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D F736F F D20B4BFAC4BAEFC5FA16DBADEA46CA16EA142A16DB6C0ABD2A57CB867A16EBB50A16DA950A9F6A145C3B4C3E3B6C7A16EA4D1B944BB50AA76B944A4A7A4F1B8FB2E646F63>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4D F736F F D20B4BFAC4BAEFC5FA16DBADEA46CA16EA142A16DB6C0ABD2A57CB867A16EBB50A16DA950A9F6A145C3B4C3E3B6C7A16EA4D1B944BB50AA76B944A4A7A4F1B8FB2E646F63>"

Transcription

1 曾 春 海 : 管 子 黃 帝 四 經 與 周 易 繫 辭 傳 天 道 與 治 道 之 比 較 65 管 子 黃 帝 四 經 與 周 易 繫 辭 傳 天 道 與 治 道 之 比 較 曾 春 海 中 國 文 化 大 學 哲 學 系 教 授 摘 要 當 前 學 界 對 周 易 的 研 究, 大 致 上 已 達 成 經 傳 學 的 共 識 四 庫 提 要 卷 一 概 括 易 學 研 究 的 類 型 可 分 為 象 數 義 理 兩 派, 又 可 再 細 分 成 卜 筮 禨 圖 書 老 莊 儒 理 及 史 事 等 六 宗 目 前 學 界 已 普 遍 認 為 易 傳 吸 收 了 道 家 陰 陽 家 墨 家 名 家 法 家 等 思 想 要 素 陳 鼓 應 胡 家 聰 等 學 者 更 進 一 步 地 確 認 易 傳 還 深 受 黃 老 思 想 的 影 響 管 子 及 黃 帝 四 經 被 大 多 數 學 者 考 定 為 成 書 於 戰 國 中 期 至 晚 期 的 黃 老 思 想 主 要 代 表 作, 易 傳 中 的 繫 辭 傳 則 完 成 於 彖 傳 象 傳 之 後 的 戰 國 晚 期 本 文 針 對 管 子 黃 帝 四 經 這 兩 本 托 天 道 以 明 治 道 的 戰 國 時 期 之 黃 老 學 代 表 作 進 行 天 道 治 道 之 分 述 及 比 較, 再 與 繫 辭 傳 進 行 交 叉 分 析 和 比 較, 試 圖 考 察 出 繫 辭 傳 與 戰 國 時 代 的 黃 老 思 想 之 橫 向 交 流 中, 究 竟 吸 收 分 享 了 那 些 理 論, 其 間 又 有 何 差 異 同 時, 本 文 也 藉 此 機 會 將 同 被 視 為 黃 老 思 想 的 管 子 與 黃 帝 四 經 在 天 道 與 治 道 的 論 述 上 進 行 比 對 以 究 明 其 同 與 異 關 鍵 詞 管 子, 黃 帝 四 經, 繫 辭 傳, 天 道 論, 治 道 論, 黃 老, 道, 陰 陽, 氣, 六 柄

2 66 輔 仁 學 誌 人 文 藝 術 之 部 第 三 十 七 期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Way of Heaven and the Way of Governance Exposed in Guan-zi, Huangdi Sijing, and Xici Zhuan Chun-Hai Tse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ian-Dao, the ways of heaven, and Zhi Dao, the way of governance, as exposed in Guan-zi and Huangdi Sijing (The Yellow Emperor s Four Canons), two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Huang-Lao school during the phase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at show how to understand the ways of governance through the ways of heaven, and then makes a comparative examination of the analyses with Xici Zhuan, in order to discover the association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Xici Zhuan and the thoughts of Huang-Lao. Moreover, the writer also aims to re-examine Guan-zi and Huangdi Sijing, with the attempt to find 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texts in terms of their theories regarding the ways of heaven and governance. Keyword Guan-tse, Huangdi Sijing, Xici Zhuan, The Way of Heaven (Tian-Dao), The Way of Governance (Zhi-Dao), Huang-Lao, Dao, Yin, Yang, Qi, Liu Bing (six handles or strategic principles)

3 曾 春 海 : 管 子 黃 帝 四 經 與 周 易 繫 辭 傳 天 道 與 治 道 之 比 較 67 一 前 言 當 前 學 界 對 周 易 的 研 究, 大 致 上 已 達 成 經 傳 學 的 共 識 經 指 六 十 四 卦 卦 爻 象 卦 爻 辭 及 卦 名 傳 指 解 釋 原 經 的 十 翼, 亦 即 由 文 言 彖 上 下 象 上 下 繫 辭 傳 上 下 說 卦 傳 雜 卦 傳 及 序 卦 傳 等 十 個 部 分 所 構 成 的 易 經 學 指 易 學, 亦 即 由 不 同 的 周 易 研 究 者 透 過 他 們 所 持 的 學 術 立 塲 不 同 的 詮 釋 方 法 和 切 入 點, 對 周 易 全 書 所 做 的 有 理 脈 性 前 後 融 貫 性 的 詮 釋 成 果, 而 能 成 就 一 家 之 言 四 庫 提 要 卷 一 概 括 易 學 研 究 的 類 型 可 分 為 象 數 義 理 兩 派, 又 可 再 細 分 成 卜 筮 禨 圖 書 老 莊 儒 理 及 史 事 等 六 宗 就 易 學 的 哲 學 性 研 究 而 言, 無 疑 地, 三 國 時 代 的 王 弼 ( 字 輔 嗣, 公 元 二 二 六 ~ 二 四 九 ) 係 以 道 家 形 上 學 為 立 基 點, 在 詮 解 周 易 的 工 作 上 建 構 出 一 套 玄 理 易 學, 是 易 學 研 究 史 上 第 一 位 易 學 哲 學 家 就 周 易 這 本 書 的 形 成 歷 程 而 言, 形 成 於 殷 周 之 際 乃 至 周 初 的 卦 爻 辭 以 及 成 書 於 戰 國 後 期 的 易 傳, 皆 非 一 人 一 時 之 作, 兩 方 面 的 作 者 群 相 距 達 七 百 年 左 右 經 與 傳 之 不 同 作 者, 興 問 於 宋 代 歐 陽 修 的 易 童 子 問, 繼 疑 於 清 代 崔 述 考 信 錄, 上 世 紀 初 錢 穆 先 生 率 先 提 出 論 述, 後 由 古 史 辨 運 動 的 學 者 接 受, 目 前 學 界 已 普 遍 認 為 易 傳 吸 收 了 道 家 陰 陽 家 墨 家 名 家 法 家 等 思 想 要 素 陳 鼓 應 胡 家 聰 等 學 者 更 進 一 步 地 確 認 易 傳 還 深 受 黃 老 思 想 的 影 響 管 子 及 黃 帝 四 經 被 大 多 數 學 者 考 定 為 成 書 於 戰 國 中 期 至 晚 期 的 黃 老 思 想 主 要 代 表 作, 易 傳 中 的 繫 辭 傳 則 完 成 於 彖 傳 象 傳 之 後 的 戰 國 晚 期 今 觀 繫 辭 傳 上 下 中 確 有 許 多 重 要 的 哲 學 語 詞 出 於 老 莊 及 黃 老 之 學 的 文 本 中, 例 如 : 道 器 常 無 常 剛 柔 陰 陽 太 極 無 為 精 氣 變 通 神 明 變 化 幽 明 洗 心 知 幾 神 等 概 念 範 疇 本 文 針 對 管 子 黃 帝 四 經 這 兩 本 托 天 道 以 明 治 道 的 戰 國 時 期 之 黃 老 學 代 表 作 進 行 天 道 治 道 之 分 述 及 比 較, 再 與 繫 辭 傳 進 行 交 叉 分 析 和 比 較, 試 圖 考 察 出 繫 辭 傳 與 戰 國 時 代 的 黃 老 思 想 之 橫 向 交 流 中, 究 竟 吸 收 分 享 了 那 些 理 論, 其 間 又 有 何 差 異 同 時, 本 文 也 藉 此 機 會 將 同 被 視 為 黃 老 思 想 的 管 子 與 黃 帝 四 經 在 天 道 與 治 道 的 論 述 上 進 行 比 對 以 究 明 其 同 與 異

4 68 輔 仁 學 誌 人 文 藝 術 之 部 第 三 十 七 期 二 管 子 書 中 道 之 形 上 屬 性 及 其 與 人 之 關 係 1 管 子 一 書 非 一 時 一 地 一 人 之 作, 其 內 容 出 入 先 秦 多 方 重 要 學 說, 時 間 自 陳 齊 稷 下 學 士 持 續 累 積 至 戰 國 末 期, 約 三 四 百 年 之 間 後 人 多 謂 該 書 為 稷 下 學 者 們 的 集 體 著 作, 托 管 仲 之 名, 為 漢 代 劉 向 所 編 輯 而 成 之 者 劉 向 校 理 之 管 子, 班 固 著 錄 之 管 子 均 題 為 管 子 所 作 然 而 細 究 龐 雜 的 內 容, 啟 人 疑 竇 甚 多, 有 關 該 書 的 著 錄 與 亡 佚 古 代 版 本 歷 代 校 釋 學 派 歸 屬 等 問 題, 徐 漢 昌 管 子 思 想 研 究 有 較 周 詳 的 論 述 2 漢 書 藝 文 志 著 錄 管 子 於 道 家, 自 隋 書. 經 籍 志 著 錄 管 子 於 法 家 之 後, 公 私 著 錄, 絕 大 多 數 從 之, 或 者 這 與 有 人 視 管 子 為 法 家 之 祖 有 關 今 人 陳 鼓 應 先 生 論 證 管 子 四 篇 : 內 業 心 術 上 下 白 心 為 稷 下 道 家 代 表 作 3, 本 文 暫 從 之 管 子 書 中 道 字 共 四 百 九 十 六 見, 對 道 的 稱 呼 有 時 稱 為 大 道 4 就 文 本 的 意 義 脈 絡 觀 之, 管 子 書 中 道 一 辭 的 概 念 涵 義 頗 為 豐 富, 主 要 涵 義 有 六 項 : 1 作 為 萬 物 本 原 的 大 道 2 事 物 發 展 的 規 律 3 大 自 然 運 行 的 規 律 ( 天 地 之 道 ) 4 人 道 ( 聖 人 之 道 君 道 臣 道 ) 5 道 路 6 導 引 等 等 5 至 於 管 子 四 篇 道 論 之 特 點, 陳 鼓 應 先 生 認 為 具 突 破 性 發 展 處 有 二 方 面 他 說 : 一 是 援 法 入 道, 二 是 以 心 受 道 後 者 為 道 與 主 體 之 關 係, 前 者 為 道 落 實 於 政 治 社 會 之 運 作 從 這 兩 個 方 面, 都 可 以 看 出 老 學 齊 學 化 的 特 色 6 齊 文 化 的 傳 統 精 神 是 因 循 自 然 與 務 求 事 功 管 子 書 法 與 禮 兼 重, 皆 源 出 且 統 攝 於 天 道 樞 言 篇 云 : 法 出 于 禮, 禮 出 於 治, 治 禮 道 也 本 文 採 用 台 灣 中 華 書 局 出 版, 四 部 備 要 本, 子 部, 據 明 吳 邵 趙 氏 本 校 刊, 趙 本 之 註 者 依 傳 統 的 說 法 是 房 玄 齡 徐 漢 昌 管 子 思 想 研 究 ( 台 灣 學 生 書 局 1990 年 初 版 ) 頁 45~46 推 證 為 尹 知 章 注, 亦 可 備 為 一 說 前 揭 書 第 二 篇 管 子 書 考, 頁 31~69 見 陳 鼓 應 著 管 子 四 篇 詮 釋, 臺 灣. 臺 北 市 : 三 民 書 局,2003 年 初 版 一 刷, 稷 下 學 宮 與 稷 下 道 家 一 文, 頁 1~26 在 心 術 上 任 法 兩 篇 共 出 現 三 次 參 考 李 居 洋 管 子 在 道 家 一 文, 收 於 管 子 與 齊 文 化 一 書, 管 子 學 刊 編 輯 部 編, 北 京 經 濟 學 院 出 版,1990 年 11 月, 頁 88~96 陳 鼓 應 著 管 子 四 篇 詮 釋, 臺 北 : 三 民 書 局,2003 年, 頁 34

5 曾 春 海 : 管 子 黃 帝 四 經 與 周 易 繫 辭 傳 天 道 與 治 道 之 比 較 69 管 子 持 禮 法 一 元 論 的 立 場, 禮 法 皆 是 治 國 安 民 的 人 為 機 制, 上 因 乎 天 道 天 理, 下 順 乎 人 的 情 性 欲 求 心 術 上 篇 云 : 禮 者, 因 人 之 情, 緣 義 之 理, 而 為 之 節 文 者 也 故 禮 者 謂 有 理 也 理 也 者, 明 分 以 諭 義 之 意 也 故 禮 出 乎 義, 義 出 乎 理, 理 因 乎 宜 者 也 法 者 所 以 同 出 不 得 不 然 者 也 管 子 的 禮 法 一 元 說, 將 天 道 人 性 與 事 物 三 者 予 以 有 機 的 聯 繫 他 把 情 理 法 三 者 相 互 結 合, 以 超 越 的 天 道 為 普 遍 依 據, 因 應 人 性 生 活 的 內 在 及 外 在 需 求, 針 對 經 驗 世 界 的 事 物 予 以 調 和 而 制 宜, 具 體 化 出 成 文 的 禮 法 之 治 其 中 禮 出 於 人 性 內 在 實 質 的 情 義, 情 義 源 於 道 所 賦 予 的 人 之 自 然 本 性 與 道 德 本 性 這 是 齊 魯 文 化 交 流 下 的 儒 道 兼 綜 文 化, 同 時, 齊 文 化 講 求 事 功 追 求 富 國 強 兵 的 傳 統 精 神 有 其 務 實 的 明 法 重 刑 之 面 向, 亦 即 援 法 入 道 的 道 法 兼 綜 因 此, 除 了 陳 鼓 應 將 管 子 四 篇 界 定 為 稷 下 道 家 的 學 派 屬 性 外, 另 有 胡 家 聰 先 生 針 對 管 子 兼 融 明 法 重 刑 與 宗 法 道 德 禮 教 之 複 合 思 想, 稱 之 為 齊 法 家 7 管 子 思 想 內 容 多 樣 而 豐 富, 就 先 秦 儒 墨 道 法 四 大 顯 學 而 言, 實 已 涵 融 了 儒 道 法 三 家 由 於 道 家 形 上 思 想 的 滲 入, 因 此, 管 子 的 法 是 有 其 超 越 的 深 遠 的 形 上 依 據 心 術 上 吸 收 了 老 子 道 與 德 賦 予 萬 物 生 生 不 息 的 原 動 力, 所 謂 虛 無 無 形 謂 之 道, 化 育 萬 物 謂 之 德 徧 流 萬 物 物 得 以 生 生 不 儘 如 此, 心 術 上 篇 也 論 述 了 道 與 德 的 本 體 學 內 在 理 論, 所 謂 : 德 者, 道 之 舍, 物 得 以 生 生, 知 得 以 職 道 之 精 ( 張 文 虎 云 : 職 識 古 通 假 字, 知 字 似 衍 ), 故 德 者 得 也 得 也 者, 其 謂 所 得 以 然 也 ( 丁 士 涵 云 : 其 謂 當 作 謂 其, 以 與 已 同 ) 以 無 為 之 謂 道 ( 俞 樾 云 : 以, 衍 字 ), 舍 之 之 謂 德 故 道 之 與 德 無 間, 故 言 之 者 不 別 也 間 之 理 者 ( 郭 沫 若 云 : 間 上 脫 人 字 ), 謂 其 所 以 舍 也 無 形 無 象, 不 可 捉 摸 的 形 上 道 體, 遍 在 萬 物 之 中 而 永 恆 不 變, 萬 物 秉 受 道 而 得 以 生 生 之 存 在 處, 亦 係 道 所 駐 住 處, 稱 為 德 換 言 之, 德 是 存 有 者 由 道 所 稟 得 的 本 質, 亦 即 存 有 著 形 上 的 所 以 然 之 理 道 與 德 同 質 異 層, 前 者 是 存 有 7 見 胡 家 聰 管 子 新 探, 北 京, 中 國 社 會 科 學 出 版 社,1995 年 版

6 70 輔 仁 學 誌 人 文 藝 術 之 部 第 三 十 七 期 的 自 身, 後 者 為 宇 宙 生 成 論 脈 絡 下 的 事 物 之 本 質 因 此, 道 運 行 於 萬 物 之 中, 因 循 萬 物 的 本 性 也 是 因 循 道 所 賦 予 萬 物 的 性 律 德 具 有 人 對 道 體 認 的 切 入 處 意 義 法 既 針 對 人 情 與 事 理 來 設 計, 有 其 經 驗 內 容 面, 然 而 法 的 統 整 性 則 應 立 基 於 道 所 賦 予 萬 物 的 森 然 秩 序 及 萬 物 相 互 間 運 行 的 共 同 規 律 中 因 此, 管 子 書 中 常 道 法 並 舉, 法 法 篇 云 : 憲 律 制 度 必 法 道 君 臣 上 篇 謂 : 此 道 法 之 所 從 來, 是 治 本 也 值 得 注 意 者, 心 術 上 篇 提 出 近 乎 黃 帝 四 經 首 篇 經 法. 道 法 第 一 句 道 生 法 的 論 述 心 術 上 篇 云 : 君 臣 父 子 人 間 之 事, 謂 之 義 登 降 揖 讓 貴 賤 有 等 親 疏 之 體, 謂 之 禮 簡 物 小 末 一 道, 殺 僇 禁 誅, 謂 之 法 故 事 督 乎 法, 法 出 乎 權, 權 出 乎 道 於 是, 道 德 禮 事 構 成 了 層 層 涵 攝 的 相 因 關 係, 道 為 第 一 因, 也 是 層 層 涵 攝 之 整 體 存 在 界 的 終 極 原 理 因 此, 道 是 法 據 以 成 立 的 最 高 依 據, 是 法 所 以 享 有 普 遍 性 公 正 性 恆 常 性 的 根 本 原 因 李 增 先 生 指 出 : 春 秋 管 子 時 代 尚 未 有 道 論, 而 管 子 後 學 之 道 論 在 戰 國 即 有 之 另 外 所 謂 心 術 上 下 內 業 白 心 四 篇 有 很 豐 富 的 道 論 這 些 或 是 戰 國 稷 下 學 派 所 作 8 道 化 生 萬 物, 四 篇 中 的 內 業 篇 從 宇 宙 發 生 論 表 述 了 人 的 生 成 來 自 天 地 之 精 氣 與 形 氣 的 和 合 所 謂 : 凡 人 之 生 也, 天 出 其 精, 地 出 其 形, 合 此 以 為 人 且 指 出 天 地 人 的 正 常 之 道 在 於 天 主 正, 地 主 平, 人 主 安 靜 其 中 人 主 安 靜 的 原 因 在 於 人 當 以 處 靜 專 一 的 心 境 修 養 來 超 越 地 靜 觀 道 體 之 本 真 實 相 這 裏 涉 及 到 四 篇 論 及 的 宇 宙 精 氣 與 人 之 復 性 的 理 論 內 業 篇 說 : 精 也 者, 氣 之 精 者 也 氣, 道 乃 生, 生 乃 思, 思 乃 知 又 云 : 靈 氣 在 心, 一 來 一 逝 其 細 無 內, 其 大 無 外, 心 能 執 靜, 道 將 自 定 氣 由 道 生, 氣 之 精 純 靈 秀 者 能 思 能 知, 亦 即 對 道 能 起 體 證 之 知 的 作 用 因 此, 人 若 能 以 虛 明 之 心 境 執 守 靜 定, 存 養 涵 蓄, 則 精 氣 可 留 存 心 中 精 氣 其 細 無 內, 其 大 無 外 無 所 不 在 地 彌 漫 在 宇 宙 中 一 來 一 逝 指 精 氣 有 運 行 流 動 的 動 態 作 用 8 見 李 增 先 秦 法 家 哲 學 思 想, 台 北 國 立 編 譯 館,2001 年 初 版, 頁 34

7 曾 春 海 : 管 子 黃 帝 四 經 與 周 易 繫 辭 傳 天 道 與 治 道 之 比 較 71 陳 鼓 應 先 生 認 為 精 氣 道 與 靈 氣 是 同 義 字, 內 業 所 言 之 鬼 神 乃 精 氣 之 流 動 9 這 一 說 法 有 助 於 我 們 對 道 精 氣 靈 氣 三 者 間 的 同 質 性 可 貫 通 性 及 相 互 往 來 性 的 理 解 內 業 認 為 能 把 萬 有 本 源 的 精 氣 常 駐 在 心 中 者 乃 是 聖 人, 所 謂 : 凡 物 之 精, 此 則 為 生, 下 生 五 穀, 上 為 列 星 流 於 天 地 之 間, 謂 之 鬼 神 ; 藏 於 胸 中, 謂 之 聖 人 聖 人 當 指 人 中 最 精 粹 者, 也 就 是 精 英 之 最 聖 人 是 藏 精 氣 於 身 心 中 而 能 玄 通 道 體 者, 一 般 人 所 以 不 如 聖 人 而 需 待 修 成 聖 人 的 工 夫 實 踐, 四 篇 有 一 曲 折 的 解 釋 內 業 云 : 形 不 正, 德 不 來 ; 中 不 靜, 心 不 治 正 形 攝 德, 天 仁 地 義, 則 淫 ( 隱 ) 然 而 自 至 神 明 之 極, 照 乎 知 萬 物 中 守 不 忒, 不 以 物 亂 官, 不 以 官 亂 心, 是 謂 中 得 又 心 術 上 云 : 虛 其 欲, 神 將 入 舍 ; 掃 除 不 潔, 神 乃 留 處 潔 其 宮, 開 其 門, 去 私 毋 言, 神 明 若 存 紛 乎 其 若 亂, 靜 之 而 自 治 是 以 君 子 不 休 乎 好, 不 迫 乎 惡, 恬 愉 無 為, 去 智 與 故 世 俗 之 人 的 官 能 惑 於 外 物 的 種 種 慾 望, 撩 動 了 原 是 平 靜 的 心 境, 以 致 心 神 外 馳 逐 物 當 人 的 內 心 執 著 太 多 且 太 深 的 慾 念 時, 不 但 心 神 浮 燥 不 寧, 且 心 術 不 正 的 不 擇 手 段, 導 致 莊 子 所 說 的 嗜 欲 深 者 天 機 淺 若 是, 人 處 在 身 心 被 情 欲 攪 動 不 寧 之 狀 況, 失 去 純 潔 與 天 真, 則 德 不 來 而 形 成 與 道 的 中 斷 關 係 狀 態, 人 與 道 的 往 來 互 通 之 作 用 受 阻, 造 成 人 與 道 的 疏 離 及 自 身 的 異 化 困 境, 何 能 依 道 立 法 呢? 蓋 心 所 制 者 竅, 即 是 耳 目 等 感 官 知 覺 與 欲 望 內 業 篇 云 : 凡 心 之 刑 ( 形 也 ), 自 充 自 盈 自 生 自 成, 其 所 以 失 之 必 以 憂 樂 喜 怒 欲 利, 能 去 憂 樂 喜 怒 欲 利, 心 乃 反 濟, 彼 此 之 情, 利 安 以 寧, 勿 煩 勿 亂, 和 乃 自 成 人 能 否 安 頓 憂 樂 喜 怒 欲 利, 將 心 返 復 其 精 靈 能 思, 通 道 明 理 而 不 被 情 緒 慾 念 所 矇 蔽 而 爽 失 其 悟 道 之 靈 明, 關 鍵 在 人 能 否 發 揮 形 上 本 心 之 自 主 性, 端 視 人 能 否 淨 化 心 靈 的 治 心 工 夫, 內 業 有 一 套 縝 密 的 心 論, 謂 : 我 心 治, 官 乃 治 ; 我 心 安, 官 乃 安 治 之 者, 心 也 ; 安 之 者, 心 也 心 以 藏 心, 心 之 中 又 有 心 焉 9 同 註 3, 頁 50

