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道生 以章義選文以定篇敷理以舉統 學者一般都從文體論的角度解讀 論文敘 就能夠對某個文體的名義流變 筆 認為只要根據這四個原則研讀 論文敘筆 名家名篇及創作方法有一個大致的認識並且可以著手寫作該文體可以說今 天的文學史或文論史主要是以文體論來把握 論文敘筆 的 文心 上篇 論文敘筆 的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姚道生 130 2 以章義選文以定篇敷理以舉統 學者一般都從文體論的角度解讀 論文敘 就能夠對某個文體的名義流變 筆 認為只要根據這四個原則研讀 論文敘筆 名家名篇及創作方法有一個大致的認識並且可以著手寫作該文體可以說今 天的文學史或文論史主要是以文體論來把握 論文敘筆 的 文心 上篇 論文敘筆 的"

Transcription

1 文心雕龍 諸子 探賾 姚道生 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引言 文心雕龍 研究在當代已是一門顯學劉勰 約 將 文心 全書分為上下 1 篇 論文敘筆囿別區分綱領毛目剖析入微 而今之學者則精研詳究已發表 的專書專論可謂汗牛充棟然而值得討論的問題仍多 諸子 篇就是其中之一 諸子 是全書的第十七篇次於 史傳 之後是上篇 論文敘筆 中 敘筆 的 原始以表末釋名 第二篇劉勰在 序志 中講述 論文敘筆 諸篇的撰寫原則是 1 劉勰在 序志 中自言 文心雕龍 分上下篇 四庫全書總目 集部 詩文評類一 云 據 序志 篇稱 上篇以上 下篇以下 本止二卷然 隋志 已作十卷蓋後人所分 卷 一九五 此說引起後世學者爭論 文心 的編次是否有錯亂萬奇認為 上下兩篇說 與 十 卷說 並不矛盾 上下兩篇說 著眼於 文心雕龍 的內容脈絡 按照范文瀾的說法上 篇 剖析文體 下篇 商榷文術 十卷說 於 文心雕龍 的形式編排 五篇一卷 從 目前已掌握的唐寫本元至正本等版本資料來看並不能證明 十卷 就是後人所分因 此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的說法只是一種推測而非不易之論 又認為 據 序志 篇 所述和 文心雕龍 呈現的 文本樣態 可以看出彥和把 文心雕龍 分為上下兩篇 上篇是文之 綱領 包括 文之樞紐 五篇 從 原道 至 辨騷 和 論文敘筆 二十篇 下 篇是文之 毛目 包括 剖情析采 二十四篇 從 神思 至 程器 和 長懷 序志 一篇 這是 文心雕龍 的原初框架 見萬奇 文心雕龍 之書名框架和性質今辨 內蒙 古師範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 年第 2 期頁 103依萬氏之言則上下篇與十 卷之分並不是版本的問題上下篇是理論框架十卷是形式編排二者不宜混為一談按 萬說頗值得注意今本三十三篇 莊子 分為內外雜三篇 老子 分上下篇 抱朴子 分內外篇這都不是版本的問題而是與理論或者全書的組織框架有關 若以彼例此而又 能成立則 序志 所謂的 篇 就類似西方論著的 book 或者 part上篇與下篇即是 Book A and Book B 或者 Part 1 and Part 2施友忠的 文心雕龍 英譯正譯作 The First Part 及 The Second Part見 Vincent Yu-chung Shih, trans. and annot., The Literary Mind and the Carving of Dragons: A Study of Thought and Pattern in Chinese Literature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83), p. 9四庫館臣懷疑 本止二卷 應該是混淆了篇和卷

2 姚道生 以章義選文以定篇敷理以舉統 學者一般都從文體論的角度解讀 論文敘 就能夠對某個文體的名義流變 筆 認為只要根據這四個原則研讀 論文敘筆 名家名篇及創作方法有一個大致的認識並且可以著手寫作該文體可以說今 天的文學史或文論史主要是以文體論來把握 論文敘筆 的 文心 上篇 論文敘筆 的編排是先論文後 劉勰以有韻為文以無韻為筆 3 論筆 諸子之作主要是無韻之筆所以劉勰置 諸子 於 敘筆 之中也算合乎他 的體例不過自西漢劉歆 七略 以還諸子一般都被視作一類獨立的文獻劉勰 諸子者入道見志之書 頁 622 這就不 在 諸子 篇中也是如此 釋名以章義 諸子為專門之學 免引起後世學者的討論王禮卿把 諸子 與 史傳 相提並論 4 非一文之體與 史傳 篇同而彼篇猶分闡史傳此則括諸子命篇立名攸異 不過只要把 諸子 與 史傳 略加比較即可知讀了 史傳 篇之後還能夠了解到 序志 中所提出的 論文敘筆 的原則仍能用得上但 諸子 卻不然 史傳的寫法 這 敷理以舉統 失 敷理以舉統 似乎難以應用於閱讀 諸子 篇祖保泉就認為 之過分簡略 他 劉勰 雖然看到了諸子散文的豐富多采但未能就諸子散文總結出 寫作要領這與全書其他 文體論 的 敷理以舉統 相比較失之於過分簡略是非常 明顯的 即使把 敷理以舉統 理解為對諸子之文的評論祖保泉也認為 諸子 篇 評論百家 敷理 不暢也未能 舉統 以啟後學 5 一般的文學史及文論史論到 文心 上篇的 論文敘筆 時都會認為是文體論 一 諸子是 入道見志之書 雖然諸 但王祖兩家卻不以為然這就促使人思考 子主要用無韻之筆寫成但除了 無韻 這個理由之外劉勰撰寫 諸子 篇並置之 序志 中所提出的 敷理以舉 於 敘筆 之中是否還有其他值得探究的原因 二 統 這個 論文敘筆 的撰寫原則能否應用於閱讀 諸子 篇 紀昀評語所引起的回響 古今的文論家都探討過 諸子 篇的意義首先必須要提到的是清代大儒紀昀 紀昀評 史傳 曰 彥和妙解文理而史事非其當行此篇文句特煩而約略依 稀無甚高論特敷衍以足數耳學者欲析源流有劉子元 玄 之書在 承認劉 詹鍈 文心雕龍義證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 頁 1924本文所引 文心雕 龍 原文悉據詹鍈 文心雕龍義證 隨文注明頁碼不另出注以省篇幅 文心 先論文後論筆的體例編排由劉師培揭櫫見劉師培 中國中古文學史講義 上 按 有韻之文的文學性較強劉勰先論文後 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年 頁 論筆是受六朝時期文學自覺的思潮影響所致 王禮卿 文心雕龍通解 臺北 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6 年 頁 321 祖保泉 文心雕龍解說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 年 頁 349

3 文心雕龍 諸子 探賾 131 勰妙解文理但同時也指出史學非其當行評 諸子 則曰 此亦泛述成篇不見發 6 明蓋子書之文又各自一家在此書原為讕入故不能有所發揮 從 此亦泛述 成篇 一句可以推斷紀昀是把 史傳 與 諸子 並觀的他認為史子之學本非劉 勰所長故謂 諸子 是 讕入 之篇不見發明亦不能有所發揮大概在他眼中 本來就可以無作遑論有探究的 諸子 與 史傳 一樣 無甚高論特敷衍以足數 價值了 後人在討論 諸子 的價值時一般都會回顧紀昀的評論有反對者也有贊同 者以下是一些較具代表性的看法 范文瀾從文學發展的角度反駁紀評 荀 以暢其支參之 莊 老 以 案紀氏此說亦誤柳子厚謂 參之 孟 彥和論文安可不及諸子耶 肆其端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7 8 范文瀾又以 諸子 取代 辨騷 置 諸子 為樞紐之一 可見 諸子 在他眼中是一 諸子 篇中應 篇頗有價值的文章雖然他沒有詳述自己的觀點但已提示了後人 該有尚未為人所發掘的價值而他正是第一位發掘 諸子 價值的近代學人從思想 內容來看諸子之文百態紛呈 從文體的區別特徵如語言形式組織結構用途及 功能等方面來看諸子之文又異如人面故又難以視為一種文體既然諸子是 入道 就自有其深厚的思想內涵可以設想范文瀾應該是從思想資源的角度 見志之書 來看待 諸子 的因此就把 諸子 視為樞紐之一而不當作一種文體 張立齋 文心雕龍註訂 曰 諸子之文別於群經然說理見道則一也其先後尊遜有互異者時與勢有 墨 莊 孟 荀 體相近 不同耳故 五千言 與孔 論 同體相近也 也然旨雖異趣而其為文章大宗派衍無窮誰有閒言 彥和繼 史傳 之 此必然耳蓋 漢志 云 合其要歸亦六經之支與流裔也 後有 諸子 紀評 讕入 之說非是 9 紀評 讕入 之說的焦點是 不見發明 只要指出 諸子 的發明就可以駁倒紀評 了諸子雖與群經同樣說理見道同為文章大宗但這只能說明諸子之文有研究的 價值應鄭重其事卻不足以證明紀評非是也無助於說明劉勰置 諸子 於 敘筆 之中的意義 紀曉嵐評注文心雕龍 揚州 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道光十三年 1833 粵東省城翰墨 園藏版1997 年 頁 范文瀾 文心雕龍註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 年 頁 310 同上注 原道 注釋 2頁 4 5 附表 張立齋 文心雕龍註訂 臺北 正中書局1967 年 頁 167

4 姚道生 132 李曰剛認為 諸子 有三點卓見 一 源流區分以戰國為斷限 二 興衰變 10 遷以兩漢為轉捩點 三 純駁總體以五經為要歸 他詳論這三點卓見之後 即提出他的結論 彥和之述此篇於諸子之定義秦漢學術之演進辨真別偽之態度經子合 流之思想以及論文兼及子學無文筆門戶之見自為承先啟後的傑構紀 曉嵐評其 此亦泛述成篇不見發明蓋子書之文又各自一家在此書原為 讕入故不能有所發揮 案紀氏似未顧及論文的立場而但就諸子學術之觀 參之孟荀以暢其支參之老莊以肆其 點遽下此語豈公論哉 柳子厚謂 端 彥和論文安可不及諸子耶 11 引柳宗元 以下數語很明顯是來自范文瀾的他提出的三點卓見以及 無文 筆門戶之見 旨在說明 諸子 有所發明紀評是否正確應再考慮其實無論是從 泛述成篇不見發 論文的立場 還是從 諸子學術之觀點 看紀昀都認為 諸子 明 論文須及諸子也不見得劉勰就要撰寫 諸子 篇並置之於 敘筆 之中 李曰剛的學生王更生繼承師說同時又謂 辭采為構成文學創作的重要環節誠以諸子為我國散文大宗就其所述無 論是形式的發展或內容上的表現均臻於藝術上的至高境界為我國散文 裁成完美的藝術形態則彥和之列諸子為文體之一實理所當然方諸魏文 陸機 文賦 李充 翰林 昭明文選 之論 古今文體 與 選文標 典論 準 尤覺其文筆無間的見地不僅戛戛獨造即千古論文者皆出其下 12 王更生對 諸子 可謂推崇備至他的結論亦與師說無異 紀氏似未顧及論文的立 參之孟荀以暢 場但就諸子學術之觀點遽下此語信非天下之公論柳子厚謂 彥和論文又安可不及諸子乎 說諸子是散文大宗 其支參之老莊以肆其端 內容與形式俱臻於藝術上的至高境界都毋庸置疑 但說因為諸子有藝術成就所 以劉勰 列諸子為文體之一 是理所當然則恐怕當中還要有更仔細的論述 劉勰把 諸子 作為文章體制之 對於 列諸子為文體 這個問題祖保泉認為 一看待難免招來議論 要判斷紀昀與范文瀾之間的不同應該用劉勰在 序志 中 諸子 敷理 不暢也未能 舉 的 論文敘筆 的原則作衡量準則衡量的結果是 他進一步指出 紀昀說 此亦泛述成篇不見發明 未必完全不準 統 以啟後學 則是偏執之詞因為這樣說便忽視了劉氏的文 確至於紀氏說 諸子 篇是 讕入 李曰剛 文心雕龍斠詮 臺北 國立編譯館1972 年 頁 712 同上注頁 719 王更生 文心雕龍讀本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2004 年 頁 303 7

