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Word - No4_EJ12003_Yang_RE_ED_MS.docx



Similar documents
從實驗教材到官方課程──小學社會科板橋模式教材與改編本教科書的發展

穨應用布魯納教學論於中文教學

13-4-Cover-1

紋 (2002) 之 研 究 結 果 發 現, 目 前 有 15% 以 上 身 心 健 全 的 學 生, 由 於 種 種 因 素, 無 法 受 惠 於 主 流 數 學 教 學 中 的 教 材 和 教 法, 導 致 學 生 在 數 學 學 習 的 挫 敗, 因 此 我 們 應 該 更 認 真 思 考

Microsoft Word - 建構企業訓練之課程發展模式.doc

,,,, (picture theory), [8 ] (spectator theory),, [9 ],,,, () [10 ],, (),,,,,,,, (),, (, ),,,,,,,,, [11 ], (),,,, : ; () :,,,, [12 ],, :, ( participato

Microsoft Word - 論東亞儒者理解經典的途徑及其方法論問題.doc

中國的科學與中國的公民:大陸研究在台灣的困境\\

_01_96.indd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September, 2013, Vol. 8, No. 2, pp From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University to Study High School Curriculum Refor

Microsoft Word - concept-culture.doc

作 主 动 追 求 知 识 获 取 技 能, 在 心 理 和 生 理 上 都 非 常 积 极 的 个 体 (Zimmerman & Pons, 1986) 在 此 期 间, 自 我 效 能 感 (self-efficacy) 自 我 控 制 (self-control) 自 我 管 理 (self-

投影片 1

穨e235.PDF

1

mode of puzzle-solving

1


62 互 動 性 裝 置 藝 術 對 幼 保 系 學 生 壓 力 情 緒 療 癒 影 響 之 案 例 探 究 62 壹 緒 論 一 研 究 背 景 與 動 機 根 據 財 團 法 人 董 氏 基 金 會 於 2008 年 1 對 大 學 生 主 觀 壓 力 來 源 與 憂 鬱 情 緒 相 關 性 研

content

第一章

一段“蝶蝶”上休的生命教育故事

1 Trout Fishing in America Trout Fishing in America See Chris Coughran Green Scripts in Gravity's Rainbow Pynchon Pastoral Ideology a

Microsoft Word - 編者序_0_

西漢晚期以來,儒家思想對社會已有了深入的影響,當時不論士庶,普遍對孝悌之行抱有由衷的敬意。在此背景下,原本存在於大家庭的治家之法,在士人階層發生了深刻而微妙的變化。士人立身以禮、躬行實踐的結果,推動著家庭內的倫理關係趨向於嚴謹規矩。

2004年臺灣人口學會年會應徵論文摘要


1. 1 P33 2 P29 ~ P19 3 P11 ~ 12 2 P29 ~ P P P10 83

道 家 思 想 有 著 相 當 大 的 成 分 是 落 在 身 學 傳 統 的 範 疇, 特 別 是 人 萬 物 與 道 的 關 係 時, 身 學 的 觀 看 視 野 特 別 有 其 解 釋 性, 事 實 上, 在 道 家 的 思 維 中 並 不 是 不 存 在

第一章 緒論

*王心齋說得好:「天理者,」

[1] [2] [ 1] [ 2]

第四章 东正教 俄中关系之意义再被稀释的重要因素


Microsoft Word - 劉燕萍本文0514.doc

The Transformation and Practice of Confucius Teaching Art Yi-Huang Shy ABSTRACT Teaching as well as learning has been researched in the approach of ps

Microsoft Word ºÂ¾åÄõ.doc

图 书 在 版 编 目 (CIP) 数 据 中 国 园 林 创 作 的 解 释 学 传 统 / 庄 岳, 王 其 亨 著. 天 津 : 天 津 大 学 出 版 社, ( 中 国 古 典 园 林 研 究 论 丛 / 王 其 亨 主 编 ) ISBN Ⅰ

4 5 (R. Rorty) (Philosophy and the Mirror of Nature) (normal) (system) (abnormal) (incommensurability) (edification, Bildung) 6 (Gadamer) (therapeutic

A-錢穆宗教觀-171

标题

093_114_Koh_khee_heong


2010, spring, v12, n1

視藝評論的教育意義和價值

<4D F736F F D DB3AFC3FDA4E52DBDD7A4E5A5FEA4E52E646F63>

<4D F736F F D20B169A7B1B4402EB1E4B3C7A6702EB169B061B0B7>

六 到 八 歲 兒 童, 設 計 並 發 展 一 套 以 van Hiele 幾 何 思 考 層 次 理 論 為 基 礎 的 悅 趣 化 學 習 數 位 教 材, 取 名 為 米 德 玩 形 狀, 同 時 探 討 低 年 級 學 童 在 使 用 本 數 位 教 材 之 後, 在 平 面 幾 何 的

001柯正峰.PDF


Microsoft Word - 9倪仲俊.doc

A B A B S + V + Pt or Complement + Num-MP + O a b SVO c 2 9 * 10 * X Y

Goffman

<4D F736F F D20322EA764AC57C0732DA668B443C5E9B1D0BEC7A4E8AED7B9EFB0EAA470B4BCAFE0BBD9C3AABEC7A5CDAEC9B6A1B7A7A9C0BEC7B2DFA6A8AEC4A4A7BC76C5545FA7EF32>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C J. C. Caldwell 訛 輯 輥 訛 輰 輥 Victor Nee 1 輥 輱 訛 ~


1

研 究 的 信 念, 這 種 信 念 會 影 響 個 人 對 活 動 的 選 擇 繼 續 努 力 與 動 機 的 堅 持 度, 以 及 精 熟 的 表 現 水 準, 換 言 之, 影 響 為 出 現 的 因 素, 不 只 是 增 強 作 用 造 成 的, 還 包 括 個 人 的 自 我 知 覺 及

博物館與休閒規劃:閒暇時間與自由感

,,,,, (,1988: 630) 218

<A448A4E5AAC0B77CBEC7B3F8B2C43132A8F7B2C434B4C15F E706466>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OF ADVERB AT BEGINNING AND INTERMEDIATE LEVEL A Thes

<4D F736F F D203036AE61AE78A4E5A4C6B8EAA5BBB9EFBEC7AED5B1D0A87CBC76C554A4A7ACE3A8732E646F63>

輥輯訛 % 2010~ % Northwestern Journal of Ethnology 1. J., 1994, 3 14~ J., ~150.

Analysis of Cultural Elements of Meinong s Paper Umbrella Painting Abstract Meinong paper umbrellas are a traditional industrial art for the Hakka peo

《課程與教學季刊》

标题

pub pub pub pub 1 MTV pub

Microsoft Word - 1王志宇.doc

A Study of the Japanese Teacher Education Reform Szu-Wei Yang President of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Sheng-Hsien Chen Doctor Candidate, Department

穨2-08.doc

Microsoft Word doc

186 臺 灣 學 研 究. 第 十 三 期 民 國 一 一 年 六 月 壹 前 言 貳 從 廢 廳 反 對 州 廳 設 置 到 置 郡 運 動 參 地 方 意 識 的 形 成 與 發 展 肆 結 論 : 政 治 史 的 另 一 個 面 相 壹 前 言 長 期 以 來, 限 於 史 料 的 限 制


66 臺 中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藝 術 類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to analyze the implementing outcomes of ability grouping practice for freshman English at a u

政治哲學要跨出去!

STEAM STEAM STEAM ( ) STEAM STEAM ( ) 1977 [13] [10] STEM STEM 2. [11] [14] ( )STEAM [15] [16] STEAM [12] ( ) STEAM STEAM [17] STEAM STEAM STEA

中華管理評論國際學報‧第 卷‧第 期

室内设计2015年第4期.indd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考試學刊第10期-內文.indd

3 : 121,, [1 ] (Stage Theory),,,,,,, 1 :, ;,,,,, 1 :11, 6,116 ; , 2003 ; 31 = Π ; 2, 1996 ;1996,,2000, Walt Rostow (1960, 1971), A. F. K. Organ


民國初年小學國語課本的實用主義傾向──以黎錦暉編寫版本為主要分析對象

66 臺 中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 數 理 科 技 類 Abstract This study adopts a quasi experiment method to utilize an instructional experiment via frog ecological lessons

<4D F736F F D205F31305FB6C0AC4BA9FAA470BBA1A4A4AABAB3F5B0ECC5DCBE455FB0AABAD5C17B5FADABB1C6A141B2C4A440A6B8B5B9BFF92E646F63>

小組工作定義 (Lee, 1999)

Untitiled

目 录

穨423.PDF

社 會 從 痛 苦 和 己 所 不 欲 的 狀 況 下 獲 得 解 脫 的 方 式, 而 傳 統 宗 教, 比 如 猶 太 教 基 督 教 的 教 義 中 對 女 性 的 負 面 評 價, 無 一 不 顯 示 女 性 固 有 的 原 罪 只 有 通 過 宗 教 的 方 式 才 能 夠 獲 得 最 終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mass media) Sturken & Cartwright (Sturken & Cartwright, 2001, pp.81-82) 1 (Barnard, 1998) Stuart Hall(1993) Jewels of the Art World 56 57

Microsoft Word 年第三期09

Microsoft Word - CGJ6-1-05陳伯軒.doc

59 1 MSLQ 2. MSLQ 2. 1 被 试 Kuhl 1987 Corno & Kanfer 1993 D rnyei % 111 commitment control strategies 37% 65 21% % metac

11-...R.D...S...D |......

~ 10 2 P Y i t = my i t W Y i t 1000 PY i t Y t i W Y i t t i m Y i t t i 15 ~ 49 1 Y Y Y 15 ~ j j t j t = j P i t i = 15 P n i t n Y

穨report.PDF

Transcription:

教 育 學 報,2012 年, 第 40 卷 第 1 2 期, 頁 45 66 香 港 中 文 大 學,2012 台 灣 課 程 美 學 研 究 之 現 況 與 未 來 趨 勢 楊 宏 琪 台 北 教 育 大 學 課 程 與 教 學 研 究 所 在 台 灣, 近 年 課 程 美 學 一 詞 可 謂 掀 起 了 課 程 研 究 的 一 股 新 潮 流, 除 了 教 育 研 究 院 以 此 為 名 舉 辦 了 一 系 列 讀 書 會 與 專 題 講 座 外, 在 台 灣 的 學 術 社 群 亦 出 現 了 某 些 專 以 美 學 概 念 為 首, 進 而 探 究 教 育 或 課 程 等 的 實 務 現 象 在 這 些 學 術 先 進 持 續 努 力 下, 課 程 美 學 的 研 究 逐 漸 有 了 一 些 成 果 然 而, 本 文 在 檢 視 過 去 相 關 的 研 究 成 果 時, 卻 發 現 了 有 關 論 文 或 文 章 有 一 些 共 同 弊 病, 即 在 於 它 們 大 都 忽 略 了 說 明 為 何 要 使 用 美 學 概 念 來 研 究 課 程 或 教 育 因 此, 本 文 採 用 概 念 詮 釋 方 式 進 行 研 究, 一 方 面 發 現 當 前 課 程 美 學 研 究 的 動 機 均 指 向 課 程 結 構 太 過 密 集 考 試 引 導 教 學 等 情 況, 以 致 不 適 合 學 生 情 意 面 的 學 習 ; 另 一 方 面 亦 指 陳 出 這 些 研 究 忽 視 課 程 美 學 的 本 質 性 問 題 本 文 藉 由 Gadamer 的 哲 學 詮 釋 學 概 念, 認 為 台 灣 未 來 的 課 程 美 學 研 究 可 以 朝 三 方 面 探 究 : (1) 課 程 與 美 學 的 概 念 性 研 究 ;(2) 課 程 與 美 學 方 法 的 實 徵 性 研 究 ;(3) 課 程 與 美 學 論 述 形 構 的 脈 絡 性 研 究 關 鍵 詞 : 課 程 美 學 ; 概 念 分 析 ;Gadamer 詮 釋 學 相 較 於 教 育 美 學, 新 發 芽 的 課 程 美 學 一 詞 不 論 在 概 念 定 義 或 相 關 的 學 理 發 展 上, 其 成 長 過 程 都 較 教 育 美 學 來 得 艱 辛, 但 這 樣 艱 辛 的 歷 程 卻 不 曾 減 低 課 程 美 學 概 念 持 續 發 展 的 韌 性 1918 年, 美 國 課 程 學 者 F. Bobbitt(1876 1956) 出 版 了 課 程 一 書, 不 僅 令 課 程 一 詞 不 再 神 秘, 同 時 亦 開 闢 了 研 究 課 程 的 相 關 渠 道 時 至 今 日, 這 條 渠 道 不 再 只 是 透 過 實 證 研 究 的 量 化 思 維 來 灌 溉, 而 是 結 合 了 社 會 學 政 治 學 人 類 學 或 美 學 等 不 同 元 素, 成 為 了 如 葉 脈 般 複 雜 分 歧 的 渠 道 近 一 世 紀 以 來, 課 程 研 究 在 思 維 上 不 斷 吸 收 新 知 識 和 跨 越 界 限, 從 量 化 實 證 的 研 究 到 質 性 詮 釋 的 實 徵 研 究 從 問 卷 調 查 到 田 野 紮 根 從 權 力 / 知 識 到 創 造 性 的 藝 術 思 維, 都 象 徵 着 課 程 研 究 是 個 不 斷 成 長 逐 步 成 熟 的 領 域 台 灣 的 課 程 研 究 在 這 普 遍 趨 勢 牽 引 下, 焦 點 亦 逐 漸 從 課 程 社 會 學 課 程 政 治 學 轉 移 到 課 程 美 學 (curriculum aesthetics) 或 藝 術 為 本 的 研 究 (arts-based research) 的 取 向 上 在 歐 美 社 會, 課 程 研 究 的 轉 型 主 要 是 鑑 於 過 去 的 方 法 或 認 識 論 太 過 注 重 理 性 思 維, 忽 略 人 的 情 感 與 身 體 等 感 性 層 面 反 思

