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Word - 013第十一章 緣起法ok.doc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Microsoft Word - 013第十一章 緣起法ok.doc"

Transcription

1 慧日佛學班. 第 8 期課程 佛法概論 第十一章緣起法 釋開仁編.2010/3/19 第一節緣起的定義與內容 一 緣起的定義 (p.147-p.149) ( 一 ) 略說緣起染淨的判攝 1 雜染的因緣, 即緣起法 因緣有雜染的, 清淨的, 雜染的因緣, 即緣起法 緣起法的定義, 是 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說明依待而存在的法則 他的內容, 是 謂無明緣行, 行緣識, 識緣名色, 名色緣六處, 六處緣觸, 觸緣受, 受緣愛, 愛緣取, 取緣有, 有緣生, 生緣老病死 總結的說, 即 純大苦聚集, 這是經中處處說到的 1 2 中觀 瑜伽說緣起法通於染 淨 在中觀 2 3 瑜伽學中, 緣起法 或依他起法, 通於染淨, 成為佛法中異常重要的 1 雜阿含經 卷 12(293 經 ): 爾時 世尊告異比丘: 我已度疑, 離於猶豫, 拔邪見刺, 不復退轉 心無所著故, 何處有我? 為彼比丘說法, 為彼比丘說賢聖出世空相應緣起隨順法 所謂有是故是事有, 是事有故是事起, 所謂緣無明行, 緣行識, 緣識名色, 緣名色六入處, 緣六入處觸, 緣觸受, 緣受愛, 緣愛取, 緣取有, 緣有生, 緣生老死 憂悲惱苦, 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 乃至如是純大苦聚滅 ( 大正 2,83c2-10) 2 (1) 中論 卷 4 24 觀四諦品 : 眾因緣生法, 我說即是無, 亦為是假名, 亦是中道義 ( 大正 30,33b11-12) [ 青目釋 ]: 眾因緣生法, 我說即是空, 何以故? 眾緣具足和合而物生, 是物屬眾因緣故無自性 無自性故空, 空亦復空, 但為引導眾生故, 以假名說, 離有無二邊故名為中道 ( 大正 30,33b15-18) (2) 印順導師, 空之探究 (p.255-p.256): 中論 觀四諦品, 在緣起即空, 亦是假名以下, 接著說 : 亦是中道 上文曾經說到 : 中道的緣起, 是 阿含經 說 ; 般若經 的特色, 是但有假名 ( 無實 ), 本性空 (prakrti-zunyata) 與自性空 (svabhava-zunyata) 自性空, 約勝義空性說 ; 到 中本般若 末後階段, 才以 從緣和合生無自性, 解說自性空 自性空有了無自性故空的意義, 於是龍樹起來, 一以貫之, 而說出 : 眾因緣生法, 我說即是空, 亦為是假名, 亦是中道義 大乘佛法中最著名的一偈 3 (1) 解深密經 卷 2 一切法相品第 4 ( 大正 16,693a15-25): 謂諸法相略有三種: 何等為三? 一者 遍計所執相 ; 二者 依他起相 ; 三者 圓成實相 云何諸法依他起相? 謂一切法緣生自性 則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謂無明緣行, 乃至招集純大苦蘊 (2) 印順導師 印度佛教思想史 (p.255): 瑜伽論 攝決擇分, 深廣的分別五相 : 名 (nama), 相 (LakSaNa), 分別 (vikalpa), 真如 (tathata), 正智 (samyag-jjana) 前三是雜染法, 後二是清淨法 正智也是依他起相, 與 解深密經 的依他起雜染法不合 瑜伽論 解說為 : 彼 150

2 理論, 所以這值得特別留心! ( 二 ) 闡述緣起的必然理則性 1 明 此故彼 之因果系緣起的定義, 是 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簡單的, 可解說為 緣此故彼起 任何事物的存在 有與生起, 必有原因 此 與 彼, 泛指因果二法 表明因果間的關係, 用一 故 字 彼的所以如彼, 就因為此, 彼此間有著必然的 此故彼 的關係, 即成為因果系 此為因緣, 有彼果生, 故緣起的簡單定義, 即是緣此故彼起 在這 此故彼 的定義中, 沒有一些絕對的東西, 一切要在相對的關係下才能存在, 這是佛陀觀察宇宙人生所得的結論 也就因此, 悟得這一切不是偶然的, 也不是神造的 2 明緣起甚深佛陀的緣起觀, 非常深廣, 所以佛說 : 此甚深處, 所謂緣起 ( 雜含卷一二 二九三經 ) 4 如上面所揭出的三句 : 果從因生, 事待理成, 有依空立, 都依緣起而說的 佛陀先觀察宇宙人生的事實, 進一步, 再作理性的思辨與直觀的體悟, 5 徹底的通達此緣起法 緣起法不僅是因果事象, 主要在發見因果間的必然性, 也就是悟得因果的必然秩序 3 明緣起非誰所造作這緣起法, 佛說他是 非我所作, 亦非餘人作, 這是本來如此的真相 愚癡的凡夫, 對於世間的一切, 覺得紛雜而沒有頭緒, 佛陀卻能在這複雜紛繁中, 悟到一遍通而必然的法則 觀察到有情在無限生死延續中的必然過程, 知道一切有情莫不如此, 於是就在不離這一切現象中, 得到必然的理則, 這即是緣起法 4 小結能徹了這緣起法, 即對因果間的必然性, 確實印定 6, 無論什麼邪說, 也不能動搖了 ( 解深密經 ) 意唯說依他起自性雜染分, 非清淨分 ; 若清淨分, 當知緣彼無執, 應可了知 (* 卷 74, 大正 30,704c) 清淨依他起的安立, 在瑜伽學中是有異義的 ; 正智是依他起相, 為 成唯識論 所依 4 雜阿含經 卷 12(293 經 ): 此甚深處, 所謂緣起 ; 倍復甚深難見, 所謂一切取離 愛盡 無欲 寂滅 涅槃 如此二法, 謂有為 無為 有為者, 若生 若住 若異 若滅 ; 無為者, 不生 不住 不異 不滅 ( 大正 2,83c13-17) 5 印順導師 以佛法研究佛法 (p.87-p.88): 奧義書的思潮, 釋尊所受的影響最深 理性的思辨與直覺悟證, 為佛教解脫論的重心 佛教解脫道的重智傾向, 即由於此 然而, 深刻的了解他, 所以能徹底的批判他 釋尊把理性的思辨與直覺證悟, 出發於現實經驗的分析上 奧義書以為自我是真常的, 妙樂的 ; 釋尊卻處處在說 : 無常故苦, 苦故無我 他們以為是常住的, 妙樂的, 唯心的, 是自我的本體 釋尊看來, 簡直是幻想 反之, 自我的錯覺, 正是生死的根本 因為從現實的經驗出發, 人不過是五蘊 六處 六界的和合相續, 一切在無常變動的過程中, 那裡有真常妙樂的自我? 完整的佛教體系, 出發於經驗的分析, 在此上作理性的思辨, 再進而作直覺的體悟 ; 所以說 : 要先得法住智, 後得涅槃智 ( 雜阿含卷一四 三四七經 ) 重視經驗的事實, 佛教這才與奧義書分流 6 印定 : 謂固定不變 ( 漢語大詞典( 二 ),p.512) 151

3 二 緣起的內容 (p.149-p.151) 有情的生死流轉, 即在這樣 十二支的發展過程中推移 這十二支, 可以約為三節 : ( 一 ) 逐物流轉 的緣起觀說明苦 集生死流轉的根源 一 愛 取 有 生 老死五支, 側重於 逐物流轉 的緣起觀 1 從愛到老死的流轉 (1) 因生有老死 有情都要 老死, 老死是由生而來的, 生起了即不能不死 ; 所以生不足喜, 死也不足憂 可見想長生不死或永生不滅, 是永遠不可能的 (2) 因有而有生 7 有情為什麼會生起呢? 即由於 有 有指過去業力所規定的存在體, 三有或者五有 8 既有業感存在體, 即不能不生起, 如種子得到水 土 溫度等緣力, 即不能不萌芽一樣 (3) 因取而有有 何以會有? 這原因是 取 欲取 見取 戒禁取 我語取 取是攝持追求的, 由內心執取自我, 所以在家人執取五欲, 出家者又執取種種錯誤的見解, 與毫無意義的戒禁 9 7 中阿含.29 大拘絺羅經 卷 7 3 舍梨子相應品 : 云何知有如真? 謂有三有 : 欲有 色有 無色有, 是謂知有如真 ( 大正 1,462c20-22) 8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卷 138: 所說有聲義有多種, 如 結蘊 廣說 此中說續眾同分有情數五蘊名有 然相續有五 : 一 中有相續, 二 生有相續, 三 分位相續, 四 法相續, 五 剎那相續 五種相續有 : 中有相續者, 謂死有蘊滅中有蘊起, 中有續死有名中有相續 生有相續者, 謂中有蘊滅生有蘊起, 生有續中有名生有相續 分位相續者, 謂羯邏藍位蘊滅頞部曇位蘊起, 乃至中年位蘊滅老年位蘊起, 皆以後位續前位名分位相續 法相續者, 謂善法等無間, 染或無記法現在前 ; 染法等無間, 善或無記法現在前 ; 無記法等無間, 善或染法現在前 皆以後法續前法, 名法相續 剎那相續者, 初剎那蘊等無間, 第二剎那蘊現在前, 後剎那續前剎那名剎那相續 此五皆入二相續中, 謂法相續 剎那相續, 皆不離法及剎那故 ( 大正 27,711b22-c13) 9 (1) 雜阿含經 卷 20(546 經 ): 時有執澡灌杖梵志, 詣摩訶迦旃延所, 共相問訊, 慰勞已, 於一面坐 問摩訶迦旃延言 : 何因何緣, 王 王共諍? 婆羅門 居士, 婆羅門 居士共諍? 摩訶迦旃延答梵志言 ; 貪欲繫著因緣故, 王 王共諍, 婆羅門 居士, 婆羅門 居士共諍 梵志復問 : 何因何緣, 出家 出家而復共諍? 摩訶迦旃延答言 : 以見欲繫著故, 出家 出家而復共諍 ( 大正 2,141b24-c2) (2) 印順導師 佛在人間 (p.146): 不和, 佛典稱之為諍 諍, 見於語言文字, 見於行動, 而實深刻的存於內心 扼要來說 : 內心的諍有二 : 一 見諍 ; 二 愛諍 (3) 印順導師 佛在人間 (p.180): 經上說: 以見欲繫著故, 出家出家而復共諍 這裡所說的 出家, 是釋迦牟尼佛住世時, 種種的出家沙門團 六師外道之類 佛以為, 一般人為了 愛欲, 追求物欲的滿足, 而引起諍執 出家者 宗教界, 卻為了 見欲, 各執自己的見解為最上, 誹謗別人, 而引起信仰與思想上的鬥諍 佛在 義品 中說 : 各各自依見, 戲論起諍競 : 知此為知實, 不知為謗法 佛評論說 : 若依自見法, 而生諸戲論, 若是為淨智, 無非淨智者 這是說 : 如真的那樣, 那世人都是智者了! 因為人人 152

