了 伊 斯 兰 教 与 其 它 宗 教 文 化 对 话 的 形 式 他 的 思 想, 不 仅 有 别 于 中 国 的 传 统 思 想, 而 且 也 与 伊 斯 兰 的 原 有 思 想 相 区 别, 他 的 思 想 在 中 华 思 想 的 宝 库 中 应 具 有 一 席 之 地 但 是, 目 前 学 术 界 对 于 他 的 研 究 还 不 充 分, 虽 已 有 一 些 论 文 或 者 专 著 问 世, 但 就 其 哲 学 思 想 的 概 念 体 系 结 构 特 征 在 中 国 伊 斯 兰 哲 学 体 系 中 的 地 位 等 方 面 的 研 究 还 不 够 因 此, 从 概 念 体 系 全 书 结 构 特 征 及 在 中 国 伊 斯 兰 哲 学 体 系 中 来 把 握 其 哲 学 思 想 的 意 义 还 是 十 分 有 必 要 的.2 国 内 外 研 究 现 状 本 选 题 目 前 在 学 术 界 的 研 究 不 少, 但 是 系 统 深 入 研 究 的 并 不 多 见 从 980~2007 年, 学 术 界 发 表 的 相 关 论 著 如 下 : ⒈ 以 王 岱 舆 为 研 究 对 象 的, 论 文 共 涉 及 3 篇, 主 要 从 6 个 方 面 进 行 的 研 究 :⑴ 涉 及 其 生 平 的 篇, 白 寿 彝, 王 岱 舆 传, 中 国 穆 斯 林,982. ⑵ 从 宇 宙 观 本 体 论 认 识 论 等 视 角 研 究 其 哲 学 思 想 的 共 有 7 篇 如 金 宜 久 在 王 岱 舆 著 作 的 思 想 结 构 ( 回 族 研 究,2002.4) 一 文 中 不 仅 对 王 岱 舆 的 著 作 做 了 考 证, 而 且 指 出 他 是 以 三 一 思 想 为 纲, 以 二 天 三 世 思 想 为 模 式 的 ⑶ 研 究 其 宗 教 伦 理 思 想 的 共 有 6 篇, 如 罗 万 寿 的 试 析 王 岱 舆 的 宗 教 伦 理 思 想 ( 西 北 民 族 研 究,986.0) 一 文 认 为 王 岱 舆 的 宗 教 伦 理 思 想 是 前 定 与 自 由 的 善 恶 起 源 论, 善 恶 与 真 主 的 赏 罚 是 紧 密 相 连 的, 同 时 还 论 述 了 顺 主 忠 君 孝 亲 的 伦 理 纲 常 和 正 心 克 己 习 学 的 道 德 修 养 论 ⑷ 有 6 篇 论 文 研 究 了 他 的 思 想 与 儒 释 的 关 系 如 金 贵 在 认 同 借 鉴 与 批 评 试 论 王 岱 舆 对 儒 家 文 化 的 态 度 ( 西 北 第 二 民 族 学 院 学 报,2007.2) 一 文 中 指 出, 王 岱 舆 对 儒 家 思 想 不 仅 有 认 同 借 用, 还 有 批 判 ⑸ 有 3 篇 论 文 专 门 研 究 了 他 的 著 作, 如 李 山 牧 在 清 真 大 学 认 识 方 法 浅 析 ( 中 国 穆 斯 林,990.4) 中, 分 析 了 真 一 数 一 体 一 以 及 它 们 分 别 涵 盖 的 本 然 本 分 本 为 元 勋 代 理 代 书 以 及 知 认 见 认 续 认, 认 为 该 书 作 为 教 义 学 论 著, 在 现 今 依 然 有 重 要 的 意 义 ⑹ 其 它 方 面 的 研 究 共 有 8 篇 论 文, 如 沙 宗 平 在 正 教 正 学 从 正 教 真 诠 看 王 岱 舆 的 教 道 观 ( 回 族 研 究,2004.) 中 指 出 王 岱 舆 以 伊 斯 兰 教 为 正 教 5

的 指 导 思 想 相 关 的 专 著 共 有 3 部 : 孙 振 玉, 王 岱 舆 及 其 伊 斯 兰 思 想 研 究, 兰 州 大 学 出 版 社, 2000 年 ; 孙 振 玉, 王 岱 舆 刘 智 评 传, 南 京 大 学 出 版 社,2006 年 ; 刘 一 虹, 回 儒 对 话 天 方 之 经 与 孔 孟 之 道, 宗 教 文 化 出 版 社,2006 年 ⒉ 对 汉 文 译 著 及 其 他 代 表 人 物 的 研 究, 包 括 从 文 明 对 话 的 角 度 进 行 的 探 讨, 共 有 专 著 五 部, 论 文 27 篇 专 著 : 金 宜 久, 中 国 伊 斯 兰 探 迷 刘 智 研 究, 东 方 出 版 社,999 年 孙 振 玉, 马 德 新 及 其 伊 斯 兰 思 想 研 究, 兰 州 大 学 出 版 社,2000 年 梁 向 明, 刘 智 及 其 伊 斯 兰 思 想 研 究, 兰 州 大 学 出 版 社,2004 年 杨 桂 萍, 马 德 新 思 想 研 究, 宗 教 文 化 出 版 社,2004 年 马 明 良, 伊 斯 兰 文 明 与 中 华 文 明 的 交 往 历 程 和 前 景,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出 版 社,2006 年 论 文 方 面, 涉 及 汉 文 译 著 的 研 究 共 有 80 篇, 涉 及 其 他 人 物 的 研 究, 共 有 论 文 47 篇, 大 多 集 中 在 对 刘 智 马 德 新 马 注 和 金 天 柱 等 人 的 研 究, 特 别 是 对 刘 智 的 研 究 如 : 沙 宗 平 : 大 化 循 环, 尽 终 返 始 清 初 回 族 思 想 家 刘 智 哲 学 观 初 探, 回 族 研 究,2002.2.3 研 究 重 点 与 难 点 ⒈ 研 究 难 点 : 本 文 的 研 究 难 点 主 要 在 明 末 清 初 完 成 的 汉 文 伊 斯 兰 著 述, 至 今 也 没 有 引 起 全 面 广 泛 的 关 注, 汉 族 学 者 的 研 究 主 要 是 从 改 革 开 放 以 后, 以 至 于 我 们 必 须 从 头 开 始, 缺 乏 可 供 参 考 的 观 点 方 法 等 参 照 ⒉ 研 究 重 点 : 本 文 的 研 究 重 心 主 要 放 在 :) 全 面 把 握 王 岱 舆 哲 学 思 想 本 身 的 独 特 结 构 以 及 自 身 的 独 特 的 概 念 体 系 ;2) 进 一 步 了 解 从 王 岱 舆 到 马 复 初 中 国 伊 斯 兰 哲 学 体 系 的 承 继 和 变 化 ;3) 深 入 挖 掘 王 岱 舆 哲 学 思 想 的 历 史 意 义 和 其 在 构 建 和 谐 社 会 中 的 现 实 意 义.4 对 中 国 伊 斯 兰 哲 学 范 畴 的 界 定 伊 斯 兰 哲 学 : 从 哲 学 的 角 度 去 讨 论 伊 斯 兰 教 所 涉 及 的 种 种 问 题, 而 形 成 的 一 套 系 统 的 哲 学 理 论 广 义 的 伊 斯 兰 哲 学 包 括 思 辨 教 义 学 ( 凯 拉 姆 ) 苏 菲 主 义 ( 塔 萨 乌 夫 ) 经 院 哲 学 ( 菲 拉 骚 非 ) 等 ; 狭 义 的 伊 斯 兰 哲 学 是 专 指 新 柏 拉 图 主 义 新 亚 里 士 多 德 主 义 传 入 伊 斯 兰 教 思 想 界 以 后 形 成 的, 以 伊 本 西 那 和 伊 本 鲁 世 德 为 代 表 人 物 的 经 院 哲 学 本 文 所 涉 及 的 伊 斯 兰 哲 学, 是 就 广 义 而 言 的 它 所 涉 及 的 命 题 不 仅 包 括 关 于 世 界 的 起 源 和 归 宿 问 题, 以 及 人 的 起 源 安 拉 与 世 界 人 的 关 系 人 的 命 定 与 意 志 自 由 人 的 能 力 与 行 为 的 关 系 和 古 兰 经 的 天 启 性 等, 而 且 包 括 辨 析 造 物 主 与 被 造 物 理 性 与 启 示 知 识 与 信 仰 人 与 现 实 世 界 等 之 间 的 关 系 需 要 强 调 的 是, 伊 斯 兰 哲 学 并 不 是 统 一 的, 有 众 多 不 同 的 派 别 中 国 伊 斯 兰 哲 学 是 伊 斯 兰 哲 学 与 中 国 传 统 的 儒 释 道 思 想 结 合 的 产 物 明 清 以 来, 以 王 岱 舆 为 代 表 的 中 国 穆 斯 林 学 者, 吸 收 中 国 儒 家 等 思 想 的 观 念 和 术 语, 用 汉 语 言 文 字 来 阐 发 伊 斯 兰 教 的 教 义 学 思 想, 中 经 伍 尊 契 马 注 刘 智 马 复 初 等 穆 斯 林 学 者 的 努 力, 最 终 形 成 了 中 国 伊 斯 兰 哲 学 因 此 可 以 说 中 国 伊 斯 兰 哲 学 既 是 伊 斯 兰 哲 学 的 重 要 分 支, 又 是 中 国 哲 学 的 重 要 的 组 成 部 分 伊 斯 兰 与 儒 释 道 思 想 在 中 国 伊 斯 兰 哲 学 著 述 中 的 调 和 是 中 国 伊 斯 兰 哲 学 的 最 大 特 点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所 伊 斯 兰 教 研 究 室 : 伊 斯 兰 教 文 化 面 面 观, 济 南 : 齐 鲁 书 社,2003 年, 第 99 页 6

2. 时 代 背 景 第 二 章 王 岱 舆 所 处 的 时 代 背 景 及 其 生 平 6 世 纪 末 到 7 世 纪 中 叶, 伊 斯 兰 教 走 上 了 系 统 化 理 论 化 经 学 化, 并 力 求 与 中 国 传 统 社 会 相 适 应 的 道 路, 这 一 道 路 被 称 之 为 以 儒 诠 经 从 事 这 一 学 术 研 究 活 动 主 要 是 兼 具 中 华 文 明 与 伊 斯 兰 文 明 双 重 文 化 基 因 的 中 国 穆 斯 林 学 者 他 们 对 伊 斯 兰 文 明 和 中 华 文 明 都 有 较 为 深 刻 的 理 解 和 深 入 的 研 究, 因 此 在 历 史 的 关 键 时 刻 也 就 担 负 起 了 重 要 的 历 史 使 命 伊 斯 兰 教 的 本 土 化, 即 将 伊 斯 兰 文 明 与 中 华 文 明 有 机 整 合, 并 最 终 形 成 独 具 特 色 的 中 国 伊 斯 兰 教 的 教 义 理 论 及 实 践 但 是, 为 什 么 伊 斯 兰 教 在 传 入 中 国 后 历 经 了 千 百 年 才 出 现 试 图 沟 通 中 华 文 明 和 伊 斯 兰 文 2 明 的 以 儒 诠 经 活 动? 伊 斯 兰 教 自 唐 传 入 中 国 后, 到 明 末 已 经 有 近 千 年 的 时 间, 其 间 不 乏 信 仰 伊 斯 兰 教 的 群 体 穆 斯 林 异 常 活 跃 大 为 张 显 的 时 期 3, 而 唯 独 在 明 末 清 出 现 了 这 样 一 次 学 术 化 理 论 化 的 中 国 伊 斯 兰 思 想 建 设, 其 中 必 定 蕴 含 着 深 厚 的 历 史 原 因 和 现 实 原 因 : 第 一, 基 督 教 传 教 士 汉 文 译 著 活 动 对 伊 斯 兰 教 以 儒 诠 经 活 动 产 生 了 一 定 的 刺 激 和 推 动 作 用 明 朝 末 年 (583 年 ), 耶 稣 会 传 教 士 罗 明 坚 通 过 贿 赂 广 东 地 方 官 员 而 进 入 中 国 内 地 传 教, 开 启 了 基 督 教 第 二 次 向 中 国 传 教 的 大 门 传 教 士 罗 明 坚 利 玛 窦 等 人 因 地 制 宜, 以 儒 家 思 想 论 证 基 督 教 义, 著 译 了 不 少 宣 传 天 主 教 的 汉 文 著 作, 4 对 中 国 文 化 界 产 生 了 广 泛 5 而 深 远 的 影 响, 吸 引 了 为 数 不 少 的 士 大 夫 和 中 国 民 众 信 奉 天 主 教 据 统 计, 仅 利 玛 窦 在 北 京 和 华 南 所 招 收 的 教 徒 到 60 年 已 达 2500 6 多 名 到 650 年 ( 顺 治 七 年 ), 全 国 仅 耶 稣 会 信 徒 就 达 十 五 万 人 左 右, 从 而 第 一 次 在 中 国 形 成 了 涵 盖 上 流 社 会 的 宗 主 官 吏 和 下 流 社 会 的 商 贾 摊 贩 农 夫 手 工 业 者 的 教 民 阶 层 7 南 京 是 明 王 朝 的 陪 都, 江 南 地 区 经 济 文 化 的 中 心 599 年, 耶 稣 会 传 教 士 利 玛 窦 曾 先 后 两 次 逗 留 于 此 600 年 他 北 上 后, 又 有 传 教 士 郭 居 静 罗 如 望 王 丰 肃 等 人 在 此 传 教 66 年 的 教 难 也 在 此 地 发 生, 可 知 南 京 是 当 时 天 主 教 的 重 要 传 教 地 之 一, 也 是 天 主 教 汉 文 著 述 影 响 的 中 心 地 区 之 一, 无 独 有 偶, 南 京 还 是 早 期 伊 斯 兰 教 以 儒 诠 经 活 动 的 中 心 地 区 而 相 对 产 生 较 晚 的 以 儒 诠 经 则 或 多 或 少 的 受 到 了 天 主 教 汉 文 著 述 的 影 响 对 于 天 主 教 汉 文 著 述 对 伊 斯 兰 教 以 儒 诠 经 的 影 响, 儒 是 指 以 儒 家 文 化 为 核 心 的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其 中 也 包 括 释 道 经 是 指 伊 斯 兰 教 的 经 典, 引 申 为 伊 斯 兰 文 明 的 思 想 体 系 一 般 来 说, 在 伊 斯 兰 教 中 称 之 为 经 的 只 有 古 兰 经 和 圣 训, 但 中 国 穆 斯 林 将 阿 拉 伯 文 波 斯 文 书 写 的 都 称 为 经 2 目 前 学 术 界 大 多 赞 同 陈 垣 先 生 在 西 域 回 回 入 华 考 中 提 出 的 公 元 65 年 即 唐 永 徽 二 年 是 伊 斯 兰 教 传 入 中 国 的 时 间 标 志, 本 文 且 以 公 元 65 年 作 为 伊 斯 兰 教 传 入 中 国 的 时 间, 至 明 末 清 初, 以 以 儒 诠 经 的 第 一 位 代 表 人 物 王 岱 舆 的 第 一 部 著 作 刊 行 问 世 即 642 年 为 其 兴 起 的 标 志, 期 间 共 计 99 年 3 历 史 上, 伊 斯 兰 教 在 唐 宋 时 期 由 于 来 华 商 人 活 跃 的 原 因 而 在 商 埠 城 市 非 常 活 跃 ; 而 在 元 朝, 由 于 元 政 府 将 穆 斯 林 作 为 主 要 依 靠 的 执 政 力 量, 穆 斯 林 社 会 地 位 大 大 提 高, 因 此 使 伊 斯 兰 教 在 元 朝 也 大 为 彰 显 4 如 利 玛 窦 著 译 的 天 主 实 义 畸 人 十 篇 辩 学 遗 牍 等 5 方 豪 在 中 国 天 主 教 史 人 物 传 ( 北 京 : 中 华 书 局,988 年 ) 中 记 录 的 中 国 士 大 夫 天 主 教 徒 中, 有 27 人 属 于 明 末 人 士,4 人 属 于 由 明 入 清 人 士 但 从 主 要 受 教 育 和 接 受 天 主 教 的 时 间 来 看, 也 应 属 于 明 代 人 另 外 同 属 于 这 两 个 阶 段 的 至 少 还 有 2 人 不 见 方 豪 的 记 载, 共 计 43 人 这 些 仅 仅 是 在 历 史 上 有 明 确 记 载 的 这 其 中 徐 光 启 李 之 藻 杨 廷 筠 三 人 被 称 为 天 主 教 的 三 大 支 柱 有 关 此 方 面 的 论 述 可 参 见 : 徐 海 松 清 初 士 人 与 西 学, 北 京 : 东 方 出 版 社,2000 年 张 国 刚 从 中 西 初 识 到 礼 仪 之 争 明 清 传 教 士 与 中 西 文 化 交 流, 北 京 : 人 民 出 版 社,2003 年 黄 一 农 : 忠 孝 牌 与 十 字 架, 载 新 史 学, 第 8 卷 第 三 期, 第 43~92; 天 主 教 徒 孙 元 论, 载 史 语 所 集 刊 第 67 本 第 4 分 册, 第 950 页 钟 鸣 旦 晚 明 基 督 徒 的 经 学 研 究, 中 华 文 史 论 丛, 第 67 辑, 上 海 : 古 籍 出 版 社,2000 年, 第 42 页 6 顾 长 生 : 传 教 士 与 近 代 中 国, 上 海 :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2004 年, 第 6~7 页 7 顾 卫 民 : 基 督 教 与 中 国 近 代 社 会, 上 海 :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998 年, 第 59~76 页 7

