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卷第4期 中華民國102年4月 臺 梵 中 三角關係 如果從表象來看 梵 中 間的利益遠高 於臺 梵間的利益 中國大陸擁有教廷心目中廣大的 禾場 大陸約有上億 的基督徒 是教廷在全球最重要的 宗教市場 之一 與臺灣相比 只有約 四十萬的天主教徒 教廷當然會選擇大陸而遠離臺灣 然而 梵蒂岡在19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第11卷第4期 中華民國102年4月 臺 梵 中 三角關係 如果從表象來看 梵 中 間的利益遠高 於臺 梵間的利益 中國大陸擁有教廷心目中廣大的 禾場 大陸約有上億 的基督徒 是教廷在全球最重要的 宗教市場 之一 與臺灣相比 只有約 四十萬的天主教徒 教廷當然會選擇大陸而遠離臺灣 然而 梵蒂岡在19"

Transcription

1 馬總統親身鞏固臺 梵邦誼 時 評 馬總統親身鞏固臺 梵邦誼 President Ma Consolidate Taiwan(R.O.C) and Vatican Diplomatic Relations 張家麟 Chang, Chia-Lin 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教授 壹 梵蒂岡新任教宗 臺 梵邦交問題又浮上檯面 梵蒂岡教宗聖本篤十六以身體不適為由 於今 2013 年3月1日閃電辭 職 教廷緊急召集全球各地擁有票選新任教宗的樞機主教於羅馬開會 投票結 果 跌破專家眼鏡 首次選出拉丁美洲的伯格里奧 Jorge Mario Bergoglio 樞 機主教為新任教宗 聖號 方濟 總統馬英九除了於第一時間拍電祝賀外 並在同年3月19日方濟教宗就職典 禮 協同夫人周美青連袂前往慶賀 表達中華民國對梵蒂岡的重視 善意與祝 福 期盼兩國邦誼永固 每當梵蒂岡更迭主人 就有敏感的記者詢問 臺 梵邦交是否可能生變 貳 梵 中 三角關係的利益 決定臺 梵邦誼 事實上 臺 梵邦交可否維繫 與新任教宗自由主義的親民形象無關 也 與其外交部的幕僚主張 親中遠臺 關係不大 反而與臺 梵 中 三角關 係的互動 所產生的利益孰輕孰重緊密關聯 當臺 梵間的利益遠低於梵 中 間的利益 則臺 梵邦誼容易出現鬆動 反之 臺 梵的利益比梵 中 利益重要 則臺 梵邦誼鞏固 1

2 第11卷第4期 中華民國102年4月 臺 梵 中 三角關係 如果從表象來看 梵 中 間的利益遠高 於臺 梵間的利益 中國大陸擁有教廷心目中廣大的 禾場 大陸約有上億 的基督徒 是教廷在全球最重要的 宗教市場 之一 與臺灣相比 只有約 四十萬的天主教徒 教廷當然會選擇大陸而遠離臺灣 然而 梵蒂岡在1949年撤出大陸後 至今無法返回經營其廣大的天主教徒 處 女地 雖然教廷想以宣教 服務信徒之名 重返大陸 擴張其在亞洲的勢 力 拼湊教廷在全球的最後一張拼圖 但是 教廷要進入大陸宣教 始終只是 理想 並非一蹴可及 參 中共堅持愛國的民族主義與主權完整 拒絕梵蒂岡進入大陸 教廷如能突破 中國民族主義 與主權完整的關卡 或許可能重返大陸 中共政權自從建政以來 就以民族主義之名 反對 外來 基督宗教在大陸自 由傳教 認為大陸境內天主教徒及基督教徒 必須各自組成 中國天主教愛國 會 及 基督教三自愛國教會 中共拒絕梵蒂岡及其麾下全球天主教會 對 大陸境內教會任何援助與干預 中共以 定人 定區 定點 定 時 的 四定 原則管理宗教 即只有陸籍的神職人員 在自已所屬區域的教 堂 寺廟中 於合適的宗教祭(禮) 拜時間宣教 排除外國人來大陸傳教的可能 性 中共更進一步的管理教會方式是以 自傳 自養 自治 為 中 國天主教愛國會 組織信條 其意義是由陸人自行傳教 拒絕洋教士來大陸宣 教 自行募款供養教會 拒絕梵蒂岡或其他外國教會財務支援大陸境內教會 進而壟斷控制大陸天主教會 及由大陸教徒透過教會組織 自行 選拔 神 父 主教或樞機主教 不接受梵蒂岡為大陸天主教會拔擢宗教領袖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 的基本立場 象徵 中國民族主義 的愛國精神表 現與主權完整 梵蒂岡在全球的宣教 建立教會 為教會拔擢主教與樞機主 教 辦學與設醫院等宗教自由 無法在大陸境內複製 簡言之 大陸為了維護 國家安全與主權完整 不理會全球自由國家給梵蒂岡宣教的 特殊利益 2

3 馬總統親身鞏固臺 梵邦誼 時 評 肆 教廷曾經主張迂迴進入大陸宣教 在此前提下 梵蒂岡要進入大陸宣教 或是為境內天主教會 選聖 難 度甚高 因此 在前兩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只好退而求其次 於1984年大聲呼 籲 希望臺灣及海外華僑的天主教徒 當作梵蒂岡進入大陸的 橋樑 成為 大陸教友的 橋樑教會 赴陸宣揚天主教的福音 部分臺灣與香港天主教人 士 在教宗的呼籲下 經由神職人員以 合法 方式進入大陸 作 違法 宣 教 協助大陸地區宣教或培訓其神職人員 組織其教會 然而 在中共政權強 力的取締外籍神職人員下 橋樑教會 成員在大陸宣教相當艱辛 且影響力 有限 伍 聖本篤十六教宗曾期待梵 中 建交 2005年 前任教宗聖本篤十六即位 教廷想換個方式進入大陸 當時教廷 外長勞耀樂 H.E. Most Rev. Msgr. Giovanni LAJOLO 曾表示 梵 中 建交時機已經成熟 願意將梵蒂岡駐臺北的大使館移至北京 然而這項期待 也在中共堅持國家主權完整的主張下 無疾而終 梵蒂岡希望經由梵 中 建交 就可派遣其麾下的教會組織 至大陸宣 教 建立教會及選拔主教與樞機主教 但是 大陸並未同意建交 拒絕梵蒂岡 認為理所當然的宗教自由 因此 梵蒂岡頂多以 宗教交流 之名 與大陸政 府打交道 陸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 是中共政權的小夥伴 況且 大陸扶植其境內的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 早就與中共政權形成親 密的 大小夥伴 關係 雖然文革10年 大陸境內天主教教會與其他宗教組織 皆遭受迫害 直到1982年中共黨中央 關於我國社會主義時期宗教問題的基本 觀點和基本政策 文件頒布後 重新恢復傳統5大宗教自由 中國天主教愛國 會 也在中共政權庇護下 變成支持中共政權的 宗教性 愛國組織 中共政權透過國家組織力量 大力贊助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 的神學院與教會 3

4 第11卷第4期 中華民國102年4月 組織 經由神學院神職人員的養成教育 培育具有 強烈愛國主義 且 神學 涵養 俱佳的天主教神學院學生 將之拔擢為三自愛國教會的神父 其中 長 期表現忠黨愛國的資優神父 又可能被提拔為主教 甚至更上層樓 成為樞機 主教 這些天主教會領袖 得到中共提拔 也向其政權靠攏 中共運用對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 及神學院的 人事權 與 財務支配 權 牢牢掌握該這兩個天主教組織 中共黨政宗教主管對神學院學生的 教 育權 在神學教育中 貫輸忠黨愛國教育 擁護黨國 及對 中國天主教愛 國會 神人員的 人事考核權 就可控制大陸境內的天主教界的菁英 再由 這些菁英控制天主教徒 當然中共並非片面支配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 它也必須給教會利益 換 取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 向其效忠 中共給予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 的宣教特 權 它與大陸的佛教 道教 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等合法宗教團體一樣 聯合 寡占 大陸境內的宣教利益 中共用政治力量排除全 球各國宗教人士或組織 進入大陸宣教的作為 讓大陸土地上13.5億人民成為5大宗教組織的潛在信徒 形同中共給予5大宗教組織 庇護 換取其 效忠 的利益交換 兩者之間成 為 恩庇主義 的 大小夥伴 關係 中共像 恩主 的大夥伴 5大宗教組織 則像 侍從 的小夥伴 柒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 聯手中共政權 抵擋梵蒂岡進入大陸 就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 中共與梵蒂岡的三角關係來看 中國天主教 愛國會 只要認同中共統治 向其效忠 毋須得到梵蒂岡的協助 就可輕易擁 有大陸廣大 禾場 因此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 自然樂與中共政權合作 其利益遠大於與梵蒂岡合作的利益 它與中共結成強有力的合作關係 視中共 為 老大哥 就可擁有中共給予的種種特權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 為了維 護在大陸的利益 就須與中共政權聯手 抵檔梵蒂岡教廷的進入大陸 不容其 利益被梵蒂岡取代 而梵蒂岡欲進入大陸 勢必突破 中國民族主義 與國家主權的障礙 也 要和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 相互競爭 因為 中國天 主教愛國會 是合法教 會組織 已經擁有在大陸的宣教 人事 財務資源等利益 勢必不願將此既得 4

5 馬總統親身鞏固臺 梵邦誼 時 評 利益輕易拱手讓給梵蒂岡 捌 中共拒絕梵蒂岡的 越南模式 在聖本篤十六教宗時期 曾經 委曲求全 的提出 越南模式 當時越 南政府逕行宣告其境內的主教 樞機主教的人選 梵蒂岡破天荒同意越南政府 的作為 只是形式上任命越南境內的主教或樞機主教 形同越南政府擁有實質 選聖 權力 表面上尊敬梵蒂岡的任命權 當梵蒂岡向大陸提出越南模式 若被其採用 此時臺 梵關係 則可能生 變 還好 中共仍然堅持國家主權完整 由中國天主教愛國會自行選拔主教或 樞機主教人選 再經由黨政機關同意任命 拒絕梵蒂岡的形式任命 除非中共 重新定義大陸 主權完整 的內涵 中共向梵蒂岡讓步 則梵 中 建交就 可能浮出檯面 不過 梵 中 關係正常化 除了考量上述因素外 也應該思考兩岸關 係和解的結構性變因 在扁政府執政時期 兩岸關係處於緊張對峙的情勢 中共在堅持國家主權 完整下 也不願接納梵蒂岡對它頻頻示好 此時 梵蒂岡也只得選擇臺灣 照 顧臺灣境內的天主教徒與天主教區 玖 兩岸關係和解有利臺 梵邦誼 2008年馬英九總統就任 兩岸關係大幅改善 馬政府用 外交止戰 的 國家戰略 停止與大陸在國際社會互挖邦交國 而達成 和善外交 的顯著效 果 至今為止 兩岸仍然存在默契 維持既有的邦交國 當馬政府以其外交策略取代扁政府的 烽火外交 及 凱子外交 再加 上 對 大 陸 表 達 和 解 善 意 實 行 直 航 並 與 大 陸 簽 署 E C FA 兩 岸 關 係 呈 現 1949年以來前所未有的 大好境界 大陸也給馬政府回應 在胡錦濤時期 就以 讓利 臺灣 具體表達對臺 灣同胞的友誼 現在新任領導人習近平上臺 已經再次強調要走前任領導人的 道路 繼續深化兩岸關係 5

6 第 11 卷 第 4 期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4 月 當 兩 岸 關 係 轉 好, 新 任 教 宗 上 臺 之 際, 大 陸 外 交 系 統 雖 然 再 次 發 表 中 梵 關 係 正 常 化 的 前 提 為 臺 梵 先 行 斷 交, 再 考 慮 中 梵 建 交 的 可 能 性 但 是, 這 只 是 大 陸 的 外 交 辭 令, 因 為 大 陸 也 會 盤 算, 是 否 要 爭 取 中 梵 建 交, 換 取 兩 岸 關 係 倒 退? 儘 管 如 此, 臺 灣 不 能 高 枕 無 憂 ; 相 反 的, 應 該 慬 慎 思 考 兩 岸 關 係 對 臺 梵 邦 誼 的 影 響 因 為 當 臺 灣 無 法 滿 足 大 陸 未 來 的 政 治 談 判 壓 力 與 需 求 時, 大 陸 對 臺 政 策 可 能 失 去 耐 心, 由 鴿 派 轉 向 鷹 派 強 硬 政 策, 兩 岸 關 係 呈 現 惡 化 此 時, 大 陸 可 能 在 國 際 社 會, 再 度 壓 縮 臺 灣 的 外 交 空 間, 逼 迫 臺 灣 屈 服, 走 上 談 判 桌 ; 臺 梵 斷 交 的 可 能 性 也 就 大 幅 度 升 高 6

7 大陸十二屆 全國人大 全國政協 一次會議綜評 時 評 大陸十二屆 全國人大 全國政協 一次會議綜評 Commentary on the First Session of the 12th NPC and CPPCC 吳仁傑 Wu, Jen-Je 大陸研究專家 中國大陸3月3至17日舉行十二屆 全國人大 全國政協 一次會議 兩會 主要審議政府工作 經社發展計畫 財政預算 最高法院與最 高檢察院工作 全國人大 和 全國政協 常委會工作等報告 以及國務院 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 並選舉新一屆政權中央 國家 正 副主席 全國人大 常委會 國務院領導成員與組成部門首長 及 全國政協 常委 會 整體延續胡 錦濤 溫 家寶 主政10年期間的精簡會風及 十八大 以來整頓政風等要求 如相關工作報告篇幅縮減 會議文件不發紙本 會期縮 短 人大 政協 各減少1天和2天 與會代表和委員出行不擾民等 雖旨在落實 十八大 政策方針與高層人事部署 但仍有下列值予觀察重點 壹 政府年度工作置重 穩增長 調結構 促改革 惠民生 溫家寶3月5日在十二屆 全國人大 一次會議開幕式進行任內最後一次 政府工作報告 雖以相當大篇幅析介過去5年工作成果 但亦坦言經社發 展存在 不平衡 不協調與不可持續 問題突出 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和產能 過剩矛盾加劇 企業生產經營成本上升和創新能力不足問題並存 產 業結構不合理 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矛盾日益尖銳 城鄉 區域發展差距和居 民收入分配差距大 社會矛盾明顯增多 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重 7

8 第11卷第4期 中華民國102年4月 重 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 部分領域腐敗現象易發多發 等難題 1 顯示留 給新一代領導集體的資產雖大增 但包袱亦不輕 其盱衡情勢建提年度GDP增長預期目標為7.5% 基此 提出要賡續實施 積極財政和穩健貨幣政策 保持政策連續性與穩定性 增強前瞻性 針對性 靈活性 對年度工作則有4項 建議 包括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推動城 鄉發展一體化 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 深入推進改革開放 另針對外界關注 的國防和對臺工作 強調要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 以維護國家主權 安全 及領土完整 編列年度國防預算7,201.68億元 人民幣 下同 較上年增長 10.7% 堅持中央對臺工作大政方針 全面貫徹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重要思想 鞏 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 經濟 文化 社會基礎 2 盡管國內外研究機構普遍認為大陸今年GDP增長可望逾8% 但因歐美等 主要經濟體經濟前景仍存不確定性 加之內部面臨增長下行 產能過剩 成本 上升 創新不足等挑戰 故年度GDP增長預期目標延續2012年訂為7.5% 且 強調要增強發展協調性 並將擴大內需做為長期戰略方針 一則爭取保持合理 增長 為增加就業 改善民生提供條件 二則冀望將工作重心轉移至調整經濟 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 以提升增長效益 另城鄉收入差距雖自2010年起逐步縮 小 但整體差距仍大 且 中國社科院 披露存在反彈風險 加上多個城市春 節後陷入招工 就業雙難等結構性矛盾 故要求加大民生建設工作力度 深化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期能減少危穩因素 此外 2012年12月召開的 中央經濟 工作會議 提出要 深入研究全面深化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 明 確提出改革總體規劃 路線圖 時間表 3 此次再強調深化改革開放 預期今 秋舉行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延續十二 十四 十六屆 三中全會 前例 以完 善經濟體制改革為主題 提出改革總體規劃與路線圖 另國防與對臺工作非屬政府職權 故 政府工作報告 相關部署基本延續 十八大 政治報告內容及其後主管領導有關講話 其中較值關注的年度國防 預算編列近7,202億元 較上年執行數增長10.7% 宣稱主要用於增加高新武器 裝備研發 推進部隊後勤基礎設施 部隊維持費 加強反恐維穩與搶險救災等 1 溫家寶 政府工作報告 人民日報 北京 2013年3月19日 第2版 2 溫家寶 政府工作報告 第2-3版 3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明確改革路線圖時間表 新華月報 北京 2013年第1期 2013年1月1日 頁6-7 8

9 大陸十二屆 全國人大 全國政協 一次會議綜評 時 評 非戰爭軍事行動能力建設 增幅雖不及前兩年之12.7% 11.2% 但首逾7,000 億元 雖宣稱不會因此威脅其他國家 但整體戰力的提升恐將引發周邊國家疑 慮 對臺方面證諸新任國臺辦主任張志軍3月22日在第十一屆 兩岸關係研討 會 開幕式所言 正確的方針政策沒有理由不堅持 行之有效作法不僅不會 變 還會做的更好 在堅持既定方針前提下 也要根據兩岸形勢發展 順 應兩岸民眾需求 提出新思路 展現新作為 4 預期今後一段時期 至少2014 年我直轄市長選舉前 相關政策將在既有基礎上全面深化發展 其中較值關注 者除擴大與綠營代表人士交往 對話外 今年對臺工作會議提出的 鼓勵兩岸 學術界就解決兩岸政治問題展開對話 料將是策進重點 貳 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置重 職能轉變 理順關係 中共十二屆 全國人大 一次會議通過之 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 案 主要係圍繞轉變職能和理順職責關係穩步推進大部門制改革 主要重點 包括 5 組成部門方面 撤銷鐵道部 將其擬訂鐵路發展規劃和政策行政職責劃入 交通運輸部 另組建 國家鐵路局 承擔其他行政職責 組建 中國鐵路總公 司 承擔企業職責 整合衛生部 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的計畫生育 管理和服務職責 組建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原兩部委撤銷 另擬 訂人口發展戰略 規劃及人口政策職責劃入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改革 後 組成部門由27個減為25個 直屬機構方面 整合食品安全辦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 國家質檢 總局 生產環節食品安全監管職責 國家工商行政總局 流通環節食品安 全監管職責 組建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 整合 國家新聞出版總 署 國家廣電總局 職責 組建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改革後因機 構增減各一 直屬機構總數不變 部委管理的 國家局 方面 除上列組建 國家鐵路局 由交通運輸部管 理外 另整合 國家海洋局 所轄海監 公安部邊防海警 農業部漁政 海關 4 國臺辦 路走對 兩岸只會更好 旺報 2013年3月23日 第A2版 5 馬凱 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的說明 人民日報 北京 2013年3月11日 第2版 9

10 第11卷第4期 中華民國102年4月 總署海上緝私警察等隊伍和職責 重新組建 國家海洋局 仍由國土資源部 管理 並以 中國海警局 名義開展海上維權執法 接受公安部業務指導 整 合 國家能源局 電監會職責 重新組建 國家能源局 仍由 國家發展 和改革委員會 管理 改革後因機構增減各一 增 國家鐵路局 減 國家 食品藥品監管局 總數不變 直屬事業單位方面 撤銷電監會 故機構總數減一 議事協調機構方面 設立高層次議事協調機構 國家海洋委員會 負責研究 制定 國家 海洋發展戰略 統籌協調海洋重大事項 具體工作由 國家海洋 局 承擔 此係改革開放以來國務院第七次機構改革 亦是繼2008年後再次啟動大部門 制改革 與此前相較 最大不同是改革方案名稱首次納入 職能轉變 而非 僅是 機構改革 且相應提出職能轉移 下放 整合 加強的要求和重點 6 凸顯落實職能轉變決心 另在機構調整方面 將鐵道部鐵路發展規劃和政策擬 定行政職責劃入交通運輸部 組建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國家食 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整合海上執法隊伍重新 組建 國家海洋局 以及納入電監會職責重新組建 國家能源局 等 均可 視為大部門制改革的進一步嘗試 但此前網路熱議的大文化部 大能源部 大 金融部甚至 國家體改委 等並未出現 此次改革最值關注者是裁撤鐵道部 重新組建 國家海洋局 在前者方 面 大陸鐵路系統係參照前蘇聯模式組建 實行半軍事化管理 擁有相對獨立 的司法 教育 醫療系統 且完全封閉運行 被稱為 鐵老大 7 既是行業主 管部門 又是鐵路運輸企業 由於重大安全事故頻傳 運能與運量矛盾突出 虧損連連 2012年資產負債率達61.81% 8 自1990年代起改革呼聲不斷 但 阻力極大 2011年溫州動車事故 原鐵道部長劉志軍涉貪遭查處後 以政企分 開為主的改革才順利啟動 但此次改革僅是開端 正如學者所言若未能打破壟 斷 開放競爭 則僅是 形式分開 且隨公路 鐵路 航空全數劃入交通運 輸部 如何整合與平衡發展亦是一大挑戰 馬凱 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的說明 人民日報 北京 2013年3月11日 第2版 鐵路政企不分 改革阻力重重 大公報 香港 2013年3月11日 第A7版 原鐵道部資料 文匯報 香港 2013年3月15日 第A12版 鐵路總公司掛牌 註冊資本逾萬億 文匯報 香港 2013年3月15日 第A12版

11 大陸十二屆 全國人大 全國政協 一次會議綜評 時 評 另大陸擁有一點八萬餘公里海岸線 管轄海域近三百萬平方公里 有5部門具 有海洋管理權 包括隸屬 國家海洋局 的 海監 專責海上維權 農業 部的 漁政 以護漁為主 公安部邊防局的 海警 維護近海治安 海關總署的 緝私 取締非法貿易 交通運輸部海事局的 海巡 船舶 管 理 事 故 調 查 與 救 援 10維 權 力 量 分 散 效 能 不 高 能 力 不 足 且 重 複 建 設嚴重 加之近年周邊海域爭端不斷 是以 十八大 提出建設海洋強國目標 後 乃進一步將執法力量整合 除主要在近岸港區活動 主要以船隻管理和事 故應處的 海巡 未納入外 其餘4隻隊伍合併進重新組建的 國家海洋局 並統一以 中國海警局 名義活動 有助加大維權工作力度 共軍將領即不諱 言 此舉 可為外交和軍事鬥爭提供更大迴旋餘地和有為空間 形成準軍事力 量和海軍梯次配置 更有效維護海洋權益 11 參 政權中央領導換屆體現整體性新老交替意涵 本 次 兩會 選舉 議程 全 國政協 於3 月 11 日 全 國人 大 在1 4日 至16日間舉行 前者選出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聲任主席 副主席包括杜青林等 23名 12 較上屆少兩名 其中中共黨籍11名 非共人士12名 連任7名 新任16 名 除代表無黨籍的帕巴拉 格列朗杰 香港前特首董建華外 全數在70歲以 下 八大民主黨派和 全國工商聯 中 包括規模較小的致公黨主席萬鋼 臺 盟主席林文漪和 全國工商聯 主席王欽敏 以及較大的民進副主席羅富和 民革副主席齊續春 民盟副主席陳曉光 民建副主席馬培華 農工黨副主席劉 曉峰任全國政協副主席 九三學社主席韓啟德因已任 全國人大 副委員長兩 屆 本屆轉任全國政協副主席 11名中共黨籍副主席 除第一副主席杜青林為 中央書記處書記 第二副主席令計劃為中央統戰部長 其餘由中央 地方或國 企正省部級領導轉任 代表回族與壯族者循例由寧夏區政府主席 王正偉 廣西區政府主席 馬飆 出任 全國人大 領導成員方面 中央政治局常委張德江任委員長 副 委員長 10 新聞背景 五執法部門各司一職 大公報 香港 2013年3月11日 第A5版 11 中國海上執法維權 準軍事力量不可缺 大公報 香港 2013年3月12日 第A12版 12 包括杜青林 令計劃 韓啟德 帕巴拉 格列朗杰 藏族 董建華 萬鋼 林文漪 女 羅富和 何厚鏵 張慶黎 李海峰 女 蘇榮 陳元 盧展工 周小川 王家瑞 王正偉 回族 馬飆 壯 族 齊續春 滿族 陳曉光 馬培華 劉曉峰 王欽敏23名 11

