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报与功德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福报与功德"

Transcription

1 福报与功德礼敬世尊, 应供, 等正觉法增比丘 (Bhikkhu Dhammavaro) 世人日日求福, 而福却不至, 人但断却众恶, 福报自然临门 若再增上修慈, 慈悲於一切如母众生, 福报倍增, 功德无量, 众恶缘转减或消除, 邪魔远离, 事事如意 行善自得福报, 但会用的完 持戒修定观照自得功德, 越积越多, 乃至圆满解脱 福报指善业 (kusala) 的功德 (puñña) 所带來的善果报, 至於恶业 (akusala) 的缺德的恶名昭彰 (apuñña) 也叫邪恶 (pápa) 本文只举善业的功德, 举正而知邪恶之害 僧团的四双八辈行者是世间的无上福田 (anuttaram puñña-kkhettam lokassa ), 可让信众种福 证取道果的声闻众的最高行者阿罗汉已不再造作, 已经超越功德与邪恶两者 1. 礼佛之功德 在 增一阿含经 ( 卷 24,( 三 ) 大正藏 2 册,p674a) 里佛言 诸比丘! 承事礼佛有五事功德 云何为五? 一者端正 二者好声 三者多财饶宝 四者生长者家 五者身坏命终, 生善处天上 所以然者, 如来无与等也 如来有信, 有戒, 有闻, 有慧, 有善色成就 是故成就五功德 复以何因缘礼佛而得端正? 以见佛形像已, 发欢喜心, 以此因缘而得端正 复以何因缘得好音声? 以见如来形像已, 三自称号 : 南无如来, 至真, 等正觉 以此因缘得好音声 复以何因缘多财饶宝? 缘彼见如来而作大施, 散华, 然灯, 及余所施之物 以此因缘获大财宝 复以何因缘生长者家? 若见如来形已, 心无染着, 右膝着地, 长跪叉手, 至心礼佛 以此因缘生长者家 复以何因缘, 身坏命终, 生善处天上? 诸佛世尊常法, 诸有众生, 以五事因缘礼如来者, 便生善处天上

2 是谓 比丘! 有此五因缘礼佛功德 是故, 诸比丘! 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欲礼佛者, 当求方便, 成此五功德 如是, 诸比丘! 当作是学 尔时, 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 因此要日日累积功德, 自当日日早晚礼佛 因礼敬佛而得五官端正, 生於大长者之家 并应勤於佛前供灯, 燃香, 供花果, 因此而获得世间的大财富 以前天帝曾在堕入驢胎前因为礼佛的功德而在出胎后死去, 并再生到忉利天成为天帝 阿育王 ( 无忧王 Asoka) 就因上一世以沙作饭供佛的功德, 而成为印度最伟大的国王 因礼佛进而修持正法, 而能获生天上 这是因为佛是圣人中的至圣, 於诸天神, 魔王, 沙门, 婆罗门之中, 无有能超越世尊者, 因此佛是世间上最胜的福德田 2. 皈依之功德 皈依三宝会有下列的功德与利益 : 1. 成为佛门弟子, 2. 是受戒的基础, 3. 能弃恶向善, 4. 减轻业障, 5. 能积集广大福德, 6. 不堕三恶趣, 7. 人与非人都不能娆乱, 8. 众多天神护法随身护持, 9. 诸善愿皆能成就, 10. 成办佛道 世间许多人四处祭拜神祉祈求, 想要升官发财, 但只要皈依三宝, 自然累积众多功德, 若再诚心持守五戒, 戒杀 戒盗 戒邪淫 戒妄语 戒酒 不止积集广大福德, 不会堕落在三恶趣 : 即地狱, 鬼道和畜生道 ; 还能获得众多天神护法神的随身护持, 最后成正觉佛成阿罗汉, 脱离三界, 永断轮回之苦 这样的功德实在是无量, 不可思议 此外敬信三宝之功德, 还不只这些, 佛说 : 正信具足戒, 有声誉财富 ( 信 戒 惭 愧 闻法 舍 慧七财 ), 无论至何处, 随处受人敬 ( 南传法句经 303 偈 ) 佛说 : 欲求吉祥福, 当信敬于佛, 欲求吉祥福, 当闻法句义, 欲求吉祥福, 当供养众僧, 戒具清净者, 是为最吉祥 ( 北传法句经 756 偈 ) 所以敬信三宝是世间上最吉祥的事 3. 孝养父母之功德 在 增壹阿含经 ( 卷 11 善知识品 20.11) 中佛教导说 : 有人以父著左肩上, 以母著右肩上, 至千万岁, 衣被, 饮食, 床耨, 卧具, 病瘦医药, 即於肩

3 上放尿溺, 犹不能得报恩 比丘! 当知父母恩重, 抱之育之, 随时将护, 不失时节, 得见日月 以此方便, 知此恩难报 是故, 诸比丘! 当供养父母, 常当孝顺, 不失时节 在 增壹阿含经 ( 卷 11 善知识品 20.10) 中佛说 : 有二法与凡夫人, 得大功德, 大果报 得甘露味, 至无为处 云何为二法? 1. 供养父母,. 2. 供养一生补处菩萨 在 杂阿含经 ( 卷 40,1104 经 ) 中佛说 : 若能受持七种受者, 以是因缘, 得生天帝释 ( 三十三天或仞利天 ) 处 谓天帝释本为人时, 1. 供养父母, 及 2. 家诸尊长, 3. 和颜软语 4. 不恶口, 5. 不两舌, 6. 常真实言, 7. 於悭贪世间, 虽在居家而不悭贪, 行解脱施, 勤施, 常乐行施, 施会供养, 等施一切 因此要生天上, 当行上述七法 4. 布施之福报 佛说 : 施安虽小, 其报弥大, 慧从小施, 受见景福 ( 北传法句经 495 偈 ) 布施的财物是很小的, 但所得福报却是很大, 世人多数不懂这里边的奥妙 因为众生轮回受苦的原因, 即是耕耘宿业之农田, 以识为种, 施以爱欲的肥水, 因此累劫累世, 长久轮回, 此生彼死, 彼死此生, 不得解脱生老病死苦 而布施给认真要修行度过生死苦海者, 那功德可就大了 佛说 : 爱欲意为田, 淫怨痴为种, 故施度世者, 得福无有量 ( 北传法句经 369 偈 ) 在十波罗蜜 (Pāramī) 里, 布施 (dāna) 有助于持戒 (sila), 而且布施较持戒易于修持, 但它的成果比不上持戒 ; 持戒能净化施者 ( 与受者 ), 布施能带来今世或后世的财富 而持戒能再投生到人间天界 ; 持戒后易得禅定, 故能出离欲染烦恼而达到清净 ; 出离 (nekkhamma) 欲染烦恼后心清净, 易于生定 (samadhi), 产生智慧 (pañña), 智慧又要靠精进力 (viriya) 才能圆满 ; 有精进的行者才能忍受诸苦难 ; 有忍辱 (khanti) 的菩萨只说真实的话语 ; 通过真实 (sacca), 菩萨决意 (adhitthāna) 不移地修持诸波罗蜜 ; 决意后才常以慈心 (mettā) 为众生谋福利 ; 最后舍 (upekkhā) 是以平等无分别的态度来修持 布施是以自己所拥有的物品施与他人的施舍 ; 施舍去心中的悭吝态度 布施有物施和法施, 无畏施三种 物施是是以食物或日常需用品对修行的人布施, 法施是修行者对施主以正法开示和教导, 无畏施是对生命与财物的保护

4 布施时要有三种清净思, 即施前快乐, 施时心清楚与清净, 施后欢喜 受施者也要具有三种清净思, 即无贪或修持离贪, 无嗔或修持离嗔, 无痴或修持离痴 这样清净的布施的福报是无量的 在 佛说分别布施经 里, 佛为阿难说有十四种布施 何等为十四呢? 一者于病苦人而行布施, 这可获两倍的福报 ; 二者于破戒人而行布施, 这可获百倍的福报 ; 三者于持戒人而行布施, 这可获千倍的福报 ; 四者于离染着的人而行布施, 这可获万倍的福报 ; 五者于向须陀洹行者布施, 这可获无量的福报 ; 六者于须陀洹果而行布施, 这可获无量的福报 ; 七者于向斯陀含行者布施, 这可获无量的福报 ; 八者于斯陀含果而行布施, 这可获无量的福报 ; 九者于向阿那含行者布施, 这可获无量的福报 ; 十者于阿那含果而行布施, 这可获无量的福报 ; 十一者于向阿罗汉行者布施, 这可获无量的福报 ; 十二者于阿罗汉果而行布施, 这可获无量的福报 ; 十三者于诸缘觉而行布施, 这可获无量的福报 ; 十四者于如来应供正等正觉而行布施, 这可获无量的福报 佛说 : 悭贪不生天, 愚不叹布施, 智者随喜施, 后世得安乐 ( 南传法句经 177 偈 ) 若要后世得大富贵, 得大安乐, 那就要常布施 布施的果报有五 : 1. 他在人们眼里可亲 有魅力 ; 2. 他得善士的景仰 ; 3. 他的善名广传 ; 4. 他不偏离家主的正当责任 ; 5. 身坏命终时, 他重生善趣 天界 ( 增支部 5.35) 5. 点灯之福报 布施经 记载 : 布施燃灯的人, 将来天眼清净, 智慧明了 业报差别经 里记载供灯可得十种福德 : 1 如明灯照亮世间 ;2 眼无疾病 ;3 易得天眼 ;4 善辨之智慧 ;5 不糊涂 ;6 不惑 ;7 不生贱地 ;8 有大福报 ; 9 命终生天 ;10 速证涅槃 在 阿阇世王受決经 里记载一个贫困老妇发愿成佛供灯不灭的事, 就连目犍连要以神通熄灭那盏灯都不能 又在 增一阿含经 里记载 : 宝藏如来时有一老比丘因为年老力衰, 无法修禅, 因此天天乞得麻油 灯烛供佛, 以此功德, 宝藏佛授记他将来成佛号燃灯佛

5 德 : 业报差别经 里指出若人以恭敬心布施灯具, 可得以下十种福 1 宛如明灯一般地照亮世间 2 眼睛没有疾病 3 容易证得天眼通 4 分辨善恶的智慧 5 不会发生糊涂昏暗的事情 6 不易受到外在事物所迷惑 7 不会出生在幽暗昏庸的地方 8 有大福报 9 命终生天, 尤其是往生忉利天 10 速证涅槃 6. 行善之福报 佛说 : 处安不忘危, 虑明福转厚, 福德之反报, 不问尊以卑 ( 北传法句经 724 偈 ) 福报缘到自然成熟, 不管受报者的尊卑 应急速行善, 竭止心作恶 ( 贪 rāga, 嗔 dosa, 痴 moha), 延缓行善者, 心喜于邪恶 ( 南传法句经 116 偈 ) 但世人都不认为修行有什么重要, 急什么呢? 时间多得很, 他们从来都没想过时间过得很快, 一下子人就白发苍苍了, 而且我们一被俗缘缠住, 极难摆脱, 而生病与死的逆缘极多, 躲也躲不了 我们的心则心猿意马, 长期骋驰在花花绿绿的滚滚红尘里, 很难调服, 未调服的心将继续造作轮回的业, 未来的苦还有得受, 真是危险极了! 对於正念不强, 常常犯戒者, 应下定决心, 从今以后不再犯它 应思惟犯戒造恶的苦果 佛说 : 若人已作恶, 不应数重犯, 莫喜于作恶, 积恶乃痛苦 若人已行善, 应当数重作, 欢喜于行善, 积善乃安乐 ( 南传法句经 117,118 偈 ) 造恶业者, 不知恶道之苦, 不是不报, 时间未到 佛说 : 今世悲苦受, 来世悲苦受, 造作恶业者, 两处悲苦受, 念己造恶业, 心中更悲苦, 趣向恶道时 (Duggati 恶趣 地狱, 饿鬼, 畜生, 阿修罗四恶趣 ), 忍受巨大苦 ( 南传法句经 17 偈 ) 而行善者, 心中欢喜, 临终时还记起所作的善业, 并因此而生於善道 佛说 : 今世喜乐受, 来世喜乐受, 造作善业者, 两处喜乐受, 念己造善业, 心中更愉悦, 趣向善道时, 享受诸喜乐 ( 南传法句经 18 偈 ) 佛对奉修正法者肯定说 : 奉善不造恶, 精进行圣道, 实践善法者, 今世来世乐 ( 南传法句经 169 偈 ) 善恶的果报是肯定的, 行善种福者来生人中或生於天上, 而造恶者最终自

6 作自受, 遭受畜生, 饿鬼, 或地狱之苦报 有福为天人, 非法受恶形 ( 畜生, 饿鬼, 地狱众生 ), 圣人明独见, 常善承佛令 ( 北传法句经 737 偈 ) 而天天修行的功德则大於天天向神灵祭拜, 这是世间上多数愚痴的迷信人所做的 佛说 : 月月祭千金, 祭祀供百年, 未若须臾顷, 供养修己者, 如是之供养, 胜祭祀百年 ( 南传法句经 106 偈 ) 林中拜火神 (Aggi), 事火一百年, 未若须臾顷, 供养修己者, 如是之供养, 胜祭祀百年 ( 南传法句经 107 偈 ) 因此要以正见正思惟来如理地考虑清楚佛所说的 : 深观善恶, 心知畏忌, 畏而不犯, 终吉无忧, 故世有福, 念思绍行, 善致其愿, 福禄转胜 ( 北传法句经 238 偈 ) 修行的功德及所将引来的福报就如亲族与好友, 欢喜来相迎 佛说 : 久处于异乡, 远处安归来, 亲族与好友, 欢喜来相迎 ( 南传法句经 219 偈 ) 行善亦如是, 今世往后世, 善业如亲友, 欢喜来相迎 ( 南传法句经 220 偈 ) 善人择友而交, 明智者择邻而居, 而最吉祥的事, 是一个有正信者, 以戒调服身, 为己增添福德 佛说 : 友贤择善居, 常先为福德, 敕身从真正, 是为最吉祥 ( 北传法句经 744 偈 ) 7. 礼敬圣僧之福报 佛说 : 若人于世间, 供牺牲祭祀, 求福满一年, 彼如是功德, 未若四分一, 礼敬正直者 ( 预流果或初果 ) ( 南传法句经 108 偈 ) 世人向神祉供畜生牺牲祭祀, 从中国到印度, 从非洲到南美洲, 从古代到现在, 双手染得鲜血淋漓, 杀业造得比供养的善业还要重, 到如今还没改变 若他们知道礼敬圣僧的功德大上几倍的话, 他们自然会放下牺牲祭祀 佛又说 : 尊贤与敬老, 四事得增长, 寿命与容颜, 喜悦与精力 ( 南传法句经 109 偈 ) 尊贤与敬老者能获得长寿, 安祥容貌, 心情喜悦, 和健康体力 因此佛说 : 是故可舍痴, 离慢豪富乐, 务学事闻者, 是名积聚德 ( 北传法句经 69 偈 ) 真正的积福德是将三毒的贪嗔痴调服, 舍弃我慢, 努力修学, 亲近善知识, 听闻正法, 这才是聪明人要做的事 8. 持戒之功德 佛对奉修五戒者说 : 受佛五戒者, 是福德之人, 无所畏避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佛又说 戒行之德, 福应自然, 天神拥护, 感动十方 与天参德

