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ilar documents
148 ( )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1362 A Research on the Performance of Probability Concepts on Sixth-Grade Students Hsin-Chien Tsai Chi-Tsuen Yeh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ainan Abstrac

Microsoft Word doc

2011 餐 年 旅 教 育 創 新 發 展 學 術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To Discuss the Implementation Status of the 99 Vocational Hospitality Programme Group -By C School for Example

第一章

婴幼儿护理(四).doc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Microsoft Word \256\325\260\310\267|\304\263\254\366\277\375.doc)

紋 (2002) 之 研 究 結 果 發 現, 目 前 有 15% 以 上 身 心 健 全 的 學 生, 由 於 種 種 因 素, 無 法 受 惠 於 主 流 數 學 教 學 中 的 教 材 和 教 法, 導 致 學 生 在 數 學 學 習 的 挫 敗, 因 此 我 們 應 該 更 認 真 思 考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13-4-Cover-1

高教参考(2015年第1辑)

untitled

穨應用布魯納教學論於中文教學

致 谢 本 人 自 2008 年 6 月 从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毕 业 之 后, 于 2010 年 3 月 再 次 进 入 上 外, 非 常 有 幸 成 为 汉 语 国 际 教 育 专 业 的 研 究 生 回 顾 三 年 以 来 的 学 习 和 生 活, 顿 时 感 觉 这 段 时 间 也

前 言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優 質 學 校 改 進 計 劃 ( 下 稱 計 劃 ) 團 隊 自 1998 年 起 積 極 於 本 地 推 動 理 論 及 實 踐 並 重 的 學 校 改 進 工 作, 並 逐 步 發 展 成 為 本 地 最 具 規 模 的 校 本 支 援 服 務 品 牌, 曾 支

5 / ~

Microsoft Word ¶À°ê¾±¼B²»³q.doc

<4D F736F F D205F FB942A5CEA668B443C5E9BB73A740B5D8A4E5B8C9A552B1D0A7F75FA6BFB1A4ACFC2E646F63>

Microsoft Word - 01李惠玲ok.doc

决 这 些 问 题, 从 而 承 担 起 社 会 责 任 由 此 可 见, 培 养 学 生 的 CT 能 力 是 国 际 教 育 界 业 已 达 成 的 共 识, 也 是 国 际 高 等 教 育 改 革 的 共 同 目 标, 批 判 性 思 维 运 动 必 将 在 世 界 范 围 内 普 及 并 发

Microsoft PowerPoint - 台灣華語教學的回顧與前瞻991029

2013年【永齡希望小學】執行成果暨補救教學學術研討會

致 谢 论 文 写 到 这 里, 两 年 半 的 研 究 生 生 涯 也 即 将 结 束 回 顾 两 年 半 来 的 学 习 生 活, 心 中 充 满 感 恩 和 感 激, 从 松 江 到 虹 口, 校 园 生 活 给 我 留 下 了 深 刻 的 印 象 与 回 忆 感 谢 我 的 导 师 张 健

2010, spring, v12, n1

content

穨e235.PDF

I

11-...R.D...S...D |......


i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英语本科专业综合评价简况表

目 录

Microsoft Word doc

<4D F736F F D D DA7DAB0EAAE76B8EAB0F6A87CAABAC075B6D5BB50B0DDC3445FADD7A7EF5F2E646F63>

Microsoft Word - 發布版---規範_全文_.doc

概 述 随 着 中 国 高 等 教 育 数 量 扩 张 目 标 的 逐 步 实 现, 提 高 教 育 质 量 的 重 要 性 日 益 凸 显 发 布 高 校 毕 业 生 就 业 质 量 年 度 报 告, 是 高 等 学 校 建 立 健 全 就 业 状 况 反 馈 机 制 引 导 高 校 优 化 招

鱼类丰产养殖技术(二).doc

疾病诊治实务(一)

名人养生.doc

<4D F736F F D2040B9C5B871A661B0CFABC8AE61C2A7AB55ACE3A8735FA7F5ABD8BFB3B9C5B871A661B0CFABC8AE61C2A7AB55ACE3A8732E646F63>


中老年保健必读(十).doc

27 i

% % ,542 12,336 14,53 16,165 18,934 22,698 25, ,557 7,48 8,877 11, 13,732 17,283 22,

海淀区、房山区(四)

穨ecr1_c.PDF

穨2005_-c.PDF

北京理工大学.doc

尲㐵.⸮⸮⸮⸮⸮

东城区(下)

果树高产栽培技术(一).doc

物质结构_二_.doc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i

水力发电(九)

中国古代文学家(八).doc

景观植物(一)

Microsoft Word - 目录.doc

园林植物卷(三).doc

19q indd

厨房小知识_一_

中南财经大学(七).doc


赵飞燕外传、四美艳史演义

厨房小知识(五)

最新监察执法全书(十八).doc

园林植物卷(十二).doc

华东师范大学.doc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

乳业竞争_一_

最新执法工作手册(十).doc

untitled

最新执法工作手册(十六)

