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Transcription

1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觀心品第十 讀後感 ( 二 ) 本文榮獲九十三學年度慈航導師獎學金 許勝雄貳 心地微妙法門 釋義四祖道信禪師, 上牛頭山欲度法融, 見他端坐不動, 旁若無人 祖問: 在此作什麼? 曰: 觀心 祖問: 觀是何人? 心是何物? 融無言以對, 便起作禮而問曰: 大德高棲何處? 祖曰: 貧道不決所止, 或東或西 問: 是否認識一位道信禪師? 祖曰: 為何問他? 融曰: 久來嚮往其德, 心冀能一禮謁 祖曰: 道信禪師, 就是貧道 融曰: 您何以到此? 祖曰: 特來相訪 有沒有宴息之處? 融指後面道: 另有一小庵 遂引祖至庵所 繞庵唯見虎狼之類, 祖乃舉手作怖勢 融曰: 猶有這個在! 祖曰: 剛才看到什麼? 融無對 少時, 祖在融宴坐石上寫一 佛 字, 融見之竦然 祖曰: 猶有這個在! 融未明了, 乃稽首請說法要 祖曰: 百千法門, 同歸方寸, 河沙功德, 總在心源;一切戒門定門慧門 神通變化, 悉自具足, 不離汝心 融於言下大悟 心不在內或外及中間, 心為宇宙清淨體, 恢廓無量 清淨心有如汪洋大海, 吞吐萬象, 亦為宇宙萬物作育因, 所以眾生迷此一心, 則妄受輪迴 佛法功夫, 端在扭轉一切事物, 會歸清淨心之 轉物, 其實就是 轉心 反觀自心清淨, 則物象本自空寂, 亦復清淨 華嚴經 : 心如工畫師, 畫種種五陰 ; 一切世界中, 無法而不造 如心, 佛亦爾 ; 如佛, 眾生然 心 佛及眾生, 是三無差別 諸佛悉了知, 一切從心轉 (6) 文中指出 心 在世界形成或生命轉變上的關鍵地位 華嚴經 又有 : 三界唯心, 三世唯心 (7) 的說法 佛法是以有情為中心根本, 如果不從有情著眼, 而從宇宙或社會說起, 都不能把握佛法真義 (8), 令有情覺悟乃世尊悲懷 心地法門者, 參學之根本 心地者何? 如來大覺性 由無始一念顛倒, 認物為己 貪慾熾盛, 流浪生死 覺照昏蒙, 無明蓋覆 業輪推轉, 不得自由 心地 一詞, 乃取 大地 生五穀 五果, 譬喻 心 的能 生 世出世善惡五趣 有學無學 獨覺菩薩及於如來, 說明 心 不可思議的妙明 其文如下 : 眾生之心猶如大地, 五穀五果從大地生, 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惡五趣 有學無學獨覺菩薩及於如來, 以是因緣, 三界唯心, 心名為地 (9)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說明欲求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者, 應當一心修習 心地觀法, 經文更進一步指出修行 心地法門 的重要及次第, 其文如下 : 三界之中以心為主, 能觀心者究竟解脫, 不能觀者永處纏縛 譬如萬物皆從地生, 如是心法, 生世 出世 善惡 五趣 有學 無學 獨覺 菩薩及於如來 以是因緣, 三界唯心, 心名為地 一切凡夫親近善友, 聞心地法, 如理觀察, 如說修行, 自作 教他 讚勵 慶慰, 如是之人能斷二障, 速圓眾行, 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10)

2 此正明處纏縛者若能觀心則能離苦得樂, 蓋心是一切諸法根本 三界為 : 欲界 色界 無色界, 共有九地, 或分二十五有 此依正果報, 由福業 非福業 不動業所招感, 皆有漏之業果 其最大之發動力是無明, 此是心所法之一, 與前七識心王而起, 依第八識心王而存, 故三界一切有漏業果, 皆從心而生, 以心為主 諸法中, 八識心王最為強勝, 心所次之, 再次則為色法, 色法是心 心所所變現 所了知 緣慮 分別故也 又其次為不相應法, 因此, 法是心王 心所 色法所現之分位, 即五位百法中前四位之九十四有為法 三界之有為法, 皆以心王為主 ; 欲離去三界生死, 解脫無為, 則必先觀察自心 智者大師指出 : 心本無名, 亦無無名 心名不生亦復不滅, 心即實相 初觀為相, 觀成為果 以觀心故, 惡覺不起 心數塵勞, 若同若異, 皆被化而轉, 是為觀心 (11) 智者大師認為一念心需要觀照, 而且要如實地觀, 初觀之行是成佛道的因, 一旦開掘明瞭 ( 觀成 ) 諸法實相, 便是成就佛道的果 所以, 心即是實相, 即是不生不滅, 雖無名亦無無名, 為無上 甚深 微妙之心也 對照 諦閑大師語錄 : 因即具果, 而果復含因, 以今因繼果, 而後果之因已植, 由今果含因, 故先因之果元成, 正明眾生心內, 早具已成之佛, 而諸佛心中, 又孕未來之眾生也 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12) 觀自心既明, 便能究竟解脫, 否則便長淪於三界生死之中 故欲求解脫三界生死之纏縛, 必須修此心地觀, 而觀三界有為之法皆因緣所生, 緣生本無自性 能如是觀, 便能了知諸法畢竟空無自性之義, 此所以能觀心者便能究竟解脫 太虛大師認為此種觀法, 在大乘性相義中, 遍觀諸法緣生無性, 性體空寂, 即是法性宗義 法相宗則先觀一切法皆唯心之所變現, 不離於心, 即所取之境無 ; 次觀能取之心亦無, 以及心境皆空而證諸法真實法性 空無性義, 亦與性宗無二, 不過觀之法稍有不同, 因性宗是直觀法空真如, 相宗是先觀一切法唯識無自性, 而漸空境空心以成畢竟空耳 有為者亦若是 人人皆可成佛, 此語並不是一般的激勵言詞, 而是從佛教傳承以來無數成就的聖人親身體證與展現出來的保證 然修觀須攝心令定, 一切法莫妙於觀心, 以心為勝故 ; 若從餘法觀緣生無性 平等真如, 則常落於分限之中, 不能究竟通達, 觀心地則不落此境限而能扼諸法之要 譬如萬物至心名為地者, 正明地能生萬物, 如心能染淨諸法 成唯識論 對心性本淨義, 有二種解釋 : 一 是以心之真如性而言本淨 ; 二 是以即心自體而言本淨, 此明心之自體隨善 惡 無記三性之心所有法而支配, 設無不善性與無記性之心所法相應於心王, 則心王之自體即本來善淨 五重唯識觀亦顯心之自體本淨義 : 一 遣虛存實, 即遣去遍計所執心外虛妄不實之諸法, 而存心內諸法 ; 二 捨濫留純, 即捨去四分中之第一相分以免濫同外境, 而留能緣慮之內心 ; 三 攝末歸本, 即將自體分所變之見 相二分泯歸於自體, 因見 相分是用, 自證分是體, 見分多有非量, 而自證分則純是現量故 ; 四 隱劣顯勝, 此即收一切心所而專顯心王, 以顯心體本淨之義 如此, 則心王非善 惡 無記之三性, 而隨諸心所以成善 惡 無記, 故心能生世間 出世間 善惡五趣乃至

3 如來 若依無明等之心所, 則生世間不善 無記之法, 而成五趣之眾生 ; 若依信 勤 念 定 慧五善根, 乃至三十七菩提分 四諦 十二因緣 六波羅密, 修習而對治無明, 則成出世無漏因果而成有學 無學 獨覺 菩薩及如來 誠如太虛大師說 : 在三界中之心, 亦如地之能藏萬物, 故以心而喻之為地, 能發生染淨諸法也 從一切凡夫至三藐三菩提者, 此正明眾生依此觀自修習並教他者, 能證無上菩提 此品明上根利智之凡夫, 常親近善友, 依善友所教之心地觀而如理修習, 且又將所詮之教義而教化他人, 則便能證入大乘境, 斷除二障, 速成佛果菩提 故此心地觀, 正大乘直往菩薩所修之法門, 而其教義則正是由大乘相性之法而入於禪宗頓悟之門者 註釋 (6) ( 六十 ) 華嚴經 卷第十,T9.465c~466a (7) ( 八十 ) 華嚴經 卷第五十四,TI0.288c (8) 印順導師著 佛法概論, 頁 43 (9)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卷八(T3.327a) (10) 同註 (9) (11) 普賢行願品 卷五(T10.845a) (12) 華嚴經 卷五(T10.846a) 見法即見心, 見心即見法 占察善惡業報經 云: 顯示一切眾生六根之聚, 皆從如來藏自性清淨心一實境界而起, 依一實境界以之為本, 所謂依一實境界故, 有彼無明不了一法界, 謬念思惟現妄境界, 分別取著集業因緣 又如 普賢觀經 云 : 觀心無心, 從顛倒想起 如此想心, 從妄想起, 如空中風, 無依止處, 如是法相, 不生不滅 何者是罪? 何者是福? 我心自空, 罪福無主, 一切法如是, 無住無壞 釋禪波羅蜜 云: 一切萬法, 悉屬於心, 心性尚空, 何況萬法? 以一切諸罪, 根本性空, 常清淨故 這是從如來藏自性清淨心的立場, 說明所現唯心, 一切皆是清淨 一 眾生輪轉的原因 ( 一 ) 六根攀緣六塵 生滅不息 : 芸芸眾生終日所能感受到的, 不外乎以眼 耳 鼻 舌 身 意去攀緣色 聲 香 味 觸 法 因為以上六種法能染心, 所以