7 , 功勳巍巍, 众圣嗟叹, 难可称量 智士达命, 没身不邪, 善知佛教, 可得度世之道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因此奉修五戒者戒香飘天上, 感动天神 佛说 戒德可恃怙, 福报常随己, 见法为人长, 终远三恶道 戒慎除苦畏, 福德三界尊, 鬼龙邪毒害, 不犯持戒人 ( 北传法句经 729,730 偈 ) 若人以戒德为依怙, 福报常随身, 是以鬼龙邪毒等, 不敢侵犯持戒人 佛又说 戒德后安业, 以作福追身, 天人称誉善, 心正无不安 ( 北传法句经 738 偈 ) 戒終老安, 戒善安止, 慧为人宝, 福盗不取 ( 北传法句经 94 偈 ) 持戒清净者, 不止福追身, 天神守护, 最重要的是心安, 这比什么都还好 进而修止观, 因慧的生起, 而解脱於生老病死苦, 这种功德谁偷的去? 在 长部. 涅槃经 中记载佛陀在巴连弗城外教导居士们说持戒的五种功德 : 1. 得大名誉 2. 得有惭 有愧 正信 精进 多闻 正念 智慧之七圣法财 3. 持戒者在亲近僧团等清净人士住处时不会羞惭却步 4. 持戒者在临终不昏昧苦恼 5. 持戒者可由其心清净, 死后得以往生善趣六层欲界天中 佛又告诸清信士 凡人持戒, 有五功德 何谓为五? 一者诸有所求, 辄得如愿 ; 二者所有财产, 增益无损 ; 三者所往之处, 众人敬爱 ; 四者好名善誉, 周闻天下 ; 五者身坏命终, 必生天上 ( 长阿含经 卷二 ) 对於比丘众, 佛说以十事功德之故, 佛为诸比丘众说禁戒 : 1. 承事圣众, 2. 和合将顺, 3. 安稳圣众, 4. 降服恶人, 5. 使诸惭愧比丘不令有恼, 6. 不信之人使立信根, 7. 已有信者倍令增益, 8. 於现法中得尽有漏, 9. 令后世诸漏之病皆悉除尽, 10. 复令正法得久住世 ( 增壹阿含经 卷 42 结禁品 46.1) 这是比丘二百二十七戒的功德, 佛欲使比丘众勤求方便成就禁戒 佛又说 由戒生定, 由定生慧, 由慧得解脱 ( 长部. 涅槃经 ) 戒定慧学是每一位修行人必学的, 修习圆满者, 将得解脱於生老病死苦 佛又说 若人活百年, 破戒不修定, 不如活一日, 持戒与修定 ( 南

8 传法句经 110 偈 ) 清净道论 也这么说 : 由戒清净则心清净, 由心清净则见清净, 乃至于度疑清净, 道非道智见清净, 行道智见清净, 智见清净究竟解脱 9. 持八关斋戒之功德 八关斋戒 (uposatha) 是给在家人的增上戒学, 一个月在阴历的初八, 十四, 十五, 廿三, 廿八, 廿九或廿九, 卅日受持 它能使行者速得成就佛道 八戒内容有 :(1) 不杀生,(2) 不偷盗,(3) 不淫,(4) 不妄语,(5) 不饮酒,(6) 不非时进食,(7) 不唱歌 不跳舞 不奏乐 不观看娱乐 不以鲜花 香水 及化妆品装饰美化身体,(8) 不坐睡高贵奢侈大床 斋戒一日一夜者, 其福不可计量 在 优陂夷堕舍迦经 中佛告堕舍迦 (Visakha): 佛正斋法有八戒, 使人得度世道, 不复堕三恶处, 所生常有福佑, 亦从八戒本因缘致成佛 何等为佛正斋法? 是间有贤善人持戒 一月六日斋 : 月八日一斋, 十四日一斋, 十五日一斋, 二十三日一斋, 二十九日一斋, 三十日一斋 斋日朝起告家中言 : 今日我身斋, 家中今一日, 且莫饮酒莫斗诤莫道说钱财, 家中事意所念口所说, 当如阿罗汉 佛复告优陂夷堕舍迦 : 是间有人头发有垢自沐其头, 沐已其人便喜言, 我头垢已去 有人持八戒一日一夜者, 明日即喜, 喜者便念佛经戒乃如是 其有人心中有恶意即去, 善意即还 佛言 : 有人身体饶垢入水中治, 身垢皆去出水即喜言, 我垢去身轻 其有人斋戒一日一夜, 明日即喜念佛正语, 自念当何时得道, 使我心不复动不复走, 使我心一志无为之道 佛言 : 有人衣多垢, 以得灰浣之垢去, 其人即喜 其有人斋戒一日一夜, 明日即喜, 便念比丘僧言, 比丘僧中, 有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 念比丘僧如是 佛言 : 如人有镜镜有垢, 磨去其垢镜即明 其有人斋戒一日一夜, 有慈心于天下, 心开如明如镜者, 不当有嗔怒意 其有人一日一夜斋戒, 阅哀天下, 净心自思自端其意, 自思念身中恶露如是 如是者不当复嗔怒 佛告优陂夷堕舍迦 : 持八戒斋一日一夜不失者, 胜持金银珠玑施与比丘僧也 天下有十六大国 一者名鸯迦 二者名摩竭 三者名迦夷 四者名拘薜罗 五者名鸠溜 六者名般贽荼 七者名阿波耶 八者名阿洹提渝 九者名脂提渝 十者名越祗渝 十一者名速摩 十二者名速赖咤 十三者名越蹉 十四者名末罗 十五者名渝匿 十六者名剑善提 是十六大国中珍宝物施与比丘僧, 不如斋戒一日一夜也 斋戒使人得度世道, 以财宝施与, 不能使人得道 今我得佛道本从是八戒起

9 佛告堕舍迦 : 天下人多忧家事, 我用是故, 使一月六斋持八戒 若有贤善人, 欲急得阿罗汉道者, 若欲疾得佛道者, 若欲生天上者, 能自端其心一其意者, 一月十五日斋亦善, 二十日斋亦善, 人多忧家事故与一月六斋 六日斋者, 譬如海水不可斛量, 其有斋戒一日一夜者, 其福不可计 10. 闻法之功德 在 增一阿含经卷第 28 听法品 里佛说 : 随时听法有五功德 : 随时承受不失次第 云何為五?(1) 未曾闻者, 便得闻之 (2) 以得闻者, 重讽诵之 (3) 见不邪倾 (4) 无有狐疑 (5) 即解甚深之义 随时听法有五功德 佛说 闻为今世利, 妻子昆弟友, 亦致后世福, 积闻成圣智 ( 北传法句经 65 偈 ) 闻法不止於今世获得大利益, 并影响兄弟妻子及朋友, 亦将於后世因闻法的缘故, 生起正解脱知见 闻法是七圣财之一, 在 增壹阿含经 里提道 : 信财 戒财 惭 愧亦财 闻财 施财 慧为七财 这是佛指出修行人所拥有的七种财富 因这些圣道之财富而得度生死的苦海 在 杂阿含 25 经 里佛说 : 若闻色是生厌离, 欲灭尽, 寂静法, 是名多闻 如是闻受 想 行 识, 是生厌离, 欲灭尽, 寂静法, 是名多闻比丘, 是名如来所说多闻 多闻是要多听如何消除对五蕴的执著, 生厌离, 欲灭尽的寂静之道, 使人得到究竟的安乐与解脱於生老病死苦, 这才是无量的功德 在 增一阿含经卷第 33 等法品 1 里佛说 : 比丘 复有二人 云何为二 彼有一人 闻法解其义 彼第二人 闻法不解其义 彼人闻法解义者 於此人最尊第一 比丘 复有二人 云何为二 彼有一人闻法 法成就 彼第二人不闻法 法不成就 彼人法 法成就者 於此人第一 比丘 复有二人 云何为二 彼一人闻法能堪忍修行 分別护持正法 第二人不能堪忍修行其法 彼能修行法者 於此诸人最尊第一 犹如牛有酪 由酪有酥 由酥有醍醐 最为第一 无能及者 此亦如是 若有人能修行者 此人最为第一 无能及者 11. 忍辱之功德 佛说 若人来欲杀我, 我亦不嗔 来欲谤我, 我亦不嗔 來欲谮我, 我亦不嗔 来欲笑我, 我亦不嗔 来欲坏我, 令不事佛法, 我亦不嗔 但当慈悲心正意, 罪灭福生 ( 坚意经 ) 若与愚痴的人理会, 只会使自己和他一般愚痴 因此有必要以正念生起慈爱的心, 面对着那位可怜的人 在 杂阿含经 ( 卷 40,1108 经 ) 里记载佛说 此精舍中有二比丘诤起, 一比丘骂, 一者默然, 时骂比丘寻向悔谢, 而彼不受, 缘不受故, 多人劝谏, 故致大声高声斗乱 佛告比丘 : 云何比丘愚痴之人, 人向悔谢不受其忏, 若人

10 忏而不受者, 是愚痴人, 长夜受得不饶益苦.. 诸比丘! 释提恒因 (sakkha indra) 於三十三天, 为自在王, 常行忍辱, 亦复赞叹行忍者, 汝等比丘, 正信非家出家学道, 当行忍辱, 赞叹忍者应当学 人若承认错了, 何不大方地接受他呢? 更何况是修行人 在 七处三观经第 24 经 ( 大正藏卷 2) 里佛说 : 五恶不忍辱 何等为五? 一者多怨, 二者多谗, 三者多不可意, 四者十方不名闻恶行, 五者已命尽身堕恶地狱 是为五恶不忍辱者 佛复告比丘 : 有五善忍辱者 :( 一 ) 为无有怨,( 二 ) 为无有谗,( 三 ) 为无有不可意,( 四 ) 为有十方名闻,( 五 ) 为命尽生天上 因此忍辱是有很大之功德 12. 忏悔之功德 在根本说一切有部 毗奈耶. 药事 里记载: 假使百千劫, 所作业不亡, 因缘会遇时, 果报还自受 在 涅槃经 中佛言 : 善恶之报, 如影随形, 三世因果, 循环不失, 此生空过, 后无追悔 因此我们应慬慎于我们的一切身口意的行为与造作 在南传的课诵本里, 有关于业的省思偈文如下 : 我乃业之主人, 继承自已之业, 由自己业而生, 是己业的亲族, 依己业而存活, 不论我造何业, 善的或是恶的, 我都必将承担 若从三业来看, 意业为重业, 身业次之, 语业犹次 若从身业来看, 杀业最重, 语业以妄语和恶口为重业 造业受报是随重业或随习气或随临终时忆念一生所为 因此修行人应常修习随念佛 随念法及随念僧 掌握自已命运的祸福和苦乐, 积极地去断恶修善 这些恶业是不能靠念咒 宗教仪式 或洒水来洗净的 因此在 中阿含. 多界经 里佛言 : 若见谛人, 信卜问吉凶者, 终无是处 若见谛人, 生极苦甚重苦, 不可爱 不可乐 不可思 不可念, 乃至断命, 舍离此内, 更向外求, 或有沙门梵志, 或持一句咒 二句 三句 四句 多句 百千句咒, 令脱我苦, 是求苦 习苦 趣苦 苦尽者, 终无是处 忏悔的前行是惭愧心, 佛陀说惭愧心的生起乃是心中生起明的关系, 这明的生起引生诸善法 它们使人远离诸恶, 好比一匹良马看到鞭就避开它 若成就惭愧二法, 一个行者必定修到解脱 是故佛言 : 善护于身口, 及意一切业, 惭愧而自防, 是名善守护 ( 杂阿含 1229 经 ) 又言 : 世间若成就, 惭愧二法者, 增长清净道, 永闭生死门 ( 杂阿含 1243 经 ) 在 长阿含. 游行经 里佛说 : 复有七法, 令法增长无有损耗 何谓为七? 一者有信, 信于如来, 至真正觉, 十号具足 ; 二者知惭, 耻于己阙 ( 羞耻于自己的过错 ) ; 三者知愧, 羞为恶行 ; 四者多闻, 其所受持, 上中下善, 义味深奥, 清净无秽, 梵行具足 ; 五者精勤苦行, 灭恶修善, 勤习不舍, 六者昔所学习, 忆念不忘 ; 七者修习智慧, 知生灭法, 趣贤圣要 ( 朝向八正道 ), 尽诸苦本 ( 灭尽烦恼 ) 由此可知惭愧是七增长法的二法, 极其重要 它们又与接下来的第五增长法 灭恶修善有直接的关系 忏是知道以前所造的恶业, 悔是发愿今后不再造新的恶业 各人随着各自

11 所造的业而受报, 唯有依靠修习梵行才能灭尽众苦 在 中阿含. 盐喻经 里世尊告诸比丘 : 随人所作业, 则受其报 如是, 不行梵行不得尽苦 若作是说 随人所作业, 则受其报 如是, 修行梵行便得尽苦 所以者何? 若使有人作不善业, 必受苦果地狱之报 云何有人作不善业, 必受苦果地狱之报? 谓有一人不修身, 不修戒, 不修心, 不修慧 寿命甚短, 是谓有人作不善业, 必受苦果地狱之报 犹如有人以一两盐投少水中, 欲令水咸不可得饮, 於意云何? 此一两盐能令少水咸叵饮耶? 答曰 : 如是, 世尊! 凡夫的业就如以一两的盐置于一杯水中, 水咸不可饮, 唯有依靠修习梵行才能灭尽众苦 因此我们要常常忏悔以往所造的恶业, 靠修身, 修戒, 修心, 修慧来改良自己, 就能在现世减少恶业的果报 因此佛在 中阿含. 盐喻经 里说 谓有一人修身, 修戒, 修心, 修慧, 寿命极长, 是谓有人作不善业 ( 虽作了不善业 ), 必受苦果现法之报 犹如有人虽负百钱, 不为主所缚, 乃至千万亦不为主所缚 云何有人虽负百钱, 不为主所缚, 乃至千万亦不为主所缚? 谓负债产业无量, 极有势力, 彼以是故, 虽负百钱, 不为主所缚, 乃至千万亦不为主所缚, 是谓有人虽负百钱, 不为主所缚, 乃至千万亦不为主所缚 如是, 有人作不善业, 必受苦果现法之报 云何有人作不善业, 必受苦果现法之报 谓有一人修身, 修戒, 修心, 修慧, 寿命极长, 是谓有人作不善业, 必受苦果现法之报, 彼於现法设受善恶业报而轻微也 在南传的课诵本里, 有天天向三宝忏悔的文句 : 从我的身口意, 对于佛 法与僧, 我所作诸恶业, 请求佛 法与僧, 容受并原谅我, 所犯整个过失, 将来对佛 法 僧, 我会更加谨慎 通过时时这么的忏悔念诵, 一个认真的行者自然而然地会培养起正念, 它能协助增长善法 要有效地做好忏悔, 还要靠对戒有深入的认识 一直坚持做好守戒的工作, 因为一失去正念, 就会导至犯戒, 一犯戒就要马上忏悔, 犯甚至轻微的戒有脸部发烧的感觉, 心里感到不安 要有强大的惭愧心, 不要害怕承认错误, 天天好好地做下去, 以后犯戒就会少了 心也就会慢慢地清净起来 配合忏悔的工作, 我们还要多积集善业的资粮, 这些包括皈依, 持戒, 布施供养, 忍辱, 慈悲心, 爱护生命, 精进修道, 禅定 ( 四色界及四无色界定 ), 修慧, 弘扬正法等等 这些就是 盐喻经 里所谓的加入多水的比喻 就这修善而言, 连佛陀他本身都行善不息 佛言 : 我于二法依止多住 : 云何为二? ( 一 ) 于诸善法, 未曾知足 ;( 二 ) 于断 ( 正断 ) 未曾远离 于善法不知足故, 于诸断法未曾远离故, 乃至肌消肉尽, 筋连骨立, 终不舍离, 精勤方便, 不舍善法, 不得未得, 终不休息 ; 未曾于劣心生欢喜, 常乐增进, 升上上道, 如是精进住故, 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等 ( 杂阿含 987 经 ) 13. 不净施之功德 佛说 不净施之功德, 不及行慈功德的十六的十六次方分之一 ( 泰文巴利经 25 册 244 页 ) 以不清净的心态, 或以不清净的手段得来的财物布施, 或以不清净的物品布施, 只能得到行慈功德的十六的十六次方的一份, 那有多大呀

