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故事新編小說研究(神話傳說類) 江文俊 哲學碩士 嶺南大學 二零一零年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中國當代故事新編小說研究(神話傳說類) 江文俊 哲學碩士 嶺南大學 二零一零年"

Transcription

1 Terms of Use The copyright of this thesis is owned by its autho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thesis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2 中國當代故事新編小說研究(神話傳說類) 江文俊 哲學碩士 嶺南大學 二零一零年

3 中國當代故事新編小說研究(神話傳說類) 江文俊 此論文為中文哲學碩士學位課程之部分要求 嶺南大學 二零一零年

4 論文撮要 中國當代故事新編小說研究(神話傳說類) 江文俊 哲學碩士 魯迅 故事新編 開創了現當代故事新編小說的先河 亦為後世有關此文 類的創作奠下了穩固的基礎 在文學史上形成了重要的流派 其重要性與獨立 創作一樣應得到重視 本論文以神話與文學的研究方式為基礎 研究神話傳說類故事新編小說在 當代作家的創作下如何表現出創新意義 本論文共分為六章 第一章主要探討 神話傳說類故事新編小說的特質 以釐定本文的研究範圍 第二章是對神話傳 說類故事新編小說在現當代的發展作概觀式介紹 以及顯示個別作家在故事新 編創作上的貢獻 第三章是神話類故事新編小說研究 本文選取五個有關神話 人物的改編文本(馬彬 神農 劉以鬯 盤古與黑 董啟章 少年神農 李 碧華 嫦娥 和葉兆言 后羿 ) 探討作家如何改變神話人物的形象 以達到 新編的效果 第四章是白蛇傳故事的故事新編研究 本文以人妖戀的角度 研 究不同文本(劉以鬯 蛇 孔慧怡 雷峰塔 李碧華 青蛇 和李銳及蔣韻 人間 )對傳說的新編方式 如何表現出故事新編獨特的一面 第五章是梁山 伯與祝英台的故事新編研究 本文疏理出傳說忠貞愛情形象 並以此為基礎 比較不同文本(張恨水 梁山伯與祝英台 李碧華 梁山伯自白書 及 祝英 台自白書 孔慧怡 梁祝無恨 和李馮 梁 及 祝 )對愛情主題的重新演 繹 第六章則以文體討論的形式為基礎肯定故事新編小說的價值作結

5 聲明 本人謹此聲明 本論文為原創性之研究成果 所有已發表或未發表著作之引用 均已適當註明出處 (江文俊) 二零一零年九月十七日

6 畢業論文核准頁 中國當代故事新編小說研究(神話傳說類) 江文俊 哲學碩士課程 論文審查委員會 許子東教授 (主席) 朱耀偉教授 (校外考試委員) 黃淑嫻博士 (校內考試委員) 劉燕萍博士 (校內考試委員) 導師 劉燕萍博士 副導師 梁秉鈞教授 代教務會核准 施雅德教授 研究及高級學位課程委員會主席 日期

7 目錄 ii 第一章 緒論 一 故事新編定義與故事新編小說的界定 二 神話傳說與故事新編 三 論文研究方法與結構 第二章 中國現當代故事新編小說(神話傳說類)概況 一 起始期 (魯迅 故事新編 七十年代前期) 二 興盛期 (七十年代後期 九十年代) 三 轉變期 (九十年代 現在) 第三章 神話的故事新編(盤古 羿 嫦娥 炎黃) 一 中國神話的特徵 二 神話人物概論(盤古 羿 嫦娥 炎帝和黃帝) 三 當代神話人物的故事新編 人性的反映與神聖的減褪 四 結論 第四章 傳說的故事新編之一(白蛇傳故事的故事新編) 一 白蛇傳故事的淵源與演變 二 當代白蛇傳故事的故事新編 三 結論 第五章 傳說的故事新編之二(梁祝的故事新編) 一 古代典籍中的梁祝愛情 二 忠貞愛情的建構 三 意義的豐富與多元 四 梁祝愛情傳說的故事新編 五 梁祝故事新編的現實意義 六 結論 第六章 總結 126 謝辭 附錄部分 參考資料 i

8 謝辭 本文得以順利完成 承蒙劉燕萍老師和梁秉鈞老師一直以來的悉心指導 支持和鼓勵 謹此衷心感謝 下列提供協助人仕一併在此致謝 余連港小姐 學生 江文俊 二零一零年八月六日 ii

9 第一章 緒論 以故事新編的方式對神話傳說進行改編 是現當代文學創作其中一種方向 由於各種因素(如中國政治環境對文學的影響)使然(見本文第二章) 致使中國現 當代故事新編小說的發展不算順利 然而個別作家對此文體所作出的嘗試 仍 為故事新編小說的發展作出一定的貢獻 本文是有關神話傳說在當代的故事新 編 因此首先會界定故事新編與故事新編小說的特質 作為本文選取文本的條 件疏解 其次嘗試對中國神話與傳說作出定義與區分 以表明本文研究的相關 中國神話與傳說的內容 最後是概述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 以及基本結構 藉 以表明本文的研究範圍與方向 一 故事新編定義與故事新編小說的界定 故事新編是對古代典籍 歷史人物 神話傳說等等進行的文本改寫 1本文 主要研究範圍是 神話傳說類 的故事新編 (有關歷史人物和典籍的故事新編 暫不在考慮之列) 故事 指用來作為講述對象的真實或虛構的事情 2除了可以 講述 具有傳播的功能外 更會在流傳的過程中發生變化的可能 新編 則是 重新編寫故事的方式 3若結合改編或重寫的角度來理解故事新編 則其創新的 意義就更見重要 荷蘭學者佛克馬(D. W. Fokkema, )對重寫作出了深入而詳細的解釋 重 1 朱崇科 神遊與駐足 論劉以鬯 故事新編 的敘事實驗 香港文學 第 201 期(2001 年 9 月) 頁 46 賈穎妮對於故事新編的定義是 指對神話傳說 歷史典籍和人物等進行不脫原 文框架但融入貌似荒謬 實則見出歷史真實的虛構的文本改寫 見賈穎妮 故事新編 魯 迅與李碧華創作比較 學苑漫錄 2006 年 9 月 頁 105 本文選取朱崇科的定義 2 李行健主編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語文出版社 2004) 頁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對 新編 有兩種解釋 新近(或重新)編寫或編輯 以新的觀點 方法 編寫的 見同上 頁

10 寫除了複述前文本外 也作出了變更 因此新文本其實可以看作獨立的創作 他還提出了兩個重要的觀點 一是重寫一般比潛文本(即前文本)的複製要複雜一 點 任何重寫都必須在主題上具有創造性 另一是重寫能包容重寫者的自我 他的環境和他的時代 4重寫除了要富有新意外 也要貼近時代 這對於理解故 事新編的操作有很重要的幫助 5佛克馬非常重視重寫者的主體意識 即 新編 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重寫者如何選取原有材料 如何作出改動 如何重新組合 和聯繫各種素材 以突顯重寫者的創作意圖 6 若以文本互涉(intertextuality 或譯文本間性 互文性等)的角度來說 文本的 7 意義是浮動不定的 是未完成的 因此沒有不可能被改寫的文本 這種說法對 於 故事新編 尤為重要 文本的界限自此消失 不存在神聖不可侵犯的經典 文本 對經典文本的創新成為了可能 而重寫者(也可以叫新編者)對前文本進行 再創造的過程 也可以理解為對前文本的 創造性誤讀 8對於前文本來說既是 一種背叛 破壞 也是增殖 9更重要的是新編的故事所追求的就是使經典 陌 4 D. 佛克馬 中國與歐洲傳統中的重寫方式 文學評論 1999 年第 6 期 頁 144 劉以鬯所提出有關小說創作的看法 正好為故事新編的形式作一參考 作為一個現代小說家 必須有勇氣創造並實驗新的技巧和表現手法 以期追上時代 甚至 超越時代 劉以鬯 酒 徒 初版序 刊自 劉以鬯研究專集 (四川 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1987) 頁 63 6 作者的主體意識體現在作者在創作時的 主體介入 朱崇科 所謂主體介入是從新舊文本 差異中體現出來的主體創造 見朱崇科 張力的狂歡 (上海 上海三聯書店 2006) 頁 11 7 互文性認為文本的狀態是浮動不定的 因此沒有不可能被改寫的文本 李玉平指 互文性批 評不再把文本的意義視為統一 確定和完成的 而是看成多元 不確定和未完成的 李玉平 互文性批評初探 文藝評論 2002 年 5 月 頁 14 郝永華 互文性理論的研究者們 無 論是廣義還是狹義互文性 都試圖打破自主 自足的文本觀念 文本的邊界消失了 每一個文 本都向所有其它文本開放 每一個文本自身都無法完滿地承載其意義 郝永華 互文性 理論涵蓋的文學基礎理論問題 理論與創作 2005 年第 2 期 頁 7 8 胡亞敏 創造性誤讀 則 是指本體對於對象的有目的的選擇 通過吸收和改造異質文化中 的某些因素 創造出一些新的形式 是否產生新的因素是創造性誤讀與一般誤讀的根本區別 就文學創作而言 創造性誤讀是藝術成熟的表現 胡亞敏主編 比較文學教程 (武昌 華 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6) 頁 81 9 對經典文本的改編也是 具有創意的背叛 這是侯伯 埃斯卡皮詮釋翻譯的作用時提出的概 念 意指翻譯容許不同並帶來創新的可能 而這種背叛更可應用於改編或重述之中 更可以 賦 予了作品新的實體 又讓它得以跟更廣大的群眾進行新的文學交流 不僅延長了作品的生命 更有再造之功 Robert Escarpit; translated by Ernest Pick. Sociology of Literature 2nd(London: Frank Cass and Company Limited, 1971), pp

11 生化 (defamiliarization) 10打破讀者的期待視野(horizon of expectations) 11增加審 美快感 12因為故事新編不是簡單地複述一個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 而是賦予故 事新的生命 這樣不僅有利於故事的傳播 而且通過新舊文本的碰撞 對話 讓讀者重新審視故事的真實意義 13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故事新編並不是為所欲為 的文本改寫 必定要考慮到新舊文本之間的關係 新文本在一定限度上受制於 前文本 即新文本是在傳統文本部分符碼意義上的延續 調整與更改 這體現 了舊文本對新文本的約束 14 故事新編小說是指以小說的形式對故事作出有意識的策略性重寫 這可表 現在新文本的取材方式 寫作方式 敘事方式與主題的表現形式等幾個方面 而故事新編小說的命名是根據魯迅 故事新編 而來 湯哲聲在分析魯迅 故 事新編 時歸納出三個主要特色 一 它(故事新編)具有強烈的社會批叛色彩 二 它具有強型的諷刺意味 三 它借一點歷史的 因由 隨意鋪染 古人與 今人相雜 古事與今事相間 15然而需要注意的是 他的看法是因應魯迅 故事 新編 而制定的 因此未必能夠完全反映故事新編小說的特殊性 其實故事新 10 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是由俄國形式主義評論家什克洛夫斯基(Viktor Shklovsky, ) 所提出的文學理論 這個理論強調的是在內容與形式上違反人們習見的常情 常理 常事 同 時在藝術上超越常境 陌生化的基本構成原則是表面互不相關而內裡存在聯繫的諸種因素的對 立和衝突 正是這種對立和衝突造成了 陌生化 的表像 給人以感官的刺激或情感的震動 見 defamiliarization. (2010). In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Retrieved June 3, 2010, from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nline: yword=defamiliarization&first=1&max_to_show=10 11 期待視野(horizon of expectations) 是漢斯 羅伯特 耀斯(Hans Robert Jauss)有關接受美學的 一個重要術語 根據耀斯的解釋 the horizon of expectations stipulates that, to interpret a text or a society, readers bring to bear the subjective models, paradigms, beliefs, and values of their necessarily limited background. James L. Machor and Philip Goldstein (ed.), Recepion Study: From Literary Theory to Cultural Studies (New York: Routledge, 2001), p. 2. 即讀者會根據自己已有的知 識和規範去解讀文本 12 張中載 經典的重述 中國外語 第 5 卷第 1 期(2008 年 1 月) 頁 陌生化 能 打破讀者關於歷史真實的閱讀幻覺 喚起對於作品題材的理性反省 促使人 們建立起對於小說主人公的全新審視眼光 吳秀明 伊凡 故事新編 模式歷史小說在當 下的復活與發展 文藝研究 2003 年第 6 期 頁 朱崇科 神遊與駐足 論劉以鬯 故事新編 的敘事實驗 頁 湯哲聲 故事新編 與 故事新編體 小說 常熟理工學院學報 第 3 期(2006 年 5 月) 頁 18 3

12 編小說重視的不一定是批判與諷刺的功能 而是體現在打破既有時空觀念 將 古事和今事並置在一起的方式 梁秉鈞就曾對 故事新編 提出意見 ( 故 事新編 )作為歷史小說來看太牽強 作為諷刺小說來看又太狹窄 而且前者太 注重過去 後者太拘泥於當下 而 故事新編 之有意思 不正在它的連繫過 去與現代嗎 其中的連繫 又其實不僅限於借古諷今 16因此在閱讀故事新編 小說時除了要對前文本有一定的認識外 也要理解前文本在當下語境中的變化 以及其變化與時代背景的關係 而且古今融合所帶出的現實指向 更是故事新 編小說獨特的趣味所在 17然而故事新編小說的文體界定很容易與歷史小說等文 體相混淆 歷來也對於故事新編小說的文體作出了不少的論爭 18 綜合以上討論 大致歸納出故事新編小說的特色 (一) 它重視創新 而新意可體現在對主題思想變更 陌生化的追求 敘事 方式更新等幾個方面 (二) 它重視作者(即新編者)的主體意識 即作者在作品中對原有舊事的干 預性創造 梁秉鈞 我看 故事新編 香港作家 2001 年第 5 期 頁 鄭家健指出 故事新編 的古今雜陳是一種 文體越界 現象 主要分為兩種類型 一是文 本的互涉性 即在對 故事新編 解讀時 常常需要比照性的閱讀方式 二是文本的誤讀性 即是作家的創作在包容另一個文體文本的時候 有意地對被包容的文本的思想進行創造性的變 異(即 創造性誤讀 讀參考註 9 對創造性誤讀的解釋) 詳文見鄭家健 文體越界 與 反 文體 寫作 故事新編 的文體特徵 魯迅研究月刊 2001 年第 1 期 頁 對於 故事新編小說 文體的論爭也是基於魯迅 故事新編 所展開 吳秀明 尹凡指出魯 迅 故事新編 是 故事新編 模式歷史小說 但是也注意到 故事新編 的創新意義 見吳 秀明 尹凡 故事新編 模式歷史小說在當下的復活與發展 頁 許道軍則認為 故 事新編 是 歷史思辨模式 的歷史小說 見許道軍 歷史小說 類型概念與敘事模式 時 代文學 2008 年第 11 期 頁 181 彭定安 湯哲聲 鄭家建和朱崇科都不認同將 故事新編 當作歷史小說 而應該命名為 故事新編(體)小說 以示與歷史小說的分別 見彭定安 魯 迅學導論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1) 頁 湯哲聲 故事新編 與 故事 新編體 小說 常熟理工學院學報 第 3 期(2006 年 5 月) 頁 18 鄭家建 被照亮的世界 故事新編 詩學研究 (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1) 頁 朱崇科 張力的狂歡 頁 8-9 雖然 故事新編小說 與歷史小說接近 甚至容易引起混淆 但兩者在基本立意上還是 有所分別的 如歷史小說較為重視再現歷史或探求歷史真實 故事新編小說 則更重視文本的 創造性即文學真實 19 陳艷 香港時空下的 故事新編 以李碧華為中心 兼與魯迅 劉以鬯的比較 (山東大 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4 年 9 月) 頁

13 (三) 它打破固有的時空觀念 將古今串連在一起 透過古今的對話 碰撞 衝突 融合等以彰顯其意義 (四) 它不是隨意的文本改寫 其中部分意義必定是原文本的參照或延續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原文本的制約 20 而本文選取故事新編小說命名這一類文體 是基於以下考慮 (一) 本文對魯迅 故事新編 所作出的貢獻以及其於文學史的意義表示尊 重 (二) 由於故事新編小說題材廣泛 散佈於不同文類之中(如歷史小說/演義 古事新編 武俠小說 今 事新編 外事新編等) 不容易以一種文 類去概括故事新編小說的特質 故寧可選取本來的名稱 21 (三) 突出 新編 的意義 新編 即是指在原文本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的 改寫 發掘原文本的精神內涵 賦予其創新的意義 因此以故事新編 小說命名更能體現出 新編 的價值 從上可見 故事新編並不是被動地接受原文本的意義 而是主動地發掘 開拓並創造文本的可能性 黃大宏就指出故事新編是 一種重要的文學創作方 式 也是一種對於被重寫對象的評價與傳播方式 22 具有 集接受 創作 傳 播 闡釋與投機於一體的複雜性質 是文學文本生成 文學意義積累與引申 20 朱崇科在討論故事新編小說的主體概念時指出它是 前後文本差異中體現出來的創造和更 新 是 一種作家和社會語境共同營造出來的混合物 雖然是 作者通過虛構所生產出來的 有序的創設 但仍可以說是 帶著鐐銬的舞蹈 朱崇科 張力的狂歡 (上海 上海三聯書 店 2006) 頁 陳艷對故事新編所分的類型有歷史小說(演義) 武俠小說 古 事新編和 今 事新編四類 見陳艷 香港時空下的 故事新編 以李碧華為中心 兼與魯迅 劉以鬯的比較 頁 7 朱崇科則分為歷史小說/演義 古事新編 武俠小說和外事新編等四類 見朱崇科 張力的狂 歡 頁 2 本文的分類方式是綜合了二人的看法而來的 22 黃大宏 重寫 文學文本的經典化途徑 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 35 卷 第 6 期(2006 年 11 月) 頁 93 5

14 文學文體轉化 以及形成文學傳統的重要途徑與方式 23故事新編小說追求的 不是歷史的真實面貌 而是以各種技巧去突破古今的界限 古人與今人相通 古事與今事相間 除了以現代視角審視經典故事外 也以故事的角度去理解現 代的處境 顛覆固有的歷史觀念 探求新生的文學意義 二 神話傳說與故事新編 梁秉鈞在討論其創作 養龍人師門 時 提出了一個有意思的問題 如果 不限於臨摹 把小說的虛構推展過去 神話是否亦可以是尖銳集中地表達現實 的方法 實際上神話與小說的關係密切 魯迅也表示過神話是小說之源 神 話的想像與虛構 以及其豐富的素材 為小說提供了充足的養份 另一方面 小說除了與神話一樣是敘事文學外 也具有類似於神話象徵與隱喻的功能 對 小說的閱讀與理解 也仿似理解神話般 當中充滿虛幻 象徵與隱喻 26然而神 話在經過漫長歲月的流傳 亦有演變成傳說或小說的可能 魏晉時期的志怪雖 然標榜記載民間神話傳說 其實已具備小說的性質 27本節主要討論神話傳說與 故事新編的關係 首先會為神話傳說作出定義和界定 其次是簡單描述神話傳 說類型的故事新編的特質 作為後文分析的基礎 神話沒有標準的定義 中西學者對 神話 的理解不盡相同 英文的神話(Myth) 23 黃大宏在闡釋 重寫 時提出此看法 若用來概括 故事新編 的特質亦適合 見黃大宏 唐代小說重寫研究 (重慶 重慶出版社 2004) 頁 也斯(梁秉鈞) 附錄 影印機與神話 養龍人師門 初版後記 養龍人師門 (香港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02) 頁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頁 6 26 美國學者凱倫 阿姆斯特朗則認為小說具有把讀者拉回神話的傳統理解的特質 而且小說傑 作更具有 轉化儀式 的功能 使人們帶來永久的轉變 詳文見 Karen Armstrong. A Short History of Myth (Edinburgh: Canongate Books Ltd, 2005), p 劉勇強 大體上 神話的產生與流傳是經歴了漫長時間的集體活動 而志怪以 志 為尚 似乎也只是記錄傳說 實際上卻鮮明地帶有個人色彩 神話與小說的主要分別是前者是集體 的創作 後者是個人的創作 正是由於志怪的個人特點 虛構也就在所難免 而有意識的虛構 是神話向小說轉變的契機 劉勇強 中國神話與小說 (鄭州 大象出版社 1997) 頁 102 6

