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言 : 我欲诣某城, 某村, 某聚落, 当示我路 时, 知路者即示彼路, 语言 : 士夫, 从此道去, 前见二道, 舍左从右前行 ; 复有坑涧渠流, 复当舍左从右 ; 复有丛林, 复当舍左从右 ; 汝当如是渐渐前行, 得至某城 佛告低舍 : 其譬如是, 不知路者, 譬愚痴凡夫 其知路者, 譬如来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如是言 : 我欲诣某城, 某村, 某聚落, 当示我路 时, 知路者即示彼路, 语言 : 士夫, 从此道去, 前见二道, 舍左从右前行 ; 复有坑涧渠流, 复当舍左从右 ; 复有丛林, 复当舍左从右 ; 汝当如是渐渐前行, 得至某城 佛告低舍 : 其譬如是, 不知路者, 譬愚痴凡夫 其知路者, 譬如来"

Transcription

1 礼敬世尊, 阿罗汉, 正自觉者 证悟初果的方法 法增比丘 (Bhikkhu Dhammavaro) 二零零三年 正确的方法才会有成果 学佛的人要知道, 佛说我们就像病人, 既然病了那就要看医生, 医师有很多, 佛是所有医师中最好最精明的 好的医师诊断病人, 他会很仔细的观察病人, 马虎不得, 要找到正确的病因, 是季节变化? 是风寒? 是吃错食物? 是疲劳损身? 或外因伤害等等 然后问病人的一些生活的资料, 才能开正确的药剂给病人服用 ; 是要针炙? 要发汗? 要泻? 要吐? 或服药? 或动手术等等 当医师作了正确的诊断, 才采取正确的医疗方法, 开正确的药给病人, 并要确定病人的病不再复发 而病人一定要服药, 才可能会复元, 若是不按照医师的吩咐订时服用, 或根本不服用的话, 那病人是不会痊愈的 同样的道理, 修行要能够成功, 要有成果, 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 才能达到预期的成果, 头脑绝对不能胡涂 许多人学了很多年, 还在那团团转, 有些贪瞋痴比以前还严重, 根本找不到正道, 也不能证果, 就是因为没有正见正思惟法义, 没有用正确的方法修行所致 在 杂阿含 271 经 里佛说 ; 善哉! 低舍 (Tissa), 今当说譬, 大智慧者, 以譬得解 如二士夫, 共 伴行一路 一善知路, 一不知路 其不知者语知路者, 作

2 如是言 : 我欲诣某城, 某村, 某聚落, 当示我路 时, 知路者即示彼路, 语言 : 士夫, 从此道去, 前见二道, 舍左从右前行 ; 复有坑涧渠流, 复当舍左从右 ; 复有丛林, 复当舍左从右 ; 汝当如是渐渐前行, 得至某城 佛告低舍 : 其譬如是, 不知路者, 譬愚痴凡夫 其知路者, 譬如来, 应 ( 供 ), 等正觉! 前二路者, 谓众生狐疑 左路者, 三不善法 贪, 恚, 害觉 其右路者, 谓三善觉 ; 出要离欲觉. 不瞋觉. 不害觉 前行左路者 ; 谓邪见, 邪志 ( 思惟 ), 邪语, 邪业, 邪命, 邪方便, 邪念, 邪定 前行右路者 谓正见, 正志, 正语, 正业, 正命, 正方便, 正念, 正定 坑涧渠流者 ; 谓瞋恚, 覆障, 忧, 悲 丛林者 ; 谓五欲功德 ( 色声香味触, 财色名食睡 ) 也 城者 ; 谓般涅槃 ( 离狐疑不善法八邪道 ) 佛告低舍 : 佛为大师! 为诸声闻所作已作, 如今当作哀愍悲念, 以义安乐, 皆悉已作 汝等今日, 当作所作 当于树下, 或空露地, 山岩窟宅, 敷草为座, 善思正念, 修不放逸, 莫令久后, 心有悔恨, 我今教汝 世上有些修行人, 虽然遇到善知识和听闻正法, 但是因为狐疑和邪见, 起不正思惟, 产生邪执, 执取戒禁和仪式 ; 或追逐五欲, 行放逸事, 以邪欲修行, 而走上八邪道 有些则因为善根 ( 宿世波罗蜜 ) 不足, 遇到邪师, 听了邪法, 而走上八邪道, 比如阿阇世 (Ajātasattu) 王就是一例, 因此遇到坑涧 渠流及丛林, 到不了涅槃城! 死后下了地狱

3 道谛里的八支圣道是所有的修行人要走的道路, 它是戒 定 慧三学, 与三十七菩提分法 1 是密切联系着的 为什么要修习八正道呢? 在 相应部. 道相应 里佛陀举出八种理由 : (1) 为了远离贪欲 (Kāma)2; (2) 为了断诸结 (Samyojanāni)3; (3) 为了永断随眠 (Anusaya)4; (4) 为了遍知行路 ( 指修道 Magga)5; (5) 为了灭尽诸漏 (āsava)6; (6) 为了现证明解脱果 (Phala); (7) 为了智见 (Paññā); (8) 为了无取般涅槃 (Nibbāna) 要修习八支圣道, 每一位行者要具足什么条件呢? 在 相应部. 道相应 里佛陀举出七个有利的条件 : ( 一 ) 善友 ( 善知识引导 ); ( 二 ) 戒具足 ( 持戒圆满 ); ( 三 ) 志欲具足 ( 愿证果 ); ( 四 ) 我具足 ( 正命, 正念 ); ( 五 ) 见具足 ( 正见 ); ( 六 ) 不放逸具足 ( 精勤 ); ( 七 ) 如理作意具足 ( 正思惟, 正观察 ) 这些是修习圣道的先要條件

4 邪见行邪道 在 南传法句经 70 偈里有一个故事 : 阎浮车 (Jambuka) 因为邪见邪思惟的缘故, 而采取修苦行, 他白天一脚独立, 张开大口, 并骗人说他永远不用睡觉, 和以空气为食 晚上他则躺在地上睡, 他的邪思惟使他以为吃粪可以清净自己, 因此每夜他以粪为食 佛陀以天眼观察知道他的波罗蜜成熟, 能够证果, 就去找他, 阎浮车对来访的世尊, 把他住的山洞让给佛陀过夜 当夜诸天神来向佛顶礼问讯, 阎浮车看了很惊讶, 次日向世尊问明真相, 他很是钦佩佛, 并向佛说他苦行了五十五年都没天神找过他, 佛于是就指出他修行的错误, 并向他开示佛法, 阎浮车听完后就证了阿罗汉果, 并加入僧团 迦叶三兄弟带领了一千个徒众拜火修行, 修到皮肤焦黑, 面色枯黄, 结果长期修行, 一事无成, 只是三盲领导着一千个盲愚的人, 以邪精进盲目不知所向 佛陀来到他们修行处, 降伏了喷火的毒龙后向他们开示 一切都在燃烧经 Āditta Pariyaya Sutta ; 在经中佛说 : 梵行者啊! 一切都在燃烧! 是什么在燃烧呢? 眼在燃烧 色相在燃烧 眼识在燃烧 眼触在燃烧 眼触生受 ; 若苦 若乐 不苦不乐在燃烧 它是如何点燃起来呢? 我宣示它是由贪欲 瞋恚 愚痴 生 老 死 愁 悲 苦 忧 恼而点燃起来

5 梵行者应如是观 ; 圣弟子于眼生厌 于色相生厌 于眼识生厌 眼触生厌 眼触生受 ; 若苦 若乐 不苦不乐生厌 耳 声 ; 鼻 香 ; 舌 味 ; 身 触 ; 意 法 意识 意触 意触生受 ; 若苦 若乐 不苦不乐生厌 生厌故远离, 远离故解脱, 解脱故自知生已尽, 梵行已立, 所作已办, 自知不受后有 他们听完后都证得阿罗汉果 世上的人们身受了这么多苦, 但到修行时还没学乖, 遇到恶知识, 听到邪法, 起邪思惟, 结果因为邪见邪思惟的缘故, 以邪法邪精进去修, 执著六根门及六根所触的境界不捨, 耗尽精力与时间, 毫无成果! 在众多的善法里, 唯有一法能使人迅速到达解脱境, 这就是精勤不放逸, 未生的恶法不令生起, 已生的恶法迅速灭除, 未生的善法能令生起, 已生的善法速令增長 世间凡夫俗子, 整天为俗务所累, 心系于众多人事应酬, 及维生之计, 以及浪费时日于电视娱乐, 寻找美食, 饮酒赌博, 听歌跳午, 一天天的过去, 人渐渐的老去, 不知死之将至 实在是可悲! 世上的人们都在日夜祭祀各种的天神, 为了祭祀供奉, 甚至造了众多杀业 他们不论顺境或逆境, 都在向神明祷告, 祈求平安吉祥, 但几乎没人会想, 这些天神也是贪瞋痴跟人一样的严重, 他们一样会死 佛在未涅槃前, 有善根的众天神尚且从天上下来向佛求教, 因为他们知道佛的伟大, 是大智大觉者 天神们虽然寿命极长, 在死的

6 时候, 会出现五衰耗之相 : 头上花萎, 衣裳垢秽, 身体臭秽, 腋下汗出, 不乐本座 ( 众天女远离 ) 我们在这里生死了好多世, 天神看我们的生命就像我们看昆虫一般, 朝生暮死, 实在可怜! 修行最重要的条件是应亲近智者, 诣沙门僧伽, 适时听闻法, 请教于佛法, 和易受教这几项, 这在 吉祥经 里佛陀曾经开示过 佛说的入道修行次序是 : ( 一 ) 亲近善士, ( 二 ) 听闻佛法, ( 三 ) 如理思惟, ( 四 ) 法次法向 ( 依循正确的修道次第 ) 这是极罗辑性的指示 因此汉译的 吉祥经 里指出 : 欲求吉祥福, 当信敬于佛! 欲求吉祥福, 当闻法句义! 欲求吉祥福, 当供养众僧, 戒具清净者 是为最吉祥! 这就是皈依三宝的意思, 这是世上最吉祥的事! 初果成就四不坏净 在 杂阿含 844 经 里舍利弗问尊者阿难, 一个修行人要断除几法, 才能得须陀洹果 7(Sotapanna), 不堕恶趣, 决定向正觉, 七有天上人间往生 8, 达到究竟苦边 阿难答说 : 圣弟子 ; ( 一 ) 于佛不信住, 则已断已知 成就于佛不坏净

7 ( 二 ) 于法不信住, 则已断已知 成就于法不坏净 ( 三 ) 于僧不信住, 则已断已知 成就于僧不坏净 ( 四 ) 于恶戒不信住, 则已断已知, 成就圣戒 若是修行人能断四不信住 : 也就是对不信佛 不信法 不信僧 不信持戒, 四不信完全断除 成就四不坏净 ( 四乐意住 ): 也就是成就信佛 信法 信僧 守佛所制订圣戒 那么这个人, 就是如来 应供 等正觉所知所见, 佛记说这个人得须陀洹果, 不堕三恶趣, 决定正向菩提, 七次天上人间往生, 达到究竟苦边 这在 杂阿含 851 经 里也称为 法镜 9, 即是能以正法自己照见自己, 自己印证自己 ( 同 增支部 受持五戒, 成就四乐意住 ) 这也叫做 入流分 或 预流 或入于八圣道流, 即是从亲近善士 听闻佛法 如理思惟 法次法向 ; 而能成就上述的四不坏净 ( 杂阿含 843 经 ) 诸比丘! 圣弟子如实知此五取蕴之集 灭 味 过患与出离故 诸比丘! 此圣弟子名为预流, 有不堕法, 决定趣于三菩提 ( 相应部. 蕴相应 ) 在 长阿含经 仞利天品里佛指出 : 世人为非法行, 邪见颠倒, 作十恶业, 如是人辈, 若百若千, 乃有一神护耳 比如群牛群羊, 若百若千, 一人守牧, 彼亦如是 若有人修行善法,( 正 ) 见正信行, 具十善业, 如是一

8 人, 有百千神护 比如国王, 国王大臣, 有百千人卫护一 人, 彼亦如是 世人皆欲天神保佑, 只要天天皈依, 就有数十天神守护 ; 若再守五戒行十善业, 就能得百千天神护佑 ; 这不是最吉祥的事吗? 若成就四不坏净, 证得初果, 就连人间的转轮圣王乃至众天神都望尘莫及! 这是因为他们都还有很严重的贪瞋痴, 还不能断地狱 畜生 饿鬼等恶趣的苦难, 还不能在七世以内解决生老病死苦! 初果断三结 一个修行人若是明白了八难八非时 10, 决定修行达到解脱的话, 应该如何修呢? 中阿含. 食经 举出修行的次第是 : 如是善人具已, 便具亲近善知识 ; 具亲近善知识已, 便具闻善法 ; 具闻善法已, 便具生信 ; 具生信已, 便具正思惟 ; 具正思惟已, 便具正念正智 ; 具正念正智已, 便具护诸根 ; 具护诸根已, 便具三妙行 ; 具三妙行已, 便具四念处 ; 具四念处已, 便具七觉支 ; 具七觉支已, 便具明解脱 ; 如是此明解脱展转具成 其修行次第是 : 善人 亲近善知识 闻善法 生信 正思惟 正念正智 护诸根 护戒 三妙行 四念处 七觉支 明解脱 明解脱展转具成 因此四不坏净与入流分是每一修行人的先进阶

9 解脱道里的四双八辈行者是 : 向须陀洹, 须陀洹, 向斯陀含, 斯陀含, 向阿那含, 阿那含, 向阿罗汉, 阿罗汉, 这些是从果位上来看行者所分的 须陀洹至阿那含的行者必须断五下分结 ( 疑 戒禁取 身见 贪 瞋 ), 阿罗汉必须断五上分结 ( 色爱 无色爱 掉悔 我慢 无明 ) 我们的苦乃是因为不能如实明了世间的真相, 被色相所迷惑, 执着于身体是我, 再延伸到其它一切与我的身体有关的事物上, 当接触到可爱或不可爱的境界时, 执着感受是我, 想念是我 ( 我的想法, 我的意见 ), 而数起贪瞋痴等恶念 这种种我欲 我想 我慢 我见 使我们从无始以来被系缚住, 产生种种的烦恼, 有漏, 障碍, 炽燃, 忧, 悲, 恼, 苦, 这就是五阴炽盛苦 若是一个人不能感受到苦的话, 那么佛法对他来说 将如隔靴抓痒一般, 不能相应 在 杂阿含 6 经 中佛言 : 尔时, 世尊告诸比丘 : 于色不知 不明 不离欲贪 心不解脱者, 则不能越生 老 病 死怖 如是受 想 行 识 不知 不明 不离欲贪 心不解脱者 则不能越生 老 病 死怖 诸比丘! 于色若知 若明 若离欲贪 心解脱者 则能越生 老 病 死怖 如是受 想 行 识 若知 若明 若离欲贪 心解脱者 则能越生 老 病 死怖

10 所以一个行者必须静心去观察周围世间人的苦, 才 能入道 最容易观察的到的是病苦, 死苦 ; 心里肯定这些 苦是存在之后, 再返回头肯定自己也会得病苦, 死苦 我们观察一下自已, 是不是对这色 受 想 行 识五蕴爱喜呢? 因为爱喜的缘故, 我们才于苦不得解脱 所以对苦, 自己的 他人的, 必须要能知道, 见得到, 明白它 我们因为都不明白它, 而且以颠倒心去做, 所以佛才说我们喜爱苦 若能修到知苦, 还要进一步离于苦的根源, 心中对色相不起欲贪, 要离于对色相的欲贪, 这即是所谓离于色执取蕴 ( 心中生起对色相的种种爱恋执取 ), 心才能解脱于对色相贪爱所起的苦 在 入阿毗达磨论 里提到我们的烦恼有七随眠 : 即是欲贪 瞋 有贪 ( 执取生存的贪 ) 无明 慢 疑 见 欲贪与有贪可归纳为贪, 而成六随眠 俱舍论 把见又分为:身见 边见 邪见 见取见 戒禁取见而成十随眠 须陀洹道须断五下分结 (Samyojanāni) 的疑 戒禁取 身见三结或三随眠 (Anusaya), 这是见道所断的烦恼 ( 随信行与随法行的行者 11) 一个行者从初认识三宝, 至受持五戒, 这过程叫做预流向 (sotapatti magga) 预流向有二 : 随信行和随法行 钝根依信见道, 故名随信行 ; 利根观法而见道, 故名随法行 随信行和随法行, 也就是向着初果的第一种圣者 一个行者因为他的善根, 信佛 信法 信僧 信戒 这个叫四不坏净或四不坏信 随法行

