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Word - 18-邱湘雲(223-260).doc

Similar documents
<4D F736F F 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Microsoft Word - 6.劉昭明.doc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顏 鸝 慧 人 社 科 院 / 人 文 藝 術 教 學 中 心 摘 要 飲 茶 的 起 源, 歷 來 眾 說 紛 紜, 根 據 文 獻 資 料 顯 示, 在 唐 代 之 前, 飲 茶 只 是 一 種 區 域 性 的 生 活 風 俗 然 西 漢 時 已 有

250 Discussion of Luo Yin s Object-Chanting Poems Kuei-Fang Liu* Abstract Luo Yin s object-chanting poems have the bright artistic feature and individ

第一章

Microsoft Word - 09-吳靜宜.doc

:

Microsoft Word - 09王充人性論_確定版980317_.doc

瑏瑢 瑏瑢 0 0 0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Preface to Du Fu s Poetry Chen Mei-Chu Associate Professor, Center for General Education, Tai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bstract Scholars of all the

their careers and left so many important poem works to be on everybody s lips which achieved that it can never be decayed and also it affected the lat


华 东 交 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任 务 书 研 究 生 姓 名 童 尚 兰 学 号 学 院 ( 系 )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学 院 专 业 古 代 文 学 专 业 方 向 明 清 文 学 论 文 题 目 中 国 古 典 文 学 中 蝴 蝶 意 象 的

untitled

二 範 例 與 問 題 討 論 中 國 傳 統 神 話 中, 用 了 好 幾 個 故 事, 拼 湊 出 天 地 創 生 的 面 貌 盤 古, 一 個 似 乎 是 卵 生 的 人 物, 漫 漫 長 覺 醒 來 手 一 劈 腳 一 你 們 看 蹬, 就 分 開 了 混 沌 據 說 他 死 後 左 眼 化

<4D F736F F D205F355FBDD7A16DA4E5A4DFC04AC073A16EA4A4AABAA175B74EB648A176BB50A175A4F1BFB3A176>

從詩歌的鑒賞談生命價值的建構

<4D F736F F D2035B171AB73B6CBA8ECAB73A6D3A4A3B6CBA158B3AFA46CA9F9BB50B169A445C4D6AABAB750B94AB8D6B9EFA4F1ACE3A873>

唐彪《讀書作文譜》述略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4D F736F F D2032B8ADACC2A7672DB4E5C3C0A9F3C0B8A141A6DCB5BDA9F3C3C02E646F63>

明新學報第31期

論文封面

094THU DOC

Microsoft Word - 02-蘇美文.doc

A Critic of Archetype by Wen Yiduo s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The Book of Songs Chu Meng-Ting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

看 或 體 候 頓 豁 朗 經 常 錯 誤 式 固 執 考 問 題 立 場 觀 念 看 待 此 卻 知 要 全 新 視 角 清 晰 洞 見 正 確 式 位 妄 症 患 堅 持 認 並 且 按 式 行 千 萬 別 驚 訝 妄 症 奇 怪 麻 煩 裏 被 鬧 雞 犬 寧 維 躺 牀 睡 覺 躲 藏 某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旅 句 良 年 理 了 來 不 不 更 更 說 識 更 樓 歷 練 靈 旅 論 不 了 契 諒 老 老 老 不 勵 老 不 良 論 漏 不 老 老 不 勵 不 了 了 老 論 利 行 老 見 不 見 更 老 玲 歷 老 料 理

http / /book. sina. com. cn /news /c / /3 /2586. shtml

崑 山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第 九 期 ( 民 國 101 年 6 月 ) 然 敦 煌 詩 歌 殘 卷, 其 內 涵 仍 有 相 當 大 的 研 究 空 間, 如 民 間 詩 歌 反 映 社 會 現 狀 敦 煌 地 區 土 地 水 利 條 件 優 越, 農 業 興 旺, 農 業 活 動 是 敦

元代題畫女性詩歌研究

<4D F736F F D DA950A9FABBF62DA56AA8E5A4E5BEC7A4A42E646F63>

untitled


高餐通識教育學刊 第六期 On the Tea Culture in Verses of the Yuan Dynasty Shu-Hung Chuang Assistant professor,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Abstract Tang poetry, Sung

A Study of Su Hsuei-Lin s Painting Based on the Literati Painting Prototype Wu Rong-Fu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Microsoft Word - 2 黃州詩景 李妮庭.doc

科 学 发 展 观 指 导 下 的 中 国 特 色 军 事 变 革 威 慑 和 实 战 能 力 1 按 照 机 械 化 军 队 建 设 的 目 标, 中 国 人 民 解 放 军 需 要 保 持 一 定 的 员 额, 按 照 信 息 化 军 队 建 设 的 目 标, 中 国 人 民 解 放 军 则 需

瞿佑詞校勘輯佚及板本探究

國立臺南大學數位論文典藏.pdf

180 漢 學 研 究 第 31 卷 第 4 期 一 前 言 河 豚 於 史 載 甚 早, 東 漢 王 充 ( 西 元 年 ) 在 論 衡 裡, 已 將 河 豚 視 為 毒 魚 1 南 北 朝 時 期, 開 始 有 人 把 河 豚 剁 成 魚 醬 供 給 日 常 食 用, 漸 成 老 饕

第16卷 第2期 邯郸学院学报 年6月


untitled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Yao Ying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in Taiwan for more

æG Ï


Microsoft Word - 05張政偉

09仇小屏.doc

<4D F736F F D20342EB9F9ACFCA5C9BDD7A4E5A15DA4E5BB50ADF5A15E2E646F63>

Microsoft Word - 01應制詩之審美特徵__以張九齡應制詩為觀察對象_吳元嘉_編輯稿.doc

17

臺 灣 圖 書 館 管 理 季 刊 第 五 卷 第 二 期 / 98 年 4 月 only a small part can be seen. Literature creation is just like iceberg floating on the sea, readers can only

清代詞論中的「比興寄託《說析論

第16卷 第2期 邯郸学院学报 年6月


高職教師教學成敗歸因之研究

排版稿.FIT)


:

Microsoft Word doc

(Microsoft Word -

Microsoft Word 由「典故借喻與氛圍營造」探李商隱的無題詩

Microsoft Word 蕭慧媛 doc

永遠的革新號--側論《筆匯》遺漏在文學史上的密碼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期 整 本 愚 菴 小 集 在 四 庫 全 書 兩 閣 本 中 的 文 獻 存 佚, 不 僅 反 映 四 庫 全 書 的 版 本 差 異, 也 朗 現 潛 藏 在 清 代 官 方 修 書 歷 程 裡, 對 某 些 牽 動 政 治 敏 感 神 經 的 作 者 或 著 作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10 湖 南 人 文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总 第 118 期 国 山 河 为 目 的 游 记 ; 表 达 自 己 对 新 中 国 新 国 民 新 道 德 新 思 想 期 盼 与 希 望 的 书 信 等 等, 都 是 蔡 东 藩 的 论 说 范 围 但 不 论 何 种 题 材, 其 取 材 立 论

1 1. M J M M J M J M M J

國 立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文 化 創 意 產 業 學 系 碩 士 班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劉 明 宗 博 士 鍾 肇 政 中 短 篇 小 說 女 性 形 象 析 論 研 究 生 : 吳 鳳 琳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二 年 六 月

Microsoft Word - 24.doc

WTO

03邱敏捷_方以智《藥地炮莊》之「以禪解莊」(刪註).doc

hks298cover&back

蔡 珠 兒 及 其 散 文 研 究 摘 要 第 一 章 緒 論 蔡 珠 兒 是 一 九 九 年 代 崛 起 的 散 文 家, 近 人 研 究 多 其 以 飲 食 書 寫 為 主, 而 忽 略 其 散 文 其 他 面 貌, 本 論 文 檢 視 其 散 文 的 意 義 與 價 值 本 章 主 要 詳 明

佛教与中国士大夫的人文精神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Microsoft Word - 104蔡孟珍.doc

标题

A Study of the Educational Thoughts of Wang Lung-Hsi Wen-Shu Huang* Abstract Wang Lung-Hsi( ), the leader of the Wang School in the central Ch

62 戲劇學刊 An Analysis of Cao-xie-gong Zhen in Tainan Abstract Te-yu Shih* Tainan is among the first areas that were developed in Taiwan, and there are a

~ ~ 1795

Microsoft Word - 02汪文政ok.doc

Printing Media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ang Poetry in the Song Dynasty: Grasp the Essence and the Anthologies of Tang Poetry of Song publication Cha

一 -50-

59-81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4, Dec 2013,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Study of L

96 7 () 124

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

<4D F736F F D20B4C2B6A7BEC7B3F8B2C4A451B4C12DA5D8BFFD2E646F63>

2 修 平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九 期 民 國 九 十 六 年 九 月 The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 of cheer-leading squad culture and fans manners in the professional baseball Te W

Microsoft Word - 29期-B人文藝術類-前後.doc

状 元 及 第 粥 以 新 鲜 的 猪 杂 为 主, 以 姜 葱 调 料 为 辅, 品 尝 起 来 鲜 味 爽 滑, 香 郁 可 口, 味 道 醇 厚 上 世 纪 八 九 十 年 代, 很 多 华 工 学 生 喜 欢 在 周 末 乘 坐 22 路 公 交 车 到 市 区, 逛 书 店 买 衣 服 之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Avision


Transcription:

興 大 人 文 學 報 第 三 十 七 期, 頁 223-260 1 二 六 年 九 月 禪 學 對 唐 代 詩 歌 美 學 的 影 響 邱 湘 雲 摘 要 禪 宗 大 顯 於 唐 朝, 詩 歌 也 大 盛 於 唐 朝, 禪 學 與 詩 學 交 會 於 一 時, 進 而 又 激 發 出 美 學 的 火 花 禪 與 詩 所 追 求 的 境 界 之 美 有 許 多 相 通 之 處, 例 如 重 直 觀 重 妙 悟 重 在 不 言 而 喻 等 禪 的 道 理 深 奥 渺 遠, 藉 由 詩 歌 形 式 寫 成 禪 詩, 其 禪 理 得 以 表 達 盡 致 ; 詩 則 追 求 鮮 明 意 象, 不 少 詩 歌 因 禪 學 思 想 的 加 入 而 大 大 提 升 了 意 象 境 界 唐 代 著 名 詩 人 幾 乎 都 曾 與 禪 宗 交 涉 過, 而 且 不 管 是 在 詩 歌 創 作 或 詩 歌 理 論 上 都 表 現 出 對 意 境 的 重 視, 詩 歌 意 境 說 的 形 成 就 是 受 禪 宗 思 想 啟 迪 而 來 本 文 探 討 禪 學 對 唐 代 詩 歌 美 學 的 影 響, 前 言 之 後, 先 述 唐 代 詩 禪 交 涉 的 情 形, 並 探 討 其 時 代 因 素, 次 論 佛 教 對 唐 代 美 學 的 啟 示, 而 後 尋 繹 禪 學 與 美 學 相 通 的 命 題, 由 此 先 概 括 了 解 禪 學 與 詩 歌 美 學 的 關 係, 最 後 再 探 討 在 此 禪 風 影 響 下, 唐 代 詩 歌 中 所 展 現 的 禪 學 之 美, 這 些 表 現 可 歸 納 為 :( 一 ) 禪 理 之 美 ( 二 ) 禪 境 之 美 ( 三 ) 禪 趣 之 美 及 ( 四 ) 禪 味 之 美 四 部 分 詩 人 元 好 問 曾 說 : 詩 為 禪 客 添 花 錦, 禪 為 詩 家 切 玉 刀, 因 為 詩, 使 得 禪 家 有 一 更 好 的 表 現 形 式 ; 因 為 禪, 使 得 詩 歌 更 富 深 刻 意 涵, 更 具 高 遠 意 境, 唐 代 禪 宗 美 學 和 詩 歌 美 學 互 通 互 融, 詩 禪 一 味, 箇 中 之 美 深 值 吾 人 細 細 去 品 味 關 鍵 字 : 唐 代 詩 歌 ; 美 學 ; 禪 永 達 技 術 學 院 國 文 科 兼 任 講 師 223

2 邱 湘 雲 興 大 人 文 學 報 第 三 十 七 期 一 前 言 佛 教 是 中 國 文 化 重 要 內 涵 之 一, 自 東 漢 傳 入 中 國 六 百 餘 年 後 來 到 隋 唐, 唐 代 可 說 是 歷 代 中 國 佛 教 最 為 興 盛 的 時 期 1, 此 時 佛 教 之 盛 由 開 立 出 的 八 宗 2 可 知, 八 宗 各 具 特 色, 之 後 因 為 種 種 因 素, 他 宗 薪 火 漸 弱, 唯 禪 宗 直 至 今 日 仍 歷 久 而 不 衰, 對 後 世 影 響 的 層 面 也 最 深 廣 什 麼 是 禪? 禪 的 梵 文 為 dhyana, 音 譯 為 禪 那, 意 譯 則 為 靜 慮 之 意, 修 禪 就 在 使 心 清 淨 不 染, 能 專 注 於 觀 心 正 慮 以 達 般 若 實 智 3, 此 宗 主 張 禪 法 不 向 外 尋 而 向 內 求, 一 念 覺 悟 便 可 成 佛 各 宗 各 派 中 何 以 禪 宗 獨 盛? 一 是 因 為 禪 宗 中 國 化 最 深, 最 適 合 中 國 本 土 發 展, 它 不 只 融 入 了 中 國 固 有 的 儒 道 思 想, 對 前 代 有 所 承 傳, 還 能 融 合 創 新, 開 立 出 不 同 的 宗 派 來 4 其 次 是 禪 宗 最 為 平 民 化, 其 不 講 繁 文 縟 節 的 平 實 宗 風 深 得 庶 士 寒 門 的 支 持 其 三 則 因 禪 宗 修 行 最 為 生 活 化, 搬 柴 運 水 無 非 是 禪, 禪 法 隨 時 隨 地 隨 手 而 可 得, 所 謂 禪 即 生 活, 這 種 修 行 方 法 最 為 簡 便, 能 將 高 深 佛 法 落 實 於 生 活 中 而 不 必 得 於 殿 堂 上 求 之, 因 此 不 分 在 家 出 家, 不 論 貧 富 貴 賤 皆 能 欣 然 受 之 禪 法 形 式 活 潑 而 多 樣, 尤 其 當 禪 學 與 美 學 結 合 後 更 使 修 禪 成 了 具 有 美 學 意 義 的 修 行 方 式 ; 美 學 也 因 禪 學 加 入 而 使 日 後 各 種 文 藝 都 沾 染 禪 風 之 美, 美 學 領 域 更 因 禪 學 色 彩 而 擴 展 了 它 的 縱 深 禪 宗 思 想 對 唐 人 詩 歌 小 說 繪 畫 音 樂 雕 塑, 乃 至 於 茶 道 等 藝 術 都 產 生 了 本 質 上 的 影 響, 這 其 中 又 以 詩 歌 方 面 的 表 現 最 為 突 出 禪 宗 自 六 祖 慧 能 後 大 盛 於 唐, 詩 歌 則 是 唐 代 最 大 的 文 學 成 就, 唐 朝 文 化 最 為 興 盛 者 就 屬 此 二 事, 二 者 在 同 一 時 空 下 因 緣 際 會, 進 而 融 攝 互 通 究 竟 禪 學 如 何 影 響 詩 歌 1 2 3 4 黃 懺 華 中 國 佛 教 史 : 隋 唐 時 代 者, 中 國 佛 教 全 盛 之 時 期 ( 台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 公 司,1983 年 ), 頁 165 此 八 宗 依 成 立 先 後 看, 分 別 是 法 華 ( 天 台 ) 三 論 唯 識 ( 法 相 ) 淨 土 律 華 嚴 禪 及 密 宗 等 八 宗 佛 光 大 辭 典 ( 高 雄, 佛 光 出 版 社,1989 年, 五 版 ), 頁 6451 所 謂 一 花 開 五 葉, 從 一 禪 門 中 又 開 立 出 臨 濟 曹 洞 法 眼 溈 仰 雲 門 等 五 大 支 脈 224