15 源於古希臘的 mythos(或 muthos) 是指 以神或英雄為內容的故事 28唐 庫比 特(Don Cupitt)則認為神話是一個由不知名作者創作的典型的傳統神聖故事 在 社會敘述上具有原型的或普遍的意義 並經常與儀式聯繫在一起 29中國對於神 話的定義可以魯迅( )為代表 他認為 昔者初民 見天地萬物 變異不 常 其諸現象 又出於人力所能之上 則自造眾說以解釋之 凡所解釋 今謂 之神話 30魯迅的說法承認神話是上古的產物 因此亦可以理解為 狹義神話 定義 31陳建憲雖然認同原始神話以遠古為上限 但同時注意到此種說法未必 能反映神話的實際情況 32因此他提出在考察神話時要注意神話的流傳與演變 並列舉出神話的四種形態 即原生態神話(原始神話) 再生態神話(從古至今流 傳的神話 數量最多 如 山海經 淮南子 記載的神話) 新生態神話(新出 現的神話) 衍生態神話(神話在其他領域的運用和改編 如小說與戲劇) 33根據 陳建憲的分類方式 神話的 故事新編小說 則可歸入 衍生態神話 這一形 態 重要的是肯定了神話在小說中的作用 以及小說運用神話的可能 至於傳說(Legend)有兩種比較可取的解釋 第一種是有關神聖人物的事蹟 28 引自鍾宗憲 中國神話的基礎研究 (台北市 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6) 頁 21 大 英百科全書 對於 神話 的解釋是 Myths are specific accounts of gods or superhuman beings involved in extraordinary events or circumstances in a time that is unspecified but which is understood as existing apart from ordinary human experience 這是對於 神話 更為詳盡的說法 見 myth. (2008). In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Retrieved March 31, 2008, from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Online: 29 Laurence Coupe. Myth (London: Routledge, 1997), p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 頁 6 茅盾認為神話是 一種流行於上古民間的故事 所敘述者 是超乎人類能力以上的神們的行事 雖然荒唐無稽 但是古代人民互相傳述 卻信以為真 見 神話研究 頁 3 陳天水則表示 神話是人民群眾集體創作的 是反映初民對自然現象 世 界起源及社會生活的原始理解的故事 見陳天水 中國古代神話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頁 20 王增永指出 神話是反映原始先民對人類生殖 萬物起源 自然現象與社會生活 的認識和探索的語言作品 見王增永 神話學概論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7) 頁 2 31 陳建憲 狹義神話觀在學術界是一個約定俗成的傳統 在西方 建立在十九世紀社會進化 論基礎之上的人類學派神話學 將神話看作是原始社會遺留下來的主要 遺留物 陳建憲 試論神話的定義與形態 黃淮學刊 第 11 卷第 4 期(1995 年 12 月) 頁 陳建憲 如果我們想用一把時間的尺子作為神話產生的下限 來圈定神話的範圍 這顯然 很難做到 同上 頁 有關陳建憲對四種形態的詳細論述 請參考陳建憲 神話在當代的四種形態 高師函授 學刊 1995 第 1 期 7

16 多是與宣揚宗教感召有關 第二種是解釋建立或強調人與動物之間的界限 如 有關人和怪物的傳說 34在中國 傳說與神話有許多相似之處 35原因是兩者無 論人物 情節或虛構方式都極為相似(甚至相同) 而且傳說和神話更有在流變的 過程中互相混雜的可能 36雖然傳說近似於神話 但仍是有所區別的 魯迅與袁 珂皆認為傳說是由神話人性化演變而來的 37黃景春對於神話和傳說的區分更為 全面 主要從三個方面 第一是神話的真實性和神聖性較傳說強 第二是神話 與傳說主人公的屬性不同 第三是神話與傳說的幻想成分有很大差別 38唐美君 根據伯司康氏(William R. Bascom)對於神話與傳說所作的分類法 可以作為參考 表列如下 39 類別 信仰 神話 態度 時間 空間 神聖 遠古 另一世界或不 事實 傳說 34 同世界 世俗 近代 現實世界 Jan Bremmer, What is a Greek Myth? in Interpretation of Greek Mythology, ed. by Jan Bremmer (London: Routledge, 1990), p 大英百科全書 對 傳說(Legend) 的解釋是 traditional story or group of stories told about a particular person or place. Formerly the term legend meant a tale about a saint. 見 legend. (2010). In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Retrieved April 15, 2010, from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Online: 這裡所指的 傳說 是一般意義上的 民 間傳說 並不是指 歷史傳說 或 人物傳說 等與歷史有直接關係的傳說 36 陳天水 中國古代神話 頁 魯迅 迨神話演進 則為中樞者漸近於人性 凡所敘述 今謂之傳說 見魯迅 中國小 說史略 頁 7 袁珂 神話漸漸演進 作為神話裡主人公的神漸近於人性 敘述這漸近於人 性的主人公神的事迹的 就是所謂傳說 見袁珂 中國古代神話 (北京 華廈出版社 2006) 導言 頁 黃景春對於神話與傳說的區分全文如下 一 神話與上古時代的信仰 儀式相結合 對講述 者來說具有真實性 神聖性 傳說是世俗故事 不一定與儀式相結合 它的離奇情節也未必被 講述者當做真實發生過的事情 二 神話與傳說主人公的屬性不同 神話的主人公是神 以神 格為中心 傳說的主人公是人 現實成分佔主導地位 超現實成分是有限的 三 神話與傳說 的幻想成分有很大差別 神話以幻想為主 寫實為輔 傳說也有幻想成分 但以寫實為主 見 民間傳說 (北京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06) 頁 唐美君 口語文學之採集 載李亦園編 文化人類學選讀 (台北 食貨出版社 1980) 頁

17 神話與傳說都以信以為真為基礎 然而無論神話傳說的傳述者和接收者 在對 於神話傳說的態度 時間 空間等方面 都有一定的分別 相對於神話而言 民間傳說中存在著更多的自由創造性 具有文學創造的一切不確定性 40尤其中 國的傳說較之神話無論在故事情節 人物 場景都更為豐富多元 更富於變化 由此可見 傳說與文學創作(尤其是小說)非常接近 但傳說是民間集體創作的文 學 與神話一樣具有民間文學(民間神話 傳說 故事可歸納為民間文學)的特質 即自發性 集體性 匿名性 口傳性 變動性 沿襲性等 41相對於文學創作較 重視個人化方面而言 仍是有所區別的 (有關神話/傳說的在中國的研究情況見 附錄八) 本文主要討論的是有關當代神話傳說的故事新編小說(本文對於當代文學的 概念 應由四十年代後期開始) 因此有必要對所選取的神話傳說作出區分 神 話 是指 中國神話 然而要注意中國神話由於主要以類似散文方式敘事的特 點 因此與西方神話(尤其希臘 羅馬神話)以史詩形式保留大量資料 相對欠缺 規模及系統 更為重要的是 中國神話傳說容易與歷史混淆 歷來就有 神話 歷史化 與 歷史神話化 的爭論 42雖然無法確定這兩種說法的真偽 但卻可 以看到神話和歷史顯然存在着互相影響的作用 本文所選取的 神話 以神話 人物為主 但部分神話人物(如后羿 黃帝等)與歷史混淆 43因此亦選取部分散 見於歷史的神話材料 傳說 所指是 中國民間傳說 本文集中在中國較為 人所熟悉的四大民間傳說(即白蛇傳故事 孟姜女 梁山伯與祝英台 牛郎織女) 40 陳連山 神話 傳說和民間故事的結構關係 民間文化 1995 年第 1 期 頁 17 有關民間文學特徵的詳盡解釋 見高國藩 中國民間文學新論 (南京 河南大學出版社 1995) 頁 袁珂認為神話有變成歷史的可能 原因是要符合統治階級的利益 見袁珂 中國古代神話 頁 5-9 相反歷史也有可能成為神話 這是因為中華民族人鬼不分的後果 人鬼也可以化做神祇 見 中國小說史略 頁 例如 羿 是神話人物還是歷史人物 歷來就有爭議 茅盾認為羿原本是民間的半神英雄 後世史家將羿神話歷史化 變成了堯之臣的羿 再度成了有窮后羿 見茅盾 茅盾說神話 (上 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 頁 104 張文安不認同茅盾的觀點 原因是他認為羿原本是荒淫 的君王 只是後來學者有意將他神化 見張文安 后羿神話新解 陝西師範大學學報 第 31 卷第 6 期(2002 年 11 月) 頁

18 這些傳說流傳範圍廣泛 而且改編作品屢見不鮮 亦較為人所重視 44 三 論文研究方法與結構 本文嘗試結合神話/傳說來探討有關故事新編之文本 本文研究的是神話/ 傳說在當代的故事新編 而有關追溯本來的神話/傳說更是本文分析的基礎 由 於新編的文本是基於原先的神話或傳說發展及改變而來的 因此發掘神話的本 來面貌以及傳說的基本主題 與新編文本作出對照或比較 更有助於突顯新編 的意義與價值 如對於盤古神話的開掘 將神話歸納為開辟天地與垂死化身兩 部份 更有助於探討劉以鬯 盤古與黑 如何利用盤古神話以進行再創造的工 作 表現出創新的意義 (見本文第三章的討論)又例如探討梁山伯與祝英台傳說 的愛情主題的流傳情況 以及相關主題在現當代的發展(如有關同性戀主題的探 討) 更可看到不同作家如何透過傳說主題的開掘與改造 展現出不同的思想 提升作品的藝術價值 (見本文第五章的討論) 本文借用主題學的入手方法 以主題為主線分析文本 45以探究神話/傳說的 主題在當代故事新編中的變化 而在文本分析中更會結合到敘事學(敘述學)的方 法 以探討作家在改編時的藝術技巧 主題學(thematics / thematology)是比較文學 的一個範疇 由勒文(Harry Lavin)所創用 以區別於主題研究(thematic studies) 他指出主題研究側重於探討個別作品的意義 而主題學研究則探討同一主題在 不同時代作家的處理 46陳鵬翔對於主題學研究的定義是比較文學的一部門 它 44 本文並不考慮以歷史人物為主的傳說(雖然也有不少改編作品) 除了並不符合本文對傳說的 界定外 亦不希望與歷史小說有所重合 45 庫爾提烏斯(Ernst Robert Curtius)從心理學出發 認為 主題就是個人對世界的獨特的態度 見 Ulrich Weisstein; translated by William Rigga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Theory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73), p.126.劉介民則指出 主題是對題材的提煉和對形 象塑造而得出的思想結晶 見劉介民 比較文學方法論 (台北 時報文化 1990) 頁 Harry Levin, Thematics and Criticism, in The Disciplines of Criticism, ed. Peter Demetz, Thomas Green, and Lowry Nelson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8), p. 128.佛列特立克及 10

19 集中在對個別主題 尤其是神話(廣義)人物主題做追溯探源工作 並對不同時代 作家(包括無名氏作者)如何利用同一個主題或母題來抒發積愫以及反映時代做 深入的探討 47陳鵬翔的定義主要分為主題的源頭探索和作家如何利用相同主題 兩部分 48本文首先分析有關神話傳說中呈現的基本主題思想 然後透過不同作 家對相同主題的不同處理方式 表現出故事新編的獨特意義 例如白蛇傳故事 所描述的是有關人與異類戀愛的主題 本文首先探討此一主題在白蛇傳故事的 發展過程中的表現形式 然後研究當代故事新編小說如何發揮或改造這一主題 如深化人與異類的衝突 或突顯愛情的偉大等 以表現出有別於以往的敘述 (見 本文第四章的討論) 至於敘事學(Narratology)的方法也是本文在對文本進行討論時 會運用到的 分析方法 敘事學是當代重要的文本分析方法 其理論建基於結構主義之上 米克 巴爾(Mieke Bal, )對敘事學的界定是 關於敘述 敘述文本 形象 事象 事件以及 講述故事 的文化產品的理論 49譚君強指出敘事學是在對 意義構成單位進行切分的基礎上 探討敘事文本內在的構成機制 以及各部份 之間相互關係與內在的關聯 從而尋求敘事文本區別於其他類型作品的獨特規 律 50敘事學重視文本中敘事者的作用 並強調敘事時間 空間 聚焦 敘事人 稱的變化對於敘事文本的影響 本文以敘事學為其中分析方法 是因為敘事學 馬龍則將主題學研究描述為 打破時空的界線來處理共同的主題 或者 將類似的文學類型採 納為表達規範 Werner P. Friederich & David H. Malone. Outline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from Dante Alighieri to Eugene O Neill (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1954), preface, n. page. 47 陳鵬翔 主題學研究與中國文學 刊於陳鵬翔 主題學理論與實踐 (台北 萬卷樓圖書 有限公司 2001) 頁 陳鵬翔認為主題學的理論和方法還未完善 因此仍有許多發展空間 見同上 其實主題學研 究可以結合其他文學及文化的理論和方法 如結構主義 符號學 人類學 接受美學等 彼此 沒有必然的界限和衝突 而且更能豐富理論的構築 無論對於主題學還是其他理論的發展都是 相輔相成的 49 Mieke Bal. Narratology: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Narrative(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97), Intro. p. 1.中譯本見米克 巴爾著 譚君強譯 敘述學 敘事理論導論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3) 導言 頁 1 50 譚君強 敘事學導論 從經典敘事學到後經典敘事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頁 2 11

20 能夠對於作家如何對神話傳說進行藝術手法上的創新 作出較為深入的探討 若結合主題學對於文本意義的探尋 更能突出新編文本的價值所在 51例如有關 白蛇傳故事的故事新編小說分析中 就用到敘事學的方法 如敘述視角的轉換 或文本的敘述時空結構的探討等 這些有別於傳統敘述的手法除了能夠表現出 故事新編的新意外 對於主題的開掘則有重要的意義 (見本文第四章有關李碧 華 青蛇 與李銳及蔣韻 人間 的討論) 本文主要分為四個部份 一 中國現當代故事新編小說(神話傳說類)概況 二 神話的故事新編 羿 嫦娥 盤古 炎帝和黃帝 三 白蛇傳故事的故事 新編 四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新編 第一部份是有關中國現當代故事新編(神話傳說類)的發展概況 本文以魯迅 故事新編 為始 簡述中國近數十年的故事新編的發展情況 並以作家相關 的創作為主要論述對象 並輔以當時的文學背景的資料 以突出故事新編小說 在文學史上的變化 價值與意義 第二部份是有關中國神話的故事新編 中國神話是寶貴的資源 而中國神 話與西方神話最大分別是它散文式敘事的特色 而且資料相當零散 本章首先 會對中國神話的主要特質作出簡介 以及其受到歷史化與仙話化的影響 其次 是介紹本文所討論的相關神話人物(羿 嫦娥 盤古 炎帝和黃帝) 它們都是漢 族中為人熟悉的神話人物 但是由於在流傳上融入了不同的解釋 並且受到歷 史化與仙話化的影響 因此只能選取神話成份較重的部份 而有關神話人物的 故事新編 本文選取較為富有創意的當代改編文本如馬彬 神農 52劉以鬯 盤 51 除了主題學 敘事學和改編理論等研究方法外 其他分析方法如文化研究和比較文學方法等 若適用於本文的研究方向 也是本文的考慮範圍 52 神農 收錄於劉以鬯編 香港短篇小說選(五十年代) (香港 天地 2002) 頁

21 古與黑 53董啟章 少年神農 54李碧華 嫦娥 55和葉兆言 后羿 等56 期 望突顯神話在當代作家再創造的情況下 如何表現出創新的意義 第三部份和第四部份都是有關中國傳說的故事新編 本文選取了兩個中國 民間傳說白蛇傳故事和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傳說 是因為這兩個傳說是中國較為 人所熟悉的傳說 而且有關它們的當代改編文本也較多 也較具有藝術價值 57 第三部份是白蛇傳故事的故事新編 由於中國有關蛇或蛇女的故事眾多 因此 首先會對白蛇傳故事作出界定 以確立本章的研究範圍 其次是對白蛇傳故事 的傳承與發展作出簡介 以顯示其在歷史發展以及流傳中的內容與及主題的轉 變 而有關白蛇傳故事的故事新編 本文選取了四個改編白蛇傳故事的當代文 本 包括劉以鬯(1918- ) 蛇 58孔慧怡 雷峰塔 59李碧華(1952- ) 青蛇 60和 李銳(1950- )及蔣韻(1954- ) 人間 61主要以人與異類的角度探討當代白蛇傳故 事如何演繹有關白蛇與人間的衝突 並藉由文本分析與比較突顯愛情主題在白 蛇傳故事的轉變與意義 第四部份是有關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新編 首先對於古籍中梁祝資料的 轉變作出簡介 探討梁祝傳說如何建立忠貞愛情的美麗形象 其次對梁祝傳說 在現當代發展中其意義的變化作出敘述 以顯示傳說豐富與多元的詮釋方向 而有關梁祝傳說的在當代的故事新編則選取了張恨水( ) 梁山伯與祝英 53 盤古與黑 收錄於劉以鬯 黑色裏的白色 白色裏的黑色 (香港 獲益出版 1994) 頁 少年神農 收錄於董啟章 安卓珍尼 (台北 `聯合文學 1996) 頁 嫦娥 收錄於李碧華 赤狐花貓眼 (香港 天地 2002) 頁 葉兆言 后羿 (重慶 重慶出版社 2006) 57 本文並沒有選取有關牛郎織女與孟姜女的傳說作為研究對象 是因為有關牛郎織女的當代故 事新編小說較少 而且著重傳說的重述(如張恨水 牛郎織女 ) 因此藝術成就不高 同樣有 關孟姜女的改編作品也不多 雖然也有較為特別的作品(如蘇童 碧奴 但無法獨立自成一章 作出研究 58 蛇 收錄於劉以鬯 劉以鬯卷 (香港 三聯 1991) 頁 雷峰塔 收錄於孔慧怡 婦解現代版才子佳人 (台北 麥田文學 1996) 頁 李碧華 霸王別姬 青蛇 (廣州 花城出版社 2006) 頁 李銳 蔣韻 人間 (重慶 重慶出版社 2007) 13

22 台 62李碧華(1952- ) 梁山伯自白書 及 祝英台自白書 63孔慧怡 梁祝無 恨 64和李馮(1968- ) 梁 及 祝 等六個文本(四個故事) 65主要探討不同文本 對梁祝愛情主題的表現形式 並比較及對照這些文本在當代的現實意義 本文希望透過探討當代故事新編小說對神話傳說的再創造過程 以突顯故 事新編的價值 由於故事新編的創作仍然在發展階段 因此有關故事新編創作 的研究 批評與建議 都能夠推動故事新編的繼續發展 62 張恨水 梁山伯與祝英台 孟姜女 (太原 北岳文藝 1993) 頁 本文有關張恨水 梁山伯與祝英台 的引文 皆引用此版本 張版本的 梁山伯與祝英台 首於 1954 年 1 月 1 日至 5 月 3 日在香港 大公報 連載 見陳秋慧 謹慎的傳奇 透視 1950 年代張恨水民間故 事寫作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 第 25 卷第 2 期(2007 年第 2 期) 頁 收錄於李碧華短篇小說合集 糾纏 (香港 天地圖書 1987) 頁 1-17, 梁祝無恨 首次發表於 香港文學 第 113 期(1994 年 5 月) 頁 後收錄於孔慧怡 婦解現代版才子佳人 (台北 麥田 1996) 頁 本文有關 梁祝無恨 的引文 皆 引用此版本 65 梁 祝 收錄於李馮 今夜無人入睡 (武漢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 頁

23 第二章 中國現當代故事新編小說(神話傳說類)概況 中國現當代故事新編小說自魯迅始 發展的過程雖不算順利 但是卻逐漸 展示出它獨特的魅力 而對於神話傳說的故事新編 由於神話傳說本身具有豐 富的想像力 更能激發作家改編時的創作靈感 本章以魯迅為首 將現當代神 話傳說故事新編小說的發展劃分為起始期 興盛期及轉變期三個階段 以當時 重要的作家及作品為主要論述對象 並以不同時期的文學背景與故事新編小說 的關係 帶出各個階段故事新編小說的主要特徵 一 起始期 (魯迅 故事新編 七十年代前期) 首先需要指出 故事新編小說這一類文體具有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 並不 是突然出現的 66然而若要論及現當代故事新編小說的始創者 首推必定是魯迅 ( ) 魯迅 故事新編 無論在藝術手法還是命題立意上 均表現出豐碩 的成果 也是後世的楷模 67魯迅於 1922 年開始 先後創作了 補天 (原名 不 周山 1922 年 12 月) 奔月 (1926 年 12 月) 鑄劍 (原名 眉間尺 1927 年 4 月) 非攻 (1934 年 8 月) 理水 (1935 年 11 月) 采薇 出關 和 起 死 (三篇均作於 1935 年 12 月)八篇取材於神話 傳說和歷史的故事新編小說 並編成題為 故事新編 的小說集68 根據魯迅所言 故事新編 不足稱為 文 學概論 之所謂小說 69其實暗示作者有意擺脫以往文學創作的規範 在文學 66 中國古典文學中如 三國演義 水滸傳 等取材自古代神話與歷史而進行改編的小說 當 中包含作者對當時社會的認識與自身理想的投射 顯然初步具有故事新編小說的特徵 有關 三 國演義 與 水滸傳 的藝術特色 請參考紀德君 明清歷史演義小說藝術論 (北京 北京 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0) 67 下文中提及魯迅 故事新編 一律加書名號 若是泛指一般意義的故事新編小說 均不會加 上書名號 68 魯迅 故事新編 收錄了作者一九二二年至一九三五年所作的八篇故事新編小說 並最初於 一九三六年一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 及後更列為巴金所編的 文學叢刊 之一 見 魯 迅紀念館 網頁 69 魯迅 故事新編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4) 序言 頁 2 15

