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族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某某族"

Transcription

1 噶 瑪 蘭 族 (Kavalan People) 陳 彥 亘 編 著 (Compiled by Yen-hsuan Chen) 國 立 台 灣 史 前 文 化 博 物 館 台 灣 原 住 民 數 位 博 物 館 計 畫 2004 年 12 月

2 目 錄 (Contents) 摘 要.i 第 一 章 族 群 分 類 與 族 群 稱 名 (Ethnic Categories and Ethnonyms).1 第 一 節 類 分 位 置 (categorical position) 1 第 二 節 族 稱 釋 義 (meaning of ethnic name).1 第 三 節 我 族 觀 點 (native s viewpoint)..2 第 四 節 族 屬 今 論 (today s debates)...3 第 二 章 族 群 分 布 與 族 群 歷 史 (Ethnic Distribution and Ethnic History).4 第 一 節 人 文 地 理 (human geography)..4 第 二 節 文 獻 史 記 (documental records) 5 第 三 節 口 傳 族 史 (oral history).6 第 四 節 人 口 遷 動 (migration of population).7 第 三 章 社 會 結 構 與 人 群 組 織 (Social Structure and Social Grouping) 8 第 一 節 村 落 家 屋 (the village)..8 第 二 節 社 會 單 元 (social units).9 第 三 節 政 治 運 作 (political system) 10 第 四 節 人 際 往 來 (personal relationships)..10 第 四 章 生 計 基 礎 與 經 濟 活 動 (Subsistence and Economy)...11 第 一 節 環 境 資 源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11 第 二 節 飲 食 文 化 (food and culture)..11 第 三 節 生 產 模 式 (mode of production).12 第 四 節 交 換 關 係 (exchanging relations) 12 第 五 章 信 仰 體 系 與 祭 典 儀 式 (Religions and Rituals)...13 第 一 節 傳 統 宗 教 ( traditional"religion) 13 第 二 節 外 來 宗 教 ( foreign"religion) 16

3 第 三 節 宗 教 領 袖 (religious leaders) 17 第 四 節 年 節 祭 儀 (annual rituals) 18 第 六 章 族 群 界 域 與 部 落 關 係 (Ethnic Boundary and Tribal Relationships) 20 第 一 節 族 群 範 圍 (tribal territory) 20 第 二 節 族 際 互 動 (inter-ethnic interaction)...21 第 三 節 部 落 認 同 (tribal identity) 22 第 四 節 都 市 社 區 (urban community) 22 第 七 章 藝 術 美 學 與 樂 舞 文 化 (Esthetics and Expressive Culture).22 第 一 節 原 始 藝 術 ( primitive"art ) 23 第 二 節 生 活 技 藝 (folk artiste and techniques) 23 第 三 節 音 樂 舞 蹈 (music and dance) 23 第 四 節 觀 光 場 域 (touristic arena) 24 第 八 章 社 會 運 動 與 當 代 情 境 (Social Movement and Contemporary Situation)...25 第 一 節 政 治 運 動 (political movement) 25 第 二 節 藝 文 運 動 (liberal arts movement) 26 第 三 節 面 對 國 家 (facing the nation-state) 27 第 四 節 認 同 再 現 (representing identity)..28 引 用 書 目 (References Cited) 28 相 關 文 獻 (All related References) 32

4 摘 要 (Abstract) 噶 瑪 蘭 族 為 原 住 民 第 十 一 族, 截 至 2004 年 12 月 31 日, 官 方 認 定 人 口 約 有 805 人, 而 2002 年 噶 瑪 蘭 族 復 名 推 動 小 組 調 查, 自 我 認 定 為 噶 瑪 蘭 族 者 約 有 1705 人, 今 族 人 分 布 地 帶 主 要 以 花 蓮 台 東 及 宜 蘭 等 地 為 主, 其 他 縣 市 如 台 北 縣 市 桃 園 縣 市 新 竹 市 台 中 縣 彰 化 縣 台 南 市 高 雄 縣 市 以 及 屏 東 縣 等 地 也 有 族 人 分 布 噶 瑪 蘭 族 的 族 名 稱 呼 有 Kavalan Kuvalan Kvalan Kbalan 等 不 同 說 法, 今 多 以 Kavalan 稱 之 ; 清 代 文 獻 中 多 名 為 蛤 仔 難 蛤 仔 欄, 後 稱 噶 瑪 蘭 Kavalan 在 噶 瑪 蘭 語 裡 是 平 原 的 人 類 的 意 思 噶 瑪 蘭 族 在 清 代 依 據 漢 化 程 度 曾 先 後 被 歸 分 為 生 番 化 番 ( 歸 化 生 番 ) 山 後 生 番 ; 嘉 慶 十 五 年 (1810), 噶 瑪 蘭 族 歸 化 清 廷 後, 即 被 納 入 熟 番 的 範 疇 日 治 時 期 延 續 清 朝 之 分 類 將 台 灣 原 住 民 分 為 生 蕃 及 熟 蕃 ; 昭 和 十 年 (1935), 台 灣 總 督 府 改 生 蕃 為 高 砂 族 而 熟 蕃 為 平 埔 族 日 人 學 者 如 伊 能 嘉 矩 ( ) 粟 野 傳 之 丞 (1900) 移 川 子 之 藏 (1930) 小 川 尚 義 ( ) 馬 淵 東 一 (1953) 等, 曾 將 平 埔 族 作 較 系 統 性 的 分 類, 在 這 些 分 類 中, 平 埔 族 群 多 被 分 為 九 族 或 十 族, 而 噶 瑪 蘭 族 皆 被 列 為 其 中 之 一 族 戰 後 為 行 政 之 便, 國 民 政 府 將 原 住 民 分 為 九 族, 並 依 居 地 性 質 將 原 住 民 分 為 山 地 山 胞 及 平 地 山 胞, 噶 瑪 蘭 族 人 因 未 被 列 入 法 定 分 類, 或 登 記 為 漢 人, 或 如 花 東 族 人 因 與 阿 美 族 通 婚 混 居 而 登 記 為 平 地 山 胞 1980 年 代 末 期, 花 蓮 縣 豐 濱 鄉 新 社 村 噶 瑪 蘭 人 的 族 群 意 識 開 始 覺 醒, 透 過 各 類 文 化 及 政 治 活 動 積 極 要 求 復 名, 民 進 黨 政 府 於 2002 年 12 月 明 定 噶 瑪 蘭 族 為 台 灣 原 住 民 第 十 一 族 清 代 文 獻 如 噶 瑪 蘭 志 略 東 槎 紀 略 蘭 中 番 俗 等, 曾 出 現 噶 瑪 蘭 傳 統 生 活 景 況 敘 述 根 據 該 族 的 口 語 傳 說, 噶 瑪 蘭 族 的 祖 先 是 從 南 方 的 島 嶼 Sanasai (Sunasai) 渡 海 來 台, 到 達 宜 蘭 平 原 時 與 當 時 的 住 民 搶 奪 土 地, 獲 得 勝 利 後 定 居 下 來 噶 瑪 蘭 人 的 原 居 村 社 位 於 地 勢 低 平 水 源 豐 富 之 地, 加 上 雪 山 及 中 央 山 脈 地 勢 的 屏 阻 隔 絕, 在 十 九 世 紀 漢 人 入 墾 之 前, 噶 瑪 蘭 人 一 直 免 於 外 界 的 侵 擾, 村 落 在 全 盛 時 期 曾 分 佈 於 蘭 陽 溪 北 溪 南 共 有 三 十 六 至 四 十 餘 社 清 乾 隆 嘉 慶 年 間 漢 人 入 墾 後, 噶 瑪 蘭 人 逐 漸 喪 失 土 地 道 光 10 至 20 年 間 ( ), 部 份 族 人 因 生 存 空 間 受 到 漢 人 壓 迫, 展 開 了 較 大 規 模 的 遷 徙 其 中 溪 北 的 武 暖 等 社 往 今 日 的 頭 城 方 向 移 動 ; 而 溪 南 的 加 禮 宛 社, 則 遷 往 蘇 澳 南 方 澳 花 蓮 平 原 等 地 南 遷 至 花 蓮 北 部 奇 萊 平 原 的 族 人 主 要 以 加 禮 宛 舊 社 為 大 宗, 自 加 禮 宛 港 出 發, 故 被 通 稱 為 加 禮 宛 人 光 緒 四 年 武 官 陳 輝 煌 與 族 人 的 衝 突, 引 發 了 加 禮 宛 事 件, 清 廷 為 防 動 亂 再 起, 疏 散 了 加 禮 宛 社 人, 社 人 流 散 至 台 東 縱 谷 及 花 蓮 平 原 一 帶, 其 中 花 蓮 新 社 立 德 及 台 東 大 峰 峰 為 今 日 較 具 規 模 之 聚 落

5 根 據 考 古 遺 址 的 挖 掘, 噶 瑪 蘭 村 社 應 屬 長 期 定 居 性 的 中 小 型 部 落 其 傳 統 社 會 遵 循 母 系 繼 嗣 原 則, 夫 從 妻 居, 子 女 從 母 居 ; 與 漢 人 通 婚 頻 繁 後, 父 系 認 同 現 象 日 盛 傳 統 社 會 分 工 情 況 是 由 女 子 繼 承 家 嗣 財 產, 男 子 則 負 責 部 落 的 公 共 事 務 及 防 禦 戰 鬥, 設 有 年 齡 組 織 根 據 地 方 耆 老 回 憶, 花 蓮 縣 豐 濱 鄉 新 社 村 曾 以 sla:l 的 年 齡 階 級 組 織 來 整 合 人 力, 由 頭 目 集 結 村 中 年 輕 男 子 分 工 進 行 蓋 屋 及 修 建 工 程, 此 制 度 在 1960 年 代 末 期 因 海 岸 公 路 通 車 帶 來 新 建 材 如 鋼 筋 磚 瓦 後 而 逐 漸 式 微 清 代 在 宜 蘭 地 區 溪 北 溪 南 各 社 設 有 通 事 及 土 木, 管 理 土 地 租 佃 事 務 ; 各 社 也 選 有 頭 人 來 掌 管 社 務, 社 間 互 不 干 涉 今 花 蓮 縣 豐 濱 鄉 新 社 村 內 除 設 有 村 長 村 幹 事 鄰 長 等 行 政 體 系 管 理 人, 族 人 仍 推 舉 顧 問 頭 目 副 頭 目 等 部 落 領 袖, 兩 者 共 同 管 理 村 內 要 事 此 外, 村 內 的 青 年 會 也 設 有 會 長 副 會 長, 處 理 豐 年 節 等 傳 統 文 化 事 務 清 代 的 噶 瑪 蘭 人 居 處 水 道 遍 佈 且 臨 海 的 宜 蘭 平 原, 主 事 農 耕, 輔 以 漁 獵, 以 小 米 玉 米 地 瓜 及 漁 獲 獵 物 為 主 食 現 今 位 於 花 蓮 新 社 的 噶 瑪 蘭 族, 除 以 稻 糧 為 主 食, 因 臨 海 之 故, 各 式 漁 產 如 醃 鹹 魚 海 膽 海 參 各 類 海 菜 海 螺 為 族 人 家 居 宴 客 常 見 菜 餚 此 外, 糯 米 在 噶 瑪 蘭 祭 儀 慶 典 及 日 常 生 活 中 為 不 可 少 之 元 素, 族 人 釀 酒 慣 習 於 文 獻 中 可 見 一 班 ; 而 噶 瑪 蘭 人 於 漢 化 日 深 後, 也 在 漢 人 特 定 節 日 製 作 糯 米 食 物 如 年 糕 紅 龜 粿 粽 子 湯 圓 等 等 1960 年 代 以 來, 花 蓮 縣 豐 濱 鄉 新 社 村 的 居 民 除 稻 作 之 外, 曾 因 應 時 勢 種 植 過 香 茅 草 檳 榔 果 樹 等 經 濟 作 物, 卻 並 未 帶 來 預 期 中 的 收 益 此 外, 該 地 雖 有 豐 富 的 漁 產 資 源, 如 虱 目 魚 苗 九 孔 龍 蝦 海 菜 及 海 螺 等, 但 因 沒 有 便 利 的 運 輸 管 道, 而 無 法 持 續 為 居 民 帶 來 現 金 收 益 1960 年 代 後, 都 市 的 工 作 機 會 增 加, 年 輕 人 多 前 往 從 事 勞 力 性 工 作, 並 成 立 同 鄉 會 等 組 織, 以 連 絡 感 情 並 凝 聚 出 外 族 人 之 向 心 力 近 年 來 由 於 都 市 中 外 籍 勞 工 低 廉 薪 資 的 競 爭 以 及 花 東 地 區 發 展 觀 光 業, 年 輕 人 有 回 流 的 現 象 清 代 噶 瑪 蘭 人 除 以 稻 作 漁 獵 自 給 自 足 外, 也 將 狩 獵 所 得 之 鹿 皮 鹿 茸 售 予 漢 人 ; 而 從 族 人 佩 帶 賞 玩 之 雜 色 瑪 瑙 珠, 推 測 其 可 能 與 外 地 漢 人 或 菲 律 賓 人 南 洋 一 帶 曾 從 事 貿 易 交 換 的 行 為 據 文 獻 記 載, 噶 瑪 蘭 人 過 去 曾 有 出 草 獵 人 頭 的 習 俗 噶 瑪 蘭 人 的 傳 統 宗 教 信 仰 可 從 其 儀 式 中 探 究 概 略, 其 將 人 界 及 自 然 界 的 靈 魂 分 為 神 靈 祖 靈 山 靈 鬼 以 及 惡 靈, 把 人 體 的 病 痛 歸 因 於 惡 靈 作 祟, 必 須 透 過 舉 行 儀 式 來 驅 趕 各 類 祭 儀 計 有 占 卜 儀 式 subuli 新 年 祭 祖 儀 式 palilin 少 女 入 巫 及 女 巫 治 病 儀 式 kisayiz (kisaiiz/khisayiz) 超 渡 儀 式 patohokan (patokan/patorkan) 女 性 治 病 儀 式 pakalabi (pakalavi) 男 性 治 病 儀 式 pasniu, 還 有 過 去 出 草 返 村 的 祭 儀 歌 舞 kataban 受 阿 美 族 影 響 的 海 祭 儀 式 sacepo, 及 北 部 阿 美 的 豐 年 祭 Lalikit 等 漢 人 民 間 信 仰 的 傳 入 及 基 督 教 天 主 教 的 影 響, 使 噶 瑪 蘭 人 原 有 的 信 仰 體 系 變 得 更 加 複 雜 多 元 加 拿 大 傳 教 士 馬 偕 進 入 宜 蘭 平 原 及 花 東 平 原 佈 教 後, 要 求 噶 瑪 蘭 人 放 棄 漢 人 民 間 信 仰, 禁 止 祭 拜 神 明 及 舉 行 傳 統 噶 瑪 蘭 祭 祖 儀 式 馬 偕 宣 教 期

6 間, 蘭 陽 平 原 噶 瑪 蘭 族 村 社 裡 共 建 立 了 二 十 五 間 教 會, 顯 示 了 當 時 馬 偕 及 基 督 教 對 噶 瑪 蘭 人 的 影 響 力 在 外 來 宗 教 的 傳 入 以 及 日 人 的 禁 令 之 下, 噶 瑪 蘭 人 漸 漸 放 棄 了 許 多 傳 統 宗 教 祭 儀, 但 無 論 何 種 宗 教 信 徒, 多 仍 暗 地 保 留 祭 祖 儀 式 palilin, 顯 示 祖 靈 在 噶 瑪 蘭 人 的 情 感 及 信 仰 裡 是 無 法 割 捨 的 自 1987 年 起, 噶 瑪 蘭 人 的 部 分 傳 統 祭 儀 如 kisayiz 因 文 化 展 演 及 正 名 之 需 求, 開 始 在 新 社 村 被 積 極 地 恢 復 十 九 世 紀, 宜 蘭 平 原 呈 現 了 多 族 群 共 存 的 面 貌 原 來 噶 瑪 蘭 族 及 泰 雅 族 各 據 平 原 及 山 地 的 態 勢, 因 閩 粵 漳 漢 人 及 西 部 平 埔 族 跨 部 落 集 團 的 入 墾 而 逐 漸 改 變 嘉 慶 元 年 起, 漢 人 逐 漸 入 駐 噶 瑪 蘭 族 與 泰 雅 族 之 間 的 緩 衝 地 帶, 並 將 隘 線 逐 漸 推 向 山 地 ; 嘉 慶 9 年 至 15 年 間, 以 潘 賢 文 為 首 的 西 部 平 埔 族 進 入 拓 墾 之 時, 曾 為 漢 人 帶 來 威 脅, 後 來 因 漢 人 襲 奪 土 地 且 無 法 受 土 地 政 策 保 護 而 逐 漸 轉 為 弱 勢, 到 同 治 光 緒 年 間, 他 們 廢 棄 原 本 居 地, 向 漢 人 借 貸 資 金 與 噶 瑪 蘭 人 共 墾 三 星 地 區 ; 而 原 本 擁 有 廣 大 土 地 的 噶 瑪 蘭 人, 在 多 數 漢 人 強 佔 或 騙 取 土 地 後, 逐 漸 難 以 維 生, 部 分 族 人 遷 往 花 東 地 區, 餘 存 的 噶 瑪 蘭 人 或 隱 入 漢 族, 或 避 退 至 偏 僻 之 地, 漢 人 終 究 成 為 宜 蘭 平 原 上 的 強 勢 族 群 今 宜 蘭 一 帶 的 噶 瑪 蘭 族 多 因 過 去 與 漢 族 通 婚 或 祖 先 刻 意 隱 瞞 族 源 而 使 後 代 的 族 群 識 別 不 易 ; 居 於 花 蓮 台 東 一 帶 的 噶 瑪 蘭 族 人 則 因 於 道 光 至 光 緒 年 間 遷 徙 至 漢 人 較 少 之 處, 多 行 族 內 通 婚, 故 仍 保 有 語 言 使 用 及 部 分 祭 儀 ; 然 因 地 臨 阿 美 族 居 地, 兩 族 通 婚 混 居 日 漸 頻 繁, 今 日 部 落 如 新 社 村 的 噶 瑪 蘭 人 多 與 阿 美 族 有 血 緣 關 係, 因 此, 除 了 純 種 噶 瑪 蘭 人 之 外, 許 多 具 阿 美 族 血 統 的 人 因 對 部 落 事 務 的 參 與 及 認 同, 也 視 自 己 為 噶 瑪 蘭 人 因 與 其 他 族 群 互 動 之 頻 繁, 新 社 族 人 可 以 使 用 福 佬 話 阿 美 族 語 日 語 國 語 等 多 種 語 言 台 灣 歷 史 博 物 館 現 存 的 噶 瑪 蘭 木 雕 藏 品 多 為 柱 子 和 牆 板, 圖 案 以 幾 何 花 紋 及 寫 實 圖 像 為 主, 採 陰 刻 法 從 圖 像 的 意 涵 推 測, 這 些 木 雕 可 能 屬 於 男 子 會 所 的 建 築, 除 人 物 圖 像 外, 鹿 魚 與 檳 榔 等 動 植 物 圖 像 象 徵 豐 收 及 宴 客 的 景 象 國 立 台 灣 大 學 人 類 學 系 陳 列 室 也 收 藏 有 噶 瑪 蘭 族 拍 紋 裝 飾 陶 罐 陶 甑 等, 其 原 始 製 法 在 漢 人 塗 釉 陶 器 輸 入 後 被 放 棄 香 蕉 布 的 編 織 為 噶 瑪 蘭 人 特 有 的 技 藝, 蕉 皮 原 料 經 歷 剝 除 皮 肉 接 線 繞 線 整 理 經 緯 線 等 等 過 程 再 上 機 進 行 編 織 由 於 此 種 技 術 少 見, 且 所 用 之 材 料 與 其 他 同 用 香 蕉 絲 織 布 的 琉 球 與 菲 律 賓 群 島 人 不 同, 故 被 視 為 噶 瑪 蘭 族 傳 統 工 藝 的 重 要 表 徵, 每 每 見 於 文 化 展 演 的 場 合 Kisayiz 是 噶 瑪 蘭 傳 統 治 病 的 祭 儀,1987 年 於 台 灣 歷 史 博 物 館 舉 辦 的 豐 濱 之 夜 首 度 公 開 展 演, 成 為 此 後 公 開 展 演 的 重 要 節 目 ; 此 外, 豐 年 節 的 恢 復, 也 是 因 應 一 連 串 文 化 表 演 活 動 的 邀 約 及 為 凝 聚 族 人 向 心 力 而 生, 然 因 大 部 分 的 族 人 已 無 法 記 起 Kisayiz 及 豐 年 節 的 完 整 內 容, 目 前 所 見 的 表 演 已 經 過 族 人 共 力 增 刪 修 改, 從 原 具 宗 教 信 仰 的 儀 式 轉 化 為 觀 光 性 質 的 展 演 1987 年 花 蓮 新 社 噶 瑪 蘭 人 偕 萬 來 尋 找 偕 姓 親 族 以 及 豐 濱 之 夜 的 Kisayiz 表 演, 使 噶 瑪 蘭 族 的 復 名 運 動 及 文 化 復 振 現 象 隱 然 紮 根 族 人 的 正 名 訴 求 除 了 透 過 各 類 正 式 及 非 正 式 的 陳 情 抗

7 議, 也 常 附 隨 該 族 的 傳 統 文 化 表 演 活 動 而 呈 現, 藉 由 噶 瑪 蘭 族 特 有 的 樂 舞 祭 儀 生 活 技 藝 飲 食 習 慣 等 顯 性 文 化 的 亮 相, 加 深 一 般 大 眾 對 噶 瑪 蘭 族 為 一 仍 保 有 獨 特 傳 統 文 化 之 族 群 的 印 象 一 系 列 的 正 名 訴 求 運 動 多 由 花 蓮 縣 豐 濱 鄉 新 社 村 族 人 主 導,1991 年 至 1996 年 間 共 成 立 了 花 蓮 縣 噶 瑪 蘭 族 協 進 會, 噶 瑪 蘭 族 文 化 基 金 會, 噶 瑪 蘭 族 復 名 促 進 會 噶 瑪 蘭 族 旅 北 聯 誼 會 等 組 織, 以 利 籌 畫 相 關 活 動 該 族 多 次 參 與 的 藝 文 活 動 包 括 前 述 的 豐 濱 之 夜 宜 蘭 縣 政 府 主 辦 的 紀 念 開 蘭 一 九 五 周 年 系 列 活 動 紀 念 宜 蘭 開 蘭 兩 百 週 年 系 列 活 動 國 家 歌 劇 院 傳 統 歌 舞 表 演 等 等 此 外, 宜 蘭 縣 政 府 並 支 持 母 語 教 學 課 程 的 編 授, 邀 請 新 社 族 人 偕 萬 來 至 宜 蘭 作 母 語 教 學 在 這 些 文 化 活 動 中, 透 過 對 傳 統 儀 典 的 回 憶 與 再 造, 族 人 共 享 了 族 群 記 憶 並 加 深 對 部 落 的 認 同 感 促 成 了 與 其 他 地 區 噶 瑪 蘭 族 人 的 情 感 交 流, 提 升 了 族 群 意 識