4 (4) 因愛而有取 人類的所以執取趨求, 又由於 愛 這即是有情的特性, 染著自體與境界, 染著過去與未來 2 小結 因為愛染一切, 所以執取趨求, 所以引起業果, 不得不生, 不得不死了 從愛到老死的五支, 說明了苦與集的主要意義 ( 二 ) 觸境繫心 的緣起觀說明現實身 心活動的過程 二 識 名色 六處 觸 受五支, 是在逐物流轉的緣起觀中, 進求他的因緣, 達到 觸境繫心 的緣起 1 愛由受引發 10 有情的染愛, 不是無因的, 由於苦 樂 憂 喜等情緒的領 受, 所以引發染愛 11 染愛不但是愛著喜樂的, 凡是感情掀動而不得不愛, 不得不瞋, 戀著而難以放下的一切都是 2 受由觸引發 論到情緒的領受, 即知由於 ( 六 ) 根的取境 發識, 因三者和合而起的識 觸 沒有觸, 反應對象而起的領受, 也即不生 這十二支中的觸, 專指與無明相應的觸 3 觸不離六處而有 這樣, 即是不能沒有 六處 的 4 六處因名色增長而成 六處即有情自體, 這又從 名色 而有 名色是嬰胎初凝, 還沒有完成眼等六根的階段 5 名色的增長因有識的執持 這名色要有 識 的執持, 才能不壞而增長 ; 此識也要依託名色, 才能發生作用 所以不但識緣名色, 名色也緣識, 到達色心交感, 相依互存的緣起 如 雜含 ( 卷一二 二八八經 ) 說 : 譬如三蘆, 立於空地, 展轉相依而得豎立 若去其一, 二亦不立 ; 若去其二, 一亦不立, 展轉相依而得豎立 識緣名色, 亦復如是, 展轉相依而得生長 12 都以自己的見解為是呀! 到現代, 一般人不只是為了物欲而諍, 也為了思想而鬥爭, 見諍 已不限於宗教界了! (4) 印順導師 佛法概論 (p.22): 釋尊說: 貪欲繫著因緣故, 王 王共諍, 婆羅門居士 婆羅門居士共諍 以見欲繫著故, 出家 出家而復共諍 ( 雜含卷二 五四六經 ) 這還不過從偏重而說, 從佛教的僧團看, 經濟與思想並重, 釋尊的不偏於物質, 也不偏於精神, 確是到處流露的一貫家風 10 瑜伽師地論 卷 90: 復次, 有二種如實智 : 一者 如理作意所發 ; 二者 三摩地所發 當知此中由正聞 思所成作意, 聽聞正法增上力故, 於五種受分位轉變所起過患, 如實了知 又即於此分位轉變如理思惟, 名不定地如實正智 此為依止, 能隨入修 ( 大正 30,809b8-13) [ 苦 樂 憂 喜 捨五種受 ] 11 掀動 : 挑動 ; 翻動 ( 漢語大詞典( 六 ),p.684) 12 雜阿含經 卷 12(288 經 )( 大正 2,81b5-8) 153

5 ( 三 ) 死生本源 13 的緣起觀說明惑業苦不斷流轉的純大苦聚三 從識到受, 說明現實心身的活動過程, 不是說明生死流轉的根源 所以進一步說 : 無明緣行, 行緣識 1 識依於行而有, 行等於業有這一期生命中的情識 有識之身 14, 即有識的有情的發展, 即是生 所以識依於行的 行, 即是愛俱思所引發的身行 語行 意行, 也等於愛取所起的有 2 因有無明的蒙昧而有不斷的生死流轉 無明 也等於無明觸相應的愛等煩惱 由於無明的蒙昧, 愛的染著, 生死識身即不斷的相續, 不斷的流轉於生死苦海 苦因 苦果, 一切在沒奈何的苦迫中, 成為 純大苦聚, 這即是有情的一切 13 印順導師 唯識學探源 (p.23-p.24) 稱此 三支緣起 為 死生本源 14 雜阿含經 卷 12(294 經 ):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愚癡無聞凡夫, 無明覆, 愛緣繫, 得此識身 內有此識身, 外有名色, 此二因緣生觸 ; 此六觸入所觸, 愚癡無聞凡夫, 苦 樂 受覺因起種種 云何為六? 眼觸入處, 耳 鼻 舌 身 意觸入處 若黠慧者, 無明覆, 愛緣繫, 得此識身 如是內有識身, 外有名色, 此二緣生六觸入處, 六觸所觸故, 智者生苦 樂受覺因起種種 何等為六? 眼觸入處, 耳 鼻 舌 身 意觸入處 愚夫 黠慧, 彼於我所修諸梵行者, 有何差別? 比丘白佛言 : 世尊是法根, 法眼, 法依, 善哉世尊! 唯願演說, 諸比丘聞已, 當受奉行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 諦聽, 善思, 當為汝說 諸比丘! 彼愚癡無聞凡夫, 無明所覆, 愛緣所繫, 得此識身 彼無明不斷, 愛緣不盡, 身壞命終, 還復受身 ; 還受身故, 不得解脫生老病死 憂悲惱苦 所以者何? 此愚癡凡夫本不修梵行, 向正盡苦, 究竟苦邊故 是故身壞命終, 還復受身 ; 還受身故, 不得解脫生老病死 憂悲惱苦 若黠慧者, 無明所覆, 愛緣所繫, 得此識身 彼無明斷, 愛緣盡, 無明斷 愛緣盡故, 身壞命終, 更不復受 ; 不更受故, 得解脫生老病死 憂悲惱苦 所以者何? 彼先修梵行, 正向盡苦, 究竟苦邊故 是故彼身壞命終, 更不復受, 更不受故, 得解脫生老病死 憂悲惱苦 是名凡夫及黠慧者, 彼於我所修諸梵行, 種種差別 ( 大正 2,83c24-84a21) 154

6 第二節緣起的流轉與還滅 一 緣起的流轉 (p.151-p.154) ( 一 ) 略說緣起與緣生的因果關係 1 緣起與緣生的具體內容依緣起而成的生死相續, 佛曾說了 緣起 與 緣生 佛說緣起與緣生時, 都即是 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謂緣無明有行 等 15 2 闡述二者的差別 (1) 設問這二者的差別, 向來成為難題 緣起與緣生的內容相同, 為什麼說為二名? (2) 釋義 A 從詞性明二者差別這二者的意思, 是多少不同的 緣起是動詞 ; 緣生是被動詞的過去格, 即被生而已生的 所以緣起可解說為 為緣能起 ; 緣生可解說為 緣所已生 B 從因果關係明二者差別這二者顯有因果關係, 但不單是事象的因果, 佛說緣起時, 加了 此法常住 法住法界 的形容詞, 所以緣起是因果的必然理則, 緣生是因果中的具體事象 現實所知的一切, 是緣生法 ; 這緣生法中所有必然的因果理則, 才是緣起法 C 結: 緣起即理, 緣生即事緣起與緣生, 即理與事 緣生說明了果從因生 ; 對緣生而說緣起, 說明緣生事相所以因果相生, 秩然不亂的必然理則, 緣生即依於緣起而成 ( 二 ) 流轉門的兩個重要義涵從緣起而緣生, 約流轉門說, 有兩個重要的意思, 不可不知 1 因與果是如環無端的前後必然而又無始終 (1) 明十二支是如環無端的前後一 無明緣行到生緣老死, 好像有時間前後的, 但這不是直線的前後, 螺旋式的前後, 是如環無端的前後 (2) 十二支歸結為惑 業 苦經中說此十二支, 主要即說明惑 業 苦三 : 惑是煩惱, 業是身口意三業 15 雜阿含經 卷 12(296 經 ):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 我今當說因緣法及緣生法 云何為因緣法? 謂此有故彼有, 謂緣無明行, 緣行識, 乃至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 云何緣生法? 謂無明 行 若佛出世, 若未出世, 此法常住, 法住 法界, 彼如來自所覺知, 成等正覺, 為人演說, 開示 顯發, 謂緣無明有行, 乃至緣生有老死 若佛出世, 若未出世, 此法常住, 法住 法界, 彼如來自覺知, 成等正覺, 為人演說 開示 顯發, 謂緣生故有老病死 憂悲惱苦 此等諸法, 法住, 法定, 法如, 法爾, 法不離如, 法不異如, 審諦 真 實 不顛倒 如是隨順緣起, 是名緣生法, 謂無明 行 識 名色 六入處 觸 受 愛 取 有 生 老病死憂悲惱苦, 是名緣生法 ( 大正 2,84b13-26) 155

7 由惑業而引生苦果, 依苦果而又起煩惱, 又造業, 又要招感苦果, 惑業苦三者是這樣的流轉無端, 故說生死是無始的, 有情一直在這惑 業 苦的軌道上走 (3) 惑 業 苦的相續流轉如時鐘前後必然而又無始終人世間的相續流轉, 有前後的因果相生, 卻又找不到始終 像時鐘一樣, 一點鐘, 二點鐘, 明明有前後性, 而從一到十二, 十二又到一, 也不知從何處開始 佛在這環形的因果相續中, 悟到了因果間的迴環性, 所以說生死無始 故因與果, 是前後必然而又無始終的 (4) 佛說 生死無始 掃盡一切謬說如十二支作直線式的理解, 那因更有因, 果還有果, 非尋出始終不可 佛說 生死無始, 掃盡了創造的神話, 一元進化等謬說 2 從和合相續的一一階段上說明組織 流動的因果觀 (1) 依緣起而有的緣生因果觀是組織 流動的二 依緣起而有的緣生, 佛法是在彼此關涉的和合中, 前後相續的演變中去體會的 這是組織的 流動的因果觀 (2) 十二緣起支的因果必然程序非如一般從瓜生瓜的因果觀這和合相續中的因果必然程序, 與一般所說的 從豆生豆 從瓜生瓜的因果不同, 佛沒有說無明緣生無明, 而說無明為緣行 如人的構造是很複雜的 : 生理方面, 有眼 耳等的差別 ; 心理方面, 有貪 瞋 癡等 人是眾緣和合成的, 在這和合的相續中, 觀察前後因果的必然關係, 所以說為十二支 (3) 舉生命發展的現象明十二緣起因果是 約位 說的如由父精母血的和合而起情識的活動 ; 由識能執取名色 ; 名色能漸漸生長, 發展到六處完成 ; 有了六處, 就有六觸, 不過在胎中的觸相還不大明顯, 等到出生與外界的五塵相觸, 這才有顯著的識觸 因此, 古人傳說緣起因果, 是 約位 說的, 這就是在和合相續的一一階段上說 (4) 從不同階段的關連中明佛法的因果觀即無常 無我的 A 舉社會的歷史時代劃分這等於現代的社會學者, 把幾千年歷史的演變, 劃成若干時代 然而工業時代, 也還是有種莊稼的 ; 同樣的, 農業社會, 也不能說沒有漁獵生活 B 舉人生相續發展中不同階段的重心與特色緣起十二支也是這樣, 名色階段也有識, 六處中也有名色, 每一階段都可以有 ( 不一定有 ) 其他的 不過從一一階段的重心 特色不同, 分作多少階段 這不過依人生和合相續發展中 佛法本來是依人而立的去說明不同的階段罷了 C 了解佛法的因果觀則不易流為庸俗的自性因果知道了這一點, 佛法的因果觀, 才會契合于組織的 流動的, 即無常 無我的 ; 否則容易流為庸俗的自性因果 156