8 72 輔 仁 學 誌 人 文 藝 術 之 部 第 三 十 七 期 心 以 藏 心 前 一 心 字 指 待 治 的 官 能 之 心 後 一 心 字 指 形 上 的 超 越 本 心 ( 悟 道 之 心, 可 謂 道 心 ) 內 業 篇 中 有 兩 段 精 闢 的 論 述 可 資 說 明 治 心 之 方 針 和 修 證 成 悟 道 之 心 的 原 理 所 謂 : 蔽 除 其 舍 ( 精 氣 駐 留 所 ), 精 將 自 來, 精 想 思 之, 寧 念 治 之 嚴 容 畏 敬, 精 將 至 定, 得 之 而 勿 捨, 耳 目 不 淫, 心 無 他 圖, 正 心 在 中, 萬 物 得 度 精 存 自 生, 其 外 安 榮, 內 藏 以 為 泉 原, 浩 然 和 平 以 為 氣 淵, 淵 之 不 涸, 四 體 乃 固, 泉 之 不 竭, 九 竅 遂 通, 乃 能 窮 天 地, 被 四 海, 中 無 惑 意, 外 無 邪 菑, 心 全 於 中, 形 全 於 外 謂 之 聖 人 人 若 能 在 治 心 時 清 除 心 舍, 則 乾 淨 純 潔 的 精 氣 自 生, 如 活 水 源 頭 般 地 深 深 不 息 心 在 雜 念 盡 除 後, 道 率 乎 乃 在 於 心 ( 內 業 ) 綜 觀 此 四 篇, 心 術 上 以 心 之 在 身 體 猶 如 君 主 之 於 國 家, 來 論 述 心 與 其 他 知 覺 官 能 間 的 關 係 與 地 位 內 業 與 心 術 下 聚 焦 於 內 心 的 修 養, 專 注 於 修 心 養 形, 聚 精 氣 以 開 顯 道 為 主 旨 白 心 意 在 潔 白 其 心, 以 及 聖 人 於 此 際 契 應 道 德 來 修 身 和 治 國 內 業 對 心 形 兼 修 形 德 交 養 至 精 純 境 界 的 聖 人 之 人 格 氣 象, 有 著 生 動 的 描 述 : 大 心 而 敢, 寬 氣 而 廣, 獨 樂 其 身, 意 行 似 天 同 時, 值 得 注 意 者, 內 業 且 在 虛 靜 專 一 的 治 心 原 則 下, 吸 納 了 儒 家 詩 教 禮 教 和 樂 教 的 學 說 內 容, 所 謂 : 凡 人 之 生 也, 必 以 平 正 ; 所 以 失 之, 必 以 喜 怒 憂 患 是 故 止 怒 莫 若 詩, 去 憂 莫 若 樂, 節 樂 莫 若 禮, 守 禮 莫 若 敬, 守 敬 莫 若 靜 ; 內 靜 外 敬, 能 反 ( 返 ) 其 性, 性 將 大 定 三 黃 帝 四 經 的 天 道 論 一 九 七 二 年 末, 湖 南 長 沙 馬 王 堆 三 號 漢 墓 古 籍 的 出 土, 見 隸 篆 雙 體 老 子 甲 乙 本, 並 在 其 前 後 附 抄 古 文 佚 書, 學 者 們 認 為 是 黃 老 合 卷 在 乙 本 隸 體 老 子 文 前 的 四 部 分 附 抄 卷, 依 篇 名 所 見 依 序 是 經 法 十 大 經 稱 道 原 大 陸 學 者 唐 蘭 認 為 經 法 等 四 篇, 思 想 有 一 致 性, 宜 為 一 書, 即 漢 志 所 列

9 曾 春 海 : 管 子 黃 帝 四 經 與 周 易 繫 辭 傳 天 道 與 治 道 之 比 較 73 黃 帝 四 經 10 在 戰 國 中 後 期 乃 有 益 流 行 的 黃 帝 傳 說, 出 現 百 家 言 皇 帝 11 之 現 象, 諸 子 百 家 爭 鳴 了 一 段 時 間 後, 彼 此 橫 向 交 流 而 有 相 互 吸 收 的 合 流 趨 勢, 在 取 人 之 長 補 己 之 短 改 造 舊 思 想 建 立 新 理 論 的 學 術 潮 流 下, 莊 子. 天 下 篇 反 映 了 當 時 天 下 採 取 以 道 家 為 主, 兼 採 儒 墨 名 法 的 思 想 傾 向 如 此, 則 戰 國 時 期 以 道 家 為 主 軸 的 思 想 家 出 入 各 家, 兼 採 並 收, 而 有 博 雜 的 傾 向, 乃 成 爲 黃 老 道 家 了 道 字 意 指 宇 宙 與 人 生 的 最 高 原 理 及 活 動 規 律, 在 哲 學 上 為 表 述 存 在 與 活 動 之 本 體 的 範 疇 道 字 見 於 黃 帝 四 經 者 約 八 十 六 次 數 黃 帝 四 經 言 天 道 之 最 具 哲 學 意 涵 者 有 道 原 一 篇, 論 道 之 體 用, 就 天 道 推 明 人 道 中 之 治 道 者, 首 推 經 法 篇 所 云 : 道 生 法 道 原 開 宗 明 義 地 表 述 道 之 情 狀 為 恆 先 之 初, 迵 同 大 ( 太 ) 虛 虛 同 為 一, 恆 一 而 止 濕 濕 夢 夢, 未 有 明 晦 神 微 周 盈, 精 靜 不 熙 魏 啟 鵬 說 : 帛 書 整 理 小 組 1974 年 線 裝 大 字 本,1980 年 布 面 精 裝 本 皆 作 无, 帛 書 無 字 多 作 无, 與 先 字 字 形 近 而 易 混 淆 今 據 李 學 勤 先 生 帛 書 道 原 研 究 所 釋, 應 以 先 為 是 12 若 作 恆 無 之 初 指 道 對 所 化 生 的 萬 物 享 有 先 在 性, 這 是 就 道 的 始 源 狀 態 之 描 述 大 與 太 通, 太 字 在 說 文 與 泰 為 同 一 字 周 易. 序 卦 傳 云 : 泰 者, 通 也 迵 同 太 虛 意 指 道 的 原 始 狀 態 係 一 處 在 通 達 遍 在, 可 資 運 化 不 已 的 虛 之 通 達 狀 態 下 文 云 : 虛 同 為 一, 恆 一 而 止, 據 老 子 三 十 九 章 有 言 : 萬 物 得 一 以 生, 侯 王 得 一 以 為 天 下 正, 一 係 本 根 或 終 極 性 的 統 攝 者, 含 統 一 性 之 義, 為 道 的 稱 號 或 別 名 下 文 濕 濕 夢 夢, 未 有 名 晦, 神 微 周 盈, 精 靜 不 熙 文 句 涵 意 指 由 道 所 化 生 的 萬 物, 因 道 的 運 行 而 有 所 作 用 時, 可 折 射 出 道 的 作 用 力, 明 顯 而 宏 大 換 言 之, 道 內 在 天 地 萬 物 中, 其 發 用 可 充 滿 至 極 限, 在 幽 微 冥 冥 中 無 所 無 時 不 發 其 運 作 力 濕 濕 夢 夢, 未 有 明 晦 乃 藉 深 邃 情 狀 描 述 道 在 渾 沌 的 狀 態 中 以 無 限 的 運 行 力 不 分 明 晦, 不 息 無 間 地 運 行 萬 物 的 生 見 所 註 黃 帝 四 經 初 探 一 文, 北 京 文 物 1973 年 10 期, 頁 48 見 史 記. 五 帝 本 紀 見 魏 啟 鵬 帛 書 道 原 注 釋 一 文, 收 入 其 楚 簡 老 子 柬 釋, 附 錄 一, 台 北 : 萬 卷 樓,1999

10 74 輔 仁 學 誌 人 文 藝 術 之 部 第 三 十 七 期 化, 所 謂 神 微 周 盈 指 高 深 莫 測, 妙 運 深 微 的 周 全 貌 精 靜 不 熙 之 不 熙 指 道 之 運 行 恆 處 在 渾 沌 不 顯 的 狀 態 一 表 徵 著 道 的 渾 全 混 沌 性 萬 物 由 道 所 化 生, 則 一 亦 表 徵 萬 物 共 根 共 源 的 同 一 性 和 本 根 性, 則 整 全 渾 一 的 道 與 所 化 生 之 萬 物 有 何 內 在 關 係 呢? 道 原 說 : 故 未 有 以, 萬 物 莫 以 故 無 有 刑 ( 形 ), 大 迥 ( 同 ) 無 名 天 弗 能 覆, 地 弗 能 載 小 以 成 小, 大 以 成 大, 盈 四 海 之 內, 又 包 其 外 在 陰 不 腐, 在 陽 不 焦 一 度 不 變, 能 適 蚑 蟯 鳥 得 而 飛, 魚 得 而 游, 獸 得 而 走 ; 萬 物 得 之 以 生, 百 事 得 之 以 成 人 皆 以 之, 莫 知 其 名 人 皆 用 之, 莫 見 其 形 渾 沌 未 分 狀 態 的 道, 神 秘 而 盈 於 萬 物, 精 微 而 不 顯 明, 故 未 能 以 定 限 的 概 念 之 知 來 界 說 其 確 切 的 內 涵 特 徵 文 中 從 天 弗 能 覆, 地 弗 能 載 之 普 在 性 整 體 性 的 道 徵 陳 述 到 一 度 不 變, 能 適 蚑 蟯 的 個 性 體 亦 即 個 物 的 生 命 情 狀 渾 全 且 遍 在 的 道 不 是 天 地 所 能 限 制 的, 道 成 就 一 切 大 小 的 對 待 者, 充 斥 寰 宇 陰 陽 是 萬 物 形 構 的 素 材 及 促 成 萬 物 變 化 的 內 在 力 量, 陰 陽 一 詞 在 皇 帝 內 經 書 中 出 現 四 十 七 次 道 運 行 於 陰 陽 之 間, 卻 不 會 因 陰 陽 的 對 反 性 而 產 生 質 變 13 一 兼 涵 道 對 萬 物 發 揮 有 機 的 統 整 協 調 功 能, 使 萬 物 相 輔 相 成, 並 育 而 不 害, 且 能 輔 助 個 物 各 得 其 所 各 遂 其 生, 所 謂 鳥 得 而 飛, 魚 得 而 游, 獸 得 而 走, 萬 物 得 之 以 生, 百 事 得 之 以 成 道 原 第 二 段 文 字 如 下 : 一 者 其 號 也, 虛 其 舍 也, 無 為 其 素 也, 和 其 用 也 是 故 上 道 高 而 不 可 察 也, 深 而 不 可 測 也 顯 明 弗 能 為 名, 廣 大 弗 能 為 形 獨 立 不 偶, 萬 物 莫 之 能 令 天 地 陰 陽,[ 四 時 ] 日 月, 星 辰 雲 氣, 規 ( 蚑 ) 行 ( 蟯 ) 重 動,( 指 動 物 之 類 ) 戴 根 之 徒, 皆 取 生, 道 弗 為 益 少 ; 皆 反 焉, 道 弗 為 益 多 堅 強 而 不 撌 ( 匱 ), 柔 弱 而 不 可 化 精 微 之 所 不 能 至, 稽 極 之 所 不 能 過 觀 此 段 全 文, 從 一 者 其 號 也 到 精 微 之 所 不 能 至, 稽 極 之 所 不 能 過 一 段 文 13 楊 超 說 : 陰 陽 二 器 是 對 抗 的 相 反 相 成 的, 有 一 定 次 序 的, 他 們 代 表 兩 種 及 巨 大 的 自 然 力 陰 陽 的 對 抗 性 主 要 是 在 於 陰 氣 之 性 沈 滯, 陽 氣 之 性 超 越, 這 種 對 抗 性 又 導 引 出 它 們 之 間 的 相 反 相 成 與 互 相 流 轉 見 其 所 著 先 秦 陰 陽 五 行 說 一 文, 收 入 於 中 國 古 代 哲 學 論 叢,1957

11 曾 春 海 : 管 子 黃 帝 四 經 與 周 易 繫 辭 傳 天 道 與 治 道 之 比 較 75 脈, 係 以 道 的 始 原 狀 態 與 道 的 整 全 性 及 與 所 化 生 的 個 體 之 互 聯 關 係 交 叉 地 解 說 道 自 身 的 體 性 及 其 發 用 運 行 時 與 個 物 的 互 動 關 係 例 如 : 從 上 道 高 而 不 可 察 到 萬 物 莫 之 能 令 係 一 機 體 的 整 全 性 觀 點 ; 由 天 地 陰 陽 到 稽 極 之 所 不 能 過, 則 又 轉 至 道 與 物 相 互 關 係 的 論 述 一 者 其 號 意 指 統 攝 萬 物 之 至 極 本 體, 亦 即 道, 是 獨 立 不 偶 的 絕 對 者 至 上 者, 恆 一 指 道 是 形 上 實 在 有 其 永 恆 不 變 性 及 至 精 至 一 的 純 粹 性, 虛 兼 表 徵 著 道 的 居 所 及 狀 相 無 為 是 道 發 用 的 方 式, 和 是 道 作 用 的 統 合 性 特 徵 四 管 子 與 黃 帝 四 經 天 道 論 之 比 較 兩 書 皆 採 取 本 天 道 行 治 道 的 理 論 模 式, 且 所 認 識 及 效 法 的 天 道, 是 指 具 體 可 觀 察 抽 繹 符 應 的 天 地 四 時 之 自 然 規 律 兩 書 皆 兼 容 道 與 法, 以 道 為 體 以 法 為 治 世 之 用 他 們 對 形 上 的 道 之 理 解 與 效 法, 注 重 將 自 然 界 之 四 時 四 方 與 政 治 上 的 文 武 生 殺 予 以 結 合, 兩 者 同 重 視 依 四 時 運 行, 萬 物 的 變 化 所 蘊 含 的 自 然 法, 類 比 推 論 及 製 定 治 道 所 必 須 建 構 和 因 循 的 刑 ( 形 ) 名 之 治 刑 名 之 治 表 徵 了 天 地 秩 序 與 人 間 規 範 是 相 符 應 的, 落 實 了 老 子 法 自 然 之 道 的 無 為 政 治 其 不 同 處 有 數 點, 首 先 管 子 雖 然 對 宇 宙 的 時 空 條 件 萬 物 生 存 的 場 域 有 著 高 度 的 興 趣, 且 透 過 水 地 精 氣 等 概 念 試 圖 探 求 萬 物 所 生 成 之 本 原, 然 而, 這 些 概 念 相 互 間 的 關 係 及 互 動 的 功 能 為 何? 仍 是 語 焉 未 詳 的, 其 論 述 的 傾 向 是 本 體 論 較 弱, 宇 宙 生 成 論 的 傾 向 較 濃, 卻 未 構 作 出 一 套 較 成 熟 而 有 理 論 規 範 的 學 說 系 統 來 儘 管 如 此, 管 子 的 精 氣 說 貫 通 天 人 感 通 萬 物, 對 以 後 的 呂 氏 春 秋 及 淮 南 子 而 言, 具 有 重 要 的 啟 發 性 思 想 資 源, 此 外, 在 人 與 道 的 互 動 中, 管 子 突 出 了 心 靈 淨 化 的 修 養 工 夫 與 精 氣 的 往 來 留 駐 及 產 生 靈 氣 的 神 明 作 用, 是 黃 帝 四 經 所 不 及 之 處 黃 帝 四 經 雖 不 具 五 行 思 想, 却 較 管 子 有 豐 富 的 陰 陽 思 想 該 書 關 注 於 道 原 及 道 用 的 相 互 關 係 之 探 索 和 理 解, 衍 生 出 道 一 神 明 陰 陽 與 氣 等 一 系 列 核 心 概 念 範 疇, 將 老 子 的 道 傾 向 創 生 實 體 的 詮 釋 路 數, 構 作 出 較 管 子 有 系 統 性 的 宇 宙 生 成 理 論 之 鶵 形 值 得 注 意 者, 在 黃 帝 四 經 中 氣 概 念 尚 未 充 分 而 深 刻 的 發 展, 這 點 不 及 管 子 同 時, 陰 陽 亦 尚 未

12 76 輔 仁 學 誌 人 文 藝 術 之 部 第 三 十 七 期 與 氣 結 合 成 複 合 概 念, 但 是 已 提 出 地 氣 夜 氣 說, 已 將 氣 概 念 發 展 至 與 萬 物 之 化 生 息 息 相 關 了 經 法. 名 理 : 道 者, 神 明 之 原 也 一 命 題 雖 未 將 神 明 在 人 心 中 如 何 修 持 及 發 揮 悟 道 作 用 的 涵 義 開 展 出 來, 却 與 管 子 中 人 與 道 的 中 介 環 節 有 相 呼 應 的 類 同 性 黃 帝 四 經 所 提 及 的 一 有 貫 通 道 物 為 渾 然 一 體 義, 以 及 縱 貫 的 通 暢 了 道 與 萬 物 的 緊 密 關 係, 這 是 管 子 所 欠 缺 處, 也 是 吾 人 得 以 更 進 一 步 理 解 萬 物 化 生 之 理 及 宇 宙 生 成 之 源 的 關 鍵 性 概 念 所 在 同 時, 天 道 一 詞 在 黃 帝 四 經 書 中 的 使 用 較 管 子 為 普 遍 五 周 易. 繫 辭 傳 的 天 道 論 周 易 一 書 的 內 容 結 構 分 為 經 與 傳 兩 部 分, 經 指 六 十 四 卦 象 卦 辭 爻 辭 及 卦 名, 又 稱 原 經, 是 文 本 經 的 成 書 雖 自 古 以 來 有 許 多 不 同 的 說 法, 當 代 學 者 多 傾 向 成 於 西 周 初 期 的 見 解, 例 如 : 台 灣 的 屈 萬 里 大 陸 的 朱 伯 崑 持 此 論 14 至 於 易 傳 的 成 書, 雖 也 眾 說 紛 紜, 不 過 當 代 學 者 多 已 有 共 識, 應 非 出 於 一 人 一 世 一 地 之 作, 形 成 的 年 代 在 戰 國 時 期 (B.C.403~B.C.221), 例 如, 台 灣 的 屈 萬 里 認 為 彖 傳 象 傳 在 易 傳 中 成 書 較 早, 屬 於 戰 國 時 代 作 品, 繫 辭 文 言 說 卦 序 卦 和 雜 卦 則 屬 戰 國 後 期 至 漢 初 之 作 15 大 陸 學 者 高 亨 持 類 似 見 解, 他 說 : 關 於 易 傳 之 作 者 與 時 代 問 題, 我 以 為 有 兩 點 可 以 論 定 :( 一 ) 易 傳 中 成 書 較 早, 屬 戰 國 時 代 作 品 ;( 二 ) 易 傳 七 種 不 出 於 一 人 之 手 象 傳 作 於 戰 國 時 代 則 無 可 疑 繫 辭 亦 當 作 於 戰 國 時 代 說 卦 序 卦 雜 卦 三 篇, 疑 亦 作 於 戰 國 時 代, 但 未 得 確 證 16 朱 伯 崑 對 易 傳 的 形 成 年 代 亦 認 為 是 戰 國 後 期, 且 認 為 彖 較 早, 象 較 後, 繫 辭 傳 則 出 於 兩 者 之 後, 且 提 出 細 論, 他 說 : 請 參 閱 屈 萬 里 先 秦 文 史 資 料 考 辨, 台 北 : 聯 經 出 版 社,1983 年, 頁 313, 以 及 朱 伯 崑 易 學 哲 學 史 修 訂 本 第 一 卷, 台 北 : 藍 燈 出 版 社,1991 年, 頁 9 同 上 註, 頁 314 高 亨 : 周 易 大 傳 今 注, 山 東 : 齊 魯 書 社,1979 年, 頁 5~7

13 曾 春 海 : 管 子 黃 帝 四 經 與 周 易 繫 辭 傳 天 道 與 治 道 之 比 較 77 繫 辭 中 的 概 念 命 題 術 語, 反 映 了 戰 國 中 期 以 後 哲 學 和 學 術 思 想 發 展 的 情 況, 不 會 早 於 莊 子, 商 鞅 和 管 子. 內 業 總 之, 就 對 筮 法 體 例 的 解 釋 說, 就 範 疇 概 念 命 題 發 展 的 歷 史 看, 繫 辭 的 上 限 當 在 彖 文 和 莊 子. 大 宗 師 之 後, 乃 戰 國 後 期 陸 續 形 成 的 著 述, 其 下 限 可 斷 於 戰 國 末 年 17 若 繫 辭 傳 的 編 纂 處 於 戰 國 中 期 至 晚 期 之 間, 則 時 逢 北 方 齊 國 稷 下 學 派 的 盛 行 期, 南 方 楚 國 為 中 心 的 黃 老 思 想 也 是 風 起 雲 湧 之 際 觀 繫 辭 傳 思 想 內 容 除 了 儒 家 德 治 王 道 的 勤 正 愛 民 思 想 外, 也 表 現 出 貫 穿 在 戰 國 北 派 南 派 黃 老 之 學 的 推 天 道 以 明 人 事 的 思 維 方 式 該 作 品 一 方 面 表 現 了 北 方 以 齊 國 為 中 心, 稷 下 黃 老 學 派 重 陰 陽 剛 柔 而 尚 陽, 儒 家 進 德 修 業 的 禮 教 認 識 時 機 變 化 的 重 要 性, 肯 定 人 在 社 會 生 活 上 追 求 富 有 財 產 及 地 位 的 價 值 另 方 面 也 吸 收 了 南 方 楚 國 為 中 心 的 黃 老 思 想 之 天 道 與 法 治 的 刑 名 法 術 求 富 國 兵 強 的 理 論 取 向 此 外, 由 繫 辭 下 傳 第 二 章 多 方 面 陳 述 尚 象 製 器 觀 之, 也 兼 採 墨 家 實 用 的 百 工 技 藝 之 學 繫 辭 傳 雖 未 明 確 點 名 諸 子 百 家 予 以 評 論 粹 納, 但 是 為 了 為 天 下 人 興 利 除 害, 經 世 以 安 民, 其 融 攝 諸 子 重 鑄 新 說 予 以 超 越 的 整 合 行 徑 是 不 言 而 喻 的, 繫 辭 下 傳 第 五 章 所 謂 : 天 下 同 歸 而 殊 塗, 一 致 而 百 慮 已 表 明 該 作 品 開 放 的 學 術 胸 襟, 只 要 能 淑 世 濟 民, 不 吝 出 入 各 家, 截 長 補 短, 集 思 廣 益, 利 天 下 而 取 用 之 的 態 度 可 以 說 繫 辭 傳 及 管 子 皆 採 學 問 為 濟 世 之 本 的 著 眼 點 來 整 合 諸 子, 重 鑄 經 世 利 民 之 學 繫 辭 傳 是 以 宏 觀 的 視 域 對 易 之 經 文 或 文 本 作 全 盤 考 察 後 的 通 論 性 作 品 就 哲 學 觀 點 而 言, 繫 辭 傳 提 出 了 多 樣 性 的 哲 學 核 心 問 題 例 如 : 天 地 如 何 生 成? 天 地 如 何 生 物 成 物, 天 地 運 行 的 規 律 為 何? 人 與 天 的 相 互 關 何 在? 人 如 何 本 天 道 觀 省 萬 物 及 自 身, 從 而 確 立 人 的 生 命 意 義 和 價 值, 綜 觀 繫 辭 傳 論 述 最 多 的 問 題, 以 筮 策 占 卦 或 筮 占 最 多, 其 次 是 易 之 為 書, 易 道 的 形 上 原 理, 再 次 是 聖 人 乾 坤 天 地 君 子 總 括 而 言, 繫 辭 傳 的 主 題 是 天 道 的 生 成 化 育 原 理, 人 道 中 進 德 修 業 的 君 子 之 道 及 崇 德 廣 業 以 人 文 化 成 世 界 的 聖 人 之 道 同 時, 天 道 與 人 道 不 是 相 孤 立 隔 絕 的, 天 道 與 人 道 相 依 互 動, 在 天 人 有 機 的 整 體 性 中, 人 是 推 天 道 以 明 人 道 的 繫 辭 傳 的 天 道 觀 係 以 天 地 乾 坤 陰 陽 的 對 偶 17 出 處 見 註 14, 頁 59

