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的空間、移植的認同:台北市的味覺地圖

Similar documents
Microsoft Word - 19卷 doc

穨yinmen.PDF

嗅覺、習氣與衛生政體:三0年代的中國的都市空間與身體消費

Microsoft Word - 4. 陳玉箴三校定稿1208.doc


1 2 Northwestern Journal of Ethnology Chinese folk/popular religion Richard Madsen, Morality and Power in a Chinese Village, pp.130~1

b ethnic enclaves defensive communities urban villages as transitional zone

本研究主要关注的是中国内地东北地区一个省会城市中的中低收入社区内居民使用手机的情况,廓清手机这种信息沟通技术对于社区居民的影响

HK-ID.PDF

/,,,,,,,,,,,,,,, ;,,,, ( ),,, ;,,, 1933,, ( ) ( ), 1988,,,, :,, ; :,,,,, 20,,,,,, :,,, 2001, 299 :, :, 2006, 35 :,, ( ( ), 1997, 74 ),

数量优势下的恐惧

公民化與現代化

Microsoft Word - 臺灣意識與臺灣文化_增訂新版_1024.doc

100 (2005.6) ( ) Intellectual Life Net and Books Net and Books , % P D A 3. 5 % P D A 40

穨hair&sick

德川日本論語詮釋史論

1

穨jender.PDF

No terra incognita 獉獉獉獉 Gene M O'Brien Dispossession by Degrees Indian Land and Identity in Natick Massachusetts Cambridge Ca

262 舂音詞社和漚社都成立於上海 在這個新興的文化大都會各種思想的交匯促 進了文學社團的發展不同政治社會背景的文人亦多了交往的機會 加上出版業 的蓬勃人才的集中使得上海的文學社團格外多姿多彩在全國的新舊文壇帶領 5 風騷 在詞學方面龍榆生 便將上海視為民國時期的詞學中心 另一


2 p.306 NISSAN SENTRA BMI Body Mass Index

歷史學報第1期至第29期 目 錄

Microsoft Word - 146專題-12 陳振盛.李麗雲.doc

北京大学申报市级教学成果奖

Francis L. K. Hsu Under the Ancestors Shadow Francis Hsu, Under the Ancestors Shadow: Chinese Cultu

行 政 院 國 家 科 學 委 員 會 補 助 專 題 研 究 計 畫 成 果 報 告 ( 水 利 與 地 方 社 會 ( 一 ): 以 三 七 圳 與 社 子 溪 流 域 為 中 心 ) 計 畫 類 別 : 個 別 型 計 畫 計 畫 編 號 :NSC H 執 行 期

????? 2015.indd

1 2 5 emotional labor R. Arlie Russell Hochschild Jennifer L. Pierce

% 33.9% 51% 6% 44% 12%

,,,,,,, (1975) (,2004 : ) (1981) 20,, (,1987 :6) L ,, (,2005b),,, ;,,,,,, ( ) (,1989) :, :A,, ;B, ;C ;D, (,1987 : ) 16

2008 4,,, 16,,,,,,,,,,,,,,,,,,,,,,,,, ( ),,,,,,,,, 2,,,, 3,, 4, (modern society),,, 13 2, :,,, , J :,, , :??,

穨6街舞對抗中正紀念堂_林伯勳張金鶚_.PDF

Microsoft Word - 通讯150期.doc

S.M.Shirokogorroff Robert Park Alfred R. Radcliffe-Brown LSE LSE Raymond Firth Bronislaw Malinowski

第 28 卷 苏 州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的 境 地 ; 昔 日 紧 密 的 大 家 庭 式 的 部 落 开 始 解 体 ; 古 老 的 习 俗 和 宗 教 被 逐 渐 抛 弃 ; 部 族 的 语 言 日 益 被 遗 忘 种 种 文 化 向 标 的 改 变, 造 成 了 身 份 和 主 体 意

van Dijk representation 2-2

American Sociological Society Camic Robert M. Hutchins great traditions Philip Reiff Samuel Nelson Daniel Bell Lewis Coser Edw

CSSCI

美 国 研 究

Chap3Chinese


<4D F736F F D B3AFC3FDA6705FA8E2A7BAA4A7BBDAAABAA473A4F4B565B74E5FA5FEA4E52E646F63>


4 Міністерство освіти і науки України Дніпропетровський національний університет ім. Олеся Гончара Кафедра порівняльної філології східних та англомовн

当 代 外 国 文 学 No. 4, 2014 的 暗 流 当 代 加 拿 大 作 家 艾 丽 丝 门 罗 (Alice Munro,1931 ) 的 作 品 充 满 浓 厚 的 地 域 色 彩, 并 以 真 实 的 情 感 和 细 腻 的 笔 触 绘 制 出 了 一 个 色 彩 斑 斓 的 文 本


Microsoft Word - 劉燕萍本文0514.doc

Microsoft Word - 緒論(定稿).doc

The UGC AoE Scheme: The Historical Anthropology of Chinese Society 卓 越 學 科 領 域 計 劃 項 目 : 中 國 社 會 的 歷 史 人 類 學 研 究 四 13:20-14:35 主 持 兼 評 論 : 郭 文 華 ( 厦 門

2004年臺灣人口學會年會應徵論文摘要

Microsoft Word - csds2014_04.docx

Microsoft Word - 大陸論文_繁_.doc


卷 首 语 你 们 的 研 究 有 什 么 用 这 是 笔 者 在 复 旦 大 学 从 事 医 学 人 类 学 教 学 和 研 究 的 五 年 中 所 遇 最 多 看 似 简 单 实 则 重 要 的 问 题 之 一 作 为 文 化 人 类 学 和 应 用 人 类 学 的 交 叉 学 科, 医 学 人

YZPORTALVol6No22009WANGgalley

在学术界和理论界,对于我们所划分出的十个社会阶层,以及对于当前社会是否存在社会阶层,部分学者和理论家们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这也是正常现象,要判断哪一种观点更具有说服力,需要用数据资料来加以验证


Joseph Bosco

2003 4,,, ( ) ;, ( ), : ;,, :,! Kung,,,,,,, See Liu Xin, The Otherness of Self : A Genealogy of the Self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e University of Mich

Hwang Yang Kipnis Wong 1996 Wong & Salaff 1998 Wank 1996 Bian

2010, spring, v12, n1

第 22 頁 繼 續 報 導 家 鄉 消 息, 溝 通 海 外 同 僑 聲 氣, 半 月 一 冊, 從 未 衍 期, 八 年 如 一 日 此 點 雖 不 敢 自 詡 為 難 能 可 貴, 然 也 誠 足 自 慰 本 刊 出 版 以 來, 銷 行 地 域 自 星 馬 以 至 暹 羅 越 南 北 婆 羅

Microsoft Word - CMRO ????

政治制度史研究的省思:以六朝隋唐為例

津如跨國完稿(全)

封面

国 国 国

1 Trout Fishing in America Trout Fishing in America See Chris Coughran Green Scripts in Gravity's Rainbow Pynchon Pastoral Ideology a

< FA4E9A5BBAC79A6E6A4E5A4C6BB50ADBBB4E45FB8D5C5AA28A668ADB6292E706466>

社 会 系 统 中 的 安 全 放 心 信 赖 论 围 绕 风 险 社 会 与 中 国 食 品 之 间 的 结 构 性 课 题 三 好 惠 真 子 1. 绪 论 随 着 作 为 引 领 世 界 经 济 火 车 头 之 一 的 中 国 的 国 际 地 位 不 断 上 升, 对 其 存 在 的 食 品

66 近 代 中 國 婦 女 史 研 究 第 22 期 生 長 發 育 和 功 能, 成 為 臺 灣 教 育 史 上 一 個 新 的 現 象 以 女 性 生 殖 生 理 掛 帥 的 課 文, 描 述 性 器 則 詳 女 略 男 詳 內 略 外 詳 構 造 略 機 制, 說 明 保 健 則 著 重 清

2011/12 第一學期 (2011年9月1日至12月7日)

上山下乡运动再评价*

穨抗戰前後國民政府國民營劃分原則與公營化台灣日資

Lina

Microsoft Word - 通讯183期.doc


354 鄧 之 卿 : 山 居 歲 月 新 竹 客 家 飲 食 文 化 及 體 現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Hakka Dietary Culture in Hsinchu Chih-Ching Teng ABSTRACT The goal of our research

7P4 33

狂 欢 视 野 下 的 怪 诞 世 界 试 析 我 的 堂 叔, 莫 利 纳 上 校 而 来 (Yates, 1955); 三, 将 文 本 置 于 霍 桑 身 处 的 19 世 纪 的 历 史 语 境 中, 认 为 故 事 虽 然 设 定 在 遥 远 的 18 世 纪, 狂 欢 场 景 中 的 暴

( Klaus Knoor),,,, :,, ( Robert Keohane) (Auguste Com te),,,,, ( ),,, (A lexander W endt),,,, :,90 : ( ),, 2001, 411 :, : ( ), 2004, ,,,, fait s

《根於生態、生計、文化的「和平婦女」行動研究》網上版

% Gorgoroon E. H. Blair and J. A. Robertson The Philippine Island

No Petrus Ramus 3 John Donne Thomas Adams John Cotton Thomas Hooker Anthony van Dyck 5 Grand Tour p See Perry

44(1) (1) (4) (4) 63-88TSSCI Liu, W. Y., & Teele S. (2009). A study on the intelligence profile


Microsoft Word - 11美国媒体对恐怖主义的建构与呈现排版 (1).doc

3 : 121,, [1 ] (Stage Theory),,,,,,, 1 :, ;,,,,, 1 :11, 6,116 ; , 2003 ; 31 = Π ; 2, 1996 ;1996,,2000, Walt Rostow (1960, 1971), A. F. K. Organ

西方心理輔導理論與實踐的臺灣本土化研究

性與性別社會學9.DOC

穨NHIST.PDF

風 前 塵 埃 以 一 位 名 叫 無 絃 琴 子 的 女 子 貫 穿 整 個 故 事, 雖 然 真 正 的 女 主 角 應 該 是 她 的 母 親 橫 山 月 姬 20 世 紀 末, 無 絃 琴 子 為 和 服 收 藏 家 染 織 廠 老 闆 長 谷 川 工 作 碰 巧 美 國 東 岸 一 所 長

Microsoft Word - CMRO ??????????????? Luxiaoyan

˘ªF¶Î

目 录

1

关于2007年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几点要求的说明

- C A / - clinical practice group therapy community intervention

胡曉真.pdf

Transcription:

一 飲 食 味 覺 之 研 究 去 國 汶 化 華 文 祭 :2005 年 華 文 文 化 研 究 會 議 移 植 的 空 間 移 植 的 認 同 : 台 北 市 的 味 覺 地 圖 陳 其 澎 中 原 大 學 文 化 資 產 研 究 所 味 覺 在 某 些 學 者 的 認 知 中, 可 能 只 是 一 些 量 化 數 據 的 評 比, 例 如 有 人 研 究 不 同 辣 味 對 於 不 同 國 家 人 民 的 接 受 程 度 之 差 異, 而 以 量 化 的 評 量 呈 現 (Sherman & Billing 1999) 又 如 國 內 學 者 亦 有 人 研 究 不 同 年 齡 層 對 基 本 味 覺 ( 甜 酸 鹹 苦 鮮 ) 嗜 好 性 (hedonic scale), 以 量 化 的 分 析 方 式 加 以 評 比 ( 林 振 宏 邵 貽 沅 1998); 也 有 人 針 對 某 一 種 年 齡 層 ( 年 輕 人 ) 對 某 一 種 食 品 ( 飲 料 ) 的 口 味 嗜 好 性 加 以 感 官 評 比 (sensory evaluation)( 劉 建 功 1999) 但 對 於 某 些 學 者 而 言, 味 覺 卻 可 代 表 著 一 種 高 層 次 的 文 化 鑑 賞 能 力, 辨 味 是 人 體 鼻 眼 舌 神 的 綜 合 審 鑑 活 動, 通 過 嗅 香 察 色 看 形 品 味 和 悟 味 而 成 人 們 對 味 覺 以 及 口 感 的 體 驗 是 在 一 個 特 定 飲 食 文 化 中 長 期 實 踐 的 過 程, 要 經 過 長 期 耳 濡 目 染 潛 移 默 化 才 能 漸 入 佳 境, 是 積 許 多 人 的 辨 味 實 踐 過 程 這 種 實 踐 是 無 數 次 生 理 反 應 和 心 理 感 受 交 互 作 用 的 不 斷 深 化 的 結 果 ( 趙 榮 光 1996:82) 不 管 古 今 中 外, 不 同 的 美 食 對 於 講 究 的 饕 客 而 言, 食 物 的 味 覺 確 實 是 多 種 因 素 的 產 物, 是 很 難 進 行 定 性 與 定 量 的 分 析 ( 姚 偉 鈞 1996:68) 而 從 飲 食 審 美 的 角 度 來 看, 味 覺 事 實 上 也 是 一 種 口 腔 觸 覺, 除 了 基 本 的 味 覺 ( 甜 酸 鹹 苦 辣 ) 外, 尚 包 含 了 酥 脆 鬆 硬 軟 嫩 韌 爛 糯 柔 滑 爽 潤 綿 沙 疲 以 及 冷 涼 溫 熱 燙 等 口 感 ( 趙 榮 光 1996:83) 試 問 科 學 的 數 據 又 如 何 能 夠 細 微 且 精 準 地 說 明 上 述 的 味 覺 與 口 感 二 飲 食 文 化 之 演 變 與 文 化 意 義 而 既 成 飲 食 文 化 就 該 有 法 則, 有 規 矩, 飲 食 文 化 所 指 涉 的 是 一 個 整 體 的 涵 構, 如 何 做 菜 如 何 上 菜 搭 配 甚 麼 餐 具, 自 然 要 有 一 套 規 矩 如 何 進 食 吃 甚 麼 東 西 當 然 也 要 有 文 化 而 飲 食 文 化 所 隱 含 的 意 義, 絕 非 僅 是 一 般 美 食 雜 誌 或 電 視 頻 道 上 的 浮 面 介 紹 而 已, 更 應 該 涉 及 更 深 入 的 層 次 例 如 法 國 結 構 主 義 人 類 學 家 李 維 史 陀 (Levi-Strauss), 他 所 研 究 的 社 會 整 體, 包 括 一 系 列 結 構 系 統, 譬 如 親 屬 系 統 政 治 意 識 形 態 神 話 儀 式 藝 術 禮 儀, 甚 至 是 烹 飪 ( 龔 卓 軍 1997:65), 在 其 神 話 學 (Mythology) 書 中, 說 明 烹 調 是 自 然 與 文 化 的 媒 介, 其 著 名 的 食 物 三 角 形 : 生 ( 自 然 ) 熟 ( 文 化 轉 型 ) 腐 敗 ( 自 然 轉 型 ) 烹 調 使 人 類 變 成 社 會 動 物, 而 其 功 能 可 以 更 複 雜 化, 因 為 某 些 特 殊 食 物 具 有 更 象 徵 性 的 意 義 (Dvorak 1996:17-18) 另 一 位 人 類 學 家 瑪 莉 道 格 拉 斯 (Mary Douglas) 也 在 其 書 純 淨 與 危 險 (Purity and Danger) 中 述 及 食 物 本 身 進 食 的 方 式 甚 至 是 餐 具 抑 或 是 進 食 時 的 服 裝 都 會 對 宗 族 血 統 的 純 正 與 否 汙 染 與 否 產 生 影 響 (Douglas 1966:33-34) 由 於 他 們 的 研 究 針 對 人 類 社 會 的 飲 食 文 化 深 入 研 究, 發 現 在 世 界 不 同 的 民 族 中, 飲 食 文 化 是 其 整 體 文 化 層 面 中 重 要 的 一 環, 不 同 國 家 的 飲 食 文 化 都 是 其 整 體 文 化 的 重 要 表 徵 有 的 學 者 認 為 享 用 飲 食 時 什 麼 食 物 哪 裡 享 用 如 何 進 食 何 時 進 食 1

