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O?q?[?????~27?r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27???[???|???O?q?[?????~27?r"

Transcription

1 壹 引言 (p.532~p.535) ( 壹 ) 27 觀邪見品 與前品之關聯 中觀論頌講記中觀論頌講記 1 觀邪見品第二十七 2 (p.532-p.555) 上厚 下觀 老師指導 第三組 : 釋如誠敬編 2009/ 04 /22 正觀緣起, 即能遠離戲論 3, 這是般若大慧的妙用 前品 26 觀十二因緣品 已明正觀 緣起, 這品 27 觀邪見品 就再辨正觀所遠離的 ( 貳 ) 明正觀緣起性空離諸戲論 一 聲聞學者遣邪見而存緣起為實有, 不知離戲論是依性空義 一般聲聞學者, 也說觀緣起, 常見 斷見 邪因 無因等即能遠離, 才能入於還滅 但他們, 每遣邪見而存緣起的實有 不知觀緣起的所以能離邪見, 就因為是性空的 明真能離一切戲論唯性空義 性空, 在勝義諦中, 當然離一切戲論 ; 就是在性空的緣起中, 也能遠離 真能離一 切戲論, 那必然是悟入緣起的空性了 ( 一 ) 舉經引證, 顯佛法修學以空義為中心 1 [1] 觀邪見品 Dṛṣṭi-parīkṣā. ( 大正 30,36d,n.20) [2] 中觀今論 (p.22): 觀邪見品, 即破除我及世間常無常, 我及世間邊無邊的邪見, 明我法二空 正觀緣起, 遠離邪見, 這二品 26 觀十二因緣品, 27 觀邪見品 即論究世間滅道的精義 [3] 隋. 吉藏撰 中觀論疏 卷 1( 大正 42,5a9-20): 青目非天親 付法藏 云 : 婆藪槃豆善解一切修多羅義, 而青目注斯論有其乖失, 故知非也 其中乖闕煩重者, 略明長行釋偈凡有四失 : 一 長行釋與偈意乖 二 釋偈不足而秤為闕 三 少言可以通文, 而長行在重言煩也 四 前章已明, 後須更說故秤為重 曇影法師 中論疏 四處敘青目之失 : 一 因緣品 四緣立偈云, 此偈為問, 蓋是青目傷巧處耳 四 釋邪見品 長行云, 此中紛絃, 為復彼助鬧 參見印順導師著 (p.5): 本論是從什公在長安逍遙園譯的青目 論釋 中節出 青目 論釋, 什公門下的哲匠, 像曇影 僧叡他們, 認為有不圓滿的地方 曇影的 中論疏, 舉出他的四種過失 所以現存的長行, 是經過什門修飾了的 2 其他譯本名稱如下 : [1] 偈本龍樹菩薩. 釋論分別明菩薩. 唐波羅頗蜜多羅譯 般若燈論釋 卷 9( 大正 30,133a27): 觀邪見品第 27 [2] 安慧菩薩造. 宋惟淨等譯 大乘中觀釋論 卷 10( 高麗藏 41,170a4): 觀諸見品 27 [3] 三枝充惪 中論偈頌總覽 p.889 : dṛṣṭiparīkṣā nāma saptaviṃśatitamaṃ prakaraṇam. 誤りの見解 ( 邪見 ) の考察 と名づけられる第二十七章 [4] 歐陽竟無編 中論 卷 4 27 觀邪見品 ( 藏要 4,68a,n.2): 番梵釋作: 觀諸見品 3 印順導師 (p.503): 本論開頭說 : 能說是因緣, 善滅諸戲論 諸戲論是什麼? 就是六十二見 ; 這裡合成十四邪見 1

2 1 引 阿含經 為例證 阿含經 說 : 何等是老死? 誰老死? 4 龍樹解釋為 : 何等是老死, 顯法空 ; 誰老死, 顯我空 5 遍觀十二支, 一一支無不是顯示我空 法空的 所以在緣起觀中, 邪見也 是空無自性所離的 2 舉 十二門論 所說義 十二門論 觀作者品, 敘述裸形迦葉問佛 : 苦是自作否? 他作否? 共作否? 無因 4 [1] 雜阿含.297 經 卷 12( 大正 2,84c14-85a9): 云何為大空法經? 所謂此有故彼有, 此起故彼起, 謂緣無明行, 緣行識, 乃至純大苦聚集 緣生老死者, 若有問言 : 彼誰老死? 老死屬誰? 彼則答言 : 我即老死, 今老死屬我, 老死是我所, 言命即是身 或言 : 命異 身異 此則一義, 而說有種種 若見言命即是身, 彼梵行者所無有 ; 若復見言命異身異, 梵行者所無有 於此二邊, 心所不隨, 正向中道, 賢聖出世如實 不顛倒 正見, 謂緣生老死 如是生 有 取 愛 受 觸 六入處 名色 識 行 緣無明故有行, 諸比丘! 若無明離欲而生明, 彼誰老死, 老死屬誰者, 老死則斷 則知, 斷其根本, 如截多羅樹頭, 於未來世成不生法 若比丘無明離欲而生明, 彼無明滅則行滅, 乃至純大苦聚滅, 是名大空法經 [2] 長阿含.13 經 卷 10( 大正 1,60b9-29): 十二因緣法之光明, 甚深難解 阿難! 此十二因緣難見難知, 諸天 魔 梵 沙門 婆羅門 未見緣者, 若欲思量觀察分別其義者, 則皆荒迷, 無能見者 阿難! 我今語汝老死有緣, 若有問言 : 何等是老死緣? 應答彼言 : 生是老死緣 若復問言 : 誰是生緣? 應答彼言 : 有是生緣 若復問言 : 誰是有緣? 應答彼言 : 取是有緣 行是識緣 若復問言 : 誰為行緣? 應答彼言 : 癡是行緣 阿難! 如是緣癡有行, 緣行有識, 緣識有名色, 緣名色有六入, 緣六入有觸, 緣觸有受, 緣受有愛, 緣愛有取, 緣取有有, 緣有有生, 緣生有老 死 憂 悲 苦惱, 大患所集, 是為此大苦陰緣 5 [1] 大智度論 卷 18 1 序品 ( 大正 25,192c21-193a6): 空門者, 生空 法空 如 頻婆娑羅王迎經 中, 佛告大王 : 色生時但空生, 色滅時但空滅 諸行生時但空生, 滅時但空滅 是中無吾我, 無人 無神, 無人從今世至後世, 除因緣和合名字等眾生, 凡夫愚人逐名求實 如是等經中, 佛說生空 法空者, 如 佛說大空經 中, 十二因緣, 無明乃至老死 若有人言 : 是老死, 若言 : 誰老死, 皆是邪見 生 有 取 愛 受 觸 六入 名色 識 行 無明, 亦如是 若有人言 : 身即是神, 若言 : 身異於神, 是二雖異, 同為邪見 佛言 : 身即是神, 如是邪見, 非我弟子 ; 身異於神, 亦是邪見, 非我弟子 是經中, 佛說法空 若說 誰老死, 當知是虛妄, 是名生空 ; 若說 是老死, 當知是虛妄, 是名法空 乃至無明亦如是 [2] 隋. 吉藏 中觀論疏 卷 十二因緣品 ( 大正 42,160c17-21): 邪見品 具破人法也 問 : 以何文證具明人法二空? 答 : 智度論 釋小乘生 法二空, 引 大因緣經 云 : 是中何等是老死? 誰為老死? 誰為老死即生空 ; 何等是老死謂法空也 [3] 印順導師著 空之探究 (p.92-p.93): 大空經 : 上文已說到了說一切有部 (Sarvāstivādin) 的見解 漢譯 雜阿含經 說 : 若有問言 : 彼誰老死? 老死屬誰? 彼則答言 : 我即老死 ; 今老死屬我, 老死是我所 ; 並與 命即是身命即是身, 命異身異命異身異 相配合 依 空門 的見解, 這是說法空的, 如 大智度論 說 : 聲聞法中, 法空為大空 是人老死,( 人不可得 ), 則眾生空 是老死,( 老死不可得 ), 是法空 ( 智論 卷三十一, 大正 25,288a11-14) 若說誰老死, 當知是虛妄, 是名生空 若說是老死, 當知是虛妄, 是名法空 生空 眾生空 (sattva-śūnyatā), 法空 (dharma-śūnyatā), 空門 是成立二空的 經說 今老死屬我, 老死是我所, 是邪見虛妄的, 因而說 是老死, 是法空 這是以無我為我空, 無我所是法空的 與 成實論 所說 : 若遮某老死, 則破假名 ; 遮此老死, 則破五陰 ( 破五陰即法空 ) 的意見相合 ( 成實論 卷 12, 大正 32,333a24-25) 2

3 作否? 佛一概說不是 6 一分聲聞學者, 以為種種原因說不是 ; 龍樹菩薩說 : 這就是顯示一切法空 7 ( 二 ) 有所得的聲聞學者與性空者對空義解說的差別 所以, 這不是大小乘的差別, 是一分有所得的聲聞學者, 與性空者解說的差別 1 以有遣無, 結歸實有 他空派 他們以有的 (p.533) 遣除無的, 離去無的, 結歸於實有, 是他空派 8 以為空是無其所 無, 而不即緣起是空的 2 因緣生有, 自性無 自空派 性空者即緣有以除自性, 自性無而歸於空, 是自空派 6 雜阿含.302 經 卷 12( 大正 2,86a13-b3): 阿支羅迦葉白佛言: 云何? 瞿曇! 苦自作耶? 佛告迦葉 : 苦自作者, 此是無記 迦葉復問 : 云何? 瞿曇! 苦他作耶? 佛告迦葉: 苦他作者, 此亦無記 迦葉復問 : 苦自他作耶? 佛告迦葉: 苦自他作, 此亦無記 迦葉復問 : 云何? 瞿曇! 苦非自非他無因作耶? 佛告迦葉: 苦非自非他, 此亦無記 迦葉復問 : 云何無因作者? 瞿曇! 所問苦自作耶? 答言: 無記 他作耶? 自他作耶? 非自非他無因作耶? 答言: 無記 今無此苦耶? 佛告迦葉: 非無此苦, 然有此苦 迦葉白佛言 : 善哉! 瞿曇! 說有此苦, 為我說法, 令我知苦見苦 佛告迦葉 : 若受即自 受者, 我應說苦自作, 若他受他即受者, 是則他作, 若受自受他受, 復與苦者 如是者自他作, 我亦不說, 若不因自他, 無因而生苦者, 我亦不說 離此諸邊, 說其中道, 如來說法, 此有故彼有, 此起故彼起, 謂緣無明行, 乃至純大苦聚集, 無明滅則行滅, 乃至純大苦聚滅 另參見 雜阿含.303 經 卷 12( 大正 2,86b24-c15) : 若 = 苦 宋 元 明 ( 大正 2,86d,n.5) 7 [1] 十二門論 卷 1( 大正 30,165c29-166c17): 如經說: 裸形迦葉問佛 : 苦自作耶? 佛默然不答 世尊! 若苦不自作者, 是他作耶? 佛亦不答 世尊若爾者, 苦自作他作耶? 佛亦不答 世尊! 若爾者, 苦無因無緣作耶? 佛亦不答 如是四問, 佛皆不答者, 當知苦則是空 問曰 : 佛說是經, 不說苦是空, 隨可度眾生故作是說 是裸形迦葉謂人是苦因, 有我者說 : 好醜皆神所作, 神常清淨無有苦惱, 所知所解悉皆是神, 神作好醜苦樂, 還受種種身 以是邪見故問佛, 佛亦不答 是故此經, 但破四種邪見, 不說苦為空 答曰 : 佛雖如是說, 從眾因緣生苦, 破四種邪見即是說空, 說苦從眾因緣生, 即是說空義 何以故? 若從眾因緣生則無自性, 無自性即是空, 如苦空 當知有為 無為及眾生, 一切皆空 [2] 印順導師 中觀今論 (p.143).. 眾生為無始以來的自性見所蔽, 不但不能了達緣起的寂滅性, 即於緣起的幻現, 亦處處不通 佛告阿難 : 緣起甚深, 這如何能為分別自性妄執根深的外道解說呢! 外道問佛 : 苦自作耶四句, 佛一概不答 龍樹即解說為 : 即是說空 從眾因緣生, 即是說空義 ( 十二門論 觀作者門 ) 如來的默然不答, 意趣在此, 這那裏是有所得的大小乘學者所知! 8 [1] 印順導師 性空學探源 (p.5-p.6).. 凡主張 他空 以 此法是空, 餘法不空 為立論原則, 就是主張空者不有 有者不空的, 雖說空而歸結到有, 是有宗 凡主張 自空 以 此法有故, 此法即空 為立論原則, 就是有而即空 空而即有的, 雖說有而歸結到空, 是空宗 [2] 中觀今論 (p.77).. 總之, 自空乃即法的當體而明空, 他空則在此法上空去彼法而明空的 所以中觀所說的世俗假名有, 勝義畢竟空, 他空論者是不能承認的 他們照著自己的意見而修正說 : 一切皆空是不了義的, 這與自性空者處於相反的立場 後來唯識學者論空, 只約遣去遍計所執說 ; 不但不能說緣起即空所顯, 也不能當下確認諸法皆空, 所以自空與他空是根本不同 3

4 3 小結 本品即是 阿含經 的要題 性空者的依據 所以, 本品觀邪見, 即是 阿含經 的要題, 也就是性空者的依據 二 自性見 以著我 法執為主, 唯一切法空能離諸取執 眾生有自性見, 就著我著法, 著我起我見, 著法起法見 9 尤其有學問的, 分別推求, 起更多的分別見 ( 一 ) 正觀緣起離我我所見, 即為一切法空 諸見中, 以我我所見為生死根本 10 正觀緣起的時候, 即以無此我見為觀門 無我即無我所的, 所以遍觀一切法, 法法是空的, 不唯是我空而已 11 ( 二 ) 一分學者對 無我 義的二種謬執 1 執 我空法有 一分學者, 12 聽說無我, 就以為離我有法, 而執我空法有了 13 2 執 境空心有 聽說所取非有, 就以為所取的外境界空而內心有, 而執境空心有了 14 9 (p.22).. 這自性見, 人類是具有的, 就是下等動物如豬 馬 牛 羊, 牠們的直覺上, 也還是有這錯誤顛倒的, 不過不能用名相來表示罷了 這自性見, 在一一法上轉, 就叫法我見 ; 在一一有情上轉, 就叫人我見 破除這自性見, 就是法空與我空 佛說二諦, 使我們通達勝義空, 這是佛陀說法的本懷 10 印順導師 成佛之道 (p.163).. 無明就是煩惱, 是以我我所見為攝導的煩惱的總名 11 印順導師 空之探究 (p.217).. 緣起法為什麼是離二邊的中道? 因為緣起法是空的 在 阿含經 中, 空是無我我所, 也就是離我見 我所見的 12 印順導師 性空學探源 (p.104-p.106): 聲聞乘的部派多, 論典多, 見解也多 以從空到有的意義來觀察, 玄奘三藏曾有六宗之判 一 我法俱有宗 犢子本末五部及說轉部 ( 經量本計 ) 二 法有我無宗 說一切有部 三 法無去來宗 大眾分別說系及經量部 這六宗 三宗 或五論, 大致可以總攝一切聲聞佛法對空有的看法 13 印順導師 華雨集第一冊 (p.120).. 空有兩種, 一為我空, 一為法空 無我有兩種, 一為人無我, 一為法無我, 此二者的實性, 是一樣的 但小乘人了解 無我, 卻不一定知道一切法空 此由於通達了無我, 在眾生位上他了解一切眾生沒有實性, 只有假我, 就能斷我我所見, 得解脫, 也就不再深求, 了解法空了 大乘重在法空, 只要了解法空, 則必然能夠了解無我的道理, 因為法尚且是空, 何況我呢? 14 [1] 性空學探源 (p.159-p.160): 如 婆沙 卷五六, 在比較犢子 有部 譬喻師三家對於 我 能繫結 ( 煩惱 ) 所繫事 ( 煩惱所著境 ) 三法假實的見解時說道 : 譬喻者說 : 能繫結是實, 所繫事是假, 補特伽羅亦假 彼說 : 有染與無染, 境不決定, 故知境非實 犢子部主張有我, 故說三法皆實 ; 一切有部主張法有我無, 所以說二法 ( 除我 ) 是實 ; 經部譬喻師則謂只有能繫結是實, 所繫境事是假有不實的 能繫結 煩惱, 是屬於心的 ; 所著境無, 而能繫的心法有, 可說是 心有境空 的唯心思想的創說者 [2] 印順導師 印度之佛教 (p.288): 無著師資, 承經部之 界實處假, 演繹為心有境空之唯識 依 深密 瑜伽, 立依他 自相有, 斥勝義一切皆空, 世俗假有之性空論為惡取空者 [3] 印順導師 般若經講記 (p.197-p.198).. 一切法所以無不皆空, 有以為空是外境空, 內心的精神不空, 這是境空心有論者 有以為空是除去內心的錯誤, 外境不空, 這是心空境有論者 這都是偏於一邊, 不得法的實相 真空, 要在一切法自性不可得上說 : 五蘊 十二處 十八界 緣起 四諦 智 得, 求自性本不可得, 因為法法的自性不可得, 所以是空 4

5 ( 三 ) 歸結論義..唯一切法空能離諸取執 放此取彼, 如獼猴的捨一枝取一枝, 15 終不能見諸法真相 因此, 唯有闡發一切法空, 使心無所住, 16 然後集中於一點, 突破我我所見的自性蒙蔽, 才不會捨一執一, 也才能真悟諸法的實相 17 ( 參 ) 本品所破邪見, 以我見的各種形式為主 本品所破邪見, 以我見的各種形式為主 : 若破我見, 即一切見跟著不起了 一 印度宗派十四不可記或六十二見, 皆不離於我見 18 佛破邪見, 以當時印度為對象的 他們的執見雖多, 總不出十四不可記或六十二見 19, 15 獼猴喻參見 : 雜阿含.289 經 卷 12( 大正 2,81c14-17): 彼心 意 識, 日夜 時剋, 須臾轉變, 異生異滅 猶如獼猴遊林樹間, 須臾處處, 攀捉枝條, 放一取一, 彼心 意 識亦復如是, 異生異滅 請參見印順導師著 性空學探源 (p.37) 對此段經文之解說 16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現相品 ( 大正 7,947a28-b5): 是諸菩薩所有智慧, 不住有為, 不住無為, 不住諸蘊及諸界 處, 不住內外及兩中間, 不住善惡及世 出世, 不住染淨 有漏無漏 有為無為, 不住三世及離三世, 不住虛空擇非擇滅 是諸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 雖常如是心無所住, 而能通達諸法性相 17 後秦. 僧肇 肇論 卷 1( 大正 45,150c20-26): 言不有不無者, 不如有見 常見之有, 邪見 斷見之無耳 若以有為有, 則以無為無, 夫不存無以觀法者, 可謂識法實相矣, 雖觀有而無所取相 然則法相為無相之相, 聖人之心, 為住無所住矣, 三乘等觀性空而得道也 性空者, 謂諸法實相也 見法實相, 故云正觀 18 [1] 參見 雜阿含.168 經 卷 7( 大正 2,45b6-14):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 何所有故, 何所起, 何所繫著, 何所見我, 令諸眾生作如是見 如是說 : 我世間常 世間無常 世間常無常 世間非常非無常, 世有邊 世無邊 世有邊無邊 世非有邊非無邊, 命即是身 命異身異, 如來死後有 如來死後無 如來死後有無 如來死後非有非無? 諸比丘白佛: 世尊! 是法根 法眼 法依 如是廣說, 次第如上三經 雜阿含.408 經 卷 16( 大正 2,109a28-b4), 雜阿含.962 經 卷 34( 大正 2,245b26-c8), 雜阿含.963 經 卷 34( 大正 2,246a19-26) [2] 大智度論 卷 2( 大正 25,74c9-15): 何等十四難? 世界及我常, 世界及我無常, 世界及我亦有常亦無常, 世界及我亦非有常亦非無常 世界及我有邊, 無邊, 亦有邊亦無邊, 亦非有邊亦非無邊 死後有神去後世, 無神去後世, 亦有神去亦無神去, 死後亦非有神去亦非無神去後世 是身是神 ; 身異神異 19 [1] 長阿含經 卷 14( 大 1,89c23-94a3): 諸有沙門 婆羅門於本劫本見, 末劫末見, 種種無數, 隨意所說, 盡入六十二見中 種種所說, 盡入六十二見中, 齊是不過 [2] 增壹阿含經 卷 7( 大正 2,577b1-12):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有此二見 云何為二見? 所謂有 無見 彼云何為有見? 所謂欲有見 色有見 無色有見 彼云何為欲有見? 所謂五欲是也 云何為五欲? 所謂眼見色, 甚愛敬念, 未曾捨離, 世人宗奉 若耳聞聲 鼻嗅香 口知味 身知細滑 意了諸法, 是謂有見 彼云何名為無見? 所謂有常見 無常見 有斷滅見 無斷滅見 有邊見 無邊見 有身見 無身見 有命見 無命見 異身見 異命見 此六十二見, 名曰無見, 亦非真見, 是謂名為無見 是故諸比丘, 當捨此二見 如是諸比丘, 當作是學 [3] 佛說梵網六十二見經 ( 大正 1,264a20-270c22) [4]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卷 佛母品 ( 大正 8,324b26-325a2) [5] 大智度論 卷 佛母品 ( 大正 25,545b11-c15): (A) 依五蘊計神及世間常 無常等四句 須菩提! 佛於是中知眾生心數出 沒 屈 申, 所謂神及世間常, 是事實, 餘妄語, 5

6 是見依色 ; 神及世間無常, 是事實, 餘妄語, 是見依色 ; 神及世間常亦無常, 是事實, 餘妄語, 是見依色 ; 神及世間非常非無常, 是事實, 餘妄語, 是見依色 神及世間常, 是事實, 餘妄語, 是見依受 ; 神及世間無常, 是事實, 餘妄語, 是見依受 ; 神及世間常亦無常, 是事實, 餘妄語, 是見依受 ; 神及世間非常非無常, 是事實, 餘妄語, 是見依受 神及世間常, 是事實, 餘妄語, 是見依想 ; 神及世間無常, 是事實, 餘妄語, 是見依想 ; 神及世間常亦無常, 是事實, 餘妄語, 是見依想 ; 神及世間非常非無常, 是事實, 餘妄語, 是見依想 神及世間常, 是事實, 餘妄語, 是見依行 ; 神及世間無常, 是事實, 餘妄語, 是見依行 ; 神及世間常亦無常, 是事實, 餘妄語, 是見依行 ; 神及世間非常非無常, 是事實, 餘妄語, 是見依行 神及世間常, 是事實, 餘妄語, 是見依識 ; 神及世間無常, 是事實, 餘妄語, 是見依識 ; 神及世間常亦無常, 是事實, 餘妄語, 是見依識 ; 神及世間非常非無常, 是事實, 餘妄語, 是見依識 (B) 依五蘊計世間邊 無邊等四句世間有邊是事實, 餘妄語, 是見依色 ; 世間無邊, 是事實, 餘妄語, 是見依色 ; 世間有邊無邊, 是事實, 餘妄語, 是見依色 ; 世間非有邊非無邊, 是事實, 餘妄語, 是見依色 依受 想 行 識亦如是 (C) 依五蘊等計一 異神即是身, 是見依色 ; 神異身異, 是見依色 依受 想 行 識亦如是 (D) 依五蘊計死後有無如去四句 死後有如去, 是事實, 餘妄語, 是見依色 ; 死後無如去, 是事實, 餘妄語, 是見依色 ; 死後或有如去或無如去, 是事實, 餘妄語, 是見依色 ; 死後非有如去非無如去, 是事實, 餘妄語, 是見依色 依受 想 行 識亦如是 如是, 須菩提! 佛因般若波羅蜜, 眾生出 沒 屈 申如實知 : 印順法師著 如來藏之研究 p.13-14: 如來, 在佛教中是佛的別名, 解說為 從如中來, 就是悟入真如而來成佛的 ( 乘如實道來 ) 如來就是 我 的別名 也稱 我 為 如來, 也可以說 如去 [6] 中觀論疏 卷 涅槃品 ( 大正 42,160a1-4): 智度論 云 : 後世事要惑者多迷, 是故別說, 開六十二者一陰四句, 五陰二十 常無常二十 邊無邊 如去不如去亦二十, 故成六十 一異為本成六十二 按 : 如圖示 色 常 無常 常亦無常 非常非無常 (5 4=20) 受 六十 想 有邊 無邊 有邊無邊 非有邊非無邊 (5 4=20) 行 六十二見 識 如去 不如去 如去不如去 非如去非不如去 (5 4=20) 依五蘊等計一 二 依五蘊等計異 [7]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卷 199( 大正 27,996b26-c8): 又 梵網經 說: 六十二諸惡見趣, 皆有身見為本 六十二見趣者, 謂前際分別見有十八, 後際分別見有四十四 前際分別見有十八者, 謂四遍常論, 四一分常論, 二無因生論, 四有邊等論, 四不死矯亂論 後際分別見有四十四者, 謂十六有想論, 八無想論, 八非有想非無想論, 七斷滅論, 五現法涅槃論 此中依過去起分別見, 名前際分別見 依未來起分別見, 名後際分別見 若依現在起分別見此則不定, 或名前際分別見, 或名後際分別見 ; 以現在世是未來前過去後故 ; 或未來因, 過去果故 6

