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Word - 01馮樹勳三校.doc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Microsoft Word - 01馮樹勳三校.doc"

Transcription

1 國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五 期 2014 年 6 月 頁 1~34 臺 北 : 國 立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國 文 學 系 I S S N : DOI: /BOC 馮 樹 勳 ( 收 稿 日 期 :102 年 8 月 16 日 ; 接 受 刊 登 日 期 :103 年 4 月 28 日 ) 提 要 鹽 鐵 論 文 本 真 實 地 紀 錄 了 漢 昭 帝 六 年 的 廷 議, 其 中 民 間 代 表 的 賢 良 文 學, 多 達 六 十 人 對 策, 屬 於 漢 代 最 大 規 模 的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案 例 ; 而 在 擊 之 第 四 十 二 開 始, 則 是 廷 臣 復 奏 以 後 的 另 一 次 會 議 的 開 端 此 次 雖 非 天 子 下 詔 之 對 策, 而 賢 良 文 學 的 身 份, 亦 已 為 大 夫 身 份, 並 非 純 然 諸 生 矣 不 過, 從 大 夫 仍 稱 他 們 為 賢 良 文 學, 他 們 也 似 繼 續 以 諸 生 自 居, 發 言 態 度 亦 不 似 屬 員 對 上 官 之 恭 謹, 則 諸 生 確 然 已 開 發 了 一 個 相 對 自 由 的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前 次 發 言 之 規 矩, 似 乎 亦 成 為 雙 方 共 識, 而 予 以 承 認 本 文 以 鹽 鐵 論 為 基 礎, 展 示 西 漢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的 種 種 內 涵 與 軌 範 從 漢 文 帝 鼓 勵 賢 良 文 學 發 聲, 而 建 構 的 習 慣 法 框 架, 以 及 昭 帝 年 間 賢 良 文 學 的 代 表 性, 而 深 探 當 時 議 事 討 論 範 圍 的 選 擇 及 越 軌 責 任 的 問 題, 最 後 闡 釋 漢 季 議 事 語 言 及 禮 儀 要 求 等, 並 對 比 世 界 上 類 似 的 共 時 性 與 歷 時 性 型 態, 以 觀 照 其 可 能 的 交 光 互 影 之 處 關 鍵 詞 : 鹽 鐵 論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議 事 規 程 西 漢 哈 貝 瑪 斯 * 香 港 教 育 學 院 文 學 及 文 化 學 系 副 教 授 1

2 國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五 期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Public Sphere) 1 是 現 代 探 討 公 民 社 會 與 公 共 生 活 的 主 要 課 題, 它 也 是 一 個 學 術 領 域 跨 度 極 廣 闊 的 議 題, 從 政 治 理 論 到 文 化 批 評 從 倫 理 到 性 別 研 究 從 歷 史 到 媒 體 研 究 也 時 見 它 的 身 影 2 這 個 課 題 其 中 一 個 代 表 理 論, 當 推 哈 貝 瑪 斯 (Habermas) 的 公 共 論 述 (public discourse) 概 念 Seyla Benhabib 提 出 在 西 方 思 想 史 中, 曾 經 出 現 三 個 不 同 的 公 共 空 間 的 理 論 模 型, 包 括 :Hannah Arendt 提 出 針 對 希 臘 議 會 (Greek polis) 中, 強 調 公 民 德 性 的 論 爭 (agonistic concept);bruce Ackerman 描 述 康 德 式 的 公 正 而 穩 定 的 公 共 秩 序 的 公 共 對 談 (public dialogue) 和 以 Jürgen Habermas 為 代 表, 要 求 重 構 晚 期 資 本 主 義 社 會 的 民 主 模 態, 而 提 出 較 寬 鬆 的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discursive model) 3 研 究 哈 氏 的 專 家 學 者, 僅 把 公 共 論 述 (public discourse), 視 作 研 討 當 代 議 題 的 推 導 性 模 型, 4 其 可 行 性 僅 存 在 於 部 分 的 歐 洲 公 共 論 空 間 發 展 史 中, 5 但 並 未 有 完 全 切 合 哈 氏 模 型 的 歷 史 個 案 存 在 由 是 觀 之, 則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理 論 模 式, 縱 使 僅 在 西 方 傳 統, 也 有 不 同 的 理 解, 如 果 以 拾 遺 式 的 方 法, 來 找 尋 哈 氏 尚 未 齒 及 的 歷 史 個 案, 6 似 難 逃 立 理 以 限 事 7 之 譏 不 過, Public Sphere/ Public Space 本 當 翻 譯 作 公 共 空 間 ( 非 特 指 物 理 空 間 ), 但 為 了 與 近 期 香 港 強 調 官 定 公 共 空 間 ( 特 指 物 理 空 間 ) 使 用 權 利 的 討 論 混 淆 起 來, 因 此 加 入 討 論 兩 字, 以 表 明 其 非 必 指 物 理 空 間 的 特 性 有 關 與 城 市 規 劃 等 物 理 空 間 相 關 的 公 共 空 間, 可 參 考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等 學 術 期 刊 的 相 關 討 論 Craig Calhoun (ed.), Habermas and the Public Sphere (Massachusetts: MIT Press, 1992), Preface: Efforts to understand the history, foundations, and internal processes of public discourse are gaining importance in several disciplines. They inform democratic theory in political science, the self-reflection of literary and other cultural critics, the modernism/postmodernism debate in philosophy and cultural studies, new approaches in ethics and jurisprudence, and empirical studies in sociology, history, and communications. Seyla Benhabib, Models of Public Space: Hannah Arendt, the Liberal Tradition, and Jurgen Habermas, in Craig Calhoun(ed.), Habermas and the Public Sphere (Massachusetts: MIT Press, 1992), pp Peter Uwe Hohendahl, The Public Sphere: Models and Boundaries, in Craig Calhoun(ed.), Habermas and the Public Sphere (Massachusetts: MIT Press, 1992), p.100. Habermas s theory remains a provocative model for the discussion of contemporary issues. 儘 管 歷 史 學 家 不 斷 在 歐 洲 政 治 文 化 史 中, 對 照 哈 氏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的 模 型 與 歷 史 事 實, 但 至 今 僅 能 認 為 哈 氏 的 概 念, 與 歐 洲 公 共 論 空 間 發 展 史 有 部 分 相 合 處 Lloyd Kramer, Habermas, History and Critical Theory, in Craig Calhoun(ed.), Habermas and the Public Sphere (Massachusetts: MIT Press, 1992), pp. 237 曾 指 出 Historians can refer to Habermas s book on one level as a model account of the processes in European history that led to the conception and partial realization of a modern public sphere in culture and politics. Lloyd Kramer, Habermas, History and Critical Theory, in Craig Calhoun(ed.), Habermas and the Public Sphere (Massachusetts: MIT Press, 1992), p 認 為 部 分 歐 洲 史 家 是 在 研 究 Was a democratic Public sphere present in times or places that Habermas ignores? 王 夫 之 士 文 伯 論 日 食 昭 公 七 年 云 : 有 即 事 以 窮 理, 無 立 理 以 限 事 見 清 王 夫 之.. 船 山 全 書, 續 春 秋 左 氏 傳 博 議 ( 長 沙 : 嶽 麓 書 社,1993 年 ), 卷 5, 頁 586 2

3 從 鹽 鐵 論 看 西 漢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之 議 事 範 圍 與 規 則 如 果 能 參 考 西 方 的 不 同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模 型, 作 為 他 山 之 石, 以 對 照 中 國 傳 統 的 大 量 案 例, 卻 可 以 見 出 不 同 文 化 傳 統 中,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的 特 色 所 在, 也 許 這 才 是 歷 史 的 真 相 這 是 一 個 漫 長 的 工 作, 如 果 要 避 免 鑿 空 地 提 出 模 型, 便 需 要 大 量 的 個 案 作 歸 納 整 理, 然 後 提 出 經 得 起 歷 史 事 實 考 驗 的 理 論 然 而, 歸 納 西 方 學 界 對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的 理 解, 基 本 上 已 有 一 些 共 識 存 在, 可 以 作 為 探 索 範 圍 的 依 據 首 先,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是 相 對 於 私 人 討 論 空 間 而 言, 因 而 它 必 須 是 涉 及 公 共 事 務 的 討 論, 即 屬 於 政 治 生 活 的 範 疇 ; 8 其 次,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必 須 同 意 一 種 以 理 服 人 的 傳 統, 9 其 反 面 來 說, 即 對 於 言 者 無 罪 有 充 分 的 法 制 保 障 最 後,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的 範 圍, 不 當 過 於 狹 隘 地 把 與 公 義 相 關 的 公 共 事 務 (public issues of justice) 與 追 求 私 人 美 好 生 活 (private conception of the good life) 對 立 起 來 10 前 述 共 識 固 非 窮 盡, 卻 有 一 定 的 代 表 性 至 於 其 他 因 社 會 意 識 的 互 別, 而 構 成 的 千 姿 百 態, 11 則 非 本 文 所 能 探 究 的 範 圍 了 事 實 上, 以 即 事 窮 理 的 態 度 作 個 案 探 討, 然 後 再 行 歸 納, 則 反 而 可 以 增 強 理 論 的 適 用 範 圍 和 恰 切 程 度 是 以, 本 文 僅 就 西 漢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的 一 個 主 要 文 本 鹽 鐵 論, 試 圖 勾 勒 漢 代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的 議 事 規 程 的 建 構 鹽 鐵 論 文 本 的 真 確 性 問 題, 學 界 雖 有 爭 議, 12 但 陶 天 翼 鹽 鐵 論 的 史 料 價 值 13 及 日 本 學 人 角 谷 常 子 鹽 鐵 論 の 史 料 的 性 格 桓 寛 のののの 資 料 を 求 めめ 14 兩 文, 基 本 上 已 確 定 了 文 本 的 真 實 性, 以 非 題 旨 討 論 的 核 心, 茲 不 贅 Seyla Benhabib. Models of Public Space: Hannah Arendt, the Liberal Tradition, and Jürgen Habermas in Craig Calhoun(ed.), Habermas and the Public Sphere (Massachusetts: MIT Press, 1992), pp the terms public, public space, res publica will never lose their intimate rootedness in the domain of political life. Seyla Benhabib, Models of Public Space: Hannah Arendt, the Liberal Tradition, and Jürgen Habermas, in Craig Calhoun(ed.), Habermas and the Public Sphere (Massachusetts: MIT Press, 1992), p. 81. which rules that no reason advanced within a discourse of legitimation can be a good reason if it requires the power holder to assert that his conception of the good is better than that asserted by his fellow citizens, or that regardless of his conception of the good, he is intrinsically superior to one or more of his fellow citizens. Seyla Benhabib, Models of Public Space: Hannah Arendt, the Liberal Tradition, and Jürgen Habermas, in Craig Calhoun(ed.), Habermas and the Public Sphere (Massachusetts: MIT Press, 1992), pp 她 提 出 : 墮 胎 究 竟 是 正 義 問 題, 還 是 善 好 生 活 的 問 題? 例 如 在 希 臘 議 會 (polis) 中, 承 認 每 一 與 議 成 員 的 道 德 同 質 性 與 政 治 平 等 地 位, 但 卻 排 除 了 女 性 奴 隸 小 孩 勞 工 非 公 民 及 非 希 臘 人 的 參 與 權 利 ; 又 如 哈 巴 瑪 斯 的 理 論 模 型, 是 批 判 晚 期 資 本 主 義 的 社 會 與 政 治 狀 況, 以 至 近 年 女 性 主 義 的 相 關 論 爭, 如 果 要 求 諸 文 化 傳 統 完 全 不 同 的 社 會 ( 包 中 國 傳 統 社 會 ), 基 本 是 膠 柱 鼓 瑟, 使 研 究 的 可 能 性 與 拓 展 空 間, 受 到 極 大 而 不 合 於 理 的 限 制 郭 沫 若 : 序 鹽 鐵 論 讀 本 指 : 鹽 鐵 論 是 處 理 歷 史 題 材 的 對 話 體 小 說 見 郭 沫 若.. 序 鹽 鐵 論 讀 本, 新 建 設 第 4 期 (1956 年 ), 頁 2 Tao Tien-yi.. Yen t'iehlun( 鹽 鐵 論 Discourses on Salt and Iron)as a Historical Source, 中 央 研 究 院 歷 史 語 言 研 究 所 集 刊 第 六 十 七 本, 第 四 分 (1996 年 12 月 ), 頁 角 谷 常 子 : 鹽 鐵 論 の 史 料 的 性 格 桓 寛 のよった 資 料 を 求 めて, 東 洋 史 研 究 第 47 卷 第 2 號 (1988 年 ), 頁

4 國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五 期 鹽 鐵 論 文 本 除 了 真 實 地 紀 錄 了, 漢 昭 帝 六 年 的 廷 議, 其 中 民 間 代 表 的 賢 良 文 學, 多 達 六 十 人 對 策, 屬 於 漢 代 最 大 規 模 的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案 例 此 外, 鹽 鐵 論 中 除 了 紀 錄 了 廷 議 外, 在 擊 之 第 四 十 二 開 始, 已 經 是 廷 臣 復 奏 以 後 的 另 一 次 會 議 的 開 端 這 是 鹽 鐵 議 後 的 延 續, 前 篇 已 經 覆 奏, 亦 奉 天 子 詔 改 制 則 廷 議 明 顯 已 經 完 結, 如 姚 鼐 跋 鹽 鐵 論 云 : 自 第 一 篇 至 第 四 十 一 篇, 奏 復 詔 可 而 事 畢, 四 十 二 篇 以 下, 乃 異 日 御 史 大 夫 復 與 文 學 所 論 15 是 則, 賢 良 文 學 既 拜, 咸 取 列 大 夫, 自 各 有 其 職 守, 在 辭 丞 相 御 史 之 時, 再 行 聚 會 討 論 政 事 此 次, 並 非 天 子 下 詔 之 對 策, 而 賢 良 文 學 的 身 份, 亦 已 為 大 夫 身 份, 並 非 純 然 諸 生 矣 16 不 過, 從 大 夫 仍 稱 他 們 為 賢 良 文 學, 他 們 也 似 繼 續 以 諸 生 自 居, 發 言 態 度 亦 渾 不 似 屬 員 對 上 官 之 恭 謹, 則 諸 生 確 然 已 開 發 了 一 個 相 對 自 由 的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前 次 發 言 之 規 矩, 似 乎 亦 成 為 雙 方 共 識, 而 予 以 承 認 是 則, 鹽 鐵 議 本 身 不 但 是 一 個 先 例, 而 且 這 個 文 本 使 昭 帝 一 朝 的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如 何 開 展 的 來 龍 去 脈, 得 以 展 現 於 後 人 目 前 本 文 擬 緊 貼 文 本, 從 漢 文 帝 鼓 勵 賢 良 文 學 發 聲, 而 建 構 的 習 慣 法 框 架, 以 及 昭 帝 年 間 賢 良 文 學 的 代 表 性, 而 深 探 當 時 議 事 討 論 範 圍 的 選 擇 及 越 軌 責 任 的 問 題, 最 後 闡 釋 漢 季 議 事 語 言 及 禮 儀 要 求 等 期 望 以 鹽 鐵 論 為 基 礎, 展 示 西 漢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的 種 種 內 涵 與 軌 範 也 可 以 此 作 為 模 型, 對 比 世 界 上 類 似 的 共 時 性 與 歷 時 性 型 態, 以 觀 照 其 可 能 的 交 光 互 影 之 處! 鹽 鐵 議 成 為 西 漢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的 典 範 個 案, 是 其 來 有 自 的, 其 中 漢 文 帝 乃 起 關 鍵 作 用 的 人 物 如 果 我 們 回 溯 西 周 時 代, 雖 無 法 律 上 的 禁 制, 但 大 夫 必 須 循 禮 不 輕 率 於 發 言, 尚 書. 周 書. 洪 範 云 : 無 偏 無 黨, 王 道 蕩 蕩 ; 無 黨 無 偏, 王 道 平 平 ; 無 反 無 側, 王 道 正 直, 17 至 於 春 秋 論 語 仍 有 堅 持 君 子 矜 而 不 爭, 羣 而 不 黨 18 傳 統 的 說 法, 但 孔 子 同 時 指 出, 如 果 天 下 有 道, 則 政 不 在 大 夫 天 下 有 道, 則 庶 人 不 議, 19 事 實 上, 春 秋 早 清 姚 鼐 : 惜 抱 軒 詩 文 集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92 年 ), 頁 276 後 學 頗 有 質 疑 賢 良 文 學 策 問 後, 會 否 即 用 為 大 夫 的 高 官 然 而, 不 論 官 位 的 高 低, 此 時 賢 良 和 文 學, 皆 已 為 朝 官, 而 非 諸 生 的 身 份 了 清 阮 元 校 刻 : 洪 範, 尚 書 正 義, 十 三 經 注 疏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97 年, 十 三 經 注 疏 影 印 清 阮 元 刻 本 ), 卷 12, 頁 190 清 程 樹 德 撰, 程 俊 英 蔣 見 元 點 校.. 衛 靈 公 下, 論 語 集 釋 ( 北 京.. 中 華 書 局,1990 年 ), 卷 32, 頁 1104 同 前 註, 卷 33, 頁

5 從 鹽 鐵 論 看 西 漢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之 議 事 範 圍 與 規 則 已 是 陪 臣 執 國 命, 天 下 無 道 之 世, 20 而 處 戰 國 的 孟 子 則 直 道 : 聖 王 不 作, 諸 侯 放 恣, 處 士 橫 議, 21 但 這 同 時 也 是 我 國 傳 統 中, 知 識 分 子 最 有 言 論 自 由, 及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最 為 寬 廣 的 時 代 到 了 秦 漢 政 治 進 入 一 人 專 制 的 政 治 時 代, 22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逐 步 收 窄, 至 秦 皇 朝 而 極 秦 人 的 阬 儒 與 焚 書, 便 是 試 圖 針 對 誹 謗 君 上 妖 言 惑 眾 等 言 論 空 間, 作 出 全 面 的 封 禁 行 動 故 阬 儒 的 罪 名, 依 史 記 云 : 始 皇 聞 亡, 乃 大 怒 曰 : 盧 生 等 吾 尊 賜 之 甚 厚, 今 乃 誹 謗 我, 以 重 吾 不 德 也 諸 生 在 咸 陽 者, 吾 使 人 廉 問, 或 為 訞 言 以 亂 黔 首 於 是 使 御 史 悉 案 問 諸 生, 諸 生 傳 相 告 引, 乃 自 除 犯 禁 者 四 百 六 十 餘 人, 皆 阬 之 咸 陽, 使 天 下 知 之, 以 懲 後 益 發 謫 徙 邊 23 這 是 秦 廷 以 誹 謗 妖 言 作 大 規 模 白 色 恐 怖 的 開 端, 以 禁 止 傳 播 始 皇 的 不 德 而 亂 黔 首 至 於 焚 書, 其 重 點 固 不 在 焚 書, 觀 乎 史 記 載 李 斯 議 : 今 天 下 已 定, 法 令 出 一, 百 姓 當 家 則 力 農 工, 士 則 學 習 法 令 辟 禁 今 諸 生 不 師 今 而 學 古, 以 非 當 世, 惑 亂 黔 首 丞 相 臣 斯 昧 死 言 : 古 者 天 下 散 亂, 莫 之 能 一, 是 以 諸 侯 並 作, 語 皆 道 古 以 害 今, 飾 虛 言 以 亂 實, 人 善 其 所 私 學, 以 非 上 之 所 建 立 今 皇 帝 并 有 天 下, 別 黑 白 而 定 一 尊 私 學 而 相 與 非 法 教, 人 聞 令 下, 則 各 以 其 學 議 之, 入 則 心 非, 出 則 巷 議, 夸 主 以 為 名, 異 取 以 為 高, 率 羣 下 以 造 謗 如 此 弗 禁, 則 主 勢 降 乎 上, 黨 與 成 乎 下 禁 之 便 臣 請 史 官 非 秦 記 皆 燒 之 非 博 士 官 所 職, 天 下 敢 有 藏 詩 書 百 家 語 者, 悉 詣 守 尉 雜 燒 之 有 敢 偶 語 詩 書 者 棄 市 以 古 非 今 者 族 吏 見 知 不 舉 者 與 同 罪 令 下 三 十 日 不 燒, 黥 為 城 旦 所 不 去 者, 醫 藥 卜 筮 種 樹 之 書 若 欲 有 學 法 令, 以 吏 為 師 制 曰 : 可 24 我 們 從 罪 刑 的 嚴 重 程 度, 可 以 看 出 此 次 禁 令 的 焦 點, 並 不 在 焚 書 蓋 令 下 三 十 日 不 燒, 僅 黥 為 城 旦, 並 無 死 罪 ; 但 有 敢 偶 語 詩 書 者, 則 為 棄 市 的 死 刑, 而 最 高 刑 罰 前 註 18, 卷 33, 頁 孔 子 曰 : 天 下 有 道, 則 禮 樂 征 伐 自 天 子 出 ; 天 下 無 道, 則 禮 樂 征 伐 自 諸 侯 出 自 諸 侯 出, 蓋 十 世 希 不 失 矣 ; 自 大 夫 出, 五 世 希 不 失 矣 ; 陪 臣 執 國 命, 三 世 希 不 失 矣 天 下 有 道, 則 政 不 在 大 夫 天 下 有 道, 則 庶 人 不 議 張 文 修 編 著.. 滕 文 公 章 句 下, 孟 子 ( 北 京.. 北 京 燕 山 出 版 社,1995 年 ), 卷 6, 頁 108 徐 復 觀.. 封 建 政 治 社 會 的 崩 潰 及 典 型 專 制 政 治 的 成 立, 兩 漢 思 想 史 ( 臺 北 : 臺 灣 學 生 書 局,1976 年 ), 卷 1, 頁 漢 司 馬 遷.. 秦 始 皇 本 紀 第 六, 史 記 ( 北 京.. 中 華 書 局,1959 年 ), 卷 6, 頁 258 同 前 註, 卷 6, 頁 255 5