11 的行者依四种次第 : 亲近善知识 听闻正法 如理思维 法次法向 ( 杂阿含 843 经 ) 他们的修行着重于戒学, 定 慧学次之 若是僧尼, 于细微戒亦生大怖畏, 犯则随悔, 如此随顺于梵行而学戒 须陀洹道要断的三结都是与邪见有关, 我们必须看清楚修道要断除的烦恼是什么, 抓准主要的来对治, 才能见效 断第一个烦恼 : 疑结 疑 (vicikīcchā) 是指对三宝的疑惑, 即不信佛 法 僧三宝, 不受三学, 不信过去与未来世, 不信因果业报的道理, 对缘起法有疑心 它的特相是怀疑, 作用是起动摇 现起是犹豫不决及有多种立场, 近因是不如理作意 要对治疑惑的三步骤是 : 一, 是要知心生疑惑 ; 二, 是以法治疑惑 ; 三, 是要确实知道疑惑解除后于将来 不再生起 1. 知疑 修学的人应思惟所遇到的善知识, 行为端正吗? 戒定慧学如何? 言行一致吗? 等方面, 然后听他讲的道理, 再比较观察, 对善知识的疑是有必要的, 这对接下来的修行关系重大 对佛法的疑惑主要是怀疑三宝 过未现三世 业 报 能否证果等 在 杂阿含 715 经 中世尊说 : 何等

12 为疑盖食 ( 原因 )? 有三世, 何等为三? 谓过去世 未来世 现在世, 于过去世犹豫, 未来世犹豫, 现在世犹豫, 于彼起不正思惟, 未起疑盖令起, 已起疑盖能令增广, 是名疑盖食 这是针对三世的疑惑 它是很严重的, 因为它是邪 见的关系 可惜很多人自己都不知道, 却对指正他的人起 排斥的念头, 浪费口舌于无利益的辩论 在往后的修行路上, 心中所生的疑惑会是很多的, 有时能够问人或自己解除, 有些就连善知识都解决不了, 要自己慢慢修, 过一段日子, 慢慢解开疑结 我们要知道, 证阿罗汉果的人是很少的, 若他 / 她是僧尼, 因为出家戒的关系, 是不会对人宣布的 若他 / 她是在家众, 他 / 她看到出家众都默而不宣, 他 / 她会向人宣布吗? 宣布了又有谁会相信呢? 2. 破疑 依 相应部. 觉支相应 所举的有四种破疑法 : 即是疑时思惟对证 (1) 依善不善法,(2) 呵责无呵责法,(3) 劣胜法,(4) 黑白法等 ; 来如理思惟佛法, 以防止新的疑惑生起, 並灭除现有的疑惑 此外, 用以下六种方法也能消除疑惑 :(1) 精通佛 法 ;(2) 向有修学者询问有关佛 法 僧的问题 ;(3) 透澈

13 了解戒律 ;(4) 对佛 法 僧的真实性建立信心 ;(5) 结交 善知识 ;(6) 讨论有助于灭除疑惑的适当言论 根据 杂阿含 715 经 里佛说 : 何等为疑盖不食 ( 不生起 )? 彼缘起法思惟, 未生疑盖不起, 已生疑盖令灭, 是名疑盖不食 初修行者若不能修定也无妨, 虽然禅定时纯淨的心对观禅有幫助 观照因果的法则是要明白造业与果报的关系, 这样能对缘起法有些认识, 当一个人对缘起法了解后, 就能对三宝, 缘起法与生死轮回的疑惑消除掉 这是须陀洹道要断的三结之一 当一个人澈底断除了疑惑, 他会知道涅槃是有的, 佛陀是证悟的圣者, 也知道佛所宣示的法是真实的, 戒的确有必要也必须持守, 八圣道是去向涅槃之道, 也相信世上有修行人, 以及有证悟的贤圣僧 3. 无疑 依上述的十种方法消除了疑惑, 一个行者心里不生 疑惑, 并于未来永不生起 就算会生起, 行者也能依正确 的方法消除疑惑 断第二个烦恼 : 戒禁取结 (Sīlabbataparāmāsa) 戒禁取结是一种恶见, 邪见心所, 它可与恶见合为 一 它也是四取之一, 十结之一, 属于见随眠 行者的恶 见使它从想执取蕴延伸为色执取蕴 若人相信并执着于宗

14 教的仪式, 或某种形式的修行法, 认为这样做有能力排除障碍并净化自己, 戒禁取结就生起 印度教徒在这方面尤为显著 在 经集 小品第二章 荤腥经 中佛说 : 鱼 肉 ( 指以鱼肉祭拜 ), 斋戒 裸体 削发 束发 身上涂灰 穿粗皮衣 侍奉祭火, 世上许多不朽的苦行 颂诗 供奉 祭祀 顺应节气 所有这些都不能净化一个没有摆脱疑惑的人 戒禁取是修道的人最常犯的法执 他们誓愿执取于某些戒法 ( 指非佛所订立的 ), 如牛戒 牛禁戒 素食戒 蓄长发戒 蹲踞戒 四肢爬行戒 执着于诵梵文咒语或巴利文的经文 修行的祭典与仪式如拜火 火供 杀牲畜来祭祀 或砍人的手指作指鬘如鸯鸠摩罗 (Angulimala) 的邪修行等 衣着的禁戒, 由誓愿执取于某些邪戒而得清净, 由誓愿执取于某些禁例而得清净, 由誓愿执取某些禁戒而得清净的种种颠倒执着 邪见是许多学佛者的要害, 因为当他们的心转向修道时, 他们依世俗的想法来行道, 而不是依圣道的正见与正思惟配合来修行 因此生起诸多邪见邪思惟, 以邪精进执取某种外表形式的邪道法来修行 上面所提的阎浮车与迦叶三兄弟就是戒禁取 这些修行人以杂香涂身, 作咒说, 作鬼神事, 预卜吉凶, 不离五盖 12 尘劳, 为恶不善法扰乱心志, 少知, 不多闻, 诽谤如来, 执持邪道 就像鱼在少水小泉中, 被捕鱼人以罗网捕捉不得出于生死

15 佛对瓦塞塔 (Vasettha) 说 : 当你站在泛滥的阿基惹哇提河 (Aciravati) 岸, 想要渡过河, 到达彼岸, 如果你站在此岸, 对彼岸喊道 : 过来! 彼岸 过来! 彼岸 你认为如何呢? 瓦塞塔, 阿基惹哇提河的彼岸会因为你的呼唤, 启请, 请求, 和劝请, 而过来吗? 不会的, 乔答摩世尊 同样的, 无论你唸多少的祈愿都不能使你脱离轮回 ( 长部 DN. 13, Tevigga Sutta ) 佛对向他询问的迦罗摩人说 ( 增支部卷一. 迦罗摩经 ): (1) 不可听信他人多次口传的 (2) 不要盲从传统 (3) 不要妄听谣言 (4) 不要肯定经书所记载的 (5) 不可相信符合罗辑的 (6) 不要依赖哲理 (7) 不可单凭常理或外相 (8) 不可执持你喜爱的任何见解和意见 (9) 不可因某事物似有可能而信以为真 (10) 不可考虑因为这沙门是我们的导师 的七条 戒禁取者就犯了上述的 (2), (4), (5), (6), (7), (8), (10) 戒禁取结的对治主要是靠正思惟, 依正思惟生起正 见 依下面五种方法能消除戒禁取 :(1) 精通佛法 ;(2) 向

16 有修学者询问 ;(3) 透澈了解戒律 ;(4) 结交善知识 ;(5) 讨 论有助于灭除戒禁取的适当言论 断第三个烦恼 : 身见结 sakkaya ditthi 身见结可依下列几种方法破除 观察身的生灭 身见是色执取蕴, 为何称为取蕴呢? 因众生起了邪见, 执取五蕴是我 这 蕴 就是色 受 想 行 识五蕴, 而 取蕴 是对五蕴作有漏的执取 执取 (upādānā) 有四种 : 欲取 是对欲乐的渴爱 ; 邪见取 是执取邪恶之见 ; 戒禁取 是认为实行宗教仪式或苦行能导致清净和解脱 ; 和 我论取 是执著身见 (sakkaya-ditthi) 向初果圣者要解决的是对身体的执取 对治色蕴的邪执, 在 大念处经 中记载佛言 : 如是, 或于内身之观身而住 ; 又于外身之观身而住 ; 或于内外身, 观身而住 或于身, 观生法而住 ; 又于身, 观灭法而住 ; 又于身, 观生灭法而住 尚又对于智识所成 ( 智慧 ) 及忆念所成 ( 正念 ), 皆会 有身 ( 只是身而己, 不是我自身 ) 之思念现前 ( 建立正念 ) 彼当无所依而住, 且亦不执着世间之任何物而住 诸比丘! 比丘如是, 于身观身而住

17 观照内身, 自己这身体, 它由父母精血合成, 在母胎九月成熟后才生出来, 这色法是会生灭的色相 ; 自己的受 想 行 识是心, 它叫名法, 它们也是因缘组合而生的, 也是会生灭的 观照外身是对于自己的亲人家眷, 朋友仇人等進行观照 凡夫因为缺乏智慧, 对亲眷等人会生起十四种不善心所 13 如贪爱, 瞋恨, 妒嫉, 骄慢, 邪见等烦恼 但圣者观照彼等之名色, 明白他们是由因缘而生, 因此会得到同样的结论, 那即是无常 ( 变异, 组合, 坏灭之法 ), 苦和无我 向初果圣者只要先把身体是我的错误观念改正过来, 知道它们只是名色法而已, 自心才能净化 凡夫执着于生存及生存的因素, 为脆弱的东西所摆布, 对于一切色 声 香 味 触等迷人可爱的东西, 他们生起欲望, 把变幻无常的事物当成真实, 当这些事物变化或消失时, 他们陷入痛苦 因此这些人一再受生 在 杂阿含 109 经 里, 舍利弗依二十种情况来探 究五蕴 凡夫对色蕴的执取有四 : ( 一 ) 色是我 ; 是把内色身和外色身当做我 ( 二 ) 异我 ; 是把受 想 行 识当做我, 色身是我所有 ( 三 ) 我在色 ; 是把受 想 行 识当做我, 色在受 想 行 识之中

18 ( 四 ) 色在我 ; 是把受 想 行 识当做我, 受 想 行 识在色中住 其它十六种情况是依受执取蕴 想执取蕴 行执取 蕴 识执取蕴各四种 ; 以观照 是我, 异我, 我在, 在 我 来探究 每一种情况探究的结论必须是否定的 此外, 舍利弗教诫说, 所有诸色 ; 若过去 若未来 若现在 若内 若外 ( 色是指依处色 ( 内色 ) 及目标 ( 外色 )) 若麤 若细 若好 若丑 若远 若近 对色执取蕴来作 44 种观察, 知道一切无常, 一切是苦, 一切空, 一切非我 我们常遇到周围的人死去, 但我们从不用这机会来观察, 也从来不去想将来我也会死去 因为不能如实观照色法, 我们久远以来一直执取自己的身体为我, 我所有, 如是由内而向外执取 就产生贪欲, 瞋恚, 痴与邪见等烦恼而造种种恶业, 结果为业所驱使在六道轮回不已 依上述舍利弗所教的有系统的去观察, 起邪思惟时马上就对付它 认识身是四大种的组合 根据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的分析, 色法有二十八种 分为 四界 或 四大种色, 即地界 水界 火界和风界 ; 以及二十四种 所造色, 即眼 耳 鼻 舌 身 色 声 香 味 女根 男根 命根 心所依处 身表 语

19 表 虚空界 色轻快性 色柔软性 色适业性 色积集 色相续 色老性 色无常性和食色 四大种色也叫元素色 (mahābhūta), 因它是色法不可分离的主要元素, 小到微尘, 大至山岳等的所造色 (upādāya rūpa) 都来自于四大元素 色法为四大所造的说法原是佛说的 本意是指具有坚 湿 暖 动的性质的色法 (1) 地界 (pathavī) 地界巴利文有扩展意, 它的特相是硬, 作用 ( 味 ) 是其它元素与所造色立足处, 现起是接受, 近因 ( 足处 ) 是其它三大元素 身体里地界较多的有二十个部分 佛在 大罗睺罗经 中对罗睺罗说 : ( 何为地界? 罗睺罗!) 任何属于个人的物体, 可捉摸者, 是执取的对象, 如发 毛 爪 齿 皮 肉 筋 骨 髓 肾 心 肝 膈膜 脾 肺 胃 小肠 大肠 粪 脑及任何外边的地界, 坚固的, 是执取的对象, 这些是个人的地界, 及任何外边的地界, 只是地界而已 依现观与正智慧, 非我所 非我 无灵魂 若见到真相, 智者厌离它们, 厌离地界 (2) 水界 (āpodhātu) 水界令其它色法黏在一起, 以免分散, 特相是流动或溢出 作用是增长其它俱生色法, 现起是把同一色聚里的诸色法黏在一起, 近因是其它三大元素

20 身体里水界较多的有十二个部分 佛在 大罗睺罗经 中对罗睺罗说 : 何为水界? 罗睺罗! 它有内水界, 及外水界 内水界, 流动的, 是执取的对象, 胆汁 痰 脓 血 汗 淋巴 泪 肠液 口唾 鼻涕 胃酸 尿 及任何外水界, 流动的, 是执取的对象, 这些是个人的水界, 及任何外边的水界, 只是水界而已 依现观与正智慧, 非我所 非我 无灵魂 若见到真相, 智者厌离它们, 厌离水界 (3) 火界 (tejodhātu) 火界的特相是热或冷, 作用是使同一色聚里的其它色法成 熟, 现起是不断提供柔软, 近因是其它三大元素 身体里火界较盛的有四部分 : 老化之火 发烧之火 消化之火 体内的火 佛在 大罗睺罗经 中对罗睺罗说 : 何为火界? 罗睺罗! 它有内火界, 及外火界 内火界, 热的 温暖的 是执取的对象, 老化的火 炽热的火 ( 发高烧 ) 吃喝嚼尝消化的火 以及任何个人体内的火, 热的 温暖的 是执取的对象, 这些是个人的火界, 及任何外边的火界, 只是火界而已 依现观与正智慧, 非我所 非我 无灵魂 若见到真相, 智者厌离它们, 厌离火界 (4) 风界 (vāyodhātu) 风界是移动及压力的元素, 特相是支持, 作用是导致其它色法移动, 现起是带动俱生色法从一处至另一处, 近因是其它三大元素

21 身体里风界较盛的有六部分 : 上行风 下行风 出入息 肚风 肠风 体内风 佛在 大罗睺罗经 中对罗睺罗说 : 何为风界? 罗睺罗! 它有内风界, 及外风界 内风界, 推动的 鼓胀的 是执取的对象, 上行风 下行风 肚肠风 出入息 以及任何个人体内的风, 推动的 鼓胀的 是执取的对象, 这些是个人的风界, 及任何外边的风界, 只是风界而已 依现观与正智慧, 非我所 非我 无灵魂 若见到真相, 智者厌离它们, 厌离风界 佛陀教罗睺罗的方法是依照下列的次第观修 : (1) 观照五蕴依十一种情况 ( 过去 未来 现在 内 外 粗 细 美 丑 远 近 ) 皆是无常和无我 ; (2) 观照色蕴是五界 ( 地 水 火 风 空 ), 三十二身分或四十二身分皆无我 ; 并以此修定及不为苦乐受所动 观照身体的三十二身分是用来对治贪欲的最主要法门, 它能起大悚惧, 培养起正念与正智, 获得如实知见, 调服心中的欲火 我慢等烦恼, 而使心获得清凉与安乐, 并能使心进入禅定境界, 于现法乐住, 最后证得圣果 先以安般念修到定 ( 初 二 三 四禅 ) 后, 就修 观 每一座都得止观双修 根据 清净道论 里所教的方法, 分为七种 : (1) 背诵,(2) 忆持,(3) 观颜色,(4) 观形状, (5) 观方位,(6) 观处所,(7) 观界限

