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舌乳头与味蕾 1. 丝状乳头 (filiform papillae) 数量最多, 呈圆锥形突起, 分布于舌背与舌缘 丝状乳头的轴心为富有血管和神经的固有层结缔组织, 外围复层扁平上皮 乳头尖端上皮角化 脱落的角化细胞与唾液 食物残渣等混合, 粘附于舌表面, 形成薄的舌苔 在胃肠功能紊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图 舌乳头与味蕾 1. 丝状乳头 (filiform papillae) 数量最多, 呈圆锥形突起, 分布于舌背与舌缘 丝状乳头的轴心为富有血管和神经的固有层结缔组织, 外围复层扁平上皮 乳头尖端上皮角化 脱落的角化细胞与唾液 食物残渣等混合, 粘附于舌表面, 形成薄的舌苔 在胃肠功能紊"

Transcription

1 第五篇消化系统 第二章消化管与消化腺的组织结构与发生 第一节消化管的组织结构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消化管从口腔至肛门, 为一条衬有上皮的迂曲管道 上皮构成机体内 外环境间的一个重要屏障 消化管的功能主要是消化食物 吸收营养和排泄食物残渣 食物中除水 维生素和无机盐能由消化管上皮直接吸收外, 蛋白质 糖类和脂肪等大分子物质需经消化成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此外, 消化管壁内富有淋巴组织, 它对细菌等有害物质具有重要的防御作用 一 口腔口腔 (oral cavity) 是食物进入胃前, 由牙咀嚼 唾液润滑并行化学性加工的腔室, 是消化管的入口 口腔的内表面被覆着一层粘膜, 它由复层扁平上皮和固有层组成 ; 除唇 硬腭和舌背等处上皮有一定程度角化外, 余均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固有层属细密的结缔组织, 内含小腺体 粘膜与粘膜下层无明显分界, 深层为骨骼肌或骨组织 舌与牙为口腔的附属器官 ( 一 ) 舌舌 (tongue) 为肌性器官, 主要由纵行 横行和垂直三种不同方向排列的骨骼肌束组成, 表面覆有粘膜, 舌底面粘膜薄, 表面光滑, 其复层扁平上皮未角化 ; 舌背面粘膜较厚, 表面粗糙, 形成许多小的舌乳头 根据形态与结构的不同, 人舌乳头可分为丝状乳头 菌状乳头和轮廓乳头三种 ( 图 5-2-1)

2 图 舌乳头与味蕾 1. 丝状乳头 (filiform papillae) 数量最多, 呈圆锥形突起, 分布于舌背与舌缘 丝状乳头的轴心为富有血管和神经的固有层结缔组织, 外围复层扁平上皮 乳头尖端上皮角化 脱落的角化细胞与唾液 食物残渣等混合, 粘附于舌表面, 形成薄的舌苔 在胃肠功能紊乱时, 上皮脱落延迟, 与细菌等形成一厚层舌苔 舌体的色泽 形态和舌苔的变化对诊断疾病及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2. 菌状乳头 (fungiform papillae) 数量较少, 基部较小, 呈蘑菇状, 分散在丝状乳头之间, 略高于丝状乳头, 以舌尖处较多 菌状乳头顶端大而钝圆, 表面光滑, 覆有薄层轻度角化或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固有层结缔组织中血管丰富, 故肉眼观察呈红色小点状 菌状乳头的上皮内常有味蕾 3. 轮廓乳头 (circumvallate papillae) 数量少, 仅有 6~14 个, 位于舌后部界沟前方, 比菌状乳头大, 呈 V 形排列 整个乳头陷于粘膜内, 顶部宽而平坦, 不突出于舌表面 乳头周围有一轮廓沟环绕, 沟底有味腺开口 乳头表面被覆的上皮为未角化复层扁平上皮, 轮廓沟两侧的上皮内有较多的味蕾 ; 沟底的味腺为浆液性腺, 可不断地分泌水样液体, 冲洗存积在轮廓沟内的食物残渣, 有利于味蕾更好地感受刺激 味蕾 (taste bud) 是味觉感受器, 成人舌约有 3000 个, 主要位于轮廓乳头和菌状乳头, 软腭 咽壁及会厌等处上皮内也有少量 味蕾为卵圆形小体, 染色较上皮淡, 其基部位于上皮的基膜上, 顶端窄小, 有一小孔开口于上皮表面称味孔 组成味蕾的细胞有味细胞 支持细胞和基细胞三种 支持细胞呈梭形, 细胞数量较多, 位于味细胞之间 ; 味细胞也呈梭形, 多位于味蕾中央, 细胞顶部有味毛突入味孔, 细胞基部与味觉神经末梢以突触相接 ; 基细胞为矮锥体形, 为味细胞的前体干细胞, 位于味蕾基部 四种基本味觉 : 甜 苦 酸 咸, 甜咸感在舌尖, 酸苦感在舌的两侧及舌根 味细胞寿命 10~12 天, 更新的细胞由基细胞分化而来 ( 图 5-2-1) ( 二 ) 牙牙 (tooth) 由釉质 牙本质和牙骨质三种成分组成 牙的中轴有一牙髓腔, 内含牙髓组织

3 牙周膜 牙槽骨的骨膜及牙龈总称牙周组织, 它具有固定和支持牙的作用 ( 图 5-2-2) 图 牙结构模式图 1. 牙本质 (dentin) 是牙的主体结构, 由牙小管及间质组成 牙小管 (dentinal tubule) 为直径 3~4 m 的微细管道, 呈拉长的 S 形, 由内向外呈放射状排列, 贯穿牙本质全层 牙小管越向外越细, 并有分支 每个牙小管内含有成牙质细胞的突起, 即为牙本质纤维 成牙质细胞 (odentoblast) 的胞体位于牙髓内, 该细胞具有合成和分泌牙本质间质的功能 牙本质间质位于牙小管之间, 与骨质相似, 由胶原纤维和钙化的基质组成, 因含钙盐比骨组织还多, 故比骨坚硬 牙本质中有些区域钙化不全, 在牙磨片中呈现黑色斑块或小豆状, 在牙冠部的称球间隙, 位于牙根处的称颗粒层 2. 釉质 (enamel) 包于牙冠表面 釉质含钙盐约 97%, 有机质和水仅约 3%, 故为人体内最坚硬的组织 它主要由高度钙化的釉柱 (enamel rod) 组成 釉柱为细长的六角形棱柱形, 从釉质和牙本质的交界处向表面呈放射状排列, 贯穿釉质全层 在牙磨片中, 釉柱呈细纹状, 另可见釉质内有一种以牙尖为中心的弧形线, 称芮氏线 (1ine of Retzius) 它是釉质的生长线, 因釉质在形成过程中呈间歇性生长所致 在间歇期, 釉质生长慢, 而有机质含量多, 故显微镜下呈现该处折光性较差 3. 牙骨质 (cementum) 覆盖在牙根表面, 其结构与骨组织相似, 有骨细胞, 但没有血管穿入 4. 牙髓 (dental pulp) 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 富含血管和神经 牙髓腔表面紧贴牙本质处有一层成牙质细胞, 牙髓经牙根孔与牙周组织相联系 牙髓神经从牙根孔进入牙髓腔, 在成牙质细胞层下形成神经丛, 一部分神经末梢终止在牙本质内表面及成牙质细胞上, 另一部

4 分进入牙本质中 牙髓神经接受感觉有两个特点 :1 不能区别刺激的性质, 对任何刺激均以痛觉反应出现 ;2 缺乏定位感觉, 不易确定刺激发生的部位 5. 牙周膜 (peridental membrane) 是包裹在牙根周围的致密结缔组织, 内含大量胶原纤维束 纤维的一端埋在牙骨质内, 另一端伸入牙槽骨, 使牙能固定在牙槽骨内 老年人的牙周膜常萎缩, 可引起牙松动, 甚至脱落 6. 牙龈 (gum) 由复层扁平上皮和细密结缔组织的固有层组成, 富含血管 老年时牙龈萎缩, 使牙颈甚至牙根外露 二 消化管的一般结构消化管除口腔与肛门外, 从食管至大肠的管壁基本结构均可分为四层, 由内向外依次为粘膜 粘膜下层 肌层和外膜 ( 图 5-2-3) 图 消化管一般结构模式图 ( 一 ) 粘膜粘膜 (tunica mucosa) 是消化管的最内层, 由上皮 固有层及粘膜肌层三部分组成 1. 上皮 (epithelium) 除消化管上端 ( 口腔与食管 ) 和下端 ( 肛门 ) 为复层扁平上皮外, 其余均属单层柱状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具有保护功能, 而单层柱状上皮则以消化吸收功能为主, 并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 固有层 (lamina propria) 由细密的结缔组织组成, 富含血管 淋巴管 小的消化腺及成纤维细胞 巨噬细胞以及针对入侵抗原的区域性淋巴组织 胃肠道上皮和固有层消化腺内尚有散在分布的内分泌细胞, 其分泌物对胃肠功能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3. 粘膜肌层 (muscularis mucosa) 除口腔与咽外, 消化管粘膜的深部有薄层平滑肌, 称

5 为粘膜肌层 按肌纤维行走的方向一般可分为内环行和外纵行两层 粘膜肌层的收缩可使粘膜局部活动, 促进固有层腺体分泌和血液运行, 并增强粘膜与腔内食物的接触, 从而有利于消化与吸收 ( 二 ) 粘膜下层粘膜下层 (submueosa) 为连接粘膜与肌层的疏松结缔组织, 内含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网 粘膜下神经丛及数量不等的淋巴组织 粘膜下神经丛由神经元和无髓神经纤维组合而成, 起调节粘膜肌层与血管平滑肌的活动及粘膜腺的分泌 在食管与十二指肠粘膜下层分别含有食管腺和十二指肠腺, 腺的分泌物由导管穿过粘膜层输送到消化管腔面 消化管壁的粘膜和部分粘膜下层常共同突向消化管腔内, 形成纵行 环行或不规则形的皱褶, 称皱襞 它具有扩大粘膜面的作用 ( 三 ) 肌层肌层 (tunica muscularis) 除消化管两端 ( 口腔 咽 部分食管及肛门 ) 为骨骼肌外, 其余均由平滑肌组成 按肌纤维行走方向的不同, 肌层通常可区分为内环 外纵两层 但是, 胃的肌层较厚, 可分为内斜 中环和外纵三层 肌层间有少量结缔组织相连, 其中含有肌间神经丛, 它的结构与粘膜下神经丛相似, 具有协调肌组织舒缩的作用, 有利于消化管内的食物与消化液得以充分混和, 并向下推进 ( 四 ) 外膜消化管壁的最外层为外膜 (adventitia), 按其组成的不同可区分为浆膜与纤维膜 消化管上段 ( 咽和食管 ) 及下段 ( 直肠 ) 的外膜仅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 称为纤维膜 (fibrosa), 借以与周围的组织相连 ; 消化管中段, 包括胃和肠的最外层除薄层结缔组织外, 还有间皮覆盖, 称浆膜 (serosa), 它能保持表面滑润, 减少摩擦, 有利于脏器的蠕动 三 食管食管 (esophagus) 腔面有由粘膜层和粘膜下层形成的纵行皱襞, 食物通过时, 皱襞消失 ( 图 5-2-4) 图 食管

6 1. 粘膜表面为连续的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下端与胃贲门部的单层柱状上皮相接 在食管的上段和下段的固有层内有粘液性腺, 即食管贲门腺 食管的粘膜肌层仅由一层纵行平滑肌组成 2. 粘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 含粘液性食管腺, 其导管穿过粘膜开口于食管腔 ; 在摄入并吞咽食物时, 其分泌物增加, 利于食物通过 3. 肌层分内环 外纵两层 上 1/3 段为骨骼肌, 下 l/3 段为平滑肌, 中 1/3 段由骨骼肌和平滑肌混合组成 4. 外膜为纤维膜 四 胃胃 (stomach) 将食物混合为食糜, 并能贮存食物, 初步消化蛋白质, 吸收部分无机盐 水 醇和某些药物 胃区分为贲门 胃底和胃体 幽门三部 胃粘膜和粘膜下层形成许多不规则的皱襞 当胃充盈时, 皱襞可消失 ( 图 5-2-5)

7 图 胃各部粘膜结构模式图 ( 一 ) 粘膜粘膜表面有许多不规则形小而浅的凹陷, 切片中呈漏斗形, 称胃小凹 (gastric pit), 由上皮向固有层凹陷而成 每个胃小凹底与 1~7 条胃腺开口相通连 1. 上皮胃内表面覆有单层柱状上皮, 即表面粘液细胞, 胞质内含 PAS 阳性颗粒,HE 标本中颗粒不易着色, 故细胞顶部 呈透亮淡染 其分泌物富含糖蛋白, 形成上皮表面的一层保护性粘液膜, 以防胃酸与胃蛋白酶对粘膜的自身消化以及食物对上皮的磨损 表面粘液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有屏障作用 胃上皮 2~6 天更新一次, 脱落的细胞由胃小凹底部和胃腺颈部的未分化细胞增殖补充 某些药物如阿斯匹林 胆汁盐和高浓度的乙醇对粘膜层及胃上皮有损害作用 2. 固有层含大量紧密排列的胃腺, 腺与腺之间仅有少量结缔组织, 其中有淋巴细胞

8 嗜酸性粒细胞 肥大细胞 少数浆细胞和平滑肌细胞 胃腺按分布部位和结构不同, 可区分为胃底腺 贲门腺和幽门腺三种 (1) 胃底腺 (gastric gland) 位于胃底部和胃体部, 属单管腺, 其基部常分支, 为胃液的最主要分泌腺, 每个腺可分颈 体和底三部 颈部短与胃小凹底相连, 体部较长, 位于腺中部, 底部略膨大, 可达粘膜肌层 胃底腺由壁细胞 主细胞 颈粘液细胞 未分化细胞及内分泌细胞等组成 ( 图 5-2-6) 图 胃底部 1) 壁细胞 (parietal cell) 又称泌酸细胞 (oxyntic cell), 分布在胃底腺各部, 以颈和体部 为多 壁细胞大, 呈圆形或锥体形, 常突出于胃底腺的表面, 核圆位于细胞中央, 常见双核, 胞质染色呈强嗜酸性 电镜下细胞游离缘的细胞膜内陷形成分支小管, 称细胞内分泌小管 (intracellular secretory canaliculus), 它们可环绕核, 甚至接近基部的质膜, 小管的壁与细胞 顶面质膜相连, 小管的腔开口于腺腔 ; 小管腔面有大量微绒毛, 使壁细胞的表面积大为增加, 分泌小管周围有表面光滑的小管和小泡, 称微管泡系统 微绒毛的数量随分泌活动的不同分 泌时相而不同, 当细胞处于静止时, 微绒毛的数量少而短, 分泌小管小 ; 若细胞处于分泌状 态, 微管泡系迅速转变成微绒毛, 微绒毛增长 数量增加, 同时伴随微管泡系减少, 其机制是微管泡系的膜与小管的膜可以融合和相互转换, 在此过程中, 它们将从血液中吸收的 Cl -