8 二 緣起的還滅 (p.154-p.156) ( 一 ) 總明流轉門與還滅門的關係 1 緣起的流轉即因生則果生, 還滅即因滅則果滅探究諸法的原因, 發見緣起的彼此依待性, 前後程序的必然性 從推因知果, 達到因有果有, 因生果生的必然關係 但佛法求知人世間的苦痛原因, 是為了設法消除它 所以流轉門說, 乙的存在, 由於甲的存在 ; 現在還滅門中反轉來說, 沒有甲也就沒有乙 這如經上說 : 此無故彼無, 此滅故彼滅, 所謂無明滅則行滅, 純大苦聚滅 16 2 從緣起論的相生邊與還滅邊建立生死與涅槃, 非一般宗教所能說明這還滅的原理, 還是緣起的, 即 無此故彼不起 所以緣起論的相生邊, 說明了生死流轉的現象 ; 還滅邊, 即開示了涅槃的真相 涅槃成立於生死苦迫的取消, 是從因果現實而顯示出來 這與一般宗教的理想界, 光靠信仰與想像, 不能給以事理的說明, 實大有天淵之別! ( 二 ) 明依緣起而還滅的必然性依緣起而現起緣生的事相, 同時又依緣起顯示涅槃 1 涅槃的定義涅槃, 即諸法的真性, 也即是法性 經中曾綜合這二者, 說有為法與無為法 依 阿含 的定義說 : 有為法是有生有滅的流轉法 ; 此流轉法的寂滅, 不生不住不滅, 名無為法 17 所以無為是離愛欲, 離雜染, 達到寂然不動的境地, 即佛弟子所趨向的涅槃 2 舉波浪為喻, 明涅槃成立於緣起法上這不生不滅的涅槃, 成立於緣起法上 (1) 舉喻如海水起波浪一樣, 水本性是平靜的, 它所以不斷的後浪推前浪, 是由於風的鼓動 ; 如風停息了, 海水就會歸於平靜 (2) 合法這浪浪的相續不息, 如流轉法 ; 風息浪靜, 如寂滅性的涅槃 因為緣起的有為生滅法, 本是從眾多的關係而生起的 既從因緣關係的和合而生起, 他決不會永久如此的 如除息眾多的因緣, 如無明 愛等, 不就能顯出一切寂滅性嗎! 所以涅槃的安立, 即依於緣起 16 雜阿含經 卷 13(335 經 ): 云何為第一義空經? 諸比丘! 眼生時無有來處, 滅時無有去處 如是眼, 不實而生, 生已盡滅, 有業報而無作者, 此陰滅已, 異陰相續, 除俗數法 耳 鼻 舌 身 意, 亦如是說, 除俗數法 俗數法者, 謂此有故彼有, 此起故彼起, 如無明緣行, 行緣識, 廣說乃至純大苦聚集起 又復此無故彼無, 此滅故彼滅, 無明滅故行滅, 行滅故識滅, 如是廣說乃至純大苦聚滅 比丘! 是名第一義空法經 ( 大正 2,92c16-25) 17 雜阿含經 卷 12(293 經 ): 此甚深處, 所謂緣起 ; 倍復甚深難見, 所謂一切取離 愛盡 無欲 寂滅 涅槃 如此二法, 謂有為 無為 有為者, 若生 若住 若異 若滅 ; 無為者, 不生 不住 不異 不滅 : 是名比丘諸行苦 寂滅涅槃 : 因集故苦集, 因滅故苦滅, 斷諸逕路, 滅於相續, 相續滅, 是名苦邊 ( 大正 2,83c13-19) 157

9 (3) 辨寂滅與大乘的空性相當這在大乘經中, 稱為諸法畢竟空 諸法終歸於空, 阿含經 說為終歸於滅 歸空與歸滅, 是沒有什麼不同的 18 3 結如波浪的相續不滅, 並非浪性的不滅, 一一浪是本來會滅的 如動亂的因緣離去, 波浪即平靜而恢復了水的本性 浪的趨於平靜, 是可能的, 而且是必然的 ; 所以佛依緣起說涅槃, 也是理所當然的 ( 三 ) 緣起的涅槃觀是從經驗出發, 經理性的思辨而體驗的涅槃為學佛者的目的, 即雜染法徹底解脫的出離境界, 為一般人所不易理解的 佛法的涅槃, 不是什麼形而上的 神秘的, 是依於經驗的 ; 從經驗出發, 經理性的思辨而可以直覺體驗的 19 這立論於緣起的涅槃觀, 必須深刻而徹底的體會, 切不可離開現實, 專從想像中去摹擬他! 18 如 大智度論 卷 38 4 往生品 : 若諸法都空者, 此品中不應說往生, 何有智者前後相違? 若死生相實有, 云何言 : 諸法畢竟空? 但為除諸法中愛著邪見顛倒故, 說畢竟空 ; 不為破後世故說 汝無天眼明故疑後世, 欲自陷罪惡! 遮是罪業因緣故, 說種種往生 ( 大正 25,338b19-25) 19 (1) 印順導師 以佛法研究佛法 (p.87-p.88): 奧義書的思潮, 釋尊所受的影響最深 理性的思辨與直覺悟證, 為佛教解脫論的重心 佛教解脫道的重智傾向, 即由於此 然而, 深刻的了解他, 所以能徹底的批判他 釋尊把理性的思辨與直覺證悟, 出發於現實經驗的分析上 奧義書以為自我是真常的, 妙樂的 ; 釋尊卻處處在說 : 無常故苦, 苦故無我 他們以為是常住的, 妙樂的, 唯心的, 是自我的本體 釋尊看來, 簡直是幻想 反之, 自我的錯覺, 正是生死的根本 因為從現實的經驗出發, 人不過是五蘊 六處 六界的和合相續, 一切在無常變動的過程中, 那裡有真常妙樂的自我? 完整的佛教體系, 出發於經驗的分析, 在此上作理性的思辨, 再進而作直覺的體悟 ; 所以說 : 要先得法住智, 後得涅槃智 ( 雜阿含卷一四 三四七經 ) 重視經驗的事實, 佛教這才與奧義書分流 (2) 另參見 : 印順導師 性空學探源 之 思擇與現觀 (p.26-p.27) 158

《佛法概論》:「第十一章 緣起法

《佛法概論》:「第十一章  緣起法 第十一章 緣起法 第十一章 緣起法 第一節 緣起的定義與內容 一 緣起的定義 (p.147-p.149) ( 一 ) 略說緣起染淨的判攝 (p.147) 1 雜染的因緣, 即緣起法 因緣有雜染的 清淨的, 雜染的因緣, 即緣起法 1 緣起法的定義, 是 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說明依待而存在的法則 它的內容, 是 謂無明緣行, 行緣識, 識緣名色, 名色緣六處, 六處緣觸, 觸緣受, 受緣愛,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Buddhist studies monographs published in German, Austrian and Swiss series

Buddhist studies monographs published in German, Austrian and Swiss series 法光雜誌 2003 年 7 月, 第 166 期 中觀要義略說 ( 下 ) 劉松勇 一 佛說空緣起中道為一義敬禮佛世尊無比最勝說 迴諍論 這一頌加上標點符號後是這樣的 : 佛說空 緣起 中道為一義, 敬禮佛 世尊, 無比最勝說! 上一篇我們講過 緣起 就是 中道, 現在來講 緣起 與 空 緣起是在講 因果法則 的, 而自性是 無因 生的, 故不 論因說果, 因此, 中論 貫徹了 有自性就不是緣起,

More information

科目:中觀

科目:中觀 中論 之緣起論 145 中論 之緣起論 釋如源 146 福嚴學生論文集 大 一 前 綱 言 二 原始佛教之緣起論 ( 一 ) 緣起與緣生 ( 二 ) 緣起與涅槃三 部派佛教之緣起論 ( 一 ) 有部的自性緣起論 ( 二 ) 種子緣起論四 中論 與 般若經 ( 一 ) 般若經 之緣起論 ( 二 ) 般若經 與 中論 之 八不 五 中論 之 八不緣起 ( 一 ) 歸敬頌之解讀 ( 二 ) 八不之含義 (

More information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0 1 1 = 1 1 = 0 0 = 1 : = {0, 1}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More information

中道佛學會 22 2) 認識作用的源泉 : 由意生識 眼識 眼 色 耳識 耳 聲 五俱意識 鼻識 鼻 香 意識 舌識 舌 味 身識 身 觸 獨頭意識 意識 法 * 根是生義, 如樹依根而發枝葉 ; 六根能發識, 所以稱根 * 平常說 : 依眼根生眼識, 依意根生意識, 這還是大概的解說 * 精密說

中道佛學會 22 2) 認識作用的源泉 : 由意生識 眼識 眼 色 耳識 耳 聲 五俱意識 鼻識 鼻 香 意識 舌識 舌 味 身識 身 觸 獨頭意識 意識 法 * 根是生義, 如樹依根而發枝葉 ; 六根能發識, 所以稱根 * 平常說 : 依眼根生眼識, 依意根生意識, 這還是大概的解說 * 精密說 中道佛學會 21 第八章佛法的心理觀 佛教對 心 的理論發展 心意識 識意心 前五識 第六識意心 前五識第六識意心 第一節心意識 1 意 ( 末那 manas) 末那 : 意 思量認識的中樞 Manas: mind ( 泛指一切的心理作用 ),intellect, intelligence, understand, perception, sense, conscience. 1) 身心交感的中樞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目次 中觀今論中觀今論 講義講義 目次目次 ( 九十一學年度,2002 年 10 月 ~2003 年 3 月 ) 印順導師自序 ( 釋厚觀 ) 引言 ( 釋厚觀 )

目次 中觀今論中觀今論 講義講義 目次目次 ( 九十一學年度,2002 年 10 月 ~2003 年 3 月 ) 印順導師自序 ( 釋厚觀 ) 引言 ( 釋厚觀 ) 中觀今論 講義 福嚴佛學院 授課老師 : 釋厚觀 中華民國九十一學年度 (2002 年 10 月 ~2003 年 3 月 ) 目次 中觀今論中觀今論 講義講義 目次目次 ( 九十一學年度,2002 年 10 月 ~2003 年 3 月 ) 印順導師自序 ( 釋厚觀 ) -------------------------------------------------------- 3 引言 ( 釋厚觀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識 立 論 索 理 識說 論 識 行 不 識 識更 識 識論 識 了 識論 識 論 念 歷 識 識 識 論 論 識 識論 識 行 更 說 a- li 異 說 了 歷 來說 索 念 立 來 說 索 行 論 識說 更 1 識論 行 例 2 參見 識 1999 pp.88-106 3 論 說 行 參見 呂 識 1989 pp.190-199 Schmithausen Alayavijbana acara

