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依问答录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归依问答录"

Transcription

1

2 甘露文库 5 归依问答录 益西彭措法师 讲述

3 目 录 一 修学佛法有没有捷径? 1 二 如何解释三宝中 宝 的含义? 1 三 请静思五分钟, 追问自己因为哪些原因导致必须要归依佛宝? 如何才是真正对佛宝的归依? 5 四 归依佛宝后, 为什么又要归依法宝? 你能至少说出法宝的五个功德吗? 6 五 什么是僧宝, 为什么要归依僧宝? 你是如何归依僧宝的? 8 六 为什么只有佛才能做一切有情的导师? 9 七 本师释迦牟尼佛已经圆寂, 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尚未出世, 那现在的众生应该以什么方式归依佛宝, 才是圆满的归依? 10 八 结合圣者法王如意宝的传记, 思维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示现的三宝功德 11 九 导师佛陀获得的究竟圆满的自利利他的功德包含哪些方面? 19 十 弥勒菩萨在 宝性论 中, 是如何赞叹法宝的功德的? 21 十一 弥勒菩萨在 宝性论 中, 是如何赞叹僧宝的功德的? 23

4 十二 什么是因归依和果归依? 24 十三 什么是他归依和自归依? 25 十四 从三乘观点来讲, 有哪几种果归依? 特别从大乘的观点来讲, 又有哪几种果归依? 25 十五 因归依和果归依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26 十六 因归依和果归依各有什么样的必要性? 27 十七 为什么说无上导师即佛宝? 28 十八 为什么说无上救护即法宝? 29 十九 为什么说无上拔度即僧宝? 31 二十 请解释 归依佛, 两足尊, 归依法, 离欲尊, 归依僧, 众中尊 的含义 32 二十一 怎么理解导师佛陀降生时宣告的 天上天下, 唯我为尊? 37 二十二 请解释 华严经 净行品 中的开示 : 自归于佛, 当愿众生, 绍隆佛种, 发无上意 ; 自归于法, 当愿众生,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 自归于僧, 当愿众生, 统理大众, 一切无碍 40 二十三 请解释 归依佛竟, 终不归依天魔外道 ; 归依法竟, 终不归依外道典籍 ; 归依僧竟, 终不归依外道徒众 41 二十四 归依佛竟, 终不归依天魔外道 这个誓愿的学处,

5 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应该如何落实? 44 二十五 归依法竟, 终不归依外道典籍 这个誓愿的学处, 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应该如何落实? 46 二十六 归依僧竟, 终不归依外道邪众 这个誓愿的学处, 具体应该如何落实? 52 二十七 未对佛法僧三宝进行全面 平等的归依会有哪些表现? 并对自己进行一一对照检查 56 二十八 归依法宝之后, 哪些不正确的见解与行为会对法宝殊胜加持的获得产生障碍, 甚至造下特别严重的罪业? 59 二十九 诽谤佛法会导致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63 三十 佛宝与僧宝是有情, 因此供养佛宝与僧宝可以获得福报, 法宝并不是有情, 为什么通过供养也一样可以获得福报呢? 66 三十一 如何理解 诸佛出现乐, 演说正法乐, 僧众和合乐, 同修勇进乐? 68 三十二 要获得圆满无缺的归依戒, 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因缘? 69 三十三 在归依时所应发的四弘誓愿, 具有什么样的甚深含义? 69 三十四 为什么说没有真正的归依戒, 就得不到所有佛教

6 大小乘所说在家出家的戒体? 72 三十五 为什么说内道一切功德的基石唯是对三宝真正的归依? 74 三十六 现代的学佛人为什么需要高度重视归依的修行? 76 三十七 要培养对佛法僧三宝的坚定归依誓愿, 首先必须获得什么样的信解? 78 三十八 对佛宝的归依有几种动机? 请反观你自身现在的归依动机是哪一种? 79 三十九 静坐十分钟, 思维导师佛陀的功德与恩德, 并记录自己的感受 81 四十 要对能唯一 彻底救护自他的佛法僧三宝生起真正到量的归依心, 为什么需要随念而修习十万遍的归依誓愿? 82 四十一 如何落实对法宝圆满的归依心? 84 四十二 请对照十法行, 观察自己对法宝的归依心是否已经生起? 若已生起, 是否深厚? 86 四十三 三宝弟子每天都应修六次归依法门, 你如理遵行了吗? 87 四十四 每天修六次归依导师佛宝时, 是否需要观想佛陀的身相? 88

7 四十五 在每天对离欲尊的法宝修六次归依的时候, 内心之中对法宝应具有怎样的如理作意? 89 四十六 应怎样理解归依和祈祷的关系? 92 四十七 一个人如果真正归依了法宝, 他的身心相续将会发生什么转变? 92 四十八 如何认识相续中产生的戒定慧证法的功德? 96 四十九 归依心是否坚固, 与殊胜的戒 定 慧三学的生起有什么关系? 99 五十 真正归依了法宝而尚未产生圆满闻思修正法功德的人, 是否也可以弘法利生? 100 五十一 如果真正归依了法宝并精进闻思修, 对自己与他人在现世当中能够产生最殊胜的利益, 直接表现在哪些方面? 103 五十二 没有真正为了了脱生死而闻思修法宝的学佛人, 应该从提婆达多身上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109 五十三 研究五部大论的智者是否就一定是真正的内道佛教徒呢? 113 归依问答结语 115 附 : 新年十问 118

8 归依问答录 1 归依问答录 益西彭措法师讲述 一 修学佛法有没有捷径? 答 : 有 这个捷径就是对佛法僧三宝具有信心, 尤其对一切法宝都生起是修行的具体教授的信心 深信通过闻思修佛法, 可以去除执著 烦恼 业障, 依信心可产生出小到压制粗大烦恼, 大到乃至迅速成就佛果的不可思议的功德 这样的信心, 就是修学佛法的捷径, 它能促使学人产生求证的愿望, 并且为了求证佛法, 开始精进地闻思 生起了这样的信心, 就抓住了修学佛法的根本, 就能有力地消除修学佛法过程中的各种障碍, 快速顺利地进步 二 如何解释三宝中 宝 的含义? 答 : 宝 是珍宝的意思 三宝即是说佛法僧珍贵无比, 犹如稀世之珍宝 在弥勒菩萨所造的 宝性论 中, 以世间稀世珍宝的六种珍贵性为喻, 突显了三宝的无比珍贵 : 少出现故无垢故, 具势力故世严故, 殊胜故及不变故, 以

9 2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此六因称胜宝 佛法僧三宝所具有的六种义就是 : 稀有 无垢 具势力 庄严 殊胜 不变 一 稀有 ( 少出现 ) 世间珍宝稀世罕见 与此相似, 没有善根的人, 即使在百千万劫中也难得值遇佛法僧三宝 以娑婆世界为例, 有佛出世的时代称为明劫, 连三宝的名字也听不见的时代称为暗劫, 而明劫和暗劫是交替循环出现的 明劫时间极短, 暗劫时间极长 比如过去出现了现喜劫这一明劫后, 随后就有一百个暗劫连续出现 后于具圆劫中有佛出世, 此后又连续出现一百个暗劫 再比如我们现在是处于有佛出世的贤劫, 此后将会连续出现六十个恶种的暗劫 即使是生在明劫之中, 很多未曾种植善根的众生, 也还是遇不到三宝, 长劫在恶趣中感受苦报的众生更是如此 由于三宝于世间中少有出现, 故称之为胜宝 二 无垢 世间珍宝明洁纯净 与此相似, 三宝也彻底远离了一切有漏垢染, 清净无比 从佛宝来说 : 具有两种清净, 即自性清净与离垢清净 佛宝不仅是自性清净, 而且远离了一切烦恼障和所知障的客尘, 现前了离垢清净 从法宝来说 : 远离了一切业惑的杂染, 以及其因

10 归依问答录 3 非理作意 又如道谛具有 清净 显现 对治 三种功德, 所以法宝也是极为明净的 从僧宝来说 : 由于具有无有执著的如所有智和无有障碍的尽所有智, 所以是极为明净的出世间无漏智慧 三 具势力 世间珍宝具有消除贫困, 带给人们 1 财富的能力 与此相似, 佛法僧三宝具足六通等无尽的功德, 所以具有不可思议的威德与能力 比如 大乘庄严经论 中说 : 诸灾及恶趣, 身见亦小乘, 如是经久劫, 一切皆救护 这一偈颂中讲到 : 一切在世间 灾难 恶趣 身见 ( 我见 ) 小乘和外道中的众生, 以佛不可思议的加持力, 一切都可以获得救护 四 世严 珍宝是世间最好的装饰品, 戴在身上可以使身体庄严, 在房屋里陈设, 可以使环境庄严 与此相似, 佛法僧三宝能庄严众生的心, 因为以三宝的加持可以让众生的心变得贤善, 让众生的相续充满福德等 施宝童子请问经 中说: 归依佛者, 一切善法都会明显增上, 知惭有愧 ; 归依法者, 常不放逸, 具有诸多功德, 恒时能忆宿世, 具有修法的缘份与福德 ; 1 六通 : 天眼通 天耳通 他心通 宿命通 神足通 漏尽通

11 4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归依僧者, 自心堪能, 具足众多等持, 总持法门, 种性恒时高贵, 梦中也不离佛法僧 由于三宝是一切众生善心福德的源泉, 所以成为一切世间的殊胜庄严 五 殊胜 世间珍宝的价值超过一切的世间物品, 与此相似, 佛法僧三宝因为具有出世间的功德, 完全超越了世间, 因此是一切世间法所望尘莫及的 因为在三有世间所摄的一切法中, 根本没有二利究竟的 两足尊佛宝, 也不会有具道谛 灭谛的 离欲尊法宝, 也不会有具两种清净智慧的 众中尊僧宝 正因为三宝在一切法中最为尊胜, 两足尊佛, 离欲尊法, 众中尊僧, 由具有最上义故, 堪称最为殊胜之宝 六 不变 世间珍宝不会因为赞叹或毁谤而发生改变 与此相似, 三宝的自性是无漏法, 也根本不会 2 受到世间八法的影响 无论是众生信解也好 诽谤也好, 甚至砸佛像 烧经书 毁寺院等, 三宝都不会因为这些因缘而有毫许改变 弥勒菩萨以人们能理解的顶级世间珍宝为例, 突出了佛法僧胜宝的六个殊胜义 三宝弟子应该对此深刻领会, 并牢记于心, 时时忆念, 增上对三宝的归依之心 2 世间八法 : 利 衰 毁 誉 称 讥 苦 乐

12 归依问答录 5 三 请静思五分钟, 追问自己因为哪些原因导致必须要归依佛宝? 如何才是真正对佛宝的归依? 答 : 寻找归依佛宝的原因, 首先要清楚地认识自己, 要突破狭隘的见识, 将眼光放远来看 在时间上, 以眼前为支点, 放眼看数年后的自己, 看到这辈子的结束, 看到今生之后可能的结局, 看到以后等着自己的漫长的轮回 ; 再向前追溯, 看到数年前, 看到上辈子可能经过的日子, 再想想之前已经经过了多少这样的轮回 在空间上, 知道世界不只是眼前这个地方, 也不只是一个小小的地球, 而还有着地狱 饿鬼 旁生的三恶趣, 以及人 阿修罗 天界的三善趣 这六道里面, 充满了形形色色的众生, 正在遭受各种苦难, 而自己, 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个 并要意识到这不只是自己的境况, 同样也是所有凡夫的境况 以后要经常以这样全面的眼光来看待自己, 面对亲人 道友 同事和街上匆匆走过的路人的时候, 都需要将他们放在同样的时空背景下, 如理观察 作为处于这样境况之中的凡夫, 就必须要归依三宝

13 6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请接下来静坐十分钟, 按照上面讲的时空观, 如理思维 其次, 要清楚地认识到佛宝的功德, 从智 悲 力三个方面对佛宝要有全面 深刻的理解 希望大家能经常闻思修 正法明灯 随念三宝经释 无尽吉祥妙音讲记 等等法本 如何是真正对佛宝的归依呢? 即以佛为怙主 导师, 放下自我, 身口意的一切所行均依佛之教授, 不打折扣地落实 四 归依佛宝后, 为什么又要归依法宝? 你能至少说出法宝的五个功德吗? 答 : 佛陀曾经也是凡夫, 正是精进闻思修行了法宝, 才最终断除了一切的障碍, 圆满获得了一切的功德, 而成为了人天的导师 而且, 法宝也是佛陀用来度化一切众生的最主要的善巧方便, 众生藉由闻思修行法宝而获得现前 究竟利乐 佛陀之所以对众生具有无比的恩德, 正是因为传授了这些世间难遇的法宝 所以归依佛, 以佛为导师, 必然意味着需要归依法宝 归依法宝最好的方法, 即是内心在生起获证法宝功德的誓愿后, 展开精进的闻思修行

14 归依问答录 7 法宝的众多功德, 在 随念三宝经 中有详细的开示, 具体有 : 是佛陀按照所证悟的法理而作的善妙的宣说 ( 善说 ); 能够断除障碍, 圆满功德, 使众生获得究竟的安乐 ( 梵行 ); 最初如法听闻即能使人产生强烈的信心 ( 初善 ) 中间如理思维后能使人对这条解脱的安乐之道产生确定无疑的定解 ( 中善 ) 最后修行而产生真正的修慧, 由此彻底远离轮回 ( 后善 ); 所宣说的内容是万法的真相, 故圣法是抉择对一切所知法的境能断无明的义 ( 义妙 ) 所使用的语句极其巧妙, 容易理解受持 ( 文巧 ); 所宣说的法义不同于所有外道 ( 纯一 ) 能完全断除三界一切烦恼( 圆满 ) 宣说了自性本来清净的法界 ( 清净 ) 依佛法修行能断除垢染, 获得离垢清净 ( 鲜白 ); 佛以究竟的智慧照见后宣说的佛法和戒律, 远离了一切的过失, 具足了一切的功德 ( 佛 薄伽梵, 善说法律 ); 是佛陀如实现见的 ( 正得 ), 并不是有漏法, 不会产生烦恼之病 ( 无病 ), 依法宝修证而获得的功德, 将永远不会退失 ( 时无间断 ); 是获得解脱安乐的最佳方便 ( 极善安立 ), 凡能明了法义的众生, 都能乘上佛法的大船, 获得解脱 ( 见者不空 ), 在通过修证获得出世的智慧后, 便能真正地了达 ( 智者各别内证 ); 佛法与戒律都是一切智智佛对机的善巧宣

15 8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说 ( 法律善显 ); 能够远离一切的障碍 ( 决定出离 ), 能够获得圆满的菩提果位 ( 趣大菩提 ); 佛法之间没有相违之处 ( 无有违逆 ), 而且互相融通 ( 成就和顺 ), 完全值得依止 ( 具足依止 ), 证得之后再不会退转, 因此再也不需要像外道那样不断更换法门了 ( 断流转道 ) 对于法宝的这些殊胜功德, 大家不但要了知, 还要有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这样就会自然产生纯厚的归依心 五 什么是僧宝, 为什么要归依僧宝? 你是如何归依僧宝的? 答 : 僧宝是按照佛菩萨的教导如理修行佛法的人或团体 从大乘不共的观点来说, 凡是见道位之上的菩萨, 任何一位都是僧宝 ; 从大小乘共同的观点来说, 净信出家, 受具足戒, 乃至圆满修集世出世间资粮 至少四位比丘组成的清净团体, 即是僧宝 归依僧宝, 即是将僧宝作为修行的助伴或道友, 这是因为僧宝中都是精进修学佛法的人 亲近僧宝, 就能被良好的修学氛围所感染 ; 避免受到因懈怠放逸等而空耗暇满人身, 也避免受到外道等邪知邪见的污染

16 归依问答录 9 归依僧宝, 对于出家僧众来说, 即是以六和敬为准则, 和合共修佛法 ; 对于在家居士来说, 则还需要为出家僧众的修行供养财物, 广种福田 另外, 在家居士周围如果没有出家僧人, 应该在虔诚归依僧宝的前提下, 尽量组成精进学法的团体, 相互促进,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 六 为什么只有佛才能做一切有情的导师? 答 : 导师释迦佛的色身虽然已不在我们这个世间, 但是通过佛所说的正法, 就能够确定无疑地知道佛陀具足智悲力, 是众生的归依之处 人们如果对本师释迦牟尼佛留下的三藏十二部作深入如理的观察 思维, 就可以发现佛所说的正法都完全符合事实和正理, 并且能够引导众生消除一切的苦因和苦果, 由此可见能宣说如此稀有难得的正法, 佛必然已证得了彻见万法真相的大智慧 ; 对于这样殊胜的正法, 佛毫无自私地传授给一切众生, 这说明佛具有深广的大慈悲 ; 而且通过这样转法轮的殊胜方便, 能起到使有缘众生消除苦因苦果 获得究竟的幸福安乐的作用, 这就说明佛陀具有大威力 在一切有情之中, 虽然也有自称能救护世人的某

17 10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些天人, 比如大自在天 上帝等等, 但是他们没有一个能具足智悲力中的任何一者 因此一切的众生, 都需要归依佛 其实对于大自在天 上帝等来说, 他们也只有在归依了佛宝后, 闻思修行, 并最终像佛陀那样圆满了智悲力后, 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去救护一切众生 七 本师释迦牟尼佛已经圆寂, 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尚未出世, 那现在的众生应该以什么方式归依佛宝, 才是圆满的归依? 答 : 所归依的对境佛宝, 是指释迦牟尼佛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法身 报身和化身 虽然在娑婆世界, 本师释迦牟尼佛已经示现涅槃, 但佛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众生, 因此众生应从以下四个方面, 对佛宝进行全面的归依 一 导师佛安住于法身境界中一刹那也没有变动过, 所以佛一刹那也没有离开我们, 恒时在救度我们 华严经 中说: 一切如来一法身, 真如平等无分别 又说 : 一切诸如来, 同共一法身, 一心一智慧, 力无畏亦然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 随念三宝经释 无尽吉祥妙音 中说 : 随念如来法身, 即是一切随念之王

18 归依问答录 11 二 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清净报身和无数亿的化身, 以及他方世界的无数佛一直在救度轮回的众生 三 佛塔 佛像 佛舍利等都是佛宝的所依, 代表真正的佛, 因此, 对于佛塔 佛像 佛舍利等, 应该如同真正的佛一样, 进行恭敬礼拜, 就是在对佛宝做归依, 这也是归依佛宝的学处 如 白莲经 中说 : 化为诸多佛像后, 利益众生令行善 四 导师佛亲口授记, 在末法时代, 佛将示现佛经文字度化众生, 以教法作苦海众生的导师, 开启出离苦海的慈航, 因此, 能以闻思修行深入经藏, 也是在亲近诸佛的法身 如 耳饰经 中说 : 末法五百世, 吾现文字相, 意念彼为我, 尔时恭敬之 八 结合圣者法王如意宝的传记, 思维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示现的三宝功德 答 : 为了引导众生进入佛道, 佛菩萨会根据众生根机的不同, 相应示现外 内 密的功德 和法王无垢光尊者 全知麦彭仁波切一样, 法王上师内在与密行的功德, 我们难以窥探揣测 但是在凡夫可见的外在功德上, 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作一个简略的了解

19 12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一 不共的授记, 显示了佛宝和僧宝的功德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吉祥贤乘宿世不共菩提大愿, 于现代众生的福德因缘成熟之际, 降临于世 对于南瞻部洲这一难值难遇的幸事, 佛陀以及以往的诸多高僧大德都预先作了授记, 比如莲花生大师在 甚深幻镜 中, 预言了莲师的心子降魔金刚大师将化身为列绕朗巴大师, 其后又化身为法王上师时说 : 尔后转世之灵童, 鸡年诞生于多康, 名有啊字通三藏, 教法住世三千年, 九百获得大成就, 随行瑜伽六千余 这样的授记有很多, 大家可以通过阅读法王的传记进一步了解 导师佛陀以及历代祖师大德的这些授记, 征信了上师法王如意宝是佛菩萨乘愿再来, 在上师法王的无漏相续中, 蕴含了佛宝与僧宝的清净功德 二 出生时的稀有之相, 显示了法宝的功德上师法王如意宝降生在 1933 年的神变月 ( 元月 ) 初三 普通人出生时被业风所吹, 都是身体颠倒反转而降生的, 法王却是头部朝上出的母胎, 随即便端身正坐, 并将胎盘像披法衣一样甩到左肩上, 口中朗朗念诵文殊心咒 嗡啊巴扎纳德 七遍 法王上师曾经对弟子们说 : 我刚出生时, 酥油灯的灯光照到双眼,

20 归依问答录 13 眼前就出现了耀眼的万丈光芒 幼儿时看到有人宰杀牛羊, 心中便会生起强烈的悲悯, 着急地想挽救它们的生命, 但却无法用语言表达, 只能抱着母亲 呜呜 地哭泣 上师法王如意宝出胎不迷, 可以看出上师法王相续中具有证法的清净功德 三 虔诚的信心与殊胜的证悟, 显示了佛法僧三宝的功德法王上师在三 四岁时, 就已对全知麦彭仁波切具有强烈的信心 在他心目中, 祈祷文殊智慧尊者就是在祈祷全知麦彭仁波切 ; 同样, 祈祷全知麦彭仁波切就是在祈祷文殊智慧尊 15 岁时, 法王上师对无上光明大圆满产生了猛烈的信心, 一心一意地祈祷并虔诚念诵了全知麦彭仁波切的祈祷文 : 觉空文殊童子加持力, 密意界中获得八辩才, 教证法藏海洋尊胜主, 至诚祈祷麦彭那迦尊 每念一百遍祈祷文, 就研读一遍全知麦彭仁波切撰著的大圆满窍诀精髓 直指心性 最后祈祷文念满一百万遍, 直指心性 研读完一万遍时, 彻证了光明大圆满 同时, 文殊智慧尊者化现为全知麦彭仁波切, 以幻化身摄受了法王上师, 并赐予了 阿旺罗珠宗美

21 14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 语自在智慧无比 ) 的法名 1987 年, 法王上师在山西五台山的善财洞闭关了二十一天,4 月 29 日上午, 在清净的显现中, 清晰了然地现见了文殊智慧尊 法王上师又在罗岩窟山洞闭关了十四天, 在此期间, 法王上师日日夜夜都处于光明境界之中 上师法王如意宝圆满的证悟功德, 显示出法王清净的佛宝 法宝与僧宝的功德 四 精严的持戒, 展现了清净的法宝功德 吉祥时轮金刚续 中说: 比丘三者中最胜, 中等即是诸沙弥, 彼中在家位最低 比丘是弘扬佛法的最有利身份 1955 年, 法王上师 22 岁时, 在根本上师阿阇黎托嘎如意宝等三师七证前受了近圆戒 ( 比丘戒 ) 他护戒如眼, 即使微细的学处也不轻视, 就像持戒之王菩提萨埵那样, 时时刻刻以正知正念摄持护持 法王上师还说 : 在那样的危险时期, 我也从来没有做过杀生 偷盗等非法行 如果有迫在眉睫的需要就修财神法, 结果所需之物轻而易举自然获得 ; 有时修摄生术, 连续十几日不用进饮食 法王上师甚至眼见别人杀生也是心如刀绞, 如割自身 每当看到有人击打饿狗等旁生时, 法王上师就

22 归依问答录 15 会流着泪说 : 这些众生无始以来都曾做过我们的母亲, 它们由于恶业所感如今转为旁生, 已经这样悲惨可怜了, 你们还竟然忍心打它们, 真不如打我 法王上师不但是我们后学弟子在受持别解脱戒和菩萨戒方面的表率, 在如理如法依止金刚上师, 受持清净的三昧耶戒方面更是我们的楷模 法王上师曾对弟子说 : 我依止托嘎如意宝六年期间, 从未扰乱过上师的心, 就像如来芽尊者依止智悲光尊者那样, 甚至没有做过一件令上师怒目而视的不欢喜事 只是有一次, 我怕影响闻思修行而不愿意去俗人家作经忏, 托嘎如意宝得知后说 : 难道你不想利益众生了吗? 当时我非常害怕, 吓哭了 对上师的所作所为从未起过邪见, 就算是开玩笑, 我也觉得有深深的密意, 视为善妙教言 每次上师给我摸顶, 或与我碰头加持, 我都会连续几天兴奋不已 即使在晚年, 法王每当提到托嘎如意宝时, 都会哽咽失语, 这一点凡是在法王座下听闻过佛法的人, 都会深有感触 曾经有不少弟子请求上师法王如意宝写自传, 法王说 : 我没有什么传记可写的, 但有一点, 凡是我所依止过的上师, 我从未做过令他们不欢喜的事, 对任何一位上师都是恭恭敬敬, 谨遵师教, 这是我一生中