4 又叫六塵 仔細檢討, 眾生除了這些外, 生命就如白紙般一無所有 是以所要追求的 所要滿足的也就限定在這個範圍中 由外塵的染著, 進一步產生貪愛, 整天所計度的就是六根所領受到的六塵 而六塵無常, 六根亦就隨著六塵變化, 造成六識有喜有樂, 有憂悲苦惱 大地眾生天天所演的戲就是這樣形成的 聖者見此, 生憐愍心, 哀哉眾生, 卻以此為務, 不知道求出離 楞嚴經 佛告訴阿難 : 云何汝今以動為身, 以動為境, 從始洎終, 念念生滅, 遺失真性, 顛倒行事, 性心失真, 認物為己, 輪迴是中, 自取流轉? ( 二 ) 眾生虛妄受生死,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觀心品 云 : 是薄伽梵告諸佛母無垢大聖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言 : 大善男子! 此法名為十方如來最勝祕密心地法門, 此法名為一切凡夫入如來地頓悟法門, 此法名為一切菩薩趣大菩提真實正路, 此法名為三世諸佛自受法樂微妙寶宮, 此法名為一切饒益有情無盡寶藏, 此法能引諸菩薩眾到色究竟自在智處, 此法能引詣菩提樹後身菩薩真實導師, 此法能雨世出世財如摩尼寶滿眾生願, 此法能生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功德本源, 此法能銷一切眾生諸惡業果, 此法能與一切眾生所求願印, 此法能度一切眾生生死險難, 此法能息一切眾生苦海波浪, 此法能救苦惱眾生一切急難, 此法能竭一切眾生老病死海, 此法善能出生諸佛因緣種子, 此法能與生死長夜為大智炬, 此法能破四魔兵眾而作甲胄, 此法即是正勇猛軍戰勝旌旗, 此法即是一切諸佛無上法輪, 此法即是最勝法幢, 此法即是擊大法鼓, 此法即是吹大法螺, 此法即是大師子王, 此法即是大師子吼, 此法猶如國大聖王善能正治, 若順王化獲大安樂, 若違王化尋被誅滅 (13) 楞嚴經 : 佛言: 善哉! 阿難! 汝等當知一切眾生, 從無始來, 生死相續, 皆由不知常住真心, 性淨明體, 用諸妄想, 此想不真, 故有輪轉 眾生以六根攀緣六塵, 於此中了別而有六識 但仔細推究, 六根是對六塵而言才名六根, 假若世界上沒有六塵, 六根也不稱為六根了 所以, 六根是六塵的六根, 本身並沒有自性, 如 大般涅槃經 云 : 自性之性, 性不可轉, 若言眼性, 見者常應能見, 不應有見有不見時 眼根之所以能見, 乃在對色時方見, 不對時則沒有作用 因為六根無自性, 所以說它空 同樣的, 六塵是六根的六塵, 沒有根也不成為塵, 所以也是空的 由根 塵相對所產生的六識乃假緣 ( 根 塵 ) 而生, 當然也是空的 對凡夫而言, 這些都是實在的東西, 依佛法義理皆是虛妄不實的假相 是以, 縱然情緒高漲到非筆墨可以形容的程度, 事實上仍是一場虛假的生死流轉, 並不是我們的真心 楞嚴經 云 : 若離前塵有分別性, 即真如心, 若分別性, 離塵無體, 斯則前塵分別影事 註釋 (13) 太虛大師,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講記 ( 觀心品地第十 ) 卷八 二 諸法實相畢竟空每一法皆待緣而起, 既然待緣而起, 勢必沒有定相, 也正因為它沒有定相, 所以

5 假因緣方能現出相來, 這就是所謂的無相無不相, 無不相而無相 例如水始終沒有定相, 隨著外界容器大小方圓的不同而現出大小方圓的相, 雖然現出大小方圓種種不同的相, 卻找不出水真正的相 ( 什麼是水本來的 真正的相呢?) 水是如此, 其他的地 火 風也如此, 由此四大形成的法自然亦是同樣的道理了 有情所貪戀的根塵器界是這樣子, 那麼心識又如何呢 ( 一切色心萬法都如是 )? 其實我們的心識隨時都在變化 生滅, 沒有任何念頭留得住 假若留住任何一個念頭, 那就永遠不會出現其他的念頭, 正因為心念剎那剎那生滅, 所以才成就心念不停的轉變 這也說明心識沒有一定的想法, 所以成就無量無邊的思想, 而此無量無邊的心念, 沒有一個能代表心識, 此即無相無不相, 無不相無相, 亦即大乘的空理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有云 : 一切 法 自性空, 自性空是 非法 若非法即是般若波羅蜜, 般若波羅蜜中無有法可入 可出 可生 可滅 此所說的非法即上面所說的無相無不相, 亦可說為無法無非法 ( 不取法相, 不取非法相 ) 經又云: 是般若波羅蜜無起無作故, 無有能得者 實有的法才會有起有作, 而一切法的生成, 正如 雜阿含經 所說的 : 此生故彼生, 此滅故彼滅 都是待因緣而有, 若不是待緣而有, 則生的永遠生, 滅的永遠滅, 根本不會有生滅現象的發生 既然是假藉因緣才成就的, 自然是空, 空法那有可得? 也正因為空法的不可得, 方容許法法的幻相宛然 眾生昧於此理, 總覺得成天所見 所覺察 所聽聞 所了別到的, 都是真實 更進一步, 把見聞覺知認為是我, 利害攸關, 斤斤計較者, 比比皆是 所以, 佛在 大般涅槃經 上說: 因眼 因色 因明 因欲, 名為眼識 善男子! 如是眼識, 不在眼, 乃至欲中 四事和合, 故生是識 乃至意識, 亦復如是 若是因緣和合故生, 智不應說見即是我, 乃至觸即是我 善男子! 是故我說眼識乃至意識一切諸法, 即是幻也 云何如幻? 本無今有, 已有還無 由此可知諸法實相 無相無不相, 本來如此 此中無有能所, 畢竟空寂 此畢竟空寂不是小乘阿羅漢所證到的偏空境界, 而是幻相宛然 雖幻相宛然, 而實是畢竟空寂 這二者的關係是二而一, 一而二, 非一非異的 執著任何一邊, 都不是佛法的真義 執有邊的成凡夫, 執空邊的成二乘, 皆是佛所呵責的 總之, 諸法實相不可得, 不可得亦不可得 ( 非法也非法, 自性空也自性空 ) 方入實相 三 萬法唯心造 眾生無明妄見諸法上述諸法實相是如此, 這些法究竟與我們的真心有什麼關係? 學佛若只停留在以上所談的上面, 根機深者可以出三界, 但是無法圓滿佛果 根機淺的, 只將它作為學理探討, 和一般世間法並沒有兩樣 學佛貴在銷歸自性, 而不是重在名相的吸收 理論的鑽研, 若把所學限定在這裡, 終究是白忙一場, 於生死大事的解縛, 並沒有太大的把握, 更遑論悠然自得的菩薩境界了 楞嚴經 云: 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 唯心所現 汝身汝心, 皆是妙明

6 真精妙心中所現物 見 聞 覺 知, 皆是唯心所現 眾生不知道這個關係, 於自心中取自心相, 顛倒妄見 即 楞嚴經 所說的 : 例汝今日以目觀見山河國土及諸眾生, 皆是無始見病所成 法既由心造, 而眾生心各各不同, 所見之相亦迥然不同 廣泛的說有無量無邊, 略說則可分成十法界 : 佛 菩薩 緣覺 聲聞 天 人 阿修羅 畜生 餓鬼 地獄 佛菩薩以清淨心現佛菩薩法界 二乘人以空智見偏空法界 天 人 阿修羅以世間善心見世間善法界, 畜生則以癡心見畜生法界, 餓鬼以貪心見餓鬼法界, 地獄眾生則以瞋恚心見地獄法界 此十法界皆由眾生心所變現出來的, 其中並無實體, 但因眾生執取, 才於其中輪轉不息 有智慧的, 便不受其束縛 誠如 楞嚴經 所說: 十方如來及大菩薩, 於其自性三摩地中, 見與見緣并所想相, 如虛空華, 本無所有 此見及緣, 元是菩提妙淨明體, 云何於中有是非是? 佛菩薩的自在, 不是不見一切相, 而是如 金剛經 所說的 : 不取於相, 如如不動 此非凡夫心量所可及, 莫以凡情測度 ( 未完待續 )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9_圓覺經修改.doc

Microsoft Word - 09_圓覺經修改.doc 圓覺經第九講 最尊貴的淨蓮上師講解 經文 善男子! 此無明者非實有體, 如夢中人夢時非無, 及至於醒了無所得 ; 如眾空華滅於虛空, 不可說言有定滅處, 何以故? 無生處故 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 是故說名輪轉生死 從真起妄 一念不覺生三細, 境界為緣長六粗 三細 : 1 業相生相無明 2 轉相 3 現相六粗 : 住相無明 1 智相 2 相續相 3 執取相 4 計名字相異相無明 5 起業相滅相無明

More information

Maha Mula Acarya Lian Sheng

Maha Mula Acarya Lian Sheng Maha Mula Acarya Lian Sheng Maha Guru Lian Sheng (Lu Sheng-Yen) adalah perintis Zhen Fo Zong (True Buddha School) yang dilahirkan pada tahun 1945 (Imlek tanggal 18 bulan 5) di Chiayi, Taiwan. Beliau juga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各位居士大德

