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dvi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ps.dvi"

Transcription

1 線性代數 200 問題集 周志成 這份問題集彙整自 2009 年 3 月至 202 年 2 月刊登於 線代啟示錄 的 200 個每週問題 本題集收錄的問題來源甚廣, 有我過去教學使用的演習題,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考題, 台灣各大學的研究所入學試題, 以及多本參考書籍的練習題 這些問題大都具有解釋基本觀念或彰顯實用技巧的作用, 部分問題可能超越一般基礎線性代數水平, 但我相信演練略為艱深的問題不僅可以刺激思考活動, 鍛鍊推理解析力, 也有鞏固核心觀念的效果 為方便查閱, 本題集按 線性方程式與矩陣代數, 向量空間, 線性變換, 內積空間, 行列式, 特徵分析 與 二次型 編排, 但一些綜合問題不易切割, 此時便依解題過程所最需要聯繫的概念和方法歸類 由於時間倉促, 未及逐題校閱, 內容或有錯誤, 期待讀者提出批評與改進意見, 來日再版時將一併訂正 作者任教於國立交通大學電機工程系 見參考文獻

2 線性方程式與矩陣代數 Problem In each part solve the matrix equation for X. (a) 0 X 0 = (b) AXB = C given that 4 A = 2 3, B = , C = (a) 因為未知矩陣 X 出現於係數矩陣的左邊, 我們可以將整個矩陣方程式轉置以便得出 如 Ax = b 的線性方程基本形式 : XT = 此矩陣方程式等價於二個係數矩陣相同的線性方程式, 將方程式等號右端的兩個常數 向量併入 3 3 階係數矩陣, 再以消去法將 3 5 階增廣矩陣化簡至最簡列梯形陣 式 (reduced row echelon form), 如此一來只需要進行一回計算程序便可解出二方 程式 消去法的化簡過程如下 :

3 最簡列梯形矩陣的右末二行即為 X T 的解, 取轉置可得 3 X = 6 0 (b) 首先判斷出 X 是 2 2 階矩陣, 直覺的做法是設 X 的 4 個未知元為 x,y,z,w, 進 行二次矩陣乘法運算將 AXB = C 乘開, 改寫成標準形式的線性方程式後再以消去 法求解 不過, 這樣做會產生 9 個一次方程式, 計算時很容易出錯 另一個方法是將求解程序分解成二個步驟, 令 Y = XB, 由方程式 AY = C 先解出 Y, 然後由方程式 XB = Y 解出 X 以下說明第二個做法 為求解 Y, 類似題 (a) 的做法, 我們可以一次解出三個方程式, 利用消去法化簡增廣矩陣 [ A C ], 得到 將最簡列梯形矩陣用分塊矩陣表示為 I 2 D, 並設 E 為消去法所執行過所有的 0 0 基本矩陣乘積, 由分塊矩陣乘法可得 [ ] [ ] E A C = EA EC = I 2 D 0 0 上式指出 EA = I 2, 因此 EC = EAY = I 2 Y = Y, 但上面的分塊 乘積顯示 EC = D 0, 這說明了分塊 D 即為 Y, 因此 Y =

4 Problem 2 接下來的工作是求解方程式 XB = Y 將方程式轉置可得 B T X T = Y T, 同樣以消 去法化簡增廣矩陣 [ B T Y T ], 過程如下 : 與前一個步驟的道理相同, 由得出的分塊可知 X T = X = , 所以 Let A = Determine the LU decomposition P A = LU, where P is the associated permutation matrix. 我們設計一個演算流程來紀錄高斯消去法的執行過程與結果, 包括下三角形矩陣 L = [l ij ] 所儲存的乘數 l ij, i > j, 排列矩陣 P 的列排序, 以及上三角形矩陣 U = [u ij ], i j 方法是在最右側加入一行代表列排序, 初始值設為 (,2,3,4), 並於消去法產生的梯形矩陣零元位置填入取代運算所使用的乘數, 在該元底下加註一直線以利辨識 注意, 消去法的取代 4

5 和縮放運算不會計算代表列排序的最右行與儲存的乘數 ( 即加註底線的元 ), 詳細過程如下 : /3 5 4 所以得到 L = /3, U = , P = Problem 3 An n n matrix A is called idempotent if A 2 = A. (a) Show that if A is idempotent and invertible, then A = I. (b) Describe all 2 2 real idempotent matrices. (c) If A is idempotent, find the inverse of I ca (if possible) for some scalar c. 5

6 (a) 令 A A 2 = 0 左乘 A 便有 A (A A 2 ) = A A A AA = I A = 0, 得出 A = I (b) 2 2 階矩陣的秩可能為 2,, 0, 以下分別考慮這三種狀況 若 ranka = 2, A 是可逆的, 由題 (a) 可知 A = I 若 ranka =, A 總是可寫成 A = uv T, 而且 A 2 = uv T uv T, 比較兩式得知 u, v 要滿足 v T u =, 例如, u = 2, v = 2, A = 若 ranka = 0, 顯然 A = 0 (c) 由於 A 2 = A, 矩陣 A 的二次多項式總能變換為一次多項式, 可以嘗試計算 (I ca)(i da) = I ca da + cda 2 = I + (cd c d)a 若 cd c d = 0, 即 d = c c, 解出逆矩陣 (I ca) = I c c A, 此式成立的條件為 c Problem 4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 Show that if A and A + B are invertible, then I + BA is also invertible. (b) If A, B, and A+B are invertible, express (A +B ) in terms of A, B, and A + B. (c) Suppose that a square matrix A satisfies A 2 3A+I = 0. Find the inverse of A. (d) Suppose that I + A is invertible and B = (I + A) (I A). Show that I + B is also invertible. 6

7 (a) 我們可以試探性地令矩陣 I +BA 與某些矩陣相乘, 以得出單位矩陣 依序右乘 A 及 (A + B), 那麼 (I + BA )A(A + B) = (A + B)(A + B) = I, 得到 (I + BA ) = A(A + B) (b) 可設法將矩陣加法 A +B 表示成數個可逆矩陣的乘積, 再運用逆矩陣性質 (XY Z) = Z Y X 來完成計算 經過初步嘗試後發現 A (A + B)B = (I + A B)B = B + A 應用上述逆矩陣乘積性質得 (A + B ) = B(A + B) A (c) 將單位矩陣 I 從給出的方程式 A 2 3A + I = 0 移至等號的一端, 另一端可提出公 因子 A, 即得 所以 A = 3I A I = A 2 + 3A = A( A + 3I), (d) 首先要知道關鍵在於去除等式 B = (I + A) (I A) 裡面的 (I + A), 可直接 Problem 5 於上式左端通乘 I + A, 就得到 (I + A)B = I A, 整理為 AB + A + B = I, 接 著進行因式分解以分離出 I + B, 於是有 (I + A)(I + B) = 2I, 由此解出 (I + B) = (I + A) 2 Let x be a vector in R 3 satisfying x T x =. (a) Find a vector x such that (I 3 2xx T ) =

8 (b) If possible, find a vector x such that (I 3 2xx T ) 3 = Otherwise, give a reason why there is no such x. 我們使用符號運算來考慮一般的情況, 先將問題重述如下 : 已知 b,c R 3, 求單位向量 x ( x 2 = x T x = ) 使滿足 (I 2xx T )b = c 乘開得到 (I 2xx T )b = b 2(x T b)x = c 方程式中出現了二個未知向量 x, 表面上似乎增加求解的困難度 由於 b, c 是已知的, 移項改寫為 2(x T b)x = b c, 可知 x 與 b c 共線, 因此設 x = k(b c), 再代回上面的方程式得到 2k 2 (b c) T b(b c) = b c 又因 x 不為零向量, 亦即 b c, 上式等價於 2k 2 (b c) T b =, 且若 (b c) T b > 0, 便有 k = ± 2(b c) T b, 於是解出 x = ± (b c) 2(b c) T b 另外, 此題要求 x T x =, 因此 b, c 必須滿足 2(b c) T b = (b c) T (b c), 乘開整理得到條件 b = c (a) 首先查驗 b = c =, 再將數值代入計算得到 k = ± 3 2, 因此 x = ± 3 (b) 因為 b = 4, 而 c =, 這不符合解存在的必要條件, 故此題無解 8

9 Problem 6 Let B be a skew-symmetric matrix, B T = B. If A = (I + B)(I B), prove that A is an orthogonal matrix. 利用已知 B T = B, 計算 A T = ( (I + B)(I B) ) T = (I B T ) (I + B T ) = (I + B) (I B) 因為 (I B)(I + B) = (I + B)(I B), A T A = (I + B) (I B)(I + B)(I B) = (I + B) (I + B)(I B)(I B) = I 證得 A T = A Problem 7 Suppose that A is an n n matrix such that for some k > 0, A k = 0. Such matrices are called nilpotent. (a) Show that A is not invertible. (b) Show that I A is invertible. (c) If the matrices A and B commute, show that I + AB is invertible. Note that B may not be nilpotent. 9

10 (a) 可以用反證法證明 假設 A 是可逆的, 則有 AA = I, 那麼 A k (A ) k = (A A) (A A ) }{{}}{{} k k = } A {{ A} (AA )A} {{ A } k k = A k (A ) k 重複上述步驟可歸納得 A k (A ) k = AA = I 但已知 A k = 0, 因此 (A ) k 不可能存在, 出現了矛盾的結果, 顯然最初的假設是錯的 另一個做法是運用行列式性質直接證明 計算 A k 的行列式值 det(a k ) = det(a) det(a) = det(a) k }{{} k 由於 det(a k ) = det(0) = 0, 可知 det(a) = 0, 證得 A 不是可逆的 (b) 直接求出 I A 的逆矩陣便可以證明此命題成立 問題的重心在於存在 k > 0, 使 A k = 0, 我們於是產生了聯繫 A k 與 I A 的想法 注意以下的因式分解公式 : x k = ( x)( + x + x x k ), 對應的矩陣多項式則為 I A k = (I A)(I + A + A A k ) 從已知條件 A k = 0 推得 (I A)(I + A + A A k ) = I, 這表明 I A 是可逆的, 而且 (I A) = I + A + A A k (c) 可以運用題 (b) 的方法 當 k 是奇數時, 考慮下面的因式分解公式 : + x k = ( + x)( x + x 2 + x k ) 0

11 應用於矩陣的情況, 也就有 I + (AB) k = (I + AB)(I AB + (AB) 2 + (AB) k ) 剩下的工作是計算 (AB) k 因為問題給出 BA = AB, 就有 (AB) k = AB(AB) k = A(BA)B(AB) k 2 = A(AB)B(AB) k 2 = A 2 B 2 (AB) k 2 繼續重複上述步驟可歸納出 (AB) k = A k B k, 但 A k = 0, 所以 (AB) k = 0, 故推知 I + AB 是可逆的 如果滿足 A k = 0 的 k 是偶數, 可令 m = k +, 則 (AB) m = (AB) k (AB) = 0, 將上述論證的 k 改為 m, 再分解 I + (AB) m 為因式, 仍然可以證明原命題成立 Problem 8 Let A be an n n matrix. If A 2 = 0, show that I A is nonsingular. 最直接的方法是求出 I A 的逆矩陣, 利用已知條件可得 (I A)(I + A) = I A 2 = I 因此, (I A) = I + A 第二個做法是從子空間著手, 如果能證得 I A 的零空間僅包含零向量, 即證出所求 設 (I A)x = 0, 亦即 x = Ax, 等號兩邊同乘 A, 就有 Ax = A 2 x = 0, 推知 x = 0 此外, 還可以利用特徵值來證明 : 若 I A 不包含零特徵值, 則 I A 是可逆的 設 Ax = λx, 則 A 2 x = λ 2 x = 0, 因為 x 0, 得知 λ = 0, A 的所有特徵值為 0, 稱為冪零矩陣 計算 (I A)x = x λx = x, 可知 I A 有重複 n 次的特徵值, 因此為可逆矩陣 Problem 9 Let A be an n by n real symmetric matrix, and s(a) be the sum of all entries of A. Prove that s(a 2 ) (s(a))2 s(i n ).

12 展開 A 2 並將所有元加總, s(a 2 ) = n n n a ik a kj i= j= k= 已知 A 是對稱矩陣, 對於任意 i, k, a ik = a ki, 交換加總順序就得到 n n n s(a 2 ) = a ki a kj = = = k= ( n n k= i= j= i= a ki ) ( n n ) 2 a ki k= i= n ρ 2 k k= n j= 上式中我們令 ρ k = n i= a ki 利用 Cauchy-Schwarz 不等式, ( n n ) 2 ρ 2 k ρ k = (s(a))2 n s(i n ) k= k= 另外也可以使用精簡的符號推導, 令 = (,,...,), 則 利用 Cauchy-Schwarz 不等式, a kj s(a 2 ) = T A 2 = T A T A = (A) T (A) = A 2 (s(a)) 2 = ( T A) 2 2 A 2 = n A 2 合併上面兩式即證得所求 Problem 0 Let A and B be n n matrices. Prove that if AB = 0, then for every positive integer k, trace(a + B) k = tracea k + traceb k. 2

13 考慮展開式 (A + B) k = A k + ka k B + + kab k + B k 注意, (A+B) k 包含四種不同類型的項, 即 A k, B k, A m B k m, 以及 B m A k m, m 因為 AB = 0, 可知 A m B k m = A m (AB)B k m = 0 利用跡數性質 trace(xy ) = trace(y X), 其中 XY 和 Y X 為方陣, 就有 trace(b m A k m ) = trace(a k m B m ) = trace0 = 0 對上面展開式等號兩邊取跡數可得 trace(a + B) k = trace(a k + B k ) = tracea k + traceb k 最後一個步驟使用了矩陣加法的跡數性質, trace(x + Y ) = tracex + tracey, X 和 Y 為方陣 Problem For n n matrices A and B, the commutator of A and B is defined by [A,B] AB BA. Show that (a) [A,B] T = [B T,A T ] (b) [A,[B,C]] + [B,[C,A]] + [C,[A,B]] = 0 (c) trace[a,b] = 0 (d) [A,B] is never similar to the identity matrix. (e) If the diagonal entries of A are all equal to zero, then there exists matrices U and V such that A = [U,V ]. (a) 代入計算並展開 [A,B] T = (AB BA) T = B T A T A T B T = [B T,A T ] 3

14 (b) 直接計算 [A,[B,C]] + [B,[C,A]] + [C,[A,B]] = A(BC CB) (BC CB)A + B(CA AC) (CA AC)B + C(AB BA) (AB BA)C = 0 (c) 利用跡數性質計算 trace[a,b] = trace(ab BA) = trace(ab) trace(ba) = trace(ba) trace(ba) = 0 (d) 利用題 (c) 結果, trace[a,b] = 0, 但 tracei = n 0, 推知 [A,B] 和 I 的特徵值不相同, 故 [A,B] 不相似於 I (e) 如不加入限制直接解方程式 A = [U,V ] = UV V U, 可以想像其過程十分繁雜 先選擇一種特殊形式的 U 矩陣, 例如下面的主對角矩陣 2 U =... n 以元為計算單位展開 A = [U,V ] = UV V U, 比較等號兩邊得到 a ij = iv ij v ij j = (i j)v ij 因此若 i j, 可設 v ij = a ij /(i j), 若 i = j, 則 v ij = 0 Problem 2 Consider the following linear equations x + (λ )y + (λ 2)z = 2 λx + (2λ 2)y + (λ 2)z = λ + (λ 2 2λ)x + λz = 2λ. 4

15 Find the real values of λ such that this system of equations satisfies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a) The system has no solution. (b) The system has a unique solution. (c) The set of solutions is a line in R 3. (d) The set of solutions is a plane in R 3. 寫出增廣矩陣並進行消去法, 可得 λ λ 2 2 λ 2λ 2 λ 2 λ + λ 2 2λ 0 λ 2λ λ λ λ 2 + 3λ 2 λ 2 + 3λ 2 λ + λ 2 2λ 0 λ 2λ λ λ (λ )(λ 2) (λ )(λ 2) λ + 0 λ(λ )(λ 2) λ(λ )(λ 3) 2λ(λ ) 注意 3 3 階係數矩陣行列式為 λ λ 2 λ λ 2 0 (λ )(λ 2) (λ )(λ 2) = λ(λ ) 2 (λ 2) 0 0 λ(λ )(λ 2) λ(λ )(λ 3) 0 λ 2 λ 3 = λ(λ ) 2 (λ 2) 5

16 當 λ 不等於 0,, 或 2 時, 係數矩陣可逆, 方程組有唯一解 以下分開討論係數矩陣不可逆 的情況 若 λ = 0, 增廣矩陣為 , 故解為一直線 若 λ =, 增廣矩陣為 , 故解為一平面 若 λ = 2, 增廣矩陣為 , 方程組無解 解答如下 : (a) λ = 2 (b) λ 不等於 0,,2 (c) λ = 0 (d) λ = Problem 3 Suppose A is m m, U is m n, V is n m, and D is n n.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relate to the inverse of the block matrix A U. V D (a) Suppose A is invertible. Find W, X, Y, and Z satisfying W 0 A U = I m Y. X I n V D 0 Z 6

17 (b) Suppose Z is invertible. Find the inverse of I m Y. 0 Z (c) Use the results of (a) and (b) to compute the inverse of A U. To have V D this result, what assumptions of the matrix invertibility should be made? (d) An alternative way to derive the inverse of a block matrix is to start with I m X A U = Z 0. 0 W V D Y I n Follow the steps described in (a), (b), (c) and then derive a new formula for the inverse of the block matrix A U. By equating the (,) entry V D of the obtained inverse and that obtained in (c), show that (A UD V ) = A + A U(D V A U) V A. (e) By the formula in (d), derive a formula for (A + uv T ). (f) By the formula in (d), show that (A + UBV ) = A A U(I + BV A U) BV A. (a) 給出的矩陣方程式其用意在於將分塊矩陣轉換為上三角形矩陣, 因此不難解出其中的未知分塊 以分塊矩陣乘法展開, 得到以下四式 : WA = I m XA + I n V = 0 WU = Y XU + I n D = Z 7

