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庶 民 文 化 研 究 第 11 期 圖 14 七 品 夏 朝 冠, 新 竹 李 錫 金 家 族 傳 世 文 物, 國 立 台 灣 歷 史 博 物 館 藏 ( 引 自 張 淑 卿 等 2013, 頁 76-77 ) 4 小 結 透 過 文 物 的 實 際 觀 察, 得 知 目 前 現 有 的



Similar documents
untitled

156 ( ) [2] [ 3 ] [ 4 ] [5] [6] 1747 [ 7 ] ( ) [ 8 ] [2] 12 [3] [4] [5] [6] [7] [

排版稿.FIT)

ZHONG Chong A Study on the Map of Provincial Capital of Zhejiang Past and Present

<4D F736F F D20A9FAB24DA9CAA470BBA1A9CAA6E6ACB0A4E8A6A12DB6C0A4E5B54F2DB2C4A440BD672E646F63>

标题

瑏瑡 B ~ 瑏瑡

62 戲劇學刊 An Analysis of Cao-xie-gong Zhen in Tainan Abstract Te-yu Shih* Tainan is among the first areas that were developed in Taiwan, and there are a

Microsoft Word - 台灣舞獅歷史發展脈絡之探析…全文

Microsoft Word - 蔡宗信,臺灣高蹺陣之歷史淵源,中華民國大專院校九十三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93年5月 1-13頁。.doc

<4D F736F F D20B169B74FC5EF2020A8E2A9A4B0EABB79B1D0ACECAED1A56AA8E5B8D6BA71BFEFBFFDA4A7ACE3A8732E646F63>

581 ( ) [ 1-2] 600 ( 1) S 613 ( 600 ) W ( ) ( 2) ( 1) 1 2 [ 3] ( 3) 232 [ 4] ( 4)



David Faure

,,,,,,,,,, ; (),,,,,,,, 1862,1864 8,,() () () () () () (), :,,,,,,,,,,,,,,,, 95 %,, 1.,,, 20 (1838 ) (1873 ), ( )

本 論 文 獲 行 政 院 客 家 委 員 會 一 年 客 家 研 究 優 良 博 碩 士 論 文 獎 助

The Melancholy South - Sun Yuan-heng s Writings on Formosan Products and Climate in Chi-Kan Collections and Their Internal Implication Shih Yi-Lin Pro

ABSTRACT Wu Garden, which was erected by Wu Family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Dao Guang ( 道 光 ) of the Qing dynasty ( 清 朝 )in downtown area of nowada

(Microsoft Word \277\372\255Z\260\266.doc)


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

标题

; ;, ; :, ;, ;, :, ; :, ;, 500 ( ) : ; ; ; ;,, :,,,, : 168

标题

戲劇研究 第二期 9 0 周育德 金水 中國戲史略 鄧濤 劉立文 中國古代戲劇文學史 張 庚 郭漢城 中國戲曲通史 廖奔 劉彥君 中國戲曲發展 12 史 等都或簡或繁地把它當作論題 就中後兩部著墨較多 自然也較富於參考 價值 而盧前之書成書較早 已將花雅爭衡分為三期 始於秦腔 繼以徽調

Microsoft Word - 29期-B人文藝術類-前後.doc

<4D F736F F D20C476A7DEB942B0CA3133A8F731B4C1A4BAA4E52E646F63>


Microsoft Word v...doc

2009/2 45 ART RESEARCH

第三期版面_3_

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民间(社会)

10 防 波 堤 : 石 斑 雀 鯛 方 蟹 岩 蟹 貳 海 岸 生 態 一 棲 地 生 態 1 潮 上 飛 沫 區 林 投 沙 岸 : 藍 綠 藻 海 蟑 螂 陸 蟹 沙 蟹 扁 跳 蝦 寄 居 蟹 2 礁 岩 礫 石 區 姑 婆 嶼 巨 礫 海 岸 : 螺 類 貝 類 海 膽 青 海 菜 紫 菜

2008 3, (,1989, 135 ) 1869 (,1919) , ,,,, 20, (,1990) 1872,,,,,,1914, 1872,42 4,1918,,, 46,, 1872,,1880,40,, (,1998) 1914,,

[1] [2] [3] [4] 20 [5] Thomas Barclay, [1] [2] [3] [4] [5]

Microsoft Word - 05張政偉

32 戲劇學刊 A Study of Beijing Opera s Jing Actors and Their Vocal Accents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Using Two Operas, Muhuguan and Yuguoyuan, as Exa

<4D F736F F D203338B4C12D42A448A4E5C3C0B34EC3FE2DAB65ABE1>

Microsoft Word - 30期-B人文藝術類-前後.doc

李建德 興大人文學報第五十三期 一 前言 中國與埃及 希臘 印度並稱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也同樣具備古神信仰1並由 於民族取向之不同後三者或追求靈性生命的亙古常存或開展邏輯思辨的 愛智 學 Philosophy 舊譯 或產生因果種姓的輪迴觀一時繽紛並呈但時至今日卻 已風華不再與此相對中國受到儒家人文主義兩

,,,,, (,1988: 630) 218

<4D F736F F D D3532A4E9AA76AEC9B4C1BB4FC657C160B7FEA9B2A5C1AC46B3A1B4DEB2A3A7BDAAFEC4DDAA4CB77EB8D5C5E7B3F5A4A7ABD8A5DF2E646F63>

Abstract The formation of sacred mountains is an essential topic in the field of history of Chinese religions. The importance of mountain in Chinese t

Microsoft Word - 6_0目錄.doc

46 戲劇學刊 A Study of Shangdang Buddhist Temple Theatre Lu-wei Wang* Abstract Drama performance in Buddhist temples and at specialized performance venues


(Microsoft Word - \275\327\244\345\276\343\246X_v.2.5.1_)

经历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洗礼的欧洲 是现代博物馆与考古学的发祥地 二者自从降世 Royal Commission for the 就亲如孪生 血缘密切 1807 年 保护与收藏丹麦古物皇家委员会 Preservation of Antiquities 成立 尼厄鲁普 Rasmus Nyerup 又译作

Microsoft Word - 論文獎助扉頁5份.doc

不同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科學本質學習成效之比較與分析

093_114_Koh_khee_heong

[1] [2] [ 1] [ 2]

科 学 发 展 观 指 导 下 的 中 国 特 色 军 事 变 革 威 慑 和 实 战 能 力 1 按 照 机 械 化 军 队 建 设 的 目 标, 中 国 人 民 解 放 军 需 要 保 持 一 定 的 员 额, 按 照 信 息 化 军 队 建 设 的 目 标, 中 国 人 民 解 放 军 则 需

Microsoft Word - [00封面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2 黃 俊 傑 一 引 言 二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權 力 的 支 配 三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的 政 治 性 解 讀 四 結 論 一 引 言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傳 統 的 重 大 特 徵 之 一, 在 於 經 典 解 釋 與 政 治 權 力 之 間, 具 有 極

实 践 探 讨 高 丽 : 从 少 数 民 族 大 学 生 的 阅 读 需 求 看 民 族 院 校 图 书 馆 的 资 源 建 设 有 区 域 性 和 民 族 性 很 强 的 传 统 学 科 特 色 学 科 及 优 势 学 科, 因 此 图 书 馆 的 资 源 建 设 也 要 顺 应 这 一 特 性


桃創學報


国 家 图 书 馆 年 鉴 2015 重 要 文 件 选 编 一 馆 发 文 件 目 录 关 于 陈 荔 京 等 3 人 职 务 试 用 聘 任 的 通 知 国 图 人 发 号 国 家 图 书 馆 关 于 辛 璐 等 33 人 职 务 聘 任 的 通 知 国 图 人 发

continuous eastward dissemination of the jades of Khotan into Dunhuang and the Central Plains as well as into the other kingdoms along the Silk Road s

國立故宮博物院102年度施政績效報告

西漢晚期以來,儒家思想對社會已有了深入的影響,當時不論士庶,普遍對孝悌之行抱有由衷的敬意。在此背景下,原本存在於大家庭的治家之法,在士人階層發生了深刻而微妙的變化。士人立身以禮、躬行實踐的結果,推動著家庭內的倫理關係趨向於嚴謹規矩。

symmetrical cutting patterns with various materials for visual designing; ii. This part combined costumes, bags and oilpaper umbrellas with the tradit

/ ( ),,,, ;,? ( 311 ),,, 25 9,, 1 2, [8 ] : ( 1637 ),, ( 1636 ), [6 ] 2 ( 8, 1651 ) [9 ],,, 1644 ( 22 ),,, ( ), 4 ( ) 6,,, ( 5 ),, :,,,,,,, ( 1

Microsoft Word - 101李隆獻.doc

1

Microsoft Word - 05 許雪姬3校稿0123.doc

Microsoft Word - 完整論文.docx

第16卷 第2期 邯郸学院学报 年6月

营养学于一身的著作 也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药膳专书 书中许多内容对今天人们的饮食 营养 食疗食补 养生避忌等有着指导性意义和现实价值 本书问世之后进献元朝文宗皇帝 文宗批示 命中院使臣拜住刻梓而广传之 兹举也 意欲推一人之安而使天下之人举安 推 ①忽思慧又作和斯辉 一人之寿而使天下之人皆寿 恩泽之厚

180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3 年 第 19 卷 第 1 期 乐 府 诗 集 相 和 歌 辞 相 和 曲 下 陌 上 桑 : 蚕 饥 妾 复 思, 拭 泪 且 提 筐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农 书 齐 民 要 术 中 拭 的 使 用 范 围 很 广, 不 但

