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无记 (abyākata) 诸想也可分别为六 : (1) 色想 (2) 声想 (3) 香想 (4) 味想 (5) 触想 (6) 法想 在 杂阿含 109 经 中舍利弗对六十位比丘的开示如下 : 云何见想即是我? 谓六想身 眼触生想, 耳 鼻 舌 身 意触生想, 此六想身一一见是我, 是名想即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3) 无记 (abyākata) 诸想也可分别为六 : (1) 色想 (2) 声想 (3) 香想 (4) 味想 (5) 触想 (6) 法想 在 杂阿含 109 经 中舍利弗对六十位比丘的开示如下 : 云何见想即是我? 谓六想身 眼触生想, 耳 鼻 舌 身 意触生想, 此六想身一一见是我, 是名想即"

Transcription

1 观照想的生灭 法增比丘 我们若只是浅显的观察, 我们应该可以得到一个结论, 那即是身体是我, 心也是我 若观察的更深一点, 除了确定色体是我之外, 还有我的感受 想念 造作 和意识活动 佛陀将它们归纳为色 受 想 行 识 若是不同意, 我们可以继续观察下去, 看看除了五蕴, 能再找到什么? 因为佛法是要靠自己来探究, 自己思考, 自己行道, 自己证果的 ; 没人会替我们做, 也没有神或佛菩萨会替我们做的 在佛法上, 佛陀说五蕴都无我, 但在同意之前, 我们先得对五蕴有正确的认识, 因为篇幅所限, 这里我只是对 想 进行讨论 想的重要性 想 (saññā) 是五蕴之一, 它有着极重要的作用 我们的六个根门由于触而生想, 想的生起是当根门触境后, 意门所起的认识与思, 想是识别的作用, 由想而生思 想的特相是体会目标的质量, 作用是对它作个印记, 那么将来再体会同一目标时知道它是同类的目标, 现起是通过以前已领会过的特征来分析目标, 近因是所出现的目标 一切的想念都是想蕴, 它有善 不善 及无记三种 想与识是相应的 与善识相应的想是善, 与不善识相应的想为不善, 与无记识相应的想为无记, 没有一识是不与想相应的, 故识的区别即是想的区别 想与识虽同, 但是就相来看, 一切想有想念的特相 有再起想念之缘的相如木匠想起木料, 这是想的作用 有依以往所起的相, 如盲人想起象, 这是想的现起, 有以现前之境为近因, 如小鹿见草人而起 人想, 这是想的近因 想是十三心所之一, 其余的有触 受 思 三摩地 命 作意 寻 伺 胜解 精进 喜 欲 对想的执取是想取蕴 从阿毗达磨论的分析, 想的过去因也是无明 爱 取 业与行 它的现在因是触 目标 依处与相应名法 想也同样与受 行 识互为因果 比如想蕴是因, 则受 行 识蕴是果 ; 或受 想 行蕴是因, 识蕴是果 佛经通常把身心的現象分為色 受 想 行 识五蕴 在阿毘达摩 (Abhidhamma) 中通常用色法 心法及心所法三种來把它们分类 色法属於色蕴, 心法属於识蕴, 心所法則包括受 想 行三蕴 想也即是意思食 (manosancetanahara), 意为对境, 尘的思想爱取等的造作 它是四食之一 想蕴的解析 诸想可分别为三 : (1) 善 (kusala) (2) 不善 (akusala)

2 (3) 无记 (abyākata) 诸想也可分别为六 : (1) 色想 (2) 声想 (3) 香想 (4) 味想 (5) 触想 (6) 法想 在 杂阿含 109 经 中舍利弗对六十位比丘的开示如下 : 云何见想即是我? 谓六想身 眼触生想, 耳 鼻 舌 身 意触生想, 此六想身一一见是我, 是名想即是我 ( 把六想身当做我 ) 云何见想异我? 谓见色是我, 想是我所 识是我, 想是我所, 是名想异我 ( 把色 受 行 识当做我, 想是我所有 ) 云何见我中想? 谓色是我, 想在中住 受 行 识是我, 想在中住 ( 想在色 受 行 识中 ) 云何见想中我? 谓色是我, 于想中住, 周遍其四体, 是名想中我 ( 色 受 行 识在想中 ) 这执取的范围根据上经与 相应部, 蕴相应里佛陀的开示指出各有十一种 过去 现在 未来 内 外 粗 细 劣 胜 远 近十一种想是想取蕴 在 [ 增支部 IV.189 经 ] 里佛言 : 比丘! 此世间为 " 想 " 所引导, 此世间为 " 想 " 所牵 " 想 " 生之后, 此世间为 " 想 " 所支配而行 由此可见 见漏 的严重性, 这世间的一切都被 " 想 " 所支配控制着 想的灭是当境消失时或转去新的境时, 想就灭了 当阿罗汉入涅盘时五蕴灭尽, 想也灭尽 在修行上, 因想所起之邪见有十四无记 : 世间常, 世间无常, 世间常无常, 世间非常非无常, 世间有边, 世间无边, 世间有边无边, 世间非有边非无边, 是命是身, 命异身异, 如来有后死, 如来无后死, 如来有无后死, 如来非有非无后死 因想所起之邪见也有六十二邪见 它们有 : 十八种本劫本见 --- 常论四, 亦常亦无常论四, 边无边论四, 种种论四, 无因而有论二 四十四种末劫末见 - -- 有想论十六, 无想论八, 非有想非无想论八, 断灭论七, 现在泥洹论五 ([ 梵网经 Brahmajala Sutta]) 所有这些, 无论如何, 都不是正见, 只是没有正见的邪思惟, 邪想念, 浪费时间, 但是若不把它们矫正, 就不能生起正见 此外我们还要思惟佛对迦罗摩人开示道理 :([ 迦罗摩经 Kalama Sutta][ 增支部 ] 卷一 ): (1) 不可听信他人多次口传的

3 (2) 不要盲从传统 (3) 不要妄听谣言 (4) 不要肯定经书所记载的 (5) 不可相信符合罗辑的 (6) 不要依赖哲理 (7) 不可单凭常理或外相 (8) 不可执持你喜爱的任何见解和意见 (9) 不可因某事物似有可能而信以为真 (10) 不可考虑因为这沙门是我们的导师 为什么呢? 因为这些都能使我们生起邪想 想的作用 我们的心念念生灭, 它的生灭实在是太快了, 想 在阿毗达摩论里是一种心所 ( 名法 cetasika), 心所是与心同生同灭, 与心缘取同一目标, 并且有同一依处 受 想 行都是心所 在 [ 增支部 IV.189 經 ] 里佛陀说 :: 比丘! 此世间为 想 所引导, 此世间为 想 所牽 想 生之后, 此世间為 想 所支配而行 由此可见 想 的严重性, 这世间的一切都被 想 " 所支配控制着 这想带来各种各样的见解, 所以人间才会议论纷纷, 各持所见, 这即是 见漏, 它是四漏之一 想 的生是在六根遇到六境时生起 ( 眼触色相, 耳触声响, 鼻触香, 舌触味, 身触触觉, 意触法 ), 在十二缘起里它是 六入缘触, 触缘受, 受缘爱, 爱 是一种想 在 [ 杂阿含 42 经 ] 里佛陀说 : 云何想如实知? 谓六想 : 眼触生想 耳 鼻 舌 身 意触生想 是名为想 想 的坏灭是当境消失时或转去新的境时, 旧的想就坏灭 在 [ 杂阿含 42 经 ] 里佛陀说 : 触灭是想灭 如是想灭如实知 故知想蕴是无常 它是因缘生, 故因缘灭 当阿罗汉入涅盘时五蕴灭尽, 这就是因缘灭 观照 想 的剎那灭可以观心里的各种想念的过去为例 如何断除想呢? 佛陀在 [ 济历曼南达经 Girimananda Sutta]([ 增支部 10.60]) 里说 : 阿难! 如何观修舍弃想呢? 于此, 阿难! 比丘不容一毫欲念生起于心, 但求放下, 排除, 竭止, 断灭它 他不容一毫嗔念生起于心, 但求放下, 排除, 竭止, 断灭它 他不容一毫害念生起于心, 但求放下, 排除, 竭止, 断灭它 他不容任何时候之恶念, 不利之念生起于心, 但求放下, 排除, 竭止, 断灭它 阿难! 如是观修舍弃 阿难! 如何观修远离想呢? 于此, 阿难! 比丘前往林中, 树下, 闲房空地, 如是观修 : 此是寂静, 此是殊胜, 即是寂止诸行法, 放下一切执取, 灭绝贪爱, 无执, 涅盘 阿难! 如是观修远离

4 阿难! 如何观修灭想呢? 于此, 阿难! 比丘前往林中, 树下, 闲房空地, 如是观修 : 此是寂静, 此是殊胜, 即是寂止诸行法, 放下一切执取, 灭绝贪爱, 灭尽, 涅盘 阿难! 如是观修灭 阿难! 如何观修对世间的厌倦想呢? 于此, 阿难! 比丘舍弃对这世间的执著, 舍弃我慢, 邪信念, 以及对这世间的潜在烦恼, 不执取它们, 放下, 不参与 阿难! 如是观修对世间的厌倦 阿难! 如何观修诸行无常想呢? 于此, 阿难! 比丘对诸行生忧患, 羞辱, 厌恶心 阿难! 如是观修诸行无常 我们必须学会善巧观照 想, 在 [ 杂阿含 42 经 ]( 七处善三种观义 ) 里佛陀说 : 云何想如实知? 谓六想 : 眼触生想 耳 鼻 舌 身 意触生想 是名为想 如是想如实知 云何想集如实知? 触集是想集 如是想集如实知 云何想灭如实知? 触灭是想灭 如是想灭如实知 云何想灭道迹如实知? 谓八圣道 : 正见 乃至正定 是名想灭道迹 如是想灭道迹如实知 云何想味如实知? 想因缘生喜乐 是名想味 如是想味如实知 云何想患如实知? 若想无常 苦 变易法 是名想患 如是想患如实知 云何想离如实知? 若于想调伏欲贪 断欲贪 越欲贪 是名想离 如是想离如实知 前面已经解释过想, 想的生 ( 集 ), 想的灭 想的味 ( 作用 ) 即是我们的心会因缘生喜乐, 看到喜欢的, 爱的, 会想个不停, 就像恋人思念所爱的人似的 想的过患也就是想的缺点, 它是无常 苦 变易之法, 我们被想所引导而不停的造业 如何是远离想呢? 那要修八支圣道才能离弃它, 调伏欲贪 断欲贪 越欲贪 我们从早到晚所做的事, 无不跟欲念有关, 但这欲念却是无常的, 我们要花上许许多多的时间 金钱 与精力去得到它 我们内心中的欲火却在烧个不停, 日以继夜, 常常疯狂地在攫取外界的事物 是故佛说 : 缘 爱 有 取, 缘 取 有 有 ( 业有 ), 缘 有 ( 业有 ) 有 生 佛在 [ 杂阿含 64 经 ] 中解释 : 佛告比丘, 愚痴凡夫无闻众生, 于无畏处而生恐畏, 愚痴凡夫无闻众生怖畏, 无我无我所, 二俱非当生, 攀缘四识住 何等为四? 谓色识住, 色攀缘, 色爱乐增进, 广大生长 于受 想 行 识住,( 受想行识 ) 攀缘, 爱乐增进, 广大生长 比丘, 识于此处, 若来若去若住, 若起若灭,( 爱乐 ) 增进, 广大生长 若作是说, 更有异法, 识若来若去若住, 若起若灭, 若 ( 爱乐 ) 增进, 广大生长者 但有言说, 问已不知 ( 问了没有去思维, 所以不知 ), 增益生痴, 以非境界 所以者何? 比丘离色界 ( 远离对色相 ) 贪已, 于色意生缚 ( 对于色相生的结缚 ) 亦断, 于色意生缚断已, 攀缘亦断, 识不复住, 无复 ( 爱乐 ) 增进, 广大生长, 受想行界离贪已, 于受 想 行 意生缚亦断 受 想 行 意生缚断已, 攀缘亦断, 识无所住, 无复 ( 爱乐 ) 增进, 广大生长