7 重心即不解無我而起的諸見 二 觀破自我的自性見, 也就能破一切自性見雖是宗派的分別我見 法見, 然以觀門觀破此 (p.534) 種自我的自性見, 也就能破一切眾生所共的自性見了 三 顯種種戲論邪見, 皆可以緣起無我觀破斥如來破見時, 說這不是, 說那也不是, 顯示這一切是世間戲論 20, 也就是顯示法空 佛為適應當時的時代, 破這種種邪見 ; 現時代下的各種不同的邪見, 假使知道他的病根所在, 也同樣可以緣起無我觀破斥的 21 四 釋邪見定義以及本品所說 所欲破除的邪見邪見有通有別 : ( 一 ) 約通義說凡是不正見, 都可叫做邪見, 這約通說 1 明示有我法二見, 不論內外道都是戲論, 別名邪見邪見是戲論的別名 ; 根本的, 分別的我見 法見, 蒙蔽障礙真知灼見, 不能見到諸法實相, 不論是外道 凡夫, 就是佛弟子, 有了這種見, 就是邪見 22 [8] 印順導師 空之探究 (p.93): 梵網經 是 長阿含經 的一經 經說六十二見, 是綜舉印度當時外道們的異見, 內容為過去十八見, 未來四十四見 印順導師 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 (p.744-p.745): 梵網經 列舉六十二見 : 我及世間常 ( 四見 ) 我及世間一分常一分無常 ( 四見 ) 過去十八見 我及世間有邊無邊 ( 四見 ) 詭辯論 ( 四見 ) 無因論 ( 二見 ) 死後有想 ( 十六見 ) 死後無想 ( 八見 ) 未來四十四見 死後非有想非無想 ( 八見 ) 死後斷滅 ( 七見 ) 現法涅槃 ( 五見 ) 六十二見立論分釋參見本品本品講義後附錄 ( 二 ) ( 三 ) 20 大智度論 卷 淨佛國土品 ( 大正 25,707a16-19): 略說是 戲論相 : 此東 彼西, 是上 是下, 是常 是無常, 是實 是虛, 是世間 是出世間, 乃至是二乘法 是佛法 21 中觀今論 序 (p.7-p.8).. 一切是緣起的存在, 展轉相依, 剎那流變, 即是無我的緣起 無我, 即否定實在性及所含攝得的不變性與獨存性 宇宙的一切, 沒有這樣的存在, 所以否認創造神, 也應該否定絕對理性或絕對精神等形而上的任何實在自體 唯神 唯我 唯理 唯心, 這些, 都根源於錯覺 自性見的不同構想, 本質並沒有差別 緣起無我 ( 空 ) 的中觀, 徹底否定這些, 這才悟了一切是相對的, 依存的, 流變的存在 22 大智度論 卷 斷見品 ( 大正 25,384c18-22): 我見及知者 見者; 佛見 菩薩見 諸眾生見等, 及有無 斷常等邪見, 五眾乃至諸佛法轉法輪等諸法見 ; 是菩薩能斷是三種見故, 當於大眾中說法 是三種見, 無始世界來, 習著入於骨髓 : 印順導師 大智度論 筆記 B010 (p.125): 三種見: 我見 邪見 法見 7

8 2 舉經證明, 二乘人未見到諸法實相亦名邪見 23 經 說二乘人是眇目, 24 即說他所見的不正 所以 涅槃經 說 : 若以聲聞心言布施不可得, 是名邪見 25 ( 二 ) 約別義說五見中的邪見 平常說 : 身見 邊見 邪見 見取 戒禁取, 此五見中的邪見, 是特殊的, 也就是 約別義說的 這邪見, 指不信三寶 四諦, 否認因果罪福, 否認輪迴及解脫等, 是 外道所起的不正見 ( 三 ) 約本品所欲破除的邪見 1 以自我見為根本, 引發或斷或常的邊執見 本品說的邪見, 26 主要的是我見 邊見, 就是以自我見為根本, 引發或斷或常的邊 執見 2 破邪顯正 (1) 破除我見, 明我空 破除以自我為中心的我見, 即明我空 (2) 破除斷 常之邊見, 就是法空 破除了執實有所起的斷 常見, 就是法空 (3) 遠離我法的邪見, 就是涅槃 23 眇 ㄇㄧㄠˇ :1. 眼睛小 易 履 : 眇能視, 跛能履 陸德明釋文 : 眇, 說文 云 : 小目 資治通鑒 唐僖宗中和三年 : 克用一目微眇, 時人謂之 獨眼龍 胡三省注 : 眇, 一目小也 按, 正字通 目部 : 眇, 目偏小不盲亦曰眇 2. 一目失明 3. 謂兩眼皆失明 宋蘇軾 日喻 : 生而眇者不識日 4. 指盲人 漢語大詞典 ( ( 七 ), p.1167) 24 [1] 妙法蓮華經 卷 2 4 信解品 ( 大正 9,18a14-18): 長者知子, 愚癡狹劣, 不信我言, 不信是父 即以方便, 更遣餘人, 眇目矬陋, 無威德者, 汝可語之, 云 : 當相雇, 除諸糞穢, 倍與汝價 : 矬 ㄘㄨㄛˊ :1. 身材短小 4. 容貌醜陋 ( 漢語大詞典( 七 ),p.1547) [2] 隋. 智顗 妙法蓮華經文句 卷 6 釋信解品 ( 大正 34,89b1-3): 眇目是偏空 矬者, 豎短不窮實相之源 陋者, 橫狹無摩訶衍眾善莊嚴也 非四無畏名無威, 異常樂我淨名無德 25 [1] 北涼. 曇無讖譯 大般涅槃經 卷 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 ( 大正 12,507a5-12): 云何菩薩不觀福田及非福田? 觀諸眾生無有持戒及以毀戒 善男子! 若有不見施及施報, 當知是人不名破戒, 專著邪見 若依聲聞言不見施及施果報, 是則名為破戒 邪見 若依如是 大涅槃經 不見惠施及施果報, 是則名為持戒正見 菩薩摩訶薩有異念處以修習故, 不見眾生持戒 破戒, 施者 受者及施果報 是故得名持戒正見 以是義故, 菩薩摩訶薩不觀福田及非福田 [2] 隋. 吉藏 中觀論疏 卷 1( 大正 42,3a7-12): 涅槃 云 : 二乘之人名為曲見 又云 : 若以聲聞辟支佛心言無布施, 是則名為破戒 邪見 法華 云 : 眇目座陋 眇目者, 所見不正也 所謂空有二見, 並皆不正見, 王宮實生, 雙林實滅, 謂所見不正 智度論 云 二乘之空名為但空, 故空見不正 26 隋. 吉藏 中觀論疏 卷 觀邪見品 ( 大正 42,165, a3-6): 又此品破三種邪見..一 破外道 二 破學小乘語意俱失 而自推折所立亦是邪見 三 破得小乘語不得小乘意, 如聞十二因緣法, 計有實性等 8

9 我法的邪見遠離了, 就是涅 (p.535) 槃 27 ( 肆 ) 總結全 論 皆以離我法二執為破一切邪見義, 故後二品非只局限小乘教 觀涅槃品 中說 : 諸法不可得, 滅一切戲論, 無人亦無處 28 ; 本論開端說 : 能 說是因緣, 善滅諸戲論 29 就是觀八不的因緣, 離常斷一異 的戲論, 體現空性, 正 見諸法無我, 便得入於寂靜涅槃 這在大小乘都是一樣的, 所以把此二品, 局判為小乘, 實在不對! 大智度論 卷 22 1 序品 ( 大正 25,222b18-20): 一切作法無常, 則破我所外五欲等 ; 若說無我, 破內我法 ; 我 我所破故, 是名寂滅涅槃 28 中論 卷 4 25 觀涅槃品 ( 大正 30,36b2-3): 諸法不可得, 滅一切戲論, 無人亦無處, 佛亦無所說 29 中論 卷 1 1 觀因緣品 ( 大正 30,1b14-17): 不生亦不滅, 不常亦不斷, 不一亦不異, 不來亦不出 能說是因緣, 善滅諸戲論, 我稽首禮佛, 諸說中第一 30 諸家對 觀十二因緣品 觀邪見品 此後二品之教判如下 : [1] 青目釋 中論 卷 4 27 觀邪見品 ( 大正 30,36c25-26): 問曰: 已聞大乘法破邪見, 今欲聞聲聞法破邪見 [2] 隋. 吉藏 : 中觀論疏 卷 10( 大正 42,160a28-29) 26 十二因緣品 : 論有二分, 前二十五品破大乘人法, 明大乘觀行 ; 今第二兩品破小乘人法, 明小乘觀行 中觀論疏 卷 2 1 因緣品 ( 大正 42,22a9-12): 前二十五品令因中發觀得佛及菩薩菩提, 後之二品令二乘人因中發觀得二乘菩提, 故後品云 : 前已聞大乘法入第一義, 今欲聞聲聞法入第一義 中觀論疏 卷 1 1 因緣品 ( 大正 42,8c15-20) 三論玄義 卷 1( 大正 45,10b4-6): 若通破大小二迷 通申大小兩教 名為通論 即中論是也 故前二十五品破大迷申大教 後兩品破小迷申小教, 觀無量壽經義疏 卷 1( 大正 37,238a18-21): 此中論 於初二十五品釋不生不滅大乘觀 後兩品釋生滅小乘觀 故生滅無生滅是大小二乘觀也 ( 大正 37,238a ) [3] 隋. 智顗 : 妙法蓮華經玄義 卷 2( 大正 33,701c16-17): 中論偈亦有三意, 後兩品明小乘觀法, 即生滅意也 維摩經玄疏 卷 5( 大正 38,550a4-6) 中論 觀法品 所明由是通教意 ; 四諦品 明即有通 別 圓三教意 ; 後兩品是三藏教意 維摩經玄疏 卷 3( 大正 38,534c) 維摩經玄疏 卷 3( 大正 38,535b) 四教義 卷 2( 大正 46,727a26-b25) [4] 唐. 湛然 : 止觀輔行傳弘決 卷 1( 大正 46,166a27-b7): 教有二種 一通二別 即前二十五品兼申二乘, 即後兩品 因緣 申中 邪見 申小 然今家意與古人別 : 古人雖以二十五品別屬大乘, 而不知有兼通含別 止觀輔行搜要記 卷 1( 卍新續 55,751c14-22): 中論 下, 離論四句, 以對四教 俱觀因緣, 約文前後, 以分小衍 故古師云 : 正申於大, 即前二十五品, 兼申二乘 ; 即後二品, 因緣品 申中乘, 邪見品 申小乘 今判雖亦前文申大, 則有兼通含別之意 [5] 太虛大師 太虛大師全書 第 7 冊 第五編法性空慧學.8 中論 後二品 (p.823-p.825): 這後二品, 就是 觀十二因緣品 和 觀邪見品, 釋論有兩種相傳的解說不同 清辨論師傳前二十五品是就勝義諦觀察世出世間法的, 後二品是就世俗諦觀察世出世間法 9

10 貳 遠離戲論 (p.535~p.554) ( 壹 ) 敘見 (p.535~p.537) 01 我於過去世, 為有為是無, 世間常等見, 皆依過去世 31 的, 能直從龍樹造論時代看, 則當大乘初興, 小乘尚盛之際, 前二十五品乃就聲聞所執法上破顯大乘空義, 悟入實相, 後二品亦兼明聲聞乘法, 示不違反佛聲聞法, 謂就大乘勝義雖是如彼 ; 至佛法中三乘共通的聲聞法, 我龍樹也隨順奉持闡揚, 所以兼明聲聞乘法 第二十七品, 全品都在破依神我而起的過去是常非常等, 未來有邊無邊等邪見, 執神我在過去有無, 或未來有無, 故起邪見 不說法空, 亦不說法無我, 只依五蘊說人我空, 這是中論後二品文中所有的意義 印順導師對 觀十二因緣品 觀邪見品 此二品之分判及看法如下 : [1] 印順導師 (p.43): 二十七品, 廣說緣起正觀 大科分判, 三論宗依青目 釋論, 前二十五品, 破大乘迷失, 明大乘觀行 ; 後二品 破小乘迷執, 辨小乘觀行 天台學者說 : 本論以緣起為宗, 第二十六品, 正是說的緣起, 為什麼一定判為小乘? 所以通而言之, 全論二十七品, 同明佛法 ; 別而論之, 這可說前二十五品是明菩薩法, 第二十六 觀因緣品, 明緣覺法 ; 後一品明聲聞法 現在判 中論, 不分大乘小乘, 因為性空義, 是三乘所共的 [2] (p.311-p.312): 全論的科判中, 青目的 中觀論釋, 西藏的 無畏論, 佛護的 中論釋 等, 都說後二品是以聲聞法入第一義, 前二十五品是以大乘法入第一義 但細究全論, 實依四諦開章, 本不能劃分大小 不知 中觀論 論究的法相, 是 阿含經, 從頭至尾, 都是顯示釋尊的根本教法 釋尊開示所悟的如實法 ; 論主即依經作論, 如實的顯示出來 明我空, 不但是聲聞 ; 說法空, 也不但是菩薩 一切法性空, 卻要從我空入手, 此是本論如實體見釋尊教意的特色 [3] (p.508).. 向來科判本論, 以為前二十五品依大乘法說, 本品及後一品, 依聲聞乘法說 然此下二品, 即是 能說是因緣, 善滅諸戲論, 那裡可以偏屬聲聞? 又上來的二十五品, 破諸妄執, 顯法性空 這無一不是空的, 決非抹殺一切 一切是空, 也就是不壞緣起的 上來諸品, 無非在成立苦 集 滅諦 此下兩品, 直依 阿含經, 這是更顯而易見的 [4] 印順導師 空之探究 (p.212-p.214): 中論 凡二十七品 青目釋 以為 : 前二十五品, 以摩訶衍說第一義道, 後二品 說聲聞法入第一義道 ; 無畏論 也這樣說 然依上文所說, 緣起中道的八不文證, 及多引 阿含經 說, 我不能同意這樣的判別 中論 所觀所論的, 沒有大乘法的術語, 如菩提心, 六波羅蜜, 十地, 莊嚴佛土等, 而是 阿含 及 阿毘達磨 的法義 中論 是依四諦次第的, 只是經大乘行者的觀察, 抉發 阿含經 的深義, 與大乘深義相契合而已 所以, 或以為前二十五品明大乘第一義, 後二品明聲聞第一義, 是我所不能贊同的 中論 闡明的一切法空, 為一切佛法的如實義, 通於二乘 ; 如要論究大乘, 這就是大乘的如實義, 依此而廣明大乘行證 所以, 龍樹本著大乘的深見, 抉擇 阿含經 ( 及 阿毘達磨論 ) 義, 而貫通了 阿含 與 般若 等大乘經 如佛法而確有 通教 的話, 中論 可說是典型的佛法通論了! 31 [1] 中論 卷 4 27 觀邪見品 ( 大正 30,36c27-28): 我於過去世, 為有為是無, 世間常等見, 皆依過去世 [ 青目釋 ]: 我於過去世, 為有, 為無, 為有無, 為非有非無, 是名常等諸見依過去世 ( 大正 30,37a2-3) 往昔過去世, 我為有為無, 是常等諸見, 皆依先世起 ( 大正 30,133b6-7) [3] 大乘中觀釋論 卷 觀諸見品 : 10

11 02 我於未來世, 為作為無 32 作, 有邊等諸見, 皆依未來世 33 一 觀邪見品 但敘述外人的八種邪見而加以破斥 十四不可記中, 如來滅後有無四句, 已在 觀涅槃品 說過 34 本品但敘述外人的八 種邪見, 加以破斥 從現在的自我出發, 依於過去世, 有常無常等的四見 ; 依於未來世, 有邊無邊等的四見 35 過去世有我, 或無我等四 ; ( 高麗藏 41,170a10) 是我等諸見, 依過去世起 ( 高麗藏 41,170a11) [4] 三枝充惪 中論偈頌總覽 p. 890 : dṛṣṭayo `bhūvaṃ nābhūvaṃ kiṃ nv atīte `dhvanīti ca / yāstāḥ śāśvatalokādyāḥ pūrvāntaṃ samupāśritāḥ // 過去世に私は存在した, また 存在しなかった という, および これらの世界は常住である など の誤りの 諸見解は, 過去の 見解 に依拠している 32 [1] 不 = 無 宋 元 明 ( 大正 30,36d,n.22) [2] 大正 本作 不 字, 印順導師依 宋 元 明 本作 無 字 33 [1] 中論 卷 4 27 觀邪見品 ( 大正 30,36c29-37a1): 我於未我於未來世, 為作為不作, 有邊等諸見, 皆依未來世 [ 青目釋 ]: 我於未來世, 為作, 為不作, 為作不作, 為非作非不作, 是名邊 無邊等諸見依未來世 ( 大正 30,37a3-5) 復有異諸見, 執未來不起, 未來起等邊, 皆依未來起 ( 大正 30,133b14-15) [3] 大乘中觀釋論 卷 觀諸見品 : 又於未來世, 我不見有起 ( 高麗藏 41,170a17) [4] 月稱論師原著, 貢噶學珠仁波切譯 中觀論根本頌之詮釋 顯句論, 苗栗 : 薩迦貢噶佛學會,97 年 1 月第 1 版 請參見 第二十七品觀邪見之分析 (p.491-p.513), 釋第二頌 (p.494- p.495): 後世當生否, 有邊等諸見 ; 云何彼諸見, 皆依未來世 於此亦設立 有生 無生 二見, 是近表相義 此諸見有四, 如是! 為何若我於未來世是一當生或當不生? 或一當生且不當生 ; 或一非當生且非不當生謂之四見, 此諸是能依後際 云何此諸四見唯一是能依後際? 謂非是詮述, 那麼是何? 世間有邊等見能依後際, 餘他四見亦非有 ; 有邊等四見, 一般而言能依 後際 而契入, 云何若我未來世是一當生或餘彼諸三見, 唯有 我 能依後際安住, 了解此四見分成二支差別 值此際於前際可緣得四見, 為第一支見 [5] 三枝充惪 中論偈頌總覽 p. 892 : dṛṣtayo na bhaviṣyāmi kimanyo `nagate `dhvani / bhaviṣyāmīti cāntādyā aparāntaṃ samāśritāḥ // 未来世に私は存在しないであろう, あるいは 他者として存在するであろう という, また 世界は 有限である などの 誤りの 諸見解は, 未来 の見解 に依拠している 34 (p.500-p.501): 癸一如來離四句 : 如來滅度後, 不言有與無, 亦不言有無, 非有及非無 如來現在時, 不言有與無, 亦不言有無, 非有及非無 上面總破四句, 現以如來離四句的聖教, 證明涅槃的出四句 35 (p.405): 一般外道說我及世間, 有常無常等的四句, 有邊無邊等的四句 初四句是 : 我及世間常, 我及世間無常, 我及世間亦常亦無常, 我及世間非常非無常 後四句是 : 我及世間有邊, 我及世間無邊, 我及世間亦有邊亦無邊, 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 常無常等的四句, 是約時間說的, 邊無邊等的四句, 是約空間說的 11

12 二 敘外人八種邪見 ( 一 ) 依於過去世, 外人有常無常等四見 ( 釋第 1 頌 : 我於過去世, 為有為是無, 世間常等見, 皆依過去世 ) 1 詰問我於過去世之有無 以現在 我, 觀待 於過去世於過去世 中, 是 有 呢? 還 是無是無? 這有無的詰問, 是 疑不是見 有見 無見皆不離 我見 疑是猶豫不決 ; 見是堅固執著, 有不可動搖的力量 必先經過猶豫的疑, 才到達堅 固的見 36 一個 (p.536) 人不考慮到自身是什麼, 不會發生什麼問題 ; 一考慮到, 是 有 是無 亦有亦無 非有非無, 問題都來了 一經決定, 就堅固執著, 說有決定是有, 有的不是無 ; 說無決定是無, 無的不是 有 他們說無, 不是無我, 還是我見 37 2 以現在我見觀待過去世, 生起常 無常等邊見 以現在的我見, 觀待過去世, 產生 是有 38 是無的見解 對 世間世間, 立刻也就發 生是 常 是無常 等 的邊 見 了 世間, 39 不定指山河大地, 是指有情所依的五蘊 六處 六界, 即對我存在的一切 起常 起斷的見, 都是考慮現在的我, 在過去怎麼樣, 推到五蘊的關係所下的決定 所以說 : 皆依過皆依過去世去世 理解緣起法, 我見邊見自然遠離 有了有無的邪見, 就不能見緣起法 40 理解緣起, 知道世間是非斷非常的中道, 我 36 成實論 卷 疑品 ( 大正 32,315b25-c5): 問曰..疑有何過? 答曰..若多疑者, 一切世間出世間事皆不能成 所以者何? 疑人不能起發事業, 若發則劣故不能成 又經中說..疑是心之栽蘗, 猶如荒田多栽蘗, 故異草尚不得生, 況稻穀等 心亦如是, 為疑根所壞, 於邪事中尚不能定, 況能正定 又佛說..疑名闇聚 闇聚三種, 過去闇聚 未來闇聚 現在闇聚, 此闇聚是諸我見生處 37 中觀今論 (p.85).. 外道及一般人, 每以為有即是實有, 無即實無, 即什麼都沒有了, 這是極浮淺的見解 此一見解, 即破壞因果相 和合與相續 佛法徹底反對這樣的見解, 稱之為有見 無見 38 按 : 印順導師本文本無 是有 二字, 今依導師此段文理增之 39 [1] 雜阿含.233 經 卷 9( 大正 2,56c5-6): 云何為世間? 謂六內入處 云何六? 眼內入處 耳 鼻 舌 身 意內入處 [2] 空之探究 (p.6-p.7).. 世間, 佛約眼等內六處, 色等六外處, 六識, 六觸, 六受說 這些, 都是可破壞 (khaya) 的, 破壞法所以名為世間 六處等我我所空, 名為空世間 40 雜阿含.301 經 卷 12( 大正 2,85c17-86a3): 如是我聞: 一時, 佛住那梨聚落深林中待賓舍 爾時 尊者 [ 跳 - 兆 + 散 ] 陀迦旃延, 詣佛所, 稽首佛足, 退住一面 白佛言 : 世尊! 如世尊說正見, 云何正見? 云何世尊施設正見? 佛告 [ 跳 - 兆 + 散 ] 陀迦旃延 : 世間有二種依, 若有 若無, 為取所觸 ; 取所觸故, 或依有, 或依無 若無此取者, 心境繫著 使, 不取 不住, 不計我, 苦生而生, 苦滅而滅 ; 於彼不疑 不惑, 不由於他而自知, 是名正見, 是名如來所施設正見 所以者何? 世間集, 如實正知見, 若世間無者不有 ; 世間滅, 如實正知見, 若世間有者無有 是名離於二邊, 說於中道, 所謂此有故彼有, 此起故彼起, 謂緣無明行, 乃至純大苦聚集 無明滅故行滅, 乃至純大苦聚滅 佛說此經已, 尊者 [ 跳 - 兆 + 散 ] 陀迦旃延聞佛所說, 不起諸漏, 心得解脫, 成阿羅漢, 雜阿含.262 經 卷 10( 大正 02,66b6-67a19) 12