< D333036B3AFBF432DB1E4ACFCA8712E706466>

清乾隆朝内务府的皮货买卖与京城时尚

1對外華語文詞彙教學的策略研究_第三次印).doc

(1)

國立高雄大學○○○○○○學系(研究所)(標楷體18號字

Microsoft Word - z-ww386-劉恆妏

55-83

1邱敏捷-人文.indd

护国运动时期云南都督府的“拥护共和”奖功制度



D [1][2] [2] 2-2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第一章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顏 鸝 慧 人 社 科 院 / 人 文 藝 術 教 學 中 心 摘 要 飲 茶 的 起 源, 歷 來 眾 說 紛 紜, 根 據 文 獻 資 料 顯 示, 在 唐 代 之 前, 飲 茶 只 是 一 種 區 域 性 的 生 活 風 俗 然 西 漢 時 已 有

洪麗珠 84 4 人 南人的任官差別只是一種集團主義 collectivism 的用人方法罷了 確實元代 史料中 參用 一詞頗為常見任官與族群對應的狀況除了蒙古人之外色目與漢人 5 並非一直有上與下的差別元代法律上更找不到四等人制的明文規定 應該思考的 是四 等 人或者四類人的存在是否需要法律明文規

2 : 133 ( ) ( ) [2 ] 1 1 ( ) [3 ] ( ) ( [4 ) ]

正文

本 論 文 獲 客 家 委 員 會 102 年 客 家 研 究 優 良 博 碩 士 論 文 獎 助 謹 此 致 謝

03施琅「棄留臺灣議」探索.doc

/ 3 /

104王三慶.doc

14-2-人文封面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5, Jun 2014,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Era of Suffe

48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後 卿 由三軍將佐取代 此後 中大夫 極可能回歸原本職司 由 於重要性已然不再 故而此後便不見 中大夫 記載於 左傳 及 國 語 關鍵詞 左傳 中大夫 里克 丕鄭 卿

Transcription:

臺 灣 考 古 出 土 與 傳 世 清 代 官 帽 與 頂 戴 研 究 31 (2) 新 竹 李 錫 金 家 族 傳 世 夏 朝 冠 國 立 臺 灣 歷 史 博 物 館 藏 新 竹 李 錫 金 家 族 傳 世 七 品 夏 朝 冠, 其 冠 頂 可 分 成 三 個 部 分, 為 朝 冠 頂 紅 纓 與 帽 胎 圖 14 朝 冠 頂 為 銅 胎 鎏 金, 座 頂 銜 有 鎏 金 角 錐 狀 銅 質 立 柱, 頂 托 作 仰 式 瓜 蒂 形 ; 座 中 呈 圓 珠 狀, 表 面 飾 滿 陽 紋 纏 枝 蓮 花 紋, 中 嵌 有 一 材 質 不 明 的 白 色 小 珠 ; 座 底 為 鏤 空 淺 浮 雕 覆 蓮 瓣 式 ; 冠 頂 上 下 座 托 則 做 雙 層 仰 覆 鏤 空 花 口 蒂 形 樣 式, 並 飾 有 陰 線 刻 紋 若 參 考 冠 頂 所 嵌 寶 石 特 徵, 可 知 其 為 七 品 朝 冠 頂 頂 制 冠 頂 下 為 典 型 雙 梁 朝 冠 紅 纓, 纓 首 月 圓 做 一 寬 圓 面, 雙 梁 交 互 相 套 於 朝 冠 頂 座 底, 並 另 用 紅 線 將 雙 梁 綁 束 於 下 座 托 以 固 定 冠 頂 ; 纓 尾 為 絲 絨 材 質, 厚 實 的 覆 於 帽 胎 上, 中 段 以 紅 繩 束 之 紅 纓 以 下 始 露 出 牙 白 色 帽 胎, 作 敞 簷 斜 坡 式, 帽 檐 作 單 層 石 青 片 金 鑲 邊, 並 綴 有 一 顆 白 色 珠 子 39 值 得 一 提 的 是, 該 帽 之 帽 檐 特 徵, 與 會 典 所 規 定 夏 朝 冠 作 雙 層 石 青 片 金 檐 有 所 出 入, 為 採 用 吉 服 冠 帽 胎 搭 配 朝 冠 纓 及 朝 冠 頂 充 之 39 按 館 方 資 料 顯 示 為 白 色 涅 玻 璃 珠 ( 為 仿 東 珠 ) 見 張 淑 卿, 捐 納 入 官, 異 途 德 功 名 - 捐 官 七 品 夏 朝 冠, 看 見 臺 灣 歷 史 - 國 立 臺 灣 歷 史 博 物 館 館 藏 綜 覽 圖 錄 ( 臺 南 : 國 立 臺 灣 歷 史 博 物 館, 2013 年 ), 頁 76-77

32 庶 民 文 化 研 究 第 11 期 圖 14 七 品 夏 朝 冠, 新 竹 李 錫 金 家 族 傳 世 文 物, 國 立 台 灣 歷 史 博 物 館 藏 ( 引 自 張 淑 卿 等 2013, 頁 76-77 ) 4 小 結 透 過 文 物 的 實 際 觀 察, 得 知 目 前 現 有 的 官 帽 頂 戴 案 例 皆 集 中 於 清 代 中 晚 期, 其 中 仔 細 觀 察 清 代 頂 戴 的 結 構 形 制 特 徵, 更 可 以 區 別 出 前 期 與 後 期 的 差 異, 可 做 為 日 後 判 斷 官 帽 及 相 關 文 物 之 年 代 的 參 考 依 據, 同 時 針 對 頂 戴 的 產 地 來 源 也 提 供 了 許 多 線 索, 以 下 就 平 時 帽 頂 及 朝 冠 頂 各 別 分 述 : (1) 平 時 帽 頂 透 過 目 前 所 見 臺 灣 出 土 與 傳 世 吉 服 冠 頂 的 觀 察, 可 以 發 現 兩 類 不 同 的 裝 飾 工 藝 技 法, 其 栓 合 結 構 亦 有 所 差 異, 以 下 分 述 : I 第 一 類 : 採 對 栓 式 栓 合 法, 見 臺 南 市 水 交 社 出 土 的 白 色

臺 灣 考 古 出 土 與 傳 世 清 代 官 帽 與 頂 戴 研 究 33 涅 玻 璃 吉 服 冠 頂 頂 座, 其 座 柱 螺 絲 貫 穿 頂 珠 與 座 底 螺 絲 於 頂 座 對 栓, 兩 根 螺 絲 皆 屬 公 螺 絲, 故 承 上 下 對 栓 狀 態 ( 表 二, 第 一 類 ), 年 代 約 為 道 光 年 間 II 第 二 類 : 採 套 栓 式 栓 合 法, 見 埔 里 潘 踏 比 厘 與 屏 東 六 堆 江 昶 榮 傳 世 吉 服 冠 頂, 其 座 軸 螺 絲 呈 公 螺 絲 形 式 貫 穿 頂 座 與 座 托, 但 此 時 的 座 底 螺 絲 已 演 變 成 外 公 內 母 的 二 合 一 形 式, 可 使 座 軸 螺 絲 穿 過 頂 珠 並 栓 入 座 底 螺 絲 內, 形 成 上 下 套 栓 狀 態 ( 表 二, 第 二 類 ), 另 外 對 應 張 虞 廷 出 土 文 物 及 其 年 代, 可 知 屬 光 緒 朝 頂 戴 之 特 點 表 二 清 代 平 時 帽 頂 栓 合 形 式 表 第 一 類 ( 對 栓 式 ) 第 二 類 ( 套 栓 式 ) I 式 座 柱 螺 絲 與 座 底 螺 絲 呈 上 下 對 栓 ( 筆 者 繪 製 ) 座 柱 螺 絲 與 座 底 螺 絲 呈 上 下 套 栓 式 ( 筆 者 繪 製 ) 藍 色 箭 頭 為 座 柱 螺 絲 紅 色 箭 頭 為 座 底 螺 絲 綠 色 線 為 座 底 母 螺 絲 長 度

34 庶 民 文 化 研 究 第 11 期 類 比 二 類 不 同 栓 合 方 式 之 頂 戴, 第 一 類 栓 合 法 之 座 底 在 製 做 技 法 上 應 採 翻 模 鑄 造, 座 底 與 座 托 一 體 成 形, 而 座 底 飾 以 減 地 鏤 空 雜 寶 紋 飾 帶, 整 體 呈 現 淺 浮 雕 的 效 果 根 據 現 有 考 古 與 傳 世 資 料 顯 示, 此 類 栓 合 法 應 重 疊 分 布 於 乾 隆 至 道 光 年 間, 發 展 序 列 最 長 第 二 類 栓 合 法 似 乎 延 續 座 底 與 座 托 各 別 製 做 的 形 式, 座 底 則 改 用 纍 絲 與 焊 珠 等 大 量 焊 接 等 技 法 來 呈 現 花 蕾 堆 疊 的 效 果, 故 結 構 亦 相 較 前 者 細 緻 複 雜 若 從 裝 飾 特 徵 延 伸 推 測, 張 虞 廷 墓 出 土 的 藍 色 涅 玻 璃 吉 服 冠 頂 以 及 江 昶 榮 傳 世 的 兩 件 官 帽 頂 戴, 應 屬 於 第 二 類 栓 合 法, 年 皆 為 光 緒 時 期 值 得 一 提 的 是, 此 二 類 頂 戴 於 大 陸 皆 有 出 土 及 傳 世 案 例, 第 一 類 主 地 紋 式 頂 戴 在 北 京 魯 谷 金 代 呂 氏 家 族 墓 M16 天 津 薊 縣 上 寶 塔 清 代 墓 M203 遺 址 均 有 出 土 案 例 圖 15 40 第 二 類 纍 絲 花 蕾 式 頂 亦 見 於 北 京 朝 陽 區 奧 運 一 期 工 程 M21 圖 16 內 蒙 古 自 治 區 呼 倫 貝 爾 東 烏 珠 爾 福 建 省 安 溪 縣 湖 頭 M2 等 墓 葬 遺 址 41 上 述 案 例 反 映 兩 款 頂 戴 於 中 國 各 地 亦 佔 有 一 定 的 使 用 數 量, 應 同 時 作 為 主 要 生 產 地 區, 並 透 過 官 方 採 40 天 津 市 文 化 遺 產 保 護 中 心, 天 津 考 古 ( 二 ) ( 北 京 : 科 學 出 版 社,2013), 頁 304 北 京 市 文 物 研 究 所, 魯 谷 金 代 呂 氏 家 族 墓 葬 發 掘 報 告 ( 北 京 : 科 學 出 版 社,2010), 頁 52-53 41 北 京 市 文 物 局 北 京 市 文 物 研 究 所, 北 京 奧 運 場 館 考 古 發 掘 報 告 ( 上 ) ( 北 京 : 科 學 出 版 社, 2007), 頁 307-309 內 蒙 古 自 治 區 第 三 次 全 國 文 物 普 查 領 導 小 組 辦 公 室, 內 蒙 古 自 治 區 第 三 次 全 國 文 物 普 查 新 發 現 ( 北 京 : 文 物 出 版 社,2011), 頁 83-84 福 建 博 物 院 安 溪 縣 博 物 館, 安 溪 湖 頭 明 清 墓 葬, 福 建 文 博,2003 年 1 期, 頁 64-65 75