5 识无所住故不增长, 不增长故无所为作, 无所为作故则住 ( 就住于无欲的平静心 ), 住故知足, 知足故解脱, 解脱故于诸世间都无所取 ( 对诸世间色相无所执取 ), 无所取故无所著 ( 无所执取无所取故无所黏著 ), 无所著故自觉涅盘 四个心意的路程 ( 四识住 ): 那就是 识住 攀缘 爱乐增进 广大生长 五蕴的每一蕴都会发生识住, 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认清它发生的过程, 解除心对色相的爱缚, 对受想行识的爱缚, 那时识就无所住, 无所攀缘, 无可爱乐增进, 无能广大生长 精进观照想 观照的巴利文是毘婆舍那 (vipassana), 它是唯一能引导修行者灭苦的修法 观照时我们无时无刻, 任何方所都是以 [ 大念处经 ] 中的四念处 ( 身 受 心 法 ) 为所缘 观照的所缘是我们当下的身心, 如果我们观照身心以外的事物, 就不能获得智慧 观照的目的是要断除我们六根对六尘所起的烦恼, 断除想, 断除我们的四种颠倒之想, 因此我们的修行必须在当下观照六根, 因為烦恼是由此而生的 我们要知道观照即是为了灭除苦, 所以我们必须掌握好观照 任何思想或心念出现时, 我们必须觉知 若在想, 觉知是 想 若在思惟, 觉知是 思惟 若在计划, 觉知是 计划 若在 检讨, 觉知是 检讨 其他的心态如 : 若感到快乐, 觉知是 快乐 若感到苦恼, 觉知是 苦恼 若感到沮丧, 觉知是 沮丧 若感到失望, 觉知是 失望 总之, 必须注意所有这些心识的活动, 这在佛法上叫做 心念处, 或 心心观念处 在观照时, 名称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 觉知 维持著觉知鼻尖的呼吸, 从呼吸的开始到结束, 就像你用眼睛一直注视著它 用我们自己的 意识 与 呼吸 合一的方式, 来注意呼吸 呼吸和意识是一致的 这样子就能慢慢的培养好定力 为观照作好准备的工作 观照是一种了知身心是无常 苦 无我的智慧 (pañña) 其他的智慧是无法了知三法印的, 只有观照所得的智慧才能了知三法印 [ 清净道论 ] 说蕴品里说 : 见想 行为无我者, 则善知意思食, 能于无我中而舍断我的颠倒, 超越于见流, 解除见的轭, 从见漏而成无漏, 破除以此为真实住着的身系, 不取于我语取 善于修习的行者能在念念之中, 见到想的因缘生, 以及因缘灭的真相, 若是因缘生灭的就是无我 就能舍断执著于我的颠倒, 超越于见流, 灭除见漏而成无漏 在 [ 相应部. 正勤 1 经 ] 的正勤相应里佛陀说 : 如是比丘, 对四正勤予修习, 对四正勤予多修习者, 则趣向涅盘, 倾向涅盘, 临入涅盘 在同经里佛陀说 : 诸比丘! 于此有比丘, 为对未生之恶不善法不令生, 起志欲, 精进, 发勤, 策心而持 为对已生之恶不善法必当断, 起志欲, 精进, 发勤, 策心而持 为对未生之善法令生, 起志欲, 精进, 发勤, 策心而持 为对已生之善法令住,

6 不忘失, 倍修习, 广修习, 令圆满, 起志欲, 精进, 发勤, 策心而持 这是心里起欲想, 它不是对欲乐起欲想, 而是欲得四正勤的思念 ; 重新起欲想, 加强前生之欲得四正勤的思念, 欲作, 欲它生起, 欲它显出, 欲它生起后能超越, 欲得成功, 欲要接触法 ( 看自己如何处理 ), 欲要能证四正勤法 欲修恶法未生欲令不生的技巧, 欲修对已生之恶不善法必当断除的技巧, 欲修对未生之善法令生的技巧, 欲修对已生之善法令维持住的技巧 佛陀说 : 诸比丘! 犹如作诸力所作之事业, 皆依于地, 立于地, 如是作力所作之事业 诸比丘! 如是比丘, 依于戒, 立于戒, 而修习四正勤, 多修四正勤 ([ 相应部. 正勤 23 经 ]) 我们所作的一切事业皆依于地, 立于地 如此我们所作的四正勤修行, 皆依于戒, 立于戒 我们必须谨慎的维持好我们的戒清净, 才能期望修行有进展 善巧于观照想 如何有效的断除心里的众多的想呢? 我们必须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觉察它, 要是无法觉察想念的话, 我们就无从去认知它, 分辨想念的善与恶, 舍弃恶的想, 进行善的想 佛陀在 [ 大念处经 ] 里开示说 : 眼触于世间为可爱 可喜者, 此爱即于此处舍弃 于此处止灭 耳触于世间为可爱 可喜者, 此爱即于此处舍弃 于此处止灭 鼻触于世间为可爱 可喜者, 此爱即于此处舍弃 于此处止灭 舌触于世间为可爱 可喜者, 此爱即于此处舍弃 于此处止灭 身触于世间为可爱 可喜者, 此爱即于此处舍弃 于此处止灭 意触于世间为可爱 可喜者, 此爱即于此处舍弃 于此处止灭 眼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为可爱 可喜者, 此爱即于此处舍弃 于此处止灭 耳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为可爱 可喜者, 此爱即于此处舍弃 于此处止灭 鼻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为可爱 可喜者, 此爱即于此处舍弃 于此处止灭 舌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为可爱 可喜者, 此爱即于此处舍弃 于此处止灭 身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为可爱 可喜者, 此爱即于此处舍弃 于此处止灭 意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为可爱 可喜者, 此爱即于此处舍弃 于此处止灭 色想于世间为可爱 可喜者, 此爱即于此处舍弃 于此处止灭 声想于世间为可爱 可喜者, 此爱即于此处舍弃 于此处止灭 香想于世间为可爱 可喜者, 此爱即于此处舍弃 于此处止灭 味想于世间为可爱 可喜者, 此爱即于此处舍弃 于此处止灭 触想于世间为可爱 可喜者, 此爱即于此处舍弃 于此处止灭 法想于世间为可爱 可喜者, 此爱即于此处舍弃 于此处止灭 什么地方生起爱, 就在当地把爱舍弃, 这实在是很难做得到的事, 凡夫多世积习久远, 难分难舍, 谈何容易 正是如此, 圣人才是宝, 他们作得到人人所作不到的, 他们才能达到涅盘 在 [ 杂阿含 282 经 ] 中, 佛在迦微伽罗牟真邻陀林中, 谈到修习诸根在接触到境时应采取的态度 ;

7 佛告阿难, 谛听! 善思! 当为汝说: (1) 缘眼 色 生眼识, 见可意 ( 喜爱 ) 色, 欲修如来厌离正念正智 (2) 眼 色缘 生眼识, 不可意 ( 不喜爱 ) 故, 修如来不厌离 ( 不讨厌 ) 正念正智 (3) 眼 色缘 生眼识, 可意不可意, 欲修如来厌离不厌离正念正智 (4) 眼 色缘 生眼识, 不可意可意, 欲修如来不厌离厌离正念正智 (5) 眼 色缘 生眼识, 可意 不可意 可不可意 ( 不是喜爱的或不喜爱的 ), 欲修如来厌 不厌 俱离舍 ( 都舍弃 ) 心住正念正智 如是阿难, 若有于此五句, 心善调伏, 善关闭, 善守护, 善摄持, 善修习, 是则于眼 色 无上修根, 耳 鼻 舌 身 意 法亦如是说 阿难, 是名贤圣法律无上修根 所以根触境时, 喜欢的要远离 ; 讨厌的不要逃避 ; 中性的 ( 不是喜爱的或不喜爱的 ) 要舍弃 声闻第子要惭耻厌恶对境所生的可意, 不可意, 可不可意的心, 生起了就要用法灭尽它, 舍弃它, 天天我们要抓紧自己, 不要纵容自己去追求好看的, 好听的, 好闻的, 好吃的, 舒服快乐的, 顺意的, 这些太多了, 到处皆是, 我们对它们要舍离 不要厌烦丑陋的, 难听的, 难闻的, 难吃的, 不舒服的, 不顺意的, 这些太多了, 到处皆是, 我们对它们不要逃避 这是圣人修根的方法 我们还要学会习以七法排除想念 : 在 [ 中阿含 ] 的 [ 漏尽经 ] 里佛陀教导七种断烦恼的方法如下 : (1) 有漏从见断 : 由於正知正见的缘故才能断除烦恼 遇到善友善知识, 听闻圣法律等正法, 思惟如何实践正法, 如实的知苦 苦之因 苦之灭 苦灭的方法 断除我见 疑 ( 佛法僧三宝 ) 和对戒律与道法的戒禁取三结 并且断除常见 ( 有一个恒常不变的 我 的见解 ) 与断见 ( 死了就没有了的邪见 ), 消除对三世的疑虑, 如 : 我有过去世吗? 我无过去世吗? 我有来世吗? 我无来世吗等? 自疑我是谁呢? 众生那儿来呢? 有灵魂吗? 无灵魂吗等等的邪见? 人的见是由心生, 加上所受教育, 生活所经历的, 因此才生起我见, 而对人生生起各种邪见 这是要依正思维才能断除烦恼, 不要以为你想的是正确, 因为肯听善友善知识教解的人少, 肯听佛法的人也少, 故此我们的心就为烦恼所长期缠住 (2) 有漏从护断 : 由於防护 收摄自己的六根来断除烦恼 当我们的六个根门对着外头的六境 ( 色相 声音 香气 味道 身触之境 法 ) 时, 能对心加以防护克制, 修持不净观来断除对六境所生的欲贪 (3) 有漏从离断 : 远离险恶的环境来对付烦恼 远离恶象 恶马 恶牛 恶狗 毒蛇等 ; 远离恶道 深坑 沟涧 深泉 山岩等 ; 这些是比喻远离恶知识 恶友 恶外道 恶邻居 恶居住处 若与恶伴党相处, 不坏也学坏, 对圣道不疑也会生疑 它也指远离能生烦恼之境, 若对某某人已经起了纠缠, 生起贪爱或嗔恨心, 那就要尽快远离

8 (4) 有漏从用断 : 当穿用衣服时, 应当思惟我不是为了得到特别好处 不为此而生起骄傲之心 不是为了妆扮身体, 只是为了防止蚊虫 风雨 寒热的缘故, 及为了遮羞 当受用饮食时, 应当思惟我不是为了得到特别利益 不为此而生起骄傲之心 不是为了使身体肥壮, 只为身体能够长期健康, 去除烦恼忧愁, 旧病痊愈, 新病不生, 只为了修习清净梵行 当使用房舍 床褥 卧具时, 应当思惟我不是为了得到特别好处 不为此而生起骄傲之心 不是为了装饰身体, 只是为了身体疲倦时, 得以用它休息及静坐 当服用汤药时, 应当思惟我不是为了得到特别利益 不为此而生起骄傲之心 不是为了使身体肥壮, 只是为了去除病恼, 而能保住命根 (5) 有漏从忍断 : 由於忍受苦楚来断除烦恼, 常想精进修习断除恶法, 修习善法 遇到有恶境磨练时, 如饥渴 寒热 蚊蝇 蚤虱 风日所逼, 恶人的恶声 捶杖 拳头所辱, 乃至身体遇到诸病, 极为苦痛, 以及命根欲断绝时, 种种极苦不乐之事, 皆能忍受 若不能忍受, 烦恼忧愁就会生起, 若能忍受苦恼, 烦恼就不会生起 (6) 有漏从除断 : 由除去 断除 舍离来断烦恼 当烦恼生起时, 思惟该如何舍离或除去这烦恼, 观察它生起的原因和缘, 断除了烦恼之因与缘, 它就不会再来困扰我们的心了 并且思惟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攀取外缘外境 ; 因此靠思惟无常 苦 无我三法印的法则, 来断除根本的攀缘和执取 ( 四取 : 欲取 见取 戒禁取 我语取 ), 除去心中对外境所生的贪欲 瞋恚 愚痴等烦恼, 使忧恼不生 欲漏起时观照不净来断除, 嗔漏起时修慈爱来断除, 痴漏起时修缘起来断除, 我慢生起时观照无我来断除, 嫉妒心起时修随喜来断除等等 (7) 有漏从思惟断 : 由修习培养七种觉悟的因素来断除烦恼 依远离 依无欲 依趋向於寂灭为主要的原则修习七觉支 修习四念处来培养念觉支 修习决择善恶法来培养择法觉支 修习精进断恶修善来培养精进觉支 修习四禅定来培养喜悦觉支 修习四禅定来培养轻安觉支 修习四禅定来培养定觉支 修习观照来培养舍觉支, 依远离 依无欲 依趋向於寂灭, 灭尽诸烦恼结使, 而达到涅盘解脱的境界 一位圣者不会因为学会断除想而变成白痴, 像患了老人痴呆病似的, 他们的正念非常的强大, 他们以强大的正念, 时时刻刻的观照, 不造恶业 因此他们的业得以灭尽, 在死后就不用回来轮回了 要对想正确的破除, 在 [ 杂阿含 80 经 ] 里佛陀开示 : 若比丘于空闲处树下坐, 善观色无常, 磨灭离欲之法, 如是观察受 想 行 识 无常, 磨灭离欲之法 观察彼阴无常, 磨灭不坚固变易法, 心乐清净解脱, 是名为空 如是观者, 亦不能离慢知见清净 复有正思惟三昧, 观色相断, 声 香 味 触 法相断, 是名无相 如是观者, 犹未离慢知见清净

