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馬祖熾坪史前遺址的文化



Similar documents

untitled

HK-ID.PDF

16 低 約 三 十 多 米 香 港 東 南 面 的 蒲 台 島 橫 欄 島 果 洲 群 島 一 帶, 就 是 當 時 的 海 岸 線 到 大 約 六 千 年 前, 海 平 面 升 至 和 今 天 海 面 相 約 的 高 度 後 才 告 穩 定 下 來 在 過 去 六 千 年, 雖 然 海 面 位

0 5 32

44(1) (1) (4) (4) 63-88TSSCI Liu, W. Y., & Teele S. (2009). A study on the intelligence profile

黃月圓.doc

i-v

西方心理輔導理論與實踐的臺灣本土化研究

當 代 史 學 第 8 卷 第 3 期 (2007 年 9 月 ) 文 博 專 輯 香 港 近 十 年 來 文 博 事 業 的 發 展 周 佳 榮 1997 年 7 月 1 日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成 立 以 來, 本 地 的 文 博 事 業 有 了 很 大 的 進 展, 博 物 館 數 目

穨台灣童乩的社會形象2.PDF

经历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洗礼的欧洲 是现代博物馆与考古学的发祥地 二者自从降世 Royal Commission for the 就亲如孪生 血缘密切 1807 年 保护与收藏丹麦古物皇家委员会 Preservation of Antiquities 成立 尼厄鲁普 Rasmus Nyerup 又译作

Microsoft Word - 982導師輔導知能研習會議資料(彙整).doc

德川日本論語詮釋史論

doc

穨yinmen.PDF

楊振寧80大事年表

西漢晚期以來,儒家思想對社會已有了深入的影響,當時不論士庶,普遍對孝悌之行抱有由衷的敬意。在此背景下,原本存在於大家庭的治家之法,在士人階層發生了深刻而微妙的變化。士人立身以禮、躬行實踐的結果,推動著家庭內的倫理關係趨向於嚴謹規矩。

Microsoft Word 謝艾倫-淇武蘭遺址.doc


Microsoft PowerPoint 頭肩頸穴位舒壓(meili講義)1206.pptx

<4D F736F F D B3AFC3FDA6705FA8E2A7BAA4A7BBDAAABAA473A4F4B565B74E5FA5FEA4E52E646F63>

Microsoft Word - 學校及系組招生規定( _054014)-緬甸適用.docx


1

2 黃 俊 傑 一 引 言 二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權 力 的 支 配 三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的 政 治 性 解 讀 四 結 論 一 引 言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傳 統 的 重 大 特 徵 之 一, 在 於 經 典 解 釋 與 政 治 權 力 之 間, 具 有 極

BWGML

穨抗戰前後國民政府國民營劃分原則與公營化台灣日資

093THU doc

第 四 場 次 2016/10/ Political Development of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第 五 場 次 2016/10/ 台 灣 民 主 深 化 的 探 討 第 六 場 次 2016/10/


Joseph Bosco

HK_Christian_Poverty

ABSTRACT Wu Garden, which was erected by Wu Family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Dao Guang ( 道 光 ) of the Qing dynasty ( 清 朝 )in downtown area of nowada

eps

Chap3Chinese

% 20% 14. 5% % 16% % 33. 9% 37. 4% % 10. 2

Bairoch, ) (Angus Maddison,1926 ) (Bairoch, 1976, 1981), 1960, , 220, 228 ; , 447, 310, 178 (1993) (1988) Peter Brecke (

穨hair&sick

<4D F736F F D DBED4B2A4A9D2A9DBA5CDB8EAB054A7B9BEE3AAA92DB3D5A468AF5A2E646F63>

德川日本論語詮釋史論

Microsoft Word - 通讯150期.doc

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分工地位

% Gorgoroon E. H. Blair and J. A. Robertson The Philippine Island

语篇中指代词的分布规律与心理机制*

0 national history 80 regional history Michel Foucault

218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第五期 一般論文 結構的當時 作為一個企圖和日語本位主義文化擴張進行抵抗 扭轉不均衡文化流向的批判性知識社群 以民間文學整理作為鏈 接的契機 以學院資源取得合法關鍵 不計採取民族文學遺產 化 知識化的柔軟姿態 開拓創作與言論空間 林荊南等人的努 力具有不可漠視的文化價值與啟

[1] [2] [3] [4] 9 [7] [8]

S.M.Shirokogorroff Robert Park Alfred R. Radcliffe-Brown LSE LSE Raymond Firth Bronislaw Malinowski

YZPORTALVol6No22009WANGgalley

北京大学申报市级教学成果奖

Microsoft Word - wck.doc

2003 2,, ,,,8 6 8,, 8 9,,,,, 10, 14,15,, 8 10,,,,,, : :, 2000 ; :1949,2002 :1946, ;,

Microsoft Word - Vol1-full text trial version2-to editorial board

汉 学 研 究 学 刊 第 六 卷 (2015) Journal of Sinological Studies, Vol.6 (2015) 一 唐 太 宗 的 書 法 文 化 建 設 唐 太 宗 ( 李 世 民, , 在 位 ) 酷 愛 書 法, 宣 和 書 譜 評 爲 :

语篇中指代词的分布规律与心理机制*

(emigration),, :,,, 18-19, 12-13, 17-20,,, 17-20,,,,, 15, 17-18, ( Push - Pull Theory),,,, 1926, 375, 31115, 83 %, 300, 90 % [1 ],,,,?,? [2 ] 17-19,,,

當前台灣制憲修憲問題之試析─以中華民國憲法之病理病徵為中心

A B A 18 A a 2007b

66 近 代 中 國 婦 女 史 研 究 第 22 期 生 長 發 育 和 功 能, 成 為 臺 灣 教 育 史 上 一 個 新 的 現 象 以 女 性 生 殖 生 理 掛 帥 的 課 文, 描 述 性 器 則 詳 女 略 男 詳 內 略 外 詳 構 造 略 機 制, 說 明 保 健 則 著 重 清

Your Paper's Title Starts Here: Please Center

intention volition DNA Francis Crick 1. mind-body 2. nature-nurture 3. functional localization MRI MEG MRI 106

1 2 Northwestern Journal of Ethnology Chinese folk/popular religion Richard Madsen, Morality and Power in a Chinese Village, pp.130~1

176 Leo Tak-hung Chan Hong Kong Translation Society Translation Quarterly Indiana University Readers, Reading and Reception of Translated Fiction in C

Microsoft Word - Dr. Zhu Lumin's Chnese Working Paper - 东北亚和平繁荣与中国的角色.doc

嶺南地區的大開發時期始於宋代 當時 由於陸上絲路無法通行 朝廷特別注重南方 海上貿易發展 於廣州設 市舶司 管理 來華朝貢和貿易的蕃舶 北宋滅亡後 南宋 定都江左 大量北方漢人被迫逃往南方 有 朝廷官宦家眷沿贛江南下 或越過南嶺 定 居南雄地區 或沿北江直下廣州 在珠江三 角洲地區開基立業 繁衍後代

Microsoft Word - 69 樊學慶 final T.doc

,,,,,, (William Parish) , 2865, : (1966 ) 20,,, 20, :,, :,, (Destratification) (Parish,1984 :84-120), 1983 (N = 1774) (Xie &Lin, 1986) 19


Dan Buettner / /

以经解影之《一代宗师》:《周易》作为华莱坞电影分析的新框架

非政府組織與台灣人權發展

20 Abstract Malaysia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economic progress as a multi-ethnic nation.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communal riots of May 13, 1969, its

~ ~ ~

104王三慶.doc


Microsoft Word - csds2014_04.docx

第一章


Microsoft Word - 論東亞儒者理解經典的途徑及其方法論問題.doc

123

Microsoft Word

7P4 33

政治制度史研究的省思:以六朝隋唐為例

第11卷第4期 中華民國102年4月 臺 梵 中 三角關係 如果從表象來看 梵 中 間的利益遠高 於臺 梵間的利益 中國大陸擁有教廷心目中廣大的 禾場 大陸約有上億 的基督徒 是教廷在全球最重要的 宗教市場 之一 與臺灣相比 只有約 四十萬的天主教徒 教廷當然會選擇大陸而遠離臺灣 然而 梵蒂岡在19

7 6,3 48 8,746 I S RC6, , , , , , ,3 98/ 10 5, , %

Microsoft Word - EAI Working Paper 中国在东南亚外交 _Dr Sheng Lijun_.doc

人20 感覺統合失調.DOC


<4D F736F F D20CEF7C4CFBDBBCDA8B4F3D1A C4EAB2A9CABFD1D0BEBFC9FAD5D0C9FABCF2D5C2A3A D31302D3136A3A9>

Tokyo Mou

第六章 中共國防現代化評估

untitled

<4D F736F F D20AB4AA6B0AA46BDD7A55FB4C2A4A4B0EAA5ABA8EEABD72E646F63>

《根於生態、生計、文化的「和平婦女」行動研究》網上版

7 a x b (y) 2007a 7 b x b x y x b 2006a a 8 a. b. x. y. xb 8 a b x a x b y b x b x xb y a b 9 y b b x 11 a. b. x. y. xb Chao

Microsoft Word - 江陰之役1.37.doc

Microsoft Word - ICS-Oct08-Conf-paper-WangHu.doc

Microsoft Word - 檳隆客潮關係-海華會.docx

~ ~

Transcription:

馬 祖 列 島 的 史 前 文 化 與 南 島 語 族 的 擴 張 ( 講 義, 請 勿 引 用 ) 陳 仲 玉 中 央 研 究 院 歷 史 語 言 研 究 所 壹 馬 祖 列 島 的 生 態 環 境 馬 祖 列 島 包 括 南 竿 北 竿 高 登 亮 ( 浪 ) 島 大 坵 小 坵 東 莒 ( 東 犬 ) 西 莒 ( 西 犬 ) 東 引 ( 東 湧 ) 西 引 等 十 島, 各 島 嶼 間 迤 邐 綿 亙 五 十 四 浬 自 1949 年 以 來 由 臺 灣 政 府 設 連 江 縣 管 轄 位 置 在 閩 江 口 外 海, 與 大 陸 的 連 江 口 羅 源 灣 一 帶 隔 海 相 望 其 中 最 接 近 者 為 高 登 島, 距 福 建 省 北 筊 半 島 僅 9.25 公 里 ( 陳 國 土,1996:69) 馬 祖 列 島 地 質 屬 中 生 代 晚 期 火 成 岩 基 盤, 但 以 酸 性 深 層 火 成 岩 為 主 2001 年 發 現 熾 坪 隴 遺 址 的 東 莒 島, 上 部 土 層 主 要 成 分 為 細 砂 和 較 緊 密 之 黏 土 質 細 砂 夾 礫 石 ; 下 層 為 灰 色 質 地 破 碎 的 花 崗 岩 ( 張 長 義 等,1998..12-1) 沖 積 層 與 堆 積 層 均 薄, 島 上 少 有 利 於 耕 作 的 土 層, 亦 不 利 地 下 水 的 賦 存 在 氣 候 上 屬 亞 熱 帶 海 洋 氣 候 平 均 溫 度 10 至 27 之 間, 冷 暖 適 中 春 夏 潮 濕 多 雨 霧, 平 均 每 月 降 雨 日 5~10 天 春 季 霪 雨 連 月, 晨 暮 之 際, 濃 霧 漫 山 蔽 海 ; 秋 冬 乾 燥, 旱 象 環 生 全 年 亦 受 季 風 影 響, 三 月 至 八 月 行 西 南 季 風, 九 月 至 翌 年 三 月 為 東 北 季 風 或 北 風 ( 陳 國 土,1996..74-78) 由 於 諸 島 的 島 狹 山 低, 土 壤 層 淺 薄 貧 瘠, 又 受 季 風 影 響, 島 上 多 荒 涼, 缺 乏 林 木 原 生 植 被 以 低 莖 草 類 及 灌 木 叢 之 混 合 植 群 為 主, 今 之 林 木 花 卉 多 系 移 植 而 來 ( 陳 國 土,1996..105) 島 上 本 缺 林 木, 早 年 居 民 又 伐 木 割 草 為 炊, 致 使 山 石 裸 露, 又 無 大 河 湖 泊 以 供 生 物 孳 息, 動 物 僅 有 移 棲 境 的 鳥 類 和 居 民 飼 養 的 家 畜 鳥 類 以 候 鳥 為 主, 多 燕 鷗 科 鳥 類 和 若 干 保 育 鳥 類 ( 張 長 義 等,1998..16-2), 如 有 神 話 之 鳥 美 譽 的 黑 嘴 端 鳳 頭 燕 鷗 等 陸 域 的 動 植 物 資 源 貧 乏, 但 因 位 在 福 建 閩 江 口, 又 在 冷 暖 海 流 交 會 處, 浮 游 生 物 繁 生, 海 產 豐 富, 魚 類 資 源 是 馬 祖 地 區 早 年 經 濟 命 脈 莒 光 鄉 盛 產 白 鯧 帶 魚 石 斑 蝦 皮 等 物 ( 張 長 義 等,1998..17-2), 1