9 由细胞基部转运到腔面 壁细胞还有大量线粒体, 占居其容积的 1/4, 其它细胞器较少 ( 图 5-2-7) 图 壁细胞模式图 壁细胞的功能主要是分泌盐酸, 且分泌内因子及一定量的组胺 细胞从血液摄取的或代谢产生的 CO 2, 在碳酸酐酶作用下与 H 2 O 结合成 H 2 CO 3 ;H 2 CO 3, 解离为 H + 和 HCO - 3,H + 经主动运输到达细胞内小管膜上, 而 HCO - 3 与血液中的 C1 - 交换 ;Cl - 也被运输至细胞膜, 与 H + 结合成盐酸 经测试证明壁细胞胞质内的 ph 为正常值, 而细胞内小管处的 ph 值则可达 0.8( 图 5-2-7) 碳酸酐酶 CO 2 +H 2 O H 2 CO 3 H 2 CO 3 H HCO 3 H + + C1 - HCI 盐酸能激活胃蛋白酶原, 使之转变为胃蛋白酶, 在酸性环境中可对蛋白质进行初步分解, 盐酸还具有杀菌和刺激肠道内分泌细胞的作用, 进一步促使胰液分泌 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为一种糖蛋白, 它与维生素 B 12 结合成复合物, 使维生素 B 12 不被水解酶消化 该复合物到达回肠时与该处上皮的特殊受体结合, 促使回肠吸收维生素 B 12 入血 如内因子缺乏, 维生素 B 12 吸收障碍, 则可导致恶性贫血 2) 主细胞 (cheif cell) 又称胃酶细胞 (zymogenic cell), 主要分布于胃底腺的下半段, 以腺底部最多 细胞呈柱状, 核圆位于基底部, 胞质基部呈强嗜碱性, 核上方胞质中含胃蛋白酶原颗粒, 颗粒周围溶酶体多, 机体死亡后该颗粒迅速溶解, 故 HE 标本中呈空网状结构 电镜下主细胞具有典型的蛋白质分泌细胞的结构特点, 细胞表面有短而不规则的微绒毛, 基部胞质有大量 RER, 核上方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 顶部胞质中有许多圆形的酶原颗粒 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 经盐酸作用转变成有活性的胃蛋白酶 胃液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和胃蛋白酶, 若胃粘膜缺乏粘液的保护, 胃蛋白酶在强酸 (ph 值

10 4 以下 ) 环境中则可消化粘膜组织, 胃酸过多也易引起胃溃疡 3) 颈粘液细胞 (neck mucous cell) 位于腺颈部, 常夹在壁细胞间, 数量少, 细胞呈柱状, 核扁圆, 居细胞底部, 胞质中充满 PAS 阳性的粘原颗粒, 分泌酸性糖蛋白, 它对粘膜具有保护作用 ( 见图 5-2-6) 4) 未分化细胞胞体较小, 柱状, 位于腺颈部和胃小凹底部 该细胞核仁明显, 核糖体丰富, 可不断分裂, 向表面迁移形成胃粘膜柱状上皮, 或向下迁移分化成胃腺的各类细胞 5) 内分泌细胞 ( 后述 ) (2) 贲门腺 (cardiac gland) 位于胃与食管连接处 1~3cm 窄区域的固有层内, 为单管或分支管状腺 腺上皮为粘液分泌细胞, 分泌粘液和溶菌酶, 此外, 尚有少量壁细胞 (3) 幽门腺 (pyloric gland) 位于幽门部固有层内 此区胃小凹特别深, 腺短而弯曲, 腺腔较大, 分支较多 腺以粘液性柱状细胞为主, 也有少量壁细胞和内分泌细胞 除分泌粘液与溶菌酶外, 尚分泌少量蛋白分解酶 ( 图 5-2-8) 图 胃贲门和幽门部粘膜 3. 粘膜肌层由内环和外纵两层平滑肌组成 ( 二 ) 胃壁其他各层的结构特征粘膜下层有较粗的血管 淋巴管和神经 肌层较厚, 可分内斜 中环及外纵三层平滑肌, 环行肌在贲门和幽门处增厚形成贲门括约肌和幽门括约肌 胃壁最外层为浆膜, 外覆间皮

11 五 小肠小肠 (small intestine) 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分十二指肠 空肠和回肠, 全长 6m 小肠各段管壁结构基本相似, 由粘膜 粘膜下层 肌层与浆膜四层组成 ( 图 5-2-9) 但每段各具某些结构特点 图 小肠皱襞 绒毛和肠腺结构示意图 ( 一 ) 粘膜小肠粘膜腔面可见许多由粘膜和部分粘膜下层共同向肠腔折叠而成的隆起, 称为环行皱襞, 在十二指肠末段和空肠头段最发达, 至回肠中段以下基本消失 粘膜表面还有许多细小的绒毛 (villus), 它是由上皮和固有层组成的呈指状 圆锥形或叶片状的突起 绒毛覆盖着整个小肠的内表面, 其数量为 10~40 个 /mm 2, 密度最大的在十二指肠和空肠起始部 绒毛平均长 300~500 m 十二指肠绒毛较短而扁, 呈叶片状 ; 空肠绒毛为圆锥形 ; 而回肠绒毛细长呈指状 环行皱襞和绒毛使小肠表面积扩大 20~30 倍, 总面积达 20m 2 光镜高倍观察小肠粘膜上皮由单层柱状细胞组成, 细胞表面有明显的纹状缘 ( 图 ); 电镜下纹状缘由无数的微绒毛密集排列而成 ( 图 ) 小肠具有的特殊结构包括: 长而盘曲的肠管 皱襞 绒毛 微绒毛以及微绒毛表面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寡糖链, 这些具有构筑学设计的结构, 有效地起着扩大表面积的作用, 据估计, 总面积可扩大 300~500 倍, 达 200~400m 2 ( 图 )

12 图 小肠绒毛和肠腺

13 图 小肠上皮超微结构 1 和功能示意图 2 1. 上皮小肠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 由吸收细胞 杯状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组成 (1) 吸收细胞 (absorptive cell) 最多, 呈高柱状, 核卵圆形, 位于细胞基部 细胞游离面有明显的纹状缘 (striated border), 即电镜下密集的微绒毛, 每个吸收细胞约有 3000 根微绒毛, 其密度可达 个 /mm 2 吸收细胞胞质中含丰富的线粒体和滑面内质网, 在偏振光显微镜下微绒毛的根部有一缺乏细胞器的亮带, 若用鞣酸 磷钼酸 氮基黑等染色, 此带显现终末网 细胞微绒毛表面的膜上覆有一层较厚的细胞衣, 其中含磷酸酶 胰淀粉酶 双糖酶及氨基肽酶等, 可促进食物的进一步分解和吸收 此外, 微绒毛的膜上尚有某些特殊受体, 有利于相应物质的吸收 如回肠的内因子结合受体, 有助于维生素 B 12 的吸收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为多糖和淀粉, 经唾液淀粉酶和胰液淀粉酶水解成双糖类, 再由吸收细胞表面的细胞衣中的双糖酶分解成单糖才能被吸收 ; 蛋白质经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作用, 水解成多肽, 再经吸收细胞表面细胞衣中的氨基肽酶分解成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 ; 而食物中的脂肪需经胰脂肪酶消化, 使三酸甘油酯水解成单酸甘油酯 脂肪酸及甘油, 然后由小肠上皮吸收, 进入胞质后在滑面内质网中使单酸甘油酯和脂肪酸又重新合成自身的三酸甘油酯, 它与粗面内质网合成的蛋白质结合成乳糜粒, 经高尔基复合体, 通过细胞侧面释入细胞间隙, 经基膜进入中央乳糜管 相邻细胞顶部之间有紧密连接, 可阻止肠腔内大分子物质直接进入细胞间隙, 保证物质有选择性地吸收 ( 图 ) 过去认为微绒毛内的肌动蛋白与终末网中的肌球蛋白相互作用, 使微绒毛间断性缩短利于物质吸收 现在的研究发现, 在有 Ca 2+ 和 ATP 的情况下, 微绒毛并不缩短, 而是终末网的收缩, 结果整个细胞顶部呈圆顶样凸出, 微绒毛像手指样展开, 使物质充分接触到微绒毛的表面, 以利于吸收 (2) 杯状细胞散在分布于吸收细胞之间, 从十二指肠至回肠末端, 杯状细胞数量逐渐增多 电镜下杯状细胞核周及基部胞质内含较多 RER, 线粒体散在此区, 核上方高尔基复

14 合体发达, 细胞游离缘微绒毛短而稀疏, 顶部胞质充满粘原颗粒 杯状细胞分泌的粘液含糖蛋白巨分子对肠道粘膜起润滑和保护作用 杯状细胞以连接复合体坚固地附着到相邻的吸收细胞 ( 图 ) 2. 固有层相邻绒毛的根部粘膜上皮内陷, 形成小肠腺, 又称肠隐窝 腺长 300~450 m, 延伸向下深达粘膜肌层, 肠腺之间是细密的结缔组织, 还有较多的淋巴细胞 浆细胞 巨噬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每一小肠绒毛中轴有 l~2 条纵行的毛细淋巴管, 称中央乳糜管 (central lacteal), 其起始端为盲端, 管壁由薄层内皮围成, 无基膜, 内皮细胞之间有较大的间隙, 使乳糜微粒等易进入管内 该处的毛细血管内皮有孔, 利于物质吸收 绒毛内还有少量的平滑肌纤维, 可使绒毛收缩, 利于物质吸收和淋巴与血液的运行 小肠腺由吸收细胞 杯状细胞 潘氏细胞 未分化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组成 ( 见图 ); (1) 潘氏细胞 (Paneth cell) 位于肠腺基部, 尤以回肠为多, 常三五成群, 细胞较大, 呈圆锥形, 核卵圆位于基部, 顶部胞质含粗大的嗜酸性颗粒 ( 见图 ), 基部胞质嗜碱性 电镜下胞质中含丰富的粗面内质网, 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及粗大的酶原颗粒 潘氏细胞的分泌颗粒中含溶菌酶 二肽酶和锌 溶茵酶能溶解肠道细菌的细胞壁, 有一定的灭菌作用, 二肽酶与消化功能有关 (2) 未分化细胞位于肠腺基部, 分散在潘氏细胞之间, 在光镜下不易与吸收细胞区别 电镜下胞质内含粗面内质网, 较小的高尔基复合体及大量的游离核糖体, 而线粒体较少, 细胞侧面平整 未分化细胞可不断分裂并分化成吸收细胞和其它肠腺细胞 人的小肠上皮每 3~5 天更新一次 (3) 吸收细胞和杯状细胞 ( 见前述 ) (4) 内分泌细胞 ( 见后述 ) ( 二 ) 小肠其他各层的结构特征十二指肠粘膜下层的结构较为特殊, 内含十二指肠腺, 为复管泡状粘液腺, 腺导管穿过粘膜肌层, 开口于固有层肠腺底部 分泌碱性粘液与碳酸氢盐, 可保护粘膜免受胃液与胰液的侵蚀 小肠粘膜下层也含丰富的淋巴组织, 在回肠系膜的对侧肠壁固有层和粘膜下层内, 有许多淋巴小结聚集成集合淋巴小结, 此处绒毛短而少 ( 图 ) 大的集合淋巴小结肉眼可见, 患肠伤寒时, 细菌常侵入该部淋巴组织, 引起局部溃疡, 严重时可引起肠穿孔

15 图 十二指肠 1 和回肠 2 小肠肌层由内环和外纵两层平滑肌组成 外膜除十二指肠中段一部分为纤维膜外, 其余均为浆膜 六 大肠大肠 (1arge intestine) 包括盲肠 阑尾 升结肠 横结肠 降结肠 乙状结肠和直肠 各段结构基本相似, 管壁均可分为四层, 主要功能为吸收水分 电解质及形成粪便 ( 一 ) 盲肠 结肠与直肠的结构特征大肠粘膜与粘膜下层形成半月形皱襞, 无绒毛, 粘膜上皮由单层柱状细胞夹有大量杯状细胞组成 柱状细胞表面有薄层纹状缘, 杯状细胞分泌粘液, 润滑粘膜 固有层内含大量直管状大肠腺, 较小肠腺直而且长 腺上皮除柱状细胞和大量杯状细胞以外, 在腺的底部有少量未分化细胞及内分泌细胞, 潘氏细胞缺如 大肠粘膜固有层亦富有淋巴组织, 淋巴小结通常可伸入粘膜下层 ( 图 )

16 图 大肠 肌层包括内环 外纵两层, 不同于小肠的是外纵肌集合成三条粗的纵带, 称为结肠带, 各带之间的纵行肌甚薄, 常呈不连续性 直肠与肛门处肠粘膜形成数条纵行皱襞 在齿状线处粘膜上皮由单层柱状转变为复层扁平 直肠下段固有层和粘膜下层内有丰富的静脉丛, 该处易发生淤血而形成静脉曲张, 故好发痔疮 ( 图 )

17 图 直肠与肛管交界处 ( 二 ) 阑尾的结构特征阑尾为盲肠的蚯蚓状突起, 腔窄而不规则, 管壁的一般结构与大肠相似, 但较薄, 固有层内肠腺短而小, 淋巴组织丰富, 并伸入粘膜下层, 以致粘膜肌很不完整 肌层较薄, 可区分为内环和外纵两层, 外膜为浆膜 ( 图 ) 免疫学研究证明, 阑尾是具有粘膜免疫功能的器官 ( 见后述 )

18 图 阑尾 七 肠相关淋巴组织消化道与呼吸道的粘膜与机体外环境相通, 各种抗原物质, 如细菌 病毒 寄生虫卵等有害物质可随饮食入侵人体 它们的多数被胃酸和消化酶破坏, 或由该处粘膜内的淋巴组织对这些抗原物质引起免疫应答 这些淋巴组织包括粘膜内弥散的淋巴组织 ( 淋巴细胞 浆细胞 巨噬细胞 上皮内的淋巴细胞等 ) 孤立和集合淋巴小结, 它们被统称为肠相关淋巴组织 (gut-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GALT) 在肠集合淋巴小结处, 局部粘膜向肠腔呈圆顶状凸起, 位于绒毛之间, 此处上皮内有一特殊细胞, 称 M 细胞或微皱褶细胞 (microfold cell), 因该细胞游离面有一些微皱褶与短小的微绒毛 ;M 细胞基底面质膜内陷形成一较大的穹窿状凹陷, 形似一钟罩, 其内有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 M 细胞胞质薄, 故光镜下难以辨认 电镜下 M 细胞与吸收细胞间有紧密连接, 深部有桥粒和嵌合连接 ;M 细胞胞质少, 成薄膜状, 故又称膜样上皮细胞, 其胞质中含大量吞饮小泡和较多的线粒体 ; 溶酶体少 M 细胞可选择性地摄取肠腔内的抗原物质, 经吞饮小泡, 转运给细胞的中央腔内的淋巴细胞 ( 图 ), 后者进入粘膜淋巴小结与肠系膜淋巴结内分化增殖, 再经淋巴细胞再循环返回肠粘膜, 转化为浆细胞 此处浆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 A(1gA) 两分子 IgA 通过上皮时与上皮细胞产生的称分泌片的糖蛋白相结合, 共同形成一个分泌性免疫球蛋白 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A) SIgA 被吸收细胞吞入胞质, 经迁移释放入肠腔 SIsA 不易被消化酶破坏, 它附着于上皮细胞表面的细胞衣上, 可与特异的抗原结合, 从而抑制细菌增殖 中和毒素 降低抗原与上皮细胞的粘着, 保护肠粘膜 部分增殖的淋巴细胞还可经血流至呼吸道粘膜, 泌尿 生殖道粘膜等处, 发挥类似的免疫效应

19 ( 图 ) 图 M 细胞超微结构模式图 图 SigA 形成过程示意图 八 胃肠道内分泌细胞 胃肠道内分泌细胞是分散在胃肠道上皮和腺体内的一种分泌肽类激素的细胞, 其中尤以