46 楊 宏 琪 台 灣 當 前 的 課 程 研 究, 逐 漸 走 向 課 程 美 學 或 藝 術 為 本 的 研 究 的 方 向, 其 意 欲 或 宣 稱 究 竟 是 甚 麼? 這 個 問 題 亦 同 時 引 領 出 兩 個 研 究 問 題 :(1) 課 程 美 學 興 起 的 原 因 或 背 景 為 何? (2) 課 程 美 學 的 內 容 為 何? 在 這 兩 個 問 題 的 相 互 牽 引 與 激 盪 下, 遂 形 成 本 研 究 的 主 要 內 容 為 了 確 實 釐 清 這 些 問 題, 本 研 究 採 取 概 念 分 析 的 研 究 方 式, 目 的 在 於 檢 視 目 前 台 灣 以 課 程 美 學 一 詞 為 關 鍵 詞 的 相 關 研 究 或 圖 書 如 何 串 聯 課 程 與 美 學 或 藝 術, 這 樣 的 串 聯 又 反 映 出 甚 麼 樣 的 時 代 背 景, 還 是 只 是 像 Sokal & Bricmont(1998) 在 時 髦 的 空 話 : 後 現 代 知 識 分 子 對 科 學 的 誤 用 一 書 中 所 認 為, 當 下 的 許 多 研 究 ( 特 別 是 那 些 所 謂 後 現 代 知 識 分 子 所 做 的 研 究 ) 都 只 是 一 種 追 求 時 髦 的 虛 假 及 內 容 錯 誤 百 出 的 空 話 簡 言 之, 本 文 的 目 的 即 在 檢 視 各 篇 文 獻 的 動 機 與 使 用 美 學 探 究 的 關 聯 性, 並 據 此 提 出 台 灣 課 程 美 學 研 究 的 未 來 圖 像 研 究 方 法 本 文 目 的 在 於 檢 視 台 灣 當 下 課 程 美 學 相 關 研 究 的 現 況, 研 究 以 哲 學 探 究 的 概 念 分 析 方 法 檢 視 這 些 文 本 以 下 茲 就 相 關 研 究 方 法 與 分 析 對 象 的 內 容 加 以 敘 述 概 念 分 析 的 哲 學 探 究 方 式 概 念 分 析 並 不 是 新 穎 的 方 式 ( 特 別 是 對 分 析 哲 學 學 者 而 言 ), 但 這 方 式 卻 對 一 些 尚 待 釐 清 的 詞 彙 極 具 正 面 意 涵 1991 年,Edmund C. Short 曾 編 了 課 程 探 究 形 式 一 書, 在 眾 多 收 錄 文 章 中,Coombs & Daniels(1991) 的 哲 學 探 究 : 概 念 分 析 一 文 便 用 了 概 念 分 析 方 法, 分 析 課 程 的 涵 義 本 文 所 使 用 的 概 念 詮 釋 分 析 概 念, 主 要 來 自 兩 方 面 : 一 為 Coombs & Daniels 的 理 念, 另 一 則 是 Gadamer(2004) 對 藝 術 作 品 的 哲 學 詮 釋 學 概 念 詮 釋 所 謂 概 念 詮 釋, 指 的 是 以 有 秩 序 的 語 言 對 某 些 詞 彙 的 潛 在 參 考 範 圍 提 供 適 當 描 述 課 程 研 究 者 通 常 是 因 為 要 建 構 一 套 觀 察 器 具 或 評 量 工 具, 才 會 以 此 為 分 析 方 法 (Coombs & Daniels, 1991) 概 念 詮 釋 的 主 要 目 的 在 於 讓 課 程 研 究 者 在 詮 釋 概 念 時, 能 理 解 如 何 完 整 使 用 這 概 念 或 這 概 念 的 意 涵 為 何 但 如 何 詮 釋 概 念, 牽 涉 的 便 是 分 析 的 方 式 運 用 分 析 方 法 剖 析 概 念, 進 而 理 解 其 中 潛 藏 的 蘊 意, 目 的 是 了 解 本 身 概 念 與 其 他 相 關 概 念 間 的 關 係 及 其 在 社 會 實 踐 上 的 角 色 (Coombs & Daniels, 1991) 為 了 達 到 這 一 目 的, 概 念 分 析 呈 現 多 元 的 樣 貌 與 風 格, 無 法 簡 單 化 約 成 某 些 單 一 的 形 式

台 灣 課 程 美 學 研 究 之 現 況 與 未 來 趨 勢 47 那 麼, 究 竟 該 如 何 進 行 概 念 分 析?Coombs & Daniels(1991, pp. 30 33) 提 出 了 一 些 指 引 (guidelines), 用 以 協 助 分 析 概 念 : 1. 並 非 所 有 概 念 詮 釋 都 要 涉 入 相 同 的 分 析 深 度 ; 2. 確 認 概 念 多 元 的 脈 絡 性 是 相 當 重 要 的 ; 3. 每 一 詞 彙 只 能 用 來 描 述 一 些 目 標 事 件 的 狀 態 或 關 係 ; 4. 研 究 或 比 較 概 念 在 不 同 脈 絡 下 的 用 法 是 相 當 重 要 的 ; 5. 對 於 概 念 的 使 用, 有 時 它 所 呈 現 出 的 資 訊 並 不 完 備, 所 以 要 避 免 一 些 錯 誤 的 想 法, 而 關 於 必 要 / 充 足 條 件 的 結 論 或 假 設 是 必 須 的 ; 6. 不 斷 反 覆 修 正 本 文 會 藉 這 些 指 引, 以 分 析 台 灣 目 前 課 程 美 學 研 究 的 圖 像, 分 析 結 果 將 具 體 呈 現 在 下 文 有 關 台 灣 課 程 美 學 研 究 之 現 況 中 Hans-Gerg Gadamer 對 藝 術 作 品 的 哲 學 詮 釋 學 Gadamer(2004) 在 真 理 與 方 法 一 書 中, 對 藝 術 作 品 有 另 類 的 分 析 方 式, 其 哲 學 詮 釋 學 汲 取 了 Heidegger 的 存 有 學 理 論, 跳 脫 了 Husserl 現 象 學 的 限 制 Gadamer 在 真 理 與 方 法 第 二 版 序 言 中, 說 明 該 書 目 的 不 在 理 解 現 象 本 身, 而 在 理 解 現 象 背 後 的 東 西, 即 是 理 解 現 象 的 存 有 學 問 題 從 存 有 學 上 論 藝 術 作 品, Gadamer 應 用 了 遊 戲 創 造 性 和 時 間 性 等 三 個 概 念 加 以 詮 釋 以 下 將 介 紹 其 哲 學 詮 釋 學 的 內 涵 一 就 遊 戲 性 而 言 人 的 遊 戲 與 藝 術 的 遊 戲 的 區 分 是 Gadamer(2004) 真 理 與 方 法 的 重 點 之 一, 他 主 張 藝 術 的 存 有 就 是 遊 戲 但 是, 人 的 遊 戲 與 藝 術 的 遊 戲 究 竟 有 何 差 別? 依 照 Gadamer 的 說 法, 人 的 遊 戲 是 一 種 自 我 封 閉 的 世 界, 但 藝 術 的 遊 戲 則 是 向 他 者 ( 閱 聽 者 ) 的 開 放, 藉 開 放 的 歷 程, 讓 他 者 ( 閱 聽 者 ) 遊 戲 其 中 對 此, 陳 榮 華 (2011) 認 為 Gadamer 的 藝 術 遊 戲 說 最 主 要 是 透 過 類 似 戲 劇 的 媒 介, 帶 領 他 者 ( 閱 聽 者 ) 進 入 藝 術 作 品 的 世 界, 與 之 共 遊, 從 而 產 生 新 的 藝 術 經 驗 一 旦 藝 術 經 驗 是 由 藝 術 作 品 本 身 所 引 導, 那 麼 對 於 他 者 ( 閱 聽 者 ) 而 言, 意 義 支 配 的 角 色 便 被 倒 轉, 他 者 ( 閱 聽 者 ) 不 再 具 有 支 配 地 位 但 另 一 方 面,Gadamer (2004) 亦 將 藝 術 作 品 視 為 具 意 義 的 存 有, 可 傳 達 知 識, 所 以 當 他 者 ( 閱 聽 者 ) 遊 戲 於 藝 術 之 中, 理 解 的 是 整 體 藝 術 作 品 的 知 識 價 值, 而 不 是 片 斷 或 斷 章 取 義 的 理 解 舉 例 而 言, 當 他 者 ( 閱 聽 者 ) 在 理 解 一 部 電 影 或 戲 劇 時, 焦 點 不 應 擺 在 某 個 演 員 或 劇 情 的 單 一 橋 段 上, 而 是 要 就 整 部 電 影 或 戲 劇 的 內 容 加 以 理 解

