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5B171AB73B6CBA8ECAB73A6D3A4A3B6CBA158B3AFA46CA9F9BB50B169A445C4D6AABAB750B94AB8D6B9EFA4F1ACE3A873>



Similar documents
01何寄澎.doc

The Melancholy South - Sun Yuan-heng s Writings on Formosan Products and Climate in Chi-Kan Collections and Their Internal Implication Shih Yi-Lin Pro

Microsoft Word - z-ww377-03

Microsoft Word - CGJ6-1-05陳伯軒.doc


不同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科學本質學習成效之比較與分析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顏 鸝 慧 人 社 科 院 / 人 文 藝 術 教 學 中 心 摘 要 飲 茶 的 起 源, 歷 來 眾 說 紛 紜, 根 據 文 獻 資 料 顯 示, 在 唐 代 之 前, 飲 茶 只 是 一 種 區 域 性 的 生 活 風 俗 然 西 漢 時 已 有

06


Microsoft Word - 黃世錦04.docx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第一章

曹美秀.pdf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二 期 Chang Kao-P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Painting and poetry are comp

6張謇教育思想之研究.doc

<4D F736F F D20312E5FA473AEFCB867AED5AA605FBB50B04BCFC8AABAAFABB8DCACE3A8732E646F63>



Abstract Yiwei( 易 緯 )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Yi ( 易 )study of Han dynasty. It had rich meanings and close relation with other parts

<4D F736F F D205F30395FA4E9AA76AEC9A54EBB4FC657B5FCAAC0AAECB1B45FBD735F2E646F63>

Microsoft Word - 論文封面 修.doc

˘ªF¶Î


<4D F736F F D20B169B74FC5EF2020A8E2A9A4B0EABB79B1D0ACECAED1A56AA8E5B8D6BA71BFEFBFFDA4A7ACE3A8732E646F63>

Printing Media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ang Poetry in the Song Dynasty: Grasp the Essence and the Anthologies of Tang Poetry of Song publication Cha

Microsoft Word - 104廖美玉.doc

262 舂音詞社和漚社都成立於上海 在這個新興的文化大都會各種思想的交匯促 進了文學社團的發展不同政治社會背景的文人亦多了交往的機會 加上出版業 的蓬勃人才的集中使得上海的文學社團格外多姿多彩在全國的新舊文壇帶領 5 風騷 在詞學方面龍榆生 便將上海視為民國時期的詞學中心 另一


<4D F736F F D20A1B6DCE6CFAAD3E6D2FEB4D4BBB0A1B7B6D4B1B1CBCECAABCAB7B5C4BDA8B9B92E646F63>

106陳怡良.doc

國立高雄大學○○○○○○學系(研究所)(標楷體18號字

永遠的革新號--側論《筆匯》遺漏在文學史上的密碼


國立臺南大學數位論文典藏.pdf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論文封面

16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5, Jun 2014,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Era of Suffe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The Body Metaphors in The Travels of Lao Can Hsu Hui-Li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32 戲劇學刊 A Study of Beijing Opera s Jing Actors and Their Vocal Accents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Using Two Operas, Muhuguan and Yuguoyuan, as Exa

Microsoft Word - 6.劉昭明.doc

<4D F736F F D205F355FBDD7A16DA4E5A4DFC04AC073A16EA4A4AABAA175B74EB648A176BB50A175A4F1BFB3A176>

古 典 漢 語 題 材 的 現 代 轉 化 -- 余 光 中 洛 夫 楊 牧 詩 中 的 古 典 策 略 精 簡 報 告 計 畫 主 持 人 : 丁 旭 輝 壹 中 英 文 摘 要 摘 要 : 余 光 中 洛 夫 楊 牧 是 成 就 最 高 的 現 代 詩 人, 作 品 中 出 現 大 量 對 中

Microsoft Word 王振勳136.doc

马 大 华 人 文 学 与 文 化 学 刊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6 前 言 顾 城 曾 在 接 受 德 国 汉 学 家 顾 彬 及 张 穗 子 专 访 中, 将 其 诗 歌 创 作 分 为 四 个 时 期, 即 自 然 阶 段 文 化

朝陽人文社會學刊 第五卷第一期 壹 引言 陰陽五行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哲學思想 對於傳統文化有過廣泛 而持久的影響 1 從商周至近代 縱觀陰陽五行學說的發展歷程 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內涵 表現出不同的特色 關於陰陽五行 的起源 學術界有許多不同的理論與見解 至今仍是見仁見智 2 古 代正史當中 以 五

96 7 () 124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Yao Ying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in Taiwan for more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高職教師教學成敗歸因之研究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230 東華漢學 第18期 2013年12月 的瑞兆象徵 而乾隆皇帝的題詩跋語亦可視為其登基六十年的 時代 筆記 三希堂 位處全國政治權力中樞 但 三希堂 所藏不過是前代 所遺而與政治權力無關的三件歷史文物 亦因為如此 三希堂 的設 立本身便有混淆政治文化兩種面貌的可能性 而面對 快雪時晴帖 這位文

國 立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文 化 創 意 產 業 學 系 碩 士 班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劉 明 宗 博 士 鍾 肇 政 中 短 篇 小 說 女 性 形 象 析 論 研 究 生 : 吳 鳳 琳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二 年 六 月

前 言 一 場 交 換 學 生 的 夢, 夢 想 不 只 是 敢 夢, 而 是 也 要 敢 去 實 踐 為 期 一 年 的 交 換 學 生 生 涯, 說 長 不 長, 說 短 不 短 再 長 的 路, 一 步 步 也 能 走 完 ; 再 短 的 路, 不 踏 出 起 步 就 無 法 到 達 這 次

Microsoft Word - 2 黃州詩景 李妮庭.doc


<4D F736F F D203720A4E8AA46BEF0A16DAC4CAC4EB8E2A8A5A16EB5FBB3B3B8D620B169AB57ACD52E646F63>

55-83

5 49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classificationcultural significance 1 p p373 3 p494 4 p p27b

untitled

æG Ï

Microsoft Word - 03許建崑.doc

<4D F736F F D20342EB9F9ACFCA5C9BDD7A4E5A15DA4E5BB50ADF5A15E2E646F63>


優 秀 的 構 圖 設 計 可 以 引 起 眾 的 注 意, 書 籍 封 面 的 構 圖 影 響 消 費 者 的 購 買 意 願 海 報 設 計 的 構 圖 影 響 的 傳 達 效 益 照 片 的 構 圖 影 響 美 感 的 表 現 與 傳 遞 經 典 名 作 在 構 圖 上 皆 有 細 膩 的 安

林教授2.PDF

A-錢穆宗教觀-171

一 -50-

4 47 / / / / / / / / / / / / / / 30 T. S


093_114_Koh_khee_heong

202 The Sending Back of The Japanese People in Taiwan in The Beginning Years After the World War II Abstract Su-ying Ou* In August 1945, Japan lost th

094THU DOC

戲劇研究 第十期 京劇逐漸茁壯的同時 戲劇演出相關評論也隨之興起 這些評論除了出現在 3 傳統書籍形式的出版品以外 近代報刊 的興起 更是提供了京劇或是其他地方 劇種的評論極大的發展空間 特別是進入清末民初時期 這些評論主要以報刊為 媒介 散見於報刊雜誌的藝文版面 報刊劇評的流行與京劇的發展成為相輔

Microsoft Word - 18-邱湘雲( ).doc

一段“蝶蝶”上休的生命教育故事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02廖美玉.doc

6 1

A Study on JI Xiaolan s ( ) Life, Couplets and Theories of Couplets 紀 曉 嵐 ( ) 生 平 資 料 斠 正 及 對 聯 聯 論 研 究 LI Ha 李 夏 THE UNIVER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期 整 本 愚 菴 小 集 在 四 庫 全 書 兩 閣 本 中 的 文 獻 存 佚, 不 僅 反 映 四 庫 全 書 的 版 本 差 異, 也 朗 現 潛 藏 在 清 代 官 方 修 書 歷 程 裡, 對 某 些 牽 動 政 治 敏 感 神 經 的 作 者 或 著 作

http / /book. sina. com. cn /news /c / /3 /2586. shtml

4 超越文本 物質文化研究新視野 的物 因此也可以反過來問 經驗 記憶或知識中的系列物是如何能流露出詩情的呢 更根本的問題當然是 這些形成關連性的物 是如何被敘寫出來 亦即我們如何保證這 些字詞的確可以有效拉引出物與物的關連性 本文的重點因此在於討論 物 如何在古典詩中形成可供辨認與召喚共感作用的關

明新學報第31期

8 戲劇學刊 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Peking opera and Modern Drama in Shanghai during the Isolated Island Period: Two Different Kinds of MingmoYihen and t

() () 5 ( ) ( ) 166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學 大 獎 的 肯 定, 對 台 灣 這 塊 土 地 上 的 客 家 人 有 著 深 厚 的 情 感 張 氏 於

164 On Inheriting and Transforming the Fate of Stranger in the Novels by Song Ze Lai and Wu He Hou, Tzuoh-Jen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Litera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Microsoft Word 谢雯雯.doc

The Rise of Printing media and the Formation of Song Poem Features Chang Kao-P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

156 ( ) [2] [ 3 ] [ 4 ] [5] [6] 1747 [ 7 ] ( ) [ 8 ] [2] 12 [3] [4] [5] [6] [7] [


<4D F736F F D203338B4C12D42A448A4E5C3C0B34EC3FE2DAB65ABE1>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Transcription:

中 正 漢 學 研 究 2012 年 第 一 期 ( 總 第 十 九 期 ) 2012 年 6 月 頁 111~134 國 立 中 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111 從 哀 傷 到 哀 而 不 傷 : 陳 子 昂 與 張 九 齡 的 感 遇 詩 對 比 研 究 * 丁 涵 摘 要 在 中 國 古 典 文 學 語 境 中, 一 個 主 題 的 奠 立 往 往 需 要 歷 時 彌 久, 而 這 本 身 也 為 後 繼 文 人 提 供 了 可 資 汲 揚 的 源 泉 其 中 顯 著 的 一 例 便 是 詩 歌 的 感 遇 主 題 這 些 作 品 題 意 風 格 上 雖 近, 然 審 美 性 愈 呈 繁 複 本 研 究 力 圖 通 過 以 陳 子 昂 ( 約 661-702) 與 張 九 齡 (678-740) 的 感 遇 同 題 組 詩 為 中 心, 釐 清 文 學 感 遇 主 題 在 此 之 前 的 淵 源 傳 統 兼 及 二 人 之 間 的 遞 衍 本 末 進 而 分 析 初 盛 唐 交 接 時 期 的 政 治 興 變 與 詩 風 演 化 的 關 係, 鉤 深 抉 異 其 中 足 以 影 響 二 人 詩 歌 理 論 與 創 作 的 質 因 然 後 回 歸 文 本, 對 舉 檢 討 這 二 組 詩 在 藝 術 表 現 至 情 感 基 調 上 的 殊 異 複 變 最 終 重 新 估 價 陳 張 二 人 在 唐 詩 演 進 歷 程 中 的 創 獻 關 鍵 詞 : 陳 子 昂 張 九 齡 感 遇 詩 哀 傷 哀 而 不 傷 * 新 加 坡 國 立 大 學 中 文 系 博 士 班 研 究 生

112 中 正 漢 學 研 究 一 感 遇 題 解 在 詩 歌 這 種 文 學 體 裁 內 對 感 遇 的 題 解, 最 早 可 見 於 唐 白 居 易 (772-846) 與 元 九 書 : 自 拾 遺 以 來, 凡 所 遇 所 感, 關 於 美 刺 比 興 者, 又 有 事 物 牽 於 外, 情 理 動 於 内, 隨 感 遇 而 形 於 歎 詠 者 一 百 首, 謂 之 感 傷 詩 1 後 世 又 有 諸 如 元 楊 士 弘 ( 生 卒 年 不 詳 ) 在 唐 音 中 的 注 釋 : 感 遇 云 者, 謂 有 感 而 寓 於 言, 以 摅 其 意 也 感 之 於 心, 遇 之 於 目, 情 發 於 中, 而 寄 於 言 也 2 清 吳 昌 祺 ( 生 卒 年 不 詳 ) 在 删 訂 唐 詩 解 中 的 注 釋 : 感 遇 者, 感 於 所 遇 也 以 及 清 沈 德 潛 (1673-1769) 在 唐 詩 别 裁 中 的 注 釋 : 感 於 心, 困 於 遇, 猶 莊 子 之 寓 言 也 與 感 知 遇 意 自 别 3 等 等 解 釋, 凡 此 種 種, 大 抵 重 合, 未 能 盡 檢 綜 合 上 述, 感 遇 要 意 不 外 有 三 : 第 一 耳 聞 目 視, 由 此 思 彼, 乃 相 提 並 論, 同 音 共 律 ; 第 二 從 外 導 內, 以 物 推 己, 遂 摇 蕩 性 情, 形 諸 舞 詠 4 ; 第 三 為 遇 所 困, 寓 感 於 言, 故 陳 詩 展 義, 長 歌 騁 志 這 樣 感 遇 詩 的 特 質 也 就 躍 然 紙 上 : 它 是 結 合 了 毛 詩. 序 所 歸 納 的 詩 言 志 5 和 文 賦 所 標 舉 的 詩 緣 情 6 兩 種 詩 歌 理 論, 肩 負 著 文 學 對 倫 理 綱 常 的 維 護 和 正 常 情 欲 的 肯 定 的 主 旨 和 功 能, 又 通 常 是 藉 由 興 寄 和 暗 喻 的 手 法 7 在 作 者 失 意 困 頹 的 際 遇 前 提 下, 因 所 遇 所 感 而 申 發 作 者 對 自 己 的 身 世 命 運 時 政 世 風 人 生 信 仰 的 評 價 或 喟 歎 的 一 類 主 題 詩 歌 廣 義 上 講, 一 些 在 陳 子 昂 之 前 的 以 上 述 內 容 為 書 寫 範 疇 的 詩, 雖 未 冠 以 感 遇 之 題, 但 已 然 是 陳 張 二 人 感 遇 詩 的 先 聲 這 早 在 唐 僧 皎 然 ( 生 卒 年 不 詳 ) 詩 式 中 即 已 提 及 : 子 昂 感 遇, 其 源 出 於 阮 公 詠 懷 8 皎 然 不 但 道 出 了 感 遇 詩 的 源 頭, 亦 點 出 了 陳 氏 感 遇 對 於 阮 籍 詠 懷 的 沿 革 關 係 對 此 相 繼 有 諸 位 學 者 探 討 過 這 個 問 題, 且 延 伸 至 考 察 張 九 齡 上 述 二 人 的 借 鏡 代 表 性 的 有 如 日 本 學 者 前 野 直 彬 就 談 到 : 繼 張 說 之 後, 他 ( 張 九 齡 ) 是 當 時 文 壇 上 的 一 位 中 心 人 物 其 感 遇 組 詩 十 二 首 為 阮 籍 詠 懷 詩 及 1 [ 後 晉 ] 劉 昫 等 : 舊 唐 書. 白 居 易 傳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75), 卷 166, 頁 4349-4350 2 陶 文 鵬 魏 祖 欽 注 譯 : 唐 音 評 注 ( 保 定 : 河 北 大 學 出 版 社,2010), 頁 224 3 [ 清 ] 沈 德 潛 : 唐 詩 別 裁 集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75), 卷 1, 頁 7 4 [ 南 朝 梁 ] 鍾 嶸 : 詩 品. 序, 見 陳 延 傑 注 : 詩 品 注 ( 北 京 : 人 民 文 學 出 版 社,1980), 頁 1 5 毛 詩. 序 中 云 : 詩 者, 志 之 所 之 也 在 心 為 志, 發 言 為 詩 見 [ 唐 ] 孔 穎 達 正 義 : 十 三 經 注 疏. 毛 詩 正 義 序 ( 北 京 : 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1999), 頁 3 6 [ 晉 ] 陸 機 文 賦 曰 : 詩 緣 情 而 綺 靡 見 [ 南 朝 梁 ] 蕭 統 編,[ 唐 ] 李 善 注 : 文 選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86), 卷 17, 頁 768 7 ( 美 ) 宇 文 所 安 著 賈 晉 華 譯 : 盛 唐 詩 ( 北 京 : 三 聯 書 店,2004), 頁 9 8 李 壯 鷹 校 注 : 詩 式 校 注 ( 北 京 : 人 民 文 學 出 版 社,2003), 頁 327