20 胃幽门部和十二指肠上段为多 因胃肠道粘膜的面积巨大, 这些细胞的总量超过其他内分泌腺细胞的总和 该类细胞与神经系统共同调节消化 吸收 分泌和物质代谢等功能 它们能有选择性地被银或铬盐染色, 因此又称之为嗜银或嗜铬细胞 ( 一 ) 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的结构特征胃肠道内分泌细胞大多单个夹于其它上皮细胞之间, 呈圆锥形或扁圆形, 基底部附于基膜, 电镜下胞质中含有一些粗面内质网与高尔基复合体, 而最显著的特点是基部胞质内含分泌颗粒, 故又称基底颗粒细胞 分泌颗粒的大小 形状及电子密度依细胞类型而异 根据细胞游离面是否达到腔面, 胃肠道内分泌细胞可区分为开放型与闭合型两类 ( 图 ) 图 胃肠道内分泌细胞超微结构与功能示意图 1. 开放型细胞为锥体形, 顶端较细, 游离面有少量微绒毛伸达管腔 此型细胞对管腔内食物的刺激有较强的感受性, 从而释放某种激素或递质 2. 闭合型细胞为圆形或扁圆形, 细胞的顶部被相邻细胞覆盖而不露出腔面, 此型细胞能感受局部微环境的变化 胃肠运动的机械刺激或其他激素的调节而改变其内分泌状态 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通过三种方式发挥作用 :1 内分泌作用 : 激素释放到血液中, 经血循环作用于靶细胞 2 神经递质作用 : 分泌物作为神经递质来传递信息 3 旁分泌 (paracrine) 作用 : 分泌物到达上皮下结缔组织中, 以扩散方式作用于邻近的细胞或组织 ( 二 ) 分布在胃肠道的主要内分泌细胞 ( 表 5-2-1)

21 表 胃肠道主要的内分泌细胞 细胞名称分布部位产物主要作用 G 细胞或胃泌素细胞 (gastrin cell) 幽门 十二指肠胃泌素 ( 促胃酸激素 ) 促使胃腺分泌胃酸 S 细胞或促胰液素细胞 (secretin cell) K 细胞或抑胃多肽细胞 (gastric inhibitory polypeptide cell) EC 细胞或肠嗜铬细胞 (Enterochromaffin cell) D 细胞或生长抑素细胞 (somatostain cell) 胆囊收缩素细胞或 I 细胞 (cholecystokinin cell, Ivy cell) EC 1 细胞或 P 物质细胞 (p-substance cell) D 1 细胞或血管活性肠多肽细胞 (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 cell) L 细胞或肠高血糖素细胞 (enteroglucagon cell) PP 细胞或胰多肽细胞 (pancreatic polypeptide cell) 十二指肠 空肠 促胰液素 增加胰液和胆汁分泌 中和胃酸 十二指肠 空肠 抑胃多肽 抑制胃酸分泌与促进胰岛素分泌 胃 肠 5- 羟色胺, 血清素 增加胃肠运动 胆囊收缩与抑内啡呔制胃胰分泌 胃 肠 生长抑素 抑制胃酸 胰液及胰岛甲 乙细胞分泌 十二指肠 空肠 胆囊收缩素 促使胆汁与胰酶分泌 胃 肠 P 物质 促使唾液分泌和肠蠕动 胃 肠 血管活性肠肽 血管扩张 离子和水分泌 小肠 肠高血糖素 促使肌层缓慢运动 胃 肠 胰多肽 抑制胃肠运动 减缓胆囊收缩 第二节消化腺 消化腺可分为两类 一类较小或散在于各段消化管壁内的, 如小唾液腺 食管腺 胃腺和肠腺等 ; 另一类比较大而位于消化管壁之外的, 如大唾液腺 胰腺和肝脏等, 其分泌物由导管输送到消化管内, 参与消化活动 有的消化腺尚兼有内分泌或其他重要功能 一 大唾液腺口腔粘膜内有小唾液腺, 如唇腺 颊腺和腭腺等 ; 大唾液腺指腮腺 颌下腺和舌下腺, 它们均有导管开口于口腔 唾液腺分泌唾液 正常成人每天可分泌 l000~1500ml, 其中大部分来自颌下腺 唾液主要成分为水 ( 占 99%), 含有少量酶 粘液和免疫球蛋白 唾液能湿润口腔和食物 : 唾液淀粉酶可初步消化食物中之淀粉, 唾液中的溶菌酶和分泌性 IgA 具有免疫功能 ( 一 ) 大唾液腺的一般结构唾液腺表面包有薄层结缔组织, 称为被膜 结缔组织自被膜伸入腺实质, 将其分成许多腺小叶 腺实质由反复分支的导管及其末端的腺泡组成 1. 腺泡 (alveolus) 又称腺末房, 呈泡状或管状, 由一层立方形或锥体形的腺上皮细胞围成 在腺上皮与基膜之间有肌上皮细胞, 其胞体扁平, 有长而分支的突起包绕腺泡, 突起内有较多的肌微丝, 其收缩有助于腺泡分泌物的排出 依据腺细胞的结构和分泌物性质的不同, 腺泡可分以下三类 ( 图 ):

22 图 唾液腺的腺泡与导管模式图 图 颌下腺 ( 高倍 ) (1) 浆液性腺泡 (serous alveolus) 由浆液性腺细胞组成, 胞质着色较深, 核圆形, 略偏位于基部 顶部胞质内含嗜酸性的酶原颗粒, 基部胞质呈嗜碱性, 电镜下为大量的粗面内质网 浆液性腺泡分泌物较稀薄, 含唾液淀粉酶和少量粘液 (2) 粘液性腺泡 (mucous alveolus) 由粘液性腺细胞组成, 胞质呈浅蓝色, 核为扁圆形, 位于细胞基底部 电镜下见胞质内含许多粗大的粘原颗粒, 在 HE 切片中不易着色, 常呈空

23 泡状 粘液性腺泡分泌物较粘稠, 含粘蛋白, 分泌后与水结合而成粘液 (3) 混合性腺泡 (mixed alveolus) 由上述两类腺细胞共同组成, 常见的形式为粘液性腺 泡的末端附有数个浆液性腺细胞, 切片中呈半月形, 故称半月 (demilune), 其分泌物可通过 粘液性腺细胞之间的细胞间小管排入腺泡腔 2. 导管为分支的上皮性管道, 它把分泌物从腺泡输送到口腔 可分为以下各段 ( 图 ) (1) 闰管 (intercalated duct) 与腺泡相连, 较短, 管径最细, 管壁由矮的单层立方或单层 扁平上皮组成 (2) 纹状管 (striated duct) 或称分泌管, 与闰管相延续, 管径较粗, 由单层柱状上皮围 成, 核常靠近细胞顶部, 胞质嗜酸性, 细胞基部可见纵纹, 电镜下为许多胞膜内褶和纵行排列的线粒体, 有助于细胞与血液间进行水和电解质的转运 纹状管能从分泌物中吸收 Na + 入血液, 而排出 K + 入管腔, 并可重吸收和排出水, 以调节唾液的电解质和唾液含量 这种 离子交换活动可受到肾上腺皮质醛固酮等激素的调节 (3) 小叶间导管和总导管小叶内的纹状管汇合成位于小叶间结缔组织中的小叶间导 管, 上皮多为假复层柱状 最后它们再汇合成一条或数条总导管开口于口腔, 近开口处上皮 渐变为复层扁平, 与口腔上皮移行 ( 二 ) 三大唾液腺的特征 ( 表 5-2-2) 表 三大唾液腺特征比较 腮腺颌下腺舌下腺 腺泡 纯浆液性腺 混合性腺, 浆液性腺泡多于混合性或粘液性腺泡 混合性腺, 主要为粘液性和混合性腺泡, 半月较多 导管 闰管较长, 纹状管较短, 间质中常见脂肪 闰管短, 纹状管较长 无闰管, 纹状管不明显 分泌物 占唾液的 25%, 含唾液淀粉酶较多, 粘液很少 占唾液的 70%, 含唾液淀粉酶较少, 粘液较多 占唾液的 5%, 以粘液为主 近年来, 从人和其他哺乳类的颌下腺中分离出约 30 种多肽, 有的与细胞和组织的生长和分化有关, 如神经生长因子 (NGF) 表皮生长因子(EGF) 内皮生长刺激因子(EGSF) 和红细胞生成素 (EPO) 等 二 胰腺胰腺 (pancreas) 表面覆有薄层的结缔组织被膜, 结缔组织伸入腺实质, 将其分隔成许多界限不明显的小叶 腺实质可分为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 ( 图 )

24 图 胰腺 ( 高倍 ) ( 一 ) 外分泌部 1. 腺泡由一层锥体形的浆液性腺细胞组成, 外有基膜, 但无肌上皮细胞 腺细胞核圆, 位于基部, 基部胞质嗜碱性, 电镜下为密集排列的粗面内质网, 能合成大量酶蛋白 顶部胞质富含嗜酸性的酶原颗粒 (zymogen granule), 其含量因细胞的机能状态而异, 消化活动旺盛时, 酶原释放, 颗粒减少, 随后又重新形成 胰腺腺泡的另一特征是腺泡内可见数个扁平或矮立方形的细胞, 着色较浅, 核卵圆或圆形, 称为泡心细胞 (centroacinar cell) 它们是伸入腺泡腔内的闰管上皮细胞 2. 导管胰腺的闰管较长而分支多, 由单层矮立方上皮组成 闰管和泡心细胞能分泌水和电解质 胰腺无分泌管, 闰管汇入单层立方上皮的小叶内导管, 再汇成单层柱状上皮的小叶间导管 继之, 汇成纵贯胰腺首尾的主导管 主导管仍为单层柱状上皮, 常有杯状细胞 在所有的胰腺导管上皮细胞间均有散在的内分泌细胞, 如 B 细胞和 A 细胞 ( 见下节胰岛细胞 ) 胰腺分泌胰液, 每天约 1500ml, 为碱性水样液,pH 7.8~8.4, 其中含大量的碳酸氢钠, 能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 胰液中含有丰富的胰淀粉酶 胰脂肪酶 胰蛋白酶和胰糜蛋白酶等, 能分别消化食物中相应的养分 其中有的酶是以酶原的形式分泌的, 如胰蛋白酶原和胰糜蛋白酶原, 进入小肠后被肠肽酶激活成有活性的酶 胰腺细胞尚分泌一种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trypsin inhibitor), 使胰蛋白酶原在胰腺内不致激活 若这种自我制约的机制失调, 则可致胰蛋白酶原在胰腺内被激活, 使胰组织被分解破坏而发生急性胰腺炎 ( 二 ) 内分泌部 胰岛胰岛 (pancreatic islet) 是散布于外分泌腺腺泡之间的呈小岛状的内分泌细胞团, 成人可多达 100 万个, 约占胰腺总体积的 1.5%, 在胰尾部较多 在 HE 标本中着色浅, 大小不等, 小的仅由几个细胞组成, 大的可达数百个细胞, 细胞排列呈团 索状 细胞间有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 细胞分泌的激素易于透入血液 HE 标本中胰岛细胞的种类不易区别, 经三色染

25 色 (Mallory 法 ) 的标本可见胰岛细胞主要分三种 : 1.A 细胞 ( 甲细胞 ) 胞质着色较红, 胞体大而呈多边形, 数量较少, 约占 20%, 多位于胰岛周边部 ( 图 ) A 细胞分泌高血糖素 (glucagon), 故又称高血糖素细胞 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和抑制糖原合成, 使血糖升高 患 A 细胞肿瘤的病人, 高血糖素分泌过多, 血糖升高而从尿中排出, 出现糖尿 图 胰岛三种细胞分布模式图 2.B 细胞 ( 乙细胞 ) 胞质染成桔黄色, 胞体较小, 数量最多, 约占 75%, 主要位于胰岛的中央部 ( 图 ) B 细胞分泌胰岛素 (insulin), 故又称胰岛素细胞 胰岛素最主要的作用是促进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内作为细胞代谢的主要能源 ; 同时也促进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肝糖原而被贮存起来, 其作用与高血糖素相反, 使血糖降低 由这两种激素的协同作用而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若胰岛病变导致 B 细胞退化, 胰岛素分泌不足, 可致血糖升高, 并从尿中排出, 即成糖尿病 ; 而胰岛 B 细胞肿瘤病人, 可因胰岛素分泌过多而致低血糖症 3.D 细胞 ( 丁细胞 ) 胞质染成蓝色, 数量最少, 约占 5%, 细胞呈圆或梭形, 散在于 A B 细胞之间 ( 图 ) 核卵圆形, 染色质致密 D 细胞分泌生长抑素 (somatostatin), 能抑制 A B 细胞的分泌, 起调节作用 胰岛中还含有少量其他的细胞, 如 PP 细胞, 分泌胰多肽 (pancreatic polypeptide), 有抑制胃肠运动和减弱胆囊收缩等作用 ;D 1 细胞, 分泌血管活性肠肽 (VIP), 能促进胰腺腺泡和 A B 细胞的分泌,G 细胞, 分泌胃泌素 (gastrin), 能刺激胃酸的分泌等 ( 三 ) 胰岛 腺泡门脉系统入岛小动脉进入胰岛后分支蟠曲形成有孔毛细血管网, 与胰岛细胞紧密相贴, 岛内毛细血管汇成数条出岛小静脉, 然后呈放射状分布到周围的外分泌部, 再次分散形成包绕胰腺腺泡的毛细血管网, 再汇入小叶内静脉 由于形成两次毛细血管, 故称为胰岛 腺泡门脉系统 ( 图 )

26 图 胰岛和腺泡的血液供应关系示意图 胰腺的血液供应有以下特点 :1 入岛血液先流经 A D 细胞, 再流向 B 细胞, 推测 A D 细胞的分泌物能控制 B 细胞的活动,2 胰岛的高浓度激素首先作用于邻近的外分泌部腺泡, 对该处腺泡的分泌有较明显的调节作用, 故近胰岛腺泡较大, 分泌亦较旺盛 三 肝脏肝 (liver) 是人体内最大的腺体, 它产生胆汁输入消化管, 参与脂类物质的消化, 故通常将其列入消化腺 但肝的结构和功能很特殊, 与其他消化腺有很大的差异, 在机体的物质代谢中有合成 转化 分解和解毒等作用, 也参与免疫和灭活激素的功能 胚胎时期, 肝脏具有造血作用 胚胎第 4 个月后, 该功能渐被骨髓所替代 成人肝仍参与造血调节和保留造血的潜能 故在某些病理情况下, 肝可恢复其造血功能, 因此肝脏的作用远远超过了消化的范畴 肝表面覆有致密结缔组织的被膜, 内含较多的弹性纤维 被膜表面大部分覆有浆膜 在肝门部, 结缔组织随血管和肝管的分支伸入肝实质, 构成了肝的支架, 并把肝实质分隔成许多肝小叶 ( 一 ) 肝小叶肝小叶 (hepatic lobule) 是肝的结构单位, 呈多边形的棱柱体, 长径 2mm, 宽径 lmm 成人肝约有 50 万 ~100 万个肝小叶 ( 图 ) 正常人肝小叶之间结缔组织较少, 约占 4%, 故小叶的界限不明显 ( 图 ) 肝小叶中央有一条中央静脉(central vein), 纵贯小叶之长轴 ( 图 ), 肝细胞单层排列呈板状, 称肝板 (hepatic plate)( 图 ), 切片上肝板呈索状, 故又称肝索 (hepatic cord) 肝板以中央静脉为中轴, 大致呈放射状排列, 相邻的肝板互相连接, 呈迷路状, 其间的不规则腔隙为肝血窦, 肝血窦可通过肝板上的孔而互相沟通, 连接成网状腔隙

27 图 肝小叶立体模式图 图 肝小叶

28 图 肝小叶立体结构模式图 1. 肝细胞 (hepatocyte) 是构成肝小叶的主要成分, 约占其体积的 75% 肝细胞较大, 直径为 20~30 m, 呈多面体形 细胞质呈嗜酸性, 其中含有一些嗜碱性物质, 即粗面内质网之所在,HE 染色时胞质中的糖原和脂滴大多消失, 而可见留下的小空隙 胞核大而圆, 居中央, 核膜清楚, 染色质松散, 有一至数个核仁 约 25% 的肝细胞有双核 ( 图 ); 有的肝细胞的核较大, 为多倍体