與 何 人 進 食 等 所 代 表 的 意 義 都 是 屬 於 文 化 的 創 作 以 中 國 飲 食 文 化 為 例, 國 內 學 者 林 明 德 的 研 究 中 指 出 : 中 國 人 的 飲 食 範 疇 廣 泛, 充 分 利 用 厚 生 之 效, 透 過 味 覺 與 口 感 經 驗 的 累 積 因 而 孕 育 了 奧 妙 的 吃 道, 而 吃 既 提 昇 為 道 便 是 屬 於 實 用 以 外 哲 學 層 次 的 形 上 思 考 換 言 之, 是 吃 與 道 契 合 後, 開 展 了 美 食 的 領 域, 成 為 中 國 文 化 中 的 深 層 結 構 ( 林 明 德 1993:155-158) 而 張 光 直 (1977) 的 飲 食 文 化 在 中 國 (Food in Chinese Culture) 一 書, 所 指 出 中 國 飲 食 的 六 大 特 性 : 一 廣 泛 的 食 物 選 擇 ; 二 飯 與 菜 的 對 立 ; 三 飲 食 調 和 ; 四 飲 食 信 仰 與 禁 忌 ; 五 飲 食 的 文 化 地 位 : 實 質 與 儀 式 ; 六 地 域 差 異 性 這 一 本 書 引 發 世 界 很 多 學 者 的 討 論, 而 將 中 國 的 飲 食 引 進 學 術 討 論 的 範 疇 ( 李 亦 園 1992:5-7) 如 E. N. Anderson 的 The Food of China 書 中, 詳 論 食 物 與 中 國 農 業 經 濟 與 政 治 體 系 的 關 係 (Anderson 1988) 李 亦 園 也 指 出 以 科 際 整 合 研 究 中 國 飲 食 的 方 向, 可 以 包 括 : 一 飲 食 的 社 會 經 濟 研 究 ; 二 飲 食 的 象 徵 文 化 研 究 ; 三 飲 食 的 營 養 人 類 學 研 究 ; 四 飲 食 的 生 態 學 研 究 ( 李 亦 園 1992:8-10) 歷 史 作 家 高 陽 更 指 出 一 部 飲 食 史, 就 是 一 部 具 體 而 微 的 文 化 史 ( 高 陽 1983:199) 有 關 於 西 方 飲 食 文 化 之 演 變, 根 據 法 國 年 鑑 學 派 學 者 Philippe Aries 所 主 編 的 私 人 生 活 史 (A History of Private Life) 中 有 極 為 精 闢 的 描 述 若 以 西 方 的 歷 史 演 變 為 例, 回 溯 羅 馬 時 期, 饗 宴 對 羅 馬 人 而 言 是 最 可 向 人 炫 耀 的 時 刻, 而 饗 宴 的 藝 術 性 並 不 是 在 於 餐 桌 禮 儀 的 繁 文 縟 節, 而 是 享 受 在 宴 席 上 的 文 學 氣 息 其 實 依 目 前 的 眼 光 而 言, 羅 馬 人 的 食 物 是 不 值 得 特 別 讚 述, 其 味 覺 口 感 僅 是 一 般 水 準 ; 對 他 們 而 言, 赴 宴 絕 不 只 是 吃 一 頓 飯 而 已, 每 一 個 人 都 利 用 機 會 在 宴 席 上 高 談 闊 論 主 人 通 常 也 會 邀 集 一 些 學 者 文 人 演 講 以 壯 聲 色, 如 此 典 型 的 宴 會 轉 變 成 文 藝 性 的 宴 會, 也 提 高 了 討 論 的 層 次 (Veyne 1992:186-189) 餐 廳 像 是 一 處 文 藝 沙 龍, 飲 宴 本 是 美 事 而 能 邀 集 知 己 共 聚, 更 能 展 現 友 誼 的 魅 力 中 世 紀 的 飲 食 文 化 根 本 上 受 到 基 督 教 神 權 高 張 的 影 響 甚 鉅, 僧 侶 的 飲 食 水 準 就 遠 高 於 一 般 市 民, 有 數 據 顯 示, 一 般 僧 侶 平 常 消 耗 的 卡 洛 里 是 平 常 人 的 兩 倍, 當 時 每 年 約 有 六 十 個 假 日, 大 部 分 都 與 宗 教 有 關 ; 在 假 日 中, 飲 食 的 消 耗 量 就 會 多 於 平 常 的 數 倍, 特 別 是 酒 的 消 耗 量 在 最 重 要 的 節 日 如 : 四 旬 齋 ( 即 復 活 節 的 前 夕 )(Lent) 則 消 耗 更 高 的 食 物, 如 魚 鰻 等 高 熱 量 的 食 品 據 估 計 每 人 超 過 九 千 卡 / 日 由 於 宗 教 信 仰 的 緣 故, 祈 禱 與 宴 席 的 關 係, 在 此 時 是 極 受 重 視 的 唯 嘲 諷 的 是 當 時 的 人 們 似 乎 也 迷 信 食 物 的 滋 養 與 人 的 性 生 活 有 相 當 大 的 關 連, 這 對 於 極 度 禁 慾 的 中 世 紀 卻 是 極 大 諷 刺 的 觀 念, 不 由 得 令 人 想 起 僧 侶 如 何 在 酒 醉 飯 飽 之 餘 自 處! 文 藝 復 興 時 期 人 們 的 飲 食 文 化 逐 漸 成 長, 首 先 是 餐 桌 禮 儀 的 演 化, 個 人 使 用 刀 叉 餐 盤 的 習 慣 逐 漸 養 成, 用 手 抓 食 物 的 行 為 至 少 在 上 流 社 會 中 已 經 嚴 格 禁 止 這 種 改 變 並 不 是 為 了 衛 生 的 緣 故, 而 是 個 人 主 義 的 逐 漸 形 成 許 多 文 學 作 品 曾 記 載 了 當 時 飲 食 禮 儀 的 繁 文 縟 節, 同 時 也 記 載 了 精 緻 化 的 飲 食 文 化 雖 然 這 些 文 化 未 必 是 下 層 的 普 羅 大 眾 得 以 擁 有 的, 但 是 當 時 還 是 會 有 些 鄉 村 仕 紳 也 會 發 好 心 邀 請 貧 農 赴 宴, 因 此 貧 富 共 聚 一 堂 - 2 -

共 用 一 桌 的 情 形 變 得 普 及, 階 級 間 的 融 合 因 而 發 生, 飲 食 文 化 相 關 的 食 物 禮 儀 品 味 也 漸 趨 於 同 化 (Flandrin 1989) 飲 食 口 味 也 在 文 藝 復 興 時 期 開 始 轉 變, 在 中 世 紀 頗 受 歡 迎 的 東 方 進 口 香 料 被 批 評 過 於 辛 辣, 而 被 本 地 產 的 香 料 加 以 取 代 食 物 的 選 擇 與 烹 調 方 式 也 開 始 講 究, 比 起 中 世 紀 食 物 的 豐 富 卻 粗 糙, 文 藝 復 興 時 期 的 食 物 更 強 調 精 緻 與 口 味 有 人 研 究 過 用 於 形 容 食 物 的 辭 藻, 發 現 在 中 世 紀 時 大 概 用 了 五 十 二 種 形 容 詞, 到 了 十 七 八 世 紀 時 期 卻 有 多 達 一 百 二 十 四 種 形 容 詞 來 形 容 食 物 的 口 味 (ibid., 284) 十 七 八 世 紀 時 期 也 是 美 食 主 義 開 始 興 盛 的 年 代, 講 究 美 食 的 習 慣 隨 著 食 譜 的 流 傳 而 進 入 各 個 家 庭 之 中, 特 別 是 貴 族 的 家 庭 精 彩 的 食 譜 也 被 視 為 藝 術 的 表 達, 美 食 文 化 似 乎 代 表 著 國 家 進 步 的 指 標, 烹 調 藝 術 也 代 表 國 家 文 明 的 提 昇 更 有 甚 者 的 是, 烹 調 藝 術 可 以 提 昇 至 哲 學 的 層 次 因 為 口 味 這 個 名 詞 所 代 表 的 已 不 僅 是 烹 調 的 意 思 而 已, 更 能 指 涉 出 更 深 的 隱 喻 如 伏 爾 泰 (Voltaire) 在 其 哲 學 辭 典 (Dictionnaire Philosophigue) 一 書 中, 就 指 出 : 口 味, 這 種 感 覺 是 種 禮 物, 藉 著 它 們 得 以 區 分 出 我 們 所 吃 的 食 物 是 何 物, 在 不 同 語 言 隱 喻 中, 口 味 這 個 字 眼 表 現 出 在 任 何 藝 術 中 可 以 探 知 的 美 感 ( ) 口 味 是 適 宜 的 感 覺, 它 對 美 好 事 物 是 敏 感 與 渴 望, 就 如 同 對 不 好 事 物 的 排 斥 與 反 感 ( 引 自 Flandrin 1989:299) 伏 爾 泰 就 把 烹 調 品 味 與 藝 術 品 味 相 提 並 論, 指 出 好 的 品 味 一 定 是 種 自 然 的 品 味 而 非 過 度 的 附 加 與 外 添 完 成 於 1825 年, 法 國 美 食 家 Brillat-Savarin 所 著 超 凡 美 食 的 沉 思 (Meditations on Transcendental Gastronomy) 寫 道 : 告 訴 我 你 吃 什 麼, 我 便 可 以 告 訴 你, 你 是 什 麼 樣 的 人 到 了 十 九 世 紀, 晚 餐 對 於 許 多 家 庭 而 言, 代 表 著 家 庭 的 聚 會, 準 備 晚 餐 的 責 任 當 然 落 在 家 庭 主 婦 身 上, 餐 桌 上 鋪 著 桌 巾, 一 家 人 圍 繞 著 享 用 豐 盛 的 食 物, 而 主 人 也 利 用 這 個 機 會 教 導 著 子 女 種 種 的 生 活 禮 儀, 一 般 外 人 是 不 會 被 邀 請 來 家 中 進 用 午 餐, 因 為 大 部 分 家 庭 的 午 餐 是 不 鋪 桌 巾 的 餐 桌 上 進 用 簡 單 的 餐 點 而 隨 著 時 代 的 演 進 家 人 在 一 起 用 午 餐 的 機 會 也 較 少, 因 為 大 部 分 人 都 必 需 工 作 或 者 工 作 場 所 離 家 太 遠 的 緣 故 儘 管 如 此, 星 期 天 的 午 餐 或 是 晚 餐 卻 都 是 家 庭 重 要 的 聚 會 也 讓 許 多 十 九 世 紀 的 作 家 與 畫 家 留 下 不 少 的 隨 筆, 記 敘 著 家 人 歡 聚 的 景 象, 舒 展 鄉 懷 之 情 對 一 般 上 流 社 會 而 言, 下 午 正 是 執 行 社 交 任 務 的 時 刻 一 般 上 流 社 會 家 庭 的 主 婦 們 都 是 安 排 某 一 天 的 下 午 執 行 如 此 的 社 交 任 務, 事 前 都 會 發 出 精 美 的 邀 請 函, 然 後 在 家 中 客 廳 中 擺 上 一 整 桌 精 緻 的 菜 點 與 飲 料, 再 由 主 人 的 女 兒 們 來 向 客 人 們 奉 茶 通 常 女 客 們 都 還 有 專 屬 的 客 廳, 僅 招 待 女 客 人 們, 大 部 分 的 客 人 都 只 會 待 上 片 刻, 因 為 主 人 尚 有 許 多 賓 客 必 需 接 待, 而 客 人 們 也 有 許 多 地 方 必 須 拜 訪 曾 有 記 載 有 位 貴 夫 人 一 天 就 接 待 了 兩 百 餘 位 客 人 之 多 女 主 人 也 曾 在 客 廳 中 展 示 足 以 顯 示 其 生 活 品 味 的 物 品, 如 針 線 女 紅 之 屬 作 品 但 是 這 項 傳 統 也 逐 漸 沒 落 了 在 十 九 世 紀 的 午 後 時 分, 泰 半 的 貴 夫 人 們 都 在 這 種 下 午 茶 的 時 刻 消 遣 到 了 十 九 世 紀 後 期 如 在 巴 黎 街 道 也 開 放 了 一 些 咖 啡 沙 龍, 專 門 提 供 上 街 的 女 客 人 提 供 下 午 茶 消 遣 之 用, 如 此 一 來 整 個 歐 洲 上 流 社 會 下 午 茶 的 社 交 活 動, 則 也 從 家 庭 中 的 聯 誼, 慢 慢 的 也 移 轉 到 公 開 場 所, 自 然 的 也 造 就 一 些 原 屬 家 中 專 屬 的 精 美 茶 點 飲 料 傳 到 市 井 之 上, 成 為 大 眾 可 以 享 受 到 的 物 品 3