中国政法大学(六).doc

胎儿健康成长.doc

bnbqw.PDF

1. 本文首段的主要作用是 A. 指出 異蛇 的藥用功效 說明 永之人爭奔走焉 的原因 B. 突出 異蛇 的毒性 為下文 幾死者數矣 作鋪墊 C. 交代以蛇賦稅的背景 引起下文蔣氏有關捕蛇的敘述 2. 本文首段從三方面突出蛇的 異 下列哪一項不屬其中之一 A. 顏色之異 B. 動作之異 C. 毒性之

nb.PDF

第三章

untitled

Microsoft Word - edu-re~1.doc

Microsoft Word - 08 单元一儿童文学理论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Microsoft Word 一年級散文教案.doc

米食天地教案

第32回独立行政法人評価委員会日本貿易保険部会 資料1-1 平成22年度財務諸表等

項 訴 求 在 考 慮 到 整 體 的 財 政 承 擔 以 及 資 源 分 配 的 公 平 性 下, 政 府 採 取 了 較 簡 單 直 接 的 一 次 性 減 稅 和 增 加 免 稅 額 方 式, 以 回 應 中 產 家 庭 的 不 同 訴 求 ( 三 ) 取 消 外 傭 徵 費 6. 行 政 長

(f) (g) (h) (ii) (iii) (a) (b) (c) (d) 208

一段“蝶蝶”上休的生命教育故事

~m~li~* ~ ± ~ 1Jz. IDfU Y:.. a~~.~.oor.~~b~.~fi~~p A Study of Developing a Mobile APP for Supporting the Chinese Medicine Pulse Diagnosis Based on Pul

Microsoft Word - 刘藤升答辩修改论文.doc

20

1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Acker 1983 Biklen 1995 Acker 1989 ( )

Microsoft Word - 口試本封面.doc

Transcription:

東 吳 大 學 歷 史 學 系 碩 士 班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林 慈 淑 老 師 高 中 生 歷 史 因 果 概 念 之 探 究 以 太 平 天 國 為 例 Investigating into High school s Students Conception of Historical Causality An example of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研 究 生 : 許 耀 文 二 0 一 二 年 七 月

致 謝 這 份 論 文 最 終 能 在 千 呼 萬 喚 下 完 成, 首 先 要 誠 摯 感 謝 我 的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林 慈 淑 老 師, 林 老 師 不 但 引 領 我 進 入 歷 史 教 育 研 究 領 域, 更 是 我 接 觸 英 國 歷 史 教 育 改 革 及 理 論 的 啟 蒙, 且 對 我 在 中 學 歷 史 教 學 的 方 法 與 策 略 上, 也 產 生 了 劇 烈 質 變 更 重 要 的 是, 林 老 師 在 論 文 撰 寫 過 程 中, 每 每 能 以 高 度 耐 性 幫 助 我 克 服 瓶 頸 與 困 難, 可 以 說 沒 有 林 老 師, 這 份 論 文 是 不 可 能 誕 生 的 另 外 在 論 文 撰 寫 過 程 中, 我 還 要 特 別 感 謝 臺 北 市 立 大 直 高 中 杜 可 瑜 老 師, 以 及 母 校 新 北 市 立 樹 林 高 中 蘇 伯 強 老 師, 先 後 於 前 測 及 正 式 施 測 給 予 鼎 力 協 助 謝 謝 張 元 老 師 在 初 稿 與 口 試 過 程 中 給 予 的 評 論 與 指 導, 以 及 蕭 憶 梅 老 師 在 口 試 時 提 供 的 諸 多 寶 貴 意 見 除 此 之 外, 我 要 感 謝 歷 史 系 辦 溫 秀 芬 秘 書 江 圯 洋 助 教 黃 詠 莉 助 教, 以 及 一 路 相 伴 的 好 友 同 學 與 學 弟 妹 們, 因 為 你 們 在 情 感 上 的 鼓 勵 與 支 持, 我 才 能 堅 持 走 下 去 最 後 我 要 感 謝 我 的 父 母 在 論 文 撰 寫 過 程 中 對 我 的 包 容 與 諒 解, 讓 我 毫 無 後 顧 之 憂 也 要 感 謝 弟 弟 許 凱 文 老 師 在 研 究 資 料 學 術 資 源 及 論 文 寫 作 上 提 供 的 諸 多 協 助, 使 得 論 文 得 以 順 利 完 成 最 後, 我 要 再 次 誠 摯 感 謝 學 習 路 上 所 有 鼓 勵 與 支 持 過 我 的 人, 也 希 望 這 份 研 究 成 果 能 為 教 學 現 場, 也 對 歷 史 教 育 在 實 證 研 究 方 面 能 有 所 貢 獻 I