臺 灣 考 古 出 土 與 傳 世 清 代 官 帽 與 頂 戴 研 究 35 購 或 商 業 貿 易 進 入 臺 灣 本 島 42 圖 15 銅 帽 頂, 天 津 薊 縣 上 寶 塔 清 代 墓 M203 出 土 (M203: 2) ( 引 自 天 津 市 文 化 遺 產 保 護 中 心 2013 年, 圖 版 四 三 -7 ) 圖 16 五 品 吉 服 冠 頂, 北 京 朝 陽 區 奧 運 一 期 工 程 M21 出 土 (M21:2) 圖 引 自 北 京 市 文 物 局 北 京 市 文 物 研 究 所 2007 年, 彩 版 四 九 -1 (2) 朝 冠 頂 朝 冠 頂 的 栓 合 結 構 較 為 單 純, 其 栓 合 結 構 較 無 太 大 的 時 代 變 化, 僅 為 單 一 長 條 公 螺 絲 栓 以 夾 片 而 成 若 要 進 一 步 比 較 李 錫 金 家 族 傳 世 朝 冠 頂 形 制 與 張 虞 廷 墓 出 土 的 朝 冠 頂, 兩 者 雖 然 結 構 相 當, 但 在 製 作 工 藝 上 仍 有 高 下 之 別 表 三 李 錫 金 家 族 朝 冠 上 下 座 托 以 陰 刻 花 形 圓 片 為 之, 僅 頂 托 造 型 較 為 立 體, 以 折 角 式 爪 形 托 呈 現, 而 座 中 主 要 以 陰 刻 團 花 紋 樣 座 裝 飾 然 而, 張 虞 廷 墓 出 土 的 銀 鎏 金 朝 冠 頂 除 了 在 座 托 作 以 立 體 紋 樣 外, 更 善 於 透 過 長 短 相 間 的 方 式, 製 造 多 道 層 次 的 視 覺 42 廖 伯 豪, 清 代 官 帽 頂 戴 研 究 : 以 臺 灣 考 古 出 土 與 傳 世 文 物 為 例, 頁 166-176

36 庶 民 文 化 研 究 第 11 期 感 同 時, 座 中 圓 球 甚 至 以 鏤 空 地 的 方 式 呈 現, 可 說 是 略 勝 一 籌 兩 件 朝 冠 頂 案 例 皆 呈 現 清 代 晚 期 朝 冠 頂 裝 飾 風 格 上 的 多 樣 性, 其 反 映 工 匠 的 製 作 風 格 可 能 存 在 區 域 差 異 表 三 李 錫 金 朝 冠 頂 與 張 虞 廷 朝 冠 頂 工 藝 特 徵 對 照 表 李 錫 金 傳 世 朝 冠 頂 張 虞 廷 墓 出 土 朝 冠 頂 頂 托 上 座 托 座 中 下 座 托 座 底

臺 灣 考 古 出 土 與 傳 世 清 代 官 帽 與 頂 戴 研 究 37 四 從 實 物 案 例 所 發 現 的 幾 點 現 象 ( 一 ) 臺 灣 官 帽 頂 戴 的 銷 售 與 製 作 臺 灣 自 康 熙 朝 正 式 納 入 清 帝 國 版 圖, 以 北 方 草 原 風 格 的 國 朝 服 飾 也 一 併 於 臺 島 推 行, 現 藏 美 國 國 會 圖 書 館 (Library of Congress) 的 一 幅 康 熙 時 期 繪 製 的 台 灣 輿 圖 裡, 圖 中 描 繪 臺 灣 府 城 ( 今 臺 南 市 ) 內 圖 19 十 字 街 口 往 南 至 臺 廈 道 衙 門 一 側, 即 有 專 門 店 家 販 售 涼 暖 帽 的 描 繪, 見 該 帽 舖 屋 簷 下 方 吊 掛 著 兩 頂 涼 帽, 應 為 臺 灣 最 早 販 賣 清 代 冠 帽 的 圖 像 記 錄, 亦 同 時 顯 示 臺 南 市 作 為 臺 島 最 早 販 售 清 代 滿 州 服 飾 相 關 商 品 的 地 方 文 末 筆 者 透 過 文 獻 的 紀 錄, 梳 理 臺 南 府 城 內 帽 店 與 首 飾 店 的 發 展 歷 程, 推 論 臺 島 官 帽 與 頂 戴 的 可 能 來 源 圖 19 佚 名, 康 熙 時 期 台 灣 輿 圖 ( 畫 面 左 側 為 北 方, 左 下 角 為 紅 毛 樓 與 關 帝 廟 中 央 為 十 字 街 口 右 側 緊 鄰 臺 廈 道 衙 門 右 圖 則 為 帽 店 局 部 放 大 ),280 90cm, 美 國 國 會 圖 書 館 藏 ( 轉 引 自 國 立 臺 灣 歷 史 博 物 館 2011, 頁 114-115 )

38 庶 民 文 化 研 究 第 11 期 1 康 熙 雍 正 時 期 目 前 關 於 清 代 臺 灣 涼 煖 帽 的 販 售 與 生 產 的 文 字 記 錄 較 為 零 星, 最 早 的 文 獻 可 見 清 康 熙 五 十 五 年 的 臺 灣 縣 志 中 記 載 臺 灣 縣 邑 內 市 集, 提 到 : 帽 街, 在 西 定 寧 南 二 坊 之 間 街 多 帽 店, 故 名 43 康 熙 年 間 臺 灣 縣 城 邑 內 以 十 字 街 口 為 中 心, 劃 分 東 安 西 定 寧 南 鎮 北 四 坊, 故 知 康 熙 年 間 已 有 帽 店, 且 位 於 西 定 坊 與 南 寧 坊 之 間, 約 十 字 街 口 一 帶 的 區 域, 大 抵 可 對 應 美 國 國 會 圖 書 館 藏 臺 灣 輿 圖 的 描 繪 雍 正 元 年 知 縣 周 鍾 瑄 於 甫 以 木 柵 莿 竹 建 臺 灣 縣 城, 44 城 內 的 街 坊 規 劃 越 趨 規 模 此 外, 關 於 康 熙 雍 正 時 期 臺 灣 涼 煖 帽 得 來 源, 黃 叔 璥 臺 海 使 槎 錄 中 記 載 : 海 船 多 彰 泉 商 賈, 貿 易 於 漳 州, 則 載 絲 線 彰 紗 剪 絨 紙 料 菸 布 草 蓆 回 時 載 米 麥 菽 豆 黑 白 糖 餳 番 薯 鹿 肉 售 於 廈 門 諸 海 口, 或 載 糖 靛 魚 翅 至 上 海, 小 艇 撥 運 姑 蘇 行 市, 船 回 則 載 布 疋 紗 緞 枲 棉 涼 煖 帽 子 45 文 中 明 確 指 出 臺 灣 於 納 入 清 朝 版 圖 前 期, 所 用 涼 煖 帽 皆 仰 賴 蘇 州 地 區 進 口, 伴 隨 著 其 它 諸 如 綾 羅 綢 緞 紗 等 布 料, 做 為 臺 島 與 43 ( 清 ) 陳 文 達, 臺 灣 縣 志 ( 臺 北 : 大 通 書 局,1984), 頁 91 44 ( 清 ) 王 必 昌, 重 修 臺 灣 縣 志 ( 臺 北 : 大 通 書 局,1984), 頁 87 45 ( 清 ) 黃 叔 璥, 臺 海 使 槎 錄 ( 北 京 : 北 京 線 裝 出 版 社,2012), 頁 121-122