時 代 的 變 遷 也 對 應 著 對 食 物 的 改 變, 由 於 受 到 媒 體 訊 息 的 制 約, 到 了 今 天 人 們 對 於 食 物 的 選 擇 趨 於 一 致, 造 成 對 於 單 一 食 物 的 專 有 性 例 如 在 十 九 世 紀 時, 法 國 人 有 八 十 八 種 瓜 類 可 以 選 擇, 如 今 只 剩 下 五 種 可 供 選 擇 ; 有 二 十 八 種 無 花 果 可 供 選 擇, 而 如 今 只 剩 下 三 種 可 以 選 擇 (Vincent 1991:241) 而 節 食 的 風 潮 也 影 響 人 們 對 食 物 的 選 擇, 這 些 泰 半 來 自 媒 體 的 推 波 助 瀾 他 們 推 薦 許 多 低 熱 量 的 食 譜, 告 訴 人 們 許 多 節 食 的 烹 調 方 法, 於 是 人 們 必 須 抑 制 對 美 食 的 追 求, 追 求 一 個 平 坦 的 胃, 忘 卻 了 飢 餓 的 吶 喊, 似 乎 是 成 了 現 代 人 必 須 練 就 的 功 夫 十 九 世 紀 的 人 們 能 忍 受 體 重 過 重 而 不 以 為 杵, 而 今 日 的 流 行 雜 誌 卻 宣 稱 肥 胖 是 全 民 公 敵, 雜 誌 上 減 肥 瘦 身 的 廣 告 絕 對 是 最 大 的 廣 告 客 戶 二 次 大 戰 期 間, 歐 洲 人 靠 著 食 物 配 給 過 活, 熱 量 高 的 食 物 必 須 配 給 單 才 能 購 買, 而 現 代 人 卻 棄 之 如 敝 屣 相 反 的 那 些 熱 量 低 的 食 物 配 給 量 大 甚 至 不 加 限 制, 可 笑 的 是 今 日 的 人 們 必 須 花 大 筆 錢 才 能 換 取 這 些 食 物 在 這 個 消 費 的 年 代, 食 物 的 選 擇 也 反 映 出 消 費 者 的 社 會 階 級 開 著 朋 馳 車 聽 歌 劇 打 網 球 的 有 錢 階 級 食 用 的 是 白 肉 低 脂 乳 製 品 新 鮮 蔬 果 等 而 開 廉 價 車 從 未 乘 過 飛 機 的 工 人 階 級 食 用 的 是 豬 肉 馬 鈴 薯 麵 食 麵 包 植 物 奶 油 等 (Vincent 1991:243) 烹 調 的 方 式 也 有 不 同, 中 產 階 級 講 求 原 味 的 清 煮 方 式, 不 要 求 添 加 太 多 的 調 味 料, 而 工 人 階 級 仍 依 循 固 有 的 烹 調 方 式 昔 日 人 們 進 餐 都 有 一 定 的 禮 儀, 因 今 日 生 活 與 消 費 習 性 的 改 變, 速 食 文 化 大 行 其 道, 已 經 打 散 原 來 的 韻 律 大 眾 口 味 科 學 管 理 中 央 廚 房 的 連 鎖 餐 廳 的 分 佈 已 經 徹 底 打 破 傳 統 的 飲 食 文 化, 食 物 的 烹 調 之 快 就 像 人 們 消 耗 食 物 的 效 率 一 樣 人 們 都 在 趕 時 間, 飲 食 彷 彿 成 為 一 種 需 要, 而 不 再 是 一 種 文 化 三 飲 食 的 符 號 表 徵 著 名 義 大 利 小 說 家 卡 爾 維 諾 (I. Calvino) 所 著 的 小 說 帕 洛 瑪 先 生 (Mr. Palomar) 中 即 把 食 物 的 文 化 意 義 做 了 極 為 深 刻 的 詮 釋, 例 如 : 在 其 文 中 他 以 鵝 油 乳 酪 牛 肉 為 例 來 刻 劃 食 物 代 表 的 意 義, 例 如 食 物 所 引 發 的 不 只 是 口 腹 之 飲, 甚 至 還 有 愛 慾 (eros) 的 幻 想 作 者 透 過 帕 洛 瑪 巡 逡 熟 食 店 (charcuterie), 乳 酪 店 肉 舖 店 之 間, 透 過 他 的 美 食 與 認 知 的 旅 程, 表 徵 出 食 物 與 愛 慾 的 關 係, 慾 望 與 滿 足 間 的 控 制, 食 物 遂 變 成 一 些 符 號 意 旨 的 表 徵, 表 現 出 心 理 性 美 學 性, 象 徵 性 的 許 多 意 涵 (Biasin 1993) 在 乳 酪 店 內, 帕 洛 瑪 所 見 到 的 乳 酪 不 僅 是 乳 酪 的 本 身, 也 看 到 了 乳 酪 的 名 稱 乳 酪 的 意 義 乳 酪 的 歷 史 乳 酪 的 環 境 乳 酪 的 心 理 學 : 在 每 一 種 乳 酪 的 背 後 都 呈 現 出 一 片 座 落 在 不 同 的 天 空 下, 具 有 多 種 色 彩 的 草 地, 這 是 承 受 諾 曼 地 海 浪 日 夜 拍 打, 而 凝 結 著 鹽 塊 的 草 地 ; 也 可 能 是 普 羅 旺 斯 多 風 的 陽 光 下, 洋 溢 著 香 氣 的 草 地 ; 乳 酪 表 現 出 各 地 不 同 的 畜 群, 畜 舍 以 及 遷 移 方 式, 以 及 各 地 相 傳 不 同 的 祖 傳 秘 方 這 家 店 真 是 個 博 物 館, 帕 洛 瑪 先 生 在 此 參 觀, 恍 如 置 身 於 羅 浮 宮 中, 在 展 示 的 每 一 種 乳 酪 背 後, 他 都 看 到 了 不 同 的 文 明, 而 正 是 這 些 文 明 給 予 不 同 乳 酪 不 同 的 形 式 (Calvino 1985:73) 因 此 帕 洛 瑪 先 生 體 驗 乳 酪 店 就 像 是 閱 讀 百 科 全 書 或 字 典 似 的 記 錄 著 整 個 乳 酪 的 言 語 系 - 4 -

統 帕 洛 瑪 先 生 的 目 光, 將 熟 食 店 中 的 每 樣 食 物 都 轉 變 成 了 文 明 史 的 文 獻, 以 及 博 物 館 內 的 陳 列 品 (ibid, P.70), 而 在 肉 舖 店 內, 帕 洛 瑪 先 生 看 到 了 牆 上 有 幅 畫 著 公 牛 輪 廓 的 掛 圖, 像 張 佈 滿 邊 界 線 的 地 圖, 標 示 出 供 消 費 者 選 購 的 軀 體 部 位, 像 極 了 地 球 的 地 圖 一 樣, 象 徵 著 文 化 賦 予 人 類 權 力 的 契 約, 可 以 毫 無 保 留 的 佔 有 瓜 分 和 吞 噬 動 物 軀 體 部 分 的 權 力 (ibid, P.77) 因 此 在 卡 維 諾 的 帕 洛 瑪 先 生 書 中 透 露 出, 食 物 其 實 是 一 種 用 以 超 越 禁 忌 的 工 具 或 物 質, 是 一 種 精 神 上 與 想 像 的 超 越 (Biasin 1993: 84) 如 同 帕 洛 瑪 先 生 在 懸 掛 著 的 牛 肉 屠 體 上, 看 到 被 開 膛 剖 腹 的 人 類 同 伴, 在 切 割 的 牛 腰 肉 上, 看 到 的 是 自 己 身 體 被 切 割 的 傷 口 但 他 知 道 自 己 是 肉 食 動 物, 受 到 自 己 背 景 的 影 響, 使 他 在 肉 舖 店 裡 感 受 到 味 覺 快 樂 的 序 曲, 當 他 望 著 鮮 紅 的 肉 片 時, 能 夠 想 像 爐 火 在 燒 烤 的 牛 排 上 烙 下 的 條 紋, 以 及 牙 齒 撕 咬 烤 成 褐 色 的 纖 維 時, 享 受 到 的 快 感 (Calvino 1985: 78) 而 在 卡 維 諾 的 另 一 本 著 作 美 洲 虎 的 太 陽 天 空 下 (Under the Jaquar Sun) 書 中, 其 實 卡 維 諾 原 來 的 文 稿 中 是 用 Sapore( 味 覺 ),Sapere( 知 識 ) 的 篇 名, 意 指 味 覺 的 知 識, 可 是 到 了 後 來 出 版 時 卻 改 用 上 述 書 名 ( 此 篇 文 章 篇 名 與 書 名 同 ) 因 此 可 以 想 見 此 篇 文 章 的 本 意 就 是 標 示 味 覺 的 經 驗 (Biasin 1993:72) 此 文 中 卡 維 諾 描 述 一 對 義 大 利 夫 妻 去 墨 西 哥 的 美 食 探 險 (gastatory exploration), 而 這 趟 旅 程 不 同 於 慣 常 的 地 理 之 旅, 而 是 遊 走 於 口 唇 與 食 道 之 間 的 旅 程, 所 代 表 的 是 滋 養 的 完 整 改 變, 也 代 表 著 所 拜 訪 過 的 所 有 國 家 其 包 括 其 動 物 與 植 物 等, 飲 食 文 化 的 咀 嚼 與 消 化 的 過 程 小 說 中 的 義 大 利 夫 婦 透 過 食 物 的 味 道, 或 者 更 精 確 的 說 是 透 過 舌 頭 上 的 味 蕾, 來 感 受 種 種 情 慾 的 感 受, 換 而 言 之, 不 是 透 過 床 第 間 的 擁 抱 而 是 藉 著 一 張 餐 桌 而 得 到 此 些 感 受 卡 維 諾 所 要 表 達 的 是, 食 物 其 最 主 要 的 功 能, 就 如 同 其 小 說 故 事 所 分 析 的, 從 對 私 人 慾 望 的 滿 足, 到 超 越 的 種 種 可 能 性 都 有 食 物 也 可 以 是 一 種 描 述 性 的 符 號, 甚 或 也 可 以 是 一 種 認 知 的 工 具 以 便 去 區 分 自 我 異 已 世 界 之 間 的 種 種 問 題 關 係 (Calvino 1988; Biasin 1993) 而 說 到 拉 丁 文 學 中, 除 了 義 大 利 文 學 外, 在 西 班 牙 文 學 中, 例 如 艾 斯 奇 弗 (Esquivel) 的 巧 克 力 情 人 就 是 刻 意 的 描 寫 食 物 與 情 慾 之 間 關 聯 (Esquivel 1993) 而 又 如 阿 言 德 (I. Allende) 的 春 膳 更 是 一 本 描 寫 餐 桌 與 床 等 著 作 (Allende 1999), 不 但 描 寫 男 女 食 / 色 經 驗, 更 刻 畫 出 食 物 種 種 的 情 慾 象 徵 阿 言 德 的 春 膳 中, 性 與 食 物 的 關 係 是 融 洽 的, 並 且 互 為 表 裡 對 阿 言 德 而 言, 所 有 的 食 物 都 會 因 某 人 的 存 在, 或 感 傷 或 欣 喜 食 物 是 愛, 也 是 恨, 是 悲 憫, 也 是 救 贖 若 說 春 膳 是 女 人 的 書, 國 內 作 者 焦 桐 (1999) 作 家 完 全 壯 陽 食 譜 自 然 是 男 人 的 書, 與 阿 言 得 比 較, 春 膳 的 實 際, 完 全 壯 陽 食 譜 就 顯 得 象 徵 性 超 過 其 實 用 性 比 起 春 膳 的 浪 漫 情 色, 壯 陽 只 讓 人 聯 想 到 政 治 軍 事 與 歷 史, 與 浪 漫 似 乎 沒 有 太 多 的 關 聯 1 另 外 賀 淑 瑋 對 於 此 著 作 亦 有 所 評 論, 她 認 為 完 全 壯 陽 食 譜 強 調 的 是 一 種 幽 默 的 策 略, 因 為 唯 有 幽 默 的 保 護, 文 中 各 種 情 色 文 學, 調 侃 的 敘 述, 才 有 正 當 性, 也 才 能 避 開 道 德 與 規 範 ( 賀 淑 瑋 1999:557) 而 事 實 上 完 全 壯 陽 食 譜 以 其 超 炫 以 及 超 ㄅ 一 ㄤˋ 的 形 式, 扣 緊 台 灣 人 喜 新 1 請 參 考 袁 瓊 瓊 (2001), 非 食 譜 : 在 手 與 唇 之 間,1999/8/9, 聯 合 報, 讀 書 人 周 報 5

厭 舊, 追 求 刺 激 的 脾 胃, 當 反 共 復 國 由 佳 話 變 成 笑 話 再 轉 成 神 話 時 ; 當 外 遇 變 成 婚 姻 中 必 然 的 經 驗 時 ; 當 飲 食 不 再 為 溫 飽 而 是 為 了 壯 陽 時, 此 食 譜 中 的 二 十 四 道 菜 讓 台 灣 人 充 分 地 現 形 ( 同 前 註,P.565) 當 然 飲 食 除 了 顯 現 情 慾 的 表 徵 之 外, 食 物 自 然 也 可 以 表 徵 出 其 他 的 意 涵 法 國 文 學 中 如 羅 蘭 巴 特 (Roland Barthes) 其 著 作 符 號 帝 國 (The Empire of Signs), 中 曾 經 對 日 本 飲 食 習 性 或 譯 符 號 禪 意 東 洋 風 作 了 一 篇 深 刻 的 符 號 分 析 如 他 描 寫 日 本 常 食 的 米 飯 ( 指 壽 司 ) 不 在 視 覺 的 享 受, 而 是 在 其 觸 動, 煮 熟 的 米 飯 具 有 矛 盾 性, 既 是 聚 合 的, 又 是 可 以 分 開 的 ; 呈 現 出 來 一 種 零 碎 的, 成 團 的, 暫 時 聚 合 的 狀 態, 它 是 日 本 食 物 唯 一 具 有 份 量 的 食 物 (Barthes 1993:17) 喜 歡 日 本 料 理 都 知 道 米 飯 確 實 是 日 本 食 物 ( 特 別 對 壽 司 而 言 ) 相 當 重 要 的 一 個 環 節, 對 於 初 次 來 到 日 本 的 巴 特 而 言, 他 似 乎 一 眼 就 看 穿 日 本 飲 食 的 精 要 之 處, 不 僅 如 此, 又 如 他 形 容 日 本 的 牛 肉 湯 (Barthes 1999:19) [ 在 ] 日 本, 牛 肉 湯 之 清 淡, 簡 直 像 水, 大 豆 粉 或 碎 綠 豆 漂 浮 在 不 多 的 湯 水 裡, 乍 分 乍 合, 給 人 一 種 疏 朗 的 感 覺, 感 到 沒 有 油 脂, 卻 富 有 營 養, 它 令 人 想 到 一 脈 清 泉, 想 到 一 種 是 有 深 厚 生 命 力 的 東 西 巴 特 清 楚 說 明 出 日 本 料 理 的 特 性, 是 一 種 書 寫 出 來 的 菜 餚, 不 像 一 般 把 食 物 刻 寫 在 餐 盤 中, 而 是 刻 畫 在 一 種 將 人 餐 桌 與 宇 宙 階 級 的 深 廣 空 間 中 另 外 他 也 形 容 日 本 的 天 婦 羅, 形 容 成 是 一 種 沉 思 冥 想 的 儀 式, 因 為 當 廚 子 在 料 理 此 種 食 物 時, 恍 如 一 位 畫 畫 家 揮 灑 自 如, 在 餐 館 的 嘈 雜 與 喧 囂 中, 他 卻 安 排 的 有 條 不 紊 提 到 飲 食 的 符 號 性 意 義, 國 內 學 者 鄧 景 衡 就 針 對 台 北 市 區 內 雨 後 春 筍 般 的 高 級 麵 包 店 為 例, 說 明 所 謂 麵 包 符 號 與 其 社 會 象 徵 ( 鄧 景 衡 1997:281-296), 作 者 認 為 麵 包 本 身 符 號 的 象 徵 與 符 旨, 與 販 售 麵 包 的 空 間 共 同 組 成 了 麵 包 符 號 帝 國 的 譜 系, 充 分 反 映 出 消 費 社 會 下, 即 使 是 麵 包 這 麼 單 純 的 食 物, 都 可 以 衍 生 出 許 多 複 雜 的 符 號 涵 義 而 B.Heinz 與 R.Lee(1998), 也 曾 探 究 在 美 國 文 化 中, 肉 品 消 費 所 建 構 的 符 號 表 徵, 他 指 出 肉 品 消 費 在 美 國 消 費 文 化 中 代 表 著 一 種 信 仰 與 愛 國 情 操 ; 吃 肉, 特 別 是 紅 肉, 更 是 男 性 權 力 象 徵 M. Nicholson (1998) 也 指 出, 肉 代 表 著 人 類 掠 食 者 的 象 徵, 因 為 肉 隱 喻 著 權 力 與 完 全 的 支 配, 因 為 人 類 可 以 犧 牲 動 物 的 性 命 以 獲 得 肉 類 之 供 應, 也 因 此 具 有 慾 望 / 抗 拒, 味 口 / 厭 惡 的 兩 極 化 意 義 的 表 徵 而 在 芭 比 的 盛 宴 (Babette s Feast) 2 的 電 影 中, 主 廚 芭 比 所 精 心 烹 煮 的 主 菜, 鵪 鶉 酥 (Cailles en Sarcophage), 雖 然 這 只 是 一 道 佳 餚, 其 實 它 也 正 象 徵 著 芭 比 遺 留 在 法 國 的 種 種 記 憶 : 它 的 丈 夫 孩 子 法 國 的 貴 族, 以 及 她 所 真 愛 的 朋 友 的 懷 念 芭 比 所 陳 現 的 整 套 菜 餚 其 實 是 弔 唁 已 逝 者 的 食 譜 (Beck 1995), 而 電 影 中 芭 比 所 陳 設 的 盛 宴 也 可 以 比 擬 聖 經 中 最 後 的 晚 餐 (Beck 1998) 另 外 在 E. B. Kaplan 的 研 究 中, 她 以 深 度 與 焦 點 團 體 訪 談 方 式, 針 對 三 十 所 中 學 的 學 生 進 行 研 究, 發 現 在 私 人 領 域 中 食 物 具 有 傳 達 團 結 或 爭 執 的 意 涵, 而 在 公 共 領 域 之 中, 食 物 則 2 1988 年 由 法 國 導 演 Gabriel Axel 改 編 自 Isak Dinesen 原 著 小 說 的 電 影 - 6 -