5 文心雕龍 諸子 探賾 133 學發展觀點 又說 范氏反駁紀氏的話正是從文學發展的角度說的可以說范 13 氏為劉氏把 諸子 列為文體之一找到了一些理由 從思想流變的角度看有人認為 諸子 確有卓識 從 敷理以舉統 看有人同 觀點不同結論即異 意紀評亦或有理同是一句 不見發明 紀昀 諸子 之評所引起的回響豐富了後人對 諸子 篇的認識卻無助於解決劉 勰置 諸子 於 敘筆 之中的疑問不過經過諸家反覆討論之後問題的核心已經 很清楚了 諸子是不是一種文體 若是則諸子是怎樣的一種文體 若否則劉勰 為何置 諸子 於 敘筆 之中 文體論視野下的 諸子 篇 雖然有學者強調諸子是文章大宗有極高的藝術成就劉勰論文須論及諸子甚至 認為 列諸子為文體之一 是理所當然但是持批評觀點的學者仍有不少例如前引 的王禮卿及祖保泉兩位就是 也是很 既然劉勰置 諸子 於 論文敘筆 之中則學者用文體論來檢視 諸子 正常的做法蔣伯潛是較早從文體論的角度批評劉勰的學者他在 文體論纂要 中 論說 中有 議 批評劉勰的文體分類失當所舉的例子正是 諸子 和 論說 注 贊 評 序 引 八體蔣伯潛說 說 傳 議 和 說 或為議論或說明合為論說原屬確當至於 傳 注 便 和 論 說 體 用 俱 異 贊 評 序 引 則 為 序 跋 之 文 了他 把 傳 注 贊 評 序 引 併入 論說 卻把真是議論文的 諸 子 另立一體不是分合失當了嗎 而且 論說 篇中又云 莊周 齊物 以 論名篇不韋 春秋 六論昭列 莊子 和 呂氏春秋 不都是子書嗎 何以 把 莊子 底 齊物論 呂氏春秋 的 開春 慎行 貴直 不苟 似 順 士容 六篇舉作 論說 之例 如以這七篇底題目都有一 論 字應 該入 諸子 呢 還是應該入 論說 呢 可見 諸子 和 論說 根本不當分 為二類 14 蔣伯潛認為諸子本身就是議論文劉勰把 諸子 分為一體是錯的然則 諸子 應否 歸入 論說 呢 這就涉及到文體分類及分類準則了 議論 是一種寫作手法用寫作手法劃分文體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分類方法大 致而言寫作手法除了議論之外還有說明記敘及描寫用這四種手法檢視 諸 祖保泉 文心雕龍解說 頁 蔣伯潛 文體論纂要 臺北 正中書局1948 年 頁 24 25

6 134 姚道生 子 中所論及的子書一定會看到四者俱備甚至幾種寫作手法綜合運用於一篇之 中如 晏子春秋 主要透過晏子與齊景公的故事說理 孟子 莊子 韓非子 呂氏春秋 中的寓言故事以及劉向 說苑 也是透過敘事來說理 各篇 儲說 以說明為主可見從寫作 韓非子 中的 解老 與 喻老 兩篇則主要是闡釋 老子 手法來劃分文體只會得出諸子面面俱到的印象而不僅只有議論況且用寫作 手法作為分類準則是今人的做法未必與劉勰的想法相符 除了寫作手法之外文體又可以用語言形式來分類劉勰以有韻為文無韻為 筆就是從語言形式著眼不過視諸子之文為無韻之筆也只是就其大體而言當 15 老子 就雜用了韻語 荀子 中的 成相 與 賦篇 更是以韻語寫 中必然有例外 成的可見諸子之文固多無韻之筆卻又不乏有韻之文今人又分先秦子書為語錄 體對話體及專題論文這有助於描述諸子之文在表達形式上的演變卻不能說明 諸子之文應否獨立為一體用語言形式作分類亦無助於了解 諸子 的文體意義 古人又從功能的角度劃分文體而不管作品的語言形式是否相同或相似例如 碑的正文前有序正文可以是銘也可以是誄視乎讚勳還是述亡而定但無論是 所以劉勰分別撰有 誄碑 及 銘 銘抑或是誄碑的功能都是 石墨鐫華頹影豈戢 箴 把碑獨立為一體以與銘及誄區分開來 如果從功能的角度看諸子之文則諸子之文又備有多體除了闡明一家學說的 難勢 難一 難二 難三 難四 等專事駁論的 論體之外還有 韓非子 韓非子 的 解老 是專解 老子 文句的解體 墨子 中的 經說上 和 經說 難體 淮南子 中的 原道訓 則是解釋事物起源的 下 也是專解 經上 和 經下 的解體 原體可見從功能的角度看諸子之文又千姿百態難以一概稱之曰議論 文體論中 體 的含意很豐富有時是指體裁有時是指風格諸子之文既有不 同的體裁其風格也各具面貌 諸子 曰 研夫孟荀所述理懿而辭雅 管晏屬篇事覈而言練 列御寇之書氣 偉 而 采 奇 鄒 子 之 說心 奢 而 辭 壯 墨 翟隨 巢意 顯 而 語 質 尸 佼尉 繚術通而文鈍鶡冠緜緜亟發深言 鬼谷眇眇每環奧義 情辨以澤 文子擅其能 辭約而精尹文得其要慎到析密理之巧韓非著博喻之富 呂氏鑒遠而體周淮南汎採而文麗斯則得百氏之華采而辭氣之大略也 頁 可見無論從體裁還是風格來看諸子之文都備有多體 六朝文論家很關注文體的分類但由於所持的理念不同所以文體分類的結果 昭明文選 的文體分類就異於 文心雕龍 劉勰以徵聖宗經為其文體理 亦有分別 15 詳朱謙之 老子校釋 北京 中華書局1984 年 附錄 老子韻例 頁

7 文心雕龍 諸子 探賾 135 念如果從宗經的角度看劉勰的文體分類又是否有助於理解 諸子 的文體意義 宗經 曰 故論說辭序則 易 統其首 詔策章奏則 書 發其源 賦 頌歌讚則 詩 立 其 本 銘誄箴祝則 禮 總 其 端 紀傳 盟檄則 春秋 為根 並窮高以樹表極遠以啟疆 所以百家騰躍終入 環內者也 頁 劉勰嘗試為不同的文體找出其經典的源頭而當代學者則按劉勰的提示將二十篇 論文敘筆 重新歸到五經之下整理出一個經典與文體對應的譜系來劉勰謂 百家 不管這 百家 是指諸子還是後世作家都可以問 諸子 與經 騰躍終入環內 典如何在文體上對應 整理對應譜系的學者都把 諸子 繫於 易 之下鄧國光認為 宗經 中所提到的辭見於 諸子 辭之一義既泛指一切文字制作亦可以指外交對談言辭但歸入論體與 諸子 篇概括 孟子 荀 之直接相關的在 文心雕龍 中只有 諸子 相應 謂 斯則得百氏之華采而辭文之大略也 充分證明劉 子 以至 淮南子 諸子 又謂 博明萬事為子適辨一理為論 子書是 勰視諸子之文為 辭 綜合的論述文非單篇若純就單項義理發揮伸說則稱為論故劉勰視子 諸子 強調子書之辭 辨雕萬物智周宇宙 正是哲人 書之辨一理者為論 驪淵的 易 旨遠辭文的體式 16 按 辭這種文體見於 書記 辭者舌端之文通己於人子產有辭諸侯所賴 17 頁 963 可見辭未必是 泛指一切文字制作 或 外交對談言辭 據此 不可已也 又謂 充分證明劉勰視諸子之文為 辭 謂 在 文心雕龍 中只有 諸子 相應 則恐怕也未必盡然不過說子書是綜合的論述子書中辨一理者為論立說就與 蔣伯潛不同蔣伯潛從寫作手法立論而鄧國光則從子書主於說理的內容性質立 論二家立論的基礎有別 她根據 諸 簡良如認為范文瀾提升 諸子 至樞紐地位的理由不足以概括 諸子 頁 子 博明萬事為子適辨一理為論彼 兩漢子書 皆蔓延雜說故入諸子之流 656 提出 鄧國光 文心雕龍 本 經 制式的文體論研究 澳門大學社會及人文科學學院中文系 編 中文集刊 一 澳門 澳門大學出版中心2004 年 頁 37按 辭文之大略 應作 辭氣之大略 對於辭究竟指的是哪一體學者有不同的意見例如 黃侃認為是指 繫辭 文心雕龍 札記 北京 中華書局2006 年 頁 20 吳林伯則認為是指 楚辭 文心雕龍義疏 武昌 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 年 頁 48

8 姚道生 136 子與論的性質本來無別僅範圍大小不同前者萬後者一因此若如 宗 經 所言 論說辭序則 易 統其首 論既歸宗於 易 那麼諸子 諸 之書亦當本源於 易 的一類文體這是說 包括 鬻子 與 道德經 在內 子 實應作為經典 易 下之一體還原至 論說 等文體論篇章相同之地位 18 把 諸子 還原至 論說 等文體論篇章相同的地位是否合乎劉勰的想法還可以再討 論 至於說子與論的性質無別只是範圍大小不同子萬而論一則其立論基礎就 與鄧國光相似 可以為 諸子 找到文體論上的經典源頭 從經典與文體對應的譜系看 諸子 但前提是贊同子與論無別不過如果贊同子與論無別甚至把 諸子 還原至 論 說 相同的地位就無異於同意取消 諸子 了這未必合乎劉勰的想法 文體論中還有文類 genre 這個概念用文類看諸子之文又如何 諸子之文備有 多體如要歸納為一個文類則這個文類的包容範圍必須極廣方能把所有子書囊 括在內今天的文學史家正是這樣處理他們一般都把先秦散文分為說理散文及敘 事散文兩大類或曰諸子散文和歷史散文 說理散文就是諸子敘事散文就是史傳 敷理以舉統 的意義即 劉勰 論文敘筆 的其中一個主要目的是指導後人寫作 固然有助於文學史的描述可 在此把諸子之文歸納為說理散文 或曰諸子散文 是一旦作者要動筆撰述仍須落實到這個文類之下各個具體的文體否則便無從下 筆雖然諸子之文以說理為主但所用的文體卻非 論說 所能賅盡既有的子書實 際上涉及的文體並不只一種如果實際的撰述必須用上不同的文體則作者只須細 諸子 篇可暫且擱置 若可擱置 閱 論文敘筆 的其他篇章並跟從寫作就可以了 就無怪乎紀昀譏誚 諸子 是 讕入 之篇了但劉勰不僅寫成了 諸子 篇而且把它 列為 敘筆 的第二篇對 諸子 篇是很重視的然則 諸子 篇在 論文敘筆 中應 如何定位 由此可見不宜把 諸子 與 論說 等文體論篇章置於相同的地位不 過諸子應否自為一體就已經很清楚了 文體的定義分類及分類準則難求一致所以上文嘗試從寫作手法語言形 式功能及風格等不同的文體分類準則來考察諸子之文以期對諸子之文及 諸子 篇有更清晰的認識而得出的是諸子面面俱到備有多體的印象從文體譜系看諸 諸子 篇又難以定位應該 子之文則有取消 諸子 篇之虞 從文類看諸子之文 諸子 篇仍有一些問題有待探討難怪祖保泉指 劉勰把 說在文體論的視野下 但有兩點倒是可以肯定的 一 諸 諸子 作為文章體制之一看待難免招來議論 二 諸子 並不與 論說 等文體論篇章處 子誠然是文章大宗卻不能獨立為一體 於相同的地位 18 簡良如 文心雕龍研究 個體智術之人文圖象 臺北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8 年 頁

9 文心雕龍 諸子 探賾 137 目錄學與文體論交互視野下的 諸子 篇 從文體論看 諸子 篇可以發現篇中不乏具探討價值的問題但要解決問題還得 借助其他學術視角嘗試從其他學術視角看 諸子 篇並非意味著要否定文體論的 作用而是希望做到不同學術視角的視野融合進而更好地解決問題羅宗強正做 了這樣的示範 漢書 藝文志 詩賦略 之區分詩賦雖不全面不科 羅宗強認為班固 學但也可以說明目錄學最初即已隱約涉及文體問題而綜合目錄發展至專科目 錄與文體的關係就更密切他回顧了西晉摯虞的 文章流別論 和東晉李充的 翰 林論 又把 文心 的 論文敘筆 與 漢書 藝文志 的總序和小序作比較指出 漢 書 藝文志 已經有了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特色這特色在敘述體式上對劉勰文 體論的 原始以表末釋名以章義選文以定篇敷理以舉統 的表述方式有明顯的 19 影響 他的結論是 李 充 翰 林 至 此我 們 可 以 看 到 從 漢 書 藝 文 志 至 摯 虞 文 章 流 別 論 論 劉勰文體論的發展線索從書籍的分類到文章體式的辨別主要的著 眼點在考鏡源流正名釋義論略功能上更多的是文體分類學的問題 在這些方面文學與非文學的界限並不受到特別的重視他們所面對的是 所有文章體式至少可以說是子史集三部的各種文章體式即使發展 到摯虞李充劉勰等人除考鏡源流正名釋義論略功能之外已經重 視對於表現形式上的種種特點與要求的研究但是在研究不同文體的表現 形式上的要求與特點時目錄學學術思想傳統的影響亦並未消除這就可 以理解為什麼劉勰的文體論包含如此之廣它不是狹義的文學的文體論 而是廣義的泛指一切文章的文體論如果用今天的話說似可稱之為雜文學 的文體論或者稱之為文章文體論 20 羅宗強的觀點很有啟發意義他還指出討論文體的性質與特點不一定要回顧它的流 21 變史 確實曹丕 典論 論文 只是說 銘誄尚實詩賦欲麗 陸機 文賦 也只說 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 都沒有回顧文體的歷史 僅討論文體的性質與特點而已可見劉勰的 原始以表末 明顯源自目錄學的 考鏡 源流 羅 宗 強 劉 勰 文 體 論 識 微 載 羅 宗 強 讀 文 心 雕 龍 手 記 北 京 三 聯 書 店2007 年 第一節 文體論與目錄學 頁 按 辨章學術考鏡源流 是章學誠在 文 史通義 自序 中對劉向歆父子的評語 羅宗強 劉勰文體論識微 頁 同上注頁 151