14 78 輔 仁 學 誌 人 文 藝 術 之 部 第 三 十 七 期 性 為 架 構, 論 述 天 道 的 運 行 原 理 及 萬 物 的 生 成 變 化 繫 辭 上 傳. 第 十 二 章 云 : 乾 坤 其 易 之 縕 邪, 乾 坤 成 列 而 易 立 乎 其 中 矣 是 故 形 而 上 者 謂 之 道, 形 而 下 者 謂 之 器, 化 而 裁 之 謂 之 變, 推 而 行 之 謂 之 通, 舉 而 措 之 天 下 之 民 謂 之 事 業 漢 代 虞 翻 以 藏 釋 縕, 南 宋 朱 熹 著 周 易 本 義 謂 : 縕, 所 包 蓄 者, 猶 衣 之 着 也 易 之 所 有, 陰 陽 而 已 凡 陽 皆 乾, 凡 陰 皆 坤, 畫 卦 定 位, 則 二 者 成 列, 而 易 之 體 立 矣 乾 坤 毀, 謂 卦 畫 不 立 ; 乾 坤 息, 謂 變 化 不 行 在 繫 辭 中, 易 有 三 層 涵 義, 就 客 觀 世 界 而 言, 易 兼 指 生 物 成 物 的 本 體 和 功 能 作 用, 亦 即 生 成 變 化, 川 流 不 息 的 現 象 和 其 所 以 然 的 本 體 第 三 層 涵 意, 指 作 易 者 由 變 易 的 現 象 返 識 其 超 越 的 所 以 然 之 體 性, 卦 爻 象 位 的 符 號 架 構 係 模 擬 現 象 的 變 易 資 以 論 述 其 所 以 然 的 對 偶 性 原 理, 亦 即 就 變 易 之 象 來 示 喻 顯 於 象 上 的 所 以 然 之 內 在 原 理 簡 言 之, 易 的 三 層 涵 義 兼 指 作 易 者 以 模 擬 性 的 (1) 易 書 卦 爻 象 位 為 架 構, 演 示 (2) 現 象 之 變 易,(3) 深 層 解 說 變 易 所 以 然 的 形 上 原 理 繫 辭 下 傳 第 六 章 謂 : 乾 坤, 其 易 之 門 邪? 乾, 陽 物 也 ; 坤, 陰 物 也, 陰 陽 合 德, 而 剛 柔 有 體, 以 體 天 地 之 撰, 以 通 神 明 之 德 陽 物 陰 物 指 其 為 構 成 形 器 世 界, 亦 即 形 而 下 的 具 體 存 在 者 之 宇 宙 元 素 乾 坤 則 為 陽 物 陰 物 的 所 以 然 之 理, 亦 即 形 上 之 道, 陰 陽 裁 成 萬 物 的 造 化 稱 為 變, 陰 陽 的 互 動 推 移 稱 為 通, 剛 柔 是 指 陽 動 陰 靜 的 作 用 態 在 相 對 比 下 的 作 用 特 徵 朱 子 周 易 本 義 將 天 地 之 撰 的 撰 注 釋 為 撰, 猶 事 也, 六 十 四 卦 三 百 八 十 四 爻 藉 陰 陽 在 六 爻 為 上 的 往 來 流 動 為 模 擬 之 資 具, 表 述 天 地 變 化 之 道 和 宇 宙 人 生 的 各 種 事 理, 至 於 陰 陽 之 所 以 能 合 德 乃 因 作 易 者 考 察 自 然 界 運 行 的 現 象 是 日 往 則 月 來, 月 往 則 日 來, 日 月 相 推 而 明 生 焉 寒 往 則 暑 來, 暑 往 則 寒 來, 寒 暑 相 推 而 歲 成 焉 ( 繫 辭 下 傳 第 五 章 ), 究 名 其 法 則 在 於 剛 柔 相 推 而 生 變 化, 變 化 者, 進 退 之 象 也 ( 繫 辭 上 傳 第 二 章 ), 剛 柔 相 推, 而 生 變 化 若 以 剛 柔 相 推 所 產 生 的 事 物 進 退 之 動 態 改 變 來 產 生 變 化 的 概 念, 則 繫 辭 傳 所 使 用 的 語 法 中, 不 只 進 退 是 變 化, 其 他 如 : 屈 與 伸 往 與 來 寒 與 暑 剛 與 柔 上 與 下 吉 與 凶 貴 與 賤 之 間 的 迭 運 更 替 皆 屬 變 化 的 範 疇 至 論 變 化 所 以 產 生 的 原 因, 則 於 繫 辭 上 傳. 第 五 章 得 見 一 至 為 核 心 性 的 重 要 命 題 : 一 陰 一 陽 之 謂 道 道 指 天 道 運 行 的 法 則 或 客 觀 規 律 此 一 動 態 的 歷 程 和 規 律 係 由 一 陰 一 陽 的 動 態 結 構 所 顯 發 出 來 的 作 用 法 則 一 指 陰

15 曾 春 海 : 管 子 黃 帝 四 經 與 周 易 繫 辭 傳 天 道 與 治 道 之 比 較 79 陽 在 道 的 統 合 性 運 作 原 理 之 調 劑 下, 產 生 共 時 性 及 歷 時 性 的 互 動, 亦 即 陰 與 陽 是 同 時 性 的, 一 相 互 作 用 的 歷 程, 彼 此 相 涵 相 互 依 存, 互 動 推 移 道 是 統 攝 協 調 陰 陽 的 統 一 體, 陰 陽 係 構 成 道 的 對 偶 性 不 可 分 割 性 的 範 疇 繫 辭 上 傳. 第 六 章 所 謂 : 夫 乾, 其 靜 也 專, 其 動 也 直 是 以 大 生 焉 ; 夫 坤, 其 靜 也 翕, 其 動 也 闢, 是 以 廣 生 焉 繫 辭 下 傳. 第 十 二 章 云 : 夫 乾, 天 下 之 至 健 也, 德 行 恆 易 以 知 險 ; 夫 坤, 天 下 之 至 順, 德 行 恆 簡 以 知 阻 意 謂 一 陰 一 陽 之 道 或 乾 坤 生 成 之 理 無 所 不 在, 以 遠 近 釋 乾 坤, 乾 之 剛 健 不 已 無 遠 弗 屆, 坤 之 含 柔 承 順, 虛 靜 而 守 正 不 阿 李 道 平 周 易 集 解 簒 疏 謂 : 邇 謂 坤, 坤 至 靜 而 德 方, 故 正 也 又 納 蘭 成 德 大 易 集 解 粹 言 引 漢 上 朱 氏 說 : 以 言 乎 邇 者, 不 變 者 也, 靜 而 守 正, 一 天 下 之 動 者 也 坤 卦 之 德 通 解 於 老 子 十 六 章 : 致 虛 極, 守 靜 篤 靜 篤 意 指 靜 而 正 乾 之 至 健 所 以 能 無 遠 弗 屆 的 大 生 繁 然 萬 物, 在 其 恆 易 以 知 險 的 德 能, 亦 即 以 剛 健 中 正 之 德 履 險 如 夷, 坤 之 所 以 容 物 廣 生, 在 其 以 柔 順 中 正 之 德 恆 簡 以 知 阻, 亦 即 以 簡 易 的 虛 靜 守 正 之 德 消 解 所 遇 之 阻 塞, 朱 子 周 易 本 義 云 : 至 健 則 所 行 無 難, 故 易 ; 至 順 則 所 行 不 繁, 故 簡 因 此, 一 陰 一 陽 之 道 的 原 理 涵 蓋 天 地 之 大, 變 化 通 達 如 四 時 之 運 行, 陰 陽 的 調 和 得 宜, 由 日 月 的 代 明, 易 簡 的 利 萬 物 之 生 成 一 如 天 地 有 好 生 之 大 德, 繫 辭 上 傳. 第 六 章 所 謂 : 廣 大 配 天 地, 變 通 配 四 時, 陰 陽 之 義 日 月, 易 簡 之 善 配 至 德 一 陰 一 陽 的 易 道, 在 繫 辭 傳 中 有 不 同 的 表 詮 方 式, 諸 如 上 傳 第 二 章 剛 柔 相 推 而 生 變 化 變 化 者, 進 退 之 象 也 十 一 章 一 闔 一 闢 謂 之 變, 往 來 不 窮 謂 之 通 十 二 章 : 變 而 通 之 以 盡 利, 下 傳 第 一 章 : 剛 柔 相 推, 變 在 其 中 矣 剛 柔 者 立 本 者 也 ; 變 通 者, 趣 ( 趨 ) 時 者 也 五 章 : 日 月 相 推 而 明 生 焉 寒 暑 相 推 而 歲 成 焉 屈 信 相 感 而 利 生 焉 八 章 : 上 下 無 常, 剛 柔 相 易 等 六 管 子 與 周 易. 繫 辭 傳 天 道 論 之 比 較 兩 書 皆 採 取 本 天 道 行 治 道 的 理 論 模 式, 且 所 認 識 及 效 法 的 天 道, 是 指 具 體 可 觀 察 抽 繹 符 應 的 天 地 四 時 之 自 然 規 律 其 不 同 處 有 數 點, 首 先 管 子 雖 然 對 宇 宙 的 時 空 條 件 萬 物 生 存 的 場 域 有 著 高 度 的 興 趣, 且 透 過 水 地 精 氣 等 概 念 試 圖 探 求 萬 物 所 生 成 之 本 原, 然 而, 這 些 概 念 相 互 間 的 關 係 及 互 動 的 功 能 為 何? 仍 是 語 焉 未 詳 的, 其 論 述 的 傾 向 是 本 體 論 較 弱, 宇 宙 生 成 論 的 傾 向

16 80 輔 仁 學 誌 人 文 藝 術 之 部 第 三 十 七 期 較 濃, 卻 未 構 作 出 一 套 較 成 熟 而 有 理 論 規 範 的 學 說 系 統 來 儘 管 如 此, 管 子 的 精 氣 說 貫 通 天 人 感 通 萬 物, 對 以 後 的 呂 氏 春 秋 及 淮 南 子 而 言, 具 有 重 要 的 啟 發 性 思 想 資 源, 此 外, 在 人 與 道 的 互 動 中, 管 子 突 出 了 心 靈 淨 化 的 修 養 工 夫 與 精 氣 的 往 來 留 駐 及 產 生 靈 氣 的 神 明 作 用, 是 繫 辭 傳 所 不 及 之 處 綜 觀 管 子 全 書 所 論 的 氣, 大 致 可 分 為 充 塞 於 天 地 間, 可 資 以 生 成 自 然 萬 象 的 氣, 以 及 存 養 於 人 身 的 身 心 之 氣 氣 在 天 道 論 中 有 二 項 重 要 的 論 點 : 其 一 是 氣 在 宇 宙 發 生 論 中, 居 宇 宙 生 成 之 元 素, 位 居 於 道 生 萬 物 層 次 的 氣 ; 其 二 是 人 藉 著 精 氣 的 修 存 可 與 道 相 貫 通, 認 識 天 道 就 前 一 意 義 而 言, 氣 可 理 解 為 四 時 寒 暑 雲 煙 的 自 然 之 氣, 存 在 天 地 之 間 道 係 一 自 然 法 則, 氣 循 道 之 運 行 準 則 而 進 行 規 律 性 的 四 季 循 環, 依 時 序 而 變 化 成 不 同 時 節 的 氣, 如 幼 官 篇 所 謂 春 季 有 燥 氣 夏 季 有 陽 氣 秋 季 有 溼 氣 冬 季 有 陰 氣 道 是 萬 物 形 上 的 本 根, 是 第 一 序 的 實 有, 氣 為 第 二 序 的 實 有, 次 於 道 而 不 等 同 於 道 就 人 而 言, 內 業 把 氣 用 來 解 釋 身 心 之 互 動 關 係, 如 四 體 既 正, 血 氣 既 靜, 一 意 摶 心, 耳 目 不 淫, 雖 遠 若 近, 思 索 生 知, 慢 易 生 憂, 暴 傲 生 怨, 憂 鬱 生 疾, 疾 困 乃 死 血 氣 之 靜 和 燥 動 可 影 響 到 心 能 思 能 知, 或 心 理 上 的 憂 怨 而 生 心 理 上 的 疾 病, 甚 至 因 憂 鬱 而 死 內 業 篇 也 透 過 人 身 上 的 氣 之 性 質 和 狀 態 來 解 釋 人 際 互 動 時 的 心 理 變 化, 所 謂 善 氣 迎 人, 親 於 弟 兄 惡 氣 迎 人, 害 於 戎 兵 繫 辭 傳 雖 側 重 了 天 道 生 成 化 育 的 原 理, 在 繫 辭 上 傳 第 四 章 中 提 及 精 氣 為 物 的 精 氣 及 其 與 知 鬼 神 之 情 狀 有 關 聯, 且 未 闡 明 其 涵 義 管 子 將 老 子 形 而 上 的 道 具 象 化 為 精 氣, 一 種 不 斷 運 行 變 化 的 精 微 之 宇 宙 元 素, 形 構 出 天 地 萬 物 及 人 類 的 存 在, 且 賦 予 人 內 在 的 生 命 活 力 和 虛 明 靈 覺 的 智 慧 李 存 山 詮 釋 說 : 精 氣 是 細 微 ( 不 是 指 一 般 的 細 微, 而 是 其 細 無 內 至 精 無 形 ) 純 粹 神 妙 之 氣, 並 且, 它 進 入 人 的 身 體 可 以 轉 化 為 人 的 精 神 18 顯 然, 管 子 的 精 氣 概 念 較 繫 辭 傳 重 要 對 管 子 而 言, 精 氣 在 天 地 間 的 流 形 造 化 謂 之 為 鬼 神, 精 氣 雖 然 未 必 等 於 生 命 與 精 神, 卻 是 生 命 精 神 思 維 等 天 地 間 一 切 現 象 的 總 源 19 若 人 能 積 蓄 精 氣 在 精 舍, 則 人 能 摶 氣 李 存 山 著 中 國 氣 論 探 源 與 發 微, 中 國 社 會 科 學 出 版 社,1990 年, 頁 160 見 陳 麗 桂 先 秦 儒 道 的 氣 論 與 黃 老 之 學, 臺 北, 哲 學 與 文 化 月 刊,2006 年,33 卷 8 期, 頁 12

17 曾 春 海 : 管 子 黃 帝 四 經 與 周 易 繫 辭 傳 天 道 與 治 道 之 比 較 81 如 神 ( 內 業 ) 使 精 神 專 一, 思 考 力 有 如 得 鬼 神 之 助 般 地 神 妙 繫 辭 傳 則 以 天 地 乾 坤 陰 陽 的 動 態 對 比 性 為 架 構, 不 但 論 述 了 天 道 的 運 行 原 理 及 萬 物 生 成 變 化 的 所 以 然 之 故, 也 指 出 了 人 道 係 依 據 推 天 道 以 明 人 事 的 在 天 道 的 論 述 上, 繫 辭 傳 以 一 陰 一 陽 為 核 心 概 念 與 管 子 以 氣 為 核 心, 顯 然 有 別 繫 辭 下 傳 第 六 章 提 及 乾, 陽 物 也 坤, 陰 物 牠 陰 陽 合 德, 而 剛 柔 有 體, 以 體 天 地 之 撰, 以 通 神 明 之 德 可 是 未 說 明 陰 陽 是 否 為 氣 氣 概 念 在 繫 辭 傳 上 下 並 未 形 成 一 哲 學 概 念, 在 天 道 觀 上 與 管 子 有 所 不 同 可 是, 從 另 一 方 面 而 言, 繫 辭 上 傳. 第 五 章 確 立 了 一 陰 一 陽 之 謂 道, 繼 之 者, 善 也 ; 成 之 者, 性 也 天 道 性 命 相 貫 通 的 天 人 關 係 及 形 上 的 第 一 原 理 一 陰 一 陽 之 謂 道, 其 所 論 的 道 較 管 子 更 具 歷 程 義 及 內 在 的 動 力 性 管 子 書 中 尚 未 形 成 一 套 成 熟 的 陰 陽 互 動 之 宇 宙 生 成 論 值 得 注 意 者, 兩 方 對 宇 宙 萬 物 的 實 然 性 運 動 和 變 化, 皆 能 客 觀 地 探 討 其 中 的 常 規 常 律 其 間 最 大 的 不 同 在 於 管 子 所 表 述 的 是 一 套 客 觀 實 有 的 天 道 論 繫 辭 傳 則 斷 言 : 一 陰 一 陽 之 謂 道, 繼 之 者, 善 也 ; 成 之 者, 性 也 天 地 之 大 德 曰 生 反 映 出 繫 辭 傳 係 以 尊 生 彰 有 崇 德 廣 業 的 生 命 價 值 意 識 為 出 發 點, 以 生 命 的 實 現 和 永 續 為 目 的 之 價 值 取 向 的 天 道 觀, 這 是 較 管 子 為 突 出 的 以 價 值 為 中 心 之 天 道 觀 此 外, 繫 辭 傳 對 天 人 互 動 歷 程 的 未 來 可 能 境 遇 和 人 事 的 吉 凶, 也 藉 筮 策 的 數 術 進 行 天 人 之 占, 期 能 預 測 未 來 而 採 取 因 應 的 行 動 繫 辭 上 傳 謂 : 易 有 聖 人 之 道 四 焉,, 以 卜 筮 者 尚 其 占 易 占 顯 示 出 人 與 超 越 界 之 神 靈 有 相 互 聯 繫 及 雙 向 溝 通 的 可 能 性 因 此, 繫 辭 傳 中 的 天 道 兼 具 了 主 宰 天 意 志 天 或 神 格 天 的 涵 義 天 有 福 佑 有 德 者 及 懲 罰 缺 德 者 的 神 秘 力 量, 管 子 則 較 不 具 此 一 色 彩 七 黃 帝 四 經 與 周 易. 繫 辭 傳 天 道 論 之 比 較 在 分 述 了 黃 帝 四 經 與 繫 辭 傳 的 天 道 論 後, 我 們 可 以 進 行 兩 者 之 間 有 無 20 內 在 聯 繫 的 考 察 今 人 胡 家 聰 與 陳 鼓 應 先 生 雖 已 有 這 方 面 的 研 究 成 果 我 們 可 以 20 胡 家 聰 著 易 傳 繫 辭 思 想 與 道 家 黃 老 之 學 相 通 一 文 收 錄 於 陳 鼓 應 主 編 道 家 文 化 研 究 第 一 輯,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92, 頁 陳 鼓 應 著 易 傳 與 楚 學 齊 學 一 文 收 錄 於 其 所 著 易 傳 與 道 家 思 想, 台 北 : 台 灣 商 務,1999, 三 刷, 頁

18 82 輔 仁 學 誌 人 文 藝 術 之 部 第 三 十 七 期 在 他 們 的 既 有 研 究 成 果 之 基 礎 上 繼 續 前 進 首 先 我 們 得 考 察 易 傳 與 楚 學 或 楚 文 化 之 間 有 無 學 術 上 的 承 傳 關 係 太 史 公 司 馬 遷 於 史 記 所 述 孔 子 傳 易 的 流 脈, 雖 今 人 有 不 同 的 正 反 面 意 見, 然 而 也 有 值 得 我 們 注 意 處 在 所 述 及 的 孔 門 傳 易 系 統 中, 馯 臂 子 弘 矯 子 庸 疵 兩 人 為 楚 人, 光 子 乘 羽 田 子 莊 何 皆 為 齊 人, 陳 鼓 應 指 出 從 田 子 莊 何 上 溯 五 代 到 馯 臂 子 弘, 在 時 間 上 正 是 戰 國 中 後 期 而 在 地 域 上 來 看, 傳 易 者 幾 乎 全 為 楚 齊 兩 地 之 人 21 楚 與 齊 在 戰 國 時 期 分 別 代 表 南 方 及 北 方 的 黃 老 之 學, 再 考 察 一 九 七 三 年 湖 南 長 沙 馬 王 堆 漢 墓 出 土 之 帛 書 中 有 易 經 易 傳 其 中 易 傳 計 有 六 篇, 除 與 今 通 行 本 略 同 的 繫 辭 外, 尚 有 二 三 子 問 易 之 義 繆 和 昭 力 內 容 涉 及 易 之 問 答 的 六 篇 這 些 文 獻 不 但 指 證 了 易 學 已 傳 至 楚 國, 不 但 如 此, 由 所 附 易 之 問 答 六 篇 觀 之, 已 吸 附 了 不 少 楚 地 的 黃 老 思 想 色 彩 茲 對 照 兩 文 獻 間 的 天 道 思 想 頗 多 對 應 相 合 處, 首 先 觀 經 法. 六 分 云 : 王 天 下 之 道, 有 天 焉, 有 地 焉, 又 有 人 焉 平 治 天 下 當 兼 顧 天 時 地 利 與 人 和 三 要 素 的 相 配 合 繫 辭 下 傳. 十 章 則 謂 : 易 之 為 書 也, 廣 大 悉 備, 有 天 道 焉, 有 人 道 焉, 有 地 道 焉, 兼 三 才 而 兩 之, 故 六, 六 者 非 它 也, 三 才 之 道 也 又 見 諸 說 卦 傳 亦 有 言 : 立 天 之 道 曰 陰 曰 陽, 立 人 之 道 曰 仁 與 義, 立 地 之 道 曰 剛 與 柔 易 傳 所 以 兼 言 三 才 之 道, 乃 有 鑒 於 天 道 司 生, 地 道 司 養 育, 人 道 則 體 察 及 配 合 天 時 地 利 而 參 贊 化 育 以 輔 相 天 地 之 宜, 促 進 萬 物 各 盡 其 性 共 遂 其 生 從 天 地 人 的 機 體 性 協 調 合 作, 當 洞 悉 及 遵 循 剛 柔 相 推, 陰 陽 合 德, 一 陰 一 陽 之 道 的 形 上 至 理 繫 辭 下 傳. 第 八 章 說 : 剛 柔 相 易 五 章 : 往 者 屈 也, 來 者 信 也, 屈 信 相 感 而 利 生 焉 ; 二 章 : 易 窮 則 變, 變 則 通, 通 則 久, 是 以 自 天 佑 之, 吉 無 不 利 的 普 遍 性 原 理 也 見 於 十 大 經. 姓 爭 : 夫 天 地 之 道, 寒 熱 燥 濕, 不 能 並 立, 剛 柔 陰 陽, 固 不 兩 行 意 指 天 地 間 的 自 然 律 是 剛 與 柔 陰 與 陽 不 能 同 時 平 行 並 存, 而 是 相 互 推 移, 變 化 往 來 的, 寒 與 熱 燥 與 濕 不 是 靜 態 的 並 立, 而 是 彼 此 間 一 往 一 來 的 二 文 獻 間 對 剛 柔 陰 陽 不 兩 行 而 是 相 互 推 移, 往 來 無 窮 的 思 想 有 內 在 的 契 合 處 繫 辭 傳 的 陰 陽 是 天 道 思 想 的 核 心 概 念, 反 觀 黃 帝 四 經 陰 陽 並 舉 者 凡 四 十 七 見, 例 如 稱 : 凡 論 必 以 陰 陽, 明 大 義 天 陽 地 陰 諸 陽 者 法 天, 諸 陰 者 法 地 上 陽 下 陰 信 ( 伸 ) 者 陽, 而 屈 者 陰 天 陽, 地 陰 男 陽, 21 見 陳 鼓 應 易 傳 與 楚 學 齊 學 一 文, 出 處 同 上 註 前 揭 書, 頁 148