12 第 11 卷 第 4 期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4 月 計 有 李 建 國 等 13 名, 13 名 額 與 上 屆 相 同, 連 任 3 名 新 任 10 名, 中 共 黨 籍 8 名 非 共 人 士 5 名, 全 數 未 超 過 68 歲 ;8 名 中 共 黨 籍 者, 除 第 一 副 委 員 長 李 建 國 為 政 治 局 委 員 王 勝 俊 由 最 高 法 院 院 長 轉 任, 其 餘 均 為 正 省 部 級 領 導 調 升, 本 屆 少 數 民 族 部 分 僅 藏 族 維 吾 爾 族 各 一 位, 主 係 蒙 古 族 已 有 楊 晶 出 任 中 央 書 記 處 書 記 兼 國 務 委 員, 另 5 名 非 共 人 士 為 規 模 較 大 民 主 黨 派 主 席 14 國 家 主 席 援 例 由 總 書 記 習 近 平 兼 任, 另 副 主 席 由 政 治 局 委 員 李 源 潮 擔 任, 此 職 位 係 1998 年 以 來 首 次 由 政 治 局 委 員 而 非 擔 任 中 央 書 記 處 常 務 書 記 的 常 委 兼 任, 會 否 成 為 政 局 常 委 減 為 7 名 後 偶 數 屆 次 全 國 人 大 換 屆 會 議 的 國 家 副 主 席 職 務 常 態, 15 仍 待 持 續 觀 察 國 務 院 部 分, 政 治 局 常 委 李 克 強 張 高 麗 分 任 總 理 常 務 副 總 理, 政 治 局 委 員 劉 延 東 ( 女 ) 汪 洋 馬 凱 為 副 總 理, 楊 晶 ( 蒙 古 族, 兼 國 務 院 秘 書 長 ) 楊 潔 篪 常 萬 全 ( 兼 國 防 部 長 ) 郭 聲 琨 ( 兼 公 安 部 長 ) 王 勇 5 名 為 國 務 委 員,10 名 領 導 成 員 中 新 任 7 位 ; 另 國 務 院 經 新 一 輪 機 構 調 整 後, 組 成 部 門 由 27 個 減 為 25 個, 相 較 領 導 層 大 幅 換 血, 新 任 部 委 首 長 僅 9 名, 16 致 平 均 年 齡 偏 高 綜 觀 從 十 八 屆 一 中 全 會 迄 至 此 次 兩 會 換 屆 選 出 政 權 中 央 領 導 人 事, 使 新 一 屆 黨 政 高 層 人 事 布 局 明 朗 化, 雖 然 各 領 域 權 力 配 置 基 本 維 持 穩 定, 但 在 政 治 局 常 委 由 9 名 減 為 7 名 後 亦 有 所 調 整,25 名 政 治 局 委 員 中, 中 共 中 央 由 上 屆 7 席 增 為 8 席 ( 總 書 記 習 近 平 中 央 書 記 處 常 務 書 記 劉 雲 山 中 紀 委 書 記 王 岐 山 中 央 政 法 委 書 記 孟 建 柱 中 辦 主 任 栗 戰 書 中 組 部 部 長 趙 樂 際 中 宣 部 部 長 劉 奇 葆 中 央 政 策 研 究 室 主 任 王 滬 寧 ), 減 少 分 管 意 識 形 態 政 治 局 常 委, 增 加 中 辦 主 任 中 央 政 策 研 究 室 主 任 ; 國 務 院 由 6 席 減 為 5 席 ( 總 理 李 克 強 常 務 副 總 理 張 高 麗, 副 總 理 劉 延 東 汪 洋 馬 凱 ), 排 名 第 一 國 務 委 員 改 由 中 央 書 記 處 書 記 兼 任 ; 全 國 政 協 僅 主 席 1 人 具 政 治 局 委 員 身 分, 而 排 名 第 一 副 主 席 改 由 中 央 書 記 處 書 記 兼 任 ; 國 家 副 主 席 改 由 政 治 局 委 員 專 任, 新 增 1 席 ; 另 共 軍 與 全 13 包 括 李 建 國 王 勝 俊 陳 昌 智 嚴 雋 琪 ( 女 ) 王 晨 沈 躍 躍 ( 女 ) 吉 炳 軒 張 平 向 巴 平 措 ( 藏 族 ) 艾 力 更. 依 明 巴 海 ( 維 吾 爾 族 ) 萬 鄂 湘 張 寶 文 陳 竺 14 包 括 民 進 嚴 雋 琪 民 革 萬 鄂 湘 民 盟 張 寶 文 民 建 陳 昌 智 農 工 黨 陳 竺 15 奇 數 屆 次 因 要 培 養 總 書 記 接 班 人, 故 仍 以 出 任 中 央 書 記 處 常 務 書 記 者 兼 任 可 能 性 較 高, 如 1998 年 的 胡 錦 濤 2008 年 的 習 近 平 16 依 序 為 外 長 王 毅 防 長 常 萬 全 國 家 發 改 委 主 任 徐 紹 史 國 家 民 委 主 任 王 正 偉 監 察 部 長 黃 樹 賢 財 長 樓 繼 偉 國 土 資 源 部 長 姜 大 明 商 務 部 長 高 虎 城 國 家 衛 生 和 計 畫 生 育 委 員 會 主 任 李 斌 ( 女 ) 12

13 大陸十二屆 全國人大 全國政協 一次會議綜評 時 評 國人大 維持各兩席 地方仍為6席 4個直轄市和廣東 新疆黨委書記 另分析中共自 十八大 至 兩會 人事安排 屬黨和國家領導人者在各 黨換屆時須在68歲以下 含民主黨派 17 且依年份計算 中央委員會層級則 限 定 6 3 歲 並 以 7 月 為 界 即 年 7 月 以 前 出 生 者 不 進 入 中 央 委 員 會 187 月 含 以後出生者則可 另因年齡因素未規劃進入中央委員會者一般不再連任 國務院組成部門首長或在黨代會後的連動調整中不會獲選為一線正省部級領導 中央部委首長或省級黨委書記 省長 但 十八大 後至本次 兩會 換 屆間卻出現4位非十八屆中央委員會成員出任省長或連任部委首長情況 19 由於 相關系列人事安排原應為規劃性作為 上述情況似凸顯以習近平為首的新領導 集體人事安排思維不同於前任 肆 結語 綜觀本次 兩會 延續 十八大 進行領導人整體性新老交替 有關工作 安排雖依據 十八大 部署的大政方針 但亦見新人新風新政 如更為開明 更加務實 突出簡樸等 尤其以 習 李 為首的新世代歷經 文革 耽誤學 業 多具下鄉勞動經歷 普遍擁有研究所學歷 所學專業由理工轉向社會科 學 加之多具個性化施政作為 不僅對現存問題有更深刻認識 思考 應對問 題觀點與方式亦不同於其前任 由習氏 十八大 主政後首赴廣東考察高調宣 示賡續改革開放 繼之提出要制訂改革總體規劃和路線圖觀之 系統性深化改 革或將成為施政重點 值與關注 另本次國務院機構改革延續上次以大部門制為主 方案雖於 兩會 通 過 但各部門 三定 定職能 定機構 定編制 規定6月底前方能完成 新 部門組建工作則可能更晚 本次改革因仍屬階段性 從力度觀之 欲達成十七 屆二中全會提出的2020年建成較完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管理體制目標難度 不低 此外 兩會 選出新一屆政權中央領導班子後 中共進行一波幅度頗大 省部級人事調整 一方面補足原任者上調任職所遺空缺 另方面係配合國務院 17 唯一例外是臺盟主席林文漪 其為1944年9月出生 2012年底該黨換屆時恰為68歲 18 如原商務部長陳德銘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長姜偉新 國務院僑辦主任李海峰 原鐵道部長盛光祖 19 包括新任上海市長楊雄 四川省長魏宏 及連任住建部部長姜偉新 央行行長周小川 13

14 第 11 卷 第 4 期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4 月 機 構 改 革 進 行 相 應 調 整, 主 要 以 穩 定 為 主, 新 任 者 年 齡 普 遍 較 高, 故 未 來 省 部 級 領 導 人 事 維 持 1-2 年 穩 定 後 將 再 因 原 任 者 屆 退 開 始 出 現 較 大 規 模 調 整, 預 期 屆 時 60 後 將 漸 成 為 升 遷 主 體 14

15 大陸國臺辦人事異動評析 時 評 大陸國臺辦人事異動評析 Comments on the Personnel Reshuffle of Taiwan Affairs Office 蔡逸儒 George W. Tsai 中國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 2012年11月 在中共 十八大 之後就一再傳出大陸國臺辦人事將會有所 異動 國臺辦主任王毅的何去何從一直是臺灣關切的重點 除此而外 國臺辦 3位副主任 孫亞夫 葉克冬及鄭立中由於屆齡的關係 一般認為也將隨著告 退 或是轉戰其他單位 繼續為兩岸關係貢獻心力 發光發熱 壹 王毅出任外交部長 關於王毅的動向 由於王毅出身外交系統 曾任大陸外交部黨委書記 副 部長及駐日大使等重要職務 早先各界已研判 王毅應該會重返外交系統 當 時盛傳他可能出任外交部長一職 如果情況更好 或能如其所願 他或有可能 成為國務委員 接掌戴秉國的位子 但是其中存有變數和其他的競爭對手 另外一種說法是 由於王毅擔任國臺辦主任一職的5年期間表現極為突出 他和臺灣政界 學界及企業界建立良好的關係 對臺灣民間社會也有深入的了 解 對於涉臺事務掌握的相當精確 處理兩岸和平發展問題 從經濟的ECFA到 社會層面的各種交流建立良好的成果 由於他的無 可取代性 所以也有留任可 能 至於前述3位副主任 每人分管不同業務 有人專管文教研究 有人處理經 貿新聞 有人兼管黨政交流 3人都因久經歷練 和臺灣交手經驗豐富 對於大 陸對臺政策 臺灣的政經發展 國際因素的熟悉程度非常準確 但是基於限齡 關係 3人將先後離職 但應會轉往其他涉臺機關或研究單位繼續發揮影響力 15

16 第11卷第4期 中華民國102年4月 2013年3月 大陸全國人大召開 完成大陸的政府改組 一如預期 習近 平 李克強分別出掌國家主席及總理一職 王毅隨後也出任大陸外長一職 並 旋即陪同習近平往訪俄羅斯及非洲友邦 而其前任外長楊潔箎則升任國務委 員 將來兩人之間的分工與磨合 似有若無的競合關係確實是外界關注的焦 點 有關王毅出任大陸外長一事 海外有人將其稱為超級部長 由於其視野高 超 身段柔軟 處事積極 應對有道 有人將其與周恩來當年的風範相比擬 對他有相當高的期望 由於臺灣特別關心國際空間問題 王毅兼具涉臺及外交 經驗 所以有人也聯想到王毅未來對臺灣的國際參與是否會有不同的作法 但 未有定論 貳 國臺辦角色扮演 坦白的說 大陸涉臺人事異動當然會對其對臺工作產生某種程度的影響 但大家必須有一基本認識 不管是誰出任國臺辦主任或副主任 其能夠影響 改變的幅度有其一定的限度 大家既不必貶低某人的影響力 但也不必過分誇 大個人的因素 其實 兩岸關係的先天局 面 彼此內政及國際因素都會制約個 人的影響程度 比如說 即使位高權重如歐巴馬 習近平及馬英九 他們也未必能夠隨心 所欲的改變兩國或兩岸關係 如果從一到十來說 一是雙邊關係水乳交融 打 成一片 十是兩岸兵戎相見 關係破裂 雙方領袖能夠著力 調整的不過是介 於四與六 或至多三到七的程度 事物的發展規律未必會隨某人的主觀意志或 異動而轉移 另外一個現成的例子是 辜振甫與汪道涵兩位先生 當年兩人分別出任海 基 海協兩會負責人 當時大家都認為是難得的人選 兩人確實在兩次辜汪會 談中也扮演關鍵性的角色 有人認為簡直無可取代 但等到兩人先後離世 接 任的陳雲林及江丙坤同樣把事情辦的有聲有色 在歷史的巨輪下 每個人都是 渺小的 再以大陸的對臺大政方針來說 不管是誰擔任國臺辦主任或副主任一職 其迴旋 改變的分寸一定得服從國家的整體戰略目標 和平發展 追求統一 政策目標是由國家主席 中共中央對臺工作領導小組所決定 國臺辦對其下級 16

17 大陸國臺辦人事異動評析 時 評 是個政策指導單位 但對中共中央來說 國臺辦及其領導仍然只是一個執行 督導單位 參 張志軍接國臺辦主任 在對原則性的問題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後 我們再來看看王毅去職 幾位副 主任將在今年或明年先後離任 及新任主任張志軍所可能產生的影響 張志軍 出任國臺辦主任一職確實讓外界跌破眼鏡 臺灣方面事前所知不多 也難理解 其人事任命的原由 但這種權力政治 power politics 運作本來就屬於難解之 事 不足為奇 張志軍也曾擔任過大陸外交部黨委書記 副部長 但由於從來沒有經歷過 涉臺事務 也正由於這個原因 外界認為其3位副手將不會一起離任 至少將必 須有人協助其早日進入狀況 由其最近在福建平潭出席海研中心的研討會 基 本上照著稿子發言 迴避與會臺灣學者深談的機會看來 其未來施政風格仍然 有待觀察 至於孫亞夫 鄭立中及葉克東的何去何從 孫亞夫雖然出任廈門大學臺灣 研究中心主任一職 但其將專責海研中心職務應為確論 恐怕仍將長居北京 鄭立中與臺灣各界關係深厚 遍行臺灣所有鄉鎮 確有過人之處 至於葉克冬 恐怕也不至於立刻退出舞臺 仍會有所作為 3人動向值得關注 但對大局影響 實屬有限 肆 胡規習隨 是慣性 我們由上到下 談完了人 接著再從大到小 來論事情 坦白的說 在中 共高層改組 國臺辦人事異動之後 若說大陸的對臺政策短期內就會有很大的 變化 這只是膚淺的看法 凡是學過中共鬥爭手法的人都知道 中共原則的堅 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 北京抓大放小的特性 不急功近利 看遠不看近的特殊 時間觀念都值得各界留意 首先 習近平出掌國家大權 重點工作在於鞏固權力 全面控制局勢 既 然過去幾年兩岸關係在中央的集體領導 和平發展的主軸下發展的相當順利 習近平當然沒有必要在掌權之初就來處理毫無迫切性 運行良好的兩岸問題 17

18 第11卷第4期 中華民國102年4月 張志軍初任國臺辦主任 業務還不熟習 若要他立即有大開大閤的作法豈不有 點強人所難 不切實際 其次 從過去的經驗來看 江澤民 胡錦濤一貫遵循中共對臺 一個中 國 一國兩制 追求國家統一 反對臺獨的政策 直到全面掌握國家機 器 黨 政 軍大權之後幾年 才分別提出屬於自己的細緻性 操作性對臺主 張 如1995年的 江八點 和2008年的 胡六條 習近平恐怕依然如是 負 責執行的張志軍更當如此 政策的轉變要有一定的醞釀 調整時間 伍 兩岸循序漸進 先經後政 就以大陸海研中心去年在雲南騰衝舉行第十屆兩岸關係研討會的主題 鞏 固深化 再創新局 今年在福建平潭第十一屆主題 穩步推進 全面發展 為例來看 北京方面在主觀上確實想要全面發展兩岸關係 但客觀上也知道必 須穩步前行 知道只有不斷擴大深化雙方關係才能有所突破 北京其實有其理 性務實的一面 其對臺政策不像某些人想像中那樣的雜亂無序 部分臺灣學者及媒體素來喜歡用括約的說法 來形容北京的對臺政策 比如 說以商圍政 以民逼官 以經促統 或中共對臺鬥爭一手軟 一手硬 軟的更 軟 硬的更硬 或兩手皆硬 強調中共將對臺施加更大壓力 要求進行政治談 判等等 這樣概約性敘述的好處是比較容易讓一般人了解 但其缺點則是太過 全稱的說法容易失去準頭 對於細節掌握的不夠精確 表面上看來 新人新政當然期望有所突破 中共確實希望兩岸早日進行政 治對話 甚至進入政治談判 北京對臺灣過去幾年來只經不政的作法確實有些 不以為然 但是務實的大陸當局其實理解 以臺灣當前的政治氛圍 和國際可 能干預的程度 馬英九政府在這方面能走多快 走多遠確實是個疑問 北京並 沒有好高騖遠及太多不切實際的想法 行穩致遠仍是王道 充其量而言 北京目前的重點仍是希望在循序漸進 先經後政 或既經且 政的前提下 全面發展雙方關係 透過兩岸智庫先行就政治對話 政治談判等 相關問題進行研究 目的不是要立刻解決問題 促成談判 而是要發掘 問題 釐清困難 透過廣開言路 累積互信 創造機會 尋找共識 逐步開創推動兩 岸關係進一步發展的新的動能 18

19 大陸國臺辦人事異動評析 時 評 陸 全方位的接觸 具體來說 兩岸之間目前已有各種各樣的論壇 國共論壇 海峽論壇 滬 臺論壇 京臺論壇 企業家論壇等等不一而足 這些渠道或許扮演了一定程度 的溝通功能 由於論壇種類繁多 特性不同 重點有異 跡象顯示 大陸未來 或許會希望把這些各別的論壇活動辦的更為具體 讓有關結論能夠充分落實 這是值得大家關注的地方 僅就筆者所知 在最近的平潭會議中 有關召開和平論壇的觀點似乎有可 能成為大陸今後推動對臺工作的一大重點 和平論壇是於去年的國共論壇中正 式提出 如今大陸新任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及其下屬公開及私下多次重提此事 並有意將其賦予更大的重視 提升到更高的戰略高度加以處理 其中似有蹊 蹺 大家不妨加以留意其後續的可能發展 經查 有關兩岸和平論壇的主張確實不是由大陸方面主動提出 但含有深 意 北京認為 兩岸都可以設定題目 每次針對特定的主題深入交換意見 下 次再換另一個題目 看看那些該談 那些還沒有談 有系統的具體 提出一些該 做 可做的事情 看看雙方究竟是有那些共識 那些岐見 又要如何處理等 等 未來發展值得重視 其實 若中共的角度來看 兩岸目前透過各種方式和管道開了這麼多年的 會 許多的事情都討論好多次 但雙方都沒有系統性的談出一些具體的東西出 來 北京期望 兩岸都把事情按照大 中 小 重要性列出一個序列 一項一 項來談 看看那些是可以先做 那些必須後做 做的成 做不到的原因 負責 主管單位及列出時程 而這才是一個負責任的態度及作法 除此而外 國臺辦新領導階層如何處理和民進黨之間的關係也是一個觀察 指標 過去中共高層一再拒絕與民進黨進行黨際互動 要求民進黨放棄分離主 義主張 否則中共將拒絕和其進行對話與接觸 但大陸學者也曾指出 北京從 過去的反對 拒絕 放棄 到目前願和只要不主張臺獨的民進黨人進對話 這 似乎意味著北京也在與時俱進 或認知臺灣終將再度政黨輪替 不把希望完全 放在國民黨身上一樣 嚴格說來 與其 說國臺辦高層人事異動會對兩岸關係產生巨大影響 筆者 反而認為 影響兩岸關係的最重要因素是臺灣內政的變化 馬英九總統當前民 間聲望低落 國內政局紛擾 經濟成長乏善可陳 貪腐問題層出不窮 核四公 19

20 第11卷第4期 中華民國102年4月 投 年金改革面臨很多挑戰 即使國民黨政府想要大開大闔的在兩岸關係上有 所突破 但客觀環境將會侷限馬總統的揮灑空間 退一萬步來看 北京國臺辦或許有自己屬意 想要積極推動的事情 但臺 北方面 馬英九除了關心自己的民調和未來的選舉之外 如要反映民意 馬政 府主要關心的仍然是臺灣的國際活動空間及大陸潛在的軍事威脅 即使北京想 要建立兩岸軍事互信 推動政治談判 再往和平協議方向發展 但馬政府可能 一來無力為之 二來美方也未必同意 在這些事情上 國臺辦領導能夠做的事 情其實相當有限 整體看來 至少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之內 國臺辦的新領導班子還是將會 採取向南走 向下沉的作法 從政治到經濟到社會到文化 從治安到宗教到體 育到科技 多管道 多層次 多面向的全面和臺灣各界發展關係 從事交流 宣傳方面則是要持之以恆的要做到 入島 入心 入腦 和中小企業 中南 部 中下階層民眾博感情 短期內 成立兩會辦事處 中長期內若能 實現兩岸 文化教育協議已屬不易 柒 結語 最後 筆者要強調的是 國臺辦的人事變化只是一個引子 問題的癥結仍 在雙方最高領導人的心態與意願 有了意願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既然習 近平在最近曾經多次提到所謂的 中國夢 復興夢 我們有理由相信 新的 國臺辦領導班子也可能會在這個問題上投注相當多的資源與心力 嘗試建構兩 岸命運共同體的概念 希望臺灣從上到下也能在中國夢的建構過程中扮演一定 的角色 如果北京的結論是希望臺灣成為中國文明復興過程中的一個主要參與者及 貢獻者 至於臺灣是否能夠或願意在大陸成長 復興的過程中 扮演正面 積 極的角色 用自己成功的政 經發展經驗協助大陸由和平崛起走向文明崛起 相信自己的成就是兩岸中國人共同的驕傲 這就牽涉到國家的自我定位與認同 問題 完全與國臺辦人事異動毫無關聯 臺灣及兩岸關係的何去何從 雙方都 有很大的責任 20

21 從習近平訪問俄羅斯的 合腳論 看 中 俄關係 時 評 從習近平訪問俄羅斯的 合腳論 看 中 俄關係 Commentary on Sino-Russian Relations: "A Shoe That Fits" Interpretation of Xi Jingping's Visit to Russia 郭武平 Kwo, Wu-Ping 南華大學歐洲研究所專任教授兼所長 壹 前言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於3月22日展開全面接班後首度的國事出訪 第 一站是俄羅斯的首都莫斯科 接著24日往非洲坦桑尼亞 南非 剛果共和國 訪問 習近平除在克里姆林宮同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會談外 也和俄總理梅德 維傑夫 俄杜馬主席納雷什金會面 習與普京的會談議題廣泛 涉及全球安全 事務以及 中 俄經軍能源合作議題 會談結束後雙方元首發表 關於合作共 贏 深化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 簽署批准二十多項經貿合作文 件 22日晚間並共同出席俄羅斯 中國旅遊年 開幕式 23日習近平除在莫斯 科國際關係學院發表演講 參觀俄羅斯國防部之外 還出席大陸六大紀念館建 館啟動儀式 並會見俄羅斯漢學家和學習漢語的俄國學生等活動 各界對習近平此行的焦點除了首次出訪選擇俄羅斯受到全球矚目外 東道 主普京在全球媒體鎂光燈下 更為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舉行隆重歡迎儀式 大 陸第一夫人彭麗媛的穿著舉止受到國際媒體高度 關注 其形象一改以往世人對 大陸的刻板印象 不但是習近平此行意外收穫 對崛起中的大陸全球威望政策 無形中亦增添相當助力 國際間對 中 俄互動的焦點 還是集中在 中 俄 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尤其是雙邊軍事 能源經貿的合作議題 其中 習近平在 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發表演講強調 每個國家有自己的道路 選擇自己的政治 21