12 世人邪见颠倒, 常行身恶行, 语恶行, 意恶行, 他们也知道是不善, 为了弥补这些恶业, 故此他们会想我也应行一些善, 弥补自己的恶行, 因此他们也会发心布施, 但这功德只是这么微小 若他们能弃恶从善, 以自己正当得来的财物布施, 那功德就很大了 14. 修安般念之功德 佛说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五法多所饶益修安那般那念, 何等为五? 1. 住于净戒波罗提木叉, 律仪威仪行处具足, 于微细罪能生怖畏, 受持学戒, 是名第一多所饶益修习安那般那念 复次比丘, 2. 少欲少事少务是名二法多所饶益修习安那般那念 复次比丘, 3. 饮食知量多少得中, 不为饮食起求欲想, 精勤思惟是名三法多所饶益修安那般那念 复次比丘, 4. 初夜, 后夜不着睡眠, 精勤思惟是名四法多所饶益修安那般那念 复次比丘, 5. 空闲林中离诸愦闹是名五法多所饶益修习安那般那念 ( 杂阿含 801 经 ) 此外, 修安般念可以得以下的功德 1. 寂静与殊胜 --- 生起如灰烟的遍作相 (parikamma nimitta), 当它变成白时叫取相 (uggaha nimitta), 当它变成清净及光亮时叫似相 (patibhaga nimitta), 2. 不杂, 3. 乐住, 4. 已生恶不善法速令灭及寂止 修安般念能迅速地调服散漫之心, 让心能清净, 进入定境, 就能得大果大功德, 它可直修到解脱 佛教罗睺罗说 培育安般念 ( 出入息 ), 常培育安般念, 常修习安般念, 可得大果大利益 如何修习? 于林中, 树下, 空闲处, 放直身体 ; 1. 正念入息, 正念出息, 如是修 2. 知长入息, 知长出息, 如是修 3. 知短入息, 知短出息, 如是修 4. 知入息的全部过程, 知出息的全部过程, 如是修 5. 知缓慢入息, 知缓慢出息, 如是修 6. 体验喜入息, 体验喜出息, 如是修 7. 体验乐入息, 体验乐出息, 如是修 8. 知念生灭入息, 知念生灭出息, 如是修 9. 知念止息入息, 知念止息出息, 如是修 10. 有全知觉入息, 有全知觉出息, 如是修 11. 知轻安入息, 知轻安出息, 如是修 12. 知定入息, 知定出息, 如是修 13. 知心解脱 ( 心解脱于贪瞋 ) 入息, 知心解脱出息, 如是修

13 14. 知 ( 诸色相 ) 幻化入息, 知幻化出息, 如是修 15. 知欲解脱 ( 心解脱于欲 ) 入息, 知欲解脱出息, 如是修 16. 知灭 ( 想受灭 ) 入息, 知灭出息, 如是修 17. 知寂灭 ( 涅槃 ) 入息, 知寂灭出息, 如是修 如是修出入息, 罗睺罗! 常培育安般念, 常修习安般念, 可得大果大利益 18. 最后一息 ( 死时 ) 的入息, 最后一息的出息, 也以正念而知道它, 不是失念 ( 大罗睺罗经 Maharahulovada Sutta) 15. 修定之功德 佛说 若人活百年, 无智无禅定, 不如活一日, 具慧修禅定 ( 南传法句经 111 偈 ) 佛说 诸比丘! 于汝自己祖 父之地行乞, 诸比丘! 行乞于祖 父之地而行者, 寿命延长, 颜色增美, 安稳快乐, 财宝丰饶, 威力具足 诸比丘! 然者, 如何比丘之寿命延长? 诸比丘! 于此, 有比丘具备欲定 精勤 圆满修习神足, 具备精进定 乃至 意定 思惟定 精勤 圆满修习神足 彼修习 多修习此等之四神足, 从其所欲, 住一劫或一劫有余 诸比丘! 此谓比丘之寿命延长也 诸比丘! 如何为比丘之颜色增美耶? 诸比丘! 于此, 比丘有戒德, 依波罗提木叉而摄护, 威仪具足, 于小罪见怖畏以学习诸戒 诸比丘! 此乃为比丘之颜色增美也 诸比丘! 如何为比丘之安稳快乐耶? 诸比丘! 于此, 有比丘断诸欲, 去不善法, 有念思有远离之心而生喜 乐, 达初禅而住 又灭除思 念, 内心安静, 心成专一, 无念 无思, 由定生喜 乐, 达第二禅 第三禅 第四禅而住 诸比丘! 此为比丘之安稳快乐 诸比丘! 如何为比丘之财宝耶? 诸比丘! 于此, 有比丘以慈俱之心, 偏满一方而住 如是偏满二方 三方 四方, 如是偏满上 下 横 偏一切处, 于一切世界广大 广博 无量 无恚 无害之慈心而住 以悲俱之心 以喜俱之心 以舍俱之心偏满而住 诸比丘! 此比丘之财宝也 诸比丘! 如何为比丘之威力耶? 诸比丘! 于此, 有比丘灭尽有漏 无漏 心解脱 慧解脱 于现世独自证悟而住 诸比丘! 此比丘之威力也 诸比丘! 我不见有其他魔力般难征服之威力 诸比丘! 由受持善法, 得如是福德之增长 世尊如是说已, 彼等诸比丘, 闻世尊之所说, 欢喜信受 ( 长部 26. 转轮圣王 ( 师子吼 ) 经 Cakkavatti sutta) 修定有五种功德 : (1) 现法乐住 阿罗汉乐于入定, 修习安止定, 所以佛说这样做于圣者之律不会损减, 有四色界定增上心, 叫现法乐居 ( 住 ) (2) 毗钵舍那 因为修习安止定是毗钵舍那 ( 观禅 ) 的近因, 故此有学人出定时以定心修观, 定能使心纯凈脱离烦恼的障碍, 对诸名色法能如实观知

14 (3) 神通成就 修习安止定是成就神通的近因 这些神通有神变 天耳 他心通 宿命通 天眼 ( 生死智 ) 及漏尽通 (4) 生于胜有 修习禅那的人, 若得初禅, 死后能生为梵众天的伴侣, 达近行定者, 能得欲界善趣的胜有 (5) 得灭尽定 灭尽定是指受想灭定, 修定者能得灭尽定的功德, 若已得八定 ( 八等至 ), 能入灭尽定, 于七日之中无有心念, 能于现法证灭尽涅槃, 以十六观智及九次第定得灭尽定之智 16. 修习经行法之功德 我们的姿态是不能长时间保持不变的, 坐久了我们想站起來走动, 走累了我们想坐下来歇一会, 疲倦了想躺下来休养一阵, 这是身体的状况 因此对一个修定者來说, 安般念坐禅和经行一样的重要 一个修习坐禅的行者, 若是被睡意所侵占, 就应警觉地选择经行 这对正念的培育, 以及提升用以观照的定力, 都是很重要的 在 七处三观经第 20 经 ( 大正藏卷 2) 里佛指出步行有五德 : 一者能走, 二者有力, 三者除睡, 四者饮食易消不作病, 五者为行者易得定意, 已得定意为久 因此经行能提高念力与定力, 是一种很重要的修行法门 经行是南传佛教常教的修定方法, 户内户外经行虽也行, 但户内杂物太多, 还有其它人与事易生分心 户外林下空气清凉, 选择一条直线约二十到三十步的平坦地面, 除去杂枝和树叶, 要能清楚看得到小径, 来回经行 让心平静安祥, 缓缓地走, 以左脚先起步, 维持不变, 转回原行路时以四或六步 ( 左右合计 ) 完成它, 左脚先开步左转 走的时候眼看前方约一公尺处, 注意足底接触地面的感觉 经行因为速度非常的缓慢, 需要有很强的正念, 很仔细地跟随每一个既定的步骤, 并细密地觉知经行的开展, 若是正念受到杂念的干扰, 不能进入下一个既定的步骤, 将会跌倒而受伤, 所以行者必需很仔细地行走, 以免发生意外 虽然经行的目标比安般念来得粗显, 但长时间经行可以使行者因为修习行禅而使心获得平静而产生 止 (samatha), 然後因为心专注而产生禅定 (jhana), 经行可以达到三禅的境界 经行时应先起念 我要行 或 行走, 念三次才开始走, 若以左脚先行, 应先念 左足 才走, 右足 停止 转弯 等也一样, 念是想, 属於名法, 身与动作是色法, 是四大组合 当经行的正念培育起來时, 步伐自然会放缓, 达到初禅或二禅或三禅时, 皆能进行观照, 心静时能观察到平时粗心大意行走所观察不到的细节, 行走只是一连串的不断变易与生灭的小步伐, 观照时能很仔细地观察到行走是物质与精神的名色法的组合, 及观照名色法的变易与生灭的性质 经行法的观照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

15 (1) 观照我是五蕴, 是名色法 ; 念是想, 和触受属於名法 ; 身与动作是色法, 是四大组合 (2) 观照名色法无常 ; 色法的步行一直在生灭, 故是无常 ; 名法的想念与脚步的触受也一直在变易, 故是无常 (3) 观照名色法是苦 ; 变易的名色法是苦 (4) 观照名色法无我, 若名色法无常, 一直在变易, 是苦, 故是无我 (5) 观照的成果是远离 (vivekanissita) 对五蕴的执取, 这是心念处的 定心 和 心离贪 (6) 观照的成果是离贪 (virāganissita) 於五蕴的执取, 这是心念处的 有上心 心离贪 和 心离痴 (7) 观照的成果是灭尽 (nirodhanissita) 对五蕴的执取, 这是心念处的 心解脱 17. 修习慈爱之功德 修习慈心而解脱的行者, 都能获得十一种利益 这记录在 增支部 的 慈心功德经 里 诸比丘, 当慈心解脱被培育 开展 勤习 驾御 作为基础 建立 稳固与正确地修行时, 可望得到十一种利益 : 是那十一种呢? 1. 睡眠安稳 ; 2. 不做恶梦 ; 3. 醒觉安稳 ; 4. 为人所爱 ; 5. 为非人所爱 ; 6. 天神守护 ; 7. 不被火 毒药与武器所伤害 ; 8. 心易得定 ; 9. 相貌安祥 ; 10. 临终不迷惑 ; 11. 若未能证得更高的成就, 他将投生到梵天界 佛说 忿怒不见法, 忿怒不知道, 能除忿怒者, 福喜常随身 ( 北传法句经 405 偈 ) 当一个人被忿怒所控制, 他已不能控制自己, 又怎能知道佛陀的微妙教法? 波斯匿王 (Pasenadi) 来见佛, 对佛说 我独处思惟 : 那些以身口意造恶业者, 他们是不爱自己 虽然他们会说我爱自己, 而实际上他们不爱自己 但那些以身口意造善业者, 他们是爱自己, 虽然他们会说我不爱自己, 而实际上他们是爱自己 为什么呢? 他们的所为, 正是一个朋友会对另一个朋友所做的, 所以他们爱自己 佛说 大王! 正是如此, 正是如此 佛陀同意波斯匿王所说的 ( 相应部 III,4]) 爱自己的不要做会伤害自己的事, 这才是真正的爱自己

16 佛说 仁无乱志, 慈最可行, 愍伤众生, 此福无量 ( 北传法句经 132 偈 ) 修慈的功德是极大的 佛说一个人若是做许多世间的功德, 但是他做的功德不及一个修慈爱的人的功德的十六份之一 佛说 : 比丘们! 无论如何累积於未来世成熟的福报, 所有这些福报都不及一个修慈心解脱者十六份之一 修慈心解脱者的慈爱照耀, 光芒明朗, 超越它们 犹如星光的光芒不及月光的光芒的十六份之一 因月光的光芒照耀, 光芒明朗, 超越它们 尽管如此, 无论如何累积於未来世成熟的福报, 所有这些福报都不及一个修慈心解脱者十六份之一... 犹如雨季的最后一个月里, 无云的秋天的天空晴朗, 太阳升起后, 阳光照耀, 光芒明朗, 驱除黑暗, 尽管如此, 无论如何累积於未来世成熟的福报, 所有这些福报都不及一个修慈心解脱者十六份之一 ( 如是语 27 经 ) 由此可知修慈的功德是极大的 18. 观照无常之功德 佛说 只要弹指顷观无常, 成就无常想 (aniccasañña), 它的功德胜过供养以佛陀为首的整个僧团 ( 泰文巴利经 23 册 406 页 ) 在 杂阿含经 ( 卷 1,11 经 ) 里佛说 : 色无常, 若因若缘生诸色者, 彼亦无常, 无常因无常缘所生诸色, 云何有常? 如是受想行识无常, 若因若缘生诸 ( 受想行 ) 识者, 彼亦无常, 无常因无常缘所生诸 ( 受想行 ) 识, 云何有常? 如是诸比丘! 色无常, 受想行识无常, 无常者则是苦, 苦则是非我, 非我者则非我所 圣弟子如是观者, 厌於色, 厌於受想行识, 厌者不乐, 不乐则解脱, 解脱知见, 我生已尽, 梵行已立, 所作已作, 自知不受后有 为何色身无常呢? 天天看是看不出来的, 把自己过去的照片拿出来一看, 那不就真相大白了吗? 会变化, 变迁, 改变, 变异的色身怎会是我的呢? 破了对色身的邪见与执取, 那就是须陀洹果圣人了 受想行识也是如此观照它们 19. 证初果之功德 佛说 大地之君主, 或生天界者, 一切世君王, 不胜预流果 (Sotāpattiphala 须陀洹果, 初果 ) ( 南传法句经 178 偈 ) 在 杂阿含 1135 经 里记载证初果生天上之功德 : 有四十天子, 极妙之色, 夜过晨朝, 来诣佛所, 稽首礼足, 退坐一面... 汝等成就於佛不坏净, 於法, 僧不坏净, 圣戒成就 时一天子从座起整衣服, 稽首佛足, 合掌白佛言 : 世尊! 我成就於佛不坏净, 缘此功德, 身坏命终, 今生天上 一天子言 : 世尊! 我於法不坏净成就, 缘此功德, 身坏命终, 今生天上 一天子言 : 世尊! 我於僧不坏净成就, 缘此功德, 身坏命终, 今生天上 一天子言 : 世尊! 我於圣戒不坏净成就, 缘此功德, 身坏命终, 今生天上 时四十天子, 各於佛前, 自记说须陀洹果已 即没不现

17 在 [ 杂阿含 844 经 ] 里舍利弗问尊者阿难, 一个修行人要断除几法, 才能得须陀洹果 (Sotapanna), 不堕恶趣, 决定向正觉, 七有天上人间往生, 达到究竟苦边 阿难答说 : 圣弟子 ; ( 一 ) 于佛不信住, 则已断已知 成就于佛不坏净 ( 二 ) 于法不信住, 则已断已知 成就于法不坏净 ( 三 ) 于僧不信住, 则已断已知 成就于僧不坏净 ( 四 ) 于恶戒不信住, 则已断已知, 成就圣戒 这也叫做 入流分 或 预流 或入于八圣道流, 即是从亲近善士 听闻佛法 如理思惟 法次法向 ; 而能成就上述的四不坏净 ( 杂阿含 843 经 ) 须陀洹道须断五下分结 (Samyojanāni) 的疑 戒禁取 身见三结或三随眠 (Anusaya), 这是见道所断的烦恼 ( 随信行与随法行的行者 11) 他们的修行着重于戒学, 定 慧学次之 须陀洹道要断的三结都是与邪见有关, 我们必须看清楚修道要断除的烦恼是什么, 抓准主要的来对治, 才能见效 由此可知须陀洹果圣者的珍贵, 他不必是富翁, 但已比富翁乃至转轮圣王还要富裕, 因为他会在人间天上来回走七趟而己, 就涅槃解脱了 20. 精进修善不歇之功德 佛说 莫轻小善, 以为无福, 水滴虽微, 渐盈大器, 凡福充滿, 从纤纤积 ( 北传法句经 290 偈 ) 功德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所以不要因为是小功德就不为 佛说 我于二法依止多住 : 云何为二? ( 一 ) 于诸善法, 未曾知足 ; ( 二 ) 于断 ( 正断烦恼 ) 未曾远离 于善法不知足故, 于诸断法未曾远离故, 乃至肌消肉尽, 筋连骨立, 终不舍离, 精勤方便, 不舍善法, 不得未得, 终不休息 ; 未曾于劣心生欢喜, 常乐增进, 升上上道, 如是精进住故, 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等 ( 杂阿含 987 经 ) 除了积极行善之外, 我们还要精勤地断除内在的烦恼, 它们才是我们最大的敌人 因此佛为菩萨时於此二法, 终不休息, 常乐增进 直到成佛为止 乃至成佛, 还为盲眼的阿那律陀 (Anuruddha) 穿针, 并为一位要病死的老比丘清洁尿粪, 换上乾净的袈裟, 并为他做临死前的开示, 帮助他证果 佛又说 信善作福, 积行不厌, 信知阴德, 久而必彰 ( 北传法句经 239 偈 ) 作福的功德, 久而才明显 只有修行的人自己心中明了