19 曾 春 海 : 管 子 黃 帝 四 經 與 周 易 繫 辭 傳 天 道 與 治 道 之 比 較 83 女 陰 與 繫 辭 上 傳. 首 章 : 剛 柔 相 摩 乾 道 成 男, 坤 道 成 女 幾 乎 在 思 想 上 如 出 一 轍 陰 陽 合 德, 妙 運 生 生 而 莫 測 高 深 繫 辭 傳 對 運 行 宇 宙 大 化 的 動 力 因 或 生 化 者 以 神 明 一 詞 來 表 示 知 其 然 而 不 知 其 所 以 然 的 深 微 奧 妙 繫 辭 下 傳. 六 章 云 : 陰 陽 合 德, 而 剛 柔 有 體, 以 體 天 地 之 撰, 以 通 神 明 之 德 此 一 概 念 也 出 現 在 經 法. 名 理 所 云 : 道 者, 神 明 之 原 也 神 明 者, 處 於 度 之 內 而 見 於 度 之 外 者 也 神 明 者, 見 知 之 稽 依 此 文 句 涵 義, 神 明 亦 兼 指 人 的 靈 智 或 心 靈 的 精 神 作 用, 此 義 見 於 繫 辭 上 傳. 第 九 章 謂 : 知 變 化 之 道 者, 其 知 神 之 所 為 乎? 蓋 五 章 : 陰 陽 不 測 之 謂 神 變 化 之 道 雖 神 妙 莫 測, 卻 隱 藏 於 萬 物 的 變 化 之 中, 十 一 章 云 : 聖 人 以 此 齋 戒, 以 神 明 其 德 夫 意 指 聖 人 淨 化 心 靈 後, 才 能 以 真 摯 且 充 滿 靈 性 的 心 通 達 於 神 明 的 奧 理 最 後, 我 們 對 比 兩 文 獻 對 表 述 天 道 的 語 法 頗 多 雷 同 之 義 處 經 法. 六 分 曰 : 物 曲 成 焉, 繫 辭 傳 云 : 曲 成 萬 物 十 大 經. 本 伐 曰 : 方 形 不 留, 繫 辭 傳 云 : 旁 行 而 不 流 稱 曰 : 麋 論 天 地 之 紀, 繫 辭 傳 云 : 彌 綸 天 地 之 道 可 見 繫 辭 作 者 不 但 熟 讀 黃 帝 四 經 且 在 義 理 與 修 辭 上 亦 深 受 其 影 響 八 管 子 書 中 的 治 道 論 治 道 的 範 域 界 定 在 人 與 人 藉 一 套 套 架 構 形 式 所 構 作 的 社 群 團 體 及 其 活 動, 其 主 要 對 象 可 分 為 經 濟 社 群 政 治 社 群 及 整 體 的 社 會 生 活 管 子 在 治 道 上 立 基 於 為 政 者 心 之 能 力 的 發 展 取 向, 對 受 治 者 人 性 需 求 和 心 理 趨 避 法 則 之 認 識, 以 及 針 對 長 治 久 安 的 政 治 目 標 所 擬 的 管 理 機 制 之 設 計 天 道 統 攝 一 切 存 在 與 活 動 之 規 律, 則 治 道 當 本 於 天 道 為 政 者 應 認 識 天 道 和 普 遍 化 的 人 性 才 足 以 安 治 天 下 管 子 吸 收 了 老 子 書 中 虛 靜 心 之 修 持 法, 亦 是 治 道 功 能 之 所 繫 於 權 力 主 體 處 內 業 所 謂 : 靈 氣 在 心 以 躁 為 害, 心 能 執 靜, 道 將 自 定 陳 鼓 應 詮 釋 說 : 靈 氣 : 指 精 氣 在 心, 已 生 為 智 慧 者 22 換 言 之, 心 在 虛 靜 的 工 夫 及 狀 態 下 能 上 達 對 天 道 的 認 識 同 時 管 子 也 繼 承 了 老 子 無 為 而 無 不 為 的 政 治 道 術, 善 妙 用 天 道 來 順 應 其 所 深 刻 認 識 的 人 民 之 情 性 所 向 在 對 官 僚 的 領 導 統 御 上, 管 子 將 老 子 的 無 為 既 務 實 地 理 解 成 君 當 知 人 善 任, 充 分 利 用 百 官 之 智 力 而 導 出 君 無 為 臣 有 為, 亦 即 君 逸 臣 勞 的 運 作 法 則 這 是 由 人 身 之 心 與 九 竅 之 主 22 見 註 3, 頁 121~123

20 84 輔 仁 學 誌 人 文 藝 術 之 部 第 三 十 七 期 從 關 係 類 比 到 君 與 臣 僚 的 功 能 結 構 之 關 係 上 君 當 設 計 出 一 套 健 全 合 理 的 職 能 分 工 機 制, 充 分 授 權, 課 以 責 任 和 公 平 的 獎 懲 制 度 質 言 之, 他 以 一 套 具 理 性 化 的 法 治 來 代 替 人 治, 這 是 將 老 學 的 無 為 心 境 客 觀 化 而 創 造 一 套 刑 名 法 治 論 茲 將 管 子 的 治 道 區 分 為 經 濟 政 治 社 會 三 大 項 目 來 論 述 首 先, 宇 宙 論 意 義 的 氣 獨 立 於 人 的 意 識 而 客 觀 存 在 於 大 自 然 界 中 就 大 自 然 四 時 變 化 的 氣 而 言, 其 感 覺 性 質 是 一 般 人 所 能 感 受 到 的 冷 暖 溼 熱 這 是 季 節 轉 換 歷 程 中 氣 候 義 的 自 然 性 質 之 氣, 與 農 業 經 濟 中 農 作 物 蕃 養 生 息 有 著 密 切 的 利 害 關 係 因 此, 農 業 上 所 需 求 的 客 觀 化 之 自 然 法 則, 促 進 了 古 代 天 文 學 氣 象 學 農 藝 學 的 知 識 發 展 這 類 對 大 自 然 理 解 的 知 識 叢 提 升 轉 化 出 氣 化 的 宇 宙 觀, 成 為 哲 學 性 的 萬 物 生 成 論 之 基 礎 因 此, 農 作 物 的 生 成 法 則 與 寒 暑 的 往 來, 四 時 時 令 的 變 化 規 律 產 生 了 對 應 符 合 之 關 係 於 是, 農 業 經 濟 活 動 的 規 律 奠 基 於 對 相 關 的 大 自 然 運 行 規 律 之 精 確 認 知 和 周 密 的 配 合 行 動, 亦 即 在 天 時 地 利 及 人 之 農 作 上 應 配 合 得 和 諧 一 致 換 言 之, 在 農 業 經 濟 上, 欲 國 泰 民 安, 就 得 五 穀 豐 收, 欲 五 穀 豐 收, 就 得 農 耕 時 風 調 雨 順, 其 條 件 又 取 於 為 政 者 是 否 具 備 精 密 且 周 全 的 天 文 曆 法 及 農 業 方 面 的 客 觀 知 識, 衡 之 於 管 子 書, 已 有 細 緻 的 論 述 所 謂 : 春 者, 陽 氣 始 上, 故 萬 物 生, 夏 者, 陽 氣 畢 上, 故 萬 物 長 秋 者, 陰 氣 始 下, 故 萬 物 收 冬 者, 陰 氣 畢 下, 故 萬 物 藏 ; 故 春 夏 生 長, 秋 冬 收 藏, 四 時 之 節 ( 形 勢 解 ) 又 云 農 事 且 作, 請 以 什 伍 農 夫 賦 耜 鐵, 此 之 謂 春 之 秋 五 穀 之 所 會, 此 之 謂 秋 之 秋 ( 輕 重 乙 ) 農 作 物 生 命 歷 程 所 依 循 的 規 律 是 隨 從 節 氣 變 化 的 自 然 律 則 的, 因 此, 為 政 者 在 治 理 國 家 社 稷 時, 應 認 識 和 遵 循 節 氣 運 行 的 自 然 規 律 來 頒 佈 政 令 人 為 法 以 自 然 法 為 準 據, 因 此, 為 政 者 在 農 業 政 策 上 不 但 不 能 違 背 農 時, 且 應 理 性 地 順 應 農 時, 因 時 令 循 天 道 的 自 然 法 則 而 完 成 天 生 人 成 的 農 業 經 濟 目 標 幼 官 篇 詳 實 地 陳 述 了 為 政 者 在 施 政 時, 應 依 循 時 節 之 氣 候 的 變 化 規 律 來 頒 定 人 民 所 應 遵 行 的 公 共 政

21 曾 春 海 : 管 子 黃 帝 四 經 與 周 易 繫 辭 傳 天 道 與 治 道 之 比 較 85 策 及 社 會 規 範 管 子 上 承 易 之 八 卦 書 之 五 行 春 秋 左 氏 之 陰 陽 說, 歸 納 為 一 元 論, 傾 向 於 歷 時 性 之 發 展, 其 共 時 性 之 呈 現 色 彩 較 弱 地 水 氣 精 氣 理 道, 層 層 相 因, 始 於 具 體 之 土 ( 地 ), 終 於 抽 象 之 道, 天 道 在 循 環 不 已 的 歷 程 中, 隱 具 循 行 不 己 的 天 地 度 數 心 術 上 : 虛 無 無 形 之 謂 道, 化 育 萬 物 之 謂 德 道 在 天 地 間, 其 大 無 外, 其 小 無 內, 故 曰 : 不 遠 而 難 極 也 著 眼 於 自 然 界 所 呈 現 的 天 之 道 與 地 之 道 形 勢 解 : 天 之 道, 滿 而 不 溢, 盛 而 不 衰, 明 主 法 象 天 道, 故 貴 而 不 驕, 富 而 不 奢 白 心 : 日 極 則 仄, 月 滿 則 虧 ; 極 之 徒 仄, 滿 之 徒 虧, 巨 之 徒 滅 孰 能 己 無 己 乎? 效 夫 天 地 之 紀 學 者 研 究 天 之 道 的 目 的, 正 是 要 君 主 法 象 天 道 效 天 地 之 紀 以 施 政 而 造 福 人 民 管 子 書 中 出 現 宙 合 一 詞 在 宇 宙 論 上 指 空 間 最 大 形 式, 是 所 有 細 微 空 間 的 集 合, 將 聖 人 道 的 討 論 擴 及 無 限 之 宇 宙 時 空 的 思 路, 是 戰 國 中 期 之 後, 黃 老 道 家 之 一 大 特 色 齊 楚 道 家 承 莊 子 把 人 放 在 無 窮 性 的 宇 宙, 在 大 化 之 流 的 時 空 中 來 思 考 人 類 的 處 境, 其 思 想 視 野 更 形 開 闊, 具 有 共 通 的 時 代 特 色 宙 合 云 : 宙 合 之 意, 上 通 於 天 之 上, 下 泉 於 地 之 下, 外 出 於 四 海 之 外, 合 絡 天 地 以 為 一 裹 是 大 之 無 外, 小 之 無 內 聖 人 之 道, 貴 富 以 當 奚 為 當? 本 乎 無 妄 之 治, 運 乎 無 方 之 事, 應 變 不 失 之 謂 當 管 子 論 述 天 地 時 多 著 重 在 生 育 萬 物 覆 載 萬 物 的 功 能, 形 勢 解 : 天 生 四 時, 地 生 萬 材, 以 養 萬 物, 而 無 取 焉, 天 地 是 覆 載 萬 物 的 最 大 塲 域, 也 是 人 們 對 自 身 生 存 環 境 之 概 括 又 云 : 天 覆 萬 物, 制 寒 暑, 行 日 月, 次 星 辰, 天 之 常 也, 治 之 以 理, 終 而 復 始 天 道 有 其 自 身 客 觀 的 理 序 和 運 行 的 規 律 版 法 解 說 : 法 者, 法 天 地 之 位, 象 四 時 之 行, 以 治 天 下 天 地 之 位, 有 前 有 後, 有 左 有 右, 聖 人 法 之, 以 建 經 紀 春 生 於 左, 秋 殺 於 右, 夏 長 於 前, 冬 藏 於 後 生 長 之 事, 文 也 ; 收 藏 之 事, 武 也 管 子 本 天 道 行 治 道, 因 此, 務 求 修 養 大 清 明 之 精 神, 期 能 將 自 然 界 之 四 時 四 方 與 人 事 界 之 文 武 生 殺 加 以 結 合, 由 於 對 道 用 的 強 調, 對 治 道 的 需 求, 輕 重 己 曰 : 清 神 生 心, 心 生 規, 規 生 矩, 矩 生 方, 方 生 正, 正 生 曆, 曆 生 四 時, 四 時 生 萬 物, 聖 人 因 而 理 之, 道 遍 矣 表 述 天 道 運 行 之 客 觀 規 律 的 曆 法 係 四 時 之 運 行,

22 86 輔 仁 學 誌 人 文 藝 術 之 部 第 三 十 七 期 萬 物 之 變 化 所 歸 納 而 成 的, 其 所 理 出 的 規 矩 與 方 正 也 就 是 作 者 所 強 調 的 天 地 秩 序 之 象 徵, 對 秩 序 之 認 識 歸 源 於 聖 人 之 心 神 唯 有 靜 心 體 察 萬 物, 方 能 得 知 自 然 秩 序 同 時, 也 確 立 了 人 間 理 法 的 合 理 性 與 權 威 性 此 外, 管 子 在 宇 宙 生 成 論 上 特 別 重 視 了 水 元 素, 水 地 : 水 者, 地 之 血 氣, 如 筋 脈 之 通 流 者 也 水 與 精 氣 同 時 是 人 類 生 成 之 根 源, 也 即 人 類 生 成 之 最 早 型 態, 水 不 僅 生 成 了 事 物 的 外 在 型 態, 更 決 定 了 事 物 的 內 在 精 神 或 德 性 蓋 水 是 人 與 其 化 一 切 生 物 所 不 可 或 缺 的 必 要 成 素, 水 地 : 水 者 何 也? 萬 物 之 本 原 也, 諸 生 之 宗 室 也, 美 惡 賢 不 肖 愚 俊 之 所 產 生 也 第 二, 在 政 治 社 群 生 活 上, 管 子 主 張 為 政 者 在 治 道 上 以 依 據 天 道 製 定 刑 名 法 制 系 統 來 導 引 人 民 因 循 天 道, 兌 現 老 學 中 的 無 為 而 治 心 術 上 扼 要 地 指 出 : 無 為 之 道, 因 也 因 也 者, 無 益 無 損 也 以 其 形, 因 為 之 名, 此 因 之 術 也 在 刑 名 制 度 之 建 構 上, 為 政 者 只 依 據 客 觀 對 象 的 自 然 可 徵 實 之 特 徵, 按 具 體 的 形 狀 等 來 約 定 俗 成 一 共 同 使 用 的 名 稱 要 言 之, 刑 名 之 治 是 立 基 於 名 實 對 應 符 合 的 認 識 論 上, 依 形 定 名, 針 對 對 象 物 的 實 然 特 徵, 做 主 觀 上 的 損 改 增 益 管 子 論 述 了 知 識 理 性 的 心 靈, 有 能 力 因 循 著 感 官 對 外 界 所 傳 達 而 來 的 訊 息, 如 實 地 對 應, 而 約 定 俗 成 地 予 以 命 名 心 術 上 說 : 以 形 務 名, 執 其 名, 務 其 應 所 以 成 之, 應 之 道 也 以 客 觀 的 刑 名 制 度 來 確 立 所 資 因 循 的 成 文 法 經 驗 法 實 證 法 來 實 踐 無 為 之 治 質 言 之, 以 刑 ( 形 ) 務 名 所 建 構 的 刑 名 法 就 是 體 現 天 道 的 治 道, 也 即 是 因 循 術 心 在 治 道 上 的 作 用, 在 建 立 名 實 符 應 的 機 制 上 因 與 應, 這 是 管 子 在 本 天 道 行 治 道 的 無 為 之 治 心 術 上 所 謂 : 無 為 之 道, 因 也 因 也 者, 舍 己 而 以 物 為 法 者 也 法 法 云 :, 憲 律 制 度 必 法 道 宙 合 扼 要 地 說 : 因 以 盡 天 地 之 道 管 子 重 視 君 臣 關 係, 主 張 君 尊 臣 卑, 霸 言 所 謂 : 主 尊 臣 卑, 上 威 下 敬, 令 行 人 服, 理 之 至 也 君 對 臣 握 有 發 號 施 令 的 權 柄, 法 法 言 : 令 者, 人 主 之 大 寶 也 君 所 發 的 號 令 有 至 高 的 權 威, 亦 即 君 掌 嚴 罰 臣 僚 的 權 威, 使 臣 僚 知 所 畏 懼, 才 能 對 君 所 下 達 的 號 令 有 堅 定 的 執 行 力 若 君 權 削 弱 則 由 尊 貴 轉 成 卑 下, 號 令 不 能 貫 徹 於 臣 僚, 這 是 政 治 的 危 機 所 在, 重 令 說 : 凡 君 國 之 重 器, 莫 重 於 令 令 重 則 君 尊, 君 尊 則 國 安 ; 令 輕 則 君 卑, 君 卑 則 國 危 故 安 國 在 乎 尊

23 曾 春 海 : 管 子 黃 帝 四 經 與 周 易 繫 辭 傳 天 道 與 治 道 之 比 較 87 君, 尊 君 在 乎 行 令, 行 令 在 乎 嚴 罰 罰 嚴 令 行, 則 百 吏 皆 恐 ; 罰 不 嚴, 令 不 行, 則 百 吏 皆 喜 臣 僚 的 政 治 人 性 普 遍 趨 於 名 利 而 避 開 懲 罰 禍 害, 臣 僚 遂 行 名 利 之 貪 求, 而 不 擇 手 段 地 欺 下 瞞 上 管 子 透 視 君 僚 趨 利 避 害 的 心 理 法 則, 認 為 君 人 者 當 握 有 權 威, 憑 懲 罰 手 段 才 能 使 臣 僚 服 從 法 令 明 法 解 說 : 明 主 在 上 位, 有 必 治 之 勢, 則 群 臣 不 敢 為 非 是 故 群 臣 之 不 敢 欺 主 者, 非 愛 主 也, 以 畏 主 之 威 勢 也 任 法 更 進 一 步 具 體 地 指 出, 營 造 尊 君 的 君 權 當 握 有 對 臣 僚 們 生 殺 富 貧 貴 賤 六 項 權 柄, 亦 即 六 柄 然 而, 六 柄 不 是 尊 君 的 充 份 條 件, 君 主 制 定 的 法 律 是 否 公 正, 所 下 的 命 令 是 否 考 慮 得 周 全, 也 是 不 可 或 缺 的 條 件 六 柄 是 君 主 的 特 權 也 是 其 治 術, 不 可 以 藉 人, 或 與 臣 下 分 享, 否 則, 將 易 受 制 於 臣 僚 明 法 解 云 : 威 勢 獨 在 於 主, 則 群 臣 畏 敬 ; 法 政 獨 出 於 主, 則 天 下 服 德 故 威 勢 分 於 臣, 則 令 不 行, 法 政 出 於 臣, 則 民 不 聽 第 三, 人 民 的 社 會 生 活, 何 以 需 要 建 立 一 具 管 理 機 能 的 政 府, 君 臣 下 提 出 國 家 有 必 要 成 立 的 理 據 其 主 要 論 點 是 : 古 者 未 有 君 臣 上 下 之 別, 未 有 夫 婦 妃 匹 之 合, 於 是 智 者 詐 愚, 強 者 凌 弱, 老 幼 孤 獨 不 得 其 所 故 智 者 假 眾 力 以 禁 強 虐, 而 暴 人 止 ; 為 民 興 利 除 害, 正 民 之 德, 而 民 師 之 至 於 如 何 正 民 之 德? 該 篇 提 出 君 主 應 效 法 古 代 聖 王, 提 升 民 生 經 濟, 審 知 社 會 禍 福 產 生 的 關 鍵 原 因, 謹 小 慎 微, 防 微 杜 漸 然 而, 單 靠 禮 治 仍 有 所 不 足, 管 子 認 為 刑 法 之 治 有 其 不 可 或 缺 的 必 要 功 能 樞 言 云 : 凡 萬 物 陰 陽 兩 生 而 參 視, 先 王 因 其 參 而 慎 所 入 所 出 管 子 書 中 也 具 有 陰 陽 一 概 念, 對 該 書 而 言 陰 陽 已 不 只 是 自 然 變 化 原 理, 也 是 治 國 之 理, 陽 主 德, 陰 主 刑, 成 為 刑 德 之 事 的 準 則 與 依 據 管 子 書 中 既 有 重 陽 輕 陰 說, 也 有 重 陰 輕 陽 說 樞 言 謂 : 先 王 用 一 陰 二 陽 者, 霸 ; 盡 以 陽 者, 王 ; 以 一 陽 二 陰 者, 削 ; 盡 以 陰 者, 亡 以 德 治 與 刑 治 判 別 王 道 和 霸 道 之 別 心 術 上 說 : 人 主 者 立 於 陰, 陰 者 靜, 故 曰 : 動 則 失 位 陰 則 能 制 陽 矣, 靜 則 能 制 動 矣, 故 曰 : 靜 乃 自 得 陰 陽 相 濟, 可 交 互 為 用 另 方 面 視 陽 為 厚 生 之 德 政, 把 陰 視 為 暴 虐 之 刑 戮, 要 人 主 實 行 仁 政, 去 除 暴 行, 肯 定 德 治 為 治 道 之 本 但 是 刑 治 也 不 可 缺, 四 時 : 陰 陽 者, 天 地 之 大 理 也, 四 時 者, 陰 陽 之 大 經 也 刑 德 者, 四 時 之 合 也 刑 德 合 於 時 則 生 福, 詭 則 生 禍 陰 陽 消 長 促 成 四 時 變 化, 而 刑 德 必 須 合 於 四 時, 按 四 時 時 序 以 施 政, 刑 德 須 與 陰 陽 相 符, 二 者 之 間 因 此 產 生 了 比 附 關 係 重 德 慎 刑 的 治 道