6 國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五 期 的 夷 三 族, 則 針 對 以 古 非 今 者, 可 見 秦 廷 最 不 希 望 士 人 擁 有 的, 並 不 是 書 本 知 識, 而 是 藉 知 識 來 善 其 所 私 學, 以 非 上 之 所 建 立, 批 評 當 世 政 治, 率 群 下 以 造 謗 至 於, 胡 亥 矯 詔 殺 太 子 扶 蘇, 罪 名 之 一, 正 是 數 上 書 直 言 誹 謗 我 ( 始 皇 ) 所 為 ; 25 又 為 了 鞏 固 政 治 權 位, 於 是 二 世 乃 遵 用 趙 高, 申 法 令 羣 臣 諫 者 以 為 誹 謗, 大 吏 持 祿 取 容, 黔 首 振 恐 26 這 正 是 賈 誼 在 過 秦 論 中 指 : 胡 亥 今 日 即 位 而 明 日 射 人, 忠 諫 者 謂 之 誹 謗, 深 計 者 謂 之 妖 言, 其 視 殺 人 若 艾 草 菅 然 27 然 而, 秦 所 謂 法 網 嚴 密, 實 其 監 察 能 力 甚 低 28 考 其 原 故, 誠 如 王 夫 之 言 : 法 愈 密, 吏 權 愈 重 ; 死 刑 愈 繁, 賄 賂 愈 章 ; 塗 飾 以 免 罪 罟, 而 天 子 之 權, 倒 持 於 掾 史 藉 是 以 箝 天 下, 而 為 天 下 所 箝, 固 其 宜 也 29 是 以, 漢 高 祖 入 關, 為 了 爭 取 民 眾 支 持, 召 諸 縣 父 老 豪 桀 曰 : 父 老 苦 秦 苛 法 久 矣, 誹 謗 者 族, 偶 語 者 棄 巿 吾 與 諸 侯 約, 先 入 關 者 王 之, 吾 當 王 關 中 與 父 老 約, 法 三 章 耳 : 殺 人 者 死, 傷 人 及 盜 抵 罪 餘 悉 除 去 秦 法, 而 結 果 是 諸 吏 人 皆 案 堵 如 故 30 不 過, 漢 高 以 平 民 小 吏 等 取 天 下, 其 時 的 群 臣 大 多 是 秦 廷 的 舊 臣, 很 難 擺 脫 以 往 的 生 活 經 驗 況 且, 秦 廷 小 吏 受 學 問 與 修 養 所 限, 亦 難 有 巨 大 的 魄 力 與 創 意, 全 盤 改 易 秦 國 的 遺 規, 是 以 在 具 體 司 法 上, 不 得 不 攗 摭 秦 法 而 作 律 31 在 漢 承 秦 律 的 前 提 下, 漢 廷 不 止 一 次 要 去 除 誹 謗 妖 言 等, 封 禁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的 律 令, 漢 書. 高 后 紀 載 : ( 呂 后 ) 元 年 春 正 月, 詔 曰 : 前 日 孝 惠 皇 帝 言 欲 除 三 族 辠 妖 言 令, 議 未 決 而 崩, 今 除 之 32 但 到 了 孝 文 帝 年 間, 誹 謗 妖 言 之 罪 仍 然 存 在, 而 孝 文 帝 為 了 廣 納 諫 言, 於 是 提 出 改 革 法 制, 史 記. 孝 文 本 紀 載 : 同 註 23, 李 斯 列 傳 第 二 十 七, 卷 87, 頁 2551 同 註 23, 秦 始 皇 本 紀 第 六, 卷 6, 頁 268 漢 班 固.. 賈 誼 傳 第 十 八, 漢 書 ( 北 京.. 中 華 書 局,1962 年 ), 卷 48, 頁 2251 馮 樹 勳.. 決 策 訊 息 流 與 秦 帝 國 衰 亡 的 關 係, 人 文 中 國 學 報 第 12 期 (2006 年 9 月 ), 頁 清 王 夫 之.. 讀 通 鑑 論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76 年 ), 頁 8 同 註 23, 高 祖 本 紀 第 八, 卷 8, 頁 362 同 註 27, 刑 法 志 第 三, 卷 23, 頁 三 章 之 法 不 足 以 禦 姦, 於 是 相 國 蕭 何 摭 秦 法, 取 其 宜 於 時 者, 作 律 九 章 同 註 27, 高 后 紀 第 三, 卷 3, 頁 96 6

7 從 鹽 鐵 論 看 西 漢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之 議 事 範 圍 與 規 則 上 曰 : 古 之 治 天 下, 朝 有 進 善 之 旌, 誹 謗 之 木, 所 以 通 治 道 而 來 諫 者 今 法 有 誹 謗 妖 言 之 罪, 是 使 衆 臣 不 敢 盡 情, 而 上 無 由 聞 過 失 也 將 何 以 來 遠 方 之 賢 良? 其 除 之 民 或 祝 詛 上 以 相 約 結 而 後 相 謾, 吏 以 為 大 逆, 其 有 他 言, 而 吏 又 以 為 誹 謗 此 細 民 之 愚 無 知 抵 死, 朕 甚 不 取 自 今 以 來, 有 犯 此 者 勿 聽 治 33 漢 文 帝 認 為 今 法 有 誹 謗 妖 言 之 罪, 是 使 衆 臣 不 敢 盡 情, 而 上 無 由 聞 過 失 也, 因 此 為 求 政 治 清 明, 君 主 願 聞 己 過, 亦 免 卻 細 民 之 愚 無 知 抵 死, 而 決 意 自 今 以 來, 有 犯 此 者 勿 聽 治, 即 等 同 於 廢 除 誹 謗 妖 言 之 罪 其 中 特 別 關 注, 將 何 以 來 遠 方 之 賢 良? 是 則, 文 帝 的 除 誹 謗 妖 言, 是 以 鼓 勵 地 方 賢 良, 代 表 民 間 對 朝 廷 提 出 意 見 自 文 帝 改 革 法 制, 於 是 賦 予 了 一 個 以 賢 良 和 文 學 為 中 心, 向 當 道 提 出 意 見 的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賢 良 文 學 在 策 問 中 的 發 言, 從 此 受 到 法 律 的 保 障, 從 史 記 和 漢 書 的 記 載 中, 從 未 看 見 有 一 個 賢 良 文 學 因 策 論 失 言, 而 受 到 處 分 的 事 例 誠 如 哈 貝 瑪 斯 指 : 1695 年 頒 佈 的 許 可 證 法 徹 底 結 束 了 書 刊 檢 查 制 度 ; 女 王 幾 次 責 成 議 會 恢 復 檢 查 制 度, 但 均 無 結 果 當 然, 書 刊 還 一 直 受 到 嚴 格 的 誹 謗 法 以 及 諸 多 有 關 王 室 和 議 會 特 權 的 規 定 的 約 束 34 英 國 所 以 作 為 哈 氏 拓 展 公 共 空 間 的 主 要 案 例 (The Model Case of British Development), 35 正 是 因 為 廢 除 言 論 審 查 和 藉 教 育 加 強 資 訊 流 通 所 致, 這 是 指 十 七 世 紀 的 英 國, 而 西 漢 在 公 元 前 177( 漢 文 帝 前 三 年 ), 即 已 具 備 相 關 的 歷 史 條 件 了 自 文 帝 為 遠 方 之 賢 良 的 發 言 權 和 細 民 因 愚 無 知, 以 致 被 吏 以 為 大 逆 之 罪, 得 以 免 除 誹 謗 妖 言 之 罪 但 對 朝 廷 的 高 級 官 吏, 以 致 亦 宗 室 諸 侯 王, 均 不 受 這 項 法 律 免 除 的 保 護 誹 謗 君 上 自 景 帝 至 哀 帝 之 世, 仍 是 不 斷 有 人 獲 罪 的 景 帝 時 魏 其 灌 夫 日 夜 招 聚 天 下 豪 桀 壯 士 與 論 議, 腹 誹 而 心 謗, 雖 以 太 后 阻 止, 36 終 不 免 於 刑 誅 ; 37 武 帝 同 註 23, 孝 文 本 紀 第 十, 卷 10, 頁 ( 德 ) 哈 貝 馬 斯 著, 曹 衛 東 等 譯 : 公 共 領 域 的 結 構 轉 型 ( 上 海 : 學 林 出 版 社,1999 年 ), 頁 70 或 參 Jürgen Habermas, translated by Thomas Burger,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public sphere : an inquiry into a category of bourgeois society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91), p.59: Censorship came to an end with the Licensing Act of 1695; the Queen several times admonished the members of Parliament to bring censorship back, but in vain. To be sure, the press continued to be subject to the strict Law of Libel6 and to the restrictions connected with numerous privileges of Crown and Parliament. 這 是 哈 氏 書 中 第 三 章 第 一 節 的 小 標 題 同 前 註, 頁 57 同 註 23, 魏 其 武 安 侯 列 傳 第 四 十 七, 卷 107, 頁 魏 其 之 東 朝, 盛 推 灌 夫 之 善, 言 其 醉 飽 得 過, 乃 丞 相 以 他 事 誣 罪 之 武 安 又 盛 毀 灌 夫 所 為 橫 恣, 罪 逆 不 道 魏 其 度 不 可 柰 何, 因 言 丞 相 短 武 安 曰 : 天 下 幸 而 安 樂 無 事, 蚡 得 為 肺 腑, 所 好 音 樂 狗 馬 田 宅 蚡 所 愛 倡 優 巧 匠 之 屬, 7

8 國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五 期 朝 以 訕 上 獲 罪 者, 不 可 勝 數 丞 相 公 孫 弘 曰 : 黯 誹 謗 聖 制, 當 族, 38 汲 黯 幸 免, 但 史 記. 平 準 書 云 : 自 公 孫 弘 以 春 秋 之 義 繩 臣 下 取 漢 相, 張 湯 用 峻 文 決 理 為 廷 尉, 於 是 見 知 之 法 生, 而 廢 格 沮 誹 窮 治 之 獄 用 矣 其 明 年, 淮 南 衡 山 江 都 王 謀 反 跡 見, 而 公 卿 尋 端 治 之, 竟 其 黨 與, 而 坐 死 者 數 萬 人, 長 吏 益 慘 急 而 法 令 明 察 39 至 於 顏 異 竟 以 腹 誹 受 誅, 則 對 誹 謗 君 上 的 指 責, 已 到 了 極 端 恐 怖 的 地 步 史 載 : 異 不 應, 微 反 脣 湯 奏 當 異 九 卿 見 令 不 便, 不 入 言 而 腹 誹, 論 死 自 是 之 後, 有 腹 誹 之 法 比, 而 公 卿 大 夫 多 諂 諛 取 容 矣 40 甚 至 牽 連 及 於 素 來 謹 慎 的 董 仲 舒, 坐 私 為 災 異 書, 主 父 偃 取 奏 之, 下 吏, 罪 至 不 道, 幸 蒙 不 誅 41 故 東 方 朔 傷 之 謂 : 昔 者 關 龍 逢 深 諫 於 桀, 而 王 子 比 干 直 言 於 紂, 此 二 臣 者, 皆 極 慮 盡 忠, 閔 王 澤 不 下 流, 而 萬 民 騷 動, 故 直 言 其 失, 切 諫 其 邪 者, 將 以 為 君 之 榮, 除 主 之 禍 也 今 則 不 然, 反 以 為 誹 謗 君 之 行, 無 人 臣 之 禮, 果 紛 然 傷 於 身, 蒙 不 辜 之 名, 戮 及 先 人, 為 天 下 笑 不 如 魏 其 灌 夫 日 夜 招 聚 天 下 豪 桀 壯 士 與 論 議, 腹 誹 而 心 謗, 不 仰 視 天 而 俯 畫 地, 辟 倪 兩 宮 閒, 幸 天 下 有 變, 而 欲 有 大 功 臣 乃 不 知 魏 其 等 所 為 主 爵 都 尉 汲 黯 是 魏 其 內 史 鄭 當 時 是 魏 其, 後 不 敢 堅 對 餘 皆 莫 敢 對 上 怒 內 史 曰 : 公 平 生 數 言 魏 其 武 安 長 短, 今 日 廷 論, 局 趣 效 轅 下 駒, 吾 并 斬 若 屬 矣 即 罷 起 入, 上 食 太 后 太 后 亦 已 使 人 候 伺, 具 以 告 太 后 太 后 怒, 不 食, 曰 : 今 我 在 也, 而 人 皆 藉 吾 弟, 令 我 百 歲 後, 皆 魚 肉 之 矣 且 帝 寧 能 為 石 人 邪! 此 特 帝 在, 即 錄 錄, 設 百 歲 後, 是 屬 寧 有 可 信 者 乎? 上 謝 曰 : 俱 宗 室 外 家, 故 廷 辯 之 不 然, 此 一 獄 吏 所 決 耳 同 註 23, 漢 興 以 來 將 相 名 臣 年 表 第 十, 卷 22, 頁 1135: ( 元 光 元 年 公 元 前 130 年 ) 十 月, 族 灌 夫 家, 魏 其 侯 市 同 註 23, 樂 書 第 二, 卷 24, 頁 1178 同 註 23, 平 準 書 第 八, 卷 30, 頁 1424 同 註 23, 平 準 書 第 八, 卷 30, 頁 1434 同 註 27, 楚 元 王 傳 第 六, 卷 36, 頁 1930 同 註 27, 東 方 朔 傳 第 三 十 五, 卷 35, 頁

9 從 鹽 鐵 論 看 西 漢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之 議 事 範 圍 與 規 則 漢 武 以 後, 昭 帝 年 幼 霍 光 秉 政, 而 尚 有 劉 德 之 廢, 43 眭 孟 妖 言 之 誅, 44 故 路 溫 舒 猶 以 為 : 臣 聞 秦 有 十 失, 其 一 尚 存, 治 獄 之 吏 是 也 貴 治 獄 之 吏 ; 正 言 者 謂 之 誹 謗, 遏 過 者 謂 之 妖 言 45 至 於 宣 帝 承 武 帝 風 尚, 於 是 溫 水 侯 劉 安 國, 坐 上 書 為 妖 言, 幸 會 赦, 免 ; 46 以 楊 惲 妄 引 亡 國 以 誹 謗 當 世, 無 人 臣 禮 ; 47 詞 連 及 夏 侯 勝 坐 誹 謗 繫 獄, 三 年 免 為 庶 人 48 與 安 平 侯 楊 譚 同 罪 49 下 及 成 帝 猶 有 朱 雲 因 : 小 臣 居 下 訕 上, 廷 辱 師 傅, 罪 死 不 赦, ( 辛 ) 慶 忌 叩 頭 流 血 上 意 解, 然 後 得 已 50 以 迄 哀 帝, 尚 有 條 奏 除 任 子 令 及 誹 謗 詆 欺 法 51 是 則, 終 西 漢 一 朝 誹 謗 妖 言 等 言 論 禁 制, 仍 是 君 主 或 當 權 者, 可 隨 時 用 以 打 擊 政 敵 的 工 具, 卻 對 文 帝 特 予 注 重 的 賢 良 文 學, 網 開 一 面, 實 不 能 不 視 作 西 漢 一 朝,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開 拓 的 重 要 一 章 部 分 學 者 如 西 嶋 定 生 等, 不 明 白 對 策 的 賢 良 文 學, 是 藉 由 文 帝 訂 立 的 祖 宗 家 法 所 保 護, 而 可 以 在 法 律 的 框 架 下, 向 朝 廷 進 直 言, 於 是 便 有 種 種 不 同 的 猜 想 52 但 西 嶋 自 己 也 明 白 表 示 但 在 塩 鐵 論 的 書 中 的 任 何 部 份, 霍 光 完 全 不 出 現 其 姿 態, 這 即 是 承 認 他 的 推 測, 是 完 全 缺 乏 文 本 支 持 的 甚 至 有 學 者 如 楊 之 水 等, 因 為 諸 生 取 得 的 同 註 27, 楚 元 王 傳 第 六, 卷 36, 頁 ( 劉 ) 德 字 路 叔, 妻 死, 大 將 軍 光 欲 以 女 妻 之, 德 不 敢 取, 畏 盛 滿 也 蓋 長 公 主 孫 譚 遮 德 自 言, 德 數 責 以 公 主 起 居 無 狀 侍 御 史 以 為 光 望 不 受 女, 承 指 劾 德 誹 謗 詔 獄, 免 為 庶 人, 屏 居 山 田 同 註 27, 五 行 志 第 七 中 之 下, 卷 27 中 之 下, 頁 眭 孟 以 為 木 陰 類, 下 民 象, 當 有 故 廢 之 家 公 孫 氏 從 民 間 受 命 為 天 子 者 昭 帝 富 於 春 秋, 霍 光 秉 政, 以 孟 妖 言, 誅 之 同 註 27, 賈 鄒 枚 路 傳 第 二 十 一, 卷 51, 頁 2369 同 註 27, 王 子 侯 表 第 三 下, 卷 15 下, 頁 ( 溫 水 侯 安 國 ) 六 月 辛 丑 封, 十 年, 本 始 二 年, 坐 上 書 為 妖 言, 會 赦, 免 同 註 27, 公 孫 劉 田 王 楊 蔡 陳 鄭 傳 第 三 十 六, 卷 66, 頁 2891 同 註 27, 楚 元 王 傳 第 六, 卷 36, 頁 同 註 27, 外 戚 恩 澤 侯 表 第 六, 卷 18, 頁 元 康 三 年, 侯 ( 楊 ) 譚 嗣, 九 年, 五 鳳 四 年, 坐 為 典 屬 國 季 父 惲 有 罪, 譚 言 誹, 免 同 註 27, 楊 胡 朱 梅 云 傳 第 三 十 七, 卷 67, 頁 2915: 至 成 帝 時, 丞 相 故 安 昌 侯 張 禹 以 帝 師 位 特 進, 甚 尊 重 雲 上 書 求 見, 公 卿 在 前 雲 曰 : 今 朝 廷 大 臣 上 不 能 匡 主, 下 亡 以 益 民, 皆 尸 位 素 餐, 孔 子 所 謂 鄙 夫 不 可 與 事 君, 苟 患 失 之, 亡 所 不 至 者 也 臣 願 賜 尚 方 斬 馬 劍, 斷 佞 臣 一 人 以 厲 其 餘 上 問 : 誰 也? 對 曰 安 昌 侯 張 禹 上 大 怒, 曰 : 小 臣 居 下 訕 上, 廷 辱 師 傅, 罪 死 不 赦 御 史 將 雲 下, 雲 攀 殿 檻, 檻 折 雲 呼 曰 : 臣 得 下 從 龍 逄 比 干 遊 於 地 下, 足 矣! 未 知 聖 朝 何 如 耳? 御 史 遂 將 雲 去 於 是 左 將 軍 辛 慶 忌 免 冠 解 印 綬, 叩 頭 殿 下 曰 : 此 臣 素 著 狂 直 於 世 使 其 言 是, 不 可 誅 ; 其 言 非, 固 當 容 之 臣 敢 以 死 爭 慶 忌 叩 頭 流 血 上 意 解, 然 後 得 已 及 後 當 治 檻, 上 曰 : 勿 易! 因 而 輯 之, 以 旌 直 臣 同 註 27, 哀 帝 紀 第 十 一, 卷 11, 頁 336 西 嶋 定 生 著, 黃 耀 能 譯.. 霍 氏 政 權 的 成 立 與 崩 潰, 白 話 秦 漢 史 ( 臺 北 : 三 民 書 局,1998 年 ), 頁 208 指 : 如 重 複 地 那 樣, 所 謂 大 夫 就 是 當 時 的 副 丞 相, 是 掌 握 外 朝 大 權 的 御 史 大 夫 桑 弘 羊 對 於 這 個 賢 良 文 學 者 只 不 過 是 個 書 生 而 已, 雖 然 如 此, 他 們 在 廟 堂 也 不 怕 得 罪 當 時 權 力 者 的 憤 怒, 做 了 堂 堂 的 發 言, 他 們 均 一 致 為 了 忠 實 於 他 們 自 己 所 信 賴, 是 不 能 理 解 那 一 定 有 什 麼 理 由, 非 加 以 思 考 不 可 以 其 理 由 就 是 因 為 在 他 們 的 背 後, 有 與 桑 弘 羊 匹 敵 的 政 治 上 權 力 支 持 者 的 依 靠 在 當 時, 所 謂 那 種 權 力 者, 除 了 霍 光 之 外, 沒 有 別 人 9