18 21. 功德不会丧失 我们所累积的功德能够追随着我们直到涅槃, 佛说 快哉福报, 所愿皆成, 敏于上寂, 自致泥洹 ( 北传法句经 370 偈 ) 福为善眷属, 罪为恶心怨, 地狱极重苦, 无生笫一乐 ( 天请问经 ) 尽管能修福, 但福还是会耗尽, 当时若恶缘到来, 难免也要地狱去一趟, 那不真是苦吗? 有智慧者, 只在孜孜不倦地求取涅槃, 达到无生之究竟乐 善人所累积的功德是不会因为国王, 政府, 或盗贼, 或被水火风所浸毁, 或为非人所夺 佛说 福非火所烧, 风亦不能碎, 福非水所烂, 能扶持世间 福能与王贼, 勇猛相抗敌, 不为人非人, 之所来侵夺 ( 天请问经 ) 因此佛对那些今世有大福报的人劝告说 : 若有多珍财, 而不能修福, 今世往后世, 彼极自欺诳 ( 天请问经 ) 不要被你的财富, 地位, 名誉冲昏了头脑, 赶快趁年轻时积善修福吧! 法增比丘, 马来西亚彭亨州 (Pahang) 孟加叻 (Memkarak) 佛教会 27/1/2007 愿众生安乐! 欢迎翻印, 请先联络作者 请勿删改 dhammavaro@163.com 中华南传佛友协会 学习佛法 皈依三宝 佛陀中道 修习佛法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1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3 睺 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别解脱戒 序论 / 5 菩萨戒 金刚乘戒 如法守护 6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7 8 / 菩提道次第略论 阇 序论 / 9 10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11 1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槃 序论 / 13 除三种过 1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依六种想 于己作病者想 序论 / 15 于说法者作医师想

More information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金刚 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 根据 乾隆大藏经 原文妙印法师校对 ~~~ 2019 年初春于武夷山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 祇树 给孤独 园, 与大比丘众, 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 舍卫大城 乞食 于其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金刚 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 根据 乾隆大藏经 原文妙印法师校对 ~~~ 2019 年初春于武夷山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 祇树 给孤独 园, 与大比丘众, 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 舍卫大城 乞食 于其 金刚 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 根据 乾隆大藏经 原文妙印法师校对 ~~~ 2019 年初春于武夷山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 祇树 给孤独 园, 与大比丘众, 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 舍卫大城 乞食 于其城中, 次第乞已, 还至本处 饭食讫, 收衣钵, 洗足已, 敷座而坐 时, 长老须菩提, 在大众中, 即从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More information

和法 四念处的修持有三个重点 : 第一是维持正念 ; 第二是调伏贪忧等烦恼 ; 第三是精勤方便 念 念, 它有三个意义 ; 即强烈的以专注心投入目标, 急速地不带思考的投入目标, 以正念广布整个目标 正念的生起能紧系的深入于 ( 不漂浮 不肤浅 ) 目标的性质 正念的功能是未曾错过或忽略目标 正念的

和法 四念处的修持有三个重点 : 第一是维持正念 ; 第二是调伏贪忧等烦恼 ; 第三是精勤方便 念 念, 它有三个意义 ; 即强烈的以专注心投入目标, 急速地不带思考的投入目标, 以正念广布整个目标 正念的生起能紧系的深入于 ( 不漂浮 不肤浅 ) 目标的性质 正念的功能是未曾错过或忽略目标 正念的 安般念业処 法增比丘 安般念 (anāpānasati) 是以呼吸作为目标, 來修习定的一个法门 它的修习是将我们的心导向宁静, 直到它到达安止定 (appana samadhi) 的阶段 止, 巴利文 samatha 奢摩他, 意义是止, 依业处修止而得住心, 不再散漫, 代表心的宁静 定, 巴利文 samadhi 三摩地, 三昧, 义为定, 等持 当心不再被烦恼占有时, 心达到心解脱, 这时心里没有丝毫的思惟,

More information

提! 如来悉知悉见, 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何以故? 是诸众生无复我相 人相 众生相 寿者相 ; 无法相, 亦无非法相 何以故? 是诸众生若心取相, 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若取法相, 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何以故? 若取非法相, 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是故不应取法, 不应取非法 以是义故, 如来常说 :

提! 如来悉知悉见, 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何以故? 是诸众生无复我相 人相 众生相 寿者相 ; 无法相, 亦无非法相 何以故? 是诸众生若心取相, 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若取法相, 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何以故? 若取非法相, 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是故不应取法, 不应取非法 以是义故, 如来常说 : 金刚经 第一品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舍卫大城乞食 于其城中, 次第乞已, 还至本处 饭食讫, 收衣钵, 洗足已, 敷座而坐 第二品善现启请分 时, 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世尊!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More information

哉, 善哉 须菩提! 如汝所说,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 世尊! 愿乐欲闻 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 :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湿生

哉, 善哉 须菩提! 如汝所说,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 世尊! 愿乐欲闻 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 :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湿生 金刚经 第一品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舍卫大城乞食 于其城中, 次第乞已, 还至本处 饭食讫, 收衣钵, 洗足已, 敷座而坐 第二品善现启请分 时, 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世尊!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More information

佛言 : 善哉, 善哉 须菩提! 如汝所说 :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 世尊! 愿乐欲闻 佛告须菩提 :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湿生 若化

佛言 : 善哉, 善哉 须菩提! 如汝所说 :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 世尊! 愿乐欲闻 佛告须菩提 :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湿生 若化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香赞炉香乍热,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三称 ) 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着衣持钵,

More information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目錄 緣起 聖嚴法師 2 一 規畫生活, 享受高齡 4 ( 一 ) 心理調適最重要 ( 二 ) 生活起居善安排 二 養生保健, 延年益壽 10 ( 一 ) 長壽養生的要訣 ( 二 ) 別讓病痛成主宰 三 修心養性, 常保安樂 16 ( 一 ) 精進在家自修 ( 二 ) 定期參加共修 ( 三 ) 加入義工行列 附錄一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23 附錄二 念佛的方法 26 佛化長青手冊

More information

慈爱的修习 礼敬于世尊, 应供, 等正觉 法增比丘 (Bhikkhu Dhammavaro) 目录瞋恚生起的原因对治瞋恚的方法一. 常正思惟二. 修慈心观 (i) 慈梵住 : 对自己散发慈爱对别人散发慈爱可爱者无关者怨敌者 (ii) 平等慈 (iii) 遍满慈三. 亲近善知识四. 讨论灭瞋的方法佛陀

慈爱的修习 礼敬于世尊, 应供, 等正觉 法增比丘 (Bhikkhu Dhammavaro) 目录瞋恚生起的原因对治瞋恚的方法一. 常正思惟二. 修慈心观 (i) 慈梵住 : 对自己散发慈爱对别人散发慈爱可爱者无关者怨敌者 (ii) 平等慈 (iii) 遍满慈三. 亲近善知识四. 讨论灭瞋的方法佛陀 慈爱的修习 礼敬于世尊, 应供, 等正觉 法增比丘 (Bhikkhu Dhammavaro) 目录瞋恚生起的原因对治瞋恚的方法一. 常正思惟二. 修慈心观 (i) 慈梵住 : 对自己散发慈爱对别人散发慈爱可爱者无关者怨敌者 (ii) 平等慈 (iii) 遍满慈三. 亲近善知识四. 讨论灭瞋的方法佛陀修习慈心禅修习慈爱的功德精进修慈 我们常常发脾气, 生起瞋心, 在生气的当儿, 总是理直气壮的指责他人,

More information

佛法的修习, 入流分为四个层次 : 即亲近善知识, 听闻佛法, 如理思惟, 及法次法向 一个人若欲修行, 最重要的是把这四个层次思惟清楚, 以免事倍功微, 或是毫无成绩 1. 亲近善知识 佛无尽及卓越的美德, 独自无师自证, 断除一切烦恼缠结, 意识完全净化, 无有任何污垢, 值得人天的崇敬 他完全

佛法的修习, 入流分为四个层次 : 即亲近善知识, 听闻佛法, 如理思惟, 及法次法向 一个人若欲修行, 最重要的是把这四个层次思惟清楚, 以免事倍功微, 或是毫无成绩 1. 亲近善知识 佛无尽及卓越的美德, 独自无师自证, 断除一切烦恼缠结, 意识完全净化, 无有任何污垢, 值得人天的崇敬 他完全 学佛的次第法增比丘 (Bhikkhu Dhammavaro) 认识苦 我们虽然遭受到苦, 但是我们却不会因此而认识苦, 所以在应用佛法时犹如隔靴抓痒, 对学佛者来说将很困难, 不能相应 就好比一个通晓经济学的未必会作生意一样 因为有了色身, 以及执著外在的色相 ; 所以才有各种的色相的事情生起 ; 产生种种的缠系 ; 错误的认为这些色身及色相是我或我所拥有的 如此的生起执著于苦或乐的感受, 并且混淤的把五蕴的色,

More information

从右前行 ; 复有坑涧渠流, 复当舍左从右 ; 复有丛林, 复 当舍左从右 ; 汝当如是渐渐前行, 得至某城 佛告低舍 : 其譬如是, 不知路者, 譬愚痴凡夫 其知路者, 譬如来, 应 ( 供 ), 等正觉! 前二路者, 谓众生狐疑 左路者, 三不善法 贪, 恚, 害觉 其右路者, 谓三善觉 ; 出

从右前行 ; 复有坑涧渠流, 复当舍左从右 ; 复有丛林, 复 当舍左从右 ; 汝当如是渐渐前行, 得至某城 佛告低舍 : 其譬如是, 不知路者, 譬愚痴凡夫 其知路者, 譬如来, 应 ( 供 ), 等正觉! 前二路者, 谓众生狐疑 左路者, 三不善法 贪, 恚, 害觉 其右路者, 谓三善觉 ; 出 正确的方法才会有成果 证悟初果的方法 法增比丘 学佛的人要知道, 佛说我们就像病人, 既然病了那就要看医生, 医师有很多, 佛是所有医师中最好最精明的 好的医师诊断病人, 他会很仔细的观察病人, 马虎不得, 要找到正确的病因, 是季节变化? 是风寒? 是吃错食物? 是疲劳损身? 或外因伤害等等 然后问病人的一些生活的资料, 才能开正确的药剂给病人服用 ; 是要针炙? 要发汗? 要泻? 要吐? 或服药?

More information

如是言 : 我欲诣某城, 某村, 某聚落, 当示我路 时, 知路者即示彼路, 语言 : 士夫, 从此道去, 前见二道, 舍左从右前行 ; 复有坑涧渠流, 复当舍左从右 ; 复有丛林, 复当舍左从右 ; 汝当如是渐渐前行, 得至某城 佛告低舍 : 其譬如是, 不知路者, 譬愚痴凡夫 其知路者, 譬如来

如是言 : 我欲诣某城, 某村, 某聚落, 当示我路 时, 知路者即示彼路, 语言 : 士夫, 从此道去, 前见二道, 舍左从右前行 ; 复有坑涧渠流, 复当舍左从右 ; 复有丛林, 复当舍左从右 ; 汝当如是渐渐前行, 得至某城 佛告低舍 : 其譬如是, 不知路者, 譬愚痴凡夫 其知路者, 譬如来 礼敬世尊, 阿罗汉, 正自觉者 证悟初果的方法 法增比丘 (Bhikkhu Dhammavaro) 二零零三年 正确的方法才会有成果 学佛的人要知道, 佛说我们就像病人, 既然病了那就要看医生, 医师有很多, 佛是所有医师中最好最精明的 好的医师诊断病人, 他会很仔细的观察病人, 马虎不得, 要找到正确的病因, 是季节变化? 是风寒? 是吃错食物? 是疲劳损身? 或外因伤害等等 然后问病人的一些生活的资料,

More information

归命彼世尊, 应供, 正自觉 目录名色法身见四种执取身体的色法如何破除身见三十二身分四界差别观因缘生灭法经行法正念于当下厌离观照的成果 破身见的技巧和方法 澳洲蓝山佛宝寺, 法增法师 名色法我们不瞭解轮回的真相, 因此执着于有个 我 的实体或自性 [1], 生起 贪爱 与 无明, 所以产生轮回 但这

归命彼世尊, 应供, 正自觉 目录名色法身见四种执取身体的色法如何破除身见三十二身分四界差别观因缘生灭法经行法正念于当下厌离观照的成果 破身见的技巧和方法 澳洲蓝山佛宝寺, 法增法师 名色法我们不瞭解轮回的真相, 因此执着于有个 我 的实体或自性 [1], 生起 贪爱 与 无明, 所以产生轮回 但这 归命彼世尊, 应供, 正自觉 目录名色法身见四种执取身体的色法如何破除身见三十二身分四界差别观因缘生灭法经行法正念于当下厌离观照的成果 破身见的技巧和方法 澳洲蓝山佛宝寺, 法增法师 名色法我们不瞭解轮回的真相, 因此执着于有个 我 的实体或自性 [1], 生起 贪爱 与 无明, 所以产生轮回 但这 我 只是两个部份, 一份是身体, 一份是心 佛陀把它们拆开来, 称它们为 五蕴 [2] 这五蕴 (khanddha)

More information

《聖道行跡》

《聖道行跡》 圣道行迹 法增尊者 (Bhikkhu Dhammavaro) 目录 一. 礼赞佛陀 3 二. 如理思惟 4 三. 皈依三宝 8 四. 布施, 持戒 10 布施的果报 10 五戒的传授 14 五戒分析 16 五戒的持守 18 五戒的违犯 22 犯戒的对治 25 持戒的功德 30 五. 禅定 32 经行法 32 经行法四阶 34 经行法的观照 35 静坐的方法 41 六. 观照 44 我们对身体的错误看法

More information

其比伦, 实尔达摩 [11] 中, 具足如斯宝, 由此真谛故, 愿一切安乐 佛陀所赞叹, 修定念相继, 净念无间断 [12],( 可证殊胜果 ), 实尔达摩中, 具足如斯宝, 由此真谛故, 愿一切安乐 四双八辈 [13] 者, 贤者所称赞, 佛陀之弟子, 施彼得大果 [14], 唯诸僧伽中, 具足如

其比伦, 实尔达摩 [11] 中, 具足如斯宝, 由此真谛故, 愿一切安乐 佛陀所赞叹, 修定念相继, 净念无间断 [12],( 可证殊胜果 ), 实尔达摩中, 具足如斯宝, 由此真谛故, 愿一切安乐 四双八辈 [13] 者, 贤者所称赞, 佛陀之弟子, 施彼得大果 [14], 唯诸僧伽中, 具足如 三宝经 [1] (Ratana Sutta) ([ 宝经 ]-[ 小诵经 ]-[ 小部 ]-[ 南传大藏经 ]) 译者不详, 法增比丘 1999 年润饰及 2005 年注释 ) 天空或地上, 众生 [2] 来聚集, 愿众生安乐, 汝等应谛听, 如来 [3] 所说法,( 千万劫难遇 ) 天地诸神祗, 汝等应谛听, 人民日与夜, 献奉诸供品 [4], 应慈爱彼等, 精进施佑护 于此处他界, 或于诸天上

More information

深信法宝, 如是念法住 ; 此法为佛善解, 自觉, 实时效应, 可寻思, 导引涅盘, 智者自明 [ 清净道论 ]: 希望修习法随念的人, 亦宜独居静处禅思 : 法是世尊 ( 一 ) 善说,( 二 ) 自见,( 三 ) 无时的,( 四 ) 来见的,( 五 ) 引导的,( 六 ) 智者各自证知的, 这样