臺 灣 考 古 出 土 與 傳 世 清 代 官 帽 與 頂 戴 研 究 39 華 中 地 區 間 的 重 要 貿 易 物 資 此 外, 與 涼 帽 同 樣 作 為 細 手 工 製 編 織 品 的 草 蓆 亦 於 漳 州 地 區 進 口, 故 皆 可 合 理 推 測, 康 雍 時 期 的 臺 灣 雖 有 帽 舖 子, 但 本 地 仍 無 製 作 涼 煖 帽 的 技 術 2 乾 隆 光 緒 時 期 關 於 帽 店 正 式 出 現 在 清 代 官 方 志 書 的 圖 像, 見 乾 隆 十 七 年 (1752 年 ) 續 修 臺 灣 縣 志 的 城 池 圖 中, 才 正 式 出 現 帽 街 的 實 際 位 置, 十 字 街 口 除 帽 街 外, 亦 有 竹 仔 街 ( 帽 街 北 側 ) 鞋 街 ( 帽 街 東 北 側 ) 等 圖 20-1 至 乾 隆 五 十 三 年 (1788 年 ), 臺 灣 知 府 楊 廷 理 又 將 舊 木 柵 城 圍 改 建 土 城 垣, 帽 街 亦 改 稱 為 帽 仔 街, 其 格 局 與 街 名 基 本 維 持 不 變 ( 範 圍 為 今 民 權 忠 義 路 口 西 向 民 權 永 福 路 口 段 ) 46 圖 20-2, 並 且 延 續 到 清 光 緒 時 期 同 時, 在 光 緒 時 期 的 地 圖 中 亦 見 過 去 重 修 臺 灣 府 志 中 上 橫 街 北 段 的 下 藔 港 街 ( 範 圍 為 今 忠 義 民 權 路 口 北 向 至 忠 義 路 117 115 間 向 道 段 ) 47 變 成 打 銀 街 圖 20-3, 其 南 端 與 帽 仔 街 東 端 垂 直 比 鄰 該 區 域 至 日 治 時 期 則 稱 作 白 金 町, 反 應 此 地 以 金 銀 加 工 作 為 傳 統 產 業 的 發 展 歷 程 是 具 有 延 續 性 的 48 46 47 48 洪 敏 麟, 臺 南 市 市 區 史 蹟 調 查 報 告 書, 臺 中 : 臺 灣 省 文 獻 委 員 會,1979 年, 頁 44 同 前 註, 頁 55 臺 南 打 銀 街 於 日 治 時 期, 打 銀 器 加 工 產 業 發 展 蓬 勃, 曾 有 打 銀 街 眾 師 傅 合 力 以 銀 打 造 赤 崁 樓 模 型 一 座, 贈 送 日 本 皇 太 子 的 記 錄, 臺 島 打 銀 工 藝 之 精 湛, 可 見 一 斑 見 林 明 德, 台 灣 工 藝 地 圖 ( 臺 中 : 晨 星 出 版 社,2002), 頁 261 鄭 道 聰, 大 臺 南 的 西 城 故 事 ( 臺 南 : 臺 南 市 政 府 文 化 局,2013), 頁 195

40 庶 民 文 化 研 究 第 11 期 圖 20-1 乾 隆 年 間 重 修 臺 灣 縣 志 城 池 圖 ( 右 圖 為 局 部 放 大, 紅 色 框 為 帽 仔 街 竹 仔 街 鞋 街, 藍 色 框 為 臺 澎 兵 備 道 署, 綠 色 框 為 大 天 后 宮 武 廟 紅 毛 樓 ) 見 王 必 昌, 臺 灣 縣 全 圖, 重 修 臺 灣 縣 志, 臺 灣 文 獻 史 料 叢 刊 第 二 輯, 臺 北 : 大 通 書 局,1984 年, 頁 4-5 由 於 原 圖 分 為 兩 頁, 故 轉 引 洪 敏 麟 的 接 合 圖 版 本, 見 洪 敏 麟, 臺 南 市 市 區 史 蹟 調 查 報 告 書 ( 臺 中 : 臺 灣 省 文 獻 委 員 會,1979), 頁 10-11 圖 20-2 嘉 慶 年 間 續 修 臺 灣 縣 志 城 池 圖 ( 右 圖 為 局 部 放 大, 紅 色 框 為 帽 仔 街 竹 仔 街 鞋 街, 藍 色 框 為 臺 澎 兵 備 道 署, 綠 色 框 為 媽 祖 宮 大 關 帝 廟 紅 毛 樓 ) 見 謝 金 鑾, 臺 灣 縣 全 圖, 重 修 臺 灣 縣 志 ( 臺 北 : 大 通 書 局,1984), 頁 4-5

臺 灣 考 古 出 土 與 傳 世 清 代 官 帽 與 頂 戴 研 究 41 圖 20-3 光 緒 年 間 臺 南 市 街 道 圖 ( 右 圖 為 局 部 放 大, 紅 色 框 為 帽 仔 街 竹 仔 街 鞋 街, 黃 色 框 原 為 下 藔 港 街, 現 為 打 銀 街 藍 色 框 為 臺 澎 兵 備 道 署, 綠 色 框 為 大 天 后 宮 武 廟 紅 毛 樓 ) 圖 引 自 洪 敏 麟, 臺 南 市 市 區 史 蹟 調 查 報 告 書 ( 臺 中 : 臺 灣 省 文 獻 委 員 會,1979), 頁 10 45-46 爾 後 的 文 獻 記 錄 中, 安 平 縣 雜 記 亦 描 述 縣 城 內 手 工 業 概 況, 文 中 羅 列 百 工 司 阜, 其 中 : 帽 店 司 阜 : 製 造 涼 煖 大 小 各 帽 及 秋 衤 領 巾 49, 其 明 文 指 出 清 代 晚 期 島 內 已 可 製 造 涼 煖 帽 其 中 涼 帽 又 與 編 織 器 有 所 聯 繫, 故 在 相 關 編 製 器 用 產 業 中, 亦 有 織 蓆 司 阜 : 用 草 織 成, 女 工 亦 能 之 做 藤 司 阜 : 供 一 切 什 用 竹 椅 面 而 已 若 藤 床 藤 藍 等 等 藤 器, 均 自 外 來, 臺 地 不 能 做 也 50 雖 然 該 書 成 書 年 代 已 在 清 代 末 期, 且 內 容 描 述 簡 略, 較 難 看 出 實 際 的 販 賣 情 形 與 技 術 發 展 源 流 若 同 時 檢 視 各 時 期 臺 南 府 城 的 街 景 變 化, 自 雍 正 朝 以 降, 竹 仔 街 與 帽 街 比 鄰 而 行, 很 有 可 能 做 為 促 使 製 作 涼 帽 與 煖 帽 技 術 逐 漸 發 展 的 因 素 之 一 此 外, 文 中 49 50 不 著 撰 人, 安 平 縣 雜 記 ( 南 投 : 臺 灣 省 文 獻 委 員 會,1993), 頁 83 同 前 註, 頁 86

42 庶 民 文 化 研 究 第 11 期 亦 提 到 繡 補 匠 : 繡 一 切 棹 團 褥 墊 及 蟒 袍 裙 戲 服 等 樣 51, 其 中 蟒 袍 應 指 專 繡 官 用 朝 袍 吉 服 袍 類 紋 樣 等 服 飾, 可 能 顯 示 台 灣 本 地 確 實 存 在 官 屬 服 飾 器 用 的 生 產 然 而 上 述 諸 多 案 例 是 否 意 味 著 台 灣 本 地 的 手 工 業, 已 全 然 具 備 自 行 生 產 官 用 服 飾 商 品 以 供 應 島 內 需 求 的 能 力, 仍 有 待 更 多 資 料 的 佐 證 關 於 臺 灣 本 地 是 否 有 頂 戴 的 生 產 技 術, 目 前 尚 無 明 確 文 獻 可 以 指 出, 僅 知 至 清 光 緒 朝, 臺 島 已 有 能 夠 製 造 金 銀 首 飾 的 匠 師 : 銀 店 司 阜 : 一 切 婦 人 首 飾 釵 釧 環 燭 及 什 用 銀 器, 均 資 製 造 52 然 而, 透 過 出 土 與 傳 世 頂 戴 形 制 與 工 藝 技 法 的 觀 察, 均 與 中 國 地 區 並 無 區 別, 若 以 頂 戴 使 用 人 數 相 對 有 限 的 角 度 思 考, 臺 灣 官 員 所 用 頂 戴, 應 為 中 國 地 區 進 口 為 主, 次 為 本 地 加 工 訂 作 安 平 縣 雜 記 亦 同 時 記 載 臺 灣 本 島 存 在 販 賣 精 密 鐘 錶 與 眼 鏡 的 店 家, 提 及 : 修 理 鐘 錶 司 阜 : 僅 能 修 理 不 能 製 造 各 商 業 所 用 天 秤, 亦 兼 修 理 焉 修 理 眼 鏡 司 阜 : 販 賣 各 樣 眼 鏡 及 修 理 舊 眼 鏡 53, 該 段 落 再 次 反 映 出 一 個 重 要 的 訊 息, 即 臺 灣 於 清 末 時 期 諸 如 眼 鏡 天 平 鐘 錶 儀 器 等 高 精 密 金 屬 手 工 業 技 術 仍 有 所 侷 限, 故 不 能 生 產, 僅 能 修 理 筆 者 推 測 極 有 可 能 是 島 內 缺 乏 規 格 化 螺 絲 玻 璃 等 週 邊 零 件 生 產 的 技 術 所 致, 故 使 諸 類 產 品 甚 至 零 件 皆 仰 賴 進 口, 進 而 出 現 只 能 修 理 而 無 法 全 然 生 產 製 造 的 現 51 52 53 同 前 註, 頁 82 同 前 註, 頁 83 同 前 註, 頁 84

