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經》的受念住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阿含經》的受念住"

Transcription

1 佛學論文選集 受念住的研究 林崇安 (1996) 四念住, 或作四念處, 是整個佛法的核心, 雜阿含經 說.. 有一乘道, 淨諸眾生, 令越憂悲, 滅惱苦, 得如實法, 所謂四念處 何等為四? 身身觀念處 受 心 法法觀念處 ( 第六 七經 ) 這段經文是說 : 有一條道路可以使眾生清淨 克服愁歎 滅除苦憂 實踐真理 體證涅槃的真相, 這條道路就是四念住 ( 四念處 ) 是哪四個念住呢? 就是於身觀身的 身念住, 於受觀受的 受念住, 於心觀心的 心念住, 以及於法觀法的 法念住 在四念住中, 受念住佔有顯著的地位, 釋尊在 雜阿含經 中指出.. 以我於諸受 受集 受滅 受集道跡 受滅道跡 受味 受患 受離如實知故, 於諸天世間魔梵 沙門 婆羅門 天人眾中, 為脫 為出 為脫諸顛倒,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第四七九經 ) 這段經文是說 : 我 ( 釋尊 ) 由於能夠如實知道諸受的自性 受的現在流轉 ( 受集 ) 受的現在還滅 ( 受滅 ) 受的未來流轉 ( 受集道跡 ) 受的雜染 ( 受味 ) 受的清受因緣 ( 受惠 ) 以及受的出離 ( 受離 ), 因而能夠超越諸天世間魔梵 沙門 婆羅門 天人眾, 脫離顛倒 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由此可知, 必須超越對感受的執著, 才能成佛 有關四念住中的受念住, 在今日南北傳的經典中, 重要的有下列資料.. ( 一 ) 大念住經 : 巴利文 長部 第二經, ( 二 ) 念住經 : 巴利文 中部 第十經, ( 三 ) 四意止 : 漢文 增一阿含經 卷五, ( 四 ) 念處經 : 漢文 中阿含經 卷二十七,

2 ( 五 ) 念處相應 : 巴利文 相應文 第四十七, ( 六 ) 念處相應 : 漢文 雜阿含經 卷二十四, ( 七 ) 受相應 : 巴利文 相應部 第三十六, ( 八 ) 受相應 : 漢文 雜阿含經 卷十七 與受念住相關的註釋, 散見各論典內, 例如, 瑜伽師地論 卷二八 卷九六 卷九八等都有所闡釋 以下的探討, 以上列前四經為主, 比較受念住的經文 ; 以其他為輔, 研究其涵意, 並兼及傳承這一個問題 一 南傳受念住的經文 在巴利文的 大念住經 及 念住經 中, 有相同的受念住經文, 漢譯如下 : 一 比丘們! 比丘如何就感受觀察感受呢? 二 比丘們! 比丘在經歷快樂的感受時, 他清楚了知.. 我正經歷快樂的感受 在經歷痛苦的感受時, 他清楚了知.. 我正經歷痛苦的感受 在經歷不苦不樂的感受時, 他清楚了知.. 我正經歷不苦不樂的感受 在經歷快樂而有執著的感受時, 他清楚了知 : 我正經歷快樂而有執著的感受 在經歷快樂而無執著的感受時, 他清楚了知.. 我正經歷快樂而無執著的感受 在經歷痛苦而有執著的感受時, 他清楚了知.. 我正經歷痛苦而有執著的感受 在經歷痛苦而無執著的感受時, 他清楚了知.. 我正經歷痛苦而無執著的感受 在經歷不苦不樂而有執著的感受時, 他清楚了知.. 我正經歷不苦不樂而有執著的感受 在經歷不苦不樂而無執著的感受時, 他清楚了知.. 我正經歷不苦不樂而無執著的感受 三 於是他於內部就感受觀察感受, 於外部就感受觀察感受, 同時於內部外部就感受觀察感受 四 他觀察感受當中不斷生起的現象, 他觀察感受當中不斷滅去的現象, 他同時觀察感受當中不斷生起滅去的現象 五 於是他清楚了知.. 這是感受! 如是唯有了知, 唯有覺照 六 於是他無所染著, 對 ( 身心 ) 世界無所執取了 七 比丘們! 比丘如是就感受觀察感受

3 以上將 受念住 分成七段, 今就內容略分析如下.. ( 一 ) 第一段提出什麼是受念住? 此中強調 就感受觀察感受, 不是 在感受之外去觀察感受 ( 二 ) 第二段列出九種感受的單純覺知 ( 三 ) 第三段列出 於內部 於外部 於內部外部 三方面就感受觀察感受 ( 四 ) 第四段觀察感受生起 滅去或生滅同時的現象 ( 五 ) 第五段指出要覺知 感受就只是感受而已, 此中無我 無我所 ( 六 ) 第六段為修行受念住的結果..心無染著而得解脫 ( 七 ) 第七段..總結以上就是受念住 二 北傳 增一阿含 內的經文 在北傳 增一阿含經 中, 受念住的經文如下.. 一 云何比丘內觀痛痛? 二 於是, 比丘得樂痛時, 即自覺知.. 我得樂痛 得苦痛時, 即自覺知.. 我得苦痛 得不苦不樂痛時, 即自覺知.. 我得不苦不樂痛 若得食樂痛時, 便自覺知.. 我得食樂痛 若得食苦痛時, 便自覺知 : 我得食苦痛 若得食不苦不樂痛時, 亦自覺知.. 我得食不苦不樂痛 若得不食樂痛時, 便自覺知.. 我得不食樂痛 若得不食苦痛時, 亦自覺知.. 我得不食苦痛 若得不食不苦不樂痛時, 亦自覺知.. 我得不食不苦不樂痛 三 如是, 比丘內自觀痛 復次, 若復比丘得樂痛時, 爾時不得苦痛, 爾時自覺知.. 我受樂痛 若得苦痛時, 爾時不得樂痛, 自覺知.. 我受苦痛 若得不苦不樂痛時, 爾時無苦無樂, 自覺知.. 我受不苦不樂痛 四 彼集法而自娛樂, 亦觀盡法, 復觀集盡之法 五 或復有 痛 而現在前, 可知可見 六 思惟原本, 無所依倚而自娛樂, 不起世間想 於其中亦不驚怖, 以不驚怖, 便得泥洹, 生死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更不復受有, 如真實知 七 如是, 比丘內自觀痛, 除去亂念, 無有愁憂 ; 外自觀痛 內外觀

4 痛, 除去亂念, 無有愁憂 如是, 比丘內外觀痛 以上也將經文分成七段, 與南傳的七段經文相比較, 同異之處如下.. ( 一 ) 增一 中, 將 感受 譯為 痛, 且第一段是問 於內部 觀察感受 ( 二 ) 增一 與南傳經文皆列出相同的九種感受 增一 中, 將 有執著 譯為 食, 無執著 譯為 不食 ( 三 ) 南傳有 於內部 於外部 及 於內部外部 三方面的觀察, 增一 此處列出 內 一種, 而將 外 及 內外 置於第七段經文 增一 第三段後面多出覺知三種感受的經文 ( 四 ) 增一 中, 將 生起的現象 滅去的現象 同時生起滅去的現象 分別譯為 集法 盡法 集盡之法 將 住 (viharati) 有時譯出, 譯作 自娛樂 ( 五 ) 這是感受! 在 增一 中譯為 痛 一字而已, 意義不明朗 南傳的 唯有了知, 唯有覺照, 增一 中譯為 可知可見, 將經文所強調的 唯 未表達出來 ( 六 ) 南傳 無所染著, 增一 中作 無所依倚 南傳 對 ( 身心 ) 世界無所執取了, 增一 中作 不起世間想 接著, 增一 中多出一段經文.. 於其中亦不驚怖, 以不驚怖, 便得泥洹, 生死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更不復受有, 如真實知, 用以描述果位 ( 七 ) 增一 中, 除了將南傳第三段移此外, 並有 除去亂念, 無有愁憂 的經句, 用以描述修行念住之果 由以上各段的比較, 可明顯看出南傳的受念住與北傳 增一 中的受念住大致相同, 增一 在第三段 第六段及第七段中, 多出一些文句 三 北傳 中阿含 內的經文 在北傳 中阿含經 中, 受念住的經文如下 : 一 云何觀覺如覺念處? 二 比丘者, 覺樂覺時, 便知覺 樂覺 ; 覺苦覺時, 便知覺 苦覺 ; 覺不苦不樂覺時, 便知覺 不苦不樂覺 ; 覺樂身 苦身 不苦不樂身 樂心 苦心 不苦不樂心 樂食 苦食 不苦不樂食

5 樂無食 苦無食 不苦不樂無食 樂欲 苦欲 不苦不樂欲 樂無欲 苦無欲 覺不苦不樂無欲覺, 便知覺 不苦不樂無欲覺 三 如是比丘觀內覺如覺, 觀外覺如覺 四 立念在 覺, 有知有見, 有明有達 五 是謂比丘觀覺如覺 若比丘 比丘尼如是少少觀覺如覺者, 是謂觀覺如覺念處 以上經文只有五段, 將此與南傳受念住經文比較 : ( 一 ) 此處將 感受 譯作 覺 ( 二 ) 此處第二段列出二十一種感受 ( 三 ) 此處第三段只列出 內 外 二方面的觀察, 少了 內外 這一種 ( 四 ) 此處第四段, 相當於南傳第五段 此中, 將 這是感受! 只譯為 覺 一字而已 將 唯有了知, 唯有覺照 譯作 有知有見, 有明有達, 未將 唯 強調出來 ( 五 ) 此處第五段, 相當於南傳第七段, 然而多出 若比丘 比丘尼如是少少觀覺如覺者, 是謂觀覺如覺念處 由上列比較, 可看出南傳的受念住與北傳 中阿含 的受念住有四項經文出入 : 一為感受的類別, 二為北傳 中阿含 少了 內外 的觀察, 三為北傳 中阿含 少了感受之生滅經文, 四為少了修習四念住的結果 : 無所染著, 對 ( 身心 ) 世界無所執取了! 這一段經文 第一項的不同, 是來自傳承的不同, 見下一節討論 ; 後三項的出入, 是否漢譯者之省略, 不得而知 但是由於北傳 中阿含經 的經本屬 說一切有部 所傳誦, 因而可用同屬 說一切有部 的漢譯 雜阿含經 ( 註一 ), 及其相關論典來補充有關 受念住 的內容 四 感受的類別分析 在南傳的受念住及北傳 增一阿含 中, 感受的類別同樣是九種如下 : ( 一 ) 快樂的感受 : 樂受 ( 二 ) 痛苦的感受 : 苦受