24 88 輔 仁 學 誌 人 文 藝 術 之 部 第 三 十 七 期 論 也 出 現 在 黃 帝 四 經 一 書 中, 姓 爭 : 刑 德 皇 皇, 日 月 相 望, 刑 晦 而 德 明, 刑 陰 而 德 陽, 刑 微 而 德 彰 治 者 應 以 德 為 主, 以 行 為 輔 行 德 政 者, 可 以 稱 王 ; 盡 用 刑 罰 者, 則 自 取 滅 亡 此 外, 管 子 認 為 施 惠 於 民 的 安 治 是 一 時 的, 難 以 持 久, 在 安 定 社 會 且 能 持 久 者 是 依 法 治 國 的 法 治 法 法 篇 論 證 著 說 : 惠 者, 多 赦 者 也, 先 易 而 後 難, 久 而 不 勝 其 禍 ; 法 者, 先 難 而 後 易, 久 而 不 勝 其 福 故 惠 者, 民 之 仇 讎 也 ; 法 者, 民 之 父 母 也 蓋 一 味 地 施 惠 於 民, 民 心 易 不 知 足, 習 以 為 常 後, 淡 化 了 感 恩 惜 福 之 心, 一 旦 對 所 受 的 惠 澤 不 滿 意, 反 而 怨 聲 載 道, 仇 視 君 主 因 此, 客 觀 化 的 刑 名 法 治 較 有 持 久 的 安 定 社 會 之 力 量 因 此, 法 法 篇 明 確 地 主 張 社 稷 先 於 親 戚, 法 重 於 民, 威 權 貴 於 爵 祿 在 較 量 峻 法 與 仁 惠 的 價 值 位 階 上, 法 享 有 優 位 性, 法 法 篇 提 出 不 為 愛 民 虧 其 法 的 貴 刑 名 法 治 之 原 則, 其 根 本 原 因 在 於 憲 律 制 度 必 法 道 因 此, 管 子 法 治 的 深 層 本 質 是 道 治 任 法 篇 申 明 其 蘊 義 說 : 聖 君 任 法 而 不 任 智, 任 數 而 不 任 說, 任 公 而 不 任 私, 任 大 道 而 不 任 小 物, 然 後 身 佚 而 天 下 治 質 言 之, 立 基 於 道 治 精 神 的 刑 名 法 治 才 是 君 無 為, 臣 僚 及 法 律 有 為 的 無 為 而 無 不 為 之 要 義 所 在 九 黃 帝 四 經 的 治 道 論 天 地 有 恆 常 : 道 生 法 是 經 法. 道 法 論 證 治 道 本 於 天 道 的 核 心 理 論 所 在, 從 而 推 證 出 執 道 守 度 為 黃 帝 四 經 治 道 的 總 綱 要 道 原 扼 要 的 以 抱 道 執 度, 天 下 可 一 也 的 命 題 來 概 括, 統 攝 天 地 人 做 為 萬 物 生 成 變 化, 原 始 要 終 之 至 上 原 理 的 道, 有 其 客 觀 的 普 遍 的 恆 常 的 規 律 和 本 性 因 此, 人 生 之 道 的 人 道 與 家 庭 社 會 政 治 經 濟 社 群 生 活 的 治 道 亦 當 統 屬 於 絕 對 的, 終 極 性 的 天 道, 必 須 理 解 和 遵 循 天 道 的 大 自 然 律 經 法. 論 約 云 : 四 時 有 度, 天 地 之 李 [ 理 ] 也 日 月 星 晨 [ 辰 ] 有 數, 天 地 之 紀 也 三 時 成 功, 一 時 刑 殺, 天 地 之 道 立 也 四 時 代 正, 冬 [ 終 ] 而 復 始 黃 帝 四 經 反 映 了 當 時 天 文 曆 算 的 高 度 科 學 研 究 成 果, 認 識 到 自 然 法 則 的 客 觀 性 必 然 性, 藉 長 期 觀 察 紀 錄 歸 納 和 精 密 演 算 所 獲 致 的 一 套 度 數

25 曾 春 海 : 管 子 黃 帝 四 經 與 周 易 繫 辭 傳 天 道 與 治 道 之 比 較 89 紀 系 統 已 能 精 確 的 掌 握 和 預 測 大 自 然 運 行 的 客 觀 規 律, 就 人 類 賴 以 生 存 的 農 事 上 之 蕃 養 生 息 與 四 時 之 迭 運 密 切 互 動 配 合 中, 認 識 到 一 年 四 季 中 的 春 夏 冬 三 季 係 農 事 生 養 休 息 時 節, 僅 秋 季 的 收 割 為 刑 殺 四 時 的 輪 替, 終 而 復 始, 周 行 不 殆 因 此, 負 治 道 最 高 責 任 的 聖 人 當 以 虛 靜 的 神 明 靈 智 來 審 時 循 理, 依 道 生 法 來 制 訂 公 正 無 私 的 客 觀 的 法 度, 亦 即 人 為 法, 公 正 的 守 度 也 意 味 著 代 天 執 道 以 治 政 安 民 這 該 是 為 政 者 抱 道 執 度, 天 下 可 一 也 的 治 道 所 依 據 的 治 理 經 法. 君 正 所 謂 : 法 度 者, 正 [ 政 ] 之 至 也 而 [ 能 ] 以 法 度 治 者, 不 可 亂 也 而 [ 能 ] 生 法 度 者, 不 可 亂 也 精 公 無 私 而 賞 罰 信, 所 以 治 也 然 而, 對 黃 帝 四 經 而 言, 自 然 法 不 僅 止 於 天 地 萬 物 所 形 成 的 自 然 界, 也 涉 及 人 文 社 會 的 社 群 之 道 因 此, 其 作 者 以 形 上 的 類 比 推 理 效 天 地 間 的 自 然 理 序 為 準 而 建 構 與 之 具 對 應 和 象 徵 意 義 的 政 治 社 會 之 位 階 層 級 機 制 經 法. 道 法 云 : 天 地 有 恆 常, 萬 民 有 恆 事, 貴 賤 有 恆 立 [ 位 ], 畜 臣 有 恆 道, 使 民 有 恆 度 天 地 之 恆 常, 四 時 晦 明 生 殺, 輮 [ 柔 ] 剛 萬 民 之 恆 事, 男 農, 女 工 貴 賤 之 恆 立 [ 位 ], 賢 不 宵 [ 肖 ] 不 相 放 [ 妨 ] 畜 臣 之 恆 道, 任 能 毋 過 其 所 長 使 民 之 恆 度, 去 私 而 立 公 在 治 道 上 所 確 立 的 經 濟 機 制 之 萬 民 之 恆 事 社 會 位 階 的 貴 賤 之 恆 立 政 治 人 事 上, 畜 臣 有 恆 道 及 對 民 力 徵 用 的 使 民 之 恆 度 皆 以 天 地 有 恆 常 的 道 為 最 高 準 則 扼 要 言 之, 在 治 道 上, 本 天 道 立 治 道, 人 為 法 以 自 然 法 為 準 據 若 悖 反 天 道 及 本 天 道 而 生 的 治 理 治 法, 則 經 法. 論 約 斷 言 : 不 循 天 常, 不 節 民 力, 周 遷 而 無 功 養 死 伐 生, 命 曰 逆 成 不 有 人 戮, 必 有 天 刑 結 局 是 難 逃 天 災 或 人 禍 的 懲 罰 那 麼 天 常 的 具 體 內 容 有 哪 些 呢? 經 法. 論 有 較 詳 實 的 表 述, 所 謂 天 執 一 以 明 三, 日 信 出 信 入 南 北 有 極,[ 度 之 稽 也 月 信 生 信 ] 死, 進 退 有 常, 數 之 稽 也 列 星 有 數, 而 不 失 其 行, 信 之 稽 也 天 明 三 以 定 二, 天 定 二 以 建 八 正, 則 四 時 有 度, 動 靜 有 立 ( 位 ), 而 外 內 有 處 重 點 在 天 執 一 明 三 正 二 建 八 正 一 指 道, 三 指 日 月 星 辰 二 指 陰 陽, 太 陽 依 天 時 升 落, 其 運 行 的 度 數 決 定 了 大 自 然 的 客 觀 規 律, 亦 即 度 之 稽 陳 鼓 應 提 要 說 : 本 篇 論 述 天 道 和 取 法 天 道 的 人 理 天 道 就 是 八 政 七 法, 人 理 就 是 六

26 90 輔 仁 學 誌 人 文 藝 術 之 部 第 三 十 七 期 柄 三 名 主 張 君 主 應 該 取 法 天 道 所 建 立 推 行 的 八 政 七 法 來 執 六 柄 審 三 名, 以 此 來 治 理 國 家 平 定 天 下 23 八 正 七 法 由 明 三 定 二 的 天 道 天 常 所 派 生 的 術 用 八 正 指 春 夏 秋 冬 外 內 動 靜 等 八 種 政 令 24 七 法 指 天 道 所 化 生 的 事 物 具 有 明 瞭 確 定 適 當 信 實 極 而 反 必 然 順 正 即 有 常 等 七 種 特 色 25 這 些 特 性 係 由 天 之 所 以 為 物 命 ( 論 ) 在 天 道 的 運 行 下, 事 物 各 循 其 性 而 存 在, 與 活 動 為 政 者 應 理 解 和 順 應 天 所 賦 予 命 的 性 律 常 規, 因 此 有 執 六 柄 審 三 名 的 治 術 論 所 謂 : 執 六 枋 ( 柄 ) 以 令 天 下, 審 三 名 以 為 萬 事 [ 稽 ], 察 逆 順 以 觀 於 革 月 ( 覇 ), 知 虛 實 動 靜 之 所 為, 達 於 名 實 相 應, 盡 知 情 偽 而 不 惑, 然 後 帝 王 之 道 成 六 枋 ( 柄 ): 一 曰 觀, 二 曰 論, 三 曰 僮 ( 動 ), 四 曰 木 專 ( 專 ), 五 曰 變, 六 曰 化 三 名 : 一 曰 正 名 立 而 偃, 二 曰 倚 名 法 而 亂, 三 曰 無 名 而 強 主 滅 : 三 名 察 則 事 有 應 矣 六 柄 指 治 國 的 六 種 道 術 我 們 分 別 解 讀 涵 義, 觀 指 國 家 的 興 衰 可 觀 察 幾 微, 見 得 徵 兆 ; 論 是 對 關 係 國 勢 的 客 觀 因 素 而 綜 合 分 析 且 予 以 評 估, 三 僮 ( 動 ) 指 順 時 應 變, 四 木 專 ( 專 ) 指 依 法 決 定 不 混 淆 是 非 的 界 線, 與 經 法. 名 理 : 是 非 有 分, 以 法 斷 之 同 義, 五 變 指 順 時 應 變, 除 舊 佈 新, 六 化 指 賞 罰 交 替 使 用, 處 事 靈 活 變 化 以 興 善 除 惡 三 名 分 別 有 三 涵 義 ; 正 名 立 而 偃 指 端 正 形 名, 名 實 相 符, 則 依 此 法 度 以 安 定 國 家 ; 倚 名 廢 而 亂 意 謂 形 名 不 正, 則 名 實 不 符, 法 度 荒 廢, 國 家 陷 入 混 亂 ; 強 主 滅 而 無 名 意 指 專 制 獨 裁 目 無 形 名, 則 國 勢 雖 強 也 難 逃 滅 亡 之 危 險 陳 鼓 應 闡 釋 其 哲 理 說 : 三 名 言 本 分, 六 柄 言 道 術, 三 名 為 正, 六 柄 為 奇 審 三 名 為 執 六 柄 的 基 礎 審 三 名 可 以 自 安, 執 六 柄 可 以 平 天 下 26 王 霸 非 對 立 的 而 是 相 連 續 的, 若 能 因 道 生 法 且 秉 公 執 法, 則 可 使 國 家 富 強, 進 而 臻 於 王 道 的 理 想, 而 成 就 帝 王 之 道 道 法 篇 開 宗 明 義 地 點 出 道 生 法 執 道 者, 生 法 而 弗 敢 犯 也, 法 立 而 弗 敢 廢 也, 不 但 在 法 理 學 上 確 立 了 人 為 法 的 形 上 基 礎 在 天 道, 同 時, 也 由 立 法 者 自 身 的 尊 重 法 律 而 樹 立 起 法 律 律 令 的 尊 嚴 然 而, 觀 一 年 四 時 的 運 行 有 三 季 為 生 見 所 著 黃 帝 四 經 今 註 今 譯, 頁 177 見 前 註, 頁 179 同 註 23, 頁 186 同 註 23, 頁 196

27 曾 春 海 : 管 子 黃 帝 四 經 與 周 易 繫 辭 傳 天 道 與 治 道 之 比 較 91 養 萬 物, 只 一 季 秋 收 為 刑 殺 體 證 出 天 道 有 好 生 之 德, 因 此, 推 導 出 黃 帝 四 經 刑 德 並 用, 德 主 刑 輔 的 價 值 原 則, 以 及 王 霸 兼 行 的 帝 王 之 道 黃 帝 四 經 將 刑 德 剛 柔, 雌 雄 相 配 的 概 念 皆 納 入 陰 陽 大 義 的 範 疇 在 陰 陽 屬 性 的 對 比 中, 陽 為 先 高 上 尊 稱 云 : 凡 論 必 以 陰 陽 大 義 ; 天 陽 地 陰 ; 春 陽 秋 陰 制 人 者 陽, 制 於 人 者 陰 諸 陽 者 法 天, 天 貴 正 諸 陰 者 法 地, 地 [ 之 ] 德 安 徐 正 靜, 柔 節 先 定, 善 予 不 爭, 此 地 之 度 而 雌 之 節 也 這 是 將 人 道 人 事 歸 本 於 法 天 的 一 貫 思 想 十 大 經. 果 童 亦 言 失 德 后 刑 順 于 天 德 治 為 王 道 政 治, 十 大 經. 立 命 明 確 的 表 白 了 王 道 向 度 的 理 念, 所 謂 : 吾 畏 天 愛 地 親 民 吾 苟 能 親 親 而 興 賢, 吾 不 遺 亦 至 矣 霸 道 重 視 信 賞 有 度 的 法 治 思 想 黃 帝 四 經 尤 具 這 一 特 色, 由 道 生 法 可 得 知 法 度 是 政 治 安 危 成 敗 的 關 鍵, 為 了 製 定 公 正 合 理 的 法 度, 稱 提 示 君 人 者 當 審 時 度 勢, 見 幾 而 作, 所 謂 : 明 明 至 微, 時 反 以 為 幾 幾 指 事 情 在 發 展 中 有 轉 折 的 契 機, 亦 即 動 靜 變 化 的 關 鍵 點 所 在 人 在 動 靜 的 得 時 或 失 時, 關 係 到 人 是 否 要 能 認 識 客 觀 規 律 而 與 時 偕 行, 掌 握 主 導 性 因 此, 因 道 製 法 後 的 守 度 至 為 重 要 經 法. 四 度 特 別 申 論 此 一 概 念, 不 但 天 依 時 運 行, 地 利 之 宜 有 節 度, 而 且, 在 治 國 理 政 上, 賦 斂 要 有 度, 使 民 要 有 恆 度, 若 變 恆 過 度 過 極 失 當, 則 失 度, 錯 亂 了 天 地 人 良 性 互 動 的 契 機, 則 政 治 不 易 順 利 成 功 為 了 審 時 循 理 乘 勢 而 獲 致 成 功 十 大 經. 雌 雄 非 常 重 視 在 策 略 運 用 上, 承 襲 老 子 貴 柔 思 想, 認 為 善 用 雌 節 者, 乃 因 雌 節 具 吉 節 意 義 若 侷 限 在 偏 執 雄 節 者, 反 而 運 作 僵 硬 而 失 敗 此 際, 雄 節 有 凶 節 之 意 義 文 中 還 提 出 警 人 之 語 : 辯 [ 辨 ] 雌 雄 之 節 乃 分 禍 福 之 鄉 [ 向 ] 經 法. 名 理 亦 說 : 以 剛 為 柔 者 木 舌 [ 活 ], 以 柔 為 剛 者 伐 重 柔 者 吉, 重 剛 者 滅 至 於 雌 節 與 雄 節 的 具 體 特 徵, 陳 麗 桂 指 出 : 所 謂 雄 節 是 指 恭 儉, 而 把 慈 惠 仁 愛 正 靜 諸 徳 都 納 入 其 中 27 以 雌 雄 剛 柔 的 視 角 來 審 查 吉 凶 禍 福 的 因 素, 是 取 成 敗 的 功 利 價 值 觀, 是 霸 道 的 重 術 理 念 十 管 子 與 黃 帝 四 經 治 道 論 之 比 較 管 子 在 理 解 客 觀 事 物 的 變 化 規 律 是 把 握 天 極 天 數 的 關 鍵, 順 從 陰 陽 的 變 化, 依 天 地 常 道 而 行, 一 切 順 因 於 天 地 之 道 與 黃 帝 四 經 同, 甚 至 勢 篇 27 見 陳 麗 桂 : 戰 國 時 期 的 黃 老 思 想, 台 北 : 聯 經,1991 年, 頁 84

28 92 輔 仁 學 誌 人 文 藝 術 之 部 第 三 十 七 期 有 言 : 成 功 之 道, 嬴 縮 為 寶 毋 亡 天 極, 究 數 而 止 事 若 未 成, 毋 改 其 形, 毋 失 其 始, 靜 民 觀 時, 待 令 而 起 故 曰 : 修 陰 陽 之 從, 而 道 天 地 之 常 嬴 嬴 縮 縮, 因 而 為 當 死 死 生 生, 因 天 地 之 形 其 中 嬴 縮 天 極 ( 天 ) 數 ( 天 ) 當 等 概 念 與 黃 帝 四 經 完 全 相 同, 甚 而 毋 亡 天 極, 究 數 而 止 一 語 亦 出 現 於 黃 帝 四 經. 稱 中 而 形 勢 亦 有 言 : 失 天 之 度, 雖 滿 必 涸 ; 上 下 不 和, 雖 安 必 危 欲 王 天 下, 而 失 天 之 道, 天 下 不 可 得 而 王 也 得 天 之 道, 其 事 若 自 然 ; 失 天 之 道, 雖 立 不 安 該 書 論 述 了 道 之 用 在 如 何 治 國 理 民 置 物 平 天 下 之 道 因 此, 白 心 云 : 道 者, 一 人 用 之, 不 聞 有 餘 ; 天 下 行 之, 不 聞 不 足, 此 謂 道 矣 該 書 所 理 解 的 老 子 之 道 即 是 天 之 度 天 之 道 既 然 天 不 變 其 常, 地 不 易 其 則, 春 秋 冬 夏, 不 更 其 ( 時 ) 節, 古 今 一 也 ( 形 勢 ) 治 者 只 要 能 掌 握 天 道 運 的 度 數, 也 就 能 控 制 人 間 事 物 的 運 作 了 這 是 由 知 性 去 把 握 治 道 與 老 子 無 為 復 返 的 體 證 工 夫 以 證 現 道 不 同 管 子 以 理 性 客 觀 了 解 的 道, 只 能 是 一 種 規 律, 黃 帝 四 經 在 對 老 子 的 繼 承 和 改 造 上, 與 管 子 頗 有 異 曲 同 功 之 妙 兩 書 皆 繼 承 老 子 法 天 道 以 行 無 為 之 治 的 思 想, 且 側 重 天 道 在 自 然 運 行 所 蘊 含 的 客 觀 規 律, 亦 即 自 然 律 同 時, 兩 書 皆 在 本 天 道 立 治 道 的 思 維 方 向 上, 推 天 道 所 賦 於 經 驗 世 界 之 存 在 秩 序 和 可 徵 知 的 有 形 特 徵, 具 體 地 建 構 出 一 套 套 刑 名 法 度 因 此, 他 們 在 實 踐 老 學 中 無 為 而 無 不 為 之 理 念 時, 是 設 計 了 依 自 然 法 而 衍 生 的 刑 名 法 度 之 人 為 法 做 機 制 質 言 之, 他 們 的 無 為 而 治 之 所 以 可 能 是 因 循 了 一 套 合 理 化 客 觀 化 人 性 化 的 法 治 軌 道 兩 者 皆 刑 治 的 同 時 也 兼 採 德 治, 使 德 治 與 刑 治 兩 資 為 用, 彼 此 互 補 而 構 成 了 較 完 備 的 治 道 理 論 但 是, 兩 書 所 呈 的 治 道, 仍 有 差 異 管 子 是 在 齊 魯 文 化 交 流 下, 仍 重 視 禮 治, 黃 帝 四 經 的 禮 治 思 想 不 及 管 子 的 濃 厚 但 是, 黃 帝 四 經 在 道 與 法 的 關 係 上 道 生 法 一 命 題 簡 明 扼 要 且 深 刻 有 力, 勝 過 管 子 所 論 的 道 法 關 係 管 子 中 的 五 政 乃 是 配 合 時 令 之 規 律 特 色 所 發 佈 的 五 種 政 令, 與 鄒 衍 金 火 木 水 土 的 五 行 說 無 甚 關 聯, 但 是 管 子 的 五 政 與 春 秋 以 來 的 五 方 五 色 五 章 五 味 已 程 式 化 的 治 道 理 論 相 聯 繫, 顯 然 與 不 具 此 特 色 的 黃 帝 四 經 有 差 異 就 操 作 而 言, 黃 帝 四 經 對 刑 名 法 度 的 運 作 顯 然 在

29 曾 春 海 : 管 子 黃 帝 四 經 與 周 易 繫 辭 傳 天 道 與 治 道 之 比 較 93 經 驗 上 及 理 論 架 構 的 形 成 上, 較 管 子 豐 富 而 深 刻 我 們 從 黃 帝 四 經 書 中 所 提 及 的 五 正 ( 政 ) 五 逆 六 逆 八 正 以 及 四 度 三 名 六 柄 七 法 法 三 凶 六 危 等 可 證 成 其 在 治 道 的 道 術 學 說 上 遠 勝 過 管 子 我 們 再 由 黃 帝 四 經 書 中 力 黑 與 皇 帝 的 對 話 中, 雖 也 有 與 管 子 一 樣 的 刑 德 並 用 德 主 刑 輔 說, 可 是 在 懲 奸 治 惡 和 戰 爭 克 敵 上, 黃 帝 四 經 較 管 子 強 調 用 刑 殺 的 必 要 性 及 正 當 性 此 外, 兩 書 最 大 的 治 道 差 異 在 於 黃 帝 四 經 主 張 王 霸 並 行 的 帝 王 之 道, 這 是 管 子 所 未 逮 之 處 十 一 周 易. 繫 辭 傳 的 治 道 論 首 先 值 得 注 意 者, 繫 辭 下 傳. 第 二 章 將 黃 帝 尊 為 治 道 的 典 範, 且 與 堯 舜 並 提, 以 示 與 儒 家 王 道 的 原 創 者 出 於 同 源, 文 中 謂 : 神 農 氏 沒, 黃 帝 堯 舜 氏 作, 通 其 變, 使 民 不 倦, 神 而 化 之, 使 民 宜 之 易, 窮 則 變, 變 則 通, 通 則 久, 是 以 自 天 佑 之, 吉 無 不 利 黃 帝 堯 舜 垂 衣 裳 而 天 下 治, 蓋 取 諸 乾 坤 黃 帝 在 中 國 歷 史 上 托 尊 為 器 物 文 明 及 制 度 文 明 的 創 建 者, 其 人 文 化 成 天 下 的 治 道, 乃 來 自 對 自 然 物 的 認 識, 創 造 性 的 轉 化 和 運 用 例 如, 黃 帝 由 上 古 人 類 穿 獸 皮 居 洞 穴, 通 其 變 而 製 裳, 建 宮 室 他 藉 自 然 而 以 人 文 化 成 天 下, 以 衣 裳 為 例, 衣 裳 原 初 的 功 能 在 禦 寒, 在 人 文 化 成 的 意 義 上 是 別 人 禽, 分 男 女, 定 尊 卑 又 如 黃 帝 命 伶 倫 作 簫 管, 怡 悅 性 情, 令 倉 頡 造 字, 以 資 溝 通 人 際 間 的 思 想 情 感, 傳 佈 人 類 的 種 種 文 明, 其 至 道 的 本 源 可 溯 於 取 自 乾 坤, 亦 即 一 陰 一 陽 的 天 道 天 道 統 貫 治 道 的 原 則 是 窮 則 變, 變 則 通, 通 則 久 的 至 高 易 理, 人 若 能 取 法 天 道, 得 天 道 運 行 法 則 之 助, 則 人 類 生 活 可 進 於 大 吉 大 利 了 繫 辭 傳 首 章, 由 天 高 地 卑 而 思 效 法 模 擬 出 人 類 家 庭 社 會 國 家 群 際 倫 理 的 上 下 貴 賤 位 階 層 級, 這 種 推 天 道 以 明 人 事 的 思 維 取 向 與 黃 帝 四 經 相 投 合 以 易 理 為 崇 尚 的 天 道 有 其 運 行 變 化 的 客 觀 法 則, 易 學 之 最 高 準 則 在 於 智 周 萬 物, 德 配 天 地, 對 天 道 合 一 化 繫 辭 上 傳 所 謂 : 夫 易 廣 矣! 大 矣! 以 言 乎 遠 則 不 禦, 以 言 乎 邇 則 靜 而 正, 以 言 乎 天 地 之 間 則 備 矣 ( 乾 坤 ) 廣 大 配 天 地, 變 通