8 第 一 章 族 群 分 類 與 族 群 稱 名 (Ethnic Categories and Ethnonyms) 第 一 節 類 分 位 置 (categorical position) 近 代 台 灣 歷 經 西 據 荷 據 明 鄭 清 代 日 治 國 民 政 府 時 期 至 今, 主 政 者 及 學 術 界 對 於 原 住 民 皆 有 不 同 的 分 類 方 式, 清 代 以 前 較 無 系 統 性 的 分 類 康 熙 三 十 六 年 (1697), 清 人 郁 永 河 於 裨 海 紀 遊 (1697) 中 曾 提 出 土 番 及 野 番 等 詞, 土 番 表 漢 化 較 深 的 原 住 民, 野 番 則 相 對 漢 化 較 淺 康 熙 五 十 六 年 (1717), 出 現 相 對 於 生 番 及 野 番 的 熟 番 一 詞 ( 周 鍾 瑄 1958) 雍 正 八 年 (1730), 東 西 洋 考 出 現 平 埔 土 番 的 稱 謂 ( 陳 倫 炯 1960), 然 此 時 期 之 著 述 對 於 平 埔 番 的 認 定 是 以 居 地 為 依 據, 並 非 今 日 認 知 中 的 平 埔 族 乾 隆 六 年 (1741), 劉 良 璧 重 修 福 建 台 灣 府 志 (1961) 中, 曾 出 現 山 後 生 番 一 詞, 此 處 是 指 漢 化 較 深 位 於 淡 水 海 防 廳 之 蛤 仔 難 三 十 六 社, 即 今 日 所 稱 之 噶 瑪 蘭 族 ( 蕭 瓊 瑞, 1999: ) 清 代 先 後 以 漢 化 程 度 及 歸 化 與 否 來 劃 分 原 住 民, 在 這 些 分 類 中, 噶 瑪 蘭 族 曾 被 劃 分 為 生 番 化 番 山 後 生 番 及 熟 番 日 治 時 期 延 續 清 朝 之 分 類 將 原 住 民 分 為 生 蕃 及 熟 蕃 ; 昭 和 十 年 (1935), 台 灣 總 督 府 公 佈 戶 口 調 查 規 定, 改 生 蕃 為 高 砂 族 及 熟 蕃 為 平 埔 族 高 砂 族 泛 指 漢 化 較 淺, 居 住 在 山 區 的 原 住 民, 一 般 被 分 為 九 族 或 十 族 ; 平 埔 族 則 泛 指 漢 化 較 深 的 原 住 民, 然 而 在 行 政 管 理 上, 平 埔 族 被 劃 入 普 通 行 政 區, 視 同 本 島 人 民 ( 詹 素 娟, 張 素 玢 2001:83) 學 術 界 中, 陸 續 有 日 人 學 者 將 平 埔 族 作 較 系 統 性 的 分 類, 如 伊 能 嘉 矩 ( ) 粟 野 傳 之 丞 (1900) 移 川 子 之 藏 ( 1935) 小 川 尚 義 ( ) 馬 淵 東 一 (1953) 等, 在 以 上 分 類 中, 平 埔 族 群 多 被 分 為 九 族 或 十 族, 噶 瑪 蘭 族 皆 被 列 為 其 中 之 一 族 別, 曾 被 稱 為 Kavarawan Kavalan 等 戰 後 為 行 政 之 便, 國 民 政 府 將 原 住 民 分 為 九 族, 並 依 居 地 性 質 將 原 住 民 分 為 山 地 山 胞 及 平 地 山 胞, 此 行 政 分 類 並 未 將 平 埔 族 人 納 入 考 量, 噶 瑪 蘭 族 因 未 被 列 入 法 定 分 類, 故 族 人 或 成 為 漢 人, 或 如 花 東 族 人 因 與 阿 美 族 通 婚 混 居 而 登 記 為 平 地 山 胞 ( 詹 素 娟, 張 素 玢 2001:83) 1980 年 代 末 期, 花 蓮 縣 豐 濱 鄉 新 社 村 噶 瑪 蘭 人 的 族 群 意 識 開 始 覺 醒, 透 過 各 類 文 化 及 政 治 活 動 積 極 要 求 復 名, 民 進 黨 政 府 遂 於 2002 年 12 月 25 日 明 定 噶 瑪 蘭 族 為 台 灣 原 住 民 第 十 一 族 ( 鍾 蓮 芳 2002) 第 二 節 族 稱 釋 義 (meaning of ethnic name) 阮 昌 銳 指 出, 噶 瑪 蘭 人 自 稱 Kavalan 或 Kavanan, 清 代 文 獻 有 蛤 仔 難 蛤 仔 欄 等 名 稱, 後 命 名 為 噶 瑪 蘭, 這 些 稱 名 是 由 音 譯 而 來 (1994:25); 陳 逸 君 則 指 出, 噶 瑪 蘭 原 指 今 宜 蘭 地 區, 因 伊 能 嘉 矩 於 20 世 紀 初 進 行 台 灣 平 埔 族 調 查 時 採 用 該 詞 稱 呼 當 時 住 在 宜 蘭 平 原 的 原 住 民, 才 從 地 理 詞 彙 轉 化 為 族 名 (2004:6) 1

9 歷 來 對 噶 瑪 蘭 族 的 稱 名 皆 有 不 同, 目 前 的 文 獻 紀 錄 中 則 出 現 Kavalan Kuvalan Kuvaran Kvalan Kbalan Kabalan Kavana Kuvaran Kavarawan Kuvarawan 等 不 同 的 族 名 記 音 ( 阮 昌 銳 1994:23; 清 水 純 1998:56; 邱 水 金 1999:29), 本 文 以 當 代 學 者 常 用 的 Kavalan 稱 之 Kavalan 在 噶 瑪 蘭 語 裡 是 平 原 的 人 類 的 意 思 ( 阮 昌 銳 1966:23; 邱 水 金 1999:29) 相 傳 噶 瑪 蘭 人 的 祖 先 是 從 台 灣 東 南 部 的 小 島 來 到 台 灣, 在 宜 蘭 平 原 與 泰 雅 族 的 祖 先 爭 奪 耕 地, 最 後 獲 得 勝 利 佔 領 了 平 原, 自 稱 平 原 的 人 類 (Kuvarawan), 泰 雅 族 則 是 山 上 的 人 類 (Pusoram)( 阮 昌 銳 1994:25; 陳 千 武 1993:52); 但 陳 逸 君 指 出, 今 日 的 噶 瑪 蘭 人 並 不 清 楚 這 種 說 法 (2004:6) 除 了 原 居 於 宜 蘭 平 原 的 噶 瑪 蘭 族, 花 蓮 台 東 一 帶 也 有 較 多 噶 瑪 蘭 人 後 裔 的 分 布, 歷 來 文 獻 對 這 些 聚 落 的 人 群 的 稱 呼 有 加 禮 宛 番 加 禮 宛 族 ( 幣 原 坦 1938; 阮 昌 銳 1966) 加 禮 宛 平 埔 族 ( 駱 香 林 1980; 潘 繼 道 2001:51-52) 加 禮 宛 原 為 噶 瑪 蘭 人 宜 蘭 舊 社 一 社 名, 清 道 光 10 年 至 20 年 間 ( ), 以 該 社 為 首 的 數 社 集 結 自 加 禮 宛 港 出 海, 遷 徙 至 花 蓮 北 部 奇 萊 平 原 一 帶, 後 又 於 花 東 地 區 作 流 動 遷 徙, 鄰 近 的 阿 美 族 人 以 其 遷 來 之 大 社 社 名 統 稱 其 為 加 禮 宛 族 ( 阮 昌 銳 1994:51); 今 日 位 於 花 東 的 族 人 也 多 以 加 禮 宛 人 自 稱 ( 詹 素 娟, 張 素 玢 2001: 84; 潘 繼 道 2001: ) 雖 然 被 迫 離 開 原 鄉, 這 些 自 稱 他 稱 加 禮 宛 族 的 噶 瑪 蘭 人 相 較 於 今 日 地 區 的 宜 蘭 族 人, 保 有 了 較 多 的 噶 瑪 蘭 傳 統 祭 儀 與 語 言 使 用 第 三 節 我 族 觀 點 (native s viewpoint) 居 於 宜 蘭 的 噶 瑪 蘭 人, 自 19 世 紀 起 與 漢 人 的 互 動 通 婚 頻 繁 在 與 漢 人 混 居 的 年 代, 族 人 多 對 外 人 及 子 孫 隱 瞞 族 源 以 避 免 漢 人 的 歧 視 與 欺 侮 ( 潘 朝 成 1999); 近 年 來, 學 界 及 傳 播 界 對 噶 瑪 蘭 族 的 興 趣 漸 長, 加 以 本 土 族 群 意 識 高 盛, 部 分 族 人 才 逐 漸 承 認 其 族 群 身 分 ; 然 而 年 輕 一 輩 多 受 漢 化 影 響, 對 傳 統 文 化 語 言 陌 生 在 整 個 噶 瑪 蘭 族 的 復 名 運 動 中, 宜 蘭 地 區 的 噶 瑪 蘭 人 始 終 是 較 隱 性 的 一 群 花 蓮 縣 豐 濱 鄉 新 社 村 的 噶 瑪 蘭 族 裔 在 當 代 認 同 及 復 名 潮 流 中 成 為 運 動 主 體 及 族 裔 代 表 村 中 的 人 雖 多 與 阿 美 漢 人 混 居 通 婚, 部 分 族 人 卻 具 有 強 烈 的 族 群 意 識 並 帶 動 了 一 系 列 的 復 名 運 動 ( 詹 素 娟 2001:77-86) 對 於 村 中 的 菁 英 們 來 說, 過 去 的 文 獻 記 載 了 噶 瑪 蘭 人 的 存 在, 而 現 今 仍 存 的 祭 儀 語 言 及 文 化 等 等, 則 是 顯 現 噶 瑪 蘭 族 為 一 仍 存 續 的 獨 特 族 群 的 有 力 證 據 復 名 運 動 菁 英 潘 朝 成 認 為, 民 國 43 年 (1954) 政 府 劃 分 九 大 原 住 民 族 的 同 時, 也 扼 殺 了 噶 瑪 蘭 族 在 歷 史 上 原 有 的 地 位 ( 潘 朝 成 不 著 年 代 ), 他 積 極 參 與 部 落 活 動, 運 用 影 像 記 錄 噶 瑪 蘭 祭 儀 風 俗 及 詩 文 的 創 作 來 提 醒 社 會 關 於 噶 瑪 蘭 族 的 存 在 此 外, 他 也 積 極 參 與 平 埔 族 相 關 事 2

10 務, 爲 平 埔 族 群 爭 取 權 益 ; 部 落 耆 老 偕 萬 來 也 為 噶 瑪 蘭 族 復 名 及 文 化 復 振 運 動 提 供 了 許 多 歷 史 記 憶 的 補 充 及 語 言 資 料 的 延 續 ( 陳 逸 君 2003:13-16) 除 了 政 府 學 界 以 及 傳 媒 所 建 立 的 噶 瑪 蘭 族 面 貌, 族 內 菁 英 們 也 主 動 進 行 文 本 生 產 並 糾 正 外 來 研 究 者 的 錯 誤 ( 陳 逸 君 2003:13); 對 於 新 社 村 的 一 般 族 人 來 說, 推 動 正 名 及 參 與 相 關 活 動 是 對 部 落 的 認 同 以 及 維 繫 原 有 社 會 網 絡 的 方 法 ( 江 孟 芳 1997: 66-68) 在 噶 瑪 蘭 人 與 週 遭 族 群 的 歷 史 互 動 中, 出 現 了 認 同 污 名 化 的 現 象 面 對 漢 人, 他 們 自 稱 為 番 ; 但 面 對 泰 雅 人 與 阿 美 人 等 其 他 原 住 民 族 群, 則 視 他 們 為 番, 自 己 則 為 半 人 番 ( 江 孟 芳 1997:60-63; 張 宗 智 1994), 這 種 對 他 者 的 分 類 及 詮 釋, 同 時 塑 模 了 族 內 的 認 同 意 識 第 四 節 族 屬 今 論 (today s debates) 噶 瑪 蘭 族 如 同 島 內 其 他 原 住 民 族, 屬 於 南 島 語 族 的 一 支 自 清 代 以 來 的 學 術 及 行 政 分 類 中, 噶 瑪 蘭 族 多 被 列 為 平 埔 族, 與 台 灣 其 他 原 住 民 同 屬 南 島 語 系 的 一 支 清 代 文 獻 多 以 噶 瑪 蘭 三 十 六 社 1 作 為 噶 瑪 蘭 族 族 體 的 總 稱, 然 而 經 當 代 歷 史 考 據 口 述 資 料 語 言 學 分 析 及 考 古 證 據 顯 示, 此 三 十 六 社 並 非 皆 屬 同 一 族 群 李 壬 癸 認 為, 其 中 的 哆 囉 美 遠 社 及 里 腦 社 屬 泛 凱 達 格 蘭 族 支 系, 而 猴 猴 社 則 為 另 一 族 群 (1995:72-84), 詹 素 娟 則 傾 向 認 為 噶 瑪 蘭 人 哆 囉 美 遠 人 以 及 猴 猴 人 的 祖 源 或 許 相 同, 因 遷 徙 及 空 間 分 布 不 同 而 分 化 為 不 同 語 族 (1995:73;2001:23) 考 古 挖 掘 資 料 顯 示, 宜 蘭 地 區 距 今 1000 到 400 年 前 有 舊 社 系 統 及 普 洛 灣 系 統 的 文 化 遺 留, 其 中 前 者 即 為 噶 瑪 蘭 人 的 文 化 系 統, 後 者 則 屬 哆 囉 美 遠 文 化 系 統 ( 詹 素 娟, 張 素 玢 2001:20) 民 國 43 年 (1954), 省 文 獻 委 員 會 採 移 川 子 之 藏 ( ) 的 九 族 分 類 法 將 台 灣 原 1 噶 瑪 蘭 三 十 六 社 以 蘭 陽 溪 為 界, 溪 北 各 社 有 : 奇 立 丹 ( 礁 溪 鄉 德 陽 村 ) 抵 百 葉 ( 礁 溪 鄉 德 陽 村 ) 打 馬 煙 ( 頭 城 鎮 竹 安 里 ) 抵 美 簡 ( 礁 溪 鄉 白 雲 村 ) 貓 里 霧 罕 哆 囉 美 遠 ( 壯 圍 鄉 新 社 村 ) 淇 武 蘭 ( 礁 溪 鄉 二 龍 村 ) 瑪 僯 ( 礁 溪 鄉 玉 光 村 ) 奇 立 板 抵 美 福 ( 壯 圍 鄉 美 福 村, 宜 蘭 市 南 津 里 凱 旋 里 ) 踏 踏 ( 礁 溪 鄉 玉 田 村 ) 哆 囉 岸 流 流 ( 壯 圍 鄉 功 勞 村 ) 辛 仔 罕 ( 宜 蘭 市 新 生 里 ) 抵 美 ( 壯 圍 鄉 美 城 村 ) 武 暖 ( 礁 溪 鄉 光 武 村 ) 高 東 ( 礁 溪 鄉 光 武 村 ) 麻 芝 鎮 落 ( 宜 蘭 市 進 士 里 ) 擺 厘 ( 宜 蘭 市 進 士 里 ) 新 仔 羅 罕 ( 壯 圍 鄉 功 勞 村 ) 珍 仔 滿 力 ( 宜 蘭 市 進 士 里 ) 芭 荖 鬱 ( 員 山 鄉 惠 好 村 ); 溪 南 各 社 : 武 淵 ( 冬 山 鄉 武 淵 村 ) 武 罕 ( 冬 山 鄉 武 淵 村 ) 珍 珠 里 簡 ( 冬 山 鄉 珍 珠 村 ) 里 腦 ( 冬 山 鄉 補 城 村 香 和 村 ) 加 禮 宛 ( 五 結 鄉 季 新 村 ) 利 澤 簡 ( 五 結 鄉 季 新 村 ) 奇 武 荖 ( 冬 山 鄉 三 奇 村 ) 打 那 岸 ( 羅 東 鎮 新 群 里 ) 南 搭 吝 ( 冬 山 鄉 武 淵 村 ) 婆 羅 辛 仔 宛 ( 五 結 鄉 季 新 村 ) 掃 笏 ( 五 結 鄉 福 興 村 ) 猴 猴 ( 蘇 澳 鎮 龍 德 里 ) 歪 仔 歪 ( 羅 東 鎮 ) 芭 荖 鬱 ( 員 山 鄉 惠 好 村 ) 打 那 美 ( 冬 山 鄉 永 美 村 ) 留 留 ( 五 結 鄉 季 新 村 ) 等 社 ( 詹 素 娟, 張 素 玢 2001) 3

11 住 民 劃 分 為 九 大 類, 並 將 人 民 族 別 分 為 山 胞 ( 山 地 山 胞 / 平 地 山 胞 ) 及 平 地 人 在 此 族 群 分 類 系 統 中, 噶 瑪 蘭 人 如 同 其 他 平 埔 族 群, 並 未 被 納 入 官 方 分 類, 除 了 花 東 地 區 的 噶 瑪 蘭 人 被 納 入 阿 美 族 或 取 得 平 地 人 身 分 對 於 平 地 山 胞 與 平 埔 族 間 的 模 糊 分 類, 其 後 雖 提 出 修 正, 但 台 灣 省 政 府 歷 次 的 行 政 命 令 均 提 供 了 模 糊 的 說 法 ( 施 正 鋒 2004:9) 90 年 代 噶 瑪 蘭 族 積 極 要 求 恢 復 族 名 及 列 為 台 灣 原 住 民 族 之 一 支, 歷 經 族 人 及 相 關 族 群 運 動 工 作 者 的 努 力, 噶 瑪 蘭 族 於 2002 年 成 為 台 灣 原 住 民 第 十 一 族 然 而, 族 群 雖 已 正 名, 許 多 族 裔 卻 因 不 符 合 原 住 民 族 別 認 定 辦 法 而 無 法 取 得 原 住 民 身 分 對 於 這 種 現 象, 曾 受 內 政 部 委 託 進 行 噶 瑪 蘭 族 人 口 調 查 的 學 者 林 修 澈 認 為, 民 族 並 非 個 人 可 以 選 擇, 其 內 部 成 員 的 認 同 是 受 到 利 益 所 左 右 的, 因 此 需 要 適 當 的 民 族 認 定 政 策 來 平 衡 不 當 的 民 族 利 益 誘 因 (1994:11) 施 政 峰 則 提 出, 林 修 澈 採 取 原 生 論 的 取 向 來 看 待 族 群 分 類, 如 此 會 忽 略 了 認 同 意 識 強 烈 但 客 觀 因 素 不 符 合 認 定 標 準 的 族 裔, 他 並 質 疑 學 者 及 政 府 作 為 族 群 認 定 的 仲 裁 者 角 色 的 正 當 性 (1994:15) 詹 素 娟 也 提 出 類 似 的 觀 點, 並 將 整 個 議 題 擴 大 至 今 日 平 埔 族 群 的 認 定 困 境 (2001:85) 噶 瑪 蘭 運 動 菁 英 潘 朝 成 則 認 為, 部 分 學 者 將 社 會 組 織 文 化 血 緣 及 語 言 特 性 作 為 原 住 民 身 分 認 定 的 客 觀 標 準, 對 於 在 歷 史 進 程 中 傳 統 文 化 遭 外 來 統 治 者 破 壞 的 原 住 民 來 說 並 不 公 平, 他 主 張 : 平 埔 族 的 原 住 民 身 分 識 別 研 究 與 政 策 的 擬 定 應 當 尊 重 各 方 平 埔 族 人 的 自 主 意 願, 學 者 專 家 也 應 該 融 入 平 埔 族 群 的 特 殊 社 會 立 場, 而 非 一 味 地 以 平 埔 族 群 已 脫 離 原 住 民 社 會 來 考 量 (1999:7-9) 對 於 今 日 仍 有 許 多 尚 無 法 取 得 原 住 民 身 分 的 族 裔 來 說, 持 續 對 今 日 政 府 僵 化 族 群 政 策 提 出 抗 爭 與 陳 情, 將 是 噶 瑪 蘭 族 在 獲 得 正 名 後 的 下 一 個 努 力 的 目 標 第 二 章 族 群 分 布 與 族 群 歷 史 (Ethnic Distribution and Ethnic History) 第 一 節 人 文 地 理 (human geography) 一 般 認 知 中 的 噶 瑪 蘭 人 聚 落 分 佈 在 宜 蘭 平 原 與 花 東 平 原 沿 線 城 鎮 清 代 宜 蘭 地 區 的 噶 瑪 蘭 人 分 布 在 今 礁 溪 壯 圍 冬 山 五 結 等 鄉 ( 潘 繼 道 2001:55) 三 星 鄉 ( 劉 還 月 1995: ), 目 前 仍 有 噶 瑪 蘭 人 蹤 影 的 村 社 有 : 礁 溪 鄉 白 雲 村 ( 舊 抵 美 簡 社 ) 光 武 村 ( 舊 武 暖 社 ) 玉 光 村 ( 舊 馬 僯 社 ), 壯 圍 鄉 新 社 村 ( 舊 哆 囉 美 遠 社 ) 東 港 村 ( 舊 奇 立 板 社 ), 五 結 鄉 季 新 村 ( 舊 流 流 社 舊 加 禮 宛 社 舊 婆 羅 辛 仔 宛 社 ) 利 澤 村 ( 舊 利 澤 簡 社 ) 武 淵 村 ( 舊 武 淵 社 ) 冬 山 鄉 珍 珠 村 ( 舊 珍 珠 里 簡 社 ) 三 星 鄉 月 眉 村 仁 和 村 等 ( 劉 還 月 1995: ); 花 東 地 區 如 花 蓮 壽 豐 鄉 的 光 榮 地 區 與 月 眉 一 帶 新 城 鄉 嘉 里 村 豐 濱 鄉 磯 碕 村 的 龜 庵 部 落 新 社 村 豐 濱 鄉 立 德 社 區 石 梯 灣 以 及 台 東 縣 長 濱 鄉 的 大 峰 峰 樟 原 部 落 三 間 屋 及 靜 浦 等 ( 張 振 岳 ; 劉 還 月 ) 其 他 有 噶 瑪 蘭 族 人 分 布 的 地 區 有 台 北 縣 市 桃 園 縣 市 新 竹 市 台 中 縣 彰 化 縣 台 南 市 高 雄 縣 市 以 及 屏 東 縣 等 地 ( 陳 逸 君 2004:11) 4

