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Word - z-ww477-02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Microsoft Word - z-ww477-02"

Transcription

1 中 古 道 教 史 中 的 三 皇 文 傳 統 研 究 謝 世 維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宗 教 研 究 所 摘 要 本 文 探 討 道 教 三 皇 文 之 歷 史 與 文 獻 三 皇 文 傳 統 扮 演 著 多 重 的 角 色, 一 方 面 作 為 三 洞 中 的 洞 神 部, 被 塑 造 成 為 三 大 經 系 之 一, 在 道 教 經 典 結 構 乃 至 傳 度 儀 式 當 中 扮 演 重 要 角 色 另 一 方 面, 三 皇 文 當 中 的 宗 教 實 踐 被 其 他 傳 統 所 吸 收, 成 為 其 他 道 教 經 典 的 一 部 分 而 同 時 部 分 三 皇 傳 統 則 被 保 留 下 來, 獨 立 發 展, 並 在 歷 史 當 中 持 續 被 討 論 實 踐 本 文 將 針 對 三 皇 傳 統 在 歷 史 發 展 過 程 當 中 的 多 種 面 貌 進 行 探 討, 透 過 三 世 紀 至 十 三 世 紀 的 三 皇 傳 統 相 關 經 典, 展 示 三 皇 傳 統 的 複 雜 性 與 多 元 性, 提 供 我 們 思 考 三 皇 文 傳 統 在 道 教 體 系 當 中 所 扮 演 的 角 色 探 討 三 皇 文 傳 統 可 以 使 我 們 對 道 教 有 另 外 一 種 層 次 的 理 解, 促 使 我 們 思 考 道 教 發 展 過 程 當 中 的 複 雜 性 關 鍵 詞 : 道 教, 三 皇 文, 八 史, 洞 神 感 謝 頂 尖 大 學 策 略 聯 盟 提 供 獎 助 至 加 州 柏 克 萊 大 學 訪 問, 訪 問 期 間 與 印 地 安 那 大 學 博 士 裴 玄 錚 (Jonathan Pettit) 會 讀 三 皇 文 獻, 受 益 良 多 ; 同 時 感 謝 兩 位 匿 名 審 查 人 提 供 寶 貴 意 見 作 者 電 子 郵 件 信 箱 :hsiehben@nccu.edu.tw 清 華 學 報 新 44 卷 第 1 期 ( 民 國 103 年 3 月 ) 第 29~60 頁

2 30 清 華 學 報 一 前 言 道 教 史 在 被 書 寫 時, 常 常 受 制 於 正 史 的 記 載, 只 強 調 史 書 當 中 所 敘 述 的 道 教 現 象, 而 忽 略 了 其 他 較 少 被 正 史 著 墨 的 部 分 因 而 道 教 史 常 被 描 繪 為 線 性 發 展 史, 凸 顯 主 軸 的 背 後, 卻 隱 沒 了 許 多 重 要 傳 統 的 發 展 這 使 我 們 的 道 教 史 觀 呈 現 簡 化 單 一 化 的 現 象 筆 者 認 為 從 六 朝 到 唐 末, 道 教 發 展 至 少 有 數 條 線 同 時 發 展, 其 間 並 有 交 錯 更 迭 重 疊 融 合 等 其 一 是 天 師 道 的 發 展, 其 二 為 上 清 系 的 建 構, 另 外 有 靈 寶 齋 儀 的 傳 承 與 整 編, 同 時 還 有 方 技 傳 統 的 延 續, 以 及 宮 觀 道 教 的 系 統 的 建 立 等 等 這 些 發 展 同 時 並 進, 交 織 出 複 雜 而 豐 富 的 道 教 文 化 學 者 在 考 察 道 教 史 時, 必 須 體 認 到 所 謂 道 教 在 文 化 歷 史 脈 絡 發 展 當 中 的 複 雜 性 與 多 元 性, 避 免 將 道 教 定 義 簡 化, 或 將 道 教 史 線 性 化 單 一 化 道 教 不 只 存 在 於 上 層 士 人 的 形 上 論 述 之 中, 也 不 只 存 在 於 宮 觀 道 士 的 法 籙 法 位 當 中 現 代 道 教 史 的 基 礎 在 於 主 流 道 教 的 書 寫, 這 些 文 獻 多 是 由 許 多 道 教 經 典 書 寫 者 與 編 纂 者 所 建 立, 從 寇 謙 之 ( ) 陸 修 靜 ( ) 陶 弘 景 ( ) 張 萬 福 ( ) 杜 光 庭 ( ) 等, 1 這 些 道 教 經 典 的 編 撰 者 致 力 於 清 整 道 教 經 典, 但 也 成 為 後 代 歷 史 學 者 理 解 道 教 史 的 依 據, 成 為 主 流 道 教 的 面 貌 然 而, 還 有 很 多 流 傳 於 各 層 面 的 道 教 經 典 實 踐, 或 者 其 他 類 型 的 傳 統, 以 不 同 面 貌 呈 現, 被 引 用 書 寫 改 編 再 製 轉 化 等, 而 這 些 經 典 或 書 寫 雖 未 被 主 流 道 教 所 吸 收 或 記 載, 但 是 仍 被 保 存 在 道 藏 或 其 他 文 獻 當 中, 未 獲 得 道 教 史 書 寫 者 所 關 注 因 此, 我 們 所 認 知 的 道 教 史 是 建 立 在 極 少 數 人 所 書 寫 的 主 流 道 教 文 本 之 上, 在 這 主 流 道 教 文 本 之 外, 尚 有 很 大 的 領 域 是 我 們 所 未 知, 而 需 要 進 一 步 去 探 索 的 從 三 皇 文 傳 統 的 考 察, 我 們 可 以 見 證 到 道 教 在 中 古 時 期 的 複 雜 性 與 多 元 性 三 皇 文 的 權 威 建 立 在 符 文 的 靈 驗 性 以 及 醮 祭 傳 統 的 實 踐, 具 有 秦 漢 以 來 傳 統 中 國 宗 教 的 特 色 但 是 三 皇 文 的 許 多 特 質 卻 與 傳 統 道 教 史 所 描 述 的 道 教 有 若 干 扞 格 之 處, 傳 統 道 教 史 以 天 師 道 為 道 教 定 義 之 基 礎, 然 而 三 皇 文 傳 統 與 天 師 道 神 不 血 食 的 價 值 與 信 念 相 衝 突, 這 值 得 我 們 重 新 思 考 三 皇 文 的 定 位, 並 反 思 所 謂 1 葛 兆 光, 屈 服 史 及 其 他 : 六 朝 隋 唐 道 教 的 思 想 史 研 究 ( 北 京 : 三 聯 書 店,2003), 頁

3 中 古 道 教 史 中 的 三 皇 文 傳 統 研 究 31 道 教 的 定 義 與 內 涵 對 三 皇 文 的 研 究 引 發 一 系 列 的 問 題, 究 竟 道 教 的 核 心 內 涵 為 何? 三 皇 文 傳 統 與 道 教 的 關 係 究 竟 為 何? 而 三 皇 文 又 究 竟 如 何 被 塑 造 成 為 道 教 這 個 大 傳 統 的 一 部 分? 目 前 學 界 對 三 皇 傳 統 的 研 究 最 早 首 推 大 淵 忍 爾, 其 次 則 有 安 保 羅 (Poul Andersen), 最 近 則 有 呂 鵬 志 山 田 俊 以 及 史 帝 夫 (Dominic Steavu-Balint) 的 研 究 大 淵 忍 爾 從 文 獻 學 的 角 度 考 察 了 三 皇 文 在 不 同 時 期 道 教 類 書 被 著 錄 編 輯 的 過 程, 探 討 從 三 皇 文 到 洞 神 部 的 發 展 ; 2 安 保 羅 則 著 重 在 三 皇 傳 統 中 儀 式 的 考 察 ; 3 呂 鵬 志 則 在 前 人 研 究 的 基 礎 以 及 儀 式 史 的 脈 絡 上 探 討 三 皇 文 的 儀 式 傳 統 ; 4 山 田 俊 主 要 以 資 料 蒐 集 整 理 為 主, 建 立 洞 神 經 的 基 礎 研 究 文 獻 5 最 近 對 三 皇 文 歷 史 最 完 整 的 考 察 則 是 史 帝 夫, 在 他 的 博 士 論 文 當 中 對 三 皇 文 傳 統 的 歷 史 經 典 與 修 行 有 細 緻 的 討 論 6 在 文 獻 上 儀 式 史 上 歷 史 發 展 上, 三 皇 文 已 經 有 基 礎 性 的 研 究 筆 者 在 前 人 研 究 的 基 礎 上, 進 一 步 思 考 三 皇 文 與 道 教 的 關 係 相 較 於 道 教 其 他 經 典, 三 皇 文 所 留 存 的 典 籍 相 當 有 限, 透 過 從 六 朝 到 宋 代 不 同 時 期 與 三 皇 文 相 關 的 有 限 文 本, 本 文 討 論 所 謂 三 皇 文 傳 統 的 多 樣 性 與 歧 義 性, 並 試 著 思 考 三 皇 文 與 主 流 道 教 傳 統 的 關 係 從 本 文 對 三 皇 傳 統 的 歷 史 研 究 使 我 們 理 解 三 皇 文 傳 統 不 是 只 有 一 種 面 貌, 也 不 只 在 主 流 道 教 書 寫 當 中 從 多 種 文 獻 的 探 討 可 以 發 現 三 皇 傳 統 在 四 世 紀 逐 漸 被 確 立 以 後, 似 乎 分 成 不 同 的 脈 絡 分 別 發 展, 而 三 皇 文 傳 統 至 少 以 不 同 形 式 持 續 被 保 存 本 文 將 三 皇 文 的 經 典 分 為 三 種 模 式 來 探 討 : 一 是 三 洞 部 架 構 下 的 經 典 化 模 式, 從 歷 史 傳 授 方 面 來 討 論, 並 以 洞 神 八 帝 妙 精 經 為 例, 探 討 三 皇 文 如 何 被 塑 造 成 為 道 教 這 個 大 傳 統 的 一 部 分 ; 二 是 方 士 傳 統 獨 立 流 傳 模 式, 以 洞 神 八 帝 元 變 經 為 代 表, 討 論 三 皇 文 傳 統 與 道 教 的 關 係 ; 三 是 主 流 道 教 以 及 當 時 宗 教 流 行 或 民 間 傳 統 融 合, 形 成 新 形 態 經 典 的 模 式, 以 太 清 金 闕 玉 華 仙 書 八 極 神 章 三 皇 內 秘 文 為 案 例 進 行 討 論 筆 者 將 從 這 三 種 模 式 探 討 三 皇 經 典 傳 統 的 複 雜 性 大 淵 忍 爾, 道 教 とその 經 典 ( 東 京 : 創 文 社,1997), 頁 Poul Andersen, Talking to the Gods, Taoist Resources, 5.1 (1994), pp 呂 鵬 志, 唐 前 道 教 儀 式 史 綱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8), 頁 山 田 俊, 洞 神 經 の 基 礎 的 研 究 ( 熊 本 : 熊 本 縣 立 大 學,2009) Dominic Steavu-Balint, The Three Sovereigns Traditions: Talismans, Elixirs, and Meditation in Early Medieval China, Ph. D. Dissertation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2010).

4 32 清 華 學 報 二 三 皇 文 之 內 涵 與 歷 史 三 皇 文 最 早 被 抱 朴 子 所 提 到, 在 抱 朴 子 當 中, 三 皇 文 是 與 金 丹 之 法 並 列 為 葛 洪 ( ) 所 受 道 法 的 主 軸 卷 十 九 遐 覽 提 到 師 從 鄭 隱 之 時 云 : 然 弟 子 五 十 餘 人, 唯 余 見 受 金 丹 之 經 及 三 皇 內 文 枕 中 五 行 記 7 三 皇 文 又 與 五 嶽 真 形 圖 被 認 為 是 葛 洪 所 接 受 與 蒐 集 傳 統 當 中 最 重 要 的 符 文 之 一, 在 葛 氏 傳 統 當 中 占 有 重 要 地 位 這 些 神 祕 而 神 聖 的 符 文 曾 隱 於 名 山 五 嶽 之 中, 而 世 人 擁 有 三 皇 文 者, 得 以 辟 除 災 禍, 因 此 被 認 為 具 有 護 祐 功 能 從 各 種 三 皇 文 的 記 載 看 來, 學 界 認 為 三 皇 文 是 南 方 方 士 傳 統 的 代 表 性 符 文, 與 制 度 化 且 具 有 教 團 性 質 的 天 師 道 形 成 強 烈 對 比, 屬 於 不 同 性 質 的 宗 教 傳 統, 三 皇 文 因 此 也 是 保 留 部 分 中 古 時 期 江 南 宗 教 傳 統 的 代 表 文 獻 筆 者 認 為 三 皇 傳 統 是 許 多 中 古 時 期 江 南 區 域 的 符 文 被 複 合 在 一 起, 成 為 一 組 相 關 的 符 圖 傳 統 因 而 三 皇 文 傳 統 形 成 南 方 符 圖 文 化 的 群 組, 其 間 的 關 聯 性 不 甚 緊 密, 屬 於 文 化 共 享 性 的 關 連, 而 不 是 宗 教 系 統 性 的 聯 繫 8 抱 朴 子 當 中 提 到 三 皇 文 時 云 : 或 以 三 皇 天 文, 召 司 命 司 危 五 嶽 之 君, 阡 陌 亭 長 六 丁 之 靈, 皆 使 人 見 之, 而 對 問 以 諸 事, 則 吉 凶 昭 然, 若 存 諸 掌, 無 遠 近 幽 深, 咸 可 先 知 也 或 召 六 陰 玉 女, 其 法 六 十 日 而 成, 成 則 長 可 役 使 或 祭 致 八 史, 八 史 者, 八 卦 之 精 也, 亦 足 以 預 識 未 形 矣 9 透 過 天 文 而 行 召 喚 術, 能 使 神 靈 現 出 其 真 形, 這 兩 者 有 因 果 關 係 此 處 提 到 透 過 三 皇 天 文 來 召 喚 司 命 五 嶽 等 神, 則 神 會 在 召 喚 之 人 的 面 前 現 出 其 形, 並 且 可 以 問 以 未 來 吉 凶 之 事 同 時, 這 段 文 字 是 將 三 皇 文 六 陰 玉 女 祭 致 八 史 等 三 種 方 法 並 列, 其 共 同 點 在 王 明, 抱 朴 子 內 篇 校 釋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6), 卷 19, 遐 覽, 頁 332 所 謂 文 化 共 享 性 的 關 連, 筆 者 指 的 是 南 方 的 方 士 傳 統, 這 些 傳 統 以 師 徒 傳 授 為 主, 個 別 的 傳 統 之 間 沒 有 系 統 性 的 連 結, 不 像 上 清 經 系 或 靈 寶 經 系, 是 在 一 個 共 同 神 學 體 系 下 的 經 典 群, 被 冠 上 三 皇 文 的 一 系 列 符 圖 只 能 說 是 在 江 南 方 士 文 化 傳 統 上 有 著 關 聯 性 而 已 康 若 柏 (Robert Campany) 認 為 方 士 是 屬 於 一 種 秘 傳 社 會, 並 引 用 西 方 秘 傳 文 化 社 會 學 (sociology of esoteric culture) 的 理 論 來 說 明 這 些 秘 傳 傳 統 一 方 面 保 持 其 技 藝 與 文 本 的 隱 密 性, 另 一 方 面 又 讓 秘 技 在 社 會 上 展 示 討 論 追 求 這 種 既 隱 密 又 宣 揚 的 方 式 構 成 其 師 徒 的 社 會 角 色, 而 這 也 是 建 立 在 社 會 能 夠 辨 識 這 些 方 士 的 語 言 與 行 為 展 現, 這 正 說 明 當 時 的 人 認 知 到 方 士 傳 統 的 存 在 Robert Campany, Secrecy and Display in the Quest for Transcendence in China, ca. 220 BCE-350 CE, History of Religions, 45.4 (2006), pp ; Robert Campany, Making Transcendents: Ascetics and Social Memory in Early Medieval China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9), chapter 4, pp 王 明, 抱 朴 子 內 篇 校 釋, 卷 15, 雜 應, 頁

5 中 古 道 教 史 中 的 三 皇 文 傳 統 研 究 33 於 召 神, 並 不 意 味 其 間 有 相 互 隸 屬 的 關 係, 也 就 是 說 這 些 方 法 並 非 皆 屬 於 三 皇 文 抱 朴 子 內 篇. 遐 覽 著 錄 道 經 八 史 圖, 從 文 脈 來 看, 八 史 召 役 本 是 一 個 獨 立 的 方 法 八 史 為 八 卦 之 神, 現 存 的 八 史 圖 則 是 以 卦 象 結 合 符 文 的 形 式 呈 現, 其 目 的 也 是 用 以 召 役 八 卦 之 神 10 因 此 後 世 將 這 些 傳 統 總 括 在 三 皇 文, 在 於 其 文 化 共 享 性, 而 非 將 它 們 系 統 化 為 一 個 經 典 群 這 與 上 清 經 及 靈 寶 經 的 經 典 輯 成 有 很 大 的 不 同 此 外, 抱 朴 子 內 篇 常 將 五 嶽 真 形 圖 與 三 皇 文 並 提 : 道 書 之 重 者, 莫 過 於 三 皇 文 五 嶽 真 形 圖 11 上 士 入 山, 持 三 皇 內 文 及 五 嶽 真 形 圖, 所 在 召 山 神, 及 按 鬼 錄, 召 州 社 及 山 卿 宅 尉 問 之, 則 木 石 之 怪 山 川 之 精 不 敢 來 試 人 12 五 嶽 真 形 圖 是 一 種 地 理 原 型 的 概 念, 而 以 介 於 圖 與 文 之 間 的 形 象 呈 現 相 對 於 天 上 的 天 文, 這 種 地 理 原 型 即 是 地 文, 二 者 是 宇 宙 天 地 的 神 聖 原 型 顯 現, 因 而 蘊 涵 宇 宙 原 初 的 神 秘 力 量 13 同 理, 此 處 將 五 嶽 真 形 圖 與 三 皇 文 並 列 也 是 基 於 其 功 能, 也 就 是 召 山 神 或 是 社 神, 並 不 是 以 經 典 群 的 概 念 予 以 歸 類 至 於 三 皇 文 的 形 式, 文 獻 描 述 其 為 皇 文 乃 是 三 皇 以 前 鳥 跡 之 始 大 章 也 14 古 三 皇 時 所 授 之 書 也 作 字, 似 符 文, 又 似 篆 文, 又 似 古 書, 各 有 字 數, 15 顯 然 是 一 種 模 擬 古 代 書 體, 介 於 符 與 文 之 間 的 文 字 圖 像, 屬 於 道 教 的 天 文 因 此 可 以 推 斷, 三 皇 文 原 來 只 是 一 套 符 文, 與 古 靈 寶 經 當 中 的 五 篇 真 文 或 大 梵 隱 語 形 象 類 似, 而 後 二 者 很 可 能 是 承 繼 三 皇 文 對 天 文 崇 拜 發 展 而 來 10 太 上 通 靈 八 史 聖 文 真 形 圖, 正 統 道 藏 第 29 冊 ( 臺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1995), 頁 3b 11 王 明, 抱 朴 子 內 篇 校 釋, 卷 19, 遐 覽, 頁 同 前 引, 卷 17, 登 涉, 頁 見 Kristofer M. Schipper and Franciscus Verellen (eds.), The Taoist Canon: A Historical Companion to the Daozang, vol. 3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4), pp 有 關 五 嶽 真 形 圖 之 研 究, 參 照 Kristofer M. Schipper, 五 嶽 真 形 圖 の 信 仰, 道 教 研 究,2( 東 京 :1967), 頁 ;Charles Hartman, Mountain as Metaphors in T ang Religious Texts and the Northern Landscape Painting of the Tenth Centur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n Mountains and the Cultures of Landscape in China, U. C. Santa Barbara, January 14-16, 1993; Eugene Y. Wang, Shaping the Lotus Sutra: Buddhist Visual Culture in Medieval China (Seattle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05), pp ; Susan Shih-shan Huang, Picturing the True Form: Daoist Visual Culture in Traditional China (Cambridge and Lond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pp James Robson 則 對 五 嶽 有 一 個 歷 史 性 的 考 察, 見 James Robson, Power of Place: The Religious Landscape of the Southern Sacred Peak in Medieval China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pp 雲 笈 七 籤, 正 統 道 藏 第 37 冊 ( 臺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1995), 卷 6, 頁 同 前 引

6 34 清 華 學 報 最 早 三 皇 文 的 內 容 可 從 無 上 秘 要 三 皇 要 用 品 與 八 帝 妙 精 經 西 城 要 訣 略 窺 一 二 基 本 上 二 者 皆 是 一 系 列 的 符 文, 只 是 前 者 以 六 十 一 符, 後 者 則 以 九 十 二 符 為 主 這 兩 者 保 存 了 帛 和 ( 活 動 於 265) 以 及 鮑 靚 (230 或 ) 的 三 皇 文 傳 統 16 抱 朴 子 內 篇 與 三 皇 要 用 品 有 諸 多 相 似 的 內 容, 透 過 比 對 顯 示 它 們 可 能 有 共 同 更 古 老 的 傳 統 根 源 17 筆 者 認 為, 三 皇 文 被 視 為 一 個 經 典 傳 統 是 五 世 紀 開 始 逐 漸 形 成 的 一 種 經 系 認 定, 而 所 謂 三 皇 文 傳 統 的 內 涵 原 來 是 一 系 列 以 三 皇 文 為 首 不 完 全 關 聯 的 符 圖 傳 統 三 皇 文 相 關 的 傳 統 當 中 又 以 五 嶽 真 形 圖 以 及 八 史 圖 最 為 重 要, 這 些 符 圖 以 占 驗 召 神 辟 邪 長 生 等 方 術 為 核 心 在 歷 史 發 展 過 程 中, 這 些 符 圖 首 先 被 葛 氏 家 族 所 整 理, 並 在 後 世 逐 漸 被 增 衍 成 為 經 典 群 18 三 皇 文 的 早 期 歷 史 並 無 文 獻 著 錄, 在 傳 授 神 話 層 面, 三 皇 文 曾 被 傳 授 予 黃 帝, 因 而 黃 帝 得 以 招 致 神 靈 一 般 學 者 將 三 皇 文 的 形 成 分 為 三 個 大 階 段, 比 較 具 體 的 傳 授 記 載 出 現 在 前 文 引 述 的 抱 朴 子 中, 學 者 將 此 視 為 三 皇 文 傳 統 形 成 第 一 個 階 段 在 抱 朴 子 的 記 載 當 中, 三 皇 文 的 傳 授 有 兩 個 系 統, 第 一 個 傳 承 來 自 西 城 王 君, 在 三 國 時 期 ( ) 透 過 傳 授 與 口 訣, 將 三 皇 文 傳 給 帛 和, 而 此 傳 承 最 後 傳 至 葛 玄, 再 傳 鄭 隱 ( ), 然 後 傳 到 葛 洪 ; 第 二 個 傳 承 來 自 於 葛 洪 的 丈 人 鮑 靚, 據 載 鮑 靚 在 嵩 山 石 室 中 取 得 部 分 文 獻 顯 示 這 是 兩 種 不 同 的 三 皇 文, 鮑 靚 所 傳 承 的 稱 為 大 有 三 皇 文, 也 被 稱 為 三 皇 內 文 ; 而 帛 和 所 傳 承 的 則 被 稱 為 三 皇 天 文 大 字, 簡 稱 天 文 大 字 19 從 相 關 描 述 來 看, 二 者 指 涉 的 都 是 一 種 天 文 無 上 秘 要 卷 二 十 五 三 皇 要 用 品 提 供 我 們 瞭 解 三 到 六 世 紀 這 兩 個 傳 承 發 展 的 基 本 內 容, 帛 和 的 傳 統 則 保 存 在 西 城 要 訣 當 中 第 二 階 段 自 五 世 紀 陸 修 靜 ( ) 對 三 皇 文 的 整 理 到 唐 代 自 葛 洪 以 下, 三 皇 傳 統 開 始 逐 漸 具 體 化, 其 中 陸 修 靜 對 三 皇 傳 統 的 形 塑 具 有 重 要 地 位 在 陸 修 靜 於 西 元 437 年 所 建 立 的 三 洞 系 統 當 中, 三 皇 文 是 三 洞 當 中 洞 神 部 的 基 礎, 三 洞 16 Dominic Steavu-Balint, The Three Sovereigns Traditions: Talismans, Elixirs, and Meditation in Early Medieval China, pp 大 淵 忍 爾, 道 教 とその 經 典, 頁 符 文 真 形 常 常 互 用, 這 也 顯 示 它 們 來 自 同 一 種 根 源 這 些 圖 符 文 真 形 皆 與 南 方 的 傳 統 儀 式 有 密 切 關 係 當 時 的 南 方 傳 統 對 圖 像 的 崇 拜 較 為 重 視 而 這 種 圖 像 觀 念 多 以 真 形 的 形 式 呈 現 除 了 上 述 的 五 嶽 真 形 圖 以 及 後 來 出 現 的 人 鳥 山 經 圖 屬 於 山 嶽 真 形 之 外, 真 形 也 常 常 指 涉 神 的 形 象 19 Dominic Steavu-Balint, The Three Sovereigns Traditions: Talismans, Elixirs, and Meditation in Early Medieval China, pp