48 楊 宏 琪 簡 言 之, 藝 術 作 品 的 存 有 具 有 意 義, 這 點 毋 庸 置 疑 但 是 當 遊 戲 成 為 藝 術 作 品 向 他 者 ( 閱 聽 者 ) 表 達 的 媒 介 時, 遊 戲 亦 具 有 了 意 義 但 這 意 義 不 是 散 亂 隨 性, 而 是 有 其 組 織 結 構 的 二 就 創 造 性 而 言 : 藝 術 作 品 不 是 作 者 的 意 識 轉 移 當 Gadamer(2004) 詮 釋 藝 術 作 品 時, 他 反 對 過 去 將 藝 術 作 品 視 為 作 者 的 意 識 投 射 這 種 有 如 鏡 式 般 的 反 射 概 念, 因 為 這 概 念 忽 略 了 藝 術 作 品 的 審 美 本 質 Gadamer 認 為 藝 術 作 品 有 自 我 的 意 象 與 性 質, 具 有 獨 立 自 主 性 而 這 種 獨 立 自 主 性, 對 於 詮 釋 者 在 詮 釋 作 品 時, 便 會 產 生 一 種 隨 機 性, 即 是 按 照 作 品 本 身 的 要 求 所 提 出 的, 其 內 容 並 不 是 對 作 品 的 詮 釋 所 強 加 上 的 ( 吳 文 勇,1988, 頁 20 22) 隨 機 性 令 作 品 在 意 義 上 不 斷 變 化, 這 些 變 化 或 不 同 的 詮 釋, 便 是 賦 予 作 品 諸 多 意 義 的 根 本 因 素 所 以 在 創 造 性 的 概 念 上, 設 計 者 不 再 是 作 品 的 主 體 ; 這 種 修 正 主 客 體 對 立 的 概 念, 真 正 賦 予 作 品 發 聲 的 可 能 及 可 行 性 三 就 時 間 性 而 言 : 藝 術 作 品 的 意 義 在 當 下 呈 現 Gadamer(2004) 詮 釋 藝 術 作 品 的 另 一 重 點, 在 於 將 作 品 的 本 質 視 為 存 在 於 當 下, 它 既 不 屬 於 作 者 亦 不 屬 於 過 去, 只 屬 於 當 下 與 詮 釋 者 交 流 的 瞬 間 藝 術 作 品 的 意 義 是 在 觀 者 一 同 參 與 作 品 時 才 得 以 展 現 但 在 時 間 的 序 列 上, 卻 是 限 於 交 流 的 當 下, 既 不 是 過 去 亦 不 是 未 來 當 Gadamer(2004) 以 美 學 來 詮 釋 藝 術 作 品 時, 藝 術 作 品 應 當 被 視 為 一 個 文 本 加 以 理 解 ; 另 一 方 面, 藝 術 作 品 的 意 義 是 依 賴 於 理 解 者 來 傳 導 的 Gadamer 從 作 品 的 存 有 學 觀 點 直 接 對 作 品 本 質 進 行 詮 釋, 讓 作 品 本 身 產 生 了 新 的 活 力 這 就 好 比 Rorty (1979) 在 哲 學 歷 史 學 中 所 述, 是 一 種 語 言 學 的 轉 向 (linguistic turn), 但 Mitchell (1995) 卻 寧 願 稱 之 為 圖 像 的 轉 向 (pictorial turn) 亦 即 是 說, 隨 着 藝 術 哲 學 的 發 展, 藝 術 作 品 本 身 給 賦 予 了 生 命, 可 以 自 成 一 套 系 統, 它 不 再 附 屬 於 作 者 的 創 造 概 念 下 這 概 念 正 可 引 領 我 們 重 新 思 索 課 程 美 學 的 本 質 分 析 對 象 截 至 2011 年, 台 灣 已 有 不 少 以 課 程 美 學 一 詞 為 名 的 博 碩 士 論 文 研 究 專 書 或 期 刊, 亦 累 積 了 不 少 研 究 成 果 但 這 些 研 究 成 果 是 否 真 的 已 經 將 課 程 美 學 一 詞 的 概 念 發 揮 得 淋 漓 盡 致? 還 是 如 同 瞎 子 摸 象 般, 僅 就 某 一 ( 教 學 課 程 或 活 動 ) 領 域 作 出 敘 述? 這 是 值 得 進 一 步 理 解 的 在 探 索 的 過 程 中, 分 析 對 象 可 分 成 博 碩 士 論 文 書 籍 與 期 刊 等 三 類 這 些 已 公 開

台 灣 課 程 美 學 研 究 之 現 況 與 未 來 趨 勢 49 的 文 本 所 呈 現 課 程 美 學 的 圖 像 為 何, 是 本 研 究 極 欲 探 尋 的 內 容 以 下 將 分 別 敘 述 這 三 類 的 內 容 概 況 課 程 美 學 的 相 關 博 碩 士 論 文 研 究 本 文 以 課 程 美 學 為 關 鍵 詞 於 台 灣 博 碩 士 論 文 網 搜 尋, 截 至 2011 年, 符 合 這 概 念 的 共 有 四 筆 資 料, 在 博 士 論 文 方 面 有 三 篇, 分 別 是 李 雅 婷 (2002) 陳 麗 文 (2008) 曾 榮 華 (2005); 碩 士 論 文 方 面 則 只 有 李 笛 榛 (2010) 一 篇 課 程 美 學 的 相 關 書 籍 截 至 2011 年 為 止, 台 灣 尚 未 出 版 一 本 以 課 程 美 學 為 標 題 的 著 作, 但 就 相 關 的 理 念 而 言, 至 少 有 三 本 書 值 得 探 析 第 一 本 是 單 文 經 (2004) 主 編 的 課 程 與 教 學 新 論 一 書, 其 中 收 錄 了 李 雅 婷 (2004) 課 程 美 學 探 究 取 向 之 理 論 基 礎 探 析 一 文, 可 用 以 探 究 課 程 美 學 的 內 容 第 二 本 是 楊 忠 斌 (2008) 主 編 的 教 育 美 學 : 美 學 與 教 育 問 題 述 評 此 書 主 要 是 針 對 Harry S. Broudy 在 1971 年 所 編 輯 的 教 育 哲 學 讀 本 內 容, 邀 請 台 灣 相 關 學 者 以 讀 書 會 的 方 式 進 行 導 讀, 因 此 書 中 主 要 內 容 便 是 這 個 讀 書 會 所 導 讀 與 討 論 的 成 果 第 三 本 則 是 黃 政 傑 (2010) 主 編 的 教 學 藝 術 一 書 除 去 導 論 之 外, 該 書 內 容 主 要 分 成 教 學 藝 術 的 概 念 分 析 和 理 論 基 礎 教 學 藝 術 的 實 踐 與 反 省 及 教 學 藝 術 與 教 師 發 展 三 部 分 書 名 雖 以 教 學 為 主 題, 但 其 中 亦 不 乏 以 課 程 為 主 要 的 探 究 對 象 基 於 研 究 目 的, 本 文 並 不 打 算 對 這 三 本 書 的 所 有 內 容 詳 加 評 析, 而 是 依 據 本 文 的 主 題 作 適 度 篩 選 在 楊 忠 斌 主 編 的 教 育 美 學 : 美 學 與 教 育 問 題 述 評 一 書 中, 篩 選 出 李 靜 芳 (2008) 藝 術 教 育 課 程 的 建 構 林 逢 祺 (2008) 美 感 教 育 與 課 程 鄭 明 憲 (2008) 美 育 課 程 的 發 展 模 式 等 三 篇 文 章 為 主 要 分 析 對 象 至 於 黃 政 傑 主 編 的 教 學 藝 術 一 書, 主 要 是 以 李 雅 婷 (2010) 自 由 為 核 心 之 教 學 藝 術 理 念 與 課 程 實 踐 以 美 感 教 育 為 例 周 佩 儀 (2010) 藝 術 教 育 課 程 藝 術 與 教 學 藝 術 黃 繼 仁 (2010) 從 課 程 慎 思 的 觀 點 探 討 教 學 藝 術 的 立 論 及 重 要 性 等 三 篇 為 分 析 對 象 簡 言 之, 在 課 程 美 學 相 關 書 籍 的 文 章 擇 取 上, 包 含 了 李 雅 婷 (2004,2010) 李 靜 芳 (2008) 周 佩 儀 (2010) 林 逢 祺 (2008) 黃 繼 仁 (2010) 鄭 明 憲 (2008) 等 七 篇 文 章, 可 作 為 本 文 分 析 的 對 象 課 程 美 學 的 期 刊 文 獻 截 至 2011 年, 關 於 課 程 美 學 研 究 在 期 刊 論 文 方 面 的 文 獻, 曾 有 三 本 期 刊 分 別 在

50 楊 宏 琪 2005 年 2009 年 及 2011 年 以 課 程 美 學 教 育 美 學 和 美 育 的 課 程 與 教 學 為 主 題, 內 容 主 要 探 討 教 育 教 學 與 課 程 和 美 學 間 的 關 聯 課 程 與 教 學 季 刊 首 先 在 2005 年 便 以 課 程 美 學 為 第 二 期 的 研 究 主 題, 收 錄 了 李 雅 婷 (2005) 社 會 轉 化 與 美 感 創 造 探 析 社 會 重 建 論 的 課 程 關 懷 及 周 淑 卿 (2005) 課 程 的 美 學 探 究 範 疇 之 建 構 當 前 的 問 題 與 未 來 的 方 向 等 與 課 程 美 學 較 具 關 聯 的 文 章 ;2007 年, 李 雅 婷 (2007) 又 撰 寫 了 H. Rugg 創 造 性 自 我 表 現 之 課 程 美 學 觀 點 探 究 一 文, 以 Rugg 的 觀 點 探 討 課 程 美 學 至 於 2009 年 的 教 育 資 料 與 研 究 雙 月 刊 以 教 育 美 學 為 主 題, 收 錄 了 與 課 程 美 學 較 具 關 聯 的 兩 篇 文 章, 分 別 是 涂 志 賢 (2009) 的 再 概 念 化 學 派 的 課 程 美 學 探 究 及 其 對 課 程 研 究 的 啟 示 及 楊 俊 鴻 歐 用 生 (2009) 的 第 三 空 間 及 其 課 程 美 學 蘊 義 最 後,2011 年 的 課 程 與 教 學 季 刊 雖 以 美 育 的 課 程 與 教 學 為 主 題, 但 所 收 錄 文 章 大 都 偏 向 於 教 學 領 域, 與 本 文 的 關 注 焦 點 課 程 有 所 差 距, 故 不 選 作 分 析 對 象 除 了 上 述 三 本 刊 物 曾 以 教 育 美 學 或 課 程 與 教 學 的 美 學 為 主 題 外, 其 他 關 於 此 領 域 的 著 作, 尚 有 黃 暐 珉 周 淑 卿 (2009) 美 的 轉 化 : 校 園 空 間 裏 的 美 感 課 程 一 文, 亦 可 作 本 文 的 分 析 對 象 簡 言 之, 在 課 程 美 學 期 刊 上, 主 要 有 : 李 雅 婷 (2005,2007) 周 淑 卿 (2005) 涂 志 賢 (2009) 黃 暐 珉 周 淑 卿 (2009) 楊 俊 鴻 歐 用 生 (2009) 等 六 篇 文 獻 作 本 文 分 析 對 象 在 釐 清 完 目 前 台 灣 關 於 課 程 美 學 的 相 關 研 究 後, 以 下 會 以 概 念 分 析 的 方 法 針 對 上 述 三 類 文 獻 加 以 分 析 分 析 時, 部 分 焦 點 會 放 在 各 篇 文 獻 的 問 題 意 識 分 析 架 構 與 概 念 和 研 究 結 果 等 方 面, 另 外 則 是 透 過 Gadamer(2004) 的 哲 學 詮 釋 學 概 念, 試 圖 探 索 台 灣 課 程 美 學 的 未 來 研 究 方 向 這 些 研 究 內 容 主 要 會 分 別 呈 現 在 接 續 的 台 灣 課 程 美 學 研 究 之 現 況 與 評 析 及 台 灣 課 程 美 學 研 究 之 未 來 趨 勢 之 中 台 灣 課 程 美 學 研 究 之 現 況 與 評 析 本 節 透 過 概 念 分 析, 從 各 篇 文 獻 中 的 問 題 意 識 分 析 架 構 與 概 念 和 研 究 結 果 着 手, 試 圖 找 出 當 前 台 灣 課 程 美 學 研 究 的 圖 像 之 所 以 會 分 析 各 篇 博 碩 士 論 文 的 問 題 意 識, 主 要 是 希 望 能 從 中 釐 清 這 些 研 究 是 基 於 甚 麼 契 機 所 引 發, 同 時 亦 可 反 映 台 灣 課 程 美 學 研 究 所 處 的 時 代 背 景 脈 絡 此 外, 分 析 各 文 獻 的 方 法 和 架 構, 目 的 在 理 解 這 些 文 獻 是 透 過 何 種 概 念 建 構 它 們 的 課 程 美 學 圖 像 最 後, 分 析 研 究 成 果 的 目 的, 在 於 理 解 這 些 研 究 所 建 構 出 的 課 程 美 學 圖 像 為 何 釐 清 這 些 問 題 的 過 程 其 實 也 就 回 應 了 前 言 中 的 兩 個 研 究 問 題