各位居士大德 圓覺經第一講文殊章 ( 上 ) 最尊貴的淨蓮上師講解講於新加坡淨名佛學社 經文如是我聞 : 一時, 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一切如來光嚴住持, 是諸眾生清淨覺地, 身心寂滅, 平等本際, 圓滿十方, 不二隨順, 於不二境現諸淨土 ; 於大菩薩摩訶薩十萬人俱, 其名曰 : 文殊師利菩薩 普賢菩薩 普眼菩薩 金剛藏菩薩 彌勒菩薩 清淨慧菩薩 威德自在菩薩 辯音菩薩 淨諸業障菩薩 普覺菩薩 圓覺菩薩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圓覺經_SGP_06.doc

Microsoft Word - 圓覺經_SGP_06.doc 圓覺經第六講普眼章 最尊貴的淨蓮上師講解講於新加坡大悲佛教中心 經文四緣假合, 妄有六根 六根四大, 中外合成, 妄有緣氣, 於中積聚, 似有緣相, 假名為心 善男子! 此虛妄心, 若無六塵, 則不能有 ; 四大分解, 無塵可得 於中緣塵, 各歸散滅, 畢竟無有, 緣心可見 善男子! 彼之眾生, 幻身滅故, 幻心亦滅 ; 幻心滅故, 幻塵亦滅 ; 幻塵滅故, 幻滅亦滅 幻滅滅故, 非幻不滅 譬如磨鏡,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2...3...4...6...6...8...11...14...18...19...20...22...22...23...25...26...27...28...29...29...29 4-1 - ( ) 88 37 88 37 200121 2003 4 18 [2003]48 1.5 4-2 - ( ) 25 1 1 100032 2004 09 17 [1998]12 ( ) (

More information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Christopher Handy Michael Litchard handyca@mcmaster.ca http://handyc.sdf.org Inaugural NARNiHS Conference

More information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0 1 1 = 1 1 = 0 0 = 1 : = {0, 1}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百法_2.doc

Microsoft Word - 百法_2.doc 大乘百法明門論第二講 最尊貴的淨蓮上師講解 各位居士大德! 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介紹有為法的第二個, 是心所有法 為什麼在心法之後, 介紹心所有法呢? 因為有為法還有其他的, 還有色法 不相應行法, 為什麼在心法之後, 要介紹心所有法呢? 因為心法是主, 心所有法是伴, 有主必有伴, 伴不離主, 所以心法就好比國王, 心所有法好比臣子, 臣子永遠陪伴在國王的身邊, 一個是主, 一個是伴 我們昨天介紹心法,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94 年 01 173-216 論 林 立 行 行 六 異 便 2002 年年 91 年 3 2-3 北 立 樓 樓 錄 論 略 兩 匿 見 兩 了 更 更 說 論 不 論 論 兩 略 說 (1) Ta,b,c 欄 例 T46.35a 46 35 欄 (2) a,b,c,d 欄 欄 欄 欄 例 99.44a 99 44 欄 林 理 理 173 行 便 見 不 理 不 不 度 便 行 切 切 行 來說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識 立 論 索 理 識說 論 識 行 不 識 識更 識 識論 識 了 識論 識 論 念 歷 識 識 識 論 論 識 識論 識 行 更 說 a- li 異 說 了 歷 來說 索 念 立 來 說 索 行 論 識說 更 1 識論 行 例 2 參見 識 1999 pp.88-106 3 論 說 行 參見 呂 識 1989 pp.190-199 Schmithausen Alayavijbana acara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20130101卍4十八界_舌入(動畫) [相容模式]

Microsoft PowerPoint - 20130101卍4十八界_舌入(動畫) [相容模式] 0 所 有 圖 檔, 皆 為 權 巧 方 便 詮 釋 之 用, 並 非 究 竟 義, 請 勿 複 製, 阿 彌 陀 佛 1 舌 入 阿 難! 譬 如 有 人 : 以 舌 舐 吻, 熟 舐 令 勞 其 人 若 病, 則 有 苦 味 無 病 之 人, 微 有 甜 觸 由 甜 與 苦, 顯 此 舌 根, 不 動 之 時, 淡 性 常 在 兼 舌 與 勞, 同 是 菩 提, 瞪 發 勞 相 ( 圖 39.40)

More information

3 習應十八界空習應眼界空 色界空 眼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耳聲識界 鼻香識界 舌味識界 身觸識界 意法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4 習應四諦空習應苦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集 滅 道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5 習應十二因緣空習應無明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3 習應十八界空習應眼界空 色界空 眼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耳聲識界 鼻香識界 舌味識界 身觸識界 意法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4 習應四諦空習應苦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集 滅 道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5 習應十二因緣空習應無明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我的 十六 異名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3 習應品 ( 資料 8) 開仁編 2018/12/1 書 p.28 經 佛告舍利弗 : 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 應如是思惟 : 菩薩但有字, 佛亦但有字, 般若波羅蜜亦但有字 ; 色但有字, 受 想 行 識亦但有字 舍利弗! 如我但有字, 一切我常不可得, 眾生 壽者 命者 生者 養育 眾數 人 作者 使作者 起者 使起者 受者 使受者 知者 見者, 是一切皆不可得

More information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淨空法師講述 劉承符居士記淨空法師於一九九四年三月一日在加州哥波廷諾市(CUPERTINO)淨宗學會講 心經,為期一週 承張德聲居士惠賜錄音帶七卷,恭聽之後,摘要筆記,彙成斯篇,供養讀者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1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2各位同學:今天我們有這麼好的機緣,在美國淨宗學會與大家研習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殊為慶幸 古大德常說: 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 世尊一代時教,說法四十九年,講般若的時間最長,佔了二十二年,

More information

楞嚴經(第二講) 楞嚴經重點提示電子書.pdf

楞嚴經(第二講) 楞嚴經重點提示電子書.pdf 楞嚴經 ( 第二講 ) 楞嚴經重點提示電子書.pdf 慧律法師佛學講座 - 楞嚴經 (2) 第二講 : 楞嚴經重點提示 (2) 請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好! 昨天我們談到 楞嚴經 的重點是在講什麼呢? 楞嚴經 的重點 : 一是捨識用根, 捨生滅心, 用不生不滅的根 六根裡面的 根性, 在眼叫做見性 ; 在耳叫做聞性 ; 在鼻叫做嗅性 ; 在舌叫做嚐性, 就是不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百法_5.doc

Microsoft Word - 百法_5.doc 大乘百法明門論第五講 最尊貴的淨蓮上師講解 各位居士大德! 阿彌陀佛! 我們現在是 心所有法 的第四類 心所有法的第四類, 是六種 根本煩惱 那六種根本煩惱呢? 就是貪 瞋 癡 慢 疑 惡見 ( 惡見, 就是不正見 ) 為什麼稱這六種為 根本煩惱 呢? 因為這六種是一切煩惱的根本, 有了這六個根本煩惱, 所有的煩惱都跟著生出來了, 所以就稱為 根本煩惱 一切煩惱的根本, 所以稱為根本煩惱 什麼叫 煩惱

More information

摩訶薩埵,皆得陀羅尼及諸三昧,行空、無相、無作,已得等忍,得無礙陀羅尼

摩訶薩埵,皆得陀羅尼及諸三昧,行空、無相、無作,已得等忍,得無礙陀羅尼 大智度論第六講 最尊貴的淨蓮上師講解 上課大綱六成就之 5 經文 ( 卷五 ) 六 眾成就 3 ( 與會的大眾 ) 摩訶薩埵, 皆得陀羅尼及諸三昧, 行空 無相 無作, 已得等忍, 得無礙陀羅尼 悉是五通, 言必信受, 無復懈怠 已捨利養 名聞, 說法無所悕望, 度甚深法忍 得無畏力, 過諸魔事, 一切業障悉得解脫, 巧說因緣法 從阿僧祇劫已來, 發大誓願 顏色和悅, 常先問訊, 所語不粗 於大眾中得無所畏,

More information

第 2 頁, 共 13 頁 顯然, 唯識學是第三時最究竟圓滿的了義教, 昌明了緣起中道義 窺基對經文進行了精闢闡釋 : 如來設教隨機所宜, 機有三品不同, 教遂三時亦異 諸異生類無明所盲, 起造惑 業, 迷執有我, 於生死海淪沒無依 故大悲尊初成佛已, 仙人鹿苑轉四諦輪, 說阿笈摩除我有執, 令小根

第 2 頁, 共 13 頁 顯然, 唯識學是第三時最究竟圓滿的了義教, 昌明了緣起中道義 窺基對經文進行了精闢闡釋 : 如來設教隨機所宜, 機有三品不同, 教遂三時亦異 諸異生類無明所盲, 起造惑 業, 迷執有我, 於生死海淪沒無依 故大悲尊初成佛已, 仙人鹿苑轉四諦輪, 說阿笈摩除我有執, 令小根 第 1 頁, 共 13 頁 唯識三性與唯識中道 孟領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 提要 : 本文重點研究了唯識三性說及其所蘊含的中道思想 依據緣起中道義, 疏理了中觀二諦說與唯識三性說 以及唯識古學與唯識新學的中道思想演變脈絡, 並指出了其理論局限和出路 關鍵詞 : 唯識中道三自性 一 唯識與中道 緣起中道是佛教的法印, 所以唯識學與其他派別一樣, 很自然地以其法義符契中道來表明自己的正統性 作為唯識學奠基性典籍的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上士道_01.doc