7 中 古 道 教 史 中 的 三 皇 文 傳 統 研 究 35 經 書 目 錄 賦 予 了 各 部 經 典 內 涵 在 此 階 段 除 了 三 卷 的 三 皇 文 之 外, 還 有 另 外 一 卷, 形 成 四 卷 的 結 構 學 者 推 測 三 卷 的 三 皇 文 來 自 鮑 靚 的 傳 統, 而 另 一 卷 的 三 皇 文 則 是 來 自 帛 和 的 傳 承 至 陶 弘 景 之 時, 已 經 發 現 三 皇 文 被 增 至 十 或 十 一 卷, 同 時 陶 弘 景 判 斷 鮑 靚 的 傳 統 較 具 有 權 威 性 其 中 包 括 了 三 皇 文 傳 授 儀 以 及 相 關 的 儀 式 這 種 卷 數 的 擴 充 與 內 容 的 增 衍 很 可 能 是 為 了 使 洞 神 部 的 經 典 更 具 權 威 性, 也 使 三 洞 的 內 容 更 充 實 更 協 調, 因 此 三 皇 文 無 論 是 經 典 內 容 或 儀 式 都 經 過 一 個 標 準 化 的 歷 程 這 種 標 準 化 結 構 化 的 過 程 具 有 一 個 功 能 性 目 的, 也 就 是 要 建 立 道 士 的 法 位 系 統, 從 而 使 道 士 能 夠 自 洞 神 洞 玄 洞 真 次 第 循 序 傳 授, 而 終 成 三 洞 法 師, 下 文 會 針 對 這 個 議 題 再 細 論 第 三 階 段 是 唐 宋 時 期, 在 唐 代 三 皇 文 受 到 佛 教 的 批 評, 這 種 批 評 尤 其 針 對 鮑 靚 傳 統 而 來 20 除 了 對 三 皇 文 種 種 靈 驗 辟 邪 的 效 驗 採 取 不 信 任 的 態 度 之 外, 對 三 皇 文 的 神 話 式 根 源 也 加 以 批 判, 視 為 人 為 偽 作 的 經 典 而 在 唐 代 宮 廷 以 及 官 方 道 觀 的 系 統 化 經 典 及 法 位 過 程 中, 道 德 經 的 地 位 被 加 以 突 出 重 視, 而 三 皇 文 的 重 要 性 則 漸 漸 被 淡 化 至 宋 代 時 期, 三 皇 文 的 靈 驗 辟 邪 特 質 再 度 受 到 注 目, 並 被 重 新 整 理 從 這 三 階 段 的 發 展 當 中, 筆 者 發 現 兩 點 值 得 進 一 步 探 討 之 處 首 先, 從 三 皇 文 到 洞 神 部 的 經 典 增 衍 與 經 卷 擴 充, 無 疑 顯 露 一 個 問 題 : 三 皇 文 並 未 經 歷 如 上 清 經 與 靈 寶 經 的 造 經 與 經 典 甄 別 整 理 過 程, 因 此 無 論 在 經 典 規 模 或 者 在 教 義 內 涵 都 未 能 與 上 清 經 與 靈 寶 經 相 比, 如 此 以 上 清 靈 寶 三 皇 所 形 成 的 三 洞 配 置 顯 得 不 甚 平 衡, 在 道 教 經 典 體 系 的 建 構 上 也 存 在 缺 憾 這 迫 使 五 六 世 紀 的 道 教 人 士 不 斷 地 去 充 實 洞 神 部 的 內 涵, 使 得 其 內 容 與 篇 幅 都 能 與 上 清 靈 寶 相 稱 同 時, 上 清 經 與 靈 寶 經 至 五 世 紀 都 有 傳 授 儀 式, 這 也 迫 使 三 皇 文 必 須 在 原 來 方 士 傳 授 模 式 的 基 礎 上, 建 構 適 當 的 傳 授 儀 式, 因 此 有 儀 式 標 準 化 的 過 程 21 其 次, 以 上 當 代 學 者 所 謂 三 階 段 發 展 之 說, 都 是 基 於 主 流 道 教 的 書 寫 所 建 立 歷 史 上 理 解 三 皇 文 多 半 從 史 料 記 載 以 及 三 洞 經 典 結 構 發 展 的 角 度 來 進 行, 但 是 這 是 否 即 是 三 皇 文 在 歷 史 上 流 傳 的 全 貌? 換 言 之, 作 為 方 士 傳 統 代 表 之 一 的 三 皇 文, 是 否 被 主 流 道 教 所 吸 收 之 後, 即 成 為 主 流 道 教 之 一 部 分 被 流 傳? 還 是 在 主 流 道 教 的 傳 承 之 外, 三 皇 文 傳 統 仍 以 方 士 傳 統 的 20 鮑 靜 造 三 皇 經, 當 時 事 露 而 寢, 文 成 致 戮 於 漢 朝 鮑 氏 滅 族 於 往 昔, 今 之 學 者 仍 踵 其 術, 良 可 悲 矣 法 琳, 辯 正 論,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第 52 冊 ( 臺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1983), 頁 545b 21 此 處 指 的 是 三 皇 文 傳 授 儀 式, 見 本 文 第 三 節 亦 可 參 見 呂 鵬 志, 早 期 道 教 醮 儀 及 其 流 變 考 索, 收 入 譚 偉 倫 編, 中 國 地 方 宗 教 儀 式 論 集 ( 香 港 :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崇 基 學 院 宗 教 與 中 國 社 會 研 究 中 心,2011), 頁

8 36 清 華 學 報 模 式 流 傳? 筆 者 希 望 在 下 文 當 中 繼 續 釐 清 這 個 問 題 三 三 皇 文 的 傳 授 有 關 三 皇 文 的 傳 授 與 儀 式, 目 前 保 存 的 資 料 相 當 零 散 這 些 零 碎 片 斷 有 關 三 皇 文 傳 授 的 記 載, 提 供 我 們 思 考 有 關 早 期 三 皇 文 傳 授 的 結 構 意 義 與 實 踐, 也 反 映 了 三 皇 文 傳 授 的 時 代 與 社 會 環 境 其 中 一 項 重 要 文 獻 就 是 洞 神 八 帝 妙 精 經 當 中 的 西 城 要 訣 三 皇 內 文 大 字, 其 中 兩 段 文 字 關 鍵 地 記 載 了 帛 和 從 西 城 王 君 受 三 皇 文 的 過 程 : 西 城 仙 人 施 用 立 成, 隱 之 玄 丘 之 陰 帛 公 記 錄 天 漢 元 年 正 月 三 日 受 22 帛 公 曰 : 前 漢 太 初 二 年, 王 君 明 授 余 大 道 之 訣, 使 燒 香 清 齋, 三 日 三 夜, 乃 見 告 23 此 處 的 王 君 指 的 是 西 城 王 君, 但 是 有 關 西 城 王 君 究 竟 是 王 褒 (73-49 BC), 還 是 王 遠 ( BC), 也 就 是 王 方 平, 見 解 不 一 24 有 關 帛 和 自 西 城 王 君 得 到 三 皇 文 傳 授 的 事 跡, 亦 可 參 考 比 較 神 仙 傳 當 中 有 關 帛 和 的 記 載 依 據 神 仙 傳, 帛 和 曾 在 三 世 紀 中 葉 於 地 肺 山 跟 董 奉 習 道, 後 來 轉 到 西 城 受 學 於 王 君 25 本 文 重 點 在 歷 史 傳 承, 西 城 要 訣 當 中 除 了 口 訣 之 外, 其 實 過 程 當 中 隱 含 了 傳 授 儀 式 在 西 漢 太 初 二 年 (103 BC) 之 時, 西 城 王 君 授 帛 和 口 訣, 使 燒 香 清 齋, 三 日 三 夜, 然 後 傳 授 十 五 禁 忌, 二 種 小 丹 法, 拘 魂 法 等 再 過 三 年, 使 帛 和 齋 三 日, 燒 香 沐 浴, 才 傳 授 三 皇 天 文 以 及 太 清 金 液 神 丹 法 傳 授 天 文 以 後, 至 甲 子 日 的 夜 晚, 面 向 西 存 三 皇 文 三 卷, 相 去 一 尺 許 然 後, 起 身 向 西, 三 拜 三 皇 天 文, 存 於 東 方 一 拜 如 此 帛 和 伏 受 節 度 完 畢, 西 城 王 君 才 從 懷 中 取 出 立 成 之 法 給 帛 和 其 次, 另 一 部 較 少 被 學 者 關 注 有 關 三 皇 文 傳 授 的 重 要 著 作 為 上 清 太 上 元 始 耀 光 金 虎 鳳 文 章 寶 經, 這 部 經 典 保 留 了 一 個 完 整 的 後 記, 記 載 了 王 褒 傳 授 三 皇 文 給 22 洞 神 八 帝 妙 精 經, 正 統 道 藏 第 19 冊 ( 臺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1995), 頁 12a 23 同 前 引,12b 24 Dominic Steavu-Balint, The Three Sovereigns Traditions: Talismans, Elixirs, and Meditation in Early Medieval China, pp 葛 洪 撰, 胡 守 為 校, 神 仙 傳 校 釋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10), 頁 251

9 中 古 道 教 史 中 的 三 皇 文 傳 統 研 究 37 許 遠 遊 的 過 程 興 寧 三 年 乙 丑 歲 七 月 七 日, 桐 柏 真 人 承 樂 子 長 安 期 先 生, 受 出 三 皇 蘊 中 金 虎 鳳 文 章 符, 令 晚 學 道 士 許 遠 遊 承 受 以 制 萬 魔 26 這 裡 說 到 西 元 365 年 之 時 桐 柏 真 人, 也 就 是 王 褒, 傳 授 許 遠 遊 金 虎 鳳 文 章 真 符, 而 這 些 真 符 都 是 天 魔 之 隱 諱 ; 百 神 之 內 名, 誦 詠 篇 章 則 萬 妖 束 形 上 清 太 上 元 始 耀 光 金 虎 鳳 文 章 寶 經 經 首 即 列 出 真 文 以 及 符 文, 稱 之 為 上 隱 書 諱, 若 其 傳 出 時 間 為 四 世 紀 中 後 葉, 則 很 可 能 就 是 度 人 經 當 中 大 梵 隱 語 的 原 型 或 來 源 之 一 有 關 三 皇 文 傳 授 的 另 一 部 重 要 的 著 作 是 陶 公 傳 授 儀, 當 中 第 四 部 為 授 受 三 皇 文 法 陶 公 傳 授 儀 現 存 本 為 敦 煌 寫 本 殘 卷 兩 件 ( 英 藏 S3750 與 法 藏 P2559) 和 殘 片 兩 件 ( 中 國 國 家 圖 書 館 藏 BD11252 與 英 藏 S6301) 大 淵 忍 爾 首 先 注 意 到 這 一 份 文 書 與 陶 弘 景 的 關 係, 除 了 P2559 文 中 提 到 梁 天 監 ( ) 年 之 外, 大 淵 忍 爾 也 發 現 S3750 當 中 有 一 段 巡 山 定 室 為 陶 弘 景 登 真 隱 訣 當 中 所 佚 失 的 段 落 27 大 淵 忍 爾 並 從 後 世 的 道 教 文 獻 注 意 此 傳 授 儀 的 流 傳 他 在 張 萬 福 ( ) 洞 玄 靈 寶 道 士 受 三 洞 經 誡 法 籙 擇 日 曆 當 中 發 現 所 謂 五 法 的 傳 授 此 五 法 即 : 六 甲 符 禁 山 五 嶽 三 皇 五 符, 張 萬 福 稱 此 五 法 出 自 陶 公 傳 儀 大 淵 忍 爾 認 為 現 存 S3750 以 及 P2559 所 保 留 的 正 是 五 嶽 三 皇 的 傳 授 儀 式 王 卡 在 大 淵 忍 爾 的 研 究 發 現 基 礎 之 上, 繼 續 發 展 大 淵 的 觀 點, 並 提 供 更 完 整 的 證 據 顯 示 張 萬 福 所 稱 的 五 法 即 敦 煌 文 書 陶 公 傳 授 儀, 還 發 現 中 國 國 家 圖 書 館 所 藏 BD11252 乃 是 陶 公 傳 授 儀 的 殘 片, 指 出 它 正 是 現 存 S3750 以 及 P2559 之 間 所 佚 失 的 片 段 另 外, 王 卡 也 發 現 S6301 即 是 此 陶 公 傳 授 儀 的 目 錄, 並 基 於 這 些 發 現, 將 S6301 S3750 BD11252 P2559 綴 合 與 進 行 校 讀 王 卡 稱 這 份 文 書 為 陶 弘 景 五 法 傳 授 儀, 認 為 這 五 法 本 來 就 是 一 起 被 傳 授 呂 鵬 志 基 本 上 接 受 以 上 發 現, 並 重 新 校 讀 陶 公 傳 授 儀 全 文 其 中 授 受 三 皇 文 法 一 開 始 即 提 到 : 26 上 清 太 上 元 始 耀 光 金 虎 鳳 文 章 寶 經, 正 統 道 藏 第 57 冊 ( 臺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1995), 頁 14b 27 大 淵 忍 爾, 敦 煌 道 經 : 目 錄 篇 ( 東 京 : 福 武 書 店,1978), 頁

10 38 清 華 學 報 三 皇 是 大 經 法, 今 世 中 有 此 數 卷, 皆 由 鮑 葛 所 傳 至 此 大 者 之 真 字, 唯 青 胎 一 卷 是 耳 而 西 城 施 行 一 卷, 全 為 劾 召 之 要 其 餘 卷 並 吾 所 未 詳, 而 合 集 得 成 一 帙 十 卷, 相 傳 併 受 之 28 這 段 文 字 使 學 者 相 信 至 陶 弘 景 之 時, 三 皇 文 共 有 十 卷, 而 陶 弘 景 判 斷 鮑 靚 傳 統 為 三 皇 文 主 軸, 帛 和 傳 統 的 主 要 功 能 則 是 劾 召 陶 公 傳 授 儀 可 提 供 我 們 思 考 的 有 兩 點 : 首 先, 雖 然 大 淵 忍 爾 指 出 陶 公 傳 授 儀 當 中 與 登 真 隱 訣 相 關 內 文 有 天 監 年 間 的 著 錄 後 世 又 將 之 稱 為 陶 公 傳 儀, 因 此 認 定 此 為 陶 弘 景 所 作, 但 是 我 們 不 排 除 陶 氏 徒 眾 或 後 世 以 陶 弘 景 名 義 造 構 此 傳 授 儀 司 馬 虛 (Michel Strickmann) 已 經 指 出, 在 陶 弘 景 皈 依 佛 教 以 後, 後 繼 者 進 行 上 清 的 復 興 運 動, 許 多 經 典 可 能 在 這 種 狀 況 下 以 陶 弘 景 的 名 義 被 偽 造 傳 世 29 其 次, 陶 公 傳 授 儀 將 五 法, 也 就 是 六 甲 符 禁 山 五 嶽 三 皇 五 符 等 置 放 在 一 個 系 統 當 中, 顯 示 其 間 有 內 在 的 關 係 在 四 世 紀 的 葛 氏 傳 統 當 中, 六 甲 符 禁 山 五 嶽 五 符 等 皆 與 三 皇 傳 統 有 關, 而 且 與 方 士 的 傳 統 有 密 切 的 聯 繫 但 是 到 五 世 紀 時, 這 五 種 符 文 分 屬 不 同 經 系, 顯 示 各 經 系 在 形 塑 過 程 吸 收 了 方 士 傳 統 當 中 的 符 圖 文 獻 很 可 能 到 五 世 紀 時, 這 五 者 還 是 被 視 為 與 三 皇 文 相 關 的 符 文, 被 一 起 傳 授 而 流 傳 著, 或 者 在 某 種 程 度, 這 五 者 直 到 五 世 紀 還 是 被 認 為 與 三 皇 文 有 著 某 種 關 聯 性, 因 此 陶 公 傳 授 儀 當 中 這 五 者 還 是 被 視 為 一 個 系 統, 一 起 進 行 傳 授 換 言 之, 即 使 六 甲 符 禁 山 五 嶽 三 皇 五 符 已 分 別 被 不 同 經 系 所 吸 收, 這 五 者 之 間 作 為 與 三 皇 文 傳 統 關 連 的 聯 繫 性 仍 然 被 延 續 著 而 這 兩 種 不 同 的 系 統 化 平 行 存 在 與 發 展 現 存 陶 公 傳 授 儀 保 留 最 完 整 的 就 是 授 受 五 嶽 圖 法 與 授 受 三 皇 法, 兩 者 儀 式 結 構 相 似, 可 以 作 為 分 析 比 較 其 中, 授 受 三 皇 法 程 序 如 下 : 在 夜 半 之 時, 於 庭 壇 之 中 敷 設 席 位, 陳 列 三 皇 之 座, 前 面 置 放 酒 食, 包 括 酒 脯 米 香 等 在 前 則 設 置 奏 案, 置 放 傳 與 三 皇 經 傳 授 儀 式 由 師 進 行, 首 先 面 向 北 方, 發 爐, 啟 請 三 皇 真 君 降 下 靈 氣, 然 後 燒 香 酌 酒, 三 拜 後, 啟 請 三 皇 降 下 饗 祭 隨 後 啟 告 三 皇, 祈 求 允 許 將 三 皇 內 文 天 文 大 字 青 胎 監 乾 眾 符 十 卷, 封 傳 授 給 弟 子 接 著 讀 傳 板 中 的 下 板 文, 讀 畢 以 後, 用 紫 紋 包 起 來, 覆 蓋 上 板, 用 青 系 綖 纏 繞 板 的 兩 頭, 28 呂 鵬 志, 唐 前 道 教 儀 式 史 綱, 頁 67 對 此 引 文 的 討 論 亦 可 見 Dominic Steavu-Balint, The Three Sovereigns Traditions: Talismans, Elixirs, and Meditation in Early Medieval China, p Michel Strickmann, The Mao-shan Revelations: Taoism and the Aristocracy, T oung Pao, 63 (1977), pp. 1-63; Michael Strickmann, On the Alchemy of T ao Hung-ching, in H. Welch and A. Seidel (eds.), Facets of Taoism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9), pp

11 中 古 道 教 史 中 的 三 皇 文 傳 統 研 究 39 安 上 朱 臘, 燒 灸 朱 臘 使 之 變 軟, 然 後 用 印 上 封, 再 用 雙 手 大 指 捻 印, 面 向 弟 子, 弟 子 則 長 跪, 也 用 兩 手 大 指 捻 師 的 指 上, 念 祝 後 吐 氣 三 噓, 然 後 捻 印 成 文 接 著 安 下 封 印, 由 弟 子 封 印, 程 序 與 上 一 致 封 印 好 後, 將 傳 給 弟 子 披 戴, 男 子 絡 在 左 肩 上, 女 子 在 右 肩 上 接 著 是 授 符, 將 摹 好 符 文 的 白 素 授 給 弟 子, 弟 子 左 手 受 符, 在 腰 上 繞 三 圈 最 後 是 授 經, 取 十 卷 經 文 傳 授 給 弟 子, 弟 子 左 手 受 經, 右 手 執 法 信, 交 給 師, 然 後 捧 經 三 拜 師 回 到 案 前, 酌 酒 上 香, 啟 告 傳 授 完 畢, 祈 求 護 佑 師 與 弟 子 各 再 三 拜, 師 上 酒 燒 香 送 神, 隨 後 取 酒 伏 飲 四 灑, 最 後 燒 香 復 爐 儀 式 完 成 後 即 撤 下 神 座 30 這 個 傳 授 儀 式 有 下 列 三 個 重 點, 首 先, 傳 度 儀 式 一 供 傳 度 傳 板 符 以 及 經, 傳 板 由 一 片 槐 木 一 片 梓 木 構 成, 上 板 槐 木 用 雌 黃 色 顏 料 作 底, 外 框 用 紅 色 內 框 用 黑 色, 然 後 用 朱 筆 在 中 央 畫 上 符, 下 板 梓 木 則 寫 上 盟 文 封 傳 之 法 如 上 所 述 這 種 傳 的 形 制 在 五 篇 真 文 赤 書 玉 訣 妙 經 當 中 討 論 八 威 策 文 的 製 法 之 時 也 有 提 到 如 傳 之 狀, 可 見 其 形 制 是 仿 傳 的 形 制 而 製 作 在 漢 代 傳 是 種 出 行 時 身 分 證 明 文 書, 以 木 為 之, 上 面 書 符 信, 再 用 一 板 封 之, 封 以 御 史 印 章 這 種 形 制 推 測 可 能 在 六 朝 早 期 已 經 用 於 傳 度 儀 式, 以 作 為 傳 度 的 盟 信 其 次, 此 授 受 三 皇 法 當 中 結 合 醮 儀, 醮 祭 的 供 品 包 含 酒 三 斗 脯 三 朐 大 米 三 升 等, 此 為 戰 國 秦 漢 以 來 傳 統 醮 儀, 在 南 方 的 方 士 傳 統 亦 使 用 酒 脯 進 行 醮 祭, 因 此 三 皇 授 受 儀 可 以 說 保 留 了 傳 統 醮 儀 31 但 是 這 與 天 師 道 不 血 食 神 不 飲 食 的 立 場 違 背 32 其 三, 從 以 上 兩 點 來 看, 此 三 皇 授 受 儀 即 便 是 一 個 新 造 構 的 儀 式, 在 某 種 程 度 上 仍 保 留 了 方 士 的 傳 統, 也 就 是 在 三 皇 傳 統 的 元 素 上 進 行 傳 授 儀 式 的 建 立 現 存 道 藏 當 中 還 有 幾 部 與 三 皇 傳 授 儀 式 相 關 的 經 典, 較 為 重 要 的 有 太 上 洞 神 三 皇 儀 太 上 洞 神 三 皇 傳 授 儀 及 太 上 洞 神 行 道 授 度 儀 等, 大 部 分 是 初 唐 到 唐 中 葉 的 作 品, 可 以 與 陶 公 傳 授 儀 中 的 授 受 三 皇 法 作 比 較, 從 中 可 以 看 出 從 梁 代 到 唐 代 三 皇 傳 授 儀 式 的 建 立 與 發 展 值 得 我 們 進 一 步 思 考 的 是 : 為 何 需 要 建 立 三 皇 傳 授 儀? 筆 者 初 步 認 為, 這 與 系 統 化 地 建 立 道 士 的 法 位 有 關, 五 世 紀 三 皇 經 典 的 整 編 與 三 洞 說 的 形 成 有 密 切 關 係 王 卡, 道 教 經 史 論 叢 ( 成 都 : 巴 蜀 書 社,2007), 敦 煌 殘 抄 本 陶 公 傳 授 儀 校 讀 記, 頁 ; 呂 鵬 志, 唐 前 道 教 儀 式 史 綱, 頁 這 方 面 的 重 要 研 究 可 以 參 考 呂 鵬 志, 早 期 道 教 醮 儀 及 其 流 變 考 索, 頁 有 關 方 士 傳 統 與 天 師 道 在 觀 念 上 的 差 異, 李 福 (Gil Raz) 新 作 有 詳 細 的 討 論 Gil Raz, The Emergence of Daois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12), pp