台 灣 課 程 美 學 研 究 之 現 況 與 未 來 趨 勢 51 台 灣 課 程 美 學 研 究 之 現 況 本 文 對 上 述 關 於 台 灣 課 程 美 學 研 究 的 分 析 對 象, 將 分 成 博 碩 士 論 文 相 關 書 籍 與 期 刊 文 獻 三 部 分 探 討 課 程 美 學 博 碩 士 論 文 之 研 究 依 據 上 述 的 分 析 對 象, 符 合 本 研 究 立 意 的 研 究 共 有 四 篇, 其 中 有 三 篇 是 博 士 論 文 ( 李 雅 婷,2002; 陳 麗 文,2008; 曾 榮 華,2005), 一 篇 是 碩 士 論 文 ( 李 笛 榛,2010) 分 析 結 果 如 下 一 問 題 意 識 方 面 李 雅 婷 (2002) 的 博 士 論 文 研 究, 利 用 文 獻 分 析 與 教 育 批 評 的 方 式 進 行, 其 主 要 目 的 在 探 討 課 程 美 學 探 究 取 向 的 理 論 基 礎 與 實 踐 方 法, 繼 而 進 行 藝 術 統 整 課 程 的 教 育 批 評 探 究, 並 提 出 對 課 程 美 學 探 究 取 向 與 教 育 批 評 的 評 析 陳 麗 文 (2008) 的 博 士 論 文 研 究, 採 用 敘 事 分 析 的 探 究 途 徑, 研 究 對 象 為 國 小 綜 合 活 動 學 習 領 域 的 教 師, 強 調 閱 讀 文 本 分 享 對 話 游 移 - 遊 戲 等 半 結 構 式 課 程 設 計 方 式, 屬 於 一 種 閱 讀 詮 釋 對 話 視 域 與 遊 戲 體 驗 的 課 程 美 學 探 究 該 研 究 的 問 題 意 識 在 於, 九 年 一 貫 課 程 綜 合 活 動 學 習 領 域 實 施 的 弊 端 是 無 法 與 生 活 美 感 產 生 依 存 因 此, 如 何 促 使 生 活 美 感 與 體 驗 活 動 產 生 聯 結, 陶 養 學 童 的 生 活 能 力, 便 成 為 綜 合 活 動 課 程 實 踐 的 關 鍵 因 素, 亦 是 美 學 探 究 的 精 華 所 在 曾 榮 華 (2005) 的 博 士 論 文 研 究, 主 要 目 的 是 為 探 析 實 踐 智 慧 與 課 程 領 導 的 理 論, 並 了 解 課 程 美 學 探 究 取 向 Eisner 教 育 批 評 的 理 論 基 礎 及 實 踐 方 法 為 何 李 笛 榛 (2010) 的 碩 士 論 文, 指 出 台 灣 當 下 課 程 的 實 務 面 傾 向 一 種 速 食 文 化, 以 績 效 責 任 為 考 量 學 校 辦 學 的 依 據, 反 映 在 學 科 地 位 上, 那 些 所 謂 的 考 試 不 考 的 藝 能 科 目, 往 往 成 為 學 校 課 程 的 犧 牲 品, 學 科 地 位 逐 漸 被 排 斥 或 邊 緣 化 此 外, 過 度 強 調 學 生 評 量 的 結 果, 是 使 課 程 目 標 變 成 要 學 生 反 覆 練 習 習 題, 讓 學 生 達 到 精 熟 學 習 課 程 內 容, 因 此 教 師 與 學 生 之 間 少 有 情 感 上 的 互 動 長 此 下 來, 教 師 與 學 生 的 主 體 聲 音 亦 被 埋 沒 在 這 一 片 追 求 效 能 ( 率 ) 的 浪 潮 下 二 分 析 架 構 與 概 念 李 雅 婷 (2002) 的 博 士 論 文 研 究, 運 用 的 是 文 獻 分 析 與 Eisner 教 育 批 評 等 方 法, 探 討 藝 術 統 整 課 程 的 內 涵 陳 麗 文 (2008) 的 博 士 論 文 研 究, 採 用 的 是 敘 述 的 分 析 方 法, 研 究 國 小 綜 合 活 動 學 習 領 域 教 師 的 教 學 實 踐, 探 尋 教 師 自 我 歸 因 的 敘 事 意 義

52 楊 宏 琪 曾 榮 華 (2005) 的 博 士 論 文 研 究, 主 要 是 受 到 Eisner 教 育 鑑 賞 與 批 評 的 影 響, 並 以 此 方 法 為 分 析 的 工 具 李 笛 榛 (2010) 的 碩 士 論 文 研 究, 以 M. Foucault(1926 1984) 晚 期 的 生 存 美 學 思 想 為 抗 拒 追 求 效 能 ( 率 ) 的 利 器, 企 圖 以 此 彰 顯 人 的 存 在 議 題 三 研 究 結 果 李 雅 婷 (2002) 的 博 士 論 文 認 為, 課 程 美 學 是 一 種 融 合 現 象 學 與 符 號 互 動 論 的 闡 釋 美 學, 兼 融 理 性 思 維 與 藝 術 直 觀 的 認 知 模 式, 用 以 建 構 自 我 與 外 在 世 界 的 認 識 歷 程, 又 認 為 課 程 美 學 探 究 取 向 近 似 於 藝 術 批 評, 故 將 教 學 視 為 藝 術 的 展 現, 主 張 透 過 故 事 隱 喻 的 語 言 樣 貌 再 現 學 生 經 驗 陳 麗 文 (2008) 的 博 士 論 文 研 究 以 教 師 敘 事 探 究 的 方 式 分 析 綜 合 活 動 學 習 領 域, 除 了 強 調 課 程 可 以 是 一 種 跨 學 科 的 學 習 外, 更 主 張 將 想 像 體 驗 等 方 式 融 入 課 程 內 容 之 中, 創 造 出 詩 性 智 慧 感 性 融 合 的 課 程 因 此, 課 程 設 計 傾 向 一 種 動 態 的 歷 程 觀, 師 生 在 此 情 境 下 所 學 的 不 僅 是 智 性 更 是 情 性 的 表 徵, 用 以 充 實 學 生 生 活, 使 其 人 格 邁 向 完 美 人 性 發 展 曾 榮 華 (2005) 的 博 士 論 文 認 為, 校 長 領 導 是 一 種 批 判 的 價 值 取 向, 具 有 緩 慢 課 程 領 導 價 值 觀, 並 指 出 課 程 發 展 有 不 同 的 時 期 與 危 機 有 待 克 服 李 笛 榛 (2010) 的 碩 士 論 文 以 Foucault 生 存 美 學 的 角 度 擬 想 適 當 的 課 程 內 容, 擺 脫 過 去 片 段 知 識 的 背 誦 與 堆 疊, 強 調 關 懷 自 我 的 重 要 性 所 以 教 師 要 為 學 生 提 供 探 索 學 習 的 機 會, 讓 學 生 將 日 常 生 活 當 成 實 踐 的 場 域, 透 過 身 體 的 感 受 去 領 悟 學 習 知 識 課 程 美 學 的 相 關 書 籍 依 前 述 內 容, 分 析 對 象 有 李 雅 婷 (2004,2010) 李 靜 芳 (2008) 周 佩 儀 (2010) 林 逢 祺 (2008) 黃 繼 仁 (2010) 鄭 明 憲 (2008) 等 七 篇 文 章 相 關 分 析 如 下 一 問 題 意 識 方 面 李 雅 婷 (2004) 課 程 美 學 探 究 取 向 之 理 論 基 礎 探 析 一 文, 可 說 是 其 博 士 論 文 的 內 容 精 簡 版 該 文 主 要 的 攻 訐 點 在 於 美 學 往 往 被 視 為 與 理 性 探 究 相 違 背, 令 美 學 被 邊 緣 化 和 孤 立 林 逢 祺 (2008) 在 美 感 教 育 與 課 程 一 文 中, 認 為 教 育 的 弊 病 往 往 在 於 將 學 生 的 身 心 靈 區 隔 開, 再 分 別 進 行 教 育, 這 其 實 是 一 種 錯 誤 的 教 育 方 式 ; 美 感 教 育 的 實 施 則 可 避 免 此 錯 誤, 進 而 圓 融 學 生 的 身 心 靈

台 灣 課 程 美 學 研 究 之 現 況 與 未 來 趨 勢 53 鄭 明 憲 (2008) 在 美 育 課 程 的 發 展 模 式 一 文 中, 以 美 國 的 時 代 背 景 為 歷 史 縱 軸, 反 思 了 從 史 波 尼 克 號 (Sputnik) 的 陰 霾 到 由 Bruner 的 學 科 結 構 化 1 所 主 導 與 Kennedy 總 統 的 科 學 顧 問 小 組 的 課 程 改 革, 美 感 教 育 的 課 程 一 直 被 邊 緣 化 李 靜 芳 (2008) 在 藝 術 教 育 課 程 的 建 構 一 文 中, 以 Eisner 藝 術 批 評 的 觀 點, 指 出 了 當 前 的 藝 術 教 育 正 處 於 轉 變 期, 並 引 導 我 們 思 索 藝 術 對 兒 童 的 貢 獻 Eisner 視 兒 童 為 有 機 體, 具 備 各 種 獨 特 潛 能, 而 教 師 的 任 務 則 是 將 他 們 的 這 些 特 質 引 領 出 來, 所 以 Eisner 強 調 孩 童 的 發 展 歷 程 是 由 內 而 外 的 李 雅 婷 (2010) 受 Eisner 的 教 育 批 評 所 啟 發, 在 自 由 為 核 心 之 教 學 藝 術 理 念 與 課 程 實 踐 一 文 中 意 識 到 隱 喻 對 於 教 學 與 課 程 實 踐 的 重 要 性, 並 企 圖 從 自 由 的 角 度 詮 釋 教 學 與 課 程 周 佩 儀 (2010) 在 藝 術 教 育 課 程 藝 術 與 教 學 藝 術 一 文 中, 反 思 藝 術 在 當 前 課 程 結 構 中 的 邊 緣 化 位 置, 並 期 望 透 過 藝 術 的 思 維, 充 實 課 程 內 容 黃 繼 仁 (2010) 在 從 課 程 慎 思 的 觀 點 探 討 教 學 藝 術 的 立 論 及 重 要 性 一 文 中, 透 過 課 程 慎 思 的 觀 點 充 實 教 學 藝 術 的 內 涵 二 分 析 架 構 與 概 念 李 雅 婷 (2004) 一 文 的 着 眼 點 主 要 在 課 程 美 學 發 展 的 沿 革 與 理 論, 將 過 去 相 關 的 理 論 做 系 統 的 整 理 林 逢 祺 (2008) 一 文 反 對 自 Plato 以 降 的 身 心 二 元 對 立 思 維, 主 張 教 育 的 任 務 即 在 消 除 人 們 在 社 會 中 所 表 現 出 的 那 些 習 慣 行 為 鄭 明 憲 (2008) 一 文 主 要 說 明 CEMREL(Central Midwestern Regional Educational Laboratory) 美 感 教 育 計 畫 中 所 發 展 出 來 有 關 課 程 發 展 與 設 計 的 基 本 理 論 與 方 式 ( 見 圖 一 ) 圖 一 :CEMREL 的 課 程 發 展 模 式 調 查 課 程 發 展 的 原 則 建 立 課 程 的 資 源 建 構 與 發 展 課 程 美 感 教 育 的 目 的 發 展 美 感 教 育 課 程 材 料 的 指 導 方 針 系 統 化 課 程 或 單 元 的 教 學 材 料 學 校 的 美 感 教 育 課 程 資 料 來 源 : 鄭 明 憲 (2008, 頁 190) 建 構 課 程 的 變 通 選 擇