18 已知 A 是可逆矩陣, 可依序解出 W = A X = V A Y = A U Z = D V A U (b) 類似一般矩陣性質, 分塊上三角矩陣的逆矩陣仍為分塊上三角矩陣, 故考慮 I m Y I m P = I m 0 0 Z 0 Q 0 I n 展開後, 由分塊矩陣的第二行取出等式 : I m P + Y Q = 0 ZQ = I n 因 Z 是可逆的, 便有 Q = Z, P = Y Q = Y Z, 所求的逆矩陣為 I m Y = I m Y Z 0 Z 0 Z (c) 由題 (a) 可知以下關係式 : A 0 V A I n A U = I m A U V D 0 D V A U 利用題 (b) 求得之上三角形分塊矩陣的逆矩陣公式, 將上式同時左乘等號右端矩陣之 逆矩陣, 便得到 A U! = I m A U A 0 V D 0 D V A U V A I n = I m A U(D V A U) A 0 0 (D V A U) V A I n = A + A U(D V A U) V A A U(D V A U), (D V A U) V A (D V A U) 此式成立的條件是 A 和 D V A U 都是可逆的 8

19 (d) 設 D 是可逆的, 重複前題的步驟可得另一分塊逆矩陣, 如下 : A U V D = (A UD V ) (A UD V ) UD D V (A UD V ) D V (A UD V ) UD + D 此式與題 (c) 的逆矩陣相等, 比較 (,) 元即可得所求公式 (e) 設 D =, U = u, V = v T, 代入題 (d) 給出的公式, 可知 (A + uv T ) = A + A u( v T A u) v T A = A A uv T A + v T A u 上式成立的要件是純量 + v T A u 不得為零 (f) 設 B = D, 亦即 D = B, 再代入題 (d) 的公式, 便有 (A + UBV ) = A A U(B + V A U) V A 由等式 B(B + V A U) = I + BV A U, 可得 (B + V A U) = (I + BV A U) B, 故 (A + UBV ) = A A U(I + BV A U) BV A 注意, 此公式假設 A 和 I + BV A U 是可逆矩陣 Problem 4 Suppose A and B are n n matrices, and B is not nilpotent. If AB + BA = 0, then AX + XA = B has no solution. Note that an n n matrix A is called nilpotent if A k = 0 for some positive integer k. 令 k 為任意正整數, 重複使用 2k 次 AB = BA, 可得 AB 2k = (AB)B 2k 2 = BAB 2k 2 = B 2 AB 2k 3 = = B 2k A 9

20 接者使用反證法, 如果 B = AX + XA, 利用上式就有 B 2k = (AX + XA)B 2k = AXB 2k + XAB 2k = AXB 2k XB 2k A 計算 traceb 2k = trace(axb 2k XB 2k A) = trace(axb 2k ) trace(xb 2k A) = trace(axb 2k ) trace(axb 2k ) = 0 令 B 的特徵值為 λ i, i =,2,...,n, 根據跡數 (trace) 與特徵值關係, 就有 traceb 2k = n i= λ 2k i = 0 因為 k 是任意正整數, 這說明 λ i = 0, i =,2,...,n, 換句話說, B 為冪零矩陣, 這與原 命題矛盾 Problem 5 If b = (,3,0,2) T and the general solution to Ax = b is 2 x = + α 2 + β 2, 0 where α and β are free parameters, determine the matrix A. 因為 b 是 4 維向量, x 是 3 維向量, 即知 A 是 4 3 階矩陣 由給出的通解可得 0 0 A = 3 2, A 2 0 = 0, A 2 0 =

21 將上面三式合併成一矩陣方程 : 2 A = , 由此解出 A = = = Problem 6 Let A and B be n n matrices, and X = A + B and Y = A B. If X and Y are nonsingular, show that A B B A = X + Y 2 X Y X Y. X + Y 考慮 乘開後可得 A B P Q = I 0, B A R S 0 I AP + BR = I, AQ + BS = 0, BP + AR = 0, BQ + AS = I 2

22 令第一式加上第三式, 可得 (A + B)(P + R) = I, 故 P + R = (A + B) = X 令第一式減去第三式, 可得 (A B)(P R) = I, 故 P R = (A B) = Y 由以上導出兩式可解出 P = 2 (X + Y ), R = 2 (X Y ) 運用相同方法, 由第二式與第四式亦可解出 Q = 2 (X Y ), S = 2 (X + Y ), 故證得所求 Problem 7 Let A be an m n matrix. Suppose Ax = b has solutions x,...,x n, for some b 0. (a) Show that c x + +c n x n is a solution to Ax = b if and only if c + + c n =. (b) Show that if d x + + d n x n = 0 then d + + d n = 0. (a) 設 c x + + c n x n 是 Ax = b 的一個解, 則 A(c x + + c n x n ) = A(c x ) + + A(c n x n ) = b 因為 A(c i x i ) = c i (Ax i ) = c i b, i =,...,n, 可得 (c + + c n )b = b 已知 b 0, 推論 c + + c n = 反過來說, 若 c + + c n =, 就有 A(c x + + c n x n ) = c Ax + + c n Ax n = (c + + c n )b = b, 證得 c x + + c n x n 也是 Ax = b 的一個解 (b) 設 d x + + d n x n = 0, 代入 Ax = b, 可知 A(d x + + d n x n ) = d Ax + + d n Ax n = (d + + d n )b, 但 A(d x + + d n x n ) = A0 = 0, 證得 d + + d n = 0 22

23 Problem 8 Let A be the n n matrix 0 0 A = Find the inverse of A. 將 A 改寫為 A = = PB, 其中 P = P, 故 A = B P = B P 再將 B 寫成 B = E I, 其中 E 的所有元都等於 因為 E 2 = ne, 就有 BE = (E I)E = E 2 E = (n )E, ( ) ( ) 即 B n E = E 上式等號兩邊同減 B, 就有 B n E I = E B = I, 解出 B = n E I, 於是得到 A = ( ) n E I P = n E P, 或明確地表示如下 : Problem 9 (A ) ij = 2 n n 若 i + j = n +, n 其他情況 Let A and B be n n matrices. If AB BA = A, show that A is singular. 23

24 使用反證法 假設 A 可逆, 等式 AB BA = A 兩邊右乘 A 可得 ABA B = I n 上式等號兩邊取跡數 (trace), 左邊為 trace(aba ) traceb = trace(ba A) traceb = 0, 右邊是 tracei n = n, 但 n > 0, 這造成矛盾, 證得 A 不可逆 Problem 20 Let A and B be n n matrices. Prove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 If AB = A + B, then AB = BA. (b) If AB = A B, then AB = BA. (a) 若 AB = A + B, 則 (A I)(B I) = AB A B + I = I, 也就有 (A I)(B I) = (B I)(A I), 展開等號兩邊即證得 AB = BA (b) 若 AB = A B, 則 (A + I)(I B) = AB + A B + I = I, 也就有 (A + I)(I B) = (I B)(A + I), 展開等號兩邊即證得 AB = BA Problem 2 Let A and B be n n idempotent matrices, i.e., A 2 = A and B 2 = B. Show that AB = BA = 0 if and only if A + B is idempotent. 因為 A 2 = A 且 B 2 = B, 可知 (A + B) 2 = A 2 + AB + BA + B 2 = A + AB + BA + B 利用此結果進行下列推導 ( ) 若 AB = BA = 0, 立得 (A + B) 2 = A + B, 故 A + B 是冪等 (idempotent) 矩陣 ( ) 若 (A + B) 2 = A + B, 則 AB + BA = 0, 即 AB = BA 再考慮 AB = A 2 B = A(AB) = A( BA) = (AB)A = (BA)A = BA 2 = BA, 24

25 因此推得 AB = BA = 0 Problem 22 Let A be an n n matrix. If A 3 = 2I, show that B = A 2 2A+2I is nonsingular. 由 A 3 = 2I 可知 A 可逆, 運用上式將 B 分解如下 : B = A 2 2A + 2I = A 2 2A + A 3 = A(A 2 + A 2I) = A(A + 2I)(A I) 另外, I = A 3 I = (A I)(A 2 + A + I), 由此可知 A I 可逆 再使用 0I = A 3 + 8I = (A + 2I)(A 2 2A + 4I), 故知 A + 2I 可逆 綜合以上結果即證得 B = A(A + 2I)(A I) 可逆 Problem 23 Let A, B and C be n n matrices such that ABC = 2I. Show that B 3 (CA) 3 = 8I. 寫出 ABC = (AB)C = 2I, 即知 CAB = C(AB) = 2I, 由此可推得 BCA = B(CA) = 2I 重覆利用上式可化簡得 B 3 (CA) 3 = BBBCACACA = BB(BCA)CACA = BB(2I)CACA = 2BBCACA = 2B(BCA)CA = 2B(2I)CA = 4(BCA) = 4(2I) = 8I 25

26 Problem 24 Let A and B be 2 2 real matrices. If A 2 + B 2 = AB and BA = 0, prove that AB = 0. 利用已知 BA = 0, 條件式 A 2 = AB B 2 右乘 A 可得 A 3 = ABA B 2 A = 0; 同理, 條件式左乘 B 即得 B 3 = 0 所以 A 和 B 是冪零 (nilpotent) 矩陣, 所有特徵值皆為零, 故二階方陣 A 和 B 的特徵多項式同為 p(t) = t 2 利用 Cayley-Hamilton 定理, 可知 p(a) = A 2 = 0, p(b) = B 2 = 0, 因此證明 AB = A 2 + B 2 = 0 Problem 25 Let A and B be n n nonsingular matrices such that ABA = B and BAB = A. Prove that A 2 = B 2 and A 4 = B 4 = I. 由已知 ABA = B 和 BAB = A 可知 AB = BA 且 AB = B A, 故 BA = B A, 等號兩邊左乘 B, 右乘 A, 即得 B 2 = A 2 再將 B = ABA 代入 A = BAB, 可得 A = BAB = (ABA)AB = (AB)A 2 B = (B A)A 2 B = B A 3 B, 因此 BA = A 3 B 使用 BA = A B, 就有 A B = A 3 B, 故 A = A 3, 即 A 4 = I 由 B 4 = A 4, 可得 B 4 = I 26

27 向量空間 Problem 26 Let A and B be n n involutory matrices, i.e., A 2 = B 2 = I. Show that C(AB BA) = C(A B) C(A + B), where C(X) denotes the column space of X. 由給出等式觀察出 A B 和 A + B 為主要物件, 利用已知條件 A 2 = B 2 = I, 可得 (A B)(A + B) = A 2 BA + AB B 2 = AB BA (A + B)(A B) = A 2 + BA AB B 2 = BA AB 上面兩式指出 C(AB BA) C(A B) 且 C(AB BA) C(A + B), 也就有 C(AB BA) C(A B) C(A+B) 另一方面, 令 v C(A B) C(A+B), 亦即存在表達式 v = (A B)x 和 v = (A+B)y, 第一式左乘 A+B, 第二式左乘 A B, 可得 (A + B)v = (BA AB)x (A B)v = (AB BA)y 將兩式相加, 2Av = (AB BA)(y x), 再利用 A 2 = I, 小心進行代數操作, 可得 v = A 2 v = A(AB BA)(y x) 2 = 2 (ABA A2 B)(x y) = 2 (ABA BA2 )(x y) = (AB BA)A(x y) 2 這指出 v C(AB BA), 得知 C(A B) C(A + B) C(AB BA), 故證得原命 題 27

28 Problem 27 Let S = 0 2, Find an extension vector set T from R 4 so that S T form a basis for R 4. 使用嘗試錯誤法並不難求出一組基底, 但問題在於如何以系統化方式計算擴展向量集 T 想法是藉助列梯形矩陣分辨線性獨立向量的能力, 將標準基底向量 e,...,e 4 併入給定的向 量集 S 構成一增廣矩陣 A, 再將 A 化簡至列梯形矩陣, 如下 : 此結果顯示 A 的第, 2, 4, 5 行是線性獨立的, 故擴展向量集可為 T =, Problem 28 Suppose A is a 3 4 matrix. The block matrix [ A I 3 ] is reduced by row operations to

29 (a) Find a basis for the row space of A. (b) Find a basis for the nullspace of A. (c) Find a basis for the left nullspace of A. (d) Find a basis for the column space of A. 為方便推理, 我們考慮一般的情況 設 A 為 m n 階矩陣, 又設 m m 階矩陣 E 代表 消去法所執行的基本矩陣乘積, 因此有 [ ] [ ] [ E A I m = EA EI m = R E 其中 m n 階矩陣 R = EA 為 A 的最簡列梯形矩陣 當 A 的秩等於 r 時, 記為 ranka = r, 在不失一般性原則下, 以分塊形式將 R 表示如下 : R = I r F, 0 0 r (n r) 階分塊 F 由對應非軸行的係數所構成 令 E = E 2 為 (m r) m 階, 化簡後的分塊矩陣可以進一步分解為 [ ] R E = I r F E 0 0 E 2 ], E E 2 以此題給出的數值為例, ranka = 2, F = 2, E = 2 0 [, E 2 = 注意, 分塊 F 和 E 2 為描述矩陣 A 的四個基本子空間提供的充分的資訊, E 為 r m 階, (a) 列運算不改變矩陣的列空間, 因此 C(A T ) = C(R T ), 由於 R 的非零列是線性獨立 的, 因此可以作為 A 的列空間基底向量, 亦即分塊 [ I r [,2,,0] T, [0,0,0,] T 29 ] F ] 的列 故此題答案為

30 (b) 列運算不改變矩陣的零空間, 齊次方程式 Ax = 0 和 Rx = 0 有相同的解集合, 故 其零空間相同 N(A) = N(R) 由已知的 R 矩陣, 可確定零空間矩陣 (nullspace matrix) 為 N = F I n r 滿足 RN = 0 由於 N 的行向量是線性獨立的, A 的零空間基底可為 N 的行向量, 由給出的 R 可知 2 0 N = 所以 A 的零空間基底包含向量 [ 2,,0,0] T, [,0,,0] T (c) 矩陣 A 其左零空間中的向量 y 滿足 A T y = 0 或 y T A = 0 T 因為 EA = E A = I r F = R, E 便有 E 2 A = 0, 這說明了 E 2 的各列都屬於 A T 的零空間, 又由於基本矩陣乘積 E 是可逆的, 故包含線性獨立的列, E 2 的列便可組成 A T 的零空間基底 此題答案為 [, 2,] T (d) 列運算改變了矩陣的行空間, C(A) C(R), 由最簡列梯形矩陣 R 不可能推論出 A 的行空間, 但從題 (c) 得到的左零空間 N(A T ) 仍提供足夠的資訊以描述 C(A) 設矩 陣 B 其各列為 A T 的零空間基底向量, 由題 (c) 得知 B = E 2, 也就有 C(B T ) = N(A T ), 利用子空間的正交互補關係, C(A) = N(A T ) 和 C(B T ) = N(B), 可推知 C(A) = N(B), 表明了 A 的行空間其實就是 B 的零空間 由前題結果, B = [ 2 ], B 已經為最簡列梯形陣式, 其零空間由 [2,,0] T 和 [,0,] T 所擴張而成, 此即為 A 的行空間基底向量 30

31 另一個做法是直接求矩陣 A, 不過這個方法的計算量稍大 由式 EA = R, 同時左乘 E 得到 A = E R, 如下 : A = = 最簡列梯形矩陣 R 的第, 4 行為軸行, 可知 A 的第, 4 行可為行空間基底 : [,,] T 和 [,2,3] T Problem 29 Consider the following matrices: 5 A = , B = Determine if A and B have the same column space, row space, nullspace, or left nullspace. 若 A 列等價於 B, 則 A 和 B 有相同的最簡列梯形矩陣 (reduced row echelon form), 因此有相同的列空間與零空間 同樣道理, 若 A T 列等價於 B T, 則 A T 和 B T 有相同的最 簡列梯形矩陣, 也有相同的行空間與左零空間 分別以基本列運算化簡 A, B 得到 A B

32 A 和 B 的最簡列梯形矩陣不同, 推知 C(A T ) C(B T ), N(A) N(B) 再計算化簡 A T, B T : A T B T A T 和 B T 的最簡列梯形矩陣相同, 推知 C(A) = C(B), N(A T ) = N(B T ) Problem 30 If possible construct a 3 3 real matrix A with the following properties: (a) A is a symmetric matrix. Its row space is spanned by the vector [,,2] T and its column space is spanned by the vector [,2,3] T. (b) All three of these equations have no solution but A 0: Ax = e, Ax = e 2, Ax = e 3, where e = [,0,0] T, e 2 = [0,,0] T, e 3 = [0,0,] T. (c) The vector [,,] T is in the row space of A but the vector [,,0] T is not in the nullspace of A. (a) 矩陣 A 的列空間以及行空間僅由一個向量擴張而成, 表示 ranka = 任意秩為 的矩陣可表為 A = uv T, 由給出的向量可知 2 A = k 2 [ 2 ] = k 2 2 4, 其中 k 0, 所以不存在滿足此條件的對稱矩陣 32

33 (b) 只要設法使 e, e 2, e 3 都不在 A 的行空間內即可, 例如, A = (c) 矩陣的零空間和列空間正交, 但因為 [,,] T 正交於 [,,0] T, 列空間不能僅由 [,,] T 擴張而成, 否則 [,,0] T 便於零空間內, 這與題意不符 克服此障礙的方式是讓列空間再增加一個不與 [,,0] T 正交的基底向量, 例如, A = 0, 此矩陣的零空間由向量 [0,,] T 所擴張, 不包含 [,,0] T Problem 3 Suppose that U and W are two subspaces in R 4. The subspace U is spanned by u = [,,0,0] T and u 2 = [,0,,0] T, and the subspace W is spanned by w = [0,,0,] T and w 2 = [0,0,,] T. (a) Find a basis for the sum U + W. (b) Find a basis for the intersection U W. (c) Explain why the following relation is correct: dimu + dimw = dim(u + W) + dim(u W). (a) 令矩陣 A 的行向量依序為 u,u 2,w,w 2, 則子空間之和 U +W = span(u W) 即為 A 的行空間 以下使用標準程序找尋 A 的行空間基底, 以消去法化簡得到梯形 33