禪 學 對 唐 代 詩 歌 美 學 的 影 響 3 美 學 的 表 現? 本 文 便 要 來 一 窺 究 竟 二 唐 代 詩 禪 交 涉 的 情 形 由 於 唐 代 禪 風 鼎 盛 且 詩 壇 繁 榮, 因 此 禪 家 與 詩 家 時 相 往 來 : 唐 人 習 禪 成 風, 文 人 以 禪 入 詩 而 僧 人 以 詩 示 禪, 二 者 目 的 不 同, 卻 也 相 輔 相 成 據 郭 紹 林 統 計 : 全 唐 詩 收 錄 唐 代 詩 歌 共 48,900 首, 其 中 士 大 夫 涉 佛 的 詩 有 2,700 首, 僧 人 所 作 之 詩 則 有 2,500 首, 總 計 二 者 便 佔 全 書 10% 以 上 5, 數 量 並 不 算 少 本 文 也 運 用 統 計 法 來 看 : 全 唐 詩 中 題 目 中 有 僧 字 的 詩 計 635 首, 有 上 人 的 835 首, 有 和 尚 的 46 首, 有 寺 院 字 的 1541 首, 而 有 蘭 若 的 則 計 61 首 6, 總 計 這 些 贈 答 僧 人 或 遊 歷 僧 寺 的 作 品 便 有 1470 首, 可 知 當 時 詩 僧 過 往 之 頻 繁 再 由 時 代 來 看 : 自 初 唐 開 始, 詩 人 便 常 出 入 佛 門 境 地, 如 陳 子 昂 酬 暉 上 人 獨 坐 山 亭 有 贈 : 鐘 梵 經 行 罷, 香 林 坐 入 禪 巖 庭 交 雜 樹, 石 瀨 瀉 鳴 泉 水 月 心 方 寂, 雲 霞 思 獨 玄 寧 知 人 世 裏, 疲 病 苦 攀 緣 此 詩 以 水 月 比 喻 暉 上 人 的 心 境 不 執 不 著, 空 寂 而 不 染 ; 以 雲 霞 形 容 禪 師 思 如 雲 霞 獨 行 空 中, 超 妙 且 深 奧, 全 詩 由 寫 景 而 寫 人, 表 達 了 作 者 對 佛 教 超 脫 境 界 的 欣 然 神 往 盛 唐 時 期 佛 教 漸 盛, 詩 人 與 佛 教 過 從 更 密, 其 中 又 以 王 維 信 佛 最 深, 王 右 丞 曾 拜 慧 能 弟 子 - 神 會 為 師, 在 京 師 時 也 曾 日 飯 十 數 名 僧, 以 玄 談 為 樂, 由 詩 文 可 見 他 所 交 游 的 僧 人 當 中, 聞 名 於 時 的 就 有 道 光 禪 師 璿 上 人 道 一 禪 師 瑗 公 上 人 及 北 上 傳 法 的 神 會 禪 師 等 十 餘 僧, 他 的 詩 處 處 可 見 佛 學 境 界 的 深 刻 體 悟, 因 此 後 人 譽 之 為 詩 佛 再 如 李 白 一 般 歸 為 道 家 人 物, 但 他 的 答 湖 州 迦 葉 司 馬 問 白 何 人 也 一 詩 說 自 己 是 : 青 蓮 居 士 謫 仙 人, 酒 肆 藏 名 三 十 春 湖 州 司 馬 何 須 問, 金 粟 如 來 是 後 身 太 白 自 號 青 蓮 居 士, 青 蓮 是 佛 教 修 行 九 品 蓮 花 中 的 最 上 品, 而 金 粟 如 來 則 運 用 了 維 摩 詰 經 的 典 故, 由 此 可 見 被 稱 為 詩 仙 的 李 5 6 郭 紹 林 唐 代 士 大 夫 與 佛 教,( 台 北 : 文 史 哲 出 版 社,1983 年 ) 依 元 智 大 學 全 唐 詩 檢 索 系 統 所 統 計 :http://cls.admin.yzu.edu.tw/qts/home.htm 225

4 邱 湘 雲 興 大 人 文 學 報 第 三 十 七 期 白 其 實 也 是 深 諳 佛 理 詩 聖 杜 甫 一 般 歸 為 儒 家 人 物, 然 而 他 對 佛 教 也 有 過 接 觸, 如 夜 聽 許 十 一 誦 詩 : 余 亦 師 粲 可, 心 猶 縛 禪 寂 晚 年 秋 日 夔 府 詠 懷 一 詩 也 說 : 心 許 雙 峰 寺, 門 求 七 祖 禪 可 見 子 美 對 佛 教 也 是 深 心 嚮 往, 希 望 在 佛 教 中 能 得 到 短 暫 的 慰 藉 中 唐 詩 人 奉 佛 尤 其 普 遍, 如 白 居 易 任 杭 州 太 守 時 最 有 名 的 就 是 參 訪 鳥 窠 禪 師 道 林 禪 師 而 得 到 了 啟 悟 ( 五 燈 會 元 卷 二 ) 在 醉 吟 先 生 傳 中 樂 天 形 容 自 己 : 栖 心 釋 氏, 通 學 小 中 大 乘 法 可 見 他 對 佛 教 的 濡 染 既 多 且 雜, 詩 中 也 常 見 他 與 僧 人 交 遊 的 身 影 晚 年 樂 天 信 佛 益 深, 常 往 來 洛 陽 香 山 寺, 還 和 香 山 如 滿 等 百 餘 僧 結 一 僧 社, 名 為 香 火 社 眾 所 皆 知, 中 唐 韓 愈 以 摒 斥 佛 老 為 己 任, 但 退 之 先 生 交 游 當 中 卻 有 不 少 僧 界 友 人, 晚 年 更 與 大 顛 和 尚 相 往 來, 有 與 大 顛 和 尚 書 : 所 示 廣 大 深 迥, 非 造 次 可 喻, 顯 然 退 之 對 佛 理 也 有 肯 定 的 時 候 再 如 五 月 六 日 夜 憶 往 歲 秋 與 徹 師 同 宿 詩 : 萬 里 飄 流 遠, 三 年 問 訊 遲 炎 方 憶 初 地, 頻 夢 碧 琉 璃 由 詩 題 同 宿 也 可 見 他 與 僧 人 交 情 匪 淺 晚 唐 李 商 隱 政 途 不 順 遂, 妻 子 又 已 亡 故, 他 在 樊 南 乙 集 序 中 說 : 三 年 已 來, 喪 失 家 道, 平 居 忽 忽 不 樂, 始 克 意 事 佛, 方 願 打 鐘 掃 地, 為 清 涼 山 行 者 人 生 在 世 不 稱 意, 這 使 義 山 對 佛 教 更 加 忻 慕, 甚 至 曾 有 出 家 為 僧 的 念 頭 他 有 一 首 題 僧 壁 詩 : 若 信 貝 多 真 實 語, 三 生 同 聽 一 樓 鐘 過 去 現 在 未 來 三 世 都 凝 聚 於 當 下 的 剎 那 而 不 可 分 別, 在 一 瞬 之 間 超 越 了 一 切 時 空 因 果 這 首 詩 表 達 學 禪 當 下 特 殊 的 時 空 感 受, 因 此 陸 昆 曾 稱 此 詩 : 義 山 事 智 玄 法 師 多 年, 深 入 佛 海, 是 篇 最 為 了 意 7 以 上 可 知 自 初 唐 至 晚 唐, 著 名 詩 人 都 曾 受 佛 教 薰 染, 他 們 都 將 佛 學 上 的 體 悟 表 現 在 詩 歌 作 品 中, 南 懷 瑾 先 生 就 曾 指 出 8 : 李 ( 白 ) 杜 ( 甫 ) 王 ( 維 ) 孟 ( 浩 然 ) 高 ( 適 ) 岑 ( 参 ), 到 韋 物 7 8 轉 引 自 劉 學 鍇 余 恕 誠 李 商 隱 詩 歌 集 解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1988 年 ) 第 1945 評 南 懷 瑾 禪 宗 與 道 家 ( 上 海 : 復 旦 大 學 出 版 社,1981 年 ) 226

禪 學 對 唐 代 詩 歌 美 學 的 影 響 5 劉 長 卿 與 大 歷 十 才 子 等 人 便 很 明 顯 的 加 入 佛 與 禪 道 的 成 分, 再 變 為 元 和 長 慶 風 尚 的, 如 淺 近 的 白 居 易 風 流 靡 艷 的 元 稹, 以 及 孟 郊 賈 島 張 籍 姚 合, 乃 至 晚 唐 文 學 如 杜 牧 温 庭 筠 李 商 隱 等 等, 無 一 不 出 入 於 佛 道 之 間, 而 且 都 沾 上 禪 味, 才 能 開 創 出 唐 詩 文 學 特 有 芬 芳 的 氣 息 與 雋 永 無 窮 的 韻 味 由 此 可 見 : 詩 家 與 禪 家 在 唐 朝 相 互 交 流, 相 互 援 引, 各 自 為 對 方 注 入 源 頭 活 水, 當 文 學 與 宗 教 相 互 融 合 後 又 綻 放 出 美 學 上 奇 特 清 香 的 瑰 麗 花 朵 三 詩 禪 交 涉 的 時 代 因 素 上 述 可 知 唐 代 詩 僧 交 涉 頻 繁, 但 詩 禪 是 在 什 麼 因 素 下 相 互 交 融? 其 時 代 背 景 如 何? 本 文 以 為 其 中 因 素 可 歸 納 為 以 下 兩 點 : ( 一 ) 唐 朝 前 期 : 時 代 興 盛, 兼 容 並 蓄 隋 唐 是 中 國 歷 經 三 百 年 分 裂 後 重 新 統 一 的 時 期, 由 於 政 治 穩 定, 連 帶 使 得 經 濟 文 化 也 得 到 空 前 的 發 展, 佛 教 便 在 這 樣 的 時 代 背 景 下 急 速 開 展 : 由 於 帝 王 提 倡, 重 視 僧 寶, 風 行 草 偃 下 使 得 佛 寺 日 益 興 盛 9, 譯 經 事 業 日 益 發 達, 有 名 的 僧 人 也 特 別 多, 甚 至 連 日 本 韓 國 等 國 家 都 曾 派 僧 人 來 唐 朝 留 學, 中 國 佛 教 因 此 而 傳 揚 海 外 整 體 而 言, 唐 朝 這 一 泱 泱 大 國 所 展 現 的 時 代 特 色 就 是 兼 容 並 蓄 四 字 : 表 現 在 政 治 上 便 是 南 北 統 一, 表 現 在 社 會 上 是 各 民 族 的 融 合, 其 他 如 文 學 藝 術 等 各 方 面 也 都 展 現 這 種 兼 容 並 蓄 的 宏 闊 胸 襟 思 想 上 也 是 如 此 : 唐 代 儒 釋 道 三 家 並 立, 雖 然 當 時 立 道 教 為 國 教, 但 各 宗 各 派 得 以 自 由 發 展, 不 同 的 思 想 體 系 相 容 並 存, 相 互 撞 擊 相 互 吸 收, 而 後 又 擦 出 新 的 火 花, 使 思 想 更 為 9 大 慈 恩 寺 三 藏 法 師 傳 ( 大 正 藏 第 50 冊 ) 記 載 唐 太 宗 時 有 佛 寺 3716 所 ; 法 苑 珠 林 卷 100( 大 正 藏 第 53 冊 ) 說 高 宗 時 有 寺 4000 所 ; 舊 唐 書 卷 43 記 載 玄 宗 時 有 寺 5338 所, 資 冶 通 鑒 卷 248 則 載 武 宗 下 令 廢 除 佛 教 時, 拆 毀 寺 院 4600 所, 蘭 若 40000 處, 勒 令 還 俗 的 僧 尼 多 達 26 萬 人 詳 參 李 映 輝 唐 代 佛 教 寺 院 的 地 理 分 佈, 湘 潭 師 範 學 院 學 報 ( 社 會 科 學 版 ),1998 年 第 4 期 227

6 邱 湘 雲 興 大 人 文 學 報 第 三 十 七 期 活 躍, 視 野 更 為 開 拓, 進 而 大 大 提 升 了 彼 此 的 境 界 除 此 之 外, 各 個 不 同 領 域 間 也 能 相 互 交 會 : 例 如 佛 學 思 想 和 詩 歌 繪 畫 音 樂 雕 塑 建 築 等 藝 術 交 涉, 審 美 主 體 性 得 以 充 分 發 揮, 因 而 又 促 進 了 文 學 藝 術 各 種 風 格 流 派 的 發 展, 其 中 詩 歌 與 禪 學 交 涉 的 成 果 更 是 豐 碩 所 謂 有 容 乃 大, 唐 朝 美 學 就 在 這 種 兼 容 並 包 的 時 代 風 格 中 展 現 出 它 的 多 采 多 姿, 進 而 創 造 出 文 化 上 的 輝 煌 成 就 ( 二 ) 唐 朝 後 期 : 時 代 衰 落, 尋 求 解 脫 唐 朝 本 是 盛 世, 但 自 安 史 之 亂 後 國 勢 便 急 速 走 向 下 坡 ; 唐 朝 後 期 政 治 不 平 靖, 朝 臣 把 持 重 權, 文 人 無 法 施 展 抱 負, 當 儒 家 治 平 天 下 成 為 不 可 能, 道 家 的 逍 遙 仙 山 又 不 可 得 時, 士 人 期 盼 能 有 另 一 種 與 儒 道 不 同, 卻 又 有 些 相 通 的 哲 學 思 想 來 淡 化 其 內 心 憂 慮, 使 心 理 得 到 平 衡, 苦 惱 得 以 解 脫, 最 後 終 於 找 到 了 中 國 化 的 佛 學 即 禪 學 來 安 頓 心 靈, 舉 例 來 看 : 王 維 早 期 的 詩 說 明 他 也 曾 有 番 雄 心 壯 志, 但 在 安 史 之 亂 中 他 因 隨 扈 不 及 而 為 賊 人 所 虜, 並 迫 以 偽 署, 內 心 的 悲 痛 可 想 而 知 ; 亂 事 平 定 後 他 還 遭 到 降 職, 加 上 此 時 妻 子 母 親 都 已 去 世, 因 此 四 十 歲 後 的 王 維 說 自 己 : 一 生 幾 許 傷 心 事, 不 向 空 門 何 處 銷? ( 酬 張 少 府 ) 之 後 又 看 到 朝 廷 主 政 非 人, 朝 綱 日 敗, 復 感 嘆 道 : 自 顧 無 常 策, 空 知 返 舊 林 ( 嘆 白 髮 ), 政 治 上 的 風 波 使 詩 人 無 意 於 人 世 名 利 而 奉 佛 日 誠, 雖 然 右 丞 自 幼 便 接 觸 佛 教 ( 出 生 時 的 名 字 及 年 長 後 的 字 號 皆 取 自 維 摩 詰 經 ), 但 卻 是 因 為 傷 心 人 事 才 更 加 走 向 佛 門 再 如 中 唐 的 柳 宗 元, 早 年 的 他 積 極 任 事, 卻 因 參 與 政 治 改 革 得 罪 朝 廷, 遠 貶 永 州, 由 一 朝 重 臣 而 流 落 遠 荒, 內 心 感 到 極 度 痛 苦 初 到 永 州 時 居 無 定 所, 只 好 寄 居 在 重 巽 師 父 的 龍 興 寺 中, 由 此 而 得 以 接 觸 經 書 禪 堂, 他 有 一 首 晨 詣 超 師 院 讀 禪 經 詩 : 汲 井 漱 寒 齒, 清 心 拂 塵 服 閒 持 貝 葉 書, 步 出 東 齋 讀 真 源 了 無 取, 妄 跡 世 所 逐 遺 言 冀 可 冥, 繕 性 何 由 熟? 道 人 庭 宇 靜, 苔 色 連 深 竹 日 出 霧 露 餘, 青 松 如 膏 沐 澹 然 離 言 說, 悟 悅 心 自 足 228

