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

Transcription

1 國 立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朱 書 萱 博 士 文 徵 明 師 門 書 藝 傳 承 研 究 研 究 生 : 黃 乾 殷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二 年 八 月

2

3 文 徵 明 師 門 書 藝 傳 承 研 究 摘 要 明 代 吳 中 書 派 自 祝 允 明 文 徵 明 一 出, 引 領 時 代 潮 流, 將 整 個 吳 中 書 法 藝 術 推 至 最 高 峰 在 當 時, 祝 允 明 文 徵 明 陳 淳 王 寵 並 稱 為 吳 中 四 子 在 祝 允 明 逝 世 之 後 (1526 年 ), 吳 中 書 派 由 文 徵 明 引 領 三 十 餘 年, 吳 中 書 派 的 極 盛 時 期 可 以 說 是 由 文 徵 明 家 族 與 門 生 們 所 構 成 本 文 主 要 針 對 文 徵 明 的 後 學 進 行 探 討 首 先, 針 對 文 徵 明 當 時 生 活 的 時 代 背 景 作 一 了 解 其 次, 從 文 徵 明 本 身 的 藝 術 思 想 切 入, 主 要 著 重 的 要 點 有 三 : 文 徵 明 的 師 友 對 他 的 影 響 ; 刊 刻 停 雲 館 法 帖 的 意 義 ; 文 徵 明 對 書 法 藝 術 的 觀 念 最 後, 針 對 文 徵 明 後 學 進 行 書 法 傳 承 研 究, 本 文 將 此 分 為 家 學 與 師 門 兩 部 分 文 氏 一 族 為 江 南 有 名 的 書 香 世 家, 文 徵 明 更 是 吳 中 藝 壇 之 領 袖, 專 擅 書 法 繪 畫 篆 刻 鑑 賞, 兩 子 文 彭 文 嘉 皆 能 繼 承 父 學, 並 將 詩 書 藝 術 的 家 風 世 代 傳 承 下 去 而 文 徵 明 晚 年 於 吳 中 設 帳 授 徒, 門 生 甚 多, 本 文 針 對 其 後 學 書 法 上 的 傳 承 與 發 展 作 一 探 討, 並 釐 清 文 氏 師 門 的 衰 微 的 原 因 關 鍵 字 : 文 徵 明 書 法 傳 承 晚 明 書 法 吳 中 書 派 吳 中 四 子 I

4 Historical research on the calligraphy school of Wen-Zheng Ming Abstract The calligraphy of Wu school in the Ming Dynasty started from Zhou-Yun Ming and Wen-Zheng Ming, who led the trend and also won a new success. Zhou- Yun Ming, Wen-Zheng Ming, Chen-Chun and Wang-Chong were also called Four excellent calligrapher of Wu. After Zhou-Yun Ming died in 1526, Wen-Zheng Ming directed Wu school more than thirty years. The peak of the Wu school was constructed by Wen-Zheng Ming and his pupils.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teaching methord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is art and students. There are three points highlighted in this thesis: The relationship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Wen- Zheng Ming s teachers, friends and students; the function of Ting Yun Guan Fateh, which has being used as a standard material for learning calligraphy and presents Wen-Zheng Ming s concept of Calligraphy Art as well. Moreover, how Wen Family and his students follow and spread his aesthetic concepts and art forms.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reasons of the deterioration in Wen Zheng Ming school as well as the art performance of his students. Key words: Wen- Zheng Ming calligraphy in the Ming Dynasty The calligraphy of Wu school History of Wu calligraphy Four excellent calligrapher of Wu Sect II

5 文徵明師門書藝傳承研究 目次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貳章 吳中地區的文化藝術氛圍 8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參章 研究動機與方法 1 研究範圍與章節架構 3 文獻回顧 5 社會文化背景 8 文學 藝術環境 10 元明以來吳中的書法概況 11 文徵明的書法藝術 14 第一節 文徵明的師 友 15 一 師承 16 二 交遊 24 第二節 停雲館法帖的意義 31 第三節 文徵明對書法藝術的觀念 33 第肆章 文氏家學與藝術成就 38 第一節 詩文傳家 38 第二節 藝術成就 43 一 書法 45 二 繪畫 48 三 篆刻 51 四 鑑賞 54 III

6 第伍章 文氏師門的發展與衰微 58 第一節 文氏師門的組成與傳承 59 一 文徵明門生 60 二 文氏門生的出路 90 三 文氏師門的雅集宴會與出遊活動 97 四 書藝和審美的傳承 100 第二節 文氏師門中的弊端探討 107 一 由代筆到作偽 107 二 對贗品書畫的縱容態度 109 三 吳中藝術家的沉淪 112 第陸章 結論 117 徵引及參考文獻 120 附表 138 附圖 147 IV

7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方法 明代書法是繼宋 元帖學大盛之後 另一個帖學發展階段 明代書法史的研 究大可分為三大類 首先 是單一書家的專論 此類的研究大多集中於明代中晚 期書家 如 如祝允明 文徵明 陳淳 王寵 徐渭 董其昌 張瑞圖 黃道周 王鐸 倪元璐 傅山 等人 其次 大部分研究學者依照時間的斷代 將明朝分為前期 中期 晚期三個 階段 前期約從洪武到天順 以三宋二沈為代表 中期以成化到 嘉靖 以祝允明 文徵明所領導的吳中書派為代表 後期自隆慶 至明亡 以董其昌為中心發展的松江 雲間 書派最盛 最後 則是依風格 派別來畫分 明初時宮廷書家大多承繼元末小楷書風 造成臺閣體的盛行 1中晚明後書家創作漸漸求新求變 徐渭 張瑞圖 黃道周 王鐸 倪元璐 傅山等人以強烈的表現性來書寫 被稱作是浪漫書風 2當風格 被確立之後 進而出現一位領袖帶領一群創作主張 審美意識相近的作家 便形 成了派別 派別當中有些是以鄰近的地緣構成 有些則以師門關係組成 明代最 有名的地域性書派即屬吳中書派與松江書派 本文則是針對文徵明師門傳承關係 進行探討 文徵明師門一派亦屬於吳中書派的一支 吳中書派與松江書派兩派都把始祖 歸為明初宋克 宋克為蘇州府長洲人 游於蘇州 杭州 松江三 1 詳參傅申 明代書壇 明初臺閣體與宮廷書家 收錄於傅申 書史與書跡 傅申書法論文 集 二 臺北 國立歷史博物館 2004 年 頁 詳參郭芳忠 明代書法風格研究 明代中期浪漫主義的崛起 高雄 汶采有限公司 2000 年 頁

8 吳間 3而後吳中書法發展由祝顥 徐有貞 等人推 動 李應禎 吳寬 沈周 更是以 宋人書法為學習對象 4至祝允明 文徵明一出遂將吳中藝壇推向高峰 松江書 法發展則由陳璧 沈度 沈粲 陸深 莫如忠 莫是龍 等人推廣 最後更由董其昌領軍 風靡了整個晚明書壇 在明朝書法史中 將時間斷代跟風格的形成結合在一起 便可發現由中期進 入晚期 正是吳中書派與松江書派的更迭 近代學者陳振濂吳中書派 歸納出三 個特點 第一 它有一個主動聚集的藝術家群體 第二 它有相同的地域文化格調 和藝術宗旨 第三 它的存在是相對於其它流派而言的 只不過它是一個 主要流派而已 5 事實上不只是吳中書派擁有這三類特質 這三類特質可說是 地域性流派 的共 同現象 正如陳振濂所言 流派的形成必有其 排它性 6 吳中書派與松江書 派可說是同時鼎足而立 由於書家對地域性的認同 書派之間亦成為一種互相競 爭的對象 吳中書派在明朝中期由祝允明 文徵明所帶領 成為當時最主要的流派 而 在文徵明過世之後 吳中藝壇由盛轉衰 後來漸漸以董其昌為中心的松江書派所 取代 明末范濂在 雲間據目鈔 中載 3 明 王世貞 弇州山人續稿 卷一百六十四 跋三吳楷法二十四冊 曰 吾吳詩盛於昌穀 徐禎卿 而啟之季迪 高啟 書盛於希哲 祝允明 徵仲 文徵明 而啟之則仲溫 宋 克 頁 2 收錄於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 1284 冊 頁 371 又 明 陸深 儼山集 卷八十六 跋所書後赤壁賦 云 國初書學 吾松嘗甲天下 大抵皆源流於宋仲溫 宋克 陳文東 陳璧 至二沈先生 沈度 沈粲 頁 6 收錄於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 1268 冊 頁 朱書萱 明代中葉吳中書家及其書風的形成 明代中葉 吳中書家徐有貞 李應禎 吳寬 沈周等人是學習宋人的典型例子 沈周一生學習黃山谷 字跡與山谷如出一轍 吳寬學蘇軾多年 始終不易 他們將宋人書法奉為終身的學習對象 開啟後人對宋代的尊崇 沈周是吳中書畫壇領 袖 對書畫風氣起著引導作用 家藏數量龐大的宋人書跡 耳濡目染之餘 審美趣味及藝術風格 自然受到影響 臺北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論文 2000 年 頁 72 5 陳振濂 書法史學教程 杭州 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1997 年 頁 97 6 陳振濂 書法史學教程 有一個流派 就必然還有其他流派 之所以說它是流派 就是因 為它有一種排它性 頁 97 2

9 學詩 學畫 學書 三者稱蘇州為盛 近來此風沿入松江 7 此書成於萬曆二十一年 1593 年 此時距文徵明去世已有三十餘年 在這段期 間 吳中書派的聲名日益被松江書派所掩 蘇州在明代以詩 書 畫等文藝創作 著稱 到了明代晚期已不復當年盛況 此時的吳中書派亦甚少被注意到 而在 明 史 中載 徵明主風雅數十年 與之遊者王寵 陸師道 陳道復 王穀祥 彭年 周 天球 錢穀之屬 亦皆以詞翰名於世 8 文徵明為明朝中葉極重要的書法家 引領吳中書畫三十餘年 其書風融合各家之 長 並發展出以雅正為主的風格特色 其家族 師門有許多後繼者 而他們藝術 或循文徵明腳步 或另闢蹊徑 其中亦不乏青出於藍者 為何到了最後會走向衰 微 沒落 這當中的原因值得我們探討 本文研究方法以梳理文獻資料 著錄為主 針對典籍中文獻內容進行分析 探索 蒐集關於文徵明及其後學的敘述 評價等等歷史相關資料 建構書史 再 輔以實際的書畫作品佐證史料上的評述 期望對文徵明後學的書法傳承現象與藝 術發展的脈絡 及其與社會之間的聯繫有一清楚的認識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章節架構 本文主要的研究範圍為文徵明之後學 首先在本文第貳章當中 先對文徵明 之時代背景進行了解 也就是明代吳中地區的文化藝術氛圍 文徵明長期居於江 南蘇州 此地別緻的山水景觀 豐饒的物產 一直以來都是孕育文藝才子的地方 7 明 范濂 雲間據目鈔 卷二 記風俗 頁 7 收錄於 叢書集成三編 第 83 冊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73 年 396 頁 8 清 張廷玉等撰 明史 列傳 文苑三 文徵明 臺北 鼎文書局 1980 年 頁

10 此處的社會文化背景 文學藝術環境以及元明以來吳中的書法概況這三點是本文 首要處理的課題 其次從文徵明本身的藝術思想切入 在本文第參章中針對他的書藝成就進行 探討 主要著重的要點有三項 第一 文徵明師友們對他的影響 亦是其書畫淵 源的探討 文徵明的藝術成就與吳中地區的文人 藝術家 收藏家關係密不可分 除了最重要三位師長吳寬 李應禎 沈周之外 尚有祝允明 唐寅等多位好友互 相切磋 扶持 第二 探討文徵明刻 停雲館法帖 的意義 停雲館法帖 中 收錄名家書蹟碑帖共十二卷 其中收錄吳中書家有 徐有貞 劉珏 李應禎等人 祝允明 文徵明更是被獨立出一卷 這部 停雲館法帖 儼然成為文徵明後學學 習書法的不二法門 對文徵明師門一脈的書藝傳承影響甚大 亦對當時的書風造 成影響 第三 文徵明對書法藝術的觀念及表現性 文徵明雖然沒有著錄書法理 論傳世 但他亦存在有一套美學 審美的思想 而這些思想必須從他的作品及題 跋中去發現 最後進入本文主論 探討文徵明後學的藝術成就 筆者將此部分為 家學 與 弟子 兩個篇章來論述 在第肆章中 針對文氏一門進行研究 文氏一門自 文洪以來 特重教育 以詩文傳家 成為江南有名的書香世家 文徵明為吳中藝 壇之領袖 專擅書法 繪畫 篆刻 鑑賞 兩子文彭 文嘉皆能繼承父學 並將 詩書 藝術的家風世代傳承下去 而在第伍章中則以文徵明門下的學生為主 本 文從 發展 與 衰微 兩個面向去探討 第一節對文氏眾多學生的發展作一整 理 先將文氏門生依其書畫專長分類 首先是青出於藍之翹楚 陳淳 王寵 其 次是書法聞名的才俊 王穀祥 彭年 黎民表 周天球 王穉登 最後是繪畫著 稱的高足 陸治 陸師道 錢穀 朱朗 居節 陳淳與王寵兩人書畫造詣最高 有青出於藍之勢 可惜皆早於文徵明去世 在文徵明過世之後周天球承其書法 錢穀繼其繪畫 王穉登更是被譽為繼文徵明後的吳中書派詞翰盟主 本文針對文 徵明弟子的出路獨立探討 並從中了解文派門生在當時社會上的生活 另外再對 文氏師門 特重小楷 上學篆隸 崇尚妍美清雅的風格 三個書藝特色做一 分析 第二節對文氏師門的衰微成因進行探討 其中主要原因有三 由代筆到 作偽 對贗品書畫的縱容態度 吳中藝術家的沉淪 而這三個原因並非是 單一現象 而是環環相扣的 由於文徵明應酬作品日益增加 其門下出現了一群 專為 代筆 的學生 如 朱朗 居節等人 這些學生從 代筆 進而 作偽 4

11 謀利 而文徵明卻對這些贗作者 贗品採取縱容 默許的態度 以致吳中藝術家 淪落成為骨董商 書畫匠 這些問題將在此節中探討 第三節 文獻回顧 關於明代的史料的研究資料 筆者在此作一文獻整理回顧 有關明代書法史 研究部分 主要以黃惇 中國書法史 元明卷 郭芳忠 明代書法風格研究 兩書為主 黃惇在 中國書法史 元明卷 中對吳中書派的探討有三個章節 明 代中期無門書派的崛起 吳中四家 吳中書派的後續 9 郭芳忠在 明代 書法風格研究 一書中以書家的風格取向為經 時間分期為緯 進行論述 另簡 錦松 明代文學批評研究 一書中的 蘇州文苑 一節對於明代蘇州的文學背 景亦有詳盡的介紹 10 文徵明的文集收錄除了四庫全書 甫田集 外 主要參考周道振的 文徵明 集 此書除了四庫中 甫田集 三十五卷 另補輯了三十二卷與五種附錄 是 研究文徵明最為完備的資料 文徵明生平以江兆申 文徵明與蘇州畫壇 及周道振 張月尊同纂 文徵 明年譜 兩書記載最詳 文徵明與蘇州畫壇 一書係為文徵明的年表 裡面除 了文徵明的行跡之外 亦記有與其交遊的師友概況 而在 文徵明年譜 一書中 記載生平文徵明事蹟甚詳 將其交遊概況更進一步詳述 並將文徵明一派擅長書 畫的後裔 門生整理成表 易於查詢 劉瑩 文徵明詩書畫藝術研究 此書針對文徵明的詩 書 畫進行分析 並對文徵明的書法作品之風格技巧有明確的分析 在葛鴻楨 中國書法全集 第 50 冊 明代 文徵明 一書中收錄了文徵明 文彭 文嘉 文震孟的作品圖 片 更能有於助筆者了解其風格的延續與傳承 而楊昇 長洲文氏家族文學研 究 主要對整個文氏家族的譜系發展及文學成就作一完整的論述 另 以文徵明 為主的專書另有王進 文徵明畫傳 石莉 中國名畫家全集 文徵明 向彬 中國書法家全集 文徵明 邵勇 方玲波 中國書法藝術大觀 書藝珍品 9 10 詳參黃惇 中國書法史 元明卷 南京 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7 年 頁 詳參簡錦松 明代文學批評研究 臺北 學生書局 1989 年 頁

12 賞析 26 明代 文徵明 等書 本文主要探討文徵明的後學 與之相關的研究以柯律格 Craig Clunas 雅 債 文徵明的社交性藝術 與葛鴻楨 論吳門書派 二書最詳 雅債 文徵 明的社交性藝術 此書有別以往的介紹文徵明的生平與時代 著重分析述評文徵 明的人際關係 社交網絡 而 論吳門書派 一書則由吳中書派的淵源談起 上 始魏晉皇象 陸機 下至文徵明後裔 門生 但主要論點仍著墨於祝允明 文徵 明 陳淳吳中四子身上 目前有許多針對明代個人書家探討的博 碩士論文 以下舉出針對吳中書家 探討的論文 林琦妙 文徵明美學思想研究 陳志達 文徵明及其書法研究 郭旭甯 文徵明行草藝術研究 三篇都以文徵明為研究對象 林琦妙著重於文徵明的 美學思想 陳志達與郭旭甯則著重於文徵明的書跡 對於筆法 章法 結體加以 分析 杜裕明 祝允明書學之 功 與 性 論其法古與創新 黃仁德 祝 允明書法藝術研究 此二篇以祝允明為研究對象 杜裕明從二沈書風到吳中書 壇之消長切入 再論祝允明的書法學習歷程以及其對後人之影響 而黃仁德則著 重於書跡的分析 另 側重於單一書家的生平事蹟的研究論文數量較多 目前有 王冬 徐 有貞研究 馬微 論王鏊 王珍珠 都穆考論 朱愛娣 陳淳書法研究 買艷霞 唐寅研究 楊開飛 王世貞書法觀研究 薛傑仁 王寵書法藝術 研究 蔡淑芳 華夏真賞齋收藏與 真賞齋帖 研究 等篇 以書學流派或時間斷代來研究明代吳中地區書史的博 碩士論文有 朱書 萱 明代中葉吳中書家及其書風的形成 李雙華 明中葉吳中書派研究 邸 曉平 明中葉吳中文人集團研究 向彬 文徵明與吳中書派 汪滌 吳中 畫派的詩畫結合研究 李棟 試論 吳中畫派 朱書萱論文中 研究範圍從 成弘時期的徐有貞 李應禎 吳寬等人到正嘉時期的吳中三子 對於整個吳中書 派做了較詳細的分析 而李雙華 邸曉平 向彬 汪滌 李棟這些研究的內容均 偏重在祝允明 文徵明 唐寅 徐禎卿 王寵吳中文人集團最盛之時 另 陶莎 莎 明清時期蘇州文氏世家研究 他將明清時期蘇州文氏世家做了一個較完整 6

13 的整理 而陳怡勳 從文徵明風格為主之代筆畫家與作偽畫家看十六世紀蘇州藝術 市場之概況 黃朋 明代中期蘇州地區書畫鑒藏家群體研究 王琬婷 明代 後期 書畫交易探析 以江南地區為中心 這三篇是以藝術社會學 的角度切入 有別於傳統的書法史 其中亦有許多參考的價值 本文以文徵明師門書藝傳承研究為題 以往研究者多單論文徵明之書畫藝 術 美學思想 或以吳中地區為主 區域性 的文化 藝術進行研究 甚少以 師 門傳承 進行研究 故筆者以不同角度切入 盼能更清楚的了解文徵明師門一派 的發展與傳承 並補完未竟之吳中書法史 7

14 第貳章 吳中地區的文化藝術氛圍 吳中地區即是蘇州府一帶 此處文藝之風盛行 形成一種以地域性為主的獨 特文學 藝術流派 在吳中士人的詩詞文集中時常可見到 吾吳 一詞 這是對 地域性 認同的一種表現 也是吳中藝壇興盛最主要的成因 明朝時蘇州府屬於南直隸 下轄一州七縣 太倉州 吳縣 長洲縣 崑山縣 常熟縣 吳江縣 嘉定縣和崇明縣 屬太倉州 11轄區範圍基本上相當於今日 蘇州市轄境以及上海市蘇州河以北各區 北鄰揚州府 東鄰松江府 西鄰常州府 南鄰嘉興府 湖洲府 杭州府 圖一 在元末明初之時 文人活動的重心由漸漸的杭州移到松江 文士學者多往來 於蘇州 松江 杭州之間 而明人所稱之 吳 包括了松江 湖州 嘉興 杭 州府境內部份領域 文徵明生於蘇州府長洲縣 除了短暫入翰林院仕官 大多時間都待在蘇州地 區 蘇州位於江南地帶 人道是 上有天堂 下有蘇杭 一片湖光山色 不 僅名勝繁多 物產豐饒 更有古老的文化歷史 造就吳中人文藝術的蓬勃發展 第一節 社會文化背景 江南蘇州是富庶的魚米之鄉 舒適宜人的氣候 肥沃的土壤與豐沛灌溉雨 量 春耕夏耘 秋收冬藏 農業十分發達 今天下財賦多仰於東南 而蘇為甲 然禹貢揚州厥田下下 唐天寶而後 東南財賦始增 至宋元彌盛 然考之舊誌 宋 元歲數在蘇者 宋三十餘 萬石 元八十餘萬石 國朝幾至三百萬 自古東南財賦未有若今日之盛者 11 明 王鏊 姑蘇志 卷七 沿革 載 今領州一曰 太倉 縣七曰 吳 長洲 崑山 常熟 吳江 嘉定 崇明 頁 4 收錄於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 493 冊 頁 203 8