22 观照要点 : (1) 破除整体想, 观身体是多块组成的

23 (2) 观照它们每块是独立的, 无自性的 (3) 观它每块是无思念的, 无意识的 (4) 觉知并观照它们的界是地界 水界 火界 风界 (5) 观它的生灭 四界的十二相 ; 那即是地界有硬 粗 重 软 滑 轻相, 水界有流动与黏结相, 火界有热与冷相, 风界有支持与推动相 每一特相都可从头到脚观察到, 观照时在身中找到这四界, 以及无论身体在任何的姿态中找到这四界 比如用手按头颅知道它是硬的, 用舌头在口腔内左右伸吐时知道它是滑的等, 小便时知道尿水流出, 发烧的时候知道身体会发热, 肠胃里有风的时候知道风的推动或挤压 这些都是身体里物质界的纯物理现象 四界分别观是另一个破除色身是我的邪见的有效方 法, 要修四界分别观, 首先要在全身各处个别部位辨识四 界的十二种特相 : 地界的特相 : 硬 粗 重 软 滑 轻 水界的特相 : 流动 黏结 火界的特相 : 冷 热 风界的特相 : 支持 推动

24 对这些特性要先在身体的某个部位辨识到它, 然后尝试在全身各部观察它 若从禅定的境界尤其是四禅定之后, 心光明清澈, 极易观察到, 但是在其他的定境, 甚至是近行定都能观察的到, 问题只在观察的深浅 比如观察安般念的入出息, 入息是推动, 住息是支持 ( 因为气息鼓涨在体内 ), 出息又是推动 因此能辨识到入出息在身体各部位的鼓涨与推动 当一个行者能在全身清楚地辨识到所有十二种特相 之后, 应重复的有次第的观察, 直到能迅速的观察各部位 的十二种特相 然后普遍的观察四大的特相以达近行定,

25 直到见到色聚, 以及色聚的生灭, 若能观察到色法的生 灭, 这才叫做观禅, 才能达到见清净 若是不能, 只要继续观察, 培育诸善根 然后观察六根门的四界, 以及色聚里的八法聚 --- 地 水 火 风 颜色 香 味与食素 ( 营养素 ) 以及 色聚的生灭, 这样才是修观禅 在禅坐观照时应该掌握观察四界的方法, 静静观察身体的四界, 看到只有四界, 找不到身体, 有情, 有生命的, 或有我 比如观察发时, 知道发生于头上, 它就好像一个蚁丘上生了草, 蚁丘不知草生在我上边, 草也不知我生在蚁丘上, 同样的头也不知发生在我上边, 发也不知我生在头上 观察骨和肉时, 就好像路旁凉亭横梁上的尘土, 横梁不知我被尘土黏着, 尘土也不知我黏在横梁上, 同样的, 骨骼不知被肉黏着, 肉也不知它黏在骨骼上 因此这样观照身体, 分析身体而能得到结论, 这些 地界的毛 发 骨 肉等只是身体的某些部分, 它无思 念, 无记, 空, 非有情, 而只是观察它是坚硬的地界 身体的水 火 风界也如是观照 破色蕴后再破四名蕴

26 身体的色蕴就是它的四大和三十二种或四十二种四大 所造色, 所以叫色蕴 观三十二身分与四界差别就能破除 对色身的执取 修经行时脚在地上走是色蕴, 修安般念时鼻子对空气的触觉是受蕴, 我们会感觉空气里面有味道或者有一些烟的味道, 我们通过鼻子的触觉, 能够分辨空气 所以我们就会产生对空气一种感受 我们的身体也是可以对外界的风等生起感受, 所以这个是受蕴 我们的眼 耳 鼻 舌 身 意他都会产生感受, 就会产生所谓的受蕴 受蕴它因缘而生的 身体 鼻子 肚子是不会独自产生这种感受的 它吸空气知味道 跟风接触才会产生感受, 所以它叫受蕴 所以它的根据是身体, 破了色蕴, 受蕴也跟着被破了 想蕴是就会想会分辨 经行时知道脚与地的触觉, 修安般念时知道空气的味道, 或者听到什么声音会辨别它们, 所以叫想蕴 想蕴也是通过六个根门接触外头的色 声 香 味 触 法, 所以才会产生想蕴 因此想蕴也是依靠色蕴而生起, 破了色蕴, 接下了想蕴也就破了 行蕴是在经行修定, 或是修安般念, 这就是行蕴 它 也是依据色身而起的, 破了色蕴, 接着行蕴也就破了 识蕴是眼睛看产生眼识, 耳朵听产生耳识等等 所以 叫识蕴 我们分辨五蕴, 有觉知的时候, 靠这些蕴就一直 觉知境界, 识蕴也得依靠色蕴才能运作, 色蕴破时, 识蕴

27 也被破解 修观照可以看到真相, 一见到法, 人或众生或 有情的概念就被破解了, 它们只是法, 见法就得法眼净, 就是初果 思惟出离以破欲贪 欲是三毒之首, 四漏之首, 七随眠中的两个, 十结中的三个, 不可以轻待 贪欲久习的结果就形成习气, 比如贪色, 贪淫, 贪吃, 贪玩乐, 贪饮酒, 贪钱财, 贪利得, 贪名, 贪赞许等等 ; 它加强我慢之心 这些贪欲以许多不同的形态和方式生起, 众人往往不能察觉, 而不知不觉地落入贪欲的魔爪中 我们已经习久为常, 丝毫不觉得它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修行者要学会观照, 凡是我们眼所看到而喜爱的事物, 那即是眼得到甘味 ; 在那个时候就要观照这些事物的无常 苦 会变坏的道理, 因为这些是眼的患难 ; 一个修行人要能够制止自己不起欲贪, 欲贪起时要以正法对治, 使我们的心能舍去欲贪, 这即是眼的出离 ; 其它根门也如是修 在 中阿含. 漏尽经 中佛陀教我们七种断漏 断烦恼 和止忧戚的方法 : (1) 有漏从见断 ; 依正见而断除烦恼 (2) 有漏从护断 ; 依守护六根门而断除烦恼 (3) 有漏从离断 ; 依离于恶知识 恶处所而断除烦恼 (4) 有漏从用断 ; 依看待事物的正当用途而断除烦恼

28 (5) 有漏从忍断 ; 依忍耐苦而断除烦恼 (6) 有漏从除断 ; 依除去贪瞋痴之念而断除烦恼 (7) 有漏从思惟断 ; 依正思惟而断除烦恼 贪欲还得用无常观, 不净观, 缘起法等来断除, 要 用许多信 勤 念 定 慧的力, 来作有效的对治, 但是 向须陀洹圣者是办不到的 以三法印观照 : (1) 无常观破邪见 每一根门以五法 ( 根 境 识 触 受 ), 依正知正见它们是 无常, 共三十法以破 邪见 我们的邪见, 乃根源于不能知道无常的真理 因此才会执取六根门是我, 六境为我所享受之境 ; 眼, 色相 ; 耳, 音声 ; 鼻, 香臭 ; 舌, 酸甜味 ; 身, 触觉 ; 意, 想法 ; 及缘此等根境所生之六识 六触 六受等等 ; 都是无常 对治方法是常静下心来观照它们 (2) 苦观破身见 每一根门以五法 ( 根 境 识 触 受 ), 依正知正 见它们是 苦, 共三十法以破 身见 我们的身见, 乃根源 于不能知道苦的真理 眼 色相 ; 耳,音声 ; 鼻, 香臭 ;

29 舌, 酸甜味 ; 身, 触觉 ; 意, 想法 ; 及缘此等根境所生之 六识 六触 六受等等 ; 都是苦 对治方法是常静下心来观照它们 (3) 无我观灭我随见 每一根门以五法 ( 根 境 识 触 受 ), 依正知正见它们是 无我, 共三十法以破 我随见 我们的我随见, 乃根源于不能知道无我的真理 眼 色相 ; 耳, 音声 ; 鼻, 香臭 ; 舌, 酸甜味 ; 身, 触觉 ; 意, 想法 ; 及缘此等根境所生之六识 六触 六受等等 ; 都是缘生缘灭法, 无有我 对治方法是常静下心来观照它们 其它方法 : (1) 把从小到大的相片依时间排在地面上, 观察身体是不是一直在变化, 它是不是每一年在变, 每一个月在变? 实际上它是天天时时刻刻在变, 观照这一直在变易的身体, 它是谁呢? 观察每一張相片, 凝视每一张相片, 并问自己那个人去了那里? 必须直接得到答案, 心中要能明白那个人已变了, 它不是我! 然后用镜子看自己, 思惟这个人, 将来又会变成另一个样子, 现在它是谁? 心中要能知道它不是我 若是当作是我的话, 从头开始再观照

30 (2) 观照若身体是我的, 为什么它却从妈妈的肚子生下来呢? 若是生出來的, 怎会是我呢? 妈妈未生我之前, 我是什么模样? 我在那里呢? 佛也从他的妈妈的肚子生下来, 佛已灭了 佛去了那儿呢? 每一个人都不想死, 为什么他们不能继续活着? 这会死的身体是我吗? 这般反复的观照 (3) 观照身体的毛发有它的细胞组织, 皮也是, 肉也是, 骨也是, 内脏也是 ; 这些细胞组织都是自生自灭, 自己做不了主, 天天饮食, 给这些细胞组织带来营养, 这个身体才能生存, 要是缺少了一种元素, 它就出问题了 观照这身体会是我或我的吗?若身体是我, 我应该能够令它永远健康 生存, 能吗? (4) 观照若我是名 + 色的组合, 名法有八十九种, 色法有地 + 水 + 火 + 风的四大组合, 共有二十八种色法, 是三十二身分的组合, 是四十二身分的组合, 那我在那一个部分呢? 身体各个身分都互不知道, 我会在那互不知道的部分嗎? 我会在心中嗎? 我会在脑里嗎? (5) 在修四威仪的行 住 坐 卧时, 观照走时是脚自己要走, 还是另有一个人叫它走? 为什么右脚要先走? 为什么左脚不能先走? 然后观照自己的色法与名法, 观照到底色法是我, 或名法是我? 若色法是我, 名法就不是我 若名法是我, 色法就不是我 怎么会有两个呢? 走时为什么一定要去心中要去的地方? 为什么不能走向心中不想要去的

31 地方? 观照为何走累了要坐下来休息? 晚上为何要睡觉 呢? 如此在任何场所任何威仪中观照身体 (6) 上厕所时看见臭秽不堪的粪便排出时, 观照这会是我的嗎? 若身体是我的, 粪便也应是我的, 那我应该能夠忍住, 让它留在体内, 这能嗎? 那为什么会有粪便呢? 为什么要吃饭呢? 若它是我的身体, 应该不须饮食, 不须睡觉, 不须穿衣来御寒, 不须房舍, 不须去上班赚钱维生等等 (7) 若能修习安般念到三禅, 修完后, 依上述的方法观照身 体 若修到四禅更容易, 因为四禅时对身体的感觉已消 失, 心很纯淨, 更适于观照 (8) 观照身体的呼吸, 它是依赖呼吸才能生存, 既然它要依赖呼吸才能生存, 它根本不能自立存在, 它怎会是我的呢? 此外它还要依赖食物和水才能生存, 要维持它生存的条件太多了 若身体是我或我所有, 它怎么须要依赖这么多的条件才能生存呢? (9) 常守护六根門 在 杂阿含 255 经 中摩訶迦旃延对婆罗门说 : 善哉, 婆罗門! 問不守护門, 是如法問, 今当为汝說不守护门 婆罗門! 愚癡无聞凡夫眼見色已, 於可念色而起緣著, 不可念色而起瞋恚, 不住身念處, 故於心解脫 14 慧解脫 15 無如实知, 於彼起种种惡不善法, 不得无余灭尽 於心解脫 慧解脫妨碍, 不得滿足 心解脫 慧解脫不滿故, 身滿惡行, 不得休息, 心不寂靜, 以不寂

32 靜故, 於其根门則不調伏 不守护 不修习 如眼 色 ; 耳 声 ; 鼻 香 ; 舌 味 ; 身 触 ; 意 法 ; 亦復如 是 (10) 正确明白五蕴真相 佛在 杂阿含 265 经 中将五蕴比喻为 : 观色如聚沫, 受如水上泡, 想如春时燄, 诸行如芭蕉, 诸识法如幻 為什么这样比喻呢? 佛说 : 譬如恒河大水暴起, 随流聚沫, 明目士夫, 谛观分別 谛观分別时, 无所有 无牢 无实 无有坚固 所以者何? 彼聚沫中无坚实故 如是诸所有色, 若过去 若未來 若现在 若內 若外 若粗 若细 若好 若丑 若远 若近 比丘! 谛观思惟分別, 无所有 无牢 无实 无有坚固 ; 如病 如癰 如刺 如殺 ; 无常 苦 空 非我 所以者何? 色无坚实故 我怎么没想过它竟然是这样的呢? 唉! 苦啊! 我应怎么做才能快点开悟呢? 佛教的方法是很多, 不需个个都用, 但结合不同方法来尽快证悟是绝对没错的 验证 为参考 ; 行者应能自己验证是否证了初果 这里提供几点作 (1) 佛说 : 世尊所善妙及详尽解说之法, 须经学习和奉行, 亲自体会和自见, 是可奉行, 可得成果, 超越时间与空间 ; 请来亲自查看, 向内返照, 智者皆能各自证知 所以我们应信佛说的话, 并亲自以实修来证明不谬

33 (2) 初果的圣者是法眼净者, 因此对三宝深信不疑, 相信 因果, 谨慎言行, 戒行严密, 少欲知足, 能常向内观照诸 名色法, 以正法断除烦恼 (3) 能遍观察名色法生起之缘, 即懂得观察四食 16 和四 识住 17 (4) 当行者证得初果, 就会自动转去断除五下分结的其余 两个烦恼, 即贪和瞋 修身念处得十种利益 在 中部. 119 身至念经 里佛陀提到修身念处 可得到十种利益 : 1. 克服身心的苦受 2. 克服恐懼 忧虑与驚慌 3. 忍耐冷热飢渴, 蚊虻, 风吹日晒, 言语的讥讽咒骂, 身体刺疼, 极疼, 呕吐, 乃至命断都能忍受 4. 易入四色界禅定, 而得现法乐住 5. 神变 ; 一化为多, 多化为一, 隱身, 显身, 进出牆壁或山如虚空, 出入地如水中, 在水上行如行地上, 在空中结跏趺坐, 犹如有翼之鸟 ; 手扪日月, 有大势力, 能到大梵天上去 6. 纯淨天耳 ; 超越凡人, 远近能闻 7. 他心通 ; 能知他人心意, 动情心知为动情, 理智心知为

34 理智, 有贪心知为有贪, 有瞋心知为有瞋, 有痴心知为有痴, 有集中心知为集中心, 有散漫心知为散漫心, 有广大心知为广大心, 有不广大心知为凡心, 有上心知为有上心, 有无上心知为无上心, 有定心知为定心, 有不定心知为不定心, 有解脱心知为解脱心, 有不解脱心知为不解脱心 8. 宿命智 ; 能忆念许多宿世, 一生, 二生, 三生, 四, 五, 十, 二十, 三十, 四十, 五十, 百生, 千生, 万生, 许多減劫, 许多增劫, 许多增減劫, 某某名, 某某姓, 某某摸样, 吃某种食物, 受种种苦乐, 如是命终, 如是以并其事情及境遇, 随念无量之宿世 9. 以超人清净之天眼, 见诸众生于善趣 恶趣之死 生 卑 尊 美 丑, 诸众生随业而趣之 10. 诸漏尽为无漏, 心解脱, 慧解脱, 于现法中自通达 自作证 具足而住 修经行的五胜利 在 增支部 5 集第 35 支品 32 里佛说 : 诸比丘! 此等是经行之五胜利 : 何等为五? (1) 耐于远行, (2) 堪能精勤, (3) 无病, (4) 食 饮 嚼 味正而消化, (5) 依经行而得定者久住 诸比丘! 此等即是于经行之五

35 胜利 经行 (cankama) 的好处很多 : 既可锻练腿力, 堪耐远行, 又能增进精勤, 改善气血循环, 促进身体健康无病, 帮助饮食肠胃消化, 又能对治昏沈, 提升专注力, 心易得定, 培育观智等等 阿难陀 (Ananda) 在佛涅槃後以三个月的时间, 精進经行, 並配合观照, 在证悟前夜, 他就是以经行法, 整夜经行然后再修观, 要天亮时, 他感到疲倦, 走回草寮, 坐在床上, 慢慢躺下时, 头还未触及枕头, 他的七觉支波罗蜜已臻圆满, 而从初果直证阿罗汉 预流果之六种胜利 ( 增支部.6.97 ) 佛说 : 诸比丘! 此等是证预流果之六种胜利 以何为六耶? 即 : 1. 于正法决定, 2. 不退法, 3. 于作彼 生死之 边际者无苦, 4. 于异生 成就不共之智, 又, 5. 彼善彻见其因, 6. 又, 见 诸法由因而生 结语