臺 灣 考 古 出 土 與 傳 世 清 代 官 帽 與 頂 戴 研 究 43 象 若 將 此 一 模 式 套 用 在 頂 戴 可 能 存 在 專 業 分 工 生 產 的 技 術 上, 亦 會 發 生 同 樣 的 情 況, 即 座 栓 螺 絲 跟 玻 璃 珠 等 零 件 材 料 皆 得 透 過 進 口 取 得 縱 使 臺 灣 擁 有 製 作 帽 頂 的 能 力, 很 有 可 能 僅 為 頂 座 的 裝 飾 零 件 製 作, 最 後 將 進 口 的 栓 合 結 構 加 以 組 裝 成 器 從 臺 灣 現 存 的 傳 世 與 出 土 頂 戴 案 例, 可 以 看 到 光 緒 時 期 頂 戴 座 底 戳 記 帶 有 店 號 款 如 金 足 成 泉 記 ( 疑 似 敦 字 ) 記 等, 皆 明 確 反 映 該 時 期 之 官 員 頂 戴 並 非 僅 內 廷 造 辦 處 所 承 製, 在 京 城 內 甚 至 有 專 賣 頂 戴 之 鋪 號, 54 李 虹 朝 市 叢 載 即 列 出 光 緒 時 期 京 城 內 販 賣 各 式 官 用 服 飾 配 件 的 店 家 商 號 : 朝 帽 : 老 偉 儀 ( 在 地 安 門 內 路 西 ) 暖 帽 : 馬 聚 興 ( 在 東 四 牌 樓 弓 箭 大 院 ); 涼 帽 : 馬 聚 源 ( 在 前 門 外 鮮 魚 口 路 南 ) 官 靴 : 內 興 隆 ( 在 東 四 牌 樓 北 錢 糧 胡 同 ) 頂 戴 : 啟 聖 齋 ( 在 前 門 內 棋 盤 街 路 東 ); 文 武 補 服 : 晉 隆 號 ( 在 前 門 外 排 子 胡 同 東 口 ) 55 頂 戴 的 取 得 除 了 的 透 過 專 賣 店 舖 外, 亦 可 於 承 製 各 式 金 銀 首 飾 的 舖 子 另 行 訂 做, 兩 者 皆 提 供 頂 戴 作 為 商 品 的 貿 易 平 臺, 以 供 54 光 緒 時 期 的 北 京 城 內 除 了 坊 間 有 專 賣 頂 戴 的 店 舖 外, 亦 有 琉 璃 珠 子 舖, 其 幌 子 更 標 示 內 同 時 販 售 有 玻 璃 珠 所 串 製 之 朝 珠, 與 朝 珠 同 樣 做 為 官 家 用 器 的 帽 頂 頂 珠, 在 形 式 及 尺 寸 上 近 幾 雷 同 若 從 功 能 及 使 用 方 式 的 角 度 思 考, 不 能 排 除 珠 子 舖 可 能 同 時 銷 售 玻 璃 製 頂 珠, 提 供 頂 戴 作 坊 或 私 人 加 工 配 裝 使 用 同 註 1, 頁 181-182 55 ( 清 ) 李 虹, 朝 市 叢 載 ( 北 京 : 北 京 古 籍 出 版 社,1995), 頁 89-91

44 庶 民 文 化 研 究 第 11 期 應 官 方 採 購 或 官 員 個 人 所 需 ( 二 ) 臺 灣 官 員 帽 頂 來 源 透 過 認 識 臺 灣 清 代 的 官 方 冠 服 首 飾 的 取 得 及 消 費 形 式 後, 我 們 更 可 進 一 步 推 論 張 虞 廷 潘 踏 比 厘 江 昶 榮 出 土 與 傳 世 頂 戴 的 取 得 來 源 1 張 虞 廷 帽 頂 來 源 台 南 市 張 虞 廷 墓 出 土 的 銀 鎏 金 朝 冠 頂, 其 底 部 見 金 足 成 款 之 店 號 圖 17-1, 故 筆 者 試 圖 查 詢 此 店 鋪 可 能 的 位 置 有 趣 的 是, 該 店 號 亦 出 現 於 臺 南 市 祀 典 武 廟 之 山 川 殿 中 東 西 壁, 嵌 有 兩 塊 昭 和 八 年 (1933) 的 捐 題 芳 名 碑 上 左 側 石 刻 碑 為 祀 典 武 廟 重 修 碑 文, 見 本 境 寄 附 芳 名 : 金 足 成 祖 舖 黃 春 益 潄 竹 居 黃 森 記 高 順 記 各 仝 百 五 十 圓 圖 17-2 而 右 側 磁 磚 刻 碑 為 祀 典 武 廟 落 成 建 醮 碑 記, 見 六 和 境 各 街 奉 納 芳 名 : 葉 德 時 材 源 號 孫 孟 津 福 泰 成 崇 文 堂 長 房 金 足 成 王 江 河 志 成 號 各 奉 納 金 三 十 五 円 圖 17-3 此 外, 臺 南 市 彌 陀 寺 裡 的 彌 陀 寺 重 修 碑 記 中, 亦 見 : 貳 十 円 也, 長 房 金 足 成 林 文 朝 襲 新 發 蔡 萬 椿 56, 該 碑 立 於 昭 和 四 年 (1929 年 ), 兩 者 證 明 金 足 成 店 鋪 的 存 在 圖 17-1 張 虞 廷 墓 出 土 朝 冠 頂 底 部 的 金 足 成 款 店 號 ( 筆 者 自 攝 ) 56 臺 南 市 彌 陀 寺 位 於 臺 南 市 東 區 東 門 路 129 號, 關 於 碑 碣 內 容 引 自 : 項 潔,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 典 藏 古 碑 拓 本 ( 台 灣 篇 ), 臺 北 : 國 立 台 灣 大 學,2005 年, 頁 78-79 該 碑 亦 載 錄 於 何 培 夫, 臺 灣 地 區 現 存 碑 碣 圖 誌 : 臺 南 市 ( 下 ), 臺 北 : 國 立 中 央 圖 書 館 臺 灣 分 館,1992 年, 頁 405

臺 灣 考 古 出 土 與 傳 世 清 代 官 帽 與 頂 戴 研 究 45 圖 17-2 祀 典 武 廟 三 川 殿 左 側 祀 典 武 廟 重 修 碑 文 ( 右 圖 為 局 部 ), 筆 者 自 攝 圖 17-3 祀 典 武 廟 三 川 殿 右 側 祀 典 武 廟 落 成 建 醮 碑 記 ( 右 圖 為 局 部 ), 筆 者 自 攝 祀 典 武 廟 作 為 六 和 境 的 聯 境 主 廟, 兩 塊 捐 題 芳 名 碑 皆 在 同 一 年 份 中 出 現 金 足 成 祖 舖 與 長 房 金 足 成, 顯 示 兩 間 店 鋪 屬 於 祀 典 武 廟 周 邊 的 店 家 若 對 應 清 代 街 坊 地 圖, 打 銀 街 位 於 二 十 一 境 與 六 和 境 交 界 位 置, 故 新 舊 金 足 成 在 清 末 日 治 時 期, 極 有 可 能 皆 為 鄰 近 打 銀 街 的 店 鋪, 彼 此 間 為 祖 舖 跟 新 分 舖 的 關 係 若 從 時 間 上 來 推 測, 長 房 金 足 成 應 於 日 治 初 期 由 金 足 成 祖 舖 分 立, 而 張 虞 廷 墓 的 這 件 銀 朝 冠 頂 最 有 可 能 是 祖 舖 的 產 品, 為 現 存 臺 灣 本 地 所 製 作 的 清 代 官 員 頂 戴 第 一 例 此 外, 另 一 件 四 品 藍 色 涅 玻 璃 吉 服 冠 頂 因 為 座 底 螺 絲 已 散 佚, 無 法 得 知 該 帽 頂 原 本 是 否 戳 有 店 號 款, 但 就 裝 飾 風 格 特 徵 而 言, 應 為 大 陸 地 區 進 口 的 產 品

46 庶 民 文 化 研 究 第 11 期 透 過 上 述 的 理 解, 可 初 步 確 認 金 足 成 鋪 從 清 代 一 直 延 續 到 日 治 時 期 都 有 很 好 的 發 展, 筆 者 亦 試 圖 透 過 田 野 調 查 的 方 式 確 認 金 足 成 的 發 展 概 況 經 調 查 後 發 現, 金 足 成 的 招 牌 至 今 日 仍 存 在, 且 位 置 亦 接 近 過 去 的 打 銀 街, 可 惜 的 是, 根 據 經 營 人 所 述, 金 足 成 的 招 牌 在 1944 年 左 右 已 經 過 產 權 轉 讓, 之 後 的 經 營 權 也 歷 經 幾 代 的 傳 承, 因 此 現 任 經 營 者 也 對 早 期 金 足 成 的 轉 移 狀 況 已 不 甚 清 楚 目 前 該 公 司 做 為 供 應 全 臺 銀 樓 鉑 金 首 飾 加 工 的 上 游 廠 商, 早 期 亦 透 過 學 徒 制 的 方 式 培 養 金 工 師 傅, 57 後 來 都 開 枝 散 葉 各 自 發 展, 可 惜 此 時 今 非 昔 彼, 過 去 人 事 早 已 不 在 2 潘 踏 比 厘 傳 世 帽 頂 來 源 關 於 埔 里 潘 踏 比 厘 之 六 品 白 色 涅 玻 璃 頂 之 來 源, 淡 新 檔 案 中 的 內 容 提 到 潘 氏 獲 陞 北 路 屯 千 總 後 : 計 繳 蔴 阿 北 屯 把 總 員 領 鈐 記 一 顆 外, 理 合 將 考 驗 緣 由, 暨 会 加 空 白 印, 結 聯 銜 具 文 詳 送 察 核 俯 賜 考 驗 拔 補, 陞 頒 發 鈴 記 承 領, 寔 為 公 便 等 情 挶 此, 除 批 候 考 驗 拔 補 發 給 鈴 記 暨 分 別 移 行 外, 合 行 札 知 札 到 該 縣 即 便 知 照, 毋 違 此 札 58 57 張 家 瑀, 二 次 世 界 大 戰 (1945) 後 南 臺 灣 金 工 手 飾 工 藝 演 變 ( 高 雄 : 樹 德 科 技 大 學 應 用 設 計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2006), 頁 186 58 引 自 淡 新 檔 案 編 號 :TH 17430_026_00_00_1 TH 17430_026_00_00_2,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圖 書 館 藏