6 ( 三 ) 不苦不樂的感受 : 不苦不樂受 ( 四 ) 快樂而有執著的感受 : 食樂受 樂食受 樂有味受 ( 五 ) 快樂而無執著的感受 : 不食樂受 樂無食受 樂無味受 ( 六 ) 痛苦而有執著的感受 : 食苦受 苦食受 苦有味受 ( 七 ) 痛若而無執著的感受 : 不食苦受 苦無食受 苦無味受 ( 八 ) 不苦不樂而有執著的感受 : 食不苦不樂受 不苦不樂食受 ( 九 ) 不苦不樂而無執著的感受 : 不食不苦不樂受 不苦不樂無食受 在北傳 中阿含經 的受念住 雜阿含經 第四七一經 四七二經等, 以及 阿毗達磨法蘊足論 卷五等處, 列出二十一種感受, 歸為七類如下 : ( 一 ) 樂受 苦受 不苦不樂受 ( 二 ) 樂身受 苦身受 不苦不樂身受 ( 三 ) 樂心受 苦心受 不苦不樂心受 ( 四 ) 樂食受 ( 樂有愛味受 樂有味受 ) 苦食受 ( 苦有愛味受 苦有味受 ) 不苦不樂食受 ( 不苦不樂有愛味受 不味不樂有味受 ) ( 五 ) 樂無食受 ( 樂無愛味受 樂無味受 ) 苦無食受 不苦不樂無食受 ( 六 ) 樂貪著受 ( 樂欲受 樂依耽嗜受 樂耽嗜依受 ) 苦貪著受 不苦不樂貪著受 ( 七 ) 樂出要受 ( 樂無欲受 樂依出離受 樂出離依受 ) 苦出要受 不苦不樂出要受 以上七類, 每類又依樂 苦及不苦不樂分出三種, 共成二十一種感受 ; 說一切有部所屬不同經論的譯名雖有出入, 但內容完全相同 此二十一種是依據受之自性 所依 雜染及清淨來分類, 瑜伽師地論 卷九六說.. 又彼諸受自性 所依 染淨品別, 當知是名受品類差別 有味受者, 諸世間受 無味受者, 諸出世受 依耽嗜受者, 於妙五欲諸染污受 依出離受者, 即是一切出離遠離所生, 諸善定不定地俱行諸受

7 這段論文是說 : 由諸受的自性 ( 三受 ) 所依 ( 身與心 ) 雜染 ( 有味及依耽嗜 ) 及清淨 ( 無味及依出離 ) 來作品類差別 此中, 雜染的有味受, 指世間諸受 清淨的無味受, 指出世間諸受 雜染的依耽嗜受, 指對色 聲 香 味 觸五種妙欲的染污受 依出離受, 指一切出離遠離所產生的善定地及不定地諸受 同 論 卷二八也說.. 又樂受者, 謂順樂受觸為緣所生平等受受所攝, 是名樂受 此若五識相應, 名 ( 樂 ) 身受 ; 若意識相應, 名 ( 樂 ) 心受 如是諸受, 若隨順涅槃, 隨順決擇, 畢竟出離, 畢竟離垢, 畢竟能令梵行圓滿, 名無愛味受 ; 若墮於界, 名有愛味受 若色 無色界繫, 若隨順離欲, 名依出離受 ; 若欲界繫, 若不順離欲, 名依耽嗜受 這段論文, 依次解釋了樂受 身受 心受 無愛味受 有愛味受 依出離受及依耽嗜受的意義及內涵 對各種不同的感受, 依自性 ( 樂受 苦受 不苦不樂受 ) 所依 ( 身 心 ) 雜染 ( 有愛味 依耽嗜 ) 清淨 ( 無愛味 依出離 ) 明辨其內涵後, 在修行 受念住 時, 就能夠清楚了知當下自己的感受是屬於那一種, 例如, 南傳 念住經 中說.. 在經歷快樂而有執著的感受 ( 樂有味受 ) 時, 他覺察到.. 我正經歷快樂而有執著的感受 在經歷痛苦而有執著的感受 ( 苦有味受 ) 時, 他清楚了知到.. 我正經歷痛苦而有執著的感受 要時時對自己當下的感受清清楚楚, 便是修行受念住的第一步 ; 而此處的感受, 主要是指發生在身上的感受, 雜阿含經 第四七一經及四七二經, 分別以虛空中的狂風及客舍中的旅人來譬喻身中的感受, 其文如下.. 譬如虛空中, 種種狂風起, 東西南北風, 四維亦如是 有塵及無塵, 乃至風輪起, 如是此身中, 諸受起亦然 譬如客舍中, 種種人住止, 剎利婆羅門, 長者居士等, 旃陀羅野人, 持戒犯戒者, 在家出家人, 如是等種種, 此身亦如是, 種種諸受生..若樂若苦受, 及不苦不樂, 有食與無食, 貪著不貪著

8 這段經文是說 : 就好像虛空中有種種的狂風, 有東風 西風 南風 北風 有塵土的風 無塵土的風以及巨大的風輪, 同樣的, 人的身體中有種種感受的生起 又好像旅館住著種種的客人, 有剎帝利 婆羅門 長者居士 旗陀羅野人 持戒者 犯戒者 在家人 出家人 同樣的, 人的身體中有種種感受的生起 : 樂受 苦受 不苦不樂受 以及對受執著 ( 有食 ) 及不執著 ( 無食 ) 貪著及不貪著 此中明白指出有種種的感受發生在身上 對於感受的不同生滅變化, 瑜伽師地論 卷九六說.. 又若有受, 於依止 ( 指身體 ) 中, 生已破壞, 消散不住, 速歸遷謝, 不經多時, 相似相續而流轉者, 應觀此受猶若旋風 若有諸受, 少時經停, 相似相續不速變壞而流轉者, 應觀此受如客舍中羈旅色類 故知生滅變化甚快的感受, 以旋風為喻, 來表示細品無常 ; 若生滅變化較緩的感受, 則以旅客為喻, 來表示粗品無常 故在受念住中, 先要清楚了知身上的感受, 而後體會無常, 進而體會無我, 此即下一節所述 五 如何觀察諸受? 瑜伽師地論 卷五三說.. 一切如來應正等覺出現世間, 皆於諸受起八種觀..謂受有幾種? 誰為受集? 誰是受滅? 誰是受集趣行? 誰是受滅趣行? 誰是受愛味? 誰是受過患? 誰是受出離? 如是觀時, 如實了知受有三種, 觸集故受集, 應知如經分別廣說 如是八種觀察諸受, 當知略顯 : 自相觀 ; 現法轉因觀 彼滅觀 ; 後法轉因觀 彼滅觀 ; 彼二轉因觀 彼二轉滅觀及清淨觀 此處指出對諸受要起八種觀察, 所依據的經典是 雜阿含經 第四七五經.. 毗婆尸如來未成佛時, 獨一靜處, 禪思思惟, 作如是觀, 觀察諸

9 受..云何為受? 云何受集? 云何受滅? 云何受集道跡? 云何受滅道跡? 云何受味? 云何受患? 云何受離? 如是觀察, 有三受 : 樂受 苦受 不苦不樂受 ; 觸集是受集 ; 觸滅是受滅 ; 若於受愛樂 讚歎 染著 堅住, 是名受集道跡 ; 若於受不愛樂 讚歎 染著 堅住, 是名受滅道跡 ; 若受因緣生樂喜, 是名受味 ; 若受無常變易法, 是名受患 ; 若於受斷欲貪 越欲貪, 是名受離 如毗婆尸佛, 如是式棄佛 毗濕波浮佛 迦羅迦孫提佛 迦那迦牟尼佛 迦葉佛, 及我釋迦文佛, 未成佛時思惟觀察諸受, 亦復如是 由此可知, 觀察諸受是修行中重要的一環, 此中分別觀察 ( 一 ) 諸受自性 : 三受,( 二 ) 諸受現在流轉因緣 : 觸集,( 三 ) 諸受現在還滅因緣 : 觸滅,( 四 ) 諸受當來流轉因緣 : 於受愛樂 讚歎 染著 堅住, ( 五 ) 諸受當來還滅因緣 : 於受不愛樂 讚歎 染著 堅住,( 六 ) 諸受雜染因緣 : 於受因緣生樂喜,( 七 ) 諸受清淨因緣 : 受是無常變易法,( 八 ) 諸受清淨 : 於受斷欲貪 越欲貪 在 受念住 的實踐中, 特別注重諸受之清淨因緣..受是無常變易法, 因此, 前述南傳的念住經文說.. 他觀察感受當中不斷生起的現象, 他觀察感受當中不斷滅去的現象, 他同時觀察感受當中不斷生起滅去的現象 此中, 對感受的觀察由粗而細..先體驗生滅較長的感受, 而後體驗生滅幾乎同時的感受, 也就是先體會粗品無常, 而後體會細品無常 但這句經文, 也表示對感受的觀察, 於未來的生法, 於過去的滅法, 於現在的生滅法, 要能如此清楚的覺知, 如此, 最後將達到經文所說.. 於是他清楚了知.. 這是感受! 如是唯有了知, 唯有覺照 將 無常想 多所修習, 將看清感受的真實面目只是感受而已! 並沒有我 我所, 此即 雜阿含經 第二七 經所說.. 無常想修習 多修習, 能斷一切欲愛 色愛 無色愛 掉 慢 無明 無常想者, 能建立無我想 聖弟子住無我想, 心離我慢, 順得涅槃