13 見邊見自然遠離了 41 ( 二 ) 依於未來世, 外人有有邊無邊等的四見 ( 釋第 2 頌 : 我於未來世, 為作為無作, 有邊等諸見, 皆依未來世 ) 1 造作與不作生死法, 到與不到後世去以現在的 我, 觀待 於未來世於未來世, 是 作 呢? 是 無作無作? 作, 是說現在的我, 造作生死, 起生死法, 到後世去 不作, 是說現在的我, 不作生死, 不起生死法, 不到後世去 這作與不作, 還是有與無 不過, 有與無, 約體說 ; 作與不作, 約用說 2 皆依 未來世 論有邊 無邊等見這樣的推求, 所以對未來世間, 就生起 有邊有邊 無 (p.537) 邊 等 的 諸見諸見 未來生死, 即現在的繼續, 是無邊 ; 現生解決了, 不再流下去, 是有邊 這是由於考慮現在與未來世相續不相續所起的見解, 所以說 : 皆依未來世皆依未來世 ( 貳 ) 破斥 (p.537~p.554) 一 廣破 (p.537~p.553) ( 一 ) 破有無作不作見顯我空 (p.537~p.545) 1 破過去有我等四句 (1) 破我於過去有 A 別破 (A) 約前我今我不一破 03 過去世有我, 是事不可得, 過去世中我, 不作今日 42 我 43 化迦旃延經,Kātyāyanāvavāda(S Channa) 另參見 雜阿含.926 經 卷 33 ( 大正 2,235c27-236b11); 別譯雜阿含 151 經 卷 8 ( 大正 2,430c10-431b1) 41 [1] 增壹阿含經 卷 等趣四諦品 ( 大正 2,644a5-13): 比丘! 有此二見 云何為二見? 所謂有見 無見 諸有沙門 婆羅門不知此二見之本末, 彼便有欲心 有瞋恚心 有愚癡心 有愛心 有受心, 彼是無知 彼有怒心, 不與行相應 彼人不脫生 老 病 死 愁 憂 苦 惱, 辛酸萬端不脫於苦 諸有沙門 婆羅門如實而知之, 彼便無愚癡 瞋恚之心恒, 與行相應, 便得脫生 老 病 死 [2] 大毘婆沙論 卷 200( 大正 27,1002b2-8): 如 契經 說 : 苾芻! 當知! 世間沙門 婆羅門等, 所依諸見皆入二見, 謂有見 ( 常見 ) 無有見 ( 斷見 ) 今應分別云何諸見, 一切皆入此二見中? 答 : 非此入言顯攝彼體, 但顯彼入二見品中, 所以者何? 有見者, 即 常見, 無有見者, 即 斷見 諸惡見趣雖有多種, 無不皆入此二品類 [3] (p.385).. 斷常是兩極端, 走上斷常二見, 就不能正見諸法的實相 所以佛破除斷常的二見, 顯出非斷非常的中道來 所以成為常見, 成為斷見, 是因他有自性見, 取著諸法有實自性, 否則就實無性 要遠離這二邊見的過失, 必須深刻的理解一切法性空, 從性空中悟入中道 42 [1] 世 = 日 宋 元 明 ( 大正 30,37d,n.3) [2] 大正 本作 世 字, 印順導師依 宋 元 明 本作 日 字 43 [1] 中論 卷 4 27 觀邪見品 ( 大正 30,37a7-8): 13

14 04 若謂我即是, 而身 44 有異相, 若當離於身, 何處別有我? 45 05ab 離身無有我, 46 是事為已成為已成 47 (p.538) 14 過去世有我, 是事不可得, 過去世中我, 不作今世我 [ 青目釋 ]: 我於過去世有者, 是事不然 何以故? 先世中我不即作今我, 有常過故 若常則有無量過 何以故? 如人修福因緣故作天而後作人, 若先世我即是今我者, 天即是人 若先作天後作人, 則天即是人, 旃陀羅即是婆羅門 但是事不然 何以故? 天不即是人, 旃陀羅不即是婆羅門, 有此等常過故 ( 大正 30,37a19-29) 過去世有我, 是事則不然, 彼先世眾生, 非是今世者 ( 大正 30,133b20-21) [3] 大乘中觀釋論 卷 觀諸見品 : 彼過去世我, 非今世可有 ( 高麗藏 41,170b05) [4] 三枝充惪 中論偈頌總覽 p. 894 : abhūmatītamadhvānamityetannopapadyate / yo hi janmasu pūrveṣu sa eva na bhavatyayam // 過去世に私は存在していた ということは, 成り立たない なぜならば, およそ, 多くの前世 ( 前生 ) に あった ものが, そのままこれ ( いまの私 ) である, ということはないからである [5] 歐陽竟無編 中論 卷 4 27 觀邪見品 ( 藏要 4,68a,n.7): 番梵頌云: 過去世已起, 是說則不成 ; 前時諸所起, 非卽彼爲此 今譯取意爲文 44 歐陽竟無編 中論 卷 4 27 觀邪見品 ( 藏要 4,68a,n.8): 番梵作 受者, 次下 身 字皆同 45 [1] 中論 卷 4 27 觀邪見品 ( 大正 30,37a9-10): 若謂我即是, 而身有異相, 若當離於身, 何處別有我 [ 青目釋 ]: 汝先說離受, 別有受者, 以受分別受者是天 是人, 是皆不然 當知但有受, 無別受者 ( 大正 30,38a8-10) 還是昔我者, 但是取自體, 若離彼諸取, 復有何我耶? ( 大正 30,133b25-26) [3] 三枝充惪 中論偈頌總覽 p.896 : sa evātmeti tu bhavedupādānaṃ viśiṣyate / upādānavinirmukta ātmā te katamaḥ punaḥ // しかし, もしも 前世の 我 ( アートマン ) がそれ ( いまの私 ) であるけれども, 取 ( 執着 ) が区別されるのである というならば, それならば, 取 ( 執着 ) を離れて, さらに, どのような我 ( アートマン ) が, そのようにいう 汝 に有る のであるか 46 隋. 吉藏 中觀論疏 卷 觀邪見品 ( 大正 42,167a9-10): 釋偈中, 離身無有我, 是事為已成也, 即是釋第二結破也 47 [1] 中論 卷 4 27 觀邪見品 ( 大正 30,37a11-12): 離有無身我, 是事為已成, 若謂身即我, 若都無有我 [ 青目釋 ]: 若謂離受別有我, 是事不然 若離受有我, 云何可得說是我相? 若無相可說, 則離受無我 ( 大正 30,38a10-12) [2] 大乘中觀釋論 卷 觀諸見品 : 若或離於取復何有我邪 ( 高麗藏 41,171c04) 又復離於取無處有所作 ( 高麗藏 41,171c05) [3] 三枝充惪 中論偈頌總覽 p. 898 : upādānavinirmukto nāstyātmeti kṛte sati / syādupādānamevātmā nāsti cātmeti vaḥ punaḥ // 取( 執着 ) を離れては我 ( アートマン ) は存在しない ということが成立するとするならば, 取( 執着 ) が, そのまま我 ( アートマン ) である ということになるであろう それならば,

15 過去我是由觀待現在我而安立以現在的我出發, 考慮現在的我, 在過去時是否存在 如現在的我, 在過去就有, 那過去的我, 就是現在的我 ; 今我昔我成為一個了 現在以不一, 破斥他的今我即前我 a 論主總破過去世有現在之我 ( 釋第 3 頌 : 過去世有我, 是事不可得, 過去世中我, 不作今日我 ) 假定說 : 過去世過去世 中 有 現在的 我, 這 事 情不但是 不可得不可得, 實也不可能, 也無從證實 假定過去有我, 這 過去世中過去世中 的 我, 是 不 能造 作今日作今日 的 我 的 為什麼? 過去的我在天上, 現在的我在人間 ; 過去的我有智慧, 現在的我是愚癡 ; 有著很大的不同 所以過去我不起現在我, 也就不能說過去世中有我 b 論主別破離身( 五蘊身 ) 之我 (a) 正破 ( 釋第 4 頌 : 若謂我即是, 而身有異相, 若當離於身, 何處別有我 ) 如以為我體是一, 過去的我就是現在的我 ; 所以有天人智愚的差別, 這是身體的改變 這是不可以的! 這等於說有一個自我, 在跑來跑去, 時而生天上, 時而到人間 若 我 還 是 這一個, 而身有而身有 了 異相異相, 那所說的自我, 不是離身而有了嗎? 可是, 離身是沒有我的 若當若當 真 離於身離於身 體, 又那裡 別有我別有我 體的存在呢? 48 (b) 結破 ( 釋第 5 前半頌 : 離身無有我, 是事為已成 ) 離 了五蘊 身, 沒 有 自 我 的存在, 是事是事 在上面, 已 多次的 成 (p.539) 立過了 釋本頌 身 義, 和五蘊身的內容相同身 49, 狹義說是身根 ; 廣義說是四大集合的有色身 ; 再擴大點說, 是整個生命的心色, 與平常說五蘊身的內容相同 本頌是約後義說的 汝たちにとっては, 我 ( アートマン ) は存在しない ということになるであろう 48 [1] 十住毘婆沙論 卷 4 8 阿惟越致相品 ( 大正 26,39a14-15): 若離陰有我, 陰外應可得, 云何當以受, 而異於受者 [2] 另參 中論 卷 3 18 觀法品 ( 大正 30,23c21): 若我異五陰, 則非五陰相 [3] 印順法師 : (p.317): 我如異於五陰, 我與陰分離獨在, 即不能以五陰的相用去說明 不以五陰為我的相, 那我就不是物質的, 也不是精神的, 非見聞覺知的 ; 那所說的離蘊我, 究竟是什麼呢? 我不就是五陰, 破即蘊的我 ; 我不異於五陰, 破離蘊的我 49 [1] 瑜伽師地論 卷 1( 大正 30,280a8-9): 身謂四大種所造, 身識所依淨色, 無見有對 [2] 瑜伽師地論 卷 3( 大正 30,294a4-6): 諸根所隨, 周遍積聚, 故名為身 愚夫長夜瑩飾藏護, 執為己有, 計為我所 15

16 (B) 約即身離身無我破 05cd 若謂身即我 ; 若都無有我 但身不為但身不為我, 身相生滅故 ; 云何當以受, 而作於受者? 若離身有我, 是事則不然, 無受而有我, 而實不可得 52 這就是非蘊離蘊破 前一頌半 ( 第 5 頌後半頌及第 6 頌 ), 破即身我 ; 後一頌 ( 第 7 頌 ), 是破離身我 a 破即身我 ( 釋第 5 頌後半頌 : 若謂身即我, 若都無有我 ) 假定如上面所說, 五蘊 身 就是 我, 那麼, 50 [1] 此半頌與其他傳本之比照資料, 請參上半頌之注腳處 [2] 歐陽竟無編 中論 卷 4 27 觀邪見品 ( 藏要 4,68b,n.1): 番梵云 汝執我則無, 意謂以受者爲我則失此我也 51 [1] 中論 卷 4 27 觀邪見品 ( 大正 30,37a13-14): 但身不為我, 身相生滅故, 云何當以受, 而作於受者? [ 青目釋 ]: 若謂離身無我, 但身是我, 是亦不然 何以故? 身有生滅相, 我則不爾 ( 大正 30,38a12-13) 若取是我者, 何處更有我? 由取起滅故, 云何是取者? ( 大正 30,133c6-7) [3] 大乘中觀釋論 卷 觀諸見品 : 取不卽是我, 此義已證成 ( 高麗藏 41,171c17) 我謂自主宰, 他主宰何有 ( 高麗藏 41,171c18) [4] 三枝充惪 中論偈頌總覽 p. 900 : na copādānamevātmā vyeti tatsamudeti ca / kathaṃ hi nāmopādānamupādātā bhaviṣyati // また, 取 ( 執着 ) がそのまま我 ( アートマン ) なのではない それ ( 取 ) は滅したり, 生じたりする 実に, 取がすなわち取の主体であるということは, どうして, あり得るであろうか 52 [1] 中論 卷 4 27 觀邪見品 ( 大正 30,37a15-16): 若離身有我, 是事則不然, 無受而有我, 而實不可得 [ 青目釋 ]: 復次, 云何以受即名受者? 若謂離受有受者, 是亦不然 若不受五陰而有受者, 應離五陰別有受者, 眼等根可得而實不可得 ( 大正 30,38a13-16) 若異於彼取, 有我者不然, 離陰應可取, 而不可取故 ( 大正 30,133c15-16) [3] 大乘中觀釋論 卷 觀諸見品 : 若復異於取, 我亦不可得 ; ( 高麗藏 41,171c23) 能取所取取, 此皆無異取 ( 高麗藏 41,171c24) [4] 三枝充惪 中論偈頌總覽 p. 902 : anyaḥ punarupādānādātmā naivopapadyate / gṛhyeta hyanupādāno yadyanyo na ca gṛhyate // さらに, 取 ( 執着 ) からは異なる我 ( アートマン ) は, 決して成り立たない なぜならば, もしも 両者が 異なっているならば, 取 ( 執着 ) のない 我 ( アートマン ) が把捉されるはずであるのに, しかし, そのようなものは, 実際には 把捉されないからである 16

17 第一 身體是我, 這等於說離了身體, 就根本 都 沒 有我有我 ( 釋第 6 頌 : 但身不為我, 身相生滅故, 云何當以受, 而作於受者 ) 第二 依身體有我, 身 實在 不 就是 我, 因為 身相身相 是有 生滅生滅 的 ; 而所說的我, 是常住不變的, 是輪迴的主體 怎麼五蘊的 受 法, 當 作 受者受者 的我呢? 五蘊法與受者我, 不即不離, 怎麼能把那不是我的認為我? 53 b 破離身我 ( 釋第 7 頌 : 若離身有我, 是事則不然, 無受而有我, 而實不可得 ) 假定見即身是我不成, 又說 離身有我離身有我, 這 事 也是 不 對的 因為 無 有五蘊的 受 法, 而 說 有 (p.540) 受者 我, 這受者我 實 在是空虛的幻想, 沒有他的自體 可得可得 B 結顯 08 今我不離受, 亦不但 54 是受, 非無受非無, 此即決定義 55 (A) 我不離五蘊身受 ; 五蘊受也不就是我 53 [1] 十住毘婆沙論 卷 4 ( 大正 26,39a12-13): 若陰是我者, 我即生滅相 ; 云何當以受, 而即作受者? [2](p.319): 如 我是五陰, 那所說的 我, 應該與五陰一樣是 生滅 的 色法的遷變演化, 在人的生理上是很顯著的 ; 心理的變化, 更快更大 苦樂的感受, 不是時刻的在變動嗎? 認識, 意志, 都在息息不停的變化中 不但是所知的四陰是生滅變化的, 就是能知的心識, 也是生滅變動的 我們反省認識時, 心識已是客觀化了, 客觀化的能知者, 也就是所知者, 他與前四陰一樣的是生滅法 54 [1] 即 = 但 宋 元 明 ( 大正 30,37d,n.4) [2] 大正 本作 即 字, 印順導師依 宋 元 明 本作 但 字 55 [1] 中論 卷 4 27 觀邪見品 ( 大正 30,37a17-18): 今我不離受, 亦不但是受, 非無受非無, 此即決定義 [ 青目釋 ]: 是故我不離受, 不即是受, 亦非無受, 亦復非無, 此是定義 ( 大正 30,38a17-18) 我不異於取, 亦不即是取, 而復非無取, 亦不定是無 ( 大正 30,133c26-27) [3] 大乘中觀釋論 卷 觀諸見品 : 如所說正理, 我不卽是取, ( 高麗藏 41,172a06) 我不異於取, 亦不決定無 ( 高麗藏 41,172a07) [4] 三枝充惪 中論偈頌總覽 p. 904 : evaṃ nānya upādānānna copādānameva saḥ / ātmā nāstyanupādāno nāpi nāstyeṣa niścayaḥ // このように, それ ( 我 ( アートマン )) は, 取 ( 執着 ) から異なるのでもなく, また, 取 ( 執着 ) そのものでもない 取 ( 執着 ) のない我 ( アートマン ) は, 存在しないし, 存在しないのでもない, ということが決定される [5] 歐陽竟無編 中論 卷 4 27 觀邪見品 ( 藏要 4,68b,n.2): 番梵云: 我亦非無受, 無性亦不定 無畏釋云 : 亦非決定, 何者爲無也? 今譯文倒 17

18 ( 釋第 8 後前半頌 : 今我不離受, 亦不但是受 ) 外人以我為實有自體的, 所以討論到過去有沒有, 就困頓不通 a 我不離五蘊 不知道我是不離五蘊身而存在的, 離了五蘊身就不可得, 所以說 : 今我不離今我不離 五蘊身的 受 b 我不即是蘊 我不離受, 然而受蘊並不就是我, 所以說 : 亦不但是受亦不但是受 c 小結 這就是說五蘊和合而有的我, 是有緣起的假我 ; 在世俗諦上, 確是可以有的 ; 不過勝義觀察自性, 才不可得的 亦破一切有部計五蘊法為實 一切有部等, 聽說依緣五蘊計我, 以為我是主觀的行相顛倒, 所緣的是五蘊而 不是我 他並不了解緣起義, 不了解有緣起假我, 所以以為只有五蘊 56 本頌說 亦不 但是受, 即是破除他的錯見 (B) 我與受, 相互依存, 不即不離 ( 釋第 8 後半頌 : 非無受非無, 此即決定義 ) 同樣的, 五蘊等緣起的假有, 說他空, 不是沒有 ; 所以受不離我, 也不但是我 我與受, 相互依存, 不即不離, 是緣起的, 是假有的 所以說 : 非 是 無 有 受, 也 非 是 無 有我, 不過是求他的實體不可得罷了 a 舉喻 如花瓶, 是物質的 (p.541) 泥土, 經過了人工造作而有的 離了泥土, 沒有花瓶 ; 但花瓶也並不就是泥土 泥土是瓶因, 也是不離瓶而有泥土, 但並不就是瓶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卷 8( 大正 27,36a17-25): 謂譬喻者作如是說: 薩迦耶見無實所緣 彼作是言 : 薩迦耶見計我我所, 於勝義中無我我所, 如人見繩謂是蛇, 見杌謂是人等, 此亦如是故無所緣 為止彼執, 顯示此見實有所緣, 故作斯論 問 : 於勝義中無我我所, 云何此見實有所緣? 答 : 薩迦耶見, 緣五取蘊計我我所 如緣繩杌謂是蛇人, 行相顛倒, 非無所緣, 以五取蘊是實有故 57 [1] 大智度論 卷 燈炷品 ( 大正 25,581c12-15): 此中佛自說深因緣, 所謂 如非是色, 非離色 譬如以泥為瓶, 泥非即是瓶, 不離泥有瓶, 亦不得言無瓶 [2] 中觀今論 (p.174-p.175 ): 智論 卷七四說 : 如以泥為瓶, 泥非即是瓶, 不離泥有瓶, 亦不得言無瓶, 即是此義 又 中論 觀邪見品 說 : 今我不離受 ( 取陰 ),),),), 亦不但是受, 非無受, 非無, 此即決定義 處處經中都說無我, 眾生所執之我, 不過是五蘊和合的假相而已 於是有人誤以我為色等五蘊實法所合成, 我是無, 而色等法可有 中觀者說 : 五蘊和合實 ( 自性 ) 我雖無, 如幻的假我可有 假, 不是什麼都沒有, 可有假我的作用起滅等 但依五蘊而成立, 五蘊變化, 我亦隨之變化 ; 假我不即五蘊亦不離五蘊 頌文說 : 非無, 此即決定義 在佛法的緣起因果法裏, 我與法, 雖中無實性可得, 然非不可安立因果相, 因果是決定如此的 因緣和合生果, 與算學的二數相加不同 : 一加一等於二, 二與一和一的量相同, 但在具體的因果事實上, 就不是這樣了 五蘊和合為假我, 假我不能視為五蘊 18

19 b 合法 依因而有的, 不就是因, 但求他的實體是不可得的 這緣起的基本義, 也就是 性空者所確見的因果 決定義決定義, 緣起是這樣的 不理解, 所以戲論紛紜 (C) 不能正確理解緣起法而起的執見 a 唯心論者所說 如唯心論者說 : 一切法的存在, 是依心不離心的存在 他就剝奪了物質不即是心的特性 ; 以一切法為自心的開展, 離心就無有一物 b 唯物論者所說 唯物論者說 : 一切法依物而存在 當然, 精神是不離物質而存在的 然而, 忽略了不即物質的精神特性, 於是乎把一切法, 建築在物質上, 以為離 物就無有一物 c 唯心 唯物論者兩大思想的矛盾處 兩大思想的矛盾, 不過是不能尊重事實, 不知依因者不即是因的緣起相對性 d 重差別, 或重統一的計執 又如有人說 : 離開全體無有部分, 部分是在全體中的 ; 離統一的全體, 就沒 有部分 有的說 : 全體是部分的綜合, 離部分就沒有全體 這或者重差別, 或者重統一 (a) 重差別的計執 一分佛學者, 主張五蘊是差別事, 我是和合假有的 ; 把統一的我, 成立在差別 五蘊中, 就以為只有五蘊沒有我 (b) 重統一的計執 有的外道, 把差別的色心, 成立在統一的我中, 就以為自我是一切的一切,(p.542) 一切從自我中發現 (c) 小結 這種都是走到偏激的一邊, 實在是不對的 e 論義歸結 正觀緣起 (a) 一切都是緣起相待而成的 不知緣起的一切因果法, 都是假名, 不就是因, 也不離因 ; 不就是果, 也不離 果 因果的存在, 儘管沒有自性, 但各有他的假相 假用, 不失他的特色 所 以, 因果 人法, 統一 差別, 全體 部分, 一切的一切, 都是緣起相待而成 的 的總和而已 此種假我, 雖無實體可得, 但此用確有與五蘊不同處 印順導師 我之宗教觀 (p.95).. 從更深徹來說: 善惡 身心 依正 這一切, 都是緣起的存在, 稱為 假名有 假名, 是有特性 有形相 有作用 有因果關係的 假名的意義, 是依於因緣而存在 ( 施設而有 ), 不是永有的 自有的 實有的存在 這樣, 稱為假名的緣起有, 當體就是空寂 ; 空是無實自性的意思 所以一切法是假有, 也就是一切法空 空 19

20 (b) 在緣起相待的原則下, 有則假名有, 空非惡取空 在緣起相待的原則下, 而一而異, 而我而人, 而因而果, 假名相的一切, 都宛然存在 這是性空緣起的世俗真義, 59 不如一般惡取空者, 以為空是什麼 都沒有了的 60 (2) 破我於過去無 破斷無 09 過去我不作, 是事則不然 ; 過去世中我, 異今亦不然 若謂有異者, 離彼應有今, 我住過去世, 而今我自生 有無礙 59 印順導師 成佛之道 (p.357).. 假名有與無性空, 是相成不相礙的 所以說 : 宛然有而畢竟空, 畢竟空而宛然有 有極無自性的正見, 而不壞世俗緣起有的一切 60 隋. 吉藏撰 中觀論疏 卷 觀邪見品 ( 大正 42,165c29): 次四偈破斷無句 61 [1] 中論 卷 4 27 觀邪見品 ( 大正 30,38a20-21): 過去我不作, 是事則不然 ; 過去世中我, 異今亦不然 [ 青目釋 ]: 過去世中我, 不作今我, 是事不然 何以故? 過去世中我, 與今我不異 ( 大正 30,38a28-29) 今世無過去, 是事亦不然, 過去前生者, 與今世不異 ( 大正 30,134a2-3) [3] 大乘中觀釋論 卷 觀諸見品 : 過去世有我, 非今世可得 ( 高麗藏 41,172a09) 過去世無我, 亦非今可得 ( 高麗藏 41,172a10) [4] 三枝充惪 中論偈頌總覽 p. 906 : nābhūmatītamadhvānamityetannopapadyate / yo hi janmasu pūrveṣu tato `nyo na bhavatyayam // 過去世に私は存在しなかった ということは, 成り立たない なぜならば, およそ, 多くの前世 ( 前生 ) におけるものからは異なったものが, これ ( いまの私 ) である, ということはないからである 62 歐陽竟無編 中論 卷 4 27 觀邪見品 ( 藏要 4,70b,n.1): 番梵云: 彼不死而生 63 [1] 中論 卷 4 27 觀邪見品 ( 大正 30,38a22-23): 若謂有異者, 離彼應有今, 我住過去世, 而今我自生 [ 青目釋 ]: 若今我與過去世我異者, 應離彼我而有今我 又過去世我, 亦應住彼, 此身自更生 ( 大正 30,38a29-b2) 若今與前異, 離前應獨立, 如是應常住, 不為現陰緣 ( 大正 30,134a4-5) [3] 大乘中觀釋論 卷 觀諸見品 : 今世過去世, 無別異可得 ( 高麗藏 41,172a13) 若此有別異, 見世緣不成 ( 高麗藏 41,172a14) [4] 三枝充惪 中論偈頌總覽 p. 908 : yadi hyayaṃ bhavedanyaḥ pratyākhyāyāpi taṃ bhavet / tathaiva ca sa saṃtiṣṭhettatra jāyeta vāmṛtaḥ // もしもこれ ( いまの私 ) が 前世の私と 異なっているとするならば, それ ( 前世の私 ) を排除してもまた, これ ( いまの私 ) は 存在する, ということになるであろう それならば, それ ( 前世の私 ) はそのまま存續するであろう, あるいはそこでは, まだ死なない のにその ものが生まれる, ということになるであろう 20