10 國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五 期 言 論 自 由, 而 竟 致 於 懷 疑 文 本 的 真 確 性, 甚 至 以 為 鹽 鐵 論 不 過 是 歷 史 小 說 而 已 53 這 正 是 由 於 不 明 白 漢 世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乃 法 制 特 別 賦 予 諸 生 言 論 自 由, 而 引 起 的 種 種 誤 解 鹽 鐵 論. 本 議 第 一 文 首 云 : 惟 始 元 六 年, 有 詔 書 使 丞 相 御 史 與 所 舉 賢 良 文 學 語 問 民 間 所 疾 苦 54 如 果 從 鹽 鐵 論 文 本 中, 我 們 可 以 把 與 議 者 大 別 為 兩 類 : 其 一 朝 廷 有 司, 包 括 : 丞 相 ( 車 千 秋 ) 御 史 大 夫 ( 桑 弘 羊 ) 丞 相 史 御 史 等 一 眾 屬 員 ; 其 二 民 間 代 表, 即 雜 論 第 六 十 中 所 舉 列 賢 良 茂 陵 唐 生 文 學 魯 國 萬 生 之 倫, 六 十 餘 人 55 這 批 賢 良 文 學 的 來 源, 當 如 漢 書. 昭 帝 紀 載 詔 曰 : 其 令 三 輔 太 常 舉 賢 良 各 二 人, 郡 國 文 學 高 第 各 一 人 56 詔 舉 賢 良 之 制, 當 起 自 漢 文 帝, 文 帝 前 二 年 ( 公 元 前 131 年 ) 十 一 月 日 食 以 後, 即 有 詔 : 人 主 不 德, 布 政 不 均, 則 天 示 之 以 菑, 以 誡 不 治 令 至, 其 悉 思 朕 之 過 失, 及 知 見 思 之 所 不 及, 以 告 朕 及 舉 賢 良 方 正 能 直 言 極 諫 者, 以 匡 朕 之 不 逮 57 由 是 觀 之, 則 舉 賢 良 方 正 能 直 言 極 諫 者, 是 為 了 能 匡 朕 之 不 逮, 及 知 見 思 之 所 不 及 者, 請 賢 良 以 啟 告 於 天 子 為 了 保 證 言 者 無 罪, 又 於 明 年 五 月 詔 除 誹 謗 妖 言 之 律 ( 詳 前 節 ), 這 是 文 帝 有 意 開 放 言 論, 聽 取 民 意, 改 善 施 政 的 德 意 故 雖 對 秦 漢 以 還, 知 識 分 子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收 窄, 而 深 致 不 滿 的 賈 山, 58 也 在 至 言 中 謂 : 今 陛 下 念 思 祖 考, 術 追 厥 功, 圖 所 以 昭 光 洪 業 休 德, 使 天 下 舉 賢 良 方 正 之 士, 天 下 皆 訢 訢 焉 楊 之 水.. 脂 麻 通 鑒 鹽 鐵 論, 瞭 望 第 23 期 (1993 年 ), 頁 35: ( 公 卿 身 居 朝 廷, 高 高 在 上, 每 日 聽 到 的 都 是 些 逢 迎 奉 承 的 假 話, 今 天 卻 聽 到 謇 直 的 真 話, 而 這 正 是 良 藥 針 石 ) 允 許 以 辯 論 的 方 式 講 真 話, 已 屬 罕 見, 更 何 況, 還 允 許 堅 持 自 己 的 與 官 方 完 全 不 同 的 理 論 主 張! 無 怪 郭 沫 若 先 生 要 認 為 它 是 小 說 家 言 了 王 利 器 : 本 議 第 一, 鹽 鐵 論 校 注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2 年 ), 卷 1, 頁 1 同 前 註, 雜 論 第 六 十, 卷 10, 頁 613 同 註 27, 昭 帝 紀 第 七, 卷 7, 頁 223 同 註 23, 孝 文 本 紀 第 十, 卷 10, 頁 422 同 註 27, 賈 鄒 枚 路 傳 第 二 十 一, 卷 51, 頁 昔 者 夏 商 之 季 世, 雖 關 龍 逢 箕 子 比 干 之 賢, 身 死 亡 而 道 不 用 文 王 之 時, 豪 俊 之 士 皆 得 竭 其 智, 芻 蕘 採 薪 之 人 皆 得 盡 其 力, 此 周 之 所 以 興 也 故 地 之 美 者 善 養 禾, 君 之 仁 者 善 養 士 雷 霆 之 所 擊, 無 不 摧 折 者 ; 萬 鈞 之 所 壓, 無 不 糜 滅 者 今 人 主 之 威, 非 特 雷 霆 也 ; 勢 重, 非 特 萬 鈞 也 開 道 而 求 諫, 和 顏 色 而 受 之, 用 其 言 而 顯 其 身, 士 猶 恐 懼 而 不 敢 自 盡, 又 乃 況 於 縱 欲 恣 行 暴 虐, 惡 聞 其 過 乎! 震 之 以 威, 壓 之 以 重, 則 雖 有 堯 舜 之 智, 孟 賁 之 勇, 豈 有 不 摧 折 者 哉? 如 此, 則 人 主 不 得 聞 其 過 失 矣 同 前 註, 頁

11 從 鹽 鐵 論 看 西 漢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之 議 事 範 圍 與 規 則 至 於 文 學 其 由 來 較 賢 良 更 為 久 遠, 史 記 載 : 叔 孫 通 者, 薛 人 也 秦 時 以 文 學 徵, 待 詔 博 士 60 漢 興 張 蒼 文 學 律 曆, 為 漢 名 相, 61 景 帝 間 晁 錯 以 文 學 對 策 為 晉 身 之 階, 史 記 本 傳 云 : 鼂 錯 者 學 申 商 刑 名 於 軹 張 恢 先 所 以 文 學 為 太 常 掌 故 ; 62 漢 書 則 謂 : 後 詔 有 司 舉 賢 良 文 學 士, 錯 在 選 中. 上 ( 景 帝 ) 親 策 詔 之 ; 63 又 云 : 時 賈 誼 已 死, 對 策 者 百 餘 人, 唯 錯 為 高 第, 繇 是 遷 中 大 夫 64 這 裡 有 數 端 值 注 意 者 : 其 一 晁 錯 本 治 申 商 刑 名 學, 而 漢 季 更 化 崇 儒, 自 武 帝 始 興, 故 景 帝 間, 晁 錯 得 以 法 家 薦 舉 為 文 學 ; 其 二 景 帝 間 賢 良 與 文 學 已 皆 並 稱, 故 漢 書 謂 : 詔 有 司 舉 賢 良 文 學 士 ; 其 三 景 帝 間 賢 良 與 文 學 皆 需 要 通 過 與 天 子 對 策, 然 後 遷 官 ( 錯 為 高 第, 繇 是 遷 中 大 夫 ), 而 景 帝 時 對 策 者 已 有 百 餘 人 到 了 漢 武 初 政, 舉 賢 良 如 轅 固 65 馮 唐 鄧 公 等, 多 為 耆 老 至 於 招 致 文 學 之 士, 如 史 記. 孝 武 本 紀 載 上 鄉 儒 術, 招 賢 良, 趙 綰 王 臧 等 以 文 學 為 公 卿, 但 此 計 劃 曾 受 頓 挫, 會 竇 太 后 治 黃 老 言, 不 好 儒 術, 使 人 微 得 趙 綰 等 姦 利 事, 召 案 綰 臧, 綰 臧 自 殺, 諸 所 興 為 者 皆 廢 但 後 六 年, 竇 太 后 崩 其 明 年, 上 徵 文 學 之 士 公 孫 弘 等 68 史 記 本 傳 云 : 元 光 五 年, 有 詔 徵 文 學, 菑 川 國 復 推 上 公 孫 弘 弘 至 太 常 太 常 令 所 徵 儒 士 各 對 策, 百 餘 人, 弘 第 居 下 策 奏, 天 子 擢 弘 對 為 第 一 召 入 見, 狀 貌 甚 麗, 拜 為 博 士 69 其 時 公 孫 弘 年 已 六 十, 70 而 以 文 學 舉 者, 亦 一 如 賢 良 到 太 常 報 到, 以 安 排 對 策 不 過, 其 中 策 問 者 百 餘 人, 則 是 通 舉 武 帝 朝 之 對 策 者 數 目, 如 漢 書. 董 仲 舒 傳 云 : 武 帝 即 位, 舉 賢 良 文 學 之 士 前 後 百 數, 而 仲 舒 以 賢 良 對 策 焉 71 是 則, 武 帝 朝 舉 賢 良 文 學 同 註 23, 劉 敬 叔 孫 通 列 傳 第 三 十 九, 卷 99, 頁 2720 同 註 23, 張 丞 相 列 傳 第 三 十 六, 卷 96, 頁 2685 同 註 23, 袁 盎 鼂 錯 列 傳 第 四 十 一, 卷 101, 頁 2745 同 註 27, 爰 盎 鼂 錯 傳 第 十 九, 卷 49, 頁 2290 同 註 27, 爰 盎 鼂 錯 傳 第 十 九, 卷 49, 頁 2299 同 註 27, 儒 林 傳 第 五 十 八, 卷 88, 頁 武 帝 初 即 位, 復 以 賢 良 徵 諸 儒 多 嫉 毀 曰 固 老, 罷 歸 之 時 ( 轅 ) 固 已 九 十 餘 矣 同 註 23, 張 釋 之 馮 唐 列 傳 第 四 十 二, 卷 102, 頁 七 年, 景 帝 立, 以 唐 為 楚 相, 免 武 帝 立, 求 賢 良, 舉 馮 唐 唐 時 年 九 十 餘, 不 能 復 為 官, 乃 以 唐 子 馮 遂 為 郎 同 註 23, 袁 盎 鼂 錯 列 傳 第 四 十 一, 卷 101, 頁 2748: 鄧 公, 成 固 人 也, 多 奇 計 建 元 中, 上 招 賢 良, 公 卿 言 鄧 公, 時 鄧 公 免, 起 家 為 九 卿 一 年, 復 謝 病 免 歸 同 註 23, 孝 武 本 紀 第 十 二, 卷 12, 頁 452 同 註 23, 平 津 侯 主 父 列 傳 第 五 十 二, 卷 112, 頁 2949 同 前 註 : 建 元 元 年, 天 子 初 即 位, 招 賢 良 文 學 之 士 是 時 弘 年 六 十, 徵 以 賢 良 為 博 士 同 註 27, 董 仲 舒 傳 第 二 十 六, 卷 56, 頁

12 國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五 期 之 士, 是 前 後 百 數, 並 非 一 次 即 對 策 百 人 以 上 而 董 仲 舒 為 其 中 魁 首, 故 漢 書 本 傳 載 武 帝 以 為 : 郡 國 諸 侯 公 選 賢 良 修 絜 博 習 之 士, 欲 聞 大 道 之 要, 至 論 之 極 今 子 大 夫 褎 然 為 舉 首, 朕 甚 嘉 之 72 鹽 鐵 論 中 賢 良 和 文 學 之 士, 皆 以 董 生 為 精 神 領 袖, 73 正 是 承 繼 這 種 開 示 天 子 以 大 道 之 要 的 取 態 而 賢 良 文 學 皆 由 郡 國 諸 侯 公 選, 作 為 人 民 代 表 的 角 色, 亦 頗 分 明 了 同 時, 自 武 帝 策 問 始, 即 確 定 了 賢 良 和 文 學 的 來 源 必 須 為 儒 生, 史 載 : 建 元 元 年 冬 十 月, 詔 丞 相 御 史 列 侯 中 二 千 石 二 千 石 諸 侯 相 舉 賢 良 方 正 直 言 極 諫 之 士 丞 相 綰 奏 : 所 舉 賢 良, 或 治 申 商 韓 非 蘇 秦 張 儀 之 言, 亂 國 政, 請 皆 罷 奏 可 74 由 是 知 之, 鹽 鐵 論 中 的 諸 生, 皆 是 受 地 方 推 舉 的 儒 家 知 識 分 子, 以 民 意 代 表 的 身 份, 來 陳 訴 民 所 疾 苦 75 就 賢 良 文 學 所 代 表 的 社 會 階 層, 學 者 曾 有 不 少 爭 議 例 如 : 徐 復 觀 先 生 認 為, 賢 良 文 學 顯 然 是 來 自 社 會 的 平 民, 因 而 顯 出 豪 富 與 平 民 兩 階 級 在 利 害 上 尖 銳 的 對 立 76 徐 先 生 的 說 法 有 文 本 根 據, 但 豪 富 與 平 民 階 級, 卻 未 必 是 精 確 的 區 分 對 桑 弘 羊 等 人 而 言, 特 定 利 益 集 團, 可 能 是 更 準 確 的 描 述 而 日 本 學 人 西 嶋 定 生, 除 如 前 述 認 定 賢 良 和 文 學, 背 後 受 到 霍 光 的 支 持 以 外, 卻 又 提 出 : 當 時, 民 間 能 從 事 塩 鐵 製 鐵 造 酒 以 及 能 從 事 大 規 模 的 商 業, 除 了 地 方 豪 族 之 外, 是 難 以 想 像 的 於 是 賢 良 文 學 者 為 了 這 些 地 方 豪 族 的 利 益, 在 儒 家 思 想 的 粉 飾 下 所 作 的 主 張 這 件 事, 賢 良 文 學 者 的 議 論, 並 不 僅 是 以 內 朝 權 力 者 霍 光 為 背 景, 而 是 表 示 著 係 受 到 各 自 出 身 地 豪 族 層 的 支 持 而 賢 良 文 學 者 是 儒 家 思 想 的 所 携 帶 的, 地 方 豪 族 是 以 其 族 的 結 合 和 家 庭 倫 理, 從 與 儒 家 思 想 最 為 接 近 的 存 在 加 以 考 慮, 那 是 當 然 否 則, 這 些 賢 良 文 學 者 本 身 是 從 這 種 的 地 方 豪 族 層 出 來 的 可 能 性 也 很 大 同 前 註, 書 中 註 釋 7.. 而 張 晏 曰 : 褎, 進 也, 為 舉 賢 良 之 首 也 王 利 器 認 為 : ( 賢 良 文 學 ) 在 開 宗 明 義 第 一 章, 就 毫 不 含 糊 地 表 明 他 們 是 地 地 道 道 地 繼 承 了 董 仲 舒 的 衣 現 在 我 們 試 就 本 書 來 看 他 們 是 怎 樣 一 椿 椿 一 件 件 地 推 銷 董 仲 舒 的 學 說 吧 見 同 註 54, 前 言, 頁 9 同 註 27, 武 帝 紀 第 六, 卷 6, 頁 同 註 27, 昭 帝 紀 第 七, 卷 7, 頁 遣 故 廷 尉 王 平 等 五 人 持 節 行 郡 國, 舉 賢 良, 問 民 所 疾 苦 冤 失 職 者 徐 復 觀 : 鹽 鐵 論 中 的 政 治 社 會 文 化 問 題, 兩 漢 思 想 史 ( 臺 北 : 臺 灣 學 生 書 局,1979 年 ), 卷 三, 頁 同 註 52, 霍 氏 政 權 的 成 立 與 崩 潰, 頁

13 從 鹽 鐵 論 看 西 漢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之 議 事 範 圍 與 規 則 西 嶋 於 此 提 出 賢 良 文 學 者 本 身 是 從 這 種 的 地 方 豪 族 層 出 來 的 可 能 性 也 很 大 的 猜 測, 不 但 在 鹽 鐵 論 文 本 中, 找 不 到 絲 毫 的 真 憑 實 據 ; 相 反 地, 只 需 細 讀 文 本, 便 會 發 現 西 嶋 之 說 是 完 全 與 事 實 背 馳 的 最 明 顯 的 證 據, 在 鹽 鐵 論. 地 廣 第 十 六 篇 中 大 夫 直 指 文 學 之 士, 屬 於 貧 寒 階 層 而 予 以 輕 視, 其 云 : 文 學 能 言 而 不 能 行, 居 下 而 訕 上, 處 貧 而 非 富, 大 言 而 不 從, 高 厲 而 行 卑, 誹 譽 訾 議, 以 要 名 采 善 於 當 世 夫 祿 不 過 秉 握 者, 不 足 以 言 治, 家 不 滿 檐 石 者, 不 足 以 計 事 儒 皆 貧 羸, 衣 冠 不 完, 安 知 國 家 之 政, 縣 官 之 事 乎? 78 我 們 姑 不 論 儒 士 之 言, 是 不 是 全 無 實 用 但 從 大 夫 指 他 們 處 貧 而 非 富 儒 皆 貧 羸, 衣 冠 不 完, 又 指 稱 家 不 滿 檐 石 者, 不 足 以 計 事 如 果 文 學 之 士 屬 於 西 嶋 所 說 的 地 方 豪 族 層, 桑 弘 羊 又 怎 可 能 說 出, 這 種 明 顯 與 事 實 不 符 的 指 責, 豈 不 怕 論 敵 即 場 給 他 難 堪 嗎? 事 實 上, 文 學 代 表 的 固 屬 一 般 平 民 階 層, 而 他 們 自 己 的 家 道, 大 部 分 並 非 豪 富, 才 會 為 注 重 身 份 家 資 的 大 夫 所 輕 視 因 此, 他 們 並 未 向 桑 弘 羊 表 示 自 己 身 份 尊 貴 以 作 反 駁, 僅 指 出 社 會 地 位 高 下 與 智 力 無 涉, 而 貧 富 亦 當 無 關 德 行 來 抗 辯 79 至 於 國 疾 第 二 十 八 篇 大 夫 又 指 : 窮 巷 多 曲 辯, 而 寡 見 者 難 喻 文 學 守 死 溟 涬 之 語, 而 終 不 移 世 人 有 言 : 鄙 儒 不 如 都 士 文 學 皆 出 山 東, 希 涉 大 論 80 這 難 道 還 不 足 以 說 明, 文 學 皆 為 山 東 的 地 方 代 表, 但 在 大 夫 心 目 中 他 們 都 是, 居 於 窮 巷 的 山 野 鄙 儒, 由 於 不 是 都 士, 故 而 希 涉 大 論 固 然, 賢 良 和 文 學 出 身 甚 麼 社 會 階 層, 也 並 不 表 示 他 們 一 定 會 代 表 哪 個 階 層 發 聲 但 何 以 今 次 與 議 的 文 學 之 士, 超 逾 五 十 名, 皆 出 山 東 呢? 賢 良 輕 描 淡 寫 地 回 應 謂 : 夫 山 東 天 下 之 腹 心, 賢 士 之 戰 場 也 81 但 文 學 在 西 域 第 四 十 六 篇 中, 指 武 帝 用 兵 域 外 時 : 同 註 54, 地 廣 第 十 六, 卷 4, 頁 209 同 前 註.. 夫 賤 不 害 智, 貧 不 妨 行 顏 淵 屢 空, 不 為 不 賢 孔 子 不 容, 不 為 不 聖 同 註 54, 國 疾 第 二 十 八, 卷 5, 頁 333 同 前 註 13

14 國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五 期 當 此 之 時, 將 卒 方 赤 面 而 事 四 夷, 師 旅 相 望, 郡 國 並 發, 黎 人 困 苦, 姦 偽 萌 生, 盗 賊 並 起, 守 尉 不 能 禁, 城 邑 不 能 止 然 後 遣 上 大 夫 衣 繡 衣 以 興 擊 之 當 此 時, 百 姓 元 元, 莫 必 其 命, 故 山 東 豪 傑, 頗 有 異 心 賴 先 帝 聖 靈 斐 然 82 故 山 東 豪 傑, 頗 有 異 心 一 語, 難 道 還 不 足 以 驚 朝 廷 之 心 嗎? 因 此, 朝 廷 遣 故 廷 尉 王 平 等 五 人 持 節 行 郡 國, 舉 賢 良, 問 民 所 疾 苦 冤 失 職 者 83 由 於 百 姓 疾 苦, 才 會 引 發 暴 亂, 只 要 一 般 平 民 的 代 表, 已 經 能 使 朝 廷 了 解 情 況, 並 且 採 取 相 應 的 安 撫 措 施, 以 免 擴 大 問 題, 是 故 才 會 主 要 邀 請 山 東 地 區 的 文 學 與 議 而 被 舉 的 文 學 皆 出 山 東, 難 道 是 偶 然 的 嗎? 因 此, 文 學 與 賢 良 所 代 表 民 所 疾 苦 冤 失 職 者, 是 朝 廷 特 為 接 納 的 地 方 民 意 代 表, 而 使 之 參 與 廷 議 者 賢 良 雖 由 太 常 舉 薦, 多 為 三 輔 地 區 之 民, 但 仍 非 居 於 京 師 者, 故 謂 僕 雖 不 生 長 京 師, 才 駑 下 愚, 不 足 與 大 議, 竊 以 所 聞 閭 里 長 老 之 言, 84 即 亮 出 其 民 意 代 表 的 身 份, 確 定 其 與 議 的 資 格, 以 免 大 夫 加 以 譏 諷 而 在 鹽 鐵 論 中 賢 良 文 學 的 主 要 訴 求, 是 針 對 一 般 平 民 而 發 的 茲 略 舉 數 例 以 明 之, 如 : 備 胡 第 三 十 八 篇 中 指 : 今 山 東 之 戎 馬 甲 士 戍 邊 郡 者, 絕 殊 遼 遠, 身 在 胡 越, 心 懷 老 母, 85 難 道 所 指 的 是 豪 右 嗎? 又 如 : 禁 耕 第 五 篇 中 文 學 針 對 的 是 人 民 日 用 的 需 求, 一 般 人 民 以 農 業 為 主, 而 耕 具 需 用 鐵 鑄, 故 鐵 器 失 其 宜, 而 農 民 失 其 便 86 而 百 姓 日 用 食 鹽, 今 一 概 由 官 專 賣, 而 產 鐵 所 在 地, 以 平 價 收 鐵 作 賦 稅, 而 又 要 大 量 轉 運 的 費 用, 以 集 中 於 京 師, 其 實 為 病 民 之 法, 還 不 如 自 由 貿 易 有 利 於 百 姓 他 們 指 責 : 良 家 以 道 次 發 僦 運 鹽 鐵, 煩 費, 百 姓 病 苦 之 愚 竊 見 一 官 之 傷 千 里 87 因 一 官 之 傷 千 里 而 病 苦 之 的 百 姓, 會 是 地 方 豪 族 嗎? 文 學 為 民 大 聲 疾 呼, 以 為 : 愚 竊 見 一 官 之 傷 千 里, 加 以 用 禁 耕 名 篇, 則 這 些 文 學 代 表 甚 麼 社 會 階 層 的 聲 音, 還 不 可 思 過 半 嗎? 最 後, 在 憂 邊 第 十 二 篇 中, 諸 生 被 桑 大 夫 責 備, 以 為 他 們 : 乃 欲 以 閭 里 之 治, 而 況 國 家 之 大 事, 亦 不 幾 矣! 發 於 畎 畝, 出 於 窮 巷, 不 知 冰 水 之 寒, 若 醉 而 新 寤, 殊 不 足 與 言 也 88 這 裡 欲 以 閭 里 之 治, 而 況 國 家 之 大 事 ; 發 於 畎 畝, 出 於 窮 巷, 以 致 殊 不 足 與 言 也, 還 不 能 說 明 賢 良 和 文 學 的 發 言, 是 以 地 方 平 民 的 代 表 為 本 位, 才 會 受 到 大 夫 等 人 的 輕 視 正 由 於 論 敵 的 指 責, 卻 反 而 充 分 說 明 了 賢 良 文 學 的 政 治 取 態, 和 他 們 作 為 平 民 代 言 人 的 角 色 雖 然, 賢 良 文 學 共 有 六 十 逾 人, 其 中 語 言 風 格 有 別, 故 桓 寬 謂 : 同 註 54, 西 域 第 四 十 六, 卷 8, 頁 501 同 註 27, 昭 帝 紀 第 七, 卷 7, 頁 220 同 註 54, 國 疾 第 二 十 八, 卷 5, 頁 334 同 註 54, 備 胡 第 三 十 八, 卷 7, 頁 446 同 註 54, 禁 耕 第 五, 卷 1, 頁 68 同 註 54, 禁 耕 第 五, 卷 1, 頁 同 註 54, 憂 邊 第 十 二, 卷 2, 頁