15 也 12 自唐朝天寶年以來 東南地區的田賦稅收日益增加 在宋 元收入分別到達三十 餘萬 八十餘萬 到了明代以後 更是有三百萬之巨 此時的蘇州甚至可說是天 下之糧倉 蘇州一開始由於米糧豐富 吸引了許多米商在此作生意 而後又發展 出桑蠶紡織業 不僅交易種類漸漸豐富 更吸引商賈向此雲集 帶動了地方上的 經濟發展 13 由於吳中別緻的山水景觀 豐饒的物產 使人們衣食無虞 而使人們追求更 高層級的享受 隨之伴隨產生藝術之美 明代王錡的 寓圃雜記 中記述了元末明初吳中地區的歷史 人文 其言十 分中肯確切 吳中素號繁華 自張氏之據 天兵所臨 雖不被屠戮 人民遷徙實三都 戍遠方者相繼 至營籍亦隸教坊 邑裡瀟然 生計鮮薄 過者增感 正統 天順間 余嘗入城 咸謂稍複其舊 然猶未盛也 迨成化間 余恒三 四 年一入 則見其迥若異境 以至於今 愈益繁盛 閭簷輻輳 萬瓦甃鱗 城隅濠股 亭館步列 略無隙地 輿馬從蓋 壺觴罍盒 交馳於通衢 水 巷中 光彩耀目 游山之舫 載妓之舟 魚貫於綠波朱閤之間 絲竹謳舞 與市聲相雜 凡上供錦綺 文具 花果 珍羞奇異之物 歲有所增 若刻 絲累漆之屬 自浙宋以來 其藝久廢 今皆精妙 人性益巧而物產益多 至於人材輩出 尤為冠絕 作者專尚古文 書必篆隸 駸駸兩漢之域 下 逮唐 宋未之或先 此固氣運使然 實由朝廷休養生息之恩也 人生見此 亦可幸哉 14 王錡 為蘇州長洲人 早文徵明三十八年出生 對吳中發展述評甚 12 明 王鏊 姑蘇志 卷十五 田賦 頁 1 收錄於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 493 冊 頁 詳參傅衣凌 明代江蘇洞庭商人 一文 收錄於 明清時代商人及商業資本 北京 人民 出版社 1956 年 頁 明 王錡 寓圃雜記 卷五 吳中近年之盛 與 明 于慎行 穀山筆塵 合刊於 元 明史料筆記叢刊 第 10 冊 北京 中華書局 1984 年 頁 42 9

16 為中肯明確 在元末明初時 張士誠率領鹽丁起義後 進佔吳中 自稱為吳王 張士誠在吳中頗有建樹 使當地文學藝術發展甚深 張士誠雖一介運鹽工人出 身 對文人才子卻十分禮遇 特別重用蘇州士人 大書法家饒介便是其一 朱元 璋建立明朝後 抑文重武 對於文人百般的打壓 對於曾效力張士誠的蘇州士子 百姓 更在政治 經濟上給與嚴厲的打擊 著名的 吳中四傑 15 北郭十才 子 16先後遭受政治迫害 甚至死於非命 明初的吳中文藝發展漸漸的由盛轉衰 17 一直到了明代中葉成化年間 蘇州經濟又再次的復甦 並且日益繁盛 地方上 歌舞昇平 人民生活安逸快樂 產生許多精緻的文化休閒生活 書畫的創作 欣 賞便是其一 蘇州文人雅士的活躍帶動了吳中藝術的興起 文徵明為吳中藝壇的 執牛耳者 帶領著吳中後學將吳中書畫藝術推向最高點 第二節 文學 藝術環境 吳地的地理環境正是孕育文學 藝術的天然環境 吳地位處長江下游 位居 太湖三角洲中心 境內的地形 以河川 湖泊為主 有 澤國 之稱 吳號澤國 水經注所謂萬水所湊 觸地成川者也 其元西自太湖 東入於 海 承衍支漫 18 境內以太湖為主 尚有一些較小型的湖泊 如 陽城湖 巴湖 昆湖 承湖 尚 湖等等 而湖泊江河之間 靠著人工水道相連 縱橫交錯 形成一由水道構成的 溝通網絡 在太湖四周由綿延起伏的虎丘山 橫山 姑蘇山 胥山 華山等山巒 圍繞著 更加增添景觀的豐富性 吳中四傑 為楊基 張羽 徐賁 高啟四人並稱 又稱 明初十才子 指明朝洪武年間的十幾位文豪 指的是 張羽 楊基 高啟 徐賁 王 行 杜寅 張適 梁時 浦源 方彝 錢復 宋克等人 17 詳參劉廷乾 江蘇明代作家研究 中 吳中四傑 高啟北郭十友 一節 劉廷乾 江蘇明 代作家研究 上海 上海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論文 2008 年 頁 明 王鏊 姑蘇志 卷十 水 頁 1 收錄於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 493 冊 頁 明 王鏊 姑蘇志 卷八 山上 吳中諸山奇麗瑰絕 實鍾東南之秀 頁 1 收錄於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 493 冊 頁

17 明代吳中地區的士人 藝術家時常結伴遊於這些湖泊 山岳之間 因而產生 了許多詠嘆自然景觀的詩文 書畫 如沈周 經尚湖望虞山 暮春登虎丘 水鄉泛舟圖 吳中山水冊 文徵明 石湖煙水詩 遊虎丘詩 石 湖圖 虎山橋圖 唐寅 姑蘇八詠 黃茅渚小景圖 湖山一覽圖 等等都是描繪自然美景的詩文 書畫 除了天然的藝術環境之外 吳中薈萃的人文亦培養出許多文人才子 對於文 藝的發展不遺餘力 明人陸粲 言道 吳自昔以文學擅天下 蓋不獨名卿材大夫之述作 烜赫流著 而布衣韋帶 之徒 篤學修詞者 亦累世未嘗乏絕 20 依陸粲文中所言 吳中擅長文學名於天下為時已久 不只是公卿大夫之著作 就 連一般的布衣百姓 皆好讀書賦詩 而明代蘇州文壇的讀書風氣興盛 據簡錦松 在 明代文學批評研究 一書中所言 蘇州文壇有 好古文詞 博學 尚趣 三大特色 21 第三節 元明以來吳中的書法概況 蘇州吳中自古以來文藝發展十分興盛 其中亦不乏書法聖手 在明代之前吳 地書壇著名書法家有 皇象 陸機 陸柬之 張旭 孫過庭 范仲淹 蘇舜欽 朱長文 范成大等人 到了明代吳中書學更是蔚為大觀 明代吳中書學可溯源自宋克 宋克的書法淵源則上承元朝書壇盟主趙孟頫 趙孟頫出身浙江湖州吳興 進而影響了許多江南地區的書家 明初書家解縉在 春 雨雜述 書學傳授 中指出趙孟頫書學的傳承 20 明 陸粲 陸子餘集 仙華集後序 卷一 頁 13 收錄於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 1274 冊 頁 詳參簡錦松 明代文學批評研究 頁

18 吳興趙文敏公孟頫始事張即之 得南宮 米芾 之傳 而天資英邁 積學 功深 盡掩前人 超入魏 晉 當時翕然師之 康里平章子山得其奇偉 浦城楊翰林仲弘 楊載 得其雅健 清江范文白 范梈 公得其灑落 仲 穆 趙雍 造其純和 及門之徒惟桐江俞和子中以書鳴洪武初 後進猶及 見之 子山在南台時 臨川危太朴 饒介之得其傳授 而太朴以教宋璲仲 珩 杜環叔循 詹希元孟舉 孟舉少親受業子山之門 介之以教宋克仲溫 22 趙孟頫五體兼備 尤擅行書 圖二 圖三 與小楷 圖四 授與康里子山 圖 五 楊載 圖六 范梈 趙雍 圖七 俞和 圖八 等人 這些人後來都於 江左一帶發展書法 這些人承繼了趙孟頫秀美的書法風格 對江南地區的書法影 響甚大 23康里子山一生曾三度下江南任官 約在天歷三年時 1330 年 擔任江 南行台治書侍御史 危素 圖九 與饒介 圖十 二人得其親授筆法 後饒介傳 承書學於宋克 危素再傳宋璲 圖十一 杜環 詹希元 此三人亦是洪武年間 重要的臺閣書家 對後來的宮庭書家影響甚大 24 宋克 字仲溫 號南宮生 長洲人 與張羽 高啟等人詩書 唱和 時稱 北郭十友 而後 北郭十友 受到朱元璋的政治迫害 宋克雖僥 倖未被牽連 但其在仕途上亦鬱鬱不能得志 其晚年任陝西鳳翔府同知 不久便 辭官還鄉 宋克博涉經史 尤長於書法 其從饒介學書 楷宗鍾繇 行草書取法 索靖 二王 章草則學皇象 筆力清峭勁拔 筆意圓融灑脫 瀟灑縱橫 圖十二 25 吳中地區的書法藝術受其影響甚多 近代學者傅申更是把宋克推為明代吳門書 派的始祖 26 到了明朝正統 天順時期吳中的書法風氣更為興盛 代表書家有 沈澄 夏 夏昺 祝顥 沈貞吉 圖十三 徐有貞 圖十四 劉珏 圖十五 等人 22 解縉 春雨雜述 收錄於華正人編 歷代書法論文選 臺北 華正書局 1984 年 頁 楊載原為福建浦城人 後徙居杭州 范梈居江西袁州 趙雍為趙孟頫之子 居浙江吳興 俞 和原為浙江桐江人 後居杭州錢塘地區 宋璲為浙江浦江人 杜環為南京金陵人 詹希元為安徽 歙縣人 24 黃惇 中國書法史 元明卷 頁 詳參 清 倪濤 六藝之一錄 卷三百六十一 宋克 頁 收錄於 景印文淵閣四 庫全書 第 837 冊 頁 傅申著 葛鴻楨繹 海外書跡研究 北京 紫禁城出版社 1987 年 頁 43 12

19 而後成化 弘治時期 沈周 圖十六 李應禎 圖十七 吳寬 圖十八 王 鏊 圖十九 等人提倡學習宋人的書風 遂孕育了另一波新的風格 吳中書法日 益興盛 正如王世貞於 三吳楷法二十四冊 跋曰 書盛於希哲 祝允明 徵仲 文徵明 而啟之則仲溫 宋克 27 在明初宋克的推動發展下 後又有祝顥 沈貞吉 徐有貞 劉珏 沈周 李應禎 吳寬 王鏊等文人致力於書畫藝術領域 而後祝允明 文徵明等人一出 更集結 了許多吳中才子雅士 將整個吳中書畫藝術推至最高峰 王世貞更是發下 天下 法書歸吾吳 28的豪語 27 明 王世貞 弇州山人續稿 卷一百六十四 跋三吳楷法二十四冊 頁 2 收錄於 景印 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 1284 冊 頁 明 王世貞 弇州山人四部稿 卷一百五十四 藝苑卮言 附錄三 頁 23 收錄於 景 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 1281 冊 頁

20 第參章 文徵明的書法藝術 文徵明 初名壁 29徵明原為其字 四十二歲後以字行 30並 更字徵仲 自號衡山居士 其於弘治八年 1495 年 26 歲 開始赴京應試 持 續考到了嘉靖元年 1522 年 53 歲 未料九試不售 31次年 1523 年 54 歲 才被李充嗣薦為歲貢生32後任官翰林待詔 33人稱文待詔 長洲人 今江蘇省蘇 州市 以書畫名世 著有 甫田集 文氏一族文氏祖先原居四川蜀地 後徙江西盧陵 而後又遷至湖南衡山 直 至文徵明的曾祖父文惠開始定居於江蘇蘇州 34 至文惠遷於吳中後家族漸漸的棄武從文 走向了科舉仕途 文徵明之祖父文 洪在成化元年 1465 年 中舉 其父文林 與二叔文森 更在成化八年 1472 年 二十三年 1487 年 先後成為進士 35文徵明 可說是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之中 學習環境十分優良 36本章就針對文徵明的書 29 文徵明名原名 壁 非 璧 其考證詳參周道振 張月尊纂 文徵明年譜 卷一 上海 百家出版社 1998 年 頁 5 7 另 凡本文徵引前人之文章 誤書 璧 字 筆者亦將其更正 為 壁 不再重註 30 詳參周道振 張月尊纂 文徵明年譜 卷三 頁 明 文徵明著 周道振編 文徵明集 卷第二十五 謝李宮保書 上海 古籍出版社 1987 年 自弘治乙卯抵今嘉靖壬午 凡十氏友斯 每試輒斥 頁 1625 另 據周道振考 文徵明於弘治十四年因守父喪未能應考 周道振 張月尊纂 文徵明年譜 卷四 頁 明代通過鄉試秀才成基到達可以領公家米糧稱為廩生 歲貢生即是未考上舉人之優秀廩生 可遞補至國子監讀書 詳參 清 張廷玉等撰 明史 選舉一 臺北 鼎文書局 1980 年 頁 清 張廷玉等撰 明史 列傳 文苑三 文徵明 正德末 巡撫李充嗣薦之 會徵明亦 以歲貢生詣吏部試 奏授翰林院待詔 頁 7362 又 據周道振考 李充嗣薦文徵明為官應是 在嘉靖初 而非正德末 周道振 張月尊纂 文徵明年譜 卷四 頁 明 文嘉 先君行略 文氏姬姓 裔出西伯 自漢成都守翁 始著姓於蜀 後唐莊宗帳 前指使輕車都尉諱時者 自成都徙廬陵 傳十一世至宋宣教郎寶 與丞相信國公天祥同所出 收錄於 明 文徵明著 周道振編 文徵明集 附錄二 頁 1618 又 明 黃佐 將仕佐郎 翰林院待詔衡山文公墓志 其先自蜀徙廬陵 宋衡州教授寶始家衡山 於文信公天祥為叔父 兵亂 失其譜系 可知者 元鎮遠大將軍管軍都元帥俊卿 佩金虎符 鎮武昌 長子定開 從高 皇帝平偽漢 賜名添龍 終荊州左護衛千戶 次子定聰 選充散騎舍人 後其妻父湖廣都指揮蔡 本守蘇州 永樂中 複從本徙浙 定聰次子惠 贅于張氏 留居蘇州 實公曾祖也 收錄於 明 褚亨奭 姑蘇名賢後記 頁 10 收錄於周駿富編 明代傳記叢刊 第 148 冊 臺北 明文 書局 1991 年 頁 清 文含 文氏族譜續集 科目志 頁 收錄於李根源輯 曲石叢書 影印本 36 關於文徵明家族的源流 譜系詳參楊昇 長洲文氏家族文學研究 江蘇 蘇州大學中國古 代文學博士論文 2011 年 頁

21 藝成就 簡要的梳理一遍 首先是影響文徵明的師 友 他們大多都是生活於吳中的藝術家 文徵明在 一生中有許多重要的老師 如 李應禎 陸容 莊昶 吳寬 謝鐸 沈周 王微 呂 王鏊 史鑑 趙寬 都穆等人 37與文徵明論交的文人雅士 如 祝允明 錢同愛 楊循吉 蔡羽 唐寅 張靈 徐禎卿 仇英等人 他們往來交流詩文 書 畫頻繁 彼此觀摩 互相學習 祝允明特工於書法 而唐寅長於繪事 徐禎 卿擅作詩文 文徵明能詩文善書畫 與三人號為 吳中四才子 38 除了藝術家之外 也結識了許多收藏家 諸如都穆 朱存理 華夏等人 他 們家藏甚豐 得以見得許多名家的原跡 其次是文徵明與兩子所刻摹的 停雲館 法帖 此帖是由文徵明將自己所收 所見的古帖合刻成十二卷的 停雲館法 帖 最後探討文徵明對書法的體悟 惜其無完整的書論傳世 只能由詩詞 題 跋去找尋資料 第一節 文徵明的師 友 文徵明幼年時 據載並不聰慧 甚至有學習遲緩的現象 王世貞在 文先生 傳 一文中說道 先生(文徵明)生而外椎 八九歲語猶不甚了了 或疑其不慧 溫州公 文 林 獨異之曰 兒幸晚成 無害也 39 據說文徵明八 九歲仍不太會說話 或者是說無法用言語明確表達自己的想法 37 詳參柯律格 Craig Clunas 著 邱士華 劉宇珍 胡隽譯 劉宇珍審定 雅債 文徵明的社 交性藝術 友 師長 庇主 一節 臺北 石頭出版 2009 年 頁 其中柯律格以 文徵明之詩作 先友詩 八組 裡面提及了 李應禎 陸容 莊 昶 吳寬 謝鐸 沈周 王微 呂 共八位師長 而這些師長多半是蘇州在地的士人大儒或為文徵明 父親文林的同僚 38 清 張廷玉等撰 明史 列傳 文苑二 徐禎卿 禎卿少與祝允明 唐寅 文徵明齊名 號 吳中四才子 頁 明 王世貞 弇州山人四部稿 卷八十三 文先生傳 頁 6 收錄於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 書 第 1280 冊 頁

22 感受 對一般人而言 他的資質是較為駑鈍的 甚至有 七歲始能立 逾十歲 始能言 40的說法 對於文徵明的學習遲緩狀況 他的父親文林雖以大器晚成來 作為解釋 認為目前學習能力稍差沒什麼關係 除了口頭上對文徵明的安慰 鼓 勵外 另一方面也積極的找尋優良的師資來教育文徵明 文徵明父親文林與叔父文森對文徵明的影響非常的深 文徵明幼年時 文林 長期在外為官 文森長文徵明八歲 故其幼時多受其指導 亦可算是文徵明的啟 蒙老師 41直至文徵明十三歲時 文林前往山東博平任縣令時 才帶著文徵明一 同前往 文徵明青年時期隨著文林的任官遷調 四處遊歷 文林對其影響甚深 文林為官清廉耿直 提攜後學 閒時亦不忘讀書賦詩 為文徵明作了一個良好的 楷模 文徵明自幼接受父親的教導 其書法啟蒙亦是 在明朝前期並不推崇宋人書 法 但吳中書家卻一反常態的廣學宋人書 而這亦是吳中書法前期的一大特色 文林書法即以蘇軾為宗42 而文徵明早期的書風亦類於蘇軾 其後受沈周影響轉 以黃庭堅為師 43 文徵明家族是吳中當地的書香門第 往來的文人雅士眾多 文徵明自小便在 這優良的環境中成長 與祝允明 唐寅 徐禎卿交遊頻繁 有著 吳中四才子 的美稱 這幾個人都是蘇州吳中文藝界的翹楚 文徵明身旁這些師 友與其藝術 思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本節將藉此探討文徵明的文學 書畫淵源 一 師承 文徵明的父親文林 二叔文森皆是進士出身 這使文徵明在當時得以接受著 40 詳參周道振 張月尊纂 文徵明年譜 卷一 頁 明 文徵明著 周道振編 文徵明集 卷第二十四 先叔父中憲大夫督察院右僉都御史文 公行狀 公少先溫州十九年 事溫州如父 終身未嘗與亢列 處季弟縣學生彬 備極友愛 輔 諸姪禮嚴而情篤 於徵明加親 徵明少則受業於公 賴其有成 頁 陳志達 文徵明及其書法研究 父親文林 叔父文森 高雄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 文 1996 年 頁 文徵明於 跋李少卿帖 中述 李應禎 嘗一日閱某 文徵明 書有涉玉局 蘇東坡 筆 意 因大詫曰 破卻工夫 何至隨人腳踵 就令學成王羲之 只是他人書耳 此事筆者推論 應是文徵明入李應禎門下不久所發生 文入李門下約二十二歲左右 此時雖已入沈周門下 而其 書風還未以黃庭堅風貌呈現 而是幼時的家學 明 文徵明著 周道振編 文徵明集 卷第二 十一 跋李少卿帖 頁

23 名學者的教育 據 明史 中載 文徵明幼不慧 稍長 穎異挺發 學文於吳寬 學書於李應禎 學畫於沈 周 皆父友也 44 文徵明小時候並不聰明 稍長後 茅塞頓開非復吳下阿蒙 而後更有吳寬 李應 禎 沈周這三位老師 他們都住在蘇州長洲縣 與文徵明家族有著地緣上的關係 他們都是文林的好友 文林更使文徵明拜入他們門下學習 文徵明在接受這些學 者的教導之後 對於其詩文書畫的發展影響甚大 李應禎與吳寬兩人是成化 弘治年間吳中重要的書家 李應禎於成化年間以 善書選為中書舍人 弘治初歷太僕少卿 在當時書壇享有盛名 吳寬為蘇州狀元 後又居閣揆要職 為禮部尚書兼翰林學士 領導文壇 沈周雖未曾為官 但他是 繼劉珏 徐有貞 祝顥之後的吳中藝壇領袖 又與王鏊 史鑑 都穆等收藏家交 好 得以見到許多珍貴的書畫原跡 這三人之身分地位與影響力 在吳中一帶舉 足輕重 一 沈周 文徵明年少隨父親四處遊歷 在弘治二年 1489 年 隨父親一同前往沈周 家中觀沈周之畫作 長江萬里圖 心中對其產生嚮往之情 遂入其門下學畫 兩人二十年的師生佳緣便自此而始 45 沈周 字啟南 號石田 晚號白石翁 長洲縣人 沈周出生 在一個富庶的書香世家 自曾祖父沈良琛以來 家族人人工書善畫 廣收天下藝 術名品 書畫原跡 並精於鑒賞 沈周可算是一個以書畫為志業的專職藝術家 過著書畫山林之間的自在生 活 沈周對於書畫藝術是以多方面接受的態度 其書法可分為三個階段 早期 50 歲前 以趙孟頫 宋四家為主 中期 50 歲 60 歲 受到南宋高士林和靖風格 清 張廷玉等撰 明史 列傳 文苑三 文徵明 頁 7362 詳參周道振 張月尊纂 文徵明年譜 卷一 頁 40 17

24 影響較多 呈現出瘦硬的特色 晚期 60 歲後 則全學黃庭堅面目 46其畫亦廣 泛的臨倣古人 毫無門戶之偏見 如 范寬 董源 巨然 米芾 趙孟頫 黃公 望 倪瓚 吳鎮 王蒙等人皆為沈周學習的對象 文徵明入沈周門下之時 沈周已年逾花甲 正是其書畫作品成熟且大量創作 之際 在 石田詩選 四庫提要 中評其晚年之畫 晚年畫境彌高 頹然天放 方圓自造 惟意所如 47 沈周晚年畫風渾然天成 充分表達自然之美 將自然的景觀與畫家的真情實意兩 者互相結合 48 沈周晚年書法力學黃庭堅 線條力道遒勁 結體奇倔 圖二十 王鏊在沈 周的墓誌銘上寫到 書法涪翁 黃庭堅 遒勁奇倔 間作繪事 峯巒 煙雲 波濤 花卉 鳥獸 蟲魚 莫不各極其態 或草草點綴而意已足 成輒自題其上 時稱 二絕 49 黃庭堅是沈周最為鍾愛的風格 晚年的沈周全學山谷筆法 在家中更是收藏了許 多精美的黃庭堅原跡 如 伏波神祠詩卷 老杜律詩二首 蘇黃米蔡 真跡卷 及 宋賢遺墨 中的黃庭堅書等等 而這些書跡亦深深的影響祝允明 與文徵明 50 觀看書畫原跡對藝術家的震撼是非常巨大的 更何況是擁有這些墨寶 日夜 46 林家治 簡析沈周的書法藝術 收錄於林家治 明四大家研究與藝術鑑賞 沈周 石家 莊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11 年 頁 清 永瑢 紀昀等人纂 石田詩選 提要 頁 1 收錄於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 1249 冊 頁 林家治 評沈周的繪畫思想 沈周在我國繪畫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收錄於林家治 明 四大家研究與藝術鑑賞 沈周 石家莊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11 年 頁 明 王鏊 震澤集 卷二十九 石田先生墓誌銘 頁 18 收錄於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 1256 冊 頁 詳參傅申 明代書壇 明代的黃山谷書風 收錄於傅申 書史與書跡 傅申書法論文集 二 臺北 國立歷史博物館 2004 年 頁