More information

298 法說義說經 ( 二 ) 釋義說云何義說? 1. 明無明謂緣無明行者, 彼云何無明? 若不知前際, 不知後際, 不知前後際 ; 不知於內, 不知於外, 不知內外 ; 不知業, 不知報, 不知業報 ; 不知佛, 不知法, 不知僧 ; 不知苦, 不知集, 不知滅, 不知道 ; 不知因, 不知因所起

298 法說義說經 ( 二 ) 釋義說云何義說? 1. 明無明謂緣無明行者, 彼云何無明? 若不知前際, 不知後際, 不知前後際 ; 不知於內, 不知於外, 不知內外 ; 不知業, 不知報, 不知業報 ; 不知佛, 不知法, 不知僧 ; 不知苦, 不知集, 不知滅, 不知道 ; 不知因, 不知因所起 298 法說義說經 一六 1 ;( 二九八 ) 2 法說義說經 壹 序分如是我聞 : 一時, 佛住拘留搜調牛聚落 貳 正宗分一 總說 : 緣起法法說 義說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 我今當說緣起法, 法說 3 義說 4 諦聽! 善思! 當為汝說 ( 一 ) 釋法說云何緣起法法說? 謂此有故彼有, 此起故彼起, 謂緣無明行 乃至純大苦聚集, 是名緣起法法說 1 會編( 中 ),p.38,n.1: 相應部

More information

作者序 內觀是洞見身心的內在實相而不是只看著外表 內觀之道是聲聞 獨覺和菩薩行者的共道, 修習內觀是為了滅除 苦的因, 此處將林崇安臉書中相關的圖文略加編集, 並引經據典, 取名為 內觀之道 與大眾分享, 也感謝法友們的回應

作者序 內觀是洞見身心的內在實相而不是只看著外表 內觀之道是聲聞 獨覺和菩薩行者的共道, 修習內觀是為了滅除 苦的因, 此處將林崇安臉書中相關的圖文略加編集, 並引經據典, 取名為 內觀之道 與大眾分享, 也感謝法友們的回應 內觀之道 林崇安教授圖 / 文 內觀臉書系列 4 內觀教育基金會 / 內觀教育禪林 2015.07( 初版 ) 1 作者序 內觀是洞見身心的內在實相而不是只看著外表 內觀之道是聲聞 獨覺和菩薩行者的共道, 修習內觀是為了滅除 苦的因, 此處將林崇安臉書中相關的圖文略加編集, 並引經據典, 取名為 內觀之道 與大眾分享, 也感謝法友們的回應 2015.07.30 2 內觀之道 1 離苦 內觀之道就是離苦之道

More information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人為因素與 飛航安全 人為因素 7 7 8 人為因素的類別 H 1972 E. Edward SHELL S S L E software, H handware, E environment, L liveware L SHELL 20 2014 3 495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2014 3 495

More information

《佛法概論》

《佛法概論》 第七章 關於有情流轉的業力 第七章 關於有情流轉的業力 第一節 行業的發見與價值 一 業與行 (p.91-p.93) ( 一 ) 業的發見與價值 (p.91-p.92) 1 佛世時多不以業來詮釋生死流轉的動力 (1) 業與生死流轉存有關係有情的流轉生死, 與業有深切的關係 (2) 業的梵語語義業的梵語為 羯磨 (*karma), 本為 作事 的意思 ; 如僧團中關於僧事的處理, 都稱為羯磨 1 (3)

More information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46 2014 6 498 男女大乾坤 男女的戀愛行為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2014 6 498 47 48 2014 6 498 女人的戀愛行為 70 900 男人的戀愛行為 8 2014 6 498 49 50 2014 6 498 對於愛與性的混淆 男女所面臨的問題 和我一樣喜歡做愛除了我, 不可以看別人相信我, 沒有問題現在, 和我做愛知道如何引燃我從不傷害我 朋友關係和性 嫉妒和占有欲

More information

1 解深密經講義中道佛學會如源 Dec. 05, 2014 介紹 : 1 解深密經最早的唯識經典, 公元 300 左右集出, 以阿毘達磨的形式表現 2 主要思想 : 三時教 : 阿含 ( 有教 ) 般若 ( 空教 ) 解深觀念論 : 因禪觀而產生唯心思想阿賴耶識的思想依三性三無性成立大乘空義 3 經

1 解深密經講義中道佛學會如源 Dec. 05, 2014 介紹 : 1 解深密經最早的唯識經典, 公元 300 左右集出, 以阿毘達磨的形式表現 2 主要思想 : 三時教 : 阿含 ( 有教 ) 般若 ( 空教 ) 解深觀念論 : 因禪觀而產生唯心思想阿賴耶識的思想依三性三無性成立大乘空義 3 經 1 解深密經講義中道佛學會如源 Dec. 05, 2014 介紹 : 1 解深密經最早的唯識經典, 公元 300 左右集出, 以阿毘達磨的形式表現 2 主要思想 : 三時教 : 阿含 ( 有教 ) 般若 ( 空教 ) 解深觀念論 : 因禪觀而產生唯心思想阿賴耶識的思想依三性三無性成立大乘空義 3 經名 Saṁdhi-nirmocana sūtra 解深密經 ( 相續解脫 ) Saṁdhi: 結, 連結

More information

66 67 圓夢素人頭家 67 9 專長互補 資源共享, 為彼此加油打氣!

66 67 圓夢素人頭家 67 9 專長互補 資源共享, 為彼此加油打氣! 64 素人頭家圓夢 65 圓夢 桃城食在好味道 3 5 2000 9 6 5 11 66 67 圓夢素人頭家 67 9 專長互補 資源共享, 為彼此加油打氣! 68 素人頭家圓夢 69 透過臉書分享, 用美食料理和粉絲搏感情 3 好手藝 講究的製程, 這些店家習以為常 的事, 對消費者來說卻是最難得的堅持, 3 消費者在找的不就是這樣的好東西? 2000 1500 1000 8 70 素人頭家圓夢

More information

第三章 荀子「心」概念的分析

第三章  荀子「心」概念的分析 1 念 說 論 說 兩 不離 烈 兩 聯 來 論 理 力 理 來說 說裡 裡 來 識論 說 歷 識 識 力 料 sense data 來 理 力 行 行 不 便 論來 理 力 立 來 便 不勞 力 識論 類 識 說 識 論 不 2 來 1 若不 識 留 識 2 梁 3 說 4 若 便 了 行 說 類 識 說 識 來 料 省 料 來 力 累 5 來說 若 力 識 不 不見 雷 不 見 論 見 識 1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 最早的唯識經典 公元 300 左右集出 以阿毘達磨的形式表現 主要思想 : 三時教 : 阿含 ( 有教 ) 般若( 空教 ) 解深 觀念論 : 因禪觀而產生唯心思想 阿賴耶識的思想 依三性三無性成立大乘空義 經名 Saṁdhi-nirmocana sūtra 解深密經 ( 相續解脫 ) Saṁdhi: 結, 連結 甚深意 = 密意 甚深意 : 般若經中佛說 甚深意 = 一切法空 nirmocana: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94 年 01 65-92 度 年 兩 兩 來 不 爲 兩 兩 了 兩 度 論 了 論 論 兩 不 度 來 論 了兩 不 說 爲 爲 兩 論 度 年. 65 Rev. Yingshun and Mr. WangEnyang focus on Indian Buddhism HuangXianian ABSTRACT Rev. Tashi and Upasaka Ouyang Jingwu were

More information

17-72c-1

17-72c-1 台灣喜宴文化與陶瓷餐具設計開發 廖素慧 林長弘 林秀娟 摘 要 喜宴文化它包括了生活風俗習慣 禮教的 禁忌與料理 飲食的結合 可以看到民族的思 想行為以及社會的結構模式 是生活文化的濃 縮 它的過程對於一對新人在人生旅程開始 時 得到關愛與祝福也給予責任 所以喜宴的 禮教約束 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個過程 好的飲 食禮教約束可以產生良性的人生觀 從喜宴的 食物料理與新開發餐具的造形與裝飾美感等的 結合來做一個開始

More information

覺醒之道 (A3): 練習佛法的簡要指南 泰國隆補敦著帕默禪師 (Ubasok Niranam) 編林崇安編譯 ( 內觀雜誌,113 期,pp.2-12, ) 1. 導言 (01) 隆補敦是阿姜曼尊者的最傑出弟子之一 他完成多年的頭陀行後, 住在蘇林省安布芒縣的布拉八藍寺, 一直到圓寂

覺醒之道 (A3): 練習佛法的簡要指南 泰國隆補敦著帕默禪師 (Ubasok Niranam) 編林崇安編譯 ( 內觀雜誌,113 期,pp.2-12, ) 1. 導言 (01) 隆補敦是阿姜曼尊者的最傑出弟子之一 他完成多年的頭陀行後, 住在蘇林省安布芒縣的布拉八藍寺, 一直到圓寂 內觀雜誌第 113 期 2015 年 1 月 內觀雜誌第 113 期 本期重點 : 覺醒之道 (A3): 練習佛法的簡要指南 阿含研究教材 : 手聲喻經 和 棄捨經 的要解 雜阿含 294 經 的要解 第 113 期內容 : 覺醒之道 (A3): 練習佛法的簡要指南 pp.2-12 阿含研究教材 : 1. 手聲喻經 和 棄捨經 的要解 pp.13-18 1. 雜阿含 273 經 手聲喻經 2. 雜阿含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壹 教法與證法的仰信 第一篇 明確的目標與方向 壹 教法與證法的仰信 佛法是救世之光 1 pp.167 176 壹 總標 壹 佛法是什麼 一 佛法的兩大類 可分為教法 證法 現在就 佛法是什麼 說到我們所一定要信仰的 佛法有二大類 一是教法 教 這 由釋尊用語言文字所表達出來的一切經典 制度2 說明

壹 教法與證法的仰信 第一篇 明確的目標與方向 壹 教法與證法的仰信 佛法是救世之光 1 pp.167 176 壹 總標 壹 佛法是什麼 一 佛法的兩大類 可分為教法 證法 現在就 佛法是什麼 說到我們所一定要信仰的 佛法有二大類 一是教法 教 這 由釋尊用語言文字所表達出來的一切經典 制度2 說明 通往幸福的嚮導 印順法師 佛法是救世之光 選讀 釋圓悟編 2016 年 7 月 目次 第一篇 明確的目標與方向... 1 壹 教法與證法的仰信... 1 貳 佛學的兩大特色... 9 第二篇 適切的理論與方法... 16 參 法印經 略說... 16 肆 中道之佛教... 26 第三篇 修行的指標與景仰... 36 伍 修學觀世音菩薩的大悲法門... 36 陸 地藏菩薩之聖德及其法門... 41 壹