23 16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唯一的传记 持戒的功德, 属于法宝中证法的功德, 上师法王如意宝对三乘戒律都护如眼目, 展现了清净的法宝等的功德 五 弘法利生精进不止, 展现了佛法僧三宝的功德上师法王如意宝在 教诲黎明曙光 中指出 : 学佛的基础是戒律, 学佛的命根是闻思修行, 学佛的目的是弘法利生 法王上师一生以这三点为核心, 精进不懈, 带领广大众生走上这条成佛之路 1 建立严持戒律的清净僧团在 1980 年代佛法逐渐复兴之后, 法王上师公布了 公函 整顿戒律广布文, 提出了三条重要标准 : 第一 一切功德的所依唯一是戒律 除了个别获得了生起次第或圆满次第成就的在家瑜伽士之外, 寺院里的人必须全部出家 并且根据律藏和密续中的金刚句, 别解脱戒和密宗三昧耶戒若已经毁犯, 但可以还净的, 必须忏悔还净 ; 即使忏悔也不能完全还净的人, 必须从僧团中摒除, 之后令其单独精进忏悔罪障 第二 无论是出家僧众还是在家瑜伽士, 作为应供处都应该抛弃其它琐事, 着重讲经说法 闻思修行, 僧人们应该做的唯一事业便是护持教证的正法

24 归依问答录 17 第三 在闻思修行时, 不能掺杂世间八法, 要使之成为成就自他二利的因, 成为在家人等真正的顶礼处 供养处 归依处 四川 青海 甘肃等地方的大小寺庙群起响应, 尊重戒律, 精进闻思修行的正法气象又恢复起来了 2 全面推行闻思修行在教导大众严格持戒的基础上, 法王上师大力推行闻思修行, 亲自讲法, 培养弟子 并多次表露他的心迹 : 一生以弘法利生为己任, 发愿讲法到最后时刻 1979 年, 宗教政策尚未全面落实, 法王上师就在喇荣创建了五明佛学院, 建立起了清净的弘法僧团 并培养出了大量优秀的弟子, 成为当代佛法大厦的坚固基石 虽然法王上师化缘已尽, 示现圆寂, 但是数量众多的弟子, 如门措上师 丹增嘉措活佛 龙多活佛 索达吉堪布 慈诚罗珠堪布 希荣博堪布 齐美仁真堪布等, 正以各种形式讲经说法, 劝人行善, 继承着法王上师的伟大事业 3 引导 加持弟子往生极乐世界引导无边无际的苦难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法王一生中的最大心愿, 也是最主要的事业 他老人家经常说 : 我今生中最大的愿望就是将凡与我结缘的所

25 18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有众生都引到极乐世界 虽然有东方现喜刹土, 邬金铜色吉祥山刹土等许许多多的清净刹土, 可是像西方极乐世界那样功德圆满, 又极易往生的净刹却绝无仅有, 而且往生后可以成就一切所愿, 无勤度化一切有情 在有一年的极乐法会期间, 法王曾说 : 你们一生中所造的恶业不少, 今生更应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永脱苦难, 凡与我结过缘的人, 因信愿不足或业障过重, 今生未能如愿往生, 无论下一世你们转生到哪一道中, 我都将化身到你们身边, 度化你们, 直到你们往生极乐世界为止 法王上师时常宣讲极乐世界的功德, 不仅自己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并且劝无量有情发愿往生 二百多年前的菩提金刚大师曾预言说 : 单坚阿拉木天喇荣沟, 邬金莲师化身名晋美, 彼于菩萨四众眷属中, 广弘显密教法如明日, 利生事业顶天立地也, 清净所化眷属遍十方, 凡结缘者皆生极乐刹 这明确指出 : 右边是单坚神山 左边是阿拉神山 具有木天女神山的喇荣山谷中, 有莲花生大师化身名为晋美彭措尊者, 摄受比丘 比丘尼 优婆塞 优婆夷四众眷属, 其有广大的弘法利生事业以及凡与之结缘者必定往生极乐世界

26 归依问答录 19 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的种种不共的示现, 都是为了住持佛法 成熟当代众生的心相续 总之, 上师法王全面展现了佛宝 法宝, 和僧宝的种种殊胜功德, 故众生生起深深的感恩与崇敬 对上师法王如意宝的最好报答, 就是遵照上师法王如意宝的指导, 精进地闻思修行, 使佛法能利益到更多的众生 九 导师佛陀获得的究竟圆满的自利利他的功德包含哪些方面? 答 : 导师佛的自利利他功德无量无边, 难以述尽, 归纳起来, 可以从下面六个方面来了解 : 一 无为法 ; 二 任运自成 ; 三 不依他缘而证知 ; 四 智慧圆满 ; 五 大悲圆满 ; 六 力圆满 弥勒菩萨在 宝性论 中以下面的偈颂对佛的功德进行了敬礼 : 谁无初中后三际, 寂静自觉而证知, 既已觉悟令他觉, 宣说无畏常恒道, 执胜智悲剑金刚, 割截一切苦苗芽, 摧诸见林疑虑墙, 如是佛陀我敬礼 一 无为法 即 无有初中后三际 凡夫乃至十地菩萨的出定位都处于有为的迁变之中, 因此是处于生灭的初中后相续, 而导师佛体不是由因缘所生, 没

27 20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有了迁变, 超越了时间 空间等范畴, 故为 无为法体 二 任运自成 即 寂静 所谓的寂静, 就是寂灭身口意三门的一切勤作 一切戏论, 因为佛已经彻底现前证悟了空寂离戏的自性法身, 所以具有了事业任运自成的功德 三 不依他缘而证知 即 自觉而证知 佛陀不依他人宣说等缘而内证了大无为法 四 智慧圆满 即 既已觉悟 由于具足了上述三种究竟自利之功德, 自己成佛后, 则决定现前证悟一切所知法的真实本性, 故为智慧圆满 五 大悲圆满 即 令他觉悟, 宣说无畏常恒道 自己证悟之后, 由有大悲力故, 自然为令未如是证悟的众生都能现前证悟, 而宣说无畏轮回现量现前不退转常恒法身之妙道, 故为大悲圆满 六 力圆满 即 执胜智悲剑金刚, 割截一切苦苗芽, 摧诸见林疑虑墙 佛的智悲如同宝剑, 能够遣除一切苦果根本之近取蕴和苦因根本的烦恼, 其他的学道菩萨和声缘罗汉能力有限, 都不能这样做到, 佛的智悲之力是永无限量的, 故力达到最极圆满 上述六个功德之中, 前三个表示了佛圆满的自利功德, 后三个表示了佛圆满的他利功德

28 归依问答录 21 十 弥勒菩萨在 宝性论 中, 是如何赞叹法宝的功德的? 答 : 弥勒菩萨在 宝性论 中, 是这样赞叹法宝功德的 : 非无非有非有无, 亦非非有非无边, 不可思量离言语, 各别自证及寂灭, 无垢智慧具光明, 能破一切攀缘境, 贪欲嗔恚愚痴暗, 如是法日我敬礼 这两偈中赞叹了法宝的六种功德 : 一 不可思议 ; 二 不二 ; 三 无分别 ; 四 清净 ; 五 显现 ; 六 对治 其中前三种是讲灭谛之功德, 后三种是讲道谛之功德 一 不可思议 即 非无非有非有无, 亦非非有非无边, 不可思量离言语, 各别自证 以什么根据安立灭谛具有 不可思议 这一种功德呢? 是由 不可思量, 离言语, 各别自证, 依此三种根据便能安立灭谛为不可思议之功德义 二 不二 即 寂灭 为什么说灭谛 不二 呢? 二 是指烦恼和业两种杂染, 由于寂灭了轮回的根本业惑, 故为不二

29 22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三 无分别 即 寂灭 为什么说灭谛 无分别 呢? 分别 就是业惑之因 非理作意, 由于一切业惑都是因非理作意而集起, 所以非理作意是一切业惑之因 一旦寂灭了非理作意等, 就是无分别 偈颂中以 寂灭 宣说了这两条的意思 四 清净 即 无垢 以什么根据安立道谛是 清净 呢? 是以无垢安立为清净的 因为没有根本烦恼 随烦恼等障垢, 自然现前清净之功德, 由道谛能断除一切垢染之故 五 显现 即 智慧具光明 以什么根据安立道谛是 显现 呢? 以智慧具光明安立为显现, 因为具足远离所知障的一切种智光明, 所以是显现之功德 六 对治 即 能破一切攀缘境, 贪欲瞋恚愚痴暗 以什么根据安立道谛是 对治 呢? 由于能够破除一切攀缘境之贪欲 瞋恚 愚痴等黑暗, 所以是对治 灭谛是从所证的法身之果而言的 ; 道谛是从能得法身之因而言的, 即主要从出世间见道和修道的功德来讲的

30 归依问答录 23 十一 弥勒菩萨在 宝性论 中, 是如何赞叹僧宝的功德的? 答 : 弥勒菩萨在 宝性论 中赞叹的僧宝, 是大乘菩萨圣僧, 具体是从如所有智与尽所有智两个方面进行赞叹的 : 此心自性光明故, 照见烦恼本无实, 真实证悟诸有情, 无我真实际寂静, 见众如来常随逐, 具有无障净智者, 见众清净遍无量, 如是具慧我敬礼 一 如所有智 即 此心自性光明故, 照见烦恼本无实, 真实证悟诸有情, 无我真实际寂静 前两句指不退转的大菩萨现前了对治法的自性光明故, 照见所断烦恼本性本来无生 现前自性光明, 就是现前法性如来藏 自性光明一旦显露, 自然就会具有智悲等功德, 就能照见一切烦恼本来寂静 后两句紧接着说菩萨得到照见有情法性的如所有智, 真实证悟了一切有情的法性 诸有情的法性是什么呢? 就是包括我们在内的一切有情, 本来就没有人我与法我的存在, 本来就是寂灭戏论的真实际, 如是证悟了一切有情无我寂静的法性, 就是如所有智 二 尽所有智 即 见众如来常随逐 就是见到

31 24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法性如来法身周遍随逐于一切众生 从见到法性周遍一切有情分, 即是尽所有智 三 于具有如是二智的菩萨圣僧作敬礼 即 具有无障净智者, 有情清净遍无量, 如是具慧我敬礼 第一句是把上面的两种智慧合在一起来宣讲菩萨圣僧具有出世间的殊胜智慧 这里的 无障, 即是没有两种障碍 从没有烦恼障的方面说为 无著 ; 从没有所知障的方面说为 无碍 如是依次以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 达到无著和无碍的自性, 就是具有出世间的清净智慧 后两句是说以出世间清净智慧了知法界一切有情本来清净, 以及本来清净法界周遍无量有情, 对如是具有如所 尽所二种殊胜智慧的僧宝, 我恭敬顶礼 十二 什么是因归依和果归依? 答 : 因归依是指将佛法僧三宝视为犹如道中的护送者而归依 ; 果归依是指欲求在自己的相续中真实成就与三宝不二的殊胜法身果而归依 因归依是指归依能救护自他一切众生的外在他相续所摄的三宝, 即归依佛宝为自己的导师, 归依法宝为自己修学的内容, 归依僧宝为自己修学的助伴

32 归依问答录 25 因相乘承许在三大劫等之末际证得佛果而归依的, 因此欲求于自相续中证得究竟法身即是果归依 ; 在未得果之前将能救护自他一切众生的外在他相续所摄的佛 法 僧三宝视为道之护送者而归依, 即是作为所得果之因, 称为因归依 全知无垢光尊者在 心性休息 中将两者的差别归纳为 : 为因发誓因归依, 为果发誓果归依 十三 什么是他归依和自归依? 答 : 他归依是归依他相续所摄的佛 法 僧, 与因归依相同 自归依是归依修行者自相续所摄的果法三宝, 与果归依相同 他相续所摄三宝是指缘外在的三宝, 自相续三宝是指缘内在心里证得之三宝 十四 从三乘观点来讲, 有哪几种果归依? 特别从大乘的观点来讲, 又有哪几种果归依? 答 : 从三乘观点来说, 此三者各有自己所求的菩提果, 所以就有了三种果归依 具体来说, 即是声闻的果归依 缘觉的果归依 菩萨的果归依 特别从大乘的观点来说, 从所求三宝的成就上讲,

33 26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有希求自相续真正成就佛宝的果归依, 有希求自相续成就法宝的果归依, 有希求自相续成就僧宝的果归依 如 圣雄长者请问经 中说 : 归依佛即欲得佛果, 归依法即欲得正法, 归依僧即欲得僧位 这就是从果归依上讲的 果归依又可以分现前和究竟两种归依 比如我希求开悟见性, 这就是希求现前大乘僧宝的成就 ; 我希求证得真正道谛, 就是希求现前的法宝成就 ; 我希求圆满正等觉, 就是希求究竟的佛宝成就 但是希求最究竟的成就, 即是三宝不二一体 只不过从不同分安立佛法僧, 实际上是三宝总集的自性 十五 因归依和果归依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答 : 在因归依时, 核心是法宝 ; 在果归依时, 核心是佛宝 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在 直指心性注疏 中以窍诀的方式作了如下开示 : 誓愿将吾等一切众生皆安置于三宝总集之性, 圆满正等觉之位, 此乃果归依 ; 誓愿为得彼果, 以佛为导师 以正法为道 以僧为道友, 而修持甚深微妙法, 此乃因归依 此处果归依主要为佛宝, 因为佛果是究竟所得之故 ; 因归依主要是法宝, 因为其为道之体性故

34 归依问答录 27 十六 因归依和果归依各有什么样的必要性? 答 : 以比喻说明 一 因归依的必要 : 比如欲从贫穷中解脱的商人, 如果没有能引导的商主, 也没有坚固的航船, 没有志同道合的同伴, 就不可能到达宝洲取宝, 也就没有办法脱贫致富 商主 航船 同伴是令商人顺利到达宝洲的助缘, 此三缺一不可 假设没有商主, 就不知道前往的路线和航行的方法 ; 若没有航船的运载也不可能到达彼岸 ; 若于途中遭受风浪等违缘以及各种需要处理的事务, 都需要同伴朋友的帮助 需要具足此三者才能完成这一脱贫致富的大业 同样, 要遣除生死的贫穷, 趋向究竟解脱的宝洲, 也要依止佛 善知识 正法与道友等根本助缘, 否则不可能从生死苦海中获得解脱, 所以在入道的开始, 就需要发誓作三种承诺 : 一 承诺佛是我的导师 ; 二 承诺佛法是我所修之道 ; 三 承诺佛教僧团是我在菩提道中生死相伴的道友, 这就是因的三种归依 只有这样归依而亲近三宝, 才可以从生死怖畏中获得解脱 二 果归依的必要 : 比如商人虽然正在渡越大海, 但在没有到达宝洲之前, 仍然不会遣除贫穷, 所以对商人来说必须不能放弃取宝的心愿 哪怕遇到再大的

35 28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风浪, 再遥远的海路, 旅途中无论有多么的艰辛困苦, 也不能放弃这一心愿 如果中途遇到一些违缘时, 就想如此这般辛苦, 还是放弃为好, 这样心生怯弱者, 终究没有办法取得如意宝 与此相同, 若没有果的归依, 也不可能从生死怖畏中获得解脱 所谓的果归依, 如前所说, 是为得果而立下的誓愿, 也就是说我发誓一定要成就无上菩提 我不求什么人天果位, 也不求小乘的阿罗汉果, 也不以暂时的大乘学道果位为满足, 我唯一志求无上菩提, 我的心就是归依无上正等觉佛 就算别人要杀我, 我也不会舍弃如此誓愿 ; 就算今生不成就, 下一世我仍然要求证无上大菩提, 这就是果归依的修法 是一种无悔的决心, 是一种坚定的誓愿 十七 为什么说无上导师即佛宝? 答 : 要能引导众生到达真正的解脱 成佛, 引导者必须具足智悲力三种功德 导师释迦佛的色身虽然已不在我们这个世间, 但是他宣说的教法还留在人间 对他的三藏十二部教典, 字字句句经过事实和正理的观察, 可以知道导师佛宣说的缘起性空符合法界实相 ; 而外道所宣说的都不是缘起法, 不是无因生 就是非因生等, 但都违反了法

36 归依问答录 29 界实相 而且依佛所说的法宝修行确实能够止息三有轮回 ; 但依外道所说的法修行却无法止息三有 这样从法上, 就可以很明确地断定, 说法者佛决定具有现见正法的大智慧 ; 而且对这样殊胜的法道, 他能毫无自私地对一切众生宣说, 这就说明佛具有为诸有情宣说的大悲心 ; 而且通过这样转妙法轮的善巧方便, 确实起到了使有缘众生截断三有衰败的作用, 导师佛所引导的, 是世界上唯一一条圆满解脱之路, 这就说明他具有大威力 因此说一切世界中, 最最殊胜的导师, 即是断证圆满的佛宝 因此众生要对佛生起深深的感恩, 感谢佛为我们显示了道路, 指明了方向 ; 并应该虔诚地祈祷佛, 祈愿佛能加持众生的身心相续, 能早日 顺利 圆满地走完佛给我们指明的光明的成佛之路 十八 为什么说无上救护即法宝? 答 : 法宝是导师佛救护无边众生的无上方便, 是众生摆脱凡夫的业障身, 获得清净的解脱果位的殊胜方便 法宝中所开示的八万四千法门, 是一切外道法门和世间学问中所根本不具备的, 因此说无上的救护是法宝 也就是说, 众生只要努力地闻思修, 证得佛

37 30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陀所慈悲宣说的种种解脱法门, 就能获得暂时以及究竟的救护 伟大的佛是医王, 具有最高的医疗水平, 能医治世界上一切苦因苦果之疴疾 世间的医生诊断后, 依靠药物来疗治疾病 ; 而导师佛则是针对众生的八万四千种烦恼病 业障病, 根据众生不同的根机 意乐等特点, 开出了八万四千种法门的甘露妙药 一个人病重时, 会极度地信赖医生, 会严格地遵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地服药, 这样病就会治好 同样, 烦恼与业障深重的众生, 也应该认识到自己已经病入膏肓 尽管如此, 也并非无药可救, 因为如果完全按照佛的嘱咐行事, 闻思修行佛提供的殊胜药物 无上救护的法宝, 就能很快病愈, 并且获得种种现前和究竟的安乐 佛经中说 : 我为汝说解脱之方便, 当知解脱依赖于自己 又说 : 诸佛非以水洗罪, 非以手除众生苦, 非移自证于余者, 示法性谛令解脱 即众生的导师佛开示了能救护众生的甘露法宝, 众生亲自去实践, 去闻思修行, 就一定能获得彻底的救护

38 归依问答录 31 十九 为什么说无上拔度即僧宝? 答 : 因为僧宝具有 正行 应理行 质直行 和敬行 的殊胜功德, 所以对众生具有无上拔度的力量 僧宝四行的具体含义, 可以参考 随念三宝经释 无尽吉祥妙音讲记 等 归纳而言, 就是圣僧具有清净的证法 戒定慧三学功德 对于没有证悟的凡夫僧来说, 也因为与圣僧一起, 共同组成了清净的讲经说法 闻思修行的团体, 精进行持内道的圣法, 因而具备了无上的拔度力量 众生如果能融入到清净的僧团之中, 如法 精进地行持四行, 则能被快速地拔度出轮回之苦海, 这是僧宝无上拔度作用的最殊胜的体现 僧宝的无上拔度众生的力量, 还表现在可以超拔众生脱离恶道等方面 如 佛说盂兰盆经 中导师佛对圣者目犍连尊者说 : 佛言 : 汝母罪根深结, 非汝一人力所奈何 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 乃得解脱 又说 : 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 现世父母 六亲眷属, 得出三涂之苦应时解脱, 衣食自然 ; 若父母现在者, 福乐百年 ; 若七世父母生天, 自在化生, 入天华光 由此可见, 僧宝具有强大的拔度众生的能力

39 32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二十 请解释 归依佛, 两足尊, 归依法, 离欲尊, 归依僧, 众中尊 的含义 答 : 这是导师佛陀亲口宣说的, 是大小乘共同一致的归依三宝的誓言偈文 如 最无比经 中说 : 佛告阿难, 若善男子或善女人, 以净信心, 作如是言 : 今我某名, 归依于佛两足中尊, 归依于法离欲中尊, 归依于僧诸众中尊, 是善男子或善女人获福无量 又如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 中说 : 时世尊告诸苾刍, 但有人来, 求出家者, 当问诸难 若无障难者, 然后与受三归, 即令合掌胡跪, 当自称名, 尽一形世, 归依佛两足尊, 归依法离欲尊, 归依僧众中尊 后与受五学处 十戒 二百五十戒, 广如余说 下面逐一对偈颂进行解释 一 何谓 两足尊 就是在两足尊的诸佛前作归依 两足 指长有两足的人类与天人 尊 是无比殊胜的意思 诸佛所度化的凡夫弟子虽然遍于六道之中, 但善根成熟的众生主要是以善趣中的人类与天人为主, 佛的十大名号之一的 天人师, 也是指佛是天人与人类的导师的意思 另外, 在获得了出世功德的四类圣者中, 佛是声闻阿罗汉 缘觉阿罗汉, 以及菩萨这三类圣者的导师 由

40 归依问答录 33 此可见导师佛是一切有情之中最为殊胜的 二 如何落实 归依佛, 两足尊 在念诵 归依佛, 两足尊 时, 要以内心对伟大导师佛无比殊胜的认识, 立下在生生世世中都以佛宝作为自己唯一导师的誓愿 世间上的人, 没有经过理智 深入的观察, 会对其有限的视野中拥有一定力量的对境, 生起类似归依的心 比如天龙八部 邪魔外道 帝释天 转轮圣王等等, 甚至会对看起来似能呼风唤雨的官员 富商, 或医术高明的医生等等也会生起明显的依靠心里 但是在发下了 归依佛, 两足尊 的神圣誓愿后, 就应在任何时候, 任何场合, 任何情况, 无论面对谁, 都会明确地以人天导师佛为唯一的真正归依之处 而不应对上面所提到的那些对境生起一丁点的归依心 ; 然若请求他们作为助伴, 帮助如法所作的事业, 则无不可, 如以施主作为活命的助伴, 依诸医师作为祛病的助伴等等 另外, 众生归依的佛宝, 不仅仅是大家熟知的悉达多太子修行成就后的本师释迦牟尼佛, 而且包括了十方三世的一切法 报 化三身佛 诸佛从自利和他利分而言, 分为法身和色身 ; 其色身分为两类, 就是

41 34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报身及化身 在报身当中还可以分自受用报身 他受用报身, 他受用报身中, 一到七地的菩萨所见的 八到十地的菩萨所见的 十地金刚喻定显现的, 也都各不相同 ; 在化身当中又可以分殊胜化身 种种化身和工巧化身等, 在因地最初都是示现大慈大悲大愿, 中间行持六度万行, 最后成就自他二利圆满的佛果 三 何谓 离欲尊 欲 字从广义来解释, 就是所有的烦恼障 所知障 ; 凡是与无明挂钩的 ; 使众生的心不调柔 不寂静 不自在 ; 与解脱 成佛修法不相应的粗细杂染法都叫做 欲 欲 的危害那么严重, 但是却可以用法宝来直接对治, 而且法宝还能将 欲 连根拔起, 彻底断除 因此, 法宝是能离欲的最为殊胜的方便 四 如何落实 归依法, 离欲尊 在念诵 归依法, 离欲尊 时, 应立誓在今后生生世世中, 学修的 护持的 传播的 引导众生的, 唯一就是导师佛所宣说的黄金一样纯净的妙法 如果真正认识到了法宝的无比殊胜, 就会对法宝生起无比的信心, 就会对闻思修法宝的人生起极大的恭敬心 无论他是僧人也好, 在家人也好, 哪怕是刚学法的小孩, 只要是在闻思修佛法, 就都会生起极大