25 觀摩臨習 心摹手追 黃庭堅的行 草真跡留傳於吳中非常多 許多吳中書家紛 紛仿效黃庭堅 繼沈周以後 以祝允明的草書51及文徵明的行書52 這兩者最容 易見到黃庭堅的影響 二 李應禎 文徵明在十九歲時 自滁州南京返回長洲 參加諸生歲試 宗師卻以其字不 佳 因而置其三等 53諸生歲試置六等 第一 二等為科舉生員 即秀才 三等 以下便不得參與鄉試 54因為字寫得不好 連秀才都考不上 這對一個士人而言 打擊是很大的 但文徵明並沒有因此而喪志 反而發憤臨書 明孝宗弘治四年 1491 年 李應禎升南京太僕寺少卿 文林與其原本就是 同鄉好友 現今更有同僚之誼 遂命文徵明執弟子禮 入其門下學習書法 李應禎 本名甡 又名熊維 字應禎 後以字行 更字貞伯 因仰慕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操 故號范庵 長洲人 是 祝允明的岳父 李應禎為人剛毅耿直 好古博雅 交游尚義 重故舊之情 很受時人稱許 成化年間以善書被選為文華殿中書舍人 55其書風表現出一種有別於明初纖麗柔 弱的品格 而開啟一種力量與厚重的表現 56文林評其書法 其書多所師法而自成家 小楷健勁 絕無姿媚氣習 行艸獨步一時 而篆 51 明 豐道生云 枝山巔草精於山谷 鋒勢雄強 轉引自馬宗霍 書林藻鑑 祝允明 頁 明 陸樹聲云 文徵明 晚年多作山谷體 筆意少縱 轉引自馬宗霍 書林藻鑑 文 徵明 頁 潘承厚 明清畫苑尺牘 文徵仲 文衡山 初名壁 為諸生時應歲試 宗師批其字不佳 置三等 於是精研楷法 為有明一代冠 轉引自周道振 張月尊纂 文徵明年譜 卷一 頁 清 張廷玉等撰 明史 志 選舉一 學校 提學官在任三歲 兩試諸生 先以六等試 諸生優劣 謂之歲考 一等前列者 視廩膳生有缺 依次充補 其次補增廣生 一二等皆給賞 三等如常 四等撻責 五等則廩 增遞降一等 附生降為青衣 六等黜革 繼取一二等為科舉生 員 俾應鄉試 謂之科考 其充補廩 增給賞 悉如歲試 其等第仍分為六 而大抵多置三等 三等不得應鄉試 撻黜者僅百一 亦可絕無也 頁 明 吳寬 家藏集 卷七十六 明故敕封中順大夫南京太僕寺少卿致仕李公墓碑銘 頁 4 收錄於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 1255 冊 頁 朱書萱 明代中葉吳中書家及其書風的形成 李應禎的奴書說與其書法風格 頁 97 19

26 籀之妙 尤為得古人筆意 57 李應禎思想上獨尊儒學 力排佛老 只問蒼生 不問鬼神 其人品十分高潔 對 自我要求甚高 但他卻也依此標準嚴以待人 好面折人過 不怒自威 始人望之 生畏 難以親近 58 李應禎在書法方面不拘於一家之學 提倡多方學習融會貫通最終自成一家 一掃當時宮廷書家院體之習氣 圖二十一 其書法的觀念主要追求自成一家面 目 學書時時刻刻求新求變 強調別於他人的獨創性 要達成此境界 除了扎實 的臨帖功力外 更要對書法藝術產生自我的思維 體悟 而李應禎對於不知變通 的人貶其為 奴書 一反明朝以來流行的宮廷書家院體書風 清人馮班於 鈍 吟書要 中言 趙松雪出入古人無所不學 貫穿斟酌自成一家 當時誠為獨絕也 自近代 李貞伯創 奴書 之論 後生耻以為師 甫習執筆 使羞言模仿古人 晉 唐舊法於今掃地矣 59 趙孟頫與李應禎兩人的生命情調大相逕庭 趙孟頫能接受異朝為官 而李應禎對 於抄寫佛經一事 便不惜觸怒龍顏 60趙孟頫在書學上提倡 復古 李應禎追 求的是 創新 所以李應禎譏諷趙孟頫一味的復古是沒有自我的 奴書 61另 李應禎以 奴書 這種的嚴厲的語詞批評 最大的原因應該歸於明朝書法大多數 人仿效趙孟頫 造成書法發展的滯礙 於是李應禎藉著反對趙書 來強調 創新 57 明 文林 文溫州集 卷九 南京太僕少卿李公墓誌銘 頁 8 收錄於 四庫全書存目叢 書 集部第 40 冊 頁 文震孟 姑蘇名賢小記 太僕少卿李公 公為人剛鯁 嶽嶽不撓 所至與人爭辨 引經證 典 莫能難也 郡守劉某征斂苛急 人呼白面虎 公作 虎渡河 詩致之 守猶不悛 猝遇守於 道 面斥之 一市皆驚 收錄於周駿富編 明代傳記叢刊 第 148 冊 頁 清 馮班 鈍吟書要 收錄於盧輔聖編 中國書畫全書 第 9 冊 上海 上海書畫出 版社 年 頁 清 徐乾學 徐本明史列傳 一日帝命書佛經 辭不應 且上章曰 臣聞為天下國 家有九經 未聞有佛經也 帝大怒 撻于廷 因罷殿直 收錄於周駿富編 明代傳記叢刊 第 91 冊 頁 明 王世貞 弇州山人續稿 卷一百六十二 李貞伯游滁陽山水記 先生 李應禎 以 書開吳中墨池 其脕法甚勁 結體甚密 而不取師古 往往誚吳興以為奴書 頁 24 收錄於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 1284 冊 頁

27 的觀念 李應禎的 奴書說 是一種對於舊有形式 觀念的不滿足 並鼓勵後世學子 勇於創造出 新意 在歷史上各階段的創造者 都是隨著前人的步伐走自己的 路 若只是一味的守舊過去 將前人視為終極的典範而無法超脫 終究會被歷史 所淘汰 62 李應禎除了書學觀念的傳授之外 從執筆到書寫技法都親自示範 並對文徵 明闡述其學書心得 一日 書 魏府書碑 顧文徵明曰 吾學書四十年 今始有得 然老 無益 子其及目力壯時為之 因極論書之要訣 纍數百言 凡運指 凝 思 吮毫 濡墨 與字之起 落 轉 換 大 小 向 背 長 短 疏 密 高 下 疾 徐 莫不有法 蓋公雖潛心古法 而所自得為多 當為 國朝第一 其尤妙能三指尖搦筦 虛脕疾書 今人莫能為也 63 李應禎語重心長的提醒文徵明 要趁著少壯眼力最好的時候學習書法 並將其書 法學習經驗傳承給文徵明 從執筆書寫如何運指到沾墨多寡 進而講到筆畫的轉 折 字型的結構分析 速度的快慢等等 文徵明學習書法非常廣博 就連明代鮮少為人所重視的篆 隸也有所涉獵 在取法上多以晉 唐為主 輔以自我對書法的體悟 終自成一家 先君少以書法不及人 遂刻意臨學 篆師李陽冰 隸法鍾元常 草書兼撫 眾體 而稍含晉度 小楷則本於 黃庭 樂毅 而溫淳典雅 自成 一家 虞 褚而下弗論也 64 文徵明的書法從一開始歲試被宗師評為不佳 轉而成為一代大家 除了他自己的 努力之外 李應禎傳授的書學觀念與技巧 對其啟發甚大 62 朱書萱 明代中葉吳中書家及其書風的形成 李應禎的奴書說與其書法風格 頁 95 明 文徵明著 周道振編 文徵明集 卷第二十一 跋李少卿帖 頁 文嘉跋 文徵明四體千字文 收錄於 故宮歷代法書全集 第六冊 臺北 故宮博物院 1973 年 頁

28 明孝宗弘治五年 1492 年 文林自南京太僕寺丞移病歸 文徵明隨父返鄉 而李應禎也同時返回長洲 隔年 李應禎便病逝於長洲 同鄉好友文林 吳寬為 其撰寫墓誌銘 墓碑銘 三 吳寬 文徵明書畫造詣非凡 其文學素養亦高 在他十六 七歲時返回吳中之時 與唐寅 都穆結交 一同寫字作畫 並從都穆學詩 隔年 隨著父親同往南京 從父同僚太僕寺少卿呂 學詩 但因文林的任官調遷 隔年文徵明也隨父親離開 了南京 與呂 學詩時間不長 隨後在弘治六年時 1493 年 受父親指示 前 去江浦隨莊昶學詩 但卻無法接受莊昶的哲理詩 不久就離開了莊昶門下 65弘 治八年 1495 年 吳寬因繼母去世回到家鄉丁憂守孝 66文林此時便遣文徵明跟 隨吳寬學習古文 吳寬對文徵明詩詞文學影響甚大 吳寬 字原博 號匏菴 長洲人 吳寬以詩詞 文章著名 更是蘇州著名的狀元郎 他在明憲宗成化八年 1472 年 高中狀元 後任禮部 尚書 東閣掌制誥 學識涵養十分豐富 文嘉在 先君行略 中載 溫州於吳文定公寬為同年進士 時文定居憂於家 溫州使公 文徵明 往 從之游 文定得公甚喜 因悉以古文法授之 且為延譽於公卿間 67 吳寬與文林不僅有同鄉之誼 更是同榜登科的好友 而後成為文徵明重要的老 師 對文徵明讚譽有加 65 詳參劉瑩 文徵明詩書畫藝術研究 臺北 蕙風堂筆墨有限公司 1995 年 頁 對於文徵明何時受業於吳寬有兩派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江兆申在 文徵明與蘇州畫壇 一書 所提出 書中指稱文徵明於明憲宗成化十四年 1478 年 9 歲 從吳寬學文 另一派說法是周道 振於 文徵明年譜 中所說 其於明孝宗弘治八年 1495 年 26 歲 向吳寬習文 兩種說法差 異甚大 會產生這兩種歧異的看法原因在於 時文定居憂於家 一句 江兆申以吳寬 父喪 其於明憲宗成化十一年歸返蘇州守喪三年 年 為其居憂 周道振則是以其 繼母 去世 其於明孝宗弘治八年 1495 年 在蘇州丁憂期間作為基準 其依據有二 首先在文嘉的 先君行略 中提到 延譽於公卿間 這像是提攜後進於地位較高的人士認識 其次在文徵明 的 上守谿先生書 一文亦提及 年十九 還吳 得同志者數人 相與賦詩綴文 於時年盛氣銳 不自量度 僩然欲追古人及之 等等皆能間接證明文徵明入吳寬門下為成年以後 67 明 文徵明著 周道振編 文徵明集 附錄二 文嘉 先君行略 頁

29 明代蘇州文壇特重古文詞 王鏊 吳寬等人更是大力推廣古文詞 68文徵明 曾在 上守谿先生書 中自述 年十九 還吳 得同志者數人 相與賦詩綴文 於時年盛氣銳 不自量度 僩然欲追古人及之 未幾 數人者或死或去 其在者亦或叛盟改習 而某 亦以親命選隸學官 於是有文法之拘 日惟章句是循 程式之文是習 而 中心竊鄙焉 稍稍以其間隙 諷讀 左氏 史記 兩漢書 及古今人 文集 若有所得 亦時時竊為古文詞 69 此信是文徵明於四十歲之時 1509 年 寄予王鏊 當時王鏊從京返鄉 文徵明 與祝允明 唐寅 蔡羽 黃省曾 王守 王寵等人皆從遊之 70文徵明在信中說 到 自十九歲回鄉以來與唐寅 都穆 祝允明 蔡羽 吳爟 楊循吉等許多志同 道合的朋友 一同為文賦詩 提倡古文詞 71他們為了科舉考試 日日學習程式 八股文 卻對那些文章嗤之以鼻 文徵明內心所喜愛的還是 左傳 史記 兩 漢書 等古文集 吳寬不僅是詩文一絕 亦精通書法 寫了一手蘇 東坡 體 有別於當時書 壇上流行宮廷書家的院體書風 圖二十二 明末書法家邢侗評其字曰 匏翁吳中前輩 行誼擅絕 不直文翰之工爾也 書法法蘇學士 濃顏厚面 祛去吳習 亦畢竟趙宋本色耳 超著實難 72 吳寬之書以蘇體為主而略參已意 有本身寬博開闊之勢 又得天真潤美之態 文 68 詳參簡錦松 明代文學批評研究 頁 明 文徵明著 周道振編 文徵明集 卷第二十五 上守谿先生書 頁 王文恪年譜 記載 公性恬退 既歸田 不復預聞世務 日惟耽玩書史 操弄文翰 朝夕 坐起 不離卷帙 暇則與鄉里諸名士登山臨水 遨遊園林奇觀 在山則有隱士東岡施風 林屋蔡 羽 五湖張本 弟秉之等 入城則有門下諸生祝允明 文徵明 唐寅 陸粲 黃省曾 王守 王 寵 陳怡 杜璠等 相與談說古今 轉引自周道振 張月尊纂 文徵明年譜 卷三 頁 明 文徵明著 周道振編 文徵明集 卷第二十三 題希哲手稿 祝允明 公年甫二十 有四 同時有都君玄者 與君並以古文名吳中 其年相若 聲名亦略相下上 而祝君尤古邃奇奧 為時所重 又後數年 某與唐君伯虎 亦追逐其間 文酒倡酬 不間時日 頁 明 邢侗 來禽館集 卷二十一 雜爼 題吳文定書 頁 18 收錄於 四庫全書存目叢 書 集部第 161 冊 頁

30 徵明對蘇體書法並不陌生 他幼年受父親的影響 以蘇體書法入門 而吳寬的蘇 體書法比之文林更加精到 吳寬除宗宋人寫意書風之外 且能掌握宋人書法之精 粹 且上追漢魏晉唐書風 使得吳中書家得以有更開闊的書學視野 有更多可學 習的書學技巧 73 二 交遊 文徵明在青年時其隨著父親一同外出任官 也遊歷了許多地方 而其學習也 並未中斷 在文徵明的成長過程中除了師長對他的影響之外 另有一群好友與之 書畫相娛 詩酒唱和 使其生活更加精彩 楊昇在 長洲文氏家族文學研究 中 論及文徵明交友圈 其以地域性來劃分 並將其晚年學生歸於交遊友人一類 74 本文著重於文徵明的書藝成就 將其交遊分以書畫文藝之友 收藏鑑賞之友兩部 分討論 其學生另立篇章於後討論 一 書畫文藝之友 文徵明一生喜結交文人雅士 與祝允明 唐寅 徐禎卿有 吳中四才子 之 美譽 當中以祝允明 唐寅二人對文徵明的書畫藝術影響最深 祝允明 字希哲 生而枝指 自號枝山 又號枝指生 長洲 人 文多奇器 尤工書法 祝允明於書香門第 其家世顯赫 祝允明之祖父為祝 顥 外祖父則是曾為內閣首輔的武功伯徐有貞 祝允明從小在祝顥 徐有貞的教導下 對他後來的文學 書法大有助益 況 且他天資聰穎 秉性拓達 據載他五歲就能書徑尺大字 九歲便能賦詩 75文徵 明曰 73 詳參郭旭甯 文徵明行草藝術研究 高雄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 2010 年 頁 詳參楊昇 長洲文氏家族文學研究 頁 清 張廷玉等撰 明史 列傳 文苑二 祝允明 五歲作徑尺字 九歲能詩 稍長 博 覽羣集 文章有奇氣 當筵疾書 思若湧泉 尤工書法 名動海內 頁

31 吾鄉前輩書家稱武功伯徐公 次為太僕少卿李公 李楷法師歐 顏 而徐 公草書出於顛 素 枝山先生 武功外孫 太僕之壻也 早歲楷筆精謹 實師婦翁 而草法奔放出於外大父 蓋兼二父之美 而自成一家者也 76 祝允明幼時受外祖父徐有貞之啟蒙 而後又娶李應禎之女為妻 得李應禎之教導 甚多 77李應禎原本就是祝顥之門生 現在又多了一層姻親關係 與祝家變得更 為親近 李應禎楷書師歐陽詢 顏真卿 徐有貞草書宗張旭 懷素 祝允明能兼 得二人之書法之長 而自成一家 王世貞云 祝京兆少年楷法自元常 鍾繇 二王 永師 智永 秘監 虞世南 率更 歐陽詢 河南 褚遂良 吳興 趙孟頫 行草則大令 王獻之 永師 河南 狂素 顛旭 北海 李邕 眉山 蘇軾 豫章 黃庭堅 襄陽 米芾 靡不臨寫 78 祝允明年少臨帖廣泛 宗法魏晉並融通宋元 其博古多變的風貌 素為人所稱道 從其變化多端的風格中 可以看出他學古的功力深厚 其創作風格的多元化 意 趣高古 79 祝允明長文徵明 唐寅十歲 並早得書法要領 就家學 聲名及才華而言 無非是當時吳中最閃亮的一顆星 年僅逾弱冠其詩文 書法已十分出眾 80而文 徵明 唐寅等吳中學子亦對他十分景仰 亦追隨他的腳步發展 祝允明 文徵明二人在書法上同師李應禎 李應禎重視自成一家的觀念 在 二人的書法之中 除了扎實的基本功力外 皆表現出強烈的自我風格 祝允明在 76 明 文徵明著 周道振編 文徵明集 補輯 卷第二十四 題祝枝山草書月賦 頁 1375 據陳麥青 祝允明年譜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1996 年 載 祝允明十九歲娶李應禎之 女 並從其學書 頁 明 王世貞 弇州山人四部稿 卷一百五十四 藝苑卮言 附錄三 伯虎書入吳興堂廡 差薄弱耳 頁 19 收錄於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 1281 冊 頁 朱書萱 明代中葉吳中書家及其書風的形成 祝允明的書法風格 頁 明 文徵明著 周道振編 文徵明集 卷第二十三 題希哲手稿 右應天倅祝君希哲手 稿一軸 詩 賦 雜文 共六十三首 皆癸卯 甲辰歲作 於時公年甫二十有四 此卷雖君少 作 而鑄詞發藻 居然玄勝 至於筆翰之妙 亦在晉 宋之間 誠不易得也 頁

32 當時被視為 狂士 明史 中載 祝允明 好酒色六博 善新聲 求文及書者踵至 多賄妓掩得之 惡禮 法士 亦不問生產 有所入 輒召客豪飲 費盡乃已 或分與持去 不留 一錢 晚益困 每出 追呼索逋者相隨於後 允明益自喜 81 祝允明甚喜酒色 賭博 時常流連於聲色場所中 求其詩詞 文章者大多向歌妓 行賄而得 祝允明在醉酒後亦有不少荒誕行為 他欲超脫世俗的禮法拘束 而意 將這份人格反應至其草書之上 祝允明草書書風多方取法顛張 醉素 黃山谷等 人豪邁奔放 大開大合之氣象 直抒胸中性情 圖二十四 從祝允明的草書作品可看出他試圖以書法來解放自己的心路歷程 其愈寫愈 放 愈放愈自如 表現出強烈奔放的誇張線條 82然而文徵明比起祝允明則顯得 較為理性 其為人剛毅質樸 為書講求精美細緻 多文人雅氣 尤喜書寫蠅頭小 楷 卻甚少見其直抒胸臆 豪邁奔放的大草書傳世 這徹底反應出兩人迥異的性 格 而祝 文兩人書學成就高低 難分高下 一人早慧出眾 一人大器晚成 後 人品評 亦各有所見 83 唐寅 字伯虎 一字子畏 號六如居士 吳縣人 自詡為江 南第一才子 他與文徵明同年出生 又因地緣上相近 兩人的自幼便結交為友 唐寅曾自言 寅稚冠之歲 跌放不儉約 衡山文壁與寅齒相儔 又同井閈 然端懿自持 尚好不同 外相方圓 而實有塤篪之美 壁家君太僕先生 時以過勤居鄉 一聞寅縱失 輒痛切督訓 不為少假 寅故戒栗強恕 日請益隅坐 幸得 遠不齒之流 清 張廷玉等撰 明史 列傳 文苑二 祝允明 頁 7352 詳參楊美莉 吳中書家贊 故宮文物月刊 第 5 卷 第 3 期 總 51 期 頁 徐渭 王世貞 莫是龍 屠隆 汪珂玉以祝允明之書學為明代之最 而何良俊 邢侗則首推 文徵明之書法 詳參傅申 明代書壇 文祝高下 收錄於傅申 書史與書跡 傅申書法論文 集 二 頁 明 唐寅 唐伯虎全集 卷五 送文溫州序 北京 中國書店 1985 年 頁

33 唐寅自幼聰明外顯 工詩文書畫 但生性放浪不羈 閒來便與與鄰里狂生張靈飲 酒作樂 85唐寅出身於商賈世家 對書香門第的文家十分景仰 常常前往拜訪文 林 並向之請益 文林亦如唐寅之師 十分看重唐寅 認為他將來必能有所成就 86 故一聞其行為放縱 必嚴詞加以導正 唐寅與文徵明相知相惜 縱使後來唐寅經歷科場弊案87及寧王謀反事件88的 風波 仍不減兩人友誼 89 唐寅有很高的藝術天份 特別是在繪畫上 唐寅在十七歲時曾作一 貞壽 圖 清人顧文彬評之 歲丙午 子畏年止十七 而山石樹枝如籀篆 人物衣褶如鐵綫 少詣若是 豈非天授 90 當年唐寅年僅十七歲 就能作出如此佳作 為人所激賞 而後亦隨文徵明入沈周 門下 與文徵明一同學畫 91在科考弊案後 更是潛心學畫 拜入當時有名的職 業畫師周臣92的門下 唐寅在書法方面多取法自趙孟頫 93延續了明代初期吳中 的書風 較無個人獨特風格 圖二十三 85 清 張廷玉等撰 明史 列傳 文苑二 唐寅 性穎利 與里狂生張靈縱酒 不事諸生 業 祝允明規之 乃閉戶浹歲 頁 明 唐寅 唐伯虎全集 卷五 又與徵仲書 寅與文先生徵仲交三十年 其實也丱而儒 衣 先太僕愛寅之俊雅 謂必有成 每每良燕必呼共之 頁 5 87 清 張廷玉等撰 明史 列傳 文苑二 唐寅 舉弘治十一年鄉試第一 座主梁儲奇其 文 還朝示學士程敏政 敏政亦奇之 未幾 敏政總裁會試 江陰富人徐經賄其家僮 得試題 事露 言者劾敏政 語連寅 下詔獄 謫為吏 寅恥不就 歸家益放浪 頁 明武宗正德七年 1512 年 43 歲 文徵明拒寧王使臣 辭病不受金 而唐寅 謝時臣 章文 等人則應聘前往南昌 而後唐寅佯狂返吳 詳參周道振 張月尊纂 文徵明年譜 卷三 頁 兩人曾一度近乎割席絕交 1505 年 36 歲 在 答文徵明書 一文中可見其鋒利的言辭 但於經歷寧王謀反事件返吳後 1513 年 44 歲 書 又與徵仲書 一文 表達修好之意 詳參 楊靜盦 明唐伯虎先生寅年譜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0 年 頁 清 顧文彬 過雲樓書畫記 畫類四 唐六如貞壽圖卷 子畏為周希正母樓作也 然畫 但署吳中唐寅無年月 以下唐璥 沈周 杜启 吳傳 陳謨 陳沃 夏永 吳寬 錢腴 尉 濮裕 文壁 樓翰十四家皆然 惟吳一鵬云 丙午上元日 僭題貞壽圖卷為周母致祝 頁 收錄於 續修四庫全書 第 1085 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 年 頁 明 王穉登 吳郡丹青志 沈周先生 一時名士 如唐寅 文壁之流 咸出龍門 往往 致於風雲之表 頁 1 收錄於周駿富編 明代傳記叢刊 第 72 冊 頁 周臣 字舜卿 號東村 吳縣人 善畫山水 人物 為世所寶 以畫法授唐寅及仇英 93 明 王世貞 弇州山人四部稿 卷一百三十二 墨蹟跋下 扇卷甲之一 伯虎書入吳興 堂廡 差薄弱耳 頁 19 收錄於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 1281 冊 頁