帶 有 校 方 關 愛 的 隱 喻 中 學 生 們 利 用 食 物 創 造 出 許 多 表 徵 施 與 受 的 意 義, 以 明 示 關 心 並 且 透 過 食 物 足 以 了 解 到 他 們 是 如 何 受 到 家 庭 與 校 方 的 關 愛 (Kaplan 2000) 文 學 中 也 有 許 多 作 品 對 單 一 食 物 有 不 同 的 描 述, 以 布 丁 (Pudding) 為 例,C.Eipper 指 出 著 名 澳 洲 作 家 Norman Linsay 在 1918 年 出 版 的 兒 童 小 說 魔 法 布 丁 (The Magic Pudding), 布 丁 作 為 澳 洲 人 最 普 遍 的 食 物, 可 以 說 是 一 種 民 族 食 物, 特 別 是 一 種 屬 於 大 英 國 協 (Commonwealth) 的 民 族 食 物 然 而, 布 丁 黑 色 的 表 皮, 卻 也 可 以 影 射 出 澳 洲 原 住 民 隱 喻 的 象 徵 意 義 由 此 可 以 看 出 作 者 Linsay 對 於 澳 洲 政 府 的 白 澳 政 策 所 持 的 負 面 態 度 (Eipper 1999), 是 強 調 尊 重 其 它 民 族 的 自 尊 四 移 植 的 空 間 移 植 的 飲 食 猶 太 人 可 以 稱 為 世 界 上 最 流 離 失 所 的 (diasporic) 民 族, 然 而 曾 流 亡 於 世 界 不 同 地 區 的 猶 太 人, 卻 格 外 謹 守 其 傳 統 Kosher 的 飲 食 方 式 A.Buckser 在 對 移 民 丹 麥 的 猶 太 人 進 行 研 究, 發 現 當 團 體 或 個 人 身 處 於 某 個 社 會 中, 感 到 處 理 其 與 社 會 關 係 格 外 困 難 時, 食 物 遂 變 成 其 重 要 象 徵 媒 介, 以 適 當 地 發 表 其 團 體 個 人 的 觀 念 (Buckser 1999) 而 美 籍 猶 太 作 家 Jeannette Lander 的 傳 記 小 說 中, 藉 著 烹 飪 藝 術, 作 者 探 討 介 於 猶 太 人 非 裔 與 歐 裔 美 國 人 德 國 人 之 間 的 多 面 象 關 係 (Gooze 1999) Giles Deleuze 與 Felix Guattari 所 謂 的 遊 牧 思 維 (nomad thought) 剛 好 讓 游 牧 的 猶 太 人 藉 以 打 破 藩 籬 讓 流 離 的 身 心 得 以 再 造 自 我 的 空 間 與 邊 界 以 強 制 外 人 對 自 我 ( 按 : 猶 太 人 ) 再 次 肯 定 ( 引 自 p.103), 而 這 是 一 種 流 離 的 文 化 認 同 (diasporic culture identity) M.Dvorak(1996) 曾 以 猶 太 裔 的 加 拿 大 作 家 A.M.Klein 的 小 說 第 二 聖 卷 (The Second Scroll, 1951) 中 搜 尋 流 浪 於 歐 洲 北 非 與 加 拿 大 之 間 以 找 尋 新 家 園 猶 太 人 流 離 (diaspora) 的 足 跡 在 此 小 說 中, 一 個 來 自 蒙 特 婁 的 年 輕 猶 太 裔 新 聞 記 者, 來 回 穿 梭 於 三 大 洲 中 不 同 的 集 中 營 中, 以 尋 找 他 的 叔 父 Melech Davidson, 一 個 曾 經 逃 過 大 屠 殺 的 猶 太 教 士, 曾 經 走 過 的 足 跡 小 說 中 不 斷 的 引 用 有 關 飲 食 的 隱 喻, 不 僅 刻 畫 出 猶 太 人 歷 史 上 流 離 失 所 所 表 徵 出 的 種 種 意 涵 同 時, 透 過 不 同 的 食 物 符 號 表 徵, 也 讓 我 們 見 識 到 加 拿 大 政 府 實 施 政 策 上 潛 藏 的 困 難 度, 然 而 無 論 如 何 他 們 仍 然 獲 得 了 極 大 的 成 就 其 實 中 國 人 在 近 代 歷 史 中, 也 是 屬 於 顛 沛 流 離 的 民 族, 以 遷 徙 為 主 所 衍 生 飲 食 文 化 的 研 究 論 文 頗 多 :(Tuchman & Levine 1993;Lu & Fine 1995;Ma 1996;Martin 1998) 其 中 以 美 國 的 中 國 餐 館 為 例,G. Tuchman 與 H.G. Levine 研 究 在 紐 約 市 的 猶 太 東 歐 移 民 的 後 代 ( 兒 子 與 孫 子 輩 ) 近 五 十 年 來 特 別 喜 歡 聚 集 在 中 國 餐 館 聚 餐, 而 至 少 有 三 種 理 由 使 得 紐 約 猶 太 人 如 此 : 一 猶 太 人 認 為 中 國 餐 館 是 都 會 型, 而 且 精 緻 型 的 飲 食, 在 此 進 餐 可 以 表 現 他 們 已 經 不 再 是 來 自 東 歐 的 鄉 巴 佬 二 雖 然 中 國 餐 並 非 傳 統 的 猶 太 餐 (Kosher food), 然 而 由 於 其 準 備 與 進 用 的 方 式, 比 起 其 他 國 家 的 餐 食, 對 猶 太 人 而 言 是 比 較 受 歡 迎 而 且 不 具 威 脅 性 的, 特 別 是 在 猶 太 人 的 心 目 中, 中 國 移 民 的 社 會 階 層 比 較 對 他 們 不 構 成 威 脅, 因 而 在 中 國 餐 廳 中 用 餐, 也 比 較 感 到 安 全 與 舒 適 的 三 年 輕 一 代 的 猶 太 人 已 經 把 吃 中 餐 視 為 一 種 特 殊 的 族 群 認 同, 代 表 著 他 們 已 經 不 再 是 東 歐 的 猶 太 鄉 巴 佬, 而 是 現 代 的 紐 約 客 (Tuchman & Levine 1993 : 284~285) 而 另 一 位 學 者 Sheng-mei Ma(1996) 更 以 李 安 導 演 的 得 獎 電 影 - 推 手 (1992); 喜 宴 (1993) 與 飲 食 男 女 7

(1994) 中 的 飲 食 來 說 明 在 美 國 的 中 國 移 民 的 心 理 素 質, 在 這 三 部 曲 的 電 影 中, 導 演 李 安 利 用 推 手 中 的 晚 宴, 喜 宴 中 的 早 餐, 飲 食 男 女 中 的 星 期 天 晚 上 的 家 庭 聚 餐, 來 描 寫 家 庭 成 員 間 隱 藏 的 敵 意 李 安 透 過 中 國 餐 飲 來 彰 顯 中 國 移 民 在 美 國 社 會 ( 推 手 喜 宴 ) 或 台 灣 社 會 ( 飲 食 男 女 ) 中 的 窘 境, 而 中 國 飲 食 既 然 是 中 華 文 化 的 極 致, 導 演 自 然 會 利 用 精 緻 多 變 的 美 食 異 國 風 情 來 吸 引 觀 光 客 的 凝 視 作 者 指 出 李 安 聰 明 的 運 用 中 國 飲 食, 透 過 其 三 部 曲 電 影 的 運 作, 從 移 民 鄉 愁 推 移 到 異 國 觀 光 滿 足 外 國 電 影 觀 眾 的 好 奇, 李 安 不 但 體 現 文 化 差 異 的 感 受, 也 刻 意 誇 大 彼 此 的 差 異, 以 便 博 取 在 白 人 主 制 社 會 體 系 中 的 立 足 點 (Ma 1996 : 197~198) 事 實 上 S. Lu 與 G.A. Fine(1995), 便 調 查 美 國 南 方 小 鎮 的 中 國 餐 館, 發 現 美 國 人 普 遍 喜 歡 享 受 這 種 美 食 觀 光 之 旅 (gastronomic tourism), 而 在 美 國 到 中 國 餐 館 的 消 費 者, 又 可 以 區 分 成 兩 種 消 費 取 向 (consumption-oriented ) 與 饕 客 取 向 connoisseur-oriented); 饕 客 取 向 是 講 究 真 正 的 (authentic) 中 華 美 食, 因 此 選 擇 光 顧 高 檔 的 中 國 餐 館 另 一 種 則 僅 要 求 異 國 風 味 民 族 飲 食 (ethnic food) 的 消 費 者, 因 此 單 價 低 的 中 國 速 食 店 便 足 以 滿 足 他 們 的 口 味, 然 而 中 國 美 食 的 真 實 性 問 題 也 當 然 不 在 其 考 慮 的 範 疇 作 者 指 出 真 實 性 的 民 族 飲 食 的 社 會 建 構, 必 須 受 到 社 會 性 文 化 性 與 經 濟 性 的 限 制, 而 這 些 限 制 影 響 了 在 異 國 的 本 國 食 物 風 味 能 否 倖 存 或 融 合 於 當 地 文 化, 而 透 過 適 當 的 文 化 調 適 是 無 可 避 免, 然 而 適 當 的 文 化 調 適 是 有 助 於 本 土 食 物 在 異 國 的 接 受 度 唯 能 否 持 續 保 存 其 真 實 性 的 風 味 是 值 得 觀 察 的, 但 是 換 一 個 角 度 這 也 代 表 另 一 種 形 式 的 文 化 認 同, 一 種 經 過 調 適 得 以 實 存 的 文 化 認 同 對 此 點 的 說 明 可 以 透 過 澳 洲 學 者 J. Martin 對 雪 梨 (Sydney) 的 中 國 餐 館 的 研 究 加 以 說 明, 早 在 1970 年 代 開 始, 澳 洲 飲 食 早 已 吹 起 一 股 亞 洲 風 中 式 飲 食 不 管 是 高 檔 的 餐 廳 或 是 廉 價 的 速 食 店 四 佈, 中 餐 西 吃 似 乎 變 成 澳 洲 人 最 普 遍 的 飲 食, 對 於 所 有 安 格 魯 裔 的 白 種 澳 洲 人 而 言, 外 食 (eating out) 事 實 上 就 代 表 著 到 中 國 餐 館 進 食 (eating Chinese) 而 澳 洲 政 府 的 態 度 則 更 為 明 顯, 不 但 早 排 除 早 期 施 行 的 白 澳 政 策, 更 積 極 地 將 澳 洲 是 為 亞 洲 的 一 員, 而 透 過 澳 洲 人 認 同 對 中 式 飲 食 的 消 費 中 式 飲 食 的 料 理 以 及 中 國 人 在 澳 洲 的 地 位 便 足 以 表 徵 這 種 趨 勢 (Martin 1998) 而 根 據 新 加 坡 歷 史 博 物 館 從 2001 年 1 月 ~3 月 的 特 展 椰 風 海 韻 咖 啡 香 中 - 新 加 坡 海 南 社 群 展 (Beyond Coffee Tales:The Hainanese Community in Singapore) 中 描 述 來 自 海 南 島 的 中 國 移 民, 透 過 食 物 建 立 起 他 們 在 新 加 坡 的 社 會 地 位 除 了 我 們 已 經 熟 知 的 海 南 雞 飯, 海 南 移 民 也 在 新 加 坡 開 設 咖 啡 店 (Kopitiam 閩 南 語 譯 音 ) 中 販 售 手 工 烘 培 的 4 咖 啡 以 特 殊 風 味 的 椰 子 果 醬 烤 吐 司 (Kaya Toast) 5 也 變 成 海 南 移 民 最 具 有 代 表 性 4 海 南 咖 啡 館 是 早 年 的 新 加 坡 人 喜 歡 到 此 聚 會, 享 受 一 杯 手 工 精 製 的 咖 啡, 嚐 一 塊 夾 著 奶 油 椰 子 醬 的 要 烤 土 司 的 樂 趣 在 殖 民 時 代, 華 人 經 營 的 咖 啡 館, 散 發 著 濃 濃 的 人 情 味 老 鄰 居 吃 過 晚 飯 後 就 會 到 咖 啡 館 相 聚, 無 所 不 談 早 期 的 咖 啡 館 不 只 是 零 售 飲 料 而 已, 更 是 海 南 移 民 的 連 絡 站 海 南 移 民 在 新 加 坡 的 咖 啡 館 超 過 一 百 年 的 歷 史, 其 咖 啡 館 與 咖 啡 攤 都 集 中 在 美 芝 路 (Beach Road), 其 特 色 包 括 : 1. 咖 啡 是 由 店 中 頭 手 烘 烤 2. 純 粹 只 提 供 咖 啡 奶 茶 冷 飲 糕 點 與 烤 土 司, 並 沒 有 其 他 食 物 桌 面 是 玻 璃 板 面, 桌 面 下 放 著 各 種 蛋 糕, 四 周 有 活 動 門, 顧 客 可 以 隨 意 打 開 取 用 - 8 -