21 11 如是則斷滅, 失於業果報, 彼作而此受, 有如是等過 先無而今有, 此中亦有過, 我則是作法, 亦為是無因 65 論主破外人之轉計 : 現在我不是過去我 A 總非 現在我不是過去我 ( 釋 9 頌 : 過去我不作, 是事則不然 ; 過去世中我, 異今亦不然 ) (A) 執現在的我, 過去世中無有, 犯隔別的過失上面破外人過去世的我, 不作今日我, 說明昔我今我的不一 於是外人又 (p.543) 轉計說 : 那麼, 現在我不是過去我, 過去我也不是現在我 ; 現在的我, 於過去世中無有 現在是現在的我, 過去是過去的我, 這又犯隔別的過失了 如 過去我不作過去我不作 現在我, 現在我不是過去我, 是事是事 是 不 對的 (B) 執過去世我異於現在的我亦不然 64 [1] 中論 卷 4 27 觀邪見品 ( 大正 30,38a24-25): 如是則斷滅, 失於業果報, 彼作而此受, 有如是等過 [ 青目釋 ]: 若爾者即墮斷邊, 失諸業果報 又彼人作罪, 此人受報, 有如是等無量過 ( 大正 30,38b2-4) 諸業皆斷壞, 此人所造業, 彼人當受報, 得如是過咎 ( 大正 30,134a16-17) [3] 大乘中觀釋論 卷 觀諸見品 : 若先世造業, 後世當受果 ( 高麗藏 41,172b04) 此若無所生, 是中有過失 ( 高麗藏 41,172b05) [4] 三枝充惪 中論偈頌總覽 p. 910 : ucchedaḥ karmaṇāṃ nāśas tathānyena kṛtakarmaṇām / anyena paribhogaḥ syād evamādi prasajyate // その場合には, 断滅, もろもろの業の 果報を生じない 滅失, また, 他人によってつくられたもろもろの業が, 別の他人によって受用されるであろうことなど, このような誤りが付随する 65 [1] 中論 卷 4 27 觀邪見品 ( 大正 30,38a26-27): 先無而今有, 此中亦有過, 我則是作法, 亦為是無因 [ 青目釋 ]: 又是我, 應先無而今有, 是亦有過 我則是作法, 亦是無因生, 是故過去我, 不作今我, 是事不然 ( 大正 30,38b4-6) 非生共業起, 此中有過故, 我是作如瓶, 先無而後起 ( 大正 30,134a21-22) [3] 大乘中觀釋論 卷 觀諸見品 : 我本造作成, 無體亦如甁 ( 高麗藏 41,172b08) 煩惱業因空, 所生無因故 ( 高麗藏 41,172b09) [4] 三枝充惪 中論偈頌總覽 p. 912 : nāpyabhūtvā samudbhūto doṣo hyatra prasajyate / kṛtako vā bhavedātmā saṃbhūto vāpyahetukaḥ // 我( アートマン ) は, 先には存在していなくて, いま生起した, ということはない なぜならば, そうであれば, 誤りが付随するからである すなわち, あるいは, 我 ( アートマン ) はつくられたものとなるであろう あるいは, 原因が無くて生起したもの となるであろう 21

22 說 過去世中過去世中 的 我, 異 於現 今 的我, 也是 不 對的 為什麼呢? B 別破 (A) 假定過去我別異於現在我, 現今的我應必是自生而成 ( 釋第 10 頌 : 若謂有異者, 離彼應有今, 我住過去世, 而今我自生 ) 假定說是 有異有異 的, 那就應該 離彼離彼 過去的我而 有 現 今 的我了 過 去的 我, 應該 住 在 過去世過去世 ; 現 今 的 我, 在過去我以外, 自 己 生 成, 這才可說是有異 (B) 若今我昔我各各差異, 則有壞失業感緣起的因果法則 ( 釋第 11 頌 : 如是則斷滅, 失於業果報, 彼作而此受, 有如是等過 ) 然而, 今我昔我各各差異, 就墮於 斷滅斷滅, 失 去自作 業 自受 果報果報 的 意義了 現在沒有作業的我受果報, 過去作業的我反而不受果報, 這是 彼作而 此受, 實 有 破壞業果 等過等過 失 (C) 如果 我 過去世先無, 現今才有, 則有兩種過失 ( 釋第 12 頌 : 先無而今有, 此中亦有過, 我則是作法, 亦為是無因 ) 再說, 現在的我, 過去世中原 先 是 無 的, 到現 今 才 有 這樣的 理論 中, 也是 有過有過 的 a 現在的我便是無常性的 作法 因為, 現在的 我 既 是 先無今有的所 作法作法, 所作法就不能說他是我, 因為是無常的 b 現在的我即成 無因 而有 又現在的我, 既然過去世中是沒有的, 那就 是無因是無因 而有了 有此種種過失, 怎麼可說我於過去 (p.544) 中無呢? (3) 破我於過去俱非 13 如過去世中, 有我無我見, 若共若不共, 是事皆不然 66 有我無我見既不成立, 則亦有亦無 共 與非有非無 不共 更不能成立 66 [1] 中論 卷 4 27 觀邪見品 [ 青目釋 ] ( 大正 30,38b6-11): 復次, 如過去世中, 有我無我見, 若共若不共, 是事皆不然 如是推求過去世中邪見有 無, 亦有亦無, 非有非無 是諸邪見, 先說因緣過故, 是皆不然 [2] 大乘中觀釋論 卷 觀諸見品 : 過去起是見, 我爲有爲無 ( 高麗藏 41,172b12) 此二俱不俱, 是皆無所有 ( 高麗藏 41,172b13) [4] 三枝充惪 中論偈頌總覽 p. 914 : evaṃ dṛṣṭiratīte yā nābhūmahamabhūmaham / ubhayaṃ nobhayaṃ ceti naiṣā samupapadyate // このようにして, およそ, 過去 世 に私は存在しなかった, 私は存在した, その両者である, その両者ではない という, この 誤りの 見解は成り立たない 22

23 像上面說的 過去世中有我過去世中有我 見, 或過去世中 無我見無我見, 都不得成立 那再進一 步的說亦有亦無我的 共 俱, 非有非無我的 不共, 是事皆不然, 是不須再為 廣破的了 2 破未來作不作等四句 14 我於未來世, 為作為不作, 如是之見者, 皆同過去世 67 顯 未來世 我 無我等見, 亦同 過去世 所說, 理亦不成 (1) 論主破作不作四句有未來的我以現在我觀待過去世, 這也不行, 那也不行 ; 以現在的 我 觀待 未來世未來世, 因現在造 作 而有未來的我嗎? 不作不作 而別有未來的我嗎? 亦作亦不作, 非作非不作? 這些邪 見, 皆同過去世皆同過去世 中有我無我是一樣的不得成 (2) 過去 未來皆依現在, 前後的關係相同, 過失也相同從現在看過去, 有呢 無呢? 如從過去看現在, 即是過去我作今我呢, 不作今我呢? 這種從前望後, 如推論到現在與未來, 即是現在我作不作未來 過 (p.545) 去是前, 現在是後 ; 現在是前, 未來是後 前後的關係相同, 過失也相同, 68 所以不再一一的指破 ( 二 ) 破常無常邊無邊見顯法空 (p.545~p.553) 1 破常無常見 (1) 破常見 15 若天即是人, 則墮於常邊 ; 天則為無生, 常法不生故 [1] 中論 卷 4 27 觀邪見品 [ 青目釋 ] ( 大正 30,38b12-15): 我於未來世, 為作為不作, 如是之見者, 皆同過去世 我於未來世中, 為作 為不作, 如是四句, 如過去世中過咎, 應在此中說 或有如是見, 來世有我起, 來世無我起, 同過去有過 ( 大正 30,134b1-2) [3] 三枝充惪 中論偈頌總覽 p. 916 : adhvanyanāgate kiṃ nu bhaviṣyāmīti darśanam / na bhaviṣyāmi cetyetadatītenādhvanā samam // 未来世に私は存在するであろう といい, また 存在しないであろう という, この見解は, 以上の 過去世 に関するもの と同樣である 68 大智度論 卷 1 1 序品 ( 大正 25,65b21-26): 如泥丸是現在時, 土塵是過去時, 瓶是未來時 時相常故, 過去時不作未來時 ; 汝經書法, 時是一物, 以是故, 過去世不作未來世, 亦不作現在世, 雜過故 過去世中亦無未來世, 以是故無未來世 ; 現在世亦如是 69 [1] 中論 卷 4 27 觀邪見品 [ 青目釋 ] ( 大正 30,38b15-19): 復次, 若天即是人, 則墮於常邊 ; 天則為無生, 常法不生故 若天即是人, 是則為常 若天不生人中, 云何名為人? 常法不生故, 常亦不然 若天與人一, 我則墮於常, 天既是無生, 常不可生故 ( 大正 30,134b5-6) [3] 大乘中觀釋論 卷 觀諸見品 : 23

24 常無常見, 是依我在過去的有無而起的 ; 邊無邊見, 是依我對未來作不作而起的 現在先觀破常無常見 A 從根本的自性見上開展出來之邪見根本的自性見, 是我及世間常, 我及世間無常, 我及世間有邊, 我及世間無邊 ; 亦常亦無常 非常非無常, 亦有邊亦無邊 非有邊非無邊, 是從根本見上開展出來的 B 論主舉 天身 人身 說果報法, 喻指過去與現在天身 人身, 是緣起的假和合 依我而明法, 所以說天身人身等 此中說天說人, 不約我說, 是指果報法說 所以, 除此等見, 即是法空 ( 釋第 15 頌 : 若天即是人, 則墮於常邊 ; 天則為無生, 常法不生故 ) (A) 假定 天 的蘊身與 人 蘊身是一, 則墮於常邊假定 天 的五蘊身, 就 是人是人 的五蘊身, 這就 墮於常邊墮於常邊 因為拿現在的人身, 回 (p.546) 觀過去的天身, 前後五蘊是完全一致的 ; 一就墮於常邊 70 (B) 假如 天 蘊身是常, 常就應是非生滅的 無生 如真是常的, 那過去的 天 身, 就應該是 無生無生 的 71 因為無常是生滅的, 常 法 才是 不生不生 的 依天例 72 人, 人也是無生的, 因為天即是人 ; 常住不變, 必是不生的 這裡不說人, 單說天, 是約過去所起見說 (2) 破無常見 16 若天異於人, 是即為無常, 若天異人者, 是則無相續 73 若天卽是人, 天有乃爲常, ( 高麗藏 41,172b19) 此有卽不生, 天有是常故 ( 高麗藏 41,172b20) [4] 三枝充惪 中論偈頌總覽 p. 918 : sa deveḥ sa manuṣyaścedevaṃ bhavati śāśvatam / anutpannaśca devaḥ syājjāyate na hi śāśvatam // もしもかの神 ( 天 ) であった ものが, そのままこの人間であるとするならば, それならば, 常住 の邪見 が存在することになる また, 神は生ずることのないものとなるであろう なぜならば, 常住のものは生ずることがないからである 70 隋. 吉藏 中觀論疏 卷 觀邪見品 ( 大正 42,167c2-6): 若過去天作人, 天則為常 下半出常過者 外人明過去天作人即是常義, 不以常義為過, 故下半顯常有過 明天既是常, 常則遍於五道, 通在三世, 云何有過去之天生人中耶? 71 [1] 大智度論 卷 淨佛國土品 ( 大正 25,707a19-21): 若法實定有 不空者, 即是無生無滅 ; 無生無滅故無四諦 ; 無四諦故無佛 法 僧寶 如是三寶等諸法皆壞 [2] 十二門論 ( 大正 30,165b14-15): 復次, 若諸法有定性, 則無生無滅 無罪無福 無罪福果報, 世間常是一相 72 例 ㄌㄧˋ :7. 類比 元劉壎 隱居通議 歐陽公 : 如此等語, 殊似少陵, 舉此以例其餘, 概可知矣 ( 漢語大詞典 ( 一 ) p.1334) 73 [1] 中論 卷 4 27 觀邪見品 [ 青目釋 ] ( 大正 30,38b19-24): 復次, 若天異於人, 是即為 24

25 假定 天身 別異 人身 則有二種過失 (A) 落 無常 邊假定說天人身完全不同, 天 身是 異於人異於人 身的, 那又 是 落於 無常無常 的一邊了 因為天身在過去, 人身在現在, 過去的不到現在來, 現在的不是過去的延續, 這不是無常斷滅是什麼? 74 (B) 壞 相續 義所以說 : 假定前蘊的 天 身 異 於後蘊的 人 身, 也就 是 無 有前後 相續相續 的意義了 相續, 是要彼此有聯絡, 如二者截然不同, 毫無共同性, 這怎麼能夠相續呢? 75 (3) 破亦常亦無常見 17 若半天半人, 則墮於二邊 ; 常及於無常, 是事則不然 76 (p.547) 無常, 若天異人者, 是則無相續 若天與人異, 則為無常, 無常則為斷滅等過, 如先說過, 若天與人異, 則無相續, 若有相續, 不得言異 若天與人異, 我則墮無常, 天與人異故, 相續者不然 ( 大正 30,134b16-17) [3] 大乘中觀釋論 卷 觀諸見品 : 若天與人異, 異卽成無常 ( 高麗藏 41,172c03) 天與人異故, 相續無所有 ( 高麗藏 41,172c04) [4] 三枝充惪 中論偈頌總覽 p. 920 : devādanyo manuṣyaścedaśāśvatamato bhavet / devādanyo manuṣyaścetsaṃtatirnopapadyate // もしも人間が神 ( 天 ) からは異なっているとするならば, それから, 非常住 の邪見 が存在することになるであろう もしも人間が神からは異なっているとするならば, 連續 ( 相續 ) ということは, 成り立たないことになるであろう 74 唐 澄觀述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卷 十無盡藏品 ( 大正 36,352a29-b4): 若天即是人, 則墮於常邊 ; 天則為無生, 常法不生故 若天異人者, 是即為無常 ; 若天異人者, 是則無相續 釋曰..前偈破常即破無邊, 後偈破斷即破有邊 75 隋. 吉藏 中觀論疏 卷 觀邪見品 ( 大正 42,167c6-13): 上半牒, 明過去天與現在人異 過去天不作今人, 若爾則墮無常 下半出無常過者 外人既執人天異體, 即是立無常義, 不以無常為咎, 故下半傳顯無常之過 問..無常有幾過耶? 答..有上破過去世四偈中過, 復有無相續過 如此文說..則昔天自住於昔, 不轉天為人 ; 今人自生於今, 非人續天, 故無相續也 76 [1] 中論 卷 4 27 觀邪見品 [ 青目釋 ] ( 大正 30,38b24-29): 復次, 若半天半人, 則墮於二邊, 常及於無常, 是事則不然 若眾生半身是天, 半身是人, 若爾, 則有常 無常 半天是常, 半人是無常 但是事不然 何以故? 一身有二相過故 若天在一分, 人又在一分, 常無常共俱, 一處者不然 ( 大正 30,134b22-23) [ 清辨釋 ]: 釋曰 : 云何不然? 謂有天處有天即是常 天處無人故, 無人即是無常 若有人處有人即是常 人處無天故, 無天即是無常 猶如一物一處 ; 亦白亦黑者, 其義不然 ( 大正 30,134b24-27) [3] 大乘中觀釋論 卷 觀諸見品 : 25

26 A 常無常見已破, 外人又轉計 半天身 半人身 外人見常無常不得成立, 就又生起這樣的觀念 : 在一個五蘊身中, 具有天身, 也可以有人身 就是天的業果成熟了, 天身這一部分現起, 人身的一部分就隱 ; 人的業果成熟了, 人身一部分現起, 天身一部分又隱起來了 不是說在同一時候, 一半天身, 一半人身 這樣, 就可以解決困難了 外人欲以 半天半人 救二見過失 現在的人身, 不是過去的天身, 所以沒有常住的過失 現在的人身, 在過去的天身中具有, 所以又沒有無常的過失 B 論主破 半天半人 仍是墮於二邊 ( 釋第 17 頌 : 若半天半人, 則墮於二邊 ; 常及於無常, 是事則不然 ) (A) 人蘊隱天蘊顯則墮 無常 見, 人蘊天蘊同時具則是 常 見然而, 這還是有過失的 假使真的 半天半人半天半人, 這是 墮於二邊墮於二邊 的 天的果報身顯, 人的五蘊身隱, 這是無常見 ; 人的五蘊身在天的果報中具有, 這是常見 77 (B) 因 自性 見故墮於二邊, 亦常 亦無常兩相違, 是事俱有並不合理自性見, 是一一各有自體的, 這樣就是這樣, 不是相依相待成的 所以不墮常見, 就墮無常見 78 說亦 常 亦 無常, 是事 是 不然不然 79 的 若天是一分, 人亦是一分, ( 高麗藏 41,172c11) 卽常無常二, 成一處不然 ( 高麗藏 41,172c12) [ 安慧釋 ]: 釋曰 : 若如是有亦天亦人者, 彼有過失, 是即半身有所成故 ( 高麗藏 41, 172c13-14) [4] 三枝充惪 中論偈頌總覽 p. 922 : divyo yadyekadeśaḥ syādekadeśaśca mānuṣaḥ / aśāśvataṃ śāśvataṃ ca bhavettacca na yujyate // もしも一部分が神 ( 天 ) に属し, 一部分が人間に属する, とするならば, 非常住と常住とが 同時に 存在することになるであろう しかし, それは正しくない 隋. 吉藏 中觀論疏 卷 觀邪見品 ( 大正 42,167c14-24): 其人見上有過故, 今明天人相異故不即, 非餘眾生故不異, 而不知因果相續不即不異, 便謂天分猶在人分更增 猶 在故即是半天, 故常 ; 更增即是半人, 故無常 天分由在則此分為天, 人分更增則彼分是人, 人天兩分合成一身, 何得爾耶? 故下半直非也 長行云..半天是常, 半人無常者, 此據天為言耳 ; 若約人, 返上可解 外人避上二過, 欲令立義, 明天雖有我不妨作人 論主 : 若爾, 天有我故是常, 作人故無常, 故半天半人則墮常無常二過也 按 : 由 ㄧㄡˇ :22. 通 猶 尚, 尚且 ( 漢語大詞典( 七 ),p.1297) 印順導師 寶積經講記 (p.97-p.100): 復次, 迦葉! 真實觀者, 觀色非常亦非無常, 觀受想行識非常亦非無常, 是名中道真實正觀 常與無常, 到底是什麼意義? 如果是常的, 那就一成不變, 也就沒有因果生滅的現象了 所以常是倒見, 真實觀察起來, 常性是不可得的 這樣, 應該是無常 ( 生滅 ), 佛不是也說 諸行無常 是法印 ( 真理 ) 嗎? 的確, 佛也以無常生滅來說明一切, 也以無常為法印 但佛是從如幻的世俗假名去說無常, 是以無常而觀常性不可得的 所以說 : 無常是 無有常, 是 常性不可得 如執為實有生滅無常, 那就與佛的意趣不合, 非落於斷見不可 如就世俗的觀察, 當然有生滅無常 ( 也是相續 ) 的現象 但如據此為實有而作進一步的觀察, 就越來越有問題了 如析一年為十二月, 一月為三十日, 26

27 (4) 破非常非無常見 18 若常及無常, 是二俱成者, 如是則應成, 非常非無常 法若定有來, 及定有去者, 生死則無始, 而實無此事 (p.548) 20 今若無有常, 云何有無常無常 亦常亦亦常亦無常無常 非常非無常? 83 昨日與今日, 有了變異, 當然可說是無常了 再進一步, 析一日為二十四小時, 一小時為六十分, 一分為六十秒 : 前秒與後秒間, 可以說無常嗎? 一直推論到, 分析到分無可分的時間點 ( 無分剎那 ), 名為剎那 這一剎那, 還有前後生滅相嗎? 如說有, 那還不是時間的極點, 而還可以分析 如說沒有, 這一剎那就失去了無常相了 而且, 這樣的前剎那與後剎那, 有差別可說嗎? 如說沒有, 那就成為常住, 也就失去時間相了 如說有, 那前與後不同, 失去了關聯, 也就成為中斷了 所以一般思想 ( 不離自性見 ) 下的無常生滅, 如作為真實去觀察, 非落於斷見不可 如色等法是有實性的, 那就以常無常觀察, 應可以決定 而實常與無常都不可得, 所以法性本空 佛說無常以遮常見, 如執為實有, 即違反佛意 所以說 : 常與無常, 俱是邪見 79 唐 澄觀述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卷 十無盡藏品 ( 大正 36,352b7-9): 上即縱立則半天, 下正破, 結言略明故皆不然 不然之由即如偈文, 亦常亦無常二相違故, 猶如水火義無並立 80 [1] 中論 卷 4 27 觀邪見品 [ 青目釋 ]:( 大正 30,38b29-c5) 復次, 若常及無常, 是二俱成者, 如是則應成, 非常非無常無常 若常 無常二俱成者, 然後成非常非無常, 與常無常相違故 今實常 無常不成, 是故非常非無常亦不成 若常與無常, 二義得成者, 非常非無常, 汝意亦得成 ( 大正 30,134b29-c1) [3] 大乘中觀釋論 卷 觀諸見品 : 若常與無常, 是二可成者, ( 高麗藏 41,172c17) 非常非無常, 隨所欲應成 ( 高麗藏 41,172c18) [4] 三枝充惪 中論偈頌總覽 p. 924 : aśāśvataṃ śāśvataṃ ca prasiddhamubhayaṃ yadi / siddhe na śāśvataṃ kāmaṃ naivāśāśvatamityapi // もしも非常住と常住との両者が 同時に 成立する, とするならば, 常住でもなく, 非常住でもない ということもまた, 随意に, 成立することになるであろう 81 歐陽竟無編 中論 卷 4 27 觀邪見品 ( 藏要 4,71b,n.1): 無畏 佛護牒頌云: 成常是亦無, 釋中亦有此語 82 [1] 中論 卷 4 27 觀邪見品 [ 青目釋 ]( 大正 30,38c5-11): 復次, 今生死無始, 是亦不然 何以故? 法若定有來, 及定有去者, 生死則無始, 而實無此事 法若決定有所從來, 有所從去者, 生死則應無始 是法以智慧推求, 不得有所從來, 有所從去 是故生死無始, 是事不然 有處有人來, 從住處有去, 生死則無始, 而無有是事 ( 大正 30,134c4-5) [3] 三枝充惪 中論偈頌總覽 p. 926 : kutaścidāgataḥ kaścitkiṃ cidgacchetpunaḥ kva cit / yadi tasmādanādistu saṃsāraḥ syānna cāsti saḥ // もしも何者かが, どこかから来て, さらに, どこかへ去るとするならば, その場合には, それゆえ, 輪迴は, 始まりの無いものとなるであろう しかしながら, そのようなものは存在しない 83 [1] 中論 卷 4 27 觀邪見品 [ 青目釋 ] ( 大正 30,38c12-21): 復次, 今若無有常, 云何有無常, 亦常亦無常, 非常非無常 若爾者, 以智慧推求, 無法可得常者, 誰當有無常? 因 27