More information

行 葉 () 欄 律 律 力 讀了 不 利 不 不 兩 行 年 年 車 車 車不 車 了六 都 北 連 了六 車 料 老 車 都 便 行 來領 了 年 車 了 理 理 了 便 異 理 不 都 理 裡 不 行 不 力 行 不 行 不 不 了 理行 便 不 了 了 年 來 律 什 了 兩

行 葉 () 欄 律 律 力 讀了 不 利 不 不 兩 行 年 年 車 車 車不 車 了六 都 北 連 了六 車 料 老 車 都 便 行 來領 了 年 車 了 理 理 了 便 異 理 不 都 理 裡 不 行 不 力 行 不 行 不 不 了 理行 便 不 了 了 年 來 律 什 了 兩 行 98 年 10 令 行 車 來 易 勞 靈 見 例 流 識 行 念 行 葉 () 欄 律 律 力 讀了 不 利 不 不 兩 行 年 年 車 車 車不 車 了六 都 北 連 了六 車 料 老 車 都 便 行 來領 了 年 車 了 理 理 了 便 異 理 不 都 理 裡 不 行 不 力 行 不 行 不 不 了 理行 便 不 了 了 年 來 律 什 了 兩 不 兩 什 不 兩 異 律 都 *** ***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EC7A6F2AABAB0F2A5BBBB7BC3D1332E35AAA9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EC7A6F2AABAB0F2A5BBBB7BC3D1332E35AAA92E646F63> 學佛的基本認識 莊春江編著 最新版本 http://agama.buddhason.org 目 序 次 仁俊 長老/自 第一章 序 略 佛法的特質 第一節 佛陀之所以為佛陀 p.3 第二節 緣起法下的三法印與空 p.13 第三節 佛法是理性的宗教 p.19 第二章 生命之流 第一節 生從何來死往何去 p.30 第二節 無我下的輪迴 p.39 第三節 業力的形成與展現 p.50 第四節 人身難得 p.60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EC7A6F2AABAB0F2A5BBBB7BC3D1332E35AAA92E646F63>

<4D F736F F D20BEC7A6F2AABAB0F2A5BBBB7BC3D1332E35AAA92E646F63> 學佛的基本認識 莊春江編著 最新版本 http://agama.buddhason.org 目 序 次 仁俊 長老/自 第一章 序 略 佛法的特質 第一節 佛陀之所以為佛陀 p.3 第二節 緣起法下的三法印與空 p.13 第三節 佛法是理性的宗教 p.19 第二章 生命之流 第一節 生從何來死往何去 p.30 第二節 無我下的輪迴 p.39 第三節 業力的形成與展現 p.50 第四節 人身難得 p.60

More information

第 2 頁, 共 13 頁 顯然, 唯識學是第三時最究竟圓滿的了義教, 昌明了緣起中道義 窺基對經文進行了精闢闡釋 : 如來設教隨機所宜, 機有三品不同, 教遂三時亦異 諸異生類無明所盲, 起造惑 業, 迷執有我, 於生死海淪沒無依 故大悲尊初成佛已, 仙人鹿苑轉四諦輪, 說阿笈摩除我有執, 令小根

第 2 頁, 共 13 頁 顯然, 唯識學是第三時最究竟圓滿的了義教, 昌明了緣起中道義 窺基對經文進行了精闢闡釋 : 如來設教隨機所宜, 機有三品不同, 教遂三時亦異 諸異生類無明所盲, 起造惑 業, 迷執有我, 於生死海淪沒無依 故大悲尊初成佛已, 仙人鹿苑轉四諦輪, 說阿笈摩除我有執, 令小根 第 1 頁, 共 13 頁 唯識三性與唯識中道 孟領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 提要 : 本文重點研究了唯識三性說及其所蘊含的中道思想 依據緣起中道義, 疏理了中觀二諦說與唯識三性說 以及唯識古學與唯識新學的中道思想演變脈絡, 並指出了其理論局限和出路 關鍵詞 : 唯識中道三自性 一 唯識與中道 緣起中道是佛教的法印, 所以唯識學與其他派別一樣, 很自然地以其法義符契中道來表明自己的正統性 作為唯識學奠基性典籍的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中觀今論講義-07

Microsoft Word - 中觀今論講義-07 目錄 I 目錄 目錄... I 中觀今論講義 編輯緣起... III 中觀今論 自序... 1 中觀今論 引言... 16 第一章 中道之內容及其意義... 22 第一節 中道之內容... 22 第二節 中道之意義... 29 第二章 龍樹及其論典... 34 第一節 龍樹論略說... 34 第二節 中論 為 阿含 通論考... 43 第三章 緣起之生滅與不生不滅... 58 第一節 無生之共證與大乘不共...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4-10 1-4-11 1-4-12 1-4-13 1-4-14 1-4-15 1-4-16 理 理 理 1-4-17 行 理 理 力 1-4-18 理 理 理 理 1-4-19 六 1-4-20 1-4-21 1-4-22 1-4-23 1-4-24 1-4-25 1-4-26 1-4-27

More information

第七章 偶戲的社會功能與價值

第七章    偶戲的社會功能與價值 裡 度 聯 兩 異 來 裡 不 樂 籠 不 了 見 歷 不 歷 不 年來 不 不 年來 不 烈 裡 論 裡 不 類 禮 切 331 裡 樂 了 裡 樂 樂 樂不 浪 樂 歷 歷 令 不 樂 說 裡 度 離 異 說來 樂 說 樂 了 不 說 裡 了 易 了 論 數 不 332 弄 離不 類 說 倫 兩 樂 不 樂 裡 樂 不例 樂 不 說 切 更 切 說 離不 度 陵 類 不 類 律 律 1 1 論

More information

民胞物與的儒家理想

民胞物與的儒家理想 理 讀 北 易說 北 理 北 年 見 見 不 不 讀 讀 讀 了 來 不 讀六 來 理 易 來 易 立 不 易 不 量 錄 句 立 立 句 不 說 了 理 兩 了 ( 療 ) ( ) 來 兩 ( ) 來 兩 了 不 了 理 理 1 令 力 ( ) 不 易 讀 練 來說 說 句 塞 類 不 不 來 易 易 易 理 易 論 拉 里 來聯 便 理 念 論 臘 理 理論 便 論 來 行 念 論 理 不 令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理論 度 行 省 理論 略 度 來 度 來 利 量 利 數 利 累 略了 行 理 度 度 流 度 度 理 理 林 度 列 行 領 行 量 利 立 數 19 利 來 利 量 不 見 來 不 見 利 利 利 不 利 利 力 利 利 力 量 利 利 力 理 理 領 更 參 了 落 理論 參 來 理 論 更 來 若 20 利 不利 更不利 理 利 力 不 不 參 領 不 利 領 理 參 勵 利 利 識 不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壓力與情緒 力, 連, 見 怒 惡 焦慮 刺, 將來性 力 例 數 過去性 例 連串 狀 亂 不 來 力 度 更 力 更 度 例 狀 狀 焦慮不安的徵狀 生理反應行為反應思想反應 暈 咽 暴 暴 stress_and_anxiety 葉 1 10 不 stress_and_anxiety 葉 2 10 活動一你有壓力嗎? PSTR 壓力測試表 列 率 列 來 頻率 : 不 不 裂 累 若 不 數 更

More information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2 年 ) 佛教提議的解脫如何可能 以 雜阿含經 為主要依據 壹 前言 一 研究動機 宗教關心生命的重大議題, 著眼於生命出路的探討 因此生死的問題成了宗教難以避免的重大課題 許多宗教的重要教義, 都涉及帶出解脫或是解救 救贖的理論系統 基督宗教主要訴諸於神的全能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2 年 ) 佛教提議的解脫如何可能 以 雜阿含經 為主要依據 壹 前言 一 研究動機 宗教關心生命的重大議題, 著眼於生命出路的探討 因此生死的問題成了宗教難以避免的重大課題 許多宗教的重要教義, 都涉及帶出解脫或是解救 救贖的理論系統 基督宗教主要訴諸於神的全能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307-324( 西元 2012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0000-0000( 暫未申請 ) 佛教提議的解脫如何可能 以 雜阿含經 為主要依據 王美瑤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班二年級 摘要 佛教因如實地觀察世間,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論 來 4-1 類 契 契 類 來 立 論 說 度 不 論 利 料 更 不 陸 不 拾 里 (Herbert Read) 類 不 律 不 不 ( ) 什 來 類 類 識 爲 識 力 歷 不 更 行 歷 不 不 歷 不 了不 念 了 不 異 連 來 産 力不 拓 102 爲 了 論 洞 理 不 不 數 類 流 類 識 不 識論 論 不 了 切 念 類 煉 了 爲 不 行 更不 切 拾 來 來 歷 論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理論 臨 臨 切 歷 料 料 行 立 療 不 1 論 療 不 泥 落 切 論 論 不 不 不 力 都 度 見 不 見 狀 論 療 療 理 律 靈 2 神 易 落 不 不 不易 不 力 易見 說 不 列不 落 不 易 不易 不 不 力 便 力 冷 懶 3 臨 都 療 見 論 金 行 金 不 理 都 落 不 度 不 不 異 異 理 見 療 4 參 不 不 療 療 降 理 理 說 理 力 不 力 不 切不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正見佛家空義 第二版本.doc

Microsoft Word - 正見佛家空義 第二版本.doc 廣州六榕寺佛學專題公開講座 講題 : 正見佛家空義 日期 : 二 一三年四月八日 ( 一 ) 講者 : 香港佛教中觀學舍會長 及四月九日 ( 二 ) 黃家樹居士 時間 : 四月八日下午二時至四時 四月九日上午九時至十一時 本講立意 : 空 為佛法最重要的義理之一 由於世間人慣於解空為空虛 虛無 虛假等消極的意義, 因此接觸佛法, 學到空義時, 很容易便生起慣性的見解, 以空為無了 其實, 佛家的空義與世人所解,

More information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Magadha Gautama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Magadha Gautama 由人成道的佛陀 目錄 3 7 13 26 22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Magadha Gautama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Dronodana Amrtodana dana 由人成道的佛陀 二 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bodhi-sattva 二 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由人成道的佛陀 二 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Brahman isvara karman 10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617~635 年 CHIA-NAN ANNUAL BULLETIN VOL. 32, PP. 617 635, 2006 劉 617 劉 理 摘 要 類 禮 見 論 論 不 不 女 前 言 類 來 女 女 數 女 女 女 女 數量 流 女 女論 力量 論 女 (1) 女 女 禮 更 更 易 來 女 女 女 力 北 (2) 流行 女 女 若 若 女論 ( ) 論 理 女 女 女論 女 立論 (3)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93 年 07 151-170 說 切 說 切 不 異 便溺 不 理 不 不 不 索 類 識 了 理 說 切 理 151 The Buddha-view of Abhidharma Buddhism Won Pil-sung ABSTRACT This paper concentrates on the thoughts of Sarvastivadin and Mahasanghika to examine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東周戈劍兵器銘文造形研究