高 中 生 歷 史 因 果 概 念 之 探 究 以 太 平 天 國 為 例 許 耀 文 摘 要 從 英 國 歷 史 教 育 改 革 的 經 驗 中, 我 們 體 認 到 教 學 的 核 心 目 標 應 先 理 解 學 生 的 思 維 方 式, 而 更 重 要 的 關 鍵 在 於 知 曉 其 思 維 過 程 而 非 結 果, 唯 有 知 悉 學 生 真 正 的 思 維 過 程, 才 能 知 道 學 習 歷 史 的 困 難 處, 從 而 設 計 合 適 的 教 材 及 妥 切 的 教 學 策 略 本 研 究 即 是 試 圖 透 過 實 證 研 究 的 方 式, 瞭 解 高 中 生 之 歷 史 因 果 概 念 (Historical Concept of Causality) 在 問 卷 設 計 上, 筆 者 選 擇 太 平 天 國 為 主 題, 透 過 受 測 者 在 施 測 問 卷 上 之 作 答 情 形 進 行 交 叉 分 析, 並 初 步 歸 納 推 敲 出 學 生 可 能 的 思 考 傾 向, 瞭 解 他 們 如 何 看 待 原 因 與 原 因 原 因 與 事 件 間 之 關 係, 以 探 討 高 中 生 的 歷 史 因 果 概 念 研 究 成 果 除 希 望 作 為 教 師 教 學 方 法 及 教 學 策 略 上 之 參 考, 同 時 也 期 盼 對 歷 史 教 育 在 實 證 研 究 方 面 有 所 貢 獻 關 鍵 字 : 歷 史 教 育 歷 史 教 科 書 因 果 概 念 地 方 性 特 殊 因 素 導 火 線 II

Investigating into High school s Students Conception of Historical Causality An example of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Hsu Yao-wen Abstract To understand students ways of thinking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in current researches of history teaching. This study thus aims to understand the conception of causality of students in high schools. It specially focused on exploring how students evaluate the significances of different factors and causes that influence events or developments in history. I selected the event of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as the topic of my research. Through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 have collected thinking materials of 79 high school s students. Using these answers from the questionnaire, I analyze some modes and trends of students viewing the long-tern causes and the short-tern causes. In general, many students couldn t make sense of the trigger that directly caused the happening, and intended to be concerned so much with the background factors. It is reasonable to assume that this kind of thinking habit is mostly affected by the ways of textbook s writing and teacher s teaching. Key Word: History Education History Textbook Concept of causality Causes Trigger III

高 中 生 歷 史 因 果 概 念 之 探 究 以 太 平 天 國 為 例 目 錄 前 言 1 第 一 章 緒 論 3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機 與 目 的 3 第 二 節 何 謂 因 果 概 念 5 第 二 章 研 究 回 顧 9 第 一 節 因 果 概 念 的 實 證 研 究 9 一 臺 灣 研 究 9 二 國 外 研 究 12 第 二 節 施 測 主 題 太 平 天 國 研 究 與 書 寫 14 一 太 平 天 國 的 研 究 回 顧 14 二 教 科 書 的 書 寫 情 形 22 第 三 章 研 究 方 法 與 問 卷 設 計 29 第 一 節 研 究 方 法 與 問 卷 設 計 29 一 研 究 方 法 29 二 問 卷 設 計 30 第 二 節 前 測 及 正 式 施 測 33 一 前 測 對 象 33 二 施 測 方 法 34 三 檢 討 與 修 正 35 四 正 式 施 測 37 第 四 章 學 生 如 何 分 類 原 因 39 第 一 節 學 生 的 反 應 狀 況 39 第 二 節 以 原 因 性 質 為 分 類 標 準 41 一 因 果 概 念 較 清 晰 完 整 41 二 因 果 概 念 較 不 清 晰 完 整 44 第 三 節 以 原 因 內 容 為 分 類 標 準 46 一 依 敘 述 內 容 47 二 不 明 確 51 第 四 節 討 論 53 一 根 深 蒂 固 的 習 慣 53 IV

二 因 果 概 念 前 後 不 穩 55 三 教 科 書 影 響 因 果 概 念 的 養 成 57 第 五 章 學 生 如 何 看 待 地 方 性 特 殊 因 素 及 導 火 線 61 第 一 節 學 生 如 何 看 待 地 方 性 特 殊 因 素 64 一 重 要 65 二 不 重 要 70 第 二 節 學 生 如 何 看 待 導 火 線 73 一 引 爆 積 怨 75 二 官 逼 民 反 77 三 其 他 78 第 三 節 討 論 78 一 具 相 對 成 熟 因 果 概 念 之 樣 本 比 例 大 增 79 二 原 因 在 教 科 書 中 提 及 與 否 的 影 響 80 三 必 然 性 的 想 法 81 第 六 章 結 語 85 參 考 書 目 89 一 中 文 部 分 89 二 英 文 部 分 92 附 錄 一 高 級 中 學 歷 史 第 三 冊, 臺 北 : 國 立 編 譯 館,1999 93 附 錄 二 高 級 中 學 歷 史 ( 下 ), 臺 北 : 建 宏 出 版 社,2000 95 附 錄 三 歷 史 下 冊, 臺 北 : 龍 騰 文 化,2000 97 附 錄 四 高 級 中 學 歷 史 2, 臺 北 : 龍 騰 文 化,2009 99 附 錄 五 歷 史 ( 下 ), 臺 北 : 三 民 書 局,2000 101 附 錄 六 歷 史 第 二 冊, 臺 北 : 三 民 書 局,2010 102 附 錄 七 高 中 歷 史 教 科 書 下 冊, 臺 中 : 康 熙 圖 書,2002 104 附 錄 八 高 級 中 學 歷 史 2, 臺 北 : 康 熹 文 化,2009 106 附 錄 九 高 級 中 學 歷 史 第 二 冊, 臺 北 : 全 華 圖 書,2007 107 附 錄 十 普 通 高 級 中 學 歷 史 第 二 冊, 臺 北 : 南 一 書 局,2010 109 附 錄 十 一 普 通 高 級 中 學 歷 史 第 二 冊, 臺 北 : 翰 林 文 化,2011 110 附 錄 十 二 正 式 施 測 問 卷 113 附 錄 十 三 正 式 施 測 作 答 情 況 117 V