28 A 常 無常二者既不成立, 雙亦 雙非則更不能成 ( 釋第 18 頌 : 若常及無常, 是二俱成者, 如是則應成, 非常非無常 ) 主張雙非的, 不是黑漆一團的不可說, 就還是常無常見, 不過說得漂亮些 非常 就是無常, 非無常就是常 好像不加肯定, 而心目中還是老套 這非常非無常, 是對亦常亦無常立的 假使 常及無常常及無常 二 者, 是可以 成 立的, 那麼也許 應 當 成 立 非常非無常非常非無常 ; 亦常亦無常既不得成, 非常非無常又怎麼能夠 成呢? 84 B 論主破無始辨無有常義 ( 釋 19 頌 : 法若定有來, 及定有去者, 生死則無始, 而實無此事 ) (A) 假若 法 定有來去的實性, 生死則無始 以現在觀過去, 由過去到現在, 過去是去, 現在是來 來去, 約緣起假名說, 是 可以的 如定說 法 決 定有來定有來, 決 定有去定有去, 有來去的實性, 那就是 生 死則無始 了 但事實上, 實無此事 (B) 釋 生死無始 義 a 執實有來去便計生死無始 來去決定有, 為什麼生死就無始呢? 來有所來, 去有所去 一直向前追究他的 來處, 找不到他的起初, 就落於無始 來去是有時間相的, 時間相怎麼可以說 無始? 85 常有無常故 若二俱無者, 云何有亦有常亦無常? 若無有常無常, 云何有非有常非無常? 因亦有常亦無常故, 有非有常非無常 是故依止過去世常等四句不可得, 有邊無邊等四句依止未來世, 是事不可得 若無有常我, 誰復是無常, 亦常亦無常, 非常非無常? ( 大正 30,134c12-13) [3] 大乘中觀釋論 卷 觀諸見品 : 依先際所起, 常等四見無 ( 高麗藏 41,173a08) 後邊等四見, 伺察亦皆無 ( 高麗藏 41,173a09) [4] 三枝充惪 中論偈頌總覽 p. 928 : nāsti cecchāśvataḥ kaścitko bhaviṣyatyaśāśvataḥ / śāśvato `śaśvataścāpi dvābhyāmābhyāṃ tiraskṛtaḥ // もしもどのような常住のものも存在しないのであるならば, どのような非常住のものが, 存在するであろうか どのような 常住であって且つ非常住のもの が, 存在するであろうか また, これら両者を離れた 常住でもなく且つ非常住でもない, どのような ものが, 存在するであろうか 84 隋. 吉藏撰 中觀論疏 卷 觀邪見品 ( 大正 42,168a10-11): 初破無始辨無有常義, 第二偈以無常故例破後之三句 85 (p.211-p.212).. 時間是必然向前指又向後指; 所以生命有始終, 時間有過未 但向前望, 他是時間, 必然一直向前指, 決不能發現他的最前端 向後望, 也決沒有終極 時間應該有始終, 而始終的究竟卻是無始無終的 時間是怎樣的虛偽不實呀! 沒 有始終 的究竟, 也就沒有 中 間 既有開始, 有終結, 在始終的中間, 方可說有中 如果沒有始與終, 那中間的中又從何而建立呢? 28

29 b 有始犯無因過, 無始犯無窮過 佛不也是說生死無有始嗎? 論主說 : 有始無始都是邪見 有始犯無因過, 無始 犯無窮過 可是, 眾生都歡喜找個起頭 原始, 找不到了, 就妄立一法, 如神 我 心 物等為元始 86 c 世尊說 : 無始意義為 有始 無始 不可得 如來為對治這種戲論, 所以就說無始 這無始是對 (p.549) 有始說的, 意思說無 有始 有始不可得, 無始也就無有 說有實性的無始, 這才有無窮過 在中道 正觀中, 始性不可得, 不妨說無始的 87 C 論主綜合論義破常 無常 雙亦 雙非等四句 ( 釋 20 頌 : 今若無有常, 云何有無常 亦常亦無常 非常非無常 ) 最後, 又綜合的批評說 : 現 今 沒 有常有常, 怎麼會 有無常有無常? 沒有無常, 怎 麼會有 亦常亦無常亦常亦無常? 又怎麼會有 非常非無常非常非無常 呢? 2 破邊無邊見 (1) 破有邊無邊見 21 若世間有邊, 云何有後世? 若世間無邊, 云何有後世 88? 大智度論 卷 31 1 序品 ( 大正 25,291, a12-24): 問曰 : 云何破無始? 答曰 : 以無窮故 ; 若無窮則無後 ; 無窮無後, 則亦無中 若無始, 則為破一切智人 所以者何? 若世間無窮, 則不知其始, 不知始故, 則無一切智人, 若有一切智人, 不名無始! 復次, 若取眾生相, 又取諸法一相 異相, 以此一 異相, 從今世推前世, 從前世復推前世 ; 如是展轉, 眾生及法始不可得, 則生無始見 ; 是見虛妄, 以一 異為本, 是故應破 如有為空破有為法, 是有為空即復為患 ; 復以無為空破無為法 今以無始破有始, 無始即復為患 ; 復以無始空破是無始, 是名無始空 87 (p.211).. 釋尊說 : 生死沒有始, 這不但指出時間的矛盾性, 也顯示生死的實性空 有始, 生與死還是那個為始? 這問題與先有雞, 先有蛋 ; 先有父, 先有子, 一樣的不可解答 生死 既然沒 有始, 也就沒 有終 始是最初, 有最初的開始, 那就必然有最後的終結 ; 無始那就自然是無終 要知道, 時間是虛妄的, 沒有究竟真實可得的 88 歐陽竟無編 中論 卷 4 27 觀邪見品 ( 藏要 4,71b,n.2): 番梵作 他世, 下俱同 89 [1] 中論 卷 4 27 觀邪見品 [ 青目釋 ] ( 大正 30,38c21-27): 今當說 何以故? 若世間有邊, 云何有後世? 若世間無邊, 云何有後世? 若世間有邊, 不應有後世, 而今實有後世, 是故世間有邊不然 若世間無邊, 亦不應有後世, 而實有後世, 是故世間無邊亦不然 世間若有邊, 云何有後世, 世間若無邊, 云何有後世 ( 大正 30,134c17-18) [3] 大乘中觀釋論 卷 觀諸見品 : 若世閒有邊, 云何有後世 ( 高麗藏 41,173a11) 若世閒無邊, 云何有後世 ( 高麗藏 41,173a12) [4] 三枝充惪 中論偈頌總覽 p. 930 : antavān yadi lokaḥ syātparalokaḥ kathaṃ bhavet / athāpyanantavāi lokaḥ paralokaḥ kathaṃ bhavet // もしも世界 ( 世間 ) が 時間的に 有限であるならば, どのようにして, 他の世界 ( 来世 ) が存在するであろうか また, もしも世界が 時間的に 無限であるとしても, どのよ 29

30 90 22 五陰常相續, 猶如燈火燄, 以是故世間, 不應邊無邊 若先五陰壞, 不因是五陰, 更生後五陰, 世間則有邊 若先陰不壞, 亦不因是陰, 而生後五陰, 世間則無邊 93 A 釋 世間 與論主此中所破 有邊 無邊 等見義 (A) 釋此中 世間 義 うにして, 他の世界 ( 来世 ) が存在するであろうか 90 如燈火 = 若如燈 宋 元 明 ( 大正 30,38d,n.6) 91 [1] 中論 卷 4 27 觀邪見品 [ 青目釋 ]( 大正 30,38c27-39a3): 復次, 是二邊不可得 何以故? 五陰常相續, 猶如燈火炎, 以是故世間, 不應邊無邊 從五陰復生五陰, 是五陰次第相續, 如眾緣和合有燈炎, 若眾緣不盡燈則不滅, 若盡則滅 是故不得說世間有邊無邊 此諸陰相續, 猶如然燈焰, 以是故世間, 非有邊無邊 ( 大正 30,134c24-25) [3] 大乘中觀釋論 卷 觀諸見品 : 此諸蘊相續, 如世然燈焰 ( 高麗藏 41,173a18) 以是故世閒, 邊無邊不然 ( 高麗藏 41,173a19) [4] 三枝充惪 中論偈頌總覽 p. 932 : skandhānāmeṣa saṃtāno yasmāddīpārciṣāmiva / pravartate tasmānnāntānantavattvaṃ ca yujyate // もろもろの構成要素 ( 五蘊 ) のこの連續 ( 相續 ) は, 灯りの炎 の連續 のように, 續いて 現われる それゆえ, 時間的に 有限である 無限であるということも, 正しくない 92 [1] 中論 卷 4 27 觀邪見品 ( 大正 30,39a5-6): 若先五陰壞, 不因是五陰, 更生後五陰, 世間則有邊 [ 青目釋 ]: 若先五陰壞, 不因是五陰更生後五陰, 如是則世間有邊 若先五陰滅已, 更不生餘五陰, 是名為邊 邊名末後身 ( 大正 30,39a9-11) 前世陰已壞, 後陰別起者, 則不因前陰, 是名為有邊 ( 大正 30,135a2-3) [3] 三枝充惪 中論偈頌總覽 p. 934 : pūrve yadi ca bhajyerannutpadyeranna cāpyamī / skandāḥ skandhān pratītyemānatha loko `ntavān bhavet // もしも先行する 諸構成要素 が破壞され, それらの諸構成要素に縁って, あとの これらの諸構成要素が生じないのであるならば, 世界は, 時間的に 有限なものとなるであろう 93 [1] 中論 卷 4 27 觀邪見品 ( 大正 30,39a7-8): 若先陰不壞, 亦不因是陰, 而生後五陰, 世間則無邊 [ 青目釋 ]: 若先五陰不壞, 不因是五陰而生後五陰, 世間則無邊 是則為常, 而實不爾, 是故世間無邊, 是事不然 世間有二種, 國土世間, 眾生世間 此是眾生世間 ( 大正 30,39a11-15) 若前陰不壞, 後陰不起者, 既不因前陰, 而即是無邊 ( 大正 30,135a6-7) [3] 三枝充惪 中論偈頌總覽 p. 936 : pūrve yadi na bhajyerannutpadyeranna cāpyamī / skandhāḥ skandhān pratītyemān loko `nanto bhavedatha // もしも先行する 諸構成要素 が破壞されず, それらの諸構成要素に縁って, あとの これらの諸構成要素が生じないのであるならば, 世界は, 時間的に 無限なものとなるであろう 30

31 世間是有情的身心, 身心在三相時劫的遷流中, 所以叫世間 94 (B) 所破之 有邊 見 a 前後陰截然不同的有邊 有情世間的五陰身, 到某一時候結束, 與後陰截然不同, 這是有邊有邊 b 生死盡的有邊 又從此生死已盡, 也是有邊 95 c 此中所破 此中破前者 (C) 所破之 無邊 見 a 前後陰相續的無邊 前一五陰身完了, 後一五陰身又繼續下去, 這是無邊 (p.550) b 前陰無限延續的無邊 前一五陰延續下去, 這也是無邊無邊 c 此中所破 今破後者 B 論主詰問 : 世間有邊 無邊, 云何能有後世 ( 釋 21 頌 : 若世間有邊, 云何有後世? 若世間無邊, 云何有後世 ) 生死盡的有邊, 相續的無邊, 假名中有 前後截然不同, 或前陰無限的延續, 是 外道妄見, 假名中也是沒有的 假定 世間世間 是 有邊有邊 的, 怎麼能夠 有後世有後世? 假定 世間世間 是 無邊無邊 的, 又怎麼能夠 有後世有後世? 96 (A) 有邊 則現在陰不再相續後陰, 故無後世 94 [1] 印順導師 印度之佛教 (p.37): 世間者, 本無今有, 有已還無, 時劫之遷流變壞謂之 世 十方器界無邊際, 在成 住 壞中 ; 一切有情無數量, 在生 老 死中 有情與器界, 起滅於三世之流, 莫知其終始, 此之謂 世間 世間唯有情與器界, 而有情則又為其本 何者? 有有情, 而後往返彼此知器界, 前後延續有時劫 若離有情, 此器界之與時劫, 不必論亦無可論也 [2] 空之探究 (p.94): 世間 (loka), 雜阿含經 約六根 六境 六識 六觸 六受說, 是眾生的身心活動 長阿含經 分別為神我與世間, 那是我與法對舉, 也可說以眾生自體與山河大地相對論, 也就是一般所說的眾生 ( 世間 ) 與 ( 器 ) 世間了 95 (p.323-p.324): 至於現在的果報身, 已經生起, 生起就不能不老不病不死 ; 三乘賢聖, 就是佛也不能例外 此中身滅, 即未來的苦果不生 ; 不生也就不老不死而宣告生死已盡了 96 [1] 隋 吉藏撰 中觀論疏 卷 觀邪見品 ( 大正 42,168, b19-21): 初偈意明有邊 無邊俱無後世 有邊則與陰同, 盡故無後世 無邊便即是此身故無復後世 今實有後世, 故非邊無邊 [2] 唐 澄觀述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卷 十無盡藏品 ( 大正 36,351, c24-28): 論云..若世間有邊, 云何有後世? 若世間無邊, 云何有後世? 釋曰..有邊則後無續故無後世, 無邊則常相續亦無後世 有邊則斷, 無邊則常 疏 無後世者下, 出無後世過, 亦即斷常過也 31

32 有邊所以沒有後世, 因現在五陰完了, 與後陰無關, 失去相續的意義 (B) 無邊 則現有世間即無限, 後世也建立不起無邊所以沒有後世, 因現有的世間, 無限發展下去 ; 後後世間, 就是前前世間, 所以後世也建立不起的 如分別前後, 這其間必有他的不同 C 舉燈燄喻五陰世間常相續之理 ( 釋 22 頌前半頌 : 五陰常相續, 猶如燈火燄 ) (A) 五陰世間相似相續, 前後如燈火燄其體不一不異 五陰五陰 世間的 常相續常相續 的, 不是即前為後, 也不是前後各別的完全脫離關係 如燈火燄如燈火燄, 一直維持下去, 是他所依的油炷, 不息的放射 看起來, 好像是前後一體, 沒有兩樣, 其實前一燈燄, 不是後一燈燄 ; 後一燈燄, 不是前一燈燄 流動的燈燄, 沒有一念住而又能相續 離前一燈燄, 就沒有後一燈燄 ; 所以又不能說前後燄是別體無關的 (B) 此 相依相續 燈燄喻, 應建立在緣起假名上這相似相續的燈燄喻, 各學派都採用, 以成立非有邊亦非無邊的不一不異的相續 97 不過, 不以緣起假名說, 說 (p.551) 有實在的法, 念念生滅, 必然發生困難, 無法成立 諸法緣起假名, 猶如燈燄, 相依相續 ; 前燄非後燄, 而後燄又是不離前燄的 所以在假名緣起中, 前後都有, 又都是無自性的 這樣, 前燄後燄各各成立 98 (C) 在緣起假名的相續義中, 有邊 無邊不可得 ( 釋 22 頌後半頌 : 以是故世間, 不應邊無邊 ) 前後的燈燄間, 有邊不可得, 無邊不可得, 所以說 : 以是故世間, 不應邊無邊 本頌直依佛法緣起假名的相續義, 以顯出外道說的錯誤 99 D 破計前五陰 壞 不壞 而生起後五陰的世間之執( 合釋 頌 ) 97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 卷 24( 大正 29,480a28-b5): 中有諸蘊, 由先惑業, 如幻相續, 往所生處, 至母腹內 ; 中有滅時, 復能為緣, 生生有蘊 譬如燈焰, 雖剎那滅, 而能前後因果無間, 展轉相續, 得至餘方 故雖無我, 蘊剎那滅, 而能往趣後世義成 即此諸蘊, 如先惑業勢力所引, 次第漸增, 於一期中, 展轉相續, 復由惑業, 往趣餘世 98 中觀今論 (p.93-p.94).. 因果諸行, 是必然的新新生滅而流轉於發生 安住 變異 滅無的歷程 釋迦的緣起觀, 以此生滅觀即動觀中, 否定有見與無見 但有自性的學者, 執生執滅, 流為有見無見的同道者 為此, 中觀者 大乘經義, 從緣起本性空的深觀中, 以此生滅替代有無而否定 ( 除其執而不除其法 ) 他 如從無自性的緣起而觀此四者 : 生滅即如幻如化的變化不居的心色等法, 即不離時空的活動者 從特別明顯的見地去分別 : 生滅 ( 法 ) 的時間相, 即相似相續, 不斷而又不常的 生滅 ( 法 ) 的空間相, 即相依相緣, 不異而不即是一的 99 中觀今論 (p.87).. 中觀者深研生滅到達剎那生滅, 所以發揮生滅即有無, 確立動的宇宙觀 但從念念生滅而觀相續的緣起, 那麼有與生, 無與滅, 也不妨說有相對的前後性 如十二緣起支中說的 取緣有, 有緣生, 即有在先而生在後 ; 有即潛在, 生即實現 滅了而後歸於無, 也好像滅在先而無在後 但這都約緣起假名相續的意義說, 否則會與外道說相混 32

33 後五陰的生起, 因先五陰? 不因先五陰? 又先五陰壞了才生? 還是不壞而生? (A) 若先五陰自體 壞 了, 世間不能相續 有邊 ( 釋 23 頌 : 若先五陰壞, 不因是五陰, 更生後五陰, 世間則有邊 ) 假定是 先五陰先五陰 的自體 壞 了, 壞了就沒有, 不 能 因 壞了的先 五 陰, 更生 起 後 來的 五陰五陰 這樣, 世間世間 即不能相續, 成為 有邊有邊 了 (B) 若先五陰 不壞, 世間則無限制的延續 無邊 ( 釋 24 頌 : 若先陰不壞, 亦不因是陰, 而生後五陰, 世間則無邊 ) 如 先 五 陰不壞陰不壞, 即先者存在不失, 這當然也 不因不因 這不壞的先五 陰, 生 起另一 後 有的 五陰五陰 ; 一人那裡有二五陰呢? 100 後五陰, 不能是先 來無限制的延續, 所以說 : 世間則無邊世間則無邊 (C) 執有自性的世間, 說壞說不壞, 都墮在邊見中 此二頌, 可見執有自性的世間, 說壞說不壞, 都墮在邊見中 (2) 破亦有邊亦無邊見 (p.552) 若世半有邊, 世間半無邊, 是則亦有邊, 亦無邊不然 唐 澄觀述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卷 十無盡藏品 ( 大正 36,352a5-10): 若先五蘊壞, 不因是五陰, 更生後五陰, 世間則有邊 ; 若先陰不壞, 亦不因是陰, 而生後五陰世間則無邊 釋曰..此亦正破五陰世間, 五陰和合為眾生世間, 既破五陰即破眾生, 眾生即假我故 101 [1] 在第 [25] 偈頌上, 中論 復有一偈, 印順導師無摘錄此一偈頌 : 中論 卷 4 27 觀邪見品 [ 青目釋 ]( 大正 30,39a15-20): 復次, 如四百觀中說 : 真法及說者, 聽者難得故, 如是則生死, 非有邊無邊 不得真法因緣故, 生死往來無有邊, 或時得聞真法得道故, 不得言無邊 [2] 中觀論疏 卷 觀邪見品 ( 大正 4,168c1-8): 復次, 如 四百觀 論中說下 此生第四釋正見章門 付法藏經 云 : 提婆菩薩造 四百論, 今注人引之將來破二邊也, 亦可是龍樹自引, 例如龍樹 智度論 第十八卷歎般若偈 此是羅 [ 目 * 隻 ] 法師所作, 但龍樹羅 [ 目 * 隻 ] 提婆既是同時人, 所以 智度論 引羅 [ 目 * 隻 ] 所說, 此處引提婆之言, 亦可別有此論, 今所未詳! 102 [1] 中論 卷 4 27 觀邪見品 [ 青目釋 ] ( 大正 30,39a19-24): 今當更破亦有邊亦無邊: 若世半有邊, 世間半無邊, 是則亦有邊, 亦無邊不然 若世間半有邊半無邊, 則應是亦有邊亦無邊 若爾者, 則一法二相, 是事不然 一分是有邊, 一分是無邊, 離彼有無邊, 更無俱等邊 ( 大正 30,135a10-11) [3] 大乘中觀釋論 卷 觀諸見品 : 若一分有邊, 若一分無邊, ( 高麗藏 41,173b03) 邊無邊共有, 世閒非道理 ( 高麗藏 41,173b04) [4] 三枝充惪 中論偈頌總覽 p. 938 : antavānekadeśaścedekadeśastvanantavān / syādantavānanantaśca lokastacca na yujyate // もしも 世界が, 時間的に 一部分は有限であり, 一部分は無限であるとするならば, 世界は, 時間的に 有限であり且つ無限である, ということになるであろう しかし 33

34 26 彼受五陰者, 云何一分破, 一分而不破? 是事則不然 受亦復如是, 云何一分破, 一分而不破? 是事亦不然 104 A 或執世間為 半有邊 半無邊, 那世間則成 亦有邊亦無邊 ( 釋 25 頌 : 若世半有邊, 世間半無邊, 是則亦有邊, 亦無邊不然 ) 亦有邊亦無邊見, 是說世間一半是存在, 一半是不存在 存在的繼續不斷的存在下去, 這是無邊 ; 不存在的到某階段結束了, 這是有邊 假定 世 間真的一 半 是 有邊有邊, 一 半 是 無邊無邊, 那世間就成為 亦有邊亦無邊 的了 可是事實上, 並沒有這回事, 所以說 : 不然不然 B 執五蘊受者與受為 一分破 一分不破 ( 合釋 頌 ) (A) 明 受者 與 受法 唯假名, 不能說一半破 一半不破有邊無邊, 是約前後生命發展上講的 若就五蘊和合上講, 叫做受者 ; 就五蘊的差別上講, 叫做受 105 ( 釋 26 頌 : 彼受五陰者, 云何一分破, 一分而不破? 是事則不然 ) 受 者, 說他 一分破一分破, 一分而不破一分而不破, 這 是 不 可以的 ( 釋 27 頌 : 受亦復如是, 云何一分破, 一分而不破? 是事亦不然 ) 受 法也是這樣 性空者說: 受者是假名, 受法也是假名, 106 他不息的演變, ながら, そのようなことは, 正しくない 103 [1] 中論 卷 4 27 觀邪見品 [ 青目釋 ] ( 大正 30,39a24-b3): 則一法二相, 是事不然 何以故? 彼受五陰者, 云何一分破, 一分而不破? 是事則不然 受五陰者, 云何一分破, 一分不破, 一事不得亦常亦無常 是故世間亦有邊亦無邊則不然 [2] 大乘中觀釋論 卷 觀諸見品 : 云何一取者, 一分是有壞? ( 高麗藏 41,173b07) 云何一所取, 一分是不壞? ( 高麗藏 41,173b08) [3] 三枝充惪 中論偈頌總覽 p. 940 : kathaṃ tāvadupādāturekadeśo vinaṅkṣyate / na naṅkṣyate caikadeśa evaṃ caitanna yujyate // まず第一に, 取 ( 執着 ) の主体の一部分は消滅し, 一部分は消滅しないということが, どうして, あり得るであろう か このようなことも, 正しくない 104 [1] 中論 卷 4 27 觀邪見品 [ 青目釋 ] ( 大正 30,39a24-b3): 則一法二相, 是事不然 何以故? 受亦復如是, 云何一分破, 一分而不破? 是事亦不然 受亦如是, 云何一分破, 一分不破, 常無常二相過故 是故世間亦有邊亦無邊則不然 云何一取者, 一分是有壞, 一分是無壞? 如是者不然 ( 大正 30,135a14-15) [3] 三枝充惪 中論偈頌總覽 p. 942 : upādānaikadaśāśca kathaṃ nāma vinaṅkṣyate / na naṅkṣyate caikadeśo naitadapyupapadyate // また実に, 取 ( 執着 ) の一部分は消滅し, 一部分は消滅しないということが, どうして, あり得るであろう か このこともまた, 成り立たない 105 中論 卷 2 8 觀作作者品 ( 大正 30,13a28-29): 受名五陰身; 受者是人 106 (p.183).. 受是五蘊法, 受者是人 有人才有五蘊的受法, 有五蘊的受法才有人 ; 離了五蘊的受法, 人就不可得, 離了受者人, 五蘊的受法也就不可得 這一切, 34