的 民 族 食 物 去 國 汶 化 華 文 祭 :2005 年 華 文 文 化 研 究 會 議 6 根 據 研 究 資 料 顯 示 比 起 其 他 方 言 社 群 中 國 移 民, 海 南 人 較 晚 抵 達 新 加 坡, 第 一 位 抵 達 新 加 坡 的 海 南 人 是 在 1841 年 的 時 候, 到 了 十 九 世 紀 中 葉, 有 大 量 的 海 南 島 移 民, 與 其 它 中 國 移 民 一 樣, 海 南 人 的 生 活 習 慣 與 傳 統 文 化 也 都 帶 到 新 加 坡 為 了 謀 生, 許 多 海 南 人 都 為 洋 人 打 工 謀 生, 當 船 員 廚 師 等 工 作 而 有 了 接 觸 西 方 人 的 機 會, 因 此 也 學 會 了 做 西 餐 西 點 及 沖 泡 咖 啡 有 些 同 鄉 因 此 得 到 靈 感, 結 合 三 五 同 鄉 同 好, 集 資 經 營 咖 啡 店, 慢 慢 也 衍 生 出 特 殊 的 飲 食 文 化, 這 種 文 化, 儼 然 成 為 新 加 坡 當 地 最 具 有 代 表 性 的 食 物 今 日 來 到 新 加 坡 觀 光, 不 管 是 到 高 級 的 文 華 酒 店 (Mandrian Hotel) 的 話 匣 子 餐 廳 (Chatter Cafe) 嘗 一 盤 讓 作 家 焦 桐 感 動 不 已 的 海 南 雞 飯 7 抑 或 到 平 價 的 亞 坤 咖 啡 店 (Ya Kun Kopitiam) 8, 點 塗 滿 椰 子 醬 奶 油 的 碳 烤 吐 司 與 咖 啡 都 會 令 人 唾 涎 不 已 就 如 同 在 美 國 這 個 號 稱 民 族 大 融 爐 的 國 度 中, 披 薩 猶 太 貝 果 (bagel), 義 大 利 麵 (Pasta), 德 國 香 腸 (Frankfurters), 中 國 炒 麵 墨 西 哥 塔 可 (taco) 日 本 壽 司 (sushi), 當 然 就 形 成 移 民 澆 熄 對 家 鄉 的 鄉 愁, 建 立 新 世 界 認 同 媒 介 的 民 族 食 物, 然 而 隨 著 移 民 社 會 逐 漸 成 熟, 而 其 他 移 民 文 化 也 逐 漸 相 融, 而 形 成 所 謂 藍 梅 貝 果 (blueberry bagel) 夏 威 夷 披 薩 (Hawaiian pizza), 辛 辣 熱 狗, 香 草 酸 奶 (vanilla yogurt) 等 轉 形 的 民 族 食 物, 代 表 另 一 種 融 合 異 國 文 化 的 民 族 食 物, 而 上 述 新 加 坡 華 人 社 會 的 海 南 雞 飯, 凱 亞 吐 司 等 不 啻 就 是 此 類 食 物 的 代 表 五 台 北 市 的 味 覺 地 圖 中 國 的 飲 食 系 統 的 區 分, 基 於 地 理 氣 候 物 產 習 俗 等 因 素, 造 就 不 同 地 區 讀 獨 特 的 飲 食 口 味 與 烹 調 方 式, 所 謂 南 甜 北 鹹 東 辣 西 酸 因 此 大 致 上 區 分 為 蘇 粵 川 魯 四 大 菜 系 ( 林 明 德 1993:158) 或 有 文 獻 指 稱 中 國 的 飲 食 系 統 可 以 稱 為 八 大 菜 系, 即 前 述 四 菜 系 外, 再 加 上 徽 閩 湘 京 四 大 菜 系 唯 亦 有 人 為 文 指 稱 名 實 不 符 歸 屬 難 從 過 於 籠 統 等 理 由 假 以 反 駁 八 大 菜 系 之 不 當 ( 唐 振 常 1999:32) 這 種 四 大 菜 系 區 分 方 式 也 有 類 似 說 法 的 支 持, 如 高 陽 就 把 中 國 菜 區 分 為 四 大 系 統 : 東 南 系 ( 江 浙 菜 ) 南 方 系 ( 粵 菜 ) 西 南 系 ( 湘 川 菜 ) 北 方 系 ( 魯 菜 )( 高 陽 1983:199) 而 林 明 德 指 出 上 述 的 飲 食 生 態 也 勾 勒 出 一 幅 以 漢 民 族 為 主 的 飲 食 地 圖 ( 林 明 德 1993:158-160), 事 實 上 這 也 是 一 幅 結 合 不 同 地 域 飲 膳 經 驗 的 味 覺 地 圖 中 國 飲 食 譜 系 3. 招 牌 都 用 瓊 ", 園 " 二 字 4. 桌 下 放 置 痰 盂, 除 吐 痰 之 外 也 可 以 倒 咖 啡 5 凱 亞 吐 司 (Kaya Toast) 是 新 加 坡 與 馬 來 西 亞 華 人 社 會 中 很 普 通 的 早 餐, 通 常 與 咖 啡 一 起 食 用, 在 過 去 都 是 以 炭 火 溫 火 烘 烤 過 的 吐 司 塗 抹 奶 油 與 自 製 的 凱 亞 醬 ( 以 椰 子 雞 蛋 製 成 的 椰 子 醬 ), 即 使 到 了 今 日, 在 許 多 咖 啡 廳 中, 凱 亞 吐 司 依 然 十 分 普 通, 不 過 大 部 分 已 經 不 再 用 碳 火 烘 烤, 而 以 電 子 烤 爐 取 代 而 凱 亞 醬 的 製 作 十 分 費 時, 廚 師 們 必 須 花 上 許 多 工 夫 在 溫 火 上 慢 慢 攪 拌 而 成, 然 而 其 絕 佳 的 風 味, 若 搭 配 香 醇 的 海 南 島 式 咖 啡, 絕 對 是 人 間 美 味 6 參 考 htp//: www.nhb.gov.sg. 7 參 見 民 生 報 2001/6/9/B7 / 戶 外 旅 遊 8 Kopi 是 馬 來 西 亞 語 咖 啡 " 的 意 思,Tiam 是 福 建 方 言 店 鋪 " 的 意 思,Kopitiam 就 是 指 咖 啡 店, 在 新 加 坡 或 馬 來 西 亞 的 城 市 見 到 招 牌 打 著 Kopitiam " 的 名 號 就 是 咖 啡 店 9

地 圖 只 可 以 稱 為 靜 態 的 空 間 分 佈, 就 如 同 高 陽 所 指 稱 一 部 飲 食 史, 就 是 一 部 具 體 而 微 的 文 化 史, 若 能 將 中 國 近 代 歷 史 的 變 遷 所 引 發 的 有 關 中 華 民 族 的 空 間 遷 徙 加 以 考 量, 則 可 發 現 這 幅 味 覺 地 圖 許 多 改 變 所 引 發 出 來 的 種 種 空 間 意 涵 自 明 清 以 來, 或 因 經 濟 的 因 素, 或 因 戰 爭 的 因 素 使 這 塊 味 覺 版 圖 起 了 急 遽 的 變 化 如 林 明 德 所 言 : 一 九 四 九 年 一 場 大 變 動, 以 致 經 濟 崩 潰, 使 這 張 傳 統 的 生 活 的 中 國 飲 食 地 圖 一 時 消 失 了 ( ) 一 九 四 九 年, 政 府 遷 台, 大 陸 個 各 省 家 鄉 口 味, 特 別 是 四 大 菜 系 紛 紛 登 上 台 灣 的 飲 食 界, 加 上 台 灣 原 有 的 各 地 鄉 土 小 吃, 造 成 飲 食 界 的 新 景 觀, 也 再 現 了 中 國 的 飲 食 地 圖 ( 林 明 德 1993:160) 前 述 的 是 台 灣 的 變 化, 而 大 陸 學 者 也 點 出 四 川 的 改 變 : 抗 日 戰 爭 爆 發 後, 全 國 人 民 大 流 亡, 大 遷 徙,( ) 這 一 次 大 流 亡 大 遷 徙, 則 真 正 驚 動 了 四 川, 引 起 了 變 化 ( ) 飲 食 文 化 也 是 如 此, 經 過 八 年 抗 戰 之 促 進, 無 論 於 四 川 或 是 外 來 飲 食, 都 大 有 變 化, 是 發 展, 是 進 步 ( 唐 振 常 1999:177) 走 在 今 日 的 台 北 街 頭, 舉 目 四 望, 除 了 大 陸 的 川 菜 粵 菜 湘 菜 江 浙 菜 京 菜 之 外, 又 有 東 南 亞 的 泰 國 菜 越 南 菜 緬 甸 菜 印 尼 菜 印 度 菜, 再 加 上 東 北 亞 的 韓 國 菜 日 本 菜, 以 及 歐 洲 的 法 國 菜 義 大 利 菜 德 國 菜, 最 後 再 加 上 新 引 進 的 美 國 加 州 菜 墨 西 哥 菜, 當 然 別 忘 了 最 大 眾 化 的 台 灣 料 理 若 從 食 物 的 觀 點, 今 日 的 台 北 市 景 恍 如 民 族 食 物 的 博 覽 會, 來 自 四 方 的 各 地 域 或 國 家 的 移 民 帶 來 了 故 鄉 的 飲 食, 一 點 一 滴 滲 入 了 台 北 的 都 會 地 圖 中, 而 構 成 一 幅 南 北 合 東 西 會 的 味 覺 地 圖 若 依 高 陽 的 說 法, 台 灣 近 年 來 飲 食 的 味 覺 地 圖 改 變, 儼 然 就 是 一 部 台 灣 的 近 代 史 ( 高 陽 1983:199), 因 此 本 文 嘗 試 以 此 觀 點 來 進 一 步 探 討 台 北 市 的 味 覺 地 圖 探 討 食 譜 或 飲 食 文 章 的 作 者 難 尋, 因 為 第 一 要 有 經 驗, 第 二 要 有 實 際 而 且 深 刻 的 體 驗, 第 三 要 有 豐 富 的 知 識, 第 四 則 要 有 一 枝 生 花 妙 筆, 除 此 之 外 尚 須 有 創 造 力 與 想 像 力 ( 童 世 璋 1986:293) 著 名 的 膳 飲 研 究 學 者, 依 時 間 來 加 以 區 分, 大 致 上 可 以 分 為 第 一 代 (1950s~1980s), 包 括 著 名 的 饕 客 作 家 如 : 梁 實 秋 唐 魯 孫 高 陽 等 人, 其 有 關 飲 食 文 化 之 創 作 大 致 膾 炙 人 口, 以 及 如 : 孔 德 成 台 靜 農 張 大 千 等 人 懂 美 食 但 不 著 述 者 而 梁 實 秋 唐 魯 孫 高 陽 等 人 的 撰 著 中, 多 以 其 在 大 陸 故 鄉 之 飲 食 的 味 覺 經 驗 為 根 據 來 寫 作 而 後 來, 台 灣 經 濟 起 飛 生 活 水 準 向 上 提 昇, 飲 食 藝 術 自 然 成 為 重 要 的 生 活 藝 術, 遂 也 培 養 出 一 些 第 二 代 的 美 食 作 家 如 : 較 年 長 的 如 逯 耀 東, 林 文 月, 以 及 較 年 輕 的 韓 良 露 韓 良 憶 姊 妹 焦 桐 朱 振 藩 等 人 而 專 門 從 事 飲 食 文 化 研 究 者 就 個 人 而 言, 如 鄧 景 衡 林 明 德 等 人, 就 組 織 而 言, 則 以 中 國 飲 食 文 化 基 金 會 為 主 而 近 年 來 兩 岸 文 化 交 流 日 趨 密 切, 許 多 大 陸 學 者 也 針 對 兩 岸 之 飲 食 文 化 提 出 不 同 的 見 解 ( 一 ) 第 一 代 的 味 覺 地 圖 早 期 的 研 究 者 說 是 以 大 陸 的 觀 點 來 論 斷 台 灣 的 飲 食 文 化, 每 多 有 輕 蔑 之 語, 如 梁 實 秋 形 容 台 灣 湯 包 : 台 北 也 有 人 仿 製 上 海 湯 包, 得 其 彷 彿, 已 經 很 難 得 了 ( 引 自 童 世 璋 1986:170), 而 歷 史 作 家 高 陽 也 對 台 灣 產 製 的 金 華 火 腿 頗 有 微 詞, 譏 為 水 土 不 服 所 致 ( 高 陽,1983:135), 又 如 唐 魯 孫 之 文 中, 談 台 灣 麵 食 ( 大 魯 麵 ), 有 來 到 台 灣 幾 十 年, 合 格 夠 味 的 滷 固 然 沒 有 喝 過, 似 乎 連 打 滷 麵 已 經 變 成 大 魯 麵, 連 名 都 改 啦 近 - 10 -

