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大集:傳統與近代變遷中的中國經濟》p579-p616



Similar documents
,,,,,,,,,,20,,,,,, 4,,,, WTO, WTO, 5 WTO,, WTO 6 WTO,,,,, 7, 8,WTO WTO, WTO,,, 9 :,, 3 Alexander Gerschenkron, Economic Backwardness in Histor

Microsoft Word - Thesis.doc

2013 香 港 城 市 大 學

Bairoch, ) (Angus Maddison,1926 ) (Bairoch, 1976, 1981), 1960, , 220, 228 ; , 447, 310, 178 (1993) (1988) Peter Brecke (

,,,,,,,,,,,,,,,,, gλυ,,,,, gλϖ, gλω,,,,,, ,,,,, ( ), William Ayers, Chang Chih2t ung and Educational Ref orm in China (Cambridge : Harvar

093THU doc

i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目 录 专 稿 唐 少 杰 工 宣 队 刍 议 以 清 华 大 学 工 宣 队 为 例 要 有 光 胡 杰 绘 画 何 为? 关 于 伊 娃 这 本 书 的 插 图 依 娃 寻 找 我 的 姨 婆 舅 舅 和 小 姨 随 笔 启 之 暗 语 变 形 记 红 色 话 语 小 议 之 三 札 记 胡 庄


/,,,,,,,,,,,,,,, ;,,,, ( ),,, ;,,, 1933,, ( ) ( ), 1988,,,, :,, ; :,,,,, 20,,,,,, :,,, 2001, 299 :, :, 2006, 35 :,, ( ( ), 1997, 74 ),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万历十五年]增订纪念本精编

Microsoft Word - 朗诵诵材.doc

<4D F736F F D20B6C0AE78B0EDAABAC0B8A740B8D65FA7EBA7BAA54EA4E5BEC7ACE3A873C24FA55AA15E2E646F63>

Microsoft Word - F5.docx

06-07周年報告template.PDF

<4D F736F F D20C8CBB8A3D2BDD2A9BCAFCDC5B9C9B7DDB9ABCBBECFEACABDC8A8D2E6B1E4B6AFB1A8B8E6CAE9A3A8CEE4BABAB5B1B4FABFC6BCBCB2FAD2B5BCA

第十号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公告

% Gorgoroon E. H. Blair and J. A. Robertson The Philippine Island

- -

Microsoft Word G...doc

4第四章.doc

Microsoft PowerPoint - 台灣華語教學的回顧與前瞻991029

2011/12 第一學期 (2011年9月1日至12月7日)

附 件 :2015 年 度 普 通 高 等 学 校 本 科 专 业 备 案 和 审 批 结 果 教 育 部 2016 年 2 月 16 日 抄 送 : 国 家 发 展 改 革 委 财 政 部 国 家 卫 生 计 生 委 国 家 中 医 药 管 理 局 部 内 发 送 : 有 关 部 领 导, 办 公

051_072_Zhang_yi

Microsoft Word - 人民公社.doc

目 录 理 论 研 究 互 补 抑 或 相 悖 : 案 外 第 三 人 权 利 救 济 路 径 之 厘 清 第 三 人 撤 销 之 诉 与 再 审 制 度 的 整 合 与 重 构... 李 云 方 晋 晔 /02 绩 效 主 义 : 审 判 管 理 不 能 承 受 之 重 从 管 理 学 角 度 反

c pm

殖民地風俗管理:以纏足習慣為例

北洋新政时期天津中医界的改革活动与地域社会

國立成功大學數位論文

a b 11 16b a 106

No

untitled

Charles Howard McIlwain

政治制度史研究的省思:以六朝隋唐為例

c pm

Microsoft Word - _05_第二章.doc

场 的 跨 越 式 赶 超, 推 进 资 本 市 场 法 制 的 现 代 化 进 程, 必 经 之 途 是 通 过 法 律 移 植 来 实 现 制 度 的 改 良 与 进 化 然 而, 法 律 移 植 并 非 普 适 性 的 经 验 法 则, 不 能 为 资 本 市 场 根 深 蒂 固 的 顽 疾


political-legal Max Weber Essays in Sociology

目 录

(emigration),, :,,, 18-19, 12-13, 17-20,,, 17-20,,,,, 15, 17-18, ( Push - Pull Theory),,,, 1926, 375, 31115, 83 %, 300, 90 % [1 ],,,,?,? [2 ] 17-19,,,

4 超越文本 物質文化研究新視野 的物 因此也可以反過來問 經驗 記憶或知識中的系列物是如何能流露出詩情的呢 更根本的問題當然是 這些形成關連性的物 是如何被敘寫出來 亦即我們如何保證這 些字詞的確可以有效拉引出物與物的關連性 本文的重點因此在於討論 物 如何在古典詩中形成可供辨認與召喚共感作用的關

,020 HRM HRM HRM 20

Microsoft Word - 新史學定稿.doc

穨jender.PDF

Microsoft Word - 大陸論文_繁_.doc

:,; ;, ( ) 25,, 80 90, 90,,,,,,, ( ), ( ), %,, , ,, ( ),,, ;,,,,,,,,,, ( ) , , 3395,3400, 20 % 30 %,

アジアにおける国際分業の構造と展開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 : ; ( ) ; ; (30-40 ) ( ) 70 % ; ( 1996) ( ) : (1997 ) ( ) ( 1997) 14

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摘要)

<4D F736F F D20A8E2A9A4C3F6AB59BB50A8C8A4D3B1A1B6D52DB867C0D9C65BC2492D362D31392D E646F63>

three regions or three strata 3 Seneca 4 ~ 65 Quaestiones naturales 4 Themon 1349 ~ 1361 Questions on the Four Books of Aristotle's Meteorolo

Microsoft Word - 江陰之役1.37.doc

第七章 清代前中期士人的社会角色

˘ªF¶Î

6.FIT)

1


洪麗珠 84 4 人 南人的任官差別只是一種集團主義 collectivism 的用人方法罷了 確實元代 史料中 參用 一詞頗為常見任官與族群對應的狀況除了蒙古人之外色目與漢人 5 並非一直有上與下的差別元代法律上更找不到四等人制的明文規定 應該思考的 是四 等 人或者四類人的存在是否需要法律明文規

西漢晚期以來,儒家思想對社會已有了深入的影響,當時不論士庶,普遍對孝悌之行抱有由衷的敬意。在此背景下,原本存在於大家庭的治家之法,在士人階層發生了深刻而微妙的變化。士人立身以禮、躬行實踐的結果,推動著家庭內的倫理關係趨向於嚴謹規矩。



明清的藥材流通與藥品價格

沈俊平 70 他工商業一樣急劇衰落 康熙二十年 1681 吳三桂 等三藩之亂平 定後清廷採取與民休息的政策社會生產力逐漸恢復書坊業才回復生機 4 清代書坊中心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不僅南京杭州遠不如明代建陽書坊也 失去了昔日的光輝 北京蘇州廣州取而代之成為三大書坊中心 新興的書坊 刻

中國歷史上的環境與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

[ 2000 ] [ 2000 ] J1 K1 Fairbank M1 Mancall ( the Chinese world order) 1960 [ Fairbank ed ; Mancall 1984 ] [ ] Mancall [ 199

093_114_Koh_khee_heong

2003 4,,, ( ) ;, ( ), : ;,, :,! Kung,,,,,,, See Liu Xin, The Otherness of Self : A Genealogy of the Self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e University of Mich

Microsoft Word - 柯惠鈴

176 李 林 生 面 者, 首 先 在 考 試 形 式 上, 兩 科 會 試 均 廢 八 股 文 體, 全 部 改 試 策 論 其 次 為 考 試 場 次 及 內 容 之 改 革, 此 尤 為 其 至 要 者 改 制 前 科 考 三 場 次 序 內 容, 乃 沿 用 乾 隆 年 間 (1736 1

Microsoft Word Sun Tzu - Chinese translation.doc

嶺南地區的大開發時期始於宋代 當時 由於陸上絲路無法通行 朝廷特別注重南方 海上貿易發展 於廣州設 市舶司 管理 來華朝貢和貿易的蕃舶 北宋滅亡後 南宋 定都江左 大量北方漢人被迫逃往南方 有 朝廷官宦家眷沿贛江南下 或越過南嶺 定 居南雄地區 或沿北江直下廣州 在珠江三 角洲地區開基立業 繁衍後代

untitled

主权之争和国家权力下渗

49 Schroeder & Aoki 2009 Li Bird & Ebel SSCI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Zhang & Zou DC cbe = + 2 DC be =

K. N. Chaudhuri Trade and Civilization in the Indian Ocean An Economic History from the Rise of Islam to 175

院 长 寄 语 自 2003 年 创 办 经 济 学 - 数 学 双 学 位 实 验 班 以 来, 一 届 届 优 秀 学 子 在 园 丁 的 辛 勤 栽 培 下 正 如 雨 后 春 笋 般 茁 壮 成 长 我 们 期 待 着 借 助 实 验 班 这 一 创 新 性 教 学 平 台, 把 我 们 实