前 言 在 進 入 研 究 所 前, 筆 者 曾 修 畢 師 資 職 前 訓 練 課 程, 並 完 成 教 育 實 習, 也 通 過 國 家 考 試 取 得 中 等 教 師 資 格, 然 而 在 師 資 培 育 的 過 程 中, 並 沒 有 教 導 我 們 如 何 教 授 歷 史 核 心 概 念, 更 遑 論 所 謂 的 因 果 概 念, 取 而 代 之 的 似 乎 是 著 重 於 如 何 引 起 動 機? 如 何 激 起 學 習 興 趣? 歷 史 教 師 雖 然 已 普 遍 體 認 到 歷 史 教 學 不 能 僅 要 求 學 生 背 誦 人 名 地 名 年 代 重 要 事 件 等 瑣 碎 資 料, 還 要 結 合 其 他 不 同 的 生 活 經 驗 或 議 題 來 引 起 學 生 對 歷 史 這 門 課 的 興 趣 記 得 我 的 實 習 指 導 教 師 說 過 : 國 中 老 師 很 不 簡 單, 必 須 精 通 各 方 面 的 知 識, 電 影 電 視 節 目 體 育 運 動, 甚 至 是 星 座 都 要 有 所 涉 獵, 這 樣 學 生 才 會 信 服 你 我 想 這 不 僅 是 國 中 教 師, 似 乎 身 為 一 位 歷 史 老 師, 好 像 就 要 上 知 天 文 下 知 地 理 博 學 多 聞, 但 教 學 目 的 竟 只 是 引 起 學 習 動 機 激 起 學 習 興 趣 獲 得 信 服, 好 像 坊 間 所 謂 好 的 受 歡 迎 的 歷 史 老 師, 似 乎 都 需 具 備 銷 售 員 的 特 質, 歷 史 老 師 的 授 課 反 而 像 在 推 銷 產 品, 歷 史 教 育 逐 漸 有 商 品 化 現 象, 且 這 些 作 為 竟 只 卑 微 的 希 望 換 得 學 生 對 歷 史 課 的 注 意, 倘 若 學 生 有 所 回 應, 就 會 因 而 感 到 滿 足 臺 灣 歷 史 課 程 在 激 烈 的 內 容 之 爭 中, 不 但 已 不 存 在 早 期 所 謂 培 養 國 家 民 族 認 同 感 之 目 的, 1 甚 至 筆 者 也 懷 疑 能 否 具 體 達 到 九 年 一 貫 基 本 能 力? 2 且 從 教 師 的 普 遍 反 應, 更 顯 示 了 這 門 學 科 的 存 在 價 值 頗 受 質 疑 這 就 是 我 們 所 要 的 歷 史 教 育 嗎? 三 年 多 前 的 偶 然 機 會, 筆 者 開 始 擔 任 指 導 教 授 主 持 的 工 作 坊 助 理, 該 工 作 坊 為 教 育 部 所 補 助 之 計 畫 歷 史 教 科 書 中 因 果 解 釋 呈 現 之 探 討, 這 是 一 個 僅 有 16 位 成 員 的 小 型 工 作 坊, 他 們 主 要 來 自 臺 灣 北 中 南 各 地 的 國 中 在 職 教 師 至 於 工 作 坊 的 成 立 目 的, 短 程 目 標 在 嘗 試 為 歷 史 教 科 書 中 涉 及 因 果 概 念 之 相 關 單 元 編 寫 補 充 教 材, 長 程 目 標 則 在 大 量 撰 寫 集 結 成 冊 正 式 發 行, 以 供 教 學 現 場 教 師 參 考 之 用 前 期 主 要 在 閱 讀 與 討 論 國 內 外 有 關 因 果 概 念 之 研 究 資 料, 同 時 也 邀 請 專 家 學 者 做 專 題 演 講, 中 後 期 則 由 與 會 教 師 進 行 教 材 研 發 與 撰 1 2 根 據 84 歷 史 科 課 程 標 準, 歷 史 科 教 學 目 標 参 為 : 引 導 學 生 思 索 人 我 群 我 的 關 係, 以 培 養 學 生 對 社 會 民 族 國 家 的 認 同 感 與 責 任 心 參 見 : 教 育 部 中 等 教 育 司 高 級 中 學 課 程 標 準 暨 綱 要 http://www.edu.tw/high-school/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8403 參 見 : 教 育 部, 國 民 中 小 學 九 年 一 貫 課 程 綱 要 社 會 學 習 領 域 ( 臺 北 市 : 教 育 部,2003 年 ), 頁 7-8 1