10 這段經文是說 : 禪修者不斷修習無常想, 依次由見道進入修道, 就能斷除一切欲愛 色愛 無色愛 掉 慢 無明五種細品的煩惱 修習無常想, 能建立起無我想 聖弟子住於無我想後, 心中就能脫離我慢, 步向涅槃的果位 這也就是達到了諸受清淨 : 於受斷欲貪 越欲貪, 此即 雜阿含經 第四七 經所說.. 樂受不放逸, 苦觸不增憂, 苦樂二俱捨, 不順亦不違, 比丘勤方便, 正智不傾動, 於此一切受, 黠慧能了知, 了知諸受故, 現法盡諸漏, 身死不墮數, 永處般涅槃 因此, 對各種感受保持覺知及以正智觀照, 保持平等的捨心, 就可以於此世斷除煩惱, 不再輪迴三界, 永處於自在安詳的境界中 因此, 前述南傳大念住的經文接著說.. 於是他無所染著, 對 ( 身心 ) 世界無所執取了 最後, 探討一下巴利經文中的 於內部 於外部 及 於內部外部 就感受觀察感受..一 依據 阿毗達磨法蘊足論 的解釋.. 云何於此內受, 住循受觀, 若具正勤 正知 正念, 除世貪憂? 內受者, 謂自受, 若在現相續中, 已得不失 外受者, 謂自受, 若在現相續中, 未得已失, 及他有情所有諸受 合說二種, 名內外受 故知此處所說的 內部 是指自己已得而未失的感受, 外部 則指自己未得或已失的感受以及別人的諸感受 將此二種合起來就是 內部外部 二 依據 瑜伽師地論 卷二八的解釋.. 若緣依 內自有情數身色 所生受為境, 住循受觀, 是名於內受住循受觀 若緣依 外非有情數身色 所生受為境, 住循受觀, 是名於外受住循受觀 若緣依 外他有情數身色 所生受為境, 住循受觀, 是名於內外受住循受觀

11 此中指出內 外及內外之差別, 在於產生受的三種色有所不同, 依次為 內自有情數身色 外非有情數身色 外他有情數身色, 此為第一說 此論接著指出另有第二說的三種色是 根所攝, 有執有受色 非根所攝, 無執無受色 非根所攝, 有執有受色 第三說的三種色是 自內定地, 輕安俱行色 自內不定地, 粗重俱行色 他輕安俱行, 粗重俱行色 第四說是 內能造大種色 外能造大種色 能造大種色所生根境所攝造色 第五說是 有識身內色 無識身有情數青瘀等位色 無識身色於過去時有識性, 有識身色於未來時無識性, 相似法性 平等法性 第六說是 自中身, 髮毛爪齒等相 他中身, 髮毛爪齒等相 內表身, 變異不變異 青瘀等相 ; 及外表身, 變異不變異 青瘀等相, 相似法性 平等法性 此中, 由來源不同的三種色, 產生內受 外受及內外受, 這些受都產生在修行者自身之上, 而不是生在別人身上 三 依據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 卷一八七的解說.. 自相續所攝受名內受, 他相續所攝受名外受 脅尊者言..現在名內, 過去 未來及無為名外 問..何故現在名內, 過去 未來及無為名外耶? 答..以現在法多令有情攝受貪著, 非過去 未來及無為故 此處先提出自己身上的感受才是內受, 他人身上的感受是外受 另外, 脅尊者則以現在的感受作為內受, 過去 未來的感受作為外受, 此點與 法蘊足論 有相通之處 四 由修行者的觀點來看, 所觀察的應以自己身上的感受為對象 ; 而感受的產因, 有來自自己, 有來自外在刺激, 因而稱前者為 內受, 後者為 外受 但若禪修者具有四禪八定, 那麼, 就有能力觀察自己與別人身上的感受, 分別稱為 內受 與 外受 六 兼論阿含的傳承 由受念住經文的比對, 可看出南傳巴利文的經句與北傳 增一阿含經 中的經句, 甚為一致, 同樣列出九種感受 就傳承來看, 南傳巴利經典是由.. ( 一 ) 優波離 ( 二 ) 大象拘 ( 三 ) 蘇那拘 ( 四 ) 悉伽

12 符及陀跋闍 ( 五 ) 目犍連子帝須 ( 六 ) 摩哂陀等人依次下傳 而 增一阿含經 的所屬部派, 一般認為是大眾部, 而大眾部的一個傳承是.. ( 一 ) 優波離 ( 二 ) 陀娑婆羅 ( 三 ) 樹提陀娑 ( 四 ) 耆哆 ( 五 ) 根護 ( 六 ) 法高 由於優波離是首陀羅出身, 故其下傳弟子以一般平民為主, 所採用語言為 半摩揭陀語 ( 註二 ), 屬印度古代東部的方言, 下傳至西部 ( 優禪尼 ) 後, 改為當地平民通用的巴利語, 後來摩哂陀傳往鍚蘭的佛法就是用這語言 總之, 南傳巴利經典 ( 屬上座部銅鍱系 ) 及 增一阿含經 ( 屬大眾部 ) 採用當地一般平民的方言為主, 二者文法語尾略有出入, 但大體而言是很一致的 至於北傳 中阿含經 雜阿含經 阿毗達磨法蘊足論 等, 都是屬於 說一切有部 的經典, 其文句常較巴利經典細膩, 例如前述, 受念住中列出二十一種感受 此部的主要傳承是.. ( 一 ) 大迦葉 阿難 ( 二 ) 缺名 ( 三 ) 缺名 ( 四 ) 名 ( 五 ) 末闡提,( 註三 ) 在迦濕彌羅大為弘開, 採用梵文, 文法細膩, 主要由高層社會所支持 故知阿含經文的傳誦, 有一般平民與高層社會二種系統的不同, 其不同是由於釋尊的因材施教, 並不要求只用一種語言來傳播佛法 只要義理不失即可 這是釋尊的基本原則, 因此, 在王舍城結集後, 一般平民與上層社會囗誦的經文, 並不一定句句相同, 只是義理一致而已 今日保留的巴利經文, 便是一般平民所持誦的 ; 而說一切有部的經文, 便是上層社會所持誦的 至於經文次序的調動, 則是毗舍離及華氏城結集的結果 ( 註四 ) 屬梵文系統的經論, 一般文句較為細緻, 由巴利原文 相應部, 與梵文漢譯本 雜阿含經 的經文比對, 即可看出後者較為細緻, 例如, 上文所引的二十一種感受 八種觀察等即是 七 結語 本文比較南北傳的受念住經文, 由此看出有二種不同的傳承, 但對受念住的修法, 都認為要對身上的感受清清楚楚地覺知, 而後要體驗粗品及細品的無常變化, 覺察到感受只是感受而已, 並不是我 我所, 由此而去除我執, 證得涅槃 最後, 當知修習念住是過去 現在及未來諸佛弟子所必須, 瑜伽師地論 卷九八說.. 又此念住修習道理, 非今世尊出現於世方始宣說 今聖弟子適初

13 修習 ; 然於過去無始時來, 於諸念住修習流轉, 於未來世當知修習亦無窮盡 這段經文是說 : 修習四念住的道理, 並不是現今釋尊出世才開始宣說, 現在聖弟子們才開始修習, 而是過去諸佛無始以來都有宣說及修習四念住, 將來諸佛也宣說四念住, 其弟子亦同樣修習, 沒有窮盡 因此, 眾生要想克服愁歎 滅除苦憂, 都要好好修習念住法門 註釋註一 佛光大藏經 阿含藏 附錄 ( 下 ) 所集諸文, 臺北 : 佛光出版社, 一九八三年 註二季羡林, 再論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 收集在 季羡林佛教學術語文集, 頁九三, 臺北..東初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 註三林崇安, 印度部派佛教的分立與師資傳承的研究, 臺北.. 中華佛學學報 第三期, 頁二五 ~ 四六, 一九九 年 註四林崇安, 阿含經集成與大乘經典源流之研究, 中華佛學學報 第四期, 頁一 ~ 二八, 一九九一年

演講題綱或摘要(A4三頁左右),請於二月七日以前惠傳,以備印發

演講題綱或摘要(A4三頁左右),請於二月七日以前惠傳,以備印發 法蘊足論 的要義 林崇安 ( 法光雜誌,235 期,p.4,2009.04) 一 前言 有關論藏的源流, 依據 有部毘奈耶 雜事 的記載, 佛滅當年結 集完經和律後, 大迦葉考慮到 : 後世之人, 少智鈍根, 依文而解, 不達深義, 所以特別編出經律的本母 ( 摩窒里迦 ), 而後往下傳誦 ; 另一方面, 舍利弗 目乾連 迦旃延等大弟子對佛經的解釋, 其弟子們也往 下傳誦, 這些解釋經義的論述, 便是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作者序 內觀是洞見身心的內在實相而不是只看著外表 內觀之道是聲聞 獨覺和菩薩行者的共道, 修習內觀是為了滅除 苦的因, 此處將林崇安臉書中相關的圖文略加編集, 並引經據典, 取名為 內觀之道 與大眾分享, 也感謝法友們的回應

作者序 內觀是洞見身心的內在實相而不是只看著外表 內觀之道是聲聞 獨覺和菩薩行者的共道, 修習內觀是為了滅除 苦的因, 此處將林崇安臉書中相關的圖文略加編集, 並引經據典, 取名為 內觀之道 與大眾分享, 也感謝法友們的回應 內觀之道 林崇安教授圖 / 文 內觀臉書系列 4 內觀教育基金會 / 內觀教育禪林 2015.07( 初版 ) 1 作者序 內觀是洞見身心的內在實相而不是只看著外表 內觀之道是聲聞 獨覺和菩薩行者的共道, 修習內觀是為了滅除 苦的因, 此處將林崇安臉書中相關的圖文略加編集, 並引經據典, 取名為 內觀之道 與大眾分享, 也感謝法友們的回應 2015.07.30 2 內觀之道 1 離苦 內觀之道就是離苦之道

More information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0 1 1 = 1 1 = 0 0 = 1 : = {0, 1}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篇文概說第七章公文的用語及標點符號公本篇內容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公文的意義 第三章 公文與高 普 特各類考試 第四章 公文程式之意義及演變 第五章 公文之分類及其行文系統 第六章 公文之結構與行款 第一篇 第一章緒論 003 第一章緒論 等 等 004 最新應用公文 第一篇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005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第一節 一 須為公務員製作之文書 二 須為公務員 職務上 製作之文書 006

More information

《瑜伽師地論》

《瑜伽師地論》 瑜伽師地論 攝釋分 攝異門分 調伏事 藏文 攝釋分 TD4042 藏文 攝異門分 TD4041 藏文 攝事分調伏事及本母事 TD4040 林崇安編 佛法教學系列藏文 D 內觀教育基金會出版 2009 1 藏文 D 瑜伽師地論 攝釋 異門 調伏 內容 : 1 藏文 攝釋分 :TD4042 p.3 2 藏文 攝異門分 :TD4041 p.73 3 藏文 攝事分調伏事及本母事 : TD4040 p.139

More information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本計劃經費來自 品健康福利捐支應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我 名字 為了 以下理由 1. 2. 3. 4. 5. 決定從 年 月 日起 簽署人 (簽章) 見證人 (簽章) 年 月 日 a 準備戒 V 環境的準備 排除讓自己想吸 自己戒 的環境 V 心理的準備 瞭解自己的吸 的環境 建立能提醒 行為 強化戒 決心 V 身體的準備 評估身體的尼古丁依賴度 必要時找尋 藥物降低戒 戒 的難度