15 從 鹽 鐵 論 看 西 漢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之 議 事 範 圍 與 規 則 中 山 劉 子 雍 言 王 道, 矯 當 世, 復 諸 正, 務 在 乎 反 本 直 而 不 徼, 切 而 不, 斌 斌 然 斯 可 謂 弘 博 君 子 矣 九 江 祝 生 奮 由 路 之 意, 推 史 魚 之 節, 發 憤 懣, 刺 譏 公 卿, 介 然 直 而 不 撓, 可 謂 不 畏 強 禦 矣 89 桓 寬 推 許 諸 生 廷 議 的 表 現, 以 為 智 者 贊 其 慮, 仁 者 明 其 施, 勇 者 見 其 斷, 辯 者 陳 其 詞, 90 但 賢 良 文 學 自 認 他 們 的 理 念 是 一 致 的, 故 曰 : 諸 生 對 册, 殊 路 同 歸 91 由 是 觀 之, 則 桓 寬 雖 無 一 一 交 待, 在 鹽 鐵 論 中 賢 良 和 文 學 的 具 體 身 份, 但 他 們 在 理 念 上 的 代 表 性, 是 全 然 不 成 疑 問 的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既 有 平 民 代 表, 自 然 亦 有 官 方 代 表 不 過, 鹽 鐵 論 雖 然 承 繼 文 景 武 諸 帝 以 來 的 對 策 方 式, 故 本 議 第 一 中, 文 學 的 第 一 次 發 言, 被 稱 為 對 曰 此 對 即 前 引 : 諸 生 對 册, 殊 路 同 歸 之 對 ; 王 利 器 以 為 : 册 策 古 通, 並 引 漢 書. 晁 錯 傳 上 親 策 詔 之 及 蕭 望 之 傳 顏 師 古 注 云 : 射 策 者, 謂 為 難 問 疑 義, 書 之 於 策 對 策 者, 顯 問 以 政 事 經 義, 令 各 對 之, 而 觀 其 文 辭 定 高 下 也, 92 則 知 其 本 源 為 賢 良 對 策 也 是 以, 刺 復 第 十 御 史 指 武 帝 招 舉 賢 良 方 正 文 學 之 士, 超 遷 官 爵, 或 至 卿 大 夫 ; 93 而 利 議 第 二 十 七 則 大 夫 引 用 詔 策 曰 : 朕 嘉 宇 內 之 士, 故 詳 延 四 方 豪 俊 文 學 博 習 之 士, 超 遷 官 祿 94 如 馬 端 臨 以 為 : 按 自 孝 文 策 錯 之 後, 賢 良 方 正 皆 承 親 策, 上 親 覽 而 第 其 優 劣 至 孝 昭 年 幼 未 即 政, 故 無 親 策 之 事, 乃 詔 有 司 問 以 民 所 疾 苦 然 所 問 者, 鹽 鐵 均 輸 榷 酤 皆 當 時 大 事, 令 建 議 之 臣 與 之 反 覆 詰 難, 講 究 罷 行 之 宜, 卒 從 其 說, 為 之 罷 榷 酤 然 則 雖 未 嘗 親 奉 大 對, 而 其 視 上 下 姑 相 應 以 義 理 之 浮 文 者, 反 為 勝 之 國 家 以 科 目 取 士, 士 以 科 目 進 身 者, 必 如 此 然 後 為 有 益 於 人 國 耳 95 不 過, 昭 帝 元 始 六 年 的 這 次 策 問, 究 竟 與 前 朝 的 賢 良 對 策 有 別, 亦 因 而 更 引 發 了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的 開 拓 昭 帝 時 詔 四 方 豪 俊 文 學 博 習 之 士, 以 對 策 形 式, 決 定 超 遷 官 祿 之 事, 非 僅 止 於 昭 帝 六 年, 這 可 能 是 漢 廷 收 集 民 意 ( 僅 限 知 識 分 子 ) 的 一 種 常 用 方 式 對 策 以 詰 難 形 式 同 註 54, 雜 論 第 六 十, 卷 10, 頁 同 前 註 同 註 54, 利 議 第 二 十 七, 卷 5, 頁 323 同 註 54, 本 議 第 一, 卷 1, 頁 7 同 註 54, 刺 復 第 十, 卷 2, 頁 131 同 註 54, 利 議 第 二 十 七, 卷 5, 頁 131 元 馬 端 臨.. 選 舉 六 賢 良 方 正, 文 獻 通 考 ( 北 京.. 中 華 書 局,1986 年 ), 卷 33, 頁

16 國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五 期 進 行, 在 漢 朝 是 常 見 現 象, 例 如 董 仲 舒 的 賢 良 對 策 然 而, 天 子 作 策 問 者, 當 是 對 賢 良 文 學 從 容 垂 問, 如 董 仲 舒 傳 朕 垂 聽 而 問 焉 96 朕 將 親 覽 焉 97 和 以 稱 朕 意 98 等, 是 在 等 待 採 納 賢 士 的 嘉 謀 因 之, 其 間 縱 有 較 激 切 的 陳 詞, 但 皆 是 希 望 君 上 納 諫 的 游 說 之 辭, 而 絕 少 出 以 辯 論 的 姿 態, 期 望 當 廷 駁 倒 對 方 的 說 法 但 以 昭 帝 年 幼, 未 嘗 親 策, 而 霍 光 等 秉 政, 漢 書. 昭 帝 紀 載 : 二 月, 詔 有 司 問 郡 國 所 舉 賢 良 文 學 民 所 疾 苦 99 這 裡 的 重 點 是 詔 有 司 問, 合 參 以 鹽 鐵 論 中 使 丞 相 御 史 一 語, 則 所 謂 該 管 官 員 ( 有 司 ), 即 指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而 言 三 公 之 職 本 為 漢 廷 的 最 高 官 位, 基 本 上 政 事 無 所 不 統, 而 此 時 猶 不 過 被 視 作 特 定 司 職 的 官 屬 而 已, 既 而 漢 昭 帝 不 能 親 策, 則 霍 光 以 大 司 馬 身 份, 攝 行 皇 帝 權 力, 為 此 次 議 論 的 真 正 裁 決 者 賢 良 文 學 雖 舉 自 太 常 與 郡 國, 但 名 義 上, 仍 需 得 到 執 政 ( 三 公 ) 的 同 意, 方 才 可 以 得 任 此 即 是 三 公 所 舉 賢 良 文 學 之 意, 但 詔 令 卻 是 要 求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和 他 們 平 等 對 話 ( 與 語 ), 大 有 以 三 公 屬 員, 質 詢 執 政 尚 未 處 理 的 民 所 疾 苦 問 題 之 意 也 於 是, 這 次 廷 議 中 的 朝 廷 的 角 色, 變 得 較 前 為 複 雜, 大 抵 丞 相 車 千 秋 以 外 朝 最 高 長 官 的 身 份, 擔 任 會 議 的 主 持 人 和 監 督 政 府 官 員 充 分 解 釋 政 府 政 策 而 桑 弘 羊 及 一 眾 的 與 議 官 員, 包 括 丞 相 史 和 御 史 等, 均 需 要 為 現 行 政 策 作 解 釋 辯 護, 甚 或 考 慮 賢 良 和 文 學 的 意 見, 提 出 政 策 調 整 的 具 體 方 案 正 是 由 於 元 始 六 年 的 策 問, 朝 官 身 分 角 色 不 同 於 以 往, 我 們 才 會 看 到 會 議 的 主 席 丞 相 車 千 秋 極 少 發 言, 更 不 會 替 政 府 的 政 策 作 出 辯 解, 因 此 桓 寬 對 他 的 表 現, 十 分 不 滿, 以 為 車 丞 相 即 周 呂 之 列, 當 軸 處 中, 括 囊 不 言, 容 身 而 去 100 但 在 現 代 政 治 中, 主 席 較 少 介 入 討 論 的 角 色, 卻 是 習 以 為 常 丞 相 在 鹽 鐵 論 文 本 中, 僅 作 了 四 次 發 言, 在 散 不 足 第 二 十 九 一 篇 中, 發 言 兩 次, 分 別 問 願 聞 散 不 足 101 及 治 聚 不 足 奈 何? 102 這 是 為 了 回 應 大 夫 默 然 103 的 冷 場, 而 作 穿 針 引 線, 是 典 型 會 議 主 席 工 作 至 於 箴 石 第 三 十 一 丞 相 的 發 言, 是 為 了 前 篇 大 夫 勃 然 作 色, 默 而 不 應, 104 告 戒 諸 生 當 守 廷 議 的 禮 儀, 也 是 會 議 主 持 的 分 內 工 作 但 執 務 第 三 十 九 中, 丞 相 指 : 賢 良 文 學 之 言, 深 遠 而 難 行 願 聞 方 今 之 急 務, 可 復 行 於 政, 105 則 丞 相 的 角 色 同 註 27, 董 仲 舒 傳 第 二 十 六, 卷 56, 頁 2945 同 註 27, 董 仲 舒 傳 第 二 十 六, 卷 56, 頁 2498 同 註 27, 董 仲 舒 傳 第 二 十 六, 卷 56, 頁 2507 同 註 27, 昭 帝 紀 第 七, 卷 7, 頁 223 同 註 54, 雜 論 第 六 十, 卷 10, 頁 614 同 註 54, 散 不 足 第 二 十 九, 卷 6, 頁 349 同 註 54, 散 不 足 第 二 十 九, 卷 6, 頁 356 同 註 54, 散 不 足 第 二 十 九, 卷 6, 頁 349 同 註 54, 救 匱 第 三 十, 卷 6, 頁 401 同 註 54, 執 務 第 三 十 九, 卷 7, 頁

17 從 鹽 鐵 論 看 西 漢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之 議 事 範 圍 與 規 則 又 非 惟 中 立 的 會 議 主 持 人, 而 有 監 督 廷 議, 並 確 保 會 議 有 所 成 效 的 責 任 我 們 試 看 取 下 第 四 十 一 篇 中, 由 於 廷 議 已 經 完 結, 但 有 別 以 往 的 天 子 親 臨 策 問, 於 是 廷 臣 ( 恐 怕 主 要 是 丞 相 ) 必 須 復 奏 而 奏 可 一 語, 正 表 示 與 議 官 員, 均 沒 有 最 後 的 決 策 權 力 丞 相 與 御 史 大 夫, 受 詔 主 持 這 次 廷 議, 如 果 廷 議 完 全 沒 有 果 效, 則 賢 良 文 學 猶 可 以 為 : 非 吾 等 不 言, 特 廷 臣 不 納 諫 而 已 如 此 一 來, 策 問 沒 有 成 果 的 最 大 責 任, 將 落 到 主 持 官 員 身 上 因 此, 丞 相 不 得 不 要 求 具 體 方 案, 以 便 奏 請 施 行, 否 則 政 治 任 務 便 不 算 圓 滿 結 束 我 們 如 果 對 比, 鹽 鐵 論 中 的 第 二 次 會 議 ( 從 擊 之 第 四 十 二 開 始 ), 賢 良 文 學 既 拜, 咸 取 列 大 夫, 辭 丞 相 御 史 106 諸 生 已 成 為 朝 廷 正 式 官 員, 由 於 此 議 性 質 已 非 對 策, 故 全 然 不 見 丞 相 主 持, 亦 不 見 末 尾 有 復 奏 的 需 要 桓 寬 以 一 般 策 問 中 的 人 主 角 色, 求 之 於 僅 有 執 行 會 議 規 程 的 丞 相, 則 難 免 會 感 到 失 望 了 基 於 天 子 親 策 的 威 權, 以 往 如 武 帝 對 於 策 問 者, 總 是 多 方 鼓 勵 發 言, 甚 至 是 異 聞 異 說, 也 是 : 將 所 繇 異 術, 所 聞 殊 方 與? 各 悉 對, 著 于 篇, 毋 諱 有 司 明 其 指 略, 切 磋 究 之, 以 稱 朕 意 107 尤 其 毋 諱 有 司 與 朕 將 親 覽 焉 兩 語, 更 表 明 了 天 子 納 諫 之 心 但 鹽 鐵 論 中 由 御 史 大 夫 桑 弘 羊 率 領 的 一 眾 官 員, 由 於 既 是 政 策 的 制 訂 與 執 行 者, 於 是 他 們 與 議 的 角 色, 便 很 容 易 由 納 諫 者, 而 化 作 現 行 政 策 的 解 釋 者 甚 至 維 護 者 的 角 色 於 是 鹽 鐵 論 中 的 大 夫 與 諸 生 的 關 係, 猶 如 參 與 庭 審 的 兩 造, 一 旦 賢 良 文 學 發 言 以 後, 即 立 予 反 駁, 完 全 非 天 子 策 問 之 常 軌 對 於 賢 良 文 學, 直 接 面 對 有 司 的 詰 難, 也 與 漢 朝 正 常 的 對 策 舉 賢 活 動, 頗 有 殊 別 正 是 由 於 這 種 對 辯 的 氣 氛, 而 賢 良 文 學 的 發 言 又 受 到 法 律 賦 予 權 限 的 保 護, 於 是 才 有 真 正 平 等 的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出 現 不 過, 在 政 治 果 效 上, 儘 管 賢 良 文 學 在 廷 議 中, 如 何 以 理 服 人, 但 提 出 奏 議 之 權, 僅 屬 之 主 持 會 議 的 大 臣, 這 恐 怕 也 是 廷 議 這 種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的 特 殊 議 事 規 則 民 意 代 表 是 一 事 有 理 有 據 是 一 事, 但 權 限 分 明, 卻 不 能 越 俎 代 庖 是 故, 如 果 賢 良 文 學 不 能 使 公 卿 信 服, 又 或 以 政 治 力 量 迫 使 公 卿 上 奏, 他 們 的 意 見 雖 然 不 會 全 無 影 響 力, 變 成 如 石 投 海, 但 卻 不 容 易 轉 化 為 具 體 可 施 行 的 政 策 因 之, 如 何 作 出 政 治 協 商, 便 成 為 他 們 入 仕 之 途 中 極 寶 貴 的 一 課 了 這 種 各 有 權 限 的 構 想, 正 解 釋 了 學 者 如 魯 惟 一 (Loewe Michael) 等 的 疑 問, 何 以 諸 生 敢 在 廷 議 中 據 理 力 爭, 他 們 也 數 次 駁 倒 與 議 的 官 員, 但 出 現 辯 論 的 直 接 後 果 與 這 類 結 論 並 不 相 符 108 的 現 象 同 註 54, 擊 之 第 四 十 二, 卷 7, 頁 471 同 註 27, 董 仲 舒 傳 第 二 十 六, 卷 56, 頁 2507 見 崔 德 瑞 魯 惟 一 編, 楊 品 泉 等 譯.. 第 2 章 : 前 漢 過 渡 時 期 ( 公 元 前 87- 前 49 年 ), 劍 橋 中 國 秦 漢 史 ( 公 元 前 221 公 元 220 年 )( 北 京 : 中 國 社 會 科 學 出 版 社,1992 年 ), 頁 201 桓 寬 的 記 載 有 傾 向 性, 留 給 批 評 者 的 篇 幅 多 於 留 給 代 表 政 府 的 發 言 人, 可 以 看 出 後 者 幾 次 在 辯 論 中 被 駁 倒 但 是, 辯 論 的 直 接 後 果 與 這 類 結 論 並 不 相 符, 因 為 只 有 京 畿 區 的 鐵 官 和 國 家 的 酒 類 專 賣 官 署 被 撤 銷 17

18 國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五 期 鹽 鐵 論 是 探 討 漢 代 知 識 分 子 公 共 空 間 討 論 的 重 要 文 本, 單 就 它 提 供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的 議 事 規 則 或 默 許 原 則, 已 經 是 十 分 值 得 探 討 的 課 題 若 問 鹽 鐵 論 中 的 議 事 規 程, 最 重 要 的 莫 過 於 討 論 範 圍 的 選 擇, 究 竟 是 完 全 開 放? 部 分 開 放? 抑 或 完 全 由 朝 廷 決 定? 其 間 的 標 準 若 何? 是 必 須 予 以 確 定 的 事 實 上, 就 賢 良 對 策 議 題 的 選 擇, 是 由 漢 廷 一 貫 的 習 慣 來 決 定 的 景 帝 詔 賢 良 文 學 對 策, 依 漢 書. 晁 錯 傳 載 乃 是 要 求 : 上 以 薦 先 帝 之 宗 廟, 下 以 興 愚 民 之 休 利, 著 之 于 篇, 朕 親 覽 焉, 觀 大 夫 所 以 佐 朕, 至 與 不 至 書 之, 周 之 密 之, 重 之 閉 之 興 自 朕 躬, 大 夫 其 正 論, 毋 枉 執 事, 109 則 其 時 是 以 書 面 策 問 著 之 于 篇, 而 且 重 視 周 之 密 之, 重 之 閉 之, 並 多 強 調 朕 親 覽 焉 興 自 朕 躬, 而 賢 良 等 只 要 正 論, 毋 枉 執 事, 即 沒 有 任 何 罪 責 其 對 策 範 圍 甚 為 廣 泛, 基 本 上 是 承 繼 文 帝 求 直 言, 以 匡 朕 之 不 逮 的 傳 統, 要 求 與 試 者 對 選 賢 良 明 於 國 家 之 大 體, 通 於 人 事 之 終 始, 及 能 直 言 極 諫 等 三 者, 與 朕 之 不 德, 吏 之 不 平, 政 之 不 宣, 民 之 不 寧, 四 者 之 闕, 悉 陳 其 志, 毋 有 所 隱, 110 其 討 論 雖 有 範 圍, 但 廣 泛 程 度 已 等 於 自 由 發 言 至 武 帝 時, 賢 良 對 策 乃 是 天 子 提 出 策 問 的 課 題, 而 受 策 問 者 則 提 出 書 面 方 案, 故 漢 書. 武 帝 紀 載 詔 云 : 賢 良 明 於 古 今 王 事 之 體, 受 策 察 問, 咸 以 書 對, 著 之 於 篇, 朕 親 覽 焉 111 自 武 帝 始 的 策 問, 是 有 初 試 階 段 的, 先 由 太 常 令 作 初 步 篩 選, 然 後 進 呈 御 覽, 故 史 記. 平 津 侯 主 父 列 傳 記 : ( 公 孫 ) 弘 至 太 常 太 常 令 所 徵 儒 士 各 對 策, 百 餘 人, 弘 第 居 下 策 奏, 天 子 擢 弘 對 為 第 一 召 入 見, 狀 貌 甚 麗, 拜 為 博 士 是 時 通 西 南 夷 道, 置 郡, 巴 蜀 民 苦 之, 詔 使 弘 視 之 還 奏 事, 盛 毀 西 南 夷 無 所 用, 上 不 聽 112 則 武 帝 於 對 策 時, 雖 然 仍 然 是 以 古 今 王 事 之 體 等 寬 泛 的 題 目 作 議, 但 其 心 目 中 自 有 關 注 的 項 目 ( 通 西 南 夷 道 ) 故 於 太 常 初 選 時, 公 孫 弘 僅 第 居 下, 但 因 著 天 子 心 中 自 有 關 注, 並 掌 握 最 後 的 取 決 權, 故 天 子 擢 弘 對 為 第 一, 並 予 召 見 而 試 以 吏 事, 詔 使 弘 鑒 於 辯 論 的 記 載 及 它 的 實 際 結 果 有 出 入, 鹽 鐵 論 是 否 如 實 記 錄 以 及 它 的 正 確 程 度 就 值 得 懷 疑 同 註 27, 爰 盎 鼂 錯 傳 第 十 九, 卷 49, 頁 2290 同 前 註 同 註 27, 武 帝 紀 第 六, 卷 6, 頁 161 同 註 23, 平 津 侯 主 父 列 傳 第 五 十 二, 卷 112, 頁