12 在 清 代, 宜 蘭 縣 蘇 澳 鎮 南 部 花 蓮 縣 台 東 縣 等 區 域 被 稱 為 後 山 或 山 后, 由 於 雪 山 及 中 央 山 脈 的 屏 障, 阻 緩 了 清 代 漢 人 自 西 部 平 原 入 侵 的 攻 勢 ( 潘 繼 道 2001) 宜 蘭 平 原 一 面 環 海 三 面 環 山, 蘭 陽 溪 貫 穿 全 境, 形 成 沖 積 扇 平 原 由 西 至 東 的 空 間 變 化 順 序 為 山 地 與 山 間 河 谷 帶 沖 積 扇 帶 湧 泉 帶 低 濕 帶 沼 澤 帶 沙 丘 帶 和 海 岸 帶 ( 施 添 福 1996:12-13; 詹 素 娟, 張 素 玢 2001:5-11) 噶 瑪 蘭 人 居 於 地 勢 低 平 水 源 豐 富 之 地, 詹 素 娟 歸 納 噶 瑪 蘭 人 村 舍 集 中 地 大 多 分 布 在 溪 流 密 佈 低 濕 沼 澤 的 地 帶 : 其 共 同 地 形 特 徵 是 : 海 岸 沙 丘 的 內 側 邊 緣 濱 溪 傍 水 的 地 方, 與 平 原 中 的 高 突 地 帶 ( 詹 素 娟, 張 素 玢 2001:11) 今 日 花 東 一 帶 噶 瑪 蘭 族 的 後 裔 分 佈 於 狹 長 的 花 東 平 原, 山 多 平 原 少 河 川 湍 急, 海 岸 因 遭 侵 蝕 而 險 阻, 因 海 岸 略 顯 平 直 受 山 勢 限 制, 少 有 讓 船 隻 停 泊 的 港 灣 ( 潘 繼 道 2001:32) 1968 年 海 岸 公 路 通 車 以 前, 因 交 通 不 便, 造 成 族 人 經 濟 以 及 醫 療 上 的 問 題 ( 江 孟 芳 1997:49) 第 二 節 文 獻 史 記 (documental records) 有 關 噶 瑪 蘭 族 的 記 述 最 早 出 現 在 十 七 世 紀 的 西 班 牙 文 獻 中, 後 也 出 現 於 荷 蘭 戶 口 表 ( 詹 素 娟, 張 素 玢 2001:12) 諸 多 文 獻 如 噶 瑪 蘭 廳 志 噶 瑪 蘭 志 略 東 槎 紀 略 等 提 及 噶 瑪 蘭 族, 包 括 其 傳 統 村 社 生 計 模 式 婚 喪 祭 儀 社 會 制 度 飲 食 文 化 等 等 描 述 此 外 伊 能 嘉 矩 的 宜 蘭 方 面 平 埔 蕃 的 實 地 調 查 (1984) 以 及 馬 偕 的 台 灣 六 記 (Mackay 1960) 亦 記 載 了 許 多 當 時 噶 瑪 蘭 人 的 風 俗 習 慣 除 了 噶 瑪 蘭 人 的 生 活 樣 貌 外, 地 方 縣 志 如 宜 蘭 縣 志 花 蓮 縣 志 也 記 載 了 清 代 噶 瑪 蘭 人 在 漢 人 入 墾 之 後 的 歷 史 遭 遇 以 及 迫 於 生 計 而 遷 徙 的 史 事, 諸 多 文 獻 中, 常 被 提 及 的 是 柯 培 元 的 熟 番 歌 : 人 畏 生 番 猛 如 虎, 人 欺 熟 番 賤 如 土 ; 強 者 畏 之 弱 者 欺, 無 乃 人 心 太 不 古! 熟 番 歸 化 勤 躬 耕, 山 田 一 甲 唐 人 爭 ; 唐 人 爭 去 餓 且 死, 翻 悔 不 如 從 前 生 竊 聞 城 中 有 父 母, 走 向 城 中 崩 厥 首 ; 啁 啾 鳥 語 無 人 通, 言 不 分 明 畫 以 手 訴 未 終, 官 若 聾, 仰 視 堂 上 有 怒 容 堂 上 怒, 呼 杖 具, 杖 畢 垂 頭 聽 官 諭 : 嗟 爾 番! 汝 何 言? 爾 與 唐 人 吾 子 孫, 讓 耕 讓 畔 胡 弗 遵? 嗚 嗟 乎! 生 番 殺 人 漢 人 誘, 熟 番 翻 被 唐 人 醜 ; 為 民 父 母 慮 其 後 (1961), 描 寫 了 噶 瑪 蘭 人 在 漢 人 的 強 勢 來 往 之 下 的 悲 慘 遭 遇 今 日 平 埔 研 究 者 多 引 用 上 述 諸 多 歷 史 文 獻 來 考 證 並 還 原 平 埔 族 群 的 原 始 生 活 樣 貌 及 其 與 其 他 族 群 互 動 關 係, 陳 逸 君 則 提 醒, 這 些 文 獻 多 由 漢 人 撰 寫, 具 有 漢 人 本 位 主 義, 且 其 中 繆 誤 不 少, 部 分 文 獻 並 具 抄 襲 之 嫌, 學 者 於 引 用 及 討 論 時 應 持 謹 慎 態 度 ( 陳 逸 君 2003) 學 者 於 研 究 噶 瑪 蘭 族 之 歷 史 文 獻 時 亦 應 持 是 態 度, 並 在 進 行 噶 瑪 蘭 傳 統 文 化 研 究 時 嚴 謹 地 區 分 不 同 平 埔 族 群 的 史 料, 而 非 將 其 所 有 平 埔 族 群 視 為 一 整 體 5

13 第 三 節 口 傳 族 史 (oral history) 噶 瑪 蘭 族 的 口 語 傳 說 中, 有 關 族 群 起 源 的 故 事 約 以 下 列 幾 種 類 型 為 主, 歷 來 研 究 者 所 蒐 集 的 故 事 中 的 主 角 與 情 境 或 有 些 許 差 異, 但 大 致 都 指 出 噶 瑪 蘭 族 的 祖 先 是 從 南 方 島 嶼 渡 海 來 台, 有 些 並 說 明 了 噶 瑪 蘭 族 與 泰 雅 族 祖 先 的 關 係 ( 伊 能 嘉 矩 1897:457; 馬 淵 東 一 1931; 宮 本 延 人 1931; 清 水 純 1998:67-73; 阮 昌 銳 1994: 25; 陳 千 武 1993:50-59) 抵 美 社 頭 目 振 金 聲 口 述 : 我 祖 先 叫 Avan, 他 自 Mareryan 地 方 乘 船 出 海, 於 臺 灣 的 北 部 登 陸 ; 沿 海 東 進, 迂 迴 三 貂 角, 抵 達 這 個 地 方, 名 之 曰 : 蛤 仔 難 (Kavanan) 當 時 漢 人 還 未 來 住, 只 有 先 住 於 山 腳 平 原 的 山 番, 我 族 只 好 住 在 海 岸 荒 地 兩 族 之 間 常 在 酒 醉 之 餘 爭 鬥, 於 是 兩 隊 開 戰, 幸 得 結 果 是 我 方 勝 利 先 住 的 他 們 退 居 山 中, 我 族 便 佔 領 了 平 原 我 族 為 平 原 的 人 類 (Kuvarawan), 先 住 民 則 為 山 的 人 類, 稱 之 為 Pusoram 這 是 數 百 年 前 的 事 了 ( 伊 能 嘉 矩 1897:457) 新 社 陳 藩 氏 阿 未 那 交 口 述 : 昔 時 在 Suna sai 有 Kuzuzayan 與 Kunasayan 之 夫 婦, 是 加 禮 宛 的 祖 先, 亦 是 包 括 加 禮 宛 之 噶 瑪 蘭 族 之 祖 先 此 夫 婦 生 三 子, 長 男 為 Tyabango-zaya, 次 男 為 Takid-zaya, 三 男 為 Tivonokadi, 此 三 人 因 以 Sunasai 很 狹 窄, 不 夠 耕 作 乃 商 量 他 徙, 即 各 造 一 舟 乘 之 同 時 出 Sunasai 其 舟 以 藤 縛 板, 隙 塞 以 芭 蕉 葉, 破 竹 壓 之, 以 防 侵 水, 不 久 舟 到 Takiris, 此 處 亦 因 耕 作 地 很 少, 長 男 與 三 男 即 向 北 方 之 宜 蘭 平 野 遷 徙, 其 子 孫 遂 為 噶 瑪 蘭 族 次 男 留 於 達 奇 里 Takiris 其 子 孫 亦 蕃 殖 於 鄰 近, 即 是 太 魯 閣 又 稱 太 老 閣 ( 馬 淵 東 一 1931:79-80) 宮 本 延 人 有 兄 妹 二 人, 來 自 宜 蘭 方 面, 哥 哥 叫 Tolinun kawa, 妹 妹 叫 Abas kawa 有 一 天, 妹 妹 外 出 找 水 源, 而 發 現 了 一 個 池 塘 她 想 可 以 在 這 裡 開 闢 水 田, 因 此 把 自 己 的 圍 裙 埋 在 池 塘 邊, 又 把 草 打 了 個 結 以 為 標 記 回 家 後, 她 向 哥 哥 提 起 發 現 了 池 塘 的 事, 並 說 以 結 草 表 示 是 自 己 發 現 的 標 幟 哥 哥 聽 了 之 後, 急 忙 趕 到 現 場, 也 看 到 了 池 塘 邊 打 結 的 地 方 貪 心 的 哥 哥 以 蕃 刀 將 打 結 的 草 割 掉 並 丟 棄 然 後 回 家 告 訴 妹 妹, 他 找 到 了 池 塘, 但 是 並 沒 有 妹 妹 所 說 的 證 據 打 結 的 草, 所 以 主 張 那 6

14 個 池 塘 是 自 己 先 發 現 的 妹 妹 不 接 受 哥 哥 的 說 法, 要 哥 哥 一 起 去 池 塘 邊 看 另 一 個 證 據 埋 在 土 裡 的 圍 裙 兩 人 來 到 池 塘 邊, 果 然 挖 出 了 圍 裙, 因 此 妹 妹 贏 得 了 這 個 池 塘 兄 妹 從 此 不 和, 妹 妹 終 於 入 山 成 了 太 魯 閣 蕃 這 個 舊 恨 致 使 太 魯 閣 蕃 獵 取 加 禮 宛 的 人 頭 ( 宮 本 延 人 1931: ) 我 們 可 以 用 清 水 純 對 噶 瑪 蘭 起 源 傳 說 的 分 析 化 約 來 探 掘 其 神 話 傳 說 的 母 題 : 兄 妹 兩 人 渡 洋 來 到 台 灣 尋 找 耕 地 但 哥 哥 卻 奪 取 了 妹 妹 先 發 現 的 土 地, 而 引 起 了 紛 爭 妹 妹 一 怒 之 下 入 山 成 了 泰 雅 族 的 祖 先 ; 哥 哥 則 留 在 平 地 成 為 噶 瑪 蘭 族 的 祖 先 (1998:73) 其 他 的 口 語 傳 說 包 括 織 布 起 源 祭 儀 語 言 等 等, 可 參 見 陳 千 武 (1993) 張 振 岳 (1998) 清 水 純 ( ) 等 人 及 中 研 院 平 埔 族 文 化 資 訊 網 等 研 究 資 料 第 四 節 人 口 遷 動 (migration of population) 根 據 目 前 的 考 古 與 語 言 學 資 料 顯 示, 噶 瑪 蘭 人 的 祖 先 約 於 十 九 世 紀 末 之 前 定 居 於 宜 蘭 平 原, 因 雪 山 及 中 央 山 脈 地 勢 的 屏 阻 隔 絕, 在 十 九 世 紀 漢 人 入 墾 宜 蘭 地 區 之 前, 一 直 可 免 於 外 界 的 侵 擾, 村 落 在 全 盛 時 期 曾 分 佈 於 蘭 陽 溪 北 溪 南 共 有 三 十 六 至 四 十 餘 社, 清 代 文 獻 多 以 蛤 仔 難 三 十 六 社 稱 呼 當 時 遍 佈 在 宜 蘭 平 原 上 的 噶 瑪 蘭 村 社 2 ( 詹 素 娟, 張 素 玢 2001:13) 清 乾 隆 嘉 慶 年 間 漢 人 入 墾 後, 噶 瑪 蘭 人 逐 漸 喪 失 土 地 道 光 10 至 20 年 ( ) 間, 部 份 族 人 因 生 存 空 間 受 到 漢 人 壓 迫, 展 開 了 較 大 規 模 的 遷 徙 其 中 溪 北 的 武 暖 等 社 往 今 日 的 頭 城 方 向 移 動 ; 而 溪 南 的 加 禮 宛 等 社, 則 遷 往 蘇 澳 南 方 澳 花 蓮 奇 萊 平 原 等 地, 建 立 了 武 暖 加 禮 宛 竹 仔 林 七 結 仔 談 仔 秉 瑤 歌 等 六 社, 南 遷 至 花 蓮 北 部 奇 萊 平 原 的 族 人 被 通 稱 為 加 禮 宛 人 光 緒 四 年 (1878) 武 官 陳 輝 煌 與 加 禮 宛 族 人 的 衝 突, 引 發 了 加 禮 宛 事 件, 清 廷 為 防 動 亂 再 起, 疏 散 了 加 禮 宛 社 人, 社 人 流 散 至 台 東 縱 谷 及 花 蓮 平 原 一 帶, 其 中 新 社 立 德 大 峰 峰 為 今 日 較 具 規 模 之 聚 落 ( 詹 素 娟, 張 素 玢 2001) 宜 蘭 地 區 噶 瑪 蘭 族 的 人 口 統 計 於 荷 蘭 時 代 約 近 一 萬 人 左 右,1810 年 漢 人 入 墾 宜 2 明 清 時 代 宜 蘭 平 原 上 的 噶 瑪 蘭 村 社 在 不 同 文 獻 有 不 同 數 量,1650 年, 荷 蘭 的 古 文 書 中 記 載 共 有 四 十 五 社 ( 張 振 岳 1996:44); 而 在 清 代 之 噶 瑪 蘭 一 書 中, 則 計 有 七 十 七 社 ( 廖 風 德 1990); 陳 逸 君 也 指 出, 在 歷 史 進 程 中 因 人 口 變 化 或 村 落 勢 力 消 長, 曾 有 少 至 20 餘 社 或 多 至 6 70 個 村 落 的 現 象 (2004:7) 不 過 清 代 文 獻 仍 多 以 蛤 仔 難 三 十 六 社 作 為 噶 瑪 蘭 族 群 的 敘 述 單 位 ( 詹 素 娟, 張 素 玢 2001:13) 7

15 蘭 時, 為 五 千 人 上 下, 伊 能 嘉 矩 在 1898 年 到 宜 蘭 作 調 查 時, 人 口 已 不 到 三 千 人 ( 詹 素 娟 2001:5), 阮 昌 銳 1969 年 根 據 田 野 資 料 以 血 緣 計 算, 估 計 只 剩 八 百 人 左 右 關 於 宜 蘭 噶 瑪 蘭 人 口 日 漸 減 少 的 現 象, 阮 昌 銳 歸 納 原 因 為 : 清 代 時 與 漢 人 及 泰 雅 人 的 武 力 衝 突 疾 病 以 及 因 經 濟 貧 困 而 同 化 成 為 漢 族 (1994:40-41) 此 外, 與 漢 人 大 量 通 婚 應 也 為 原 因 之 一, 日 據 時 代 依 血 統 來 劃 分 戶 口 而 非 依 噶 瑪 蘭 人 母 系 祭 祀 的 原 則, 加 以 國 民 政 府 時 期, 將 平 埔 族 的 分 類 劃 於 九 族 之 外, 噶 瑪 蘭 族 後 裔 皆 流 入 漢 人 或 阿 美 族, 於 族 群 辨 識 及 人 口 統 計 上 更 添 困 難 根 據 1908 年 日 人 的 戶 口 調 查, 花 蓮 地 區 的 噶 瑪 蘭 族 人 口 總 數 約 為 一 千 人 ( 黃 宣 範 張 宗 智 1995:2) 噶 瑪 蘭 族 復 名 促 進 會 於 民 國 84 年 (1995) 曾 估 計 全 台 灣 約 有 四 萬 人 噶 瑪 蘭 族 人 口 ( 吳 敏 顯 1995; 劉 峻 谷 1995); 而 民 國 85 年 (1996) 復 名 促 進 會 向 行 政 院 及 各 原 住 民 立 委 的 陳 情 書 中 則 指 出 噶 瑪 蘭 族 與 其 他 原 住 民 一 樣 都 是 南 島 語 族, 原 居 於 宜 蘭, 後 遷 徙 到 花 蓮 台 東 台 北, 目 前 約 有 一 萬 多 名 後 裔, 保 存 母 語 文 化 及 祭 典 等, 此 皆 為 猜 測 推 算 的 數 字 民 國 91 年 (2002) 行 政 院 原 住 民 委 員 會 組 成 噶 瑪 蘭 族 復 名 推 動 小 組 進 行 實 地 調 查, 自 我 認 定 為 噶 瑪 蘭 族 者 有 1705 人, 其 中 1073 人 具 原 住 民 身 份 而 632 人 不 具 有 原 住 民 身 份 ( 陳 逸 君 2004:11) 民 國 93 年 (2004) 行 政 院 原 住 民 委 員 會 的 全 國 各 鄉 鎮 市 區 原 住 民 族 群 人 口 數 統 計 表 中, 全 國 噶 瑪 蘭 族 人 共 有 805 人 ( 行 政 院 原 住 民 委 員 會 2004) 第 三 章 社 會 結 構 與 人 群 組 織 (Social Structure and Social Grouping) 第 一 節 村 落 家 屋 (the village) 根 據 考 古 遺 址 的 挖 掘, 傳 統 噶 瑪 蘭 村 社 應 屬 長 期 定 居 性 的 中 小 型 部 落 ( 詹 素 娟, 張 素 玢 2001:28) 清 代 宜 蘭 平 原 上 噶 瑪 蘭 村 社 隨 著 時 間 演 變 共 有 20 至 6,70 社 不 等, 以 蘭 陽 溪 為 界, 溪 北 稱 西 勢 番, 溪 南 稱 東 勢 番 ( 陳 逸 君 2004:7) 經 歷 了 數 次 遷 徙 及 與 漢 人 混 居 情 況, 如 今 台 灣 東 部 沿 岸 較 明 顯 的 噶 瑪 蘭 聚 落 為 宜 蘭 縣 五 結 鄉 季 新 村 流 流 社 以 及 花 蓮 縣 豐 濱 鄉 新 社 村 流 流 社 目 前 約 有 五 戶 二 十 八 人, 因 傳 說 噶 瑪 蘭 的 女 巫 在 此 下 蠱, 外 人 進 入 則 會 生 病 或 死 亡, 故 至 今 未 有 漢 人 居 住, 也 成 為 少 數 得 以 保 持 傳 統 樣 貌 的 舊 社, 保 留 了 幾 戶 傳 統 家 屋 ( 邱 旭 玲 2002; 潘 朝 成 1999:112) 現 今 宜 蘭 流 流 社 族 人 林 天 成 提 及, 噶 瑪 蘭 人 有 建 樹 屋 的 習 慣, 以 用 來 觀 測 ( 邱 旭 玲 2002) 陳 淑 均 的 噶 瑪 蘭 廳 志 描 寫 了 十 九 世 紀 中 噶 瑪 蘭 人 的 住 屋 樣 貌 : 其 房 屋, 則 以 大 木 鑿 空 倒 覆 為 蓋, 上 下 貼 茅, 撐 以 竹 木, 兩 旁 皆 通 小 戶 (1963:226) 黃 淑 璥 的 ( 番 俗 六 考 也 記 述 了 噶 瑪 蘭 族 因 應 潮 濕 氣 候 所 建 的 建 築 形 式 : 谵 水 地 潮 濕, 番 人 作 室, 結 草 構 成, 為 梯 以 入, 舖 木 板 於 地, 亦 用 木 板 為 屋, 如 覆 舟, 極 狹 隘 關 於 噶 瑪 蘭 傳 統 房 屋 的 干 欄 式 建 築, 也 曾 出 現 於 馬 偕 的 宣 教 記 錄 (1960: 85) 以 及 Swinhoe 的 記 述 中 (Campbell 1903:556) 根 據 宜 蘭 縣 史 館 現 存 的 1950 年 8

16 代 傳 統 住 屋 照 片, 當 時 房 屋, 是 以 木 材 或 竹 子 作 骨 架, 以 管 莖 編 牆, 以 藤 條 固 定, 屋 頂 覆 以 茅 草, 牆 壁 下 半 部 敷 以 牛 糞, 既 防 水 又 防 蟲, 內 部 隔 間 有 時 用 木 板, 上 雕 圖 紋 ; 另 有 穀 倉 和 爐 灶 ( 楊 欽 年 2000:130) 故 可 知 噶 瑪 蘭 人 傳 統 住 屋 以 竹 木 藤 茅 草 等 材 料 為 主 要 建 材, 離 地 稍 遠, 整 體 造 型 像 倒 轉 的 船 民 國 八 十 三 年 (1994), 宜 蘭 縣 政 府 委 託 仰 山 文 化 基 金 會 規 劃 宜 蘭 厝 傳 統 建 築 公 開 徵 選 方 案, 鼓 勵 民 眾 將 現 代 化 的 建 築 融 入 傳 統 原 味, 其 中 編 號 八 的 設 計 案 為 噶 瑪 蘭 厝, 座 落 於 三 星 鄉 雙 賢 村 破 布 烏 段 羅 天 公 路 旁, 該 屋 採 用 了 噶 瑪 蘭 人 的 建 築 特 色, 該 屋 的 風 格 為 倒 梯 型 牆 壁 干 欄 式 柱 子 舌 式 二 樓 進 口 中 介 空 間 雞 尾 式 屋 頂 ( 于 國 華 1996; 不 著 撰 人 1997), 由 此 或 可 窺 見 噶 瑪 蘭 族 傳 統 建 築 風 格 第 二 節 社 會 單 元 (social units) 噶 瑪 蘭 的 傳 統 社 會 遵 循 母 系 繼 嗣 原 則, 夫 從 妻 居, 子 女 從 母 居, 男 子 招 贅 後 即 放 棄 繼 承 權 ; 後 因 與 漢 人 通 婚 頻 繁 後, 父 系 認 同 現 象 日 盛 ( 阮 昌 銳 1994:28) 傳 統 的 社 會 分 工 中, 家 系 與 財 產 由 女 子 繼 嗣, 部 落 的 公 共 事 務 及 防 禦 戰 鬥 則 由 男 性 來 負 責, 故 有 男 子 年 齡 階 級 的 劃 分 ( 陳 逸 君 2004:18) 根 據 地 方 耆 老 回 憶, 噶 瑪 蘭 族 過 去 有 年 齡 制 度 花 蓮 新 社 村 曾 以 sla:l 的 年 齡 階 級 組 織 來 整 合 男 子 人 力 ( 詹 素 娟 1998a:123), 負 責 過 去 農 耕 社 會 中 耕 作 收 割 蓋 屋 修 建 軍 事 保 衛 工 作, 此 組 織 在 日 治 時 期 被 迫 去 武 力 化 ( 劉 璧 榛 不 著 年 代 ); 而 江 孟 芳 也 提 及 1960 年 代 末 期 因 海 岸 公 路 通 車 帶 來 新 建 材 如 鋼 筋 磚 瓦 後, 年 齡 組 織 逐 漸 式 微 (1997:86) 1991 年 起, 因 為 豐 年 節 表 演 的 需 要, 年 齡 階 級 制 度 被 恢 復, 村 中 青 年 分 為 三 個 階 級 :mamabugaba lageling bagalonine, 分 別 負 責 籌 畫 指 揮 會 場 工 作 執 行 以 及 樂 舞 表 演 然 因 其 並 未 與 日 常 生 活 事 務 作 深 刻 的 連 結, 一 般 族 人 甚 至 連 主 事 者 尚 無 法 牢 記 這 個 階 級 劃 分 ( 江 孟 芳 1997:87); 陳 逸 君 則 指 出, 男 子 年 齡 組 織 有 無 形 的 約 制 力 量 (2004:19) 除 了 男 子 年 齡 組 織 之 外, 新 社 地 區 也 設 有 婦 女 會 或 家 政 班, 除 了 一 般 社 團 事 務, 也 涉 入 近 年 來 新 社 因 復 名 及 文 化 復 振 所 參 與 的 文 化 活 動 ( 江 孟 芳 1997:40) 此 外, 阮 昌 銳 民 國 五 十 七 年 (1968) 於 宜 蘭 地 區 進 行 田 野 調 查 時, 獲 知 過 去 曾 有 依 貧 富 來 分 的 社 會 階 級 : 富 者 稱 hayali, 小 康 者 稱 alayai, 貧 者 稱 Sapai, 最 貧 者 稱 Sasapai, 貧 者 多 為 懶 惰 的 人, 為 部 眾 所 不 齒, ( 阮 昌 銳 1994:66) 劉 璧 榛 以 觀 察 1960 年 代 至 今 花 蓮 新 社 地 區 海 祭 活 動 的 變 化, 來 分 析 部 落 動 員 結 構 的 變 遷, 她 指 出, 過 去 村 中 活 動 如 捕 魚 多 以 親 屬 關 係 為 單 位, 並 依 照 親 屬 關 係 的 遠 近 來 分 配 漁 獲, 但 現 今 新 社 地 區 海 祭 祭 典 為 突 顯 族 群 文 化 而 將 祭 儀 活 動 觀 光 化, 動 員 時 以 整 個 部 落 為 一 單 元, 而 非 以 過 去 以 家 及 親 屬 分 類 為 單 元 ( 劉 璧 榛 2002:154) 9