深信法宝, 如是念法住 ; 此法为佛善解, 自觉, 实时效应, 可寻思, 导引涅盘, 智者自明 [ 清净道论 ]: 希望修习法随念的人, 亦宜独居静处禅思 : 法是世尊 ( 一 ) 善说,( 二 ) 自见,( 三 ) 无时的,( 四 ) 来见的,( 五 ) 引导的,( 六 ) 智者各自证知的, 这样 法的真义法增比丘 (Bhikkhu Dhammavaro) 敬法偈 Dhamma Vandana (PALI 原文 ) Svākkhāto Bhagavatā Dhammo Sanditthiko Akāliko Ehi-passiko Opanāyiko Paccattam veditabbo viññuhi ti. ([ 大典尊经 ], 六 ) 译文 彼世尊所善说之法, 是现见 即时 来见 诱导,

More information

身观身念处密集禅修法 ( 二零一三年修订版 / 二零一六年二印 ) ~~ 目录 ~~ 1. 八关斋戒的受持与功德 1 2. 身心的真相 五蕴法与名色法 破除概念以见真实法 定力的培育 安般念 四种正知的修习 经行 四

身观身念处密集禅修法 ( 二零一三年修订版 / 二零一六年二印 ) ~~ 目录 ~~ 1. 八关斋戒的受持与功德 1 2. 身心的真相 五蕴法与名色法 破除概念以见真实法 定力的培育 安般念 四种正知的修习 经行 四 身观身念处密集禅修法 法增法师指导 身观身念处密集禅修法 ( 二零一三年修订版 / 二零一六年二印 ) ~~ 目录 ~~ 1. 八关斋戒的受持与功德 1 2. 身心的真相 23 3. 五蕴法与名色法 27 4. 破除概念以见真实法 40 5. 定力的培育 57 6. 安般念 61 7. 四种正知的修习 71 8. 经行 77 9. 四威仪与其他姿势的观照 85 10. 三十二身分 98 11. 念身之四界

More information

蔡 序

蔡 序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祇 祇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巿 26 27 28 29 30 巿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2 44 45 46 47

More information

说明 本简体版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电子书, 是根据 乾隆大藏经 第 16 册, 第 10 部,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的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影印本校正的 此经被列入大乘般若部 句读仅作参考 特此说明 仁慧草堂 二〇一七年八月 - 1 -

说明 本简体版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电子书, 是根据 乾隆大藏经 第 16 册, 第 10 部,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的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影印本校正的 此经被列入大乘般若部 句读仅作参考 特此说明 仁慧草堂 二〇一七年八月 - 1 -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说明 本简体版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电子书, 是根据 乾隆大藏经 第 16 册, 第 10 部,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的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影印本校正的 此经被列入大乘般若部 句读仅作参考 特此说明 仁慧草堂 二〇一七年八月 - 1 - 起诵仪 香赞 ( 一遍 ) 炉香乍爇. 法界蒙薰.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More information

Venerable Dhammavaro 釋法增

Venerable Dhammavaro 釋法增 破除概念的方法 礼敬世尊, 应供, 等正觉 法增比丘 (Bhikkhu Dhammavaro) 什么是概念 (pabbatti)?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 我们所遇到的无非是两种法 (Dhamma), 第一个是色法 (rupa); 从天空到山河大地, 以及在这地上的一切, 动的和不动的, 见的到与见不到的, 和我们色身的色蕴, 过去, 现在, 未来, 内, 外, 粗, 细, 美, 丑, 远, 近的种种色法,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200 1 3 4 5 15 28 58 69 92 104 106 2 40 200 5 8:00 8:50 8:50 9:40 9:40 10:30 10:30 10:50 10:50 11:40 11:40 12:30 / 200 3 66 2:15 Henrietta C. Mears J. Vernon MacGee John Balchin 4 66 40 1600 39 5 12 5

More information

无上的布施

无上的布施 无上的布施 缅甸毛淡棉帕 有两种布施 : 一 带来圆满果报的布施 ; 二 不带来任何果报的布施 你喜欢那一种呢? 请回答 在此讲座中, 我想说明佛陀对其弟子 (savaka) 在实行布施时的期望 你的期望与佛陀的期望可能相同, 也可能不同 让我们看 布施分别经 DakkhinavibhavgaSutta 中的例子: 一时, 佛陀住在释迦国 (Sakyancountry) 迦毗罗卫城 (Kapilavatthu)

More information

敬信三宝

敬信三宝 1 第一章敬信三宝 礼敬于世尊, 应供, 等正觉 ( 三次 ) 信 信是进入佛门的第一步 大智度论 里说道 : 佛法大海, 信为能入 就是说这个 佛经里曾记载许多在家众, 在听完佛陀的说法后, 生起净信, 于是就礼拜佛足, 而自称从今日始归依三宝 : 归依佛, 归依法, 归依僧 并请佛听许他们成为清信男 ( 优婆塞 U p a s a k a ) 和清信女 ( 优婆夷 U p a s i k a ),

More information

(3) 无记 (abyākata) 诸想也可分别为六 : (1) 色想 (2) 声想 (3) 香想 (4) 味想 (5) 触想 (6) 法想 在 杂阿含 109 经 中舍利弗对六十位比丘的开示如下 : 云何见想即是我? 谓六想身 眼触生想, 耳 鼻 舌 身 意触生想, 此六想身一一见是我, 是名想即

(3) 无记 (abyākata) 诸想也可分别为六 : (1) 色想 (2) 声想 (3) 香想 (4) 味想 (5) 触想 (6) 法想 在 杂阿含 109 经 中舍利弗对六十位比丘的开示如下 : 云何见想即是我? 谓六想身 眼触生想, 耳 鼻 舌 身 意触生想, 此六想身一一见是我, 是名想即 观照想的生灭 法增比丘 我们若只是浅显的观察, 我们应该可以得到一个结论, 那即是身体是我, 心也是我 若观察的更深一点, 除了确定色体是我之外, 还有我的感受 想念 造作 和意识活动 佛陀将它们归纳为色 受 想 行 识 若是不同意, 我们可以继续观察下去, 看看除了五蕴, 能再找到什么? 因为佛法是要靠自己来探究, 自己思考, 自己行道, 自己证果的 ; 没人会替我们做, 也没有神或佛菩萨会替我们做的

More information

TablesDivision_Chinois

TablesDivision_Chinois Exemple Tables de division Chinois http://www.memrise.com/ 除以 chúyǐ divisé par (diviser par) 等于 děngyú égale (être égal à) 八除以四等于二 bā chúyǐ sì děngyú èr 8 divisé par 4 égale 2 Table de division par 1 一除以一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曹正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 3,, :,,??,,,, :, ( ),,,,, :,, :, ( ) ( ),!,?,,,??,,??,,?,,,?, :,,,,, 1,,,, : 1 : ( ), :,

, 3,, :,,??,,,, :, ( ),,,,, :,, :, ( ) ( ),!,?,,,??,,??,,?,,,?, :,,,,, 1,,,, : 1 : ( ), :, 源于生活的自由 许振洲 中国传统社会中虽然不存在民主制度, 也没有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政治自由 政治权利, 但广泛存在着源于生活的社会自由 它 主要得益于中国人乐观 开放 宽容 非禁欲主义 热爱生活的态度与 精神 中国传统社会世俗精神禁欲主义宽容 社会自由 生活方式 在今天的时代, 那些挚爱自由 将自由置于法兰西 解放之上的人们, 也就是那些热爱生活中所有快乐的 人们 贡斯当 : 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

More information

在 杂阿含 279 经 中佛说 : 眼根不调伏 不关闭 不守护 不修习 不执持, 于未来世必受苦报 耳 鼻 舌 身 意根亦复如是 愚痴无闻凡夫眼根见色, 执受相, 执受随形好, 任彼眼根趣向不律仪, 执受住, 世间贪 忧 恶不善法, 以漏其心 此等不能执持律仪, 防护眼根 耳 鼻 舌 身 意根, 亦

在 杂阿含 279 经 中佛说 : 眼根不调伏 不关闭 不守护 不修习 不执持, 于未来世必受苦报 耳 鼻 舌 身 意根亦复如是 愚痴无闻凡夫眼根见色, 执受相, 执受随形好, 任彼眼根趣向不律仪, 执受住, 世间贪 忧 恶不善法, 以漏其心 此等不能执持律仪, 防护眼根 耳 鼻 舌 身 意根, 亦 厌离 离欲 与灭尽 -- 修行的次第 -- 法增比丘 (Bhikkhu Dhammavaro) 修行从凡夫到圣人有不同的层次, 佛陀在不同的地方对 不同根性的人说不同层次的修法 归纳有以下几种 : 1. 修习厌离 离欲 与灭尽 如在 杂阿含 28 经 中佛说 : 于色生厌, 离欲, 灭尽, 不起诸漏, 心正解脱, 是名比丘见法涅盘 先要认识三界和诸苦, 才能生厌离, 生起出离之心, 然后才去找苦的原因,

More information

须要有一个离心力出来所以 欲神足 就是你要离开滚滚红尘的吸引而必须有 的一个离心力 如果你没有相当的决心你是离不开欲界的吸引力的 所以不要一 看到别人精进修行就讲人家起心欲精进斯人行邪道认为这些都是有为法 都是画蛇添足 首先需要搞清楚解脱的次第如果还没有弄清楚什么叫世间法和出 世间法的区别你知道的名

须要有一个离心力出来所以 欲神足 就是你要离开滚滚红尘的吸引而必须有 的一个离心力 如果你没有相当的决心你是离不开欲界的吸引力的 所以不要一 看到别人精进修行就讲人家起心欲精进斯人行邪道认为这些都是有为法 都是画蛇添足 首先需要搞清楚解脱的次第如果还没有弄清楚什么叫世间法和出 世间法的区别你知道的名 25 第十八章 欲神足 正精进 第一节 不放逸者能修四禅 杂 五九四(八八 ) 世尊告诸比丘 譬如有人作世间建立彼一切皆依于地 如是比丘修习 禅法一切皆依不放逸为根本不放逸集 不放逸生 不放逸转 比丘不放逸 者能修四禅 第二节 一切善法皆依不放逸为根本 杂 五九六(八八二)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譬如百草药木皆依于地而得生长 如是种种善 法皆依不放逸为本 如上说 乃至涅槃 譬如水陆诸华优钵罗华为第一 如是一切善法皆不放逸为根本

More information

欲的出离与修断

欲的出离与修断 欲的出离与修断 法增比丘 攀缘四识住 贪欲的生起, 乃是因为五根接触五尘时, 心识对可爱之境产生的贪着 这在 杂阿含 七五二经里佛说: 佛告迦摩: 欲谓五欲功德, 何等为五? 谓眼识明色可爱 可意 可念, 长养欲乐, 如是, 耳 鼻 舌 身 识触可爱 可意 可念, 长养欲乐 ; 是名为欲 然彼非欲, 于彼贪著者, 是名为欲 因接触境之后心中所生的思念, 对这思念常去引欲是贪欲, 为何去思念它呢? 这是因为对所触境的爱乐

More information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目錄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2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3 安身 - 在於生活的勤勞儉樸 8 安心 - 在於生活的少欲知足 13 安家 - 於家庭中的相愛和相助 15 安業 - 在於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和精進 18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行菩薩道 - 尊重他人而安心安身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身心平安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Dsc_ShiChanBoLuoMi_28.doc

Microsoft Word - CDsc_ShiChanBoLuoMi_28.doc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28) 八念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讲于台北新店二 一四年九月二十八日 好, 我们今天练习八念, 什么叫念呢? 念就是明记不忘, 忆念保持 就是说它时时都在你的心里, 都没有忘失过, 明记不忘 我们常常说你对一件事情念念不忘, 这个就是念的意思 而且是明记, 很明白的记忆, 很清楚的放在心里面, 然后念念不忘, 这样忆念保持, 叫做念 我们要先知道这个念的内容, 我们练习的时候就知道要怎么用功,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上士道_04SC.doc

Microsoft Word - 上士道_04SC.doc 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士道 4 ( 发菩提心 )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讲于新加坡大悲佛教中心 各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昨天修知母 念恩 报恩 既然发起 为利众生愿成佛 的菩提愿, 就要依这个次第一个 一个来修, 才能够真正的生起最后的菩提心 第一个, 是先修对一切有情平等心, 没有对象的差别, 之后呢, 为了要让我们的心能够生起, 愿意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也愿意担起这个重担, 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这个重担,

More information

图书馆 年第 期

图书馆 年第 期 年第 期 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北京 北京大学校医院 北京 本文从多个角度对阅读活动进行了考察 认为许多心理学 生理学的原理不仅是阅读疗法的科学基础 而且是阅读疗法原理的组成部分 阅读疗法的科学性不仅体现在阅读活动起源于人类治疗身心疾患的需要 自发生之时就具有治疗的功能 更重要的是阅读过程既能带来共鸣 净化 平衡 暗示 领悟等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 又调动着五脏六腑做着看不见的体操 这些活动起到了调节情绪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一 皈依三宝在修学佛法中的地位 1. 皈依三宝是学佛的开始 2. 完成皈依是学佛的目标 3. 因皈依而有种种法门的施设 4. 皈依三宝是佛法的根本二 皈依之因和皈依的选择 1. 认识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 2. 念死无常 3. 念三恶道苦 4. 深信惟有三宝能救度三 认识三宝 1. 何为三宝 2. 三宝

一 皈依三宝在修学佛法中的地位 1. 皈依三宝是学佛的开始 2. 完成皈依是学佛的目标 3. 因皈依而有种种法门的施设 4. 皈依三宝是佛法的根本二 皈依之因和皈依的选择 1. 认识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 2. 念死无常 3. 念三恶道苦 4. 深信惟有三宝能救度三 认识三宝 1. 何为三宝 2. 三宝 一 皈依三宝在修学佛法中的地位 1. 皈依三宝是学佛的开始 2. 完成皈依是学佛的目标 3. 因皈依而有种种法门的施设 4. 皈依三宝是佛法的根本二 皈依之因和皈依的选择 1. 认识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 2. 念死无常 3. 念三恶道苦 4. 深信惟有三宝能救度三 认识三宝 1. 何为三宝 2. 三宝的种类 3. 内在三宝与外在三宝四 如何皈依 1. 生起皈依之心 2. 依法传授皈依 3. 菩提信物

More information

大宝积经不动如来会 云: 舍利弗! 是诸菩萨应修三种随念善根, 愿与一切众生平等共习, 以此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 如是菩萨回向善根无有限量, 假使一切众生, 各持一器, 量等虚空, 作如是言 : 丈夫! 汝之善根分与于我 舍利弗! 此诸善根若有色相, 给与众生皆满其器, 各各持去,

大宝积经不动如来会 云: 舍利弗! 是诸菩萨应修三种随念善根, 愿与一切众生平等共习, 以此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 如是菩萨回向善根无有限量, 假使一切众生, 各持一器, 量等虚空, 作如是言 : 丈夫! 汝之善根分与于我 舍利弗! 此诸善根若有色相, 给与众生皆满其器, 各各持去, 本文转自 : 显密文库, 详细出处请参考 :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28864 少善根因缘得生妙喜世界 德诚居士整理诸佛剎土是具足无量福德及愿力所成就的, 不但清净庄严, 也没有任何烦恼病痛, 但因众生福德智慧薄浅而无法得见, 不过诸佛菩萨悲悯众生轮回六道 流浪生死却无所依怙, 因此经上佛陀介绍十方均有佛国净土, 待众生修持善根发愿回向往生,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缽,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缽 洗足已, 敷座而坐 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 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More information

菩提道次第廣論

菩提道次第廣論 菩提道次第广论第四十二讲 [ 下士道 - 深信业果 18] ( 分别业的轻重 3)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 我们继续说明 为什么业特别重大 的原因 第二个, 是 所依门 的缘故 依它所依的内容, 而有轻重的差别 第一个所依的是什么呢? 就是你是有善巧智慧的修行人, 还是你是没有善巧智慧的修行人 所谓 善巧 的意思, 就是你虽然造恶业, 但是你可以不堕恶趣, 这个很好噢! 那不善巧的修行人呢, 虽然造很小的恶业,

More information

Namo Simhananda Tathagata and wholeheartedly takes refuge in him will meet incalculable numbers of Buddhas; these Buddhas will touch his head and best