臺 灣 考 古 出 土 與 傳 世 清 代 官 帽 與 頂 戴 研 究 47 59 文 中 僅 提 到 給 予 換 發 新 的 鈴 記 外, 並 未 特 別 提 到 另 給 予 六 品 帽 頂 之 相 關 事 項, 因 此 很 有 可 能 官 方 在 執 行 例 行 性 官 員 陞 遷 時, 僅 頒 給 印 章 以 授 予 職 權, 並 不 額 外 提 供 周 邊 服 飾 用 器 以 換 戴 故 潘 氏 在 晉 陞 為 千 總 之 後, 其 六 品 補 子 與 帽 頂 的 換 用, 需 自 行 備 置 60 3 江 昶 榮 進 士 獲 頂 來 源 江 昶 榮 進 士 的 七 品 暨 進 士 素 金 頂 來 源, 若 參 考 清 代 進 士 與 舉 人 冠 頂 的 頒 給 事 例, 道 光 朝 欽 定 禮 部 則 例 曾 提 及 : 傳 臚 日 應 備 各 貢 士 三 枝 九 葉 頂, 豫 行 工 部 竢 移 取 時 給 發, 事 竣 送 回 61 顯 示 貢 士 在 傳 臚 日 當 天 晉 封 進 士 時, 內 廷 會 提 供 進 士 冠 服 給 參 與 典 禮 的 諸 生 們, 但 活 動 結 束 後 仍 需 另 外 繳 還, 隔 日 : 賜 恩 榮 宴 於 禮 部, 宴 讀 卷 官 以 下 諸 進 士 其 鄉 試 中 式 諸 生, 給 旗 匾 銀 二 十 兩 進 士 旗 匾 銀 三 十 兩, 一 甲 三 名 各 外 加 五 十 兩, 第 一 名 給 冠 服, 一 名 以 下 表 裏 各 一 端 62 之 後 又 會 在 某 日 : 欽 派 二 員 在 午 門 前, 監 放 其 應 給 狀 元 六 品 頂 帽 披 領 腰 帶 手 巾 荷 包 小 刀 全 分, 及 靴 襪 等 物 豫 行 工 部 製 備, 屆 期 取 用 至 狀 元 及 諸 進 士, 各 具 公 服 領 賞 謝 恩 63, 59 鈐 記 為 低 階 官 員 或 受 官 方 辦 事 機 關 單 位 人 員 公 文 檔 案 核 簽 用 印, 該 枚 千 總 鈐 記 外 觀 為 木 製 長 立 方 形, 現 仍 由 潘 家 後 代 保 存 60 清 代 朝 廷 頒 賞 官 員 頂 戴 方 式 多 樣, 其 中 有 准 許 戴 頂 與 換 頂 之 例, 即 朝 廷 僅 給 予 官 員 配 戴 之 資 格 而 不 實 際 給 予 頂 戴 一 物, 需 受 官 者 自 行 備 置 相 關 事 例 詳 見 廖 伯 豪, 清 代 官 帽 頂 戴 研 究 : 以 臺 灣 考 古 出 土 與 傳 世 文 物 為 例, 頁 169-170 61 ( 清 ) 長 秀 齡 樁 等 奉 勒 撰, 欽 定 禮 部 則 例 ( 上 冊 ) ( 臺 北 : 成 文 出 版 社,1966), 頁 512 62 63 同 前 註, 頁 516 同 前 註, 頁 517

48 庶 民 文 化 研 究 第 11 期 文 中 訂 定 清 代 進 士 唯 第 一 名 狀 元 於 殿 試 傳 臚 後 至 午 門 直 接 受 頒 六 品 衣 冠 等 物, 其 餘 進 士 僅 頒 給 銀 兩 及 表 裏 等, 內 廷 不 另 行 頒 給 冠 服 光 緒 朝 欽 定 大 清 會 典 事 例 記 載 道 : ( 順 治 ) 十 五 年 定, 殿 試 傳 臚 後 五 日, 於 午 門 前 領 賞 賜 狀 元 六 品 朝 冠 朝 衣 補 服 帶 鞾 ( 靴 ) 襪, 進 士 各 銀 五 兩 64, 說 明 此 種 只 有 狀 元 才 能 直 接 由 內 廷 親 自 頒 贈 冠 服 的 模 式, 自 順 治 朝 已 成 定 制 其 餘 進 士 舉 人 衣 冠 等 物 需 待 返 回 各 省 後, 由 該 省 布 政 使 司 向 民 間 採 購, 間 接 頒 贈, 所 耗 用 銀 兩 可 向 工 部 覆 銷 大 清 會 典 中 即 有 開 列 出 部 分 省 布 政 使 司 上 呈 之 冠 頂 採 辦 明 細, 表 四 中 可 以 明 確 看 到 各 省 所 奏 銷 的 帽 頂 金 額 各 有 所 不 同, 且 在 品 名 上 出 現 帽 頂 燒 金 銀 頂 雀 頂 三 種, 且 在 價 格 上 也 有 所 差 距, 這 可 能 反 應 各 省 布 政 使 司 或 頒 吉 服 冠 頂 或 頒 朝 冠 頂 品 項 不 一, 在 品 質 用 料 上 或 許 會 因 為 價 格 高 低 而 有 所 落 差 此 一 現 象 再 次 證 明 清 代 頂 戴 可 透 過 朝 廷 直 接 或 間 接 的 頒 贈 方 式 取 得, 其 中 屏 東 江 昶 榮 進 士 夏 行 服 冠 上 之 素 金 頂, 應 為 江 氏 中 進 士 時, 由 臺 灣 布 政 使 司 採 辦 並 頒 贈 之 物, 其 價 格 約 三 錢 不 等 64 ( 清 ) 崑 崗 等 奉 勒 撰, 欽 定 大 清 會 典 事 例 ( 一 二 ) ( 臺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 公 司,1976), 頁 9871

臺 灣 考 古 出 土 與 傳 世 清 代 官 帽 與 頂 戴 研 究 49 表 四 大 清 會 典 事 例 刊 載 各 省 布 政 司 頂 帽 採 辦 明 細 表 省 份 類 型 物 名 物 料 銀 ( 銀 / 單 件 ) 江 南 省 頂 帽 頂 三 錢 七 分 帽 -- -- 湖 北 省 頂 銀 帽 頂 五 錢 帽 -- -- 浙 江 省 頂 雀 頂 九 分 帽 紅 纓 緯 帽 三 錢 廣 東 省 頂 雀 頂 三 錢 四 分 帽 絨 帽 四 錢 四 川 省 頂 帽 頂 三 錢 帽 涼 帽 五 錢 雲 南 省 頂 雀 頂 三 錢 帽 絨 纓 帽 六 錢 江 西 省 頂 燒 金 銀 頂 二 錢 五 分 四 釐 八 毫 二 絲 帽 緯 帽 二 錢 湖 南 省 頂 -- -- 帽 絨 帽 二 錢 七 分 四 釐 註 : 以 上 所 列 金 額 為 嘉 慶 五 年 之 例 2. 表 中 -- 為 未 記 其 項 目 者 整 理 自 ( 影 印 清 光 緒 25 年 本 ) 欽 定 大 清 會 典 事 例 ( 一 二 ) ( 臺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 公 司,1976), 頁 9873-9874 ( 三 ) 臺 灣 清 代 帽 頂 與 金 屬 手 工 藝 發 展 之 聯 繫 臺 南 市 張 虞 廷 墓 所 出 土 的 金 足 成 款 銀 鎏 金 朝 冠 頂 座, 此 款 應 作 為 臺 南 本 地 金 銀 首 飾 用 器 製 作 之 店 家 相 似 帶 戳 有 店 號 款 朝 冠 頂 案 例, 亦 見 於 上 海 市 天 鈅 橋 路 出 土 的 方 九 霞 款 銀 鎏 金 朝 冠 頂 上 述 兩 則 案 例 透 過 比 較, 顯 示 清 代 晚 期 臺 南 本 地 已 具 備 成 熟 的 銀 器 加 工 技 術, 且 不 亞 於 中 國 內 地 此 外, 金 銀 首 飾 的 訂