More information

的友誼 而且無論外貌怎樣改變 自信心是自己給自己的 發自內心 的自我認同感是無法改變的 只要自我認同才能得真正的心靈富足 而不是單純的改變外表 不同的整容公司亦會利用現今社會的價值觀來作宣傳 誇大整容 後的效果 又用明星效應 令消費者認為整容真的能變成明星一樣 整容這個風氣是由人們的價值觀造成的 有人指出 我們要接納 整容後的人以及香港社會應對此持更開放的態度 但相反地 為什麼 不能接納那些我們認為不

More information

◎存有分二:常與無常

◎存有分二:常與無常 部派和律的傳承源流 林崇安教授 ( 內觀雜誌,65 期,pp.22-28,2009.03) 以下依據南北傳的相關資料綜合而得 : 第一結集 (1) 佛般涅槃當年, 大迦葉召集優波離 羅怙羅 阿那律 阿難等五百比丘於王舍城舉行第一結集 先由阿難誦出四阿含, 而後由優波離誦出律藏 ( 依據 : 摩訶僧祇律 ; 說有律雜事 卷 39) 此時的四阿含依次是 雜阿含 中阿含 長阿含 增一阿含 ( 依據 : 瑜伽師地論

More information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2000 年 7 月 頁 125-142 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戲曲 關目 義涵之探討 提要 關鍵詞 : 戲曲 關目 情節 故事 表演 勞逸均衡 冷熱調劑 元刊雜劇三十種 曲論 125 戲曲 關目 義涵之探討前言 1 一 關目 之原意與 元刊三十種雜劇 的 關目 126 2 3 4 5 6 127 7 8 9 128 10 129 11 二 明清曲論中 關目 的義涵 12

More information

《瑜伽師地論》和《顯揚聖教論》的內容架構及其編成

《瑜伽師地論》和《顯揚聖教論》的內容架構及其編成 瑜伽師地論 和 顯揚聖教論 的內容架構 及其編成 林崇安 (2002) 摘要本文分析 瑜伽師地論 和 顯揚聖教論 的內容架構, 指出原先的 本地分 是以阿含的義理與實踐為主軸, 後來無著菩薩編增 菩薩地 的內容, 使聲聞道與菩薩道並重 到了他編著 顯揚聖教論 時, 則以菩薩道為主軸 文中, 並從 瑜伽師地論 內部的歧義, 推測無著菩薩編著 瑜伽師地論 和 顯揚聖教論 的過程 關鍵字 : 瑜伽師地論,

More information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信徒的偽善 郭善熙牧師被稱為韓國 本世代最優秀的講道者 講道是他牧會的最大武器 一如他所說 : 這四十年來, 我惟一做的就是講道 他是擺上生命來講道, 曾以系列解經講道, 帶動盼望教會復興 經文 : 加拉太書二章 11 至 13 節 14 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 與福音的真理 不合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2, 干擾信仰的原因 30 然而, 有許多在前的, 將要在後 ; 在後的, 將要在前 73

More information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論文第一章 緒論 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方法及研究的範圍及限制 並對 飲食散文的義界 作一觀念的釐清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就將本研究的理 論建構中的概念作釐清 分別為 現代文學 飲食文學的重要論著 等兩個部 分來描述目前文獻的研究成果 並探討其不足待補述的地方 本研究以 文化研 究 為主要研究基礎 統攝整個研究架構 在不同章節裡 佐以相關研究方法進 行論述 茲圖示如下 研究方法

More information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46 2014 6 498 男女大乾坤 男女的戀愛行為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2014 6 498 47 48 2014 6 498 女人的戀愛行為 70 900 男人的戀愛行為 8 2014 6 498 49 50 2014 6 498 對於愛與性的混淆 男女所面臨的問題 和我一樣喜歡做愛除了我, 不可以看別人相信我, 沒有問題現在, 和我做愛知道如何引燃我從不傷害我 朋友關係和性 嫉妒和占有欲

More information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2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你可能不知道的媒體影響 劉正山若用 選戰 的角度來看選舉和參與選舉, 你大腦裡情感的作用一定大過理性的作用, 便會很習慣地拿各種媒體或別人的觀點來使自己的選擇合理化 2012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4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agendasetting 報紙和網路新聞的頭版空間有限,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04-3-2

04-3-2 佛學論文選集 禪修對現代生活的適應 林崇安 (1999) 論文提要 : 今日社會的不安以及家庭種種問題, 其根源不外是來自佛陀所說的 貪 瞋 癡, 再追下去, 不外是 無明 因此, 所有淨化人心的禪修技巧, 必須以培養 明 為根本要點, 才能收到治本之效 什麼是 明? 明就是圓滿的覺性, 其基礎是正念正知 禪修的技巧要能適應現代生活的步調, 已不只是瞑目靜坐而已, 而必須訓練人們在行住坐臥時, 都能清楚自己的動作以及心念的起伏,

More information

indd

indd 1 這次朝聖歸來, 本期雜誌決定以影像留記的因由, 來自佛教的一種修行法 取像 見過的, 你當以此為相憶 ; 未見的, 你將以此為終生的相尋 嘗試在文字之外, 讓印度與你我, 有個永恆停駐的 既相煦而又相忘的邂逅 4 10 16 2 22 38 50 64 76 80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More information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Christopher Handy Michael Litchard handyca@mcmaster.ca http://handyc.sdf.org Inaugural NARNiHS Conference

More information

A reconstruction of Smogulecki and Xue s table of logarithms of numbers (ca. 1653) Denis Roegel 21 October 2011 This document is part of the LOCOMAT project: http://locomat.loria.fr 1 Smogulecki s life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3四念處 doc

Microsoft Word - 03四念處 doc ( 貳 ) 四念處 釋開仁.2011/3/13 目次 : 一 四念處是一乘道二 四念處是一切法三 四念處能令善法聚四 四念處是自依法依五 四念處猶如父母境界六 專心正念, 如護油鉢七 修四念處能自護護他八 四念處法, 說不能盡九 一切人皆應修四念處十 先具淨戒與正見, 後修四念處 ( 一 ) 淨其戒, 直其見, 具足三業, 然後修四念處 ( 二 ) 先具淨戒, 後修正智 ( 知 ) 正念十一 四念處的修習方法與內容

More information

17-72c-1

17-72c-1 台灣喜宴文化與陶瓷餐具設計開發 廖素慧 林長弘 林秀娟 摘 要 喜宴文化它包括了生活風俗習慣 禮教的 禁忌與料理 飲食的結合 可以看到民族的思 想行為以及社會的結構模式 是生活文化的濃 縮 它的過程對於一對新人在人生旅程開始 時 得到關愛與祝福也給予責任 所以喜宴的 禮教約束 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個過程 好的飲 食禮教約束可以產生良性的人生觀 從喜宴的 食物料理與新開發餐具的造形與裝飾美感等的 結合來做一個開始

More information

2 3 13 17 22 26 1 2 8 100738 +86 (10) 8508 5000 +86 (10) 8518 5111 www.kpmg.com.cn 2006 4 2002 2006 1 28% 2006 17 8 500 2006 2006 2006 7 2.5 2 1 500 500 40% 500 10 16 14 12 10 8 6 4 2 2002-2006 5.1 5.9

More information

CBM PROPOSAL

CBM PROPOSAL Maya Grigorovich-Barsky EDU 605 Fall 2011 Professor Durham CBM PROJECT Counting 1-10 in Japanese Recognizing the Kanji Characters and Correctly Pronouncing Them Student Information Name: Melinda Baskin

More information

2013~2015 保健食品產業專業人才 供需調查 2011 5 2011529 2012 2013~2015 2012 44.67% 2011 11.96% 2013~2015 ... 1... 1... 5... 10... 12... 13... 14... 19... 20... 22... 24... 12... 19... 21... 22 III IV 1... 1 2... 3

More information

年 月

年 月 摘 要 关键词 分类号 基础理论 之一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 网络引文的相关规律及其应用研究 编号 的研究成果 总第三七卷 第一九三期 年 月 引用动机 总第三七卷 第一九三期 年 月 引文分析方法 引文数据库 总第三七卷 第一九三期 分析工具 科学评价方面 年 月 总第三七卷 第一九三期 科学交流方面 年 月 总第三七卷 第一九三期 杨思洛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知识资源管理 系讲师 年 月

More information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劉 再 復 著 與 李 澤 厚 李 歐 梵 等 共 論 五 四 共 鑒 五 四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8 附 論 二 誰 是

More information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王蘋 ( 主持人 ) 張正學 愛滋 ( )15 愛滋 185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2011 186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責任 (MSM) MSM 2011 2 187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粗糙的年齡劃分 ISO( ) ( :. )!!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結集 佛滅之後 僧團為了長久保存佛的教導 於是舉行了結集會議 根據巴利 律藏 小品 (Cullavagga)所述 3 在佛般涅槃後三個月 僧團的上首大迦葉長老 (MahAkassapa) 便挑選五百位比丘 全部是阿羅 漢 共同集會 編輯佛陀的法教 結集大會是在雨安居 4 時 於當時中印度摩揭陀國

第一結集 佛滅之後 僧團為了長久保存佛的教導 於是舉行了結集會議 根據巴利 律藏 小品 (Cullavagga)所述 3 在佛般涅槃後三個月 僧團的上首大迦葉長老 (MahAkassapa) 便挑選五百位比丘 全部是阿羅 漢 共同集會 編輯佛陀的法教 結集大會是在雨安居 4 時 於當時中印度摩揭陀國 法界 微塵 巴利尼柯耶與漢譯阿含經 蔡奇林 巴利五部 尼柯耶 和漢譯四部 阿含經 都屬於早期佛教的經典 它們的來源為何 如何傳持到今天 為何會有不同的組織和語言 它們各有怎樣的內容和特色 在佛教 它們具有如何的地位和價值 佛世時的教說 巴利五部 尼柯耶 (NikAya) 1 和漢譯四部 阿含經 (Agama) 2 都是屬於早期佛教的經典 這些經典來源於佛陀的覺悟和說法 佛陀覺悟後 便於恆河平原遊行教化

More information

1

1 1 () () 2 () () 1987 1988 () () 2010 來 理 3 () () () () () 4 () ( ) ( ) 來 理 () 1 5 高中生對手搖杯飲料之成癮度探討 高中生對手搖杯飲料之成癮度探討 以東港海事為例 價格便 宜 14% 離家近 12% 特色茶 飲 店面 19% 設計 3% 品牌 10% 促銷活 動 8% 品質 14% 碳酸 咖啡 6% 2% 服 務 態 度