22 第11卷第4期 中華民國102年4月 制度 別的國家不能干涉他國內政 主權和領土完整 鞋子合不合腳 自己 穿了才知道 的 合腳論 更成為全球焦點話題 也引起大陸網民一陣熱 議 貳 緊密的 中 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回顧 中 俄雙方關係史 尚未有任何一個時期像現今大陸與俄羅斯的關 係如此緊密 冷戰後全球戰略環境面臨重大變遷 美國的一超獨霸與北約的東 擴 促使 中 俄雙方在國家生存發展上彼此相互需求 將彼此戰略夥伴關係 推向前所未有的高點 從1989年戈巴契夫訪問北京後 中 蘇關係開始走 向正常化 雙方高層開始展開互訪 俄羅斯在冷戰結束初期實行 親西方 外 交政策 希望藉以得到西方的經濟援助 惟西方各國的經濟援助始終是口惠而 實不至 俄羅斯面對美國的一超獨霸與北約東擴壓力 於1993年提出 俄羅 斯聯邦對外政策構想 開始調整其親西方的外交政策 強調俄在獨立國協地 區的特殊利益與發展穩定的俄 中 關係 俄羅斯的外交政策逐漸朝向東西方 並重的 雙頭鷹外交政策 拉攏東方以制衡西方成為俄羅斯主要的外交策 略 雙方的外交關係開始熱絡 高層會晤頻率增加 自1996年 中 俄發展戰 略協作夥伴關係開始 到2001年雙方簽訂 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 並成立 上海合作組織 其後 在緊密的 中 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下 中 俄 領導人有了定期會晤機制並經常互訪會面 2010年雙方元首即已進行2次互訪 6次會面 創下歷年來雙方元首會面的高峰 普京第三度就任俄羅斯總統後 於去 2012 年6月5日首次出訪就選擇北京 並發表 中俄關於進一步深化平 等信任的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 進一步規劃發展未來10年 中 俄關係 近20年大陸國力快速成長強勢崛起 俄國也逐漸從蘇聯解體的挫敗中復 甦 前者擁有高度增長的經 軍實力 後者則有核武和豐富能源礦藏天然資 源 雙方透過史無前例的軍事合作 聯合軍演等緊密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在 國際政治上聯手反制超強美國 已形成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 中 俄合作 潛 力大 互補性強 大陸已連續3年成為俄羅斯第一大貿易夥伴 在世界經濟復甦 乏力的大背景下 俄羅斯的 經濟之帆 乘上快速發展的 中國之風 雙方 22

23 從習近平訪問俄羅斯的 合腳論 看 中 俄關係 時 評 的軍經實力與緊密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成為全球焦點 參 大陸面對的國際環境與挑戰 習近平接班後面對的國際環境 主要呈現在全球戰略層次的大國競合關 係 尤其是緊繃的 中 美關係 其次是東北亞和東亞地區 最嚴重的當然是 朝鮮半島的核武發展和釣魚臺爭端所生持續緊張的東北亞及 中 日關係 東 南亞方面與菲律賓 越南等國 由南海之爭引發雙邊關係的緊張 還可能出現 局部的軍事衝突 西南面則有印度持續積極加強軍備的挑戰壓力 大陸的西北 面雖似穩定 但俄羅斯無時無刻不在防範大陸北方勢力的擴張 歐洲距離雖稍 遠 但是全球化的政經新世界 歐洲的經濟變局隨時都會造成對全球的衝擊 習近平抵達莫斯科機場發表講話就指出 在深刻複雜變化的當今世界 中 俄雙方對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承擔著更大責任 在美國重返亞太 的戰略影響下 對雙方利益和亞太局勢產生不確定的影響 在大陸與周邊國家 之間的領土爭端中 美國已插手其中 構建遏制大陸的包圍圈 同時 美國在 敘利亞 伊朗 土耳其等國的動作頻頻 並借北約東擴 反導系統部署 對俄 羅斯亦形成戰略威脅 面對美國的圍堵挑戰 中 俄加強戰略合作可以有效 制約美國的霸權主義 長期以來大陸提出的發展政策 仍強調 機遇和挑戰並存 機遇大於挑 戰 的 和平與發展 主軸 也就是戰略上是防守型的 戰術上不排除一定的 進攻性 目前大陸內部一種主流看法 認為習近平仍將沿承鄧 江 胡的基本 對外戰略思維 即所謂堅持戰略機遇期的和平發展 為大陸經濟發展創造和平 的外部環境 同時意識形態上堅持大陸的傳統 與西方國家和而不同 鬥而不 破 但是由於大陸國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升 在外交層面上會表現得更自 信和更強硬 肆 習近平訪俄成果 要瞭解習近平此行訪俄成果 可以從全球與國家安全戰略 能源經貿的合 作以及雙邊軍事合作來觀察 首先是全球與國家安全戰略 習近平訪俄前夕於 23

24 第11卷第4期 中華民國102年4月 3月19日公開表示 此次訪俄凸顯雙方特殊的夥伴關係 這種特殊夥伴關係體 現在戰略上的共同利益 即建立多極世界 在 中 俄雙方發表的聯合聲明中 特別提到 在涉及對方主權 領土完整 安全等核心利益問題上相互堅定支 持 根據日本主流傳媒報導顯示 對習近平訪俄強調 主權核心利益 的解 讀 可能是俄 中 針對與日本有主權糾紛的北方四島和釣魚臺爭議採取聯合 一致立場 習近平強調 中 俄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組雙邊關係 更是最 好的一組大國關係 一個高水平 強有力的 中 俄關係 不僅符合 中 俄 雙方利益 也是維護國際戰略平衡和世界和平穩定的重要保障 習近平訪俄期間除與普京簽署 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 實施綱要 2013年至2016年 外 也與俄方簽署重大的能源協議相互諒解備忘錄 未 來大陸將取代德國 成為俄羅斯天然氣最大進口國家 雙方確定的長期供氣合 同為期30年 自2018年開始每年向大陸供氣量為380億立 方米 視協議可增加到 600億立方米 俄羅斯對大陸石油供應量亦將增加3倍 達到每年4,500至5,000萬 噸 期限為25年 而且大陸國營石油公司可持有俄國油田股份 由大陸提供20 億美元的貸款予俄羅斯最大原油生產商Rosneft 習近平稱這些能源協議為重大 突破 普京則稱習近平此行將產生 長期 歷史性的結果 但是最終具 有法律約束效率的合同將在6月才簽署 顯示雙方在能源價格爭議上還沒達成最 後協議 有關後續合同簽署值得持續關注 在軍事合作方面 根據大陸官方媒體報導 在習近平這次訪問前夕 中 俄剛簽署兩份重大軍售框架協定 大陸將向俄購買4艘先進的 拉達級 AIP潛艇和24架俄製蘇-35戰機 這是時隔近10年後 中 俄重大軍事技術交易 合作的重大突破 大陸選擇此時購買俄製蘇-35戰機 雖然是因四代機還不能服 役而看中蘇-35較為先進的雷達和全面作戰能力 但也算是給習近平與普京兩人 見面一份大禮 對 未來雙方軍事技術合作將具有指標性意義 此外 習近平是 第一個參觀俄國武裝力量行動管理中心的外國領導人 習近平對陪同參觀的俄 國防部長紹伊古表示 他參觀俄國防部說明彼此將加強軍事 政治和戰略方面 的合作 習近平還總結稱 此次訪問達到目的 取得的成果遠遠超出預想 伍 合腳論 引起的焦點熱議 24

25 從習近平訪問俄羅斯的 合腳論 看 中 俄關係 時 評 習近平於23日上午在國立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發表第一次公開演講指出 和平 發展 合作 共贏成為這個世界時代潮流 冷戰時期的集團對抗不復存 在 各國和各國人民應該共同享受尊嚴 共同享受發展成果 共同享受安全保 障 世界各國不分大小 都必須尊重其他國家獨立選擇其發展道路的權利 任 何國家都不能單獨主宰世界 也不應干預他國事務 他強調 鞋子合不合腳 自己穿著才知道 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合不合適 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 發言權 的 合腳論 要求他國尊重大陸選擇的發展道路 擺明向西方國 家釋放勿干預主權的訊息 冷戰後 美國的一超獨大對外戰略 促動 中 俄發展成緊密的戰略協 作夥伴關係 在國際事務上 中 俄並經常聯手出擊 習近平強調的 合腳 論 所指為何自然是不言而喻 但立刻引來大陸網友一陣熱議 有人說 不 合腳的鞋子 還要堅持穿 這才是最痛苦的 也有說連言論都沒自由 談鞋子 太奢侈 其實 俄國與大陸一樣都 曾試行社會主義道路 企圖帶給人民幸福 可惜蘇聯試行了74年以失敗告終 中共還在 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上 摸索前進 俄羅斯普京總統採行威權統治 可控式民主 大陸則持續在中共 一黨專政體制下 都自認是穿著最合適的鞋 假如習近平希望在任內實現中華 民族偉大復興夢想 要實現國家富強 民族振興 人民幸福的 中國夢 在 改革道路上 除需面對政治體制改革工程外 更應該優先解決嚴重的貪腐和貧 富懸殊問題 因為貪腐和貧富懸殊是絕不適合穿在全世界任一個國家人民的腳 上 陸 中 俄關係仍存許多障礙 儘管習近平強調 中 俄間的特殊夥伴關係 甚至就如香港文匯報社評所 說 中俄互為最大鄰國 都是主要新興市場國家 都是維護世界和平 安 全 穩定的重要力量 兩國在涉及中東和北非局勢 朝核和伊核等重大國際問 題都有共同立場 在聯合國 上合組織 二十國集團 亞太經合組織 金磚國 家等國際性組織內存在廣泛的合作空間 中俄鞏固戰略合作關係 符合兩國的 最大利益 兩國高度互信 尊重相互利益 在核心問題上相互支持 是全面 的 真正的夥伴關係 但是雙方關係還是不斷顯示出緊張的跡象 尤其是面 25

26 第11卷第4期 中華民國102年4月 對快速變遷的國際環境 兩個相鄰大國都在同時尋求崛起 不可避免地會形成 地緣戰略的擠壓 目前大陸是俄羅斯的第一大貿易夥伴 俄羅斯卻只是大陸的第十大貿易夥 伴 而且還是扮演原材料供應地角色 瑞典智庫認為 這種失衡的關係將會導 致 中 俄戰略夥伴關係的崩潰 中 俄雖然有 世代友好永不為敵 的倡 議 但就像Zbigniew Brzezinski所說 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基本上就是個口 號 因為當大陸國力崛起 生產總值 GDP 是俄羅斯的4倍 軍費是俄羅斯 的兩倍 軍力有可能超越俄羅斯 中俄關係就像是在熊抱及微笑背後 藏著 不信任及懷疑的心 尤其是近年大陸已能自主研發生產航母 東風21 41飛 彈 殲15殲31等先進武器 俄國人憂心大陸崛起 擔心中國人仍認為俄國侵占 其固有領土 加上大陸13億人的人口密度130人/平方公里 遠高於西伯利亞的5 人和遠東區的1.2人/平方公里 大陸龐大的人口 對資源的大量需求以及軍力的 擴張等因素 都將成為 中 俄間不信任的主因 這些不信任心理 包括 聖 彼得堡 波羅的海明珠 計畫爭議 俄國政府聲稱俄國不會出現 中國城 中國人參與開發俄羅斯遠東地區是一種 威脅 圖們江地區開發計畫爭議 俄抵制大陸在中亞投射軍事的存在 俄在沒有大陸加入的區域組織如獨聯體 集體安全條約組織 鞏固其在中亞的地位和影響力 俄出口武器給越南並參與 越南在南海的油氣開採 俄對大陸軍事技術合作設限以及能源價格爭議等就足 以證實 這些爭議中 雖然在習近平此行部分有局部性突破 但仍需檢視後續 軍事技術 能源價格之簽約與交貨結果 柒 結語 習近平未來還有10年的任期 如無意外 與普京將會有長達10年的重疊交 往 此行是兩人10年重疊互動的第一步 在當前美國重回亞洲的全球戰略下 預期習近平與普京二人仍將持續維繫現有 中 俄戰略協作夥伴的緊密關係 尤其是透過上合組織展現出來的雙方軍演與戰略合作關係 唯 中 俄關 係成 分中 戰略關係遠多於經社和人文合作等實質關係 習近平的新人新政 需要 突破一些實質的 中 俄關係 尤其是爭議中的軍經能源合作議題 以走向名 副其實的 中 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26

27 從習近平訪問俄羅斯的 合腳論 看 中 俄關係 時 評 隨著大陸國力的崛起 尤其是已成為全球最大貿易國後 許多國家紛紛調 整對大陸的外交戰略 其中尤其是美國的重返亞太大陸和日本引發釣魚臺問題 最為典型 目前連越南 菲律賓等國也開始對大陸採取防範心態 面對這種前 所未有外交形勢的變化 大陸需要有新的外交戰略思維去調整因應 從國家發 展道路觀之 不論是 和平發展 或 和平崛起 對內提供多數人民都願意 穿的 鞋子 對外營造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 還是最有利於大陸持續發展邁 向大國之路 但是當大陸成為全球大國後 也應比以前擔負起更多的大國責 任 真正發揮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的互助互利平等協作精神 希望這也是 習近平未來10年的自我期許 27

28 第11卷第4期 中華民國102年4月 中國大陸 維穩 經費高漲與強化社會穩定 之努力 The Increase of Mainland China's Budget for Maintaining Stability and Its Efforts to Enhance Social Stability 汪毓瑋 Wang,Yuh-Woei 中央警察大學教授兼國境警察學系系主任 壹 前言 2013年3月 在 人大 開幕前 媒體再次依據大陸財政部公布之預算報 告 解讀大陸之 維穩 費用已高達人民幣7690.8億元 較去年增加8.7% 並 評論維穩費用之預算已是連續3年超過軍費 然而早在2011年4月6日 新華網 就已發出題為 捏造 中國維穩預算 缺乏基本常識 一文 反駁法廣中文網 之 維穩開支超軍費-中國猶如警察國家 評論文章 指出該文 完全是無中生 有 張冠李戴 在2012年兩會期間 人大發言人李肇星亦指責西方媒體 偷 換概念 表示中國大陸沒有維穩經費 且 公共安全 支出的內容含蓋廣 包括 支持地方特別是中西部地區化解政法機關基礎設施建設債務 提高公共 服務和社會管理能力 加強基層監管部門食品檢驗檢測能力建設 促進保障食 品安全 等 貳 普遍認知公共安全經費就是維穩經費 新 華 網 在 年 發 表 之 駁 斥 專 文 指 出 公 共 安 全 和 維 穩 根 本 就 不是一個等同的概念 公共安全 的範圍含蓋公共衛生 公共交通 建築安 全等諸多領域 這些領域以保護人民群眾生命 健康和公私財產安全為目的 是社會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公共安全 支出雖含蓋公安 消防 緝私等 28

29 中國大陸 維穩 經費高漲與強化社會穩定之努力 時 評 法律與法制 諸多領域 但並非 維穩 那麼單一 且公共安全支出與財政收入增長協調發 展 隨著大陸經濟實力的壯大 人民對於公共安全的需要不斷增長 因此 公 共安全支出當然穩步提升 且強調除了美國 法國以外 大多數國家此等支出 都超過軍費開支 又如果以公共安全支出與軍費比例而論 大陸不及德 英 日 澳 俄 大陸官方與外界對於 維穩經費 認知上之差異 反映出 公共安全 經 費是否可以簡化為 維穩經費 因此 涉及了 公共安全 的定義 公共 安全 的範圍 公共安全 的界限 公共安全 的預算依據等問題 這些 問題大陸自己的說法也不一致 且若再檢視各省市自治區公布的財政預算報告 也不盡相同 而本段概僅從預算依據與項目內容之角度來加以說明 在大陸財政部收入支出分類中 公共安全 屬於功能分類 因此各級財 政預算中必須體現 雖實踐中常有被架空及實施不到位 但也有依環境變化需 求而大量投入的情況 根據 2013年中央本級支出 預算表 公共安全 被分為公安 檢察 法院 司法行政 武裝警察和緝私警察及其他等六類 但 2012年中央財政預算支出分類 還包含食品安全等 且北京市 上海市公共 安全的預算內容亦不一致 內蒙古等地的公共安全預算則與國防預算合一 安 徽 貴州等省區財政廳局長的預算報告卻沒有涉及 公共安全 類別 更無具 體的財政預算數字 重慶 四川等地則將該預算併入到 公共服務 青海省 剛察縣政府則將 公共安全 又分解到十大類近百小類中 此等現實 反映出由於現行 預演算法 及其實施條例和各地的配套法規 中 對預算報告的內容和格式規範並沒有嚴格要求 因此各地報告項目和範圍 不一致或只是形式已是必然發展 且相關預算之法規中 並沒有 公共安全 的明確定義和範圍 導致理解上中央與地方出現編列預算上之差異 因此因地 制宜亦不足為奇 但各地財政報告中 即使缺少 公共安全 預算的具體內 容 但應該都有依據 只是未公開而已 且早在19 80年代 大陸的財政預算中 就已開始列有 公共安全 的預算 到了2008年 該預算中公 檢 法 司 的預算已被單列成為政法經費 且一般言 公安 法院和司法之經費常常是占 公共安全 支出的三分之二左右 而這些部門之工作均與 維穩 有關 因 此 在現實與認知上公共安全開支被視為維穩費用已被廣泛接受 且回溯早在2010年6月9日之新華網轉載 光明日報 一篇題為 天價 29

30 第11卷第4期 中華民國102年4月 維穩 的無底洞有多深 的文章中 就援引了 社會科學報 指出 2009 年以來 地方政府的工作重心發生了質的變化 由 發展是第一要務 變成了 發展是第一要務 維穩是第一責任 權威數據顯示 2009年維穩財政 預算執行情況令人震驚 全國內保費用達到5140億元 已接近軍費的數額 中央公共安全支出增幅達47.5% 接著又引述各地近年來紛紛成立之 維穩 辦 綜合治理辦 應急辦公室 等機構 以致維穩費猛增 而質疑天 價維穩何時休 參 發展引發之社會矛盾與群體事件亟待解決 今 2013 年3月5日 大陸總理溫家寶在第十二屆 人大 一次會議上 最後一次做政府工作報告中稱 大陸社會矛盾明顯增多 教育 就業 社會保 障 醫療 住房 生態環境 食品藥品安全 安全生產 社會治安等關係群眾 切身利益的問題不少 部份群眾生活困難 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較 多 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 一些領域腐敗現象易發多發 如此種種使近幾年 來 大陸民怨四起 群體事件風起雲湧 大陸社會矛盾激化到一觸即發 如在 火山口上 且早在2011年之 兩會 期間 溫家寶就已經表示 民眾反映強 烈的問題尚未根本解決 其中包括高物價及房價 攸關食品安全及貪污猖 獗 及政府違法徵地拆遷等諸多重大問題 對收入懸殊及貪腐等日益擴大連串 議題 在大陸已造成 很大民怨 民怨累積一定程度就會爆發 根據 瞭望 雜誌公布的統計 大陸的 群 體事件 已由2000年的4萬起增加到 2009年的11萬起 到2010年又增加到28萬 起 參與的人數平均增長17% 由2000年的一百六十三萬多人 增加到2009年 的五百七十二萬多人 其中百人以上的群體性事件由3,200起增加到八千五百多 起 而2011年初 上海交通大學之研究報告顯示 大陸在2010年平均每5天就有 1宗震撼全大陸的社會性事件 這個數字比2009年增加20% 另外 過去這種震 撼全大陸的社會性事件 多半都發生在中部或西部等比較落後的地區 2011年 已經擴展到沿海比較富庶的地區 且社科院統計數據顯示 全大陸群體事件 年 有 萬 起 年 2 3 萬 起 每 年 群 體 事 件 的 參 與 人 數 約 有 五 百 多 萬 人 群體事件近半是因拆遷 據統計 從1955年到2011年 全大陸超過1千萬人 30

31 中國大陸 維穩 經費高漲與強化社會穩定之努力 時 評 法律與法制 被勞動教養 這些群體事件常是針對貪官及受冤民眾在投訴無門的情況下 由民間抗議 演變成針對大陸政府部門的襲擊以宣洩對當局統治的不滿 雖然這些事件最後 概是靠武力鎮壓和輿論強力掩蓋使之平息 但也都造成民眾傷亡 被迫教養及 累積對政府的怨恨為代價 因此 2012年7月 平息廣東 烏坎事件 的中共 廣東省委副書記 政法委書記朱明國在全省政法系統領導幹部大會上指出 一 些地方和領導幹部片面理解 穩定壓倒一切 認為平安就是 不出事 對 一些苗頭性問題視而不見 能捂則捂 能壓則壓 對歷史遺留問題和矛盾採取 擊鼓傳花 做法 只要不在我任上出事就 OK 對群體性事件應對失當 要麼亂扣帽子 加劇衝突 要麼喪失原則 一味妥協 這種維穩不是和諧維 穩 而是強制維穩 甚而產生新的不穩定因素 致隱含維持社會穩定發展必須 另謀解決方式之思考 肆 深入基層與各行業之維穩體制運作 1980年代初 鄧小平指出 安定團結是發展經濟實現現代化的一個前提 並強調 穩定壓倒一切 初期是以維護社會治安 打擊犯罪處於首要地位 到了1990年代末 由於企業改制破產等問題引發的矛盾十分突出 關注民生 維穩促和諧成為主基調 在此背景下 以維護社會穩定為目的的協調機構 維 護穩定工作辦公室應運而生 領導部門包括1991年3月21日 成立之 中央社 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 1998年3月27日 成立之 中央維護穩定工作領導 小組 及2000年5月11日設立在公安部之 中央維護穩定工作領導小組辦公 室 此維穩體制由上而下緊密結合 以政法系統為中樞 延伸至公安 法院 信訪等機構 在基層遍設維穩綜治網點 居於中樞的是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 會 並以 中央維護穩定工作領導小組 為最高權威 其下還有綜治委等機 構 統管公安 法院 檢察院 國家安全部等政法機構 且省 自治區 市 級 縣級 甚至民間公司均有維穩辦公室 鄉鎮與街道也有綜治維穩中心 年 1 0 月 中 共 中 央 社 會 治 安 綜 合 治 理 委 員 會 改 名 為 中 共 中 央 社 會 管理綜合治理委員會 從大陸全國人大 全國政協 到最高法院 最高檢察 31