34 陣式 : A = , 得知 U + W 的基底向量為 A 的軸行, 即, 2, 3 行 : 0 0, 0 0, 0 0 (b) 最簡單計算子空間交集 U W 的做法是求題 (a) 的 A 之零空間 N(A) 任何 x N(A) 滿足 Ax = 0, 或寫成向量方程式 x u + x 2 u 2 + x 3 w + x 4 w 2 = 0 進一步將 u i 和 w i 分離 : x u + x 2 u 2 = x 3 w x 4 w 2 等號左邊的向量屬於 U, 而等號右邊的向量屬於 W, 所以此向量屬於 U W 由題 (a) 結果, 可繼續化簡 A 至最簡列梯形矩陣, 如下 :

35 由最簡列梯形矩陣得知 A 的零空間由 [,,,] T 擴張, 子空間交集 U W 的基底向量也就是 0 0 u + ( ) u 2 = = (c) 題 (a) 與題 (b) 結果提供了 U + W 和 U W 的維度, ranka = dim(u + W), dimn(a) = dim(u W) A 的行向量總數為 dimu + dimw, 從秩 零度定理推知 dimn(a) + rank(a) = dimu + dimw, 因此證得 dimu + dimw = dim(u + W) + dim(u W) Problem 32 Let W and W 2 be two subspaces in vector space V. Show that the following two statements are equivalent. (a) W W 2 = {0}. (b) dim(w + W 2 ) = dimw + dimw 2. (a) (b) 若 (a) 成立, 設 {x,...,x m } 為 W 的一組基底, {y,...,y n } 為 W 2 的一組基底, 因為 W W 2 = {0}, 向量集 {x,...,x m,y,...,y n } 構成 W + W 2 的一組基底, 所以 dim(w + W 2 ) = m + n = dimw + dimw 2 (b) (a) 利用反證法, 若 (b) 成立且假設 W W 2 {0} 設 {z,...,z k } 為 W W 2 的一組基底, 將向量集 {z,...,z k } 擴增成 W 和 W 2 的基底, 分別為 {z,...,z k,x,...,x m } 和 35

36 {z,...,z k,y,...,y n }, 因此 dimw = k+m, dimw 2 = k+n, 而 dim(w +W 2 ) = k + n + m 當 k > 0, 就有 dim(w + W 2 ) < dimw + dimw 2 這與 (b) 矛盾, 因此必定有 k = 0, 這指出 W W 2 = {0} Problem 33 Prove th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ree 6-dimensional subspaces in R 8 is not the single point {0}. 想法是先限制二個子空間交集的維度, 然後延伸推論出三個子空間交集維度的範圍 令 U, V, W 為 R 8 內的子空間, 且 dimu = dimv = dimw = 6 因為 U + V 仍屬於 R 8, 便有 dim(u + V ) 8, 再由關係式 dim(u + V ) = dimu + dimv dim(u V ), 得知 6+6 dim(u V ) 8, 所以 dim(u V ) 4, 同理可以得到 dim(v W) 4 再次引用前述性質 dim((u V ) + (U W)) = dim(u V ) + dim(u W) dim(u V W), 但是 (U V ) + (U W) U, 故 dim((u V ) + (U W)) 6, 因此 dim(u V ) + dim(u W) dim(u V W) 6 引用 dim(u V ) 4, dim(v W) 4, 上面不等式就為 dim(u V W) dim(u V ) + dim(u W) = 2, 從而得知 U, V, W 的交集不可能為零向量 36

37 Problem 34 Let A = 2 2 0, B = (a) Find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nullspace of A and the nullspace of B. (b) Find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column space of A and the column space of B. (a) 設 x N(A) N(B), 因此有 Ax = 0 與 Bx = 0, 合併二式成為 A x = B 0, 零空間交集 N(A) N(B) 即為分塊矩陣 0 A 的零空間 以消去法化簡 B 分塊矩陣至最簡列梯形矩陣, 如下 : 分塊矩陣的秩與其行數相等, 這說明 A 的零空間與 B 的零空間交集為 {0} (b) 行空間的交集較為困難求得, 原因是行空間可以由許多不同的基底擴張而成, 因此最直覺的解法是將行空間改以零空間形式表示 先將矩陣 A, B 的行空間轉換為矩陣 D, E 的零空間, 再按題 (a) 方式求其交集 以 N(A T ) 的基底向量設為 D 的列, 便有 C(D T ) = N(A T ), 利用子空間的正交互補關係 C(A) = N(A T ), 故 C(A) = C(D T ) = N(D) 同理, 以 N(B T ) 的基底向量設為 E 的列, 則有 C(B) = 37

38 N(E) 以下分別將 A T 與 B T 的零空間找出 : A T = B T = 取整數可設 D = [ 2 2 ], E = [ 5 2 ] 下一步是計算分塊矩陣 D E 的零空間, 以消去法進行化簡, 可得 D 與 E 的零空間交集由向量 [0, 2,] T 所擴張, 這便是 A 和 B 行空間其交集的 基底向量 Problem 35 Suppose A is m by n, and ranka = r. Let E = E be a nonsingular matrix such that EA = B, 0 E 2 where B is r by n, and B is in row echelon form. Prove that C(A) = N(E 2 ), where C(A) is the column space of A, and N(E 2 ) is the nullspace of E 2. 欲證明 C(A) = N(E 2 ), 我們可以分別證明 C(A) N(E 2 ) 和 N(E 2 ) C(A) 由 E A = B, 得知 E 2 A = 0, A 的行向量屬於 E 2 的零空間, 故 C(A) N(E 2 ) 0 E 2 38

39 設 b N(E 2 ), 就有 Eb = E b = E b = c, E 2 E 2 b 0 [ ] 其中 c = E b 是 r- 維向量 考慮增廣矩陣 A b, 則 [ ] [ ] E A b = EA Eb = B c 0 0 [ ] 上式給出 rank A b = ranka = r, 故方程式 Ax = b 是一致的, 因此 b C(A), 這 證明了 N(E 2 ) C(A) Problem 36 Let A be an n by n nilpotent matrix of index k, i.e., k is the smallest positive integer such that A k = 0. If x is a vector such that A k x 0, show that the set {x,ax,a 2 x,...,a k x} is linearly independent. 考慮向量集的線性組合 c x + c 2 Ax + + c k A k x = 0 將上式左乘 A k, 利用性質 A j = 0, j k, 就有 c A k x + c 2 A k x + + c k A 2k 2 x = c A k x = 0 由已知 A k x 0 斷定 c = 0, 因此 c 2 Ax + c 3 A 2 x + + c k A k x = 0 再將上式左乘 A k 2, 同樣可以推論 c 2 = 0, 就得到 c 3 A 2 x + + c k A k x = 0 重複進行上述步驟可以證得 c i = 0, i =,...,k 39

40 Problem 37 Let {v,...,v n } be a basis for a vector space V and n 2. Is the set {v + v 2,v 2 + v 3,...,v n + v n,v n + v } also a basis for V? 設 c (v + v 2 ) + c 2 (v 2 + v 3 ) + + c n (v n + v ) = 0, 展開整理成 (c + c n )v + (c + c 2 )v (c n + c n )v n = 0 於是有以下齊次線性方程組 : c + c n = 0, c + c 2 = 0,..., c n + c n = 0, c i 存在非平 凡解的充要條件為 = + ( ) n+ = 若 n 為偶數, c i 有不全為零解, 給出的向量集不可作為 V 的基底 ; 若 n 為奇數, c i = 0, i =,...,n, 向量集可為 V 的基底 Problem 38 Vandermonde matrices are descirbed by x x 2 x n x V = 2 x 2 2 x n ,. x m x 2 m xm n 40

41 in which x i x j, for all i j. Show that if n m, the columns of V are linearly independent. 考慮齊次方程 x x 2 x n x 2 x 2 2 x2 n c. 2 x m x 2 m xm n. c 0 c c n 0 0 = 0. 0 對於 i =,2,...,m, 也就有 c 0 + c x i + c 2 x 2 i + + c n x n i = 0 這指出多項式 p(x) = c 0 + c x + c 2 x c n x n 有 m 個相異根, x i, i =,2,...,m 根據代數學基本定理, (n ) 階多項式 p(x) 至多存在 (n ) 個相異根, 但已知 n m, 上述齊次方程成立的條件必須是 c 0 = c = = c n = 0, 因此證得 V 的行向量是線性獨立的 Problem 39 If A is an m n matrix and B is an n p matrix, prove that ranka + rankb n rankab. This is called Sylvester s inequality. 我們從秩 零度定理下手, 即 dim N(A) = n ranka 如果能夠證明 rankb rankab dim N(A), 4

42 等於證得給出的命題為真 關鍵想法是要聯繫 rankb 和 rankab, 考慮這個情境 : 設線 性轉換 T : C(B) C m, 也就是說 T 的定義域為 C(B), 對於 x C(B), 其像為 T(x) = Ax, 也可以說 T(y) = ABy, 但 y C p 秩 零度定理的線性轉換語言陳述為 dim ima(t) + dim ker(t) = dim C(B), 但是 dim ima(t) = dim C(AB) = rankab, 且 dim C(B) = rankb, 可推知 dim ker(t) = rankb rankab 然而 C(B) C n, 轉換 T 的核僅為 A 其零空間 N(A) 的部分集合 ( 子空間 ), 故 dim ker(t) dimn(a), 因此得證 Problem 40 Suppose A is an m n matrix. (a) Prove that there exist an m m invertible matrix P and an n n invertible matrix Q such that PAQ = I r 0 0 0, where r is the rank of A. (b) Suppose that A with rank r can be factorized as A = U I r 0 V, 0 0 where U is an m m invertible matrix and V is an n n invertible matrix. Decribe the column space of A and the row space of A in terms of U and V. (a) 對矩陣 A 執行消去法化簡至最簡列梯形矩陣, 設 m m 階可逆矩陣 P 為所執行過 所有基本矩陣的乘積, 再於化簡所得矩陣右乘一排列矩陣使其軸行全部移動至最左邊, 42

43 因為 ranka = r, 故得到 PAS = I r F 0 0 = R, 其中 S 是 n n 階排列矩陣, 注意 P 和 S 都是可逆的 接著再對 n m 階矩 陣 R T 進行列運算化簡, 設 n n 階可逆矩陣 T T 表示執行過的基本矩陣乘積, 因 rankr T = r, 就有 T T R T = T T I r 0 F T 0 = I r = J T 上式結果 J T 為 n m 階矩陣, 由 J = RT, 再將 R = PAS 代入得到 PAST = J, 令 Q = ST, 故 PAQ = J, 此即為所求 (b) 將 U 和 V 矩陣切割為適當分塊便可以清楚地描述 A 的行空間和列空間, 如下 : [ ] U = U U 2, V = V V 2 分塊 U 包含 U 的前 r 個行向量, V 包含 V 的前 r 個列向量, 因此 A 即為 [ ] A = U U 2 I r 0 V 0 0 考慮矩陣 A 的第一種形式 : [ ] A = U U 2 I r 0 [ V = U V 2 ] V, 因 V 是可逆的, C(V ) = C n, 所以 A 的行空間基底由 U 的行向量構成 從第二種 形式 : Problem 4 A = U I r V = U V, 0 因 U 是可逆矩陣, C(U) = C m, 故 A 的列空間基底由 V 的列形成 Let A be an n n matrix. Prove that there is an invertible matrix B such that BA is a projection. V 2 43

44 設 A 的行空間 C(A) 維度為 r, 則零空間 N(A) 維度為 n r 令 {x,...,x r } 為 A 的行空間基底, 將此基底擴充為 C n 的基底 : {x,...,x r,x r+,...,x n } 因為任一 i =,...,r, x i C(A), 我們可以找到 y i 使得 Ay i = x i 再設 {y r+,...,y n } 為零空間 N(A) 基底, 下面我們證明 {y,...,y n } 為線性獨立集, 故可為 C n 基底 考慮 c y + + c n y n = 0, 因為 y i N(A), i = r +,...,n, 就有 ( n ) r r A c i y i = c i Ay i = c i x i = 0 i= i= i= 但 x,...,x r 為 C(A) 的基底向量, 因此是線性獨立集, 推知 c = = c r = 0, 也就有 c r+ y r+ + + c n y n = 0, 又因為 y r+,...,y n 為 N(A) 的基底, 可斷定 c r+ = = c n = 0 現在我們有兩組 C n 基底 : {x,...,x n } 和 {y,...,y n } 令可逆矩陣 B 滿足 Bx i = y i, i =,...,n 對於 i =,...,r, BAy i = Bx i = y i, 對於 i = r +,...,n, BAy i = B0 = 0, 證得 BA 為一投影矩陣 Problem 42 Let A and B be n by n matrices. If AB = 0, show that the dimension of the nullspace of BA is at least n/2. ] 令 B = [b b n, b j C n, 已知條件可寫為 ] ] AB = A [b b n = [Ab Ab n = 0, 得知 b j N(A), j =,...,n, 亦即 C(B) N(A), 就有 rankb dim N(A) 由秩 零度定理, ranka+dim N(A) = n, 可推出 rankb n ranka, 又因為 rank(ba) min{ranka,rankb}, 就有 rank(ba) min{ranka, n ranka} 上式指出 rank(ba) n/2, 再使用秩 零度定理, 可得 dimn(ba) = n rank(ba) n/2 44

45 Problem 43 Let A be an n by n matrix of the form A = P D 0 P, 0 0 where P and D are n n and r r, r n, nonsingular matrices, respectively. Prove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 There exists a nonsingular matrix B such that A 2 = BA. (b) ranka = ranka 2 (c) The column space of A and the nullspace of A are disjoint, i.e., C(A) N(A) = {0}. (a) 設計以下的分塊乘法 A 2 = P D2 0 P = P D 0 P P D 0 P = BA, D 0 0 上式中 B = P D 0 P 是可逆的 0 D (b) 證明 (a) (b) 因為可逆矩陣不改變矩陣秩, ranka 2 = rank(ba) = ranka (c) 證明 (b) (c) 設 ranka = ranka 2, 由秩 - 零度定理可知 dimn(a) = dimn(a 2 ) 又因為 N(A) N(A 2 ), 故 N(A) = N(A 2 ) 設 x C(A) N(A), 就有 Ax = 0 且存在 y 使得 x = Ay, 則 Ax = A(Ay) = A 2 y = 0 推論 y N(A 2 ) = N(A), Ay = 0, 所以 x = 0 45

46 Problem 44 Let A and B be nonsingular n n matrices. Prove that rank(a B) = rank(a B ). 關鍵在於聯繫 A B 和 A B, 觀察後不難得到下式 : B A = B (A B)A 已知 A 和 B 是可逆的, 就有 rank(b A ) = rank(a B), 矩陣與非零常數相乘不改變矩陣秩, 故 rank(a B ) = rank(b A ), 證得原命題 補充解釋為何與可逆矩陣相乘不改變原矩陣的秩 設 A 為 m m 階可逆矩陣, B 為 m n, 有這個事實 : AB 和 B 的零空間相同, N(AB) = N(B) 證明如下 : 若 Bx = 0, 顯然 ABx = 0 反之, 若 ABx = 0, 同時左乘 A, 就有 A ABx = Bx = 0 再來利用秩 零度定理可得 rank(ab) = n dimn(ab), rankb = n dimn(b), 故 rank(ab) = rankb 另一方面, 若 BA 是合法運算, 且 A 是可逆的, 則利用上述結果以及 ranka T = ranka, 就有 rank(ba) = rank(ba) T = rank(a T B T ) = rankb T = rankb Problem 45 Suppose A and B are n n matrices and A is nonsingular. Let B = A UQV, where U is n p, Q is p m, and V is m n. Show that if B is nonsingular then I V A UQ is nonsingular, and vice versa. 若 B 是可逆的, 利用反證法, 假設 y 0 且 (I V A UQ)y = 0 令 x = A UQy, 則 V x = y, 這指出 x 0 將上式左乘 A, 就有 Ax = UQy, 因此 Bx = Ax UQV x = Ax UQy = 0 這與原假設 B 是可逆矩陣矛盾, 可知 I V A UQ 的零空間不含非零向量, 故 I V A UQ 是可逆的 46

47 若 I V A UQ 是可逆的, 仍使用反證法, 假設有 x 0 使得 Bx = 0, 就有 Ax = UQV x 左乘 A, 可得 x = A UQV x = A UQy 將上面結果代入以下算 式 (I V A UQ)y = y V x = 0 因為 I V A UQ 是可逆的, 必定有 y = 0, 也就有 V x = 0, 這又使 Ax = Bx + UQV x = 0, 與 A 是可逆矩陣矛盾, 推知 B 的零空間不含非零向量, B 是可逆的 Problem 46 Let A and B be n n matrices. Prove that ranka = rankab if and only if rank A 0 = rank A 0. B I n I n B 重排序矩陣的行列不改變矩陣秩, 因此 rank A 0 = rank 0 B I n I n A = rank I n B = n + ranka B 0 A 上面最後一個步驟由計算軸列數而得 矩陣乘以一可逆矩陣也不改變矩陣秩, 可得 rank A 0 = rank I n B = rank n 0 I n B I n B A 0 A I n A 0 = rank I n B = n + rankab 0 AB 比較上面兩式即證得所求 Problem 47 Suppose A is an m n real matrix. (a) If A T Ax = 0, show that Ax = 0. (b) Show that A and A T A have the same nullspace. (c) Show that A and A T A have the same row space, and thus ranka = ranka T A. 47