禪 學 對 唐 代 詩 歌 美 學 的 影 響 7 此 時 的 他 對 佛 教 有 了 更 深 一 層 的 體 會 10, 他 曾 說 自 己 : 吾 自 幼 好 佛, 求 其 道, 積 三 十 年, 世 之 言 者 罕 能 通 其 說, 於 零 陵 ( 永 州 ), 吾 獨 有 得 焉 ( 送 巽 上 人 赴 中 丞 叔 父 召 序 ) 也 漸 體 悟 到 : 予 策 名 二 十 年, 百 慮 而 無 一 得, 然 後 知 世 所 謂 道, 無 非 畏 途, 唯 出 世 間 法 可 盡 心 爾 ( 送 元 暠 南 遊 詩 ) 貶 官 雖 是 人 生 一 大 打 擊, 但 也 是 在 南 遷 之 後 作 者 才 專 心 於 佛 法, 在 處 境 艱 難, 心 情 惴 慄 時 唯 有 醉 心 佛 法 才 能 求 得 排 解, 使 人 在 精 神 境 界 上 有 所 提 升 久 為 簪 組 累, 幸 此 南 夷 謫 ( 溪 居 ), 可 見 作 者 甚 至 覺 得 能 脫 離 政 治 樊 籬 而 貶 謫 南 荒 倒 是 一 件 幸 事, 佛 教 素 養 使 他 淡 忘 了 名 利 得 失, 並 啟 發 他 在 貶 謫 之 時 還 能 寫 下 許 多 展 現 自 然 的 清 麗 篇 章 至 於 晚 唐 時 期, 國 勢 更 如 將 下 之 夕 陽, 只 留 幾 抺 殘 存 的 餘 暉, 對 此 多 感 的 文 人 騷 客 豈 不 感 慨 萬 千? 為 尋 求 精 神 慰 藉, 他 們 也 來 到 佛 門, 如 溫 庭 筠 題 僧 泰 恭 院 寫 道 : 憂 患 慕 禪 味, 寂 寥 遺 世 情 所 歸 心 自 得, 何 事 倦 塵 纓 何 以 文 人 總 在 不 得 志 後 投 入 佛 教 的 懷 抱 而 找 到 心 靈 寄 託? 溫 庭 筠 這 首 詩 告 訴 我 們 : 是 佛 教 的 禪 味 使 得 熱 情 文 人 能 由 現 實 中 超 脫 而 出, 讓 心 靈 擺 脫 梏 棝 而 重 新 回 到 自 由 自 得 的 精 神 境 界 四 佛 教 對 唐 代 美 學 的 啟 示 美 學 家 李 澤 厚 先 生 曾 說 : 佛 教 關 係 於 中 國 文 化 者 至 鉅, 其 尤 顯 著 者, 若 哲 學 若 文 學 若 藝 術, 乃 至 社 會 風 俗 習 慣, 自 六 朝 以 迄 今 茲, 直 接 間 接 受 其 影 響 者 實 多 此 近 世 學 者 所 公 認 也 11 佛 教 既 影 響 中 國 文 化 甚 鉅, 佛 教 的 特 色 又 是 如 何? 太 虛 大 師 以 為 : 中 國 佛 學 的 特 質 在 禪, 馮 友 蘭 先 生 中 國 哲 學 史 也 提 到 12 : 禪 宗 盛 行 以 後, 其 10 11 12 王 樹 海 王 鳳 霞 佛 禪 對 柳 宗 元 山 水 詩 的 影 響 芻 議, 社 會 科 學 戰 線 2000 年 第 1 期, 頁 105~114 李 澤 厚 華 夏 美 學 ( 台 北 : 時 報 文 化 公 司,1989 年 ), 頁 178 馮 友 蘭 中 國 哲 學 史 新 編 第 四 冊,( 北 京 : 人 民 出 版 社,1984 年 ), 頁 258 229

8 邱 湘 雲 興 大 人 文 學 報 第 三 十 七 期 他 宗 派 的 影 響 逐 漸 衰 微, 甚 至 消 失, 禪 成 為 佛 教 或 佛 學 的 同 義 語 在 未 涉 及 本 文 主 題 之 前 應 先 了 解 佛 教 ( 或 者 說 禪 學 ) 對 整 個 中 國 美 學 的 影 響 概 括 而 言 佛 教 對 唐 代 美 學 的 啟 示 至 少 有 以 下 幾 方 面 : ( 一 ) 自 然 美 的 召 喚 按 中 國 寺 院 建 築 大 致 有 兩 種 : 一 是 矗 立 在 幽 遠 深 山 中, 一 是 建 造 於 繁 華 城 市 裡, 所 謂 天 下 名 山 僧 佔 多, 簡 樸 無 華 的 寺 院 處 於 深 林 之 中 而 師 心 自 然, 其 所 呈 現 的 是 真 樸 的 妙 境 ; 城 市 裡 的 寺 院 雖 較 為 繁 華, 但 為 顯 示 學 佛 的 美 好 境 地 也 多 仿 效 林 園 即 以 人 文 山 水 的 形 式 將 自 然 山 水 與 人 為 建 築 融 合 為 一, 塵 囂 之 中 走 入 佛 寺 往 往 予 人 一 股 清 涼 之 感, 在 此 淨 地, 人 與 自 然, 佛 境 與 美 境 融 合 為 一 體, 二 者 相 得 益 彰, 如 此 美 好 的 境 界 難 怪 會 令 佛 子 信 眾 們 欣 然 歸 往 ( 二 ) 藝 術 美 的 誘 導 藝 術 之 美 表 現 在 許 多 方 面, 以 文 學 而 言, 唐 代 佛 教 對 文 學 藝 術 的 影 響 比 六 朝 時 期 還 要 深 遠, 以 文 學 形 式 而 言 : 為 接 引 大 眾, 所 以 翻 譯 佛 經 多 用 通 俗 口 語, 這 間 接 影 響 了 唐 代 以 後 話 本 白 話 小 說 及 俗 文 學 的 發 展 ; 詩 歌 走 向 白 話 也 是 受 了 佛 教 啟 發, 胡 適 白 話 文 學 史 提 到 13 : 初 唐 是 一 個 白 話 詩 的 時 期. 白 話 詩 有 種 種 來 源,. 第 四 個 來 源 是 宗 教 哲 理 宗 教 要 傳 佈 得 遠, 說 理 要 說 得 明 白 清 楚, 都 不 能 不 靠 白 話 文 中 說 初 唐 是 白 話 詩 的 時 期, 其 實 它 也 影 響 了 後 來 的 盛 唐 中 唐 及 晚 唐 按 初 唐 有 名 詩 僧 不 少, 其 詩 作 多 是 言 語 淺 近 者, 如 王 梵 志 觀 影 元 非 有 一 詩 : 觀 影 元 非 有, 觀 身 一 是 空 如 採 水 底 月, 似 捕 樹 頭 風 攬 之 不 可 見, 尋 之 不 可 窮 眾 生 隨 業 轉, 恰 似 在 夢 中 此 詩 在 淺 近 譬 喻 中 蘊 含 深 刻 的 佛 教 哲 13 胡 適 以 為 白 話 詩 來 源 有 四 種, 即 民 歌 打 油 詩 歌 妓 和 宗 教 與 哲 理 等 見 白 話 文 學 史 上 卷 第 二 編 ( 台 北 : 遠 流 出 版 公 司,1986 年 ), 頁 1-2 230

禪 學 對 唐 代 詩 歌 美 學 的 影 響 9 理 ; 此 外 他 有 一 首 著 名 的 打 油 詩 土 饅 頭 14 : 城 外 土 饅 頭, 餡 草 在 城 裡, 一 人 喫 一 個, 莫 嫌 沒 滋 味 此 詩 表 面 看 來 輕 鬆 諧 趣, 表 達 的 卻 是 生 死 的 一 大 課 題, 全 詩 淺 俗 一 如 口 語, 但 詩 人 的 豁 達 早 已 表 現 在 字 裡 行 間 再 從 文 學 技 巧 來 看 : 佛 經 或 用 大 量 的 譬 喻 ( 如 百 喻 經 ), 或 用 寄 託 性 的 寓 言 來 吸 引 大 眾, 這 對 後 來 中 國 寓 言 ( 如 柳 宗 元 的 三 戒 ) 也 有 不 小 的 影 響, 而 佛 經 故 事 中 豐 富 的 人 物 神 奇 的 想 像 誇 張 及 鋪 敘 的 手 法 也 都 賜 予 唐 代 敘 事 文 學 新 的 滋 養 成 分, 對 傳 奇 類 ( 如 陳 玄 祐 的 離 魂 記 ) 的 故 事 內 容 更 是 多 所 啟 發 ( 三 ) 社 會 美 的 展 現 社 會 美 乃 指 人 類 社 會 中 的 美, 包 括 個 人 美 和 群 體 美 兩 方 面, 但 看 敦 煌 壁 畫 或 莫 高 窟 中 所 雕 刻 的 不 朽 作 品, 其 所 刻 劃 的 人 物 雍 容 秀 麗, 風 神 飄 逸, 呈 現 一 種 人 物 的 風 範, 也 示 現 修 行 所 能 達 到 的 美 好 境 界, 這 種 人 物 美 可 說 是 個 人 美 的 展 現 而 為 教 化 人 心, 佛 寺 多 以 繪 畫 或 雕 塑 形 式 呈 現 佛 經 故 事, 藉 由 圖 像 告 誡 人 們 因 果 報 應 之 可 畏 或 極 樂 世 界 之 美 好, 使 得 意 者 知 所 警 惕 而 不 敢 造 次, 也 使 失 意 者 有 所 嚮 往 而 得 精 神 上 的 慰 藉, 如 此 防 止 了 反 社 會 行 為, 也 安 定 了 人 心 再 如 佛 教 主 張 無 緣 大 慈, 同 體 大 悲 的 無 我 精 神, 提 倡 人 間 佛 教 以 建 立 人 間 淨 土, 這 些 又 呈 現 了 群 體 美 的 一 面, 因 此 佛 教 對 社 會 美 而 言 也 有 向 上 提 升 的 作 用 ( 四 ) 心 靈 美 的 醒 覺 佛 教 教 義 以 為 : 一 切 人 類 所 感 知 的 物 象 或 內 在 情 感 都 是 虛 妄 的, 唯 有 本 心 自 性 才 是 真 實 的 本 心 的 覺 悟 是 超 越 一 切 有 無 是 非 得 失 而 達 到 精 神 上 的 絕 對 自 由, 這 和 審 美 心 靈 正 好 相 通, 因 為 美 的 醒 覺 也 是 非 邏 輯 而 需 心 靈 的 直 覺 感 悟, 是 自 由 無 限 而 不 可 束 縛 的, 至 於 悟 後 的 境 界 也 如 美 的 意 境 一 般 是 一 種 心 境 的 呈 現 - 只 可 意 會 而 難 以 言 傳, 種 種 有 關 本 心 14 胡 適 大 力 推 崇 王 梵 志 的 白 話 詩, 經 常 手 抄 其 詩 句 贈 人, 同 註 13 此 詩 見 該 書 扉 頁, 胡 適 手 書 231

10 邱 湘 雲 興 大 人 文 學 報 第 三 十 七 期 的 強 調 再 次 說 明 佛 學 和 審 美 過 程 確 有 相 通 之 處 以 上 不 管 是 自 然 美 社 會 美 或 是 藝 術 美, 其 根 根 源 都 出 自 心 靈 之 美, 倘 若 沒 有 一 顆 審 美 的 心 靈 便 無 法 感 知 世 界 的 種 種 美 好, 禪 宗 尤 其 重 視 自 心, 重 視 言 語 道 斷 的 直 覺 體 驗, 因 此 佛 教 哲 學, 尤 其 是 禪 宗 哲 學 便 成 了 繼 儒 家 和 道 家 之 後 深 刻 影 響 中 國 古 典 美 學 的 又 一 派 別 五 禪 學 與 美 學 相 通 的 命 題 詩 禪 交 涉 一 如 上 述, 但 禪 學 如 何 影 響 唐 代 的 美 學? 我 們 不 妨 出 入 禪 學 原 典, 將 禪 宗 思 想 與 中 國 文 藝 美 學 相 較, 如 此 便 可 以 發 現 : 禪 學 和 美 學 有 不 少 範 疇 是 相 互 呼 應 的 : ( 一 ) 禪 學 的 緣 起 性 空 與 美 學 虛 實 論 金 剛 經 說 : 凡 所 有 相 皆 是 虛 妄, 若 見 諸 相 非 相, 即 見 如 來 所 謂 虛 妄 空 不 是 無 見 斷 見 的 虛 無 之 空, 而 是 非 空 之 空 的 真 空, 緣 空 而 能 生 有 ; 此 有 也 絕 非 常 見 有 見 之 實 有, 而 是 非 有 之 有, 因 此 稱 為 妙 有, 真 空 妙 有 正 如 心 經 所 述 是 色 不 異 空, 空 不 異 色, 色 即 是 空, 空 即 是 色, 正 因 為 是 虛 空, 一 切 萬 物 方 得 在 此 歷 歷 朗 現, 自 由 往 來, 既 是 變 幻 無 時 而 又 生 生 不 息 禪 學 這 種 觀 點 和 文 藝 美 學 虛 實 技 巧 頗 為 相 似, 按 虛 實 論 在 中 國 古 代 藝 術 創 作 及 評 論 中 有 其 重 要 地 位, 詩 文 書 畫 戲 劇 各 門 藝 術 皆 講 究 虛 實 的 運 用 什 麼 是 詩 歌 美 學 中 的 虛 實? 唐 僧 皎 然 詩 議 曾 提 到 : 夫 境 象 非 一, 虛 實 難 明, 有 可 見 而 不 可 取, 景 也 ; 可 聞 而 不 可 見, 風 也 ; 雖 繫 乎 我 形 而 妙 用 無 體, 心 也 ; 義 貫 眾 象 而 無 定 質, 色 也 ; 凡 此 等, 可 以 偶 虛, 亦 可 以 偶 實 15 可 見 而 不 可 取 就 是 一 種 虛 實 的 表 現, 但 此 景 到 底 如 何? 今 以 王 維 15 許 清 雲 詩 式 輯 校 新 編 ( 台 北 : 文 史 哲 出 版 社,1984 年 ), 頁 4 232

禪 學 對 唐 代 詩 歌 美 學 的 影 響 11 山 中 一 詩 為 例 : 荊 溪 白 石 出, 天 寒 紅 葉 稀 山 中 元 無 雨, 空 翠 溼 人 衣 此 詩 著 寫 山 中 之 景, 山 中 並 未 下 雨, 卻 會 溼 了 人 衣, 這 便 是 以 虛 寫 實 的 描 寫 方 式 有 處 是 實, 無 處 是 虛, 詩 人 不 於 有 處 而 於 無 處 下 筆, 美 學 虛 實 之 妙 於 此 可 見 右 丞 不 只 是 詩 人, 還 是 個 畫 家, 他 所 開 創 的 南 宗 畫 派 不 作 工 筆 描 繪 而 著 重 寫 意, 這 也 是 以 實 寓 虛 的 另 一 表 現 ; 所 謂 虛 實 相 生, 無 畫 處 皆 成 妙 境, 正 如 中 國 繪 畫 中 留 白 之 處 反 能 予 人 無 窮 的 想 像 空 間, 這 不 也 是 虛 實 相 生 之 道? 詩 畫 對 虛 實 的 運 用 和 禪 學 的 真 空 妙 有 一 樣, 都 意 味 著 能 在 虛 空 寂 靜 中 體 驗 繁 複 變 化 的 妙 有 之 美 再 就 審 美 主 體 而 言, 司 空 圖 二 十 四 詩 品. 沖 淡 品 說 : 素 處 以 默, 妙 機 其 微, 默 就 是 虛, 微 就 是 實, 唯 有 當 心 境 極 為 淡 泊 虛 靜 的 時 候 才 能 對 大 自 然 神 奇 微 妙 之 美 有 會 心 的 感 悟, 這 和 禪 宗 真 空 妙 有 的 道 理 也 遙 相 呼 應, 當 主 體 在 進 入 宗 教 或 審 美 體 驗 時 都 須 摒 塵 念, 除 浮 躁, 寧 神 息 心, 如 此 才 能 識 得 真 性 或 見 到 真 美 宇 宙 是 虛 涵 萬 有, 詩 人 心 境 亦 是 如 此, 宋 朝 蘇 軾 也 有 類 似 的 體 悟, 他 說 : 欲 令 詩 語 妙, 無 厭 空 且 靜 靜 故 了 群 動, 空 故 納 萬 境 鹹 酸 雜 眾 好, 中 有 至 味 永 詩 法 不 相 妨, 此 語 當 更 請 ( 寄 參 廖 師 ) 錢 鍾 書 談 藝 錄 創 作 論 中 引 到 東 坡 這 首 詩, 並 且 說 16 : 在 醞 釀 文 思 時, 著 重 在 虛 心 和 寧 靜 只 有 虛 心, 才 能 採 納 不 同 意 見 ; 只 有 專 一, 才 能 專 心 體 察, 看 到 問 題 ; 只 有 靜 心, 才 能 看 得 細 緻 所 以 在 醞 釀 文 思 時, 重 在 虛 心 和 寧 靜 蘇 軾 在 這 裡 提 出 : 欲 令 詩 語 妙, 無 厭 空 且 靜, 即 著 重 虛 靜 靜 故 了 群 動, 空 故 納 萬 境 心 靜 不 浮 躁, 才 能 仔 細 觀 察 瞭 解 了 各 種 各 樣 的 活 動, 吸 收 了 各 種 各 樣 的 境 界, 才 能 反 映 各 種 新 的 生 活, 寫 出 新 的 境 界, 才 能 使 詩 語 妙 所 謂 空 故 納 萬 境, 這 樣 的 文 學 創 作 論 與 禪 學 空 觀 思 想 正 可 直 接 聯 繫 東 坡 另 有 涵 虛 亭 一 詩 : 唯 有 此 亭 無 一 物, 坐 觀 萬 景 得 天 全, 這 也 說 明 唯 有 當 心 能 虛 空 如 亭 時 才 能 洞 見 大 自 然 的 一 切, 當 心 澄 明 如 鑑 時 才 能 照 見 萬 物 在 此 鏡 中 朗 現 出 鳶 飛 魚 躍 的 生 命 本 體 16 周 振 甫 冀 勤 編 著 : 談 藝 錄 導 讀 ( 台 北 : 洪 葉 文 化 事 業 有 限 公 司,1995 年 ), 頁 260 233