32 第11卷第4期 中華民國102年4月 院 從公安部 國安部到民政部 衛生部 財政部 鐵道部 文化部 武警和 解放軍總政治部 總參謀部 再到國家發改委 國新辦 國家信訪局 全國總 工會等 幾乎含蓋了所有的部門 而維穩體制成立20年以來 雖然中央政法委提出社會矛盾化解 社會管理 創新 廉潔公正執法等 三項重點工作 且 維穩 重點轉變為構建社會維 穩網路 並探索新的維穩模式 但社會矛盾的凸顯 群體事件的不斷發生 引 發執政者對 穩定壓倒一切 社會治理思維的反思 2011年3月之第十一屆 人 大 第四次會議上 又強調應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努力維護社會公共安全 促進社會的和解和穩定 伍 習李體制化解社會矛盾之努力方向 習李體制接班的中共 十八大 之前 為了維持社會穩定及爬梳安全治理 新途徑 有三項欲奠下後續努力的維穩思維 第一 強調源頭防治 綜合治 理 圍繞產生不穩定因素的深層次原因 將維穩從社會表層擴展為深入社會深 層的系統治理 第二 強調維護民眾權益與維穩的一致性 並提出正 確區分兩 類不同性質的矛盾 以糾正近年來 為維穩而維穩 維穩而不穩 現象 明確 了 維穩為民生 的關係 第三 強調嚴格依法按政策辦事 並特別要依靠群 眾 從基層化解矛盾問題 2013年1月7日 大陸 全國政法工作會議 以電視電話會議形式舉行 總 書記習近平強調 全力推進平安中國 法治中國 過硬隊伍建設 努力讓 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 並以推進勞教制度 涉 法涉訴信訪工作 司法權力運行機制 戶籍制度等之 四項改革 作為未來政 法工作重點 換言之 平安中國 法治中國 之目標 可以藉由此四項 改革途徑來努力達成 2013年2月 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在第4期 求是 雜誌上 撰文指出 無論是推動發展 維護穩定 還是創新管理 提升服務 法治都是最可靠的 手段 偏離法治軌道 不僅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反而會引發新的矛盾 隱含要不同以往之以行政手段維穩的剛性高壓 轉換成落實以法治為主之維穩 作為 32

33 中國大陸 維穩 經費高漲與強化社會穩定之努力 時 評 法律與法制 3月26日 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廉政工作會議上強調 要完成好持續發展經 濟 不斷改善民生 促進社會公正三大重點任務 必須著力建設創新政府 廉 潔政府 法治政府 綜整此等政策談話與接續欲落實防腐之行動 均凸顯法治 精神在依法治國新階段的重要作用 且以科學 民生 法治為導向的社會管理 模式正成形中 並以 堅持法治國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維持穩 定 陸 結論 不論 公共安全 經費是否等同於 維穩經費 或是將 公共安全 經 費下發給強力打擊部門 就認知為是打壓社會反對力量等 均反映出在資本主 義與共產主義不同範疇下展現出不同名詞卻詮釋相同 及接續應對作為分歧致 批判與反駁之現象 且亦可從政治 社會 經濟及發展 治理等不同角度進行 解讀 但脈絡不同 觀察指標不同 自然就有不同觀點 然而內部穩定重於一 切各國皆然 中國大陸在沒有適合發展前例可資參考下而不得不然之 摸著石頭過河 及 能抓老鼠就是好貓 作法 自 然產生了未有配套之混亂與短期利得但卻可 能凸出矛盾 而付出社會不穩定之長期代價 習李體制剛浮現 標榜法治主 導 但是在政左經右主軸不變致無法澈底解決發展帶來之階層平行發展 因而 在致力維穩及最終可能仍須強力打擊的情況下 經費相對提高也是必然 然效 果仍待觀察 33

34 第11卷第4期 中華民國102年4月 對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近程階段 之分析與建議 An Analysis and Proposition of Short-Term Measures for Building Mutual Military Confidence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s 王官德 Wang, Guan-De 國防醫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摘 要 軍事互信旨在化解敵意 消弭誤判 避免走向軍備競賽 是兩岸關係穩定 和發展的重要因素 長久以來 兩岸受制於 一中原則 的政治枷鎖 在醞釀 建立互信機制的過程中 出現 盍各言爾志 的現象 始終未能產生太多的交 集 在近程階段 兩岸宜以 九二共識 為基礎 雙方 擱置主權 求同存 異 從政治敏感性較低的互信措施做起 慢慢磨合彼此的合作關係和累積政 治互信 方能逐步建構 落實兩岸軍事互信機制 關鍵字 軍事互信機制 一中原則 九二共識 34

35 對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近程階段之分析與建議 專題研究 壹 前言 臺灣與中國大陸分離迄今超過60年 歷經半個世紀以上的對立與隔閡 過 去由於種種歷史因素與政治糾葛 臺灣海峽曾數度成為潛在的戰爭熱點 面對 全球化國際競爭壓力紛至沓來的嚴酷現實 以談判代替對抗 以合作代替敵 對 遂成為不可抵擋的世界潮流 為確保臺海及整個亞太地區的穩定 和平 與發展 兩岸允宜盡棄前嫌 積極推動和解與合作 目前 兩岸之間並沒有軍事互信機制 藉以防止突發的擦槍走火意外 儘 管多年來雙方領導人和學者相繼拋出相關議題與建議 但軍事互信 交流談論 多年 似乎總是 雷聲大 雨點小 去年11月 胡錦濤在 十八大 政治報 告中再提出商談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的主張 今年3月13日 國防部對 外公布 四年期國防總檢討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簡稱QDR 報告時強調 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不宜冒進 應採保守態度 1 距離雙方達成 具體共識仍相去甚遠 本文旨在爬梳相關報導 分析兩岸在軍事互信機制上的 理解差異與意圖分歧 並進一步探討近程階段幾個可能面臨而要先解決的重要 問題 嘗試從中尋找突破口 就建構初步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之達成提出些許管 見 貳 建立兩岸軍事互信的沿革 軍事互信機制 Military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 MCBMs 2 是蘇聯在1950年民主與共產兩大陣營對立嚴峻局勢下首先倡議 1975年包括美 加在內的35個國家建立 歐洲安全暨合作會議 成為冷戰期 間溝通安全事務的最重要平臺 並於1995年元月結束會議型態轉為國際組織 歐洲安全暨合作組織 (OSCE) 有效緩解敵對陣營的緊張關係 1979年元月 為配合鄧小平 和平統一 的統戰政策 大陸 全國人大 常委會發布 告臺灣同胞書 首先提議兩岸透過商談結束軍事對峙狀態 此 1吳 明杰 舉北韓為例看兩岸互信 國防部 停戰協定 說撕就撕 自由時報 2013年3月14日 第A1版 2 軍事互信機制 又稱 信心建立措施 首見於1975年的歐洲安全暨合作會議所達成的 赫爾辛基最後 議定書 (Helsinki. Final Act) 主要概念為 敵對雙方透過軍事交流與即時資訊互換 例行查證等規定 增 加對彼此決策機制與戰略意圖的瞭解 避免因誤判對方意圖而造成意外戰火 35

36 第11卷第4期 中華民國102年4月 後 兩岸開始醞釀建立軍事互信機制 歷經數個領導世代 仍無法圓滿達成 迄2005年 時任國民黨主席連戰赴陸展開 和平之旅 在 連胡會 中 就兩岸應建立 軍事互信機制 取得基本共識 2008年5月臺灣政黨再度 輪替 同年12月胡錦濤在紀念 告臺灣同胞書 發表30周年座談話上 呼籲協 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 宣告著兩岸關係即將邁入軍事交流的階段 2010年 的大陸 國防白皮書 也首次將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納入其國防政策之中 在中共 十八大 政治報告中 胡錦濤明確地提出 商談 建立兩岸軍事 安全互信機制 成為近期對臺的指導思想和工作重點 由於無論是國民黨或民 進黨執政 都曾將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列為重大防務政策 尤其在馬政府主 政下兩岸關係日漸緩和之際 理應水到渠成 惟目前的現況不但是停滯不前 我方甚至有轉趨保守之勢 顯示兩岸在軍事互信的理解上存有諸多差異(如表 1) 必須假以時日 透過循序漸進的溝通 釋疑 化解彼此之間的認知歧見與 對立 表1 現階段兩岸對 軍事互信機制 概念上的差異 區分 臺灣觀點 中國大陸觀點 用語 兩岸軍事互信機制 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 減少意外與誤判所造成的軍事衝 建立政治互信 創造和平統一的 目標 突 條件 國內先達成共識 且必須在 一 接受 一個中國 原則下的 前提 中各表 原則下的 九二共識 九二共識 基礎上進行 談判定位 兩個政治實體的談判 不是 國與國 間的談判 美國能夠積極參與並成為兩岸簽 美國角色 美國不得介入 署協議的保證人 核心議題 大陸應先降低對臺軍事部署 美國應減少對臺軍售 談判時機 時機尚未成熟 抓緊當前的 戰略機會 資料來源 作者自行彙整 參 建立兩岸軍事互信的內容與階段 學者普遍認為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可以達成以下4個功能 (一)減少因誤判及 意外而引起武裝衝突的風險 (二)在發生危機時 提供消弭危機的方法 (三)提 36

37 對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近程階段之分析與建議 專題研究 供兩岸軍事建立海上救難與其他人道救援的合作模式 (四)有助於兩岸軍方降低 緊張與強化互信 3 從歐安會議和國際間信心建立措施之實踐經驗 以此來規劃 兩岸軍事互信機制 可作如下思考 4 一 宣示性措施 宣示性措施是針對問題表達本身的立場 兼具象徵與實質之意義 主要包 括尊重現有的邊界與現狀 尊重雙方主權的完整 避免武力威脅 互不干涉內 政 和平解決衝突 二 透明性措施 透明性措施旨在公布軍事動態資訊 去除雙方不必要的猜忌與敵意 減低 危機發生之機率 內容涉及出版國防白皮書 交換軍事訊息 預先告知軍事演 習 互相觀察軍事演習 參加聯合國傳統武器登記 公布軍事活動行事曆等 三 溝通性措施 一般而言 溝通性措施係指熱線設置 高層定期溝通對話 通訊與查證網 路設置 軍事人員與機構交流 定期區域安全對話或會議建制 危險軍事意外 通報制度 衝突防制中心與諮商性機制之設置等 其目的在透過電話通報 人 員溝通 會議磋商等方式 以化解彼此歧見 減少因誤解而產生之風險 四 限制性措施 限制性措施內容包括限制大規模的軍事演習 演習的次數 武器部署的種 類 以及裁減邊境的駐軍與軍備 發布非軍事區或者建立緩衝區 戰略武器和 飛彈互不瞄準對方 不參加對方的軍事同盟 建立非核區 禁止雙方使用大規 模的殺傷性武器 五 查證性措施 查證性措施係指許可對方派遣觀察員直接觀察軍事演習 當場查證軍事活 動 和開放空中監偵與攝影 以查證軍事資訊及其政策的可信度 避免對方錯 誤的情報與判斷 而產生危安事件 六 規範性措施 3 Bonnie S. Glaser, Establishing Cross-Strait Military Confidence Building Measur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Successful Case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Taiwan Strait, Taipei, 2008, p 參考林文程 中共對信心建立措施的立場及作法 載於臺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 信心建 立措施(CBMS)與國防 學術研討會 (臺北 臺綜院 1999年6月) 頁4-6 郭臨伍 安全信心建立措施與 兩岸關係 戰略與國際研究(臺北) 第1卷第1期(1998 年1月) 頁91 37

38 第11卷第4期 中華民國102年4月 海上軍事遭遇行為準則或磋商機制 不率先使用核子武器協定 戰略武器 與導彈互不瞄準原則等 都是規範性措施的要項內容 七 綜合性的安全措施 綜合性的安全措施泛指經濟合作 人權保障 毒品走私防制 共同打擊海 上犯罪 海上搜索與救難 天災相互援助與動員 共同維護海洋生態 共同科 學研究計畫等 在軍事互信發展階段上 克蘭普(Michael Krepon)認為應採漸進方式 在第一階段 避免衝突 (conflict avoidance) 第二階段 建立信任 (confidence building) 第三階段 強化和平 (strengthening the peace) 5 基此 國防部對軍事互信機制之規劃 在前部長李傑時期的 國防白皮書 區 分近程 中程和遠程3個階段 先互通善意 存異求同 再尋求建立規範 穩固 互信 遠程則是終止敵對 確保和平 年7月出版的 國防100問 書中 揭櫫了國防部依循政府現階段 先 經後政 先急後緩 先易後難 之政策指導 配合兩岸協商進程與議題 進行 相 關 規 劃 與 整 備 循 序 推 動 7國 內 學 者 王 高 成 等 人 建 議 在 第 一 階 段 應 以 建 立非傳統安全合作為優先 第二階段為增進兩岸軍事安全瞭解 以學術交流為 主 第三階段為降低敵意及避免因意外衝突 8 共軍將領羅援把軍事互信視為和平發展大框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提出了 四先四後 原則 即 先議後談 先易後難 先週邊後核心 先二軌後一 軌 9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葛來儀(Bonnie Glaser)則具 體指出 兩岸可先由單方面的透明性措施 軍事作戰約束和宣示作為等開始 再擴展至雙方面的措施 如軍事交流 設置軍事緩衝區等 10 依現況而論 兩岸開展軍事互信尚處於一個初始階段 雙方還在觀察 試 探與磨合 具有限制性及強迫性的信心建立措施 短期內並非一蹴可及 宜從 5 Michael Krepon, Handbook of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 for Regional Security,. (Washington DC: 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 International Studies, ed), pp 國防部主編 中華民國93年國防報告書 臺北 黎明文化公司 2004年 初版 頁71 至73 國防部 國防100問(臺北 國防部 2011年7月) 頁19 王高成等 臺北論壇政策建言書(國防篇)(臺北 臺北論壇 2012年3月) 頁16至17 深度剖析兩岸軍事互信之迷思 誤解以及出路 2009年9月2日 2012年5月8日下載 鳳凰博 報 10 Bonnie S. Glaser, Military Confidence Building Measures: Averting Accidents and Building Trust in the Taiwan Strait,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terests (London), Vol.27, No.2( 2005), pp

39 對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近程階段之分析與建議 專題研究 爭議性低 執行容易的作為開始著手 先議論 後協商 才能找到真正得以實 施和操作的切入點 肆 建立兩岸軍事互信的現存困境 務實而言 軍事互信機制雖不是臺海和平的萬靈丹 但卻也是避免兩岸相 互毀滅 降低戰爭風險的 消炎劑 或 緩衝機 11 臺灣基於確保本身安全 大陸為促進統一 雙方都有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意願 美 日等國亦樂觀其 成 儘管內外環境均有利於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 但檢視其現存的困境與制 約因素仍多 一 臺灣內部統獨爭議 臺灣民主化的過程中 本土臺灣意識 和 現狀臺灣意識 同時成型 前者以臺灣主體為核心 主在追求臺灣在國際社會之平等且獨立 後者強調 臺灣優先 的重要性 重視現狀和平的程度 高於主權議題的訴求 12 對於軍 事互信機制 綠營學者主張真正的核心是主權領土不可侵犯 不但是互信機制 的前提 也是目的 13 並不認同國民黨政府以模糊主權的 九二共識 為基礎之 大陸政策 2012年總統大選 馬總統主打 九二共識 以689萬1139票順利連任成 功 但 英嘉配 也得到609萬3578票 得票率為45.63% 顯示在兩岸政策上 仍持續對立 分歧 臺灣分離(臺獨)意識和勢力 對內仍有一定的民意基礎和影 響政局的能力 勝選後的國民黨政府 不可能完全忽視此一事實 而逕自與大 陸簽定軍事互信機制 二 兩岸缺乏政治互信 大陸軍事科學院曾深入研究東 西德的軍事互信 發現關鍵不在於軍事透 明 而在 信任 14 缺乏政治互信與戰略保證 Strategic assurance 是 目前推動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關鍵障礙 更何況中國戰略傳統並未將軍事互信 11 蘇進強 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虛與實 沒有互動就沒有互信 沒有互信就沒有安全 新世紀智庫論壇 (臺北) 第26期(2004年6月30日) 頁11 12 楊永明 臺灣民主化與臺灣安全保障 臺灣民主季刊(臺北) 第1卷第3期(2004年7月) 頁 林濁水 互信機制 喊爽而已 前提 主權平等互重 自由時報 2005年5月5日 第15版 14 兩岸談軍事 政治敏感互信最難 中國時報 2008年3月6日 第A17版 39

40 第11卷第4期 中華民國102年4月 納為軍事文化的一部分 15 共軍如向臺灣展現透明 等於也向與我有軍事合作關 係的美國公開 甚至某種程度上限制其往太平洋發展之行動 導致許多論述皆 淪為空談 許多措施也無法逐步推動 互信 事涉雙方 大陸在意的是臺灣對於 一個中國 的承諾 一再強 調 臺獨 就意味著戰爭 而臺灣重視的是迄今大陸仍未調整對臺軍事部署 亦未改變其 反分裂國家法 得採取 非和平方式 處理兩岸問題的條文 學 者蘇進強更用 槍口前的玫瑰 來形容 軍事互信機制 的脆弱性 16 再從歷史經驗的角度觀察 1945年10月 國共兩黨簽署 雙十協定 旨 在結束國內分裂局面 但兩軍對戰略要地的衝突 在談判期間從未中斷 最終 擴大成全面內戰 1951年5月 藏人在武力威脅之下與大陸中央簽訂 十七條 協議 並未曾稍歇共軍對藏人的壓迫 上情 導致部分臺灣民眾談虎色變 認為不可能依賴一紙和平協議 抑或軍事互信機制就能確保安全 三 一中原則 的要求 大陸所主張的 軍事安全互信機制 與我方倡議的 兩岸軍事互信機 制 其目標並不相同 就北京立場而言 推動兩岸軍事安全互信的政治目標 為 鎖定 一中原則 正式結束內戰狀態 和排阻美國對臺軍售 最終達成 實現國家完全統一 17 因而提出 一中 反獨 促統 等3個條件 而臺灣則強 調透過建立軍事互信發展出可預測 沒有意外的行為準則 視此一機制為達到 安全目的工具 為兩岸和平穩定發展的基礎 堅持不能把 一中原則 作為前 提 軍事互信 名為軍事 實為高度而敏感的政治議題 由於軍事互信機制 涉及 國與國 的協議 北京擔心如果兩岸簽訂軍事互信機制 不啻在政治上 承 認 雙 方 是 國 與 國 的 關 係 18 對 於 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基本立場是 自 家人吵架為什麼要鄰居來插手 19 並不允許任何國家在主權領土問題上進行干 15 例如 兵法家孫子說 兵者 詭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 用而示之不用 近而示之遠 遠而示之近 便是一個典型例子 16 李志德 立院公聽會 兩岸軍事互信機制 近期不可行 聯合報 2000年6月24日 第13版 17 李 毓峰 中共推動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之評析 全球政治評論(臺中) 第34期(2011年4月) 頁 丁樹範 少了一中 軍事互信 一廂情願 聯合報 2005年5月3日 第15版 19 李際均建議 兩岸共同協防南海 維護固有疆域 2009年11月15日 2012年5月8日下載 中國評 論新聞網

41 對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近程階段之分析與建議 專題研究 預 20 但兩岸要進入政治對談的其中一個條件是取得美 日等重要國家的支持 我方並希望美方能夠積極參與 成為兩岸簽署和平協議的保證人 將臺灣的安 全問題與地區安全情勢連結在一起 使得談判軍事互信機制成為現階段不現實 的期待 四 影響美國戰略利益 美國在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角色微妙 雖關注臺海和平與穩定 卻不樂見 兩岸邁向終極統一 冷戰時期 臺灣是防堵共產勢力向外擴張第一島鏈的中心 環節 2005年在 美日安保條約 架構下 臺海問題曾被列入 共同戰略目 標 common strategic objective 目前 美方在重返亞洲 pivot to Asia 政策下 支持的是一個 不統 的臺灣和大陸商議軍事互信 避免雙方 誤判 防止危機升級 卻難以接受兩岸由軍事互信延伸至政治領域 進而改變 既有的地緣戰略格局 此外 也擔心我國軍事透明化後 臺美間的軍事聯繫和 主戰裝備性能 乃至與美軍有關的戰術戰法 恐有外洩之虞 21 伍 近程階段相關問題探討 在建構軍事互信機制的過程中 兩岸有其迥異的政治立場 卻也有事務性 的實際需求 以至於探討相關議題的論文 可說是連篇累牘 不可勝數 本文 謹針對未來兩岸建立軍事互信近程階段中 可能面臨而要先解決的幾個重要問 題 論述如下 一 兩岸軍事交流互訪 2002年6月底 軍系前立委周正之 李鳴皋等6位退役將領參加在北京召開 的 從中日甲午戰爭 看中國海權的發展 軍事戰略學術研討會 大陸軍方由 多名將級高階將領 以及隸屬總參智庫的多位涉臺專家學者與會 雙方針對如 何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等議題 首度展開政策性對話 年11月 在臺北召開的 兩岸一甲子學術研討會 兩岸軍政學界首 次就軍事互信等敏感議題公開交流 即便雙方各持立場 針鋒相對 但已經站 20 Gurtov Melvin, China s Security : The New Role of the Military (Boulder: Lynne Rienner Publisher, 1998), p 亓樂義 兩岸軍事互信 不能自外於美國 中國時報 2009年5月11日 第13版 22 王銘義 呂昭隆 將領對話 兩岸軍事交流悄然啟動 中國時報 2002年7月17日 第1版 41

42 第11卷第4期 中華民國102年4月 在一起 進行坦誠的交流對話 年4月初 新同盟會會長陸軍退役上將許歷農率領23位臺灣退役將領 訪問北京 受到包括共軍退役上將等二十餘位大陸軍方高層接待 在座談會上 並達成兩岸儘速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共識 24 同年5月 在臺北召開的 中山 黃埔 兩岸情 論壇上 來自兩岸三地及美加地區的黃埔校友 眷屬 紛紛對 兩岸如何建立軍事互信機制 進而簽署和平協議提出建言 25 在現役軍人交流部分 2006年美軍太平洋司令法倫 William Fallon 曾出面邀請兩岸軍方參加 亞太安全研究中心 (Asia-Pacific Center for Security Studies) 在夏威夷舉行的軍事論壇 國軍對此態度積極並表達參加意 願 惟共軍卻反應冷淡並排拒參與 造成雙方在國共內戰後首度進行軍事交流 的契機破局 年太平洋美軍司令吉亭 Adm. Timothy J. Keating 亦公開表示 為降低臺海的緊張 他願意邀請兩岸軍事官員到夏威夷面對面會談 對於美方 的出面斡旋 共軍依舊興趣缺缺 27 從正面的角度而言 上述 增信釋疑 的退役將領交流 不論其性質是退 役將領的情感聯誼 或體制外的討論對話 甚或是大陸對臺的統戰作為 都可 累積不少的對話經驗與互信 同時 也顯示兩岸現役軍人交流的時機尚未成 熟 以及共軍認為 兩岸的軍事交流 是兩岸之間的事情 28 不容外人置喙的 立場 共軍認為兩岸軍事互信從兩岸退役將領開始 不存在軍事涉密 不受限 制 29 且先行 二軌對話 有助於凝聚共識 製造氣氛 可降低官方談判過程 23 旺報 兩岸針鋒相對 但已經站在一起 2009年11月16日 2012年5月8日下載 中國評論新聞 網 804&mdate= 許歷農率47顆星登陸推動軍事互信 2010年4月15日 2012年5月8日下載 中國評論新聞網 古銑賢 加快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 2010年4月11日 2012年5月8日下載 中國評論新聞網 mdate= 吳明杰 美意落空 共軍拒與臺軍事對談 中國時報 2006年7月12日 第A13版 王宗銘 美軍方願促成兩岸軍方夏威夷會談 國防部 沒有收到訊息 2009年2月19日 2012年5月 8日下載 今日新聞網 軍事互信可從學術交流做起 2009年4月16日 2012年5月8日下載 工商時報 tw.myblog.yahoo.com/sunponyboy-idf/article?mid=18137&prev=-2&next=-2&page=1&sc=1 馬靜 張昕 大陸軍方盼速建兩岸軍事互信機制 文匯報(香港) 2011年3月6日 第A10版