50 庶 民 文 化 研 究 第 11 期 製 亦 包 含 朝 冠 頂 的 製 作, 與 吉 服 冠 頂 的 銘 款 一 樣, 皆 反 應 清 代 帽 頂 做 為 消 費 商 品 的 特 質 金 足 成 銀 樓 的 經 營 一 直 延 續 至 日 治 時 期, 見 證 臺 南 城 內 的 金 銀 加 工 業 於 日 治 時 期 依 舊 蓬 勃 發 展, 並 做 為 臺 灣 金 銀 加 工 業 的 發 源 地, 只 是 作 為 清 代 官 服 使 用 的 朝 冠 頂 品 項, 隨 著 時 代 的 變 遷 逐 漸 失 去 市 場 的 消 費 需 求, 而 金 牌 首 飾 陳 設 器 等 工 藝 品 的 製 作 仍 作 為 日 本 時 期 打 銀 街 的 主 流 形 商 品 ( 四 ) 頂 戴 的 傳 承 與 陪 葬 歷 史 傳 世 與 墓 葬 出 土 文 物 亦 能 反 映 過 去 頂 戴 與 官 帽 的 使 用 方 式, 透 過 考 古 出 土 的 現 象 觀 察, 臺 南 市 水 交 社 SJS-A-B50 僅 出 土 吉 服 冠 頂 一 件, 雖 然 不 排 除 此 墓 葬 曾 遭 受 盜 擾 的 可 能, 但 此 種 僅 出 土 單 一 頂 戴 的 現 象 在 大 陸 地 區 的 清 代 墓 葬 皆 有 類 似 案 例, 其 中 又 以 陪 葬 吉 服 冠 頂 最 為 頻 繁 臺 南 市 南 區 張 虞 廷 墓 則 陪 葬 吉 服 冠 頂 與 朝 冠 頂 一 組, 推 測 與 墓 主 的 經 濟 能 力 亦 有 相 當 大 的 關 係 綜 觀 歷 史 傳 世 材 料, 埔 里 潘 踏 比 厘 所 留 下 的 頂 戴 僅 有 一 枚 六 品 吉 服 冠 頂, 據 訪 問 潘 氏 後 人, 得 知 傳 世 遺 物 中 有 些 文 物 早 年 已 散 失, 但 在 墓 主 遷 葬 時 並 未 發 現 頂 戴 遺 物 陪 葬, 故 可 推 測 潘 踏 比 厘 生 前 的 帽 頂 僅 做 為 後 世 傳 承 而 不 入 葬

臺 灣 考 古 出 土 與 傳 世 清 代 官 帽 與 頂 戴 研 究 51 屏 東 六 堆 江 昶 榮 進 士 遺 物 同 時 保 存 七 品 ( 或 進 士 ) 頂 與 五 品 級 吉 冠 頂, 顯 示 兩 種 品 級 的 頂 戴 皆 被 刻 意 的 保 留 下 來 同 時, 兩 件 吉 服 冠 頂 各 自 裝 配 於 冬 帽 與 夏 帽 上, 現 有 同 時 完 整 保 留 冬 夏 帽 且 留 有 歷 史 記 錄 的 案 例 並 不 多 見, 其 帽 胎 形 制 特 徵 皆 與 古 代 文 獻 描 述 相 吻 合, 並 完 整 保 存 於 帽 盒 中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上 述 兩 筆 傳 世 案 例 皆 未 見 到 朝 冠 頂 蹤 跡, 在 訪 談 中 也 發 現 其 後 代 皆 表 示 未 見 過 類 似 形 制 的 帽 頂, 故 現 階 段 的 資 料 尚 無 法 解 決 當 時 朝 冠 頂 使 用 方 式 等 問 題, 但 結 合 墓 葬 考 古 出 土 的 結 果, 可 以 確 定 清 代 頂 戴 於 物 主 死 後 作 為 傳 家 物 或 陪 葬 品 的 雙 重 功 能 ( 五 ) 清 代 服 飾 中 的 重 組 特 性 清 代 官 員 朝 冠 與 吉 常 服 冠, 兩 者 帽 胎 外 觀 特 徵 並 無 太 大 差 異, 僅 有 帽 纓 與 帽 頂 的 不 同, 故 極 有 可 能 發 生 一 個 現 象, 即 官 員 只 需 購 置 一 付 涼 煖 帽 胎, 為 配 合 服 制 的 需 要, 利 用 冠 帽 可 拆 卸 重 組 的 特 性, 隨 時 替 換 朝 冠 式 或 吉 常 服 式 帽 纓 與 帽 頂, 即 可 變 換 朝 冠 或 吉 常 服 冠 使 用 若 將 此 邏 輯 套 用 在 清 代 官 員 朝 服 與 吉 服 上, 亦 可 以 發 現 同 樣 的 現 象, 現 今 坊 間 傳 世 收 藏 的 清 代 服 飾 文 物 中, 有 一 種 绣 以 蟒 紋 的 圍 裙, 上 見 有 襞 積 等 特 徵, 形 似 於 男 性 朝 服 的 下 擺 圖 18-1, 紋 飾 佈 局 與 清 代 女 性 所 使 用 的 朝 裙 有 很 大 的 不 同 此 外, 筆 者 在

52 庶 民 文 化 研 究 第 11 期 查 閱 資 料 時, 從 清 俗 紀 聞 中 看 到 日 本 人 於 嘉 慶 年 間 描 繪 清 代 中 國 官 員 的 蟒 袍 時, 其 形 象 為 一 件 雲 紋 袍 外 圍 此 類 圍 裙, 並 在 接 合 處 束 以 朝 帶 圖 18-2 上 述 現 象 透 露 清 代 官 員 在 行 朝 服 之 制 時, 很 有 可 能 藉 由 吉 服 腰 部 以 上 樣 式 與 朝 服 相 近 的 特 質, 刻 意 將 朝 服 用 吉 服 下 圍 以 朝 服 裙 代 之 同 時, 若 再 外 搭 補 褂, 在 僅 會 露 出 朝 裙 下 擺 的 情 況 下, 65 不 管 內 著 長 袍 為 何 種 形 式, 皆 能 以 假 亂 真 因 此 清 代 官 員 消 費 能 力 微 薄 者, 只 需 購 置 吉 服 與 朝 裙, 就 能 同 時 應 付 朝 服 制 與 吉 服 制 的 規 定, 實 屬 較 為 經 濟 的 做 法 圖 18-1 石 青 色 朝 裙 ( 引 自 Paul Haig & Marla Shelton 2006, p14.) 圖 18-2 日 本 人 所 繪 的 清 代 官 員 蟒 袍 ( 圖 引 自 中 川 信 子, 清 俗 紀 聞, 頁 四 ) 65 Paul Haig & Marla Shelton 2006,Threads of gold-chinese textiles Ming to Ching, Schiffer publishing ltd, U.K., p14

臺 灣 考 古 出 土 與 傳 世 清 代 官 帽 與 頂 戴 研 究 53 五 結 論 透 過 出 土 及 傳 世 案 例, 可 見 官 帽 及 頂 戴 做 為 清 代 官 員 的 重 要 標 誌, 在 官 員 往 生 後 或 陪 葬 榮 身 或 永 傳 後 世, 以 昭 顯 皇 恩 然 而, 臺 灣 出 土 及 傳 世 的 頂 戴 官 帽 體 現 官 家 服 飾 亦 具 備 商 品 的 特 性 透 過 頂 戴 的 零 件 結 構 及 官 帽 的 組 件 特 性, 反 映 出 清 代 官 員 服 飾 具 備 彈 性 組 合 更 換 使 用 的 模 式, 伴 隨 著 服 儀 制 度 的 推 行, 間 接 促 使 臺 島 本 地 官 宦 階 層 的 消 費 需 求 而 頂 戴 上 的 戳 記 更 顯 示 物 件 生 產 自 民 間 的 作 坊, 並 透 過 官 方 的 採 辦 及 私 人 購 買 訂 製 的 方 式 進 行 銷 售 清 代 臺 灣 府 城 內 帽 街 鞋 街 與 打 銀 街 的 出 現, 是 否 做 為 臺 灣 地 區 官 員 獲 得 服 飾 周 邊 配 件 的 直 接 來 源, 仍 需 要 更 多 的 文 獻 史 料 佐 證, 方 能 更 完 整 其 面 貌 康 熙 時 期 清 代 涼 煖 帽 子 由 中 國 進 口, 爾 後 逐 漸 發 展 出 自 行 生 產 的 能 力 ; 頂 戴 及 其 週 邊 零 件 則 應 透 過 朝 廷 直 接 的 頒 贈 及 商 業 貿 易 等 方 式 輾 轉 進 入 臺 島 有 趣 的 是, 不 管 是 臺 灣 漢 人 亦 或 是 原 住 民 族, 又 何 曾 意 識 到, 諸 類 所 謂 的 漢 人 服 飾, 竟 源 自 千 里 之 遙 的 白 山 黑 水 之 地, 屬 於 馳 騁 在 山 林 草 原 的 東 北 民 族 服 飾 文 化

54 庶 民 文 化 研 究 第 11 期 參 考 文 獻 歷 史 文 獻 不 著 撰 人, 安 平 縣 雜 記 ( 南 投 : 臺 灣 省 文 獻 委 員 會,1993), 頁 83 月 初 皓, 臺 灣 館 ( 臺 灣 : 第 五 回 內 國 勸 業 博 覽 會 臺 灣 協 賛 會, 1903), 頁 46-47 ( 清 ) 王 必 昌, 重 修 臺 灣 縣 志 ( 臺 北 : 大 通 書 局,1984), 頁 87 ( 清 ) 允 祿, 皇 朝 禮 器 圖 式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4), 頁 112 156 158 166 168 ( 清 ) 托 津, 欽 定 大 清 會 典 圖 ( 嘉 慶 朝 ) ( 臺 北 : 文 海 出 版 社,1992), 頁 1341 1342 1367 1369 ( 清 ) 李 虹, 朝 市 叢 載 ( 北 京 : 北 京 古 籍 出 版 社,1995), 頁 89-91 ( 清 ) 長 秀 齡 樁 等 奉 勒 撰, 欽 定 禮 部 則 例 ( 上 冊 ) ( 臺 北 : 成 文 出 版 社,1966), 頁 512 ( 清 ) 崑 崗 等 奉 勒 撰, 欽 定 大 清 會 典 事 例 ( 一 二 ) ( 臺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 公 司,1976), 頁 9871 ( 清 ) 陳 文 達, 臺 灣 縣 志 ( 臺 北 : 大 通 書 局,1984), 頁 91 ( 清 ) 陳 培 桂, 淡 水 廳 志 ( 臺 北 : 大 通 書 局,1984), 頁 450 ( 清 ) 陳 朝 龍, 新 竹 縣 采 訪 冊 ( 臺 南 : 國 立 臺 灣 歷 史 博 物 館, 2011), 頁 518 ( 清 ) 黃 叔 璥, 臺 海 使 槎 錄 ( 北 京 : 北 京 線 裝 出 版 社,2012), 頁 121-122