9 复有正思惟三昧, 观察贪相断, 瞋恚 痴相断, 是名无所有 如是观者, 犹未离慢知见清净 复有正思惟三昧, 观察我 我所, 从何而生? 复有思惟观察, 我 我所 从若见 若闻 若嗅 若尝 若触 若识而生 复作是观察, 若因 若缘而生识者, 彼识因缘为常, 为无常? 复作是思惟, 若因 若缘而生识者, 彼因 彼缘皆悉无常 复次, 彼因 彼缘皆悉无常, 彼所生识云何有常? 无常者, 是有为行, 从缘起, 是患法 灭法 离欲法 断知法, 是名圣法印知见清净 它的破除的层次是 : (1) 善观无常, 磨灭离欲之法 --- 无常想 (2) 断色相 声 香 味 触 法相 --- 放下六尘 (3) 断贪 瞋恚 痴 --- 放下心里的贪 瞋 痴想 (4) 观察我 我所 从若见 若闻 若嗅 若尝 若触 若识而生 --- 触 (5) 观察思惟, 若因 若缘而生识 ( 想 ) 者, 彼因 彼缘皆悉无常 彼所生识 ( 想 ) 云何有常? 无常者, 是有为行, 从缘起, 是患法 灭法 离欲法 断知法 --- 观照无常的, 因为缘起而生者, 是有过患之法, 是灭法, 是要离欲之法, 是要断的 想 防碍开悟的原因 佛陀解释一切现象, 一切依著因缘而生起者, 不论它会留在世上多久的时间, 最终还是要消失的 因此凡是会变迁的现象, 都不具有永远存在的能力 我们身心的现象, 色受想行识五蕴, 也是不停在生灭的 身体长大, 衰老, 死去, 这是不可怀疑的事实, 受想行识蕴也是不停在生灭的, 现在的坏灭了, 就成为过去, 而未來的, 就進入现在 身心只是一组不停地在生灭的物理与心理现象 这些现象的无常 苦 无我的三种特性在佛法上叫做三法印 但是我们常被身心现象的连续性所迷惑, 不能觉察到身心现象的生灭, 不过因为这个过程发生得太快, 以致我们无法体会到心理与身体状态的生起与消灭, 因此我们误以为心理与身体的状态是不变的, 连续的 是什么障碍住我们的心念去认识苦呢? 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去注意身体姿势的变化, 若是我们冷静的去观察身体, 我们将会察觉身体里的地水火风的变化, 变化就是苦 我们也没有冷静的去观察心理状态的变化, 心态的生灭快得我们误以为它是恒常的 这些身心变化的苦是不停地在压迫我们, 但我们没有体会到这个事实, 错误的见解立即生起, 因此我们才会以为这身体, 生命 心理状态是美好的, 会带来快乐的, 我们对快乐的境界的贪求立即随之生起, 而去造业, 轮回再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苦 是什么原因障碍我们无法证取无我呢? 我们的身体与心理状态是一个紧密结合的综合体, 因为不能观察它们的无常, 我们常误以为身体与心理状态是一个完整的个体, 而对五蕴 ( 色 受 想 行 识 ) 生起是美好的观念, 五蕴的生灭

10 非常的迅速, 因此佛陀才教导我们有次第的去观照五蕴, 经过长期的观照, 我们才能体会五蕴的无常, 苦和无我 在 [ 相应部 ]2.2 佛陀说 : 爱灭则取灭, 取灭则有灭, 有灭则生灭, 生灭则老 死 愁 悲 苦 忧 恼灭 如此灭了整堆苦 当我们不再对触六境时生想, 生起贪爱, 就不会去执取, 无执取就不造业, 没有业就不会轮回, 生 老 病 死 愁 悲 苦 忧 恼就灭了 法增比丘, 澳洲佛宝寺 5/9/2008 修定于台北 4/11/2008 愿众生安乐! 欢迎翻印, 请先联络作者 请勿删改 dhammavaro@hotmail.com 中华南传上座部佛友协会 学习佛法 皈依三宝 佛陀中道 修习佛法 学习南传佛法

这里引 舍利弗阿毗昙论 中的解释 : 问曰 : 几正勤? 答曰 : 四 何谓四? 若比丘恶不善法未生欲令不生 ; 起欲, 自勉, 胜进, 摄心, 正断 恶不善法已生必当断 ; 起欲, 自勉, 胜进, 摄心, 正断 善法未生欲令生 ; 起欲, 自勉, 胜进, 摄心, 正断 善法已生欲令住 ; 具足修,

这里引 舍利弗阿毗昙论 中的解释 : 问曰 : 几正勤? 答曰 : 四 何谓四? 若比丘恶不善法未生欲令不生 ; 起欲, 自勉, 胜进, 摄心, 正断 恶不善法已生必当断 ; 起欲, 自勉, 胜进, 摄心, 正断 善法未生欲令生 ; 起欲, 自勉, 胜进, 摄心, 正断 善法已生欲令住 ; 具足修, 四正勤 四正勤也叫四正断, 也叫四正精进 这里将引 相应部 和 舍利弗阿毗昙论 来详加分析 目标 在 相应部 的正勤相应里如是记载佛陀的话 : 如是比丘, 对四正勤予修习, 对四正勤予多修习者, 则趣向涅盘, 倾向涅盘, 临入涅盘 [1] 这里佛陀指明四正勤的修习会导致涅盘 佛陀在另一场合的开示也曾指出 : 比如诸步行有情之足迹, 皆入于象之足迹, 故象足迹为最上最大 如是诸善法, 皆以不放逸 (

More information

Venerable Dhammavaro 釋法增

Venerable Dhammavaro 釋法增 破除概念的方法 礼敬世尊, 应供, 等正觉 法增比丘 (Bhikkhu Dhammavaro) 什么是概念 (pabbatti)?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 我们所遇到的无非是两种法 (Dhamma), 第一个是色法 (rupa); 从天空到山河大地, 以及在这地上的一切, 动的和不动的, 见的到与见不到的, 和我们色身的色蕴, 过去, 现在, 未来, 内, 外, 粗, 细, 美, 丑, 远, 近的种种色法,

More information

直剎那变化 但是我们偏偏一直要去找一个永恒不变的 我 去找一个 真 我 要去找一个永恒不变的 自性 所以印老就把这些解析出来 你如果没有 深入的法义闻思基础 很容易落入 真常唯心 那跟佛陀所讲的 无我 法印背 道而驰也不知道 因为这很深 大家要慢慢地去体会 慢慢地深入就可以体证到 如果真的能够体悟

直剎那变化 但是我们偏偏一直要去找一个永恒不变的 我 去找一个 真 我 要去找一个永恒不变的 自性 所以印老就把这些解析出来 你如果没有 深入的法义闻思基础 很容易落入 真常唯心 那跟佛陀所讲的 无我 法印背 道而驰也不知道 因为这很深 大家要慢慢地去体会 慢慢地深入就可以体证到 如果真的能够体悟 20 第十三章 三法印 大家都很认真 有的是空着肚子来听课 不错 真的要有这种精神 要有求法 之心 要有玄奘大师为法粉身碎骨而在所不惜的魄力 决心 如果你能够有这种决 心 魄力的话 成功就很快 今天 当然因缘是很好 中鼎有这样的地方 我们来 中鼎这里上课 大家可以听 但是今天是你们在这边 然后我过来上 如果你是真 的为解脱而来的话 那就没有距离 你真的为解脱的话 我们是超越时空的 也许 有一天不管我在哪里

More information

从右前行 ; 复有坑涧渠流, 复当舍左从右 ; 复有丛林, 复 当舍左从右 ; 汝当如是渐渐前行, 得至某城 佛告低舍 : 其譬如是, 不知路者, 譬愚痴凡夫 其知路者, 譬如来, 应 ( 供 ), 等正觉! 前二路者, 谓众生狐疑 左路者, 三不善法 贪, 恚, 害觉 其右路者, 谓三善觉 ; 出

从右前行 ; 复有坑涧渠流, 复当舍左从右 ; 复有丛林, 复 当舍左从右 ; 汝当如是渐渐前行, 得至某城 佛告低舍 : 其譬如是, 不知路者, 譬愚痴凡夫 其知路者, 譬如来, 应 ( 供 ), 等正觉! 前二路者, 谓众生狐疑 左路者, 三不善法 贪, 恚, 害觉 其右路者, 谓三善觉 ; 出 正确的方法才会有成果 证悟初果的方法 法增比丘 学佛的人要知道, 佛说我们就像病人, 既然病了那就要看医生, 医师有很多, 佛是所有医师中最好最精明的 好的医师诊断病人, 他会很仔细的观察病人, 马虎不得, 要找到正确的病因, 是季节变化? 是风寒? 是吃错食物? 是疲劳损身? 或外因伤害等等 然后问病人的一些生活的资料, 才能开正确的药剂给病人服用 ; 是要针炙? 要发汗? 要泻? 要吐? 或服药?

More information

在 杂阿含 279 经 中佛说 : 眼根不调伏 不关闭 不守护 不修习 不执持, 于未来世必受苦报 耳 鼻 舌 身 意根亦复如是 愚痴无闻凡夫眼根见色, 执受相, 执受随形好, 任彼眼根趣向不律仪, 执受住, 世间贪 忧 恶不善法, 以漏其心 此等不能执持律仪, 防护眼根 耳 鼻 舌 身 意根, 亦

在 杂阿含 279 经 中佛说 : 眼根不调伏 不关闭 不守护 不修习 不执持, 于未来世必受苦报 耳 鼻 舌 身 意根亦复如是 愚痴无闻凡夫眼根见色, 执受相, 执受随形好, 任彼眼根趣向不律仪, 执受住, 世间贪 忧 恶不善法, 以漏其心 此等不能执持律仪, 防护眼根 耳 鼻 舌 身 意根, 亦 厌离 离欲 与灭尽 -- 修行的次第 -- 法增比丘 (Bhikkhu Dhammavaro) 修行从凡夫到圣人有不同的层次, 佛陀在不同的地方对 不同根性的人说不同层次的修法 归纳有以下几种 : 1. 修习厌离 离欲 与灭尽 如在 杂阿含 28 经 中佛说 : 于色生厌, 离欲, 灭尽, 不起诸漏, 心正解脱, 是名比丘见法涅盘 先要认识三界和诸苦, 才能生厌离, 生起出离之心, 然后才去找苦的原因,

More information

大念处经

大念处经 大念处经 邓殿臣赵桐译 [ 题解 ] 大念处经 是巴利三藏中经藏 长部尼伽耶 的第二十二经, 又名 四念处经 此经论述真修实证的修行法门, 即以修习四念住, 内观身 受 心 法, 了知 身不净 受是苦 心无常 法无我, 以对治净 乐 常 我等四颠倒想, 修得慧观 知见苦 无常 无我之三法印, 达至 于世间一切事物也无所执取, 诸漏断尽, 述于涅槃之境 在初期佛教经典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 此经代表了佛教早期亲修实证的特色,

More information

会变迁的现象, 都不具有永远存在的能力 我们身心的现象, 色受想行识五蕴, 都是不停在生灭的 色蕴的身体长大, 衰老, 死去, 这是不可怀疑的事实, 受想行识等四名蕴也是不停在生灭的, 现在的坏灭了, 就成为过去, 而未來的, 就進入现在, 它也会在不久之后灭去 故此这些现象是坏灭而无常 (anic

会变迁的现象, 都不具有永远存在的能力 我们身心的现象, 色受想行识五蕴, 都是不停在生灭的 色蕴的身体长大, 衰老, 死去, 这是不可怀疑的事实, 受想行识等四名蕴也是不停在生灭的, 现在的坏灭了, 就成为过去, 而未來的, 就進入现在, 它也会在不久之后灭去 故此这些现象是坏灭而无常 (anic 归命彼世尊, 应供, 等正觉 对四谛法的三遍知 法增比丘 (Bhikkhu Dhammavaro) 佛说 无慧者无定, 无定者无慧, 具足定与慧, 彼近于涅盘 ( 南传法句经 372 偈 ) 要到达涅盘就须对四谛法三转十二行, 故此佛能适 当的被称为正等正觉者 (samma-sambuddho) 在 杂阿含 464 经 中上座答阿难说 : 尊者阿难! 修习於止, 終成於观 修习观已, 亦成於止 谓圣弟子止