48 (a) 左乘 x T 於 A T Ax = 0, 即得 x T A T Ax = (Ax) T Ax = Ax 2 = 0, 推知 Ax = 0 另一個做法是利用子空間的交集關係, 由 A T (Ax) = 0 可知 Ax N(A T ), 但是 Ax 屬於行空間 C(A), 再利用子空間互補關係 N(A T ) C(A) = {0} 可確定 Ax = 0 (b) 若 x N(A), 即 Ax = 0, 也就有 A T Ax = A T 0 = 0, 這指出 x N(A T A), 因此 N(A) N(A T A) 題 (a) 已說明 N(A T A) N(A), 故推論得 N(A) = N(A T A) (c) 矩陣的列空間為其零空間的正交互補, 即 C(A T ) = N(A), C(A T A) = N(A T A) 利用題 (b) 結論 N(A) = N(A T A), 可得 C(A T ) = C(A T A), 也因此 ranka = dimc(a T ) = dimc(a T A) = ranka T A Problem 48 (a) Suppose A is an n by n matrix of rank r. Show that A may be written as a sum of rank-one matrices: A = x y T + + x r y T r, where x i and y i, i =,...,r, are n-dimensional vectors. (b) Suppose B is an n by n matrix of the form B = x y T + + x ry T r. If n-dimensional vectors x,...,x r are independent, what conditions of y i s must be satisfied so that the rank of B is r? (c) Suppose X is a 3 2 matrix, and Y is a 2 5 matrix. How many possible dimensions of the nullspace of XY are there? 48

49 (a) 矩陣 A 的行空間基底向量數是 r, 令 A 的行空間基底為線性獨立向量集合 {x,...,x r }, 則 A 的每一行 a j 都可用唯一方式表示為此基底向量的線性組合 對於 j =,...,n, 便有唯一確定的 y ij s 使 a j = y j x + + y rj x r 以行作為計算單位來實現矩陣乘法, 表現形式如下 : y [ ] [ ] y n A = a a n =. x x r.... y r y rn 將上式右邊的權重矩陣以其列向量表示, 再以行 - 列相乘展開, 可得 [ ] A = x x r y T. y T r = x y T + + x r y T r (b) 將基底向量 {x,...,x r } 擴充為 n- 維向量空間的基底 : {x,...,x r,x r+,...,x n }, B 於是可寫為. [ ] B = x x r x r+... x n 0 Ṭ. y T y T r 0 T = XY n n 階矩陣 X 由 n 個基底向量構成, 因此是可逆的 任意矩陣 Y 與可逆矩陣 X 相乘並不改變其秩, 故 rankb = ranky 為滿足條件 rankb = r, 矩陣 Y 的前 r 個列 ( 亦即非零列 ) 必須是線性獨立的, 即 y,...,y r 為一組線性獨立向量 (c) 將矩陣 XY 的各行視為 X 的行向量之線性組合, 3 2 階矩陣 X 僅有 2 行, 因此不論任何 Y, 總有 0 rankxy 2 矩陣 XY 為 3 5 階, 利用秩 - 零度定理推得 dimn(xy ) = 5 rankxy, 故 dimn(xy ) 可能為 3, 4, 5 49

50 Problem 49 Suppose A is an m n real matrix with full row rank, i.e., ranka = m. Which of the following equations always have a solution (possibly infinitely many) for any legal b? (a) Ax = b (b) A T x = b (c) A T Ax = b (d) AA T x = b (e) A T Ax = A T b (f) AA T x = Ab (a) Ax = b 總是有解, 因為 dimc(a) = ranka = m, 所以 C(A) = R m (b) A T x = b 可能沒有解, 因為 dimc(a T ) = ranka = m, 但 b 可以是 R n 中的任意向量 當 n > m 時, A T 的行空間 ( 維度為 m) 未能充滿整個 R n 空間 (c) A T Ax = b 可能無解, 推論如下 : 因為 N(A) = N(A T A), 其互補空間亦相等, 即 N(A) = N(A T A), 也就是 C(A T ) = C(A T A) 由題 (b), dimc(a T A) = dimc(a T ) = m, 因此得知 n n 階矩陣 A T A 的行空間是 R n 空間內維度為 m 的子空間 (d) AA T x = b 恆有唯一解, AA T 是 m m 階矩陣, 由題 (c) 可知 C(AA T ) = C(A), 即 dimc(aa T ) = dimc(a) = m, AA T 是滿秩, 故為可逆矩陣 (e) A T Ax = A T b 總是有解的, 利用題 (a) 結果, 任何 Ax = b 的解也必為 A T Ax = A T b 的解 (f) AA T x = Ab 有唯一解, 直接利用題 (d), 矩陣 AA T 是可逆的 50

51 Problem 50 Suppose v,v 2,v 3 are linearly dependent and v 2,v 3,v 4 are linearly independent. (a) Show that v is a linear combination of v 2 and v 3. (b) Show that v 4 is not a linear combination of v, v 2, and v 3. (a) 因為 v, v 2, v 3 線性相依, 即知存在不全為零的 c, c 2, c 3 使得 c v + c 2 v 2 + c 3 v 3 = 0 若 c = 0, 則 c 2 或 c 3 不為零, 也就是說 v 2 和 v 3 線性相依 但這與 v 2, v 3, v 4 是線性獨立集矛盾, 故推論 c 0 向量 v 可表示為 v 2 和 v 3 的線性組合, 如下 : v = (c 2 v 2 + c 3 v 3 ) c (b) 假設 v 4 可表示為 v, v 2 和 v 3 的線性組合, 令 v 4 = d v + d 2 v 2 + d 3 v 3 代入 (a) 的 v 表達式, 則 v 4 可表示為 v 2 和 v 3 的線性組合 但這與 v 2, v 3, v 4 是線性獨立集矛盾, 因此得證 Problem 5 Let A be an n n matrix. If ranka = ranka 2, show that N(A) = N(A 2 ), i.e., Ax = 0 and A 2 x = 0 have the same solution space. 若 x N(A), 即 Ax = 0, 則 A 2 x = A(Ax) = 0, 這說明 N(A) N(A 2 ) 利用已知條件 ranka = ranka 2, 以及秩 - 零度定理 ranka + dimn(a) = n 和 ranka 2 + dim N(A 2 ) = n, 可得 dimn(a) = dim N(A 2 ), 也就證明 N(A) = N(A 2 ) Problem 52 Let A be an n n matrix and v,...,v n C n be linearly independent. Show that A is nonsingular if and only if Av,...,Av n are linearly independent. 5

52 若 A 是可逆矩陣, 考慮 c Av + + c n Av n = 0 左乘 A 即得 c v + + c n v n = 0 因為 v,...,v n 為一線性獨立集, 可知 c = = c n = 0, 因此證明 Av,...,Av n 線性獨立 另一方面, 若 A 不可逆, 則存在 x = d v + + d n v n 0 使得 Ax = 0 換句話說, d,...,d n 不全為零, 且 A(d v + + d n v n ) = d Av + + d n Av n = 0, 這指出 Av,...,Av n 線性相依 Problem 53 Let V be the solution space of x + x x n = 0 and W be the solution space of x = x 2 = = x n, where x i R, i =,...,n. Show that V W = R n. 欲證明 V W = R n, 只需要證明 dim V + dim W = n 且 V W = {0} 即可 第一式 x + x x n = 0 包含 n 個未知變數, 故 dim V = n 第二組線性方程的解為 x = x 2 = = x n = α, 故 dim W = 再將 x = x 2 = = x n = α 代入第一式, 就有 α + α α = 0, 得到 α = 0, 即證明 V W = {0} Problem 54 Let A be an n n matrix. Show that N(A) C(I A) and N(I A) C(A). 52

53 令 x 為一 n 維向量, 利用下列關係式進行推論 : x = Ax + (I A)x 若 x N(A), 即 Ax = 0, 則 x = (I A)x, 這說明 x C(I A) 若 x N(I A), 即 (I A)x = 0, 則 x = Ax, 推論 x C(A) Problem 55 Let T be an n n upper triangular matrix. Show that λ appears one the diagonal of T precisely dim N((T λi) n ) times, where N(A) denotes the nullspace of A. 設 n n 階上三角形矩陣 T 有 m 個主對角元 λ, 則 T λi 有 m 個主對角元 0, 也就 是說 T λi 有 n m 個非零主對角元, 所以 rank(t λi) = n m 根據秩 - 零度定 理, rank((t λi) n ) = n dim N((T λi) n ), 接下來只要證明 rank((t λi) n ) = rank(t λi) 即可證得 m = dimn((t λi) n ) 將上三角形矩陣 T λi 分解為 T λi = D + U, 其中 D 是主對角矩陣, U 是上三角形矩陣且主對角元全部是零, 則 rank(t λi) = rankd 利用二項式定理, (T λi) n = (D + U) n = D n + n k= ( ) n D n k U k k 對於 k, D n k U k 的主對角元皆為零, 因此 (T λi) n 的主對角元恰為 D n 的主對角元, 就有 rank((t λi) n ) = rankd n 明顯地, rankd n = rankd, 故 rank((t λi) n ) = rankd = rank(t λi) Problem 56 Let A be an n n matrix. Show that S = {X AX = XA}, the set of all the matrices commuting with A, is a vector space. 53

54 只需要證明 S 滿足矩陣加法和純量乘法封閉性即可 令 X,Y S, 則 AX = XA 且 AY = Y A 計算 A(X + Y ) = AX + AY = XA + Y A = (X + Y )A, 故 X + Y S 對於任意純量 c, A(cX) = c(ax) = c(xa) = (cx)a, 故 cx S 因此證得 S 是一向量空間 Problem 57 Let A,A 2,...,A m be n n matrices. If A A 2 A m = 0, prove that ranka + ranka ranka m (m )n. 設 A 和 B 為 n n 階矩陣, 以下不等式成立 : rank(ab) ranka + rankb n 重複利用上述性質, 可得 rank(a A 2 A k ) ranka + rank(a 2 A m ) n ranka + ranka 2 + rank(a 3 A m ) 2n ranka + ranka ranka m (m )n, 但已知 rank(a A 2 A m ) = rank0 = 0, 因此得證 54

55 Problem 58 Let A be an n n complex matrix. If {y,...,y k } is a basis for the column space of A and if {x,...,x k } is such a set of vectors of C n that Ax i = y i, i =,...,k, show that span{x,...,x k } N(A) = C n, where N(A) denotes the nullspace of A. 令 {z,...,z l } 是 N(A) 的一基底 欲證明 span{x,...,x k } N(A) = C n, 只要證明 span{x,...,x k,z,...,z l } = C n 且 {x,...,x k,z,...,z l } 是一線性獨立集即可 對於任一 v C n, Av 屬於 A 的行空間 C(A) 將 Av 表示為 Av = c y + + c k y k = c Ax + + c k Ax k, 就有 A(v c x c k x k ) = 0 這說明 v c x c k x k N(A), 故令 v c x c k x k = d z + + d l z l, 則 v = c x + + c k x k + d z + + d l z l, 證得 C n = span{x,...,x k,z,...,z l } 再考慮 v = 0, 上式左乘 A, 即得 0 = c Ax + + c k Ax k + d Az + + d l Az l = c Ax + + c k Ax k = c y + + c k y k 55

56 因為 {y,...,y k } 是行空間 C(A) 的基底, 推論 c = = c k = 0, 於是有 0 = d z + + d l z l, 同樣道理, 因為 {z,...,z l } 是零空間 N(A) 的基底, 可知 d = = d l = 0, 證得 {x,...,x k,z,...,z l } 是一線性獨立集 Problem 59 Let A and B be m n and p n matrices, respectively. If ranka + rankb < n, show that there exists a nonzero n-dimensional vector x such that Ax = 0 and Bx = 0. 證明 N(A) N(B) {0} 即證得原命題 考慮零空間 N(A) 和 N(B) 的容斥關係, dim(n(a) + N(B)) = dimn(a) + dimn(b) dim(n(a) N(B)) 利用秩 零度定理, ranka + dimn(a) = n, rankb + dimn(b) = n, 即有 dim(n(a) N(B)) = n ranka + n rankb dim(n(a) + N(B)) 使用已知條件 ranka + rankb < n, 而且 N(A) + N(B) 為 C n 的子空間, 可以推論 dim(n(a) N(B)) > n dim(n(a) + N(B)) 0. Problem 60 Let A and B be 5 7 and 7 6 matrices, respectively. If ranka = 3 and rankb = 5, find all possible values of rank(ab). 我們從矩陣乘積 AB 的行空間分析著手 因為 C(AB) C(A), 可知 dimc(ab) dimc(a), 亦即 rank(ab) ranka 轉置不改變矩陣秩, 就有 rank(ab) = rank(ab) T = rank(b T A T ) rankb T = rankb, 56

57 故得到 rank(ab) 上界 : rank(ab) min{ranka, rankb} 矩陣乘積可視為變換 A 具有定義域 C(B), 值域 C(AB), 零空間 C(B) N(A) 由秩 零 度定理, 可得 dimc(b) = dimc(ab) + dim(c(b) N(A)), 改寫為 rank(ab) = rankb dim(c(b) N(A)) 但是 C(B) N(A) N(A), 也就有 dim(c(b) N(A)) dimn(a) = n ranka, 故得到 rank(ab) 下界 : rank(ab) rankb + ranka n 最後代入數值 n = 7, ranka = 3, rankb = 5, 即得 rank(ab) 3 Problem 6 If A and B are m n and n m matrices, respectively, such that rank(ab) = n and (AB) 2 = k(ab), where k 0, show that BA = ki n. 利用矩陣乘法的矩陣秩性質, rank(xy ) min{rankx,ranky }, 即知 rank(ba) rank(a(ba)b) = rank(ab) 2 = rank(ab) = n 由此判斷 n n 矩陣 BA 可逆 另一方面, (BA) 3 = B(AB) 2 A = B(kAB)A = k(ba) 2 因為 BA 可逆, 故得 BA = ki n 57

58 Problem 62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false. For matrices of appropriate sizes, construct a counterexample. (a) If ranka = rankb, then rank(a 2 ) = rank(b 2 ). (b) If A 2 = B 2, then A = B or A = B. (c) If rank(ab) = 0, then rank(ba) = 0. (d) If rank(ab) = 0, then ranka = 0 or rankb = 0. (a) 從一般性質 rank(a 2 ) ranka 下手 設 A, B 為 2 2 階矩陣, 若 ranka = rankb = 2, 顯然 rank(a 2 ) = rank(b 2 ) = 2 考慮 ranka = rankb = 的情況, 不難找出 A 滿足 rank(a 2 ) = ranka, 如 A = 0, 再設法找出 0 0 B 滿足 rank(b 2 ) < rankb 當 C(B) N(B), B 的行空間在零空間中, 則 B 2 = BB = 0, 就有 rank(b 2 ) = 0, 如 B = (b) 設 A 有特徵值 λ, 則 A 2 有特徵值 λ 2, 利用此性質很容易找到反例, 如 A = 0, B = (c) 若 rank(ab) = 0, 則 AB = 0, 所以只要找出 A, B 使得 AB = 0 且 BA 0 即可, 如 A =, B = 0 0 (d) 同題 (c) 的例子 Problem 63 Let A be an n n matrix. Prove that if A is idempotent, i.e., A 2 = A, then ranka + rank(a I) = n. 58

59 寫出 I = A + (I A), 等號兩邊取矩陣秩, ranki = n = rank(a + (I A)), 利用 rank(a + B) ranka + rankb, 即得 n ranka + rank(i A) 再將 A 2 = A 改寫成 A(A I) = 0, 此式可解讀為 I A 的行空間 ( 值域 ) 屬於 A 的零空間 ( 核 ), 亦即 C(I A) N(A), 由秩 零度定理即得 rank(i A) dimn(a) = n ranka, 也就證明了 ranka + rank(a I) = n Problem 64 Let A and B be n n matrices, and ranka = rankb. Show that A 2 B = A if and only if B 2 A = B. 由於 A 和 B 可互換, 我們只需要證明 A 2 B = A 蘊含 B 2 A = B 若 A 2 B = A, 利用兩矩陣乘積的秩必不大於相乘矩陣的秩, 即知 ranka = rank(a 2 B) min{rank(a 2 ),rankb}, 而且 rank(a 2 ) ranka, 故知 rank(a 2 ) = ranka = rankb, 這說明 A 2, A 和 B 有相同的零空間維度 若 Bx = 0, 則 Ax = A 2 Bx = 0, A 2 x = A(Ax) = 0, 因此 N(B) N(A), N(B) N(A 2 ), 但 dimn(b) = dimn(a) = dimn(a 2 ), 也就推得 N(B) = N(A) = N(A 2 ) 對於任意 y C n, (A 2 B)(Ay) = A(Ay) = A 2 y, 改寫為 A 2 (BAy y) = 0, 這指出 (BAy y) N(A 2 ), 也就有 B(BAy y) = 0, 亦即 B 2 Ay = By 上式對任意 n 維向量 y 皆成立, 故可推論 B 2 A = B Problem 65 Let A be an m n matrix and B be an n p matrix. Denote C = I n B. A 0 Show that rankc = n + rank(ab). 59

60 設計下列分塊矩陣乘法 I n 0 I n B I n B = I n 0, A I m A 0 0 I p 0 AB 其中 I n 0 和 I n B 為可逆矩陣, 故不改變矩陣秩 等號右邊矩陣可表示為分 A I m 0 I p 塊直和, I n 0 = I n ( AB), 0 AB 即得 rankc = ranki n + rank( AB) = n + rank(ab) Problem 66 Let T be a linear transformation on a finite-dimensional vector space V, and let W be subspace of V. Denote T(W) = {T(w) w W }. Prove that T(W) is a subspace of V, and dim W = dimt(w) + dim(ker(t) W). 設 v,w W, 顯然, cv W, c 為一純量, v + w W, 就有 ct(v) = T(cv) T(W) T(v) + T(w) = T(v + w) T(W), 故 T(W) 為 V 的一子空間 設 {u,...,u k } 為 Ker(T) W 的基底, 將此基底擴充成 W 基底 {u,...,u k,w,...,w r } 考慮 w = c u + +c k u k +d w + +d r w r, 60