30 94 輔 仁 學 誌 人 文 藝 術 之 部 第 三 十 七 期 配 四 時, 陰 陽 之 義 配 日 月, 易 簡 之 善 配 至 德 將 之 對 照 黃 帝 四 經 經 法. 道 法 天 地 有 恆 常, 萬 民 有 恆 事, 貴 賤 有 恆 位 及 天 道 明 三 定 二, 特 別 是 意 指 陰 陽 的 二 可 謂 不 謀 而 合 繫 辭 傳 處 處 可 見 與 管 子 相 應 合 的 知 天 法 天 及 配 合 天 道 變 化 規 律 的 論 述 例 如, 上 傳 第 四 章 : 易 與 天 地 準, 故 能 彌 綸 天 地 之 道 仰 以 觀 於 天 文, 俯 以 察 於 地 理, 是 故 知 幽 明 之 故 原 始 反 終, 故 知 死 生 之 說 ( 易 理 ) 與 天 地 相 似, 故 不 違 知 周 乎 萬 物, 而 道 濟 天 下, 故 不 過 旁 行 而 不 流 其 中 不 過 不 流 指 天 道 及 人 道 相 貫 通 的 法 則 大 中 至 正 朱 子 周 易 本 義 註 曰 : 知 周 萬 物 者, 天 也 道 濟 天 下 者, 地 也 知 且 仁, 則 知 而 不 過 矣 是 否 能 道 濟 天 下 就 在 於 能 否 依 順 大 中 至 正 的 天 道 原 理 而 不 逾 越 朱 子 周 易 本 義 註 不 流 義, 曰 : 旁 行 者, 行 權 之 知 也 ; 不 流 者 守 正 之 仁 也 本 天 道 而 推 導 出 治 道 的 思 想, 是 繫 辭 傳 治 道 論 的 中 心 思 想, 可 舉 繫 辭 上 傳. 第 十 一 章 為 據, 所 謂 : 是 故 法 象 莫 大 乎 天 地, 變 通 莫 大 乎 四 時, 懸 象 著 明 莫 大 乎 日 月, 崇 高 莫 大 乎 富 貴, 備 物 致 用, 立 成 器 以 為 天 下 利, 莫 大 乎 聖 十 二 管 子 與 周 易. 繫 辭 傳 治 道 論 之 比 較 兩 方 面 都 注 重 民 生 問 題, 在 同 為 農 業 經 濟 的 結 構 和 基 礎 上, 皆 同 樣 關 注 與 農 業 生 活 息 息 相 關 的 自 然 法 則, 特 別 是 四 季 氣 候 變 化 之 客 觀 規 律 的 認 識 與 配 合 繫 辭 上 傳 首 章 明 確 指 出 了 方 以 類 聚, 物 以 群 分 的 客 觀 知 識 在 治 道 上 的 必 要 性 繫 辭 傳 處 處 流 露 出 對 經 驗 世 界 的 客 觀 化 理 解, 概 念 化 知 識 之 追 求, 對 治 道 上 如 何 追 求 尚 象 製 器 富 有 之 謂 大 業 理 財 正 辭, 禁 民 為 非 曰 義 之 理 論 和 實 踐 之 方 法 其 間 不 同 處, 繫 辭 下 傳 云 : 聖 人 大 寶 曰 位, 何 以 守 位 曰 仁 具 有 強 烈 的 儒 家 仁 德 意 識, 如 繫 辭 上 傳. 第 五 章 說 : 顯 諸 仁, 藏 諸 用, 聖 人 大 業 至 矣 哉! 日 新 之 謂 聖 德, 治 道 的 動 力 在 於 治 者 當 培 養 厚 實 的 仁 民 愛 物 之 仁 德 勤 政 愛 民 的 仁 德 源 出 於 具 道 德 責 任 感 的 憂 患 意 識 繫 辭 下 傳. 第 七 章 曰 : 作 易 者, 其 有 憂 患 乎! 而 且 還 進 一 步 地 以 德 性 自 覺 的 立 塲 三 陳 覆 謙 復 恆 損 益 困 井 和 巽 等 九 個 卦 繫 辭 傳 作 者 的 憂 患 意 識 是 基 於 深 層 自 覺 的 道 德 意 識, 為 政 者 在 領 導 人 民 趨 吉 避 凶 的 歷 程 中, 吉 凶 禍 福 所 涉 及 的 人 為 因 素, 在 於 為 政 者 潛 在 的 動 機 和 意 向 這 是 道 德 主 體 可 反 躬 自 省 自 由 抉 擇 及 自 行 負 責 的, 因 此, 特 別 強 調 具 人 文 精 神 的 仁 德 與 義 德 儘 管 如 此, 繫 辭 傳 作 者 在 心 與

31 曾 春 海 : 管 子 黃 帝 四 經 與 周 易 繫 辭 傳 天 道 與 治 道 之 比 較 95 道 德 的 相 互 關 係 之 論 述 上 不 及 管 子 對 心 在 認 識 修 養 以 及 奉 行 天 道 方 面 之 論 述 那 樣 細 緻 深 刻 而 有 層 次 感 繫 辭 下 傳. 第 一 章 云 : 聖 人 大 寶 曰 位, 何 以 守 位 曰 仁 繫 辭 上 傳. 第 七 章 曰 : 夫 易 聖 人 所 以 崇 德 而 廣 業 也 知 崇 禮 卑, 崇 效 天 卑 法 地, 天 地 設 位 而 易 行 乎 其 中 矣, 成 性 存 存, 道 義 之 門 仁 愛 仁 德 是 體 現 周 代 親 親 講 究 孝 悌 等 倫 理 親 情 的 宗 法 道 德 比 擬 天 尊 地 卑 的 位 序 來 證 成 男 尊 女 卑 的 禮 教 體 制 是 宗 法 封 建 制 度 下, 別 尊 卑 貴 賤 男 女 內 外 等 家 族 倫 理 係 按 位 份 定 理 份 的 禮 教 之 治 管 子 亦 重 視 禮 義 廉 恥 國 之 四 維 的 禮 教 德 治, 但 是 管 子 有 經 驗 實 徵 而 得 知, 人 有 實 然 的 欲 利 惡 害 之 普 遍 性 徵, 於 是 在 德 治 外, 較 繫 辭 傳 更 側 重 刑 治 管 子. 版 法 解 云 : 凡 人 者, 莫 不 欲 利 而 惡 害, 是 故 與 天 下 同 利 者, 天 下 持 之 擅 天 下 之 利 者, 天 下 謀 之 針 對 人 性 在 實 證 性 的 社 會 惡 之 普 遍 事 實, 權 修 篇 主 張 在 德 化 政 治 外 更 應 振 之 以 刑 罰 法 法 篇 比 較 了 愛 惠 的 仁 治 與 賞 法 嚴 明 的 法 治 之 成 效, 謂 : 惠 者, 多 赦 也, 先 易 而 後 難, 久 而 不 勝 其 禍 ; 法 者, 先 難 而 後 易, 久 而 不 勝 其 福 故 惠 者, 民 之 仇 讎 也 ; 法 者, 民 之 父 母 也 被 學 者 認 為 是 管 子 學 派 的 後 期 作 品 之 明 法 解 是 傾 向 於 刑 治 論 的, 提 出 群 臣 之 不 敢 欺 主 者, 非 愛 主 也, 以 畏 主 之 威 勢 也 ; 百 姓 之 爭 用, 非 以 愛 主 也, 以 畏 主 之 法 令 也 故 明 主 操 必 勝 之 數, 以 治 必 用 之 民 ; 處 必 尊 之 勢, 以 制 必 服 之 臣 故 令 行 禁 止, 主 尊 而 臣 卑, 故 明 法 曰 : 尊 君 卑 臣, 非 計 親 也, 以 勢 勝 也 管 子 重 視 的 是 與 繫 辭 傳 主 男 尊 女 卑 有 別 的 君 尊 臣 卑, 且 具 濃 厚 的 法 家 重 法 勢 色 彩 而 主 因 循 刑 名 法 制 之 治 然 而, 繫 辭 傳 亦 有 重 視 刑 治 的 向 度, 只 是 其 重 要 性 不 如 管 子 繫 辭 下 傳. 第 一 章 : 理 財 正 辭, 禁 民 為 非 曰 義 中 的 禁 民 為 非 當 指 以 法 令 明 定 是 非 的 規 範, 期 能 有 效 的 禁 止 百 姓 為 非 作 歹, 才 是 有 社 會 意 義 的 治 道 第 五 章 亦 說 : 子 曰 : 小 人 不 恥 不 仁, 不 畏 不 義, 不 見 利 不 勸, 不 威 不 懲 小 懲 而 大 誡, 小 人 之 福 也 易 曰 : 履 校 滅 趾, 無 咎, 此 之 謂 也 刑 法 之 治 乃 針 對 小 人 缺 乏 道 德 感, 不 畏 不 義 因 此, 只 有 訴 諸 法 治 的 威 嚇, 才 能 懲 戒 其 惡 行, 維 持 社 會 治 安 繫 辭 上 傳. 第 二 章 : 變 化 者, 進 退 之 象 也 繫 辭 下 傳. 首 章 : 剛 柔 相 推, 變 在 其 中 矣 功 業 見 乎 變 繫 辭 下 傳. 第 五 章 窮 神 知 化, 德 之 盛 也 皆 指 治 事 之 道 在 通 曉 變 化 之 道 曲 折 周 旋, 靈 活 運 用 以 成 就 功 業 繫 辭 傳 在 治 術 的 隨 機 變 通 性 及 靈 活 操 作 度 上 較 勝 於 管 子 的 治 道

32 96 輔 仁 學 誌 人 文 藝 術 之 部 第 三 十 七 期 繫 辭 傳 也 肯 定 刑 名 相 符 應 的 政 治 理 論 繫 辭 下 傳. 第 五 章 載 曰 : 德 薄 而 位 尊, 知 小 而 謀 大, 力 小 而 任 重, 鮮 不 及 矣 易 曰 : 鼎 折 足, 覆 公 餗, 其 形 渥, 凶 言 不 勝 其 任 也 刑 名 是 實 證 法, 係 立 基 於 可 經 驗 可 檢 證 的 名 實 符 應 之 知 識 論 及 實 踐 績 效 所 產 生 的 政 治 理 論 在 政 治 知 人 善 用 的 理 論 上, 繫 辭 傳 作 者 也 充 分 認 識 到 官 僚 系 統 中 的 任 官 制 度 當 遵 守 適 才 適 所, 因 才 任 官 的 用 人 宗 旨 此 外, 管 子 在 治 道 上 立 基 於 霸 道 事 業 而 有 所 主 張, 繫 辭 傳 也 有 尚 王 道 而 不 廢 霸 業 的 政 治 思 想 繫 辭 上 傳. 第 十 一 章 : 聖 人 以 此 洗 心, 退 藏 於 密, 吉 凶 與 民 同 患 古 之 聰 明 睿 知, 神 武 而 不 殺 者 夫! 具 典 範 性 的 為 政 者 以 大 公 無 私 的 心, 與 天 下 百 姓 憂 患 與 共, 同 舟 共 濟, 不 用 刑 殺 能 使 百 姓 威 服 神 武 不 殺 當 係 孟 子 仁 者 無 敵 的 王 道 仁 政 之 理 想 境 域 在 霸 業 上 以 信 用 的 法 治 為 基 礎 以 追 求 富 國 兵 強 的 國 家 之 富 貴, 繫 辭 上 傳. 第 十 一 章 謂 : 崇 高 莫 大 乎 富 貴 第 五 章 有 言 : 富 有 之 為 大 業 在 信 守 法 度 上, 繫 辭 下 傳. 第 八 章 謂 : ( 易 ) 為 道 也 屢 遷 不 可 為 典 要, 唯 變 所 適 其 出 入 以 度, 外 內 使 知 懼 這 是 易 理 流 行 與 處 事 的 無 形 節 度 不 可 諱 言 的 是, 在 有 形 的 法 度 規 範 上, 繫 辭 傳 顯 然 在 法 治 意 識 上 較 管 子 為 薄 弱 最 後 在 刑 德 治 道 上, 管 子 有 與 繫 辭 傳 一 樣 的 刑 德 並 用 德 主 刑 輔 說, 可 是 在 懲 奸 治 惡 和 戰 爭 克 敵 上, 管 子 也 較 繫 辭 傳 強 調 用 刑 殺 的 必 要 性 及 正 當 性 十 三 黃 帝 四 經 與 周 易. 繫 辭 傳 治 道 論 之 比 較 至 於 黃 帝 四 經 為 實 現 治 道 所 提 出 的 執 六 柄 與 審 三 名 的 治 術, 在 繫 辭 傳 中 亦 不 乏 相 應 的 思 想 執 六 柄 中 的 觀 旨 在 觀 察 幾 微 以 定 未 來 的 施 政 繫 辭 上 傳. 第 十 章 謂 : 夫 易, 聖 人 之 所 以 極 深 而 研 幾 也 唯 深 也, 故 能 通 天 下 之 志 唯 幾 也, 故 能 成 天 下 之 務 朱 子 周 易 本 義 註 : 研, 猶 審 也, 幾, 微 也 所 以 極 深 者, 至 精 也 ; 所 以 研 幾 者, 至 變 也 極 深 是 就 事 物 的 靜 態 審 查 其 深 層 的 形 上 原 理 研 幾 是 就 事 物 動 態 的 功 能 作 用 來 審 視 其 發 展 變 化 的 先 兆 此 章 與 繫 辭 下 傳. 第 五 章 : 幾 者, 動 之 微, 吉 之 先 見 者 也 相 呼 應, 期 許 為 政 者 慎 思 能 辨, 謀 定 而 後 動 六 柄 的 論 是 對 國 政 的 綜 合 判 斷 以 論 究 其 形 勢 繫 辭 上 傳. 第 十 一 章 : 子 曰, 夫 易 何 為 者 也, 夫 易 開 物 成 務, 冒 天 下 之 道, 如 斯 而 已 者 也 是 故, 聖 人 以 通 天 下 之 志, 以 定 天 下 之 業, 以 斷 天 下 之 疑 冒 指 含 蓋

1-26

1-26 BIBLID 0254-4466(2002)20:1 pp. 1-26 20 1 91 6 * 1 2 20 1 1 2 1 1991 215 2 22 1999.1 173-186 23 2000.1 1-17 3 3 1. 2. 4 5 6 3. 7 3 1997 26 4 1973 3 5 4 216 6 4 161 7 1982 886 4 20 1 8 9 19 10 11 12 8 1961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4-5道教仙傳中的黃帝67-96

Microsoft Word - 14-5道教仙傳中的黃帝67-96 輔 仁 宗 教 研 究 第 十 四 期 (2006 年 冬 )67-96 頁 道 教 仙 傳 中 的 黃 帝 鄭 素 春 東 南 技 術 學 院 通 識 中 心 副 教 授 提 要 黃 帝 公 孫 軒 轅 是 史 記. 五 帝 本 紀 中 出 現 的 首 位 帝 王, 也 是 道 教 仙 人 傳 記 中 第 一 位 修 道 昇 天 的 帝 王 歷 史 記 載 黃 帝 在 神 農 氏 衰 微 以 後,

More information

50 03 3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50No. Mar. 03 0087 I 07. A 000-599 03 0-007- 00 986 0-0-8 73 3 4 00 3 4 6 0 3 00 867 906 0 74 03 46 56 3 3 4085 886 98 75 885 76

More information

2012 2 157 No. 2 2012 Jinan Journal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Sum No. 157 100871 I127. 41 A 1000-5072 2012 02-0002 - 10 4 1 1 2 1540 1503 2 2011-06 - 27 1969 1 1985 19 2 3 1997 1998 3 2 34 2 3 1540

More information

中國的科學與中國的公民:大陸研究在台灣的困境\\

中國的科學與中國的公民:大陸研究在台灣的困境\\ 89 12 27 60 * * 28 1 2 1 2 89 12 29 3 3 30 4 4 89 12 31 5 5 negative thinking inferior thinking 32 6 6 self so situation 89 12 33 34 7 8 ideal type 9 7 8 9 89 12 35 36 10 10 self so 89 12 37 38 strange

More information

178 A Study of Chen Ting-zhuo s Chen-yu and Bi-xing Theory Based on Commentary on the Ci Poetry of Bi-shan in Bai-yu-zhai Ci- hua Ruo-Lan Hung Departm

178 A Study of Chen Ting-zhuo s Chen-yu and Bi-xing Theory Based on Commentary on the Ci Poetry of Bi-shan in Bai-yu-zhai Ci- hua Ruo-Lan Hung Departm 177 178 A Study of Chen Ting-zhuo s Chen-yu and Bi-xing Theory Based on Commentary on the Ci Poetry of Bi-shan in Bai-yu-zhai Ci- hua Ruo-Lan Hung Department of Oriental Literature, Tzu Chi University

More information

2 1 2 3 4 1 2 3 4 道 家 思 想 有 著 相 當 大 的 成 分 是 落 在 身 學 傳 統 的 範 疇, 特 別 是 人 萬 物 與 道 的 關 係 時, 身 學 的 觀 看 視 野 特 別 有 其 解 釋 性, 事 實 上, 在 道 家 的 思 維 中 並 不 是 不 存 在

2 1 2 3 4 1 2 3 4 道 家 思 想 有 著 相 當 大 的 成 分 是 落 在 身 學 傳 統 的 範 疇, 特 別 是 人 萬 物 與 道 的 關 係 時, 身 學 的 觀 看 視 野 特 別 有 其 解 釋 性, 事 實 上, 在 道 家 的 思 維 中 並 不 是 不 存 在 92 12 1 34 氣 身 體 與 政 治 老 子 河 上 公 注 的 政 治 思 想 分 析 林 俊 宏 * 摘 要 關 鍵 詞 : 氣 精 神 老 子 身 與 國 愛 氣 養 神 前 言 * 國 立 台 灣 大 學 政 治 學 系 副 教 授 收 稿 日 期 92 年 9 月 1 日 通 過 日 期 92 年 11 月 4 日 2 1 2 3 4 1 2 3 4 道 家 思 想 有 著 相 當

More information

44 韓 儒 鄭 三 峰 的 闢 佛 論 楊 祖 漢 壹 引 言 鄭 道 傳 ( 號 三 峰, 生 年 不 詳, 卒 於 1398 年 ) 是 韓 國 高 麗 朝 末 朝 鮮 朝 初 的 重 要 儒 者, 亦 是 朝 鮮 朝 開 國 君 王 朝 鮮 太 祖 李 成 桂 的 重 要 幕 僚 李 成 桂

44 韓 儒 鄭 三 峰 的 闢 佛 論 楊 祖 漢 壹 引 言 鄭 道 傳 ( 號 三 峰, 生 年 不 詳, 卒 於 1398 年 ) 是 韓 國 高 麗 朝 末 朝 鮮 朝 初 的 重 要 儒 者, 亦 是 朝 鮮 朝 開 國 君 王 朝 鮮 太 祖 李 成 桂 的 重 要 幕 僚 李 成 桂 楊 祖 漢 韓 儒 鄭 三 峰 的 闢 佛 論 43 韓 儒 鄭 三 峰 的 闢 佛 論 楊 祖 漢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教 授 摘 要 韓 儒 鄭 道 傳 (?~1398) 是 高 麗 朝 末 朝 鮮 朝 初 的 大 儒, 他 在 當 時 的 朝 代 更 迭 之 際, 有 極 大 的 影 響 力 由 於 他 得 到 朝 鮮 朝 開 國 君 王 的 信 任, 得 以 實 行

More information

人10 漢儒董仲舒的人性論試探.DOC

人10 漢儒董仲舒的人性論試探.DOC 330 330340 CHIA-NAN ANNUAL BULLETIN VOL. 30, PP. 330 340, 2004 331 (1) (2) (3) (4) (5) (6) (7) 1. (8) 332 2. (9) (15) 333 3. (10) 4. 334 (11) 335 (12) (13) 1. 336 2. (14) 3. 337 4. 5. 6. 338 1. 69 2. 321

More information

A VALIDATION STUDY OF THE ACHIEVEMENT TEST OF TEACHING CHINESE AS THE SECOND LANGUAGE by Chen Wei A Thesis Submitted to the Graduate School and Colleg

A VALIDATION STUDY OF THE ACHIEVEMENT TEST OF TEACHING CHINESE AS THE SECOND LANGUAGE by Chen Wei A Thesis Submitted to the Graduate School and Colleg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MASTER DISSERTATION 学 院 国 际 文 化 交 流 学 院 专 业 汉 语 国 际 教 育 硕 士 题 目 届 别 2010 届 学 生 陈 炜 导 师 张 艳 莉 副 教 授 日 期 2010 年 4 月 A VALIDATION STUDY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2\264\301\261\306\252\251970610\247\271\246\250.doc)

(Microsoft Word - 22\264\301\261\306\252\251970610\247\271\246\250.doc) 德 霖 學 報 第 二 十 二 期 民 國 97 年 6 月 物 業 管 理 產 業 證 照 所 需 知 識 之 系 所 學 門 歸 屬 剖 析 物 業 管 理 產 業 證 照 所 需 知 識 之 系 所 學 門 歸 屬 剖 析 凌 烽 生 德 霖 技 術 學 院 營 建 科 技 系 副 教 授 兼 系 主 任 摘 要 本 文 主 要 剖 析 內 容, 是 以 大 陸 所 實 施 之 物 業 管 理

More information

158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1 期 1540 2 3 4 2 1983 7 1068 3 1284 1983 183 617 4 5 43

158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1 期 1540 2 3 4 2 1983 7 1068 3 1284 1983 183 617 4 5 43 BIBLID 0254-4466(2010)28:1 pp. 157-189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1 期 ( 民 國 99 年 3 月 ) ** * 1526-1590 忬 1507-1560 1 2009 2 11 2009 5 26 2010 1 27 * ** NSC93-2411-H-031-016 NSC94-2411-H-031-014 1 2002 157 158 漢 學

More information

no.21Kent Lin a.pdf

no.21Kent Lin a.pdf (2, 2010), 1-27 * * 98 9 29 98 11 26 98 11 27 ** 2 (2, 2010) 1 2 (Chad Hansen) 3 4 1 (2003) 2 3 (the anti-language period) (conventional knowledge) (Hansen, 1983: 65-72; 1992: 196-230) 4 (1991: 178-179)

More information

235-262 Øfi ™‚

235-262  Øfi ™‚ 2003 9 235 262 1 2 1 2 1966 510-235- 3 (1901-1995) ( t e r m i n a l culture) 4 3 1930 53 4 1 9 9 3 2 1 3 7 9-3 8 0-236- (221 B.C.) 5 (A.D. 593) 5 6 2 2 1 993 3 1-3 7 2 003 4 57-485 -237- (221 B.C.-1911)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3袁光儀.doc

Microsoft Word - 103袁光儀.doc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九 期 2010 年 07 月 頁 51-82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蒙 以 養 正 李 贄 九 正 易 因 之 蒙 卦 解 與 童 心 說 袁 光 儀 * 摘 要 本 論 文 主 要 藉 由 李 贄 的 九 正 易 因 一 書 中 對 蒙 卦 的 闡 釋, 與 其 眾 所 週 知 的 童 心 說 作 一 對 照 與 印 證 李 贄 長 期 被 視

More information

Chun- Chao Tseng Far East colledge Abstract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school administration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whether the administrative aff

Chun- Chao Tseng Far East colledge Abstract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school administration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whether the administrative aff The Research of nowadays amateur English Educa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y The high school of Chi-Fu area as an example- 389 Chun- Chao Tseng Far East colledge Abstract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school administration

More information

32 戲劇學刊 A Study of Beijing Opera s Jing Actors and Their Vocal Accents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Using Two Operas, Muhuguan and Yuguoyuan, as Exa

32 戲劇學刊 A Study of Beijing Opera s Jing Actors and Their Vocal Accents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Using Two Operas, Muhuguan and Yuguoyuan, as Exa 李元皓 二十世紀初期京劇淨行演員及其唱腔研究 以 牧虎關 御果園 為例 二十世紀初期京劇淨行演員及其唱腔研 究 以 牧虎關 御果園 為例* 李元皓** 中文摘要 形成於十九世紀的京劇 在二十世紀初時 發展的勢頭風潮臻於極盛 新興 的唱片錄音科技也於十九世紀末抵達中國 留下了一批珍貴的老唱片 以不同於 書面文字的方式 記錄著京劇有聲的過往 老唱片所能記錄的雖然只有聲音 然 而聲音 亦即 唱腔 正是戲曲藝術的核心之一