從 哀 傷 到 哀 而 不 傷 : 陳 子 昂 與 張 九 齡 的 感 遇 詩 對 比 研 究 113 陳 子 昂 感 遇 詩 的 繼 續, 亦 與 李 白 古 風 的 組 詩 有 聯 繫, 向 為 後 世 所 稱 譽 9 美 國 學 者 宇 文 所 安 認 為 : ( 張 九 齡 的 感 遇 詩 ) 是 道 德 寓 言 和 賢 人 失 志 主 題 的 表 現, 是 體 現 陳 子 昂 影 響 的 最 顯 著 範 例 10 劉 大 傑 也 曾 在 其 中 國 文 學 發 展 史 中 指 出 : 故 後 人 論 初 唐 詩 之 轉 變 者, 每 以 陳 張 並 稱 11 此 外, 古 往 今 來 另 有 許 多 從 陳 張 二 人 感 遇 詩 的 殊 異 優 劣 的 角 度 探 賾 索 隱 的 論 章, 鋤 荒 補 漏 的 有 如 明 胡 應 麟 (1551-1602) 提 出 : 唐 初 承 襲 梁 陳, 陳 子 昂 獨 開 古 雅 之 源, 張 子 壽 首 創 清 澹 之 派 盛 唐 繼 起, 孟 浩 然 王 維 本 曲 江 之 清 澹, 而 益 以 風 神 也 高 適 岑 參 王 昌 齡 本 子 昂 之 古 雅, 而 加 以 氣 骨 者 也 12 清 劉 熙 載 (1813-1881) 云 : 曲 江 之 感 遇 出 於 騷, 射 洪 之 感 遇 出 於 莊 纏 緜 超 曠, 各 有 獨 至 13 清 沈 德 潛 唐 詩 别 裁 中 道 : ( 陳 張 之 感 遇 ) 本 原 同 出 於 嗣 宗, 而 精 神 面 目 各 别, 14 又 細 大 無 遺 地 補 充 說 : 唐 初 五 言 古 漸 趨 於 律, 風 格 未 遒, 陳 正 字 起 衰 而 詩 品 始 正, 張 曲 江 繼 之 而 詩 品 乃 醇 15 葉 嘉 瑩 也 說 : 張 九 齡 確 實 受 到 了 陳 子 昂 的 影 響 只 是 陳 子 昂 ( 感 遇 ) 所 寫 的 都 是 向 外 追 求, 有 待 於 人 才 完 成 自 我 價 值 的 ; 而 張 九 齡 所 寫 的, 則 是 無 待 於 人, 不 需 要 別 人 欣 賞 而 自 己 完 成 自 己 的 價 值 16 本 文 所 要 探 討 和 解 決 的 問 題 是, 在 嘗 試 界 定 感 遇 的 文 體 性 質 和 特 徵, 以 及 釐 清 陳 張 二 人 感 遇 詩 的 同 祖 共 源 和 前 後 相 承 的 脈 絡 軌 跡 上, 議 析 此 二 組 詩 因 為 兩 位 作 者 的 文 學 理 論 身 世 經 歷 上 的 差 異 因 素 所 帶 來 的 在 寫 作 手 法 對 象 內 容 情 感 基 調 上 各 有 側 重 或 所 長 的 不 同 審 美 風 景 二 感 遇 詩 從 陳 子 昂 到 張 九 齡 的 傳 統 嬗 遞 ( 一 ) 文 學 理 論 的 嬗 遞 周 祖 譔 曾 指 出 一 個 現 象 : 隋 唐 五 代 的 文 論, 多 數 出 自 作 家 之 手, 它 與 創 作 的 聯 9 見 ( 日 ) 石 川 忠 久 編, 楊 松 濤 譯 : 中 國 古 詩 名 篇 鑒 賞 辭 典 ( 南 京 : 江 蘇 古 籍 出 版 社,1987), 頁 72 10 ( 美 ) 宇 文 所 安 著, 賈 晉 華 譯 : 盛 唐 詩, 同 註 7, 頁 27 11 劉 大 傑 : 中 國 文 學 發 展 史 ( 上 海 : 復 旦 大 學 出 版 社,2006), 頁 48 12 [ 明 ] 胡 應 麟 : 詩 藪. 内 編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79), 卷 2, 頁 34 13 [ 清 ] 劉 熙 載 : 藝 概. 詩 概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83), 卷 2, 頁 57 14 [ 清 ] 沈 德 潛 : 唐 詩 别 裁 集, 同 註 3, 卷 1, 頁 8 15 同 前 註 16 ( 加 ) 葉 嘉 瑩 : 葉 嘉 瑩 說 初 盛 唐 詩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8), 頁 122

114 中 正 漢 學 研 究 繫, 較 前 代 更 為 密 切 17 是 故 在 進 入 具 體 作 品 的 甄 審 以 前, 檢 視 染 涉 其 中 的 理 論 風 尚 顯 得 極 為 必 要 距 陳 子 昂 未 遠 的 魏 晉 之 後, 文 風 漸 趨 注 重 藻 飾 屬 對 典 事 聲 律 的 森 嚴 精 切 期 間 既 有 如 梁 簡 文 帝 (503-551) 陳 後 主 (553-604) 唐 太 宗 (599-649) 等 帝 王 的 推 波 助 瀾, 18 更 有 如 劉 善 經 ( 生 卒 年 不 詳 ) 沈 約 (441-513) 徐 陵 (507-583) 庾 信 (513-581) 等 文 人 的 揚 詡 發 皇 19 雖 不 乏 出 現 隋 文 帝 (541-604) 公 私 文 翰, 並 以 實 錄 的 詔 告, 20 李 諤 ( 生 卒 年 不 詳 ) 屏 黜 輕 浮, 遏 止 華 偽 的 建 議, 21 裴 子 野 不 尚 麗 靡 作 多 法 古 的 呐 喊 等 等, 22 但 這 些 腴 辭 弗 翦 頗 累 文 骨 的 意 識 只 形 成 了 文 風 綿 密 大 潮 中 的 逆 流, 在 實 際 的 文 學 創 作 中 並 未 蔚 然 成 習 以 至 於 在 隋 文 帝 開 皇 九 年 (589) 至 唐 睿 宗 太 極 元 年 (712) 這 一 百 多 年 的 文 風 將 變 未 變 期 間, 文 學 家 與 史 家 頻 有 詩 文 復 古 的 觀 點, 卻 在 實 踐 中 未 脫 六 朝 宮 體 駢 儷 之 餘 音 23 針 對 這 一 形 象, 今 日 固 可 持 如 宋 姚 鉉 (968-1020) 之 觀 點 : 雖 風 興 或 缺, 而 篇 翰 可 觀, 24 不 可 將 齊 梁 對 律 詩 的 發 明 文 績 一 口 抹 殺, 但 在 當 時 爭 馳 新 巧 日 趨 歧 途 的 態 勢 下, 初 唐 四 傑 陳 子 昂 等 相 繼 秉 筆 救 贖 25 辭 豐 要 寡 漫 羨 無 歸 的 纖 微 文 風, 也 是 矢 在 弦 上, 不 可 不 發 而 他 們 所 寄 情 和 標 榜 的 復 古, 則 主 要 是 想 追 崇 建 安 風 骨, 即 以 漢 末 三 曹 和 建 安 七 子 為 核 心 的 詩 文 風 格 清 王 琦 (1696-1774) 在 注 蓬 萊 文 章 建 安 骨 ( 唐 李 白 宣 州 謝 朓 樓 餞 別 校 書 叔 雲 詩 ) 一 句 時 曾 霑 洽 持 論 地 把 握 了 建 安 風 骨 磅 礴 遒 勁 的 代 表 格 調 : 東 漢 建 安 之 末, 有 孔 融 王 粲 陳 琳 徐 幹 劉 楨 應 瑒 阮 瑀 及 曹 氏 父 子 所 作 之 詩, 世 謂 之 建 安 體 風 骨 遒 上, 最 饒 古 氣 26 其 實 在 魏 晉 以 降 的 南 朝, 就 有 翻 思 此 風 的 不 同 聲 音 27 梁 劉 勰 ( 約 465-520) 在 文 心 雕 龍. 風 骨 篇 中 對 風 骨 開 宗 明 義 到 : 17 周 祖 譔 編 選 : 隋 唐 五 代 文 論 選 ( 北 京 : 人 民 文 學 出 版 社,1999), 頁 1 18 詳 參 聞 一 多 : 唐 詩 雜 論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98), 頁 9-11 19 馮 沅 君 陸 侃 如 : 中 國 詩 史 ( 天 津 : 百 花 文 藝 出 版 社,1999), 頁 326-328 20 [ 隋 ] 李 諤 : 請 正 文 風 書, 見 [ 唐 ] 魏 徵 等 : 隋 書 李 諤 傳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73), 卷 66, 頁 1545 21 同 前 註 22 [ 唐 ] 姚 思 廉 : 梁 書. 裴 子 野 傳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73), 卷 30, 頁 443 23 羅 聯 添 : 隋 唐 五 代 文 學 理 論 的 發 展 與 演 變, 國 立 編 譯 館 館 刊 1977 年 第 2 期 (1977), 頁 1 24 [ 宋 ] 姚 鉉 : 唐 文 萃. 自 序, 見 [ 明 ] 葉 盛 : 水 東 日 記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0), 卷 12, 頁 129 25 聞 一 多 : 唐 詩 雜 論, 同 註 18, 頁 18-19 26 [ 清 ] 王 琦 注 : 李 太 白 全 集,(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77), 卷 18, 頁 861 27 周 勛 初 梁 代 文 論 三 派 述 要 一 文 中, 將 梁 朝 文 論 旨 向 分 為 三 個 流 派 : 其 一 為 裴 子 野 劉 之 遴 為 代 表 的 守 舊 派, 力 主 法 古 典 質 ; 其 二 為 徐 摛 父 子 庾 肩 吾 父 子 為 代 表 的 趨 新 派, 力 主 形 式 華 美 ; 其 三 則 為 劉 勰 為 代 表 的 折 衷 派, 力 主 既 典 且 華 的 通 變, 他 的 文 心 雕 龍. 體 性 一 篇, 就 分 別 指 摘 了 前 二 派 之 失 ; 又 有 文 心 雕 龍. 風 骨 一 篇, 細 論 正 確 摹 習 經 典 的 意 義 但 三 者 之 中 以 趨 新 一 派 勢 力 最 熾 盛 見 周 勛 初 : 周 勛 初 文 集. 文 史 探 微 ( 南 京 : 江 蘇 古 籍 出 版 社,2000), 卷 3, 頁 79-102