這 類 資 源 自 古 即 有 貳 閩 江 口 史 前 文 化 概 述 馬 祖 群 島 位 於 閩 江 口 外 海, 歷 年 來 並 無 史 前 遺 址 發 現 的 相 關 報 導, 因 此 也 未 曾 建 立 馬 祖 地 區 的 史 前 文 化 發 展 史, 因 此 必 需 以 鄰 近 的 閩 江 口 沿 海 區 域 作 為 比 較 的 依 據 以 下 分 別 敘 述 閩 江 下 游 沿 海 與 馬 祖 地 區 史 前 文 化 的 概 述 : 馬 祖 群 島 對 岸 的 閩 江 口 及 鄰 近 地 區 歷 年 來 有 不 少 考 古 遺 址 發 現, 其 中 史 前 時 代 遺 址 以 殼 丘 頭 曇 石 山 東 張 庄 邊 山 黃 土 崙 等 遺 址 較 為 重 要 學 者 依 據 遺 址 發 掘 所 得 的 資 料, 認 為 閩 江 下 游 的 史 前 文 化 經 歷 了 一 個 逐 步 發 展 的 過 程, 表 現 為 早 中 晚 三 期 ( 吳 春 明 1999:104-108), 茲 引 述 相 關 論 著 說 明 如 下 : ( 一 ) 史 前 時 代 1. 早 期 殼 丘 頭 類 型 曇 石 山 下 層 類 型 包 括 殼 丘 頭 類 型 與 曇 石 山 下 層 類 型, 前 後 兩 個 階 段, 年 代 大 約 在 距 今 6000-5000 年 前 之 間 殼 丘 頭 類 型 集 中 分 佈 於 閩 江 下 游 地 區, 遺 址 包 括 平 潭 縣 殼 丘 頭 西 營 湖 埔 乾 祠 堂 後 南 厝 場 以 及 溪 頭 遺 址 下 層 ; 其 中 以 殼 丘 頭 下 層 最 具 代 表 性 陶 器 以 夾 砂 粗 陶 為 主, 少 量 泥 質 陶, 外 表 顏 色 紅 黃 黑 灰 諸 色 錯 雜, 飾 以 拍 印 的 麻 點 紋 繩 紋 條 紋 戳 印 的 貝 齒 紋 圓 形 紋 三 角 形 紋 及 刻 劃 紋 ; 器 型 以 罐 缽 為 主, 並 有 矮 圈 足 鏤 孔 盤 喇 叭 圈 足 豆 等 石 器 以 石 錛 為 主, 佔 全 數 2/3 以 上, 另 有 刮 削 器 砍 砸 器 石 斧 石 刀 等 遺 址 常 見 有 貝 塚 堆 積, 顯 示 生 活 相 當 依 賴 水 生 資 源 曇 石 山 下 層 類 型 以 曇 石 山 遺 址 下 層 為 代 表, 在 庄 邊 山 遺 址 4-5 層 溪 頭 下 層 都 屬 於 同 一 層 堆 積, 相 對 年 代 較 殼 丘 頭 類 型 等 晚, 但 早 於 曇 石 山 中 層 代 表 的 曇 石 山 文 化 陶 器 以 細 砂 紅 陶 紅 衣 灰 胎 陶 和 泥 質 紅 陶 為 主, 外 表 常 施 以 紅 衣, 少 量 有 寬 帶 紋 紅 彩, 外 表 文 飾 以 拍 印 戳 印 刻 劃 的 繩 紋 連 續 弧 紋 平 行 線 紋 堆 紋 指 甲 紋 圓 圈 紋 為 主 器 型 以 斜 寬 沿 深 釜 罐 為 多 數 石 器 則 以 磨 製 石 錛 為 主 並 及 石 鏟 貝 刀 骨 鏃 為 生 產 工 具 2. 中 期 - 曇 石 山 文 化 2

曇 石 山 中 層 類 型, 年 代 大 約 距 今 5000-4000 年 前 本 階 段 文 化 可 能 是 早 期 的 進 一 步 發 展, 但 文 化 內 涵 已 有 相 當 大 的 轉 變, 可 單 獨 稱 之 曇 石 山 文 化 陶 器 以 泥 質 灰 陶 和 夾 砂 灰 陶, 胎 質 緻 密, 火 候 較 高 夾 砂 陶 外 表 為 拍 印 條 紋, 泥 質 陶 多 素 面, 但 也 有 少 量 拍 印 幾 何 紋 器 型 包 括 寬 沿 折 腹 釜 直 頸 圓 足 罐 斂 口 缽 等, 年 代 越 晚, 陶 器 的 型 態 越 多 樣, 並 出 現 鼎 形 器, 顯 示 受 到 外 來 文 化 的 影 響 石 器 能 有 磨 製 石 錛 為 主, 並 見 有 貝 鏟 年 代 越 晚, 石 器 形 制 變 化 越 多, 石 鏃 石 刀 石 鉞 石 鐮, 數 量 增 加, 並 出 現 圓 柱 形 陶 網 墜 顯 示 生 活 型 態 逐 漸 改 變 3. 晚 期 - 曇 石 山 上 層 黃 土 崙 類 型 包 括 曇 石 山 上 層 類 型 和 黃 土 崙 類 型 兩 個 早 晚 階 段, 年 代 在 距 今 4000-3000 年 前 曇 石 山 上 層 類 型 集 中 分 布 於 閩 江 下 游 為 中 心 的 區 域 沿 海 陶 器 以 赭 衣 黑 彩 的 橙 黃 色 硬 陶 和 灰 色 硬 陶 為 特 徵, 外 表 布 有 拍 印 各 種 幾 何 形 花 紋, 具 有 圜 凹 底 突 稜 帶 流 等 特 徵 的 釜 罐 壺 盆 缽 為 主, 並 見 鼎 形 器 和 陶 支 腳 石 器 以 磨 製 小 石 錛, 有 段 石 錛 最 具 代 表, 此 外 並 有 石 鏃 骨 鏃 穿 孔 石 刀 貝 刀 貝 鏟 石 矛 等 生 產 工 具 陶 紡 輪 器 型 扁 平 圓 形, 表 面 飾 有 幾 何 形 黑 彩 黃 土 崙 類 型 晚 於 曇 石 山 上 層 類 型, 亦 以 閩 江 下 游 為 中 心 的 東 部 沿 海 為 主 要 的 分 布 區 域 以 黃 土 崙 遺 址 墓 葬 的 灰 印 紋 陶 為 代 表 ; 陶 器 中 有 許 多 器 型 和 夏 商 時 期 的 青 銅 文 化 有 關 ; 但 石 器 能 和 曇 石 山 上 層 類 型 相 近, 並 未 受 青 銅 文 化 影 響, 大 致 屬 於 向 青 銅 文 化 發 展 階 段 中 的 過 程 之 前 參 馬 祖 列 島 的 史 前 遺 址 與 文 化 2001 年 筆 者 與 劉 益 昌 先 生 共 同 執 行 由 內 政 部 委 託 的 台 閩 地 區 考 古 遺 址 普 查 研 究 計 畫 ( 第 六 期 ) 計 畫, 曾 在 馬 祖 地 區 做 考 古 遺 址 普 查, 發 現 史 前 時 期 的 福 澳 港 熾 坪 隴 ( 科 蹄 灣 ) 和 塘 岐 三 處 遺 址, 以 及 歷 史 時 期 宋 元 以 來 的 幾 處 遺 址 史 前 文 化 基 本 上 內 涵 與 閩 江 下 游 沿 海 地 區 可 以 比 擬, 略 述 如 下 : ( 一 ) 塘 岐 遺 址 福 澳 港 遺 址 塘 岐 遺 址 出 土 遺 物 以 紅 褐 色 夾 細 砂 陶 為 主, 淡 褐 色 夾 中 砂 陶 次 之, 外 表 大 部 分 因 浸 蝕 而 脫 落, 但 仍 可 見 少 數 拍 印 繩 紋, 器 型 以 侈 口 鼓 腹 圜 底 罐 形 器 為 主 未 3