19 從 鹽 鐵 論 看 西 漢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之 議 事 範 圍 與 規 則 視 西 南 夷 還 奏 事 時, 以 盛 毀 西 南 夷 無 所 用, 不 稱 帝 意, 故 而 上 不 聽, 但 以 文 帝 除 賢 良 誹 謗 妖 言 罪 已 成 習 慣 法, 故 上 怒, 以 為 不 能, 而 公 孫 弘 僅 是 病 免 歸, 決 不 追 論 其 罪 責 結 合 董 仲 舒 對 策 的 經 歷, 則 天 子 對 賢 良 的 初 步 策 奏, 感 到 興 趣 或 有 疑 義, 則 可 以 透 過 續 問 與 召 見 的 方 式, 要 求 賢 良 繼 續 深 入 探 討 相 關 課 題 是 故, 漢 書 紀 錄 的 董 仲 舒 對 策, 見 面 之 初 武 帝 即 謂 今 子 大 夫 褎 然 為 舉 首 者, 則 董 生 已 經 初 試 為 武 帝 定 為 舉 首, 因 蒙 召 見, 而 有 詔 要 求 子 大 夫 其 精 心 致 思, 朕 垂 聽 而 問 焉 正 因 為 武 帝 垂 聽 而 續 問, 才 至 於 有 天 人 三 策 的 出 現 但 以 昭 帝 年 幼, 則 始 元 六 年 的 賢 良 文 學, 似 乎 沒 有 經 過 初 試 的 書 面 策 奏 階 段, 而 直 接 與 公 卿 對 話, 故 鹽 鐵 論 中, 文 學 指 有 詔 公 卿 與 斯 議, 而 空 戰 口 也? 113 亦 由 是 而 引 發 鹽 鐵 論 中, 朝 官 與 諸 生 間 論 難 的 互 動 性, 遠 遠 高 出 以 往 的 人 主 策 問, 成 了 一 個 嶄 新 的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不 過, 諸 生 的 討 論 範 圍, 仍 是 由 朝 廷 決 定 的 為 便 討 論, 茲 條 列 相 關 文 本 於 下 : 閏 月, 遣 故 廷 尉 王 平 等 五 人 持 節 行 郡 國, 舉 賢 良, 問 民 所 疾 苦 冤 失 職 者 114 二 月, 詔 有 司 問 郡 國 所 舉 賢 良 文 學 民 所 疾 苦 議 罷 鹽 鐵 榷 酤 115 昭 帝 即 位 六 年, 詔 郡 國 舉 賢 良 文 學 之 士, 問 以 民 所 疾 苦, 教 化 之 要 皆 對 願 罷 鹽 鐵 酒 榷 均 輸 官, 毋 與 天 下 爭 利, 視 以 儉 節, 然 後 教 化 可 興 弘 羊 難, 以 為 此 國 家 大 業, 所 以 制 四 夷, 安 邊 足 用 之 本, 不 可 廢 也 116 ( 杜 延 年 ) 見 國 家 承 武 帝 奢 侈 師 旅 之 後, 數 為 大 將 軍 光 言 : 年 歲 比 不 登, 流 民 未 盡 還, 宜 修 孝 文 時 政, 示 以 儉 約 寬 和, 順 天 心, 說 民 意, 年 歲 宜 應 光 納 其 言, 舉 賢 良, 議 罷 酒 榷 鹽 鐵, 皆 自 延 年 發 之 117 始 元 六 年, 詔 郡 國 舉 賢 良 文 學 士, 問 以 民 所 疾 苦, 於 是 鹽 鐵 之 議 起 焉 118 贊 曰 : 所 謂 鹽 鐵 議 者, 起 始 元 中, 徵 文 學 賢 良 問 以 治 亂, 皆 對 願 罷 郡 國 鹽 鐵 酒 榷 均 輸, 務 本 抑 末, 毋 與 天 下 爭 利, 然 後 教 化 可 興 御 史 大 夫 弘 羊 以 為 此 乃 所 以 安 邊 竟, 制 四 夷, 國 家 大 業, 不 可 廢 也 當 時 相 詰 難, 頗 有 其 議 文 同 註 54, 孝 養 第 二 十 五, 卷 5, 頁 310 同 註 27, 昭 帝 紀 第 七, 卷 7, 頁 220 同 註 27, 昭 帝 紀 第 七, 卷 7, 頁 223 同 註 27, 食 貨 志 第 四 下, 卷 24 下, 頁 1176 同 註 27, 杜 周 傳 第 三 十, 卷 60, 頁 2664 同 註 27, 公 孫 劉 田 王 楊 蔡 陳 鄭 傳 第 三 十 六, 卷 66, 頁 2886 同 前 註, 頁

20 國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五 期 孝 昭 幼 沖, 霍 光 秉 政, 舉 賢 良 文 學, 問 民 所 疾 苦, 於 是 罷 酒 榷 而 議 鹽 鐵 矣 120 惟 始 元 六 年, 有 詔 書 使 丞 相 御 史 與 所 舉 賢 良 文 學 語 問 民 間 所 疾 苦 121 綜 合 前 述 文 本, 則 元 始 六 年 的 鹽 鐵 議, 實 源 自 杜 延 年 向 秉 政 的 霍 光 進 言, 因 天 災 人 禍, 而 思 修 孝 文 時 政, 才 有 承 繼 舉 賢 良 作 對 策 的 措 舉 其 議 題 表 面 如 顏 師 古 云 : 因 總 論 政 治 得 失 也, 122 但 比 較 前 朝 更 有 焦 點, 重 心 在 問 民 所 疾 苦 冤 失 職 者, 議 罷 鹽 鐵 榷 酤 固 然 是 主 題, 但 教 化 之 要 也 是 必 不 可 忽 略 的 討 論 範 疇 由 是 觀 之, 則 對 策 的 與 議 者 和 基 本 課 題, 早 由 朝 廷 以 詔 旨 形 式 決 定 了 不 過, 在 討 論 期 間, 議 題 也 不 可 能 是 鐵 板 一 塊, 會 因 著 與 議 者 對 課 題 的 興 趣 和 關 切 程 度, 爭 取 到 議 題 的 主 控 權 不 過, 由 於 對 策 慣 例 是 由 朝 廷 主 導, 賢 良 文 學 作 回 應 的, 因 此 除 了 本 議 第 一 文 學 回 應 對 策 首 開 發 言 外, 通 讀 首 四 十 一 篇, 文 學 能 爭 取 到 篇 首 發 言 權 的, 僅 有 孝 養 第 二 十 五 和 國 疾 第 二 十 八 兩 篇, 其 他 篇 章 都 是 朝 廷 官 吏 作 篇 首 發 言 的 是 則, 會 議 範 圍 及 具 體 討 論 議 題 的 挑 選, 主 要 權 利 是 落 在 政 府 官 員 一 方 的 甚 至 從 第 四 十 二 篇 開 始, 已 不 屬 於 廷 議 範 圍 的 討 論, 篇 首 的 發 言 權 也 全 是 由 官 員 主 導 的, 賢 良 和 文 學 並 未 取 得 任 何 一 次 篇 首 發 言 的 機 會 若 論 具 體 的 議 事 規 則, 由 於 鹽 鐵 論 的 作 者 及 共 時 學 者, 皆 未 作 相 關 的 交 待 後 學 僅 能 就 文 本 中, 察 看 哪 些 界 線 是 不 可 逾 越 的, 反 過 來 說 明 具 體 議 事 規 則 的 要 求 何 在 此 節 依 鹽 鐵 論 文 本, 總 結 在 內 容 上, 哪 些 地 方 是 不 容 觸 犯 的, 便 能 大 體 地 反 向 推 出 議 事 規 則 至 於 僅 就 言 語 及 禮 儀 層 面 的 限 制, 則 俟 下 節 始 作 詳 細 說 明 基 本 上, 御 前 對 策, 奉 天 子 明 詔, 問 是 政 事 得 失, 民 間 疾 苦, 故 一 般 討 論 辯 國 家 之 政 事, 論 執 政 之 得 失 不 但 言 者 無 罪, 而 且 亦 是 天 子 鼓 勵 發 言 的 重 點, 123 且 不 論 大 夫 對 文 學 如 何 不 滿, 也 只 可 以 空 言 侗 嚇, 不 能 真 正 議 罪 例 如 : 晁 錯 第 八 篇 中, 大 夫 提 出 晁 錯 的 問 題, 與 前 篇 討 論 的 相 關 性 不 大, 特 不 過 欲 指 出 晁 錯 被 殺 的 後 果 是 自 取, 而 謂 之 斯 亦 誰 殺 之 乎? 不 過, 大 夫 引 春 秋 之 法, 君 親 無 將, 將 而 必 誅, 則 實 包 藏 政 治 的 禍 心, 因 為 漢 武 治 淮 南 王 獄, 引 用 春 秋 曰 臣 無 將, 將 而 誅, 正 是 劉 安 的 罪 名 124 大 同 註 27, 循 吏 傳 第 五 十 九, 卷 89, 頁 3624 同 註 54, 本 議 第 一, 卷 1, 頁 1 同 註 27, 公 孫 劉 田 王 楊 蔡 陳 鄭 傳 第 三 十 六, 卷 66, 頁 2886 見 書 中 註 釋 5.. 師 古 曰 : 議 罷 鹽 鐵 之 官, 令 百 姓 皆 得 煮 鹽 鑄 鐵, 因 總 論 政 治 得 失 也 同 註 23, 孝 文 本 紀 第 十, 卷 10, 頁 : 上 曰 : 古 之 治 天 下, 朝 有 進 善 之 旌, 誹 謗 之 木, 所 以 通 治 道 而 來 諫 者 今 法 有 誹 謗 妖 言 之 罪, 是 使 臣 不 敢 盡 情, 而 上 無 由 聞 過 失 也 將 何 以 來 遠 方 之 賢 良? 其 除 之 民 或 祝 詛 上 以 相 約 結 而 後 相 謾, 吏 以 為 大 逆, 其 有 他 言, 而 吏 又 以 為 誹 謗 此 細 民 之 愚 無 知 抵 死, 朕 甚 不 取 自 今 以 來, 有 犯 此 者 勿 聽 治 同 註 23, 淮 南 衡 山 列 傳 第 五 十 八, 卷 118, 頁 吏 因 捕 太 子 王 后, 圍 王 宮, 盡 求 捕 王 所 與 謀 反 賓 客 在 國 中 者, 索 得 反 具 以 聞 上 下 公 卿 治, 所 連 引 與 淮 南 王 謀 反 列 侯 二 千 石 豪 傑 數 20

21 從 鹽 鐵 論 看 西 漢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之 議 事 範 圍 與 規 則 夫 謂 : 淮 南 衡 山 修 文 學, 這 裡 自 然 可 指 治 經 者, 亦 以 隱 指 堅 持 儒 家 觀 點 的 賢 良 文 學 之 士, 認 為 這 些 四 方 遊 士, 山 東 儒 墨 咸 聚 於 江 淮 之 間, 講 議 集 論, 著 書 數 十 篇 者, 使 淮 南 王 謀 叛 逆, 125 王 因 而 背 義 不 臣, 誅 及 宗 族 這 便 把 謀 反 罪 名, 歸 咎 於 儒 墨 之 士, 並 以 之 作 為 暗 中 的 政 治 威 嚇 手 段 文 學 的 回 應 是 強 調 儒 者 修 德, 故 曰 : 孔 子 不 飲 盜 泉 之 流, 曾 子 不 入 勝 母 之 閭 名 且 惡 之, 而 況 為 不 臣 不 子 乎? 繼 而 指 出 孔 子 向 哀 公 告 發 不 臣, 而 陳 文 子 寧 棄 十 乘 以 反 對 弒 君 的 崔 抒, 為 自 已 決 非 不 臣 不 子 者, 作 出 洗 刷 又 強 調 君 子 雖 不 能 完 全 決 定 外 在 環 境, 故 可 貴 可 賤, 甚 至 可 刑 可 殺, 不 過 其 志 節 不 改, 不 可 使 為 亂 反 諷 外 飾 其 貌 而 內 無 其 實, 口 誦 其 文 而 行 不 猶 其 道 者, 乃 是 盜 126 漢 廷 既 以 春 秋 論 法, 當 知 春 秋 之 義 為 不 濫 刑, 帝 舜 誅 鯀 用 禹, 猶 淮 南 之 獄 不 應 有 政 治 誅 連, 諸 侯 造 反, 與 文 學 之 士 何 涉? 況 晁 錯 削 諸 侯, 乃 是 人 臣 各 死 其 主, 為 其 國 用 之 本 份, 即 賢 人 如 弦 高 解 揚, 亦 分 別 因 鄭 晉 兩 國 之 利 益, 而 欺 騙 秦 楚 兩 國 故 此, 人 臣 職 分 有 關, 皆 不 以 其 背 約 於 敵 國 為 其 道 德 之 玷 至 於 論 誹 第 二 十 四 中, 丞 相 史 曰 : 此 人 本 枉, 以 己 為 式 此 顏 異 所 以 誅 黜, 而 狄 山 死 於 匈 奴 也 處 其 位 而 非 其 朝, 生 乎 世 而 訕 其 上, 終 以 被 戮 而 喪 其 軀, 127 這 裡 以 生 乎 世 而 訕 其 上, 終 以 被 戮 而 喪 其 軀, 並 以 腹 誹 見 誅 的 顏 異 和 死 於 匈 奴 的 狄 山 為 例, 來 暗 示 誹 謗 君 上, 則 可 遭 到 顯 戮, 這 是 明 顯 不 過 的 政 治 侗 嚇, 128 但 文 學 亦 悲 壯 地 聲 明 : 知 言 之 死, 不 忍 從 苟 合 之 徒, 是 以 不 免 於 縲 絏 悲 夫! 文 學 已 考 慮 了 因 言 受 誅 的 風 險, 但 以 不 忍 從 苟 合 之 徒, 只 好 毅 然 面 對 了 當 然, 文 學 已 衡 量 過 法 例 賦 予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的 保 障, 才 會 作 出 如 此 高 風 險 的 政 治 聲 稱 甚 至 在 廷 議 完 畢 以 後, 由 於 這 種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的 安 排, 已 成 為 諸 生 與 公 卿 間 的 共 識, 於 是 第 二 次 會 議 ( 從 鹽 鐵 論 第 四 十 二 至 五 十 九 篇 ), 本 已 成 為 官 員 一 份 子 的 賢 良 文 學, 卻 被 大 夫 桑 弘 羊 六 次 稱 為 諸 生, 129 而 賢 良 千 人, 皆 以 罪 輕 重 受 誅 趙 王 彭 祖 列 侯 臣 讓 等 四 十 三 人 議, 皆 曰 : 淮 南 王 安 甚 大 逆 無 道, 謀 反 明 白, 當 伏 誅 膠 西 王 臣 端 議 曰 : 淮 南 王 安 廢 法 行 邪, 懷 詐 偽 心, 以 亂 天 下, 熒 惑 百 姓, 倍 畔 宗 廟, 妄 作 妖 言 春 秋 曰 臣 無 將, 將 而 誅 安 罪 重 於 將, 謀 反 形 已 定 臣 端 所 見 其 書 節 印 圖 及 他 逆 無 道 事 驗 明 白, 甚 大 逆 無 道, 當 伏 其 法 而 論 國 吏 二 百 石 以 上 及 比 者, 宗 室 近 幸 臣 不 在 法 中 者, 不 能 相 教, 當 皆 免 官 削 爵 為 士 伍, 毋 得 宦 為 吏 其 非 吏, 他 贖 死 金 二 斤 八 兩 以 章 臣 安 之 罪, 使 天 下 明 知 臣 子 之 道, 毋 敢 復 有 邪 僻 倍 畔 之 意 丞 相 弘 廷 尉 湯 等 以 聞, 天 子 使 宗 正 以 符 節 治 王 未 至, 淮 南 王 安 自 剄 殺 同 註 54, 晁 錯 第 八, 卷 2, 頁 116, 張 敦 仁 云 : 謂 游 士 使 淮 南 衡 山 謀 叛 逆 也 同 註 54, 晁 錯 第 八, 卷 2, 頁 同 註 54, 論 排 第 二 十 四, 卷 5, 頁 299 例 如 論 誹 第 二 十 四, 此 篇 名 為 論 誹, 如 王 利 器 以 為 : 這 是 對 誹 謗 君 之 行, 加 以 評 論 同 註 54, 論 排 第 二 十 四, 卷 5, 頁 301 分 別 是 世 務 第 四 十 七 篇 3 次, 見 同 註 54, 世 務 第 四 十 七, 卷 8, 頁 507; 論 鄒 第 五 十 三 論 菑 第 五 十 四 大 論 第 五 十 九 各 1 次, 分 別 見 同 註 54, 論 鄒 第 五 十 三, 卷 9, 頁 551; 論 菑 第 五 十 四, 卷 9, 頁 555 及 大 論 第 五 十 九, 卷 9, 頁

22 國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五 期 文 學 卻 居 之 不 疑, 從 無 提 出 反 對 不 過, 語 言 亦 一 如 對 策 之 時 的 鋒 利, 竟 敢 提 出 : 長 子 不 還, 父 母 愁 憂, 妻 子 詠 歎, 憤 懣 之 恨 發 動 於 心, 慕 思 之 積 痛 於 骨 髓 此 杕 杜 采 薇 之 所 為 作 也, 130 對 漢 廷 作 出 譏 刺 由 是 而 知, 昭 帝 時 的 賢 良 文 學, 實 已 隱 然 為 其 時 的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作 了 嶄 新 的 拓 展, 把 言 論 自 由 ( 不 因 誹 謗 妖 言 獲 罪 ) 的 保 障 範 圍, 從 賢 良 對 策 擴 充 至 類 似 的 公 共 政 策 討 論, 這 不 能 不 算 是 漢 季 傳 統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的 新 里 程 然 則, 是 不 是 在 對 策 ( 或 類 似 的 公 共 政 策 討 論 會 議 ) 中, 與 議 者 的 一 切 言 責, 皆 會 自 動 得 到 免 除 呢? 事 實 不 然 既 然 有 與 議 討 論 的 範 圍, 亦 同 時 確 定 了 言 責 的 範 圍, 超 出 政 策 討 論 的 範 圍, 延 展 至 於 以 下 數 端 者, 則 縱 不 受 到 朝 廷 論 罪, 亦 必 會 受 到 社 會 的 譴 責, 因 而 構 成 了 具 體 的 議 事 規 則 其 一, 凡 涉 及 的 是 人 身 攻 擊, 尤 其 不 能 提 供 確 實 證 據 的 人 身 攻 擊, 漢 廷 有 反 坐 之 法 張 家 山 漢 簡. 二 年 律 令 載 : 誣 告 人 以 死 罪, 黥 為 城 旦 舂 ; 它 各 反 其 罪 131 人 身 攻 擊 的 謬 誤 成 立 與 否, 並 非 由 是 否 評 論 特 定 個 人 的 行 為 來 決 定 的 合 法 性 是 依 照 能 否 就 此 提 出 實 據 來 證 明, 以 決 定 恰 當 與 否 的 難 道 我 們 談 論 一 人 是 否 偽 君 子, 也 不 能 訴 諸 他 的 個 人 行 為, 以 證 明 我 的 說 法 恰 當 與 否 嗎? 從 議 事 規 則 的 角 度 看, 訴 諸 事 實 的 評 論, 不 論 涉 及 個 人 品 德 與 行 為, 都 不 能 即 視 作 人 身 攻 擊, 亦 不 會 被 議 程 所 禁 止 是 故 文 學 曾 經 嚴 厲 地 指 責 大 夫, 仍 不 見 大 夫 立 即 翻 臉, 也 不 見 大 夫 以 外, 其 他 與 議 者 如 御 史 等 人, 以 議 事 規 程 相 詰 責, 則 知 其 屬 於 默 許 原 則 範 圍 以 內 者 例 如 : 在 西 域 第 四 十 六 篇 中, 文 學 毫 不 客 氣 地 指 責, 公 卿 宜 思 百 姓 之 急 匈 奴 之 害, 緣 聖 主 之 心, 定 安 平 之 業, 這 還 算 是 正 面 指 陳 畫 策 的 方 向 或 期 望 至 於 今 乃 留 心 於 末 計, 摧 本 議, 不 順 上 意, 未 為 盡 於 忠 也, 則 認 定 公 卿 未 盡 厥 職 當 用 心 的 本 議, 反 而 留 心 於 末 計, 這 便 是 違 反 天 子 詔 令, 不 順 上 意 則 難 言 盡 忠 了! 這 項 指 控 疑 及 大 夫 對 君 主 的 忠 誠, 已 近 於 人 身 攻 擊, 但 由 於 是 以 天 子 親 訂 的 國 策 以 為 役 不 可 數 行, 而 權 不 可 久 張 也 為 基 礎, 又 有 證 據 說 明 公 卿 未 就 前 述 國 策, 作 出 相 應 行 動, 則 未 為 盡 於 忠 也, 132 亦 是 一 項 合 理 的 質 疑 有 實 據 與 否, 正 是 人 身 攻 擊 與 有 理 有 據 作 質 詢 的 主 要 區 別, 由 於 有 這 種 共 識, 故 而 賢 良 文 學 可 以 就 事 論 事 質 疑 朝 廷 的 措 施 其 二, 由 前 述 必 有 實 據 以 陳 言 引 申, 則 凡 對 所 言 沒 有 實 據 支 持, 或 所 奏 不 實 違 反 對 朝 廷 誠 信, 便 可 以 入 罪 鹽 鐵 論 雖 然 沒 有 這 種 例 子, 但 從 對 文 本 中 卻 可 以 引 申 出 相 關 案 例, 以 說 明 奏 對 不 實 當 負 的 責 任 丞 相 史 口 中 狄 山 為 匈 奴 所 殺, 133 正 是 其 中 的 突 出 事 例 史 記 云 : 同 註 54, 繇 役 第 四 十 九, 卷 9, 頁 520 張 家 山 二 四 七 號 漢 墓 竹 簡 整 理 小 組.. 二 年 律 令 具 律 告 律, 張 家 山 漢 墓 竹 簡 二 四 七 號 墓 ( 北 京 : 文 物 出 版 社,2001 年 ), 頁 151 同 註 54, 西 域 第 四 十 六, 卷 8, 頁 500 同 註 54, 論 誹 第 二 十 四, 卷 5, 頁