43 對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近程階段之分析與建議 專題研究 中對兩岸關係的衝擊 惟 民間性 體制外 非正式 的對話管道 政府部門 或可樂觀其成 並視之為擴大兩岸交流層面的試金石 但包括國共論壇在內 都不是政府授權的單位 不受約束 就容易引起負面的揣測與爭議 二 建立危機處理熱線 早在上世紀50年代 大陸和蘇聯建立起元首之間的直通電話( 熱線 但遲至2008年3月雙方國防部才直接通話 2003年美國提出與大陸建立國防部 層級直通電話的動議 遲至2008年4月 中 美雙方國防部長才首次通話 不 過 對韓國和日本分別提出要求 希望能與大陸在相應軍區建立某種形式的直 通電話 據悉仍停留在研議階段 30 顯見共軍的保守審慎心態 中 俄 中 美建立熱線都是為增進彼此的互信 進一步推動兩軍關 係的發展 但在層次和性質上並不完全一致 前者是為了深化雙方國防部長和 總參謀長年度互訪機制 總參謀部的戰略磋商 和兩軍的人員交流 培訓等戰 略協作夥伴關係 而後者則是為強化防務磋商 國防部工作層會晤 海上軍事 安全磋商 人道主義救援和軍事環保領域的交流 為雙方防務部門和軍隊領導 人處理突發性事件 並就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 提供一個對話平臺 我方欲建立之兩岸軍事熱線的性質 與1963年6月美國和蘇聯在日內瓦簽署的 機制較為接近 旨在建立相互軍事演習通報熱線 以避免不必要的刺激與過度 反應 目前 兩岸軍方尚未建立起多種機制化的務實性交流與合作 連防務磋 商都未啟動 互信程度不足 欲建立軍事熱線 尚言之過早 三 劃分海峽中線 海峽行為準則 是參考冷戰時代美國與蘇聯 美國與大陸的 行為準 則 以及東協國家與大陸欲擬的 南海行為準則 目的在避免雙方軍機 軍艦遭遇時 因為誤判而擦槍走火 而主要的關鍵議題則是海峽中線的規範 無論是共軍船艦直接南北穿越臺海 或是繞行臺灣東部海域 甚至大規模共 軍戰機飛越臺海壓迫中線 都可能因雙方誤判而發生誤擊事件 未來 兩 岸不排除發生類似2001年 中 美軍機 在南海上空擦撞的偶發性衝突 accidental conflicts 而類似越線事件 正是軍事互信機制首先要處理的 問題 30 羅錚 中俄中美兩國兩軍互信達到新的水準 解放軍報(北京) 2008年4月15日 第12版 43

44 第11卷第4期 中華民國102年4月 所謂 海峽中線 是兩岸間一條虛擬的界線 又被稱為 戴維斯線 31 其 實是個抽象名詞 建立此線之作用 旨在藉以保持海峽兩岸軍民飛機 船隻互 不越線 以緩和兩岸緊張情勢 而形成的一種慣例 過去兩岸為防止衝突 雙 方各有非常嚴格的交戰規定 ROE 仰賴彼此高度的自我約束與克制 多年 並未衍生出難以收拾的事端 2003年下半年 民進黨因為選舉釋放一些激烈的說辭 造成兩岸之間關係 緊張 從那個時候開始 共軍的飛機開始越過臺灣海峽中線 32 由於它既不是國 界 也不是經雙方認定的勢力範圍 完全沒有條約或國際法的效益 如不審慎 處理 容易引發衝突危機 從技術上來說 建立互信的實施涉及劃分實施的地理範圍 這範圍可能會 變為國界 而與國家主權疆界有關 換言之 欲劃分海峽中線現階段有其不可 跨越的限制 必須繞道而行 海峽中線 的問題 似可參考大陸對澳門與內 地水域管理 習慣控制線 之做法 使用 兩岸原有的習慣水域管理範圍 (簡 稱為 習慣管理水域 ) 來代替 海峽中線 就可求同存異地解決其中的棘 手問題 爭取共創雙嬴 33 四 撤除對臺飛彈 軍事互信機制多半建立在兩個或多個實力伯仲之間的國家 而兩岸 敵大 我小 的態勢 先天就阻礙互信機制的成形 由於兩岸軍事實力不對等 且大 陸未放棄武力犯臺 故國防部在推動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上 首將要求大陸撤除 對 臺 飛 彈 以 展 現 促 進 臺 海 共 榮 共 利 的 誠 意 年 1 2 月 馬 總 統 在 美 國 華盛頓時報 發表 Peace Plan, China and Taiwan 專文 也特別呼籲大 陸應認真考慮撤除對臺部署的飛彈 臺海中線 概略是在北緯27度 東經122度至北緯23度 東經118度的直線連線 最早由當時美軍太平洋 司令部軍官戴維斯 於1951年依據 中 臺 美共同防禦條約 單方面劃定 故又稱為 戴維斯線 傅應川 中美戰略角力下的兩岸軍事互信 2011年2月28日 旺報 第C5版 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構建與問題 2008年10月 2012年5月8日下載 中國評論月刊 上述說法 來自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當日發布的 國務院令第二七五號令 其附件 澳門特別行 政區行政區域範圍文字表述 富權 由海峽中線切入商談兩岸軍事互信機制 2011年7月26日 2012年5月8日下載 中國評論新聞 uid=35&docid= &page=3 吳明杰 林晨柏 國防部 兩岸軍事互信 首要中共撤彈 中國時報 2008年6月4日 第A4版 Ma Ying-jeou, Peace Plan: China and Taiwan, The Washington Times, 25. Dec update washingtontimes.com/news/2008/dec/12/peace-plan/

45 對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近程階段之分析與建議 專題研究 對此 前大陸國防大學政委趙可銘聲稱 導彈不是針對臺灣民眾 而是 針對少數的臺獨分子和外來干涉勢力 撤除飛彈或不瞄準是很容易解決的問 題 只要在 一中原則 下 大家坐下來談 36 大陸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耿雁生則 表示 兩岸可在討論建立軍事互信機制時 再談撤導彈的問題 37 上述的回應與官方聲明實屬本末倒置 因為臺灣要的是大陸以撤除導彈展 現善意 才願意和它展開政治談判 進而討論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問題 但由 於大陸認為飛彈是防止臺獨的最佳武器 因此提出 一中 前提下可撤飛彈 這種我政府絕對不可能同意的原則 把問題踢回給臺灣 38 撤除飛彈其實是個 偽命題 因為 機動化飛彈 即使撤了 還是能再 運回來 轉移這些導彈在軍事層面並無實質意義 39 姑且不論飛彈部署可以機 動 在雙方未談判前就要求全面撤飛彈 可能性並不高 再者 對臺導彈超過 1000枚 達到象徵意義上的撤除容易 大規模撤離則有難度 但若大陸願意聲 明轉移這些導彈 使臺灣人民感受到北京當局釋出的善意 確實有助兩岸軍事 互信機制的達成 必須指出的是 導彈涉及共軍的戰略意圖 大陸極有可能以導彈不是用來 對付臺灣 而是另有戰備需求為由 搪塞我方一廂情願的要求 設若臺灣如果 只討論撤除飛彈 萬一成真 反而可能會為臺灣帶來 假性安全 造成心防 的鬆懈 40 換言之 即使大陸願意撤除飛彈 也只是促進兩岸談判的一個環節 更重要的是消除大陸對臺動武的意圖 五 美國對臺軍售問題 中 美關係最敏感 最核心的部分是臺灣問題 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 美國對臺軍售問題 美國對臺軍事援助的目的有二 一是藉由軍售來調節兩岸 軍力的發展 使之保持平衡 以降低軍事失衡所引發軍事衝突的可能 二是藉 由 臺 灣 的 軍 事 防 衛 以 嚇 阻 大 陸 武 力犯臺的軍事企圖 4 1 同時也能為美國軍工 36 汪莉絹 李春 兩岸軍事合作 撤飛彈 還提不到議程上 聯合報 2009年3月6日 第A13版 37 陳凱生 萬家維 對臺撤飛彈 耿雁生 在軍事互信下可討論 2010年7月31日 2012年5月8日下 載 今日新聞網 38 大陸國防部 一中前提下可撤飛彈 2010年7月30日 2012年5月8日下載 今日報導 羅添斌 臺灣承認一中勝過50萬大軍 中方狂言 我學者反駁 自由時報 2009年11月15日 第A2 版 40 許紹軒 撤飛彈換互信 學者質疑不切實際 自由時報 2009年1月20日 第A2版 41 劉慶祥主編 兩岸和平發展與互信機制之研析 (臺北 秀威資訊科技公司 2010年6月) 頁38 45

46 第11卷第4期 中華民國102年4月 複合的企業 帶來龐大的商業利益 從臺灣角度觀之 臺美軍售的維持 是保 障臺海和平穩定與軍力動態平衡的重要支柱 但大陸卻始終認為 臺灣從美國 獲得的武器裝備越多 越先進 臺獨 勢力越猖狂 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就越 大 42 美國對臺海兩岸的政策最高原則 就是和平壓倒勝於一切 既不願見大陸 的強大崛起對臺灣造成更具威脅性的發展 也不支持臺灣分離主義的趨勢導致 兩岸緊張 43 依據美國 臺灣關係法 規定 將(will)而非應(shall)對臺提供防 禦性武器 顯示在軍售上對美行政部門不具強制力 而美臺軍售至今不變 根 基是在美國對臺灣堅定的 政治承諾 北京一直單方期待透過兩岸軍事互信 促使美國終止臺灣軍售關係 一旦 臺灣選擇逐步與大陸進行政經融合 美方勢必會調整其對臺軍售政策 如此一 來將影響到對我軍售的質量和軍事合作的層次 陸 近程階段作法建議 構建兩岸軍事互信曾是馬總統第一任的競選承諾 然而受到國內政治現 實 兩岸關係進程 以及以美國為主的外部因素制約 在2012年當選連任後立 場有所調整 實難以回應中共 十八大 的對臺政策訴求 就現況而言 無論是兩岸簽署和平協議或是建立軍事互信機制 對於臺灣 來說都有相當大的難度 但 和平協議 雖與政治有關 並不等同於 政治協 議 更不等同於 和平統一 建立軍事互信雖有難度 但不宜止於善意的 口頭宣示 在具體作法上 由於兩岸都強調 先易後難 循序漸進 近程階 段我方理應朝強化凝聚國內共識 擱置主權爭議和尋求共同利益等方向持續努 力 營建各方互信利基 並從涉及軍事安全周邊的相關事務著手 先接觸 交 流 累積良性互動後再協商 一 凝聚臺灣內部共識 臺灣在自由 民主環境蘊育出多元化與多樣性 具有相對成熟的公民社 42 趙小卓 楊竹山 美對臺軍售緣何如此固執 兵器知識(北京) 2005年第5期 2005年5月 頁 The White House, A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Engagement and Enlargement (Washington D.C: The White House, 1995),p

47 對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近程階段之分析與建議 專題研究 會 2011年底馬總統在 黃金十年 國家願景 最後一場記者會中 提出未來 洽簽兩岸和平協議的構想 主張在 中華民國憲法 的架構下 維持 不統 不獨 不武 的現狀 同時設下 民意高度支持 國家確實需要 國會監督 3項前提 44 總統大選國民黨勝選 相當程度代表選民想要穩定的兩岸關係 是 九二共識 路線的勝利 45 凝聚共識雖是老生常談之語 卻是停止內耗 為臺灣爭取最大機會的不二 法門 正如馬總統所言 無論對支持 臺獨 或支持統一者來說 中華民國都 是最大公約數 都可包含於 九二共識 和 一中各表 之下 46 蔡英文在參選 總統時 說出 臺灣就是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臺灣 的言論 去年底 謝長廷訪問大陸時 提出向 一中 架構移動的 憲法各表 以及近期民進 黨派人參加 臺北會談 顯示民進黨內不是 逢中必反 臺獨主張也並非 鐵板一塊 執政的國民黨 應將各政黨的大陸政策主張因素都加以解析出來 予以包容吸納 民進黨與臺聯亦應積極參與政府的大陸政策 如此才能促進國 內政黨政治長期 良性的互動 二 擱置主權爭議 建立軍事互信 開展軍事交流 涉及到兩岸安全和主權問題的核心戰略利 益 歷來 政治人物和學者對兩岸關係定位 存在諸多分歧(詳如表2) 如從主 權角度而論 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並不樂觀 兩岸關係錯綜複雜 北京當局 雖一方面否認中華民國存在 聲稱中共是中國唯一代表 另方面又希望中華民 國能模糊存在 以代表臺灣和大陸的臍帶關係 因此 出現一些創造性的模糊 空間 可說難以避免 甚至還有其必要 表2 歷年來兩岸關係定位論點 論點 倡議者 內容 一國兩制 鄧小平 兩岸是一個國家 兩種制度 一中各表 國統會 一個中國 兩岸各自表述 兩國論 李登輝 兩岸是特殊的 國與國 關係 一個中國 共同表述 兩岸現階段相互承認 再共議整 一中共表 包宗和 合模式 44 錢震宇等 洽簽和平協議 馬提十大保證 聯合報 2011年10月25日 第A2版 45 陳東旭 錢震宇 中華民國 就是臺灣的主流民意 聯合報 2012年1月15日 第A5版 46 左正東 和平發展 兩岸關係基石 中國時報 2011年5月23日 第14版 47

48 第11卷第4期 中華民國102年4月 一中三憲 張亞中 一中兩國 新黨 一邊一國 陳水扁 兩個中國 卜睿哲 一國兩府 楚樹龍 一國兩區 吳伯雄 兩岸一國 賈慶林 兩岸各有一部憲法 再簽署對彼此具約束力的協議或第三憲 法 兩岸是 一個中國 兩個中國人國家 兩岸是兩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互不相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中國大陸 不能否定中華民國自1912年 以來存在的事實 兩岸是 一個中國 下兩個互相承認的中央政府 一個中華民國 兩個地區 一個中國 架構的核心是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國家 資料來源 增 修自王光慈 兩岸關係論點 聯合報 2011年6月23日 第2版 從北京的立場考量 軍事互信因具有高度敏感的政治意涵 必須把議題放 在 一中 前提上 即使這個 一中 是模糊的 從時間序列觀察 大陸對於 一中 的定義有逐漸鬆動的趨勢 已從過去主從關係的 舊三段論 調整 至對等關係的 新三段論 年3月 當時 中 美雙方領袖胡錦濤與小 布希在電話中表示 九二共識雙方承認只有一個中國 但同意彼此的定義不 同 被媒體解讀為承認 一中各表 48 在中共 十八大 報告中 胡進一步 提出 希望雙方共同努力 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 作出合情合理安排 某種程度默認 互不承認主權 互不否認治權 的現 況 同時保留未來朝向 主權宣示重疊 憲政治權分立 發展的彈性和空間 此外 部分學者也認為透過軍事與政治問題操作中的暫時分離 兩岸在軍 事安全領域的敵對 可以先於政治問題得到相當程度的緩解甚至中止 兩岸軍 事安全互信機制可以在政治對立結束以前建立 49 兩岸軍事互信機制 不一定 要與和平協議綁在一起 50 軍事互信機制 不是政治談判的目的或結果 反 而是藉 軍事互信機制 的交流平臺 為政治談判建構和平環境 51 我政府主張的 九二共識 可說是臺灣面對當前兩岸和平與發展時期的 47 中共對 一個中國 的 舊三段論 為 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 臺灣是中國的一部份 中華人民共和 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的代表 2000 年7 月13 日 中共為打破僵局由錢其琛提出 一中 的 新三段 論 修正為 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 大陸和臺灣同屬於一個中國 中國的主權和領土不容分裂 參 閱黃嘉樹 劉杰 兩岸談判研究(北京 九州出版社 2003年10月) 頁61 "Chinese, U.S. presidents hold telephone talks on Taiwan, Tibet," 2012年12月25日下載 Xinhua News Agency, 參見史曉東 結束戰爭理論視野下的兩岸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問題探討 臺灣研究 北京 2012 年第1期 2012年1月 頁1-7 許紹軒 兩岸國防建立互信 從聯合打擊海盜開始 聯合報 2012年3月26日 第13版 傅應川 臺北會談回響 為建立軍事互信跨出第一步 旺報 2012月12月14日 第C5版

49 對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近程階段之分析與建議 專題研究 最佳戰略選項 國民黨重新執政兩岸關係改善後 北京站在務實立場 在擱置 主權爭議前提下 只談 九二共識 少說 一中 原則 52 江陳會 才能達 成多項協議 在 十八大 中 中共將 九二共識 列入政治報告 展現出務 實的面向 習近平被喻為 知臺派 想必未來對臺工作將更朝向 寄希望於 臺灣人民 方面進行 換言之 兩岸如能真正落實 擱置爭議 正視現實 在 九二共識 這個 創造性模糊 的默契下 逐步建立互信與了解 進而展 開軍事對談與交流並非不可能 三 尋求共同利益 共同利益是指構成利益關係的各個主體之間 有利益相互重疊或吻合的部 分 並體現出不同主體對利益的分享 而以合作代替對抗是尋求臺美 中 關 係共同利益的關鍵 歷經1996年臺海飛彈危機 大陸對臺政策已從 促統 轉向 防獨 除非不得已並不願意動武 而國人普遍對統獨爭論帶來的內部 對立 以及外部緊張感到厭煩 國際社會 尤其是美國則期望臺海維持安定 基此 馬總統 不統 不獨 不武 的主張是現階段調和國內共識 平衡臺美 中 三方共同利益 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的基礎 學界的主流觀點認為臺美關係必須先鞏固 才能進一步探討兩岸建構軍事 互信機制的議題 53 就美國的基本立場而言 支持臺海兩岸建構有意義的軍事互 信機制 其主要原因在於避免兩岸因意外或誤判發生軍事衝突 而被迫捲入其 中 54 事實上 我政府的 三不 與美方對兩岸的基本政策 分而不獨 和而 不統 若合符節 不會讓 臺獨 拖美國下水 也不必擔心臺灣與大陸過從甚 密 為維持 平衡和華府及北京等距良好關係 政府不但派金溥聰駐美 袁健 生接任國安會秘書長 強化美臺溝通管道與大陸政策透明度 在釣魚臺事件中 也未出現 兩岸聯手抗日 的情事 共同利益往往不是即時可見 必須審時度勢有所作為 才能獲致成果 兩 岸對軍事互信機制的出發點和戰略思考儘管並不一致 但都有維護臺海地區和 平與穩定的利益需求 兩岸要建立軍事互信雙方都必須妥協 不能侵犯對方的 底線 對於臺灣來說 和平不能等於統一 對於大陸來說 和平不等於獨立 52 蘇起 鄭安國主編 一個中國 各自表述 共識的史實(臺北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2002年) 頁V 53 夏宜嘉 謝游麟 析論兩岸信心建立措施中之美國因素 國防雜誌 桃園 第26卷第4期 2011 年8月 頁 Bonnie S. Glaser, Building Trust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 A Role for Military Confidence- building Measures, (Washington D.C.: CSIS, 2010), p.ix. 49

50 第11卷第4期 中華民國102年4月 因而 不武 必須是雙方在 不統 不獨 的基礎上所進行的和平承諾 在建構兩岸軍事互信過程中 與 囚徒困境 prisoner's dilemma 理 論 55 缺 乏 互 信 的 情 境 相 類 似 在 對 雙 方都有利時合作也是極其困難 使得原本 可以雙贏的非零和博弈 最終可能以雙輸收場 大陸若能從更務實的角度重新 審視主觀之利益衝突 在思維上從 反獨促統 轉為 和平發展 雖不能立 即改變長期以來的主權爭議 卻能迎合當前各方的 和平紅利 快速明顯的 提升兩岸的和平指數 有助於化解 中國威脅論 的困擾 營造其和平崛起的 國際環境 反之 如果無法跨出 不武 的關鍵步伐 形成一種無法逆轉的格 局 一旦民進黨重新執政 勢必面臨更多的艱難挑戰 四 整合退役將官交流 兩岸軍事交流 據瞭解依國防部的初期規劃 未來是先由剛退伍的軍官進 行 接 觸 接 著依 文 職 官 員 低 階 軍 官 高階軍官的方式進行 5 6 在兩岸退將交 流方面 目前以 黃埔同學會 中華戰略學會 中央軍事院校校友 會 以及新成立的 中華孫子兵法研究學會 和 中華經略國防協會 最為 積極 然各社團組織龐雜 各自為政 面臨資源整合與政府授權等問題 兩岸軍事交流或互信機制的建立 並不能仰仗退役將領的民間參訪來達成 過 去退將參訪聯誼與歷次學術研討會中 雖多次談及兩岸軍事互信議題 但由於 未獲得政府官方授權 所言僅是停留在建議層面 且均屬個人行為 在深化兩 岸軍事領域交流對話的進程中 退役將領 第二管道 必須制度化 才能從 高談闊論 提升至經過授權下的對談 真正為建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鋪路 五 從人道救援著手 克 勞 塞 維 茨 認 為 戰 爭 無 非 是 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 5 7 在理論 上 軍事服從政治 戰略服從政略 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建立 係從屬於政治 的工具性作為 但軍事互信機制是兩岸政治互信的核心議題 在政治協商停滯 不前時 不妨逆向思考 採行以先軍後政的方式 反其道而行 軍事互信問題涉及到雙方的安全利益 最內層的核心戰略利益 事關雙方 的安全主權問題 不易協商讓步 第二層重要戰略利益 尚有迴旋餘地 最外 層的一般性(人道主義)戰略利益 是一個普世價值 具可操作性 可以進行探討 55 參閱蔡瑋 中共的涉臺決策與兩岸關係發展(臺北 風雲論壇出版社 2000年3月) 頁 吳明杰 陳肇敏 兩岸軍方可循序會談 中國時報 2008年10月29日 第A5版 57 翁明賢主編 新戰略論(臺北 五南圖書公司 2007年8月) 頁41至42 50

51 對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近程階段之分析與建議 專題研究 和合作 58 人道主義戰略利益 這個層面包括人道主義救援 搶險救災 搜救 海難 事件的救急 以及海上反海盜 反恐怖主義 事實上 在2003年至2009年間 兩岸共同協調參與之海難搜救案件共計有117件 59 臺灣 穩發161 號漁船 曾被大陸在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的艦艇接護 60 只是欠缺官方正式協商 儘管非 傳統安全議題建立互信 並無助於降低大陸對我之軍事威脅 卻可累積彼此合 作經驗 形成良性迴圈 為和平協議紮下堅實的基礎 六 兩岸合編抗日戰史 兩岸軍方共同的歷史記憶是 抗日 但國共在抗戰時期所發揮作用的評 價 分 歧 較 大 而 此 差 異 則 可 成 為 兩 岸 未來開展軍事交流對話之窗口 6 1 行政院 前院長郝柏村曾在 緬懷抗戰 回復歷史真相 乙文中呼籲大陸當局 回復抗 戰歷史的真相 62 馬總統也指出 海峽兩岸在對日抗戰的認知上 曾有很大的落 差 在 兩 岸 和 解 的 此 刻 兩 岸 歷 史 的詮釋也應該能夠和解 還原真相 6 3 換言 之 兩岸軍方學者能否擺脫政治意識形態 回復抗戰歷史的原貌 是近期提升 軍事交流的重要指標 大陸對於建立兩岸軍事互信的訴求中 過去曾具體建議可合編 抗日 史 64 在抗日戰史論述部分由於雙方較有交集 從各項議題難易程度與共識觀 之 合修戰史確屬較具可操作性者 據報導 1999年於日本東京舉辦的 中國 近代軍事歷史研討會 上 兩岸的抗日史學專家為捍衛真相 曾群起反駁日本 右翼的謬論 一起 共同抗日 更重要的是 能從抗戰歷史中吸取經驗 看 清 合則兩利 分則兩傷 的歷史規律 避免重蹈歷史的覆轍 深度剖析兩岸軍事互信之迷思 誤解以及出路 59 郭 俊良等 兩岸海上搜救體系通力合作之研議 臺灣海事安全與保安研究學刊(基隆) 第1卷第2期 (2010年4月) 頁31 60 大陸在亞丁灣護航艦艇接護臺灣漁船 2012年5月8日下載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fmprc.gov.cn/chn/gxh/cgb/zcgmzysx/fz/1206_33/xgxw/t htm 61 馬振坤 探討中共對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之策略 中共研究(臺北) 第44卷第9期(2010年9月) 頁 郝柏村 緬懷抗戰 回復歷史真相 2012年12月25日下載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tw/symposium/s94/ ns.htm 63 蘇 永耀 邱紹雯 詮釋抗日戰史 馬籲對岸實話實說 自由時報 2011年7月8日 第A6版 64 亓樂義 羅援 合編抗日史軍事互信第一步 中國時報 2009年11月24日 第 A14版 65 方輝 兩岸合編抗日史引關注 在日本出現 國共抗日 2012年5月8日下載 國際先驅導報 51