17 第 三 節 政 治 運 作 (political system) 清 代 在 宜 蘭 地 區 溪 北 溪 南 各 社 設 有 通 事 及 土 木, 管 理 土 地 租 佃 事 務 ; 各 社 也 選 有 頭 人 來 掌 管 社 務, 社 間 互 不 干 涉 ( 阮 昌 銳 1994; 詹 素 娟, 張 素 玢 2001) 今 花 蓮 縣 豐 濱 鄉 新 社 村 內 除 設 有 村 長 村 幹 事 鄰 長 等 行 政 體 系 管 理 人, 族 人 仍 推 舉 顧 問 頭 目 副 頭 目 等 部 落 領 袖, 兩 者 共 同 管 理 村 內 要 事, 村 內 的 青 年 會 也 設 有 會 長 副 會 長, 處 理 豐 年 節 等 傳 統 文 化 事 務 ( 江 孟 芳 1997:87) 此 外, 劉 璧 榛 指 出, 基 督 教 及 天 主 教 進 入 噶 瑪 蘭 社 會 後, 宗 教 的 力 量 開 始 與 部 落 男 性 政 治 結 合, 現 今 的 宗 教 領 導 者 也 常 為 行 政 系 統 的 領 導 者, 每 當 有 選 舉 時, 他 們 會 透 過 教 會 的 聯 絡 網 絡 來 動 員 成 員 ( 劉 璧 榛 2001:51); 在 陳 志 榮 於 宜 蘭 東 港 村 的 調 查 中, 也 發 現 有 政 治 領 袖 身 兼 宗 教 領 袖 的 現 象 (1995:90) 第 四 節 人 際 往 來 (personal relationships) 劉 璧 榛 曾 還 原 花 蓮 新 社 30 年 前 的 捕 魚 活 動 : 以 前 每 一 個 Lepaw( 家 ) 幾 乎 都 有 一 艘 木 船 或 竹 筏, 飛 魚 是 很 重 要 的 季 節 性 食 物, 男 人 們 以 salepawan( 同 住 一 起 ) 的 人 為 主,2 至 3 人 共 同 出 海 捕 魚, 進 港 後 家 裡 的 女 人 便 來 幫 忙 拖 船, 並 且 參 與 分 配 漁 獲 基 本 上 以 出 海 的 人 加 船 主 的 一 份 來 分 配,, 這 些 新 鮮 的 魚 接 著 會 再 依 賴 關 係 的 遠 近, 過 去 以 母 系 為 中 心, 現 在 則 轉 變 為 雙 系, 再 分 配 出 去, 或 者 同 年 齡 組 的 鄰 居 一 起 到 某 人 家 共 食 配 酒, (2002:154) 此 外, 建 屋 也 為 傳 統 社 會 裡 族 人 一 起 共 襄 盛 舉 的 大 事 : 建 屋 是 社 中 大 事, 全 社 出 動, 分 工 合 作, 完 成 後 舉 行 儀 式 祭 告 祖 先, 祈 求 平 安 ( 楊 欽 年 2000:130) 除 了 捕 魚 建 屋, 每 逢 慶 典 如 豐 收 節 海 祭 等, 族 人 即 相 聚 歌 舞 共 食, 陳 淑 均 的 噶 瑪 蘭 廳 志 中, 對 於 豐 收 節 時 族 人 相 聚 的 熱 鬧 景 象 有 生 動 的 描 述 : 每 秋 成, 會 同 社 之 人, 賽 戲 飲 酒, 名 曰 做 年, 或 曰 做 田 其 酒 用 糯 米, 每 口 各 抓 一 把, 用 津 液 嚼 碎 入 甕, 俟 隔 夜 發 氣 成 酒, 然 後 沃 以 清 水, 群 坐 地 上, 或 木 瓢 或 椰 碗 汲 飯, 至 醉 則 起 而 歌 舞 無 錦 繡, 或 著 短 衣, 或 袒 胸 露 背, 跳 躍 盤 旋 如 兒 戲 狀 歌 無 常 曲, 就 現 在 景 作 曼 聲, 一 人 歌, 群 拍 手 而 和 (1963) 1990 年 代 起, 花 蓮 新 社 村 引 發 了 族 群 運 動 的 浪 潮, 村 民 一 方 面 基 於 對 部 落 的 認 同, 一 方 面 懼 怕 被 排 除 在 既 有 社 會 網 絡 之 外, 故 遵 守 恢 復 的 年 齡 組 織 及 參 與 再 造 祭 儀 內 容 ( 江 孟 芳 1997:66), 復 名 運 動 及 文 化 復 振 運 動 成 為 部 落 中 新 型 態 的 社 會 活 動 另 外,1987 年 花 蓮 新 社 村 偕 萬 來 敲 開 了 過 去 隔 在 宜 蘭 地 區 噶 瑪 蘭 人 與 花 東 地 區 的 族 人 鮮 為 人 知 的 一 扇 門, 經 過 宜 蘭 政 府 的 大 力 推 動, 後 山 的 噶 瑪 蘭 人 也 透 過 多 次 的 活 動 交 流 來 探 尋 親 人 及 回 溯 原 鄉 記 憶 10

18 第 四 章 生 計 基 礎 與 經 濟 活 動 (Subsistence and Economy) 第 一 節 環 境 資 源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清 代 的 噶 瑪 蘭 人 居 處 水 道 遍 佈 且 臨 海 的 宜 蘭 平 原, 因 沿 著 水 源 而 居, 而 宜 蘭 平 原 上 的 主 要 河 流 蘭 陽 溪 ( 今 冬 山 河 ) 常 氾 濫 成 災, 二 次 大 戰 末 期, 奇 立 板 社 與 麻 里 目 罕 社 曾 因 蘭 陽 溪 改 道 而 被 沖 毀, 族 人 四 散 ( 陳 志 榮 1995:91) 傳 統 噶 瑪 蘭 人 主 事 農 耕, 輔 以 漁 獵, 以 小 米 玉 米 地 瓜 及 漁 獲 獵 物 為 主 食 ( 阮 昌 銳 1994), 噶 瑪 蘭 人 也 常 採 集 野 菜 作 為 食 物 噶 瑪 蘭 人 的 生 活 與 海 密 切 相 關, 過 去 在 花 蓮 新 社 地 區, 女 性 四 季 至 海 邊 採 集 貝 類 取 螃 蟹 海 參 海 膽 等, 幫 忙 整 網 分 魚 ; 男 性 夏 天 出 海, 冬 天 上 山 打 獵, 男 女 因 應 環 境 資 源 進 行 社 會 分 工 ( 劉 璧 榛 2002:154) 花 蓮 新 社 村 過 去 種 了 許 多 香 蕉 樹, 因 地 處 台 灣 東 南 濱 海, 每 年 颱 風 侵 襲 過 後, 被 風 雨 吹 落 的 香 蕉 葉 就 被 新 社 婦 女 拿 來 抽 絲 織 布, 也 讓 此 特 有 的 香 蕉 絲 織 布 技 術 沿 傳 至 今 ( 張 振 岳 1998:304) 此 外, 劉 璧 榛 指 出, 現 今 居 住 在 宜 蘭 的 噶 瑪 蘭 人 因 應 日 本 市 場, 在 蘭 陽 溪 口 冬 山 河 外 海 一 帶 捕 飛 魚 取 卵 出 口 至 日 本,4 月 底 到 8 月 為 捕 魚 季 (2002:154) 第 二 節 飲 食 文 化 (food and culture) 文 獻 中 曾 記 載 噶 瑪 蘭 人 好 生 食, 所 食 者 生 蟹 烏 魚, 略 加 以 鹽, 活 嚼 生 吞, 相 對 驩 甚 ( 黃 淑 璥 1957:140) 今 日 噶 瑪 蘭 族 除 以 稻 糧 為 主 食, 因 臨 海 之 故, 各 式 漁 產 如 醃 鹹 魚 海 膽 海 參 各 類 海 菜 海 螺 為 族 人 家 居 宴 客 常 見 菜 餚 ( 江 孟 芳 1997:46), 此 外, 族 人 好 食 野 菜, 平 日 採 集 之 山 菜 及 海 菜 到 達 八 十 多 種, 其 特 有 生 菜 料 理, 如 青 苔 拌 鹽, 為 噶 瑪 蘭 族 獨 有 的 料 理 ( 許 美 智 1996:60-62) 平 日 祭 典 活 動 如 海 祭, 族 人 分 配 烹 煮 食 材, 用 竹 筒 檳 榔 葉 柄 裝 盛 飲 料 食 物 共 食, 並 以 手 抓 取 食 物 ( 劉 璧 榛 2002:166; 楊 欽 年 2000:134) 此 外, 糯 米 在 噶 瑪 蘭 祭 儀 慶 典 及 日 常 生 活 中 為 不 可 少 之 元 素, 族 人 釀 酒 慣 習 於 文 獻 中 可 見 一 斑 : 樹 藝 稻 穀, 約 供 一 歲 口 食, 并 釀 用 而 已 其 酒 用 糯 米, 每 口 各 抓 一 把, 用 津 液 嚼 碎 入 甕, 俟 隔 夜 發 氣 成 酒, 然 後 沃 以 清 水 ( 宜 蘭 文 獻 委 員 會 1968:412), 現 今 祭 儀 中 的 酒 多 以 米 酒 維 士 比 達 益 寧 B 代 替 ( 明 立 國 1995:96) 新 社 地 區 噶 瑪 蘭 人 也 在 漢 人 特 定 節 日 製 作 糯 米 食 物 如 年 糕 紅 龜 粿 粽 子 湯 圓 等 等, 可 見 其 受 漢 人 的 影 響 ( 清 水 純 1993:92) 從 祭 儀 中 女 巫 (metiu/metiyu) 進 行 齋 戒 (mamet) 時 的 食 物 禁 忌 可 看 出 噶 瑪 蘭 人 對 於 食 物 的 分 類 :, 可 食 的 部 分 有 : 海 菜 菜 海 邊 的 貝 類 payis 海 蟲 vuqu 山 上 的 山 羌 山 鹿 其 餘 皆 為 不 可 食 的 部 分, 包 括 : 蔥 蒜 薑 韭 菜 魚 雞 豬 肉 油 的 山 豬 及 山 羌 肉 淡 水 的 髮 菜 katava 箭 筍 及 其 他 菜 類 等 等 ( 明 立 11

19 國 1995:116) 劉 璧 榛 認 為 以 上 可 食 與 不 可 食 之 食 物 象 徵 潔 與 不 潔 的 概 念, 透 過 mamet 的 禁 忌 使 人 遵 守 社 會 規 範 (1997:34-35) 潘 朝 成 (1999) 張 振 岳 (1997) 及 劉 還 月 (1995) 以 素 葷 稱 呼 上 述 可 食 及 不 可 食 的 食 物, 齋 戒 時 只 能 吃 素 第 三 節 生 產 模 式 (mode of production) 清 代 之 前 噶 瑪 蘭 人 的 生 計 自 給 自 足, 以 農 作 為 主 漁 獵 為 輔 漢 人 入 墾 後, 噶 瑪 蘭 人 原 有 的 土 地 逐 漸 流 失, 為 保 障 噶 瑪 蘭 人 的 土 地 權 益 穩 定 其 維 生 能 力 並 控 制 管 理 漢 人 的 拓 墾 進 度, 首 任 通 判 楊 廷 理 在 溪 南 行 加 留 餘 埔 制 及 於 溪 北 行 加 留 沙 埔 制 前 者 是 將 村 社 土 地 劃 分 為 界 內 自 耕 地 與 餘 埔 之 地, 由 政 府 命 令 漳 泉 粵 三 籍 頭 人 當 佃 首, 替 不 擅 處 理 招 佃 事 務 的 噶 瑪 蘭 人 招 募 漢 佃 耕 作 餘 埔 土 地 ; 後 者 因 漢 人 墾 勢 大 致 已 定, 故 僅 畫 出 保 留 給 噶 瑪 蘭 人 的 沙 埔 地, 土 地 為 族 人 所 有, 但 可 依 照 加 留 餘 埔 制 的 方 式 來 招 佃 當 時, 噶 瑪 蘭 人 招 漢 佃 應 為 普 遍 的 趨 勢 然 而, 這 樣 的 集 體 招 佃 制 並 未 真 正 保 障 了 噶 瑪 蘭 人 的 土 地 權, 也 阻 擋 不 了 漢 人 對 土 地 的 機 巧 騙 取, 噶 瑪 蘭 人 的 生 計 逐 漸 受 到 壓 迫 並 走 向 貧 窮 ( 詹 素 娟, 張 素 玢 (2001:42-52) 1968 年 阮 昌 銳 在 宜 蘭 進 行 噶 瑪 蘭 人 的 初 步 調 查, 觀 察 當 地 噶 瑪 蘭 人 原 擁 有 土 地, 後 多 淪 為 漢 人 的 佃 農, 其 歸 因 為 噶 瑪 蘭 人 的 土 地 所 有 權 觀 念 不 重 所 致 (1994:70) 花 東 地 區 的 噶 瑪 蘭 人 的 生 計 活 動 主 要 以 稻 作 及 種 植 經 濟 作 物 為 主, 漁 業 為 輔 豐 濱 鄉 新 社 村 在 過 去, 女 性 四 季 都 至 海 邊 採 集 貝 類 取 螃 蟹 海 參 海 膽 等, 幫 忙 整 網 分 魚 ; 男 性 則 在 夏 天 出 海, 冬 天 上 山 打 獵 1960 年 代 以 來, 花 蓮 縣 豐 濱 鄉 新 社 村 的 居 民 除 稻 作 之 外, 曾 因 應 時 勢 種 植 過 香 茅 草 檳 榔 果 樹 等 經 濟 作 物, 卻 並 未 帶 來 預 期 中 的 收 益 此 外, 該 地 雖 有 豐 富 的 漁 產 資 源, 如 虱 目 魚 苗 九 孔 龍 蝦 海 菜 及 海 螺 等, 卻 因 沒 有 便 利 的 運 輸 管 道, 無 法 持 續 為 居 民 帶 來 現 金 收 益 ( 江 孟 芳 1997:44-46) 此 外, 劉 璧 榛 指 出, 在 當 時 飛 魚 為 新 社 地 區 重 要 的 季 節 性 食 物, 家 戶 合 作 捕 魚 的 情 形 十 分 多 見 (2002:154) 1960 年 代 後, 都 市 的 工 作 機 會 增 加, 年 輕 人 多 前 往 從 事 勞 力 性 工 作 近 年 來 由 於 花 東 地 區 發 展 觀 光 業, 年 輕 人 有 回 流 的 現 象 ( 江 孟 芳 1997:49-50) 第 四 節 交 換 關 係 (exchanging relations) 清 代 噶 瑪 蘭 人 除 以 稻 作 漁 獵 自 給 自 足 外, 也 將 狩 獵 所 得 之 鹿 皮 鹿 茸 以 及 其 所 生 產 的 布 匹 售 予 漢 人, 但 因 漢 人 不 習 慣 較 粗 厚 的 布, 所 以 購 買 者 很 少 ( 阮 昌 銳 1994: 28; 詹 素 娟, 張 素 玢 2001:29) 噶 瑪 蘭 廳 志 中 提 到 : 好 雜 色 玩 珠, 有 如 榴 子 大 者, 有 類 瑪 瑙 形 者, 有 小 如 於 目 者, 編 串 成 圍, 多 非 真 玩, 遇 社 中 有 事, 不 12

20 拘 大 小, 輒 妝 頭 掛 頸, 與 紅 色 嗶 機 諸 色 物, 鋪 陳 門 首, 以 相 誇 耀 ( 陳 淑 均 1963) 文 獻 中 顯 示 當 時 族 人 喜 愛 佩 帶 賞 玩 雜 色 瑪 瑙 珠 並 描 述 了 這 類 供 賞 玩 的 珠 子 的 多 種 樣 式, 由 於 台 灣 本 身 並 不 產 琉 璃 瑪 瑙 珠, 推 測 其 可 能 與 外 地 漢 人 或 菲 律 賓 人 南 洋 一 帶 或 其 他 人 群 曾 從 事 貿 易 交 換 的 行 為 ( 胡 家 瑜 2001:146) 此 外, 文 獻 中 記 載, 噶 瑪 蘭 人 有 出 草 獵 人 頭 的 習 俗 19 世 紀 日 人 文 助 即 記 述 : 在 此 地, 由 仲 夏 到 初 秋 之 間, 會 有 被 稱 作 KaBaLan 的 船 來 到 海 濱 本 地 土 著 ( 指 阿 美 族 ) 都 相 當 害 怕, 從 仲 夏 到 初 秋 之 間, 對 到 海 濱 一 事 都 相 當 畏 憚 此 船 之 KaBaLan, 看 到 陸 上 有 人, 就 會 登 陸 捕 人, 劫 持 而 去 ; 此 外,17 世 紀 的 文 獻 也 提 及 噶 瑪 蘭 人 會 於 每 年 收 成 後 北 上 至 淡 水 關 渡 一 帶 獵 首 ( 詹 素 娟, 張 素 玢 2001:27) 第 五 章 信 仰 體 系 與 祭 典 儀 式 (Religions and Rituals) 第 一 節 傳 統 宗 教 ( traditional"religion) 噶 瑪 蘭 人 的 傳 統 宗 教 信 仰 可 從 其 儀 式 中 探 究 概 略, 其 將 人 界 及 自 然 界 的 靈 魂 分 為 神 靈 祖 靈 山 靈 鬼 以 及 惡 靈 ( 張 振 岳 1998), 把 人 體 的 病 痛 生 活 不 順 遂 歸 因 於 惡 靈 作 祟, 必 須 透 過 女 巫 (metiyu) 舉 行 儀 式 來 驅 趕 ( 明 立 國 1995:94) 各 類 祭 儀 計 有 subuli( 占 卜 儀 式 ) kisayiz/kisaiiz/khisayiz( 少 女 入 巫 及 女 巫 治 病 儀 式 ) pakalabi/pakalavi( 女 性 治 病 儀 式 ) patohokan/patokan/patorkan ( 超 渡 儀 式 ) palilin/paliling/panlelen ( 新 年 祭 祖 儀 式 ) Qataban/kataban( 過 去 出 草 返 村 後 舉 行 的 祭 儀 歌 舞, 現 演 變 為 豐 年 節 ) Spaw do Lazin/Satzebe/sacepo/Laligi/Lalikit( 海 祭 / 拜 海 / 海 向 ) pasniu( 男 性 治 病 儀 式 ), 還 有 bagan midahau( 一 般 性 的 治 病 儀 式 ) saluman( 祭 祀 自 然 精 靈 的 儀 式 ) 等 等 下 文 介 紹 幾 種 基 本 傳 統 儀 式, 由 於 不 同 研 究 者 記 音 不 同, 故 於 段 前 全 部 列 出, 文 中 只 採 一 個 記 音 subuli( 占 卜 儀 式 ) 噶 瑪 蘭 人 在 面 對 問 題 時, 透 過 meityu 運 用 數 種 方 法 占 卜 向 神 靈 詢 問, 來 判 定 如 何 解 決 求 助 者 的 困 難, 稱 為 subuli, 巫 師 透 過 工 具 詢 問 神 靈 後, 再 決 定 舉 行 何 種 儀 式 來 解 決 問 題, 故 subuli 可 說 是 噶 瑪 蘭 祭 儀 的 序 曲 ( 明 立 國 1992:13) 當 巫 師 要 舉 行 subuli 時, 必 須 要 齋 戒 (mamet), 明 立 國 記 述 : 隔 天 一 大 早, 巫 師 就 要 在 別 人 還 沒 有 起 床 之 前, 並 且 也 要 在 還 沒 有 洗 臉 吃 飯 用 水 用 火 之 前, 開 始 subuli 當 天 齋 戒 整 天 (1995:94) 據 現 有 的 紀 錄, 執 行 subuli 的 方 式 共 有 六 種 ( 參 明 立 國 劉 璧 榛 林 翠 娟 1995: 12-24): 1) 將 beraqe na penina( 香 蕉 葉 ) 撕 成 六 長 條 來 占 卜 2) 將 wuwai( 藤 ) 放 於 膝 上,smakai( 珠 子 ) 放 於 藤 條 上, 若 詢 問 到 真 正 的 原 因, 則 珠 子 不 動, 若 為 錯 誤 原 因, 珠 子 會 掉 下 來 儀 式 完 成 後, 13

21 巫 師 要 將 藤 條 與 珠 子 放 在 屋 子 門 前 上, 人 不 可 經 過 目 前 已 無 人 用 這 種 方 法, 因 為 日 本 將 真 正 的 smakai 買 走 3) 巫 師 以 baraten 草 上 一 般 人 看 不 到 的 tazusa( 神 靈 ) 來 判 斷 ; 或 手 持 兩 根 baraten 來 subuli, 若 兩 草 尖 端 合 併, 則 其 所 詢 問 的 即 為 正 確 病 因 4) 使 用 tenayan( 竹 子 ), 截 取 如 兩 臂 張 開 的 長 度 做 法 是 : 雙 手 握 住, 拇 指 內 扣, 其 餘 四 指 平 伸 然 後 詢 問 原 因, 如 果 所 問 是 正 確 的 話, 竹 子 就 會 變 長, 突 出 手 指 的 範 圍 5) 使 用 tenayan( 竹 子 ) 與 Laten( 白 玉 珠 ), 與 2) 類 似, 只 是 將 藤 換 為 竹 子 而 珠 子 以 白 玉 珠 代 換 6) 看 salai( 神 靈 之 線 ) salai 是 一 種 神 靈 之 線, 與 北 部 阿 美 巫 師 所 稱 的 calai 類 似, 做 法 是 從 天 上 拿 下 神 靈 之 線 來 觀 看 原 因 ( 明 立 國 劉 璧 榛 林 翠 娟 1992:15) 日 治 時 代 subuli 被 禁 止, 加 上 天 主 教 基 督 教 傳 入 後 視 此 儀 式 為 迷 信 行 為, 便 逐 漸 無 人 再 舉 行 subuli 了 ( 明 立 國 劉 璧 榛 林 翠 娟 1992:23) Kisaiyiz/kisaiiz/kisaiz( 少 女 入 巫 及 治 病 儀 式 ) 及 Pakalavi/pakalabi/pagalavi( 治 病 儀 式 ) 在 巫 師 subuli 之 後, 可 能 會 診 斷 必 須 舉 行 kisaiyiz 或 pakalavi 來 解 決 問 題 明 立 國 認 為,kisaiyiz 與 pakalavi 都 是 治 病 儀 式, 但 前 者 最 多 每 年 舉 行 一 次, 屬 女 性 巫 師 的 入 巫 儀 式 ; 後 者 則 較 經 常 舉 辦, 儀 式 前 女 巫 要 齋 戒, 直 到 下 次 新 月 出 現 才 停 止 齋 戒 (1995:93) 張 振 岳 認 為 兩 者 有 嚴 格 的 先 後 關 係, 先 行 kisaiyiz 再 行 pakalavi, 接 受 儀 式 治 病 者 為 重 病 患, 須 由 多 位 祭 司 聯 合 執 行, 屬 於 全 部 落 性 的 祭 儀, 長 達 五 到 七 天 或 半 個 月 之 久 (1997:9) 明 立 國 區 分 kisaiyiz 與 pakalavi 不 同 之 處 在 於 前 者 第 一 天 要 上 屋 頂 做 儀 式, 另 外, 有 兩 首 歌 只 在 做 pakalavi 時 唱 (1995:93); 清 水 純 則 指 出 在 kisaiyiz 儀 式 中, 女 巫 與 病 人 是 第 二 天 的 清 晨 爬 上 屋 頂 (1993:97) 劉 還 月 則 稱 此 兩 種 儀 式 為 作 向 (kisaiyiz) 及 小 向 (pakalavi), 三 天 以 上 的 向 是 為 村 人 祈 福 (1995:134) 潘 朝 成 稱 kisaiyiz 為 治 病 儀 式, 此 儀 式 沒 有 季 節 性, 為 大 型 的 公 開 祭 祀 活 動, 通 常 在 農 曆 月 底 或 月 初 即 沒 有 月 亮 的 日 子 舉 行, 而 pakalavi 為 除 瘟 祭, 具 有 季 節 性, 在 夏 末 秋 初 沒 有 月 亮 的 日 子 舉 行 (1999: 42) 阮 昌 銳 根 據 花 蓮 新 社 地 區 田 野 調 查 的 資 料 指 出, 過 去 kisaiyiz 是 一 種 祭 司 的 稱 呼, 今 轉 化 為 儀 式 的 專 有 名 詞, 但 尚 未 找 出 此 轉 變 現 象 的 解 釋 ( 阮 昌 銳 1965; 張 振 岳 1997:9) patohokan/patokan/patorkan/paturungan/badogan/pa-dohogan 招 魂 儀 式 Patohokan 類 似 漢 人 的 招 魂 儀 式, 透 過 儀 式 獻 祭 餵 養 祖 靈 其 所 寓 含 的 靈 魂 信 仰, 可 由 兩 則 口 述 傳 說 探 見 : 14