24 形式上尋求新嘗試的可能 因為魯迅並不拘泥於藝術形式的束縛 70捷克學者普 實克(Jaroslav Prusek, )亦注意到魯迅 故事新編 與一般意義的歷史小 說的不同之處 雖然取材於歷史 然而不滿足於歷史的再現 他指出 故事新 編 是以現代手法處理新的題材而產生的 一種新的獨特的結合體 71鄭家建 則從 故事新編 的文體特色方面進行研究 認為 故事新編 的新意在於它 的 文體越界 與 反文體 的寫作方式 文體越界 是指 故事新編 包含 與指涉多種文本 而且作家有意地對包容的文本進行創造性變異 因而產生文 本的多重意義 容易引起讀者不同程度的誤解(misinterpretation) 72 反文體 即 是作家為了表現自我的需要 有意識對已有文體的話語方式 藝術規範等 作 73 出反叛和解放 從而消解文體的穩定性 魯迅 故事新編 的新意體現在作家 跨越時空的嘗試 將 古人古事 與 今人今事 連繫 並置 碰撞 交織 並透過作者干預性的再創造 賦予故事新的內涵和意義 並表現出個人對現實 的一種認識 錢理群獨到的見解便觸及到 故事新編 的特質 如果說 故事 (神話 傳說 史實)是我們民族歷史早期對外部世界及自身的一種認識 新編 就是身處 20 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作者對這種認識的再認識 一次重寫 一次古人 與今人的精神相遇與對話 其間自然要滲透新的時代精神 以及作者個人的某 些內心體驗 74其中有關古今關係 古代文本的再認識 新的時代精神以及作 70 魯迅直言 如果藝術之宮裡有這麼麻煩的禁令 倒不如不進去 見魯迅 華蓋集 題記 載 魯迅全集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5) 第 3 卷 頁 4 71 Jaroslav Prusek. Dictionary of Oriental Literatures (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Ltd, 1974), p 哈羅德 布羅姆(Harold Bloom)認為一位詩人對另一位詩人的作品的誤解是必要的 他說 每 一首詩都是對一首親本詩的誤解 一首詩不是對焦慮的克服 而是那焦慮本身 沒有解釋 只 有誤解 所以一切批評都是散文詩 Harold Bloom. The Anxiety of Influence: A Theory of Poetr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pp 中譯本見哈羅德 布羅姆著 徐文博譯 影 響的焦慮 (北京 三聯書店 1989) 頁 有關 文體越界 與 反文體 的詳細論述 請看鄭家建 文體越界 與 反文體 寫作 故事新編 的文體特徵 魯迅研究月刊 2001 年第 1 期 頁 故事新編 是對 歷史小說文體的一種挑戰 雖然 故事新編 與歷史小說接近 但在立意上仍有分別 朱崇科 就指出兩者之間的主要分別是歷史小說更為重視 歷史的真實 而故事新編小說(包括魯迅 故 事新編 )則更強調 文學真實 見朱崇科 張力的狂歡 (上海 上海三聯 2005) 頁 9 74 錢理群 詭奇 荒誕的背後 魯迅的另一類小說 讀 鑄劍 及其他 載錢理群 魯迅 作品十五講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3) 頁 84 16

25 者內心體驗等 除了是 故事新編 的特徵外 也是現當代故事新編小說創作 的重要成份 魯迅 故事新編 裡有四篇小說是取材於神話傳說的 分別是 補天 75 奔 月 76 鑄劍 77和 理水 78 補天 取材自女媧造人和補天的神話 79根據 魯迅所言 原意是以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的學說 來解釋創造 人和文學的 的緣起 80魯迅是非常重視神話傳說與文學的關係 他所編寫 的 中國小說史略 便以獨立一篇 神話與傳說 闡釋中國神話傳說 並指出 神話是宗教 美術和文學的源頭 81 補天 中女媧之所以造人是為了排遣內心 82 的苦悶 表現出民族創世神話與創造力的源由 然而魯迅並不止於要描述我國 的起源神話 補天 的第二及第三部份表現人與神的疏離與隔閡 創世神女媧 無法與自己創造的人溝通 甚至最後為人犧牲 連死屍也要被利用 當中投射 了魯迅對於先驅者悲涼命運的深刻體會 奔月 改寫的是射日英雄后羿的神話 83 魯迅以后羿完成射日的豐功偉業之後為描寫重心 以英雄的沒落繼續探索先驅 者的命運 空有一身本領 卻無法敵過現實的殘酷 然而最後卻以后羿射月的 舉動表現出對現實的反抗 表現出不甘與命運妥協的抗爭精神 魯迅在寫 理 75 補天 最初發表於一九二二年十二月一日北京 晨報四周紀念增刊 題名 不周山 曾 收入 呐喊 一九三 年一月 呐喊 第十三次印刷時 作者將此篇抽去 後改為現名 收入 故事新編 76 奔月 最初發表於一九二七年一月二十五日北京 莽原 半月刊第二卷第二期 後收入 故 事新編 77 鑄劍 最初發表於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五日 五月十日 莽原 半月刊第二卷第八 九期 原題為 眉間尺 一九三二年編入 自選集 時改為現名 78 理水 在收入 故事新編 之前 並沒有在報刊發表 79 女媧造人神話可參考 太平御覽 卷七八引 風俗通 而女媧補天神話則在 淮南子 可 見 見袁珂 周明 中國神話資料萃編 (四川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 1985) 頁 魯迅 故事新編 序言 頁 1 81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頁 6 82 佛洛伊德 幻想的動力是未被滿足的願望 見 Sigmund Freud. The Poet and Day-dreaming(1908), in On Creativity and the Unconscious (New York: Harper Perennial, 2009), p. 47. 中譯本見佛洛伊德著 作家與白日夢 載 佛洛伊德論美文選 (上海 知識出版社 1987) 頁 羿神話散見於 山海經 淮南子 楚辭 等書 有關羿神話的詳細資料 請參考 中國 神話資料萃編 頁

26 水 前曾經談及 中國的脊樑 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 正史 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 然而卻 一面總在被摧殘 被抹殺 消失於黑暗中 不能為大家所知道罷了 84 補天 的女媧及 奔月 的后羿 甚至 理水 的大禹也是這一類人物 理水 所寫的是有關大禹治水的神話 85魯迅筆下的 大禹是勤勞苦幹 為民請命 獨力支撐救災工程的 脊樑 人物 魯迅在意的 是這樣偉大的人物如何為世俗所同化的一面 大禹的所作所為由起初被人們曲 解 反對 到後來被人們所歌頌 利用 甚至神化 而他亦安於接受被世俗同 化的命運 理水 不是簡單地表現英雄沒落的主題 當中留有不少問題留待探 討 如有關先驅者的命運 大禹接受世俗同化是否等於墮落 還是藉著得到世 俗接受 才能有所作為 理水 的結局是耐人尋味的 終於太平到連百獸都 會跳舞 鳳凰也飛來湊熱鬧了 86究竟是對神話的反諷 還是想藉著神話太平 盛世的景況對當時社會現實(連像大禹的人都沒有的社會)的一種諷刺呢 鑄劍 所寫的是有關眉間尺復仇的傳說 曹丕( ) 列異傳 87和干 寶 搜神記 88均有相關的記載 魯迅編的 古小說鈎沉 亦收錄了此傳說 89魯 迅自言他的 鑄劍 寫得較為認真 90而不少研究 故事新編 的學者如郜元 寶 錢理群等最重視的也是 鑄劍 91可見 鑄劍 是魯迅 故事新編 中重 要的作品 魯迅 鑄劍 雖然跟傳說一樣以復仇為主題 但是對復仇的探討更 84 魯迅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嗎 載 魯迅全集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5) 第 6 卷 頁 122 本篇最初發表於 1934 年 10 月 20 日 太白 半月刊第 1 卷第 3 期 85 有關大禹治水的神話散見於 山海經 水經注 淮南子 楚辭 天問 等古籍 見 中 國神話資料萃編 頁 魯迅 故事新編 頁 曹丕 列異傳 三王冢 載曹丕等撰 列異傳等五種 (北京 文化藝術出版社 1988) 頁 干寶 搜神記 (北京 中華書局 1979) 卷十一 頁 魯迅 古小說鈎沉 引 列異傳 見 古小說鈎沉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51) 頁 魯迅 致增田涉(1936 年 3 月 28 日) 載 魯迅全集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1) 頁 如郜元寶在分析魯迅 故事新編 時以 鑄劍 為主要討論對象 見郜元寶 魯迅精讀 (上 海 复旦大學出版社 2005) 頁 錢理群也以 鑄劍 為 故事新編 中主要探討文本 見錢理群 詭奇 荒誕的背後 魯迅的另一類小說 載錢理群 魯迅作品十五講 頁

27 為深入 魯迅對於復仇的態度與立場非常鮮明 92然而並不表示他對於復仇不抱 有懷疑 眉間尺與黑衣人的復仇本來是非常神聖和光輝的 但是以性命相搏的 復仇 卻在復仇之後被王宮裡的辨頭鬧劇(頁 99)和裝模作樣的 大出喪 (頁 100) 消解於無形 表現出魯迅特有的深刻懷疑精神 當神聖的復仇被具有荒謬意味 的結局所覆蓋時 復仇的價值還在哪裡呢 由於 故事新編 本身的多重指涉與多重意義 容易讓評論者產生截然不 同的理解方向 從而產生相異的評價 93然而從八十年代開始 學術界則越來越 重視 故事新編 並出版了不少研究專著 提升了 故事新編 的地位與價值 94 故事新編 開創了現代故事新編小說的先河 自此不少作家爭相仿傚 在四 十年代之前湧現了不少取材於神話 傳說 故事 歷史等創作 95有關神話傳說 類的故事新編則有茅盾( ) 神的滅亡 96 鄭振鐸( ) 取火者 的逮捕 97等 茅盾和鄭振鐸的改編均取材自希臘神話 並以希臘眾神的滅亡預 92 魯迅對復仇的態度明確而堅定 我總覺得復仇是不足為奇的 但有時也想 報復 誰來裁 判 怎能公平呢 便又立刻回答 自己裁判 自己執行 既沒有上帝來主持 人便不妨以目償 頭 也不妨以頭償目 見魯迅 墳 雜憶 載 魯迅全集 (烏魯木齊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5) 第一卷 頁 對於 故事新編 抱持讚賞態度以茅盾( )為代表 見茅盾 玄武門之變 序 寫於 1937 年 4 月 載 茅盾全集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1) 第 4 卷 頁 283 而批評 則以夏志清為代表 見夏志清著 劉紹銘等譯 中國現代小說史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學 2001) 頁 40 有關 故事新編 歷來的批評論爭 可以參考林非 論 故事新編 的思想藝術及歷 史意義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4) 頁 王瑤 李何林 中國現代文學及 野 草 故事新編 的爭鳴 (上海 知識出版社 1990) 頁 年代開始出版了不少研究 故事新編 的專著 除了上面林非 王瑤等著作外 還有張仲 浦 王榮初 故事新編 論析 (浙江 浙江文藝出版社 1983) 山東省魯迅研究會編 故 事新編 新探 (山東 山東文藝出版社 1984)及李桑牧 故事新編 的論辯和硏究 (上海 文藝出版社 1984)等 95 這一時期主要是歷史題材的故事新編 神話傳說類則較少 由於本文討論的是神話傳說的故 事新編 因此並不打算涉及歷史類型故事新編的發展情況 有關 歷史小說 的發展資料 請 參考吳秀明選編 短篇歷史小說選 (長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3) 前言 頁 1-17 李程驊 中國現代歷史小說的演進軌跡 載 傳統向現代的嬗變 中國現代歷史小說與中外文化 (南 寧 廣西教育出版社 1996) 頁 王富仁 柳鳳九 中國現代歷史小說的發展脈絡(代 序) 載王富仁 柳鳳九編 中國現代歷史小說大系 (石家莊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9) 第 1 卷 頁 茅盾 神的滅亡 載蘇振鷺編 茅盾代表作 (鄭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2) 頁 鄭振鐸短篇小說集 取火者的逮捕 收錄於 鄭振鐸全集 (石家莊 花山文藝出版社 1998) 第 1 卷 頁

28 示當時政權的沒落 雖然有所創新 然而均無法超越 故事新編 的藝術價值 與經典意義 年抗日戰爭開始 由於民族危機與抗日情緒高漲等理由 雖 然間中還有故事新編小說的書寫 但是有關愛國題材的小說更為貼切當時時代 需要 因此故事新編便難以取得突破 尤其在 1949 年至 文革 結束這段時間 由於出於現實主義的需要 故事新編小說的書寫反而逐漸走向式微 四十年代後期 99毛澤東( )的文學主張 影響了文學的實踐方向 洪子誠指出這時期的文學 與現實生活事件 與具體的政治活動的關係更為直 接 更重視文學的現時性的社會效應 100陳思和亦表示當時文學的特徵是 文 學與一個時期的特殊的戰爭任務緊密結合起來 並嚴格服從戰爭時期為革命全 局服務的寫作動機 101這樣文學便淪為要為政治服務 更要體現文學在社會的 效用 這種以功利目的理解文學的觀點 不僅影響了當時的文學內容 而且影 響了文學的創作方式 102故事新編這種以比較隱晦 曲折的方式去表現社會狀況 的小說 由於難以產生政治影響的即時效果 因此便得不到重視 雖然故事新 編小說在這段時間無法得到蓬勃的發展 但亦偶爾出現一些較為重要的作品 如張恨水對民間傳說的繼承和改寫便提供了另一類有別於 故事新編 的嘗試 張恨水( )是現代 通俗小說 的重要作家 一生創作了 120 部作品 他的創作過程可以劃分為建國前後兩期 前期他創作了大量言情或諷喻小說 並獲得 通俗文學大師 103的稱號 後期因為大病損壞了健康 病癒後只能從事 98 鄭家建說 故事新編 是反規範的 然而 在無形之中 又建立起了一種規範 它是反經 典的卻又為中國現代小說提供了一個不可逾越的 經典文本 見鄭家建 文體越界 與 反 文體 寫作 故事新編 的文體特徵 頁 本文有關當代文學的概念是由四十年代後期開始 100 洪子誠 中國當代文學概說 (香港 青文書屋 1997) 頁 陳思和 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 (上海 复旦大學出版社 2006) 頁 同上 頁 孫曉輝 以俗為雅 由舊求新 張恨水作品的藝術特色 文史博覽(理論) 2008 年 5 月 頁 14 老舍曾稱張恨水是 國內惟一的婦孺皆知的老作家 見老舍 一點點認識 載 老舍全集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 1999) 第 14 卷 頁

29 神話傳說的改編工作 他這個時期的創作開始轉向 其實有三種較為可信的解 釋 第一種是可能因為年老失卻了年青的熱情 改變了創作心態 失去了替人 兒女說相思的心境 只能從事客觀的描敘方式 104第二種解釋是由於當時建國後 的文藝整風 當時不少通俗文學作家受到壓迫 所以他 選擇了一條比較穩妥 的路 105最後一種是他病癒後由於得到政府幫助度過難關 因此積極投入新中 國的文化建設事業 以報答政府的恩惠 106而改編民間傳說更符合當時文學要吸 取民間的文藝因素和文藝樣式的主張 107因此從事民間傳說的改編 也幫助了推 動民間文化的發展 張恨水在創作第一部有關傳說改編的小說 梁山伯與祝英 台 時可能是基於以上三種說法 但是作品面世後在香港連載受到讀者歡迎 108 並被很多海外華僑報紙轉載 對於作者來說是很大的鼓舞 也促成他繼續從事 這樣的創作 作者的創作要考慮到讀者接受與市場反應 尤其是通俗文學作者 在市場的受歡迎程度是重要參考指標 張恨水改編傳說的嘗試初步得到成功 推動了他更多在這方面的嘗試 於 年間發表了多部改編傳說的作品 如 梁山伯與祝英台 牛郎織女 白蛇傳 等 109 若以故事新編小說兩個重要方面(與時代的聯繫及表現作家主體創造與審 美價值)看待張恨水此時期的創作 可以說他對民間傳說的改編是不算成功的 張恨水的改編較為忠於傳說的傳統敘述 如 梁山伯與祝英台 的故事情節基 本上是傳說的再現 110可見張恨水的改編是比較重視繼承與深化傳統精神方面 對於傳說的主題和內容 並沒有太多改動 由於當時社會的限制 張恨水的改 104 燕世超 由 趕上時代 說開去 刊於 張恨水論 (合肥 安徽大學出版社 1998) 頁 蔣星煜 張恨水高產而清貧的一生 報刊薈萃 2006 年 5 月 頁 范伯群 孔慶東編 通俗文學十五講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3) 頁 陳思和 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 頁 陳秋慧 謹慎的傳奇 透視 1950 年代張恨水民間故事寫作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 第 25 卷第 2 期(2007 年 2 期) 頁 張恨水 梁山伯與祝英台 是張恨水第一部改編傳說的作品 於 1954 年 1 月 1 日 5 月 3 日於香港 大公報 連載 牛郎織女 於 1954 年由中國新聞社向國外發稿 白蛇傳 則於 1955 年 1 月由北京通俗文藝出版社出版 110 張恨水 梁山伯與祝英台 孟姜女 (太原 北岳文藝出版社 1993) 21

30 編顯得謹慎和小心 而且他所改寫的都是民間較為廣泛流傳的傳說 如白蛇傳 孟姜女 牛郎織女等 在民間已形成了一種既定的模式與思想意義 如何處理 讀者既定思維與文學創作關係是張恨水首要考慮的問題 因此他選擇比較穩妥 的改編策略是符合當時社會現實的 雖然張恨水有關故事新編小說的嘗試並不 算成功 而且在文學界亦沒有引起太大的迴響 111相較他的其他創作 藝術成就 亦不算太高 然而他對民間傳說的繼承與深化 在細節上的改動與發揮(如 孟 姜女 中加強描述喜良修築長城的苦況 展示百姓在勞役下的痛苦) 112以及他 認真的創作態度(如仔細的考究功夫)與生動的文筆 仍然為故事新編小說的創作 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文本 與張恨水相同時期的趙清閣( )與南宮搏( )等作家也曾從 事有關神話傳說的改編 如趙清閣曾創作 梁山伯與祝英台 白蛇傳 等民 間愛情傳說 113是比較忠於傳統的敘述 而且在藝術與文學價值方面並不能與張 恨水相題並論 南宮搏則有 后羿與嫦娥 114 神農 115 孔雀東南飛 116等 有關神話傳說的作品 不過南宮搏強調的是 歷史小說 創作 重視文學再現 歷史的關係 (南宮博的小說雖然也得到重視及廣泛流傳 但由於與本文題旨不 符 因此並不是本文的討論範圍 然而 神農 是較為例外的作品 在第三章 神話故事新編會作出討論 ) 111 有關張恨水的研究專著如燕世超 張恨水論 黃永林 張恨水及其作品論 (武漢 華中 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3) 溫奉橋 現代性視野中的張恨水小說 (青島 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 2005)等主要研究張恨水前期有關通俗小說的創作 並沒有涉及太多後期有關傳說的改編 112 張恨水在 孟姜女 中以差不多一半的篇幅描述喜良在勞役下的苦況 見 梁山伯與祝英台 孟姜女 頁 有關張恨水如何在傳說的細節上進行再創造的工作 以深化傳說的意義 更可以參考本文第五章張恨水對 梁山伯與祝英台 的改編 113 趙清閣 梁山伯與祝英台 於 1954 年 8 月由上海四聯書店出版 白蛇傳 則於 1956 年 3 月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 見高天星 高黛英 陳阜東 趙清閣文藝生涯年譜 新文學史料 1995 年第 4 期 頁 南宮搏 后羿與嫦娥 (台北 時報出版社 1986) 115 南宮搏(馬彬) 神農 原載 幽默 1952 年 6 月 亦見劉以鬯編 香港短篇小說選 五十 年代 (香港 天地 1997) 頁 南宮搏 孔雀東南飛 (香港 亞洲出版社有限公司 1958) 22