12 40 清 華 學 報 三 洞 說 形 成 的 下 限 可 以 判 定 在 劉 宋 元 嘉 十 年 (433), 此 時 三 洞 說 已 成 形, 陸 修 靜 所 在 靈 寶 經 目 序 當 已 經 自 稱 為 三 洞 弟 子, 三 洞 之 說 若 不 是 由 陸 修 靜 創 始, 至 少 也 是 由 陸 修 靜 發 揚 推 廣 在 劉 宋 泰 始 七 年 (471), 陸 修 靜 奉 明 帝 的 命 令, 編 纂 三 洞 經 書 目 錄, 即 採 用 三 洞 的 架 構 來 進 行 經 典 的 系 統 整 理 33 在 這 個 系 統 當 中, 三 洞 各 有 十 二 部, 總 成 三 十 六 尊 經, 因 此 理 想 上, 上 清 靈 寶 三 皇 是 三 個 對 稱 的 經 典 類 別, 而 實 際 上 三 皇 文 無 論 在 經 典 數 量 或 是 經 典 多 樣 性, 皆 不 及 上 清 經 與 靈 寶 經 面 對 這 種 宗 教 經 典 架 構 上 的 缺 陷, 歷 史 上 的 道 經 編 纂 者 必 須 透 過 各 種 方 式, 使 經 典 結 構 更 合 理 化, 三 皇 文 相 關 經 典 的 增 衍 擴 充 即 成 為 不 可 避 免 的 現 象 四 輔 的 提 出 顯 然 是 彌 補 了 三 洞 結 構 的 不 足, 學 者 認 為 四 輔 的 提 出 與 劉 宋 的 孟 智 周 以 及 正 一 經 有 密 切 的 關 係 34 正 一 經 除 了 判 定 三 洞 四 輔 的 次 第 高 下 之 外, 更 重 要 的 是, 由 經 典 的 次 第 衍 生 出 道 士 法 位 的 次 序 一 切 道 經 音 義 妙 門 由 起 所 收 的 正 一 經 由 道 士 法 服 階 次 的 敘 述, 顯 示 道 士 的 位 階 制 度 已 經 建 立 透 過 法 服, 分 別 了 初 入 道 門 正 一 道 德 洞 神 洞 玄 洞 真 三 洞 講 法 師 等 七 個 階 位, 完 全 按 照 三 洞 四 輔 的 結 構 建 立 位 階 這 樣 的 法 位 階 次 也 出 現 在 梁 武 帝 時 期 的 洞 玄 靈 寶 三 洞 奉 道 科 戒 營 始 以 及 正 一 威 儀 經 之 正 一 受 道 威 儀 當 中, 35 顯 示 這 種 法 位 階 次 已 經 被 普 遍 接 受, 這 方 面 學 者 已 有 所 探 討 36 在 洞 玄 33 Stephen R. Bokenkamp, Lu Xiujing and the First Daoist Canon, in Scott Pearce, Audrey Spiro, and Patricia Ebrey (eds.), Culture and Power in the Reconstitution of the Chinese Realm,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pp 學 者 對 正 一 經 的 形 成 時 間 有 不 同 的 看 法 大 淵 忍 爾 認 為 形 成 於 梁 陳 之 間, 而 小 林 正 美 則 判 斷 是 在 劉 宋 末 到 南 齊, 王 承 文 則 判 斷 是 南 朝 大 淵 忍 爾, 道 教 とその 經 典, 頁 41-47; 小 林 正 美 著, 王 皓 月 譯, 中 國 的 道 教 ( 濟 南 : 齊 魯 書 社,2010), 頁 72-74; 王 承 文, 南 朝 道 教 從 三 洞 經 書 向 七 部 經 書 轉 變 原 因 考 察, 收 入 鄭 開 編, 水 窮 雲 起 : 道 教 文 獻 研 究 的 舊 學 新 知 ( 北 京 : 社 會 科 學 文 獻 出 版 社,2009), 頁 有 關 洞 玄 靈 寶 三 洞 奉 道 科 戒 營 始 以 及 正 一 威 儀 經 的 時 代, 學 者 有 不 同 的 見 解, 吉 岡 義 豐 認 為 洞 玄 靈 寶 三 洞 奉 道 科 戒 營 始 ( 敦 煌 本 三 洞 奉 道 科 戒 儀 範 ) 成 書 於 陶 弘 景 沒 年 前 後 到 梁 元 帝 時 期 ( ), 大 淵 忍 爾 認 為 洞 玄 靈 寶 三 洞 奉 道 科 戒 營 始 形 成 於 隋 末, 而 小 林 正 美 則 判 斷 正 一 威 儀 經 是 在 梁 武 帝 時 期 所 作, 洞 玄 靈 寶 三 洞 奉 道 科 戒 營 始 則 是 在 梁 武 帝 末 期 所 編 撰 見 小 林 正 美 著, 王 皓 月 譯, 中 國 的 道 教, 頁 ; 大 淵 忍 爾, 道 教 とその 經 典, 頁 ; 吉 岡 義 豐, 吉 岡 義 豐 著 作 集 第 3 卷 ( 東 京 : 五 月 書 房,1988), 敦 煌 發 見 三 洞 奉 道 科 誡 儀 範 について, 頁 小 林 正 美, 唐 代 の 道 教 と 天 師 道 ( 東 京 : 知 泉 書 館,2003), 頁 ;Kristofer M. Schipper 著, 福 井 文 雅 譯, 敦 煌 と 中 國 道 教 ( 東 京 : 大 東 出 版 社,1983), 敦 煌 文 書 に 見 える 道 士 の 法 位 階 梯 について, 頁 ;Isabelle Robinet, Taoist Ordination Ranks in the Tunhuang Manuscripts, in G. Naundorf, K. H. Pohl and H. H. Schmidt (eds.), Religion und Philosophie in Ostasien: In Honour of Hans Steininger (Würzbrug: Königshausen& Neumann, 1985), pp ; 丸 山 宏, 正 一 道 教 の 受 籙 に 關 する 基 礎 的 考 察 敦 煌 出 土 文 書 スタイン 二 〇 三 號 史 料, 筑 波

13 中 古 道 教 史 中 的 三 皇 文 傳 統 研 究 41 靈 寶 三 洞 奉 道 科 戒 營 始 法 次 儀 當 中 有 關 三 皇 的 階 位 有 洞 神 弟 子 與 無 上 洞 神 法 師 洞 神 弟 子 所 受 符 文 包 括 : 金 剛 童 子 籙 竹 使 符 普 下 版 三 皇 內 精 符 三 皇 內 真 諱 九 天 發 兵 符 天 水 飛 騰 符 八 帝 靈 書 內 文 黃 帝 丹 書 內 文 八 威 五 勝 十 三 符 八 史 籙 東 西 二 禁 三 皇 三 戒 五 戒 八 戒 文 無 上 洞 神 法 師 所 受 符 文 包 含 : 天 皇 內 學 文 地 皇 記 書 丈 人 皇 內 文 三 皇 天 文 大 字 黃 女 神 符 三 將 軍 圖 九 皇 圖 昇 天 券 三 皇 傳 版 三 皇 真 形 內 諱 版 三 皇 三 一 真 形 內 諱 版 三 皇 九 天 真 符 契 令 三 皇 印 三 皇 玉 券 三 皇 表 鞶 帶 洞 神 經 十 四 卷 到 了 唐 先 天 元 年 (712) 十 二 月, 太 清 觀 的 張 萬 福 重 新 整 理 傳 授 三 洞 法 籙 的 階 位, 37 在 傳 授 三 洞 經 戒 法 籙 略 說 當 中 的 傳 授 次 地 是 說 戒 正 一 法 籙 道 德 經 目 三 皇 法 目 靈 寶 法 目, 接 著 敘 述 靈 寶 五 符 東 西 禁 文 五 嶽 真 形 圖 三 皇 內 文 等, 同 時 整 理 儀 式 程 序 在 三 皇 法 目 之 下 所 傳 的 是 : 金 剛 童 子 籙 普 下 版 三 一 真 諱 三 將 軍 圖 九 皇 圖 三 皇 內 文 三 皇 大 字, 另 外 還 有 洞 神 經 十 四 卷 茲 將 相 關 經 典 所 敘 述 的 道 教 法 整 理 為 下 表 38 表 一 : 道 教 法 位 經 典 正 一 經 初 入 道 門 三 洞 奉 道 科 戒 正 一 威 儀 經 1 傳 授 三 洞 略 說 初 起 心 入 道 1 清 信 弟 子 清 信 弟 子 清 信 道 士 正 一 道 德 洞 神 洞 玄 洞 真 三 洞 講 法 師 1 正 一 法 師 正 一 道 士 正 一 弟 子 正 一 道 士 高 玄 法 師 高 玄 道 士 五 千 文 籙 弟 子 高 玄 法 師 11 洞 神 法 師 洞 神 道 士 三 皇 弟 子 昇 玄 內 教 弟 子 洞 玄 法 師 洞 玄 道 士 靈 寶 初 盟 靈 寶 中 盟 靈 寶 大 盟 洞 真 法 師 洞 真 道 士 上 清 道 士 大 洞 法 師 大 洞 道 士 三 洞 講 法 師 中 國 文 化 論 叢,10( 筑 波 :1991), 頁 關 於 張 萬 福 的 相 關 研 究, 參 考 丸 山 宏, 道 教 儀 禮 文 書 の 歷 史 的 研 究 ( 東 京 : 汲 古 書 院, 2004), 頁 本 表 依 據 小 林 正 美 之 研 究 補 充 而 成, 見 小 林 正 美, 唐 代 の 道 教 と 天 師 道, 頁

14 42 清 華 學 報 盟 威 法 師 喪 服 儀 11 治 籙 老 君 自 然 ( 初 盟 ) 五 法 中 盟 大 盟 從 上 表 我 們 可 以 看 出 自 六 世 紀 開 始, 洞 神 道 士 或 三 皇 弟 子 已 經 被 置 於 道 教 法 位 中 一 個 重 要 的 階 位 梁 武 帝 末 期 編 撰 的 洞 玄 靈 寶 三 洞 奉 道 科 戒 營 始 在 傳 授 三 皇 法 位 時 已 包 含 洞 神 經 十 四 卷 以 及 各 式 三 皇 相 關 符 文, 反 映 六 世 紀 時, 三 皇 文 發 展 的 第 二 階 段, 亦 即 在 六 世 紀 時, 三 皇 文 擴 充 至 十 四 卷 因 此, 筆 者 認 為 三 皇 經 典 與 符 文 的 完 善 與 擴 充, 除 了 與 道 教 經 典 結 構 的 建 立 相 關 以 外, 與 道 教 法 位 的 傳 授 也 有 著 密 切 關 係 四 洞 神 八 帝 妙 精 經 現 存 道 藏 當 中 有 關 三 皇 傳 統 最 重 要 的 經 典 是 洞 神 八 帝 妙 精 經, 是 三 皇 文 代 表 性 經 典 之 一 在 大 有 籙 圖 經 目 當 中, 第 四 至 第 六 卷 即 是 八 帝 妙 精 經, 是 否 與 今 本 相 符, 尚 有 待 考 察 39 就 今 本 來 看, 這 部 經 典 本 身 是 一 個 三 皇 文 獻 的 編 集, 當 中 所 蒐 集 的 文 獻 各 自 獨 立, 諸 多 內 容 被 學 者 認 為 完 成 於 五 世 紀 中 葉 以 前, 40 但 彼 此 關 係 不 明 確, 可 以 推 測 是 不 同 時 期, 不 同 來 源 的 三 皇 文 獻 的 集 合 41 不 過 這 些 文 獻 的 編 輯 並 非 是 任 意 隨 機 的 組 合, 編 輯 者 顯 然 試 圖 讓 這 些 文 獻 既 保 有 原 有 面 貌, 同 時 又 有 系 統 地 組 織 在 一 起 洞 神 八 帝 妙 精 經 一 開 始 所 揭 示 的 齋 持 八 戒 法, 當 中 的 八 戒 顯 然 借 用 自 佛 教 的 八 戒, 並 推 測 是 在 四 世 紀 以 後 八 關 齋 戒 普 遍 在 南 方 流 傳 以 後 的 現 象, 使 得 八 戒 被 借 用 在 三 皇 傳 統 之 中 42 而 八 戒 被 安 排 在 全 經 39 太 上 洞 神 三 皇 儀, 正 統 道 藏 第 30 冊 ( 臺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1995), 頁 5a 相 關 討 論 見 大 淵 忍 爾, 道 教 とその 經 典, 頁 Dominic Steavu-Balint, The Three Sovereigns Traditions: Talismans, Elixirs, and Meditation in Early Medieval China, p 同 前 引, 頁 安 定 之 階, 以 齋 為 本, 齋 以 齊 整 為 急 急 以 齊 整 身 心, 身 心 齊 整, 保 無 亂 敗 敗 起 多 端, 大 略 有 八 : 一 者 殺 生 自 活, 二 者 盜 他 自 供, 三 者 淫 欲 放 意, 四 者 妄 語 為 能, 五 者 醉 酒 恣 適, 六 者 雜 卧 高 廣 大 牀, 七 者 競 翫 香 愛 華 飾, 八 者 耽 著 歌 舞 作 倡 勵 心 之 子 學 聖 真 仙, 不 為 此 八 事, 則 八 敗 無 從 起, 八 敗 無 從 起, 則 八 成 自 然 立 洞 神 八 帝 妙 精 經, 頁 1a 此 八 戒 正 與 吳 支 謙 所 譯 的 佛 說 齋 經 當 中 的 六 齋 之 日 所 受 的 八 戒 約 略 相 符, 其 中 佛 說 齋 經 的 第 六 戒 無 求 安 意, 不 著 華 香 不 傅 脂 粉 不 為 歌 舞 倡 樂 在 洞 神 八 帝 妙 精 經 被 分 為 第 七 與 第 八 項, 而 刪 去 過 日 中 不 復 食 一 項 支 謙 譯, 佛 說 齋 經,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第 1 冊 ( 臺 北 : 新 文 豐

15 中 古 道 教 史 中 的 三 皇 文 傳 統 研 究 43 之 首, 似 乎 暗 示 先 修 戒 律, 再 受 三 皇 諸 法, 形 成 次 第 性 結 構 八 帝 妙 精 經 當 中 的 九 皇 圖 是 以 九 皇 圖 像 作 為 存 思 的 功 能, 今 本 保 存 了 九 皇 的 形 象 雖 然 現 存 正 統 道 藏 當 中 的 刻 板 圖 像 不 見 得 是 九 皇 圖 最 初 所 提 供 的 圖 像, 但 是 現 存 的 九 皇 圖 像 文 字 描 述 與 現 存 正 統 道 藏 所 刻 畫 的 圖 像 頗 相 符 合, 至 少 我 們 可 以 認 為 現 存 的 圖 像 忠 實 呈 現 文 字 所 描 繪 的 形 象 九 皇 圖 當 中, 九 皇 被 劃 分 為 三 個 單 位, 也 就 是 初 中 後 各 有 天 地 人 三 皇 這 裡 的 初 中 後 有 宇 宙 論 的 時 間 意 味, 初 三 皇 被 視 為 是 由 虛 空 無 變 化 而 來 : 右 初 三 皇, 是 虛 無 空 之 變 化, 應 感 同 人, 同 而 又 異 學 士 存 之, 男 女 不 得 和 混, 勿 履 殗 穢 有 犯, 考 由 左 官 三 年 不 犯, 神 降 對 言, 授 長 生 之 訣, 登 三 清 之 宮 也 43 這 裡 清 楚 提 到 修 行 者 虛 存 思 初 三 皇 的 形 像, 包 括 錦 帔 錦 裙 寶 冠 執 策 等, 都 有 形 象 的 敘 述, 配 合 圖 像 至 於 如 何 存 思, 從 文 脈 來 看, 不 太 容 易 判 斷 出 來, 史 帝 夫 認 為 形 象 說 明 當 中 提 到 這 些 神 像 長 九 寸 顯 示 是 存 思 於 身 中 44 這 一 點 可 以 進 一 步 思 索, 敘 述 當 中 完 全 未 提 到 身 中 位 置, 而 且 九 皇 是 以 初 中 後 的 宇 宙 時 間 序 列 呈 現, 象 徵 著 宇 宙 與 文 明 的 時 間 進 程, 如 何 存 思 於 身 中 值 得 考 慮 初 中 後 顯 示 的 是 修 練 的 階 序, 因 此 云 : 其 應 則 殊, 引 初 及 中, 階 級 亦 異, 至 於 極 詣, 故 復 還 同 也 初 皇 不 言 為 化, 中 皇 微 言 以 教, 後 皇 結 繩 而 治 學 士 諦 識 九 皇, 先 學 後 三, 須 能 結 繩, 次 至 微 言, 乃 極 無 言, 與 道 同 矣 45 這 是 一 個 從 結 繩 的 符 號 傳 統 進 入 微 言 的 教 化, 修 行 是 從 文 明 傳 統 回 歸 到 虛 空 無, 最 後 到 達 無 言 境 界 的 成 真 達 聖 修 習 過 程, 其 中 透 過 的 就 是 形 象 的 媒 介 此 外, 從 初 中 後 三 皇 的 敘 述 也 可 以 看 到 一 些 跡 象 : 初 三 皇 是 透 過 存 思 感 應, 而 達 到 神 真 降 臨 授 訣 ; 中 三 皇 則 相 當 富 有 天 師 道 色 彩, 不 但 提 到 身 中 吏 兵, 與 皇 君 的 將 軍 兵 士 一 起, 布 行 神 炁, 蕩 除 六 天 故 炁 而 後 三 皇 所 建 立 的 則 傾 向 道 德 教 化, 教 人 建 功, 通 達 五 德 等 另 外, 值 得 討 論 的 是 九 皇 的 形 象 初 三 皇 以 人 的 形 象 呈 現, 但 是 中 天 皇 是 人 面 蛇 身, 十 三 頭 ; 中 地 皇 是 人 面 蛇 身, 十 一 頭 ; 中 人 皇 是 人 面 龍 身, 九 頭 後 天 皇 為 人 面 蛇 身, 也 就 是 疱 犧 ; 後 地 皇 是 人 面 蛇 身, 也 就 是 女 媧 ; 後 人 皇 是 牛 頭 人 身, 也 即 是 神 農 這 種 人 獸 混 合 的 神 祗 形 象 在 中 國 秦 漢 時 期 的 宗 教 傳 統 當 中 相 當 普 遍, 出 版,1983), 頁 911b 43 洞 神 八 帝 妙 精 經, 頁 6b-7a 44 Dominic Steavu-Balint, The Three Sovereigns Traditions: Talismans, Elixirs, and Meditation in Early Medieval China, p 洞 神 八 帝 妙 精 經, 頁 9b-10a

16 44 清 華 學 報 山 海 經 就 是 最 典 型 的 代 表, 而 抱 朴 子 當 中 的 老 君 真 形 也 是 人 獸 相 合 的 元 素 46 而 疱 犧 女 媧 人 面 蛇 身 的 形 象 在 漢 代 相 當 普 遍, 但 是 在 道 教 經 典 當 中 相 當 少 見, 這 也 顯 示 這 個 圖 像 傳 統 反 應 較 早 的 神 祗 形 象 47 這 種 人 獸 形 象 的 神 明 在 四 五 世 紀 以 後 很 少 見, 可 能 受 到 佛 教 造 像 的 影 響, 後 來 的 神 明 形 象 多 半 是 項 負 圓 光, 並 有 種 種 相 好 的 描 述 九 皇 圖 可 能 是 早 期 三 皇 傳 統 當 中 運 用 圖 像 的 典 型 案 例 之 一, 這 些 圖 像 的 功 能 最 主 要 是 幫 助 修 練 者 用 來 存 思, 目 的 是 使 神 明 能 降 臨 具 現 在 修 練 者 前, 提 供 傳 授 教 法 八 帝 妙 精 經 當 中 的 三 皇 三 一 經 被 視 為 現 存 少 有 的 三 皇 文 獻 之 一, 這 部 經 典 也 可 能 是 皇 人 ( 三 一 ) 經 的 各 種 現 存 版 本 之 一 48 部 分 學 者 認 為 五 符 序 與 抱 朴 子 地 真 篇 亦 是 根 源 於 佚 失 的 皇 人 ( 三 一 ) 經 而 皇 人 ( 三 一 ) 經 與 三 皇 文 傳 統 有 關, 而 且 後 世 的 引 文 又 常 常 冠 上 三 皇 或 三 一 的 稱 號, 因 此 這 些 經 典 與 三 皇 傳 統 多 少 都 有 關 係 無 上 秘 要 身 神 品 引 用 的 是 洞 神 經, 這 也 顯 示 後 世 將 這 些 文 獻 視 為 洞 神, 也 就 是 三 皇 的 傳 統 49 因 此 八 帝 妙 精 經 皇 人 三 一 經 老 子 中 經 五 符 序 當 中 的 三 一 傳 統 可 能 來 自 共 同 的 文 化 傳 承, 而 這 些 傳 統 也 可 以 反 應 在 抱 朴 子 當 中, 顯 示 了 這 是 南 方 方 士 傳 統 的 一 環 而 這 個 傳 統 可 能 有 更 早 的 淵 源, 也 就 是 漢 代 的 緯 書 傳 統, 學 者 指 出 洞 神 經 的 內 容 與 緯 書 龍 魚 河 圖 有 關 50 其 中, 老 子 中 經 與 五 符 序 被 認 為 是 現 存 保 存 較 古 老 的 文 獻, 而 三 皇 46 Richard E. Strassberg, A Chinese Bestiary: Strange Creatures from the Guideways Through Mountains and Sea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2), pp , , 相 關 研 究 最 早 以 聞 一 多 的 伏 羲 考 作 為 代 表, 從 漢 代 文 獻 去 探 索 人 面 蛇 身 或 人 面 龍 身 形 象 的 淵 源, 包 括 伏 羲 女 媧 共 工 雷 神 等 皆 是 被 描 繪 為 人 面 蛇 身 的 形 態 而 這 種 形 象 最 多 的 是 在 山 海 經 當 中, 聞 一 多 將 之 分 類 研 究 聞 一 多, 伏 羲 考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2006), 頁 3-78 有 關 伏 羲 女 媧 的 文 物 圖 像 考 察, 參 見 林 巳 奈 夫, 漢 代 神 々 ( 京 都 : 臨 川 書 店, 1989), 頁 Dominic Steavu-Balint, The Three Sovereigns Traditions: Talismans, Elixirs, and Meditation in Early Medieval China, p 同 前 引, 頁 康 德 謨 (Max Kaltenmark) 早 已 指 出 五 符 序 與 龍 魚 河 圖 有 關 Max Kaltenmark, Lingbao: Note sur un terme du taoisme religieux, in Mélanges publiés par l Institut des Hautes Études Chinoises, vol. 2 (Paris: Collège de France, 1968), pp 賀 碧 來 (Isabelle Robinet) 進 一 步 以 表 列 出 在 五 符 序 洞 神 經 老 子 中 經 上 玄 高 真 延 壽 赤 書 與 龍 魚 河 圖 當 中 出 現 神 名, 並 指 出 其 間 的 關 聯 性 Isabelle Robinet, La révélation du Shangqing dans l histoire du taoïsme, vol. 1 (Paris: PEFEO, 1984), p. 63. 亦 參 見 Dominic Steavu-Balint, The Three Sovereigns Traditions: Talismans, Elixirs, and Meditation in Early Medieval China, p. 208; 張 超 然, 系 譜 教 法 與 整 合 : 東 晉 南 朝 道 教 上 清 派 的 基 礎 研 究 ( 臺 北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博 士 論 文,2007), 頁 47-72