Microsoft Word - 上士道_01.doc 菩提道次第廣論上士道 1 ( 發菩提心 ) 最尊貴的淨蓮上師講解 各位居士大德! 阿彌陀佛! 我們前面已經介紹了中士道 大家都知道中士道是解脫道, 解脫就是解脫三界, 從六道當中跳出輪迴 修完解脫道, 是不是我們的修行就結束了呢? 因為很多人覺得說娑婆世界太苦, 我發誓不要再來了, 因為太辛苦, 所以像這一類的發心, 他可能就是修完解脫道, 他的修行就到此為止, 就不願意再繼續 可是, 佛陀祂教導我們中士道,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Vajracchedik -Prajñ p ramit S tra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Kum rajiva) 譯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般若會上佛菩薩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金本, 入舍衛大城乞食

More information

T050X_02

T050X_02 1. 云何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為頓為漸耶 佛告大慧 漸淨非頓 如菴羅果漸熟非頓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陶家造作諸器 漸成非頓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大地漸生萬物非頓生也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人學音樂書畫種種技術 漸成非頓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明鏡頓現一切無相色像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More information

楞嚴經(第七十三講)煩惱障所知障電子書.pdf

楞嚴經(第七十三講)煩惱障所知障電子書.pdf 楞嚴經 ( 第七十三講 ) 煩惱障所知障電子書.pdf 慧律法師佛學講座 - 楞嚴經 (73) 第七十三講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研究 (52)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楞嚴經義貫 386 頁,[4. 顯示見性不失 ] 這個題目最主要是說 : 顯示眾生雖然顛倒, 但是, 見性並沒有失去 經文 : 阿難即從座起, 禮佛合掌, 長跪白佛 : 世尊, 若此見聞必不生滅,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93 年 07 151-170 說 切 說 切 不 異 便溺 不 理 不 不 不 索 類 識 了 理 說 切 理 151 The Buddha-view of Abhidharma Buddhism Won Pil-sung ABSTRACT This paper concentrates on the thoughts of Sarvastivadin and Mahasanghika to examine

More information

的友誼 而且無論外貌怎樣改變 自信心是自己給自己的 發自內心 的自我認同感是無法改變的 只要自我認同才能得真正的心靈富足 而不是單純的改變外表 不同的整容公司亦會利用現今社會的價值觀來作宣傳 誇大整容 後的效果 又用明星效應 令消費者認為整容真的能變成明星一樣 整容這個風氣是由人們的價值觀造成的 有人指出 我們要接納 整容後的人以及香港社會應對此持更開放的態度 但相反地 為什麼 不能接納那些我們認為不

More information

慧律法師佛學問答錄

慧律法師佛學問答錄 慧律法師佛學問答錄 慧律法師主講 ( 一 ) 問 : 請師父講一些鼓勵大眾的話 : 答 : 說到鼓勵他人, 古來高僧大德, 都離不開下面這幾句話 學佛第一個要有長遠心 以前, 師父在念逢甲大學的時候, 有一位剛進入普覺佛學社的學長, 大一剛進來, 就發心說要出家, 大二交到女朋友, 後來就結婚了! 現在, 住在美國 這就是沒有長遠心, 而且亂發願 隨便發願的人, 學佛是不會有什麼成就的 第二要有慈悲心

More information

各位居士大德阿彌陀佛

各位居士大德阿彌陀佛 菩提道次第廣論中士道 12( 十二緣起 3 ) 最尊貴的淨蓮上師講解 各位居士大德! 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繼續看這個表格, 十二緣起的表格 這個十二緣起, 它幾世可以圓滿呢? 就是說這十二支, 它到底要經過幾世, 才能夠圓滿這十二支? 它最快是二世就能夠圓滿, 它也可以在三世當中圓滿, 就是我們現在這個表格, 就是三世 : 過去 現在 未來三世, 但是它最快可以二世就可以圓滿, 但它有時候也會超過三世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缽,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缽 洗足已, 敷座而坐 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 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More information

序 釋厚觀 2009 年 7 月筆者應美國印順導師基金會邀請 於紐 澤西州同淨蘭若舉辦的 佛法度假 中講述 印順導師 佛學著作述要 此 佛法度假 是仁俊長老發起的 每年於美國國慶 7 月 4 日前後舉行一週 分成中文班及 英文班 有美國 加拿大各地法友雲集此地薰修佛法 2009 年的主題是 印順導師著作導讀 課程有仁 俊長老的開示 及超定長老的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 開仁法師講 法之研究 圓波法師講

More information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信徒的偽善 郭善熙牧師被稱為韓國 本世代最優秀的講道者 講道是他牧會的最大武器 一如他所說 : 這四十年來, 我惟一做的就是講道 他是擺上生命來講道, 曾以系列解經講道, 帶動盼望教會復興 經文 : 加拉太書二章 11 至 13 節 14 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 與福音的真理 不合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2, 干擾信仰的原因 30 然而, 有許多在前的, 將要在後 ; 在後的, 將要在前 73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年 年 A 年 林 年 六 朗 年 滑 年 年 年 B 年 六 略 不 1 藍 兩 兩 不 了 不 了 不 不 不 不 練 練 說 練 說不 流 不 說 不 不 不 什 老 見 了 連 了 了 了 裡 不 不 說什 什 2 了 了 說什 了 了 不了 說 了 了 了 不 不 了 裡 什 不 了 什 了 切 不 了 不 年 裡 了 了 不行 來 不領 連 不 年 來 不 裡 不 了 不 了 了 來 3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譯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鉢,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 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鉢, 洗足已, 敷座而坐 2. 時, 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善男子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A46AADBCB05FAB48BDD7C1BFB04F2020A4BAA4E5BEE3B27A312E646F63>

<4D F736F F D20A46AADBCB05FAB48BDD7C1BFB04F2020A4BAA4E5BEE3B27A312E646F63> 2002 大乘起信論講記 內文整理 1 眾生心及佛心二者無差別 :(p.47~49) 各系 主張之論說 主張眾生心及佛心二者無別之理由 大眾 及分別說系 一心相續論者說 : 眾生位為有漏心, 佛果位為無漏心 有漏心與無漏心, 只是相續 的一心 約雜染未離說, 名有漏心 ; 約離染說, 名無漏心, 但二 者心體並無差別 心性本淨論者說 : 一切眾生心中, 雖有雜染, 然心 ( 覺性 ) 還是本來清淨的,

More information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 前言 諸位法師 諸位大德 同修 : 今日承應韓瑛 鄭英良居士啟請的殊勝因緣, 在新加坡佛教居士林與大眾同學研習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 世尊當年在世說法四十九年, 以二十二年的時間演說般若, 前後共有十六會, 由此可知, 般若 是整個佛法教學的中心 大般若經 中文譯本有六百卷, 據說藏文有千卷之多 這樣大部的經典, 讀誦已經相當困難, 何況受持 演說 因此, 世尊特別在第九會, 由博而約,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94 年 07 31-54 論 李 玲 見 類 六度 見 度論 利 吝 念 不 不 惡 臨 療 念 行 臨 念不 惡 見 念 若 行 不 立 31 Offerings with Bodhisattva s pity --A topical subject of Organ Donation according to offering inner properties of Huayanjing Lee,

More information

中觀與生活文集

中觀與生活文集 中觀與生活文集 目錄 自序前言第一章 中觀禪修一 關於中觀中道的智慧中觀的特色二諦無自性不一不異空性的體驗止觀見法二 中觀禪修次第放鬆覺知觀照淨化欣賞創造覺醒 第二章修行四聖諦 ---- 解脫的原理與方法如何息滅煩惱六根 ---- 修行的下手處四念處的修行方法觀想與觀照布施面面觀戒律安忍波羅蜜精進禪定入門 第三章 佛法與生活對話之一 中道行生命的意義真俗無礙緣起無我探究真理聽聞正法思惟與直觀諸行無常動中的修行聞思修

More information

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 最早的唯識經典 公元 300 左右集出 以阿毘達磨的形式表現 主要思想 : 三時教 : 阿含 ( 有教 ) 般若( 空教 ) 解深 觀念論 : 因禪觀而產生唯心思想 阿賴耶識的思想 依三性三無性成立大乘空義 經名 Saṁdhi-nirmocana sūtra 解深密經 ( 相續解脫 ) Saṁdhi: 結, 連結 甚深意 = 密意 甚深意 : 般若經中佛說 甚深意 = 一切法空 nirmocana:

More information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46 2014 6 498 男女大乾坤 男女的戀愛行為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2014 6 498 47 48 2014 6 498 女人的戀愛行為 70 900 男人的戀愛行為 8 2014 6 498 49 50 2014 6 498 對於愛與性的混淆 男女所面臨的問題 和我一樣喜歡做愛除了我, 不可以看別人相信我, 沒有問題現在, 和我做愛知道如何引燃我從不傷害我 朋友關係和性 嫉妒和占有欲

More information

陳摶神數秘旨

陳摶神數秘旨 數 數 75 數 數 數 數 9 數 數 行 96 數 64 數 數 數 兩數 便 數 數 數 數 數 1 4 7 2 5 8 離 3 6 9 金 老 離 老 老 臨 老 金 泥 離 泥 泥 數 1 2 3 4 5 6 7 8 9 臨 臨 臨 臨 臨 例 女 辰 雷 數 數 9544 數 數 6 6 數 9544 9544+6+6=9556 81 數 =127 數 =79 數 =79 數 =117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3031A46AB4BCABD7BDD7C2B2A4B6A15D ABD7B0B2C0E7A15E2E646F63>