從 哀 傷 到 哀 而 不 傷 : 陳 子 昂 與 張 九 齡 的 感 遇 詩 對 比 研 究 115 用 以 怊 悵 述 情, 必 始 乎 風 沉 吟 鋪 辭, 莫 先 於 骨 故 辭 之 待 骨, 如 體 之 樹 骸 情 之 含 風, 猶 形 之 包 氣 結 言 端 直, 則 文 骨 成 焉 ; 意 氣 駿 爽, 則 文 風 生 焉 故 練 於 骨 者, 析 辭 必 精 深 乎 風 者, 述 情 必 顯 捶 字 堅 而 難 移, 結 響 凝 而 不 滯, 此 風 骨 之 力 也 28 此 段 話 對 風 骨 的 特 徵 和 作 用 分 別 作 了 形 象 的 比 喻 和 強 調 : 氣 盛 風 生, 風 生 情 顯 風 本 源 於 詩 經. 國 風 : 詩 總 六 義, 風 冠 其 首, 斯 乃 化 感 之 本 源, 志 氣 之 符 契 也 毛 詩. 序 言 : 風, 風 也, 教 也 ; 風 以 動 之, 教 以 化 之 以 氣 負 聲, 辭 勁 骨 健 可 見, 風 主 教 化 述 志, 骨 重 明 朗 遒 健 29 陳 子 昂 對 此 作 了 進 一 步 的 闡 釋 發 揮, 他 不 止 一 處 延 伸 了 風 骨 的 異 界 和 興 寄 的 功 能, 30 尤 以 修 竹 篇 序 一 文 為 其 文 學 革 新 理 論 的 核 心 : 文 章 道 弊 五 百 年 矣 漢 魏 風 骨, 晉 宋 莫 傳, 然 而 文 獻 有 可 徵 者 僕 嘗 暇 時 觀 齊 梁 間 詩, 彩 麗 競 繁, 而 興 寄 都 絕 每 以 永 歎, 思 古 人, 常 恐 逶 迤 頹 靡, 風 雅 不 作, 以 耿 耿 也 骨 氣 端 翔, 音 情 頓 挫, 光 英 朗 練, 有 金 石 聲 遂 用 洗 心 飾 視, 發 揮 幽 鬱 不 圖 正 始 之 音, 復 睹 於 茲, 可 使 建 安 作 者 相 視 而 笑 故 感 歎 雅 製, 作 修 竹 詩 一 篇 當 有 知 音, 以 傳 示 之 31 他 認 為, 彩 麗 競 繁 興 寄 都 絕 和 逶 迤 頹 靡 風 雅 不 作 是 近 五 百 年 來 文 章 道 弊 的 原 因 所 在 而 要 實 現 滌 蕩 齊 梁 繁 縟 綺 靡 風 氣 的 目 標, 須 重 振 風 雅 再 拾 漢 魏 風 骨, 追 繼 骨 氣 端 翔 光 英 朗 練 的 建 安 作 者 乃 至 正 始 之 音 在 這 個 文 學 觀 點 上, 張 九 齡 緊 踵 其 後, 接 續 陳 子 昂 宣 揚 的 興 寄 風 骨 與 革 除 齊 梁 文 風 的 理 念, 倡 去 華 務 實 ( 送 張 說 上 賜 燕 序 ) 之 說 32 如 在 畢 都 護 墓 志 銘 韋 司 馬 墓 志 銘 中, 稱 許 此 二 人 文 非 務 華 學 不 為 辯, 每 抑 其 華 ; 在 答 陳 拾 遺 贈 竹 簪 詩 中 亦 云 : 幽 素 宜 相 重, 雕 華 豈 所 任 ; 在 鷹 鶻 圖 讚 序 中 品 評 道 : 雖 未 極 其 天 姿, 有 以 見 其 風 骨 雖 不 如 陳 子 昂 的 主 張 集 中, 但 張 九 齡 也 對 崇 尚 樸 實 力 排 浮 華 28 29 30 31 32 周 振 甫 : 文 心 雕 龍 今 譯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6), 頁 262 詳 見 王 運 熙 : 從 文 心 雕 龍. 風 骨 談 到 建 安 風 骨, 文 史 1980 年 第 9 期 (1980), 頁 171-182 例 如 他 在 座 右 銘 中 說 詩 禮 固 可 學, 鄭 衛 不 足 聽 ; 在 上 薛 令 文 章 啓 中 說 : 文 章 薄 伎, 固 棄 於 高 賢 ; 刀 筆 小 能, 不 容 於 先 達 文 章 小 能, 何 足 觀 者, 見 徐 鵬 點 校 : 陳 子 昂 集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60), 頁 230-231 本 文 所 引 陳 子 昂 詩 文 均 參 自 徐 鵬 校 點 版 陳 子 昂 集, 下 文 不 再 贅 述 同 前 註, 頁 15 本 文 所 引 張 九 齡 詩 文 均 參 自 熊 飛 校 注 : 張 九 齡 集 校 注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8), 下 文 不 再 贅 述

116 中 正 漢 學 研 究 的 文 學 觀 點 置 信 不 疑 33 宋 嚴 羽 ( 生 卒 年 不 詳 ) 滄 浪 詩 話. 詩 評 曾 贊 曰 : 黃 初 之 後, 惟 阮 籍 詠 懷 之 作 極 為 高 古, 有 建 安 風 骨 晉 人 舍 陶 淵 明 阮 嗣 宗 外, 惟 左 太 沖 高 出 一 時 34 而 在 阮 籍 左 思 傳 燈 衣 鉢 之 後, 陳 張 二 人 在 詩 風 嬗 遞 中 的 地 位 也 進 入 了 詩 評 家 的 視 線 清 王 士 禛 (1634-1711) 在 古 詩 選. 凡 例 中 就 說 : 奪 魏 晉 之 風 骨, 變 梁 陳 之 俳 優, 陳 伯 玉 之 力 最 大, 曲 江 公 繼 之, 太 白 又 繼 之 35 周 祖 譔 於 隋 唐 五 代 文 學 史 中 也 提 到 : 陳 子 昂 是 第 一 個 有 意 識 要 擺 脱 齊 梁 詩 風 並 取 得 成 績 的 人, 而 張 九 齡 是 陳 子 昂 的 直 接 繼 承 者, 其 地 位 當 然 是 要 略 遜 於 陳 子 昂 36 有 開 必 先, 暫 且 拋 開 陳 張 二 人 的 歷 史 地 位 高 下 不 談, 至 少 在 自 覺 地 揄 揚 漢 魏 風 骨 力 排 雕 鏤 凡 近 的 文 學 宗 旨 上, 他 們 是 意 氣 相 投 的 ( 二 ) 身 世 經 歷 的 契 合 孟 子 曰 : 誦 其 詩, 讀 其 書, 不 知 其 人, 可 乎? 是 以 論 其 世 也 37 通 過 知 人 論 世 來 透 視 作 者 的 身 世 經 歷 和 所 處 的 時 代 背 景, 有 助 於 拉 近 觀 察 這 些 作 品 的 視 距, 進 而 對 這 些 感 慨 生 發 的 深 詣 予 以 鑽 堅 研 微 陳 氏 感 遇 是 由 三 十 八 首 五 言 古 詩 組 成 的 組 詩, 未 必 成 於 一 時 一 地 38 但 由 於 新 舊 唐 書 陳 子 昂 本 傳 均 言 感 遇 詩 為 陳 子 昂 舉 進 士 以 前 的 作 品, 故 其 詩 的 作 年 歷 來 就 聚 訟 紛 紜 清 陳 沆 (1785-1826) 在 詩 比 興 笺 中 認 為 陳 子 昂 屢 犯 武 氏, 憂 讒 畏 禍, 告 退 歸 隱, 故 其 中 有 幾 首 詩 是 解 官 後 所 作 此 說 得 到 現 今 學 界 主 流 觀 點 的 認 可, 即 感 遇 詩 是 隨 遇 興 感, 陸 續 寫 成, 大 多 作 於 在 武 瞾 酷 政 的 幾 年 間 (690-697), 餘 篇 可 能 則 作 於 舉 進 士 ( 約 683) 以 前 和 歸 隱 (698) 以 後 自 清 代 以 來, 關 於 張 氏 十 二 首 感 遇 詩 的 編 年 亦 存 有 爭 議, 主 要 集 中 在 罷 相 或 謫 荆 州 這 兩 個 時 間 起 點 的 問 題 上 39 陳 建 森 在 張 九 齡 感 遇 十 二 首 編 年 集 評 一 文 中 彙 輯 了 前 人 的 33 葛 曉 音 : 唐 詩 宋 詞 十 五 講 ( 北 京 : 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2003), 頁 32 34 [ 宋 ] 嚴 羽 著, 郭 紹 虞 校 釋 : 滄 浪 詩 話 校 釋 ( 北 京 : 人 民 文 學 出 版 社,1961), 頁 155 35 [ 清 ] 王 士 禛 : 漁 洋 山 人 古 詩 選, 清 同 治 間 金 陵 書 局 刻 本 36 詳 見 周 祖 譔 : 隋 唐 五 代 文 學 史 ( 福 州 : 福 建 人 民 出 版 社,1958), 頁 29-33 37 語 出 孟 子. 萬 章, 見 楊 伯 峻 譯 注 : 孟 子 譯 注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60), 頁 251 38 這 三 十 八 首 詩 中, 多 涉 武 則 天 當 政 期 間, 如 其 二 十 九 首 ( 丁 亥 歲 云 暮 ), 是 為 荷 戟 爭 羌 城 而 作, 顯 然 發 生 在 武 后 垂 拱 三 年 (678) 39 [ 清 ] 陳 沆 力 主 作 於 罷 相 謫 荆 州 後, 周 祖 譔 分 别 排 在 罷 相 貶 黜 後 及 李 林 甫 拜 相 時, 見 周 祖 譔 : 百 求 一 是 齋 叢 稿 ( 廈 門 : 廈 門 大 學 出 版 社,2005); 何 格 恩 全 部 列 在 貶 荆 州 時, 見 何 格 恩 : 張 九 齡 年 譜 補 正, 嶺 南 學 報 1937 年 第 1 期 (1937), 頁 133-134; 也 有 的 是 時 代 稍 早 的, 如 朱 延 豐 認 為 大 都 是 謫 荆 以 後, 見 朱 延 豐 : 嶺 南 第 一 詩 人 張 曲 江 研 究, 東 方 雜 誌 1946 年 第 1 期 (1946), 頁 85-93; 程 千 帆 認 為, 其 中 孤 鴻 一 首 寫 在 宰 相 任 上 遭 到 李 林 甫 牛 仙 客 之 排 擠 之 後, 見 程 千 帆 : 程 千 帆 全 集. 古 詩 今 選 ( 保 定 : 河 北 教 育 出 版 社,2000), 頁 183

從 哀 傷 到 哀 而 不 傷 : 陳 子 昂 與 張 九 齡 的 感 遇 詩 對 比 研 究 117 點 評, 將 十 二 首 詩 的 跨 度 上 限 至 開 元 二 十 四 年 (736) 罷 相 之 前, 下 限 至 開 元 二 十 八 年 (740) 辭 世 之 前 40 再 結 合 這 二 人 的 史 傳, 41 可 以 總 結 出 他 們 在 這 兩 組 感 遇 詩 書 寫 前 後 的 共 同 境 遇 : 陳 張 均 來 自 南 方, 家 世 低 微, 出 身 寒 素, 卻 少 年 得 志, 分 別 於 唐 睿 宗 文 明 元 年 (684) 武 周 長 安 二 年 (702) 進 士 中 第 ; 又 都 受 惠 於 高 宗 武 后 不 拘 一 格 地 實 行 進 士 文 詞 科 以 打 破 關 隴 集 團 勢 力 壟 斷 的 新 政, 42 前 者 在 唐 中 宗 嗣 聖 元 年 (684) 授 麟 臺 正 字 後 者 在 唐 玄 宗 先 天 元 年 (712) 擢 左 拾 遺, 初 試 鋒 芒 ; 43 此 後 子 昂 還 於 武 后 垂 拱 元 年 (685) 永 昌 元 年 (689) 謁 闕 上 書, 奉 若 上 賓, 九 齡 亦 在 玄 宗 先 天 元 年 (712) 至 開 元 十 四 年 (726) 間 選 賢 任 能, 講 售 修 睦 的 勵 精 圖 治 下 一 路 加 官 累 爵, 心 氣 甚 高 ; 在 廟 堂 環 抱 天 下 之 外, 他 們 還 騰 譽 文 壇, 德 藝 雙 馨 ; 然 終 因 妒 能 害 賢 的 同 僚 排 斥, 一 個 落 得 負 屈 啣 冤, 身 死 囹 圄, 另 一 個 落 得 貶 謫 外 放, 憾 恚 而 逝 44 以 陳 張 直 臣 之 節, 經 國 之 才, 在 躋 身 朝 官 大 展 宏 圖 之 後 自 然 意 氣 風 發, 期 待 乘 時 借 勢, 成 社 稷 之 佐, 為 李 唐 拓 地 擎 天 但 一 時 的 知 遇 感 戴 和 千 里 之 志 如 優 曇 一 現 般 幻 滅, 坦 順 的 仕 途 驟 然 墜 入 谷 底 如 此 才 高 運 蹇, 自 然 分 外 抑 鬱 不 平, 是 故 春 秋 冬 夏, 感 諸 四 候 ; 草 木 花 鳥, 睹 物 興 懷 而 且, 正 是 解 佩 出 朝 之 後, 宫 廷 複 雜 詭 譎 的 經 歷 使 得 二 人 對 待 人 生 有 了 更 深 刻 的 理 解 和 感 悟, 加 之 宦 遊 地 方 對 其 視 野 和 閱 歷 的 拓 展, 脫 離 了 宮 廷 生 活 的 限 囿, 更 豐 富 了 創 作 的 題 材 和 情 感 每 一 歷 史 時 期 的 文 學 發 展, 總 無 法 跳 脫 和 迴 避 當 時 特 定 的 社 會 政 治 文 化 生 態 所 以, 這 兩 組 感 遇 中 所 折 射 出 的 冰 清 玉 潔 的 情 操 介 然 鬱 悒 的 心 跡 契 合 也 可 視 為 是 兩 人 身 世 經 歷 內 化 的 異 世 同 風 ( 三 ) 書 寫 手 法 的 趨 同 兩 組 感 遇 除 了 在 外 在 形 式 上 均 是 以 句 數 不 拘 用 韻 寬 鬆 的 五 言 古 詩 作 為 載 體 之 共 40 陳 建 森 : 張 九 齡 感 遇 十 二 首 編 年 集 評, 韶 關 大 學 學 報 1993 年 第 4 期 (1993), 頁 78-83 41 陳 子 昂 張 九 齡 的 相 關 史 傳 可 參 看 : 舊 唐 書. 陳 子 昂 傳, 卷 190 下, 頁 5018-5025;[ 宋 ] 歐 陽 修 宋 祁 : 新 唐 書. 陳 子 昂 傳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75), 卷 107 下, 頁 4067-4077; 舊 唐 書. 張 九 齡 傳, 卷 99, 頁 3097; 新 唐 書. 張 九 齡 傳, 卷 126, 頁 4424; 新 唐 書. 宰 相 世 系 表, 卷 72 下, 頁 2687; 新 唐 書. 藝 文 志, 卷 59,1513 頁 卷 60, 頁 1622 42 詳 參 陳 寅 恪 : 唐 代 政 治 史 述 論 稿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97), 頁 9 43 ( 美 ) 宇 文 所 安 著, 賈 晉 華 譯 : 盛 唐 詩, 同 註 7, 頁 26 陳 寅 恪 在 其 唐 代 政 治 史 述 論 稿 一 書 中, 亦 論 及 張 九 齡 所 代 表 的 一 批 新 興 文 人 的 門 戶 共 性, 即 為 武 后 拔 擢 之 進 士 出 身 新 興 階 級 見 陳 寅 恪 : 唐 代 政 治 史 述 論 稿, 同 前 註, 頁 100 44 同 註 29, 頁 27