31 二 興盛期 (七十年代後期 九十年代) 陳思和說過當代文學史的第二階段是從 1978 年算起而不是文革結束的 1976 年 更重要是 1979 年 10 月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強調了文藝工 作的獨立性 文學創作才正式開始復甦 117雖然自 79 年開始 中國湧現了不少 故事新編小說 而且在主題 形式 內容 手法上均有所突破 118但大多數是有 關歷史題材的創作 119神話傳說類的改編顯然較少 反而在香港這時期有關神話 傳說的故事新編就顯得異常蓬勃 可能是香港創作的自由度較高 較少限制及 規範(如文學為政治服務和文以載道的責任 及以史為鑑的功能) 也可能是香港 經濟及城市的急速發展 開始出現重視個人創作特色以及表現時代意義的故事 新編小說創作 而且題材更不局限於神話 傳說 歷史 劉以鬯(1918- )是香港重要作家 對於推動香港現當代文學發展居功至偉 至於他對香港文學的貢獻 已有專著論述 120而本文主要討論他對故事新編小說 的貢獻 由於香港都市化與商品消費文化的急速發展 整體文學環境較為重視 具備娛樂功能 消費性較強的 流行文學 (通俗文學是主流) 而 純文學 (通 常指嚴肅文學)的生存環境則比較險峻 121劉以鬯也直言 商業社會給作家的壓 力太大 使大部份的作家不能從事嚴肅的研究工作與創作 作家容易變成稿匠 寫稿有如交行貨 稿質的高低與稿酬成反比 122從事純文學的作家生活得不到 117 陳思和 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 頁 8-9 吳秀明認為這時期有關歷史題材的故事新編小說得以興盛 是跟文學期刊的空前繁榮有著密 切的關係 見吳秀明選編 短篇歷史小說選 前言 頁 這時期中國的故事新編小說大多是歷史題材的創作 吳秀明所編的 短篇歷史小說選 便收 錄了不少 的短篇歷史小說 如郭紀金 太后的夢 (1980) 何光中 陳圓圓 (1980) 戴明賢 金縷曲 (1979)等 見同上 120 有關劉以鬯對香港文學的貢獻與研究 請看梅子 易明善編 劉以鬯研究專集 (成都 四 川大學出版社 1987) 周偉民 唐玲玲著 東方詩化意識流小說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 社 1999) 121 許子東對於 純文學 與 流行文學 作出定義與區分 詳見許子東 香港的純文學與流 行文學 載 香港短篇小說初探 (香港 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2005) 頁 劉以鬯研究專集 頁

32 保障 而與流行文學靠攏又容易影響創作質素 如何溝通 雅 與 俗 的關 係是當時香港從事嚴肅文學作家的重要問題 劉以鬯的故事新編小說不算多 123 除了大部份都是短篇外( 追魚 是迷你小說 而 寺內 可算是中篇小說) 還 主要選取較為人熟悉的傳統經典文本與故事片斷 明顯顧及到大眾的審美趣味 與習慣 在這些文本當中 蛇 和 盤古與黑 是有關神話傳說的故事新編 雖然取材自為人熟知的神話傳說 如 蛇 取材自有關白蛇傳故事的傳說 124 盤 古與黑 則取材自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 125但劉以鬯在改編時重視主題的創造和 形式與技巧的探討 這與魯迅 故事新編 是一脈相成的 蛇 刻意用心理學 中有關 童年陰影 與 潛意識 等概念融入文本的敘述(頁 282,284) 突出許 仙對白娘子的懷疑心理(頁 ) 表現出現代都市人對人的隔閡與互不信任 盤古與黑 則嘗試以不同手法突顯光明與黑暗的對立關係 如對於各種感官 的描述(頁 11,14) 以及以錯綜複雜大小不一的 黑 字突顯黑暗的壓迫與混亂(頁 12) 並以盤古積極的反抗 犧牲與貢獻 豐富了神話的現實意義(本文第三章及 第四章會對 蛇 及 盤古與黑 的價值與意義作出更深入探討) 除劉以鬯之外 李碧華(1952- ) 也斯(1948- ) 西西(1938- ) 孔慧怡 董啟 章(1967- )等作家均涉足神話傳說故事新編的創作 李碧華的故事新編著作不少 126 有關神話傳說的主要有 青蛇 梁山伯自白書 與 祝英台自白書 (收錄 123 劉以鬯的故事新編小說有 蛇 收錄於劉以鬯 劉以鬯卷 (香港 三聯 1991) 頁 追魚 蜘蛛精 收錄於劉以鬯著 李今編 劉以鬯實驗小說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 社 1994) 頁 寺內 收錄於劉以鬯 寺內 (北京 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1995) 頁 除夕 收錄於吳志標編 明報月刊小說選集 (香港 明窗出版社 1980) 頁 1-14 盤古與黑 收錄於劉以鬯 黑色裏的白色 白色裏的黑色 (香港 獲益 1994) 頁 較具規模的白蛇傳故事見馮夢龍編寫的 白娘子永鎮雷峰塔 載馮夢龍編 警世通言 (上 海 上海古籍 1992) 卷二十八 頁 蛇 有關許仙心理疑懼的描寫可能與 孫知縣 妻 有關 見 孫知縣妻 載洪邁 夷堅志 夷堅支戊 (北京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7) 卷第二 頁 有關盤古的神話 散見於 三五歷紀 五運歷年紀 述異記 等古籍 見袁珂 周明 中國神話資料萃編 頁 李碧華的故事新編小說有 青蛇 (香港 天地圖書 1986) 糾纏 (香港 天地圖書 1987) 的部份文本 潘金蓮之前世今生 (香港 天地圖書 1989) 川島芳子 滿州國妖艷 (香港 天地圖書 1990) 誘僧 (香港 天地圖書 1991) 櫻桃青衣 (香港 天地圖書 2002)的 24

33 於 糾纏 ) 嫦娥 (收錄於 赤狐花貓眼 )等 李碧華創作的特色是作品 內容的豐富與多義 增加讀者的閱讀趣味 許子東就表示 相信文化研究工 作者 不難在李碧華的詭異佈局色慾遊戲中 找到有關香港有關城市有關性別 政治有關殖民或後殖民或再被殖民或又去殖民等等新的閱讀角度 127李碧華有 關神話傳說的改編都涉及愛情的主題 然而她的改寫策略主要是顛覆堅貞不二 的愛情觀念 青蛇 的情慾政治 遊戲與角力隨處可見 原本白蛇傳中的忠 貞與信任觀念蕩然無存 因為彼此都是情慾的動物 愛情關係也是彼此情慾角 力的戰場 128 梁山伯自白書 和 祝英台自白書 也著力顛覆二人愛情的忠 貞形象 以人間的爾虞我詐 互相欺騙 互不信任為基礎 揭穿二人虛偽的面 紗 嫦娥 表現的是嫦娥與西王母的愛情與政治角力 兩者為了得到權力地 位以及男性垂青而互相爭鬥 神話人物的美好形象被刻意醜化(本文的第三 四和五章均會對以上文本作出探討) 李碧華以美好愛情的 變質 切入神話 傳說的改編 貼近現代都市人疏離的愛情心態 並展現了一種有別於魯迅與劉 以鬯的故事新編創作方式 李碧華的故事新編創作更重視以男女之間的愛情關 係突顯人性的醜陋 藉以顛覆及破壞神話傳說的美好想像 雖然此舉容易產生 損害神話傳說的傳統價值與意義的效果 但李碧華仍然是較為遵從故事新編的 創作模式 即保留神話傳說的主要故事情節 並以此為基礎作出顛覆與再創造 仍不失為具意義的嘗試 也斯有關故事新編的小說其實不多 主要有 養龍人師門 和 玉杯 等 他自己承認在創作 養龍人師門 時 腦中揮之不去的 恐怕還是 故事新編 的影子 129可見 故事新編 對他創作故事新編小說的影響 而且在創作時參 部份文本 赤狐花貓眼 (香港 天地圖書 2002)的部份文本等 127 許子東 此地是他鄉 的故事 載許子東編 後殖民食物與愛情 (上海 上海文藝出版 社 2001) 編輯者言 頁 朱崇科 張力的狂歡 頁 梁秉鈞 我看 故事新編 載 香港作家(1998) 2001 年第 5 期 頁 9 25

34 照了袁珂的 中國古代神話 130並從閱讀中體驗到 彷彿書中的神話世界才是 親切的 而那大家認為是現實的辦公大樓 則是陌生而不可解的世界 因此提 出 如果不限於臨摹 把小說的虛構推展過去 神話是否亦可以是尖銳集中地 表達現實的方法 131也斯的故事新編創作著力探討神話傳說與現實的關係 他 的故事新編源於自己對當時的現實體驗 如 養龍人師門 的創作過程 也許 源於他在印影公司數個月的工經驗 132然而更重要是探討個人成長 權力機制的 僵化與世態炎涼的一面 師門進入社會後體驗到社會制度的限制及人情冷暖(頁 72-73) 因反抗而導致孔甲之死及法力盡失(頁 ) 然而最後卻寄予希望 師門敢於直面挫折而選擇再次馴龍(頁 109) 體現出承擔責任的勇氣以及個人心 133 智上的逐漸成熟 玉杯 取材自有關周穆王的傳說 主要探討生命與生存意 義的關係 周穆王因喝玉杯中的甘露得以延年益壽 但是追求長壽的代價是失 去了生存的意義 即使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地位 他的生命卻只是在荒唐中度 過(頁 23,25-26) 以致於他甚至連喝甘露延壽也成了一種苦差(頁 14) 人生只剩 下久遠的回憶最值得回味(留意 玉杯 是用倒敘手法寫成) 也斯用心良苦寫成 的 玉杯 其實想提醒人們在孜孜不倦追求長壽 金錢 權力 地位的同時 反思人的生存價值與意義 也斯對於故事新編的嘗試 同樣對於魯迅 故事新 編 的創新意義有所繼承與發揚 西西有關故事新編的創作不算少 134她的作品風格獨特 何福仁就曾經評論 130 有關養龍人師門的傳說 在袁珂的 中國古代神話 也有記述 見袁珂 中國古代神話 (北 京 華夏出版社 2006) 頁 也斯 附錄 影印機與神話 養龍人師門 初版後記 載 養龍人師門 (香港 牛津 大學出版社 2002) 頁 同上 頁 有關周穆王的傳說 見袁珂 中國古代神話 (北京 華夏出版社 2006) 頁 西西的故事新編小說主要有 肥土鎮灰闌記 收錄於西西 手卷 (台北 洪範 1988) 頁 致西緒福斯 收錄於西西 母魚 (台北 洪範 1990) 頁 圖特碑記 收錄於西西 鬍子有臉 (台北 洪範 1986) 頁 及 故事裏的故事 (台北 洪範 1998)所收錄的作品等 26

35 西西的作品具有 童話寫實 的特色 135而且更把這種整體特色滲透到她的故事 新編書寫當中 這就使她所重寫的經典文本 有著與眾不同的品質 136西西是一 位具有個性與主見的讀者和作者 在她改編經典文本的同時 有意對經典進行 質問與挑戰 並尋求另一種詮釋方向 王德威認為西西是一位 快樂的誤讀者 然而對西西而言 誤讀無須只帶來焦慮 反可能是另一種快樂的開端 一反 這些年文學理論者同類對問題的糾結辯證 西西身體力行 以閱讀/誤讀他人作 品增益自己的天地 並用自己的想像詮釋/曲解他人作品 137西西天馬行空的 想像力以及富有童話意味的跳脫文筆 構成了她自成一格的獨特文學世界 西 西的故事新編作品之中 致西緒福斯 138和 八月浮槎 139是有關神話傳說的 改編作品 西西以馳騁的想像力 出入於神話傳說之間 並藉著充滿趣味 近 乎遊戲性質的文筆 改寫經典的一般意義 致西緒福斯 改寫的是有關希臘神 話西緒福斯(Sisyphus)的傳說 西緒福斯是充滿才智而且十分狡猾的人 他由於 欺騙眾神而受到懲罰 重複地 永久地進行著推大石上山的折磨 140西緒福斯的 神話象徵了人類生活的重複性與及無意義的荒謬處境 採用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的說法 亦即是永劫回歸(the eternal recurrence)的概念 141西 西對西緒福斯神話的改寫策略是改變文本的主角 以被西緒福斯推動的巨石作 為文本的主要敘述者 嘗試以不同角度重新詮釋神話的意義 西西筆下的石頭 十分人性化 它抱怨無辜受到牽連 與西緒福斯一起接受永恆的折磨 但在長 久歲月裡逐漸建立甘苦與共的深厚感情 它嘗試與西緒福斯對話(雖然他未必感 受到石頭的思想) 並作出不同建議 鼓勵西緒福斯去改變彼此的命運 西西以 135 西西 何福仁 時間的話題 對話集 (香港 素葉出版社 1995) 頁 160 朱崇科 張力的狂歡 頁 王德威 快樂的誤讀者 評西西 傳聲筒 載 聚聲喧嘩以後 點評當代中文小說 (台 北 麥田 2001) 頁 西西 致西緒福斯 載自西西 母魚 頁 西西 八月浮槎 載自西西 故事裏的故事 頁 The myth of Sisyphus, see Robert Graves. The Greek Myths: 1(London: Penguin Books, 1955), pp Let us think this thought in its most terrible form: existence as it is, without meaning or aim, yet recurring inevitably without any finale of nothingness: the eternal recurrence. Friedrich Nietzsche; translated by Walter Kanfmann and R. J. Hollingdale. The Will To Power (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68), p

36 擁有思想的石頭去感受現實的荒謬 本身就是荒謬的事情 更荒謬是石頭雖擁 有個人意識 仍然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 它不能主動退出無休無止的折磨 更 突顯命運的無奈 八月浮槎 改寫的是凡人乘槎至天河誤犯牽牛織女星的故事 142 然而西西的改寫方式是以傳說作為小說的引文 並補上對於月球 星河的美麗 想像 應要注意 八月浮槎 的寫作時間是香港回歸後一年(即 1998 年) 而回 歸後湧現的移民潮與西西創作此文本應有關係 西西所描述的 異地 物質豐 盛 並充滿奇異的景色與事物 隱喻了當時香港人對外地的美麗想像 然而離 開本土的代價是 我朋友們的臉孔變得好陌生 而他們的喊叫也變得好微弱 143 追求異地的風光意味失去了熟悉的人和事 因此作者在文中寄託了自己的想法 144 但是我渴望重返地球 也因為害怕失去它而顫抖 表現出對本土深厚的感 情 並對當時的移民風氣作出了回應 孔慧怡和董啟章亦創作了故事新編小說 孔慧怡的作品均收錄於她的小說 集 婦解現代版才子佳人 145其中 梁祝無恨 和 雷峰塔 改編自中國有名 的民間傳說梁山伯與祝英台和白蛇傳 孔慧怡對傳說的改編方法是保留傳說的 基本故事情節 但是稍稍改動傳說中主要人物的言行舉止 梁祝無恨 146裡的 梁祝雖然相愛 但梁山伯誤期前往祝家求親是因為他的思想遊移於同性還是異 性的愛情(本文的第五節會有討論) 雷峰塔 147中許宣被刻劃成陰險的小人 並在得悉白素貞為蛇妖後死纏爛打 祈求憑藉這位 上仙 獲得利益(頁 60-61) 白素貞期望擺脫許宣的糾纏 無奈在與法海的鬥法中因動了胎氣致敗 被鎮壓 在雷峰塔下(頁 67) 孔慧怡在 雷峰塔 中突出了女性在男性主導的社會中受 到的控制與壓迫 並歸結時間(即當時封建男權社會)是當時女性爭取自由的大敵 142 [晉]張華撰 范寧校證 博物志校證 (北京 中華書局 1980) 卷十 頁 111 西西 故事裏的故事 頁 同上 145 孔慧怡 婦解現代版才子佳人 (台北 麥田 1996) 146 孔慧怡 梁祝無恨 首次發表於 香港文學 第 113 期(1994 年 5 月) 頁 後收錄 於孔慧怡 婦解現代版才子佳人 頁 孔慧怡 雷峰塔 收錄於 婦解現代版才子佳人 頁

37 (見本文第四章之討論) 董啟章 少年神農 148則是對中國神話人物神農的故事新編 149作者嘗試將 遠古偉大的醫藥之神 文化英雄放置在現今時空中 突顯神農與現實的矛盾 用意十分明顯 少年神農 可以劃分為前後兩個部份 前部份由神農述說遠古 的回憶 並透過文字的出現及妻子纍的死亡隱喻神話時代的消亡 後部份則以 現代少女趙蕾(我)述說她與神農在當代的故事 神農在當世成為了 異類 他 雖有理想 但是得不到其他人的支持 就連與他最接近的少女也無法理解他的 與別不同 人與神農的距離越來越遠 亦意味著神農逐漸步向死亡(神農最終服 下毒菜 生死未卜) 人們離開了神話 失去了夢 剩下的會是什麼呢 (本文第 三章會有更詳細討論) 這時期有關神話傳說的故事新編主要集中在香港 然而自八十年代末開始 中國亦湧現了一批富有特色的故事新編小說 大部分都是有關歷史或古典小說 的新編 150神話傳說的改編則較少 比較有名的有嚴歌苓(1958- )的中篇 白蛇 151 但主要還是以傳說作為故事背景 映襯現實時空中女子的受壓迫的地位與命運 比較特殊是台灣不十分重視故事新編的書寫 朱崇科說 台灣文學自然有其獨 特的發展脈絡 故事新編的書寫(及其傳統)似乎很少得到應有的重視 在國民黨 來台之前如此 來台以後似乎因為政治的隔閡而更甚 152雖然偶然有一些類似 故事新編的作品 如李喬(1934- ) 情天無恨 白蛇新傳 楊書案(1935- ) 炎 148 少年神農 收錄於董啟章 安卓珍尼 (台北 聯合文學 1996) 頁 神農(即炎帝) 有關資料甚多 淮南子 水經注 路史 搜神記 等皆有所記載 見 中國神話資料萃編 頁 八十年代中國的故事新編小說有王小波( )的 萬壽寺 (見王小波 青銅時代 萬 壽寺 載 王小波全集 (重慶 重慶出版社 2009) 卷三) 紅拂夜奔 (哈爾濱 北方文藝 出版社 2006) 尋找無雙 (上海 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 2008) 潘軍(1957- ) 霸王自敘 (北 京 中國工人出版社 2000) 葉兆言(1957- ) 濡鱉 收錄於葉兆言 最後一班難民車 (台 北 遠流出版 1993) 頁 等等 151 嚴歌苓 白蛇 收錄於嚴歌苓 白蛇 (北京 中國工人出版社 2007) 頁 朱崇科 張力的狂歡 頁

38 黃 陳峻菁(1972- ) 梁山伯與祝英台 等 153然而因為文學成就不高 而且傾 向於歷史演義(如楊書案 炎黃 )或忠於傳統的重寫(如陳峻菁 梁山伯與祝英 台 )居多 (因此並不能歸入本文的主要討論範圍) 三 轉變期 (九十年代 現在)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 故事新編小說的發展也不例外 八十年代末 九十年代初開始 中國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系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轉型 社會經濟迅速發展 對文學影響體現在以商業消費為主的大眾現代流行文學的 大量湧現 同時形成了對作家具有制約作用的讀者消費市場 改變了作家的生 存方式 不少作家為了迎合市場需要 大量創作暢銷的流行文學 對於當代文 學的發展 影響是無可避免的 154在市場經濟對文學衝擊的背景下 故事新編小 說的創作也出現了三種路向 (一) 以商品消費為主 為迎合一般普羅大眾需求而產生的 歷史小說 (二) 堅持文學創作的基本立場 文學創作不受市場經濟主導 繼續探索故事新 編的藝術形式與意義的小說 陳思和對人文精神的討論便總結出這一類作 家的心態 他說 人文精神的保持與堅守不應該要求於變動中外在的社會 規範(即不應要求市場經濟的社會環境如何來遷就自己) 而是首先需要知識 155 分子在此情境下反省自己並堅固內在的心理規範 作者不是被動地要求 或等待社會轉變而帶來的創作空間 而是自己探索創造空間的可能 153 李喬 情天無恨 白蛇新傳 (台北 前衞出版社 1983) 楊書案 炎黃 (台北 漢藝色 硏出版社 1992) 陳峻菁 梁山伯與祝英台 (台北 實學社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3) 154 有關中國當代社會轉型期的文學發展情況 參考洪子誠 中國當代文學概說 頁 陳思和編 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1999) 頁 洪子誠 中 國當代文學史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9)頁 請參閱陳思和 致日本學者坂井洋史 載 犬耕集 (上海 上海遠東出版社 1996) 頁