29 图 肝细胞与肝血窦 ( 高倍 ) 肝细胞分化程度较高, 功能复杂, 故电镜下可见发育较好的多种细胞器和内含物 ( 图 ) 图 肝细胞与肝血窦超微结构模式图

30 (1) 线粒体遍布于胞质内, 数量很多, 每个肝细胞内约有 2000 个 为肝细胞的功能活动提供能量 (2) 粗面内质网很发达, 常成群分布于核周围以及线粒体和肝血窦附近, 能合成多种血浆蛋白质, 如白蛋白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 载体蛋白和脂蛋白等 它们经肝细胞的血窦面释放到血液中 (3) 滑面内质网很丰富, 呈小泡或小管状, 常与糖原颗粒相伴存在 由于它有多种酶系, 如氧化还原酶 水解酶 合成酶和转移酶等, 故它具有多种功能, 如胆汁 甘油三酯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 ; 脂类 激素和胆红素的代谢 ; 类固醇激素如性激素的灭活及多种物质的生物转化等 此外, 它尚可通过氧化 还原 水解和结合等过程, 对有害物质和药物起解毒作用, 如对巴比妥等的分解 (4) 溶酶体数量和种类均较多, 大小不等, 多见于胆小管和高尔基复合体附近 它积极参与肝细胞的代谢和细胞器的更新过程, 也参与胆红素的代谢和转运以及铁的贮存 (5) 微体为大小不等的圆形小体, 呈均质状, 主要含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 它们能将细胞代谢中产生的过氧化氢还原为水, 而消除它对细胞的毒性作用 (6) 内含物有多种, 如糖原 脂滴和色素等 它们的含量均因机体所处不同的生理和病理状态而异 如进食后糖原增多, 饥饿时减少 正常肝细胞内脂滴少, 而在某些肝病时可以增多 色素有胆红素 脂褐素和含铁血黄素等, 如脂褐素的含量随年龄增高而增多 2. 胆小管 (bile canaliculus) 位于相邻的肝细胞邻接面之间, 由局部细胞膜各自向胞质内凹陷而形成 ( 图 ), 管径很细 仅 0.5~1 m, 在 HE 标本中不易看到 胆小管在肝板内互相连接呈网格状, 从肝小叶中央向周边部延伸, 至小叶边缘汇合成数条短小的闰管, 又称 Hering 管 闰管由单层立方上皮围成, 核呈圆形, 胞质着色淡, 闰管离开小叶边缘后即汇入小叶间胆管 电镜下见胆小管有明显的管腔 ( 图 ), 肝细胞膜向腔内突出, 形成许多短的微绒毛 胆小管附近相邻两肝细胞的膜彼此贴近, 并形成连接复合体, 防止胆汁经细胞间隙而进入肝血窦 若胆道受阻, 胆小管因胆汁郁积而扩张, 甚至使连接复合体破裂, 胆汁即可进入肝血窦 这是形成黄疸的原因之一 相邻两肝细胞之间还有缝隙连接, 起沟通信息 调节生理活动的作用 3. 肝血窦 (hepatic sinusoid) 是位于肝板之间的不规则腔隙 ( 见图 ), 大小不等 它们通过肝板上的孔而相互沟通成网 血液从肝小叶周边流经肝血窦, 而后汇入中央静脉 血窦壁衬有内皮细胞, 窦腔内有肝巨噬细胞 (1) 内皮细胞肝血窦的壁由一层扁平的内皮细胞围成, 核扁圆形, 突向窦腔 ( 见图 ) 电镜下见内皮细胞往往不连续, 可有 0.1~0.5 m 的间隙 无核部分的胞质很薄, 有许多大小不等的窗孔 ( 直径为 0.1~2 m), 呈筛状, 窗孔无隔膜 胞质内有较多的吞饮小泡 ( 图 ) 人肝血窦内皮外无基膜, 仅有散在的网状纤维, 因此通透性较大, 肝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和血液中的血浆成分均可通过, 有利于肝细胞与血液间的物质交换 (2) 肝巨噬细胞又称枯否细胞 (Kupffer cell)( 见图 ), 在肝血窦内, 呈星形, 多突起, 常附着于内皮细胞表面, 突起可伸入内皮细胞之间, 核呈椭圆形, 胞质内常见被吞噬的红细胞或异物等 电镜下见细胞表面有许多皱褶和微绒毛 ( 图 ) 胞质内含大量的各级溶酶体和吞噬体 肝巨噬细胞是体内最大的巨噬细胞群体, 约占全身巨噬细胞的 1/2; 它们具有活跃的吞噬功能, 是机体的重要防御机制, 它能吞噬和清除肝血窦中的细菌 异物和衰老的红细胞, 并把血红蛋白分解成胆红素 此外, 肝巨噬细胞也有处理抗原 诱导 T 细胞增殖 参与免疫调节等作用 4. 窦周隙 (perisinusoidal space) 或称 Disse 隙 ( 见图 ), 即肝血窦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的狭窄间隙, 宽仅 0.4 m, 电镜下间隙明显可见 ( 图 ) 由于肝血窦壁的通透性

31 大, 所以血浆成分均能透入窦周隙 肝细胞表面有许多微绒毛伸入窦周隙而浸润于血浆中, 微绒毛的存在使肝细胞与血浆的接触面增大 6 倍左右, 有利于物质交换 窦周隙内尚有少量网状纤维构成微细的网架, 对内皮起支持作用 肝小叶内窦周隙也是相互连通的, 肝的淋巴主要来自窦周隙的血浆 窦周隙内有贮脂细胞 (fat-storing cell) 常嵌于两个相邻肝细胞的凹陷内 细胞形态不规则, 有突起附于内皮细胞外面或肝细胞之间 在 HE 切片中不易辨认 电镜下可见其胞质及突起中有不同大小的脂滴 细胞核不规则, 有凹陷 贮脂细胞有产生胶原的功能, 在慢性肝病或肝硬化时, 贮脂细胞增多, 并转化为成纤维细胞, 这与肝的纤维增生性病理变化密切相关 贮脂细胞的脂滴内含有维生素 A, 有摄取和贮存维生素 A 的功能 ( 二 ) 肝的血液循环和门管区肝的血液供应特别丰富, 成人肝血流量每分钟达 1500~2000ml 其来源有二, 即门静脉和肝动脉 ( 图 ) 门静脉是肝的功能性血管, 它汇集来自消化管的血液, 占肝血流量的 3/4, 内含丰富的营养物质, 供肝细胞代谢 贮存和转化 门静脉进入肝内, 沿小叶间结缔组织反复分支, 形成小叶间静脉, 其终末支通入肝血窦 ( 见图 ); 肝动脉是肝的营养性血管, 它带给肝含氧量高的血液, 占肝血流量的 1/4 肝动脉分支形成小叶间动脉, 与小叶间静脉伴行, 其终末支也通入肝血窦 小叶间动脉还发出小支营养被膜 间质和胆管 肝血窦的血液从小叶周边流向中央, 在此途中与肝细胞进行充分的物质交换, 然后汇入中央静脉 中央静脉的内皮外仅围以少量结缔组织, 有壁薄多孔之特征 中央静脉自肝小叶的基部穿出后汇入小叶下静脉 ( 见图 ) 小叶下静脉管径较大, 管壁较厚, 它单独行于小叶间结缔组织中, 然后汇成 2~3 条肝静脉, 出肝后进入下腔静脉 图 肝的血液循环 胆汁排出和淋巴管回流示意图 肝的小叶间结缔组织较少, 多集中于血管和胆管的周围, 构成门管区 (portal area)( 见图 ) 每个肝小叶周围可见 3~5 个门管区, 内含小叶间静脉 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胆管, 此外还有小叶间淋巴管和神经 小叶间胆管较细, 上皮为单层立方或单层柱状 ( 三 ) 肝的胆汁形成和排出途径肝细胞吸收血浆中的胆红素后, 经滑面内质网内酶的作用转化为水溶性的结合胆红素, 释放入胆小管, 与胆盐 胆固醇等共同组成胆汁 胆汁分泌入胆小管后, 从小叶中央向周边输送, 达小叶边缘进入闰管, 闰管出小叶后与小叶间胆管相连 ( 见图 ), 然后向肝门方向汇集, 至肝门部汇合成左 右肝管出肝 ( 见图 ) ( 四 ) 肝的淋巴回流

32 肝产生大量的淋巴, 正常人每天有 850~l 000m1, 占胸导管内淋巴的 25%~50% 肝小叶内没有毛细淋巴管, 肝的淋巴大部分来自窦周隙的血浆, 至小叶周边经结缔组织间隙而吸收入小叶间淋巴管, 然后汇合成肝门的淋巴管 被膜和间质的毛细淋巴管也汇入小叶间淋巴管 ( 图 ) 在肝硬化时, 由于肝的血循环不畅, 淋巴大量产生, 可向腹腔漏出, 是形成腹水的主要原因之一 ( 五 ) 肝的再生肝受损或部分切除后, 尚存的肝细胞可迅速分裂增殖, 如大鼠肝切除 3/4, 术后 5~7 天肝的重量和体积恢复正常 肝病患者在大部或部分肝切除后, 肝体积一般在半年内恢复正常 四 胆囊胆囊 (gall bladder) 可分为粘膜 肌层和外膜三层 ( 图 ) 图 胆囊 1. 粘膜形成许多高而分支的皱襞 上皮为单层柱状, 游离面有大量短的微绒毛, 上皮细胞能分泌粘液, 并有吸收胆汁中水和无机盐的功能 固有膜为薄层结缔组织, 有较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 2. 肌层较薄, 肌纤维排列不规则, 大致为内环行 中斜行和外纵行三层 3. 外膜为疏松结缔组织, 部分有浆膜覆盖 胆囊能贮存和浓缩胆汁, 容量为 40~60ml 脂肪性食物有促使小肠内分泌细胞(Ⅰ 细胞 ) 产生缩胆囊素, 能刺激胆囊肌层收缩, 排出胆汁

33 第三节消化系统的发生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密切相关, 它们的主要器官由原始消化管演变而来 一 原始消化管的形成和分化人胚第 3 周末, 三胚层胚盘随着头褶 尾褶和侧褶的形成, 由扁平形逐渐卷折为圆筒形胚体, 此时卵黄囊顶部的内胚层和脏壁中胚层被卷入胚体, 形成一条纵行的原始消化管 (primitive gut) 它可分前肠 中肠和后肠三部分 前肠顶端和后肠末端, 原先都是盲端, 分别被口咽膜和泄殖腔膜封闭, 不久此二膜先后破裂, 使前肠 后肠与外界相通 中肠与卵黄囊相连, 随着胚体和原肠的生长发育, 卵黄囊相对变小, 两者连接部分变得细长, 称卵黄管 ( 图 5-3-1) 图 原始消化管的分化 前肠分化为原始咽 ( 包括咽囊及其衍生物 ) 食管 胃 胆总管开口处以前的十二指肠 肝 胆道 胰和除鼻以外的呼吸道 中肠分化为从胆总管开口处以后的各段小肠 盲肠 阑尾 升结肠和右 2/3 横结肠 后肠分化为左 1/3 横结肠 降结肠 乙状结肠 直肠和肛管上段 原始消化管内胚层仅分化为消化管道 呼吸道的上皮及其腺体 其它如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 软骨等皆由脏壁中胚层分化形成 二 咽囊的衍化人胚第 4 周初, 原始咽的内胚层由前至后顺次向两侧外方膨出 5 对咽囊, 它们和 5 对鳃沟相对应, 前 4 对明显, 第 5 对很小 ( 图 5-3-2)

34 图 咽囊及其衍生的器官 第 1 对咽囊背外侧部向外膨大形成中耳鼓室, 其余部分伸长形成咽鼓管 与此咽囊相对的第 1 鳃沟发育形成外耳道 鳃膜分化为鼓膜 第 2 对咽囊外侧大部被咽壁吸收, 内侧部分形成腭扁桃体的隐窝及其上皮 第 3 对咽囊腹侧部分内胚层上皮与其相对的鳃沟外胚层上皮一起增生, 形成左 右两条细胞索, 下移伸向胸部, 渐与咽囊分离 左 右两条细胞索根部退化, 其余部分膨大并合并成胸腺 背侧部分咽囊内胚层上皮增生成索也和咽囊脱离形成下一对甲状旁腺, 下移至甲状腺背侧下部 第 4 对咽囊背侧部分上皮增生并下移至甲状腺背侧上部, 分化为上一对甲状旁腺 腹侧部分和第 5 对咽囊一起形成后鳃体 (ultimobranchial body) 第 5 对咽囊很小, 上皮细胞索形成后鳃体后, 部分后鳃体细胞迁至甲状腺内, 分化为甲状腺的滤泡旁细胞 也有人认为滤泡旁细胞来自神经嵴的外胚层细胞 三 消化系统的发生 ( 一 ) 原始咽的演变 1. 咽的形成咽为前肠头端的膨大部分, 呈背腹扁平 前端较宽 后端渐窄的漏斗状, 前端与口咽膜相连 胚胎第 4 周末, 口咽膜破裂, 使咽前与口凹相通, 后端与食管相连 2. 舌的发生约在胚胎第 4 周末, 相当于第 1 鳃弓下颌隆起腹内侧的间充质向咽底部正中先发生一个较小的略呈三角形的隆起, 称奇结节, 位于盲孔前端 接着, 在奇结节的前端两侧, 又发生一对较大的呈卵圆形的侧舌隆起 ( 图 5-3-3) 左 右两侧舌隆起生长迅速, 向前伸展并在中线互相融合, 形成舌体, 奇结节发育缓慢, 仅形成舌盲孔前方舌体的一小部分 第 2 鳃弓的间充质增生, 由咽底正中向咽腔面隆起, 形成联合突, 发育为舌根 第 3 4 鳃弓的中胚层形成鳃下隆起, 发育为舌根的一部分和会厌 舌体和舌根的合并线呈 V 字形的沟, 称界沟 故舌体的表面上皮来自口凹外胚层, 舌根的表面上皮来自咽壁内胚层, 舌

35 内结缔组织来自咽周围间充质, 舌肌来自体节生肌节细胞 图 舌的发生 3. 甲状腺的发生胚胎第 4 周初, 在原始咽底正中线相当于第 2 3 对鳃弓的平面上, 其内胚层细胞增生, 向下伸展形成一囊, 称甲状腺憩室, 以后伸长成一条盲管, 称甲状舌管 (thyroglossal duct), 沿颈部正中线伸向气管前方, 其末端细胞增生, 形成左 右两个细胞团, 发育为甲状腺 以后甲状舌管退化消失, 其起始处留有一浅凹, 称盲孔 若甲状舌管退化不全, 颈部正中可残留一囊, 形成甲状舌管囊 ; 若甲状舌管未退化时, 在舌与甲状腺之间有一细管相连 ( 二 ) 食管的发生人胚第 4 周, 食管很短, 以后由于心脏位置下降和颈部伸长, 食管也随之增长 最初食管的内胚层上皮分化为单层柱状, 接着迅速增生形成复层, 过度增生的细胞使管腔一度闭塞 约在第 8 周, 管腔又重新出现

36 ( 三 ) 胃的发生胚胎第 4 周末, 食管尾端与一个梭形膨大的胃原基相连, 以胃背系膜和胃腹系膜分别将胃原基连到体后壁和前壁上 以后由于胃背侧缘发育较快, 形成胃大弯 胃背系膜发育也快, 向左扩展形成网膜囊和大网膜, 使胃大弯由背侧转向左侧 胃腹侧缘生长缓慢, 形成胃小弯, 并由腹侧转向右侧 胃腹系膜生长也慢, 形成小网膜 因此, 促使胃沿胚体纵轴向右发生 90 顺时针方向旋转 由于肝发育快并固定于横膈偏右, 胃的头端被推向左外侧, 由于十二指肠的固定, 胃的尾端被固定于腹后壁上, 以致胃的长轴由原来的垂直方向转变为从左上斜向右下的方位 ( 图 5-3-4) 图 胃的发生 ( 四 ) 肠的发生胚胎第 4 周, 十二指肠由前肠尾端和中肠头端形成, 它们生长较快, 形成 C 字形的十二指肠袢凸向腹侧 当胃旋转时, 十二指肠袢就转向右侧, 并通过背系膜固定于右侧腹后壁处 肠的腹系膜在早期就全部退化消失, 背系膜则随着肠管的生长而增长 胚胎第 5 周, 十二指肠以下的中肠生长较快, 并凸向腹侧形成 U 字形的中肠袢 (midgut loop), 袢的背系膜内有肠系膜上动脉行走 袢顶与卵黄管相连 卵黄管以上的肠袢称头支, 卵黄管以下的肠袢称尾支 胚胎第 6 周, 在尾支近侧段又发生一囊状的盲肠突, 它是盲肠和阑尾的原基, 也是大肠和小肠的分界标志 由于中肠袢的发育迅速, 肝和中肾的不断增大, 腹腔容积相对变小, 以致腹腔暂时不能容纳全部肠袢, 致使肠袢突入脐带内的胚外体腔 ( 也称脐腔 ), 形成胚胎性的生理性脐疝 此时肠袢在脐腔内继续增长并开始旋转, 它以肠系膜