幾 年 上 飯 莊 的 台 省 同 胞 居 多, 以 大 魯 麵 順 耳, 這 叫 做 入 境 隨 俗, 想 各 省 口 味 的 飯 館, 都 入 境 隨 俗 南 北 合 了, 菜 還 能 好 的 了 嗎? ( 唐 魯 孫,1988:21), 另 如 談 及 初 到 台 灣 之 時, 西 點 舖 製 售 的 西 點 不 是 太 甜, 就 是 太 黏, 不 是 噎 的 難 受, 就 是 乾 的 嚥 不 下 去 云 云 ( 同 前 註,P.55) 似 乎 在 這 些 大 陸 來 的 老 饕 口 中, 台 灣 的 飲 食 文 化 不 值 得 一 哂, 唯 一 值 得 回 味 都 只 是 其 故 國 鄉 情 之 記 憶 而 已 而 其 時 當 值 兩 岸 分 隔 之 際, 筆 上 風 情 自 然 無 法 親 身 體 驗 一 番, 只 得 任 憑 文 人 信 口 雌 黃 所 幸 這 些 年 來, 兩 岸 不 但 通 暢, 更 妙 的 是 亦 有 通 曉 中 國 飲 食 奧 妙 的 外 國 人, 比 較 兩 岸 不 同 的 飲 食, 如 閔 傑 輝 (Jeffrey Mindich) 就 曾 經 提 到 本 人 在 1982 年 前 往 北 京 作 著 名 的 全 聚 德 吃 北 京 烤 鴨, 都 覺 得 其 烤 鴨 做 的 不 如 台 灣 的 餐 廳 作 的 好 吃 ( 閔 傑 輝 1999:171), 為 台 灣 飲 食 作 了 一 番 持 平 的 比 較 而 相 對 於 唐 魯 孫 之 觀 點, 卻 把 台 北 北 京 烤 鴨 貶 抑 得 甚 至 不 如 曼 谷 江 浙 館 所 做 的 烤 鴨 ( 唐 魯 孫,1988:62) 更 妙 的 是 同 樣 是 吃 檳 榔, 當 憶 及 北 平 的 檳 榔 荳 蔻 時, 形 容 成 故 鄉 美 食, 可 以 久 吃 成 癮, 而 相 對 的 形 容 在 台 灣 目 賭 台 灣 人 吃 檳 榔 的 情 形, 都 是 懷 有 戒 心, 連 碰 都 不 敢 碰 了 ( 同 前 註,pp.215-221) 另 一 位 研 究 飲 食 的 學 者 童 世 璋, 曾 引 錄 陳 玉 慶 之 言 云 : 台 灣 光 復 當 初 的 筵 席, 除 極 少 數 幾 家 日 本 料 理, 就 只 有 所 謂 台 灣 菜, 台 菜 一 般 說 來 是 佐 料 太 簡, 火 候 未 到, 加 上 無 菜 不 入 味 精, 湯 湯 水 水, 吃 起 來 總 是 差 不 多, 不 能 引 人 入 勝 ( 童 世 璋 1986:266) 似 乎 在 這 群 來 自 中 國 各 省 的 美 食 家, 其 心 目 中 理 想 的 美 食 佳 餚, 都 是 以 大 陸 的 標 準 為 論 斷, 台 灣 的 飲 食 文 化, 在 其 眼 中, 不 過 僅 能 聊 表 一 格, 真 正 的 美 食, 唯 有 在 所 謂 反 攻 大 陸 之 後, 才 有 緣 再 啖 而 這 些 年 來 自 中 國 大 陸 的 學 者 評 論 起 台 灣 之 飲 食, 更 有 其 鮮 明 的 政 治 立 場, 如 來 自 上 海 社 會 科 學 院 的 唐 振 常, 論 辯 起 台 灣 的 飲 食 時, 有 以 下 言 論 : 大 體 說 不 外 南 粗 北 精, 南 本 土 味 濃, 北 外 來 化 強, 台 北 的 飯 館 海 味, 一 般 做 得 比 較 精 緻 ( 唐 振 常 1999: 45) 在 其 筆 下, 台 北 飯 店 所 做 皆 遠 勝 於 台 灣 南 部 所 做, 其 理 由 竟 是 台 北 之 飲 食 皆 來 自 外 地, 當 然 是 指 來 自 中 國 大 陸 各 省, 而 南 部 的 膳 飲 出 自 台 灣 本 土, 自 然 卑 下, 就 如 同 他 批 評 新 竹 小 吃 時, 更 是 一 付 輕 蔑 的 語 氣 (pp.110-112) 郝 譽 翔 (1999) 評 論 唐 魯 孫 梁 實 秋 諸 文 時 嘗 有 以 下 敘 述 : 過 去 的 事 物 固 然 美 好, 但 加 上 記 憶 以 及 時 空 賦 予 的 美 感 距 離, 美 好 的 程 度 反 而 越 加 深 化, 遠 非 當 下 的 現 實 所 比 擬, 而 這 份 美 好 只 能 徒 留 在 記 憶 裡 唐 魯 孫 寫 北 平 上 海 的 吃, 也 是 如 此, 每 每 將 台 灣 的 吃 拿 來 相 互 比 較, 然 後 感 嘆 今 非 昔 比. 因 此, 飲 食 在 梁 實 秋 唐 魯 孫 等 人 的 筆 下, 其 相 當 於 一 種 反 攻 大 陸 不 成, 所 衍 發 形 成 的 鄉 愁 符 號 (pp.530~531) 郝 文 如 此 評 論 應 係 針 對 上 個 世 代 的 學 者, 對 於 故 鄉 飲 食 風 情, 賣 弄 文 采 之 餘 終 了 總 不 忘 希 望 早 日 反 政 大 陸, 再 到 故 鄉 大 啖 一 番, 以 滿 足 久 年 思 念 之 情 其 實 這 些 老 饕 誠 然 有 幸 存 活 至 今, 再 回 北 平 故 都 恐 怕 也 要 失 望 不 已, 就 以 讓 梁 實 秋 唐 魯 孫 低 迴 不 已 的 所 謂 恨 不 得 立 刻 回 趟 北 平, 喝 上 兩 碗 的 北 平 豆 汁 ( 唐 魯 孫 2000 pp.58~59) 在 逯 耀 東 (1998) 的 文 中 曾 引 述 作 家 侯 榕 生 文 革 期 間 曾 返 北 京, 嘗 試 找 回 北 平 豆 汁 9, 然 而 早 已 不 見 蹤 影 9 許 多 名 人 如 : 胡 金 銓 老 舍 梁 實 秋 等 人 都 談 北 京 豆 汁, 似 乎 是 沒 喝 過 豆 汁 的 人 算 不 得 是 真 正 的 北 京 人, 豆 汁 確 實 是 北 京 城 內 獨 特 的 飲 食, 而 如 今 卻 都 不 存 在 11

(p.5), 這 也 許 是 唐 梁 諸 人 九 泉 下 無 法 得 知 的 事 實 ( 二 ) 第 二 代 的 味 覺 地 圖 國 內 學 者 林 文 月 在 其 飲 膳 札 記 提 及 宴 客 的 樂 趣, 往 往 在 於 飲 膳 間 的 許 多 細 瑣 記 憶 中, 作 者 藉 著 飲 膳 記 憶, 以 十 九 篇 佳 餚 編 成 人 生 回 憶 錄, 透 過 割 烹 經 驗 回 味 昔 日 的 師 恩 友 誼 與 親 情 如 她 藉 著 台 式 料 理 佛 跳 牆 時 提 及 每 當 嘗 食 此 道 佛 跳 牆 時, 我 總 是 想 起 少 時 闔 家 饗 用 吉 師 手 藝 的 快 樂 時 光 ( ) 有 些 甜 美 的 記 憶 都 是 永 不 褪 色, 舌 上 美 味 之 內, 實 藏 有 可 以 回 味 的 許 多 往 事 ( 林 文 月 1999: 31) 她 也 透 過 蘿 蔔 糕 炒 米 粉, 回 憶 起 母 親 的 滋 味, 在 年 節 慶 典 重 複 母 親 往 昔 的 動 作, 於 那 動 作 情 景 間, 回 憶 某 種 溫 馨 難 忘 的 滋 味 ( 同 前 註,p.117) 特 別 是 其 家 庭 總 是 在 上 海 東 京, 乃 至 於 台 北 間 漂 泊, 也 就 是 透 過 味 覺 的 尋 求, 找 回 心 靈 上 的 故 鄉 (P.69) R. D. LeBlanc 在 對 十 九 世 紀 俄 國 文 學 的 小 說 研 究 中, 提 出 鄉 愁 與 食 物 味 覺 之 關 聯 根 據 他 的 說 法, 鄉 愁 指 涉 孩 提 時 期 的 世 界, 隨 著 年 齡 的 增 長 人 們 益 發 感 覺 已 逝 然 而 充 滿 著 天 真 純 潔 與 快 樂 的 境 界 對 於 這 些 美 好 時 光 的 記 憶, 時 常 能 夠 藉 著 對 食 物 或 者 節 慶 佳 餚 而 重 新 獲 得 換 言 之, 就 是 透 過 對 飲 食 歡 愉 的 追 憶 把 人 們 重 新 帶 回 到 快 樂 安 全 甚 至 關 愛 的 溫 暖 情 懷 之 中 在 十 九 世 紀 俄 國 小 說 中 就 特 別 多 這 種 透 過 兒 時 記 憶 的 食 物 味 覺 經 驗 所 帶 引 出 來 有 關 鄉 愁 追 憶 的 描 述 (LeBlanc 1999:244-245) 鍾 怡 雯 評 論 林 文 月 此 文 時, 曾 也 特 別 指 出 烹 飪 與 記 憶 是 不 能 分 割, 林 文 月 對 於 飲 食 部 分 詳 盡, 而 有 關 人 事 指 述, 只 是 蜻 蜓 點 水, 然 而 寥 寥 幾 筆 都 使 文 章 的 精 隨, 使 文 章 有 了 記 憶 的 深 度 和 時 間 的 鑿 痕 ( 鍾 怡 雯 1999:496) 而 郝 譽 翔 也 曾 經 評 論 林 文 月 此 文, 謂 鄉 愁 雖 是 飲 食 文 學 中 一 貫 的 主 題, 而 林 文 月 卻 能 於 鄉 愁 之 外, 更 能 透 過 飲 食 味 覺 維 繫 心 靈 故 鄉, 甚 至 繫 之 於 人 情 透 過 飲 食 書 寫, 正 是 一 種 人 我 之 間 文 化 傳 遞 的 過 程, 因 而 得 以 形 成 族 群 共 同 的 語 彙 與 記 憶 ( 郝 譽 翔 1999: 539) 味 覺 確 實 與 鄉 愁 滋 味 (nostalgia) 有 最 直 接 的 關 係, 如 J. Duruz 利 用 描 寫 澳 大 利 亞 有 關 五 六 年 代 的 味 覺 經 驗, 強 調 食 物 鄉 愁 與 認 同 之 間 的 種 種 關 聯, 他 指 出 人 們 對 五 六 年 代 食 物 的 回 憶 經 驗, 利 用 這 些 昔 日 的 鄉 愁 投 射 在 現 今 的 年 代 中, 以 做 為 文 化 的 記 憶 與 投 資 (Duruz 1999); 對 他 而 言 : 五 與 六 年 代 在 此 已 經 變 成 想 像 的 重 構 (imaginary reconstruction), 但 不 是 一 片 片 供 挖 掘 的 歷 史 殘 蹟, 而 是 人 們 夢 想 期 待 與 失 落 的 產 物 欲 望 的 產 物 (Duruz 1999:250) 林 文 月 所 描 述 的 景 象 恰 巧 也 在 五 六 年 代 左 右, 其 實 撰 寫 的 主 題 也 正 契 合 以 上 這 段 引 言 逯 耀 東 曾 針 對 現 在 飲 食 史 進 行 研 究, 指 出 台 灣 料 理 來 自 福 建 漳 泉 兩 洲, 由 於 地 理 的 阻 隔 與 日 本 的 統 治, 飲 食 的 發 展 原 已 具 蠻 獨 特 的 性 格, 然 而 1949 年 的 一 場 變 亂, 變 成 了 大 陸 內 地 與 台 灣 本 土 的 接 觸 與 融 合, 臺 灣 飲 食 習 慣 的 範 圍 與 胸 襟 都 擴 大 了 ( 逯 耀 東 1998:106) 來 到 台 灣 的 各 省 人 士, 以 小 吃 為 例, 楊 州 人 可 以 去 銀 翼 吃 餚 肉 干 絲, 湖 北 人 可 以 到 金 殿 吃 糯 米 燒 賣 魚 雜 豆 腐, 無 錫 人 可 以 在 吃 客 吃 鹹 豬 腳 和 醉 蝦, 天 津 人 可 以 去 懷 恩 樓 吃 餑 餑, 北 平 人 可 以 去 同 慶 樓 吃 燻 腸 醬 肉 燒 餅 到 都 一 處 吃 火 燒, 湖 南 人 可 以 到 小 而 大 吃 米 粉, 天 然 台 吃 羊 肉 火 鍋, 山 東 人 可 以 去 不 一 樣 排 隊 買 饅 頭, 去 會 賓 樓 吃 炸 醬 拉 麵, 上 海 人 可 以 到 小 白 屋 或 綠 梅 村 吃 湯 麵, 南 京 人 可 以 到 李 嘉 興 買 鹹 水 鴨, 蘇 州 人 可 以 去 鶴 園 吃 醬 肉 醬 - 12 -