More information

訪問林崇安教授談學佛歷程

訪問林崇安教授談學佛歷程 佛學論文選集 訪問林崇安教授談學佛歷程 法光雜誌編輯室採訪 整理 (2000,12) 林崇安教授簡介台灣台中縣人,1947 年出生美國萊斯大學理學博士 (1974) 國立中央大學專任教授 (1974-2000) 曾於法光 圓光 中華佛研所授佛學課程現為法光 圓光 內觀教育基金會董事專長為因明 佛教宗派思想 禪觀等 問 : 請問林教授, 您從尖端的太空科學研究, 跨到佛法的領域, 其間的經歷和學習過程如何?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年輕的夢想 聖嚴法師與李鍾桂的對話 年輕的夢想 時間 : 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七日地點 : 臺北國父紀念館主持人 : 陳月卿 ( 華視企劃室經理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李鍾桂 ( 救國團主任 ) 青年代表 : 莊焜吉 盧雲玲 陳月卿 : KTV

年輕的夢想 聖嚴法師與李鍾桂的對話 年輕的夢想 時間 : 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七日地點 : 臺北國父紀念館主持人 : 陳月卿 ( 華視企劃室經理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李鍾桂 ( 救國團主任 ) 青年代表 : 莊焜吉 盧雲玲 陳月卿 : KTV 年輕的夢想 目錄 年輕的夢想 2 相互學習無距離 4 獨立走出自己的路 9 塑造有希望的人生 13 服務與奉獻是快樂的泉源 16 年輕的夢想 聖嚴法師與李鍾桂的對話 年輕的夢想 時間 : 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七日地點 : 臺北國父紀念館主持人 : 陳月卿 ( 華視企劃室經理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李鍾桂 ( 救國團主任 ) 青年代表 : 莊焜吉 盧雲玲 陳月卿 : KTV 年輕的夢想

More information

A reconstruction of Smogulecki and Xue s table of trigonometrical logarithms (ca. 1653) Denis Roegel 21 October 2011 This document is part of the LOCOMAT project: http://locomat.loria.fr 1 Smogulecki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 F766F6C31312D332D315FB1B4B051A57CA9C0A6EDAABAACE3A873BB50ADD7A6E628AAF4A46AADE820C4B6292D3033>

<4D F736F F D F766F6C31312D332D315FB1B4B051A57CA9C0A6EDAABAACE3A873BB50ADD7A6E628AAF4A46AADE820C4B6292D3033> 福嚴佛學研究第 11 期頁 1 21( 民國 105 年 ), 新竹市 : 福嚴佛學院 Fuyan Buddhist Studies, No. 11, pp. 1 21 (2016) Hsinchu City: Fuyan Buddhist Institute ISSN: 2070-0512.1. 探討四念住的研究與修行 Exploring the Four Satipaṭṭhānas in Study

More information

1970 新技術的應用 X = 20 + B 13B δ13c X 1 X

1970 新技術的應用 X = 20 + B 13B δ13c X 1 X 凡發生過的必留下痕跡 同位素分析的考古應用? 如何考古 06 2013 9 489 經由人骨中碳和氮同位素的分析, 提供考古學家另一個探討古代攝食系統的途徑 另外, 可以藉由鍶同位素分析了解人群的來源與遷移過程 1970 新技術的應用 13 15 13 12 15 14 13 15 13 12 15 13 15 13 X = 20 + B 13B δ13c X 1 X 2013 9 489 07 δ

More information

正法與三十七菩提分法的實踐

正法與三十七菩提分法的實踐 佛學論文選集 正法與菩提分法的實踐 林崇安 (1998) 佛法是佛陀所發現的正法, 是適用到所有眾生的一個普遍的法則, 是引導眾生脫離生死苦海的方法 今日要想復興正法, 一方面要了解什麼是正法 什麼是三十七菩提分法, 一方面要知道如何去實踐正法 如何去實踐三十七菩提分法 以下先探討正法的內涵及特色, 而後分析三十七菩提分法的實踐, 此中, 引用釋尊的核心教導 雜阿含經 作為主要的依據, 並以此經的本母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H.論《阿含經》中「無常即苦」之命題_ doc

Microsoft Word - H.論《阿含經》中「無常即苦」之命題_ doc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 第二十六期 (2011 年 7 月 ) 頁 97-145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 論 阿含經 中 無常即苦 之命題 洪嘉琳 牛津大學中國學術研究所地址 :Institute for Chinese Studies, Clarendon Institute Building, University of Oxford, Walton Street, Oxford, OX1 2HG,

More information

人間淨土的達成

人間淨土的達成 人間淨土的達成 提要 林崇安 (1997) 本文先探討人間淨土的意義, 此中指出 : 人間淨土必須要有淨化心靈的方法被人們實踐著, 因而在人間就可以達到滅苦的標的, 故有別於一般的人天善趣 ; 也就是說, 在人間淨土中, 除了奉行人天善趣的五戒十善外, 必須要有定與慧的具體修持方法 然而, 在今日複雜而多樣的文化 社會 宗教背景下, 要如何達成人間淨土呢? 本文指出能夠契合大眾的修持方法必須 (1)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本事經》的經型及其編集的研究

《本事經》的經型及其編集的研究 本事經 的經型及其編集的研究 一 前言 林崇安 ( 內觀雜誌 26,2004) 釋尊悟道後, 首先在波羅奈城轉四諦法輪, 度化憍陳如等五比丘, 接著度化了耶舍及其親友, 而後赴尼連禪河邊度化優樓頻羅迦葉 那提迦葉及伽耶伽葉三兄弟及其弟子, 接著在不同地方度化了舍利子 目揵連 大迦葉 優波離 阿那律等人, 並要求這些證得阿羅漢的弟子們分散到印度各地去弘法 這些聖弟子們, 往印度各地弘法後, 便將佛陀所教導的九分教流傳開來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StudySatipatthanasutta.doc

Microsoft Word - StudySatipatthanasutta.doc 中部 念處經 四念處禪修方法之研究 1 兼論馬哈希念處毗婆舍那禪法 溫宗堃 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所碩士班 摘要 巴利 念處經 的禪修方法可以簡要地說為 : 首先純粹地注意 覺察當下自身的身體及心理現象的生滅變化, 進而觀察自身以外的心 物變化過程 四念處中, 身念處被給與最詳細的說明, 應該是此禪法最根本而重要的部分 ; 身念處的三項練習與受 心念處具有必須在日常生活中持續被修習的特色 法念處由於能如實知見五蘊及四聖諦,

More information

佛學論文選集

佛學論文選集 佛學論文選集 瑜伽師地論 內的異義及其編成 林崇安 (2002) 一 漢藏所傳的 瑜伽師地論 漢地所傳的 瑜伽師地論 是 彌勒菩薩說, 共 100 卷, 分成五分 : 本地分 攝決擇分 攝釋分 攝異門分 攝事分 藏地所傳的 瑜伽師地論 是 無著菩薩造, 也分成五分 二 瑜伽五分之間的異義 為了澄清 瑜伽師地論 是由彌勒菩薩或無著菩薩所著作, 或由無著菩薩所著編集, 一個方法是先分析瑜伽五分之間義理是否一貫

More information

第七章行政工作 7.1 預算 法律依據 預算收入 94

第七章行政工作 7.1 預算 法律依據 預算收入 94 第七章行政工作 93 第七章行政工作 7.1 預算 7.1.1 法律依據 7.1.2 預算收入 94 五 2006 年收入管理 圖表二十六 2006 年收入結構 7.1.3 預算支出 95 圖表二十七 2006 年支出管理 96 圖表二十八 2006 年實際支出結構 圖表二十九 2006 年預算支出與實際支出對比 97 7.2 人員 圖表三十 1999 2006 年人員數目比較表 98 附件行政申訴範疇立案調查個案撮要

More information

NAAC_FNEC.indd

NAAC_FNEC.indd 攜 手 同 步 五 載 情 齊 心 邁 向 新 一 天 2003-2008 1 4 5 6 7 耆 智 全 接 觸 消 除 隔 膜 回 饋 社 會 8 9 10 11 12 13 14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15 2008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0032008 我們的願景 攜手共創佳 在 過去五年 義工與中心並肩作戰社區的層面有

More information

NCKU Magazine 主編的話 校長的話 大事記 合力寫校史 觀點 發現成大 夢想成大 榕園記事 1998 Amartya Sen human development expanding real or substantive freedoms 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 臺南市四個

NCKU Magazine 主編的話 校長的話 大事記 合力寫校史 觀點 發現成大 夢想成大 榕園記事 1998 Amartya Sen human development expanding real or substantive freedoms 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 臺南市四個 44 促進健康平等與社區增能, 共創大學新人文典範 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 促進健康平等與社區增能, 共創大學新人文典範 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 人文社會科學中心主任戴華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行政與實踐整合平臺研究助理吳郁婷 不同環境, 不同利基, 不同限制, 大臺南各地發展出不同生活方式, 這些差異我們稱之為城鄉差距 這些差距中, 究竟哪些是正面的地方特色, 有哪些是觀念或制度造成的不平等? 全方面追求發展的大臺南,

More information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 WHO Qatar 2013 MERS MERS 耗費巨大的社會成本 MERS V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 WHO Qatar 2013 MERS MERS 耗費巨大的社會成本 MERS V 54 2015 1 505 新興的中東呼吸症候群 冠狀病毒 Those who cannot remember the past are condemned to repeat it. 忘記過去的人, 注定要重蹈覆轍 2012 4 Zarqa 13 2 2012 9 WHO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 11 MERS 9 2

More information

平靜之道

平靜之道 平靜之道 - 談法的修習 The Path to Peace TalkS on Dhamma Practice A Dhammatalk by Ajahn Chah 阿姜查講述 果儒譯 願以此翻譯功德 迴向給家母淨修法師 早日證得道智 果智, 究竟解脫 1 目錄 前言 3 1 平靜之道 7 2 禪修 33 3 朝向無為法 44 附錄一 : 去禪修中心挨罵吧, 進步會比較快的 65 附錄二 : 究竟解脫之道

More information

中華民國第 四 十 七 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中華民國第 四 十 七 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中華民國第四十七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作品說明書 高中組生物 ( 生命科學 ) 科 040718 光鮮外表下的神秘面紗 - 探討草莓果實生長及其生殖 學校名稱 : 國立鳳新高級中學 作者 : 高二簡溥辰 指導老師 : 王美玲 高二謝宜芬 高二歐盈佛 高二陳柏維 關鍵詞 : 草莓 (Fagaria sp. ) 果實發育 (fruit develop) 萌芽 (germination) ~