36 我们应知人生极短暂, 几十年一下子就完了, 我们绝对不能浪费时间,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不知几时会死, 而我们的善业极少, 平常都在造贪瞋痴的恶业, 这一世只是侥幸让我得到人身, 若不珍惜这难逢的机会修行, 我要更待何时呢? 下一世若去到恶道, 而这种机会很大, 在那里无法修行, 只有受苦而已 因此我应珍惜今生的机缘, 在修行路上尽快找到正确的方法, 不能胡里胡涂的盲修, 毫无成果, 或事倍功半 从前许多出家与在家众在听完佛陀的开示後, 就证取须陀洹果, 由此可知证初果并非难事 疑惑 戒禁取 身见这三结都与错误的见解有关, 要是心中明白佛所解释的真理, 就可以入正法流 若不能修止禅而入禅定境界, 那也无妨, 只要学会常常向内观照, 证果只是时间问题 杂阿含 464 经 里尊者阿难问上座 : 修习于止 18, 多修习已, 当何所成? 修习于观, 多修习已, 当何所成? 上座答言 : 尊者阿难! 修习于止, 终成于观 修习观已, 亦成于止 谓圣弟子, 止 观俱修, 得诸解脱界 因此要多修习观照, 散乱心终有一日会定下来的 佛陀说 : 比丘们! 这二法是明的一部分 (vijjabhagiya), 哪二个呢? 止与观 比丘们! 当止被修习时, 他体验甚麽利益呢? 心被修习 当心被修习时, 他体验甚麽利益呢? 贪被捨断

37 比丘们! 当观被修习时, 他体验甚麽利益呢? 慧被 修习 当慧被修习时, 他体验甚麽利益呢? 无明被捨断 比丘们! 被贪杂染的心是未解脱的, 被无明杂染的慧 [ 未 ] 被修习 比丘们! 像这样, 以贪的褪去而有心解脱 ; 以无明的褪去而有慧解脱 ( 增支部 2 集 32 经 庄春江译 ) 止观是要俱修的 最后, 在 杂阿含 284 经 中佛言 : 若于所取法, 随顺无常观 住生灭观 无欲观 灭观 厌观 心不顾念, 无所缚着, 识则不驱驰, 追逐名色, 则名色灭 因此追随大觉者所教导的正确方法去观照, 将我们久远以來所遭受之苦难, 用厌离观 无欲观 生灭观 无常观 苦观 无我观等方法來破除它! 祝大家安乐吉祥! 注 : 1. 三十七菩提分法 ; 谓四念处 四意断 四神足 五根 五力 七觉支 八正道共三十七支 2. 贪欲, 它是十结的欲贪结, 色贪结, 无色贪结 ; 七随眠的欲贪随眠, 有贪随眠 ; 四漏的欲漏 ; 3. 结 (Samyojanāni), 指疑结 戒禁取结 邪见结 欲贪结 瞋恚结 色贪结 无色贪结 掉举结 我慢结 无明结 前五结也叫五下分结, 后五结也叫五上分结 ; 这些结把众有情结缚在生死轮回中

38 4. 随眠 ( 潜在倾向 Anusaya)--- 疑随眠, 邪见随眠, 欲贪随眠, 有贪随眠, 瞋恚随眠, 我慢随眠, 和无明随眠 5. 行路, 指四向, 四果的四双八辈圣者的修行道路 向须沱洹, 须沱洹 初果, 向斯沱含, 斯沱含 二果, 向阿那含, 阿那含 三果, 向阿罗汉, 阿罗汉 四果 ) 6. 漏 (āsava), 指欲漏, 有漏, 邪见漏和无明漏四种漏 漏是指脓疮所流出的脓 欲漏是对欲乐之贪, 有漏是对存在或生命之贪, 邪见漏属邪见, 无明漏属痴 三漏 : 欲漏, 有漏和无明漏 ; 遍指烦恼和生忧戚之法 见 中阿含, 漏尽经 7. Sotapanna, 须陀洹果, 或声闻道初果 Sota, 指入流, 意为入于圣道之流 8. 须陀洹果圣人有选择天上或人间往生, 不超过七次绝定涅槃 9. 法镜, 巴利文 Dhammadasa 10. 八难八非时 ; 这在 中阿含. 八难经 里提道 :(1) 生地狱中 ; (2) 生畜生中 ;(3) 生饿鬼中 ;(4) 生长寿天中 ;(5) 生在边国夷狄之中 ;(6) 虽生中国, 而聋哑如羊鸣 ;(7) 虽生中国, 然有邪见及颠倒见 ;(8) 佛不出于世, 亦不说法 11. 信行和法行的行者也叫随信行和随法行, 他们在接触佛法后, 对三宝生起信心, 然后依法修持 渐渐学习道迹, 受教受诃, 然后得究竟智 这在 中阿含. 阿湿贝经 中提到 12. 五盖, 五种障碍修行的烦恼 ; 即贪欲 瞋恚 昏沉睡眠 掉悔恶作 疑 13. 十四不善心所 : 心所屬於行蕴 这些不善心所是无慚 无愧 掉舉 恶作 昏沉 睡眠 疑 邪見 贪 瞋 慢 疾 嫉 悭 14. 心解脱, 指心依禅定离於贪欲 瞋恚 15. 慧解脱, 指心依观照离於贪欲 瞋恚 痴等众烦恼

39 16. 四食 : 指粗搏食, 即食物 ; 细触食, 即苦乐受 ; 意思食, 即思惟 ; 识食, 即意识 愚痴无闻凡夫以四种食 ( 执取, 维持存在的因素 ) 而长住于轮回 粗搏食是指食物, 身体以食物而生存 ; 触食, 是根门对触受的染着 ; 意思食, 是意门对境, 尘的思想爱取等的造作 ; 以及识食, 因为识缘名色, 一个人若不能了解名色法, 就有识食, 在临死时, 意念不能寂灭, 所以识又再轮回去了 佛陀说贤圣弟子也以四食长养慧命, 这四食即是 : 四念处或四念住 身 身观念住, 受 受观念住, 心 心观念住和法 法观念住 这是清净之法食 佛的圣弟子如此修习, 将能获得四种乐 ; 即是离欲乐, 远离乐, 寂灭乐, 和菩提乐 17. 四识住 : 色, 受, 想, 行的识住 识住过程 : 识住 攀缘 爱乐增进 广大生长 见 杂阿含 64 经, 它解释凡夫的心 ( 六识 ) 向外寻找目标, 攀缘, 而生起贪瞋痴的过程 18. 止, 指定 通常是指色界四禅定 法增比丘写于澳洲新南威尔斯州问哲楼 (Wingello) 定慧学舍佛历二五四七年 ( 阳历二零零三年 ) 结夏安居圆满日 二零零六年二月润饰于台北 愿众生安乐! 欢迎翻印, 请先联络作者 请勿删改 dhammavaro@qq.com 南传上座部佛教 中华南传佛友协会 学习佛法 皈依三宝 学习南传佛法

40

从右前行 ; 复有坑涧渠流, 复当舍左从右 ; 复有丛林, 复 当舍左从右 ; 汝当如是渐渐前行, 得至某城 佛告低舍 : 其譬如是, 不知路者, 譬愚痴凡夫 其知路者, 譬如来, 应 ( 供 ), 等正觉! 前二路者, 谓众生狐疑 左路者, 三不善法 贪, 恚, 害觉 其右路者, 谓三善觉 ; 出

从右前行 ; 复有坑涧渠流, 复当舍左从右 ; 复有丛林, 复 当舍左从右 ; 汝当如是渐渐前行, 得至某城 佛告低舍 : 其譬如是, 不知路者, 譬愚痴凡夫 其知路者, 譬如来, 应 ( 供 ), 等正觉! 前二路者, 谓众生狐疑 左路者, 三不善法 贪, 恚, 害觉 其右路者, 谓三善觉 ; 出 正确的方法才会有成果 证悟初果的方法 法增比丘 学佛的人要知道, 佛说我们就像病人, 既然病了那就要看医生, 医师有很多, 佛是所有医师中最好最精明的 好的医师诊断病人, 他会很仔细的观察病人, 马虎不得, 要找到正确的病因, 是季节变化? 是风寒? 是吃错食物? 是疲劳损身? 或外因伤害等等 然后问病人的一些生活的资料, 才能开正确的药剂给病人服用 ; 是要针炙? 要发汗? 要泻? 要吐? 或服药?

More information

归命彼世尊, 应供, 正自觉 目录名色法身见四种执取身体的色法如何破除身见三十二身分四界差别观因缘生灭法经行法正念于当下厌离观照的成果 破身见的技巧和方法 澳洲蓝山佛宝寺, 法增法师 名色法我们不瞭解轮回的真相, 因此执着于有个 我 的实体或自性 [1], 生起 贪爱 与 无明, 所以产生轮回 但这

归命彼世尊, 应供, 正自觉 目录名色法身见四种执取身体的色法如何破除身见三十二身分四界差别观因缘生灭法经行法正念于当下厌离观照的成果 破身见的技巧和方法 澳洲蓝山佛宝寺, 法增法师 名色法我们不瞭解轮回的真相, 因此执着于有个 我 的实体或自性 [1], 生起 贪爱 与 无明, 所以产生轮回 但这 归命彼世尊, 应供, 正自觉 目录名色法身见四种执取身体的色法如何破除身见三十二身分四界差别观因缘生灭法经行法正念于当下厌离观照的成果 破身见的技巧和方法 澳洲蓝山佛宝寺, 法增法师 名色法我们不瞭解轮回的真相, 因此执着于有个 我 的实体或自性 [1], 生起 贪爱 与 无明, 所以产生轮回 但这 我 只是两个部份, 一份是身体, 一份是心 佛陀把它们拆开来, 称它们为 五蕴 [2] 这五蕴 (khanddha)

More information

Venerable Dhammavaro 釋法增

Venerable Dhammavaro 釋法增 破除概念的方法 礼敬世尊, 应供, 等正觉 法增比丘 (Bhikkhu Dhammavaro) 什么是概念 (pabbatti)?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 我们所遇到的无非是两种法 (Dhamma), 第一个是色法 (rupa); 从天空到山河大地, 以及在这地上的一切, 动的和不动的, 见的到与见不到的, 和我们色身的色蕴, 过去, 现在, 未来, 内, 外, 粗, 细, 美, 丑, 远, 近的种种色法,

More information

实际上一切我们当成是 我 或 我的 诸 色 ; 无论从时间上来探究, 不论是过去 现在 或未来的 色, 或从空间上来探究, 不论内 外 粗 细 美 ( 高贵 ) 丑 ( 低下 ) 远 近的 色 ; 若正确地观察它们, 皆是 色, 若我们对诸色生起执取, 那即是 色执取蕴,(rūpu-pādāna-k

实际上一切我们当成是 我 或 我的 诸 色 ; 无论从时间上来探究, 不论是过去 现在 或未来的 色, 或从空间上来探究, 不论内 外 粗 细 美 ( 高贵 ) 丑 ( 低下 ) 远 近的 色 ; 若正确地观察它们, 皆是 色, 若我们对诸色生起执取, 那即是 色执取蕴,(rūpu-pādāna-k 色蕴的生, 住, 味, 患与离弃 法增比丘 (Bhikkhu Dhammavaro) 佛法对人的组成有极周详的分析, 人是由色身及精神两个部分组成的 再详细的分析是五蕴, 有色身 感受 想念 行为 及意识五个部分 五蕴, 巴利文, 蕴 khandha, 以前它是称为五阴 是指五个生命的组合体, 或五个执取的组合体,upādānakkhandha 它们是佛陀分析归纳我们的身心现象所作的结论 色,rupa,

More information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1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3 睺 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别解脱戒 序论 / 5 菩萨戒 金刚乘戒 如法守护 6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7 8 / 菩提道次第略论 阇 序论 / 9 10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11 1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槃 序论 / 13 除三种过 1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依六种想 于己作病者想 序论 / 15 于说法者作医师想

More information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略论英国移民族群认同的发展和走向 李 琼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年 外国文学 第 期 这些天来 我觉得来到这个国家 就像是和魔鬼签了协议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9_圓覺經SC.doc

Microsoft Word - 09_圓覺經SC.doc 圆 觉 经 第 九 讲 最 尊 贵 的 净 莲 上 师 讲 解 经 文 善 男 子! 此 无 明 者 非 实 有 体, 如 梦 中 人 梦 时 非 无, 及 至 于 醒 了 无 所 得 ; 如 众 空 华 灭 于 虚 空, 不 可 说 言 有 定 灭 处, 何 以 故? 无 生 处 故 一 切 众 生 于 无 生 中 妄 见 生 灭, 是 故 说 名 轮 转 生 死 从 真 起 妄 一 念 不 觉

More information

(3) 无记 (abyākata) 诸想也可分别为六 : (1) 色想 (2) 声想 (3) 香想 (4) 味想 (5) 触想 (6) 法想 在 杂阿含 109 经 中舍利弗对六十位比丘的开示如下 : 云何见想即是我? 谓六想身 眼触生想, 耳 鼻 舌 身 意触生想, 此六想身一一见是我, 是名想即

(3) 无记 (abyākata) 诸想也可分别为六 : (1) 色想 (2) 声想 (3) 香想 (4) 味想 (5) 触想 (6) 法想 在 杂阿含 109 经 中舍利弗对六十位比丘的开示如下 : 云何见想即是我? 谓六想身 眼触生想, 耳 鼻 舌 身 意触生想, 此六想身一一见是我, 是名想即 观照想的生灭 法增比丘 我们若只是浅显的观察, 我们应该可以得到一个结论, 那即是身体是我, 心也是我 若观察的更深一点, 除了确定色体是我之外, 还有我的感受 想念 造作 和意识活动 佛陀将它们归纳为色 受 想 行 识 若是不同意, 我们可以继续观察下去, 看看除了五蕴, 能再找到什么? 因为佛法是要靠自己来探究, 自己思考, 自己行道, 自己证果的 ; 没人会替我们做, 也没有神或佛菩萨会替我们做的

More information

网 球 / 排 球 1 教 师 硕 士 四 级 男 性 诊 断 教 研 室 1 教 师 博 士 或 硕 士 六 级 本 科 阶 段 为 临 床 医 学 专 业, 男 士 温 病 教 研 室 2 教 师 博 士 或 硕 士 六 级 中 医 专 业 中 医 诊 断 教 研 室 诊 断 学 / 中 医 诊

网 球 / 排 球 1 教 师 硕 士 四 级 男 性 诊 断 教 研 室 1 教 师 博 士 或 硕 士 六 级 本 科 阶 段 为 临 床 医 学 专 业, 男 士 温 病 教 研 室 2 教 师 博 士 或 硕 士 六 级 中 医 专 业 中 医 诊 断 教 研 室 诊 断 学 / 中 医 诊 校 本 部 工 程 项 目 管 理 或 土 木 工 程 医 学 类 / 计 算 机 / 图 书 馆 专 业 1 专 技 硕 士 以 上 六 级 1 专 技 硕 士 以 上 六 级 1 年 以 上 工 程 造 价 管 理 或 现 场 施 工 管 理 经 验 的 ( 限 男 性 ) 中 医 药 类 专 业 1 编 辑 博 士 六 级 医 学 或 生 物 学 专 业 医 学 或 生 物 学 专 业 2 实

More information

欲的出离与修断

欲的出离与修断 欲的出离与修断 法增比丘 攀缘四识住 贪欲的生起, 乃是因为五根接触五尘时, 心识对可爱之境产生的贪着 这在 杂阿含 七五二经里佛说: 佛告迦摩: 欲谓五欲功德, 何等为五? 谓眼识明色可爱 可意 可念, 长养欲乐, 如是, 耳 鼻 舌 身 识触可爱 可意 可念, 长养欲乐 ; 是名为欲 然彼非欲, 于彼贪著者, 是名为欲 因接触境之后心中所生的思念, 对这思念常去引欲是贪欲, 为何去思念它呢? 这是因为对所触境的爱乐