More information

如是言 : 我欲诣某城, 某村, 某聚落, 当示我路 时, 知路者即示彼路, 语言 : 士夫, 从此道去, 前见二道, 舍左从右前行 ; 复有坑涧渠流, 复当舍左从右 ; 复有丛林, 复当舍左从右 ; 汝当如是渐渐前行, 得至某城 佛告低舍 : 其譬如是, 不知路者, 譬愚痴凡夫 其知路者, 譬如来

如是言 : 我欲诣某城, 某村, 某聚落, 当示我路 时, 知路者即示彼路, 语言 : 士夫, 从此道去, 前见二道, 舍左从右前行 ; 复有坑涧渠流, 复当舍左从右 ; 复有丛林, 复当舍左从右 ; 汝当如是渐渐前行, 得至某城 佛告低舍 : 其譬如是, 不知路者, 譬愚痴凡夫 其知路者, 譬如来 礼敬世尊, 阿罗汉, 正自觉者 证悟初果的方法 法增比丘 (Bhikkhu Dhammavaro) 二零零三年 正确的方法才会有成果 学佛的人要知道, 佛说我们就像病人, 既然病了那就要看医生, 医师有很多, 佛是所有医师中最好最精明的 好的医师诊断病人, 他会很仔细的观察病人, 马虎不得, 要找到正确的病因, 是季节变化? 是风寒? 是吃错食物? 是疲劳损身? 或外因伤害等等 然后问病人的一些生活的资料,

More information

第三章集圣谛第一节三种贪爱第二节缘起法一 缘无明有行二 缘行有识三 缘识有名色四 缘名色有六处五 缘六处有触六 缘触有受七 缘受有爱八 缘爱有取九 缘取有有十 缘有有生十一 缘生有老死等苦十二 缘起法的分析第四章灭圣谛第一节苦的止息第二节涅槃一 涅槃的定义二 涅槃的分类三 涅槃的特点第五章道圣谛

第三章集圣谛第一节三种贪爱第二节缘起法一 缘无明有行二 缘行有识三 缘识有名色四 缘名色有六处五 缘六处有触六 缘触有受七 缘受有爱八 缘爱有取九 缘取有有十 缘有有生十一 缘生有老死等苦十二 缘起法的分析第四章灭圣谛第一节苦的止息第二节涅槃一 涅槃的定义二 涅槃的分类三 涅槃的特点第五章道圣谛 南传佛教基本教义 毗耶达西法师 (Ven.Piyadassi) 目录 第一章概述第二章苦圣谛第一节苦的广说与略说一 苦的广说二 苦的略说第二节五取蕴一 色蕴二 受蕴三 想蕴四 行蕴五 识蕴六 五取蕴七 五取蕴的共相 第三章集圣谛第一节三种贪爱第二节缘起法一 缘无明有行二 缘行有识三 缘识有名色四 缘名色有六处五 缘六处有触六 缘触有受七 缘受有爱八 缘爱有取九 缘取有有十 缘有有生十一 缘生有老死等苦十二

More information

和法 四念处的修持有三个重点 : 第一是维持正念 ; 第二是调伏贪忧等烦恼 ; 第三是精勤方便 念 念, 它有三个意义 ; 即强烈的以专注心投入目标, 急速地不带思考的投入目标, 以正念广布整个目标 正念的生起能紧系的深入于 ( 不漂浮 不肤浅 ) 目标的性质 正念的功能是未曾错过或忽略目标 正念的

和法 四念处的修持有三个重点 : 第一是维持正念 ; 第二是调伏贪忧等烦恼 ; 第三是精勤方便 念 念, 它有三个意义 ; 即强烈的以专注心投入目标, 急速地不带思考的投入目标, 以正念广布整个目标 正念的生起能紧系的深入于 ( 不漂浮 不肤浅 ) 目标的性质 正念的功能是未曾错过或忽略目标 正念的 安般念业処 法增比丘 安般念 (anāpānasati) 是以呼吸作为目标, 來修习定的一个法门 它的修习是将我们的心导向宁静, 直到它到达安止定 (appana samadhi) 的阶段 止, 巴利文 samatha 奢摩他, 意义是止, 依业处修止而得住心, 不再散漫, 代表心的宁静 定, 巴利文 samadhi 三摩地, 三昧, 义为定, 等持 当心不再被烦恼占有时, 心达到心解脱, 这时心里没有丝毫的思惟,

More information

阅读理解与写作技巧工作坊 年级 小五 小六 日期 3月28日 时间 7点正至8点30分 地点 嘉庚堂 1. 2. 3. 4. 5. 6. 1. 2. 3. 1 2 3 4. 1 2 / 3 1. 2. 3. 4. 5. 1 1 4 . 1 . (a) ( ) . (a) ( ) X . (a) ( ) . X X / . . 1 2 2 3 . . 1 2 2 . 5 6 ^

More information

诗词的时空关系可分为诗词的外部时空关系和内部时空关系 在从时空关系的角度欣赏诗词 时 产生审美感受的主要动因不是审美过程中的 时间率领空间 和 收空于时 而是诗词自身化时间为 空间的审美机制 中国人从宇宙意识的构成到对艺术作品的审美 都遵循着在可把握的现实空间中寻找家 园感的心理机制 化时间为空间在诗词中的表现可分为将时间收摄入空间 在时空合一中归于空间 营造 往复循环的空间等数种 时空关系的疏离会导致价值空没的悲剧感

More information

苦 这五蕴就是苦的种子, 它所带来的味只是苦 在 弥兰王问经 第三品第四经中, 龙军为国王解答行的生起时说 : 大王有眼与色即有眼识, 有眼识即有眼触, 有眼触即有受, 有受即有爱, 有爱即有取, 有取即有 ( 业 ) 有, 有 ( 业 ) 有即有生, 有生即有老 死 愁 悲 苦 忧 恼 如是为此全

苦 这五蕴就是苦的种子, 它所带来的味只是苦 在 弥兰王问经 第三品第四经中, 龙军为国王解答行的生起时说 : 大王有眼与色即有眼识, 有眼识即有眼触, 有眼触即有受, 有受即有爱, 有爱即有取, 有取即有 ( 业 ) 有, 有 ( 业 ) 有即有生, 有生即有老 死 愁 悲 苦 忧 恼 如是为此全 如何认识苦? 法增比丘 苦的认知 世间实在苦, 凡夫当乐处, 三宝实无价, 世人尽不知 在佛经里佛常把不知苦, 不懂生死的道理, 不知因果业报, 又不信三宝的人称作愚痴无闻凡夫 这些迷失的有情众生因为对上述的道理不能如实知道, 又不求取圣道, 灭寂诸行而清净解脱, 所以对圣道 该求的不求 因为见解根本错误的关系, 为诸苦所逼恼时, 不但不知断恶修善, 积集来世福德资粮, 卻反而纵欲, 乐于追逐世间八法

More information

《聖道行跡》

《聖道行跡》 圣道行迹 法增尊者 (Bhikkhu Dhammavaro) 目录 一. 礼赞佛陀 3 二. 如理思惟 4 三. 皈依三宝 8 四. 布施, 持戒 10 布施的果报 10 五戒的传授 14 五戒分析 16 五戒的持守 18 五戒的违犯 22 犯戒的对治 25 持戒的功德 30 五. 禅定 32 经行法 32 经行法四阶 34 经行法的观照 35 静坐的方法 41 六. 观照 44 我们对身体的错误看法

More information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略论英国移民族群认同的发展和走向 李 琼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年 外国文学 第 期 这些天来 我觉得来到这个国家 就像是和魔鬼签了协议

More information

翟永明 台静农是 世纪 年代重要的乡土作家 地之子 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无论在叙述方式 细节描写上 还是在人物语言及风俗描写上 地之子 中的作品均独具特色 从而建构起一个色彩斑斓的 羊镇世界 并折射出作者以及那个时代乡土作家们相似的心理特征 台静农 地之子 大娘 我有点事 就是 她未说 出又停住了 真是丑事 现在同汪二这样了 大娘 真是丑事 如今有了四个月的胎 她头是深深地低着 声音也随之低微

More information

目录 04 回归你自己的属地 08 轮回的过患 中部 50 经 12 根修習經 中部 152 經 14 无畏经 18 世间八风 增支部 8:6 22 从黑暗到光明 增支部 刹那至刹那的修行 32 七种圣财 增支部 7:7 36 生死何差! 38 让人厌倦的欲望 40 缘起 46 你是

目录 04 回归你自己的属地 08 轮回的过患 中部 50 经 12 根修習經 中部 152 經 14 无畏经 18 世间八风 增支部 8:6 22 从黑暗到光明 增支部 刹那至刹那的修行 32 七种圣财 增支部 7:7 36 生死何差! 38 让人厌倦的欲望 40 缘起 46 你是 善戒法师 佛法精粹选集 ( 二 ) 诸比丘 正是由于不了知 不彻见四圣谛 因此你我一直在此长久的轮回中流转 徘徊 目录 04 回归你自己的属地 08 轮回的过患 中部 50 经 12 根修習經 中部 152 經 14 无畏经 18 世间八风 增支部 8:6 22 从黑暗到光明 增支部 4.85 26 刹那至刹那的修行 32 七种圣财 增支部 7:7 36 生死何差! 38 让人厌倦的欲望 40 缘起

More information

4 8 3+1 8 1 15 15 8 1 2 8 1 2 " = " = " = " = " = " = 形容样貌 那个哥哥长得就像卡通 片里的大英雄一样高大 从台上望下去 观众 席就像一片皑皑白雪 写作技巧 照应式 评价式 疑问式 俗语式 助人为乐 照应式 这就是助人为乐 评价式 经过这件事后 我明白了助人为 乐这个道理 疑问式 帮助人原来是件 快乐的事 不是 吗 俗语式

More information

Disk02track19 now, let us go to clarification on page 282 我们来看第 282 页的说明 here of mindful, right mindfulness alone is implied 于此, 四念处可说为一正念, similarly

Disk02track19 now, let us go to clarification on page 282 我们来看第 282 页的说明 here of mindful, right mindfulness alone is implied 于此, 四念处可说为一正念, similarly 50 disk02track19 菩提分之概要, 一切之概要 51 disk02track20 一切之概要, 缘起法 52 disk02track21 缘起法 53 disk02track22 缘起法 54 disk02track23 发趣法 55 disk02track24 发趣法 56 disk02track25 发趣法 57 disk02track26 发趣法 58 disk02track27

More information

離苦七-首頁-簡

離苦七-首頁-簡 离苦得乐的妙法 ( 七 ) 2 道圣谛(一)引言 为何在家 出家学佛多年仍未能见法?佛弟子初皈依三宝或剃度出家时,踊跃欢喜,布施持戒,精进闻法,希望见法,早日证得涅槃,了生脱死 但多年后,却发现不仅未得涅槃,也没见法,烦恼仍然不断现起,对来世轮回生起惶恐心 从阿含经中我们发现其中缘由,值得思考!例一:佛为有信心白衣弟子说法,必先说:布施 持戒 生天 欲不净法 漏为大患 出离为要 此时闻法者心净如白布,随染师染任意色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9_圓覺經SC.doc

Microsoft Word - 09_圓覺經SC.doc 圆 觉 经 第 九 讲 最 尊 贵 的 净 莲 上 师 讲 解 经 文 善 男 子! 此 无 明 者 非 实 有 体, 如 梦 中 人 梦 时 非 无, 及 至 于 醒 了 无 所 得 ; 如 众 空 华 灭 于 虚 空, 不 可 说 言 有 定 灭 处, 何 以 故? 无 生 处 故 一 切 众 生 于 无 生 中 妄 见 生 灭, 是 故 说 名 轮 转 生 死 从 真 起 妄 一 念 不 觉

More information

骨头的故事

骨头的故事 头 1 图 206 33 7 12 5 5 4 12 2 54 10 200-400 3 500 图 类 图 图 动 节 4 5 图 发 图 节 180 Youtube 180 [1] 7 2 7 6 9 270 6 图 树懒 块颈 13-25 14 17 25 7 图 扭头 头鹰 鹅 8 图 红 为 关节 绿 为 关节 9 图 类 10 图 类 11 图 盘 动 类 图 阴 犸 艺 你可能会以为图

More information

正念之道

正念之道 正念之道 大念处经析解与问答 缅甸帕奥禅师讲 by Venerable Pa-Auk Sayadaw 帕奥禅师序帕奥禅师序 ----------------------------------------------------------------------------------------------- 3 译序 --------------------------------------------------------------------------------------------------------

More information

IDEO_HCD_0716

IDEO_HCD_0716 IDEO HCD Toolkit Tencent CDC ...?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fy.doc