37 上动脉为轴心作 90 逆时针方向旋转 ( 从胚胎腹面观 )( 图 5-3-5), 使头支转向右侧, 尾支转向左侧 头支在脐腔内迅速增长, 形成蟠曲的空肠和回肠大部 至胚胎第 10 周时, 腹腔增大, 脐腔内肠袢退回腹腔, 同时又发生逆时针 180 旋转, 这样肠袢共旋转 270, 头支逐渐转到腹腔左下方, 使空肠和回肠蟠曲在腹腔中部, 脐腔闭锁 尾支逐渐转到腹腔右上方, 形成横结肠和降结肠 盲肠突从肝右叶下方逐渐下降到右髂窝处, 升结肠随之形成 盲肠突远侧段萎缩退化, 形成一狭窄的憩室即为阑尾, 近侧段膨大为盲肠 降结肠的尾端移近中线, 形成乙状结肠 图 肠的发生

38 胚胎第 6 周以后, 卵黄管退化闭锁, 并脱离肠袢, 最后逐渐消失 ( 五 ) 直肠和肛管的发生直肠是由泄殖腔分隔形成 后肠末端膨大部分称泄殖腔 (cloaca), 它的腹面和尿囊相连, 腔的末端以泄殖腔膜与外界相隔 胚胎第 4~5 周, 后肠与尿囊之间的间充质增生, 形成一镰刀状隔膜突入泄殖腔内, 形成尿直肠隔 (urorectal septum), 其末端与泄殖腔膜相连 第 7 周时, 尿直肠隔将泄殖腔纵分为背侧的原始直肠和腹侧的尿生殖窦 (urogenital sinus) 两部分, 前者分化为直肠和肛管上段, 后者主要分化为膀胱和尿道 ( 图 5-3-6) 泄殖腔膜也随之分为背侧的肛膜 (anal membrane) 和腹侧的尿生殖膜 (urogenital membrane) 图 泄殖腔的分隔 肛管上段来自原始直肠的末端, 肛管下段来自肛膜外方的肛凹 (anal pit)( 图 5-3-7) 胚胎第 8 周时, 肛膜破裂, 肠腔与外界相通 因此, 肛管上 2/3 的上皮来自后肠的内胚层, 肛管下 1/3 的上皮来自肛凹的外胚层, 两者的分界线为肛管的齿状线 ( 六 ) 肝和胆道系的发生胚胎第 4 周初, 前肠末端腹侧壁的内胚层细胞增生, 向外突出一盲管, 称肝憩室 (hepatic diverticulum), 它是肝 胆囊和胆道的原基 肝憩室伸入原始横膈 ( 指心包腔与卵黄管之间的间充质 ) 内, 迅速增大, 分为头支和尾支 ( 图 5-3-8)

39 图 肝和胰的发生 头支较大, 细胞增殖较快, 形成许多纵横交错的肝细胞索, 它们和横膈内由卵黄静脉和脐静脉形成的血管网交织在一起 以后肝细胞索逐渐发育成肝板和肝内胆管上皮 ; 血管网演变为肝血窦 包围在周围的间充质分化为肝的被膜, 并进入肝内构成肝的结缔组织 胚胎第 6 周时, 肝内开始造血, 出生前, 肝基本停止造血 胚胎第 3 个月, 肝细胞开始分泌胆汁 尾支较小, 其末端膨大形成胆囊, 细长的柄成为胆囊管 肝憩室根部发育为胆总管, 和十二指肠壁相通连 肝外胆道起初为实心的细胞索, 后来部分上皮细胞退化吸收才出现管腔 ( 七 ) 胰腺的发生胚胎第 4 周末, 邻近肝憩室的前肠内胚层上皮向外增生, 形成两个芽形突起, 背侧称背胰芽, 体积较大, 生长迅速 ; 腹侧称腹胰芽, 体积较小, 位于肝憩室下方, 紧靠胆总管 ( 图 5-3-8) 背胰芽和腹胰芽的细胞不断增生并反复分支, 末端部分的细胞形成腺泡, 其余部分就形成各级导管, 以后背胰芽和腹胰芽分别分化为背胰和腹胰 当十二指肠袢向右旋转时,

40 腹胰和胆总管一起转向背侧, 与背胰合并 腹胰形成胰头下部, 背胰形成胰头上部及胰体 胰尾 腹胰和背胰的导管也互相吻合, 腹胰的导管和背胰导管的远侧段构成主胰管, 它和胆总管汇合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 ; 背胰导管的近侧段或退化消失, 或不退化形成副胰管, 开口于十二指肠副乳头 当部分胰腺内胚层细胞从细胞索分离形成孤立存在的细胞团而导管退化时, 即分化为胰岛, 于胚胎第 5 个月开始分泌胰岛素等 ( 八 ) 消化系统先天性畸形 1. 消化管狭窄或闭锁消化管管壁上皮细胞在发生过程中会出现暂时性的过度增生, 致使管腔发生暂时性狭窄或闭锁, 不久, 过度增生的细胞退化吸收, 上皮变薄, 管腔重新出现 如果某段过度增生的消化管的上皮未退化吸收, 则管腔狭小或不通, 就发生先天性消化管狭窄或闭锁畸形, 以食管和十二指肠狭窄或闭锁较为常见 2. 先天性脐疝 (congenital umbilical hernia) 若出生时肠管在脐腔内未能退回腹腔, 或退回后脐腔仍未消失, 使肠管容易再次突入脐腔内而形成先天性脐疝 3. 脐瘘 (umbilical fistula) 因卵黄管未退化, 以致肠管和脐之间残留有一管道 胎儿出生后, 肠内容物可经此瘘溢出体外 ( 图 5-3-9) 图 消化管先天性畸形 4. 回肠憩室又称麦克尔憩室 (Meckels diverticulum), 较为常见 由于卵黄管近侧端退 化不全引起, 在距回盲部 40~50cm 处的回肠壁上出现一长 3~5cm 的盲囊 ( 图 5-3-9) 有的 盲囊顶部可见有一纤维索连于脐 一般并无症状, 但有时因感染发生回肠憩室炎, 可出现腹

41 痛等症状 5. 不通肛 (imperforate anus) 因出生时肛膜未破或直肠与肛凹未接通引起, 两者间隔有厚层结缔组织 常伴有直肠阴道瘘或直肠尿道瘘 6. 内脏易位因肠袢退回腹腔时未发生转位或转位不全或反向转位 ( 即行顺时针方向旋转 180 ), 均可引起肠管解剖位置的各种异常, 且常伴有肝 胰 脾甚至心肺易位 7. 先天性巨结肠因某段结肠壁内的肌间神经丛发育不良, 缺少副交感神经节细胞, 此段肠管的肌肉失去收缩力, 以致造成上段肠内容物的贮留, 使肠腔极度扩大而成 8. 直肠瘘因泄殖腔分隔不全及直肠下端与肛门不发育而产生瘘管 由于瘘管部位不同可分直肠阴道瘘 直肠尿道瘘等 9. 肝外胆道闭锁因肝外胆道管腔持续阻塞形成, 胆汁无法排出, 可出现先天性阻塞性黄疸 ( 王金茂 )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消化系统 Digestive System 主讲人 : 魏潇凡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 Department of Anatomy,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消化系统 (Digestive System) 组成 消化管 : 口腔 咽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至肛门消化腺 : 大消化腺 ; 小消化腺 功能 : 消化食物 吸收营养 排除残渣 内分泌 中国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率 陈万青,

More information

消化系统的发生

消化系统的发生 颜面的发生 一 鳃器官 鳃弓胚体头部两侧柱状隆起 6 对 鳃沟相邻鳃弓之间的沟 咽囊咽壁内胚层向外凸出 5 对 5 对 鳃膜鳃沟底的外胚层和咽囊顶的内胚层相贴 二 颜面的发生 1 额鼻突 : 额 鼻梁 鼻尖 鼻中隔 左左一对内侧鼻突 : 人中 上唇的正中 鼻板 鼻窝 原始鼻腔 外鼻孔 右右一对外侧鼻突 : 鼻翼 鼻外侧部分 第 1 对鳃弓 上颌突 1 对, 与同侧内侧鼻突愈合, 形成上颌和上唇外侧部分

More information

消化系统 消化管 消化腺 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功能 : 消化食物 吸收营养物质

消化系统 消化管 消化腺 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功能 : 消化食物 吸收营养物质 消化腺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系主任 张宏权教授 Hongquan.Zhang@bjmu.edu.cn 2016-9-29 消化系统 消化管 消化腺 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功能 : 消化食物 吸收营养物质 组成 : 大消化腺 - 如大唾液腺 胰腺 肝等实质性器官 小消化腺 - 如分布于消化管内的胃腺 肠腺 功能 : 其分泌物可对食物进行化学消化 ; 有的还具有内分泌或其它功能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组胚教研室 任彩霞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 消化管 消化腺 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功能 : 消化 ( 机械 / 化学 ) 食物, 吸收营养物质, 供机体生长发育和能量代谢需要 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除口腔 咽及肛门外, 从食管到大肠的管壁都可以由内向外分为四层 : 黏膜层 黏膜下层 肌层 外膜 消化管一般结构模式图 粘膜 黏膜下层 肌层 外膜 黏膜 Mucosa 消化管的最内层, 结构差异最大 功能最重要,

More information

朱 捷 周 翔 平 刘 荣 波 陈 宪 卢 春 燕 李 真 林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5年 3月第 21卷第 3期 262 J P ract R ad io,l M a r 2005, V o l 21, N o. 3 图 2A ~ C 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 (箭头 )与起 自肠系膜上动脉的胰十二指肠下前动脉 (黒箭 )在胰头 前方吻合 成胰十二指 肠前动脉 弓 ( 粗白箭 ) 图 3 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

More information

消化腺

消化腺 消化系统 Digestive System 主讲人 : 魏潇凡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 Department of Anatomy,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消化系统消化管 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 功能 : 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 消化腺 组成 : 大消化腺 - 如大唾液腺 胰腺 肝等实质性器官 小消化腺 - 如分布于消化管内的胃腺 肠腺 功能 : 其分泌物可对食物进行化学消化

More information

第六章 涎 腺

第六章  涎 腺 第二节 口腔黏膜的分类及结构特点 分类及结构特点 咀嚼黏膜 :Masticatory Mucosa 被覆黏膜 : Lining Mucosa 特殊黏膜 :Specialized Mucosa 2 分类及结构特点 咀嚼黏膜 : 包括硬腭 牙龈 特点 : 1 上皮有角化, 细胞间桥明显 2 固有层厚, 乳头多而长 3 胶原纤维束粗大, 排列紧密 4 固有层深部或直接附着在骨膜上 ; 或借黏膜下层与骨膜相连

More information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Histology of embryology Respiratory System 陈荪红 zpcshong@shsmu.edu.cn 1. Components General outlines( 概述 ) Extrapulmonary Intrapulmonary 2. Functions Air Conduction Gas Exchange Endocrine Trachea ( 气管 )

More information

牙 的 发 育

牙 的 发 育 第二章牙的发育 Chapter 2 Development of Teeth Designed and produced by Dr. Wang Li 1 概述 牙及其支持组织是从上下颌突和额鼻突的外胚层及外胚间叶细胞发育而来 牙齿发育是一长期 复杂的生物学过程 牙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包括牙胚的发生 牙体组织形成和牙齿的萌出 Designed and produced by Dr. Wang

More information

第二章高等动物体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消化系统 营养素及其消化和吸收 1. 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有六大类 : 蛋白质 糖类 脂类 维生素 矿物质 ( 无机盐 ) 和水 2. 食物中的糖 脂肪 蛋白质都具有双重作用, 既可以为有机体构建提供原料, 又为机体提供能源, 都是产能的营养素 3. (1

第二章高等动物体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消化系统 营养素及其消化和吸收 1. 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有六大类 : 蛋白质 糖类 脂类 维生素 矿物质 ( 无机盐 ) 和水 2. 食物中的糖 脂肪 蛋白质都具有双重作用, 既可以为有机体构建提供原料, 又为机体提供能源, 都是产能的营养素 3. (1 第二章高等动物体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消化系统 2.2.1 营养素及其消化和吸收 1. 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有六大类 : 蛋白质 糖类 脂类 维生素 矿物质 ( 无机盐 ) 和水 2. 食物中的糖 脂肪 蛋白质都具有双重作用, 既可以为有机体构建提供原料, 又为机体提供能源, 都是产能的营养素 3. (1) 生物体合成蛋白质需要的 20 种氨基酸, 其中有 9 种氨基酸是人体内不能合成的, 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More information

方 展 强 等 罗 非 鱼 脑垂 体结 构 研 究 期 结 腺 垂体 前 叶 的 超 微 结构 果 脑 垂 体 的般 结 构 性成熟 的 尼 罗 非 卿 脑 垂 体 呈 鸡 心 形 实 心 腺 体 图 版 和 腺 垂体 两 部分 构 成 和 脑垂体 细胞 维 叶 形 成 树 根 状 结构 分布 到

方 展 强 等 罗 非 鱼 脑垂 体结 构 研 究 期 结 腺 垂体 前 叶 的 超 微 结构 果 脑 垂 体 的般 结 构 性成熟 的 尼 罗 非 卿 脑 垂 体 呈 鸡 心 形 实 心 腺 体 图 版 和 腺 垂体 两 部分 构 成 和 脑垂体 细胞 维 叶 形 成 树 根 状 结构 分布 到 方 展 强 等 罗 非 鱼 脑垂 体结 构 研 究 期 结 腺 垂体 前 叶 的 超 微 结构 果 脑 垂 体 的般 结 构 性成熟 的 尼 罗 非 卿 脑 垂 体 呈 鸡 心 形 实 心 腺 体 图 版 和 腺 垂体 两 部分 构 成 和 脑垂体 细胞 维 叶 形 成 树 根 状 结构 分布 到 腺 垂 体各 腺 垂 体 由前 叶 由神 经 垂 体 神经 垂 体 由 不 同 类 型 的神 经 分

More information

动脉有多级分支, 可分为大动脉 中动脉 小动脉和微动脉 4 级, 但各级动脉之间并无明显的界限, 其管径逐渐变小, 管壁变薄 动脉管壁的结构特征以中动脉管壁的结构最为典型, 从腔面向外依次可分为内膜 中膜 外膜 3 层 1. 中动脉 (medium-sized artery) 除大动脉外, 凡在解剖

动脉有多级分支, 可分为大动脉 中动脉 小动脉和微动脉 4 级, 但各级动脉之间并无明显的界限, 其管径逐渐变小, 管壁变薄 动脉管壁的结构特征以中动脉管壁的结构最为典型, 从腔面向外依次可分为内膜 中膜 外膜 3 层 1. 中动脉 (medium-sized artery) 除大动脉外, 凡在解剖 第六章循环系统的组织结构 一 心壁的微细结构心壁很厚, 从腔面向外依次为心内膜 心肌膜和心外膜 ( 图 6-1) ( 一 ) 心内膜心内膜 (endocardium) 由内皮 内皮下层和心内膜下层构成 内皮与血管相延续, 内皮外为内皮下层, 由细密的疏松结缔组织和少量平滑肌纤维组成 心内膜下层由较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内有小血管和神经 在心室壁的心内膜下层有心的传导系统的分支, 即浦肯野纤维 图 6-1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lesson6.doc