<4D F736F F D203031A46AB4BCABD7BDD7C2B2A4B6A15D ABD7B0B2C0E7A15E2E646F63> 大智度論 簡介 ( 釋厚觀,2006.7.4, 於佛法度假營 ) 一 大智度論 是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 大品般若經 ) 的釋經論 相傳為龍樹菩薩 ( 約西元 150 年至 250 年 ) 所造 1 此論之註解書今僅存北周 慧影的 大智度論疏 ( 原有 24 卷, 現存 7 卷 ) 2 二 龍樹所處的時代 ( 印順法師 : 印度佛教思想史 p.119-120) 龍樹是南印度人, 約生於西元 150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55\272\267\253\304Y\270g\301\277\260O_45-134_\244\337\275\ )

(Microsoft Word - \255\272\267\253\304Y\270g\301\277\260O_45-134_\244\337\275\ ) 大佛頂首楞嚴經 講記 講述者: 大乘妙法弘護學會導師 上 淨 下 界法師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 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加註 修改 增刪 販售 -1-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45/134 編輯出版 : 淨願蘭若 / 釋心賢 請大家打開 講義 第 96 頁 : 辛七 明藏性即識大性 - 壬二 明大均在本經的 正宗分 開始的時候, 阿難尊者請佛陀開示 首楞嚴王三昧 的修學法門, 佛陀花了三卷的時間,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2_佛學大要_p1_p15.doc

Microsoft Word - 12_佛學大要_p1_p15.doc 佛學大要 ( 華雨集第四冊,p.289-312) 一 前言 ( 一 ) 佛法三期佛學乃佛法之學, 西元前五 六世紀, 釋迦牟尼佛創立於印度 佛法經長期之發展, 可大分為三期 : 初期之 佛法, 中期之 大乘佛法, 後期之 秘密大乘佛法 ( 二 ) 佛法傳入中國 佛法傳入中國, 可考者為漢哀帝元壽元年 ( 西元前 2 年 ) 1 經典之大量傳譯, 則始於漢桓 靈之世 ( 西元二世紀後半 ), 2 終於趙宋真宗

More information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2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你可能不知道的媒體影響 劉正山若用 選戰 的角度來看選舉和參與選舉, 你大腦裡情感的作用一定大過理性的作用, 便會很習慣地拿各種媒體或別人的觀點來使自己的選擇合理化 2012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4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agendasetting 報紙和網路新聞的頭版空間有限,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P9-14《六祖壇經‧行由品》釋義(一).doc

Microsoft Word P9-14《六祖壇經‧行由品》釋義(一).doc 六祖壇經 行由品 釋義 ( 一 ) 惟覺老和尚 ( 中台禪寺開山方丈 ) 次日, 祖潛至碓坊, 見能腰石舂米 語曰 : 求道之人, 為法忘軀, 當如是乎! 乃問曰: 米熟也未? 惠能曰: 米熟久矣! 猶欠篩在 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 惠能即會祖意, 三鼓入室, 祖以袈裟遮圍, 不令人見 為說 金剛經, 至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惠能言下大悟 : 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遂啟祖言 :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More information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19997 197-210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197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一 問題與方法 1 ---- ---- 2 3 1 2 3 ---- 198 ---- ---- 4 二 內聖人格的形成與文學理想之建構 ( 一 ) 道德主體的確立 ( 仁 ) 與文學理想之根據 ( 質 ) 4 199 5 ---- 6 ( 二 ) 道德主體的落實 ( 禮 ) 與文學質素之要求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y doc

Microsoft Word - y doc 成佛之道 第五章 大乘不共法 釋開仁編.2008/4/25 庚四 真常唯心系 辛一 應機說法 (p.383) 或以生滅法, 縛脫難可立, 畏於無我句, 佛又方便攝 一 真常唯心系真常唯心系 這是依如來藏 如來界, 眾生界, 1 自性清淨心等為本依的 在印度及中國, 這一系的弘揚, 是比般若經論遲一些 二 真常唯心系所宗依的經論 1 經: 如來藏經 大般涅槃經 大法鼓經 央掘魔羅經 勝鬘經 楞伽經 不增不減經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契 律 契 契 契 益 契 律 益 立 政 治 大 國 契 易 見契 契 類 契 學 契 契 律 National Chengch 契 律 益 律 例 律 例 i University 論 契 契 類 契 契 契 類 契 契 類 論 契 若 契 來 契 類 律 契 契 漏洞 93 行 契 契 契 契 利 契 利 契 契 契 異 契 律 益 異 契 勞 勞 契 不 契 類 契 見 契 契 契 契 契

More information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2000 年 7 月 頁 125-142 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戲曲 關目 義涵之探討 提要 關鍵詞 : 戲曲 關目 情節 故事 表演 勞逸均衡 冷熱調劑 元刊雜劇三十種 曲論 125 戲曲 關目 義涵之探討前言 1 一 關目 之原意與 元刊三十種雜劇 的 關目 126 2 3 4 5 6 127 7 8 9 128 10 129 11 二 明清曲論中 關目 的義涵 12

More information

佛教楞嚴經(第八十四講)緣起浮塵幻化電子書.pdf

佛教楞嚴經(第八十四講)緣起浮塵幻化電子書.pdf 佛教楞嚴經 ( 第八十四講 ) 緣起浮塵幻化電子書.pdf 慧律法師佛學講座 - 楞嚴經 (84) 第八十四講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研究 (63)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請翻開 楞嚴經講義,353 頁, 第一行,[ 丑二 會通四科即性常住 ( 分二 ) 寅初 總標即妄即真 二 別明即妄即真 ( 寅初分二 ) 卯初 明幻化相即真 二 會四科法即真 今初 ]

More information

1 解深密經講義中道佛學會如源 Dec. 05, 2014 介紹 : 1 解深密經最早的唯識經典, 公元 300 左右集出, 以阿毘達磨的形式表現 2 主要思想 : 三時教 : 阿含 ( 有教 ) 般若 ( 空教 ) 解深觀念論 : 因禪觀而產生唯心思想阿賴耶識的思想依三性三無性成立大乘空義 3 經

1 解深密經講義中道佛學會如源 Dec. 05, 2014 介紹 : 1 解深密經最早的唯識經典, 公元 300 左右集出, 以阿毘達磨的形式表現 2 主要思想 : 三時教 : 阿含 ( 有教 ) 般若 ( 空教 ) 解深觀念論 : 因禪觀而產生唯心思想阿賴耶識的思想依三性三無性成立大乘空義 3 經 1 解深密經講義中道佛學會如源 Dec. 05, 2014 介紹 : 1 解深密經最早的唯識經典, 公元 300 左右集出, 以阿毘達磨的形式表現 2 主要思想 : 三時教 : 阿含 ( 有教 ) 般若 ( 空教 ) 解深觀念論 : 因禪觀而產生唯心思想阿賴耶識的思想依三性三無性成立大乘空義 3 經名 Saṁdhi-nirmocana sūtra 解深密經 ( 相續解脫 ) Saṁdhi: 結, 連結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佛 法 集 錦大寂法師造.doc

Microsoft Word - 佛 法 集 錦大寂法師造.doc 佛法集錦大寂法師造 大綱 一 前言二 瑜伽師地論之阿賴耶識說( 以下簡稱阿識 ) 三 瑜伽師地論之無常說四 常與無常五 詮釋循還中的人生六 思想七 智慧八 從佛法看哲學九 主體之自力與客體之他力十 西洋哲學中的佛法問題十一 般若智慧十二 聲聞人之最極究竟十三 所緣參考書目 一 前言 首先, 我必須說明何因何緣寫這題目的文章 佛法以純樸的人生痛苦問題的解決為起跑點, 此後的發展就再也沒有停過一步, 這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跑道,

More information

30 395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馬祖道一與洪洲禪思想 / 前言 壹 馬祖道一開悟的機緣 709 788 空大學訊 97. 4. 16 31 677 744 1 32 395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貳 馬祖的無相心法三步驟 空大學訊 97. 4. 16 33 2 34 395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叁 洪州禪的特色 一 大珠慧海禪師 ( 西元? 年至 822 年 ) 3 二 石鞏慧藏 空大學訊 97.