Microsoft Word - fy.doc 爱默生 Emerson 说过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自信既不是孤芳自赏 得意忘形 也不是自以为是和盲目乐观 而是激励自我奋发进取的一种心理素质 是以高昂的斗志 充沛的精力迎接挑战的一种乐观情绪 演讲者能够建立起强大的气场 正是源于内心强烈的自信 演讲给许多人留下的印象往往不是巨大的精神享受, 而是惶恐和错乱 虽然在演讲中, 任何人对下一秒将要发生的事情都无从得知, 但恐惧并不会帮助我们做好准备,

More information

下 篇 男 性 酷 刑 太 監 考 第 四 章 太 監 名 目 何 其 多 074 077 077 078 080 080 082 092 093 093 096 097 099 第 五 章 太 監 恢 復 性 機 能 102 104 105 109 111 113 114 115 115 118

下 篇 男 性 酷 刑 太 監 考 第 四 章 太 監 名 目 何 其 多 074 077 077 078 080 080 082 092 093 093 096 097 099 第 五 章 太 監 恢 復 性 機 能 102 104 105 109 111 113 114 115 115 118 目 錄 上 篇 女 性 酷 刑 纏 足 考 第 一 章 古 來 纏 足 知 多 少 004 009 016 022 第 二 章 文 士 風 流 逐 腳 臭 026 030 031 033 035 036 039 第 三 章 纏 足 高 跟 禍 未 了 050 052 054 055 057 058 060 附 錄 李 漁 065 下 篇 男 性 酷 刑 太 監 考 第 四 章 太 監 名 目 何 其

More information

第 一 百 一 十 条 增 加 药 品 适 应 症 或 者 功 能 主 治 修 改 药 品 标 准 变 更 辅 料 等 的 补 充 申 请, 由 省 自 治 区 直 辖 市 药 品 监 督 管 理 局 提 出 审 核 意 见, 报 送 国 家 药 品 监 督 管 理 局 审 批, 并 通 知 申 请

第 一 百 一 十 条 增 加 药 品 适 应 症 或 者 功 能 主 治 修 改 药 品 标 准 变 更 辅 料 等 的 补 充 申 请, 由 省 自 治 区 直 辖 市 药 品 监 督 管 理 局 提 出 审 核 意 见, 报 送 国 家 药 品 监 督 管 理 局 审 批, 并 通 知 申 请 第 八 章 非 处 方 药 的 申 报 与 审 批 药 品 注 册 管 理 办 法 ( 试 行 )2 第 九 十 九 条 非 处 方 药, 是 指 由 国 家 药 品 监 督 管 理 局 公 布 的, 不 需 要 凭 执 业 医 师 和 执 业 助 理 医 师 处 方, 消 费 者 可 以 自 行 判 断 购 买 和 使 用 的 药 品 第 一 百 条 申 请 注 册 的 药 品 属 于 以 下 情

More information

正念之道

正念之道 正念之道 大念处经 析解与问答 缅甸帕奥禅师讲解弟子合译 目录 帕奥禅师序... III 译序... VIII 第一部分安般入门... 1 第二部分 大念处经 经文... 9 第三部分 大念处经 析解... 35 缘起... 35 总说 (Uddeso)... 36 身念处 (Kà yà satipaññhà na)... 89 受念处 (Vedanà satipaññhà na)... 193

More information

佛法的修习, 入流分为四个层次 : 即亲近善知识, 听闻佛法, 如理思惟, 及法次法向 一个人若欲修行, 最重要的是把这四个层次思惟清楚, 以免事倍功微, 或是毫无成绩 1. 亲近善知识 佛无尽及卓越的美德, 独自无师自证, 断除一切烦恼缠结, 意识完全净化, 无有任何污垢, 值得人天的崇敬 他完全

佛法的修习, 入流分为四个层次 : 即亲近善知识, 听闻佛法, 如理思惟, 及法次法向 一个人若欲修行, 最重要的是把这四个层次思惟清楚, 以免事倍功微, 或是毫无成绩 1. 亲近善知识 佛无尽及卓越的美德, 独自无师自证, 断除一切烦恼缠结, 意识完全净化, 无有任何污垢, 值得人天的崇敬 他完全 学佛的次第法增比丘 (Bhikkhu Dhammavaro) 认识苦 我们虽然遭受到苦, 但是我们却不会因此而认识苦, 所以在应用佛法时犹如隔靴抓痒, 对学佛者来说将很困难, 不能相应 就好比一个通晓经济学的未必会作生意一样 因为有了色身, 以及执著外在的色相 ; 所以才有各种的色相的事情生起 ; 产生种种的缠系 ; 错误的认为这些色身及色相是我或我所拥有的 如此的生起执著于苦或乐的感受, 并且混淤的把五蕴的色,

More information

关于罗斯福时代新政 宪法革命 的几点浅见 韩 铁 美国宪法的若干重要法理原则及其运用在富兰克林 罗斯福总统任内 发生了巨大变化 史称新政 宪法革命 不过 这种变化并不是在所谓 年最高法院的 及时转向 中一锤定音的 最高法院在正当程序 商业权 公众福利条款上的态度及其变化充分说明 新政宪法革命无论是从当时还是其后的发展来看都有它的连续性 局限性和复杂性 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 我们对新政宪法革命乃至于整个新政的历史评价才会比较准确

More information

春 天 来 了 静 悄 悄 的 没 有 鸟 语 没 有 花 香 到 处 死 一 样 的 沉 寂 雷 切 尔 卡 森

春 天 来 了 静 悄 悄 的 没 有 鸟 语 没 有 花 香 到 处 死 一 样 的 沉 寂 雷 切 尔 卡 森 陈 小 红 加 里 斯 奈 德 被 深 层 生 态 学 家 视 为 他 们 的 桂 冠 诗 人 他 为 全 球 生 态 运 动 作 出 了 巨 大 的 贡 献 本 文 旨 在 研 究 其 诗 歌 中 所 体 现 出 的 独 特 的 生 态 观 主 要 从 四 方 面 来 阐 明 斯 奈 德 对 荒 野 的 热 爱 对 文 明 的 反 思 对 印 第 安 人 生 活 的 向 往 以 及 对 理 想 的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8SC.doc

Microsoft Word - 08SC.doc 大乘百法明门论第八讲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 ( 第九十页 ) 好, 九十页开始 什么是 触? 根境识三缘和合而生 触 如果当下我们已经触境了, 已经取境了, 我们昨天讲嘛, 只要你一取境的话就进入 受, 除非我们可以保持现量境, 可是第六识一起分别心的话, 我们就由分别进入变异, 由现量进入比量, 马上感受就生起 那我们看, 什么叫 受 呢? ( 第九十一页 ) 九十一页, 五遍行的第三个是 受 受,

More information

再 来 提 到 以 眼 识 为 本 质 的 颠 倒 识 邪 识, 譬 如 执 取 黄 色 雪 山 的 眼 识 阳 焰 现 为 水 的 眼 识, 以 及 白 色 法 螺 看 成 黄 色 的 眼 识 等 等, 这 些 都 是 以 眼 识 为 本 质 的 颠 倒 识 颠 倒 识 的 定 义 是 : 心 对

再 来 提 到 以 眼 识 为 本 质 的 颠 倒 识 邪 识, 譬 如 执 取 黄 色 雪 山 的 眼 识 阳 焰 现 为 水 的 眼 识, 以 及 白 色 法 螺 看 成 黄 色 的 眼 识 等 等, 这 些 都 是 以 眼 识 为 本 质 的 颠 倒 识 颠 倒 识 的 定 义 是 : 心 对 心 类 学 概 要 04 洛 桑 堪 苏 仁 波 切 教 授 法 音 法 师 翻 译 现 在 先 复 习 一 下, 我 们 以 眼 识 为 例 作 说 明, 其 它 的 根 识 也 可 以 依 此 模 拟 一 般 言 之, 眼 识 是 总 名, 有 量 心 的 眼 识 及 非 量 心 的 眼 识 ; 以 量 心 来 讲 就 是 眼 识 的 现 量 而 非 量 心 有 三 种 -- 眼 识 为 本 质

More information

缘起 二 在缘起的语言中, 没有所谓的 人 自我 我们 他们 可成为受苦的人 灭苦的人, 或在轮回中流转的人 三 在缘起的语言中, 没有所谓的 乐, 只有 苦 和 苦的止息, 因为 乐 是常见的所依 因 乐 易引生常见, 而 苦 易引生断见, 所以缘起中不谈 乐 除非用在日常用语的解说上, 才把不苦

缘起 二 在缘起的语言中, 没有所谓的 人 自我 我们 他们 可成为受苦的人 灭苦的人, 或在轮回中流转的人 三 在缘起的语言中, 没有所谓的 乐, 只有 苦 和 苦的止息, 因为 乐 是常见的所依 因 乐 易引生常见, 而 苦 易引生断见, 所以缘起中不谈 乐 除非用在日常用语的解说上, 才把不苦 真实的缘起法 法增尊者编 目录 缘起的原则佛陀真实的教法缘起的目的是正见 缘起法是属于胜义谛, 所以必须以法的语言来解说 清净道论 (Visuddhimagga) 里所提的三世轮回的缘起是错误的, 它误导了学佛者超过 1000 年 我们必须要以佛陀讲的 噶拉玛经 (Kalama suttam) 和 大般涅槃经 (Maha parinibbana suttam) 中所说 四大教法 的原则去找寻正确的缘起教法

More information

蔡 序

蔡 序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祇 祇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巿 26 27 28 29 30 巿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2 44 45 46 47

More information

南传法师论著

南传法师论著 身念处禅观修法 Vipassana Bhavana ( 选编摘要 ) 阿姜念 摩诃尼拉难陀 ACHAAN NAEB MAHANIRANONDA Boonkanjanaram Meditation center 泰国布堪甲那南禅修中心 奢摩他 ( 止 ) 与毘婆奢那 ( 观 ) 修法的差别 有两种修法, 奢摩他和毘婆奢那修法 : 奢摩他修法 毘婆奢那修法 1) 真实的自性是定, 会产生平静的心态 1)

More information

从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出发所作的分析 唐永春 苏联法学对中国法学产生过深刻的消极影响 其原因除了社会制度 意识形态 国际环境等直接因素外 还存在着更深层次的历史传统的因素 这就是两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同质性 基于古代东方亚细亚生产方式而形成的东方专制主义传统 的遗存及其影响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是理解这一同质性的钥匙 认识这种深层原因 对我国今后法学研究及法治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苏联法学 中国法学 亚细亚生产方式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1 \312\327\322\263.doc)

(Microsoft Word - 01 \312\327\322\263.doc) 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 (Theravāda-sāsane bhāvanā mukha) 玛欣德尊者编译 Translated & Edited by Mahinda Bhikkhu (China) 江西佛学院印行 Mahinda 2008 1. 只要不增删 修改本书的任何内容, 及不以合订本 会编本之类的形式流通, 则任何单位及个人皆可无须经过编译者的同意而复制 翻印 流通本书 2. 不得以任何商业方式流通本书

More information

《原始佛經選要》

《原始佛經選要》 原始佛经选要 梁国雄居士译 =========================== 2012 年 1 月 17 日第 1.3 版版权声明 原始佛经选要 一书版权, 乃属译者梁国雄居士所有 欢迎在互联网内转载, 但不得更改任何内容, 或作任何直接或间接的牟利商业用途 译者电邮 :khl4035@yahoo.com.hk 原载网址包括 : 佛法小品 http://home.pacific.net.hk/~khl123/

More information

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 # %! 社会生态学的解释 # # # # & &!

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 # %! 社会生态学的解释 # # # # & &! 滕守尧 生态观就是一种可持续性发展观 本文通过生态农业和生态教育的对比 证明了自然界中物与 物之间相互联系和补充导致可持续性发展的事实也可以用到教育上 生态式艺术教育是整个现代生态教育 的重中之重 因为它直接让学生面对人类心理深层的生态原型 认识自己的神性 从而有了使自身可持续 性发展的重要动力 生态观 可持续性发展 园丁式教育 灌输式教育 生态式教育 世界存在的真相 # # # 马克思 恩格斯的贡献!