42 归依问答录 35 的随喜, 会觉得他们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 要能解决现代人各种各样的问题, 最有效的就是佛法 所有世间上的知识, 虽然各有特点, 但是与清净 深远的佛法相比, 就丝毫没有值得赞叹之处, 因为它们都不能减轻诸苦 去除烦恼 消除业障 断除无明 出离生死 科学再兴盛, 也不可能像佛法那样完整 彻底地解决最与人们利益相关的生死大事 有些人在接引众生趋入佛道时, 倾向于引导他们从学习弘扬世德的善书开始 一方面, 这也未尝不可 但是另一方面, 导师佛所宣说的法宝, 完全已经囊括了世出世间一切的善行, 低至为人处事之理, 高至宇宙人生的究竟真相, 在法宝中全都具备 在 二规教言论 格言宝藏论 水木格言 等论文中, 有大量阐述了净化人心的人规教言 ; 在 入菩萨行论 中, 连挪桌椅 洗手的威仪, 也都有详述 因此, 要认识到, 针对不同根机的众生, 佛菩萨们早已宣说了相应的佛法, 未必须从世间善书中找寻 五 何谓 众中尊 僧人们和合共住, 全心全意地投入在闻思修行离欲尊的法宝之中, 因此他们产生的功德是世间上的人无法比拟的, 他们的成就指日可待, 因而成为了世间

43 36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上最稀有难得的人 他们组成的僧团, 也成为了世间上最为殊胜 最有意义的团体 众生归依的是一切僧人所组成的僧众, 因此僧众只有一个, 从大乘的归依上来说, 它包含了十方三世的一切僧人 在末法时代, 并不一定每位僧人都能在一切时候都如理地行持, 但是要知道即使显现上并不清净的僧人, 只要根本戒未破, 也是整个僧众中的一员, 因此凡是见有持出家相的, 都应该因其是僧众之一员而恭敬对待 在五浊恶世, 凡能放下在家的生活, 远离生死轮回的红尘, 出家成为清净修行的僧众中的一员, 都非常地不容易, 单这一点来说, 就已经远远超过了在家人, 而成为人天的供养之处 历史上帝释天 转轮王 国王们都对僧众恭敬顶礼 ; 仲敦巴尊者是观世音菩萨化现的居士身, 但是对一切出家人, 哪怕是小沙弥也都恭敬地顶礼 六 如何落实 归依僧, 众中尊 在念诵 归依僧, 众中尊 时, 应立誓在今后生生世世中, 学修菩提道时应归依而亲近的助伴, 唯一就是佛教的僧众, 就是立誓今后乃至成佛之间以僧众为中心, 围绕在僧众周围, 以他们为自己修学菩提道的助伴, 以此带动自己对佛法的闻思修行, 并尽量以

44 归依问答录 37 僧众的福田, 来培植福德 这就是对僧众的归依 七 摄义总而言之, 就像大家的家是固定的, 父母是固定的那样, 众生如理的归依之境, 也是固定的, 那就是尊贵殊胜的三宝 所有内道修行人每天都要归依 供养 赞叹 随念 感恩三宝 ; 三宝弟子每天六次所作的归依, 就是念诵这三句佛亲口宣说的归依誓言 ; 并且凡是内道不共的一切善法, 都必须要在归依心的基础上进行, 这样就会获得三宝的殊胜加被, 并且形成今后生生世世中不离而随学佛法僧三宝的深厚善习, 最后才能彻底地解决自他众生的生死大事 二十一 怎么理解导师佛陀降生时宣告的 天上天下, 唯我为尊? 答 : 一 释意这是本师释迦牟尼佛降生时的豪迈宣告, 如 修行本起经 中说 : 行七步, 举手而言 : 天上天下, 唯我为尊 三界皆苦, 吾当安之 即导师佛陀是天上天下的众生中最为殊胜的, 其他众生都在三界中受苦, 因此佛陀誓愿进行救度 在 普曜经 中, 可以看到更清晰的意思 : 我当

45 38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救度天上天下, 为天人尊, 断生死苦, 三界无上, 使一切众无为常安 即佛陀出世时即立誓, 作为天人与人类中最尊贵者, 在三界中具无上功德者, 要救度天上天下的一切众生, 断除众生的生死苦, 使一切众生获得无为法的证悟果位, 获得永久的寂灭妙乐 二 具体经过在 方广大庄严经 中, 详细记录了本师释迦牟尼佛示现降生的过程 本师在降生之前, 在兜率内院为无数天子演说正法, 当时叫净幢天子菩萨 在降生之前, 天人们忧伤地说 : 圣士夫您不在这里, 兜率天宫将失去庄严! 南赡部洲有十八种外道宗师, 正以邪见造作种种恶业, 所以现在并非下生的时机 菩萨回答 : 海螺声不同于其它声音, 就像阳光不同于其它光明一样, 我的妙法和外道之法不同, 能够慑伏那些外道! 经过殊胜的入胎与住胎后, 菩萨从圣后的右胁安详地诞生, 如同狮子和大丈夫一般, 安详地瞻望观察四方 由于菩萨已在多生之中积集无量善根, 因此才一出生就获得了清净天眼, 对于一切三千大千世界中的国土城邑 众生的所有心念都能分明照了 于是菩萨观察这些众生的戒定智慧 一切善根等功德是否有

46 归依问答录 39 和自己相等的, 结果发现十方三千大千世界中, 没有一个众生的功德能和自己等同 这时, 菩萨不需他人扶持便独自向东方走出七步而且步步生出莲花 菩萨心中没有任何怖畏, 他说 : 我获得了一切善法, 当为众生宣说 又向南方走出七步, 说道 : 我应接受人天的供养 又向西方走出七步, 说道 : 在这个世上唯独我最尊贵 最殊胜 ( 即 天上天下, 唯我为尊 ), 这是我的最后身, 将灭尽生老病死 又向北方走出七步, 说道 : 我在一切众生之中, 是无上上 又朝下方走出七步, 说道 : 我将降伏一切魔军, 又将灭除一切地狱猛火等所有苦具, 散布大法云 普降大法雨, 使众生尽享安乐 又朝上方走出七步, 说道 : 我将成为一切众生瞻仰的对境 菩萨说话的声音传遍三千大千世界 三 摄义 天上天下, 唯我为尊, 这句话显示了导师佛陀救度众生的宏大誓愿和气魄 我们承蒙导师佛陀传讲了法宝的恩德, 也应追随导师佛成佛的脚步, 立誓今后也能像释迦佛那样, 证得殊胜的智悲力, 成为三界中功德无与伦比的究竟怙主 导师佛, 度化一切做过母亲的有情

47 40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二十二 请解释 华严经 净行品 中的开示 : 自归于佛, 当愿众生, 绍隆佛种, 发无上意 ; 自归于法, 当愿众生,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 自归于僧, 当愿众生, 统理大众, 一切无碍 答 : 这是众生归依三宝时应同时发起的誓愿, 出自实叉难陀三藏翻译的八十卷的 华严经 玄奘大师翻译的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等经典 意思是 : 誓愿归依佛宝, 同时愿一切众生, 都能归依佛宝, 承继正法并使之光大隆盛 弘扬佛法, 发起无上的菩提心 ; 誓愿归依法宝, 同时愿一切众生, 都能归依法宝, 深入闻思修佛法, 获得如海般的深广智慧 ; 誓愿归依僧宝, 同时愿一切众生, 都能归依僧宝, 愿僧宝能够带领大众, 和合共修, 无有任何障碍 大乘不共的归依, 是以救拔众生苦的大悲心引发的归依, 因此在自己获得了三宝的救护的同时, 心中应同时希望一切众生, 都能同享佛法僧三宝救护的利益 这里的 自归 是将自己归投于 依靠于的意思, 因此三归依又称作三自归 如六十卷 中阿含经 中说 : 世尊, 我今自归于佛 法及比丘众, 惟愿世尊受我为优婆塞! 从今日始, 终身自归, 乃至命尽 又 六

48 归依问答录 41 度集经 中说 : 执三自归, 怀四等心, 具持五戒, 山海可秤量, 斯福难筹算也 在汉地寺院里的 早晚课诵 中, 都要发这样的誓愿, 只是第一句稍有不同, 是 自归依佛, 当愿众生, 体解大道, 发无上心 这出自佛驮跋陀罗三藏翻译的六十卷的 华严经 等经典, 意思是 : 将自己归依于佛宝, 同时愿一切众生, 都能归依佛宝, 来证悟殊胜的菩提道, 发起无上的菩提心 二十三 请解释 归依佛竟, 终不归依天魔外道 ; 归依法竟, 终不归依外道典籍 ; 归依僧竟, 终不归依外道徒众 答 : 这是在作了归依之后, 三宝弟子应该生起坚定誓愿而遵守的学处, 就是应该制止 不应该做的三个方面 一 释意 竟 是指已经进行了归依, 获得了归依体, 迈进了佛门 终不 是指自此以后, 从大小乘共同的观点来说, 是直到此生命终 从大乘不共的观点来说, 是直到成佛之时 这个学处的意思是说, 我已对佛宝作了归依, 从此再也不做归依天魔外道师 ; 我已对法

49 42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宝作了归依, 从此再也不做归依外道宗教 ; 我已对僧宝作了归依, 从此再也不做归依修学外道的团体 二 阐明原因 ( 一 ) 我除了佛之外再不依止其他的导师 因为其他如自在天等的外道教主, 自己并未真正解脱一切怖畏, 并未证得解脱的果位, 也没有对众生一视同仁的慈悲心, 并且也缺乏度化的方便与能力 ( 二 ) 我要按佛所说的一切圣法作真正的修习, 而不寻求佛法之外的教法, 因为其他的法门, 不是落入到常见, 就是落入到断见, 都没有认识到一切法是由于缘起而性空的真相, 因此无法引导众生获得解脱 ( 三 ) 一切修行的僧伽是我修道的助伴, 除了僧伽以外我不去寻求其他的团体 因为其他的团体所归依的法 所奉行的方法都与解脱相违背, 因此加入其中, 只会与解脱越来越远离 总之, 有了这样的坚定的信念, 才是真正的三宝弟子, 没有这种坚定的信念, 以其他任何心念和行为, 都不算是进入佛门 三 阐明学处的涵义这三个应制止的方面, 更具体地来说, 即是 : ( 一 ) 归依导师佛之后, 不再归依其余的诸天等 ; ( 二 ) 归依圣法之后, 不应当损害一切有情 ;

50 归依问答录 43 ( 三 ) 归依僧伽之后, 不应和外道徒共住 在 正法明灯 的 进入圣教之门 中, 对这三个具体的方面作了如下的解释 : ( 一 ) 归依导师佛之后, 不再归依其余的诸天等 世间大自在天 遍入天 各种天仙 其它灵鬼 山神 河神 龙等, 都不能做为究竟的归依处 假如是为了暂时成就世间如法的事业, 请他们做为助伴, 不会失坏归依戒, 关键是归依导师佛后, 不归依外道师 ( 二 ) 归依圣法之后, 不应当损害一切有情 也就是一切损害有情的想法和行为都应当杜绝 因为导师佛宣说的圣法的自性 ( 本质 ) 是慈悲 是寂静, 而损害有情与圣法的体性完全相违 ( 三 ) 归依僧伽之后, 不应和外道徒共住 凡是不以三宝为归宿, 或诽谤三宝的人, 都不应当作为一起修习的伴侣 这样规定的原因, 是我们刚归依的人, 正确的知见还没完全建立, 信心还没有稳定, 和他们接触, 有可能会失坏我们的归依 佛陀的这个规定, 就像父母对子女殷殷关切, 在子女长大成人之前, 告诫子女要远离社会上的坏人一样

51 44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二十四 归依佛竟, 终不归依天魔外道 这个誓愿的学处, 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应该如何落实? 答 : 对这个誓愿的学处, 应从三个方面进行落实 一 关键要清楚地认识到归依佛宝的必要性也就是不管在哪种社会里, 要奉行归依佛宝的誓愿, 其关键自己要很清楚地认识到归依佛宝的必要性 众生之所以需要归依佛宝, 最基本的, 是因为暇满难得 寿命无常 轮回过患等, 而归依境的佛宝却完全具备救度众生于危难的智慧 慈悲与善巧方便等 其他的任何有情, 都不具备导师佛这样的智悲力, 因此都不是值得归依之境, 而且连他们也都需要仰赖导师佛的救度 因此, 归依佛宝, 是理智的抉择, 是对自己以及其他的众生负责的行为 二 在归依之后, 要维护并坚固归依心也就是哪怕是遇到生命危险, 也不舍弃, 直至成功获得解脱 但是在这过程之中, 尤其在初始阶段, 还会出现因为认识不清 见解不明, 而出现的摇摆不定, 因此要提高认识, 坚定地奉行这个誓愿的学处 三 衡量能否成为归依处的标准是智悲力所谓天魔外道, 是指看起来好像也很有力量的一些对境 比如说像自在天 上帝等的外道教主 有的

52 归依问答录 45 外道, 也有四禅八定的定力, 也有除了漏尽通之外的五种神通, 甚至可以通晓前后八千劫的事情 有的对归顺他的众生非常慈悲 对于这样的对境, 就以智悲力这个标准, 经过观察后就会发现, 他们并不具备真正的智悲力, 也就是说并不具备普渡一切众生的能力, 因此不值得依靠而归依 其实, 损害归依誓愿的因素, 不仅仅只限于天魔外道 在历史上, 譬如提婆达多戒律守持得不错, 还通达三藏, 而且还得了四禅, 能示现神通, 但是他却破了和合僧团, 一度蒙蔽了五百比丘, 损害了他们的归依戒体 如果现在有一个人也这样来鼓动你, 哪怕他只具备其中一个功德, 你会不会受到他的蛊惑? 会不会想到从智悲力的三个标准上去衡量? 导师佛虽然福慧圆满, 是人天的至尊, 但是显现上, 殊胜化身佛也是只有三衣一钵, 过着清净知足的日子 而有的外道则具备很大的福报, 看起来雍容华贵, 你看了会不会心生羡慕呢? 具有权势财富的人, 在社会上的力量非常强大, 他们可以提携你, 也可以打压你, 当面临这样情况的时候, 你会不会因为没认识到他们的缘起性 无常性, 以及三世的因果, 只是看到他们暂时力量的强大, 从

53 46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而心生崇敬, 而削弱了对佛的归依誓愿 遵守学处? 还有, 在寻找结婚对象的时候, 会不会觉得只要找到了一个工作体面 收入稳定 人品可靠的人, 今后的日子就可以很踏实, 不会有后顾之忧了? 如果是这样, 那就是将结婚的对象, 当作归依的对境了, 而完全忽略了对方的无常变化性 就像将未来的希望, 寄托于一个色彩斑斓 很快要破碎的水泡上, 而忘失了只有导师佛才是具有智悲力的唯一可依靠之处 四 摄义总之, 真正的归依不是停留在表面上 口头上 仪式上的归依, 而是内心的一种智慧的选择 内心坚定的誓愿 世间男女在耽著于热恼的恋情的时候, 尚且会发出山盟海誓, 说出直至海枯石烂, 而真心不变的誓言, 这说明世间人的决心, 在因缘具足的时候, 是完全能够产生的 对于智悲力圆满的导师佛, 则更应该创造出因缘, 发下矢志不渝的誓愿 对于归依的违品, 就要像平时防范坏人 毒品一样, 坚决隔绝, 绝不沾染 二十五 归依法竟, 终不归依外道典籍 这个誓愿的 学处, 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应该如何落实?

54 归依问答录 47 答 : 一 关键要认识到遵守这个学处的重要性首先是要明白, 归依导师佛后, 必须严格按照导师佛所慈悲开示的方法修持, 才能获得三士道的利益 而外道的典籍, 虽然有的也劝世人行持善法, 甚至有获得色界与无色界禅定的修法, 但是都没有能够洞悉缘起性空的究竟真相, 因此无一能够断除一切无明烦恼 超出轮回, 获得解脱安乐 不能调伏自心, 更不用说行持广度众生的菩萨行了 二 深刻认识到外道没有解脱的原因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中指出外道没有解脱的原因, 是只希望断除死, 却不知道要断生 : 天王当知, 邪见外道为求解脱, 但欲断死, 不知断生 若法不生, 即无有灭 譬如有人块掷师子, 师子逐人, 而块自息, 菩萨亦尔, 但断其生, 而死自灭 犬唯逐块, 不知逐人, 块终不息, 外道亦尔, 不知断生, 终不离死 大般涅槃经 以譬喻说明了外道颠倒执着常乐我净 : 善男子! 是诸外道痴如小儿, 无慧方便, 不能了达常与无常 苦乐 净不净 我无我 寿命非寿命 众生非众生 实非实 有非有 于佛法中取少许分, 虚妄计有常乐我净, 而实不知常乐我净 如生盲人不识乳色, 便问他言乳色何似? 他人答言色白如贝 盲

55 48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人复问是乳色者如贝声耶? 答言不也 复问贝色为何似耶? 答言犹稻米末 盲人复问乳色柔软如稻米末耶? 稻米末者复何所似? 答言犹如雨雪 盲人复言, 彼稻米末冷如雪耶? 雪复何似? 答言犹如白鹤 是生盲人虽闻如是四种譬喻, 终不能得识乳真色, 是诸外道亦复如是, 终不能识常乐我净 善男子! 以是义故, 我佛法中有真实谛, 非于外道 意思是说 : 善男子! 所有这些外道, 其愚痴像小孩一样, 没有智慧的方便, 不能通晓什么是常与无常, 苦与乐, 净与不净, 我与无我, 寿命与非寿命, 众生与非众生, 实与非实, 有与非有 他们在佛法中学了一少部分, 但是他们无中生有地认为有常乐我净, 而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常乐我净 就像天生的盲人没见过牛奶的颜色, 问起别人牛奶的颜色像什么? 别人回答说是像贝壳一样的白色 盲人接着问那牛奶的颜色是不是像贝壳被敲击时发出的声音? 别人回答说不是的 盲人于是问, 那贝壳的颜色像什么? 回答说像米粉 盲人于是问牛奶颜色是像米粉那样柔弱吗? 那米粉又像什么呢? 回答说像雪 盲人问, 是说那个米粉像雪那样冷吗? 那雪又像什么呢? 回答说像白鹤 这个天生的盲人虽然听到上面这四种比喻, 但是终究

56 归依问答录 49 无法认识牛奶真正的颜色 这些外道也像这样, 终究认识不到常乐我净 善男子, 因此只有佛法中有真谛, 而外道中并没有真谛 佛藏经 指出了外道的发心低劣: 外道经书无真实语, 法应骄慢贡高自大 何以故? 是事不为厌离, 不为寂灭, 不为得道, 不为涅槃 意思是 : 外道的经书中并没有真实语, 而且充满了骄慢 贡高和自大 为什么呢? 因为外道不是为了厌离生死轮回, 不是为了寂灭烦恼和妄想, 不是为了得道, 不是为了涅槃 佛在 长阿含经 中指出了外道中没有宣说苦集灭道四谛 : 尔时, 镜面王即说颂曰 : 诸盲人群集, 于此竞诤讼, 象身本一体, 异相生是非 佛告比丘 : 诸外道异学亦复如是, 不知苦谛, 不知集谛 尽谛 道谛, 各生异见, 互相是非, 谓己为是, 便起诤讼 若有沙门 婆罗门能如实知苦圣谛 苦集圣谛 苦灭圣谛 苦出要谛, 彼自思惟, 相共和合, 同一受, 同一师, 同一水乳, 炽然佛法, 安乐久住 三 初发心学佛者读诵外道典籍的过失初学者喜欢读诵外道典籍, 会有什么过失呢? 龙树菩萨在 大乘宝要义论 中说了菩萨有二十种魔事, 其中之一, 就是喜欢外道典籍 : 十六者, 虽

57 50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复希求菩萨藏法, 而乐受持路伽邪陀外道典籍, 是菩萨魔事 瑜伽师地论 中说: 若以染污心于能引无义外道典籍, 承诵赞咏 广为他说, 由事重故, 名重绮语 大宝积经 中说: 又大迦叶 出家之人有二不净心 何谓为二 一者读诵路伽耶等外道经书 二者多畜诸好衣钵 佛说华手经 中说: 又舍利弗, 菩萨杂学外道经书, 巧于诤论, 多人所敬, 是人不能自调伏心, 亦复不能调伏诸法, 不调伏故不行大乘 佛藏经 中说: 舍利弗, 当来比丘, 好读外经, 当说法时, 庄校文辞, 令众欢乐 恶魔尔时助惑众人, 障碍善法, 若有贪着音声语言, 巧饰文辞, 若复有人好读外道经者, 魔皆迷惑令心安隐, 若有比丘修佛法者, 令生疑惑, 咸使众人不复供养 或有比丘若二若三已读佛经, 便使令求外道经法, 先自看者赞言善好, 是诸人等, 为魔所惑, 覆障慧眼, 深贪利养, 看诸外书, 犹如群盲为诳所欺, 皆使令堕深坑而死 舍利弗, 诸生盲人, 即是比丘, 舍佛无上道求外道经书, 诳人是恶魔, 深坑是邪道 舍利弗, 如群盲人舍所得物, 欲诣大施而堕深坑, 我诸弟子亦复如是, 舍粗衣食而

58 归依问答录 51 逐大施, 求好供养, 以世利故, 失大智慧, 而堕深坑阿鼻地狱 四 为了降伏外道, 内道智者可以阅读外道典籍那么外道的典籍是否一律不能看呢? 释氏要览 中说: 毗奈耶 云: 因舍利子, 降伏拨无后世外道, 佛听比丘学外论, 仍须是明慧强记者, 方可于一日分三时, 初中二分, 读诵佛经, 至晚读外书 是故祇垣中有书院, 其中置大千界不同文书, 佛许比丘遍读, 为降外道故, 不许依其见解 地持论 云 : 若聪明上智, 能速受学者, 于日月中, 常以二分学佛法, 一分学外典 菩萨善戒经 中说: 若菩萨不读不诵如来正经, 读诵世典 文颂 书疏者, 得罪 不犯者, 若为论议, 破于邪见, 若二分佛经, 一分外书 何以故 为知外典是虚妄法佛法真实故, 为知世事故, 不为世人所轻慢故 瑜伽师地论 中说: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 现有佛教于佛教中未精研究, 于异道论及诸外论精勤修学, 是名有犯, 有所违越, 是染违犯 无违犯者, 若上聪敏若能速受, 若经久时能不忘失, 若于其义能思能达, 若于佛教如理观察, 成就俱行无动觉者,

59 52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于日日中, 常以二分修学佛语, 一分学外, 则无违犯 五 主要精力, 必须用在修学与弘扬佛法上现在的社会, 为了和谐与稳定, 以及人们的安居乐业, 不但要大力弘扬佛法, 还亟需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 因此, 在三宝弟子中, 也广泛地弘扬 流通了佛法之外的许多善书, 如果知道这些善书不违背于共下士道等的佛法, 也是完全可以的 但是依然要分清内外道的界限, 最主要的精力, 还是要用在修学与弘扬唯一能带领众生出离三界, 到达究竟彼岸的珍贵的内道佛法 二十六 归依僧竟, 终不归依外道邪众 这个誓愿的学处, 具体应该如何落实? 答 : 归依了僧宝之后, 就应坚守归依戒, 再不归依外道徒众 外道中奉行善法, 还是恶法, 都没有真正解脱的希望 一 必须分清内外道徒众的差别 优婆塞戒经 中, 对外道徒众与内道的僧众的差别做了清楚的说明 : 智者应观外道徒众, 无惭无愧, 非如法住, 虽为道行, 不知正路, 虽求解脱, 不得正要, 虽得世俗微善之法, 悭吝护惜, 不能转说, 非善

60 归依问答录 53 行性, 作善行想 佛僧寂静, 心多怜愍, 少欲知足, 如法而住, 修于正道, 得正解脱, 得已复能, 转为人说, 是故应当次归依僧 意思是 : 有智慧的人, 应该看到外道徒众, 无惭无愧, 没有如法地安住, 虽然在修道, 但是没看到正路, 虽然在求解脱, 但是没有得到正要, 虽然得到了很少的世间善法, 但是悭吝护惜, 不愿意告诉别人, 对于不善的行为, 当作是善行 而内道佛僧则很寂静, 心里充满慈悲, 少欲知足, 如法地安住, 修行的是正道, 能获得正解脱, 获得解脱后, 又能传授给他人, 因此应当再归依僧宝 二 在家居士恭敬 亲近僧众的殊胜利益佛弟子应该常亲近僧宝, 远离外道徒众, 而且应该远离占卜 优婆塞戒经 中说 : 若优婆塞常能出至寺庙僧坊, 到已亲近诸比丘等, 既亲近已, 咨问法味, 既问法已, 当至心听, 听已受持, 忆念不忘, 能分别义, 分别义已, 转化众生, 是名优婆塞自利利他 若优婆塞不能习学如是所说, 轻慢比丘, 为求过失, 而往听法, 无信敬心, 奉事外道见其功德, 深信日月五星诸宿, 是优婆塞不名坚固如法住也 意思是说 : 如果居士常能到寺院僧坊, 去亲近诸

61 54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比丘, 亲近后, 便请问佛法, 请问后, 当认真听法, 听后则应受持, 忆念不忘, 这样就能通晓法义, 通晓之后, 再去传授给其他众生, 这就是居士应奉行的自利利他善行 如果居士不学上面所说的善行, 反而轻慢比丘, 寻找比丘的过失, 去听法的时候, 没有信心, 也不恭敬, 反而去奉事外道, 认为外道有功德, 对于外道所讲的日月五星等的卜筮法深信不疑, 这样的居士就称不上坚定地如法而住 三 佛弟子不能供养外道导师佛陀在 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 中, 还开示了宁于如来起不善业, 也不能去供养外道邪见者 : 佛言 : 迦叶, 如汝所言, 若有众生起念如来, 思忆如来, 观缘如来, 是等一切悉皆当得涅槃果证 大德迦叶白言 : 世尊, 如我解知佛所说义, 宁于如来起不善业, 非于外道邪见者所, 施作供养 何以故, 若如来所, 起不善业, 当有悔心, 究竟必得至于涅槃, 随外道见当堕地狱饿鬼畜生 意思是说 : 佛对迦叶说 : 就像你说的那样, 如果众生思念如来, 缘如来观想, 这一切众生都将证得涅槃果位 大德迦叶禀告说 : 世尊, 我这样来理解导师佛所说的含义, 即宁可对如来做不善业, 也不要对外

62 归依问答录 55 道邪见者去做供养 为什么呢, 如果对如来做了不善业, 将来忏悔的话, 最后必能证得涅槃, 但是跟随外道见, 则当堕入于地狱 饿鬼 畜生道 四 恭敬 供养内外道徒众的差别导师佛还比喻说明了恭敬供养内外道的差别 : 佛言 : 迦叶, 如汝所言, 迦叶, 设有人天骂赤栴檀, 以手打捶速撩弃地, 迦叶, 于意云何, 如是人者有何等香? 迦叶白言 : 而是人者有栴檀香 如是, 迦叶, 若有众生眼见 耳闻, 及口宣说于如来者, 当知是人有解脱香 迦叶, 有人执把于粪污已, 以诸伎乐一切众华而供养之, 如是人者有何等香? 迦叶白言 : 世尊, 是人唯有粪秽臭恶 如是, 迦叶, 其有亲近 恭敬 供养诸外道者, 当知是人亦复如是 意思是说 : 导师佛赞许了迦叶尊者的话, 并且继续对迦叶尊者说 : 如果有人或天人骂红旃檀, 并且拿手捶打, 最后扔到地上, 迦叶啊, 你觉得这人身上会有什么香? 迦叶尊者说 : 这人会有旃檀香 佛说, 是的, 迦叶, 如果众生见到了佛, 听到了佛的声音, 并且谈论佛, 应知道这样的人就有了解脱香 迦叶, 如果有人抓了粪便涂到自己身上, 然后别人用各种音乐和鲜花对他作供养, 这样供养的人身上有什么香呢?