12 邱 湘 雲 興 大 人 文 學 報 第 三 十 七 期 以 上 可 見 文 學 藝 術 的 虛 實 論 與 禪 宗 空 觀 思 想 有 密 切 的 關 連, 當 然 它 與 道 家 的 有 無 論 也 多 少 相 關, 畢 竟 禪 宗 已 中 國 化, 所 以 也 吸 收 了 道 家 的 思 想 ( 二 ) 不 著 於 相 與 不 著 一 字 說 依 六 祖 壇 經 來 看, 禪 宗 的 觀 物 態 度 是 無 念, 無 住, 無 相, 所 謂 無 念 並 非 一 念 不 起, 而 是 於 一 切 念 上 不 染 著 於 相, 壇 經 機 緣 品 便 記 載 這 樣 的 故 事 : 臥 輪 禪 師 偈 云 : 臥 輪 有 伎 倆, 能 斷 百 思 想, 對 境 心 不 起, 菩 提 日 日 長, 慧 能 聽 聞 言 : 此 偈 未 明 心 地 若 仿 行 之, 是 加 繫 縛, 因 另 示 一 偈 : 慧 能 沒 伎 倆, 不 斷 百 思 想, 對 境 心 數 起, 菩 提 作 麼 長 萬 法 本 是 無 常 而 遷 流 不 止, 唯 有 在 百 思 想 中 無 執 無 著, 不 染 萬 境 方 可 得 本 體 之 清 淨 壇 經 三 無 功 夫 就 是 要 我 們 於 念 而 無 念, 念 念 無 住, 不 住 於 相 就 是 無 相, 這 無 念 無 相 無 住 的 思 想 其 實 是 三 面 一 體, 都 是 不 著 於 相 的 意 思, 若 能 以 此 態 度 觀 物 則 可 不 受 束 縛, 可 遣 除 一 切 執 著, 進 而 達 到 無 煩 無 惱 的 自 由 解 脫 之 境 不 執 著 於 外 相 除 了 有 不 受 拘 縛 的 消 極 意 義 外 還 有 其 積 極 的 作 用, 即 金 剛 經 所 說 : 應 無 所 住 而 生 其 心, 心 無 住 著 則 能 發 揮 其 自 由 無 礙 的 作 用, 由 無 住 而 生 心, 禪 的 特 色 之 一 就 是 反 對 任 何 定 法, 主 張 參 禪 要 有 活 句, 勿 死 在 句 下, 禪 法 也 有 多 樣 的 表 現 形 式, 這 些 都 是 無 住 生 心 的 實 際 體 現 同 樣 地, 文 學 藝 術 也 貴 在 活 潑 多 義 性, 尤 其 詩 歌 之 中 常 用 最 少 或 最 具 象 徵 性 的 文 句 來 表 達 最 豐 富 的 意 蘊, 使 整 首 詩 有 一 種 言 在 此 而 意 在 彼 的 妙 境 最 高 超 藝 術 表 現 往 往 都 是 意 涵 豐 富 的, 它 横 看 可 以 成 嶺, 側 看 又 可 成 峰, 這 樣 的 詩 不 停 滯 於 某 一 層 面, 反 而 能 如 多 角 水 晶, 是 一 個 多 平 面 多 層 次 的 境 界 創 構 : 第 一 層 次 看 到 的 是 直 觀 感 受 的 摹 寫, 第 二 層 次 是 活 躍 生 命 的 傳 達, 到 234

禪 學 對 唐 代 詩 歌 美 學 的 影 響 13 了 第 三 層 次 則 是 最 高 靈 境 的 啟 示 17 所 以 禪 家 的 不 著 於 相 影 響 了 文 藝 的 不 落 於 象, 如 皎 然 認 為 : 詩 要 能 但 見 情 性, 不 睹 文 字, 不 執 著 於 文 字 表 面 方 可 領 略 文 字 之 外 的 韻 外 之 致, 司 空 圖 二 十 四 詩 品 則 主 張 詩 要 不 著 一 字, 得 盡 風 流, 要 妙 在 酸 鹹 之 外, 表 現 景 外 之 景 象 外 之 象 或 味 外 之 味, 如 此 才 是 詩 道 之 極, 畢 竟 文 字 有 限, 難 以 將 無 限 的 部 分 表 達 盡 淨, 因 此 朱 光 潛 先 生 才 會 說 詩 的 境 界 是 要 在 剎 那 中 見 終 古, 微 塵 中 見 大 千 18, 有 限 中 寓 含 無 限 之 意, 這 種 不 著 文 字, 追 求 有 限 ( 實 ) 之 外 的 無 限 ( 虛 ) 應 該 就 是 文 學 藝 術 所 要 追 求 的 最 高 境 界 ( 三 ) 唯 心 所 造 與 審 美 主 體 論 據 壇 經 記 載 : 慧 能 大 師 頓 悟 後 讚 嘆 : 自 性 能 生 萬 法, 自 性 就 是 真 如 佛 性, 它 是 世 間 一 切 法 的 本 源 ; 觀 無 量 壽 經 : 是 心 作 佛, 是 心 是 佛, 自 性 就 是 本 心, 心 造 一 切 法, 一 切 法 唯 此 一 心, 華 嚴 經 卷 十. 菩 薩 說 偈 品 19 也 說 : 心 如 工 畫 師, 畫 種 種 五 陰, 一 切 世 界 中, 無 法 而 不 造, 所 謂 三 界 唯 心, 宇 宙 中 所 有 的 存 在 都 是 由 心 所 變 現, 心 才 是 萬 物 的 本 體, 一 切 從 心 轉 一 切 唯 心 造, 心 造 諸 如 來, 連 淨 土 也 是 從 心 而 生 再 看 壇 經. 行 由 品 所 載 的 故 事 : 值 印 宗 法 師 講 涅 槃 經 時 有 風 吹 幡 動, 一 僧 曰 風 動, 一 僧 曰 幡 動, 議 論 不 已, 慧 能 進 曰 : 不 是 風 動, 不 是 幡 動, 仁 者 心 動, 一 眾 駭 然 能 感 知 外 在 物 動 其 實 是 因 為 自 己 心 動, 這 則 公 案 所 強 調 的 還 是 心, 禪 宗 特 別 重 視 心 的 主 體 性 再 來 看 美 學 : 美 學 創 作 也 是 以 心 為 美 的, 就 創 作 者 而 言, 心 是 感 受 客 觀 外 物 的 一 面 明 鏡, 是 創 造 美 的 主 體 所 在 ; 就 鑑 賞 者 來 看, 要 有 一 顆 虛 17 18 19 宗 白 華 中 國 藝 術 意 境 之 誕 生, 美 學 散 步 ( 上 海 :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1981 年 ), 頁 63 朱 光 潛 文 藝 心 理 學 ( 上 ) ( 台 北 : 金 楓 出 版 有 限 公 司,1987 年 ), 第 12 頁 大 正 藏 第 9 冊, 頁 485 235

14 邱 湘 雲 興 大 人 文 學 報 第 三 十 七 期 空 的 心, 有 心 靈 的 感 受 力 才 能 體 悟 美 的 所 在 若 能 以 虛 空 的 審 美 心 靈 來 觀 照, 對 禪 門 而 言 是 發 現 了 佛, 對 美 學 而 言 則 是 發 現 了 美 按 唐 代 畫 家 張 璪 繪 境 曾 說 : 繪 畫 創 作 是 外 師 造 化, 中 得 心 源 20, 符 載 也 說 : 物 在 靈 府, 不 在 耳 目, 故 得 於 心 而 應 於 手 21, 這 裡 再 次 說 明 藝 術 創 作 最 重 要 的 仍 在 心 的 部 分, 因 此 畫 家 所 描 繪 的 事 物 並 非 事 物 客 觀 本 身, 而 是 心 靈 接 觸 後 所 得 的 意 中 之 象, 以 流 水 為 例 : 水 在 常 人 眼 裡 看 來 並 無 特 別 之 處, 但 藝 術 家 心 中 的 水 卻 有 千 變 萬 化 的 不 同 面 貌, 因 為 藝 術 家 不 只 用 眼 睛 看 它 的 外 貌, 還 用 心 去 細 膩 感 受 萬 物 的 神 態, 能 由 以 目 接 物 轉 為 以 心 接 物 心 是 藝 術 所 自 出, 但 話 又 說 回 來, 心 實 在 很 抽 象, 要 如 何 感 知? 我 們 可 以 文 藝 作 品 為 媒 介 去 感 受 創 造 者 的 心 靈 境 界, 因 為 境 是 由 心 所 變 現 的, 梁 啟 超 自 由 書. 惟 心 說 道 : 境 者, 心 造 也 一 切 物 境 皆 虛 幻, 惟 心 所 造 之 境 為 真 實 ( 飲 冰 室 合 集 卷 二 ), 這 便 是 藝 術 的 真 實, 創 作 者 的 心 境 不 同, 所 呈 現 的 境 界 當 然 不 同 ; 鑑 賞 的 每 個 人 心 境 也 有 不 同, 所 以 一 百 人 可 能 有 一 百 種 心 境, 即 使 是 同 一 個 人, 少 年 時 代 和 老 年 時 代 的 心 境 也 會 大 不 相 同 : 例 如 同 是 桃 花, 有 人 看 來 是 桃 花 流 水 窅 然 去, 別 有 天 地 非 人 間 的 喜, 有 人 卻 是 人 面 不 知 何 處 去, 桃 花 依 舊 笑 春 風 的 悲 22, 可 見 文 學 藝 術 反 應 了 創 作 者 心 境 上 的 不 同, 難 怪 梁 啟 超 會 說 : 天 下 豈 有 物 境 哉! 但 有 心 境 而 已, 這 與 佛 家 的 一 切 唯 心 造 之 說 正 相 呼 應 ( 四 ) 頓 悟 說 與 妙 悟 說 頓 悟 是 禪 門 最 大 特 色, 所 謂 頓 悟 就 是 當 下 直 覺 體 悟 到 佛 性 所 在, 頓 悟 成 佛 主 張 悟 時 即 法 性 至 理 一 體 ; 一 悟 一 切 悟, 而 無 階 級 次 第 之 分, 如 此 一 掃 依 傍, 直 揭 主 體 自 由 的 真 義, 直 指 人 心, 見 性 成 佛 按 自 六 祖 慧 能 開 始, 禪 的 意 義 發 生 根 本 性 的 轉 變, 它 擺 脫 了 傳 統 佛 教 繁 瑣 的 神 學 理 論 及 宗 20 21 22 見 張 彥 遠 歷 代 名 畫 記 所 載, 中 國 美 學 史 資 料 滙 編 ( 台 北 : 明 文 書 局,1983 年 ) 頁 298 符 載 觀 張 員 外 畫 松 石 序, 同 上 註, 頁 307 前 詩 出 自 李 白 山 中 問 答, 後 詩 出 自 崔 護 題 都 城 南 莊 236

禪 學 對 唐 代 詩 歌 美 學 的 影 響 15 教 禮 儀, 開 闢 出 一 條 簡 捷 易 行 的 成 佛 之 路, 修 禪 也 從 以 往 嚴 格 的 禪 定 修 行 轉 化 成 活 潑 而 充 滿 機 鋒 的 修 行 方 式 禪 宗 主 張 當 下 頓 悟, 直 指 心 源, 這 樣 的 思 想 與 詩 歌 境 界 亦 相 彷 彿, 因 為 禪 與 詩 所 要 表 達 的 都 是 超 出 言 理 之 外 的 高 超 境 界 這 種 高 超 的 境 界 有 何 特 殊 之 處? 孫 昌 武 佛 教 與 中 國 文 學 提 到 23 : 禪 宗 講 的 頓 悟 境 界 有 以 下 幾 個 特 徵 : 一, 既 然 一 機 一 境 都 是 法 的 具 體 顯 現, 認 識 它 ( 例 如 一 山 一 水 ) 也 就 是 認 識 法 身 整 體, 因 此 一 切 境 界 必 然 是 完 整 渾 成 的 ; 二, 禪 表 現 在 生 活 之 中, 體 現 禪 趣 的 境 界 又 必 然 是 生 機 勃 勃 的, 而 不 是 僵 死 枯 寂 的 ; 三, 外 境 本 空, 人 們 觀 照 外 境 不 能 執 著, 必 須 除 去 一 切 塵 勞 妄 念, 達 到 自 然 靜 定 在 這 些 認 識 的 指 引 下, 創 造 詩 的 境 界, 也 必 然 是 渾 然 一 體 的 生 動 活 潑 的, 情 景 交 融 的 可 見 禪 宗 頓 悟 境 界 和 詩 歌 化 境 最 為 相 似, 宋 代 嚴 羽 滄 詩 詩 話 便 已 指 出 : 大 抵 禪 道 惟 在 妙 悟, 詩 道 亦 唯 在 妙 悟, 禪 道 與 詩 道 確 有 許 多 相 通 之 處 24 : 1. 詩 與 禪 都 不 善 邏 輯 思 維, 而 崇 尚 直 觀 與 別 趣, 或 從 違 反 常 理 中 尋 求 理 趣, 或 從 矛 盾 歧 異 中 尋 求 統 一, 是 形 象 思 維 的 直 覺 感 受 2. 詩 與 禪 皆 常 用 比 擬 手 法 使 抽 象 哲 理 更 加 形 象 化 3. 詩 與 禪 皆 以 超 脫 現 實 的 心 理 距 離 觀 照 人 生 4. 禪 要 於 妙 悟 中 見 機 微, 以 不 說 為 說, 使 言 語 之 外 尚 有 無 窮 趣 味, 正 如 詩 歌 不 著 一 字, 得 盡 風 流 5. 佛 家 主 張 生 活 即 禪, 平 常 心 是 道, 詩 家 也 重 尋 常 自 然, 所 以 唐 詩 中 有 能 飲 一 杯 無? 等 極 為 口 語 化 的 詩 句, 也 有 清 泉 石 上 流 等 極 為 常 見 之 景, 雖 是 直 接 拈 出, 卻 有 超 然 的 禪 趣 隱 涵 於 字 裡 行 間 整 體 而 言, 禪 宗 頓 悟 與 詩 家 妙 悟 都 是 一 種 重 在 當 下 的 直 覺 體 悟, 其 悟 後 的 境 界 都 是 超 脫 的 渾 成 的, 而 且 是 生 機 盎 然 的 23 24 孫 昌 武 佛 教 與 中 國 文 學,( 台 北 : 東 華 書 局,1989 年 ), 頁 107 參 黃 永 武 中 國 詩 學 研 究 ( 思 想 篇 )( 台 北 : 巨 流 圖 書 公 司,1999 年 ), 頁 224 237

16 邱 湘 雲 興 大 人 文 學 報 第 三 十 七 期 ( 五 ) 不 立 文 字 與 境 界 論 宋 代 五 燈 會 元 曾 記 載 一 則 有 關 慧 能 的 故 事 : 尼 無 盡 藏 者 常 讀 涅 槃 經 師 ( 指 慧 能 ) 暫 聽 之, 即 為 解 說 其 義 尼 遂 執 卷 問 字 祖 ( 指 六 祖 慧 能 ) 曰 : 字 即 不 識, 義 即 請 問 尼 曰 : 字 尚 不 識, 曷 能 會 義? 祖 曰 : 諸 佛 妙 理, 非 關 文 字 此 處 揭 示 禪 宗 另 一 觀 念 - 諸 佛 妙 理, 非 關 文 字, 所 謂 迷 人 從 文 字 中 求, 悟 人 向 心 而 覺, 學 佛 若 執 著 於 文 字 之 相 則 易 陷 入 文 字 迷 障 而 永 遠 無 法 開 悟, 回 溯 佛 經 記 載 禪 法 初 傳 的 情 形 是 25 : 世 尊 昔 在 靈 山 會 上 拈 花 示 眾, 是 時 眾 皆 默 然, 惟 迦 葉 尊 者 破 顏 微 笑 世 尊 云 : 吾 有 正 法 眼 藏, 涅 槃 妙 心, 實 相 無 相, 微 妙 法 門, 不 立 文 字, 教 外 別 傳, 付 囑 摩 訶 迦 葉 禪 悟 內 容 本 難 以 文 字 言 語 來 傳 述, 但 不 藉 文 字, 佛 法 又 由 何 而 得? 這 則 故 事 告 訴 我 們 : 禪 是 以 心 傳 心, 即 心 即 佛, 佛 法 妙 在 文 字 之 外, 但 這 不 立 文 字 又 非 棄 絕 文 字, 而 是 隨 說 隨 掃, 不 執 著 於 文 字 之 意, 如 果 真 能 摒 除 語 言 文 字 的 葛 藤 便 能 把 握 事 物 本 質, 超 越 世 俗 認 知 經 驗 或 僵 化 思 想, 擺 脫 現 實 的 束 縛, 掃 盡 語 言 所 形 成 的 一 切 虛 相, 進 而 達 到 高 超 的 境 界 任 何 語 言 文 字 都 是 第 二 性 的, 所 謂 說 似 一 物 則 不 中, 語 言 只 能 表 達 概 念 於 萬 一, 一 如 指 月 之 喻, 如 果 一 味 鑽 研 文 字 本 身 以 探 求 本 義 就 會 像 誤 手 指 為 月 體 一 樣 地 落 入 謬 誤 禪 宗 洞 若 觀 火, 了 解 到 語 言 文 字 本 來 就 有 侷 限 性, 它 無 法 表 述 世 界 的 本 體, 有 時 甚 至 還 會 歪 曲 事 物 的 本 質, 若 執 著 於 文 字 相 就 容 易 受 到 誤 導, 減 少 文 字 駢 枝 方 能 看 到 事 物 的 真 貌 禪 宗 不 立 文 字 解 消 人 為 的 表 達 方 式, 解 構 人 造 的 世 界 而 復 歸 天 地, 這 不 立 文 字 不 單 純 是 語 言 文 字 的 問 題, 它 也 具 有 美 學 的 象 徵 意 義 : 由 不 立 文 字 直 指 人 心 又 引 申 出 重 體 驗 非 理 性, 追 求 一 種 無 言 之 美 的 美 學 轉 向, 其 終 極 關 懷 在 於 人 類 心 靈 情 感 本 體 的 不 斷 超 越 與 提 昇, 其 影 響 直 接 表 現 25 大 正 藏 48 冊 ( 台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 社,1983 年 ), 頁 293 238