23 從 鹽 鐵 論 看 西 漢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之 議 事 範 圍 與 規 則 匈 奴 來 請 和 親, 羣 臣 議 上 前 博 士 狄 山 曰 : 和 親 便 上 問 其 便, 山 曰 : 兵 者 凶 器, 未 易 數 動 高 帝 欲 伐 匈 奴, 大 困 平 城, 乃 遂 結 和 親 孝 惠 高 后 時, 天 下 安 樂 及 孝 文 帝 欲 事 匈 奴, 北 邊 蕭 然 苦 兵 矣 孝 景 時, 吳 楚 七 國 反, 景 帝 往 來 兩 宮 閒, 寒 心 者 數 月 吳 楚 已 破, 竟 景 帝 不 言 兵, 天 下 富 實 今 自 陛 下 舉 兵 擊 匈 奴, 中 國 以 空 虛, 邊 民 大 困 貧 由 此 觀 之, 不 如 和 親 上 問 湯, 湯 曰 : 此 愚 儒, 無 知 狄 山 曰 : 臣 固 愚 忠, 若 御 史 大 夫 湯 乃 詐 忠 若 湯 之 治 淮 南 江 都, 以 深 文 痛 詆 諸 侯, 別 疏 骨 肉, 使 蕃 臣 不 自 安 臣 固 知 湯 之 為 詐 忠 於 是 上 作 色 曰 : 吾 使 生 居 一 郡, 能 無 使 虜 入 盜 乎? 曰 : 不 能 曰 : 居 一 縣? 對 曰 : 不 能 復 曰 : 居 一 障 閒? 山 自 度 辯 窮 且 下 吏, 曰 : 能 於 是 上 遣 山 乘 鄣 至 月 餘, 匈 奴 斬 山 頭 而 去 自 是 以 後, 羣 臣 震 慴 134 誠 如 丞 相 史 言 : 狄 山 起 布 衣, 為 漢 議 臣, 135 武 帝 對 於 起 自 賢 良 文 學 者, 通 常 都 較 為 優 禮, 但 以 狄 山 攻 訐 張 湯 為 詐 忠, 他 不 但 當 廷 拿 不 出 實 據 ( 指 控 張 湯 痛 詆 諸 侯, 別 疏 骨 肉, 使 蕃 臣 不 自 安 等 罪 名, 其 實 此 皆 承 武 帝 之 意 而 為 ), 故 武 帝 而 作 色, 要 求 狄 山 以 行 動 證 實 他 的 忠 誠, 即 使 生 居 一 郡, 能 無 使 虜 入 盜 乎? 而 狄 山 自 度 不 能, 以 至 於 居 一 障 閒? 何 以 ( 狄 ) 山 自 度 辯 窮 且 下 吏? 正 是 因 為 如 果 連 一 障 尚 不 能 守, 又 自 稱 忠 忱, 則 必 招 來 奏 對 不 誠 不 實 的 指 責, 乃 是 可 以 下 吏 的 重 罪, 於 是 被 迫 答 能, 而 武 帝 亦 不 欲 招 妨 礙 言 路 的 惡 名, 於 是 以 試 吏 事 為 藉 口, 使 匈 奴 斬 山 頭 而 去 這 當 然 是 一 宗 政 治 悲 劇, 但 卻 足 以 說 明 漢 代 言 論 自 由 的 限 度 所 在, 如 無 實 據 或 能 予 實 行 之 力, 而 輕 率 出 奏 是 可 以 致 命 的 過 錯 其 三, 漢 代 對 策 的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是 由 漢 文 帝 以 還 的 習 慣 法 所 保 障, 今 上 求 攻 己 過, 而 賢 良 文 學 進 以 直 言, 雖 未 必 見 聽, 但 以 廣 開 賢 路 之 名, 如 有 證 據, 雖 指 責 當 道, 必 不 能 因 訕 上 而 入 罪 不 過, 既 然 法 統 來 自 祖 宗 家 法, 則 誹 謗 先 帝 的 罪 名, 自 然 不 在 言 論 自 由 保 障 的 範 圍 以 內 對 於 人 君 而 言, 其 承 繼 皇 帝 位 的 正 統 性, 正 是 源 自 高 祖 以 迄 先 帝 之 傳, 姑 不 論 誹 謗 先 帝 是 否 大 不 敬 之 罪, 僅 皇 帝 本 人 不 敬 祖 上, 即 已 足 以 損 害 其 繼 位 的 法 統 尤 其, 昭 帝 以 沖 齡 嗣 位, 秉 政 之 權 在 大 將 軍 霍 光 等, 如 果 任 由 先 帝 受 謗, 不 論 其 為 事 實 與 否, 將 來 皇 帝 成 年, 追 論 責 任, 可 致 罪 在 不 赦, 因 而 更 無 人 敢 掉 以 輕 心 鹽 鐵 論 中 頗 不 乏 可 以 引 導 論 敵, 陷 入 訕 謗 先 帝 的 險 境 的 實 例, 如 : 丞 相 史 在 論 誹 第 二 十 四 篇 中, 曾 抛 出 一 個 政 治 陷 阱 先 強 調 物 以 類 聚, 136 繼 引 孔 子 曰 : 德 不 孤, 必 有 鄰 然 而 其 隱 含 重 點, 卻 是 未 有 明 君 在 上 而 亂 臣 在 下 一 語 因 為 如 果 承 認 這 項 前 題 以 後, 立 即 同 註 23, 酷 吏 列 傳 第 六 十 二, 卷 122, 頁 3141 同 註 54, 論 誹 第 二 十 四, 卷 5, 頁 300 同 註 54, 論 誹 第 二 十 四, 卷 5, 頁 檀 柘 而 有 鄉, 萑 葦 而 有 藂, 言 物 類 之 相 從 也 23

24 國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五 期 便 可 以 提 問 先 帝 是 不 是 明 君 呢? 顯 然 的, 如 果 敢 回 答 不 是, 則 必 然 是 訕 謗 先 帝 的 大 不 敬 之 罪 ; 如 果 承 認 先 帝 是 明 主, 則 先 帝 躬 行 仁 聖 之 道, 以 臨 海 內, 招 舉 俊 才 賢 良 之 士, 唯 仁 是 用 務 以 求 賢 而 簡 退 不 肖, 猶 堯 之 舉 舜 禹 之 族 137 如 是 先 帝 簡 用 的 大 臣, 又 怎 會 是 苟 合 之 徒 呢? 繼 續 如 此 措 辭, 則 難 以 免 除 指 責 先 帝 之 臣 阿, 而 暗 示 先 帝 乃 主 非, 以 孝 治 天 下 的 漢 廷, 可 以 容 忍 於 幼 主 面 前, 誹 謗 先 帝 為 人 嗎? 甚 至 丞 相 史 還 反 跌 一 筆, 謂 先 帝 既 為 明 主, 則 不 單 賞 識 之 臣, 當 為 賢 良, 而 所 誅 逐 者, 當 是 亂 臣, 如 鯀 之 於 舜 廷 也 故 此, 文 學 雖 反 對 未 有 明 君 在 上 而 亂 臣 在 下 也, 這 項 一 刀 切 的 問 題, 但 必 須 異 常 小 心 地 指 出 臯 陶 對 舜 : 在 知 人, 惟 帝 其 難 之, 暗 示 聖 君 也 不 容 易 知 人, 故 不 能 保 證 臣 下 皆 為 賢 良 不 過, 如 果 找 到 一 位 賢 臣, 確 然 對 治 國 大 有 助 益, 如 舜 禹 之 於 帝 堯 而 先 帝 之 時, 良 臣 未 備, 故 邪 臣 得 間 何 由 而 知 臣 下 之 良 窳? 此 可 以 藉 比 較 而 知, 如 堯 得 舜 禹 而 鯀 殛 驩 兜 誅, 趙 簡 子 得 叔 向 而 盛 青 肩 詘, 故 國 語 云 : 未 見 君 子, 不 知 偽 臣, 復 引 詩 云 : 未 見 君 子, 憂 心 忡 忡 既 見 君 子, 我 心 則 降, 138 則 為 人 君 不 得 不 憂 未 得 賢 臣 也 既 而 先 帝 時 邪 臣 得 間, 雖 未 言 及 今 日, 則 朝 廷 重 臣 難 道 盡 皆 忠 良 嗎? 諸 生 所 以 必 須 以 獅 子 搏 兔 之 力, 並 引 歷 史 上 的 聖 君 ( 堯 ) 為 據, 以 說 明 賢 君 在 上, 也 不 能 保 證 臣 下 盡 皆 忠 良 的 事 實, 才 可 以 完 全 洗 刷 掉 訕 謗 先 帝 的 嫌 疑 是 知, 謗 及 先 帝 必 然 是 言 論 自 由 所 不 能 保 障 的 範 圍, 必 須 避 免 在 這 方 面 予 論 敵 以 絲 毫 攻 擊 的 機 會 正 由 於 這 也 是 與 議 雙 方 共 同 承 認 的 規 則, 因 此 不 惟 公 卿 一 方 可 以 設 計 政 治 陷 阱, 賢 良 文 學 一 方 也 可 以 還 以 顏 色 如 刑 德 第 五 十 五 篇 內 文 學 引 用 : 古 者, 傷 人 有 創 者 刑, 盜 有 贓 者 罰, 殺 人 者 死 今 取 人 兵 刃 以 傷 人, 罪 與 殺 人 同, 得 無 非 其 至 意 與? 139 此 論 中 最 精 采 部 分, 是 引 用 古 者, 並 有 意 不 說 破, 這 是 高 祖 入 關 時, 與 父 老 約, 法 三 章 耳 : 殺 人 者 死, 傷 人 及 盜 抵 罪 餘 悉 除 去 秦 法 吏 民 皆 按 堵 如 故, 140 大 夫 於 朝 章 國 故, 不 得 云 不 知, 而 高 祖 針 對 的 正 是 餘 悉 除 去 秦 法, 漢 承 秦 律, 諸 生 恨 秦 法 切 齒 而 終 不 可 盡 廢, 今 見 吏 緣 法 以 為 姦, 則 引 高 祖 廢 秦 律 之 約, 而 希 望 吏 民 皆 按 堵 如 故 設 使 大 夫 竟 敢 非 議 高 祖 行 事, 則 大 不 敬 之 罪, 實 難 逃 避, 此 又 為 政 治 陷 阱 之 一 端 乎? 大 夫 知 道 利 害, 因 此 俛 仰 未 應 對, 以 免 捲 入 政 治 漩 渦 於 是 由 御 史 接 著 發 言, 也 不 敢 公 然 反 對 三 章 約 法 僅 能 顧 左 右 而 言 他 地 說 : 執 法 者 國 之 轡 銜, 刑 罰 者 國 之 維 楫 也 同 註 136 同 註 136 同 註 54, 刑 德 第 五 十 五, 卷 10, 頁 567 同 註 27, 高 帝 紀 第 一 上, 卷 1 上, 頁 23 見 同 註 54, 刑 德 第 五 十 五, 卷 10, 頁 故 轡 銜 不 飭, 雖 王 良 不 能 以 致 遠 ; 維 檝 不 設, 雖 良 工 不 能 以 絕 水 24

25 從 鹽 鐵 論 看 西 漢 公 共 討 論 空 間 之 議 事 範 圍 與 規 則 其 四, 則 對 於 社 會 公 認 的 人 物 或 價 值 觀 作 攻 擊, 雖 然 這 是 律 所 不 禁, 但 由 於 可 能 引 起 社 會 人 士 群 起 而 攻, 會 做 成 極 大 的 政 治 風 暴, 因 此 與 議 者 不 論 是 何 等 身 份 ( 公 卿 或 諸 生 ), 均 不 敢 公 然 冒 此 大 不 韙, 縱 有 干 犯, 亦 必 須 立 即 補 救 鹽 鐵 論 中 的 大 夫, 便 曾 經 犯 上 這 種 錯 誤, 在 第 二 次 會 議 的 結 局 大 論 第 五 十 九 中, 大 夫 曰 : 文 學 所 稱 聖 知 者, 孔 子 也, 治 魯 不 遂, 見 逐 於 齊, 不 用 於 衛, 遇 圍 於 匡, 困 於 陳 蔡 夫 知 時 不 用 猶 說, 強 也 ; 知 困 而 不 能 已, 貪 也 ; 不 知 見 欺 而 往, 愚 也 ; 困 辱 不 能 死, 耻 也 若 此 四 者, 庸 民 之 所 不 為 也, 何 況 君 子 乎! 142 大 夫 一 時 情 急, 竟 至 怒 而 直 斥 儒 者 的 典 範 孔 子, 以 為 孔 子 有 四 過, 這 種 君 子, 比 諸 庸 民 而 不 如, 故 曰 : 文 學 所 稱 聖 知 者, 孔 子 也, 治 魯 不 遂, 見 逐 於 齊, 不 用 於 衛, 遇 圍 於 匡, 困 於 陳 蔡 夫 知 時 不 用 猶 說, 強 也 ; 知 困 而 不 能 已, 貪 也 ; 不 知 見 欺 而 往, 愚 也 ; 困 辱 不 能 死, 恥 也 若 此 四 者, 庸 民 之 所 不 為 也, 何 況 君 子 乎! 則 孔 子 被 指 為 強 貪 愚 耻 者, 但 其 所 謂 證 據, 不 過 是 孔 子 不 遇 於 諸 侯, 而 猶 為 游 說 而 忙 碌 耳! 文 學 對 此 反 應 十 分 強 烈, 直 言 指 出 夫 欺 害 聖 人 者, 愚 惑 也 ; 傷 毀 聖 人 者, 狂 狡 也 狡 惑 之 人, 非 人 也 夫 何 恥 之 有! 143 孔 子 在 漢 代 識 分 子 ( 未 必 僅 是 儒 者 ) 心 目 中, 即 非 素 王, 亦 必 足 為 典 範 今 竟 有 人 公 然 侮 辱 聖 賢, 則 必 會 引 起 公 憤, 故 文 學 這 一 番 話 語 一 出, 如 果 傳 於 會 議 以 外, 則 大 夫 的 輕 率 批 評, 可 能 演 變 為 群 起 而 攻 之 的 局 面, 使 其 處 身 極 不 利 的 政 治 環 境 中 是 故 大 夫 憮 然 內 慙, 四 據 而 不 言, 並 不 一 定 代 表 他 已 為 文 學 所 折 服, 但 由 於 自 己 的 失 言, 可 能 引 發 的 政 治 波 濤, 實 不 知 如 何 收 場, 故 不 能 復 言 其 憮 然 內 慙 者, 固 不 必 一 定 後 悔 對 孔 子 出 言 不 遜, 反 而 可 能 是 後 悔 自 己 不 加 掩 飾, 以 致 有 機 會 引 起 政 治 觸 礁 由 於 與 議 其 他 人 士 也 感 受 到 問 題 的 嚴 重 性, 雖 欲 討 好 於 大 夫, 而 恐 怕 自 己 也 會 捲 入 漩 渦, 故 當 此 之 時, 順 風 承 意 之 士 如 編, 口 張 而 不 歙, 舌 舉 而 不 下, 闇 然 而 懷 重 負 而 見 責 闇 然 而 懷 重 負 而 見 責 一 語, 具 見 其 時 旁 觀 官 員 的 心 境, 既 恐 不 予 援 手 而 見 責 於 長 官, 但 一 旦 失 言 則 後 果 嚴 重, 故 此 懷 重 而 闇 然 也! 大 夫 表 現 出 極 有 政 治 急 智, 毅 然 與 諸 生 和 解, 化 解 了 一 場 可 能 的 政 治 風 暴, 此 即 大 夫 曰 : 諾, 膠 車 倏 逢 雨, 請 與 諸 生 解 之 故 144 由 是 觀 之, 則 不 惟 先 帝 之 不 可 訕, 而 冒 天 下 之 不 韙 以 誹 聖, 也 會 引 發 鳴 鼓 而 攻 的 政 治 後 果, 當 是 在 言 論 自 由 以 外 的 範 域, 決 不 能 輕 易 踫 觸 的 同 註 54, 大 論 第 五 十 九, 卷 10, 頁 同 註 54, 大 論 第 五 十 九, 卷 10, 頁 故 適 齊, 景 公 欺 之, 適 衛, 靈 公 圍, 陽 虎 謗 之, 桓 魋 害 之 同 前 註 25

c81-0312027.pm

c81-0312027.pm 申 報. 自 由 談 話 會 民 初 政 治 與 文 學 批 評 功 能 陳 建 華 或 許 顯 得 不 無 突 兀 的 是 我 對 於 學 術 的 熱 情 首 先 在 於 發 現 和 編 輯 遺 失 的 被 忽 視 的 文 本 應 當 發 覺 自 己 為 這 些 問 題 所 左 右 蓋 茨 1 說 起 申 報. 自 由 談, 就 不 得 不 提 到 現 代 文 學 史 上 為 典 律 (canon)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1 pp. 249-276 19 1 90 6 ** * ** 88 I 2000 8 249 250 19 1 251 1873-1929 1900 1 1902 1 35 1900 1960 7-12 252 19 1 2 3 2 1900 1902 3 2000 129-197 253 4 5 6 4 1902 1962 103 5 Joseph

More information

政治制度史研究的省思:以六朝隋唐為例

政治制度史研究的省思:以六朝隋唐為例 - 1 - 1 2-2 - 3 4 5 6 7 8 9-3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4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5 - 28 29 30 Ο 31-6 - 32 33 34 35 36 37 38-7 - 39 40 41 42 43-8 -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9 - 53 54 55-10 -

More information

093_114_Koh_khee_heong

093_114_Koh_khee_heong !"#$%!"#$%&'()*+,-.!"#$%&'!"#$%&'()1389 1464!"#$%&'()*+,-./01!"#$% &'()*+,!-.(/0123456789!"#$%&'()*+,-./01234567*8+,79:;!"#$%&'()*+,-./0/123(456789:;

More information

2011 6 46 57-114 whchi@mail.nhu.edu.tw NSC 98-2410-H-343-025 2010/7/27 2011/3/9 58 60 1 2 Taiwa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 June 2011, 46: 57-114 Transformation of the Publicness in the Field of Popular

More information

德川日本論語詮釋史論

德川日本論語詮釋史論 德 川 日 本 論 語 詮 釋 史 論 ( 增 訂 二 版 ) 目 次 自 序... i 導 論 第 壹 章 從 中 日 儒 家 思 想 史 脈 絡 論 經 典 性 的 涵 義... 1 一 引 言... 1 二 儒 家 思 想 脈 絡 中 經 典 性 的 三 個 面 向... 8 三 儒 家 的 經 典 性 三 個 面 向 間 之 關 係... 26 四 結 論... 36 第 貳 章 從 中 日

More information

˘ªF¶Î

˘ªF¶Î 2004 3 129 153 1 2 NSC 92-2411 - H - 001-009 - A C 1 1 968 1 0 2 003 C. R. Boxer, The Christian C e n t u ry in Japan, 1549-1650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7) Boxer 2 Helen J. Baroni,

More information

????? 2015.indd

????? 2015.indd 艺 术 与 人 文 期 刊 库 历 史 文 学 语 言 和 语 言 学 哲 学 宗 教 音 乐 戏 剧 和 表 演 研 究 视 觉 艺 术 Taylor & Francis 旗 下 的 Routledge 出 版 社 与 多 家 国 际 知 名 学 会 合 作, 出 版 186 种 艺 术 期 刊, 其 中 106 种 期 刊 被 汤 森 路 透 引 文 索 引 / 科 学 网 收 录 内 容 涉

More information

第四章 东正教 俄中关系之意义再被稀释的重要因素

第四章 东正教 俄中关系之意义再被稀释的重要因素 2010 年 第 5 期 俄 罗 斯 研 究 No. 5, Oct. 2010 总 第 165 期 Russian Studies Gen. No. 165 无 处 不 在 的 身 影 东 正 教 介 入 俄 罗 斯 社 会 政 治 生 活 试 析 林 精 华 内 容 提 要 东 正 教 在 俄 国 远 不 只 是 一 种 宗 教, 而 是 俄 罗 斯 文 化 传 承 的 重 要 载 体, 在 后