63 56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迦叶恭敬回答说 : 世尊, 这个供养的人, 只会有粪便 的恶臭 佛说 : 是的, 迦叶, 亲近 恭敬 供养各类 外道的人, 也是这样的 二十七 未对佛法僧三宝进行全面 平等的归依会有哪些表现? 并对自己进行一一对照检查 答 : 未对佛法僧三宝进行全面 平等的归依, 表现为 : 一 在佛法僧三宝之间有取有舍 ; 二 对佛宝 法宝 僧宝各自进行取舍 一 在佛法僧三宝之间有取有舍这个第一种是在佛法僧三宝之间有取有舍的情况 比如有的人喜欢闻思修经论, 也恭敬出家僧人, 但对导师佛没有感恩与崇敬, 不愿意了解佛的功德与恩德, 也不愿意祈祷, 即使嘴上没有明显表现出来, 其实这也是对佛宝归依心缺失的表现 又比如有的人喜欢念佛, 对出家僧人也非常恭敬, 但是就认为不需要闻思修经论, 认为那些是浪费时间等, 这就是舍弃了法宝 又比如有的人认为现在末法时代守戒如法的僧人少见, 于是提出只归依佛宝和法宝, 这就是舍弃了僧宝 诚然在末法时代, 清净持戒 如理闻思修的僧人并不普遍, 但是见到每一位出家僧人, 都应该一

64 归依问答录 57 分为二地看待 : 一方面, 他剃须发 着僧衣的形象, 就是僧宝的形象, 因此对他的恭敬, 就是对僧宝的恭敬 另一方面, 对于他个人的操守如何, 则应分开对待, 如果严谨持戒, 精进地闻思修行, 则应该亲近 ; 反之可以远离, 但即使远离, 也应感谢他示现了僧相, 内心保持对僧宝的恭敬 佛法僧三宝是众生要获得解脱的三个不可缺少的依靠, 三宝各自有其功德的侧重, 同时又互相联系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只有对佛法僧全部进行了如理 到位的归依, 才有可能为解脱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果只归依其中某部分, 都会导致基础不实, 而在修行路上歧路不断 障碍重重, 根本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解脱 二 对佛宝 法宝 僧宝各自进行取舍这个第二种对佛法僧三宝各自进行取舍的情况, 在不注意的前提下, 也容易产生 对于佛宝的取舍 : 从大乘的观点来说, 众生归依的是十方三世的法身佛 报身佛 化身佛 如果不了知 又不注意, 便可能只是归依了其中的一部分 比如修西方净土的念佛人, 在法门上需要一门深入念阿弥陀佛, 这是因为阿弥陀佛总集了十方三世的法 报 化三身佛的功德, 具有了这样的正见, 则念阿弥陀佛

65 58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等同于在念十方三世的一切佛 ; 但是如果见上有所偏颇, 认为只需要归依阿弥陀佛, 而不需要归依其他的佛, 只需要念阿弥陀佛, 念其他的佛没有意义, 那就在归依佛宝上不圆满了 对于法宝的取舍 : 一切的大小乘显密法门, 都是导师佛从大智慧与大慈悲双融的境界中所流露出来的甘露妙法 正是有八万四千种烦恼, 导师佛才宣说了对治它们的八万四千种法门, 而且所有的法门, 都导向成佛, 形成有机的联系, 是菩提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对于自己的解脱来说, 只专修其中的某类法门就能够成就 ; 但是大乘的目标 发心都是度化一切众生, 而众生根机千差万别, 因此就必须要像导师佛那样随机赐教 这就需要对一切的法宝生起殷切的敬仰与修学之心 有的人因为特别的机缘, 接触到了其中的某些法门, 因此只赞叹, 只归依这类法门, 而排斥其他的法门, 这样就没有全面 平等地对法宝进行归依 还有的人, 对自己地域上传统的佛法有一种归属感, 而对流传于其他地区的法门, 会下意识地觉得这是他们的佛法, 这实际上是受到世间狭隘的地域观念的影响, 而对清净纯正的佛法人为地进行割裂与取舍, 这是对法宝极大的不恭, 如果这种想法行之于语言或

66 归依问答录 59 文字, 并影响了别人, 则更将造下无量的过失, 会对自己与他人的闻思修行产生严重的障碍 对于僧宝的取舍 : 僧人是僧宝中的一员, 对于僧人应该平等地恭敬 有的人恭敬年纪大的出家人, 认为他们功德更大些 ; 有的人恭敬自己的师父, 对其他的出家僧人视而不见 ; 还有的人对那些与自己修学同一法门的僧人觉得很亲切, 而对修学其他法门的僧人则感觉疏远, 这些都是对僧宝的取舍, 应予以纠正 三 于三宝作取舍有无量过患凡夫的遍计所执非常明显, 习惯于用第六分别意识中的颠倒见解来作观察, 但是正像对三宝的恭敬与归依能产生无量的功德一样, 对三宝的轻视与怠慢也会引发无量的过患, 因此大家千万要注意, 进行有效防范自己的身口意, 避免于三宝作取舍 二十八 归依法宝之后, 哪些不正确的见解与行为会对法宝殊胜加持的获得产生障碍, 甚至造下特别严重的罪业? 答 : 一 一切佛法无违, 均是饶益有情成佛之道一切佛法都是诸佛菩萨救度不同根机 意乐的众生的殊胜方便, 是众生依之出离轮回苦海 乃至

67 60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获得究竟佛果的解脱正道 因此对一切法宝, 三宝弟子都应该同等恭敬地归依与信受 四十二章经 中说: 佛所言说, 皆应信顺, 譬如食蜜, 中边皆甜 二 什么是谤法 菩提道次第广论 中说 如 白莲华 及 谛者品 宣说一切佛语 ; 或实或权 ; 皆是开示成佛方便 有未解是义者, 妄执一类为成佛方便及执他类为成佛障碍, 遂判好恶 应理非理及大小乘, 谓其菩萨须于是学, 此不须学, 执为应舍, 遂成谤法 遍摄一切研磨经 云 : 曼殊室利! 毁谤正法业障细微 曼殊室利! 若于如来所说圣语, 于其一类起善妙想, 于其一类起恶劣想, 是为谤法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中说: 若有于我为欲利乐一切有情所说正法, 谓依声闻乘所说正法, 或依缘觉乘所说正法, 或依大乘所说正法, 诽谤遮止障蔽隐没, 下至一颂, 当知是名谤正法者, 亦名毁灭八圣道者, 亦名破坏一切有情正法眼者 就是说 : 导师佛为了让一切有情获得利乐而宣说的正法, 即依声闻乘所宣说的正法, 依缘觉乘所宣说的正法, 还有依大乘所宣说的正法 如果对这些正法进行诽谤 遮止 障蔽

68 归依问答录 61 隐没的话, 即使只有一个偈颂, 应知此种人即是诽谤正法者, 亦名毁灭了八圣道者, 亦名破坏了一切有情正法眼者 三 导致障碍获得法宝加持的因素另外, 还有下列情况会导致障碍获得法宝的加持, 故应引起高度的警惕 : 1 对法宝没有真正归依心 将甘露一般殊胜的佛法只是当作普通的知识进行研究, 并非是为了修证佛法而闻思, 这样即使研究得很认真, 也很难获得法宝的殊胜加持 2 对佛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没认识到佛法所具有的一字千金的价值, 而导致对法宝归依心不强 由于未引起重视, 故在听闻佛法的时候, 没有欢喜心, 产生出覆器 秽器 漏器等的各种过失, 并且对法本不尊重, 随便乱放, 对法师也不恭敬 还有, 即使是没有学懂也不去请教, 有疑问也不解决, 这种随随便便的心理, 也会障碍获得佛法殊胜的加持 3 师心自用 根据自己对法宝的一知半解, 以傲慢心随意下一些没有充分教证 理证的不正确结论, 会导致正法的隐没 4 没有了达一切佛法本来圆融 对自己正在闻思

69 62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修的, 或在自己地域所流传的佛法, 受先入为主的观念 我所执引起的贪心等因素的影响而进行赞叹, 而对其他佛法, 在自己的言语中却流露出贬低之意 这种将完整 圆融的佛法, 凭凡夫的情见割裂成了 我们的佛法 与 他们的佛法, 并对所谓 他们的佛法 有意无意地进行贬损, 这种言行不但得不到佛法的加持, 甚至会导致谤法与舍法的严重恶业 5 没有对教 证二法平等重视 只赞叹 重视证法, 不赞叹 重视教法, 不知道证法需要通过教法来获得 6 对法宝归依心不足 遇到烦恼 障碍, 能祈祷佛宝与僧宝当然好, 但若根本就没想到其实自己也可以运用法宝的力量, 解决当下的烦恼和障碍, 则反映了对法宝归依心的不足, 也根本没有认识到三宝其实是以法宝为核心的内涵 7 没有平等重视闻思修 只强调闻思佛法, 放弃修行, 或者只强调修行, 不强调闻思正法 8 仅是倾心赞叹世间善法 倾心赞叹世间善法, 但是对能获得世出世间功德的至善佛法却束之高阁, 不去闻思 传播 弘扬, 这也会障碍对法宝的圆满归依等

70 归依问答录 63 四 如理受持殊胜法宝的最佳方法最后依圣者法王上师的语录谈谈如理的受持殊胜法宝的方法 法王上师曾做过这样的殷切教诲 : 你们首先需要认识到, 佛法除了教法和证法以外再也没有别的内容 ; 思维安乐 痛苦都是无常的, 所以杂事 次要的事等都应该放下来, 应当只是闻思教法 修行证法 所有的宗派都是佛陀的圣法, 故应当无偏袒地观想清净, 不能以对自宗贪执对他宗抵制的心造下谤法的严重罪业 一切行为都不要盲目跟随浊世的众生, 要按佛陀的律藏中所讲的那样行持, 一切功德的所依是清净的戒律, 护持三乘戒律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 当今正值佛法衰落的时期, 能通达一些正法的人不要一个人独善其身, 应该发起勇猛广大的心, 精勤讲经说法, 在这个浊世再也没有比学法和弘法更殊胜的善法了 二十九 诽谤佛法会导致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答 : 以前我在法王的甚深教言 怀业时语讲记 中, 从六个方面 ( 一 毁谤金刚密法之过患 ; 二 毁谤大乘之过患 ; 三 毁谤声闻缘觉乘法之过患 ; 四 若无极大密意, 亦不应毁谤外道 ; 五 谤法罪超过五

71 64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无间罪, 不得解脱 ; 六 谤法是往生西方净土最大的障碍 ) 宣讲了谤法的过患 大家可以重新翻看参阅 现在为引起大家的重视, 从而杜绝谤法恶业, 在这里再列举几个教证 一 诽谤正法的人, 感受无量苦恼, 无法证得涅槃 佛藏经 中说: 舍利弗, 汝且观之, 诽谤圣人不信圣语, 受是无量无边苦恼不得解脱 舍利弗, 有诸众生起破法罪业违逆不信者, 其数无量, 于九十九亿佛所阿僧祇劫, 乃无一人入涅槃者 二 诽谤正法的人, 将长劫堕入地狱恶道佛在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中宣说了诽谤正法的严重现世苦报, 及后世长劫堕入地狱恶道之苦 此经说 : 王 宰官 居士 长者 沙门 婆罗门等 旃荼罗人, 不久便当支体废缺, 于多日夜, 结舌不言, 受诸苦毒, 痛切难忍, 命终定生无间大狱 佛陀在宣讲了谤法的苦报后, 法会上有八十百千那庾多众生, 因为曾经诽谤正法, 而遭受了无量苦报 他们向导师佛忏悔时, 讲述了他们遭受的种种痛苦 : 我等由是恶业障故, 从尔以来流转生死, 常处地狱 傍生 饿鬼, 喑哑无舌, 都不能言, 受诸苦毒, 痛切难忍 始于今世, 得复人身, 而犹喑哑, 常患舌庈, 蒙佛神力, 方

72 归依问答录 65 始能言, 复能忆念自过去世所有因缘诸恶业障 我等今者于世尊前, 闻说此经, 获得正见, 深心惭愧, 发露忏悔, 不敢覆藏, 愿悉除灭 从今以往, 永不复作 防护当来所有罪障 唯愿世尊, 哀愍摄受, 令我等罪皆悉销灭, 于当来世永不更造 唯愿世尊, 哀愍济拔我等当来恶趣苦报 唯愿世尊, 哀愍我等为说正法 世亲菩萨在 往生论 中说 : 五逆罪人, 堕阿鼻大地狱中, 具受一劫重罪 诽谤正法人, 堕阿鼻大地狱中, 此劫若尽, 复转至他方阿鼻大地狱中 如是展转经百千阿鼻大地狱, 佛不记得出时节 以诽谤正法罪极重故 三 与谤法者关系密切的人, 也将受堕入地狱 地藏十轮经 中, 还告诫那些与谤法者关系密切的人, 也会受其影响而堕地狱 : 若有亲近或与交游或共住止或同事业, 俱定当堕无间地狱 大乘方广总持经 中也说: 以谤法故, 身及眷属俱堕地狱 因此, 谤法的果报如此地触目惊心, 所有的众生都必须守好自己的身口意, 杜绝谤法恶业的产生, 已经造下的, 也应该努力忏悔清净

73 66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三十 佛宝与僧宝是有情, 因此供养佛宝与僧宝可以获得福报, 法宝并不是有情, 为什么通过供养也一样可以获得福报呢? 答 : 并不是只有情才能赐予福报, 无情物像如意树 摩尼宝 佛舍利等等, 在因缘具足的情况下, 都可以满足祈祷者的愿望 一 法宝能赐予福报的理证法宝是导师佛证悟境界的流露, 是众生获得解脱的根本依处, 是一切凡圣的无上救护者, 也是十方三世诸佛的法身慧命等, 所以法宝完全是所有功德的凝聚 因此供养法宝, 必然能产生福报, 而且因为法宝的功德无可比拟, 所以产生的福报之大也无可思量 所以供养法宝是十法行之一 二 法宝能赐予福报的教证如 放光般若经 中说 : 佛言 : 假令如东方恒边沙刹土, 满其中众生, 一一佛泥洹后, 取舍利起七宝塔弥满其中, 供养如上, 从劫至劫, 复过一劫, 尽其寿命 云何, 拘翼! 其人殖福宁转多不? 释提桓因言 : 甚多, 甚多! 佛言 : 故不如是善男子 善女人供养般若波罗蜜, 书持经卷讽诵读习, 供以名香 泽香 杂香, 缯彩花盖, 得其福多 何以故? 拘翼!

74 归依问答录 67 一切诸善法皆在般若波罗蜜中 何谓善法? 五戒 十善 四禅 四等, 及四空定 三十七品 三脱门 四谛 六通 八惟无 九次第禅 六波罗蜜, 从内外空至有无空, 诸三昧门 陀邻尼门, 佛十种力 佛十八法 四无所畏 四无碍慧 大慈大悲 道事 萨云若事, 是为诸如来. 无所著. 等正觉之法教 诸罗汉 辟支佛 过去当来今现在诸如来, 皆从是般若波罗蜜中学成, 度于彼岸 在这段开示中, 导师佛为帝释天首先讲说了无量众生于漫长的时劫中, 建造无量的舍利塔来供养一切佛陀的舍利, 所产生的一切功德, 都不及一个人书写般若经典后, 受持 并供养以上妙的香花等的福报大 导师佛接着解释了其中的原因, 即一切的善法都包含在般若波罗蜜之中, 并且一切的声闻 缘觉以及佛, 都是从般若法门中学成的 金刚经 中也说: 须菩提, 在在处处, 若有此经, 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 所应供养 当知此处则为是塔, 皆应恭敬作礼围绕, 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又 法华经 分别功德品 中说 : 广闻是经, 若教人闻, 若自持, 若教人持, 若自书, 若教人书, 若以华香 璎珞 幢幡 缯盖 香油 酥灯供养经卷,

75 68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是人功德无量无边, 能生一切种智 三 三世如来皆供养法 涅槃经 云: 法是佛母, 佛从法生, 三世如来皆供养法 因此, 就像供养佛宝和僧宝一样, 佛弟子对法宝也应同样广做供养 三十一 如何理解 诸佛出现乐, 演说正法乐, 僧众和合乐, 同修勇进乐? 答 : 此偈颂讲述了佛法僧三宝是众生安乐的源泉 出自 出曜经 等经典, 俱舍论自释 中也作了引用 诸佛的出世, 犹如优昙钵花一样稀有难得, 使一切众生获得了解脱的希望, 因此说诸佛出现是众生的一大安乐之因 ; 又导师佛所演说的妙法, 为一切众生赐予了解脱的最佳方便法, 因此说正法是众生的一大安乐之因 ; 又如来所教化 护持正法 弘扬正法的僧众是一切团体中最为优秀尊贵的, 因为僧众们守持净戒 讲经说法 闻思修行, 和合共住, 勇猛精进, 能使烦恼永尽, 并成为众生的无上福田, 因此说僧众的和合与勇猛精进的修行是众生的一大安乐之因

76 归依问答录 69 三十二 要获得圆满无缺的归依戒, 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因缘? 答 : 要获得圆满无缺的归依戒体, 需要同时具足外在因缘以及内在因缘 外在的因缘 外在因缘是, 一般而言, 归依戒需要在三宝所依前求受 即在求受归依的地方, 供奉有开光过的佛像与经书, 并且由清净的出家僧人主持归依的仪式 内在的因缘 内在因缘有三条 : 一是求归依者需要具备以佛为导师 正法为正道 僧伽为善侣的强烈愿望 ; 二是必须具足以佛为导师 正法为正道 僧伽为善侣的誓愿 ; 三是在供有开光过的佛像 经书的场所, 通过授戒师按照仪轨如法传授了归依戒时, 求归依者对自己已经获得了圆满无缺的归依戒体有一种确信 值得注意的是, 外在因缘比较容易具足, 而内在因缘则容易被忽视, 故对此应该引起求归依者的重视, 否则, 无法获得圆满无缺的归依戒 三十三 在归依时所应发的四弘誓愿, 具有什么样的甚 深含义?

77 70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答 : 四弘誓愿是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这是大乘的三宝弟子在归依三宝后, 应发起的殊胜大愿, 在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璎珞经 六祖坛经 摩诃止观 等诸多大乘经论中多有阐述 智者大师在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中, 是这样解释 四弘誓愿 的 : 缘此四法, 其心广大, 故名为弘 ; 慈悲怜愍, 志求此法, 心如金刚, 制心不退不没, 必取成满, 故名誓愿 即 弘 的意思是所发的心广大无比 ; 誓愿 的意思, 是因为慈愍众生, 而志求大乘妙法, 意志如金刚一般坚定, 永不退失, 必将使其实现 众生无边誓愿度 : 即誓愿度化一切曾做过母亲的众生, 使他们都能获得解脱果 智者大师在 法界次第初门 中说 : 一未度者令度, 此弘誓缘苦谛而起 意思是说 : 第一个誓愿是缘苦谛而发起的 所谓 苦谛 是四谛之一, 即三界生死之果报, 毕竟来说都是苦患, 其中没有一点安乐自性, 因为这是完全真实的, 所以被称为苦谛 所有六道众生尚未获得真实解脱轮回诸苦的安乐 因此, 应该发愿能让他们获得究竟解脱之果

78 归依问答录 71 烦恼无尽誓愿断 : 即誓愿断除自己以及众生的一切烦恼及有漏业 法界次第初门 中说 : 二未解者令解, 此弘誓缘集谛而起 意思是说 : 第二个誓愿是缘集谛而发起的 集谛又叫做习谛 苦习圣谛 苦集谛 所谓 集谛 是四圣谛之一 集, 招聚之义 若心与结业相应, 未来定能招聚生死之苦, 故称集 谛, 审实不虚之义 审察一切烦恼惑业, 即知其于未来实能招集三界生死苦果, 故称集谛 大乘行者应该誓愿断除一切众生的无量惑业 法门无量誓愿学 : 即自己誓愿学习一切法门, 并誓愿能让众生学习一切法门 法界次第初门 中说 : 三未安者令安, 此弘誓缘道谛而起 意思是说 : 第三个誓愿是缘道谛而发起的 道谛又叫做道圣谛 趣苦灭道圣谛 苦灭道圣谛 苦出要谛 所谓 道谛 是四圣谛之一 道 以能通为义, 能通至涅槃, 故名为道 谛 是真实不虚之义 道谛, 即指欲达苦灭之境而依之修行的三十七菩提分的正道 按照导师佛所慈悲开示的种种法门去闻思修行, 即可断除自他众生的苦与集, 故大乘弟子应该誓愿修学能断除烦恼的无量法门 所以必须要让自己心相续依于无量圣教法门早日生起戒定慧正道的种种功德,

79 72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并尽力将无量法门的甘露弘扬于十方, 让无量众生都能早日受到甘露妙法的滋润 佛道无上誓愿成 : 即誓愿让自他一切有情都早日成就无上佛果 法界次第初门 中说 : 四未涅槃者令得涅槃, 此弘誓缘灭谛而起 意思是说 : 第四个誓愿是缘灭谛而发起的 灭谛 全称灭圣谛 又叫做苦灭谛 苦尽谛 苦灭圣谛 爱灭苦灭圣谛 所谓 灭谛 是四谛之一 灭, 灭尽 息灭之义 ; 谛, 审实不虚之义 灭谛 即能灭息苦之惑业, 即可从相续不断之苦中获得解脱与自由 ; 如实审察了知此一真谛而无丝毫虚谬, 即称灭谛 也就是誓愿获得如来佛究竟涅槃普度众生的智悲力功德, 并且誓愿一切众生也能获得佛果究竟涅槃的大安乐 十方的诸佛, 都是发此四弘誓愿而成就佛果, 现今随学导师佛以及古德先贤足迹的三宝弟子, 也必须在内心认真地思维四弘誓愿的甚深意义后, 使其化为自己的坚固定解, 亦发此四弘誓愿, 并尽力落实在行动上 三十四 为什么说没有真正的归依戒, 就得不到所有佛 教大小乘所说在家出家的戒体?