61 則 T(w) = T(c u + + c k u k + d w + + d r w r ) = c T(u ) + + c k T(u k ) + d T(w ) + + d r T(w r ) = d T(w ) + + d r T(w r ), 故 T(W) = span{t(w ),...,T(w r )} 接著我們證明 T(w ),...,T(w r ) 是線性獨立集, 考慮 0 = d T(w ) + + d r T(w r ) = T(d w + + d r w r ) 推知 d w + + d r w r = 0, 因 w,...,w r 為獨立集, 必有 d = = d r = 0, 證得 dimt(w) = r = (k + r) k = dimw dim(ker(t) W) 6

62 線性變換 Problem 67 Let V be the vector space of polynomials of degree at most 3 with real coefficients. Let T be the map defined by for all f(x) V. T(f(x)) = d2 f dx df dx, (a) Show that T is a linear transformation. (b) Find the matrix [T] B and [T] C representing T with respect to the bases B = {,x,x 2,x 3 } and C = {,+x,+x+x 2,+x+x 2 +x 3 }, respectively. (c) Find the matrix M representing the change of bases from B to C. (a) 設 f(x),g(x) V, 則 ( T(f(x) + g(x)) = d2 (f + g) d(f + g) d 2 f dx = dx dx df ) ( d 2 ) g + dx dx 2 + 2dg dx = T(f(x)) + T(g(x)) ( T(cf(x)) = d2 cf d 2 dx 2 + 2dcf dx = c f dx df ) = ct(f(x)), dx 這證明了 T 為線性轉換 (b) B 的基底向量經轉換後為 T() = 0 T(x) = 2 T(x 2 ) = 2 + 4x T(x 3 ) = 6x + 6x 2, 62

63 因此 T(a + bx + cx 2 + dx 3 ) 可表示為矩陣乘法, 如下 : a b [T(x)] B = [T] B [x] B = c d C 的基底向量經轉換後為 T() = 0 T( + x) = 2 T( + x + x 2 ) = 4 + 4x = 4( + x) T( + x + x 2 + x 3 ) = 4 + 0x + 6x 2 = 6 + 4( + x) + 6( + x + x 2 ), 因此 T(s + t( + x) + u( + x + x 2 ) + v( + x + x 2 + x 3 )) 可表示為 s t [T(x)] C = [T] C [x] C = u v (c) 令 M 表示基底 B 至基底 C 的轉換矩陣, 而 M 即為基底 C 至基底 B 的轉換矩陣 因為 B 為標準基底, 所以 M 0 =, 解得其逆矩陣為 M =

64 利用 M[x] B = [x] C 和 M[T(x)] B = [T(x)] C, 可聯繫題 (b) 的兩個轉換 : M[T] B [x] B = [T] C M[x] B, 即 M[T] B = [T] C M, 或 [T] C = M[T] B M 驗證如下 : = Problem 68 Let A be an m n matrix. Prove or disprove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 If the vectors v, v 2,...,v k in C n are linearly independent, so are Av, Av 2,...,Av k. (b) If the vectors Av, Av 2,...,Av k in C m are linearly independent, so are v, v 2,...,v k. (a) 考慮極端情況 A = 0, 可知此題陳述不為真 延伸討論, 矩陣 A 要滿足什麼條件方能維持 Av, Av 2,...,Av k 的獨立性? 由線性獨立定義, 方程式 c Av + c 2 Av c k Av k = A(c v + c 2 v c k v k ) = 0 僅有解 c = c 2 = = c k = 0, 矩陣 A 的零空間和向量 v,,v k 的擴張僅交集於零向量, 或者說 v,,v k 不屬於 A 的零空間 (b) 利用反證法, 先假設 v, v 2,...,v k 是線性相依, 則必定存在不全為零的權重 c, c 2,...,c k 使得 c v + c 2 v c k v k = 0 等號兩邊左乘 A, c Av + c 2 Av c k Av k = 0, 這指出 Av, Av 2,...,Av k 為線性相依, 與已知條件矛盾, 故得證 64

65 Problem 69 Suppose [T] E = is the transformation matrix for a linear transformation T with respect to the standard basis, and [T] B = is the transformation matrix with respect to B basis. Find a set of basis vectors of 4 B. 設基底 B 包含 2- 維基底向量集 {b,b 2 }, 令 B = [ b b 2 ], B 的兩行向量是線性獨立, 故 B 是可逆的 因轉換矩陣 [T] E 滿足 T(x) = [T] E x, 而參考基底 B 的座標向量 [x] B 又 滿足 [T(x)] B = [T] B [x] B 因為 [x] B = B x 且 [T(x)] B = B T(x) = B [T] E x, 則 [T] B B = B [T] E, 或 B[T] B = [T] E B 設線性轉換 L(B) = B[T] B [T] E B, 問題即為求轉換 L 的核 (kernel), 即 L(B) = 0 令 B = a b, 代入 L(B) 並展開, c d 可得 0a + 4b c 25a + 0b d L(B) = 0c + 4d 25c + 0d 再將此轉換改為矩陣乘法形式, 如下 : a a b b L = c c d d 以消去法化簡至最簡列梯形矩陣 :

66 零空間即為 [ 2 5,,0,0]T 和 [ 25,0, 2 5,] 的擴張, 寫回 2 2 階矩陣, 滿足 L(B) = 0 的 矩陣可表示為 其中的兩行向量就是 B 的基底向量 : 又因為 B 是可逆矩陣, det(b) = 還要再加上條件 β 0 Problem α 25 β α 2 5 β β 2 5 α 25 β 2 5 β, 2 5 α 25 β α 2 5 β β, α β = 25 β2 0, Let A be a nonzero 2 2 matrix. Consider the following linear transformation T(X) = AX XA, where X is a 2 2 matrix. If A is diagonalizable, prove that T is also diagonalizable. 設 Ax i = λ i x i, i =,2, 因為 A 可對角化, {x,x 2 } 為線性獨立向量集 令 2 2 階矩 陣 B ij 的第 j 行等於 x i, 其餘各行為零, 則 B = {B,B 2,B 2,B 22 } 為所有 2 2 階 矩陣形成的向量空間的有序基底 計算各基底向量 B ij 的像 T(B ij ) = AB ij B ij A, 如 下 : T(B ) = AB B A [ ] [ ] = A x 0 x 0 a a 2 = [ ] λ x 0 a 2 a 2 ] [a x a 2 x = λ B a B a 2 B 2 66

67 以同樣方式可以得到 T(B 2 ) = AB 2 B 2 A = λ B 2 a 2 B a 22 B 2 T(B 2 ) = AB 2 B 2 A = λ 2 B 2 a B 2 a 2 B 22 T(B 22 ) = AB 22 B 22 A = λ 2 B 22 a 2 B 2 a 22 B 22 所以 T 參考有序基底 B 的表示矩陣為 [T] B = [[T(B )] B [T(B 2 )] B [T(B 2 )] B ] [T(B 22 )] B λ a a a = 2 λ a = λ I A T λ 2 a a 2 0 λ 2 I A T 0 0 a 2 λ 2 a 22 設 A 可對角化為 A = SΛS, 則 ci A T = (S T ) (ci Λ)S T 也為可對角化矩陣, 因此證得所求 Problem 7 If {u,...,u n } and {v,...,v n } are bases of R n, and if Au j = Bv j = n c ij u i i= n c ij v i, i= what i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matrices A and B? 令 C, U, V 為 n n 階矩陣, C = [c ij ], U 的行向量為 u j, V 的行向量為 v j, j =,2,...,n 給出的第一個方程式可寫為矩陣乘積 : c [ ] [ ] c n A u u n =. u u n...., c n c nn 67

68 亦即 AU = UC, 同理由第二個方程式可得 BV = V C 因為 U, V 的行向量都是完整基底, U 和 V 同是可逆矩陣, 故 A 和 C 可表示為 A = UCU 和 C = V BV, 也就有 A = UV BV U 設 P = UV, 得到 A = PBP, A 相似於 B 另外一個做法是利用線性變換觀念, 關鍵想法是聯繫這二組基底向量, 設矩陣 P 表示線性變換滿足 Pv j = u j, j =,...,n, 則 Au j = APv j 且 ( n n n ) Au j = c ij u i = c ij Pv i = P c ij v i = PBv j i= i= i= 因此對於任意 j, APv j = PBv j, 或 (AP PB)v j, j =,2,...,n, 推知 AP PB 的零空間維度等於 n, 即 rank(ap PB) = 0, 所以 AP = PB 矩陣 A, B 其實是參考不同基底的線性變換表示矩陣, 而 P 則是這兩組基底的變換矩陣 Problem 72 Let B = {v,v 2,v 3,v 4 } be a basis for a vector space V of dimension 4. Suppose T is a linear transformation on V, and the matrix representation of T with respect to B is A = (a) Find the range and kernel of T. (b) Find a new basis B for V so that the matrix representation of T with [ ] respect to B has the form B 0, where B and 0 are 4 2 matrices. (a) 將線性變換 T 的表示矩陣 A 化約至簡約列梯陣式 : A = , 68

69 由此可知 A 的行空間為 C(A) = span, 2 5, 且零空間為 N(A) = span 2 0, 0 故線性變換 T 的值域為 R(T) = span{t(v ),T(v 2 )}, 其中 T(v ) = v v 2 + v 3 + v 4 T(v 2 ) = 2v + v 2 + 5v 3 v 4, 而 T 的核 ( 零空間 ) 為 N(T) = span{w,w 2 }, 其中 w = 2v v 2 + v 3 w 2 = v v 2 + v 4 (b) 考慮 V 的一組基底 B = {v,v 2,w,w 2 } 令 [T(v )] B [T(v 2 )] B = (d,d 2,d 3,d 4 ) T, 就有 = (c,c 2,c 3,c 4 ) T 和 T(v ) = c v + c 2 v 2 + c 3 w + c 4 w 2 = c v + c 2 v 2 + c 3 (2v v 2 + v 3 ) + c 4 (v v 2 + v 4 ) = (c + 2c 3 + c 4 )v + (c 2 c 3 c 4 )v 2 + c 3 v 3 + c 4 v 4 = v v 2 + v 3 + v 4, 69

70 解得 c = 2, c 2 =, c 3 =, c 4 = 同時, T(v 2 ) = d v + d 2 v 2 + d 3 w + d 4 w 2 = d v + d 2 v 2 + d 3 (2v v 2 + v 3 ) + d 4 (v v 2 + v 4 ) = (d + 2d 3 + d 4 )v + (d 2 d 3 d 4 )v 2 + d 3 v 3 + d 4 v 4 = 2v + v 2 + 5v 3 v 4, 解得 d = 7, d 2 = 5, d 3 = 5, d 4 = 另外, T(w ) = T(w 2 ) = 0, 所以線性變換 T 參考基底 B 的表示矩陣如下 : [ ] [T] B = [T(v )] B [T(v 2 )] B [T(w )] B [T(w 2 )] B = Problem 73 Let U and W be two subspaces of a finite dimensional vector space V. The sum U + W is called a direct sum, denoted by U W, if every element x U + W can be uniquely written as x = u + w, where u U and w W. Let T be a linear transformation on V. Show that there exists a positive integer n so that V = R(T n ) N(T n ), where R(T n ) and N(T n ) denote the range and kernel of T n, respectively. 若 Tx = 0, 則 T 2 x = T(Tx) = T(0) = 0, 即知 N(T) N(T 2 ), 繼續此程序可推論 N(T) N(T 2 ) N(T k ) N(T k+ ), 70

71 但 V 為一有限維向量空間, 故必定存在一正整數 n 使得對於所有正整數 m 都有 N(T n ) = N(T n+m ) 根據秩 - 零度定理 dim V = dim R(T n ) + dimn(t n ), 因此欲證明 V = R(T n ) N(T n ), 只須證明 R(T n ) N(T n ) = {0} 即可 令 x R(T n ) N(T n ), 則存在 y 使得 x = T n y 且 T n x = 0 合併上面兩式, 0 = T n x = T n (T n y) = T 2n y, 這說明 y N(T 2n ) = N(T n ), 所以 x = T n y = 0, 得證 Problem 74 Let u = (,,,,) T. Evaluate (I 5 + 2uu T )(I 5 + uu T ) u. 將 I 5 + uu T 視為一線性變換 考慮 u 的映射, 因為 u T u = 5, 即得 (I 5 + uu T )u = I 5 u + u(u T u) = 6u, 故知 I 5 + uu T 將向量 u 伸長了 6 倍, 由此推論逆變換為 (I 5 + uu T ) u = 6 u 所以, (I 5 + 2uu T )(I 5 + uu T ) u = (I 5 + 2uu T ) 6 u = 6 ( u + 2u(u T u) ) = 6 u 另外也可以使用矩陣代數計算 (I 5 +uu T ) u 令 x = (I 5 +uu T ) u, 等號兩邊同時左乘 I 5 + uu T 可得 (I 5 + uu T )x = x + ku = u, 其中 k = u T x, 則 x = ( k)u 將上式代回計算 k = u T x = ( k)u T u = 5 5k, 解出 k = 5 6, 故得 (I 5 + uu T ) u = x = ( k)u = 6 u Problem 75 If u R n and u T u = 3, then there exists k R such that (I n + uu T ) 0 = I n + kuu T. Determine the value of k. 7

72 我們可以視 I n + uu T 為一線性變換 考慮 u 的映射, 利用已知條件可得 (I n + uu T )u = I n u + u(u T u) = u + 3u = 4u, 故知變換矩陣 I n + uu T 將向量 u 拉伸了 4 倍長, 繼續此過程推知 (I n + uu T ) 0 u = 4 0 u 另一方面, 等號右邊等於 (I n + kuu T )u = I n u + ku(u T u) = ( + 3k)u, 即得 4 0 = + 3k, 解出 k = 40 3 另一個做法運用對角化 因為 I n + uu T 是實對稱矩陣, 故可正交對角化為 I n + uu T = QΛQ T, 其中 Q T = Q 注意 I n + uu T 有特徵值 4 對應特徵向量 u, 並有 n 個 特徵值 0 對應特徵空間 span{u}, 即得 Λ = diag(4,0,...,0) 另一方面, I n + kuu T 亦可正交對角化為 I n + kuu T = Q diag( + 3k,0,...,0) Q T 所以 k (I n + uu T ) 0 0 = Q... Q T 0 = Q... 0 Q T, 0 由上式可知 4 0 = + 3k, 故 k = 40 3 Problem 76 Let M 2 (R) be the vector space of all 2 2 real matrices. The standard basis for M 2 (R) is given as follows: E = 0, E 2 = 0, E 3 = 0 0, E 4 = Define the linear transformation T(X) = XA AX, where X M 2 (R), and A =

ENGG1410-F Tutorial 6

ENGG1410-F Tutorial 6 Jianwen Zhao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16 Problem 1. Matrix Diagonalization Diagonalize the following matrix: A = [ ] 1 2 4 3 2/16 Solution The

More information

( CIP).:,3.7 ISBN TB CIP (3) ( ) ISBN O78 : 3.

( CIP).:,3.7 ISBN TB CIP (3) ( ) ISBN O78 : 3. ( CIP).:,3.7 ISBN 7 568 383 3.......... TB CIP (3) 334 3 37 ( ) 64536 www.hdlgpress.com.c 7879 6 9.75 479 3 7 3 7 45 ISBN 7 568 383 3O78 : 3. 995,.,.,.,. :,,,,.. :,,,,,,.,,,,.,,. ,,.,,,.,,,.,,,,.,.,,,

More information

Ps22Pdf

Ps22Pdf ) ,,, :,,,,,,, ( CIP) /. :, 2001. 9 ISBN 7-5624-2368-7.......... TU311 CIP ( 2001) 061075 ( ) : : : : * : : 174 ( A ) : 400030 : ( 023) 65102378 65105781 : ( 023) 65103686 65105565 : http: / / www. cqup.

More information

zyk00168ZW.PDF

zyk00168ZW.PDF () 0 4 5 (km).5 4 5.5 7 8.5 () 0 4 5 (km) 4 4.5 5 5.5 6 6.5 y5x. y0. 5x4 x y 9 5x y x y 9 5x y x x 6 x y. 55 y5x. y0. 5x4 x 0 x x y y y 5 x x x 4 y y y 5 () x y () y x x 4y 0 4x y x 0 0.4 y 0.5 0 5x y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3

Untitled-3 SEC.. Separable Equations In each of problems 1 through 8 solve the given differential equation : ü 1. y ' x y x y, y 0 fl y - x 0 fl y - x 0 fl y - x3 3 c, y 0 ü. y ' x ^ y 1 + x 3 x y 1 + x 3, y 0 fl

More information

數學導論 學數學 前言 學 學 數學 學 數學. 學數學 論. 學,. (Logic), (Set) 數 (Function)., 學 論. 論 學 數學.,,.,.,., 論,.,. v Chapter 1 Basic Logic 學 數學 學 言., logic. 學 學,, 學., 學 數學. 數學 論 statement. 2 > 0 statement, 3 < 2 statement

More information

目次 CONTENTS 2 1 乘法公式與多項式 二次方根與畢氏定理 因式分解 一元二次方程式

目次 CONTENTS 2 1 乘法公式與多項式 二次方根與畢氏定理 因式分解 一元二次方程式 給同學的話 1 2 3 4 目次 CONTENTS 2 1 乘法公式與多項式 1-1 3 1-2 7 1-3 11 1 16 2 二次方根與畢氏定理 2-1 20 2-2 24 2-3 29 2 33 3 因式分解 3-1 37 3-2 41 3-3 45 3 49 4 一元二次方程式 4-1 53 4-2 57 4-3 61 4 65 3 1-1 乘法公式 本節性質與公式摘要 1 分配律 : ddd

More information

,

, zwp@ustc.edu.cn Office: 1006 Phone: 63600565 http://staff.ustc.edu.cn/~zwp/ http://fisher.stat.ustc.edu.cn 1.1................. 2 1.2,........... 9 1.3................. 13 1.4.................... 16 1.5..................