10 姚道生 目錄學發展至南北朝時期經史子集四部已然分立 而子部之立更 可追溯到東漢初年劉歆 七略 的 諸子略 七略 原書雖已失傳但主要內容仍保 23 存在班固 漢書 藝文志 之中班固明言 今刪其 七略 要以備篇籍 所謂 以備篇籍 是指整理群書文獻而言目錄學家通過圖書文獻的分類來將學術分 類而讀者則即類求書藉著圖書文獻的分類結果目錄的總序小序或提要進 而了解某書的特點乃至學脈系統及宗派主張這就是 辨章學術 在 七略 及 藝 文志 那裏子書都被當作一批 六經之支與流裔 的文獻來看待 24 班固對子書的總論與劉勰 諸子 篇文字多少有相似之處 比對如下 漢書 藝文志 諸子略 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皆起於王道既 微諸侯力政時君世主好惡殊方是以九 家之說 術 蠭出並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 以此馳說取合諸侯其言雖殊辟猶水火 相滅亦相生也仁之與義敬之與和相反而 皆相成也 文心雕龍 諸子 逮及七國力政俊乂蠭起孟軻膺儒以磬折 莊周述道以翱翔墨翟執儉确之教尹文課名 實之符野老治國於地利騶子養政於天文 申商刀鋸以制理鬼谷脣吻以策勳尸佼兼總 於 雜 術青 史 曲 綴 於 街 談承 流 而 枝 附 者 不 可 勝 算並 飛 辯 以 馳 術饜 祿 而 餘 榮 矣 頁 627 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 今 然繁辭雖積而本體易總述道言治枝條五 易 曰 異家者各推所長窮知究慮以明其指雖有 經其純粹者入矩踳駁者出規 頁 637 蔽短合其要歸亦 六經 之支與流裔使其 昔東平求諸子 史記 而漢朝不與 蓋以 史 人遭明王聖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 記 多兵謀而諸子雜占譎術也然洽聞之士 仲尼有言 禮失而求諸野 方今去聖久遠 宜撮綱要 覽華而食實棄邪而采正極睇參 道術缺廢無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猶瘉 愈 差亦學家之壯觀也 頁 於野乎 若能修六藝之術而觀此九家之言 夫自六國以前去聖未遠故能越世高談自 舍短取長則可以通萬方之略矣 開戶牖兩漢以後體勢漫 浸 弱雖明乎坦 途而類多依採此遠近之漸變也 頁 660 從以上的比對可見劉勰的表述方式確實受目錄學學術思想傳統的影響班劉二 家不僅在文字上相似就是對諸子的認識也有共通之處諸子之所以出現班固 與劉勰都同意是因為世道衰微諸侯力政於是諸子 蠭出並作各引一端崇其所 並飛辯以馳術饜祿而餘榮矣 班固指諸子是 六 善以此馳說取合諸侯 南北朝時期幾乎所有官修書目都用四分法如劉宋元嘉八年 431 的 秘閣四部目錄 元 徽元年 473 的 四部書目錄 齊永明元年 483 的 秘閣四部目錄 等至 隋書 經籍 志 始將四部定名曰經史子集 漢書 北京 中華書局1962 年 藝文志 頁 1701 同上注頁 1746

11 文心雕龍 諸子 探賾 139 經 之支與流裔 而殊途同歸百慮一致這同歸與一致借司馬談的說法就是 25 務為治者也 劉勰也認為諸子 述道言治枝條五經 二家又認為研讀諸子應 覽華而食實棄邪而采正 以經典為本對諸子 舍短取長 從上引 藝文志 可見目錄學建構了一個由道術而經典由經典而子書的思考 模式在 藝文志 的框架裏從道術到子書是一個下降的過程故子書之言方略 辨章學術 的關鍵在學術分類而 考鏡源流 就是考察這個學術 實乃道術之一端 分類的流變並折衷於經典歸本於道所謂目錄學的視野就是由學術的分類與 分類的流變所構成六朝之世文章大盛著述更豐但不管是個別的文體還是整 類的專著劉勰都溯源到經典並繫之於經典之下這種隸歸溯源的思考模式可 以說是目錄學在劉勰文體論中的體現而又正好與他的徵聖宗經思想相配合因 此 藝文志 與 諸子 篇有相似之處是很正常的 藝文志 與 諸子 篇對諸子均有 班劉二家雖有相似之處但重點並不相同 不過班固董理諸子之書旨在 辨章學術 劉勰彌綸諸子之文旨 考鏡源流 班意在書劉志在文 諸子 與 藝文志 相似而不同換句話 在 志共道申 說面對相同的一批文獻二家思考的立場並不一樣 同時也應該看到同一批文 獻資源也能容受得起兩種不同的學術開發 若夫鎔鑄經典之範翔集子史之術洞曉 劉勰在 風骨 討論風骨的習得時說 頁 1066 之所以把子史與經典 情變曲昭文體然後能莩甲新意雕畫奇辭 並論也應是受目錄學四部分立的影響然則 論文敘筆 除了用文體論來解讀之 外還可以用目錄學的角度來解讀二者都著重分類但分類的目的有別目錄學 的目的是部居群籍辨章學術 文體論的目的是評賞與創作從目錄學 考鏡源流 文心 廿篇 論文敘筆 都歸本經典 從目錄學 辨章學術 的觀點看廿 的觀點看 敘筆 中的 史傳 與 諸子 為一組其他十八篇文章為一 篇文章則可以分為兩組 組其實從 選文以定篇 來看廿篇文章也可得到相同的結論 十八篇所選的是單 篇作品而 史傳 與 諸子 所選的是整部史書和子書可見目錄學的視野與文體論 的視野確實是可以交融於 論文敘筆 的 都以文章創作為鵠的 從相異處看 從相同處看兩組文章都屬 論文敘筆 十八篇文章著眼於各個文體的寫作而 史傳 與 諸子 則著眼於一部專著的撰述 為的是撰述置 諸子 於 論文敘筆 中 層次要比十八篇文章高劉勰 論文敘筆 當然是勉勵人立志撰寫史書蕭 的意義就是勉勵人立志撰寫子書 至於 史傳 昭明文選 不選諸子之文因為 老莊之作管孟之流蓋以立意為 統 易大傳 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塗 夫陰陽 史記 太史公自序 引司馬談 儒墨名法道德此務為治者也直所從言之異路有省不省耳 見 史記 北 京 中華書局1959 年 頁

12 姚道生 宗不以能文為本 劉勰的文學觀要比蕭統寬他固然明白諸子是 入道見志之 書 但從他的文學觀看諸子之文亦自有其華采與辭氣華采辭氣與道志並不相 悖更重要的是子書可以述道言治枝條五經所以子書也被劉勰視為文章的一 種在他的眼中文章的範圍甚廣而並不只限於詩賦等文體而已 諸子 和 史傳 與其他十八篇文章同在 論文敘筆 之中卻並不在同一層次 然則它們之間的關係又如何 可以這樣看 在劉勰的觀念中諸種文體與子史都 源於經典但史家撰述自可廣採前人的詩賦論說等諸體之作據以立傳 而史家為前人所立之列傳及其贊論史書中的書表志本身亦是某幾體 無韻之 筆 的綜合運用可以說史家綜合運用各體 無韻之筆 的同時各體 有韻之文 及 無韻之筆 又被收錄於史書之中與史書相比子書沒有必須固守的書寫程式及 組織結構也不必以古人或史事為撰述的中心不受拘束可以自由選擇 有韻之 換句話說各體 有韻之 文 及 無韻之筆 寫作暢所欲言如此方能 博明萬事 文 與 無韻之筆 皆為我所用就現存的先秦兩漢及魏晉子書來看只有用 有韻之 文 寫成的單篇的諸子之文沒有整部運用 有韻之文 寫成的子書 子書主要用 無 韻之筆 寫成這是因為 無韻之筆 比 有韻之文 更適合於分析性及邏輯性的書寫 議對 及 書記 特別是論說辭序議諸體而這幾種文體的寫法在 論說 中均有論及所以劉勰置 諸子 於 敘筆 之中是合乎他自己的文學理念的不必 如范文瀾那樣改置於 文之樞紐 學者為 文心 建立了文體譜系但譜系只有 經典 文體 兩個層次於是 諸 子 篇有被取消之虞如果在目錄學與文體論的交互視野下譜系就可以修訂為三個 三個層次的關係如下圖 層次 經典 史子 文體 經典 派生 派生 派 史 生 選用 / 採錄 子 選用 文體 三個層次建立之後 諸子 也就可以保留在文體譜系之中了 26 蕭統 文選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年 序 頁 2

13 文心雕龍 諸子 探賾 141 敷理以舉統 與以文為子 祖保泉批評 諸子 篇 未能就諸子散文總結出寫作要領 與全書其他文體論的 敷 理以舉統 相比較失之於過分簡略這是因為他只從文體論的角度出發才提出這 樣的批評劉勰並不旨在 就諸子散文總結出寫作要領 而是勉勵人立志撰寫子書 因此寫子書就必須用上不同的文體諸種文體的寫法見於其 子書 博明萬事 他 論文敘筆 的 敷理以舉統 中但如何選用諸種文體 用了諸種文體寫作也不見 得就寫成了一部子書然則怎樣寫一部子書 這就涉及到 諸子 篇的 敷理以舉 統 了 有時寫得比較精簡扼要如 明詩 論四言詩及五詩的寫 劉勰寫 敷理以舉統 法云 若夫四言正體則雅潤為本 五言流調則清麗居宗 華實異用惟才所 安華實異用惟才所安故平子得其雅叔夜含其潤茂先凝其清景陽 振其麗兼善則子建仲宣偏美則太沖公幹 頁 210 這裏提出的是風格上的要求並以張衡 等八位詩人的評論為例加以發揮 又如 銘箴 云 箴全禦過故文資確切 銘兼褒讚故體貴弘潤 其取事也必覈以辨其摛 文也必簡而深此其大要也 頁 420 這裏提出的是行文與取事上的要求有的 敷理以舉統 則寫得頗詳細如 詮賦 云 原夫登高之旨蓋覩物興情情以物興故義必明雅 物以情觀故詞必巧 麗麗詞雅義符采相勝如組織之品朱紫畫繪之著玄黃文雖雜而有 質色雖糅而有本此立賦之大體也然逐末之儔蔑棄其本雖讀千賦 愈惑體要遂使繁華損枝膏腴害骨無貴風軌莫益勸戒此揚子所以追 悔於雕蟲貽誚於霧縠者也 頁 從正反兩面作說明又 哀弔 論哀云 這裏就 立賦之大體 原夫哀辭大體情主於痛傷而辭窮乎愛惜幼未成德故譽止於察惠 弱 不勝務故悼加乎膚色隱心而結文則事愜觀文而屬心則體奢奢體為 辭則雖麗不哀 必使情往會悲文來引泣乃其貴耳 頁 這裏提出的是用情與措辭上的要求寫得甚為明確有的 敷理以舉統 則與作家作 品的評論結合來寫如 樂府 云 凡樂辭曰詩詩聲曰歌聲來被辭辭繁難節 故陳思稱左延年閑於增損古 孝武之歎 來遲 歌童 辭多者則宜減之明貴約也觀高祖之詠 大風

14 姚道生 142 被聲莫敢不協子建士衡咸有佳篇並無詔伶人故事謝絲管俗稱乖 調蓋未思也 頁 這裏藉著對作家作品的評論提出樂府在聲和辭上的要求可見 敷理以舉統 的寫 法有諸多變化而同時應看到劉勰除了在行文風格聲情用語等修辭上立論外 還在構思立意的寫作態度上立論 子書不是一種文體不能在修辭結體的操作層面上考究 諸子 篇的 敷理以舉 統 而應該從寫作態度上考慮如果從這個角度看則前文所引 諸子 篇對諸子風 格的論述以及下引的幾則 諸子 篇文字就很值得注意了 諸子者入道見志之書 頁 622 子自肇始莫先於茲 至鬻熊知道而文王諮詢餘文遺事錄為 鬻子 以冠百氏然則鬻惟文友李實孔 及伯陽識禮而仲尼訪問爰序 道德 師聖賢並世而經子異流矣 頁 其純粹者入矩踳駁者 然繁辭雖積而本體易總述道言治枝條 五經 出規 頁 637 賈誼 新書 揚雄 法言 劉向 說苑 王符 潛夫 崔 若夫陸賈 新語 仲長 昌言 杜夷 幽求 或敘經典或明政術雖標論名歸 實 政論 乎諸子何者 博明萬事為子適辨一理為論彼皆蔓延雜說故入諸子之 流 頁 656 夫自六國以前去聖未遠故能越世高談自開戶牖兩漢以後體勢漫 頁 660 浸 弱雖明乎坦途而類多依採此遠近之漸變也 諸子 篇的 敷理以舉統 可作如此的整合 子書應該博 從寫作態度上看這些引文 明萬事述道言治而以枝條五經入道見志為準的如越世高談自開戶牖而 能發明經義則經子異流亦無害其為純粹者至若行文宜有華采與辭氣 上述的事志道治五經的關係應是 道體現於五經子書依五經述道 是作者個人的獨得之見亦是作者個性與主 明事言治以見其志所謂的 志 體性的呈現其至者可自開戶牖若此志源於道而不同於經卻又能與經義互相發 明就是經子異流了作者按此原則選擇適合的文體寫作就是在著述一部子 書也就是說諸文體可為子書的撰述服務從這個角度看二者是主從的關係 諸子 與 史傳 在同一層次而次於 史傳 之後當中的編排理據劉勰沒有解 史傳 有明確的經典源頭即所謂的 言經則 尚書 事經 釋但可以這樣考慮 頁 560 而 諸子 只泛說 枝條 五經 劉勰也承認 經子異流 則 春秋 也 史傳 比 諸子 明確故編排在 諸子 前如此看來 諸 可見從經典的淵源看