80 归依问答录 73 答 : 一 真正归依三宝是一切戒律的入门之处 世亲菩萨在 俱舍论自释 中说 : 是故归依, 普 于一切受律仪处, 为方便门 即要受持一切的律仪, 都必须从归依这个门进入 好比要开车从高速公路去 往某地, 如果没有进入高速入口, 就无法经过一个个 中途的城镇, 最终到达目的地 二 归依是一切戒律的根本所依 3 归依七十论 云 : 近事归三宝, 此是八律本 意思是 : 居士归依三宝, 归依是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 4 此为八种律仪的根本所依 而且, 在大乘中, 受菩萨 律仪与金刚密乘戒也都必须以具足真正归依为前提 甚至仅仅受持一天的八关斋戒, 也不可缺少的还是归 5 依 俱舍论 中说 : 近住余亦有, 不受三归无 即是说, 不受五戒 ( 余 ), 也可以受八关斋戒 ( 近住 ), 但是不受三归, 则肯定得不到八关斋戒 这里所谓 归依成为一切律仪之根本所依 的密 意, 就是通过真正的归依能坚固希求涅槃的意乐, 以 此希求涅槃的意乐能发生一切律仪 换言之, 真正归 3 近事 : 亲近奉事三宝之义 梵语优婆塞即近事男, 优婆夷即近事女 4 比丘戒 比丘尼戒 沙弥戒 正学女戒 沙弥尼戒 优婆塞戒 优婆夷戒 八关斋戒 5 近住 : 在家男女受八戒者, 亲近三宝宿住之义

81 74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依了三宝之后, 由听闻导师佛所开示的涅槃法 如理作意涅槃法 由僧众作为助伴共同修学涅槃法, 为了成办自他二利希求证得涅槃的意乐就会逐渐坚固 以此涅槃意乐为等起, 便会逐渐生出佛教三乘所说在家出家的别解脱律仪 菩萨律仪与三昧耶律仪 归依七十论 云 : 众人可受戒, 未归依不得 三 受归依时应注重誓愿另外, 应引起注意的是, 并不是说参加了归依的仪式, 就一定能获得归依的戒体 必须具足以佛为导师 正法为正道 僧伽为善侣的誓愿, 在这样誓愿的引导下参加归依的仪式, 才能得到圆满的归依戒 因此要想真正得到乃至更好地守持三乘的戒律, 就应该扎扎实实地打好归依戒的坚实基础 三十五 为什么说内道一切功德的基石唯是对三宝真正的归依? 答 : 对三宝真正的归依, 不仅是内道三乘一切戒的基础, 而且也是内道一切功德的基石 一 归依后才会去了知四圣谛 八正道等的正见如 俱舍论 中云 : 诸有归依佛, 及归依法僧, 于四圣谛中, 恒以慧观察, 知苦知苦集, 知永超众苦,

82 归依问答录 75 知八支圣道, 趣安隐涅槃, 此归依最胜, 此归依最尊, 必因此归依, 能解脱众苦 就是说, 归依了佛法僧三宝后, 会用智慧观察而通达四圣谛 八圣道, 最后获得涅槃安乐 因此对三宝的归依最为殊胜, 也最为珍贵, 众生归依了三宝后, 必然能从众苦中获得解脱 二 功德从修行中产生, 修行以归依为前提内道的功德, 就是三士道的功德, 这些都要通过修行才能获得 比如要获得八种异熟功德 八种异熟果报等, 并成就能快速修一切种智殊胜的善妙所依, 必须要依靠殊胜的共下士道十善等修行, 而此唯有内道中才有正确无误圆满的宣说 同样, 要获得中士道的阿罗汉果位, 在共下士道的基础上, 需要修行四圣谛或十二缘起 ; 要获得上士道的佛果, 在共下 中士道的基础上, 需要发菩提心 修行六度四摄等这些大乘不共的法要 这些出世功德出生的前提, 都是建立在真正归依的基础上的 因此, 内道每一法门的修行引导文, 必然是以真诚的归依开始 并且正行部分往往只念诵一次, 而归依的偈颂则需要念诵三次, 这表示只有归依心真正生起后, 正行的修法于内心才能如量生起 正因为真正的归依是内道一切功德的基石, 所以

83 76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归依所能产生的福德也就不可思议 如 无垢经 云 : 归依之福德, 若其具色相, 遍满虚空界, 彼将胜虚空 三 归依心越深厚, 产生的功德越大同样归依心越深厚, 产生的功德也越大 如 涅槃经 说 : 归依三宝者, 速得佛果位 集学论 也说 : 如果一个人时常对三宝恭敬 供养, 没有疲厌之心, 那他就能超越四魔, 很快成就无上菩提 三十六 现代的学佛人为什么需要高度重视归依的修行? 答 : 真正的归依是一切出世间戒定慧所摄功德的根本基础 一 重视归依是古德的优良传统, 应该发扬历史上, 高僧大德都注重归依法门 比如阿底峡尊者, 精通一切教法, 具足无漏神通, 具有大慈大悲菩提心, 并获得了究竟的证悟, 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大善知识 但阿底峡尊者当年, 处处讲归依, 处处强调归依, 被当时的人们尊称为 归依班智达 那时在藏地, 并没有真正的外道, 在当时有不少的成就者 智者们都在弘扬佛法, 而诸多成就智者的顶饰阿底峡尊者却如此注重归依的修法, 可见修行者的心相续中是

84 归依问答录 77 否真正生起了对佛法僧三宝的归依心, 是否真正树立了坚定不移的修学佛法的信念, 完全决定了他的出世间一切功德是否能够生起与增上 因此, 如果舍弃了归依三宝, 那么即使修持何等高深莫测的大法也不能列入佛教徒的行列中, 如阿底峡尊者说 : 内外道以归依别 二 现代社会学佛障碍更重, 故更应注重归依现代社会的人, 从小接受的是自然科学 唯物主义等世间知识的教育, 对于真正存在的因果, 以及轮回转生等的现象, 都还不尽相信, 也不知道真有解脱 他们普遍地推崇世间的知识, 以能求得世间名利为荣, 忽略对内心贪嗔痴的观察与调伏 ; 甚至有的学佛人, 也认为要先学世间的知识, 获得一定的经济 社会基础, 以后有时间 有条件再修学佛法 因此现在人相续中的常见 断见等的邪见, 以及贪嗔痴的烦恼等, 追求名闻利养等等, 都要比以前的人强烈百倍 千倍 万倍 有鉴于此, 现代人更需要高度重视对归依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对归依法门的修行, 这样才能制伏现代学佛人步入佛教大门最大的障碍, 增上内道戒定慧三学的功德 否则虽然形象上在学佛, 但实际上一直徘徊在佛门之外, 了脱生死就不可能有任何的希望

85 78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三十七 要培养对佛法僧三宝的坚定归依誓愿, 首先必须获得什么样的信解? 答 : 信解是归依的基石, 要培养对佛法僧三宝的归依誓愿, 需要对三宝的功德生起信解, 而其中最关键的, 是对法宝的功德生起确定无疑的信解 一 三宝的核心是法宝全知麦彭仁波切在 随念三宝经释 无尽吉祥妙音 中说 : 总而言之, 正道圣法若以理成立为真实, 则于学修圣法之僧及学修究竟之佛, 将会产生信解 因此, 若以对如来具有四谛甚深缘起之理产生真正定解的方法, 励力精勤, 对三宝将会产生不退转的坚固信心 二 佛宝的核心是法宝导师佛正是通过闻思修法宝, 而获得圆满智悲力的 ; 佛度化众生最有力的方便, 也是通过教导佛法, 使众生通过闻思法宝, 获得证悟 导师佛对众生最大的恩德, 就是留下了令自他能够获得暂时与究竟利益的殊胜佛法 三 僧宝的核心也是法宝僧宝也是因为和合共住而闻思修佛法, 才形成了无上的拔度力量 所以全知麦彭仁波切说 : 如是于真

86 归依问答录 79 实僧伽及仅持僧相, 亦了知为圣法宝之功德 四 以闻思修行, 来提升归依誓愿所以, 如果对法宝进行了深入的闻思修, 了解到法宝中所揭示的以四谛等为核心的法理, 完全就是世界的真相, 这就对法宝生起了确信无疑的信解 这样的信解, 不但能直接产生对法宝的归依心, 同时也会对宣说法宝的佛陀, 以及正在修行和弘扬法宝的僧众, 油然而生起信心 因此, 三宝弟子们应该在了知并忆念三宝功德的同时, 尤其要深入经藏, 精进闻思修行, 提升对法宝功德的殊胜信解, 以此来促进对三宝真正 坚固的归依誓愿 三十八 对佛宝的归依有几种动机? 请反观你自身现在的归依动机是哪一种? 答 : 因众生的发心不同, 所作的归依就有相应的不同分类, 归纳起来, 可以有以下三个大的种类 这三类是按三士道划分的 : 一 下品归依 : 自己心里非常畏惧地狱 饿鬼 旁生三恶趣的痛苦, 希求后世善趣人天的快乐, 以这种动机而决心归依, 是下士道归依 二 中品归依 : 自己以圣教 正理了知到无论是

87 80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受生在轮回的何处, 都是纯粹苦的自性, 为了自己解脱轮回的一切诸苦 获得寂静涅槃的果位而决心归依, 是中士道归依 三 上品归依 : 深入观察而认知一切如母有情都沉溺在轮回的大苦海中, 感受着无法想象的无量诸苦逼迫, 为了把他们从苦海中救拔出来, 将之安置在无上正等觉的果位而决心归依, 是上士道归依 在这三种发心之中, 第三种动机最为崇高, 功德也最为殊胜 而世间上的人, 眼光基本都局限在今生今世, 因此很少能凭自力产生上面的三种归依 现在走入寺院烧香 拜佛的大部分人, 都是向佛菩萨祈求今世的平安 健康和荣华富贵 追求幸福是人之常情, 能走入佛门, 向佛菩萨祈求, 能种下解脱的种子, 也是一种相似或一般的归依, 因此首先应该对此随喜与鼓励, 并尽量创造条件, 让更多的众生感受到诸佛菩萨的加持 但是仅以追求今世的发心归依佛, 获得的福报与加持就非常有限, 这非常可惜 因此诸希求自利利他 有智慧的人, 应该尽量生起更圆满 殊胜的归依心 现在已经在闻思修的三宝弟子, 难免还是受到追

88 归依问答录 81 求今世的顽固习气的影响, 因此还需要不断地自我检 视, 用学法的智慧善加抉择, 逐步提升 逐步稳固自 己的真正归依心 三十九 静坐十分钟, 思维导师佛的功德与恩德, 并记录自己的感受 答 : 对于一个佛弟子来说, 导师佛的功德应该了然于胸, 因此大家对于 随念三宝经 的内容应该非常熟悉, 这样就可以按照经文一一进行观修 要如理思维导师佛的恩德, 则要结合自身实际, 这就要从三世以及轮回的宏观角度, 对自己的境地作一个清楚的了解, 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危险处境 这时再想到现在还能接触到佛法, 就自然会深深地感念怙主佛的恩德 如果进行了如实的观修, 会生起感动 欣喜 充实 感恩 充满希望 充满力量等等的心理, 会对遵照导师佛的教诫产生依教奉行的强烈愿望 这种心态, 会随着串习的增加, 而逐渐加深 单单凭一次十分钟的练习, 是远远不够的, 希望道友们能养成串习的良好习惯

89 82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四十 要对能唯一 彻底救护自他的佛法僧三宝生起真正到量的归依心, 为什么需要随念而修习十万遍的归依誓愿? 答 : 归依心是一切内道修行的基础 所有的内道功德, 都是建立在归依的基础之上的, 归依心越深厚, 其他法门的修行就越能得力 ; 同样, 其他法门的修行, 也对归依心产生了促进 世间一般的心, 容易生起, 但没有多少力量, 因此无常得也快 ; 而世间上的一些远大志向, 需要长期的培养才能生起 归依心中, 以追求今世的富足健康为目的的归依心, 也不难生起, 到寺院里进香祈福的人, 虽然没有经过闻思修行, 但是基本上都有相似的归依心, 而与三士道相应的真正归依心, 则难以生起, 生起后也不容易巩固和深入 如果对三宝的功德等没有了知而信解, 就没有生起真正的归依心的可能 因此首先要充分 深入地认识到只有三宝才能对自他众生作救护, 这就需要对三宝的功德, 对轮回众生的苦因苦果作深入的思维 因此对于像 随念三宝经释 无尽吉祥妙音 等开演三宝功德的经论, 必须在通达的基础上, 常常念诵, 这样归依心必定能够被生起 增长起来 凡夫的归依心

90 归依问答录 83 刚萌生时, 还比较浮浅, 因此就要对归依心进行巩固, 这时就要随念三宝的功德等, 而修习归依誓愿 修习十万遍的归依誓愿, 就是在深入了知三宝功德的前提下, 通过重复念诵归依偈颂, 来随念三宝的功德, 以此来增上归依的信愿 经过这样不断地串习后, 归依的习气就能持续地深入 稳固, 因此这是在短期内生起真正 到量的归依心的一个很善巧的方便 这样能在心相续中种下生生世世不离三宝的永不退转的坚固习气, 能确保今后的闻思修道路上永远不出违缘 修习的关键, 是在心中随念三宝功德, 而口诵是随念的一个善巧方便 如果心里在想其他的事情, 或者落入于无记, 则即使口上连续不断地念诵, 也不能增上真正归依的习气 对于末法时代的众生来说, 修十万遍的归依誓愿是最起码的要求, 多数人要修许多个十万遍, 才可能获得非常稳固的归依心 伟大的传承上师华智仁波切一生修了两百多万遍的归依誓愿 归根结底, 全心全意归投佛法僧三宝之后, 不论何时何地, 纵遇命难内心也绝不舍弃三宝 如是到量的归依心生起后, 是否就一劳永逸, 不

91 84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用再串习了呢? 不是的, 要知道归依心是从众生入门到成佛之间都需要修持的 归依心有不同的层次, 依次从希求今世圆满而作的归依, 到希求后世圆满的下士道的归依, 到希求自己解脱的中士道的归依, 到希求一切众生解脱的上士道的归依, 以及最后到对自性了义三宝的归依等 较低的归依心生起并稳固后, 就要努力生起更高的归依心 从凡夫开始, 到声闻 缘觉, 乃至一到十地的菩萨, 无一例外地, 都需要依仗三宝, 才能获得究竟的救护, 获得自他二利圆满的佛果的大安乐 四十一 如何落实对法宝圆满的归依心? 答 : 落实对法宝圆满的归依心, 关键是要认识到法宝的种种殊胜功德, 然后以十法行来落实对法宝圆满的归依 所谓法宝, 包括证法和教法两部分, 证法是戒律 禅定和智慧 ; 教法是三藏十二部教典 圣法是诸佛之母, 意思是说佛所具有的无量无边的功德, 没有一个不是从教法和证法这个源泉生起来的 对于如此殊胜的圣法, 以十法行信受奉行, 是最好 最圆满的落实对法宝的归依

92 归依问答录 85 十法行是 : 书写 供养 施他 听闻 披读 受持 开演 讽诵 思维 修习 因为法宝殊胜无比, 所以通过书写 供养 施他等, 可以迅速积累殊胜的福德 书写即是恭恭敬敬地抄写 ; 供养即是以香 花 灯等各种供品供养法宝以及讲法的法师 ; 施他即是流通法宝, 包括印送经论 刻录光盘等等, 让更多的人能够有机会看到 听到殊胜的佛法 听闻 披读 受持 开演 讽诵是听闻而学习法宝, 是获得闻慧的具体方便 听闻即认真地听闻法师对经论的讲解 ; 披读即认真 恭敬 细致地阅读经论 ; 受持即熟记 不断温习学过的经论 ; 开演即将所学的法义传授给他人 ; 讽诵即不断念诵经论 思维即透彻深入法义, 获得思慧, 将经论中殊胜的见解转化为自心的见解 修习即对思慧进行持续地串习, 来对治掉自己的习气, 产生出修慧 十法行是归依法宝的最具体落实 正是因为法宝所具有的能遣除一切过失, 出生一切功德的作用, 所以应该恭恭敬敬地进行书写 供养 施他, 以及认认

93 86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真真地进行闻思修行 从一位三宝弟子对十法行是否 精进地行持, 可以看出他对法宝的归依心是否已经产 生, 是多还是少 四十二 请对照十法行, 观察自己对法宝的归依心是否已经生起? 若已生起, 是否深厚? 答 : 十法行是对法宝归依心的具体体现, 其中的核心是最后一个法行 修习, 因为只有通过修习, 才能够获得殊胜的证法 要进行修习, 必须先获得思慧, 这就要进行如理的思维 而要进行如理的思维, 必须先具有闻慧, 因此先要听闻正法 听闻而学习的方式, 具体有五种, 即听闻 披读 受持 开演 讽诵 听闻是思维的前行, 思维又是修习的前行, 因此听闻与思维的目的非常明确, 就是在为修习的正行做准备 一个了知而信解佛法功德的人, 就会从内心中对佛法油然而生归依之心, 并渴望品尝到法宝的甘露法味, 因此他会非常迫切地想修习法宝 而为了修习法宝, 就会自觉去闻思, 同时会因为对法宝的无比信心, 他会自发地去书写 供养 流通等 通过每一个人奉行这十法行的不同程度, 可以看出自己对法宝真正归

94 归依问答录 87 依心的有无与深浅 四十三 三宝弟子每天都应修六次归依法门, 你如理遵行了吗? 答 : 阿底峡尊者在 道炬论自释 中说 : 归依之后, 一天之中应修六次归依 现在工作繁忙的在家居士可以这样安排 : 早上起来时, 吃中饭 晚饭 睡觉前各念修一次, 再加上在半上午时 ( 大概十点钟 ) 半下午时( 大概三点钟 ) 各念修一次, 这样加起来正好六次 观修归依的方法 : 观想归依境佛法僧而数数随念其殊胜功德 恩德 加持等, 从而心中对三宝生起真正的信心, 继而生起归依的誓愿 也就是以佛为导师 正法为正道 僧伽为善侣, 纵遇命难亦不改变的坚定决心 同时口诵归依的偈子 : 归依佛, 两足尊 ; 归依法, 离欲尊 ; 归依僧, 众中尊 归依心是进入佛教大门的钥匙, 也是内道一切功德产生的基础, 因此, 三宝弟子应该尽力稳固并增强归依心 每天修六次归依法门, 能非常有效地对治散乱 放逸等, 使归依心不忘失 持续稳固并且确保闻思修功德的出生与增上, 有类似众多的利益

95 88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四十四 每天修六次归依导师佛宝时, 是否需要观想佛陀的身相? 答 : 导师佛陀的圆满身相, 蕴含了佛陀无尽的智悲力的加持, 因此在修归依的时候, 最好能观想出佛陀的身相 观想佛陀身相的诀窍, 是要了解到这些身相所蕴含的功德 伟大的佛陀经过因地三大阿僧祇劫的菩提行, 已经证得了究竟的法身智慧, 圆满了断证的一切功德 因此佛身的每一个毛孔, 都蕴含着无穷的功德与加持 如 抛石经 中说 : 以十倍所有有情福聚, 成就佛一毛孔 ( 所有有情福德总和的十倍, 相当于成就佛身一个毛孔的福德 ); 以百倍所有毛孔福聚, 成就佛一随好 ( 以成就佛身所有毛孔福德总和的一百倍, 能成就佛身的一个随形好 ); 以千倍所有八十随好福聚, 成就佛二十九相之一相, 除白毫 顶髻 法螺三相 ( 以成就佛身八十随形好福德总和的一千倍, 能够成就佛陀其他二十九相当中的一相, 白毫相 顶髻相 法螺相不包括在内 ); 以万倍所有二十九相福聚, 成就佛白毫相 ( 以成就这样二十九相福德总和的一万倍, 成就佛的白毫相 ); 以十万倍白毫相福聚, 成就佛顶髻相 ; 以万亿倍顶髻相福聚, 成就佛法螺相 ( 以成就白

96 归依问答录 89 毫相福德聚的十万倍, 成就佛的顶髻相 ; 以成就顶髻相福德聚的万亿倍, 成就佛的法螺相 ) 了达了导师佛的这些不共同的殊胜功德后, 佛弟子每当忆念起伟大的佛陀, 心中就自然会感觉加持源源不断地从导师佛不共的幻化身相中流注下来 就像孩子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 就会自然感到温暖和依靠 因为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 能感觉到父母身相中的每个毛孔都蕴含着对自己深深的爱 同样导师佛的殊胜身相, 也蕴含着如来佛对众生永远持续的深深的智悲力的加持 四十五 在每天对离欲尊的法宝修六次归依的时候, 内心之中对法宝应具有怎样的如理作意? 答 : 在作日常的六次归依而念诵 归依法, 离欲尊 的时候, 心中应怀有依如理作意而现前的无比的恭敬 归依之心, 而如理作意又有以下种种 : 一 法宝是一切众生获得解脱的唯一途径, 是一切众生的无上救护 二 佛法的作用, 是引导众生如实了知一切万法的本性, 解脱生死烦恼 佛法无垢清净 希有难得 不可思议, 故称为法宝

97 90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三 法宝包含的是戒定慧功德的证法, 和三藏十二部以及高僧大德论著的教法 四 证法是自己与众生的修行的目标, 教法是修行的桥梁 五 如果获得了全部证法, 自己将获得导师佛陀的断证功德, 因此应该精进闻思教法, 如理修行 六 法宝是十方三世一切凡圣现前与究竟利乐的源泉, 是无上的如意宝 七 所闻思的教法, 是导师佛陀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持后, 将自己所证得的殊胜境界, 以无量的慈悲之心, 对众生传授的自己证悟的法门 八 导师佛陀在因地时, 为了求得正法, 奉献了无数次的生命, 可见法宝珍贵无比 九 历代高僧大德如玄奘大师 鉴真大师等, 为了学法与弘扬佛法, 历尽千难万苦, 而矢志不渝 十 无数的三宝弟子, 已经通过如理的闻思修, 获得了证法的利益, 成为了人天仰慕与赞叹的榜样 十一 归依法宝后, 应学习法宝中所蕴含的智慧 慈悲心, 不再损害有情 十二 归依法宝后, 应充分利用难得的暇满人身时间, 努力践行十法行

98 归依问答录 91 十三 自己从无始以来沉沦在轮回的大苦海中, 是遭受贪嗔痴因三毒 苦苦坏苦行苦三苦果所折磨的严重病人, 因此必须要如教奉行, 服用正法的甘露妙药, 才能消除业惑苦的疾病 十四 佛菩萨经论的宝典不仅仅是殊胜的供养境, 而且更是三乘菩提的大道, 更需要自己通过闻思修的次第亲自践行 十五 一切法门都引向解脱 成佛, 但自己目前学修的法门, 专学专修, 早日生起证法的功德 十六 不应将法宝仅作为知识来学习, 而应该以获取教法中的证法功德为目的来学习 十七 譬如提婆达多与善星比丘也通达三藏, 不过他们不但没有依靠佛法解脱生死, 获证菩提, 反而缘三宝造下了很大的恶业 作为追随佛的弟子, 目的是通过对佛教导的正法的闻思修行从自相续的烦恼中解脱出来, 如果仅把佛法当做一般知识来学习, 没有用来对治自相续的烦恼业障, 这样非但不能做成真正的佛弟子, 反而步了他们的后尘, 那就太亏了 十八 应生起以智慧引发的护持 弘扬佛法的大愿, 让更多的众生来获得法宝的殊胜利益 在刚开始的归依之中, 这些并不一定能全部生起,