More information

#$%&% () % ()*% +,-. /01 % + (/) " " " 2- %** -340 $%&% 5!$%&% () % ()*% +,-. /01 % + (/) " " " 2- %** -340 /64 7%,(8(, *--9( ()6 /-,%/,65 :$%&

#$%&% () % ()*% +,-. /01 % + (/)    2- %** -340 $%&% 5!$%&% () % ()*% +,-. /01 % + (/)    2- %** -340 /64 7%,(8(, *--9( ()6 /-,%/,65 :$%& ! " "!! " "!!!!!!!!!!!!!!!!!!!!!!!!!!!!!!!!!! " #$$% & ()*+,-.(*/!0%1 23)4-(4 5).67*(*8. #$$%!9 #$$% #!$1#$!1 #9 19 :9 %; :< #$$% = 0!$ ; = : : : = 1 % #!9 #$%&% () % ()*% +,-. /01 % + (/) " " " 2- %**

More information

1 2 / 3 1 A (2-1) (2-2) A4 6 A4 7 A4 8 A4 9 A ( () 4 A4, A4 7 ) 1 (2-1) (2-2) ()

1 2 / 3 1 A (2-1) (2-2) A4 6 A4 7 A4 8 A4 9 A ( () 4 A4, A4 7 ) 1 (2-1) (2-2) () (39mm E-Mail ( )( ), : : 1 1 ( ) 2 2 ( ) 29mm) WSK ( 1 2 / 3 1 A4 2 1 3 (2-1) 2-1 4 (2-2) 2-2 5 A4 6 A4 7 A4 8 A4 9 A4 10 11 ( () 4 A4, 5 6 7 8 A4 7 ) 1 (2-1) (2-2) () 1 2 (2-1) 3 (2-2) 4 5 6 7 (8 ) 9

More information

4 / ( / / 5 / / ( / 6 ( / / 7 1 2 / 3 ( 4 ( 2003 8 ( 2

4 / ( / / 5 / / ( / 6 ( / / 7 1 2 / 3 ( 4 ( 2003 8 ( 2 : / ( 6 (2003 8 : ( 1 ( ( / / (,, ( ( - ( - (39mm 29mm 2 ( 1 2 3-6 3 6-24 6-48 12-24 8-12 WSK / WSK WSK 1 4 / ( / / 5 / / ( / 6 ( / / 7 1 2 / 3 ( 4 ( 2003 8 ( 2 9 5 ( 10 3 11 / (600 4 5 AA 710 AB 720 730

More information

,,,,,,., Penrose i,, i j X A {i,, i j }-, X A {, 3}-, A,3 ; A Moore- Penrose A = A,2,3,4., A 5,, Moore-Penrose A {}- A, A. m n Moore-Penrose A, {}- A,

,,,,,,., Penrose i,, i j X A {i,, i j }-, X A {, 3}-, A,3 ; A Moore- Penrose A = A,2,3,4., A 5,, Moore-Penrose A {}- A, A. m n Moore-Penrose A, {}- A, , Ax = b A m n m = n, x = A b., A, A A = UR : x = R U b 6.. A Ax = A b, A A. A = R U, A A = I n,, A, A A. n < m, AA = In m m 6..2 A n < m, AA = I m,, A = R U A. A? A, B, AB BA,., A m n F n F m. A A F m

More information

U I = I = I = = 1 R R 40 U=.5V P=0.5 R= U P =.5 05. P=UIP=IRP= U t R I = U, R = U, U = I R R I sh x w r ao i [i:] ei [-!] e [+:] ou [+( ] a [%:] ai [%!] o [&:] au [%( ] u [( :] oi [&!] p [p] h [h]

More information

Introduction to Hamilton-Jacobi Equations and Periodic Homogenization

Introduction to Hamilton-Jacobi Equations  and Periodic Homogenization Introduction to Hamilton-Jacobi Equations and Periodic Yu-Yu Liu NCKU Math August 22, 2012 Yu-Yu Liu (NCKU Math) H-J equation and August 22, 2012 1 / 15 H-J equations H-J equations A Hamilton-Jacobi equation

More information

数 学 高 分 的 展 望 一 管 理 类 联 考 分 析 第 一 篇 大 纲 解 析 篇 编 写 : 孙 华 明 1 综 合 能 力 考 试 时 间 :014 年 1 月 4 日 上 午 8:30~11:30 分 值 分 配 : 数 学 :75 分 逻 辑 :60 分 作 文 :65 分 ; 总

数 学 高 分 的 展 望 一 管 理 类 联 考 分 析 第 一 篇 大 纲 解 析 篇 编 写 : 孙 华 明 1 综 合 能 力 考 试 时 间 :014 年 1 月 4 日 上 午 8:30~11:30 分 值 分 配 : 数 学 :75 分 逻 辑 :60 分 作 文 :65 分 ; 总 目 录 数 学 高 分 的 展 望... 1 第 一 篇 大 纲 解 析 篇... 1 一 管 理 类 联 考 分 析... 1 二 最 新 大 纲 解 析... 1 三 考 前 复 习 资 料 及 方 法... 第 二 篇 总 结 篇... 4 1 应 用 题 考 点 总 结 与 技 巧 归 纳... 4 代 数 模 块 题 型 归 纳 及 考 点 总 结... 9 3 数 列 模 块 题 型 归

More information

94/03/25 (94 0940002083 94 12 31 B 1-8 (12-64 29 5 16 82 5 15 1 2 22-24 29 25-28 k1. 1 A 2 k2k3 3 k2k3 k2. k2a. 1 2 3 4 k2b. 1 2 k2b1.? 3 k3. 11 12 02 ( ( ( 1 2 (24 A. A1.? 1 0 A1a.? 1. 1 2 2. A2. 1 2

More information

50~56 I1. 1 A 2 3 I2. I2a. 1 2 3 4 5 ( ) I2b. 1 2 3 I2b1. 4 5 ( ) I3. 11 12 02 ( ) 1 2 (24 ) A1. 0 1 A2 A1a. ( ) A2.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數 Quadratic Equations 數 Contents 錄 : Quadratic Equations Distinction between identities and equations. Linear equation in one unknown 3 ways to solve quadratic equations 3 Equations transformed to quadratic

More information

97 04 25 0970002232 97 12 31 1-7 1 2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2 24 A1. 0 1 ( 6 ) 2 ( 6 ) 3 4 A1a.? 5 6 0 1 A1b.? 0 1 2 A2. 0 1 A2b. A2c. A2a. A2d. 1 A3. 1 A4 2 0 A4 A3a.?? 0 A4 1 A3b. 0 A4 1 A3c.?? 1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xxds fy.doc

Microsoft Word - xxds  fy.doc , 5, ;,,,,,, ; ; 4,,, ; () 1345, 2,,,,,,,, 2014 2 1 1 11 1 111 1 112 2 113 Cramer 3 12 3 121 3 122 4 123 4 13 5 131 5 132 13 133 13 134 Cramer 14 135 16 14 17 15 20 16 () 27 2 30 21 31 211 31 212 31 213

More information

4 AC BD F M CD, N ABM M, c, AN, BN AM BM :E F N a c a p + k F k - + F k + + c { a } IMO 4, { a } a a + c,a - 0, a - a - c,, a 0 a c, c, 0, 0, a > 0, 0

4 AC BD F M CD, N ABM M, c, AN, BN AM BM :E F N a c a p + k F k - + F k + + c { a } IMO 4, { a } a a + c,a - 0, a - a - c,, a 0 a c, c, 0, 0, a > 0, 0 005 9 45 IMO () (,00074), l,b A l C ( C A B ), IMO 4 AC l D, DE a 0, a, a, E, B E AC B E a a + - a +, 0, a 0 a l F,AF G( G A)? :G AB CF f : Q{ -,}, O ABC, B < x y, xy C, AO BC D, ABD x + y {0,},f ( x)

More information

4 A C n n, AA = A A, A,,, Hermite, Hermite,, A, A A, A, A 4 (, 4,, A A, ( A C n n, A A n, 4 A = (a ij n n, λ, λ,, λ n A n n ( (Schur λ i n

4 A C n n, AA = A A, A,,, Hermite, Hermite,, A, A A, A, A 4 (, 4,, A A, ( A C n n, A A n, 4 A = (a ij n n, λ, λ,, λ n A n n ( (Schur λ i n ,?,,, A, A ( Gauss m n A B P Q ( Ir B = P AQ r(a = r, A Ax = b P Ax = P b, x = Qy, ( Ir y = P b (4 (4, A A = ( P Ir Q,,, Schur, Cholesky LU, ( QR,, Schur,, (,,, 4 A AA = A A Schur, U U AU = T AA = A A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Co-integration and VECM Yi-Nung Yang CYCU, Taiwan May, 2012 不 列 1 Learning objectives Integrated variables Co-integration Vector Error correction model (VECM) Engle-Granger 2-step co-integration test Johansen

More information

A9RFE48.tmp

A9RFE48.tmp 翻轉線性代數 勘誤檔案 喻超凡喻超弘編著 喻超凡數位企業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 9 喻超凡 姚碩 林郁叢書第 章向量空間 習 題. 判別下列何者是 R 3 的子空間 大同資工 (a) {(x, y, z) x + z =, x,y,z R} (b) {(x, y, z) x = y = z,x,y,z R} (c) {(x, y, z) z = x + y, x,y,z R}. Determine

More information

封面

封面 高 中 数 学 教 师 备 课 联 盟 ( 群 刊 ) 4503 卷 首 语 教 师 要 做 师, 不 要 做 匠 叶 澜 创 新 现 在 是 一 个 非 常 流 行 的 名 词, 什 么 人 都 可 以 说, 哪 里 都 在 这 么 说. 对 于 教 育 来 讲, 创 新 创 造 创 生, 其 实 都 跟 人 的 生 命 有 关. 人 作 为 一 个 生 命 体, 要 生 存, 要 发 展, 就

More information

B4C2

B4C2 - ( )( ) B=A A A k A A A k (B)=(A )+(A )+ +(A k ) (B) B A A A k B (Patitios) Ex. 6 4 As. ()(A )=(U) (A) ()(A B )=((A B) )=(U) (A B) (DeMoga). (A-B)=(A) (A B) Ex. A={x x N x 0 6 } B={x x=0k k Z} (A B)=

More information

AU = U λ c 2 c 3 c n C C n,, n U 2 U2 C U 2 = B = b 22 b 23 b 2n b 33 b 3n b nn U = U ( U 2, U AU = = = ( ( U 2 U 2 U AU ( U2 λ λ d 2 d 3 d n b 22 b 2

AU = U λ c 2 c 3 c n C C n,, n U 2 U2 C U 2 = B = b 22 b 23 b 2n b 33 b 3n b nn U = U ( U 2, U AU = = = ( ( U 2 U 2 U AU ( U2 λ λ d 2 d 3 d n b 22 b 2 Jordan, A m? (264(, A A m, A (, P P AP = D, A m = P D m P, P AP 837, Jacobi (, ( Jacobi,, Schur 24 Cayley-Hamilton 25,, A m Schur Jordan 26 Schur : 3 (Schur ( A C n n, U U AU = B, (3 B A n n =, n, n λ

More information

6CO2 6H 2O C6H 2O6 6O2 = = n i= P X i n H X - P X logp X i= i n X X X P i P 0 i l n i n n P i= i H X = - p log P n i= i i i + H X - P X logp X dx - 2 2 2 2 3 2 4 2 d( Q) d( Q) > 0 = 0 di di d(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1.1 1.1.1 1.1.2 A, B, C, X, Y, Z 1 a, b, c, x, y, z N, Z, Q R 1.1.3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b A a, b A a 1 A,, a n A a 1,, a n A 1.1.4 1.1.5 3 N 3 2 Q 2 R 3 2 N 2 Q {a 1,, a n } {,,,,,,,, }, {, } {,

More information

iv 2 6 [1] [2] [1] A.. [ ], [ ]. 3 [M]. :, 2008 [2] R. [ ], [ ]. [M]. :, 2013 [3]. [M]. :, [4]. 2 [M]. :, [5]. 2 [M]. :, [6]

iv 2 6 [1] [2] [1] A.. [ ], [ ]. 3 [M]. :, 2008 [2] R. [ ], [ ]. [M]. :, 2013 [3]. [M]. :, [4]. 2 [M]. :, [5]. 2 [M]. :, [6] iv 2 6 [1] [2] 2015 11 [1] A.. [ ], [ ]. 3 [M]. :, 2008 [2] R. [ ], [ ]. [M]. :, 2013 [3]. [M]. :, 2005. [4]. 2 [M]. :, 2002. [5]. 2 [M]. :, 2003. [6],,. [M]. :, 2000. 3 a b c d e a c vi b 1 1 2 1 P 10

More information

( m+ n) a 6 4 4 4 4 7 4 4 4 48 m n m+ n a a = a 4 a 4 3 a a 4 a 4 3 a = a 4 a 4 4 a 4 == 3 = a ma na ( m+ n) a A 0 a m a n m n a m+n 0 B a m a n m n m>n a m-n C 0 (a m ) n m n a mn D (ab) n n a n b n (

More information

学报 2017 年第 2 期 Z[\]^-!"F _YB$` G (RB.+,,/67 (R #; +K H 4 B2 # RS _ c ; ; 2 +K X2 #; +K X ` : B # P N :#2 & ` 2 $ H ` 2 ` & 2 #; & &+K L` ; 2 &+K Bc 2

学报 2017 年第 2 期 Z[\]^-!F _YB$` G (RB.+,,/67 (R #; +K H 4 B2 # RS _ c ; ; 2 +K X2 #; +K X ` : B # P N :#2 & ` 2 $ H ` 2 ` & 2 #; & &+K L` ; 2 &+K Bc 2 Z[\]^-!"F _YB$` G (RB.+,,/67 (R #; +K H 4 B2 # RS _ c ; ; 2 +K X2 #; +K X ` : B # P N :#2 & ` 2 $ H ` 2 ` & 2 #; & &+K L` ; 2 &+K Bc 2 +KS ; 2 +K 3 +K!"# ` #; +K ; ; # B #P; &+ ; ; +K $%&' 5 () * 9:EE

More information

: : : ( CIP ) : ( ) /. :, ISBN :. G7. 4 CIP ( 00 ) 005 : : ( ) : : ( 0 : 0004) : : : / 6 : 7 ( ) : 408 () : 00

: : : ( CIP ) : ( ) /. :, ISBN :. G7. 4 CIP ( 00 ) 005 : : ( ) : : ( 0 : 0004) : : : / 6 : 7 ( ) : 408 () : 00 () ( ) ( : ) : : : ( CIP ) : ( ) /. :, 00. 7 ISBN 7-8008 - 958-8... :. G7. 4 CIP ( 00 ) 005 : : ( ) : : ( 0 : 0004) : : 00 7 00 7 : 78709 / 6 : 7 ( ) : 408 () : 000 : ISBN 7-8008 - 958-8/ G89 : 9 98. 00

More information

:,,,, ( CIP ) /,. :, ISBN CIP ( 2001) : : 127, : : : ht t p: / / www. nwpup. com : :

:,,,, ( CIP ) /,. :, ISBN CIP ( 2001) : : 127, : : : ht t p: / / www. nwpup. com : : :,,,, ( CIP ) /,. :, 2001. 8 ISBN 7 5612 1363 8............. 0342 CIP ( 2001) 027392 : : 127, : 710072 : 029-8493844 : ht t p: / / www. nwpup. com : : 787mm1 092mm : 19. 75 : 480 : 2001 8 1 2001 8 1 :

More information

CIP. / ISBN Ⅰ.... Ⅱ.... Ⅲ. Ⅳ. G CIP http / /press. nju. edu. cn

CIP. / ISBN Ⅰ.... Ⅱ.... Ⅲ. Ⅳ. G CIP http / /press. nju. edu. cn CIP. /. 004. 4 ISBN 7 305 0458 7 Ⅰ.... Ⅱ.... Ⅲ. Ⅳ. G64. 505 CIP 004 0798 0093 05 8359693 05 835937 05 83686347 http / /press. nju. edu. cn nupress@public. ptt. js. cn 787 09 /6. 5 85 004 5 ISBN 7 305 0458

More information

行列式, 柯拉瑪法則 n 階的行列式是 n n ( 所以是方陣!) 矩陣 A = [a jk ] 相關的純量, 可寫為 (1) 且對 n = 1 而言, 行列式定義為 (2) 第 6 章拉式轉換線性代數 : 矩陣, 向量, 行列式, 線性方程組 P.271

行列式, 柯拉瑪法則 n 階的行列式是 n n ( 所以是方陣!) 矩陣 A = [a jk ] 相關的純量, 可寫為 (1) 且對 n = 1 而言, 行列式定義為 (2) 第 6 章拉式轉換線性代數 : 矩陣, 向量, 行列式, 線性方程組 P.271 第 7 章線性代數 : 矩陣, 向量, 行 列式, 線性方程組 7.1 矩陣, 向量 : 加法與純量乘積 7.2 矩陣乘法 7.3 線性方程組, 高斯消去法 7.4 線性獨立, 矩陣的秩, 向量空間 7.5 線性系統的解 : 存在性, 唯一性 7.6 參考用 : 二階與三階行列式 7.7 行列式, 柯拉瑪法則 7.8 反矩陣, 高斯 喬丹消去法 7.9 向量空間, 內積空間, 線性轉換 ( 選讀 )

More information

Definition 2 echelon form 阶梯形. A m n matrix A is in echelon form if LP row A < LP2 row A < < LPm row A Definition 3 reduce

Definition 2 echelon form 阶梯形. A m n matrix A is in echelon form if LP row A < LP2 row A < < LPm row A Definition 3 reduce Lecture Note on Linear Algebra 2. Row Reduction and Echelon Forms Wei-Shi Zheng, 20 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is Note In the last note, we solve a system S by transforming it into another equivalent easy

More information

Ps22Pdf

Ps22Pdf CIP ) / :,2006.2 ISBN 7-80702 - 113-6..........G.206 CIP (2006)080133 :8501168mm 1/ 32 : 120 :2000 2006 3 1 : 5000 ISBN 7-80702 - 113-6/ G206 : 348.00 (16 ) ,?, :,,,,,,,,,!,?,,,,,,?,, ,,,,,,,,,,,,,,,!,!,!