目 前 学 术 界 存 在 两 种 看 法 : 一 则 认 为 天 主 教 汉 文 著 述 刺 激 了 以 儒 诠 经 活 动, 指 出 在 我 国, 儒 释 道 著 述 历 来 甚 丰, 明 清 之 际, 连 基 督 教 的 汉 文 译 著, 经 外 国 传 教 士 之 手 也 刊 行 数 百 种, 这 对 我 国 江 南 地 区 的 穆 斯 林 知 识 分 子 的 著 述 活 动 无 疑 是 一 种 借 鉴 和 推 动 一 则 认 为 伊 斯 兰 教 以 儒 诠 经 则 是 天 主 教 汉 文 著 述 刺 激 的 直 接 产 物, 指 出 从 王 岱 舆 大 量 袭 用 利 玛 窦, 刘 智 读 西 书 数 十 种, 熟 悉 圣 经, 这 一 事 实 看, 本 人 认 为 伊 斯 兰 教 汉 文 著 述 是 天 主 教 汉 文 著 述 刺 激 的 直 接 产 物 2 初 看 起 来, 似 乎 两 者 的 观 点 不 同, 但 深 入 研 究, 二 者 的 确 表 明 了 相 同 的 理 论 : 即 基 督 教 汉 文 著 述 对 伊 斯 兰 教 以 儒 诠 经 活 动 的 刺 激 作 用 笔 者 也 基 本 上 同 意 这 一 意 见, 认 为 王 岱 舆 在 广 泛 涉 猎 各 家 著 作 时, 不 可 能 将 当 时 对 中 国 文 化 界 有 重 要 影 响 的 天 主 教 汉 文 译 著 遗 漏, 天 主 教 思 想 在 他 的 著 作 中 也 有 所 表 现 同 时, 天 主 教 传 教 士 利 玛 窦 的 一 些 理 论 如 他 认 为 中 国 人 对 于 有 新 内 容 的 书 籍 十 分 好 奇, 又 因 为 象 形 的 中 国 文 字, 在 中 国 人 心 目 中 有 一 种 特 殊 的 力 量 及 庄 重 的 表 达 方 式 在 中 国 印 在 书 上 的 东 西 都 被 认 为 是 真 理 关 于 基 督 教 义, 中 国 人 比 较 相 信 书 本, 只 是 口 头 讨 论 是 不 够 的 3 以 及 其 著 作 所 产 生 的 巨 大 影 响, 都 不 可 能 不 对 王 岱 舆 产 生 一 定 的 冲 击, 促 使 其 将 与 他 人 辩 异 成 书 于 正 教 真 诠 四 十 篇 第 二, 史 无 前 例 的 郑 和 七 下 西 洋 带 回 了 大 量 的 经 籍 为 以 儒 诠 经 活 动 创 造 了 条 件 自 唐 中 期 以 来, 伴 随 着 大 批 穆 斯 林 商 人 军 士 学 者 入 华 的 还 有 不 少 的 典 籍, 这 其 中 不 仅 有 经 训, 而 且 还 有 大 量 的 经 注 等 穆 斯 林 学 者 的 著 作 至 明 代, 随 着 回 回 郑 和 代 表 明 朝 中 央 政 府 七 下 西 洋, 大 量 伊 斯 兰 教 典 籍 流 入 中 国 在 郑 和 七 下 西 洋 的 船 队 中, 有 大 量 穆 斯 林 船 员, 有 的 还 是 宗 教 教 职 人 员, 他 们 是 : 费 信, 回 族, 出 身 于 穆 斯 林 世 家, 通 晓 阿 拉 伯 文, 曾 先 后 四 次 随 郑 和 下 西 洋, 任 通 事 一 职, 并 将 自 己 在 各 地 的 见 闻 编 成 星 槎 胜 览 一 书 ; 马 欢, 回 族, 因 才 干 优 卓, 通 晓 阿 拉 伯 文, 以 通 译 番 书 的 身 份, 曾 先 后 参 加 了 第 四 六 七 三 次 远 航, 并 将 三 次 远 航 在 各 国 的 见 闻 汇 编 成 集, 名 为 瀛 涯 胜 览 ; 郭 崇 礼, 回 族, 与 马 欢 一 样, 因 懂 得 阿 拉 伯 语, 被 选 为 通 译 番 书, 三 次 随 郑 和 船 队 出 使 ; 哈 三, 西 安 人, 回 族, 西 安 市 大 洋 清 真 寺 掌 教, 郑 和 在 第 四 次 下 西 洋 时, 请 他 当 翻 译, 以 备 顾 问, 因 他 是 宗 教 教 职 人 员, 因 此 不 仅 可 以 满 足 郑 和 及 船 上 穆 斯 林 船 员 的 宗 教 需 要, 而 且 对 发 展 伊 斯 兰 教 国 家 和 地 区 的 友 谊 也 起 着 重 要 的 作 用 ; 沙 班, 原 籍 外 国 人, 曾 参 与 第 七 次 远 航, 据 林 松 先 生 考 证, 其 为 穆 斯 林 ; 浦 日 和, 回 族, 宋 代 蒲 寿 庚 后 裔, 参 与 第 五 次 远 航 ; 陈 金 和, 伊 斯 兰 教 长 老, 随 郑 和 第 五 次 远 航, 到 印 尼 留 居 除 此 之 外, 郑 和 船 队 中, 还 有 大 量 无 姓 名 可 考 的 穆 斯 林 担 任 其 它 事 务 4 郑 和 下 西 洋 的 过 程 中, 曾 到 过 忽 鲁 谟 斯 ( 今 伊 朗 霍 尔 木 兹 海 峡 格 什 姆 岛 ) 祖 法 尔 ( 今 阿 曼 佐 法 尔 ) 阿 丹 ( 今 也 门 民 主 人 民 共 和 国 的 亚 丁 ) 天 方 ( 今 沙 特 阿 拉 伯 麦 加 ) 等 伊 斯 兰 教 国 家, 特 别 是 伊 斯 兰 圣 城 麦 加 第 七 次 下 西 洋 时, 郑 和 派 马 欢 等 人 去 天 方 朝 觐, 他 们 在 完 成 朝 觐 功 课 的 同 时, 绘 制 了 克 尔 白 图 带 回 国 后 上 奏 朝 廷, 这 一 重 要 的 伊 斯 兰 文 化 活 动, 对 中 国 伊 斯 兰 文 化 影 响 重 大 而 深 远 可 以 肯 定 的 说, 郑 和 及 其 随 行 马 欢 哈 三 等 在 30 年 的 出 访 活 动 中 从 伊 斯 兰 教 国 家 带 回 不 少 伊 斯 兰 教 典 籍 经 书, 为 后 人 胡 登 州 王 岱 舆 马 注 刘 智 等 人 的 汉 文 译 著 活 动 提 高 了 蓝 本 5 第 三, 王 守 仁 心 学 对 宋 明 理 学 中 程 朱 道 学 的 解 构, 客 观 上 起 到 了 解 放 思 想 的 作 用, 从 而 为 以 儒 诠 经 活 动 的 产 生 奠 定 了 良 好 的 社 会 基 础 自 朱 熹 确 立 道 学 以 来, 金 宜 久 : 伊 斯 兰 教 史, 南 京 : 江 苏 人 民 出 版 社,2006 年, 第 443 页 ; 杨 怀 中 余 振 贵 : 伊 斯 兰 教 与 中 国 文 化, 银 川 : 宁 夏 人 民 出 版 社,995 年, 第 385 页 2 问 永 宁 : 三 百 年 前 的 一 桩 学 术 公 案 试 论 正 教 真 诠 对 天 主 实 义 的 袭 用, 载 兰 州 大 学 宗 教 对 话 与 和 谐 社 会 学 术 研 讨 会 论 文 集,2007 年 6 月, 第 244 页 3 利 玛 窦 : 利 玛 窦 全 集 ( 四 卷 ), 台 湾 : 光 启 出 版 社,986 年, 第 一 册, 第 39 页 第 220 页 ; 第 二 册, 第 53 页 4 姜 歆 : 郑 和 船 队 中 的 穆 斯 林, 中 国 穆 斯 林,2005 年 第 3 期, 第 8~9 页 5 王 子 华 : 郑 和 对 中 国 伊 斯 兰 文 化 的 贡 献, 回 族 研 究,2003 年 第 期, 第 94~95 页 8

宋 元 明 历 代 统 治 者 都 将 程 朱 道 学 作 为 统 治 思 想, 从 而 使 思 想 界 如 一 潭 死 水, 毫 无 起 色 但 到 明 中 叶, 由 王 守 仁 所 掀 起 的 心 学 思 想 不 仅 对 程 朱 道 学 提 出 了 批 判, 而 且 起 到 了 解 放 思 想 的 作 用, 使 以 儒 诠 经 的 产 生 在 思 想 领 域 成 为 可 能 以 上 几 方 面 的 原 因, 仅 仅 是 以 儒 诠 经 活 动 之 所 以 产 生 的 外 部 条 件, 更 重 要 的 是 其 内 部 因 素 : 即 穆 斯 林 学 者 身 上 的 什 么 因 素 促 使 了 以 儒 诠 经 的 产 生, 即 其 产 生 的 可 能 性 : 第 一, 经 堂 教 育 的 兴 起 及 迅 速 在 全 国 范 围 内 的 展 开 是 以 儒 诠 经 活 动 得 以 产 生 的 必 要 条 件 经 堂 教 育 未 兴 起 之 前, 以 阿 拉 伯 语 为 主 要 宗 教 语 言 伊 斯 兰 教 在 中 国 的 教 职 人 员 还 只 是 凭 借 着 父 子 之 间 的 家 传 心 授 世 代 相 承, 随 着 回 族 共 同 体 的 形 成, 回 族 人 口 的 增 长, 回 族 群 众 对 宗 教 职 业 者 的 需 求 量 大 增, 加 之 当 时 从 境 外 引 进 宗 教 人 员 十 分 困 难, 宗 教 人 才 的 缺 乏 成 为 极 待 解 决 的 问 题 同 时, 广 大 的 回 族 穆 斯 林 群 众 已 经 普 遍 通 用 汉 语, 传 习 儒 家 经 典 阿 拉 伯 语 波 斯 语 的 母 语 地 位 已 经 被 汉 语 取 代, 以 至 出 现 了 吾 教 之 流 于 中 国 者, 远 处 东 极, 汉 文 匮 乏, 学 人 寥 落, 即 传 译 之 不 明, 复 阐 扬 之 无 自 的 境 况, 为 改 变 这 种 状 况, 陕 西 咸 阳 渭 城 人 胡 登 州 目 睹 中 国 回 教 之 不 振, 随 立 志 兴 学 经 堂 教 育 兴 起, 并 在 全 国 范 围 内 迅 速 的 展 开 经 堂 教 育 的 兴 起, 不 仅 解 决 了 宗 教 人 才 缺 乏 的 问 题, 而 且 使 伊 斯 兰 教 在 中 国 的 传 承 脱 离 了 仅 仅 依 靠 口 传 心 授 的 父 承 子 继 的 方 式 同 时, 也 使 掌 握 阿 拉 伯 语 波 斯 语 的 人 群 在 回 族 穆 斯 林 中 大 大 的 增 加 这 为 以 儒 诠 经 的 产 生 提 供 了 大 量 的 既 熟 悉 伊 斯 兰 教 思 想, 又 精 通 掌 握 阿 拉 伯 语 波 斯 语 并 能 熟 练 运 用 此 两 种 语 言 的 群 体, 使 诠 经 成 为 可 能 此 外, 经 堂 教 育 的 过 程, 实 际 上 是 一 种 以 汉 文 解 释 经 典 的 过 程 正 是 经 师 们 的 此 种 行 为, 为 以 后 从 事 以 儒 诠 经 活 动 的 众 多 学 者 树 立 榜 样 从 事 以 儒 诠 经 活 动 的 穆 斯 林 学 者 中, 大 多 都 有 经 堂 教 育 的 背 景 如 被 称 为 开 以 儒 诠 经 先 河 的 王 岱 舆 即 是 胡 登 州 的 四 传 弟 子 马 君 实 之 弟 子 刘 智 之 父 刘 三 杰 是 当 时 南 京 的 著 名 经 师 马 复 初 是 云 南 经 堂 教 育 中 的 著 名 经 师 之 一 第 二, 使 用 汉 语, 深 入 学 习 了 解 并 具 备 汉 文 化 素 养 是 以 儒 诠 经 活 动 得 以 展 开 的 重 要 条 件 一 般 认 为, 明 代 是 回 回 民 族 最 终 形 成 的 历 史 时 期 2 作 为 形 成 重 要 标 志 之 一 的 是 : 这 一 时 期 的 回 回 人 除 在 宗 教 领 域 和 少 数 日 常 生 活 领 域 保 留 了 阿 拉 伯 语 波 斯 语 等 外 来 语 及 其 译 音 外, 在 多 数 的 场 合, 已 将 汉 语 作 为 其 主 要 的 交 际 工 具, 也 可 以 说, 汉 语 已 经 取 代 原 有 的 外 来 语 而 成 为 其 母 语 了 夏 衍 在 感 旧 记 闻 中 记 载 : 嘉 靖 丙 申 年 (536 年 ), 余 方 弱 冠 当 时 见 闻 寡 昧, 不 识 赛 典 赤 何 义, 妄 以 意 度, 番 地 番 语, 难 于 史 册 稽 也 3 此 时 的 阿 拉 伯 语 和 波 斯 语 已 经 被 称 为 番 语, 说 明 他 们 已 普 遍 接 受 并 使 用 汉 语 汉 语 在 穆 斯 林 中 的 通 行, 使 用 汉 语 写 作 成 为 可 能, 也 使 汉 语 著 作 在 穆 斯 林 群 众 中 的 流 行 成 为 可 能 自 回 回 先 民 入 华 以 来, 就 已 经 开 始 自 觉 或 不 自 觉 的 接 受 汉 文 化, 从 而 在 儒 学 方 面 颇 有 成 就 明 代 陆 容 在 菽 园 杂 记 中 记 有 一 首 在 回 族 知 识 界 中 广 为 流 传 的 诗 佛 言 佛 子 在 西 空, 道 说 蓬 莱 在 东 海 ; 唯 有 孔 门 真 实 事, 眼 前 无 日 不 春 风 可 知 回 回 学 者 虽 然 文 化 倾 向 不 同, 但 对 儒 家 注 重 实 际 的 思 想, 却 深 表 赞 同 除 了 这 种 传 统 外, 许 多 回 族 译 著 家 早 先 都 专 门 研 读 儒 家 的 六 经 孔 孟 百 家 诸 子, 所 以 知 识 领 域 都 较 为 开 阔, 从 而 使 以 儒 成 为 可 能 4 第 三, 出 于 阐 正 教 于 中 华 的 历 史 责 任 感 伊 斯 兰 教 自 唐 传 入 中 国 后, 一 直 隐 而 不 传 5, 固 守 在 自 己 的 小 圈 子 里 6, 穆 斯 林 学 者 似 乎 不 大 希 望 有 教 外 人 士 了 解 伊 斯 兰 教, 白 寿 彝 先 修 建 胡 太 师 祖 佳 城 记, 载 回 族 人 物 志 ( 明 代 ), 宁 夏 人 民 出 版 社,990 年 2 邱 树 森 中 国 回 回 民 族 史 中 持 此 观 点, 参 见 第 329~06 页 ; 而 杨 怀 中 在 他 与 余 振 贵 主 编 的 伊 斯 兰 与 中 国 文 化 中 认 为, 回 回 民 族 形 成 于 元 代, 具 体 参 见 第 85~06 页 3 转 引 白 寿 彝 民 族 宗 教 论 文 集, 北 京 :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出 版 社,992 年, 第 73 页 4 杨 怀 中 余 振 贵 : 伊 斯 兰 与 中 国 文 化, 银 川 : 宁 夏 人 民 出 版 社,995 年, 第 384 页 5 即 不 向 教 外 人 士 传 播 或 者 这 种 外 传 极 为 罕 见 所 谓 的 隐 而 不 传 即 是 指 伊 斯 兰 教 的 传 承 主 要 还 是 凭 借 父 子 之 间 的 家 传 心 授, 局 限 于 清 真 寺 的 内 部, 不 注 重 宗 教 的 对 外 宣 传 6 这 一 小 圈 子, 即 是 指 蕃 坊 自 唐 宋 形 成 的 蕃 坊, 成 为 历 代 穆 斯 林 生 存 生 活 的 主 要 模 式 蕃 坊 制, 对 9