More information

7P4 33

7P4 33 0 4 Jan. 0 Vol. 4 No. 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0 30 < > 946 948 0087 I0 A 000-73 0 0-003-30 907 907 908 3 0-06- 7P4 33 / 3 96 34 P5 hypothesis 830 4 5 Frank

More information

tation but was also the new model's first important articulation and as such had tremendous literary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tation but was also the new model's first important articulation and as such had tremendous literary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2014 2 95 1 2 200234 Abstract: This article uses the Wuse Colors of Things chapter of Liu Xie's Wenxin diaolong The Literary Mind and the Carving of Dragons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an important change

More information

pdf

pdf 2000 6 139-160 1 1 Ping-tzu Chu, "Tradition Building and Cultural Competition in Southern Song China (1160-1220): The Way, the Learning, and the Texts," (Ph.D., Harvard University, 1998) 238-277 140 (1133-1180)

More information

/,,,,,,,,,,,,,,, ;,,,, ( ),,, ;,,, 1933,, ( ) ( ), 1988,,,, :,, ; :,,,,, 20,,,,,, :,,, 2001, 299 :, :, 2006, 35 :,, ( ( ), 1997, 74 ),

/,,,,,,,,,,,,,,, ;,,,, ( ),,, ;,,, 1933,, ( ) ( ), 1988,,,, :,, ; :,,,,, 20,,,,,, :,,, 2001, 299 :, :, 2006, 35 :,, ( ( ), 1997, 74 ), Ξ,,,, ;,,,,,,,,,,,,,,,,,,,,, ;,,,,,,, :,,, Ξ,,!,,,, 2005, 469,,,,,, :,, 2001, 440 443, 24, ( 22,2006 5 ),,,, /,,,,,,,,,,,,,,, ;,,,, ( ),,, ;,,, 1933,, ( ) ( ), 1988,,,, :,, ; :,,,,, 20,,,,,, :,,, 2001,

More information

political-legal Max Weber Essays in Sociology

political-legal Max Weber Essays in Sociology 1 / 2 / / 1 2 McCulloch v. State of Maryland Gibbons v. Ogden James C. F. Wang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tics An Introduction New Jersey Prentice all 2002 pp. 161-177 2009 1994 329 107 2012 1 3 1990 4 1956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0352DBED4B2A4A9D2A9DBA5CDB8EAB054A7B9BEE3AAA92DB3D5A468AF5A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0352DBED4B2A4A9D2A9DBA5CDB8EAB054A7B9BEE3AAA92DB3D5A468AF5A2E646F63> 持 續 國 內 領 先 打 造 國 際 知 名 淡 江 大 學 國 際 事 務 與 戰 略 研 究 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TKU 碩 士 班 碩 士 在 職 專 班 博 士 班 105 學 年 度 招 生 資 訊 應 試 參 考 建 議 資 料 如 有 報 考 意 願 請 洽 本 所

More information

穨199705

穨199705 distributive justice 1 Ronald Dworkin John Rawls 2 treating people as equals 3 1 Raz (1990) 2 Rawls (1971) 3 Dworkin (1981b), 283Dworkin (1981a) 1 4 share 5 taste 4 Amsperger (1997), Arneson (1989), Cohen

More information

嗅覺、習氣與衛生政體:三0年代的中國的都市空間與身體消費

嗅覺、習氣與衛生政體:三0年代的中國的都市空間與身體消費 此 篇 文 章 僅 提 供 2006 年 台 灣 社 會 學 會 年 會 會 議 使 用, 若 需 引 用 請 徵 得 作 者 的 同 意 嗅 覺 ( 氣 味 ) 習 氣 與 衛 生 政 體 : 三 0 年 代 的 上 海 的 都 市 空 間 與 身 體 消 費 Smell, Habitus and Hygienic Regime ---Urban Space and Bodily Consumption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2)20:1 pp. 277-307 20 1 91 6 1904 1920 20 1922 15 Phlip de Vargas Some Aspects of the Chinese Renaissance 1891-1962 1887-1936 Chinese * 277 278 20 1 Renaissance 1873-1929 1 2 3 1902

More information

0 000 00 70 7 80 000 % 90 00 7 80 0 7 000 000 7 9 0 0 7 7 8 Gorgoroon 000 8 8 7 8 9 99 7 7 008 9 E. H. Blair and J. A. Robertson The Philippine Island

0 000 00 70 7 80 000 % 90 00 7 80 0 7 000 000 7 9 0 0 7 7 8 Gorgoroon 000 8 8 7 8 9 99 7 7 008 9 E. H. Blair and J. A. Robertson The Philippine Island 0 7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No. Jul. 0 郭 卫 东 0087 K 0 A 000-99 0 0-0- 8 8 7 79 8 00 00 0 9 00 00 000 00 000 00 000 0 9 00 97 7 00 Nassau 7 000 0 08 000 00 Trumball

More information

985 Journal of CUPL No.2 A Bimo nt hly Mar ch 2 0 1 0 ABSTRACTS Getting to the Root and Compromising China with the West: Rebuilding the Chinese Legal System 5 Yu Ronggen /Professor,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76\372\245v\245\277\270q\252\272\247x\271\322.doc)

(Microsoft Word - \276\372\245v\245\277\270q\252\272\247x\271\322.doc) 歷 史 正 義 的 困 境 : 族 群 議 題 與 二 二 八 論 述 陳 翠 蓮 摘 要 本 文 目 的 在 分 析 民 主 化 之 後 的 台 灣, 在 追 求 歷 史 正 義 時 所 面 臨 的 困 境 及 其 原 因 作 者 以 二 二 八 事 件 相 關 論 述 為 焦 點, 從 歷 史 研 究 途 徑, 追 索 二 二 八 論 述 與 族 群 議 題 糾 葛 不 清 的 過 程 二 二

More information

20 Abstract Malaysia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economic progress as a multi-ethnic nation.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communal riots of May 13, 1969, its

20 Abstract Malaysia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economic progress as a multi-ethnic nation.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communal riots of May 13, 1969, its 马 来 西 亚 华 人 研 究 学 刊 第 7 期,2004 年, 页 19-41 Journal of Malaysian Chinese Studies 历 届 马 华 公 会 总 Volume 会 长 与 华 7, 人 2004: 文 化 19-41 历 届 马 华 公 会 总 会 长 与 华 人 文 化 Presidents of the 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

More information

GOLDEN RULES 60 Golden Rules One Needs to Hold in his Life PREFACE PREFACE 2 60 Golden Rules One Needs to hold in his Lif e>>>... 3 CONTENTS 4 60 Golden Rules One Needs to hold in his Lif e>>>... 5 CONTENTS

More informatio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The Body Metaphors in The Travels of Lao Can Hsu Hui-Li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The Body Metaphors in The Travels of Lao Can Hsu Hui-Li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2014 年 3 月 頁 255-290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論 老 殘 遊 記 中 的 身 體 隱 喻 許 暉 林 * 摘 要 晚 清 以 降, 以 身 體 譬 喻 國 體 成 為 理 解 國 民 與 國 家 關 係 的 重 要 方 式 藉 由 對 老 殘 遊 記 中 身 體 譬 喻 的 分 析, 我 試 圖 提 出 以 下 的 觀 察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2014 年 第 5 期 ( 总 第 225 期 ) 厦 门 大 学 学 报 (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XIAMEN UNIVERSITY( Arts & Social Sciences) No. 5 2014 General Serial No. 225 真 理 的 语 用 和 限 度 周 建 漳, 王 摇 展 ( 厦 门 大 学 哲 学 系, 福 建 厦 门 361005)

More information

* * JJD

* * JJD 2012 5 * 110036 1926 1935 * 2009 2009JJD770023 132 1 Purple Roof Women s Shelter Foundation Women s Solidarity Foundation 2 2001 1980 1 Yesin Arat Feminist Islamist and Political Changes in Turkey Political

More information

龔卓軍:傳授生活經驗.doc

龔卓軍:傳授生活經驗.doc I. (Alfred North Whitehead) The Aims of Education (paralysis of thought) (romance) (precision) (generalisation) 13 14 14 18 18 22 2 (active wisdom) (interest) (use) 3 4 1 Alfred No rth WhiteheadThe aims

More information

American Sociological Society Camic Robert M. Hutchins great traditions Philip Reiff Samuel Nelson Daniel Bell Lewis Coser Edw

American Sociological Society Camic Robert M. Hutchins great traditions Philip Reiff Samuel Nelson Daniel Bell Lewis Coser Edw 932 Robert E. Park 933 999a 206 2006 220 American Sociological Society Camic 2007 242-243 20 945-955 Robert M. Hutchins great traditions Philip Reiff Samuel Nelson Daniel Bell Lewis Coser Edward Shils

More information

4

4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The Formation of Intervention State and Development of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Michael Stolleis, Translated by WANG Yin-hong (1.Goethe University Frankfurt, Frankfurt,

More information

10 142-2-

10 142-2- 10 142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1- PHILOSOPHY http://www.hkshp.org 10 142-2- 10 142-3- 10 142-4- 10 142-5- 10 142-6- 一 二 10 142-7- 三 10 142-8- 10 142-9- 10 142-10- 10 142-11- ā ā 10 142-12- 10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王志宇.doc

Microsoft Word - 1王志宇.doc 通 識 研 究 集 刊 第 十 五 期 2009 年 06 月 頁 01 ~ 24 開 南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臺 灣 寺 廟 碑 碣 與 村 莊 社 會 (1683-1945) 1 王 志 宇 摘 要 本 文 以 臺 灣 寺 廟 碑 記 為 對 象, 從 寺 廟 碑 碣 的 類 型 及 內 容 進 行 分 析, 以 此 來 觀 察 臺 灣 鄉 村 社 會 的 權 力 運 作 情 況 作

More information

YZPORTALVol6No22009WANGgalley

YZPORTALVol6No22009WANGgalley New Perspectives Report : The New Function of Print Media in Mainland China the Case of New Weekly Xiaolu Wang, Sichuan University, P. R. China English Abstract Based on New Weekly,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More information

人味!哪去了?:博物館的原住民異己再現與後殖民的展示批判

人味!哪去了?:博物館的原住民異己再現與後殖民的展示批判 1991 119 We are human being Native today living voice 65 LakotaBea Medicine Hill & Hill, 1994 : 16 1990 Native America Graves Protection and Repatriation Act1989 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Indian NMAI

More information

CSSCI

CSSCI 01 / 008 011 11 008 011 11 01 / 30 6 106 Quarterl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6 008 011 1 008 3 30 1 1995 005 007 9 5 005 56 7 000 1 3 9 00 3 90 195 003 3 6 8 003 1995 005 006 CSSCI 001 005 007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通讯150期.doc

Microsoft Word - 通讯150期.doc SOCIOLOGY OF ETHNICITY 主 办 单 位 : 中 国 社 会 与 发 展 研 究 中 心 北 京 大 学 社 会 学 人 类 学 研 究 所 第 150 期 中 国 社 会 学 会 民 族 社 会 学 专 业 委 员 会 2013 年 12 月 31 日 目 录 论 文 只 有 一 个 中 华 民 族 民 国 时 期 改 废 少 数 民 族 称 谓 的 历 史 考 察 论 移 民

More information

三○年代都市文學的俗化品味與無產階級文學大眾化之探討

三○年代都市文學的俗化品味與無產階級文學大眾化之探討 論 莫 言 蛙 的 身 體 政 治 歷 史 敘 事 與 贖 罪 意 識 論 莫 言 蛙 的 身 體 政 治 歷 史 敘 事 與 贖 罪 意 識 * 唐 毓 麗 摘 要 莫 言 小 說 蛙, 刻 意 以 虛 實 相 間 的 敘 事, 探 索 中 國 子 民 難 以 逃 脫 的 歷 史 命 運 本 文 第 一 節 論 述 緒 論 : 莫 言 及 相 關 研 究, 討 論 現 有 研 究 的 重 要 成

More information

201411.doc

201411.doc 蔣 經 國 國 際 學 術 交 流 基 金 會 簡 訊 (2014 年 11 月 ) 一 學 術 交 流 1. 本 會 朱 執 行 長 雲 漢 於 一 百 零 三 年 六 月 六 日 至 十 日 與 陳 副 執 行 長 純 一 中 央 研 究 院 近 代 史 研 究 所 副 所 長 張 力 教 授 臺 灣 大 學 數 位 人 文 研 究 中 心 主 任 項 潔 教 授 籌 備 處 林 光 美 主 任

More information

9 * B0-0 * 16ZD097 10 2018 5 3 11 117 2011 349 120 121 123 46 38-39 12 2018 5 23 92 939 536 2009 98 1844 13 1 25 926-927 3 304 305-306 1 23 95 14 2018 5 25 926-927 122 1 1 self-ownership 15 22 119 a b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Modern Dance and Cultural Identity A Study on Contemporary Indigenous Choreographers in Taiwan Modern Dance and Cultural Identity A Study on Contemporary Indigenous Choreographers in Taiwan Chen Yang-Wei

More information

P

P 100871 I0-03 A 1671-7511 2011 04-0072 - 11 6 18 1 2 3 4 2010-01 - 04 1 2 3 4 72 1 20 2 1 P309 310 1 2 73 1 3 2 1933 1 2 3 74 13 1976 7 2 1 2 P281 1929 1930 1935 1937 1948 1 2 1933 3 25 11 1998 5 ~ 1999

More information

1989 20 80 1979 2 / 3 / 20 80 62

1989 20 80 1979 2 / 3 / 20 80 62 2011 2 No. 2 2011 114 TAIWAN RESEARCH JOURNAL General No. 114 100732 I206 A 1002-1590 2011 02-0061 - 12 2003 1 61 1989 20 80 1979 2 / 3 / 20 80 62 4 5 20 80 6 20 80 7 8 1894 9 10 11 63 20 20 50 1987 216

More information

20第十一章ok.doc

20第十一章ok.doc (Mass media)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Noam Chomsky 1928) (Free press) (Information society) (Political bias) (Spatial leadership) (Cultural globalization) (Consumerism) (Propaganda) (Censorship)

More information

, :,,, ; ; 80 %,,,,,,,,,, 1945, 48,,,,,,,,, (), 19 70,,,, 2001, 8116 %, 88 %, 100 %, 95

, :,,, ; ; 80 %,,,,,,,,,, 1945, 48,,,,,,,,, (), 19 70,,,, 2001, 8116 %, 88 %, 100 %, 95 :,,,,,,,,,, :,,,,,,,,,,,,,, 70 %, 90 %, 100 % 60 %,,, 20 % 94 , :,,, ; ; 80 %,,,,,,,,,, 1945, 48,,,,,,,,, (), 19 70,,,, 2001, 8116 %, 88 %, 100 %, 95 2006 1,,,, 11000,, 1973,,,,,,,,, () 1000 20 70,,,,,,

More information

100 (2005.6) ( ) Intellectual Life Net and Books Net and Books , % P D A 3. 5 % P D A 40

100 (2005.6) ( ) Intellectual Life Net and Books Net and Books , % P D A 3. 5 % P D A 40 BIBLID 1026-5279 (2005) 94:1 p. 99-113 (2005.6) 99 Reeser and Spalding [ 1 Keywords Reading Reading Culture Reading Research E-mail: ncyeh@cc.shu.edu.tw [1 Reeser, Todd W. and Spalding, Steven D., "Reading

More information

穨NHIST.PDF

穨NHIST.PDF 2 theoretical concept dig around Grant s Dissector, 9ed. 1 1 1975 4145-4146 1944 280-306 1982 3 2 3 4 5 2 1983 784 1983 140 1955 649 1311 1943 1-29 1995 4 39-42 1991 427-492 Yamada Keiji, Anatometrics

More information

0 2 4 9 4 0 692 92 40 9 0 20 2 9 2 0 60 0 90 4. 949 9 949 94 949 9 2 002-000 6 9 200 2 20 96 6 99 4 200 2000 9242024 2 992 42 422 0 02 04-204 4

0 2 4 9 4 0 692 92 40 9 0 20 2 9 2 0 60 0 90 4. 949 9 949 94 949 9 2 002-000 6 9 200 2 20 96 6 99 4 200 2000 9242024 2 992 42 422 0 02 04-204 4 204 4 D22 D62 A 00-204 - 04-06 - A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CPC s Political and Law Committee System Zhong Jinyan Abstract The history of the CPC s Political and Law Committee could be traced back

More information

Keywords: social movement, resource mobilization theory, the logic of Clausewitzian action, democratization, opposition movement The Semisovereign People The Other Taiwan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72D313032ABFCA6D2A4BDA5C1BB50AAC0B77CB8D5C34428A977BD5A29>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72D313032ABFCA6D2A4BDA5C1BB50AAC0B77CB8D5C34428A977BD5A29> 大 學 入 學 考 試 中 心 102 學 年 度 指 定 科 目 考 試 試 題 考 科 - 作 答 注 意 事 項 - 考 試 時 間 :80 分 鐘 作 答 方 式 : 選 擇 題 用 2B 鉛 筆 在 答 案 卡 上 作 答 ; 更 正 時, 應 以 橡 皮 擦 擦 拭, 切 勿 使 用 修 正 液 ( 帶 ) 未 依 規 定 畫 記 答 案 卡, 致 機 器 掃 描 無 法 辨 識 答 案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論東亞儒者理解經典的途徑及其方法論問題.doc

Microsoft Word - 論東亞儒者理解經典的途徑及其方法論問題.doc 論 東 亞 儒 者 理 解 經 典 的 途 徑 及 其 方 法 論 問 題 黃 俊 傑 臺 灣 大 學 歷 史 學 系 特 聘 教 授 臺 大 東 亞 經 典 與 文 化 研 究 計 畫 總 主 持 人 中 央 研 究 院 中 國 文 哲 研 究 所 合 聘 研 究 員 Email: cc10.huang@msa.hinet.net Website: http://huang.cc.ntu.edu.tw

More information

5 /04 0 0 4 0 0 70 5 6 50 7 4 5 6 7 985 7 990 9 99 5 99 5 996 004 07 7 949 ~ 00 4 9 50 005 005 980 005 006 5 0 95 7 96 96 948 00 96 0 96 98 97 98 98 4

5 /04 0 0 4 0 0 70 5 6 50 7 4 5 6 7 985 7 990 9 99 5 99 5 996 004 07 7 949 ~ 00 4 9 50 005 005 980 005 006 5 0 95 7 96 96 948 00 96 0 96 98 97 98 98 4 90 0 0 70 K45 A 007 87 04 05 069 0 4 5 0 0-0 80 0 6 99 994 4 006 986 006 008 008 6 009 4 006 986 006 008 4 007 4 5 99 6 Public History 007 69 5 /04 0 0 4 0 0 70 5 6 50 7 4 5 6 7 985 7 990 9 99 5 99 5 996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Wang Qing.doc

Microsoft Word - Wang Qing.doc 21 世 纪 的 公 共 管 理 : 机 遇 与 挑 战 国 际 学 术 研 讨 会 论 文 从 强 制 许 可 到 条 件 许 可 : 当 代 中 国 城 市 户 口 迁 移 许 可 制 变 迁 模 式 基 于 政 府 与 社 会 互 动 过 程 的 分 析 王 清 ( 北 京 大 学 政 府 管 理 学 院 北 京,100871) 王 清, 女, 北 京 大 学 政 府 管 理 学 院, 研 究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1C8B05FA970AABAA94DAA41A8D3A15DBC66AC64ABE1ADD7A7EFA15E3230313330353231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1C8B05FA970AABAA94DAA41A8D3A15DBC66AC64ABE1ADD7A7EFA15E32303133303532312E646F63> 掀 起 妳 的 和 服 來 : 1 日 治 臺 灣 婦 人 病 院 性 病 監 控 體 系 梁 秋 虹 2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社 會 學 研 究 所 博 士 候 選 人 摘 要 本 文 探 討 日 治 臺 灣 婦 人 病 院 ( 娼 妓 檢 診 治 療 機 構 ) 的 殖 民 地 性 傳 染 病 監 控 體 系 從 婦 人 與 病 院 兩 個 研 究 面 向, 分 別 探 討 其 監 控 對

More information

穨hair&sick

穨hair&sick "Medical Knowledge and Uses of Hair in Traditional China" 199777 The Taniguchi Foundation Medicine and the Expressive Body The 2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Comparative History of Medicine: East

More information

中國的科學與中國的公民:大陸研究在台灣的困境\\

中國的科學與中國的公民:大陸研究在台灣的困境\\ 88 12 1 20 * ** * ** 2 anomie 1998 Abraham H. Maslow Maslow 1962 177-200 1990 37 self-interest 88 12 3 1998 1998 Jean Piaget genetic epistemology 4 1993 need-hierarchy theory Adam Smith (an invisible hand

More information

194-L7韩曦

194-L7韩曦 略 论 美 国 戏 剧 审 查 与 监 管 略 论 美 国 戏 剧 审 查 与 监 管 韩 曦 内 容 提 要 美 国 历 史 上 尽 管 没 有 全 面 系 统 的 戏 剧 审 查 制 度 或 标 准, 但 有 关 当 局 和 机 构 实 质 上 从 没 有 放 松 过 对 戏 剧 创 作 和 舞 台 表 演 的 监 管 通 过 梳 理 各 个 历 史 时 期 美 国 戏 剧 审 查 的 形 式