34 唐寅雖與文徵明 書信往來 結伴出遊十分頻繁 兩人友情甚深 更曾同入 沈周門下學畫 但在兩人畫風上 卻南轅北轍 俞劍華在 中國繪畫史 中評唐 寅之畫曰 唐寅 擅畫山水 自李 李成 范 范寬 馬 馬遠 夏 夏圭 以及元四家 吳鎮 王蒙 黃公望 倪瓚 靡不研解 行筆秀潤縝密而 有韵度 94 唐寅畫上學北宋三大家95 南宋四大家96與元四家 唐寅之畫行筆秀潤縝密而富 有韻度 才氣縱橫 顯其風流才子的特性 而文徵明之畫風細緻溫雅 富有文人 氣息 恰反映出兩人個性的不同 徐禎卿 字昌榖 一字昌國 吳縣人 十六歲發表 新倩集 以詩文見長 著有 迪功集 談藝錄 翦勝野聞 異林 等書 其於弘治 十八年 1505 年 舉進士 惜其貌寢 官場失意 鬱鬱不得志97 年三十三英才 早逝 98 文徵明長年生活在江南 與吳中 金陵文藝界的青年往來頻繁 除了 吳中 四才子 的團體之外 更與蔡羽 張靈 吳爟 吳奕 錢同愛 陳淳 湯珍 王 守 王寵九人被邢參99稱之為 東莊十友 100 另與金陵書家 顧璘 陳沂 王 韋 許隚 徐霖 金琮往來亦為頻繁 101 獨學而無友 則孤陋而寡聞 在文 徵明的成長中有這些友人伴隨著 大家互相探討詩文書畫 不僅讓個人成長 更 帶動了吳中地區的藝術風氣 94 俞劍華 中國繪畫史 下冊 上海 商務印書館 1937 年 頁 68 北宋三大家 董源 李成 范寬 96 南宋四大家 劉松年 李唐 馬遠 夏珪 97 清 張廷玉等撰 明史 列傳 徐禎卿 頁 明 王守仁 王文成全書 卷二十五 徐昌榖墓誌銘 載其年三十三 明史載徐禎卿年二 十有三應為誤 頁 6 9 收錄於收錄於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 1265 冊 頁 邢參 字麗文 長洲人 好讀書 講授鄉里之間 個性醇和 時人稱之有道君子 清 朱彝 尊 靜志居詩話 邢參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0 年 頁 明初蘇州大儒高啟有志同道合之友合稱 北郭十友 而今邢參亦仿效高啟結合文徵明等十 位友人號曰 東莊十友 邢參與文徵明 蔡羽 吳爟 張靈 吳奕 錢同愛 六人年歲相近 而陳淳 與湯珍 王守 王寵 分別是文徵明和蔡羽的學生 四人是吳中最被看重的後起之秀 101 蔡清德 文徵明與金陵書家交遊考略 書畫藝術學刊 第 3 期 2007 年 12 月 頁

35 二 收藏鑑賞之友人 吳中地區書畫藝術風氣十分盛行 許多書畫家對於書畫作品的鑑賞眼力精 到 收藏亦為豐富 吳寬在 跋元諸家墨跡 一文中言 近歲號能鑑賞書畫者 吾蘇有劉僉憲廷美 華亭有徐正郎尚賓 二公既皆 以博雅見稱于人 而又力足以致奇玩 二 三年來 吳人所得書畫故有 出於他姓者 而為二公嘗所得者亦不少也 若相城沈氏 自蘭坡府君生 庵徵士 庵生同齋 同齋生石田 世遊藝苑 繼繼不絕 家藏故物 殆及百年 益完益盛 至于維時 篤好又復過之 蓋予所聞見于沈氏者五 世于茲 其亦難得于今日也哉 102 據吳寬所指 當時江南書畫鑑賞家以蘇州劉珏103及華亭徐觀104為首 兩人廣收珍 寶奇玩 吳人收藏書畫的風氣也日益興盛 沈周家族亦雅好收藏 自曾祖父沈良 琛 傳於祖沈澄 父沈恆 至子沈雲鴻 共累積五代 家藏甚豐 105文徵明拜入 沈周門下 這對他的書法技巧 鑑賞功力均有相當大的幫助 而與文徵明亦師亦 友的都穆也是著名的書畫的藏家 都穆 字元敬 一字玄敬 吳縣人 年少在吳中之時與唐寅 文徵明兩人交好 都穆長文徵明十二歲 當時頗有詩名 文徵明亦從其學詩 106 後因告發己未科考弊案 而與唐寅割席絕交 107誓不往來 吳中人士亦對其不諒 102 明 吳寬 家藏集 卷四十八 跋元諸家墨跡 頁 13 收錄於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 1255 冊 頁 劉珏 字廷美 號完菴 長洲人 工書畫 書法師李邕 趙孟頫 畫學王叔明 與徐有貞 祝顥 王鏊等人善 104 徐觀 字尚賓 華亭人 工書畫 與沈粲善 正統六年 1441 年 舉於鄉 才名益著 交趾 朝鮮諸國使者至 爭購其書 105 關於沈周家族研究詳參阮榮春 沈周 吉林 吉林美術出版社 1996 年 頁 明 文徵明著 周道振編 文徵明集 補輯 卷第十九 南濠詩話序 余十六 七時 喜為詩 余友都君元敬實授之法 於時君有心戒 不事哦諷 而談評不廢 余每一篇成 輒就君 是正 而君未嘗不為余盡也 君於詩別具一識 世之談者 或元人為宗 而君雅意於宋 謂必音 韻清勝 而君惟性情之真 頁 己未科案即徐經科場弊案事件 唐寅遭受其累 而都穆亦為告發者之一 於 敝帚軒剩語 唐伯虎 一文中更描寫唐寅誓死不見都穆 忽有一日於樓房之上見都穆 直接轉頭從屋簷跳下 29

36 解日漸疏遠 108 都穆 金薤琳琅 一書收羅了 周刻二 秦刻六 漢刻二十三 隋刻五 唐 刻二十七 共六十三碑 109由此可知除了文學詩作外 對於金石碑版 書畫法帖 更是多方深入研究 都穆的碑拓一部分來自友人 一部分為家藏 除了這些之外 更親自去訪碑 在那帖學發展的時代 碑學並不受重視 故其書內文多記錄文字 內容 著重於拓本的源流 較少與書法藝術結合 除了金石拓片之外 都穆家藏的書畫法帖更顯珍貴 由都穆所作的 寓意篇 110 一書中便可見其豐富的家藏 其家藏書畫自都穆高祖都思賢始 111家族成員承 續此風 廣收書畫原跡 都穆亦時常邀約友人一同觀視 並不吝的贈予分享與友 據文徵明於 黃庭不全本 中所跋 唐石刻數種並佳 傳留近代 轉益失真 無足觀者 涪翁所謂徐浩摹本 為是 都玄敬不知何緣得之 以遺從父慶雲令 轉以付某 雖非完物 自 可寶也 112 黃庭經 經過許多翻刻以後 逐漸失真 而都穆家中的藏本即是黃庭堅所謂的 唐代徐浩摹本 此本為宋本 雖然有所殘缺 但仍屬十分珍貴的摹本 都穆大方 的轉送與文徵明 而文徵明亦十分珍寶 友人間互換 互贈收藏是文人雅士之間 高尚的社交活動 重傷幾死 由此可見唐寅對都穆之厭惡 此說所載雖為小說家之言 不免將兩人衝突誇大描寫 但兩人自此有隙是不可否認的 詳參 明 沈德符 敝帚軒剩語 下卷 頁 15 收錄於 四 庫全書存目叢書 子部第 248 冊 頁 清 錢謙益 列朝詩集小傳 都少卿穆 云 余聞之故老 玄敬少與唐伯虎交 最莫 逆 伯虎鎖院得禍 玄敬實發其事 伯虎誓不與相見 而吳中諸公皆薄之 玄敬晚年深自悔恨 其歿也 不請銘於吳人 而遠求胡孝思 蓋亦其遺意云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年 頁 清 永瑢 紀昀等人纂 金薤琳琅 提要 頁 1 收錄於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 683 冊 頁 寓意篇 載其所見的書畫 並列出藏家及前人的題跋等等 甚為詳細 收錄於 景印文淵 閣四庫全書 第 814 冊 另傳都穆亦作 鐵網珊瑚 一書 共二十卷 而此書於 四庫提要 中被疑是偽作 此書收錄於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子部第 117 冊 111 明 都穆 寓意篇 余家自高祖南山翁以來好蓄名畫 頁 16 收錄於 景印文淵閣 四庫全書 第 814 冊 頁 明 文徵明著 周道振編 文徵明集 卷第二十一 題黃庭不全本 頁

37 虞永興 汝南公主墓志 起草真跡 先宋時 藏洛陽好事家 後歸張直清 米元章嘗見之 元初在郭佑之處 後不知所在 亦不知何年入石 案元章 云 予臨汝南帖 浙中好事者以為真 刻石 今觀此帖 字勢長而肥 頗類米筆 蓋米喜臨晉 唐書 往往逼真 而一時題記 多略不錄 況此帖世無別本 必米跡也 予以 孔子廟碑 易於朱君性甫 都玄敬見 而稱愛 遂題以歸之 113 文徵明在友人朱存理114處 見到 汝南公主墓志 石刻拓本 並鑑定為米芾之書 跡 遂用家藏的 孔子廟碑 相易而得 而後都穆見此帖甚為喜愛 文徵明也大 方的還贈與都穆 收藏書畫或許是紈褲子弟 好事者們鬥財炫富的遊戲 但對鑑賞家 藝術家 而言 是更高層藝術眼界的開拓 我們常可以在現今的流傳下來的書畫原跡中見 到 秘玩 珍賞 宜子孫 等藏家的鈐印 這說明了古人對於得來不易的書 畫原跡視為稀世珍寶 不願輕易示人 甚至將其束之高閣秘而不宣 因為這些原 因 文徵明與都穆 朱存理大方的以家中藏品互相交換更是被傳為佳話 第二節 停雲館法帖的意義 文徵明在吳中地區推展書畫藝術 進而結識許多收藏家 有幸得見許多古代 書家的名帖原跡 藏家們可以藉著互相交流見到許多名帖原跡 但大多數的士子 文人無緣見著原跡 只能藉由法帖的刊刻拓本臨摹 現今可見最早的刻帖是宋太宗下詔刊刻的 淳化閣帖 此帖一出後造成帖 學的大盛 到了明朝中晚期 除了官家刊刻法帖外 私人刻帖亦廣為流行 這也 使明朝的書法風氣日益興盛 明 文徵明著 周道振編 文徵明集 卷第二十一 題石本汝南帖後 頁 522 朱存理 字性甫 號野航 工書畫 精於賞鑑 書窺晉 唐 與文徵明 沈 周 吳寬等文人為莫逆之交 著有 鐵網珊瑚 十四卷 115 徐利明 中國書法風格史 明代中晚期書法日益興盛 與刻帖的大行 相輔相成 明代著 名的刻帖大多出在嘉靖 萬歷年間 而許多達官貴人家中藏有唐 宋 元書家真跡 使書學條件 更為優越 河南 河南美術出版社 1997 年 頁

38 華夏 字中父 甫 江蘇無錫人 構築真賞齋於東沙 故自號東沙子 東沙居士 無錫華氏家族具有優良的家族風評 自元代華幼武開 始收藏名帖書畫以來 累世在無錫一地便頗負盛名 華夏與文徵明交情甚篤 刻 真賞齋帖 便延請其父子三人為其鉤摹 並聘巧匠章文117鐫刻 圖二十五 全帖共分三卷 第一卷刻鍾繇 薦季直表 第二卷刻王羲之 袁生帖 第三卷刻王方慶 萬歲通天進帖 清人陳昌齊曾讚 真賞齋帖 曰 明刻 帖第一 118 嘉靖十六年 1537年 年近古稀之年 68歲 的文徵明刊刻了一部比華夏 真賞齋帖 更具規模 且更完整的 停雲館法帖 趙均119對 停雲館法帖 之來由記載甚詳 余家近藏 停雲館法帖 貞 乃文待詔先生為之冰鑑 國博 和洲兩先 生為之手勒 溫始 吳 章簡甫三名人為之手刻 鏤不計工 為期滿志 完不論日 第較精粗 凡此諸公 每搆佳跡古搨 非窮年彌月不輕摹搨 最後只得一十二卷 120 停雲館法帖 原刻石藏於文氏家中 後隨文俶出嫁而隨之入寒山趙家 121此帖 自嘉靖十六年 1537 年 始刻 初以木刻 惜未竟即毀於祝融 後改以石刻 合計共十二卷 全帖於文徵明卒後一年 嘉靖三十九年 1560 年 完成 共歷 時了二十四年 全帖由文徵明與文彭 文嘉父子三人親自摹寫上石 並延請名匠 章文 溫始 吳 122 等人鐫刻 116 其生卒年考據詳參蔡淑芳 華夏真賞齋收藏與 真賞齋帖 研究 華夏真賞齋收藏與 真 賞齋帖 研究 臺北 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4 年 頁 章文 字簡甫 父 號篔谷 長洲人 自宋以來世代工書法 鐫刻 客於文 徵明門下 摹刻法帖眾多 以華氏 真賞齋帖 文氏 停雲館法帖 為其代表 有子三人皆能 承家業 年八十二終 詳參王世貞 弇州山人續稿 卷九十一 章篔谷墓誌銘 頁 轉引自容庚 叢帖目 第 1 冊 卷三 香港 中華書局 1980 年 頁 趙均 字靈均 趙宧光之子 年少受學於文從簡 得文從簡所重 後文從簡 將女兒文俶嫁給趙均 120 明 趙均 寒山金石林 書家藏法帖貞 後 傳引自 清 倪濤 六藝之一錄 卷一百 六十六 頁 19 收錄於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 833 冊 頁 據周道振考證 停雲館法帖 原刻石後歸文嘉所有 文嘉曾孫女文俶後嫁於趙宧光之子趙 均 以帖石為贈 詳參周道振 張月尊纂 文徵明年譜 頁 據周道振 張月尊纂 文徵明年譜 卷八 傳世碑刻表 中載文徵明常聘刻工有 章浩 章文 章表 吳鼒 吳應祈 溫恕 溫厚 江濟 梁元壽 唐元祥 王官 吳仁培 郝應麟 曹 32

39 停雲館法帖 第一卷刻晉唐小楷 第二卷刻唐橅晉帖 第三 四卷刻唐人 真跡 第五卷至七卷刻宋代名人書法 卷八 九刻元代名人書法 第十卷刻國朝 明代 名人書法 第十一卷刻祝允明書跡 而文彭 文嘉則將父親文徵明的書 跡刻於第十二卷 123趙宧光讚其帖曰 明興第一流 前無作者無論矣 後之繼首亦未覩其人也 可不寶諸 124 趙宧光認為 停雲館帖 是明代的的一流法帖 其言甚為中肯 停雲館帖 在 當時的確是十分完整的一部叢帖 此帖提供了學習書法的方向與實際臨摹的需 求 明人的小楷創作十分興盛 在 停雲館帖 第一卷中收有許多的晉唐小楷 黃庭經 樂毅論 東方朔畫象贊 曹娥碑 臨鍾繇墓田帖 宣示帖 洛神賦十三行 陶弘景元帝帖 虞世南破邪論序 歐陽詢心經 尊勝 咒 褚遂良草書陰符經 陰符經 度人經 顏真卿麻姑仙壇記 柳公 權消災經 自唐代以來二王的書法就確定了 正統 的權威 文徵明在首卷第 一篇選以王羲之 黃庭經 圖二十六 而在最末卷中的第一篇亦是文徵明所臨 的 黃庭經 圖二十七 這明顯昭示了文徵明的藝術審美觀念 其書風上溯晉 唐 以書聖王羲之為圭臬 力求雅致靜逸之美 停雲館法帖 不僅選集了晉 唐 宋 元各大家的書法舊跡 文徵明更選 入了近世名人徐有貞 劉珏 李應禎 祝允明的書跡 而在最末卷文嘉 文彭亦 將自己父親的書跡上石摹勒 此帖的完成 造福了無緣得見名家法帖的後學 除 了使他的門下弟子及兒孫書法水準向上提升 更確立了文氏書法家學在歷史上的 定位 第三節 文徵明對書法藝術的觀念 伯封 何僑 袁治 孔省吾 方可中 馮秋田 華冠等人 頁 溫始 吳 疑為溫恕 與吳鼒 可能在文字的傳鈔上有所訛誤或是別字別號 123 明 文徵明纂 影印明拓停雲館法帖 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97 年 124 明 趙宧光 寒山帚談 拾遺 頁 4 收錄於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 816 冊 頁

40 在書畫藝術上 文徵明盡現其才華 名留青史 清人翁方綱曾對明朝江左書 風作一評論 曰 予嘗見明初人手跡 每多深得趙書神致 實遙接周馳 郭畀(天錫)之後 迨明中葉 而猶未大變 宋 克 沈 度 詹 希元 解 縉 雖自 成格 而所津逮 無若吳興之綿遠也 直至文衡山出 而江左字體 乃多 用文家筆意 不僅囿趙體 125 趙孟頫對明朝書風影響非常巨大 直至明朝中葉仍然未能完全跳脫 雖然宋克 沈度 詹希元 解縉等書法家能自成一格 但其書風仍大多仍承自趙孟頫 直到 文徵明統領吳中書派 面貌為之一變 跳脫趙孟頫的框架 由此可見文徵明在書 畫藝術史上的影響力 126 然吳中書風在文徵明之前就有一股 反動 的思潮 其反動的對象就是崇尚 趙孟頫的宮廷院體 宮廷院體在字形上結體拘謹 法度森嚴 一般學書者容易學 到外在形貌 而失去內在神采 文徵明之師 吳寬 沈周上學宋人書法 分別取 法蘇 黃二家 成功的呈現出不同面貌 李應禎更是提倡學書勿隨他人之腳踵 力求在書法中表現出自我的獨特性 從這一點看來 文徵明絕對是一位成功的書 法家 文徵明無論是在書寫技巧上或鑒定的眼力都十分精到 且桃李滿天下 可見 其對書法藝術著實有非常高的體悟 可惜無完整的書論傳世 但於文徵明在書畫 作品上的題跋中得知 文徵明學書特重楷法 其在祝允明 草書赤壁賦 後的題 跋中言 昔人評張長史書 回眸而壁無全粉 揮筆而氣有餘興 蓋極其狂怪怒 125 清 翁方綱跋 明聶壽卿尺讀詩卷 收錄於 清 吳榮光 辛丑銷夏記 卷五 收錄 於盧輔聖編 中國書畫全書 第 13 冊 頁 傅申在 元末明初的書法 明人之再復古 中言 祝 文二家皆從閣帖上追古人 祝氏於鍾 繇根柢甚深 文氏則近於晉唐 其後王寵繼之 三家均以子昂之師為師 故能軼出元人子昂一派 傅申 書史與書跡 傅申書法論文集 二 頁

41 張之態也 然 郎官壁記 則楷正方嚴 略無縱誕 今世觀希哲書 往往 賞其草聖之妙 而余尤愛其行楷精絕 蓋楷法既工 則藁草自然合作 若 不工楷法 而徒以草聖名世 所謂無本之學也 127 文徵明舉了唐朝草聖張旭為例 其草書盡現狂怪怒張之態 索筆揮灑 變化莫測 有如神助 而祝允明更是以大草書之豪放名世 但文徵明卻獨愛張旭的楷正方嚴 的 郎官壁記 以及祝允明精致典雅的行楷書 評論歷代書法風格常言 晉尚韻 唐尚法 宋尚意 元 明尚態 128來 概括 這可以視為一種時代書風的追求 而當過於強調 意 態 這種內心情 意的表現 就容易忽略最基本的 法 隋唐以來諸如智果和尚的 心成頌 及 歐陽詢的 八訣 三十六法 都是在講述楷法 而文徵明亦特重楷法 並將其 視為學書之本 可將其視為受到隋唐以楷書為法度的影響 也是一種感於當時一 味的追求 意 態 而忽略 法 的復古之心 李應禎的書學觀念深深的影響文徵明 在具備了扎實的 法 後 則必須加 入了自我的新意 這樣才能使書法有所進步 學書必須承襲先人所遺留下來的優 點 在進一步的拓展開來 傳承下去 文徵明於 跋李少卿帖 中述 李應禎 嘗一日閱某 文徵明 書有涉玉局 蘇東坡 筆意 因大詫曰 破卻工夫 何至隨人腳踵?就令學成王羲之 只是他人書耳 案張融 自謂 不恨己無二王法 但恨二王無己法 則古人固以規規為恥矣 129 文徵明早年從父親文林學習 文林書法蘇東坡 文徵明自然以蘇字入手 然而李 應禎看到文徵明的字後 訓斥他既然要對書法藝術下功夫 為何只是跟隨著古人 的腳步 縱使學成了王羲之之功 也只是他人筆墨的重現而已 這種書法理論可 上溯自南朝吳郡的書法家張融 張融曾與齊高帝論書法 齊高帝讚張融書法頗有 127 明 文徵明著 周道振編 文徵明集 補輯 卷第二十三 祝希哲草書赤壁賦 頁 1341 明代董其昌在 畫禪室隨筆 中說 晉人尚韻 唐人尚法 宋人尚意 又 清代梁巘 評 書帖 言道 晉尚韻 唐尚法 宋尚意 元 明尚態 按 馮班 鈍吟書要 王澍 翰墨指 南 周星蓮 臨池管見 劉熙載 藝概 均有言及此說 可見這種觀念自明清以來已經形成評 書者的共識 129 明 文徵明著 周道振編 文徵明集 卷第二十一 跋李少卿帖 頁