More information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大德阿彌陀佛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大德阿彌陀佛 內觀禪法第三講 最尊貴的淨蓮上師講解 各位法師! 各位居士大德! 阿彌陀佛! 我們首先回答昨天晚上的問題 昨天下課之後, 有好幾位師兄都問了同樣的問題, 我想也是很多其他師兄的問題, 就是觀生滅可以看得見, 因為是隨著我們的吸氣跟吐氣來觀它的生滅, 這個是可以看得見, 但是來不及, 因為太快了, 吸氣要觀生滅, 吐氣也要觀生滅, 每一個口氣都要觀生滅, 都沒有遺漏掉的話, 是非常困難的 確實沒錯,

More information

佛教楞嚴經(第八十一講)懂得犧牲奉獻電子書.pdf

佛教楞嚴經(第八十一講)懂得犧牲奉獻電子書.pdf 佛教楞嚴經 ( 第八十一講 ) 懂得犧牲奉獻電子書.pdf 慧律法師佛學講座 - 楞嚴經 (81) 第八十一講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研究 (60)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楞嚴經講義 335 頁, 從明天起, 請各位帶 楞嚴經講義 和 義貫 來, 因為後面要講這個五陰本如來藏, 妙真如性, 六入 十二處 十八界 七大, 它的篇幅就會稍微小一點, 所以, 什麼時候要換本子不知道,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1 2 3 4 5 6 7 8 公式 2 4 2 1 能 整除 因此後玩 者贏 且關鍵數 字為3 的倍數 3 0 3 1 不能整除 所 以先拿餘數 2 關鍵數字是 4的倍 數 2 先玩者贏 4 0 4 1 能整除 因此 後玩者贏 且 關鍵數字為 5 的倍數 5 0 5 1 不能整除 所 以先拿餘數 2 關鍵 數字是 6的倍 數 2 先玩者贏 7 0 6 1 能整除 因此 後玩者贏 且 關鍵數字為7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不可以墮胎

不可以墮胎 不 錄 流 量 殺 裡 什 殺 了 什 來 不來 來 殺 來 了 來 來 殺 了 更 了 不 不 不 錄 刺 異 了 異 亂 留 兩 不 惡 不 來 類 來 累 不 了 女 切 來 女 不 女 不 來 什 女 說 切 來 殺 殺 了 來 更 了 了 了 不 不 樂 切 累 惡 惡 狀 說 1 不 了 不 療 不 不 參 參 來不 了 說 不 不 陸 不 六 了 李 陸 了 念 度 李 錄 女 不 裡來

More information

學佛五講

學佛五講 絕妙說法 - 法華經講要 02 方便品 - 唯一佛乘, 方便說三 目錄 書籍光碟光碟 2 P.33 9 05 P.70 光碟 4 24 30 1. 諸佛智慧甚深無量 2. 佛陀說法, 五千增上慢人退席 3. 諸佛世尊出現於世的目的 4. 唯一佛乘, 方便說三 1.1 此品開始為正宗分 1.2 舍利弗請法 1.3 佛告舍利弗, 諸佛智慧甚深無量 1.4 羅漢弟子們的疑問 2.1 舍利弗再三請法, 佛陀應允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聖人慶日及節日 五月十一日 聖斐理伯與聖雅各伯 宗徒 慶日 五月二十九日 耶穌升天 節日 五月三十一日 聖母天地元后 慶日 文章分享 淺談拉丁文在天主教會的重要性 緒論 一直以來 教會拉丁語被視為西方文化之基石和羅馬天主教會的官方語言 可是在 近四十年來 這種 天主教徒的特徵 (sensus catholicus) 已從教會禮儀 信友靈修生活 等逐漸褪色 這現象當然與人們 甚至神長和教會機構對拉丁語應用之誤解有關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A16DA4BBAFAABEC2B867A145B0D1BDD0BEF7BD74B2C4A4BBA16EBA4BBFFDA15DC4F2A15E2E646F63>

<4D F736F F D20A16DA4BBAFAABEC2B867A145B0D1BDD0BEF7BD74B2C4A4BBA16EBA4BBFFDA15DC4F2A15E2E646F63> 六祖壇經 參請機緣第六 摘錄 ( 續 ) 淨空法師講述 邱淑真整理 僧志道, 廣州南海人也 請益曰 : 學人自出家, 覽 涅槃經 十載有餘, 未明大意, 願和尚垂誨 志道禪師到曹溪請益, 說明自己出家以來都是讀誦 涅槃經 涅槃經 有兩種譯本 : 北涼時代曇無讖譯, 四十卷, 稱為北本 涅槃經 ; 另一種是劉宋時代譯的, 三十六卷, 稱為南本 此處是指北本四十卷經, 在大乘佛法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志道禪師在這部經用了十年多的時間,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A 中文.doc

Microsoft Word - A 中文.doc 李 求 恩 紀 念 中 學 2015-2016 年 度 中 文 科 工 作 計 劃 關 注 事 項 (1): 全 方 位 推 動 自 主 學 習, 追 求 卓 越 表 現 策 略 時 間 表 成 功 準 則 評 估 方 法 負 責 人 所 需 資 1. 強 化 透 過 資 訊 科 技 進 行 學 習, 增 加 學 生 全 年 最 少 有 3 次 應 用 平 板 電 腦, 校 本 統 計 調 查 科

More information

佛教楞嚴經(第一百零六講)眾生不了是妄電子書.pdf

佛教楞嚴經(第一百零六講)眾生不了是妄電子書.pdf 佛教楞嚴經 ( 第一百零六講 ) 眾生不了是妄電子書.pdf 慧律法師佛學講座 - 楞嚴經 (106) 第一 六講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研究 (85)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楞嚴經講義 589 頁, 中間,[ 寅二 圓彰三藏以勸修 ( 分三 ) 卯初 極顯圓融 二 普責思議 三 結喻推失 ( 卯初分二 ) 辰初 依迷悟心對辨緣起 二 依本來心圓彰藏性 (

More information

版面2

版面2 编 辑 的 话 10 月, 田 园 里 吹 过 的 风 清 爽 宜 人, 同 时 风 也 在 轻 声 地 提 醒 田 园, 你 该 换 上 新 衣 啦 这 时, 我 们 的 园 刊 也 悄 悄 翻 过 了 新 的 一 页, 这 次, 它 会 带 你 去 寻 找 新 的 宝 藏 新 的 发 现 我 们 去 了 干 部 学 院, 那 里,3 4 岁 的 孩 子 用 长 长 的 脚 印 寻 找 自 然 的

More information

探索死亡的世界(三)

探索死亡的世界(三) 探索死亡的世界 ( 三 ) 鄭振煌主講 范凱寧記錄安身立命之道 四念處佛陀將入涅槃的時候, 四眾弟子公推阿難尊者請示佛陀 : 世尊! 當您住世時, 我們依您安住 ; 世尊涅槃後, 我們要依什麼安住呢? 佛陀很慈祥的回答道: 我涅槃以後, 大家應該依 四念處 安住! 什麼叫做四念處?( 一 ) 觀身不淨,( 二 ) 觀受是苦,( 三 ) 觀心無常,( 四 ) 觀法無我 處, 即處所, 亦指所緣境, 簡言之即對象

More information

星雲大師對般若智慧的現代詮釋 以其 般若經 著述為中心 67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s Modern Interpretation on Prajna Wisdom: Focusing on His Publications on the Prajnaparamita

星雲大師對般若智慧的現代詮釋 以其 般若經 著述為中心 67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s Modern Interpretation on Prajna Wisdom: Focusing on His Publications on the Prajnaparamita 66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研究 ( 上 ) 星雲大師對般若智慧的現代詮釋 以其 般若經 著述為中心 黃國清 南華大學宗教學所副教授兼所長 中文摘要 本文通過星雲大師對 心經 與 金剛經 的現代詮釋著作 探討般若 智慧在人間佛教的重要意義 星雲大師倡導 人間佛教 弘傳適應現代人 需要的佛法 以通俗易解的方式講說法義 這種大眾能解 能行的教說非是 淺層世俗善法 大師強調般若智慧為其根據 能與般若結合的修行始相應於

More information

SW cdr

SW cdr 1~2 3 4 5~6 7~8 9~10 11 12 13 14 15 16~18 16 16 17 17 18 18 18 19 19 19 20 21 22 23~26 23 24 24 25 26 27 27 27 : 110V 1 110V 110V 15A 2 3 23 24 4 ( ) 5 6 1 2 26 20 l 1 7 3 4 5 15 17 18 12 7~13 6 ~ 8 ~

More information

黄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目 錄 前言 上冊 傳心法要 原文 6 16 黃蘗山斷際禪師 傳心法要 34 黃蘗山 其來有自 34 法要緣起 裴休請益斷際禪師 37 無形相則無蹤跡 46 唯此一心即是佛 51 祖師禪的正知見 56 眾生與佛從緣起空上說無有差別 60 不著於相的修行 65 六度萬行 不假修添 66 遇緣即施 空而能現 69 佛教理論的演進 91 理行圓融

More information

目次 編輯說明 章節目次 宗鑑錄序 宗鏡錄序 宗鏡錄序 1 標宗章

目次 編輯說明 章節目次 宗鑑錄序 宗鏡錄序 宗鏡錄序 1 標宗章 目次 編輯說明 章節目次 宗鑑錄序 宗鏡錄序 宗鏡錄序 1 標宗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異 不 劉 劉 例 屢屢 行 1 念 理 論 不 禮 禮 念 錄 不 不 讀 不 不 識 識 理 1 81 19 76 2 勵 行 3 讀 理 理 4 兩類 列 禮樂 5 見 6 7 2 嵐 3 4 5 嵐 北 見 6 例 見 樓 見 兩 識 說 錄 錄 屢 不 北 見 女 簾 露 女 隸 豈 錄 見 輪 見 見 北 沈 陸 不 不 若 禮 輪 說 77 輪 說 蘭 數 廊 行列 不 不 輪 輪 龍

More information

前面普眼菩薩請佛開示修行的漸次也就是漸修的次第既然不能頓悟就用漸修的方法一樣可以悟到圓覺漸修的第一步是持戒修定接下來就是觀慧所以修行的漸次第二個是觀慧就是前面的「戒定」方便來助成後面的「觀慧」這樣三學相由,就回答了「修行漸次」的問難