More information

48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後 卿 由三軍將佐取代 此後 中大夫 極可能回歸原本職司 由 於重要性已然不再 故而此後便不見 中大夫 記載於 左傳 及 國 語 關鍵詞 左傳 中大夫 里克 丕鄭 卿

48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後 卿 由三軍將佐取代 此後 中大夫 極可能回歸原本職司 由 於重要性已然不再 故而此後便不見 中大夫 記載於 左傳 及 國 語 關鍵詞 左傳 中大夫 里克 丕鄭 卿 東華漢學 第 20 期 47-98 頁 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華文文學系 2014 年 12 月 春秋晉國 中大夫 考 黃聖松** 摘要 本文討論 左傳 國語 所載 中大夫 之含義及職司內容 認為 中大夫 不可與 上大夫 下大夫 排比 視為 大夫 等 第 左傳 所載 大夫 一詞前常冠以其他名詞 如 中軍大夫 上軍大夫 下軍大夫 七輿大夫 公族大夫 及 僕大 夫 筆者認為 冠諸 大夫 前名詞即是該大夫職司範圍

More information

10384 X9908009 UDC Study On Causation Of Civil Tort Liability 2004 4 2004 2004 2004 4 [M] 1991476 [M] 1996635 ABSTRACT ABSTRACT Theory of causation, which is the most complicated and thorny of tort law,

More information

跨越文藝復興女性畫像的格局—

跨越文藝復興女性畫像的格局— 2004 11 179 ~ 222 * 92.9.15 93.10.20 * 180 From Rough Overview to Subtle Narrative : Narrational Differences in Two Stories Appearing in both Zhiguai and Chuanqi Texts Kang, Yun-mei * Abstract This paper

More information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OF ADVERB AT BEGINNING AND INTERMEDIATE LEVEL A Thes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OF ADVERB AT BEGINNING AND INTERMEDIATE LEVEL A Thes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对 外 汉 语 初 中 级 副 词 情 境 教 学 研 究 与 实 践 院 系 : 国 际 文 化 交 流 学 院 学 科 专 业 : 汉 语 国 际 教 育 姓 名 : 顾 妍 指 导 教 师 : 缪 俊 2016 年 5 月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THE STUDY AND PRACTICE

More information

218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第五期 一般論文 結構的當時 作為一個企圖和日語本位主義文化擴張進行抵抗 扭轉不均衡文化流向的批判性知識社群 以民間文學整理作為鏈 接的契機 以學院資源取得合法關鍵 不計採取民族文學遺產 化 知識化的柔軟姿態 開拓創作與言論空間 林荊南等人的努 力具有不可漠視的文化價值與啟

218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第五期 一般論文 結構的當時 作為一個企圖和日語本位主義文化擴張進行抵抗 扭轉不均衡文化流向的批判性知識社群 以民間文學整理作為鏈 接的契機 以學院資源取得合法關鍵 不計採取民族文學遺產 化 知識化的柔軟姿態 開拓創作與言論空間 林荊南等人的努 力具有不可漠視的文化價值與啟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五期 2007年10月 頁217-258 國立台灣文學館 文化遺產與知識鬥爭[ ] 戰爭期漢文現代文學雜誌 南國文藝 的創刊 柳書琴 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摘要 1937年7月台灣報刊廢止漢文欄 漢文文學雜誌紛紛停刊 然而 就在1941年12月1日 大東亞戰爭爆發前一週 台北市日 新町意外發行了一份帶有重建純文學理想的漢文雜誌 南國 文藝 何以一份漢文純文學雜誌得以在太平洋戰爭前夕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1李隆獻.doc

Microsoft Word - 101李隆獻.doc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四 期 2009 年 4 月 頁 1-28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日 本 復 仇 觀 管 窺 以 古 典 文 學 為 重 心 * 李 隆 獻 摘 要 本 文 延 續 筆 者 對 復 仇 / 復 仇 觀 的 歷 時 性 考 察, 以 日 本 古 典 文 學 為 重 心, 管 窺 日 本 復 仇 觀 的 淵 源 與 嬗 變 之 跡 要 點 如 下 : 一

More information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學 大 獎 的 肯 定, 對 台 灣 這 塊 土 地 上 的 客 家 人 有 著 深 厚 的 情 感 張 氏 於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學 大 獎 的 肯 定, 對 台 灣 這 塊 土 地 上 的 客 家 人 有 著 深 厚 的 情 感 張 氏 於 玄 奘 大 學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客 家 安 徒 生 張 捷 明 童 話 研 究 指 導 教 授 : 羅 宗 濤 博 士 研 究 生 : 黃 春 芳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0 二 年 六 月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More information

The Melancholy South - Sun Yuan-heng s Writings on Formosan Products and Climate in Chi-Kan Collections and Their Internal Implication Shih Yi-Lin Pro

The Melancholy South - Sun Yuan-heng s Writings on Formosan Products and Climate in Chi-Kan Collections and Their Internal Implication Shih Yi-Lin Pro 2006 12 107-136 1661-107 The Melancholy South - Sun Yuan-heng s Writings on Formosan Products and Climate in Chi-Kan Collections and Their Internal Implication Shih Yi-Lin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More information

9 21-40 2004 12 * * 22 9 1 2 3 1 1992 2 1960 2 3 1984 8 87 23 4 5 1697 AD 1779 6 7 8 9 10 11 12 4 1977 109-112 5 87 41993 13-38 6 614 7 8 632 9 1974 8 10 631 11 12 632 9 24 13 14 13 1990 14 25 15 16 15

More information

magic power

magic power 93 2015.6 14 1 93-120 2012 94 1 2 3 magic power 4 2014 2722 5 1 2 83-103 3 292 4 45 5 95 2012 6 7 6 7 70-98 96 8 1657 1681 1737 9 1745 3 3 3 1959 8 59-105 9 2014 7 14 97 214 175 10 廍 11 12 13 14 1737 1846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95 年 01 1 34 林 逸 論 林 量 錄 歷 錄 數 行 行 行 類 理 林 便 老 林 行 來 論 1 Analyzing and Discussing Interpretation of Zhuang Zi s Sayings by Buddhism in Xi-Yi Lin s Verbal Interpretation of Zhuang Zi Min-Chie Chiu ABSTRACT

More information

1 2010 2012 40

1 2010 2012 40 --- 39 1 2010 2012 40 41 2 2012 5 42 43 3 2012 44 45 46 47 48 JOURN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No.1, 2014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as the Path and Vision of China s Education Reform: 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More information

Contexture and Decoration: Comparison on various verse constructions and narrative consciousness in different texts of Shui Hu Zhuan Hsu, Li-Fang Abst

Contexture and Decoration: Comparison on various verse constructions and narrative consciousness in different texts of Shui Hu Zhuan Hsu, Li-Fang Abst 2010 年 03 月 頁 149~176 嘉 義 大 學 中 文 系 章 回 小 說 中 的 韻 文 運 用 與 相 關 意 義 : 以 百 回 本 及 百 二 十 回 本 水 滸 傳 之 比 較 為 中 心 許 麗 芳 ( 收 件 日 期 :99.1.7; 接 受 日 期 :99.4.12) 摘 要 本 文 以 章 回 小 說 中 的 韻 文 結 構 為 思 考 中 心, 聚 焦 韻 文 段 落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 文 學 所 ) 碩 士 論 文 論 文 題 目 ( 陳 千 武 小 說 活 著 回 來 及 其 相 關 事 例 研 究 ) 論 文 題 目 (Chen Chien Wu Return Alive And Some Research About It) 研 究 生 : 朱 妍 淩 指 導 教 授 : 林 葉 連 中 華 民 國 一 0 一 年 6 月 8 日 陳 千 武 小 說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z-ww377-03

Microsoft Word - z-ww377-03 台 灣 學 誌 第 二 期 2010 年 10 月 頁 49-77 日 治 時 期 府 城 士 紳 王 開 運 的 憂 世 情 懷 及 其 化 解 之 道 施 懿 琳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教 授 shyyilin@gmail.com 陳 曉 怡 崑 山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講 師 mayfennel@gmail.com 摘 要 王 開 運 是 日 治 至

More information

穨CY03519.PDF

穨CY03519.PDF 519544 519 * * CY03517- 520 519544 521 * 1987 76 ( 86) 1993 1995 * 522 ( 86 87) 20 ( 1991) 523 1 1 524 1949 22 3 5 ( 86) 1. 2. 3. 4. ( 72) ( 1993 1997) 525 34 5 4 10 34 2 526 134 2 2 527 19 ( 1996) ( 19881991)

More information

Preface to Du Fu s Poetry Chen Mei-Chu Associate Professor, Center for General Education, Tai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bstract Scholars of all the

Preface to Du Fu s Poetry Chen Mei-Chu Associate Professor, Center for General Education, Tai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bstract Scholars of all the 2007 12 183-210 The Chényù-Dùncuò (Profound and Forceful) Theory in Zhan-Tai Wu s 183 Preface to Du Fu s Poetry Chen Mei-Chu Associate Professor, Center for General Education, Tai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3)21:1 pp. 279-306 21 1 92 6 * 279 280 21 1 1 1130-1200 Ernst Cassirer, 1874-1945 Sprache und 1 1990 1 1 281 Mythos symbols organs 2 holy priority 3 2 1998 9-10 3 Karl Wilhelm von Humboldt,

More information

33-57

33-57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33-57 19 2 90 12 1465-1547 1 2 * 1 1990 4 2 1 4-5 33 34 19 2 3 4 3 1995 3 138 147-149 1990 7 400-407 1994 19 19 23 1980 34 162 177 1971 3 3 27 1961 78 3 1988.6 175-183 4

More information

1 引 言 大 陆 与 台 湾 两 地 之 间 的 交 流 与 日 剧 增, 大 量 与 台 湾 有 关 的 信 息 进 入 了 大 陆 居 民 的 生 活 随 着 交 流 的 不 断 深 入, 我 们 发 现 台 湾 国 语 和 我 们 所 使 用 的 普 通 话 存 在 一 定 的 差 别 台

1 引 言 大 陆 与 台 湾 两 地 之 间 的 交 流 与 日 剧 增, 大 量 与 台 湾 有 关 的 信 息 进 入 了 大 陆 居 民 的 生 活 随 着 交 流 的 不 断 深 入, 我 们 发 现 台 湾 国 语 和 我 们 所 使 用 的 普 通 话 存 在 一 定 的 差 别 台 现 代 汉 语 常 用 动 词 释 义 对 比 研 究 -- 以 现 代 汉 语 词 典 ( 第 六 版 ) 和 台 湾 教 育 部 教 育 部 重 編 國 語 辭 典 ( 修 訂 本 ) 为 例 刘 珺 1, 徐 德 宽 1, 陈 淑 梅 (1. 鲁 东 大 学 文 学 院 山 东 省 烟 台 市 264000) 摘 要 : 动 词 在 语 言 中 的 地 位 十 分 重 要, 而 汉 语 更 是

More information

,,,,,,,,,,1861 12 ; (),,,,,,,, 1862,1864 8,,() () () () () () (), :,,,,,,,,,,,,,,,, 95 %,, 1.,,, 20 (1838 ) (1873 ),1 1 1953 1953 18731953 ( ) 54440 3

,,,,,,,,,,1861 12 ; (),,,,,,,, 1862,1864 8,,() () () () () () (), :,,,,,,,,,,,,,,,, 95 %,, 1.,,, 20 (1838 ) (1873 ),1 1 1953 1953 18731953 ( ) 54440 3 () FUDAN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2000 5 No. 5 2000 ( 200433) [] [ ],,,, [] K254 C921 [] A [ ] 0257 0289(2000) 05 0033 012 The Effect of the War of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On the Population of Zhejiang

More information

ABSTRACT Wu Garden, which was erected by Wu Family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Dao Guang ( 道 光 ) of the Qing dynasty ( 清 朝 )in downtown area of nowada

ABSTRACT Wu Garden, which was erected by Wu Family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Dao Guang ( 道 光 ) of the Qing dynasty ( 清 朝 )in downtown area of nowada 國 立 台 灣 大 學 建 築 與 城 鄉 研 究 學 報 第 十 六 期 民 國 九 十 九 年 十 二 月 研 究 論 文 第 17 頁 37 頁 Journal of Building and Planning,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December 15, Dec. 2010, Research, pp.17-37 吳 園 : 邊 陲 內 地 富 庶 氣 勢

More information

188 一般論文 The Pursuit of Reality in Family Catastrophe and Crystal Boys Hung, San-Hui PhD Candidate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entral U

188 一般論文 The Pursuit of Reality in Family Catastrophe and Crystal Boys Hung, San-Hui PhD Candidate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entral U 2011 年 4 月 頁 187-204 國立台灣文學館 家變 與 孽子 中的父子關係與對 真實 世界的追求 洪珊慧 中央大學中文系博士候選人 摘要 王文興與白先勇同為 現代文學 雜誌的重要成員 王文興 家變 與 白先勇 孽子 亦是七 與八 年代台灣文學史上兩部重要的長篇小說 家 變 以父親出走為始 逐章敘述范曄與父親的關係變化 其小說內容與其獨特 的文字表現 引發當時台灣文壇的注目 孽子 則以兒子出走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8986.doc

Microsoft Word - 8986.doc 中 国 美 学 与 解 释 学 札 记 胡 晓 明 (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中 文 系 ) 摘 要 : 这 篇 文 章 是 笔 者 读 书 心 得 之 汇 集, 虽 然 是 偶 成, 但 是 却 包 含 了 对 中 国 美 学 及 解 释 学 的 理 解 和 关 心 关 键 词 : 美 学 ; 解 释 学 中 图 分 类 号 :G0 文 献 标 识 码 : 一 中 国 美 学 中 的 身 体 日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Rebuilding The Golden Town Everyday Life and Space at Jin-gua-shi 1897-1987.. ABSTRACT Rebuilding The Golden Town Everyday Life and Space at Jin-gua-shi ABSTRACT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formation of

More information

致 謝 在 研 究 所 這 段 期 間 受 到 了 許 多 人 的 幫 助, 才 有 今 日 我 創 作 及 論 文 的 樣 貌 首 先 我 要 謝 謝 我 的 爸 媽, 知 道 我 自 小 就 喜 歡 塗 塗 畫 畫, 高 中 開 始 為 了 準 備 考 美 術 系 而 每 日 下 課 後 往 畫

致 謝 在 研 究 所 這 段 期 間 受 到 了 許 多 人 的 幫 助, 才 有 今 日 我 創 作 及 論 文 的 樣 貌 首 先 我 要 謝 謝 我 的 爸 媽, 知 道 我 自 小 就 喜 歡 塗 塗 畫 畫, 高 中 開 始 為 了 準 備 考 美 術 系 而 每 日 下 課 後 往 畫 東 海 大 學 美 術 學 系 碩 士 班 碩 士 學 位 創 作 論 述 風 景 變 奏 指 導 教 授 : 倪 再 沁 教 授 研 究 生 : 吳 冠 瑩 撰 西 元 2011 年 6 月 致 謝 在 研 究 所 這 段 期 間 受 到 了 許 多 人 的 幫 助, 才 有 今 日 我 創 作 及 論 文 的 樣 貌 首 先 我 要 謝 謝 我 的 爸 媽, 知 道 我 自 小 就 喜 歡 塗

More information

4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人 對 災 異 說 牽 附 荒 誕, 甚 不 苟 同 ; 亦 不 當 漠 視 此 一 獨 特 之 現 象 否 則 對 於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之 論 述, 就 恐 有 誤 解, 甚 至 失 實 作 者 基 於 以 往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4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人 對 災 異 說 牽 附 荒 誕, 甚 不 苟 同 ; 亦 不 當 漠 視 此 一 獨 特 之 現 象 否 則 對 於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之 論 述, 就 恐 有 誤 解, 甚 至 失 實 作 者 基 於 以 往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2016 年 3 月 頁 43 ~ 94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西 漢 經 學 的 另 類 戰 場 : 從 宣 元 成 三 朝 災 異 說 之 發 展 為 例 黃 啟 書 * 提 要 歷 來 學 者 根 據 有 限 文 獻, 對 於 漢 代 經 學 發 展 之 描 述, 堪 謂 完 備 然 在 兩 漢 經 說 文 獻 多 半 亡 佚 的 情

More information

高職教師教學成敗歸因之研究

高職教師教學成敗歸因之研究 論羊令野 貝葉 組詩的 象 與 意 21 國 立 高 雄 師 範 大 學 高雄師大學報 2006,20,21-38 論羊令野 貝葉 組詩的 象 與 意 曾進豐 摘 要 本文首先透過鳥瞰 貝葉 詩集 宏觀整體取材與思想流動 釐清詩人 美感經驗及創作基調 其次 聚焦 貝葉 組詩 就 取象 與 鑄意 兩 大 面向來 開展 探討 貝葉 組詩 典故 意象之 運用 細分 為 佛 學典故 意象 神話 聖經典故意象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2E5FA473AEFCB867AED5AA605FBB50B04BCFC8AABAAFABB8DCACE3A873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2E5FA473AEFCB867AED5AA605FBB50B04BCFC8AABAAFABB8DCACE3A8732E646F63> 國 立 臺 南 大 學 人 文 與 社 會 研 究 學 報 第 44 卷 第 2 期 ( 民 國 99.10):1-24 山 海 經 校 注 與 袁 珂 的 神 話 研 究 鍾 佩 衿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中 文 研 究 所 碩 士 生 摘 要 作 為 中 國 神 話 研 究 的 重 要 學 者, 袁 珂 的 研 究 重 心 即 在 於 對 山 海 經 神 話 進 行 詮 釋 與 探 討 ; 研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列 仙 傳 列 異 傳 神 仙 鬼 怪 方 術 研 究 A study of Lie Xian Zhuan and Lie Yi Zhuan 研 究 生 : 林 昀 佑 Yun-You

More information

論文封面

論文封面 6 21 1973 13 274 A Study of Children s Poetry by Lin Huan-Chang Chen, Chun-Yu National Taitung Teachers College 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ldren s Literature Abstract Lin Huan-Chang, the poet who devoted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3)21:1 pp. 193-224 21 1 92 6 * 193 194 21 1 848 1 1 1990 555-580 1983 1987 269-281 2 1980 244-246 195 2 3 P.2049 V 925 931 4 P.2032 V 937-946 2 1997 48-70 1996 10 11 3 1987 138-146

More information

不同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科學本質學習成效之比較與分析

不同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科學本質學習成效之比較與分析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社 會 類 第 三 十 八 期 2012 年 3 月 頁 205-234 北 宋 茶 俗 掠 影 以 蘇 軾 茶 詞 為 主 的 探 討 陳 金 英 摘 要 宋 代, 是 一 個 茶 風 熾 盛 的 朝 代, 而 代 表 宋 代 的 文 學 體 裁 宋 詞, 正 是 蘊 含 大 量 飲 茶 風 俗 的 重 要 文 獻 然 而 歷 來 研 究 宋 詞 或 研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論文封面-980103修.doc

Microsoft Word - 論文封面-980103修.doc 淡 江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學 系 碩 士 在 職 專 班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呂 正 惠 蘇 敏 逸 博 士 博 士 倚 天 屠 龍 記 愛 情 敘 事 之 研 究 研 究 生 : 陳 麗 淑 撰 中 華 民 國 98 年 1 月 淡 江 大 學 研 究 生 中 文 論 文 提 要 論 文 名 稱 : 倚 天 屠 龍 記 愛 情 敘 事 之 研 究 頁 數 :128 校 系 (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375-398 19 2 90 12 1763-1820 1911-1992 1 2 * 1 1962 11 2 1994 475-481 1994 539-546 375 376 19 2 3 4 5 6 7 8 9 3 1964 440-446 4 1967 10 18 1967 17 1 5 13 22 6 7 1936 452-465

More information

( ),,, ;,,,,,,,,,,,,,,,, 1 , :,,,,,,,,, :,,,, :,,,,,,,,,,,,,,, ;, ;,,,,,,,,,,,,,,, 2 ,,,,,,,,,,,,,,,,,,,??,,,,,,,,,,,,,,,,,,,,,,,,,,,, 3 ,,,,,,,,,,,,,,? :,?!,,,,,,,,,,,, 25 25,,,, 4 ,,!,?,,,,,, :?,,,,,

More information

噶舉派在台灣的教學內容之研究

噶舉派在台灣的教學內容之研究 噶 舉 派 在 台 灣 的 教 學 內 容 之 研 究 薛 榮 祥 龍 華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中 心 講 師 摘 要 本 文 主 要 是 以 1980 年 至 2000 年 期 間, 藏 傳 佛 教 噶 舉 派 在 台 灣 的 教 學 內 容 作 分 析, 並 且 依 照 噶 舉 派 的 四 個 分 支 - 噶 瑪 噶 舉 直 貢 噶 舉 香 巴 噶 舉 以 及 竹 巴 噶 舉 作 分 節 次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GJ5-1-03陳碧月.doc

Microsoft Word - CGJ5-1-03陳碧月.doc 長 庚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5:1(2012),57-79 余 華 許 三 觀 賣 血 記 小 說 裡 的 人 文 蘊 涵 * 陳 碧 月 摘 要 本 論 文 要 從 人 文 品 質 探 究 余 華 的 長 篇 小 說 許 三 觀 賣 血 記 的 價 值 與 特 色 : 從 行 善 避 禍 知 恩 圖 報 ; 以 德 報 怨 ; 言 而 有 信 超 越 血 緣 的 人 性 溫 情 正 面 樂 觀

More information

15

15 BIBLID 0254-4466(2002)20:2 pp. 377-397 20 2 91 12 * 377 378 20 2 2001 11 8 8 1 1 2 2 2002.1 2 379 2 18 1 3 273 2 27 2001.12 120 2002.1.11 http://www.bamboosilk.org.index.htm 3 2002.1.11 380 20 2 251.1

More information

中文篇吊

中文篇吊 臺灣大學哲學論評 第三十二期 民國九十五年十月 167-222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 呂氏春秋 與 淮南子 的感應思維 陳平坤 摘 要 呂氏春秋 與 淮南子 是秦漢時期以道家哲學為主軸的兩部 重要典籍 本文扣緊 感應 思維以及其所涉及的義理問題 嘗試 分析與探討呈現在這兩部著作中的感應論述 而希望能對這個議題展 開稍進一步的思索 本文首先解釋 感應 觀念之義涵 接著指出感應思維所關注的 哲學問題重點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30期-B人文藝術類-前後.doc

Microsoft Word - 30期-B人文藝術類-前後.doc 高 雄 師 大 學 報 2011, 30, 23-42 傳 說 歷 史 與 集 體 意 識 - 從 草 屯 龍 德 廟 的 刑 期 無 刑 匾 談 起 謝 貴 文 1 摘 要 位 於 南 投 草 屯 之 龍 德 廟, 有 一 清 代 臺 灣 道 丁 曰 健 所 獻 刑 期 無 刑 匾 額, 其 背 後 並 流 傳 一 則 傳 說, 內 容 描 述 丁 曰 健 冒 領 殺 戴 潮 春 之 功 勞, 皇

More information

59-81

59-81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59-81 19 2 90 12 * 59 60 19 2 1498-1583 6 1572 12 27 1525-1582 1572-1620 1368-1398 1426-1435 1450-1456 1610-1695 15 1538-1588 1535-1608 61 1 1503-1583 1516-1591 1472-1528

More information

~m~li~* ~ ± ~ 1Jz. IDfU Y:.. a~~.~.oor.~~b~.~fi~~p A Study of Developing a Mobile APP for Supporting the Chinese Medicine Pulse Diagnosis Based on Pul