Microsoft Word - 東周戈劍兵器銘文造形研究 1 1 2 3 4 2003 12 57,820 11,100 932 12,271 1 2001 6 67 2 -- 1998 10-2425 3 2004 4 http://www.sinica.edu.tw/~cdp/ 2004 9 17 1130 2 5 6 2 7 9 8 5 119 5 2000 9 102 6 1983 7 1994 3 113 8 1995 5 5859 3 9 10

More information

數 不 不 若 不 不 若 利 不 惡 不 不 不 金 離 老

數 不 不 若 不 不 若 利 不 惡 不 不 不 金 離 老 兩 異 惡 不 易 行 不 不 不 不 不 不 不 不 不 不見 不亂 不 不 不 不 不 不 不 老 數 不 不 若 不 不 若 利 不 惡 不 不 不 金 離 老 輻 車 利 令 令 聾 令 獵 令 令 行 不 若 若 若 若 若 若 若 若 若 不見 不 不 不 不 不 不 復 狀 狀 不見 不見 不 識 不 識 若 若 若 老 若凌 若 若 若 若 若 理 不 不 復 復 復 復 不 不 不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歷 2005 年 6 ~30 歷 BIBLID1683-9794200529p.1~30 都 度 度 都 度 了 力 都 都 度 了 不 都 都 度 立 歷 理 歷 2005 年 6 ~30 歷 BIBLID1683-9794200529p.1~30 度 立 年 了 歷 年 來 更立諸 立 亂 諸 歷 度 亂 歷 句 便 來 立 亂 立 歷 理 1 歷 3 亂 行了 連串 復了 年 復 來 來 亂

More information

第三章 人間喜劇 縴夫的 愛 202 召喚亡靈的行動 219 流氓無產者 與國債 239 小塊農地的金融化 251 現代社會靠無產階級過活 260 跋一認真看書學習, 弄通馬克思主義 276 跋二向馬克思學習 281

第三章 人間喜劇 縴夫的 愛 202 召喚亡靈的行動 219 流氓無產者 與國債 239 小塊農地的金融化 251 現代社會靠無產階級過活 260 跋一認真看書學習, 弄通馬克思主義 276 跋二向馬克思學習 281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大國 是怎樣 崛起 的? 馬克思對經濟學的革命 002 金箍棒 與 緊箍咒 : 債務驅動的暴力 010 人 如何成為 世界貨幣 026 文明的辯證法 049 反對 資本主義 不等於反對 資本 066 社會主義與金融 085 第二章古典經濟學的 扯淡 批判 與 扯淡 122 市場經濟的起源 125 信用 : 貨幣化的道德 140 銀行券 : 債務貨幣 157 怎樣讀懂 資本論 167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 ~ 來 識 參 年度 年 年 料 行 行 樂 參 說 理 龍 理 料 行 理 數量 (:) 說 () 80 50 40,000 80050 40,000 料 流 (1) 70 80 5,600 7080 60 240 14,400 60240 ( 綠 )#14 40 30kg 12,000 4030kg 8,000 2 16,000 8,0002

More information

94 法相學會集刊 第六輯諦 取是空相而起貪著,於畢竟空中生種種過 龍樹菩薩為是等故,造此中論 (T30a1564_0001b) 由此可知,當時有兩大類邪執,一是以 說一切有部 為代表的實有論者,他們立 法性恆住 三世實有,說一切法都是過去 現在 未來三世恆存的,又認為 假必依實,五蘊 十二處 十八

94 法相學會集刊 第六輯諦 取是空相而起貪著,於畢竟空中生種種過 龍樹菩薩為是等故,造此中論 (T30a1564_0001b) 由此可知,當時有兩大類邪執,一是以 說一切有部 為代表的實有論者,他們立 法性恆住 三世實有,說一切法都是過去 現在 未來三世恆存的,又認為 假必依實,五蘊 十二處 十八 93 般若心經 要義的中觀學詮釋背景簡介初期大乘經典,約出現於公元前五十年至公元二百年間 其中以 般若經 最為重要,而大乘菩薩的行持,亦是以般若智慧為心要 龍樹亦有註釋 大品般若經 的作品,即鳩摩羅什所譯的 大智度論 般若心經 ( 下稱 心經 ) 不在 大般若經 內,不過很多研究指出, 心經 的經文句義,大部分出於 大般若經 第二會觀照品第三之一,及 大品般若 習應品第三 心經 文字精簡,組識嚴密,內容深廣而微妙,故學者一般認同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DR ???? ??????? Rev.doc

Microsoft Word DR ???? ??????? Rev.doc 大乘三系的商榷 ( 印順導師 無諍之辯 p.125 ~ p.136) 釋貫藏敬編 2012.6 1 目次一論前泛說...2 虛大師立大乘三宗, 導師為何另立內容大體相同的三系, 有三點先要注意...2 ( 一 ) 著重某一角度而說, 立名即會有不同...2 ( 二 ) 用三五字來表示, 每每不免有例外...2 ( 三 ) 應研尋安立三名的意趣 : 但求闡義有獨到處, 立名不太濫, 就有參考價值...2

More information

中國大陸女排成功之道

中國大陸女排成功之道 立 來 來 來 六 例 說 女 參 料 ( 63 64 65) 65 年 來 來 數 略了 ( 例 行 識 ) ( 87) 了 列 19 樂 行 鍊 立 論 參 利 狀 理論 識 ( ) 行 力 力 立 行 識 力 列 良 不利 不利 更 不 力降 略 來 來 識 20 不 不 來 來 量 了 來 說 力 行 力 利 拓 識 力 立 力 利 利 來 識 陸 了 來 更 率 力 女 理 練理論 樂 理論來

More information

29

29 85 年 ~97 年科技計畫 http://sta.epa.gov.tw/report/project.htm Page 1 of 1 2012/5/17 計畫編號 NSC88-EPA-AP640-P01 年度民國 88 年 計畫名稱空氣污染對不同社會階層的影響 - 呼吸道疾病成因的社會學分析 計畫主持人曾敏傑 計畫領域空保處 主辦機關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受委託單位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 空氣污染已被證實為呼吸道疾病主要的原因之一,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論 論 1037-1101 1 歷來 2 老 論 論 論 論 論 更 論 不 類 不 3 不 年 1079 年 年 1080 年 年 1093 年 年 1094 年 年 1101 年 4 歷 年 1079 練 北 年 年 1084 年 臨 練 年 年 六 落 5 1 論 年 若 年不 省略 不 年 1036 1037 年 見 禮 年 北 1998 年 9 2 論 羅列 數 料 數 2001 年 說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 哲學系 碩士論文 人類個體生命起始 議題之探討 以佛教緣起論中之 識 名 色 研究為主 研究生 : 黃正務指導教授 : 尤惠貞博士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六月二十六日 摘要 人類個體生命起始 是現代應用倫理學中非常重要的研究議題 舉凡 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 墮胎 複製人 等等議題, 都將涉及 人類生命個體生命起始? 這個倫理議題主張 佛教宏揚者習慣以核心理論 十二支緣起 來回答這個議題, 這十二支分別為

More information

阿含 否定大乘, 也沒有批判大乘八宗以為自己開宗立派 印順法師一生之努力, 無非就是復歸佛陀行思的本懷, 理論與修證並重, 闡揚純真青壯積極入世的佛法 遵行依人成佛的菩薩大行 ; 也依循龍樹引導學佛者, 融貫大小乘佛法, 貫徹三法印與一實相印, 直探佛陀真意 佛法肝心 龍樹菩薩與印順法師的用心是怎樣

阿含 否定大乘, 也沒有批判大乘八宗以為自己開宗立派 印順法師一生之努力, 無非就是復歸佛陀行思的本懷, 理論與修證並重, 闡揚純真青壯積極入世的佛法 遵行依人成佛的菩薩大行 ; 也依循龍樹引導學佛者, 融貫大小乘佛法, 貫徹三法印與一實相印, 直探佛陀真意 佛法肝心 龍樹菩薩與印順法師的用心是怎樣 論緣起與解脫 ---- 印順復歸釋尊本懷之探索提要 眾生不瞭解 緣起 的寂滅本相, 卻反為 緣起 的幻相所惑亂, 顛倒地以為世間是真實的 常住的 不變的 獨存的, 不是緣起的 這個反於緣起的執著就是 無明, 就是輪迴眾生生死的根本 修學佛法就是修學智慧 佛法的智慧就是 佛說緣起 佛教導聲聞等二乘人由 緣起 開展成 三法印, 印定實相的佛法 但是有誤以涅槃為終點而停滯不前遺忘眾生 ; 也有轉入 法實有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94 年 01 173-216 論 林 立 行 行 六 異 便 2002 年年 91 年 3 2-3 北 立 樓 樓 錄 論 略 兩 匿 見 兩 了 更 更 說 論 不 論 論 兩 略 說 (1) Ta,b,c 欄 例 T46.35a 46 35 欄 (2) a,b,c,d 欄 欄 欄 欄 例 99.44a 99 44 欄 林 理 理 173 行 便 見 不 理 不 不 度 便 行 切 切 行 來說

More information

現在人類獲取地球內部訊息的方法, 是從可能影響我們身家性命安全的地震, 用數學模型把地震資料轉換成地震波速度, 進而獲得地底物質密度與深度的關係 地下世界知多少 km/s g/cm 3 P Gpa km S P S 3,000 3,000 ak K 透視地底 Percy Bridgma

現在人類獲取地球內部訊息的方法, 是從可能影響我們身家性命安全的地震, 用數學模型把地震資料轉換成地震波速度, 進而獲得地底物質密度與深度的關係 地下世界知多少 km/s g/cm 3 P Gpa km S P S 3,000 3,000 ak K 透視地底 Percy Bridgma 透視地球深處 的窗戶? extreme condition extreme environment 94.5 1 270 21 3.9 12.3 6,400 300 4,000 1864 Jules Gabriel Verne 1959 2008 1990 Paul Preuss 2003 24 2013 2 482 現在人類獲取地球內部訊息的方法, 是從可能影響我們身家性命安全的地震, 用數學模型把地震資料轉換成地震波速度,

More information

詩歌與文化

詩歌與文化 1 說 流 歷 禮樂 數 不 數 1 度 量 來 略 力 流 列 論 履 更 2 行 六 靈 了不 金 立 了 量 論 契 3 不 不 更 更 量 聯 不立 流 1 北 館 1986 年 3 1 1193 33 685 2 梁 北 1992 年 9 1 11 論 426 3 見 2002 年 4 1 439 2 行 錄 來 理 了 不立 不離 立 4 量 理 北 北 不 來 不 5 度 切 6 精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20130101卍4十八界_舌入(動畫) [相容模式]