17 中 古 道 教 史 中 的 三 皇 文 傳 統 研 究 45 三 一 經 則 是 直 接 與 三 皇 傳 統 有 關 的 文 獻 這 些 文 獻 反 應 了 類 似 的 修 練 架 構, 三 一 法 的 關 鍵 在 存 思 身 神, 也 就 是 以 身 體 的 三 個 部 位 作 為 存 思 身 神 的 所 在 三 一 法 除 了 用 以 通 神, 也 有 驅 邪 守 護 的 功 能 但 是 三 皇 三 一 法 在 方 法 上 與 抱 朴 子 地 真 篇 不 同 而 三 皇 三 一 經 在 內 容 上 與 老 子 中 經 則 有 很 大 的 重 疊 性, 從 經 文 的 比 對 可 以 發 現 只 有 部 分 的 名 詞 不 同 不 過, 仔 細 觀 察 這 兩 個 經 典 的 內 容, 就 會 發 現 三 皇 三 一 經 在 內 容 上 有 一 些 不 太 合 理 的 地 方, 三 皇 三 一 經 所 構 設 三 一 分 別 是 在 頭 心 臍 下, 也 就 是 三 丹 田 但 是 在 頭 的 部 分 會 提 到 心, 先 說 頭 上 上 元 神 是 太 一 君, 但 又 說 此 非 心 也, 後 又 云 心 中 太 一 童 子, 似 乎 有 前 後 不 連 貫 的 現 象 反 觀 老 子 中 經 在 這 部 分 的 論 述 中 將 三 一 放 在 心 脾 腎, 前 後 文 有 較 為 一 致 統 一 的 現 象 頭 心 臍 部 位 三 丹 田 的 模 式 在 上 清 經 典 以 及 後 來 的 修 練 傳 統 當 中 成 為 主 流, 或 許 這 就 是 三 皇 三 一 經 當 中 將 心 脾 腎 的 部 位 更 改 為 三 丹 田 模 式 的 原 因 此 外, 三 皇 三 一 經 最 後 有 二 段 有 關 太 一 的 敘 述, 出 現 太 一 為 生 之 母, 帝 君 為 生 之 父, 二 者 相 合 為 元, 各 有 名 字, 可 應 化 分 形 等 其 內 容 也 顯 示 與 前 段 三 一 的 說 明 有 不 甚 連 貫 之 處, 而 這 段 敘 述 並 不 見 於 老 子 中 經, 據 此 可 以 推 測 可 能 這 一 段 有 關 太 一 的 敘 說 來 自 不 同 脈 絡 而 三 皇 三 一 經 試 著 將 三 一 的 論 述 與 太 一 的 生 成 說 結 合 在 一 起 因 此, 筆 者 認 為, 現 存 版 本 的 三 皇 三 一 經 雖 然 部 分 保 存 早 期 的 文 本, 但 是 也 有 經 過 整 合, 調 整 的 痕 跡 總 之, 三 皇 三 一 經 是 以 頭 上 上 元 神 太 一 君 心 中 中 元 神 太 一 中 極 君 臍 下 下 元 神 北 極 谷 玄 道 母 等 三 元 神 為 存 思 對 象 在 特 定 之 日 冥 目 存 想 元 神 形 象 該 經 云 : 能 知 三 神 字, 依 日 時 修 之, 可 延 年, 可 不 死, 可 變 化, 可 神 仙 此 三 神 者, 天 神 道 君, 三 元 貴 神, 人 之 先 也 常 念 勿 忘, 獨 靜 心 存, 見 神 赤 貌 若 在 眾 中, 見 神 衣 冠, 各 有 服 色, 了 了 然 焉 51 從 這 裡 可 以 得 知 視 覺 化 體 內 身 神 在 修 煉 上 的 重 要 性, 這 也 是 身 體 視 覺 化 的 具 體 表 現, 而 經 中 特 別 說 明 在 獨 靜 之 時 與 處 在 眾 人 當 中, 所 存 思 的 元 神 不 同, 也 顯 示 體 內 化 的 視 覺 形 象 與 修 練 外 在 環 境 有 著 交 互 的 關 係 八 帝 妙 精 經 所 呈 現 的 不 但 是 保 存 三 皇 文 諸 多 古 老 文 獻 的 部 分 原 貌, 同 時 也 是 主 流 道 教 所 認 知 的 三 皇 傳 統, 因 此 被 保 留 在 大 有 籙 圖 經 目, 為 十 四 卷 本 洞 神 51 洞 神 八 帝 妙 精 經, 頁 3b-4a 亦 見 雲 笈 七 籤 引 用 老 子 中 經 : 故 曰 : 能 知 三 神 字, 可 以 還 命 延 年 此 三 神 者, 乃 天 地 神 道 君 三 元 君 字 也 人 之 先 也, 常 念 勿 忘 也 三 元, 天 之 貴 神 是 也 雲 笈 七 籤, 卷 18, 頁 21b

18 46 清 華 學 報 經 的 基 本 內 容 八 帝 妙 精 經 內 所 載 的 內 容 可 能 都 是 四 世 紀 至 五 世 紀 三 皇 文 獻 的 遺 跡, 五 世 紀 以 後 可 能 大 部 分 的 內 容 已 經 不 被 主 流 道 教 所 實 踐, 僅 僅 只 是 經 典 的 集 結, 作 為 豐 富 洞 神 部 的 典 籍, 或 者 傳 授 三 皇 法 位 的 內 容 而 已 五 八 史 的 經 典 傳 統 八 史 的 傳 統 自 五 世 紀 開 始 就 被 認 為 與 三 皇 文 有 密 切 關 連 八 史 傳 統 相 關 的 文 獻, 目 前 保 存 最 古 老 的 可 能 就 是 太 上 通 靈 八 史 聖 文 真 形 圖 道 藏 所 收 的 太 上 通 靈 八 史 聖 文 真 形 圖 與 抱 朴 子 當 中 所 錄 的 八 史 圖 有 關, 安 保 羅 認 為 太 上 通 靈 八 史 聖 文 真 形 圖 的 內 容 基 本 上 與 葛 洪 所 所 見 的 八 史 圖 相 去 不 遠, 並 將 太 上 通 靈 八 史 聖 文 真 形 圖 的 內 容 視 為 三 四 世 紀 左 右 對 八 史 真 形 的 看 法 52 此 外, 同 樣 被 抱 朴 子 著 錄 的 八 威 五 勝 符 及 相 關 的 招 神 問 卜 儀 式 都 被 太 上 無 極 大 道 自 然 真 一 五 稱 符 上 經 所 繼 承 發 展 53 太 上 通 靈 八 史 聖 文 真 形 圖 被 視 為 是 中 古 時 期 三 皇 傳 統, 其 中 描 述 了 以 祭 祀 招 致 八 史 的 儀 式, 其 中 就 提 到 了 八 史 之 象 或 八 史 象, 似 乎 暗 示 著 有 八 史 的 圖 像 存 在, 以 提 供 修 練 者 觀 修 54 現 存 該 經 並 未 保 存 圖 像, 但 保 有 八 史 的 符 形, 以 八 個 方 位 的 形 式 排 列 出 來 55 也 許 這 八 史 的 符 形 即 是 八 史 像 同 經 還 保 存 有 八 卦 皇 天 帝 神 符, 並 稱 此 八 卦 皇 天 帝 神 符 以 梧 桐 木 板, 廣 三 寸, 長 九 寸, 朱 塗 上 墨 書 符, 如 戒 百 日, 置 之 如 方 面, 其 神 即 來 下 56 這 些 符 形 上 皆 有 八 史 的 名 字, 以 及 八 卦 之 形 57 而 這 八 史 神 符 分 別 被 置 放 在 室 內 的 八 個 方 位, 各 個 卦 位 之 神 符 背 書 寫 在 特 定 規 格 的 梧 桐 板, 並 安 置 在 其 卦 位, 結 構 出 一 個 神 聖 空 間, 在 這 個 神 聖 空 間 當 中 進 行 祭 祀, 八 史 神 即 會 降 臨 該 經 另 亦 保 有 八 史 通 靈 符, 每 道 符 詳 細 敘 述 八 卦 神 之 名 字, 所 治 星 宿, 符 52 Poul Andersen, Talking to the Gods, pp. 6, 18; Kristofer M. Schipper and Franciscus Verellen (eds.), The Taoist Canon: A Historical Companion to the Daozang, vol. 3, pp Gil Raz, Time Manipulation in Early Daoist Ritual: The East Well Chart and the Eight Archivists, Asia Major 18.2 (2005), pp ; 呂 鵬 志, 早 期 道 教 醮 儀 及 其 流 變 考 索, 頁 太 上 通 靈 八 史 聖 文 真 形 圖, 頁 2a-2b 55 同 前 引, 頁 3b 此 八 卦 以 後 天 八 卦 形 排 列, 其 中 後 天 八 卦 之 意 涵 與 運 用, 可 以 參 見 法 國 漢 學 者 馬 克 (Max Kalinowski) 之 研 究 馬 克, 六 朝 時 期 九 宮 圖 之 流 傳, 收 入 法 國 漢 學 叢 書 編 輯 委 員 會 編, 法 國 漢 學 第 2 輯 ( 北 京 : 清 華 大 學 出 版 社,1997), 頁 太 上 通 靈 八 史 聖 文 真 形 圖, 頁 4a 57 同 前 引, 頁 4a-5a

19 中 古 道 教 史 中 的 三 皇 文 傳 統 研 究 47 圖 施 用 方 法 以 及 效 驗, 其 後 更 記 載 多 種 不 同 施 用 法 與 儀 式, 58 在 符 形 上 較 八 卦 皇 天 帝 神 符 複 雜 許 多 筆 者 認 為, 此 經 可 以 看 作 是 四 世 紀 左 右 對 當 時 流 傳 的 各 種 八 史 符 以 及 不 同 施 用 法 與 儀 式 的 整 理, 而 在 符 形 上 更 是 由 簡 到 繁, 顯 示 當 時 八 史 符 的 多 樣 性 經 中 不 同 地 方 提 到 醮 八 史 之 法, 也 顯 示 醮 祭 八 史 的 多 元 性 此 經 皆 以 黃 帝 曰 為 起 首, 其 主 要 神 明 以 五 帝 斗 神 二 十 八 宿 太 上 老 君 等, 雖 提 到 伏 羲 神 皇, 但 是 全 經 未 提 到 三 皇, 亦 無 跡 象 顯 示 三 皇 與 這 個 八 史 召 神 傳 統 有 關 因 此, 筆 者 認 為 四 世 紀 的 各 種 召 役 八 史 傳 統 與 三 皇 文 並 未 有 直 接 關 連, 八 史 屬 於 南 方 的 方 士 傳 統 流 傳 的 數 種 方 法 之 一, 有 自 身 的 傳 承, 只 能 說 是 與 三 皇 文 平 行 流 傳 的 傳 統, 並 被 葛 洪 所 保 存 傳 授 同 樣 被 視 為 三 皇 傳 統 的 經 典 還 有 洞 神 八 帝 元 變 經, 此 經 亦 是 以 八 史 為 核 心 的 經 典 大 有 籙 圖 經 目 所 收 錄 的 洞 神 經 當 中 第 七 卷 至 第 九 卷 為 八 帝 玄 變 經 經 名 中 元 與 玄 字 的 差 異 當 是 因 為 避 諱, 但 現 存 經 典 內 容 是 否 與 八 帝 玄 變 經 相 符, 需 要 作 進 一 步 考 究 此 經 有 一 篇 序 文, 作 者 不 詳, 從 序 中 顯 示 寫 序 者 就 是 此 經 的 編 輯 者, 其 中 揭 示 養 生 避 害 須 先 卜 筮, 而 卜 筮 在 於 通 神, 也 列 舉 漢 代 的 東 方 朔 翼 奉 以 及 晉 代 的 郭 璞 韓 及 為 召 役 鬼 神 的 代 表 而 傳 承 此 召 役 之 文 的 是 沙 門 惠 宗, 學 者 推 測 是 四 世 紀 的 人 物, 據 序 中 所 言 是 本 經 母 本 的 撰 錄 者, 但 是 原 來 抄 本 只 有 三 頁, 雖 附 有 神 圖, 但 藥 物 名 稱 遭 到 更 改, 令 人 費 解 而 無 從 施 用 作 者 後 來 四 處 尋 師, 最 後 遇 到 對 此 召 役 之 術 有 經 驗 的 人, 獲 得 其 傳 受 口 訣, 包 括 藥 名 服 食 方 法 符 文 禹 步 尺 版 祭 祀 壇 儀 徵 驗 雜 候 等, 於 是 作 者 依 照 次 第, 將 整 個 召 役 之 術 重 新 編 輯, 提 綱 紀 目, 合 為 十 五 篇 59 安 保 羅 推 斷 洞 神 八 帝 元 變 經 的 成 書 時 代 為 八 至 九 世 紀 60 不 過 從 其 內 容 可 以 看 出 此 文 本 是 從 類 似 太 上 通 靈 八 史 聖 文 真 形 圖 等 文 獻 整 理 系 統 化 而 來 筆 者 認 為 這 種 相 承 關 係 還 可 以 從 圖 像 層 面 來 推 斷, 比 較 洞 神 八 帝 元 變 經 頁 13b-16a 所 保 留 的 符 形 與 太 上 通 靈 八 史 聖 文 真 形 圖 頁 3b 的 八 史 符 可 以 發 現 圖 像 的 相 似 度 頗 高, 證 明 可 能 來 自 同 一 個 傳 承 洞 神 八 帝 元 變 經 的 作 者 在 序 中 指 出 其 依 據 的 是 四 世 紀 沙 門 惠 宗 的 底 本, 但 是 該 文 闕 漏, 藥 物 名 稱 也 遭 到 改 換 後 來 遇 到 先 達 者 口 授 祕 訣, 因 此 建 立 綱 目, 次 第 分 類, 編 纂 為 十 五 篇, 可 見 此 經 編 纂 者 是 在 六 朝 底 本 基 礎 上 進 行 增 衍 另 外, 本 經 部 分 內 容 以 黃 帝 曰 作 為 起 始, 與 太 58 同 前 引, 頁 6a-9a 59 洞 神 八 帝 元 變 經, 正 統 道 藏 第 48 冊 ( 臺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1995), 頁 1a-3b 60 Poul Andersen, Dongshen badi yuanbian jing, in Kristofer M. Schipper and Franciscus Verellen (eds.), The Taoist Canon: A Historical Companion to the Daozang, pp

20 48 清 華 學 報 上 通 靈 八 史 聖 文 真 形 圖 的 經 文 結 構 一 樣, 雖 然 內 容 不 同, 但 是 似 乎 可 以 看 作 是 同 一 種 傳 統 在 洞 神 八 帝 元 變 經 當 中, 黃 帝 曰 的 經 文 有 可 能 是 古 本 的 內 容, 而 其 他 部 分 則 可 能 是 在 口 授 的 基 礎 上 加 以 增 衍 洞 神 八 帝 元 變 經 完 整 的 描 繪 八 史 神 祭 祀 節 度 與 儀 式 細 節, 更 可 貴 的 是 此 經 附 有 八 史 神 的 形 像, 並 針 對 每 一 個 八 史 神 的 外 型 有 仔 細 的 描 寫, 從 現 存 明 刻 本 的 形 象 上 來 看, 大 致 與 敘 述 內 容 相 符 61 但 是, 比 較 特 別 的 是, 無 論 在 序 中, 或 是 在 本 文 當 中, 編 輯 者 似 乎 並 未 將 自 己 的 傳 承 看 作 是 道 教, 而 也 未 將 自 己 認 同 為 道 士 編 輯 者 顯 然 將 自 己 歸 為 卜 筮 傳 統, 將 此 方 法 稱 為 召 役 之 法 或 稱 之 為 術, 而 將 行 法 者 稱 為 術 者, 同 時 經 中 只 引 用 黃 帝 之 語, 不 提 任 何 道 教 神 名 筆 者 認 為, 此 經 編 輯 者 很 清 楚 將 自 己 的 傳 統 與 道 教 畫 上 界 限, 並 試 圖 重 構 古 老 的 方 士 召 役 之 術, 而 且 清 楚 的 界 定 此 為 方 術 傳 統 洞 神 八 帝 元 變 經. 神 室 虛 所 第 七 提 到 招 役 八 史 必 須 先 建 立 神 室, 62 而 此 神 室 的 概 念 與 早 期 天 師 道 的 靜 室 以 及 南 方 傳 統 的 齋 堂 等 宗 教 空 間 不 同, 值 得 作 比 較 筆 者 認 為 神 室 之 名 也 是 刻 意 要 與 道 教 的 靜 室 作 區 隔 63 神 室 的 建 置 要 先 立 齋 院, 院 內 置 神 室, 室 內 西 面 有 神 壇 神 室 東 邊 設 一 齋 室, 齋 室 之 北 又 設 一 室, 以 供 出 入 置 物 因 此 在 結 構 上 是 一 院 三 室 的 形 制, 以 神 室 為 主, 這 顯 然 與 今 本 所 附 的 神 室 圖 不 符, 這 也 是 道 藏 當 中 文 字 敘 述 與 圖 像 不 相 符 合 的 例 子 之 一 神 室 當 中 最 講 究 的 是 神 壇, 經 中 說 : 神 壇 高 三 寸, 積 土 為 之, 方 八 尺, 於 四 面 各 二 階 道 以 白 墡 土, 和 白 草 香 末, 熟 搗 泥 壇, 極 令 香 白 可 愛 比 至 祭 日, 令 乾, 不 得 濕 穢, 勿 令 臨 時 不 潔 64 在 這 個 神 室 當 中 並 未 用 圖 像 來 布 置 或 裝 飾, 從 經 典 的 敘 述 來 看, 無 論 是 神 室 或 齋 室, 都 是 空 虛 清 靜, 除 了 開 窻 以 外, 並 未 懸 掛 神 像 但 是 整 個 召 役 之 法 的 目 的 就 是 要 使 術 者 能 見 到 神 明, 因 此 這 個 儀 式 是 以 視 覺 體 驗 為 其 目 的 61 洞 神 八 帝 元 變 經, 頁 3a-6b 雖 然 現 存 正 統 道 藏 保 存 的 圖 像 是 明 代 刻 本, 但 是 從 經 典 敘 述 上 去 驗 證 現 有 的 圖 像, 可 知 現 存 的 圖 像 應 該 離 古 本 的 圖 像 差 距 不 遠, 也 許 只 是 風 格 上 的 差 異 而 已 62 同 前 引, 頁 19a-20b 63 道 教 的 神 聖 硬 體 空 間 的 文 獻, 有 關 靜 室 可 參 見 陳 壽, 三 國 志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2), 卷 8, 魏 書 八, 張 魯 傳, 頁 263; 有 關 靜 室 的 結 構, 參 考 真 誥, 正 統 道 藏 第 35 冊 ( 臺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1995), 卷 18, 頁 6b-7a; 有 關 齋 堂 的 結 構, 參 考 洞 真 太 上 太 霄 琅 書, 正 統 道 藏 第 56 冊 ( 臺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1995), 卷 7, 頁 5b 64 洞 神 八 帝 元 變 經, 頁 20a

21 中 古 道 教 史 中 的 三 皇 文 傳 統 研 究 49 致 八 史 之 法 必 須 透 過 祭 祀, 洞 神 八 帝 元 變 經. 布 坐 奠 餚 第 十 就 是 在 說 明 祭 祀 之 法, 術 者 在 庚 子 日 入 神 室, 在 壇 上 設 白 茅 為 薦, 安 置 八 史 的 神 坐, 燒 白 香 塗 灑 神 壇, 神 坐 前 設 食, 包 括 兩 盞 酒 鹿 脯 棗 四 枚 粟 四 枚 餅 四 枚 從 薦 的 製 作 到 餅 的 烹 煮, 都 有 嚴 格 的 法 度 朝 夕 二 祭, 祭 時 要 念 誦 祝 文, 祈 求 八 史 降 臨 從 這 些 嚴 格 的 安 設 座 位, 準 備 奠 餚 可 以 看 出, 雖 然 神 室 並 沒 有 設 置 神 像, 但 是 講 究 的 神 坐 即 是 神 祇 的 象 徵, 這 種 安 坐 設 祭 的 模 式 符 合 自 古 以 來 儒 家 的 祭 祀 之 法, 而 在 設 坐 祭 祀 之 後, 神 明 就 會 降 臨, 並 以 視 覺 形 象 顯 示 在 術 者 的 面 前 洞 神 八 帝 元 變 經 在 述 說 設 坐 祭 祀 之 法 後, 有 段 文 字 仔 細 地 描 述 了 八 史 顯 現 的 過 程, 以 及 術 人 在 見 神 過 程 所 經 驗 的 身 心 感 受 自 是 之 後, 即 有 影 響, 或 即 見 身, 或 夢 非 常 之 物 但 令 心 正 不 亂 十 五 日, 來 神 悉 見 形 當 欲 見, 術 人 精 神 悸 悸, 驚 怕 憧 憧, 遍 身 毛 豎, 體 中 寒 熱, 悚 惚 不 安 此 神 見 之 先 徵, 獲 驗 之 決 候 初 見 神 時, 但 為 賓 主 之 禮, 無 跪 拜 之 儀 神 初 見 之 時, 其 形 甚 微, 倏 忽 之 間, 漸 漸 分 炳, 形 見 未 明, 不 須 與 語, 彌 加 專 念, 勤 祭 而 已 須 臾 形 露, 鬱 耳 分 明, 璨 然 睹 訖, 心 念 欲 問, 神 即 答 人, 自 道 姓 名, 於 是 相 隨, 永 不 乖 背 但 人 鬼 道 別, 幽 顯 理 殊, 乍 見 群 神, 多 怒 恐 迫, 特 須 勇 志 不 得 驚 惶, 見 說 少 時, 心 自 安 帖, 因 此 相 隨, 常 為 勝 友 65 在 洞 神 八 帝 元 變 經 當 中 稱 為 召 役 鬼 神 之 法, 其 意 符 合 抱 朴 子 所 謂 祭 致 八 史 的 方 法, 使 不 可 見 的 神 明 轉 化 為 可 見, 並 可 以 與 神 明 溝 通 這 種 通 靈 之 法 是 透 過 準 確 的 神 聖 空 間 的 構 作, 精 密 的 儀 式 進 行, 進 而 達 到 視 覺 的 顯 現 從 這 部 經 典 的 敘 述 也 可 以 看 出, 使 神 明 視 覺 化 顯 現 是 整 個 三 皇 文 傳 統 的 核 心 一 切 精 心 設 計 的 空 間 建 構, 符 文 布 置, 祭 祀 儀 節, 其 目 的 就 是 要 使 神 明 降 臨, 顯 現 其 形 象 三 皇 傳 統 中 符 文 是 方 術 傳 統 的 核 心, 在 洞 玄 八 帝 元 變 經 中, 符 文 可 以 展 現 多 種 功 能, 這 些 功 能 包 括 : 神 聖 的 再 現 祈 求 的 象 徵 守 護 辟 邪 等 在 三 皇 文 傳 統 當 中, 符 文 圖 是 其 核 心 元 素, 這 些 功 能 都 被 論 及 洞 玄 八 帝 元 變 經 云 : 符 者, 蓋 是 天 仙 召 役 之 神 文, 學 者 靈 章 之 祕 寶 然 則 符 文 於 術 無 所 不 宗, 故 云 : 玄 文 垂 象, 王 者 當 有 衰 盛 ; 坤 文 兆 靈, 百 姓 所 以 存 亡 ; 變 65 同 前 引, 頁 25b-26a