採 集 到 石 器, 也 未 見 貝 塚, 生 活 型 態 不 易 推 之 從 陶 器 而 言, 大 抵 相 當 於 閩 江 下 游, 曇 石 山 下 層 類 型, 年 代 約 在 距 今 6000-5000 年 之 間 的 早 期 階 段 福 澳 港 遺 址 內 涵 與 塘 岐 遺 址 相 近, 以 紅 褐 色 夾 砂 陶 為 主, 可 見 帶 平 唇 頸 折 的 口 緣, 頸 部 以 下 有 拍 印 繩 紋 ( 二 ) 熾 坪 隴 ( 科 蹄 灣 ) 遺 址 熾 坪 隴 史 前 遺 址 位 在 東 莒 島 的 西 側 海 邊, 屬 連 江 縣 莒 光 鄉 大 坪 村 管 轄 莒 光 鄉 由 東 莒 和 西 莒 及 周 圍 若 干 更 小 的 島 嶼 組 成, 原 名 白 犬 群 島, 屬 長 樂 縣 1949 年 以 後 才 改 今 名 遺 址 位 置 在 大 坪 村 聚 落 的 西 南 角, 離 海 岸 直 線 距 離 約 500 公 尺, 高 度 40~50 公 尺 之 間, 是 一 塊 緩 坡 地 2001 年 2 月 24 日, 在 東 莒 首 日 作 考 古 田 野 調 查 時, 即 看 到 這 處 緩 坡 地 其 時, 該 地 已 推 平 為 農 田, 又 是 冬 季 乾 旱 季 節, 地 表 沙 土 顯 出 潔 淨 的 淺 黃 色 與 遍 地 蕃 薯 莖 葉, 我 們 即 在 農 田 邊 的 土 堆 中, 發 現 許 多 紅 色 細 砂 繩 紋 陶 片, 和 一 隻 直 徑 約 八 釐 米 的 陶 支 腳, 確 定 這 是 一 處 史 前 遺 址 當 時 即 詢 問 陪 同 調 查 的 東 莒 國 小 王 建 華 校 長, 這 處 地 點 的 小 地 名, 他 說 是 科 蹄 灣, 因 而 遺 址 即 以 此 命 名 嗣 後 因 遺 址 經 過 試 掘, 並 經 媒 體 多 次 報 導 震 驚 地 區 的 考 古 發 現 消 息, 地 方 耆 老 向 我 們 反 映 所 謂 科 蹄 灣 系 指 遺 址 下 方 的 小 海 灣 科 蹄 一 詞 在 閩 東 福 州 話 是 指 蜑 民 之 意, 但 遺 址 正 確 的 地 名 是 熾 坪 隴, 因 此 又 將 其 改 為 現 名 關 於 熾 坪 隴 遺 址 的 文 化 屬 性, 則 首 先 想 到 與 閩 江 口 鄰 近 諸 地 區 的 關 係 其 次 再 思 考 較 遠 的 浙 南 閩 南, 甚 至 和 粵 東 粵 南 或 臺 灣 的 連 系 以 這 一 區 系 為 主 體 文 化 的 思 考, 最 早 是 林 惠 祥 在 二 十 世 紀 三 年 代 就 有 亞 洲 東 南 海 洋 地 帶 的 文 化 不 同 于 華 北 的 認 識 ; 也 是 後 來 他 在 1958 年 提 出 考 古 學 文 化 區 系 上 的 東 南 區 概 念 的 基 礎 ( 林 惠 祥,1958) 吳 春 明 將 這 一 帶 東 南 沿 海 丘 陵 地 帶 指 為 遠 離 中 原 的 土 著 文 化 區 他 所 謂 的 土 著 文 化 的 中 心 地 區 之 一, 即 是 以 閩 江 下 游 河 谷 為 中 心 的 浙 南 閩 東 北 一 帶 早 期 古 文 化 發 展 中 心, 也 是 一 處 相 對 獨 立 的 考 古 學 文 化 區 系 ( 吳 春 明,1999:104,105) 從 出 土 遺 物 的 特 徵 而 言, 拍 印 繩 紋 的 細 砂 紅 陶 為 曇 石 山 下 層 類 型 的 代 表, 但 本 遺 址 上 層 同 時 出 現 拍 印 條 紋 幾 何 紋 的 灰 印 陶, 顯 示 也 與 曇 石 山 遺 址 上 層 為 代 表 的 類 型 有 關, 也 許 置 於 閩 江 下 游 中 期 階 段 偏 晚 較 為 合 適, 年 4

代 在 距 今 4500-4000 年 之 間 但 地 表 採 集 地 點 所 見 的 拍 印 繩 紋 的 紅 細 砂 陶, 可 能 是 屬 於 曇 石 山 下 層, 年 代 距 今 6000 年 前 後 關 於 這 文 化 區 的 若 干 特 點, 林 惠 祥 就 指 出 有 段 石 錛 和 印 紋 陶 這 兩 大 項 是 東 南 區 獨 立 文 化 系 的 特 徵 ( 林 惠 祥,1959) 印 紋 陶 更 是 學 者 們 所 常 議 論 的 器 物 李 伯 謙 曾 經 系 統 地 總 結 南 方 印 紋 陶 文 化 的 不 同 時 空 內 涵 與 特 點, 指 出 甯 鎮 皖 南 區 太 湖 杭 州 灣 區 贑 鄱 區 湖 南 區 嶺 南 區 閩 台 區 粵 東 閩 南 區 是 印 紋 陶 文 化 的 七 個 基 本 區 系 ( 李 伯 謙,1981) 張 之 恒 曾 將 中 國 東 南 沿 海 地 區 的 印 紋 陶 做 了 分 區 與 分 期, 並 以 閩 臺 地 區 稱 福 建 類 型, 分 成 四 期 ( 張 之 恒,1987:62-69) 吳 春 明 將 閩 江 下 游 的 新 石 器 文 化 分 為 早 中 晚 三 期, 並 且 認 為 三 期 文 化 之 間 有 它 的 延 續 性 與 階 段 性 ( 吳 春 明,1999..101-104) 所 有 的 討 論, 大 多 數 集 在 陶 器 上 配 合 他 的 分 期 和 器 物 特 點 與 熾 坪 隴 遺 址 出 土 物 做 些 比 較, 有 以 下 幾 點 現 象.. 1. 熾 坪 隴 遺 址 的 陶 器 雖 是 以 細 砂 繩 紋 紅 陶 為 最 大 宗, 其 中 的 砂 粒 有 稍 粗 者, 亦 出 現 紅 衣 灰 胎 陶 和 極 少 的 泥 質 紅 陶, 火 候 不 高, 多 手 製, 部 分 器 物 口 沿 經 慢 輪 修 整 等 此 外 不 論 是 陶 器 的 器 形 和 繩 紋 的 普 遍 性, 均 類 似 曇 石 山 下 層 文 化 但 出 現 眾 多 的 繩 紋 紅 陶 的 陶 支 腳, 形 狀 有 象 足 喇 叭 形 中 空 和 實 心 兩 種, 這 一 點 又 與 殼 丘 頭 下 層 文 化 有 很 密 切 關 連 性 2. 陶 器 中 直 頸 圜 底 罐 和 壺 陶 紡 輪 以 扁 平 算 珠 形 為 多, 又 類 似 溪 頭 下 層 文 化 3. 陶 器 的 文 飾 中, 繩 紋 占 多 數, 並 且 繩 索 的 粗 細 有 每 釐 米 2-3 股 之 粗 至 極 細 的 6.5 股, 但 普 遍 是 4-5 股, 即 是 自 粗 至 極 細 均 有 此 類 繩 紋 粗 者 較 早 出 現 於 臺 灣 大 坌 坑 金 門 富 國 墩 金 龜 山 等 地 ( 陳 仲 玉,2004:22), 細 者 普 遍 出 現 在 相 當 是 曇 石 山 下 層 文 化 遺 址 中 與 這 層 文 化 相 當 的 陶 片 尚 有 刺 紋 與 指 甲 印 紋 等 物, 足 見 此 遺 址 文 化 的 早 期 階 段 4. 陶 片 中 亦 出 現 灰 色 硬 陶, 其 花 紋 有 方 格 印 紋 雲 雷 紋 拍 印 條 紋 和 雙 線 平 行 刻 劃 紋, 均 為 較 晚 的 階 段 一 片 方 格 印 紋 硬 陶 上 兼 有 黑 色 線 條 彩 繪, 似 乎 是 這 遺 址 最 晚 的 器 物, 但 極 少 出 現 顯 示 相 當 於 東 張 遺 址 中 層 文 化 ( 陳 存 洗, 1987:158) 5. 熾 坪 隴 遺 址 的 石 器 群 中, 石 錛 與 石 矛 頭 兩 項 常 為 閩 江 中 下 游 遺 址 所 共 有, 難 5

做 比 較 然 而, 鋒 利 小 刮 削 器 很 類 似 舊 石 器 時 代 末 期 的 打 製 石 片 遺 風 其 次 一 件 大 型 砍 砸 石 器 在 中 國 東 南 沿 海 少 見 出 土 眾 多 的 尖 狀 器 ( 蠔 蠣 硺 ) 少 見 於 福 建 沿 海, 但 在 廣 東 沿 海, 如 海 豐 遺 址 等 地 則 多 見, 其 年 代 也 許 比 閩 江 口 諸 遺 址 稍 早 由 上 述 這 幾 點 現 象, 再 參 考 以 碳 十 四 的 年 代, 熾 坪 隴 遺 址 的 下 層 文 化 可 以 推 早 於 相 當 殼 丘 頭 下 層 文 化 至 曇 石 山 下 層 文 化 的 階 段, 是 殼 丘 頭 下 層 和 曇 石 山 下 層 兩 文 化 的 綜 合 體 它 的 上 層 文 化 則 相 當 於 曇 石 山 中 層 文 化 的 類 型, 甚 至 黃 土 崙 文 化 期 由 於 熾 坪 隴 遺 址 的 文 化 層 堆 積 不 厚, 年 代 又 跨 越 三 千 年, 推 測 古 時 先 民 均 是 短 暫 地 居 留, 當 是 此 類 海 島 普 遍 現 象 ( 三 ) 亮 島 島 尾 I 遺 址 1. 遺 址 的 發 現 : 2011 年 7 月 15 日, 亮 島 駐 軍 為 慶 祝 登 島 六 十 週 年, 連 江 縣 縣 長 楊 綏 生 注 意 到 在 百 勝 港 上 方 道 路 旁 的 邊 坡 斷 面 上 有 貝 塚 遺 留 現 象 遂 通 知 筆 者, 邀 集 原 在 馬 祖 做 過 考 古 田 野 工 作 的 部 分 在 地 人 士, 組 成 馬 祖 亮 島 考 古 隊, 於 是 年 9 月 8 日, 登 亮 島 調 查 該 貝 塚 之 重 要 性 經 過 地 表 文 物 遺 留 與 文 化 層 現 象 觀 察, 初 步 判 定 百 勝 港 確 是 古 代 貝 塚 遺 留 此 外 另 在 該 島 北 方 接 近 島 尾 的 一 段 路 邊, 也 發 現 貝 塚 遺 留 這 處 嗣 後 被 命 名 為 島 尾 Ⅰ 遺 址 的 地 點, 除 了 發 現 相 當 古 老 的 陶 片 之 外, 尚 有 人 類 頭 蓋 骨 三 片, 經 過 初 步 的 判 斷, 應 是 一 處 很 早 的 史 前 新 石 器 時 代 遺 址 當 時 均 進 行 了 初 步 對 遺 址 遺 物 採 集 與 記 錄 同 年 12 月 19-28 日, 馬 祖 亮 島 考 古 隊 再 次 登 島 調 查 與 發 掘, 又 在 島 尾 發 現 另 一 處 遺 址, 為 島 尾 II 遺 址 這 三 處 遺 址 所 採 得 的 貝 殼 標 本, 經 過 國 科 會 在 台 大 的 貴 重 儀 器 中 心 的 碳 十 四 (C14) 的 定 年 : 島 尾 Ⅰ 遺 址 有 三 個 的 年 代, 距 今 均 在 7,900~7,500 年 間 ; 島 尾 II 遺 址 約 7,700~7,500 年 ; 百 勝 港 遺 址 的 年 代 約 公 元 1628~1852, 則 在 明 清 年 間 2. 亮 島 島 尾 I 遺 址 的 文 化 這 遺 址 經 過 試 掘, 出 土 物 中 的 文 化 遺 物 有 三 大 項, 陶 器 石 器 與 骨 器 陶 器 的 質 地 基 本 上 是 紅 色 系 的 夾 砂 陶, 砂 的 顆 粒 大 小 參 差 不 一 火 候 很 低, 陶 質 均 鬆 軟, 大 片 者 稀 少, 多 是 小 破 片 紋 飾 方 面, 素 面 無 紋 者 多, 有 裝 飾 花 紋 者 僅 占 22%; 其 中 以 壓 印 紋 最 多, 包 括 指 甲 戳 紋, 其 次 是 堆 雕 紋 與 刻 畫 紋, 並 有 6