More information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目 錄 什 麼 是 佛 法? 2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3 離 苦 的 方 法 5 佛 法 的 作 用 8 在 家 居 士 應 如 何 修 行? 9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More information

: : 00 9 : : : : : : : : : : : :

: : 00 9 : : : : : : : : : : : : 0 ( ) JOURNALOFLITERATUREHISTORY ANDPHILOSOPHY No.0(SerialNo.) 陈 来 : 仁学本体论是以仁体统摄儒家传统的各种形上学观念 将仁发展为一本体的观念或发展为 一仁的本体论传统儒学 万物一体 的思想既是一种精神境界 也指万物关联共生的整体 这种整体就是 仁体仁体论把传统儒学的一体之仁与生生之仁作了有机结合仁本体与关联共生的万有是 全体是用 全用是体

More information

内观基础》2006年校译版+

内观基础》2006年校译版+ 1 内观基础 2006 年校译版 + 马哈希尊者著 2 内观基础 2006 年校译版 + 马哈希尊者著 目录一 英译序 / 茅塔诺二 简介三 止与观四 五蕴五 智慧与解脱六 正确的方法七 心八 为何和何时九 缘起十 执取如何生起十一 即刻观照十二 不断的修习十三 事物的分解十四 无常十五 重新发现十六 最终的安宁十七 进步十八 圣道十九 总结二十 年青的织工二一 适合根性的修法二二 布萨天女二三 圣谛二四

More information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黄柯鑫博士 甘特图 A B C D E F G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甘特图的优点 : 直观明了 ( 图形化概要 ); 简单易懂 ( 易于理解 ); 应用广泛 ( 技术通用 ) 甘特图的缺点 : 不能清晰表示活动间的逻辑关系 WBS 责任分配矩阵 ( 负责〇审批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曹正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约 翰 一 书 和 合 本 Page 2 of 9 第 二 章 2:1 我 小 子 们 哪, 我 将 这 些 话 写 给 你 们, 是 要 叫 你 们 不 犯 罪 若 有 人 犯 罪, 在 父 那 里 我 们 有 一 位 中 保, 就 是 那 义 者 耶 稣 基 督 2 他 为 我 们 的 罪 作

约 翰 一 书 和 合 本 Page 2 of 9 第 二 章 2:1 我 小 子 们 哪, 我 将 这 些 话 写 给 你 们, 是 要 叫 你 们 不 犯 罪 若 有 人 犯 罪, 在 父 那 里 我 们 有 一 位 中 保, 就 是 那 义 者 耶 稣 基 督 2 他 为 我 们 的 罪 作 约 翰 一 书 和 合 本 Page 1 of 9 第 一 章 1:1 论 到 从 起 初 原 有 的 生 命 之 道, 就 是 我 们 所 听 见 所 看 见, 亲 眼 看 过, 亲 手 摸 过 的 2 ( 这 生 命 已 经 显 现 出 来, 我 们 也 看 见 过, 现 在 又 作 见 证, 将 原 与 父 同 在, 且 显 现 与 我 们 那 永 远 的 生 命, 传 给 你 们 ) 3 我

More information

一 出家 1. 何为出家 2. 悉达多太子为什么要出家 3. 佛陀出家的启示二 求道 1. 参访仙人, 修学禅定 2. 修习苦行 3. 放弃苦行, 寻找通过觉悟的正道三 降魔 1. 战胜魔军 2. 魔性和佛性四 成道 1. 修习四禅, 开发三种智慧 (1) 修习四禅 (2) 得宿命智 (3) 得有情

一 出家 1. 何为出家 2. 悉达多太子为什么要出家 3. 佛陀出家的启示二 求道 1. 参访仙人, 修学禅定 2. 修习苦行 3. 放弃苦行, 寻找通过觉悟的正道三 降魔 1. 战胜魔军 2. 魔性和佛性四 成道 1. 修习四禅, 开发三种智慧 (1) 修习四禅 (2) 得宿命智 (3) 得有情 一 出家 1. 何为出家 2. 悉达多太子为什么要出家 3. 佛陀出家的启示二 求道 1. 参访仙人, 修学禅定 2. 修习苦行 3. 放弃苦行, 寻找通过觉悟的正道三 降魔 1. 战胜魔军 2. 魔性和佛性四 成道 1. 修习四禅, 开发三种智慧 (1) 修习四禅 (2) 得宿命智 (3) 得有情死生智 (4) 得漏尽智 2. 依缘起的观察, 开启觉悟的智慧 3. 观察十二缘起, 开示流转及还灭的规律

More information

图书馆 年第 期

图书馆 年第 期 年第 期 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北京 北京大学校医院 北京 本文从多个角度对阅读活动进行了考察 认为许多心理学 生理学的原理不仅是阅读疗法的科学基础 而且是阅读疗法原理的组成部分 阅读疗法的科学性不仅体现在阅读活动起源于人类治疗身心疾患的需要 自发生之时就具有治疗的功能 更重要的是阅读过程既能带来共鸣 净化 平衡 暗示 领悟等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 又调动着五脏六腑做着看不见的体操 这些活动起到了调节情绪

More information

我是谁?十二因缘

我是谁?十二因缘 我是谁? 十二因缘 我是谁? 一般人执著精卵而成的身体是我, 不知道自己作为第三者参与了 请参考 : 破灶堕和尚 入母胎的情形 死亡时, 眼识 耳识 鼻识 舌识 身识 意识相继死亡 而末那识 阿赖耶识离开身体 所谓 万般带不去, 惟有业随身 对应下表 :1 2 上图 : 一般人死后会进入中阴状态 ( 注 : 念佛人直接往生净土, 而极恶之人直接入地狱 都不经过中阴状态 应观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内观实践 _马哈希法师、阿姜查等_.doc

Microsoft Word - 内观实践 _马哈希法师、阿姜查等_.doc 内观实践 ( 马哈希法师 阿姜查等 ) 馬哈希法師 阿姜查 摩訶布瓦 隆波田禪師編譯者 : 大千編輯部 目录一 实用内观练习二 内观禅修基楚三 正确的修行四 无住五 定的危险六 森林寺院内观法七 森林佛法 摘要八 内在品质的生活 摘要九 自觉手册十 後言十一 附录 一 实用内观练习 一 觉知身心现象 l. 修习内观, 是要禅修者努力去正确了解在他自身所发生的身心现象 身体现象是每个人从四周可明显觉知到的

More information

给 第 十 一 次 版 的

给 第 十 一 次 版 的 觉者之言 的原版是以德文撰写 原文是依据佛教巴利文经藏中世尊的语言, 择其精华, 再依次序有系统化地把它编辑成书 希望这本书能成为初学者的入门指南, 虽其原本的主要宗旨是要给有佛学基础的读者清楚地看出在多部经文的结构中都包含着真正简明的 四圣谛, 就是 : 苦圣谛 苦之集圣谛 苦之灭圣谛及导致苦灭之道圣谛 从这本书中就可看出佛陀的教理都是朝向一个最终的目标, 那就是 : 脱离痛苦 为此, 在第一次出版的德文版中印有摘自

More information

基 于 实 践 的 地 方 艾 滋 病 立 法 研 究

基 于 实 践 的 地 方 艾 滋 病 立 法 研 究 姜 爱 林 年 以 来 中 国 地 方 艾 滋 病 立 法 取 得 了 一 定 成 绩 但 也 存 在 许 多 问 题 与 不 足 现 实 的 选 择 是 必 须 在 遵 循 立 法 的 指 导 思 想 和 坚 持 立 法 的 基 本 原 则 的 基 础 上 根 据 立 法 依 据 尽 快 制 定 符 合 本 地 特 色 的 防 治 条 例 立 法 的 总 思 路 是 转 变 观 念 正 视 现 实

More information

内观禅修手册

内观禅修手册 序 内观禅修手册 本书所介绍的是南传佛教大师阿姜达磨多罗所传的内观法 苏谛南法师 ( 般那无陀比丘 ) 早年依止阿姜达磨多罗五年, 尽得精髓, 而有 内观禅修手册 的著作传出 达磨多罗内观法的特色是透过肢体的动作来体验 心基 处感受的生灭, 进而超越感受而得到解脱 愿众生安详自在内观教育编译组 1999.4 作者序 本人甚为赞叹 内观教育基金会 推展依据 大念住经 的内观禅修法 本人曾写出一本泰国达磨多罗比丘所指导的培养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从无明至证悟——四圣谛 GB.txt

Microsoft Word - 从无明至证悟——四圣谛 GB.txt 从无明至证悟 四圣谛 有人邀请我给予有关四圣谛 (cattàri ariyasaccàni) 的开示 换言之, 那即是要求给予有关整体佛法的开示, 因为佛法即是四圣谛, 不多也不少 因此, 且让我们从头开始 ; 且让我们看一看佛陀对自己从一位菩萨的无明与迷惑转变成阿罗汉 佛陀的智慧与证悟的叙述, 过后再让我们看一看佛陀第一次给予有关四圣谛的开示 佛陀的第一堂开示 众所周知, 在成佛之后, 这一次佛法教化期里的佛陀是一位名为悉达多乔达摩

More information

朝向快乐之道 善戒法师著 二 O 一四年六月

朝向快乐之道 善戒法师著 二 O 一四年六月 朝向快乐之道 善戒法师著 二 O 一四年六月 目录 序文 感恩词 对治烦恼 受念处 幸福快乐的泉源 刹那至刹那之修行 慈爱禅 常见问题 其它 1-3 4-9 11-36 37-58 59-92 93-108 109-142 143-153 154-164 序文 序言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 礼敬彼跋格瓦 阿拉汉 正自觉者 陀所揭示的一切法都是为了指引众生知苦

More information

2017創形パンフ表1_表4

2017創形パンフ表1_表4 2017 SCHOOL GUIDE BOOK 2017 SOKEI ACADEMY OF FINE ART & DESIGN 关于创形美术学校? 创形美术学校是培育专业艺术家的摇篮 大家知道 : 用普通的教育课程来培育专业的艺术家是件困难的事 在我们创形, 从老师到办公人员, 大家全体都是专业的艺术家 在美术界, 设计界当中取得卓越成绩的艺术家们将为大家面对面地传授心得 我们重视的并不是通过指定的教学说明书来指导大家,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内观基础_gb5.doc

Microsoft Word - 内观基础_gb5.doc 内观基础 (The Fundamental of Vipassana Meditation) 目录 壹 马哈希西亚多略传 / 明法比丘撰 贰 内观基础 / 马哈希法师着 参 内观禅修 : 基本和进阶练习 / 马哈希法师着. 林武瑞中译 肆 七净门与禅观诸境 ( 十六观智 ) / 马哈希法师着. 智如比丘中译 伍 习禅者报告指南 / 班迪达法师着 陆 缅甸内观禅修道场简介 / 空法师张慈田 2 壹 马哈希西亚多略传

More information

深信法宝, 如是念法住 ; 此法为佛善解, 自觉, 实时效应, 可寻思, 导引涅盘, 智者自明 [ 清净道论 ]: 希望修习法随念的人, 亦宜独居静处禅思 : 法是世尊 ( 一 ) 善说,( 二 ) 自见,( 三 ) 无时的,( 四 ) 来见的,( 五 ) 引导的,( 六 ) 智者各自证知的, 这样

深信法宝, 如是念法住 ; 此法为佛善解, 自觉, 实时效应, 可寻思, 导引涅盘, 智者自明 [ 清净道论 ]: 希望修习法随念的人, 亦宜独居静处禅思 : 法是世尊 ( 一 ) 善说,( 二 ) 自见,( 三 ) 无时的,( 四 ) 来见的,( 五 ) 引导的,( 六 ) 智者各自证知的, 这样 法的真义法增比丘 (Bhikkhu Dhammavaro) 敬法偈 Dhamma Vandana (PALI 原文 ) Svākkhāto Bhagavatā Dhammo Sanditthiko Akāliko Ehi-passiko Opanāyiko Paccattam veditabbo viññuhi ti. ([ 大典尊经 ], 六 ) 译文 彼世尊所善说之法, 是现见 即时 来见 诱导,

More information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转正法轮 ( 转法轮经 无我相经 皮带束缚经 ) 禅修开示与问答 请用 Foreigs1 字型 III 转正法轮 回首页 转正法轮目录 帕奥禅师序 III 安般念简介 1 转法轮经 11 无我相经 101 五比丘 131 皮带束缚经 ( 一 ) 141 皮带束缚经 ( 二 ) 151 问答类编 239 克服障碍 239 戒学释疑 252 定学释疑 260 慧学释疑 277 学佛群疑 301 附录 323

More information

(1) 致善戒法师的感谢函 我想从内心里由衷地表达对善戒法师的感恩和谢意 在这七个月相处的日子里, 善戒法师 给我生命中带来很多的快乐 我过去时常参加善戒法师的禅修营和聆听法师的佛法光碟, 我也常常从中获得意想不到的疗效, 身心感到无比的舒畅 不知怎么的, 我觉得我和法师有一种特殊的联系 ( 或许是