More information

春 天 来 了 静 悄 悄 的 没 有 鸟 语 没 有 花 香 到 处 死 一 样 的 沉 寂 雷 切 尔 卡 森

春 天 来 了 静 悄 悄 的 没 有 鸟 语 没 有 花 香 到 处 死 一 样 的 沉 寂 雷 切 尔 卡 森 陈 小 红 加 里 斯 奈 德 被 深 层 生 态 学 家 视 为 他 们 的 桂 冠 诗 人 他 为 全 球 生 态 运 动 作 出 了 巨 大 的 贡 献 本 文 旨 在 研 究 其 诗 歌 中 所 体 现 出 的 独 特 的 生 态 观 主 要 从 四 方 面 来 阐 明 斯 奈 德 对 荒 野 的 热 爱 对 文 明 的 反 思 对 印 第 安 人 生 活 的 向 往 以 及 对 理 想 的

More information

和法 四念处的修持有三个重点 : 第一是维持正念 ; 第二是调伏贪忧等烦恼 ; 第三是精勤方便 念 念, 它有三个意义 ; 即强烈的以专注心投入目标, 急速地不带思考的投入目标, 以正念广布整个目标 正念的生起能紧系的深入于 ( 不漂浮 不肤浅 ) 目标的性质 正念的功能是未曾错过或忽略目标 正念的

和法 四念处的修持有三个重点 : 第一是维持正念 ; 第二是调伏贪忧等烦恼 ; 第三是精勤方便 念 念, 它有三个意义 ; 即强烈的以专注心投入目标, 急速地不带思考的投入目标, 以正念广布整个目标 正念的生起能紧系的深入于 ( 不漂浮 不肤浅 ) 目标的性质 正念的功能是未曾错过或忽略目标 正念的 安般念业処 法增比丘 安般念 (anāpānasati) 是以呼吸作为目标, 來修习定的一个法门 它的修习是将我们的心导向宁静, 直到它到达安止定 (appana samadhi) 的阶段 止, 巴利文 samatha 奢摩他, 意义是止, 依业处修止而得住心, 不再散漫, 代表心的宁静 定, 巴利文 samadhi 三摩地, 三昧, 义为定, 等持 当心不再被烦恼占有时, 心达到心解脱, 这时心里没有丝毫的思惟,

More information

佛法的修习, 入流分为四个层次 : 即亲近善知识, 听闻佛法, 如理思惟, 及法次法向 一个人若欲修行, 最重要的是把这四个层次思惟清楚, 以免事倍功微, 或是毫无成绩 1. 亲近善知识 佛无尽及卓越的美德, 独自无师自证, 断除一切烦恼缠结, 意识完全净化, 无有任何污垢, 值得人天的崇敬 他完全

佛法的修习, 入流分为四个层次 : 即亲近善知识, 听闻佛法, 如理思惟, 及法次法向 一个人若欲修行, 最重要的是把这四个层次思惟清楚, 以免事倍功微, 或是毫无成绩 1. 亲近善知识 佛无尽及卓越的美德, 独自无师自证, 断除一切烦恼缠结, 意识完全净化, 无有任何污垢, 值得人天的崇敬 他完全 学佛的次第法增比丘 (Bhikkhu Dhammavaro) 认识苦 我们虽然遭受到苦, 但是我们却不会因此而认识苦, 所以在应用佛法时犹如隔靴抓痒, 对学佛者来说将很困难, 不能相应 就好比一个通晓经济学的未必会作生意一样 因为有了色身, 以及执著外在的色相 ; 所以才有各种的色相的事情生起 ; 产生种种的缠系 ; 错误的认为这些色身及色相是我或我所拥有的 如此的生起执著于苦或乐的感受, 并且混淤的把五蕴的色,

More information

在 杂阿含 279 经 中佛说 : 眼根不调伏 不关闭 不守护 不修习 不执持, 于未来世必受苦报 耳 鼻 舌 身 意根亦复如是 愚痴无闻凡夫眼根见色, 执受相, 执受随形好, 任彼眼根趣向不律仪, 执受住, 世间贪 忧 恶不善法, 以漏其心 此等不能执持律仪, 防护眼根 耳 鼻 舌 身 意根, 亦

在 杂阿含 279 经 中佛说 : 眼根不调伏 不关闭 不守护 不修习 不执持, 于未来世必受苦报 耳 鼻 舌 身 意根亦复如是 愚痴无闻凡夫眼根见色, 执受相, 执受随形好, 任彼眼根趣向不律仪, 执受住, 世间贪 忧 恶不善法, 以漏其心 此等不能执持律仪, 防护眼根 耳 鼻 舌 身 意根, 亦 厌离 离欲 与灭尽 -- 修行的次第 -- 法增比丘 (Bhikkhu Dhammavaro) 修行从凡夫到圣人有不同的层次, 佛陀在不同的地方对 不同根性的人说不同层次的修法 归纳有以下几种 : 1. 修习厌离 离欲 与灭尽 如在 杂阿含 28 经 中佛说 : 于色生厌, 离欲, 灭尽, 不起诸漏, 心正解脱, 是名比丘见法涅盘 先要认识三界和诸苦, 才能生厌离, 生起出离之心, 然后才去找苦的原因,

More information

IDEO_HCD_0716

IDEO_HCD_0716 IDEO HCD Toolkit Tencent CDC ...?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More information

其比伦, 实尔达摩 [11] 中, 具足如斯宝, 由此真谛故, 愿一切安乐 佛陀所赞叹, 修定念相继, 净念无间断 [12],( 可证殊胜果 ), 实尔达摩中, 具足如斯宝, 由此真谛故, 愿一切安乐 四双八辈 [13] 者, 贤者所称赞, 佛陀之弟子, 施彼得大果 [14], 唯诸僧伽中, 具足如

其比伦, 实尔达摩 [11] 中, 具足如斯宝, 由此真谛故, 愿一切安乐 佛陀所赞叹, 修定念相继, 净念无间断 [12],( 可证殊胜果 ), 实尔达摩中, 具足如斯宝, 由此真谛故, 愿一切安乐 四双八辈 [13] 者, 贤者所称赞, 佛陀之弟子, 施彼得大果 [14], 唯诸僧伽中, 具足如 三宝经 [1] (Ratana Sutta) ([ 宝经 ]-[ 小诵经 ]-[ 小部 ]-[ 南传大藏经 ]) 译者不详, 法增比丘 1999 年润饰及 2005 年注释 ) 天空或地上, 众生 [2] 来聚集, 愿众生安乐, 汝等应谛听, 如来 [3] 所说法,( 千万劫难遇 ) 天地诸神祗, 汝等应谛听, 人民日与夜, 献奉诸供品 [4], 应慈爱彼等, 精进施佑护 于此处他界, 或于诸天上

More information

《聖道行跡》

《聖道行跡》 圣道行迹 法增尊者 (Bhikkhu Dhammavaro) 目录 一. 礼赞佛陀 3 二. 如理思惟 4 三. 皈依三宝 8 四. 布施, 持戒 10 布施的果报 10 五戒的传授 14 五戒分析 16 五戒的持守 18 五戒的违犯 22 犯戒的对治 25 持戒的功德 30 五. 禅定 32 经行法 32 经行法四阶 34 经行法的观照 35 静坐的方法 41 六. 观照 44 我们对身体的错误看法

More information

不净观

不净观 不净观 法增比丘 (Bhikkhu Dhammavaro) 南传的不净观课诵文 (Asubhānussati) 我们应当正观这身体, 是一组不圆满的名色混合物, 应正观它的不圆满的情况 (Aviññāna subha nibham, saviññāna subham imam, kāyam asubhato passam, asubham bhāvayye yatī.) 此身有三十二分不净物, 它们是四大

More information

阅读理解与写作技巧工作坊 年级 小五 小六 日期 3月28日 时间 7点正至8点30分 地点 嘉庚堂 1. 2. 3. 4. 5. 6. 1. 2. 3. 1 2 3 4. 1 2 / 3 1. 2. 3. 4. 5. 1 1 4 . 1 . (a) ( ) . (a) ( ) X . (a) ( ) . X X / . . 1 2 2 3 . . 1 2 2 . 5 6 ^

More information

,2003. 11 (CIP) /. - : ISBN 7-5364 - 5381-7... -.R657.1 CIP (2003) 102797 3 61 0012 880mm1230m m 1/ 32 10. 5 242 1 2003 11 2003 11 1-2 000 35.00 IS BN

,2003. 11 (CIP) /. - : ISBN 7-5364 - 5381-7... -.R657.1 CIP (2003) 102797 3 61 0012 880mm1230m m 1/ 32 10. 5 242 1 2003 11 2003 11 1-2 000 35.00 IS BN ,2003. 11 (CIP) /. - : ISBN 7-5364 - 5381-7... -.R657.1 CIP (2003) 102797 3 61 0012 880mm1230m m 1/ 32 10. 5 242 1 2003 11 2003 11 1-2 000 35.00 IS BN 7-5364 - 5381-7,, : 3 : 61001 2 : 866710 39 866728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Dsc_JueZhi_HGH__03.doc

Microsoft Word - CDsc_JueZhi_HGH__03.doc 觉 知 的 训 练 ( 三 ) 最 尊 贵 的 净 莲 上 师 讲 解 讲 于 中 国 杭 州 2013/9/15 上 午 各 位 居 士 大 德! 早 上 好! 昨 天 我 们 谈 到 了 觉 知, 还 有 怎 么 在 面 对 境 界 的 时 候 保 持 觉 知 因 为 我 们 这 次 的 题 目 是 如 何 在 日 常 生 活 当 中 保 持 觉 知 那 日 常 生 活 当 中, 就 是 每 天

More information

苦 这五蕴就是苦的种子, 它所带来的味只是苦 在 弥兰王问经 第三品第四经中, 龙军为国王解答行的生起时说 : 大王有眼与色即有眼识, 有眼识即有眼触, 有眼触即有受, 有受即有爱, 有爱即有取, 有取即有 ( 业 ) 有, 有 ( 业 ) 有即有生, 有生即有老 死 愁 悲 苦 忧 恼 如是为此全

苦 这五蕴就是苦的种子, 它所带来的味只是苦 在 弥兰王问经 第三品第四经中, 龙军为国王解答行的生起时说 : 大王有眼与色即有眼识, 有眼识即有眼触, 有眼触即有受, 有受即有爱, 有爱即有取, 有取即有 ( 业 ) 有, 有 ( 业 ) 有即有生, 有生即有老 死 愁 悲 苦 忧 恼 如是为此全 如何认识苦? 法增比丘 苦的认知 世间实在苦, 凡夫当乐处, 三宝实无价, 世人尽不知 在佛经里佛常把不知苦, 不懂生死的道理, 不知因果业报, 又不信三宝的人称作愚痴无闻凡夫 这些迷失的有情众生因为对上述的道理不能如实知道, 又不求取圣道, 灭寂诸行而清净解脱, 所以对圣道 该求的不求 因为见解根本错误的关系, 为诸苦所逼恼时, 不但不知断恶修善, 积集来世福德资粮, 卻反而纵欲, 乐于追逐世间八法

More information

论 华 兹 华 斯 塌 毁 的 茅 舍 的 主 题 与 叙 事 技 巧 的 统 一 李 增 王 云 在 塌 毁 的 茅 舍 一 诗 中 华 兹 华 斯 综 合 运 用 了 指 涉 主 题 的 叙 事 行 动 以 及 控 制 读 者 情 感 发 展 的 叙 事 节 奏 有 条 不 紊 地 引 导 读 者 经 历 了 心 灵 之 旅 最 终 与 叙 述 者 一 道 得 到 心 灵 的 训 诫 因 此 只

More information

福报与功德

福报与功德 福报与功德礼敬世尊, 应供, 等正觉法增比丘 (Bhikkhu Dhammavaro) 世人日日求福, 而福却不至, 人但断却众恶, 福报自然临门 若再增上修慈, 慈悲於一切如母众生, 福报倍增, 功德无量, 众恶缘转减或消除, 邪魔远离, 事事如意 行善自得福报, 但会用的完 持戒修定观照自得功德, 越积越多, 乃至圆满解脱 福报指善业 (kusala) 的功德 (puñña) 所带來的善果报,

More information

对 当 前 小 说 艺 术 倾 向 的 分 析 陈 晓 明 人 民 性 是 一 个 现 代 性 概 念 近 年 来 艺 术 上 趋 于 成 熟 的 一 批 作 家 倾 向 于 表 现 底 层 民 众 苦 难 的 生 活 这 使 他 们 的 作 品 具 有 现 实 主 义 的 显 著 特 征 在 对 苦 难 生 活 的 把 握 中 对 人 物 性 格 和 命 运 的 展 示 中 这 些 小 说 在 人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重 点 讲 解 中 医 体 系 奠 基 阶 段 的 四 本 经 典 专 著, 中 医 学 具 有 鲜 明 的 整 体 观 念 恒 动 观 念 和 辨 证 论 治 特 点 1. 熟 悉 中 国 医 药 学 的 起 源, 以 及 孕 育 中 医 学 术 的 人 文 背 景 2. 了 解 中 医 学 的

重 点 讲 解 中 医 体 系 奠 基 阶 段 的 四 本 经 典 专 著, 中 医 学 具 有 鲜 明 的 整 体 观 念 恒 动 观 念 和 辨 证 论 治 特 点 1. 熟 悉 中 国 医 药 学 的 起 源, 以 及 孕 育 中 医 学 术 的 人 文 背 景 2. 了 解 中 医 学 的 教 学 大 纲 前 言 中 国 医 药 学 有 数 千 年 的 历 史, 是 我 国 传 统 文 化 宝 库 中 的 瑰 宝 中 医 学, 是 一 个 具 有 独 特 风 格 的 完 整 的 学 科 体 系, 属 于 生 命 科 学 范 畴 是 临 床 医 学 的 一 个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是 医 学 生 文 化 素 质 教 育 的 重 要 内 容 之 一 通 过 中 医 教 育 引 导 医

More information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¼ ½ ¾ ¼ ½ ¾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¼ ½ ¾ ¼ ½ ¾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肖 峰 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归结为物质 它既不是物质内在既成的东西 也不是纯粹的自然现象 更不是可以离开主体而独立存在的纯客观现象或无处不在的普遍现象 哲学含义上的信息是一种非物质的存在 是主体对对象的感知 辨识和建构 也是生命控制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的一种机能 信息与 意义 关联 是一种属人的认识现象 不存在所谓的 本体论信息 而只存在认识论意义上的信息 信息的哲学含义应与信息的日常用法具有连续性

More information

2015年中国最佳临床学科排行榜

2015年中国最佳临床学科排行榜 首 届 中 国 最 佳 临 床 学 科 排 行 榜 出 炉 医 学 的 本 质 是 救 死 扶 伤, 医 学 临 床 学 科 的 目 的 是 诊 疗 患 者 的 疾 病, 既 要 有 效 率, 又 要 有 高 质 量 的 医 疗 安 全 哪 家 医 院 的 哪 个 学 科 的 医 疗 水 平 好 是 患 者 最 为 关 注 的 问 题, 而 要 想 做 出 一 个 让 人 信 服 的 临 床 学 科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2 9 10 11 13 17 18 20 22 23 24 27 28 29 30 32 34 35 37 38 41 42 43 45 46 47 47 49 50 52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91

More information

再 来 提 到 以 眼 识 为 本 质 的 颠 倒 识 邪 识, 譬 如 执 取 黄 色 雪 山 的 眼 识 阳 焰 现 为 水 的 眼 识, 以 及 白 色 法 螺 看 成 黄 色 的 眼 识 等 等, 这 些 都 是 以 眼 识 为 本 质 的 颠 倒 识 颠 倒 识 的 定 义 是 : 心 对

再 来 提 到 以 眼 识 为 本 质 的 颠 倒 识 邪 识, 譬 如 执 取 黄 色 雪 山 的 眼 识 阳 焰 现 为 水 的 眼 识, 以 及 白 色 法 螺 看 成 黄 色 的 眼 识 等 等, 这 些 都 是 以 眼 识 为 本 质 的 颠 倒 识 颠 倒 识 的 定 义 是 : 心 对 心 类 学 概 要 04 洛 桑 堪 苏 仁 波 切 教 授 法 音 法 师 翻 译 现 在 先 复 习 一 下, 我 们 以 眼 识 为 例 作 说 明, 其 它 的 根 识 也 可 以 依 此 模 拟 一 般 言 之, 眼 识 是 总 名, 有 量 心 的 眼 识 及 非 量 心 的 眼 识 ; 以 量 心 来 讲 就 是 眼 识 的 现 量 而 非 量 心 有 三 种 -- 眼 识 为 本 质