技术应用中的社会结构转型:从农民到工人

2003 2

CSSCI


Chap3Chinese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核准书第7号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4D F736F F D20CBB6CABFD1D0BEBFC9FAC2DBCEC4B9E6B7B62E646F63>

西方三大霸权的战略比较——兼论美国制度霸权的启示意义•

Tribun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Vol. 34 No. 4 July P /


Henry Paulson A Strategic Engagement Foreign Affairs September /October 2008 http / / www. foreignaffairs. com /articles /63567 /

穨yinmen.PDF


2012 / TPP TPP 2010 TPP TPP TPP TPP TPP TPP TPP TPP TPP TPP TPP TPP TPP TPP 100% TPP TPP 1 TPP TPP

2005 6, :,,,,,,,, ;,,,, :, ;,,,,,,,,,,,,,,,,,,,, :,3,, 1959,89, 98 :,: 1,1959 2


Transcription:

全 漢 昇 在 中 國 經 濟 史 研 究 上 的 重 要 貢 獻 王 業 鍵 台 灣 中 央 研 究 院 院 士 全 漢 昇 先 生, 廣 東 順 德 縣 人, 民 國 24(1935) 年 畢 業 於 北 京 大 學 歷 史 系 隨 後 進 入 中 央 研 究 院 歷 史 語 言 研 究 所, 潛 心 於 中 國 經 濟 史 之 研 究 民 國 38(1949) 年 以 後, 並 先 後 任 教 於 臺 灣 大 學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及 新 亞 研 究 所, 講 授 中 國 經 濟 史 民 國 73(1984) 年 當 選 中 央 研 究 院 院 士 全 先 生 治 學, 務 實 求 真 半 世 紀 來 專 題 著 述 甚 多, 上 自 魏 晉 以 迄 戰 前, 綿 延 壯 闊, 根 基 深 厚 他 的 學 術 見 解 與 成 就, 舉 世 重 視 本 文 擬 將 他 在 中 國 經 濟 史 上 的 重 要 貢 獻 作 一 簡 介 紹, 掛 一 漏 萬, 在 所 難 免 讀 者 如 果 希 望 作 進 一 步 瞭 解, 請 參 考 文 後 所 附 全 先 生 著 作 目 錄 一 唐 宋 帝 國 與 運 河 在 中 國 經 濟 史 上, 全 先 生 對 於 唐 宋 時 期 的 研 究, 貢 獻 最 著 唐 宋 帝 國 與 運 河 一 書, 尤 為 千 古 不 刊 之 作 在 這 本 書 裏, 他 把 運 河 的 重 要 性, 即 運 河 的 通 與 否 和 唐 宋 國 運 盛 衰 的 關 係, 根 據 史 實 作 生 動 的 敍 述 與 有 條 不 紊 的 因 果 分 析 這 一 創 作 的 學 術 價 值, 不 僅 在 唐 宋 史 研 究 上 極 為 重 要, 即 對 於 瞭 解 近 代 以 前 中 國 政 治 經 濟 軍 事 文 化 的 發 展, 亦 有 莫 大 貢 獻 中 國 自 商 周 以 至 秦 漢, 政 治 經 濟 和 文 化 的 重 心 都 在 北 方 的 黃 河 流 域, 南 方 廣 大 地 區 多 未 開 發 但 是, 從 魏 晉 到 隋 唐 的 幾 百 年 間, 中 國 經 濟 南 北 二 大 區 域 的 相 對 生 產 力 發 生 空 前 變 動 漢 末 至 南 北 朝 時 期, 北 方 由 於 戰 亂 頻 仍, 胡 人 入 侵, 生 產 大 受 破 壞, 漢 人 大 規 模 南 移 結 果, 北 方 經 濟 衰 退, 南 方 不 斷 開 發 當 中 國 再 度 統 一 ( 即 隋 唐 時 期 ), 南 方 長 江 流 域, 無 論 農 工 商 礦 各 業, 都 駕 淩 北 方 之 上 南 方 於 是 取 代 北 方, 一 躍 而 為 全 國 經 濟 重 心 所 在 他 方 面, 中 國 東 南 沿 海 地 區 在 近 代 輪 船 兵 艦 發 展 以 前, 海 洋 實 為 天 然 屏 障 中 國 邊 患, 因 此 都 在 北 方 歷 代 都 必 須 在 北 方 沿 邊 佈 重 兵, 以 防 亞 洲 內 陸 遊 牧 民 族 入 侵 同 時, 為 了 便 於 瞭 解 邊 情, 控 制 邊 郡 守 軍, 以 收 指 臂 之 效, 中 央 政 府 也 仍 有 設 於 北 方 之 必 要 在 這 種 情 形 之 下, 如 何 維 持 邊 境 龐 大 駐 軍 和 首 都 皇 族 及 朝 廷 大 小 官 員, 便 成 為 一 個 非 常 嚴 重 的 問 題 要 解 決 這 個 問 題, 唯 有 把 南 方 剩 餘 的 糧 食 和 其 他 物 資 大 量 北 運 然 而, 中 國 主 要 河 流 都 是 由 西 向 東, 沿 交 通 在 輪 船 發 展 以 前 又 多 危 險 ( 風 暴 及 海 盜 ) 而 不 可 恃, 於 是 有 建 設 一 條 南 北 交 通 的 大 動 脈 之 必 要 隋 煬 帝 之 開 鑿 運 河, 主 要 原 因 在 此 這 條 運 河 把 北 方 的 軍 事 政 治 重 心 和 南 方 經 濟 重 心 聯 繫 起 來, 對 於 盛 唐 武 功 有 無 比 貢 獻 以 後 這 條 運 河 能 否 暢 通, 也 和 唐 宋 帝 國 國 運 息 息 相 關 唐 初 行 府 兵 制, 兵 農 合 一, 且 中 央 政 府 機 構 還 算 簡 單, 國 都 所 在 地 的 關 中,