(1) 致善戒法师的感谢函 我想从内心里由衷地表达对善戒法师的感恩和谢意 在这七个月相处的日子里, 善戒法师 给我生命中带来很多的快乐 我过去时常参加善戒法师的禅修营和聆听法师的佛法光碟, 我也常常从中获得意想不到的疗效, 身心感到无比的舒畅 不知怎么的, 我觉得我和法师有一种特殊的联系 ( 或许是 三 学 善戒法师 著 - 1 - (1) 致善戒法师的感谢函 我想从内心里由衷地表达对善戒法师的感恩和谢意 在这七个月相处的日子里, 善戒法师 给我生命中带来很多的快乐 我过去时常参加善戒法师的禅修营和聆听法师的佛法光碟, 我也常常从中获得意想不到的疗效, 身心感到无比的舒畅 不知怎么的, 我觉得我和法师有一种特殊的联系 ( 或许是前世的因缘 ), 因为简单的佛法劝导, 只要经过法师的点醒, 就很容易地深入我的内心并带来无穷快乐,

More information

目录 1 序言 2 致谢 3 树立正见, 实现和平与快乐 4 给禅修者的初步指导 5 正念的七项利益 6 清净的七个阶段 7 锐利五根的九种方法 8 禅修者的五精勤支 9 禅修指南 10 小参注意事项

目录 1 序言 2 致谢 3 树立正见, 实现和平与快乐 4 给禅修者的初步指导 5 正念的七项利益 6 清净的七个阶段 7 锐利五根的九种方法 8 禅修者的五精勤支 9 禅修指南 10 小参注意事项 观禅指导手册 恰宓尊者著 明慧译 2013 年 8 月 目录 1 序言 2 致谢 3 树立正见, 实现和平与快乐 4 给禅修者的初步指导 5 正念的七项利益 6 清净的七个阶段 7 锐利五根的九种方法 8 禅修者的五精勤支 9 禅修指南 10 小参注意事项 序言 易见他人过, 难见自己非 法句经 252 句这句话与禅修者密切相关 禅修者也许一直在犯同样的错误, 而全然不觉, 直到有一位锐利的 经验丰富的禅修者给他指出来才明白

More information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 序...2 第 一 节 : 简 介 百 法...5 一 叙 缘 起...5 三 著 者 世 亲 菩 萨...6 四 释 题...6 五 总 释...9 第 二 节 心 法...13 第 三 节 心 所 有 法...17 第 四 节 色 法...40 第 五 节 心 不 相 应 行 法...42 第 六 节 无 为 法...50 第 七 节 无 我...55 序 一 九 九 二 年 四 月, 我 笔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XinJing_sc_07.docx

Microsoft Word - XinJing_sc_07.docx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第七讲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讲于新加坡 Orchid Country Club 二 一七年十一月八日 我们上次讲到 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接下来 舍利子, 舍利是梵语, 是一种鸟的名称, 这种鸟叫做鹙鹭或者是春莺, 那鹙跟鹭不一样, 鹙 鹭是两种, 都是水鸟 那鹙牠形状长得有点像鹤, 大家都看过, 鹤就是那个颈子长长的 嘴巴扁扁的 眼睛红红的,

More information

抗 日 战 争 研 究 % 年 第 期!!!!!!

抗 日 战 争 研 究 % 年 第 期!!!!!! 作 为 抗 战 文 化 的 史 学 及 其 历 史 贡 献 田 亮 作 为 抗 战 文 化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抗 战 时 期 的 中 国 史 学 受 爱 国 主 义 民 族 主 义 思 潮 的 强 烈 影 响 在 培 育 国 民 的 民 族 意 识 弘 扬 民 族 抗 战 精 神 等 方 面 为 民 族 抗 战 事 业 做 出 了 杰 出 贡 献 尽 管 受 到 客 观 条 件 的 限 制

More information

各位居士大德阿彌陀佛

各位居士大德阿彌陀佛 菩提道次第广论第三十八讲 [ 下士道 - 深信业果 14] ( 十恶业 - 邪见 2 十业道与轮回的关系 1)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 各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说离邪见, 才有真实的智慧 有一种智慧, 不是真实的智慧, 也许是世间的聪明才智, 也许是一些邪知邪见, 像其它的宗教, 或者是我们所谓的外道, 他们也有所谓的言论, 也有他们理论的基础, 或者有他们自己的见解, 他们也觉得那个是智慧,

More information

出版者要吉祥尊者的介紹, 於是尊者這麼寫自己 : 一個充滿傻氣的尋真者 ; 一個敢於夢想的修行人 ; 一個夢想與現實的結合體 他會犯錯, 卻勇於改過 面對挫折, 他總要快速地站起來 眾生太苦了, 他告訴自己 : 怎能有時間難過? 總在嚴格後心懷不忍, 他要給自己, 給別人, 給當下一個新生機 不願有

出版者要吉祥尊者的介紹, 於是尊者這麼寫自己 : 一個充滿傻氣的尋真者 ; 一個敢於夢想的修行人 ; 一個夢想與現實的結合體 他會犯錯, 卻勇於改過 面對挫折, 他總要快速地站起來 眾生太苦了, 他告訴自己 : 怎能有時間難過? 總在嚴格後心懷不忍, 他要給自己, 給別人, 給當下一個新生機 不願有 吉祥尊者主講 象涵記錄 出版者要吉祥尊者的介紹, 於是尊者這麼寫自己 : 一個充滿傻氣的尋真者 ; 一個敢於夢想的修行人 ; 一個夢想與現實的結合體 他會犯錯, 卻勇於改過 面對挫折, 他總要快速地站起來 眾生太苦了, 他告訴自己 : 怎能有時間難過? 總在嚴格後心懷不忍, 他要給自己, 給別人, 給當下一個新生機 不願有己, 他要以眾生為心 有人說他嚴苛 有人說他溫柔 全看他覺得你需要什麽才能凈化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其比伦, 实尔达摩 [11] 中, 具足如斯宝, 由此真谛故, 愿一切安乐 佛陀所赞叹, 修定念相继, 净念无间断 [12],( 可证殊胜果 ), 实尔达摩中, 具足如斯宝, 由此真谛故, 愿一切安乐 四双八辈 [13] 者, 贤者所称赞, 佛陀之弟子, 施彼得大果 [14], 唯诸僧伽中, 具足如

其比伦, 实尔达摩 [11] 中, 具足如斯宝, 由此真谛故, 愿一切安乐 佛陀所赞叹, 修定念相继, 净念无间断 [12],( 可证殊胜果 ), 实尔达摩中, 具足如斯宝, 由此真谛故, 愿一切安乐 四双八辈 [13] 者, 贤者所称赞, 佛陀之弟子, 施彼得大果 [14], 唯诸僧伽中, 具足如 三宝经 [1] (Ratana Sutta) ([ 宝经 ]-[ 小诵经 ]-[ 小部 ]-[ 南传大藏经 ]) 译者不详, 法增比丘 1999 年润饰及 2005 年注释 ) 天空或地上, 众生 [2] 来聚集, 愿众生安乐, 汝等应谛听, 如来 [3] 所说法,( 千万劫难遇 ) 天地诸神祗, 汝等应谛听, 人民日与夜, 献奉诸供品 [4], 应慈爱彼等, 精进施佑护 于此处他界, 或于诸天上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百法_4SC.doc

Microsoft Word - 百法_4SC.doc 大乘百法明门论第四讲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 各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继续看 善法 轻安 什么是轻安呢? 轻安, 就是不粗重 是什么不粗重呢? 就是身 心不粗重 什么是身 心不粗重呢? 我们就要知道, 什么是身的粗重? 身的粗重, 就是指五脏六腑不调和, 气脉不通畅, 譬如说 : 我们的五脏生病了, 肝不好 心脏有问题 还是肠胃不消化 肾功能不足 等等的, 不然就是脖子酸 腰痛, 反正就是身体总是不是这边不舒服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0A2BDAAB2E9B5C4ECF8D0DECAC0BDE72DBDE4B6A8BBDB2020A3A8D3A2CEC4B0E6CBB3D0F2A3A92E646F6378>

<4D F736F F D20B0A2BDAAB2E9B5C4ECF8D0DECAC0BDE72DBDE4B6A8BBDB2020A3A8D3A2CEC4B0E6CBB3D0F2A3A92E646F6378> 1 [ 第一篇 ] 教法片段... 4 [ 第二篇 ] 一份 法 的赠礼... 11 [ 第三篇 ] 法性... 16 [ 第四篇 ] 实相的两面... 22 [ 第五篇 ] 心的训练... 33 [ 第六篇 ] 与眼镜蛇同住... 42 [ 第七篇 ] 阅读自然之心... 45 [ 第八篇 ] 只管做它!... 58 [ 第九篇 ] 关于这颗心... 64 [ 第十篇 ] 内心的平衡... 65

More information

敬信三宝

敬信三宝 1 第一章敬信三宝 礼敬于世尊, 应供, 等正觉 ( 三次 ) 信 信是进入佛门的第一步 大智度论 里说道 : 佛法大海, 信为能入 就是说这个 佛经里曾记载许多在家众, 在听完佛陀的说法后, 生起净信, 于是就礼拜佛足, 而自称从今日始归依三宝 : 归依佛, 归依法, 归依僧 并请佛听许他们成为清信男 ( 优婆塞 U p a s a k a ) 和清信女 ( 优婆夷 U p a s i k a ),

More information

对 当 前 小 说 艺 术 倾 向 的 分 析 陈 晓 明 人 民 性 是 一 个 现 代 性 概 念 近 年 来 艺 术 上 趋 于 成 熟 的 一 批 作 家 倾 向 于 表 现 底 层 民 众 苦 难 的 生 活 这 使 他 们 的 作 品 具 有 现 实 主 义 的 显 著 特 征 在 对 苦 难 生 活 的 把 握 中 对 人 物 性 格 和 命 运 的 展 示 中 这 些 小 说 在 人

More information

年第 期

年第 期 年第 期 论虚拟实践的哲学意蕴 孙伟平 信息技术 虚拟技术 实践 实践形态 虚拟实践 所谓虚拟实践 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 通过数字化中介系统在虚拟时空进行的 主体与虚拟客体双向对象化的感性活动 它是人们有目的 有意识进行的能动的探索和改造 虚拟客体 同时也提升和改造自身的客观活动 是人类在当代技术革命推动下兴起的一种新型的实践活动形态 具有与传统实践迥然不同的特征 虚拟实在性 即时交互性 自由开放性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D7D4CED2CCBDCBF7B5C4C2C3B3CCA3A8BCF2CCE5A3A9D5FDCEC4D3A1CBA2C5C5B0E62DB6A8B8E E646F6378>

<4D F736F F D20D7D4CED2CCBDCBF7B5C4C2C3B3CCA3A8BCF2CCE5A3A9D5FDCEC4D3A1CBA2C5C5B0E62DB6A8B8E E646F6378> 礼敬彼世尊 阿拉汉 正自觉者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ã sambuddhassa 自我探索的旅程 @ JOURNEY OF SELF-DISCOVERY 雷瓦达比库 Bhikkhu Revata ( 简体版 :2017 年 5 月 ) 免费赠阅 只要不擅自更改或曲解作者之教义, 则无须经过作者之同意而重印本书 Dedicated to all the Sangha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郭于华 内容提要 : 从饮食这一看似平常却是最基本的生活空间入手, 观察与理解文化的 变迁是一个重要而深刻的视角 本文以对儿童食品与进食的调查分析, 探讨当前社 会代际之间文化传承的特点及变化 研究表明 :. 家庭中的三代人分别具有相对不同的关于食物的知识体系, 他们在选择食品和安排进食过程中所考虑的因素 依据的 标准和观念是不同的, 孩子比其父辈 祖辈带有更明显的现代消费主义特征 ;. 代际

More information

一日, 王子乘坐七宝轮车, 从东门出游, 看见一老人, 伛偻曲背, 手扶竹杖, 举步艰难, 有如蚁行 悉达多王子顿时有感于人生老苦, 心生忧郁 又一日, 他从南门出游, 见一病人, 面色痿黄, 形容枯槁, 气喘呻吟, 痛苦万状 悉达多王子怜悯病人, 心自忧怖 又一日从西门出游, 见一死者, 直挺僵卧

一日, 王子乘坐七宝轮车, 从东门出游, 看见一老人, 伛偻曲背, 手扶竹杖, 举步艰难, 有如蚁行 悉达多王子顿时有感于人生老苦, 心生忧郁 又一日, 他从南门出游, 见一病人, 面色痿黄, 形容枯槁, 气喘呻吟, 痛苦万状 悉达多王子怜悯病人, 心自忧怖 又一日从西门出游, 见一死者, 直挺僵卧 第一章走进佛教 2500 多年前的一个凌晨, 明星现于天上, 在一棵菩提树下, 有人忽然发出了一声赞叹 : 奇哉! 奇哉! 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 这个人就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自这天以后, 释迦牟尼就四处传播他在菩提树下静悟出的关于宇宙人生的缘起本心等道理 释迦牟尼, 姓乔达摩, 名悉达多 ( 公元前 566 年 ~ 公元前 486 年 ) 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 ( 今尼泊尔境内 )