少 量 紅 彩 花 紋 就 這 項 花 紋 的 觀 察, 可 以 與 亮 島 周 邊 諸 文 化 的 陶 器 做 比 較, 則 這 批 陶 器 均 少 見 於 閩 江 口 的 殼 丘 頭 文 化 與 曇 石 山 文 化 中, 也 少 見 於 台 灣 的 大 坌 坑 文 化 指 甲 紋 見 於 金 門 的 金 龜 山 遺 址, 也 偶 見 於 粵 東 某 些 遺 址 中 ; 琉 球 群 島 則 多 見, 年 代 也 相 若 細 繩 紋 陶 是 馬 祖 熾 坪 隴 遺 址 的 主 流, 但 在 亮 島 島 尾 二 處 遺 址 各 出 現 一 件, 似 乎 為 較 晚 的 地 層, 都 是 合 理 的 現 象 石 器 方 面, 基 本 上 是 從 使 用 痕 的 觀 察, 而 非 打 製 的 技 術 所 有 的 石 器 很 少 能 看 出 明 顯 的 打 擊 製 造 痕, 顯 然 其 時 石 器 打 製 的 技 術 並 不 成 熟, 而 是 就 地 取 材, 祇 要 是 能 夠 取 用 的 石 塊, 就 取 而 用 之, 未 曾 發 展 到 磨 製 的 技 術 然 而 其 使 用 痕 則 甚 為 明 顯, 刃 部 有 中 鋒 也 有 偏 鋒, 端 視 所 取 用 的 石 塊 而 定 ; 其 刃 部 有 些 可 看 出 硬 性 的 消 耗, 甚 至 刃 部 有 因 使 用 而 殘 破 的 痕 跡 石 材 廢 料 中, 甚 多 石 片 和 少 數 類 似 石 核 顯 示 其 時 磨 製 石 器 尚 未 成 熟, 遺 留 有 舊 石 器 時 代 打 製 的 遺 風 3. 亮 島 人 的 出 土 在 試 掘 亮 島 島 尾 I 遺 址 時, 除 了 出 土 若 干 陶 片 石 器 骨 器 貝 殼 之 外, 還 發 現 一 座 墓 葬, 一 具 人 類 骨 骸 此 具 人 類 骨 骸 在 初 次 上 島 做 遺 址 調 查 時, 即 已 發 現 三 片 頭 髗 頂 骨 露 在 遺 址 南 側 斷 面 上, 當 時 已 知 此 墓 葬 的 存 在, 並 收 集 那 三 片 頭 骨 標 本 此 次 發 掘 的 重 點 之 一, 就 是 想 了 解 該 具 人 骨 的 情 況, 其 完 整 度, 以 及 墓 葬 的 詳 情 與 文 化 層 關 係 經 過 發 掘, 果 然 出 現 此 墓 葬, 出 土 於 遺 址 底 層 之 下, 年 代 更 在 島 尾 Ⅰ 遺 址 之 前 經 過 將 其 肋 骨 的 一 小 片, 送 往 美 國 Beta Analytic Inc. 實 驗 室 做 碳 素 十 四 年 代 測 定 為 距 今 7380±40BP; 校 正 年 代 為 8320~ 8160BP 人 骨 為 仰 身 屈 四 肢, 即 所 謂 屈 肢 葬 保 存 狀 況, 整 體 而 言 保 存 狀 況 尚 稱 良 好 ; 存 留 部 位 約 有 75%, 頭 骨 四 肢 骨 骨 質 良 好, 頭 骨 雖 破 損 較 為 嚴 重, 但 變 形 程 度 不 高, 可 望 修 復 並 重 建 顏 面 男 性 依 臼 齒 磨 耗 程 度 推 估 約 30 歲 左 右 身 高 落 於 167±1.57cm, 體 型 中 等 並 不 高 大, 但 從 骨 骼 肌 嵴 線 發 達 粗 厚 之 骨 體 觀 之, 此 個 體 應 為 肌 肉 活 動 能 量 大 體 型 結 實 之 個 體, 特 別 是 上 肢 骨 就 上 述 發 掘 的 熾 坪 隴 和 島 尾 I 二 處 貝 塚 遺 址 而 言, 研 究 分 析 是 今 後 做 史 前 漁 撈 研 究 的 重 要 方 法 關 於 史 前 貝 類 遺 留 研 究 的 重 要 性, 目 前 在 台 灣 已 經 愈 來 7

愈 受 到 重 視, 由 採 貝 行 為 的 認 識, 除 了 可 以 對 人 類 的 食 用 行 為 提 出 證 據 ( 如 李 匡 悌 2003a; 李 匡 悌 等,2002), 也 可 以 經 由 科 學 的 分 析 ( 如 碳 氧 同 位 素 分 析 ), 對 當 時 的 環 境 做 出 一 定 程 度 的 認 識 ( 如 李 匡 悌,2003b; 李 匡 悌 等,2006) 從 馬 祖 列 島 發 現 熾 坪 隴 和 島 尾 I 兩 遺 址 的 研 究 可 有 以 下 課 題 : (1) 從 熾 坪 隴 遺 址 的 文 化 內 涵, 可 以 看 出 馬 祖 列 島 在 區 域 上 有 與 福 建 閩 江 口 地 區 是 密 不 可 分 的 關 係 然 而, 熾 坪 隴 文 化 中 出 現 的 尖 狀 器 ( 蠔 蠣 硺 ) 和 重 大 的 砍 砸 器, 卻 與 廣 東 沿 海 潮 州 陳 橋 等 遺 址 的 石 器 群 有 著 相 似 的 情 形 以 及 島 尾 I 遺 址 的 文 化 內 涵, 顯 然 又 與 福 建 閩 江 口 地 區 有 著 相 當 大 的 差 別 充 分 顯 示 在 古 代 這 一 帶 海 域 島 嶼 間 人 群 的 流 動 性 和 文 化 的 互 通 關 係, 其 時 的 先 民 亦 有 多 來 源 的 傾 向 (2) 從 熾 坪 隴 和 島 尾 I 兩 遺 址 的 文 化 相 觀 察, 此 兩 遺 址 基 本 上 屬 於 海 洋 文 化 的 範 疇 ; 其 生 業 方 式 是 海 洋 漁 撈 採 集 的 生 活 方 式 熾 坪 隴 遺 址 石 器 中 有 茅 镞 等 投 擲 尖 器, 顯 然 會 在 陸 上 捕 獵 小 動 物 群, 均 看 不 出 有 農 耕 史 前 新 石 器 時 代 數 千 年 的 島 嶼 生 業, 其 基 調 沒 有 很 大 的 改 變 (3) 從 大 區 域 的 宏 觀 面 來 看, 雖 然 每 個 島 嶼 均 有 它 獨 特 的 地 理 條 件, 而 就 人 類 求 生 存 的 層 面, 則 大 陸 沿 海 與 其 外 圍 島 嶼, 或 是 大 島 與 小 島 ( 如 台 灣 與 澎 湖 蘭 嶼 綠 島 ) 間, 因 資 源 的 需 求, 兩 者 必 然 有 某 種 依 賴 或 互 動 的 密 切 關 係 因 而 研 究 這 兩 者 的 關 係 則 是 很 基 本 課 題 (4) 亮 島 的 面 積 僅 0.35 平 方 公 里, 是 一 座 彈 丸 小 島, 居 然 會 有 二 處 七 八 千 年 的 史 前 遺 址, 關 鍵 何 在? 令 人 費 解 也 許 有 許 多 原 因, 然 而 該 島 的 自 然 生 態 環 境 與 其 周 邊 海 域 的 豐 富 資 源 是 一 項 重 要 因 素 這 也 是 我 們 今 後 要 研 究 的 課 題 之 一 (5) 島 尾 I 遺 址 目 前 發 掘 的 面 積 還 小, 出 土 物 不 足 以 窺 其 文 化 的 全 貌 就 現 有 的 陶 器 石 器 與 骨 器 三 類 器 物 來 看, 與 殼 丘 頭 文 化 和 曇 石 山 文 化 均 有 相 當 大 的 差 異 由 於 年 代 較 那 二 文 化 早 二 三 千 年, 其 文 化 的 源 頭 有 待 更 進 一 步 的 探 索 (6) 過 去 馬 祖 列 島 分 屬 於 長 樂 連 江 羅 源 三 縣 中, 由 這 種 劃 分, 也 可 以 看 出 諸 島 與 陸 地 的 依 附 性 質 自 1949 年 以 後 在 台 灣 的 政 府 才 將 今 之 四 鄉 五 島 和 8

其 周 邊 的 十 幾 座 島 嶼, 整 合 成 一 連 江 縣 馬 祖 列 島 也 許 在 考 古 學 的 研 究 中, 可 以 探 討 這 些 島 嶼 與 島 嶼 之 間 的 文 化 交 流 與 互 動 的 關 係 (7) 馬 祖 列 島 的 史 前 文 化 史 研 究, 目 前 有 塘 岐 福 澳 港 熾 坪 隴 島 尾 I 和 島 尾 II 等 五 處 遺 址, 它 們 與 南 島 語 族 的 分 布, 以 及 該 海 洋 族 群 往 太 平 洋 印 度 洋 的 遷 徙 有 怎 樣 的 關 聯? 這 些 都 是 很 重 要 的 課 題 肆 從 亮 島 人 出 土 看 南 島 語 族 的 擴 張 馬 祖 亮 島 考 古 隊 首 次 上 亮 島 調 查, 發 現 的 三 片 人 頭 骨 時, 即 已 知 此 遺 址 有 墓 葬 的 存 在 其 時 即 已 考 慮 到 DNA 淬 取 的 必 要 性 因 而 在 嗣 後 的 發 掘 中 規 畫 發 掘 人 骨 的 必 要 措 施 與 程 序 最 主 要 的, 就 是 準 備 了 防 護 衣, 以 預 防 人 骨 受 到 工 作 時 的 人 為 污 染 這 項 防 護 嗣 後 印 証 了 它 的 正 確 性 亮 島 人 1 號 的 DNA 粒 腺 體 得 以 淬 取 成 功, 並 且 是 0 污 染, 可 見 這 項 措 施 的 必 要 性 亮 島 人 的 發 現 在 當 時 頗 引 起 學 界 與 社 會 大 眾 的 重 視 在 嚴 密 的 人 骨 清 整 過 程 與 採 樣 防 護 措 施 之 下, 兩 具 遺 骸 的 腿 骨 牙 齒 和 指 骨 樣 本, 透 過 中 國 醫 藥 大 學 副 校 長 葛 應 欽 教 授 之 聯 繫 協 助, 與 世 界 頂 尖 演 化 遺 傳 研 究 機 構, 德 國 萊 比 錫 的 馬 克 斯 布 朗 克 人 類 演 化 研 究 所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 合 作 進 行 DNA 萃 取 分 析 研 究 團 隊 於 2012 年 11 月 間, 將 人 骨 樣 本 送 往 德 國 實 驗 室 進 行 DNA 萃 取 分 析, 獲 得 具 體 成 果 亮 島 人 1 號 之 粒 線 體 DNA(mtDNA) 萃 取 成 功 ; 粒 線 體 之 16,569 個 鹼 基 (base pair)100% 完 整, 比 對 結 果, 可 判 定 為 E 單 倍 群 (haplotype) 亮 島 人 2 號 人 之 粒 線 體 DNA 則 判 定 為 R9 單 倍 群, 均 與 台 灣 原 住 民 中 的 某 些 族 群, 有 母 系 血 緣 共 祖 的 關 係 這 個 成 果 是 目 前 亞 洲 大 陸 東 南 一 帶 古 代 粒 線 體 DNA 中, 最 完 整 且 年 代 較 早 的 二 筆 資 料 一 何 謂 南 島 語 族? 所 謂 語 族 是 以 語 言 學 為 主 的 概 念, 凡 是 有 親 屬 關 係 的 語 言, 就 屬 於 同 一 個 語 族 (language family), 或 稱 語 系 ( 引 自 李 壬 癸,1997:92)1 南 島 語 族 (Austronesian 或 Malyapolynesian) 即 是 說 著 南 島 語 的 族 群, 約 有 1,200 種 語 言, 進 一 步 可 分 為 十 群, 其 中 九 群 出 現 在 台 灣 (Blust,1999 )12F 嗣 後, 這 個 概 念 普 遍 9