寫 筆 者 除 在 工 作 坊 綜 理 助 理 事 務 外, 亦 隨 工 作 坊 參 與 因 果 概 念 相 關 研 究 的 研 讀 與 討 論, 可 說 是 筆 者 接 觸 歷 史 教 育 議 題 與 因 果 概 念 的 源 起 透 過 閱 讀 相 關 文 獻 與 英 國 教 科 書, 以 及 與 會 老 師 研 發 的 教 材, 筆 者 初 步 理 解 了 臺 英 歷 史 教 科 書 因 果 概 念 的 呈 現 情 形, 也 瞭 解 了 現 行 臺 灣 歷 史 教 科 書 在 因 果 概 念 上 簡 化 扭 曲 之 狀 況, 以 及 可 能 師 法 英 國 的 作 法 與 改 變 方 式, 因 而 筆 者 開 始 對 歷 史 核 心 概 念 感 到 好 奇 與 興 趣, 並 逐 漸 萌 生 研 究 動 機 本 論 文 主 要 透 過 施 測 問 卷 進 行 實 證 研 究, 並 就 受 測 者 之 作 答 情 形 進 行 分 析 討 論, 以 推 斷 高 中 生 歷 史 因 果 概 念 (Historical Concept of Causality) 的 可 能 思 考 傾 向 第 一 章 為 緒 論, 共 有 兩 節, 其 中 第 一 節 主 要 談 及 研 究 動 機 與 目 的, 第 二 節 則 就 因 果 概 念 之 發 展 演 變 進 行 整 理 歸 納 第 二 章 為 研 究 回 顧, 共 有 兩 節 第 一 節 先 就 因 果 概 念 在 國 內 外 實 證 研 究 方 面 做 研 究 回 顧, 第 二 節 則 是 就 本 研 究 之 施 測 主 題 太 平 天 國 的 研 究 回 顧 第 三 章 為 研 究 方 法 與 問 卷 設 計, 共 有 兩 節 第 一 節 在 說 明 本 實 驗 的 研 究 方 法 與 問 卷 設 計 之 內 容 第 二 節 則 為 前 測 及 正 式 施 測 情 況 的 詳 細 說 明 第 四 章 為 學 生 如 何 分 類 原 因, 共 分 為 四 節 第 一 節 將 就 受 測 者 在 首 題 中 分 類 原 因 之 情 況 做 概 述, 緊 接 著 第 二 節 將 細 部 分 析 以 原 因 性 質 為 分 類 標 準 之 樣 本 情 形 第 三 節 則 探 討 以 原 因 內 容 為 分 類 標 準 之 樣 本 情 況, 第 四 節 則 就 樣 本 分 析 之 現 象 進 行 討 論, 並 為 本 章 做 出 總 結 第 五 章 為 學 生 如 何 看 待 地 方 性 特 殊 因 素 及 導 火 線, 共 有 三 節 第 一 節 將 深 入 分 析 受 測 者 如 何 看 待 地 方 性 特 殊 因 素 之 樣 本 情 形 第 二 節 則 分 析 受 測 者 如 何 看 待 導 火 線 之 樣 本 情 形, 第 三 節 則 就 上 述 分 析 之 現 象 做 進 一 步 討 論, 並 為 本 章 做 出 總 結 第 六 章 為 結 語, 將 回 顧 本 研 究 之 研 究 成 果, 並 就 上 述 成 果 提 出 一 些 個 人 的 建 議 與 看 法 2