糧 食 供 需 尚 不 致 大 相 懸 殊 可 是 到 了 七 世 紀 後 半 的 高 宗 時 代, 朝 廷 機 構 大 為 擴 張, 長 安 人 口 膨 脹, 同 時 府 兵 制 又 漸 變 為 募 兵 制, 軍 需 民 食 大 增, 關 中 糧 食 供 應 便 大 成 問 題 原 來 隋 煬 帝 修 運 河, 自 洛 陽 以 達 長 江 從 洛 陽 到 長 安 一 段, 有 三 門 險 灘, 尚 未 顧 及 所 以, 唐 初 南 方 物 資, 可 藉 運 河 暢 運 洛 陽, 卻 難 以 大 量 輸 送 至 長 安 高 宗 於 是 設 洛 陽 為 東 都, 此 後 直 到 玄 宗 (713-755) 前 期, 天 子 及 從 臣 常 於 春 夏 間 東 幸, 甚 或 常 駐 洛 陽, 時 人 稱 玄 宗 為 逐 糧 天 子 玄 宗 從 期, 由 於 名 臣 裴 耀 卿 和 韋 堅 相 繼 改 善 河 道 運 輸 改 直 運 為 分 段 運 輸 修 陸 路 繞 三 門 險 灘 關 中 另 開 運 河 以 達 長 安 成 效 大 著 江 惟 米 糧 及 其 他 物 資, 可 源 源 運 至 關 中 最 盛 時 年 達 4 百 萬 石 玄 宗 非 但 無 需 就 食 東 都, 而 且 可 傾 力 向 西 北 發 展, 大 唐 帝 國 聲 威 遠 播, 使 開 元 天 寶 間 成 為 中 國 政 治 史 上 的 黃 金 時 代 安 史 之 亂 (755-763) 後, 藩 鎮 割 據 局 面 形 成, 運 河 的 濬 修 與 維 護 大 不 如 前, 運 河 的 交 通 又 不 時 被 地 方 兵 將 阻 斷, 大 大 地 失 去 了 聯 繫 南 方 經 濟 重 心 和 北 方 政 治 軍 重 心 的 作 用, 唐 朝 國 勢 於 是 中 衰 吐 蕃 回 紇 相 繼 侵 淩 到 末 年 各 藩 鎮 自 擅 兵 賦, 相 爭 奪, 運 河 水 道 破 壞, 長 安 無 應 被 切 斷, 政 府 財 政 破 產, 李 氏 王 朝 便 再 也 不 能 維 持 下 去 五 代 期 間 (906-960), 沒 有 一 個 帝 王 能 夠 控 制 運 河 沿 線 地 區, 他 們 的 政 權 也 無 法 長 久 維 持 北 宋 建 都 開 封 ( 汴 州 ), 在 黃 河 平 原 上, 與 遼 及 西 夏 對 峙 就 地 理 形 勢 來 說, 無 險 可 守 一 旦 有 患, 實 防 不 勝 防 然 而, 和 長 安 或 洛 陽 比 較 起 來, 開 封 有 一 大 優 點 : 即 長 久 以 來 它 已 成 為 運 河 南 北 交 通 樞 紐, 容 易 獲 得 江 淮 物 資 的 充 分 供 應 尤 其 北 宋 行 中 央 集 權, 首 都 擁 重 兵, 對 於 糧 食 的 需 要 更 比 唐 代 為 钜 開 封 的 這 個 優 點 對 於 宋 太 祖 選 擇 國 都 起 了 決 定 性 的 作 用 當 時 從 南 方 運 到 這 裏 的 糧 食, 每 年 多 達 6 百 萬 石, 甚 至 高 達 8 百 萬 石 此 外 尚 有 其 他 貨 物, 源 源 到 達, 支 持 北 方 軍 糈 民 宋 之 能 長 久 和 北 邊 及 西 北 二 大 異 族 抗 衡, 運 河 一 脈 暢 通, 聯 繫 南 北, 貢 獻 莫 大 到 了 徽 宗 時 候, 蔡 京 用 事, 政 府 用 於 購 買 糧 食 的 巨 額 準 備 金 消 失, 又 改 分 段 轉 運 法 為 直 運 法, 結 果 北 運 米 糧 大 減 欽 宗 時, 汴 京 被 金 人 圍 攻, 運 河 上 游 又 被 盜 賊 破 壞 而 潰 決, 河 水 淺 阻, 漕 運 不 通, 北 宋 軍 事 上 難 以 支 持, 終 於 崩 潰 此 後 宋 室 南 遷, 定 都 臨 安 ( 杭 州 ) 宋 金 二 國 以 淮 河 為 界, 對 立 了 一 個 世 紀, 以 後 分 別 為 新 興 的 蒙 古 所 滅 據 全 先 生 觀 察, 宋 金 對 峙, 運 河 南 北 二 段 分 屬 二 個 不 同 的 政 權, 而 且 北 段 完 全 湮 塞, 失 去 了 溝 通 南 北 經 濟 大 動 脈 的 作 用, 使 宋 金 二 國 國 力 變 得 分 散 而 薄 弱 另 一 方 面, 杭 州 居 運 河 南 段 終 點, 和 長 江 南 岸 的 鎮 江 相 連 長 江 諸 路 財 賦, 可 以 經 由 鎮 江 入 運 河 而 達 杭 州, 源 源 供 應 南 宋 所 以 能 偏 安 一 隅, 達 一 個 半 世 紀 之 久, 運 河 的 經 濟 功 能 仍 然 是 個 重 要 因 素 全 先 生 在 唐 宋 經 濟 史 上 另 一 重 大 貢 獻, 是 他 對 商 業 發 展 與 都 市 化 的 研 究 首 先, 為 探 討 交 通 運 輸 對 都 市 發 展 的 可 能 影 響, 他 選 擇 這 個 時 期 運 河 沿 岸 三 個 重 要 城 市 揚 州 開 封 ( 汴 梁 ) 杭 州 ( 臨 安 ) 作 深 入 觀 察 其 中 開 封 及 杭 州 分 別 為 北 宋 與 南 宋 首 都, 由 於 政 治 及 軍 事 上 的 重 要 功 能, 加 上 運 河 交 通 便 利, 使 他 們 很

快 地 成 為 龐 大 的 商 業 城 市 這 二 個 大 都 市 有 個 共 通 的 特 點, 即 首 都 所 在, 有 大 量 人 口 ( 官 員 軍 人 學 生 地 主 遊 客 ) 能 將 首 都 以 外 的 財 力 轉 移 到 這 裏, 以 供 消 費 因 此, 它 們 的 購 買 力 很 大, 能 夠 吸 引 全 國 各 地 甚 至 國 外 的 貨 物 這 裏 來 銷 售 例 如, 開 封 所 需 糧 食 及 工 業 品 ( 絲 織 品 漆 器 書 藉 紙 筆 硯 等 ), 大 都 從 東 南 的 皖 蘇 浙 閩 贛 等 地 輸 入 藥 材 和 一 部 份 絲 織 品, 取 給 於 四 川 此 外, 木 材 取 給 於 山 西 陝 西 ; 鹽 來 自 山 東, 山 西 ; 鐵 器 及 陶 器 分 別 從 河 北 陝 西 輸 入 ; 奢 侈 品 如 象 牙 珍 珠 香 藥 之 類 來 自 海 外 ; 戰 馬 自 西 夏 於 闐 而 來 這 種 消 費 性 城 市 的 擴 張, 進 國 內 商 業 的 發 展 ; 交 通 運 輸 的 便 利, 又 加 速 都 市 的 膨 脹 1 揚 州 的 興 起, 在 經 濟 史 上 更 具 有 重 要 性 唐 宋 以 前, 中 國 都 市 大 都 由 於 行 政 或 軍 事 功 能 而 形 成 從 這 個 觀 點 來 看, 開 封 和 杭 州 在 宋 代 的 繁 榮, 仍 不 脫 傳 統, 不 過 規 模 遠 較 前 代 為 大 而 已 揚 州 在 唐 代 的 繁 榮 及 以 後 取 代 揚 州 而 興 起 的 真 州, 卻 純 由 其 商 業 功 能 的 發 揮 所 致 在 唐 宋 時 代 揚 州 經 濟 景 況 的 繁 榮 與 衰 落 一 文 中, 全 先 生 闡 述 這 個 城 市 在 唐 代 繁 興 的 最 重 要 原 因, 是 由 於 它 位 於 長 江 和 運 河 的 交 叉 點 上, 為 南 北 交 通 要 衝, 實 是 全 國 貨 物 最 理 想 的 集 散 地 不 但 南 方 鹽 茶 藥 材 各 貨, 即 海 外 舶 來 品, 也 多 集 中 於 此, 再 經 運 河 北 運 銷 售 商 業 發 達, 工 業 運 輸 業 金 融 業 等 亦 相 應 而 生 除 商 業 大 都 會 的 興 起 外, 他 也 發 現 宋 代 若 干 起 方, 或 由 於 交 通 方 便, 便 於 商 品 集 散, 或 由 於 人 口 增 加, 由 虛 市 演 變 為 市 鎮 ( 見 南 方 的 虛 市 一 文 ) 商 業 功 能 城 鎮 的 出 現 與 增 加, 象 徵 著 都 市 發 展 的 新 階 段 全 先 生 在 這 方 面 的 研 究, 無 疑 地 起 了 帶 領 作 用 其 次, 唐 宋 時 代 經 濟 和 以 往 不 同 的 另 一 方 面, 是 國 際 貿 易 方 向 的 轉 變 中 國 在 唐 宋 以 前 的 國 際 貿 易, 多 沿 絲 綢 之 路 與 中 亞 各 國 交 易 唐 宋 以 還, 由 於 南 方 的 開 發, 航 海 技 術 的 改 進, 及 阿 剌 伯 商 人 在 海 上 的 活 躍, 中 外 貿 易 大 都 轉 移 到 東 南 沿 海 唐 宋 時 期, 中 國 沿 海 國 際 貿 易 商 埠 相 繼 勃 興 廣 州 泉 州 明 州 ( 寧 波 ), 可 說 是 其 中 最 重 要 的 幾 個 在 唐 代 和 北 宋, 廣 州 更 居 首 位 全 先 生 在 宋 代 廣 州 的 國 內 外 貿 易 一 文 中, 對 於 瞭 解 當 時 國 際 貿 易 的 性 質 和 廣 州 在 國 內 外 貿 易 所 扮 演 角 色, 作 了 一 番 切 實 的 考 察 根 據 他 的 研 究, 宋 代 廣 州 輸 入 品 多 為 珍 珠 象 牙 犀 角 香 藥 等 奢 侈 品 這 些 貨 品 大 多 來 自 南 洋 輸 出 品 則 多 為 工 業 製 造 品, 如 五 金 布 帛 瓷 器 漆 器 此 外, 銅 錢 輸 出 很 多, 廣 泛 流 布 海 外, 遍 及 日 本 南 洋 印 度 非 洲 東 岸, 幾 成 為 國 際 貨 幣 宋 代 國 際 貿 易 的 經 營, 阿 剌 伯 商 人 最 為 活 躍 但 是, 華 商 和 中 國 官 吏 經 營 南 洋 貿 易 者 也 很 多 無 論 外 商 或 華 商, 他 們 也 從 事 廣 州 與 國 內 各 地 間 貿 易 例 如, 將 進 口 外 貨 及 兩 廣 多 餘 的 米 鹽, 運 銷 各 處 當 時 廣 州 與 國 內 交 通 路 線, 大 致 有 二 條 ; 一 條 沿 著 現 今 粵 漢 鐵 路 或 附 近 北 上, 通 長 江 西 至 四 川, 或 經 運 河 以 達 華 北 另 一 條 則 由 海 道 至 幅 建 浙 江 江 蘇 山 東 等 沿 海 城 市 廣 州 的 繁 榮 是 建 立 在 轉 運 貿 易 之 上 這 也 是 由 於 發 揮 商 業 功 能 而 興 盛 起 來 的 城 市 ( 全 先 生 在 唐 宋 經 濟 史 上 1 參 閱 全 先 生 論 文 北 宋 汴 梁 的 輸 入 貿 易 和 南 宋 杭 州 的 消 費 與 外 地 商 品 的 輸 入