More information

2012年 MBA系统班数学应用题部分

2012年 MBA系统班数学应用题部分 202 年 管 理 类 研 究 生 考 试 系 统 班 数 学 应 用 题 部 分 编 写 孙 华 明 前 言 随 着 MBA,MPA,MPAcc 考 试 的 合 并, 考 查 高 等 数 学 的 时 代 已 经 过 去, 为 了 体 现 考 试 的 公 平 性, 目 前 我 们 的 联 考 只 涉 及 初 等 数 学 的 知 识 点, 而 联 考 目 的 是 选 拔 具 有 高 素 质 高 洞 察

More information

<313034A4BDB67DA4C0B56FBA5DB3E65FBD64A5BB2E786C7378>

<313034A4BDB67DA4C0B56FBA5DB3E65FBD64A5BB2E786C7378> 科 別 : 國 文 科 (A 區 ) 分 發 16 名 1 600110129 黃 毅 潔 國 立 豐 原 高 級 商 業 職 業 學 校 2 600110446 鄭 安 芸 國 立 南 投 高 級 中 學 3 600110632 李 孟 毓 桃 園 市 立 大 園 國 際 高 級 中 學 4 600110492 洪 珮 甄 南 投 縣 立 旭 光 高 級 中 學 5 600110262 柯 懿 芝

More information

五花八门宝典(一).doc

五花八门宝典(一).doc BBS...5... 11...23...26...31...46...49...54...55...57...59...62... 110... 114... 126... 132... 149 I "108" 1 2 3 4 BBS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M ( ) Kg S ( ) A ( ) K (

More information

Ps22Pdf

Ps22Pdf A B C DA B C D 1 12 s cm 13 m m m m cm cm m m m W mm cm mm m m mmmm V A V V V V V A V K K K P b KP K K K P b K P K K K K P R KK K K K K P b K P K B h h B n t n n t t tnn cm AB A B A B B B B C

More information

B3C1

B3C1 - B(. AB. A( ( 3. AA PP 0 a a a 4. ( 5. Ex. ABCDEF Ans8305 Ex. ABCDE Ans00. a+ b a+ b b. a+ b = b + a a b a ( a+ b + c = a+ ( b + c a+ 0= a = 0+a a + ( a = 0 = ( a + a b a b 3. a b = a+ ( b a 4.(P AB =

More information

00 sirius 3R SIRIUS 3R 3RV1 0A 1 3RT1 3RH1 3 3RU11/3RB SIRIUS SIRIUS TC= / 3RV1 A 1 IEC6097- IP0 ( IP00) 1/3 IEC6097- (VDE0660) DIN VDE 06 0 AC690V, I cu 00V 1) P A n I n I cu A kw A A ka S00 0.16 0.0

More information

勤 學 * 卓 越 * 快 樂 成 長 本 校 在 老 師 群 策 群 力 共 同 討 論 下, 型 塑 了 學 校 願 景 : 勤 學 卓 越 快 樂 成 長 ( 一 ) 勤 學 運 用 真 的 力 量 培 養 勤 學, 以 語 文 教 為 基 礎 紮 根 ( 二 ) 卓 越 利 用 美 的 感

勤 學 * 卓 越 * 快 樂 成 長 本 校 在 老 師 群 策 群 力 共 同 討 論 下, 型 塑 了 學 校 願 景 : 勤 學 卓 越 快 樂 成 長 ( 一 ) 勤 學 運 用 真 的 力 量 培 養 勤 學, 以 語 文 教 為 基 礎 紮 根 ( 二 ) 卓 越 利 用 美 的 感 桃 園 市 復 旦 國 民 小 學 104 學 年 度 學 校 課 程 計 畫 壹 依 據 貳 目 的 一 教 基 本 法 第 13 條, 國 民 教 法 第 4 條 二 教 部 92 公 佈 之 國 民 中 小 學 九 年 一 貫 課 程 綱 要 三 桃 園 市 政 府 推 動 國 民 中 小 學 九 年 一 貫 課 程 實 施 計 畫 四 桃 園 市 政 府 97.5.29 府 教 數 字 第

More information

é SI 12g C = 6 12 = 1 H2( g) + O2( g) H2O( l) + 286kJ ( 1) 2 1 1 H 2( g) + O2( g) H2O( l) H = 286kJ mol ( 2) 2 1 N 2 ( g) + O2( g) NO 2 ( g) 34kJ 2 1 1 N 2 ( g) + O2( g) NO 2 ( g) H = + 34kJ mol 2 1 N

More information

1 V = h a + ab + b 3 = 1 = 1 + = + = BAC Quod erat demonstrandum Q E D AB p( EF) p = = AB AB CD q( EF) q p q 1 p q, EF = ED BF G G BG = FG EH a = b + c a - b = c FG = BG = HG = a EF = FG - EG = a - b

More information

a( a 0) a a( a 0) a = a ( a) = a a( a 0 ) a = a( a ) 0 a = a 4 f x 1 = x a ai a R sinx + a b ab sin x sinx = sinx sin x = 4 y = sinx + sinx - ysinx 4 = 0 sinx sinx x - 3 3= x x- 3 - x- 3 = 0

More information

94/03/25 (94 0940002083 94 12 31 C 1-8 (65 29 5 15 1 2 1-23 28 24-27 k1. k1a. 1 2 3 4 k1b. 1 2 3 4 5 k1c. 1 2 ( 3 4 ( 5 k2. 1 A 2 k 3k 4 3 k3k4 k3. k3a. 1 2 3 4 ( k3b. 1 2 k3b1.? 3 ( (D4 k4. 11 12 02

More information

民 國 105 年 大 專 程 度 義 務 役 預 備 軍 官 預 備 士 官 考 選 簡 章 目 錄 壹 考 選 依 據 1 貳 考 ( 甄 ) 選 對 象 1 參 資 格 規 定 1 肆 員 額 及 專 長 類 別 2 伍 報 名 及 選 填 志 願 日 期 方 式 3 陸 選 填 官 科 (

民 國 105 年 大 專 程 度 義 務 役 預 備 軍 官 預 備 士 官 考 選 簡 章 目 錄 壹 考 選 依 據 1 貳 考 ( 甄 ) 選 對 象 1 參 資 格 規 定 1 肆 員 額 及 專 長 類 別 2 伍 報 名 及 選 填 志 願 日 期 方 式 3 陸 選 填 官 科 ( 民 國 105 年 大 專 程 度 義 務 役 預 備 軍 官 預 備 士 官 考 選 期 程 表 日 期 執 行 項 目 3 月 1 日 (8 時 起 ) 至 3 月 21 日 (17 時 止 ) 網 路 報 名 並 完 成 列 印 3 月 22 日 (17 時 止 ) 各 校 承 辦 人 員 收 報 名 件 截 止 3 月 30 日 4 月 11 日 5 月 18 日 5 月 27 日 (17

More information

. (A) (B) (C) A (D) (E). (A)(B)(C)(D)(E) A

. (A) (B) (C) A (D) (E). (A)(B)(C)(D)(E) A . () () () () () (A) (B) (C) B (D) (E). (A) (B) (C) E (D) (E) (A) (B) (C) (D). () () () () E (A) (B) (C) (D) (E). C (A) (B) (C) (D) (E). (A) (B) (C) (D) D (E). () - () - () - () - () - D (A) (B) (C) (D)

More information

SIGNUM 3SB3

SIGNUM 3SB3 SGNUM * 6, 8 6, 8 6, 8 8 : : : : ( ) Ø22mm 6, 8 6, 8 6, 8 8 : : : : ( ) 7, 10 7, 9 7, 8 : (2 /3 ) RNS ( SB) : : CES / BKS : ( / ) 10 7, 8 : (2 /3 ) RNS ( 360012K1) : : MR : 7 Ø22mm 16 16 16 16 : : : :

More information

zyk00207zw.PDF

zyk00207zw.PDF 0 5 60 ()0 () () 5 (4) 60 (5) 64 (6) S (7) N (8)0 (9) (0)0 x 0 a 0 AB CD 5 ab a b 4 ()a b ()x y () ab ()x y ()a b () a ()ab a b (4)a b () a b () 0 b () a 5 (4) ab 6 x () 4 () () 0 (4) 5 4 (a b) a a b a

More information

3978 30866 4 3 43 [] 3 30 4. [] . . 98 .3 ( ) 06 99 85 84 94 06 3 0 3 9 3 0 4 9 4 88 4 05 5 09 5 8 5 96 6 9 6 97 6 05 7 7 03 7 07 8 07 8 06 8 8 9 9 95 9 0 05 0 06 30 0 .5 80 90 3 90 00 7 00 0 3

More information

M ( ) K F ( ) A M ( ) 1815 (probable error) F W ( ) J ( ) n! M ( ) T ( ) L ( ) T (171

M ( ) K F ( ) A M ( ) 1815 (probable error) F W ( ) J ( ) n! M ( ) T ( ) L ( ) T (171 1 [ ]H L E B ( ) statistics state G (150l--1576) G (1564 1642) 16 17 ( ) C B (1623 1662) P (1601--16S5) O W (1646 1716) (1654 1705) (1667--1748) (1687--H59) (1700 1782) J (1620 1674) W (1623 1687) E (1656

More information

SIK) 者, 需 實 施 1 年 以 上, 經 體 格 檢 查 無 後 遺 症 者 5. 身 體 任 何 部 分 有 刺 青 紋 身 穿 耳 洞 者, 不 得 報 考, 各 項 檢 查 結 果 須 符 合 體 位 區 分 標 準 常 備 役 體 位 二 在 校 軍 訓 成 績 總 平 均 70 分

SIK) 者, 需 實 施 1 年 以 上, 經 體 格 檢 查 無 後 遺 症 者 5. 身 體 任 何 部 分 有 刺 青 紋 身 穿 耳 洞 者, 不 得 報 考, 各 項 檢 查 結 果 須 符 合 體 位 區 分 標 準 常 備 役 體 位 二 在 校 軍 訓 成 績 總 平 均 70 分 民 國 102 年 大 專 程 度 義 務 役 預 備 軍 官 預 備 士 官 考 選 簡 章 壹 依 據 : 依 民 國 102 年 大 專 程 度 義 務 役 預 備 軍 官 預 備 士 官 考 選 計 畫 辦 理 貳 考 ( 甄 ) 選 對 象 : 具 中 華 民 國 國 籍, 尚 未 履 行 兵 役 義 務 之 役 男, 年 齡 在 32 歲 ( 民 國 70 年 1 月 1 日 以 後 出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1 1 2 3 4 2 2004 20044 2005 2006 5 2007 5 20085 20094 2010 4.. 20112116. 3 4 1 14 14 15 15 16 17 16 18 18 19 19 20 21 17 20 22 21 23 5 15 1 2 15 6 1.. 2 2 1 y = cc y = x y = x y =. x. n n 1 C = 0 C ( x

More information

b1²Ä¤@³¹¼Æ»P§¤¼Ð¨t

b1²Ä¤@³¹¼Æ»P§¤¼Ð¨t 第 一 章 數 與 坐 標 系 大 學 聯 考 試 題 與 推 薦 甄 選 試 題 第 一 類 大 學 入 學 甄 試 試 題 評 量 1. 下 列 何 者 是 2 100 除 以 10 的 餘 數? (1) 0 (2) 2 (3) 4 (4) 6 (5) 8 88 年 2. 一 個 正 三 角 形 的 面 積 為 36, 今 截 去 三 個 角 ( 如 右 圖 ), 使 成 為 正 六 邊 形,

More information

1-1 + 1 + + 2 + + 3 + 4 5 + 6 + 7 8 + 9 + 1-2 1 20000 20000 20000 20000 2 10000 30000 10000 30000 3 5000 5000 30000 4 10000 20000 10000 20000 5 3000 3000 20000 6 3000 3000 20000 7 5000 15000 8 5000 15000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1.+(/8.-1.,3(413 516*+/,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2007 12 1 2 SIRIUS 3 4 5 6 2 2/2 3SB3 2/4 3SB3 2/5 3SB3 2/5 2/7 2/10 2/11 2/13 3SB3 2/14 3SB3 2/15 3SB3 2/17 3SB37 SIRIUS 3SB3 3SB3 (/) (/) (/) () Ø22mm (/) (/) (/) () 23 RONIS (/) (SB30) () 23 OMR (/)

More information

! *!"#$%&'()*+,-./#01 6, 8 6, 8 6, 8 8!"# ( / )!"# ( / )!"# ( / )! ( ) 3SB3!" Ø22mm!"# ( / ) 6, 8 6, 8 6, 8 8!"# ( / )!"# ( / )!"# ( ) 7, 10 7, 9 7, 8

! *!#$%&'()*+,-./#01 6, 8 6, 8 6, 8 8!# ( / )!# ( / )!# ( / )! ( ) 3SB3! Ø22mm!# ( / ) 6, 8 6, 8 6, 8 8!# ( / )!# ( / )!# ( ) 7, 10 7, 9 7, 8 SIRIUS 3SB3 sirius s ! *!"#$%&'()*+,-./#01 6, 8 6, 8 6, 8 8!"# ( / )!"# ( / )!"# ( / )! ( ) 3SB3!" Ø22mm!"# ( / ) 6, 8 6, 8 6, 8 8!"# ( / )!"# ( / )!"# ( ) 7, 10 7, 9 7, 8! (2 /3 ) ( / ) RONIS! ( SB) CES

More information

Ps22Pdf

Ps22Pdf x a b a a a a a a a a x x x x x x x x x x r G A B D A B C D C A M M G G C C C C A G A B C D E F E E E m m A B A B A B Q x x x x x x x x x x x A B

More information

高二立體幾何

高二立體幾何 008 / 009 學 年 教 學 設 計 獎 勵 計 劃 高 二 立 體 幾 何 參 選 編 號 :C00 學 科 名 稱 : 適 用 程 度 : 高 二 簡 介 一 本 教 學 設 計 的 目 的 高 中 立 體 幾 何 的 學 習 是 學 生 較 難 理 解 而 又 非 常 重 要 的 一 個 部 分, 也 是 高 中 教 學 中 較 難 講 授 的 一 個 部 分. 像 國 內 的 聯 校

More inform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Color Constancy and Calibration System

The Development of Color Constancy and Calibration System The Development of Color Constancy and Calibration System The Development of Color Constancy and Calibration System LabVIEW CCD BMP ii Abstract The modern technologies develop more and more faster, and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46D\252k\267\247\255n_\275\306\277\357_.docx)

(Microsoft Word - \246D\252k\267\247\255n_\275\306\277\357_.docx) 二 多 重 選 擇 題 : 1. 下 列 何 種 情 形, 有 我 國 刑 法 之 適 用? (A) 菲 律 賓 人 甲 在 航 行 於 釣 魚 台 海 域 之 我 國 國 籍 的 漁 船 上 打 傷 印 尼 人 乙 (B) 台 灣 人 甲 與 大 陸 人 乙 在 日 本 通 姦 (C) 韓 國 人 甲 在 美 國 殺 死 台 灣 人 乙 (D) 越 南 人 甲 在 越 南 販 賣 海 洛 因 給

More information

CIP / 005 ISBN X Ⅰ Ⅱ Ⅲ - - Ⅳ G CIP ISBN X/G http / /cbs pku edu cn pku edu

CIP / 005 ISBN X Ⅰ Ⅱ Ⅲ - - Ⅳ G CIP ISBN X/G http / /cbs pku edu cn pku edu CIP / 005 ISBN 7-30-08496-X Ⅰ Ⅱ Ⅲ - - Ⅳ G634 603 CIP 004 353 ISBN 7-30-08496-X/G 380 0087 http / /cbs pku edu cn 67505 58874083 67656 xxjs@pup pku edu cn 675490 787 09 6 4 75 383 005 005 9 00 !!!!!!!!!!!!!!!!!!!!!!!!!!!!!!!!!!!!!!!!!!!!!!!!!!!!!!!!!!!!!!!!!!!!!!!!!!!!!!!!!!!!!!!!!!!!!!!!!!!!!!!!!!!!!!!!!!!!!!!!!!!!!!!!!!!!!!!!!!!!!!!!!!!!!!!!!!!!!!!!!!!!!!!!!!!!!!!!!!!!!!!!!!!!!!!!!!!