52 第 11 卷 第 4 期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4 月 柒 結 論 整 體 而 言, 軍 事 互 信 機 制 旨 在 化 解 敵 意 消 弭 誤 判, 避 免 走 向 軍 備 競 賽, 是 兩 岸 關 係 穩 定 和 發 展 的 重 要 因 素 儘 管, 迄 今 兩 岸 在 主 權 問 題 上 仍 存 在 分 歧, 結 構 性 的 矛 盾 並 未 完 全 改 變, 惟 兩 岸 關 係 要 想 維 持 長 久 的 和 平 穩 定 與 繁 榮, 正 式 結 束 敵 對 狀 態, 促 使 軍 事 互 信 制 度 化 條 約 化 是 必 經 之 路 現 階 段, 欲 建 構 兩 岸 軍 事 互 信 機 制 確 有 其 窒 礙 難 行 之 處, 且 時 機 尚 未 成 熟 到 可 以 展 開 談 判 的 地 步, 只 能 作 為 一 個 長 期 的 目 標 來 加 以 追 求 然 而, 政 治 僵 局 並 不 意 謂 著 兩 岸 之 間 的 信 心 建 立, 就 完 全 沒 有 開 展 的 餘 地, 仍 應 積 極 營 造 友 善 氛 圍 和 有 利 環 境, 逐 漸 朝 目 標 邁 進 在 操 之 在 我 部 分, 將 取 決 於 臺 灣 內 部 能 否 跨 過 黨 派 之 分, 凝 聚 國 內 共 識, 特 別 是 民 進 黨 能 否 調 整 對 九 二 共 識 的 政 策 主 張, 同 時 國 民 黨 必 須 真 正 落 實 國 會 監 督 ; 在 成 事 於 人 部 分, 關 鍵 在 於 大 陸 能 否 擺 脫 慣 有 的 對 抗 思 維, 確 實 能 做 到 擱 置 主 權, 求 同 存 異 近 程 階 段, 雙 方 可 從 政 治 敏 感 性 較 低 的 措 施 做 起, 慢 慢 磨 合 彼 此 的 合 作 關 係, 才 可 望 在 循 序 漸 進 情 況 下, 逐 步 為 落 實 兩 岸 軍 事 互 信 積 累 共 識, 創 造 條 件 52

53 中共中紀委書記選任之研析 專題研究 中共中紀委書記選任之研析 An Analysis of CCDI Secretary Selection in Mainland China 李世明 Lee, Shih-Ming 台北海洋技術學院兼任助理教授 摘 要 中共定期改選中央委員與紀委 接掌黨政領導工作 此是觀察其人事 權 力變化 極為重要的資料 學者通常關注於中央委員會委員 常委與總書記的 選任 相對的紀委常委 書記選任 較被忽視 在中共政治體制上 中央委員 與紀委都由黨代表選出 具有相同的任期和代表性 二者僅是分工不同 且依 黨章 規定紀委可監督黨內工作 因此對黨政機關運行 有極大的影響力 特別是中央紀檢查辦了政治局委員陳希同 陳良宇 薄熙來犯罪 獲得民眾好 評 中紀委書記可統領全國紀檢工作 控制貪腐案件的立案與偵查 可能成為 總書記工作的助力或阻力 故不可忽視其選任 關鍵字 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中央紀委書記 中央總書記 中央委員會 壹 前言 中共組織的設置原則與職權規定 是將中央委員 紀委交由全國黨代表選出 二者地位平行 以便於中央紀委監督中央委員的工作 1中央紀檢基於 黨章 規 1 依據中國共產黨十八大修改之 黨章 第19條規定 黨的全國代表大會 定期選舉中央委員與中央紀律檢 查委員 本文將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委員簡稱 紀委 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簡稱 中紀委書記 紀律檢查委員會則簡稱 紀檢 53

54 第11卷第4期 中華民國102年4月 定 職掌黨政官員政治與工作紀律 因此是具有實權的機關 1978年起 中共推動 經濟改革開放 官員貪腐成為執政重大問題 故在中國大陸儘管有許多部門 自稱 與反腐工作關係密切 但中共所認定的反腐機關 是共黨紀檢和政府監察組織 2且 由於中共以黨領政的體制 1993年紀檢與監察機關合署辦公 紀檢自此又取代了監 察機關的反腐職能 貳 中央紀檢功能 沿革與設置 中共歷來藉紀檢工作維持共黨正常運行 鄧小平曾說 中國出亂子 就在共 產黨內部 而在共產黨內部 出問題就在腐敗問題上 31978年改革開放之前 紀 檢工作偏重政治紀律檢查 之後 黨政官員貪腐問題日益嚴重 戮力於貪腐案件的 查辦 4當中央紀檢立案調查政治局委員陳希同 陳良宇 薄熙來犯罪 並建議撤除 黨政職務獲准 此對中共政局衝擊甚大 證實紀檢具有案件查辦的實權 一 中央紀檢的功能 紀檢是對共黨組織和黨員 遵守黨的紀律情況進行監督 檢查 並對違反黨紀 者執行紀律處理的職能機關 5這是該機關與其他機關的差異也是其設置的目的 故紀檢在共黨內部具有的功能是 一 監督者 中共自認監督是維護共黨內部紀 律的必要工作 也是防止和克服各種不良現象 發揚黨風的重要保障 二 調查 者 紀檢是中共 黨章 規定 承擔黨員和幹部違紀案件調查與處分的專門機構 至於中央紀檢則是全國最高紀檢機關 統領全黨紀檢業務 通常達中央委員層級的 違紀案件 都由該機關立案調查 1993年紀檢與監察機關合署辦公 監察部長由中 紀委副書記兼任 並接受中紀委書記領導 中央紀檢自此功能再度提升 可以監督 全國的黨 政機關 二 中央紀檢的沿革 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7月成立 紀檢即負責該黨內部紀律檢查工作 其全國性工 2 中 共與反腐工作相關的機關 包含 人大 法院 檢察院 公安 紀檢 監察 審計 媒體 公民社會 等 過勇 中國國家廉政體系研究 北京 中國方正出版社 2007年1月 頁83 3 鄧小平文選 第三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年10月 頁 Senturia, J.J. Encyclopedia of Social Science Vol.VI 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mpany & the Free Press,1993, pp 趙清城 紀檢工作 北京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5年7月 頁2-4 54

55 中共中紀委書記選任之研析 專題研究 作體系在1949年形成雛型 較為完善則是在1978年 6有關中央紀檢之沿革 本文從 其成立至2012年 所發生的重大事件 區分為不同時期 以便分析其歷任書記的選 任要件 一 1921年7月至1927年6月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 次年第2次全國代表大會 通過 黨章 內 紀 律 專章 1927年4月 共黨設立第一個紀檢機關 中央監察委員會 首任主席是 王荷波 7 二 1927年7月至1949年10月 1928年6月全國代表大會決議 取消 監察委員會 成立 審查委員會 對財 務進行檢查 黨紀交由黨員大會或黨部執行 81938年9月 改設監察委員會辦理黨 紀業務 1945年4月 又取消前設監委會 黨紀交由各級黨委直接掌管 三 1949年10月至1976年10月 1949年10月 全國性的紀檢組織建立 首任中紀委書記朱德 9中央紀檢定位在 中央政治局領導下工作 是該局的一個工作部門 年3月 高崗 饒漱石等人 分裂共黨團結案 紀檢維護黨紀功能失效 中央改設 監察委員會 由董必武任書 記 取代原中央紀檢 年毛澤東發動 文化大革命 1969年7月撤銷中央監 察委員會 並將善後工作交由中組部處理 紀檢工作全面停頓 12 四 1976年10月至1987年11月 文革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1978年12月 決議由陳雲擔任中紀委第一書 記 13 胡耀邦任第三書記 組成中央紀檢 1982年9月 十二大 選舉陳雲續任第 6 中共11屆3中全會後 黨中央高度重視加強黨的制度建設 包括黨內監督的制度建設 金太軍等箸 政治文 明建設與權力監督機制研究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0年3月 頁440 7 中央監察委員會由10人組成 首任主席是王荷波 王員曾任第3屆中央委員 中央局委員 1923年8月 1927年10月王員在北京被捕 同年11月被國民政府槍斃 中央黨校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 第1冊 北京 中央黨校出版社 1982年2月 頁4 8 該時期中央審查委員會由劉少奇等5人組成 中央檔案館 中國共產黨第二次至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彙 編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1年12月 頁366 中央檔案館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 8 北京 中央黨校 出版社 1983年 頁705 9 朱德曾任共黨中央政治局委員 常委 中央書記處書記 中央軍委常委 副主席 國家副主席 中共中央 副主席 中央組織部 中央黨史研究室 中國共產黨歷屆中央委員大辭典 北京 中共黨史 出版社 2004年11月 頁 中央紀委宣教室編 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簡論 北京 中國方正出版社 2002年1月 頁64 11 王 關興 陳揮 中國共產黨反腐倡廉史 上海 人民出版社 2001年3月 頁228 董必武曾任中央委 員 政治局委員 常委 國家副主席 中央組織部 中央黨史研究室 中國共產黨歷屆中央委員大辭典 頁 王年一 大動亂的年代 河南 人民出版社 2005年9月 頁 陳雲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員 常委 副主席 1937年在延安任中央書記處書記 組織部部長 中央組織部 中央黨史研究室 中國共產黨歷屆中央委員大辭典 頁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歩 1 See Donold E. Nuechterlein, United States National Interests World (Kentucky: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1973), 172. 2 1992 6 178 3 5 9 1991 1 4-7 25 4 2001 12 27-8 5 2000 5 205 6 5 9 1991 1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0352DBED4B2A4A9D2A9DBA5CDB8EAB054A7B9BEE3AAA92DB3D5A468AF5A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0352DBED4B2A4A9D2A9DBA5CDB8EAB054A7B9BEE3AAA92DB3D5A468AF5A2E646F63> 持 續 國 內 領 先 打 造 國 際 知 名 淡 江 大 學 國 際 事 務 與 戰 略 研 究 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TKU 碩 士 班 碩 士 在 職 專 班 博 士 班 105 學 年 度 招 生 資 訊 應 試 參 考 建 議 資 料 如 有 報 考 意 願 請 洽 本 所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DD7A4E5A7B9A6A85FA853B0DDC344A1413937A67E33A4EB3237A4E9ADD7A7EF5F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DD7A4E5A7B9A6A85FA853B0DDC344A1413937A67E33A4EB3237A4E9ADD7A7EF5F2E646F63> 駐 韓 美 軍 議 題 與 中 國 立 場 之 研 究 第 二 章 朝 鮮 半 島 安 全 情 勢 1989 年 2 月 美 蘇 領 導 人 在 馬 爾 他 高 峰 會 中, 正 式 宣 告 雙 方 關 係 全 面 和 解, 冷 戰 隨 之 結 束 由 於 美 蘇 和 解 牽 動 中 美 蘇 三 角 關 係 變 化, 中 國 不 再 居 於 制 衡 蘇 聯 的 有 利 位 置, 對 亞 洲 局 勢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Dr. Zhu Lumin's Chnese Working Paper - 东北亚和平繁荣与中国的角色.doc

Microsoft Word - Dr. Zhu Lumin's Chnese Working Paper - 东北亚和平繁荣与中国的角色.doc 东 北 亚 和 平 繁 荣 与 中 国 的 角 色 朱 陆 民 东 亚 论 文 第 87 期 ISSN 0219-1415 ISBN 978-981-08-8122-1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同 意 不 得 转 载 出 版 日 期 :2011 年 2 月 9 日 东 北 亚 和 平 繁 荣 与 中 国 的 角 色 朱 陆 民 内 容 提 要 : 东 北 亚 和 平 繁 荣 与 稳 定 的 核 心

More information

capability Michael E. Brown, et. al, eds., 2000, The Rise of China, The MIT Press Michael D. Swaine and Ashley

capability Michael E. Brown, et. al, eds., 2000, The Rise of China, The MIT Press Michael D. Swaine and Ashley 2002.12.1 intention 1 capability 1 2 1 Michael E. Brown, et. al, eds., 2000, The Rise of China, The MIT Press. 510 2002 2000 15 121-151 2-2002 Michael D. Swaine and Ashley J., Tellis, 2000, Interpreting

More information

May Arab World Studies No

May Arab World Studies No 2014 5 May. 2014 3 Arab World Studies No.3. 2004 50 2010 5 32 1955 2004 1 2004 7 2014 1 2010 5 13 14 Gaafar K.Ahmed, Sino- Arab Relations, Ph.D. Dissertation, Nanjing University, June 1996. Gaafar K.Ahmed,

More information

% 60% 40% 80% 54 40% Devandra Kaushik Perspectives on Security in I

% 60% 40% 80% 54 40% Devandra Kaushik Perspectives on Security in I * * ** 1 * ynuy200919 ** 1 See John W. Garver Protracted Contest Sino - India Rivalr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Washington D. C.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01 pp. 275-312 Robert D. Kaplan Center Stage

More information

2014 6 1995 1996 10 Kurt Campbell 2000 3 William Cohen 2009 6 8 Greg Delawie Pham Binh Minh 1 2010 9 2011 9 2012 7 1 VINASAT 2013 10 Robert Papp 1 U.

2014 6 1995 1996 10 Kurt Campbell 2000 3 William Cohen 2009 6 8 Greg Delawie Pham Binh Minh 1 2010 9 2011 9 2012 7 1 VINASAT 2013 10 Robert Papp 1 U. * 1995 D871. 22 A 0452 8832 2014 6 0061-11 * 61 2014 6 1995 1996 10 Kurt Campbell 2000 3 William Cohen 2009 6 8 Greg Delawie Pham Binh Minh 1 2010 9 2011 9 2012 7 1 VINASAT 2013 10 Robert Papp 1 U. S.

More information

Henry Paulson A Strategic Engagement Foreign Affairs September /October 2008 http / / www. foreignaffairs. com /articles /63567 /

Henry Paulson A Strategic Engagement Foreign Affairs September /October 2008 http / / www. foreignaffairs. com /articles /63567 / 1 1 1 2008 30 2009 2 2 1 Henry Paulson A Strategic Engagement Foreign Affairs September /October 2008 http / / www. foreignaffairs. com /articles /63567 /henry-m-paulson-jr /a-strategic-economic-engagement

More information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民國九十四年年報(95.4)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民國九十四年年報(95.4) ISSN 1728-7162 95 4 95 4 2 4 7 17 18 22 26 30 36 41 47 49 52 54 3 57 58 59 60 62 65 67 68 70 71 72 77 78 81 124 127 136 4 3 94 5 95 4 6 7 8 94 3 90 24 61 8 94 8 10 94 6 13 8 3 9 94 10 2005 2006 2005 94

More information

1959 1960 8 9 196 瑏 瑠 1 1959 1957 196 10 5 6 7 197 1 8 1961 196 5 9 1 5 6 7 8 瑏 瑠 189 197 199 1955 1960 196 105-0105 - 08 0-00059 - 08 1990 1960 105-0

1959 1960 8 9 196 瑏 瑠 1 1959 1957 196 10 5 6 7 197 1 8 1961 196 5 9 1 5 6 7 8 瑏 瑠 189 197 199 1955 1960 196 105-0105 - 08 0-00059 - 08 1990 1960 105-0 016 0 60 1956 1957 1 10 1 1957 7 1 9. 5 0 007 01 1950 1 Kotkin and Clive Scholield eds. 1955 1 British Columbia Press 015 pp. 10-17 1955 0 1956 0086-01 0-00888 - 1990 005 009 196 011 01 0 60 Department

More information

非政府組織與台灣人權發展

非政府組織與台灣人權發展 1 1 tychang@mail.nhu.edu.tw 1 2 Philippe Schmitter 3 2 Leon Gordenker and Thomas Weiss, Pluralizing Global Governance: Analytical Approaches and Dimensions, in Gordenker and Weiss, eds., NGOs, the UN,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EAI Working Paper 中国在东南亚外交 _Dr Sheng Lijun_.doc

Microsoft Word - EAI Working Paper 中国在东南亚外交 _Dr Sheng Lijun_.doc 中 国 在 东 南 亚 外 交 : 用 势 与 用 力 盛 力 军 东 亚 论 文 第 71 期 ISSN 0219-1415 ISBN 978-981-08-3505-7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同 意 不 得 转 载 出 版 日 期 :2009 年 6 月 17 日 中 国 在 东 南 亚 外 交 : 用 势 与 用 力 * 盛 力 军 国 际 关 系 中 排 座 次 历 来 以 硬 实 力 论

More information

當前台灣制憲修憲問題之試析─以中華民國憲法之病理病徵為中心

當前台灣制憲修憲問題之試析─以中華民國憲法之病理病徵為中心 1. 2. 3. 4. 5. 89 115 913 1 1 civil-military relations democratic consolidation praetorian 44 20 2002.12.30 2 armed forces 3 objective civilian control military professionalism praetorianism civil supremacy

More information

科 学 发 展 观 指 导 下 的 中 国 特 色 军 事 变 革 威 慑 和 实 战 能 力 1 按 照 机 械 化 军 队 建 设 的 目 标, 中 国 人 民 解 放 军 需 要 保 持 一 定 的 员 额, 按 照 信 息 化 军 队 建 设 的 目 标, 中 国 人 民 解 放 军 则 需

科 学 发 展 观 指 导 下 的 中 国 特 色 军 事 变 革 威 慑 和 实 战 能 力 1 按 照 机 械 化 军 队 建 设 的 目 标, 中 国 人 民 解 放 军 需 要 保 持 一 定 的 员 额, 按 照 信 息 化 军 队 建 设 的 目 标, 中 国 人 民 解 放 军 则 需 2012 年 5 月 当 代 中 国 史 研 究 May,2012 第 19 卷 第 3 期 Contemporary China History Studies Vol. 19 No. 3 科 学 发 展 观 指 导 下 的 中 国 特 色 军 事 变 革 刘 志 青 [ 摘 要 ] 中 共 十 六 大 以 来, 中 国 军 事 变 革 在 科 学 发 展 观 的 指 导 下, 注 重 实 际,

More information

Ann Cristina Alves Chinese Economic Diplomacy in Africa The Lusophone Strategy in Chris Al

Ann Cristina Alves Chinese Economic Diplomacy in Africa The Lusophone Strategy in Chris Al 2012 3 15 20 90 2000 1 * 100871 ** *** 1 The Forum on China-Africa Cooperation 3420 2011 4 7 16 2012 3 1 2 20 90 1956 1978 1978 1994 1995 1971 76 26 3 1 Ann Cristina Alves Chinese Economic Diplomacy in

More information

2018 2 D82 A 1005-4812(2018)02-0036-50 2016 16ZDA096 2015 36 6 2016 2 2015 9 2015 6 2016 6 2016 6 2016 2 2015 6 2016 2 2015 3 2016 10 2014 3 2016 6 2016 2 2016 1 2016 6 2016 4 2015 6 2016 2 2015 6 2015

More information

第11卷第9期 中華民國102年9月 壹 前言 中國大陸注重多邊外交工作 主要原因是美國在冷戰後之霸權行徑與超級 大國的地位 及在處理大國關係上的霸道思維及單邊主義 1 且亦逐步認知到多 邊制度可以用來制約自己 反過來也可以用來制約其他國家 且能夠使一個國 家 在 國 際 關 係 中 學 會 用 規

第11卷第9期 中華民國102年9月 壹 前言 中國大陸注重多邊外交工作 主要原因是美國在冷戰後之霸權行徑與超級 大國的地位 及在處理大國關係上的霸道思維及單邊主義 1 且亦逐步認知到多 邊制度可以用來制約自己 反過來也可以用來制約其他國家 且能夠使一個國 家 在 國 際 關 係 中 學 會 用 規 A Review and Outlook of Mainland China s Multilateral Diplomacy 汪毓瑋 Wang,Yuh-Woei 中央警察大學教授兼國境警察學系主任 摘要 隨著中國大陸國際影響力的提升 其在多邊舞臺上也將發揮比以往更大的 作用 多邊外交 能夠使一個國家在國際關係中 學會用規則保護自己 並 用規則合法的追求更多利益 但同時也可能被視為 有心 國家的順勢牽制

More information

14-2-人文封面

14-2-人文封面 107 14 2 99-116 2013 11 10 2015 3 2015 100 2015 95 7 1 2015 Constitutionalism 1998 1 Lane, 1996, p. 50 1 2010 37-68 2013 117 2 3 1 2 2015 49-51 3 101 2007 2014 2011 2014 39-45 8 7 Linz 2000, p. 70, 94-95

More information

第二章 影響中共與越南關係發展的主要原因

第二章 影響中共與越南關係發展的主要原因 1 2280 2 7868.58 2002 Kenneth 3 Waltz James Rosenau pre-theory idiosyncratic role governmental societal systemic 4 Joshua S. Goldste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 5 1950 1 1964 6 1 2 1998 1 421 3 Kenneth N.

More information

* * 2012 L12AGJ002 2013 4 36 1 35 Quarterl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1 2013 4 1 2 1 2 2011 261 2006 55 2 1 2 P 100 U lim P 100 50 < P U < 100 = P > 50 2012 4 5 13 960 9200 29. 98 GDP 2011 2247.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21),,,,,, :,, hegemony,,, 116

(), (),,,,,,,,( ) ( ),,,,,, ;,,,;, ;,, (21),,,,,, :,, hegemony,,, 116 3 ( 313238),,,,,, 3, :,2003, 315330,,,, ( inter2state) ( international),,, 2007 1( 9),115144 Science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115 (), (),,,,,,,,( ) ( ),,,,,, ;,,,;, ;,, (21),,,,,, :,, hegemony,,, 116

More information

I

I 2005 Research on the US Arms Sales to Taiwan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Sino-US Diplomatic Relations 2005 4 I Research on the US Arms Sales to Taiwan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Sino-US Diplomatic Relations

More information

2003 3 6 4 i ii ...i... - 1 -... - 1 -... - 3 -... - 5 -... - 5 -... - 7 -... - 9 -... - 11 -... - 12 -... - 14 -... - 16 -... - 16 -... - 17 -... - 19 -... - 21 -... - 23-21... - 27 -... - 30 -... -

More information

參、社會 華士傑

參、社會 華士傑 31 7 3 500 10 8 101 7 3 200 2000.7.31 7 4 500 8 101 7 6 5,000 1 100 Washington Post 2000.7.16A15 7 13 16,000 16,000 10 10 2000.7.1810 7 16 1,000 3508 6 2000.7.1810 7 21 2000.7.3110 7 27 4,000 2000.7.3110

More information

3 Why would Chen risk ending the recent dance of détente between Taipei and Beijing a dance he has helped choreograph? Political analysts say Chen in

3 Why would Chen risk ending the recent dance of détente between Taipei and Beijing a dance he has helped choreograph? Political analysts say Chen in ) 1 8 3 http://www.president.gov.tw/php-bin/shownews.php4. 2. 2002 8 3 2002 7 21 91 7 22 20027 29 7 21 91 7 31 1 3 Why would Chen risk ending the recent dance of détente between Taipei and Beijing a dance

More information

中国期刊刊名索引_修10.08_.doc

中国期刊刊名索引_修10.08_.doc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Documents Publishing House 1 52005 62005 100 = = = = = = 50 48.8 = 5 ( 50% ) + = 5.14 57.0 48.8 ) 154 0.197 0.035 0.99 138 89.61 0.11 0.84 4.31 () ( ) 261 0.261 0.010

More information

Fancis M. Deng War of Visions Conflict of Identities in the Sudan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p. 422.