15 文心雕龍 諸子 探賾 143 子 與諸文體的關係以及次於 史傳 之後的理由也就都清楚了 而 諸子 篇在 論文敘筆 中的定位問題也獲得解決了 作者固然可以選擇從事某種文體的創作成為詩人賦家等等這也可以名垂 後世 但劉勰認為撰寫子書更能令作者名垂不朽這在 諸子 篇已有很清楚的表 述 太上立德其次立言百姓之群居苦紛雜而莫顯 君子之處世疾名德之 不章唯英才特達則炳曜垂文騰其姓氏懸諸日月焉 頁 662 嗟夫身與時舛志共道申標心於萬古之上而送懷於千載之下金石靡 矣聲其銷乎 頁 662 贊曰 丈夫處世懷寶挺秀辨雕萬物智周宇宙立德何隱 含道必授 條流殊述若有區囿 頁 紀昀評 身與時舛志共道申 一節曰 隱然自寓 實得劉勰之用心劉勰這立名 不朽的看法與他在 序志 篇中所述的抱負是一致的 夫宇宙綿邈黎獻紛雜拔萃出類智術而已歲月飄忽性靈不居騰聲 飛實制作而已夫肖貌天地稟性五才擬耳目於日月方聲氣乎風雷 其超出萬物亦已靈矣形同草木之脆名逾金石之堅是以君子處世樹 德建言豈好辯哉 不得已也 頁 1903 其實劉勰正是用上述 諸子 篇的 敷理以舉統 來撰寫 文心雕龍 的 序志 云 敷讚聖旨莫若注經而馬鄭諸儒弘之已精就有深解未足立家唯文 章之用實經典枝條五禮資之以成 文 六典因之致用君臣所以炳煥 軍國所以昭明詳其本源莫非經典 頁 1909 這段文字不但與他徵聖宗經一本於儒的思想相呼應而且與曹丕 典論 論文 謂 要成一家 文章乃 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一脈相通劉勰自覺注經 未足立家 之言以垂不朽就必須另覓他途而他選的是論文他相信自己的 文心雕龍 亦 是經典枝條可以經國 劉勰認為文章經國不是虛文而是實事所以說五禮六典與君臣軍國皆因之 致用他在 敘筆 中所論的都不是強調文學性的文體而是當時的實用文他甚 至在 書記 篇中廣論多種實用文並說 27 紀曉嵐評注文心雕龍 頁 163

16 姚道生 144 夫書記廣大衣被事體筆劄雜名古今多品是以總領黎庶則有譜 籍簿錄 醫歷星筮則有方術占式 申憲述兵則有律令 法制 朝市徵信則有符契券疏 百官詢事則有關刺解 牒 萬民達志則有狀列辭諺並述理於心著言於翰雖藝文之 末品而政事之先務也 頁 942 雖藝文之末品而政事之先務 一語正是致用的最佳注腳 程器 曰 安有丈 夫學文而不達於政事哉 頁 1888 學文須達於政事當然也是致用 子書既是述道言治枝條五經當然也能致用比觀以上所引 諸子 與 序 志 劉勰撰寫 文心雕龍 的苦心也就昭然若揭了曹學佺 評 諸子 28 復 曰 彥和以子自居末 序志 內見之 可謂一語中的譚獻 堂日記 曰 彥和著書自成一子上篇廿五昭晰群言下篇廿五發揮眾妙並世 則 詩品 讓能後來則 史通 失雋文苑之學寡二少雙立言宏恉在 眾妙朝宗者也 于述聖宗經所以群言就冶 治 29 劉永濟也認為 雖然歷代目錄學家皆將 文心 列入詩文評類 但彥和 序志 則其自許將羽翼經典於經注家外別立一幟專論文章其意義殆已超出詩文 劉勰 文心 一書實以子書 評之上而成為一家之言與諸子著書之意相同矣 自許 據楊明照 增訂文心雕龍校注 的附錄 著錄第一 可知 文心 的歸部頗複 雜除了集部之外也有目錄學家將 文心 列入子部的例如 鳴野山房書目 紅雨樓家藏書目 等對於 文心 歸入子部的問題已經有學者著手研究了 32 這都足以說明 劉勰以文為子視自己的 文心雕龍 為一部子書 結語 諸子 篇在整個 文心雕龍 研究當中並不見得特別受注意但值得思考的問題仍有 於是就遇到諸子是 不少今天的文學史或文論史主要用文體論來解讀 論文敘筆 轉引自黃霖 文心雕龍彙評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年 頁 63 譚獻 復堂日記 半厂叢書初編 本收入徐德明吳平 主編 清代學術筆記叢刊 北京 學苑出版社2005 年 卷五頁一二下 劉永濟 文心雕龍校釋 北京 中華書局2007 年 附徵引文錄 前言 頁 1 楊明照 增訂文心雕龍校注 北京 中華書局2000 年 頁 例如彭玉平梁穗雅 明清目錄中 文心雕龍 子書說 考論 文獻 2003 年第 3 期 頁

17 文心雕龍 諸子 探賾 145 不是文體的疑問其實文體論不足以包舉 論文敘筆 這並不意味要否定用文體論 來把握 論文敘筆 相反用文體論來把握 論文敘筆 實有其無可取代的價值不 過如果配合目錄學的視角就能把 論文敘筆 的涵義看得更清楚至少可以看到 文心雕龍 的文體譜系有三個層次 劉勰撰寫 諸子 篇並置之於 敘筆 之中除了 無韻 這個理由之外還有更 深厚的用意就是勉勵後人撰寫子書子書是專著不是文體與史書居於同一層 諸子 與 史傳 的層 次諸文體可為子書的撰述服務二者是主從的關係因此 次要比其他十八篇 論文敘筆 要高由於 史傳 有明確的經典源頭而子書的內容 所以 諸子 被編排在 史傳 之 太廣又可與經異流只能泛說是 枝條 五經 後但二者仍居於 敘筆 的最前 諸子 篇的 敷理以舉統 仍然清晰 若從寫作態度而非文體修辭的操作層面看 序志 中所提出的這個 論文敘筆 的撰寫原則仍適用於閱讀 諸子 篇劉勰 可見 躬行實踐本著 諸子 篇的 敷理以舉統 來撰述以文為子以 無韻之筆 寫成 五十篇理論以 有韻之文 寫成五十首贊終於完成了這部亦文亦子的 文心雕龍 文心雕龍 多被收於集部但其子書的個性又令有些學者把它歸入子部清末 家之言私其制非一而皆總於諸子諸 民初學者姚華在 論文後編 目錄上 云 集之先河 文筆並錄 也其辭常郛眾 子者史之別派 記載古事佚聞時出評論 說總為論著 33 由子到集就只有一步之遙如果作者不自限於述道言治枝條 而強調其個人的情志可以選擇的文體一定更多詩賦論說無不可為 五經 後世的文集正是如此 自 隋書 經 子集之別在於是否成一家之言是否述道言治枝條 五經 文心雕龍 多被歸入集部然而 文心雕龍 又確實成一家之言難 籍志 以還 怪有學者視它為一部子書其實不獨 文心雕龍 為然就是一些唐宋名家的文集 究竟應否歸入集部也曾引起過前人的思考章學誠 在 校讐通義 宗 劉第二 說 漢魏六朝著述略有專門之意至唐宋詩文之集則浩如煙海矣今即世俗 所謂唐宋大家之集論之 如韓愈之儒家柳宗元之名家蘇洵之兵家蘇軾 之縱橫家王安石之法家皆以生平所得見於文字旨無旁出即古人之所 以自成一子者也其體既謂之集自不得強列以諸子部次矣因集部之目錄 而推論其要旨以見古人所謂言有物而行有恆者編於著錄之下則一切無 實之華言牽率之文集亦可因是而治之庶幾辨章學術之一端矣 姚華 弗堂類稿 臺北 文海出版社1974 年 論著甲 頁 16 章學誠 著 王重民 通解 校讐通義通解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年 頁 10

18 姚道生 類似的說法亦見於 陳東浦方伯詩序 在章學誠的眼中名家之集皆能自成一子 36 如此方有資格載入著錄從而與無實與牽率者區別開來 章學誠用辨章學術的眼 光看到名家之集也是一子後來劉師培的 論文雜記 就繼承了這個說法並加 37 以發揮 但後世的文集未必都能成一家之言其內容之龐雜更甚於子書章學 並說 經學不專家而文 誠 文史通義 詩教上 就認為 子史衰而文集之體盛 集有經義 史學不專家而文集有傳記 立言不專家而文集有論辨後世之文 38 集舍經義與傳記論辨之三體其餘莫非辭章之屬也 可見文集的性質甚為複 雜並非都是純文學的結集 文集有足以成一家之言者亦有牽率無實及應酬者集部如此龐雜目錄學家 有專家之學而後有專 就有責任詳加條別章學誠在 文史通義 文集 中感慨道 自校讎失傳而文集類書之學起一篇之中先自不勝其龐雜 後之興 門之書 劉勰專門之書也自 集賢書目 收 者更不足以窺古人之大體 而 文心雕龍 子部之目就不能 得而分之 了校讎之例混亂 實由文集難定專門而 為總集 似者可亂真也 39 章學誠在 文史通義 詩話 中把 文心雕龍 與鍾嶸 的 詩品 相提並 論後人可以從中看到 文心雕龍 在他心目中的位置 陳東浦方伯詩序 云 顧嘗從事校讐之業略辨詩教源流謂六經教衰諸子爭鳴劉 向條別其流有九至諸子衰而為文集後世史官不能繼劉向條辨文集流別故文集濫 焉六義風衰而騷賦變體劉向條別其流有五則詩賦亦非一家已也今推其意以 校後世之文如韓出儒家柳出名家蘇出兵家王出法家子瞻縱橫子固校讐猶 可推類以治其餘 見 章學誠遺書 北京 文物出版社影印嘉業堂本1985 年 卷 一三頁 王重民認為章學誠在此發揮了目錄學的批評作用詳 校讐通義通解 頁 10 劉師培 論文雜記 云 六朝以前文集未立及屬文之士日多後之君子欲觀其體 勢以見性靈乃彙萃成編顏曰文集且古人學術各有專門故發為文章亦複旨 無旁出成一家言與諸子同試即唐宋之文言之 韓李之文正誼明道排斥異 端歐曾繼之以文載道儒家之文也子厚之文善言事物之情出以形容之詞 而知人論世復能探原立論核覈刻深名家之文也明允之文最喜論兵謀深慮 遠排兀雄奇兵家之文也子瞻之文以粲花之舌, 運捭闔之詞, 往復舒卷一如意中 所欲出, 而屬詞比事, 翻空易奇, 縱橫家之文也介甫之文侈言法制因時制宜而文辭 奇峭推闡入深法家之文也立言不朽此之謂與 見王水照 主編 歷代文話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年 頁 章學誠 著 葉瑛 校注 文史通義校注 北京 中華書局1985 年 頁 61 同上注頁

19 文心雕龍 諸子 探賾 147 詩品 之於論詩視 文心雕龍 之於文皆專門名家勒為成書之初祖 文心 體大而慮周 詩品 思深而意遠 蓋 文心 籠罩群言而 詩品 深從 六藝溯流別也論詩論文而知溯流別則可以探源經籍而進窺天地之 純古人之大體矣此意非後世詩話家流所能喻也 文心雕龍 出入子集正是它體大慮周的一個旁證 40 同上注頁

20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Zhu zi Chapter in the Wenxin diaolong by Liu Xie (A Summary) Yiu To Sang This investigation seeks to addre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The Zhu zi 諸子 (Various Thinkers) chapter in the Wenxin diaolong 文心雕龍 presents works that recorded the authors who had ru Dao jianzhi 入道見志 (transcended to the Dao and shown their ideal). Their prose is mainly unrhymed. However, besides the nature of the prose, what reason did Liu Xie 劉勰 compose the Zhu zi chapter and place it in the part named Xu bi 敘筆 (discussion on unrhymed writing)? (2) Is the principle of fuli yi jutong 敷理以舉 統 (discussing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writing), one of the four principles of lunwen xubi 論文敘筆 (discussion on rhymed writing and unrhymed writing) raised in the Xu zhi 序志 chapter, be applicable to reading the Zhu zi chapter? The answer to the first question is that zi is not a genre but a kind of literature. Liu Xie s aim in composing the Zhu zi chapter is to encourage people to produce zishu 子書 (works of thinkers). The answer to the second question is that the principle is still applicable. The nature of the Wenxin diaolong is complicated. Although many scholars classified it in the jibu 集部 (category of literary works), some scholars placed it in the zibu 子部 (category of works of thinkers). Liu Xie actually treated the Wenxin diaolong as a zishu. 關鍵詞 諸子 敷理以舉統 論文敘筆 目錄學 Keywords: Zhu zi, discussing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writing, discussion on rhymed writing and unrhymed writing, bibliographic study

A Study on JI Xiaolan s (1724-1805) Life, Couplets and Theories of Couplets 紀 曉 嵐 (1724 1724-1805 1805) 生 平 資 料 斠 正 及 對 聯 聯 論 研 究 LI Ha 李 夏 THE UNIVER

A Study on JI Xiaolan s (1724-1805) Life, Couplets and Theories of Couplets 紀 曉 嵐 (1724 1724-1805 1805) 生 平 資 料 斠 正 及 對 聯 聯 論 研 究 LI Ha 李 夏 THE UNIVER Title A study on Ji Xiaolan's (1724-1805) life, couplets and theories of couplets = Ji Xiaolan (1724-1805) sheng ping zi liao jiao zheng ji dui lian, lian lun yan jiu Author(s) Li, Ha; 李 夏 Citation Li,