39 (三) 嘗試溝通實際環境與創作的可能 即一方面接受商業化創作模式 即由出 版社主導作品的發行 宣傳和銷售 重視作品的實際收益 一方面嘗試表 現獨立的藝術技巧 在讀者消費的前提下突出作者的個人表現的小說 第一種以歷史小說為主的如周濯街(1946- )的 歷史小說系列 156此類作品 以迎合閱讀口味較低的一般讀者 因此以通俗易懂為主 文學成就不高 (而且 並不是本文涉獵的範圍 因此不打算在此討論 ) 第二種堅持文學創作為基本立場的故事新編小說以李馮(1968- )為代表(雖 然他亦有比較商業化的嘗試 如參與電影 十面埋伏 與 英雄 的創作) 李 馮創作的故事新編小說也不少 157其中 梁 祝 牛郎 便涉及到傳說的改 編 如前所述 李馮的創作重視形式和主題的探索 洪子誠便指出他 對文學 的形式作了 先鋒性 的新探索 雖然得不到文學界太多的關注 仍然肯定他 為文學作出的嘗試 158李馮的故事新編並不遵從傳統的敘事模式 而是刻意以現 代技巧與手法對傳說進行再創造 傳說作為小說的策略性再創造對象 目的卻 是透過反思傳統去批判現實社會 159 梁 祝 160並不是複述一個傳統故事 而是透過各種解構方式 如多重敘述 剪貼式敘事 敘事次序的顛倒 將小說 割裂為許多獨立片段 表現出現代人混亂 不確定的性別與感情關係(本文第五 章會有討論) 牛郎 161則以時空錯置的手法 將天上的牛郎拉到人間 感受都 市化的生活方式 感受商業化社會的人情冷暖和感受若即若離的現代人那種虛 無縹緲的愛情 當人們對愛情動搖 牛郎便會從天上掉下來 當牛郎墜入人群 156 周濯街創作了不少的 歷史小說系列 小說 如 炎帝 (北京 團結 1999) 造字之神 倉頡 (北京 團結 1995) 關聖帝君 (台北 國家出版社 2003) 七仙女正傳 (北京 團結 1995)等等 取材自神話 傳說 民間故事 歷史等 157 李馮的故事新編創作包括 孔子 (西安 太白文藝出版社 2008) 唐朝 (南寧 廣西民 族出版社 1999) 中國故事 (北京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1997)的部份文本 今夜無人入 睡 (武漢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的部份文本等等 158 洪子誠 中國當代文學史 頁 梁复明 論李馮戲仿小說的現代性意蘊 電影文學 2008 年第 10 期 頁 梁 祝 收錄於李馮 今夜無人入睡 頁 牛郎 收錄於李馮 中國故事 頁

40 便逐漸消失在人群之中 作者以此象徵愛情失去了神聖的光環 然而不再神聖 的愛情將會變成怎樣 有些模糊 有些曖昧 既像要出發 也像在等待 162需 要我們(包括牛郎)去繼續探索 第三種創作路向以 重述神話系列 為代表 重述神話系列 是由英國坎 農格特出版公司(CanongateBooks)發起全球出版項目 中 英 美 法等三十多 個國家的知名出版社參與其中 並邀請中國的優秀作家重寫神話故事 163中國作 家相關的作品有蘇童(1963- ) 碧奴 164葉兆言(1957- ) 后羿 165李銳(1950- ) 及蔣韻(1954- ) 人間 166和阿來 格薩爾王 167等 168該項目計劃是要求作家根 169 據個人想像 結合自己的創作風格 選擇合適的作品來進行改編 此類作品的 創作難度最高 爭議性最大(如商業化寫作對作品是否有影響 是否為了顧及讀 者口味而損害了作品的藝術價值 作家的創作是否要忠於傳統 是否應以宣揚 本土文化為最主要任務 ) 也是最難兼顧學術界與一般讀者的口味的文學創作 如葉舒憲(1954- )對中國 重述神話 作出批評 認為 中國當代重述神話的這 種非學術的戲說傾向是與國際的新神話主義潮流相背離的 170明確表示出對中 國當代重述神話系列的故事新編小說的憂慮 呂錚的想法比較樂觀 她認為 重 述神話 無疑是信仰重構與文化修復的一次有益嘗試 具有連接本土文化與 162 同上 頁 292 李瑞萍 碧奴 與 孟姜女哭長城 故事的演繹 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第 7 卷 第 2 期(2008 年 6 月) 頁 蘇童 碧奴 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 (重慶 重慶出版社 2006) 165 葉兆言 后羿 : 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的神話 (重慶 重慶出版社 2007) 166 李銳 蔣韻 人間 重述白蛇傳 (重慶 重慶出版社 2007) 167 阿來 格薩爾王 (重慶 重慶出版社 2009) 168 有關 重述神話 的相關資料 請參閱 重述神話(The Myth) 網頁 李娟 從 重述神話 跨國聯合出版項目談起 中國比較文學 2007 年第 3 期(總第 68 期) 頁 24 楊瑤 楊正和則認為 重述神話 策劃與實踐的目的 是在更深厚次上發掘世界 各國的經典神話新意 使之在當下的社會背景和文化語境中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見楊瑤 楊 正和 狂歡化視野下的中西 重述神話 江西師範大學學報 第 42 卷第 3 期(2009 年 6 月) 頁 107 重述神話(The Myth) 網頁亦有提及主要出版理念 The Myths is a long-term global publishing project where some of the world's most respected authors re-tell myths in a manner of their own choosing. See The Myth 葉舒憲 比較視野下的新神話主義 中國比較文學 2007 年第 4 期(總第 69 期) 頁

41 世界文化 純文學與大眾文化的關鍵點意義 而且強調 其根本仍舊是作家個 人的創作活動 171肯定了重述神話在當代的意義 其實 重述神話系列 雖然 與商業創作脫離不了關係 但是在推動故事新編寫作方向仍具備重要的意義 他們如何平衡作品的商業化與文學性 如何在制約中發揮獨特的創意 即使最 終成功與否 他們的嘗試仍然為故事新編小說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文本 蘇童 碧奴 是中國 重述神話 打頭陣的作品 改編的是 孟姜女哭長 城 的傳說 小說的敘事結構簡單 以小說女主角碧奴千里送寒衣的遭遇為主 線 連繫不同人物各自的故事 然而文本充滿象徵與隱喻 表現主題的方式也 與傳說有所分別 碧奴 的主題更多的是與 禁忌 (taboo)聯繫 哭泣禁忌 是 碧奴 裡面一個重要主題 而有關哭泣的禁忌更是首次出現於孟姜女故事 新編 成為解讀 碧奴 一條重要的線索 禁忌現象本身主要由三個因素組成 一 實行禁忌的主體(人) 二 在一定時間和場合被禁忌的對象 三 禁忌的目 的(避免想像的不幸結果) 172但許多時候會忽略了主體和目的 只說中間的要禁 止的事項 不能幹什麼 173這是因為一種禁忌民俗事像形成後 人們一般不會 對禁忌的原因究根問底 而是一味地恪守 因此禁忌的傳承有其盲目性和強烈 的慣性 174桃村對哭泣的禁忌壓抑了人們正常表達情緒的途徑 並令到村民 異 化 其實禁忌的設置源於統治者的瘋狂屠殺與壓迫 碧奴後來的犯禁 以哭泣 抵抗現實的殘酷 其實也是無形中對統治者壓迫的挑戰 碧奴 中充斥的象徵 與隱喻也具備神話的隱喻意味 如以葫蘆和桑樹象徵碧奴與豈梁 葫蘆依附著 桑樹而生正好象徵了碧奴對豈梁那割不斷的愛 175因此碧奴千里追尋丈夫的腳步 便具有一種厚重的使命感 其實碧奴的名字本身就是一種象徵與隱喻 作家刻 171 呂錚 神的消隱與人的流離 重述神話 中國卷 小說研究 (黑龍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9) 頁 李緒鑒 民間禁忌與惰性心理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89) 頁 同上 頁 萬建中 禁忌與中國文化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1) 頁 碧奴 頁 10 33

42 意以 碧奴 命名是別有用心的 碧 可以指婢女衣服的顏色 唐會要 卷三十一所記 諸部曲客女奴婢 服絁紬絹布 色通用黃白 飾以銅鐵 客女 及婢 通服青碧 聽同庶人 176便大致指出婢女的服飾 另李斌城指出 就服 色而言 我們只知道唐文宗太和六年(832)王涯的條奏中曾引 禮部式 說奴及 部曲通服黃 白 皂 客女及婢通服青 碧 所以時人稱婢女為 青衣 177 碧 也是一種象徵 象徵著蓬勃的生命力 也暗示了碧奴堅忍的個性 奴 是會意 字 根據許慎 說文解字 所記 奴 婢 皆古之辠人也 周禮 曰 其奴 男子入于辠隸 女子入于舂藁 從女從又 178大意是用一隻手將一個女人 按倒在地 179 碧奴 是小說中女主人公的名稱 也是一個隱喻 它所隱喻的是 男性對女性的壓迫 也是優勢階級對弱勢階級的壓迫 蘇童 碧奴 裡面哭泣 禁忌與象徵隱喻結合 表現出弱勢群體(尤其是女子)受到的壓迫 亦透過柔弱的 眼淚來進行反抗 展示了愛(溫柔 眼淚 堅忍)與壓迫(強權 殘暴 欺凌)之間 的對立 並最終以柔勝剛的思想主題 中國現當代故事新編小說(神話傳說類)自魯迅開始展示了它獨特的藝術價 值 雖然在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前期在中國本土的發展因政治因素受到限制 然而在香港卻得到意想不到的蓬勃發展 九十年代開始 隨著商業社會的迅速 發展 流行文學的普及和全球化等因素亦間接推動了故事新編小說的發展 李 馮的改編與蘇童 葉兆言 李銳等 重述神話系列 小說的創作顯示了神話傳 說故事新編在當代的可能發展 重視文學藝術形式的發展和溝通 雅 俗 的 創作模式 (同樣亦不容忽略現今網絡創作對故事新編的影響 雖然其質素較為 參差 但是為研究者展現了廣闊而富有發展潛力的文學空間)現當代故事新編小 說 仍然會隨著不斷的探索 開拓 而蓬勃的發展下去 176 楊家駱主編 唐會要 (台北 世界書局 1982) 卷三十一 雜錄 頁 575 李斌城 隋唐五代社會生活史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8) 頁 許慎撰 段玉裁注 說文解字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十二篇下女部 頁 趙彬 蘇克軍 對女性文化的頌揚與重禱 蘇童新作 碧奴 的隱喻 山花 2007 年 第 5 期 頁

43 第三章 神話的故事新編(盤古 羿 嫦娥 炎黃) 魯迅( )與茅盾( )都不約而同地認為神話是文學之源 180袁 珂( )除了同意上述看法外 也表示神話對於後世文學的影響深遠 181原 始人透過自身去觀察世界 並且以豐富的想像力去創造神話 試圖為自身的處 境作出解釋 這樣的思維模式其實與作家的創作過程相近 而有關虛構事物的 想像力更是創作的最重要因素 182中國是具有深厚文化的國家 神話的資源零散 卻十分豐富 183雖然有關神話的研究只是近百餘年的事情 184但是其發展卻十分 迅速 甚至逐漸成為重要的研究 不少學者如袁珂 葉舒憲(1954- ) 王孝廉(1942- ) 等均涉足神話的研究 並作出相當貢獻 185 神話與文學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利用神話元素進行文學創作古已有之 現當代也屢見不鮮 186現當代也有不少作家利用神話進行創作 而對神話進行故 180 魯迅 故神話不特為宗教之萌芽 美術所由起 且實為文章之淵源 魯迅 中國小說史 略 (上海 上海古籍 1998) 頁 6 茅盾 故就文學的立點而言 神話實在即是原始人民的 文學 迨及漸進於文明 一民族的神話即成為一民族的文學的源泉 此在世界各文明民族 大 抵皆然 並沒有例外 茅盾 楚辭與中國神話 載 茅盾全集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3) 頁 有關袁珂對於神話對文學影響的論述 詳見袁珂 中國神話對於後世文學的影響 載袁珂 神話論文集 (臺北 漢京文化事業 1987) 頁 王德保 神話的意蘊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2) 頁 中國是由眾多民族組成的國家 各民族都擁有各自的宗教和神話 由呂大吉和何耀華主編的 中國各民族原始宗教資料集成 六大卷中便記載了許多關於原始人的宗教崇拜 神靈觀念和 神話傳說等資料 見呂大吉 何耀華編 中國各民族原始宗教資料集成 (北京 中國社會科 學出版社 1999) 184 有關研究中國神話最早的專著是俄國學者齊奧傑維斯基(S. M. Georgievskij)在 1892 年出版的 中國人的神話觀與神話 而中國最早研究神話的文獻是蔣觀雲於 1903 年在 新民叢報 上 發表的 神話歷史養成之人物 見葉舒憲 中國神話的特性之新詮釋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 究生院學報 2005 年第 5 期 頁 袁珂重要的著作有 中國古代神話 (北京 華夏出版社 2006) 中國神話史 (上海 上 海文藝 1988) 葉舒憲重要的作品有 中國神話哲學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2) 英 雄與太陽 中國上古史的原型重構 (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1991) 王孝廉重要的著 作有 中國的神話世界 各民族的創世神話及信仰 (台北 時報文化 1987) 中國的神話與 傳說 (台北 聯經 1985) 186 利用神話為原型進行創作的有鍾鈴 女詩人之死 收錄於鍾鈴 生死冤家 (台北 洪範 1992) 頁 利用神話人物作為故事主角對照的有崑南 地的門 (香港 青文書屋 2001) 35

44 事新編更屢見不鮮 本文選取了五個神話人物的故事新編文本 馬彬 神農 劉以鬯 盤古與黑 董啟章 少年神農 李碧華 嫦娥 和葉兆言 后羿 探討這些文本如何以新編的手法重新演繹神話故事 及如何以神話提升文本的 思想價值 一 中國神話的特徵 日本學者白川靜留意到中國神話呈現著非體系的神話群 指出中國神話是 有別於日本及歐洲的 第三類神話 187中國神話呈現著片斷及零散的特點 以 致於學者如出石誠彥 松本信廣 森三樹三郎等 由於拘泥於西方對於神話的 定義 主張中國沒有神話 把中國神話歸類於西方的傳說 故事等範圍 188其實 中國神話自有本身的獨特之處 由於多民族融合的關係 神話分佈廣泛而零散 而且中國神話的發展又受到儒家及神仙思想所影響 因而有歷史化和仙話化的 傾向 1. 多民族融合的神話體系 中國是由五十多個民族組成的國家 各民族都擁有不少神話資源 即使同 一類神話 也不止在一個民族中流傳 而且內容同中有異 關係亦錯綜複雜 如有關洪水和兄妹婚配的神話 彝族 獨龍族 傈僳族 怒族等均有所記載 189 不容易考察其源頭 而中國有關神話的研究多是根據漢族文獻如 山海經 淮 187 根據白川靜的說法 第一類神話是具有縱的時間性關係的日本神話 第二類是具有橫的同時 性組織關係的歐洲神話 第三類則是呈現分列性狀態的中國神話 見白川靜著 王孝廉譯 中 國神話 (臺北 長安出版社 1983) 頁 王孝廉 嶺雲關雪 民族神話學論集 (北京 學苑出版社 2002) 頁 中國各民族原始宗教資料集成 彝族卷 頁 獨龍族卷 頁 傈僳族卷 頁 怒族卷 頁

45 南子 或文學如 楚辭 等資料 190雖然這些文獻保存了不少具價值的神話 但是文字記載的材料可能經過文人學者的改動 是否原始的神話來源是有疑問 的 而且收錄的主要是漢族神話 中國其他民族的神話材料不算充分 葉舒憲 認為研究中國神話要兼顧各民族的神話內容 提出了 中國神話 的概念 並 劃分為四個子類 191結合陳建憲提出的中國神話來源的三個方面 192主要分為五 個部份 (一) 漢族的漢文古籍中記錄的文本神話 (二) 漢族的各地民間的口傳神話 (三) 少數民族的文本神話(漢文或非漢文的文本) (四) 少數民族的口傳神話 (五) 考古文物發掘出的各種與神話有關的資料 葉舒憲和陳建憲的分類基本包括了中國神話的所有材料 第一及第三項的資料 比較有限 然而第二 四和五項的資料由於在現當代仍不斷更新 因此比較複 雜多變 本文討論的神話人物(盤古 羿 嫦娥 黃帝和炎帝)主要來源是漢族古 籍中記錄的資料(即以上的第一項) 雖然間或輔以其他民族的神話資料作為對照 但由於他們都是漢族中比較有名的神話人物 因此考察的來源仍以漢族文獻為 主 2. 神話的片斷化 中國神話可說是欠缺系統而且片斷化(與希臘 印度和日本等外國神話比較) 190 袁珂校譯 山海經校譯 (上海 上海古籍 1985) 何寧撰 淮南子集釋 (北京 中華書 局 1998) 朱熹注 楚辭集注 (上海 上海古籍 1979) 191 中國神話的特性之新詮釋 頁 陳建憲 神祇與英雄 中國古代神話的母題 (北京 三聯書店 1994) 緒論 頁

46 193 魯迅認為中國神話零散的原因有三個方面 一是華夏人民重實際而黜玄想 二 是孔子所代表的儒家學說對神話的影響 最後是中國人神鬼不分的結果 因此 中國神話得不到充分的發展 194現今來說 魯迅第一點的說法不甚準確 因為近 來搜集到不少中國民族有關神話的資料 可見中國神話的幻想性其實十分豐富 195 而第二點則與神話歷史化相關聯(在下文論及神話 歷史和仙話時會繼續討論) 茅盾對魯迅的說法有所補充 他認為中國神話得不到發展除了神話歷史化的問 題外 還有是當時社會上沒有激動全民族心靈的大事件以誘引神代詩人的產生 196 其理由顯然建基於西方神話(尤其是希臘神話)以史詩形式記載神話的情況而 來 其實中國神話呈現片斷化的情況 除了上述因素外 還有其他比較合理的 見解 如中國本身並沒有專門記錄神話的專著( 山海經 雖然保留了不少原始 神話的痕跡 但是其性質亦像是古代的地理志) 或者在文學作品中 著者為了 表達某種思想 記錄某種史地知識 才引用了片斷的神話 197如屈原在 天問 中引用了不少神話資料 198但當中的神話片斷零散 並不是對個別神話的完整敘 述 而且當印刷術還未發達前 文獻的保存也不容易 秦 漢和魏晉時期經歷 了不少戰亂 大量文獻散佚 即使當時或者曾經出現記述神話的專著 亦未必 可以留存下來 更重要是不少原始神話以口頭形式記述下來 容易流失 即使 流傳到現在 也可能失卻了神話的本貌 199 遠古神話流傳到現在最大的問題是理解上的困難 陳建憲就指出 我們看 到的神話不僅不完整 就是能見到的這些神話片斷 又往往歧義百出 令人無 193 袁珂留意到中國文獻中神話片段化的傾向 只有中國神話 原先雖然不能說不豐富 可惜 中間經過散失 只剩下一些零星的片段 東一處西一處地分散在古人的著作裡 毫無系統條理 不能和希臘各民族的神話媲美 是非常抱憾的 袁珂 中國古代神話 導言 頁 有關魯迅論中國神話零散之因 詳見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 頁 有關中國各民族的神話 詳見呂大吉 何耀華編 中國各民族原始宗教資料集成 196 茅盾 中國神話研究初探 (南京 江蘇文藝出版社 2009) 頁 譚達先 中國神話研究 (香港 商務 1980) 頁 屈原 天問 載 楚辭集注 卷三 頁 袁珂 我國神話原本很豐富 中經散佚 只剩下零星片段 保存在各種各樣的古書裡 它 們常常是錯綜紛歧 矛盾重重的 見袁珂 漫談民間流傳的古代神話 載袁珂 神話論文 集 (臺北 漢京文化 1987) 頁

47 所適從 不知相信哪一種說法好 原因是神話本身是口頭講述的 一代代口耳 相傳 時間久了 同一個神 同一個故事就會有許多不同說法 200本文討論的 神話人物的資料除了同樣以片斷形式散見不同古籍外 並且存在著不同的理解 方向 因此要疏理出較為可信的說法 其實是相當困難的 然而由於神話的零 散特質 因此能夠提供的詮釋空間也不少 對於神話故事新編的作者來說 如 何理解這些神話片斷 如何串連不具完整體系的神話材料 及如何透過改寫神 話表現出文本的特色 更是重大的挑戰 3. 神話與歷史和仙話的關係 中國神話與歷史和仙話混淆是一個重要現象 本節主要討論中國神話歷史 化與仙話化的問題 以顯示出中國神話的特徵 原始先民並沒有神話的概念 他們認為氏族傳承的神話是真實可信的歷史 承認神話記述的是他們先祖的歷 史 因此神話與歷史沒有明確的界限 及後進入文明社會 開始出現記錄真實 歷史的歷史意識 雖然神話仍被視為原始的歷史 但是對於神話內容的荒誕成 份提出質疑 袁珂所指的神話歷史化 就是在封建社會時期儒家學者對於神話 有意的改動 以符合記載真實歷史的目的 201司馬遷(西元前 ) 史記 對 於神話人物的取捨可見一例 史記 並沒有收錄三皇的神話 雖然保存了有關 五帝的事蹟 但是司馬遷本人對五帝的神話是有所懷疑的 學者多稱五帝 尚 矣 然尚書獨載堯以來 而百家言黃帝 其文不雅馴 薦紳先生難言之 ( 五 帝本紀 )202他注意到五帝事蹟的流傳情況 除了 尚書 並無記載外 民間流 200 陳建憲 神祇與英雄 中國古代神話的母題 頁 5 袁珂 神話轉化做歷史 大都出於 有心人 的施為 儒家之流要算是作這種工作的主力 軍 他們為了要適應他們的主張學說 很費了一點苦心把神來加以人化 把神話傳說來加以理 性的詮釋 袁珂 中國古代神話 導言 頁 5 袁珂的說法其實是建基於魯迅對有關神話 散佚的看法(見上文神話的片斷化) 王增永認同袁珂的看法 指出 中國的遠古歷史本是神話 的歷史化 原因是原是神話人物的三皇五帝被奉為中國的信史 見王增永 神話學概論 (北 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7) 頁 司馬遷 史記 (北京 中華書局 1959) 卷一 五帝本紀第一 頁