Namo Simhananda Tathagata and wholeheartedly takes refuge in him will meet incalculable numbers of Buddhas; these Buddhas will touch his head and best THE POWERFUL PRACTICE OF RECITING THE BUDDHAS N AMES 念诵佛名号 Namo Anantakaya Tathagata and instantly performs obeisance to him will be purified of serious negative karmas of life and death covering forty

More information

戒律与人间净土的建立

戒律与人间净土的建立 戒律与人间净土的建立 圣严法师 提要 戒律是为了净化人类的身心而设, 是为了净化人间的社会而设 是以人间的善良风俗人情及合理的国家规章法令, 为佛陀制戒的参考基础, 加以佛法的正知正见作引导, 便成了有小有大 能略能广 可浅可深, 可以适应任何时空环境的生活准则 当你认识了戒律的功能, 明白了佛陀制戒的用心, 你便不会拘泥于枝末小节, 应著重于人类之身 心 语言三种行为的净化 : 清净 精进 俭朴

More information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略论英国移民族群认同的发展和走向 李 琼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年 外国文学 第 期 这些天来 我觉得来到这个国家 就像是和魔鬼签了协议

More information

关于罗斯福时代新政 宪法革命 的几点浅见 韩 铁 美国宪法的若干重要法理原则及其运用在富兰克林 罗斯福总统任内 发生了巨大变化 史称新政 宪法革命 不过 这种变化并不是在所谓 年最高法院的 及时转向 中一锤定音的 最高法院在正当程序 商业权 公众福利条款上的态度及其变化充分说明 新政宪法革命无论是从当时还是其后的发展来看都有它的连续性 局限性和复杂性 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 我们对新政宪法革命乃至于整个新政的历史评价才会比较准确

More information

出版者要吉祥尊者的介紹, 於是尊者這麼寫自己 : 一個充滿傻氣的尋真者 ; 一個敢於夢想的修行人 ; 一個夢想與現實的結合體 他會犯錯, 卻勇於改過 面對挫折, 他總要快速地站起來 眾生太苦了, 他告訴自己 : 怎能有時間難過? 總在嚴格後心懷不忍, 他要給自己, 給別人, 給當下一個新生機 不願有

出版者要吉祥尊者的介紹, 於是尊者這麼寫自己 : 一個充滿傻氣的尋真者 ; 一個敢於夢想的修行人 ; 一個夢想與現實的結合體 他會犯錯, 卻勇於改過 面對挫折, 他總要快速地站起來 眾生太苦了, 他告訴自己 : 怎能有時間難過? 總在嚴格後心懷不忍, 他要給自己, 給別人, 給當下一個新生機 不願有 吉祥尊者主講 象涵記錄 出版者要吉祥尊者的介紹, 於是尊者這麼寫自己 : 一個充滿傻氣的尋真者 ; 一個敢於夢想的修行人 ; 一個夢想與現實的結合體 他會犯錯, 卻勇於改過 面對挫折, 他總要快速地站起來 眾生太苦了, 他告訴自己 : 怎能有時間難過? 總在嚴格後心懷不忍, 他要給自己, 給別人, 給當下一個新生機 不願有己, 他要以眾生為心 有人說他嚴苛 有人說他溫柔 全看他覺得你需要什麽才能凈化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百法_4SC.doc

Microsoft Word - 百法_4SC.doc 大乘百法明门论第四讲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 各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继续看 善法 轻安 什么是轻安呢? 轻安, 就是不粗重 是什么不粗重呢? 就是身 心不粗重 什么是身 心不粗重呢? 我们就要知道, 什么是身的粗重? 身的粗重, 就是指五脏六腑不调和, 气脉不通畅, 譬如说 : 我们的五脏生病了, 肝不好 心脏有问题 还是肠胃不消化 肾功能不足 等等的, 不然就是脖子酸 腰痛, 反正就是身体总是不是这边不舒服

More information

序言 宗喀巴大士曾说, 戒学者, 定慧一切功德之所依, 千经万论之所赞 欲求证得定慧, 先须具足净戒为增上缘 往昔历代祖师大德, 都是以护持戒体为一切成就的根本 然而如今世上有些修行者, 未通经教, 未闻正法, 不明了佛陀为弟子制定诸多戒律的甚深妙义, 也不体察自身深重的烦恼习气, 假借方便的名义,

序言 宗喀巴大士曾说, 戒学者, 定慧一切功德之所依, 千经万论之所赞 欲求证得定慧, 先须具足净戒为增上缘 往昔历代祖师大德, 都是以护持戒体为一切成就的根本 然而如今世上有些修行者, 未通经教, 未闻正法, 不明了佛陀为弟子制定诸多戒律的甚深妙义, 也不体察自身深重的烦恼习气, 假借方便的名义, 序言 宗喀巴大士曾说, 戒学者, 定慧一切功德之所依, 千经万论之所赞 欲求证得定慧, 先须具足净戒为增上缘 往昔历代祖师大德, 都是以护持戒体为一切成就的根本 然而如今世上有些修行者, 未通经教, 未闻正法, 不明了佛陀为弟子制定诸多戒律的甚深妙义, 也不体察自身深重的烦恼习气, 假借方便的名义, 把戒律看淡了, 在不知不觉中断绝了功德的来源, 也远离了护法神的庇护, 最终沦为魔子魔孙一族, 岂不令人惋惜?

More information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寧靜致遠 21 淺談 POP 潛能心理學理論架構的由來 飛吧! 宇宙先鋒 海星的故事 我是漁夫 POP 2011/10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Purna Maitrayanip u t r a 耶穌基督誕生在仇恨之地 1-13 地獄不空, 誓不成佛的地藏王 POP 2011/10 10 (551-479B.C.E.)

More information

然后我们才能做佛说的众善奉行 (kusalassupa sampada), 只有当我们把修行带入自己心里, 奉持佛陀给我们制定的戒律, 我们才会开始修习善行 人们总是到处在找福德, 却不知就算是我们坐在家中, 我们也可以在修福德 如何作呢? 皈依三宝, 奉持五戒, 修习慈爱, 观照无常等等 然后我们

然后我们才能做佛说的众善奉行 (kusalassupa sampada), 只有当我们把修行带入自己心里, 奉持佛陀给我们制定的戒律, 我们才会开始修习善行 人们总是到处在找福德, 却不知就算是我们坐在家中, 我们也可以在修福德 如何作呢? 皈依三宝, 奉持五戒, 修习慈爱, 观照无常等等 然后我们 增益福德的方法 礼敬世尊, 阿罗汉, 等正觉 法增比丘 (Bhikkhu Dhammavaro) 福德的意义 (Puñña) 佛陀说 : 福德是福德业, 是幸福 如意 喜乐 可亲 愉悦的别语 ( 如是语 22) 福德业是善业, 善的行为 在佛经里常提到的是十善业 : 不杀, 不盗, 不邪淫, 不妄语, 不恶口, 不两舌, 不绮语, 不贪, 不嗔, 不痴 善业引生世间的利益, 譬如好的重生 财富 美貌

More information

佛说阿弥陀经注音版.doc

佛说阿弥陀经注音版.doc fó shuō ā mí tuó jīng 佛说阿弥陀经 yáo qín sān zhàng fǎ shī jiū mó luó shí yì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http://www.laohuangli.net 老黄历网佛教频道制作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 佛说阿弥陀经 rú shì wǒ wén yī shí fó zài shè wèi guó qí shù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Vajracchedik -Prajñ p ramit S tra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Kum rajiva) 譯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般若會上佛菩薩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金本, 入舍衛大城乞食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pt00.doc

Microsoft Word - pt00.doc 中译序 这本书收集了帕奥禅师于 1999 年 4 月 6 日至 5 月 20 日期间, 在台湾月眉山灵泉禅寺由弘誓文教基金会主办的禅修营里所讲的十四场开示及五场问题回答 这些开示及问答都事先准备好, 再由禅师读出英文讲稿, 及由翻译员读出中文讲稿 当中的 大空经 分为三讲 除妄念经 分为两讲 大菩提乘 ( 一至三 ) 则分为八讲, 而最后一讲则是简短的开示 郁伽居士的八种奇妙素质 除此之外, 本书还收录了一些现场问答于

More information

释金刚法经梁略释 3

释金刚法经梁略释 3 释金刚法经梁略释 3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简称 金刚经 由后秦的鸠摩罗什大师最初所译出, 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分之为三十二品并为每品取名 北魏菩提流支 南朝陈真谛 隋朝达摩笈多 唐朝的玄奘和义净诸大师先后都为此经做出翻译, 但鸠摩罗什大师的版本是最为普及的 金刚经 是一部强调解脱智慧的经典, 一般对于修行次第不明了的学佛者是不太容易契入此经的修行理路 有鉴于此, 敝人除对 金刚经 原文白话翻译和分析之余,

More information

苦 这五蕴就是苦的种子, 它所带来的味只是苦 在 弥兰王问经 第三品第四经中, 龙军为国王解答行的生起时说 : 大王有眼与色即有眼识, 有眼识即有眼触, 有眼触即有受, 有受即有爱, 有爱即有取, 有取即有 ( 业 ) 有, 有 ( 业 ) 有即有生, 有生即有老 死 愁 悲 苦 忧 恼 如是为此全

苦 这五蕴就是苦的种子, 它所带来的味只是苦 在 弥兰王问经 第三品第四经中, 龙军为国王解答行的生起时说 : 大王有眼与色即有眼识, 有眼识即有眼触, 有眼触即有受, 有受即有爱, 有爱即有取, 有取即有 ( 业 ) 有, 有 ( 业 ) 有即有生, 有生即有老 死 愁 悲 苦 忧 恼 如是为此全 如何认识苦? 法增比丘 苦的认知 世间实在苦, 凡夫当乐处, 三宝实无价, 世人尽不知 在佛经里佛常把不知苦, 不懂生死的道理, 不知因果业报, 又不信三宝的人称作愚痴无闻凡夫 这些迷失的有情众生因为对上述的道理不能如实知道, 又不求取圣道, 灭寂诸行而清净解脱, 所以对圣道 该求的不求 因为见解根本错误的关系, 为诸苦所逼恼时, 不但不知断恶修善, 积集来世福德资粮, 卻反而纵欲, 乐于追逐世间八法

More information

会变迁的现象, 都不具有永远存在的能力 我们身心的现象, 色受想行识五蕴, 都是不停在生灭的 色蕴的身体长大, 衰老, 死去, 这是不可怀疑的事实, 受想行识等四名蕴也是不停在生灭的, 现在的坏灭了, 就成为过去, 而未來的, 就進入现在, 它也会在不久之后灭去 故此这些现象是坏灭而无常 (anic

会变迁的现象, 都不具有永远存在的能力 我们身心的现象, 色受想行识五蕴, 都是不停在生灭的 色蕴的身体长大, 衰老, 死去, 这是不可怀疑的事实, 受想行识等四名蕴也是不停在生灭的, 现在的坏灭了, 就成为过去, 而未來的, 就進入现在, 它也会在不久之后灭去 故此这些现象是坏灭而无常 (anic 归命彼世尊, 应供, 等正觉 对四谛法的三遍知 法增比丘 (Bhikkhu Dhammavaro) 佛说 无慧者无定, 无定者无慧, 具足定与慧, 彼近于涅盘 ( 南传法句经 372 偈 ) 要到达涅盘就须对四谛法三转十二行, 故此佛能适 当的被称为正等正觉者 (samma-sambuddho) 在 杂阿含 464 经 中上座答阿难说 : 尊者阿难! 修习於止, 終成於观 修习观已, 亦成於止 谓圣弟子止

More information

内观基础》2006年校译版+

内观基础》2006年校译版+ 1 内观基础 2006 年校译版 + 马哈希尊者著 2 内观基础 2006 年校译版 + 马哈希尊者著 目录一 英译序 / 茅塔诺二 简介三 止与观四 五蕴五 智慧与解脱六 正确的方法七 心八 为何和何时九 缘起十 执取如何生起十一 即刻观照十二 不断的修习十三 事物的分解十四 无常十五 重新发现十六 最终的安宁十七 进步十八 圣道十九 总结二十 年青的织工二一 适合根性的修法二二 布萨天女二三 圣谛二四

More information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目錄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2 二 什麼是皈依三寶? 8 三 皈依三寶的方法 19 四 皈依三寶的利益 29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意義 二 什麼是皈依三寶? 二 什麼是皈依三寶? 10 皈依三寶的意義 二 什麼是皈依三寶? 11 12 皈依三寶的意義 1. 2. (1) (2)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譯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鉢,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 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鉢, 洗足已, 敷座而坐 2. 時, 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善男子

More information

智慧之光

智慧之光 智慧之光 帕奥尊者 Pak-Auk Sayadaw 缅甸帕奥禅师讲解 弟子合译 真正的佛法没有世人所谓的精彩 ; 深奥的佛法, 对于耽乐世俗的人来说是很沉闷 枯燥无味的 佛法向世人揭露了生死轮回的真面目 没有迷人的恋情 没有可爱的子女 没有骄人的虚名等等, 只有毫无意义 无常 苦 无我的五蕴 唯有那些觉得生命没有意义的人, 在走投无路 死路一条 ( 一条杀死贪 瞋 痴之路 ) 的情况之下, 逼不得已地研修这种佛法

More information

Ø Ø fi» ` ˆ ˇ `ƒ»» `ƒ` `

Ø Ø fi» ` ˆ ˇ `ƒ»» `ƒ` ` » œ» ł ˇ ˆæ Ø Ø fi» ` ˆ ˇ `ƒ»» `ƒ` ` 责 任 篇 放羊干嘛 挣钱 挣钱干嘛 娶婆姨 娶婆姨干嘛 生娃 生娃干嘛 放羊 感想 多么流畅的对话 多么自然的循环 当然 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但 是一个民族要发展 仅仅依靠这种原始的生活方式是远远不够的 有一句格言说得好 生命的悲哀不在于目标未达到 而在于没有目标 可达成 在那没有智慧之光照耀的地方

More information

不要越過次第要按照次第來修髮毛爪齒皮就從頭髮開始一個一個不要跳越次第一共三十二個部分不要挑我喜歡修的那個部分然後中間跳過去千萬不要做這樣的事情所以第一個所以第一個我們要注意的是按次第來修不是選擇性的一定是一個修好了再進入下一個次第不要錯亂不然你每一座一上座就想我今天要觀什麼就開始生煩惱或者是在那邊換來換去心弄得很疲勞所以我們一定要按照次第來修這是第一個要注意的

不要越過次第要按照次第來修髮毛爪齒皮就從頭髮開始一個一個不要跳越次第一共三十二個部分不要挑我喜歡修的那個部分然後中間跳過去千萬不要做這樣的事情所以第一個所以第一個我們要注意的是按次第來修不是選擇性的一定是一個修好了再進入下一個次第不要錯亂不然你每一座一上座就想我今天要觀什麼就開始生煩惱或者是在那邊換來換去心弄得很疲勞所以我們一定要按照次第來修這是第一個要注意的 不净观第四讲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 我们今天介绍不净观第二组 肉 腱 骨 骨髓 肾脏, 这五个是第二组的, 我们今天练习第一个 肉 肉, 我们全身上下有六百多片的肉, 不同的部位, 肉的形状不一样, 它是红色的 我们怎么引发对 肉 的厌恶感呢? 大家到传统菜市场的话, 还可以看得到肉贩, 不管他是卖猪肉 牛肉 还是羊肉 还是什么肉, 那个摊贩上的切成一片一片的肉, 相信大家都看过 我们如果有看过 或者闻过那个已经腐烂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家居择善处 [7], 往昔修善业 [8], 决心行正道 [9], 此为最吉祥 广学 [10] 善工巧 [11], 戒学具律仪 [12], 真实柔和语 [13], 此为最吉祥 孝順于父母 [14], 护养妻 [15] 与子, 正命 [16] 维生计, 此为最吉祥 布施 [17] 修十善 [18], 扶