22 50 清 華 學 報 怪 見 微, 室 家 必 有 善 惡, 龜 筴 呈 文, 筮 者 豈 無 臧 否? 符 文 巳 彰, 鬼 神 何 能 隱 伏? 故 道 家 以 靈 文 太 版 真 文 大 字 及 都 籙 鬼 符, 並 是 役 神 之 祕 書, 階 仙 之 典 誥, 真 人 隱 要, 莫 不 因 符 能 效, 諸 符 之 力 也 或 致 天 神 地 祇, 或 辟 精 魅, 或 服 之 長 生 不 死, 或 佩 之 致 位 顯 達 若 備 言 功 效, 則 書 而 莫 盡 所 以 略 敘 綱 維, 其 學 者 宜 存 志 矣 66 這 段 文 字 充 分 彰 顯 真 文 符 書 的 效 驗, 雖 然 三 皇 經 典 述 說 真 文 符 圖 的 效 驗 包 羅 甚 廣, 但 是 最 主 要 也 是 最 常 被 提 及 的, 包 含 三 大 主 旨 : 致 天 地 神 祇 辟 諸 精 魅 長 生 不 死 而 這 正 是 三 皇 文 傳 統 所 強 調 的 主 旨 此 三 項 主 旨 也 是 相 互 扣 聯 的, 太 上 無 極 大 道 自 然 真 一 五 稱 符 上 經 在 說 明 祭 致 八 史 之 法, 神 皆 已 至, 或 已 聞 其 聲, 或 已 見 其 形, 如 圖 狀 明 旦 祭 之 堂 樞 下, 神 輒 與 子 共 語 67 從 這 段 敘 述 可 以 推 測 透 過 祭 致 八 史, 可 以 使 八 史 神 降 臨, 並 以 其 形 象 呈 現 在 修 練 者 面 前, 而 這 段 文 字 也 暗 示 了 經 典 可 能 原 本 附 有 圖 像, 以 供 修 練 者 印 證 現 前 的 神 明 形 象 接 著, 八 史 神 降 臨 後, 修 練 者 可 以 問 八 史 長 生 之 法, 而 八 史 也 會 為 修 練 者 登 錄 仙 籍 洞 神 八 帝 元 變 經 當 中 描 述 在 進 行 祭 祀 薦 神 之 時, 必 須 念 誦 祝 詞, 而 這 祝 詞 正 彰 顯 祭 祀 者 所 期 望 的 功 能 : 即 希 望 八 史 神 能 顯 現, 進 而 滿 足 祭 祀 者 的 期 待, 包 括 能 得 知 陰 密 之 事 預 知 吉 凶 善 惡 未 來 過 去 等 祝 詞 最 後 說 : 早 來 隨 我, 永 不 遠 離, 畫 形 為 友, 莫 相 負 失 急 急 如 律 令 68 這 裡 的 畫 形 隱 含 了 透 過 描 繪 神 明 形 象, 或 者 是 透 過 圖 像, 也 就 是 洞 神 八 帝 元 變 經. 神 圖 行 能 第 二 所 列 出 的 八 史 圖 像, 來 徵 驗 神 形, 並 與 神 明 交 流 換 言 之, 這 是 透 過 圖 像 所 締 結 的 神 人 關 係 總 地 來 看, 洞 神 八 帝 元 變 經 編 輯 者 將 自 己 歸 為 卜 筮 傳 統, 將 此 方 法 稱 為 召 役 之 法 或 稱 之 為 術, 與 道 教 有 所 區 隔, 將 方 術 傳 統 與 道 教 畫 上 界 限, 並 試 圖 重 構 古 老 的 方 士 召 役 之 術, 足 見 方 術 傳 統 在 唐 代 仍 有 流 傳, 或 者 某 些 人 試 著 在 六 朝 方 士 傳 統 的 基 礎 上, 重 新 建 構 新 的 方 士 傳 統, 形 成 復 古 運 動 66 同 前 引, 頁 13a-13b 67 太 上 無 極 大 道 自 然 真 一 五 稱 符 上 經, 正 統 道 藏 第 19 冊 ( 臺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1995), 下 卷, 頁 2b 68 洞 神 八 帝 元 變 經, 頁 25b

23 中 古 道 教 史 中 的 三 皇 文 傳 統 研 究 51 六 太 清 金 闕 玉 華 仙 書 八 極 神 章 三 皇 內 秘 文 太 清 金 闕 玉 華 仙 書 八 極 神 章 三 皇 內 秘 文 ( 以 下 簡 稱 三 皇 內 秘 文 ) 被 學 者 判 斷 為 南 宋 時 期 的 作 品, 與 三 皇 內 文 遺 秘 都 被 認 為 是 反 映 宋 代 三 皇 傳 統 的 經 典 69 三 皇 內 秘 文 以 三 卷 的 結 構 組 成, 各 卷 分 別 代 表 天 地 人 三 皇 三 皇 內 秘 文 這 部 經 典 有 以 下 六 個 特 色, 值 得 注 意 與 分 析 首 先, 此 經 以 三 皇 文 傳 統 為 主 軸 結 合 道 教 宇 宙 觀, 同 時 也 融 合 當 時 的 崇 拜, 例 如 北 方 真 武 真 君 的 神 話 ; 以 及 黑 殺 天 蓬 等 四 聖 的 組 合, 在 信 仰 上 同 時 還 包 羅 了 唐 代 的 功 臣, 如 崔 府 君 李 靖 等, 呈 現 出 三 皇 文 與 道 教 宇 宙 論 以 及 當 時 信 仰 合 流 交 融 的 現 象, 而 從 這 些 經 典 反 映 的 信 仰 現 象, 可 以 判 斷 這 部 經 典 的 時 代 大 約 在 南 宋 時 期 第 二, 這 部 經 典 相 當 重 視 鬼 精, 並 一 一 羅 列 鬼 精 之 名 與 形 象, 宛 如 一 部 鬼 魔 精 怪 的 百 科, 並 描 述 斬 斷 精 邪 之 法 傳 統 的 三 皇 文 雖 有 辟 邪 的 效 用, 但 是 並 未 有 這 種 詳 細 描 述 的 模 式, 筆 者 初 步 推 測 這 與 宋 代 以 後 驅 邪 傳 統 的 興 盛 有 關 70 從 以 上 這 些 跡 象 推 測 此 經 典 是 宋 真 宗 以 後 的 宗 教 傳 統, 呈 現 宋 代 複 雜 而 多 重 信 仰 交 流 的 現 象 第 三, 這 部 經 典 與 道 教 有 著 密 切 的 聯 繫, 除 了 大 量 運 用 道 教 宇 宙 觀 與 神 譜 之 外, 例 如 稱 其 壇 稱 為 正 一 天 皇 壇, 71 似 乎 有 意 結 合 正 一 與 三 皇, 這 些 都 是 傳 統 三 皇 文 的 文 獻 比 較 少 見 的 第 四, 這 部 經 典 當 中 的 三 皇 授 法 壇 儀 式, 所 展 示 的 授 法 與 道 教 傳 度 儀 式 有 所 不 同 從 儀 式 表 文 看 來, 這 似 乎 是 一 個 由 修 持 者 一 個 人 所 完 成 的 儀 式, 從 敘 述 當 中 看 不 出 有 受 度 師 參 與 的 跡 象 換 言 之, 表 文 當 中 暗 示 了 修 持 者 在 某 種 狀 況 下 已 經 擁 有 三 皇 文, 但 是 未 具 備 合 法 的 使 用 資 格, 不 敢 私 用 因 此 設 此 靈 69 Poul Andersen, Taiqing jingque yuhua xianshen baii shenzhang sanhuang neibi wen, in Kristofer M. Schipper and Franciscus Verellen (eds.), The Taoist Canon: A Historical Companion to the Daozang, vol. 3, pp 宋 代 的 天 心 正 法 玉 堂 大 法 等 發 展 出 斬 除 邪 精 之 法 術, 也 影 響 後 來 道 教 法 術 發 展, 其 中 的 驅 邪 元 素 可 與 三 皇 內 秘 文 當 中 的 驅 邪 法 比 較 李 志 鴻, 道 教 天 心 正 法 研 究 ( 北 京 : 社 會 科 學 文 獻 出 版 社,2011), 頁 太 清 金 闕 玉 華 仙 書 八 極 神 章 三 皇 內 秘 文, 正 統 道 藏 第 31 冊 ( 臺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 1995), 卷 1, 頁 26b

24 52 清 華 學 報 坵, 請 三 皇 大 帝 五 帝 仙 君 賜 予 證 盟 在 儀 式 史 角 度 來 看, 這 部 分 似 乎 符 合 三 皇 文 的 儀 式 傳 統 第 五, 醮 儀 還 是 三 皇 的 主 要 傳 統, 似 乎 在 這 部 經 典 也 看 不 到 道 教 靈 寶 齋 法 的 運 用, 在 儀 式 程 序 上 仍 是 以 醮 儀 為 主 例 如 入 山 醮 儀 山 主 就 是 以 素 食 為 主 的 醮 儀, 而 三 皇 授 法 壇 儀 式 當 中 也 隱 含 醮 儀 的 運 用, 從 壇 式 的 布 置 即 可 看 出 來 而 這 些 儀 式 當 中 都 必 須 準 備 白 錢 或 五 色 錢 以 及 散 馬, 也 反 應 了 當 時 當 時 醮 儀 除 了 酒 食 以 外, 紙 錢 已 經 是 很 重 要 的 一 環 第 六, 對 洞 府 的 重 視 也 是 本 經 特 色 之 一, 本 經 對 洞 府 的 形 制 大 小 有 十 分 講 究 的 規 制 若 能 尋 到 符 合 規 制 的 理 想 洞 府, 則 祥 瑞 感 應 自 然 會 降 臨, 而 靈 芝 丹 草 也 會 自 然 出 現 若 尋 不 得 理 想 洞 府, 則 必 須 尋 找 東 南 草 木 榮 盛 符 合 風 水 寶 地 的 神 仙 福 地, 建 造 茅 庵 隨 後, 再 以 桃 板 書 六 丁 神 符 以 硃 砂 印 之, 然 後 安 鎮 於 洞 府 福 地 的 六 個 方 位, 如 此 邪 精 猛 獸 自 然 不 會 來 干 擾, 久 之 就 能 通 神 總 地 來 看, 三 皇 內 秘 文 的 內 容 顯 示 出 三 皇 傳 統 除 了 成 為 三 洞 部 的 經 典 化 模 式 以 及 方 士 傳 統 獨 立 流 傳 模 式 之 外 的 第 三 種 可 能 性, 也 就 是 與 主 流 道 教 以 及 當 時 宗 教 流 行 或 民 間 傳 統 融 合, 形 成 新 形 態 的 經 典 這 顯 示 三 皇 傳 統 並 非 只 存 在 於 中 古 經 典 當 中 的 宗 教 遺 跡, 而 是 隨 時 能 夠 反 映 現 世 宗 教 現 況 的 活 傳 統, 換 個 角 度 來 看, 直 到 宋 代 時 仍 有 人 運 用 三 皇 的 文 化 資 源, 再 創 三 皇 傳 統, 並 能 與 現 世 宗 教 呼 應, 融 合 時 代 宗 教 氛 圍, 讓 三 皇 傳 統 再 次 活 絡 於 新 的 宗 教 環 境 之 中 由 於 三 皇 內 秘 文 或 三 皇 內 文 遺 秘 都 是 屬 於 規 範 文 類, 我 們 無 從 得 知 三 皇 文 傳 統 在 南 宋 時 期 實 際 的 操 作 情 形, 但 是 至 少 從 編 纂 者 的 意 圖 當 中, 我 們 可 以 推 測 三 皇 文 作 為 宗 教 文 化 資 源 在 宋 代 仍 然 有 影 響 力, 並 被 加 以 援 用 重 塑 與 再 創 七 結 論 現 代 道 教 史 的 基 礎 在 於 主 流 道 教 的 書 寫, 這 些 文 獻 多 是 由 許 多 道 教 經 典 書 寫 者 與 編 纂 者 所 建 立, 從 陸 修 靜 寇 謙 之 陶 弘 景 張 萬 福 等, 這 些 道 教 經 典 的 編 撰 者 致 力 於 清 整 道 教 經 典, 而 唐 代 則 是 受 到 李 渤 ( BC) 真 系 等 文 獻 的 影 響, 上 清 一 系 成 為 唐 代 道 教 的 主 軸 這 些 書 寫 形 成 後 代 歷 史 學 者 理 解 道 教 史 的 依 據, 也 成 為 我 們 現 在 所 認 知 主 流 道 教 的 面 貌 然 而, 還 有 很 多 流 傳 於 各 層 面 的 道 教 經 典 書 寫 記 載, 以 不 同 面 貌 呈 現 於 各 種 文 本 之 中, 而 這 些 書 寫 雖 未 被 主 流 道 教 所 吸 收 或 引 述, 但 是 仍 被 保 存 在 各 種 文 獻 之 中, 卻 未 被 道 教 史 書 寫 者

25 中 古 道 教 史 中 的 三 皇 文 傳 統 研 究 53 所 關 注 因 此, 我 們 所 認 知 的 道 教 史 是 建 立 在 極 少 數 人 所 書 寫 的 主 流 道 教 文 本 之 上, 在 這 主 流 道 教 文 本 之 外, 尚 有 很 大 的 領 域 是 我 們 所 未 知, 需 要 進 一 步 去 探 索 對 三 皇 傳 統 的 研 究 開 啓 我 們 對 道 教 及 其 界 定 的 思 考 如 果 從 道 教 的 界 定 角 度 來 看, 從 最 狹 隘 的 道 教, 到 最 寬 鬆 的 道 教 範 疇, 可 以 視 為 光 譜 的 兩 端, 在 光 譜 當 中, 可 以 包 容 各 種 與 道 教 相 關 的 實 踐, 從 核 心 到 邊 緣 主 流 道 教 所 呈 現 的 道 教 範 疇 相 對 而 言 是 較 為 狹 隘 的, 而 諸 多 非 主 流 道 教 的 文 獻 可 能 就 包 羅 在 光 譜 的 各 層 面 三 皇 文 傳 統 的 相 關 文 獻 與 實 踐 散 布 在 光 譜 的 各 個 層 面, 從 核 心 到 最 邊 緣, 這 種 現 象 除 了 顯 示 三 皇 文 傳 統 面 目 的 多 元 與 複 雜 之 外, 也 使 我 們 理 解 道 教 範 疇 的 曖 昧 性 本 文 探 討 從 六 朝 到 宋 代 不 同 時 期 與 三 皇 文 相 關 的 經 典, 從 中 討 論 所 謂 三 皇 文 傳 統 的 多 樣 性 與 歧 義 性, 並 試 著 思 考 三 皇 文 與 主 流 道 教 傳 統 的 關 係 從 本 文 對 三 皇 傳 統 的 歷 史 研 究 使 我 們 理 解 三 皇 文 傳 統 不 是 只 有 一 種 面 貌, 也 不 只 在 主 流 道 教 書 寫 當 中 從 多 種 文 獻 的 探 討 可 以 發 現 三 皇 傳 統 在 四 世 紀 逐 漸 被 確 立 以 後, 似 乎 分 成 不 同 的 脈 絡 分 別 發 展, 而 三 皇 文 傳 統 至 少 以 不 同 形 式 持 續 被 保 存 著 首 先, 三 皇 文 被 視 為 一 個 經 典 傳 統 是 五 世 紀 開 始 逐 漸 形 成 的 一 種 經 系 認 定, 而 所 謂 三 皇 文 傳 統 的 內 涵 原 來 是 一 系 列 以 三 皇 文 為 首 不 完 全 關 連 的 符 圖 傳 統 這 些 符 圖 以 占 驗 招 神 辟 邪 長 生 等 方 術 為 核 心 在 歷 史 發 展 過 程 中, 這 些 符 圖 首 先 被 葛 氏 家 族 所 整 理, 並 在 後 世 逐 漸 被 增 衍 成 為 經 典 群 而 三 皇 傳 統 是 許 多 中 古 時 期 江 南 區 域 的 符 文 被 複 合 在 一 起, 成 為 一 組 相 關 的 符 圖 傳 統 因 而 三 皇 文 傳 統 形 成 南 方 符 圖 文 化 的 群 組, 其 間 的 關 聯 性 不 甚 緊 密, 屬 於 文 化 共 享 性 的 關 連, 而 不 是 宗 教 系 統 性 的 聯 繫 其 次, 三 皇 被 視 為 三 洞 的 其 中 一 部, 因 此 三 皇 的 經 典 被 當 作 一 個 經 系, 而 且 在 不 同 時 期 有 不 同 程 度 的 增 衍, 進 行 經 典 化 的 歷 程 在 三 洞 架 構 下 的 經 典 整 理, 三 皇 文 相 關 經 典 獲 得 整 理 與 擴 充, 形 成 一 個 完 整 的 符 文 與 經 典 群, 在 三 洞 四 輔 的 經 典 結 構 當 中 占 有 一 定 的 位 置 其 三, 三 皇 文 作 為 三 洞 之 一, 也 是 系 統 化 傳 度 法 籙 的 一 個 環 節, 為 符 合 道 士 傳 授 法 位 的 需 要, 三 皇 文 作 為 道 士 傳 度 儀 式 的 一 部 分 被 保 存 下 來, 道 士 要 成 為 洞 神 弟 子 或 洞 神 法 師 必 須 受 三 皇 文 相 關 符 文, 因 而 三 皇 文 在 道 士 法 位 上 也 具 有 關 鍵 性 的 位 階, 同 時 各 種 洞 神 三 皇 傳 授 儀 也 在 唐 代 應 運 而 生 其 四, 三 皇 當 中 的 相 關 符 文 圖 書 被 後 來 不 同 傳 統 的 經 派 所 吸 收, 成 為 新 的 傳 統 上 清 經 與 靈 寶 經 都 直 接 借 用 或 轉 化 三 皇 文 傳 統 當 中 的 部 分 元 素

26 54 清 華 學 報 其 五, 三 皇 文 當 中 的 部 分 宗 教 實 踐 在 歷 史 傳 承 當 中, 仍 然 繼 續 發 展, 以 獨 立 儀 式 的 傳 承 而 存 在, 與 主 流 道 教 保 持 特 定 的 距 離, 甚 至 將 自 身 傳 統 的 認 同 界 定 在 卜 筮 傳 統 這 種 脫 鉤 現 象 筆 者 認 為 與 唐 代 方 士 復 興 運 動 有 關, 而 這 種 傳 統 的 再 造 也 是 三 皇 傳 統 獨 立 發 展 與 保 存 的 現 象 之 一 其 六, 三 皇 文 在 歷 史 上 也 被 重 新 再 造, 並 與 當 時 的 主 流 宗 教 與 文 化 現 象 融 合, 這 種 重 統 再 造 現 象 與 上 述 的 脫 鉤 現 象 表 現 的 正 是 相 反 的 趨 力, 這 類 的 經 典 重 塑 表 現 出 與 當 時 傳 統 整 合, 顯 示 三 皇 文 傳 統 作 為 宗 教 文 資 源 的 生 命 力, 被 後 代 人 所 引 用, 並 結 合 時 代 宗 教 氛 圍, 賦 予 新 的 時 代 意 義 本 研 究 揭 示 目 前 道 教 史 的 理 解 大 多 基 於 主 流 道 教 書 寫, 因 此 忽 略 了 諸 多 其 他 道 教 面 向 的 發 展, 致 使 我 們 對 道 教 史 的 理 解 偏 於 單 面 化 同 時, 我 們 對 教 派 或 道 派 的 認 知 與 預 設 很 容 易 限 制 我 們 對 三 皇 文 傳 統 的 理 解, 因 而 簡 化 或 單 面 化 這 個 傳 統 的 複 雜 性 若 從 道 教 發 展 的 角 度 來 看, 主 流 道 教 在 發 展 過 當 中 不 斷 吸 收 不 同 傳 統 的 元 素, 並 將 之 系 統 化, 歸 入 主 流 道 教 的 框 架 與 範 疇 但 是 這 並 不 代 表 被 歸 入 主 流 道 教 的 傳 統 從 此 僅 僅 是 主 流 道 教 的 一 環 而 喪 失 主 體 性 ; 相 反 的, 這 些 傳 統 仍 然 有 自 身 的 生 命 力, 在 不 同 的 脈 絡 當 中 被 實 踐 著, 甚 至 轉 化 面 貌, 形 成 獨 自 的 傳 統, 或 者 結 合 當 時 的 宗 教 傳 統, 形 成 新 型 態 的 宗 教 實 踐 從 這 個 面 向 來 思 考, 三 皇 文 的 傳 統 很 難 符 合 我 們 一 般 對 教 派 的 理 解, 一 方 面 三 皇 文 被 主 流 道 教 所 吸 收, 並 經 歷 經 典 化 的 過 程, 成 為 三 洞 之 一, 但 是 經 典 群 並 不 意 味 著 教 派 的 存 在 另 一 方 面, 三 皇 文 部 分 傳 統 被 視 為 方 技 或 卜 筮 傳 統 實 踐, 而 方 術 的 實 踐 同 樣 不 能 等 同 於 教 派 筆 者 認 為, 三 皇 文 相 關 傳 統 可 以 理 解 為 四 世 紀 以 來 所 保 存 的 一 個 宗 教 文 化 資 料 庫, 這 個 宗 教 文 化 資 料 背 後 所 承 負 的 並 不 是 一 個 單 一 的 宗 教 團 體 或 教 派, 相 反 的, 不 同 的 傳 統 團 體 或 個 人 皆 可 以 自 這 一 個 宗 教 文 化 資 料 庫 攫 取 宗 教 文 化 資 源, 其 目 的 不 外 藉 由 此 文 化 資 源 的 宗 教 權 威 或 者 效 驗 性, 來 豐 富 及 提 升 自 身 的 傳 統 或 實 踐 以 三 皇 文 傳 統 為 例, 三 皇 文 的 權 威 來 自 於 葛 氏 傳 統 對 其 高 度 推 崇, 而 自 四 世 紀 以 來 就 不 斷 地 被 引 用 再 造, 歷 史 上 不 同 的 經 典 編 纂 者 賦 予 宗 教 經 典 類 別, 其 中 陸 修 靜 將 之 界 定 為 道 教 三 洞 之 一 更 是 將 三 皇 文 傳 統 聖 典 化, 其 後 不 同 時 期 還 不 斷 豐 富 增 衍 其 內 容, 顯 示 各 時 期 的 團 體 經 典 編 撰 人 在 三 皇 文 既 有 的 權 威 基 礎 上, 攫 取 此 文 化 資 源, 賦 予 新 的 意 義 與 內 涵, 而 這 並 非 是 經 典 編 纂 者 的 專 利, 從 本 文 分 析 可 以 看 到, 個 人 也 可 以 從 傳 統 的 權 威 當 中 重 新 獲 取 資 源, 再 造 或 重 構 新 的 傳 統, 八 史 傳 統 在 唐 代 的 重 新 恢 復 便 是 一 個 例 子 同 時, 不 同 時 期 在 援 用 三 皇 傳 統 時, 會