尚 有 其 他 重 要 貢 獻, 將 併 入 下 節 論 述 ) 二 貨 幣 經 濟 中 國 經 濟 自 先 秦 至 兩 漢, 金 屬 貨 幣 的 使 用 有 逐 漸 推 廣 的 趨 勢 但 是, 漢 末 及 魏 晉 南 北 朝 期 間, 貨 幣 發 展 開 倒 車, 實 物 貨 幣 盛 行, 自 然 經 濟 居 支 配 地 位 唐 宋 時 代, 金 屬 貨 幣 再 度 流 行, 而 且 進 入 紙 幣 階 段, 使 中 國 成 為 世 界 上 最 早 使 用 紙 幣 的 國 家 瑞 典 還 要 早 六 個 世 紀 然 而, 自 南 宋 末 期 經 元 代 以 至 明 初, 由 於 政 府 對 紙 幣 管 理 不 善, 發 行 漫 無 限 制, 自 壞 幣 信 ; 明 清 兩 代 又 回 復 到 金 屬 貨 幣 階 段 一 直 到 1935 年 的 法 幣 改 革, 中 國 才 完 全 廢 棄 金 屬, 採 用 紙 幣 為 通 貨 從 早 年 開 始 研 究 中 國 經 濟 史 到 現 在, 全 先 生 一 直 對 於 貨 幣 與 物 價 變 動 很 感 興 趣, 他 在 這 方 面 的 成 就 也 非 常 大, 他 人 實 難 企 及 民 國 30(1941) 年 底, 他 在 中 央 研 究 院 歷 史 語 言 研 究 所 集 刊 第 10 本 發 表 一 篇 長 文 中 古 自 然 經 濟 這 篇 論 文, 到 現 在 仍 然 是 研 究 魏 晉 以 至 唐 朝 中 葉 中 國 貨 幣 演 變 的 最 重 要 著 作 如 前 所 述, 魏 晉 南 北 朝 時 期, 自 然 經 濟 居 支 配 地 位 在 這 篇 論 文 中, 他 提 出 了 三 個 問 題, 並 從 多 方 面 考 察, 以 求 解 答 第 一, 自 然 經 濟 何 以 在 這 個 時 期 產 生? 他 認 為 最 重 要 的 原 因 是 戰 爭 從 漢 末 到 隋 初, 前 後 有 黃 巾 之 亂 董 卓 之 亂 八 王 之 亂 五 胡 亂 華 侯 景 之 亂 等, 結 果 人 口 銳 減, 土 地 荒 蕪, 交 通 困 難 尤 以 北 方 為 甚, 在 在 嚴 重 影 響 商 業 的 衰 落 其 次 一 個 重 要 原 因, 是 主 要 幣 材 銅 的 缺 乏 這 又 由 於 當 時 銅 產 量 大 減 及 佛 寺 廣 鑄 銅 像 所 致 銅 的 供 給 萎 縮, 鑄 幣 隨 之 急 劇 減 少 錢 幣 缺 乏, 實 物 貨 幣 便 自 然 地 出 而 取 代 第 二 實 物 貨 幣 的 使 用, 普 遍 到 何 種 程 度? 他 從 交 易 租 稅 地 租 及 工 資 的 支 付 各 方 面 加 以 考 察, 都 發 現 以 實 物 ( 絹 帛 穀 ) 為 支 付 手 段 者 多 第 三, 這 種 現 象 持 續 到 何 時 才 改 觀? 據 他 觀 察, 一 直 到 唐 朝 中 葉, 安 史 之 亂 前 後, 一 方 面 由 於 商 業 的 發 展, 一 方 面 由 於 鑄 錢 的 增 加, 金 屬 貨 幣 才 再 度 取 得 支 配 地 位 唐 宗 建 中 元 年 (780) 的 稅 制 改 革, 將 以 徵 收 實 物 為 主 的 租 庸 制 度 改 為 以 徵 收 錢 幣 為 主 的 兩 稅 法, 便 是 這 個 演 變 的 明 顯 標 誌 他 的 中 古 自 然 經 濟 的 見 解, 在 學 術 界 並 非 沒 有 異 議 何 茲 全 便 以 為 這 個 時 期 南 北 二 個 區 域 情 形 迥 異 北 方 因 受 戰 亂 破 壞, 逆 退 到 自 然 經 濟 的 境 地 南 方 經 濟 由 於 大 量 移 民 的 遷 入, 反 而 逐 漸 開 發 與 繁 榮, 貨 幣 經 濟 乃 居 主 導 地 位 2 彭 信 威 認 為, 這 一 個 時 代, 大 體 上 可 以 說 是 錢 帛 本 位 的 時 代, 錢 為 主, 帛 為 副 3 這 個 時 期, 政 治 上 四 分 五 裂, 戰 亂 疊 起, 朝 代 更 迭 頻 仍, 使 用 實 物 貨 幣 的 普 及 程 度, 自 然 因 時 因 地 而 異 但 是, 無 論 南 北, 這 個 時 期 錢 幣 缺 少 和 紊 亂, 是 明 顯 現 象 在 這 種 情 形 下, 實 物 貨 幣 便 相 應 出 現 考 察 最 近 有 關 此 一 時 期 的 一 些 著 作, 自 然 2 3 何 茲 全, 東 晉 南 朝 的 錢 幣 使 用 與 錢 幣 問 題, 中 央 研 究 院 歷 史 語 言 研 究 所 集 刊, 第 14 本 (1939) 彭 信 威, 中 國 貨 幣 史 ( 上 海 :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1965), 頁 214

經 濟 居 優 勢 之 說, 仍 多 為 史 家 所 接 受 4 中 國 貨 幣 的 發 展, 宋 代 已 進 入 信 用 貨 幣 階 段, 到 元 朝 紙 幣 更 成 為 唯 一 通 貨 然 而, 宋 元 時 代 實 施 紙 幣, 最 後 都 歸 失 敗 檢 討 中 國 過 去 實 行 紙 幣 失 敗 的 經 驗, 全 先 生 寫 了 二 篇 重 要 論 文 宋 代 通 貨 膨 脹 及 其 對 物 價 的 影 響 及 元 代 的 紙 幣 據 他 研 究 結 果, 不 論 南 宋 或 元 代, 紙 幣 的 發 行 與 流 通 過 程, 大 致 都 經 過 了 價 值 穩 定 溫 和 通 貨 膨 脹 及 惡 性 通 貨 膨 脹 三 個 階 段 ; 而 且 紙 幣 幣 值 穩 定 與 否 的 原 因 也 如 出 一 轍 兩 代 初 期 發 行 紙 幣 幣 信 之 所 以 良 好, 主 要 由 於 發 行 數 額 有 限, 且 充 分 現 金 準 備 但 是 這 種 謹 慎 的 發 行 政 策, 都 因 對 外 作 戰 而 無 法 維 持 南 宋 在 十 三 世 紀 初 屢 與 金 人 交 戰, 金 亡 後 又 屢 與 蒙 古 為 敵 軍 事 支 出 龐 大, 稅 收 不 足, 只 好 以 通 貨 膨 脹 手 段 來 應 付 元 世 祖 統 一 中 國 後, 仍 不 斷 征 討 海 外 如 日 本 占 城 爪 哇 等 地, 耗 費 至 钜, 後 來 更 加 上 諸 王 賞 賜 及 佛 事 費 用 激 增, 財 政 匱 乏, 於 是 很 快 步 上 南 宋 的 後 塵, 以 通 貨 膨 脹 政 策 彌 補 財 政 赤 字 到 了 末 期, 宋 受 蒙 古 進 逼, 領 土 日 蹙 元 末 各 地 群 雄 並 起, 加 以 天 災 頻 仍, 收 入 銳 減, 紙 幣 現 金 準 備 完 全 耗 盡, 發 行 額 則 急 刻 增 加 結 果, 幣 值 狂 落, 信 用 掃 地, 兩 代 政 權 都 在 惡 性 通 貨 膨 脹 狂 潮 中 覆 亡 經 過 這 二 次 慘 痛 教 訓, 中 國 幣 制 在 明 清 兩 代 又 退 回 到 金 屬 本 位 明 代 中 葉 以 後 及 清 代 約 四 個 世 紀 期 間, 中 國 幣 制 可 說 是 銀 銅 複 本 位, 即 銀 兩 和 銅 錢 兼 充 市 場 交 易 的 媒 介 和 支 付 的 工 具 銀 銅 複 本 住 的 實 施, 必 須 以 這 二 種 金 屬 的 充 分 無 應 為 前 提 全 先 生 對 於 明 清 兩 代 貨 幣 之 研 究, 就 是 著 重 探 討 貨 幣 供 給, 以 明 瞭 幣 制 之 發 展 在 這 方 面 沒 有 人 做 得 比 他 多, 也 沒 有 人 的 成 就 比 他 大 為 探 究 白 銀 和 銅 的 來 源, 他 接 連 發 表 了 下 面 十 二 篇 論 文 美 洲 白 銀 與 十 八 世 紀 中 國 物 價 革 命 的 關 係 明 季 中 國 與 菲 律 賓 的 貿 易 明 清 間 美 洲 白 銀 的 輸 入 中 國 自 明 季 至 清 中 葉 西 屬 美 洲 的 中 國 絲 貨 貿 易 明 代 中 葉 後 澳 門 的 海 外 貿 易 明 代 的 銀 課 與 銀 產 額 明 清 時 代 雲 南 的 銀 課 與 銀 產 額 及 清 代 雲 南 的 銅 礦 工 業 再 論 明 清 期 間 美 洲 白 銀 的 輸 入 中 國 明 中 葉 後 中 國 黃 金 的 輸 出 貿 易 Trade between China, the Philippines and the Americas during the 16-18 th Centuries" The Chinese Silk Trade with Spanish American from the Late Ming to the Mid-Ch'ing Period" 這 些 著 述 大 大 地 增 進 了 我 們 對 於 明 清 幣 制 形 成 的 認 識 據 全 先 生 多 年 研 究 結 果, 明 清 時 代 銀 銅 複 本 位 之 所 以 能 相 當 順 利 地 運 行, 是 由 於 銀 和 銅 這 二 種 幣 材 的 供 給 大 為 增 加 的 緣 故 先 就 銀 的 供 給 來 說, 國 內 銀 礦 產 額 對 於 貨 幣 用 銀 的 增 加, 自 有 貢 獻 其 中 最 主 要 的 銀 礦 是 雲 南 銀 礦, 從 明 代 中 葉 到 清 代 中 葉, 每 年 產 量 可 能 在 30 餘 萬 至 40 餘 萬 兩 但 是, 當 時 銀 的 主 要 來 源 是 國 外, 而 不 是 國 內 ; 美 洲 和 日 本 的 銀 產, 尤 為 重 要 自 從 十 五 世 紀 末 十 六 世 紀 初 西 4 參 閱 王 仲 犖, 魏 晉 南 北 朝 史 ( 上 海 :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1979), 頁 490-495; 韓 國 磐 南 朝 經 濟 試 探 ( 上 海 :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1963), 頁 173-179; 傅 筑 夫, 中 國 經 濟 史 論 叢 下 冊 ( 北 京 : 三 聯 書 店,1980), 頁 555-581