42 筆力 旦缺少二王筆法 而張融卻主張書法必須創造自我的風格 並不是落入古 人的窠臼中 130 李應禎強調創新的觀念 甚至因此對趙孟頫發出 奴書 之貶語 此 奴書 說一出 讓許多後生學子恥以趙孟頫為師 但文徵明卻有不同看法 在其跋 趙 松雪四帖 中云 常聞故老云 公早年學思陵書 即入仕後 與鮮于公往還 始專法二王 此帖殆初學晉人時邪 若與進之三帖 皆率意而作 莫不精妙 雖無歲月 要為晚年書無疑 131 此跋雖然主要是鑒定 考證此帖之真偽 但於此跋中仍可看出文徵明對趙孟頫學 書的肯定 從早年學趙構 至入元為官後 多法二王筆法 到了晚年之時 書臻 精妙 文徵明感於當時許多躁進者為求創新而不願臨古 形成一種矯枉過正的歪 風 有鑒於此 故在提倡創新之餘 更加強調臨習古帖的重要性 在 康里子山 書李太白詩 後跋 此書出規入矩 筆筆章草 張句曲謂與皇象而下相比肩 信哉 一時人但 知其縱邁超脫 不規橅前人 而不知其實未嘗無所師法 觀於此帖可考見 已 132 康里子山為元朝與趙孟頫 鮮于樞齊名者 趙孟頫字形秀美 而康里子山擅以懸 腕書行草 飄逸豪邁 133如公孫大娘舞劍一般光彩飛動 134張羽曾讚其章草可以 130 唐 李延壽撰 南史 卷三十二 張融列傳 融善草書 常自美其能 帝曰 卿書殊 有骨力 但恨無二王法 答曰 非恨臣無二王法 亦恨二王無臣法 頁 明 文徵明著 周道振編 文徵明集 卷第二十一 跋趙松雪四帖 頁 明 文徵明著 周道振編 文徵明集 補輯 卷第二十三 跋康里子山書李太白詩 頁 明 方孝儒 遜志齋集 卷十八 題宋舍人草書千字文後 曰 康里公如鸞雛出巢 神 采可愛 而頡頏未熟 雖得重名 而趙公高矣 頁 27 又於 遜志齋集 卷十八 題宋仲珩 草書自作詩 云 子山善懸腕 行草逸邁可喜 所缺者沉著不足 頁 27 收錄於 景印文淵 閣四庫全書 第 1235 冊 頁

43 與皇象相互比肩 其字氣勢雄強 充分出展現自我的風格 人人皆以他的風格突 出 就認為他不臨古帖 殊不知他每一筆都是有所師法的 並將古帖內容轉化成 自我的養分 文徵明認為學習書法最重要的並非是外在的形式模仿 而是內蘊的韻味風 神 他在跋祝允明臨智永的 真草千字文 中說 余嘗謂書法不同 有如人面 希哲獨不然 晉 唐則晉 唐矣 宋 元則 宋 元矣 彼其資力俱深 故能得心應手 此卷摹臨智永禪師法帖 而雄 姿勁氣更軼而上之 吾不知其為逸少 為智公 為希哲也 135 祝允明學書不拘一家 他廣泛的臨摹古人法帖 無論是晉唐是宋元 皆能從其中 抓住神韻 並充分的表現出來 此作雖是臨摹之作 但其翰墨風神上溯王羲之 智永 且不失個人的藝術表現 文徵明的書法審美亦注重此點 他認為寫字不僅 要兼顧字體 字形的淵源 法度 顯現出一種古雅的風神 並能參入自己的意趣 於其中 文徵明少從沈周 李應禎 吳寬等吳中的藝術家學習書畫詩文 身旁又有祝 允明 唐寅 徐禎卿等藝文同好 這些人在文徵明的學習路上給予了多幫助 並 互相切磋琢磨 文徵明取法乎上 其所見 所藏大多是名家碑帖 原蹟 故其眼 界 見識甚高 晚年與其子文彭 文嘉刊刻了 停雲館法帖 這部法帖不僅是 文化傳承的貢獻 更是文門後學重要的書法學習範本 文徵明的書法觀受李應禎 影響甚大 李應禎強調 學書勿隨人腳腫 文徵明學書臨古而不泥古 揉合了 各家的優點 精華 並參入己意 開創出自己的風格 並將其傳承下去 134 明 瞿智董云 子山平章書 似公孫大娘舞劍器法 名擅當代 展玩之 如秋濤瑞錦 光 彩飛動 轉引自馬宗霍 書林藻鑑 頁 明 文徵明著 周道振編 文徵明集 補輯 卷第二十四 題祝希哲真草千字文 頁

44 第肆章 文氏家學與藝術成就 文氏一族自文惠舉家遷徙到蘇州定居時 一改過去崇武之家風 一心朝著科 舉仕途發展 轉而成為江南的書香世家 136清代文氏後人文含在 文氏族譜續編 歷世載籍志 中記載甚詳 吾宗自淶水府君以文學起家 風流奕葉代有著述 至丹青翰墨世擅其 長 海內競稱者無容復贅 137 文徵明的祖父文洪在成化元年中舉 後又偕子文林同應會試 文林中進士 文洪 名列副榜 由此可見其好學不倦的態度 而其德行 人品更受時人景仰 為文家 立下了進德修業的典範 138而後文徵明引領吳中藝壇發展數十年 其子文彭 文 嘉皆能承襲父風 文氏後人亦隨其致力於藝術領域的發展 以書畫名世者眾多 為世人所稱頌 本章分為兩節探討文氏一族 詩文傳家 與 藝術成就 的家風 傳承 139 第一節 詩文傳家 蘇州文氏一門以詩文傳家 有淵博的家學 為時人所重 文徵明父親文林 叔父文森更是科舉進士出身 學識涵養甚深 文采斐然 文徵明早年亦想效法父 叔 以科考獲取功名 未料九試不售 最後僅歲貢 136 詳參附表一 蘇州文氏家族世系表 清 文含 文氏族譜續集 頁 明 王鏊 姑蘇志 卷第五十二 人物十 名臣 文洪 頁 46 收錄於 景印文淵閣四 庫全書 第 493 冊 頁 本文著重於文氏家族的藝術成就 關於文氏家族的詩詞文學專題研究可參閱楊昇 長洲文氏 家族文學研究

45 生補官 翰林待詔 140 而 待詔 僅是翰林院中 從九品 的小芝麻官 王世 貞評 父子俱有藝文 而俱不得于科目 羸馬青衫 潦倒散局 然父視之若蠟 而子甘之若飴 各行此事 不論彼非 141 文徵明與兩子俱不得志於科考 文彭 文嘉最後僅以歲貢生資格補官 南京國子 博士 和洲學正 雖科考不順 卻能甘之如飴 仍秉持著詩文傳家 遂至曾 孫文震孟殿試能掄元奪魁 自文林築 停雲館 用以讀書 藏書開始 養成了文氏後人詩文傳家 好學 不倦的態度 此館藏書豐富可說是文氏學養的發源地 文徵明雅好藏書之後更建 玉蘭堂 玉磐山房 等藏書樓 其子文彭 文嘉 姪文伯仁等文氏後人亦效 法之 而文震孟在未仕官之前曾於天池山構 竺塢山堂 平日於竺塢中讀書 其中藏書多達萬卷 晚年又於藥圃建 石經堂 藏書 142 雖然文徵明未曾在科舉考試上有所成就 其文學素養仍是受到時人肯定的 邀文求詩者絡繹不絕 王世貞讚其詩文曰 先生好為詩 傳情而發 娟秀妍雅 出入柳柳州 白香山 蘇端明諸公 文取達意 時沿歐陽廬陵 143 文徵明生長於江南 地理環境幽美 閒來與友出遊賦詩 於 甫田集 中收的詩 詞即多達十五卷 144這些詩詞大多緣情而作 手法平易淡雅 意境清逸脫俗 頗 140 清 張廷玉等撰 明史 職官二 翰林院 翰林院 學士一人 正五品 侍讀學士 侍 講學士各二人 並從五品 侍讀 侍講各二人 並五經博士九人 正八品 並世襲 別見 典籍 二人 從八品 侍書二人 正九品 後不常設 待詔 六人 從九品 不常設 孔目一人 未入 流 史官修撰 從六品 編修 正七品 檢討 從七品 庶吉士 無定員 頁 明 王世貞 弇州山人續稿 卷一百四十九 吳中往哲像贊 頁 16 收錄於 景印文淵 閣四庫全書 第 1284 冊 頁 詳參 清 文含 文氏族譜續集 第宅坊表志 頁 明 文徵明著 周道振編 文徵明集 附錄 王世貞 文先生傳 頁 明 文徵明 甫田集 共三十五卷 卷 1 到卷 15 收錄詩詞 卷 16 到卷 20 收敘 記 贊 字辭 頌等文 卷 21 到卷 23 為書畫題跋 卷 24 到 35 為祭文 行狀 墓誌銘一類 收錄 於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 1273 冊 39

46 有唐宋餘意 風格學習柳宗元 白居易及蘇軾等人 明代的蘇州文壇傳統以延續 古文辭的發展為主 145文徵明自幼雅好古文 年少時與楊循吉 祝允明 都穆 唐寅等人大倡古文辭 146其文效法歐陽修文以致用 文以明道的精神 文氏一家十分重視文學教育 文徵明幼時不甚聰慧 父親便使其隨都穆 呂 學詩 而後又隨吳寬學文 藉著後天努力學習來彌補先天的不足 文徵明亦十 分重視孩子的啟蒙教育 在文彭 文嘉幼年時 便延請來錢尚仁擔任家塾啟蒙教 師 錢尚仁 字德夫 一字德孚 姚江人 善裝裱帖冊 於弘治年間擔任文徵明 家塾教師 直至嘉靖三十四年 1555年 告歸故里 在文家家塾任教五十載 為 文彭 文嘉 文肇祉 文元發奠定良好的文學基礎 147後亦遣二子文彭 文嘉從 湯珍學習詩詞 湯珍以詩詞名世 其詩詞有別於文徵明的淡雅氣息 呈現出嚴謹 而重威儀的氣勢 148 一位成功的書畫家 並非只是一味的鑽研於書畫技巧上 更需要充實自我的 思想與文學修養 尤其在書畫題跋之上 流利的文筆往往帶動書畫的成就高低 題款圖畫是一門高深的學問 清人方薰在 山靜居畫論 中云 款題圖畫始自蘇米 至元明而遂多 已題語位置畫境者 畫亦由題益妙 高情逸思 畫之不足 題以發之 後世乃為濫觴 149 自宋朝蘇東坡 米芾等文人雅士將詩詞題入畫中後 後人群起而效之 直至元 明題畫變成一種普遍的風氣 書畫常常必須與文學互相結合 詩詞可將觀賞者帶 入至更深一層的畫境 清人錢泳於 履園叢話 中亦云 145 簡錦松曾論蘇州文苑之博學傳統之目的在於倡導古文詞 有 蘇州之博學與高倡古文詞為相 表裡 博學之目的在能古文詞 之說法 詳參簡錦松 明代文學批評研究 頁 詳參周道振 張月尊纂 文徵明年譜 卷一 頁 詳參周道振 張月尊纂 文徵明年譜 卷八 頁 661 筆者認為 錢尚仁於弘治年間約 1505 年左右 應聘擔任文徵明家中的家塾教師 當時文彭年約十六 七歲 文嘉僅三 四歲 兩子於 此受學於錢尚仁 而錢尚仁更是文嘉之啟蒙教師 而錢尚仁於嘉靖三十四年 1555 年 還鄉 此時文彭兩子文肇祉 文元發皆已經成年 是故兩子於幼時應也受業於錢尚仁之下 148 明 王世貞 弇州山人四部稿 卷一百四十八 藝苑卮言五 湯子重如鄉三老入城 威 儀舉舉 終少華冶態 頁 20 收錄於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 1281 冊 頁 參照 清 方薰著 山靜居畫論 收錄於河洛出版社編 中國畫論類編 臺北 河洛出 版社 1975 年 上冊 頁

47 至宋 元人始尚題詠 題的好亦增名貴 題的不好亦增厭惡 150 題畫除了圖畫本身的精善外 題款的書法風格亦須與畫筆氣一體 最重要的是文 章內容必須能使畫境更加高妙 文徵明致力推廣詩文 其詩雖不能與楊循吉 蔡羽 徐禎卿等文學家相比 但其詩意境高遠拔俗 相較於唐寅的纖巧 沈周的頹唐 151仍勝之一籌 時人張 鳳翼云 文太史 文徵明 詩雖未必上超開元 佳者亦不失大曆 何後生小子 疾 其名高 但據未選之集 極口詆訾 迨國博 文彭 郡博 文嘉 之作 但謂之文家詩 今觀壽承 妾家住近江淹宅 曾讀銷魂別賦來 休承 五 百年來幾摹本 翠禽猶在最高枝 等句 及張公善權二作 亦各有致 可 盡訾乎 太史女嫁王子美者 更好學 號為博洽 亦能詩 嘗作 明妃曲 有云: 當時只擬殺畫工 誰誅婁敬黃泉道 即收之彤管 豈讓前人 152 文徵明之詩名為其書畫所掩 甚至有人信口詆訾 批評 但細觀文徵明 文彭 文嘉之詩作中 實不乏佳作名言 甚至文徵明之女亦為一名多才的女史 博學多 文亦能賦詩 文氏一脈多與諸位吳中儒士的詩歌唱和 世代受書香薰陶 亦能將 此家風傳承下去 153文徵明了解書畫藝術若缺乏文學的底子就容易落入俗套 所 以他除了傳授書畫技法外 更注重孩子的文學教育 這種重視教育的觀念 使文 氏一家世代以書香傳家 江南蘇州以秀麗的自然風光著稱 為江南才子增添了許多文學與藝術的創作 題材 而文徵明除了將此作為創作題材之外 更與杜啟 祝允明 蔡羽等人參與 150 清 錢泳 履園叢話 卷十 收藏 北京 中華書局 1979 年 頁 262 清 永瑢 紀昀等人纂 甫田集 提要 唐 寅詩纖巧 沈 周詩頹唐 而徵明較為 雅飭 故其詩稍顯於二人 頁 5 收錄於 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 第 419 冊 臺北 世 界書局 1986 年 頁 明 張鳳翼 處實堂續集 卷四 談輅續 頁 29 收錄於 續修四庫全書 第 1353 冊 頁 清 永瑢 紀昀等人纂 文氏五家集 提要 徵明詩格不高而意境自能拔俗 至彭 嘉 肇祉亦能于耳濡目染之餘力 承先緒所謂 謝家子弟雖復不端正者 亦奕奕有一種風氣也 頁 1 收錄於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 1382 冊 頁

48 了王鏊所主編的 姑蘇志 一書 154這種地理方志的編成 除了有大量的文史資 料需要閱讀整理外 還必須實地去造訪探查 由此可見文徵明對家鄉的喜愛與認 同感 文氏一族長年居住於蘇州 對於蘇州一地具有豐富的情感 文震孟著有 姑 蘇名賢小記 155一書 四庫提要 評此書 是書大意 以當世目吳人為輕柔浮靡 而不知清修苦節之士可為矜式者不 少 故擇長洲 吳縣人物卓絕者各為之傳 而系以 贊 首高啟 終王 敬臣 凡五十人 蓋既以表前賢 又以勵後進也 156 當時世人對江南人士的印象就是生活奢靡 極盡享樂 殊不知江南許多刻苦讀書 的士人 書中特選長洲 吳縣飽讀詩書 翰墨卓越的五十名文人雅士 詳細記載 其生平事跡立為傳記 並加以品評讚揚 以立後世之典範 此書成於萬曆甲寅年 1614年 當時仍在家鄉讀書 尚未及第入朝 著述此書一方面要表彰姑蘇先 賢之德 更是勉勵自己以及後學要承襲先人之遺風 其子文秉亦續父親 姑蘇名 賢小記 作 姑蘇名賢續紀 文震孟 原名從鼎 字文起 號湛持 文元發之子 生於萬曆二年 1574 年 卒於崇禎九年 1636年 年六十三 累官至東閣大學士 卒後追贈禮部尚 書 南明福王追諡文肅 在萬曆甲午科 1594年 中舉後 十赴會試終於在天啟 壬戌科 1622年 殿試取得狀元之榮 157文震孟品德高尚 嫉惡如仇 在鄉里間 廣受稱讚 一心想為國家做出一番事業 及其入朝為官後 遂加入改革派的東林 黨 自涇陽 顧憲成 景逸 高攀龍 以講學提倡後進 而文文肅公 遂以 154 清 永瑢 紀昀等人纂 姑蘇志 提要 鏊乃與郡人杜啟 祝允明 蔡羽 文壁等人共 相討論 頁 1 收錄於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 493 冊 頁 一將 紀 書為 記 明萬歷四十二年文氏竺塢刻本書名為 姑蘇名賢小紀 四庫提要及 清光緒九年長洲蔣氏心矩齋刊印本 皆將 紀 書為 記 本文據四庫提要及清光緒九年長洲 蔣氏心矩齋刊印本書名 姑蘇名賢小記 為準 不重注 156 清 永瑢 紀昀等人纂 蘇州名賢小紀 提要 收錄於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史部第 115 冊 頁 清 文含 文氏族譜續編 頁 20 42

49 故家碩望 崛起而執東林之牛耳 當世之士 咸翕然歸之 無異詞焉 158 東林黨大多由出身江南士子所構成 以顧憲成 高攀龍等人為主 力抗魏忠賢的 閹黨亂政 文震孟以新科狀元的身分入朝為官 更有文家在江南名望 遂崛起成 為東林黨之間的重要人士 文震孟原欲上書疏彈劾魏忠賢 卻反被閹黨誣陷 而貶官外調 文震孟不肯 接受 憤而辭官還鄉 159崇禎八年 1635 年 復被拔擢為東閣大學士 入閣輔 政 但又與首輔溫體仁不合 在職僅三個月 便被排擠削職 歸家半年而卒 160 文震孟對上時常犯顏直諫 為人耿直不屈 卻招奸人所害 胸有大志卻無能為之 其弟文震亨 崇禎間官至中書舍人 明亡後不願剃髮 絕食殉國 長子文乘 死 於戰亂之中 次子文秉則隱居於山林中 以修史為畢生之志 諸如 定陵注略 先撥志始 烈皇小識 甲乙事案 先朝遺事 等著作皆是記載明末萬曆 至崇禎之事跡 裡面保存了許多重要的歷史資料 文氏一脈世代以詩文傳家 後人多能賦詩作文 著述甚多 今將文氏家族流 傳下來的詩文集等著錄 列表於後 161 第二節 藝術成就 吳中書家自明初宋克以降 後繼者諸如 徐有貞 劉珏 沈周 李應禎 吳 寬 沈周等文人均支持著吳中書畫藝術的發展 而後祝允明 文徵明 唐寅 蔡 羽 徐禎卿 顧璘等青年才子輩出 拉抬了吳中書畫藝術風氣的發展 前後以祝 允明 文徵明為首 158 清 陳去病 五石脂 收錄於 丹午筆記 吳城日記 五石脂 合刊本 南京 江蘇古 籍出版社 1999 年 頁 清 張廷玉等撰 明史 列傳 文震孟 文震孟 疏入 忠賢屏不即奏 乘帝觀劇 摘疏中 傀儡登場 語 謂比帝於偶人 不殺無以示天下 帝頷之 一日 講筵畢 忠賢傳旨 廷杖震孟八十 首輔葉向高在告 次輔韓爌力爭 會庶吉士鄭鄤疏復入 內批俱貶秩調外 言官 交章論救 不納 震孟亦不赴調而歸 頁 清 張廷玉等撰 明史 列傳 文震孟 方震孟之拜命也 即有旨撤鎮守中官 及次輔 王應熊之去 忌者謂震孟為之 由是有譖其居功者 帝意遂移 震孟剛方貞介 有古大臣風 惜 三月而斥 未竟其用 歸半歲 會甥姚希孟卒 哭之慟 亦卒 頁 詳參附表二 文氏詩文集著錄表 43

50 祝允明過世後 文徵明遠紹前賢 為吳中書畫藝壇之盟主 圖二十八 圖三 十六 在藝術方面以二子文彭 圖三十八 圖四十一 文嘉 圖四十三 圖四 十四 最為傑出 清人錢謙益評曰 壽承工書法 講六書之學 休承以畫名 人謂壽承書類待詔 而休承畫蕭 然簡遠 遇有得意 或反過之 162 文徵明 文彭 文嘉父子三人以書法 繪畫 篆刻及鑑賞之學聞名遐邇 文彭尤 工書法 更開篆刻 三橋派 流派 文嘉的書畫藝術繼承了父親風格 擅長山水 畫與鑑古 文彭 字壽承 號三橋 文徵明的長子 生於弘治十年 卒 於萬曆元年 享年七十七歲 163能書善畫 尤工篆刻 詩詞文章頗具水準 官至 南京國子博士先生 人稱國子先生 著有 博士集 二卷 娶父友錢同愛之女 有子肇祉 元發 文嘉 字休承 號文水 文徵明的次子 生於弘治十二年 卒於萬曆十年 享年八十四歲 164亦擅長詩詞 書畫 刻印 官至和州學正 著 有 文和州集 鈐山堂書畫記 有一子元善 娶王穉登女165 長女許與吳門 望族袁氏之後袁夢麟 166 除了文彭 文嘉兄弟二人外 文徵明尚有一子文臺167 據史載他亦擅書畫 其書法善小楷 圖四十六 畫多倣學宋代畫家李公麟 惜其早逝168 故他的藝 術成就不及二位兄長 本節即從書法 繪畫 篆刻及鑑賞 這四個面向切入探討 162 清 錢謙益 列朝詩集小傳 文彭 頁 306 清 文含 文氏族譜續集 頁 文嘉的生卒年眾說紛紜 歷代名人年譜 中國美術年表 皆作生於弘治十四年 卒於萬曆 十一年 文徵明先生年譜 作其生於弘治十三年 皆誤 周道振據 文氏族譜續集 更正 筆 者亦從 文氏族譜續集 及周道振之說 詳參周道振 張月尊纂 文徵明年譜 卷二 頁 明 李維楨 大泌山房集 卷八十八 徵君王百穀墓誌銘 陸出者適文元善學正 某子 即待詔孫 頁 6 收錄於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集部 第 152 冊 頁 據黃佐 文徵明墓誌銘 中載其孫女四人長適袁夢麟 而許榖 文彭墓誌銘 中僅載有二 子無女 故推測其女為文嘉之長女 詳參 清 褚亨奭 姑蘇名賢後記 頁 收錄於 周駿富編 明代傳記叢刊 第 148 冊 頁 文臺 1504 字允承 一字雲承 號視峰 文徵明的三子 有子元輔 元弼 一般皆載 文臺早卒 據陳志達考其卒年約於嘉靖二十三年到二十九年之間 年約四十歲左 右 詳參陳志達 文徵明及其書法研究 頁 清 文含 文氏族譜續集 祝峰公臺 畫師李龍眠 頁