99 92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但是如果每次忆念一部分, 数数作意, 最后就能在日 常六次归依法宝的时候, 自然而然地忆念起所有这些 要点 四十六 应怎样理解归依和祈祷的关系? 答 : 归依是一种承诺, 祈祷是祈求所欲 归依和祈祷是相辅相成的, 缺一不可 有的修行人虽然归依了三宝, 但是不喜欢祈祷, 认为祈祷是初学者甚至只是外道才会做的事 这其实是很大的一种误解, 三宝的种种殊胜的功德在世间中无可比拟, 作为一个被烦恼业力牢牢控制, 又渴望能脱离轮回苦难的凡夫, 祈祷三宝就是一件自然而然 天经地义的事了 有的修行人虽然喜欢祈祷, 每天都有念诵的功课, 但是忽略了归依 虽然没有归依, 祈祷三宝也能有所作用, 但是如果作了真心诚意的归依, 那么祈祷所获得的加持将会大大增加 四十七 一个人如果真正归依了法宝, 他的身心相续将 会发生什么转变? 答 : 一个真正归依了法宝的人, 他的身心相续将

100 归依问答录 93 会发生下面这些转变 : 一 法宝居于心中央 真正归依了法宝, 他的心的中央就只有法宝, 世间的事情就都放到次要位置上去了 就像一个人到了市场里, 看中了一个东西后, 心里就只有这个东西, 其他的都不在他的眼里了一样 二 珍惜 护持法宝 心的中央有了法宝, 就会恭敬 羡慕法宝, 就会珍惜法宝, 会去护持法宝 三 感恩佛宝与僧宝 通过了达法宝后, 对佛宝与僧宝的珍贵认识得很深, 认识得到位, 感恩心便会油然生起 四 感恩历代传承上师 会特别感恩导师佛陀当年为法而作的精进苦行, 以及高僧大德翻译经论 传承佛法等 五 生起殷重心 如理归依了法宝之后, 他就会对法宝生起真正的殷重心, 不但平时不会再有有口无心或装模作样地念诵, 行持善法, 而且心中对法宝的那份殷重, 甚至纵遇命难也不舍弃, 也自然会非常精进而真诚地劝化他人归依无上救护的法宝 六 诚心供养 他会很喜欢供养三宝, 即使条件差, 没有很好的供养品, 也会欢欢喜喜地进行意幻的供养

101 94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七 渴望法宝加持 真正把法宝视为修行心要的清净教授, 不是把佛法当成知识去研究 知道只要心相续发生了转变, 法宝的加持得到了, 这已经远远超过了一辈子研究佛法的功德 八 积极闻思修 由于了知闻思修法宝是最重要 最有意义的事情, 故会尽力创造因缘, 积极闻思修 比如他会仔细 反复地思维 : 自己如今已获得了人身宝, 这个人身从因 喻 数量观察都极为难得, 尤其遇到了具有法相的善知识宣说甚深妙法, 依之能成就三士道菩提果位 在具足这些难得的顺缘的时候, 应该立誓毫不懈怠地精进修行正法 其次会认认真真地思维这些真理 : 此身也决定死亡 死无定期 死时除正法外一切都无利益 真正明白这些道理后, 会下定决心并迅速精进修行善法 接下来会非常慎重地思维 : 一切众生死后都并非一无所有, 而必将随黑白业无欺感受苦与乐 尤其在心里认识到了轮回诸苦广大无边, 既漫长又难忍之后, 会立誓广修能令一切众生从轮回中解脱的妙法 并且每天都猛烈祈祷佛法僧三宝, 加被自己早日实现以上所发的誓愿 九 认识到只有法宝才能解决一切问题 他感受

102 归依问答录 95 到了烦恼障力量的强大, 并且知道世间上的一切知识都对治不了的烦恼 由烦恼产生的苦恼 以及种种社会问题 甚至世界性的问题, 都只有靠佛法才能彻底完全根除 十 开始反省 他会知道佛法是明净的, 能像一个镜子一样照出身上的不足 并且会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病人, 急需要吃法宝的妙药, 因此不断把自己的身口意与法宝对照, 开始处处反省自己 十一 调柔相续 如理受持归依法宝的学处后, 他的身口言行, 会有很大的调整, 相续会变得很调柔, 人生富有意义 十二 做自己的主人 遇到违缘, 不会着急去找人打卦, 或者去找僧人念经加持, 或者马上去供护法, 而是能通过所学的法宝, 如理分析后, 自己找到解决的办法, 自己就可以做自己的主人 十三 转变生活动机 吃个饭 穿个衣 睡个觉等, 动机都会改变 比如吃饭, 不再是为了让自己吃饱, 而是希望让身上的八万四千个虫子吃饱, 然后愿它们结上法缘, 后世都能投生善趣 闻思修行等 十四 转变梦相 只要内心深处有法宝, 那么法宝的加持力不但在白天, 甚至夜晚睡梦中都在起作用,

103 96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梦里都在断恶修善 十五 心量扩大 遇到了他人作违缘, 他还是会安忍, 还是会继续以善良的心去帮助他人 心里面有闻思修的智慧或佛法的修行的话, 对魔王都会发慈悲心 会包容他 利益他, 并且发愿回向他也能成为三宝的弟子 十六 加快进步和转变 知道真正的无上的如意宝就在自己的心里面 对初学者来说, 三宝的加持, 一半来自外在的三宝 ; 另一半来自自己的心里对三宝的信心 归依心, 和闻思修的智慧 明白了这个后, 他的转变和进步应该会很快的 四十八 如何认识相续中产生的戒定慧证法的功德? 答 : 要认识相续中产生的戒定慧证法功德, 首先要认识到法宝有教法和证法两种内容 一 佛正法有二, 谓教证为体世亲菩萨在 俱舍论 中说 : 佛正法有二, 谓教证为体, 有持说行者, 此即住世间 对此的解释, 世亲菩萨在自释中说 : 世尊正法体有二种, 一教二证 教谓契经 调伏 对法 ; 证谓三乘菩提分法 有能受持及正说者, 佛正教法便住世间 有能依教正修行者,

104 归依问答录 97 佛正证法便住世间 故随三人住世时量, 应知正法住尔所时 意思是说 : 世尊所传授的正法分有两种, 即教法和证法 教法是经 ( 契经 ) 律( 调伏 ) 论 ( 对法 ) 三藏, 证法是修学声闻 缘觉 菩萨三乘菩提所产生的种种的功德 有能熟记以及正确讲授的人, 正法中的教法就住于世间 有能依照教法进行正确的修行的, 正法中的证法就住于世间 因此根据熟记 讲授 修行的人住世的时间, 就可以知道正法住世的时间 二 修行证法的重要性在 顺正理论 中, 还通过如理分析, 强调了修行证法的重要性 : 证正法住唯依行者, 然非行者唯证法依, 教法亦应依行者, 故谓有无倒修行法者, 能令证法久住世间 证法住时教法亦住 意思是 : 证法住世完全依靠修行者, 但并不只是证法, 教法也一样需要依靠修行者, 因此如果有无倒修行法的人, 就能令证法久住世间 ; 而证法住世的时候, 教法也能住世 因此法宝是由教法和证法组成的, 教法是三藏十二部典籍, 证法就是众生根据三藏十二部所诠释的种种法门进行修持后, 在相续中所产生的一切戒定慧的功德 即使是自他心相续中产生的戒定慧功德非常微

105 98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细, 也都已经是归依处的法宝了 因此, 一个真正对法宝有归依心的三宝弟子, 应该认识到要同时归依教法和证法 具体来说, 就是应该知道学佛的重点, 是通过对正法做精进的闻思修, 然后在相续中出生 增上, 并圆具戒定慧的功德 三 未认识到要同时归依教法和证法所产生的过失没有认识这一点的三宝弟子, 就可能走入这样的误区 : ( 一 ) 只恭敬 顶礼 赞叹 归依大藏经等教法典籍, 而没有恭敬 顶礼 赞叹 归依自他相续中产生出戒定慧所摄的一切证法功德 ( 二 ) 只随喜 赞叹 归依诸佛菩萨相续中的戒定慧功德, 而没有意识到也要同时随喜 赞叹 归依包括自己在内一切凡夫修法者相续中通过闻思修产生的戒定慧功德 ( 三 ) 没认识到一切的证法功德都是依靠闻思修佛陀教法而生起, 导致只归依 赞叹证法而轻视教法, 却没有恭敬 顶礼 赞叹 归依大藏经等教法典籍 四 未认识佛法的命根是闻思修只喜欢做财物的布施 供养 建庙 建佛像 放生等能为闻思修提供顺缘的善行, 但没有将学佛的重

106 归依问答录 99 心, 转移到闻思修教法, 和产生出戒定慧的证法功德上 总之, 三宝弟子只有将一切教法和证法并重, 才会对法宝形成圆满的修习归依 四十九 归依心是否坚固, 与殊胜的戒 定 慧三学的生起有什么关系? 答 : 殊胜的戒 定 慧三学是一切佛法的心要, 也是一切正道中的主道, 而归依心是这些心要 主道的共同基础 对于两足尊的佛陀具有坚固的归依心, 会不折不扣地听从佛陀的教导, 并且以导师佛为榜样, 努力生起殊胜的戒 定 慧三学, 远离那些障碍三学功德生起的天魔外道 对于离欲尊的法宝具有坚固的归依心, 会锲而不舍地对能产生殊胜的戒 定 慧三学的法宝进行闻思修, 按照法宝中的指导一步步地去实践, 远离障碍三学功德生起的外道邪说 对于众中尊的僧宝具有坚固的归依心, 会自觉地凝聚在修持殊胜的戒 定 慧三学的僧众周围, 获得和合僧伽的有形与无形的加持, 并且坚决远离障碍戒

107 100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定慧功德生起的外道邪众 所以修习归依法门的基础越扎实, 就越能顺利 迅速地生起内道殊胜的戒 定 慧三学功德, 就像土地越是肥沃, 庄稼就越能长得茂盛一样 五十 真正归依了法宝而尚未产生圆满闻思修正法功德的人, 是否也可以弘法利生? 答 : 总的来说, 有圆满闻思修正法功德的人, 能直接进行广大的弘法利生, 但是尚未产生圆满闻思修功德的人, 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直接或间接开展弘法利生的殊胜事业 一 精进闻思修佛法 自己正在精进闻思修行教法, 在自相续中将产生闻慧 思慧 修慧的证法功德, 即是已经使佛法在这个世界上多度化了一个人, 这就是直接弘法利生 二 以其它的方式弘法利生 将三藏十二部, 以及善知识的开示, 以相应的方式尽量向其他众生推介, 包括印送法本, 复制 刻录光盘, 转载佛法网页等等 以自己的助缘, 使得其他众生有机会接触到清净的佛法, 这些方式就是在直接弘扬佛法, 利益众生 三 协助善知识的弘法 成为善知识弘法的顺缘,

108 归依问答录 101 积极参与善知识的弘法事业 比如自己参与听法, 介绍其他众生参与听法, 在场地 设备等方面提供便利等, 以这些方式助成善知识的弘法顺缘, 就是在促成弘法利生的事业, 也是间接弘法利生 四 祈愿善知识弘法顺利 如果对三宝有真正的信心, 虽然自己没有能力直接行持弘法利生的殊胜事业, 但用心地至诚祈祷佛法僧三宝, 祈愿十方持教大德弘法利生顺利无碍, 以这样虔诚的祈愿的心力, 可以成为善知识弘法利生事业的助推剂, 也是间接弘法利生 五 祈请善知识广转圣妙法轮 眼下虽值五浊恶世, 佛法日薄西山, 但仍有许多高僧大德住世, 他们成为延续佛法慧命的中流砥柱 虽然我们无力护持弘扬佛陀的正法, 利益无量众生, 但若能以护法利生的清净发心, 祈请十方大德法体安康, 长久住世, 长期为众生传讲正法 这种虔诚祈请的心 行就成为弘法利生的重要因素, 也是间接弘法利生 六 随喜与回向弘法事业 已入三宝门中的四众弟子, 每天都会行持诸如礼佛 供佛 诵经 忏罪 断恶等善法, 如果自己在弘法方面直接的力量较弱, 或者根本无力行持, 但如能真心随喜十方大德弘法利

109 102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生的功德, 并把自己每天所积累的点滴善根, 如法回向十方持教大德弘法利生的事业兴盛圆满, 使无边众生能早日与正法结缘, 趣入闻思修正法的解脱大道, 亦是间接在弘法利生 七 仰仗三宝加被成办弘法利生 仰仗三宝的大悲力, 缘起的谛实力, 以及法性的不变力, 而常常祈愿所有十方世界的闻思修正法者, 得大智文殊怙主加被速证法义, 蒙大悲观音怙主加被调伏心相续, 受大力金刚手怙主加被远离一切外内密的违缘, 并且常常祈愿在三宝的加被下, 佛陀圣教兴盛于十方, 佛法心要遍满于三界 三宝不可思议的加持是弘法利生事业顺利开展的根本力量, 如能这样至诚祈愿, 就是将自己微薄的心力注入到了弘法利生的殊胜事业中, 也是间接弘法利生 八 发下弘法利生的大愿 修行过程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就是发大愿 愿力不可思议, 导师释迦牟尼佛广发了五百大愿救度末法时期的浊世众生, 若我们随学, 也发护持弘扬大小乘正法的大愿, 就可以为将来生生世世护持弘扬佛法 行持利益众生的事业种下殊胜种子, 以此成就自己未来的弘法利生事业, 也是间接弘法利生

110 归依问答录 103 总之, 法宝是佛法僧三宝的核心, 是一切利乐的源泉, 也是一切凡圣的究竟归依处, 每一位三宝弟子, 都应该从力所能及的点滴做起, 数数串习广发并行持弘法利生的普贤大愿, 这样才能真正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五十一 如果真正归依了法宝并精进闻思修, 对自己与他人在现世当中能够产生最殊胜的利益, 直接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 真正归依并修学法宝后, 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 现世都能产生许多殊胜的利益 为了让道友们能对法宝的现世殊胜利益欢喜信解, 从而能更加精进地闻思修正法, 下面就从诸多利益中撷取一二, 以供分享 一 改善或彻底解决不如意事 世上无论遇到什么不如意的事情, 几乎都是由烦恼习气与业力造成的, 这些都可以通过善巧运用法宝来解决, 或者改善 二 真正自利利他 如果佛法融入到了自己的心中, 心里的观念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身口的言行也会随之改变 调柔 从前以自我为中心, 造作的种种不如法的行为, 其结果是自损损他 佛法融入心

111 104 甘露文库 归依问答录 相续后, 内心就会受到佛法慈悲与智慧的熏陶, 会认识到只有放下自我 利益他人才能真正利益自己, 这样就能真正行持自利利他的事业 三 改善人际关系 真正归依了法宝, 就会受持对一切众生都不作损害的归依法宝的学处, 哪怕是对蚊虫蝼蚁, 都会以慈悲心来对待, 更何况是身边的有缘众生呢? 因此, 无论是在家庭 单位里, 还是在任何一个团体中, 都会因内心的这份慈悲, 而处处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这样归依法宝的弟子越多, 就越有希望使社会和谐, 世界和平安宁 四 树立自信 世上许多苦难都是由财富的多寡, 种姓的贵贱, 相貌的美丑, 才能的高低等差异造成的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更是加重了由种种差别所引生的傲慢和自卑 芸芸大众中, 平庸者居多, 没有归投依靠法宝的人, 就只能在心中默默承受和掩饰自卑 真正归依了法宝的人就不会用这些世俗的观念来看待自己, 而是用暇满的标准来审视自己, 即使自己再贫穷低贱, 也不会感到痛苦 想到自己拥有的暇满人身, 如同如意宝一般, 依靠它不要说今生来世的暂时安乐, 连出世间圣者的菩提果位也完全可以获得, 自己的人身就是一艘解脱之舟 相反, 纵然权高位重, 甚至富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1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3 睺 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别解脱戒 序论 / 5 菩萨戒 金刚乘戒 如法守护 6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7 8 / 菩提道次第略论 阇 序论 / 9 10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11 1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槃 序论 / 13 除三种过 1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依六种想 于己作病者想 序论 / 15 于说法者作医师想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曹正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蔡 序

蔡 序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祇 祇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巿 26 27 28 29 30 巿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2 44 45 46 47

More information

蒋维乔思想研究

蒋维乔思想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蒋维乔思想研究姓名 : 何宗旺申请学位级别 : 博士专业 : 中国近现代史指导教师 : 麻天祥 20031101 蒋维乔思想研究

More information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巴思对阿拉伯神话和希腊神话的滑稽性改写 杨仁敬 王程辉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年 外国文学 第 期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年 外国文学 第 期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第一部分背井离乡都完成了 孕育和 出生也符合模式 格劳克斯死了 我有模式 中规定的伤疤 虽然它不在正经地方 但至少说明他要害我 我在一团漆黑中跨越 阈限 在圣林水井处得到了神人要我去旅 行的召唤

More information

¼ ½ ¾ ¼ ½ ¾

¼ ½ ¾ ¼ ½ ¾ 回归传统 历史学视野中的资本主义 刘光临 虽然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研究和西方现代史学都使用了资本主义一词 但双方并无相同的理论背景 资本主义作为一个成熟的学科概念是由 世纪末 世纪初的历史学家和强调历史面向的政治经济学家 可简称为 德国历史学派 一起创造出来的 强调从历史而不是从抽象的理论中寻求社会变化的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的启用 实际上是对欧洲近代历史的严重误读 有鉴于此 在今后的中国历史研究中应该用资本主义来取代资本主义萌芽

More information

Ø Ø fi» ` ˆ ˇ `ƒ»» `ƒ` `

Ø Ø fi» ` ˆ ˇ `ƒ»» `ƒ` ` » œ» ł ˇ ˆæ Ø Ø fi» ` ˆ ˇ `ƒ»» `ƒ` ` 责 任 篇 放羊干嘛 挣钱 挣钱干嘛 娶婆姨 娶婆姨干嘛 生娃 生娃干嘛 放羊 感想 多么流畅的对话 多么自然的循环 当然 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但 是一个民族要发展 仅仅依靠这种原始的生活方式是远远不够的 有一句格言说得好 生命的悲哀不在于目标未达到 而在于没有目标 可达成 在那没有智慧之光照耀的地方

More information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庄世同 ## 祇和理性来统 ##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二 法治应该具备哪些要件 & %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三 人性尊严应该具有哪些内涵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More information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¹ º ¹ º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¹ º ¹ º 共和模式 的困境 ¹ 法国移民政策研究 李明欢 卡琳娜 盖哈西莫夫 今天的法国人中已有大约四分之一是移民及移民后裔 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异族新移民仍源源不断进入法国 因此 移民接纳及移民政策的修订与实施 业已成为法国朝野密切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当代法国移民构成的基本状况 重点评介法国学术界关于法国移民政策研究的主要著述及观点 接着 本文结合 世纪下半叶法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变迁 将法国战后移民政策分三个阶段进行剖析

More information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金刚 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 根据 乾隆大藏经 原文妙印法师校对 ~~~ 2019 年初春于武夷山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 祇树 给孤独 园, 与大比丘众, 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 舍卫大城 乞食 于其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金刚 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 根据 乾隆大藏经 原文妙印法师校对 ~~~ 2019 年初春于武夷山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 祇树 给孤独 园, 与大比丘众, 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 舍卫大城 乞食 于其 金刚 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 根据 乾隆大藏经 原文妙印法师校对 ~~~ 2019 年初春于武夷山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 祇树 给孤独 园, 与大比丘众, 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 舍卫大城 乞食 于其城中, 次第乞已, 还至本处 饭食讫, 收衣钵, 洗足已, 敷座而坐 时, 长老须菩提, 在大众中, 即从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More information

IDEO_HCD_0716

IDEO_HCD_0716 IDEO HCD Toolkit Tencent CDC ...?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More information

翟永明 台静农是 世纪 年代重要的乡土作家 地之子 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无论在叙述方式 细节描写上 还是在人物语言及风俗描写上 地之子 中的作品均独具特色 从而建构起一个色彩斑斓的 羊镇世界 并折射出作者以及那个时代乡土作家们相似的心理特征 台静农 地之子 大娘 我有点事 就是 她未说 出又停住了 真是丑事 现在同汪二这样了 大娘 真是丑事 如今有了四个月的胎 她头是深深地低着 声音也随之低微

More information

如何学修佛法 1 如何学修佛法 益西彭措法师 讲授 这次趁国庆放假, 大家利用这难得的空闲时间, 来一起交流佛法, 积累一些解脱的资粮 这次我想针对大家目前学佛的情况, 根据经论中的教证, 和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的珍贵教言, 来和大家谈谈有关学修佛法的正确方法 现在佛教团体比以前增加了不少, 佛弟子们

如何学修佛法 1 如何学修佛法 益西彭措法师 讲授 这次趁国庆放假, 大家利用这难得的空闲时间, 来一起交流佛法, 积累一些解脱的资粮 这次我想针对大家目前学佛的情况, 根据经论中的教证, 和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的珍贵教言, 来和大家谈谈有关学修佛法的正确方法 现在佛教团体比以前增加了不少, 佛弟子们 目录 一 佛法的核心 1 二 什么是如法的闻思修 6 三 闻思修的衡量标准 10 四 闻思修三慧的殊胜作用 12 五 缺乏闻思修三慧的严重后果 21 六 最大的慈善是闻思修行 25 七 哪些人今生不需要广泛闻思, 可以直接修行成就 34 八 随信行与随法行 37 九 如何学修佛法的小结 58 附 : 持大乘法愿文 63 愿海精髓 65 联系方式 66 如何学修佛法 1 如何学修佛法 益西彭措法师 讲授

More information

劳动保护与医疗保健 第 二 章 止标志共 23 个 劳 动 安 全 技 术 22 2 警告标志 由于三角形引人注目 故用作 警告 标志 警告人们注意可能发生的多种危险 三角的背景使用黄色 三角图形和三角内的图像均用黑色描 绘 黄色是有警告含义的颜色 在对比色黑色的衬托下 绘成的 警告标志 就更引人注目 3 指令标志 在圆形内配上指令含义的颜色 蓝 色 并用白色绘制必须执行的图形符号 构成 指令标志

More information

????????