22 從 前 世 界 上 尚 未 有 其 他 人 的 存 在, 只 有 一 對 夫 婦 而 已, 他 們 就 是 kavalan 的 老 祖 先 女 的 叫 mutumazu, 男 的 叫 siangaw 有 一 天 mutumazu 突 然 懷 孕 了, 生 了 一 個 小 男 孩 而 因 為 mutumazu 須 到 田 裡 工 作, 於 是 小 孩 就 由 siangaw 來 照 顧 Siangaw 是 個 懶 丈 夫, 當 小 孩 哭 時, 便 餵 他 螃 蟹 吃 傍 晚, 當 mutumazu 回 家 時, 那 小 孩 的 肚 子 已 被 螃 蟹 咬 爛 了, 結 果 這 小 孩 的 眼 睛 再 也 無 法 張 開 了 最 後 她 非 常 傷 心 的 將 小 孩 埋 葬 了 過 了 二 天,mutumazu 還 是 哭 得 很 傷 心, 而 且 想 再 看 看 孩 子, 於 是 擺 了 許 多 飯 菜, 舉 行 patohokan 儀 式 進 行 當 中, 她 看 到 了 小 孩, 於 是 她 就 跟 小 孩 說 些 對 不 起 的 話 說 完 了, 等 小 孩 的 確 吃 飽 了, 就 告 訴 他 : 我 們 的 路 是 不 同 的 於 是 結 束 了 第 一 天 的 patohokan, 請 他 回 去 了 接 下 來 她 連 續 patohokan 了 三 天, 但 也 逐 漸 失 去 耐 性, 她 想 小 孩 子 的 路 和 他 們 的 路 畢 竟 不 同, 還 是 停 止 吧! 最 後 她 請 小 孩 吃 飽 後 回 去, 不 要 再 回 來 跟 他 們 見 面 接 著 第 二 天,mutumazu 便 在 庭 院 收 集 了 許 多 乾 草, 將 它 燃 燒, 等 到 煙 冒 出 來 時, 她 便 和 煙 一 起 昇 上 天 去 了 而 siangaw 也 學 她 如 法 炮 製, 於 是 他 也 上 昇 到 天 上 去 了, 就 這 樣 二 個 人 變 成 了 天 神 (ziyanang) ( 劉 璧 榛 ) 很 久 以 前, 有 一 個 小 男 孩 在 他 父 母 過 世 之 後 便 與 祖 母 一 同 居 住 他 十 分 思 念 已 故 的 父 母, 所 以 經 常 到 處 遊 走, 以 便 尋 找 他 的 父 母 有 一 次, 他 意 外 地 找 到 了 一 條 通 往 地 下 世 界 的 路, 並 且 在 那 裡 見 到 了 他 的 父 母 從 那 時 起, 他 就 每 天 跑 去 拜 訪 他 的 父 母, 他 的 父 母 偶 爾 會 準 備 一 些 食 物, 讓 他 帶 回 給 祖 母, 因 為 他 們 在 真 實 世 界 是 貧 窮 人 家 有 時, 當 他 的 父 母 想 念 Bais( 一 種 小 型 海 貝 類 ) 的 美 味 時, 他 就 會 帶 一 些 到 地 下 世 界 給 他 父 母 解 饞 不 過, 當 他 在 兩 個 世 界 中 運 送 食 物 時, 奇 怪 的 事 情 發 生 了, 他 原 本 要 帶 到 地 下 世 界 的 大 量 的 Bais 突 然 變 得 很 少, 然 而 他 父 母 要 求 他 帶 到 現 實 世 界 的 食 物 卻 會 突 然 增 加 許 多, 使 他 無 法 揹 負 雖 然 他 的 祖 母 十 分 高 興 孫 子 帶 回 的 食 物, 但 她 不 免 懷 疑 這 些 食 物 的 來 源 由 於 小 男 孩 答 應 過 父 母 不 准 透 漏 一 個 字, 所 以 他 一 直 沒 有 說 出 實 情 隨 著 時 間 流 逝, 他 花 越 來 越 多 的 時 間 在 地 下 世 界, 因 此 變 得 虛 弱 而 憔 悴 憂 心 的 祖 母 決 定 好 好 調 查 一 番, 終 於 發 現 他 到 死 後 世 界 的 事 於 是, 她 找 Metiy 商 量, 決 定 舉 行 一 個 儀 式, 將 男 孩 與 父 母 分 開 在 儀 式 之 後, 男 孩 忘 記 了 通 往 地 下 世 界 的 道 路, 他 哭 了 好 一 會 兒, 最 後 決 定 好 好 地 在 這 個 世 界 過 完 他 的 一 生 ( 陳 逸 君 2004:25-26) 由 上 述 兩 則 口 述 傳 說 可 看 出,patohokan 是 噶 瑪 蘭 人 招 請 過 世 的 靈 魂 回 家 享 用 食 物, 並 於 儀 式 完 成 後 與 亡 者 靈 魂 結 束 人 間 的 關 係 並 劃 分 界 線 的 象 徵 儀 式 噶 瑪 蘭 人 相 信 家 人 死 了 之 後, 必 須 要 透 過 作 Patohokan 才 能 成 為 善 靈, 若 未 執 行 15

23 此 儀 式, 則 會 成 為 孤 魂 野 鬼 ( 張 振 岳 1997:27) 張 振 岳 稱 噶 瑪 蘭 對 於 橫 死 之 人 不 作 patohokan, 任 由 其 成 為 惡 靈 ( 張 振 岳 1997:27); 劉 璧 榛 林 翠 娟 則 指 出, 噶 瑪 蘭 人 會 對 惡 死 之 人 作 特 殊 的 patohokan (1997:44) 善 死 者 的 patohokan 於 客 廳 舉 行, 若 於 儀 式 前 出 現 雷 電 或 地 震, 則 被 視 為 不 詳 徵 兆, 必 須 先 於 室 外 招 魂, 直 至 看 到 祖 靈 回 來 後, 再 移 至 室 內 繼 續 招 魂 祭 魂 送 魂 及 淨 身 等 儀 式 (1997: 31-50) 詳 細 的 儀 式 內 容 紀 錄 參 見 張 振 岳 (1997a) 劉 璧 榛 林 翠 娟 (1997) 清 水 純 ( 1993b) 潘 朝 成 (1999) 等 人 的 紀 錄 過 去 噶 瑪 蘭 人 會 在 往 生 者 出 殯 入 土 的 第 二 天 就 做 patohokan, 後 因 受 天 主 教 基 督 教 的 影 響 而 普 遍 認 為 這 是 一 種 迷 信 行 為 而 不 做, 今 日 花 蓮 新 社 地 區 則 有 受 漢 人 及 鄰 近 阿 美 族 的 影 響, 以 道 教 作 司 公 儀 式 以 及 阿 美 族 的 banana 取 代 patohokan 的 現 象 ; 也 有 親 人 往 生 後 不 作 patohokan 但 後 因 心 理 不 安 而 於 半 年 一 年 後 補 作 的 狀 況 ( 劉 璧 榛 林 翠 娟 1997) 上 述 的 噶 瑪 蘭 傳 統 祭 儀 的 完 整 作 法 因 受 外 來 宗 教 影 響 及 日 治 時 期 被 禁 止 而 失 傳, 自 1987 年 起, 噶 瑪 蘭 人 的 部 分 傳 統 祭 儀 如 kisayiz 中 除 瘟 歌 舞 的 片 段 因 文 化 表 演 及 正 名 之 需 求, 開 始 在 花 蓮 新 社 村 被 積 極 地 恢 復 ( 江 孟 芳 1997:72-73) 第 二 節 外 來 宗 教 ( foreign"religion) 自 清 嘉 慶 元 年 (1796) 漢 人 成 功 入 墾 蘭 陽 平 原 後, 漢 人 民 間 信 仰 逐 漸 注 入 噶 瑪 蘭 傳 統 宗 教 體 系 中, 而 清 廷 也 將 漢 人 宗 教 視 為 教 化 熟 番 的 一 項 工 作 ( 翁 佳 音 1984; 陳 志 榮 1995:85) 噶 瑪 蘭 人 普 遍 接 受 漢 人 信 仰 的 情 況 由 馬 偕 宣 教 時 為 阻 止 噶 瑪 蘭 人 崇 拜 漢 人 民 間 神 明, 曾 多 次 集 體 燒 毀 神 像 ( 陳 志 榮 1995:86), 以 及 清 水 純 於 1980 年 代 在 花 蓮 新 社 觀 察 到 的 palilin 與 漢 人 祭 祖 儀 式 融 合 的 現 象 可 見 (1993b:92) 十 九 世 紀 晚 期 開 始, 當 天 主 教 基 督 教 傳 教 士 進 入 宜 蘭 及 花 蓮 台 東 宣 教, 他 們 要 求 噶 瑪 蘭 人 放 棄 漢 人 民 間 信 仰, 大 批 族 人 入 教 受 洗, 宜 蘭 平 原 上 共 成 立 了 二 十 五 間 噶 瑪 蘭 教 會, 漢 人 信 仰 逐 漸 衰 微 對 於 十 九 世 紀 末 基 督 教 盛 行 於 噶 瑪 蘭 村 社 的 現 象, 邵 氏 柏 認 為, 噶 瑪 蘭 人 是 以 基 督 教 作 為 對 抗 漢 人 族 群 的 工 具 (1988); 陳 志 榮 則 認 為 噶 瑪 蘭 人 普 遍 信 基 督 教 是 基 於 經 濟 層 面, 並 以 1884 年 英 國 教 會 協 助 噶 瑪 蘭 人 成 功 向 清 廷 要 求 保 留 加 留 餘 埔 制 的 例 子 協 助 說 明 (1995:89-90) 自 二 十 世 紀 起, 日 本 政 府 對 台 的 宗 教 政 策 有 諸 多 限 制, 且 宜 蘭 地 區 如 奇 立 板 社 及 麻 里 目 罕 社 的 教 堂 被 水 沖 毀 無 力 修 復, 噶 瑪 蘭 人 逐 漸 轉 向 依 賴 漢 人 村 廟 的 祭 祀 圈, 在 宗 教 信 仰 及 生 活 適 應 上 找 到 依 託, 此 為 噶 瑪 蘭 人 在 漢 人 強 勢 包 圍 下 所 發 展 出 的 適 應 策 略 ; 遠 離 漢 人 聚 落 的 族 人 如 宜 蘭 流 流 社 人 則 大 部 份 仍 保 有 基 督 教 信 仰 ( 陳 志 榮 1995:90-94) 16

24 漢 人 民 間 信 仰 的 傳 入 及 基 督 教 天 主 教 的 影 響, 使 噶 瑪 蘭 人 原 有 的 信 仰 體 系 變 得 更 加 複 雜 多 元 在 外 來 宗 教 的 傳 入 以 及 日 人 的 禁 令 之 下, 噶 瑪 蘭 人 漸 漸 放 棄 了 許 多 傳 統 宗 教 祭 儀, 如 : 葬 禮 之 後 的 招 魂 儀 式 patohokan 治 病 儀 式 pakalavi 等 等 然 而, 無 論 何 種 宗 教 信 徒, 多 仍 暗 地 保 留 祭 祖 儀 式 palilin 對 於 palilin 繼 續 存 續 的 原 因, 一 般 認 為 是 因 為 噶 瑪 蘭 人 於 情 感 上 無 法 割 捨 祖 靈 清 水 純 分 析 是 因 基 督 教 天 主 教 缺 乏 奉 獻 食 物, 供 養 祖 先 的 概 念, 若 有, 則 噶 瑪 蘭 人 會 放 棄 palilin(1993:249); 陳 志 榮 則 認 為, 基 督 教 天 主 教 所 傳 達 的 教 義 並 不 與 噶 瑪 蘭 原 有 的 宇 宙 觀 衝 突, 故 其 並 未 全 盤 放 棄 傳 統 信 仰 此 外, 他 將 palilin 之 所 以 能 存 續 下 來 的 原 因 歸 於 英 美 及 漢 人 傳 教 士 為 求 大 量 入 教 人 數 故 容 忍 噶 瑪 蘭 人 繼 續 舉 行 祭 祖 儀 式, 而 噶 瑪 蘭 傳 教 士 也 較 不 會 要 求 本 族 人 放 棄 祭 祖 傳 統 ( 陳 志 榮 1995: 85) 在 接 觸 外 來 宗 教 的 過 程 中, 噶 瑪 蘭 人 並 未 完 全 放 棄 傳 統 信 仰 觀, 而 是 選 取 新 宗 教 中 與 祖 靈 信 仰 相 容 的 元 素, 形 成 了 宗 教 融 合 的 現 象 陳 志 榮 以 噶 瑪 蘭 族 一 製 酒 陶 罐 上 十 字 架 的 圖 案 為 例 來 說 明 外 來 宗 教 與 噶 瑪 蘭 原 有 信 仰 的 融 合 (1995:84); 劉 璧 榛 林 翠 娟 分 析 今 日 新 社 地 區 天 主 教 徒 因 受 教 義 影 響, 視 patohokan 儀 式 為 迷 信 之 舉, 故 不 舉 行 儀 式, 但 仍 感 心 理 不 安, 這 種 不 安 是 導 因 於 懼 怕 再 舉 行 傳 統 儀 式 會 招 來 鬼 神, 顯 示 祖 靈 信 仰 還 存 在 其 心 中 此 外, 劉 林 也 觀 察 到 噶 瑪 蘭 族 的 多 神 信 仰 使 得 信 天 主 教 的 女 巫 會 將 耶 穌 及 瑪 莉 亞 類 比 為 噶 瑪 蘭 族 的 男 神 siyakaung 及 女 神 salami(1997:31) 第 三 節 宗 教 領 袖 (religious leaders) 噶 瑪 蘭 的 傳 統 信 仰 體 系 中, 女 巫 (metiu/metiyu) 是 一 般 人 與 神 靈 間 的 溝 通 人, 劉 璧 榛 林 翠 娟 指 出, metiu 在 kavalan 社 會 中, 扮 演 類 似 今 日 醫 師 和 仲 裁 是 非 的 調 解 委 員 的 角 色, 也 是 宗 教 生 活 中 的 靈 魂 人 物 族 人 相 信 metiu 是 kavalan 的 神 所 揀 選 的 人, 通 常 是 生 病 的 女 人, 在 通 過 年 長 女 人 的 帶 領 儀 式 kisaiz 之 後, 成 為 metiu, 並 漸 漸 學 習 各 種 領 導 和 操 作 儀 式 的 方 法 (1997:49), 說 明 了 女 巫 在 噶 瑪 蘭 社 會 中 的 地 位 及 威 信 隨 著 漢 人 民 間 信 仰 的 影 響 及 基 督 教 天 主 教 的 禁 止, 村 落 中 會 執 行 傳 統 祭 儀 的 人 則 越 來 越 少, 祭 典 轉 化 為 觀 光 展 演 後, 女 巫 的 宗 教 影 響 力 降 低, 主 要 扮 演 祭 儀 樂 舞 活 動 中 的 指 導 角 色, 如 新 社 部 落 的 女 祭 師 潘 金 英 自 1996 年 起 在 宜 蘭 花 蓮 兩 地 教 母 語 及 歌 舞 天 主 教 及 基 督 教 的 傳 入 象 徵 以 男 性 傳 教 士 為 宣 教 主 體 的 西 方 宗 教 進 入 噶 瑪 蘭 族 以 女 性 為 中 心 的 宗 教 信 仰 體 系 ( 劉 璧 榛 2001:42), 其 中 對 噶 瑪 蘭 人 生 活 層 面 及 信 仰 層 面 影 響 最 大 的 即 是 加 拿 大 傳 教 士 馬 偕 馬 偕 於 1873 年 進 入 宜 蘭 傳 教, 在 17

25 長 達 二 十 多 年 的 宣 教 期 間 ( ), 共 建 立 了 利 澤 簡 等 二 十 五 間 教 會 他 創 辦 了 神 學 校 淡 水 牛 津 學 院, 培 養 噶 瑪 蘭 人 傳 教 士 如 偕 八 寶 等 進 行 宣 教 工 作, 其 子 弟 顏 有 年 後 來 也 將 傳 教 事 業 拓 展 至 花 蓮 地 區, 使 馬 偕 的 宣 教 版 圖 更 向 南 進 ( 詹 素 娟 2001) 此 外, 馬 偕 勸 阻 噶 瑪 蘭 人 崇 拜 漢 人 民 間 信 仰, 多 次 集 結 神 像 焚 燒 ( 陳 志 榮 1995:86) 馬 偕 的 影 響 力 除 了 在 宗 教 信 仰 層 面 外, 也 見 於 幫 助 平 埔 族 於 與 清 廷 的 斡 旋 當 中 1890 年, 花 蓮 平 埔 族 人 求 助 於 馬 偕, 因 武 官 陳 輝 煌 要 求 噶 瑪 蘭 人 一 定 要 信 仰 漢 人 民 間 宗 教, 經 由 馬 偕 出 面 協 調 後 解 決 ( 陳 志 榮 1995:85-86) 馬 偕 十 分 注 重 噶 瑪 蘭 族 的 教 化, 在 他 眼 中, 噶 瑪 蘭 人 一 些 傳 統 風 俗 習 慣 不 佳, 需 要 被 指 導 改 正 (Mackay 1960) 另 外, 馬 偕 也 曾 為 村 民 選 了 49 個 漢 人 姓 氏 並 加 入 偕 姓, 供 當 時 族 人 作 選 擇, 使 同 名 同 姓 的 情 況 減 少 ( 劉 璧 榛 2001:44-45) 馬 偕 傳 教 時 結 合 拔 牙 義 診, 因 當 時 族 人 嚼 食 檳 榔 抽 煙 而 多 有 牙 病 看 診 時, 馬 偕 與 其 學 生 先 吟 唱 詩 歌 講 述 經 文, 然 後 再 由 馬 偕 看 診 學 生 拔 牙, 一 趟 下 來 可 拔 百 來 顆 牙 齒 ( 詹 素 娟 2001:31) 阮 昌 銳 認 為, 噶 瑪 蘭 人 因 馬 偕 的 拔 牙 技 術 而 視 其 為 法 力 強 大 的 巫 醫 ( 陳 志 榮 1995:89) 對 於 馬 偕 在 噶 瑪 蘭 族 信 仰 與 生 活 層 面 的 影 響 力, 邵 氏 柏 認 為, 馬 偕 現 象 反 映 了 噶 瑪 蘭 人 找 到 了 可 以 與 清 廷 相 抗 衡 的 支 柱 ; 陳 志 榮 則 認 為 馬 偕 並 無 與 清 廷 對 抗 之 意, 雙 方 找 到 妥 協 的 平 衡 點 即 是 馬 偕 保 證 在 族 人 信 教 後 仍 會 遵 從 清 廷 的 規 定 (1995:86) 馬 偕 過 世 後, 由 於 漢 人 民 間 信 仰 的 蓬 勃, 今 日 宜 蘭 地 區 教 會 已 不 像 過 去 那 麼 多 然 而, 馬 偕 卻 轉 化 為 噶 瑪 蘭 族 族 群 的 認 同 象 徵, 並 與 噶 瑪 蘭 人 的 精 神 象 徵 大 葉 橄 仔 樹 (gasop) 一 同 轉 化 為 族 群 共 同 記 憶 此 外, 馬 偕 的 日 記 及 其 所 蒐 藏 的 文 物, 也 成 為 今 日 研 究 噶 瑪 蘭 人 傳 統 信 仰 生 命 禮 俗 及 物 質 文 化 重 要 的 分 析 材 料 第 四 節 年 節 祭 儀 (annual rituals) palilin/paliling/panlelen( 新 年 祭 祖 儀 式 ) palilin 是 噶 瑪 蘭 人 在 新 年 前 夕 全 家 祭 祖 的 儀 式, 舉 行 時 間 說 法 不 一 噶 瑪 蘭 志 略 稱 其 度 歲 在 二 月 中 ; 伊 能 嘉 矩 則 稱 在 農 曆 12 月 中 旬 ( 李 亦 園 1999: 29); 現 在 花 蓮 新 社 地 區 多 於 農 曆 除 夕 前 幾 天 舉 行, 約 分 為 Doge-bwuwan ( 哆 囉 美 遠 社 ) 及 Gazai-zaiya ( 加 禮 宛 社 ) 兩 個 系 統, 於 12 月 27 至 29 日 之 間 舉 行, 用 素 祭 品 祭 祖 ( 張 振 岳 1997:8) 伊 能 嘉 矩 曾 描 述 祭 儀 的 內 容 : 當 祭 期 將 近, 家 家 釀 造 新 酒, 搗 製 米 糕, 以 備 饗 神 祭 祀 日 各 家 將 祭 品 集 中 於 社 內 一 定 場 所 ; 祭 祀 開 始 主 祭 人 吹 奏 橫 笛, 招 請 祖 靈 下 降 來 饗 祭 物 祭 祀 完 畢, 開 始 飲 宴 跳 舞 歌 唱 直 至 天 明 ( 李 亦 園 1999:35-36), 當 時 族 人 是 於 戶 外 場 地 進 行 palilin, 而 今 日 新 社 地 區 已 發 展 為 家 內 祭 祀 的 形 式, 其 中, 哆 囉 美 遠 系 統 的 palilin 儀 式 更 具 私 密 18