被 學 者 所 接 受 他 們 不 但 是 語 言, 而 在 文 化 上 也 有 關 係 南 島 語 族 是 個 大 語 族, 也 是 世 上 分 布 最 廣 的 民 族 他 們 遍 布 在 今 日 太 平 洋 與 印 度 洋 約 三 分 之 一 的 廣 大 區 域 語 言 學 家 們 又 將 他 們 的 分 布, 劃 成 為 東 西 兩 大 區 域, 大 致 是 依 華 萊 士 線 (Wallace line) 來 分 劃 東 區 包 括 太 平 洋 東 半 的 波 里 尼 西 亞 密 克 羅 尼 西 亞 和 美 拉 尼 西 亞, 最 東 到 復 活 節 島, 最 南 到 紐 西 蘭 西 區 則 包 括 台 灣 菲 律 賓 婆 羅 洲 和 巽 地 群 島 以 西 ; 最 西 到 非 洲 東 岸 的 馬 達 加 斯 加 島, 而 台 灣 是 西 區 的 最 北 端 該 語 族 總 人 數 約 4 億 ( 臧 振 華,2012,p.87 )13F 二 南 島 語 族 的 起 源 地 及 其 擴 張 起 源 地 (homeland) 是 指 某 個 民 族 在 沒 有 分 化 之 前, 仍 屬 同 一 民 族, 操 同 一 種 語 言 的 居 住 地 也 許 在 當 時 已 經 分 成 若 干 小 群 體, 已 有 方 言 的 差 異, 大 體 上 仍 居 住 同 一 地 區 的 起 源 地 ( 中 研 院 民 族 所 數 位 典 藏 網 路 :http://www.ianthro.tw/p/49)14 尋 找 語 言 的 起 源 地, 可 以 有 許 多 証 據 來 推 測, 如 文 化 考 古 學 和 語 言 學 等 方 面 的 資 訊 加 以 推 論 由 於 南 島 語 族 中 的 語 言 是 最 主 要 的 因 素, 族 群 與 語 言 一 向 有 緊 密 的 關 係 ; 語 言 學 家 去 尋 找 古 南 島 語 (Proto-Anstronesian language), 就 是 找 尋 南 島 語 族 起 源 地 的 重 要 方 法 與 證 據 早 在 1916 年, 薩 皮 耳 (Edward Supir) 就 提 出 一 個 概 念 : 語 言 最 紛 歧 的 地 區, 可 能 就 是 該 語 族 的 起 源 地 ( 引 自 李 壬 癸,1997a:34)15F 這 項 概 念 至 今 大 致 均 為 語 言 學 家 們 所 接 受 然 而, 由 於 學 者 們 研 究 與 見 解 之 不 同, 所 指 的 南 島 語 族 起 源 地, 仍 然 各 說 各 話, 早 期 的 說 法 均 不 在 台 灣 ( 一 ) 今 日 的 南 島 語 族 既 然 分 布 在 太 平 洋 與 印 度 洋 的 廣 大 區 域, 那 是 該 語 族 經 過 長 期 間 種 族 繁 衍 擴 散 的 結 果 那 麼 在 擴 散 之 前 應 該 有 他 們 原 始 的 居 地, 其 原 鄉 又 在 那 裡 呢? 這 是 學 者 們 已 經 探 討 了 一 百 多 年 的 話 題, 至 今 似 乎 還 方 興 未 艾 當 然 在 這 段 漫 長 的 歲 月 裡, 有 著 眾 多 的 意 見 早 在 十 九 世 紀 末 就 有 荷 蘭 語 言 學 家 柯 恩 (H.A. Kern) 推 測, 他 們 大 概 居 住 在 Champa 中 國 與 越 南 交 界 處 高 棉 以 及 沿 海 的 臨 近 地 區 ( 引 自 李 壬 癸,1979:3-4) 其 後 在 1930 年 代 至 1980 年 代 間, 就 有 奧 地 利 史 前 學 家 Heimt-Geldern 和 長 期 在 菲 律 賓 工 作 的 美 國 考 古 學 家 H.Otley Peyer 推 測 是 亞 洲 大 陸, 經 過 中 南 半 島 傳 到 東 南 亞 海 島 我 國 民 族 學 者 凌 純 聲 依 據 古 文 獻 史 料 和 太 平 洋 民 族 誌 資 料, 推 測 南 島 民 族 中 印 度 尼 西 亞 文 化 是 原 於 華 南 越 僚 文 化 ( 凌 純 聲,1950) 張 光 直 依 據 考 古 資 料 亦 有 類 似 的 意 見, 認 為 中 國 大 陸 東 南 百 越 及 其 以 前 的 10

為 居 民 向 南 方 移 居 者, 成 為 日 後 的 南 島 民 族 的 祖 先 (Chang, Kwang-chih, 1969)17F1975 年,Richard Shutler 和 Jeffrey C. Marck 應 用 考 古 學 和 語 言 學 分 類 資 料, 首 先 對 南 島 語 族 的 擴 散 提 出 結 構 性 架 構, 認 為 南 島 語 族 的 擴 散 與 園 藝 式 農 作 相 關 連 ; 台 灣 繩 紋 文 化, 可 能 代 表 最 早 南 島 語 群 體 (Shulter & Marck,1975)18F 到 了 1990 年 代 以 後, 又 有 分 子 生 物 學 家 加 入 探 討 南 島 語 族 的 擴 張 課 題, 意 見 更 多 迄 今, 有 關 的 論 說 大 致 分 成 三 派 ( 二 ) 快 車 假 說 (Express-train Hypothesis), Diamond 認 為 波 里 尼 西 亞 人 的 祖 先 是 從 東 亞 地 區 快 速 地 移 居 而 來 (Diamond,1988,pp.307)19F 語 言 學 家 Robert Blust 和 考 古 學 家 Peter Bellwood 又 提 出 出 台 灣 假 說 (Out of Taiwan hypothesis) 認 為 約 在 4500B.C., 原 南 島 語 分 化 為 福 爾 摩 沙 語 (Formosan) 和 馬 波 語 (Malyo-Polynesian) 分 化 的 地 點 是 在 台 灣 附 近, 所 以 台 灣 是 起 源 地 (Blust, 1988 )20F 張 光 直 認 為 南 島 語 自 大 陸 的 原 居 地 ( 包 括 台 灣 ) 向 外 擴 張, 並 且 他 們 是 因 受 到 大 陸 北 方 的 龍 山 形 成 期 文 化 為 代 表 的 漢 藏 語 族 壓 迫 所 致 (Chang,, Kwang-chih,1989)21F ( 三 ) 出 東 南 亞 假 說 (Out of Southeast Asia Hypothesis, 持 這 假 說 的 學 者 為 語 言 學 Isidore Dyen(Dyen,1965)2 考 古 學 家 Welheim G. Solheim(Solhiem,1988)23 和 William Meacham(Meacham,1988)24 F 代 表 認 為 南 島 語 族 的 源 頭 出 自 島 嶼 東 南 亞 ( 四 ) 慢 船 假 說 (Slow Boat Hypothesis, 是 由 一 些 人 類 遺 傳 學 家 依 據 Y 染 色 體 標 記 所 提 出, 波 里 尼 西 亞 人 的 祖 先 源 頭 是 在 熱 帶 島 嶼 東 南 亞 一 帶, 介 於 華 萊 士 線 與 新 幾 內 亞 之 間, 而 不 是 中 國 和 台 灣 (Oppenheimer,2001)25 此 外, 尚 有 糾 纏 地 帶 說 (entangled Bark Hypothesis) 和 三 I 假 說 (Tripple I Hypothesis) 等, 其 中 有 太 多 細 節, 遠 離 本 文 主 旨, 因 而 略 而 不 談 歸 納 上 述 諸 派 假 說, 可 概 分 為 大 陸 / 台 灣 和 東 南 亞 島 嶼 起 源 兩 派 基 本 上, 學 者 們 均 以 語 言 學 的 觀 點, 對 於 南 島 語 的 分 群 (subgrouping), 考 古 學 的 器 物 特 徵 及 其 年 代 的 排 比 空 間 分 布, 以 及 地 理 和 環 境 變 遷 各 種 因 素 的 考 量 近 年 來, 又 加 上 分 子 生 物 學 和 結 合 人 類 遺 傳 學 DNA 的 研 究 資 料, 其 意 見 學 說 更 多, 造 成 眾 說 紛 紜, 莫 衷 一 是 臧 振 華 即 主 張, 有 必 要 在 考 古 資 料 的 內 容 和 比 較 分 析 上 多 所 改 進 分 析 ( 此 節 多 參 考 臧 振 華,2012,pp.88-91)26 11