第 一 章 緒 論 本 章 第 一 節 將 說 明 本 研 究 之 研 究 動 機 與 目 的, 第 二 節 則 深 入 探 討 何 謂 因 果 概 念, 其 中 將 整 理 歸 納 史 學 界 對 因 果 概 念 看 法 之 演 變 情 形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機 與 目 的 歷 史 因 果 概 念 (Historical Concept of Causality) 可 說 是 歷 史 教 科 書 中 最 常 被 運 用 的 概 念, 用 以 解 釋 事 件 為 何 發 生? 好 比 : 安 史 之 亂 為 何 發 生? 中 日 為 何 爆 發 甲 午 戰 爭? 美 軍 為 何 出 兵 伊 拉 克? 顯 見 因 果 概 念 在 教 科 書 的 重 要 角 色 且 國 民 中 學 在 九 年 一 貫 課 程 綱 要 中 亦 有 所 提 及 : 2-4-6 了 解 並 描 述 歷 史 演 變 的 多 重 因 果 概 念 1 至 於 高 級 中 學 最 早 則 在 95 暫 綱 中, 首 度 將 因 果 概 念 列 入 : 理 解 歷 史 學 科 的 因 果 關 係, 對 歷 史 事 件 的 原 因 與 影 響 提 出 解 釋 : 歷 史 解 釋 是 對 事 件 人 物 的 一 種 時 間 性 解 釋, 旨 在 建 構 事 件 前 因 ( 背 景 原 因 ) 後 果 ( 結 果 影 響 ) 之 間 的 關 聯 性 因 果 關 係 是 歷 史 解 釋 的 基 礎, 學 生 應 提 升 對 歷 史 因 果 關 係 ( 不 具 有 必 然 性 強 制 性, 相 同 的 原 因 不 見 得 導 致 相 同 的 結 果 ) 的 理 解 能 力, 並 能 與 科 學 因 果 關 係 ( 具 有 必 然 性 強 制 性 ) 區 別 2 此 段 敘 述 旨 在 表 示 歷 史 教 學 應 教 導 學 生 學 習 歷 史 因 果 概 念, 並 試 圖 說 明 因 果 概 念 是 一 種 事 件 前 因 後 果 的 關 係, 且 為 了 提 升 學 生 對 因 果 概 念 之 理 解 力, 必 須 教 導 學 生 分 辨 與 理 解 歷 史 並 非 像 自 然 科 學 般 具 有 絕 對 的 客 觀 中 立 性, 反 之 歷 史 是 具 有 偶 然 性 及 不 穩 定 性 的 上 述 這 段 敘 述 看 似 交 代 了 何 謂 因 果 概 念 及 提 示 了 一 些 教 學 重 點, 然 細 究 內 容 卻 有 未 盡 理 想 之 處, 其 中 最 大 問 題 在 於 就 因 果 概 念 之 敘 述 並 不 夠 清 楚, 如 敘 述 中 提 到 : 理 解 歷 史 學 科 的 因 果 關 係, 對 歷 史 事 件 的 原 因 與 影 響 提 出 解 釋 : 1 2 教 育 部, 國 民 中 小 學 九 年 一 貫 課 程 綱 要 社 會 學 習 領 域 ( 臺 北 市 : 教 育 部,2003 年 ), 頁 23 引 自 : 教 育 部 中 等 教 育 司 高 級 中 學 課 程 標 準 暨 綱 要 http://www.edu.tw/high-school/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8403 3

歷 史 解 釋 是 對 事 件 人 物 的 一 種 時 間 性 解 釋, 旨 在 建 構 事 件 前 因 ( 背 景 原 因 ) 後 果 ( 結 果 影 響 ) 之 間 的 關 聯 性 此 處 僅 表 示 因 果 關 係 是 因 果 之 間 的 關 聯 性, 但 事 實 上 因 果 關 係 除 代 表 原 因 與 事 件 間 的 關 係, 更 包 含 了 原 因 和 原 因 間 的 關 係 又 如 : 學 生 應 提 升 對 歷 史 因 果 關 係 ( 不 具 有 必 然 性 強 制 性, 相 同 的 原 因 不 見 得 導 致 相 同 的 結 果 ) 的 理 解 能 力, 並 能 與 科 學 因 果 關 係 ( 具 有 必 然 性 強 制 性 ) 區 別 此 段 文 字 說 明 顯 得 太 過 籠 統, 到 底 什 麼 是 科 學 的 因 果 關 係? 和 歷 史 的 因 果 關 係 又 有 何 差 異? 僅 憑 上 述 文 字 恐 怕 還 是 顯 得 過 於 簡 略 不 清 由 此 可 見, 這 樣 的 課 綱 內 容, 會 讓 人 產 生, 何 以 落 實 於 教 學 之 困 惑 筆 者 認 為, 也 許 這 就 是 為 什 麼 歷 史 教 科 書 在 因 果 概 念 之 脈 絡 上 總 不 盡 理 想 因 果 概 念 之 理 論 難 以 實 踐 於 教 學 的 可 能 原 因 之 一, 這 也 是 筆 者 之 所 以 進 行 本 研 究 的 重 要 因 素 之 一, 而 透 過 本 研 究 將 可 望 部 分 解 決 上 述 問 題 除 此 之 外, 在 高 級 中 學 98 課 綱 及 101 學 年 度 即 將 實 施 的 課 綱 內 容 也 都 提 及 因 果 概 念 : 培 養 解 釋 歷 史 的 能 力 :( 一 ) 能 對 歷 史 事 件 的 因 果 關 係 提 出 解 釋 3 顯 見 作 為 歷 史 核 心 能 力 之 一, 因 果 概 念 在 歷 史 教 學 中 的 確 相 當 重 要 有 鑑 於 此, 我 們 確 實 有 必 要 對 實 際 情 況 做 深 入 瞭 解, 究 竟 在 現 行 教 科 書 架 構 與 學 習 環 境 下, 學 生 的 歷 史 因 果 概 念 呈 現 了 什 麼 樣 的 情 形? 這 是 筆 者 欲 透 過 研 究 所 瞭 解 的 另 外, 在 英 國 以 CHATA 計 畫 (Concepts of History and Teaching Approaches: 7-14,7 到 14 歲 兒 童 的 歷 史 概 念 與 教 學 取 向 ) 4 為 首 的 一 系 列 實 證 研 究 都 證 實, 孩 童 學 習 歷 史 的 確 會 遭 遇 困 難, 相 較 於 其 他 學 科, 學 習 歷 史 的 確 是 極 其 困 難 的 活 動 因 此, 教 學 的 核 心 目 標 應 先 理 解 學 生 的 思 維 方 式, 而 更 重 要 的 關 鍵 在 於 知 曉 其 思 維 過 程 而 非 結 果, 唯 有 知 悉 學 生 真 正 的 思 維 過 程, 才 能 知 道 學 習 歷 史 的 困 難 處, 從 而 設 計 合 適 的 教 材 及 妥 切 的 教 學 策 略 然 而 在 臺 灣, 除 了 因 果 概 念 的 理 論 未 落 實 教 學 現 場 外, 在 實 證 研 究 上 也 缺 乏 研 究 成 果 以 茲 比 較 參 考 有 鑑 於 此, 為 瞭 解 臺 灣 高 中 生 因 果 概 念 可 能 的 發 展 情 況, 筆 者 決 定 透 過 實 證 研 究 法, 試 圖 由 受 測 者 在 施 測 問 卷 上 的 作 答 反 應, 初 步 歸 納 推 敲 出 學 生 的 因 果 概 念, 以 瞭 解 他 們 如 何 看 待 原 因 與 原 因 原 因 與 事 件 間 之 關 係, 藉 此 探 討, 期 許 能 作 為 後 3 引 自 : 教 育 部 中 等 教 育 司 高 級 中 學 課 程 標 準 暨 綱 要 http://www.edu.tw/high-school/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8403 4 Peter Lee, Alaric Dickinson, Rosalyn Ashby, Researching Children's Idea about History,"in J. F. Voss and Mario Carretero (ed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History Education vol.2:learning and Reasoning in History (London: Woburn Press,1998), pp.227-251. 亦 可 參 見 : 林 慈 淑, 歷 史 教 與 學 的 鴻 溝 : 英 國 兒 童 歷 史 認 知 的 探 究 (1960's-1990's ) 東 吳 歷 史 學 報 第 8 期 (2002): 頁 184 4