More information

An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Liu Zong-Yuan s Story of He-Jian : Also on Liu s Reflections and Writings on Human Desires Fang Jie * Abstract Both Liu

An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Liu Zong-Yuan s Story of He-Jian : Also on Liu s Reflections and Writings on Human Desires Fang Jie * Abstract Both Liu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九 期 2015 年 6 月 頁 129 ~ 178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柳 宗 元 河 間 傳 析 論 兼 論 子 厚 對 人 欲 的 省 思 與 書 寫 方 介 * 提 要 柳 宗 元 與 韓 愈 同 倡 古 文, 同 主 文 以 明 道, 然 而, 傳 世 柳 集 中, 卻 有 河 間 傳 一 文, 以 極 大 膽 之 筆 法 書 寫 女 子

More information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4, Dec 2013,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Study of L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4, Dec 2013,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Study of L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期 2013 年 12 月 頁 99-117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劉 師 培 三 傳 荀 子 相 通 考 * 探 析 * 吳 聲 佑 摘 要 筆 者 檢 視 劉 氏 文 本, 釐 清 待 議 問 題 者 有 三 首 探 劉 氏 尊 荀 為 經 之 因, 究 得 清 代 揚 荀 學 風 荀 子 從 祀 荀 子 升 經 三 端 次 就 三 傳 荀 子 相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281-311 19 2 90 12 987-1053 987?-1053? * 281 282 19 2 1034-1038 1 2 1 1957 3 91-98 James R. Hightower, The Song Writer Liu Yung, part 1 & 2,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More information

<C6D5CDD3D5FED0ADB7E2C3E6313630342E6169>

<C6D5CDD3D5FED0ADB7E2C3E6313630342E6169> 区 政 协 第 十 三 届 委 员 会 第 八 次 会 议 胜 利 召 开 4 区 政 协 举 行 十 三 届 二 十 四 次 常 委 会 议 2016 / 2016 苏 州 河 论 坛 成 功 举 办 总 第 28 期 8 月 25 日 下 午, 普 陀 区 政 协 与 上 海 社 会 科 学 院 社 会 学 研 究 所 联 合 举 办 2016 苏 州 河 论 坛 市 政 协 副 主 席 方

More information

tation but was also the new model's first important articulation and as such had tremendous literary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tation but was also the new model's first important articulation and as such had tremendous literary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2014 2 95 1 2 200234 Abstract: This article uses the Wuse Colors of Things chapter of Liu Xie's Wenxin diaolong The Literary Mind and the Carving of Dragons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an important change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1966 93 2 1966 2003 THE RESEARCH OF CHANG HSIAO-FENG'S LYRICAL ESSAYS 1966 2003 8911213 172 LAN PEI CHEN Hsu Hsin yi Keywords CHANG, HSIAO-FENG Modern Prose Lyrical Taiwanese Literature Abstract CHANG,

More information

9 21-40 2004 12 * * 22 9 1 2 3 1 1992 2 1960 2 3 1984 8 87 23 4 5 1697 AD 1779 6 7 8 9 10 11 12 4 1977 109-112 5 87 41993 13-38 6 614 7 8 632 9 1974 8 10 631 11 12 632 9 24 13 14 13 1990 14 25 15 16 15

More information

穨2-06.doc

穨2-06.doc CCMP91-RD-012 Clinical Consensus Manu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dical Therapeutics (ICD-9-CM) 516 Chang Gung University Jyh-Sheng You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project is to edit the Clinical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5張政偉121-144

Microsoft Word - 05張政偉121-144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一 期 2012 年 6 月 頁 121 144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以 經 為 法 : 廖 燕 文 學 觀 的 另 一 個 面 向 * 張 政 偉 摘 要 學 界 對 清 初 文 人 廖 燕 的 文 學 創 作 與 理 論 的 研 究 逐 漸 展 開, 並 且 獲 致 一 定 的 成 果 然 而 目 前 似 乎 將 廖 燕 的 文 學 觀 點 歸 類 為

More information

A Study of Su Hsuei-Lin s Painting Based on the Literati Painting Prototype Wu Rong-Fu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A Study of Su Hsuei-Lin s Painting Based on the Literati Painting Prototype Wu Rong-Fu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2007 4 131-170 prototype theory 131 A Study of Su Hsuei-Lin s Painting Based on the Literati Painting Prototype Wu Rong-Fu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碩博士論文電子檔授權書 (101 年 9 月最新修正版) 本授權書授權本人撰寫之碩/博士學位論文全文電子檔(不包含紙本 詳備註 1 說 明) 在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博碩士論文系統 (以下請擇一勾選) ( )同意 (立即開放) ( )同意 (請於西元 ( )不同意 原因是 年 月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碩博士論文電子檔授權書 (101 年 9 月最新修正版) 本授權書授權本人撰寫之碩/博士學位論文全文電子檔(不包含紙本 詳備註 1 說 明) 在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博碩士論文系統 (以下請擇一勾選) ( )同意 (立即開放) ( )同意 (請於西元 ( )不同意 原因是 年 月 本論文獲 客家委員會 103 年客家研究優良博碩士論文獎助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語文碩士班 碩 士 論 文 研 究 生 許宏勛 指導教授 黃菊芳 博士 中 華 民 國 103 年 6 月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碩博士論文電子檔授權書 (101 年 9 月最新修正版) 本授權書授權本人撰寫之碩/博士學位論文全文電子檔(不包含紙本 詳備註 1 說 明) 在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博碩士論文系統

More information

156 ( ) [2] [ 3 ] [ 4 ] [5] [6] 1747 [ 7 ] ( ) [ 8 ] [2] 12 [3] [4] [5] [6] [7] [

156 ( ) [2] [ 3 ] [ 4 ] [5] [6] 1747 [ 7 ] ( ) [ 8 ] [2] 12 [3] [4] [5] [6] [7] [ BIBLID 1026-5279 (2005) 94:2 p. 155-172 (2005.12) 155 1324 1254 1 330 1936 1747 [ 1 ] Keywords Ma Tuan-lin Wen-hsien T ng-k ao Catalog Edition E-mail: craacl@faculty. pccu.edu.tw [1] 1626 6 156 (2005.12)

More information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致 谢 文 学 是 我 们 人 类 宝 贵 的 精 神 财 富 两 年 半 的 硕 士 学 习 让 我 进 一 步 接 近 文 学,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3許建崑.doc

Microsoft Word - 03許建崑.doc 東 海 中 文 學 報 第 26 期 頁 63-87 東 海 大 學 中 文 系 2013 年 12 月 曹 學 佺 湘 西 紀 行 的 探 究 許 建 崑 提 要 天 啟 二 年 (1622) 曹 學 佺 授 命 為 廣 西 布 政 使 司 右 參 議, 次 年 四 月 十 二 日 出 發, 自 福 建 福 州 啟 程, 取 道 江 西 廣 東, 再 到 廣 西 桂 林 七 月 四 日 抵 達 公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720A4E8AA46BEF0A16DAC4CAC4EB8E2A8A5A16EB5FBB3B3B8D620B169AB57ACD5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720A4E8AA46BEF0A16DAC4CAC4EB8E2A8A5A16EB5FBB3B3B8D620B169AB57ACD52E646F63> 東 華 漢 學 第 10 期 ;227-256 頁 東 華 大 學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2009 年 12 月 方 東 樹 昭 昧 詹 言 論 陶 詩 張 俐 盈 摘 要 方 東 樹 (1772-1851) 論 詩 名 著 昭 昧 詹 言, 係 就 王 士 禛 古 詩 選 與 姚 鼐 今 體 詩 鈔 所 選 名 家 之 作, 一 一 論 其 詩 法 而 成 全 書 凡 二 十 一 卷, 其 中

More information

國立臺南大學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臺南大學數位論文典藏.pdf 1974~2003 Xiang Yang and the Research upon His Modern Poems: 1974~2003 1974~2003 Xiang Yang and the Research upon His Modern Poems: 1974~2003 by StudentSu-Chen Lee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典藏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典藏 Schoenfeld Sternberg Krutetskii I II An analysis of Mathematics Problem-solving Processes of Gifted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with General Intelligent Ability Huang Chia-Chieh Institute of Education National

More information

03邱敏捷_方以智《藥地炮莊》之「以禪解莊」(刪註).doc

03邱敏捷_方以智《藥地炮莊》之「以禪解莊」(刪註).doc 37 39 1 94 37 54 1 2 3 4 -- NSC92 2411 H 024 003 1 2 1988 27 3 17 257 4 2001 3 1 1652 38 5 1611 1693 6 7 1618 1683 8 9 1724 1805 10 11 12 13 14 5 6 1401 2002 143 7 8 1313 72 101 9 15 54 10 68 12 2901 11

More information

~ ~ ~

~ ~ ~ 33 4 2014 467 478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s Vol. 33 No. 4 2014 030006 20 20 N092 O6-092 A 1000-1224 2014 04-0467-12 200 13 Roger Bacon 1214 ~ 1292 14 Berthold Schwarz 20 Luther Carrington

More information

文档 9

文档 9 : : :2001 5 10 :2001 6 10 : < > :Rudimental Studies on A Classified and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f Books on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 : :K2904.6 Yu Shaosong A classified and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f Books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1 pp. 249-276 19 1 90 6 ** * ** 88 I 2000 8 249 250 19 1 251 1873-1929 1900 1 1902 1 35 1900 1960 7-12 252 19 1 2 3 2 1900 1902 3 2000 129-197 253 4 5 6 4 1902 1962 103 5 Joseph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3袁光儀.doc

Microsoft Word - 103袁光儀.doc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九 期 2010 年 07 月 頁 51-82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蒙 以 養 正 李 贄 九 正 易 因 之 蒙 卦 解 與 童 心 說 袁 光 儀 * 摘 要 本 論 文 主 要 藉 由 李 贄 的 九 正 易 因 一 書 中 對 蒙 卦 的 闡 釋, 與 其 眾 所 週 知 的 童 心 說 作 一 對 照 與 印 證 李 贄 長 期 被 視

More information

1 2 20 3 4 5 6 1 2006 1 2 3 21 2004 6 101 4 () () 5 ( ) 6 86 4 30 1( ) 166

1 2 20 3 4 5 6 1 2006 1 2 3 21 2004 6 101 4 () () 5 ( ) 6 86 4 30 1( ) 166 1 2 20 3 4 5 6 1 2006 1 2 3 21 2004 6 101 4 () () 5 ( ) 6 86 4 30 1( ) 166 167 7 8 7 21 8 3 9 10 11 12 168 169 13 14 13 66 14 15 16 17 15 66-67 16 34 17 37 1 6 170 18 19 20 18 34 19 79 8 5 20 37 1 6-7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 文 學 所 ) 碩 士 論 文 論 文 題 目 ( 陳 千 武 小 說 活 著 回 來 及 其 相 關 事 例 研 究 ) 論 文 題 目 (Chen Chien Wu Return Alive And Some Research About It) 研 究 生 : 朱 妍 淩 指 導 教 授 : 林 葉 連 中 華 民 國 一 0 一 年 6 月 8 日 陳 千 武 小 說

More information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期 整 本 愚 菴 小 集 在 四 庫 全 書 兩 閣 本 中 的 文 獻 存 佚, 不 僅 反 映 四 庫 全 書 的 版 本 差 異, 也 朗 現 潛 藏 在 清 代 官 方 修 書 歷 程 裡, 對 某 些 牽 動 政 治 敏 感 神 經 的 作 者 或 著 作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期 整 本 愚 菴 小 集 在 四 庫 全 書 兩 閣 本 中 的 文 獻 存 佚, 不 僅 反 映 四 庫 全 書 的 版 本 差 異, 也 朗 現 潛 藏 在 清 代 官 方 修 書 歷 程 裡, 對 某 些 牽 動 政 治 敏 感 神 經 的 作 者 或 著 作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期 2014 年 06 月 頁 91-122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朱 鶴 齡 書 元 裕 之 集 後 及 其 愚 菴 小 集 在 四 庫 全 書 文 淵 閣 及 文 津 閣 本 文 獻 的 存 佚 問 題 與 其 意 義 邱 怡 瑄 * 摘 要 清 代 經 學 大 家 朱 鶴 齡 (1606-1683) 於 明 清 鼎 革 後 專 意 著 述, 終 生

More information

續耳談

續耳談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三 期 2016 年 6 月 頁 69-110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踵 事 增 華 與 雜 湊 稗 販 續 耳 譚 之 編 纂 及 其 性 質 考 論 * 賴 信 宏 摘 要 續 耳 譚 今 存 內 閣 文 庫 早 稻 田 大 學 二 藏 本, 由 於 保 留 於 域 外, 歷 來 論 者 不 多 現 存 二 本 版 式 雖 同, 卻 存 在 兩

More information

< D333533B45FADECBB50B56FA9FA2DAAF7B0F6C5742E706466>

< D333533B45FADECBB50B56FA9FA2DAAF7B0F6C5742E706466> 2007 3 307 353 1 2 (NSC92-2420-H-224-005) 1 1978 4 2 1993 15-307- (1842-1917) (1842) (1856) (1868) (1875) (1879) (1884) (1893) (1895) 3 (1914) 3 1994 62 1983 1984-308- 4 5 6 (1890) (1895) (1903) 4 2002

More information

Contexture and Decoration: Comparison on various verse constructions and narrative consciousness in different texts of Shui Hu Zhuan Hsu, Li-Fang Abst