More information

專題研究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現狀與問題 政治學研究 毛澤東思想研究 台聲. 新視角

專題研究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現狀與問題 政治學研究 毛澤東思想研究 台聲. 新視角 第 6 卷第 1 期中華民國 97 年 1 月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 現狀與問題 Current Situations and Problems of the Central-Local Relation Reforms in China 林文軒 (Lin, Wen-Hsuan) 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所博士生 1 摘要 關鍵詞 : 權力下放 職能轉換 地方主義 部門利益 壹 前言 1 76 吉首大學學報

More information

佛法教材系列 Z1 編序 想探究佛法的奧義, 一方面要掌握佛教的源流與演變, 一方面要知道佛教的義理與實踐, 本書將個人 年間有關這方面的佛學研究心得, 集成 林崇安佛學論文選集 與法友們分享 原論文中的註釋, 盡量給予簡化, 特別是大正藏的經文引據, 以 (T-,p-) 在正文

佛法教材系列 Z1 編序 想探究佛法的奧義, 一方面要掌握佛教的源流與演變, 一方面要知道佛教的義理與實踐, 本書將個人 年間有關這方面的佛學研究心得, 集成 林崇安佛學論文選集 與法友們分享 原論文中的註釋, 盡量給予簡化, 特別是大正藏的經文引據, 以 (T-,p-) 在正文 林崇安佛學論文選集 編著 : 林崇安 佛法教材系列 Z1 財團法人內觀教育基金會出版 佛法教材系列 Z1 編序 想探究佛法的奧義, 一方面要掌握佛教的源流與演變, 一方面要知道佛教的義理與實踐, 本書將個人 1985-2004 年間有關這方面的佛學研究心得, 集成 林崇安佛學論文選集 與法友們分享 原論文中的註釋, 盡量給予簡化, 特別是大正藏的經文引據, 以 (T-,p-) 在正文中直接標出出處

More information

總 序

總    序 總 序 禪敬 慈宗, 依太虛大師之說, 為 慈宗, 就是 彌勒宗, 梵語彌勒, 此譯為慈氏, 依據慈氏為宗, 乃立 慈宗 的名義 民國十二年元旦, 我在武昌佛學院, 選集 瑜伽真實義品 以明其 境, 菩薩戒本 以軌其 行, 彌勒上生經 以明其 果, 叫做 慈宗三要 在敘文有幾句話 : 遠稽乾竺, 仰慈氏之德風 ; 邇徵大唐, 續慈恩之芳燄, 歸宗有在, 故曰慈宗 是定這個慈宗名義的緣起 意思是說,

More information

四技二專統測國文科 93 ~ 98 年 表一 單元名稱 字音辨正 ( 正確讀音 形近字讀音辨識 ) 字形測驗 ( 正確字形 同音字形使用辨識 ) 字 詞義 解釋 ( 一字多義 古今異義

四技二專統測國文科 93 ~ 98 年 表一 單元名稱 字音辨正 ( 正確讀音 形近字讀音辨識 ) 字形測驗 ( 正確字形 同音字形使用辨識 ) 字 詞義 解釋 ( 一字多義 古今異義 93 98 臺中高工 張麗美老師 93 98 93 10 98 19 93 98 -- 四技二專統測國文科 93 ~ 98 年 表一 單元名稱 93 94 95 96 97 98 1. 字音辨正 ( 正確讀音 形近字讀音辨識 ) 1 2 1 1 1 1 2. 字形測驗 ( 正確字形 同音字形使用辨識 ) 3 3 3 3 2 4 3. 字 詞義 解釋 ( 一字多義 古今異義 2 2 3 2 2 3 4.

More information

緣起相應

緣起相應 阿含經和生活禪修 林崇安教授著 佛法教學系列 H9 財團法人內觀教育基金會出版 2009 1 佛法教學系列 H9 自序 本書收集個人應邀登於 人乘季刊 中 阿含與止觀講座 的十二篇文章以及 內觀雜誌 的後二篇文章, 其內容大都是佛陀在 阿含經 中有關生活禪修的重要指導, 且是以譬喻來解說深法 今集在一起供喜歡禪修者參考 林崇安 2009.09 2 佛法教學系列 H9 目錄 01 小苦樹 01 02

More information

本月專題 科學新聞判讀力 Article.aspx?a= 目前並沒有充足證據證明基改作物會讓人生病或危害環境 109 Greenpeace https://www.you

本月專題 科學新聞判讀力 Article.aspx?a= 目前並沒有充足證據證明基改作物會讓人生病或危害環境 109 Greenpeace https://www.you / 嚇死我了 這些究竟能不能吃?/ 嚇死我了 這些究竟能不能吃? 文 / 李暉 食安與媒體 2010 73 14 科學研習 OCT 2016 No.55-10 本月專題 科學新聞判讀力 1 2 2014 3 53-3 http://www.ntsec.gov.tw/user/ Article.aspx?a=2657 2016 5 目前並沒有充足證據證明基改作物會讓人生病或危害環境 109 Greenpeace

More information

大乘起信論 名相 財團法人嚴淨菩提教育基金會恭印 35 2 36 3 37 4 38 5 39 6 40 7 41 8 42 9 43 10 44 11 45 12 46 13 47 14 48 15 49 16 50 17 51 18 52 19 53 20 54 21 55 22 56 23 57 24 58 25 59 26 60 27 61 28 62 29 63 30 64 31 65

More information

推薦序 修習四念處 習慣成自然 二 二年冬 香光尼僧團舉辦第八屆封山禪 修二十天 禪修期間 禮請性空法師指導 教授 大念處經 作為四念處禪修法門所依的經典 大眾師禪修精進 聞法歡喜 乃將法師講授的內 容結集出版 名為 念處之道 以饗同道 法師講授的 大念處經 是取巴利藏 長部 第 22 經 的版本

推薦序 修習四念處 習慣成自然 二 二年冬 香光尼僧團舉辦第八屆封山禪 修二十天 禪修期間 禮請性空法師指導 教授 大念處經 作為四念處禪修法門所依的經典 大眾師禪修精進 聞法歡喜 乃將法師講授的內 容結集出版 名為 念處之道 以饗同道 法師講授的 大念處經 是取巴利藏 長部 第 22 經 的版本 推薦序 修習四念處 習慣成自然 二 二年冬 香光尼僧團舉辦第八屆封山禪 修二十天 禪修期間 禮請性空法師指導 教授 大念處經 作為四念處禪修法門所依的經典 大眾師禪修精進 聞法歡喜 乃將法師講授的內 容結集出版 名為 念處之道 以饗同道 法師講授的 大念處經 是取巴利藏 長部 第 22 經 的版本 在巴利藏還有另一部 念處 經 在 中部 第 10 經 內容大致相同 都 是在闡述四念處 而前者與後者不同之處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2_SA-ii doc

Microsoft Word - 12_SA-ii doc 雜阿含經論會編 ( 中 ) 1 雜因誦. 界相應 / 受相應 溫宗堃敬編 五 界相應經 1 (444) 2 自類別 此經說界有無量, 應善學種種界 經 2 (445) 似轉 此經談眾生依界而聚會 ( 物以類聚 ) 眾生常與界俱, 與界和合 S II 154: dhātusova, bhikkhave, sattā saṃsandanti samenti. (CDB 638: Bhikkhus, it

More information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高雄市立茄萣國中國中 103 學年度第一學期八年級 英文補救教學彈性學習課程計畫表 一 教材來源 : 二 教學節數 : 每週 (1) 節, 學期共 ( 20 ) 節 三 各單元內涵分析 : 週次 第一週 第二週 第三週 第四週 9/1 9/5 9/8 9/12 9/15 9/19 9/22 9/26 Lesson1 ( 一 ) Lesson1 ( 一 ) Lesson2 ( 二 ) Lesson2

More information

01Introduction_Three Baskets of the Dharma

01Introduction_Three Baskets of the Dharma Three Baskets of the Dharma: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Buddhist Canon 簡說漢譯佛教大藏經的發展與數位藏經的編輯 杜正民 Aming Tu Dharma Drum Buddhist College, DDBC Chinese Buddhist Electronic Text Association,

More information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編撰教育部出版中華民國 96 年 9 月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家庭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 林育瑋 3 目錄 幸福拼圖 序文...p.2 引言 能和心愛的人共度一生, 就是最大的幸福!...p.6 幸福方程式 : 我 + 你 = 幸福關鍵一 我...p.10 關鍵一 你...p.20 關鍵一 +...p.28 如果你還想知道更多撇步 附錄一...p.48

More information

02?j???s??????-???R???q

02?j???s??????-???R???q 大乘廣五蘊論講記 補充講義 ( 二 )-- p.2~11 釋道一編講 09-21-2012 一 色 的語義 ( 一 ) 大乘阿毘達磨集論 卷 1 1 三法品 ( 大正 31,663a27-b4): ( 二 ) 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 卷 1 1 三法品 ( 大正 31,695b22-29): 1 ( 三 ) 五事毘婆沙論 卷 1 1 分別色品 ( 大正 28,989c19-22): 2 ( 四 ) 阿毘達磨俱舍論

More information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大德阿彌陀佛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大德阿彌陀佛 內觀禪法第三講 最尊貴的淨蓮上師講解 各位法師! 各位居士大德! 阿彌陀佛! 我們首先回答昨天晚上的問題 昨天下課之後, 有好幾位師兄都問了同樣的問題, 我想也是很多其他師兄的問題, 就是觀生滅可以看得見, 因為是隨著我們的吸氣跟吐氣來觀它的生滅, 這個是可以看得見, 但是來不及, 因為太快了, 吸氣要觀生滅, 吐氣也要觀生滅, 每一個口氣都要觀生滅, 都沒有遺漏掉的話, 是非常困難的 確實沒錯,

More information

《佛法概論》:「第十一章 緣起法

《佛法概論》:「第十一章  緣起法 第十一章 緣起法 第十一章 緣起法 第一節 緣起的定義與內容 一 緣起的定義 (p.147-p.149) ( 一 ) 略說緣起染淨的判攝 (p.147) 1 雜染的因緣, 即緣起法 因緣有雜染的 清淨的, 雜染的因緣, 即緣起法 1 緣起法的定義, 是 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說明依待而存在的法則 它的內容, 是 謂無明緣行, 行緣識, 識緣名色, 名色緣六處, 六處緣觸, 觸緣受, 受緣愛,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52\374\247t\270g\300H\250\255\260\305\277\350.doc)