Microsoft PowerPoint - 20130101卍4十八界_舌入(動畫) [相容模式] 0 所 有 圖 檔, 皆 為 權 巧 方 便 詮 釋 之 用, 並 非 究 竟 義, 請 勿 複 製, 阿 彌 陀 佛 1 舌 入 阿 難! 譬 如 有 人 : 以 舌 舐 吻, 熟 舐 令 勞 其 人 若 病, 則 有 苦 味 無 病 之 人, 微 有 甜 觸 由 甜 與 苦, 顯 此 舌 根, 不 動 之 時, 淡 性 常 在 兼 舌 與 勞, 同 是 菩 提, 瞪 發 勞 相 ( 圖 39.40)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論 行 不 行 量 什 行 不 不 不 便 量 什 樂 便 行 利益 僚 吝 行 利 不 什 量 行 利益 行 濫 說不 聯 都 行 行 行 量 不 更 來 行 量 便 聯 行 量 行 行 力 行 更 行 行 量 行 不 兩 精 度 葉 行 行 量 律 令 量 流 行 令 了 不 行 量 來 行 1 行 行 量 量 狀 列 量 更 狀 更 若 行 行 行 量 量 行 什 都 了 什 行 量 行 量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沈 林 連 老 車 年 錄 六 參 1 年來 行 烈 不 更 理 立 了 不 率 數量 更 立 來 了 立 路 來 利 來 路 了 列 來 參 路 料 便 來 來 力 兩 流 兩輪 來 雷 識 雷 識 來 識 識 了 數 不 率 2 了 例 禮 不 老 來 老 利益 來 了 來 禮 不 不 都 年來 行 烈 不 更 理 不易 了 不 立 了 不 不易 不 懶 異 來臨 3 什 不 了 都 說 類 了

More information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目錄 一 前言 2 二 什麼叫做佛事? 3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5 四 臨命終時怎麼辦? 6 五 亡靈是什麼? 9 六 誰該做佛事? 12 七 誦經做什麼? 15 八 拜懺做什麼? 18 九 放焰口做什麼? 20 十 人鬼之間的佛事? 22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二 什麼叫做佛事? 二 什麼叫作佛事?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More information

common sense agent of articulation 447

common sense agent of articulation 447 第二節民主式人民主義策略 conjuncture 446 common sense agent of articulation 447 vs vs vs 448 第二節民主式人民主義策略 449 平等分享塑造性偏好的權力 450 多元主義 : 自由派 vs 人民民主 451 self-legitimizing 更精確地說, 如 452 果某個團體就地共同決定的反宰制實踐, 沒有遭到其他人民主體 (

More information

第五章 有情的延續與新生

第五章 有情的延續與新生 第五章 有情的延續與新生 第五章 有情的延續與新生 第一節 有情的延續 一 一切有情皆依食住 (p.69-p.70) ( 一 ) 觀察有情生命流的延續與離散 (p.69) 1 橫豎雙向觀察有情的機體對有情的觀察, 不能單是橫的分析, 他是生生不息地在時間長流中生活著的, 所以更應作豎的觀察 1 像一盞燈, 能按時不斷的加油和燈芯, 他將繼續不斷的播放光明, 成為一盞常明燈, 否則就會息滅 2 2 生命的集散皆依於因緣,

More information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查 詢 本 公 司 資 訊 公 開 說 明 文 件, 請 上 本 公 司 網 站, 南 山 產 物 團 體 傷 害 保 險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給 付 ( 日 額 型 ) 附 加 條 款 ( 主 要 給 付 項 目 :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金 日 額 保 險 金 ) 100.05.27(100) 美 亞 保 精 字 第 0097 號 函 備 查 101.08.08(101) 美 亞 保 精

More information

6 2012 8476你猜得到它是什麼嗎 它就是 高分子! 生活中的高分子 有種物質的重要性不亞於我們所呼吸的空氣, 不管身在何處, 都有它的存在, 它甚至就隱藏在人體裡面! 人類若失去了它, 就得回到遠古時代, 甚至可能終止生命 高分子是什麼 高分子是由千個 甚至萬個以上的原子所組成, 呈現柔軟的特性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膠袋就是由高分子製造的, 人體組成中的 DNA 也是一種高分子 2012 8476

More information

東華三院張明添中學

東華三院張明添中學 六 ( 零零 年 ) 老 老 / 劉 老 理 老 林 老 梁 老 六 老 六 老 老 理 金 劉 1. 路 老老老老老老林老梁07/08 年度 行 曆 1. 理 聯 1. 理 2. 六 六 1. 六 2. 1. 度 1. 2. 1. 2. 07 識 3. 1. 2. 3. 4. 錄 1. 參 () 1. 2. 3. 行 六 1. 路 1. 2. 行 3. 錄 p.1 07/08 年度 行 曆..p.2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歷 略說 ~ 年 ~ 年 都 ~ 年 ~ 年 歷 ~ 年 ~ 年 說 立 列 亂 1 六 說 來 了 來 數 來 不 類 不 切 精神 立 更 理 了 不 說 都 立 來 念 北 北 年 年 宅 說 了 2 句 離 樓 離 綠 立 量 離 立 立 拉 拉 念來 理 復 復 類 來 不 3 離 離 了 綠 立 立 狀 更 量 更 樓 樓 4 量 樓 了 量 量 便 量 量 更 數 不 立 理 量 了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年 理念 兩 異 陸 異 異 理念 異 來 利 兩 流 兩 理念 略 兩 55 The Difference and Supplementary of Popular Buddhism Idea between the Two Side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in Practice Deng Zimei ABSTRACT Buddhism of China mainland

More information

不可以墮胎

不可以墮胎 不 錄 流 量 殺 裡 什 殺 了 什 來 不來 來 殺 來 了 來 來 殺 了 更 了 不 不 不 錄 刺 異 了 異 亂 留 兩 不 惡 不 來 類 來 累 不 了 女 切 來 女 不 女 不 來 什 女 說 切 來 殺 殺 了 來 更 了 了 了 不 不 樂 切 累 惡 惡 狀 說 1 不 了 不 療 不 不 參 參 來不 了 說 不 不 陸 不 六 了 李 陸 了 念 度 李 錄 女 不 裡來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2_佛學大要_p1_p15.doc

Microsoft Word - 12_佛學大要_p1_p15.doc 佛學大要 ( 華雨集第四冊,p.289-312) 一 前言 ( 一 ) 佛法三期佛學乃佛法之學, 西元前五 六世紀, 釋迦牟尼佛創立於印度 佛法經長期之發展, 可大分為三期 : 初期之 佛法, 中期之 大乘佛法, 後期之 秘密大乘佛法 ( 二 ) 佛法傳入中國 佛法傳入中國, 可考者為漢哀帝元壽元年 ( 西元前 2 年 ) 1 經典之大量傳譯, 則始於漢桓 靈之世 ( 西元二世紀後半 ), 2 終於趙宋真宗

More information

簽 呈

簽      呈 台 新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公 告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5 月 4 日 台 新 投 (105) 總 發 文 字 第 00116 號 主 旨 : 本 公 司 經 理 之 台 新 亞 美 短 期 債 券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基 金 等 3 檔 基 金 ( 以 下 合 稱 本 基 金 ), 修 正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契 約 暨 配 合 修 正 公 開 說 明

More information

_17_

_17_ 印 度 佛 教 史 (17) 101 / 9 / 24 釋 清 德 中 觀 大 乘 印 度 佛 教 思 想 史 第 四 章 第 一 節 龍 樹 及 其 論 著 1 龍 樹 的 時 代 背 景 多 方 面 傳 出 的 大 乘 經, 數 量 不 少, 內 容 又 各 有 所 重 ; 在 下 化 眾 生, 上 求 佛 道, 修 菩 薩 行 的 大 原 則 下, 初 期 大 乘 經 的 行 解, 不 免 有

More information

貳、研究動機

貳、研究動機 中 華 民 國 第 四 十 六 屆 中 小 學 科 學 展 覽 會 作 品 說 明 書 高 職 組 農 業 及 生 物 科 技 科 第 三 名 091406 石 蓮 花 面 膜 學 校 名 稱 : 國 立 民 雄 高 級 農 工 職 業 學 校 作 者 : 職 二 陳 雅 婷 指 導 老 師 : 李 素 菁 職 二 侯 建 鑫 職 二 許 哲 仁 職 二 侯 富 荃 關 鍵 詞 : 石 蓮 花 面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讀 理 念 讀 讀 論 來 例 不 了 良 讀 讀 力 力 讀 不 力 更 力 讀 更 了 讀 略 力 讀 樂 讀 識 識 讀 理 識 力 力 了 讀 讀 勵 論 識 讀 讀 讀 立 讀 落 行 年 度 讀 讀 讀 年 度 領 讀 樂 念 識 度 良 讀 欄 讀 論 讀 度 利 讀 讀 六 勵 良 略 歷 略 歷 路 讀 利 連 讀 年 路 讀 讀 讀 理 更 讀 連 1 老 老 六 良 讀 讀 讀

More information

龍 華 科 技 大 學

龍 華 科 技 大 學 龍 理 行 略 -- 立 例 老 林 菱老 李 年 龍 理 館行 略 立 例 年度 龍 論 龍 年度 論 例 不 論 龍 料 錄 路 路 路連 不 數 行 不 欄 若 不 論 利 論 年 不 欄 若 不 論 料 館 館 不 館館 不 欄 若 立 契 行 行 利 錄 行 利 老 年 龍 理 年度 李 館行 略 立 例 老 年 李 行 略 立 例 老 林 菱 歷 數 年 數 臨 力 立 行 略 年來 利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大乘廣五蘊論20120807

Microsoft Word - 大乘廣五蘊論20120807 大 乘 廣 五 論 內 文 與 科 判 佛 說 五, 謂 色 受 想 行 識 云 何 色? 謂 四 大 種 及 大 種 所 造 色 四 大 云 何 四 大 種? 謂 地 界 水 界 火 界 風 界 此 復 云 何? 謂 地, 堅 性 ; 水, 濕 性 ; 火, 煖 性 ; 風, 輕 性 界 者, 能 持 自 性, 所 造 色 故 種 云 何 四 大 所 造 色? 謂 眼 耳 鼻 舌 身 色 聲 香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95 年 07 51 80 鈴 錄 裡 金 來 了 若 了 論 鈴 金 來 北 金 兩 立 鈴 論 不 度 來 便 不 來 索來 鈴 若 論 若 金 切 說 金 不 索 流 來龍 不 說 若 了 若 鈴 立 51 Evolution from Da-mo Zen to Huei-neng Zen -- A Comparative Study of Related Research Viewpoints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第四章.doc

Microsoft Word - 第四章.doc 第 四 章 - 試 分 別 說 明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與 序 向 邏 輯 電 路 之 定 義 解 :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由 基 本 邏 輯 閘 所 組 成 的 此 種 邏 輯 電 路 之 輸 出 為 電 路 所 有 輸 入 的 組 合 因 此 輸 出 狀 態 可 完 全 由 目 前 之 輸 入 來 決 定 而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之 示 意 圖 如 圖 所 a 示 ; 而 序 向 邏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102教師升等說明會

Microsoft PowerPoint - 102教師升等說明會 2 1 3 4 2 5 6 3 7 8 4 9 10 5 11 12 6 13 14 7 15 靜 宜 大 學 教 師 升 等 資 料 ( 僅 供 參 考 ) 一 姓 名 : 二 單 位 : 三 現 職 : 四 學 歷 ( 請 詳 填 起 訖 日 期 ): 五 經 歷 ( 請 詳 填 起 訖 日 期 ): 六 教 師 證 書 字 號 : 年 資 起 算 日 : 七 學 術 專 長 領 域 : 八 任