51 文氏一門的藝術成就 一 書法 文徵明書藝精絕高妙 篆 隸 草 行 楷五體兼擅 二子文彭 文嘉亦為 書法妙手 據 明史 載 長子彭 字壽承 國子博士 次子嘉 字休承 和州學正 並能詩 工書 畫篆刻 世其家 169 文彭 文嘉承襲家風 能詩文 擅書畫 篆刻等藝術 文徵明後更帶著兩子一同 勒石摹刻 停雲館法帖 項穆讚二子曰 壽承 休承資質皆勝父 入門既正 克紹箕裘 170 時人認為文彭 文嘉資質勝於文徵明 頗有青出於藍之姿 但詹景鳳進一步 的去分析父子三人的書跡 仍是以文徵明之書為佳 文彭 才似勝父 工力遠不及父 父筆入紙 彭筆不入紙 但從紙面上 走過 取徑捷以炫人目 故神韻有餘而骨力浮薄 然翩翩佳公子哉 可以 述後矣 弟嘉小楷輕清勁爽 宛如瘦鶴 但善蠅頭 稍大便疏散不結束 然筆筆沉著 不以輕而浮薄 作逕寸行書亦然 皆不迨父 171 詹景鳳以書跡進行比對 所得的結果甚為肯切 文彭雖才華外顯 貌似勝父 但 卻缺少了父親寫字時沉著的內蘊 文徵明日課 千字文 辛勤苦練 以致下筆 入木三分 文彭徒筆墨過紙 墨韻不入 雖外型 神韻皆能掌握得宜 卻少骨力 169 清 張廷玉等撰 明史 列傳 文苑三 文徵明 頁 7362 明 項穆 書法雅言 收錄於盧輔聖編 中國書畫全書 第 4 冊 頁 明 詹景鳳 詹氏小辨 卷四十 書旨下 頁 36 收錄於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子部第 112 冊 頁

52 支持 晚年更因眼疾無法而作精細的小楷172 據傳他患有白內障 左眼近乎全盲 173 而文嘉為書點畫雖較之文彭沉穩 但僅擅作蠅頭小楷 字體稍大結構便不能緊 實 整體而言兩子書法皆有不及文徵明之處 蘇東坡曾言 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 小字難於寬綽而有餘 174文嘉點畫 雖工 但不能書大字是一大缺點 而其風格亦多承襲父親面貌 不能呈現出自我 的風格 故書法成就稍遜其兄 王世貞亦言 文博士彭 校諭嘉小楷皆足箕裘 彭肉而圓 嘉俊而佻 行草則彭 有懷 素 孫過庭法 而傷率弱 175 由傳世作品可看出文彭 文嘉的書法皆承自父學 無論是行筆或結構皆十分相 似 文徵明以小楷揚名海內 直至耄耋猶能書之 書風瘦硬挺拔 其翰墨風神清 和秀健 文嘉小楷精湛雅致 甚得父親真傳 而文彭則較為圓潤 肉多於骨 與 父親呈現較為不同的面貌 圖四十七 文彭比之文嘉更擅行草 其行草專學懷 素 孫過庭等人 追求瀟灑飄逸之風 惜其用筆略顯草率 筆力偏弱 文彭與文嘉在書法上的風貌不同 除了兩人性格上的殊異之外 更可看出文 彭有跳脫父親書法風格的心思 據許穀 文國博墓志銘 載 文彭 字學鍾 王 後效懷素 晚年則全學過庭 而尤精於篆 隸 176 文彭早年亦從鍾繇 二王及懷素這些 文氏家法 入手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 漸 172 清 張照 梁詩正編纂 石渠寶笈 卷十一 明文彭書千文一冊 楷書款識云 嘉靖 丙寅三月庚子書 病目未明 殊不成字 覽者幸亮之 文彭時年七十 頁 5 收錄於 景印 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 824 冊 頁 清 周亮工 印人傳 卷一 書文國博印章後 國博公 文彭 左目雖具 而不能視 如世人所云 白果睛 者 頁 5 收錄於 清代傳記叢刊 第 86 冊 頁 宋 蘇軾撰 孔凡禮點校 蘇軾文集 卷六十九 跋王晉卿所藏華嚴經 北京 中華書 局 1986 年 頁 明 王世貞 弇州山人四部稿 卷一百五十四 說部 藝苑巵言 附錄三 頁 24 收錄 於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 1281 冊 頁 清 褚亨奭 姑蘇名賢後記 17 頁 收錄於周駿富編 明代傳記叢刊 第 148 冊 頁

53 漸能獨出一格 177晚年更是全心的學習孫過庭草書 文徵明的書藝成就甚高 五體兼擅 唯草書與篆書較少有創作 178文彭晚年 特下苦功 勤學草書以及篆 隸 由此不難看出他確實有想要超越父親的企圖心 清人王文治於 文壽承書冊 後跋曰 小文 文彭 書精熟不如待詔 而蕭散之氣則遠過之 待詔正以精熟不免 習氣過重 時有俗韻 179 文徵明之書十分精熟 但在王文治的眼中卻是習氣過重的俗韻 雖說文彭書法技 巧不如文徵明穩重 略嫌輕浮 但也因此在用筆上比父親多了一分的靈巧變化 造就其姿態橫生的特色 以風韻才氣取勝 時人詹景鳳稱讚 彭分不減父 篆 勝父 180明末朱謀垔亦讚文彭 精於隸書 行楷脫俗 草書工於先待詔多矣 181 文彭致力於書法方面發展 其一脈亦以擅書稱名 其子文元發自幼跟隨文徵 明 許多應酬文書出自其手 182其孫文震孟書法亦可觀 據載 文起 文震孟 書跡遍天下 一時碑版署額 與待詔埒 183 文震孟小楷得自於祖上文徵明 文嘉的真傳 圖五十二 而行草則循祖父文彭 177 明 詹景鳳 詹氏小辨 卷四十 書旨下 篆 分 真 行草並佳 體體有法 並自成 家不蹈父跡 頁 36 收錄於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子部第 112 冊 頁 文徵明甚少有篆書草書傳世 據葛鴻楨考 其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不願與祝允明爭長 第二 其性格嚴謹 詳參葛鴻楨 中國書法全集 50 明代 文徵明 北京 榮寶齋 2000 年 頁 245 另 文徵明亦自言 吾於篆則不能 隸莫如古人也 清 周應願 印說 成文 收 錄於黃惇編 中國印論類編 北京 榮寶齋出版社 2010 年 頁 清 王文治 快雨堂題跋 文壽承書冊 收錄於盧輔聖編 中國書畫全書 第 10 冊 頁 明 詹景鳳 詹氏小辨 卷四十 書旨下 頁 36 收錄於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子部第 112 冊 頁 明 朱謀垔 續畫史會要 62 頁 收錄於周駿富編 明代傳記叢刊 第 72 冊 頁 據載文元發九歲喪母 文徵明心憐接與同住 照顧其起居 文元發十五歲 通 春秋 為博 士子弟 文徵明以高齡七十四歲 文元發日侍左右 綜理應酬 皆出其手 詳參 明 申時行 明河南衛輝府同知致仕進階朝列大夫端靖文先生墓誌銘 見 清 褚亨奭 姑蘇名賢後記 頁 收錄於周駿富編 明代傳記叢刊 第 148 冊 頁 語出 文氏族譜 轉引自馬宗霍 書林藻鑑 頁

54 一路 圖五十三 其書藝更以榜書大字著稱 榜書又稱署書 大多題書於聯 匾之上 這類擘窠大書首重氣勢 筆力更要健勁 結體緊實 線條飽滿 又不能 失其典雅與平穩 是相當具有難度的一種書法技巧 二 繪畫 在吳中畫派中 文徵明與沈周 唐寅 仇英四人 被後人稱為 吳中四家 或 明四家 184 吳寬讚其曰 文徵仲書畫為當代宗匠 用筆設色 錯綜古人 閒逸清俊 纖細奇絕 一 洗丹青謬習 185 文徵明藝術成就甚高 集詩 書 畫三絕於一身 尤以繪事成就最高 他的用筆 勾勒 墨彩設色都上學古人 富有清俊之氣 無論是山水園林 花鳥蘭竹均無一 不能 文徵明之山水畫 神采氣韻甚高 得自米氏雲山最多 文徵明曾於 文太史 倣米氏雲山卷 後跋 余於畫 獨喜二米雲山 平生所見南宮 米芾 特少 惟敷文 米友仁 之蹟屢屢見之 大要父子無甚相遠 余所喜者以能脫略畫家意匠 得天然 之趣耳 元章品題諸家謂皆未離筆墨畦逕 晚乃出新意 寫林巒間煙雲霧 184 沈周 文徵明 唐寅 仇英合稱的觀念大約在清初形成 王穉登 作 吳郡丹 青志 將沈周歸為神品 文徵明 唐寅則為妙品 而仇英僅列能品 到了明末清初的王時敏 與王世貞之孫王鑑 才將四人合稱 據 明 王時敏 西廬畫跋 中載 吾吳沈 文 唐 仇以臮董文敏雖用筆各殊 皆刻意師古 實同鼻孔出氣 收錄於沈子承 歷代論畫名著彙編 臺北 世界書局 1984 年 頁 289 另 明 王鑑在 染香庵畫跋 亦曰 吳中翰墨甲天下 推名家者惟文 沈 仇 唐諸公 為掩前絕後 收錄於沈子承 歷 代論畫名著彙編 頁 295 到了沈宗敬 才正式把四人合稱 明四家 雙鶴老人 云 文 沈 唐 仇 為明四家 清 盛大士 溪山臥遊錄 頁 8 收錄於 清代傳記叢 刊 第 72 冊 頁 清 卞永譽 式古堂書畫彙考 卷五十八 頁 43 收錄於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 829 冊 頁

55 雨 陰晴之變 自謂髙出古人 元暉 米友仁 亦云 漢與六朝作山水 者不復見於世 惟王摩詰古今獨步 既自悟丹青妙處 觀其筆意但付一笑 耳 且謂 百世之下方有公論 又嘗自言 遇合作處渾然天成 薦 為之 不復相似 其言雖涉誇詡 要亦自有所得也 余暇日漫寫此卷 然人品庸下 行筆拙劣 不能於二公為役 觀者以畦逕求 正可發笑耳 乙未 1535 年 冬十一月晦徵明書 186 文徵明自言行筆拙劣 實乃過謙 其繪畫技法精道 筆墨天成 富有抒情的氛圍 和文人的雅趣 除了山水畫 其蘭竹圖亦有所可觀 圖三十七 清人繆荃孫曾 言 文衡山以風意寫蘭 以雨意寫竹 文衡山喜寫蘭 世有 文蘭 之目 187 文徵明以大自然的風雨來繪畫蘭竹 尤其是寫蘭作品 風格清逸 更是備受世人 讚譽 據文徵明自言 在繪畫當中他最喜歡畫蘭竹 余最喜畫蘭竹 蘭如子固 趙孟堅 松雪 趙孟頫 所南 鄭思肖 竹如東坡 與可 文同 及定之 顧安 九思 柯九思 每見真跡 輒 醉心焉 居嘗弄筆 必為摹倣 188 蘭竹在中國歷代都象徵著君子的形象 文徵明以君子雅士自比 更以如此的氣質 為傲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高 其藝術氣質更是非一般世俗的畫工 書匠可比擬 雖然身為一位職業的書畫家 但並不為錢財隨意出售作品 更立有王公權貴 宮 人宦官 外國人士 三不應 之規矩 189清朝名畫家盛大士在 溪山臥遊錄 首 186 明 汪砢玉 珊瑚網 卷三十九 名畫題跋十五 文太史倣米氏雲山卷 頁 1 收錄於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 818 冊 頁 清 繆荃孫 雲自在龕隨筆 卷二 太原 山西古籍出版社 1996 年 頁 明 文徵明著 周道振編 文徵明集 補輯 卷第二十五 題跋四 蘭竹卷 頁 清 徐泌 明畫錄 卷三 文徵明 生平三不肯應 宗藩 中貴 外國也 頁 40 49

56 句便開宗明義的說 士大夫之畫 所以異於畫工者 全在氣韻間求之而已 190 氣韻的養成十分重要 除了技法外 更須要具有相當的學識 品德涵養 文氏一門多能繪畫 文嘉與文伯仁在繪畫上尤得文徵明之傳 王穉登在 吳 郡丹青志 中載 子嘉及猶子伯仁 並嗣其妙 嘉竹樹扶疏 伯仁巖巒鬱茂 若未見其止 足當赤幟繪林 191 文嘉與文伯仁皆擅畫山水 而兩人分別呈現出不同的特色 文嘉上學元代倪瓚 王蒙 192筆法清新脫俗 頗具幽遠淡雅之意 圖四十五 而文伯仁擅長描繪高 峻連綿的山巒及鬱鬱森森的茂林 圖四十八 圖四十九 除了文嘉與文伯仁的山水之外 文彭之墨竹 得自於父親文徵明之傳 呈現 清雅靜寂的意境 更上學宋朝墨竹大家文與可 文彭雖不以畫名世 亦不失為佳 作 圖四十一 193文震亨在崇禎年間官武英殿中書舍人 為宮庭中的書畫家194 明畫錄 評其 畫山水兼宋元諸家 格韻兼勝 195 文俶更是少數女性畫家中的佼佼者 文俶 一名淑 字端容 文從簡之女 嫁與趙宧光子趙均 趙均年少時受學於文從簡 受文從簡所重 後 收錄於周駿富編 明代傳記叢刊 第 72 冊 頁 清 盛大士 溪山臥遊錄 頁 1 收錄於 清代傳記叢刊 第 72 冊 頁 明 王穉登 吳郡丹青志 頁 3 收錄於周駿富編 明代傳記叢刊 第 72 冊 頁 清 姜紹書 無聲詩史 卷二 畫法倪雲林 雖著色山水 殊有幽澹之致 間仿黃鶴山 樵 皴染清脫 墨氣秀潤 真士流之作 頁 28 收錄於周駿富編 明代傳記叢刊 第 72 冊 頁 清 徐泌 明畫錄 卷七 寫墨竹 老筆縱橫 直入湖州之室 頁 95 收錄於周駿 富編 明代傳記叢刊 第 72 冊 頁 武英殿的中書舍人類於宋朝書畫院中的宮庭畫家 明 于慎行 穀山筆塵 宋徽宗時 立書 畫 算學 當時留心藝文 厚昭忮巧 故縹緗翰墨至今珍之 亦一時之盛也 書學 即今 文華殿直殿中書 畫學 即今武英殿待詔諸臣 與 明 王錡 寓圃雜記 合刊於 元明史 料筆記叢刊 第 10 冊 頁 清 徐泌 明畫錄 卷五 頁 61 收錄於周駿富編 明代傳記叢刊 第 72 冊 頁 81 50

57 將女兒文俶嫁與他 據 明畫錄 載 寫生花卉蟲蝶 信筆點染 無不鮮妍靈異 圖寒山草木昆蟲凡千種 又繪 本草如其數 他若湘君 擣素 惜花美人諸圖 精妙絕倫 196 文俶自小在文家受到良好的書畫教育 擅於描繪花鳥蟲蝶 配色鮮豔 顯其生動 活潑之美 圖五十四 圖五十七 文俶出嫁後 便與趙家過著隱居寒山的生活 環境清靜幽遠 山明水秀 平時以書畫自娛 閒時描繪寒山四處的草木鳥蟲 而 其仕女圖亦可見清新淡雅的閨秀之筆 三 篆刻 印章最早是用以徵信作用的 自宋代文人畫盛行之後 書畫家的私印便多見 於字畫法帖中 自此印章的風行便與書畫有密切的相關 文人印最早可推至宋朝 米芾所始 197而元代趙孟頫 吾衍 王冕等人更大力的倡導文人印 自此後治印 便不再只是匠人的工作 198 文人印的發展於浙江地區 而到了明代中期 文人印的發展開始漸漸向蘇 州 松江 南京地區集中 這與吳中書畫興盛有非常大的關係 199在吳中倡導文 人印藝術的人物首推文徵明父子 周應願 印說 中記載甚詳 196 清 徐泌 明畫錄 卷六 頁 89 收錄於周駿富編 明代傳記叢刊 第 72 冊 頁 109 李劍鋒於 北宋時期米芾的篆書藝術創作及其用印的藝術風格 一文考米芾之印 米芾 有一些印章 特別是白文印 顯得較為粗拙率意 不像出於工匠的精工細刻 極有可能出於米芾 親刻 但有一些很工穩的朱文大印 印文采用繁複的疊篆 如 米芾元章之印 米黻之印 祝融之後 楚國米芾 等印 其形制與宋代官印類似 恐怕就不是出於米芾親手了 但他 參與設計印稿還是有可能的 收錄於 藝術百家 2011 年 第 6 期 頁 163 筆者認為 米 芾固然精通五體 又於印學上有所研究 但在刀工鐫刻的技巧上應是不足的 甚至那些 粗拙率 意 之印亦是米芾書篆於印稿給與匠人鐫刻而成 198 詳參黃惇 論元代文人印章發展的三個階段 一文 收錄於黃惇 中國歷代印風系列 元 代印風 重慶 重慶出版社 頁 詳參黃惇 明代中期文人印章藝術鉤沉 一文 收錄於黃惇 中國歷代印風系列 明代印 風 重慶 重慶出版社 頁

58 至文待詔父子始辟印源 白登秦 漢 朱壓宋 元 嗣是雕刻技人如鮑天 成 李文甫輩 依樣臨摹 靡不逼古 文運開於李北地 印學開於文茂苑 200 文徵明除了書畫之外 對於文人印的篆刻藝術亦有所涉獵 並傳授文人印的特色 給當代匠人鮑天成 李文甫等 篆刻講求三樣法則 佈局章法 書篆篆法 刻印 刀法 文徵明父子書畫一絕 方寸之間的章法佈局自然難不倒他們 書法五體兼 擅 又深諳六書 故書篆對其而言也並非難事 但刻印下刀大多還是得依賴匠人 下刀 因為刀法直接影響到的是線條的力度呈現 除了刀工之外 另一方面是受 印材的影響 根據周亮工 印人傳 載 先是公 文彭 所為印皆牙章 自落墨而命金陵人李文甫鐫之 李善雕箑 邊 其所鐫花卉 皆玲瓏有致 公以印屬之 輒能不失公筆意 故公牙章 半出李手 自得石後乃不復作牙章 201 隨著時代的演變 印材亦漸漸的由銅質 牙角轉到石材 202而牙角之印比石章更 維堅韌數倍 故文徵明父子大多先書篆於印稿之上 再委請刀工嫻熟的匠人製作 印章 而文彭起先用印亦以牙章為主 後來因緣際會下購得四筐老坑凍石 遂不 復作牙章 203 印說 中另載 文彭 克紹箕裘 間篆印 興到或手鐫之 卻多白文 惟 壽承 朱文 印 是其親筆 不衫不履 自爾非常 周應愿 印說 得力 收錄於黃惇 中國印論類編 頁 253 清 周亮工 印人傳 卷一 書文國博印章後 頁 5 收錄於 清代傳記叢刊 第 86 冊 頁 詳參吳頤人 篆刻法 增補修訂本 歷代用印的材料及石章治印的開始 吉林 吉林美術 出版社 2009 年 頁 清 周亮工 印人傳 卷一 書文國博印章後 國博在南監時 肩一小輿過西虹橋 見 一蹇衛駝兩筐石 老髯復肩兩筐隨其後 與市肆互詬 公詢之 曰 此家允我買石 石從江上 來 蹇衛與負者須少力資 乃固不與 遂驚公 公睨視久之 曰 勿爭 我與爾值且倍力資 公遂得四筐石 解之即今所謂燈光也 下者亦近所稱老坑 頁 5 收錄於 清代傳記叢刊 第 86 冊 頁 清 周應願 印說 成文 收錄於黃惇 中國印論類編 頁

59 文彭刻印最大的不便之處是為長年的眼疾所擾 故其親手刻印 僅是偶爾為之 其篆刻風格不加巧飾 無匠人的流俗之風 頗具文人氣息 明人沈野在 印談 中談及文彭刻石 文國博刻石章完 必置之櫝中 令童子盡日搖之 205 將刻好的石章 置於木盒中 讓家僕書僮搖晃 利用不可預知的撞擊 去追求爛 銅印 古漢印的古樸殘破 這種金石味就是造成不衫不履的重要成因 這也打破 了自趙孟頫 吾衍以來細膩的元朱印風 文彭在篆刻界被後世譽為 名印鼻祖 206 其首開 三橋派 可見文彭在 當時的影響 清人朱簡 印經 云 吳中習俗 自三橋而下 無不人人斯籀 字字秦漢 猗歟盛哉 亦有可觀 者也 207 由此可知 文彭大力的推廣文人印 其印風上溯至先秦兩漢的篆籀文字 典雅秀 麗 樹立雅致的秦漢印風 形成了明代的第一個流派 文彭影響篆刻家甚多 朱簡將明代篆刻流派分為三大派 分別是 文彭為首 的 三橋派 何震為首的 雪漁派 208 蘇宣為首的 泗水派 209 而何震 蘇宣 他們都曾入文彭門下學習 這些明代的篆刻風格一直延續下去 到了清朝 205 明 沈野 印談 收錄於韓天衡編 歷代印學論文選 杭州 西泠印社 1999 年 頁 清 朱簡 何不韋印史敘 收錄於 明 何通 印史 頁 1 收錄於 四庫全書存目叢 書 子部第 75 冊 頁 清 朱簡 印經 頁 7 收錄於 清 顧湘輯 篆學瑣著三十種 收錄於 續修四庫 全書 第 1091 冊 頁 何震 約 1530 約 1604 自主臣 一字長卿 號雪漁 徽州婺源人 得文彭教誨 風格猛 利雄放 富有奇趣 209 蘇宣 1553 約 1626 字爾宣 一字嘯民 號泗水 朗公 安徽歙縣人 因仇殺人而離鄉 後入文彭門下學習篆刻 其風格剛猛雄健 大刀闊斧展現氣勢 自成一家 53