生 将 这 种 现 象 称 之 为 伊 斯 兰 教 移 植 ( 中 国 ) 过 程 中 所 表 现 的 缺 憾 这 种 缺 憾 一 直 延 续 到 了 明 中 叶, 不 仅 造 成 了 教 外 人 士 对 伊 斯 兰 教 教 义 的 茫 然 不 知, 更 造 就 了 对 伊 斯 兰 和 穆 斯 林 的 种 种 歧 视 行 为 唐 宋 时 期, 作 为 外 来 侨 民 的 穆 斯 林 由 于 善 于 经 商 而 拥 有 较 多 的 财 富, 其 中 不 乏 富 盛 一 时 的 巨 商 或 地 位 权 力 显 赫 的 官 宦 2 因 此 引 起 汉 族 等 其 它 民 族 对 他 们 所 禀 赋 的 文 化 伊 斯 兰 文 化 的 好 奇, 从 而 引 起 了 汉 族 学 者 的 注 意, 对 伊 斯 兰 教 的 认 识 在 这 一 时 期 还 算 较 为 正 确 ; 3 元 朝, 由 于 穆 斯 林 所 处 社 会 地 位 较 高, 部 分 穆 斯 林 人 格 魅 力 的 影 响 4, 有 元 一 代, 伊 斯 兰 教 的 地 位 依 然 是 较 高 的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伊 斯 兰 教 从 这 一 时 期 开 始 遭 受 到 了 各 种 的 歧 视 5 ; 到 了 明 代, 恢 复 汉 文 化 正 统, 对 元 朝 时 处 于 二 等 人 的 色 目 人 实 行 一 系 列 的 汉 化 政 策, 如 严 禁 6 蒙 古 人 色 目 人 自 相 嫁 娶, 互 为 婚 姻 ; 禁 胡 服 胡 语 胡 姓 等, 以 期 同 化 蒙 古 人 和 包 括 穆 斯 林 在 内 的 色 目 人 面 对 这 一 系 列 的 政 策, 穆 斯 林 内 部 渐 渐 改 变 了 有 别 于 元 朝 的 开 放 心 态, 明 显 的 趋 于 保 守 封 闭, 逐 渐 变 成 了 不 足 以 向 外 人 道 说 自 我 发 展 的 民 间 宗 教 这 就 更 加 深 了 汉 族 学 者 及 普 通 百 姓 对 伊 斯 兰 教 的 猜 忌 和 歧 视 明 末 清 初 的 著 名 学 者 顾 炎 武 在 日 知 录 中 认 为 : 惟 回 回 固 守 国 俗, 终 不 肯 变 以 累 朝 之 德 化, 而 不 能 驯 其 顽 旷 之 习 天 子 无 故 不 杀 牛, 而 回 子 终 日 以 杀 牛 为 美 磰, 亦 先 禁 之 7 更 有 甚 者, 疑 清 真 之 教, 业 为 正 教 之 宗, 何 不 著 书, 以 为 一 家 之 言 使 天 下 后 世, 晓 然 知 其 致 理 之 所 在, 而 竟 乃 寥 寥 也 8 为 了 解 决 伊 斯 兰 教 在 中 国 所 面 临 的 诸 多 问 题, 回 族 穆 斯 林 中 的 有 志 之 士 积 极 主 动 的 吸 收 和 借 鉴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向 周 边 穆 斯 林 士 大 夫 及 知 识 分 子 阶 层 阐 扬 和 宣 传 伊 斯 兰 教, 期 望 伊 斯 兰 教 在 中 国 能 够 得 到 公 正 的 待 遇, 因 此 就 担 负 起 了 阐 教 于 中 华 的 历 史 责 任 第 四, 出 于 慨 然 以 发 明 正 道 为 己 任 的 宗 教 使 命 感 伊 斯 兰 教 在 华 传 播 过 程 中 的 缺 憾, 不 仅 造 成 了 非 穆 斯 林 对 伊 斯 兰 教 的 不 了 解 和 歧 视, 而 且 使 穆 斯 林 大 众 特 别 是 那 些 仅 识 汉 字 而 不 懂 经 文 9 的 穆 斯 林 对 于 教 门 0, 也 只 是 沿 其 迹, 不 得 其 真 性 而 已, 形 成 了 吾 教 自 唐 迄 明, 虽 有 经 籍 传 入 兹 土, 而 其 理 艺 难 传, 旨 义 难 悉, 故 世 代 无 一 二 精 通 教 理 之 掌 牧, 以 致 多 人 沦 落 迷 途, 漫 漫 长 夜 而 甘 醉 梦 之 不 觉 也 2 的 局 面 于 伊 斯 兰 教 在 我 国 的 流 传 回 族 的 形 成 等 等 着 深 远 的 影 响 白 寿 彝 : 白 寿 彝 民 族 宗 教 论 文 集, 石 家 庄 : 石 家 庄 教 育 出 版 社,200 年, 第 40 页 2 据 宋 史 大 食 传 记 载 : 宋 朝 熙 宁 中 (068~078 年 ), 大 食 商 人 辛 押 罗 进 钱 银 助 修 广 州 城, 虽 然 没 有 获 得 政 府 的 同 意, 但 仍 可 见 其 财 力 之 雄 厚 据 桯 史 番 禺 海 獠 中 记 载 番 禺 有 獠 杂 居, 其 最 豪 者 蒲 姓, 号 自 番 人, 本 占 城 之 贵 人 也 既 浮 海 而 遇 风 涛, 惮 于 复 反, 乃 请 于 其 主, 愿 留 中 国, 以 通 往 来 之 货 主 许 焉, 舶 事 寔 赖 给 其 家, 岁 益 久, 定 居 城 中 屋 室 稍 侈 靡 踰 禁 使 者 方 务 招 徕, 以 阜 国 计, 且 以 其 非 吾 国 人, 不 之 问, 故 其 宏 丽 奇 伟, 盖 张 而 大, 富 盛 甲 一 时 见 其 挥 金 如 粪 土, 舆 阜 无 遗, 珠 玑 香 贝, 狼 藉 坐 上, 以 示 侈 可 见 其 富 裕 的 情 况 3 如 唐 代 杜 环 所 著 的 经 行 记, 是 在 战 役 被 俘 后, 在 阿 拉 伯 世 界 留 居 游 历 数 年 后 归 国 而 写, 书 中 对 伊 斯 兰 教 ( 作 者 称 为 大 食 教 ) 及 伊 斯 兰 国 家 ( 作 者 称 为 大 食 国 度 ) 的 认 识 基 本 上 是 正 确 的 此 书 已 遗 失, 关 于 此 书 的 情 况, 可 参 见 唐 代 杜 佑 通 典, 或 者 近 现 代 回 族 学 家 所 写 的 著 作, 如 邱 树 森 中 国 回 族 史, 宁 夏 人 民 出 版 社,996 年 4 如 元 代 有 名 的 回 回 人 赛 典 赤 瞻 思 丁, 曾 历 任 陕 西 无 路 西 蜀 四 川 行 中 书 省 平 章 政 事 云 南 行 省 的 首 任 长 官, 在 陕 西 及 云 南 期 间, 政 绩 卓 著, 受 民 爱 戴, 并 大 力 推 广 儒 学, 元 代 有 名 的 政 治 家 5 白 寿 彝 : 中 国 回 教 小 史, 银 川 : 宁 夏 人 民 出 版 社,2000 年, 第 22 页 6 明 史 明 律 卷 六, 北 京 : 中 华 书 局,974 年 7 顾 炎 武 黄 汝 成 : 日 知 录 集 释, 上 海 : 古 籍 出 版 社,985 年 8 王 岱 舆 : 正 教 真 诠 清 真 大 学 希 真 正 答 ( 正 教 真 诠 叙 ), 银 川 : 宁 夏 人 民 出 版 社,996 年, 第 3 页 本 文 所 有 关 于 王 岱 舆 著 作 的 引 文 均 引 自 此 版 本 9 经 文, 本 指 古 兰 经 和 圣 训 明 文 由 于 中 国 穆 斯 林 认 为 凡 是 用 阿 拉 伯 文 波 斯 文 书 写 的 都 是 经, 因 此 指 阿 拉 伯 文 和 波 斯 文 0 教 门 : 中 国 穆 斯 林 将 伊 斯 兰 教 称 为 教 门, 将 穆 斯 林 称 为 有 教 门 的 人 明 万 录 三 十 七 年 福 建 泉 州 重 修 清 净 寺 碑 记, 转 引 自 中 国 回 族 金 石 录, 银 川 : 宁 夏 人 民 出 版 社.200 年, 第 74 页 2 赵 灿 ( 著 ) 杨 永 昌 马 继 祖 ( 标 注 ): 经 学 系 传 谱 真 回 破 衲 痴 序, 西 宁 : 青 海 人 民 出 版 社,989 年, 第 页 0