續 研 究 者 研 究 歷 史 因 果 概 念, 以 及 教 科 書 編 輯 與 教 材 設 計, 甚 至 是 提 供 教 師 教 學 現 場 之 參 考 第 二 節 何 謂 因 果 概 念 在 筆 者 進 行 歷 史 因 果 概 念 的 研 究 過 程 中, 曾 不 止 一 次 被 問 及 : 什 麼 是 因 果 概 念? 因 果 概 念 的 重 要 性 在 於 釐 清 事 件 的 原 因 探 討 原 因 在 事 件 中 所 扮 演 的 角 色, 並 企 盼 能 增 進 對 歷 史 的 瞭 解 但 相 對 的, 因 果 也 具 有 高 度 爭 議, 因 為 因 果 間 是 複 雜 的 關 係 網 絡 (network), 是 關 係 也 是 網 絡, 不 是 單 純 單 向 的 線 性 關 係, 原 因 與 原 因 間 存 在 著 複 雜 的 交 互 作 用, 有 太 多 的 變 數 與 不 確 定 影 響 著 結 果 至 於 何 謂 因 果 概 念? E. H. Carr 於 1960 年 代 開 宗 明 義 指 出 : 研 究 歷 史 就 是 追 究 原 因 5 也 就 是 說, 任 何 事 件 都 有 起 因, 而 且 原 因 一 定 可 以 被 找 到 除 非 原 因 的 本 身 發 生 變 化, 否 則 事 件 必 然 會 那 麼 發 生 他 也 提 到 : 歷 史 家 是 在 不 斷 的 問 : 為 什 麼? ; 對 問 題 只 要 有 答 覆 的 一 線 希 望, 他 就 不 能 放 棄 偉 大 的 歷 史 家 或 者 我 更 該 廣 泛 地 說, 偉 大 的 思 想 家 是 一 個 對 新 事 物 或 在 新 環 境 裡 不 斷 問 為 什 麼? 的 人 6 E. H. Carr 認 為 歷 史 學 的 研 究 就 是 一 種 針 對 因 果 關 係 的 研 究 而 歷 史 家 必 須 為 他 所 研 究 的 事 件, 找 出 任 何 可 能 的 因 果 關 係, 並 據 此 整 理 出 事 件 本 身 與 其 他 事 件 的 關 聯, 然 後 把 這 些 可 能 依 其 重 要 性, 按 部 就 班 依 序 排 列 7 此 外 E. H. Carr 也 提 到 : 史 家 在 面 對 這 一 連 串 所 蒐 集 的 原 因 時, 職 務 的 本 能 使 他 感 到 必 須 將 這 一 些 原 因 先 後 排 列, 按 照 他 們 彼 此 的 關 係 建 立 一 個 系 統 8 E. H. Carr 認 為, 史 家 的 任 務 在 依 照 因 果 順 序 來 排 列 過 去 的 事 件, 當 他 們 在 處 理 事 件 的 原 因 時, 通 常 會 對 事 件 提 出 多 面 的 原 因 基 於 職 務 的 本 能, 史 家 會 先 將 這 些 原 因 做 先 後 的 排 列, 並 依 照 他 們 彼 此 間 的 關 係 建 立 起 一 個 系 統, 最 後 並 能 從 中 判 斷 : 什 麼 5 E. H. Carr, 王 任 光 譯 歷 史 論 集 ( 台 北 : 幼 獅 出 版 社,1995), 頁 78 亦 可 參 見 : 林 慈 淑, 第 六 章 歷 史 學 科 關 鍵 概 念 時 序 變 遷 因 果 歷 史, 要 教 什 麼?- 英 美 歷 史 教 育 的 爭 議 ( 臺 北 : 學 生 書 局,2010), 頁 340 6 E. H. Carr, 王 任 光 譯 歷 史 論 集, 頁 78 7 R. Evans, 潘 正 泰 譯 為 史 學 辯 護 ( 台 北 : 麥 田 出 版 社,2002): 頁 151 8 E. H. Carr, 王 任 光 譯 歷 史 論 集, 頁 81 5