三 南 島 語 族 的 擴 張 及 其 路 徑 雖 然 起 源 地 的 探 討 在 學 者 間 即 眾 說 紛 紜, 則 自 起 源 地 擴 散 到 太 平 洋 與 印 度 洋 間 三 分 之 一 的 廣 大 範 圍, 其 擴 散 的 路 線 也 有 所 不 同 的 不 論 是 快 車 假 說 派, 或 是 東 南 亞 島 嶼 假 說 派, 都 與 台 灣 有 很 密 切 的 關 係 就 前 者 中 的 學 者, 張 光 直 所 說 的 南 島 語 族 會 從 大 陸 沿 海 到 閩 粵 而 遷 移 到 台 灣, 主 要 受 到 自 大 陸 北 方 以 龍 山 形 成 期 文 化 為 代 表 的 漢 藏 語 族 壓 迫 所 致 凌 純 聲 也 有 來 自 華 南 的 意 見 Blust 也 認 為 南 島 語 族 的 起 源 地 在 中 國 西 南, 沿 長 江 而 下 到 台 灣 的 意 見 至 於 起 源 地 始 在 中 國 大 陸 之 說, 常 被 質 疑 的 原 因, 是 因 為 如 今 在 大 陸 已 經 沒 有 說 南 島 語 的 族 群 那 是 因 為 漢 藏 語 族 強 勢 文 化 影 響 的 結 果 關 於 出 大 陸 的 路 徑, 李 壬 癸 則 認 為 南 島 語 族 起 源 地 是 中 南 半 島 東 岸, 先 遷 移 至 台 灣 ; 約 在 4,000 B.C. 開 始 分 成 七 個 階 段 擴 散 ( 李 壬 癸,1997b,p.54)2 臧 振 華 多 年 來, 對 於 南 島 語 族 的 起 源 地 和 其 擴 散 的 問 題 也 甚 為 關 注 除 了 多 年 在 台 南 科 學 園 區 發 掘 了 南 關 里 和 南 關 里 東 等 新 石 器 時 代 中 期 遺 址 之 外, 另 在 菲 律 賓 呂 宋 島 北 部 的 Cagayan 和 Abuluy 兩 條 河 谷 下 游 階 地 也 做 了 許 多 考 古 調 查 與 發 掘 工 作, 都 是 為 了 要 解 決 南 島 語 族 的 起 源 地 與 其 擴 張 的 問 題 ( 臧 振 華,2000)28F 在 他 最 近 的 再 論 南 島 語 族 的 起 源 與 擴 散 問 題 一 文 中, 有 了 新 的 二 點 論 說 其 一, 廣 州 附 近 珠 江 三 角 洲 一 帶, 可 能 是 南 島 語 族 最 早 遷 離 中 國 大 陸 的 起 源 地 其 二, 如 果 以 珠 江 三 角 洲 為 中 心 的 南 中 國 海 北 岸 一 帶 是 南 島 語 族 的 起 源 地, 則 台 灣 僅 是 該 族 的 早 期 居 地 之 一 並 且 當 時 有 多 元 的 擴 散 的 路 徑 最 早 的 一 條 路 徑 是 自 珠 江 口 往 南, 沿 著 海 岸 經 廣 西 南 部 的 北 部 灣 海 南 島 等 地 至 越 南 的 東 岸, 其 時 約 在 6,000~5,000 B.P. 另 外 也 可 以 自 珠 江 口 直 接 往 菲 律 賓 群 島 如 巴 拉 望, 或 是 更 南 往 婆 羅 洲 等 地 而 再 擴 散 而 自 珠 江 口 往 北 的 一 支, 到 台 灣 後 大 多 就 居 留 下 來 ( 臧 振 華,2012) 南 島 語 族 起 源 於 東 南 亞 島 嶼 假 說 的 一 派 中,Solheim 所 提 的 Nusantao 假 說 ( 海 島 居 民 假 說 ) 值 得 注 意 Solheim 認 為 說 南 島 語 的 族 群, 基 本 上 是 一 個 貿 易 語 言 最 早 在 更 新 世 時 居 住 在 菲 律 賓 南 部 和 印 尼 東 北 Bismark 群 島 一 帶 的 居 民, 他 們 說 的 是 先 南 島 語 (Pre-Austronesian) 由 於 更 新 世 結 束 後, 海 平 面 上 升, 使 得 許 多 陸 地 成 為 海 島, 而 被 迫 增 強 了 航 海 的 能 力, 以 維 持 與 親 族 或 家 鄉 的 聯 繫 大 約 5,000B.C. 而 往 四 面 擴 散 4,500B.C. 到 達 呂 宋 島 北 部 台 灣 和 華 南 沿 海, 再 向 南 經 越 南 沿 海 擴 展 到 砂 磱 越, 婆 羅 洲 和 印 尼 東 部 及 其 東 的 太 平 洋 三 大 群 島 大 約 12

4,000BP 並 發 展 出 原 南 島 語 (Proto-Austronesian) 這 個 意 見 似 乎 與 臧 振 華 的 珠 江 三 角 洲 起 源 說 有 些 雷 同, 但 不 同 的 是 起 源 地 在 大 陸 廣 州 珠 江 三 角 洲 與 東 南 亞 島 嶼 之 別 四 亮 島 人 DNA 驗 測 所 引 起 的 問 題 目 前 亮 島 人 DNA 驗 測 的 結 果, 僅 得 到 粒 腺 體 DNA 的 部 分, 而 Y 染 色 體 的 驗 測 仍 在 進 行 之 中 由 於 粒 腺 體 DNA 僅 代 表 了 這 二 具 亮 島 人 的 母 系 血 緣 標 記, 而 Y 染 色 體 是 父 系 血 緣 的 標 記, 這 二 大 區 塊 中, 僅 得 其 半 譬 如, 慈 濟 大 學 人 類 發 展 學 系 的 陳 堯 峰 等 人, 近 來 亦 在 發 展 台 灣 原 住 民 Y 染 色 體 基 因 研 究 ( 陳 堯 峰 等 人,2007,pp.195~218)30F 所 以 是 筆 者 與 MPI 史 同 京 教 授 仍 為 萃 取 Y 染 色 體 在 奮 力 而 為 的 原 因 也 就 是 這 個 原 因, 本 文 中 無 法 談 及 最 近 許 多 從 分 子 生 物 學 和 人 類 遺 傳 學 所 出 現 有 關 Y 染 色 體 的 諸 多 資 訊 和 話 題 然 而, 即 使 是 這 種 情 況, 就 目 前 已 得 到 二 具 亮 島 人 粒 腺 體 DNA 的 驗 測 結 果, 已 經 是 相 當 可 觀 的 成 就 依 據 史 同 京 的 報 告, 不 論 是 亮 島 人 1 號 標 本 屬 E 單 倍 群 或 是 亮 島 人 2 號 標 本 屬 R9 單 倍 群, 均 與 台 灣 的 原 住 民 和 菲 律 賓 印 尼 等 其 它 東 南 亞 族 群 有 著 不 同 成 分 的 血 緣 共 祖 關 係, 但 與 漢 族 關 係 則 相 當 遠 因 此, 就 以 這 樣 的 成 果 來 看, 足 以 引 起 以 下 的 諸 多 探 討 的 問 題 ( 一 ) 年 代 : 以 往 語 言 學 家 和 考 古 學 家 所 推 測 南 島 語 族 自 起 源 地 分 化 而 出 的 年 代, 最 早 者 是 Shatler 和 Marck, 著 眼 於 園 藝 型 農 耕 和 台 灣 繩 紋 陶 的 年 代,9,000 B.C.~2,500 B.C. 其 次 是 Solheim 將 年 代 推 早 到 5,000 B.C. 其 餘 如 Blust 推 測 為 4,500 B.C.,Bellwood 和 李 壬 癸 是 4,000 B.C., 也 是 大 多 數 學 者 所 認 同 的 年 代 亮 島 人 1 號 是 6,250 B.C., 亮 島 人 2 號 是 5,400 B.C; 均 超 過 絕 大 多 數 學 者 們 所 擬 測 的 年 代 因 此, 亮 島 人 的 年 代 學 証 據, 將 更 新 了 南 島 語 族 自 起 源 地 分 化 而 出 的 歷 史 大 約 6,000 年 的 想 法, 使 之 確 証 為 8,000 年 以 上 ( 二 ) 語 系 與 人 種 的 關 係 : 原 來 所 謂 語 族, 應 是 單 純 的 語 言 學 上 的 概 念, 即 指 一 群 說 著 相 同 語 言 的 人 群 就 如 Solheim 所 說 的 : 南 島 語 基 本 上 是 一 個 貿 易 語 言 在 一 個 區 域 或 地 區, 使 用 通 用 的 語 言 (Solhiem,1988) 本 來 使 用 該 語 言 者 屬 於 那 個 人 種, 並 無 必 然 的 關 連 性 然 而, 考 古 學 者 以 古 代 史 和 史 前 史 的 若 干 資 料 混 合 著 探 討, 深 深 地 將 文 化 的 因 素 與 語 言 結 合, 使 得 南 島 語 族 的 概 念, 經 過 多 年 研 究 南 島 語 族 學 者 們 所 普 遍 接 受 和 應 用, 而 少 於 探 討 該 語 族 的 人 種 問 題, 似 乎 他 們 就 是 相 同 的 人 種 這 二 具 亮 島 人 從 粒 腺 體 DNA 13

的 屬 性 來 看, 他 們 分 屬 於 二 種 不 同 的 人 種 他 們 的 遠 古 母 系 祖 先, 早 在 65,000 年 前, 自 東 非 分 化 而 出 之 後 亮 島 人 1 號 的 祖 先,M 單 倍 群 一 路 往 東 北 穿 越 中 國 大 陸, 在 大 陸 沿 海 分 化 出 E 單 倍 群 至 於 亮 島 人 2 號, 屬 於 R9 單 倍 群, 該 群 出 自 與 M 單 倍 群 同 時 分 化 而 出 N 單 倍 群, 之 後 再 分 化 出 R9 關 於 E 單 倍 群 和 R9 單 倍 群 的 若 干 細 節, 將 在 下 一 章 中 討 論 對 於 南 島 語 族 中 的 人 種, 可 能 是 個 相 當 複 雜 的 問 題 ( 三 ) 多 元 的 起 源 地 : 在 亮 島 這 處 彈 丸 之 地 的 小 島 上, 在 距 今 8,200~7,500 年 之 間, ( 四 ) 3F 就 有 二 群 不 同 的 種 族 活 動 其 間 東 亞 大 陸 的 沿 岸 是 南 島 語 族 的 起 源 地, 似 乎 已 成 定 論 然 而, 南 島 語 族 的 遷 移 與 擴 散 是 一 項 在 時 間 的 跨 度 上 長 達 數 千 年 的 歷 程 原 南 島 語 族 在 東 亞 東 岸 近 一 萬 公 里 的 海 岸 線 範 圍 裡, 本 來 就 是 以 海 洋 民 族 的 特 性, 遊 走 於 沿 岸 海 島 間 他 們 率 群 外 移 的 地 點 應 是 多 元 的, 擴 散 的 路 徑 也 應 是 多 元 的 因 此, 不 論 是 凌 純 聲 張 光 直 Blust Bellwood 李 壬 癸 和 臧 振 華 諸 位 學 者 們 所 說 的 起 源 地, 均 有 可 能 多 元 的 擴 散 路 徑 : 這 一 點, 臧 振 華 在 再 論 南 島 語 族 的 起 源 與 擴 散 問 題 一 文 中 論 說 的 很 清 楚 ( 臧 振 華,2012) 陳 堯 峰 陳 叔 倬 許 木 柱 在 起 源 地 或 轉 運 站? 遺 傳 學 在 南 島 語 族 擴 散 的 貢 獻 與 挑 戰 一 文, 認 同 臧 振 華 的 意 見, 稱 為 雙 家 園 (dual-homeland) 理 論, 將 台 灣 視 為 起 源 地, 同 時 也 是 轉 運 站 台 灣 的 原 住 民 族 起 源 於 中 國 南 方, 之 後 大 部 分 族 群 遷 移 到 台 灣, 並 留 在 台 灣 而 未 往 外 繼 續 擴 散 唯 獨 阿 美 族 單 獨 自 東 南 亞 移 入 台 灣, 定 居 在 東 部, 且 與 其 他 東 南 亞 島 民 保 持 連 繫 ( 陳 堯 峰 陳 叔 倬 許 木 柱,2011) 此 外 由 考 古 與 文 化 資 料 看 來, 台 灣 與 東 南 亞 地 區 的 許 多 族 群 長 期 存 在 著 雙 向 的 聯 繫 如 果 是 小 型 的 島 嶼, 如 亮 島 的 例 子, 基 本 上 沒 有 永 久 長 居 的 島 民, 常 年 遊 走 於 諸 島 間 的 情 形 更 為 顯 明 ( 五 ) 海 洋 生 業 的 習 性 : 依 據 邱 鴻 霖 的 觀 察 亮 島 人 1 號 的 體 質, 整 體 而 言, 體 型 中 等 並 不 特 別 高 大, 但 從 極 為 發 達 的 骨 骼 肌 嵴 線 與 粗 厚 之 骨 體 觀 之, 此 個 體 之 肌 肉 活 動 能 量 大 體 形 結 實 之 個 體, 特 別 是 上 肢 骨 尤 其 是 耳 部 外 耳 道 外 骨 腫, 是 長 期 從 事 水 下 活 動 者 所 常 有 的 現 象 案 中 國 位 居 東 亞 太 平 洋 西 岸, 有 著 八 千 餘 公 里 的 海 岸 線 自 遠 古 時 代 即 有 海 洋 民 族 與 文 化 分 布 於 各 沿 海 島 嶼 間 他 們 是 海 上 的 牧 民 (sea nomad), 而 非 種 植 的 農 夫 其 實, 稻 米 的 耕 作 是 使 人 口 擴 增, 造 成 人 口 的 壓 力, 而 陸 地 的 競 爭 加 劇 ; 那 可 能 是 造 成 南 島 語 族 外 遷 的 結 果, 有 如 張 光 直 所 提 龍 山 形 成 期 的 人 口 壓 力 意 見 以 及 14