48 傳又荒誕不經 因此有意作出取捨 餘並論次 擇其言尤雅者 故著為本紀書 首 ( 五帝本紀 )203司馬遷的做法 其實就是對神話的有意歷史化 影響了 後世史家對神話的觀點 204茅盾對這種記述神話的方式非常不以為然 他認為歷 史學家有意修改神話為歷史消滅了真正的神話 205雖然一些神話得以保存下來 但是失去了本來的面貌 神話仙話化也是中國神話發展與演變的重要現象 206中國神話的仙話化主要 有兩個方面 一是神話在演變時融入了仙話的成份 其次是神話人物融入了神 仙體系 207雖然神話有仙話化的傾向 但是神話與仙話是兩種不同的概念 小川 環樹( )就對神與仙作出了區分 他認為神是自然存在 而仙則是經由修 煉而得長生者 208神話是敘述有關自然神的故事 屬於遠古(見本文第一章註 39 唐美君有關神話的分類) 仙話主要是道教修煉成仙人物的故事 209神話融入了 仙話成份主要體現在仙話中的不死的觀念 例如羿神話中加入嫦娥奔月的神話 就表現出神話仙話化的特徵 據 文選 祭顏光祿文 李善注引 歸藏 所言 昔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 遂奔月 為月精 210不死藥的出現表現了人 追求長生不死的意識 這是神話進入仙話的表現 至於神話人物融入神仙體系 的說法 上文提及的西王母神話的演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神話中的西王母 203 同上 王德保 歷史學家對上古歷史的看法 對知識階層的影響是很大的 往往是他們認識上古 時代的主要依據 見王德保 神話的意蘊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2) 頁 茅盾 中國神話之大部恐是這樣的被 秉筆 的 太史公 消滅了去了 玄珠(茅盾) 中 國神話研究 ABC (上海 上海書店 1990) 頁 袁珂 在中國 又還有一個獨特的現象 就是早在戰國初年 仙話便已經局部侵入了神話 的範圍 與神話合為一體 成為神話有機的組成部份 袁珂 再論廣義神話 民間文學論 壇 1984 年第 3 期(總第 10 期) 頁 袁珂所說的神話仙話化是包含了這兩種說法 見袁珂 中國古代神話 頁 王增永 則注意到道教對於神話的改造 將神話人物融入到道教神仙體系裡面 見王增永 神話學概論 頁 小川環樹 中國魏晉小說以後(三世紀以降)的仙鄉故事 載瘂弦 廖玉蕙編 中國古典 小說論集 (台北 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1975) 頁 袁珂則認為神話與仙話主要分別是神話具有積極的意義 而仙話的主要特色則是像道教的教 義一樣 是以個人享受 利己主義為前提 見袁珂 中國古代神話 導言 頁 蕭統編 李善注 文選 祭顏光祿文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卷第六十 頁

49 原是 其狀如人 豹尾 虎齒而善嘯 蓬髮戴勝 是司天之厲及五殘 ( 山 海經 西山經 )211神話中的西王母 是個形象可怖而又主宰凶殺刑罰之神 但 到了 穆天子傳 中西王母則具備了人王的特性 而與周穆王的對答更像是顯 示出人的感情 212這是神話過渡到歷史的第一次轉變(加入歷史人物周穆王) 而 西王母神話怎樣演變為仙話 除了上文指出西王母擁有不死藥的說法外 更重 要是道家對西王母形象的演繹 尤其是 漢武故事 和 漢武帝內傳 等有關 西王母的描述 213 漢武故事 中提及 王母至 乘紫車 玉女夾取 戴七勝 青氣如雲 有二青鳥 夾侍母旁 214顯示出一派雍容華貴的女仙形象 而 漢 武帝內傳 中西王母 年三十 容顏絕世 真靈人也 215更是絕色佳麗的女仙 形象 可見明顯的仙話化傾向 中國是多民族融合而成的國家 神話的範圍分佈廣泛 而且各民族都擁有 各自的神話體系 有關神話研究的資料甚豐 而且不容易搜集和處理 漢文古 籍中雖然包含了不少神話的相關記述 但由於欠缺完整的神話系統 以致於神 話的資料零碎而散略 更重要是 古籍記載的資料又受到歷史化和仙話化的影 響 從這些受到影響的文獻中選取有關神話的部份 構成一定的難度 二 神話人物概論(盤古 羿 嫦娥 炎帝和黃帝) 這一章是有關神話人物的故事新編 而所選取的神話人物有盤古 羿 嫦 娥 炎帝和黃帝等 其實中國有關神話人物的故事新編本來就不多 以致於真 正以神話創作的故事新編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然而仍有一些比較突出的作品 211 袁珂 山海經校譯 西山經 頁 31 郭璞注 穆天子傳 (上海 上海古籍 1990) 頁 班固( ) 漢武故事 ( 出版地不詳 藝文印書館 1966) 頁 5 班固( ) 漢武帝內 傳 ( 出版地不詳 藝文印書館 1968) 頁 漢武故事 頁 漢武帝內傳 頁

50 本文選取的就是在創作上比較富有新意的神話故事新編小說 進入文本討論前 先對相關的神話人物作一簡單概要的敘述 作為分析的背景 本章會分為三個 部份 第一部份討論創世神話盤古的事蹟 第二部份以英雄神話角度討論有關 羿和嫦娥的神話 第三部份則介紹中國兩個重要的民族始祖黃帝與炎帝的神 話 1. 創世神話 盤古 創世神話是人類對自然及其自身來源的最初的探索 216創世神話又是中國古 代人的宇宙觀的最佳體現 中國其實不乏創世神話 不少民族均有其創世史詩 (如納西族的 創世紀 彝族的 梅葛 和苗族的 苗族古歌 等)描述世界的 起源 217然而中華民族最為人所熟悉的創世神話 首推應是盤古神話 主要由天 地開辟與垂死化身兩部份組成 (一) 天地開辟 原始人已經認識到 天和地是世間萬物賴以生存的場所 而天和地從何而 來 更是神話中一個重要命題 有關盤古開天辟地的神話最早見於三國時代徐 整 三五歷紀 218當中提及 天地渾沌如雞子 盤古生其中 陽清為天 陰 濁為地 顯示出天地卵生的神話觀念 而盤古則由天地孕育而來 然而天地開 辟伴隨著盤古的成長自然而來 並不是盤古主動造成的 到了明代周遊 開辟 216 陶陽 鍾秀 中國創世神話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 頁 4 陶陽 鍾秀 一部創世史詩就是他們的宇宙萬物發展史 人類誕生史 民族形成史 以及 各種文化事物的產生史等等 他們講敘天地形成時 往往不是一蹴而就 而是強調其發展過程 同上 頁 藝文類聚 卷一引 三五歷紀 見歐陽詢 藝文類聚 (香港 中華書局 1973) 卷一 天部 上 頁

51 衍繹 對於盤古開天辟地有比較具體的描述 219 (盤古)將身一伸 天即漸高 地便墜下 而天地更有相連者 左手執鑿 右手 持斧 或用斧劈 或以鑿開 自是神力 久而天地乃分 二氣清降 清者上 為天 濁者下為地 自是混茫開矣 開辟衍繹 除了補充了 三五歷紀 天地陰陽二分之說 更重要是解釋了盤 古主動使用工具開辟天地的過程以及其神力的顯現 原始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 才會有斧和鑿等工具的出現 可見這一則神話並不是最原始的記述 不過仍然 保留了不少創世神話的痕跡 例如對天地開辟試圖進行了合理的推想 比較接 近神話的原始思維 220盤古開辟天地的神話主要作用是解釋古代宇宙(即天地)的 源由 是由於卵生宇宙的逐步發展 或神話巨人的主動參與創造而來 然而對 於盤古開天辟地的因由還保留著一定的空白 (二) 垂死化身 盤古神話還有一個流傳的主要形態 那就是盤古垂死化生的神話 陳建憲 認為 垂死化身 母題具有兩個心理基礎 221第一是原始思維中對自然萬物的擬 人化 亦即是泰勒(Sir Edward Burnett Tylor, )在 原始文化 中所稱的 萬物有靈論 (Animism) 222也是神話產生的心理基礎 第二是原始思維中人 與自然萬物互滲的規律 即是原始人不能區分物我的差別 甚至認為自然萬物 219 周游 開辟衍繹通俗志傳 (成都 巴蜀書社 1999) 頁 4-5 王德保 先民對神創造天地萬物的推想是相當周全的 大凡天地萬物的產生都得到了一個 頗為 合理 解釋 見王德保 神話的意蘊 頁 詳細的論述見陳建憲 垂死化身與人祭巫術 盤古神話再探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 1996 年第 1 期 頁 Tylor: the development of Animism; that is to say, the doctrine of souls and other spiritual beings in general. Sir Edward Burnett Tylor. The Origins of Culture (London: Harper & Row, 1970), p

52 與人類可以相互轉化的觀念 223徐整 五運歷年紀 有兩則關於盤古垂死化生的 記載 224而任昉 述異記 也有相關的記述 225大致說盤古死後化為天地萬物 遠古先民已能夠運用變形的概念解釋萬物的起源 樂蘅軍就指出盤古垂死化身 的神話是神話學中所謂 巨人屍體化生說 它以巨人屍體的變化 來說明宇宙 萬物最初的生成 226更重要是 盤古死後轉化為萬物的神話表現出古代人的獨特 的神話觀 就是死亡並不是一切的終結 而是取得再生的契機 透過轉化來換 取另一種形式的延續 227 袁珂認為中國古代神話具備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 228若以盤古開辟天地和垂 死化身的神話來說 正好印證了袁珂的說法 盤古以鑿和斧主動去劈開天地 顯示出原始人征服自然的願望 而盤古死後化為萬物 更表現出原始人希望透 過轉化再生的形式來超越死亡的積極幻想 英雄神話 羿(兼論嫦娥) 原始人起初對世界萬物崇拜 認為一切皆有生命 及後為了要改造和征服 自然 因而產生了與自然抗爭的神話 230英雄神話便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 英 223 樂蘅軍 他們(原始人民)創造變形神話來描述生命的原委和曲折 藉著萬物可以改形變象 而把宇宙所有生命都連絡在一起 見樂蘅軍 中國原始變形神話試探 載陳慧樺 古添洪著 從比較神話到文學 (台北 東大圖書公司 1988) 頁 繹史 卷一引 五運歷年記 見馬驌 繹史 (上海 上海古籍 1993) 卷一 頁 69 廣博物志 卷九引 五運歷年記 見董斯張 廣博物志 (台北 新興書局 1972) 卷九 頁 述異記 卷上 刊 四庫全書 (上海 上海古籍 1987)上卷 頁 樂蘅軍 中國原始變形神話試探 頁 王孝廉 在直線時間觀念下 死亡是一切的終止 可是在古代人圓形循環的時間信仰下 死亡並不具備否定的意義 而無寧可以說是全宇宙以及個人生命取得再生的契機 見王孝廉 中國的神話世界 各民族的創世神話及信仰 (台北 時報文化 1987) 頁 袁珂 中國神話對於後世文學的影響 載袁珂 神話論文集 頁 有關盤古的神話並不是漢族文獻才有 中國一些民族也有盤古神話的流傳 如傈僳族的 盤 古造人 神話 以及瑤族 盤古王造天造地 的神話詩等 見 中國各民族原始宗教資料集成 傈僳族卷 頁 瑤族卷 頁 326 不過這些在民族間流傳的神話是比較後起的神話 可 能受到漢族神話的影響 230 陳天水 中國古代神話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頁 5 44

封面及首頁.doc

封面及首頁.doc Terms of Use The copyright of this thesis is owned by its autho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thesis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More information

封面.PDF

封面.PDF Terms of Use The copyright of this thesis is owned by its autho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thesis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More information

chap-1_NEW.PDF

chap-1_NEW.PDF Terms of Use The copyright of this thesis is owned by its autho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thesis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More information

精 神 與 自 然 : 楊 慈 湖 心 學 研 究 趙 燦 鵬 哲 學 博 士 嶺 南 大 學 二 零 零 五 年

精 神 與 自 然 : 楊 慈 湖 心 學 研 究 趙 燦 鵬 哲 學 博 士 嶺 南 大 學 二 零 零 五 年 Terms of Use The copyright of this thesis is owned by its autho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thesis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A封面1

Microsoft Word - A封面1 Terms of Use The copyright of this thesis is owned by its autho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thesis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More information

cover01.doc

cover01.doc Terms of Use The copyright of this thesis is owned by its autho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thesis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More information

論 康 德 的 道 德 主 體 觀 歐 麗 穎 哲 學 碩 士 嶺 南 大 學 二 零 零 八 年

論 康 德 的 道 德 主 體 觀 歐 麗 穎 哲 學 碩 士 嶺 南 大 學 二 零 零 八 年 Terms of Use The copyright of this thesis is owned by its autho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thesis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More information

Page.PDF

Page.PDF Terms of Use The copyright of this thesis is owned by its autho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thesis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More information

論文.PDF

論文.PDF Terms of Use The copyright of this thesis is owned by its autho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thesis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劉燕萍本文0514.doc

Microsoft Word - 劉燕萍本文0514.doc 淡 江 人 文 社 會 學 刊 第 二 十 九 期 壹 緒 論 聊 齋 誌 異 中 涉 及 人 神 仙 的 婚 戀 故 事, 約 有 十 六 篇 (1) 十 六 篇 中, 有 關 於 性 幻 想 將 愛 慾 投 射 在 異 類 女 子 身 上 之 篇, 如 嫦 娥 ( 卷 八 ) 和 霍 女 ( 卷 八 ) 亦 有 以 神 婚 補 償 生 活 上 欠 缺 之 作 如 羅 剎 海 市 ( 卷 四 )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Faithfulness and Manipulation Final version.doc

Microsoft Word - Faithfulness and Manipulation Final version.doc Terms of Use The copyright of this thesis is owned by its autho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thesis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More information

当 代 外 国 文 学 No. 4, 2014 的 暗 流 当 代 加 拿 大 作 家 艾 丽 丝 门 罗 (Alice Munro,1931 ) 的 作 品 充 满 浓 厚 的 地 域 色 彩, 并 以 真 实 的 情 感 和 细 腻 的 笔 触 绘 制 出 了 一 个 色 彩 斑 斓 的 文 本

当 代 外 国 文 学 No. 4, 2014 的 暗 流 当 代 加 拿 大 作 家 艾 丽 丝 门 罗 (Alice Munro,1931 ) 的 作 品 充 满 浓 厚 的 地 域 色 彩, 并 以 真 实 的 情 感 和 细 腻 的 笔 触 绘 制 出 了 一 个 色 彩 斑 斓 的 文 本 诺贝尔获奖作家研究 任 冰 内容提要 门罗的故事不少源于她的亲身经历和见闻 很多内容都是根据回忆复 现的 本文拟用记忆理论对其小说进行解读 考察其如何在对个人记忆 日常记忆和 家庭记忆的追溯中 唤起并激活社群的集体记忆 文化记忆和民族记忆 关键词 艾丽丝 门罗 记忆书写 集体记忆 文化记忆 民族记忆 作者简介 任冰 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Title: Alice Munro

More information

No Petrus Ramus 3 John Donne Thomas Adams John Cotton Thomas Hooker Anthony van Dyck 5 Grand Tour p See Perry

No Petrus Ramus 3 John Donne Thomas Adams John Cotton Thomas Hooker Anthony van Dyck 5 Grand Tour p See Perry 17 17 17 17 16 17 1 16 17 1 See Ann Hurley John Donne's Poetry and Early Visual Culture Cranbury New Jersey Associated University Presses 2005 William A. Hyrness Reformed Theology and Visual Culture Cambridge

More information

李晨風電影作品與「五四傳統」的關係final.doc

李晨風電影作品與「五四傳統」的關係final.doc Terms of Use The copyright of this thesis is owned by its autho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thesis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More information

2008 4,,, 16,,,,,,,,,,,,,,,,,,,,,,,,, ( ),,,,,,,,, 2,,,, 3,, 4, (modern society),,, 13 2, :,,, , J :,, , :??,

2008 4,,, 16,,,,,,,,,,,,,,,,,,,,,,,,, ( ),,,,,,,,, 2,,,, 3,, 4, (modern society),,, 13 2, :,,, , J :,, , :??, : 3 (Hugo Grotius) 16,,,,,, 16 17, 18, 19,,, 15 16,,,,,, 1,,,,,, 16,,,, 17 18 19, 3 1 2008 4 13 :,, 2007,,,,,,,,, 16,,,,,,, 129 2008 4,,, 16,,,,,,,,,,,,,,,,,,,,,,,,, ( ),,,,,,,,, 2,,,, 3,, 4, (modern society),,,

More information

2 2000 88

2 2000 88 Easton 1953p.153 Lasswell Kaplan1970 p.71 attainability Anderson1976p.2 Dye1995p.3 2000 p.8-10 1. 2. 3. 4. problem-solving oriented 1970 CHU-90-H-004 1 2 2000 88 (pluralistic civil society) 1. 2. 3. 4.

More information

jing_yong.doc

jing_yong.doc Terms of Use The copyright of this thesis is owned by its autho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thesis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More information

1 ilia kuanos 3 4 5 1 1 1998 17 Oxford Latin Dictiona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8, p. 85. 3Henry George Liddell & Robert Scott (ed.), A Greek-Eng

1 ilia kuanos 3 4 5 1 1 1998 17 Oxford Latin Dictiona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8, p. 85. 3Henry George Liddell & Robert Scott (ed.), A Greek-Eng 1003-568 0-0031- 10 B93 A 0040 008 1998 11 jade jade ilia 0 80 1 1 003 36-45 616-619 31 1 ilia kuanos 3 4 5 1 1 1998 17 Oxford Latin Dictiona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8, p. 85. 3Henry George Liddell

More information

歷史學報第1期至第29期 目 錄

歷史學報第1期至第29期 目 錄 臺 灣 師 大 歷 史 學 報 第 34 期 頁 187-206 - 187 - 民 國 九 十 四 年 十 二 月 家 庭 史 研 究 的 兩 個 面 向 * 介 紹 John Demos 和 Lawrence Stone 兩 本 家 庭 史 的 著 作 一 前 言 莊 勝 全 ** 關 於 家 庭 史 的 研 究, 與 行 之 有 年 的 歐 美 史 學 界 相 比, 在 台 灣 這 仍 是 個

More information

美 国 研 究

美 国 研 究 2 1994 1994 3 4 1994 1994 5 6 1994 1994 7 8 1994 1994 9 10 1994 1994 11 12 1994 1994 13 14 1994 1994 15 16 1994 1994 17 18 1994 1994 19 20 1994 1994 21 22 1994 1994 23 24 1994 1994 25 1994 26 1994 27 28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oncept-culture.doc

Microsoft Word - concept-culture.doc 概 念 革 命 所 導 致 的 文 化 變 革 : 以 戀 愛 文 化 為 例 * 華 梵 大 學 哲 學 系 冀 劍 制 摘 要 : 概 念 是 人 們 思 考 的 基 本 工 具, 依 據 不 同 的 概 念 就 會 產 生 不 同 的 思 考 而 文 化 則 是 由 一 群 人 所 組 成 的 社 群 藉 由 一 些 共 同 的 想 法 與 做 法 所 形 成 的 風 俗 習 慣 與 認 知

More information

No E. P. Thompson David Erdman Carl Woodring Nicholas Roe The Politics of Nature William Wordsworth and Some Contempo

No E. P. Thompson David Erdman Carl Woodring Nicholas Roe The Politics of Nature William Wordsworth and Some Contempo 20 80 1 20 60 70 2 1 Lines Composed a Few Miles above Tintern Abbey on Revisiting the Banks of the Wye during a Tour July 13 1798 Tintern Abbey 1798 7 13 2 Abrams English Romanticism The Spirit of the

More information

ft1.doc.doc

ft1.doc.doc Title A social study of the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and the French concession in Shanghai in the late Qing period (1843-1912) Author(s) Wong, Yung-lung, Churchill.; 王容龍. Citation Issued Date 2003 URL

More information

PP P. 9 3 P P P P

PP P. 9 3 P P P P 203 4 50 * 20 50 J82 A 003-0549 203 04-006-3 Abstract Based on a case study of the heritage-declaration process of Quanzhou Marionette Show the article aims to find out how the particular social and historical

More information

4 Міністерство освіти і науки України Дніпропетровський національний університет ім. Олеся Гончара Кафедра порівняльної філології східних та англомовн