明 中 叶 以 后, 在 一 系 列 汉 化 夷 狄 的 政 策 和 措 施 的 作 用 下, 回 回 人 的 汉 化 程 度 和 速 度 不 断 加 深 加 快, 回 回 人 对 伊 斯 兰 教 的 信 仰 也 不 断 的 淡 化, 泉 州 丁 氏 族 谱 中 祖 教 篇 记 载 明 嘉 靖 十 五 年 泉 州 穆 斯 林 的 情 况, 指 出 当 时 的 穆 斯 林 : 诵 清 经, 仿 所 传 夷 音, 不 解 文 义, 亦 不 求 其 晓, 凶 吉 皆 用 之 夏 ( 衍 ) 稚 年 习 见 如 此 2 可 知 阿 拉 伯 语 波 斯 语 等 3 的 母 语 地 位 已 被 汉 语 取 代, 而 被 称 为 夷 音 番 语 著 名 经 师 胡 登 州 也 是 因 为 要 改 变 唯 吾 教 之 流 于 中 国 者, 远 处 东 极, 经 文 匮 乏, 学 人 寥 落, 即 传 译 之 不 明, 复 阐 扬 之 无 自 4 的 处 境 而 开 创 了 经 堂 教 育 由 于 穆 斯 林 大 部 分 是 通 过 祖 习 风 俗 自 性 和 家 传 口 授 父 子 相 传 的 方 式 而 获 得 教 理 教 义 等 宗 教 知 识, 清 真 寺 ( 礼 拜 寺 ) 的 教 职 人 员 只 能 依 靠 少 数 的 穆 斯 林 学 者 及 他 们 的 后 代 担 任, 造 成 宗 教 职 业 人 员 的 缺 乏 真 教 之 入 中 国, 不 详 所 自 始, 世 鲜 有 通 其 说 者 ; 而 习 其 说 者, 复 不 能 自 通 第 以 肤 浅 鄙 俚 之 见 文 之, 故 寝 以 使 其 初 意, 而 承 讹 袭 舛, 真 派 之 堙 且 久 也 5 甚 至 出 现 了 虽 其 先 守 教 之 家 人, 亦 择 实 而 叛 去, 此 教 之 所 繇 衰 6 的 情 形 有 鉴 于 此, 穆 斯 林 学 者 适 时 的 承 担 起 新 的 使 命, 以 翻 译 著 述 经 典 的 形 式 发 明 正 道, 从 而 达 到 指 引 迷 途 唤 醒 世 人 之 醉 梦 的 目 的 王 岱 舆 在 正 教 真 诠 自 叙 中 说 : 予 不 佞 亦 得 以 阐 发 至 道, 而 使 天 下 正 人 君 子 略 其 芜 蔓 之 词, 大 明 正 教 之 理 P7 正 教 真 诠 门 答 纪 言 中 也 有 夫 清 真 教 道, 指 迷 归 正, 劝 人 作 善, 止 人 为 非, 乃 人 道 当 然, 无 此 则 人 道 不 备 予 既 真 知 正 学 而 不 言, 是 为 隐 匿 斯 道 即 作 书 言 之, 而 不 能 恺 切 诚 恳, 犹 无 言 也 P9 以 这 样 的 方 式 方 法 阐 明 天 下 之 公 理 的 伊 斯 兰 教 教 义 教 理, 从 而 达 到 被 大 众 起 码 是 穆 斯 林 了 解 掌 握 遵 行, 并 进 而 发 扬 光 大 的 目 的 2.2 王 岱 舆 的 生 平 王 岱 舆, 名 涯, 以 字 行, 自 号 真 回 老 人, 金 陵 ( 南 京 ) 人 大 约 生 于 明 万 历 年 间 (573~ 69 年 ), 死 于 清 顺 治 十 四 五 年 (657~658 年 ), 享 年 至 少 六 十 岁 以 上 7 他 以 特 有 的 勇 气 和 过 人 的 胆 识, 开 创 了 一 个 用 汉 文 译 著 伊 斯 兰 教 的 新 学 风 此 先 河 一 开, 便 形 成 了 一 个 潮 流, 促 成 了 独 具 特 色 的 中 国 伊 斯 兰 思 想 的 成 型 8 关 于 他 的 家 世, 正 教 真 诠 自 叙 中 写 道 : 予 祖 籍 天 房, 缘 入 贡 高 皇 帝, 订 天 文 之 精 微, 改 历 法 之 谬 误, 高 测 九 天, 深 测 九 渊, 超 越 前 古, 无 爽 毫 末, 帝 心 欣 悦, 以 为 非 有 正 学 真 传 不 能 及 此 遂 授 职 钦 天, 赐 居 此 地, 准 王 俊 荣 冯 今 源 : 伊 斯 兰 教 学, 北 京 : 当 代 世 界 出 版 社,2000 年, 第 294~276 页 2 夏 衍 : 祖 教, 转 引 自 白 寿 彝 : 白 寿 彝 民 族 宗 教 论 文 集, 石 家 庄 : 河 北 教 育 出 版 社,200 年, 第 88 页 3 经 师 : 中 国 穆 斯 林 对 经 堂 教 育 中 老 师 的 称 呼 4 修 建 胡 太 师 祖 佳 城 记, 载 回 族 人 物 志 ( 明 代 ), 银 川 : 宁 夏 人 民 出 版 社,990 年 5 明 万 历 三 十 年 (602 年 ) 浙 江 嘉 兴 府 建 真 教 寺 碑 记, 转 引 自 中 国 回 回 金 石 录, 银 川 : 宁 夏 人 民 出 版 社,200 年, 第 50 页 6 明 万 历 三 十 七 年 (639 年 ) 福 建 泉 州 重 修 清 真 寺 碑, 转 引 自 中 国 回 回 金 石 录, 银 川 : 宁 夏 人 民 出 版 社,200 年, 第 74 页 7 关 于 王 岱 舆 的 生 卒 年, 已 无 史 料 可 查, 此 说 是 白 寿 彝 先 生 根 据 王 岱 舆 著 作 的 序 言 推 断 得 出, 可 见 王 岱 舆 传, 白 寿 彝 : 中 国 伊 斯 兰 参 考 资 料 汇 编 孙 振 玉 王 岱 舆 刘 智 评 传 ( 南 京 大 学 出 版 社,2006 年 ) 中 认 为, 王 岱 舆 的 生 年 应 为 明 万 历 年 间, 大 约 在 万 历 十 年 至 二 十 年 (592~602 年 ), 卒 年 大 概 是 在 清 顺 治 十 四 年 (657 年 ) 中 秋 前 不 久 第 64~ 65 页 刘 一 虹 回 儒 对 话 天 方 之 经 与 孔 孟 之 道 ( 宗 教 文 化 出 版 社,2006 年 ), 认 为 王 岱 舆 的 生 卒 年 一 个 能 为 580~660 年, 第 80 页 马 明 良 在 以 儒 诠 经 活 动 及 其 对 当 代 文 明 活 动 的 启 示 意 义 中 则 认 为 其 生 卒 年 应 为 570~660 年, 回 族 研 究,2005.4 杨 怀 中 余 振 贵 伊 斯 兰 与 中 国 文 化 中 指 出, 王 岱 舆 生 活 的 年 代 应 为 580~660 年, 而 他 的 生 卒 年, 大 约 于 585 年 左 右 诞 生, 卒 于 顺 治 十 四 五 年 (657~658) 8 马 效 佩 : 王 岱 舆 的 天 命 三 品 对 当 今 宗 教 文 明 对 话 的 启 迪 意 义, 西 北 民 族 研 究,2007., 第 49 页

免 徭 役, 与 国 始 终 P6 由 此 可 知, 王 岱 舆 的 祖 先 原 为 阿 伯 拉 人, 祖 籍 天 房 明 朝 初 年, 即 明 太 祖 朱 元 璋 时, 随 贡 使 来 华, 由 于 高 超 的 天 文 历 算 知 识, 得 到 皇 帝 的 封 赏, 授 职 到 钦 天 监 工 作, 赐 居 南 京, 免 除 徭 役, 终 明 一 代 一 般 来 讲, 钦 天 监 的 技 术 性 官 员 为 世 袭 制, 即 所 谓 的 世 守 其 术 王 家 虽 自 明 初 至 王 岱 舆 时 在 中 国 定 居 已 达 三 百 多 年, 但 并 未 因 久 居 中 国 而 放 弃 伊 斯 兰 教, 仍 然 是 虔 诚 的 穆 斯 林 家 庭 正 教 真 诠 自 叙 中 记 载 三 百 年 来, 虽 于 此 习 熟 之 久, 然 而 溯 本 推 原, 不 敢 有 忘 也 P6 因 此, 王 岱 舆 自 幼 便 接 受 了 伊 斯 兰 教 的 宗 教 教 育, 学 习 伊 斯 兰 教 的 基 本 知 识, 并 且 接 受 了 正 规 的 伊 斯 兰 教 宗 教 教 育 经 堂 教 育 据 清 康 熙 年 间 的 经 学 系 传 谱 记 载, 王 岱 舆 是 著 名 经 师 马 君 实 先 生 的 弟 子 传 谱 中 有 马 君 实 先 生 传 谱, 又 称 君 实 马 先 生, 讳 忠 信, 字 君 实, 金 陵 人 氏 本 坊 授 学 即 他 在 金 陵 ( 即 今 南 京 ) 设 学 开 帐, 开 办 经 堂 教 育, 并 记 载 他 帐 下 弟 子 十 七 人, 王 岱 舆 为 其 中 之 一 传 谱 称 岱 舆 王 师, 著 有 正 教 真 诠 等, 长 于 训 劝, 奇 迹 颇 多 从 传 谱 的 记 述 可 知, 王 岱 舆 之 师 马 君 实 师 从 张 少 山, 张 少 山 又 师 从 冯 伯 庵, 冯 伯 庵 先 生 则 受 教 于 族 叔 冯 二 先 生, 而 冯 二 先 生 则 是 经 堂 教 育 创 始 人 著 名 经 师 胡 登 州 的 入 室 弟 子, 因 此, 王 岱 舆 在 经 堂 教 育 中 的 传 承 应 为 胡 登 州 冯 二 先 生 冯 伯 庵 马 君 实 王 岱 舆, 接 受 系 统 的 经 堂 教 育, 是 他 成 为 对 伊 斯 兰 教 的 各 科 知 识 都 有 一 定 掌 握 并 深 入 研 究 的 饱 学 之 士 但 是, 王 岱 舆 并 不 满 足 于 掌 握 单 一 的 伊 斯 兰 教 知 识, 而 是 广 泛 的 涉 猎 百 家 之 学 自 叙 中 说 自 予 幼 年, 未 习 儒 者 之 学 及 乎 成 立, 粗 能 识 字, 亦 不 过 往 来 书 记 而 已 至 于 壮 盛, 自 惭 庸 鄙, 始 阅 性 理 史 鉴 之 书, 旁 及 百 家 诸 子 P6 从 中 可 知, 王 岱 舆 从 小 并 未 学 习 儒 学, 只 是 在 成 年 之 后, 才 开 始 学 习 汉 文, 但 不 过 只 是 记 事 通 信 而 已 三 十 岁 时, 2 才 开 始 阅 读 包 括 性 理 史 鉴 诸 子 百 家 及 佛 道 两 家 的 书 籍 正 教 真 诠 梁 以 溟 叙 中 认 为 : 有 尊 经 以 为 指 迷, 有 典 籍 以 为 稽 考, 故 亘 古 及 今, 人 安 其 治, 家 习 其 传 况 乎 字 体 各 殊, 学 文 迥 别, 或 精 于 此 者 不 精 于 彼, 习 于 彼 者 未 习 于 此, 著 作 虽 弘, 不 能 互 阅 若 我 岱 舆 王 先 生 之 四 教 博 通, 诸 家 毕 览, 盖 百 而 不 得 一 也 先 生 平 生 梗 概, 大 有 似 乎 心 斋 少 而 未 学, 年 二 十 始 能 识 字, 遂 深 思 性 命 之 理, 于 是 博 及 群 书 P3-4 由 于 王 岱 舆 天 资 聪 颖, 才 思 敏 捷, 并 勤 奋 好 学, 终 于 成 为 一 名 博 古 通 今 学 贯 东 西 学 通 四 教 的 学 者 王 岱 舆 晚 年 遭 逢 明 清 鼎 革, 境 况 不 佳 清 顺 治 (644~66 年 ) 初, 迁 居 北 京, 在 回 族 富 绅 马 思 远 于 正 阳 门 外 开 设 的 学 馆 里 讲 经 王 岱 舆 晚 年 在 北 京 的 生 活, 除 了 上 述 之 外, 由 于 缺 乏 史 料, 我 们 难 以 了 解 但 是 在 回 族 穆 斯 林 中 广 为 流 传 的 他 与 铁 山 寺 和 尚 盘 道 的 故 事 却 为 我 们 提 供 了 一 些 线 索 这 一 时 期, 他 除 了 讲 经 授 学 外, 多 与 佛 道 人 士 辩 论 教 义, 这 也 可 以 从 希 真 正 答 中 得 到 佐 证 他 在 北 京 归 真, 葬 于 北 京 三 里 河 香 料 商 人 李 氏 茔 地 他 的 高 足 弟 子, 我 们 仅 知 的 是 汇 集 希 真 正 答 的 伍 连 城, 明 末 著 名 的 伊 斯 兰 学 者 王 岱 舆 一 生 共 有 三 部 著 作 传 世 : 即 正 教 真 诠 清 真 大 学 希 真 正 答 正 教 真 诠 初 刻 于 崇 祯 十 五 年 (642 年 ), 后 来 相 继 有 广 州 清 真 寺 堂 刊 本 成 都 刊 本 及 民 国 时 期 马 福 祥 刊 本 此 书 是 王 岱 舆 将 自 己 和 别 人 争 论 的 问 题, 加 以 系 统 分 析, 整 理 而 得 共 四 十 篇, 分 上 下 两 卷 上 卷 二 十 篇 着 重 讲 归 真 明 心 的 学 问 ; 下 卷 二 十 篇 则 讲 修 身 行 道 的 学 问 全 书 对 伊 斯 兰 教 教 义 进 行 了 完 整 和 真 切 的 解 释, 因 此 浅 显 易 懂, 故 而 广 为 流 传 清 真 大 学 初 版 已 不 可 考, 后 来 流 传 有 成 都 刊 本 北 平 刊 本 清 真 书 报 社 印 本 太 原 伊 斯 兰 布 道 会 排 印 本 及 马 福 祥 排 印 本 这 是 一 本 纲 领 性 教 义 学 哲 理 书 籍, 论 述 了 穆 斯 林 在 认 主 学 方 面 应 具 备 的 哲 理 知 识 全 书 共 五 篇, 第 一 篇 提 纲, 最 后 一 篇 是 总 论, 中 间 三 部 分 相 继 论 述 了 真 一 数 一 和 体 一 希 真 正 答, 是 其 弟 子 伍 连 城 根 据 同 学 们 对 先 师 生 前 的 言 论 记 载, 汇 集 而 成 的 体 例 为 问 答 体, 所 述 范 围 亦 不 出 正 教 真 诠 清 真 大 学 的 范 围, 但 其 议 论 更 为 明 2 白 寿 彝 金 吉 堂 均 认 为 马 君 实 是 王 岱 舆 的 弟 子, 应 该 为 讹 误 至 于 壮 盛, 孔 子 曰 三 十 而 立, 故 此 为 三 十 岁 2

畅, 有 些 地 方 比 正 教 真 诠 清 真 大 学 更 为 精 僻 民 国 年 间, 马 福 祥 曾 将 该 书 与 剩 语 附 录 一 起 正 式 排 印 988 年 5 月, 宁 夏 人 民 出 版 社 推 出 了 这 三 部 著 作 的 新 点 校 合 刊 本 999 年 月, 宁 夏 人 民 出 版 社 推 出 了 合 刊 本 的 白 话 译 本 3