35 但不能決定說一半破, 一半不破的 107 (B) 依緣起義釋我與蘊如我是隨所依的五蘊變化而變化的 在這演變中, 五陰息息的變, 我也息息的變 前我後我不是常住一體, 而他的某種主要因緣未變動以前, 他就現出安定統一的形態 看來如此如此, 他離 (p.553) 卻因緣不存在, 所以實際是依因緣的變動而變動 他是緣起的, 所以有相待性 ; 似乎有變 不變, 而他實是念念統一的, 前前非後後的, 也不能說半變半不變 此意別當廣說 (3) 破非有邊非無邊見 28 若亦有無邊, 是二得成者, 非有非無邊, 是則亦應成 108 上已破 亦有邊亦無邊, 故 非有邊非無邊 也不得成非有邊非無邊見, 依上亦有邊亦無邊而建立的 如 亦有亦有 邊亦 無邊無邊 二 者, 是可以 成 立的, 非有非無邊非有非無邊 也 應 當可以 成 立 如上所說, 亦有亦無邊是不成的, 所以非有邊非無邊也不得成 109 因緣和合有的, 緣生無自性, 無自性就是空 ; 在這空無自性中, 唯有假名的受受者 107 隋. 吉藏 中觀論疏 卷 觀邪見品 大正 42,168c14-17): 釋中為二, 初偈就人破, 次偈就法破 就人破者, 明人不應一分破 一分不破 不破是常, 破是無常 一人不得亦常 無常 ; 次偈就法易知也 108 [1] 中論 卷 4 27 觀邪見品 [ 青目釋 ] ( 大正 30,39b3-12): 今當破非有邊非無邊見 若亦有無邊, 是二得成者, 非有非無邊, 是則亦應成 與有邊相違故有無邊, 如長相違有短 與有無相違, 則有亦有亦無 與亦有亦無相違故, 則有非有非無 若亦有邊亦無邊定成者, 應有非有邊非無邊 何以故? 因相待故 上已破亦有邊亦無邊第三句, 今云何當有非有邊 非無邊? 以無相待故 如是推求, 依止未來世有邊等四見皆不可得 : 邊 +( 無邊 ) 宋 元 明 ( 大正 30,39d,n.5) 有邊及無邊, 是二得成者, 非有非無邊, 其義亦得成 ( 大正 30,135a18-19) [3] 大乘中觀釋論 卷 觀諸見品 : 若有邊無邊, 是二可成者, ( 高麗藏 41,173b13) 非有非無邊, 隨所欲應成 ( 高麗藏 41,173b14) [4] 三枝充惪 中論偈頌總覽 p. 944 : antavaccāpyanantaṃ ca prasiddhamubhayaṃ yadi / siddhe naivāntavatkāmaṃ naivānantavaityapi // 世界は 時間的に 有限であることと無限であることとの両者が, もしも 同時に 成立するならば, 時間的に 有限でもなく無限でもないということもまた, 随意に, 成立することになるであろう 109 隨 智顗撰 四教義 卷 5( 大正 46,736b25-c5): 智度論 云..若不得般若方便, 即墮有無中也 但脫諸三論師, 或云..道非有非無, 何必 毘曇 見隣虛細色有得道也 成論 復那忽云..見隣虛細色空得道也 今問..若爾, 見非空非有是得道不? 若言得道, 中論 何故云..若言非有非無, 此名愚癡論 此是非有非無邊見, 污穢之色, 何關道也 答曰..用非有 非無, 破有無, 有無既破豈有, 非有 非無之可存 正道畢竟清淨, 無說無示也 35

36 二 結呵 (p.553~p.554) 29 一切法空故, 世間常等見, 何處於何時, 誰起是諸見? 110 揭示法空義總遮一切見上說的諸見, 是從自性見而生起 ; 不合緣起假名, 也是因為不合無自性義 111 本頌, 直接的揭示法性空義, 總遮一切 ( 釋 29 頌 : 一切法空故, 世間常等見, 何處於何時, 誰起是諸見 ) ( 一 ) 依緣起性空義, 自然不落常無常等邪見在 一切法一切法 的畢竟性 空 中, 世間世間 是 常, 是無常, 亦常亦無常, 非常非無常 等 的諸 見, 都 (p.554) 是錯誤的 112 如悟人法空, 或了解依法性空而假名建立的世間, 知道一切緣起是無自性的 無自性的緣起世間, 有什麼常 無常可說! 也自然不會有此等邪見 113 ( 二 ) 通達性空不壞緣起, 無論是在任何時空 任何人, 決不起諸邪見 110 [1] 中論 卷 4 27 觀邪見品 [ 青目釋 ] ( 大正 30,39b12-24): 復次, 一切法空故, 世間常等見, 何處於何時, 誰起是諸見? 上以聲聞法破諸見, 今此大乘法中說, 諸法從本以來畢竟空性 如是空性法中無人無法, 不應生邪見正見 處名土地, 時名日月歲數, 誰名為人, 是名諸見體 若有常 無常等決定見者, 應當有人出生此見, 破我故, 無人生是見 應有處所 色法 現見尚可破, 何況時方? 若有諸見者, 應有定實, 若定則不應破, 上來以種種因緣破, 是故當知, 見無定體, 云何得生? 如偈說 : 何處於何時, 誰起是諸見? 是第一義中, 一切法空故 何處何因緣, 何人起諸見? ( 大正 30,135a24-25) [3] 大乘中觀釋論 卷 觀諸見品 : 當知一切法, 常等皆空性 ( 高麗藏 41,174a14) 何人以何緣, 何處生是見 ( 高麗藏 41,174a15) [4] 三枝充惪 中論偈頌總覽 p. 946 : atha vā sarvabhāvānāṃ śūnyatvācchāśvatadayaḥ / kva kasya katamāḥ kasmātsaṃbhaviṣyanti dṛṣṭayaḥ // あるいはまた, 一切の 存在 ( もの こと ) は空であるがゆえに, 常住などの諸見解は, どのようなものが, どこに, 何びとに, 何ゆえに, あり得るであろうか 111 [1] 大智度論 卷 無盡方便品 ( 大正 25,623a2-4): 有人雖見一切法從因緣生, 謂為從邪因緣生 邪因緣者, 微塵 世性等 [2] 印順導師 中國禪宗史 (p.384): 數論 為印度六大學派中的重要的一派 依 數論 說 : 自性 ( 羅什譯為世性 約起用說, 名為 勝性 約微妙不易知說, 名為 冥性 ) 為生起一切的根元 112 [1] 中論 卷 4 22 觀如來品 ( 大正 30,30b29-c1): 寂滅相中無, 常無常等四常等四 ; 寂滅相中無, 邊無邊等四 [2] 參見 (p.405) 113 中論 卷 4 25 觀涅槃品 ( 大正 30,36b4-11): 一切法 一切時 一切種, 從眾緣生故, 畢竟空故無自性, 如是法中, 何者是有邊誰為有邊, 何者是無邊, 亦有邊亦無邊, 非有邊非無邊, 誰為非有邊非無邊 ; 何者是常誰為是常, 何者是無常, 常無常非常非無常, 誰為非常非無常 ; 何者身即是神, 何者身異於神 如是等六十二邪見, 於畢竟空中皆不可得, 諸有所得皆息, 戲論皆滅 36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30 期 ( 中論 ) 中觀論頌講記 觀作作者品第八 1 (pp ) 釋厚觀 ( ) 壹 引言 惑業所生 (pp ) ( 壹 ) 明 8 觀作作者品 與前後各品之關係 (p.173) 觀世間集中, 上兩品 ( 6 觀染染者品 7 觀三相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30 期 ( 中論 ) 中觀論頌講記 觀作作者品第八 1 (pp ) 釋厚觀 ( ) 壹 引言 惑業所生 (pp ) ( 壹 ) 明 8 觀作作者品 與前後各品之關係 (p.173) 觀世間集中, 上兩品 ( 6 觀染染者品 7 觀三相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30 期 中論 中觀論頌講記 觀作作者品第八 1 pp.173-183 釋厚觀 2015.10.17 壹 引言 惑業所生 pp.173-174 壹 明 8 觀作作者品 與前後各品之關係 p.173 觀世間集中, 上兩品 6 觀染染者品 7 觀三相品 論究從煩惱 染著而有生滅 集諦本以愛取為主動力, 作業而受果, 所以此下三品 8 觀作作者品 9 觀本住品 10 觀燃可燃品, 明作業

More information

2. 主 婦 パートの 能 力 2.6 個 人 正 社 員 経 験 主 婦 パートの 9 割 以 上 が 正 社 員 経 験 あり 主 婦 パートに 正 社 員 (または 正 職 員 )でどのくらいの 期 間 働 いていたかを 聞 いたところ 全 体 の 91.6%に 正 社 員 で 働 いた 経

2. 主 婦 パートの 能 力 2.6 個 人 正 社 員 経 験 主 婦 パートの 9 割 以 上 が 正 社 員 経 験 あり 主 婦 パートに 正 社 員 (または 正 職 員 )でどのくらいの 期 間 働 いていたかを 聞 いたところ 全 体 の 91.6%に 正 社 員 で 働 いた 経 第 8 回 社 会 保 障 審 議 会 短 時 間 労 働 者 への 社 会 保 険 適 用 等 に 関 する 特 別 部 会 平 成 23 年 11 月 17 日 資 料 4 平 田 未 緒 委 員 ( 株 式 会 社 アイデム 人 と 仕 事 研 究 所 所 長 ) 提 出 資 料 2. 主 婦 パートの 能 力 2.6 個 人 正 社 員 経 験 主 婦 パートの 9 割 以 上 が 正 社

More information

目 次 第 1 章 はじめに 1 1 本 研 究 の 目 的 1 1 2 先 行 研 究 2 1 3 本 研 究 の 構 成 9 1 4 略 語 収 集 の 方 針 10 第 2 章 原 形 分 割 単 位 (1): 段 2 1 略 語 構 成 過 程 における 原 形 分 割 13 2 2 段 の

目 次 第 1 章 はじめに 1 1 本 研 究 の 目 的 1 1 2 先 行 研 究 2 1 3 本 研 究 の 構 成 9 1 4 略 語 収 集 の 方 針 10 第 2 章 原 形 分 割 単 位 (1): 段 2 1 略 語 構 成 過 程 における 原 形 分 割 13 2 2 段 の 日 本 大 学 大 学 院 文 学 研 究 科 学 位 論 文 現 代 中 国 語 略 語 研 究 構 成 過 程 上 の 制 約 と 数 詞 の 位 置 決 定 規 則 学 位 申 請 者 星 健 一 Kenichi HOSHI 平 成 25 年 11 月 7 日 目 次 第 1 章 はじめに 1 1 本 研 究 の 目 的 1 1 2 先 行 研 究 2 1 3 本 研 究 の 構 成 9 1

More information

16?????[?????~???Q??1030303

16?????[?????~???Q??1030303 1 中 論 觀 縛 解 品 [ 吉 藏 釋 此 品 由 來 ] 此 一 品 生 有 遠 近 通 別 (p.592) ( 一 ). 遠 來 由 所 言 遠 者, 小 乘 大 乘 外 道 內 道 並 言 有 縛 有 解 約 內 外 大 小 所 計 以 辨 解 縛 : 總 約 外 道 執 以 辨 解 縛 外 道 有 二 : 一 者 云 眾 生 縛 解, 自 然 而 有, 無 有 因 緣, 一 切 眾 生,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6-1-1極限的概念

6-1-1極限的概念 選 修 數 學 (I-4 多 項 式 函 數 的 極 限 與 導 數 - 導 數 與 切 線 斜 率 定 義. f ( 在 的 導 數 : f ( h 對 實 函 數 f ( 若 極 限 存 在 h h 則 稱 f ( 在 點 可 微 分 而 此 極 限 值 稱 為 f ( 在 的 導 數 以 f ( 表 示 f ( f ( 函 數 f ( 在 的 導 數 也 可 以 表 成 f ( 註 : 為 了

More information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95 年 訂 定 96 年 11 月 修 正 97 年 10 月 修 正 100 年 2 月 修 正 101 年 4 月 修 正 102 年 1 月 修 正 103 年 4 月 修 正 103 學 年 度 入 學 新 生 適 用, 舊 生 可 比 照 適 用 1. 研 究 生 須 於 入 學 後 第 二 學 期 開 學 前 選 定 指 導 教 授, 經 課 程 委 員 會 認 定 後 方 得 繼 續

More information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Christopher Handy Michael Litchard handyca@mcmaster.ca http://handyc.sdf.org Inaugural NARNiHS Conference

More information

121025 資料4 国民年金保険料の後紊制度の実施状況等について

121025 資料4 国民年金保険料の後紊制度の実施状況等について 平 成 24 年 10 月 25 日 国 民 年 金 部 資 料 4 国 民 年 金 保 険 料 の 後 納 制 度 の 実 施 状 況 等 について 高 齢 期 の 年 金 権 の 確 保 等 を 目 的 とした 国 民 年 金 及 び 企 業 年 金 等 による 高 齢 期 における 所 得 の 確 保 を 支 援 するための 国 民 年 金 法 等 の 一 部 を 改 正 する 法 律 ( 平

More information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目 錄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2 心 五 四 運 動 的 時 代 意 義 4 四 安 : 提 昇 人 品 的 主 張 14 四 要 : 安 定 人 心 的 主 張 18 四 它 : 解 決 困 境 的 主 張 22 四 感 : 與 人 相 處 的 主 張 26 四 福 : 增 進 福 祉 的 主 張 30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More information

校 長 遴 選 者 就 相 關 遴 選 事 項, 有 程 序 外 之 接 觸 遴 選 會 委 員 在 任 期 間 因 故 無 法 執 行 任 務 或 有 不 適 當 之 行 為 者, 由 各 該 主 管 機 關 解 聘 之 ; 其 缺 額, 依 第 一 項 至 第 五 項 規 定 聘 ( 派 ) 委

校 長 遴 選 者 就 相 關 遴 選 事 項, 有 程 序 外 之 接 觸 遴 選 會 委 員 在 任 期 間 因 故 無 法 執 行 任 務 或 有 不 適 當 之 行 為 者, 由 各 該 主 管 機 關 解 聘 之 ; 其 缺 額, 依 第 一 項 至 第 五 項 規 定 聘 ( 派 ) 委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辦 學 績 效 考 評 辦 法 修 正 對 照 表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零 二 年 十 二 月 二 十 日 教 育 部 臺 教 授 國 部 字 第 1020118431A 號 令 修 正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任 期 考 評 辦 法, 名 稱 並 修 正 為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辦

More information

_17_

_17_ 印 度 佛 教 史 (17) 101 / 9 / 24 釋 清 德 中 觀 大 乘 印 度 佛 教 思 想 史 第 四 章 第 一 節 龍 樹 及 其 論 著 1 龍 樹 的 時 代 背 景 多 方 面 傳 出 的 大 乘 經, 數 量 不 少, 內 容 又 各 有 所 重 ; 在 下 化 眾 生, 上 求 佛 道, 修 菩 薩 行 的 大 原 則 下, 初 期 大 乘 經 的 行 解, 不 免 有

More information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0 1 1 = 1 1 = 0 0 = 1 : = {0, 1}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More information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劉 再 復 著 與 李 澤 厚 李 歐 梵 等 共 論 五 四 共 鑒 五 四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8 附 論 二 誰 是

More information

目次 中觀今論中觀今論 講義講義 目次目次 ( 九十一學年度,2002 年 10 月 ~2003 年 3 月 ) 印順導師自序 ( 釋厚觀 ) 引言 ( 釋厚觀 )

目次 中觀今論中觀今論 講義講義 目次目次 ( 九十一學年度,2002 年 10 月 ~2003 年 3 月 ) 印順導師自序 ( 釋厚觀 ) 引言 ( 釋厚觀 ) 中觀今論 講義 福嚴佛學院 授課老師 : 釋厚觀 中華民國九十一學年度 (2002 年 10 月 ~2003 年 3 月 ) 目次 中觀今論中觀今論 講義講義 目次目次 ( 九十一學年度,2002 年 10 月 ~2003 年 3 月 ) 印順導師自序 ( 釋厚觀 ) -------------------------------------------------------- 3 引言 ( 釋厚觀

More information

內 政 統 計 通 報

內 政 統 計 通 報 內 政 統 通 報 一 一 年 第 四 週 100 年 居 家 服 務 使 用 者 度 調 查 結 果 內 政 部 統 處 8 成 5 的 居 家 服 務 使 用 者 對 居 家 服 務 所 提 供 的 各 項 服 務 表 示 有 7 成 5 表 示 會 介 紹 他 人 使 用 有 接 受 居 家 服 務 所 提 供 的 協 助 洗 澡 協 助 換 穿 衣 服 協 助 吃 飯 協 助 起 床 站 立

More information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綠 野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教 案 設 計 / 朱 秀 芳 老 師 28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故 事 簡 介 綠 野 仙 蹤 心 得 分 享 [99] 處 處 有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設 計 者 : 朱 秀 芳 適 用 年 級 : 授 課 時 間 :200 教 學

More information

16

16 序 1 16 序 2 KK KK KK KK KK KK 溫 溫 KK KK 周 婉 芬 博 士 2016 年 5 月 前 言 平 安 健 康 便 好 了 16 10 ICU ICU 26 300 26 10 ICU ICU 曾 錦 強 2016 年 5 月 目 錄 Chapter 1 家 庭 親 子 關 係 1.1 多 存 款 入 關 係 戶 口 2 1.2 不 傷 關 係 管 學 業 12 1.5

More information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目 錄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2 從 普 門 品 談 如 何 自 助 助 人 12 從 大 悲 咒 談 如 何 祈 福 有 福 22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 一 ) 建 立 正 確 的 人 生 觀 我 為 你 祝 福 1. 三 世 因 果, 還 願 受 報 2. 四 大 假 合, 歡

More information

07???[???|???O?q?[?T???~07?r

07???[???|???O?q?[?T???~07?r 中觀論頌講記中觀論頌講記 1 觀三相品第七 共 35 頌 (p.142- p.172) 1 上下厚觀法師指導 釋貫藏敬編 2008/10/22 2 壹 引言 ( 壹 ) 明 觀染染者品第 6 與 觀三相品第 7 之關係心念惑染相應, 構成雜染, 從惑起業, 就生起了一切有為法, 有為法就是惑業所為的 ( 貳 ) 有為相有為法有他的相, 或說有生 住 滅的三相 ; 或說有生 住 異 滅的四相 ; 或簡單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100000191.doc

Microsoft Word - 10100000191.doc 臺 灣 集 中 保 管 結 算 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辦 理 認 購 ( 售 ) 權 證 帳 簿 劃 撥 作 業 配 合 事 項 部 分 條 文 修 正 條 文 對 照 表 附 件 1 修 正 條 文 現 行 條 文 說 明 第 五 章 認 購 ( 售 ) 權 證 之 權 利 行 使 第 一 節 認 購 權 證 採 證 券 給 付 或 以 證 券 給 付 之 認 購 權 證 發 行 人 得 選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ジャーナル表紙.doc

Microsoft Word - ジャーナル表紙.doc ISSN 1882-6571 ICCS 現 代 中 国 学 ジャーナルⅢ ICCS 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Studies 2016 年 3 月 ICCS 現 代 中 国 学 ジャーナル 編 集 委 員 会 ICCS-JMCS editorial board 愛 知 大 学 国 際 中 国 学 研 究 センター 453-8777 愛 知 県 名 古 屋 市 中 村 区 平

More information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查 詢 本 公 司 資 訊 公 開 說 明 文 件, 請 上 本 公 司 網 站, 南 山 產 物 團 體 傷 害 保 險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給 付 ( 日 額 型 ) 附 加 條 款 ( 主 要 給 付 項 目 :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金 日 額 保 險 金 ) 100.05.27(100) 美 亞 保 精 字 第 0097 號 函 備 查 101.08.08(101) 美 亞 保 精

More information

《佛法概論》:「第十一章 緣起法

《佛法概論》:「第十一章  緣起法 第十一章 緣起法 第十一章 緣起法 第一節 緣起的定義與內容 一 緣起的定義 (p.147-p.149) ( 一 ) 略說緣起染淨的判攝 (p.147) 1 雜染的因緣, 即緣起法 因緣有雜染的 清淨的, 雜染的因緣, 即緣起法 1 緣起法的定義, 是 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說明依待而存在的法則 它的內容, 是 謂無明緣行, 行緣識, 識緣名色, 名色緣六處, 六處緣觸, 觸緣受, 受緣愛,

More information

BSP 烤箱 - 封面-2

BSP 烤箱 - 封面-2 BSPO615 使 用 及 安 裝 說 明 書 總 代 理 優 氏 集 團 客 林 渥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台 北 市 內 湖 區 行 愛 路 69 號 2 樓 TEL 02-2794 2588 FAX 02-2794 3789 台 中 市 北 屯 區 后 庄 路 1080-12 號 TEL 04-2422 0958 FAX 04-2422 0938 高 雄 市 左 營 區 政 德 路 633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Dtc_WeiShiSanShiSong_05.doc

Microsoft Word - CDtc_WeiShiSanShiSong_05.doc 唯 識 三 十 頌 第 五 講 最 尊 貴 的 淨 蓮 上 師 講 解 講 於 新 加 坡 Orchid Country Club 2014 年 6 月 5 日 喇 嘛! 各 位 居 士 大 德! 晚 上 好! 我 們 昨 天 介 紹 了 賴 耶 的 自 相, 就 是 阿 賴 耶 識 它 的 自 體 的 功 能, 有 能 藏 所 藏 跟 執 藏, 最 主 要 是 講 這 個 我 愛 執 藏 就 是

More information

肆 研 究 方 法 進 行 本 研 究 前, 我 們 首 先 對 研 究 中 所 用 到 名 詞 作 定 義 定 義 : 牌 數 : 玩 牌 時 所 使 用 到 撲 克 牌 數 次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重 複 分 牌 次 數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每 次 分

肆 研 究 方 法 進 行 本 研 究 前, 我 們 首 先 對 研 究 中 所 用 到 名 詞 作 定 義 定 義 : 牌 數 : 玩 牌 時 所 使 用 到 撲 克 牌 數 次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重 複 分 牌 次 數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每 次 分 摘 要 魔 術 師 讀 心 術 背 後 到 底 藏 了 多 少 祕 密? 一 般 觀 眾 心 裡 常 有 著 這 句 話 本 研 究 我 們 破 解 了 魔 術 師 透 過 數 學 規 律 加 上 置 中 手 法 完 成 一 連 串 騙 人 撲 克 牌 遊 戲, 也 學 會 了 如 何 透 過 整 理 表 格 方 式, 來 找 出 數 學 規 律, 也 更 懂 得 如 何 把 簡 單 數 學 技 巧

More information

參 性空學探源 p.60 ~ p.72: 我無法有 的真義 一 從阿含看, 我無法有 是釋尊說法的基本方式 二 命與身 我與世間 我與一切法, 都是以 有情為中心 說到一切 19 三 無常相續 的假名我, 是有 ; 在因果相續之外 加執的我, 則無 19 四 我我所見, 是自

參 性空學探源 p.60 ~ p.72: 我無法有 的真義 一 從阿含看, 我無法有 是釋尊說法的基本方式 二 命與身 我與世間 我與一切法, 都是以 有情為中心 說到一切 19 三 無常相續 的假名我, 是有 ; 在因果相續之外 加執的我, 則無 19 四 我我所見, 是自 般若經講記 補充講義 : 我執與法執 ( 我空與法空 ) 釋貫藏敬編 2012/1/21 目次 1 壹 中觀論頌講記 p.313 ~ p.322... 2 一 上一頌半 : 觀所觀境空 破我我所... 2 ( 一 ) 破我... 2 1. 俱生自我感, 為一切我見的根源... 3 2. 我無法有 的教意: 沒有人我 ( 我 ), 即沒有法我 ( 我所 ). 4 3. 若計有我, 一切皆於五受陰計有我...

More information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十 住 毘 婆 沙 論 卷 3 發 菩 提 心 品 第 6 ( 釋 開 仁 指 導, 釋 惟 欣 整 理 ) p.2-3: 見 法 欲 壞, 為 守 護 故 發 心 一 人 二 處 行 出 三 界 四 聖 諦 大 導 師 1 知 五 種 法 藏 脫 於 六 道 佛 多 種 可 能 :1) 自 利 利 他 ;2) 福 慧 ;3) 見 道 修 道 欲 界 色 界 無 色 界 苦 集 滅 道 過 去 法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中觀今論講義-07

Microsoft Word - 中觀今論講義-07 目錄 I 目錄 目錄... I 中觀今論講義 編輯緣起... III 中觀今論 自序... 1 中觀今論 引言... 16 第一章 中道之內容及其意義... 22 第一節 中道之內容... 22 第二節 中道之意義... 29 第二章 龍樹及其論典... 34 第一節 龍樹論略說... 34 第二節 中論 為 阿含 通論考... 43 第三章 緣起之生滅與不生不滅... 58 第一節 無生之共證與大乘不共...