4 Міністерство освіти і науки України Дніпропетровський національний університет ім. Олеся Гончара Кафедра порівняльної філології східних та англомовн 3 Міністерство освіти і науки України Дніпропетровський національний університет ім. Олеся Гончара МЕТОДИЧНІ ВКАЗІВКИ ДО ПРАКТИЧНИХ ЗАНЯТЬ ТА САМОСТІЙНОЇ РОБОТИ З ДИСЦИПЛІНИ «ЛІТЕРАТУРА КРАЇНИ, МОВА ЯКОЇ

More information

三 課 程 教 課 書 ( 聖 經 的 主 題 和 世 界 的 創 造 主 ) 人 ( 聖 經 的 對 象 和 具 有 上 帝 形 像 的 最 高 受 造 者 ) 墮 落 ( 神 人 關 係 的 喪 失 ), 以 及 救 贖 ( 關 係 的 恢 復 ) 本 課 程 還 會 涵 蓋 天 使 的 本 性

三 課 程 教 課 書 ( 聖 經 的 主 題 和 世 界 的 創 造 主 ) 人 ( 聖 經 的 對 象 和 具 有 上 帝 形 像 的 最 高 受 造 者 ) 墮 落 ( 神 人 關 係 的 喪 失 ), 以 及 救 贖 ( 關 係 的 恢 復 ) 本 課 程 還 會 涵 蓋 天 使 的 本 性 賀 斯 汀 教 授 及 助 教 同 工 群 ST103OL 三 學 分 課 程 天 使 論 人 論 和 罪 論 教 學 大 綱 壹 課 程 簡 介 天 使 論 的 研 究 是 有 關 未 墮 落 的 天 使 墮 落 的 天 使 和 撒 但 的 教 義 ; 人 論 旨 在 研 究 人 類 的 創 造 人 類 的 物 質 和 非 物 質 層 面 ; 罪 論 則 探 討 人 類 的 墮 落 原 罪 和 個

More information

明新學報第31期

明新學報第31期 明 新 學 報 31 期 pp.37-55 Volume 31, Ming Hsin Journal, October 2005 李 商 隱 審 美 觀 之 形 成 及 其 理 論 初 探 陳 靜 芬 明 新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部 摘 要 唐 代 詩 歌 雲 蒸 霞 蔚, 詩 人 各 擅 其 場, 李 商 隱 是 晚 唐 詩 壇 最 後 的 絕 響, 在 深 美 閎 約 的 詩 歌 花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CEF7C4CFBDBBCDA8B4F3D1A732303136C4EAB2A9CABFD1D0BEBFC9FAD5D0C9FABCF2D5C2A3A8323031352D31302D3136A3A9>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CEF7C4CFBDBBCDA8B4F3D1A732303136C4EAB2A9CABFD1D0BEBFC9FAD5D0C9FABCF2D5C2A3A8323031352D31302D3136A3A9> 26 年 博 士 研 究 生 招 生 简 章 西 南 交 通 大 学 研 究 生 院 二 〇 一 五 年 十 月 学 西 校 南 概 况 院 系 联 系 人 一 览 表 录 土 交 木 通 工 大 学 年 博 士 研 究 生 招 生 专 业 目 录 岩 结 程 学 院 26 市 土 26 0 防 构 政 灾 工 减 程 灾 工 程 及 防 护 工 0814 081402 081403 机 械 工 桥

More information

06

06 BIBLID 0254-4466(2002)20:2 pp. 141-163 20 2 91 12 414?-466 403-444 * 141 142 20 2 420-479 439 1745-1794 129 121 1 438 444 2 444 436-453 3 453 442-453 1 2000 106 2 Su Jui-lung, Versatility within Tradition:

More information

必 修 环 节 5 学 分, 学 科 专 业 课 程 学 分 不 少 于 11 学 分 自 学 课 程 学 分 另 计 课 程 设 置 参 见 第 九 部 分 2 直 读 博 士 生 攻 读 博 士 学 位 期 间, 需 获 得 学 位 课 程 总 学 分 不 少 于 36 学 分 其 中 公 共

必 修 环 节 5 学 分, 学 科 专 业 课 程 学 分 不 少 于 11 学 分 自 学 课 程 学 分 另 计 课 程 设 置 参 见 第 九 部 分 2 直 读 博 士 生 攻 读 博 士 学 位 期 间, 需 获 得 学 位 课 程 总 学 分 不 少 于 36 学 分 其 中 公 共 社 会 科 学 学 院 科 学 技 术 哲 学 一 适 用 学 科 哲 学 ( 一 级 科 学, 哲 学 门 类 ) 本 方 案 适 用 于 科 学 技 术 哲 学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二 级 学 科, 学 科 代 码 : 010108 二 培 养 目 标 培 养 科 技 哲 学 科 技 与 社 会 科 技 政 策 与 管 理 等 方 面 的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8-4.doc

Microsoft Word - 8-4.doc 逢 甲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8 期 第 75-109 頁 2004 年 5 月 逢 甲 大 學 人 文 社 會 學 院 張 愛 玲 的 散 文 系 譜 張 瑞 芬 摘 要 從 遲 暮 (1933) 到 憶 西 風 (1994), 八 十 餘 篇, 結 集 為 流 言 (1944) 和 張 看 (1976), 並 散 見 餘 韻 等 其 他 著 作 之 中 張 愛 玲 散 文 重 視 直 觀

More information

J. D. 17 Daniel J. Elazar, American Federalism: A View From the States (New York: Happer & Row, Publishers, 1984), p

J. D. 17 Daniel J. Elazar, American Federalism: A View From the States (New York: Happer & Row, Publishers, 1984), p 20 20 70 80 1 20 90 20 90 J. D. 17 Daniel J. Elazar, American Federalism: A View From the States (New York: Happer & Row, Publishers, 1984), p.41-42. 2 19 1985 80 Gerald D. Nash,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s,

More information

視覺智性與藝術教育

視覺智性與藝術教育 1 2 1 Wolfflin 1912 1987 2 Rudulf Arnheim Rudulf Arnheim 2001 Seeing comes before words. The child looks and recognizes before it can speak. 3 John Berger John Berger 4 5 6 3 John Berger, The ways of seeing,

More information

1 Trout Fishing in America Trout Fishing in America See Chris Coughran Green Scripts in Gravity's Rainbow Pynchon Pastoral Ideology a

1 Trout Fishing in America Trout Fishing in America See Chris Coughran Green Scripts in Gravity's Rainbow Pynchon Pastoral Ideology a 1836 1 2 3 4 1 See Perry Miller Nature's Nation Cambridge Ma Belknap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7. 2 Ralph Waldo Emerson Essays First and Second Series Complete in One Volume ed. Irwin Edman New York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論東亞儒者理解經典的途徑及其方法論問題.doc

Microsoft Word - 論東亞儒者理解經典的途徑及其方法論問題.doc 論 東 亞 儒 者 理 解 經 典 的 途 徑 及 其 方 法 論 問 題 黃 俊 傑 臺 灣 大 學 歷 史 學 系 特 聘 教 授 臺 大 東 亞 經 典 與 文 化 研 究 計 畫 總 主 持 人 中 央 研 究 院 中 國 文 哲 研 究 所 合 聘 研 究 員 Email: cc10.huang@msa.hinet.net Website: http://huang.cc.ntu.edu.tw

More information

穨yinmen.PDF

穨yinmen.PDF Symposium on the History of Health and Beauty Women and War -- Confronting Cannons with Naked Women in Ming-Ching China 199961112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June 11-12, 1999 Taipei,

More information

中國女性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中國女性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林 海 音 的 女 性 小 說 與 臺 灣 文 學 史 林 海 音 的 女 性 小 說 與 臺 灣 文 學 史 應 鳳 凰 * 一 前 言 林 海 音 長 久 的 寫 作 歷 史, 以 及 多 年 的 編 輯 與 出 版 經 歷, 使 她 在 臺 灣 文 壇 具 有 相 當 高 的 知 名 度 比 較 於 同 時 代 其 他 作 家, 她 對 戰 後 臺 灣 文 學 發 展 也 有 較 大 影 響

More information

2011 12 397-414 * Reforming Long Term Care through the Movement of Family Caregivers by Frank T. Y. WANG * 11605 64 E-mail: tywangster@gmail.com 398 2011 12 399 Ungerson, 2000 2010 2011 5 Nancy Fraser

More information

李宜涯 元刊五種平話中的道教色彩.PDF

李宜涯 元刊五種平話中的道教色彩.PDF An Examination of the Taoist Color of the Five Ping-hua Stories of the Yuan Dynasty Li Yi Ya Abstract 147 The purpose of this essay is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Taoism on the five Ping-hua stories of the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碩博士論文電子檔授權書 (101 年 9 月最新修正版) 本授權書授權本人撰寫之碩/博士學位論文全文電子檔(不包含紙本 詳備註 1 說 明) 在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博碩士論文系統 (以下請擇一勾選) ( )同意 (立即開放) ( )同意 (請於西元 ( )不同意 原因是 年 月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碩博士論文電子檔授權書 (101 年 9 月最新修正版) 本授權書授權本人撰寫之碩/博士學位論文全文電子檔(不包含紙本 詳備註 1 說 明) 在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博碩士論文系統 (以下請擇一勾選) ( )同意 (立即開放) ( )同意 (請於西元 ( )不同意 原因是 年 月 本論文獲 客家委員會 103 年客家研究優良博碩士論文獎助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語文碩士班 碩 士 論 文 研 究 生 許宏勛 指導教授 黃菊芳 博士 中 華 民 國 103 年 6 月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碩博士論文電子檔授權書 (101 年 9 月最新修正版) 本授權書授權本人撰寫之碩/博士學位論文全文電子檔(不包含紙本 詳備註 1 說 明) 在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博碩士論文系統

More information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1 1 1 1983 549 1977 59 2 2 3 4 5 2 2000 5-143 3 4 1998 709 5 640 3 4 5 6 6 6 10-12 7 8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7 1 12 1921 7 66-79 8 12 1929 12 691-697 9 1962 9 20 10 1989 3 385-397 11 1963 343-365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4730342DB3AFC3FDA4E52DBDD7A4E5A5FEA4E5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4730342DB3AFC3FDA4E52DBDD7A4E5A5FEA4E52E646F63> 多 元 智 慧 與 多 元 感 官 教 學 在 表 演 藝 術 教 學 之 應 用 壹 前 言 隨 著 解 嚴 之 後 社 會 政 治 文 化 環 境 的 改 變, 表 演 藝 術 終 於 被 納 入 九 年 一 貫 課 程, 成 為 台 灣 中 小 學 藝 術 教 育 的 一 環 類 屬 藝 術 與 人 文 領 域, 表 演 藝 術 在 新 課 程 中 超 越 過 往 劇 場 專 業 教 育 的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 1 2 ( ) 3 4 1 2 1 1981 6 65 2 ; 5 3 4 5 6 7 a 1 2 b 1 2 3 a b c 171 865 1986 3 314 1982 7 405~426 3 4 5 1966 9 1 6 7 1993 10 6 8 9 1 2 3 4 5 1 2 1 2 3 4 10 11 8 1979 11 9 1982 11 10 1982 3 7 12 13 14 15

More information

中國的科學與中國的公民:大陸研究在台灣的困境\\

中國的科學與中國的公民:大陸研究在台灣的困境\\ 88 12 1 20 * ** * ** 2 anomie 1998 Abraham H. Maslow Maslow 1962 177-200 1990 37 self-interest 88 12 3 1998 1998 Jean Piaget genetic epistemology 4 1993 need-hierarchy theory Adam Smith (an invisible hand

More information

韓少功 革命後記 修訂版 飄風叢書③ 1

韓少功 革命後記 修訂版 飄風叢書③ 1 革命後記 修訂版 韓少功 革命後記 修訂版 飄風叢書③ 1 目 錄 3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 a department of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It furthers the University s objective of excellence in research, scholarship, and education by

More information

1 2

1 2 1 2 3?! SEE PAGE 216 FOR COPYRIGHT INFORMATION. 4 5 !!! 6 7 8 9?! X 1. 2. 3. 4. 1519 10.1 10 Z 1049 5 3 11 12 12 11 12 70 1066!!!!!! 13 3200 2700 S 14 15 1460 1731 1/20 16 19!! 17 20 1929 GOD'S MAN 18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1馮樹勳三校.doc

Microsoft Word - 01馮樹勳三校.doc 國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五 期 2014 年 6 月 頁 1~34 臺 北 : 國 立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國 文 學 系 I S S N : 1 0 1 9-6 7 0 6 DOI:10.6239/BOC.201406.01 馮 樹 勳 ( 收 稿 日 期 :102 年 8 月 16 日 ; 接 受 刊 登 日 期 :103 年 4 月 28 日 ) 提 要 鹽 鐵 論 文 本 真 實 地

More information

政治制度史研究的省思:以六朝隋唐為例

政治制度史研究的省思:以六朝隋唐為例 - 1 - 1 2-2 - 3 4 5 6 7 8 9-3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4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5 - 28 29 30 Ο 31-6 - 32 33 34 35 36 37 38-7 - 39 40 41 42 43-8 -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9 - 53 54 55-10 -

More information

龔卓軍:傳授生活經驗.doc

龔卓軍:傳授生活經驗.doc I. (Alfred North Whitehead) The Aims of Education (paralysis of thought) (romance) (precision) (generalisation) 13 14 14 18 18 22 2 (active wisdom) (interest) (use) 3 4 1 Alfred No rth WhiteheadThe aims

More information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1592AD 1 1 1986 11 3 1991 2 89-94 1 2 3 4 2 2002 3 http://www.huaian.js.cn/xyj 1983 1 86-89 2000.07 27 4 106-110 1957 1983 1984 1991 1996.07 1997.12 4 1986 2 5 6 1986 3 67-79 5 2000 07 2000.10 6 1996 4

More information

S.M.Shirokogorroff Robert Park Alfred R. Radcliffe-Brown LSE LSE Raymond Firth Bronislaw Malinowski

S.M.Shirokogorroff Robert Park Alfred R. Radcliffe-Brown LSE LSE Raymond Firth Bronislaw Malinowski 00-5558 208 03-0089- 207 3 7 C92.4 E 20 90 2 5 8 949 208-05-0 / 0087 Fei Xiaotong The Wiley Blackwell Encyclopedia of Social Theory edited by Brian H. Turner published by John Wiley & Sons Ltd. 207. DOI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5B365DB1DFA9FAADF0B8D6B565C3D0AABAA46BA9CAB9CFB9B37031372D3336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5B365DB1DFA9FAADF0B8D6B565C3D0AABAA46BA9CAB9CFB9B37031372D33362E646F63> 議 藝 份 子 第 十 二 期 晚 明 唐 詩 畫 譜 的 女 性 圖 像 中 央 大 學 藝 術 學 研 究 所 楊 婉 瑜 一 前 言 明 萬 曆 (1573-1620) 天 啓 (1621-1627) 年 間, 以 戲 曲 小 說 為 主 的 插 圖 和 畫 譜, 將 中 國 版 畫 的 藝 術 成 就 帶 往 高 峰 版 畫 具 有 大 量 複 製 與 普 及 化 的 特 點, 除 了 可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B4AA6B0AA46BDD7A55FB4C2A4A4B0EAA5ABA8EEABD7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B4AA6B0AA46BDD7A55FB4C2A4A4B0EAA5ABA8EEABD72E646F63> 北 朝 的 市 : 制 度 行 為 與 觀 念 侯 旭 東 最 近 若 干 年, 市 成 为 古 史, 特 别 是 社 会 经 济 史 关 注 的 热 点, 成 果 甚 丰 1 这 种 状 况 与 时 下 急 速 发 展 的 市 场 经 济 有 明 显 的 关 联 至 于 研 究 的 深 入 程 度 具 体 到 各 个 断 代 则 不 均 衡 秦 汉 唐 两 宋 及 明 清 向 受 青 睐, 南 朝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7楊雅惠三校稿.doc

Microsoft Word - 07楊雅惠三校稿.doc 國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四 期 2013 年 12 月 頁 185~220 臺 北 : 國 立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國 文 學 系 I S S N : 1 0 1 9-6 7 0 6 DOI:10.6239/BOC.201312.07 楊 雅 惠 ( 收 稿 日 期 :102 年 7 月 10 日 ; 接 受 刊 登 日 期 :102 年 10 月 20 日 ) 提 要 本 文 探 討 日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375-398 19 2 90 12 1763-1820 1911-1992 1 2 * 1 1962 11 2 1994 475-481 1994 539-546 375 376 19 2 3 4 5 6 7 8 9 3 1964 440-446 4 1967 10 18 1967 17 1 5 13 22 6 7 1936 452-465

More information

1

1 Hong Kong Teachers Centre JournalVol. 8 Hong Kong Teachers Centre 2009! "#$%&'()*+=! A case study on students ability to express emotion in his Chinese composition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a longitudinal

More information

1 2 to the core 3 load bend See Syntax conspiring conspiring See Danald C. Freeman Keats's To Autumn Poetry as Process and Pattern in La

1 2 to the core 3 load bend See Syntax conspiring conspiring See Danald C. Freeman Keats's To Autumn Poetry as Process and Pattern in La 1979 M. 1 2 1 See Annabel M. Patterson How to Load and Bend Syntax and Interpretation in Keats's To Autumn in PMLA vol. 94 No. 3 May 1979 pp. 449-458. 2 1995 5 2004 1 2004 3 54 1 2 to the core 3 load bend

More information

B240C management managers 1 scientific management approach2 general administrative theorists approach 3 human resources approach 4 quantitative approa

B240C management managers 1 scientific management approach2 general administrative theorists approach 3 human resources approach 4 quantitative approa B240C management managers 1 scientific management approach2 general administrative theorists approach 3 human resources approach 4 quantitative approach 1 process approach 2 systems approach 3 contingency

More information

ft1.doc.doc

ft1.doc.doc Title A social study of the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and the French concession in Shanghai in the late Qing period (1843-1912) Author(s) Wong, Yung-lung, Churchill.; 王容龍. Citation Wong, Y. C. [ 王容龍 ].

More information

c100-0506076.pm

c100-0506076.pm 詩 歌 的 危 機 與 現 代 性 英 國 詩 學 的 核 心 問 題 (1800 1830) 李 永 毅 1857 年 波 德 萊 爾 (C harles Baudelaire) 因 為 惡 之 花 (Fleurs du Mal) 出 庭 受 審 的 事 件 頗 具 象 徵 意 味, 可 以 理 解 為 詩 歌 現 代 性 的 一 個 症 候, 標 誌 L 讀 者 與 詩 人 之 間 的 向 心

More information

1 2 Northwestern Journal of Ethnology Chinese folk/popular religion Richard Madsen, Morality and Power in a Chinese Village, pp.130~1

1 2 Northwestern Journal of Ethnology Chinese folk/popular religion Richard Madsen, Morality and Power in a Chinese Village, pp.130~1 1001-5558 2011 04-0059-19 C912.4 E Asia Trends * 2011 4 Asia Trends A Drama of the Concepts of Religion: Reflecting on Some of the Issues of Faith in Contemporary China N. W. Journal of Ethnology 2011

More informatio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The Body Metaphors in The Travels of Lao Can Hsu Hui-Li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The Body Metaphors in The Travels of Lao Can Hsu Hui-Li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2014 年 3 月 頁 255-290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論 老 殘 遊 記 中 的 身 體 隱 喻 許 暉 林 * 摘 要 晚 清 以 降, 以 身 體 譬 喻 國 體 成 為 理 解 國 民 與 國 家 關 係 的 重 要 方 式 藉 由 對 老 殘 遊 記 中 身 體 譬 喻 的 分 析, 我 試 圖 提 出 以 下 的 觀 察

More information

余 光 中 对 马 华 作 家 的 影 响 研 究 A STUDY OF YU KWANG-CHUNG S INFLUENCE ON MALAYSIAN CHINESE WRITERS LEE SOO CHEE DOCTOR OF PHILOSOPHY IN CHINESE STUDIES INSTITUTE OF CHINESE STUDIES UNIVERSITY TUNKU ABDUL RAHMAN

More information

1 1956 5 28 2 11 Francis L. K. Hsu Under the Ancestors Shadow 3 1 2 1986 6 76-83 2-3 2003 298 3 Francis Hsu, Under the Ancestors Shadow: Chinese Cultu

1 1956 5 28 2 11 Francis L. K. Hsu Under the Ancestors Shadow 3 1 2 1986 6 76-83 2-3 2003 298 3 Francis Hsu, Under the Ancestors Shadow: Chinese Cultu SOCIOLOGY OF ETHNICITY 52 2009 5 10 Association of Sociology of Ethnicity Sociology Society of China Institute of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Peking University 1 1956 5 28 2 11 Francis L. K. Hsu Under the

More information

第 I 部 份 請 回 答 本 部 份 的 所 有 問 題 答 題 説 明 (1-50): 根 據 每 一 個 敘 述 或 問 題, 在 所 給 答 案 中 選 擇 最 恰 當 的 詞 或 詞 句, 並 在 另 外 的 答 題 紙 上 寫 下 代 表 該 答 案 的 編 號 1 時 間 線 的 主

第 I 部 份 請 回 答 本 部 份 的 所 有 問 題 答 題 説 明 (1-50): 根 據 每 一 個 敘 述 或 問 題, 在 所 給 答 案 中 選 擇 最 恰 當 的 詞 或 詞 句, 並 在 另 外 的 答 題 紙 上 寫 下 代 表 該 答 案 的 編 號 1 時 間 線 的 主 regents in global history and geography The University of the State of New York REGENTS HIGH SCHOOL EXAMINATION 世 界 歷 史 和 地 理 CHINESE EDITION GLOBAL HISTORY & GEOGRAPHY TUESDAY, JANUARY 24, 2006 9:15 A.M.