鴨, 山 西 人 可 以 去 山 西 餐 廳 吃 刀 削 麵, 福 州 人 去 勝 利 吃 海 鮮 米 粉 魚 丸 肉 燕, 而 四 川 人 與 廣 東 人 則 更 不 用 愁, 滿 街 的 川 菜 粵 菜 館 更 是 他 們 可 以 消 解 鄉 愁 之 處 所 ( 同 前 註 141-142) 只 是 時 間 日 久, 在 台 北 的 不 同 省 分 餐 館, 經 過 長 期 的 經 驗 交 流, 以 及 不 斷 創 新, 已 經 有 混 合 的 趨 勢, 在 不 同 館 子 中 吃 到 其 它 省 份 的 佳 餚 也 不 是 件 奇 怪 的 事 很 自 然 的, 這 些 館 子 中 也 有 台 灣 當 地 人 士 前 來 消 費, 他 們 可 不 是 為 了 鄉 愁 而 來, 而 純 粹 是 為 了 美 味 佳 餚 而 來, 如 此 一 來, 各 式 餐 館 也 成 為 各 省 民 族 的 大 融 爐 而 這 些 飯 館 不 僅 消 解 鄉 愁, 更 是 結 識 人 間 至 交 的 場 所 對 逯 耀 東 而 言, 因 食 餡 餅 而 結 識 老 傅, 吃 泡 膜 認 識 老 徐, 嗜 吃 麻 辣 啼 花 而 識 老 朱 他 們 之 間 因 為 吃 而 結 識, 因 為 相 知 而 成 為 莫 逆, 即 使 物 換 星 移, 這 份 情 誼 依 然 濃 烈 就 如 同 逯 耀 東 與 他 們 相 隔 數 年 再 相 逢, 而 在 其 文 中 所 錄 : 老 朱 他 見 了 我 一 愣, 然 後 握 著 我 的 手, 眼 圈 微 紅 半 天 說 不 出 話 來 他 不 等 我 說 話, 轉 過 身 去 從 鍋 裡 揀 了 幾 個 蹄 花, 拌 將 起 來 又 如 : 老 傅 正 低 著 頭 為 客 人 切 滷 菜, 等 他 忙 完 了, 我 拍 了 他 的 肩 膀, 他 轉 過 頭 來 看 著 說 : 天 呀, 你 甚 麼 時 候 回 來 的? 於 是, 他 放 下 生 意, 端 了 張 椅 子 讓 我 坐 定, 他 蹲 在 地 上 說 起 家 常 來 了.. 一 似 一 對 久 別 的 老 友, 相 遇 在 秋 收 後 鄉 村 的 道 路 上, 在 樹 下, 悠 然 閒 話 麻 ( 同 前 註 p. 174) 上 述 的 情 境 確 能 令 人 低 迴 不 已, 此 時 食 物 實 在 已 經 沒 有 甚 麼, 而 是 因 味 覺 所 帶 動 的 人 與 人 之 間 的 情 誼 才 是 彌 足 珍 貴 澳 洲 學 者 J. Martin 曾 經 指 出 對 食 物 的 記 憶 常 常 是 人 們 最 有 力 的 場 所 記 憶,( ) 餐 點 進 食 氣 味 質 感 以 及 口 感, 甚 至 是 飢 餓, 通 常 會 保 存 著 與 場 所 有 關 情 感 的 感 覺 的 記 憶, 它 們 表 達 出 文 字 難 以 表 達 出 的 意 義, 而 讓 人 實 存 在 日 常 生 活 美 學 的 境 界 中 (Martin 1998:214) 正 是 最 好 的 詮 釋 作 家 韓 良 露 所 描 述 的, 台 灣 菜 雖 源 自 閩 菜, 多 湯 菜 刀 工 細 密, 調 味 酸 甜 淡, 而 且 多 用 沙 茶 蝦 油 紅 槽 桔 汁 再 因 日 據 五 十 年, 如 烤 鰻 生 魚 片 龍 蝦 片 生 菜 沙 拉 也 進 入 台 菜 宴 席, 而 台 菜 的 香 火 傳 遞, 也 摻 雜 了 川 粵 菜 的 影 響 到 了 今 日 台 式 料 理 中 很 難 不 吃 到 混 省 菜 ( 韓 良 露 2001:112-113) 而 雖 然 台 式 料 理 經 過 此 種 各 省 融 合 的 過 程, 日 據 時 期 的 一 些 基 本 台 式 料 理 菜 單 依 然 近 是 出 現 現 代 的 菜 單 之 上 ( 如 : 紅 湯 魚 翅 脆 皮 燒 鴨 金 錢 蝦 餅 水 晶 鴿 蛋 此 類 的 菜 ) 迄 今 還 是 原 味 不 變 在 日 本 治 台 時 期 ( 昭 和 17 年,1942) 由 台 灣 總 督 府 交 通 局 鐵 路 部 所 出 版 的 台 灣 鐵 路 旅 行 案 內 一 書 中, 收 錄 當 時 台 式 料 理 的 菜 單 10 小 吃 宴 席 禮 數 大 部 與 今 日 相 似, 只 是 其 中 部 分 受 到 日 本 飲 食 之 影 響, 形 成 為 和 漢 料 理 ( 童 世 璋 1986) 的 確 說 明 了 大 陸 內 地 與 台 灣 本 土 的 接 觸 與 融 合, 而 不 同 省 籍 的 人 其 在 臺 灣 飲 食 習 慣 的 範 圍 與 胸 襟 也 都 擴 大 了, 而 這 一 切 在 第 一 代 的 饕 客 中 是 罕 見 的 重 構 台 北 的 味 覺 地 圖, 由 於 時 過 境 遷, 正 在 退 化 中, 昔 日 味 覺 地 圖 ( 表 一 表 二 ) 的 美 味 記 憶, 隨 著 城 市 之 發 展, 商 業 區 往 往 變 遷, 已 經 有 相 當 的 變 化, 有 些 飯 館 不 復 存 10 當 時 記 載 以 下 兩 種 不 同 菜 色 : ( 一 ) 清 湯 大 燕 生 炒 大 蝦 紅 湯 魚 翅 脆 皮 燒 雞 清 湯 水 魚 半 席 蝦 餃 鴛 鴦 絨 鴿 神 仙 冬 瓜 八 寶 煎 鰻 如 意 竹 筍 杏 仁 豆 腐 ( 二 ) 冬 荷 魚 翅 金 錢 蝦 餅 水 晶 鴿 蛋 蔥 燒 小 雞 蘆 筍 蟳 羹 半 席 春 餅 炸 鹵 香 鴨 神 仙 白 菜 鮑 魚 燴 肚 紅 燒 鮮 魚 杏 仁 白 果 ( 童 世 璋 1986:261-263) 13

在, 美 味 的 記 憶 也 只 有 留 存 在 老 饕 們 的 耳 口 相 傳, 有 些 即 使 存 在 也 改 變 了 位 置, 而 時 過 境 遷 的 結 果 影 響 所 及 可 能 是 失 去 老 店 的 原 味, 而 時 下 流 行 的 連 鎖 加 盟 的 企 業 經 營 規 模, 也 常 常 變 成 真 實 原 味 的 頭 號 殺 手 ( 表 一 ) 台 式 料 理 的 味 覺 地 圖 年 代 1950s~1960s 1970s 1980s 1990s 地 點 與 飯 館 圓 環 蓬 萊 閣 東 雲 閣 衡 陽 路 蝴 蝶 蘭 北 投 南 國 華 南 熱 海 台 北 青 葉 梅 子 欣 葉 兄 弟 飯 店 ( 近 郊 ) 土 雞 城 台 北 古 月 茂 園 明 福 兄 弟 飯 店 ( 表 二 ) 台 北 市 (1950s~1960s) 味 覺 地 圖 年 代 地 點 與 飯 館 西 門 町 大 同 川 菜 致 美 樓 厚 德 福 恩 德 元 1950s 清 真 館 點 心 世 界 西 門 町 點 心 世 界 會 賓 樓 真 北 平 徐 州 啥 鍋 鴨 肉 扁 美 觀 園 瓊 芳 居 福 州 新 利 餐 廳 福 州 勝 利 餐 廳 一 條 龍 都 一 處 開 開 看 三 友 飯 店 隆 記 山 西 餐 廳 松 鶴 樓 吳 抄 手 好 味 道 山 西 館 曲 園 ( 湘 ) 三 合 樓 1960s ( 江 浙 ) 昆 幸 園 ( 滇 ) 小 吃 北 極 熊 峰 大 南 美 成 都 陽 桃 冰 東 門 町 銀 翼 高 記 鼎 泰 豐 老 鄧 老 張 擔 擔 麵 吃 客 小 白 屋 秀 蘭 小 館 東 生 陽 閤 家 香 六 品 小 館 東 門 湯 圓 餛 飩, 李 嘉 興 南 京 板 鴨 店 不 僅 如 此, 這 塊 味 覺 版 圖, 早 已 經 隨 著 國 際 化 網 路 化, 劃 入 宇 宙 環 宇 的 共 同 結 構 之 中 譬 如 韓 良 露 就 提 到 她 有 一 群 志 同 道 和 的 美 食 朋 友, 香 港 友 人 會 帶 著 香 港 鏞 記 燒 鵝 飛 來 台 北, 泰 國 友 人 則 帶 山 竹 來 台 北, 而 她 也 會 買 高 記 的 蟹 殼 黃 去 東 京 與 友 人 相 會 六 結 論 而 當 第 一 代 饕 客 們, 或 大 作 光 復 大 陸 以 後 的 白 日 空 想 外 11, 或 在 台 北 味 覺 地 圖 尋 找 家 鄉 味 以 消 散 思 鄉 情 怯 時, 第 二 代 的 味 覺 地 圖 早 已 劃 入 台 灣 固 有 鄉 土 小 吃, 如 : 林 文 月 飲 膳 札 記 所 錄 十 九 佳 餚, 便 包 括 了 大 陸 各 省 以 及 台 灣 鄉 土 小 吃, 其 中 台 式 佳 餚 就 有 五 道 之 多 : 佛 跳 牆 台 灣 肉 粽 烤 烏 魚 子 炒 米 粉 蘿 蔔 糕, 而 在 第 一 代 老 饕 們 的 11 如 童 世 璋 先 生 嘗 引 海 璣 先 生 之 壯 志, 他 說 : 光 復 大 陸 以 後, 到 廣 西 吃 馬 肉 米 粉, 到 湖 南 吃 臘 肉, 飲 福 酯 酒, 到 湖 北 吃 牛 肉 豆 絲, 赤 壁 桿 魚, 到 河 南 吃 黃 河 鯉 魚, 到 北 平 吃 烤 鴨, 涮 羊 肉 等 等 ( 見 童 世 璋 1986:266) - 14 -

食 譜 中, 是 絕 對 排 不 上 榜 除 了 常 光 顧 大 陸 同 鄉 的 飯 館 外, 逯 耀 東 依 然 也 數 度 行 腳 臺 灣, 在 臺 南 吃 虱 目 魚 粥 鴨 肉 羹 ; 去 潮 州 訪 牛 雜, 到 萬 巒 啃 豬 腳, 美 濃 嘗 板 條 等 對 於 臺 灣 大 家 族 中 家 傳 私 房 菜 更 是 有 高 度 興 趣, 如 士 林 楊 家 霧 峰 林 家 之 家 傳 之 食 譜, 都 有 興 趣 探 詢 ( 逯 耀 東 1998:119-120) 或 許 他 也 會 有 臺 北 不 是 我 的 故 鄉 又 是 我 的 故 鄉 (p.176) 的 矛 盾, 然 而 對 於 臺 北 的 食 物 卻 依 牽 掛 這 幾 年 我 在 臺 北 東 南 西 北 地 吃, 現 在 暫 時 離 開 臺 北, 來 到 這 吃 在 廣 州 的 香 港, 的 確, 這 裡 甚 麼 都 有, 就 是 不 對 胃 口 ( 同 前 註 ) 這 種 現 象 確 定 可 以 道 盡 當 今 台 灣 人 的 胸 襟 與 執 著, 不 似 第 一 代 老 饕 作 家 整 日 幻 想 故 鄉 美 食, 眼 前 的 美 食 似 乎 遠 不 及 遠 方 的 美 味, 或 許 真 的 是 距 離 的 美 感 作 祟 第 二 代 的 老 饕 作 家 得 大 陸 改 革 開 放 之 賜, 百 聞 不 如 一 見, 以 往 是 坐 擁 前 人 飲 食 文 學 的 手 卷, 空 想 彼 岸 的 美 食, 今 日 隨 時 可 以 跨 海 親 嘗 美 味, 而 得 到 真 實 的 味 覺 體 驗, 孰 勝 孰 劣, 彼 此 心 裡 早 有 定 見, 只 是 不 再 盲 從 前 輩 作 家 的 想 當 然 爾, 而 相 反 的 是 加 深 幾 許 自 己 的 信 心 誠 如 雖 然 有 十 數 年 旅 外 經 驗 也 嘗 過 各 國 美 食, 韓 良 露 自 己 的 感 言 : 人 在 異 鄉 倍 思 家 鄉 味 時, 才 知 道 我 的 味 蕾 記 憶 中, 上 海 菜 是 爸 爸 的 滋 味, 台 灣 菜 才 是 阿 嬤, 媽 媽 及 我 從 小 長 大 的 家 鄉 滋 味 ( 韓 良 露 2001:116) 在 西 方 的 學 術 論 域 中, 討 論 有 關 因 為 種 族 的 遷 徙, 所 造 成 空 間 的 移 轉, 以 至 造 成 對 飲 食 的 變 化 之 影 響 的 論 文 : 例 如 討 論 美 國 南 方 黑 人 遷 徙 到 北 邊 芝 加 哥 時, 而 俗 稱 心 靈 食 物 (soul food) 的 美 國 南 方 黑 人 食 物, 被 來 自 南 方 的 黑 人 移 民 做 為 表 徵 認 同 南 方 故 鄉 的 工 具 (Poe 1999) 移 民 遷 徙 促 成 非 裔 美 國 人 意 識 到 在 他 們 的 文 化 傳 統 中 食 物 的 角 色, 因 為 南 方 烹 調 方 式, 禮 拜 天 晚 餐 或 教 會 野 餐 的 儀 式 加 強 他 們 南 方 原 鄉 與 北 方 新 住 地 之 間 的 文 化 關 聯 (p.13) J.Zanger(1996) 曾 經 研 究 十 九 世 紀 移 民 到 美 國 的 德 裔 移 民, 他 發 現 在 陌 生 的 國 度 中, 熟 悉 的 飲 食 給 予 新 移 民 一 種 延 續 感 與 認 同 感, 而 民 族 食 物 更 得 以 強 化 在 異 國 他 鄉 的 移 民 社 區 而 供 應 民 族 飲 食 的 店 舖, 儼 然 形 成 一 種 移 民 社 區 中 心, 成 為 一 個 可 以 相 遇 交 換 訊 息 閒 扯 八 卦 等 的 地 方 J. Martin 指 出, 殖 居 在 異 國 的 環 境 中, 人 們 感 受 到 文 化 上 與 地 域 上 的 差 異, 透 過 食 物 常 常 是 企 圖 在 陌 生 的 環 境 中 尋 求 一 處 得 以 認 同 場 所 最 有 效 的 工 具 透 過 本 國 食 物 (ethnic food) 提 供 了 異 鄉 人 生 理 的 心 理 的 文 化 的 連 續 感 - 一 種 本 體 的 (ontological) 安 全 感 透 過 對 食 物 的 種 種 施 作, 不 但 可 以 熟 悉 化 與 土 著 化 (domesticate) 不 熟 悉 的 空 間, 透 過 付 予 空 間 新 的 意 義 新 的 韻 律, 使 它 們 轉 譯 成 新 住 民 得 以 認 同 得 以 歸 屬 的 場 所 也 就 是 透 過 食 物 熟 悉 的 氣 味 色 彩 質 地 儀 式 與 動 作, 讓 完 全 不 熟 悉 的 處 所 土 著 化, 轉 譯 成 人 們 所 熟 悉 的 場 所 (Martin 1998:220) 第 一 代 饕 客 們 ( 梁 實 秋 唐 魯 孫 等 人 ) 的 台 北 味 覺 地 圖 尋 找 家 鄉 味 以 消 解 思 鄉 情 怯, 正 是 符 合 以 上 論 述 的 寫 照 而 在 另 一 篇 探 討 在 英 國 的 印 度 回 教 徒 移 民 家 庭 的 飲 食 研 究 文 章 中, 作 者 發 現 在 調 查 的 案 例 中, 男 主 人 只 吃 南 亞 的 食 物, 而 其 子 女 卻 青 睞 西 式 食 物 其 中 男 主 人 持 續 進 食 傳 統 的 咖 哩 食 物 象 徵 著 對 南 亞 回 教 文 化 原 鄉 的 認 同, 而 其 子 女 偏 愛 英 式 飲 食 卻 也 象 徵 著 年 輕 的 一 代 試 圖 從 其 傳 統 文 化 中 獨 立 出 來, 而 期 待 融 入 與 歸 屬 於 更 寬 廣 的 西 方 文 化 中 (Valentine 1999) 若 以 此 研 究 結 論 來 對 照 在 臺 灣 第 二 代 的 台 北 味 覺 地 圖 確 有 相 似 之 處, 所 不 同 的 是 食 物 並 非 是 異 國 的 食 物, 而 是 根 源 於 福 建, 包 括 了 大 陸 各 省 以 及 台 灣 鄉 15