禪 學 對 唐 代 詩 歌 美 學 的 影 響 17 在 士 人 的 文 藝 創 作 審 美 情 趣 及 人 生 態 度 等 方 面 26 詩 家 也 以 為 文 字 只 是 一 種 憑 藉 的 象, 所 謂 境 生 象 外, 能 有 韻 外 之 致 味 外 之 旨 才 是 藝 術 的 最 上 乘, 於 文 字 之 外 看 到 情 性 所 在 的 言 外 之 意 或 意 外 之 言, 體 悟 到 意 與 境 渾 的 自 然 之 美, 因 此 意 境 美 學 的 特 徵 是 渾 然 無 迹 自 然 天 成, 如 清 水 出 芙 蓉, 天 然 去 雕 飾 27 當 自 然 美 成 了 意 境 美 學 的 特 色 之 後, 詩 畫 林 園 等 藝 術 便 以 師 心 造 化 師 化 自 然 為 美 ; 自 然 是 簡 淡 幽 遠 的, 詩 畫 美 學 也 崇 尚 這 種 簡 淡 之 風, 例 如 王 維 一 派 的 潑 墨 寫 意 畫, 或 後 來 的 禪 畫 都 憑 筆 就 能 融 入 禪 宗 空 靈 淡 遠 的 意 境, 呈 現 自 心 對 於 生 命 的 體 悟, 讓 意 與 境 在 自 然 當 中 通 而 為 一, 境 中 有 意, 意 寓 境 中, 在 此 境 界 主 客 合 一 情 景 交 融 而 虛 實 相 生 可 以 說 禪 學 和 美 學 相 同, 它 們 同 時 體 會 到 文 字 無 法 言 說 的 妙 處, 進 而 形 成 了 一 種 只 可 意 會 而 不 能 言 傳 的 渾 成 境 界, 這 種 境 界 又 稱 為 意 境, 拈 花 微 笑 就 是 禪 門 高 妙 意 境 的 表 現, 沒 有 憑 藉 任 何 語 言, 以 幾 近 無 待 的 狀 況 超 越 一 切 概 念 與 邏 輯, 直 接 心 領 神 會, 這 樣 不 必 言 說 的 境 界 便 是 佛 家 追 求 的 最 高 層 次 而 靈 山 會 上 佛 陀 拈 花, 迦 葉 會 心, 拈 花 還 形 成 一 種 象 徵 意 義, 後 世 宗 徒 便 常 透 過 象 徵 譬 喻 暗 示 等 方 法 來 啟 悟 大 眾 象 徵 的 特 質 是 含 蓄 而 不 說 盡, 詩 歌 表 達 也 以 含 蓄 不 露 為 尚, 唐 代 司 空 圖 二 十 四 詩 品 便 有 含 蓄 一 品, 宋 代 嚴 羽 滄 浪 詩 話 也 說 詩 要 不 涉 理 路, 不 落 言 詮, 因 為 詩 的 委 婉 性 及 象 徵 性 有 助 示 禪, 所 以 詩 歌 形 式 多 為 禪 家 所 引 借 運 用, 禪 境 的 不 可 言 說 性 與 詩 境 的 含 蓄 象 徵 性 正 相 彷 佛, 詩 與 禪 在 含 蓄 不 露 這 一 點 上 可 以 相 互 借 鑑, 禪 境 和 詩 境 渾 然 如 一 ( 六 ) 佛 遍 一 切 處 與 美 的 發 現 禪 宗 大 顯 於 世 還 因 它 能 將 玄 奧 妙 理 落 實 於 生 活 當 中 : 佛 法 在 世 間, 不 離 世 間 覺, 離 世 覓 菩 提, 恰 如 覓 兔 角 ( 壇 經. 般 若 品 ) 佛 道 無 相 而 遍 一 切 26 27 曾 議 漢 見 山 只 是 山 - 不 立 文 字 與 禪 形 上 美 學 的 終 極 關 懷,( 台 北 : 華 梵 大 學 ), 第 六 次 儒 佛 會 通 學 術 研 討 會 論 文 集,2002 年 ), 頁 427-440 李 白 經 離 亂 後 天 恩 流 夜 郎 憶 舊 遊 書 懷 贈 江 夏 韋 太 守 良 宰 詩 239

18 邱 湘 雲 興 大 人 文 學 報 第 三 十 七 期 處, 既 遍 一 切 處, 則 搬 柴 運 水 吃 飯 穿 衣 等 平 常 生 活 具 是 禪 意, 只 要 能 以 智 慧 觀 照, 自 然 能 與 道 相 契, 契 悟 世 間 萬 法 都 具 佛 性 按 佛 諸 法 身 中 有 毗 盧 遮 那 佛 一 詞, 毗 盧 遮 那 就 是 遍 一 切 處 之 意, 一 切 處 的 範 圍 非 常 廣 大, 盡 虛 空 而 遍 法 界 壇 經. 般 若 品 曾 說 : 善 知 識, 心 量 廣 大, 遍 周 法 界 ; 用 即 了 了 分 明, 應 用 便 知 一 切 一 切 即 一, 一 即 一 切 ; 來 去 自 由, 心 體 無 滯, 即 是 般 若, 一 即 一 切, 一 切 即 一, 佛 法 不 只 不 離 人 間, 它 還 無 所 不 在,, 所 謂 青 青 翠 竹, 皆 是 法 身 ; 郁 郁 黃 花, 無 非 般 若, 翠 竹 黃 花 即 使 再 平 凡, 在 悟 道 者 看 來 卻 都 是 佛 的 化 身 東 坡 宿 江 西 廬 山 龍 興 寺 與 常 聰 和 尚 論 無 情 說 法 時 也 寫 出 了 類 似 的 名 句 : 溪 聲 便 是 廣 長 舌, 山 色 無 非 清 淨 身, 夜 來 八 萬 四 千 偈, 他 日 如 何 舉 似 人, 溪 水 山 色, 無 一 不 在 示 法, 只 要 用 心 體 悟, 一 夜 之 中 竟 有 如 八 萬 四 千 首 偈 語 充 盈 於 耳 際 佛 遍 一 切 處, 道 無 所 不 在, 當 達 到 了 悟 境 界 時, 滴 水 可 觀 滄 海 一 葉 而 可 知 秋, 從 粒 沙 也 可 想 見 大 千 世 界, 因 為 一 法 遍 含 一 切 法, 一 月 普 現 一 切 水 一 切 水 月 一 月 攝, 一 地 具 足 一 切 地 ( 永 嘉 證 道 歌 ), 千 江 有 水 千 江 月, 萬 里 無 雲 萬 里 天 ( 嘉 泰 普 燈 錄 28 ) 有 水 即 有 月, 月 代 表 處 處 可 見 的 佛 法, 因 此 李 澤 厚 先 生 說 29 : 禪 宗 修 養 最 高 的 境 界 是 能 在 瞬 刻 中 得 到 永 恆, 剎 那 間 已 成 終 古, 在 時 間 上 是 瞬 刻 永 恆, 在 空 間 則 是 萬 物 一 體, 這 是 禪 的 最 高 境 地 佛 法 無 處 不 在, 同 樣 地 美 也 是 無 處 不 在, 觸 處 皆 有 佛, 也 觸 處 皆 有 美, 法 國 印 象 派 大 師 雷 諾 瓦 說 過 : 美 無 處 不 在, 對 於 我 們 的 眼 睛, 不 是 缺 少 美, 而 是 缺 少 發 現, 只 要 肯 細 心 觀 察, 美 便 是 無 處 不 在, 所 以 從 另 一 個 角 度 來 看, 孟 浩 然 春 曉 一 詩 何 嘗 不 是 這 種 思 想 的 表 達 : 春 眠 不 覺 曉, 處 處 聞 啼 鳥 只 是 不 覺 而 已, 只 要 我 們 肯 用 心 去 感 覺 去 體 會 生 活 中 的 所 見 所 聞, 相 信 我 們 也 會 發 覺 生 活 中 處 處 有 啼 鳥, 處 處 皆 美 了 28 29 前 者 見 大 正 藏 48 冊 ( 台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 社,1983 年 ), 頁 396; 後 者 見 卍 新 編 續 藏 經 79 冊 ( 台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 社,1994 年 ), 頁 402 李 澤 厚 中 國 古 代 思 想 史 論,( 台 北 : 風 雲 時 代 出 版 公 司,1990 年 ), 頁 208 240

禪 學 對 唐 代 詩 歌 美 學 的 影 響 19 六 詩 歌 美 學 中 的 禪 學 表 現 一 般 研 究 詩 禪 關 係 時 多 將 這 類 詩 歌 分 為 兩 類 : 一 是 以 禪 入 詩, 二 是 以 禪 喻 詩 30, 以 禪 入 詩 是 把 禪 理 引 入 詩 中, 旨 在 闡 述 禪 理, 其 宗 教 哲 理 意 味 較 濃, 嚴 格 說 來 是 示 道 之 作, 並 不 算 是 具 有 詩 意 的 作 品, 姑 且 可 稱 之 為 禪 言 詩, 它 與 美 學 範 疇 相 距 較 遠 ; 以 禪 喻 詩 則 詩 意 較 濃, 具 審 美 價 值, 這 才 是 本 文 所 要 討 論 的 內 容, 以 下 便 將 這 種 具 禪 學 意 味 又 具 美 學 價 值 的 詩 粗 略 分 為 禪 理 之 美 禪 境 之 美 禪 趣 之 美 及 禪 味 之 美 四 類, 並 各 舉 一 些 詩 人 名 句 以 窺 探 其 內 涵 所 在 ( 一 ) 禪 理 之 美 1. 真 空 妙 有 之 理 就 一 般 所 知 : 唐 代 詩 人 中 受 佛 學 影 響 最 深 者 當 推 盛 唐 的 王 維, 王 維 禪 學 修 養 最 深, 這 使 他 能 寧 心 靜 性 以 觀 照 物 象, 了 知 諸 法 性 空 的 般 若 實 相, 當 他 走 進 大 自 然 的 山 山 水 水 時, 能 與 天 地 宇 宙 有 最 和 諧 的 接 觸 王 維 既 是 詩 人 又 虔 心 向 佛, 宗 教 體 驗 與 審 美 體 驗 便 很 自 然 地 融 合 在 一 起, 因 而 誕 生 出 許 多 既 富 深 意 而 又 優 美 無 比 的 文 學 佳 構 本 文 考 查 全 唐 詩 中 右 丞 有 詩 四 百 餘 首, 發 現 他 的 詩 最 喜 用 空 這 一 字, 有 空 字 的 詩 句 便 達 八 十 五 首 之 多 31, 例 如 : 空 山 不 見 人, 但 聞 人 語 響 鹿 砦 } 鵲 巢 結 空 林, 雉 雊 響 幽 谷 晦 日 遊 大 理 韋 卿 城 南 別 業 寂 寞 柴 門 人 不 到, 空 林 獨 與 白 雲 期 早 秋 山 中 峽 裏 誰 知 有 人 事, 世 中 遙 望 空 雲 山 桃 源 行 空 山 新 雨 後, 天 氣 晚 來 秋 山 居 秋 暝 30 31 詳 杜 松 柏 禪 學 與 唐 宋 詩 學 ( 台 北 : 黎 明 文 化 事 業 公 司,1976 年 ), 第 三 章 及 第 四 章, 頁 205-363 依 元 智 大 學 全 唐 詩 檢 索 系 統 所 統 計 :http://cls.admin.yzu.edu.tw/qts/home.htm 241

20 邱 湘 雲 興 大 人 文 學 報 第 三 十 七 期 以 上 都 是 作 者 對 空 的 體 悟, 但 不 管 是 空 山 空 林 或 空 谷, 這 些 空 字 都 不 是 空 寂 一 無 所 有, 而 都 應 理 解 為 包 含 萬 有 的 廣 大 虛 空, 按 右 丞 深 諳 真 空 妙 有, 無 異 無 礙 的 禪 家 三 昧, 他 曾 說 : 欲 問 義 心 義, 遙 知 空 病 空 山 河 天 眼 里, 世 界 法 身 中 ( 夏 日 過 青 龍 寺 謁 操 禪 師 ) 可 知 詩 人 對 空 的 體 悟 正 是 佛 家 真 空 妙 有 的 體 現, 一 如 壇 經 所 言 : 心 量 廣 大, 猶 如 虛 空 虛 空 能 含 日 月 星 辰 大 地 山 河, 一 切 草 木, 惡 人 善 人, 惡 法 善 法, 天 空 地 獄, 盡 在 空 中, 世 人 性 空, 亦 復 如 是 詩 人 觀 照 大 自 然 時 體 悟 到 色 不 異 空, 空 不 異 色 的 道 理, 所 謂 言 為 心 聲, 於 是 詩 歌 也 表 現 出 色 空 一 如 的 深 邃 思 想, 這 種 思 想 可 能 來 自 禪 宗 的 空 觀 思 想, 因 此 右 丞 好 用 空 字 應 是 受 到 佛 教 的 影 響 32 再 如 作 者 辛 夷 塢 這 首 詩 : 木 末 芙 蓉 花, 山 中 發 紅 萼, 澗 户 寂 無 人, 紛 紛 開 且 落 這 首 詩 雖 無 空 字, 但 所 表 達 的 也 是 空 宗 的 思 想 : 大 自 然 的 一 切 是 那 樣 清 寂 靜 謐, 既 開 又 落, 既 有 又 空, 既 生 滅 無 常 卻 又 充 滿 生 機, 作 者 喜 愛 這 種 情 景 而 不 佔 為 己 有, 任 憑 花 開 花 落, 此 時 的 心 境 想 必 也 是 既 有 又 空, 無 牽 無 掛, 無 縛 無 礙, 既 無 心 而 又 有 意 地 觀 照 自 然 界 的 一 切, 不 即 不 離, 不 住 於 相 而 一 任 自 然 就 在 此 時 此 刻 詩 人 看 到 的 美 既 在 刹 那, 又 在 永 恆, 既 是 生 生 滅 滅, 又 是 生 生 不 息, 在 刹 那 美 感 中 感 觸 到 永 恆 的 超 然 境 界 右 丞 山 水 詩 往 往 借 事 物 表 現 哲 理, 他 給 我 們 多 樣 的 審 美 感 受 - 以 有 限 文 字 來 表 達 無 限 情 感, 而 這 究 竟 是 審 美 體 驗 還 是 宗 教 體 驗? 究 竟 是 藝 術 境 界 還 是 哲 學 境 界? 其 實 都 是, 因 為 在 右 丞 詩 歌 中 所 有 的 美 都 融 合 為 一, 這 種 高 超 的 融 合 藝 術 也 是 禪 家 和 合 無 礙 的 精 神 表 現 總 之, 宗 教 體 悟 與 審 美 體 驗 在 王 維 山 水 詩 中 得 到 了 和 諧 統 一, 只 因 作 者 深 具 佛 學 素 養, 能 徹 悟 禪 門 妙 法, 深 得 禪 家 三 昧, 難 怪 他 的 詩 會 被 譽 為 是 字 字 禪 理 ( 王 士 禎 書 溪 西 堂 詩 序 ) 的 上 乘 之 作 32 劉 敏 論 王 維 山 水 田 園 詩 空 靈 的 意 境 追 求, 黔 南 民 族 師 範 學 院 學 報 第 5 期 (2002 年 ), 頁 28 242