More information

穨hair&sick

穨hair&sick "Medical Knowledge and Uses of Hair in Traditional China" 199777 The Taniguchi Foundation Medicine and the Expressive Body The 2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Comparative History of Medicine: East

More information

pdf

pdf 2000 mental image 23 M e r l e a u - P o n t y, 1945 2003 Horta, 1992 1 992 s i g n i f i c a t i o n signifying fact signifying practices H o o p e r - Greenhill, 1991 Roland Barthes c o n n o t a t i

More information

上海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专业

上海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专业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阿 拉 伯 语 语 言 文 学 专 业 硕 士 研 究 生 培 养 方 案 ( 专 业 代 码 :050208) 所 属 学 科 门 类 : 文 学 所 属 一 级 学 科 : 外 国 语 言 文 学 所 属 院 系 部 所 : 东 方 语 学 院 方 案 适 用 对 象 :2015 级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阿 拉 伯 语 语 言 文 学 专 业 开 设 于 1960

More information

1

1 1 * Modernity, Religion, and Magic: Governmentalityof a Local Temple By Ding-tzann Lii and Jieh-min Wu Keywords: modernity, folk religion, magic, governmentality, body, Foucault, Durkheim * NSC 93-2412-H-007-001

More information

第二章 影響中共與越南關係發展的主要原因

第二章 影響中共與越南關係發展的主要原因 1 2280 2 7868.58 2002 Kenneth 3 Waltz James Rosenau pre-theory idiosyncratic role governmental societal systemic 4 Joshua S. Goldste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 5 1950 1 1964 6 1 2 1998 1 421 3 Kenneth N.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林 老 念 行 率 不 降 力 不 力 什 類 利 Ulrich Beck 亂 Lacan 理 論 裂 不 行 見 了 了 度 了 理 力 兩 不 不 略 1 論 識 力 歷 令 論 不 理 不 女 女 理 異 女 識 女 不 論 理 女 了 女 異 戀 戀 不 了 不 說 了 理 落 不 論 類 理 論 女 年 不 理 力 臨 類 領 女 不 不 什 不 女 領 療 力 不 度 說 不 若 不 來

More information

隐 喻 视 野 下 尤 利 西 斯 中 狂 欢 化 的 水 形 象 研 究 果 有 一 天 都 柏 林 突 然 从 地 球 上 消 失 了, 人 们 可 以 根 据 我 的 小 说 重 建 它 (Gifford, 1988:68) 尤 利 西 斯 是 对 奥 德 赛 的 戏 谑 奥 德 赛 是 当

隐 喻 视 野 下 尤 利 西 斯 中 狂 欢 化 的 水 形 象 研 究 果 有 一 天 都 柏 林 突 然 从 地 球 上 消 失 了, 人 们 可 以 根 据 我 的 小 说 重 建 它 (Gifford, 1988:68) 尤 利 西 斯 是 对 奥 德 赛 的 戏 谑 奥 德 赛 是 当 外 国 语 文 研 究 2012 年 第 1 辑 ; 总 第 4 辑 外 国 文 学 研 究 * 隐 喻 视 野 下 尤 利 西 斯 中 狂 欢 化 的 水 形 象 研 究 四 川 农 业 大 学 董 梅 摘 要 : 尤 利 西 斯 充 满 了 荒 唐 的 话 语 怪 诞 的 形 象 和 夸 张 的 行 为, 颠 覆 了 对 于 常 态 生 活 的 描 述, 契 合 了 巴 赫 金 笔 下 第 二

More information

892411H007028

892411H007028 1 N. J. Girardot Myth and meaning in Early Taoism The Theme of Chaos Chun-Tun 2 Girardot 3 1 9 1 2 1971 2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4 3 1982 55 1 4 4 1989 253 254 268 269 2 5 6 creation

More information

德川日本論語詮釋史論

德川日本論語詮釋史論 德 川 日 本 論 語 詮 釋 史 論 ( 增 訂 二 版 ) 目 次 自 序... i 導 論 第 壹 章 從 中 日 儒 家 思 想 史 脈 絡 論 經 典 性 的 涵 義... 1 一 引 言... 1 二 儒 家 思 想 脈 絡 中 經 典 性 的 三 個 面 向... 8 三 儒 家 的 經 典 性 三 個 面 向 間 之 關 係... 26 四 結 論... 36 第 貳 章 從 中 日

More information

Chap3Chinese

Chap3Chinese 第 三 章 北 京 大 学 : 引 领 文 化 的 旗 帜 许 美 德 查 强 闫 凤 桥 基 于 北 京 大 学 在 中 国 近 现 代 历 史 上 独 一 无 二 的 地 位, 描 述 中 国 高 校 的 大 众 化 进 程, 将 北 京 大 学 列 为 第 一 位 应 该 是 顺 理 成 章 的 在 与 北 京 大 学 领 导 教 师 和 学 生 的 交 谈 中, 我 们 能 够 感 受 到

More information

051-080 胡曉真.pdf

051-080 胡曉真.pdf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2006年 3 月 第二十八期 頁51 80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酗酒 瘋癲與獨身 清代女性彈詞小說中的極端女性人物 胡曉真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 一 前言 彈詞小說這種敘事形式在中國新文學興起 現代意義的文學史架構建立以 後 身價不高 甚至不為人知 與文學經典的概念距離遙遠 雖然鄭振鐸 阿 英 趙景深 譚正璧等學者都以重視通俗文學或婦女文學的立場 為彈詞小說作

More information

Page 1 of 21 中 文 简 体 中 文 繁 体 邮 箱 搜 索 本 网 站 搜 索 搜 索 网 站 首 页 今 日 中 国 中 国 概 况 法 律 法 规 公 文 公 报 政 务 互 动 政 府 建 设 工 作 动 态 人 事 任 免 新 闻 发 布 当 前 位 置 : 首 页 >> 公 文 公 报 >> 国 务 院 文 件 >> 国 务 院 文 件 中 央 政 府 门 户 网 站 www.gov.cn

More information

1879 1898 1898 20 1 P66 1998 6 2 P85 2 P87 3 P107 75

1879 1898 1898 20 1 P66 1998 6 2 P85 2 P87 3 P107 75 2 0 1 4 1 Jan. 2 0 1 4 4 3 1 Journal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 43 No. 1 I206 A 1004-8634201401-0074-12 430079 20 2013-04-30 BWW001 74 1879 1898 1898 20 1 P66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 文 學 所 ) 碩 士 論 文 論 文 題 目 ( 陳 千 武 小 說 活 著 回 來 及 其 相 關 事 例 研 究 ) 論 文 題 目 (Chen Chien Wu Return Alive And Some Research About It) 研 究 生 : 朱 妍 淩 指 導 教 授 : 林 葉 連 中 華 民 國 一 0 一 年 6 月 8 日 陳 千 武 小 說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臺灣意識與臺灣文化_增訂新版_1024.doc

Microsoft Word - 臺灣意識與臺灣文化_增訂新版_1024.doc 貳 十 九 世 紀 末 年 日 本 人 的 臺 灣 論 述 : 以 上 野 專 一 福 澤 諭 吉 與 內 藤 湖 南 為 例 一 引 言 1894 年 中 日 爆 發 甲 午 戰 爭, 中 國 慘 敗,1895 年 中 日 簽 訂 馬 關 和 約, 中 國 割 地 賠 款, 關 係 七 省 門 戶 之 臺 灣, 海 外 二 百 餘 年 戴 天 不 二 之 臺 灣 1 從 此 淪 為 新 興 的 日

More information

《根於生態、生計、文化的「和平婦女」行動研究》網上版

《根於生態、生計、文化的「和平婦女」行動研究》網上版 生態 生計 文化與可持續和平 中國大陸 香港 台灣 和平婦女 行動研究 報告 網上版 作者 陳順馨 陳惠芳 趙群 羅燕 編輯 張彩雲 陳順馨 出版 嶺南大學群芳文化研究及發展部 和平婦女 项目 香港屯門 2014 年 2 月 1 目錄 1. 前言 1.1 和平婦女 是誰 1.2 爲何要將和平的討論扎根於生態 生計 文化的關注或議題上 1.3 行動研究 是甚麼 2. 生態與發展之間的張力 2.1 雲南

More information

:?? (legitimacy)? (legality) (all or nothing) ( ) ( ) :? : : : 2 : ; : 1999 3 32

:?? (legitimacy)? (legality) (all or nothing) ( ) ( ) :? : : : 2 : ; : 1999 3 32 2003 3 : : 87 89 ( ) 92112110 : ( ) : ( ) : : vsc - 1 ; 31 :?? (legitimacy)? (legality) (all or nothing) ( ) ( ) :? : : : 2 : ; : 1999 3 32 ( ) : (Charisma) : 1993 51 : 1996 Max Weber Economy and Society

More information

Toa Payoh Central P.O.Box 163 Singapore 913106, Republic of Singapore branchbooks@gmail.com www.branchbooks.org 1992, 1999, 2001, 2005 熱身 1 Invitation to Talk About the Meaning of Life Copyright Huang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224) * GDP 2.45% 1.53% 1 1 1860 1860 1895 1895 * (225) 1. 2. 3. 4. 5. 6. 1. 2. 3. 4. 1. 2. 3. 4. (226) 1. 2. 3. 4. 5. 6. 7. 1980 137 1860 1990 1860 1997 1 1 1920 1920 (227) 1. (1) (2) (3) 1984 406 1905

More information

一、研究目的

一、研究目的 1. Chapter III :Rules for the Distinction of the Normal from the Pathological, in Durkheim, Emile, The Rules of Sociological Method and Selected Texts on Sociology and its Method RSM, edited with an introduction

More information

幼 儿 能 看 到 什 么? 视 觉 发 展 的 里 程 碑 直 到 不 久 前, 很 多 人, 甚 至 一 些 专 家 还 认 为, 婴 儿 无 法 看 到 很 多 东 西, 这 种 看 法 并 不 新 鲜 19 世 纪 伟 大 的 哲 学 家 和 心 理 学 家 威 廉 詹 姆 斯 (Willi

幼 儿 能 看 到 什 么? 视 觉 发 展 的 里 程 碑 直 到 不 久 前, 很 多 人, 甚 至 一 些 专 家 还 认 为, 婴 儿 无 法 看 到 很 多 东 西, 这 种 看 法 并 不 新 鲜 19 世 纪 伟 大 的 哲 学 家 和 心 理 学 家 威 廉 詹 姆 斯 (Willi What does the Baby see? 34 幼 儿 能 看 到 什 么? 视 觉 发 展 的 里 程 碑 直 到 不 久 前, 很 多 人, 甚 至 一 些 专 家 还 认 为, 婴 儿 无 法 看 到 很 多 东 西, 这 种 看 法 并 不 新 鲜 19 世 纪 伟 大 的 哲 学 家 和 心 理 学 家 威 廉 詹 姆 斯 (William James) 曾 经 断 言, 幼 儿 的

More information

176 Leo Tak-hung Chan Hong Kong Translation Society Translation Quarterly Indiana University Readers, Reading and Reception of Translated Fiction in C

176 Leo Tak-hung Chan Hong Kong Translation Society Translation Quarterly Indiana University Readers, Reading and Reception of Translated Fiction in C 2015 9 175-200 2014 11 27 1 2015 5 15 E-mail: thshan@sinica.edu.tw 176 Leo Tak-hung Chan Hong Kong Translation Society Translation Quarterly Indiana University Readers, Reading and Reception of Translated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5B171AB73B6CBA8ECAB73A6D3A4A3B6CBA158B3AFA46CA9F9BB50B169A445C4D6AABAB750B94AB8D6B9EFA4F1ACE3A87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5B171AB73B6CBA8ECAB73A6D3A4A3B6CBA158B3AFA46CA9F9BB50B169A445C4D6AABAB750B94AB8D6B9EFA4F1ACE3A873> 中 正 漢 學 研 究 2012 年 第 一 期 ( 總 第 十 九 期 ) 2012 年 6 月 頁 111~134 國 立 中 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111 從 哀 傷 到 哀 而 不 傷 : 陳 子 昂 與 張 九 齡 的 感 遇 詩 對 比 研 究 * 丁 涵 摘 要 在 中 國 古 典 文 學 語 境 中, 一 個 主 題 的 奠 立 往 往 需 要 歷 時 彌 久, 而 這 本

More information

216 年 8 月 市 场 概 述 216 年 月 日, 通 州 出 台 了 商 住 限 购 新 政, 规 定 新 建 商 业 办 公 项 目 应 当 按 照 规 划 用 途 销 售, 并 只 能 出 售 给 企 事 业 单 位 或 社 会 组 织, 且 上 述 单 位 购 买 后 再 出 售 时,

216 年 8 月 市 场 概 述 216 年 月 日, 通 州 出 台 了 商 住 限 购 新 政, 规 定 新 建 商 业 办 公 项 目 应 当 按 照 规 划 用 途 销 售, 并 只 能 出 售 给 企 事 业 单 位 或 社 会 组 织, 且 上 述 单 位 购 买 后 再 出 售 时, Savills World Research Beijing 市 场 简 报 销 售 及 投 资 216 年 8 月 概 述 总 体 来 看, 本 季 度 北 京 物 业 市 场 投 资 热 度 不 减 图 片 : 空 港 国 际, 顺 义 区 大 宗 整 售 市 场 本 季 度 见 证 两 宗 整 售 交 易, 成 交 总 金 额 达 48. 亿 元 人 民 币 截 至 目 前,216 年 大 宗

More information

7P4 33

7P4 33 0 4 Jan. 0 Vol. 4 No. 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0 30 < > 946 948 0087 I0 A 000-73 0 0-003-30 907 907 908 3 0-06- 7P4 33 / 3 96 34 P5 hypothesis 830 4 5 Frank

More information

TWGHs S

TWGHs S TWGHs S C Gaw Memorial College 東 華 三 院 吳 祥 川 紀 念 中 學 Subject Selection S3 to S4 (2013 年 2 月 版 ) 中 三 升 中 四 選 科 手 冊 新 高 中 課 程 東 華 三 院 吳 祥 川 紀 念 中 學 升 學 及 擇 業 輔 導 處 P. 1 目 錄 選 科 導 言 P.3 升 學 路 徑 P.3 如 何 選

More information

人味!哪去了?:博物館的原住民異己再現與後殖民的展示批判

人味!哪去了?:博物館的原住民異己再現與後殖民的展示批判 1991 119 We are human being Native today living voice 65 LakotaBea Medicine Hill & Hill, 1994 : 16 1990 Native America Graves Protection and Repatriation Act1989 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Indian NMAI

More information

Experimental design: 實驗設計:

Experimental design: 實驗設計: 2000...2...2...2...3...3...4...6...6...6...6...7...7...7...8...8 RANDOMIZATION...8 CONTROL VARIABLE...9 TRUE EXPERIMENTAL DESIGN...9 PRETEST-POSTTEST CONTROL GROUP DESIGN..9 POST-ONLY CONTROL DESIGN...10

More information

262 舂音詞社和漚社都成立於上海 在這個新興的文化大都會各種思想的交匯促 進了文學社團的發展不同政治社會背景的文人亦多了交往的機會 加上出版業 的蓬勃人才的集中使得上海的文學社團格外多姿多彩在全國的新舊文壇帶領 5 風騷 在詞學方面龍榆生 1902 1966 便將上海視為民國時期的詞學中心 另一

262 舂音詞社和漚社都成立於上海 在這個新興的文化大都會各種思想的交匯促 進了文學社團的發展不同政治社會背景的文人亦多了交往的機會 加上出版業 的蓬勃人才的集中使得上海的文學社團格外多姿多彩在全國的新舊文壇帶領 5 風騷 在詞學方面龍榆生 1902 1966 便將上海視為民國時期的詞學中心 另一 鄉邦傳統與遺民情結民初白雪詞社及其唱和 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 引言 清末詞人結社唱酬之風甚盛莫立民在 晚清詞研究 中列出由道光至清末的詞社 十三家 萬柳的 清代詞社研究 亦指出由光緒年間到清末最少有十個詞社組 1 朱祖謀 彊村1857 1931 等在北京倡立 成 其中著者有王鵬運 1848 1904 的咫村詞社鄭文焯 1856 1918 在蘇州主持的吳社和鷗隱詞社以及程頌萬 1865 1932 在長沙發起的湘社

More information

Terms of Use The copyright of this thesis is owned by its autho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thesis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More information

马 大 华 人 文 学 与 文 化 学 刊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6 前 言 顾 城 曾 在 接 受 德 国 汉 学 家 顾 彬 及 张 穗 子 专 访 中, 将 其 诗 歌 创 作 分 为 四 个 时 期, 即 自 然 阶 段 文 化

马 大 华 人 文 学 与 文 化 学 刊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6 前 言 顾 城 曾 在 接 受 德 国 汉 学 家 顾 彬 及 张 穗 子 专 访 中, 将 其 诗 歌 创 作 分 为 四 个 时 期, 即 自 然 阶 段 文 化 5 顾 城 水 银 组 诗 的 水 意 象 解 读 内 容 摘 要 : 意 象 长 久 以 来 扮 演 着 沟 通 人 与 物 之 间 的 桥 梁 在 顾 城 的 诗 歌 中, 意 象 更 发 挥 了 回 归 到 本 身 及 本 质 上 的 功 用 本 文 旨 在 探 讨 顾 城 组 诗 水 银 里 意 象 所 拼 凑 出 来 的 有 关 复 归 本 源 / 自 然 的 命 题 在 顾 城 笔 下,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論文0729.doc

Microsoft Word - 論文0729.doc 第 三 章 : 風 格 間 的 連 結 變 形 與 開 展 立 前 言 : 本 質 與 效 應 政 治 大 國 本 論 文 最 初 的 提 問 是 : 何 以 榮 格 理 論 帶 出 了 諸 多 不 同 的 看 法 與 意 見? 上 一 章 針 對 了 這 個 問 題 給 出 了 榮 格 理 論 的 兩 種 輪 廓 在 上 一 章 裡, 簡 略 的 提 到 了 榮 格 ( 及 其 理 論 ) 的 兩

More information

, : (1),,,,?? (2),,,,,??? (3),,, 1962,? (4),,,,,??,?,,,,,,,,,,,,,,,,??,,,,,,,,,, 399,,,,,,,,,,,,,,, :,,,,, ;,, :,, ( 600 ) ( madhyadesa),, 1983, 7 :,,

, : (1),,,,?? (2),,,,,??? (3),,, 1962,? (4),,,,,??,?,,,,,,,,,,,,,,,,??,,,,,,,,,, 399,,,,,,,,,,,,,,, :,,,,, ;,, :,, ( 600 ) ( madhyadesa),, 1983, 7 :,, ,,,,,,, :,,,, ; ;,, ;, ;,, 88 2010 1,,,,, ;,,, 21, :,,,,,,, : :,, 2007, 4 , : (1),,,,?? (2),,,,,??? (3),,, 1962,? (4),,,,,??,?,,,,,,,,,,,,,,,,??,,,,,,,,,, 399,,,,,,,,,,,,,,, :,,,,, ;,, :,, ( 600 ) ( madhyadesa),,

More information

mso12E.PDF

mso12E.PDF ( ) (http://www.zhengjian.org) 2002 4 1.... 1 2.... 2 2.1 2.5 5.4...2 2.2 2.7...2 2.3 6500...2 2.4 580...3 2.5 340 380...3 2.6 7...3 2.7 2 6 135...3 3.... 3 3.1...3 3.2 1 2...4 3.3...4 3.4...5 3.5...5

More information

公民化與現代化

公民化與現代化 Michael Mann 行 類 歷 行 來 來 不 說 了 切 行 理 了 參 類 略 了 論 1 理 了 金 說 了 度 兩 來 數 行 裡 2 金 了 不 不 3 了 數 論 讀 4 1 見 參 戦 立 說 力 不 說 行 力 2 參 金 論 聯 論 年 參 金 論 列 柳 年 3 參 葉 錄 錄 北 流 六 4 力 隸 讀 參 聯 歷 略 讀 參 聯 金 1 論 論 歷 兩 說 兩 不 兩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