Bellwood 曾 著 眼 於 稻 米 耕 耘 是 南 島 語 族 的 擴 散 因 素 至 於 在 八 千 多 年 前, 是 否 就 已 經 有 了 人 口 壓 力? 關 於 海 洋 民 族 的 生 業 方 面 的 問 題, 似 乎 要 再 加 思 考 總 之, 由 於 亮 島 人 的 出 現, 就 筆 者 的 淺 見, 謹 舉 以 上 幾 點, 也 可 能 會 更 多 的 課 題, 有 待 更 多 的 研 究 伍 結 語 中 國 東 南 沿 海 遺 址 的 類 型, 學 者 們 常 論 及 貝 丘 與 沙 丘 兩 種 類 型 ( 王 振 鏞, 1987; 甌 燕,1994) 熾 坪 隴 遺 址 既 是 沙 丘 的 地 形 與 土 質, 又 有 貝 塚 的 出 現, 顯 然 是 兩 者 兼 備 遺 址 的 文 化 基 本 上 屬 於 海 洋 文 化 的 範 疇 由 於 在 淺 海 灣 的 近 傍, 對 於 海 邊 陸 生 動 物 採 食 方 便 ; 此 點 由 遺 址 有 貝 塚 可 知 遺 址 未 曾 發 現 較 大 型 具 體 的 網 墜, 當 時 的 漁 撈 仍 非 海 上 的 網 漁 生 業, 而 是 以 海 邊 陸 生 海 產 為 主 石 器 中 出 現 的 尖 狀 器 鋒 利 刮 削 器 砸 器 和 凹 石 等 物 均 與 攝 取 貝 類 食 物 相 關 遺 址 中 甚 少 發 現 可 砍 伐 林 木 和 與 農 耕 相 關 的 石 器, 石 錛 是 小 木 工 的 器 物 矛 頭 顯 示 古 時 仍 有 些 哺 乳 類 動 物 可 捕 所 以, 這 遺 址 的 生 業 基 本 上 仍 屬 漁 獵 採 集 的 生 活 方 式, 沒 有 顯 明 的 農 耕 跡 象 中 國 東 南 沿 海 自 古 即 有 一 海 洋 文 化 圈 ( 陳 仲 玉,2002) 它 最 初 的 發 展 是 沿 著 海 洋 發 展, 並 且 自 淅 南 閩 東 閩 南 粵 東 珠 江 口 至 廣 西 北 部 灣, 甚 至 更 西 而 下 中 南 半 島, 成 為 一 條 海 洋 文 化 的 鏈 環 就 物 質 文 化 的 代 表 而 言, 自 北 而 南 的 有 段 石 錛 和 由 南 而 北 的 有 肩 石 斧 之 間 的 相 互 交 流, 陶 器 的 繩 紋 與 方 格 印 紋 則 是 普 遍 流 通 的 製 陶 技 術 在 那 大 鏈 環 之 中, 自 北 而 南 的 每 處 大 型 河 海 交 會 處 又 另 成 小 區 域 的 文 化 主 體, 如 甌 江 口 閩 江 口 晉 江 口 韓 江 口 珠 江 口 北 部 灣 等 均 又 另 成 小 文 化 區 的 中 心 如 果 將 這 海 洋 文 化 圈 的 區 域 觀, 配 合 上 古 代 在 這 一 帶 的 民 族 群 體 的 觀 察, 他 們 都 是 古 代 百 越 族 生 活 其 中, 小 文 化 區 則 是 各 百 越 族 的 分 支 他 們 本 來 就 是 海 洋 民 族, 會 往 廣 大 的 海 洋 擴 張 是 很 自 然 的 現 象 亮 島 人 的 出 現, 他 們 極 可 能 來 自 中 國 大 陸 東 南 沿 海 地 區 因 而 可 以 推 論, 亮 島 所 在 的 亞 洲 大 陸 東 南 沿 海, 可 能 為 原 南 島 語 族 的 祖 居 地 之 一 而 亮 島 人 1 號 與 亮 島 人 2 號 也 是 目 前 亞 洲 大 陸 東 南 沿 海 一 帶 DNA 序 列 保 存 最 完 整, 且 年 代 較 早 的 二 筆 重 要 資 料 為 亞 洲 大 陸 東 南 沿 海 一 帶 早 期 人 群 的 移 動 與 擴 散 問 題, 提 供 了 關 鍵 性 的 解 釋 基 礎 15

目 前 二 個 亮 島 人 DNA 研 究, 僅 是 母 系 粒 線 體 單 倍 群 的 成 果 基 本 上, 所 得 的 論 點, 所 說 的 族 群 區 域 範 圍 較 為 寬 廣 我 們 很 期 待, 目 前 MPI 仍 在 檢 測 中 的 Y 染 色 體 研 究 能 有 更 好 的 成 果 ; 則 對 於 二 個 亮 島 人 是 南 島 語 族 的 祖 先? 會 更 為 明 朗 此 外, 兩 個 體 在 不 同 的 時 間 來 到 亮 島 上, 兩 者 是 否 可 能 屬 於 不 同 的 血 緣 群 體? 同 在 亮 島 上 生 存, 似 乎 在 適 應 上 的 表 現 也 有 所 不 同 ; 究 竟 是 在 原 居 地 的 適 應 形 態 不 同? 或 是 環 境 產 生 了 變 化? 還 是 不 同 時 期 來 到 島 上 的 人, 懷 抱 著 不 同 的 目 的? 在 未 來 的 研 究 均 是 重 要 課 題 希 望 能 透 過 出 土 的 生 態 遺 留 與 人 骨, 結 合 體 質 人 類 學 人 種 遺 傳 學 環 境 生 態 學 和 考 古 學 等 的 綜 合 研 究 會 有 更 好 的 成 果 參 考 書 目 王 振 鏞 1987 試 論 福 建 貝 丘 遺 址 的 文 化 類 型 中 國 考 古 學 會 第 三 次 年 會 論 文 集, 中 國 考 古 學 會 編 輯, 北 京 : 文 物 出 版 社 王 振 鏞 林 公 務 1981 閩 江 下 游 印 紋 陶 遺 存 的 初 步 分 析 文 物 集 刊,1981(3):152-163 牟 永 杭 1990 錢 塘 江 以 南 的 古 文 化 及 其 相 關 問 題 福 建 文 博,1990 增 刊 本 ( 閩 台 古 文 化 論 文 集 ) 李 壬 癸 1997a 臺 灣 土 著 民 族 的 來 源 -- 從 語 言 的 證 據 推 論, 台 灣 南 島 民 族 的 族 群 遷 移 頁 18-54 1997b 台 灣 南 島 民 族 的 遷 移 歷 史, 台 灣 南 島 民 族 的 族 群 遷 移 頁 55-73 1997c 細 說 台 灣 南 島 語 言 的 分 布 與 分 化, 台 灣 南 島 民 族 的 族 群 遷 移 頁 88-112 李 伯 謙 1981 我 國 南 方 地 區 印 紋 陶 遺 存 的 分 區 分 期 及 其 有 關 問 題 北 京 大 學 學 報,1981:1, 北 京 : 文 物 出 版 社 吳 春 明 1999 中 國 東 南 土 著 民 族 歷 史 與 文 化 的 考 古 學 觀 察, 廈 門 大 學 出 版 社 林 公 務 1990 福 建 史 前 文 化 遺 存 概 論 福 建 文 博,1990 增 刊 本 林 惠 祥 1954 福 建 南 部 的 新 石 器 時 代 遺 址 考 古 學 報,1954(8):49~65 1958 中 國 東 南 區 新 石 器 文 化 特 徵 之 一 : 有 段 石 錛 考 古 學 報,1958(3):1~23 凌 純 聲 1950 東 南 亞 古 文 化 研 究 發 凡, 新 生 報 民 族 學 研 究 專 刊 (1950 年 3 月 22 日 ) 16