方 人 發 現 新 大 陸 和 到 東 方 的 新 航 路 後, 歐 洲 海 上 強 權 紛 紛 在 美 洲 和 亞 洲 掠 奪 殖 民 地 西 班 牙 人 首 著 先 鞭, 於 十 六 世 紀 上 半 征 服 中 南 美 洲 的 墨 西 哥 秘 魯 (Peru) 和 玻 利 維 亞 (Bolivia) 一 帶, 又 於 1565 年 自 墨 西 哥 出 發, 佔 領 了 菲 律 賓, 而 成 為 一 個 跨 越 大 西 洋 和 太 平 洋 的 上 大 帝 國 他 方 面, 從 十 三 四 世 紀 開 始, 己 有 中 國 商 船 往 來 南 洋 各 地, 並 有 不 少 華 人 聚 居 菲 島 西 班 牙 人 位 據 菲 島 後, 中 菲 貿 易 大 量 展 開 中 國 與 美 洲 間 的 貿 易 也 通 過 菲 律 賓 而 迅 速 發 展 起 來 當 時 菲 島 生 產 落 後, 在 那 裏 統 治 的 西 人 生 活 必 需 品 ( 如 糧 食 ) 以 至 軍 需 品, 都 要 靠 華 僑 商 人 供 應 中 國 絲 貨 更 為, 菲 島 及 美 洲 西 人 所 喜 好 中 國 商 品 ( 特 別 是 絲 貨 ) 於 是 大 量 往 菲 島 輸 出, 大 部 份 絲 貨 更 以 大 帆 船 從 菲 島 輸 往 美 洲 為 購 買 中 國 貨 物, 西 班 牙 人 找 不 到 適 合 的 貨 品 來 交 換 但 是 他 們 有 一 項 產 品, 中 國 人 都 樂 於 收 受, 那 便 是 西 屬 美 洲 出 產 的 豐 富 白 銀 這 樣 一 來, 隨 著 中 菲 貿 易 的 進 展, 每 年 都 有 大 批 白 銀 從 美 洲 經 菲 島 輸 入 中 國 據 全 先 生 觀 察, 初 時 每 年 僅 數 十 萬 銀 元, 十 六 世 紀 末 葉 超 越 百 萬 元, 十 七 世 紀 增 至 2 百 萬 元 以 上, 十 八 世 紀 年 更 高 達 3 4 百 萬 元, 到 了 十 九 世 紀 初 期 減 至 150 餘 萬 元 他 估 計 從 1571 至 1821 年 的 二 個 半 世 紀 期 間, 約 有 2 萬 萬 銀 元 自 美 經 菲 律 賓 流 入 中 國 其 次, 與 西 班 牙 人 爭 雄 海 上 的 葡 萄 牙 人 於 1557 年 佔 領 澳 門 葡 人 以 澳 門 為 據 點, 也 積 極 開 展 中 外 貿 易 她 們 向 中 國 大 量 收 購 絲 貨 棉 布 瓷 器 等, 分 別 往 三 個 方 向 輸 出, 以 謀 钜 利 第 一, 往 西 運 至 葡 人 在 印 度 的 根 據 地 果 亞 (Goa), 一 部 分 更 轉 運 至 歐 洲 第 二, 往 北 運 往 日 本 長 崎 明 末 倭 寇 為 患, 中 國 政 府 禁 止 日 本 通 商, 葡 人 趁 此 充 中 日 貿 易 媒 介, 以 滿 足 日 人 對 中 國 貨 物 的 需 求 第 三, 也 往 南 運 至 菲 律 賓 結 果, 大 量 白 銀 也 不 斷 地 由 這 三 個 方 向 流 入 中 國 十 六 七 世 紀 之 交, 日 本 為 世 界 上 僅 次 於 美 洲 的 盛 產 白 銀 之 地 據 估 計 葡 船 當 時 運 往 長 崎 的 中 國 貨 物, 每 年 約 值 1 百 萬 兩 以 上, 稍 後 有 時 甚 至 高 達 2 3 百 萬 兩 十 八 世 紀 以 至 十 九 世 紀 早 期, 英 美 法 荷 諸 國 也 載 運 大 量 白 銀 到 中 國, 以 購 買 絲 茶 等 產 品 英 國 的 東 印 度 公 司 輸 華 白 銀 數 量 更 居 魁 首 十 八 世 紀 後 半, 廣 州 一 地 每 年 輸 入 白 銀 達 4 5 百 萬 銀 元 之 多 據 摩 爾 斯 (H.B.Morse) 估 計, 由 1700 至 1830 期 間, 廣 州 一 地 淨 輸 入 白 銀 約 共 4 萬 萬 銀 元 ; 再 加 上 其 他 港 口 的 輸 入, 總 數 當 在 5 萬 萬 元 左 右 現 在 再 看 銅 的 供 給 情 形 明 代 銅 產 不 盛, 鑄 錢 遠 較 前 代 為 少 ( 元 朝 除 外 ) 十 五 世 紀 紙 幣 停 止 流 通 後, 用 銀 多 於 銅 錢 有 清 一 代, 不 但 白 銀 日 多, 銅 錢 流 通 數 量 亦 大 為 擴 張 清 初 鑄 錢 用 銅, 多 從 日 本 進 口, 稱 為 洋 銅 從 十 八 世 紀 早 期 開 始, 清 政 府 積 極 發 展 國 內 銅 礦, 雲 南 銅 礦 產 量 扶 搖 直 上 雍 正 朝 (1723~1735) 前 期, 每 年 產 量 從 1 百 萬 斤 增 至 4 百 萬 斤 從 乾 隆 5(1740) 年 到 嘉 慶 16(1811) 年, 年 產 量 大 多 維 持 在 1 千 萬 斤 以 上 銅 產 豐 富, 足 以 滿 足 全 國 鑄 錢 的 需 要 十 八 世 紀 到 十 九 世 紀 早 期, 銅 錢 流 通 額 持 續 大 量 增 加, 與 白 銀 流 通 額 並 駕 齊 驅 銀 銅 複 本 位 制, 可 說 己 發 展 至 成 熟 境 地