More information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 ! " " # $!"#$%&# &(%)$ *+, -.(%)$ /*)011 %1 $23 43%(536# 73("8509 %1!20+* %& ()& *+),-. +/ 01 *234+53 *+-46+7 *+-),4,+-3 8(93 (-) :&.27(4,+-3 ;(? %&4(,7&) *234+53 %24,&3 8&@,&) +- *+55,33,+-

More information

Ps22Pdf

Ps22Pdf 1 9 9 9 ( ) 063, ;,, ;,, ( CIP) / - :, 1998 10 ISBN 7 113 03130 7 T U 476 CIP ( 1998) 28879 : : : ( 100054, 8 ) : : : : 787 1092 1/ 16 : 15 : 383 : 1999 2 1 1999 2 1 : 1 : ISBN 7 113 03130 7/ T U 588 :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C1E3B5E3CFC2D4D8C4A3B0E5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C1E3B5E3CFC2D4D8C4A3B0E52E646F63> 历 年 MBA MPAcc 联 考 数 学 真 题 及 答 案 详 解 (009-0) 009 年 月 MBA 联 考 数 学 真 题 及 答 案 详 解 一 问 题 求 解 ( 本 大 题 共 小 题, 每 小 题 分, 共 分 下 列 每 题 给 出 的 五 个 选 项 中, 只 有 一 项 是 符 合 试 题 要 求 的 请 在 答 题 卡... 上 将 所 有 选 项 的 字 母 涂 黑 ).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HSK四级大纲_最新挖改3-5-10-11-14-15-33-34-35_.doc

Microsoft Word - HSK四级大纲_最新挖改3-5-10-11-14-15-33-34-35_.doc 新 汉 语 水 平 考 试 (HSK) 介 绍 为 使 汉 语 水 平 考 试 (HSK) 更 好 地 服 务 于 汉 语 学 习 者, 中 国 国 家 汉 办 组 织 中 外 汉 语 教 学 语 言 学 心 理 学 和 教 育 测 量 学 等 领 域 的 专 家, 在 充 分 调 查 了 解 海 外 汉 语 教 学 实 际 情 况 的 基 础 上, 吸 收 原 有 HSK 的 优 点, 借 鉴 近

More information

基 礎 化 學 ( 一 ) 講 義 目 次 第 1 章 物 質 的 組 成 1 1 物 質 的 分 類 1 1 2 原 子 與 分 子 16 1 3 原 子 量 與 分 子 量 31 1 4 溶 液 48 實 驗 二 硝 酸 鉀 的 溶 解 與 結 晶 74 國 戰 大 考 試 題 78 實 驗 相

基 礎 化 學 ( 一 ) 講 義 目 次 第 1 章 物 質 的 組 成 1 1 物 質 的 分 類 1 1 2 原 子 與 分 子 16 1 3 原 子 量 與 分 子 量 31 1 4 溶 液 48 實 驗 二 硝 酸 鉀 的 溶 解 與 結 晶 74 國 戰 大 考 試 題 78 實 驗 相 內 容 由 蔡 明 倫 老 師 和 李 雅 婷 老 師 編 纂 基 礎 化 學 ( 一 ) 講 義 第 1 章 物 質 的 組 成 班 級 : 拉 瓦 節 和 其 使 用 的 實 驗 儀 器 座 號 : 姓 名 : 基 礎 化 學 ( 一 ) 講 義 目 次 第 1 章 物 質 的 組 成 1 1 物 質 的 分 類 1 1 2 原 子 與 分 子 16 1 3 原 子 量 與 分 子 量 31 1

More information

新汉语水平考试

新汉语水平考试 新 汉 语 水 平 考 试 HSK( 四 级 ) H41003 注 意 一 HSK( 四 级 ) 分 三 部 分 : 1. 听 力 (45 题, 约 30 分 钟 ) 2. 阅 读 (40 题,40 分 钟 ) 3. 书 写 (15 题,25 分 钟 ) 二 听 力 结 束 后, 有 5 分 钟 填 写 答 题 卡 三 全 部 考 试 约 105 分 钟 ( 含 考 生 填 写 个 人 信 息 时

More information

2 2.? ?

2 2.? ? 1 1.1 1. 2. 3. 4. 5. 6. 7. 8. 9.10.11. 12.13.14.15.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30. 1.2 1.3 (1)(2)(3)(4)(5)(6)(7)(8)(9)(10) (11)(12)(13) 1.4 2457 1.5 () 2.1 1.2.3.4.5.6.7. 8.9.10.11.12. 1

More information

Ps22Pdf

Ps22Pdf 1, : ( ),?, :,,,, ( ), 1 180,, ( ) 1 1,, 2 180 ;,, 3 180 ;, n ( n - 2 ),, ( n - 2) 180 1 1, : ( ),.,, 2, (, ) 1 , 3 x + y = 14, 2 x - y = 6 : 1 ( ) : + 5 x = 20, x = 4 x = 4 y = 2, x = 4, y = 2 2 ( ) :

More information

EC(2013-1 4)13 第 2 頁 (b) 把 總 目 100 在 2013-14 年 度 常 額 編 制 內 所 有 非 首 長 級 職 位 按 薪 級 中 點 估 計 的 年 薪 總 值 上 限 提 高 12,480,540 元, 即 由 461,070,000 元 增 至 473,550

EC(2013-1 4)13 第 2 頁 (b) 把 總 目 100 在 2013-14 年 度 常 額 編 制 內 所 有 非 首 長 級 職 位 按 薪 級 中 點 估 計 的 年 薪 總 值 上 限 提 高 12,480,540 元, 即 由 461,070,000 元 增 至 473,550 EC(2013-1 4)13 財 務 委 員 會 人 事 編 制 小 組 委 員 會 討 論 文 件 2014 年 1 月 8 日 總 目 100- 海 事 處 分 目 000 運 作 開 支 總 目 92- 律 政 司 分 目 000 運 作 開 支 總 目 158- 政 府 總 部 : 運 輸 及 房 屋 局 ( 運 輸 科 ) 分 目 000 運 作 開 支 請 各 委 員 向 財 務 委 員

More information

教 师 介 绍 教 师 : 吴 永 辉 博 士 副 教 授 简 历 : 1984-1988 上 海 科 技 大 学 计 算 机 系 本 科 1988-1991 复 旦 大 学 计 算 机 系 硕 士 1991-2003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计 算 机 系 工 作 1998-2001 复 旦 大

教 师 介 绍 教 师 : 吴 永 辉 博 士 副 教 授 简 历 : 1984-1988 上 海 科 技 大 学 计 算 机 系 本 科 1988-1991 复 旦 大 学 计 算 机 系 硕 士 1991-2003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计 算 机 系 工 作 1998-2001 复 旦 大 离 散 数 学 教 程 ( 集 合 论 与 图 论 ) 离 散 数 学 : 计 算 机 科 学 与 技 术 的 数 学 基 础 课 内 容 : 集 合 论, 图 论, 组 合 数 学, 代 数 结 构, 数 理 逻 辑 集 合 论 :( 第 1-4 章 ) 组 合 数 学 初 步 :( 第 5-7 章 ) 图 论 :( 第 8-11 章 ) 教 师 介 绍 教 师 : 吴 永 辉 博 士 副 教 授

More information

Ps22Pdf

Ps22Pdf f e L/ b I I P AD c b b P 131 132 133 b 134 W b b W 135 e d b AB b F F f f E E E E E G G G G G G E G E A B C D ABCD A B A B C D AB AB ABC D A BD C A B C D D D D E E E D b ED ED b ED b G E b b b b b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2016 160 8 14 8:00 14:00 1 http://zj.sceea.cn www.sceea.cn APP 1 190 180 2 2 6 6 8 15 2016 2016 8 13 3 2016 2016 2016 0382 2 06 1 3300 14 1 3300 0451 5 01 2 7500 02 2 7500 05 ( ) 1 7500 1156 4 15 2 15000

More information

A Thesis in Applied Mathematics Surface of second degree in 3-Minkowski space b Sun Yan Supervisor: Professor Liu Huili Northeastern Universit Decembe

A Thesis in Applied Mathematics Surface of second degree in 3-Minkowski space b Sun Yan Supervisor: Professor Liu Huili Northeastern Universit Decembe UDC Minkowski 3 4..7 3 A Thesis in Applied Mathematics Surface of second degree in 3-Minkowski space b Sun Yan Supervisor: Professor Liu Huili Northeastern Universit December 3 : - I - Minkowski Minkowski

More information

1. 1. 2. 2. 3. 3. 4. 4. 5. 19 ~ R = VC = FCC = dep = ( ) EBIT = rd = EBT = tax = = T( EBT) ~ NI = Div = Rtd. FE. = ( ) 19 ~ R = VC FCC dep EBIT rd EBT tax N. I Div Rtd. E. 12.3119 0 12.3119

More information

目次 CONTENTS 1 數列與級數 幾何圖形 三角形的基本性質 平行與四邊形

目次 CONTENTS 1 數列與級數 幾何圖形 三角形的基本性質 平行與四邊形 給同學的話 1 3 4 目次 CONTENTS 1 數列與級數 1-1 3 1-8 1 13 幾何圖形 -1 18 - -3 6 30 3 三角形的基本性質 3-1 35 3-39 3-3 44 3 48 4 平行與四邊形 4-1 54 4-59 4-3 63 4 68 3 1-1 數列 本節性質與公式摘要 1 數列 : 1 1 a 3 a 3 n n a n 3 n n1 a n1 4 n n1

More information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0 1 1 = 1 1 = 0 0 = 1 : = {0, 1}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More information

Ps22Pdf

Ps22Pdf ( 0178) ( CIP). 1 /. :, 2004. 7 ISBN 7-80153 - 956-7.... G726. 9 CIP ( 2004) 069175 : 1 : : : : : : 2 : 100733 : 010-65369524 65369530 : : : 880mm 1230mm 1 /32 : 2400 : 150 : 5000 : 2006 8 1 2 : ISBN 7-80153

More information

WCA Regulations and Guidelines

WCA Regulations and Guidelines WCA Regulations and Guidelines WCA Regulations Committee WCA 競 賽 規 則 2015 版 本 :2015 年 7 月 1 日 [wca-regulations-translations:c77f738] 註 釋 繁 體 中 文 翻 譯 本 翻 譯 版 本 完 全 依 照 官 方 版 本 翻 譯, 但 難 免 有 不 精 確 的 地 方,

More information

HPM 通 訊 第 十 卷 第 十 一 期 第 二 版 坦 也 說 : 如 果 歐 幾 里 得 無 法 點 燃 你 年 輕 的 熱 情, 那 麼 你 生 來 就 不 是 一 位 科 學 思 想 家 甚 至 美 國 女 詩 人 米 蕾 (Millay) 頌 揚 歐 幾 里 得 也 稱 讚 : 只 有

HPM 通 訊 第 十 卷 第 十 一 期 第 二 版 坦 也 說 : 如 果 歐 幾 里 得 無 法 點 燃 你 年 輕 的 熱 情, 那 麼 你 生 來 就 不 是 一 位 科 學 思 想 家 甚 至 美 國 女 詩 人 米 蕾 (Millay) 頌 揚 歐 幾 里 得 也 稱 讚 : 只 有 HPM 通 訊 第 十 卷 第 十 一 期 第 一 版 發 行 人 : 洪 萬 生 ( 台 灣 師 大 數 學 系 教 授 ) 主 編 : 蘇 惠 玉 ( 西 松 高 中 ) 副 主 編 : 林 倉 億 ( 家 齊 女 中 ) 助 理 編 輯 : 李 建 勳 黃 俊 瑋 ( 台 灣 師 大 數 學 所 研 究 生 ) 編 輯 小 組 : 蘇 意 雯 ( 成 功 高 中 ) 蘇 俊 鴻 ( 北 一 女

More information

LAch7

LAch7 Maxima 在線性代數上之應用 正準形式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應用數學系研究助理徐偉玲 weilinghsu@mail.npue.edu.tw 日期 :2009/9/8 除另有說明外, 本文件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2.5 台灣條款 第七章正準形式 7.1 Jordan 正準形式 Ⅰ 2. 對每一個矩陣 A, 對 L A 的每一個廣義特徵空間找一組由不相交的廣義特徵向 量循環集之聯集所組成之基底,

More information

在 上 述 物 理 模 型 中 ( 三 隻 猴 子 的 重 量 都 一 樣 ), 考 慮 底 下 四 個 問 題 : () 當 三 股 力 量 處 於 平 衡 狀 態, 而 且 F 點 處 於 ABC 的 內 部 時, 利 用 力 的 向 量 和 為 零 的 觀 念, 求 角 度 AFB, BFC,

在 上 述 物 理 模 型 中 ( 三 隻 猴 子 的 重 量 都 一 樣 ), 考 慮 底 下 四 個 問 題 : () 當 三 股 力 量 處 於 平 衡 狀 態, 而 且 F 點 處 於 ABC 的 內 部 時, 利 用 力 的 向 量 和 為 零 的 觀 念, 求 角 度 AFB, BFC, 許 教 授 講 故 事 許 志 農 / 國 立 台 灣 師 範 大 學 數 學 系 在 數 學 教 學 中, 有 這 樣 一 道 數 學 應 用 問 題 : 在 哪 裡 建 學 校, 可 使 附 近 的 三 個 村 子 A, 與 C 的 三 位 學 生 到 學 校 所 走 路 程 的 和 最 小? 此 問 題 實 質 為 : 給 平 面 上 A, B, C 三 點, 試 尋 求 一 點 F, 使 距

More information

3.2 導 函 數 其 切 線 (tangent line) 為 通 過 P, 且 其 斜 率 為 m 的 直 線, 即 y = f(a) + m(x a) (3) 其 法 線 (normal line) 為 通 過 P 且 與 切 線 垂 直 的 直 線, 即 y = f(a) 1 (x a) m

3.2 導 函 數 其 切 線 (tangent line) 為 通 過 P, 且 其 斜 率 為 m 的 直 線, 即 y = f(a) + m(x a) (3) 其 法 線 (normal line) 為 通 過 P 且 與 切 線 垂 直 的 直 線, 即 y = f(a) 1 (x a) m 第 3 章 微 分 (Differentiation) 目 錄 3.1 切 線................................... 25 3.2 導 函 數.................................. 26 3.3 微 分 公 式................................. 28 3.4 連 鎖 律..................................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7E.doc

Microsoft Word - 7E.doc 生 物 題 庫 7 生 殖 與 遺 傳 第 一 部 分 : 單 一 選 擇 題 (40%, 每 題 2 分 ) 1. 有 關 於 於 動 物 的 生 殖 方 式, 下 列 敘 述 何 者 正 確? (A) 分 裂 生 殖 多 見 於 單 細 胞 動 物 (B) 水 蚤 僅 有 無 性 生 殖 而 無 有 性 生 殖 (C) 輪 蟲 的 卵 未 受 精 皆 發 育 為 雄 性 (D) 動 物 藉 世

More information

扩充矩阵 给定矩阵 A 和向量 b a 11 a 12 a 13 b 1 A = a 21 a 22 a 23 b = b 2 a 31 a 32 a 33 b 3 定义扩充矩阵 ( A b ) = a 11 a 12 a 13 a 21 a 22 a 23 a 31 a 32 a 33 b 1 b

扩充矩阵 给定矩阵 A 和向量 b a 11 a 12 a 13 b 1 A = a 21 a 22 a 23 b = b 2 a 31 a 32 a 33 b 3 定义扩充矩阵 ( A b ) = a 11 a 12 a 13 a 21 a 22 a 23 a 31 a 32 a 33 b 1 b 数值代数 夏银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扩充矩阵 给定矩阵 A 和向量 b a 11 a 12 a 13 b 1 A = a 21 a 22 a 23 b = b 2 a 31 a 32 a 33 b 3 定义扩充矩阵 ( A b ) = a 11 a 12 a 13 a 21 a 22 a 23 a 31 a 32 a 33 b 1 b 2 b 3 初等变换矩阵 放缩 (scaling): 第 i 个方程

More information

2.181% 0.005%0.002%0.005% 2,160 74,180, ,000, ,500,000 1,000,000 1,000,000 1,000,000 2

2.181% 0.005%0.002%0.005% 2,160 74,180, ,000, ,500,000 1,000,000 1,000,000 1,000,000 2 90,000,000 9,000,000 81,000,000 2.18 0.10 3300 1 2.181% 0.005%0.002%0.005% 2,160 74,180,000 8.24 81,000,000 2.18 13,500,000 1,000,000 1,000,000 1,000,000 2 1,000,0001,000,000 1,000,000 2,000 2.18 1% 0.005%0.002%0.005%

More information

Improved Preimage Attacks on AES-like Hash Functions: Applications to Whirlpool and Grøstl

Improved Preimage Attacks on AES-like Hash Functions: Applications to Whirlpool and Grøstl SKLOIS (Pseudo) Preimage Attack on Reduced-Round Grøstl Hash Function and Others Shuang Wu, Dengguo Feng, Wenling Wu, Jian Guo, Le Dong, Jian Zou March 20, 2012 Institute. of Software, Chinese Academy

More information

Ps22Pdf

Ps22Pdf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a b c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a b c x a x x x x x x x x x x a b a b a b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A B C A B C A B A B A x B C x D A B C a b c a b x x x x x x x A B A

More information

200144 1 2 1 23 2 3 60 61 1992 1 2 3 5-7 1 2 3 62 63 64 65 66 67 ,,, 68 CAI,, 69 1/3 120 10,, 85 40 70 3/4 15 71 2001 4 1 2 3 4 1 1 72 Seminar 2 3 4 2 1 2 3 4 5 6 73 7 8 1 2 3 3 4 5 74 6 15 1 2 3 4 3 5

More information

学报 2017 年第 2 期!" ()*+, -.,/ RS!"#$%&' ()* +,-./01 # #79 78 ()* +,-./017:()*+,-./017: #79 ; ()*+,-./01 #2)<!"=1!"# ()*+,-./01

学报 2017 年第 2 期! ()*+, -.,/ RS!#$%&' ()* +,-./01 # #79 78 ()* +,-./017:()*+,-./017: #79 ; ()*+,-./01 #2)<!=1!# ()*+,-./01 学报 2017 年第 2 期!" ()*+, -.,/ RS!"#$%&'()* +,-./01#234 56 78 #79 78()* +,-./017:()*+,-./017: #79 ; ()*+,-./01 #2)

More information

s p o r t o w e j n a w i e r z c h n i s y n t e t y c z n, e jp o l i u r e t a n o w e j z o o n e j z n a s t p u j c e j k o n s t r u k c j i a

s p o r t o w e j n a w i e r z c h n i s y n t e t y c z n, e jp o l i u r e t a n o w e j z o o n e j z n a s t p u j c e j k o n s t r u k c j i a G d y n i a B u d o w a b o i s k a w i e l o f u n k c y j n e g o o n a w i e r z c h n i p o l i u r e t a n o w e j p r z y Z e s p o l e S z k H o t e l a r s k o- G a s t r o n o m i c z n y c h

More information

80 , 1993 45 000, 17, 70,160,,, :,, ;,,,,,,,,,, 2004 80,,,,2004 80 2004 80 2004, :,,,,, 2004,,,,, 2004 80, 1 ,,,,, : yqingg@hotmail.com 2004 80 2004 5 2 1 1 1 2004 2 8 2004 ( 2004 ) 12 13 13 13 14 14

More information

,,,, ;,, ( CG) ( CAD),, ;,,,,, ( ) ( ) ( ) (, ) ( AutoCAD ) (3Dmax Photoshop ) AutoCAD, ( ),, ( ), (), ( ),, 2004. 7 1 199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