26 性, 外 人 不 能 參 與, 儀 式 多 在 早 上 舉 行, 中 午 12 點 以 前 結 束, 將 公 雞 打 昏 後 燒 烤, 取 出 雞 心 雞 肝 和 雞 胃 平 分 置 於 香 蕉 葉 上, 加 上 一 白 一 紅 的 Isi( 現 多 以 米 酒 或 威 士 比 代 替 ), 在 客 廳 祭 祀 然 而, 由 於 哆 囉 美 遠 系 統 的 palilin 隱 密, 故 不 同 的 家 庭 可 能 會 有 不 同 的 祭 祀 方 式 ( 潘 朝 成 1999:30); 加 禮 宛 社 的 palilin 則 在 晚 上 舉 行, 地 點 在 廚 房 的 灶 旁, 祭 品 類 似 ( 潘 朝 成 1999:32); 徐 誌 謙 有 較 不 同 的 描 述, 過 年 時 噶 瑪 蘭 人 有 著 類 似 漢 人 圍 爐 守 歲 習 俗, 只 不 過 他 們 限 定 在 十 一 點 到 隔 日 凌 晨 一 點 間 實 施, 如 果 期 間 聽 到 雞 啼 必 須 中 斷, 等 到 第 二 天 晚 上 再 重 來, 因 為 族 人 們 相 信 如 果 祖 先 靈 魂 聽 到 雞 啼, 便 不 會 降 臨 到 屋 子 裡, 稱 為 PANLELEN (2002) Palilin 在 不 同 地 方 有 不 同 的 稱 名, 陳 志 榮 在 宜 蘭 流 流 社 及 加 禮 宛 社 調 查 時, 紀 錄 一 般 稱 為 suppau, 新 社 黃 姓 家 族 則 以 閩 南 語 稱 祭 祖 儀 式 為 bu-ge(1995: 80) 由 於 噶 瑪 蘭 人 多 維 持 祭 祖 儀 式,palilin 成 為 噶 瑪 蘭 族 對 外 宣 稱 其 為 一 獨 特 族 群 的 外 顯 證 明 Spaw do Lazin/Satzebe/sacepo/Laligi/Lalikit ( 海 祭 / 拜 海 / 海 向 ) 在 花 蓮 新 社,Spaw do Lazin 也 稱 為 Satzebe Laligi( 劉 璧 榛 ) Sasbo( 潘 朝 成 1999: 34); 豐 濱 鄉 以 南 的 立 德 村 落 台 東 大 峰 峰 樟 原 部 落 受 阿 美 族 影 響 稱 海 祭 為 Laligi( 潘 朝 成 1999:34 ),1996 年 宜 蘭 縣 政 府 主 辦 的 刺 桐 花 開 了 活 動 也 以 Laligi 為 海 祭 稱 名 ( 許 美 智 1996) 除 名 稱 因 地 而 異 外, 不 同 部 落 舉 行 海 祭 的 時 間 也 不 同, 新 社 部 落 約 在 三 四 月, 大 峰 峰 部 落 約 在 七 月, 立 德 部 落 及 樟 原 部 落 則 在 八 月 舉 行 海 祭 ( 潘 朝 成 1999:34), 此 與 各 地 認 定 的 漁 產 豐 收 時 間 以 及 人 力 狀 況 有 關 ( 劉 璧 榛 2002:155) 過 去 的 海 祭 主 要 是 噶 瑪 蘭 人 在 出 海 前 獻 祭 海 神 等 精 靈 如 Apolo( 海 龍 王 ) Mihaowai( 不 幸 意 外 淹 水 死 亡 的 ) ( 劉 璧 榛 2002:157), 在 大 峰 峰 地 區 的 噶 瑪 蘭 人 也 同 時 祭 拜 自 己 的 祖 先 ( 陳 志 榮 1995) 儀 式 主 要 祈 求 平 安 與 豐 收, 部 落 長 老 在 漲 潮 時 舉 行 儀 式, 讓 祭 品 由 海 潮 帶 走 拜 海 之 前 不 須 mamet, 對 性 行 為 也 無 限 制, 但 女 人 不 能 參 與 獻 祭 隨 著 基 督 教 的 傳 入 人 口 外 流 觀 光 發 展 及 族 群 運 動, 花 蓮 新 社 地 區 的 海 祭 逐 漸 去 儀 式 化 並 加 入 觀 光 元 素, 強 調 展 演 特 質 而 不 再 堅 守 儀 式 的 禁 忌 規 範 ; 這 點 也 可 以 從 海 祭 舉 辦 時 間 的 改 變 看 出, 過 去 海 祭 在 三 月 刺 桐 花 開 舉 辦, 現 在 已 改 為 在 暑 假 期 間 舉 辦, 儀 式 目 的 也 由 過 去 祈 求 豐 收 而 轉 變 為 慶 祝 豐 收 並 預 求 來 年 順 利 ( 許 美 智 1996:59) Qataban/Gataban ( 豐 年 祭 ) 在 過 去,Qataban 是 噶 瑪 蘭 人 出 草 後 舉 行 的 祭 靈 儀 式 日 治 時 期, 日 人 禁 止 原 住 民 獵 首, 故 儀 式 目 的 轉 化 為 祈 求 部 落 豐 收, 原 先 女 人 不 能 參 與 歌 舞 的 禁 忌 也 隨 著 儀 式 轉 型 而 改 變, 歌 舞 內 容 也 較 活 潑 多 元 化 ( 劉 璧 榛 不 著 年 代 ) 噶 瑪 蘭 廳 志 描 述 了 過 去 噶 瑪 蘭 豐 年 祭 的 熱 鬧 景 象 : 每 秋 成, 會 同 社 之 人, 賽 戲 飲 酒, 名 曰 做 年, 或 曰 做 田 其 酒 用 糯 米, 每 口 各 抓 一 把, 用 津 液 嚼 碎 入 甕, 俟 隔 夜 發 氣 成 酒, 然 後 沃 以 清 水, 群 坐 地 上, 或 木 瓢 或 椰 碗 汲 飯, 至 醉 則 起 而 歌 舞 無 錦 繡, 或 著 短 衣, 或 袒 胸 露 背, 跳 躍 盤 旋 如 兒 戲 狀 歌 無 常 曲, 就 現 在 景 作 曼 聲, 一 人 19

27 歌, 群 拍 手 而 和 ( 陳 淑 均 1963) 過 去 花 蓮 新 社 部 落 中, 並 無 大 型 豐 年 祭 的 舉 辦 江 孟 芳 指 出, 噶 瑪 蘭 人 恢 復 豐 年 祭 的 舉 行 主 要 是 受 宜 蘭 縣 政 府 舉 辦 的 返 鄉 尋 根 活 動 影 響, 族 內 菁 英 認 為 此 對 噶 瑪 蘭 族 站 起 來 有 正 面 的 助 益 並 可 凝 聚 族 人 向 心 力, 故 積 極 恢 復 舉 辦 (1997:85) 吳 宛 霖 指 稱 噶 瑪 蘭 族 過 去 並 無 豐 年 祭 的 舉 行, 但 因 受 阿 美 族 影 響, 近 年 開 始 舉 辦, 他 描 述 新 社 村 1998 年 的 豐 年 祭 典 : 舉 辦 豐 年 祭 時, 族 中 的 長 老 會 以 簡 單 的 祭 祀 典 禮, 昭 告 祖 靈, 年 邁 的 族 人 拿 著 簡 單 的 米 酒 和 酒 杯, 口 中 念 念 有 詞, 將 米 酒 灑 在 地 上 之 後, 便 開 始 豐 年 祭 的 活 動 豐 年 祭 沒 有 分 男 女, 只 要 是 族 人 都 可 以 進 入 圈 圈 中 跳 舞, 舞 步 和 阿 美 族 類 似, 祭 典 中 男 女 老 幼 一 同 歌 舞 共 食, 餐 點 包 括 海 菜 生 海 膽 香 蕉 心 野 草 心 等 野 菜, 氣 氛 熱 烈 豐 年 祭 結 束 後, 族 人 會 選 出 新 的 頭 目 及 副 頭 目 (1998) 第 六 章 族 群 界 域 與 部 落 關 係 (Ethnic Boundary and Tribal Relationships) 第 一 節 族 群 範 圍 (tribal territory) 十 九 世 紀 的 宜 蘭 平 原 呈 現 了 多 族 群 共 存 的 面 貌 原 來 噶 瑪 蘭 族 及 泰 雅 族 各 據 平 原 及 山 地 的 態 勢, 因 閩 粵 漳 漢 人 及 西 部 平 埔 族 跨 部 落 集 團 的 入 墾 而 逐 漸 改 變 嘉 慶 元 年 (1796) 起, 漢 人 逐 漸 入 駐 噶 瑪 蘭 族 與 泰 雅 族 之 間 的 緩 衝 地 帶, 並 將 隘 線 逐 漸 推 向 山 地 ; 嘉 慶 9 年 至 15 年 間 ( ), 以 潘 賢 文 為 首 的 西 部 平 埔 族 集 團 ( 巴 宰 族 巴 布 薩 族 洪 雅 族 道 卡 斯 族 拍 瀑 拉 族 ) 進 入 拓 墾 之 時, 曾 為 漢 人 帶 來 威 脅, 後 來 因 無 法 受 土 地 政 策 保 護 且 遭 漢 人 襲 奪 土 地 而 逐 漸 轉 為 弱 勢, 到 了 同 治 光 緒 年 間, 他 們 廢 棄 了 原 本 的 居 地, 向 漢 人 借 貸 資 金 並 與 噶 瑪 蘭 人 共 墾 三 星 地 區 ; 而 原 本 擁 有 廣 大 土 地 的 噶 瑪 蘭 人, 在 多 數 漢 人 強 佔 或 騙 取 土 地 後, 逐 漸 難 以 維 生, 部 分 族 人 遷 往 花 東 地 區, 餘 存 的 噶 瑪 蘭 人 則 或 隱 入 漢 族, 或 避 退 至 偏 僻 之 地, 漢 人 成 為 宜 蘭 平 原 上 的 強 勢 族 群 ( 詹 素 娟, 張 素 玢 2001:31-42; 劉 益 昌, 詹 素 娟 1996:36) 道 光 年 ( ) 以 後 遷 徙 至 花 東 地 方 的 噶 瑪 蘭 族, 初 在 花 蓮 奇 萊 平 原 北 部 成 立 了 加 禮 宛 武 暖 竹 仔 林 七 結 仔 談 仔 秉 瑤 歌 等 六 社 3, 當 時 奇 萊 平 原 已 有 阿 美 族 及 太 魯 閣 族, 由 於 噶 瑪 蘭 平 原 的 族 人 後 陸 續 遷 來 集 結, 至 同 治 年 間, 加 禮 宛 族 的 勢 力 已 凌 越 了 先 住 民 ( 潘 繼 道 2001:116) 1878 年 加 禮 宛 事 件 發 生 後, 族 人 四 散, 向 南 遷 徙 至 今 花 蓮 縣 光 復 瑞 穗 豐 濱 鄉 及 台 東 縣 長 濱 鄉 一 帶 4, 今 噶 瑪 蘭 人 分 布 較 集 中 的 聚 落 有 新 社 立 德 大 峰 峰 三 間 等 ( 黃 士 強 1989: 3 花 蓮 縣 志 中 記 載 了 這 一 段 歷 史 : 耕 地 日 蹙, 鬥 爭 無 寧 日, 乃 於 咸 豐 三 年, 以 加 禮 宛 社 為 主, 率 部 分 族 人, 由 打 那 美 ( 蘇 澳 ), 分 乘 竹 筏 沿 海 南 下, 至 鯉 浪 港 ( 即 今 花 蓮 美 崙 溪 口 ) 登 陸, 止 於 美 崙 山 北 麓 平 原, 建 加 禮 宛 竹 林 武 暖 七 結 談 秉 瑤 歌 等 六 社, 致 力 墾 荒 ( 駱 香 林 1980) 4 根 據 花 蓮 縣 志 記 載, 噶 瑪 蘭 人 建 馬 佛 社 鎮 平 社 於 今 之 光 復 鄉, 打 馬 燕 社 於 瑞 穗 鄉, 加 20

28 18), 其 中 新 社 最 具 規 模 也 保 有 較 強 的 族 群 意 識 現 今 新 社 地 區 主 要 以 阿 美 人 為 多, 村 內 也 有 外 省 榮 民, 通 婚 現 象 頻 繁 ( 江 孟 芳 1997:41) 因 與 週 遭 其 他 族 群 互 動 之 頻 繁, 新 社 族 人 多 可 以 使 用 福 佬 話 阿 美 族 語 日 語 國 語 等 多 種 語 言 ( 紀 慧 玲 1993) 此 外, 陳 逸 君 指 出, 現 今 新 社 噶 瑪 蘭 人 其 實 是 由 加 禮 宛 人 和 哆 囉 美 遠 人 所 組 成, 對 外 一 致 宣 稱 為 噶 瑪 蘭 人, 但 兩 族 的 差 異 在 特 定 的 場 合 情 境 仍 會 被 突 顯 (2004:17) 舉 例 來 說, 噶 瑪 蘭 族 特 有 的 新 年 祭 祖 儀 式 palilin 分 有 噶 瑪 蘭 系 統 及 哆 囉 美 遠 系 統, 後 者 的 儀 式 舉 行 不 得 讓 外 人 觀 看, 族 際 的 界 限 在 此 時 劃 分 得 很 清 楚 ( 陳 逸 君 2004:18) 第 二 節 族 際 互 動 (inter-ethnic interaction) 清 代 漢 人 入 墾 前, 噶 瑪 蘭 族 據 於 平 原, 而 泰 雅 族 據 於 中 央 山 地, 今 台 北 縣 基 隆 河 上 游 丘 陵 山 區 至 宜 蘭 頭 城 一 帶 設 有 隘 勇 線 保 護 台 北 宜 蘭 兩 地 商 旅 的 安 全 噶 瑪 蘭 族 與 泰 雅 族 之 間 原 有 的 緩 衝 地 帶 後 遭 漢 人 入 墾 並 將 隘 線 逐 漸 推 向 山 地 漢 人 用 許 多 方 法 來 取 得 噶 瑪 蘭 人 的 土 地, 阮 昌 銳 歸 納 有 四 : 武 力 獲 得 土 地 買 賣 商 取 引 ( 讓 噶 瑪 蘭 人 賒 帳 並 提 高 利 息, 使 其 以 土 地 償 還 ) 番 族 慣 習 ( 噶 瑪 蘭 人 若 發 現 地 方 有 動 物 死 屍 或 人 的 糞 便 則 會 放 棄 耕 種, 漢 人 則 多 以 放 動 物 屍 體 來 取 得 土 地 )(1994:33) 在 閩 粵 漳 漢 人 與 噶 瑪 蘭 族 的 互 動 中, 噶 瑪 蘭 人 喪 失 了 許 多 土 地, 後 因 迫 於 生 計 而 展 開 遷 徙 嘉 慶 9 年 至 15 年 間 ( ), 以 潘 賢 文 為 首 的 西 部 平 埔 族 集 團 ( 巴 宰 族 巴 布 薩 族 洪 雅 族 道 卡 斯 族 拍 瀑 拉 族 ) 進 入 拓 墾 之 時, 曾 為 漢 人 帶 來 威 脅, 後 來 因 無 法 受 土 地 政 策 保 護 且 遭 漢 人 襲 奪 土 地 而 逐 漸 轉 為 弱 勢, 到 了 同 治 光 緒 年 間, 他 們 廢 棄 了 原 本 的 居 地, 向 漢 人 借 貸 資 金 並 與 噶 瑪 蘭 人 共 墾 三 星 地 區 遷 徙 至 奇 萊 平 原 北 部 的 噶 瑪 蘭 人 ( 俗 稱 加 禮 宛 人 ) 與 平 原 南 部 的 撒 基 拉 雅 族 ( 阿 美 族 之 一 支 系 ) 關 係 和 諧, 曾 共 同 追 擊 太 魯 閣 族, 並 於 光 緒 四 年 (1878) 的 加 禮 宛 事 件 中 共 同 抵 抗 清 軍 ( 潘 繼 道 2001:118) 今 宜 蘭 一 帶 的 噶 瑪 蘭 族 多 因 與 漢 族 通 婚 或 祖 先 刻 意 隱 瞞 族 源 而 使 後 代 的 族 群 身 分 識 別 不 易 ; 居 於 花 蓮 台 東 一 帶 的 噶 瑪 蘭 族 人 則 因 於 19 世 紀 後 半 期 遷 徙 至 漢 人 較 少 之 處, 多 行 族 內 通 婚, 故 仍 保 有 語 言 使 用 及 部 分 祭 儀 ; 然 因 地 臨 阿 美 族 居 地, 兩 族 通 婚 及 與 外 省 人 通 婚 混 居 日 漸 頻 繁, 今 日 部 落 如 新 社 村 的 噶 瑪 蘭 人 多 與 阿 美 族 有 血 緣 關 係, 因 此, 除 了 純 種 噶 瑪 蘭 人 之 外, 許 多 具 阿 美 族 血 統 的 人 因 對 部 落 事 務 的 參 與 及 認 同, 也 視 自 己 為 噶 瑪 蘭 人 因 與 其 他 族 群 互 動 之 頻 繁, 新 社 族 人 可 以 使 用 福 佬 話 阿 美 族 語 日 語 國 語 等 多 種 語 言 路 蘭 社 姑 律 社 石 梯 社 於 豐 濱 鄉, 並 在 貓 公 ( 豐 濱 ) 大 港 口 納 納 ( 靜 浦 ) 誌 社 與 阿 美 族 雜 居, 或 渡 秀 姑 巒 溪 入 成 廣 澳 一 帶 與 富 里 平 埔 族, 及 由 奇 密 ( 奇 美 ) 大 港 口 納 納 等 處 南 遷 之 阿 美 族 混 合 而 居, 共 成 水 母 丁 三 間 屋 馬 稼 海 城 子 埔 石 坑 掃 別 竹 湖 彭 仔 存 石 寧 埔 沙 汝 灣 成 廣 澳 等 諸 部 落 ( 駱 香 林 1980) 21

泰雅族Tayal

泰雅族Tayal 泰 雅 族 馬 騰 嶽 編 著 第 一 章 族 群 分 類 與 族 群 稱 名 (Ethnic Categories and Ethnonyms) 一 類 分 位 置 (categorical position) 泰 雅 族 是 台 灣 今 日 的 第 二 大 原 住 民 族, 人 口 總 數 九 萬 餘 人, 約 佔 台 灣 原 住 民 族 人 口 總 數 的 百 分 之 二 十 左 右 傳 統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第二篇 開拓篇2.doc

Microsoft Word - 第二篇  開拓篇2.doc 37 第 二 篇 開 拓 篇 2 第 一 章 歷 史 發 展 2.1. 第 一 節 史 前 文 化 與 原 住 民 本 鎮 地 處 蘭 陽 平 原 中 心 稍 南 之 處, 位 於 橫 貫 該 平 原 之 蘭 陽 溪 ( 舊 稱 大 濁 水 溪 或 濁 水 溪 ) 南 邊 4-5 km 左 右 而 蘭 陽 平 原 位 於 臺 灣 東 北 部, 除 東 面 臨 海 外, 三 方 皆 隔 山 脈 與 臺

More information

06-9_175-189_横組-王.indd

06-9_175-189_横組-王.indd 175 北 京 大 学 历 史 学 系 王 新 生 甲 午 战 争 以 后, 大 批 中 国 有 志 青 年 前 往 日 本 留 学, 其 状 况 以 及 影 响 的 相 关 研 究 成 果 颇 多, 即 使 在 的 关 系 方 面 也 有 不 少 颇 有 见 地 的 (1) 论 文, 但 作 为 中 国 共 产 党 创 造 者 的 留 日 学 生 大 多 很 快 离 党 或 处 在 党 的 对 立

More information

( ) [11 13 ] 2 211,,, : (1),, 1990 ( ) ( ),, ; OD, ( ) ( ) ; , ( ), (2) 50 %,, 1999 ( ) ( ) ; (3),,

( ) [11 13 ] 2 211,,, : (1),, 1990 ( ) ( ),, ; OD, ( ) ( ) ; , ( ), (2) 50 %,, 1999 ( ) ( ) ; (3),, 21 3 2002 5 GEO GRAPHICAL RESEARCH Vol1 21, No1 3 May, 2002 : 100020585 (2002) 0320313211, (, 210093) : GIS, ( ) :, ; 4 ;,, : ; ; ; : F12919 : A 1 20 40 80, 90 [1 ], 5, 4 : (1), [2,3 ] ; (2) [4,5 ], [6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2007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Documents Publishing House 5998 1 1 2 4 3 6 4 7 5 2006 9 6 2006 179 7 349 = = = 100 = = =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2001 4 12 10 10 6 7 86 (%) 4.65 18.6 30.2

More information

F4ChoiceOfSubjects2008

F4ChoiceOfSubjects2008 F4ChoiceOfSubjects(1415).doc 日 期 : 二 零 一 五 年 三 月 十 四 日 ( 星 期 六 ) 時 間 :2:30 5:00p.m. 地 點 : 學 校 副 堂 華 英 中 學 2014 2015 年 度 三 三 四 高 中 選 科 講 座 程 序 時 間 內 容 負 責 人 2:15 2:30 家 長 及 學 生 登 記 入 座 2:30 2:35 致 歡 迎 詞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1951 7 Abstract Chinese Social Insurance System is established by Labor Insurance Regul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951 which regulates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of enterprise labors. Under

More information

摘 要

摘    要 神 明 的 故 事 大 目 降 八 保 七 廟 門 暨 降 外 保 生 大 帝 廟 名 次 : 第 三 名 學 校 名 稱 : 新 化 國 小 作 者 : 朱 庭 萱 康 智 淵 羅 元 甫 何 宇 浩 楊 昇 叡 黃 裕 翔 指 導 教 師 : 蘇 佳 柔 蘇 伊 琳 目 錄 摘 要 壹 研 究 動 機 目 的... 1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1 第 二 節 研 究 目 的... 1 貳

More information

跨越文藝復興女性畫像的格局—

跨越文藝復興女性畫像的格局— 2003 11 117 ~ 142 贌 * 92.8.18 92.10.15 * 118 Village Leasehold, Territory and the Community Formation of Formosan Plains Austronesians Chan, Su-chuan * Abstract The paper discusses how the territorial

More information

中国期刊刊名索引_修10.08_.doc

中国期刊刊名索引_修10.08_.doc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Documents Publishing House 1 52005 62005 100 = = = = = = 50 48.8 = 5 ( 50% ) + = 5.14 57.0 48.8 ) 154 0.197 0.035 0.99 138 89.61 0.11 0.84 4.31 () ( ) 261 0.261 0.010

More information

瑏瑠 % 瑏瑡 % % 瑏瑢 19

瑏瑠 % 瑏瑡 % % 瑏瑢 19 * 1961 1963 1 2 3 4 5 1958 1965 200433 chen_xi@ fudan. edu. cn * 2015M570320 1 2 3 4 2000 4 2001 6 1999 1 1999 5 5 1961 1963 2003 2007 7 140 1 2 3 4 5 20 50 20 6 20 50 1957 200 7 1958 11 11 8 9 1958 3

More information

桃創學報

桃創學報 陳 佳 穗 桃 園 創 新 技 術 學 院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摘 要 在 臺 灣, 地 名 形 成 的 原 因 包 含 了 政 治 自 然 地 理 環 境 種 族 語 言 歷 史 傳 說 及 產 業 結 構 等 因 素, 其 中 的 傳 說 一 項, 往 往 結 合 其 他 各 項 因 素 作 為 變 因, 使 地 名 的 形 成 沿 革 在 單 純 的 故 事 主 體 外, 又 結 合 了

More information

Solinger 1999 [1] [2] 6

Solinger 1999 [1] [2] 6 2010 3 158 2010 1 1980 80 90, 30 C913 C915 A 1004-3780 2010 03-0005- 11 5 2010 3 158 90 2001 2001 2005 30 30 60 4000 Solinger 1999 [1] [2] 6 1984 70 90 80 80 90 1999 [3] 2000 80 2001 2009 66.1% 30 30 45%

More information

Agric Tech Mgmt & Education: Agric Tech Mgmt Emphasis: Field Crop Production & Mana 农 业 信 息 系 统 Agric Tech Mgmt & Education: Agric Tech Mgmt Emphasis:

Agric Tech Mgmt & Education: Agric Tech Mgmt Emphasis: Field Crop Production & Mana 农 业 信 息 系 统 Agric Tech Mgmt & Education: Agric Tech Mgmt Emphasis: University of Arizona 亚 利 桑 那 大 学 全 美 综 合 排 名 120 名 一 学 校 简 介 亚 利 桑 那 大 学 创 立 于 1885 年, 是 一 所 模 范 的 研 究 型 公 立 大 学 亚 利 桑 那 大 学 是 美 国 大 学 协 会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 认 可 的 全 美 60 所 大 学 之 一

More information

:(1) ;(2) ;(3) ;(4) ;(5) ;(6) ( )( 1984) 1 1 : :..... : ( 1994) ( ) ( ) ( ) : : :

:(1) ;(2) ;(3) ;(4) ;(5) ;(6) ( )( 1984) 1 1 : :..... : ( 1994) ( ) ( ) ( ) : : : 1 : 1962 20 : ; :(1) ;(2) ;(3) ;(4) ;(5) 30 ( 1992; 1994; 1998) 20 80 2 1. 20 80 :(1) ;(2) ;(3) ;(4) ;(5) ;(6) ( )( 1984) 1 1 : :..... : 1984. ( 1994) ( ) ( ) ( ) : : : ( ) ( 1987)( 1) 1 ( ) ( ) / :. Human

More information

北京大学申报市级教学成果奖

北京大学申报市级教学成果奖 教 学 成 果 应 用 及 支 撑 材 料 目 录 1 北 京 大 学 社 会 学 系 社 会 学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2 2 获 奖 证 明... 8 附 件 一 (1): 北 京 大 学 社 会 学 创 新 人 才 培 养 与 实 践 教 学 30 年... 8 附 件 一 (2): 荣 获 北 京 市 社 会 学 理 论 与 应 用 优 秀 教 学 团 队... 9 附 件