Fancis M. Deng War of Visions Conflict of Identities in the Sudan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p. 422. * 20 70068 20 7 9 6 7 000 900 5 65 93 956 55 * YJC770059 0&ZD5 67 202 2 4 7 60 2005 6 2 68 Fancis M. Deng War of Visions Conflict of Identities in the Sudan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p. 422. 70 2 3 820

More information

* D815 A * 4

* D815 A * 4 * 100732 D815 A 1006-9550 2012 04-0004 - 17 * 4 2012 4 dual identity 20 80 30 2010 GDP 2 1978 GDP 15 2000 8 2010 2. 5 1 IMF Pew Research Center 2011 world s leading superpower 22 8 14 8 1 http / /databank.

More information

HDI UNDP,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 [38] Manmohan Singh ; [39] David Dollar 38

HDI UNDP,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 [38] Manmohan Singh ; [39] David Dollar 38 D80 A 1005-4812 2007 03-0037-46 3 1978 20 50 60 20 1978 [34] [35] [36] [37] 37 HDI UNDP,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1999-2005. ; [38] Manmohan Singh ; [39] David Dollar 38 4.0 3.5 3.0 2.5 2.0 1.5 1.0 0.5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42EC555A5DFA5C1A7EFADB2B67DA9F1A548A8D3A4A4A640B0EAAE61B56FAE69BED4B2A4B357B9BA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42EC555A5DFA5C1A7EFADB2B67DA9F1A548A8D3A4A4A640B0EAAE61B56FAE69BED4B2A4B357B9BA2E646F63> 改 革 開 放 以 來 的 中 共 國 家 發 展 規 劃 : 以 經 濟 發 展 為 中 心 的 探 討 顧 立 民 國 防 大 學 戰 略 研 究 所 助 理 教 授 摘 要 鄧 小 平 於 1978 年 提 出 改 革 開 放 的 國 家 戰 略, 並 提 出 三 步 走 的 國 家 發 展 策 略, 江 澤 民 進 一 步 表 示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頭 二 十 年, 是 中 共 國 家

More information

J. D. 17 Daniel J. Elazar, American Federalism: A View From the States (New York: Happer & Row, Publishers, 1984), p

J. D. 17 Daniel J. Elazar, American Federalism: A View From the States (New York: Happer & Row, Publishers, 1984), p 20 20 70 80 1 20 90 20 90 J. D. 17 Daniel J. Elazar, American Federalism: A View From the States (New York: Happer & Row, Publishers, 1984), p.41-42. 2 19 1985 80 Gerald D. Nash,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s,

More information

Ⅱ研判報告

Ⅱ研判報告 2020 16 2000-2005 2004 6 2006 2020 5 15 6 1. 2. 3. 4. 5. 6. 4 15 2005.6.5 2005.6.6 17 2006 2010 GDP 2011 2020 5 1. 2. 3. 4. 5. 2020 10 2020 3 2005.5.27 6 100 2005.6.13 100 100 6 13 100 2005.6.3-14 2005.6.13

More information

8629 / 35.0% / 130 / 1550 / 1/ % % / 400 / 430 /

8629 / 35.0% / 130 / 1550 / 1/ % % / 400 / 430 / 2012 11 Nov. 2012 6 Arab World Studies No.6. 2010 8524 62% 3024 19 8629 / 35.0% 15 8 5 2011 4 5 120 / 130 / 1550 / 1/3 2010 1.14 8% 2009 180 110 2% 320 2009 830 / 400 / 430 / http://www.eia.gov/todayinenergy/detail.cfm?id=690

More information

西方三大霸权的战略比较——兼论美国制度霸权的启示意义•

西方三大霸权的战略比较——兼论美国制度霸权的启示意义• - 1 Pax Americana Pax Romana Pax Britannica 2 3 20 60 4 1 1998 4 2 Joseph S. Nye, Jr., Bound to Lead: 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 New York: Basic Books, 1990, p.50. 3 Immanuel Wallerstein, Three

More information

/ % % http / /news. xinhuanet. com/politics / /10 /c_111019

/ % % http / /news. xinhuanet. com/politics / /10 /c_111019 高祖贵 D815 A 0452 8832 2014 4 0009-13 21 9 11 9 2014 4 20 50 60 20 80 90 21 2008 2013 1 /3 1 2035 44% 2050 52% 2 18 2008 1 2014 2014 4 10 http / /news. xinhuanet. com/politics /2014-04 /10 /c_1110191764.

More information

2015 年 第 1 期 本 文 试 图 从 欧 洲 角 度 解 读 中 国 的 安 全 思 维 位 于 亚 欧 大 陆 两 端 之 间 的 广 袤 领 域, 充 满 了 艰 辛 与 不 稳 定 因 素, 本 文 与 这 期 专 题 的 其 他 论 文 一 起, 构 成 了 一 个 完 整 的 系

2015 年 第 1 期 本 文 试 图 从 欧 洲 角 度 解 读 中 国 的 安 全 思 维 位 于 亚 欧 大 陆 两 端 之 间 的 广 袤 领 域, 充 满 了 艰 辛 与 不 稳 定 因 素, 本 文 与 这 期 专 题 的 其 他 论 文 一 起, 构 成 了 一 个 完 整 的 系 安 全 战 略 2015 年 第 1 期 * 确 保 新 丝 绸 之 路 的 安 全 比 利 时 乔 纳 森 霍 尔 斯 拉 格 著 李 亚 丽 译 内 容 提 要 中 国 重 燃 雄 心, 决 意 沿 着 丝 绸 之 路 的 不 同 分 支 大 力 发 展 贸 易, 这 就 带 来 了 一 系 列 全 新 的 传 统 及 非 传 统 安 全 挑 战, 中 国 政 府 誓 言 用 崭 新 的 安 全

More information

2

2 2001.3~2003.4 1 2 3 ABSTRACT Key words: WTO Accession, Sino-US Trade Relations, Foreign Trade Strategies 4 5 6 ...9... 16... 16... 21... 25... 29... 32... 37... 37... 42... 45... 49... 53... 53... 61...

More information

2014 年 第 3 期 劣 的 生 存 条 件, 然 后 被 人 权 监 督 部 门 写 入 报 告 监 狱 里 也 普 遍 存 在 着 过 度 拥 挤 卫 生 设 施 差 饮 食 难 以 保 障 等 诸 多 问 题, 联 合 国 维 和 警 察 和 人 权 部 门 的 工 作 内 容 之 一 就

2014 年 第 3 期 劣 的 生 存 条 件, 然 后 被 人 权 监 督 部 门 写 入 报 告 监 狱 里 也 普 遍 存 在 着 过 度 拥 挤 卫 生 设 施 差 饮 食 难 以 保 障 等 诸 多 问 题, 联 合 国 维 和 警 察 和 人 权 部 门 的 工 作 内 容 之 一 就 冲 突 后 国 家 警 察 改 革 与 民 众 安 全 治 理 纯 表 达 对 选 举 过 程 或 结 果 的 不 满, 更 多 的 则 是 受 到 某 些 政 治 团 体 的 指 使 和 操 纵 它 们 不 仅 威 胁 着 普 通 民 众 的 安 全, 阻 碍 了 选 举 进 程, 还 产 生 了 一 定 程 度 的 心 理 恫 吓 作 用, 使 普 通 民 众 对 和 平 进 程 产 生 疑 虑

More information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粮 食 安 全 思 想 的 传 承 与 当 代 战 略 选 择 并 在 推 翻 旧 王 朝 的 同 时 建 立 起 了 新 王 朝 新 王 朝 建 立 伊 始, 较 为 有 意 识 地 汲 取 前 王 朝 灭 亡 的 教 训, 适 当 地 照 顾 到 社 会 底 层 民 众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粮 食 安 全 思 想 的 传 承 与 当 代 战 略 选 择 并 在 推 翻 旧 王 朝 的 同 时 建 立 起 了 新 王 朝 新 王 朝 建 立 伊 始, 较 为 有 意 识 地 汲 取 前 王 朝 灭 亡 的 教 训, 适 当 地 照 顾 到 社 会 底 层 民 众 2014 年 第 3 期 都 拥 有 获 得 充 足 安 全 和 富 有 营 养 的 粮 食 来 满 足 其 积 极 和 健 康 生 活 的 膳 食 需 要 及 食 物 喜 好 所 需 的 物 质 和 经 济 条 件 1 联 合 国 粮 农 组 织 在 2013 年 世 界 粮 食 不 安 全 状 况 : 粮 食 安 全 的 多 元 维 度 报 告 中 也 从 多 个 维 度 对 粮 食 安 全 进

More information

臺灣農會政治自主性角色之變遷

臺灣農會政治自主性角色之變遷 通 識 教 育 與 跨 域 研 究 第 十 三 期 民 國 一 百 零 一 年 十 二 月 頁 2 7 ~ 頁 5 0 General Education and Trandisciplinary Research No.13 Dec., 2012 pp.27~50 通 識 教 育 臺 灣 農 會 自 主 性 角 色 之 變 遷 劉 華 宗 南 華 大 學 國 際 暨 大 陸 學 系 公 共 政 策

More information

安保條約與東協安全機制對台灣安全之比較

安保條約與東協安全機制對台灣安全之比較 灣國際研究季刊 第 9 卷 第 3 期 頁 126 2013 年/秋季號 Taiw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Vol. 9, No. 3, pp. 126 Autumn 2013 以認同現實主義的觀點 看美日三角關係的灣外交大戰略 由孤兒 養子 到私生子 * 施正鋒 東華大學民族發展暨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摘 要 本文以國際關係理論的認同現實主義的觀點 分析在美三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D6D0B9FABAEAB9DBBEADBCC3B7D6CEF6D3EBD4A4B2E2B1A8B8E6A3A832303133C4EAB5DAD2BBBCBEB6C8A3A9B7D6B1A8B8E6CBC4A3BACED2B9FAD5FEB8AED7CAB2FAB8BAD5AEB1EDB3A4C6DAB7E7CFD5D3B0CFECD2F2CBD8B7D6CEF6A3A8B7EBBFA1D0C2A1A2C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D6D0B9FABAEAB9DBBEADBCC3B7D6CEF6D3EBD4A4B2E2B1A8B8E6A3A832303133C4EAB5DAD2BBBCBEB6C8A3A9B7D6B1A8B8E6CBC4A3BACED2B9FAD5FEB8AED7CAB2FAB8BAD5AEB1EDB3A4C6DAB7E7CFD5D3B0CFECD2F2CBD8B7D6CEF6A3A8B7EBBFA1D0C2A1A2C 我 国 政 府 资 产 负 债 表 长 期 风 险 影 响 因 素 分 析 摘 要 : 对 中 国 国 家 资 产 负 债 表 的 研 究 显 示, 中 国 政 府 净 资 产 占 GDP 的 比 重 大 约 在 50%-80% 之 间 我 们 分 别 从 负 债 和 资 产 两 个 方 面 对 政 府 资 产 负 债 表 的 潜 在 风 险 因 素 进 行 了 分 析, 发 现 老 龄 化 是 负

More information

台 灣 人 權 學 刊 第 三 卷 第 三 期 他 還 接 受 教 育 部 的 委 託, 長 年 擔 任 中 央 層 級 的 人 權 教 育 輔 善 團 的 指 導 教 授, 至 今 已 有 多 年 我 雖 然 不 是 很 了 解 為 什 麼 他 可 以 一 邊 承 擔 教 育 部 賦 予 的 任

台 灣 人 權 學 刊 第 三 卷 第 三 期 他 還 接 受 教 育 部 的 委 託, 長 年 擔 任 中 央 層 級 的 人 權 教 育 輔 善 團 的 指 導 教 授, 至 今 已 有 多 年 我 雖 然 不 是 很 了 解 為 什 麼 他 可 以 一 邊 承 擔 教 育 部 賦 予 的 任 人權教育在台灣的推動及其進取之道 但昭偉 台北市立大學教育系教授 摘要 2016 年台灣的大選結果 素來對人權倡議有較多同情的民主進步黨取得政權 假如這曾提出以人權立國的政黨重新要來推動人權教育 並期許以人權政策和 國際社會接軌 他們在人權教育的推動上究竟應該採取什麼樣的作為才會最有 效 在這篇論文中 本文作者先交待從 2000 年到 2015 年當中兩個執政黨在人 權教育上的作為 在交待過程中 作者從教育理論和實踐工作者的觀點來評述

More information

DOI 10. 19561 /j. cnki. sas. 2017. 05. 139 * D634. 3 A 1008-6099 2017 05-0139 - 14 1 2 3 / / 2014 / 2015 * 1 2 1982 1985 1985 1987 1987 1989 1989 1995 2006 2000 8 2002 2005 2006 7 2010 9 2007 2011 4 3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16 卷 单 边 委 托 与 模 糊 治 理 :基 于 乡 村 社 会 的混合关系研究 田雄,王伯承 摘摇 要:当前,乡村社会利益主体之间关系呈现出复杂多变而非理性合作的态势 其中,县乡 干 部 与 村干部形成 共事与共谋冶 关系,村 干 部 与 村 民 形 成 支 持 互 利 冷 漠 和 反 对 冶 等 四 种 关 系 乡 村 利 益主体之间多种混合关系形成的

More information

Congress Party Stephen King-Hall Defense in the Nuclear Age The Strategy of Civilian Defense disarmament transarmament 4[4] all-out defense passive to

Congress Party Stephen King-Hall Defense in the Nuclear Age The Strategy of Civilian Defense disarmament transarmament 4[4] all-out defense passive to civilian based defense CBD Gene Sharp Adam Roberts Theodore Ebert 1[1] CBD civilian defense (David Thoreau) Leo Nikolayevich Tolstoy Bertrand Russell Walter Lippmann nonviolent resistance Mohandas Karamchand

More information

1 2 3 1 John J. Mearsheimer 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 New York & London W. W. Norton & Company 2001 pp. 375-400 Zbigniew Brzezinski and John

1 2 3 1 John J. Mearsheimer 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 New York & London W. W. Norton & Company 2001 pp. 375-400 Zbigniew Brzezinski and John 2012 7 * 100732 D815 A 1006-9550 2012 07-0127 - 29 * 127 1 2 3 1 John J. Mearsheimer 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 New York & London W. W. Norton & Company 2001 pp. 375-400 Zbigniew Brzezinski and

More information

2009 3,,,,,, 1944,,, 26,,,, 1943,,,,,,,,,,,,,,,,,,,,,,,,, ; ;,,, 1941 12,,,,, :,, :,,, :,,,,, :,,, 1941 12 10, (, ), 1941 12 27,, 1942 1 3,, 1942 1 7

2009 3,,,,,, 1944,,, 26,,,, 1943,,,,,,,,,,,,,,,,,,,,,,,,, ; ;,,, 1941 12,,,,, :,, :,,, :,,,,, :,,, 1941 12 10, (, ), 1941 12 27,, 1942 1 3,, 1942 1 7 : 3,,,,,,,,,,,,,,,,,,,,,,,,,,, 3,,, ( 1995 ) ( 1996 ) : ( 1988 ) ( 1988 ) ( 1992 ), 1931 1945 ( 2004 ), ( 1995 ) 49 2009 3,,,,,, 1944,,, 26,,,, 1943,,,,,,,,,,,,,,,,,,,,,,,,, ; ;,,, 1941 12,,,,, :,, :,,,

More information

国际政治研究 2013 年第 1 期

国际政治研究 2013 年第 1 期 2013 1 1980 樊 *** 超 1980 1 2 3 * 100871 ** 121 国际政治研究 2013 年第 1 期 1 1984 1982 2 3 4 5 1980 1980 1 2004 6 15 2005 572 2003 1 34 2 1949 2001 2003 368 1993 5 2010 3 34 2003 2 59 3 50 2000 450 451 4 2003 282

More information

美 国 研 究

美 国 研 究 2 1994 1994 3 4 1994 1994 5 6 1994 1994 7 8 1994 1994 9 10 1994 1994 11 12 1994 1994 13 14 1994 1994 15 16 1994 1994 17 18 1994 1994 19 20 1994 1994 21 22 1994 1994 23 24 1994 1994 25 1994 26 1994 27 28

More information

Jan Arab World Studies No.1 110

Jan Arab World Studies No.1 110 2014 1 Jan. 2014 1 Arab World Studies No.1 110 20 2012 343 Joseph Cirincione, Jon Wolfsthal and Miriam Rajkumar, Deadly Arsenals, Nuclear,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Threat, Washington, D.C.: The Brookings

More information

~ Jason Thompson, A History of Egypt: From Earliest Times to the Present, Cairo: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in Cairo Press, 2008, p

~ Jason Thompson, A History of Egypt: From Earliest Times to the Present, Cairo: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in Cairo Press, 2008, p 2015 3 Mar. 2015 2 Arab World Studies No.2 Margot Badran, Dual Liberation Feminism and Nationalism in Egypt 1870~1925, Spring, 1988, p.24. 77 ~ Jason Thompson, A History of Egypt: From Earliest Times to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ICS-Oct08-Conf-paper-WangHu.doc

Microsoft Word - ICS-Oct08-Conf-paper-WangHu.do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hina-ASEAN Regional Integration: Political Economy of Trade, Growth and Investment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University of Malaya Institute of Malaysian Studies, Xiamen University

More information

CSSCI

CSSCI 01 / 008 011 11 008 011 11 01 / 30 6 106 Quarterl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6 008 011 1 008 3 30 1 1995 005 007 9 5 005 56 7 000 1 3 9 00 3 90 195 003 3 6 8 003 1995 005 006 CSSCI 001 005 007

More information

Sept Arab World Studies No.5. Paul D. Miller, The Fading Arab Oil Empire, The National Interest, July/August 2012, Number 120, pp. 38-4

Sept Arab World Studies No.5. Paul D. Miller, The Fading Arab Oil Empire, The National Interest, July/August 2012, Number 120, pp. 38-4 2013 9 Sept. 2013 5 Arab World Studies No.5. Paul D. Miller, The Fading Arab Oil Empire, The National Interest, July/August 2012, Number 120, pp. 38-43. 59 IEA 2012 11 2015 2017 2012 9 2012 6 Pramod Kulkarni,

More information

中國近期強勢介入香港政制改革

中國近期強勢介入香港政制改革 2 5 8 50 70 2 2 1966 35 1949 6 3 ( ) ( ) 4 2 10 1/3 58 1954 1 1 1957 1966 8 2 2 8 3 5 8 50 70 ( 2007.9.15) 2 2007 APEC 96 3 1. 90 The White House, President Bush Meets with President Hu Jintao of the People's

More information

53 Justinian the Great ~ 53 Procopius Kavad Ⅰ Iberian Theophanes Confessor Lazika Lazi 3 3 David Nicolle Romano-Byzantine A

53 Justinian the Great ~ 53 Procopius Kavad Ⅰ Iberian Theophanes Confessor Lazika Lazi 3 3 David Nicolle Romano-Byzantine A 06 4 * ** - * ** 4ZDB06 06 06H006 05 5JK7 3NW PR309 53 Justinian the Great 57-565 - 58 ~ 53 Procopius Kavad Ⅰ 488-497 499-53 Iberian Theophanes Confessor Lazika Lazi 3 3 David Nicolle Romano-Byzantine

More information

南 沙 群 岛 争 端 问 题 东 南 亚 的 非 传 统 安 全 问 题 区 域 外 大 国 与 东 南 亚 区 域 安 全 问 题 4 关 于 宗 教 文 化 问 题 宗 教 文 化 与 东 南 亚 国 家 的 民 族 特 性 问 题 东 盟 文 化 产 业 及 其 对 外 合 作 问 题 5

南 沙 群 岛 争 端 问 题 东 南 亚 的 非 传 统 安 全 问 题 区 域 外 大 国 与 东 南 亚 区 域 安 全 问 题 4 关 于 宗 教 文 化 问 题 宗 教 文 化 与 东 南 亚 国 家 的 民 族 特 性 问 题 东 盟 文 化 产 业 及 其 对 外 合 作 问 题 5 我 关 注 的 南 海 问 题 研 究 何 火 萍 南 海 问 题 本 身 是 近 几 年 来 的 一 个 地 区 热 点 问 题, 国 内 学 者 对 南 海 问 题 的 研 究 也 一 直 热 情 很 高 但 是, 南 海 问 题 研 究 是 东 南 亚 研 究 的 一 个 领 域, 或 者 一 个 专 题 所 以, 我 打 算 在 讲 南 海 问 题 研 究 之 前, 简 单 介 绍 一 下

More information

中国的家族制度与企业组织

中国的家族制度与企业组织 / 198340 1995 1 1 1 2 198342~43 2 1995 71-72 2 1978 1992 1973 312 3 1978 1996 63-64 1949 3 40 1993 3 1971 1995: 105ff 4 1990 4 1996 7 1996 Familism Kinship lineage Fukuyama 1993; Boisot and Child1988 1

More information

中國的經濟改革模式與金融體制

中國的經濟改革模式與金融體制 1978 Naughton (1995) (Growing out of the plan) (Standard and Poor) 45 8500 (Holland and Lague, 2004) (quasi-market) (Oi, 1992; 1995; Walder, 1995) 1 WTO Naughton, 1995; Shirk, 1994; White, 1993; Goldstein,1995;,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美国重返亚太背景下的 空海一体战 7 美国重返亚太背景下的 空海一体战 洪 源 摘 要: 本文从分析中美博弈 美国战略东移以及军事技术发展的综合 性原因入手, 解释美军提出最新 空海一体战 作战方式的深刻政治经济 背景, 并指出其本质上是美国与中国政治结盟未遂后, 在海洋霸权国家包围 陆权国家的过程中, 依靠军事技术和战争实践的发展, 针对欧亚大陆边缘地 带而量身打造的特殊作战手段与作战方式 关键词:

More information

行政院及所屬各機關出國報告綜合處理要點

行政院及所屬各機關出國報告綜合處理要點 出 國 報 告 ( 出 國 類 別 : 進 修 ) 楊 釗 煒 赴 美 國 約 翰 霍 普 金 斯 大 學 高 等 國 際 研 究 院 (SAIS) 進 修 碩 士 學 位 : 過 程 心 得 與 建 議 服 務 機 關 : 外 交 部 姓 名 稱 : 楊 釗 煒 ( 薦 任 秘 書 ) 派 赴 國 家 : 美 國 ( 華 府 ) 出 國 期 間 :102 年 8 月 27 日 至 103 年 6

More information

1

1 2003 iii v 1 2 3 4 6 12 52 54 56 60 iii v 1. 2001 8 28 1 143,400 2 489,800 633,200 9.5% 1,152,200 55% Deegan and Brooks, 1985; Fine and Asch, 1988; Morris, 1989, 1991; Lonsdale, 1990; Begum, 1992; Ling,