???????? 深度学习 项目简介 葛丽丽 译 西蒙菲沙大学 教育学院 富有想像力的教育研究中心 电邮 ierg-ed@sfu.ca 网址: http://www.ierg.net 基本思想 开学的第一个星期 每个学生都会接到一个任意布置的主题 从此将围绕这个主题 进行深度学习 这些主题可能包括 鸟 苹果 马戏团 火车 和 太阳系 等内容 在接下来的小学 初中以及高中阶段 除了基本课程以外 学 生将继续深入地学习指定的题目

More information

无论中国的传统学术还是西方的大学制度 因 修道 之旨而生 教化 之需的轨迹是颇为相似的 正如中国的 小学 是为 大学 的读经作准备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 人文学科 也是要帮助凡人理解神圣的文本 在西方 进一步使语言成为民族国家的根本标志 并通过强势族群与强势语言的共生互动 为后世的殖民扩张提供了基本 原型 中国早期教会大学对于语言的选用 当代西方国家的相关语言政策 也都可以成为语言标准之统治性力量的生动例证

More information

2 般若品释 随堂开示 有理性的 经过真实智慧抉择后的如理修行, 这样怎么可能 现前修佛法的殊胜功德呢? 般若的加持最强大大家想想, 万法当中, 对治烦恼力量最强大的是什么呢? 那就是般若, 般若就是大智慧 没有般若的凡夫, 不管是闻思修, 或者是做利他的事情, 肯定处在执著之中, 很难摆脱我执 自

2 般若品释 随堂开示 有理性的 经过真实智慧抉择后的如理修行, 这样怎么可能 现前修佛法的殊胜功德呢? 般若的加持最强大大家想想, 万法当中, 对治烦恼力量最强大的是什么呢? 那就是般若, 般若就是大智慧 没有般若的凡夫, 不管是闻思修, 或者是做利他的事情, 肯定处在执著之中, 很难摆脱我执 自 般若品释 随堂开示 1 般若品释 净水如意宝 上师仁波切随堂开示 上师仁波切在宣讲 般若品释 净水如意宝 时, 就般若法门的重要性以及学修方法等多个方面作了精彩的开示, 兹录以成文, 并附以标题, 以使广大同修, 共沾法益, 共同推进闻思修事业, 使正法长住世间 净水如意宝 讲的就是修行般若的境界 入行论般若品释 净水如意宝 讲得非常殊胜, 非常精彩, 比如现在正在讲的抉择四念住的修习要义这部分,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fy.doc

Microsoft Word - fy.doc 爱默生 Emerson 说过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自信既不是孤芳自赏 得意忘形 也不是自以为是和盲目乐观 而是激励自我奋发进取的一种心理素质 是以高昂的斗志 充沛的精力迎接挑战的一种乐观情绪 演讲者能够建立起强大的气场 正是源于内心强烈的自信 演讲给许多人留下的印象往往不是巨大的精神享受, 而是惶恐和错乱 虽然在演讲中, 任何人对下一秒将要发生的事情都无从得知, 但恐惧并不会帮助我们做好准备,

More information

等 的氛围 有利于与受评者深入交流 五 进行修正 接下来 就要根据评估的结果进行目标和策略方案的修订 修订 的内容包括 职业的重新选择 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阶段目标的修正 实施措施与行动计划的变更等等 通过反馈评估和修正 应该达到下列目的 对自己的强项充满自信 我知道我的强项是什么 对自己的发展机会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我知道自己什么地方还 有待改进 找出关键的有待改进之处 为这些有待改进之处制定详细的行为改变计划

More information

銆婂叆鑿╄惃琛岃閲娐峰杽璇存捣銆嬬鍥涜

銆婂叆鑿╄惃琛岃閲娐峰杽璇存捣銆嬬鍥涜 入菩萨行论 第 02 讲记在第二堂课中, 上师强调了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第一是集体学习的必要性 我们学习的时候最好是集体学习, 集体学习有它的必要性才这样安排的 如果是自己一个人学习, 一方面会觉得自由一点, 但是另一方面也没有什么压力 对于具有高度自觉性的人来讲, 学习也许可以圆满, 但是对于一般人而言, 遇到一点小违缘就有可能中断学习, 这是很可惜的 大家在一起学习, 相互之间有一种帮助和加持力,

More information

《远唤上师》

《远唤上师》 远唤上师 悉地藏流 第 1 课笔录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 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 祈请无垢光尊 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 我们开始学习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所造的 远唤上师 悉地藏流 这是一个祈祷文, 也是一个上师瑜伽的修法 前面学习 窍诀金钥 的时候, 讲到了大乘的皈依 菩提心特别殊胜 今天我们要 学习佛法当中, 另外一个非常关键的修法,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º» ¼ º» ¼

º» ¼ º» ¼ 曾宪义 马小红 一个多世纪以来 传统法在中国常常被视为法治的绊脚石而受到责难 这种旷日持久的责难形成了种种偏见 比如在中西法的比较中习惯以西方法的理 论 模式为标准来割裂传统法的有机组成 在论述传统法内容时局限于刑 而基本 排斥了最具特色的 礼 过分强调法发展的一般规律 而忽视了不同文化背景下法 所具有的特殊性 因此 在批判传统法的同时 我们需要反省对传统法的态度 反 省研究中所持的标准 反省研究的方法

More information

在信愿的基础上修持往生四因

在信愿的基础上修持往生四因 在信愿的基础上修持往生四因 主持人 :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顶礼法王如意宝! 顶礼大恩根本上师! 各位出家师父 在家道友, 女士们 先生们, 大家好 好不容易来到这里, 不知大家昨晚有没有发什么特别的愿? 我昨天临睡时发愿 : 如果明天不能醒来, 希望我能够往生极乐世界 ; 如果可以, 希望我能继续努力修行往生四因 很惭愧, 我没能往生成功, 所以今天又只能以凡夫身跟大家见面了

More information

从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出发所作的分析 唐永春 苏联法学对中国法学产生过深刻的消极影响 其原因除了社会制度 意识形态 国际环境等直接因素外 还存在着更深层次的历史传统的因素 这就是两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同质性 基于古代东方亚细亚生产方式而形成的东方专制主义传统 的遗存及其影响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是理解这一同质性的钥匙 认识这种深层原因 对我国今后法学研究及法治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苏联法学 中国法学 亚细亚生产方式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至尊哈尔哇.doc

Microsoft Word - 至尊哈尔哇.doc 至尊哈尔哇 嘉木样洛周仁波切 至尊哈尔哇 嘉木样洛周仁波切 ( 联波活佛 ) 出生于 1948 年于青海久治县 3 岁时即被认定为前世哈尔哇仁波切的转世化身 1951 年藏历 9 月 21 日出家 第二天正式在各莫寺坐床 从此, 仁波切开始跟随寺内最有学问的三位上师, 听闻 修行各种显密教法 虚岁 8 岁时, 他已能非常流利的背诵许多佛教经典与法本, 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本寺举行的背经大考 1958 年,

More information

2017創形パンフ表1_表4

2017創形パンフ表1_表4 2017 SCHOOL GUIDE BOOK 2017 SOKEI ACADEMY OF FINE ART & DESIGN 关于创形美术学校? 创形美术学校是培育专业艺术家的摇篮 大家知道 : 用普通的教育课程来培育专业的艺术家是件困难的事 在我们创形, 从老师到办公人员, 大家全体都是专业的艺术家 在美术界, 设计界当中取得卓越成绩的艺术家们将为大家面对面地传授心得 我们重视的并不是通过指定的教学说明书来指导大家,

More information

图书馆 年第 期

图书馆 年第 期 年第 期 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北京 北京大学校医院 北京 本文从多个角度对阅读活动进行了考察 认为许多心理学 生理学的原理不仅是阅读疗法的科学基础 而且是阅读疗法原理的组成部分 阅读疗法的科学性不仅体现在阅读活动起源于人类治疗身心疾患的需要 自发生之时就具有治疗的功能 更重要的是阅读过程既能带来共鸣 净化 平衡 暗示 领悟等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 又调动着五脏六腑做着看不见的体操 这些活动起到了调节情绪

More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战线 年第 期跨学科研究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社会科学战线 年第 期跨学科研究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汪丁丁贾拥民 (, ) 本文是一个从理论出发, 最终又回到理论的 案例研究 在特定的社会网络中, 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形成习俗 习俗如果能够经受住不断发生的独僻性冲击, 就可以成为传统 这是对梅纳德史密斯的演化稳定策略概念的拓展 独僻性相当于变异或者突变, 演化稳定策略只经受了一次独僻性的冲击, 只有在随机地不断出现的冲击下保持稳定的习俗, 才能成为培顿杨所定义的传统, 这就是随机稳定均衡 义乌市场的发展,

More information

英雄主义及其在后新时期中国文艺中的显现方式 英雄主义作为一种精神价值观 始终激励着一个民族不断进取和奋进 英雄主义人物形象塑造在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中经历了人与神 鬼 兽之间的挣扎过程 世纪开端 中国文艺的后新时期到来了 主导文艺发展的既不是政治也不是艺术作品本身 一双无形的手紧紧抓住了文艺发展的脉搏 中国社会进入市场化的消费型时代 红色经典 的出现 使我们思考在无情的市场中如何显示出英雄主义有情的特色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大恩根本上师桑昂丹增仁波切八关斋戒开示 ( 二 ) ( 上 ) 藏历木羊年神变月十四公历 2015 年 3 月 4 日 首先对在座的出家男众女众和所有的在家众再次说一声感恩, 感恩的理由是什么呢? 因为在座的大众已经在修持清净之佛法, 因此, 说一声感恩! 除此之外也不会随意给你们说感恩 因为法务很繁忙, 有很多事情都需要做, 时间也不是很多 俄色多杰前天就要求我来, 昨天也要求, 而今天在女众区传完法以后,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17,2015 3 (ResearchofModernBasicEducation) Vol.17,Mar.2015 (, 201114) :,,,,.,.,,. : ; ; ; ; :,. 5. 4 9,.,,,,.,.Maly,. 3,.,.,,,,.,,,,.,, :,,,. 189 17 (ResearchofModernBasicEducation) 2015 3,,. 1,,.,,.,..,,,,,.

More information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略论英国移民族群认同的发展和走向 李 琼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年 外国文学 第 期 这些天来 我觉得来到这个国家 就像是和魔鬼签了协议

More information

¼ ½ ¾ À Á Â

¼ ½ ¾ À Á Â 追求知识神话的终结者 评马洛的戏剧人物浮士德 邓亚雄 在西方文学里 求知神话的传统历史悠久 浮士德 既是这个传统的延续 又是它的终结 随着中世纪的结束和文艺复兴的到来 神被边缘化 确立了人的中心地位 人的意志取代了神的观念 人们渴望认识自然 获得驾驭自然力的知识 在求知精神与新教意识形态严重冲突的语境下 马洛在继承神话传统的基础上 运用他的塑造能力 通过再现和改变神话的方式建构了一个浮士德求知的神话

More information

, 3,, :,,??,,,, :, ( ),,,,, :,, :, ( ) ( ),!,?,,,??,,??,,?,,,?, :,,,,, 1,,,, : 1 : ( ), :,

, 3,, :,,??,,,, :, ( ),,,,, :,, :, ( ) ( ),!,?,,,??,,??,,?,,,?, :,,,,, 1,,,, : 1 : ( ), :, 源于生活的自由 许振洲 中国传统社会中虽然不存在民主制度, 也没有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政治自由 政治权利, 但广泛存在着源于生活的社会自由 它 主要得益于中国人乐观 开放 宽容 非禁欲主义 热爱生活的态度与 精神 中国传统社会世俗精神禁欲主义宽容 社会自由 生活方式 在今天的时代, 那些挚爱自由 将自由置于法兰西 解放之上的人们, 也就是那些热爱生活中所有快乐的 人们 贡斯当 : 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

More information

诗词的时空关系可分为诗词的外部时空关系和内部时空关系 在从时空关系的角度欣赏诗词 时 产生审美感受的主要动因不是审美过程中的 时间率领空间 和 收空于时 而是诗词自身化时间为 空间的审美机制 中国人从宇宙意识的构成到对艺术作品的审美 都遵循着在可把握的现实空间中寻找家 园感的心理机制 化时间为空间在诗词中的表现可分为将时间收摄入空间 在时空合一中归于空间 营造 往复循环的空间等数种 时空关系的疏离会导致价值空没的悲剧感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¼ ½ ¾ ¼ ½ ¾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¼ ½ ¾ ¼ ½ ¾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肖 峰 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归结为物质 它既不是物质内在既成的东西 也不是纯粹的自然现象 更不是可以离开主体而独立存在的纯客观现象或无处不在的普遍现象 哲学含义上的信息是一种非物质的存在 是主体对对象的感知 辨识和建构 也是生命控制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的一种机能 信息与 意义 关联 是一种属人的认识现象 不存在所谓的 本体论信息 而只存在认识论意义上的信息 信息的哲学含义应与信息的日常用法具有连续性

More information

4 8 3+1 8 1 15 15 8 1 2 8 1 2 " = " = " = " = " = " = 形容样貌 那个哥哥长得就像卡通 片里的大英雄一样高大 从台上望下去 观众 席就像一片皑皑白雪 写作技巧 照应式 评价式 疑问式 俗语式 助人为乐 照应式 这就是助人为乐 评价式 经过这件事后 我明白了助人为 乐这个道理 疑问式 帮助人原来是件 快乐的事 不是 吗 俗语式

More information

“国培计划”项目实施工作

“国培计划”项目实施工作 国培计划 项目实施工作 简 报 主办 : 天津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2013 年 11 月 24 日 第 4 期 国培计划 (2013) 培训团队研修项目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班 卷首语 在这里, 我们曾一起聆听专家讲座, 共同经历破冰之旅 在这里, 我们曾一起参观考察, 相互讨论交流 在这里, 我们曾畅所欲言, 尽情联欢 没有地域的阻隔, 没有年龄的界限 我们相遇在天津师大 学员如火的热情, 专家深邃的思想

More information

众生 ; 无限, 是指它的作用范围 相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做过利他行, 但我们的所缘极为有限 因为凡夫心非常狭隘, 我们愿意利益的, 往往只是与自己有关的那些人 而发菩提心, 则是要将利他心扩大到一切众生, 这才是关键所在 在修习菩提心的过程中, 我们要不断发愿, 发愿利益一切众生 之所以要不断发愿,

众生 ; 无限, 是指它的作用范围 相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做过利他行, 但我们的所缘极为有限 因为凡夫心非常狭隘, 我们愿意利益的, 往往只是与自己有关的那些人 而发菩提心, 则是要将利他心扩大到一切众生, 这才是关键所在 在修习菩提心的过程中, 我们要不断发愿, 发愿利益一切众生 之所以要不断发愿, 菩提心与净土修学 济群法师访谈录 梦度 : 阿弥陀佛! 法师您好, 我们 净土 编辑部的成员早就听到法师的大名, 这次听说您到江西来弘法, 非常欢喜 我们想围绕 菩提心 来向法师请教一些问题, 希望法师能够慈悲开示 济群法师 ( 以下简称法师 ): 近年来, 我关注的重点主要是佛法修学的基础的建设 菩提心教法, 正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对于净土宗, 我不是很有研究 作为汉传佛教的一大宗派, 净土宗普及范围极广,

More information

书 名 小说历史 作 者 罗念生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1月 ISBN 7 208 05059 7 I504 定价 39 00元

书 名 小说历史 作 者 罗念生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1月 ISBN 7 208 05059 7 I504 定价 39 00元 书 名 小说历史 作 者 罗念生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1月 ISBN 7 208 05059 7 I504 定价 39 00元 110 小 说 历 史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hesis.doc

Microsoft Word - Thesis.doc Peter Brook, The Open Door, (New York: Theatre Communications Group, Inc., 1995), pp.49. 127 128 129 1994 2004 829 130 131 图 12 2004 132 图 13 九鲤洞的扶乩手为大爷伯开光和命名 第三 戏台上的服装和道具的清净 由陈善德长者清净目连戏表演使用的 所有道具和服装 重要的道具包括地狱门

More information

说, 你也不要装模作样 本来不是活佛而你自己却好像表面上装着活佛的样子, 可能就会破别解脱戒中的妄语戒 就像以前在印度, 如果自己没有证得阿罗汉果 位, 是不能坐在花黄垫子的上面一样 现在很多人经常说某某是此活佛, 某某是彼活佛 当然活佛里有真的假的两种, 真活佛弘法利生的事业的确不可思议, 而假的

说, 你也不要装模作样 本来不是活佛而你自己却好像表面上装着活佛的样子, 可能就会破别解脱戒中的妄语戒 就像以前在印度, 如果自己没有证得阿罗汉果 位, 是不能坐在花黄垫子的上面一样 现在很多人经常说某某是此活佛, 某某是彼活佛 当然活佛里有真的假的两种, 真活佛弘法利生的事业的确不可思议, 而假的 自我教言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在此世间, 今生来世都承受痛苦, 沉溺在漫无边际的苦海之中, 而这一切痛苦的根源就是五毒烦恼, 除此之外, 就再也不存在能危害我们今生和来世的敌人了 在显宗或密宗, 我们依靠具德上师的殊胜窍诀, 观察烦恼的本性时, 烦恼自然而然就会灭尽 这种令所有的烦恼自然得到解脱的修法, 就是最殊胜的方法 我们应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心相续, 而不要只注重表面的行为 如果心相续中的五毒烦恼丝毫未减弱,

More information

就业办口袋书

就业办口袋书 3 喜欢就是喜欢 兴趣其实很简单 人和人都是不一样的 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特质 兴趣是与带有某种遗传特征的天赋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每个人的兴趣所在必然不尽相同 真正的兴趣是你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 可以进入一 种忘我的投入状态 并达到身心愉悦的一种倾向 真 正的兴趣是抽掉了功利色彩的一种本能 与天赋休戚相 关 而不能掉入将社会的功利化作为判断标准的误 区 撇开浮云 喜欢就是喜欢 才是兴趣的本真 问题二 兴趣在哪里

More information

»

» 世纪 年代以来 中国社会的城市化日新月异 全球化的消费社会也开始进入 我们的生活 中国的城市文学趋向活跃 年轻一代的作家表达了对城市的感受和反思 积极地探寻着新的审美表现力 但总体看来 城市文学依然很不充分 作家的视野中并没有深刻和开放的城市精神 文学作品没有找到表现更具有活力的城市生活状况的方式 城市文学依然是一种无法解放和现身的 他者 并且被无限期延搁于主体的历史之侧 城市 现代性 乡土 幽灵化

More information

论中日 囚徒困境 的存在及逃逸 马亚华 本文试图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中日关系发生困难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点解决问题的思路 目前中日关系已在重复博弈中陷入了 囚徒困境 状态 囚徒困境 不仅为第三方势力提供了渔利的空间 直接损害了两国战略利益 而且其 溢出效应 还损害了全体东亚人民的利益 只有透过中国和平发展的参照系考察中日关系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 才能把握当前中日关系困难的本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前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基本处于同一层次

More information

弥勒文库9 宝性论讲记一(未定稿)

弥勒文库9  宝性论讲记一(未定稿) 尚未定稿请勿翻印弥勒文库 9 妙吉祥印经处大乘无上续论 宝性论讲记一弥勒菩萨 / 造颂全知麦彭仁波切 / 科判益西彭措堪布 / 译科并编释 目录 缘起品 第一如来藏品法界遍满一切总标略说能遍者其义广说摄义并启下义依启下义以喻宣说所说义以信心了知 大乘无上续论 宝性论讲记一 讲 记 关于大乘无上续论的来源首先分三层来讲 : 佛经的来源 菩萨论典的来源 弥勒五论的来源 以此便能了知 大乘无上乘续论 的来历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藏传净土法2.doc

Microsoft Word - 藏传净土法2.doc 藏 传 土 法 目 录 四 二...294 四 三...316 四 四...336 二 四... 1 四 五...359 二 五... 17 四 六...382 二 六... 34 思 考 题...405 二 七... 50 二 八... 65 二 九... 80 三... 96 目 目 三 一...111 录 录 三 二... 126 三 三... 143 三 四... 158 三 五... 173

More information

世界哲学 年第 期

世界哲学 年第 期 赵 林 文 奥古斯丁是基督教 原罪 理论的重要奠基人 他明确地提出了自 由意志是罪恶的原因 本文探讨了奥古斯丁 原罪 理论的基本内容 分析 了奥古斯丁在自由意志问题上的思想变化和内在矛盾 并简要地说明了奥古斯丁的自由意志理论对于后世的影响 罪恶 自由意志 预定论 世界哲学 年第 期 世界哲学 年第 期 人由于拥有自己的自由意志而堕落 受到公正的谴责 生下有缺陷的 受谴责 的子女 我们所有人都在那一个人中

More information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目錄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2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3 安身 - 在於生活的勤勞儉樸 8 安心 - 在於生活的少欲知足 13 安家 - 於家庭中的相愛和相助 15 安業 - 在於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和精進 18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行菩薩道 - 尊重他人而安心安身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身心平安

More information

王海明 科学 学科 宗教 经验 科学是一个具有二重性的概念 当我们说 伦理学是一门科学 的时候 我们所说的 科学 是广义的 是指关于实际存在的事物的必然性或普遍性的知识体系 当我们说 科学的伦理学 的时候 我们所说的 科学 是狭义的 是指关于实际存在的事物的必然性 普遍性的正确的 真理的知识体系 我国有着优良的道德文化传统 并且 与时并进 不断有新的发展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 以德治国 方略 正是在充分肯定我们民族传统的

More information

甘露文库14 谈谈闻思修和再谈闻思修

甘露文库14 谈谈闻思修和再谈闻思修 谈谈闻思修 1 谈谈闻思修 一 修的内容由闻思决定, 修包括观察修和安住修两种很多人认为 闻思时才需要观察, 实修时唯一应安住修, 不必观察, 这样自然便会认为 : 不闻思照样能修, 或者闻思只是研究或为实修提供证据 这种想法若不遮破, 则始终不会重视闻思 以下破除这种观点 : 实修时必定有个所缘境, 有个所修的内容, 若不经过闻思, 是不可能了知这一内容 就连炒菜这样的小事也要先听别人讲解怎么炒,

More information

关于罗斯福时代新政 宪法革命 的几点浅见 韩 铁 美国宪法的若干重要法理原则及其运用在富兰克林 罗斯福总统任内 发生了巨大变化 史称新政 宪法革命 不过 这种变化并不是在所谓 年最高法院的 及时转向 中一锤定音的 最高法院在正当程序 商业权 公众福利条款上的态度及其变化充分说明 新政宪法革命无论是从当时还是其后的发展来看都有它的连续性 局限性和复杂性 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 我们对新政宪法革命乃至于整个新政的历史评价才会比较准确

More information

哉, 善哉 须菩提! 如汝所说,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 世尊! 愿乐欲闻 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 :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湿生

哉, 善哉 须菩提! 如汝所说,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 世尊! 愿乐欲闻 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 :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湿生 金刚经 第一品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舍卫大城乞食 于其城中, 次第乞已, 还至本处 饭食讫, 收衣钵, 洗足已, 敷座而坐 第二品善现启请分 时, 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世尊!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More information

提! 如来悉知悉见, 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何以故? 是诸众生无复我相 人相 众生相 寿者相 ; 无法相, 亦无非法相 何以故? 是诸众生若心取相, 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若取法相, 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何以故? 若取非法相, 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是故不应取法, 不应取非法 以是义故, 如来常说 :

提! 如来悉知悉见, 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何以故? 是诸众生无复我相 人相 众生相 寿者相 ; 无法相, 亦无非法相 何以故? 是诸众生若心取相, 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若取法相, 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何以故? 若取非法相, 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是故不应取法, 不应取非法 以是义故, 如来常说 : 金刚经 第一品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舍卫大城乞食 于其城中, 次第乞已, 还至本处 饭食讫, 收衣钵, 洗足已, 敷座而坐 第二品善现启请分 时, 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世尊!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More information

《入菩萨行论》91课马士茵编辑0-40分钟

《入菩萨行论》91课马士茵编辑0-40分钟 入菩萨行论 91 课 发了菩提心之后, 我们一起学习寂天论师所造的 入菩萨行 论 这部论典是阐释如何引发和生起菩提心的专著, 是极为殊胜 的窍诀 大乘佛法的殊胜精华是菩提心, 它不仅是大乘的入门和核心, 也是究竟证悟的境界 菩提心, 分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 入 菩萨行论 中第一到八品, 包括第十品, 都可归摄在世俗菩提心中, 胜义菩提心主要通过第九品进行阐释 世俗 胜义菩提心的体相, 以及怎样才能生起世俗

More information

TablesDivision_Chinois

TablesDivision_Chinois Exemple Tables de division Chinois http://www.memrise.com/ 除以 chúyǐ divisé par (diviser par) 等于 děngyú égale (être égal à) 八除以四等于二 bā chúyǐ sì děngyú èr 8 divisé par 4 égale 2 Table de division par 1 一除以一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CABC0D6BDCCD1D4A3A8D3A1A3A92E646F63>

<4D F736F F D20BCABC0D6BDCCD1D4A3A8D3A1A3A92E646F63> 法王著作译传 6 极乐教言讲记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目录 极乐教言 1 极乐教言讲记 15 教言一 15 教言二 41 教言三 45 极乐教言 1 极乐教言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述 益西彭措堪布译 教言一 法王说 : 今天萨迦月初一开极乐大法会 ( 一九九三年藏历四月一日 ), 在这个吉祥的日子里, 集聚的眷属数量这样庞大, 这都是以业和愿力而在这里集会的, 所以有很殊胜的缘分 我们有必要开极乐大法会,

More information

格鲁派十分推崇 般若经, 认为 般若经 乃最究竟了义的经典, 故以缘起性空抉择一切, 认为凡与 无自性 之说相违背的, 皆是方便说 而根据宗大师的修学经历, 与弥勒五论和无著菩萨的论典也有极深的思想渊源, 还很重视陈那论师的因明论典 按格鲁的教法, 认为 般若经 亦蕴涵广行的思想, 并由弥勒和无著菩

格鲁派十分推崇 般若经, 认为 般若经 乃最究竟了义的经典, 故以缘起性空抉择一切, 认为凡与 无自性 之说相违背的, 皆是方便说 而根据宗大师的修学经历, 与弥勒五论和无著菩萨的论典也有极深的思想渊源, 还很重视陈那论师的因明论典 按格鲁的教法, 认为 般若经 亦蕴涵广行的思想, 并由弥勒和无著菩 菩提道次第修学札记 济群法师 2004 上半年, 济群法师指导戒幢佛学研究所研究生学习 菩提道次第略论, 为期三周 讲课中, 法师围绕 菩提道次第 的修学要领 菩提道次第 的实修理路 道次第 中的菩提心 等主题作了概括性的阐述, 相关文稿已通过网络发布流通 其间, 法师还组织学员进行了多次讨论, 并针对学员在修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作了开示 道次第的思想渊源 藏传佛教的后弘期, 是由阿底峡尊者开创,