More information

投影片 1

投影片 1 北 龍 路 樓 療 療 若 療 療 不 療 識 來 說 了 參 金 療 不 不 亂 亂 見 來 不 不老 年 參 理 連 不 了 療 不 見 來 歷 說 療 療 療 不 療 理論 療 不 不 丹 降丹 金 金 狼 蘆 了 療 度 便 更 降 療 歷 度 流 來 理 女 理 不良 冷 殺 易 論 金 略 金 例 便 了 料 劣 療 見 (1) (2) 類 (3) 療 了 類 量 切 不 不 不 茶 便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年 年 A 年 林 年 六 朗 年 滑 年 年 年 B 年 六 略 不 1 藍 兩 兩 不 了 不 了 不 不 不 不 練 練 說 練 說不 流 不 說 不 不 不 什 老 見 了 連 了 了 了 裡 不 不 說什 什 2 了 了 說什 了 了 不了 說 了 了 了 不 不 了 裡 什 不 了 什 了 切 不 了 不 年 裡 了 了 不行 來 不領 連 不 年 來 不 裡 不 了 不 了 了 來 3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1 李 年 拓 利 林 金 林 金 立 年 年 2 利 林 金 洞 來 利 禮 不 年 年 臨 見 年 禮 念 利 行廉 力 不 年 復 年來 金 兩 六兩 3 來 六 年 金 輪 力 行 來 流 魯 離 年 辰 年 立 4 歷 利 利 利 羅 利 羅 立 利 度 見 類 利 不 來 行 利 歷 利 利 行 行 蓮 羅 邏 六 林 廬 錄 林 林 不 林 林 不 不復 林 不 林 律 祿 北 年 行

More information

我的學思歷程

我的學思歷程 領 歷 年 立 不 六 了 說 歷 兩年 年 不 度來 歷 論 年 裡 禮 來 裡 都 理 劉 勞 理 說 理 來 不 不 例 了 歷 都 什 什 什 什 類 都 什 理 領 不 不 什 來 了 什 說 不 不 年 數 Andrew Wiles Andrew Wiles 林 了 兩 年 數 Fermat s Last Theorem Fermat 數 n n n 論 x +y =z n 2 數 來

More information

一開口就打中人心

一開口就打中人心 So Easy 508 一開口就打中人心 30 堂正向思維溝通課 陳志勇 著 惠閱, 願您擁有自信 愛 語表達技術! 敬贈 一開口就打中人心 30 30 002 003 自我提升, 同時為別人的生命加分 2010 09-11 8 30 004 為自己溝通出征 005 商務或學術人士 主管階級及專案管理者必備的工具書 ERP 006 循序漸進輕鬆成為雙向溝通贏家 30 30 007 讓彼此築起的那道牆因真誠智慧的溝通而倒下

More information

中觀與生活文集

中觀與生活文集 中觀與生活文集 目錄 自序前言第一章 中觀禪修一 關於中觀中道的智慧中觀的特色二諦無自性不一不異空性的體驗止觀見法二 中觀禪修次第放鬆覺知觀照淨化欣賞創造覺醒 第二章修行四聖諦 ---- 解脫的原理與方法如何息滅煩惱六根 ---- 修行的下手處四念處的修行方法觀想與觀照布施面面觀戒律安忍波羅蜜精進禪定入門 第三章 佛法與生活對話之一 中道行生命的意義真俗無礙緣起無我探究真理聽聞正法思惟與直觀諸行無常動中的修行聞思修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數 2006, 量 理 1 2 林 立 數 量 理 歷 量 理 念 量 理 念 ( 數 ) 了 念 利 念來 數 數 數 ( 數量 ) 理 數 立 念 數 了 便 兩 立 數 4 = 3 理 3=4 來 4 = 3 識 例 數 類 易 數 易 不 數 量 理 念 數 21 zmwang@mail2000.com.tw 數 2006, 年 年 數 力 六年 理 量 理 了 數 立 念 ( 2003)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94 年 01 1-64 度 理論 異 理論 來 了 識 不 陸 不 了 理論 論 聯 狀 歷 力 見 不 歷來 兩 流 兩 論 了. 1 The Trend Of Modern Popular Buddhism --From the view of Mutual Relation between Society and Religion Den Zimei ABSTRACT This paper

More information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信徒的偽善 郭善熙牧師被稱為韓國 本世代最優秀的講道者 講道是他牧會的最大武器 一如他所說 : 這四十年來, 我惟一做的就是講道 他是擺上生命來講道, 曾以系列解經講道, 帶動盼望教會復興 經文 : 加拉太書二章 11 至 13 節 14 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 與福音的真理 不合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2, 干擾信仰的原因 30 然而, 有許多在前的, 將要在後 ; 在後的, 將要在前 73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DRW A1\253???? \273<?????? ?????> ????.doc)

(Microsoft Word DRW A1\253???? \273<?????? ?????> ????.doc) 第四章中道之方法論第二節因明與中觀 ( 印順導師 p.43 ~ p.52) 1 目次 釋貫藏敬編 2013.12 第一節中觀與中論...2 第二節因明與中觀...2 一 總說...2 ( 一 ) 因明 : 僅是正理學派方法 ( 常人的方法論 ) 的修正...2 ( 二 ) 中觀 : 本源於佛陀的緣起法...2 論理方法不同, 中道實相也就不同 : 這是空有二宗的根本不同處...2 二 詳說...3

More information

文化想像與現代性:蔡培火的文明/文化論述

文化想像與現代性:蔡培火的文明/文化論述 論 年來 Colonial Modernity 了 立 歷 1 更 2 了 力來 3 隆 理 Position Tani Barlow 念 了 歷 4 更 說 不 不 路 蓮 路 論 5 領 立 力 類 離 行 6 7 不 了 識 了 兩 率 便利 來 8 識 識 邏 9 1 參見若林 2004 了 年來 2 力 錄 p.84 3 錄 p.179-187 4 隆 p.151 5 蓮 路 論 2003.6

More information

4: 18 5: 44 屬天之愛的超然特性, 是一直有主動性 創造性, 和救贖性 5: 44 5: : 44 23: 34 7: 60 5: : : 4 5: 5 它乃是一種出於內心 思想或意志的決定 決意去愛那些不可愛 我們不一定喜歡

4: 18 5: 44 屬天之愛的超然特性, 是一直有主動性 創造性, 和救贖性 5: 44 5: : 44 23: 34 7: 60 5: : : 4 5: 5 它乃是一種出於內心 思想或意志的決定 決意去愛那些不可愛 我們不一定喜歡 5: 43-48 Stephen F. Olford 5: 43 神厭惡罪 神愛罪人 Henry Drummond 愛的偉大卻被它的缺乏所勝過 5: 48 200 N. Main Street, Milltown, NJ 08850, U.S.A Tel: 732-828-4545 Fax: 732-745-2878 E-mail: info@crmnj.org 237 118 Tel: (02)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參 行 參 參 來 兩 來 行 樂 見 錄 參 錄 來 參 利 參 念 歷 裡 裡 流 參 來 了 不 了 不 落 說 不 說 不 了 了 年 流 見識了 參 了 裡 了 力 路 不 行 行 了 行 更 不 來 讀 更 便 讀 行 兩 行 1 見 參 見 見 裡 樂 來 參 裡 了 來 樂 錄 來 北 立 ( ) 見 裡 見 ( ) 見 裡 不 ( ) 立 2 立 落 樂 裡 了 樂 樂 1991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年 聯 連 見 不 羅 拉 拉 度 度 切 立 年 了 來 年 北 行 露 不 異 行 度 參 練 度 度 兩 類 年 年 年 不 沈 劣 不 度 量 度 度 行 量 力量 力 立 行 度 行 度 度 年來 力不 力 理 力不 不 1 90 年 10 29 2 參見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ns/090/ns-c-090-135.htm 3 參見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m/ns/091/ns-c-091-148.htm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2 3 4 5 ~ 6 1. 2. 3. 4. 7 ~ 8 9 ~ 10 11 12 13 14 1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五 執行方式 一 甄試過程照片 16 17 18 夣 19 20 21 22 23 24 2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26 27 28 . 29 30 31 32 33 . 34 . 3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

More information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2000 年 7 月 頁 125-142 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戲曲 關目 義涵之探討 提要 關鍵詞 : 戲曲 關目 情節 故事 表演 勞逸均衡 冷熱調劑 元刊雜劇三十種 曲論 125 戲曲 關目 義涵之探討前言 1 一 關目 之原意與 元刊三十種雜劇 的 關目 126 2 3 4 5 6 127 7 8 9 128 10 129 11 二 明清曲論中 關目 的義涵 12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來 歷 連 歷 念 勞 更 歷 邏 理論 力 了 歷 索 便 了 識 不 不 更 歷 度 度 更 了 歷 料 理論 歷 索 料 了 歷 料 了留 來 數量不 年 不 歷 論 參 1 見勞 1981 北 15 2 16 歷 料 參 歷 料 念 不 量 不論 識 論 類 類 類 了 類 識 切 籠 了 類 類 不 林諾 見 勞 類 念 來 3 參 了 1985 論 北 1981 論 北 林 李 1978

More information

1

1 路 律 不 立 六 年 ii 錄 路 路 數 行 路 不 量 利 漏洞 iii 利 路 律 利 路 略 略 略 立 論 iv 金 路 行 金 金 聯 路 論 參 論 路 利 更 更 v 行 路 立 金 理 金 聯 金 立 路 立 立 行 行 不 異 易 理 金 聯 vi vii 年 數 數 率 路 不 利 六 利 漏洞說 流 流 行 金 理 流 聯 流 viii 路 理 ix 利 不 度 利 便利

More information

育儿的简单规则

育儿的简单规则 來 車 便 路 樂 便 行 勵 便 便 不 了 不 了 便 亂 不 了 不 不 了 不 了 論 不 了 了 便 了 了 了 離 了 論 不 更 不 了 不 不 更 了 不 了 了 不 樂 理 不 不 說 不 了 不 留 說 說 了 說 來 聆 力 聆 了 不 便 里 亂 亂 拾 不 見 來 不 行 來 利 不 兩 行 車 行 離 不 不 留 見 來不 不 不 來 便 了 不 不 不 不 老 亂 不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說 力 讀力 參 領 領 林 蘭 沈 老 略 領 參 歷 都 數 殺 連 老 都 老 說 論 利 便 索 略 了 略 不 略 說 樂 利 落 樂 樂 不 年 壘 讀 讀 行 讀 說力 力 更 刺 力 參 歷 不 力 力 力 都 力 行 力 令 連 易 落 都 烈參 不 都 來 了精 見 句 句 力 都 立良 讀 練 力 句 年 力 年 讀 力 讀 力 來 領 識 利 落 六 讀 數 來 說 刺 句

More information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Christopher Handy Michael Litchard handyca@mcmaster.ca http://handyc.sdf.org Inaugural NARNiHS Conference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