Contexture and Decoration: Comparison on various verse constructions and narrative consciousness in different texts of Shui Hu Zhuan Hsu, Li-Fang Abst 2010 年 03 月 頁 149~176 嘉 義 大 學 中 文 系 章 回 小 說 中 的 韻 文 運 用 與 相 關 意 義 : 以 百 回 本 及 百 二 十 回 本 水 滸 傳 之 比 較 為 中 心 許 麗 芳 ( 收 件 日 期 :99.1.7; 接 受 日 期 :99.4.12) 摘 要 本 文 以 章 回 小 說 中 的 韻 文 結 構 為 思 考 中 心, 聚 焦 韻 文 段 落

More information

their careers and left so many important poem works to be on everybody s lips which achieved that it can never be decayed and also it affected the lat

their careers and left so many important poem works to be on everybody s lips which achieved that it can never be decayed and also it affected the lat 95 12 71 103 Journal of Yuanpei University No. 13, December 2006 P. 71 P. 103 The Poems of Analyzed Theories in Journey of Yangtze Gorges that the Four Great Poets Traveled by the Time of the Tang Dynasty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1.doc

Microsoft Word - 1-1.doc 逢 甲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1 期 第 1-16 頁 2000 年 11 月 逢 甲 大 學 人 文 社 會 學 院 律 賦 在 唐 代 典 律 化 之 考 察 簡 宗 梧 游 適 宏 * 摘 要 通 常 中 國 文 學 史 專 著 述 及 賦 時, 總 會 提 到 唐 代 的 律 賦 此 一 論 述 透 露 了 多 種 意 義 : 一 是 就 中 國 文 學 史 言, 唐 代 律 賦 可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8_76-93_¦ó³B¬O¡§Âk¡¨®a¡H.doc

Microsoft Word - 08_76-93_¦ó³B¬O¡§Âk¡¨®a¡H.doc 臺 灣 圖 書 館 管 理 季 刊 第 二 卷 第 三 期 / 95 年 7 月 何 處 是 歸 家?: 台 灣 俗 語 中 女 有 所 歸 的 女 性 養 成 模 式 與 文 化 反 映 初 探 The Ending of the Traditional Women: A Study about Nyu You Suo Gui the Female s Education Pattern and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6.劉昭明.doc

Microsoft Word - 6.劉昭明.doc 文 與 哲 第 二 十 期 2012 年 06 月 頁 205~238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論 蘇 軾 黃 州 紅 梅 詩 詞 的 書 寫 策 略 劉 昭 明. 彭 文 良 [ 摘 要 ] 蘇 軾 詠 梅 詩 詞 質 精 量 多, 廣 泛 流 播, 影 響 深 遠, 推 動 提 升 宋 代 詠 梅 詩 詞 的 發 展 與 地 位 蘇 軾 謫 居 黃 州, 作 紅 梅 三 首

More information

2015 1 47 1962 1960 72 20 2002 2005 2008 2 3-113 113 108

2015 1 47 1962 1960 72 20 2002 2005 2008 2 3-113 113 108 20 xiazhongyi@vip. 163. com TitleThe Ethics of Modern Interpretation of Classical Literary TheoryAn Investigation Through Liu Xizai's General Principles of Art AbstractThis paper starts with a discussion

More information

9 41-60 2004 12 * * 42 9 1 2 1619-1692 3 1 1996 152 2 1981 95 198 2000 38-47 3 1998 13 499 2 1 241-242 43 4 5 6 7 4 1982 147 5 1986 700 5 25 6 701 75 38 7 1 5 1027 44 9 8 9 10 11 12 13 14 15 8 59 16 1114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語 文 卷 一 : 閱 讀 能 力 考 核 考 試 範 圍 : 新 高 中 中 國 語 文 新 編 第 三 冊 單 元 九 十 十 一 ; 第 四 冊 單 元 十 二 小 說 與 文 化 ( 選 修 單 元 ): 英 雄 與 俠 義 考 試 模 式 : ( 全 答 )( 佔 全 科 30%)

中 國 語 文 卷 一 : 閱 讀 能 力 考 核 考 試 範 圍 : 新 高 中 中 國 語 文 新 編 第 三 冊 單 元 九 十 十 一 ; 第 四 冊 單 元 十 二 小 說 與 文 化 ( 選 修 單 元 ): 英 雄 與 俠 義 考 試 模 式 : ( 全 答 )( 佔 全 科 30%) 附 件 2 2015-2016 年 度 下 學 期 考 試 中 五 級 考 試 範 圍 及 溫 習 資 料 目 錄 考 試 科 目 考 試 時 限 頁 數 中 國 語 文 卷 一 ( 閱 讀 ):1 小 時 15 分 鐘 2-3 卷 二 ( 作 文 ):1 小 時 30 分 鐘 卷 三 ( 聆 聽 及 綜 合 能 力 ):1 小 時 40 分 鐘 卷 四 ( 說 話 ) English Language

More information

55-83

55-83 BIBLID 0254-4466(2002)20:1 pp. 55-83 20 1 91 6 * 55 56 20 1 7 1 2 1 1997.10 7 260 2 7 1 262 57 17 3 94 4 3 1989.3 662-663 4 1976.10 2456-2457 58 20 1 5 74 6 100 7 92 8 64 9 33 5 1978.10 472-473 6 1951-1952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doc

Microsoft Word doc 中 考 英 语 科 考 试 标 准 及 试 卷 结 构 技 术 指 标 构 想 1 王 后 雄 童 祥 林 (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考 试 研 究 院, 武 汉,430079, 湖 北 ) 提 要 : 本 文 从 结 构 模 式 内 容 要 素 能 力 要 素 题 型 要 素 难 度 要 素 分 数 要 素 时 限 要 素 等 方 面 细 致 分 析 了 中 考 英 语 科 试 卷 结 构 的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6-李宗定.doc

Microsoft Word - 06-李宗定.doc 臺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第 4 期 2008 年 3 月 頁 165~192 165 葛 洪 抱 朴 子 內 篇 與 魏 晉 玄 學 神 仙 是 否 可 學 致 與 聖 人 是 否 可 學 致 的 受 命 觀 李 宗 定 摘 要 葛 洪 以 抱 朴 子 內 篇 一 書 奠 定 道 教 史 上 承 先 啟 後 的 地 位, 書 中 講 神 仙 方 術 養 生 延 年, 又 繼 承 魏 伯 陽

More information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6, Dec 2014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analyses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6, Dec 2014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analyses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六 期 2014 年 12 月 頁 151-176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蘇 軾 與 李 方 叔 書 內 容 析 探 兼 論 蘇 李 軼 事 及 情 誼 許 雅 貴 * 摘 要 蘇 軾 與 李 方 叔 書, 是 寫 給 門 生 李 廌 的 一 篇 書 信 文, 信 中 主 要 提 出 了 四 點 : 一 推 辭 薦 引 之 因 二 君 子 相 交 之 道 三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375-398 19 2 90 12 1763-1820 1911-1992 1 2 * 1 1962 11 2 1994 475-481 1994 539-546 375 376 19 2 3 4 5 6 7 8 9 3 1964 440-446 4 1967 10 18 1967 17 1 5 13 22 6 7 1936 452-465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AF63內文.doc

Microsoft Word - 2AF63內文.doc 一 準 備 方 式 刑 法 一 科 不 管 在 哪 一 種 考 試 類 科, 都 是 令 考 生 覺 得 相 當 頭 痛 的 科 目, 最 主 要 的 原 因 在 於 刑 法 的 理 論 繁 多, 且 極 端 抽 象, 再 加 以 法 條 用 語 及 一 般 書 本 內 容 在 用 語 上 的 艱 澀, 使 得 考 生 很 不 易 入 門 所 以 為 了 能 在 極 短 的 時 間 達 成 最 大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PART 01 Chapter 1 Chapter 2 01 1-1 1-2 1-3 1-4 1-1 11 12 2 3 12 http://www.moex.gov.tw 1-1-1 2010 10 28 1. 5 1 2. 99 5 27 4 01 1. 1 1 2. 2 1-1-2 7 5 1 1 8 3 4 2012 9 24 5 1-2 1-2-1 1. 2. 3. 1-2-2 2013

More information

蔡 珠 兒 及 其 散 文 研 究 摘 要 第 一 章 緒 論 蔡 珠 兒 是 一 九 九 年 代 崛 起 的 散 文 家, 近 人 研 究 多 其 以 飲 食 書 寫 為 主, 而 忽 略 其 散 文 其 他 面 貌, 本 論 文 檢 視 其 散 文 的 意 義 與 價 值 本 章 主 要 詳 明

蔡 珠 兒 及 其 散 文 研 究 摘 要 第 一 章 緒 論 蔡 珠 兒 是 一 九 九 年 代 崛 起 的 散 文 家, 近 人 研 究 多 其 以 飲 食 書 寫 為 主, 而 忽 略 其 散 文 其 他 面 貌, 本 論 文 檢 視 其 散 文 的 意 義 與 價 值 本 章 主 要 詳 明 東 吳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專 班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鍾 正 道 先 生 蔡 珠 兒 及 其 散 文 研 究 研 究 生 : 謝 舒 怡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四 年 七 月 蔡 珠 兒 及 其 散 文 研 究 摘 要 第 一 章 緒 論 蔡 珠 兒 是 一 九 九 年 代 崛 起 的 散 文 家, 近 人 研 究 多 其 以 飲 食 書 寫 為 主, 而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1E5967CB2A8A3BAC8D5B1BE9D68BCAED295D3F2CFC2B5C4CEC4D492D1D0BEBFA3A8CFE3B8DBB3C7B4F3A3A9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1E5967CB2A8A3BAC8D5B1BE9D68BCAED295D3F2CFC2B5C4CEC4D492D1D0BEBFA3A8CFE3B8DBB3C7B4F3A3A92E646F63> 日 本 江 戶 時 代 的 漢 文 文 話 對 中 國 文 章 學 的 受 容 The Historical Reception of Japanese Prose Remark (Wenhua) to Chinese Literary Thought 卞 東 波 ( 南 京 大 學 域 外 漢 籍 研 究 所 ) Bian Dongbo(Nanjing University) 內 容 摘 要 文

More information

mò bì j n n i shang qìng yè j n chuò t o jì píx u xi o g n ch q qú q xu n hé w yàng q qi o f dào juéjiàng qi n sh mò y u i

More information

15

15 BIBLID 0254-4466(2002)20:2 pp. 377-397 20 2 91 12 * 377 378 20 2 2001 11 8 8 1 1 2 2 2002.1 2 379 2 18 1 3 273 2 27 2001.12 120 2002.1.11 http://www.bamboosilk.org.index.htm 3 2002.1.11 380 20 2 251.1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Microsoft Word - 學 校 讀 書 會 成 果 分 享 帶 領 英 文 讀 書 會 之 經 驗 聖 公 會 聖 三 一 堂 中 學 閱 讀 大 使 壹. 籌 組 讀 書 會 的 前 期 工 作 1.1 籌 辦 讀 書 會 的 目 標 定 位 目 錄 壹 籌 組 讀 書 會 的 前 期 工 作 貳 每 次 聚 會 前 的 工 作 參 圖 書 館 主 任 ( 負 責 老 師 ) 對 閱 讀 大 使 的 支 援 肆 聚 會

More informatio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The Body Metaphors in The Travels of Lao Can Hsu Hui-Li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The Body Metaphors in The Travels of Lao Can Hsu Hui-Li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2014 年 3 月 頁 255-290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論 老 殘 遊 記 中 的 身 體 隱 喻 許 暉 林 * 摘 要 晚 清 以 降, 以 身 體 譬 喻 國 體 成 為 理 解 國 民 與 國 家 關 係 的 重 要 方 式 藉 由 對 老 殘 遊 記 中 身 體 譬 喻 的 分 析, 我 試 圖 提 出 以 下 的 觀 察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中 國 文 學 系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肉 蒲 團 研 究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肉 蒲 團 研 究 The Research of Rou Pu Tuan 研 究 生 : 林 欣 穎

More information

2012 2 157 No. 2 2012 Jinan Journal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Sum No. 157 100871 I127. 41 A 1000-5072 2012 02-0002 - 10 4 1 1 2 1540 1503 2 2011-06 - 27 1969 1 1985 19 2 3 1997 1998 3 2 34 2 3 1540

More information

83-112

83-112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83-112 19 2 90 12 ** * ** 1997 2000 83 84 19 2 1 2 3 4 1 1985 102 2 1985 168 3 1972 387 4 1984 30-36 85 5 6 505-436 B.C. 7 5 1993 29-39 6 40-54 7 1985 7 86 19 2 1. 8 9 10

More information

張 愛 玲 小 說 中 雙 親 形 象 研 究 楊 書 瑋 摘 要 下 : 本 論 文 旨 在 分 析 張 愛 玲 小 說 作 品 中 雙 親 人 物 形 象 的 特 色 及 異 同, 重 點 如 一 張 愛 玲 的 母 親 黃 逸 梵 為 湖 南 武 將 後 代, 生 母 去 世 後 由 父 親