三 物 價 史 研 究 關 於 中 國 物 價 史 的 研 究, 全 先 生 更 屬 開 路 先 鋒 5 研 究 20 世 紀 以 前 的 中 國 物 價, 非 常 困 難 首 先 是 材 料 缺 乏, 無 論 是 官 書, 地 方 志 或 私 人 著 述, 記 錄 零 碎 而 又 多 不 明 確 原 始 材 料 如 商 店 帳 簿 土 地 買 賣 契 券 收 租 簿 官 方 報 告 等, 保 存 無 多 6 其 次, 中 國 過 去 幣 制 和 度 量 衡 不 統 一, 斗 的 大 小 秤 的 輕 重 尺 的 長 短 地 畝 的 寬 狹, 因 地 因 時 而 異 銀 兩 和 銅 錢 的 成 色 及 重 量, 也 各 地 互 異, 且 有 公 鑄 私 鑄 之 別 因 此, 即 使 千 辛 萬 苦 收 集 到 一 些 物 價 材 料, 仍 然 難 以 作 時 間 上 或 地 域 間 的 比 較 在 重 重 困 難 之 下, 全 先 生 多 年 來 日 以 繼 夜 地 搜 求 整 理, 做 出 了 可 觀 的 成 績 今 天 我 們 對 於 民 國 以 前 約 一 千 三 百 年 間 的 物 價 變 動, 有 一 個 粗 略 的 了 解, 不 能 不 歸 功 於 他 滿 清 入 關 以 前 的 物 價 變 動 趨 勢, 除 前 述 二 篇 有 關 宋 元 紙 幣 通 貨 膨 脹 的 著 述 以 外, 他 還 著 有 唐 代 物 價 的 變 動 北 宋 物 價 的 變 動 南 宋 初 年 的 物 價 變 動 宋 明 間 白 銀 購 買 力 的 變 動 及 其 原 因 及 明 代 北 邊 米 糧 價 格 的 變 動 等 論 文 現 在 將 他 研 究 唐 宋 物 價 的 成 果 簡 述 如 下 : 關 於 唐 代 約 三 個 世 紀 期 間, 他 發 現 曾 經 發 生 三 個 物 價 下 落 時 期 和 四 個 物 價 上 漲 時 期 :( 一 ) 開 國 後 十 年 (618~627) 因 承 隋 代 幾 度 對 外 征 伐 之 後, 加 以 農 產 失 收, 物 價 昂 貴 ( 二 ) 從 貞 觀 初 期 到 高 宗 前 半 期 (629~666) 約 共 三 十 八 年 間, 政 府 鼓 勵 生 產, 改 善 錢 幣, 田 禾 豐 稔, 百 物 低 廉, 是 政 治 史 上 有 名 的 貞 觀 永 徽 之 治 ( 三 ) 高 宗 後 期 玄 宗 即 位 之 前 近 半 世 紀 期 間, 錢 幣 貶 值, 水 旱 間 發, 物 價 有 騰 漲 之 勢, 不 過 上 漲 程 度 並 不 厲 害 ( 四 ) 開 元 天 寶 時 期 (713~755), 社 會 經 濟 繁 榮, 百 物 豐 盈, 物 價 廉 賤, 是 歷 史 上 難 得 的 昇 平 盛 世 ( 五 ) 天 寶 14(755) 年 安 祿 山 叛 亂, 結 束 了 這 個 千 古 歌 頌 的 黃 金 時 代 此 後 三 十 年 間, 因 受 戰 爭 破 壞, 凶 荒 疊 見, 以 致 物 價 空 前 飛 漲 ( 六 ) 從 德 宗 貞 元 年 間 到 宣 宗 大 中 年 間 (785~859) 的 七 十 餘 年, 物 價 有 長 期 下 降 之 勢 這 是 由 於 政 府 實 施 兩 稅 法, 人 民 必 需 以 錢 納 稅 ; 同 時, 商 業 發 達, 對 於 錢 需 求 亦 增 他 方 面, 銅 產 不 足, 佛 寺 及 工 業 用 銅 又 大 量 增 加, 市 場 上 錢 的 供 給 不 能 適 應 需 求, 演 變 為 錢 重 物 輕 的 現 象 ( 七 ) 唐 代 的 最 後 四 五 十 年 (860~907), 戰 亂 連 年, 災 荒 頻 仍, 物 品 供 應 非 常 缺 乏, 物 價 於 是 又 扶 搖 直 上 同 樣 地, 全 先 生 也 把 北 宋 物 價 變 動 鉤 劃 出 一 個 輪 廓 他 將 北 宋 一 百 六 十 多 年 的 物 價 變 動 劃 分 為 四 個 時 期 : 第 一 個 時 期 (960~1022), 物 價 長 期 下 落, 主 要 是 由 於 農 產 增 加 和 貨 幣 緊 縮 二 個 因 素 所 造 成 第 二 個 時 期 (1023~1067), 因 受 西 夏 戰 爭 影 響, 耗 費 甚 鉅, 財 政 收 支 失 去 平 衡, 物 價 上 漲 第 三 個 時 期 (1068~1100) 物 價 趨 向 低 落 他 認 為 當 時 物 價 下 降 的 主 要 原 因, 是 王 安 石 實 行 募 役 青 苗 等 新 法, 對 於 貨 幣 的 需 要 大 增 第 四 個 時 期 (1101~1127), 物 價 升 騰 此 時 政 府 鑄 錢 貶 值, 加 以 私 鑄 流 行, 所 以 幣 值 大 跌, 被 金 人 圍 攻 時, 交 通 阻 斷, 更 加 速 物 價 飛 躍 趨 勢 5 柳 詒 徵 在 1930 年 寫 了 一 篇 江 蘇 各 地 千 六 百 年 間 之 米 價, 發 表 於 史 學 雜 誌, 第 2 卷 第 3 4 期 這 篇 文 章 屬 筆 記 性 質, 作 者 沒 有 進 一 步 作 科 學 的 研 究 6 清 代 各 省 官 員 向 皇 帝 奏 報 的 糧 價 資 料, 相 當 豐 富, 現 存 臺 北 故 宮 博 物 院 及 北 京 第 一 檔 案 館

考 察 北 宋 鑄 錢 數 額, 在 第 一 個 時 期 內 年 低 至 50 萬 貫, 高 不 過 180 餘 萬 貫 在 第 二 個 時 期, 每 年 大 都 鑄 錢 百 餘 萬 貫, 最 高 一 年 達 300 萬 貫 第 三 個 時 期, 鑄 額 突 增, 每 年 最 少 約 290 萬 貫, 最 高 達 500 萬 貫 以 上 7 王 安 石 新 法, 固 然 大 為 增 加 貨 幣 需 求, 同 時 貨 幣 供 給 也 大 幅 擴 張, 所 以 物 價 是 否 趨 向 下 降, 值 得 商 榷 當 然, 當 時 物 價 水 準 不 如 對 西 夏 用 兵 時 那 樣 高 漲, 是 易 於 瞭 解 的 全 先 生 對 於 清 代 物 價 研 究, 用 力 最 勤 他 對 於 這 時 期 物 價 史 的 貢 獻, 我 以 為 比 他 在 唐 宋 物 價 研 究 上 的 貢 獻 還 大 他 研 究 清 代 物 價 的 著 作 包 括 後 列 數 種 : 清 中 葉 的 米 糧 市 場 與 貿 易 (Mid-Ch'ing Rice Markets and Trade, 與 Richard A.Klaus 合 著 ) 美 洲 白 銀 與 十 八 世 紀 中 國 物 價 革 命 的 關 係 清 雍 正 年 間 的 米 價 ( 與 筆 者 合 著 ) 清 中 葉 以 前 江 浙 米 價 變 動 趨 勢 ( 與 筆 者 合 著 ) 近 代 四 川 合 江 縣 物 價 與 工 資 的 變 動 趨 勢 ( 與 筆 者 合 著 ) 清 康 熙 年 間 江 南 及 附 近 地 區 的 米 價 他 的 糧 價 研 究, 對 於 增 進 清 代 經 濟 之 瞭 解 有 二 大 貢 獻 : 第 一, 他 發 現 從 十 七 世 紀 末 直 到 十 八 世 紀 終 了, 糧 食 和 其 他 物 價 有 長 期 上 升 的 趨 勢, 而 且 這 種 上 升 趨 勢 和 當 時 美 洲 白 銀 的 大 量 進 口 有 莫 大 關 係 如 前 所 述, 明 清 時 代, 白 銀 已 成 為 中 國 主 要 貨 幣 之 一 但 是, 中 國 國 內 銀 產 不 豐 富, 白 銀 的 來 源 主 要 在 國 外, 尤 其 是 美 洲 當 時 西 方 人 到 東 方 殖 民 貿 易 者 日 多, 對 中 國 絲 茶 等 產 品 需 求 很 大, 於 是 隨 着 中 外 貿 易 的 發 展, 越 來 越 多 的 白 銀 流 入 中 國 白 銀 進 口 愈 多, 市 面 上 流 通 的 貨 幣 數 量 也 愈 多, 結 果 造 成 長 期 物 價 上 升 的 趨 勢 有 一 點 值 指 出, 即 十 八 世 的 中 國 經 濟 空 前 擴 張 人 口 約 從 2 億 上 升 至 3 億 左 右, 耕 地 從 7 億 5 千 萬 畝 增 加 到 10 億 至 11 億 畝 其 次, 國 際 貿 易 大 為 發 展, 國 內 各 地 間 貿 易 也 顯 著 加 再 次, 若 干 專 業 的 工 商 業 市 鎮 紛 紛 出 現 這 些 現 象 顯 示, 當 時 全 國 的 生 產 與 所 得 也 大 幅 膨 脹 8 生 產 與 所 得 增 加, 市 場 交 易 數 額 擴 大, 對 於 貨 幣 的 需 求 也 必 相 應 增 大 在 這 種 情 形 下, 白 銀 流 通 額 增 加, 未 必 會 造 成 物 價 的 上 漲 不 過, 十 八 世 紀 在 中 國 流 通 的 貨 幣 不 止 白 銀 一 種 金 屬 貨 幣 還 有 銅 錢, 而 且 銅 錢 鑄 造 和 流 通 額 也 大 量 膨 脹 還 有, 到 十 八 世 紀 後 半, 由 於 商 業 發 展 的 需 要, 市 場 上 私 票 ( 錢 票 與 銀 票 ) 流 行 這 些 私 票, 係 由 銀 錢 業 或 商 號 發 行, 大 多 無 十 足 準 備 1 元 現 金 準 備 發 行 數 元 私 票 額, 是 通 常 的 事 這 樣 一 來, 私 票 儼 然 成 為 貨 幣 中 一 新 部 門, 和 白 銀 銅 錢 鼎 足 而 立 它 們 不 但 大 大 地 增 右 貨 幣 流 通 量, 而 且 促 成 流 通 速 度 的 增 加 所 以, 我 以 為 十 八 世 紀 的 物 價 長 期 上 升, 是 這 三 種 貨 幣 同 時 大 量 擴 充 所 造 成 他 在 清 代 物 價 研 究 上 第 二 個 重 大 貢 獻, 是 他 對 各 地 區 間 糧 價 水 準 的 差 異 和 各 地 區 間 經 濟 交 流 的 考 察 在 十 八 世 紀 期 間, 中 國 南 方 產 米 各 省 的 糧 價 水 準, 以 東 7 彭 信 威, 中 國 貨 幣 史, 頁 451 8 參 閱 拙 著, 中 國 近 代 貨 幣 與 銀 行 的 演 進 (1644-1937) ( 臺 北 : 中 央 研 究 院 經 濟 研 究 所,1981), 頁 25