More information

5 : 99, [ 1 ],,,,,,, :,,, ; ; ;,,,,,, :, Max W eber,,w eber, ;,,,,,,,,,, ;, ;,,,,,,,,,, : (1) ; (2) ; (3) ; (4) ; (5), [ 2 ] ( P131),,,,,,, [ 3 ],,, (

5 : 99, [ 1 ],,,,,,, :,,, ; ; ;,,,,,, :, Max W eber,,w eber, ;,,,,,,,,,, ;, ;,,,,,,,,,, : (1) ; (2) ; (3) ; (4) ; (5), [ 2 ] ( P131),,,,,,, [ 3 ],,, ( 24 5 2006 9 ( ) Tribune o f Po litica l Scie nce a nd Law (Jo u rna l o f C h ina U n ive rsity o f Po litica l Sc ie nce a nd Law ) Vol. 24, No. 5 Sep. 2006 3 (, 100084) :,,,,,,,,, ;, : ; ; : DF08 : A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3)21:1 pp. 279-306 21 1 92 6 * 279 280 21 1 1 1130-1200 Ernst Cassirer, 1874-1945 Sprache und 1 1990 1 1 281 Mythos symbols organs 2 holy priority 3 2 1998 9-10 3 Karl Wilhelm von Humboldt,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羅 論 林 lin88@ms1.hinet.net 羅 了 律 兩 羅 年 論 A theory of Justice 1 切 不 了 Political Liberalism 2 來 念論 降 識 度 連 不 羅 justice as fairness 利 聯 3 不 1995 年 理 羅 論 4 論 羅 1 John Rawls, A Theory of Justice, rev. ed. (Cambridge,

More information

a

a 101/12, pp. 575 608 575 C 陳宜中 100 8 29 101 6 4 576 1 2011 2011 2011a 2 1 2008 1949 2 577 3 1990 2000 1994 2003a; 2006a; 2006b; 2006c; 2009; 2011a; 2011b 3 20102008; 2010 578 1990 4 1988 2000 1988 1980

More information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September, 2013, Vol. 8, No. 2, pp. 53-75 From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University to Study High School Curriculum Refor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September, 2013, Vol. 8, No. 2, pp. 53-75 From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University to Study High School Curriculum Refor 主 題 論 文 課 程 研 究 8 卷 2 期 2013 年 9 月 頁 53-75 從 大 學 的 發 展 趨 勢 探 析 十 二 年 國 民 基 本 教 育 普 通 高 中 階 段 的 課 程 改 革 李 文 富 摘 要 大 學 階 段 的 人 才 培 育 是 教 育 的 重 要 課 題, 而 它 與 普 通 高 中 教 育 有 著 密 不 可 分 的 連 動 關 係 隨 著 大 學 數 量 的

More information

北京大学申报市级教学成果奖

北京大学申报市级教学成果奖 教 学 成 果 应 用 及 支 撑 材 料 目 录 1 北 京 大 学 社 会 学 系 社 会 学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2 2 获 奖 证 明... 8 附 件 一 (1): 北 京 大 学 社 会 学 创 新 人 才 培 养 与 实 践 教 学 30 年... 8 附 件 一 (2): 荣 获 北 京 市 社 会 学 理 论 与 应 用 优 秀 教 学 团 队... 9 附 件

More information

引言

引言 1 2 Szelenyi Kostello (1996) Gordon (2000) (Alcock, 1997, pp92-96; Burden, 2000; Duffy, 1998; Gordon et al, 2000; Jordan, 1996; Saraceno, 1997; SEU, 2001) (Bauman, 1998 Silverman & Yanowitch, 1997) 1979

More information

~ Jason Thompson, A History of Egypt: From Earliest Times to the Present, Cairo: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in Cairo Press, 2008, p

~ Jason Thompson, A History of Egypt: From Earliest Times to the Present, Cairo: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in Cairo Press, 2008, p 2015 3 Mar. 2015 2 Arab World Studies No.2 Margot Badran, Dual Liberation Feminism and Nationalism in Egypt 1870~1925, Spring, 1988, p.24. 77 ~ Jason Thompson, A History of Egypt: From Earliest Times to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01...v...doc

Microsoft Word - 001...v...doc 政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期 2005 年 12 月 59-78 頁 陸 游 評 價 的 系 譜 愛 國 詩 人 與 國 家 主 義 高 津 孝 摘 要 本 文 以 南 宋 詩 人 陸 游 為 檢 點 的 焦 點, 從 文 學 史 的 角 度 考 察 陸 游 的 評 價 歷 史, 探 討 文 學 研 究 所 隱 含 的 政 治 性 問 題 和 國 家 主 義 問 題 文 學 史 在 取 舍 評

More information

曹美秀.pdf

曹美秀.pdf 2006 3 219 256 (1858-1927) (1846-1894) 1 2 3 1 1988 70 2 1998 51 3 5 1991 12 37-219-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 1998 5 1998 6 1988 7 1994 8 1995 725-732 9 1987 170 10 52 11 1994 121 12 2000 51 13

More information

Tribun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Vol. 34 No. 4 July P /

Tribun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Vol. 34 No. 4 July P / 34 4 2016 07 Tribun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Vol. 34 No. 4 July. 2016 1 P. 814-815 1 1 1999 556 2 1 1959 147-148 3 26 1966 3 /2 3000 1994 4 2016 / 2 poly - erotic 1 2 2 P. 93 164 3 3 1 P. 814 4 1

More information

0 7 7 950 95 950 99 95 958 5 950 95 9 95 8 0 95 8 99 78 950 6

0 7 7 950 95 950 99 95 958 5 950 95 9 95 8 0 95 8 99 78 950 6 0 7 99 ~ 956 * K7 A 00-708 0 0-00 - 0 * 0 7 ~ Linda Grove Rebecca Nedostup Jennifer E. Altehenger Daniel Koss Michael J. Shapiro ed. Language and Politics.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98 Igal Halfin

More information

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民间(社会)

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民间(社会) 一 座 博 物 馆 庙 宇 建 筑 的 民 族 志 论 成 为 政 治 艺 术 的 双 名 制 高 丙 中 提 要 : 基 于 跨 度 9 年 的 参 与 观 察, 本 文 采 用 民 族 志 方 法 叙 述 了 一 个 同 时 兼 具 博 物 馆 和 庙 宇 之 名 的 建 筑 物 从 创 意 到 启 动 再 到 完 成 的 过 程 这 个 过 程 包 含 着 学 界 的 参 与 村 民 的 努

More information

Corpus Word Parser 183

Corpus Word Parser 183 95 182 2010 1946 5 15 1948 6 15 1949 3 15 8 1 2011 2012 11 8 2015 12 31 Corpus Word Parser 183 2017. 1 ROST Content Mining 2003 20 60 2003 184 2003 20 60 1999 2009 2003 Discourse Analysis 1952 Language

More information

mode of puzzle-solving

mode of puzzle-solving 91 12 145 174 * * 146 1 1 mode of puzzle-solving 91 12 147 83-105 148 2 3 2 3 151 91 12 149 150 4 4 101-104 91 12 151 identity 5 6 7 5 6 7 100 140 152 8 9 10 8 31-32 9 27-29 10 sense of political efficacy

More information

J. D. 17 Daniel J. Elazar, American Federalism: A View From the States (New York: Happer & Row, Publishers, 1984), p

J. D. 17 Daniel J. Elazar, American Federalism: A View From the States (New York: Happer & Row, Publishers, 1984), p 20 20 70 80 1 20 90 20 90 J. D. 17 Daniel J. Elazar, American Federalism: A View From the States (New York: Happer & Row, Publishers, 1984), p.41-42. 2 19 1985 80 Gerald D. Nash,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s,

More information

S.M.Shirokogorroff Robert Park Alfred R. Radcliffe-Brown LSE LSE Raymond Firth Bronislaw Malinowski

S.M.Shirokogorroff Robert Park Alfred R. Radcliffe-Brown LSE LSE Raymond Firth Bronislaw Malinowski 00-5558 208 03-0089- 207 3 7 C92.4 E 20 90 2 5 8 949 208-05-0 / 0087 Fei Xiaotong The Wiley Blackwell Encyclopedia of Social Theory edited by Brian H. Turner published by John Wiley & Sons Ltd. 207. DOI

More information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致 谢 文 学 是 我 们 人 类 宝 贵 的 精 神 财 富 两 年 半 的 硕 士 学 习 让 我 进 一 步 接 近 文 学,

More information

2007 2 1 20 60 2007 14 2007 2 2001 226 2 224 2010. 6 1 2 1999 557

2007 2 1 20 60 2007 14 2007 2 2001 226 2 224 2010. 6 1 2 1999 557 * Foucault 1980 83 Foucault 1980 120 Getting Justice and Getting Even Legal Consciousness among Working-Class Americans Sally Engle Merry * 223 2007 2 1 20 60 2007 14 2007 2 2001 226 2 224 2010. 6 1 2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16 卷 单 边 委 托 与 模 糊 治 理 :基 于 乡 村 社 会 的混合关系研究 田雄,王伯承 摘摇 要:当前,乡村社会利益主体之间关系呈现出复杂多变而非理性合作的态势 其中,县乡 干 部 与 村干部形成 共事与共谋冶 关系,村 干 部 与 村 民 形 成 支 持 互 利 冷 漠 和 反 对 冶 等 四 种 关 系 乡 村 利 益主体之间多种混合关系形成的

More information

10384 9917001 UDC 2002 2002 2002 2002 5 Research on Martin Trow s Ideological Theory of Higher Education Massification ABSTRACT The present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an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一 報 告 內 容 2 二 參 考 文 獻 9 三 附 錄 : 已 蒐 集 之 民 國 時 期 中 小 學 教 科 書 ( 全 文 ) 目 錄 12 1

目 錄 一 報 告 內 容 2 二 參 考 文 獻 9 三 附 錄 : 已 蒐 集 之 民 國 時 期 中 小 學 教 科 書 ( 全 文 ) 目 錄 12 1 行 政 院 國 家 科 學 委 員 會 補 助 專 題 研 究 計 畫 成 果 報 告 期 中 進 度 報 告 從 集 體 記 憶 到 官 方 記 憶 : 民 國 時 期 中 小 學 歷 史 教 科 書 的 變 遷 之 研 究 (1912-1949) 計 畫 類 別 : 個 別 型 計 畫 整 合 型 計 畫 計 畫 編 號 :NSC 100-2410 - H -656-005- 執 行 期 間 :100

More information

200 2015. 1 ACADEMICS No. 1 Jan. 2015 * 200237 Logit 1 2 * 09CSH005 B501 47 2015. 1 3 2000 5227. 2 2012 17587. 7 3. 4 2012 46769 28752 18017 4 2012 43797. 5 1587. 7 20 2013 5 6 48 7 8 9 10 11 T H 12 13

More information

06

06 BIBLID 0254-4466(2002)20:2 pp. 141-163 20 2 91 12 414?-466 403-444 * 141 142 20 2 420-479 439 1745-1794 129 121 1 438 444 2 444 436-453 3 453 442-453 1 2000 106 2 Su Jui-lung, Versatility within Tradition:

More information

Hwang Yang Kipnis Wong 1996 Wong & Salaff 1998 Wank 1996 Bian

Hwang Yang Kipnis Wong 1996 Wong & Salaff 1998 Wank 1996 Bian 1998 20 30 2002 Gold et al. 2002 Gold et al. 2002 3-4 1994 Gift Favors and Banguets The Art of Sociat Relationships in China Yang 1994 2009 2009 Weber 1968 236 Arthur Smith 2007 218 2005 84 1947 22-37

More information

Emperor Qianlong s integration of Tibetan Buddhism into the way he rule the country achieved an impressive result. Thus this dissertation also attempt

Emperor Qianlong s integration of Tibetan Buddhism into the way he rule the country achieved an impressive result. Thus this dissertation also attempt Journal of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Vol.38-2008.6 Study of Emperor Qianlong as Manjusri Bodhisattva Lo Chung Chang Assistant Professor of General Education Center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bstract

More information

9 9 9-99 9 9 8 9 00 9 9 9 9 008 8 00 00 00 0 008 0 0 9 9 99 00 9 98

9 9 9-99 9 9 8 9 00 9 9 9 9 008 8 00 00 00 0 008 0 0 9 9 99 00 9 98 0 No. 0 JOURNAL OF HISTORIOGRAPHY Serial No. ( 南 京 大 学 历 史 系, 江 苏 南 京 009) 新 文 化 运 动 以 后, 中 国 的 文 史 学 术 界 大 致 分 为 南 北 两 大 系 统, 以 新 旧 为 重 要 分 野 其 中, 位 于 南 京 的 东 南 大 学 多 被 视 为 南 方 旧 学 的 重 镇 9 年 南 京 国 民 政

More information

06................

06................ 20 50 70 25 ChristopherHood,ColinScott,OliverJames,GeorgeJones,andTonyTravers,RegulationInside Government:Waste-Watchers,QualityPolice,andSleaze-Busters(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9),p.3 GiandomenicoMajone,

More information

《二十一世紀》網絡版

《二十一世紀》網絡版 二 十 一 世 紀 網 絡 版 二 五 年 六 月 號 總 第 39 期 2005 年 6 月 30 日 從 天 理 世 界 觀 到 公 理 世 界 觀 的 轉 換 汪 暉 關 於 中 國 現 代 性 的 論 說 陳 贇 現 代 中 國 思 想 的 興 起 探 討 的 中 心 問 題 是 現 代 中 國 的 含 義 如 何 理 解 中 國 的 現 代 這 就 必 須 追 問 現 代 的 中 國 認

More information

4 Міністерство освіти і науки України Дніпропетровський національний університет ім. Олеся Гончара Кафедра порівняльної філології східних та англомовн

4 Міністерство освіти і науки України Дніпропетровський національний університет ім. Олеся Гончара Кафедра порівняльної філології східних та англомовн 3 Міністерство освіти і науки України Дніпропетровський національний університет ім. Олеся Гончара МЕТОДИЧНІ ВКАЗІВКИ ДО ПРАКТИЧНИХ ЗАНЯТЬ ТА САМОСТІЙНОЇ РОБОТИ З ДИСЦИПЛІНИ «ЛІТЕРАТУРА КРАЇНИ, МОВА ЯКОЇ

More information

,,,,,, (William Parish) , 2865, : (1966 ) 20,,, 20, :,, :,, (Destratification) (Parish,1984 :84-120), 1983 (N = 1774) (Xie &Lin, 1986) 19

,,,,,, (William Parish) , 2865, : (1966 ) 20,,, 20, :,, :,, (Destratification) (Parish,1984 :84-120), 1983 (N = 1774) (Xie &Lin, 1986) 19 2004 4 Abstract :Depending on the data of The Changing of China s Social Structure in 2001,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attainment of Chinese social status of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 by linear regression

More information

中國的科學與中國的公民:大陸研究在台灣的困境\\

中國的科學與中國的公民:大陸研究在台灣的困境\\ 88 12 103 126 * ** Track Diplomacy * ** 104 1 1998 William Perry 2 1998a 1998 1998 1 2 William Perry 88 12 105 1998 3 1998 1998 1998 4 1998 1998a 1998 1998a Track II Diplomacy Institute of Psychiatry and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 D3620B3AFB24DA8712DB747AFE0AC46A9B2BB50A4BDB0C8ADDBB27AA4A7B1B4B0512E646F63>

<4D F736F F D D3620B3AFB24DA8712DB747AFE0AC46A9B2BB50A4BDB0C8ADDBB27AA4A7B1B4B0512E646F63> 文 官 制 度 季 刊 第 一 期 民 98 年 1 月 頁 115-137 廉 能 政 府 與 公 務 倫 理 之 探 討 * 陳 清 秀 摘 要 馬 總 統 在 就 職 演 說 明 確 宣 示, 新 政 府 重 要 任 務 之 一 就 是 要 樹 立 廉 能 政 治 的 新 典 範, 新 政 府 上 台 後, 廉 能 亦 為 行 政 院 施 政 方 針 之 一, 人 事 行 政 局 本 於 行

More information

262 舂音詞社和漚社都成立於上海 在這個新興的文化大都會各種思想的交匯促 進了文學社團的發展不同政治社會背景的文人亦多了交往的機會 加上出版業 的蓬勃人才的集中使得上海的文學社團格外多姿多彩在全國的新舊文壇帶領 5 風騷 在詞學方面龍榆生 1902 1966 便將上海視為民國時期的詞學中心 另一

262 舂音詞社和漚社都成立於上海 在這個新興的文化大都會各種思想的交匯促 進了文學社團的發展不同政治社會背景的文人亦多了交往的機會 加上出版業 的蓬勃人才的集中使得上海的文學社團格外多姿多彩在全國的新舊文壇帶領 5 風騷 在詞學方面龍榆生 1902 1966 便將上海視為民國時期的詞學中心 另一 鄉邦傳統與遺民情結民初白雪詞社及其唱和 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 引言 清末詞人結社唱酬之風甚盛莫立民在 晚清詞研究 中列出由道光至清末的詞社 十三家 萬柳的 清代詞社研究 亦指出由光緒年間到清末最少有十個詞社組 1 朱祖謀 彊村1857 1931 等在北京倡立 成 其中著者有王鵬運 1848 1904 的咫村詞社鄭文焯 1856 1918 在蘇州主持的吳社和鷗隱詞社以及程頌萬 1865 1932 在長沙發起的湘社

More information

h h 2 h p p p Peter Unger S P S S S P 1 S S s q s q h s h P. Unger Ignorance A Case for Skepti

h h 2 h p p p Peter Unger S P S S S P 1 S S s q s q h s h P. Unger Ignorance A Case for Skepti 2011 10 * N031 A 0257-5833 2011 10-0115-11 030006 Epistemic epistemological contextualism Theory of Knowledge 1 20 relevant alternatives RA 2 3 2011-06-11 * 09FZX011 0905502 1 2 2010 10 3 Argument from

More information

,,,,,,, ,,,,,,, 16 16,,15 17, ( ) ( ) ( ),, ;,, ,, 16, 36 ( ),,( ), ; ;,, 16,,, : () 19

,,,,,,, ,,,,,,, 16 16,,15 17, ( ) ( ) ( ),, ;,, ,, 16, 36 ( ),,( ), ; ;,, 16,,, : () 19 2005 6 15 2 China s Borderland History and Geography Studies J un12005 Vol115 No12,,1970, : 1, 100006 15 19,,,, 15 16,, 400,, 16,,,, 1 2005 2 16,,,,,,, 14 16 15,,,,,,, 16 16,,15 17, (1485 1603) (1603 1649

More information

中國歷史上的環境與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

中國歷史上的環境與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 1 1 (1990) 9 2 ()(2003) 30 3 38-4144-45 4 47-51 5 60-65 100 6 79-84 2 7 85-88 8 89-91 9 99-100 10 119-121 11 125-129 12 139-148 3 13 149-151 14 (1995) 167 15 173-174 175-177 16 177-179 4 17 182-183 18

More information

国 国 国

国 国 国 1 * 1995 1 3 1994 200 2 2 国 国 国 1979 1987 201 1. 3 2. 4 3. 5 4. 6 5. 7 3 15 586 1975-1981 4 19 704 5 24 833 6 80 2607 7 42 1481 202 6. 8 7. 儁 9 8. 効 10 9. 11 10. 12 11. 13 12. 8 58 1878 9 71 2311 60 2273

More information

謝 辭 還 記 得 在 宜 蘭 迎 新 那 晚, 眾 人 在 天 燈 上 寫 下 自 己 的 心 願, 將 天 燈 點 燃 後 放 開, 任 其 冉 冉 升 空 天 燈 成 功 上 升 了, 願 望 就 會 實 現 了 嗎? 看 來 答 案 是 肯 定 的, 因 為 我 終 於 順 利 完 成 論

謝 辭 還 記 得 在 宜 蘭 迎 新 那 晚, 眾 人 在 天 燈 上 寫 下 自 己 的 心 願, 將 天 燈 點 燃 後 放 開, 任 其 冉 冉 升 空 天 燈 成 功 上 升 了, 願 望 就 會 實 現 了 嗎? 看 來 答 案 是 肯 定 的, 因 為 我 終 於 順 利 完 成 論 東 吳 大 學 政 治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陳 俊 宏 博 士 平 等 與 差 異 之 辯 證 : 社 會 秩 序 維 護 法 中 罰 娼 不 罰 嫖 條 款 修 法 爭 議 之 研 究 The Dialectics of the Equality and the Differences: The Controversial Amendment of the prohibition

More information

一、研究目的

一、研究目的 1. Chapter III :Rules for the Distinction of the Normal from the Pathological, in Durkheim, Emile, The Rules of Sociological Method and Selected Texts on Sociology and its Method RSM, edited with an introduction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dp2013-99zoucan_3_.docx

Microsoft Word - dp2013-99zoucan_3_.docx Osaka University Forum on China Discussion Papers in Contemporary China Studies No.2013-1 卢 沟 桥 事 变 中 的 中 共 政 治 动 态 邹 灿 大 阪 大 学 中 国 文 化 论 坛 讨 论 文 件 No.2013-1 卢 沟 桥 事 变 中 的 中 共 政 治 动 态 2013 年 1 月 15 日 邹

More information

29 1 2011 01 Tribun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Vol. 29 No. 1 Jan. 2011 * 1 1 P. 115 2 Watchdog Demagogue * 211 3 1 62. 8% 60. 4% 55. 3% 2005 5 2006 3 13 2 Benjamin L. Liebman Watchdog or Demagogue The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