54 楊 宏 琪 李 靜 芳 (2008) 一 文 以 Eisner 藝 術 批 評 的 觀 點, 視 孩 童 為 有 機 體, 具 備 各 種 獨 特 潛 能, 強 調 藝 術 教 育 對 孩 童 成 長 的 重 要 性 李 雅 婷 (2010) 認 為 以 自 由 為 核 心 的 教 學, 就 是 不 斷 對 日 常 生 活 場 域 的 探 究, 並 以 此 發 展 出 美 感 教 育 課 程 發 展 模 式 這 模 式 主 要 有 四 個 要 素 ( 目 標 脈 絡 探 究 問 題 探 索 行 動 ) 和 八 項 能 力 ( 多 感 官 知 覺 提 問 辨 識 與 組 織 信 息 連 結 先 備 知 識 與 經 驗 移 情 與 理 解 他 人 經 驗 自 我 表 現 創 制 意 義 省 思 / 評 鑑 ) 周 佩 儀 (2010) 認 為 課 程 內 容 須 涉 及 多 重 感 官 表 徵, 而 課 程 結 構 亦 要 由 規 則 取 向 擴 展 到 象 徵 取 向, 並 具 備 批 判 社 會 的 行 動 能 力 黃 繼 仁 (2010) 一 文 按 Schwab 的 課 程 慎 思 理 念, 認 為 課 程 問 題 是 一 種 實 踐 問 題, 不 同 於 理 論 類 型 的 問 題 慎 思 就 是 在 課 程 決 定 中 考 慮 選 擇 方 案 和 決 定 的 過 程 三 研 究 結 果 李 雅 婷 (2004) 一 文 的 結 論 認 為 :(1) 藝 術 作 品 需 要 藝 術 批 評 的 多 元 闡 釋 ;(2) 課 程 美 學 的 教 學 活 動 是 藝 術 的 彰 顯 ;(3) 課 程 語 言 的 使 用 是 一 種 故 事 性 的 隱 喻 林 逢 祺 (2008) 指 出, 課 程 發 展 要 基 於 研 究, 並 認 為 教 師 要 探 究 促 進 藝 術 理 解 的 因 素, 亦 要 觀 照 視 覺 聽 覺 和 其 他 美 感 形 式 的 能 力 是 如 何 發 展 的 ; 教 師 和 藝 術 家 彼 此 要 緊 密 合 作 鄭 明 憲 (2008) 認 為, 美 感 教 育 課 程 的 設 計 是 兼 顧 觀 念 技 法 與 美 感 經 驗 的 平 衡 例 如, 假 若 課 程 的 設 計 是 以 探 討 觀 念 為 主, 則 可 用 技 法 為 手 段, 達 到 理 解 觀 念 即 可 李 靜 芳 (2008) 以 Eisner 藝 術 批 評 的 觀 點, 提 出 了 在 課 程 設 計 上 應 要 顧 及 的 三 項 因 素 :(1) 創 造 性, 這 與 作 品 形 成 後 的 表 現 性 及 美 感 有 關 ;(2) 批 評 性, 這 與 藝 術 品 質 的 認 定 有 關 ;(3) 歷 史 性, 這 與 人 類 文 化 中 藝 術 的 演 化 有 關 李 雅 婷 (2010) 一 文 的 結 論 認 為 :(1) 藝 術 作 品 有 其 個 別 的 論 點 與 自 主 性 ;(2) 課 程 的 問 題 要 從 日 常 生 活 探 究 中 找 尋 答 案 ;(3) 評 量 方 法 可 結 合 錄 影 帶 照 片 等 不 同 方 式, 促 使 評 量 更 具 藝 術 思 維 周 佩 儀 (2010) 一 文 的 結 論 認 為 :(1) 教 學 應 容 納 不 同 的 目 標 和 表 意 結 果, 讓 內 容 呈 現 多 元 的 觀 點 ;(2) 教 學 過 程 是 偶 發 和 不 確 定 的 ;(3) 教 學 就 是 要 喚 醒 學 生 的 想 像 渴 望 與 熱 情 黃 繼 仁 (2010) 一 文 主 張 :(1) 以 實 踐 藝 術 代 替 抽 象 空 洞 的 原 則 ;(2) 教 學 情 境 就 是 不 斷 慎 思 選 擇 的 歷 程 ;(3) 教 師 教 學 是 實 踐 智 慧 的 運 用, 以 行 動 完 成 教 學 活 動 課 程 美 學 的 期 刊 文 獻 關 於 課 程 美 學 相 關 的 期 刊 文 獻, 主 要 有 李 雅 婷 (2005,2007) 周 淑 卿 (2005) 涂 志 賢 (2009) 黃 暐 珉 周 淑 卿 (2009) 楊 俊 鴻 歐 用 生 (2009) 等, 概 述 如 下

台 灣 課 程 美 學 研 究 之 現 況 與 未 來 趨 勢 55 一 問 題 意 識 方 面 李 雅 婷 (2005) 社 會 轉 化 與 美 感 創 造 一 文 主 要 是 介 紹 社 會 重 建 論 者 Rugg 的 理 念, 以 及 如 何 將 政 治 社 會 與 美 學 聯 結, 進 而 重 新 思 考 民 主 社 群 的 意 義 李 雅 婷 (2007) H. Rugg 創 造 性 自 我 表 現 之 課 程 美 學 觀 點 探 究 一 文 意 識 到 台 灣 當 時 的 教 育 氛 圍 是 批 判 教 育 學, 而 批 判 教 育 學 的 概 念 又 受 惠 於 社 會 重 建 理 論 在 層 層 追 溯 之 下, 在 理 念 上 接 觸 到 Rugg 比 較 不 為 人 所 道 的 美 學 理 論, 因 此 決 意 從 事 相 關 研 究 周 淑 卿 (2005) 課 程 的 美 學 探 究 範 疇 之 建 構 一 文, 指 出 台 灣 當 前 的 教 育 研 究 過 度 依 賴 與 相 信 科 學 方 法 及 邏 輯, 導 致 壓 迫 其 他 學 科 的 可 能 性 涂 志 賢 (2009) 再 概 念 化 學 派 的 課 程 美 學 探 究 及 其 對 課 程 研 究 的 啟 示 一 文, 認 為 美 的 學 習 雖 然 是 台 灣 近 年 來 課 程 研 究 的 重 點, 亦 有 一 些 相 關 研 究 的 產 出, 但 在 理 論 的 思 維 上 卻 仍 貧 瘠, 因 此 希 望 藉 由 對 再 概 念 化 學 派 的 美 學 探 究, 啟 迪 台 灣 的 課 程 美 學 研 究 內 涵 黃 暐 珉 周 淑 卿 (2009) 美 的 轉 化 : 校 園 空 間 裏 的 美 感 課 程 一 文, 挑 戰 了 過 去 對 於 空 間 的 想 法 與 感 受, 用 以 駁 斥 校 園 空 間 傾 向 於 規 格 化 與 管 理 化 所 彰 顯 的 主 體 不 是 人 而 是 物 這 現 象 楊 俊 鴻 歐 用 生 (2009) 第 三 空 間 及 其 課 程 美 學 蘊 義 一 文, 提 及 台 灣 的 課 程 研 究 對 於 第 三 空 間 的 研 究 有 逐 年 增 加 的 趨 勢, 這 是 一 種 混 種 與 協 商 的 領 域 化 解 / 再 領 域 化 的 課 程 研 究 作 者 透 過 概 念 分 析 方 法, 以 期 理 解 第 三 空 間 的 意 涵 及 其 對 課 程 美 學 的 蘊 義 二 分 析 架 構 與 概 念 李 雅 婷 (2005) 一 文 藉 由 Rugg 的 理 念, 企 圖 將 政 治 社 會 與 美 學 聯 結, 進 而 重 新 思 考 民 主 社 群 與 課 程 的 意 義 它 所 涉 及 的 概 念 包 括 : 社 會 重 建 論 的 教 育 / 課 程 論 述, 社 會 重 建 論 的 美 感 創 造 之 主 體 重 建 旨 趣, 和 課 程 理 論 從 社 會 重 建 論 至 概 念 重 建 論 的 轉 化 特 色 李 雅 婷 (2007) 一 文 主 要 以 Rugg 美 學 是 自 我 創 造 這 概 念, 透 過 想 像, 突 破 文 化 既 定 的 藩 籬 周 淑 卿 (2005) 一 文 的 目 的 不 在 於 為 課 程 美 學 下 定 義, 而 是 在 於 描 繪 課 程 美 學 的 輪 廓 涂 志 賢 (2009) 一 文 回 顧 了 過 去 相 關 課 程 美 學 研 究 學 者 ( 如 E. Vallance W. F. Pinar W. M. Reynolds 及 P. Slattery) 的 論 述, 並 藉 此 編 織 出 以 藝 術 為 課 程 核 心 的 網 絡, 努 力 找 尋 藝 術 與 課 程 藝 術 與 社 會 藝 術 與 教 學 戲 劇 與 課 程 等 的 後 現 代 跨 域 思 維

56 楊 宏 琪 黃 暐 珉 周 淑 卿 (2009) 一 文 指 出, 校 園 環 境 的 生 態 空 間 是 最 直 接 的 閱 讀 文 本, 可 以 讓 學 生 親 自 體 驗 觀 察 發 現, 並 透 過 多 元 表 徵 方 式 將 自 己 的 感 知 想 法 具 顯 化 楊 俊 鴻 歐 用 生 (2009) 一 文 牽 涉 的 理 論 包 含 Homi K. Bhabha(1949 ) 的 第 三 空 間, 以 及 Gilles Deleuze(1925 1995) 的 多 元 性 哲 學, 利 用 多 重 和 (and) 交 織 出 數 條 逃 逸 路 線 (a line of flight) 文 章 藉 由 這 些 理 論 發 展 出 課 程 美 學 的 第 三 空 間, 當 中 充 滿 着 遊 牧 (nomadic) 和 越 界 的 特 性 三 研 究 結 果 李 雅 婷 (2005) 一 文 認 為, 社 會 重 建 論 的 課 程 關 懷 是 一 種 價 值 的 選 擇 在 美 感 創 造 上, 強 調 的 是 靈 光 乍 現 深 層 看 視 與 原 初 覺 醒 等 概 念 李 雅 婷 (2007) 認 為, 創 造 性 的 自 我 表 現 是 美 學 的 核 心, 而 創 意 經 驗 的 本 質 就 是 自 我 經 驗 的 具 象 化, 最 後 更 認 為 學 校 教 育 系 統 要 以 培 養 創 造 及 鑑 賞 能 力 為 主 周 淑 卿 (2005) 發 現 在 課 程 美 學 中 有 幾 個 常 用 詞 彙, 包 括 美 學 美 感 經 驗 / 審 美 經 驗 審 美 教 育 藝 術 教 育 等, 因 此 主 張 課 程 美 學 的 探 討 範 疇 除 了 要 包 含 美 學 理 論 美 感 經 驗 之 外, 更 要 確 認 課 程 與 教 學 中 的 藝 術 性 是 如 何 相 互 指 涉 涂 志 賢 (2009) 一 文 主 張 回 歸 課 程 動 態 性 的 本 質, 以 及 更 新 傳 記 自 傳 等 方 法 論 思 維 黃 暐 珉 周 淑 卿 (2009) 一 文 的 結 論 是, 校 園 空 間 的 設 置 不 應 僅 限 於 單 純 的 美 化, 而 是 要 讓 師 生 徜 徉 其 中 的 同 時, 能 對 萬 物 有 所 感 楊 俊 鴻 歐 用 生 (2009) 一 文 以 跨 域 之 美 境 遇 之 美 與 陌 生 之 美 三 方 面 為 課 程 美 學 作 結, 其 中 跨 域 之 美 指 的 是 課 程 研 究 的 跨 文 化 研 究, 境 遇 之 美 是 以 Foucault 與 孔 子 的 理 念 相 佐, 而 陌 生 之 美 則 是 以 陌 生 人 的 角 度 活 化 課 程 思 維 台 灣 課 程 美 學 研 究 之 評 析 在 理 解 完 台 灣 目 前 關 於 課 程 美 學 的 研 究 內 涵 後, 不 難 發 現 在 這 些 研 究 中 仍 存 在 某 些 疑 義, 易 引 起 疑 竇 但 另 一 方 面, 這 些 研 究 卻 又 引 領 台 灣 課 程 美 學 未 來 的 走 向 台 灣 課 程 美 學 研 究 之 優 點 一 將 讀 書 會 內 容 收 集 成 冊 以 利 推 廣 課 程 美 學 概 念 雖 然 課 程 美 學 一 詞 在 台 灣 學 術 界 已 盛 行 多 年, 但 相 關 的 研 究 文 獻 仍 屬 稀 少, 特 別 是 以 中 文 呈 現 的 便 更 罕 有 在 台 灣 當 前 課 程 美 學 的 諸 多 研 究 成 果 中, 某 些 書 籍 內 容 並 不 是 自 己 獨 創, 而 是 將 文 章 內 容 先 行 導 讀 與 整 理 之 後, 再 藉 由 讀 書 會 的 方 式 跟