More information

蓝山禅修开示

蓝山禅修开示 透视身心的本质 恰宓禅师 翻译 : 明慧 2013 年 7 月 前言 1998 年, 恰宓西亚多 ( 迦那卡毗旺沙 ) 在蓝山观禅中心 (BMIMC, 澳大利亚 ) 主持了一次威巴萨那 ( 古译毗婆舍那 ) 禅修营 当时的禅修开示被录了下来 此后, 由南希 吉达巴拉以及约翰将开示转录成了文字, 以便将开示以书的形式出版 约翰将这些开示放在了 BMIMC 的网站上, 并在后来对一些更正进行了数字化的处理

More information

净心法要

净心法要 甘 露 文 库 9 净 心 法 要 益 西 彭 措 堪 布 讲 授 净 心 法 要 1 净 心 引 导 9 净 心 法 要 讲 记 科 判 19 净 心 法 要 讲 记 21 净 心 引 导 讲 记 科 判 95 净 心 引 导 讲 记 97 思 考 题 267 净 心 引 导 净 心 法 要 别 别 观 修 之 轮 净 心 法 要 1 净 心 法 要 别 别 观 修 之 轮 全 知 麦 彭 仁 波

More information

: /. :, 2005. 7 ISBN 7-80211 - 149-8........., J. P. ( 1905 1980) -. K835. 655. 1 CIP ( 2005 ) 066492 : : : 22 ( 100035) : ( 010) 66560272 ( ) ( 010)

: /. :, 2005. 7 ISBN 7-80211 - 149-8........., J. P. ( 1905 1980) -. K835. 655. 1 CIP ( 2005 ) 066492 : : : 22 ( 100035) : ( 010) 66560272 ( ) ( 010) : /. :, 2005. 7 ISBN 7-80211 - 149-8........., J. P. ( 1905 1980) -. K835. 655. 1 CIP ( 2005 ) 066492 : : : 22 ( 100035) : ( 010) 66560272 ( ) ( 010) 66560273 66560299( ) h t t p: www. cctpbook. com E

More information

事师五十颂释

事师五十颂释 俱 舍 论 世 亲 菩 萨 第 一 分 别 界 品 所 有 一 切 有 为 法, 亦 分 色 等 之 五 蕴 彼 等 亦 称 时 言 依, 以 及 出 离 与 有 基 如 是 有 漏 法 亦 称, 近 取 之 蕴 及 有 诤, 痛 苦 及 集 与 世 间, 见 处 以 及 三 有 也 所 谓 之 色 即 五 根, 五 境 以 及 无 表 色 彼 等 均 是 识 所 依, 眼 等 诸 根 清 净 色

More information

????????

???????? 深度学习 项目简介 葛丽丽 译 西蒙菲沙大学 教育学院 富有想像力的教育研究中心 电邮 ierg-ed@sfu.ca 网址: http://www.ierg.net 基本思想 开学的第一个星期 每个学生都会接到一个任意布置的主题 从此将围绕这个主题 进行深度学习 这些主题可能包括 鸟 苹果 马戏团 火车 和 太阳系 等内容 在接下来的小学 初中以及高中阶段 除了基本课程以外 学 生将继续深入地学习指定的题目

More information

我 内 心 凄 怆 令 人 困 盹 的 麻 木 刺 痛 我 的 感 官 如 同 饮 过 毒 渖 又 似 刚 刚 把 迷 魂 汤 吞 服 朝 着 忘 河 下 沉 这 里 耄 耄 老 者 几 丝 白 发 在 颤 动 青 春 少 年 目 光 苍 白 消 瘦 而 死 亡 哪 怕 稍 加 思 索 也 充 满

我 内 心 凄 怆 令 人 困 盹 的 麻 木 刺 痛 我 的 感 官 如 同 饮 过 毒 渖 又 似 刚 刚 把 迷 魂 汤 吞 服 朝 着 忘 河 下 沉 这 里 耄 耄 老 者 几 丝 白 发 在 颤 动 青 春 少 年 目 光 苍 白 消 瘦 而 死 亡 哪 怕 稍 加 思 索 也 充 满 济 慈 诗 歌 艺 术 风 格 散 论 刘 新 民 迎 来 欢 乐 迎 来 悲 酸 忘 河 边 的 草 赫 尔 墨 斯 的 翎 来 吧 今 天 来 吧 明 天 我 真 心 把 你 们 欢 迎 我 爱 在 和 风 丽 日 中 寻 觅 悲 哀 的 面 颜 在 电 闪 雷 鸣 中 倾 听 欢 乐 和 笑 声 美 与 丑 我 都 喜 欢 我 内 心 凄 怆 令 人 困 盹 的 麻 木 刺 痛 我 的 感 官

More information

系列02(簡)

系列02(簡) 02 户 爱 质 购 户 应该 识 将 诉 户 们 个 户 们 质 个 质会 诉 该 执 让 业 团队 脉 1 产 势 势 让 练 势 时间达 识 势 预 达 势 让员 欢 课 长 势 拥 内 讲师团队 势 训练 势 备课 负担 势 业 购 风险 势 训练绩 绝对 1 训练实 没 让 们执 练 经过 们认为 组 训 过 论 业 资 创 训练 个 战这 为 们 续 设计 训 现 组 训 预 亲 担 执

More information

等 的氛围 有利于与受评者深入交流 五 进行修正 接下来 就要根据评估的结果进行目标和策略方案的修订 修订 的内容包括 职业的重新选择 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阶段目标的修正 实施措施与行动计划的变更等等 通过反馈评估和修正 应该达到下列目的 对自己的强项充满自信 我知道我的强项是什么 对自己的发展机会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我知道自己什么地方还 有待改进 找出关键的有待改进之处 为这些有待改进之处制定详细的行为改变计划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pt00.doc

Microsoft Word - pt00.doc 中译序 这本书收集了帕奥禅师于 1999 年 4 月 6 日至 5 月 20 日期间, 在台湾月眉山灵泉禅寺由弘誓文教基金会主办的禅修营里所讲的十四场开示及五场问题回答 这些开示及问答都事先准备好, 再由禅师读出英文讲稿, 及由翻译员读出中文讲稿 当中的 大空经 分为三讲 除妄念经 分为两讲 大菩提乘 ( 一至三 ) 则分为八讲, 而最后一讲则是简短的开示 郁伽居士的八种奇妙素质 除此之外, 本书还收录了一些现场问答于

More information

书 名 小说历史 作 者 罗念生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1月 ISBN 7 208 05059 7 I504 定价 39 00元

书 名 小说历史 作 者 罗念生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1月 ISBN 7 208 05059 7 I504 定价 39 00元 书 名 小说历史 作 者 罗念生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1月 ISBN 7 208 05059 7 I504 定价 39 00元 110 小 说 历 史

More information

蒋维乔思想研究

蒋维乔思想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蒋维乔思想研究姓名 : 何宗旺申请学位级别 : 博士专业 : 中国近现代史指导教师 : 麻天祥 20031101 蒋维乔思想研究

More information

菩提资粮

菩提资粮 菩提资粮 观察缘起 缅甸帕奥禅师讲 by Venerable Pa-Auk Sayadaw 1 菩提资粮目录 中译序 -------------------------------------------------------------------- 3 大空经 --------------------------------------------------------------------

More information

就业办口袋书

就业办口袋书 3 喜欢就是喜欢 兴趣其实很简单 人和人都是不一样的 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特质 兴趣是与带有某种遗传特征的天赋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每个人的兴趣所在必然不尽相同 真正的兴趣是你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 可以进入一 种忘我的投入状态 并达到身心愉悦的一种倾向 真 正的兴趣是抽掉了功利色彩的一种本能 与天赋休戚相 关 而不能掉入将社会的功利化作为判断标准的误 区 撇开浮云 喜欢就是喜欢 才是兴趣的本真 问题二 兴趣在哪里

More information

到生态环境的平衡, 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如何才能保护好我们内在的心灵? 下面, 我想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心的名称及分类 首先, 要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心的名称和分类 在佛教里, 关于心的阐述有心 意 识 和心王 心所这几个概念 1 心 意 识 通常, 我们所说的心就是指我们的肉团心, 而佛教里对

到生态环境的平衡, 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如何才能保护好我们内在的心灵? 下面, 我想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心的名称及分类 首先, 要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心的名称和分类 在佛教里, 关于心的阐述有心 意 识 和心王 心所这几个概念 1 心 意 识 通常, 我们所说的心就是指我们的肉团心, 而佛教里对 心灵环保 济群法师 今天, 我要和大家谈一谈有关心灵环保的课题 环保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 也是社会的潮流所向 在这个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时代, 地球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破坏, 我们的生活环境正日复一日地遭到污染 生活在城市的人感觉会特别明显 曾几何时, 纯净的蓝天已成为难得一见的风景 ; 新鲜的空气已成为堪称奢侈的享受 水是生命之源, 但我们能够喝到的是什么? 清洁的水源似乎只有电视广告中才得以一见

More information

菩提资粮

菩提资粮 菩提资粮 帕奥禅师 讲述 中译序 大空经 除妄念经 大菩提乘 ( 一 ) 大菩提乘 ( 二 ) 大菩提乘 ( 三 ) 问答一 问答二 问答三 问答四 问答五 即席问答 郁伽居士的八种奇妙素质 菩提资粮目录 附录 : 佛教能够带给人类什么利益 ( 一 ) 佛教能够带给人类什么利益 ( 二 ) 佛教能够带给人类什么利益 ( 三 ) 索引 1 2 大空经 回首頁菩提资粮中译序这本书收集了帕奥禅师于 1999

More information

说明 本简体校正版 佛说不增不减经 电子书, 是根据清制 乾隆大藏经 第 48 册, 第 0520 部, 大乘单译经部,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佛说不增不减经 原藏影印本校正制作的 句读仅供参考本电子书是免费结缘品 特此说明 仁慧草堂二〇一八年三月 更多免费电子佛经下载敬请关注 :

说明 本简体校正版 佛说不增不减经 电子书, 是根据清制 乾隆大藏经 第 48 册, 第 0520 部, 大乘单译经部,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佛说不增不减经 原藏影印本校正制作的 句读仅供参考本电子书是免费结缘品 特此说明 仁慧草堂二〇一八年三月 更多免费电子佛经下载敬请关注 :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说明 本简体校正版 佛说不增不减经 电子书, 是根据清制 乾隆大藏经 第 48 册, 第 0520 部, 大乘单译经部,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佛说不增不减经 原藏影印本校正制作的 句读仅供参考本电子书是免费结缘品 特此说明 仁慧草堂二〇一八年三月 更多免费电子佛经下载敬请关注 :http://www.renhuicaotang.com/ A 起诵仪 香赞

More information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本計劃經費來自 品健康福利捐支應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我 名字 為了 以下理由 1. 2. 3. 4. 5. 決定從 年 月 日起 簽署人 (簽章) 見證人 (簽章) 年 月 日 a 準備戒 V 環境的準備 排除讓自己想吸 自己戒 的環境 V 心理的準備 瞭解自己的吸 的環境 建立能提醒 行為 強化戒 決心 V 身體的準備 評估身體的尼古丁依賴度 必要時找尋 藥物降低戒 戒 的難度

More information

正念之道

正念之道 正 念 之 道 大 念 处 经 析 解 与 问 答 ( 请 用 foreigs1 字 型 ) 缅 甸 帕 奥 禅 师 讲 解 弟 子 合 译 目 录 帕 奥 禅 师 序 III 译 序 VII 安 般 入 门 1 大 念 处 经 经 文 7 大 念 处 经 析 解 33 总 说 34 身 念 处 89 安 般 念 89 四 威 仪 118 正 知 132 向 前 进 与 返 回 时 的 正 知 132

More information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善戒法师 Sayalay Susīlā 1963 年生于马来西亚 彭亨 获槟城理科大学大众传播媒介学士 大学时已开始 禅修 1991 年 法师在马来西亚槟城佛教禅修中心披剃出家 披剃后六个月 法师便前往缅甸 在著名的阿咤利 ācariya 班迪达西亚多 Sayadaw U Paṇḍita 指导之 下 精进密集修禅近三年 1994 年 法师依止著名的缅甸 阿咤利 帕奥西亚多 Pa-Auk Tawya

More information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礼敬世尊 阿罗汉 圆满自觉者 观察缘起 如何灭除痛苦佛法开示与问答 帕奥禅师开示 简体版校印说明 本次简体版的校印, 是以 观察缘起 原书为底本, 同时考虑到单独成书篇幅过少, 因此在后面添加了 如何灭除痛苦 及 佛法开示与问答汇编 两个独立篇章 依据 观察缘起 原书, 帕奥禅师的缅文开示首先由净法比丘等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