60 終於蔚為大觀 210 四 鑑賞 吳中地區書畫藝術風氣盛之有年 除了出了許多藝術家 收藏家亦不在少 數 收藏首重鑑賞能力 但鑑賞能力難以培養 除了要有相關的知識學養外 還 須要有過人的眼力 吳中之人多能鑑古 211而文徵明更是首屈一指的鑑賞家 除了眼力精到外 更了解書家所擅長的書體 整體的風格特色 作品的來源去向 收藏者的過印章 評鑑等等 這些鑑賞的事跡大多可見於書畫題跋之中 清人錢泳於 履園叢話 中云 收藏書畫有三等 一曰賞鑒 二曰好事 三曰謀利 米海嶽 米芾 趙 松雪 趙孟頫 文衡山 文徵明 董思翁 董其昌 等為賞鑒 秦會之 秦檜 賈秋壑 賈似道 嚴分宜 嚴嵩 項墨林 項元汴 等為好 事 212 收藏書畫除了欣賞鑑古之外 亦有人是為了鬥富炫耀 甚至是轉手謀利 更有許 多 謀利者 不辨書畫真偽 行情 只知一味的收購 往往購入贗品書畫而不自 知 錢泳對於賞鑑家的標準甚高 他只將米芾 趙孟頫 文徵明 董其昌四人列 於賞鑑者 而秦檜 賈似道 嚴嵩 項元汴列於次等的好事者 三位歷史上的 奸 相 確實是慧眼獨具 書畫造詣甚高 而項元汴家中的藏品亦多為精品 但他們 皆未具 賞鑑 之內涵 徒以 收藏 為樂 賞鑑並非只是判別真偽 考證是書 畫原跡就蓋上收藏印 如此僅能滿足喜好收藏的虛榮心 並非真正的賞鑑 210 詳參附表四 明清篆刻流派一覽表 明 張應文在 清秘藏 卷下 載吳中賞鑑家有 徐有貞 李應禎 沈周 吳寬 都穆 祝允明 陸完 史鑑 黃琳 王鏊 王廷喆 馬愈 陳鑑 朱存理 陸深 文徵明 文彭 文嘉 徐禎卿 王寵 陳淳 顧定芳 王延陵 黃姬水 王世貞 王世懋 項元汴 陸會一 頁 3 收錄於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 872 冊 頁 清 錢泳 履園叢話 卷十 收藏 頁

61 明代巨賈項元汴十分仰慕文徵明的翰墨風采與鑑賞巨眼 曾多次延請文徵明 父子為其家中所收藏之書畫題款 項元汴 字子京 號墨林山人 又號香巖退士 退密齋主人 是浙江嘉興的望族 與兄項元淇 項篤壽皆好收藏 精於鑑古 項元汴築有 天籟閣 項篤壽建造 萬卷樓 專藏古書及名家書畫 項元汴兄弟以收藏 買賣書畫聞名 是以商賈盈利為主的 文人 文徵明長項元汴五十五歲 兩人來往大約在文徵明八十歲後的十餘年間213 嘉靖三十六年 1557 年 項元汴曾請文徵明作小楷 古詩十九首 及陶淵明 田 園 詩四首 當時文徵明已高齡八十八214 在文徵明過世之後 項元汴便轉而請 益於文彭 文嘉兩兄弟 文彭於嘉靖三十六年 1557 年 授官嘉興訓導 此處 正是項氏的居里 項元汴對於書畫的鑑賞學雖得自於文彭傳授 但僅能鑑真 錢 泳批評項元汴曰 明項墨林 則專用收藏鑒賞名號圖章見長 直是書畫遭劫 不可謂之品題 也 215 項元汴喜好收藏書畫 所收藏之書畫都會蓋上藏印 對於書畫的品題能力不足 故其所藏之書畫大多數延請文氏兄弟為其題跋 除了可以鑑別書畫的真假 亦可 為書畫增添出售的價格 此外文彭甚至還擔任書畫買賣的仲介牙郎 這些事例皆 有信件為證 此竹只元人耳 非文同筆也 其上題詩亦類梅道人 恐梅道人臨與可亦未 可知也 草草奉復 不次 彭頓首 墨林尊兄 四體千文佳甚 若分作四本 每本可值十兩 其文賦因紙欠佳 故行筆澀 滯耳 雖非佳品 然亦可刻者也 明後日詣宅賞閱也 草草奉複 不次 彭頓首 墨林尊兄 213 詳參鄭銀淑 項元汴之書畫收藏與藝術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84 年 頁 47 清 邵松年 古緣萃錄 卷三 文衡山小楷古詩十九首冊 頁 收錄於 續修四 庫全書 第 1088 冊 頁 清 錢泳 履園叢話 卷十 收藏 頁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美 學 與 藝 術 管 理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國 小 書 法 欣 賞 教 學 之 研 究 Study on Appreciative Method of Calligraphy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chool 研 究 生 : 蘇 德 隆 指 導 教 授 : 蔡 崇 名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二 年 十 二 月 誌 謝 在 這 本 論 文 即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論 年 六 ii 離 年 拾 領 更 年 不 論 不 不 年 良 年 力 兩 年 不 料 利 論 論 劉 精 了 論 論 更 不 領 六 更 老 論 見 老 老 見 論 句 讀 見 論 更 立 年 歷 不 不 累 便 iii 論 領 易 領 領 來 年 歷 了 數 累 了 數 不 參 領 年 年 老 零 螺 不 力 說 類 更 度 識 不 留 料 螺 料 理 理 念 林 了 略 林 力 螺 iv Chiang

More information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OF ADVERB AT BEGINNING AND INTERMEDIATE LEVEL A Thes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OF ADVERB AT BEGINNING AND INTERMEDIATE LEVEL A Thes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对 外 汉 语 初 中 级 副 词 情 境 教 学 研 究 与 实 践 院 系 : 国 际 文 化 交 流 学 院 学 科 专 业 : 汉 语 国 际 教 育 姓 名 : 顾 妍 指 导 教 师 : 缪 俊 2016 年 5 月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THE STUDY AND PRACTICE

More information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II III The Study on the Calligraphy Theory and Writing Arts of Sun Guoh-Tyng Shu Puu Summary Sun Chyan-Lii, also known as Guoh-Tyng, was born in Chern Liou (or Fuh Yang)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at the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發布版---規範_全文_.doc

Microsoft Word - 發布版---規範_全文_.doc 建 築 物 無 障 礙 設 施 設 計 規 範 內 政 部 97 年 4 年 10 日 台 內 營 字 第 0970802190 號 令 訂 定, 自 97 年 7 月 1 日 生 效 內 政 部 97 年 12 年 19 日 台 內 營 字 第 0970809360 號 令 修 正 內 政 部 101 年 11 年 16 日 台 內 營 字 第 1010810415 號 令 修 正 目 錄 第 一

More information

概 述 随 着 中 国 高 等 教 育 数 量 扩 张 目 标 的 逐 步 实 现, 提 高 教 育 质 量 的 重 要 性 日 益 凸 显 发 布 高 校 毕 业 生 就 业 质 量 年 度 报 告, 是 高 等 学 校 建 立 健 全 就 业 状 况 反 馈 机 制 引 导 高 校 优 化 招

概 述 随 着 中 国 高 等 教 育 数 量 扩 张 目 标 的 逐 步 实 现, 提 高 教 育 质 量 的 重 要 性 日 益 凸 显 发 布 高 校 毕 业 生 就 业 质 量 年 度 报 告, 是 高 等 学 校 建 立 健 全 就 业 状 况 反 馈 机 制 引 导 高 校 优 化 招 I 概 述 随 着 中 国 高 等 教 育 数 量 扩 张 目 标 的 逐 步 实 现, 提 高 教 育 质 量 的 重 要 性 日 益 凸 显 发 布 高 校 毕 业 生 就 业 质 量 年 度 报 告, 是 高 等 学 校 建 立 健 全 就 业 状 况 反 馈 机 制 引 导 高 校 优 化 招 生 和 专 业 结 构 改 进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及 时 回 应 社 会 关 切 的 一 项

More information

鱼类丰产养殖技术(二).doc

鱼类丰产养殖技术(二).doc ...1...1...4...15...18...19...24...26...31...35...39...48...57...60...62...66...68...72 I ...73...88...91...92... 100... 104... 144... 146... 146... 147... 148... 148... 148... 149... 149... 150... 151...

More information

疾病诊治实务(一)

疾病诊治实务(一) ...1...4...5...8...13...14...15...18...18...19...22...25...26...27...29...30...32...35 I ...38...42...43...45...48...51...53...56...59...60...60...61...63...65...67...69...72...74...77...80...82...84 II

More information

名人养生.doc

名人养生.doc I...1...3...4...6... 11...14...18...22...26...29...31...38...45...49...56...57...59...61...67 ...72...73...75...77...80...83...85...91...92...93...95...96...97... 103... 107... 109... 110... 112... 118...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40B9C5B871A661B0CFABC8AE61C2A7AB55ACE3A8735FA7F5ABD8BFB3B9C5B871A661B0CFABC8AE61C2A7AB55ACE3A873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40B9C5B871A661B0CFABC8AE61C2A7AB55ACE3A8735FA7F5ABD8BFB3B9C5B871A661B0CFABC8AE61C2A7AB55ACE3A8732E646F63> 嘉 義 地 區 客 家 禮 俗 研 究 第 一 章 前 言 嘉 義 地 區 的 客 家 族 群 約 略 可 分 為 福 佬 客 詔 安 客 與 北 部 客 等 三 種 類 別, 其 分 佈 區 域 以 海 線 地 區 平 原 地 形 沿 山 地 區 為 主 有 相 當 多 的 北 部 客 家 人, 是 二 次 大 戰 末 期 和 戰 後 初 期 才 移 民 嘉 義, 是 什 麼 因 素 令 許 多

More information

05301930

05301930 國 立 中 正 大 學 法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河 川 砂 石 法 規 範 之 探 討 - 以 採 取 土 石 及 挖 掘 河 川 認 定 基 準 為 主 指 導 教 授 : 盧 映 潔 博 士 研 究 生 : 王 瑞 德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零 一 年 五 月 目 錄 第 一 章 緒 論... 1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機... 1 第 二 節 研 究 目 的... 3 第 三 節 研

More information

中老年保健必读(十).doc

中老年保健必读(十).doc ...1...2...3...4...5...6...8...9... 11 - -...13...15...17...18...20...22...23...25...26...28 I II...30...32...34...35...38...40...42...44...46...47...48...50...52...53 X...55...56...57...58...60...61...63...65

More information

23 29 15.6% 23 29 26.2% 3 25 2 15 1 5 1,542 12,336 14,53 16,165 18,934 22,698 25,125 25 2 15 1 5 5,557 7,48 8,877 11, 13,732 17,283 22,485 23 24 25 26

23 29 15.6% 23 29 26.2% 3 25 2 15 1 5 1,542 12,336 14,53 16,165 18,934 22,698 25,125 25 2 15 1 5 5,557 7,48 8,877 11, 13,732 17,283 22,485 23 24 25 26 4, 197823 2916.3%29 335, 23 29.5% 23 29 16.3% 14 35 33,535 14 135 13 125 1,292 1,3 1,38 1,314 1,321 1,328 1,335 3 25 2 15 1 5 1. 1.1 13,582 15,988 1.4 18,322 11.6 11.9 21,192 24,953 3,67 9. 8.7 12 1 8

More information

海淀区、房山区(四)

海淀区、房山区(四) ...1...1...2...7...8...9... 11... 15... 17... 17... 18... 19... 20... 21... 23... 25... 28... 31... 32 I ... 35... 36... 37... 39... 42... 43... 48... 53... 54... 58... 63... 64... 65... 66... 68... 71...

More information

穨ecr1_c.PDF

穨ecr1_c.PDF i ii iii iv 1 2 3 4 5 5555522 6664422 77722 6 7 8 9 10 11 22266 12833 1894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8.14 2.15 2.18 26 27 28 29 30 31 2.16 2.18 5.23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More information

穨2005_-c.PDF

穨2005_-c.PDF 2005 10 1 1 1 2 2 3 5 4 6 2 7 3 11 4 1 13 2 13 3 14 4 14 5 15 6 16 7 16 8 17 9 18 10 18 2005 10 1 1. 1.1 2 1.2 / / 1.3 69(2) 70(2) 1.4 1.5 1.6 2005 10 1 2. 2.1 2.2 485 20(8) (a) (i) (ii) (iii) (iv) 571

More information

北京理工大学.doc

北京理工大学.doc ( )...1...6...8...10...20...22...24...28...30...32...40 I ...53...55...61 ( )...62...71...74 ( )...77...81...84...86...88...89...91...92...96...99... 110...111... 112 II ... 113... 114... 115... 116...

More information

尲㐵.⸮⸮⸮⸮⸮

尲㐵.⸮⸮⸮⸮⸮ I...1...2...3...4...5...6...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6 II...27...28...28...29...30...31...32...34...35...36...37...38...39...39...40...41...43...43...44...45...46...47...48...48...49...50

More information

东城区(下)

东城区(下) ...1...1...2...3...9...9... 12... 12... 17... 17... 18... 19... 20... 29... 31... 37... 41... 70... 73 I ... 74... 78... 78... 79... 80... 85... 86... 88... 90... 90... 90... 92... 93... 95... 95... 96...

More information

果树高产栽培技术(一).doc

果树高产栽培技术(一).doc ( ) ...1...1...3...10... 11...12...15...17...18...19...20...22...23...24...26...27...28...30...31...32 I ...36...38...40...41...42...44...45...47...48...49...50...51...52...53...55...58...59...60...61...62...66...67

More information

物质结构_二_.doc

物质结构_二_.doc I...1...3...6...8 --... 11 --...12 --...13 --...15 --...16 --...18 --...19 --...20 --...22 --...24 --...25 --...26 --...28 --...30 --...32 --...34 --...35 --...37 --...38...40 II...41...44...46...47...48...49...51...52...55...58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中 國 文 化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華 嚴 一 真 法 界 思 想 研 究 指 導 教 授 : 王 俊 彥 研 究 生 : 許 瑞 菁 中 華 民 國 98 年 12 月 自 序 在 佛 教 經 典 中 最 初 接 觸 的 是 佛 說 無 量 壽 經, 此 經 乃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的 精 華 版 綱 要 版 為 了 瞭 解 經 義, 深 知 宇 宙 運

More information

水力发电(九)

水力发电(九) ...1...17...20...26...27...30...33...34...36...37...44...47...49...58...77...79...90...96...107 I ...114...115...132...134...137...138...139...140...142...142...144...146...146...146...148...148...149...149...150...151...151...152

More information

中国古代文学家(八).doc

中国古代文学家(八).doc ...1...5...26...27...43...44...48...50...52...54...55...57...60...61...62...63...65...67...68 I ...69...70...71...75...77...78...82...84...95...98...99... 101... 103... 107... 108... 109... 110...111...

More information

景观植物(一)

景观植物(一) ...1...5...6...8... 11...13...15...18...21...23...26...29...43...51 5...53...58...62...63...65 I ...67...70...72...74...76...77...78...80...81...84...85...87...88...90...92...94...97... 109... 113... 115...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目录.doc

Microsoft Word - 目录.doc 教 学 管 理 文 件 汇 编 目 录 教 育 法 规 和 指 导 性 文 件 1.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高 等 教 育 法 1 2.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教 师 法 8 3. 普 通 高 等 学 校 学 生 管 理 规 定 12 4. 高 等 学 校 学 生 行 为 准 则 18 5.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学 位 条 例 19 6. 高 等 学 校 教 学 管 理 要 点

More information

园林植物卷(三).doc

园林植物卷(三).doc I II III IV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84k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More information

厨房小知识_一_

厨房小知识_一_ ... 1... 1... 2... 3... 3... 5... 6... 7... 7... 8... 10...11... 12... 13... 15... 17... 18... 19... 19... 20... 23... 24... 24 ... 26... 26... 29... 30... 31... 32... 33... 34... 37... 38... 40... 41...

More information

中南财经大学(七).doc

中南财经大学(七).doc ...1...16...20...22...31...32...34...37...38...40...44...46...54...58...59...60...61 I ...62...63...70...77...79...81...84...90...93...95...95...97... 100... 102... 104... 105... 106... 107... 109... 113

More information

1................................... 1................................... 2......................................... 3......................................... 4.............................. 5.........................................

More information

赵飞燕外传、四美艳史演义

赵飞燕外传、四美艳史演义 \ I... 1...1...8... 9... 9...9...11...13...16...19...22...25...28...33...36...39...42 II...46...48...51...55...58...62... 67...67...70...73...76...79...83...86...89...92...96...99... 102... 105... 108...

More information

厨房小知识(五)

厨房小知识(五) I...1...2...3...4...5...6 ()...7 ()...9...10...10... 11...12...13...14...15...15...16...18...19...20...20...21...21 II...24...27...28...29...29...31...32...33...34...35...36...38...38...39...40...40...41...42...42...43...44...44...47...48...50...50

More information

最新监察执法全书(十八).doc

最新监察执法全书(十八).doc .............. I ..................................................... II .......................................... III ... 2003......... IV ,

More information

园林植物卷(十二).doc

园林植物卷(十二).doc ... 1... 4... 8... 8... 9... 9...11... 13... 15... 20... 23... 30... 31... 36... 39... 40... 43 I ... 47... 52... 57... 60 1... 65 2... 71 (3)... 78... 81... 87... 89... 91... 94... 95... 97 ( )... 100...

More information

华东师范大学.doc

华东师范大学.doc ...1...3...4...5...6...7 ( )...9 ( )...10...16...19...21...22...23...27...27...31...31 I II...33...34 ( )...36 () ( )...44 () ( ) ( )...49 ( )...54...56...60 ( )...64...70...81...89 2004...95...97...99...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 I...1...1...4...4...6...6...13...24...29...44...44...45...46...47...48...50...50...56...60...64...68...73...73...85...92...99...105...113...121...127 ...127...131...135...142...145...148 II III IV 1 2

More information

乳业竞争_一_

乳业竞争_一_ ...1...7...10... 11...14...17...18...19...21...23...25...26...28 50...30...31 48...31 3000...34...35...37 I ...40...44...45...48...50...51...55...56...58...58...60 ()...62 ()...66...71...72...72...73...76...77

More information

最新执法工作手册(十).doc

最新执法工作手册(十).doc ......................................... I ......... 2003....................................... II III............................................................ IV..............................................................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1 1...1...3...5...6...8...8...15...16...19 21...21...24...25...26...29...30...33...36...38...41...41 ( )...41...42...48...48...57...57...63...67...67...67...67...71...74 I ...76...76...79...81...82...82...83...83...83...84...84...85...85...85

More information

最新执法工作手册(十六)

最新执法工作手册(十六) ............................................. I ................................... II ........................... 2001......... III IV......................................... ........................

More information

中国政法大学(六).doc

中国政法大学(六).doc ...1...6...8 2004... 11...15 2003...16...20...29...32...34...38...39...42...43...44...48 I ...53...58...61...63...71...75...77...79...83...91...94...95...98... 100... 102... 102... 105... 106... 107...

More information

胎儿健康成长.doc

胎儿健康成长.doc ...1...2...5...6...7...8...9... 11...13...15...16...17...19...22...22...23...24...25 I II...26...27...30...31...32...33...36...38...38...39...40...43...44...46...46...47...48...50...52...54...55...59 ...62

More information

bnbqw.PDF

bnbqw.PDF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 1 2 16 1608 100004 1 ( 2003 2002 6 30 12 31 7 2,768,544 3,140,926 8 29,054,561 40,313,774 9 11,815,996 10,566,353 11 10,007,641 9,052,657 12 4,344,697

More information

1. 本文首段的主要作用是 A. 指出 異蛇 的藥用功效 說明 永之人爭奔走焉 的原因 B. 突出 異蛇 的毒性 為下文 幾死者數矣 作鋪墊 C. 交代以蛇賦稅的背景 引起下文蔣氏有關捕蛇的敘述 2. 本文首段從三方面突出蛇的 異 下列哪一項不屬其中之一 A. 顏色之異 B. 動作之異 C. 毒性之

1. 本文首段的主要作用是 A. 指出 異蛇 的藥用功效 說明 永之人爭奔走焉 的原因 B. 突出 異蛇 的毒性 為下文 幾死者數矣 作鋪墊 C. 交代以蛇賦稅的背景 引起下文蔣氏有關捕蛇的敘述 2. 本文首段從三方面突出蛇的 異 下列哪一項不屬其中之一 A. 顏色之異 B. 動作之異 C. 毒性之 1. 本文首段的主要作用是 A. 指出 異蛇 的藥用功效 說明 永之人爭奔走焉 的原因 B. 突出 異蛇 的毒性 為下文 幾死者數矣 作鋪墊 C. 交代以蛇賦稅的背景 引起下文蔣氏有關捕蛇的敘述 2. 本文首段從三方面突出蛇的 異 下列哪一項不屬其中之一 A. 顏色之異 B. 動作之異 C. 毒性之異 3. 太醫以王命聚之 中的 以 字與下列哪一項的 以 意思相同 A. 以齧人 B. 而吾以捕蛇獨存

More information

nb.PDF

nb.PDF 3 4 5 7 8 9..10..15..16..19..52 -3,402,247-699,783-1,611,620 1,790,627 : - - -7,493 - -1,687 2,863 1,176 2,863 - -148,617 - - 12,131 51,325 - -12,131-2,165 14-2,157 8-3,393,968-794,198-1,620,094 1,781,367

More information

第三章

第三章 第 三 章 :2017 年 行 政 長 官 產 生 辦 法 - 可 考 慮 的 議 題 行 政 長 官 的 憲 制 及 法 律 地 位 3.01 基 本 法 第 四 十 三 條 規 定 :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行 政 長 官 是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的 首 長, 代 表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行 政 長 官 依 照 本 法 的 規 定 對 中 央 人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1993 79 2010 9 80 180,000 (a) (b) 81 20031,230 2009 10,610 43 2003 2009 1,200 1,000 924 1,061 800 717 600 530 440 400 333 200 123 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500 2003 15,238 2009 31,4532003 2009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edu-re~1.doc

Microsoft Word - edu-re~1.doc 前 言 學 習, 可 以 為 個 創 造 未 來 ; 教 育, 能 夠 為 社 會 開 拓 明 對 個 而 言, 教 育 可 以 幫 助 每 個 發 展 潛 能 建 構 知 識 及 提 升 個 素 質 ; 它 賦 予 每 個 掌 握 前 途 和 開 拓 未 來 的 能 力 對 社 會 而 言, 教 育 不 單 可 以 培 育 才, 而 且 具 有 ㆒ 個 更 深 層 的 意 義, 它 給 予 社 會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8 单元一儿童文学理论