又 見 主 義 與 國 策,44:1-3 張 之 恒 1981 略 論 我 國 東 南 沿 海 地 區 的 印 紋 陶 文 物 集 刊,1981(3):62~69 陳 仲 玉 2004 金 門 史 前 時 代 的 文 化 金 門 歷 史 文 化 與 生 態 國 際 學 術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王 秋 桂 主 編, 頁 11~29, 臺 北 : 施 合 鄭 民 俗 文 化 基 金 會 2002 論 中 國 東 南 沿 史 前 的 海 洋 族 群 考 古 與 文 物,2002(2):38~42 2011 談 馬 祖 列 島 的 曲 蹄 族, 馬 祖 列 島 與 海 洋 環 境 文 化 國 際 學 術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連 江 縣 政 府 文 化 局 中 央 研 究 院 人 文 社 會 科 學 研 究 中 心 考 古 學 專 題 研 究 中 心 合 辦,2011,10,29-30, 連 江 縣 南 竿, 馬 祖 民 俗 文 物 館 2011 古 代 馬 祖 列 島 的 考 古 學 考 察 福 建 省 金 馬 歷 史 回 顧 與 展 望 學 術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福 建 省 政 府 主 辦,2011,7,24, 台 北 2012 以 考 古 學 重 建 馬 祖 列 島 的 歷 史 文 化 馬 祖 (2011 馬 祖 文 化 年 鑑 ), 福 建 省 連 江 縣 政 府 文 化 局 2013 亮 島 人 DNA 研 究, 連 江 縣 政 府 出 版 陳 仲 玉 邱 鴻 霖 游 桂 香 尹 意 智 林 芳 儀 2013 馬 祖 亮 島 島 尾 遺 址 群 發 掘 及 亮 島 人 修 復 計 畫, 連 江 縣 政 府 出 版 陳 仲 玉 王 花 俤 游 桂 香 尹 意 智 2005 馬 祖 東 莒 熾 坪 隴 史 前 遺 址 第 二 期 研 究 報 告, 行 政 院 文 化 建 設 委 員 會 贊 助, 馬 祖 民 俗 文 物 館 委 託, 馬 祖 藝 文 協 會 主 辦, 連 江 縣 南 竿 鄉 2007 馬 祖 地 區 考 古 遺 址 田 野 調 查 與 研 究 計 畫, 馬 祖 民 俗 文 物 館 委 託, 馬 祖 藝 文 協 會 主 辦, 連 江 縣 南 竿 鄉 陳 仲 玉 王 花 俤 王 建 華 林 錦 鴻 游 桂 香 賀 廣 義 潘 建 國 2004 馬 祖 熾 坪 隴 遺 址 研 究 計 畫 發 掘 報 告, 馬 祖 藝 文 協 會 陳 仲 玉 邱 鴻 霖 游 桂 香 尹 意 智 林 芳 儀 2012 馬 祖 亮 島 島 尾 遺 址 第 一 期 研 究, 連 江 縣 政 府 文 化 局 委 託, 馬 祖 亮 島 考 古 隊 研 究 陳 仲 玉 劉 益 昌 藍 敏 菁 2001 台 閩 地 區 考 古 遺 址 普 查 研 究 計 畫 第 六 期 研 究 報 告, 內 政 部 委 託, 中 央 研 究 院 歷 史 語 言 研 究 所, 臺 北 陳 叔 倬 許 木 柱 2001 台 灣 原 鄉 論 的 震 撼 -- 族 群 遺 傳 基 因 資 料 的 評 析,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2.1:231-235 陳 堯 峰 陳 叔 倬 朱 家 琳 陳 嘉 祥 王 豐 裕 葉 日 弌 鄭 萱 怡 許 木 柱 17

2007 台 灣 原 住 民 Y 染 色 體 微 衛 星 基 因 座 之 遺 傳 人 類 學 研 究, 慈 濟 大 學 人 文 社 會 科 學 學 刊,2007(6):195~218 陳 堯 峰 陳 叔 倬 許 木 柱 2011 起 源 地 或 轉 運 站? 遺 傳 學 研 究 在 南 島 語 族 的 貢 獻 與 挑 戰 人 文 與 社 會 科 學 簡 訊 12(3),2011.06 陳 國 土 編 纂 1979 連 江 縣 誌, 連 江 縣 誌 編 纂 委 員 會 馬 祖, 臺 灣 徐 景 熹 等 1967 福 州 府 志 影 印 乾 隆 十 九 年 版, 臺 北 : 成 文 出 版 社 傅 憲 國 1988 論 有 段 石 錛 和 有 肩 石 斧 考 古 學 報,1988(1):1~36 鄭 祖 庚 1974 閩 縣 鄉 土 志, 臺 北 : 成 文 出 版 社 鄭 輝 1990 閩 台 凹 石 初 探 福 建 文 博,1990 增 刊 本 甌 燕 1994 試 論 史 前 南 海 地 區 沙 丘 和 貝 丘 遺 址 深 圳 考 古 發 現 與 研 究 :168-179, 深 圳 博 物 館 編, 文 物 出 版 社 臧 振 華 2000 呂 宋 島 考 古 與 南 島 語 族 的 起 源 和 擴 散 問 題, 東 南 亞 之 變 貌, ( 中 央 研 究 院 東 南 亞 區 域 研 究 計 畫 ),2000, pp.3-26 2001 從 Polynesian origins: Insights from the Y chromosome 一 文 談 南 島 民 族 的 起 源 和 擴 散 問 題, 語 言 暨 語 言 學 2( 1), 中 央 研 究 院 語 言 學 研 究 所,2001, pp.254-260 2008 關 於 南 島 語 族 起 源 問 題 的 考 古 新 證 據, 環 臺 灣 地 區 考 古 學 國 際 研 討 會 暨 2007 年 度 臺 灣 考 古 工 作 會 報, 國 立 台 灣 大 學 人 類 學 系 主 辦,2008.5.11 2008 南 島 民 族 的 分 類 與 擴 散 : 人 類 學 考 古 學 遺 傳 學 語 言 學 的 整 合 研 究 - 南 島 語 族 起 源 與 擴 散 的 考 古 學 研 究 : 台 灣 的 證 據 ( 子 計 畫 三 ) 期 末 報 告,( 中 央 研 究 院 歷 史 語 言 研 究 所,2008) 2009 新 石 器 時 代 跨 越 台 灣 海 峽 的 人 類 移 動 對 南 島 語 族 起 源 與 擴 散 問 題 的 意 涵, 南 島 民 族 的 分 類 與 擴 散 : 人 類 學 考 古 學 遺 傳 學 語 言 學 的 整 合 研 究 期 終 研 討 會, 台 北 : 中 央 研 究 院 語 言 學 研 究 所,2009.1.17 2012 再 論 南 島 語 族 的 起 源 問 題 南 島 研 究 學 報 3( 1), 2012, pp.87~119 臧 振 華 李 匡 悌 18

2006 國 科 會 南 島 民 族 語 言 及 文 化 之 研 究 計 畫 子 計 畫 南 島 民 族 起 源 與 擴 散 問 題 的 考 古 學 研 究 : 台 灣 的 證 據 簡 介, 2005 年 台 灣 考 古 工 作 會 報, 國 立 台 灣 史 前 文 化 博 物 館 主 辦,2006.3.4-5 Blust, Robert 1988 The Austronesian hmeland: a linguistic perspective. Asian Perspectives 26(1): 45-67. 1996 Beyong the Asutronesian homeland: the Austric Hypothesi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archaeology. 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New Series, Vol. 86, No.5, pp. 117-158. Chen, Chung-yu, 2000 Chinese Fisherma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to the Twentieth Century, Proceedings of the 16 th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istorians of Asia, Kota Kinabalu, Sabah, Malaysia, July 27-31, 2000 Chen, Chung-yu 1998 Sea Nomads in Prehistory on the Southeast Coast of China. Proceedings of the 16 th Congress of the Indo-pacific Prehistoric Association, 1-7 July, 1998, Melaka, Malaysian; 東 南 亞 區 域 研 究 計 劃 通 訊 第 七 期 :2-15, 台 北 : 中 央 研 究 院 東 南 亞 區 域 研 究 計 劃, 1999.04 Chang, Kwang-chih 1969 Fengpitou, Tapenkeng and the Prehistory of Taiwan. New Haven: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Yale University, pp. 240-242. 1989 Taiwan archaeology in Pacific perspective, In K. C. Chang, et al. edited Anthropological Studies of the Taiwan Area: Accomplishments and Prospects, Taipei: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Diamond, J. M. 1988 Express train to Polynesia. Nature 336, pp. 307 8. Dyen, Isidore 1965 A Lexico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the Austronesian Languag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merican Linguistics Memoir 19. Baltimore: Indiana University Publications in Anthropology and Linguistics, Waverly Press, Inc Ferrell, Raleigh 1966 The Formosan tribes: a preliminary linguistic, archaeological, and cultural Synthesis. Bulletin of Institute of Ethnology, no. 21, pp. 97-130. 1969 Taiwan Aboriginal Groups: Problems in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Classification.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Monograph no.17. Heine-Geldern, Robert 19

1932 Urheimat und Früheste Wanderungen dez Austronesier. Anthropos, 27: 3/4,pp. 543-619. Linton, Ralph 1955 The Tree of Culture. New York: A. A. Knopf. Meacham, William 1988 Improbability of Austronesian Origins in South China. Asian Perspectives, 26: 1, PP. 90-106. 1995 Austronesian Origins and the Peopling of Taiwan. In P. J-K. Li et al. eds., Austronesian Studies Relating to Taiwan, Symposium Series No. 3.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Taipei, pp. 227-254. 2004 Southeast Asian Archaeology Wilhelm G.. Solheim II Festschrift,. Quezon City: The 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Press, p.62. Shutler Jr., R. and M. Mathisen 1979 Pleistocene studies in the Cagayan Valley of northern Luzon, Philippines. Journal of Hong Kong Archaeological Society, vol. 8, pp. 105-114. Shuter Jr., Richard and Jeffrey C. Marck 1975 On the dispersal of the Austronesian horticulturalists. Archaeology and Physical Anthropology in Oceania 10(1): 81-113. Solheim, Welhelm 1960 Jar burial in the Babuyan and Bantanes Island and in central Philippines,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jar burial elsewhere in the Far East. Philippine Journal of Science, vol. 89, no. 1, pp. 115-148.1969 New directions in Southeast Asian prehistory. Anthropologica, N. S. vol. XI, no. 1, pp. 30-44. 1975 Reflections on the new data of Southeast Asian prehistory: Austronesian origin and consequence. Asian Perspectives 18, pp.146-160. 1988 The Nusantao Hypothesis: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Austronesian Speakers. Asian Perspectives, 26:1, p. 81 84-85. 1996 The Nusantao and north-south dispersal. Bulletin of the Indo-Pacific Prehistory Association 15, pp. 101-9. 2001 The Pre-Sa Huynh-Kalanay Potter of Taiwan and Southeast Asia. Paper presented in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ustronesian Cultures: Issues Relating to Taiwan. Dec. 8-11, 2001. 2006 Archaeology and Culture in Southeast Asia: Unraveling the Nusantao. The 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Press. Tsang, Cheng-hwa, 1992 The Archaeology of the Penghu Islands. Special Publication, No. 95.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ca, pp. 148-179. 20

2002 Maritime adaptations in prehistoric southeast China: implications for the problem of Austronesian expansion, Journal of East Asian Archaeology 3, 1-2,(2002), pp. 15-45. 2007 Recent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in Taiwan and Northern Luzon: implications for the Austronesian dispersal. In From Southeast Asia to the Pacific: Archae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the Austronesian Expansion and the Lapita Cultural Complex. Taipei: Research Center for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cademia Sinica., PP. 63-91. 2008 Neolithic Interaction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73rd Annual Meeting of Society of American Archaeology, 2008.3.26-3.30. 2009 Single route or multiple routes? Rethinking Austronesian dispersal, 19th Congress of the Indo-Pacific Prehistory Association (IPPA), Vietnam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Conference Centre, Hanoi, Vietnam, 2009.11.29-12.6. 2009 A New Hypothesis for Austronesian origin and dispersal, PNC 2009 Annual Conference and Joint Meeting, Academia Sinica, 2009.10.6-9. 2010 Neolithic Interaction Across the Taiwan Striat-Implications for the issue of Asutronesian origin and dispersal, In Masegseg Z. Gadu and Hsiu-man Lin, eds. 2009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ustronesian Studies. Taitung: National Museum of Prehistory, 2010, pp. 1-11. 網 路 引 用 資 料 亮 島 簡 史, 閱 覽 日 期 2012.02;(http://www.adas.url.tw/am83.htm) 連 江 縣 政 府 馬 祖 卡 溜 旅 遊 網, 閱 覽 日 期 2012.02; http://www.m-kaliu.com.tw/page.php?tmp=about-2)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