台 灣 課 程 美 學 研 究 之 現 況 與 未 來 趨 勢 57 與 會 來 賓 交 流, 然 後 修 訂 原 本 導 讀 內 容, 整 理 成 冊 出 版 例 如, 楊 忠 斌 (2008) 主 編 教 育 美 學 : 美 學 與 教 育 問 題 述 評 一 書 便 屬 這 類 畢 竟, 目 前 台 灣 有 關 這 方 面 的 中 文 書 籍 仍 舊 稀 少, 除 了 楊 忠 斌 (2008) 之 外, 就 只 有 黃 政 傑 (2010) 主 編 的 教 學 藝 術 一 書, 以 及 以 教 育 美 學 及 課 程 美 學 為 焦 點 而 編 輯 成 教 育 資 料 與 研 究 和 課 程 與 教 學 季 刊 兩 本 期 刊 的 主 題 內 容 但 就 這 些 書 名 或 期 刊 主 題 而 言, 所 反 映 出 的 趨 勢 是 教 育 美 學 一 詞 的 使 用 比 課 程 美 學 來 得 頻 繁 這 亦 暗 示 課 程 美 學 在 未 來 仍 有 許 多 可 以 開 發 的 空 間 像 楊 忠 斌 (2008) 一 書 中, 有 數 篇 文 獻 是 與 課 程 相 關 ( 李 靜 芳,2008; 林 逢 祺, 2008; 鄭 明 憲,2008), 因 此 藉 由 出 版 的 方 式 將 各 個 讀 書 會 的 內 容 彙 集 成 冊, 能 有 助 推 動 課 程 美 學 的 相 關 研 究 二 藉 由 美 學 的 方 式 省 思 台 灣 課 程 與 教 學 內 容 的 不 足 以 Coombs & Daniels(1991, pp. 30 33) 概 念 分 析 的 原 則 來 分 析 詞 彙 所 指 涉 的 目 標 事 件, 綜 觀 台 灣 當 前 課 程 美 學 的 諸 多 研 究 成 果 ( 李 笛 榛,2010; 李 雅 婷,2007; 周 佩 儀,2010; 周 淑 卿,2005; 陳 麗 文,2008; 曾 榮 華,2005; 黃 暐 珉 周 淑 卿,2009) 後, 這 些 文 獻 都 是 以 台 灣 當 下 的 學 校 課 程 結 構 為 分 析 對 象, 認 為 這 樣 的 結 構 造 成 藝 術 教 育 本 質 上 的 萎 縮 及 被 壓 抑, 不 僅 令 藝 術 教 育 的 學 科 地 位 被 邊 緣 化, 亦 造 成 學 生 人 格 養 成 的 偏 頗 這 些 文 獻 極 力 推 崇 藝 術 教 育 的 功 用, 用 以 彌 補 當 下 太 過 重 視 智 性 教 育 的 缺 失 換 句 話 說, 這 些 文 獻 呈 現 出 的 問 題 意 識, 正 好 反 映 出 台 灣 目 前 的 教 育 環 境 結 構 是 一 種 偏 向 於 記 憶 理 性 學 科 為 主 的 氛 圍, 與 美 學 所 偏 重 的 感 性 技 藝 的 思 維 有 所 差 距 正 因 為 這 差 距, 卻 因 而 讓 理 性 與 感 性 產 生 了 溝 通 互 補 的 橋 樑 台 灣 課 程 美 學 研 究 之 缺 失 一 在 問 題 意 識 上, 忽 視 台 灣 教 育 環 境 與 整 體 社 會 情 境 的 背 景 脈 絡 一 般 而 言, 好 的 研 究 要 能 反 映 時 事 與 褒 貶 當 下 環 境, 但 在 這 些 研 究 文 獻 中, 特 別 是 在 書 籍 及 期 刊 方 面, 均 較 少 釐 清 台 灣 當 下 教 育 環 境 特 色, 進 而 與 課 程 美 學 相 連 結 依 據 Coombs & Daniels(1991, pp. 30 33) 概 念 分 析 的 原 則 審 視 當 前 這 些 研 究 文 本, 它 們 缺 乏 的 是 對 於 整 體 多 元 脈 絡 的 確 認, 其 理 由 是 : 1. 只 從 藝 術 在 課 程 結 構 上 被 邊 緣 化 的 氛 圍 着 手, 這 些 研 究 包 括 李 雅 婷 (2004) 周 佩 儀 (2010) 周 淑 卿 (2005) 黃 暐 珉 周 淑 卿 (2009) 鄭 明 憲 (2008) 2. 直 接 引 用 國 外 的 課 程 美 學 思 維 來 分 析 和 發 展 台 灣 的 課 程 美 學 內 容, 這 些 研 究 包 括 李 雅 婷 (2005,2007) 涂 志 賢 (2009) 黃 繼 仁 (2010) 楊 俊 鴻 歐 用 生 (2009)

58 楊 宏 琪 這 些 研 究 忽 略 了 從 台 灣 特 殊 的 歷 史 脈 絡 着 眼, 以 致 無 法 提 出 有 效 事 證 說 明 為 何 台 灣 當 下 的 教 育 環 境 需 要 課 程 美 學 的 思 維 二 在 概 念 定 義 上, 缺 乏 對 於 課 程 美 學 一 詞 的 哲 學 思 維 何 謂 課 程 美 學? 這 一 直 都 未 有 答 案 在 難 以 揭 開 其 神 秘 面 紗 的 狀 況 下, 台 灣 課 程 美 學 的 研 究 亦 因 此 蒙 上 陰 霾, 揮 之 不 去, 亦 無 法 跳 脫 依 據 Coombs & Daniels (1991, pp. 30 33) 概 念 分 析 的 原 則 審 視 當 前 這 些 研 究 文 本, 它 們 欠 缺 的 是 對 於 詞 彙 使 用 的 深 度 分 析, 其 理 由 是 : 1. 只 是 使 用 美 學 或 藝 術 的 相 關 批 評 理 論, 這 些 研 究 包 括 李 笛 榛 (2010) 李 雅 婷 (2002,2010) 李 靜 芳 (2008) 陳 麗 文 (2008) 曾 榮 華 (2005) 在 某 些 研 究 中, 大 都 以 Dewey(1934) 的 美 感 經 驗 或 Eisner(1994, 2002) 的 教 育 批 評 為 理 論 的 根 據 2. 只 是 應 用 課 程 理 論 的 相 關 思 維, 這 些 研 究 包 括 李 雅 婷 (2004) 周 佩 儀 (2010) 周 淑 卿 (2005) 涂 志 賢 (2009) 黃 繼 仁 (2010) 楊 俊 鴻 歐 用 生 (2009) 它 們 大 都 把 每 個 思 想 家 的 課 程 理 論 思 維 用 作 探 究 對 課 程 美 學 的 依 據 3. 只 着 重 改 善 社 會 弊 端, 例 如 消 除 人 的 習 慣 行 為 ( 林 逢 祺,2008) 指 陳 教 育 環 境 的 弊 病 ( 鄭 明 憲,2008) 運 用 社 會 重 建 理 論 學 者 Rugg 的 概 念 ( 李 雅 婷,2005, 2007) 這 些 研 究 大 都 從 課 程 與 教 學 及 美 學 的 範 疇 着 眼, 將 課 程 美 學 視 為 一 種 方 法 但 這 種 作 為 是 無 法 正 名 課 程 美 學 的, 因 為 這 些 研 究 都 忽 略 了 最 根 本 的 問 題 : 課 程 為 甚 麼 要 與 美 學 結 合? 所 反 映 的 是 怎 樣 的 歷 史 脈 絡 與 圖 像? 假 如 跳 脫 哲 學 思 維 的 結 果, 就 只 會 將 課 程 美 學 一 詞 永 遠 置 於 空 中 樓 閣 所 以 Gadamer(2004) 對 藝 術 作 品 的 哲 學 詮 釋 學 回 歸 作 品 本 身 的 存 有 思 維, 或 許 可 以 讓 我 們 對 課 程 美 學 有 新 的 理 解 三 在 結 果 圖 像 上, 呈 現 多 元 複 雜 的 樣 貌 透 過 各 篇 文 獻 的 分 析, 發 現 關 於 課 程 美 學 的 思 維 想 像, 真 是 琳 瑯 滿 目, 有 如 萬 花 筒 般 的 世 界 這 的 確 是 課 程 美 學 百 花 齊 放 的 果 實, 但 天 馬 行 空 的 結 果 卻 容 易 讓 課 程 美 學 的 圖 像 陷 入 多 頭 馬 車 的 窘 境, 進 而 造 成 失 焦 依 據 Coombs & Daniels(1991, pp. 30 33) 概 念 分 析 的 原 則 審 視 當 前 這 些 研 究 文 本, 它 們 強 調 的 是 課 程 美 學 在 不 同 脈 絡 下 的 運 用 方 式 其 圖 像 的 呈 現 為 : 1. 課 程 美 學 負 載 的 是 多 重 性 的 語 言 思 維 與 目 標 課 程 美 學 容 許 教 學 過 程 中 充 滿 不 確 定 性, 透 過 不 同 的 語 言 與 目 標, 促 使 學 生 的 多 元 成 長 這 類 研 究 有 李 雅 婷 (2002,2004) 周 佩 儀 (2010) 周 淑 卿 (2005) 涂 志 賢 (2009) 楊 俊 鴻 歐 用 生 (2009) 鄭 明 憲 (2008)

台 灣 課 程 美 學 研 究 之 現 況 與 未 來 趨 勢 59 2. 課 程 美 學 是 對 日 常 生 活 的 不 斷 實 踐 與 探 究 透 過 對 日 常 生 活 的 探 究, 化 平 凡 為 神 奇 ; 課 程 美 學 的 目 的 是 在 日 常 事 物 中 找 出 新 意 這 類 研 究 有 李 笛 榛 (2010) 李 雅 婷 (2005,2010) 曾 榮 華 (2005) 黃 暐 珉 周 淑 卿 (2009) 黃 繼 仁 (2010) 3. 課 程 美 學 使 教 師 教 學 更 具 敏 察 性 與 創 造 性 教 師 教 學 時 要 運 用 五 感 去 感 受 學 生 的 特 殊 性, 並 非 只 是 注 意 學 生 的 智 育 表 現 ; 教 師 亦 可 以 運 用 不 同 媒 介 引 發 學 生 的 創 意 思 維 這 類 研 究 有 李 靜 芳 (2008) 林 逢 祺 (2008) 陳 麗 文 (2008) 簡 言 之, 目 前 關 於 台 灣 課 程 美 學 研 究 的 圖 像, 約 可 分 為 兩 類 :(1) 課 程 美 學 的 理 論 運 作 及 探 索 的 對 象 ;(2) 教 師 角 色 與 教 學 前 者 屬 於 理 論 的 範 疇, 後 者 則 屬 於 實 踐 的 範 疇 但 這 樣 的 圖 像 充 滿 設 計 者 的 觀 點, 忽 視 了 課 程 美 學 自 為 芬 芳 的 特 性 因 此,Gadamer(2004) 的 哲 學 詮 釋 學 或 許 可 為 此 提 供 一 些 新 穎 的 觀 點 台 灣 課 程 美 學 研 究 之 未 來 趨 勢 從 上 述 分 析 得 知, 目 前 台 灣 關 於 課 程 美 學 的 相 關 研 究 最 大 的 問 題, 還 是 在 於 無 法 確 實 釐 清 課 程 美 學 的 真 實 涵 義, 導 致 課 程 美 學 的 意 涵 有 如 空 中 的 樹 葉, 隨 風 飄 散 因 此, 本 文 認 為 台 灣 課 程 美 學 未 來 研 究 的 重 點 之 一 可 以 從 哲 學 觀 點 入 手, 藉 由 探 尋 課 程 美 學 的 本 質 以 形 塑 其 內 涵 Gadamer(2004) 哲 學 詮 釋 學 的 觀 點, 修 正 了 藝 術 作 品 與 詮 釋 者 的 主 客 對 立 關 係, 這 或 許 可 以 協 助 我 們 探 索 課 程 美 學 的 本 質 關 於 台 灣 課 程 美 學 研 究 的 未 來 趨 勢, 可 以 從 概 念 性 實 徵 性 和 脈 絡 性 三 方 面 着 手 釐 清 課 程 與 美 學 間 邏 輯 思 維 的 概 念 性 研 究 本 文 以 概 念 - 詮 釋 分 析 為 研 究 方 法, 目 的 是 藉 此 將 課 程 美 學 一 詞 還 原 到 課 程 與 美 學 的 最 初 本 質, 促 使 人 們 從 哲 學 思 維 的 角 度 重 新 思 索 課 程 與 美 學 的 邏 輯 關 係 所 謂 概 念 性 研 究, 就 是 偏 向 於 對 課 程 與 美 學 概 念 的 分 析, 藉 此 找 尋 彼 此 契 合 之 處 首 先, 就 課 程 的 本 質 而 言, 再 概 念 化 學 派 以 課 程 一 詞 的 拉 丁 文 currere 重 新 詮 釋 課 程, 進 而 把 它 詮 釋 成 一 種 動 態 性 的 文 本 (text) 概 念, 及 後 更 將 之 理 解 成 十 多 種 不 同 形 式, 其 中 包 含 了 課 程 的 美 學 文 本 (Pinar, Reynolds, Slattery, & Taubman, 1995) 如 果 我 們 從 Gadamer(2004) 的 觀 點 理 解 文 本, 文 本 除 了 有 動 態 性 之 外, 它 更 突 顯 的 是 遊 戲 性 其 次, 就 美 學 的 本 質 而 言, 它 原 本 是 附 屬 於 哲 學 之 下, 但 自 18 世 紀 Alexander Baumgarten(1714 1762) 開 始 使 用 美 學 (aesthetics) 一 詞 之 後, 美 學 便 開 始 脫 離 了 哲 學 的 領 域, 與 藝 術 文 學 等 其 他 領 域 結 合 演 變 至 今, 美 學 已 成 為 研 究 人 對 現 實 的 審 美 活 動 的 特 徵 和 規 則 的 科 學 ( 孫 旗,1992) 由 此 推 論, 所 謂 的 課 程 美 學, 應 該 是 在 課 程 的 動 態 文 本 中, 研 究 人 對 現 實 審 美 活 動 的 特 徵 和 規 則 的