禪 學 對 唐 代 詩 歌 美 學 的 影 響 21 2. 無 常 幻 滅 之 理 眾 所 周 知 : 李 商 隱 最 有 名 的 就 是 無 題 詩 的 創 作 ; 題 名 為 無 題, 儼 然 已 說 明 詩 中 所 寫 有 文 字 難 以 言 說 的 意 味, 這 好 似 禪 家 的 不 立 文 字, 因 為 文 字 永 遠 無 法 表 達 深 邃 的 情 感, 所 以 乾 脆 以 無 題 為 題, 以 不 說 為 說 義 山 無 題 詩 共 十 六 首, 有 名 詩 句 如 : A. 昨 夜 星 辰 昨 夜 風, 畫 樓 西 畔 桂 堂 東 身 無 綵 鳳 雙 飛 翼, 心 有 靈 犀 一 點 通 隔 座 送 鉤 春 酒 暖, 分 曹 射 覆 蠟 燈 紅 嗟 余 聽 鼓 應 官 去, 走 馬 蘭 台 類 轉 蓬 B. 颯 颯 東 風 細 雨 來, 芙 蓉 塘 外 有 輕 雷 金 蟾 齧 鎖 燒 香 入, 玉 虎 牽 絲 汲 井 迴 賈 氏 窺 簾 韓 掾 少, 宓 妃 留 枕 魏 王 才 春 心 莫 共 花 爭 發, 一 寸 想 思 一 寸 灰 C. 來 是 空 言 去 絕 蹤, 月 斜 樓 上 五 更 鐘 夢 為 遠 別 啼 難 喚, 書 被 催 成 墨 未 濃 蠟 照 半 籠 金 翡 翠, 麝 熏 微 度 繡 芙 蓉 劉 郎 已 恨 蓬 山 遠, 更 隔 蓬 山 一 萬 重 D. 相 見 時 難 別 亦 難, 東 風 無 力 百 花 殘 春 蠶 到 死 絲 方 盡, 蠟 炬 成 灰 淚 始 乾 曉 鏡 但 愁 雲 鬢 改, 夜 吟 應 覺 月 光 寒 蓬 山 此 去 無 多 路, 青 鳥 殷 勤 為 探 看 綜 觀 這 些 詩 可 以 發 現 : 春 心 莫 共 花 爭 發, 一 寸 相 思 一 寸 灰! 表 達 了 對 情 感 幻 滅, 世 事 無 常 的 體 悟 劉 郎 已 恨 蓬 山 遠, 更 隔 蓬 山 一 萬 重, 當 歡 樂 已 成 往 事 相 思 已 成 灰 燼 春 蠶 絲 盡 蠟 炬 淚 乾 而 雲 鬢 已 老 時 方 才 明 白 人 生 有 種 種 欲 求 不 得 的 痛 苦 及 憾 恨, 於 是 這 些 無 題 詩 表 達 同 一 主 題, 都 透 露 出 作 者 對 諸 行 無 常 求 不 得 苦 的 深 刻 體 悟 除 無 題 詩 外, 義 山 其 他 詩 歌 也 詠 嘆 美 好 事 物 的 凋 零 與 衰 落, 如 登 樂 遊 原 : 向 晚 意 不 適, 驅 車 登 古 原, 夕 陽 無 限 好, 只 是 近 黃 昏 夕 陽 西 下 本 是 美 景, 作 者 卻 在 此 體 悟 到 世 間 事 物 美 則 美 矣, 終 究 仍 將 走 向 幻 滅 這 樣 悲 偒 的 感 概 不 時 貫 穿 於 文 字 之 中, 形 成 義 山 詩 歌 的 主 調, 這 樣 的 作 品 寓 有 243

22 邱 湘 雲 興 大 人 文 學 報 第 三 十 七 期 一 種 淒 美 風 格, 由 錦 瑟 一 詩 更 可 見 到 這 種 情 調 : 錦 瑟 無 端 五 十 弦, 一 弦 一 柱 思 華 年 莊 生 曉 夢 迷 蝴 蝶, 望 帝 春 心 托 杜 鵑 滄 海 月 明 珠 有 淚, 藍 田 日 暖 玉 生 煙 此 情 可 待 成 追 憶, 只 是 當 時 已 惘 然 吳 言 生 賞 析 此 詩 時 說 33 : 錦 瑟 華 年 是 時 間 的 空, 莊 生 夢 蝶 是 四 大 的 空, 望 帝 鵑 啼 是 身 世 的 空, 滄 海 遺 珠 是 抱 負 的 空, 藍 玉 生 煙 是 理 想 的 空, 當 時 已 惘 然 追 憶 更 難 堪 是 情 感 的 空 然 而 正 是 在 這 種 種 空 中 又 幻 化 出 錦 瑟 華 年 等 一 系 列 的 色 相 作 者 見 色 生 情, 傳 情 入 色, 因 色 悟 空, 又 因 空 生 色, 陷 入 難 以 自 拔 的 深 淵 所 謂 一 切 有 為 法, 如 夢 幻 泡 影, 這 首 詩 頗 有 色 即 是 空, 空 即 是 色 的 佛 學 意 味 人 生 無 常, 繁 華 如 夢 而 往 事 如 煙, 美 好 春 色 都 已 凋 枯, 遠 大 理 想 也 已 幻 滅, 自 己 追 求 的 對 象 更 是 可 望 而 不 可 及, 作 者 此 時 的 體 悟 不 就 如 金 剛 經 所 言 : 一 切 有 為 法, 如 夢 幻 泡 影, 如 露 亦 如 電, 應 作 如 是 觀? 尤 其 在 錦 瑟 華 年 之 時 經 歷 了 種 種 的 人 生 遭 遇, 其 無 奈 與 失 落 可 想 而 知, 然 而 也 正 是 這 種 色 空 感 及 無 常 感 才 營 造 出 求 不 得 苦 的 痛 楚, 進 而 形 成 義 山 詩 歌 淒 美 的 藝 術 魅 力 除 此 之 外, 多 情 詩 人 以 直 覺 所 體 悟 到 的 不 止 是 個 人 的 無 常, 還 有 歷 史 生 命 的 無 常, 義 山 尚 有 不 少 詠 史 懷 古 之 作, 同 樣 表 達 了 歡 樂 如 夢 的 無 常 幻 滅 感, 例 如 : A. 巫 峽 迢 迢 舊 楚 宮, 至 今 雲 雨 暗 丹 楓 微 生 盡 戀 人 間 樂, 只 有 襄 王 憶 夢 中 過 楚 宫 B. 一 笑 相 傾 國 便 亡, 何 勞 荊 棘 始 堪 傷 小 憐 玉 體 橫 陳 夜, 已 報 周 師 入 晉 陽 北 齊 二 首 之 一 C. 乘 興 南 游 不 戒 嚴, 九 重 誰 省 諌 書 函 春 風 舉 國 裁 宮 錦, 半 作 障 泥 半 33 吳 言 生 論 李 商 隱 詩 歌 的 佛 學 意 趣, 文 學 遺 產 1999 年 第 3 期 244

禪 學 對 唐 代 詩 歌 美 學 的 影 響 23 作 帆 隋 宮 D. 冀 馬 燕 犀 動 地 來, 自 埋 紅 粉 自 成 灰 君 王 若 道 堪 傾 國, 玉 輦 何 由 過 馬 嵬 馬 嵬 之 一 E. 海 外 徒 聞 更 九 州, 他 生 未 卜 此 生 休 空 聞 虎 旅 傳 宵 柝, 無 復 雞 人 報 曉 籌 此 日 六 軍 同 駐 馬, 當 時 七 夕 笑 牽 牛 如 何 四 紀 為 天 子, 不 及 盧 家 有 莫 愁 馬 嵬 之 二 楚 襄 王 與 巫 山 神 女 的 歡 會 終 是 幻 夢 ; 隋 煬 帝 鑿 河 南 游, 盛 絕 一 時, 而 今 唯 餘 水 調 悲 吟 ; 玄 宗 寵 愛 貴 妃, 風 流 一 世, 然 而 愛 情 盟 誓 終 是 空 夢 一 場, 帝 王 繁 華 也 終 將 沉 沒 於 無 常 之 流 中 無 常 流 轉, 好 景 轉 眼 成 空, 詩 人 在 個 人 和 歷 史 中 領 悟 到 有 求 皆 苦 無 常 幻 滅 的 佛 教 真 諦, 這 種 體 驗 是 如 此 深 切, 因 而 更 加 趨 使 作 者 走 向 佛 門 以 尋 求 解 脫 義 山 雖 悟 得 無 常 苦 空 之 理, 終 究 卻 因 情 執 太 深 而 無 法 跳 脫 出 來, 一 如 詩 中 以 春 蠶 作 繭 自 縛, 用 縷 縷 情 絲 綑 縛 自 己 ; 也 如 詩 中 的 蠟 炬, 焰 盡 成 灰, 滴 滴 悲 淚 銷 融 自 己, 即 使 義 山 有 過 一 定 程 度 的 禪 悟 體 驗, 終 因 對 生 命 對 情 感 至 死 不 渝 的 執 著 使 他 陷 入 泥 淖 而 無 法 自 拔, 他 無 法 像 王 維, 王 維 的 詩 表 達 了 禪 宗 澄 心 靜 慮 不 執 不 著 的 一 面, 義 山 的 作 品 至 情 至 性, 雖 也 是 即 事 而 真 觀 色 悟 空, 可 惜 卻 未 能 因 空 而 入 道 所 以 有 人 說 : 如 果 王 維 是 詩 佛 的 話, 李 商 隱 則 堪 稱 為 情 禪 34, 因 為 後 者 的 詩 偏 重 於 世 事 無 常 情 感 幻 滅 的 體 證, 表 現 出 對 無 常 的 反 省 及 對 執 著 的 企 望 超 越, 這 令 人 想 到 紅 樓 夢, 這 本 書 有 個 別 稱 就 叫 情 僧 錄, 書 中 主 題 也 是 由 觀 色 悟 空 進 而 因 空 悟 道 維 摩 詰 經. 佛 道 品 曾 說 : 菩 薩 度 人 引 諸 好 色 者, 先 以 情 欲 牽, 後 令 入 佛 智 35 李 商 隱 諸 行 無 常 有 求 皆 苦, 曹 雪 芹 紅 樓 如 夢 等 主 題 多 少 都 可 見 到 佛 家 的 影 子 34 同 上 註 35 大 正 藏 第 14 冊 ( 台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 社,1983 年 ), 頁 550 245

24 邱 湘 雲 興 大 人 文 學 報 第 三 十 七 期 ( 二 ) 禪 境 之 美 根 據 近 人 曾 祖 蔭 研 究, 中 國 古 代 意 境 說 的 美 學 特 徵 是 :(1) 意 與 境 渾 (2) 境 生 象 外 (3) 自 然 之 美 36, 本 文 則 由 以 下 兩 方 面 來 看 禪 境 之 美 : 1. 無 我 之 境 王 國 維 人 間 詞 話 曾 指 出 : ( 詩 詞 ) 以 境 界 為 尚. 有 有 我 之 境, 有 無 我 之 境 有 我 之 境, 以 我 觀 物, 故 物 皆 著 我 之 色 彩 無 我 之 境, 以 物 觀 物, 不 知 何 者 為 我, 何 者 為 物 按 王 維 的 詩 表 現 了 無 我 之 境, 他 的 詩 追 求 湛 然 常 寂, 創 造 出 物 我 渾 一 神 與 物 化 的 渾 融 境 界, 這 可 以 他 在 輞 川 閒 居 所 寫 的 詩 為 例 : 獨 坐 幽 篁 裡, 彈 琴 復 長 嘯 深 林 人 不 知, 明 月 來 相 照 竹 里 館 文 杏 裁 為 梁, 香 茅 結 為 宇 不 知 棟 里 雲, 去 作 人 間 雨 文 杏 館 颯 颯 秋 雨 中, 淺 淺 石 溜 瀉 跳 波 自 相 濺, 白 鷺 驚 復 下 欒 家 瀨 木 末 芙 蓉 花, 山 中 發 紅 萼 澗 戶 寂 無 人, 紛 紛 開 且 落 辛 夷 塢 空 山 不 見 人, 但 聞 人 語 響 ; 返 景 入 深 林, 復 照 青 苔 上 鹿 砦 以 上 都 屬 無 我 之 境 的 客 觀 描 寫, 因 此 明 代 胡 應 麟 詩 藪 說 : 右 丞 輞 川 諸 作, 卻 是 自 出 機 軸, 名 言 兩 忘, 色 相 具 泯 王 士 禎 也 說 : 如 王 裴 輞 川 絕 句, 字 字 入 禪 他 如 雨 中 山 果 落, 燈 下 草 蟲 鳴 明 月 松 間 照 清 泉 石 上 流, 以 及 太 白 欲 下 水 晶 簾, 玲 瓏 望 秋 月 妙 諦 微 言, 與 世 尊 拈 花, 迦 葉 微 笑, 等 無 差 别 ( 帶 經 堂 詩 話 卷 三 ) 此 中 表 現 的 正 是 一 種 象 外 之 象, 景 外 之 景, 所 謂 萬 物 靜 觀 而 皆 自 得, 當 詩 人 與 天 地 宇 宙 相 接 觸 時, 朗 然 便 見 物 性 ( 變 幻 無 常 之 性 ) 與 我 性 ( 性 空 無 礙 之 性 ) 一 致, 而 除 去 一 切 世 俗 妄 念 執 著 後, 一 首 詩 就 如 一 畝 方 塘, 可 以 映 照 出 詩 佛 整 個 人 物 形 象 的 身 影, 可 以 澄 澈 如 天 地 之 鑑, 一 切 萬 物 皆 在 虛 36 曾 祖 蔭 中 國 古 代 文 藝 美 學 範 疇,( 台 北 : 文 史 哲 出 版 社,1987 年 ), 頁 265 246

禪 學 對 唐 代 詩 歌 美 學 的 影 響 25 空 中 自 由 來 往 而 各 得 其 所 詩 人 就 在 這 種 自 性 物 性 佛 性 都 融 合 到 澄 明 寂 靜 的 體 驗 中 進 入 了 無 我 境 界, 達 到 王 士 禎 所 說 禪 家 悟 境 與 詩 家 化 境 的 高 度 融 合 37 空 山 無 人, 水 流 花 開, 禪 境 可 通 詩 境, 詩 歌 當 中 情 景 理 事 水 乳 交 融, 我 也 與 天 地 同 流, 與 萬 物 為 一 ; 右 丞 詩 作 用 字 渾 融 而 似 無 跡 可 求, 在 詩 境 中 物 境 情 境 及 意 境 相 互 交 融, 呈 現 一 片 物 我 合 一 的 境 界, 任 運 自 然 物 我 兩 忘, 襟 懷 間 不 時 透 出 禪 悦 灑 脱 的 風 致, 展 現 深 邃 玄 冥 的 思 想 美 及 藝 術 美 2. 清 空 之 境 中 唐 柳 宗 元 的 山 水 詩 意 境 獨 特, 他 常 藉 助 大 自 然 的 山 山 水 水 來 觀 照 寂 靜 而 又 冰 清 玉 潔 的 內 心 世 界 38, 這 一 來 與 他 才 情 秉 賦 及 遭 際 閱 歷 有 關, 二 來 也 是 受 到 當 時 佛 教 的 影 響 39 在 永 州 八 記 裡 我 們 看 到 他 在 自 然 山 水 中 體 味 到 了 心 凝 神 釋 的 高 妙 意 境, 而 這 種 與 萬 化 冥 合 的 心 靈 境 界 正 是 受 佛 教 影 響 所 致, 佛 家 講 出 世 重 自 然 追 求 平 靜 清 幽 的 境 界, 這 些 都 對 柳 宗 元 的 審 美 趣 味 有 不 小 的 影 響, 最 有 名 的 詩 就 是 江 雪 : 千 山 鳥 飛 絕, 萬 徑 人 踪 滅 孤 舟 蓑 笠 翁, 獨 鈞 寒 江 雪, 一 般 賞 析 這 首 詩 時 多 以 儒 家 觀 點 來 看, 說 這 漁 翁 象 徵 作 者 自 己, 江 雪 中 獨 立 代 表 困 境 中 的 堅 持, 但 詩 無 達 詁, 詩 歌 之 美 就 美 在 它 的 豐 富 多 義 性, 我 們 不 妨 以 佛 學 角 度 來 重 新 賞 析 這 首 詩 : 這 首 小 詩 讓 我 們 看 到 千 山 萬 徑 下 的 大 千 世 界 已 成 潔 白 一 片, 正 所 謂 繁 華 落 盡 見 真 淳, 全 白 的 世 界 好 像 回 到 大 地 太 初 空 無 而 真 實 的 本 源 世 界, 若 依 民 間 說 法, 冬 天 大 雪 覆 蓋 大 地, 所 有 病 毒 也 被 涷 死, 表 示 明 年 收 成 會 更 好, 這 是 祥 瑞 之 兆, 因 此 冬 天 大 雪 常 被 稱 為 瑞 雪, 這 正 如 禪 家 的 主 張 : 須 先 空 掉 一 切 才 能 重 新 見 到 道 之 所 在, 也 正 如 美 學 家 所 主 張, 須 有 一 空 虛 的 心 靈 才 能 發 現 事 物 的 美 至 於 獨 釣 寒 江 的 37 38 39 見 其 蠺 尾 續 文, 轉 引 自 王 洪 方 廣 錩 等 中 國 禪 詩 鑑 賞 辭 典 ( 北 京 : 中 國 人 民 大 學 出 版 社,1992 年, 頁 158 同 上 註, 頁 291 王 樹 海 王 鳳 霞 佛 禪 對 柳 宗 元 山 水 詩 的 影 響 芻 議, 社 會 科 學 戰 線 2000 年 第 1 期, 頁 105 247