Microsoft Word - lesson6.doc 生理学理论课授课教案 课程教案 生理学 授课时间 日期 课时 2 学时 (90 分钟 ) 授课对象 口腔医学专业 临床医学专业专科班 授课教师 使用教材 生理学 刘玲爱主编 授课章节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课 题 口腔, 胃, 小肠的消化 教学内容 时间 (2 节课 ) 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教学步骤 内容 ( 详细内容见课件 ) 讲授新课 : 一 消化器官的组成和功能消化器官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 图 1 1 传染病的特征 9 T h1 T h2 细胞调节机制简图 正调节 负调节 细胞因子与细菌的相互作用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 有实验表明 细胞因子与细菌之间 存在有互利和互抑双重效应 例如 T N Fα 和 IFNγ 可抑制放线菌的生长而 IL 6 的作用则 反之 IL 1 2 和 GM CSF 可促进某些致病性大肠杆菌生长而 IL 1ra 可抑制之 研究表 明 某些致病性大肠杆菌有与

More information

第三篇 基本组织与人体胚胎的早期发生

第三篇  基本组织与人体胚胎的早期发生 第二篇基本组织与人体胚胎的早期发生 第二章上皮组织 上皮组织 (epithelial tissue) 是由紧密而规则地排列的上皮细胞及其间极少量的细胞间质共同组成 根据上皮组织的结构与功能不同, 一般可分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两大类 : 被覆于人体表面或衬贴在体内一切有腔器官的腔面者称被覆上皮, 另一些以分泌功能为主的称腺上皮 实际上两类上皮不能截然分开, 如被覆于胃腔表面的上皮兼有分泌粘液的作用 ;

More information

甲状腺 内分泌腺结构特点 * 细胞排列成团 索 网状或围成滤泡 * 无导管, 有丰富毛细血管 * 腺细胞分泌激素 (Hormone) 靶细胞 靶器官 相邻细胞 ( 旁分泌 ) (paracrine)

甲状腺 内分泌腺结构特点 * 细胞排列成团 索 网状或围成滤泡 * 无导管, 有丰富毛细血管 * 腺细胞分泌激素 (Hormone) 靶细胞 靶器官 相邻细胞 ( 旁分泌 ) (paracrine) 甲状腺 内分泌系统 脑垂体 甲状腺 肾上腺 卵巢 睾丸 甲状腺 内分泌腺结构特点 * 细胞排列成团 索 网状或围成滤泡 * 无导管, 有丰富毛细血管 * 腺细胞分泌激素 (Hormone) 靶细胞 靶器官 相邻细胞 ( 旁分泌 ) (paracrine) 甲状腺 甲状腺 内分泌腺细胞分类 EM 分泌含氮激素细胞 膜包分泌颗粒 丰富粗面内质网 发达高尔基复合体 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 丰富滑面内质网 管状嵴的线粒体

More information

内分泌腺结构特点 * 细胞排列成团 索 网状或围成滤泡 * 无导管, 有丰富毛细血管 * 腺细胞分泌激素 (Hormone) 靶细胞 靶器官 相邻细胞 ( 旁分泌 ) (paracrine)

内分泌腺结构特点 * 细胞排列成团 索 网状或围成滤泡 * 无导管, 有丰富毛细血管 * 腺细胞分泌激素 (Hormone) 靶细胞 靶器官 相邻细胞 ( 旁分泌 ) (paracrine) 内分泌系统 脑垂体 甲状腺 肾上腺 卵巢 睾丸 内分泌腺结构特点 * 细胞排列成团 索 网状或围成滤泡 * 无导管, 有丰富毛细血管 * 腺细胞分泌激素 (Hormone) 靶细胞 靶器官 相邻细胞 ( 旁分泌 ) (paracrine) 内分泌腺细胞分类 EM 分泌含氮激素细胞 膜包分泌颗粒 丰富粗面内质网 发达高尔基复合体 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 丰富滑面内质网 管状嵴的线粒体 较多脂滴 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单层扁平上皮 ( 肠系膜铺片 镀银染色 10 ) ( 单层扁平上皮的表面观 此处的单层扁平上皮也称间皮 细胞一般为多边形 细胞排列紧密 细胞外基质少 ) 单层扁平上皮 ( 肠系膜铺片 镀银染色 40 ) ( 高倍镜下 细胞边界因为银沉淀而成清晰的深褐色 略显波纹状 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 用苏木精染成淡紫色 位于中央 ) 单层柱状上皮 ( 空肠切片 HE 染色 10 ) ( 低倍镜下找到小肠腔面部分 可见小肠粘膜表面有许多细小的突起向肠腔突入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2017.11.11 8:00 am 2017.11.12 23 00 pm 60min Introduction & Epithelial Tissue 绪论和上皮组织 茵梓浙大医学院 Email: yinzi@zju.edu.cn Histology o 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功能的学科 + 细胞间质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Cell Tissue Organ system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More information

02上皮组织

02上皮组织 五 上皮组织的特化 ( 殊 ) 结构 游离面 : 微绒毛或纤毛 侧面 : 细胞连接 基底面 : 基膜 质膜内褶 半桥粒 ( 一 ) 上皮细胞的游离面 1. 微绒毛 (microvillus): 某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 为电镜结构 表面为细胞膜, 内为胞质, 其中有纵行微丝 可扩大表面积, 有利于细胞吸收功能 吸收功能旺盛的细胞游离面微绒毛很发达 : 在小肠上皮柱状细胞表面形成纹状缘

More information

!!

!! ! !! 水 图 生 生 物 报 学 第 卷 江豚 表 层皮 肤 的 扫 描 电 镜 照片 叩 月 力 户人 口月 矛 口了 间 隙 的 层状 材 料 密 集 而 成 束 的 张 力 原 纤 维 包 围在 膜 被 颗 粒 的两 侧 图 版 此 层 细 胞 由厚 为 基底 层 一 微 米的 一 层 柱状 细 胞组 成 在表 皮 暗 的 基 部有 丰 富 的 黑 色 素 颗 粒 它 们 成 群 地 沿

More information

02上皮组织

02上皮组织 断面和立体的关系 上皮组织 (epithelial tissue) 一 一般特点 组成 : 大量细胞 少量细胞外基质密集排列形成的膜状结构 极性 : 分游离面和基底面 游离面 : 某些细胞的游离面具有微绒毛 ; 某些细胞的游离面具有纤毛 基底面 : 有基膜 无血管 : 其营养来自结缔组织中的血管供应 含丰富的神经末梢 复层扁平上皮 (stratified squamous epithelium)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内分泌系统—带答案

Microsoft Word - 内分泌系统—带答案 1. 可使血糖降低的激素是 ( ) D A. 胰高血糖素 激素 C. 糖皮质激素 D. 胰岛素 E. 生长激素 2. 人的胰岛不包括下列哪种细胞组成 ( ) C 3. 下列调节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 ) B A. 氨基酸 B. 血糖浓度 C. 激素 D. 脂肪酸 E. 神经支配 4. 胰岛中分泌生长抑素的细胞是 ( ) D 5. 胰岛中分泌胰多肽的细胞是 ( ) E 6. 胰岛中分泌胰高血糖素的细胞是

More information

细胞

细胞 北医主页相关链接医学部课程中心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公告教学及实习进度表 第三章上皮组织 (epithelial tissue) 一 一般特点 1 分布 : 被覆上皮 : 体表 ; 有腔器官腔面 腺上皮 : 腺体 2 组成 : 大量规则且排列紧密的细胞 少量细胞间质 第三章上皮组织 (epithelial tissue) 一 一般特点 3 细胞具有极性 : 游离面 : 朝向体表或腔面 基底面 : 朝向深部

More information

总结腹腔镜手术诊治先天性胆管扩张症 的经验 评价腹腔镜肝外扩张胆管切除 肝管空肠吻合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回顾 年腹腔镜手术治疗 例 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其手术技术 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随访情况 例胆总管呈囊状扩张 例呈梭形扩张 其中 例行术中胆道造影 例显示胰胆管合流异常 例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 例中转开腹 其中 例囊肿巨大 例 型囊肿损伤十二指肠 例合并炎性血管瘤出血 例伴有肝内胆管局限性扩张 型 同时行肝门胆管狭窄段切开或切除扩大成形术

More information

xxx学院(系)

xxx学院(系) 基础医学院 组织学与胚胎学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 :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英文名称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课程编号 :X710535 学时 :46 学分 :2.0 适用对象 : 医学影像学专业 一 课程的地位 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 小四号黑体 ) 课程的地位 :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两门有密切内在联系的学科, 为医学基础学科的主干课程 组织学研究人体的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结缔组织 Connective Tissue 茵梓浙江大学医学院 yinzi@zju.edu.cn 四大基本组织主要特点 组织细胞细胞间质主要功能 上皮组织 密集的多边形细胞 少量 体表和体腔的覆盖 ; 腺 体分泌 结缔组织 多种类型固定和游离细胞 丰富 组织 / 器官的支持和保护 肌组织细长有弹性的细胞中等强力的收缩 ; 机体运动 神经组织具有极其精细分支的细胞很少神经冲动的传递 Overview

More information

川 北 医 学 院 教 案

川 北 医 学 院 教 案 课程名称组织学与胚胎学专业影像班级八合班 授课时间 2017.2.21 授课地点北 1 讲授题目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上皮组织 ( 一 ) 课型理论课教学时数 2 学时 (80 分钟 ) 1 掌握 H E 染色 教学目的 2 了解组织学教学内容和常用研究方法 3 了解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的特点 4 了解上皮组织的特点和分类原则 第一章 : 一 组织学的内容和意义 20 分钟 二 组织学技术简介 : (

More information

图1 Fi g. 1 黑鲷精子发生过程中的超微结构Ⅰ The u lt ras t ruct ure of S p aru s macr oc ep halu s during spermat on genesis plat e Ⅰ 1-1 精原细胞, 示核仁明显, 胞质中粗面内质网 7

图1 Fi g. 1 黑鲷精子发生过程中的超微结构Ⅰ The u lt ras t ruct ure of S p aru s macr oc ep halu s during spermat on genesis plat e Ⅰ 1-1 精原细胞, 示核仁明显, 胞质中粗面内质网 7 刘 雪 珠 石 戈 王 日 昕 在 超 微 结 构 上 研 究 了 黑 鲷 精 子 发 生 过 程 中 细 胞 形 态 结 构 的 变 化 和 细 胞 器 的 变 化 规 律 观 察 到 在 精 子 发 生 的 不 同 时 期 细 胞 核 形 态 变 化 染 色 质 浓 缩 且 由 分 散 向 集 中 分 布 线 粒 体 的 数 目 分 布 位 置 及 超 微 结 构 发 生 的 演 变 规 律 及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Diseases of gastrointestinal system (教材審查) [相容模式]

Microsoft PowerPoint - Diseases of gastrointestinal system (教材審查) [相容模式] Disease of Gastrointestinal System 消 化 道 疾 病 病 理 學 科 方 嘉 郎 ccllfang@tmu.edu.tw 消 化 器 官 腸 胃 道 (gastrointestinal tract): 口 腔 (oral cavity) 食 道 (esophagus) 胃 (stomach) 小 腸 (small intestine) 大 腸 (large intestine)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消化 (digestion): 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蛋白质 氨基酸 淀粉 葡萄糖 脂肪 脂肪酸 ( 机械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 机械性消化 消化道运动 Mechanical digestion 形变 化学性消化 消化液中的酶 Chemical digestion 质变 吸收 (absorption): 消化后的食物透过消化道粘膜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我从哪里来? 关于胚胎学的研究 个体发生 受精卵 (oosperm) 人体胚胎学 (human embryology) 研究人体个体发生发育的 过程及其机制的科学, 同时研究先天性畸形的发生及预防 发育生物学 (Developmental Biology) 研究出生前和出生 后生命全过程的生长发育与衰老的演变过程 人体胚胎学的研究内容 ⑴ 生殖细胞 ⑵ 受精 ⑶ 胚胎发育 ⑷ 胚胎与母体的关系 ⑸

More information

高 云 钟良军 张源明 周晓欢 梁 平 徐 隽 探讨兔牙周炎对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因子的影响及抗生素对其的作用 将 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 组 组为对照组 组为牙周炎组 组为动脉粥样硬化组 组为牙周炎 动脉粥样硬化组 组为干预组 牙周炎 动脉粥样硬化 替硝唑组 各组分别按照实验设计进行相应干预处理 周末处死动物 检测牙周指标 血清中总胆固醇 三酰甘油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反应蛋白

More information

一 课程简介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研究人体微细结构及其发生发育与功能的科学, 是基础医学的必修课程和主干学科之一 本课程共 82 学时, 理论 38 学时 ( 其中自主学习 8 学时 ), 实验 44 学时 课程内容分为两部分 : 组织学 (66 学时 ) 主要介绍人体基本组织及各器官形态结构及相关功能

一 课程简介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研究人体微细结构及其发生发育与功能的科学, 是基础医学的必修课程和主干学科之一 本课程共 82 学时, 理论 38 学时 ( 其中自主学习 8 学时 ), 实验 44 学时 课程内容分为两部分 : 组织学 (66 学时 ) 主要介绍人体基本组织及各器官形态结构及相关功能 广州医科大学 本科课程学习大纲 课程名 : 组织学与胚胎学 课程学时 : 82 学 分 : 3.5 开课单位 :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广州医科大学教务处编印 二〇一六年九月 一 课程简介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研究人体微细结构及其发生发育与功能的科学, 是基础医学的必修课程和主干学科之一 本课程共 82 学时, 理论 38 学时 ( 其中自主学习 8 学时 ), 实验 44 学时 课程内容分为两部分 :

More information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复习要点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消化系统的主要生理功能事消化食物 吸收营养物质和排出粪便, 它是保证人体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重要系统之一 一 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消化是指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机械性消化是指消化管对食物的机械作用包括咀嚼 吞咽和各种形式的蠕动运动以磨碎食物, 使消化液充分与食物混合, 并推动食团或食糜下移等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プレゼンテーション

PowerPoint プレゼンテーション 1 第六篇消化和吸收 概述 消化 (digestion): 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 (absorption): 食物经消化后, 透过消化道粘膜, 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 2 六大营养物质 糖 脂 蛋 水 无机盐 维生素 消化 机械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消化道平滑肌的机械收缩 消化腺分泌消化酶 吸收 已消化物质进入血管或淋巴管的过程 3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 : 1. 通过消化和吸收,

More information

儿科学 儿科学 儿科学 儿科学 儿科学 儿科学 ( 专业学位 ) 儿科学 ( 专业学位 ) 儿科学 ( 专业学位 ) 儿科学 ( 专业学位 ) 儿科学 ( 专业学位 ) 耳鼻咽喉科学 ( 专业学位 ) 非定向 全国统考

儿科学 儿科学 儿科学 儿科学 儿科学 儿科学 ( 专业学位 ) 儿科学 ( 专业学位 ) 儿科学 ( 专业学位 ) 儿科学 ( 专业学位 ) 儿科学 ( 专业学位 ) 耳鼻咽喉科学 ( 专业学位 ) 非定向 全国统考 2017 年医学院 ( 含转化院 遗传所 ) 硕士研究生上线考生名单 准考证号 报考专业 外语政治 业务 1 业务 2 总分 报考类别 考试方式 备注 103357000912484 72 72 242 0 386 非定向 全国统考 103357000912003 71 72 242 0 385 非定向 全国统考 103357000911503 77 73 234 0 384 非定向 全国统考 103357000911098