(Microsoft Word - \252\374\247t\270g\300H\250\255\260\305\277\350.doc) 阿含經隨身剪輯 莊春江編著最新版本 :http://agama.buddhason.org 目次 : 凡例 一 不放逸 ( 選經 1~7) p.2 二 守護 ( 選經 8~19) p.5 三 心 ( 選經 20~29) p.10 四 解脫的聖者 ( 選經 30~40) p.14 五 死 ( 選經 41~46) p.17 六 業報 ( 選經 47~52) p.19 七 欲愛 ( 選經 53~76) p.22

More information

_BK07.ps, page Preflight ( _BK07.indd )

_BK07.ps, page Preflight ( _BK07.indd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3 家庭變遷對健康的影響 在經濟起伏時 家庭支持十分重要 在 兩地三岸社會政策 一書中 魏雁濱 曾群 在 社會排斥 一文提及一項研究發現 在北歐六國和蘇格蘭 家人支持對防止失業 青年陷入貧窮發揮重要作用 在福利制度相對比北歐較弱的南歐國家如意大利 家庭 和社會網絡對失業者起較大的支持和保護作用 在中國人社會 家庭支持也十分重要 根據本港社會服務聯會

More information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目錄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2 二 什麼是皈依三寶? 8 三 皈依三寶的方法 19 四 皈依三寶的利益 29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意義 二 什麼是皈依三寶? 二 什麼是皈依三寶? 10 皈依三寶的意義 二 什麼是皈依三寶? 11 12 皈依三寶的意義 1. 2. (1) (2)

More information

佛法與 e 世代 聖嚴法師與張學友 侯文詠的對話 佛法與 e 世代 時間 : 二 年三月四日地點 : 臺北國父紀念館主持人 : 陳月卿 ( 華視企劃室經理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張學友 ( 歌手 ) 侯文詠 ( 作家 ) 陳月卿 : e 張學友 :

佛法與 e 世代 聖嚴法師與張學友 侯文詠的對話 佛法與 e 世代 時間 : 二 年三月四日地點 : 臺北國父紀念館主持人 : 陳月卿 ( 華視企劃室經理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張學友 ( 歌手 ) 侯文詠 ( 作家 ) 陳月卿 : e 張學友 : 佛法與 e 世代 目錄 佛法與 e 世代 2 珍惜當下踏實生活 6 面對逆境與無常 11 佛法與 e 世代 聖嚴法師與張學友 侯文詠的對話 佛法與 e 世代 時間 : 二 年三月四日地點 : 臺北國父紀念館主持人 : 陳月卿 ( 華視企劃室經理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張學友 ( 歌手 ) 侯文詠 ( 作家 ) 陳月卿 : e 張學友 : 佛法與 e 世代 侯文詠 : 佛法與

More information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目錄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2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3 安身 - 在於生活的勤勞儉樸 8 安心 - 在於生活的少欲知足 13 安家 - 於家庭中的相愛和相助 15 安業 - 在於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和精進 18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行菩薩道 - 尊重他人而安心安身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身心平安

More information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兒 歌 內 容 分 析 ~ 以 台 灣 省 教 育 廳 發 行 之 大 單 元 活 動 設 計 內 之 兒 歌 為 例 ~ 摘 要 82 76 158 一 兒 歌 類 目 的 分 布 情 形 ( ) 26 23 22 16 61 38.6 16.5 ( )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第 一 章 緒 論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機 79 第 二 節 研

More information

老年性生理學和老年的性生活 老 和 第四年齡 概念 有不一致, 讀者可自參考, 本書不再多引

老年性生理學和老年的性生活 老 和 第四年齡 概念 有不一致, 讀者可自參考, 本書不再多引 第一章導言第一章 導 言 1-1 人一生的年齡變化和老年的概念 1994 0 14 15 6465 20 WHO 44 45 59 60 74 1 1 有人把 65-74 歲稱為 青老年,75-84 歲稱為 中老年,85 歲以上稱為 老老年 ( 鈕則誠,2006); 有人把 65-74 歲稱為 年輕老人期 (the youngold),75-84 歲稱為 中度老人期 (moderately),85

More information

1

1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 8 15 9 10 11 12 13 16 14 17 18 19 20 21 22 15 23 2.3 不同的分析角度 以上種種對影響健康因素的分析 其實來自不同的學說和理論 它們從不同角度分析 健康 建立對健康及影響健康因素的不同理解 這些角度包括 1 生物 2 社 會 3 心理 4 靈性 5 生態及

More information

90 二 村落維生機能活動的調查 (1) (2) (3) 4. 5.

90 二 村落維生機能活動的調查 (1) (2) (3) 4. 5. () 89 () 1960 一 地理環境的調查 (location) 1. (site) 2. (position) 3. (situation) 90 二 村落維生機能活動的調查 1. 2. 3. (1) (2) (3) 4. 5. () 91 (1) (2) (3) (ua 2 ) (4) 1993149-152 6. 1998 三 聚落史的調查 1. 2. 3. 92 4. 四 土地制度 10

More information

基本數學核心能力測驗_行為觀察記錄紙_G2版本

基本數學核心能力測驗_行為觀察記錄紙_G2版本 基本數學數學核心能力測驗 G2 行為觀察記錄記錄紙 學校 : 班級 : 姓名 : 日期 : 記錄者 : ~ 學生作答時, 請他 ( 她 ) 將雙手皆置於桌面 ~ 認識數字 ( 三 ): 數列 ( 共 1 頁 ) 注意事項 逐題觀察並作底下記錄, 等分測驗做完後, 每一個策略任選一題問 這一題你是怎麼算的? ( 如果只運用一種策略, 則再任選 2-3 題訪問 ) 利用學生的回答來作為 自己觀察記錄的證據

More information

第三章 說一切有部「業說《體系形成

第三章  說一切有部「業說《體系形成 第三章 說一切有部論書之發展 及 業說 的形成 第一節僧團的結集與佛教的分裂 原始道統師徒相傳, 久而久之, 由一元變為多元, 這是世界文化學術演變的通例, 印度佛教亦然 佛陀入滅後, 最初的一段時間, 佛教教團基本上是統一的或有著傳教的核心 但佛陀入滅百年後, 佛教漸漸的分化, 進入了所謂部派佛教時期, 而部派佛教發展到西元前後, 大乘佛教又繼之而起 關於佛教分派的記述, 史料不少 這些史料主要分為南傳與北傳兩大類

More information

治療血管的雷射 port wine stain 1988 FDA KTP KTP

治療血管的雷射 port wine stain 1988 FDA KTP KTP 您選對雷射了嗎 40 1917 1959 Maiman 1963 20 1983 AndersonParrish 22 2013 5 485 以往須以手術 磨皮等方法才能去除的刺青, 現在用雷射就可以輕易處理 此外, 各種皮膚血管病變 痣 疤痕, 乃至於皺紋的去除, 也可以用雷射來達成 治療血管的雷射 port wine stain 1988 FDA 585 590 595 600 1.5 40 4

More information

愛上傲嬌老師目次第十七課男人的恢復力是很好的004 第十八課喝酒,是最容易喝出感情的012 第十九課男人急起來,是可以不擇手段的055 第二十課到底,他是可以被打敗的111 第二十一課結果,他才是最後的那個人143 第二十二課這個人,從來都是屬禽獸的162 尾聲好一隻占有慾強大的獸181 屈雲番外愛上甜味棉花糖183 2 古承遠番外 新黑夜裡總會有顆星199 李悠然番外 新週而復始的一天205 屈雲番外

More information

900??indd

900??indd 900 432 中華民國一 二年七月十六日 中鋼半月刊 第九版 六月份公司業務概況 八 碳鋼產量 六九九 七 三公噸 碳 鋼銷量 七三六 九公噸 合併營收 二五 八七五 一七五千元 福利金收支統計 項 福 利 資 訊 請 參 閱 EIP 快速選 單 總務福利資訊平台 本公司福委會一 二年六月 份福利金收入及各項補助之人 數 金額統計如下表 至於各 一 二年合併累計營收 二千元 一七三 一五五

More information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1 3 4 13 14 34 17 19 20 24 2 5 26 27 28 29 3 0 31 32 3 3 3 4 35 50 36 42 43 45 46 48 49 50 51 66 52 57 58 60 61 65 6 6 67 76 1. 2. 3. 1 4. 5. 6. CEPA 7. 8. 9. 2 10. 11. 12. 13. 3 14. 15. 16. 17. 4 18.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7附錄 doc

Microsoft Word - 07附錄 doc ( 捌 ) 附錄 一 道品之雜論 ( 一 ) 大毘婆沙論 對 三十七菩提分 之雜論 釋開仁.2011/5/20 一 三十七菩提分法有三十七菩提分法 謂四念住 四正勝 四神足 五根 五力 七覺支 八道支 世尊雖說菩提分法, 而不說有三十七種, 但說七覺支名菩提分法 云何知然? 經為量故 謂契經說 : 有一苾芻來詣佛所, 頂禮雙足卻住一面而白佛言 : 如世尊說七覺支者, 何謂七覺支? 世尊告曰: 即七種菩提分法,

More information

中部. 正見經 十二支緣起 ( 上 ) 菩提長老講, 釋自鼐譯 1 知老死之四諦正見緣起 正見經 的內容從這部分開始, 舍利弗將逐一闡明十二因緣的要素 十二因緣在佛陀的教法中佔有很大的份量, 尤其於 相應部 中, 有相當多的篇章在探討 事實上, 於 相應部. 緣起篇 中, 佛陀已特別指出 : 具有正

中部. 正見經 十二支緣起 ( 上 ) 菩提長老講, 釋自鼐譯 1 知老死之四諦正見緣起 正見經 的內容從這部分開始, 舍利弗將逐一闡明十二因緣的要素 十二因緣在佛陀的教法中佔有很大的份量, 尤其於 相應部 中, 有相當多的篇章在探討 事實上, 於 相應部. 緣起篇 中, 佛陀已特別指出 : 具有正 中部. 正見經 十二支緣起 ( 上 ) 菩提長老講, 釋自鼐譯 1 知老死之四諦正見緣起 正見經 的內容從這部分開始, 舍利弗將逐一闡明十二因緣的要素 十二因緣在佛陀的教法中佔有很大的份量, 尤其於 相應部 中, 有相當多的篇章在探討 事實上, 於 相應部. 緣起篇 中, 佛陀已特別指出 : 具有正見的聖弟子能了解緣起各支生起, 緣起生起之集 滅與道 由此, 我們可以看出本經中舍利弗是引用了佛陀在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北 年 度 領 參 II 北 III 陸 錄 參 錄 IV V 1 2 3 4 參 錄 5 6 參 錄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1 2 1 2 28 29 (三) 教學方法 躍華小學語文課程中的第一個板塊 教科書教學採用單元整體教學的思 路 教授一個主題單元時 可以把教學過程分成幾個模塊 自學模塊 字詞