More information

55202-er-ch03.doc

55202-er-ch03.doc 8 第 章 機 率 - 樣 本 空 間 與 事 件 列 出 擲 一 粒 骰 子 所 出 現 點 數 的 樣 本 空 間, 並 以 集 合 表 示 下 列 各 事 件 : A 是 出 現 點 數 為 偶 數 的 事 件, B 是 出 現 點 數 為 奇 數 的 事 件, C 是 出 現 點 數 大 於 的 事 件 骰 子 出 現 的 點 數 可 能 是,,, 4,5, 6, 因 此 出 現 點 數 的

More information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九 章 算 術 西 漢 張 蒼 耿 壽 昌 編 定 魏 劉 徽 注 唐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郭 書 春 校 點 九 章 算 術 卷 第 二 魏 劉 徽 注 唐 朝 議 大 夫 行 太 史 令 上 輕 車 都 尉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粟 米 以 御 交 質 變 熒 易 粟 米 之 法 凡 此 諸 率 相 與 大 通, 其 特 相 求, 各 如 本 率 可 約 者 約 之, 別 術 然 也 粟

More information

15?????[???L?~???Q??

15?????[???L?~???Q?? 1 中論 觀有無品 [ 吉藏釋此品由來 ] 此品來 ( 者 ), 有近 遠兩義 :(p.579) 1. 遠來由 約上諸品意以明來由 : 上來諸品處處已破有 無, 六種 ( 品 ) 云: 若使無有有云何當有無 乃至 ( 觀 ) 行品 云 : 若有不空法應當有空法 ; 如是並已破竟 但上來是略破 散破, 今廣破, 是束破 所以具須作廣 略破者, 有 無是諸見根, 障 中道 本 諸見根者, 如因有 無成斷

More information

( 叁 ) 薩婆多部立 虛空 與 虛空無為 (pp ) 唯有薩婆多部, 把空分為兩種 : 3 一 有為有漏的虛空 (p.126) 有為有漏的虛空, 即上來所說的眼見 ( 身觸 ) 的虛空 4 二 虛空無為 (pp ) 虛空無為, 此是不生滅法 如說 : 虛空但以無礙為性,

( 叁 ) 薩婆多部立 虛空 與 虛空無為 (pp ) 唯有薩婆多部, 把空分為兩種 : 3 一 有為有漏的虛空 (p.126) 有為有漏的虛空, 即上來所說的眼見 ( 身觸 ) 的虛空 4 二 虛空無為 (pp ) 虛空無為, 此是不生滅法 如說 : 虛空但以無礙為性,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27 期 ( 中觀今論 ) 第七章有 時 空 動第三節空間 (pp.126-131) 釋厚觀 (2014. 3.29) 壹 各學派對 空間 之看法 (pp.126-128) ( 壹 ) 印度外道把空看成是實體的東西 (p.126) 空間, 所遭遇的困難, 與時間差不多 印度的外道, 把空也看成實體的東西, 他們將空與地 水 火 風合稱為五大, 認此五大是組成宇宙萬象的五種原質 1

More information

第5期科学技術基本計画における目標値・指標

第5期科学技術基本計画における目標値・指標 7.% 6.% 58.1% 58.9% 59.5% 6.4% 61.% 61.5% 61.7% 61.9% 62.3% 63.5% 63.9% 5.% 4.% 3.% 2.% 1.% 44.4% 45.7% 45.1% 45.1% 44.9% 45.1% 39.2% 4.% 41.1% 41.5% 42.7% 27.6% 28.8% 29.6% 3.6% 31.4% 32.5% 33.5% 34.2%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3E6A4B830312D2D2DBCC6BD75BB50BEE3BCC6AABAA55BB4EEB942BAE22E646F6378>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3E6A4B830312D2D2DBCC6BD75BB50BEE3BCC6AABAA55BB4EEB942BAE22E646F6378> 國 中 數 學 基 本 學 習 內 容 補 救 教 材 第 一 冊 一 -1 單 元 一 數 線 與 整 數 的 加 減 運 算 主 題 一 正 數 負 數 的 意 義 一 正 數 和 負 數 : 尋 找 寶 藏 北 西 東 小 明 南 小 明 無 意 間 得 到 了 一 張 藏 寶 圖, 圖 上 的 黑 點 代 表 小 明 現 在 站 的 地 方, 每 個 腳 印 都 代 表 1 步 若 要 在

More information

2 华 子 岗 飞 鸟 去 不 穷, 连 山 复 秋 色 上 下 华 子 岗, 惆 怅 情 何 极 苍 茫 的 天 空 中, 成 群 的 鸟 儿 向 南 飞 翔 着, 一 群 又 一 群, 接 连 不 断 连 绵 起 伏 重 重 叠 叠 的 山 峦 又 是 一 片 秋 色 我 有 时 登 上 华 子

2 华 子 岗 飞 鸟 去 不 穷, 连 山 复 秋 色 上 下 华 子 岗, 惆 怅 情 何 极 苍 茫 的 天 空 中, 成 群 的 鸟 儿 向 南 飞 翔 着, 一 群 又 一 群, 接 连 不 断 连 绵 起 伏 重 重 叠 叠 的 山 峦 又 是 一 片 秋 色 我 有 时 登 上 华 子 7 解 説 文 および 物 語 文 の 講 読 と 聞 き 取 りの 練 習 ( 総 合 情 報 処 理 センター 実 習 室 F 体 会 漢 語 上 級 編 詩 と 物 語 編 対 応 ) 詩 と 物 語 (1) 光 と 水 と 空 この 教 材 は 唐 代 の 詩 人 王 維 の 詩 ( 網 川 集 *より)と その 解 釈 文 の 講 読 を 通 して 中 国 語 文 の 講 読 練 習 をしようとするものです

More information

sle cover 1

sle cover 1 給 愛 尋 根 究 底 的 青 少 年 紅 斑 狼 瘡 冷 知 識 鳴 謝 給 愛 尋 根 究 底 的 青 少 年 紅 斑 狼 瘡 冷 知 識 ~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2003 For Inquiring Teens With LUPUS ~ Our Thoughts, Issues & Concerns Nichole Niles 為 什 麼 會 有 這 本

More information

リスニング 1 1 1.⑴~⑸のAの 発 話 に 対 するBの 問 いの 答 えとして 最 も 適 当 なものを,それぞれ 1~4の 中 から1つ 選 び,その 番 号 を 解 答 欄 にマークしなさい (25 点 ) ⑴ ⑵ ⑶ ⑷ ⑸ 1

リスニング 1 1 1.⑴~⑸のAの 発 話 に 対 するBの 問 いの 答 えとして 最 も 適 当 なものを,それぞれ 1~4の 中 から1つ 選 び,その 番 号 を 解 答 欄 にマークしなさい (25 点 ) ⑴ ⑵ ⑶ ⑷ ⑸ 1 第 89 回 (2016 年 6 月 ) 中 国 語 検 定 試 験 2 級 ( 全 11 ページ 解 答 時 間 120 分 ) 受 験 上 の 注 意 ⑴ 試 験 監 督 の 指 示 があるまで, 問 題 冊 子 を 開 いてはいけません ⑵ リスニング 試 験 終 了 後, 試 験 監 督 の 指 示 があるまで, 退 室 はできません ⑶ 退 室 時 は, 解 答 用 紙 を 裏 返 して

More information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反 導 函 數 與 不 定 積 分 定 義 6.. 反 導 函 數 說 明 : 第 六 章 求 積 分 的 方 法 若 F( ) f ( ), Df, 則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antierivative) () 當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時, 則 F( ) C,C 為 常 數, 亦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故 若 反 導 函

More information

017_読物15_周.indd

017_読物15_周.indd 地 質 技 術 第 5 号 ( 蒜 山 地 質 年 代 学 研 究 所 創 立 20 周 年 記 念 特 集 ),117-131 頁 (2015) 117 有 关 中 国 温 泉 文 化 的 发 展 及 开 发 利 用 的 现 状 周 春 新 1. 前 言 1) 关 键 词 : 中 国, 温 泉 文 化, 历 史, 开 发 利 用, 华 清 池, 温 泉 一 览 本 人 在 中 国 从 事 温 泉

More information

阿含 否定大乘, 也沒有批判大乘八宗以為自己開宗立派 印順法師一生之努力, 無非就是復歸佛陀行思的本懷, 理論與修證並重, 闡揚純真青壯積極入世的佛法 遵行依人成佛的菩薩大行 ; 也依循龍樹引導學佛者, 融貫大小乘佛法, 貫徹三法印與一實相印, 直探佛陀真意 佛法肝心 龍樹菩薩與印順法師的用心是怎樣

阿含 否定大乘, 也沒有批判大乘八宗以為自己開宗立派 印順法師一生之努力, 無非就是復歸佛陀行思的本懷, 理論與修證並重, 闡揚純真青壯積極入世的佛法 遵行依人成佛的菩薩大行 ; 也依循龍樹引導學佛者, 融貫大小乘佛法, 貫徹三法印與一實相印, 直探佛陀真意 佛法肝心 龍樹菩薩與印順法師的用心是怎樣 論緣起與解脫 ---- 印順復歸釋尊本懷之探索提要 眾生不瞭解 緣起 的寂滅本相, 卻反為 緣起 的幻相所惑亂, 顛倒地以為世間是真實的 常住的 不變的 獨存的, 不是緣起的 這個反於緣起的執著就是 無明, 就是輪迴眾生生死的根本 修學佛法就是修學智慧 佛法的智慧就是 佛說緣起 佛教導聲聞等二乘人由 緣起 開展成 三法印, 印定實相的佛法 但是有誤以涅槃為終點而停滯不前遺忘眾生 ; 也有轉入 法實有

More information

2015 春 节 联 欢 会 语 和 中 国 的 时 事, 同 时 也 让 我 学 到 了 很 多 其 它 宝 贵 的 东 西 比 如 说 如 何 和 他 人 交 往 认 识 她 之 前, 我 不 知 道 推 心 置 腹 这 个 成 语, 我 也 从 来 没 跟 别 人 建 立 过 深 厚 的 友

2015 春 节 联 欢 会 语 和 中 国 的 时 事, 同 时 也 让 我 学 到 了 很 多 其 它 宝 贵 的 东 西 比 如 说 如 何 和 他 人 交 往 认 识 她 之 前, 我 不 知 道 推 心 置 腹 这 个 成 语, 我 也 从 来 没 跟 别 人 建 立 过 深 厚 的 友 第 二 二 十 三 期 阿 波 生 活 主 办 : 德 岛 县 国 际 交 流 协 会 二 〇 一 五 年 三 月 第 32 届 全 日 本 中 文 演 讲 比 赛 第 一 名 演 讲 稿 我 学 习 汉 语 的 意 义 我 今 天 想 给 大 家 说 说 我 为 什 么 学 习 汉 语 学 习 汉 本 日 皆 様 に 私 はなぜ 中 国 語 を 勉 強 するのか お 話 语 不 仅 是 我 的 爱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BOOK 山 與 溪 谷 社 編 堀 內 一 雄 執 筆 蕭 雲 菁 譯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練 068 心 率 計 為

More information

目 录 1 学 长 寄 语 2 留 学 前 准 备 2-1 留 学 计 划 表 2-2 院 校 规 划 2-3 语 言 考 试 2-4 院 校 申 请 2-5 留 学 费 用 2-6 签 证 2-7 行 前 准 备 3 留 学 生 活 3-1 留 学 路 上 3-2 实 用 信 息 3-3 学 习

目 录 1 学 长 寄 语 2 留 学 前 准 备 2-1 留 学 计 划 表 2-2 院 校 规 划 2-3 语 言 考 试 2-4 院 校 申 请 2-5 留 学 费 用 2-6 签 证 2-7 行 前 准 备 3 留 学 生 活 3-1 留 学 路 上 3-2 实 用 信 息 3-3 学 习 日 本 仙 台 留 学 锦 囊 闫 维 霞 目 录 1 学 长 寄 语 2 留 学 前 准 备 2-1 留 学 计 划 表 2-2 院 校 规 划 2-3 语 言 考 试 2-4 院 校 申 请 2-5 留 学 费 用 2-6 签 证 2-7 行 前 准 备 3 留 学 生 活 3-1 留 学 路 上 3-2 实 用 信 息 3-3 学 习 就 业 3-4 餐 饮 住 宿 3-5 校 园 生 活 3-6

More information

國 文 景 美 女 高. 涂 釋 仁 老 師 壹 前 言 93 8 94 1 98 1 101 98 102 貳 測 驗 題 之 測 驗 目 標 1 2 3 4 98 表 一 98~101 學 測 測 驗 題 能 力 指 標 統 計 年 度 題 數 98 99 100 101 四 年 總 計 四 年

國 文 景 美 女 高. 涂 釋 仁 老 師 壹 前 言 93 8 94 1 98 1 101 98 102 貳 測 驗 題 之 測 驗 目 標 1 2 3 4 98 表 一 98~101 學 測 測 驗 題 能 力 指 標 統 計 年 度 題 數 98 99 100 101 四 年 總 計 四 年 國文考科 景美女高 涂釋仁 老師 發行人 陳炳亨 出 版 民國一 一年九月 總召集 周耀琨 發行所 7 0 2 4 8 臺南市新樂路 76 號 總編輯 蔣海燕 編輯部 7 0 2 5 2 臺南市新忠路 8-1 號 主 編 陳俊龍 電 話 (06)2619621 #314 校 對 游振姍 E-mail periodical@hanlin.com.tw 美 編 宋易儒 翰林我的網 http://www.worldone.com.tw

More information

《數學奠基活動模組示例》

《數學奠基活動模組示例》 02 學 年 就 是 要 學 好 數 學 (JUST DO MATH) - 子 計 畫 一 : 數 學 活 動 營 數 學 奠 基 活 動 模 組 示 例 : 分 數 假 帶 互 換 _ 國 小 三 四 年 級 桌 遊 活 動 名 稱 : 分 數 心 臟 病 編 號 : ( 由 主 辦 單 位 填 寫 ) 設 計 者 : 新 竹 縣 蔡 寶 桂 老 師 壹 活 動 器 材 : 一 分 數 撲 克 牌,

More information

2 飲 料 調 製 丙 級 技 術 士 技 能 檢 定 必 勝 寶 典 Beverage Modulation Preparation 應 考 綜 合 注 意 事 項 A1 A2 A3 A4 A5 A6 B7 B8 B9 B10 B11 B12 C13

2 飲 料 調 製 丙 級 技 術 士 技 能 檢 定 必 勝 寶 典 Beverage Modulation Preparation 應 考 綜 合 注 意 事 項 A1 A2 A3 A4 A5 A6 B7 B8 B9 B10 B11 B12 C13 1Part BEVERAGE MODULATION PREPARATION 2 飲 料 調 製 丙 級 技 術 士 技 能 檢 定 必 勝 寶 典 Beverage Modulation Preparation 應 考 綜 合 注 意 事 項 1. 980301 980302 980303 A1 A2 A3 A4 A5 A6 B7 B8 B9 B10 B11 B12 C13 C14 C15 C16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玫 瑰 經 聖 號 經 因 父 及 子 及 聖 神 之 名, 阿 門 信 經 我 信 唯 一 的 天 主, 全 能 的 聖 父, 天 地 萬 物, 無 論 有 形 無 形, 都 是 祂 所 創 造 的 我 信 唯 一 的 主 耶 穌 基 督 天 主 的 獨 生 子, 祂 在 萬 世 之 前, 由 聖 父 所 生, 祂 是 出 自 天 主 的 天 主, 出 自 光 明 的 光 明, 出 自 真 天 主

More information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目 錄 什 麼 是 佛 法? 2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3 離 苦 的 方 法 5 佛 法 的 作 用 8 在 家 居 士 應 如 何 修 行? 9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More information



 王 充 論 衡 に 引 用 される 古 典 についての 総 合 研 究 2015 年 3 月 北 九 州 市 立 大 学 大 学 院 社 会 システム 研 究 科 博 士 ( 学 術 ) 学 位 請 求 論 文 符 方 霞 要 旨 本 研 究 は 六 章 に 分 けて 中 国 後 漢 時 代 の 大 思 想 家 王 充 の 著 作 論 衡 の 古 典 引 用 状 況 をくわしく 調 べ 引 用 の

More information

16???[???|???O?q?[?????~16?r

16???[???|???O?q?[?????~16?r 壹 引言 中觀論頌講記中觀論頌講記 觀縛解品第十六觀縛解品第十六 1 (p.258~p.271) ( 壹 ) 觀有無品第 15 與 觀縛解品第 16 之關係 上下厚觀法師指導釋如暘敬編 2008/11/14 有無品 ( 觀有無品第 15 ) 觀緣起的 此有故彼有, 此無故彼無 ; 這一品 ( 觀縛解 品第 16 ) 中, 觀緣起的 此生故彼生, 此滅故彼滅 從假名生滅中, 體悟生無所來, 滅無所至的空寂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缽,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缽 洗足已, 敷座而坐 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 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4觀十二因緣品

Microsoft Word - 14觀十二因緣品 觀 十 二 因 緣 品 第 十 四 章 節 大 意 初 看 這 品 的 偈 頌, 我 們 會 很 驚 訝 : 它 跟 歷 來 的 結 構 章 法 完 全 不 同 歷 來 的 結 構 章 法 乃 是 先 立 再 破, 甚 至 一 破 再 破 而 這 品 竟 只 有 立 而 沒 有 破, 甚 至 立 的 部 分, 也 只 是 平 鋪 直 敘 地 看 不 出 有 任 何 特 勝 之 處 我 們 學 佛 以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46AADBCA6CAAA6BA9FAAAF9BDD7AABDB8D1C1BFB04F5F372D32325FA4DFBDE5323031323132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46AADBCA6CAAA6BA9FAAAF9BDD7AABDB8D1C1BFB04F5F372D32325FA4DFBDE53230313231322E646F63>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 講記 講述者: 大乘妙法弘護學會導師 上 淨 界法師 下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 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加註 修改 增刪 販售 -1- 編 輯 出 版 : 淨 願 蘭 若 釋 心 賢 大 乘 百 法 明 門 論 直 解 第 7 卷 / 共 22 本 論 裡 面 講 到 百 法, 分 成 了 五 位, 就 是 有 五 個 種 類 ; 第 一 個 心 法 跟 第 二 個 心 所 有

More information

2. 中 日 成 语 现 状 及 特 点 2.1 现 代 汉 语 中 的 四 字 成 语 起 源 于 中 国 的 四 字 成 语 简 洁 生 动 寓 意 深 刻, 且 朗 朗 上 口, 是 汉 字 文 化 圈 重 要 的 财 产 根 据 刘 长 征 等 (2007) 和 张 正 生 (2014) 的

2. 中 日 成 语 现 状 及 特 点 2.1 现 代 汉 语 中 的 四 字 成 语 起 源 于 中 国 的 四 字 成 语 简 洁 生 动 寓 意 深 刻, 且 朗 朗 上 口, 是 汉 字 文 化 圈 重 要 的 财 产 根 据 刘 长 征 等 (2007) 和 张 正 生 (2014) 的 中 英 日 韩 Web 版 成 语 语 料 库 建 设 及 在 教 学 上 的 应 用 1 杨 敏 砂 冈 和 子 1 早 稻 田 大 学 日 语 教 育 研 究 中 心 2 早 稻 田 大 学 政 治 经 济 学 术 院 1 yangmin@aoni.waseda.jp 2 ksunaoka@waseda.jp 摘 要 : 四 字 成 语 是 源 远 流 长 的 中 华 文 化 的 智 慧 结 晶,

More information

T0209_07

T0209_07 不 掉 心 者 : 謂 於 舉 時 及 於 略 時, 得 平 等 捨 : 修 心 念 住 的 時 候, 觀 察 自 己 的 心, 心 有 很 多 種 不 同 的 相 貌 這 裡 是 說 怎 麼 叫 做 不 掉 心? 不 掉 心, 簡 單 地 說, 就 是 不 散 亂, 掉 者, 動 也 ; 就 是 不 動 亂 的 心 謂 於 舉 時 及 於 略 時 : 舉, 前 面 解 釋 過, 就 是 昏 沉 的

More information

關 懷 照 顧 者 小 冊 子 2

關 懷 照 顧 者 小 冊 子 2 關 懷 照 顧 者 小 冊 子 2 3 4 6 長 期 病 患 者 的 照 顧 者 很 多 時 需 要 24 小 時 全 天 候 照 顧 受 關 顧 者 這 無 疑 令 個 人 生 活 空 間 變 得 狹 窄 然 而, 故 事 中 的 受 訪 者 卻 能 把 握 時 間, 在 受 關 顧 者 上 學 後, 通 過 參 與 各 樣 義 工 活 動 充 實 自 已 ; 同 時, 亦 為 長 期 病

More information

的友誼 而且無論外貌怎樣改變 自信心是自己給自己的 發自內心 的自我認同感是無法改變的 只要自我認同才能得真正的心靈富足 而不是單純的改變外表 不同的整容公司亦會利用現今社會的價值觀來作宣傳 誇大整容 後的效果 又用明星效應 令消費者認為整容真的能變成明星一樣 整容這個風氣是由人們的價值觀造成的 有人指出 我們要接納 整容後的人以及香港社會應對此持更開放的態度 但相反地 為什麼 不能接納那些我們認為不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小論文-變性狗問卷調查.doc

Microsoft Word - 小論文-變性狗問卷調查.doc 篇 名 : 將 母 狗 變 性 來 解 決 流 浪 狗 問 題 之 問 卷 調 查 研 究 作 者 : 王 柏 勝 國 立 鹿 港 高 級 中 學 養 二 甲 班 柯 志 翰 國 立 鹿 港 高 級 中 學 養 二 甲 班 蔡 其 宏 國 立 鹿 港 高 級 中 學 養 二 甲 班 指 導 老 師 : 陳 光 烈 老 師 1 壹 前 言 流 浪 狗 的 問 題 存 在 已 久,( 註 一 ) 目 前

More information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王蘋 ( 主持人 ) 張正學 愛滋 ( )15 愛滋 185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2011 186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責任 (MSM) MSM 2011 2 187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粗糙的年齡劃分 ISO( ) ( :. )!!

More information

頁 1 / 8 法 規 名 稱 : 公 務 人 員 俸 給 法 修 正 時 間 :97.1.16 第 一 條 ( 本 法 內 容 ) 公 務 人 員 之 俸 給, 依 本 法 行 之 第 二 條 ( 名 詞 定 義 ) 本 法 所 用 名 詞 意 義 如 下 : 一 本 俸 : 係 指 各 職 等 人 員 依 法 應 領 取 之 基 本 給 與 二 年 功 俸 : 係 指 各 職 等 高 於 本 俸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王鼎棫79551212.doc

Microsoft Word - 王鼎棫79551212.doc 公 務 機 關 處 理 個 人 資 料 之 法 制 回 顧 與 檢 討 以 目 的 拘 束 原 則 於 電 腦 處 理 個 人 資 料 保 護 法 之 建 制 為 中 心 The Review of Act of Institution of Public Affairs Processing Personal Data Focus on Establishment of The Purpose Limitation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_3_???????-Ch20140625_???