More information

i

i 5 5 12 19 22 37 37 41 46 50 55 61 61 67 70 73 74 85 107 i 2-1.. 19 2-2.. 19 2-3.. 20 2-4.. 31 3-1 41 3-2 46 3-3 50 3-4 54 3-5 59 ii 2-1 7 2-2 15 2-3 30 iii empowerment 2002 1 1999 1998 Association for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6CBA55FA5ABBDC3A5CDA9D22DB3AFAB46A9FDA142AA4CAED1B7EC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6CBA55FA5ABBDC3A5CDA9D22DB3AFAB46A9FDA142AA4CAED1B7EC2E646F63> 暑 期 社 區 醫 學 見 習 報 告 見 習 單 位 : 竹 北 衛 生 所 見 習 日 期 :20080901~20080905 見 習 組 員 姓 名 :494940127 陳 亭 昕 494940402 林 書 瑜 1 報 告 撰 寫 工 作 分 配 : 陳 亭 昕 --- 課 程 安 排 部 分 的 說 明 林 書 瑜 --- 前 言 部 分 的 說 明 照 片 總 整 理 一 前 言 :

More information

%

% 26 5 Vol. 26 No. 5 2018 5 PACIFIC JOURNAL May 2018 DOI 10.14015 /j.cnki.1004-8049.2018.5.005 2018 5 51-62 YU Hongyuan Mineral Security and Resource Strategy i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Pacific Journal

More information

China as a Military Power 1700-2050, Jeremy Black

China as a Military Power 1700-2050, Jeremy Black 军 事 大 国 中 国 (1700-2050 年 ) 杰 里 米 布 莱 克 通 常 情 况 下, 当 今 时 代 划 分 为 三 个 阶 段 第 一 个 阶 段,18 世 纪 满 清 军 事 力 量 的 鼎 盛 时 期 第 二 个 阶 段,19 世 纪 和 20 世 纪 初 期 的 相 对 衰 落 和 绝 对 衰 落 第 三 个 阶 段,20 世 纪 40 年 代 以 来, 在 中 国 共 产 党

More information

2009年度國防二法實施成效與檢討

2009年度國防二法實施成效與檢討 壹 前 言 我 國 國 防 二 法 十 年 實 施 現 況 檢 討 與 未 來 挑 戰 ( 草 稿 僅 供 討 論 使 用 ) 大 同 大 學 資 訊 經 營 所 副 教 授 曾 章 瑞 為 肆 應 我 國 推 動 政 府 民 主 化 與 軍 隊 國 家 化 等 發 展 需 要, 立 法 院 在 88 年 9 月 提 出 國 防 法 立 法 暨 國 防 部 組 織 法 修 正 兩 法 案 ( 一 般

More information

56

56 bianhm@swufe.edu.cn 1. 2. 55 56 5 12 1 2 3 5 12 5 12 5 12 2008 5 1143 11 183 949 57 empowerment Perkins & Zimmerman, 1995 (Pinderhuges, 1993) (Chesler, 1991; Gartner & Riessman, 1998; Mok, 2001;, 2005)

More information

2005 4,,,,,,,,,,,,, (2001 ) ;() ( 1997 ) ; ( 1997 ) ; () (1996 ) ;,: ( 1995 ) ; (1995 ),,,, (J13) (J9) (J10), (J19) (J17) 58

2005 4,,,,,,,,,,,,, (2001 ) ;() ( 1997 ) ; ( 1997 ) ; () (1996 ) ;,: ( 1995 ) ; (1995 ),,,, (J13) (J9) (J10), (J19) (J17) 58 ,,,, 44 %,,,,,,,,,,,, 57 2005 4,,,,,,,,,,,,, (2001 ) ;() ( 1997 ) ; ( 1997 ) ; () (1996 ) ;,: ( 1995 ) ; (1995 ),,,, (J13) (J9) (J10), (J19) (J17) 58 ,,,,,,,,,,, 1945 11 5,, ( ) : ; 1945 11,,,,,:, 1987,802,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Modern China Studies 20-1→20120910.docx

Microsoft Word - Modern China Studies 20-1→20120910.docx 1966-1968 年 北 京 大 学 红 卫 兵 的 派 系 冲 突 * 魏 昂 德 斯 坦 福 大 学 [ 译 者 : 严 飞 ] 摘 要 : 在 1966 年 夏 天 之 后 的 两 年 间, 北 京 大 学 里 充 斥 着 派 系 斗 争 和 不 断 升 级 的 暴 力 冲 突 尽 管 派 系 对 抗 十 分 严 重, 但 两 派 的 对 立 并 未 涉 及 到 政 治 纲 领 或 政 治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 D3620B3AFB24DA8712DB747AFE0AC46A9B2BB50A4BDB0C8ADDBB27AA4A7B1B4B0512E646F63>

<4D F736F F D D3620B3AFB24DA8712DB747AFE0AC46A9B2BB50A4BDB0C8ADDBB27AA4A7B1B4B0512E646F63> 文 官 制 度 季 刊 第 一 期 民 98 年 1 月 頁 115-137 廉 能 政 府 與 公 務 倫 理 之 探 討 * 陳 清 秀 摘 要 馬 總 統 在 就 職 演 說 明 確 宣 示, 新 政 府 重 要 任 務 之 一 就 是 要 樹 立 廉 能 政 治 的 新 典 範, 新 政 府 上 台 後, 廉 能 亦 為 行 政 院 施 政 方 針 之 一, 人 事 行 政 局 本 於 行

More information

中国古代对讼师的管制

中国古代对讼师的管制 律 师 在 刑 事 诉 讼 法 中 的 地 位 张 笑 滔 ( 中 欧 法 学 院 2010 级 博 士 研 究 生 ) 第 一 部 分 : 历 史 的 考 察 传 统 社 会 中 讼 师 在 中 央 地 方 关 系 格 局 中 的 作 用 首 先 要 说 明 的 是, 讼 师 与 当 今 律 师 有 非 常 大 的 不 同, 他 们 不 能 出 庭 辩 论, 就 连 落 款 为 代 理 人 的 机

More information

西方心理輔導理論與實踐的臺灣本土化研究

西方心理輔導理論與實踐的臺灣本土化研究 2005.11.1812.17 20 80 19982004 2004 Triandis, 1995 Hsu, 1985 Yang, 1992 Ho, 1993; Hwang, 1997 Yeh,1997;, 1992 1996 2002 Moghaddam,1993; Sinha & Tripathi,1994 Yang, 1981; Yang, 1988 1 1996 2003 2003 2000

More information

2018 1 40 * 100732 D82 A 1006-9550 2018 01-0005-22 * 5 40 1978 40 1 1978 2 1 2016 4 35 43 2 1993 127 6 2018 1 1 2 1 78 2 2011 5 36 38 7 40 1 2 3 1 2017 500 115 10 3 http / /www. southmoney.com /caijing

More information

27 Justice and Development Party 2011 11 28 Al-Nour Party 47.2% 24.7% 2012 1 29 59% 23.9%2012 7 17 National Forces Alliance Justice and Construction P

27 Justice and Development Party 2011 11 28 Al-Nour Party 47.2% 24.7% 2012 1 29 59% 23.9%2012 7 17 National Forces Alliance Justice and Construction P 2013 11 Nov. 2013 6 Arab World Studies No.6. 2011 10 23 Ennahda Movement 41.47%2011 11 106 27 Justice and Development Party 2011 11 28 Al-Nour Party 47.2% 24.7% 2012 1 29 59% 23.9%2012 7 17 National Forces

More information

/,,,,,,,,,,,,,,, ;,,,, ( ),,, ;,,, 1933,, ( ) ( ), 1988,,,, :,, ; :,,,,, 20,,,,,, :,,, 2001, 299 :, :, 2006, 35 :,, ( ( ), 1997, 74 ),

/,,,,,,,,,,,,,,, ;,,,, ( ),,, ;,,, 1933,, ( ) ( ), 1988,,,, :,, ; :,,,,, 20,,,,,, :,,, 2001, 299 :, :, 2006, 35 :,, ( ( ), 1997, 74 ), Ξ,,,, ;,,,,,,,,,,,,,,,,,,,,, ;,,,,,,, :,,, Ξ,,!,,,, 2005, 469,,,,,, :,, 2001, 440 443, 24, ( 22,2006 5 ),,,, /,,,,,,,,,,,,,,, ;,,,, ( ),,, ;,,, 1933,, ( ) ( ), 1988,,,, :,, ; :,,,,, 20,,,,,, :,,, 2001,

More information

Key Words TPP, China-US relations, Strategic Confrontation Author Peng Li, PhD Candidate, China Institutes of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I

Key Words TPP, China-US relations, Strategic Confrontation Author Peng Li, PhD Candidate, China Institutes of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I TPP 视 角 下 的 中 美 博 弈 关 系 彭 力 摘 要 008 年, 始 于 美 国 的 次 贷 危 机 发 展 演 变 成 席 卷 全 球 的 金 融 危 机 对 此, 美 国 积 极 调 整 其 全 球 战 略, 一 方 面 在 军 事 上 实 施 亚 太 再 平 衡 战 略, 将 其 军 事 战 略 重 点 逐 步 倾 向 亚 太 地 区 ; 另 一 方 面, 在 国 际 经 济 领

More information

中國的科學與中國的公民:大陸研究在台灣的困境\\

中國的科學與中國的公民:大陸研究在台灣的困境\\ 88 12 103 126 * ** Track Diplomacy * ** 104 1 1998 William Perry 2 1998a 1998 1998 1 2 William Perry 88 12 105 1998 3 1998 1998 1998 4 1998 1998a 1998 1998a Track II Diplomacy Institute of Psychiatry and

More information

2001 2001 1 2 2730 3 4 2-3 5 6 94 2002.3.1 NO.2

2001 2001 1 2 2730 3 4 2-3 5 6 94 2002.3.1 NO.2 2001 2002.3.1 NO.2 93 2001 2001 1 2 2730 3 4 2-3 5 6 94 2002.3.1 NO.2 7 8 9 2002/3 95 2002.3.1 NO.2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96 2002.3.1 NO.2 2002/3 18 19 20 27 2002.3.1 NO.2 97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More information

(1965 1972) () Vietnam. 1965 1972,,, ;,,,,,,,,,, 1969 70,,,,,,,,,,,, ;,,,,,,, 60,,,, 1968 4 29 :, 1968 4 29,, 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2 al Center fo

(1965 1972) () Vietnam. 1965 1972,,, ;,,,,,,,,,, 1969 70,,,,,,,,,,,, ;,,,,,,, 60,,,, 1968 4 29 :, 1968 4 29,, 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2 al Center fo 2000 7 7 4 Contemporary China History Studies J ul., 2000 Vol. 7 No. 4 (1965 1972) () (, 100009) [] ; ; ; ; [ ] 1965 1972,,,,,,,,,,,,, [] D81 [] A [ ] 100524952 (2000) 0420044214 The Sino2Soviet Clashes

More information

後共產主義社會階層化機制之探討

後共產主義社會階層化機制之探討 * * mhwang@npit.edu.tw ( 1999 2) 1949 ( ) ( 1986 264) (dichotomous model) (Max Weber) ( 1994 1994 Hsiao 1993) ( ) ( ) ) (1986 264) 1 1 (Szelenyi 1978 Zhou et 1996) al. (totalitarianism) 2 2 (Doak A Barnett)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8E2A9A4C3F6AB59BB50A8C8A4D3B1A1B6D52DB867C0D9C65BC2492D362D31392D32303036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8E2A9A4C3F6AB59BB50A8C8A4D3B1A1B6D52DB867C0D9C65BC2492D362D31392D323030362E646F63> 兩 岸 關 係 與 亞 太 情 勢 : 經 濟 觀 點 童 振 源 助 理 教 授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中 山 人 文 社 會 科 學 研 究 所 2006/6/19 * 本 文 發 表 於 台 日 論 壇 2006 年 台 北 會 議, 台 北 六 福 皇 宮 飯 店,2006 年 7 月 15 日 壹 前 言 在 二 OOO 年 當 選 台 灣 總 統 後, 陳 水 扁 總 統 在 兩 岸

More information

95 12 10~19 20~29 30~39 40~49 50~59 Count 785230 8420 233 Row % 98.9 1.1.0 Column % 29.7.2.1 Count 1370264 499191 11818 1666 Row % 72.8 26.5.6.1 Colum

95 12 10~19 20~29 30~39 40~49 50~59 Count 785230 8420 233 Row % 98.9 1.1.0 Column % 29.7.2.1 Count 1370264 499191 11818 1666 Row % 72.8 26.5.6.1 Colum 99~114 95 12 Journal of Kun Shan University, Vol.3, pp.99~114 Dec, 2006 1 * ** * ** ( ) 99 95 12 10~19 20~29 30~39 40~49 50~59 Count 785230 8420 233 Row % 98.9 1.1.0 Column % 29.7.2.1 Count 1370264 499191

More information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MANAGEMENT CONTRACT MODEL IN CHINESE HOTEL BASED ON ANALYSIS OF H GROUP'S HOTEL BUSINESS A Thesis Submitted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MANAGEMENT CONTRACT MODEL IN CHINESE HOTEL BASED ON ANALYSIS OF H GROUP'S HOTEL BUSINESS A Thesis Submitted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工 商 管 理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从 业 主 角 度 看 我 国 酒 店 委 托 管 理 模 式 基 于 H 集 团 酒 店 业 务 的 案 例 研 究 学 科 专 业 : 工 商 管 理 硕 士 (MBA) 作 者 姓 名 : 胡 长 征 指 导 教 师 : 苏 宗 伟 答 辩 日 期 :2013 年 5 月 日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二 一 三 年 六 月

More information

「亞太安全專題研究」期末報告大綱

「亞太安全專題研究」期末報告大綱 ( ) imaginary enemy or vs. or civilization or Enduring Freedom Taliban or ( Samuel Huntington ) 1!/!( )! 6 1!/(-)! 1 Samuel P.Huntington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1997 2

More information

高水平大学优势学科布局与选择的量化分析

高水平大学优势学科布局与选择的量化分析 高 水 平 大 学 优 势 学 科 布 局 与 选 择 的 量 化 分 析 基 于 中 美 两 国 29 所 世 界 一 流 高 校 的 数 据 沈 健, 胡 娟 摘 要 : 优 势 学 科 的 实 力 集 中 体 现 了 一 流 大 学 的 办 学 特 色 和 办 学 水 平 基 于 中 美 两 国 较 为 权 威 的 学 科 评 估 数 据, 就 高 水 平 大 学 学 科 水 平 与 布 局

More information

Niskanen 1971 rent-seeking Niskanen case study 55 patronage

Niskanen 1971 rent-seeking Niskanen case study 55 patronage 1945-2005 1990 2000 8 22 rent-seeking 2000 P. 316 2004 Lin and Tsai 2002 1987 lifting of Martial Law 2002 1 Gordon Tullock 1947 1949 1967 1990 rent-seeking 1895-1945 1683-1895 1945 1 89 6 93 6 Niskanen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031A67EABD720B14DC344325FA4A4B0EAA46AB3B0A7EBB8EAB867C0E7BBD9C3AAA4A7B0CFB0ECAE74B2A7ACE3A8732DB0F5A6E6A6A8AA47B3F8A769AED1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031A67EABD720B14DC344325FA4A4B0EAA46AB3B0A7EBB8EAB867C0E7BBD9C3AAA4A7B0CFB0ECAE74B2A7ACE3A8732DB0F5A6E6A6A8AA47B3F8A769AED12E646F63> 101 年 度 國 際 經 貿 事 務 研 究 及 培 訓 中 心 計 畫 子 計 畫 一 : 專 題 研 究 (2) 中 國 大 陸 投 資 經 營 障 礙 之 區 域 差 異 研 究 執 行 成 果 報 告 書 委 託 單 位 : 經 濟 部 國 際 貿 易 局 / 外 交 部 研 究 單 位 : 中 華 經 濟 研 究 院 ( 台 灣 WTO 中 心 ) 中 華 民 國 101 年 12 月

More information

[5] * (2014) 7(1): * (NSC H MY2) (NSC H ; NSC H ) [6] Tai, Hsing-Sheng (2015) Cross-scale and

[5] * (2014) 7(1): * (NSC H MY2) (NSC H ; NSC H ) [6] Tai, Hsing-Sheng (2015) Cross-scale and 03-8633342 E-mailhstai@mail.ndhu.edu.tw / / 2002/07- / / 2008/02/01-2009/07/31 / 2009/08/01- ()2003/08/01 1. 2. 3. 4. 5. Tai, Hsing-Sheng 2008.02~2016.01 * SCIEISSCI A&HCI A [1] [2] [3] * (2009) 56:17-38*

More information

中華管理評論國際學報‧第 卷‧第 期 1

中華管理評論國際學報‧第 卷‧第 期	                    1 2010 年 5 月 第 十 三 卷 二 期 Vol. 13, No. 2, May 2010 台 灣 數 位 遊 戲 產 業 高 階 經 理 人 職 能 之 分 析 方 崇 雄 康 雅 菁 陳 冠 利 魏 鸞 瑩 http://cmr.ba.ouhk.edu.hk 中 華 管 理 評 論 國 際 學 報 第 十 三 卷 第 二 期 1 台 灣 數 位 遊 戲 產 業 高 階 經 理 人 職 能 之

More information

為, 導 致 部 分 第 三 國 為 避 免 麻 煩 而 將 所 謂 一 個 中 國 原 則 列 為 與 我 交 往 之 主 要 障 礙, 甚 至 單 純 的 援 助 行 動 也 會 受 到 政 治 因 素 干 擾, 例 如 我 空 軍 軍 機 運 送 人 道 救 援 物 資 至 印 尼 協 助 南

為, 導 致 部 分 第 三 國 為 避 免 麻 煩 而 將 所 謂 一 個 中 國 原 則 列 為 與 我 交 往 之 主 要 障 礙, 甚 至 單 純 的 援 助 行 動 也 會 受 到 政 治 因 素 干 擾, 例 如 我 空 軍 軍 機 運 送 人 道 救 援 物 資 至 印 尼 協 助 南 我 國 參 與 國 際 海 洋 事 務 合 作 策 略 芻 議 淡 志 隆 提 要 : 回 顧 我 國 歷 史, 明 朝 將 海 洋 視 為 對 外 宣 揚 國 威 的 要 道, 並 開 啟 史 上 海 權 發 展 最 輝 煌 的 時 期, 但 藉 平 撫 恩 施 以 宣 揚 國 威 鞏 固 中 土, 對 應 西 方 藉 海 權 開 疆 闢 土 以 強 攫 資 源 擴 充 國 力 迥 然 不 同 的

More information

2013 年 第 1 期 冷 战 后 期 苏 联 在 南 海 的 势 力 存 在 及 其 南 海 政 策 的 调 整 47 美 国 海 军 主 力 此 外, 也 有 可 能 成 为 ( 苏 联 ) 今 后 大 幅 度 扩 大 使 用 金 兰 湾 的 开 端 1 几 个 月 后, 明 斯 克 号 同

2013 年 第 1 期 冷 战 后 期 苏 联 在 南 海 的 势 力 存 在 及 其 南 海 政 策 的 调 整 47 美 国 海 军 主 力 此 外, 也 有 可 能 成 为 ( 苏 联 ) 今 后 大 幅 度 扩 大 使 用 金 兰 湾 的 开 端 1 几 个 月 后, 明 斯 克 号 同 46 第 3 卷 总 第 13 期 中 俄 人 文 合 作 协 同 创 新 中 心 专 栏 专 题 文 论 苏 联 的 南 海 政 策 冷 战 后 期 苏 联 在 南 海 的 势 力 存 在 及 其 南 海 政 策 的 调 整 郭 渊 内 容 提 要 20 世 纪 80 年 代 初, 苏 联 继 续 加 强 在 南 海 地 区 的 军 事 存 在, 但 这 与 其 国 力 衰 落 现 状 严 重 不

More information

1 1992 10.73 9.3 10.92 1 10.0 1994 27.8 7.7 5.9 GDP IEA,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GDP 1983 2 1993 3 PPP GDP 1983 6 1993 9 10.97 23.04 13.22 2.58 75

1 1992 10.73 9.3 10.92 1 10.0 1994 27.8 7.7 5.9 GDP IEA,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GDP 1983 2 1993 3 PPP GDP 1983 6 1993 9 10.97 23.04 13.22 2.58 75 21 1980 GDP 2020 1980 10 1995 12 2020 14 2.3 1.2 5.9 0.6 3/4 1/2 21 3.20 3.31 1 1992 10.73 9.3 10.92 1 10.0 1994 27.8 7.7 5.9 GDP IEA,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GDP 1983 2 1993 3 PPP GDP 1983 6 1993

More information

,,,3,,, , ( 15155, 8116 ) ; % 2414 ( 16195, 7105 ) 1990, 1103 %( 1109 %, 0191 %),,,74113 % 6114 %, , 1,,40 9

,,,3,,, , ( 15155, 8116 ) ; % 2414 ( 16195, 7105 ) 1990, 1103 %( 1109 %, 0191 %),,,74113 % 6114 %, , 1,,40 9 1998 1 ( 106 ) POPULATION & ECONOMICS No. 1,1998 ( Tot. No. 106) Ξ 80,, :,,,1981,1991,, A &M, ( 210042),, A &M,,, A &M, [1 ], [2 ] [3 ], [4 ], [5 ] 1985 1990 27 (,), (75,29,28 ), :,(),,,,,,, [6 ] 1985

More information

第 四 場 次 2016/10/23 0900-1040 Political Development of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第 五 場 次 2016/10/23 1100-1240 台 灣 民 主 深 化 的 探 討 第 六 場 次 2016/10/23 1400

第 四 場 次 2016/10/23 0900-1040 Political Development of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第 五 場 次 2016/10/23 1100-1240 台 灣 民 主 深 化 的 探 討 第 六 場 次 2016/10/23 1400 2016 年 台 灣 政 治 學 會 年 會 暨 民 主 的 挑 戰 與 深 化 : 台 灣 新 政 局 的 契 機 國 際 學 術 研 討 會 議 程 2016/09/14 第 一 場 次 2016/10/22 0900-1040 第 二 場 次 2016/10/22 1330-1510 第 三 場 次 2016/10/22 1530-1710 政 治 參 與 地 方 派 系 政 治 研 究 統

More information

GDP 75% 63% 78% Iram Khalid Re - Energizing India - US Relations A Research Journal of South Asian Studies Vol. 26 No. 1 January

GDP 75% 63% 78% Iram Khalid Re - Energizing India - US Relations A Research Journal of South Asian Studies Vol. 26 No. 1 January * DOI 10. 16608 /j. cnki. nyyj. 2016. 03. 01 21 * 1 2016 3 1600 GDP 75% 63% 78% 1 2 2 1 2 Iram Khalid Re - Energizing India - US Relations A Research Journal of South Asian Studies Vol. 26 No. 1 January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江陰之役1.37.doc

Microsoft Word - 江陰之役1.37.doc 正 史 與 野 史 史 實 與 傳 說 夾 縫 中 的 江 陰 之 變 (1645) 黃 一 農 * 摘 要 江 陰 之 役 (1645) 有 可 能 是 十 七 世 紀 前 半 葉 全 世 界 陸 地 上 規 模 最 大 的 砲 戰, 它 與 較 出 名 的 揚 州 十 日 和 嘉 定 三 屠 並 列 為 明 末 三 慘 然 而, 令 人 驚 訝 的 是, 除 了 一 些 主 要 由 邑 人 撰

More information

D A

D A 2015 4 D822.333 A 0452 8832 2015 4 0014-12 14 The Second ASEAN Regional Forum: The ASEAN Regional Forum, A Concept Paper, in ASEAN Regional Forum Documents Series 1994-2006, ASEAN Secretariat, Jakarta,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