27 中 古 道 教 史 中 的 三 皇 文 傳 統 研 究 55 與 當 時 的 主 流 傳 統 或 流 行 文 化 進 一 步 整 合, 使 得 該 經 典 能 夠 與 時 代 氛 圍 契 合, 三 皇 內 秘 文 就 是 一 個 與 時 代 宗 教 潮 流 融 合 的 例 子 從 本 文 的 分 析, 我 們 可 以 見 證 到, 三 皇 文 傳 統 幾 乎 未 曾 成 為 一 個 教 派, 但 是 其 宗 教 資 源 卻 在 各 時 代 被 援 用 再 造 重 構, 重 新 賦 予 時 代 意 義, 進 而 以 不 同 面 貌 在 新 的 宗 教 經 典 架 構 中 或 宗 教 文 化 脈 絡 中 重 現 ( 責 任 校 對 : 林 佩 儒 )

28 56 清 華 學 報 引 用 書 目 一 傳 統 文 獻 上 清 太 上 元 始 耀 光 金 虎 鳳 文 章 寶 經, 正 統 道 藏 第 57 冊, 臺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1995 太 上 洞 神 三 皇 儀, 正 統 道 藏 第 30 冊, 臺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1995 太 上 通 靈 八 史 聖 文 真 形 圖, 正 統 道 藏 第 29 冊, 臺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1995 太 上 無 極 大 道 自 然 真 一 五 稱 符 上 經, 正 統 道 藏 第 19 冊, 臺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1995 太 清 金 闕 玉 華 仙 書 八 極 神 章 三 皇 內 秘 文, 正 統 道 藏 第 31 冊, 臺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1995 洞 神 八 帝 元 變 經, 正 統 道 藏 第 48 冊, 臺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1995 洞 神 八 帝 妙 精 經, 正 統 道 藏 第 19 冊, 臺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1995 洞 真 太 上 太 霄 琅 書, 正 統 道 藏 第 56 冊, 臺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1995 真 誥, 正 統 道 藏 第 35 冊, 臺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1995 雲 笈 七 籤, 正 統 道 藏 第 37 冊, 臺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1995 大 淵 忍 爾, 敦 煌 道 經 : 目 錄 編, 東 京 : 福 武 書 店,1978 支 謙 譯, 佛 說 齋 經,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第 1 冊, 臺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 1983 李 德 范 輯, 敦 煌 道 藏, 北 京 : 全 國 圖 書 館 文 獻 縮 微 複 製 中 心,1999 法 琳, 辯 正 論,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第 52 冊, 臺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1983 陳 壽, 三 國 志,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2 二 近 人 論 著 * 小 林 正 美 著, 王 皓 月 譯, 中 國 的 道 教, 濟 南 : 齊 魯 書 社,2010 * 王 卡, 道 教 經 史 論 叢, 成 都 : 巴 蜀 書 社,2007 * 王 明, 抱 朴 子 內 篇 校 釋,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6 王 承 文, 南 朝 道 教 從 三 洞 經 書 向 七 部 經 書 轉 變 原 因 考 察, 收 入 鄭 開 編, 水 窮 雲 起 : 道 教 文 獻 研 究 的 舊 學 新 知, 北 京 : 社 會 科 學 文 獻 出 版 社, 2009, 頁 * 李 志 鴻, 道 教 天 心 正 法 研 究, 北 京 : 社 會 科 學 文 獻 出 版 社,2011 * 呂 鵬 志, 唐 前 道 教 儀 式 史 綱,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8

29 中 古 道 教 史 中 的 三 皇 文 傳 統 研 究 57 *, 早 期 道 教 醮 儀 及 其 流 變 考 索, 收 入 譚 偉 倫 編, 中 國 地 方 宗 教 儀 式 論 集, 香 港 :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崇 基 學 院 宗 教 與 中 國 社 會 研 究 中 心,2011, 頁 馬 克 (Max Kalinowski), 六 朝 時 期 九 宮 圖 之 流 傳, 收 入 法 國 漢 學 叢 書 編 輯 委 員 會 編, 法 國 漢 學 第 2 輯, 北 京 : 清 華 大 學 出 版 社,1997, 頁 張 超 然, 系 譜 教 法 與 整 合 : 東 晉 南 朝 道 教 上 清 派 的 基 礎 研 究, 臺 北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博 士 論 文,2007 葛 兆 光, 屈 服 史 及 其 他 : 六 朝 隋 唐 道 教 的 思 想 史 研 究, 北 京 : 三 聯 書 店, 2003 葛 洪 撰, 胡 守 為 校, 神 仙 傳 校 釋,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10 * 聞 一 多, 伏 羲 考,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2006 大 淵 忍 爾, 道 教 とその 經 典, 東 京 : 創 文 社,1997 小 林 正 美, 唐 代 の 道 教 と 天 師 道, 東 京 : 知 泉 書 館,2003 山 田 俊, 洞 神 經 の 基 礎 的 研 究, 熊 本 : 熊 本 縣 立 大 學,2009 丸 山 宏, 正 一 道 教 の 受 籙 に 關 する 基 礎 的 考 察 敦 煌 出 土 文 書 スタイン 二 〇 三 號 史 料, 筑 波 中 國 文 化 論 叢,10, 筑 波 :1991, 頁 39-61, 道 教 儀 禮 文 書 の 歷 史 的 研 究, 東 京 : 汲 古 書 院,2004 吉 岡 義 豐, 吉 岡 義 豐 著 作 集 第 3 卷, 東 京 : 五 月 書 房,1988 林 巳 奈 夫, 漢 代 の 神 々, 京 都 : 臨 川 書 店,1989 Schipper, Kristofer M., 五 嶽 真 形 圖 の 信 仰, 道 教 研 究,2, 東 京 :1967, 頁 Schipper, Kristofer M. 著, 福 井 文 雅 譯, 敦 煌 と 中 國 道 教, 敦 煌 文 書 に 見 える 道 士 の 法 位 階 梯 について, 東 京 : 大 東 出 版 社,1983, 頁 Andersen, Poul. Talking to the Gods, Taoist Resources, 5.1, 1994, pp Bokenkamp, Stephen R. Lu Xiujing and the First Daoist Canon, in Scott Pearce, Audrey Spiro and Patricia Ebrey (eds.), Culture and Power in the Reconstitution of the Chinese Realm,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pp Campany, Robert. Secrecy and Display in the Quest for Transcendence in China, ca. 220 BCE-350 CE, History of Religions, 45.4, 2006, pp Making Transcendents: Ascetics and Social Memory in Early Medieval China.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Hartman, Charles. Mountains as Metaphors in T ang Religious Texts and the Northern Landscape Painting of the Tenth Centur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n

Microsoft Word - 05第二章.doc

Microsoft Word - 05第二章.doc 第 二 章 由 仙 而 真 : 紫 陽 真 人 內 傳 所 標 示 的 新 修 道 路 徑 一 楊 羲 以 前 的 上 清 經 派 根 據 南 朝 陶 弘 景 (456-536) 所 整 理 的 真 誥 (CT309) 1, 我 們 大 致 可 以 了 解 東 晉 哀 帝 興 寧 二 年 (364) 至 廢 帝 太 和 五 年 (370) 之 間, 位 居 於 丹 陽 郡 句 容 ( 位 於 今 南

More information

穨attitudes

穨attitudes NSC87-2411-001-036 NSC88-2411-H-001-025 NSC89-2411-H-001-034 1999929 2000514 20008 1937) 69-74 1978 20 1979 100-101 1982 121-126 1983 60 1983 68-6989 1984 33-55 1984 37 1986 5764-77 1988 3647-48 1989 118-119

More information

(homologizing) (John Kieschnick) (Robert Campany) (John R. McRae) (Bernard Faure)

(homologizing) (John Kieschnick) (Robert Campany) (John R. McRae) (Bernard Faure) 2009 3 249 285 傳授與融合 太極五真人頌 研究 一 前言 -249- (homologizing) (John Kieschnick) (Robert Campany) (John R. McRae) (Bernard Faure) 987 34-36 2002 3-58 2006 58-84 2005-46 -250- 2 (reading strategy) (school) (confraternity)

More information

穨試論《太平經》的疾病觀念.PDF

穨試論《太平經》的疾病觀念.PDF ~ 1 2 3 1 2 3 1 4 9 10 4 5 6 7 8 9 10 2 11 12 13 14 11 ~ 12 ~ 13 14 ~ ~ ~ 3 15 16 17 18 19 15 ~ B. J. Mansvelt Beck, The Date of the Taipeing Jing, T oung Pao, Vo1. LXVI, 4-5 (1980),pp. 149~182 16 17 ~

More information

穨_1_.PDF

穨_1_.PDF d:\taoism\medicine\sick2.doc (2000.10.24) NSC87-2411-001-036 NSC88-2411-H-001-025 NSC89-2411-H-001-034 2000928 20001010 20001025 1963 260-261Rolf A. Stein, "Un exemple de relations entre taoïsme et shamanism

More information

穨theme

穨theme * 1987 1988 1997 199752 4 1997 1998 Anna Seidel, "Chronicle of Taoist Studies in the West 1950-1990," Cahiers d'extrême-asie 5 (1989-1990), pp. 223-347 1444 1930 1992 1519-1546 1997 1992 541-72 1994 323-39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1 pp. 137-165 19 1 90 6 ** * ** NSC87-2411-H-001-036 NSC88-2411-H-001-025 NSC89-2411-H-001-034 2000 9 28 2000 10 10 2000 10 25 2001 2 7 137 138 19 1 1 2 shamanism shamanic illness

More information

穨heal

穨heal 19971 199731 19976 1997626-28 Paul Katz 19979 19985 45 1968 2103-2108 8 1975 1726-1727 1937) 6-11 1986 71-165 2:81951 20-22 1994 138-215 1982 7-10 K. Chimin Wong and Lien-teh Wu, History of Chinese Medicine,

More information

2011/12 第一學期 (2011年9月1日至12月7日)

2011/12 第一學期 (2011年9月1日至12月7日) 2013/14 第 三 學 期 (2014 年 5 月 26 日 至 7 月 12 日 ) 科 目 編 號 科 目 名 稱 CC5104 民 間 信 仰 與 術 數 方 技 (Folk Beliefs and Occult Science) 學 分 3 程 度 5 任 教 老 師 王 章 偉 博 士 上 課 時 間 及 地 點 5 月 27 日, 星 期 二,18:30-21:30,( 地 點 :PQ304

More information

概論:漢魏南北朝道教的傳播與文化交流

概論:漢魏南北朝道教的傳播與文化交流 新 高 中 中 國 歷 史 課 程 知 識 增 益 系 列 : (2) 選 修 單 元 五 : 宗 教 傳 播 與 文 化 交 流 第 一 部 分 : 道 教 概 論 : 漢 魏 南 北 朝 道 教 的 傳 播 與 文 化 交 流 演 講 稿 黎 志 添 教 授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12/2/2009 大 綱 : 第 一 章 : 什 麼 是 道 教? 第 二 章 : 漢 魏 天 師 道 的 形

More information

穨jender.PDF

穨jender.PDF 1 2 + 1 ( 2000 6 29-7 1 ) 70.2(1999): 439-481 Jen-der Lee, Wet Nurses in Early Imperial China, Nan N ü: Men, Women and Gender in Early and Imperial China 2.1(Leiden: Brill, 2000): 1-39. 2 23(1999): 123-156

More information

872412H156001

872412H156001 The Pacification of Plagues Ritual as Performed in Donggang--An analysis of Cults to the Lords on Taiwan, Dean, Kenneth 1988 Taoism and Popuilar Religion on Southeast China: History and Revival, Dissertation,

More information

穨yinmen.PDF

穨yinmen.PDF Symposium on the History of Health and Beauty Women and War -- Confronting Cannons with Naked Women in Ming-Ching China 199961112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June 11-12, 1999 Taipei,

More information

892411H007028

892411H007028 1 N. J. Girardot Myth and meaning in Early Taoism The Theme of Chaos Chun-Tun 2 Girardot 3 1 9 1 2 1971 2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4 3 1982 55 1 4 4 1989 253 254 268 269 2 5 6 creation

More information

摘 要 在 台 灣 傳 統 社 會 當 中, 民 眾 常 會 懷 疑 某 些 人 無 故 離 奇 的 失 蹤 與 魔 神 仔 (mô-sîn-á) 有 關 魔 神 仔 的 傳 說 在 台 灣 流 傳 廣 泛 而 長 久, 幾 乎 台 灣 各 地 或 各 個 主 要 的 族 群 都 有 類 似 的 傳

摘 要 在 台 灣 傳 統 社 會 當 中, 民 眾 常 會 懷 疑 某 些 人 無 故 離 奇 的 失 蹤 與 魔 神 仔 (mô-sîn-á) 有 關 魔 神 仔 的 傳 說 在 台 灣 流 傳 廣 泛 而 長 久, 幾 乎 台 灣 各 地 或 各 個 主 要 的 族 群 都 有 類 似 的 傳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宗 教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張 珣 摘 要 在 台 灣 傳 統 社 會 當 中, 民 眾 常 會 懷 疑 某 些 人 無 故 離 奇 的 失 蹤 與 魔 神 仔 (mô-sîn-á) 有 關 魔 神 仔 的 傳 說 在 台 灣 流 傳 廣 泛 而 長 久, 幾 乎 台 灣 各 地 或 各 個 主 要 的 族 群 都 有 類 似 的 傳 說 而 魔 神

More information

220 及 神 跡 傳 說 外, 關 帝 降 筆 著 成 善 書 廣 泛 流 通, 也 是 主 要 因 素 鄭 喜 夫 硏 究 關 帝 善 書, 指 出 : 關 聖 帝 君 崇 拜 信 望 之 普 遍 深 入 人 心, 與 關 聖 帝 君 善 書 之 大 量 著 造 流 通 奉 持, 存 在 著 相

220 及 神 跡 傳 說 外, 關 帝 降 筆 著 成 善 書 廣 泛 流 通, 也 是 主 要 因 素 鄭 喜 夫 硏 究 關 帝 善 書, 指 出 : 關 聖 帝 君 崇 拜 信 望 之 普 遍 深 入 人 心, 與 關 聖 帝 君 善 書 之 大 量 著 造 流 通 奉 持, 存 在 著 相 敷 化 宇 內 : 清 代 以 來 關 帝 善 書 及 其 信 仰 的 傳 播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文 化 及 宗 教 研 究 系 關 羽 (160 220) 是 三 國 時 代 武 將, 及 後 由 人 而 神, 在 宋 時 封 王, 明 萬 曆 四 十 二 年 (1614) 加 封 為 三 界 伏 魔 大 帝 神 威 遠 震 天 尊 關 聖 帝 君, 簡 稱 關 聖 帝 君 或 關 帝 明

More information

051_072_Zhang_yi

051_072_Zhang_yi !"#$%&'()*+,-!"#$%&' *!"#$%& * 1 2!"#$%&'()*+,-./0!12345678("#$90!"#$%&'()*+,-.#/0123#45(6789:;#&!"#$%&'()*+(,-./0123456789:;2

More information

736 清 華 學 報 一 前言 自從佛洛伊德 Sigmund Freud 提出 罪感 在西方文明的重要性之後 註 1 二十世紀有不少的學者進一步把不同的文化分為 恥感文化 shame culture 和 罪感文化 guilt culture 並將中國 日本等東方文化歸類為前者 註 2 然而這種文化

736 清 華 學 報 一 前言 自從佛洛伊德 Sigmund Freud 提出 罪感 在西方文明的重要性之後 註 1 二十世紀有不少的學者進一步把不同的文化分為 恥感文化 shame culture 和 罪感文化 guilt culture 並將中國 日本等東方文化歸類為前者 註 2 然而這種文化 首過與懺悔 中古時期罪感文化之探討 謝世維* 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摘 要 本文探討中國中世紀時期的罪感觀念 並從各種宗教傳統對罪的界定 以及首過 懺悔方法的文本與儀式當中 討論當時從文人乃至百姓如何透過各種宗教手段 去認知 罪感以及解消罪感 藉由這些分析 本文將探討罪感的內涵 並說明在此時期個人性的 罪感其實是很薄弱的 而罪感通常是家族性的 祖先承負式的或累世承積式的 換言 之 罪感是網絡性的

More information

126 中 西 中 古 税 制 比 较 研 究 或 由 纳 税 人 代 表 组 成 的 机 关 处 于 主 导 地 位, 相 关 税 务 的 处 理 通 常 表 现 为 集 体 议 决 一 集 权 与 专 一 如 前 所 论, 中 国 赋 税 基 本 理 论 不 仅 特 别 古 老, 根 深 蒂 固

126 中 西 中 古 税 制 比 较 研 究 或 由 纳 税 人 代 表 组 成 的 机 关 处 于 主 导 地 位, 相 关 税 务 的 处 理 通 常 表 现 为 集 体 议 决 一 集 权 与 专 一 如 前 所 论, 中 国 赋 税 基 本 理 论 不 仅 特 别 古 老, 根 深 蒂 固 第 一 节 税 收 体 制 所 谓 税 收 体 制, 是 指 赋 税 的 制 征 制 度, 具 体 来 说, 是 指 赋 税 的 制 征 之 权 由 谁 控 制, 怎 样 行 使, 税 收 政 策 和 法 规 怎 样 制 定, 等 等 税 制 是 一 个 比 较 特 殊 的 概 念, 赋 税 本 身 属 于 经 济 或 财 政 范 畴, 但 在 制 度 层 面, 便 有 了 政 治 内 涵, 涉 及

More information

德川日本論語詮釋史論

德川日本論語詮釋史論 德 川 日 本 論 語 詮 釋 史 論 ( 增 訂 二 版 ) 目 次 自 序... i 導 論 第 壹 章 從 中 日 儒 家 思 想 史 脈 絡 論 經 典 性 的 涵 義... 1 一 引 言... 1 二 儒 家 思 想 脈 絡 中 經 典 性 的 三 個 面 向... 8 三 儒 家 的 經 典 性 三 個 面 向 間 之 關 係... 26 四 結 論... 36 第 貳 章 從 中 日

More information

轉輪王觀念與中國中古的佛教政治

轉輪王觀念與中國中古的佛教政治 * * -109- 1 2 (Kujula Kadphises, A.D. 50-78) (Kaniska, A.D. 187-212) 3 1 1933 41.9 1930 1-30 193-96 197-240 2 1993 3 49 60-157 -110- 4-9 4 (Gandhavati) 67 171 324-56 175-6 Huviska, c.a.d.130-162 389-94

More information

北洋新政时期天津中医界的改革活动与地域社会

北洋新政时期天津中医界的改革活动与地域社会 1 90 199290 (1993) (1999) 2002 2 Carol Benedict, Bubonic Plague in Nineteenth Century China,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2000Ruth Rogaski, Hygienic Modernity: Meanings of Health and Disease

More information

Index of Zhengtong Daozang

Index of Zhengtong Daozang Golden Elixir Reference Series, 2 Index of Zhengtong Daozang edited by Fabrizio Pregadio Golden Elixir Press 2008 This work is distributed according to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Share

More information

06

06 BIBLID 0254-4466(2002)20:2 pp. 141-163 20 2 91 12 414?-466 403-444 * 141 142 20 2 420-479 439 1745-1794 129 121 1 438 444 2 444 436-453 3 453 442-453 1 2000 106 2 Su Jui-lung, Versatility within Tradition:

More information

˘ªF¶Î

˘ªF¶Î 2004 3 129 153 1 2 NSC 92-2411 - H - 001-009 - A C 1 1 968 1 0 2 003 C. R. Boxer, The Christian C e n t u ry in Japan, 1549-1650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7) Boxer 2 Helen J. Baroni,

More information

上山下乡运动再评价*

上山下乡运动再评价* 1968 1980 70 1968 20 70 10 50 1980 20 80 90 1968 1955 1962 1955 1966 150 1962 1966 1 292 800 1966 1968 1968 1979 12 1650 1 1 6-7 ) 1 % % % 1962-1966 1 292 800 870 600 67.3 422 200 32.7 1967-1968 1 996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42313420B3AFC3FDA6705FA8E2A7BAA4A7BBDAAABAA473A4F4B565B74E5FA5FEA4E5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42313420B3AFC3FDA6705FA8E2A7BAA4A7BBDAAABAA473A4F4B565B74E5FA5FEA4E52E646F63> 兩 宋 之 際 的 山 水 畫 意 陳 韻 如 國 立 故 宮 博 物 院 書 畫 處 助 理 研 究 員 一 前 言 宋 代 山 水 畫 發 展 上 的 一 樁 歷 史 公 案, 見 於 鄧 椿 畫 繼 記 載 先 大 夫 在 樞 府 日, 有 旨 賜 第 於 龍 津 橋 側 先 君 侍 郎 作 提 舉 官, 仍 遣 中 使 監 修 比 背 畫 壁, 皆 院 人 所 作 翎 毛 花 竹 及 家 慶

More information

2 3 4 5 118 2009/06

2 3 4 5 118 2009/06 * [ / ] [ ] Abstract The rites of repentance in the folk society of Putian in Fujian are a ceremony held by rich families to reward deities for wish fulfillment and are therefore religious rites of a private

More information

a b 11 16b a 106

a b 11 16b a 106 105 1 1 1984.10 244-252 251-252 2 3 4 5 6 7 2 2000.5.19-20 3 1967 7 17a 4 1967 15 13 5 1986 48 62 6 1967 2 24b 11 16b 7 1967 4 12a 106 8 9 10 11 12 13 14 8 1981 11 12-13 9 1967 14 17b-18a 10 1988.2 27

More information

<A5FEADB6ACDBA4F9>

<A5FEADB6ACDBA4F9> 中 正 漢 學 研 究 2013 年 第 二 期 ( 總 第 二 十 二 期 ) 2013 年 12 月 頁 239~270 國 立 中 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239 周 瘦 鵑 與 紫 羅 蘭 : 文 學 商 品 的 建 構 及 其 文 化 意 涵 陳 建 華 摘 要 斐 聲 於 民 國 初 期 文 壇 的 周 瘦 鵑 在 二 十 歲 左 右 愛 上 了 一 個 西 名 為 紫 羅 蘭

More information

Cakra+vartin Cakra king of kings Cakravartin universal ruler Antonino Forte Antonino Forte Political Propaganda and Ideology in Ch