Microsoft Word - _3_???????-Ch20140625_??? 綠 河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董 事 會 議 事 規 則 制 訂 及 修 正 紀 錄 一 本 規 則 初 版 於 2012 年 7 月 21 日 制 訂 二 本 規 則 第 一 次 修 訂 於 2013 年 6 月 29 日 三 本 規 則 第 二 次 修 訂 於 2014 年 6 月 25 日 綠 河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董 事 會 議 事 規 則 第 1 條 本 董 事 會 議 事 規 則

More information

山 與 海 對 話 推 薦 序 推 薦 序 山 與 海 對 話

山 與 海 對 話 推 薦 序 推 薦 序 山 與 海 對 話 著 山 與 海 對 話 推 薦 序 推 薦 序 山 與 海 對 話 蘭 嶼 行 醫 記 山 與 海 對 話 推 薦 序 蘭 嶼 行 醫 記 山 與 海 對 話 推 薦 序 蘭 嶼 行 醫 記 山 與 海 對 話 推 薦 序 蘭 嶼 行 醫 記 自 序 記 三 年 八 個 月 蘭 嶼 行 醫 日 子 記 三 年 八 個 月 蘭 嶼 行 醫 日 子 推 薦 序 山 與 海 對 話 / 吳 錦 發 自 序

More information

2016年度招生簡章 持有留學以外的其他簽證者(在日本居住)

2016年度招生簡章 持有留學以外的其他簽證者(在日本居住) 广 岛 YMCA 专 门 学 校 日 语 专 业 2016 年 度 (4 月, 10 月 ) 入 学 1. 招 生 班 级 ( 包 括 留 学 生 签 证 的 学 生 ) * 一 年 课 程 ( 只 限 于 四 月 入 学 ):60 名 * 两 年 课 程 ( 只 限 于 四 月 入 学 ):60 名 * 一 年 半 课 程 ( 只 限 于 十 月 入 学 ):60 名 2. 上 课 时 间 ( 教

More information

少 数 民 族 虐 殺 は 正 しかった 中 国 共 産 党 唐 山 学 習 班 班 員 の 日 記 ( 楊 海 英 ) 少 数 民 族 虐 殺 は 正 しかった 中 国 共 産 党 唐 山 学 習 班 班 員 の 日 記 楊 海 英 目 次 一 日 記 資 料 の 背 景 二 造 反 派 が 回

少 数 民 族 虐 殺 は 正 しかった 中 国 共 産 党 唐 山 学 習 班 班 員 の 日 記 ( 楊 海 英 ) 少 数 民 族 虐 殺 は 正 しかった 中 国 共 産 党 唐 山 学 習 班 班 員 の 日 記 楊 海 英 目 次 一 日 記 資 料 の 背 景 二 造 反 派 が 回 Shizuoka University REposit Title 少 数 民 族 虐 殺 は 正 しかった 中 国 共 産 党 唐 山 学 習 班 班 員 の 日 記 Author(s) 楊, 海 英 ; 大 野, 旭 ; Yang, Haiying Citation Asian studies(3): 21-75 URL http://hdl.handle.net/10297/764 Right

More information

人 們 在 為 生 活 空 間 中 的 物 品 選 擇 色 彩 時, 不 自 覺 地 會 反 應 出 大 腦 對 色 彩 的 解 釋, 設 計 師 若 能 掌 握 色 彩 所 隱 藏 的 訊 息, 便 可 以 充 分 利 用 並 創 造 出 極 具 魅 力 的 產 品 視 覺 對 知 覺 的 影 響

人 們 在 為 生 活 空 間 中 的 物 品 選 擇 色 彩 時, 不 自 覺 地 會 反 應 出 大 腦 對 色 彩 的 解 釋, 設 計 師 若 能 掌 握 色 彩 所 隱 藏 的 訊 息, 便 可 以 充 分 利 用 並 創 造 出 極 具 魅 力 的 產 品 視 覺 對 知 覺 的 影 響 色 彩 是 人 的 視 覺 機 制 所 創 造 出 來 用 以 探 究 環 境 的 工 具, 它 不 僅 能 提 供 辨 識 的 作 用, 還 具 有 知 覺 與 文 化 上 的 意 涵, 並 能 引 發 強 烈 到 超 越 理 智 的 情 緒 反 應, 對 人 類 的 生 活 影 響 十 分 深 遠 2120 21 3 30 20109453 人 們 在 為 生 活 空 間 中 的 物 品 選 擇

More information

~ 4 NHK 25. 9% 38% 23. 6% 63. 9% 3? 倾化? http / /blogos. com /article /80142 / http / /opinion. huanqiu. co

~ 4 NHK 25. 9% 38% 23. 6% 63. 9% 3? 倾化? http / /blogos. com /article /80142 / http / /opinion. huanqiu. co D731. 3 A 1002-7874 2014 05-0036-19 36 1 2 3 4 5 1 2 5 2013 3 2013 8 2 ~ 4 NHK 25. 9% 38% 23. 6% 63. 9% 3? 倾化? http / /blogos. com /article /80142 / 4 2013 5 30 http / /opinion. huanqiu. com / opinion_

More information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2000 7 291308 敖 繼 公 儀 禮 集 說 駁 議 鄭 注 儀 禮 之 研 究 提 要 關 鍵 詞 : 儀 禮 鄭 玄 儀 禮 注 敖 繼 公 儀 禮 集 說 禮 學 訓 詁 注 釋 學 291 敖 繼 公 儀 禮 集 說 駁 議 鄭 注 儀 禮 之 研 究 一 前 言 ( 一 ) 鄭 玄 朱 熹 禮 學 的 地 位 和 意 義 : 292 ( 二 ) 關 於 敖 繼 公 知 人 論 世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第四章.doc

Microsoft Word - 第四章.doc 第 四 章 - 試 分 別 說 明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與 序 向 邏 輯 電 路 之 定 義 解 :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由 基 本 邏 輯 閘 所 組 成 的 此 種 邏 輯 電 路 之 輸 出 為 電 路 所 有 輸 入 的 組 合 因 此 輸 出 狀 態 可 完 全 由 目 前 之 輸 入 來 決 定 而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之 示 意 圖 如 圖 所 a 示 ; 而 序 向 邏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DRW A1\253???? \273<?????? ?????> ????.doc)

(Microsoft Word DRW A1\253???? \273<?????? ?????> ????.doc) 第四章中道之方法論第二節因明與中觀 ( 印順導師 p.43 ~ p.52) 1 目次 釋貫藏敬編 2013.12 第一節中觀與中論...2 第二節因明與中觀...2 一 總說...2 ( 一 ) 因明 : 僅是正理學派方法 ( 常人的方法論 ) 的修正...2 ( 二 ) 中觀 : 本源於佛陀的緣起法...2 論理方法不同, 中道實相也就不同 : 這是空有二宗的根本不同處...2 二 詳說...3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5303432348EC096B1814590A79378836A8385815B8358838C835E815B91E63133378D865F959F8C9A8EA996668BE682CC915391CC95FB88C4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5303432348EC096B1814590A79378836A8385815B8358838C835E815B91E63133378D865F959F8C9A8EA996668BE682CC915391CC95FB88C42E646F63> BTMU(China) 実 務 制 度 ニュースレター 国 務 院 の 中 国 ( 福 建 ) 自 由 貿 易 試 験 区 全 体 方 案 の 印 刷 発 行 に 関 する 通 知 福 建 省 で 自 由 貿 易 試 験 区 が 発 足 トランザクションバンキング 部 2015 年 4 月 20 日 国 務 院 は 広 東 天 津 福 建 にこのたび 新 しく 設 けられた 各 自 由 貿 易 試

More information

中國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議事規則(草案)

中國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議事規則(草案) 兆 豐 國 際 商 業 銀 行 董 事 會 議 事 規 則 第 一 條 第 二 條 為 建 立 本 公 司 良 好 董 事 會 治 理 制 度 健 全 監 督 功 能 及 強 化 管 理 機 能, 爰 依 公 開 發 行 公 司 董 事 會 議 事 辦 法 第 二 條 訂 定 本 規 則 本 公 司 董 事 會 之 主 要 議 事 內 容 作 業 程 序 議 事 錄 應 載 明 事 項 公 告 及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75\327\244\345\245\376.doc)

(Microsoft Word - \275\327\244\345\245\376.doc) 國 立 交 通 大 學 音 樂 研 究 所 音 樂 學 組 碩 士 論 文 武 滿 徹 的 自 然 觀 與 其 無 常 的 音 樂 形 式 -- 以 ARC ARC 第 一 部 為 例 Toru Takemitsu s Idea of Nature and Its Musical Form of Transience in Arc, Part I 研 究 生 : 楊 舒 婷 指 導 教 授 : 楊

More information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46 2014 6 498 男女大乾坤 男女的戀愛行為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2014 6 498 47 48 2014 6 498 女人的戀愛行為 70 900 男人的戀愛行為 8 2014 6 498 49 50 2014 6 498 對於愛與性的混淆 男女所面臨的問題 和我一樣喜歡做愛除了我, 不可以看別人相信我, 沒有問題現在, 和我做愛知道如何引燃我從不傷害我 朋友關係和性 嫉妒和占有欲

More information

代 理 人 者, 由 常 務 董 事 或 董 事 互 推 一 人 代 理 之 第 八 條 本 公 司 董 事 會 召 開 時, 總 經 理 室 應 備 妥 相 關 資 料 供 與 會 董 事 隨 時 查 考 召 開 董 事 會, 得 視 議 案 內 容 通 知 相 關 部 門 或 子 公 司 之 人

代 理 人 者, 由 常 務 董 事 或 董 事 互 推 一 人 代 理 之 第 八 條 本 公 司 董 事 會 召 開 時, 總 經 理 室 應 備 妥 相 關 資 料 供 與 會 董 事 隨 時 查 考 召 開 董 事 會, 得 視 議 案 內 容 通 知 相 關 部 門 或 子 公 司 之 人 南 亞 科 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董 事 會 議 事 規 範 民 國 105 年 6 月 22 日 董 事 會 修 正 通 過 第 一 條 為 建 立 本 公 司 良 好 董 事 會 治 理 制 度 健 全 監 督 功 能 及 強 化 管 理 機 能, 爰 依 公 開 發 行 公 司 董 事 會 議 事 辦 法 之 規 定 訂 定 本 規 範, 以 資 遵 循 第 二 條 本 公 司 董 事

More information

推理問題

推理問題 解 難 之 趣 屯 門 區 小 學 數 學 比 賽 特 刊 第 十 四 屆 二 零 零 四 年 四 月 二 十 四 日 推 理 問 題 以 下 要 介 紹 數 學 競 賽 中 另 一 類 大 題 目 : 推 理 題 這 類 題 目 看 似 跟 數 學 毫 無 關 係, 除 了 靠 估 一 道 板 斧 外, 根 本 了 無 他 法 其 實 在 這 類 靠 估 題 目 的 背 後, 是 蘊 藏 著 有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92868D918C9A8DDE92B28DB895F18D902E646F6378>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92868D918C9A8DDE92B28DB895F18D902E646F6378> BCJ 委 託 調 査 中 国 における 建 築 製 品 の 基 準 規 格 と 認 証 制 度 に 関 する 調 査 報 告 書 2013 年 7 月 株 式 会 社 呉 建 築 事 務 所 呉 東 航 目 次 1 建 築 製 品 の 基 準 規 格 1-1 中 国 の 基 準 規 格 体 系 P.1 1-2 国 家 標 準 P.2 1-3 業 界 標 準 P.2 1-4 建 築 製 品 に 関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 11 Apr (chi)_Traditional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 11 Apr (chi)_Traditional 檔 號 : (20) in EDB(SCR) 25/58/11 Pt.4 教 育 局 通 告 第 3/2012 號 2012 年 教 育 ( 修 訂 ) 規 例 2012 年 教 育 ( 豁 免 )( 提 供 非 正 規 課 程 的 私 立 學 校 )( 修 訂 ) 令 2012 年 香 港 考 試 及 評 核 局 條 例 ( 修 訂 附 表 1) 令 [ 注 意 : 本 通 告 應 交 ( a )

More information

執 種 子 就 是 攝 大 乘 論 的 三 種 熏 習 一 樣 的 無 始 戲 論 因 這 是 因 緣 淨 不 淨 業 因 已 熏 習 故 是 增 上 緣 它 是 個 增 上 緣 由 我 愛 無 間 已 生 故 它 也 是 個 增 上 緣 也 是 增 上 緣 這 是 標 所 由 就 是 立 出 來

執 種 子 就 是 攝 大 乘 論 的 三 種 熏 習 一 樣 的 無 始 戲 論 因 這 是 因 緣 淨 不 淨 業 因 已 熏 習 故 是 增 上 緣 它 是 個 增 上 緣 由 我 愛 無 間 已 生 故 它 也 是 個 增 上 緣 也 是 增 上 緣 這 是 標 所 由 就 是 立 出 來 丑 二 生 分 二 科 寅 一 徵 云 何 生? 云 何 生 由 我 愛 無 間 已 生 故 無 始 樂 著 戲 論 因 已 熏 習 故 淨 不 淨 業 因 已 熏 習 故 這 是 第 二 科 生 意 地 裡 面 也 是 分 五 科 意 的 自 性 所 依 所 緣 助 伴 作 業 第 五 科 作 業 裡 面 分 兩 科 第 一 科 約 通 相 辨 第 二 科 約 最 勝 辨 最 勝 辨 裡 面 分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0081015.doc

Microsoft Word - 20081015.doc 请 各 位 学 友 点 击 下 述 通 知 的 相 关 链 接, 欢 迎 您 参 加 相 关 活 动 一 第 11 届 留 日 学 人 与 21 世 纪 中 国 发 展 国 际 研 讨 会 暨 中 国 改 革 开 放 30 周 年 回 顾 与 展 望 专 题 讨 论 会 恳 亲 会 第 二 轮 通 知 通 知 链 接 :http://www.liurixueren.org/subhalf.php?id=300&subjectid=1889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CONTENTS...1...2...3 105...4...4 5...4...5...5...5...6...7...9...10...11...11...12...13

目 錄 CONTENTS...1...2...3 105...4...4 5...4...5...5...5...6...7...9...10...11...11...12...13 目 錄 CONTENTS...1...2...3 105...4...4 5...4...5...5...5...6...7...9...10...11...11...12...13 ...13...14...15...16...17...17...17...17...17...18...19 30 1...19 2 30 2...19 4 30 1...20 8 30 3...21 Q&A...22...31

More information

簽 呈

簽      呈 台 新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公 告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5 月 4 日 台 新 投 (105) 總 發 文 字 第 00116 號 主 旨 : 本 公 司 經 理 之 台 新 亞 美 短 期 債 券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基 金 等 3 檔 基 金 ( 以 下 合 稱 本 基 金 ), 修 正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契 約 暨 配 合 修 正 公 開 說 明

More information

苾 芻 當 知 法 謂 正 見 邪 見 非 法 或 復 有 處 無 我 名 法 如 契 經 說 諸 法 無 我 當 知 此 中 無 我 名 法 法 謂 能 持 或 能 長 養 能 持 於 自 長 養 望 他 問 何 故 此 中 先 辯 色 法 答 一 切 法 中 色 最 麁 故 是 一 切 識 所

苾 芻 當 知 法 謂 正 見 邪 見 非 法 或 復 有 處 無 我 名 法 如 契 經 說 諸 法 無 我 當 知 此 中 無 我 名 法 法 謂 能 持 或 能 長 養 能 持 於 自 長 養 望 他 問 何 故 此 中 先 辯 色 法 答 一 切 法 中 色 最 麁 故 是 一 切 識 所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3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28, No. 1555 原 始 資 料 : 蕭 鎮 國 大 德 提 供, 維 習 安 大 德 提 供 之 高 麗 藏 CD 經 文, 北 美 某 大

More information

反 之, 若 連 帶 保 證 乃 保 證 人 與 主 債 務 人 間 之 連 帶, 連 帶 保 證 人 無 先 訴 抗 辯 權 ( 最 高 法 院 45 年 度 台 上 字 第 1426 號 判 決 參 照 ) 例 如 : 甲 乙 丙 三 人 共 同 保 證 A 銀 行 融 資 於 B 公 司 之

反 之, 若 連 帶 保 證 乃 保 證 人 與 主 債 務 人 間 之 連 帶, 連 帶 保 證 人 無 先 訴 抗 辯 權 ( 最 高 法 院 45 年 度 台 上 字 第 1426 號 判 決 參 照 ) 例 如 : 甲 乙 丙 三 人 共 同 保 證 A 銀 行 融 資 於 B 公 司 之 102_2 財 3B 債 各 期 末 考 試 題 ( 林 信 和 ) 註 一 : 不 參 看 法 典, 不 作 弊, 憑 自 己 的 實 力 作 答, 字 體 端 正 適 中 附 法 條 判 決 判 例 及 理 由 註 二 : 請 按 考 題 所 示 題 序 號 碼 逐 一 作 答 以 利 得 分! 請 善 用 暑 期 進 補 厚 植 根 基, 因 為 你 值 得! 一 請 教 幾 個 法 律 概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Vajracchedik -Prajñ p ramit S tra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Kum rajiva) 譯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般若會上佛菩薩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金本, 入舍衛大城乞食

More information

1公告[1].rtf

1公告[1].rtf 內 政 部 公 告 發 文 日 期 : 中 華 民 國 101 年 8 月 30 日 發 文 字 號 : 台 內 役 字 第 1010830457 號 附 件 : 主 旨 : 預 告 修 正 免 役 禁 役 緩 徵 緩 召 實 施 辦 法 依 據 : 行 政 程 序 法 第 151 條 第 2 項 及 第 154 條 第 1 項 公 告 事 項 : 一 修 正 機 關 : 行 政 院 二 修 正 依

More information

奇 妙 的 24 摘 要 從 撲 克 牌 中 隨 機 抽 取 4 張 牌 可 以 有 1820 種 牌 組, 在 這 1820 種 牌 組 中, 有 1362 組 可 經 由 四 則 運 算 的 方 式, 算 出 24 點, 有 458 組 無 解 快 速 求 解 的 方 法 有 相 加 法 因 數

奇 妙 的 24 摘 要 從 撲 克 牌 中 隨 機 抽 取 4 張 牌 可 以 有 1820 種 牌 組, 在 這 1820 種 牌 組 中, 有 1362 組 可 經 由 四 則 運 算 的 方 式, 算 出 24 點, 有 458 組 無 解 快 速 求 解 的 方 法 有 相 加 法 因 數 金 門 地 區 第 55 屆 中 小 學 科 學 展 覽 會 作 品 說 明 書 科 別 : 數 學 組 組 別 : 國 小 組 作 品 名 稱 : 奇 妙 的 24 關 鍵 詞 :24 點 四 則 運 算 ( 最 多 3 個 ) 編 號 :( 由 主 辦 單 位 填 寫 ) 奇 妙 的 24 摘 要 從 撲 克 牌 中 隨 機 抽 取 4 張 牌 可 以 有 1820 種 牌 組, 在 這 1820

More information

中 文 摘 要 本 專 題 旨 在 探 究 台 灣 與 日 本 的 水 果 產 業 發 展 現 況 及 問 題 點, 及 兩 者 水 果 種 類 產 地 和 進 出 口 狀 況 同 時, 透 過 問 卷 調 查, 藉 此 了 解 消 費 者 的 消 費 習 慣 及 需 求, 提 供 水 果 商 進

中 文 摘 要 本 專 題 旨 在 探 究 台 灣 與 日 本 的 水 果 產 業 發 展 現 況 及 問 題 點, 及 兩 者 水 果 種 類 產 地 和 進 出 口 狀 況 同 時, 透 過 問 卷 調 查, 藉 此 了 解 消 費 者 的 消 費 習 慣 及 需 求, 提 供 水 果 商 進 全 國 高 職 學 生 104 年 度 專 題 暨 創 意 製 作 競 賽 專 題 組 論 文 類 複 賽 作 品 說 明 書 封 面 群 別 : 外 語 群 參 賽 作 品 名 稱 : 台 日 水 果 產 業 比 較 ( 台 湾 と 日 本 の 果 物 産 業 の 比 較 ) 關 鍵 字 (キーワード): 水 果 產 業 ( 果 物 産 業 ) 產 銷 履 歷 ( 追 跡 可 能 履 歴 ) 中

More information

3 習應十八界空習應眼界空 色界空 眼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耳聲識界 鼻香識界 舌味識界 身觸識界 意法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4 習應四諦空習應苦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集 滅 道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5 習應十二因緣空習應無明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3 習應十八界空習應眼界空 色界空 眼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耳聲識界 鼻香識界 舌味識界 身觸識界 意法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4 習應四諦空習應苦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集 滅 道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5 習應十二因緣空習應無明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我的 十六 異名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3 習應品 ( 資料 8) 開仁編 2018/12/1 書 p.28 經 佛告舍利弗 : 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 應如是思惟 : 菩薩但有字, 佛亦但有字, 般若波羅蜜亦但有字 ; 色但有字, 受 想 行 識亦但有字 舍利弗! 如我但有字, 一切我常不可得, 眾生 壽者 命者 生者 養育 眾數 人 作者 使作者 起者 使起者 受者 使受者 知者 見者, 是一切皆不可得

More information

LSM Chinese

LSM Chinese 第 六 十 一 篇 人 救 主 的 神 人 生 活 ( 二 ) 書 名 : 路 加 福 音 生 命 讀 經 第 六 十 一 篇 人 救 主 的 神 人 生 活 ( 二 ) 讀 經 : 希 伯 來 書 二 章 十 四 節 上, 十 六 至 十 七 節 上, 腓 立 比 書 二 章 六 至 八 節, 約 翰 福 音 一 章 一 節, 十 四 節, 五 章 三 十 節, 六 章 三 十 八 節 在 本 篇

More information

mark Tuesdays with Morrie Mitch Albom TEL(02) FAX(02)

mark Tuesdays with Morrie Mitch Albom TEL(02) FAX(02) Tuesdays with Morrie Mitch Albom mark 08 14 Tuesdays with Morrie Mitch Albom 1052511 www.locuspublishing.com 0800-006689 TEL(02) 87123898 FAX(02) 87123897 18955675 e-maillocus@locuspublishing.com 706 Copyright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2 9 10 11 13 17 18 20 22 23 24 27 28 29 30 32 34 35 37 38 41 42 43 45 46 47 47 49 50 52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91

More information

固定資産税 1 固定資産税の調定額調 区分構成比前年比構成比前年比 納税義務者数 ( 人 ) 課税標準額 法定未免満税点 法定以免上税点 計 合 年度平成 3 0 年度平成 2 9 年度 土地 5, % 99.8 % 6, % % 土 家 家屋 1,156

固定資産税 1 固定資産税の調定額調 区分構成比前年比構成比前年比 納税義務者数 ( 人 ) 課税標準額 法定未免満税点 法定以免上税点 計 合 年度平成 3 0 年度平成 2 9 年度 土地 5, % 99.8 % 6, % % 土 家 家屋 1,156 固定資産税 1 固定資産税の調定額調 分構成比前年比構成比前年比 納税義務者 人 法定未免満税点 法定以免上税点 合 年度平成 3 0 年度平成 2 9 年度 土 5,990 13.9 % 99.8 % 6,000 14.0 % 100.1 % 土 家 家屋 1,156 2.7 99.1 1,167 2.7 98.6 償却資産 2,306 5.4 97.7 2,361 5.5 98.3 土 15,793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一 實 習 日 誌 二 實 習 照 片 三 實 習 成 果 四 實 習 心 得

目 錄 一 實 習 日 誌 二 實 習 照 片 三 實 習 成 果 四 實 習 心 得 103 學 年 度 暑 期 實 習 心 得 實 習 單 位 : 佛 光 山 / 佛 陀 紀 念 館 實 習 時 間 : 月 1 日 至 8 月 30 日 班 級 : 應 日 3B 學 號 :0132088 姓 名 : 陳 雅 雯 指 導 教 授 : 長 安 靜 美 老 師 目 錄 一 實 習 日 誌 二 實 習 照 片 三 實 習 成 果 四 實 習 心 得 一 實 習 日 誌 /1~/11 實 習

More information

支 持 機 構 : 社 會 文 化 司 主 辦 機 構 : 澳 門 學 聯 澳 門 青 年 研 究 協 會 電 話 : 傳 真 : 網 址 : 報 告 主 筆 : 李 略 博 士 數 據 錄

支 持 機 構 : 社 會 文 化 司 主 辦 機 構 : 澳 門 學 聯 澳 門 青 年 研 究 協 會 電 話 : 傳 真 : 網 址 :  報 告 主 筆 : 李 略 博 士 數 據 錄 家 長 對 澳 門 中 小 學 教 育 現 狀 的 意 見 調 查 報 告 主 辦 機 構 : 澳 門 中 華 學 生 聯 合 總 會 澳 門 青 年 研 究 協 會 2009.3 支 持 機 構 : 社 會 文 化 司 主 辦 機 構 : 澳 門 學 聯 澳 門 青 年 研 究 協 會 電 話 : 00853-28365314 28526255 傳 真 : 00853-28526937 網 址 :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20130101卍4十八界_舌入(動畫) [相容模式]

Microsoft PowerPoint - 20130101卍4十八界_舌入(動畫) [相容模式] 0 所 有 圖 檔, 皆 為 權 巧 方 便 詮 釋 之 用, 並 非 究 竟 義, 請 勿 複 製, 阿 彌 陀 佛 1 舌 入 阿 難! 譬 如 有 人 : 以 舌 舐 吻, 熟 舐 令 勞 其 人 若 病, 則 有 苦 味 無 病 之 人, 微 有 甜 觸 由 甜 與 苦, 顯 此 舌 根, 不 動 之 時, 淡 性 常 在 兼 舌 與 勞, 同 是 菩 提, 瞪 發 勞 相 ( 圖 39.40)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