家居择善处 [7], 往昔修善业 [8], 决心行正道 [9], 此为最吉祥 广学 [10] 善工巧 [11], 戒学具律仪 [12], 真实柔和语 [13], 此为最吉祥 孝順于父母 [14], 护养妻 [15] 与子, 正命 [16] 维生计, 此为最吉祥 布施 [17] 修十善 [18], 扶 吉祥经 (Mangala Sutta) ([ 小部 ]-[ 小诵经 ]-[ 南传大藏经 ], 法增 2005 年译及注释 ) 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 [1] 祗树给孤独园 [2], 于深夜时, 有一金光四射天神, 莅临佛所, 遍照祗园, 行近佛前, 顶礼佛足, 立于一边, 以偈而问佛 [3]: 诸天与世人, 企求诸善德, 思维吉祥 [4] 义, 祈佛为示知 尔时佛慈愍, 天神与人众, 开示胜吉祥,

More information

翟永明 台静农是 世纪 年代重要的乡土作家 地之子 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无论在叙述方式 细节描写上 还是在人物语言及风俗描写上 地之子 中的作品均独具特色 从而建构起一个色彩斑斓的 羊镇世界 并折射出作者以及那个时代乡土作家们相似的心理特征 台静农 地之子 大娘 我有点事 就是 她未说 出又停住了 真是丑事 现在同汪二这样了 大娘 真是丑事 如今有了四个月的胎 她头是深深地低着 声音也随之低微

More information

菩提资粮

菩提资粮 菩提资粮 观察缘起 缅甸帕奥禅师讲 by Venerable Pa-Auk Sayadaw 1 菩提资粮目录 中译序 -------------------------------------------------------------------- 3 大空经 --------------------------------------------------------------------

More information

菩提资粮

菩提资粮 菩提资粮 帕奥禅师 讲述 中译序 大空经 除妄念经 大菩提乘 ( 一 ) 大菩提乘 ( 二 ) 大菩提乘 ( 三 ) 问答一 问答二 问答三 问答四 问答五 即席问答 郁伽居士的八种奇妙素质 菩提资粮目录 附录 : 佛教能够带给人类什么利益 ( 一 ) 佛教能够带给人类什么利益 ( 二 ) 佛教能够带给人类什么利益 ( 三 ) 索引 1 2 大空经 回首頁菩提资粮中译序这本书收集了帕奥禅师于 1999

More information

格鲁派十分推崇 般若经, 认为 般若经 乃最究竟了义的经典, 故以缘起性空抉择一切, 认为凡与 无自性 之说相违背的, 皆是方便说 而根据宗大师的修学经历, 与弥勒五论和无著菩萨的论典也有极深的思想渊源, 还很重视陈那论师的因明论典 按格鲁的教法, 认为 般若经 亦蕴涵广行的思想, 并由弥勒和无著菩

格鲁派十分推崇 般若经, 认为 般若经 乃最究竟了义的经典, 故以缘起性空抉择一切, 认为凡与 无自性 之说相违背的, 皆是方便说 而根据宗大师的修学经历, 与弥勒五论和无著菩萨的论典也有极深的思想渊源, 还很重视陈那论师的因明论典 按格鲁的教法, 认为 般若经 亦蕴涵广行的思想, 并由弥勒和无著菩 菩提道次第修学札记 济群法师 2004 上半年, 济群法师指导戒幢佛学研究所研究生学习 菩提道次第略论, 为期三周 讲课中, 法师围绕 菩提道次第 的修学要领 菩提道次第 的实修理路 道次第 中的菩提心 等主题作了概括性的阐述, 相关文稿已通过网络发布流通 其间, 法师还组织学员进行了多次讨论, 并针对学员在修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作了开示 道次第的思想渊源 藏传佛教的后弘期, 是由阿底峡尊者开创,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D7D4CED2CCBDCBF7B5C4C2C3B3CCA3A8BCF2CCE5A3A9D5FDCEC4D3A1CBA2C5C5B0E62DB6A8B8E E646F6378>

<4D F736F F D20D7D4CED2CCBDCBF7B5C4C2C3B3CCA3A8BCF2CCE5A3A9D5FDCEC4D3A1CBA2C5C5B0E62DB6A8B8E E646F6378> 礼敬彼世尊 阿拉汉 正自觉者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ã sambuddhassa 自我探索的旅程 @ JOURNEY OF SELF-DISCOVERY 雷瓦达比库 Bhikkhu Revata ( 简体版 :2017 年 5 月 ) 免费赠阅 只要不擅自更改或曲解作者之教义, 则无须经过作者之同意而重印本书 Dedicated to all the Sangha

More information

(1) 致善戒法师的感谢函 我想从内心里由衷地表达对善戒法师的感恩和谢意 在这七个月相处的日子里, 善戒法师 给我生命中带来很多的快乐 我过去时常参加善戒法师的禅修营和聆听法师的佛法光碟, 我也常常从中获得意想不到的疗效, 身心感到无比的舒畅 不知怎么的, 我觉得我和法师有一种特殊的联系 ( 或许是

(1) 致善戒法师的感谢函 我想从内心里由衷地表达对善戒法师的感恩和谢意 在这七个月相处的日子里, 善戒法师 给我生命中带来很多的快乐 我过去时常参加善戒法师的禅修营和聆听法师的佛法光碟, 我也常常从中获得意想不到的疗效, 身心感到无比的舒畅 不知怎么的, 我觉得我和法师有一种特殊的联系 ( 或许是 三 学 善戒法师 著 - 1 - (1) 致善戒法师的感谢函 我想从内心里由衷地表达对善戒法师的感恩和谢意 在这七个月相处的日子里, 善戒法师 给我生命中带来很多的快乐 我过去时常参加善戒法师的禅修营和聆听法师的佛法光碟, 我也常常从中获得意想不到的疗效, 身心感到无比的舒畅 不知怎么的, 我觉得我和法师有一种特殊的联系 ( 或许是前世的因缘 ), 因为简单的佛法劝导, 只要经过法师的点醒, 就很容易地深入我的内心并带来无穷快乐,

More information

非常高兴来到心理学界的名校北师大, 和大家交流 心理学视角的佛学世界 这一话题, 我觉得很有意义 佛教自古就被称作心性之学, 并被国人奉为修身养性的指南 因为佛教关注的核心问题就是 心, 包括对各种心理的剖析, 也包括心灵的净化 改善和提升 从这个意义上说, 修行就是修心 佛教中, 关于修心的理论极

非常高兴来到心理学界的名校北师大, 和大家交流 心理学视角的佛学世界 这一话题, 我觉得很有意义 佛教自古就被称作心性之学, 并被国人奉为修身养性的指南 因为佛教关注的核心问题就是 心, 包括对各种心理的剖析, 也包括心灵的净化 改善和提升 从这个意义上说, 修行就是修心 佛教中, 关于修心的理论极 四 结说 三 佛教对心理问题的解决 二 佛教对心的认识 一 佛教心理治疗的原理 非常高兴来到心理学界的名校北师大, 和大家交流 心理学视角的佛学世界 这一话题, 我觉得很有意义 佛教自古就被称作心性之学, 并被国人奉为修身养性的指南 因为佛教关注的核心问题就是 心, 包括对各种心理的剖析, 也包括心灵的净化 改善和提升 从这个意义上说, 修行就是修心 佛教中, 关于修心的理论极为丰富 佛教有南传 汉传

More information

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卷 头上高悬着钢铁皇后一样古老的钢梁上有几 处镶嵌的玻璃已经脱落 透出光亮 但现在却是晚上 他害怕整个玻璃拱顶会随时坍塌下来 不过那将是一幅壮丽的图景 一座水晶宫殿的倒 塌 墙倒屋塌 瓦砾成堆 原本宽阔的街道也越走越狭窄 越来越破败 七扭八拐的岔路也多 起来 直到最后

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卷 头上高悬着钢铁皇后一样古老的钢梁上有几 处镶嵌的玻璃已经脱落 透出光亮 但现在却是晚上 他害怕整个玻璃拱顶会随时坍塌下来 不过那将是一幅壮丽的图景 一座水晶宫殿的倒 塌 墙倒屋塌 瓦砾成堆 原本宽阔的街道也越走越狭窄 越来越破败 七扭八拐的岔路也多 起来 直到最后 第 卷第 期 年 月 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王建平 郭 琦 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卷 头上高悬着钢铁皇后一样古老的钢梁上有几 处镶嵌的玻璃已经脱落 透出光亮 但现在却是晚上 他害怕整个玻璃拱顶会随时坍塌下来 不过那将是一幅壮丽的图景 一座水晶宫殿的倒 塌 墙倒屋塌 瓦砾成堆 原本宽阔的街道也越走越狭窄 越来越破败 七扭八拐的岔路也多 起来 直到最后 他们来到拱顶之下 车辆猛地刹 住 跳了起来

More information

銆婂叆鑿╄惃琛岃閲娐峰杽璇存捣銆嬬鍥涜

銆婂叆鑿╄惃琛岃閲娐峰杽璇存捣銆嬬鍥涜 入菩萨行论 第 02 讲记在第二堂课中, 上师强调了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第一是集体学习的必要性 我们学习的时候最好是集体学习, 集体学习有它的必要性才这样安排的 如果是自己一个人学习, 一方面会觉得自由一点, 但是另一方面也没有什么压力 对于具有高度自觉性的人来讲, 学习也许可以圆满, 但是对于一般人而言, 遇到一点小违缘就有可能中断学习, 这是很可惜的 大家在一起学习, 相互之间有一种帮助和加持力,

More information

这里引 舍利弗阿毗昙论 中的解释 : 问曰 : 几正勤? 答曰 : 四 何谓四? 若比丘恶不善法未生欲令不生 ; 起欲, 自勉, 胜进, 摄心, 正断 恶不善法已生必当断 ; 起欲, 自勉, 胜进, 摄心, 正断 善法未生欲令生 ; 起欲, 自勉, 胜进, 摄心, 正断 善法已生欲令住 ; 具足修,

这里引 舍利弗阿毗昙论 中的解释 : 问曰 : 几正勤? 答曰 : 四 何谓四? 若比丘恶不善法未生欲令不生 ; 起欲, 自勉, 胜进, 摄心, 正断 恶不善法已生必当断 ; 起欲, 自勉, 胜进, 摄心, 正断 善法未生欲令生 ; 起欲, 自勉, 胜进, 摄心, 正断 善法已生欲令住 ; 具足修, 四正勤 四正勤也叫四正断, 也叫四正精进 这里将引 相应部 和 舍利弗阿毗昙论 来详加分析 目标 在 相应部 的正勤相应里如是记载佛陀的话 : 如是比丘, 对四正勤予修习, 对四正勤予多修习者, 则趣向涅盘, 倾向涅盘, 临入涅盘 [1] 这里佛陀指明四正勤的修习会导致涅盘 佛陀在另一场合的开示也曾指出 : 比如诸步行有情之足迹, 皆入于象之足迹, 故象足迹为最上最大 如是诸善法, 皆以不放逸 (

More information

2009 年第 6 期 高清总动员 35

2009 年第 6 期 高清总动员 35 要说 08 年最成功的高清机, 非三合一 F1/F2 莫属 它集中了国内不同的高清接收需求, 整合了当时能想到的各种功能, 为欣赏高清奥运, 满足高端发烧人士, 做出了贡献 F1/F2 的成功, 说明不依赖进口, 我们也有能力打造顶级的高清机, 并且更适合国内的使用习惯 不过, 即使 F1/F2 的终极版, 也不兼容 ABS-S 或 ISDB-S, 没有网络功能, 不能 USB 录像等等, 有一定的局限性

More information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转正法轮 ( 转法轮经 无我相经 皮带束缚经 ) 禅修开示与问答 请用 Foreigs1 字型 III 转正法轮 回首页 转正法轮目录 帕奥禅师序 III 安般念简介 1 转法轮经 11 无我相经 101 五比丘 131 皮带束缚经 ( 一 ) 141 皮带束缚经 ( 二 ) 151 问答类编 239 克服障碍 239 戒学释疑 252 定学释疑 260 慧学释疑 277 学佛群疑 301 附录 323

More information

所以 佛陀他是体悟到法 法 讲的就是宇宙的自然法则 然后佛陀出来跟 有缘人结缘 才会有僧团的成立 这个僧团就是学习者 修行者 然后他们按照佛 陀所讲的方法去体悟到个宇宙的真理实相 法则之后 也大彻大悟了 然后因为有 修有证的人越来越多了 所以就有一个团体呈现出来 僧团最初的时候 大家素质 都蛮高的

所以 佛陀他是体悟到法 法 讲的就是宇宙的自然法则 然后佛陀出来跟 有缘人结缘 才会有僧团的成立 这个僧团就是学习者 修行者 然后他们按照佛 陀所讲的方法去体悟到个宇宙的真理实相 法则之后 也大彻大悟了 然后因为有 修有证的人越来越多了 所以就有一个团体呈现出来 僧团最初的时候 大家素质 都蛮高的 27 第二十章持戒 记得我们一开始有跟大家提过 : 佛法不是狭隘的佛教所专有的 法, 佛法讲的就是宇宙人生 身心内外现象界万事万物的真理 实相 我们只是把身心清净下来, 如实的去体悟万事万物存在的本来面目 当你真的能够体悟到这些本来面目的时候, 也就是 无常 跟 无我 这两个法印 当你真正能够体证无常 无我的法印, 你就会从过去的那一种颠倒梦想的抓取里面醒过来 实际上这样的禅修不会局限在任何宗派 宗教里面

More information

点亮心灯 出版 : 光明山普觉禅寺弘法部普觉出版社地址 : Kong Meng San Phor Kark See Monastery 88 Bright Hill Road, Singapore 电话 : (65) 电邮 :

点亮心灯 出版 : 光明山普觉禅寺弘法部普觉出版社地址 : Kong Meng San Phor Kark See Monastery 88 Bright Hill Road, Singapore 电话 : (65) 电邮 : 点亮心灯 Be a Lamp Upon Yourself 涂炳忠 译 点亮心灯 出版 : 光明山普觉禅寺弘法部普觉出版社地址 : Kong Meng San Phor Kark See Monastery 88 Bright Hill Road, Singapore 574117 电话 : (65) 6849 5342 电邮 : publication@kmspks.org 网址 : www.kmspks.org

More information

点亮心灯 出版 : 光明山普觉禅寺弘法部普觉出版社地址 : Kong Meng San Phor Kark See Monastery 88 Bright Hill Road, Singapore 电话 : (65) 电邮 :

点亮心灯 出版 : 光明山普觉禅寺弘法部普觉出版社地址 : Kong Meng San Phor Kark See Monastery 88 Bright Hill Road, Singapore 电话 : (65) 电邮 : Be a Lamp Upon Yourself 涂炳忠 译 点亮心灯 出版 : 光明山普觉禅寺弘法部普觉出版社地址 : Kong Meng San Phor Kark See Monastery 88 Bright Hill Road, Singapore 574117 电话 : (65) 6849 5342 电邮 : publication@kmspks.org 网址 : www.kmspks.org

More information

目录 04 回归你自己的属地 08 轮回的过患 中部 50 经 12 根修習經 中部 152 經 14 无畏经 18 世间八风 增支部 8:6 22 从黑暗到光明 增支部 刹那至刹那的修行 32 七种圣财 增支部 7:7 36 生死何差! 38 让人厌倦的欲望 40 缘起 46 你是

目录 04 回归你自己的属地 08 轮回的过患 中部 50 经 12 根修習經 中部 152 經 14 无畏经 18 世间八风 增支部 8:6 22 从黑暗到光明 增支部 刹那至刹那的修行 32 七种圣财 增支部 7:7 36 生死何差! 38 让人厌倦的欲望 40 缘起 46 你是 善戒法师 佛法精粹选集 ( 二 ) 诸比丘 正是由于不了知 不彻见四圣谛 因此你我一直在此长久的轮回中流转 徘徊 目录 04 回归你自己的属地 08 轮回的过患 中部 50 经 12 根修習經 中部 152 經 14 无畏经 18 世间八风 增支部 8:6 22 从黑暗到光明 增支部 4.85 26 刹那至刹那的修行 32 七种圣财 增支部 7:7 36 生死何差! 38 让人厌倦的欲望 40 缘起

More information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信徒的偽善 郭善熙牧師被稱為韓國 本世代最優秀的講道者 講道是他牧會的最大武器 一如他所說 : 這四十年來, 我惟一做的就是講道 他是擺上生命來講道, 曾以系列解經講道, 帶動盼望教會復興 經文 : 加拉太書二章 11 至 13 節 14 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 與福音的真理 不合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2, 干擾信仰的原因 30 然而, 有許多在前的, 將要在後 ; 在後的, 將要在前 73