118 中 正 漢 學 研 究 性 外, 歷 來 被 比 較 最 多 的 是 比 興 的 表 現 手 法 和 諷 喻 的 修 辭 方 式 的 同 軌 梁 劉 勰 文 心 雕 龍. 比 興 云 : 故 比 者, 附 也 ; 興 者, 起 也 附 理 者, 切 類 以 指 事 ; 起 情 者, 依 微 以 擬 議 45 他 所 言 的 比 和 興 源 出 毛 詩 六 義 作 為 古 典 詩 歌 創 作 的 傳 統 表 現 手 法 而 言, 比 謂 以 彼 物 比 此 物 ; 興 謂 先 言 他 物 以 引 己 感 發 46 比 興 的 表 現 手 法 在 這 兩 組 詩 中 得 到 了 大 量 恰 適 的 運 用 : 蘭 若 生 春 夏, 芊 蔚 何 青 青 幽 獨 空 林 色, 朱 蕤 冒 紫 莖 遲 遲 白 日 晚, 嫋 嫋 秋 風 生 歲 華 盡 摇 落, 芳 意 竟 何 成 ( 陳 子 昂 感 遇 其 二 ) 蘭 葉 春 葳 蕤, 桂 華 秋 皎 潔 欣 欣 此 生 意, 自 爾 為 佳 節 誰 知 林 棲 者, 聞 風 坐 相 悦 草 木 有 本 心, 何 求 美 人 折?( 張 九 齡 感 遇 其 一 ) 前 一 首 詩 刻 畫 了 九 歌. 少 司 命 中 秋 蘭 兮 青 青, 綠 葉 兮 紫 莖 的 花 葉 繁 盛 的 意 象, 又 繼 承 了 楚 辭 託 物 言 志 以 香 草 自 比 高 風 勁 節 的 修 辭 方 式 47 借 蘭 若 欣 欣 向 榮 振 絕 拔 秀 卻 運 乖 時 蹇, 無 人 賞 識, 待 到 秋 風 嫋 嫋, 洞 庭 葉 下 48 時 分, 興 起 自 己 壯 志 未 酬 卻 歲 華 摇 落 之 歎 後 一 首 詩 亦 自 設 比 興, 以 春 蘭 秋 桂 方 人, 取 其 善 惡 薰 蕕 榮 枯 貞 脆 49 之 特 質, 來 喻 譬 君 子 之 高 蹈 特 立 再 如 : 翡 翠 巢 南 海, 雌 雄 珠 樹 林 何 知 美 人 意, 驕 愛 比 黃 金 殺 身 炎 州 裏, 委 羽 玉 堂 陰 旖 旎 光 首 飾, 截 旋 爛 娜 襲 豈 不 在 遐 遠, 虞 羅 忽 見 尋 多 材 固 為 累, 磋 息 此 珍 禽 ( 陳 子 昂 感 遇 其 二 十 三 ) 孤 鴻 海 上 來, 池 潢 不 敢 顧 側 見 雙 翠 鳥, 巢 在 三 株 樹 矯 矯 珍 木 顛, 得 無 金 丸 懼? 美 服 患 人 指, 高 明 逼 神 惡 今 我 遊 冥 冥, 弋 者 何 所 慕?( 張 九 齡 感 遇 其 四 ) 45 周 振 甫 : 文 心 雕 龍 今 譯, 同 註 28, 頁 321 46 [ 宋 ] 朱 熹 詩 集 傳. 關 雎 云 : 比 者, 以 彼 物 比 此 物 也 興 者, 先 言 他 物 以 引 起 所 詠 之 辭 也 見 [ 宋 ] 朱 熹 集 注 : 詩 集 傳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58), 卷 1, 頁 1 47 如 離 騷 : 余 既 滋 蘭 之 九 畹 兮, 又 樹 蕙 之 百 畝 ; 九 歌. 湘 夫 人 : 搴 汀 州 兮 杜 若, 將 以 遺 兮 遠 者 見 黃 壽 祺 梅 桐 生 譯 : 楚 辭 全 譯 ( 貴 陽 : 貴 州 人 民 出 版 社,1984), 頁 6 39 48 九 歌. 湘 夫 人 : 嫋 嫋 兮 秋 風, 洞 庭 波 兮 木 葉 下 同 前 註, 頁 37-38 49 [ 唐 ] 劉 知 幾 史 通. 雜 說 上 : 然 自 古 設 比 興, 而 以 草 木 方 人 者, 皆 取 其 善 惡 薰 蕕 榮 枯 貞 脆 而 已 見 周 祖 譔 編 選 : 隋 唐 五 代 文 論 選, 同 註 17, 頁 85

從 哀 傷 到 哀 而 不 傷 : 陳 子 昂 與 張 九 齡 的 感 遇 詩 對 比 研 究 119 前 詩 以 珍 禽 多 才 為 累 自 況, 鍼 砭 君 上 不 加 清 徵 審 别, 使 佞 倖 忠 臣 並 時 顯 封, 卒 致 抵 金 玉 於 砂 礫 碎 珪 璧 於 泥 塗 後 詩 以 珍 禽 遭 逢 嫉 妒 闒 茸 比 照, 冷 視 朱 紫 共 色 粉 墨 雜 糅 的 鄙 猥 二 詩 亦 各 有 美, 實 是 比 興 手 法 的 具 體 實 踐 50 就 諷 喻 而 言, 是 指 用 委 婉 的 言 辭, 以 敍 說 的 故 事 來 勸 誡 或 嘲 諷 的 一 種 修 辭 手 段 漢 班 固 (32-92) 兩 都 賦 序 曰 : 或 以 抒 下 情 而 通 諷 諭, 或 以 宣 上 德 而 盡 忠 孝 51 這 種 潤 色 宏 業 以 見 治 亂 的 策 略 在 鋪 張 揚 厲 的 漢 賦 中 曾 接 近 極 致, 於 二 人 的 感 遇 中 也 多 有 體 現, 先 看 陳 子 昂 的 兩 首 : 蒼 蒼 丁 零 塞, 今 古 緬 荒 途, 亭 堠 何 摧 兀, 暴 骨 無 全 軀 黃 沙 漠 南 起, 白 日 隱 西 隅 漢 甲 三 十 萬, 曾 以 事 匈 奴 但 見 沙 場 死, 誰 憐 塞 上 孤 ( 其 三 ) 聖 人 不 利 己, 憂 濟 在 黎 元 黃 屋 非 堯 意, 瑤 臺 安 可 論 吾 聞 西 方 化, 清 淨 道 彌 敦 奈 何 窮 金 玉, 雕 刻 以 為 尊 雲 構 山 林 盡, 瑶 圖 珠 翠 煩 鬼 工 尚 未 可, 人 力 安 能 存 夸 愚 適 增 累, 矜 智 道 愈 昏 ( 其 十 九 ) 上 述 二 詩 雖 用 丁 零 漢 甲 匈 奴 黃 屋 瑤 臺 等 一 系 列 掌 故, 但 非 就 典 故 意 義 層 面 上 議 論 史 實 或 史 案 上 的 詠 史 詩 52 實 為 以 漢 喻 唐 53 的 慣 常 手 法, 嚴 格 而 言 不 屬 於 用 典, 而 是 分 別 藝 術 委 婉 地 諷 喻 武 后 大 興 寺 院 54 不 修 邊 備 之 失 55 此 種 依 違 諷 諫, 不 指 切 事 情 56 的 傳 統 技 巧 在 阮 籍 詠 懷 組 詩 中 就 數 見 不 鮮, 試 舉 一 例 : 二 妃 遊 江 濱, 逍 遥 順 風 翔 交 甫 懷 環 佩, 婉 孌 有 芬 芳 猗 靡 情 歡 愛, 千 載 不 相 50 [ 南 朝 梁 ] 劉 勰 文 心 雕 龍. 辨 騷 : 虬 龍 以 喻 君 子, 雲 蜺 以 譬 讒 邪, 比 興 之 義 也 見 周 振 甫 : 文 心 雕 龍 今 譯, 頁 43 [ 唐 ] 劉 知 幾 史 通. 敍 事 : 昔 文 章 既 作, 比 興 由 生 鳥 獸 以 媲 賢 愚, 草 木 以 方 男 女 詩 人 騷 客, 言 之 備 矣 見 周 祖 譔 編 選 : 隋 唐 五 代 文 論 選, 同 前 註, 頁 85 51 [ 南 朝 梁 ] 蕭 統 編,[ 唐 ] 李 善 注 : 文 選, 同 註 6, 卷 1, 頁 4 52 施 蟄 存 說 : 自 從 左 思 以 來, 歷 代 都 有 詩 人 作 詠 史 詩, 絕 大 部 分 是 借 古 諷 今 的 比 興 體 另 有 一 些 詠 史 詩, 是 用 詩 的 形 式 來 評 論 歷 史 人 物 或 事 實, 並 不 影 射 當 時 現 實 的, 關 於 這 一 類 詠 史 詩, 晚 唐 時 胡 曾 詠 史 詩 的 時 候 再 講 見 施 蟄 存 : 唐 詩 百 話 ( 上 海 : 華 東 師 範 大 學 出 版 社,2001), 頁 56 53 劉 明 華 : 杜 詩 以 漢 喻 唐 的 結 構 和 内 涵, 文 學 遺 產 2001 年 4 期 (2001), 頁 123-126 54 舊 唐 書. 狄 仁 傑 傳 記 載 : 今 之 迦 藍, 製 過 宮 闕 窮 奢 極 壯, 畫 績 盡 工 寶 珠 殫 於 綴 飾, 瑰 材 竭 於 輪 奐 功 不 使 鬼, 止 在 役 人 ; 物 不 天 來, 終 須 地 出 ; 不 損 百 姓, 將 何 以 求 見 [ 後 晉 ] 劉 昫 等 : 舊 唐 書, 同 註 1, 卷 89, 頁 2893 可 作 此 詩 參 證 55 陳 子 昂 為 喬 補 闕 論 突 厥 表 曰 : 主 將 不 選, 士 卒 不 練 徒 如 驅 市 人 以 戰 耳 故 臨 陣 對 寇, 未 嘗 不 先 自 潰 散, 遂 使 夷 狄 乘 利 見 徐 鵬 校 點 : 陳 子 昂 集, 同 註 30, 頁 89 可 作 此 詩 參 證 56 見 [ 唐 ] 孔 穎 達 正 義 : 十 三 經 注 疏. 禮 記 正 義, 同 註 5, 頁 3

120 中 正 漢 學 研 究 忘 傾 城 迷 下 蔡, 容 好 結 中 腸 感 激 生 憂 思, 萱 草 樹 蘭 房 膏 沐 為 誰 施, 其 雨 怨 朝 陽 如 何 金 石 交, 一 旦 更 離 傷 57 以 交 甫 與 二 妃 猶 且 情 愛 猗 靡, 久 而 不 忘 之 愛 情 專 一 的 神 話, 諷 喻 司 馬 昭 以 魏 氏 託 任 之 重, 亦 自 謂 能 盡 忠 於 國, 卻 專 權 僭 窃, 欲 行 篡 逆 58 的 二 心 陳 子 昂 的 感 遇 則 申 斥 了 武 則 天 (624-705) 的 逆 孽 統 治, 為 唐 詩 開 辟 了 一 條 諷 喻 現 實 的 道 路, 對 封 建 統 治 階 級 各 種 不 得 民 心 的 措 施, 進 行 口 誅 筆 伐 在 陳 子 昂 以 後, 張 九 齡 李 白 等 詩 人, 都 有 這 一 類 詩 作 不 過 各 人 的 風 格 不 同, 有 的 寫 得 直 率, 有 的 寫 得 委 婉 ; 有 的 明 寫, 有 的 暗 寫 59 下 例 誠 如 施 蟄 存 上 文 所 言 : 西 日 下 山 隱, 北 風 乘 夕 流 燕 雀 感 昏 旦, 檐 楹 呼 匹 儔 鴻 鹄 雖 自 遠, 哀 音 非 所 求 貴 人 棄 疵 賤, 下 士 嘗 殷 憂 眾 情 累 外 物, 恕 己 忘 内 修 感 歎 長 如 此, 使 我 心 悠 悠 ( 張 九 齡 感 遇 其 六 ) 張 九 齡 也 繼 繼 繩 繩, 以 燕 雀 鴻 鵠 貴 人 下 士 來 怨 刺 憤 懟, 援 及 君 臣 教 化, 曲 盡 奇 妙 地 譴 責 了 小 人 貴 寵 君 子 困 賤 的 遭 際 除 了 諷 喻 的 修 辭 方 式 之 外, 這 兩 組 詩 還 擅 用 疊 詞 與 對 偶 的 綴 飾 疊 詞 如 : 灌 園 何 其 鄙, 皎 皎 於 陵 中 ( 陳 子 昂 感 遇 其 十 八 ), 對 灌 園 周 遭 物 景 摹 色 摹 狀, 形 象 逼 真 ; 遲 遲 白 日 晚, 嫋 嫋 秋 風 生 ( 陳 子 昂 感 遇 其 三 十 四 ), 對 晚 日 秋 風 擬 態 摹 聲, 駸 淫 哀 傷 ; 冥 冥 愁 不 見, 耿 耿 徒 緘 憶 ( 張 九 齡 感 遇 其 十 ), 貫 穿 似 癡 的 造 語, 但 深 邃 的 憂 愁 呼 之 欲 出 ; 胡 越 方 杳 杳, 车 馬 何 遲 遲 ( 張 九 齡 感 遇 其 十 二 ), 滾 動 節 律 的 促 跳, 綿 邈 有 韻 疊 詞 如 : 陽 彩 皆 陰 翳, 親 友 盡 暌 違 ( 陳 子 昂 感 遇 其 三 十 二 ), 襯 映 了 節 同 時 異 下 的 物 是 人 非 ; 赤 丸 殺 公 吏, 白 刃 報 私 讎 ( 陳 子 昂 感 遇 其 三 十 四 ), 凝 聚 了 淩 虐 自 傷 後 的 怒 髮 衝 冠 ; 西 馳 丁 零 塞, 北 上 單 於 臺 ( 陳 子 昂 感 遇 其 三 十 五 ), 渲 染 了 平 沙 曠 野 中 的 刻 不 容 緩 ; 紫 蘭 秀 空 蹊, 皓 露 奪 幽 色 ( 張 九 齡 感 遇 其 十 ), 昭 明 了 暮 色 空 谷 裏 的 風 景 獨 好 ; 魚 游 樂 深 池, 鳥 棲 欲 高 枝 ( 張 九 齡 感 遇 其 四 ), 暢 想 了 魚 躍 鳥 飛 的 開 廓 空 間 疊 詞 修 辭 的 複 沓 運 用 也 是 對 詩 經 及 古 詩 十 九 首 的 沿 用 借 鑒, 而 對 偶 修 辭 的 間 雜 出 現 則 是 二 人 對 南 朝 以 來 駢 儷 文 學 的 有 意 吸 收 60 57 [ 晉 ] 阮 籍 : 詠 懷 其 二, 見 黃 節 注 : 阮 步 兵 詠 懷 詩 注 ( 北 京 : 人 民 文 學 出 版 社,1957), 頁 3 58 邱 鎮 京 : 阮 籍 詠 懷 詩 研 究 ( 臺 北 : 文 津 出 版 社,1980), 頁 137 59 施 蟄 存 : 唐 詩 百 話, 同 註 52, 頁 65 60 [ 清 ] 趙 翼 甌 北 詩 話. 七 言 律 : 然 漢 魏 以 來, 尚 多 散 行, 不 尚 對 偶, 自 謝 靈 運 輩 始 以 對 屬 為