60 楊 宏 琪 科 學 這 裏 的 科 學 並 不 是 指 涉 具 有 普 遍 性 的 自 然 科 學, 只 標 示 具 有 系 統 方 法 的 一 套 思 想 邏 輯 品 味 的 判 斷 作 用 Gadamer(2004) 哲 學 詮 釋 學 的 概 念 進 一 步 促 使 我 們 從 課 程 美 學 本 身 的 存 有 角 度 去 探 查 也 就 是 說, 要 理 解 課 程 美 學 的 意 涵, 必 須 從 它 的 存 有 面 着 手 而 這 存 有 指 的 就 是 課 程 的 生 成 過 程, 包 括 課 程 的 目 標 和 內 容 上 文 曾 提 及,Gadamer 認 為 藝 術 作 品 是 當 下 的 一 種 產 物, 所 以 對 於 課 程 的 目 標 和 內 容 而 言, 已 經 脫 離 了 設 計 者 ( 教 師 ) 的 原 初 形 態, 僅 着 重 教 師 課 程 ( 美 學 ) 學 生 三 者 的 邂 逅 按 Gadamer 的 術 語, 這 邂 逅 的 歷 程 即 是 一 種 品 味, 不 僅 是 對 自 我 判 斷 的 肯 定, 還 對 社 會 有 正 面 意 義 ( 陳 榮 華,2011) 隱 喻 的 語 言 使 用 在 上 述 諸 多 研 究 中, 似 乎 都 默 許 課 程 美 學 的 表 徵 可 以 透 過 隱 喻 方 式 呈 現 所 以, 美 學 思 維 下 的 隱 喻 方 式 亦 可 以 協 助 我 們 思 索 課 程 與 教 學 間 的 關 係, 並 開 展 多 元 的 教 學 樣 貌 隱 喻 的 語 言 開 啟 了 多 元 性 的 想 像 性 ( 課 程 ) 文 本, 所 以 從 美 學 的 角 度 而 言, 反 思 Pinar(2006) 從 歷 史 角 度 歸 納 課 程 與 教 學 為 麻 煩 的 婚 姻 關 係, 它 們 應 有 如 拉 鍊 般 是 相 互 依 存 的 2 而 Gadamer(2004) 的 哲 學 詮 釋 學 認 為, 詮 釋 者 是 在 事 物 ( 課 程 美 學 ) 的 指 引 下, 理 解 事 物 自 身 所 呈 現 出 來 的 意 義 綜 合 上 述, 課 程 美 學 的 概 念 性 研 究 在 Gadamer(2004) 哲 學 詮 釋 學 的 意 境 下, 直 指 的 是 在 課 程 文 本 中, 研 究 人 對 現 實 的 審 美 活 動 的 特 徵 和 規 則 的 科 學 這 些 規 則 或 活 動 本 身 有 其 隱 喻 的 語 言, 需 要 透 過 品 味 的 方 式 了 解 探 索 課 程 與 美 學 間 方 法 應 用 的 實 徵 性 研 究 所 謂 實 徵 性 研 究, 是 以 質 性 思 維 的 方 式 作 考 量, 強 調 的 是 小 巧 敘 述, 不 同 於 量 化 研 究 中 實 證 性 研 究 的 線 性 或 普 遍 性 宣 稱 關 於 課 程 與 美 學 的 研 究 敘 述, Mcdonald 曾 以 美 學 理 性 (aesthetic rationality) 的 理 念, 反 對 過 去 實 證 主 義 (Positivism) 對 課 程 領 域 的 宰 制 ; 美 學 理 性 兼 具 美 感 與 技 藝, 用 以 鼓 勵 人 們 超 越 當 下 思 維, 朝 新 的 典 範 邁 進, 以 獲 得 新 的 概 念 ( 引 自 Pinar et al., 1995, p. 180) Gadamer (2004) 的 哲 學 詮 釋 學 是 藝 術 作 品 與 詮 釋 者 / 理 解 者 的 視 野 交 融, 因 此 詮 釋 者 / 理 解 者 不 能 太 過 拘 泥 於 小 處 Gadamer 的 哲 學 詮 釋 學 對 於 課 程 美 學 的 實 徵 性 研 究 而 言, 可 以 分 別 從 研 究 者 角 色 與 方 法 運 用 上 加 以 探 討

台 灣 課 程 美 學 研 究 之 現 況 與 未 來 趨 勢 61 文 本 / 研 究 者 視 野 的 交 融 對 於 文 本 的 理 解, 研 究 者 不 能 太 過 執 着, 要 以 開 放 的 心 胸 讓 文 本 自 身 的 意 涵 與 研 究 者 本 身 結 合 文 本 本 身 存 在 着 自 我 的 思 想, 所 以 研 究 者 不 能 單 方 面 從 自 我 的 觀 點 詮 釋 文 本 Gadamer(2004) 哲 學 詮 釋 學 的 主 要 工 作 是 在 探 討 文 本 的 意 涵, 由 文 本 來 主 導 研 究 者 詮 釋 的 過 程, 進 而 得 到 其 意 義 所 以, 視 野 交 融 指 的 就 是 透 過 文 本 本 身 的 意 涵 來 引 導 研 究 者 獲 取 意 義 課 程 美 學 的 實 徵 性 研 究, 就 是 從 文 本 的 角 度 出 發 而 非 從 研 究 者 的 立 場 出 發 這 樣 的 思 維 方 式 不 僅 修 正 了 研 究 者 與 文 本 之 間 的 主 客 位 置, 更 賦 予 文 本 發 聲 的 權 限 雖 然 課 程 美 學 修 正 了 文 本 與 研 究 者 的 關 係, 但 如 何 確 切 應 用 在 研 究 上,Gadamer(2004) 提 出 的 是 一 種 遊 戲 的 概 念 以 遊 戲 為 實 徵 性 研 究 的 方 法 一 般 人 對 遊 戲 的 理 解 大 都 傾 向 於 玩 樂, 但 在 Gadamer(2004) 對 藝 術 作 品 的 詮 釋 中, 遊 戲 既 是 藝 術 作 品 存 有 的 方 式 亦 是 表 達 概 念 的 媒 介 目 前 關 於 課 程 美 學 的 研 究, 大 都 是 以 外 在 或 研 究 者 / 詮 釋 者 自 我 的 觀 點, 再 搭 配 某 些 研 究 方 法 ( 如 敘 事 理 論 分 析 與 探 究 等 ) 進 行 研 究, 所 得 出 的 結 果 傾 向 於 以 外 部 的 觀 點 理 解 課 程 美 學 依 據 Gadamer(2004) 對 於 藝 術 作 品 的 思 維, 文 本 ( 課 程 ) 有 其 自 我 意 涵, 而 這 意 涵 是 透 過 遊 戲 方 式 向 外 呈 現, 這 完 全 顛 覆 了 上 述 的 研 究 取 徑 思 維, 讓 文 本 ( 課 程 ) 本 身 的 自 我 意 義 彰 顯, 外 延 至 研 究 者 / 詮 釋 者 遊 戲 的 概 念 亦 可 結 合 科 技 資 訊, 如 Cary(2006) 及 Freedman, Striedieck, & Shurin(2007) 以 科 技 作 媒 介 延 伸 身 體 概 念, 讓 課 程 展 現 出 更 多 我 們 日 常 生 活 所 不 可 能 經 歷 的 事 物, 使 我 們 徜 徉 其 中 課 程 美 學 可 以 透 過 很 多 媒 介 使 我 們 遊 戲 其 中, 以 開 啟 我 們 的 想 像 空 間 (Greene, 2000) 所 以 研 究 者 / 詮 釋 者 與 文 本 ( 課 程 ) 間 的 關 係 是 在 遊 玩 中 建 立, 而 知 識 亦 是 在 其 中 建 立 回 歸 課 程 與 美 學 間 論 述 形 構 的 脈 絡 性 研 究 課 程 美 學 的 意 涵 在 Gadamer(2004) 的 哲 學 詮 釋 學 概 念 下, 是 一 種 着 重 當 下 情 境 的 思 維 論 述, 這 樣 的 論 述 發 展 僅 屬 於 當 下 的 師 生 所 共 有 所 以, 關 於 課 程 美 學 論 述 形 構 的 脈 絡 性 研 究, 可 以 從 以 下 兩 方 面 探 討 教 師 即 偵 探 Gadamer(2004) 主 張, 藝 術 作 品 有 自 為 芬 芳 的 自 我 價 值 存 在, 是 與 創 造 者 的 創 作 意 識 斷 絕 的 既 然 這 些 藝 術 作 品 斷 絕 了 與 原 初 者 的 關 係, 教 師 的 角 色 必 須 有 所 轉 化,

62 楊 宏 琪 才 能 因 應 美 學 的 思 維 有 些 學 者 從 藝 術 的 觀 點 探 索 教 師 角 色, 主 張 藝 術 家 - 研 究 者 - 教 師, 如 Springgay, Irwin, Leggo, & Gouzouasis(2008) 所 編 遊 藝 誌 般 的 存 有 一 書 或 Cahnmann-Taylor & Siegesmund(2008) 所 編 教 育 中 藝 術 為 本 的 研 究 一 書 的 觀 點, 將 教 師 即 研 究 者 的 觀 點 延 伸 入 美 學 的 世 界, 視 教 師 不 僅 為 研 究 者 更 是 藝 術 家 本 文 認 為 藝 術 家 的 角 色 無 法 突 顯 觀 察 的 重 要 性, 因 此 主 張 教 師 即 偵 探 教 師 即 偵 探 的 隱 喻, 注 重 的 是 觀 察 能 力 的 展 現 這 概 念 在 Posner(2004) 分 析 課 程 一 書 中 亦 曾 提 及, 認 為 教 師 要 像 偵 探 一 樣 對 課 程 的 內 容 或 要 素 進 行 分 析 但 為 何 在 課 程 美 學 中 教 師 亦 要 像 偵 探 呢? 如 果 按 照 Gadamer(2004) 對 藝 術 作 品 的 宣 稱, 這 些 文 本 ( 課 程 ) 是 有 其 自 我 氛 圍, 需 要 獨 具 慧 眼 的 人 才 能 賞 析 所 以, 教 師 如 果 具 有 敏 銳 的 觀 察 力, 除 了 能 在 第 一 時 間 解 讀 文 本 ( 課 程 ) 外, 還 能 給 予 學 生 適 當 幫 助, 這 就 是 教 師 為 何 要 像 偵 探 的 真 諦 以 脈 絡 為 詮 釋 的 不 二 法 門 在 真 理 與 方 法 一 書 中,Gadamer(2004) 提 及 對 藝 術 作 品 的 詮 釋 是 要 在 當 下 的 時 空 脈 絡 下 進 行, 這 個 脈 絡 包 含 了 藝 術 作 品 詮 釋 者, 甚 至 是 整 個 社 會 環 境 但 反 觀 目 前 台 灣 關 於 課 程 美 學 研 究 的 現 況 內 容, 大 都 忽 略 整 體 社 會 的 環 節, 導 致 教 育 成 為 社 會 環 節 的 絕 緣 體 但 這 樣 的 脈 絡 性 研 究, 研 究 者 / 詮 釋 者 必 須 具 有 敏 銳 的 洞 察 力 及 聯 想 力, 才 能 將 相 關 事 物 圓 融 連 結 這 亦 是 為 何 本 文 要 提 出 偵 探 角 色 的 原 因 期 望 研 究 者 / 詮 釋 者 能 學 習 到 偵 探 敏 銳 的 觀 察 力 綜 觀 全 局 的 分 析 力, 讓 研 究 / 詮 釋 能 恰 如 其 分 地 呈 現 結 論 本 文 的 目 的 是 探 索 目 前 台 灣 關 於 課 程 美 學 研 究 的 概 況, 並 探 討 其 未 來 發 展 的 圖 像 運 用 概 念 分 析 和 Gadamer(2004) 哲 學 詮 釋 學 分 析 的 結 果, 有 了 以 下 初 步 認 識, 並 發 現 了 一 些 弊 端 就 台 灣 課 程 美 學 研 究 現 況 而 言 : 在 問 題 意 識 上, 諸 多 研 究 都 認 為 當 前 的 學 校 課 程 結 構 太 過 密 集, 無 法 給 予 學 生 空 間 之 美 的 感 受 ; 學 校 教 育 受 到 升 學 考 試 影 響, 無 法 正 常 教 學, 亦 排 擠 了 非 考 科 的 術 科 地 位 ; 至 於 缺 失 部 分, 在 於 這 些 研 究 無 法 將 教 育 環 境 的 脈 絡 與 整 體 社 會 背 景 脈 絡 串 聯, 缺 乏 宏 觀 視 野 的 鋪 陳 在 分 析 架 構 與 概 念 上, 這 些 研 究 採 用 了 諸 多 在 課 程 與 美 學 領 域 獨 樹 一 格 的 理 論, 企 圖 由 此 發 展 課 程 美 學 及 其 實 踐 ; 而 缺 失 部 分, 在 於 這 些 研 究 忽 略 課 程 美 學 的 根 本 定 義, 越 過 概 念 定 義 上 的 哲 學 思 維, 導 致 課 程 美 學 這 一 術 語 宛 如 空 中 樓 閣, 只 可 遠 觀 不 可 褻 玩 在 結 果 圖 像 上, 成 果 百 花 齊 放