More information

年第 期

年第 期 年第 期 论虚拟实践的哲学意蕴 孙伟平 信息技术 虚拟技术 实践 实践形态 虚拟实践 所谓虚拟实践 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 通过数字化中介系统在虚拟时空进行的 主体与虚拟客体双向对象化的感性活动 它是人们有目的 有意识进行的能动的探索和改造 虚拟客体 同时也提升和改造自身的客观活动 是人类在当代技术革命推动下兴起的一种新型的实践活动形态 具有与传统实践迥然不同的特征 虚拟实在性 即时交互性 自由开放性

More information

月称菩萨说过 : 经说外境悉非有, 唯心变为种种事 释迦牟尼佛在佛经 当中也曾指出 : 心为一切诸法之源, 故名为普作王 为什么称为普作呢? 因 为它既能作清净的涅槃, 也能显现不清净的轮回 萨 哈尊者说 : 心乃轮涅之 根 如 大幻化网 中对心和智慧所作的分析, 这里所说的心是指每一个众生的根本,

月称菩萨说过 : 经说外境悉非有, 唯心变为种种事 释迦牟尼佛在佛经 当中也曾指出 : 心为一切诸法之源, 故名为普作王 为什么称为普作呢? 因 为它既能作清净的涅槃, 也能显现不清净的轮回 萨 哈尊者说 : 心乃轮涅之 根 如 大幻化网 中对心和智慧所作的分析, 这里所说的心是指每一个众生的根本, 甘露滴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甘露是指天人的甘露, 不管是谁饮用后都能治愈自己的一切病苦 同理, 听 到此殊胜教言后并付诸实践, 则能全部清净自己身口意中的贪嗔痴烦恼痛苦 在此世间中的某个寂静地方, 有些人自在地享受殊胜的甘露水, 如在天界中享受圆满的甘露妙味 此时此刻, 不少众生却正在饮用燃烧的铁水, 感受无量的痛苦 众生的业感犹如幻化一样, 从中幻现出众生各不相同的苦乐, 如天人的快乐与恶趣的痛苦等等

More information

齐燕荣 刘洪涛 阮杰宁 美国中学世界文学教科书中的中国文学

齐燕荣 刘洪涛 阮杰宁 美国中学世界文学教科书中的中国文学 齐燕荣 刘洪涛 阮杰宁 俄克拉何马大学现代语言 文学及语言学系 美国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北京 俄克拉何马大学教育学院 美国 世界文学是美国初 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种美国中学的世界文 学教科书共选录中国文学作品 篇 包括先秦典籍 中古诗词 现当代作品 民间故事 美国华裔 文学等 教科书对中国文学评价很高 在选录时 重视中国文学中能够反映普世价值的作品 教材或以主题编目 或以区域和时代划类

More information

佛言 : 善哉, 善哉 须菩提! 如汝所说 :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 世尊! 愿乐欲闻 佛告须菩提 :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湿生 若化

佛言 : 善哉, 善哉 须菩提! 如汝所说 :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 世尊! 愿乐欲闻 佛告须菩提 :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湿生 若化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香赞炉香乍热,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三称 ) 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着衣持钵,

More information

阅读理解与写作技巧工作坊 年级 小五 小六 日期 3月28日 时间 7点正至8点30分 地点 嘉庚堂 1. 2. 3. 4. 5. 6. 1. 2. 3. 1 2 3 4. 1 2 / 3 1. 2. 3. 4. 5. 1 1 4 . 1 . (a) ( ) . (a) ( ) X . (a) ( ) . X X / . . 1 2 2 3 . . 1 2 2 . 5 6 ^

More information

丁光训文集 研读札记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丁光训是当代中国基督教的主要发言人和神学家 他结合新中国的国情 重 新思考了基督教传统教义 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督教神学思想 他对上帝和基督 的根本特性做了新的界定 对神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等问题做了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诠释 他的思想反映了当代中国基督教发展的新道路和基督徒思想信仰的新 变化 丁光训神学思想 当代中国基督教

More information

%!

%! 黑龙江社会科学 李春玲 经济改革以来 随着中国经济稳定发展 一个被称之为中产阶级! 的社会群体逐步增长 尤其 自本世纪开始以来 由于连续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以及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 中产人群 数量增长更为明显 它已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并有极大社会影响的社会群体 不过 中国社会目前还是以农民和工人占绝大多数的社会结构 要发展成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另外 作为一个正在形成的社会阶层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十一月月刊.docx

Microsoft Word - 十一月月刊.docx 梅 Nov 2014 Vol. 1 Issue 9 + 1 孕前准, 需不需要? 2 3 Page 1 4 + more on 2 Lorem 梅 Nov 2014 Vol. 1 Issue 9 Ipsum 2 梅 Nov 2014 Vol. 1 Issue 9 Lorem Ipsum (continued) 3 梅 Nov 2014 Vol. 1 Issue 9 Lorem Ipsum Etiam

More information

苦乐的作者在外境上根本不存在, 其实真正的作者就是我们内心中的分别念 若我们的分别念中生起慈悲心和信心, 那我们将获得解脱和安乐, 只要具有无漏的智慧, 无疑我们就会达到圆满究竟的佛果 如果我们经常生起贪嗔而造了恶业, 所感受的就只有是地狱饿鬼等恶趣的痛苦 据此我们明了分别念是一切苦乐的根源, 那就

苦乐的作者在外境上根本不存在, 其实真正的作者就是我们内心中的分别念 若我们的分别念中生起慈悲心和信心, 那我们将获得解脱和安乐, 只要具有无漏的智慧, 无疑我们就会达到圆满究竟的佛果 如果我们经常生起贪嗔而造了恶业, 所感受的就只有是地狱饿鬼等恶趣的痛苦 据此我们明了分别念是一切苦乐的根源, 那就 甘露滴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甘露是指天人的甘露, 不管是谁饮用后都能治愈自己的一切病苦 同理, 听到此殊胜教言后并付诸实践, 则能全部清净自己身口意中的贪嗔痴烦恼痛苦 在此世间中的某个寂静地方, 有些人自在地享受殊胜的甘露水, 如在天界中享受圆满的甘露妙味 此时此刻, 不少众生却经常饮用燃烧的铁水, 感受无量的痛苦 众生的业感犹如幻化一样, 从中幻现出众生各不相同的苦乐, 如天人的快乐与恶趣的痛苦,

More information

1 4 2 5 3 6 1 2 3 4 1 2 1 1 3 2 5 6 2 2 1 3 2 7 8 2 3 1 3 2 9 10 3 理想的城市形象 1 为实现理想的城市形象采取以下措施 措施1 为培养身心双方面的健康提供终身的支援 所有市民的人权都得到尊重 无论是谁都能充满活力 安居乐业的城市 推进保健 预防医疗的相关工作 推进心理健康和防止自杀对策的相关工作 措施2 健全医疗体制使市民 能够接受合适的医疗服务

More information

锦成说33期 (电子)

锦成说33期 (电子) 2016 年 09 月刊 总第 33 期? 就业数据如何反馈人才培养质量 DT 时代, 就业指导中心需向数据服务中心转变 CONTENTS 33 期 卷首 P.01 专题 就业数据的价值及深度应用 就业质量年报的发布可谓近几年高等学校的一件大事, 不管是本科还是高职类院校, 每年都要就本校的就业质量向主管部门和社会来一次汇 报和巡礼 一串串 一行行 亮眼 的数字背后, 你能看出什么? 你能解读出什么值得思考和认真总结的问题?

More information

2009 年第 6 期 高清总动员 35

2009 年第 6 期 高清总动员 35 要说 08 年最成功的高清机, 非三合一 F1/F2 莫属 它集中了国内不同的高清接收需求, 整合了当时能想到的各种功能, 为欣赏高清奥运, 满足高端发烧人士, 做出了贡献 F1/F2 的成功, 说明不依赖进口, 我们也有能力打造顶级的高清机, 并且更适合国内的使用习惯 不过, 即使 F1/F2 的终极版, 也不兼容 ABS-S 或 ISDB-S, 没有网络功能, 不能 USB 录像等等, 有一定的局限性

More information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论中欧伙伴关系中的不对称性与对称性 周 弘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都充满了不对称性和对称性的复杂关系 其中潜藏着挑战 也蕴涵着动力和机遇 这种现象同样存在于中欧关系之中 中欧关系中的不对称性表现在经济社会 政治制度和历史文化等三个主要方面 在这些不对称性中同时又包含着对称性 并孕育着发展中欧伙伴关系的机遇 中欧双方需要相互理解对方的 方式 寻求对称性与互补性 创造共赢局面 推动合作伙伴关系的继续发展

More information

对利益冲突问题及其危害性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坚持政企分开原则 禁商为主旋律 适用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大

对利益冲突问题及其危害性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坚持政企分开原则 禁商为主旋律 适用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大 我国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制度的变迁及完善 王琳瑜 杜治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北京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 中国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制度的变迁过程可以划分为探索 发展 加速推进三个阶段 呈现出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越来越注重制度的执行力 日趋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进一步完善的制度建设应从四个方面入手 对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进行立法 重构现有制度并使其系统化 建立有效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的实施机制以提高制度执行力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郭于华 内容提要 : 从饮食这一看似平常却是最基本的生活空间入手, 观察与理解文化的 变迁是一个重要而深刻的视角 本文以对儿童食品与进食的调查分析, 探讨当前社 会代际之间文化传承的特点及变化 研究表明 :. 家庭中的三代人分别具有相对不同的关于食物的知识体系, 他们在选择食品和安排进食过程中所考虑的因素 依据的 标准和观念是不同的, 孩子比其父辈 祖辈带有更明显的现代消费主义特征 ;. 代际

More information

抗日战争研究 #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林 星 在以往的抗战内迁研究中 人们多关注中国沿海地区政府机构 工厂 学校 银行等向西南地区的迁移及其影响 但内迁还有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即在本省范围内的迁移 抗战爆发 后 随着省会迁往内地山区 东南沿海省份的工厂 学校 银行等纷纷迁移到本省内地山区 给当地 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内地城市现代化以及本省区域内城市体系的变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抗战的最终胜利提供了支持 然而内地城市的这种发展随着抗战结束后的回迁而又趋于沉寂

More information

二 年 医疗卫生公益性衰减

二 年 医疗卫生公益性衰减 年以来 中国的医改决策经历了医疗卫生公益性低水平发展 医疗卫生公 益性衰减 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回归的基本历程 为中国新时期医改决策留下了诸多宝贵的经验 要坚持正确的决策价值导向 要发扬决策民主 要走渐进改革的道路 要不断增强政 府的环境回应能力和政策学习能力 年以来 医改决策 医疗卫生事业 一 年以来中国医改决策的基本历程 一 年 政府主导的公益性低水平发展 钟裕民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

More information

% 27. 4% % 23 92% % 18 72% 12 48% % 20% % 41% 30% % % 42.

% 27. 4% % 23 92% % 18 72% 12 48% % 20% % 41% 30% % % 42. 2013. 1. 以成都市为例 由于我国城市社区福利服务具有弱可获得性的特征, 导致我国城市社区福利发展受制约从福利多元主义的视角看, 解决这种弱可获得性的途径, 一是明确国家是社会福利 制度的责任主体, 政府应继续加大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力度, 整合社区已有资源 ; 二是大力发展非营利组织, 使它们成为社区福利服务的提供者输送者 ; 三是大力发展社区福利的 软 件, 即社区福利服务队伍建设 城市社区

More information

序言 宗喀巴大士曾说, 戒学者, 定慧一切功德之所依, 千经万论之所赞 欲求证得定慧, 先须具足净戒为增上缘 往昔历代祖师大德, 都是以护持戒体为一切成就的根本 然而如今世上有些修行者, 未通经教, 未闻正法, 不明了佛陀为弟子制定诸多戒律的甚深妙义, 也不体察自身深重的烦恼习气, 假借方便的名义,

序言 宗喀巴大士曾说, 戒学者, 定慧一切功德之所依, 千经万论之所赞 欲求证得定慧, 先须具足净戒为增上缘 往昔历代祖师大德, 都是以护持戒体为一切成就的根本 然而如今世上有些修行者, 未通经教, 未闻正法, 不明了佛陀为弟子制定诸多戒律的甚深妙义, 也不体察自身深重的烦恼习气, 假借方便的名义, 序言 宗喀巴大士曾说, 戒学者, 定慧一切功德之所依, 千经万论之所赞 欲求证得定慧, 先须具足净戒为增上缘 往昔历代祖师大德, 都是以护持戒体为一切成就的根本 然而如今世上有些修行者, 未通经教, 未闻正法, 不明了佛陀为弟子制定诸多戒律的甚深妙义, 也不体察自身深重的烦恼习气, 假借方便的名义, 把戒律看淡了, 在不知不觉中断绝了功德的来源, 也远离了护法神的庇护, 最终沦为魔子魔孙一族, 岂不令人惋惜?

More information

破解斯蒂德曼的联合生产之谜 斯蒂德曼声称 如果按照马克思的方法来计算价值 则在联合生产中 就会出现负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从而出现负剩余价值与正利润并存的现象 这是不正确的 其原因是 斯蒂德曼在确定不同生产过程中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时 根据的是自然时间 而非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实际上 如果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不同生产过程中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则即使是在联合生产的条件下 也不可能出现负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从而更谈不上负剩余价值与正利润并存

More information

哦休息好了之后呢,咱们再继续学习下面的几个课词

哦休息好了之后呢,咱们再继续学习下面的几个课词 入菩萨行论 第 17 讲记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 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 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我们继续学习寂天菩萨所造的 入菩萨行论 入菩萨行 论 是宣讲凡夫如何经由发菩提心修菩萨道, 从而获得殊胜觉悟再 去利益众生的殊胜方法 第一品我们学习了菩提心的利益, 知道菩 提心具有超胜世间的巨大功德, 已经在我们的相续中引发了生起菩提 心的强烈愿望

More information

第九课

第九课 入菩萨行论 第 09 讲记 我们继续学习寂天菩萨所造的殊胜论典 入菩萨行论, 现在学习的是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 了解菩提心有什么利益, 对于在我们相续中引发菩提心有非常大的必要 选择趋入一个法或一项事业, 如果不知利益所在, 就不会有人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 所以在修学菩萨道之前, 有必要了知菩提心的利益 菩提心不只是可以带来轮回中的某些安乐, 最大的利益乃是能够转变我们无始以来的轮回之因, 即自私自利的作意

More information

一 皈依三宝在修学佛法中的地位 1. 皈依三宝是学佛的开始 2. 完成皈依是学佛的目标 3. 因皈依而有种种法门的施设 4. 皈依三宝是佛法的根本二 皈依之因和皈依的选择 1. 认识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 2. 念死无常 3. 念三恶道苦 4. 深信惟有三宝能救度三 认识三宝 1. 何为三宝 2. 三宝

一 皈依三宝在修学佛法中的地位 1. 皈依三宝是学佛的开始 2. 完成皈依是学佛的目标 3. 因皈依而有种种法门的施设 4. 皈依三宝是佛法的根本二 皈依之因和皈依的选择 1. 认识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 2. 念死无常 3. 念三恶道苦 4. 深信惟有三宝能救度三 认识三宝 1. 何为三宝 2. 三宝 一 皈依三宝在修学佛法中的地位 1. 皈依三宝是学佛的开始 2. 完成皈依是学佛的目标 3. 因皈依而有种种法门的施设 4. 皈依三宝是佛法的根本二 皈依之因和皈依的选择 1. 认识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 2. 念死无常 3. 念三恶道苦 4. 深信惟有三宝能救度三 认识三宝 1. 何为三宝 2. 三宝的种类 3. 内在三宝与外在三宝四 如何皈依 1. 生起皈依之心 2. 依法传授皈依 3. 菩提信物

More information

本稿仅为方便内部学习所用,非正式文稿,仅供参考!

本稿仅为方便内部学习所用,非正式文稿,仅供参考! 本稿仅为方便内部学习所用, 非正式文稿, 仅供参考! 前行广释 第 11 课辅导资料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 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 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 今天我们再一 次一起来学习华智仁波切所造的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是为了让修学佛法的佛弟子趋入到甚深的境界, 是一 个次第引导修法的殊胜论典 要趋入到最殊胜的境界是什么呢?

More information

总量开始减少的欧洲人口形势分析

总量开始减少的欧洲人口形势分析 总量开始减少的欧洲人口形势分析 张善余 彭际作 俞 路 自 世纪 年代以来 欧洲人口增长率持续下降 年人口开始负增长 这无疑是其人口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在欧洲各个地区中 东欧是 年以前全球第一个也是仅有的一个人口有所减少的地区 在北欧和西欧地区 如果没有国际移民的净流入 人口增长率也将很低 大约在 年间 预计欧洲所有地区的人口都将出现负增长 由于自然增长率在过去一个世纪乃至未来的变动 欧洲人口已不可逆转地老龄化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净土教观学苑的宗旨

第一章:净土教观学苑的宗旨 卷三十一 唯识学概要 208 你要改造业力, 你要创造一种坚定的誓愿! 诸位法师慈悲, 陈会长慈悲, 诸位菩萨, 阿弥陀佛!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七十面, 我们看丙五 : 究竟位 唯识学把整个凡夫到成佛, 把他的修行分成五个阶位 : 就是资粮位 加行位 通达位 修习位乃至于最后的究竟位 我们从前面的阶位我们可以知道, 当我们踏入了修行的菩萨道, 我们的生命就会出现两种力量的作用 : 一种来自于外来的生死业力的冲击

More information

走 向 解 脱

走 向 解 脱 前 言 走向解脱 别解脱戒品 益西彭措堪布著 ( 在家篇 ) - 285 - 前 前 言 言 根据佛陀以及历代传承祖师的言教, 初学者应在守持清净戒律的基础上闻思修行, 也只有扎扎实实地打好了戒律的基础之后, 佛法的深广功德才能如实生起 佛陀在小乘 大乘显宗以及无上密宗三乘法轮中所传的戒律不同, 分别为外小乘别解脱戒 内大乘菩萨戒以及密金刚乘三昧耶戒 小乘别解脱戒主要针对众生身口的行为和语言, 故称之为外

More information

时常作这样的观修和训练, 做任何一件事, 都要发心为利益所有众生而做, 为解脱六道一切有情的痛苦而做 心行的成就是一种积累, 也就是良好习惯的养成 只要我们不断如是观修, 菩提心的力量就会日渐增长 当菩提心具有足够的力量之后, 便能战胜凡夫心, 消除凡夫心带来的一切负面作用 舍凡夫心, 发菩提心,

时常作这样的观修和训练, 做任何一件事, 都要发心为利益所有众生而做, 为解脱六道一切有情的痛苦而做 心行的成就是一种积累, 也就是良好习惯的养成 只要我们不断如是观修, 菩提心的力量就会日渐增长 当菩提心具有足够的力量之后, 便能战胜凡夫心, 消除凡夫心带来的一切负面作用 舍凡夫心, 发菩提心, 菩提道次第 修学要领 2004 年春讲于戒幢佛学研究所 济群法师 我们应当发心为利益六道一切众生成就佛道而学习佛法 做每一件事情, 都是从发心开始的 学佛的要领, 也在于如何用心 所谓修行, 固然是对行为的修正, 但关键还必须善用其心 所有的修行方法, 归根结底是用来帮助我们调整心行 如果不善于用心, 即使遍学三藏 广修道场 接引无量众生学佛, 也无法使我们抵达解脱之道, 甚至可以说, 和成就佛道了不相干

More information

www.dymf.cn 悟道之初活易乐乎 ( 自序 )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 各种物欲和诱惑充斥的现代社会, 越来越多的人因希求心灵的解脱而开始修习佛法 只有佛法才精确而客观地描述了我们自身以及我们周围世界的真相, 并且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通向彻底自由 安宁与和谐的幸福之路 确定地说, 佛法是唯一能够使我们获得幸福与快乐的方法! 能够今生值遇佛法并认真修持佛法的人都是有大福报的人, 未来的生命就像初一的月亮,

More information

甘露文库 走向解脱•别解脱戒品.在家篇

甘露文库 走向解脱•别解脱戒品.在家篇 走 向 解 脱 在 家 篇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目 录 前言 1 持戒胜利与破戒过患 一 总说 1 三乘戒律的共同基础 出离心 9 2 戒律是三乘佛法的基础 17 3 传法上师首需重戒 22 4 持戒清净的标准 23 5 末法时代更应持戒 24 6 戒律与修行 25 二 守持净戒的胜利 1 总说持戒的胜利 30 2 分说持戒的胜利 38 3 出家的功德 55 4 出家与在家 58 三 破戒过患 1

More information

贾根良 马国旺 后凯恩斯经济学 多样性 共同基础 综合 后凯恩斯经济学是自 凯恩斯革命 以来 一直致力于完成 流产 的 凯恩斯革命 并以反新古典主流面目存在的一支异端经济学流派 它是对凯恩斯经济学范式的恢复和拓展 凯恩斯 卡莱茨基 斯拉法和老制度主义的思想构成了其理论渊源 该学术传统经历了三代的 传承演进 今天 后凯恩斯主义者在方法论 宏观经济学 微观定价理论和内部综合等方面已经 取得了重大进展 成为西方经济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流派

More information

人类学理论与实践

人类学理论与实践 阮艳萍 在今天轰轰烈烈的遗产运动中 各类传承和保护主体纷纷登场 除了传统的民间的传承人之外 中央和地方政府 学者 商人 新闻媒体等也都纷纷加入了这场博弈 与数字化技术同步进入这场运动的还有一类新型主体 那就是 数字传承人 他们是民族文化遗产传播 生存和发展的又一类新型主体 他们的数字传承活动 使文化遗产从唯一 不可共享和不可再生的变成了无限 可共享和可再生的 文化遗产 数字传承人 民间传承人 遗产表述

More information

菩提道次第廣論

菩提道次第廣論 菩提道次第广论第四十二讲 [ 下士道 - 深信业果 18] ( 分别业的轻重 3)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 我们继续说明 为什么业特别重大 的原因 第二个, 是 所依门 的缘故 依它所依的内容, 而有轻重的差别 第一个所依的是什么呢? 就是你是有善巧智慧的修行人, 还是你是没有善巧智慧的修行人 所谓 善巧 的意思, 就是你虽然造恶业, 但是你可以不堕恶趣, 这个很好噢! 那不善巧的修行人呢, 虽然造很小的恶业,

More information

《阿弥陀佛修法极乐捷径》第三课

《阿弥陀佛修法极乐捷径》第三课 阿弥陀佛修法极乐捷径 第三课 为了度化天边无际的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并且如理如法地谛听 上一节课我们讲了 闻法之理, 听闻佛法的时候, 一定要如理如法 发殊胜的菩提心, 若如此, 仅仅听闻一次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议 尤其, 在网上共修的时候, 也应对法恭敬 很多人在网络上听法或者来到听闻佛法的现场听法, 功德都非常大 虽然要花费一些时间到现场或共修点听法, 但我们为了佛法, 为了获得解脱,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上士道_04SC.doc

Microsoft Word - 上士道_04SC.doc 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士道 4 ( 发菩提心 )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讲于新加坡大悲佛教中心 各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昨天修知母 念恩 报恩 既然发起 为利众生愿成佛 的菩提愿, 就要依这个次第一个 一个来修, 才能够真正的生起最后的菩提心 第一个, 是先修对一切有情平等心, 没有对象的差别, 之后呢, 为了要让我们的心能够生起, 愿意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也愿意担起这个重担, 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这个重担,

More information

教学输入与学习者的语言输出 温晓虹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首先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讨 论了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习得过程 实验研究表明 输入的语言素材必须被学习者所接收 即使接收了的内容也并不会自动进入中介语的体系 而是需要进一步对输入语言进行 分解 归类等分析性与综合性的处理 在语言 内化 的基础上 学习者的中介语系统才能 够不断地得到重新组合 趋于目的语 另外 学习者在语言输出前和输出时需要调节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0E3C8F4C9E3CBCCC7B3CACD312E646F63>

<4D F736F F D20B0E3C8F4C9E3CBCCC7B3CACD312E646F63> 目目录目录 为什么要学 般若摄颂... 1 般若摄颂浅释第一课... 19 第一品 : 第二课... 36 第三课... 57 第四课... 72 第五课... 86 第六课... 104 第七课... 126 第二品 : 第八课... 146 第九课... 166 第十课... 186 第十一课... 205 第十二课... 227 第十三课... 248 录第十四课...267 第十五课...285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