第 三 章 王 岱 舆 思 想 的 渊 源 任 何 思 想 的 产 生, 都 不 是 凭 空 而 来, 而 是 建 立 在 对 前 人 思 想 的 吸 收 融 合 批 判 基 础 上, 王 岱 舆 思 想 的 形 成 也 是 如 此 总 的 来 看, 他 站 在 伊 斯 兰 教 的 立 场 上, 批 判 性 的 吸 纳 了 儒 家 学 说 佛 教 道 教 甚 至 基 督 教 ( 明 末 传 入 中 国 的 耶 稣 会 ) 的 思 想, 建 构 了 王 岱 舆 的 宗 教 哲 学 体 系 析 而 言 之, 他 的 思 想 不 仅 包 含 伊 斯 兰 教 正 统 派 的 学 说, 而 且 也 涉 及 苏 菲 的 某 些 哲 学 思 想 ; 不 仅 有 程 朱 理 学, 而 且 也 涵 盖 陆 王 心 学 的 部 分 内 容 3. 渊 源 之 一 : 伊 斯 兰 教 王 岱 舆 的 思 想 不 仅 包 括 伊 斯 兰 教 正 统 派 的 思 想, 而 且 也 掺 杂 着 苏 菲 主 义 的 内 容, 实 质 上 是 两 种 思 想 的 混 合 体 作 为 出 身 于 回 族 之 家 的 虔 诚 穆 斯 林, 王 岱 舆 从 小 学 习 伊 斯 兰 教 的 基 础 知 识, 并 师 从 于 马 君 实, 系 统 学 习 了 伊 斯 兰 教 的 各 科 知 识 研 究 王 岱 舆 思 想 的 渊 源 时, 很 重 要 的 是 要 弄 清 楚 他 在 写 作 的 过 程 中 究 竟 使 用 了 那 些 伊 斯 兰 方 面 参 考 书 但 是 遗 憾 的 是, 在 他 的 三 本 著 作 中, 都 没 有 提 及 任 何 参 考 的 阿 拉 伯 文 和 波 斯 文 著 作 的 书 名 实 际 上, 在 王 岱 舆 生 活 的 时 代, 已 经 有 阿 拉 伯 文 和 波 斯 文 的 著 作 在 中 国 穆 斯 林 中 流 传 据 经 学 系 传 谱 记 载, 在 他 之 前, 已 有 母 噶 麻 忒 米 夫 塔 哈 欧 鲁 姆 古 勒 塞 托 呢 富 尔 斯 那 哈 吴 费 格 咯 遂 满 僚 白 亚 尼 满 推 格 克 世 富 艾 哈 查 蒲 等 著 作, 出 现 在 经 堂 教 育 中 与 他 同 时 代 的 张 中 ( 约 578~670 年 ) 在 归 真 总 义 中 提 到 了 除 古 兰 经 之 外 的 2 本 经, 即 恩 达 经 密 而 索 得 哲 娃 吸 雷 克 亮 勒 娃 一 哈 默 格 索 得 满 推 格 阿 麻 里 忒 兹 启 喇 设 而 哈 阿 索 密 默 思 乃 唯 忽 脱 卜 设 而 哈 各 以 得 等 ; 在 四 篇 要 道 中 提 到 了 率 苏 理 密 而 索 得 默 格 色 得 勒 娃 以 哈 等 经 此 外, 比 他 晚 约 一 个 世 纪 的 刘 智 所 提 到 的 经 书, 有 些 此 时 也 有 可 能 已 经 流 传, 特 别 是 其 中 的 六 大 部 经 2 以 上 这 些 经 典 主 要 涉 及 经 注 学 认 主 学 圣 训 学 教 义 学 教 法 学 伊 斯 兰 哲 学 逻 辑 学 语 言 学 语 法 学 等 方 面 的 内 容, 充 分 表 明, 王 岱 舆 应 该 可 以 接 触 到 这 些 典 籍 并 受 它 们 的 影 响 王 岱 舆 在 译 著 的 过 程 中, 自 有 看 法, 自 立 框 架, 把 材 料 组 织 起 来 以 著 解 译, 他 的 译 则 直 接 说 明 了 作 为 一 位 博 学 多 才 的 宗 教 学 者, 其 思 想 的 主 旨 是 源 自 伊 斯 兰 教 知 识 王 岱 舆 在 正 教 真 诠 中, 采 用 哲 学 术 语 真 一 一 词, 来 表 达 造 物 主 真 主, 认 为 真 主 是 惟 一 的 真 正 的 主 宰 真 主 的 一 是 绝 对 的 一, 是 唯 一 的 一, 是 太 初, 是 第 一 因, 是 前 无 逝 者, 后 无 来 者 的 一 真 主 止 一, 无 有 比 拟, 乃 无 始 之 原 有, 非 受 命 之 有 也 P9 真 一 本 然, 非 从 所 生, 无 似 相 无 往 来 无 始 终 无 处 所 无 时 光 无 抑 扬 无 开 合 无 依 赖 无 气 质 不 囿 物 不 同 物 P9 须 知 真 一 乃 单 另 之 一 P9 必 须 首 知 单 另 之 一 乃 真 主 P232 以 古 兰 经 圣 训 为 依 据, 列 专 篇 辨 明 五 功 孝 顺 父 母 今 世 后 世 的 厉 害, 深 入 涉 及 伊 斯 兰 教 禁 止 赌 博 饮 酒 屯 货 居 奇 抽 签 算 命 的 教 法 主 张 正 教 真 诠 原 始 讲 : 经 云 : 真 主 始 初 造 化 人 之 妙 明, 至 完 全 而 端 正, 正 统 派 : 即 逊 尼 派, 是 在 哈 瓦 利 吉 派 什 叶 派 形 成 之 后, 才 形 成 的 目 前, 全 世 界 绝 大 多 数 穆 斯 林 属 该 派, 约 占 80% 逊 尼 意 为 道 路, 指 在 穆 罕 默 德 之 后, 接 受 艾 布 伯 克 尔 欧 麦 尔 奥 斯 曼 和 阿 里 四 大 哈 里 发 所 确 立 的 行 为 规 范 和 准 则 ; 在 伊 斯 兰 社 会 的 领 导 权 问 题 上, 逊 尼 派 承 认 四 大 哈 里 发 和 以 后 的 伍 麦 叶 王 朝 阿 拔 斯 王 朝 以 及 奥 斯 曼 土 耳 其 帝 国 哈 里 发 的 合 法 性 ; 在 教 义 方 面, 逊 尼 派 不 承 认 信 伊 马 目 是 基 本 信 条 之 一 ; 在 历 史 上, 逊 尼 派 没 有 形 成 宗 教 学 者 等 级 制 度 该 派 承 认 艾 布 伯 克 尔 欧 麦 尔 奥 斯 曼 阿 里 四 大 哈 里 发 为 先 知 穆 罕 默 德 的 合 法 继 承 人, 同 时 也 承 认 伍 麦 叶 王 朝 和 阿 拔 斯 王 朝 历 代 哈 里 发 的 宗 教 政 治 领 袖 地 位, 并 形 成 了 以 哈 里 发 制 度 为 核 心 的 政 治 学 说 认 为 古 兰 经 是 安 拉 无 始 的 语 言, 是 穆 斯 林 信 仰 和 立 法 的 最 高 原 则, 圣 训 是 对 古 兰 经 的 补 充 和 阐 述, 也 是 穆 斯 林 行 教 和 言 行 的 准 则 2 六 大 部 经 都 是 苏 菲 主 义 著 作, 指 昭 微 经 道 行 推 原 经 格 致 全 经 研 真 经 费 隐 经 天 经 性 情 4

后 复 将 之 底 中 至 底 至 孝 篇 经 云 : 尔 等 拜 主, 尔 等 孝 亲 2 真 一 经 云 : 凡 人 认 得 自 己, 然 后 认 得 造 化 自 己 之 真 主 也 3 王 岱 舆 从 维 护 伊 斯 兰 教 立 场 出 发, 以 古 兰 经 圣 训 为 指 导 原 则, 努 力 倡 导 和 确 立 一 种 较 为 正 确 的 信 仰 观 念 和 信 仰 体 系 从 王 岱 舆 接 触 到 的 典 籍, 以 及 他 的 著 作 来 看, 他 还 接 受 了 部 分 苏 菲 思 想 苏 菲 神 秘 主 义 思 想 早 已 传 入 中 国, 蒙 元 之 前 已 有 苦 行 者 来 华 元 史 中 有 关 于 迭 里 威 失 的 记 载, 而 摩 洛 哥 旅 行 家 伊 本 白 图 泰 在 他 的 游 记 中 也 记 载 了 一 位 200 岁 老 翁 在 广 州 郊 外 从 事 精 神 修 炼 的 事 情, 这 些 都 说 明 了 苏 菲 修 行 者 已 在 中 国 传 教 布 道 明 中 叶, 胡 登 州 在 创 办 经 堂 教 育 之 前, 就 和 苏 菲 传 教 士 有 过 往 来 据 经 学 系 传 谱 记 载, 胡 登 州 曾 偶 遇 一 位 进 贡 的 阿 拉 伯 苏 菲 ( 缠 头 叟 ), 拜 读 过 一 部 名 为 母 噶 麻 忒 ( 又 名 母 咯 麻 忒 ) 的 经 书, 并 受 教 于 此 人, 习 得 中 土 所 无 之 经 母 噶 麻 忒 经 中 多 意 外 昧 语, 乃 品 位 进 级 之 经 也 4 显 然 是 一 部 苏 菲 神 秘 主 义 的 著 作 上 述 的 诸 多 典 籍 中, 除 了 古 兰 经 及 教 法 类 经 籍 外, 大 都 与 苏 菲 主 义 有 关, 有 些 甚 至 是 苏 菲 主 义 的 经 典 :⒈ 米 尔 萨 德 : 波 斯 文 苏 菲 主 义 哲 学 名 著, 是 一 本 专 讲 修 身 养 性 近 主 之 道 的 著 作 作 者 是 伊 朗 德 黑 兰 人 阿 卜 杜 拉 艾 布 伯 克 尔, 全 书 共 分 五 章 三 十 篇, 其 中 第 一 章 3 篇, 讲 此 书 的 纲 目 与 题 旨 ; 第 二 章 5 篇, 讲 人 身 性 命 的 造 化 根 源 ; 第 三 章 20 篇, 讲 今 世 调 养 性 命 的 正 事 ; 第 四 章 4 篇, 讲 善 恶 之 人 的 不 同 归 宿 ; 第 五 章 8 篇, 讲 士 农 工 商 各 种 人 的 职 业 与 修 持 康 熙 年 间, 伍 遵 契 将 其 翻 译, 取 名 归 真 要 道 释 义 2. 忽 脱 卜, 又 译 为 虎 托 布, 原 文 为 阿 拉 伯 文, 后 译 为 波 斯 文 流 行, 是 对 40 段 圣 训 的 波 斯 文 注 释 阿 文 圣 训 由 伊 本 沃 德 要 选 编, 波 斯 文 译 著 者 不 祥 经 堂 教 育 讲 精 神 功 修 的 必 读 课 本, 带 有 明 显 的 神 秘 主 义 色 彩, 提 倡 清 真 苦 行 励 行 沉 思 参 悟 清 心 寡 欲, 被 视 作 苏 菲 学 理 读 本, 后 有 李 虞 宸 阿 訇 的 汉 译 本 圣 谕 详 解 而 刘 智 所 述 的 六 大 部 经 则 全 是 苏 菲 主 义 的 著 作 王 岱 舆 的 著 作 多 处 提 到 了 苏 菲 修 士 的 生 活 和 观 点 正 教 真 诠 真 心 载 或 问 于 喇 必 安 尊 者 曰 : 君 喜 主 乎? 曰 然 恶 魔 乎? 否! 何 也? 曰 予 止 一 心, 何 常 有 二 P59 喇 必 安, 即 著 名 女 苏 菲 拉 比 雅, 她 将 爱 的 概 念 首 先 引 入 了 伊 斯 兰 神 秘 主 义, 她 以 对 真 主 的 纯 粹 之 心 代 替 了 对 真 主 的 虔 诚 和 敬 畏, 从 而 开 创 了 著 名 的 神 爱 论 思 想 正 教 真 诠 听 命 中 有 舍 该 格 问 于 阿 德 憨 尊 者 曰 : 何 为 仆 人? 答 曰 : 有 则 感 恩, 无 则 忍 耐 曰 此 特 一 犬 之 行, 彼 得 食 则 护 守 其 家, 不 得 亦 复 如 是, 非 仆 人 之 义 也 P95 舍 该 格, 中 世 纪 呼 罗 珊 地 区 ( 今 伊 朗 霍 拉 桑 省 ) 一 位 著 名 的 伊 斯 兰 长 者 和 苏 菲 隐 士 公 元 80 年 ( 伊 斯 兰 教 历 94 年 ), 在 一 次 反 入 侵 的 战 斗 中 殉 难 ; 阿 德 憨, 是 与 舍 该 格 同 时 代 的 一 位 苏 菲 长 者 正 教 真 诠 友 道 中 载 : 昔 史 补 理 尊 者 有 疾, 居 于 养 病 堂, 亲 友 往 视 焉, 曰 : 尔 等 何 人? 众 曰 : 皆 君 之 友, 至 此 候 安 尊 者 遂 投 石 击 之, 众 皆 潜 避, 笑 曰 : 尔 等 皆 谬 言 也, 凡 为 契 友, 虽 赴 汤 蹈 火 不 辞, 今 以 微 难, 尽 皆 逃 走, 岂 非 欺 诳 乎! P00 史 补 理, 原 名 艾 卜 伯 克 尔,0 世 纪 前 期 的 一 位 伊 斯 兰 教 苏 菲 派 修 士, 出 身 高 贵, 原 为 地 方 官 吏, 后 来 全 身 心 投 入 苏 菲 思 想 的 研 究 及 修 炼 中, 成 为 著 名 的 苏 菲 派 学 者, 以 善 良 和 善 讲 寓 言 著 称, 原 籍 呼 罗 珊, 出 生 于 伊 拉 克 萨 木 拉, 公 元 964 年 ( 伊 斯 兰 教 历 334 年 ), 病 逝 于 巴 格 达 由 此 可 知, 苏 菲 主 义 思 想 在 中 国 已 广 为 流 传, 王 岱 舆 等 学 者 对 苏 菲 修 士 及 他 们 各 自 的 思 想 是 很 熟 悉 的 王 岱 舆 受 苏 菲 主 义 的 影 响, 不 仅 反 映 在 对 苏 菲 修 士 的 介 绍 上, 更 重 要 的 表 现 在 对 于 苏 菲 主 义 部 分 思 想 的 吸 收 上 苏 菲 派 中 有 神 人 合 一 的 思 想, 它 是 苏 菲 们 修 炼 的 终 极 目 的 而 马 坚 译 : 古 兰 经, 北 京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出 版 社,98 年,95:4~5 2 马 坚 译 : 古 兰 经, 北 京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出 版 社,98 年, 2:85,4:36 3 圣 训, 转 引 自 马 明 良 : 伊 斯 兰 文 化 新 论, 银 川 : 宁 夏 人 民 出 版 社,2006 年, 第 7 页 4 赵 灿 ( 著 ) 杨 永 昌 马 继 祖 ( 标 注 ): 经 学 系 传 谱 真 回 破 衲 痴 序, 西 宁 : 青 海 人 民 出 版 社,989 年, 第 26~29 页, 第 5 页 5