More information

Culture 1

Culture 1 活 力 英 语 短 篇 悦 读 ( 高 中 2) 参 考 译 文 1 Unit 1 Culture 1. 炸 薯 条 1 你 认 为 French fries( 炸 马 铃 薯 条, 其 中 French 意 为 法 国 的 ) 真 的 是 法 国 的 吗? 炸 薯 条 在 法 国 叫 做 pommes frites, 它 并 非 源 于 法 国, 而 是 源 于 比 利 时 炸 薯 条 的 原 料

More information

目 录 说 明...1 一 通 识 教 育 课 程...1 二 通 识 教 育 课 程 分 类...1 三 通 识 教 育 课 程 学 分 要 求...2 四 通 识 教 育 课 程 选 课...4 通 识 教 育 课 程 介 绍...8 一 通 识 教 育 核 心 课 程...8 人 文 科 学

目 录 说 明...1 一 通 识 教 育 课 程...1 二 通 识 教 育 课 程 分 类...1 三 通 识 教 育 课 程 学 分 要 求...2 四 通 识 教 育 课 程 选 课...4 通 识 教 育 课 程 介 绍...8 一 通 识 教 育 核 心 课 程...8 人 文 科 学 2013-2014 学 年 度 第 一 学 期 通 识 教 育 课 程 选 课 手 册 教 务 处 通 识 教 育 中 心 二 一 三 年 八 月 目 录 说 明...1 一 通 识 教 育 课 程...1 二 通 识 教 育 课 程 分 类...1 三 通 识 教 育 课 程 学 分 要 求...2 四 通 识 教 育 课 程 选 课...4 通 识 教 育 课 程 介 绍...8 一 通 识 教

More information

從篤加有二「區」談當代平埔文化復振現相

從篤加有二「區」談當代平埔文化復振現相 從 篤 加 有 二 邱 談 族 群 正 名 運 動 從 篤 加 有 二 邱 談 族 群 正 名 運 動 陳 榮 輝 台 南 女 子 技 術 學 院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講 師 摘 要 本 文 從 篤 加 村 非 平 埔 族 裔 的 正 名 運 動, 探 討 篤 加 村 民 因 不 認 同 廟 後 區 ( 邱 ) 所 形 成 的 平 埔 族 裔 概 念, 從 地 理 變 遷 村 廟 沿 革 族 譜

More information

實 務 專 題 報 告 授 權 書 本 授 權 書 所 授 權 之 實 務 專 題 研 究 報 告 為 授 權 人 共 位 於 致 理 技 術 學 院 應 用 日 語 系 學 年 度 第 學 期 完 成 之 實 務 專 題 報 告 實 務 專 題 報 告 題 目 : 同 意 授 權, 開 放 全 文

實 務 專 題 報 告 授 權 書 本 授 權 書 所 授 權 之 實 務 專 題 研 究 報 告 為 授 權 人 共 位 於 致 理 技 術 學 院 應 用 日 語 系 學 年 度 第 學 期 完 成 之 實 務 專 題 報 告 實 務 專 題 報 告 題 目 : 同 意 授 權, 開 放 全 文 致 理 科 技 大 學 應 用 日 語 系 104 學 年 度 畢 業 實 務 專 題 報 告 針 對 臺 灣 東 部 觀 光 發 展 以 花 蓮 為 例 指 導 老 師 : 江 梅 菊 老 師 組 員 : 日 四 A 10122101 陳 米 帆 日 四 A 10122129 鄭 偉 伶 日 四 A 10122130 鄭 恬 心 日 四 A 10122173 董 宣 妤 2015 年 11 月 25

More information

1406.indd

1406.indd 06 2014 年 总 第 143 期 上 海 市 孙 中 山 宋 庆 龄 文 物 管 理 委 员 会 上 海 宋 庆 龄 研 究 会 主 办 图 片 新 闻 11 月 12 日, 上 海 各 界 人 士 纪 念 孙 中 山 诞 辰 148 周 年 活 动 在 孙 中 山 故 居 举 行 ( 摄 影 : 王 云 华 ) 11 月 11 日, 上 海 孙 中 山 故 居 纪 念 馆 举 办 的 故 居

More information

上图专刊2006-3AAA.doc

上图专刊2006-3AAA.doc 特 讯 目 录 CONTENTS 2 蒋 以 任 赴 上 海 图 书 馆 作 专 题 报 告 ( 刊 文 汇 报 2006 年 2 月 25 日 记 者 陈 毅 然 ) 2 讲 座 文 化 : 城 市 新 磁 场 ( 刊 人 民 日 报 2006 年 2 月 14 日 记 者 叶 薇 ) 4 春 天, 你 好 2006 年 春 海 上 心 声 诗 歌 朗 诵 会 在 上 图 举 行 ( 金 谷 )

More information

衡山靈學創始人 超越時代的靈學明師 許衡山 老師 許衡山老師 出生於西元 1942 年 於 1980 年代啟發先天眼竅 自證其道 了悟真理 許 老師首先發現 人人皆可開發出第三眼能力與靈性能量 並藉由系統化的研究 將種種 生命現象與宇宙真理做深入淺出的剖析 並為生命的最終意義指出一條明路 現代文明昌

衡山靈學創始人 超越時代的靈學明師 許衡山 老師 許衡山老師 出生於西元 1942 年 於 1980 年代啟發先天眼竅 自證其道 了悟真理 許 老師首先發現 人人皆可開發出第三眼能力與靈性能量 並藉由系統化的研究 將種種 生命現象與宇宙真理做深入淺出的剖析 並為生命的最終意義指出一條明路 現代文明昌 如果你是個 追尋者 看完這本靈學寶典之後 相信你一定有一種感受 一種 來自內在深處的玄妙悸動 原來 原來就是這本書 原來這就是你窮極一生不斷 在追尋的靈性寶典 我是誰?我來自何方?為何我會在這裡?存在是什麼?我的生命又有何意義?這 是自古以來所有的哲學家都問過的問題 也是願意走向內在探索的所有人 都曾 經問過的問題 若你也曾有這樣的追尋與慨歎 恭喜你 你不但是個靈性的追尋者 還有著大多 數人所沒有的一顆柔軟心

More information

第53期内页.cdr

第53期内页.cdr [ 目 录 ] CONTENTS 2013 年 12 月 聚 焦 十 八 届 三 中 全 会 学 习 园 地 重 要 文 件 中 国 共 产 党 第 十 八 届 中 央 委 员 会 第 三 次 全 体 会 议 公 报 1 中 共 中 央 关 于 全 面 深 化 改 革 若 干 重 大 问 题 的 决 定 5 关 于 中 共 中 央 关 于 全 面 深 化 改 革 若 干 重 大 问 题 的 决 定

More information

슬로시티번역,더빙 등 보고서(중문)_두현.hwp

슬로시티번역,더빙 등 보고서(중문)_두현.hwp 礼 山 大 兴 慢 城 讲 故 事 CONTENTS 01 礼 山 大 兴 慢 城 慢 手 织 就 的 日 常 幸 福 1 02 兄 弟 情 公 园 与 情 深 义 重 两 兄 弟 的 仿 建 故 居 走 进 情 深 义 重 两 兄 弟 的 故 事 2 03 兄 弟 情 集 市 与 传 统 大 兴 5 日 集 人 情 味 十 足 的 乡 村 集 市 3 04 碑 石 街 通 过 碑 石 展 开 的

More information

?

? Contents 2 3 01 6 7 8 9 02 10 11 03 12 13 04 14 15 05 16 17 06 18 19 07 20 21 08 22 23 09 24 25 10 26 27 28 29 11 30 31 32 12 33 12 34 13 35 36 37 14 38 39 40 41 15 42 43 16 44 45 17 46 47 18 48 49 19

More information

营养学于一身的著作 也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药膳专书 书中许多内容对今天人们的饮食 营养 食疗食补 养生避忌等有着指导性意义和现实价值 本书问世之后进献元朝文宗皇帝 文宗批示 命中院使臣拜住刻梓而广传之 兹举也 意欲推一人之安而使天下之人举安 推 ①忽思慧又作和斯辉 一人之寿而使天下之人皆寿 恩泽之厚

营养学于一身的著作 也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药膳专书 书中许多内容对今天人们的饮食 营养 食疗食补 养生避忌等有着指导性意义和现实价值 本书问世之后进献元朝文宗皇帝 文宗批示 命中院使臣拜住刻梓而广传之 兹举也 意欲推一人之安而使天下之人举安 推 ①忽思慧又作和斯辉 一人之寿而使天下之人皆寿 恩泽之厚 元代宫廷饮食文化探秘 文章编号 1001-5558 2011 01-0202-06 双 金 摘要 成书于 1330 年的 饮膳正要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集饮食文化与营养学于 一身的著作 是元朝蒙古族医学家 营养学家忽思慧于担任元仁宗宫廷饮膳太医期间 在积 累丰富的烹饪技术 营养卫生及饮食保健等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 该书在我国蒙古 族 汉族医药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 饮膳正要 元代 宫廷 饮食文化

More information

014315 市 立 永 平 高 中 無 填 報 無 填 報 (02)22319670 014322 市 立 樹 林 高 中 已 填 報 已 填 報 (02)86852011 014326 市 立 明 德 高 中 已 填 報 (02)26723302 014332 市 立 秀 峰 高 中 已 填 報

014315 市 立 永 平 高 中 無 填 報 無 填 報 (02)22319670 014322 市 立 樹 林 高 中 已 填 報 已 填 報 (02)86852011 014326 市 立 明 德 高 中 已 填 報 (02)26723302 014332 市 立 秀 峰 高 中 已 填 報 加 總 - 人 數 每 位 填 報 人 只 能 填 一 種 學 制 欄 標 籤 列 標 籤 高 級 中 學 進 修 學 校 010301 國 立 華 僑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無 填 報 已 填 報 (02)29684131 011301 私 立 淡 江 高 中 無 填 報 已 填 報 (02)26203850 011302 私 立 康 橋 高 中 已 填 報 (02)22166000 011306

More information

2. 禁 止 母 乳 代 用 品 之 促 銷 活 動, 以 及 不 得 以 贊 助 試 用 或 免 費 等 方 式, 取 得 奶 瓶 及 安 撫 奶 嘴 認 證 說 明 以 贊 助 試 用 或 免 費 等 方 式, 取 得 奶 瓶 及 安 撫 奶 嘴, 並 在 婦 產 科 門 診 兒 科 門 診 產

2. 禁 止 母 乳 代 用 品 之 促 銷 活 動, 以 及 不 得 以 贊 助 試 用 或 免 費 等 方 式, 取 得 奶 瓶 及 安 撫 奶 嘴 認 證 說 明 以 贊 助 試 用 或 免 費 等 方 式, 取 得 奶 瓶 及 安 撫 奶 嘴, 並 在 婦 產 科 門 診 兒 科 門 診 產 104 年 母 嬰 親 善 醫 療 院 所 認 證 基 準 及 評 分 說 明 ( 調 整 對 照 表 ) 認 證 說 明 措 施 一 : 明 訂 及 公 告 明 確 的 支 持 哺 餵 母 乳 政 策 (8 分 ) ( 一 ) 醫 療 院 所 成 立 母 嬰 親 善 推 動 委 員 會, 由 副 院 長 級 以 上 人 員 擔 任 主 任 委 員, 並 定 期 召 開 會 議, 評 估 醫 療 院

More information

星,1983: 頁 8) 但 後 來 在 日 本 教 育 界 權 威 後 藤 新 平 ( ) 的 堅 持 下, 把 新 式 教 育 的 雛 型 帶 入 了 臺 灣, 開 啟 臺 灣 新 式 教 育 的 濫 觴, 就 這 樣 一 步 步 的 將 臺 灣 帶 往 文 明 國 家 的 旅

星,1983: 頁 8) 但 後 來 在 日 本 教 育 界 權 威 後 藤 新 平 ( ) 的 堅 持 下, 把 新 式 教 育 的 雛 型 帶 入 了 臺 灣, 開 啟 臺 灣 新 式 教 育 的 濫 觴, 就 這 樣 一 步 步 的 將 臺 灣 帶 往 文 明 國 家 的 旅 真 平 等? 或 假 平 等? 從 日 治 時 期 (1919-1941) 的 臺 日 共 學 制 談 初 等 教 育 本 質 上 的 歧 視 蔡 元 隆 壹 前 言 近 年 來 隨 著 本 土 意 識 的 高 漲 及 認 同 意 識 的 推 動, 探 討 臺 灣 日 治 時 期 教 育 史 的 流 變 已 蔚 然 形 成 另 一 股 新 興 勢 力 早 期 對 於 臺 灣 教 育 史 這 塊 領

More information

國 立 新 竹 教 育 大 學 音 樂 學 系 音 樂 教 學 碩 士 班 學 位 論 文 新 瓦 屋 客 家 花 鼓 之 研 究 A Research on Hsin-Wa-Wu Hakka Flower-Drum 研 究 生 : 陳 怡 妃 指 導 教 授 : 明 立 國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八 年 三 月 本 論 文 獲 行 政 院 文 化 建 設 委 員 會 文 化 資 產 總 管 理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Rebuilding The Golden Town Everyday Life and Space at Jin-gua-shi 1897-1987.. ABSTRACT Rebuilding The Golden Town Everyday Life and Space at Jin-gua-shi ABSTRACT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formation of

More information

MODERN PEOPLE contents Part 1 7 8 9 10 10 11 Part 2 19 28 29 30 31 32 34 36 37 38 20 40 22 42 24 43 26 44 46 48 49 50 52 53 54 56 58 60 62 64 66 68 70 72 74 76 78 80 Part1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More information

行 政 院 國 家 科 學 委 員 會 補 助 專 題 研 究 計 畫 成 果 報 告 ( 水 利 與 地 方 社 會 ( 一 ): 以 三 七 圳 與 社 子 溪 流 域 為 中 心 ) 計 畫 類 別 : 個 別 型 計 畫 計 畫 編 號 :NSC H 執 行 期

行 政 院 國 家 科 學 委 員 會 補 助 專 題 研 究 計 畫 成 果 報 告 ( 水 利 與 地 方 社 會 ( 一 ): 以 三 七 圳 與 社 子 溪 流 域 為 中 心 ) 計 畫 類 別 : 個 別 型 計 畫 計 畫 編 號 :NSC H 執 行 期 行 利 流 精 類 行 年 年 行 立 參 理 臨 倫 劉 金 理 年 行 政 院 國 家 科 學 委 員 會 補 助 專 題 研 究 計 畫 成 果 報 告 ( 水 利 與 地 方 社 會 ( 一 ): 以 三 七 圳 與 社 子 溪 流 域 為 中 心 ) 計 畫 類 別 : 個 別 型 計 畫 計 畫 編 號 :NSC95-2411-H-008-001 執 行 期 間 :95 年 08 月 01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3)21:1 pp. 193-224 21 1 92 6 * 193 194 21 1 848 1 1 1990 555-580 1983 1987 269-281 2 1980 244-246 195 2 3 P.2049 V 925 931 4 P.2032 V 937-946 2 1997 48-70 1996 10 11 3 1987 138-146

More information

1 1200 1290 3 12 6 13 18 19 22 26 11 7 1 12 12 11 1883 1933 20 20 1911

More information

全 国 英 语 考 级 参 考 材 料 全 国 英 语 考 级 参 考 材 料 一 考 试 目 的 () 粘 贴 考 场 相 关 标 识 ( 包 括 安 全 标 识 医 药 卫 生 箱 标 识 饮 水 标 识 考 生 座 位 号 等 ) (3) 黑 板 / 白 板 板 书 : 考 试 语 种 : 英

全 国 英 语 考 级 参 考 材 料 全 国 英 语 考 级 参 考 材 料 一 考 试 目 的 () 粘 贴 考 场 相 关 标 识 ( 包 括 安 全 标 识 医 药 卫 生 箱 标 识 饮 水 标 识 考 生 座 位 号 等 ) (3) 黑 板 / 白 板 板 书 : 考 试 语 种 : 英 目 录 (Table of Contents) 一 考 试 目 的 二 考 试 意 义 三 考 试 形 式 四 考 试 时 间 五 考 试 流 程 六 试 题 结 构 与 评 分 4 七 测 试 范 围 语 法 项 目 表 功 能 意 念 项 目 表 话 题 项 目 表 本 级 别 教 学 测 试 目 标 总 结 7 11 全 国 英 语 考 级 参 考 材 料 全 国 英 语 考 级 参 考 材

More information

Keywords: social movement, resource mobilization theory, the logic of Clausewitzian action, democratization, opposition movement The Semisovereign People The Other Taiwan

More information

2015 文 化 創 意 瓹 業 永 續 與 前 瞻 學 術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客 家 委 員 會 補 冾 蔡 玲 瓏 主 編 國 立 屏 東 大 學 出 版 中 華 术 國 104 年 11 月 目 錄 一 辦 理 宗 旨...1 二 議 程...3 三 論 文 發 表...6 探 討 青 少 年 文 化 體 驜 對 文 化 認 却 之 影 霻 以 客 家 成 年 禮 為 例... 7 葉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 Managing Traditional Temples A Case Study of Representative Temples in CHIA-YI i Abstract This research used the methodology of field study historical comparative research, and qualitative interview

More information

Abstract The formation of sacred mountains is an essential topic in the field of history of Chinese religions. The importance of mountain in Chinese t

Abstract The formation of sacred mountains is an essential topic in the field of history of Chinese religions. The importance of mountain in Chinese t 2002 12 143~165 Sacred Mountains as Location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Buddhism and Daoism The Development of Buddhism and Daoism in Tiantai Mountain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 Lin Chia-jung 143 Abstract

More information

0B职责及违规

0B职责及违规 杜 邦 行 爲 守 則 確 保 永 續 發 展 的 未 來 核 心 價 値 的 實 踐 二 O 一 三 年 六 月 執 行 長 的 話 親 愛 的 杜 邦 同 仁 們 : 幾 個 世 紀 以 來, 杜 邦 員 工 一 直 利 用 以 市 場 為 導 向 的 科 學 在 這 個 變 幻 莫 測 的 世 界 中 作 出 業 績 雖 然 我 們 公 司 和 世 界 都 在 不 斷 進 步 和 發 展, 但

More information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一百學年度第三次課程發展委員會會議議程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一百學年度第三次課程發展委員會會議議程 國 立 新 竹 教 育 大 學 103 學 年 度 第 4 次 課 程 發 展 委 員 會 會 議 議 程 壹 時 間 :104 年 5 月 11 日 ( 星 期 一 ) 下 午 3 點 30 分 ( 接 教 務 會 議 後 ) 貳 地 點 : 綜 合 教 育 大 樓 二 樓 第 一 會 議 室 參 主 席 : 鄭 淵 全 教 務 長 記 錄 : 陳 思 婷 肆 出 列 席 人 員 : 如 簽 到

More information

中 港 溪 流 域 客 家 族 群 瓹 業 經 濟 摘 要 這 是 三 年 研 究 計 畫 的 第 二 年 (98), 接 續 第 一 年 從 清 末 到 日 治 的 基 本 資 料 調 查, 本 年 度 從 戰 後 到 現 在 的 中 港 溪 流 域 的 發 展 呈 現 客 家 族 群 與 瓹 業

中 港 溪 流 域 客 家 族 群 瓹 業 經 濟 摘 要 這 是 三 年 研 究 計 畫 的 第 二 年 (98), 接 續 第 一 年 從 清 末 到 日 治 的 基 本 資 料 調 查, 本 年 度 從 戰 後 到 現 在 的 中 港 溪 流 域 的 發 展 呈 現 客 家 族 群 與 瓹 業 子 計 畫 九 〆 客 家 族 群 瓹 業 經 濟 研 究 - 以 中 港 溪 流 域 為 例 計 畫 類 別 〆 個 別 型 計 畫 整 合 型 計 畫 計 畫 編 號 〆 98-0399-06-05-04-09 執 行 期 間 〆 98 年 01 月 01 日 至 98 年 12 月 31 日 計 畫 主 持 人 〆 潘 美 玲 助 理 教 授 計 畫 卂 與 人 員 〆 徐 幸 君 子 計 畫

More information

101 101 3 7 1-1-1 100 2 34 1 2 34 3 97 1 3 97 5 211 3 80 1 21 3 9 312 3 112 1 12 1 31 3 5 155 1 19 3 162 1 4 181 1 29 1 1 29 10 24 808 1 2 1-2-1 () 1. 2. 1. 1. 2. 1. 2. 3. 1. 98 2. 99 1. 2. 1. 2.