More information

ARAHAÑ, SAMMâ-SAMBUDDHO BHAGAVâ, BUDDHAÑ BHAGAVANTAÑ ABHIVâDEMI Lord, the most Worthy One, the Perfectly Self-Enlightened One, The Buddha, I revere. 世

ARAHAÑ, SAMMâ-SAMBUDDHO BHAGAVâ, BUDDHAÑ BHAGAVANTAÑ ABHIVâDEMI Lord, the most Worthy One, the Perfectly Self-Enlightened One, The Buddha, I revere. 世 TISARATANA VANDANA Salutation To The Triple Gems 禮敬三寶 求授三皈八戒 ARAHAÑ, SAMMâ-SAMBUDDHO BHAGAVâ, BUDDHAÑ BHAGAVANTAÑ ABHIVâDEMI Lord, the most Worthy One, the Perfectly Self-Enlightened One, The Buddha, I

More information

佛陀法语 佛经文选 每日一则 原著 达弥卡法师 S. Dhammika 译者 赖南锦 出版 新加坡佛教曼荼罗学会 567A Balestier Road, Singapore 329884 印刷 Superskill Graphics Pte Ltd Blk 1001 Jalan Bukit Mer

佛陀法语 佛经文选 每日一则 原著 达弥卡法师 S. Dhammika 译者 赖南锦 出版 新加坡佛教曼荼罗学会 567A Balestier Road, Singapore 329884 印刷 Superskill Graphics Pte Ltd Blk 1001 Jalan Bukit Mer 佛陀法语 佛经文选 每日一则 译自 2011 年版的 Words of The Buddha 达弥卡法师著 赖南锦译 新加坡佛教曼荼罗学会出版 佛陀法语 佛经文选 每日一则 原著 达弥卡法师 S. Dhammika 译者 赖南锦 出版 新加坡佛教曼荼罗学会 567A Balestier Road, Singapore 329884 印刷 Superskill Graphics Pte Ltd Blk

More information

-2- katugomi2014_c.indd katugomi2015_c :55:18 PM

-2- katugomi2014_c.indd katugomi2015_c :55:18 PM 5-1- katugomi2015_c 1 -2- katugomi2014_c.indd katugomi2015_c 2 2 14.3.3 1:55:18 PM -3- katugomi2014_c.indd katugomi2015_c 3 3 14.3.3 1:55:19 PM 塑料容器包装 塑料标识的收集日 每周一次 星期 所谓 塑料制容器包装 ( 塑料标识 ) 厖 指的是装入或包裹商品并附有

More information

直剎那变化 但是我们偏偏一直要去找一个永恒不变的 我 去找一个 真 我 要去找一个永恒不变的 自性 所以印老就把这些解析出来 你如果没有 深入的法义闻思基础 很容易落入 真常唯心 那跟佛陀所讲的 无我 法印背 道而驰也不知道 因为这很深 大家要慢慢地去体会 慢慢地深入就可以体证到 如果真的能够体悟

直剎那变化 但是我们偏偏一直要去找一个永恒不变的 我 去找一个 真 我 要去找一个永恒不变的 自性 所以印老就把这些解析出来 你如果没有 深入的法义闻思基础 很容易落入 真常唯心 那跟佛陀所讲的 无我 法印背 道而驰也不知道 因为这很深 大家要慢慢地去体会 慢慢地深入就可以体证到 如果真的能够体悟 20 第十三章 三法印 大家都很认真 有的是空着肚子来听课 不错 真的要有这种精神 要有求法 之心 要有玄奘大师为法粉身碎骨而在所不惜的魄力 决心 如果你能够有这种决 心 魄力的话 成功就很快 今天 当然因缘是很好 中鼎有这样的地方 我们来 中鼎这里上课 大家可以听 但是今天是你们在这边 然后我过来上 如果你是真 的为解脱而来的话 那就没有距离 你真的为解脱的话 我们是超越时空的 也许 有一天不管我在哪里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8SC.doc

Microsoft Word - 08SC.doc 大乘百法明门论第八讲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 ( 第九十页 ) 好, 九十页开始 什么是 触? 根境识三缘和合而生 触 如果当下我们已经触境了, 已经取境了, 我们昨天讲嘛, 只要你一取境的话就进入 受, 除非我们可以保持现量境, 可是第六识一起分别心的话, 我们就由分别进入变异, 由现量进入比量, 马上感受就生起 那我们看, 什么叫 受 呢? ( 第九十一页 ) 九十一页, 五遍行的第三个是 受 受,

More information

恶业如何净化呢? 它是依靠对圣道的信心, 加上自己的努力,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奉持禁戒 并能够懂的对所作的恶业如法忏悔, 依四正勤修持, 恶未生不令生, 恶已生令断, 善未生令生, 善已生令长 烦恼千变万化, 难以觉察, 因为烦恼的关系, 我们才造恶业 ; 佛陀把烦恼分类成许多种 : ( 一

恶业如何净化呢? 它是依靠对圣道的信心, 加上自己的努力,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奉持禁戒 并能够懂的对所作的恶业如法忏悔, 依四正勤修持, 恶未生不令生, 恶已生令断, 善未生令生, 善已生令长 烦恼千变万化, 难以觉察, 因为烦恼的关系, 我们才造恶业 ; 佛陀把烦恼分类成许多种 : ( 一 圣道的特征与力量 礼敬于世尊 应供, 等正觉 法增比丘 (Bhikkhu Dhammavaro) 目录 圣道的特征 1. 恶业的净化 2. 四双八辈 3. 道果的证悟与四沙门果的根预流果的根一来果的根不还果的根阿罗汉果的根断除烦恼的过程 4. 寂静涅槃圣道的力量 佛说 : 外道沙门之言论皆是空幻 然, 须跋! 若诸比丘住此正道者, 此世间则不空缺阿罗汉 ( 大涅槃经 ) 这正道即是圣道, 也即是八支圣道

More information

目录 1 序言 2 致谢 3 树立正见, 实现和平与快乐 4 给禅修者的初步指导 5 正念的七项利益 6 清净的七个阶段 7 锐利五根的九种方法 8 禅修者的五精勤支 9 禅修指南 10 小参注意事项

目录 1 序言 2 致谢 3 树立正见, 实现和平与快乐 4 给禅修者的初步指导 5 正念的七项利益 6 清净的七个阶段 7 锐利五根的九种方法 8 禅修者的五精勤支 9 禅修指南 10 小参注意事项 观禅指导手册 恰宓尊者著 明慧译 2013 年 8 月 目录 1 序言 2 致谢 3 树立正见, 实现和平与快乐 4 给禅修者的初步指导 5 正念的七项利益 6 清净的七个阶段 7 锐利五根的九种方法 8 禅修者的五精勤支 9 禅修指南 10 小参注意事项 序言 易见他人过, 难见自己非 法句经 252 句这句话与禅修者密切相关 禅修者也许一直在犯同样的错误, 而全然不觉, 直到有一位锐利的 经验丰富的禅修者给他指出来才明白

More information

離苦七-首頁-簡

離苦七-首頁-簡 离苦得乐的妙法 ( 七 ) 2 道圣谛(一)引言 为何在家 出家学佛多年仍未能见法?佛弟子初皈依三宝或剃度出家时,踊跃欢喜,布施持戒,精进闻法,希望见法,早日证得涅槃,了生脱死 但多年后,却发现不仅未得涅槃,也没见法,烦恼仍然不断现起,对来世轮回生起惶恐心 从阿含经中我们发现其中缘由,值得思考!例一:佛为有信心白衣弟子说法,必先说:布施 持戒 生天 欲不净法 漏为大患 出离为要 此时闻法者心净如白布,随染师染任意色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Dsc_ShiChanBoLuoMi_26.doc

Microsoft Word - CDsc_ShiChanBoLuoMi_26.doc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26) 通明禅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讲于台北新店二 一四年八月廿四日 好, 我们今天介绍 释禅波罗蜜 卷八, 通明禅, 为什么叫 通明禅 呢? 这个 通 的意思, 就是修这个法门, 一开始就三件事情通通观, 哪三件事情呢? 就是观息 观身 观心, 一开始就三个通通观, 所以称为 通 那这个 明, 就是彻底明见 毫无障碍叫做 明, 就是我们在一座当中同时观这个息 身 心, 而且彻底明白

More information

目录 出家启用本具佛心 短出剃度前开示出家发心 ( )... 1 梵行生活背尘合觉 短出剃度日开示出家功德 ( 上 ) 僧法授受调整舒展 短出剃度日建议短出课程 ( 下 ) 无所得故不为自求 从僧法大类谈起 ( 上

目录 出家启用本具佛心 短出剃度前开示出家发心 ( )... 1 梵行生活背尘合觉 短出剃度日开示出家功德 ( 上 ) 僧法授受调整舒展 短出剃度日建议短出课程 ( 下 ) 无所得故不为自求 从僧法大类谈起 ( 上 梵行者的足迹 短出开示集 2015 专辑 短期出家必学教材 慈法法师开示 岁次乙未仲秋于山东费县丛柏庵 菩提眼小组整理流通 目录 出家启用本具佛心 短出剃度前开示出家发心 (20150930)... 1 梵行生活背尘合觉 短出剃度日开示出家功德 (20151001 上 )... 11 僧法授受调整舒展 短出剃度日建议短出课程 (20151001 下 )... 19 无所得故不为自求 从僧法大类谈起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S China Overseas China Overseas

CONTENTS China Overseas China Overseas Sea level China Overseas 里 1 1 1 11 1 1 11 1 1 CONTENTS China Overseas China Overseas Features China Overseas China Overseas Features China Overseas China Overseas 1 Features China Overseas China Overseas

More information

各位居士大德阿彌陀佛

各位居士大德阿彌陀佛 菩提道次第广论第五十八讲 [ 中士道 8] ( 神识离身 中阴身 投生之理 )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 各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现在介绍死亡之后, 神识是如何离开身体的 造善业跟造恶业, 他的神识离开身体的状况不一样 如果是造不善业, 将堕到恶道的众生, 他的神识是从上半身先舍, 然后渐渐冷到心窝, 就是头部先冷 ; 如果是造善业, 将生善趣的众生, 他的神识是从下半身先冷, 从下半身先舍,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藏传净土法2.doc

Microsoft Word - 藏传净土法2.doc 藏 传 土 法 目 录 四 二...294 四 三...316 四 四...336 二 四... 1 四 五...359 二 五... 17 四 六...382 二 六... 34 思 考 题...405 二 七... 50 二 八... 65 二 九... 80 三... 96 目 目 三 一...111 录 录 三 二... 126 三 三... 143 三 四... 158 三 五... 173

More information

佛教基础知识

佛教基础知识 佛教基础知识 综合知识 ( 大全 ) 试题及参考答案 ( 共 40 页, 字数 : 约 58,600 字 ) ( 第一版 ) 浙江佛学院 香海禅修院编辑 : 教学部指导 : 道成法师 2017 年 7 月 7 日 编者的话 近年来, 随着佛教院校的增多, 大家都面临入学考试的难题 但是, 却没有比较理想的复习备考资料 现在, 正值浙江佛学院 香海禅修院 二年制禅修师资班第一届招生之际, 教学部发心编制一份本禅修院的复习备考资料,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Ulferts International Limited Ulferts International Limited 200,000,000 20,000,000 2,000,000 180,000,000 0.62 0.38 1% 0.0027% 0.005% 1711 38D 0.62 0.38 0.621%0.005%0.0027% 0.62 www.hkexnews.hk www.ulferts.com.hk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圓覺經23_SC.doc

Microsoft Word - 圓覺經23_SC.doc 圆觉经第廿三讲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 三十七助道品的第四品类, 是 五根 为什么称为 根 呢? 因为这五法, 就像植物的根一样, 植物都是先有种子发芽, 发芽之后, 如果根还没有生的话, 这个芽也很容易会烂坏掉 就是用这个来比喻, 前面虽然修四念处观, 能够使善芽萌发, 但是根还没有生, 因为根还没有生, 因此所萌的善芽也容易烂坏, 所以必须修习现在说的五法, 使善根生, 这就是为什么称为 根 的原因

More information

慈法法师对2014丛柏庵短期出家众的开示

慈法法师对2014丛柏庵短期出家众的开示 梵行者的足迹 短出开示集 2014 专辑 短期出家必学教材 慈法法师开示 岁次甲午仲秋于山东费县丛柏庵 菩提眼小组整理流通 目 录 出家梵行离苦得乐 以戒律回归无作之休息与安乐住 (20140930 上 )... 1 依佛教法破除无明 解决过去现在未来的无明 (20140930 下 )... 10 僧法传承无漏功德 世尊教法长久住世利益有情 (20141001 上 )... 18 求授戒律明确止作

More information

第 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我觉得, 主要是抓住两点 首先是目标清晰, 其次是方法正 确 一 从目标与方法说起 1. 目标 对学佛者来说, 什么才是正确的目标? 现在到寺院烧香礼佛的人很多, 他们也有目标, 但这些目标和佛法指引的目标是否一致? 同学们通过一年的学习, 是否明确自己究竟为什么要学佛?

第 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我觉得, 主要是抓住两点 首先是目标清晰, 其次是方法正 确 一 从目标与方法说起 1. 目标 对学佛者来说, 什么才是正确的目标? 现在到寺院烧香礼佛的人很多, 他们也有目标, 但这些目标和佛法指引的目标是否一致? 同学们通过一年的学习, 是否明确自己究竟为什么要学佛? 道次第 修学地图 2007 年秋讲于厦门南普陀 青年佛学进修班 济群法师 近年来, 道次第 在汉传佛教地区日渐盛行, 这一现象绝非偶然, 而是反映了大众在修学上的实际需要 今天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 资讯空前发达 对学佛者来说, 不必出门就可接触汉传各宗乃至三大语系的相关典籍和开示, 这种便利是过去无法想象的 但任何事物都存在利弊两方面 这些资讯固然使学人眼界大开, 见识增广, 但同时也给修学带来新的困扰

More information

众生 ; 无限, 是指它的作用范围 相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做过利他行, 但我们的所缘极为有限 因为凡夫心非常狭隘, 我们愿意利益的, 往往只是与自己有关的那些人 而发菩提心, 则是要将利他心扩大到一切众生, 这才是关键所在 在修习菩提心的过程中, 我们要不断发愿, 发愿利益一切众生 之所以要不断发愿,

众生 ; 无限, 是指它的作用范围 相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做过利他行, 但我们的所缘极为有限 因为凡夫心非常狭隘, 我们愿意利益的, 往往只是与自己有关的那些人 而发菩提心, 则是要将利他心扩大到一切众生, 这才是关键所在 在修习菩提心的过程中, 我们要不断发愿, 发愿利益一切众生 之所以要不断发愿, 菩提心与净土修学 济群法师访谈录 梦度 : 阿弥陀佛! 法师您好, 我们 净土 编辑部的成员早就听到法师的大名, 这次听说您到江西来弘法, 非常欢喜 我们想围绕 菩提心 来向法师请教一些问题, 希望法师能够慈悲开示 济群法师 ( 以下简称法师 ): 近年来, 我关注的重点主要是佛法修学的基础的建设 菩提心教法, 正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对于净土宗, 我不是很有研究 作为汉传佛教的一大宗派, 净土宗普及范围极广,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front cover picture- truth of the messengers _CHI_ ok.doc

Microsoft Word - front cover picture- truth of the messengers _CHI_ ok.doc 佛法问与答 福龙舍利比丘世纪乞士 * 真理的传达超越一切 * 使者之真言 佛法问与答 ( 福龙舍利比丘解答 ) 世纪乞士 和平之心在此要感激所有的善心人士, 无论在精神上或经费上所给于的支持和鼓励, 使到这本著作能圆满完成 愿以此功德, 回向于他们及亲属们, 愿他们福慧增长都能成就涅槃彼岸 愿一切众生都吉祥安乐 真理与正法 佛法问与答 福龙舍利比丘世纪乞士 版权所属 2006 Le Duc Ngo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