26 邱 湘 雲 興 大 人 文 學 報 第 三 十 七 期 漁 翁 則 表 示 此 境 雖 是 鳥 絕 踪 滅, 但 絕 非 空 寂 死 寂, 因 為 子 厚 自 己 說 過 : 其 境 過 清, 不 可 久 居 ( 永 州 八 記. 至 小 丘 西 小 石 潭 記 ), 一 片 潔 白 的 世 界 中 仍 有 漁 翁 這 一 點 人 影 立 於 其 上, 代 表 仍 有 天 地 之 心 獨 立 於 其 間 由 子 厚 詩 文 可 以 看 到 一 種 無 人 之 境 的 寧 靜 之 美, 因 此 中 國 禪 詩 鑑 賞 辭 典 也 將 這 首 詩 列 為 中 國 禪 詩 之 一 40 此 外, 子 厚 作 詩 頗 喜 著 寫 漁 翁, 如 漁 翁 這 首 詩 : 漁 翁 夜 傍 西 巖 宿, 曉 汲 清 湘 燃 苦 竹 煙 銷 日 出 不 見 人, 欵 乃 一 聲 山 水 綠, 迴 看 天 際 下 中 流, 岩 上 無 心 雲 相 逐 漁 翁 是 一 隱 逸 形 象, 煙 銷 日 出 不 見 人, 欵 乃 一 聲 山 水 綠, 不 見 人 是 因 人 ( 漁 翁 ) 與 自 然 和 諧 地 融 合 在 同 一 畫 面 中, 人 與 自 然 互 相 映 襯 無 心 徵 逐 更 說 明 了 作 者 此 時 此 刻 的 心 境 再 者 這 首 詩 的 場 景 在 水 涯, 水 在 佛 教 代 表 一 種 潔 淨, 可 以 洗 淨 一 切, 所 以 本 文 認 為 子 厚 的 詩 隱 然 表 現 了 佛 家 的 清 空 之 境 ( 三 ) 禪 趣 之 美 禪 宗 本 是 活 活 潑 潑 且 妙 趣 橫 生 的, 以 下 便 舉 耳 目 之 樂 趣 及 無 理 之 妙 趣 來 加 以 說 明 : 1. 耳 目 之 樂 趣 如 李 白 有 聽 蜀 僧 浚 彈 琴 一 詩 : 蜀 僧 抱 綠 綺, 西 下 峨 眉 峰 為 我 一 揮 手, 如 聽 萬 壑 松 客 心 洗 流 水, 餘 音 入 霜 鐘 不 覺 碧 山 暮, 秋 雲 暗 幾 重 按 太 白 雲 遊 佛 教 聖 地 - 峨 嵋 山 時 結 識 了 高 僧 - 廣 浚, 兩 人 遂 結 為 知 音 廣 浚 博 古 通 今, 並 彈 得 一 手 好 琴, 這 首 詩 中 除 了 為 我 一 揮 手, 如 聽 萬 壑 松 二 40 同 註 37 248

禪 學 對 唐 代 詩 歌 美 學 的 影 響 27 句 以 外 沒 有 其 他 文 字 是 形 容 廣 浚 的 琴 音, 但 他 的 琴 藝 超 凡 脫 俗 可 以 想 見, 因 為 只 要 他 一 揮 手 便 使 人 有 如 聽 萬 壑 松 般 的 震 憾 感 受, 在 這 場 音 樂 饗 宴 中, 作 者 體 驗 到 禪 意 十 足 的 耳 目 之 樂 趣 再 如 常 建 題 破 山 寺 後 禪 院 : 清 晨 入 古 寺, 初 日 照 高 林 竹 徑 通 幽 處, 禪 房 花 木 深 山 光 悅 鳥 性, 潭 鳥 空 人 心, 萬 籟 此 俱 寂, 但 餘 鐘 磬 聲 萬 物 聲 響 全 然 靜 寂, 只 有 禪 院 的 鐘 聲 裊 裊 在 空 谷 中 回 蕩, 這 鐘 聲 悠 悠 迴 蕩 著, 彷 彿 我 們 也 感 受 到 那 肅 穆 莊 嚴 的 禪 門 世 界, 感 受 到 剎 那 間 的 永 恆, 心 境 隨 那 鐘 聲 飄 向 遠 方, 飄 到 廣 闊 無 際 的 虛 空 境 界, 在 山 水 和 佛 寺 合 一 處 得 到 了 審 美 的 愉 悅 與 慰 藉, 而 竹 徑 通 幽 處 則 另 表 現 出 一 種 曲 折 搖 曳 之 美, 由 此 而 生 發 的 曲 徑 通 幽 四 字 更 出 現 在 紅 樓 夢 的 大 觀 園 中, 這 種 曲 折 美 還 成 為 日 後 中 國 文 學 藝 術 及 林 園 所 追 求 的 美 學 範 疇 之 一 41, 在 竹 徑 通 幽 處 我 們 感 受 到 那 曲 折 有 致 的 物 外 之 趣 2. 無 理 之 妙 趣 詩 家 造 語 有 時 看 似 不 合 理, 不 合 邏 輯, 卻 能 造 成 錯 置 的 驚 喜 效 果, 進 而 產 生 一 種 奇 趣, 這 種 情 形 蘇 軾 稱 作 反 常 而 合 道 ( 詩 人 玉 屑 ), 賀 裳 謂 之 無 理 而 妙 ( 載 酒 園 詩 話 42 ), 其 實 這 種 詩 句 往 往 不 合 於 理 而 合 於 情 按 唐 代 詩 歌 本 以 表 達 情 意 為 尚, 重 點 不 在 說 理, 正 如 嚴 羽 滄 浪 詩 話 所 說 : 詩 有 別 裁, 非 關 書 也 詩 有 別 趣, 非 關 理 也 無 理 而 妙 就 是 一 種 別 裁 別 趣 看 似 無 理, 卻 在 言 外 展 現 了 奇 特 的 意 趣 曹 雪 芹 紅 樓 夢 裡 曾 有 一 段 類 似 的 體 驗 : 香 菱 向 黛 玉 學 詩, 黛 玉 推 薦 由 王 維 的 詩 入 手, 香 菱 看 了 王 維 使 至 塞 上 一 詩 : 大 漠 孤 煙 直, 長 河 落 日 圓 一 句 時 說 : 41 42 同 註 37, 頁 200 前 者 見 宋. 魏 慶 之 詩 人 玉 屑 ( 台 北 : 台 灣 商 務 印 書 館,1974 年 ) 卷 十 ; 後 者 見 郭 紹 虞 編 選, 富 壽 蓀 校 點 清 詩 話 續 編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83 年 ) 第 一 冊 249

28 邱 湘 雲 興 大 人 文 學 報 第 三 十 七 期 想 來 煙 如 何 直? 日 自 是 圓 的, 這 直 字 似 無 理, 圓 字 似 太 俗 合 上 書 一 想, 倒 像 是 見 了 這 景 似 的, 若 說 再 找 兩 個 字 換 這 兩 個, 竟 再 找 不 出 兩 個 字 來 又 讀 王 維 日 落 江 湖 白, 潮 來 天 地 青 時 說 : 白 青 兩 個 字 也 似 無 理 想 來 必 得 這 兩 個 字 才 形 容 得 盡, 念 在 嘴 裡 倒 像 有 幾 千 斤 重 的 一 個 橄 欖 43 可 見 王 維 的 詩 看 似 太 白 太 直, 但 也 形 成 一 種 別 趣, 類 似 情 形 還 如 其 他 作 品 : 荊 溪 白 石 出, 天 寒 紅 葉 稀, 山 路 元 無 雨, 空 翠 濕 人 衣 山 中 行 到 水 窮 處, 坐 看 雲 起 時 偶 然 值 林 叟, 談 笑 無 還 期 終 南 別 業 山 中 無 雨 卻 會 溼 了 人 衣, 既 是 水 窮 之 處 卻 又 是 雲 起 之 始, 這 些 詩 句 都 看 似 無 理, 卻 能 絕 處 逢 生, 或 許 正 因 為 看 似 無 理 才 益 加 啟 人 思 索, 思 索 是 否 有 更 深 的 意 涵 蘊 藏 於 文 字 之 下 此 外 王 維 善 寫 景 物, 但 他 著 寫 景 物 的 手 法 與 人 迥 異, 他 在 寫 靜 時 往 往 著 眼 在 動 態 的 表 現 上, 例 如 : 人 閑 桂 花 落, 夜 靜 春 山 空 月 出 驚 山 鳥, 時 鳴 春 澗 中 鳥 鳴 澗 空 山 不 見 人, 但 聞 人 語 響 返 景 入 深 林, 復 照 青 苔 上 鹿 砦 明 月 松 間 照, 清 泉 石 上 流 竹 喧 歸 浣 女, 蓮 動 下 魚 舟 山 居 秋 暝 照 理 動 是 嘈 雜, 但 在 右 丞 的 詩 裡 卻 能 以 動 來 襯 顯 靜 : 在 靜 夜 之 中, 月 的 出 現 使 山 鳥 驚 鳴 起 來, 可 見 夜 有 多 靜 ; 空 山 本 也 寂 靜, 卻 有 響 聲 蕩 漾 於 其 中 ; 因 為 詩 人 靜 定 才 敏 銳 地 感 受 到 竹 喧 及 蓮 動 的 聲 音, 能 聽 見 最 微 細 的 聲 響, 可 見 這 山 有 多 靜 寂 詩 人 善 用 熱 鬧 字 眼, 寫 出 的 不 是 更 熱 鬧 而 是 更 加 地 幽 靜, 這 種 寓 靜 於 動 不 也 可 說 是 種 無 理 而 43 見 紅 樓 夢 第 四 十 八 回 ( 台 北 : 里 仁 書 局,1984 年 ), 頁 737 250

禪 學 對 唐 代 詩 歌 美 學 的 影 響 29 妙? 宗 白 華 論 中 國 藝 術 意 境 之 誕 生 時 就 曾 說 道 44 : 禪 是 動 中 的 極 靜 也 是 靜 中 的 極 動 寂 而 常 照, 照 而 常 寂, 動 靜 不 二, 直 探 生 命 本 原 禪 是 中 國 人 接 觸 佛 教 大 乘 義 後 體 認 到 自 己 的 心 靈 深 處 而 發 揮 到 哲 學 境 界 與 藝 術 境 界, 靜 穆 的 現 照 與 飛 躍 的 生 命 構 成 藝 術 的 二 元, 也 是 構 成 禪 的 心 靈 狀 態 在 王 維 詩 歌 當 中 我 們 再 次 看 到 所 謂 空 絕 非 死 寂 一 片, 所 謂 靜 也 不 等 於 枯 寂, 動 靜 二 者 相 互 烘 托, 相 反 而 能 相 成 ( 四 ) 禪 味 之 美 1. 平 淡 之 味 茲 以 中 唐 白 居 易 為 例 : 樂 天 作 詩 特 別 講 求 詩 要 明 白 如 話, 要 老 嫗 能 解, 以 下 便 舉 他 的 幾 首 詩 來 看, 首 先 是 偶 題 閣 下 廳 一 詩 : 靜 愛 青 苔 院, 深 宜 白 鬢 翁 貌 將 松 共 瘦, 心 與 竹 俱 空 暖 有 低 簷 日, 春 多 颺 幕 風 平 生 閑 境 界, 盡 在 五 言 中 詩 中 白 鬢 老 翁 就 是 作 者 晚 年 的 人 物 形 象 及 生 活 寫 照, 詩 一 開 始 便 說 出 自 己 悅 樂 的 心 情, 這 種 悅 樂 和 一 般 的 喜 悅 不 同, 它 是 一 種 禪 悅 之 喜 ; 而 由 心 與 竹 俱 空 一 句 可 知 作 者 此 時 的 心 境 是 沖 淡 空 明 的 ; 春 日 照 在 簷 角, 散 發 出 不 盡 的 暖 意, 春 風 輕 拂, 帘 幕 輕 飄, 前 六 句 以 景 象 烘 托 出 作 者 的 心 境 是 舒 暢 愜 意 的 ; 詩 在 最 後 總 結 道 : 平 生 閑 境 界, 盡 在 五 言 中, 整 首 詩 所 要 表 達 的 就 是 這 種 閑 淡 的 境 界, 而 他 所 用 文 字 是 淺 淡 的, 所 寫 情 境 是 簡 淡 的, 這 一 切 都 是 為 了 表 達 作 者 晚 年 閑 淡 的 學 佛 心 境 再 如 天 竺 寺 送 堅 上 人 歸 廬 山 一 詩 : 錫 杖 登 高 寺, 香 爐 憶 舊 峰 偶 來 舟 不 繫, 忽 去 鳥 無 踪 豈 要 留 離 偈, 寧 勞 動 別 容 與 師 俱 是 夢, 夢 裡 暫 相 逢 44 宗 白 華 藝 境,( 北 京 : 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1987 年 ), 頁 156-157 251

30 邱 湘 雲 興 大 人 文 學 報 第 三 十 七 期 本 詩 旨 在 抒 寫 別 情, 但 因 二 人 都 有 佛 學 修 養, 所 以 這 分 別 不 是 黯 然 銷 魂 而 是 淡 似 忘 情 的, 之 所 以 不 為 離 情 所 動 是 因 為 作 者 了 悟 世 間 人 與 人 的 關 係 是 夢 裡 暫 相 逢, 人 生 聚 散 本 是 夢, 又 何 必 為 聚 而 喜, 為 離 而 悲? 而 偶 來 舟 不 繫 忽 去 鳥 無 踪 表 達 的 也 是 一 種 不 執 不 著 的 淡 泊 之 情, 全 詩 用 禪 理 淡 化 別 情, 別 俱 一 番 禪 味 此 外 樂 天 到 杭 州 時 與 西 湖 靈 隱 寺 韜 光 禪 師 時 相 唱 和, 留 下 不 少 的 詩 篇 佳 作, 如 寄 韜 光 禪 師 一 詩 : 一 山 門 作 兩 山 門, 兩 寺 原 從 一 寺 分, 東 澗 水 流 西 澗 水, 南 山 雲 起 北 山 雲 前 台 花 發 後 台 見, 上 界 鐘 清 下 界 聞, 遙 看 吾 師 行 道 處, 天 香 桂 子 落 紛 紛 按 詩 中 兩 寺 乃 指 下 天 竺 寺 與 靈 隱 寺, 歷 代 二 寺 高 僧 迭 出 詩 人 先 將 二 寺 的 地 理 歷 史 作 一 聯 繫, 將 二 寺 的 環 境 氛 圍 靈 動 地 烘 托 出 來, 整 首 詩 用 字 通 俗 平 易 明 暢 淺 切, 也 再 次 展 現 了 文 字 的 平 淡 之 美, 這 種 淡 不 僅 是 語 言 色 澤 上 的 淡, 更 多 的 是 創 作 主 體 心 境 上 的 淡, 淡 泊 之 極 便 呈 現 出 一 種 自 然 之 美 2. 無 窮 之 餘 味 唐 代 張 彥 遠 歷 代 名 畫 記 說 : 夫 畫 物 等 忌 形 貌 彩 彰, 歷 歷 具 足, 甚 謹 甚 細, 而 外 露 巧 密 所 以 不 患 不 了 而 患 於 了, 既 知 其 了, 亦 何 必 了, 此 非 不 了 也, 若 不 識 其 了, 是 真 不 了 也 不 患 不 了 而 患 於 了, 這 句 話 說 明 詩 歌 繪 畫 都 是 以 不 說 盡 為 美, 詩 歌 最 忌 一 語 道 盡, 而 要 以 餘 味 無 窮 者 為 佳, 以 王 昌 齡 題 僧 房 一 詩 例 : 棕 櫚 花 滿 院, 苔 蘚 入 禪 房 彼 此 名 言 絕, 空 中 聞 異 香, 這 首 詩 中 苔 蘚 入 禪 房 表 示 人 跡 罕 至, 而 苔 蘚 一 直 向 閑 寂 的 僧 房 延 伸 而 去, 可 見 禪 房 靜 寂 之 深, 幽 居 此 中 的 僧 人 想 必 已 達 心 如 止 水 的 境 界, 因 此 說 名 言 已 絕, 言 語 在 此 根 本 是 多 餘 的, 下 句 空 中 聞 異 香 則 以 不 說 為 說, 用 此 歌 頌 僧 人 境 界 之 高, 整 首 252