前面普眼菩薩請佛開示修行的漸次也就是漸修的次第既然不能頓悟就用漸修的方法一樣可以悟到圓覺漸修的第一步是持戒修定接下來就是觀慧所以修行的漸次第二個是觀慧就是前面的「戒定」方便來助成後面的「觀慧」這樣三學相由,就回答了「修行漸次」的問難 圓覺經第十七講 最尊貴的淨蓮上師講解 經文 恆作是念 : 我今此身四大和合 所謂 : 髮 毛 爪 齒, 皮 肉 筋 骨, 髓 腦 垢色, 皆歸於地 ; 唾 涕 濃 血, 津 液 涎 沫, 痰 淚 精 氣, 大 小便利, 皆歸於水 ; 暖氣歸火 ; 動轉歸風 四大各離, 今者妄身, 當在何處? 即知此身, 畢竟無體, 和合為相, 實同幻化 前面普眼菩薩請佛開示修行的漸次, 也就是漸修的次第 既然不能頓悟,

More information

第三章 荀子「心」概念的分析

第三章  荀子「心」概念的分析 1 念 說 論 說 兩 不離 烈 兩 聯 來 論 理 力 理 來說 說裡 裡 來 識論 說 歷 識 識 力 料 sense data 來 理 力 行 行 不 便 論來 理 力 立 來 便 不勞 力 識論 類 識 說 識 論 不 2 來 1 若不 識 留 識 2 梁 3 說 4 若 便 了 行 說 類 識 說 識 來 料 省 料 來 力 累 5 來說 若 力 識 不 不見 雷 不 見 論 見 識 1

More information

正覺電子報-第17期

正覺電子報-第17期 正覺電子報第 17 期 本期目錄 識蘊真義 ( 八 )--------------------- 平實居士 1 依 成唯識論 及 唯識述記 之正義略顯 古天竺安慧論師 大乘廣五蘊論 之邪謬 兼述現觀識蘊內涵 取證初果 親斷三縛結之具體行門 我的菩提路 ( 二 )( 上 ) ------------- 善藏法師 18 評盧勝彥的看見佛性 ---------------- 正慶居士 38 真假活佛 (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2瞋一念瞋心起3

Microsoft Word - 12瞋一念瞋心起3 菩提道次第廣論第三十六講 [ 下士道 - 深信業果 12] ( 十惡業 - 瞋恚 5) ( 一念瞋心起, 百萬障門開 ) 最尊貴的淨蓮上師講解 各位法師! 居士大德! 阿彌陀佛! 我們繼續介紹 瞋心 的部分 眼如生盲障 耳不聞無礙法故, 口如啞羊障 這是說眼睛像天生的瞎子看不見, 或者是有種種眼睛的毛病, 有這種障礙 或者是, 因為生在邊地, 沒有佛法的地方, 所以沒有辦法宣說佛法 口如啞羊, 嘴巴像啞巴的羊,

More information

數 不 不 若 不 不 若 利 不 惡 不 不 不 金 離 老

數 不 不 若 不 不 若 利 不 惡 不 不 不 金 離 老 兩 異 惡 不 易 行 不 不 不 不 不 不 不 不 不 不見 不亂 不 不 不 不 不 不 不 老 數 不 不 若 不 不 若 利 不 惡 不 不 不 金 離 老 輻 車 利 令 令 聾 令 獵 令 令 行 不 若 若 若 若 若 若 若 若 若 不見 不 不 不 不 不 不 復 狀 狀 不見 不見 不 識 不 識 若 若 若 老 若凌 若 若 若 若 若 理 不 不 復 復 復 復 不 不 不

More information

大乘無量壽經易解簡註

大乘無量壽經易解簡註 大乘無量壽經簡註易解夏蓮居大士會經淨空法師專集網(沙門釋淨空註解製作)站簡 大乘無量壽經簡註易解2 序往年韓 老居士在美國舊金山,曾依黃智海居士的 彌陀經白話解,節要改寫成為 彌陀經易解 出版之後,很受大眾歡迎,確能契合當代眾生機宜 一九九五年,於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冬季佛七法會中,再遇茗山老和尚,茗老當面囑咐韓老居士說: 應當再為 無量壽經 作一易解 廣度眾生,功德無量 韓老居士歡喜受命 爾後一直以身體欠安而未能執筆,往生前一日猶念念不忘此事

More information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1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3 睺 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别解脱戒 序论 / 5 菩萨戒 金刚乘戒 如法守护 6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7 8 / 菩提道次第略论 阇 序论 / 9 10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11 1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槃 序论 / 13 除三种过 1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依六种想 于己作病者想 序论 / 15 于说法者作医师想

More information

每一部經的開端,都一定有六個內容,稱為「六成就」

每一部經的開端,都一定有六個內容,稱為「六成就」 大智度論第二講 最尊貴的淨蓮上師講解 上課大綱六成就之 1 ( 卷一 ~ 二 ) 每一部經的開端, 都一定有六個內容, 稱為 六成就 一 信成就 如是 表示自己的印順信受 二 聞成就 我聞 我 ( 阿難 ) 自己是這樣聽到的 三 時成就 一時 說法的時間 四 主成就 佛 說法的人 五 處成就 在耆闍崛山等 說法的地方 六 眾成就 與大比丘眾等 當時共同聽聞的大眾 為什麼要具備這六件事呢? 1 為了證明此經並不是捏造的

More information

目次 壹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 /1-62 貳 談入世與佛學 / 參 大乘是佛說論 / 肆 平凡的一生 ( 略 ) II

目次 壹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 /1-62 貳 談入世與佛學 / 參 大乘是佛說論 / 肆 平凡的一生 ( 略 ) II 緣起 慧日講堂於 2016 年 9 月 2 日至 11 月 25 日舉辦 印順導師著作導讀班, 這一期的主題為 人間佛教, 構想來自住持宏印長老希望大家用心研讀印順導師著作中具有特見之單篇文章 以此為緣, 選了三篇主題涉及 人間佛教 和 大乘入世精神 為主的長篇文章, 秉持導師所言 : 大乘是佛法, 我有堅決的信仰 ( 華雨香雲 p.245) 來學習 ; 並於課程最後一天介紹導師的自傳 平凡的一生,

More information

科目:中觀

科目:中觀 中論 之緣起論 145 中論 之緣起論 釋如源 146 福嚴學生論文集 大 一 前 綱 言 二 原始佛教之緣起論 ( 一 ) 緣起與緣生 ( 二 ) 緣起與涅槃三 部派佛教之緣起論 ( 一 ) 有部的自性緣起論 ( 二 ) 種子緣起論四 中論 與 般若經 ( 一 ) 般若經 之緣起論 ( 二 ) 般若經 與 中論 之 八不 五 中論 之 八不緣起 ( 一 ) 歸敬頌之解讀 ( 二 ) 八不之含義 (

More information

29

29 85 年 ~97 年科技計畫 http://sta.epa.gov.tw/report/project.htm Page 1 of 1 2012/5/17 計畫編號 NSC88-EPA-AP640-P01 年度民國 88 年 計畫名稱空氣污染對不同社會階層的影響 - 呼吸道疾病成因的社會學分析 計畫主持人曾敏傑 計畫領域空保處 主辦機關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受委託單位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 空氣污染已被證實為呼吸道疾病主要的原因之一,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 理 / 僚 册 Though our grief was, and remains tremendous. Life, however, must go on.. : 度 來 離 離 理 若 理不 更 惡 淚 册 理 不 了 律 更 聆 了 理 / 僚 錄 1 理 理 理 領 殮 2 行 靈 3 行 4 5 6 離 領 禮 利金 金 金 女 金 例 勞 例 7 離 領 金 8 離 9 理 年 例

More information

237 金 廠房 工作團隊和生產技術, 缺一不可 三國時代的周瑜與曹操大戰於赤壁, 其決勝關鍵還需要諸葛孔明借東風啊 宇宙萬法亦復如是, 其生成皆必須依賴因緣和合, 從自性中應物現形, 緣生則生, 緣滅則滅, 有因無緣, 或是有緣無因, 都是徒勞無功的 根據 華嚴經 的歸類, 緣起法共有四種, 即業

237 金 廠房 工作團隊和生產技術, 缺一不可 三國時代的周瑜與曹操大戰於赤壁, 其決勝關鍵還需要諸葛孔明借東風啊 宇宙萬法亦復如是, 其生成皆必須依賴因緣和合, 從自性中應物現形, 緣生則生, 緣滅則滅, 有因無緣, 或是有緣無因, 都是徒勞無功的 根據 華嚴經 的歸類, 緣起法共有四種, 即業 236 淺談緣起性空的生命觀 淺談緣起性空的生命觀 釋隆迅 前言 : 昔日舍利弗尊者遇馬勝比丘, 聽到這一首偈頌 : 諸法因緣起, 諸法因緣滅 ; 我佛大沙門, 常作如是說 以此因緣從此皈止在佛陀座下 緣起緣滅是什麼呢? 簡單說, 就是佛教的生命觀 釋迦牟尼佛夜睹明星, 菩提樹下成等正覺, 說 : 奇哉! 奇哉! 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 一切眾生皆能成佛, 只因妄想執著, 不能證得 佛陀當時所證得的,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師長的話_院長.doc

Microsoft Word - 師長的話_院長.doc 楞嚴經 全名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啟教者是阿難尊者, 整部經的重點是圍繞在菩薩的因地修行 其中觀世音菩薩 耳根圓通 法門最是膾炙人口 本文由觀音信仰作楔子, 主要在闡述觀音菩薩由耳根證入圓通的內修歷程, 及他對眾生所構成的影響力量, 即三十二應化身以及十四無畏 由於 此方真教體, 清淨在音聞, 觀音菩薩的 耳根圓通 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修學的法門 觀音圓通廣度群迷 院長上悟下因法師九十六學年度下學期於香光尼眾佛學院開示摘要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EC7A6F2A454AD6EC1BFB871A5BF>