王 岱 舆 也 强 调 教 徒 应 摒 弃 尘 世 的 声 色, 不 忘 人 生 的 归 途, 经 云 : 凡 人 认 得 自 己, 方 能 证 至 圣 而 认 真 主 亦 有 三 品 作 证 : 曰 知 认 曰 见 人 曰 契 认 知 认 之 谓 明 彻, 见 认 之 谓 亲 切, 续 认 之 谓 契 合 也 P238 契 合, 即 是 指 人 主 合 一 苏 菲 派 认 为 想 要 与 神 相 通 合 一 必 须 经 历 一 定 的 精 神 修 炼 的 道 路, 把 这 看 成 是 达 到 神 人 合 一 的 必 由 之 路 王 岱 舆 同 样 使 用 了 苏 菲 派 将 修 道 者 比 拟 为 履 行 者 ( 客 商 ) 的 作 法, 是 故 经 云 : 人 生 在 世, 即 是 客 商 所 有 之 物, 无 非 借 贷 然 客 商 毕 竟 回 家, 借 物 定 归 原 主, 岂 长 住 之 真 有 哉 P38 并 且 使 用 种 树 果 的 形 象 比 喻 来 说 明 精 神 修 炼 所 要 经 历 的 过 程 真 赐 之 义 有 三 : 曰 顺 一 曰 认 一 曰 成 一, 顺 一 乃 受 命 之 时, 在 于 先 天, 是 为 种 子 ; 认 一 乃 遵 命 之 时, 在 于 今 世, 是 为 培 养 ; 成 一 乃 复 命 之 时, 在 于 后 世, 是 为 结 果 所 谓 欲 识 先 天 真 种 子, 眼 前 一 一 发 根 芽 是 也 若 无 种 子, 焉 有 发 生 不 加 培 养, 岂 能 成 果 P37 在 宗 教 修 持 方 式 上, 苏 菲 主 义 在 其 发 展 过 程 中, 要 求 信 徒 敬 畏 悔 悟 顺 从 坚 忍 克 身 守 贫 斋 戒 寂 静 隐 居 冥 思 禁 欲 苦 行 喜 神 忘 己 这 一 切 无 疑 会 让 信 徒 处 于 一 种 不 关 心 世 俗 生 活, 不 追 求 物 质 享 受, 消 极 厌 世, 清 静 无 为, 一 心 向 往 与 神 交 通 时 的 快 感 和 合 一 时 的 永 恒 福 乐 的 状 态 中 王 岱 舆 吸 收 了 这 种 修 持 方 式, 认 为 对 于 教 道 的 初 学 者 来 说, 应 遵 循 这 一 修 持 方 式 循 序 渐 进 正 教 修 道 功 夫, 无 有 穷 尽, 然 其 初 入 者, 总 于 三 品 十 条, 缺 一 不 可 P5 三 品 即 心 间 诚 信 舌 上 定 念 身 体 遵 行 ; 十 条 即 节 饮 食 节 语 言 节 盹 睡 悔 过 僻 静 甘 贫 安 分 忍 耐 顺 服 乐 从, 这 十 条, 显 然 是 对 苏 菲 修 持 方 式 的 另 一 种 解 读 针 对 真 主 如 何 创 造 万 物 等 问 题, 王 岱 舆 吸 收 了 苏 菲 派 著 名 理 论 照 明 论 ( 光 照 说 ) 和 流 溢 说, 并 试 图 将 这 两 种 理 论 加 以 整 合, 形 成 了 其 创 世 理 论 照 明 学 派 认 为 : 真 主 的 本 质 是 绝 对 的 终 极 的 真 主 是 至 上 之 光 宇 宙 万 物 因 光 的 照 明 而 生 存 显 现, 光 是 宇 宙 万 物 的 本 源 真 主 之 光 主 宰 整 个 宇 宙, 决 定 着 宏 观 宇 宙 天 体 星 云 的 秩 序 宇 宙 万 物 由 程 度 不 同 的 光 暗 而 合 成, 离 开 光 的 照 明, 一 切 皆 不 复 存 在 照 明 学 派 发 展 到 后 来, 形 成 了 光 照 学 派, 认 为 世 界 是 真 主 之 光 照 的 产 物, 真 主 之 光 是 万 物 的 永 恒 根 源, 它 是 无 限 的, 世 界 万 物 及 其 变 化 是 真 主 无 限 光 照 照 明 的 各 种 表 现 流 溢 说 最 早 是 由 新 柏 拉 图 学 派 提 出 的, 后 来 穆 斯 林 将 它 与 伊 斯 兰 思 想 相 结 合, 来 解 释 独 一 无 偶 的 真 主, 如 何 产 生 了 多 姿 多 彩 的 宇 宙 万 物 以 法 拉 比 的 溢 出 说 为 典 型 的 代 表 他 认 为 世 界 和 宇 宙 是 根 据 真 主 的 知 而 产 生 的, 万 物 的 存 在 仅 仅 有 真 主 的 知 就 够 了 宇 宙 万 物 的 产 生 并 不 是 真 主 或 机 体 产 生 的, 溢 出 是 一 种 理 念 行 为 2 而 对 于 溢 出 的 方 法 或 过 程, 他 则 指 出 : 在 真 主 自 我 存 在 的 理 念 中, 存 在 着 流 溢 和 创 造 的 力 量, 因 而 由 真 主 的 本 质 溢 出 第 一 存 在, 即 第 一 理 念, 这 一 理 念 具 有 双 重 性, 开 始 有 了 多 由 第 一 理 念 产 生 第 二 理 念, 即 最 高 天 体 和 灵 魂, 依 此 类 推, 由 最 后 一 个 理 念 即 第 十 理 念 产 生 地 球 和 水 火 风 土 四 大 元 素, 从 而 形 成 地 球 上 的 各 种 物 质 3 王 岱 舆 结 合 这 两 种 思 想, 认 为 真 主 在 创 世 的 过 程 中, 由 其 余 光 首 先 造 化 了 万 圣 之 首 即 穆 罕 默 德, 是 故 未 始 有 万 物 之 初, 真 主 要 造 天 仙 神 鬼 乾 坤 万 物, 自 止 一 之 余 光 显 了 万 圣 关 于 照 明 学 派 的 观 点, 可 参 见 论 文 杨 怀 中 : 波 斯 照 明 学 派 对 十 七 世 纪 中 国 伊 斯 兰 汉 文 著 述 的 影 响, 回 族 研 究,999.4; 丁 明 俊 : 十 七 世 纪 伊 朗 与 中 国 伊 斯 兰 文 化 复 兴 运 动 的 两 位 代 表 人 物 : 穆 拉 萨 德 拉 与 王 岱 舆, 回 族 研 究,994.4 2 李 振 中 : 法 拉 比 哲 学 简 介, 回 族 研 究,2002., 第 84 页 3 溢 出 说 : 由 第 一 理 念 产 生 第 二 理 念, 即 最 高 天 体 和 灵 魂 ; 由 第 二 理 念 产 生 第 三 理 念 和 恒 星 ; 由 第 三 理 念 产 生 第 四 理 念 和 土 星 ; 由 第 四 理 念 产 生 第 五 理 念 和 木 星 ; 由 第 五 理 念 产 生 第 六 理 念 和 火 星 ; 由 第 六 理 念 产 生 第 七 理 念 和 太 阳 ; 由 第 七 理 念 产 生 第 八 理 念 和 金 星 ; 由 第 八 理 念 产 生 第 九 理 念 和 水 星 ; 由 第 九 理 念 产 生 第 十 理 念 和 月 亮 ; 由 最 后 一 个 理 念 产 生 地 球 和 水 火 风 土 四 大 元 素, 从 而 形 成 了 地 球 上 的 各 种 物 质 关 于 流 溢 说 及 法 拉 比 的 其 它 思 想 可 参 见 李 振 中 : 阿 拉 伯 哲 学 思 想 的 影 响 与 地 位, 回 族 研 究, 200.; 李 振 中 : 法 拉 比 哲 学 简 介, 回 族 研 究,2002.;( 美 ) 马 吉 德 法 赫 里 ( 著 ), 陈 中 耀 ( 译 ): 伊 斯 兰 哲 学 史, 上 海 :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 992 年, 第 四 章 第 一 节 ; 李 振 中 王 家 瑛 : 阿 拉 伯 哲 学 史, 北 京 : 北 京 语 言 学 院 出 版 社,995 年, 第 九 章 第 一 节 和 第 二 十 三 章 ( 伊 拉 克 ) 穆 萨 穆 萨 威 ( 著 ), 张 文 建 王 培 文 ( 译 ): 阿 拉 伯 哲 学 从 铿 达 到 伊 本 鲁 西 德, 北 京 : 商 务 印 书 馆, 996 年 6

之 元 首, 即 穆 罕 默 德 无 极 之 本 原, 乃 一 切 妙 明 之 始 也 P24 然 后 由 至 圣 灵 觉 的 余 光, 依 次 造 化 了 列 圣 贤 人 良 人 常 人 迷 人, 爰 自 其 命 源 之 妙, 显 了 灵 觉 之 余 光, 遂 以 此 造 化 了 列 圣 之 本 来 ; 自 列 圣 之 本 来, 造 化 了 贤 人 之 本 来 ; 自 贤 人 之 本 来, 造 化 了 良 人 之 不 来 ; 自 良 人 之 本 来, 造 化 了 常 人 之 本 来 ; 自 常 人 之 本 来, 造 化 了 迷 人 之 本 来 随 后 由 以 上 诸 人 类 之 本 来, 依 次 造 化 了 天 仙 神 鬼, 自 诸 人 类 之 本 来, 造 化 了 一 切 天 仙 之 本 来 ; 自 诸 天 仙 之 本 来, 造 化 了 神 鬼 之 本 来 最 后 由 以 上 所 有 的 余 光, 造 化 了 鱼 鸟 走 兽 草 木 金 石 及 土 水 火 风 等 万 物, 又 自 诸 品 之 余, 造 化 了 一 切 水 陆 飞 行 之 本 来 P25 真 主 与 宇 宙 万 物 的 关 系 就 如 同 是 光 与 光 辉 的 关 系 真 一 之 与 能 有, 譬 如 光 之 本 体, 与 光 之 光 辉 P242 总 之, 苏 菲 主 义 对 王 岱 舆 思 想 的 产 生 起 了 重 要 的 影 响, 或 者 说, 王 岱 舆 在 从 事 汉 文 译 著 的 过 程 中 吸 收 了 苏 菲 主 义 的 思 想 是 显 而 易 见 的 3.2 渊 源 之 二 : 儒 家 文 化 历 史 清 楚 的 表 明, 在 王 岱 舆 生 活 的 明 清 时 代, 宋 明 理 学 兴 盛 并 居 于 统 治 地 位, 白 寿 彝 先 生 也 曾 指 出 : 自 明 清 之 际 开 始, 东 南 穆 斯 林 学 者 的 汉 文 论 著, 如 王 岱 舆 刘 智 等, 多 以 理 学 解 释 教 义 这 一 方 面 是 由 于 这 些 学 者 受 了 理 学 的 影 响, 另 一 方 面 也 是 想 用 这 种 方 法 以 利 于 教 义 的 宣 传 而 便 于 某 些 人 的 接 受 出 于 宣 教 护 教 的 需 要, 用 中 国 所 熟 知 的 儒 家 语 言 儒 家 概 念 儒 家 思 想 去 看 待 解 释 宣 传 伊 斯 兰 教 义, 显 得 十 分 必 要 正 教 真 诠 自 序 中 提 到, 王 岱 舆 从 小 并 未 接 触 汉 文 化 或 者 儒 家 思 想 从 成 年 之 时 ( 大 概 二 十 岁 左 右 ), 才 开 始 学 习 汉 文 化, 但 却 只 是 识 字 写 信 的 程 度 到 了 壮 盛 之 时 ( 大 约 三 十 岁 左 右 ), 开 始 阅 读 性 理 史 鉴 方 面 的 书 因 此 可 知, 王 岱 舆 三 十 岁 左 右 才 开 始 真 正 的 接 触 汉 文 化 特 别 是 儒 家 文 化, 并 对 儒 家 文 化 尤 其 是 宋 明 理 学 有 了 较 为 深 刻 的 认 识 在 正 教 真 诠 问 答 纪 言 中, 有 人 针 对 正 教 真 诠 的 内 容 问 王 岱 舆 : 儒 家 学 说 博 大 精 深, 至 于 性 理, 更 应 该 以 宋 明 理 学 的 诸 位 大 师 的 论 述 而 你 所 引 用 的 材 料, 专 挑 其 中 不 深 刻 或 无 用 的 论 述, 看 起 来 找 到 了 它 的 弱 点, 其 实 是 你 没 有 深 入 探 索 而 王 岱 舆 却 认 为 : 儒 家 的 著 作 虽 然 很 多, 但 说 到 底 用 理 气 二 字 就 可 以 概 括, 我 所 要 辨 明 的 只 是 其 与 伊 斯 兰 的 不 同 方 面, 而 没 有 去 计 较 他 们 观 点 中 哪 些 浅 薄 哪 些 深 刻 如 果 浅 薄 的 观 点 就 与 伊 斯 兰 有 差 异, 那 么 深 奥 的 理 论 的 差 异 就 更 大 如 孔 孟 学 说 中 讲 修 身 齐 家 治 国 就 与 伊 斯 兰 相 同, 我 又 怎 般 去 妄 加 评 论 其 对 与 不 对 呢? 这 表 明 王 岱 舆 对 儒 家 文 化 以 及 儒 伊 之 间 的 同 异, 都 有 较 为 深 刻 的 认 识 正 是 这 一 认 识, 才 使 汉 族 学 者 在 读 过 他 的 著 作 后 认 为 伊 斯 兰 与 吾 儒 大 相 表 里 2 在 王 岱 舆 的 著 作 中, 汉 学 或 者 说 儒 学 的 痕 迹 是 十 分 明 显 的, 这 里 试 举 几 例 : 在 宇 宙 生 成 论 方 面, 王 岱 舆 将 伊 斯 兰 哲 学 唯 理 派 思 想 与 中 国 宋 明 理 学 中 的 宇 宙 生 成 论 巧 妙 的 结 合, 提 出 了 在 中 国 思 想 界 无 人 提 出 过 的 宇 宙 形 成 理 论 宋 明 理 学 开 创 人 之 一 的 周 敦 颐 认 为 自 无 极 而 为 太 极 太 极 动 而 生 阳, 动 极 而 静 ; 静 而 生 阴, 静 极 复 动 一 动 一 静, 互 为 其 根 分 阴 分 阳, 两 仪 立 焉 阳 变 阴 合, 而 生 水 火 木 金 土 五 气 顺 布, 四 时 行 焉 五 行, 一 阴 阳 也 阴 阳, 一 太 极 也 太 极 本 无 极 也 3 他 提 出 的 宇 宙 化 生 模 式 是 无 极 太 极 阴 阳 五 行 男 女 万 物 王 岱 舆 承 认 这 一 宇 宙 化 生 的 模 式 的 同 时, 指 出 宇 宙 的 化 生 并 不 是 始 于 无 极 或 太 极, 真 一 才 是 宇 宙 的 创 造 者, 是 天 地 万 物 人 类 的 造 化 者 他 在 清 真 大 学 中 提 出 真 一 数 一 体 一 的 宇 宙 化 生 理 论, 单 另 之 一, 乃 天 地 万 物 之 主 也 ; 数 本 之 一, 乃 天 地 万 物 之 种 也 ; 体 认 之 一, 乃 天 地 万 物 之 果 也 P232 正 教 真 诠 真 一 中 指 出 须 知 真 一 乃 单 另 之 一, 非 数 之 一 也 数 之 一, 非 独 一 也 曰 太 极 生 两 仪, 两 仪 生 四 白 寿 彝 : 跋 詹 应 鹏 群 书 汇 辑 释 疑 跋, 中 国 穆 斯 林,985., 第 3 页 2 何 汉 敬 : 正 教 真 诠 序, 正 教 真 诠 清 真 大 学 希 真 正 答, 银 川 : 宁 夏 人 民 出 版 社,996 年, 第 5 页 3 周 敦 颐 : 太 极 图 说, 转 引 自 张 立 文 : 宋 明 理 学 研 究, 北 京 : 人 民 出 版 社,2002 年, 第 08 页 7