Cakra+vartin Cakra king of kings Cakravartin universal ruler Antonino Forte Antonino Forte Political Propaganda and Ideology in Ch 78 200433 Cakravartin K207 A 027-0246 2013 11-0078-11 mandate 2 Cakravartin 1 2012 12CZS020 12YJC7700 98 1 18 2012 2 2000 79 1 2 3 Cakra+vartin Cakra king of kings Cakravartin universal ruler 399 41 4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hesis.doc

Microsoft Word - Thesis.doc Stephen F. Teiser Stephen F. Teiser, The Ghost Festival in Medieval China,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8), pp.48-62. 61 1990 2007 1942 1964 62 198419941939 1974 1984 1994 2004 63 5 2004

More information

1 1 2001 1 317 2 620 318 319 5 3 255 4 51 5 6 6 616 320 8 9 7 8 1466 587 9 1456 419 321 10 11 10 562 11 322 13 12 855 13 14 1019 960 323 15 16 324 17 18 1997.12 237 19 325 326 20 20 21 327 328 22 695 23

More information

1 2 Northwestern Journal of Ethnology Chinese folk/popular religion Richard Madsen, Morality and Power in a Chinese Village, pp.130~1

1 2 Northwestern Journal of Ethnology Chinese folk/popular religion Richard Madsen, Morality and Power in a Chinese Village, pp.130~1 1001-5558 2011 04-0059-19 C912.4 E Asia Trends * 2011 4 Asia Trends A Drama of the Concepts of Religion: Reflecting on Some of the Issues of Faith in Contemporary China N. W. Journal of Ethnology 2011

More information

9 20 20 20 42 No. 4 200 2005 227

9 20 20 20 42 No. 4 200 2005 227 * - ** 930 50 958 96 97 975 985 988 994 2003 97 972 985 986 989 992 994 4 9 20 20 20 42 No. 4 200 2005 227 96 955 968 980 / / 996 39 2009 43 No. 4 200 / / / / 77 2 / / / 236 2 44 2006 64 249 232 / / /

More information

.184. 陳 玉 箴 圖 進 行 家 父 長 式 與 公 共 化 的 消 費 管 理, 同 時 設 立 形 同 公 娼 業 的 特 種 酒 家, 將 飲 食 與 情 色 業 分 割 治 理 但 與 此 同 時, 新 的 上 層 階 級 仍 是 宴 席 場 所 的 主 要 消 費 者, 國 家 機

.184. 陳 玉 箴 圖 進 行 家 父 長 式 與 公 共 化 的 消 費 管 理, 同 時 設 立 形 同 公 娼 業 的 特 種 酒 家, 將 飲 食 與 情 色 業 分 割 治 理 但 與 此 同 時, 新 的 上 層 階 級 仍 是 宴 席 場 所 的 主 要 消 費 者, 國 家 機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歷 史 學 報 第 39 期 2013 年 5 月, 頁 183-230 政 權 轉 移 下 的 消 費 空 間 轉 型 : 戰 後 初 期 的 公 共 食 堂 與 酒 家 (1945-1962) 陳 玉 箴 日 治 時 期 的 酒 樓 珈 琲 館 等 消 費 空 間 在 日 治 結 束 後 改 制 為 公 共 食 堂 酒 家, 部 分 大 型 酒 樓 於 短 短 一 二 十

More information

德川日本論語詮釋史論

德川日本論語詮釋史論 第 一 章 從 中 日 儒 家 思 想 史 脈 絡 論 經 典 性 的 涵 義 一 引 言 論 語 這 部 書 是 東 亞 文 明 的 偉 大 經 典, 記 載 二 千 年 前 孔 子 (551-479B.C.) 和 他 的 學 生 的 思 想 與 行 誼, 雖 多 是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布 帛 椒 菽 之 言, 但 孔 門 師 生 卻 常 常 體 神 化 不 測 之 妙 於 人 倫 日 用

More information

/,,,,,,,,,,,,,,, ;,,,, ( ),,, ;,,, 1933,, ( ) ( ), 1988,,,, :,, ; :,,,,, 20,,,,,, :,,, 2001, 299 :, :, 2006, 35 :,, ( ( ), 1997, 74 ),

/,,,,,,,,,,,,,,, ;,,,, ( ),,, ;,,, 1933,, ( ) ( ), 1988,,,, :,, ; :,,,,, 20,,,,,, :,,, 2001, 299 :, :, 2006, 35 :,, ( ( ), 1997, 74 ), Ξ,,,, ;,,,,,,,,,,,,,,,,,,,,, ;,,,,,,, :,,, Ξ,,!,,,, 2005, 469,,,,,, :,, 2001, 440 443, 24, ( 22,2006 5 ),,,, /,,,,,,,,,,,,,,, ;,,,, ( ),,, ;,,, 1933,, ( ) ( ), 1988,,,, :,, ; :,,,,, 20,,,,,, :,,, 2001,

More information

Abstract The formation of sacred mountains is an essential topic in the field of history of Chinese religions. The importance of mountain in Chinese t

Abstract The formation of sacred mountains is an essential topic in the field of history of Chinese religions. The importance of mountain in Chinese t 2002 12 143~165 Sacred Mountains as Location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Buddhism and Daoism The Development of Buddhism and Daoism in Tiantai Mountain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 Lin Chia-jung 143 Abstract

More information

08

08 BIBLID 0254-4466(2002)20:2 pp. 189-216 20 2 91 12 1 * 189 190 20 2 1 1. 2. 3. 4. 2 1 1 1985 41 494 2 19 3 2000.8 372-383 191 3 4 5 6 7 8 9 10 3 1989 162 4 1978 121 5 1990 569 6 1999 51 66 7 3 1996 128

More information

pdf

pdf 2000 6 139-160 1 1 Ping-tzu Chu, "Tradition Building and Cultural Competition in Southern Song China (1160-1220): The Way, the Learning, and the Texts," (Ph.D., Harvard University, 1998) 238-277 140 (1133-1180)

More information

093_114_Koh_khee_heong

093_114_Koh_khee_heong !"#$%!"#$%&'()*+,-.!"#$%&'!"#$%&'()1389 1464!"#$%&'()*+,-./01!"#$% &'()*+,!-.(/0123456789!"#$%&'()*+,-./01234567*8+,79:;!"#$%&'()*+,-./0/123(456789:;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69 樊學慶 final T.doc

Microsoft Word - 69 樊學慶 final T.doc 中 央 研 究 院 近 代 史 研 究 所 集 刊 第 69 期 ( 民 國 99 年 9 月 ),41-78 中 央 研 究 院 近 代 史 研 究 所 剪 髮 易 服 與 晚 清 立 憲 困 局 (1909-1910) * ** 樊 學 慶 摘 要 蓄 留 髮 辮 穿 著 滿 式 服 飾 是 清 朝 統 治 的 基 本 國 策 但 為 推 行 預 備 立 憲, 載 灃 攝 政 後 對 辮 服 禁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劉燕萍本文0514.doc

Microsoft Word - 劉燕萍本文0514.doc 淡 江 人 文 社 會 學 刊 第 二 十 九 期 壹 緒 論 聊 齋 誌 異 中 涉 及 人 神 仙 的 婚 戀 故 事, 約 有 十 六 篇 (1) 十 六 篇 中, 有 關 於 性 幻 想 將 愛 慾 投 射 在 異 類 女 子 身 上 之 篇, 如 嫦 娥 ( 卷 八 ) 和 霍 女 ( 卷 八 ) 亦 有 以 神 婚 補 償 生 活 上 欠 缺 之 作 如 羅 剎 海 市 ( 卷 四 )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No Petrus Ramus 3 John Donne Thomas Adams John Cotton Thomas Hooker Anthony van Dyck 5 Grand Tour p See Perry

No Petrus Ramus 3 John Donne Thomas Adams John Cotton Thomas Hooker Anthony van Dyck 5 Grand Tour p See Perry 17 17 17 17 16 17 1 16 17 1 See Ann Hurley John Donne's Poetry and Early Visual Culture Cranbury New Jersey Associated University Presses 2005 William A. Hyrness Reformed Theology and Visual Culture Cambridge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江陰之役1.37.doc

Microsoft Word - 江陰之役1.37.doc 正 史 與 野 史 史 實 與 傳 說 夾 縫 中 的 江 陰 之 變 (1645) 黃 一 農 * 摘 要 江 陰 之 役 (1645) 有 可 能 是 十 七 世 紀 前 半 葉 全 世 界 陸 地 上 規 模 最 大 的 砲 戰, 它 與 較 出 名 的 揚 州 十 日 和 嘉 定 三 屠 並 列 為 明 末 三 慘 然 而, 令 人 驚 訝 的 是, 除 了 一 些 主 要 由 邑 人 撰

More information

穨台灣童乩的社會形象2.PDF

穨台灣童乩的社會形象2.PDF * 1 * Paul Katz 2002321 2002415 200277 1 (1994-2000.5) (2000 1918 1114 2 1091 3 1937 329 1941 578 4 1945 5 1970 6 1976 7 1982 8 ) 40-90 1951-1990 (2001)( ) 2 ( 1937) ( )1(1942) 90-102 3 ( 1992) 18 4 5

More information

9 9 9-99 9 9 8 9 00 9 9 9 9 008 8 00 00 00 0 008 0 0 9 9 99 00 9 98

9 9 9-99 9 9 8 9 00 9 9 9 9 008 8 00 00 00 0 008 0 0 9 9 99 00 9 98 0 No. 0 JOURNAL OF HISTORIOGRAPHY Serial No. ( 南 京 大 学 历 史 系, 江 苏 南 京 009) 新 文 化 运 动 以 后, 中 国 的 文 史 学 术 界 大 致 分 为 南 北 两 大 系 统, 以 新 旧 为 重 要 分 野 其 中, 位 于 南 京 的 东 南 大 学 多 被 视 为 南 方 旧 学 的 重 镇 9 年 南 京 国 民 政

More information

Chap3Chinese

Chap3Chinese 第 三 章 北 京 大 学 : 引 领 文 化 的 旗 帜 许 美 德 查 强 闫 凤 桥 基 于 北 京 大 学 在 中 国 近 现 代 历 史 上 独 一 无 二 的 地 位, 描 述 中 国 高 校 的 大 众 化 进 程, 将 北 京 大 学 列 为 第 一 位 应 该 是 顺 理 成 章 的 在 与 北 京 大 学 领 导 教 师 和 学 生 的 交 谈 中, 我 们 能 够 感 受 到

More information

国 国 国

国 国 国 1 * 1995 1 3 1994 200 2 2 国 国 国 1979 1987 201 1. 3 2. 4 3. 5 4. 6 5. 7 3 15 586 1975-1981 4 19 704 5 24 833 6 80 2607 7 42 1481 202 6. 8 7. 儁 9 8. 効 10 9. 11 10. 12 11. 13 12. 8 58 1878 9 71 2311 60 2273

More information

190 漢 學 研 究 第 29 卷 第 1 期 一 前 言 今 日 南 京 城 裡 的 秦 淮 河 畔, 又 見 媚 香 樓 的 重 建 此 樓 乃 明 季 秦 淮 八 艷 之 一 桃 花 扇 劇 本 女 主 角 李 香 君 的 故 居 媚 香 典 出 左 傳, 所 謂 蘭 有 國 香, 人 君

190 漢 學 研 究 第 29 卷 第 1 期 一 前 言 今 日 南 京 城 裡 的 秦 淮 河 畔, 又 見 媚 香 樓 的 重 建 此 樓 乃 明 季 秦 淮 八 艷 之 一 桃 花 扇 劇 本 女 主 角 李 香 君 的 故 居 媚 香 典 出 左 傳, 所 謂 蘭 有 國 香, 人 君 BIBLID 0254-4466(2011)29:1 pp. 189-224 漢 學 研 究 第 29 卷 第 1 期 ( 民 國 100 年 3 月 ) 文 筆 與 史 筆 論 秦 淮 風 月 與 南 明 興 亡 的 書 寫 與 記 憶 汪 榮 祖 * 摘 要 南 京 的 秦 淮 河 原 是 風 月 之 鄉, 明 季 秦 淮 名 妓, 才 貌 雙 全, 吸 引 不 少 名 士, 不 時 產 生 名

More information

S.M.Shirokogorroff Robert Park Alfred R. Radcliffe-Brown LSE LSE Raymond Firth Bronislaw Malinowski

S.M.Shirokogorroff Robert Park Alfred R. Radcliffe-Brown LSE LSE Raymond Firth Bronislaw Malinowski 00-5558 208 03-0089- 207 3 7 C92.4 E 20 90 2 5 8 949 208-05-0 / 0087 Fei Xiaotong The Wiley Blackwell Encyclopedia of Social Theory edited by Brian H. Turner published by John Wiley & Sons Ltd. 207. DOI

More information

穨hair&sick

穨hair&sick "Medical Knowledge and Uses of Hair in Traditional China" 199777 The Taniguchi Foundation Medicine and the Expressive Body The 2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Comparative History of Medicine: East

More information

66 近 代 中 國 婦 女 史 研 究 第 22 期 生 長 發 育 和 功 能, 成 為 臺 灣 教 育 史 上 一 個 新 的 現 象 以 女 性 生 殖 生 理 掛 帥 的 課 文, 描 述 性 器 則 詳 女 略 男 詳 內 略 外 詳 構 造 略 機 制, 說 明 保 健 則 著 重 清

66 近 代 中 國 婦 女 史 研 究 第 22 期 生 長 發 育 和 功 能, 成 為 臺 灣 教 育 史 上 一 個 新 的 現 象 以 女 性 生 殖 生 理 掛 帥 的 課 文, 描 述 性 器 則 詳 女 略 男 詳 內 略 外 詳 構 造 略 機 制, 說 明 保 健 則 著 重 清 論 著 臺 灣 生 理 衛 生 教 育 中 的 性 生 殖 與 性 別 (1945-1968) * 李 貞 德 摘 要 臺 灣 少 年 男 女 首 次 在 普 通 教 育 中 系 統 性 地 接 觸 性 與 生 殖 的 知 識, 是 中 華 民 國 政 府 接 收 以 後 的 事 戰 後 初 中 生 理 衛 生 教 本 列 專 章 說 明 生 殖 作 用, 配 合 插 圖, 向 男 女 學 生 介

More information

051-080 胡曉真.pdf

051-080 胡曉真.pdf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2006年 3 月 第二十八期 頁51 80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酗酒 瘋癲與獨身 清代女性彈詞小說中的極端女性人物 胡曉真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 一 前言 彈詞小說這種敘事形式在中國新文學興起 現代意義的文學史架構建立以 後 身價不高 甚至不為人知 與文學經典的概念距離遙遠 雖然鄭振鐸 阿 英 趙景深 譚正璧等學者都以重視通俗文學或婦女文學的立場 為彈詞小說作

More information

56 3 2016 5 Jilin University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 56 No. 3 May 2016 2015-12 - 26 DOI 10. 15939 /j. jujsse. 2016. 03. 007 200082 1 341-344 68 2 3 119 4 147-148 5 7 5 4 69 2016 3 6 7 8 2

More information

The UGC AoE Scheme: The Historical Anthropology of Chinese Society 卓 越 學 科 領 域 計 劃 項 目 : 中 國 社 會 的 歷 史 人 類 學 研 究 四 13:20-14:35 主 持 兼 評 論 : 郭 文 華 ( 厦 門

The UGC AoE Scheme: The Historical Anthropology of Chinese Society 卓 越 學 科 領 域 計 劃 項 目 : 中 國 社 會 的 歷 史 人 類 學 研 究 四 13:20-14:35 主 持 兼 評 論 : 郭 文 華 ( 厦 門 The UGC AoE Scheme: The Historical Anthropology of Chinese Society 卓 越 學 科 領 域 計 劃 項 目 : 中 國 社 會 的 歷 史 人 類 學 研 究 第 三 十 屆 歷 史 人 類 學 研 究 生 研 討 班 日 期 :2015 年 11 月 14 日 11 月 15 日 地 點 : 廣 州 南 沙 資 訊 科 技 園 會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王志宇.doc

Microsoft Word - 1王志宇.doc 通 識 研 究 集 刊 第 十 五 期 2009 年 06 月 頁 01 ~ 24 開 南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臺 灣 寺 廟 碑 碣 與 村 莊 社 會 (1683-1945) 1 王 志 宇 摘 要 本 文 以 臺 灣 寺 廟 碑 記 為 對 象, 從 寺 廟 碑 碣 的 類 型 及 內 容 進 行 分 析, 以 此 來 觀 察 臺 灣 鄉 村 社 會 的 權 力 運 作 情 況 作

More information

0 7 7 950 95 950 99 95 958 5 950 95 9 95 8 0 95 8 99 78 950 6

0 7 7 950 95 950 99 95 958 5 950 95 9 95 8 0 95 8 99 78 950 6 0 7 99 ~ 956 * K7 A 00-708 0 0-00 - 0 * 0 7 ~ Linda Grove Rebecca Nedostup Jennifer E. Altehenger Daniel Koss Michael J. Shapiro ed. Language and Politics.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98 Igal Halfin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通讯150期.doc

Microsoft Word - 通讯150期.doc SOCIOLOGY OF ETHNICITY 主 办 单 位 : 中 国 社 会 与 发 展 研 究 中 心 北 京 大 学 社 会 学 人 类 学 研 究 所 第 150 期 中 国 社 会 学 会 民 族 社 会 学 专 业 委 员 会 2013 年 12 月 31 日 目 录 论 文 只 有 一 个 中 华 民 族 民 国 时 期 改 废 少 数 民 族 称 谓 的 历 史 考 察 论 移 民

More information

评 庙 会 里 的 道 上 兄 弟 论 华 人 男 性 气 质 的 书 (Louie,2002) 不 同, 而 是 从 台 湾 庙 会 的 田 野 调 查 入 手 来 阐 释 男 子 气 是 如 何 被 展 现 出 来 的 作 者 白 安 睿 (Avron A. Boretz) 自 述, 年 轻 时

评 庙 会 里 的 道 上 兄 弟 论 华 人 男 性 气 质 的 书 (Louie,2002) 不 同, 而 是 从 台 湾 庙 会 的 田 野 调 查 入 手 来 阐 释 男 子 气 是 如 何 被 展 现 出 来 的 作 者 白 安 睿 (Avron A. Boretz) 自 述, 年 轻 时 评 庙会里的道上兄弟 * 张 A 珣 最近几年 台湾庙会登上国际电视频道或者是电影情节已经不突兀 了 许多外国观光客或学者来台湾 很容易被庙会上的武阵团体吸引 瞠目结舌地观看八家将团体逼真而危险的自残动作 将团员年轻的身体 与操宝之后流出的血液奉献给神明 亦或借此展现神明的灵威 文明的 台湾为何仍有此类迷信落后的宗教行为 神圣的宗教活动为何会有流血 暴力出现 劝人为善的民间信仰为何容许黑道团体表演

More information

2 黃 俊 傑 一 引 言 二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權 力 的 支 配 三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的 政 治 性 解 讀 四 結 論 一 引 言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傳 統 的 重 大 特 徵 之 一, 在 於 經 典 解 釋 與 政 治 權 力 之 間, 具 有 極

2 黃 俊 傑 一 引 言 二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權 力 的 支 配 三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的 政 治 性 解 讀 四 結 論 一 引 言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傳 統 的 重 大 特 徵 之 一, 在 於 經 典 解 釋 與 政 治 權 力 之 間, 具 有 極 臺 大 歷 史 學 報 第 40 期 BIBLID I0 I 2-8514(2007)40p. I -18 2007 年 12 月, 頁 1~18 2007.9.11 收 稿, 2007.1 1.1 9 通 過 刊 登 論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政 治 權 力 之 關 係 以 論 語 孟 子 為 例 黃 俊 傑 提 要 本 文 討 論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中 日 韓 各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Modern China Studies 20-1→20120910.docx

Microsoft Word - Modern China Studies 20-1→20120910.docx 1966-1968 年 北 京 大 学 红 卫 兵 的 派 系 冲 突 * 魏 昂 德 斯 坦 福 大 学 [ 译 者 : 严 飞 ] 摘 要 : 在 1966 年 夏 天 之 后 的 两 年 间, 北 京 大 学 里 充 斥 着 派 系 斗 争 和 不 断 升 级 的 暴 力 冲 突 尽 管 派 系 对 抗 十 分 严 重, 但 两 派 的 对 立 并 未 涉 及 到 政 治 纲 领 或 政 治

More information

pdf

pdf 2000 mental image 23 M e r l e a u - P o n t y, 1945 2003 Horta, 1992 1 992 s i g n i f i c a t i o n signifying fact signifying practices H o o p e r - Greenhill, 1991 Roland Barthes c o n n o t a t i

More information

5 /04 0 0 4 0 0 70 5 6 50 7 4 5 6 7 985 7 990 9 99 5 99 5 996 004 07 7 949 ~ 00 4 9 50 005 005 980 005 006 5 0 95 7 96 96 948 00 96 0 96 98 97 98 98 4

5 /04 0 0 4 0 0 70 5 6 50 7 4 5 6 7 985 7 990 9 99 5 99 5 996 004 07 7 949 ~ 00 4 9 50 005 005 980 005 006 5 0 95 7 96 96 948 00 96 0 96 98 97 98 98 4 90 0 0 70 K45 A 007 87 04 05 069 0 4 5 0 0-0 80 0 6 99 994 4 006 986 006 008 008 6 009 4 006 986 006 008 4 007 4 5 99 6 Public History 007 69 5 /04 0 0 4 0 0 70 5 6 50 7 4 5 6 7 985 7 990 9 99 5 99 5 996

More information

公民化與現代化

公民化與現代化 Michael Mann 行 類 歷 行 來 來 不 說 了 切 行 理 了 參 類 略 了 論 1 理 了 金 說 了 度 兩 來 數 行 裡 2 金 了 不 不 3 了 數 論 讀 4 1 見 參 戦 立 說 力 不 說 行 力 2 參 金 論 聯 論 年 參 金 論 列 柳 年 3 參 葉 錄 錄 北 流 六 4 力 隸 讀 參 聯 歷 略 讀 參 聯 金 1 論 論 歷 兩 說 兩 不 兩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洪櫻芬本文0813.doc

Microsoft Word - 洪櫻芬本文0813.doc 淡 江 人 文 社 會 學 刊 第 三 十 期 壹 前 言 在 人 類 文 明 發 展 的 歷 程 中, 不 同 的 傳 統, 表 現 出 不 同 的 價 值 取 向 與 判 斷, 即 使 同 一 傳 統, 隨 著 朝 代 的 更 迭, 亦 有 其 各 自 獨 特 的 思 維 和 價 值 觀 在 中 西 倫 理 思 想 的 比 較 上, 強 調 倫 理 的 儒 家 哲 學, 對 人 的 價 值 討

More information

2003 2,, 1945 8,,,8 6 8,, 8 9,,,,, 10, 14,15,, 8 10,,,,,, : :, 2000 ; :1949,2002 :1946, 2000 6 ;, 2002 1 2

2003 2,, 1945 8,,,8 6 8,, 8 9,,,,, 10, 14,15,, 8 10,,,,,, : :, 2000 ; :1949,2002 :1946, 2000 6 ;, 2002 1 2 Ξ,,,,,,,,,,,,,,,,,,, 1945 8,,,,,,, Ξ, 2002 11 4,, 1 2003 2,, 1945 8,,,8 6 8,, 8 9,,,,, 10, 14,15,, 8 10,,,,,, : :, 2000 ; :1949,2002 :1946, 2000 6 ;, 2002 1 2 ,,,,,,,,,,,,,,,,,,,,,,,,,,,8 15, :, : 5 (),