張 愛 玲 小 說 中 雙 親 形 象 研 究 楊 書 瑋 摘 要 下 : 本 論 文 旨 在 分 析 張 愛 玲 小 說 作 品 中 雙 親 人 物 形 象 的 特 色 及 異 同, 重 點 如 一 張 愛 玲 的 母 親 黃 逸 梵 為 湖 南 武 將 後 代, 生 母 去 世 後 由 父 親 私 立 東 吳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碩 博 士 班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鄭 明 娳 教 授 張 愛 玲 小 說 中 雙 親 形 象 研 究 研 究 生 楊 書 瑋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二 年 七 月 張 愛 玲 小 說 中 雙 親 形 象 研 究 楊 書 瑋 摘 要 下 : 本 論 文 旨 在 分 析 張 愛 玲 小 說 作 品 中 雙 親 人 物 形 象 的 特 色 及

More information

33-57

33-57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33-57 19 2 90 12 1465-1547 1 2 * 1 1990 4 2 1 4-5 33 34 19 2 3 4 3 1995 3 138 147-149 1990 7 400-407 1994 19 19 23 1980 34 162 177 1971 3 3 27 1961 78 3 1988.6 175-183 4

Mor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pediatric standard database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for the Master s Degree Candidate:linan Adviser:Prof. Han Xinmin Nanjing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pediatric standard database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for the Master s Degree Candidate:linan Adviser:Prof. Han Xinmin Nanjing 密 级 : 公 开 学 号 :20081209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中 医 儿 科 标 准 数 据 库 建 设 研 究 研 究 生 李 楠 指 导 教 师 学 科 专 业 所 在 学 院 毕 业 时 间 韩 新 民 教 授 中 医 儿 科 学 第 一 临 床 医 学 院 2011 年 06 月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pediatric standard database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3)21:1 pp. 391-411 21 1 92 6 30 K. R. Popper 30 27-91 * 391 392 21 1 1 2 1 1990.2 4 1278 2 1278 393 3 4 5 3 1967.5 158 4 1979.9 2 601-602 5 394 21 1 6 7 8 9 1996.5 7 298 6 254 7 299

More information

論文封面

論文封面 6 21 1973 13 274 A Study of Children s Poetry by Lin Huan-Chang Chen, Chun-Yu National Taitung Teachers College 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ldren s Literature Abstract Lin Huan-Chang, the poet who devoted

More information

曹 文 轩 小 说 中 的 空 间 叙 事 研 究 A STUDY OF SPATIAL NARRATIVE IN CAO WEN XUAN S NOVELS By 陈 诗 蓉 TAN SIH YONG 本 论 文 乃 获 取 文 学 硕 士 学 位 ( 中 文 系 ) 的 部 分 条 件 A di

曹 文 轩 小 说 中 的 空 间 叙 事 研 究 A STUDY OF SPATIAL NARRATIVE IN CAO WEN XUAN S NOVELS By 陈 诗 蓉 TAN SIH YONG 本 论 文 乃 获 取 文 学 硕 士 学 位 ( 中 文 系 ) 的 部 分 条 件 A di 曹 文 轩 小 说 中 的 空 间 叙 事 研 究 A STUDY OF SPATIAL NARRATIVE IN CAO WEN XUAN S NOVELS 陈 诗 蓉 TAN SIH YONG MASTER OF ARTS (CHINESE STUDIES) 拉 曼 大 学 中 华 研 究 院 INSTITUTE OF CHINESE STUDIES UNIVERSITI TUNKU ABDUL

More information

題目:消解羈囚情結的不同嘗試:柳宗元永州遊記的重新解讀

題目:消解羈囚情結的不同嘗試:柳宗元永州遊記的重新解讀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社 會 類 第 三 十 九 期 2012 年 9 月 頁 1-30 消 解 羈 囚 情 結 的 不 同 嘗 試 : 柳 宗 元 永 州 遊 記 的 重 新 解 讀 鄧 城 鋒 摘 要 關 於 柳 宗 元 永 州 遊 記 的 研 究 甚 多, 然 而 對 始 得 西 山 宴 遊 記 等 個 別 篇 章 的 理 解 不 夠 準 確, 未 能 圓 滿 解 釋 這

More information

8 戲劇學刊 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Peking opera and Modern Drama in Shanghai during the Isolated Island Period: Two Different Kinds of MingmoYihen and t

8 戲劇學刊 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Peking opera and Modern Drama in Shanghai during the Isolated Island Period: Two Different Kinds of MingmoYihen and t 田村容子 孤島 時期上海跨劇種的互動關係 兩種 明末遺恨 及 改良 之口號 孤島 時期上海跨劇種的互動關係 兩種 明末遺恨 及 改良 之口號* 田村容子** 中文摘要 近年 以抗戰時期的上海話劇為研究對象的學術專著在中國相繼出版問世 但是另一方面 不僅僅局限於話劇 而對同時期的其它諸如京劇 平劇 文明 戲以及申曲 越劇之類的演劇形態也加以關注 並從這些劇種都在 抗戰時期的 上海 這一特殊歷史時空中並存共生這一視角出發所做的研究卻不多

More information

-0?- 000 --

-0?- 000 -- Journal of Theater Studies 00 - 唱 一 個 殘 夢 到 黃 粱 * 論 邯 鄲 夢 的 飲 食 和 語 言 一 字 字 俱 費 經 營 0- * 00 00 1-00 0 -- -0?- 000 -- 唱一個殘夢到黃粱 論 邯鄲夢 的飲食和語言 時至今日 湯顯祖對戲曲語言藝術的重視 早已為學界所普遍認同 但論者 泰半是從聲律的角度 或 湯沈之爭 即戲曲創作 聲律 辭采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GJ5-1-03陳碧月.doc

Microsoft Word - CGJ5-1-03陳碧月.doc 長 庚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5:1(2012),57-79 余 華 許 三 觀 賣 血 記 小 說 裡 的 人 文 蘊 涵 * 陳 碧 月 摘 要 本 論 文 要 從 人 文 品 質 探 究 余 華 的 長 篇 小 說 許 三 觀 賣 血 記 的 價 值 與 特 色 : 從 行 善 避 禍 知 恩 圖 報 ; 以 德 報 怨 ; 言 而 有 信 超 越 血 緣 的 人 性 溫 情 正 面 樂 觀

More information

¡È±m v

¡È±m v 2004 3 217 251 1 5 5 2 1 602 1 (1 5 2 5-1 6 0 4 2 3 9 1-2411 - H - 001-038 - A C 1 1 997 11 28 1 988 2 1976 458 3 1973 53 572-217- 4 5 3 2 38 4 1 969 4-13 1 995 2 72-310 1 995 1 03-116 2 6 2 002 1 2 1988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9352D3131382DA4E9AA76AEC9B4C1BB4FC657AAECB5A5BEC7AED5BDD2ABE1B8C9B2DFB867C5E7AAECB1B4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9352D3131382DA4E9AA76AEC9B4C1BB4FC657AAECB5A5BEC7AED5BDD2ABE1B8C9B2DFB867C5E7AAECB1B42E646F63> 嘉 大 教 育 研 究 學 刊, 第 2 5 期 : 9 5-1 1 7 2 0 1 0 國 立 嘉 義 大 學 蔡 元 教 隆 育 朱 學 啟 系 華 日 治 時 期 臺 灣 初 等 學 校 課 後 補 習 經 驗 初 探 蔡 元 隆 朱 啟 華 衛 生 系 講 師 摘 要 本 文 旨 在 探 討 臺 灣 日 治 時 期 (1927-1945 年 ) 初 等 學 校 ( 含 小 學 校 公 學 校

More information

4 5 (R. Rorty) (Philosophy and the Mirror of Nature) (normal) (system) (abnormal) (incommensurability) (edification, Bildung) 6 (Gadamer) (therapeutic

4 5 (R. Rorty) (Philosophy and the Mirror of Nature) (normal) (system) (abnormal) (incommensurability) (edification, Bildung) 6 (Gadamer) (therapeutic 2014 9 95 119 陸 象 山 學 問 的 詮 釋 學 性 格 一 象 山 的 學 問 風 格 1139-1193 1 2 3 (NSC98-2410-H-001-043- MY2) 1 1992 7 245 2 40 1541 92 3 2008 34 410-95- 4 5 (R. Rorty) (Philosophy and the Mirror of Nature) (normal)

More information

,623, ,126, ,202, , ,178, ,205,570 25,381, ,115, ,783,128 6,711,900 4,390,536 3,640,0

,623, ,126, ,202, , ,178, ,205,570 25,381, ,115, ,783,128 6,711,900 4,390,536 3,640,0 2010 2010 1 1.1 1.2 1.3 2 2.1 2010.9.30 2009.12.31 % 4,393,805,473.44 4,152,182,501.41 5.82 2,412,659,241.06 2,279,787,138.22 5.83 1,360,132,576.00 1,360,132,576.00 0.00 / 1.77 1.68 5.36 2010 7-9 % 2010

More information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More information

~-' 一 ~ U 百 陳 子 展 ( ), 本 名 炳 聾, 字 子 展, 以 字 行 於 世, 湖 南 長 沙 人 幼 時 曾 在 私 塾 求 學, 後 入 長 沙 縣 立 師 範 學 校, 再 入 東 南 大 學 教 育 系, 因 病 輯 學 回 湖 南, 寄 住 長 沙

~-' 一 ~ U 百 陳 子 展 ( ), 本 名 炳 聾, 字 子 展, 以 字 行 於 世, 湖 南 長 沙 人 幼 時 曾 在 私 塾 求 學, 後 入 長 沙 縣 立 師 範 學 校, 再 入 東 南 大 學 教 育 系, 因 病 輯 學 回 湖 南, 寄 住 長 沙 2 0 12 年 9 月 頁 1 65~ 19 0 臺 北 : 國 立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國 文 學 系 ISSN 1021-7 851 陳 子 展 研 究 詩 經 方 法 述 評 * 史 甄 陶 * * ( 收 稿 日 期 : 1 01 年 3 月 3 1 日 ; 接 受 刊 登 日 期 : 10 1 年 7 月 15 日 ) 提 要 本 文 探 討 陳 子 展 研 究 詩 經 的 方 法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1李隆獻.doc

Microsoft Word - 101李隆獻.doc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四 期 2009 年 4 月 頁 1-28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日 本 復 仇 觀 管 窺 以 古 典 文 學 為 重 心 * 李 隆 獻 摘 要 本 文 延 續 筆 者 對 復 仇 / 復 仇 觀 的 歷 時 性 考 察, 以 日 本 古 典 文 學 為 重 心, 管 窺 日 本 復 仇 觀 的 淵 源 與 嬗 變 之 跡 要 點 如 下 : 一

More information

致 谢 本 人 自 2008 年 6 月 从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毕 业 之 后, 于 2010 年 3 月 再 次 进 入 上 外, 非 常 有 幸 成 为 汉 语 国 际 教 育 专 业 的 研 究 生 回 顾 三 年 以 来 的 学 习 和 生 活, 顿 时 感 觉 这 段 时 间 也

致 谢 本 人 自 2008 年 6 月 从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毕 业 之 后, 于 2010 年 3 月 再 次 进 入 上 外, 非 常 有 幸 成 为 汉 语 国 际 教 育 专 业 的 研 究 生 回 顾 三 年 以 来 的 学 习 和 生 活, 顿 时 感 觉 这 段 时 间 也 精 英 汉 语 和 新 实 用 汉 语 课 本 的 对 比 研 究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Jing Ying Chinese and The New Practical Chinese Textbook 专 业 : 届 别 : 姓 名 : 导 师 : 汉 语 国 际 教 育 2013 届 王 泉 玲 杨 金 华 1 致 谢 本 人 自 2008 年 6 月 从 上 海 外

More information

1

1 行 政 院 國 家 科 學 委 員 會 獎 勵 人 文 與 社 會 科 學 領 域 博 士 候 選 人 撰 寫 博 士 論 文 成 果 報 告 八 0 年 代 後 台 灣 散 文 之 家 國 書 寫 研 究 核 定 編 號 :NSC 98-2420-H-006-003-DR 獎 勵 期 間 :98 年 08 月 01 日 至 99 年 07 月 31 日 執 行 單 位 :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More information

Abstract Yiwei( 易 緯 )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Yi ( 易 )study of Han dynasty. It had rich meanings and close relation with other parts

Abstract Yiwei( 易 緯 )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Yi ( 易 )study of Han dynasty. It had rich meanings and close relation with other parts 中 文 系 一 四 年 度 碩 士 位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陳 睿 宏 教 授 鄭 玄 易 緯 注 及 其 詮 釋 述 評 研 究 生 : 邵 吉 辰 通 過 日 期 : 一 五 年 六 月 Abstract Yiwei( 易 緯 )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Yi ( 易 )study of Han dynasty. It had rich

More information

59-81

59-81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59-81 19 2 90 12 * 59 60 19 2 1498-1583 6 1572 12 27 1525-1582 1572-1620 1368-1398 1426-1435 1450-1456 1610-1695 15 1538-1588 1535-1608 61 1 1503-1583 1516-1591 1472-1528

More information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1 1 1 1983 549 1977 59 2 2 3 4 5 2 2000 5-143 3 4 1998 709 5 640 3 4 5 6 6 6 10-12 7 8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7 1 12 1921 7 66-79 8 12 1929 12 691-697 9 1962 9 20 10 1989 3 385-397 11 1963 343-365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hineseSATII .doc

Microsoft Word - ChineseSATII .doc 中 文 SAT II 冯 瑶 一 什 么 是 SAT II 中 文 (SAT Subject Test in Chinese with Listening)? SAT Subject Test 是 美 国 大 学 理 事 会 (College Board) 为 美 国 高 中 生 举 办 的 全 国 性 专 科 标 准 测 试 考 生 的 成 绩 是 美 国 大 学 录 取 新 生 的 重 要 依