南 沿 海 的 粵 閩 浙 蘇 等 省 為 最 昂, 長 江 中 上 游 及 內 地 各 省 ( 安 徽 江 西 湖 廣 四 川 廣 西 ) 則 比 較 低 廉 這 是 由 於 前 者 人 稠 地 狹 糧 食 不 足, 後 者 人 口 相 對 稀 少, 糧 食 有 餘 這 現 現 象 各 地 區 間 糧 價 水 準 的 差 異 對 於 促 進 各 地 區 間 經 濟 交 流 起 了 莫 大 的 推 動 作 用 一 方 面, 每 年 都 有 大 量 米 糧 從 四 川 湖 廣 江 西 安 徽 等 地 經 長 江 水 路 運 到 下 游 及 東 南 沿 海 銷 售 ; 廣 西 剩 餘 米 糧 也 經 由 西 江 順 流 而 下, 運 到 廣 東 等 各 地 出 賣 當 時 東 南 沿 海 地 區 糧 食 不 足 問 題, 主 要 是 透 過 市 場 的 運 行 而 解 決 的 清 政 府 的 糧 食 政 策 運 用, 如 常 平 倉 儲 截 留 漕 糧 備 賑 等, 其 效 果 遠 不 如 市 場 機 能 他 方 面, 東 南 沿 海 人 口 過 剩 地 區 向 內 地 輸 出 二 項 主 要 東 西 : 一 為 人 力, 一 為 工 業 品 整 個 十 八 世 紀 中 國 國 內 人 口 流 動, 最 主 要 的 方 向 是 從 長 江 下 游 及 東 南 沿 海 一 帶 往 江 西 湖 廣 四 川 等 地 移 動 大 量 移 民 的 結 果, 內 地 農 業 資 源 開 發, 也 解 決 了 東 南 沿 海 人 多 地 少 糧 食 不 足 的 危 機 鴉 片 戰 爭 前 長 江 下 游 出 產 工 業 品 內 銷 的 最 明 顯 例 子, 是 江 蘇 的 棉 紡 織 品 在 這 裏 生 產 的 棉 布, 通 過 長 江 水 路 運 銷 內 地 各 省 9 由 此 可 見, 全 先 生 從 貨 幣 物 價 國 內 外 貿 易 人 口 移 動 等 多 方 面 探 討, 把 清 代 經 濟 史 研 究 推 展 到 新 的 境 界 他 的 研 究 大 大 地 增 加 了 我 們 對 於 清 代 經 濟 的 認 識 四 中 國 近 代 工 業 化 受 了 鴉 片 戰 爭 和 英 法 聯 軍 二 次 失 敗 的 教 訓 之 後, 中 國 在 晚 清 同 治 光 緒 年 間 產 生 了 仿 效 傚 西 方 練 兵 製 器 的 洋 務 運 動, 這 也 是 中 國 工 業 化 運 動 的 開 始 和 近 鄰 的 日 本, 約 略 同 時 起 步 然 而, 幾 十 年 後 兩 國 成 績 相 去 霄 壤 日 本 到 二 十 世 紀 初 已 在 東 方 稱 雄 海 上,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戰 後 一 躍 成 為 世 界 五 強 之 一 中 國 到 抗 戰 前 夕, 卻 然 是 個 經 濟 落 後 國 家, 全 部 國 民 生 產 中 由 現 代 部 門 所 貢 獻 者, 不 占 八 分 之 一 10 中 國 近 代 工 業 化 何 以 成 績 這 樣 令 人 失 望? 這 個 問 題 也 是 全 先 生 多 年 來 注 意 的 一 個 重 點 對 於 這 個 歷 史 上 的 重 要 課 題, 他 也 成 為 研 究 的 先 驅 對 於 這 個 問 題 的 處 理, 他 一 方 面 就 中 國 近 代 工 業 化 的 進 展 作 一 個 廣 泛 的 考 察, 一 方 面 對 於 一 關 鍵 企 業 關 鍵 地 區 和 關 鍵 問 題 作 深 入 的 個 案 探 討 甲 午 戰 爭 以 前 的 中 國 工 業 化 運 動 和 近 代 中 國 的 工 業 化 二 文 便 屬 於 前 一 類 清 季 的 江 南 製 造 局 漢 治 萍 公 司 史 略 清 季 鐵 路 的 官 督 商 辦 制 度 清 季 的 商 辦 鐵 路 ( 與 何 漢 威 合 著 ) 清 季 鐵 路 建 設 的 資 本 問 題 上 海 在 近 代 中 國 工 業 化 中 的 地 位 山 西 煤 礦 資 源 與 近 代 中 國 工 業 化 的 關 係 等 論 著, 都 是 後 一 類 的 研 究 成 果 他 把 中 國 近 代 工 業 化 的 進 展 ( 至 抗 戰 前 夕 止 ) 區 分 為 三 個 階 段 第 一 個 階 段 從 同 9 參 閱 全 先 生 鴉 片 戰 爭 前 江 蘇 的 棉 紡 織 織 業 及 他 和 筆 者 合 著 清 代 的 人 口 變 動 二 文 10 Ta-chung Liu and Kung-chia Yeh, The Economy of the Chinese Mainland, 1933-1959(Princeton, N. 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5), pp. 66, 69