More information

戲劇研究 第十六期 描繪或運用 又編織得更具複雜性與詮釋空間 故唱詞實雙關 惆悵興亡 的遺 民情感與愛情 物質間的寄託關係 物在 秣陵春 中不僅擔任男女之間情意 的寄託 更將讀者帶入一種品賞生活的文化氛圍 此在晚明以前的小說與傳奇是 不易見的 因劇中對物質迷戀賞玩的傾向 明顯牽涉到的是明中業以後快速

戲劇研究 第十六期 描繪或運用 又編織得更具複雜性與詮釋空間 故唱詞實雙關 惆悵興亡 的遺 民情感與愛情 物質間的寄託關係 物在 秣陵春 中不僅擔任男女之間情意 的寄託 更將讀者帶入一種品賞生活的文化氛圍 此在晚明以前的小說與傳奇是 不易見的 因劇中對物質迷戀賞玩的傾向 明顯牽涉到的是明中業以後快速 戲 劇 研 究 第 16 期 Journal of Theater Studies 2015 年 7 月 頁51-82 DOI: 10.6257/JOTS.2015.16051 玩物和遺民意識的形塑 論吳偉業的 秣陵春 * 楊中薇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博士班生 前言 秣陵春 寫於順治十年 1653 這一年是吳偉業 1609-1671 不論在 個人定位或歷史評價上的轉捩點 甲申之變前 吳偉業得崇禎特殊恩寵

More information

1959 1960 8 9 196 瑏 瑠 1 1959 1957 196 10 5 6 7 197 1 8 1961 196 5 9 1 5 6 7 8 瑏 瑠 189 197 199 1955 1960 196 105-0105 - 08 0-00059 - 08 1990 1960 105-0

1959 1960 8 9 196 瑏 瑠 1 1959 1957 196 10 5 6 7 197 1 8 1961 196 5 9 1 5 6 7 8 瑏 瑠 189 197 199 1955 1960 196 105-0105 - 08 0-00059 - 08 1990 1960 105-0 016 0 60 1956 1957 1 10 1 1957 7 1 9. 5 0 007 01 1950 1 Kotkin and Clive Scholield eds. 1955 1 British Columbia Press 015 pp. 10-17 1955 0 1956 0086-01 0-00888 - 1990 005 009 196 011 01 0 60 Department

More information

2013 香 港 城 市 大 學

2013 香 港 城 市 大 學 甲 部 : 總 論 2013 香 港 城 市 大 學 2013 香 港 城 市 大 學 第 一 章 辛 亥 革 命 研 究 的 整 體 性 桑 兵 廣 州 中 山 大 學 近 代 中 國 研 究 中 心 一 引 言 3,0 0 0 2013 香 港 城 市 大 學 共 和 維 新 : 辛 亥 革 命 百 年 紀 念 論 文 集 4 2013 香 港 城 市 大 學 第 一 章 辛 亥 革 命 研 究

More information

70 在 寫 本 與 印 本 之 間 的 方 書 宋 代 千 金 方 的 書 籍 史 者, 至 宋 始 多, 蓋 鋟 板 之 術 盛 於 是 時 使 然 然 醫 家 之 書, 經 宋 人 搜 輯 傳 世 者, 醫 經 類 甚 少, 同 一 經 方 也, 本 草 類 亦 甚 少, 而 方 書 獨 多

70 在 寫 本 與 印 本 之 間 的 方 書 宋 代 千 金 方 的 書 籍 史 者, 至 宋 始 多, 蓋 鋟 板 之 術 盛 於 是 時 使 然 然 醫 家 之 書, 經 宋 人 搜 輯 傳 世 者, 醫 經 類 甚 少, 同 一 經 方 也, 本 草 類 亦 甚 少, 而 方 書 獨 多 J Chin Med Special Edition (1): 69-85, 2013 DOI: 10.3966/101764462013122403005 69 在 寫 本 與 印 本 之 間 的 方 書 宋 代 千 金 方 的 書 籍 史 * 中 國 人 民 大 學 歷 史 學 院 本 文 以 現 存 千 金 方 早 期 傳 本 與 出 土 文 獻 中 的 千 金 方 印 本 殘 葉 爲 基 本

More information

行 政 院 國 家 科 學 委 員 會 補 助 專 題 研 究 計 畫 成 果 報 告 ( 水 利 與 地 方 社 會 ( 一 ): 以 三 七 圳 與 社 子 溪 流 域 為 中 心 ) 計 畫 類 別 : 個 別 型 計 畫 計 畫 編 號 :NSC H 執 行 期

行 政 院 國 家 科 學 委 員 會 補 助 專 題 研 究 計 畫 成 果 報 告 ( 水 利 與 地 方 社 會 ( 一 ): 以 三 七 圳 與 社 子 溪 流 域 為 中 心 ) 計 畫 類 別 : 個 別 型 計 畫 計 畫 編 號 :NSC H 執 行 期 行 利 流 精 類 行 年 年 行 立 參 理 臨 倫 劉 金 理 年 行 政 院 國 家 科 學 委 員 會 補 助 專 題 研 究 計 畫 成 果 報 告 ( 水 利 與 地 方 社 會 ( 一 ): 以 三 七 圳 與 社 子 溪 流 域 為 中 心 ) 計 畫 類 別 : 個 別 型 計 畫 計 畫 編 號 :NSC95-2411-H-008-001 執 行 期 間 :95 年 08 月 01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 AB652DB6B0A55ABD73A965ADB6A4CEA4A4A4E5A5D8BFFD2EB065BC74AAA9>

<4D F736F F D AB652DB6B0A55ABD73A965ADB6A4CEA4A4A4E5A5D8BFFD2EB065BC74AAA9>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第 90 期 民國 104 年 12 月 1-54 中 央 研 究 院 近 代 史 研 究 所 一枝獨秀 道光朝以後內務府完顏氏家族的 當差與經濟狀況 黃麗君 摘 * 要 本文嘗試以內務府完顏氏為個案 探討道光朝以後上三旗包衣旗人 當差入仕的制度途徑與經濟發展之關係 自清初以來完顏氏即以高度的 文化素養著稱 但究其脈絡 家族榮顯實則集中在特定房支之下 呈現 一枝獨秀 的情況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論東亞儒者理解經典的途徑及其方法論問題.doc

Microsoft Word - 論東亞儒者理解經典的途徑及其方法論問題.doc 論 東 亞 儒 者 理 解 經 典 的 途 徑 及 其 方 法 論 問 題 黃 俊 傑 臺 灣 大 學 歷 史 學 系 特 聘 教 授 臺 大 東 亞 經 典 與 文 化 研 究 計 畫 總 主 持 人 中 央 研 究 院 中 國 文 哲 研 究 所 合 聘 研 究 員 Email: cc10.huang@msa.hinet.net Website: http://huang.cc.ntu.edu.tw

More information

<B169D2B12DB171A5C1B6A1AB48A5F52E706466>

<B169D2B12DB171A5C1B6A1AB48A5F52E706466> 2013 1960 1990 1999 2002 2007 116 1980 2008 2010 1980 1980 1990 1999 2002 2007 1960 2010-2011 117 66 23 34,266 (1987 10 ) ( 1997) 1960 118 19 18 17 1 2 12 3 4 6 5 7 13 14 8 15 16 9 10 11 1 11 2 12 3 13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B4AA6B0AA46BDD7A55FB4C2A4A4B0EAA5ABA8EEABD7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B4AA6B0AA46BDD7A55FB4C2A4A4B0EAA5ABA8EEABD72E646F63> 北 朝 的 市 : 制 度 行 為 與 觀 念 侯 旭 東 最 近 若 干 年, 市 成 为 古 史, 特 别 是 社 会 经 济 史 关 注 的 热 点, 成 果 甚 丰 1 这 种 状 况 与 时 下 急 速 发 展 的 市 场 经 济 有 明 显 的 关 联 至 于 研 究 的 深 入 程 度 具 体 到 各 个 断 代 则 不 均 衡 秦 汉 唐 两 宋 及 明 清 向 受 青 睐, 南 朝

More information

1 ilia kuanos 3 4 5 1 1 1998 17 Oxford Latin Dictiona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8, p. 85. 3Henry George Liddell & Robert Scott (ed.), A Greek-Eng

1 ilia kuanos 3 4 5 1 1 1998 17 Oxford Latin Dictiona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8, p. 85. 3Henry George Liddell & Robert Scott (ed.), A Greek-Eng 1003-568 0-0031- 10 B93 A 0040 008 1998 11 jade jade ilia 0 80 1 1 003 36-45 616-619 31 1 ilia kuanos 3 4 5 1 1 1998 17 Oxford Latin Dictiona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8, p. 85. 3Henry George Liddell

More information

封面

封面 The Age of Restriction the Concept of Woman role in Chinese morality book July 2009 132 98 2 i ii iii meeting p.1 p.15 p.1 p.3 p.4 p.5 p.7 p.13 p.13 p.15 p.16-25 p.17 p.21 p.26-p.54 p.26 p.29 p.34 p.41

More information

充 唯 使 听 人, 勿 畜 奴 婢 及 六 畜 等 非 法 之 具 3 所 谓 斋 食, 显 然 是 指 素 食, 则 按 摩 尼 教 教 规, 其 信 徒 必 须 终 生 素 食 摩 尼 教 置 有 十 大 戒 律, 三 条 针 对 口, 三 条 针 对 心, 三 条 针 对 手, 一 条 针

充 唯 使 听 人, 勿 畜 奴 婢 及 六 畜 等 非 法 之 具 3 所 谓 斋 食, 显 然 是 指 素 食, 则 按 摩 尼 教 教 规, 其 信 徒 必 须 终 生 素 食 摩 尼 教 置 有 十 大 戒 律, 三 条 针 对 口, 三 条 针 对 心, 三 条 针 对 手, 一 条 针 论 古 代 中 国 的 吃 菜 信 仰 芮 传 明 众 所 周 知, 戒 杀 生 是 佛 教 的 主 要 戒 律 之 一 戒 是 梵 文 śīla 的 意 译, 为 防 禁 身 心 之 过 之 义 1 通 常 说 来, 有 五 戒 八 戒 十 戒 及 具 足 戒 等 类 别, 而 杀 生 之 戒 则 被 列 为 诸 种 戒 律 的 基 本 戒 条 五 戒 乃 是 信 奉 佛 教 之 在 家 人 (

More information

328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2 期 1. 2. (1) (2) 1 2 1 1986 60 A 282-294 Valerie Hansen, Changing Gods in Medieval China, 1127-1276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

328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2 期 1. 2. (1) (2) 1 2 1 1986 60 A 282-294 Valerie Hansen, Changing Gods in Medieval China, 1127-1276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 BIBLID 0254-4466(2010)28:2 pp. 327-362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2 期 ( 民 國 99 年 6 月 ) ** * 關 鍵 詞 : 2009 1 5 2009 11 3 2010 5 6 * ** 2008.8.14-16 327 328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2 期 1. 2. (1) (2) 1 2 1 1986 60 A 282-294

More information

,10,,,,, 20,10,,,,,,,,,,, 20,,:, :,1991 ;:,:, 1997,3 24 ;:, :,47 69 ;:, ,

,10,,,,, 20,10,,,,,,,,,,, 20,,:, :,1991 ;:,:, 1997,3 24 ;:, :,47 69 ;:, , 20 ; ;,,,,,,,,,,,, 205 :,1999,574 2005 6 20 80,10,,,,, 20,10,,,,,,,,,,, 20,,:, :,1991 ;:,:, 1997,3 24 ;:, :,47 69 ;:, 1996 3 80, 1996 3 206 20,,,, 1985 8,,,, 1985 11,,,,,, 1986 6,,:,1991 ;:,1993 ; :,1994

More information

[ 2000 ] [ 2000 ] J1 K1 Fairbank M1 Mancall ( the Chinese world order) 1960 [ Fairbank ed ; Mancall 1984 ] [ ] Mancall [ 199

[ 2000 ] [ 2000 ] J1 K1 Fairbank M1 Mancall ( the Chinese world order) 1960 [ Fairbank ed ; Mancall 1984 ] [ ] Mancall [ 199 2005 5 May12005 2 Studies in Qing History No12 [ ]? (early modern)?? [ ] 2004-11 - 15 [ ] [ ] 81 1960-1970 [ 2000 ] [ 2000 ] J1 K1 Fairbank M1 Mancall ( the Chinese world order) 1960 [ Fairbank ed1 1968

More information

李建德 興大人文學報第五十三期 一 前言 中國與埃及 希臘 印度並稱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也同樣具備古神信仰1並由 於民族取向之不同後三者或追求靈性生命的亙古常存或開展邏輯思辨的 愛智 學 Philosophy 舊譯 或產生因果種姓的輪迴觀一時繽紛並呈但時至今日卻 已風華不再與此相對中國受到儒家人文主義兩

李建德 興大人文學報第五十三期 一 前言 中國與埃及 希臘 印度並稱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也同樣具備古神信仰1並由 於民族取向之不同後三者或追求靈性生命的亙古常存或開展邏輯思辨的 愛智 學 Philosophy 舊譯 或產生因果種姓的輪迴觀一時繽紛並呈但時至今日卻 已風華不再與此相對中國受到儒家人文主義兩 興大人文學報 第五十三期頁 167-192 二 一四年九月 從萬物有靈到聖王崇拜 臺灣三官信仰流變之探析 李建德* 摘 要 三官信仰源於漢末古天師道歷經各朝的發展正一 靈寶 上清 樓觀 全 真等道教宗派及明代以來的新興民間秘密教派皆參與其發展使三官信仰產生極大 的變革進而影響當代臺灣社會對三官神的認知筆者透過文獻研究法先考證三 官神由漢末至宋 元的流變提出 正一發其端而靈寶成其大 的觀點 其次對 明

More information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1... 1... 4... 6... 6... 8...11... 14... 15... 15... 26... 36... 56... 70... 70... 86... 106... 126 2 1945-1949... 127... 145... 167... 184... 184... 201... 216... 216... 231... 238... 242... 242... 242...

More information

ghost marriage Nuer (ghost marriage) spirit Nuer Nuer Nuer Evans-Pritchard 1953:163 bride-doll marriage buy me a bride buy me a groom (Schat

ghost marriage Nuer (ghost marriage) spirit Nuer Nuer Nuer Evans-Pritchard 1953:163 bride-doll marriage buy me a bride buy me a groom (Schat 1 2 3 4 5 6 ( ) Key words: ghost marriage, ancestor worship, I-lan County, Tainan County.,, ( ), ( 1973, 1987, Jordan 1972) Jordan (1972:153) (1999) Jordan,, 1 1 2 3 4 5 ghost marriage Nuer (ghost marriage)

More information

穨NHIST.PDF

穨NHIST.PDF 2 theoretical concept dig around Grant s Dissector, 9ed. 1 1 1975 4145-4146 1944 280-306 1982 3 2 3 4 5 2 1983 784 1983 140 1955 649 1311 1943 1-29 1995 4 39-42 1991 427-492 Yamada Keiji, Anatometrics

More information

戲劇研究 創刊號 詞之雅化 實為 折子戲 源生之三個重要背景 歷代戲曲劇種如先秦至唐代之 戲曲小戲 宋金雜劇院本 北曲雜劇四折每折作獨立性演出 乃至明清民間 小戲與南雜劇之一折短劇 均實為折子戲之 先驅 則明正德至嘉靖間北劇南 戲選本之 摘套 與 散齣 迎神賽社禮節傳簿 中之 零折散齣 均可 視之為

戲劇研究 創刊號 詞之雅化 實為 折子戲 源生之三個重要背景 歷代戲曲劇種如先秦至唐代之 戲曲小戲 宋金雜劇院本 北曲雜劇四折每折作獨立性演出 乃至明清民間 小戲與南雜劇之一折短劇 均實為折子戲之 先驅 則明正德至嘉靖間北劇南 戲選本之 摘套 與 散齣 迎神賽社禮節傳簿 中之 零折散齣 均可 視之為 戲 劇 研 究 200 年1月 創刊號 頁1 2 論說 折子戲 曾永義 世新大學講座教授 緒論 折子戲 這一戲曲名詞 大家耳熟能詳 但如果進一步思考 1. 折子戲 之名始於何時 2. 折子戲 之詞彙結構如何形成 3.如果把 折子戲 當作一生命體 那麼其源生 形成 成熟與衰老的不同 階段 各自如何 其源生 形成的背景如何 其成熟興盛和衰老頹廢的原因又是 如何 4.當折子戲成熟之時 折子戲本身具有何等樣的周延義涵

More information

, : (1),,,,?? (2),,,,,??? (3),,, 1962,? (4),,,,,??,?,,,,,,,,,,,,,,,,??,,,,,,,,,, 399,,,,,,,,,,,,,,, :,,,,, ;,, :,, ( 600 ) ( madhyadesa),, 1983, 7 :,,

, : (1),,,,?? (2),,,,,??? (3),,, 1962,? (4),,,,,??,?,,,,,,,,,,,,,,,,??,,,,,,,,,, 399,,,,,,,,,,,,,,, :,,,,, ;,, :,, ( 600 ) ( madhyadesa),, 1983, 7 :,, ,,,,,,, :,,,, ; ;,, ;, ;,, 88 2010 1,,,,, ;,,, 21, :,,,,,,, : :,, 2007, 4 , : (1),,,,?? (2),,,,,??? (3),,, 1962,? (4),,,,,??,?,,,,,,,,,,,,,,,,??,,,,,,,,,, 399,,,,,,,,,,,,,,, :,,,,, ;,, :,, ( 600 ) ( madhyadesa),,

More information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二十二卷 第二期 諸多國家也產生了意義深遠的影響 嚴佐之教授認為 研究朱子學 就要以類似宗 教信仰者抱有使命感的精神來進行 讀經要改進做人 承認其價值 就應該遵循其 內容 在接下來的兩天中 各路學者專家展開了激烈和富有建設意義的學術討論 作為影響中華文化歷史的學術偉人 朱熹 其經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二十二卷 第二期 諸多國家也產生了意義深遠的影響 嚴佐之教授認為 研究朱子學 就要以類似宗 教信仰者抱有使命感的精神來進行 讀經要改進做人 承認其價值 就應該遵循其 內容 在接下來的兩天中 各路學者專家展開了激烈和富有建設意義的學術討論 作為影響中華文化歷史的學術偉人 朱熹 其經 朱子經學及其在東亞的流傳與發展 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吳思遠 * 朱 子 經 學 及 其 在 東 亞 的 流 傳 與 發 展 (Zhu Xi s Classical Studies and Its Transmission and Development in East Asia) 國際學術研討會於二〇一二年五月六日 至八日在美國漢學重鎮亞利桑那州立大學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More information

1896 3 28 1896 60 : 33 104 86 82 80 74 : 1896 : gλυ gλϖ 1900 14 15 3 1986 1 1980 10 10 12 23 1961 183 184 92 143 144 7 gλυ 1982 989 gλϖ 225 82 52

1896 3 28 1896 60 : 33 104 86 82 80 74 : 1896 : gλυ gλϖ 1900 14 15 3 1986 1 1980 10 10 12 23 1961 183 184 92 143 144 7 gλυ 1982 989 gλϖ 225 82 52 : : : : 51 1896 3 28 1896 60 : 33 104 86 82 80 74 : 1896 : gλυ gλϖ 1900 14 15 3 1986 1 1980 10 10 12 23 1961 183 184 92 143 144 7 gλυ 1982 989 gλϖ 225 82 52 1800 7000 ; 419 1959 725 103 132 133 638 485

More information

Craig Calhoun, Chris Rojek and Bryan Turner Calhoun and Land, 1989. ć Bell, Daniel (1973) The Coming of Post-Industrial Society. New York: Basic Books. Bauman, Zygmunt (1991) The Holocaust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C3E4ACC9A457AABABA74A558AACC>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C3E4ACC9A457AABABA74A558AACC> (resistance) 邊 界 上 的 演 出 者 : 在 文 明 1 2 3 社 會 中 撐 出 抵 抗 與 創 造 的 空 間 張 慈 宜 輔 大 心 理 系 我 的 田 野 工 作 及 背 景 簡 介 大 致 上 來 說, 我 的 田 野 工 作 從 2006 年 元 旦 進 行 到 2007 年 六 月, 為 期 約 一 年 半 事 實 上, 在 我 形 式 上 結 束 我 的 陣 頭 田

More information

政治制度史研究的省思:以六朝隋唐為例

政治制度史研究的省思:以六朝隋唐為例 - 1 - 1 2-2 - 3 4 5 6 7 8 9-3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4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5 - 28 29 30 Ο 31-6 - 32 33 34 35 36 37 38-7 - 39 40 41 42 43-8 -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9 - 53 54 55-10 -

More information

後共產主義社會階層化機制之探討

後共產主義社會階層化機制之探討 * * mhwang@npit.edu.tw ( 1999 2) 1949 ( ) ( 1986 264) (dichotomous model) (Max Weber) ( 1994 1994 Hsiao 1993) ( ) ( ) ) (1986 264) 1 1 (Szelenyi 1978 Zhou et 1996) al. (totalitarianism) 2 2 (Doak A Barnett)

More information

論鄭玄對《禮記‧月令》的考辨

論鄭玄對《禮記‧月令》的考辨 19997 183-196 論 鄭 玄 對 禮 記 月 令 的 考 辨 183 論 鄭 玄 對 禮 記 月 令 的 考 辨 一 問 題 的 背 景 20b 8a 1 472 24 20a 33 7a 2 3 1 35 60 64 472 240241 2 1a 3 19b 184 4 5 二 鄭 玄 考 辨 月 令 成 書 時 代 及 來 源 的 論 證 65 4 20b 282 5 235244

More information

National Cheng Kung Journal of Historical Studies Vol.41, December 2011, pp.199-236 Department of History,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 Century of

National Cheng Kung Journal of Historical Studies Vol.41, December 2011, pp.199-236 Department of History,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 Century of 2011 年 12 月, 頁 199-236 成 功 大 學 歷 史 學 系 近 百 年 梅 州 地 區 的 道 教 : 以 呂 帝 廟 為 探 討 中 心 1 游 子 安 摘 要 清 代 梅 州 有 三 帝 廟 呂 帝 廟 等 多 所 道 場, 經 歷 百 年 變 遷,1990 年 梅 州 市 登 記 開 放 的 宗 教 活 動 場 所 190 處, 其 中 佛 教 93 處, 道 教 僅 1 處,

More information

2011 6 46 57-114 whchi@mail.nhu.edu.tw NSC 98-2410-H-343-025 2010/7/27 2011/3/9 58 60 1 2 Taiwa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 June 2011, 46: 57-114 Transformation of the Publicness in the Field of Popular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95_2015.09.26 什麼最快樂 (白話與經文加註)-ok .doc

Microsoft Word - 095_2015.09.26  什麼最快樂 (白話與經文加註)-ok .doc 釋 厚 觀 ( 福 嚴 推 廣 教 育 班,2015.9.26) 各 位 法 師 各 位 居 士, 大 家 好! 今 天 跟 大 家 分 享 一 則 佛 典 故 事, 這 故 事 出 自 法 句 譬 喻 經, 在 大 正 藏 第 4 冊 595 頁 中 欄 到 596 頁 上 欄 過 去, 佛 在 舍 衛 國 祇 園 精 舍 時, 有 四 位 新 學 比 丘 一 起 來 到 㮈 樹 下 坐 禪 修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