台 灣 課 程 美 學 研 究 之 現 況 與 未 來 趨 勢 63 以 Gadamer(2004) 的 哲 學 詮 釋 學 論 台 灣 課 程 美 學 的 未 來 圖 像 : 在 釐 清 課 程 與 美 學 的 概 念 邏 輯 上, 以 回 歸 課 程 與 美 學 的 本 質 入 手, 認 為 課 程 美 學 是 一 個 自 為 芬 芳 的 有 機 體, 透 過 隱 喻 語 言 的 表 徵 方 式, 讓 研 究 者 / 詮 釋 者 不 斷 品 味 其 意 ; 在 探 索 課 程 與 美 學 間 方 法 應 用 的 實 徵 性 研 究 上, 指 出 了 課 程 美 學 為 了 彰 顯 本 身 的 自 我 意 涵, 可 藉 由 遊 戲 這 媒 介, 將 研 究 者 / 詮 釋 者 吸 納 其 中, 達 到 研 究 者 / 詮 釋 者 與 文 本 ( 課 程 ) 交 相 融 合, 創 造 其 意 ; 在 回 歸 課 程 與 美 學 間 論 述 形 構 的 脈 絡 性 研 究 上, 期 許 教 師 能 像 偵 探 般 具 有 敏 銳 的 觀 察 力, 除 了 觀 察 文 本 ( 課 程 ) 的 潛 在 意 涵 外, 更 能 了 解 學 生 的 潛 在 需 求, 以 脈 絡 的 考 量 為 先 才 進 行 判 斷 綜 合 上 述, 課 程 美 學 是 一 個 自 為 芬 芳 的 有 機 體, 可 透 過 諸 多 媒 介 將 研 究 者 / 詮 釋 者 / 閱 聽 者 一 同 納 入 自 身 的 氛 圍 中, 藉 由 遊 戲 的 方 式 傳 達 與 建 構 意 義 此 方 式 不 僅 修 正 了 過 去 藝 術 作 品 與 創 造 者 的 主 客 關 係, 更 重 要 的 是 它 賦 予 了 更 多 想 像 和 詮 釋 的 空 間 註 釋 1. Bruner(1960) 在 教 育 的 歷 程 一 書 中 指 出, 美 國 大 學 及 研 究 非 常 強 調 高 深 的 學 習 與 研 究, 卻 忽 略 了 一 些 基 礎 課 程 的 教 學 當 時 的 著 名 學 者 亦 幾 乎 不 參 與 課 程 發 展 的 工 作 2. 課 程 與 教 學 的 關 係 就 好 比 拉 鍊 的 兩 邊, 是 各 自 獨 立 卻 又 相 互 依 存 課 程 美 學 就 像 拉 鍊 的 中 間 部 位, 是 課 程 與 教 學 的 潤 滑 劑, 是 聯 繫 兩 者 的 橋 樑, 填 補 彼 此 的 鴻 溝 參 考 文 獻 吳 文 勇 ( 譯 )(1988) 真 理 與 方 法 台 北, 台 灣 : 南 方 李 笛 榛 (2010) 傅 柯 生 存 美 學 思 想 對 課 程 美 學 的 啟 示 ( 未 出 版 碩 士 論 文 ) 國 立 台 北 教 育 大 學, 台 北, 台 灣 李 雅 婷 (2002) 課 程 美 學 探 究 取 向 的 理 論 與 實 踐 之 研 究 以 國 小 藝 術 統 整 課 程 之 教 育 批 評 為 例 ( 未 出 版 博 士 論 文 ) 國 立 台 灣 師 範 大 學, 台 北, 台 灣 李 雅 婷 (2004) 課 程 美 學 探 究 取 向 之 理 論 基 礎 探 析 載 單 文 經 ( 主 編 ), 課 程 與 教 學 新 論 ( 頁 29 64) 台 北, 台 灣 : 心 理 出 版 社 李 雅 婷 (2005) 社 會 轉 化 與 美 感 創 造 探 析 社 會 重 建 論 的 課 程 關 懷 課 程 與 教 學 季 刊, 第 8 卷 第 2 期, 頁 41 52 李 雅 婷 (2007) H. Rugg 創 造 性 自 我 表 現 之 課 程 美 學 觀 點 探 究 課 程 與 教 學 季 刊, 第 10 卷 第 2 期, 頁 145 159 李 雅 婷 (2010) 自 由 為 核 心 之 教 學 藝 術 理 念 與 課 程 實 踐 以 美 感 教 育 為 例 載 黃 政 傑 ( 主 編 ), 教 學 藝 術 ( 頁 107 126) 台 北, 台 灣 : 五 南 李 靜 芳 (2008) 藝 術 教 育 課 程 的 建 構 載 楊 忠 斌 ( 主 編 ), 教 育 美 學 : 美 學 與 教 育 問 題 述 評 ( 頁 195 203) 台 北, 台 灣 : 師 大 書 苑

64 楊 宏 琪 周 佩 儀 (2010) 藝 術 教 育 課 程 藝 術 與 教 學 藝 術 載 黃 政 傑 ( 主 編 ), 教 學 藝 術 ( 頁 89 106) 台 北, 台 灣 : 五 南 周 淑 卿 (2005) 課 程 的 美 學 探 究 範 疇 之 建 構 當 前 的 問 題 與 未 來 的 方 向 課 程 與 教 學 季 刊, 第 8 卷 第 2 期, 頁 1 14 林 逢 祺 (2008) 美 感 教 育 與 課 程 載 楊 忠 斌 ( 主 編 ), 教 育 美 學 : 美 學 與 教 育 問 題 述 評 ( 頁 169 182) 台 北, 台 灣 : 師 大 書 苑 孫 旗 (1992) 藝 術 美 學 探 索 台 北, 台 灣 : 結 構 群 文 化 事 業 涂 志 賢 (2009) 再 概 念 化 學 派 的 課 程 美 學 探 究 及 其 對 課 程 研 究 的 啟 示 教 育 資 料 與 研 究, 第 88 期, 頁 93 110 陳 榮 華 (2011) 高 達 美 詮 釋 學 : 真 理 與 方 法 導 讀 台 北, 台 灣 : 三 民 陳 麗 文 (2008) 閱 讀 對 話 與 遊 戲 : 國 小 綜 合 活 動 課 程 美 學 之 探 究 ( 未 出 版 博 士 論 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台 北, 台 灣 單 文 經 ( 主 編 )(2004) 課 程 與 教 學 新 論 台 北, 台 灣 : 心 理 出 版 社 曾 榮 華 (2005) 一 位 國 民 小 學 校 長 課 程 領 導 實 踐 智 慧 之 研 究 : 課 程 美 學 探 究 取 向 ( 未 出 版 博 士 論 文 ) 國 立 台 中 教 育 大 學, 台 中, 台 灣 黃 政 傑 ( 主 編 )(2010) 教 學 藝 術 台 北, 台 灣 : 五 南 黃 暐 珉 周 淑 卿 (2009) 美 的 轉 化 : 校 園 空 間 裏 的 美 感 課 程 研 習 資 訊, 第 26 卷 第 4 期, 頁 11 18 黃 繼 仁 (2010) 從 課 程 慎 思 的 觀 點 探 討 教 學 藝 術 的 立 論 及 重 要 性 載 黃 政 傑 ( 主 編 ), 教 學 藝 術 ( 頁 63 88) 台 北, 台 灣 : 五 南 楊 忠 斌 ( 主 編 )(2008) 教 育 美 學 : 美 學 與 教 育 問 題 述 評 台 北, 台 灣 : 師 大 書 苑 楊 俊 鴻 歐 用 生 (2009) 第 三 空 間 及 其 課 程 美 學 蘊 義 教 育 資 料 與 研 究, 第 88 期, 頁 69 92 鄭 明 憲 (2008) 美 育 課 程 的 發 展 模 式 載 楊 忠 斌 ( 主 編 ), 教 育 美 學 : 美 學 與 教 育 問 題 述 評 ( 頁 183 194) 台 北, 台 灣 : 師 大 書 苑 Bruner, J. S. (1960).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hnmann-Taylor, M., & Siegesmund, R. (Eds.). (2008). Arts-based research in education: Foundations for practice. New York, NY: Routledge. Cary, L. J. (2006). Curriculum spaces. New York, NY: Peter Lang. Coombs, J. R., & Daniels, L. B. (1991). Philosophical inquiry: Conceptual analysis. In E. C. Short (Ed.), Forms of curriculum inquiry (pp. 27 42). Albany,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Dewey, J. (1934). Art as experience. New York, NY: Capricorn. Eisner, E. W. (1994). The educational imagination: On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school programs (3rd ed.). New York, NY: Macmillan. Eisner, E. W. (2002). The arts and the creation of mind.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Freedman, D., Striedieck, I., & Shurin, L. (2007). Not without my body: Embodied learning with/in the online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S. Springgay & D. Freedman (Eds.), Curriculum and the cultural body (pp. 39 49). New York, NY: Peter Lang.

台 灣 課 程 美 學 研 究 之 現 況 與 未 來 趨 勢 65 Gadamer, H.-G. (2004). Truth and method (2nd rev. ed.). New York, NY: Continuum. Greene, M. (2000). Releasing the imagination: Essays on education, the arts, and social change.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Mitchell, W. J. T. (1995). Picture theory: Essays on verbal and visual representation.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Pinar, W. F. (2006). The synoptic text today and other essays: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fter the reconceptualization. New York, NY: Peter Lang. Pinar, W. F., Reynolds, W. M., Slattery, P., & Taubman, P. M. (1995). Understanding curriculum: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curriculum discourses. New York, NY: Peter Lang. Posner, G. J. (2004). Analyzing the curriculum (3rd ed.). Boston, MA: McGraw-Hill. Rorty, R. (1979). Philosophy and the mirror of nature.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Sokal, A., & Bricmont, J. (1998). Fashionable nonsense: Postmodern intellectuals abuse of science. New York, NY: Picador. Springgay, S., Irwin, R. L., Leggo, C., & Gouzouasis, P. (Eds.). (2008). Being with a/r/tography. Rotterdam, the Netherlands: Sense.

66 楊 宏 琪 The Present and Future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 Aesthetics in Taiwan Hong-Chi YANG Abstract The idea of curriculum aesthetics has led a new trend in curriculum studies in Taiwan recently. Not only has the National Academy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been holding a series of study groups and subject talks about curriculum aesthetics, the academic communities in Taiwan has also inquisited with some concepts of aesthetics into the research on education or curriculum. With these research efforts, fruitful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in the area of curriculum aesthetics. However, when examining the related past research, all did not give any explanation on why using the idea of aesthetics in studying curriculum or education. This article uses the method of conceptual analysis to investigate into the research on curriculum aesthetics in Taiwan. It was found that the current curriculum structure of Taiwan is too intensive and examination-oriented, thus not conducive to the affective dimensions of students learning. Also, the essential nature of curriculum aesthetics was ignored in the past research. Therefore, based on Gadamer s hermeneutics, this article proposes three approaches for the research on curriculum aesthetics in Taiwan: (1) conceptual study of curriculum and aesthetics; (2) empirical study of curriculum and aesthetics; and (3) contextual study of discourse formation of curriculum and aesthetics. Keywords: curriculum aesthetics; conceptual analysis; Gadamer s hermeneu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