臺 灣 考 古 出 土 與 傳 世 清 代 官 帽 與 頂 戴 研 究 55 ( 清 ) 歐 家 廉, 清 實 錄 ( 五 四 )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7), 頁 289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淡 新 檔 案 ( 複 印 本 ), 臺 北 :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圖 書 館 藏 連 橫, 臺 灣 通 史 ( 臺 北 : 大 通 書 局,1984), 頁 995 臺 灣 慣 習 研 究 會, 台 灣 慣 習 記 事 ( 中 譯 本 ) ( 臺 中 : 臺 灣 省 文 獻 會,1984), 頁 259-260 308-309 研 究 專 著 北 京 市 文 物 研 究 所, 魯 谷 金 代 呂 氏 家 族 墓 葬 發 掘 報 告 ( 北 京 : 科 學 出 版 社,2010), 頁 52-53 北 京 市 文 物 局 北 京 市 文 物 研 究 所, 北 京 奧 運 場 館 考 古 發 掘 報 告 ( 上 ) ( 北 京 : 科 學 出 版 社,2007), 頁 307-309 天 津 市 文 化 遺 產 保 護 中 心, 天 津 考 古 ( 二 ) ( 北 京 : 科 學 出 版 社, 2013), 頁 304 內 蒙 古 自 治 區 第 三 次 全 國 文 物 普 查 領 導 小 組 辦 公 室, 內 蒙 古 自 治 區 第 三 次 全 國 文 物 普 查 新 發 現 ( 北 京 : 文 物 出 版 社,2011), 頁 83-84 王 秉 愚, 老 北 京 風 俗 詞 典 ( 北 京 : 中 國 青 年 出 版 社,2009), 頁 20 邱 春 美, 六 堆 客 家 文 學 古 典 研 究 ( 輔 仁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博 士 論 文,2005 年 1 月 ), 頁 240 何 培 夫, 臺 灣 地 區 現 存 碑 碣 圖 誌 : 臺 南 市 ( 下 ), 臺 北 : 國 立 中

56 庶 民 文 化 研 究 第 11 期 央 圖 書 館 臺 灣 分 館,1992 年, 頁 405 宗 鳳 英, 清 代 宮 廷 服 飾 ( 北 京 : 紫 禁 城 出 版 社,2004), 頁 62 柳 宗 悅, 民 藝 論 ( 南 昌 : 江 西 美 術 出 版 社,2002), 頁 35 36 45 洪 敏 麟, 臺 南 市 市 區 史 蹟 調 查 報 告 書 ( 臺 中 : 臺 灣 省 文 獻 委 員 會,1979), 頁 10-11 高 本 莉, 臺 灣 早 期 服 飾 圖 錄 ( 臺 北 : 南 天 書 局,1995), 頁 35-36 項 潔,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 典 藏 古 碑 拓 本 ( 台 灣 篇 ) ( 臺 北 : 國 立 台 灣 大 學,2005), 頁 78-79 黃 能 馥 陳 娟 娟, 中 國 服 裝 史 ( 北 京 : 中 國 旅 遊 出 版 社,1995), 頁 347 353 國 立 臺 灣 歷 史 博 物 館, 古 都 新 都 神 仙 府 - 臺 南 府 城 歷 史 特 展 ( 臺 南 : 國 立 臺 灣 歷 史 博 物 館,2011), 頁 114-115 張 瓊, 清 代 宮 廷 服 飾 ( 香 港 : 商 務 印 書 館,2005), 頁 21-23 張 淑 卿 等, 看 見 臺 灣 歷 史 - 國 立 臺 灣 歷 史 博 物 館 館 藏 綜 覽 圖 錄 ( 臺 南 : 國 立 臺 灣 歷 史 博 物 館,2013 年 ), 頁 76-77 張 家 瑀, 二 次 世 界 大 戰 (1945) 後 南 臺 灣 金 工 手 飾 工 藝 演 變 ( 高 雄 : 樹 德 科 技 大 學 應 用 設 計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2006), 頁 186 廖 伯 豪, 清 代 官 帽 頂 戴 研 究 : 以 臺 灣 考 古 出 土 與 傳 世 文 物 為 例 ( 臺 南 : 國 立 臺 南 藝 術 大 學 藝 術 史 學 系 藝 術 史 與 藝 術 評 論 碩 士 班 學 位 論 文,2014 年 12 月 ), 頁 3-5 133-134 166-176 劉 萬 枝, 南 投 縣 人 物 志 稿, 南 投 縣 志 稿 ( 十 一 ) ( 南 投 : 南 投

臺 灣 考 古 出 土 與 傳 世 清 代 官 帽 與 頂 戴 研 究 57 縣 文 獻 委 員 會, 1962), 頁 72-73 興 建 江 進 士 詩 碑 籌 備 會, 江 進 士 碑 落 成 紀 念 專 刊 ( 屏 東 : 內 埔 鄉 公 所,1971) 簡 榮 聰, 臺 灣 銀 器 藝 術 ( 上 ) ( 臺 中 : 臺 灣 省 文 獻 會,1988 年 ), 頁 56 蘇 旭 珺, 臺 灣 早 期 傳 統 漢 人 服 飾 ( 臺 北 : 國 立 傳 統 藝 術 中 心 籌 備 處,2000), 頁 47 盧 泰 康 李 匡 悌, 發 現 台 南 水 交 社 前 清 墓 葬 群 ( 臺 南 : 國 立 臺 南 藝 術 大 學 藝 術 史 學 系,2009), 頁 68 盧 泰 康, 臺 灣 文 化 資 產 中 的 出 土 文 物 研 究 與 修 護 ( 臺 南 : 國 立 臺 南 藝 術 大 學 藝 術 史 學 系,2014) 嚴 勇, 清 代 宮 廷 服 飾 的 種 類 及 其 特 點, 國 采 朝 章 - 清 代 宮 廷 服 飾 ( 香 港 : 香 港 歷 史 博 物 館,2013), 頁 5-10 鷹 取 田 一 郎, 臺 灣 列 紳 傳 ( 桃 園 : 華 夏 書 坊,2009), 頁 220 期 刊 論 文 吉 見 まつよ, 男 子 禮 服, 民 俗 台 灣 第 3 卷 ( 上 ),1942 年 2 月, 頁 42-43 呂 紹 理, 展 示 臺 灣 :1903 年 大 阪 內 國 勸 業 博 覽 會 臺 灣 館 之 研 究, 臺 灣 史 研 究 (9:2),2002 年 12 月, 頁 139 陳 運 棟, 命 運 多 揣 的 六 堆 客 屬 進 士 江 昶 榮, 中 原 151 期, 1976 年 9 月, 頁 10

58 庶 民 文 化 研 究 第 11 期 福 建 博 物 院 安 溪 縣 博 物 館, 安 溪 湖 頭 明 清 墓 葬, 福 建 文 博, 2003 年 1 期, 頁 64-65 75 楊 伯 達, 清 代 玻 璃 化 學 配 成 份 的 研 究, 故 宮 博 物 院 院 刊,1990 年 2 期, 頁 18 25 鄭 慧 玟, 江 昶 榮 一 身 的 裝 扮, 六 堆 風 雲 13 刊,1990 年 2 月 25 日, 頁 29-31 鄭 喜 夫, 清 代 台 灣 番 屯 考 ( 上 ), 台 灣 文 獻 (27:2),1977 年 6 月, 頁 67 外 文 文 獻 Paul Haig & Marla Shelton 2006,Threads of gold-chinese textiles Ming to Ching, Schiffer publishing ltd, U.K., p14 中 川 信 子, 清 俗 紀 聞 ( 臺 北 : 大 立 出 版 社,1982), 頁 四 網 路 資 源 臺 灣 中 部 平 埔 族 古 文 書 數 位 典 藏 網 站 : http://ca.tchcc.gov.tw/pingpu/pn6.htm

臺 灣 考 古 出 土 與 傳 世 清 代 官 帽 與 頂 戴 研 究 59 Research on Historical Qing Dynasty Officer Headwear and Headwear Badges Excavated in Taiwan and Preserved Since the Qing Dynasty Po-Hao Liao * Abstract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headwear and headwear badges of Qing dynasty officers that were excavated in Taiwan. A systematic and academic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raise awareness on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 of these domestic artifacts while simultaneously establishing a comprehensive record of privately collected artifacts. In contrast to previous studies focusing on imperial court costumes and official uniforms or providing general introductions to folk art, the present study expands research on Taiwan s local official uniforms and accessories by clarifying Taiwan s material culture context and addressing the development and setting of the Qing dynasty officer headwear and headwear badges. The results highlight certain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common to both Taiwan and China, the material cultur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two regions, and reinforce Taiwan s unique cultural connotations. By conducting a * MA of Art History, Taina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60 庶 民 文 化 研 究 第 11 期 multiorientation analysis on the artifacts, this study not only identified a Qing dynasty material culture that is unique to Taiwan, but also connected the culture to the developmental context of China, thereby elucid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verse Han Chinese culture in Taiwan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Keywords:Taiwan Traditional clothes Dress in Qing density Ji guan Hat insig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