More information

身观身念处密集禅修法 ( 二零一三年修订版 / 二零一六年二印 ) ~~ 目录 ~~ 1. 八关斋戒的受持与功德 1 2. 身心的真相 五蕴法与名色法 破除概念以见真实法 定力的培育 安般念 四种正知的修习 经行 四

身观身念处密集禅修法 ( 二零一三年修订版 / 二零一六年二印 ) ~~ 目录 ~~ 1. 八关斋戒的受持与功德 1 2. 身心的真相 五蕴法与名色法 破除概念以见真实法 定力的培育 安般念 四种正知的修习 经行 四 身观身念处密集禅修法 法增法师指导 身观身念处密集禅修法 ( 二零一三年修订版 / 二零一六年二印 ) ~~ 目录 ~~ 1. 八关斋戒的受持与功德 1 2. 身心的真相 23 3. 五蕴法与名色法 27 4. 破除概念以见真实法 40 5. 定力的培育 57 6. 安般念 61 7. 四种正知的修习 71 8. 经行 77 9. 四威仪与其他姿势的观照 85 10. 三十二身分 98 11. 念身之四界

More information

第1次课 授课时间2007

第1次课           授课时间2007 异 常 人 体 形 态 学 (B 类 ) 实 验 课 教 案 第 1 次 课 授 课 时 间 2007.10.15-10.21 授 课 教 师 任 乐 荣 专 业 技 术 职 称 助 教 授 课 方 式 小 班 学 时 2 实 习 一 : 尸 检 录 像 了 解 尸 体 解 剖 过 程 及 步 骤 掌 握 尸 体 解 剖 标 本 的 观 察 取 材 和 固 定 一 看 尸 体 解 剖 录 像 二 总

More information

导 论 内 容 : 导 论 : 中 医 学 理 论 体 系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中 医 学 理 论 体 系 的 基 本 特 点 ( 整 体 观 念 辨 证 论 治 ) 重 点 : 中 医 学 理 论 体 系 形 成 的 条 件 和 标 志 对 整 体 性 的 认 识, 中 医 学 的 整 体

导 论 内 容 : 导 论 : 中 医 学 理 论 体 系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中 医 学 理 论 体 系 的 基 本 特 点 ( 整 体 观 念 辨 证 论 治 ) 重 点 : 中 医 学 理 论 体 系 形 成 的 条 件 和 标 志 对 整 体 性 的 认 识, 中 医 学 的 整 体 导 论 内 容 : 导 论 中 医 学 理 论 体 系 的 概 念, 中 医 学 与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重 点 : 什 么 是 中 医 学, 中 医 学 理 论 体 系 包 括 哪 些 基 本 要 素,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特 征 是 什 么 难 点 : 中 医 学 与 民 族 医 学 ;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中 儒 道 等 思 想 对 中 医 学 的 影 响 ; 天 人 合 一,

More information

龚 亚 夫 在 重 新 思 考 基 础 教 育 英 语 教 学 的 理 念 一 文 中 援 引 的 观 点 认 为 当 跳 出 本 族 语 主 义 的 思 维 定 式 后 需 要 重 新 思 考 许 多 相 连 带 的 问 题 比 如 许 多 发 音 的 细 微 区 别 并 不 影 响 理 解 和

龚 亚 夫 在 重 新 思 考 基 础 教 育 英 语 教 学 的 理 念 一 文 中 援 引 的 观 点 认 为 当 跳 出 本 族 语 主 义 的 思 维 定 式 后 需 要 重 新 思 考 许 多 相 连 带 的 问 题 比 如 许 多 发 音 的 细 微 区 别 并 不 影 响 理 解 和 语 音 语 篇 语 感 语 域 林 大 津 毛 浩 然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的 英 语 热 引 发 了 大 中 小 学 英 语 教 育 整 体 规 划 问 题 在 充 分 考 虑 地 区 学 校 和 个 体 差 异 以 及 各 家 观 点 的 基 础 上 遵 循 实 事 求 是 逐 级 定 位 逐 层 分 流 因 材 施 教 的 原 则 本 研 究 所 倡 导 的 语 音 语 篇 语 感 语 域

More information

第 一 章 绪 论 什 么 是 中 医 学? 中 医 学 是 研 究 人 体 生 理 病 理, 以 及 疾 病 的 诊 断 和 防 治 等 的 一 门 科 学, 它 有 独 特 的 理 论 体 系 和 丰 富 的 临 床 经 验 它 以 整 体 观 念 为 主 导 思 想, 以 脏 腑 经 络 的

第 一 章 绪 论 什 么 是 中 医 学? 中 医 学 是 研 究 人 体 生 理 病 理, 以 及 疾 病 的 诊 断 和 防 治 等 的 一 门 科 学, 它 有 独 特 的 理 论 体 系 和 丰 富 的 临 床 经 验 它 以 整 体 观 念 为 主 导 思 想, 以 脏 腑 经 络 的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第 一 章 绪 论 什 么 是 中 医 学? 中 医 学 是 研 究 人 体 生 理 病 理, 以 及 疾 病 的 诊 断 和 防 治 等 的 一 门 科 学, 它 有 独 特 的 理 论 体 系 和 丰 富 的 临 床 经 验 它 以 整 体 观 念 为 主 导 思 想, 以 脏 腑 经 络 的 生 理 和 病 理 为 基 础, 一 辨 证 论 治 为 诊 疗 特 点 的

More information

课程类 别

课程类 别 美 声 演 唱 方 向 培 养 方 案 一 培 养 目 标 本 方 向 要 求 学 生 德 智 体 美 全 面 发 展, 培 养 能 在 文 艺 团 体 从 事 声 乐 演 唱 及 能 在 艺 术 院 校 从 事 本 方 向 教 学 的 高 级 门 人 才 二 培 养 规 格 本 方 向 学 生 应 系 统 掌 握 声 乐 演 唱 方 面 的 理 论 和 技 能, 具 备 较 高 的 声 乐 演 唱

More information

卢全 章等 鳗鲡 肾病病原 菌 的研 究 期 鱼 放 人 水 族箱 中 饲 养 观 察 发 病情 况 生 化试 验 采用 和 常 规 方 法 药物 敏 感 试验 用 试 管稀释 方法 步 骤 和 结果 鳗鲡 肾病 症 状 病 鳗 症 状 主 要 表 现 在 鳗 鱼 前 腹 部 区 部 位 肿 大 严

卢全 章等 鳗鲡 肾病病原 菌 的研 究 期 鱼 放 人 水 族箱 中 饲 养 观 察 发 病情 况 生 化试 验 采用 和 常 规 方 法 药物 敏 感 试验 用 试 管稀释 方法 步 骤 和 结果 鳗鲡 肾病 症 状 病 鳗 症 状 主 要 表 现 在 鳗 鱼 前 腹 部 区 部 位 肿 大 严 卢全 章等 鳗鲡 肾病病原 菌 的研 究 期 鱼 放 人 水 族箱 中 饲 养 观 察 发 病情 况 生 化试 验 采用 和 常 规 方 法 药物 敏 感 试验 用 试 管稀释 方法 步 骤 和 结果 鳗鲡 肾病 症 状 病 鳗 症 状 主 要 表 现 在 鳗 鱼 前 腹 部 区 部 位 肿 大 严重 时 区 腹 部 皮 肤 软 化 溃 烂 穿 孔 脏 露 出 的 粘稠 状 液 体 肾脏 部 位和

More information

1859 1930 1885 27 1887 1890 1930 H 20 30 20 80 2004 12 5 H J RACHE 第二天傍晚 我们在客厅里谈论这件事 B

More information

第三章集圣谛第一节三种贪爱第二节缘起法一 缘无明有行二 缘行有识三 缘识有名色四 缘名色有六处五 缘六处有触六 缘触有受七 缘受有爱八 缘爱有取九 缘取有有十 缘有有生十一 缘生有老死等苦十二 缘起法的分析第四章灭圣谛第一节苦的止息第二节涅槃一 涅槃的定义二 涅槃的分类三 涅槃的特点第五章道圣谛

第三章集圣谛第一节三种贪爱第二节缘起法一 缘无明有行二 缘行有识三 缘识有名色四 缘名色有六处五 缘六处有触六 缘触有受七 缘受有爱八 缘爱有取九 缘取有有十 缘有有生十一 缘生有老死等苦十二 缘起法的分析第四章灭圣谛第一节苦的止息第二节涅槃一 涅槃的定义二 涅槃的分类三 涅槃的特点第五章道圣谛 南传佛教基本教义 毗耶达西法师 (Ven.Piyadassi) 目录 第一章概述第二章苦圣谛第一节苦的广说与略说一 苦的广说二 苦的略说第二节五取蕴一 色蕴二 受蕴三 想蕴四 行蕴五 识蕴六 五取蕴七 五取蕴的共相 第三章集圣谛第一节三种贪爱第二节缘起法一 缘无明有行二 缘行有识三 缘识有名色四 缘名色有六处五 缘六处有触六 缘触有受七 缘受有爱八 缘爱有取九 缘取有有十 缘有有生十一 缘生有老死等苦十二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 中医学与中国古代哲学

第一章  中医学与中国古代哲学 第 一 章 阴 阳 五 行 阴 阳 学 说 中 医 学 五 行 学 说 第 一 节 阴 阳 学 说 一 阴 阳 的 基 本 概 念 原 始 意 义 : 日 光 的 向 背, 向 日 为 阳, 背 日 为 阴 引 申 意 : 气 候 的 寒 暖 古 代 思 想 家 的 应 用 : 自 然 界 各 种 事 物 和 现 象 中 普 遍 存 在 的 对 立 的 两 个 方 面 阴 阳 的 对 立 属 性 空

More information

100566035515613 101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经 核 查 无 误 100566035715658 101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经 核 查 无 误 100566037615926 101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经 核 查 无 误 100566000100357 101 思 想

100566035515613 101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经 核 查 无 误 100566035715658 101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经 核 查 无 误 100566037615926 101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经 核 查 无 误 100566000100357 101 思 想 2016 年 天 津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研 究 生 考 试 初 试 成 绩 复 核 结 果 公 示 考 生 编 号 科 目 码 科 目 名 称 复 核 结 果 100566000100858 101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经 核 查 无 误 100566000101151 101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经 核 查 无 误 100566000101348 101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经

More information

会变迁的现象, 都不具有永远存在的能力 我们身心的现象, 色受想行识五蕴, 都是不停在生灭的 色蕴的身体长大, 衰老, 死去, 这是不可怀疑的事实, 受想行识等四名蕴也是不停在生灭的, 现在的坏灭了, 就成为过去, 而未來的, 就進入现在, 它也会在不久之后灭去 故此这些现象是坏灭而无常 (anic

会变迁的现象, 都不具有永远存在的能力 我们身心的现象, 色受想行识五蕴, 都是不停在生灭的 色蕴的身体长大, 衰老, 死去, 这是不可怀疑的事实, 受想行识等四名蕴也是不停在生灭的, 现在的坏灭了, 就成为过去, 而未來的, 就進入现在, 它也会在不久之后灭去 故此这些现象是坏灭而无常 (anic 归命彼世尊, 应供, 等正觉 对四谛法的三遍知 法增比丘 (Bhikkhu Dhammavaro) 佛说 无慧者无定, 无定者无慧, 具足定与慧, 彼近于涅盘 ( 南传法句经 372 偈 ) 要到达涅盘就须对四谛法三转十二行, 故此佛能适 当的被称为正等正觉者 (samma-sambuddho) 在 杂阿含 464 经 中上座答阿难说 : 尊者阿难! 修习於止, 終成於观 修习观已, 亦成於止 谓圣弟子止

More information

各位居士大德阿彌陀佛

各位居士大德阿彌陀佛 天 台 小 止 观 ( 修 习 止 观 坐 禅 法 要 ) 第 四 讲 最 尊 贵 的 净 莲 上 师 讲 解 讲 于 新 加 坡 大 悲 佛 教 中 心 二 九 年 五 月 一 日 各 位 居 士 大 德! 阿 弥 陀 佛! 今 天 介 绍 第 九 章 治 病 我 们 在 修 止 观 的 时 候, 可 能 因 为 原 本 身 体 就 有 一 些 旧 病, 现 在 会 发 出 来, 或 者 是 因

More information

XXXX教学大纲…………(小三宋体加粗)

XXXX教学大纲…………(小三宋体加粗) 眼 耳 鼻 咽 喉 口 腔 科 护 理 学 教 学 大 纲 第 一 章 眼 的 应 用 解 剖 和 生 理 1. 掌 握 眼 球 组 织 结 构 及 其 生 理 功 能 ; 眼 睑 结 膜 泪 器 组 织 结 构 及 其 生 理 功 能 ; 视 路 概 念 2. 熟 悉 眼 眶 眼 外 肌 组 织 结 构 及 其 生 理 功 能 3. 了 解 眼 的 血 液 循 环 和 神 经 支 配 与 临 床

More information

恶业如何净化呢? 它是依靠对圣道的信心, 加上自己的努力,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奉持禁戒 并能够懂的对所作的恶业如法忏悔, 依四正勤修持, 恶未生不令生, 恶已生令断, 善未生令生, 善已生令长 烦恼千变万化, 难以觉察, 因为烦恼的关系, 我们才造恶业 ; 佛陀把烦恼分类成许多种 : ( 一

恶业如何净化呢? 它是依靠对圣道的信心, 加上自己的努力,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奉持禁戒 并能够懂的对所作的恶业如法忏悔, 依四正勤修持, 恶未生不令生, 恶已生令断, 善未生令生, 善已生令长 烦恼千变万化, 难以觉察, 因为烦恼的关系, 我们才造恶业 ; 佛陀把烦恼分类成许多种 : ( 一 圣道的特征与力量 礼敬于世尊 应供, 等正觉 法增比丘 (Bhikkhu Dhammavaro) 目录 圣道的特征 1. 恶业的净化 2. 四双八辈 3. 道果的证悟与四沙门果的根预流果的根一来果的根不还果的根阿罗汉果的根断除烦恼的过程 4. 寂静涅槃圣道的力量 佛说 : 外道沙门之言论皆是空幻 然, 须跋! 若诸比丘住此正道者, 此世间则不空缺阿罗汉 ( 大涅槃经 ) 这正道即是圣道, 也即是八支圣道

More information

e 1 95522 2 3 e 4 95522

e 1  95522 2 3 e 4 95522 e 1 E-mail 95522 2 3 e 4 95522 www.taikang.com 电 子 保 险 单... 保 障 计 划 : 泰 康 e 生 健 康 重 大 疾 病 保 障 计 划 保 险 单 号 码 : 21161500296594649... 投 保 人 姓 名 : 张 三 证 件 号 码 : 00000000... 被 保 险 人 姓 名 : 张 三 证 件 号 码 : 00000000...