More information

杜邦行为守则

杜邦行为守则 确 保 将 来 可 持 续 发 展 践 行 我 们 的 核 心 价 值 观 二 O 一 三 年 六 月 杜 邦 首 席 执 行 官 致 辞 亲 爱 的 杜 邦 同 事 : 几 个 世 纪 以 来, 杜 邦 员 工 一 直 利 用 以 市 场 为 导 向 的 科 学 在 这 个 变 幻 莫 测 的 世 界 中 作 出 业 绩 虽 然 我 们 的 公 司 和 世 界 都 在 不 断 进 步 和 发 展,

More information

: ( ),,,,, 1958,,, , 263, 231, ,,,,,,, 4, 51, 5, 46, 1950, :,, 839, 3711, ( ) ( ) 20 ( ),, 56, 2, 17, 2, 8, 1,,,,, :,,,, ;,,,,

: ( ),,,,, 1958,,, , 263, 231, ,,,,,,, 4, 51, 5, 46, 1950, :,, 839, 3711, ( ) ( ) 20 ( ),, 56, 2, 17, 2, 8, 1,,,,, :,,,, ;,,,, : (1950 1955) 1950,,,,,,, 1949, ( 200433) 10,,, 1950,,,,,,, : 1950,,,,,,??,,,,,,,,,,, :,,, 1991, 1, 3 178 : (1950 1955),,,,, 1958,,, 1950 1955, 263, 231, 32 1950,,,,,,, 4, 51, 5, 46, 1950, :,, 839, 3711,

More information

00 90. 9 99 0

00 90. 9 99 0 0 The Qing History Journal Nov. 0 No.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K9 A 00-0 - 0-000 -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More information

II

II 2002 9.68% 27.6%(2002) I II 1 1.1 (mobility) )(migration) (movement) (1984) () 2002 99 6 9.68% 27.6%(2002) 43 34.79%(152,013 ) 36.41%(159,102 ) 28.8%(125,829 )( 1) ( 2)( 1981)(1991) 8.2 1 3 4 2 1995-2003

More information

校 基 本 情 表 校 名 称 成 都 理 工 大 校 代 码 066 邮 政 编 码 60059 校 园 网 址 edu.cn 校 办 基 本 类 型 o 部 委 院 校 þ 地 方 院 校 þ 公 办 o 民 办 o 中 外 合 作 办 机 构 þ 大 o 院

校 基 本 情 表 校 名 称 成 都 理 工 大 校 代 码 066 邮 政 编 码 60059 校 园 网 址  edu.cn 校 办 基 本 类 型 o 部 委 院 校 þ 地 方 院 校 þ 公 办 o 民 办 o 中 外 合 作 办 机 构 þ 大 o 院 普 通 高 等 校 本 科 专 业 设 置 申 请 表 校 长 签 字 : 校 名 称 ( 盖 章 ): 成 都 理 工 大 校 主 管 部 门 : 四 川 省 专 业 名 称 : 城 乡 规 划 专 业 代 码 : 0880 所 属 科 门 类 及 专 业 类 : 工 建 筑 类 位 授 予 门 类 : 工 业 年 限 : 五 年 申 请 时 间 : 05-07-0 专 业 负 责 人 : 吴 柏

More information

/3 2/3 5 P P9 7 P P348 9 P P P P P P83 7 P397 86

/3 2/3 5 P P9 7 P P348 9 P P P P P P83 7 P397 86 100091 K25 1002-3054 2016 06-0085-11 A DOI 10. 13262 /j. bjsshkxy. bjshkx. 160610 20 3 1 P68-79 2 3 2015-12-19 1984-. 85 2016 6 2564 1/3 2/3 5 P23 40 4 6 P9 7 P397 10 36 16 1936 18. 8 1 8 P348 9 P85 91

More information

穨1-林聖欽.doc

穨1-林聖欽.doc 1 39 92 11 Geographical Research No. 39, November. 2003 * The historical geographical study of the Taiwanese christening culture: A case of Xuei-gia-liau, Xuei-gia Bau, Yan-Shui-Gang Ting in Japanese Rule

More information

b ethnic enclaves defensive communities urban villages as transitional zone

b ethnic enclaves defensive communities urban villages as transitional zone * 24 making home of from the scratch 2003 2005 1995 2005 2006 2013 2014 1997 2000 2015a 2015 5 * 16SRA002 102 2017. 2 1 2015b 1 1985-2000 1995-2010 ethnic enclaves defensive communities urban villages

More information

百度文库上传模板

百度文库上传模板 外 交 学 院 外 交 学 专 业 考 研 复 习 指 导 (1) 本 文 目 录 一 外 交 学 院 外 交 学 专 业 考 研 考 试 内 容 招 生 统 计 二 外 交 学 院 外 交 学 专 业 考 研 参 考 书 分 析 三 2017 年 外 交 学 院 外 交 学 考 研 专 业 课 复 习 一 本 通 资 料 目 录 考 试 内 容 参 考 书 四 外 交 学 院 外 交 学 考 研

More information

2 3 4 5 118 2009/06

2 3 4 5 118 2009/06 * [ / ] [ ] Abstract The rites of repentance in the folk society of Putian in Fujian are a ceremony held by rich families to reward deities for wish fulfillment and are therefore religious rites of a private

More information

非對等關係下之聚落形成與發展

非對等關係下之聚落形成與發展 文 化 資 產 與 變 遷 : 小 林 平 埔 族 傳 統 神 靈 信 仰 研 究 Cultural Property and Change: A Study of Xiaolin Pingpu Ethnic Belief in Traditional Deities and Spirits 簡 文 敏 高 苑 科 技 大 學 副 教 授 高 雄 縣 路 竹 鄉 中 山 路 1821 號 wmchien@cc.kyu.edu.tw

More information

18世纪东亚儒教思想的地形

18世纪东亚儒教思想的地形 释 奠 礼 乐 之 起 源 与 东 夷 文 明 金 圣 基 中 文 提 要 : 本 文 是 为 了 探 究 释 奠 祭 礼 之 乐 舞 的 起 源 与 东 夷 文 明 释 奠 礼 指 在 文 庙 祭 奠 孔 子 等 先 圣 先 贤 的 仪 式 释 奠 是 自 古 以 来 本 着 儒 学 的 独 特 文 化 意 识, 从 学 校 奉 行 下 来, 而 备 受 关 注 本 文 主 要 对 形 成 释 奠

More information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圖 書 館 碩 博 士 論 文 電 子 檔 授 權 書 (100 年 9 月 最 新 修 正 版 ) 本 授 權 書 授 權 本 人 撰 寫 之 碩 / 博 士 學 位 論 文 全 文 電 子 檔 ( 不 包 含 紙 本 詳 備 註 1 說 明 ), 在 國 立 中 央 大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圖 書 館 碩 博 士 論 文 電 子 檔 授 權 書 (100 年 9 月 最 新 修 正 版 ) 本 授 權 書 授 權 本 人 撰 寫 之 碩 / 博 士 學 位 論 文 全 文 電 子 檔 ( 不 包 含 紙 本 詳 備 註 1 說 明 ), 在 國 立 中 央 大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客 家 社 會 文 化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現 階 段 客 家 文 化 資 產 傳 承 之 研 究 以 桃 園 縣 觀 音 鄉 為 例 研 究 生 : 鍾 春 枝 指 導 教 授 : 張 翰 璧 博 士 閔 宇 經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一 一 年 六 月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圖 書 館 碩 博 士 論 文 電 子 檔 授 權 書 (100 年 9 月 最 新

More information

host society. Unlike other specialized guild organizations or political institution the ethnic Chinese associations in the Netherlands exhibit a multi

host society. Unlike other specialized guild organizations or political institution the ethnic Chinese associations in the Netherlands exhibit a multi 2010 9 3 Overseas Chinese History Studies September 2010 No. 3 殎 檨檨 殎 殎 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 殎 100732 D634. 356. 3 A 1002-5162 2010 03-0001 - 12 The Village-Simulation Phenomena and the Overseas

More information

中國飲食色彩初探

中國飲食色彩初探 37 The Introduction of Colors on Chinese Food and Drinks Tzong-Ho Yeh Abstract From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nature and human beings, food is human being s best activity on the example of nature s humanization.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32EA5AEA8E0BEC7B2DFA47EC3C0A4A7B27BAA70BDD5AC64A4C0AA525FA4B6A6DC5F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32EA5AEA8E0BEC7B2DFA47EC3C0A4A7B27BAA70BDD5AC64A4C0AA525FA4B6A6DC5F2E646F63> 幼 兒 學 習 才 藝 之 現 況 調 查 分 析 李 介 至 蔣 雅 琳 陳 富 玲 黃 巧 瑩 中 州 技 術 學 院 幼 兒 保 育 系 摘 要 本 研 究 目 的 在 探 討 現 今 幼 童 學 習 才 藝 之 現 況, 以 及 學 習 後 之 心 情 指 數 研 究 方 法 採 調 查 研 究 法 調 查 彰 化 縣 及 南 投 縣 共 21 所 幼 托 園 所, 經 叢 集 取 樣 共

More information

%

% 38 1 2014 1 Vol. 38No. 1 January 2014 51 Population Research 2010 2010 2010 65 100028 Changing Lineal Families with Three Generations An Analysis of the 2010 Census Data Wang Yuesheng Abstract In contemporary

More information

A-錢穆宗教觀-171

A-錢穆宗教觀-171 台 南 應 用 科 大 學 報 第 32 期 人 文 管 理 類 頁 171-186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10 月 錢 穆 宗 教 觀 析 論 以 文 化 與 教 育 為 觀 察 核 心 梁 淑 芳 國 立 體 育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助 理 教 授 摘 要 國 學 大 師 錢 穆, 可 謂 一 代 通 儒 本 文 以 其 文 化 與 教 育 為 主, 輔 以 錢 穆 的 其 餘

More information

MACRO ECONOMY AND MICRO OPERATION 2016 ( 30%~50% ; 1 ) ; : ? 80 : 1993 ; ; ( ) ; 1. ;2014 ( 1 ) ( ) 105

MACRO ECONOMY AND MICRO OPERATION 2016 ( 30%~50% ; 1 ) ; : ? 80 : 1993 ; ; ( ) ; 1. ;2014 ( 1 ) ( ) 105 MACRO ECONOMY AND MICRO OPERATION * The Basic Connotation and Policy Suggestions on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Agricultural Supply Side : ; 100872 Kong Xiangzhi Abstract: The field of agriculture of supply

More information

1 2 3

1 2 3 Why Kyoto University 1 2 3 9 Kyoto 49.6 50,000 100,000 44.2 100,000 200,000 6.2 International Graduate Programme for East Asia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Studies Undergraduate International Course

More information

新宁杂志2011年第四期-1112.FIT)

新宁杂志2011年第四期-1112.FIT) 出 版 院 中 国 广 东 省 台 山 市 新 宁 杂 志 社 地 址 院 台 山 市 台 城 环 城 南 后 街 38 号 4 楼 电 话 院 86-750-5525361 传 真 院 86-750-5522567 E-mail 院 Xnzazhi@163.com Xnzazhi@126.com 印 制 院 台 山 市 金 利 达 印 刷 包 装 有 限 公 司 国 内 统 一 刊 号 院 CN-44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MRO120114 ??????????????? Luxiaoyan

Microsoft Word - CMRO120114 ??????????????? Luxiaoyan 传 播 视 角 下 的 网 络 游 戏 新 媒 体 研 究 * 卢 小 雁 李 文 静 ( 浙 江 大 学 ) 内 容 摘 要 : 如 今, 随 着 科 技 的 发 展, 网 络 新 媒 体 的 发 展 如 日 中 天 媒 介 娱 乐 化 给 网 络 游 戏 产 业 的 不 断 发 展 壮 大 带 来 巨 大 市 场 和 受 众, 其 形 成 的 虚 拟 世 界 也 非 常 大 地 改 变 人 类

More information

197 1. 2. 3. 4. I

197 1. 2. 3. 4. I National Taiwan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PROMOTION OF DRAGON DANCE IN MIAOLI COUNTY 197 1. 2. 3. 4. I Huang, Hsuan-Chieh(2008). Promotion of Dragon Dance in Miaoli County. Unpublished master thesis,

More information

(quantity food) (1) (2) (service) Harger

(quantity food) (1) (2) (service) Harger Chapter 1 1-1 1-2 1-3 1-4 1-5 1-1 1. 68 (quantity food) (1) (2) (service) 2. 100 250 3. Harger 1988 1. 2. 3. 4. 5. 2 Chapter 01 50 100 250 50 100 M 1 1. (market situation) 2. (money control) 3. (material

More information

2001 4,,,,, 1983,,, :,,,,,,,,,, :, 70 80, 1984,,,,,,,,,, 80,, ( ),,,,,,,,,,,,,,,,,,,, 4

2001 4,,,,, 1983,,, :,,,,,,,,,, :, 70 80, 1984,,,,,,,,,, 80,, ( ),,,,,,,,,,,,,,,,,,,, 4 :,,,,, : 1978,,,, ( ),,,,, 20,,,,,,,,,,,,,, 3 2001 4,,,,, 1983,,, :,,,,,,,,,, :, 70 80, 1984,,,,,,,,,, 80,, ( ),,,,,,,,,,,,,,,,,,,, 4 ,,,,, ( ),,,,,,,,,,,,,,,,,,,,,,,,,,,,,, :,,,,,,,, ( ),?, :?,,,,, 5

More information

DOI: /j.issn (2014) ,2 1,2 1, THE SPATIAL DATABASE AND MAPPING EXPRESSION OF INTANGIBLE

DOI: /j.issn (2014) ,2 1,2 1, THE SPATIAL DATABASE AND MAPPING EXPRESSION OF INTANGIBLE DOI:10.13959/j.issn.1003-2398.2014.01.006 1003-2398(2014)01-0020-06 1,2 1,2 1,2 1. 0500242. THE SPATIAL DATABASE AND MAPPING EXPRESSION OF INTANGIBLE CULTURE: A CASE STUDY OF YUXIAN PAPERCUTS LI Ren-jie

More information

1989 20 80 1979 2 / 3 / 20 80 62

1989 20 80 1979 2 / 3 / 20 80 62 2011 2 No. 2 2011 114 TAIWAN RESEARCH JOURNAL General No. 114 100732 I206 A 1002-1590 2011 02-0061 - 12 2003 1 61 1989 20 80 1979 2 / 3 / 20 80 62 4 5 20 80 6 20 80 7 8 1894 9 10 11 63 20 20 50 1987 216

More information

9330.doc

9330.doc The research of the ecotourism operated by the cooperative operating system in northern Tapajen Mountain The research of the ecotourism operated by the cooperative operating system in northern Tapajen

More information

石 永 贵 刘 墉 刘 静 娟 朱 炎 宋 楚 瑜 张 晓 风 李 云 娇 李 四 端 李 艳 秋 杨 平 世 邵 玉 铭 陈 裕 堂 周 芬 伶 林 美 和 林 海 音 林 清 玄 罗 兰 郑 石 岩 侯 文 詠 保 真 凌 拂 徐 木 兰 徐 佳 士 徐 钟 珮 秦 俪 舫 郭 为 藩 梁 琼 白 萨 孟 武 傅 佩 荣 彭 歌 琦 君 琹 涵 谢 鹏 雄 薇 薇 夫 人 嶺 月 ( 以 上 依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015年第三期09

Microsoft Word - 2015年第三期09 第 32 卷 第 3 期 河 北 工 程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Vol.32 No.3 2015 年 9 月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ocial Science Edition) Sept.2015 潍 坊 地 区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要 素 研 究 刘 阳 ( 中 央 戏 剧 学 院 戏 剧 管 理 系,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7EDA54EADECA6EDA5C1C3C0B34EACE3A873A4E8AA6BAAECB1B4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7EDA54EADECA6EDA5C1C3C0B34EACE3A873A4E8AA6BAAECB1B42E646F63> 當 代 原 住 民 藝 術 研 究 方 法 初 探 Preliminary Study on Contemporary Aboriginal Art Methodology 作 者 : 李 招 瑩 ( 國 立 東 華 大 學 族 群 關 係 與 文 化 學 系 ) 通 訊 地 址 :974 花 蓮 縣 壽 豐 鄉 志 學 村 大 學 路 2 段 1 號 連 絡 電 話 :03-8635765 傳 真

More information

目錄

目錄 ...................................... i ............................. ii .................................. iii 1 2 3 1 1 4 5 2 2 6 7 8 3 9 10 11 57 4 5 6 7 4 92.1 6.2 5 104 6 7 12 13 14 9 10 11 9 1-5

More information

,, (18 ) , , % ,,; (3) ,a 100 %,b, 6 (, ),c , , , 2000 ; (4),2

,, (18 ) , , % ,,; (3) ,a 100 %,b, 6 (, ),c , , , 2000 ; (4),2 31 1 2007 1 Vol131, No11 January 2007 19 Population Research 1990 1990,, 2000, 1990,2000 0 9 ; 2000 0 9 1991 2000, 1990,1991,, 1990 1. 7 1. 8 : ; ;,:100872 1 30, 1980, 1990,, 1990,, 1990, 1990, 1. 8, 2000

More information

臺 灣 性 圖 騰 初 探 A study on sex totem of Taiwan 研 究 生 : 江 華 如 指 導 教 授 : 簡 上 淇 博 士 阮 芳 賦 博 士 樹 德 科 技 大 學 人 類 性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A Thesis Submitted to Gradu

臺 灣 性 圖 騰 初 探 A study on sex totem of Taiwan 研 究 生 : 江 華 如 指 導 教 授 : 簡 上 淇 博 士 阮 芳 賦 博 士 樹 德 科 技 大 學 人 類 性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A Thesis Submitted to Gradu 樹 德 科 技 大 學 人 類 性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臺 灣 性 圖 騰 初 探 研 究 生 : 江 華 如 撰 指 導 教 授 : 簡 上 淇 博 士 阮 芳 賦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八 年 六 月 臺 灣 性 圖 騰 初 探 A study on sex totem of Taiwan 研 究 生 : 江 華 如 指 導 教 授 : 簡 上 淇 博 士 阮 芳 賦 博

More information

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民间(社会)

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民间(社会) 一 座 博 物 馆 庙 宇 建 筑 的 民 族 志 论 成 为 政 治 艺 术 的 双 名 制 高 丙 中 提 要 : 基 于 跨 度 9 年 的 参 与 观 察, 本 文 采 用 民 族 志 方 法 叙 述 了 一 个 同 时 兼 具 博 物 馆 和 庙 宇 之 名 的 建 筑 物 从 创 意 到 启 动 再 到 完 成 的 过 程 这 个 过 程 包 含 着 学 界 的 参 与 村 民 的 努

More information

大 綱 一 了 解 市 場 法 則 重 要 的 工 作? 二 人 力 單 位 用 人 策 略 與 測 驗? 三 企 業 用 人 的 思 考 策 略? 四 用 人 單 位 如 何 找 到 喜 歡 的 人 力? 五 履 歷 撰 寫? 六 面 試 技 巧? 七 提 升 競 爭 力 的 秘 方?

大 綱 一 了 解 市 場 法 則 重 要 的 工 作? 二 人 力 單 位 用 人 策 略 與 測 驗? 三 企 業 用 人 的 思 考 策 略? 四 用 人 單 位 如 何 找 到 喜 歡 的 人 力? 五 履 歷 撰 寫? 六 面 試 技 巧? 七 提 升 競 爭 力 的 秘 方? 職 場 應 徵 技 巧 演 練 演 講 人 李 滿 盈 先 生 2015 年 11 月 05 日 大 綱 一 了 解 市 場 法 則 重 要 的 工 作? 二 人 力 單 位 用 人 策 略 與 測 驗? 三 企 業 用 人 的 思 考 策 略? 四 用 人 單 位 如 何 找 到 喜 歡 的 人 力? 五 履 歷 撰 寫? 六 面 試 技 巧? 七 提 升 競 爭 力 的 秘 方? 一 了 解 市

More information

2015年第6期 样书

2015年第6期  样书 省 环 保 厅 与 团 省 委 签 订 部 门 合 作 协 议 10 月 13 日 上 午, 省 环 保 厅 与 团 省 委 联 合 举 行 部 门 合 作 协 议 签 订 仪 式 省 环 保 厅 党 组 书 记 厅 长 陈 国 鹰, 团 省 委 书 记 党 组 书 记 郭 竞 坤 等 参 加 仪 式, 仪 式 由 省 环 保 厅 巡 视 员 王 雅 君 主 持 ( 文 / 图 王 宏 亮 ) 卷

More information

江 汉 学 术 总 第 34 卷 氏 的 杂 姓 村 本 研 究 采 取 田 野 调 查 的 访 谈 法 和 文 献 档 案 法 收 集 资 料 笔 者 对 A 村 干 部 和 普 通 村 民 进 行 深 度 访 谈, 并 获 得 该 村 自 1979 2009 年 的 全 部 计 划 生 育 对

江 汉 学 术 总 第 34 卷 氏 的 杂 姓 村 本 研 究 采 取 田 野 调 查 的 访 谈 法 和 文 献 档 案 法 收 集 资 料 笔 者 对 A 村 干 部 和 普 通 村 民 进 行 深 度 访 谈, 并 获 得 该 村 自 1979 2009 年 的 全 部 计 划 生 育 对 第 34 卷 第 5 期 2015 年 10 月 Vol. 34 No. 5 Oct 2015 江汉学术 Jianghan Academic 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底线逻辑 基于农村计划生育实践的分析 陈 恩 中共海南省委党校 科研处 海口 571100 摘 要 在农村计划生育中 基层政府承担着出生控制和社会秩序双重矛盾的职责底线 而农民的生育底线牢 不可破 基层政府的底线逻辑根源在于压力型体制所建立的单向责任模式

More information

The Study on the Contemporary Culture of Film Festivals in Taichung Area A Thesis Submitted to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Liber

The Study on the Contemporary Culture of Film Festivals in Taichung Area A Thesis Submitted to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Liber The Study on the Contemporary Culture of Film Festivals in Taichung Area 98 8 The Study on the Contemporary Culture of Film Festivals in Taichung Area A Thesis Submitted to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College

More information

05 6 / / / / / / / 08

05 6 / / / / / / / 08 05 Nov. 05 6 Arab World Studies No. 6 830046 673-56 05 06-007 - D85 A * XMZ084 00 004 005 9 3 7 7 005 008 07 05 6 / / / / / / / 08 006 4% 46% 77% 79% 8% ~ 5% 5% 9% 0% 8% 8% 38% 6% 58% 005 3 009 77% 50%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4C2B6A7BEC7B3F8B2C4A451B4C12DA5D8BFFD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4C2B6A7BEC7B3F8B2C4A451B4C12DA5D8BFFD2E646F63> 朱 熹 人 性 本 善 說 的 理 論 結 構 朱 熹 人 性 本 善 說 的 理 論 結 構 劉 振 維 朝 陽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助 理 教 授 摘 要 人 性 本 善, 乃 是 宋 明 理 學 對 先 秦 儒 學 人 性 論 的 發 明 基 本 上, 宋 明 理 學 家 們 接 受 天 理 流 行 的 宇 宙 觀, 在 理 一 分 殊 的 思 維 下, 藉 禮 記 中 庸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第 14 卷第 6 期 2013 年 12 月 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 14 No. 6 Dec. 2013 1961 年中央常委农村调查与人民公社体制的调整 王摇 涛 ( 中共中央党校 党史部 北京 100091) [摘摇 要] 摇 三年 大跃进冶 运动给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失,其中农村是重灾区

More information

:,; ;, ( ) 25,, 80 90, 90,,,,,,, ( ), ( ), %,, , ,, ( ),,, ;,,,,,,,,,, ( ) , , 3395,3400, 20 % 30 %,

:,; ;, ( ) 25,, 80 90, 90,,,,,,, ( ), ( ), %,, , ,, ( ),,, ;,,,,,,,,,, ( ) , , 3395,3400, 20 % 30 %, 2005 12 3 ( 100101 ;) ( 100101) :,,,,,,,, : 20,, 20 90,,,,,,,,,,,,,,,,,,,, 3 Urban China Research Network (UCRN) in Albany, New York,,Scott Rozelle,,,, 45 :,; ;, ( ) 25,, 80 90, 90,,,,,,, ( ), ( ), 2003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學校及系組招生規定(20151118_054014)-緬甸適用.docx

Microsoft Word - 學校及系組招生規定(20151118_054014)-緬甸適用.docx 捌 聯 合 分 發 之 及 系 組 招 生 規 定 --- 第 一 類 組 一 欲 查 詢 表 列 105 學 年 度 公 私 立 大 學 個 人 申 請 制 名 額 ( 適 用 期 間 : 西 元 2015 年 11 月 至 西 元 2016 年 8 月 ), 請 至 海 外 聯 招 會 網 頁 (http://www.overseas.ncnu.edu.tw/query.aspx) 查 詢 至

More information

4.阿的故事地圖-林曉萍.doc

4.阿的故事地圖-林曉萍.doc ( 肆 ) 從 阿 的 故 事 地 圖 出 發 論 原 住 民 兒 童 文 學 於 原 住 民 兒 童 的 教 育 功 能 林 曉 萍 ( 台 灣 師 範 大 學 國 文 教 學 暑 期 教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班 ) 摘 要 台 灣 原 住 民 歷 史 記 憶 的 喪 失, 一 方 面 是 殖 民 者 的 文 化 機 制 取 代 了 原 住 民 最 初 的 文 化 樣 貌, 其 次 便 是 因

More information

259 I

259 I National Taiwan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 STUDY ON SCHOOL LION DANCE DEVELOPMENT IN CHANGHUA COUNTY 259 I S hie,huei-jing(2011).a Study On School Lion Dance Development in ChangHwa County Unpublished

More information

护国运动时期云南都督府的“拥护共和”奖功制度

护国运动时期云南都督府的“拥护共和”奖功制度 Open Journal of Historical Studies 历 史 学 研 究, 2016, 4(1), 1-8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6 in Hans.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ojhs http://dx.doi.org/10.12677/ojhs.2016.41001 Protection Republic Award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4城市博物館Ok.doc

Microsoft Word - 2-4城市博物館Ok.doc 博 物 館 與 文 化 第 2 期 頁 89~136 (2011 年 12 月 ) Journal of Museum & Culture 2 : 89~136 (December, 2011) 城 市 博 物 館 與 認 同 建 構 : 以 高 雄 市 歷 史 博 物 館 為 例 1 陳 又 淳 City Museums and the Shaping of Identities: The Case

More information

第 3 期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石 摇 敏 : 从 稻 鱼 鸭 共 生 冶 看 侗 族 的 原 生 饮 食 77 居 [3] 虽 然 远 离 江 海, 但 仍 保 留 着 饭 稻 羹 鱼 冶 的 传 统 劳 作 方 式 及 生 活 习 俗 从 江 侗 族 家 家 户 户 都

第 3 期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石 摇 敏 : 从 稻 鱼 鸭 共 生 冶 看 侗 族 的 原 生 饮 食 77 居 [3] 虽 然 远 离 江 海, 但 仍 保 留 着 饭 稻 羹 鱼 冶 的 传 统 劳 作 方 式 及 生 活 习 俗 从 江 侗 族 家 家 户 户 都 第 33 卷 第 3 期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6 年 6 月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从 稻鱼鸭共生冶 看侗族的原生饮食 以贵州省从江县稻鱼鸭共生系统为例 石摇 敏 [ 摘摇 要] 摇 侗族先民以生产糯稻为主,并利用稻田养鱼鸭,创造了侗族地区 稻鱼鸭共生冶 的原始有机农 业文化经典形式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