象, 数 之 一 也 ; 曰 一 本 万 殊, 万 法 归 一, 亦 数 之 一 也 ; 曰 无 名 天 地 之 始, 有 名 万 物 之 母, 亦 数 之 一 也 以 是 观 之, 诸 所 谓 一, 乃 天 地 万 物 之 一 粒 种 子 P9 清 真 大 学 数 一 代 书 中 也 指 出 : 太 极 化 而 为 阴 阳, 统 而 言 之 乃 天 地, 析 而 言 之 为 日 月 星 辰, 土 水 火 气 可 知 王 岱 舆 提 出 的 宇 宙 生 成 模 式 应 为 真 一 数 一 ( 无 极 太 极 ) 阴 阳 天 地 四 行 ( 土 水 火 气 ) 人 万 物 从 真 一 到 数 一 是 伊 斯 兰 教 各 派 观 点 的 综 合, 而 从 数 一 到 体 一 则 与 儒 家 学 说 基 本 相 同 伦 理 道 德 方 面, 王 岱 舆 不 仅 基 本 认 同 儒 家 文 化 的 伦 理 道 德 规 范, 而 且 将 伊 斯 兰 教 的 功 修 或 礼 仪 比 附 于 儒 家 伦 理, 虽 然 有 些 牵 强 附 会, 但 也 不 乏 用 心 良 苦 对 于 儒 家 文 化 中 诸 如 修 身 治 国 平 天 下, 三 纲 五 常, 五 伦 等 道 德 规 范, 王 岱 舆 基 本 上 是 认 同 的 正 教 真 诠 问 答 纪 言 中 王 岱 舆 提 出 若 夫 孔 孟 之 道, 修 身 齐 家 治 国 与 吾 同 者, 予 焉 敢 妄 仪 其 是 非 哉 P0 正 教 真 诠 正 学 中 也 指 出 : 归 真 可 以 认 主, 明 心 可 以 见 性, 修 身 可 以 治 国 P6 希 真 正 答 中 也 提 出 人 为 万 物 之 灵, 首 立 纲 常, 以 正 心 诚 意 修 身 为 本 P277 而 在 正 教 真 诠 五 常 篇 中, 王 岱 舆 更 是 将 伊 斯 兰 教 的 宗 教 功 修 五 功 念 施 戒 拜 聚 与 儒 家 文 化 中 的 仁 义 智 礼 信 五 常 相 比 附, 认 为 伊 斯 兰 的 行 动 即 是 儒 家 文 化 的 体 现 从 上 述 零 星 的 表 述 中 可 知, 在 王 岱 舆 的 著 作 中, 运 用 了 大 量 儒 家 文 化 中 的 术 语 概 念 范 畴 命 题 和 思 维 方 式 来 阐 述 伊 斯 兰 教 因 此, 在 他 从 事 的 以 儒 诠 经 活 动 中, 明 显 的 显 露 出 了 儒 家 思 想 的 痕 迹 3.3 渊 源 之 三 : 释 道 和 基 督 教 思 想 王 岱 舆 的 思 想 中, 还 明 显 地 存 有 佛 教 和 道 教 的 痕 迹 众 所 周 知, 打 着 反 释 道 旗 号 的 宋 明 理 学, 本 身 就 有 明 显 的 释 道 思 想 痕 迹, 如 周 敦 颐 的 太 极 图 就 有 可 能 是 受 道 家 经 典 真 元 妙 经 品 的 影 响, 因 此, 大 受 儒 家 特 别 是 宋 明 理 学 影 响 的 王 岱 舆 的 思 想 中 杂 有 释 道 思 想 就 不 足 为 怪 了 为 了 更 好 的 宣 扬 伊 斯 兰 教, 了 解 掌 握 同 在 中 国 流 布 的 释 道 宗 教 是 必 然 的 因 为 他 明 白 : 一 个 人 没 有 完 全 了 解 某 一 科 学 之 前, 他 是 不 会 轻 易 否 定 这 一 科 学 的 他 必 须 全 面 掌 握 这 门 学 科 知 识, 要 赶 上 和 超 过 这 一 学 科 中 最 有 知 识 的 人, 研 究 了 解 他 们 没 有 研 究 和 不 了 解 的 事 物, 研 究 和 了 解 得 比 他 们 还 要 深 只 有 这 样, 他 的 批 判 和 反 驳 才 真 正 有 力 量, 是 真 实 的 在 正 教 真 诠 叙 中, 王 岱 舆 之 教 弟 梁 以 浚 也 指 出 若 我 岱 舆 王 先 生 之 四 教 博 通, 诸 家 毕 览, 盖 百 而 不 得 一 也 可 见, 王 岱 舆 对 释 道 思 想 也 进 行 了 一 定 的 学 习 和 研 究 而 他 自 己 也 承 认 了 对 释 道 部 分 概 念 的 引 用, 并 说 明 了 这 样 作 的 原 因 : 清 真 之 经 不 乏, 而 教 外 莫 有 能 知 者, 以 文 字 各 殊 也 予 特 著 论 以 彼 达 此, 悉 属 借 用, 顾 其 理 何 如 耳, 其 词 何 一, 非 借 又 以 二 氏 为 异 乎? P0 这 样 看 来, 借 用 佛 道 思 想 一 是 为 了 便 于 教 外 人 士 的 阅 读, 二 则 是 为 了 披 露 佛 道 观 念 的 不 当 之 处 在 王 岱 舆 的 著 作 中, 沿 袭 和 移 植 了 大 量 的 释 道 两 家 的 词 汇, 为 他 所 有, 如 真 宰 真 一 清 真 造 化 参 悟 无 常 元 始 太 极 阴 阳 五 行 化 育 功 德 等, 以 真 一 这 个 概 念 来 说, 它 是 道 教 的 修 炼 用 语, 与 玄 一 同 一 同 为 一 的 表 现 形 式, 是 通 神 修 练 的 重 要 途 径 真 是 指 真 宰, 即 真 正 的 主 宰, 来 源 于 道 教 奉 为 经 典 的 庄 子 齐 物 论 ; 一, 也 是 道 家 的 重 要 概 念, 来 源 于 道 德 经 道 生 一, 一 生 二, 二 生 三, 三 生 万 物 王 岱 舆 将 这 一 概 念 移 入 伊 斯 兰 教, 作 为 表 述 世 界 的 真 正 主 宰 真 主 的 哲 学 术 语, 真 主 止 一, 无 有 比 拟, 乃 无 始 之 原 有, 非 受 命 之 有 也 P9 虽 然 吸 收 了 一 些 佛 道 的 思 想, 但 就 是 王 岱 舆 本 人 而 言, 他 笃 信 伊 斯 兰 教, 其 思 想 的 主 旨 仍 然 是 伊 斯 兰 教, 因 而 他 的 这 种 吸 收 是 十 分 有 限 的 即 便 是 这 样, 我 们 还 是 应 该 肯 定 在 他 的 著 作 中 有 佛 道 的 痕 迹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在 王 岱 舆 的 著 作 中 还 曾 对 基 督 教 的 三 位 一 体 提 出 的 批 判 兹 何 异 安 萨 里 ( 著 ) 李 振 中 ( 译 ): 迷 途 指 津, 沈 阳 : 沈 阳 出 版 社,997 年, 第 8 页 8

二 氏 之 三 位 一 体 三 清 一 点 乎? 可 见, 王 岱 舆 对 基 督 教 还 是 有 一 定 了 解 的 当 时 的 金 陵 ( 南 京 ), 不 但 是 后 来 伊 斯 兰 教 以 儒 诠 经 活 动 的 中 心, 而 且 也 是 天 主 教 汉 文 著 述 影 响 最 大 的 地 方 有 学 者 称, 正 教 真 诠 一 书 中 有 不 少 段 落 在 思 想 上, 结 构 上, 甚 至 是 关 键 词 上, 都 袭 用 了 较 它 刊 行 更 早 的 天 主 教 传 教 士 利 玛 窦 的 汉 文 著 作 天 主 实 义 可 见, 当 时 正 处 于 传 播 兴 盛 期 的 天 主 教 对 王 岱 舆 的 思 想 也 产 生 了 一 定 的 影 响 从 上 面 论 述 中 可 知, 王 岱 舆 的 确 是 一 位 学 贯 东 西 学 通 四 教 知 识 渊 博 的 回 族 伊 斯 兰 宗 教 学 者 它 的 学 识 之 广 博, 思 想 之 精 深, 不 仅 在 回 儒 中 罕 见, 即 使 在 汉 儒 中 亦 难 寻 觅 在 王 岱 舆 的 思 想 中, 伊 斯 兰 思 想 仍 是 其 核 心 和 支 柱, 而 儒 家 思 想 则 是 其 用 来 宣 扬 伊 斯 兰 思 想 的 手 段 和 工 具, 同 时, 他 可 以 抛 弃 教 派 门 户 之 分, 吸 收 释 道 以 及 天 主 教 思 想 为 我 所 用, 达 到 更 好 的 宣 扬 伊 斯 兰 思 想 的 目 的 从 而 形 成 了 既 不 完 全 同 于 传 统 的 伊 斯 兰 教, 也 不 完 全 等 同 于 儒 家 伦 理 学 说, 但 又 包 含 两 者 的 独 特 的 中 国 伊 斯 兰 思 想 体 系 具 体 内 容 可 参 见 问 永 宁 教 授 的 三 百 六 十 年 前 的 一 桩 学 术 公 案 试 论 正 教 真 诠 对 天 主 实 义 的 袭 用 一 文, 载 兰 州 大 学 2007 年 宗 教 对 话 与 和 谐 社 会 学 术 研 讨 会 论 文 集 9

第 四 章 王 岱 舆 的 哲 学 思 想 4. 王 岱 舆 哲 学 思 想 的 结 构 特 征 对 王 岱 舆 思 想 结 构 的 研 究, 对 理 解 中 国 伊 斯 兰 教 思 想 的 发 展, 特 别 是 伊 斯 兰 教 思 想 的 地 方 化 和 民 族 化 过 程 是 不 可 或 缺 的 在 他 之 前 虽 然 已 经 有 汉 文 伊 斯 兰 作 品 出 现, 但 这 些 作 品, 都 未 能 像 王 岱 舆 的 作 品 那 样 全 面 而 又 系 统 地 从 宗 教 哲 理 的 高 度 勾 画 出 伊 斯 兰 思 想 的 概 貌 仔 细 研 读 他 的 作 品, 就 会 发 现 在 他 的 思 想 中 贯 穿 始 终 的 主 副 两 条 线 索 : 主 线 就 是 探 讨 伊 斯 兰 哲 学 的 问 题, 这 是 他 思 想 的 核 心 部 分 ; 副 线 则 是 在 探 讨 伊 斯 兰 哲 学 的 过 程 中, 恰 如 其 分 的 探 讨 了 中 国 哲 学 的 问 题, 对 这 些 问 题 的 分 析, 一 是 为 了 更 好 的 分 析 伊 斯 兰 哲 学, 二 则 是 为 了 更 容 易 的 被 教 外 人 士 特 别 是 士 大 夫 理 解 乃 至 接 受 通 过 对 主 副 两 条 线 索 的 研 究, 推 导 出 王 岱 舆 的 思 想 结 构 始 终 围 绕 着 三 一 思 想 二 天 三 世 思 想 正 教 正 道 正 学 思 想 而 展 开 三 一 思 想, 王 岱 舆 真 一 数 一 体 一 思 想 的 概 称 是 指 真 一 通 过 数 一 创 造 化 育 体 一 的 宇 宙 生 成 过 程 和 体 一 ( 人 ) 通 过 数 一 从 而 体 认 真 一 的 认 识 过 程 在 王 岱 舆 的 思 想 中, 三 一 思 想 是 其 思 想 之 纲, 贯 穿 于 其 思 想 的 始 终, 是 他 三 本 著 作 的 主 要 思 想 在 王 岱 舆 的 著 作 中, 以 清 真 大 学 的 思 想 结 构 最 为 严 谨 在 此 书 中, 他 系 统 的 论 述 分 析 了 真 一 数 一 体 一 及 它 们 之 间 的 关 系, 从 而 形 成 了 三 一 思 想 全 书 就 是 以 真 一 数 一 体 一 为 中 心 而 展 开 论 述 的, 因 此 可 以 说, 三 一 思 想 不 仅 概 括 了 该 书 的 基 本 思 想, 而 且 是 该 书 的 纲 领, 因 此 是 王 岱 舆 思 想 结 构 的 内 在 逻 辑 所 在 正 教 真 诠 分 为 40 篇, 是 对 某 些 问 题 进 行 的 较 为 系 统 的 分 析, 虽 然 全 书 的 结 构 看 起 来 较 为 松 散, 似 乎 没 有 一 致 性 但 是, 深 入 研 究 就 会 得 知 该 书 还 是 以 三 一 思 想 为 纲, 还 是 围 绕 着 三 一 思 想 展 开 的 : 在 真 一 的 名 目 下, 包 括 真 一 篇 元 始 篇 前 定 篇 普 慈 篇 真 圣 篇 似 真 篇 易 真 篇 昧 真 篇 迥 异 篇 仙 神 篇 等 0 篇 ; 在 数 一 的 名 目 下, 包 括 真 赐 篇 性 命 篇 真 心 篇 人 品 篇 正 教 篇 正 学 篇 回 回 篇 作 证 篇 听 命 篇 等 9 篇 ; 在 体 一 的 名 目 下, 包 括 了 剩 余 的 2 篇, 分 别 论 述 认 主 的 天 道 部 分 和 认 己 的 人 道 的 部 分 其 中, 属 于 天 道 部 分 的 有 夫 妇 篇 无 常 篇 真 忠 篇 至 孝 篇 首 领 篇 友 道 篇 利 名 篇 宰 牲 篇 荤 素 篇 博 饮 篇 利 谷 篇 风 水 篇 等 2 篇, 属 于 人 道 部 分 的 有 生 死 篇 取 舍 篇 预 备 篇 察 时 篇 参 悟 篇 较 量 篇 正 命 篇 今 世 篇 后 世 篇 等 9 篇 希 真 正 答 的 内 容 主 要 是 与 儒 僧 道 的 辩 论, 与 友 人 的 交 谈, 以 问 答 或 对 话 的 形 式 阐 述 他 的 思 想 的, 虽 然 显 得 很 松 散, 但 在 一 问 一 答 中 所 表 述 的 中 心 思 想, 仍 然 是 可 以 概 括 出 来 的 在 此 书 中, 所 涉 及 宗 教 哲 理 的 部 分, 依 然 是 围 绕 真 一 数 一 体 一 而 进 行 的 而 有 关 三 一 思 想 的 具 体 内 容, 将 在 下 一 节 进 行 系 统 的 分 析, 在 此 不 再 赘 述 对 王 岱 舆 思 想 的 纲 领 的 阐 述, 对 理 解 其 思 想 的 内 在 的 逻 辑 结 构 具 有 重 大 意 义 二 天 三 世 思 想, 2 在 王 岱 舆 的 思 想 结 构 中, 其 思 想 模 式 就 是 以 此 而 展 开 的 对 他 思 想 结 构 的 论 述, 只 不 过 是 对 他 的 著 作 中 的 思 想 结 构 的 概 括, 并 使 之 条 理 化, 让 人 们 对 他 的 著 作 有 较 为 清 晰 的 了 解 ; 但 是 这 依 然 不 能 清 楚 的 说 明 他 的 思 想 是 怎 样 展 开 的, 是 在 什 么 条 件 下 展 开 的 因 此, 对 他 的 思 想 模 式 的 探 讨, 会 让 人 们 更 清 楚 的 了 解 其 思 想 依 据 的 是 什 么 原 型 或 摹 本 而 展 开 的 王 岱 舆 认 为, 在 空 间 上 存 在 着 先 天 与 后 天 两 个 空 间 ; 而 在 时 间 上, 则 王 岱 舆 清 真 大 学 总 论 的 题 目 中 加 以 解 释 性 词 语, 以 指 出 总 论 所 论 述 的 内 容 他 指 出 : 总 论 三 一, 兼 言 造 化 校 门 之 性 命 生 死 空 无 等 事 可 知 王 岱 舆 自 身 也 将 真 一 数 一 体 一 统 称 为 三 一 思 想 2 金 宜 久 : 王 岱 舆 著 作 的 思 想 结 构, 回 族 研 究,2002.4, 第 8 页 20