從 哀 傷 到 哀 而 不 傷 : 陳 子 昂 與 張 九 齡 的 感 遇 詩 對 比 研 究 121 三 二 組 感 遇 的 承 嬗 離 合 ( 一 ) 主 題 範 圍 的 複 變 這 兩 組 總 題 為 感 遇 的 詩, 不 單 在 數 量 上 多 寡 不 一, 更 在 主 題 範 圍 上 有 所 出 入 明 譚 元 春 (1586-1637) 唐 詩 歸 云 : 子 昂 感 遇 諸 詩, 有 似 丹 書 者, 有 似 詠 史 者, 有 似 讀 山 海 經 者, 奇 奥 變 化, 莫 可 端 倪, 眞 又 是 一 天 地 矣 61 施 蟄 存 進 一 步 條 分 縷 析, 將 這 些 相 似 點 提 煉 出 各 自 的 屬 類 與 淵 藪 :( 一 ) 引 述 古 代 歷 史 事 實, 借 古 諷 今 這 一 類 詩 繼 承 了 左 思 的 八 首 詠 史 ;( 二 ) 主 題 並 不 涉 及 歷 史 事 實, 只 是 抒 寫 自 己 的 感 慨 這 一 類 詩 繼 承 了 阮 籍 的 八 十 二 首 詠 懷 和 庾 信 的 二 十 七 首 詠 懷 ( 三 ) 既 不 涉 及 歷 史 事 實, 又 不 明 顯 地 表 達 自 己 的 感 慨, 而 字 裡 行 間, 好 像 反 映 著 一 些 時 事 這 一 類 詩 繼 承 著 陶 淵 明 的 飲 酒 和 擬 古, 稱 為 感 事 但 這 三 類 也 不 是 涇 渭 分 明 的, 詠 史 和 感 事, 有 時 混 同 ; 詠 懷 詩 也 有 時 引 用 一 些 歷 史 事 實 來 作 比 喻 62 如 果 再 分 得 詳 細 一 些, 可 有 詠 史 諷 世 感 遇 63 從 軍 遊 仙 隱 逸 六 種 單 一 或 糅 合 的 題 材 詠 史 如 感 遇 其 四 ( 樂 羊 為 魏 將 ) 其 二 十 六 ( 荒 哉 穆 天 子 ) 影 射 武 后 弒 親 高 宗 荒 淫 ; 諷 世 如 感 遇 其 三 ( 蒼 蒼 丁 零 塞 ) 其 十 九 ( 聖 人 不 利 己 ) 諷 刺 武 后 窮 兵 黷 武 貪 戀 宗 教 ; 感 遇 如 感 遇 其 二 ( 蘭 若 生 春 夏 ) 其 二 十 三 ( 翡 翠 巢 南 海 ) 抒 發 懷 志 不 遇 多 才 為 累 ; 從 軍 如 感 遇 其 二 十 九 ( 丁 亥 歲 云 暮 ) 其 三 十 五 ( 本 為 貴 公 子 ) 揭 示 邊 地 戰 苦 從 戎 心 切 ; 遊 仙 如 感 遇 其 五 ( 世 人 矜 巧 智 ) 其 六 ( 吾 觀 龍 變 化 ) 其 七 ( 白 日 每 不 歸 ) 其 八 ( 吾 觀 崑 崙 化 ) 醉 心 談 儒 論 佛 耽 愛 黃 老 ; 隱 逸 如 感 遇 其 十 一 ( 吾 愛 鬼 谷 子 ) 其 十 五 ( 貴 人 難 得 意 ) 欽 羨 掛 冠 山 林 一 去 不 返, 尤 以 不 脫 諷 喻 或 說 理 為 各 詩 的 旨 歸 相 對 於 對 政 治 道 德 命 運 等 一 系 列 問 題 的 關 照 與 思 考 64 的 陳 子 昂 感 遇, 張 九 齡 的 感 遇 則 在 主 題 範 圍 上 要 狹 小 卻 一 致 得 多, 十 二 首 詩 通 篇 皆 以 奇 瑋 的 香 草 珍 禽 貞 女 聖 徒 譬 喻 正 道 直 行 竭 忠 盡 智 的 自 己, 雖 難 逃 鑠 金 眾 口, 屢 遭 報 復, 但 仍 志 不 忘 君, 以 此 興 寄 發 憤 之 情, 如 草 木 有 本 心, 何 求 美 人 折? ( 其 一 ); 美 服 患 人 指, 高 明 逼 神 惡 ( 其 四 ); 漢 上 有 遊 女, 求 思 安 可 得 ( 其 十 ) 等 等, 十 二 首 共 計 有 四 首 言 工, 已 為 律 詩 開 端 見 [ 清 ] 趙 翼 著, 霍 松 林 胡 主 佑 校 點 : 甌 北 詩 話 ( 北 京 : 人 民 文 學 出 版 社,1963), 卷 12, 頁 175 61 [ 明 ] 鍾 惺 譚 元 春 輯 : 唐 詩 歸, 影 印 遼 寧 省 圖 書 館 藏 明 刻 本 62 施 蟄 存 : 唐 詩 百 話, 同 註 52, 頁 52 63 此 處 筆 者 且 將 其 界 定 為 狹 義 上 的 感 遇, 特 指 圍 繞 文 人 士 大 夫 個 人 的 經 歷 見 聞 得 失 來 詠 寫 自 我 情 懷, 選 取 的 一 般 是 日 常 政 治 文 化 生 活 中 的 情 境, 而 非 陳 子 昂 感 遇 中 涵 括 了 詠 史 遊 仙 頌 道 邊 塞 砭 時 等 諸 多 與 個 人 現 實 存 有 一 定 距 離 或 重 在 說 教 義 理 的 題 材 64 章 培 恒 駱 玉 明 : 中 國 文 學 史 ( 中 冊 ) ( 上 海 : 復 旦 大 學 出 版 社,1996), 頁 36

122 中 正 漢 學 研 究 及 美 人 遊 女 七 首 言 及 佳 木 珍 禽 凡 斯 種 種, 感 蕩 心 靈 雖 然 主 題 上 較 顯 單 調, 但 卻 是 將 陳 子 昂 感 遇 題 材 之 一 的 狹 義 上 的 感 遇 發 揮 得 更 加 入 木 三 分 淋 漓 盡 致 對 於 主 題 範 圍 的 選 擇, 誠 然 有 作 者 才 力 個 性 偏 好 等 複 雜 因 素 左 右, 但 不 可 忽 視 的 是 陳 張 二 人 的 經 歷 之 差, 也 是 造 成 他 們 作 品 各 從 其 志 的 要 因 前 文 交 待 過 陳 張 的 人 生 軌 跡 都 有 著 相 似 的 前 揚 後 抑 線 路, 但 考 跡 細 節, 仍 有 異 質 之 處 首 先, 陳 子 昂 的 履 痕 更 為 豐 富 駁 雜 他 曾 落 拓 江 湖, 訪 仙 學 道, 在 釋 褐 之 前 母 憂 之 後 兩 度 與 大 雲 寺 暉 上 人 遊, 65 如 在 高 宗 永 淳 二 年 (683) 隱 居 射 洪 時 的 酬 酢 往 來 之 作 暉 上 人 房 餞 齊 少 府 使 入 京 府 序 曰 : 永 淳 二 年 四 月 孟 夏 云 云, 朝 廷 子 入, 期 富 貴 於 崇 朝, 林 嶺 吾 棲, 學 神 仙 而 未 畢 酬 暉 上 人 夏 日 林 泉 見 贈 酬 暉 上 人 秋 夜 山 亭 有 贈 也 是 他 這 一 時 段 隱 居 學 仙 之 證 又 有 武 后 如 意 元 年 (692) 的 交 遊 唱 和 之 作 : 夏 日 暉 上 人 房 別 李 參 軍 崇 嗣 並 序 夏 日 遊 暉 上 人 房 和 酬 暉 上 人 秋 夜 獨 坐 山 亭 有 贈 這 也 就 不 難 理 解 前 文 論 及 的 陳 氏 感 遇 中 性 愛 佛 老 篇 目 如 斯 之 多 了 此 外, 他 還 於 武 后 垂 拱 二 年 (686) 從 喬 知 之 (?-697) 北 征 同 羅 僕 固, 66 以 及 萬 歲 通 天 元 年 (696) 隨 建 安 王 武 攸 宜 ( 生 卒 年 不 詳 ) 討 伐 契 丹 67 這 兩 次 實 地 出 塞 巡 邊 的 親 身 體 驗, 也 為 他 的 感 遇 增 添 了 戎 馬 倥 傯 的 風 情 反 觀 張 九 齡 的 生 平 則 相 對 簡 括 得 多, 他 大 部 份 的 政 治 舞 臺 是 在 帝 輦 之 下, 直 到 玄 宗 開 元 十 四 年 (726) 出 為 冀 州 刺 史 開 元 十 五 年 (727) 改 遷 洪 州 刺 史 開 元 十 八 年 (730) 轉 授 桂 州 刺 史, 68 才 有 地 方 官 的 采 風 問 俗 記 載 宜 詳 便 利 因 而 他 貫 穿 終 生 只 有 入 相 而 無 出 將 的 體 歷, 也 自 然 會 在 創 作 中 錮 蔽 掩 覆 了 一 些 見 聞 其 次, 張 九 齡 的 結 局 更 為 安 常 處 順 縱 然 他 也 見 棄 於 君, 但 至 少 得 以 頤 身 保 年, 於 玄 宗 開 元 二 十 八 年 (740) 壽 終 正 寢, 享 世 六 十 三 歲 而 相 形 之 下, 陳 子 昂 生 命 卻 淒 涼 落 幕, 未 得 善 終 他 解 職 乞 歸 後, 仍 然 危 如 累 卵, 憂 讒 畏 禍, 果 被 縣 令 段 簡 誣 構 下 獄, 身 死 縲 絏, 終 其 年 僅 四 十 二 歲 69 這 或 許 也 是 其 作 品 比 之 九 齡 更 多 怒 目 橫 眉 或 消 愁 釋 憒 內 容 的 緣 因 ( 二 ) 藝 術 表 現 的 複 變 首 先, 正 是 由 於 上 述 內 容 範 圍 的 差 別, 導 致 了 在 表 達 方 式 上 的 因 材 而 異 在 除 了 65 見 聞 一 多 : 聞 一 多 全 集. 唐 詩 大 系 ( 武 漢 : 湖 北 人 民 出 版 社,1994), 頁 31 66 參 [ 唐 ] 陳 子 昂 : 燕 然 軍 人 畫 像 銘 序 觀 荊 玉 篇 序, 見 徐 鵬 校 點 : 陳 子 昂 集, 同 註 30, 頁 137 13 67 [ 唐 ] 盧 藏 用 陳 氏 別 傳 : 屬 契 丹 以 營 州 叛, 建 安 郡 王 攸 宜 親 總 戒 律, 時 勑 子 昂 參 謀 帷 幕 見 徐 鵬 校 點 : 陳 子 昂 集, 同 前 註, 頁 253 68 見 熊 飛 校 注 : 張 九 齡 集 校 注. 誥 命, 同 註 32, 頁 1134-1136 69 [ 唐 ] 沈 亞 之 上 九 江 鄭 使 君 書 : 喬 ( 知 之 ) 死 於 讒, 陳 ( 子 昂 ) 死 於 枉, 皆 由 武 三 思 嫉 怒 於 一 時 之 情, 致 力 勀 害 陰 令 桑 梓 之 宰 拉 辱 之, 皆 死 於 非 命 見 周 紹 良 主 編 : 全 唐 文 新 編 ( 長 春 : 吉 林 文 史 出 版 社,2000), 卷 735, 頁 8538