More information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转正法轮 ( 转法轮经 无我相经 皮带束缚经 ) 禅修开示与问答 请用 Foreigs1 字型 III 转正法轮 回首页 转正法轮目录 帕奥禅师序 III 安般念简介 1 转法轮经 11 无我相经 101 五比丘 131 皮带束缚经 ( 一 ) 141 皮带束缚经 ( 二 ) 151 问答类编 239 克服障碍 239 戒学释疑 252 定学释疑 260 慧学释疑 277 学佛群疑 301 附录 323

More information

关于罗斯福时代新政 宪法革命 的几点浅见 韩 铁 美国宪法的若干重要法理原则及其运用在富兰克林 罗斯福总统任内 发生了巨大变化 史称新政 宪法革命 不过 这种变化并不是在所谓 年最高法院的 及时转向 中一锤定音的 最高法院在正当程序 商业权 公众福利条款上的态度及其变化充分说明 新政宪法革命无论是从当时还是其后的发展来看都有它的连续性 局限性和复杂性 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 我们对新政宪法革命乃至于整个新政的历史评价才会比较准确

More information

抗 日 战 争 研 究 年 第 期 % & ( # #

抗 日 战 争 研 究 年 第 期 % & ( # # 张 生 汪 伪 投 敌 后 出 于 政 治 需 要 一 直 着 意 争 夺 国 民 党 政 治 符 号 并 加 以 运 用 为 此 它 与 重 庆 方 面 进 行 了 激 烈 的 交 锋 并 与 日 本 方 面 进 行 了 艰 苦 的 交 涉 应 该 说 汪 伪 的 努 力 是 多 方 面 的 但 由 于 重 庆 方 面 比 较 得 力 的 反 制 日 方 本 于 自 身 利 益 的 掣 肘 以 及

More information

四 川 大 学 华 西 医 院 北 京 协 和 医 院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同 济 医 学 院 附 属 同 济 医 院 重 庆 医 科 大 学 附 属 第 二 医 院 北 京 大 学 人 民 医 院 第 三 军 医 大 学 西 南 医 院 第 四 军 医 大 学 唐 都 医 院 重 庆 医 科

四 川 大 学 华 西 医 院 北 京 协 和 医 院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同 济 医 学 院 附 属 同 济 医 院 重 庆 医 科 大 学 附 属 第 二 医 院 北 京 大 学 人 民 医 院 第 三 军 医 大 学 西 南 医 院 第 四 军 医 大 学 唐 都 医 院 重 庆 医 科 复 旦 版 2011 年 度 最 佳 专 科 医 院 排 行 榜 榜 单 病 理 科 医 院 平 均 声 誉 值 1 复 旦 大 学 附 属 肿 瘤 医 院 10.24 2 北 京 协 和 医 院 8.83 3 四 川 大 学 华 西 医 院 8.30 4 中 国 人 民 解 放 军 总 医 院 6.07 5 北 京 大 学 第 三 医 院 4.04 6 中 山 大 学 附 属 第 一 医 院 2.70

More information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与影响因素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与影响因素 第 二 章 疾 病 的 分 布 习 题 A1 型 题 1. 下 列 哪 项 关 于 患 病 率 的 论 述 是 正 确 的 ( ) A. 患 病 率 一 般 用 于 描 述 病 程 较 长 的 慢 性 病 存 在 或 流 行 的 频 率, 说 明 此 类 疾 病 流 行 的 公 共 卫 生 学 意 义, 对 于 急 性 病 和 病 程 短 的 疾 病 价 值 不 大 B. 患 病 率 计 算 时 分

More information

¹ º» ¹ º»

¹ º» ¹ º» 谁 的 安 东 妮 亚 论 我 的 安 东 妮 亚 与 美 国 化 运 动 许 燕 我 的 安 东 妮 亚 是 美 国 作 家 薇 拉 凯 瑟 最 重 要 的 小 说 其 主 人 公 吉 姆 与 安 东 妮 亚 之 间 若 即 若 离 的 关 系 一 直 令 人 费 解 也 是 相 关 研 究 者 关 注 的 焦 点 之 一 本 文 将 小 说 放 回 历 史 语 境 认 为 它 实 际 上 是 对

More information

2016年临沂市市直事业单位医疗卫生岗位公开招聘计划

2016年临沂市市直事业单位医疗卫生岗位公开招聘计划 0 年 市 事 业 单 公 开 招 聘 计 划 招 招 笔 报 名 序 号 主 管 部 门 招 聘 单 单 层 级 名 称 别 业 别 描 述 聘 计 划 历 要 求 要 求 业 要 求 聘 对 象 其 他 条 件 试 目 咨 询 电 话 (0 备 注 9) 市 民 诊 外 从 事 诊 外 临 床 外 ( 诊 外 校 普 通 全 日 制 报 考 ; 具 有 执 业 师 市 民 诊 内 A 从 事 诊

More information

刘 继 业 在 严 歌 苓 的 小 说 创 作 中 经 常 将 个 人 的 人 生 体 验 改 头 换 面 融 入 不 同 作 品 心 理 医 生 在 吗 是 其 中 一 部 最 为 重 要 的 长 篇 小 说 它 处 理 的 是 少 女 成 长 之 中 最 为 隐 秘 的 经 验 以 往 的 解 读 偏 重 于 对 作 品 进 行 一 般 的 精 神 分 析 本 文 认 为 这 部 小 说 里 的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fy.doc

Microsoft Word - fy.doc 爱默生 Emerson 说过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自信既不是孤芳自赏 得意忘形 也不是自以为是和盲目乐观 而是激励自我奋发进取的一种心理素质 是以高昂的斗志 充沛的精力迎接挑战的一种乐观情绪 演讲者能够建立起强大的气场 正是源于内心强烈的自信 演讲给许多人留下的印象往往不是巨大的精神享受, 而是惶恐和错乱 虽然在演讲中, 任何人对下一秒将要发生的事情都无从得知, 但恐惧并不会帮助我们做好准备,

More information

这里引 舍利弗阿毗昙论 中的解释 : 问曰 : 几正勤? 答曰 : 四 何谓四? 若比丘恶不善法未生欲令不生 ; 起欲, 自勉, 胜进, 摄心, 正断 恶不善法已生必当断 ; 起欲, 自勉, 胜进, 摄心, 正断 善法未生欲令生 ; 起欲, 自勉, 胜进, 摄心, 正断 善法已生欲令住 ; 具足修,

这里引 舍利弗阿毗昙论 中的解释 : 问曰 : 几正勤? 答曰 : 四 何谓四? 若比丘恶不善法未生欲令不生 ; 起欲, 自勉, 胜进, 摄心, 正断 恶不善法已生必当断 ; 起欲, 自勉, 胜进, 摄心, 正断 善法未生欲令生 ; 起欲, 自勉, 胜进, 摄心, 正断 善法已生欲令住 ; 具足修, 四正勤 四正勤也叫四正断, 也叫四正精进 这里将引 相应部 和 舍利弗阿毗昙论 来详加分析 目标 在 相应部 的正勤相应里如是记载佛陀的话 : 如是比丘, 对四正勤予修习, 对四正勤予多修习者, 则趣向涅盘, 倾向涅盘, 临入涅盘 [1] 这里佛陀指明四正勤的修习会导致涅盘 佛陀在另一场合的开示也曾指出 : 比如诸步行有情之足迹, 皆入于象之足迹, 故象足迹为最上最大 如是诸善法, 皆以不放逸 (

More information

我 内 心 凄 怆 令 人 困 盹 的 麻 木 刺 痛 我 的 感 官 如 同 饮 过 毒 渖 又 似 刚 刚 把 迷 魂 汤 吞 服 朝 着 忘 河 下 沉 这 里 耄 耄 老 者 几 丝 白 发 在 颤 动 青 春 少 年 目 光 苍 白 消 瘦 而 死 亡 哪 怕 稍 加 思 索 也 充 满

我 内 心 凄 怆 令 人 困 盹 的 麻 木 刺 痛 我 的 感 官 如 同 饮 过 毒 渖 又 似 刚 刚 把 迷 魂 汤 吞 服 朝 着 忘 河 下 沉 这 里 耄 耄 老 者 几 丝 白 发 在 颤 动 青 春 少 年 目 光 苍 白 消 瘦 而 死 亡 哪 怕 稍 加 思 索 也 充 满 济 慈 诗 歌 艺 术 风 格 散 论 刘 新 民 迎 来 欢 乐 迎 来 悲 酸 忘 河 边 的 草 赫 尔 墨 斯 的 翎 来 吧 今 天 来 吧 明 天 我 真 心 把 你 们 欢 迎 我 爱 在 和 风 丽 日 中 寻 觅 悲 哀 的 面 颜 在 电 闪 雷 鸣 中 倾 听 欢 乐 和 笑 声 美 与 丑 我 都 喜 欢 我 内 心 凄 怆 令 人 困 盹 的 麻 木 刺 痛 我 的 感 官

More information

2013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诊断学

2013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诊断学 2013 年 中 医 执 业 医 师 考 试 大 纲 : 中 医 诊 断 学 第 一 单 元 绪 论 1. 中 医 诊 断 的 基 本 原 理 2. 中 医 诊 断 的 基 本 原 则 第 二 单 元 望 诊 细 目 一 : 望 神 1. 得 神 失 神 少 神 假 神 的 常 见 临 床 表 现 及 其 意 义 2. 神 乱 的 常 见 临 床 表 现 及 其 意 义 细 目 二 : 望 面 色

More information

蔡 序

蔡 序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祇 祇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巿 26 27 28 29 30 巿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2 44 45 46 47

More information

大 学 化 学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微 囊化技 术 在 生 物 医 学 中的 应 用 俞 耀 庭 陈 长 治 南 开 大学分 子 生物研 究 所 本 文 概 述 了微囊 固 定化技术基 本 应 用 原 理 摘要 的生 物 血液 相溶性 及 通透 性能 胞 在治 疗 肾 衰 肝 衰 及 清除 人体 内 中毒药物 般 性介 绍 微 囊 人 工 细 胞 的 一 般制 备方 法 各种 膜 材 料 对 人

More information

未命名-1

未命名-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ss a c y e vg 13 14 15 16 17 18 19 H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发现生命的螺旋 克里克在提出 中心法则 时曾指出 遗传信息是沿 D N A - R N A - 蛋白质的方向流动的 遗传信息不可能从 R N A 回到 D N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圓覺經23_SC.doc

Microsoft Word - 圓覺經23_SC.doc 圆觉经第廿三讲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 三十七助道品的第四品类, 是 五根 为什么称为 根 呢? 因为这五法, 就像植物的根一样, 植物都是先有种子发芽, 发芽之后, 如果根还没有生的话, 这个芽也很容易会烂坏掉 就是用这个来比喻, 前面虽然修四念处观, 能够使善芽萌发, 但是根还没有生, 因为根还没有生, 因此所萌的善芽也容易烂坏, 所以必须修习现在说的五法, 使善根生, 这就是为什么称为 根 的原因

More information

2012 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儿科学

2012 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儿科学 2012 年 中 医 执 业 医 师 考 试 大 纲 中 医 儿 科 学 第 一 单 元 中 医 儿 科 发 展 简 史 细 目 一 : 历 代 儿 科 名 家 扁 鹊 淳 于 意 巢 元 方 钱 乙 陈 文 中 万 全 陈 复 正 吴 瑭 细 目 二 : 著 名 儿 科 专 著 颅 囟 经 诸 病 源 候 论 小 儿 卫 生 总 微 论 方 小 儿 药 证 直 诀 幼 幼 新 书 育 婴 家 秘

More information

马 克 思 主 义 公 正 观 的 基 本 向 度 及 方 法 论 原 则!! # #

马 克 思 主 义 公 正 观 的 基 本 向 度 及 方 法 论 原 则!! # # 马 克 思 主 义 公 正 观 的 基 本 向 度 及 方 法 论 原 则 马 俊 峰 在 社 会 公 正 问 题 的 大 讨 论 中 罗 尔 斯 诺 齐 克 哈 耶 克 麦 金 泰 尔 等 当 代 西 方 思 想 家 的 论 述 被 反 复 引 用 和 申 说 而 将 马 克 思 恩 格 斯 等 经 典 作 家 的 观 点 置 于 一 种 被 忽 视 甚 至 被 忘 却 的 状 态 形 成 这 种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D2B1BDF0B9A4B3CCD7A8D2B5BDCCD1A7B4F3B8D9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D2B1BDF0B9A4B3CCD7A8D2B5BDCCD1A7B4F3B8D92E646F63> 冶 金 工 程 专 业 教 学 大 纲 认 识 实 习 ( 冶 金 工 程 ) 课 程 编 号 :050001Z1 课 程 名 称 : 认 识 实 习 ( 冶 金 工 程 ) 英 文 名 称 :Cognitive Practice 学 时 与 学 分 : 2 周 /2 学 分 先 修 课 程 要 求 : 工 科 大 学 化 学, 冶 金 工 程 概 论 适 应 专 业 : 冶 金 工 程 课 程 简

More information

4 8 3+1 8 1 15 15 8 1 2 8 1 2 " = " = " = " = " = " = 形容样貌 那个哥哥长得就像卡通 片里的大英雄一样高大 从台上望下去 观众 席就像一片皑皑白雪 写作技巧 照应式 评价式 疑问式 俗语式 助人为乐 照应式 这就是助人为乐 评价式 经过这件事后 我明白了助人为 乐这个道理 疑问式 帮助人原来是件 快乐的事 不是 吗 俗语式

More information

诉 讼 真 实 与 证 明 标 准 改 革 陈 光 中 李 玉 华 陈 学 权 认 识 论 和 价 值 论 是 诉 讼 真 实 的 理 论 基 础 诉 讼 认 识 论 应 当 以 哲 学 中 的 认 识 论 为 指 导 诉 讼 活 动 的 特 殊 性 决 定 了 诉 讼 认 识 有 别 于 其 他 认 识 我 们 对 客 观 真 实 的 追 求 与 公 正 秩 序 人 权 和 效 率 等 诉 讼 价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周 晓 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细 胞 质 的 组 成 各 细 胞 器 的 主 要 功 能 ( 领 会 ) 4 细 胞 间 质 组 成 ( 识 记 )5 第 二 章 基 本 组 织 上 皮 组 织 结 缔 组 织 肌 内 组 织 的 结 构 特 点 分 布 和 功 能, 神 经 组 织 的 结 构 特 点 神 经 元 的 结 构 与 分 类 1 四 种 基 本 组 织 概 况 ( 领 会 ) 2 被 覆 上 皮 组 织 的 结 构

More information

2017創形パンフ表1_表4

2017創形パンフ表1_表4 2017 SCHOOL GUIDE BOOK 2017 SOKEI ACADEMY OF FINE ART & DESIGN 关于创形美术学校? 创形美术学校是培育专业艺术家的摇篮 大家知道 : 用普通的教育课程来培育专业的艺术家是件困难的事 在我们创形, 从老师到办公人员, 大家全体都是专业的艺术家 在美术界, 设计界当中取得卓越成绩的艺术家们将为大家面对面地传授心得 我们重视的并不是通过指定的教学说明书来指导大家,

More information

!!

!! 梁 运 文 霍 震 刘 凯 本 文 利 用 奥 尔 多 中 心 的 调 查 数 据 从 三 个 方 面 对 我 国 城 乡 居 民 财 产 分 布 状 况 进 行 了 详 细 的 实 证 分 析 首 先 刻 画 了 我 国 城 乡 居 民 财 产 分 布 的 总 体 统 计 特 征 然 后 从 财 产 构 成 出 发 对 我 国 城 乡 居 民 财 产 分 布 进 行 了 结 构 分 解 最 后 通

More information

爱 米 丽 的 同 谋 刘 玉 宇 本 文 通 过 分 析 福 克 纳 短 篇 小 说 献 给 爱 米 丽 的 玫 瑰 中 的 叙 述 手 法 揭 示 叙 述 者 在 小 说 中 的 形 象 和 地 位 叙 述 者 并 不 是 一 直 以 来 评 论 者 所 认 为 的 天 真 的 旁 观 者 社 区 代 言 人 而 是 作 者 精 心 刻 画 的 一 群 心 态 复 杂 的 谋 杀 案 同 谋 献

More information

正念之道

正念之道 正念之道 大念处经析解与问答 缅甸帕奥禅师讲 by Venerable Pa-Auk Sayadaw 帕奥禅师序帕奥禅师序 ----------------------------------------------------------------------------------------------- 3 译序 --------------------------------------------------------------------------------------------------------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百法_5SC.doc

Microsoft Word - 百法_5SC.doc 大 乘 百 法 明 门 论 第 五 讲 最 尊 贵 的 净 莲 上 师 讲 解 各 位 居 士 大 德! 阿 弥 陀 佛! 我 们 现 在 是 心 所 有 法 的 第 四 类 心 所 有 法 的 第 四 类, 是 六 种 根 本 烦 恼 那 六 种 根 本 烦 恼 呢? 就 是 贪 瞋 痴 慢 疑 恶 见 ( 恶 见, 就 是 不 正 见 ) 为 什 么 称 这 六 种 为 根 本 烦 恼 呢? 因

More information

正念之道

正念之道 正念之道 大念处经 析解与问答 缅甸帕奥禅师讲解弟子合译 目录 帕奥禅师序... III 译序... VIII 第一部分安般入门... 1 第二部分 大念处经 经文... 9 第三部分 大念处经 析解... 35 缘起... 35 总说 (Uddeso)... 36 身念处 (Kà yà satipaññhà na)... 89 受念处 (Vedanà satipaññhà na)... 193

More information

黄 金 原 油 总 持 仓 增 长, 同 比 增 幅 分 别 为 4.2% 和 4.1% 而 铜 白 银 以 及 玉 米 则 出 现 减 持, 减 持 同 比 减 少 分 别 为 9.4%,9.4% 以 及 6.5% 大 豆, 豆 粕 结 束 连 续 4 周 总 持 仓 量 增 长, 出 现 小 幅