土 小 吃, 同 時 吸 收 了 東 洋 西 洋 影 響 的 臺 灣 料 理 有 學 者 評 論 在 世 界 大 城 市 中, 所 以 會 出 現 多 樣 化 的 飲 食 變 化, 是 由 於 資 本 與 人 們 的 游 牧 式 的 跨 國 移 動 : 包 括 國 際 觀 光 與 貨 物 的 流 通, 跨 國 的 移 民 與 勞 動 力 的 流 動 再 藉 由 大 眾 傳 播 媒 介 無 遠 弗 屆 的 力 量, 讓 各 國 飲 食 其 商 品 真 實 性 得 以 在 世 界 各 地 透 過 不 同 的 樣 本 得 以 展 現 (Martin 1998), 臺 灣 料 理 或 許 就 是 這 種 寫 照, 而 臺 灣 料 理 所 代 表 的 意 義 不 僅 如 此 而 已 十 八 世 紀 英 國 蘇 格 蘭 著 名 農 夫 詩 人 羅 伯. 伯 恩 (Robert Burns) 其 對 蘇 格 蘭 傳 統 食 物 哈 吉 斯 (Haggis) 3 的 謳 歌 (Ode to a Haggis),Burns 終 其 一 生, 以 提 昇 蘇 格 蘭 人 中 充 滿 獨 特 性 與 異 質 性 的 事 物 為 職 志, 哈 吉 斯 其 實 是 以 一 種 以 榖 類, 動 物 內 臟 為 主 要 材 料 的 食 物, 對 於 高 貴 的 英 格 蘭 人 而 言, 是 嗤 之 以 鼻 的 食 物, 而 對 於 蘇 格 蘭 人 而 言, 卻 是 他 們 賴 以 維 生 的 主 要 食 物 哈 吉 斯 代 表 蘇 格 蘭 精 神 標 誌 的 民 族 食 物, 而 同 樣 十 八 世 紀 的 美 國 詩 人 Joel Barlow 的 麥 片 粥 (The Hasty Pudding), 雖 然 不 同 於 Burns 出 身 卑 微,Barlow 受 教 於 耶 魯 名 校, 然 而 其 描 述 的 食 物 是 種 普 通 早 餐 的 麥 片 粥, 其 實 也 隱 藏 著 對 抗 歐 洲 大 陸 的 意 向, 簡 單 早 餐 食 用 的 麥 片 粥, 表 徵 出 的 是 美 國 人 的 民 族 意 識, 這 點 其 實 與 Burns 的 企 圖 是 相 同 的 (Zafar 1996) 也 有 U.Narayan 以 英 國 的 印 度 移 民 家 庭 為 例, 透 過 食 物 來 探 討 殖 民 者 與 被 殖 民 者 的 關 係 (Narayan 1995), 作 者 以 咖 哩 為 例, 說 明 此 為 一 種 民 族 食 物 (ethnic food), 在 英 國 的 印 度 移 民 社 區 中 扮 演 著 有 趣 的 角 色, 透 過 享 用 民 族 食 物 烹 調 民 族 食 物, 以 及 進 而 探 究 民 族 食 物 的 歷 史 與 文 化 根 源, 來 滿 足 自 己 的 鄉 愁, 並 且 作 為 一 種 抗 衡 殖 民 主 義 的 象 徵 代 表 大 陸 內 地 與 台 灣 本 土 的 接 觸 與 融 合, 也 說 明 在 臺 灣 不 同 省 籍 的 人 其 擴 大 胸 襟 與 飲 食 習 慣 的 臺 灣 料 理, 以 及 由 第 二 代 饕 客 規 劃 的 台 北 味 覺 地 圖, 不 也 可 作 為 一 種 抗 衡 殖 民 主 義 ( 歐 美 與 中 國 ) 的 象 徵 M.Dvorak 的 研 究 中, 也 是 透 過 食 物 的 論 述, 指 證 出 旅 居 在 加 拿 大 的 猶 太 裔 的 移 民, 在 歷 經 一 段 流 離 失 所 的 漂 泊 旅 途, 以 求 尋 找 一 處 得 以 落 腳 的 淨 土, 最 後 融 入 加 拿 大 這 片 國 際 社 區 之 中 在 此 雖 然 地 理 上 (geographically) 相 異 而 本 體 上 (ontologically) 相 近 的 兩 極, 都 是 代 表 著 兩 塊 迎 賓 之 土 地, 兩 塊 應 許 之 地 (promised land); 加 拿 大 與 以 色 列, 這 兩 塊 同 時 包 括 不 同 種 族 根 源 膚 色 語 言 與 習 俗 的 萬 花 筒 (Dvorak 1996:20) 讓 猶 太 裔 移 民 滿 懷 感 激 地 決 定 安 居 在 這 片 新 家 園 的 土 地 根 據 以 上 的 陳 述, 我 們 自 然 可 以 理 解, 這 群 從 大 陸 漂 泊 來 台 的 第 一 代 移 民 心 裡, 透 過 對 故 鄉 飲 食 的 懷 念, 希 望 能 夠 在 地 理 上 相 隔 的 異 地 他 鄉, 尋 回 本 體 性 的 安 全 感, 其 實 這 也 是 無 可 厚 非 的 是 但 是 隨 著 時 日 一 久, 這 種 懷 鄉 思 緒 就 應 該 適 時 的 調 整, 應 該 學 習 旅 居 加 拿 大 猶 太 裔 移 民 能 夠 以 心 懷 感 激 的 心 情 認 同 這 塊 新 的 家 園 淨 土 重 新 認 知 經 過 五 十 餘 年 後, 這 些 移 植 到 台 灣 的 飲 食 地 景, 所 曾 經 引 發 種 種 改 變, 並 解 構 蘊 藏 這 些 改 變 底 層 下 所 存 有 許 多 深 層 涵 義, 而 不 是 一 昧 褒 古 貶 今, 一 付 吾 唯 正 統, 彼 皆 卑 俗 的 睥 睨 之 姿 3 哈 吉 斯 (Haggis) 是 傳 統 的 蘇 格 蘭 食 物, 以 羊 肚 為 表 層, 內 部 包 裹 著 各 類 榖 類, 牛 羊 內 臟, 並 伴 和 著 香 料, 形 成 類 似 台 灣 糯 米 腸 形 狀 的 食 物, 只 是 尺 寸 更 大, 用 以 蒸 煮 而 食 - 16 -

參 考 文 獻 李 亦 園 (1993) 中 國 飲 食 文 化 的 理 論 基 礎 與 研 究 課 題, 第 一 屆 中 國 飲 食 文 化 學 術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台 北 : 中 國 飲 食 文 化 基 金 會 林 文 月 (1999) 飲 膳 扎 記, 台 北 : 洪 範 林 明 德 (1993) 台 灣 的 飲 食 文 化, 台 灣 風 物, 四 十 四 卷 一 期, 頁 153-186 林 振 宏 邵 貽 沅 (1998) 不 同 年 齡 層 對 基 本 口 味 嗜 好 性 的 研 究, 食 品 科 學, 二 十 五 卷, 第 二 期, 頁 163-171 閔 傑 輝 (J.Mindich)(1999), 從 愛 上 東 坡 肉 開 始 : 紐 約 饕 客 饞 嘴 紀, 台 北 : 水 晶 高 陽 (1983) 古 今 食 事, 台 北 : 皇 冠 唐 魯 孫 (1988), 酸 甜 苦 辣 鹹, 台 北 : 大 地 唐 魯 孫 (2000) 中 國 吃, 台 北 : 大 地 唐 振 常 (1999) 中 國 飲 食 文 化 散 論, 台 北 : 商 務 印 書 館 姚 偉 鈞 (1996) 從 吃 開 始, 飲 食 : 中 國 文 化 的 根 基 聯 合 文 學, 第 十 二 卷, 第 九 期, 頁 66-71 賀 淑 瑋 (1999) 完 全 壯 陽 手 冊 之 幽 默 策 略, 焦 桐, 林 水 福 主 編, 趕 赴 繁 花 盛 放 的 饗 宴 : 飲 食 文 學 國 際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頁 545-571 郝 譽 翔 (1999) 婉 轉 附 物, 迢 悵 切 情 : 論 林 文 月 飲 膳 扎 記, 焦 桐, 林 水 福 主 編, 趕 赴 繁 花 盛 放 的 饗 宴 : 飲 食 文 學 國 際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頁 513-544 逯 耀 東 (1998) 出 門 訪 古 早, 台 北 : 東 大 焦 桐 (1999) 完 全 壯 陽 食 譜, 台 北 : 時 報 童 世 璋 (1986), 小 吃 的 藝 術 與 文 化, 台 北 : 文 建 會 劉 建 功 (1999) 年 輕 人 對 飲 料 口 感 的 嗜 好 性 調 查, 元 培 學 報, 第 六 期, 頁 115-133 趙 榮 光 (1996) 十 美 風 格 : 中 國 古 代 飲 食 風 格, 聯 合 文 學, 第 十 二 卷, 第 九 期, 頁 79-86 鄧 景 衡 (1997) 黑 飲 金 石 鏽 島 : 台 灣 飲 食 文 化 譜 系, 台 北 : 田 園 文 化 韓 良 露 (2001) 美 味 之 戀 : 人 在 台 北, 玩 味 天 下, 台 北 : 方 智 龔 卓 軍 (1997) 文 化 的 總 譜 與 變 奏 : 烹 飪 社 會 結 構 與 母 題 變 奏, 文 明 探 索 叢 刊,11 期, 民 八 十 六 年 十 月, 頁 64-84 鍾 怡 雯 (1999) 記 憶 的 舌 頭 : 美 食 在 散 文 的 出 沒 方 式, 焦 桐, 林 水 福 主 編, 趕 赴 繁 花 盛 放 的 饗 宴 : 飲 食 文 學 國 際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頁 488-513 Allende, I.(1997)Afordita, 張 定 綺 (1999) 譯, 春 膳, 台 北 : 時 報 Anderson, E. N. (1988) The Food of China,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Barthes, R. (1993) The Empire of Signs 符 號 禪 意 東 洋 風, 孫 乃 修 譯, 台 北 : 商 務 印 書 館 Beck, E. (1995) Recipe for Mourning: Isak Dinesen s Babette s Feast, Style, Vol.29, Issue. 3. pp. 356-369. Beck, E. (1998) Dinesen s Babette s Feast, The Explicator, Vol.. 56, Issue. 4. pp. 210-213. Biasin, Gian-Paolo (1993) Italo Calvino in Mexico: Food and Lovers, Tourists and Cannibals, 17

PMLA (Publication of the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 Vol. 108, Issue 1, pp72-88 Buckser, A. (1999) Keeping Kosher: Eating and Social Identity among The Jews of Denmark, Ethnology, Vol. 38, No. 3, pp. 191-209. Calvino, I. (1985): Mr. Palomar, New York: Harvest Books Calvino, I. (1988): Under the Juguar. Sun, New York: Harvest Books Chang, K. C. ( 張 光 直 )(1977) Food in Chinese Culture,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Douglas, Mary (1966) Purity and Danger: An Analysis of the Concepts of Pollution and Taboo, London: Ark. Duruz, J. (1999) Food as Nostalgia: Eating the Fifties and Sixties, Australian Historical Studies, No.113, pp.231-250. Dvorak.M. (1996) The Ethno-Semiotics of Food: A.M.Klein s Second Scroll as Recipe for Multiculturalism. Mosaic, 29/3, pp. 15-33. Eipper, C. (1999), The Magic in the Magic Pudding, 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Anthropology, Vol. 10, No.2, pp. 192-212. Esquivel, L.(1990) Como Agua Para Chocolate 胡 怡 舫 (1993) 譯, 巧 克 力 情 人, 台 北 : 吳 氏 圖 書 Flandrin, Jean-Louis (1989) Distinction Through Taste, A History of Private Life: Passions of Renaissance, R. Chartier (ed),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pp. 265-307. Gooze, M. E. (1999) The Interlocation of Geographical Displacement, Cultural Identity, and Cuisine in Works by Jeannette Landers, Monatshefte, Vol. 91, No. 1, pp.101-120. Heinz, B &.Lee (1998) Getting down to the Meat; the Symbolic Construction of Meat Consumption, Communication Studies, Vol. 49, PP 86-99. Kaplan, E.B. (1000) Using Food as a Metaphor for Care: Middle School Kids Talk about Family, School, and Class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Comtearporary, Vol.. 29, No.4 PP 474-509. LeBlanc, R. D. (1999) Food, Orality, and Nostalgia for Childhood: Gastronomic Slavophilism in Midnineteenth-Century Russian Fiction, The Russian Review, No. 58, pp. 244-267. Lu, S. & Fine, G. A. (1995) The Presentation of Ethnic Authenticity: Chinese Food as a Social Accomplishment, Sociological Quarterly, Vol. 36, Issue 3, pp.535-550. Ma, Sheng-mei (1996) Ang Lee s Domestic Tragicomedy: Immigrant Nostalgia, Exotic/Ethnic Tour, Global Market, Journal of Popular Culture, Vol. 30, No. 1, pp.191-201. Martin, J. (1998) Translated Space/ Translated Indentity: Landscape of Chinese Food in a - 18 -

Sydney Street, The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Symposium on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Taipei, pp.211-245. Narayan, U. (1995) Eating Culture: Incorporation, Identity and Indian Food, Social Identities, Vol.1, Issue 1, pp.63-83. Poe, T. N. (1999) The Origins of Soul Food In Black Urban Identity: Chicago, 1915-1947, American Studies International, Vol.37, No.1, pp.4-33. Sherman, P.L. & Billing, J. (1999) Darwinian Gastronomy: Why We Use Spices, Spices tastes good because they are good for us, BioScience, Vol.49, No. 6, pp.453-463. Tuchman, G. & Levine, H. G. (1993) New York Jews and Chinese Food: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an Ethnic Pattern,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thnography, Vol. 22, Issue 3, pp.382-400. Valentine, G. (1999) Eating in: Home, Consumption and Identity, Sociological Review, Vol. 47, Issue 3, pp.491-524. Veyne, P. (1992) The Rome Empire, A History of Private Life: From Pagan Rome to Byzantium, P. Veyne (ed),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pp.5-234. Vincent, G. (1991) A History of Secrets?, A History of Private Life: Riddles of Modernity in Modern Times, A. Prost & G. Vincent (ed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pp. 145-281. Zafar, R. (1996) The Proof of the Pudding: of Haggis, Hasty Pudding, and Transatlantic Influence,Early American Literature, Vol. 31, pp. 133-149. Zanger, J. (1996). Food and Beer in a Immigrant Society, Society, Jul/Aug. 96, Vol.33, Issue 5, P61-63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