從 哀 傷 到 哀 而 不 傷 : 陳 子 昂 與 張 九 齡 的 感 遇 詩 對 比 研 究 123 用 抒 情 方 式 表 達 狹 義 的 感 遇 題 材 之 外, 陳 子 昂 於 詠 史 諷 世 從 軍 遊 仙 隱 逸 各 題 材 中 較 多 使 用 了 議 論 敍 事 甚 至 夾 敍 夾 議 的 表 達 方 式 在 跨 躡 多 樣 題 材 的 詩 裏 最 為 明 顯 地 溶 入 了 敘 議 感 結 合 的 表 達 方 式 : 深 居 觀 元 化, 悱 然 爭 朵 頤 讒 說 相 啖 食, 利 害 紛 譺 譺 便 便 夸 毗 子, 榮 耀 更 相 持 務 光 讓 天 下, 商 賈 競 刀 錐 已 矣 行 采 芝, 萬 世 同 一 時 ( 其 十 ) 這 首 詩 前 三 句 都 在 記 敍 世 人 佞 倖, 能 薄 操 濁 ; 諷 刺 官 場 勾 心 鬥 角, 競 為 私 利 的 炎 涼 百 態 ; 第 四 句 用 務 光 辭 讓 天 下 之 典 評 議 商 賈 盡 爭 蠅 頭 小 利 的 心 胸, 最 後 一 句 抒 發 歸 隱 之 歎 由 於 張 九 齡 在 題 材 選 擇 上 的 單 一, 其 詩 常 以 一 唱 三 歎 豁 然 開 悟 的 方 式 來 經 營 狹 義 感 遇 範 圍 內 的 抒 情 或 闡 理 如 : 幽 林 歸 獨 臥, 滯 慮 洗 孤 清 持 此 謝 高 鳥, 因 之 傳 遠 情 日 夕 懷 空 意, 人 誰 感 至 精? 飛 沈 理 自 隔, 何 所 慰 吾 誠?( 其 二 ) 吳 越 數 千 里, 夢 寐 今 夕 見 形 骸 非 我 親, 衾 枕 即 鄉 縣 化 蝶 猶 不 識, 川 魚 安 可 羨 海 上 有 仙 山, 歸 期 覺 神 變 ( 其 五 ) 前 一 首 發 端 歸 臥 幽 林 之 後 滌 瑕 蕩 穢, 心 鏡 至 清, 之 後 一 連 二 組 設 問, 抒 發 求 仁 未 得 仁 的 不 適 心 願, 感 歎 儘 管 受 命 不 遷, 蘇 世 獨 立, 但 遠 隔 君 心, 自 己 的 拳 拳 忠 誠 又 何 從 得 鑒? 後 一 首 回 顧 栩 栩 夢 境, 先 無 隔 世 之 感, 再 自 我 推 理, 既 然 自 我 化 蝶 在 夢 中 猶 不 可 自 辨, 臨 淵 又 何 能 揣 度 川 中 之 魚 呢? 繼 而 否 定 了 虛 幻 夢 華, 迷 塗 汩 没 銷 枕, 戀 鄉 與 求 仙 之 夢 也 隨 之 頓 醒 其 次, 在 表 現 手 法 上, 雖 然 兩 組 詩 都 以 比 興 寄 託 見 長 而 為 世 人 稱 道, 70 但 具 體 在 比 興 所 佔 的 比 重 和 使 用 的 方 式 上 又 不 盡 相 同 就 所 佔 比 重 而 言, 陳 子 昂 的 三 十 八 首 感 遇 中, 僅 有 第 二 ( 蘭 若 生 春 夏 ) 第 十 二 ( 呦 呦 南 山 鹿 ) 第 二 十 一 ( 蜻 蛉 遊 天 地 ) 第 二 十 二 ( 微 霜 知 歲 晏 ) 第 二 十 三 ( 翡 翠 巢 南 海 ) 第 二 十 五 ( 玄 蟬 號 白 露 ) 第 三 十 一 ( 可 憐 瑤 臺 樹 ) 七 首 使 用 比 興 來 循 聲 得 貌, 寄 慨 遙 深 ; 而 在 張 九 齡 的 十 二 首 中, 除 卻 第 二 第 五 第 十 一 首 之 外, 其 餘 皆 全 部 或 部 份 使 用 比 興 來 能 近 取 譬, 推 己 及 人 70 [ 明 ] 高 棅 云 : 感 遇 諸 作, 挺 然 自 樹, 雖 頗 峭 径, 而 興 寄 遠 矣 見 [ 明 ] 高 棅 : 唐 詩 品 彙, 明 嘉 靖 序 刊 本

124 中 正 漢 學 研 究 就 使 用 方 式 而 言, 陳 子 昂 的 上 述 七 首 詩 中, 僅 有 二 首 是 用 多 種 喻 象 併 置 起 興, 如 : 微 霜 知 歲 晏, 斧 柯 始 青 青 况 乃 金 天 夕, 浩 露 沾 羣 英 登 山 望 宇 宙, 白 日 已 西 暝 雲 海 方 蕩 潏, 孤 鳞 安 得 寧 ( 其 二 十 二 ) 玄 蟬 號 白 露, 茲 歲 已 蹉 跎 羣 物 從 大 化, 孤 英 將 奈 何 瑤 臺 有 青 鳥, 遠 食 玉 山 禾 崑 崙 見 玄 鳳, 豈 復 虞 雲 羅 ( 其 二 十 五 ) 前 者 以 微 霜 浩 露 百 花 凋 謝 白 日 西 幽 雲 海 激 蕩 的 肅 殺 意 象 來 寫 照 當 時 的 政 局 雲 波 詭 譎, 最 後 又 以 孤 鱗 自 喻, 充 溢 著 憂 時 畏 禍 的 踧 踖 不 安 ; 71 後 者 以 玄 蟬 白 露 孤 英 盛 衰 與 前 者 同 調, 複 以 瑤 臺 青 鳥, 崑 崙 玄 鳳 寄 寓 遁 跡 山 林 的 幽 思 此 外, 陳 氏 感 遇 餘 詩 都 用 單 一 事 物 或 兩 個 清 渭 濁 涇 的 相 對 事 物 從 頭 至 尾 隨 物 賦 形 構 成 一 個 整 體 形 象 體 系, 如 : 蘭 若 生 春 夏, 芊 蔚 何 青 青 幽 獨 空 林 色, 朱 蕤 冒 紫 莖 遲 遲 白 日 晚, 嫋 嫋 秋 風 生 歲 華 盡 摇 落, 芳 意 竟 何 成 ( 其 二 ) 通 篇 專 詠 才 高 行 潔 卻 青 春 不 葆 芳 華 空 待 的 蘭 若 形 象, 景 少 情 多 但 在 張 九 齡 那 裡, 取 象 則 更 為 豐 茸 稠 密, 除 蘭 葉 春 葳 蕤, 桂 華 秋 皎 潔 ( 其 一 ) 江 南 有 丹 橘, 經 冬 猶 綠 林 ( 其 七 ) 全 篇 樹 立 清 微 淡 遠 的 蘭 桂 和 潔 身 自 守 的 丹 橘 形 象 之 外, 他 慣 常 換 景 移 情, 使 得 形 象 的 塑 造 並 不 停 留 在 孤 立 單 一 事 物 的 類 比 上, 如 : 西 日 下 山 隱, 北 風 乘 夕 流 燕 雀 感 昏 旦, 檐 楹 呼 匹 儔 鴻 鵠 雖 自 遠, 哀 音 非 所 求 貴 人 棄 疵 賤, 下 士 嘗 殷 憂 眾 情 累 外 物, 恕 己 忘 内 修 感 歎 長 如 此, 使 我 心 悠 悠 ( 其 六 ) 漢 上 有 遊 女, 求 思 安 可 得 袖 中 一 札 書, 欲 寄 雙 飛 翼 冥 冥 愁 不 見, 耿 耿 徒 緘 憶 紫 蘭 秀 空 蹊, 皓 露 奪 幽 色 馨 香 歲 欲 晚, 感 歎 情 何 極 白 雲 在 南 山, 日 暮 長 太 息 ( 其 十 ) 詩 人 用 西 日 北 風 燕 雀 鴻 鵠 ; 遊 女 紫 蘭 皓 露 白 雲 71 彭 慶 生 注 : 陳 子 昂 詩 注 ( 成 都 : 四 川 人 民 出 版 社,1981), 頁 40

從 哀 傷 到 哀 而 不 傷 : 陳 子 昂 與 張 九 齡 的 感 遇 詩 對 比 研 究 125 多 個 表 面 上 互 不 關 聯 的 喻 象, 來 比 喻 賢 士 的 被 小 人 排 斥 奸 臣 對 君 主 的 蒙 蔽, 以 及 自 己 無 力 匡 扶 君 主 的 憾 恨 72 正 如 東 漢 王 逸 ( 約 89-158) 楚 辭 章 句 中 對 離 騷 的 解 讀 : 依 詩 取 興, 引 類 譬 喻, 故 善 鳥 香 草 以 配 忠 貞, 惡 禽 臭 物 以 比 讒 佞, 靈 修 美 人 以 媲 於 君, 宓 妃 佚 女 以 譬 賢 臣 73 這 樣 詩 歌 帶 來 的 形 象 實 感 和 懸 想 空 間 也 隨 著 喻 象 正 反 迴 環 的 疊 置 循 而 增 益 形 具 神 生 後 的 自 然 景 物 或 傳 說 人 格, 皆 具 作 者 的 好 惡 喜 怒 ( 三 ) 情 感 基 調 的 複 變 以 上 兩 個 方 面 是 針 對 詩 歌 的 內 容 和 結 構 而 言, 如 果 說 藝 術 表 現 主 題 範 圍 類 似 詩 歌 的 骨 肉, 那 麼 詩 歌 的 精 神 則 是 體 現 在 它 的 情 感 基 調 上 就 這 一 角 度 講, 這 兩 組 詩 的 差 別 又 體 現 在 以 下 兩 個 層 次 首 先, 張 九 齡 感 遇 的 精 神 風 貌 更 趨 於 新 銳 高 昂 清 人 厲 志 ( 生 卒 年 不 詳 ) 說 : 唐 初 五 古, 始 張 曲 江 陳 伯 玉 二 家 伯 玉 詩 大 半 局 於 摹 擬, 自 己 眞 氣 僅 得 二 三 分, 至 若 修 飾 字 句, 固 自 精 深 曲 江 詩 包 孕 深 厚, 發 抒 神 變, 學 古 而 古 為 我 用, 毫 不 為 古 所 拘 74 所 指 的 正 是 陳 子 昂 詩 古 調 自 愛 棄 文 存 質 和 張 九 齡 詩 見 可 而 進, 情 無 拘 執 的 風 格 差 異 此 二 人 雖 在 文 學 的 復 古 意 識 上 均 不 尚 浮 華, 而 自 饒 風 力, 在 這 層 意 義 上, 二 人 實 質 上 都 兼 具 革 新 的 進 步 意 義 75 但 較 短 絜 長 而 言, 陳 子 昂 則 有 矯 枉 過 正 之 嫌, 而 張 九 齡 更 具 繼 古 開 今 的 格 調 就 如 下 則 陳 詩 : 吾 觀 龍 變 化, 乃 知 至 陽 精 石 林 何 冥 密, 幽 洞 無 留 行 古 之 得 仙 道, 信 與 元 化 並 玄 感 非 象 識, 誰 能 測 沉 冥 世 人 拘 目 見, 酣 酒 笑 丹 經 崑 崙 有 瑶 樹, 安 得 採 其 英 ( 其 六 ) 這 種 全 詩 將 抽 象 思 辨 附 著 於 道 家 傳 說 或 教 義 的 徵 象 上, 遠 取 玄 幻 虛 無 之 境, 而 捨 近 身 日 常 之 物, 雖 窮 理 析 義, 但 未 假 象 喻 的 例 子 在 其 三 十 八 首 中 迭 見 不 鮮 其 中 更 有 將 多 種 宗 教 精 義 微 旨 貫 穿 全 文 來 曲 得 其 情 的 詩 篇 : 72 喬 象 鍾 陳 鐵 民 : 唐 代 文 學 史 ( 北 京 : 人 民 文 學 出 版 社,1995), 頁 269 73 蔣 天 樞 校 釋 : 楚 辭 校 釋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89), 頁 1-2 74 [ 清 ] 厲 志 : 白 華 山 人 說 詩 卷 一, 見 清 詩 話 續 編 本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83), 頁 2277 75 施 蟄 存 云 : 陳 子 昂 作 這 三 十 八 首 詩, 直 接 繼 承 了 漢 魏 古 風, 從 它 們 的 淵 源 來 講, 可 以 說 是 復 古 但 是, 他 的 詩 掃 除 了 齊 梁 舊 格, 為 唐 代 五 言 詩 建 立 了 典 範, 成 為 先 驅 者 從 他 的 影 響 來 講, 也 可 以 說 是 創 新 見 唐 詩 百 話, 同 註 52, 頁 51