More information

xxx学院(系)

xxx学院(系) 基础医学院 组织学与胚胎学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 :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英文名称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课程编号 :X710535 学时 :67 学分 :3.0 适用对象 : 临床医学专业 一 课程的地位 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课程的地位 :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两门有密切内在联系的学科, 为医学基础学科的主干课程 组织学研究人体的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 ; 胚胎学则研究人体发生

More information

17376.mps

17376.mps 第三章 消化系统 第一节概述 一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 alimentary system 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管 alimentary canal 是一条长而迂 图 3-1 消化系统模式图 88 第三章消化系统 曲的管道, 包括口腔 咽 食管 胃 小肠 ( 十二指肠 空肠和回肠 ) 和大肠 ( 盲肠 阑尾 结肠 直肠 和肛管 ) 临床常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这段消化管称为上消化道, 空肠以下的消化管称为下消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消化.doc

Microsoft Word - 消化.doc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一 选择题 ( 一 ) A 型题 1. 下列关于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兴奋性比骨骼肌高 B. 伸展性小 C. 收缩缓慢 D. 对化学刺激不敏感 E. 自律性频率较高且稳定 2. 胃肠平滑肌慢波的产生可能由于 A. Ca 2+ 跨膜扩散 B. K + 跨膜扩散 C. Cl 跨膜扩散 D. Na + 跨膜扩散 E. 钠泵活动的周期性变化 3. 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动作电位产生的主要离子基础是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Yan a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Human physiology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生理教研室 : 高 枫 本章内容 : 消化生理概述口腔内消化和吞咽胃内消化小肠内消化 肝脏的消化功能和其他生理作用 大肠的功能吸收 第一节 消化系统结构 : 消化道全长 8~10 米, 包括 : 消化腺包括孤立存在的大分泌腺和散在的小分泌腺,

More information

2017 年医学院 ( 含转化院 遗传所 )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成绩 准考证号 报考专业 外语政治业务 1 业务 2 总成绩 备注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2017 年医学院 ( 含转化院 遗传所 )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成绩 准考证号 报考专业 外语政治业务 1 业务 2 总成绩 备注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2017 年医学院 ( 含转化院 遗传所 )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成绩 准考证号 报考专业 外语政治业务 1 业务 2 总成绩 备注 10335700091248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72 72 242 0 386 103357000912003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71 72 242 0 385 103357000911503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77 73 234 0 384 103357000911098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AES_GENERIC_NAME_0128.doc

Microsoft Word - AES_GENERIC_NAME_0128.doc 新员工 I 期培训考题题库 为力苏 一. 疾病基础 ( 不定项选择 ) 1. 功能性胃肠疾病包括 A. 胃溃疡 B. 胃癌 C.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D. GERD E. 急性肠炎 2. 构成胃肠道的主要器官有 A. 口腔 B. 食管 C. 胃 D. 小肠 E. 大肠 3. 胃在解剖学上分为 A. 胃底 B. 胃小弯 C. 胃大弯 D. 胃体 E. 幽门窦 4. 胃开口于食管的部分是 A. 咽 B.

More information

复习题

复习题 组织胚胎学复习题 一 选择题 1 2 3 4 下列哪种细胞器内含大量水解酶 线粒体 溶酶体 高尔基复合体 微体 中心体 7 内皮分布于 8 关于上皮组织的特点以下哪项不正确 末梢 9 光镜下所见的纹状缘和刷状缘, 电镜下是 : 10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 小肠柱状上皮细胞游离缘的指状突起是 5 细胞内分泌蛋白主要有哪种细胞器合成 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 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 游离核糖体 滑面内质网

More information

组织形态学实验教程 阻塞 腔壁是否增厚或变薄 腔内是否有内容物及内容物的性状 说明 实验课上所观察的大体标本 一般都是用 甲醛液固定 具有杀死微生物及使蛋白凝固的作用 其大小 颜色 硬度与新鲜标本有所不同 标本通常体积缩小 质地变硬 颜色变浅或变灰 标本中的出血区和凝血块变为黑色 含铁血黄色呈棕色

组织形态学实验教程 阻塞 腔壁是否增厚或变薄 腔内是否有内容物及内容物的性状 说明 实验课上所观察的大体标本 一般都是用 甲醛液固定 具有杀死微生物及使蛋白凝固的作用 其大小 颜色 硬度与新鲜标本有所不同 标本通常体积缩小 质地变硬 颜色变浅或变灰 标本中的出血区和凝血块变为黑色 含铁血黄色呈棕色 绪 论 第一节 实验内容与意义 一 实验内容 观察大体标本 模型 观察组织切片 临床病理讨论 观看电子课件 视频等 二 实验意义组织胚胎学与病理学都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 研究内容包括正常人体组织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个体的发生发展与变化的规律 疾病的病因 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规律 组织胚胎学与病理学实验包括观察大体标本 模型 组织切片 电子影像资料 病理学实验还包括临床病理讨论 通过实验 既可进一步理解与巩固理论知识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消化系统 定义 : 有许多器官在统一的功能连接下形成系统称消化系统 组成 : 消化管 : 口腔 咽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消化腺 : 唾液腺 肝 胰及许多小腺体 功能 : 消化收纳食物, 吸收营养, 排除残渣 内容 : 1, 消化器官 2, 消化腺 3, 消化吸收 4, 食物卡价 消化过程 : 1 口腔 咽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排出体外 2 营养物质的吸收, 主要在小肠里完成 小肠绒毛 3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F696E74202D20CAB3CEEFB5C4CFFBBBAF2DCDF5BBE1C6BD205BBCE6C8DDC4A3CABD5D>

<4D F736F F F696E74202D20CAB3CEEFB5C4CFFBBBAF2DCDF5BBE1C6BD205BBCE6C8DDC4A3CABD5D> 食物的消化 Digestion Wang Hui Ping( 王会平 ), PhD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Email: wanghuiping@zju.edu.cn 学习要求 熟悉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掌握食物在胃内和小肠内的消化过程, 神经和体液因素对 消化腺的分泌及消化道运动的调节作用 了解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More information

第二章高等动物体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动物的组织 上皮组织组织 : 是指在结构与功能上密切联系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的基本结构单位 人体的组织分为四大类 :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通常又把这四类组织称为基本组 织 细胞间质 : 由细胞分泌的, 位于细胞之间的物质, 包括

第二章高等动物体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动物的组织 上皮组织组织 : 是指在结构与功能上密切联系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的基本结构单位 人体的组织分为四大类 :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通常又把这四类组织称为基本组 织 细胞间质 : 由细胞分泌的, 位于细胞之间的物质, 包括 第二章高等动物体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动物的组织 2.1.1 上皮组织组织 : 是指在结构与功能上密切联系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的基本结构单位 人体的组织分为四大类 :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通常又把这四类组织称为基本组 织 细胞间质 : 由细胞分泌的, 位于细胞之间的物质, 包括纤维和基质等 细胞间质对于细胞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仅具有支持 连接和营养的作用, 而且还构成细胞生存的微环境

More information

动物的细胞和组织

动物的细胞和组织 动物的细胞和组织 Cell and Tissue 细胞是动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的发现 1665 英国人 Robert Hook 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观察了软木 ( 栎树皮 ) 的薄片, 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 并首次用拉丁文 cella( 小室 ) 这个词来称呼他所看到的类似蜂巢的极小的封闭状小室 ( 实际上只是观察到到纤维质的细胞壁 ) The figure shows the

More information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习指导.doc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习指导.doc 绪 论 一 实习的目的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的科学, 胚胎学是研究个体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者有密切联系, 均属形态学学科 掌握形态学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是观察标本 实习课正是通过观察标本 电镜照片 胚胎模型 幻灯片 录像 电影 多媒体以及一些必要的实际操作, 使同学们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并且在实习过程中, 学会熟练使用光学显微镜, 了解组织胚胎学的常用技术和研究方法 二 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方法

More information

干细胞和再生医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干细胞和再生医学 科学学位 免考 85 非定向 干细胞和再生医学 科学学位 免考 69 非定向 护理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护理学 科学学位

干细胞和再生医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干细胞和再生医学 科学学位 免考 85 非定向 干细胞和再生医学 科学学位 免考 69 非定向 护理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护理学 科学学位 2018 年秋季报考博士上线考生名单 序号 准考证号 报考专业名称 学位类型外语成绩专业基础课成绩报考类别 备注 1 180371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2 180393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3 180427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4 180436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5 180474

More information

材料 方法

材料 方法 生物技术通报 姜燕 采用鼠抗人血红蛋白 单克隆抗体 和胶体金标记鼠抗人血红蛋白 单克隆抗体 及对照抗体羊抗鼠 利用双抗体免疫夹心反应原理特异性地结合人血红蛋白抗原 在 内可得到胶体金显色结果的原理研制便潜血单克 隆一步法胶体金检测试卡 用于诊断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疾病 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两株鼠抗人血红蛋白 抗 体 方法检测 效价 免疫胶体金技术制备胶体金检测试卡 法检测 效价的结果显示 鼠抗人

More information

循环系统为密闭式的管道系统 包括 : 心血管系统 - 心脏 动脉 毛 cardiovascular system;cvs 细血管和静脉 淋巴管系统 - 毛细淋巴管 淋 lymph-vascular system 巴管和淋巴导管

循环系统为密闭式的管道系统 包括 : 心血管系统 - 心脏 动脉 毛 cardiovascular system;cvs 细血管和静脉 淋巴管系统 - 毛细淋巴管 淋 lymph-vascular system 巴管和淋巴导管 Circulatory System 循环系统为密闭式的管道系统 包括 : 心血管系统 - 心脏 动脉 毛 cardiovascular system;cvs 细血管和静脉 淋巴管系统 - 毛细淋巴管 淋 lymph-vascular system 巴管和淋巴导管 肺循环和体循环模式图 心脏 (heart)- 推动血液流动的泵 动脉 (artery)- 分送血液到各器官和组织的管道 毛细血管 (capillary)-

More information

结缔组织的组成 : 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 (/ 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 matrix) 组成 细胞 : 数量较少, 种类较多, 散在于细胞间质中, 无极性 细胞间质 : 多, 形式多样, 可由液体到固体 由基质和纤维构成

结缔组织的组成 : 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 (/ 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 matrix) 组成 细胞 : 数量较少, 种类较多, 散在于细胞间质中, 无极性 细胞间质 : 多, 形式多样, 可由液体到固体 由基质和纤维构成 北京大学医学部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卫兰 结缔组织的组成 : 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 (/ 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 matrix) 组成 细胞 : 数量较少, 种类较多, 散在于细胞间质中, 无极性 细胞间质 : 多, 形式多样, 可由液体到固体 由基质和纤维构成 分类及功能 : 根据构造特点, 结缔组织分为 : 固有结缔组织软骨组织和骨组织血液 固有结缔组织 : 一般所称的结缔组织即指固有结缔组织

More information

没有幻灯片标题

没有幻灯片标题 神经组织 (Nerve Tissue) 任彩霞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 神经组织 神经细胞 (nerve cell)/ 神经元 (neuron) 神经组织结构和功能单位 接受刺激 传导神经冲动 整合信息 神经胶质细胞 (neuroglial cell): 对神经元起支持 营养 绝缘和保护作用 一 神经元 (neuron) 二 突触 (synapse) 三 神经纤维 (nerve

More information

第六章 按摩与保健 205 图 6唱 17 常用穴位示意图 三 选穴原则 穴位按摩是针对穴位进行点 按 揉 推等多种手法的刺激 引起局部出现 酸 麻 胀 痛或温热感觉 一般每天按摩 1 2 次 每次可选用 3 6 个 对 穴 位交替进行按摩 同时 穴位的选择应根据人体的体质和病情 从全身的穴位中 选出一些对某种病症有效的穴位 也称配穴 才能达到应有的治疗效果 一 一般规律 虽然全身的穴位很多 每个穴位的主治功能又有不同

More information

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 第七章 肌组织 muscle tissue 心肌 骨骼肌 平滑肌 肌细胞细长, 又称肌纤维 (muscle fiber) 肌纤维的细胞膜, 称肌膜 ( sarcolemma) 肌纤维的细胞质, 称肌浆 (sarcoplasm), 肌浆内含有密集排列的肌丝 (myofilament), 它是肌纤维舒缩活动的物质基础 骨骼肌 肌原纤维 myofibril 细丝状, 与细胞长轴平行排列, 有明暗相间的横纹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第 37 卷第 4 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012 年 4 月 Vol.37 No. 4 JournalofSouthwestChina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 Apr. 2012 文章编号 :1000 5471(2012)04 0113 08 1 贝氏高原鳅消化道的结构 熊洪林 1,2, 姚艳红 1,3, 王志坚 1 1. 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More information

一 生殖细胞与受精 (1) 精子发生 : 睾丸生精小管

一 生殖细胞与受精 (1) 精子发生 : 睾丸生精小管 第二十二章 人体发生和早期发育 human body occurrenc and development 一 生殖细胞与受精二 胚泡形成和植入三 胚层的形成四 胚层分化和胚体形成五 胎膜与胎盘 一 生殖细胞与受精 (1) 精子发生 : 睾丸生精小管 (2) 功能成熟 : 附睾获得运动能力 epididymidis (3) 精子获能 : capacitation 女性生殖管道, 获得授精能力 sperm

More information

J Clin Hepatol Vol.31 No.3 Mar R576 B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pancreatitis 2014

J Clin Hepatol Vol.31 No.3 Mar R576 B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pancreatitis 2014 322 2014 R576 B 1001-5256 2015 03-0322 - 05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pancreatitis 2014 Group of Pancreas Surgery Chinese Society of Surgery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Key words pancreatitis

More information

Cementum & Gingiva

Cementum & Gingiva 第二节牙本质 Dentin 概念. 分布 : 牙本质 构成牙齿主体冠部覆盖釉质根部覆盖牙骨质中央为牙髓腔牙髓 - 牙本质复合体 2 Dept. of Oral Pathology, SDU 一. 理化特性 3 Dept. of Oral Pathology, SDU 理化特性 : 牙本质 1. 颜色淡黄色 2. 硬度 52 250KHN 平均 68KHN 3. 有一定弹性良好的渗透性 4 Dept.