黄 金 原 油 总 持 仓 增 长, 同 比 增 幅 分 别 为 4.2% 和 4.1% 而 铜 白 银 以 及 玉 米 则 出 现 减 持, 减 持 同 比 减 少 分 别 为 9.4%,9.4% 以 及 6.5% 大 豆, 豆 粕 结 束 连 续 4 周 总 持 仓 量 增 长, 出 现 小 幅 小 麦 净 多 持 仓 增 加, 豆 油 豆 粕 净 多 持 仓 减 少 美 国 CFTC 持 仓 报 告 部 门 : 市 场 研 究 与 开 发 部 类 型 : 量 化 策 略 周 报 日 期 :212 年 5 月 7 日 电 话 :592-5678753 网 址 :www.jinyouqh.com 主 要 内 容 : 根 据 美 国 CFTC 公 布 的 数 据, 本 报 告 中 的 11 个

More information

丁 健 张 华 腾 辛 亥 革 命 史 研 究 要 进 一 步 深 入 就 必 须 得 对 其 进 行 冷 思 考 循 着 这 一 思 路 本 文 拟 对 辛 亥 革 命 与 君 主 专 制 制 度 的 废 除 辛 亥 革 命 与 后 来 军 阀 割 据 的 关 系 以 及 辛 亥 革 命 结 局 的 表 述 提 出 一 些 看 法 和 见 解 本 文 认 为 辛 亥 革 命 在 废 除 封 建 君

More information

厦 门 大 学 附 属 医 院 206 年 高 层 次 岗 位 需 求 表 ( 二 ) 附 属 厦 门 眼 科 中 心 序 号 科 室 岗 位 类 型 拟 聘 职 务 人 数 岗 位 基 本 要 求 研 究 方 向 备 注 联 系 方 式 眼 科 学 6 2 眼 科 学 副 4. 具 有 国 内 外

厦 门 大 学 附 属 医 院 206 年 高 层 次 岗 位 需 求 表 ( 二 ) 附 属 厦 门 眼 科 中 心 序 号 科 室 岗 位 类 型 拟 聘 职 务 人 数 岗 位 基 本 要 求 研 究 方 向 备 注 联 系 方 式 眼 科 学 6 2 眼 科 学 副 4. 具 有 国 内 外 厦 门 大 学 附 属 医 院 206 年 高 层 次 岗 位 需 求 表 ( 一 ) 附 属 中 山 医 院 序 号 科 室 岗 位 类 型 拟 聘 职 务 人 数 岗 位 基 本 要 求 研 究 方 向 备 注 联 系 方 式 呼 吸 内 科 领 军 2 眼 科 领 军 3 血 管 外 科 领 军 4 儿 科 领 军 5 口 腔 科 领 军 6 手 术 麻 醉 科 领 军 7 病 理 科 领 军

More information

八卦治病灵方.doc

八卦治病灵方.doc 一 阴 阳 1 平 衡 阴 阳 :1070 2264380.165370 2 平 调 阴 阳 助 肾 阳 利 胆 和 胃 : 或 助 气 清 头 降 浊 化 瘀 如 00500 3 调 和 阴 阳 通 经 络 ( 关 节 痛 ) 如 :100700 20007000 3 650.70.80 4 健 脾 施 布 调 合 阴 阳 通 络 祛 邪 :6500.030.820 5 扶 正 固 本 调 和 阴

More information

,,,,, ;,,,,, :, ;,,, ;, ;, (PowerShift),,,,,,,, [ ],,, ( ) 资 料 来 源 : 中 国 现 代 化 战 略 研 究 课 题 组 中 国 科 学 院 中 国 现 代 化 研 究 中 心 编 : 中 国 现 代 化 报 告 : 经 济 现 代 化

,,,,, ;,,,,, :, ;,,, ;, ;, (PowerShift),,,,,,,, [ ],,, ( ) 资 料 来 源 : 中 国 现 代 化 战 略 研 究 课 题 组 中 国 科 学 院 中 国 现 代 化 研 究 中 心 编 : 中 国 现 代 化 报 告 : 经 济 现 代 化 ( ) * 中 国 软 实 力 评 估 报 告 ( 上 ) 世 纪 年 代 以 来, 中 国 经 济 力 量 的 崛 起 成 为 世 界 瞩 目 的 话 题, 与 此 相 伴 生 的 是, 中 国 对 世 界 政 治 经 济 的 影 响 力 ( 软 权 力, 或 称 软 实 力 ) 也 与 日 俱 增, 来 自 中 国 的 声 音 开 始 在 国 际 关 系 舞 台 上 受 到 越 来 越 多 的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第 第 卷 海 欺 环 洋 科 境 学 月 年 铜 锌 镐 汞 锰 铬 对 斑 节 对 虾仔虾 急性 致毒 的研 究 高淑 英 邹栋梁 厦 门 大学 海洋 系 厦 门 摘 仔虾 的 急 性 致 毒 效 应 土 本文在恒温 要 结果 表 明 值 分别 为 充 气条 件下 研 究 了 值分 别为 十 对斑节对虾 对 斑 节对 虾 仔 虾 值分 别 为 值 分别 为 六 种重 金 属 的 毒性 顺 序 为

More information

80-大纲-06.4.doc

80-大纲-06.4.doc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教 学 大 纲 ( 供 中 医 系 中 医 专 业 骨 伤 专 业 本 科 ; 中 西 医 临 床 系 中 西 医 临 床 专 业 本 科 ; 针 灸 推 拿 系 针 灸 推 拿 专 业 本 科 使 用 ) 前 言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是 中 医 学 的 专 业 基 础 课 通 过 本 课 程 的 学 习, 要 求 学 生 掌 握 有 关 中 医 学 的 基 本 理 论

More information

上证指数

上证指数 上 证 与 修 正 方 法 一 ( 一 ) 计 算 公 式 1. 上 证 指 数 系 列 均 采 用 派 许 加 权 综 合 价 格 指 数 公 式 计 算 2. 上 证 180 指 数 上 证 50 指 数 等 以 成 份 股 的 调 整 股 本 数 为 权 数 进 行 加 权 计 算, 计 算 公 式 为 : 报 告 期 指 数 =( 报 告 期 样 本 股 的 调 整 市 值 / 基 期 )

More information

课 程 问 题 由 Studio 提 供 1 深 吸 一 口 气 并 屏 住 呼 吸 现 在 慢 慢 地 呼 气 这 个 过 程 重 复 两 次 你 在 锻 炼 你 的 呼 吸 系 统 并 为 你 的 身 体 提 供 至 关 重 要 的 氧 气, 消 除 有 害 的 二 氧 化 碳 普 通 成 年

课 程 问 题 由 Studio 提 供 1 深 吸 一 口 气 并 屏 住 呼 吸 现 在 慢 慢 地 呼 气 这 个 过 程 重 复 两 次 你 在 锻 炼 你 的 呼 吸 系 统 并 为 你 的 身 体 提 供 至 关 重 要 的 氧 气, 消 除 有 害 的 二 氧 化 碳 普 通 成 年 人 体 解 剖 学 呼 吸 系 统 课 程 概 况 平 均 而 言, 人 每 分 钟 呼 吸 12~20 次 每 天 加 起 来 就 是 17000 ~30000 次! 你 的 学 生 想 知 道 这 是 如 何 发 生 的 吗? 不 需 要 他 们 屏 住 呼 吸 等 待! 学 生 将 游 遍 呼 吸 系 统 并 研 究 这 些 结 构 是 如 何 使 得 有 效 的 气 体 进 行 交 换 的

More information

内观禅修手册

内观禅修手册 序 内观禅修手册 本书所介绍的是南传佛教大师阿姜达磨多罗所传的内观法 苏谛南法师 ( 般那无陀比丘 ) 早年依止阿姜达磨多罗五年, 尽得精髓, 而有 内观禅修手册 的著作传出 达磨多罗内观法的特色是透过肢体的动作来体验 心基 处感受的生灭, 进而超越感受而得到解脱 愿众生安详自在内观教育编译组 1999.4 作者序 本人甚为赞叹 内观教育基金会 推展依据 大念住经 的内观禅修法 本人曾写出一本泰国达磨多罗比丘所指导的培养

More information

二 导 心 教 学 法 的 基 本 形 式

二 导 心 教 学 法 的 基 本 形 式 河 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导 心 教 学 法 在 心 理 教 育 学 课 程 教 学 中 的 运 用 崔 景 贵 应 用 心 理 学 专 业 课 程 教 学 要 充 分 体 现 现 代 心 理 学 思 想 与 时 俱 进 锐 意 改 革 探 索 创 新 导 心 教 学 法 的 核 心 要 义 就 是 注 重 学 生 心 理 品 质 培 养 完 善 心 理 素 养 促 进 心 理 和 谐 发 展

More information

约 翰 一 书 和 合 本 Page 2 of 9 第 二 章 2:1 我 小 子 们 哪, 我 将 这 些 话 写 给 你 们, 是 要 叫 你 们 不 犯 罪 若 有 人 犯 罪, 在 父 那 里 我 们 有 一 位 中 保, 就 是 那 义 者 耶 稣 基 督 2 他 为 我 们 的 罪 作

约 翰 一 书 和 合 本 Page 2 of 9 第 二 章 2:1 我 小 子 们 哪, 我 将 这 些 话 写 给 你 们, 是 要 叫 你 们 不 犯 罪 若 有 人 犯 罪, 在 父 那 里 我 们 有 一 位 中 保, 就 是 那 义 者 耶 稣 基 督 2 他 为 我 们 的 罪 作 约 翰 一 书 和 合 本 Page 1 of 9 第 一 章 1:1 论 到 从 起 初 原 有 的 生 命 之 道, 就 是 我 们 所 听 见 所 看 见, 亲 眼 看 过, 亲 手 摸 过 的 2 ( 这 生 命 已 经 显 现 出 来, 我 们 也 看 见 过, 现 在 又 作 见 证, 将 原 与 父 同 在, 且 显 现 与 我 们 那 永 远 的 生 命, 传 给 你 们 ) 3 我

More information

英文版信息 Translated by U Htin Fatt (Maung Htin) 乌 厅发英译 Buddha Sāsanānuggaha Organization Mahāsi Translation Committee, Rangoon 佛教摄益协会马哈希著作翻译委员会 ( 仰光 ) Ne

英文版信息 Translated by U Htin Fatt (Maung Htin) 乌 厅发英译 Buddha Sāsanānuggaha Organization Mahāsi Translation Committee, Rangoon 佛教摄益协会马哈希著作翻译委员会 ( 仰光 ) Ne A Discourse on the Sīlavanta Sutta 具戒经讲记 Venerable Mahāsi Sayādaw Of Burma 缅甸马哈希尊者著 中译宋润泉 由休斯顿禅修中心翻译委员会组织翻译 2017 年 7 月 1 英文版信息 Translated by U Htin Fatt (Maung Htin) 乌 厅发英译 Buddha Sāsanānuggaha Organization

More information

19板书

19板书 第 十九课 Instructor: Yoyo 对话 一 咱们来 术馆还没 开 门呢 á á ǎ, ě ù ǎ á é ǒ ā é 来 来晚 á ǎ ǐ á ǎ ǎ 参观 个 ǒ ī ā í ì à ā ā í è à ǔ 你真 欢 国画 ǐ ē ǐ ā ō ó à 啊 欢 鸿画 马 ì ǒ ē á ǐ ā ú ē ó à ǎ 跟你 样 很 欢 国画 ǒ ē ǐ í à ě ě ǐ ā ō ó à 从

More information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目錄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2 二 什麼是皈依三寶? 8 三 皈依三寶的方法 19 四 皈依三寶的利益 29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意義 二 什麼是皈依三寶? 二 什麼是皈依三寶? 10 皈依三寶的意義 二 什麼是皈依三寶? 11 12 皈依三寶的意義 1. 2. (1) (2)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曹正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02?j???s??????-???R???q

02?j???s??????-???R???q 大乘廣五蘊論講記 補充講義 ( 二 )-- p.2~11 釋道一編講 09-21-2012 一 色 的語義 ( 一 ) 大乘阿毘達磨集論 卷 1 1 三法品 ( 大正 31,663a27-b4): ( 二 ) 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 卷 1 1 三法品 ( 大正 31,695b22-29): 1 ( 三 ) 五事毘婆沙論 卷 1 1 分別色品 ( 大正 28,989c19-22): 2 ( 四 ) 阿毘達磨俱舍論

More information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年 第 期 ` 1 2 ` ` ` ` 3 1 2 3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年 第 期 ` 1 2 ` ` ` ` 3 1 2 3 詹 石 窗 本 文 从 符 号 学 的 角 度 对 道 教 艺 术 进 行 探 讨 指 出 道 教 艺 术 本 身 就 是 一 个 符 号 象 征 系 统 作 者 区 分 了 道 教 艺 术 的 自 然 符 号 与 人 工 符 号 之 特 性 和 功 能 考 察 了 具 象 符 号 与 抽 象 符 号 在 道 教 艺 术 中 的 不 同 表 现 及 其 象 征 蕴 含 在 此 基 础 上 作 者 从

More information

TablesDivision_Chinois

TablesDivision_Chinois Exemple Tables de division Chinois http://www.memrise.com/ 除以 chúyǐ divisé par (diviser par) 等于 děngyú égale (être égal à) 八除以四等于二 bā chúyǐ sì děngyú èr 8 divisé par 4 égale 2 Table de division par 1 一除以一

More information

深信法宝, 如是念法住 ; 此法为佛善解, 自觉, 实时效应, 可寻思, 导引涅盘, 智者自明 [ 清净道论 ]: 希望修习法随念的人, 亦宜独居静处禅思 : 法是世尊 ( 一 ) 善说,( 二 ) 自见,( 三 ) 无时的,( 四 ) 来见的,( 五 ) 引导的,( 六 ) 智者各自证知的, 这样

深信法宝, 如是念法住 ; 此法为佛善解, 自觉, 实时效应, 可寻思, 导引涅盘, 智者自明 [ 清净道论 ]: 希望修习法随念的人, 亦宜独居静处禅思 : 法是世尊 ( 一 ) 善说,( 二 ) 自见,( 三 ) 无时的,( 四 ) 来见的,( 五 ) 引导的,( 六 ) 智者各自证知的, 这样 法的真义法增比丘 (Bhikkhu Dhammavaro) 敬法偈 Dhamma Vandana (PALI 原文 ) Svākkhāto Bhagavatā Dhammo Sanditthiko Akāliko Ehi-passiko Opanāyiko Paccattam veditabbo viññuhi ti. ([ 大典尊经 ], 六 ) 译文 彼世尊所善说之法, 是现见 即时 来见 诱导,

More information

天津中医学院

天津中医学院 2014 年 攻 读 硕 士 学 位 学 术 型 研 生 招 生 目 录 院 系 所 专 业 研 方 向 0504 中 国 古 典 文 献 学 01 中 医 文 献 整 理 研 02 中 医 古 典 文 献 与 传 统 文 化 研 03 中 国 历 史 文 献 学 0830 生 物 医 学 工 程 01 生 物 材 料 与 中 药 生 物 工 程 研 ( 导 师 : 崔 元 璐 ) 0830 生 物

More information

_ 08 不 区 分 研 究 方 向 080103 流 体 力 080104 工 程 力 0801Z1 生 物 力 2 / 29 数 一 4837 量 子 力 数 一 4801 理 论 力 数 一 4802 材 料 力 数 一 4812 自 动 控 制 理 论 数 一 4818 结 构 力 数 一

_ 08 不 区 分 研 究 方 向 080103 流 体 力 080104 工 程 力 0801Z1 生 物 力 2 / 29 数 一 4837 量 子 力 数 一 4801 理 论 力 数 一 4802 材 料 力 数 一 4812 自 动 控 制 理 论 数 一 4818 结 构 力 数 一 天 津 大 2016 年 硕 士 位 研 究 生 招 生 专 业 目 录 院 系 所 专 业 201 机 械 工 程 院 080101 一 般 力 与 力 基 础 _ 06 不 区 分 研 究 方 向 _ 07 不 区 分 研 究 方 向 080102 固 体 力 _ 06 不 区 分 研 究 方 向 _ 07 不 区 分 研 究 方 向 1 / 29 303 人 ( 含 推 免 生 151 人 )

More information

从 瓦 尔 登 湖 中 的 儒 学 语 录 看 梭 罗 的 儒 家 渊 源 刘 玉 宇 本 文 详 细 分 析 了 梭 罗 在 瓦 尔 登 湖 中 所 摘 引 的 儒 家 经 典 语 录 尝 试 论 证 儒 家 思 想 一 方 面 并 没 有 对 梭 罗 思 想 产 生 重 要 影 响 但 另 一 方 面 书 中 的 儒 家 经 典 语 录 也 不 像 有 些 学 者 认 为 的 那 样 与 梭 罗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