126 中 正 漢 學 研 究 吾 觀 崑 崙 化, 日 月 淪 洞 冥 精 魄 相 交 會, 天 壤 以 羅 生 仲 尼 推 太 極, 老 聃 貴 窈 冥 西 方 金 仙 子, 崇 義 乃 無 明 空 色 皆 寂 滅, 緣 業 定 何 成 名 教 信 紛 藉, 死 生 俱 未 停 ( 其 八 ) 其 儒 釋 參 用 耽 味 易 象 76 的 筆 法 和 理 過 其 詞 淡 乎 寡 味 77 的 風 格 竟 出 奇 地 相 似 於 盛 行 於 東 晉 的 玄 言 詩 雖 不 至 於 陷 入 他 所 遷 怒 而 反 撥 的 彩 麗 競 繁 興 寄 都 絕 的 齊 梁 詩 風 中, 78 但 如 此 敷 衍 成 篇, 即 使 固 守 漢 魏 風 骨, 也 是 詩 歌 精 神 風 貌 上 的 一 次 倒 退 無 怪 乎 皎 然 詩 式 卷 五 復 古 通 變 體 中 指 摘 道 : 陳 子 昂 復 多 而 變 少 了 79 反 觀 張 九 齡 在 大 部 份 感 遇 詩 中, 除 去 最 後 兩 首, 80 都 能 做 到 舉 諸 草 木 鳥 獸 美 人 公 子 來 取 譬 引 類, 起 發 己 心, 81 因 而 更 顯 得 自 然 充 盈, 清 新 俊 逸 其 次, 張 九 齡 感 遇 的 情 見 乎 辭 更 趨 於 溫 柔 敦 厚 陳 子 昂 詩 中 遍 地 可 摭 嵌 帶 怒 怨 哀 傷 悲 涕 等 痛 心 傷 臆 的 字 眼, 如 : 激 怒 秦 王 肝 ( 其 二 十 一 ) 盲 飆 忽 號 怒 ( 其 三 十 八 ); 怨 憎 未 相 複 ( 其 十 二 ) 宮 女 多 怨 曠 ( 其 二 十 六 ); 黃 雀 空 哀 吟 ( 其 二 十 八 ) 哀 哀 冰 雪 行 ( 其 二 十 九 ) 哀 哀 明 月 樓 ( 其 三 十 四 ); 西 山 傷 遺 老 ( 其 十 四 ) 豈 傷 桃 李 時 ( 其 二 十 六 ) 凋 傷 感 所 思 ( 其 三 十 一 ); 鶗 鴂 鳴 悲 耳 ( 其 七 ) 鴟 鴞 悲 東 國 ( 其 十 五 ) 時 哉 悲 不 會 ( 其 三 十 六 ); 涕 落 沾 衣 裳 ( 其 二 十 七 ) 涕 泣 久 漣 洏 ( 其 三 十 二 ) 白 雲 空 涕 洟 ( 其 三 十 三 ) 涕 泣 久 漣 洏 ( 其 三 十 六 ), 或 激 忿 填 膺, 怒 不 可 遏 ; 或 淒 入 肝 脾, 哀 感 頑 豔 如 果 說 陳 詩 如 飄 風 急 雨 之 驟 至, 張 詩 則 更 多 似 雲 雷 交 構 之 後 的 川 澤 蒸 騰, 有 幽 婉 潢 漾 之 貌, 如 : 幽 林 歸 獨 卧 ( 其 二 ) 庭 樹 含 幽 色 ( 其 九 ) 皓 露 奪 幽 色 ( 其 十 ) 使 我 心 悠 悠 ( 其 六 ) 孤 客 空 悠 悠 ( 其 八 ) 等 等 流 景 心 緒 76 [ 唐 ] 盧 藏 用 陳 氏 别 傳 : 子 昂 晚 愛 黃 老 之 言, 尤 耽 味 易 象, 往 往 精 詣 見 徐 鵬 校 點 : 陳 子 昂 集, 同 註 30, 頁 253 77 [ 南 朝 梁 ] 鍾 嶸 詩 品. 序 : 永 嘉 時, 貴 黄 老, 稍 尚 虛 談, 於 時 篇 什, 理 過 其 辭, 淡 乎 寡 味 爰 及 江 表, 微 波 尚 傳, 孫 綽 許 詢, 桓 庾 諸 公 詩, 皆 平 典 似 道 德 論, 建 安 風 力 盡 矣 見 陳 延 傑 注 : 詩 品 注, 頁 1-2 78 莫 礪 鋒 論 初 盛 唐 的 五 言 古 詩 說 : 與 此 同 時, 一 些 志 在 復 古 的 詩 人 卻 由 於 鄙 薄 南 朝 詩 風 之 綺 不 振 而 遷 怒 於 作 為 南 朝 詩 歌 主 要 特 色 之 一 的 排 偶 聲 律, 陳 子 昂 批 評 齊 梁 詩 彩 麗 競 繁 雖 然 陳 在 實 際 創 作 中 也 並 未 薄 今 體 見 莫 礪 鋒 : 唐 宋 詩 論 稿 ( 瀋 陽 : 遼 海 出 版 社,2001), 頁 1 4 79 [ 唐 ] 皎 然 : 詩 式, 見 李 壯 鷹 校 注 : 詩 式 校 注, 同 註 3, 卷 5, 頁 330 80 喬 象 鍾 陳 鐵 民 云 : 感 遇 詩 的 多 數 篇 章, 情 緒 悲 憤 而 鋒 芒 不 露, 雅 正 沖 淡, 委 婉 含 蓄 但 這 組 詩 的 最 後 二 首, 詩 人 卻 抑 不 住 發 出 憤 懑 不 平 之 聲 : 至 精 無 感 遇, 悲 惋 填 心 胸 歸 來 扣 寂 寞, 人 願 天 豈 從? ( 其 十 一 ) 浩 思 極 中 夜, 深 嗟 欲 待 誰? 所 懷 誠 已 矣, 既 往 不 可 追 ( 其 十 二 ) 對 唐 王 朝 的 憤 怨 失 望 之 情, 溢 於 言 表 見 喬 象 鍾 陳 鐵 民 : 唐 代 文 學 史, 同 註 72, 頁 269 81 語 出 [ 唐 ] 孔 穎 達 毛 詩 正 義 : 興 者, 起 也 取 譬 引 類, 起 發 己 心, 詩 文 諸 舉 草 木 鳥 獸 以 見 意 者, 皆 興 辭 也 見 [ 唐 ] 孔 穎 達 正 義 : 十 三 經 注 疏. 毛 詩 正 義, 同 註 5, 頁 12

從 哀 傷 到 哀 而 不 傷 : 陳 子 昂 與 張 九 齡 的 感 遇 詩 對 比 研 究 127 即 使 在 幾 首 素 來 以 興 寄 悠 遠 82 和 氣 高 不 怒 83 貫 穿 全 篇 而 獲 嘉 稱 的 作 品 內, 陳 詩 也 相 較 更 顯 感 激 頓 挫 : 蘭 若 生 春 夏, 芊 蔚 何 青 青 幽 獨 空 林 色, 朱 蕤 冒 紫 莖 遲 遲 白 日 晚, 嫋 嫋 秋 風 生 歲 華 盡 摇 落, 芳 意 竟 何 成?( 其 二 ) 翡 翠 巢 南 海, 雄 雌 珠 樹 林 何 知 美 人 意, 驕 愛 比 黃 金 殺 身 炎 州 裏, 委 羽 玉 堂 陰 旖 旎 光 首 飾, 葳 蕤 爛 錦 衾 豈 不 在 遐 遠, 虞 羅 忽 見 尋 多 材 信 為 累, 歎 息 此 珍 禽 ( 其 二 十 三 ) 這 兩 首 詩 分 別 借 草 木 零 落 美 人 遲 暮 和 黃 鐘 毁 棄 多 才 見 妒 來 寫 物 附 意, 揚 言 切 事, 84 前 一 首 說 的 是 不 遇 的 悲 哀, 後 一 首 說 的 遇 而 不 得 其 人 的 悲 哀 這 就 涉 及 到 人 應 如 何 完 成 自 我 的 態 度 問 題 一 種 是 有 待 於 人 的 等 外 人 賞 識 的 向 外 求 索, 另 一 種 是 無 待 於 人 的 孤 芳 自 賞 的 向 內 求 索 85 陳 詩 的 完 成 自 我, 是 建 立 在 遇 與 既 遇 且 得 的 外 向 追 求 上, 與 其 相 反, 在 張 九 齡 的 同 類 作 品 中, 則 是 呈 現 出 無 待 的 心 境 : 蘭 葉 春 葳 蕤, 桂 華 秋 皎 潔 欣 欣 此 生 意, 自 爾 為 佳 節 誰 知 林 棲 者, 聞 風 坐 相 悦 草 木 有 本 心, 何 求 美 人 折 ( 其 一 ) 江 南 有 丹 橘, 經 冬 猶 綠 林 豈 伊 地 氣 暖, 自 有 歲 寒 心 可 以 薦 嘉 客, 奈 何 阻 重 深 運 命 唯 所 遇, 循 環 不 可 尋 徒 言 樹 桃 李, 此 木 豈 無 陰 ( 其 七 ) 張 九 齡 的 這 兩 首 詩 同 上 述 陳 詩 感 遇 ( 其 一 ) 同 出 一 轍, 也 是 託 諷 名 花 異 卉 來 曲 盡 其 妙 地 完 名 全 節 同 樣 不 欲 惜 身 苟 容, 從 俗 浮 沉, 卻 多 了 份 自 守 自 足, 頤 志 養 性 的 冰 潔 其 才 望 高 雅, 一 如 芝 蘭 生 於 空 谷, 不 以 無 人 而 不 芳 ; 君 子 修 道 立 德, 不 謂 窮 困 而 改 節, 82 [ 明 ] 高 棅 唐 詩 品 彙 : 唐 初 律 體 聲 華 並 隆, 音 節 兼 美, 屬 梁 陳 之 艷 藻, 鏟 末 路 之 靡 薄, 可 謂 盛 矣, 而 古 詩 之 流, 尚 阻 蹊 徑 拾 遺 洗 濯 浮 華, 斫 新 雕 樸, 感 遇 諸 作, 挺 然 自 樹, 雖 頗 峭 徑, 而 興 寄 遠 矣 83 此 語 原 出 [ 唐 ] 皎 然 : 詩 式, 見 李 壯 鷹 校 注 : 詩 式 校 注, 同 註 8, 頁 17 之 後 [ 明 ] 程 元 初 唐 詩 續 笺. 終 南 别 業 有 云 : 詩 欲 氣 高 而 不 怒, 怒 則 失 於 風 流, 此 詩 氣 高 而 不 怒 84 [ 南 朝 梁 ] 劉 勰 : 文 心 雕 龍. 比 興 且 何 謂 為 比 也? 蓋 寫 物 以 附 意, 颺 言 以 切 事 者 也 見 周 振 甫 : 文 心 雕 龍 今 譯, 同 註 28, 頁 322 85 葉 嘉 瑩 : 葉 嘉 瑩 說 初 盛 唐 詩, 同 註 16, 頁 120

128 中 正 漢 學 研 究 86 也 異 口 同 韻 地 契 合 屈 原 不 吾 知 其 亦 已 兮, 茍 余 情 其 信 芳 87 的 心 跡, 正 是 一 種 更 蘊 藉 地 實 現 和 完 成 自 我 價 值 的 方 式 沈 德 潛 之 感 遇 詩, 正 字 古 奧, 曲 江 蘊 藉 論 所 言 甚 是 再 如 : 孤 鴻 海 上 來, 池 潢 不 敢 顧 側 見 雙 翠 鳥, 巢 在 三 珠 樹 矯 矯 珍 木 顛, 得 無 金 丸 懼 美 服 患 人 指, 高 明 逼 神 惡 今 我 遊 冥 冥, 弋 者 何 所 慕 ( 其 四 ) 這 首 詩 正 回 應 了 陳 氏 感 遇 ( 其 二 十 三 ), 但 陳 詩 刻 意 透 露 出 來 的 是 全 身 遠 害 的 心 有 餘 悸 和 懷 才 不 遇 的 欲 罷 不 能, 相 形 之 下, 這 首 詩 更 浸 濡 著 溫 柔 敦 厚 的 氣 息 詩 人 假 孤 鴻 之 口, 謹 慎 告 誡 雙 翠 鳥 們 須 知 矯 矯 珍 木 顛, 得 無 金 丸 懼, 既 義 正 言 辭, 也 不 心 存 倖 災 樂 禍 而 孤 鴻 自 身 卻 無 欲 則 剛, 超 然 塵 外, 縱 然 弋 者 們 企 慕 取 之, 可 是 它 們 今 已 遨 遊 冥 冥 浩 空, 又 何 從 會 落 入 獵 人 之 手? 處 處 雙 關 使 物 我 同 化 ; 守 正 嫉 邪 又 以 理 服 人, 頗 得 詩 人 敦 厚 之 旨 四 結 論 陳 子 昂 與 張 九 齡 在 得 未 曾 有 的 識 遇 晉 身 之 後, 俟 此 昨 寵 今 辱, 壯 志 未 酬, 於 困 扼 境 遇 中, 朝 夕 所 見, 往 今 所 聞, 不 平 則 鳴, 得 此 感 遇 又 因 在 文 學 理 論 上 力 主 高 情 邁 古 在 寫 作 實 踐 中 擅 於 興 寄 託 諷 而 在 感 遇 文 學 傳 統 中 自 成 嬗 遞 在 所 見 略 同 的 共 性 和 承 續 之 外, 兩 組 詩 歌 暗 銜 著 從 怨 怒 到 怨 而 不 怒 從 哀 傷 到 哀 而 不 傷 的 情 感 基 調 的 複 變, 而 在 這 層 精 神 韻 致 的 改 弦 之 前, 先 有 兩 個 層 次 的 複 變 首 先, 拋 開 二 人 氣 質 個 性 的 差 異, 但 就 其 作 品 內 在 的 改 觀 受 人 生 經 歷 和 文 學 觀 念 的 影 響 而 談, 也 不 無 干 係 雖 然 二 人 都 在 政 治 生 涯 中 先 宦 途 得 志 後 橫 遭 讒 鑠 排 擠, 落 得 英 雄 氣 短 才 秀 人 微 的 結 局 但 張 九 齡 因 其 曾 任 宰 相 之 職 而 更 具 雲 端 視 野, 88 縱 深 的 起 伏 使 其 能 冷 眼 相 看 世 態 冷 暖 ; 89 而 陳 子 昂 雖 亦 曾 任 朝 官, 90 終 究 無 法 企 及 張 九 齡 的 仕 途 高 度, 但 其 數 次 從 軍 出 塞 的 戎 馬 體 驗, 91 構 成 橫 擴 的 跌 宕, 使 得 他 更 能 醇 茂 痛 快 地 感 懷 激 烈 此 外, 86 87 88 89 90 91 語 出 孔 子 家 語. 在 厄, 見 陳 士 珂 輯 : 孔 子 家 語 疏 證 ( 上 海 : 上 海 書 店,1940), 卷 5, 頁 135 語 出 [ 戰 國 ] 屈 原 : 離 騷 見 黃 壽 祺 梅 桐 生 譯 : 楚 辭 全 譯, 同 註 47, 頁 10-11 開 元 二 十 一 年 (733 年 ) 十 二 月, 張 九 齡 授 中 書 侍 郎 同 中 書 門 下 平 章 事 ( 相 當 於 宰 相 ) 兼 修 國 史 丁 放 袁 行 霈 : 宫 廷 中 的 詩 人 與 盛 唐 詩 壇 盛 唐 詩 人 身 份 經 歷 與 創 作 關 係 研 究 之 一, 文 學 遺 產 2009 年 第 1 期 (2009), 頁 29-41 陳 曾 歷 仕 武 則 天 朝 麟 臺 正 字 右 拾 遺 武 后 垂 拱 二 年 (686), 陳 子 昂 曾 隨 左 補 闕 喬 知 之 軍 抵 達 西 北 居 延 海 張 掖 河 一 帶 萬 歲 通 天 元 年 (696),