Microsoft Word - 08 单元一儿童文学理论 单 元 ( 一 ) 儿 童 文 学 理 论 内 容 提 要 : 本 单 元 共 分 成 三 个 小 课 目, 即 儿 童 文 学 的 基 本 理 论 儿 童 文 学 创 作 和 儿 童 文 学 的 鉴 赏 与 阅 读 指 导 儿 童 文 学 的 基 本 理 论 内 容 包 括 儿 童 文 学 的 基 本 含 义 儿 童 文 学 读 者 儿 童 文 学 与 儿 童 年 龄 特 征 和 儿 童 文 学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哲 學 與 生 命 教 育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呂 氏 春 秋 音 樂 思 想 研 究 研 究 生 : 何 貞 宜 指 導 教 授 : 陳 章 錫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零 一 年 六 月 六 日 誌 謝 論 文 得 以 完 成, 最 重 要 的, 是 要 感 謝 我 的 指 導 教 授 陳 章 錫 博 士, 老 師 總 是 不 辭 辛 勞 仔 細 閱 讀 我 的 拙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3.3.1 - 一年級散文教案.doc

Microsoft Word - 3.3.1 - 一年級散文教案.doc 光 明 英 來 學 校 ( 中 國 文 學 之 旅 --- 散 文 小 說 教 學 ) 一 年 級 : 成 語 ( 主 題 : 勤 學 ) 節 數 : 六 教 節 ( 每 課 題 一 教 節 ) 課 題 : 守 株 待 兔 半 途 而 廢 愚 公 移 山 鐵 杵 磨 針 孟 母 三 遷 教 學 目 的 : 1. 透 過 活 動, 學 生 能 說 出 成 語 背 後 的 含 意 2. 學 生 能 指

More information

第32回独立行政法人評価委員会日本貿易保険部会 資料1-1 平成22年度財務諸表等

第32回独立行政法人評価委員会日本貿易保険部会 資料1-1 平成22年度財務諸表等 1 12,403 2,892 264,553 19,517 238,008 10,132 989 36 9,869 2,218 250 122 ( 126 108 1,563 278 159 260 478 35,563 1,073 74 190,283 104,352 140,658 20,349 16,733 21,607 (21,607) 58,689 303,699 339,262 339,262

More information

項 訴 求 在 考 慮 到 整 體 的 財 政 承 擔 以 及 資 源 分 配 的 公 平 性 下, 政 府 採 取 了 較 簡 單 直 接 的 一 次 性 減 稅 和 增 加 免 稅 額 方 式, 以 回 應 中 產 家 庭 的 不 同 訴 求 ( 三 ) 取 消 外 傭 徵 費 6. 行 政 長

項 訴 求 在 考 慮 到 整 體 的 財 政 承 擔 以 及 資 源 分 配 的 公 平 性 下, 政 府 採 取 了 較 簡 單 直 接 的 一 次 性 減 稅 和 增 加 免 稅 額 方 式, 以 回 應 中 產 家 庭 的 不 同 訴 求 ( 三 ) 取 消 外 傭 徵 費 6. 行 政 長 2013 年 1 月 23 日 的 立 法 會 會 議 葛 珮 帆 議 員 就 幫 助 中 產 動 議 的 議 案 ( 經 單 仲 偕 議 員 及 莫 乃 光 議 員 修 正 ) 進 度 報 告 在 2013 年 1 月 23 日 的 立 法 會 會 議 上, 由 葛 珮 帆 議 員 就 幫 助 中 產 動 議 的 議 案, 經 單 仲 偕 議 員 及 莫 乃 光 議 員 修 正 後 獲 得 通 過

More information

(f) (g) (h) (ii) (iii) (a) (b) (c) (d) 208

(f) (g) (h) (ii) (iii) (a) (b) (c) (d) 208 (a) (b) (c) (d) (e) 207 (f) (g) (h) (ii) (iii) (a) (b) (c) (d) 208 17.29 17.29 13.16A(1) 13.18 (a) (b) 13.16A (b) 12 (a) 209 13.19 (a) 13.16A 12 13.18(1) 13.18(4) 155 17.43(1) (4) (b) 13.19 17.43 17.29

More information

A VALIDATION STUDY OF THE ACHIEVEMENT TEST OF TEACHING CHINESE AS THE SECOND LANGUAGE by Chen Wei A Thesis Submitted to the Graduate School and Colleg

A VALIDATION STUDY OF THE ACHIEVEMENT TEST OF TEACHING CHINESE AS THE SECOND LANGUAGE by Chen Wei A Thesis Submitted to the Graduate School and Colleg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MASTER DISSERTATION 学 院 国 际 文 化 交 流 学 院 专 业 汉 语 国 际 教 育 硕 士 题 目 届 别 2010 届 学 生 陈 炜 导 师 张 艳 莉 副 教 授 日 期 2010 年 4 月 A VALIDATION STUDY

More information

2. 3. 1 2 TI 3 TI TABLE 4 RANDBIN 5 6 172 6 Research of Modern Basic Education 2012 6

2. 3. 1 2 TI 3 TI TABLE 4 RANDBIN 5 6 172 6 Research of Modern Basic Education 2012 6 6 2012 6 Research of Modern Basic Education Vol. 6 June 2012 201200 20 1. G 1976-171 2. 3. 1 2 TI 3 TI TABLE 4 RANDBIN 5 6 172 6 Research of Modern Basic Education 2012 6 1 GPS 4. 01 TI - nspire cx 1.

More information

A Study of the Educational Thoughts of Wang Lung-Hsi Wen-Shu Huang* Abstract Wang Lung-Hsi( ), the leader of the Wang School in the central Ch

A Study of the Educational Thoughts of Wang Lung-Hsi Wen-Shu Huang* Abstract Wang Lung-Hsi( ), the leader of the Wang School in the central Ch * 92 1 冃 3 92 5 30 * A Study of the Educational Thoughts of Wang Lung-Hsi Wen-Shu Huang* Abstract Wang Lung-Hsi(1498-1583), the leader of the Wang School in the central Chekiang, who was very much concerned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 碩士論文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六月十四日 Elfin Excel I II III ABSTRACT Since Ming Hwa Yuan Taiwanese Opera Company start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Chinese orchestra, the problem of how the participation of Chinese music

More information

襍 0-6 - -162-

襍 0-6 - -162- 00 6 章 太 炎 早 年 的 春 秋 左 傳 學 與 清 代 公 羊 學 的 關 係 以 春 秋 左 傳 讀 為 討 論 中 心 一 引 言 (6-6) () (06-0) 000 0-161- 襍 0-6 - -162- 6 6 00-6 - (6-) -0 0-6 - 00-00 - 6- -163- 二 公 羊 學 三 科 九 旨 簡 述 疎 10 11 10 6 b 11 00-164-

More information

E I

E I Research on Using Art-play to Construct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Visual Art Aesthetic Sensibility ~Case of Da-Yuan Elementary School E I E II Abstract Research on Using Art-play to Construct Elementary

More information

49 0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49No. Mar. 0 0087 J 0 A 000-599 0 0-009- 470 5 0--0 98 40 0 4 4 4 00 4 0 99 00 00 4 988 540 44 0 7 4 54 8 5 9 6 56 47 瑏瑠 4 5 6 7 8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論文獎助扉頁5份.doc

Microsoft Word - 論文獎助扉頁5份.doc 本 論 文 獲 行 政 院 客 家 委 員 會 100 年 客 家 研 究 優 良 博 碩 士 論 文 獎 助 國 立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文 化 創 意 產 業 學 系 碩 士 班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鍾 屏 蘭 博 士 台 灣 客 家 令 子 的 內 涵 及 其 在 教 育 上 之 應 用 研 究 生 : 馮 詠 書 撰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7 月 謝 誌 三 年

More information

II

II I II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Folk Sports in Taiwan With Rope-Jumping as the Main Subject Abstract The first national folk sports competition, held in Tainan city on Sep 9, 1976, established the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1 Key word I II III IV V VI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More information

張 愛 玲 小 說 中 雙 親 形 象 研 究 楊 書 瑋 摘 要 下 : 本 論 文 旨 在 分 析 張 愛 玲 小 說 作 品 中 雙 親 人 物 形 象 的 特 色 及 異 同, 重 點 如 一 張 愛 玲 的 母 親 黃 逸 梵 為 湖 南 武 將 後 代, 生 母 去 世 後 由 父 親

張 愛 玲 小 說 中 雙 親 形 象 研 究 楊 書 瑋 摘 要 下 : 本 論 文 旨 在 分 析 張 愛 玲 小 說 作 品 中 雙 親 人 物 形 象 的 特 色 及 異 同, 重 點 如 一 張 愛 玲 的 母 親 黃 逸 梵 為 湖 南 武 將 後 代, 生 母 去 世 後 由 父 親 私 立 東 吳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碩 博 士 班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鄭 明 娳 教 授 張 愛 玲 小 說 中 雙 親 形 象 研 究 研 究 生 楊 書 瑋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二 年 七 月 張 愛 玲 小 說 中 雙 親 形 象 研 究 楊 書 瑋 摘 要 下 : 本 論 文 旨 在 分 析 張 愛 玲 小 說 作 品 中 雙 親 人 物 形 象 的 特 色 及

More information

97 10 49-69 * α=.05 1. 2. 3. 3.8 3.79 3.68 2.79 2.734. 5. 50 97 10 51 52 97 10 Cronbach s α.83.84.91.93.90.90 Cronbach s α.84.85.91.91.74.92 SPSS for Windows 12.0 53 Tukey α=.05 12.5% BC C 54 97 10 67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 文 學 所 ) 碩 士 論 文 論 文 題 目 ( 陳 千 武 小 說 活 著 回 來 及 其 相 關 事 例 研 究 ) 論 文 題 目 (Chen Chien Wu Return Alive And Some Research About It) 研 究 生 : 朱 妍 淩 指 導 教 授 : 林 葉 連 中 華 民 國 一 0 一 年 6 月 8 日 陳 千 武 小 說

More information

,,,,,,,,,,1861 12 ; (),,,,,,,, 1862,1864 8,,() () () () () () (), :,,,,,,,,,,,,,,,, 95 %,, 1.,,, 20 (1838 ) (1873 ),1 1 1953 1953 18731953 ( ) 54440 3

,,,,,,,,,,1861 12 ; (),,,,,,,, 1862,1864 8,,() () () () () () (), :,,,,,,,,,,,,,,,, 95 %,, 1.,,, 20 (1838 ) (1873 ),1 1 1953 1953 18731953 ( ) 54440 3 () FUDAN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2000 5 No. 5 2000 ( 200433) [] [ ],,,, [] K254 C921 [] A [ ] 0257 0289(2000) 05 0033 012 The Effect of the War of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On the Population of Zhejiang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92 1 The study of sorcery and voodoo in Ming Dynasty. 8911303 115 Ming Dynasty, sorcery, voodoo Chapter one presents the studying motivations, the methodology and the scope of the study and the literature

More information

*王心齋說得好:「天理者,」

*王心齋說得好:「天理者,」 樂 是 樂 此 學 學 是 學 此 樂 - 梁 漱 溟 對 泰 州 學 派 的 現 代 繼 承 與 改 造 王 汝 華 摘 要 以 發 皇 新 孔 學 為 畢 生 志 業 的 民 初 大 儒 梁 漱 溟, 其 由 佛 歸 儒 的 主 要 思 想 進 路 即 是 泰 州 學 派 本 文 乃 扣 緊 梁 漱 溟 與 泰 州 學 派 的 關 係 而 發, 參 稽 梁 漱 溟 的 系 列 著 作 ; 檢 視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 ) 2-1 p33 3-1 p78 3-2 p79 3-3 p80 3-4 p90 4-1 p95 4-2 p97 4-3 p100 4-4 p103 4-5 p105 4-6 p107 4-7 p108 4-8 p108 4-9 p112 4-10 p114 4-11 p117 4-12 p119 4-13 p121 4-14 p123 4-15 p124 4-16 p131 4-17 p133

More information

瑏瑡 B ~ 瑏瑡

瑏瑡 B ~ 瑏瑡 210093 1200 K928. 6 A 1005-605X 2014 04-0059- 10 The Taihu Lake Basin in the Regional History Study Jiangnan or West Zhejiang GAO Yi - fan FAN Jin - min History Department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More information

I

I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 The Research of the Development of Grassroots Baseball in Taichung City--A Case Study of Li-Sing Elementary School Team 1 0 2 7 - 273 0 20 I

More information

元代題畫女性詩歌研究

元代題畫女性詩歌研究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元 代 題 畫 女 性 詩 歌 研 究 The Research of Painting Poetries of Women Pictures in Yuan Dynasty 研 究 生 : 張 書 容 指 導 教 授 : 張 高 評 中 華 民 國 一 二 年 七 月 摘 要 元 代 題 畫 詩 在 唐 宋 完 善 的 基 礎

More information

排版稿.FIT)

排版稿.FIT) 第 30 卷 第 2 期 2015 年 4 月 Journal ofjingdezhen University Vol.30No.2 Apr.2015 弘 扬 陶 瓷 文 化 提 升 名 城 价 值 特 约 栏 目 主 持 人 韩 晓 光 教 授 景 德 镇 是 闻 名 世 界 的 瓷 都, 千 年 不 息 的 窑 火 创 造 了 辉 煌 璀 璨 的 陶 瓷 艺 术, 同 时 也 积 淀 了 博 大

More information

马太亨利完整圣经注释—雅歌

马太亨利完整圣经注释—雅歌 第 1 页 目 录 雅 歌 简 介... 2 雅 歌 第 一 章... 2 雅 歌 第 二 章... 10 雅 歌 第 三 章... 16 雅 歌 第 四 章... 20 雅 歌 第 五 章... 25 雅 歌 第 六 章... 32 雅 歌 第 七 章... 36 雅 歌 第 八 章... 39 第 2 页 雅 歌 简 介 我 们 坚 信 圣 经 都 是 神 所 默 示 的 ( 提 摩 太 后 书

More information

二零零六年一月二十三日會議

二零零六年一月二十三日會議 附 件 B 有 关 政 策 局 推 行 或 正 在 策 划 的 纾 缓 及 预 防 贫 穷 措 施 下 文 载 述 有 关 政 策 局 / 部 门 为 加 强 纾 缓 及 预 防 贫 穷 的 工 作, 以 及 为 配 合 委 员 会 工 作, 在 过 去 十 一 个 月 公 布 及 正 在 策 划 的 新 政 策 和 措 施 生 福 利 及 食 物 局 (i) 综 合 儿 童 发 展 服 务 2.

More information

20

20 37 92 19 40 19 20 21 1 7 22 1/5 6/30 5/3030 23 24 25 26 1 2 27 1 2 28 29 30 5 8 8 3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A Study Investigating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Concept of the Unit in Fraction in Northern

More information

,20 80,,,,, ; 80 90,, [ 4 ], [ 5 ],, ;21,,,,,,,20 80,,,,, ( ) ; ( ) ; ( ) ; ( ) [6 ], 90,,,,, [ 7 ] 21,,,,, [ 8 ],,, 30,,,,,,,,,,, ;,, ;,, ; 30,,,,,,,

,20 80,,,,, ; 80 90,, [ 4 ], [ 5 ],, ;21,,,,,,,20 80,,,,, ( ) ; ( ) ; ( ) ; ( ) [6 ], 90,,,,, [ 7 ] 21,,,,, [ 8 ],,, 30,,,,,,,,,,, ;,, ;,, ; 30,,,,,,, 2009 3 ( 350 ) 30 EDUCA TIONAL RESEARCH No. 3,2009 General,No. 350 30 [ ] 30,,:, ;,;, ;,;, ;, ;, [] ;; ; [ ],, ( 200062) 30,,,,,,,,,, 30,,,,20,,,,, ;, [ 1 ] 30,,,,,20 80,,,,,90,,,21,,,20 70 80,,90, [ 2

More information

(1) (2) (3) 1. (1) 2

(1) (2) (3) 1. (1) 2 0386 71.32% 14A 1 (1) (2) (3) 1. (1) 2 (a) (b) (i) (ii) (iii) 3 (iv) (a) (b) (c) (d) 6% 4 2013 3 26 [2013]624 10 5 2013 6 28 [2013]1246 2015 3 [2015]351 0.2 6 [2015]748 180C 7 * * 8 14A (2) 417,800,000

More information

12,960,000 15,880,000 51.88% 171,800,000 679,121 14.07 5% 25% 14 25% 100% 14 8% 27,230,000 33,370,000 13.15 2

12,960,000 15,880,000 51.88% 171,800,000 679,121 14.07 5% 25% 14 25% 100% 14 8% 27,230,000 33,370,000 13.15 2 00509 601 (I) (II) 72,280,000 88,590,000 7,230,000 8,860,000 20,000,000 24,510,000 * 1 12,960,000 15,880,000 51.88% 171,800,000 679,121 14.07 5% 25% 14 25% 100% 14 8% 27,230,000 33,370,000 13.15 2 : :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12-2\256\325\260\310\267|\304\263\254\366\277\375.doc)

(Microsoft Word - 1012-2\256\325\260\310\267|\304\263\254\366\277\375.doc) 國 立 屏 北 高 級 中 學 101 學 年 度 第 2 學 期 第 2 次 校 務 會 議 紀 錄 壹 會 議 名 稱 :101 學 年 度 第 2 學 期 第 2 次 校 務 會 議 貳 時 間 :102 年 6 月 28 日 ( 星 期 五 ) 下 午 13 時 10 分 參 地 點 : 本 校 圖 書 館 四 樓 視 聽 會 議 室 肆 出 列 席 人 員 : 詳 如 簽 到 簿 伍 主

More information

50% SWEET 甜 蜜 五 分 仔 - 橋 頭 糖 廠 紀 念 商 品 開 發 設 計 之 研 究 50% SWEET - The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and Design of Souvenirs of Qiao Tou Sugar Plant 研 究 生 : 陳

50% SWEET 甜 蜜 五 分 仔 - 橋 頭 糖 廠 紀 念 商 品 開 發 設 計 之 研 究 50% SWEET - The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and Design of Souvenirs of Qiao Tou Sugar Plant 研 究 生 : 陳 樹 德 科 技 大 學 應 用 設 計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50% SWEET 甜 蜜 五 分 仔 - 橋 頭 糖 廠 紀 念 商 品 開 發 設 計 之 研 究 50% SWEET - The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and Design of Souvenirs of Qiao Tou Sugar Plant 研 究 生 : 陳 宥 薰 指 導 教 授 : 郭

More information

(i) (ii) (iii) (iv) 380,000 [ ] , , % % % 5.5% 6.5%

(i) (ii) (iii) (iv) 380,000 [ ] , , % % % 5.5% 6.5% [] [] [] [] [] [] [] 1961 40 2,000 1990 [] (i) (ii) 38 (i) (ii) (iii) (iv) 380,000 [ ] 201017,763 201422,457 20152020 7.1% 2010 2020 2010 2015 6.2% 20152020 2010 2015 20152020 7.1% 5.5% 6.5% 2010 2011

More information

66 臺 中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藝 術 類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to analyze the implementing outcomes of ability grouping practice for freshman English at a u

66 臺 中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藝 術 類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to analyze the implementing outcomes of ability grouping practice for freshman English at a u 臺 中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藝 術 類 0 年,(),-0 65 私 立 科 技 大 學 四 技 大 一 新 生 英 文 能 力 分 級 教 學 成 效 分 析 An Analysis of the Implementing Outcomes of Ability Grouping of Freshman English in 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溫

More information

厨房小知识(四)

厨房小知识(四) I...1...2...3...4...4...5...6...6...7...9...10... 11...12...12...13...14...15...16...17...18...18...19...22...22 II...23...24...25...26...27...27...28...29...29...30...31...31?...32...32...33?...33...34...34...35...36...36...37...37...38...38...40

More information

妇女更年期保健.doc

妇女更年期保健.doc ...1...2...3...5...6...7 40...8... 11...13...14...16...17...19...20...21...26...29...30...32 I ...34...35...37...41...46...50...51...52...53...54...55...58...64...65 X...67...68...70...70...74...76...78...79

More information

小儿传染病防治(上)

小儿传染病防治(上) ...1...2...3...5...7...7...9... 11...13...14...15...16...32...34...34...36...37...39 I ...39...40...41...42...43...48...50...54...56...57...59...59...60...61...63...65...66...66...68...68...70...70 II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03430333234B875B9B5A448ADFBBADEB27AA740B77EA4E2A5555FA95EAED6A641ADD75F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03430333234B875B9B5A448ADFBBADEB27AA740B77EA4E2A5555FA95EAED6A641ADD75F2E646F63> 聘 僱 人 員 管 理 作 業 參 考 手 冊 行 政 院 人 事 行 政 總 處 編 印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3 月 序 人 事 是 政 通 人 和 的 關 鍵 是 百 事 俱 興 的 基 礎, 也 是 追 求 卓 越 的 張 本 唯 有 人 事 健 全, 業 務 才 能 順 利 推 動, 政 府 施 政 自 然 績 效 斐 然 本 總 處 做 為 行 政 院 人 事 政 策 幕 僚 機

More information

女性青春期保健(下).doc

女性青春期保健(下).doc ...1...4...10... 11...13...14...15...17...18...19...20...21...22...23...24...26...27...30...31 I ...32...33...36...37...38...40...41...43...44...45...46...47...50...51...51...53...54...55...56...58...59

More information

避孕知识(下).doc

避孕知识(下).doc ...1...3...6...13...13...14...15...16...17...17...18...19...19...20...20...23...24...24...25 I ...25...26...26...27...28...28...29...30...30...31...32...34...35 11...36...37...38...40...42...43...44...44...46

More information

孕妇饮食调养(下).doc

孕妇饮食调养(下).doc ...1...2...5...9 7...9...14...15...16...18...22...23...24...25...27...29...31...32...34 I ...35...36...37...39...40...40...42...44...46...48...51...52...53...53...54...55...56...56...58...61...64 II ...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80...83...85...87...88

More information

禽畜饲料配制技术(一).doc

禽畜饲料配制技术(一).doc ( ) ...1...1...4...5...6...7...8...9...10... 11...13...14...17...18...21...23...24...26 I ...28 70...30...33...35...36...37...39...40...41...49...50...52...53...54...56...58...59...60...67...68...70...71

More information

中老年保健必读(十一).doc

中老年保健必读(十一).doc ...1...2...4...6...8...9...10...12...14...15...17...18...20...22...23...25...27...29 I ...30...32...35...38...40...42...43...45...46...48...52...55...56...59...62...63...66...67...69...71...74 II ...76...78...79...81...84...86...87...88...89...90...91...93...96...99...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