禪 學 對 唐 代 詩 歌 美 學 的 影 響 31 詩 彷 彿 也 讓 我 們 聞 到 了 天 香 之 味 此 外 唐 詩 中 還 有 不 少 著 寫 寺 院 鐘 聲 的 詩 句, 例 如 : 不 知 香 積 寺, 數 里 入 雲 峰 古 木 無 人 徑, 深 山 何 處 鐘? 泉 聲 咽 危 石, 日 色 冷 青 松 薄 暮 空 潭 曲, 安 禪 制 毒 龍 ( 王 維 過 香 積 寺 ) 野 爐 風 自 爇, 山 碓 水 能 舂. 高 僧 暝 不 見, 月 出 但 聞 鐘 ( 岑 參 題 山 寺 僧 房 ) 蒼 蒼 竹 林 寺, 杳 杳 鐘 聲 晚 荷 笠 戴 夕 陽, 青 山 獨 歸 遠 ( 劉 長 卿 送 靈 徹 上 人 ) 不 見 其 寺, 但 聞 其 聲, 鐘 聲 在 幽 深 的 山 谷 中 隱 隱 迴 蕩 晚 鐘 悠 揚 而 縈 繞 耳 際, 鐘 聲 象 徵 對 僧 人 品 德 的 讚 賞, 對 此 樂 地 的 依 戀 不 捨, 也 象 徵 對 友 人 的 殷 殷 祝 福, 這 鐘 聲 幽 微 邈 遠, 似 有 似 地 無 廻 蕩 在 腦 際, 使 整 首 詩 充 滿 悠 揚 無 盡 的 餘 味 再 如 孟 浩 然 過 融 上 人 蘭 若 詩 則 是 另 一 種 的 禪 味 表 現 : 山 頭 僧 室 掛 僧 衣, 窗 外 無 人 水 鳥 飛 黃 昏 半 在 下 山 路, 卻 聽 泉 聲 戀 翠 薇, 按 浩 然 亦 與 禪 僧 酬 唱, 還 常 棲 宿 於 禪 寺 僧 房, 與 禪 師 們 討 論 禪 理, 山 頭 僧 室 掛 僧 衣, 表 示 此 時 融 上 人 沒 有 功 課, 處 於 閒 適 隨 意 的 狀 態 ; 窗 外 無 人 水 鳥 飛, 表 示 此 時 無 人 叨 擾, 水 鳥 的 自 在 一 如 人 的 自 在, 一 派 自 然, 大 有 生 活 即 禪 的 意 味 至 於 僧 人 在 做 什 麼? 詩 人 並 未 明 說, 但 不 難 想 像 僧 人 此 時 正 陪 著 詩 人 海 闊 天 空 的 聊 著, 因 為 第 三 句 一 下 就 跳 到 詩 人 黃 昏 告 別 僧 人 回 家 時 的 感 受 : 黃 昏 已 至, 不 得 不 下 山, 但 心 中 仍 不 由 自 主 的 留 戀 著 山 上, 似 乎 不 願 回 到 塵 世 去 聽 著 陪 伴 自 己 一 徑 自 山 中 流 出 的 溪 聲, 詩 人 覺 得 自 己 正 如 小 溪, 對 眼 前 這 片 蒼 翠 青 山 有 著 無 限 的 眷 念 這 首 詩 表 面 上 看 是 寫 景, 但 字 裡 行 間 表 達 了 作 客 山 中 的 閑 適 之 樂, 其 喜 愛 及 眷 戀 之 情 含 蓄 地 流 露 於 文 字 之 中, 一 如 溪 流, 悠 悠 不 盡 以 上 只 是 列 舉 數 家 說 明 詩 歌 中 的 禪 理 禪 趣 禪 境 及 禪 味 之 美, 由 這 之 中 我 們 發 現 禪 林 宗 風 為 唐 代 詩 歌 開 拓 了 新 的 意 境, 而 這 些 意 境 難 以 言 傳, 只 能 用 最 為 含 蓄 最 具 象 徵 的 方 式 來 表 達 於 萬 一, 正 如 禪 家 的 不 可 言 說 唐 詩 中 有 景 外 之 景 韻 外 之 致 及 味 外 之 旨, 而 這 些 都 是 如 人 飲 水, 冷 暖 自 知, 253

32 邱 湘 雲 興 大 人 文 學 報 第 三 十 七 期 有 待 讀 者 自 己 一 一 去 咀 嚼 尋 味 六 結 語 以 上 論 述 唐 代 禪 宗 思 想 與 詩 歌 美 學 的 關 係, 禪 學 本 是 宗 教 哲 學, 但 所 述 課 題 與 審 美 理 論 息 息 相 關, 歷 代 文 學 藝 術 不 管 在 形 式 或 內 容 發 展 上 都 受 到 佛 教 禪 理 的 啟 迪, 不 了 解 禪 門 思 想 就 難 以 解 讀 唐 代 詩 歌 文 化 裡 的 深 邃 內 涵 禪 宗 與 詩 歌 是 唐 朝 歷 史 上 的 雙 葩, 一 是 宗 教, 一 是 文 學, 當 代 文 化 最 盛 者 就 屬 此 此 二 事, 二 者 本 屬 不 同 領 域, 但 在 因 緣 際 會 下 二 者 得 以 相 互 融 攝, 因 而 造 就 了 唐 朝 獨 特 的 文 化 特 色 在 唐 人 作 品 中 我 們 看 到 禪 學 與 詩 學 重 直 悟 重 心 性 不 執 著 及 遍 一 切 處 等 共 同 特 點, 也 看 到 唐 詩 中 蘊 涵 豐 富 的 禪 理 禪 趣 禪 境 及 禪 味 之 美, 莊 子 曾 說 : 最 高 超 的 境 界 是 技 進 於 道, 美 的 最 高 境 界 和 禪 的 最 高 境 界 在 藝 術 境 界 裡 相 逢, 進 而 又 開 出 詩 歌 的 清 香 花 朵, 如 果 將 禪 風 佛 理 自 唐 詩 中 抽 離, 唐 代 詩 歌 表 現 想 必 失 色 不 少 至 於 詩 歌 理 論 方 面, 唐 代 美 學 的 重 要 成 果 就 是 意 境 說 的 誕 生, 意 境 論 是 中 國 古 典 美 學 中 的 重 要 範 疇, 魏 晉 時 已 有 意 象 論 的 提 出, 但 唐 代 美 學 家 並 未 停 留 在 意 象 這 一 範 疇 上, 而 是 能 藉 由 禪 宗 思 想 的 啟 迪 將 意 象 提 升 到 意 境 這 一 新 的 美 學 範 疇 上 45, 如 此 更 加 推 動 了 唐 代 以 後 詩 歌 及 繪 畫 等 藝 術 境 界 的 拓 展 金 代 詩 人 元 好 問 曾 說 : 詩 為 禪 客 添 花 錦, 禪 為 詩 人 切 玉 刀 ( 嵩 和 尚 頌 序 ), 因 為 詩, 禪 家 有 了 更 好 的 表 現 形 式 ; 因 為 禪, 詩 歌 被 賦 予 了 深 刻 意 涵, 以 上 討 論 讓 我 們 照 見 禪 宗 和 詩 歌 美 學 互 通 互 融 的 情 形, 詩 禪 一 味, 箇 中 之 味 如 何? 就 待 我 們 細 細 去 品 味 參 考 文 獻 大 正 藏 新 修 大 藏 經,1983 年, 台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 社 卍 新 編 續 藏 經,1994 年, 台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 社 45 葉 朗 : 中 國 美 學 史 大 綱 ( 台 北 : 滄 浪 出 版 社,1986 年 ), 頁 264 254

禪 學 對 唐 代 詩 歌 美 學 的 影 響 33 佛 光 大 辭 典,1989 年, 高 雄 : 佛 光 出 版 社 ( 五 代 ) 劉 昫 著, 黃 永 年 譯 注 舊 唐 書,1992 年, 台 北 : 錦 繡 出 版 社 ( 唐 ) 司 空 圖 作, 陳 國 球 導 讀 二 十 四 詩 品,1999 年, 台 北 : 金 楓 出 版 社 ( 唐 ) 張 彥 遠 歷 代 名 畫 記,1965 年, 台 北 : 台 灣 商 務 書 局 ( 唐 ) 皎 然 著, 周 維 德 校 注 詩 式 校 注,1993 年, 杭 州 : 浙 江 古 籍 出 版 社 ( 唐 ) 釋 慧 能 著, 張 火 慶 導 讀 六 祖 壇 經,1987 年, 台 北 : 金 楓 出 版 社 ( 宋 ) 司 馬 光 著,( 元 ) 胡 三 省 注 資 冶 通 鑑,1983 年, 台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 ( 宋 ) 魏 慶 之 詩 人 玉 屑,1974 年, 台 北 : 台 灣 商 務 印 書 館 ( 宋 ) 嚴 羽 滄 浪 詩 話,1985 年, 台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 社 ( 宋 ) 釋 普 濟 五 燈 會 元,1971 年, 台 北 : 廣 文 書 局 ( 明 ) 胡 應 麟 詩 藪,1973 年, 台 北 : 廣 文 書 局 ( 清 ) 王 士 禎 著, 戴 鴻 森 校 點 帶 經 堂 詩 話,1963 年, 北 京 : 人 民 文 學 出 版 社 ( 清 ) 曹 雪 芹 紅 樓 夢,1984 年, 台 北 : 里 仁 書 局 王 洪 方 廣 錩 中 國 禪 詩 賞 辭 典,1992 年, 北 京 : 中 國 人 民 大 學 出 版 社 王 國 維 人 間 詞 話,1982 年, 台 北 : 學 海 出 版 社 王 樹 海 王 鳳 霞 佛 禪 對 柳 宗 元 山 水 詩 的 影 響 芻 議, 社 會 科 學 戰 線,2000 年 第 1 期 朱 光 潛 文 藝 心 理 學,1987 年, 台 北 : 金 楓 出 版 有 限 公 司 杜 松 柏 禪 學 與 唐 宋 詩 學,1976 年, 台 北 : 黎 明 文 化 事 業 公 司 吳 言 生 論 李 商 隱 詩 歌 的 佛 學 意 趣, 文 學 遺 產 1999 年 第 3 期 佛 光 山 國 際 禪 學 會 議 論 文 集,1990 年, 高 雄 : 佛 光 山 李 明 山 居 秋 暝 的 景 與 情, 咸 寧 專 學 報,2001 年, 第 21 卷 第 4 期 李 映 輝 唐 代 佛 教 寺 院 的 地 理 分 佈, 湘 潭 師 範 學 院 學 報 ( 社 會 科 學 版 ), 1998 年 第 4 期 李 澤 厚 中 國 古 代 思 想 史 論,1990 年, 台 北 : 風 雲 時 代 出 版 公 司 李 澤 厚 華 夏 美 學,1989 年, 台 北 : 時 報 文 化 公 司 255

34 邱 湘 雲 興 大 人 文 學 報 第 三 十 七 期 林 文 欽 編 中 學 美 學 研 究 資 料 選 集,2003 年, 高 雄 : 春 暉 出 版 社 周 振 甫 冀 勤 談 藝 錄 導 讀,1995 年, 台 北 : 洪 葉 文 化 事 業 有 限 公 司 宗 白 華 美 學 散 步,1981 年, 上 海 :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 宗 白 華 藝 境,1987 年, 北 京 : 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 明 文 書 局 編 輯 部 中 國 美 學 史 資 料 滙 編,1983 年, 台 北 : 明 文 書 局 南 懷 瑾 禪 宗 與 道 家,1981 年, 上 海 : 復 旦 大 學 出 版 社 胡 適 白 話 文 學 史,1986 年, 台 北 : 遠 流 出 版 公 司 孫 大 知 詩 為 禪 客 添 花 錦, 禪 是 詩 家 切 玉 刀 - 談 王 維 詩 中 的 禪 理, 玉 溪 師 專 學 報,1994 年 第 6 期 孫 昌 武 佛 教 與 中 國 文 學,1989 年, 台 北 : 東 華 書 局 敏 澤 中 國 美 學 思 想 史,1989 年, 濟 南 : 齊 魯 書 社 梁 啟 超 飲 冰 室 合 集,1989 年,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許 清 雲 詩 式 輯 校 新 編,1984 年, 台 北 : 文 史 哲 出 版 社 郭 紹 林 唐 代 士 大 夫 與 佛 教,1983 年, 台 北 : 文 史 哲 出 版 社 郭 紹 虞 編 選, 富 壽 蓀 校 點 清 詩 話 續 編,1983 年,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傅 怡 靜 從 生 活 家 園 到 精 神 家 園 - 就 青 山 空 山 意 象 看 王 維 詩 境 的 本 質 ), 樂 山 師 範 學 報,2003 年 第 18 卷 1 期 單 世 聯. 徐 林 祥 中 國 美 育 史 導 論,1992 年, 南 寧 : 廣 西 教 育 出 版 社 曾 祖 蔭 中 國 古 代 文 藝 美 學 範 疇,1987 年, 台 北 : 文 史 哲 出 版 社 曾 議 漢 見 山 只 是 山 - 不 立 文 字 與 禪 形 上 美 學 的 終 極 關 懷, 第 六 次 儒 佛 會 通 學 術 研 討 會 論 文 集,2002 年, 台 北 : 華 梵 大 學 馮 友 蘭 中 國 哲 學 史 新 編,1986 年, 北 京 : 人 民 出 版 社 黃 永 武 中 國 詩 學 研 究,1999 年, 台 北 : 巨 流 圖 書 公 司 黃 懺 華 中 國 佛 教 史,1983 年, 台 北 : 台 灣 新 文 豐 出 版 公 司 葉 朗 中 國 美 學 史 大 綱,1986 年, 台 北 : 滄 浪 出 版 社 劉 敏 論 王 維 山 水 田 園 詩 空 靈 的 意 境 追 求, 黔 南 民 族 師 範 學 院 學 報,2002 年, 第 5 期 劉 學 鍇 余 恕 誠 李 商 隱 詩 歌 集 解 1988 年,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256

禪 學 對 唐 代 詩 歌 美 學 的 影 響 35 蕭 麗 華 論 詩 禪 交 涉 - 以 唐 詩 為 考 索 重 心, 中 華 佛 學 學 報 1996 年 第 1 期 霍 然 唐 代 美 學 思 潮,1993 年, 高 雄 : 麗 文 文 化 出 版 社 韓 林 德 禪 宗 與 中 國 美 學, 中 國 審 美 意 識 的 探 討,1989 年, 北 京 : 中 國 戲 劇 出 版 社 郭 紹 虞 編 選, 富 壽 蓀 校 點 清 詩 話 續 編,1983 年,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257

36 邱 湘 雲 興 大 人 文 學 報 第 三 十 七 期 The Influence of Zen on the Aesthetics of the Poetry of the Tang Dynasty Shiang-yun Chiu Abstract Zen Buddhism and poetry were both prosperous in Tang Dynasty; in that time, they integrated and then fired up the sparkle of aesthetics. Zen and poetry had much in common in the pursuit of the beauty of artistic conceptions. Zen was so profound and vague that it could be only understood by the expression of Zen poetry. Since Tang poetry explored vivid images, a great number of poems were enriched in the aspect of images through incorporating themselves with Zen. Nearly all famous Tang poets had the experience of studying Zen, and expressed their emphasis on artistic conceptions whatever in the composition or theories of poetry. Therefore, the theory of artistic conceptions resulted from the enlightenment of Zen.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nfluence of Zen on the aesthetics of Tang poetry. After the preface, I discuss the Buddhism enlightenment of Tang aesthetics, then the age elements of the incorporation of Zen and poetics, and last the topics of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Zen and aesthetics. By means of this, I summarize the relations between Zen and the aesthetics of poetry, and then explore the beauty of Zen in Tang poetry. In this article I shall sum up the expression of Zen in Tang poetry into four parts---- the aesthetics of Zen logic, the aesthetics of Zen artistic conceptions, the aesthetics of Zen delight, and the aesthetics of Zen taste, which are explained with examples. Part-time Lecturer, Yung-T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Commerce 258

禪 學 對 唐 代 詩 歌 美 學 的 影 響 37 Zen was much better expressed through the form of poetry. In return, Tang poetry contained more profound connotations and artistic conceptions. In Tang dynasty, the Zen aesthetics and poetry aesthetics incorporated each other, as is worth our appreciation. Key Word:poetry of Tang Dynasty;aesthetic;Zen 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