從 哀 傷 到 哀 而 不 傷 : 陳 子 昂 與 張 九 齡 的 感 遇 詩 對 比 研 究 129 二 人 在 文 學 觀 念 上 雖 主 張 多 識 前 古, 貽 鑒 將 來, 一 反 氣 不 逮 文, 辭 過 於 意 的 齊 梁 雕 文 織 彩 之 文 風, 但 張 九 齡 提 倡 的 修 辭 以 達 其 道, 則 質 文 相 半 ( 故 許 州 長 史 趙 公 墓 志 銘 ) 的 觀 點 更 強 調 在 重 拾 風 骨 之 外, 反 對 重 質 輕 文, 古 拙 不 化, 重 現 肯 定 了 文 采 的 價 值 其 次, 就 文 本 自 身 的 承 嬗 離 合 來 看, 在 主 題 內 容 上, 忠 臣 去 境, 賢 士 出 朝 ; 骨 橫 朔 野, 負 戈 雄 邊 ; 談 玄 論 道, 儒 釋 交 涉 ; 塞 客 衣 單, 孀 閨 淚 盡 ; 貞 女 失 寵, 再 盼 傾 國 之 句 都 入 陳 詩, 而 張 詩 幾 乎 專 事 託 諷 禽 鳥, 寄 詞 草 樹 92 因 而 較 之 陳 詩 所 反 映 的 形 象 和 現 象 更 狹 窄 單 一, 但 卻 在 緊 扣 感 遇 的 主 題 上 做 的 更 為 精 深 在 藝 術 表 現 上, 陳 子 昂 用 如 椽 大 筆, 不 以 興 寄 自 限, 指 歸 經 誥 ; 論 議 疏 快 而 詞 直 義 暢, 穩 稱 有 餘 然 遒 變 未 臻 93 故 形 成 雄 奇 倔 强, 渾 厚 蒼 涼 的 倜 儻 古 意 而 張 九 齡 不 凝 滯 於 古, 尚 思 深 語 近 理 有 變 通, 94 興 寄 託 喻 渾 然 一 體, 無 我 同 化, 不 著 痕 跡, 不 露 圭 角, 故 散 發 出 圓 潤 清 新, 温 雅 醇 厚 的 清 音 幽 韻 95 綜 上 所 言, 陳 張 二 氏 之 感 遇 藝 術 價 值 各 有 高 下, 而 張 詩 在 陳 詩 的 緣 情 言 志 基 礎 上 弘 益 茲 多, 形 成 蔚 為 分 殊 的 二 種 風 格 景 致 清 劉 熙 載 藝 概. 詩 概 指 出 : 曲 江 之 感 遇 出 於 騷, 射 洪 之 感 遇 出 於 莊, 纏 綿 超 曠, 各 有 獨 至 筆 者 認 為, 在 更 本 質 的 源 出 上, 陳 詩 較 多 傾 向 詩 言 志 的 傳 統, 張 詩 則 較 多 傾 向 騷 緣 情 的 傳 統 96 這 就 意 味 著 陳 氏 感 遇 長 於 寓 理 於 喻, 更 多 地 重 視 思 想 理 念 的 言 必 有 中 ; 而 張 氏 感 遇 長 於 比 興 抒 情, 更 多 地 強 調 感 觸 性 情 的 意 隨 象 顯 所 以, 張 詩 度 越 陳 詩, 完 成 了 從 怨 怒 到 怨 而 不 怒 從 哀 傷 到 哀 而 不 傷 的 情 感 基 調 的 複 變, 體 現 了 清 拔 沉 著 的 風 度 氣 象 97 雖 今 觀 陳 氏 感 遇, 因 積 極 復 古 而 消 極 修 辭, 玄 言 琭 琭, 時 涉 拙 率, 殊 未 稱 意 ; 張 氏 感 遇 窘 於 邊 幅, 不 脱 窠 臼, 亦 非 眾 體 兼 備, 無 善 不 臻 然 在 初 盛 唐 詩 風 的 轉 折 過 渡 期 間, 繼 相 獨 開 古 雅 之 源, 首 創 清 澹 之 派, 98 堅 實 地 締 造 了 延 開 後 世 之 先 的 文 化 河 床 契 丹 李 盡 忠 孫 萬 榮 叛 亂, 又 隨 建 安 王 武 攸 宜 大 軍 出 征 見 舊 唐 書. 陳 子 昂 傳, 卷 190 下, 頁 5024 新 唐 書. 陳 子 昂 傳, 卷 107 下, 頁 4077 92 [ 唐 ] 劉 禹 錫 讀 張 曲 江 集 謂 : 自 退 相 守 荆 門, 有 拘 囚 之 思, 托 諷 禽 鳥, 寄 詞 草 樹, 鬱 然 與 騷 人 同 風 93 如 前 註 58 所 引 [ 唐 ] 皎 然 詩 式 : 陳 子 昂 復 多 而 變 少 ;[ 唐 ] 元 稹 敍 詩 寄 樂 天 書 也 說 : 陳 子 昂 之 未 瑕 旁 備 ;[ 清 ] 葉 燮 原 詩 ( 卷 一 ) 也 指 出 : 然 吾 猶 謂 子 昂 古 詩, 尚 蹈 襲 漢 魏 蹊 徑, 竟 有 全 似 阮 籍 詠 懷 諸 作 者, 失 自 家 體 段 94 [ 明 ] 胡 震 亨 云 : 張 曲 江 五 言 以 興 寄 為 主, 而 結 體 簡 貴, 選 言 清 冷, 如 玉 磐 含 風, 晶 盤 盛 露, 故 當 於 塵 外 置 賞 見 [ 明 ] 胡 震 亨 : 唐 音 癸 籤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81), 卷 5, 頁 46 95 喬 象 鍾 陳 鐵 民 : 唐 代 文 學 史, 同 註 72, 頁 270 96 [ 明 ] 高 棅 唐 詩 品 彙 : 張 曲 江 感 遇 等 作, 雅 正 沖 淡, 體 合 風 騷, 駸 駸 乎 盛 唐 矣 97 [ 明 ] 李 攀 龍 輯 葉 羲 昂 解 唐 詩 直 解 : 典 重 矣, 又 能 清 拔, 可 睹 此 公 風 度 起 得 台 閣 氣 象 同 時 明 皇 羅 從 願 張 嘉 貞 俱 有 詩, 無 此 沉 著 98 [ 元 ] 方 回 瀛 奎 律 髓 : 陳 拾 遺 子 昂, 唐 之 詩 祖 也 不 但 感 遇 詩 三 十 八 首 為 古 體 之 祖, 其 律 詩 亦 近 體 之 祖 也 [ 清 ] 劉 熙 載 藝 概. 詩 概 : 唐 初 四 子 沿 陳 隋 之 舊, 故 雖 才 力 迥 絕, 不 免 致 人

130 中 正 漢 學 研 究 是 故 二 人 變 遷 得 失, 可 得 而 述 異 議 陳 射 洪 張 曲 江 獨 能 超 出 一 格, 為 李 杜 開 先

從 哀 傷 到 哀 而 不 傷 : 陳 子 昂 與 張 九 齡 的 感 遇 詩 對 比 研 究 131 引 用 書 目 一 傳 統 文 獻 南 朝 梁 蕭 統 編, 唐 李 善 注 : 文 選,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86 年 唐 孔 穎 達 正 義 : 十 三 經 注 疏. 毛 詩 正 義 序, 北 京 : 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1999 年 唐 姚 思 廉 : 梁 書. 裴 子 野 傳,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73 年 唐 魏 徵 等 : 隋 書 李 諤 傳,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73 年 後 晉 劉 昫 等 : 舊 唐 書,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75 年 宋 朱 熹 集 注 : 詩 集 傳,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58) 年 宋 姚 鉉 : 唐 文 萃 自 序, 見 明 葉 盛 : 水 東 日 記,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0 年 宋 歐 陽 修 宋 祁 : 新 唐 書. 陳 子 昂 傳,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75 年 宋 嚴 羽 著, 郭 紹 虞 校 釋 : 滄 浪 詩 話 校 釋, 北 京 : 人 民 文 學 出 版 社,1961 年 明 胡 震 亨 : 唐 音 癸 籤,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81 年 明 胡 應 麟 : 詩 藪. 内 編,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79 年 明 高 棅 : 唐 詩 品 彙, 明 嘉 靖 序 刊 本 明 鍾 惺 譚 元 春 輯 : 唐 詩 歸, 影 印 遼 寧 省 圖 書 館 藏 明 刻 本 清 王 士 禛 : 漁 洋 山 人 古 詩 選, 清 同 治 間 金 陵 書 局 刻 本 清 王 琦 注 : 李 太 白 全 集,(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77 年 清 沈 德 潛 : 唐 詩 別 裁 集,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75 年 清 趙 翼 著, 霍 松 林 胡 主 佑 校 點 : 甌 北 詩 話, 北 京 : 人 民 文 學 出 版 社,1963 年 清 劉 熙 載 : 藝 概. 詩 概,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83 年 清 厲 志 : 白 華 山 人 說 詩 卷 一, 見 清 詩 話 續 編 本,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83 年 二 近 人 論 著 丁 放 袁 行 霈 : 宫 廷 中 的 詩 人 與 盛 唐 詩 壇 盛 唐 詩 人 身 份 經 歷 與 創 作 關 係 研 究 之 一, 文 學 遺 產 2009 年 第 1 期,2009 年 王 運 熙 : 從 文 心 雕 龍. 風 骨 談 到 建 安 風 骨, 文 史 1980 年 第 9 期,1980 年 朱 延 豐 : 嶺 南 第 一 詩 人 張 曲 江 研 究, 東 方 雜 誌 1946 年 第 1 期,1946 年 何 格 恩 : 張 九 齡 年 譜 補 正, 嶺 南 學 報,1937 年 第 1 期,1937 年 李 壯 鷹 校 注 : 詩 式 校 注, 北 京 : 人 民 文 學 出 版 社,2003 年 周 振 甫 : 文 心 雕 龍 今 譯,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6 年

132 中 正 漢 學 研 究 周 祖 譔 : 百 求 一 是 齋 叢 稿, 廈 門 : 廈 門 大 學 出 版 社,2005 年 : 隋 唐 五 代 文 學 史, 福 州 : 福 建 人 民 出 版 社,1958 年 編 選 : 隋 唐 五 代 文 論 選, 北 京 : 人 民 文 學 出 版 社,1999 年 周 紹 良 主 編 : 全 唐 文 新 編, 長 春 : 吉 林 文 史 出 版 社,2000 年 周 勛 初 : 周 勛 初 文 集. 文 史 探 微, 南 京 : 江 蘇 古 籍 出 版 社,2000 年 邱 鎮 京 : 阮 籍 詠 懷 詩 研 究, 臺 北 : 文 津 出 版 社,1980 年 施 蟄 存 : 唐 詩 百 話, 上 海 : 華 東 師 範 大 學 出 版 社,2001 年 徐 鵬 校 點 : 陳 子 昂 集,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60 年 章 培 恒 駱 玉 明 : 中 國 文 學 史 ( 中 册 ), 上 海 : 復 旦 大 學 出 版 社,1996 年 莫 礪 鋒 : 唐 宋 詩 論 稿, 瀋 陽 : 遼 海 出 版 社,2001 年 陳 士 珂 輯 : 孔 子 家 語 疏 證, 上 海 : 上 海 書 店,1940 年 陳 延 傑 注 : 詩 品 注, 北 京 : 人 民 文 學 出 版 社,1980 年 陳 建 森 : 張 九 齡 感 遇 十 二 首 編 年 集 評, 韶 關 大 學 學 報 1993 年 第 4 期,1993 年 陳 寅 恪 : 唐 代 政 治 史 述 論 稿,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97 年 陶 文 鵬 魏 祖 欽 注 譯 : 唐 音 評 注, 保 定 : 河 北 大 學 出 版 社,2010 年 喬 象 鍾 陳 鐵 民 : 唐 代 文 學 史, 北 京 : 人 民 文 學 出 版 社,1995 年 彭 慶 生 注 : 陳 子 昂 詩 注, 成 都 : 四 川 人 民 出 版 社,1981 年 程 千 帆 : 程 千 帆 全 集. 古 詩 今 選, 保 定 : 河 北 教 育 出 版 社,2000 年 馮 沅 君 陸 侃 如 : 中 國 詩 史, 天 津 : 百 花 文 藝 出 版 社,1999 年 黃 節 注 : 阮 步 兵 詠 懷 詩 注, 北 京 : 人 民 文 學 出 版 社,1957 年 黃 壽 祺 梅 桐 生 譯 : 楚 辭 全 譯, 貴 陽 : 貴 州 人 民 出 版 社,1984 年 楊 伯 峻 譯 注 : 孟 子 譯 注,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60 年 葉 嘉 瑩 : 葉 嘉 瑩 說 初 盛 唐 詩,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8 年 葛 曉 音 : 唐 詩 宋 詞 十 五 講, 北 京 : 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2003 年 熊 飛 校 注 : 張 九 齡 集 注,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8 年 聞 一 多 : 聞 一 多 全 集. 唐 詩 大 系, 武 漢 : 湖 北 人 民 出 版 社,1994 年 : 唐 詩 雜 論,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98 年 劉 大 傑 : 中 國 文 學 發 展 史, 上 海 : 復 旦 大 學 出 版 社,2006 年 劉 明 華 : 杜 詩 以 漢 喻 唐 的 結 構 和 内 涵, 文 學 遺 產 2001 年 4 期,2001 年 蔣 天 樞 校 釋 : 楚 辭 校 釋,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89 年 羅 聯 添 : 隋 唐 五 代 文 學 理 論 的 發 展 與 演 變, 國 立 編 譯 館 館 刊 1977 年 第 2 期,1977 年

從 哀 傷 到 哀 而 不 傷 : 陳 子 昂 與 張 九 齡 的 感 遇 詩 對 比 研 究 133 ( 日 ) 石 川 忠 久 編, 楊 松 濤 譯 : 中 國 古 詩 名 篇 鑒 賞 辭 典, 南 京 : 江 蘇 古 籍 出 版 社,1987 年 ( 美 ) 宇 文 所 安 著 賈 晉 華 譯 : 盛 唐 詩, 北 京 : 三 聯 書 店,2004 年

134 中 正 漢 學 研 究 From Plaintive to Plaintive without Being Morbid: A Comparison Study on the Poems Entitled Stirred by My Experience of Ch en Tzu-ang and Chang Chiu-Ling Ding Han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literature, the shaping of a theme often takes a long time, which provide a rich inheritance for the successors to carry forward. One of the most typical examples is Kan-yü 感 遇 Theme in poems. These pieces are thematically and stylistically close to each other, but more and more aesthetically satisfying and intellectual complex. The mission of this monographic essay is to not only explore how the pre-t ang poetry evolve in the direct tradition of Kan-yü 感 遇 Theme before Ch en Tzu-ang (ca.661-702), but also examine how Chang Chiu-Ling (678-740) take Ch en and other predecessors as his principal model in composition, based on the two series of poems with the same title written by these two poets. Moreover, I will further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olitical vicissitude and style changes of poetry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of early-high T ang, as well as the contributing factors leading to influence the poetic craft of Ch en and Chang. Afterwards, I will offer in-depth analysis on the process of Chang s creating and changing in respect of the technical versatility and the inner tone. Indeed, above all, I suggest that these two poets works is more varied than the reponses of earlier critics would consider on the role what Ch en and Chang play in the path to the high T ang poetry. Keywords: Chen T zu-ang, Chang Chiu-Ling, the poems entitled stirred by my experience, plaintive, plaintive without Being Morbid Stephen Owen translated Kan-yü 感 遇 as Stirred by My Experience. See Owen, Stephen. The Poetry of the Early T ang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7), p.68. Ph.D Student, Department of Chinese Studie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Singap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