More information

1-26

1-26 BIBLID 0254-4466(2002)20:1 pp. 1-26 20 1 91 6 * 1 2 20 1 1 2 1 1991 215 2 22 1999.1 173-186 23 2000.1 1-17 3 3 1. 2. 4 5 6 3. 7 3 1997 26 4 1973 3 5 4 216 6 4 161 7 1982 886 4 20 1 8 9 19 10 11 12 8 1961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5F355FBDD7A16DA4E5A4DFC04AC073A16EA4A4AABAA175B74EB648A176BB50A175A4F1BFB3A176>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5F355FBDD7A16DA4E5A4DFC04AC073A16EA4A4AABAA175B74EB648A176BB50A175A4F1BFB3A176> 東 吳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期 2010 年 11 月 頁 109-132 論 文 心 雕 龍 中 的 意 象 與 比 興 陳 秋 宏 提 要 本 文 以 文 心 雕 龍 中 的 神 思 物 色 比 興 等 篇 章 為 出 發 點, 藉 由 打 破 篇 章 侷 限 的 論 述, 試 圖 從 物 象 心 象 ( 文 字 ) 意 象 ( 語 言 文 字 層 面 ) 的 創 作 活 動 架 構,

More information

第 5 期 刘 蓓 然 院 叶 独 醒 杂 志 曳 异 文 三 则 考 校 辨 析 133 诸 通 行 本 皆 作 野 次 子 溥 袁 以 毁 卒 遥 噎 噎 洵 与 兄 渐 奉 丧 归 葬 于 华 原 冶 袁 然 叶 四 库 曳 本 作 野 子 溥 袁 以 毁 卒 遥 噎 噎 洵 与 兄 渐 奉

第 5 期 刘 蓓 然 院 叶 独 醒 杂 志 曳 异 文 三 则 考 校 辨 析 133 诸 通 行 本 皆 作 野 次 子 溥 袁 以 毁 卒 遥 噎 噎 洵 与 兄 渐 奉 丧 归 葬 于 华 原 冶 袁 然 叶 四 库 曳 本 作 野 子 溥 袁 以 毁 卒 遥 噎 噎 洵 与 兄 渐 奉 第 36 卷第 5 期 圆园员5 年 9 月 井 冈 山 大 学 学 报 渊社会科学版冤 允燥怎则灶葬造 燥枣 允蚤灶早早葬灶早泽澡葬灶 哉灶蚤增藻则泽蚤贼赠 渊杂燥糟蚤葬造 杂糟蚤藻灶糟藻泽冤 灾燥造援 猿6 晕燥援 5 Sep援 圆园员5 文章编号院员远苑源原愿员园苑渊圆园员5冤园5原园132原05 独醒杂志 异文三则考校辨析 刘蓓然 (井冈山大学庐陵文化研究中心袁 江西 摘 吉安 343009)

More information

:

: A Study of Huangtao : I Abstract Abstract This text focuses on the special contribution of Huangtao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and culture of Fukien, by analyzing the features of Huangtao s thought,

More information

A Study on Grading and Sequencing of Senses of Grade-A Polysemous Adjectives in A Syllabus of Graded Vocabulary for Chinese Proficiency 2002 I II Abstract ublished in 1992, A Syllabus of Graded Vocabulary

More information

311121 xudajun@ 263. net 15ZDB074 14BZW066 Title The Play-text Forms of Early Zaju and Narrative Sanqu in the Jin and Yuan Dynasties Abstract The setting of the recitative protagonist is the core of Sanqu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4蔡孟珍.doc

Microsoft Word - 104蔡孟珍.doc 談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三 十 二 期 2011 年 3 月 頁 87-124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從 明 清 縮 編 版 到 現 代 演 出 版 牡 丹 亭 崑 劇 重 構 的 幾 個 關 鍵 蔡 孟 珍 * 摘 要 戲 劇 為 搬 演 而 設 格 高 調 雅 的 文 士 劇 本, 宜 於 案 頭 清 玩, 卻 未 必 適 合 場 上 表 演 玉 茗 四 夢, 曲 壇 向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封面.doc

Microsoft Word - 封面.doc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楊 樹 達 文 字 形 義 理 論 初 探 研 究 生 : 周 孟 樺 指 導 教 授 : 李 淑 萍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95 年 7 月 25 日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圖 書 館 碩 博 士 論 文 電 子 檔 授 權 書 (95 年 7 月 最 新 修 正 版 ) 本 授 權 書 所 授 權 之 論 文 全 文 電 子

More information

Cover-3.indd, page Normalize

Cover-3.indd, page Normalize 5 55 75 91 5 6 1 2 3 4 5 7 8 1 2 3 4 5 9 10 1 2 3 4 5 6 7 11 12 1 2 3 13 14 1 2 3 15 16 1 2 17 18 1 2 3 19 20 1 2 21 22 1 2 3 23 24 1 2 3 25 26 1 2 3 4 5 27 28 1 3 2 4 5 6 7 8 9 29 30 31 32 1 2 3 4 33

More information

Part 1 2 3 4 5 6 7 Part 2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Part 3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More information

人 間 菩 提 Part 1 人 間 菩 提 Part 2 清 涼 菩 提 正 覺 ------------------ 10 修 行 ------------------ 13 清 心 ------------------ 16 發 願 ------------------ 18 自 重 ----

人 間 菩 提 Part 1 人 間 菩 提 Part 2 清 涼 菩 提 正 覺 ------------------ 10 修 行 ------------------ 13 清 心 ------------------ 16 發 願 ------------------ 18 自 重 ---- 人 間 菩 提 Part 1 人 間 菩 提 Part 2 清 涼 菩 提 正 覺 ------------------ 10 修 行 ------------------ 13 清 心 ------------------ 16 發 願 ------------------ 18 自 重 ------------------- 20 習 氣 ------------------ 22 清 淨 心

More information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第 三 十 九 期 2015 年 01 月 頁 223~258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由 心 到 腦 從 腦 的 語 義 脈 絡 論 晚 清 民 初 的 文 化 轉 型 * 徐 瑞 鴻 提 要 傳 統 的 中 醫 理 論 以 心 為 神 明 之 主, 掌 管 思 維 記 憶 與 情 感, 此 一 觀 點 在 近 現 代 受 到 西 方 解 剖 學 的 巨

More information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学大纲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学大纲 广 西 师 范 大 学 漓 江 学 院 毛 泽 东 思 想 和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理 论 体 系 概 论 教 学 大 纲 课 程 中 文 名 称 : 毛 泽 东 思 想 和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理 论 体 系 概 论 课 程 英 文 名 称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 Socialist Theory With

More information

1955 1 1979 1982 3 1985 7 1400 28 1939 700 525 15 300 1956 15000 15000 5000 775 31 992 1980 1982 100 1959 1000 1130 1981 1985 1982 1985 1958 1985 1957

1955 1 1979 1982 3 1985 7 1400 28 1939 700 525 15 300 1956 15000 15000 5000 775 31 992 1980 1982 100 1959 1000 1130 1981 1985 1982 1985 1958 1985 1957 24 193 5 26 1950 5 1952 1954 1952 1956 9 1957 5 3 1963 1975 12 1200 1983 4 1984 81 1985 26 136 1952 1954 1964 86 1979 1981 198 9 87 20 80 1985 768 1955 1 1979 1982 3 1985 7 1400 28 1939 700 525 15 300

More information

第2期定稿.FIT)

第2期定稿.FIT) 云梦学刊 第 37 卷 第 2 期 Vol.37袁 No.2 Journal of Yunmeng 2016 年 3 月 Mar. 2016 言意之辨 要要 要魏晋玄学的语言论 韩扬文 渊云南大学 人文学院袁 云南 昆明 650091冤 摘 要院野言意之辨冶为魏晋玄学崤函之固袁后世讲论此期文学袁多探及该题遥 在野言意之辨冶中袁欧阳建尧张韩主要论及野言冶 与野意冶的关系袁而荀粲尧王弼的界说则包含了对于野言冶野象冶野意冶三者的讨论遥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A THESI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GRADUATE INSTITUTE IN PUBLISHING NAN HUA UNIVERSITY THE OPERATION MODELS OF WRITERS PRESSES IN TAIWAN ADVISOR: PH.D. CHEN CHUN-JUNG GRADUATE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0-1中文目錄.doc

Microsoft Word - 00-1中文目錄.doc 第 五 期 編 者 的 話... 賴 賢 宗 一 般 論 文 明 代 學 者 秦 風. 蒹 葭 詮 釋 析 論 明 代 詩 經 學 史 研 究 的 進 一 步 探 討... 楊 晉 龍 1 關 於 老 子 哲 學 詮 釋 典 範 的 一 些 省 察 以 王 弼 老 子 注 暨 牟 宗 三 才 性 與 玄 理 為 對 比 暨 進 一 步 的 展 開... 林 安 梧 47 對 胡 五 峰 哲 學 的

More information

一 前 提 戰 國 楚 道 家 之 作 二 簡 短 的 篇 幅 與 兩 階 段 的 論 述 -124-

一 前 提 戰 國 楚 道 家 之 作 二 簡 短 的 篇 幅 與 兩 階 段 的 論 述 -124- 200 23 44 從 出 土 簡 帛 文 獻 看 戰 國 楚 道 家 的 道 論 及 其 相 關 問 題 以 帛 書 道 原 太 一 生 水 與 亙 先 為 核 心 前 言 235-23 23-2 2003 25-300 -123- 一 前 提 戰 國 楚 道 家 之 作 二 簡 短 的 篇 幅 與 兩 階 段 的 論 述 -124- 2 3 三 道 的 本 體 與 創 生 2 235-23 3

More information

051-080 胡曉真.pdf

051-080 胡曉真.pdf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2006年 3 月 第二十八期 頁51 80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酗酒 瘋癲與獨身 清代女性彈詞小說中的極端女性人物 胡曉真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 一 前言 彈詞小說這種敘事形式在中國新文學興起 現代意義的文學史架構建立以 後 身價不高 甚至不為人知 與文學經典的概念距離遙遠 雖然鄭振鐸 阿 英 趙景深 譚正璧等學者都以重視通俗文學或婦女文學的立場 為彈詞小說作

More information

A Study of Poetry by Huang Tsung-Yi, Writer in Residence at Taiwan during the Daoguang and Xianfeng Reigns Lai Li-Gyan Lecturer, Department of Chinese

A Study of Poetry by Huang Tsung-Yi, Writer in Residence at Taiwan during the Daoguang and Xianfeng Reigns Lai Li-Gyan Lecturer, Department of Chinese 2006 6 139 170 1849 139 A Study of Poetry by Huang Tsung-Yi, Writer in Residence at Taiwan during the Daoguang and Xianfeng Reigns Lai Li-Gyan Lecture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More information

摘要

摘要 國 立 高 雄 師 範 大 學 客 家 文 化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客 家 文 學 中 的 女 性 形 象 與 主 體 敘 事 Female Image and Self Narration in Hakka Literature 指 導 教 授 : 吳 中 杰 博 士 研 究 生 : 林 惠 珊 撰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九 年 七 月 本 論 文 獲 行 政 院 客 家 委 員 會 99

More information

304 吳淑鈿 4 的文化理想其境界比夏氏於唐詩中最推重的孟郊詩更高 第二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所表現的詩歌審美觀念夏氏肯定梅堯臣在詩學上能學唐而有所樹立開拓宋詩新 境他一方面推崇梅詩能開多種境界的平淡一方面強調梅詩開宋詩面目的能鍊和 求生新綜融唐宋開發無窮境界也是夏氏的詩學理想第三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的

304 吳淑鈿 4 的文化理想其境界比夏氏於唐詩中最推重的孟郊詩更高 第二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所表現的詩歌審美觀念夏氏肯定梅堯臣在詩學上能學唐而有所樹立開拓宋詩新 境他一方面推崇梅詩能開多種境界的平淡一方面強調梅詩開宋詩面目的能鍊和 求生新綜融唐宋開發無窮境界也是夏氏的詩學理想第三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的 夏注 梅堯臣詩 的詩學意義 吳淑鈿 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 近代學者夏敬觀 1875 1953 於 1940 年出版了六本唐宋金詩選注其一為 梅堯臣 1 詩 梅堯臣的詩歌在宋代備受推崇但元明後肯定其成就者卻不多清代至後期 2 始由同光派重新提倡 夏敬觀是同光派中最大力推舉梅詩的學人對梅詩作了深入 3 研究選注之外尚對全部詩作做了校注 於現代梅詩研究有重要意義具有探討 價值本論文以夏注梅詩的詩學意義作為研究範圍考察夏氏選注的詩學思想詩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_Anna Seo_setting

Microsoft Word - 10_Anna Seo_setting 徐 光 启 的 天 教 补 儒 思 想 XU GUANGQI S THOUGHT ON SUPPLEMENTING CONFUCIANISM WITH CHRISTIANITY 徐 真 瑛 Anna Seo PhD Candidat, Peking University 摘 要 明 末 传 教 士 来 华 之 后, 在 接 受 并 推 广 基 督 教 信 仰 的 少 数 中 国 士 大 夫 中, 徐

More information

03

03 BIBLID 0254-4466(2002)20:2 pp. 57-80 20 2 91 12 vs. 1684-? * 57 58 20 2 1 2 3 4 5 transmission transformation 6 Whiggish interpretation 1 2000 8 559-563 539-558 1993 4 64-67 16 4 1995 3-7 2 1978 3 4 HPM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