More information

胃肠病学 205 年第 20 卷第 9 期 529 研究组织器官老化的特点和规律对于阐明老年病的发病机制和指导合理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诸多研究表明, 衰老对胃泌酸功能的影响并不明显, 老年人仍有良好的泌酸功能 [ 5], 少数老年人存在低胃酸症 (ph>3.5), 主要是由慢性萎缩性胃体胃炎或严重幽门

胃肠病学 205 年第 20 卷第 9 期 529 研究组织器官老化的特点和规律对于阐明老年病的发病机制和指导合理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诸多研究表明, 衰老对胃泌酸功能的影响并不明显, 老年人仍有良好的泌酸功能 [ 5], 少数老年人存在低胃酸症 (ph>3.5), 主要是由慢性萎缩性胃体胃炎或严重幽门 528 ChinJGastroenterol,205,Vol.20,No 9 比格犬胃底腺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增龄变化 # 李小雯 & 郑松柏 张晓莉 刘 菲 肖 立 俞 2 彰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消化科 2 (200040)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背景 : 研究发现老年人胃底腺泌酸功能相关结构无明显退化表现, 但人体标本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因此需采用标准动物以尽量减少环境因素的影响, 对该结果作进一步验证

More information

钝头蛇类系统学研究进展

钝头蛇类系统学研究进展 动物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Zoology 2016, 51(1): 73 ~ 83 斜带石斑鱼 ( ) 鞍带石斑鱼 ( ) 杂交子代 ( 青龙斑 ) 消化系统的早期发育 1 12 1 1 12 李加儿吴水清区又君吕国敏刘江华 1 1 温久福王鹏飞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300; 2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

More information

没有幻灯片标题

没有幻灯片标题 男性生殖系统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任彩霞 组成 睾丸 : 产生精子, 分泌雄激素生殖管道 : 附睾 输精管 射精管 尿道附属腺 : 前列腺 精囊腺和尿道球腺外生殖器 睾丸 testis 被膜 : 鞘膜脏层 - 白膜 - 血管膜 实质 : 小叶 睾丸纵隔 睾丸网 生精小管直精小管睾丸间质 ( 含有间质细胞 ) 生精小管 seminiferous tubule

More information

前言

前言 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 Ⅰ ( 供影像 影技 预防 生工 医实 检验 卫检 护 理 康复 中医 临药等专业用 ) 教学大纲 实验教学管理中心基础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细胞生物学及遗传学教研室 2017 年 9 月 1 前 言 1. 随着学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入, 将 细胞生物学 和 组织学与胚胎学 实验课合并形成独立实验教学, 称之为 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 Ⅰ, 它是基础医学形态学科之一, 其实践性非常强,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2C435B3B92020B0CAAAABAABABA63B379BB50A55CAFE02E646F63>

<4D F736F F D20B2C435B3B92020B0CAAAABAABABA63B379BB50A55CAFE02E646F6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三 激素的亢進與衰退 激素 甲狀腺素 副甲狀腺素 胰島素 抗胰島素 生長激素 血管加壓素 腎上腺皮質 亢進 衰退 代謝加速 體熱增多悶 代謝降低 熱量不足 體 熱 身體消瘦 神經緊

More information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习指导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习指导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习指导 目 录 第一章组织学绪论第二章上皮组织第三章固有结缔组织第四章血液第五章软骨和骨第六章肌组织第七章神经组织第八章神经系统第九章眼和耳第十章循环系统第十一章皮肤第十二章免疫系统第十三章内分泌系统第十四章消化管第十五章消化腺第十六章呼吸系统第十七章泌尿系统第十八章男性生殖系统第十九章女性生殖系统第二十章人体发生总论第二十一章颜面和腭的发生第二十二章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第二十三章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第二十四章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More information

附件1

附件1 课程名称组织学与胚胎学专业 2016 级临床本科班级 三合班 临床 19-27 班 授课时间 2017.2.20 授课地点东校区南 3 讲授题目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上皮组织 ( 一 ) 课型理论课 (2 学时 80 分钟 ) 1 掌握 H E 染色 教学目的 2 了解组织学教学内容和常用研究方法 3 了解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的特点 4 了解上皮组织的特点和分类原则 第一章 : 一 引入 ; 组织学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More information

消化系统疾病 Diseases of the Digestive System

消化系统疾病 Diseases of the Digestive System 消化系统疾病 ( 一 ) Diseases of the Digestive System 白求恩医学院病理学系 李 伟 2010.5.14 消化系统组成 消化系统包括 : 消化管和消化腺 消化管 : 口腔 食管 胃 肠及肛门组成的连续的管道系统 消化腺 : 包括涎腺 肝 胰及消化管的粘膜腺等 We are going to learn 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食管癌 胃癌 结肠癌 阑尾炎 胃的解剖学结构

More information

教案首页

教案首页 教案首页 第 14 次课授课时间 2013 年 11 月 25 日教案完成时间 2013 年 11 月 18 日 课程名称 正常人体形态学 I 年级 2013 年级专业 层次临床和全科医学 五年制 教员王亚云职务副教授 授课方式 ( 大 小班 ) 大班学时 3 学时 授课题目 ( 章, 节 ) 消化系统 ( 二 )( 第二章, 第二节 ) 基本教材 ( 或主要参考书 ) 1. 人体解剖学 第二版,

More information

材料 方法

材料 方法 生物技术通报 陆敏 许黎明 吴宏宇 张继恩 李国栋 黄青山 溶葡萄球菌酶 是一种能高效裂解葡萄球菌细胞壁的肽链内切酶 已有研究表明其能够有效预防和去除奶牛乳腺中葡萄球菌的感染 但该酶在牛奶中的性质研究还缺少详细的研究数据 现对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在牛奶中的一些性质进行研究 检测了加入溶葡萄球菌酶后牛奶性状的变化和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在牛奶中的酶活的稳定性以及溶葡萄球菌酶在牛奶中的抑 杀菌活性 结果显示 重组溶葡萄球菌酶未改变牛奶的外观性状

More information

教案首页

教案首页 教案首页 第 5 次课授课时间 2010 年 12 月 17 日教案完成时间 2010 年 12 月 15 日 课程名称 人体解剖学 年级 2010 年级专业 层次临床医学五年制 教员史娟职务副教授 授课方式 ( 大 小班 ) 大班学时 2 授课题目 ( 章, 节 ) 内脏学概述 消化系统 ( 一 ) [ 第二章第二节 ( 李云庆主编 ); 第四章 ( 柏树令主编 )] 1. 人体解剖学, 第二版,

More information

ÒÈÏÙÌåβ²¿ÇгýÊõ

ÒÈÏÙÌåβ²¿ÇгýÊõ 编号 1.12.10.1.2 手术名称 胰腺体尾部切除术 英文名称 resection of the body and tail of the pancreas 别名 ICD 编码 52.5203 相关解剖 胰腺相关解剖 1. 胰腺的发育人胚发育至第 4 周时, 形成原始肠管, 即前肠 中肠和后肠 在前肠尾端腹侧靠近卵黄囊管处, 内胚层增厚, 称肝憩室, 即肝和胆道的原基 同时, 前肠尾侧端内胚层增厚,

More information

一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组织学 (Histology) 与胚胎学 (Embryology) 是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两门学科, 我国医学教育习惯地将其列为一门课程 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 胚胎学主要是研究从受精卵发育为新生个体的过程及其机制的科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发展至今, 已有 200 多年的历史 在 20 世纪初其研究范围仍然是显微镜下观察其微细结构, 也就是细胞水平

More information

卢书成 韩明莲 祝世娜 王效东 牡丹江医学院 建立一种灵敏度高 特异性强的成骨细胞内雌激素受体检测方法 探讨不同月龄雌性 大鼠 成骨细胞内雌激素受体表达规律 以此拟描述不同年龄人类女性个体成骨细胞内雌激素受体表达的生理曲 线 以不同月龄雌性 大鼠为标本 二次酶消化法收集成骨细胞并培养 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成骨细胞形态 钙钴法碱性磷酸酶染色 上清液碱性磷酸酶 及骨钙素 检测对成骨细胞进行鉴定 应 用流式细胞仪对不同月龄雌性

More information

黄寿松等 儿种植物中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图版 两种不同凝胶系统同工酶谱的比较 7 凝胶系统分离的酶谱 V 0 凝胶系统分离的酶谱 材料 一高梁 亨加利 发芽 3天的全苗 V一水稻 银坊 发芽 4天的全苗 2 正极向电泳时过硫酸 按 澳 酚蓝 和过氧化物 酶同工酶 带的位置 a 同工酶带 b 澳酚蓝 c 过硫酸按 材料 高梁 亨加利 发芽 6天的全苗 3 预电泳和未预电泳凝胶分离的酶谱比较 一未预电泳凝胶分离的同工酶谱

More information

大 学 化 学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微 囊化技 术 在 生 物 医 学 中的 应 用 俞 耀 庭 陈 长 治 南 开 大学分 子 生物研 究 所 本 文 概 述 了微囊 固 定化技术基 本 应 用 原 理 摘要 的生 物 血液 相溶性 及 通透 性能 胞 在治 疗 肾 衰 肝 衰 及 清除 人体 内 中毒药物 般 性介 绍 微 囊 人 工 细 胞 的 一 般制 备方 法 各种 膜 材 料 对 人

More information

第十一篇 内分泌系统

第十一篇  内分泌系统 第十一篇内分泌系统 第一章内分泌系统组织结构 内分泌系统是机体的重要调节系统, 它与神经系统相辅相成, 共同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代谢活动, 维持内环境恒定 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分布于其它器官内的内分泌细胞组成 一些散在分布的内分泌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构成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 本章主要叙述甲状腺 甲状旁腺 肾上腺 脑垂体和松果体等内分泌腺, 并简述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腺有共同的结构特征 :1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201106 ZR Pathology of Thyroid Diseases ZHOU REN 周韧 Prof., M.D., Ph.D. Institute of Pathology & Forensic Medicine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 Patho-physiology Zhenjiang University Judicial Evidence & Evaluation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女性生殖系统 Fe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组成 : 卵巢 输卵管 子宫 阴道 外生殖器 ; 乳腺 功能 : 卵 巢 : 产生卵细胞, 分泌雌 孕激素 输卵管 : 输送生殖细胞, 是受精部位 子 乳 宫 : 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 腺 : 产生乳汁, 哺育婴儿 一 卵巢 表面上皮 : 单层扁平或立方上皮 白膜 : 薄层致密结缔组织 实质 : 皮质 : 含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

More information

食 品 与 生 物 技 术 学 报 第 卷 列入我国 的植物多酚黄酮抗氧剂 防治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

食 品 与 生 物 技 术 学 报 第 卷 列入我国 的植物多酚黄酮抗氧剂 防治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 第 卷第 期 年 月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植物多酚黄酮抗氧化剂与人体健康 尤新 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生产应用工业协会 北京 主要综述了对植物多酚黄酮类物质的生物活性和安全性 其内容包括 茶多酚 甘草黄酮 竹叶黄酮 大豆异黄酮以及从各种鲜果提取物的功能成分 如葡萄提取物 杨梅提取物 橄榄提取 物 乌饭树果提取物等 介绍了植物多酚黄酮的国际市场信息及相关的研究机构和生产单位 多酚 黄酮 健康 食 品 与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内分泌系统 (Endocrine System) 魏潇凡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 Department of Anatomy,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1 1 呼吸部组成 : ( 呼吸性细支气管 ) ( 肺泡管 ) ( 肺泡囊 ) ( 肺泡 ) 2 肺泡组成 : ( 肺泡上皮 ) ( 肺泡隔 ) ( 肺泡孔 ) ( 气 - 血屏障 ) 3 气血屏障组成 : ( 肺泡表面液体层

More information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 茵梓 yinzi@zju.edu.cn 学习目标 掌握 : 内分泌腺的结构特点 内分泌细胞的分类及超微结构 甲状腺的结构和功能 肾上腺的结构和功能 垂体的结构和功能 导管 分泌部 / 腺泡 毛细血管 分泌部 / 腺泡 外分泌腺 内分泌腺 ( 内分泌 endocrine) 激素的作用方式 神经内分泌 : 一些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神经细胞, 通过长的轴突将合成的激素, 准确的运输, 并释放到特定的靶点 分泌含氮激素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F696E74202D20CFFB382D3120BCB1D0D4D2C8CFD9D1D72020BAFAB1F8205BBCE6C8DDC4A3CABD5D>

<4D F736F F F696E74202D20CFFB382D3120BCB1D0D4D2C8CFD9D1D72020BAFAB1F8205BBCE6C8DDC4A3CABD5D> 急性胰腺炎 胡 兵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镜中心 纲 定义 解剖与生理 何为胰腺的自身消化 胰腺避免被胰酶消化的 生理机制 胰酶如何在胰腺内被激 活 哪些原因可激活胰腺内 的胰酶 要 急性胰腺炎病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 治疗 预后 预防 定 义 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 消化的化学性炎症 表现为急性上腹痛 恶心 呕吐 血尿淀 粉酶增高 严重者可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 死亡率较高 轻型

More information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 Immune System 北京大学医学部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徐 健 组成 : 免疫细胞 - 核心成分淋巴组织淋巴器官免疫分子或活性物质 : 抗体 淋巴因子等 主要功能 : 免疫防御 免疫监视 免疫稳定 分为三类 : 一 淋巴细胞 1 胸腺依赖淋巴细胞 (thymus-dependent lymphocyte) 简称 T 细胞 : 细胞免疫 辅助性 T 细胞 (helper T cell,

More informatio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40 94 88 82 77 72 67 62 57 53 48 44 40 37 33 29 26 23 20 17 14 11 8 39 94 88 82 77 71 66 61 57 52 48 44 40 36 32 28 25 22 18 15 12 9 7 38 94 88

More information

科 学 出 版 社 职 教 技 术 出 版 中 心 www.aboo 科 学 出 版 社 职 教 技 术 出 版 中 心 www.aboo 科 学 出 版 社 职 教 技 术 出 版 中 心 www.aboo 科 学 出 版 社 职 教 技 术 出 版 中 心 www.aboo 科 学 出 版 社 职 教 技 术 出 版 中 心 www.aboo 科 学 出 版 社 职 教 技 术 出 版

More information

5 周 ~12 周 正中腭突 外侧腭突 鼻中隔

5 周 ~12 周 正中腭突 外侧腭突 鼻中隔 5 周 ~12 周 正中腭突 外侧腭突 鼻中隔 2 咽囊的演变 Ⅰ 对 内侧延伸 外侧 第一鳃膜 咽鼓管 中耳鼓室 鼓膜 Ⅱ 内侧对 腭扁桃体隐窝和上皮 Ⅲ 对 Ⅳ 对 第一鳃沟 腹侧 背侧 外耳道 胸腺 下一对甲状旁腺 上一对甲状旁腺 Ⅴ 对 后鳃体 退化 滤泡旁细胞 三. 胎儿血循环及出生后改变 ( 一 ) 胎儿血循环特点 : 脐 V 1 含 A 血 : A 含 : 混合血 一混 : 脐 V

More information

王宏丽 陈风雷 陈 涛 胡雪梅 李 智 辛 莹 第 4期 王宏 丽等: 海藻酸钠 /壳聚糖缓释微球的制备及性能 471 描电镜形貌如图 4( a) 所示. 图 4( a) 表明, 实验所得 海藻酸钠载药微球的球形度较好, 微球球径大多在 载药微球样品的激光粒度分布如图 5所示. SA / DDP 微球图 5( a)的中粒径 D 50为 21. 0 m, 大部分分 10~ 50 m 之间, 分散性较好.

More information

图 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 ( 二 ) 毛细血管的分类在光镜下, 各种组织和器官内的毛细血管结构均很相似 但在电镜下, 根据内皮细胞等的结构特点, 毛细血管可分为三类 : 1. 连续毛细血管 (continuous capillary) 特点为内皮细胞较薄, 胞质内含有许多吞饮小泡, 其直径

图 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 ( 二 ) 毛细血管的分类在光镜下, 各种组织和器官内的毛细血管结构均很相似 但在电镜下, 根据内皮细胞等的结构特点, 毛细血管可分为三类 : 1. 连续毛细血管 (continuous capillary) 特点为内皮细胞较薄, 胞质内含有许多吞饮小泡, 其直径 第三篇循环系统 第二章循环系统的组织结构与发生 第一节循环系统的组织结构 循环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管系统两部分 1 心血管系统是一个封闭的分支管道系统, 由心脏 动脉 毛细血管和静脉等器官组成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动力器官, 借着其节律性收缩, 推动血液经大 中 小和微动脉分送到各器官和组织内的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管壁很薄, 具有通透性, 互相连成网 血液在此与细胞及组织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毛细血管再汇集成微静脉经小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主讲人 : 于宇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鼻 咽 喉气 管 支气管 肺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由一系列连续而不断分支的管道组成 导气部 : 鼻 肺内终末细支气管 气体通道, 净化空气 呼吸部 : 肺内呼吸性支气管 气体交换 肺泡 一气管 (Trachea) 与支气管 (Bronchus) 气管和支气管管壁分为三层 : 粘膜 粘膜下层 外膜 ( 一

More information

校园之星

校园之星 x x x x x x C H N O V x B x x x x S S x mm cm cm cm cm x x x x x x x x A A B X B B ml x x B

More information

中 草 药

中 草 药 中 草 药 致 谢 李 沛 赵 继 敏 郑 智 敏 江 亚 楠 等 病 理 生 理 学 教 研 室 老 师 在 实 验 中 给 予 的 指 导 和 帮 助 狄 建 彬 顾 振 纶 赵 笑 东 钱 培 刚 蒋 小 岗 郭 次 仪 中 草 药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1 卷第 8 期 10 年 8 月 1324 LDL C 非常明显升高 (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