~m~li~* ~ ± ~ 1Jz. IDfU Y:.. a~~.~.oor.~~b~.~fi~~p A Study of Developing a Mobile APP for Supporting the Chinese Medicine Pulse Diagnosis Based on Pul 南 華 大 學 資 訊 管 理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基 於 脈 象 結 構 開 發 輔 助 中 醫 脈 診 之 行 動 APP A Study of Developing a Mobile APP for Supporting the Chinese Medicine Pulse Diagnosis Based on Pulse Components 研 究 生 : 吳 奇 燊 指 導 教 授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7-3.doc

Microsoft Word - 7-3.doc 逢 甲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7 期 第 39-64 頁 2003 年 11 月 逢 甲 大 學 人 文 社 會 學 院 元 儒 郝 經 的 有 用 之 學 * 馬 行 誼 摘 要 這 篇 論 文 旨 在 討 論 元 儒 郝 經 的 學 術 核 心 - 有 用 之 學 郝 經 是 元 初 一 位 重 要 的 思 想 家 政 治 家, 歷 代 學 者 對 其 學 術 內 涵 的 論 述, 各 執

More information

马 大 华 人 文 学 与 文 化 学 刊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6 前 言 顾 城 曾 在 接 受 德 国 汉 学 家 顾 彬 及 张 穗 子 专 访 中, 将 其 诗 歌 创 作 分 为 四 个 时 期, 即 自 然 阶 段 文 化

马 大 华 人 文 学 与 文 化 学 刊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6 前 言 顾 城 曾 在 接 受 德 国 汉 学 家 顾 彬 及 张 穗 子 专 访 中, 将 其 诗 歌 创 作 分 为 四 个 时 期, 即 自 然 阶 段 文 化 5 顾 城 水 银 组 诗 的 水 意 象 解 读 内 容 摘 要 : 意 象 长 久 以 来 扮 演 着 沟 通 人 与 物 之 间 的 桥 梁 在 顾 城 的 诗 歌 中, 意 象 更 发 挥 了 回 归 到 本 身 及 本 质 上 的 功 用 本 文 旨 在 探 讨 顾 城 组 诗 水 银 里 意 象 所 拼 凑 出 来 的 有 关 复 归 本 源 / 自 然 的 命 题 在 顾 城 笔 下,

More information

Abstract The adult higher education is a vital part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As an essential tache of selecting qualified students, the adult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ecuring

More information

使用單晶片控制百葉窗自動化之研究

使用單晶片控制百葉窗自動化之研究 出 版 業 興 盛 對 於 娛 樂 傳 播 的 影 響 _ 以 明 代 中 葉 戲 曲 出 版 為 例 王 祥 穎 稻 江 科 技 暨 管 理 學 院 文 學 與 平 面 傳 播 學 系 助 理 教 授 摘 要 : 本 論 文 藉 由 現 今 所 留 存 的 明 中 葉 傳 奇 戲 曲 文 本, 探 討 民 間 出 版 業 興 盛 與 娛 樂 文 化 傳 播 之 間 的 關 係 明 代 嘉 靖 萬

More information

*王心齋說得好:「天理者,」

*王心齋說得好:「天理者,」 樂 是 樂 此 學 學 是 學 此 樂 - 梁 漱 溟 對 泰 州 學 派 的 現 代 繼 承 與 改 造 王 汝 華 摘 要 以 發 皇 新 孔 學 為 畢 生 志 業 的 民 初 大 儒 梁 漱 溟, 其 由 佛 歸 儒 的 主 要 思 想 進 路 即 是 泰 州 學 派 本 文 乃 扣 緊 梁 漱 溟 與 泰 州 學 派 的 關 係 而 發, 參 稽 梁 漱 溟 的 系 列 著 作 ; 檢 視

More information

,, 19 20,, ;,, ;, ;,,,,, ; : ;, ; :,,,,,,, 19 20,,, ;,, [1 ], 19 20,,, [2 ] ,, 18,, 100 ; [3 ] 1806,, (Coolie), ;19 50,,, 20?,,,

,, 19 20,, ;,, ;, ;,,,,, ; : ;, ; :,,,,,,, 19 20,,, ;,, [1 ], 19 20,,, [2 ] ,, 18,, 100 ; [3 ] 1806,, (Coolie), ;19 50,,, 20?,,, 2001 3 1 Overseas Chinese History Studies Mar., 2001 No. 1 (1904 1910) (, 100871) [ ] ; ; ; [ ] 19 20, 1904 1910,,,,, ; [ ] D634134718 [ ] A [ ] 1002-5162 (2001) 01-0052 - 15 Chinese Indentured Labor in

More information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32 3 2011 347 359 The Chinese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32 No. 3 2011 100190 1001 1120 120 11 20 N092 A 1673-1441 2011 03-0347-13 J. Needham 1900 1995 1 287 1 2 R. K. Merton

More information

Abstract The formation of sacred mountains is an essential topic in the field of history of Chinese religions. The importance of mountain in Chinese t

Abstract The formation of sacred mountains is an essential topic in the field of history of Chinese religions. The importance of mountain in Chinese t 2002 12 143~165 Sacred Mountains as Location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Buddhism and Daoism The Development of Buddhism and Daoism in Tiantai Mountain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 Lin Chia-jung 143 Abstract

More information

80 戲劇學刊 Evaluating the Verbal Descriptions of Obscure and Lost Peking Operas in Taiwan as Recorded in Chinese Opera Monthly Liu Hui-Fen* Abstract Chin

80 戲劇學刊 Evaluating the Verbal Descriptions of Obscure and Lost Peking Operas in Taiwan as Recorded in Chinese Opera Monthly Liu Hui-Fen* Abstract Chin 劉慧芬臺灣冷門京劇劇目出記錄考察 以 國劇月刊 為據 臺灣冷門京劇劇目出記錄考察 以 國劇月刊 為據 劉慧芬* 中文摘要 國劇月刊 雜誌對臺灣京劇自民國66年1月始 至79年7 月 1977.1~1990.7 大約十四年間的出檔期 京劇員 出劇目 出團 體 出地點 出類型與出評價等等總體劇場現象 有著第一手的記錄與論 述 忠實反映出臺灣京劇繁榮時期的發展特色 本文以此為據 針對臺灣冷門劇 目之出記錄加以歸納整理

More information

9(3)人文封面

9(3)人文封面 102 9 3 243-256 摘要 30 1931 1930 322-323 1943 7 31 30 40 1895 1896 244 1 2005 1-17 1943 1933 73 2011 116 30 30 1931 1 2011 24 33 245 1937 1941 12 1930 322-323 1943 7 31 2003 28-59 1920-1925 1926-1937 1937-1978

More information

~ ~ ~

~ ~ ~ 36 4 2015 385 ~ 397 The Chinese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36 No. 4 2015 1951 ~ 1956 100049 100190 1951 ~ 1966 1951 ~ 1956 N092 P62-092 A 1673-1441 2015 04-0385-13 1951 ~ 1966

More information

216 戲劇學刊 新編崑劇 楊妃夢 創作構想 本劇以本人撰作之學術論文 楊妃故事之發展及其相關之文學 為基礎 嚴格根據崑 腔曲劇體製規律編寫 旨在呈現歷史上楊妃之真人實事 以及其經由文人論述 民間傳說 所產生扭曲變型之原委 從而發人以體悟與省思 雖然 身後是非誰管得 但 禍福善 惡 何嘗不也由人 全

216 戲劇學刊 新編崑劇 楊妃夢 創作構想 本劇以本人撰作之學術論文 楊妃故事之發展及其相關之文學 為基礎 嚴格根據崑 腔曲劇體製規律編寫 旨在呈現歷史上楊妃之真人實事 以及其經由文人論述 民間傳說 所產生扭曲變型之原委 從而發人以體悟與省思 雖然 身後是非誰管得 但 禍福善 惡 何嘗不也由人 全 新編崑劇 楊妃夢 Dream of Consort Yang 曾永義* Tseng, Yong-Yih 戲劇學刊 第十五期 頁215-232 民國一 一年 臺北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 TAIPEI THEATRE JOURNAL 15 2012 : 215-232 School of Theatre Arts,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收稿日期

More information

第16卷 第2期 邯郸学院学报 2006年6月

第16卷 第2期                                邯郸学院学报                            2006年6月 第 18 卷 第 4 期 邯 郸 学 院 学 报 2008 年 12 月 Vol.18 No.4 Journal of Handan College Dec. 2008 赵 文 化 研 究 论 赵 都 邯 郸 与 赵 国 都 城 研 究 问 题 朱 士 光 ( 陕 西 师 范 大 学 历 史 地 理 研 究 所, 陕 西 西 安 710062) 摘 要 : 战 国 七 雄 之 一 的 赵 国 都 城

More information

A Study on Grading and Sequencing of Senses of Grade-A Polysemous Adjectives in A Syllabus of Graded Vocabulary for Chinese Proficiency 2002 I II Abstract ublished in 1992, A Syllabus of Graded Vocabulary

More information

摘 要

摘    要 神 明 的 故 事 大 目 降 八 保 七 廟 門 暨 降 外 保 生 大 帝 廟 名 次 : 第 三 名 學 校 名 稱 : 新 化 國 小 作 者 : 朱 庭 萱 康 智 淵 羅 元 甫 何 宇 浩 楊 昇 叡 黃 裕 翔 指 導 教 師 : 蘇 佳 柔 蘇 伊 琳 目 錄 摘 要 壹 研 究 動 機 目 的... 1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1 第 二 節 研 究 目 的... 1 貳

More information

1 Matei Calinescu Five faces of modernity 2004 2 Berman, Marshal All that is solid melts into airthe experience of modernity 2003 3 1995 1895-1927 199

1 Matei Calinescu Five faces of modernity 2004 2 Berman, Marshal All that is solid melts into airthe experience of modernity 2003 3 1995 1895-1927 199 3 2005 7 157~174 1 Matei Calinescu Five faces of modernity 2004 2 Berman, Marshal All that is solid melts into airthe experience of modernity 2003 3 1995 1895-1927 1996 158 3 4 1998 5 2003 6 1993 1995

More information

8 戲劇學刊 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Peking opera and Modern Drama in Shanghai during the Isolated Island Period: Two Different Kinds of MingmoYihen and t

8 戲劇學刊 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Peking opera and Modern Drama in Shanghai during the Isolated Island Period: Two Different Kinds of MingmoYihen and t 田村容子 孤島 時期上海跨劇種的互動關係 兩種 明末遺恨 及 改良 之口號 孤島 時期上海跨劇種的互動關係 兩種 明末遺恨 及 改良 之口號* 田村容子** 中文摘要 近年 以抗戰時期的上海話劇為研究對象的學術專著在中國相繼出版問世 但是另一方面 不僅僅局限於話劇 而對同時期的其它諸如京劇 平劇 文明 戲以及申曲 越劇之類的演劇形態也加以關注 並從這些劇種都在 抗戰時期的 上海 這一特殊歷史時空中並存共生這一視角出發所做的研究卻不多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文 化 大 學 藝 術 研 究 所 美 術 組 碩 士 論 文 現 代 女 性 體 態 美 初 探 此 論 文 為 藝 術 學 碩 士 學 位 之 部 分 要 求 指 導 教 授 : 歐 豪 年 研 究 生 : 賴 嚴 禾 中 華 民 國 98 年 06 月

中 國 文 化 大 學 藝 術 研 究 所 美 術 組 碩 士 論 文 現 代 女 性 體 態 美 初 探 此 論 文 為 藝 術 學 碩 士 學 位 之 部 分 要 求 指 導 教 授 : 歐 豪 年 研 究 生 : 賴 嚴 禾 中 華 民 國 98 年 06 月 中 國 文 化 大 學 藝 術 研 究 所 美 術 組 碩 士 論 文 現 代 女 性 體 態 美 初 探 此 論 文 為 藝 術 學 碩 士 學 位 之 部 分 要 求 指 導 教 授 : 歐 豪 年 研 究 生 : 賴 嚴 禾 中 華 民 國 98 年 06 月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現 代 女 性 體 態 美 初 探 研 究 生 : 賴 嚴 禾 符 合 演 奏 / 創 作 組 部 分 要 求

More information

清  华  大  学

清  华  大  学 清 华 大 学 综 合 论 文 训 练 题 目 : 陶 瓷 艺 术 中 的 昆 虫 元 素 系 专 姓 别 : 美 术 学 院 业 : 陶 瓷 艺 术 设 计 名 : 胡 莹 莹 指 导 教 师 : 郑 宁 教 授 2015 年 6 月 6 日 关 于 学 位 论 文 使 用 授 权 的 说 明 本 人 完 全 了 解 清 华 大 学 有 关 保 留 使 用 学 位 论 文 的 规 定, 即 : 学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 碩士論文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六月十四日 Elfin Excel I II III ABSTRACT Since Ming Hwa Yuan Taiwanese Opera Company start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Chinese orchestra, the problem of how the participation of Chinese music

More information

An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Liu Zong-Yuan s Story of He-Jian : Also on Liu s Reflections and Writings on Human Desires Fang Jie * Abstract Both Liu

An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Liu Zong-Yuan s Story of He-Jian : Also on Liu s Reflections and Writings on Human Desires Fang Jie * Abstract Both Liu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九 期 2015 年 6 月 頁 129 ~ 178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柳 宗 元 河 間 傳 析 論 兼 論 子 厚 對 人 欲 的 省 思 與 書 寫 方 介 * 提 要 柳 宗 元 與 韓 愈 同 倡 古 文, 同 主 文 以 明 道, 然 而, 傳 世 柳 集 中, 卻 有 河 間 傳 一 文, 以 極 大 膽 之 筆 法 書 寫 女 子

More informatio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二 期 Chang Kao-P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Painting and poetry are comp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二 期 Chang Kao-P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Painting and poetry are comp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二 期 2008 年 10 月 頁 23-60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蘇 軾 題 畫 詩 與 意 境 之 拓 展 * 張 高 評 提 要 繪 畫 之 局 限, 詩 歌 可 以 相 濟 ; 詩 歌 之 藝 術, 繪 畫 往 往 借 鏡 之 因 此, 詩 與 畫 由 於 同 趣, 故 會 通 較 易 ; 又 因 異 迹, 故 借 鏡 可 成 本 論 文

More information

985 Journal of CUPL No.2 A Bimo nt hly Mar ch 2 0 1 0 ABSTRACTS Getting to the Root and Compromising China with the West: Rebuilding the Chinese Legal System 5 Yu Ronggen /Professor,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Modern Dance and Cultural Identity A Study on Contemporary Indigenous Choreographers in Taiwan Modern Dance and Cultural Identity A Study on Contemporary Indigenous Choreographers in Taiwan Chen Yang-Wei

More information

,,,,, (,1988: 630) 218

,,,,, (,1988: 630) 218 * 1 19 20 * 1,,,,, (,2006) 217 2018. 1 1959 453 1959 472 1 20 20 1928 1929 2014 20 30 1,,,,, (,1988: 630) 218 2003 405 1930 2005 1 2005 2 20 20 1930 2003 405 1934 1936 2003 411 2003 413 2005 206 2005 219

More information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大专业考研必读信息(公共管理学院部分)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大专业考研必读信息(公共管理学院部分)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文 法 学 院 行 政 管 理 专 业 考 研 大 纲 - 考 研 经 验 分 享 - 考 研 真 题 北 科 文 法 学 院 行 政 管 理 考 研 841 行 政 管 理 学 张 国 庆 公 共 行 政 学 笔 记 第 八 章 行 政 执 行 第 一 节 行 政 执 行 概 述 一 行 政 执 行 的 概 念 缘 起 和 定 义 行 政 执 行 : 是 指 国 家 行 政

More information

三、育明考博总结中共中央党校考博复习策略(育明教育考博课程中心)

三、育明考博总结中共中央党校考博复习策略(育明教育考博课程中心) 中 央 财 经 经 济 学 院 西 方 经 济 学 考 博 初 试 复 试 考 试 指 导 - 育 明 考 博 一 中 央 财 经 大 学 西 方 经 济 学 专 业 博 士 招 生 考 试 内 容 ( 育 明 课 程 中 心 ) 招 生 专 业 招 生 人 数 初 试 考 试 科 目 复 试 考 试 科 目 020104 西 方 经 济 学 3 人 11001 英 语 22001 经 济 学 基

More information

/ 理 论 研 讨 /Theoretical Discussion 的 样 子 其 次, 残 疾 人 有 接 受 教 育 的 能 力 据 专 家 介 绍, 一 个 人 除 非 是 植 物 人, 都 有 学 习 和 劳 动 的 能 力, 这 是 人 与 生 俱 来 的 天 性 前 些 年, 香 港 理

/ 理 论 研 讨 /Theoretical Discussion 的 样 子 其 次, 残 疾 人 有 接 受 教 育 的 能 力 据 专 家 介 绍, 一 个 人 除 非 是 植 物 人, 都 有 学 习 和 劳 动 的 能 力, 这 是 人 与 生 俱 来 的 天 性 前 些 年, 香 港 理 Theoretical Discussion / 理 论 研 讨 / 关 于 融 合 教 育 的 阐 释 与 思 考 * 厉 才 茂 摘 要 本 文 介 绍 了 发 展 融 合 教 育 的 社 会 意 义, 阐 释 了 国 外 融 合 教 育 的 发 展 历 程 和 潮 流 趋 势, 对 我 国 融 合 教 育 的 现 状 和 问 题 进 行 了 分 析, 提 出 相 应 的 对 策 建 议 在 发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1 pp. 309-327 19 1 90 6 80 1983 1 * 1 1983.8 195-206 309 310 19 1 2 1.1983 1986 3 2 1984.9.21 1986.12.18 1984 12 42-46 1996 3 45-47 1987.2.4 1992 1 127-130 1995.12.17 1996.1.13

More information

Abstract: By the textual research between region and landscape, it is believed in the paper that the regional information is a pivotal characteristic for one city to distinguish from others. The author

More information

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 Food Culture National Kaohsiung Hospitality College Thesis for the Master Degree A Study of Postpartum Recuperation t

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 Food Culture National Kaohsiung Hospitality College Thesis for the Master Degree A Study of Postpartum Recuperation t 國 立 高 雄 餐 旅 學 院 台 灣 飲 食 文 化 產 業 研 究 所 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 Food Culture National Kaohsiung Hospitality College 碩 士 論 文 Thesis for the Master Degree 近 五 十 年 來 台 灣 閩 南 婦 女 產 後 月 內 飲 食 調 養 之 研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0)18:1 pp. 209-236 18 1 89 6 * 209 210 narrative 1 1 1988.9 1 211 2 3 4 2 1993.9 124 3 1986. 2 167-185 4 1990.8 298 212 213 214 31 11 23-31 11 5 6 620 8 592 5 1981.12 1992.6 4 6 215

More information

96 3 16 6 1972 1 7 20 ~ 30 10 8 17 2 9 18 Grenville L. Winthrop 10 1 4 2 11 / 12 2 13 5 47 19 3 14 6 3 20 5 15

96 3 16 6 1972 1 7 20 ~ 30 10 8 17 2 9 18 Grenville L. Winthrop 10 1 4 2 11 / 12 2 13 5 47 19 3 14 6 3 20 5 15 2014 2 95 * 200433 Key Words Six Dynasties Period jades zun drinking cup zhi wine container vessels Abstract The present paper makes a meticulous analysis and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jade vessels unearthed

More information

Journal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o. 6 Nov ! / % & 2 PP P. 9

Journal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o. 6 Nov ! / % & 2 PP P. 9 詹 康 11605 B223. 5 A 1674-2338 2017 06-0009 -25 DOI 10. 3969/ j. issn. 1674-2338. 2017. 06. 002 1 P. 409 507 5181 1 2017-05-26 1 1961 1988 9 2017 11 6 Journal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More information

230 東華漢學 第18期 2013年12月 的瑞兆象徵 而乾隆皇帝的題詩跋語亦可視為其登基六十年的 時代 筆記 三希堂 位處全國政治權力中樞 但 三希堂 所藏不過是前代 所遺而與政治權力無關的三件歷史文物 亦因為如此 三希堂 的設 立本身便有混淆政治文化兩種面貌的可能性 而面對 快雪時晴帖 這位文

230 東華漢學 第18期 2013年12月 的瑞兆象徵 而乾隆皇帝的題詩跋語亦可視為其登基六十年的 時代 筆記 三希堂 位處全國政治權力中樞 但 三希堂 所藏不過是前代 所遺而與政治權力無關的三件歷史文物 亦因為如此 三希堂 的設 立本身便有混淆政治文化兩種面貌的可能性 而面對 快雪時晴帖 這位文 東華漢學 第 18 期 229-274 頁 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華文文學系 2013 年 12 月 王羲之 快雪時晴帖 之 接受 研究 試以乾隆皇帝之題詩跋語為探討對象 陶玉璞 摘要 王羲之 快雪時晴帖 自康熙年間進獻入宮 之後 又陸續獲得王 獻之 中秋帖 王珣 伯遠帖 乾隆十一年 乾隆皇帝遂於養心殿西 暖房闢成一室 易其名曰 三希堂 然而 這位風雅皇帝卻未平等對 待 三希 此從其於 快雪時晴帖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392EA764B6AEB440A277AA4CA4ECA662BEFAA54EA473A4F4B565A4A4A4A7ADABAD6EA9CAAAECB1B42E646F63>

<4D F736F F D20392EA764B6AEB440A277AA4CA4ECA662BEFAA54EA473A4F4B565A4A4A4A7ADABAD6EA9CAAAECB1B42E646F63> 林 木 在 中 國 山 水 畫 中 之 重 要 性 初 探 A Study of the Importance of Trees in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吳 雅 婷 Ya-Ting Wu 葉 宗 和 Tzong-Ho Yeh 摘 要 古 籍 記 載, 林 木 者, 山 之 毛 髮, 山 之 衣 也 林 木 為 中 國 山 水 畫 之 重 要 構 成 因 素 與 表

More information

朝陽人文社會學刊 第五卷第一期 壹 引言 陰陽五行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哲學思想 對於傳統文化有過廣泛 而持久的影響 1 從商周至近代 縱觀陰陽五行學說的發展歷程 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內涵 表現出不同的特色 關於陰陽五行 的起源 學術界有許多不同的理論與見解 至今仍是見仁見智 2 古 代正史當中 以 五

朝陽人文社會學刊 第五卷第一期 壹 引言 陰陽五行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哲學思想 對於傳統文化有過廣泛 而持久的影響 1 從商周至近代 縱觀陰陽五行學說的發展歷程 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內涵 表現出不同的特色 關於陰陽五行 的起源 學術界有許多不同的理論與見解 至今仍是見仁見智 2 古 代正史當中 以 五 蕭 吉 五 行 大 義 的 陰 陽 五 行 與 空 間 分 割 思 想 林 敏 勝 蕭 吉 五 行 大 義 的 陰 陽 五 行 與 空 間 分 割 思 想 林 敏 勝 國 立 清 華 大 學 歷 史 研 究 所 博 士 生 摘 要 本 文 透 過 隋 代 蕭 吉 的 五 行 大 義 一 書 文 本, 以 略 窺 陰 陽 五 行 與 空 間 分 割 思 想 之 間 的 關 係 蕭 吉 廣 羅 蒐 集

More information

2011 餐 年 旅 教 育 創 新 發 展 學 術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To Discuss the Implementation Status of the 99 Vocational Hospitality Programme Group -By C School for Example

2011 餐 年 旅 教 育 創 新 發 展 學 術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To Discuss the Implementation Status of the 99 Vocational Hospitality Programme Group -By C School for Example 談 高 職 餐 旅 群 99 課 綱 實 施 現 況 ~ 以 C 工 商 為 例 許 麗 雯 陳 紫 玲 國 立 高 雄 餐 旅 大 學 餐 旅 教 育 研 究 所 國 立 高 雄 餐 旅 大 學 摘 要 本 文 旨 在 瞭 解 高 職 餐 旅 群 99 課 綱 實 施 現 況 以 個 案 研 究 方 式 對 C 工 商 進 行 探 究, 並 採 用 訪 談 法 對 餐 旅 群 99 課 綱 四 項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