<4D F736F F D20BEC7A6F2A454AD6EC1BFB871A5BF> 第一章學佛之根本意趣 一 人生所為何事 1 茫茫生死事難知佛法說明人生從何來, 死往何去, 現在如何行, 才能安登光明彼岸 2 碌碌終生何所得 人生好似採花蜂, 採得百花成蜜後, 到老辛苦一場空 這問題容易使人悲觀消極, 萎靡頹廢, 但佛法並不如此 3 孳孳行善復何益唯有佛教建立三世因果, 才能解決這些問題 只問耕耘, 不問收穫, 收穫不見得立刻來到, 但終究是會得到的 4 逐逐此心安不得人不能滿足,

More information

_17_

_17_ 印 度 佛 教 史 (17) 101 / 9 / 24 釋 清 德 中 觀 大 乘 印 度 佛 教 思 想 史 第 四 章 第 一 節 龍 樹 及 其 論 著 1 龍 樹 的 時 代 背 景 多 方 面 傳 出 的 大 乘 經, 數 量 不 少, 內 容 又 各 有 所 重 ; 在 下 化 眾 生, 上 求 佛 道, 修 菩 薩 行 的 大 原 則 下, 初 期 大 乘 經 的 行 解, 不 免 有

More information

認識佛教

認識佛教 認識佛教 ( 幸福美滿的教育 ) 淨空法師講於 1991/12 美國邁阿密淨空法師鑑定華藏講記組修訂目錄一 什麼是佛法?... 1 二 什麼是佛教?... 4 三 現代的變體佛教... 6 四 佛陀的教育目標... 8 ( 一 ) 佛教的學位制度... 8 ( 二 ) 佛教的教學目標... 9 五 佛教教育之入門 - 地藏經... 10 ( 一 ) 大圓滿... 10 ( 二 ) 大乘圓滿法 / 地藏

More information

禪與虛無主義的超越

禪與虛無主義的超越 論 ( 北 ) 論 (Friedrich Nietzsche) (Nihilismus Nihilism) 流 歷 領 了 了 立 留 說 不 不 行 葉 來 說 路 理 (Nishitani Keiji 1900-1990) 1937 年 1939 年 參 了 年 了 來 兩 了 類 了 理論 例 理論 理 了 論 論 ( ) 來 力 論 論 了 1 六 年 1 異 論 見 論 來 來 立 來 說

More information

佛教人生觀

佛教人生觀 佛教人生觀, 悲智雙運 演講者 : 鄭振煌 世界化的佛教佛教由釋迦牟尼佛 (Sakyamuni Buddha 624-544BC) 創立於公元前第六世紀的印度 佛滅後, 經三次結集, 公元前三世紀, 阿育王 (King Asoka) 遣高僧至各地弘法, 而成世界性宗教 印度佛教於 1202AD 滅亡, 至公元 1893 年始有斯里蘭卡僧護 (Sanghapala) 法師創立摩訶菩提學會, 努力復興印度佛教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非行非坐三昧之法要.doc

Microsoft Word - 非行非坐三昧之法要.doc 非行非坐三昧之法要 大寂法師撰 以 摩訶止觀 覺意三昧 隨自意三昧 為文本大綱 第一章緣起第二章 摩訶止觀 與 覺意三昧 之對照第一節非行非坐三昧第一項四運觀第二項從經歷中增長智慧之定力一歷諸善二歷諸惡 以一念三千為例三歷無記第二節覺意三昧 約修習方法而論第一項以六度為方便一檀波羅蜜二尸波羅蜜三羼提波羅蜜四毗梨耶波羅蜜五禪波羅蜜六般若波羅蜜第二項以四運心為主要之觀門一外作二內受第三節兩者之關係第三章

More information

佛心 宇宙與覺醒 佛心 宇宙與覺醒 聖嚴法師與太空人米契爾博士的對話 時間 : 二 八年五月三十一日地點 : 台北中正紀念堂一樓演講廳主持人 : 葉祖堯教授 ( 亞洲大學教授 ) 與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文教禪修體系創辦人 ) 艾德格. 米契爾博士 (Dr. Edgar Mitchell,

佛心 宇宙與覺醒 佛心 宇宙與覺醒 聖嚴法師與太空人米契爾博士的對話 時間 : 二 八年五月三十一日地點 : 台北中正紀念堂一樓演講廳主持人 : 葉祖堯教授 ( 亞洲大學教授 ) 與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文教禪修體系創辦人 ) 艾德格. 米契爾博士 (Dr. Edgar Mitchell, 佛心 宇宙與覺醒 目錄 宇宙大震撼 3 宇宙的形成與 華嚴經 宇宙觀 12 科學與心識奧祕 19 量子世界與心識業力 23 人類的未來 34 現場問答 37 佛心 宇宙與覺醒 佛心 宇宙與覺醒 聖嚴法師與太空人米契爾博士的對話 時間 : 二 八年五月三十一日地點 : 台北中正紀念堂一樓演講廳主持人 : 葉祖堯教授 ( 亞洲大學教授 ) 與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文教禪修體系創辦人 ) 艾德格.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來 歷 連 歷 念 勞 更 歷 邏 理論 力 了 歷 索 便 了 識 不 不 更 歷 度 度 更 了 歷 料 理論 歷 索 料 了 歷 料 了留 來 數量不 年 不 歷 論 參 1 見勞 1981 北 15 2 16 歷 料 參 歷 料 念 不 量 不論 識 論 類 類 類 了 類 識 切 籠 了 類 類 不 林諾 見 勞 類 念 來 3 參 了 1985 論 北 1981 論 北 林 李 1978

More information

如來藏之研究 第二章第四節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34 期 如來藏之研究 第四節佛子與佛種性 (pp ) 第二章如來藏思想探源 (pp ) 釋長慈 (2017/12/19) 一 從譬喻而發展起來的 佛子 與 佛種性, 對如來藏說, 是有啟發作用 如來藏 (tathāgata-ga

如來藏之研究 第二章第四節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34 期 如來藏之研究 第四節佛子與佛種性 (pp ) 第二章如來藏思想探源 (pp ) 釋長慈 (2017/12/19) 一 從譬喻而發展起來的 佛子 與 佛種性, 對如來藏說, 是有啟發作用 如來藏 (tathāgata-ga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34 期 如來藏之研究 第四節佛子與佛種性 (pp. 59 65) 第二章如來藏思想探源 (pp. 19 65) 釋長慈 (2017/12/19) 一 從譬喻而發展起來的 佛子 與 佛種性, 對如來藏說, 是有啟發作用 如來藏 (tathāgata-garbha) 是胎藏的藏, 與懷妊 誕生, 也與種性 (gotra) 血統有 1 關 從譬喻而發展起來的 佛子 與 佛種性, 對如來藏說,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doc

Microsoft Word doc 住地無自性 與 心身何所安頓的尋求 : 以 大般若經. 第四會 為主要依據的生命哲學反思 The Absence of Own-being in Abiding-Places and The Quest for the Right Abiding of the Mind-Body Complex: Critical Reflections in Philosophy of Life based on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13第十一章 緣起法ok.doc

Microsoft Word - 013第十一章  緣起法ok.doc 慧日佛學班. 第 8 期課程 佛法概論 第十一章緣起法 釋開仁編.2010/3/19 第一節緣起的定義與內容 一 緣起的定義 (p.147-p.149) ( 一 ) 略說緣起染淨的判攝 1 雜染的因緣, 即緣起法 因緣有雜染的, 清淨的, 雜染的因緣, 即緣起法 緣起法的定義, 是 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說明依待而存在的法則 他的內容, 是 謂無明緣行, 行緣識, 識緣名色, 名色緣六處, 六處緣觸,

More information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方外看紅塵 自我成長 目錄 一 調和身心 3 慢活人生 3 境隨心轉, 能轉敗為勝 6 如何認清自己? 9 對自己有交代 12 懂得放下, 才能自在 15 小心而不擔心 18 睡前放空自己 21 心定就做事不亂 24 穩重不是無能 27 失意得意一念間 30 忍出工作好本領 33 整形能轉運嗎? 36 通靈預言可信嗎? 38 二 待人處世 41 辦公室的溝通智慧 41 先做好人際關係 44 遵守團體遊戲規則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論 行 來 不 例 玲 論 行 玲 2002 寧 來 歷 Feinuch1988;Karp 1991;Handler1988;Hassan 1992 玲 2002:82 了 歷 歷 歷 (Hobsbawm 1987; 玲 2002:82) 論 見 略 玲 2002:82 論 里 論 玲 2002:82 David Harvey 來 邏 Harvey 理念 來 壟 力量 便 了 邏 Harvey Bourdieu

More information

慧律法師楞嚴經(第一百一十講)110不覺執因疑果電子書.pdf

慧律法師楞嚴經(第一百一十講)110不覺執因疑果電子書.pdf 慧律法師楞嚴經 ( 第一百一十講 ) 不覺執因疑果電子書.pdf 慧律法師佛學講座 - 楞嚴經 (110) 第一一 講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研究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請翻開 楞嚴經義貫,819 頁 我們每天都有一定的進度, 如果你幾天沒來, 就會發現講了好幾百頁, 這裡是不留人的, 所以這個結夏安居期間, 大家辛苦一點 819 頁, 富樓那執因疑果, 經文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