More information

Session 15-Col-1.pdf

Session 15-Col-1.pdf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5 15 1 5 15 2 5 15 3 5 15 5 5 15 6 167 1 5 15 1 2 3 4 5 15 2 5 15 3 5 6 5 15 5 168 7 5 15 6 8 1 2 3 4 1 2 3 169 3 --- 4 170 171 5 15 1 5 15 1 172 5 15 1 1 2 3 4 5 173 5 15

More information

N4 闍尼沙經 (D18) N5 小緣經 (D27) N6 轉輪聖王修行經 (D26) N7 弊宿經 (D23) N8 散陀那經 (D25) N9 眾集經 (D33) N10 十上經 (D34) N11 增一經 (D--) N12 三聚經 (D--) N13 大緣方便經 (D15) N14 釋提桓因

N4 闍尼沙經 (D18) N5 小緣經 (D27) N6 轉輪聖王修行經 (D26) N7 弊宿經 (D23) N8 散陀那經 (D25) N9 眾集經 (D33) N10 十上經 (D34) N11 增一經 (D--) N12 三聚經 (D--) N13 大緣方便經 (D15) N14 釋提桓因 佛學論文選集 長阿含經 和 長部 的核心教導 林崇安 (2003) 摘要北傳的 長阿含經 和南傳的 長部 中, 值得注意的一個核心教導便是三學定型句的出現, 兩者的經碼次序有所不同, 但是都有很長的篇幅記載著相同的三學定型句, 長阿含經 首先出現在 阿摩晝經 (N20), 長部 首先出現在 沙門果經 (D2); 其後數經都有相同的三學定型句, 只是以省略文標示, 而其實質內容則是相同 北傳的 長阿含經

More information

common sense agent of articulation 447

common sense agent of articulation 447 第二節民主式人民主義策略 conjuncture 446 common sense agent of articulation 447 vs vs vs 448 第二節民主式人民主義策略 449 平等分享塑造性偏好的權力 450 多元主義 : 自由派 vs 人民民主 451 self-legitimizing 更精確地說, 如 452 果某個團體就地共同決定的反宰制實踐, 沒有遭到其他人民主體 (

More information

漢譯《阿含經》的禪法

漢譯《阿含經》的禪法 北傳止觀禪修的要義 林崇安教授編著 佛法教材系列 H10 財團法人內觀教育基金會出版 1 序 早期漢地止觀禪修的傳入和翻譯者有密切的關連, 重要 的人物如安世高 (148) 鳩摩羅什 (344-413) 瞿曇僧伽提 婆 (385 到洛陽 ) 此中, 安世高譯出 佛說大安般守意經 禪行法想經 等, 是漢地禪學的開端 鳩摩羅什譯出 思 惟略要法 禪祕要法經 等, 是禪學的要典 瞿曇僧伽提 婆譯出 中阿含經,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FBS_vol6-1-pp 四念處如何是唯一之道_溫宗?_A.doc

Microsoft Word - FBS_vol6-1-pp 四念處如何是唯一之道_溫宗?_A.doc 福嚴佛學研究第六期頁 01-22 ( 民國 100 年 ), 新竹 : 福嚴佛學院 Fuyan Buddhist Studies, No. 6, pp. 01-22 (2011) Hsinchu: Fuyan Buddhist Institute ISSN: 2070-0512 四念住如何是唯一之道 再探 ekāyana magga 之語意 溫宗堃 提要 早期的西方巴利學者, 將巴利經典中描述四念住的術語

More information

中國大陸輔助警察制度的問題與法制化研究 以 蘇州市警務輔助人員管理辦法 為例 專題研究 壹 前言 一 文職雇員

中國大陸輔助警察制度的問題與法制化研究 以 蘇州市警務輔助人員管理辦法 為例 專題研究 壹 前言 一 文職雇員 PROSPECT EXPLORATION 第 10 卷第 9 期中華民國 101 年 9 月 中國大陸輔助警察制度的問題與法制化研究 以 蘇州市警務輔助人員管理辦法 為例 A Research on the Issue Concerning Assistant Police in Mainland China and its Regulation: Suzhou as an Example 陳銘聰

More information

覺醒之道 (A3): 練習佛法的簡要指南 泰國隆補敦著帕默禪師 (Ubasok Niranam) 編林崇安編譯 ( 內觀雜誌,113 期,pp.2-12, ) 1. 導言 (01) 隆補敦是阿姜曼尊者的最傑出弟子之一 他完成多年的頭陀行後, 住在蘇林省安布芒縣的布拉八藍寺, 一直到圓寂

覺醒之道 (A3): 練習佛法的簡要指南 泰國隆補敦著帕默禪師 (Ubasok Niranam) 編林崇安編譯 ( 內觀雜誌,113 期,pp.2-12, ) 1. 導言 (01) 隆補敦是阿姜曼尊者的最傑出弟子之一 他完成多年的頭陀行後, 住在蘇林省安布芒縣的布拉八藍寺, 一直到圓寂 內觀雜誌第 113 期 2015 年 1 月 內觀雜誌第 113 期 本期重點 : 覺醒之道 (A3): 練習佛法的簡要指南 阿含研究教材 : 手聲喻經 和 棄捨經 的要解 雜阿含 294 經 的要解 第 113 期內容 : 覺醒之道 (A3): 練習佛法的簡要指南 pp.2-12 阿含研究教材 : 1. 手聲喻經 和 棄捨經 的要解 pp.13-18 1. 雜阿含 273 經 手聲喻經 2. 雜阿含

More information

Palmer & Yu 2013 地方道教論文集PRE-PUB

Palmer & Yu 2013 地方道教論文集PRE-PUB Title 廣東省英德市黃花鎮醮儀紀實 Author(s) Palmer, DA; Yu, WT Citation 地方道教儀式實地調查比較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中國香港, 2011 年 4 月 21-23 日. In 地方道教儀式實地調查比較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13, p. 469-502 Issued Date 2013 URL http://hdl.handle.net/10722/205323

More information

有你真好文山融合之愛 ( ) 孩子的另一扇門 ( 特生 / 郁絜爸爸 ) 3 82

有你真好文山融合之愛 ( ) 孩子的另一扇門 ( 特生 / 郁絜爸爸 ) 3 82 (4) 屬於家長的感動 回首來時路點點滴滴 ( 特生 / 禮綸爸爸 ) 81 有你真好文山融合之愛 ( ) 孩子的另一扇門 ( 特生 / 郁絜爸爸 ) 3 82 儲存愛的能量 ~ 為 1 比 1 特教加油 ( 特生 / 承恩爸爸 ) 9 4 7 5 83 有你真好文山融合之愛 ADHD( ) 4 4 2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84 28 1 28 1 1 1 1

More information

BSP 烤箱 - 封面-2

BSP 烤箱 - 封面-2 BSPO615 使 用 及 安 裝 說 明 書 總 代 理 優 氏 集 團 客 林 渥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台 北 市 內 湖 區 行 愛 路 69 號 2 樓 TEL 02-2794 2588 FAX 02-2794 3789 台 中 市 北 屯 區 后 庄 路 1080-12 號 TEL 04-2422 0958 FAX 04-2422 0938 高 雄 市 左 營 區 政 德 路 633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1 2 3 4 5 6 7 8 公式 2 4 2 1 能 整除 因此後玩 者贏 且關鍵數 字為3 的倍數 3 0 3 1 不能整除 所 以先拿餘數 2 關鍵數字是 4的倍 數 2 先玩者贏 4 0 4 1 能整除 因此 後玩者贏 且 關鍵數字為 5 的倍數 5 0 5 1 不能整除 所 以先拿餘數 2 關鍵 數字是 6的倍 數 2 先玩者贏 7 0 6 1 能整除 因此 後玩者贏 且 關鍵數字為7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EC7A6F2AABAB0F2A5BBBB7BC3D1332E35AAA9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EC7A6F2AABAB0F2A5BBBB7BC3D1332E35AAA92E646F63> 學佛的基本認識 莊春江編著 最新版本 http://agama.buddhason.org 目 序 次 仁俊 長老/自 第一章 序 略 佛法的特質 第一節 佛陀之所以為佛陀 p.3 第二節 緣起法下的三法印與空 p.13 第三節 佛法是理性的宗教 p.19 第二章 生命之流 第一節 生從何來死往何去 p.30 第二節 無我下的輪迴 p.39 第三節 業力的形成與展現 p.50 第四節 人身難得 p.60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EC7A6F2AABAB0F2A5BBBB7BC3D1332E35AAA92E646F63>

<4D F736F F D20BEC7A6F2AABAB0F2A5BBBB7BC3D1332E35AAA92E646F63> 學佛的基本認識 莊春江編著 最新版本 http://agama.buddhason.org 目 序 次 仁俊 長老/自 第一章 序 略 佛法的特質 第一節 佛陀之所以為佛陀 p.3 第二節 緣起法下的三法印與空 p.13 第三節 佛法是理性的宗教 p.19 第二章 生命之流 第一節 生從何來死往何去 p.30 第二節 無我下的輪迴 p.39 第三節 業力的形成與展現 p.50 第四節 人身難得 p.60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main....1.doc

Microsoft Word - main....1.doc 印度佛教史的文獻資源概介 ( 下 ) 釋見豪 七 佛陀的教化 ( 一 ) 佛陀教化的對象與其次第 雜阿含. 九一五經 ( 大正二. 二三 下 ) 本經記述佛陀以 良田喻 和 水器喻 來譬喻說法對象的次第 內容是佛陀教化人間時, 印度有一聚落主問佛陀, 為什麼佛陀說法能個個不同, 因人而異? 說法時又該如何選擇先後次第? 佛陀以 良田喻 和 水器喻 回答 佛陀問聚落主, 肥田和瘦田應如何耕種? 聚落主回答

More information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人為因素與 飛航安全 人為因素 7 7 8 人為因素的類別 H 1972 E. Edward SHELL S S L E software, H handware, E environment, L liveware L SHELL 20 2014 3 495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2014 3 495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