治 4(1865) 年 江 南 製 造 局 成 立 到 光 緒 20(1894) 年 甲 午 戰 爭 為 止 這 個 時 期 工 業 化 的 最 大 特 點 是 國 防 或 軍 事 工 業 的 建 設 除 了 江 南 製 造 局 外, 福 州 船 廠 天 津 機 器 局 漢 陽 槍 砲 廠 等 都 在 這 個 期 間 設 立 ; 目 的 在 採 用 西 方 機 器 來 製 造 槍 砲 輪 船, 加 強 國 防 同 時, 這 些 工 業 都 是 官 辦 企 業 第 二 個 階 段 從 甲 午 戰 爭 到 第 一 世 界 大 戰 前 夕 (1895~1914) 這 個 時 期, 由 於 列 強 在 華 獲 得 直 接 投 資 特 權, 各 國 紛 紛 在 華 設 立 工 廠 和 建 築 鐵 路, 所 以 外 資 在 中 國 居 重 要 地 位 其 次, 除 了 外 人 在 華 築 路 以 為 政 治 經 濟 侵 略 的 工 具 外, 國 人 也 感 到 發 展 交 通 運 輸 的 重 要, 因 此 鐵 路 建 設 大 有 進 展 再 次, 政 府 鼓 勵 私 人 興 業, 以 增 加 財 富, 在 商 戰 中 挽 回 利 權, 因 而 這 個 時 期 有 好 些 民 族 資 本 企 業 和 輕 工 業 的 興 起 第 三 個 階 段 從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戰 爆 發 到 中 日 戰 爭 前 夕 (1914~1937) 在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戰 及 戰 後 短 期 間, 歐 美 各 國 工 業 品 輸 華 數 額 大 減, 給 予 中 國 民 族 工 業 一 個 發 展 的 大 好 機 會, 尤 其 紡 織 工 業, 空 前 蓬 勃 但 是 到 了 1920 年 代, 民 族 工 業 又 遭 受 到 外 資 的 沉 重 壓 力, 日 本 資 本 更 一 直 在 華 加 緊 擴 充, 以 致 戰 前 許 多 重 要 工 礦 企 業 都 在 外 資 的 控 制 之 下 還 有, 戰 前 工 業 都 集 中 在 極 少 數 地 區 上 海 天 津 武 漢 東 北 上 海 一 隅, 工 業 生 產 竟 居 全 國 之 半 現 代 企 業 在 廣 大 的 內 地, 仍 寥 若 晨 星 全 國 每 人 平 均 工 業 生 產 價 值, 和 歐 美 甚 至 日 本 比 較, 微 不 足 道 他 的 許 多 關 於 近 代 中 國 工 業 的 個 案 研 究, 主 要 在 探 求 戰 前 中 國 工 業 化 不 能 起 飛 的 原 因 他 在 這 方 面 種 種 著 作 中 可 歸 納 而 得 的 結 論, 給 人 印 象 最 深 刻 的 是 下 列 因 素 : 資 本 缺 乏, 人 才 缺 乏, 計 劃 組 織 和 管 理 不 當, 社 政 治 環 境 不 良 的 確, 江 南 製 造 局 的 機 器 設 備 不 完 善, 商 辦 鐵 路 成 績 低 劣, 漢 治 萍 公 司 債 台 高 築, 終 至 為 日 人 所 控 制, 山 西 豐 富 的 煤 礦 不 能 大 量 開 發 等 等, 資 金 籌 措 困 難, 都 是 很 重 要 原 因 關 於 這 一 點, 全 先 生 更 進 一 歩 探 究, 他 認 為 國 民 所 得 低 儲 蓄 微 薄 ; 信 用 機 構 不 健 全 ; 及 屢 次 對 外 戰 爭 失 敗, 賠 款 負 擔 很 重 等 三 點, 是 造 成 資 本 貧 乏 的 主 要 原 因 資 本 和 人 才 的 缺 乏, 是 後 進 國 家 經 濟 發 展 普 遍 遭 遇 的 障 礙 但 是, 當 時 中 國 是 否 貧 窮 幾 無 餘 力 投 資, 有 待 商 榷 據 最 近 美 國 一 學 者 研 究, 戰 前 中 國 國 民 生 產 淨 額 除 去 大 眾 基 本 消 費 之 外, 潛 在 的 剩 餘 (potential surplus) 當 不 下 國 民 生 產 的 四 分 之 一 然 而, 當 時 投 資 僅 佔 國 民 生 產 的 百 分 之 五 左 右 這 些 數 字 明 白 顯 示, 當 時 國 民 生 產 中 一 可 觀 部 分, 耗 用 於 非 必 要 的 消 費 上 了 11 所 以, 我 覺 得 戰 前 中 國 工 業 化 的 資 本 問 題, 關 鍵 不 在 太 窮, 而 在 於 不 能 將 潛 在 的 剩 餘 導 入 投 資 途 徑 要 將 潛 在 的 剩 餘 轉 入 投 資, 不 外 三 個 途 徑 : 一 為 投 資 人 自 籌 資 本, 或 組 織 公 司, 發 行 股 票 及 債 券 二 為 以 銀 行 為 樞 紐, 吸 收 游 資, 然 後 以 貸 款 或 承 購 (underwriting) 方 式, 將 資 金 轉 移 到 生 產 途 徑 三 個 為 政 府 以 課 稅 或 公 債 方 式, 減 少 不 必 要 消 費, 而 將 潛 在 民 間 的 剩 餘 資 源 徵 集 起 來, 用 於 直 接 投 資 ( 如 交 通 運 輸 教 育 衛 生 等 ), 或 輔 助 私 人 企 業 依 喬 欣 克 隆 (Alexander Gerschenkron) 的 研 究, 依 靠 第 一 種 籌 款 投 11 參 閱 拙 著, 中 國 近 代 貨 幣 與 銀 行 的 演 進, 頁 85-86

資 途 徑, 只 有 在 經 濟 較 發 達 商 業 信 用 較 健 全 的 國 家, 才 有 可 能 ; 經 濟 愈 落 後, 信 用 愈 不 健 全 的 國 家, 政 府 在 籌 措 建 設 資 金 方 必 須 負 擔 起 越 大 的 責 任 12 十 九 世 紀 後 半 到 二 十 世 紀 初 工 業 代 的 國 家 中, 德 國 主 要 靠 投 資 銀 行 (investment bank) 負 起 籌 集 資 本 的 功 能, 俄 國 則 主 要 靠 政 府 的 強 制 課 稅 方 式 日 本 則 一 方 面 改 革 稅 制, 一 方 面 鼓 勵 銀 行 的 設 立, 隻 管 齊 下, 以 解 決 工 業 資 本 問 題 但 是 中 國 銀 行 業 發 展 緩 慢, 到 1930 年 代 還 不 及 日 本 經 濟 起 飛 前 夕 (1880 年 代 ) 的 水 平 13 中 國 政 府 從 清 末 至 戰 前, 又 沒 有 對 稅 制 作 根 本 改 革, 掌 握 財 源 很 有 限, 因 此 每 每 捉 襟 見 肘, 難 有 作 為 14 同 樣 地, 為 了 解 決 工 業 化 人 才 問 題, 德 國 和 日 本 政 府 在 十 九 世 紀 後 半 期, 都 建 立 起 一 個 全 國 性 的 教 育 制 度, 包 括 義 務 性 的 小 學 教 育, 以 至 訓 練 專 才 的 大 學 及 研 究 所 結 果, 到 十 九 世 紀 末 二 十 世 紀 初, 不 但 文 盲 幾 乎 全 部 掃 除, 而 且 產 生 了 大 批 的 科 學 家 及 技 術 人 才 然 而 中 國 的 傳 統 科 舉 取 士, 到 1905 年 才 取 消, 此 後 三 十 年, 政 府 對 於 教 育 之 投 資, 也 沒 有 積 極 推 展 人 才 缺 乏, 企 業 界 的 計 劃 組 織 及 管 理, 自 然 難 望 健 全 至 於 二 十 世 紀 上 半 社 會 政 治 不 安, 戰 亂 頻 仍, 對 於 工 業 發 展 有 極 不 良 的 影 響, 更 無 庸 諱 言 全 先 生 在 他 的 漢 治 萍 公 司 史 略 中 指 出, 民 國 成 立 以 來, 內 亂 時 發, 漢 陽 鐵 廠 每 每 爐 毀 廠 停, 萍 鄉 煤 礦 常 因 戰 事 停 工, 大 冶 鐵 礦 屢 被 迫 向 地 方 政 府 捐 款 在 這 種 情 形 下, 營 業 如 何 能 望 興 盛? 他 又 說 : 當 日 中 國 一 般 的 工 業, 也 像 漢 冶 萍 公 司 一 樣, 飽 受 軍 閥 或 政 府 的 摧 殘, 以 致 凋 零 衰 落, 能 夠 逃 出 這 個 不 幸 的 命 運 的, 簡 直 是 鳳 毛 麟 角 15 寧 不 令 人 扼 腕 興 嘆! 事 實 上, 當 日 上 海 一 地 工 業 化 之 所 以 一 支 獨 秀, 除 了 它 的 地 理 位 置 優 良 交 通 運 輸 方 便 以 外, 外 人 租 界 所 在, 環 境 較 為 安 定, 以 致 內 地 資 本 與 人 口 紛 紛 往 上 海 流 入, 也 是 一 大 原 因 上 海 和 廣 大 的 內 地 互 相 對 照, 猶 如 沙 漠 中 的 孤 島, 實 為 中 國 近 代 工 業 發 展 的 畸 形 現 象 12 Alexander Gerschenkron, Economic Backwardnes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2), pp. 5-30 13 拙 著, 中 國 近 代 貨 幣 與 銀 行 的 演 進, 頁 88 14 我 曾 作 一 粗 略 估 計, 滿 清 政 府 末 年 的 課 稅 收 入, 尚 不 及 國 民 生 產 總 額 的 百 分 之 三 見 拙 著,Land Taxation in Imperial China, 1750-1911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3), p. 133 15 漢 冶 萍 公 司 史 略, 頁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