有 前 世 今 世 后 世 在 他 的 思 想 中, 先 天 与 前 世 是 相 对 应 的, 而 后 天 通 常 是 指 今 世 但 是, 应 该 注 意, 后 世 与 后 天 不 是 一 组 完 全 对 应 的 概 念, 后 世 是 与 今 世 相 对 而 言 的, 通 常 后 世 与 今 世 又 往 往 同 时 表 述 后 天 的 内 容, 因 为 二 者 是 先 天 之 后 的 两 个 世 界 这 就 从 时 间 与 空 间 中 展 现 了 其 思 想 的 统 一 性 在 他 看 来, 除 了 原 有 无 始, 长 远 无 终 的 造 物 主 真 主 外, 一 切 有 形 之 形 器 气 象, 一 切 有 生 命 无 生 命 的 物 体, 甚 至 是 无 形 之 性 理, 例 如 思 想 观 念 概 念 感 觉 印 象 经 验 计 划 幻 想 等, 都 是 在 先 天 与 后 天 前 世 与 今 世 后 世 的 空 间 和 时 间 范 围 内 创 造 的 从 先 天 后 天 来 看, 实 际 上 就 是 以 空 间 来 限 定 宇 宙 万 有 存 在 发 展 活 动 的 范 围 ; 而 前 世 今 世 后 世 则 是 以 时 间 作 的 限 定 离 开 这 一 时 空 范 围, 他 的 思 想 就 无 从 谈 起 同 时, 需 要 指 出 的 是 他 论 述 的 重 点 是 放 在 了 今 世 和 后 世 这 两 个 十 分 重 要 的 时 间 概 念 由 此, 王 岱 舆 认 为 一 切 变 化 都 是 由 内 而 外 由 隐 而 显 由 静 而 动 的 进 行 的 ; 而 这 些 变 化 则 完 全 是 由 一 而 多 由 无 形 而 有 形 由 精 神 而 物 质 由 性 理 而 形 器 气 象 由 先 天 而 后 天 的 过 程 完 成 的 因 此 可 以 说 二 天 三 世 思 想 是 他 表 述 演 绎 整 个 思 想 的 基 本 框 架, 是 其 思 想 得 以 展 开 的 时 间 空 间 条 件, 更 是 他 的 思 想 之 所 以 形 成 结 构 得 以 连 接 的 基 础 正 教 正 道 正 学 思 想, 了 解 王 岱 舆 思 想 结 构 的 纲 领 和 其 思 想 模 式, 只 是 说 清 楚 了 其 思 想 结 构 以 及 沿 着 怎 样 的 摹 本 和 原 型 而 展 开, 但 是 对 其 思 想 中 核 心 理 念 还 是 不 了 解 对 他 的 哲 学 思 想 中 的 指 导 思 想 的 研 讨, 将 有 助 于 了 解 他 思 想 的 根 基 是 什 么, 又 沿 着 怎 样 的 道 路 而 发 展 的 前 文 已 经 指 出, 在 王 岱 舆 的 思 想 中, 是 以 伊 斯 兰 教 哲 学 思 想 为 主 线 的, 即 以 伊 斯 兰 教 思 想 为 他 的 指 导 思 想, 在 他 著 作 中 具 体 表 现 为 三 正 思 想, 即 正 教 正 道 正 学 的 思 想 王 岱 舆 指 出 正 教 是 指 以 信 仰 独 一 真 主 为 核 心 内 容 的 宗 教, 所 以 正 教 惟 尊 兹 真 一 也, 即 指 伊 斯 兰 教 可 是, 此 正 教 又 是 怎 样 产 生 的 呢? 他 指 出 : 正 教 之 原, 自 开 辟 之 初, 乃 真 主 自 立, 赦 降 天 仙, 传 明 命 于 阿 丹 人 祖, 代 己 立 极, 阐 扬 至 道, 首 立 纲 常, 而 后 有 教 焉 P72 那 么, 又 为 什 么 将 伊 斯 兰 教 称 为 正 教 呢? 是 因 为 伊 斯 兰 教 以 命 人 行 好 止 人 干 歹 为 己 任 凡 命 人 笃 信 者, 莫 非 真 理 ; 命 人 力 行 者, 莫 非 正 务 ; 其 所 禁 止 者, 莫 非 异 端 P73 即 是 说, 作 为 正 教 的 伊 斯 兰 教 是 命 人 信 奉 真 理 力 行 正 务 禁 止 异 端 的 可 是 怎 样 做 才 是 符 合 正 教 即 伊 斯 兰 教 的 呢? 王 岱 舆 认 为, 只 要 人 们 论 其 始, 则 知 自 己 之 所 来 ; 论 其 终, 则 悟 此 身 之 归 宿 ; 论 其 法, 则 指 示 成 人 之 至 理 P73 这 样 即 是 符 合 正 教 的 行 为, 符 合 了 正 教 的 行 为, 也 就 是 走 上 了 正 道 王 岱 舆 所 谓 的 正 道, 就 是 指 符 合 正 教 的 规 定, 实 践 正 教 的 内 容, 即 信 仰 伊 斯 兰 教 但 是, 怎 样 做 才 能 真 正 达 到 这 样 的 境 界 呢? 王 岱 舆 认 为, 只 有 做 到 了 忠 诚, 才 能 真 正 符 合 正 道, 经 云 : 正 教 之 道, 惟 忠 诚 而 已 也 推 其 理, 真 久 不 偏 谓 之 正, 惟 精 独 一 之 谓 忠, 纯 洁 无 染 谓 之 诚, 其 他 太 过 则 寂 灭 空 无, 不 及 则 眼 前 一 段, 岂 云 正 哉 P72 也 就 是 说, 正 道 即 真 久 不 偏 纯 洁 无 染 的 信 仰 惟 精 独 一 的 真 主 然 而, 通 过 怎 样 的 途 径 才 能 达 到 正 道 呢? 王 岱 舆 认 为 是 正 学, 即 通 过 学 习 关 于 正 教 学 问 而 达 到 正 道 因 此, 所 谓 的 正 学 就 是 指 有 关 正 教 的 所 有 知 识, 即 有 关 伊 斯 兰 教 的 一 切 知 识 关 于 正 学 的 具 体 内 容, 王 岱 舆 指 出 正 学 之 义, 不 独 效 先 觉 之 行 止, 记 录 其 文 章, 固 当 体 正 情 之 学, 或 参 察 天 地 万 物 贯 通 之 学 P76 正 学 包 括 三 个 方 面 的 学 问, 正 学 有 三 : 曰 大 学 曰 中 学 曰 常 学 这 三 大 学 问 分 别 是 指 大 学 者, 归 真 也 ; 中 学 者, 明 心 也 ; 常 学 者, 修 身 也 归 真 可 以 认 主 ; 明 心 可 以 见 性 ; 修 身 可 以 治 国 即 归 真 认 主 明 心 见 性 及 修 身 治 国 三 个 方 面 的 内 容 这 三 个 方 面 的 关 系 为 : 认 主 之 学 若 性 命, 人 无 性 命 则 不 活 ; 明 心 之 学 若 衣 食, 人 无 衣 食 则 必 死 ; 修 身 之 学 若 医 药, 人 无 医 药 则 病 不 治 P76 在 这 三 种 学 问 中, 最 重 要 的 学 问 是 认 主 之 学, 而 后 是 性 命 之 学, 最 轻 为 修 身 之 学 王 岱 舆 强 调, 只 有 正 学 是 不 行 的, 如 果 没 有 行 则 学 就 为 空 学 ; 只 有 行 也 是 不 可 以 的, 如 果 没 有 正 学 的 知 识 的 指 导, 行 就 为 盲 行 因 此 指 出, 知 与 行 应 该 是 互 相 配 合, 有 学 毕 竟 有 行, 有 行 则 可 以 增 进 学 但 是 他 也 指 出, 学 是 在 行 之 前 的, 只 有 先 有 了 正 学, 才 能 有 符 合 正 教 的 行 为, 即 正 道 学 非 徒 学, 必 须 有 行, 有 行 断 不 可 无 学, 2

何 也? 有 学 无 行, 如 无 果 之 花 ; 有 行 无 学, 若 无 门 之 屋 须 知 所 习 之 学, 尚 未 遵 行, 不 可 更 习 未 知 之 学, 不 独 不 得 其 未 得, 亦 且 有 误 其 己 有 P75 从 而 涉 及 到 了 中 国 哲 学 史 上 重 要 的 知 行 关 系, 并 倡 导 知 行 结 合 的 思 想 以 三 正 思 想 为 指 导 的 王 岱 舆 的 思 想, 也 是 在 指 引 人 们 通 过 正 学 与 正 道 从 而 信 仰 正 教 的 过 程 对 王 岱 舆 思 想 结 构 的 分 析, 对 于 全 面 系 统 清 晰 的 把 握 王 岱 舆 哲 学 的 思 想 性 起 到 了 关 键 的 作 用, 以 三 一 哲 学 为 结 构 之 纲, 二 天 三 世 为 思 想 模 式 以 及 三 正 思 想 为 指 导 的 王 岱 舆 思 想, 构 建 了 既 区 别 于 伊 斯 兰 哲 学 也 区 别 于 中 国 哲 学, 但 却 根 源 于 伊 斯 兰 哲 学, 吸 收 中 国 哲 学 的 中 国 伊 斯 兰 哲 学 体 系 的 基 本 框 架 4.2 哲 学 思 想 的 构 成 要 素 作 为 一 名 伊 斯 兰 学 者, 王 岱 舆 所 做 的 努 力 就 是 将 伊 斯 兰 思 想 以 中 国 人 熟 知 的 语 言 表 达 出 来 因 此, 他 与 其 他 伊 斯 兰 哲 学 家 一 样, 所 论 述 的 内 容, 也 是 伊 斯 兰 哲 学 广 泛 涉 及 的 问 题 伊 斯 兰 哲 学 派 别 虽 然 特 别 多, 但 一 般 都 围 绕 下 述 几 个 问 题 展 开 : 关 于 真 主 的 本 质 ; 真 主 独 一 与 诸 多 属 性 的 关 系 问 题 ; 真 主 语 言 与 古 兰 经 的 性 质 问 题 ; 造 物 主 与 被 造 物 的 关 系 问 题 ; 前 定 与 自 由 的 问 题 ; 末 日 审 判 与 后 世 生 活 的 问 题 ; 天 使 与 使 者 的 问 题 ; 天 园 与 地 狱 的 问 题 ; 大 罪 与 小 罪 的 问 题 ; 认 识 与 信 仰 的 问 题 等 王 岱 舆 对 以 上 的 这 些 问 题 多 少 都 有 所 涉 及, 内 容 基 本 上 涵 盖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 4.2. 真 主 的 本 质 与 属 性 与 中 世 纪 伊 斯 兰 哲 学 家 将 真 主 称 为 第 一 实 体 第 一 因 一 样, 王 岱 舆 将 他 所 信 仰 的 真 主 在 哲 学 或 概 念 上 称 为 真 一, 他 指 出 真 一 是 真 主, 是 伊 斯 兰 教 信 仰 的 主 宰, 是 穆 斯 林 大 众 虔 诚 信 仰 的 最 高 存 在, 是 万 有 逻 辑 上 的 起 点 真 主 乃 无 始 之 原 有, 是 宇 宙 万 有 的 根 源 存 在 的 根 据, 宇 宙 万 有 只 能 作 为 一 种 可 能 存 在 而 存 在, 无 始 之 原 有 的 真 主 才 是 作 为 必 然 存 在 而 存 在 的 也 就 说, 从 本 质 来 说, 真 主 是 绝 对 的 没 有 时 间 的 必 然 存 在 可 能 存 在 的 宇 宙 万 有, 必 然 需 要 必 然 存 在 的 原 有 真 一 才 能 得 以 存 在 因 此, 正 教 真 诠 开 宗 明 义 的 指 出 : 真 主 止 一, 无 有 比 拟, 乃 无 始 之 原 有, 非 受 命 之 有 也 P9 清 真 大 学 也 在 开 篇 写 道 : 故 首 明 单 另 之 一, 乃 造 化 万 物 之 真 主, 而 与 天 地 万 物 无 干, 兹 为 无 始 之 原 有 也 P229 王 岱 舆 认 为, 真 一 是 必 有 的 是 必 然 的 没 有 原 因 的 无 始 无 终 的 永 恒 的 非 受 造 的 存 在 同 时, 他 还 指 出 了 原 有 与 诸 有 之 间 的 巨 大 差 别 原 有 为 主, 诸 有 为 仆 并 由 原 有 创 造, 即 诸 有 是 受 造 而 有, 或 称 受 有, 原 有 者, 能 造 万 物, 新 生 者, 受 造 而 有 P5 原 有 的 就 是 万 有 的 造 物 主 真 主, 或 称 真 一 ; 相 对 来 说 万 有 的 都 是 新 生, 或 称 万 有 原 有 即 是 宇 宙 万 有 的 本 质 存 在, 宇 宙 万 有 都 是 由 原 有 创 造 而 生 的 针 对 佛 教 道 教 的 空 无 学 说, 王 岱 舆 指 出, 真 一 不 仅 是 必 然 存 在 的 有, 而 且 是 真 实 存 在 的 有, 是 真 有 当 知 无 始 之 原 有, 至 尊 真 而 至 灵 明 P247 认 为 无 始 原 有 的 真 主, 是 最 为 崇 高 真 实 而 最 具 灵 明 的 梦 中 富 贵, 本 是 虚 无 ; 眼 前 贫 贱, 的 非 真 有, 超 越 生 死 关 头, 始 得 如 如 常 在 此 乃 幻 想 空 花, 本 是 长 途 一 寓, 岂 为 实 据 哉 P30 指 出 今 生 的 富 贵 贫 贱 都 如 同 幻 想 空 花, 今 生 只 是 人 生 的 长 途 一 站, 眼 前 所 拥 有 的, 都 是 虚 幻 的, 只 有 真 一, 才 是 真 实 的 客 观 存 在 的 但 是, 并 不 是 说 客 观 世 界 和 宇 宙 万 物 都 是 虚 幻 的 空 的 不 存 在 的 只 是 说 这 种 存 在 需 要 外 物 而 存 在, 是 有 条 件 的 存 在, 万 有 就 其 本 体 来 说 是 不 能 独 立 存 在 的, 必 须 借 助 外 因 才 可 以 存 在 这 一 外 因 就 是 真 主, 真 主 是 万 有 得 以 存 在 的 根 本 原 因 凡 罗 万 寿 : 试 析 中 国 伊 斯 兰 哲 学 的 真 一 论, 西 北 民 族 研 究,996., 第 82 页 此 外, 关 于 这 一 问 题, 刘 一 虹 在 回 儒 对 话 天 方 之 经 与 孔 孟 之 道 ( 宗 教 文 化 出 版 社,2006 年, 第 28 页 ) 一 书 中 还 有 另 一 种 看 法, 她 认 为 凯 拉 姆 学 所 研 究 的 问 题 为 : 真 主 的 本 体 与 德 性 世 界 的 起 源 与 归 宿 真 主 与 世 界 与 人 的 关 系 前 定 与 意 志 自 由 人 的 能 力 与 行 为 后 世 生 活 及 古 兰 经 的 天 启 性 等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