為 事 件 的 終 極 原 因 ( 最 關 鍵 原 因 )? 9 E. H. Carr 所 處 的 20 世 紀 中 葉, 史 學 仍 受 到 自 然 科 學 的 影 響, 普 遍 認 為 歷 史 事 實 是 客 觀 中 立 存 在, 且 無 庸 置 疑 的, 這 應 該 也 是 E. H. Carr 認 為 事 件 原 因 一 定 可 以 被 找 到 的 背 景 因 素 然 而 進 入 20 世 紀 中 後 半 葉, 史 學 概 念 先 後 因 為 社 會 科 學 及 後 現 代 主 義 的 影 響, 而 有 所 轉 變, 其 中 最 重 要 的 改 變 即 是 歷 史 事 實 不 再 絕 對 的 客 觀 中 立 10 尤 其 後 現 代 主 義 對 史 學 根 本 的 文 本 證 據 事 實 語 言 等 要 素 紛 紛 提 出 質 疑, 使 得 倚 靠 於 此 的 因 果 解 釋 首 當 其 衝, 其 與 史 學 研 究 間 的 聯 繫 為 之 動 搖 代 表 作 如 K. Jenkins 在 歷 史 的 再 思 考 (Rethinking History) 所 提 及, 歷 史 解 釋 既 然 因 人 而 異, 那 麼 揚 言 對 因 果 作 完 整 解 釋, 就 宛 如 天 方 夜 譚 一 樣 11 且 史 家 無 法 離 開 現 在, 回 到 過 去, 文 本 來 自 人 為 主 觀 的 選 擇 與 詮 釋 那 既 然 文 本 是 人 為 的, 史 著 也 是 人 為 的, 那 麼 史 學 怎 能 視 為 科 學? 所 以 相 對 於 科 學, 史 學 更 近 於 文 學 12 總 而 言 之, 今 日 史 家 已 體 認, 歷 史 不 再 如 想 像 的 絕 對 客 觀 中 立, 歷 史 也 不 再 只 是 過 去 的 紀 錄, 而 是 來 自 人 為 的 建 構 就 因 果 概 念 而 言, 英 國 歷 史 教 育 學 者 Peter Lee 指 出, 歷 史 事 件 之 所 以 發 生, 是 由 於 事 件 本 身 與 因 素 間 存 在 著 關 係 網 絡 (network), 而 不 是 簡 單 純 粹 的 因 果 鍊 (simple chain), 因 果 關 係 絕 不 是 一 連 串 原 因 的 累 積 而 產 出 結 果 13 換 句 話 說, 影 響 歷 史 事 件 的 眾 多 原 因 與 事 件 間 有 一 定 的 關 聯 性, 而 這 種 關 係 並 不 是 線 性 式 的 關 係, 原 因 與 原 因 原 因 與 事 件 間 就 像 一 張 錯 綜 複 雜 的 關 係 網 絡, 且 視 原 因 與 事 件 的 關 聯 程 度 各 有 其 不 同 的 位 階 ( 好 比 背 景 因 素 導 火 線 代 表 的 不 同 角 色 與 意 涵 ) 而 走 過 後 現 代 主 義 的 震 盪 與 挑 戰, 當 前 學 界 對 因 果 概 念 的 基 本 看 法 為 何? 根 據 林 慈 淑 的 研 究 歸 納, 14 主 要 有 以 下 幾 點 : 9 E. H. Carr, 王 任 光 譯 歷 史 論 集, 頁 80-81 10 林 慈 淑, 第 六 章 歷 史 學 科 關 鍵 概 念 時 序 變 遷 因 果 歷 史, 要 教 什 麼?- 英 美 歷 史 教 育 的 爭 議, 頁 139 11 K. Jenkins, 賈 士 蘅 譯, 歷 史 的 再 思 考 ( 臺 北 : 麥 田 出 版 社,2008), 頁 167 亦 可 參 見 : 林 慈 淑, 第 六 章 歷 史 學 科 關 鍵 概 念 時 序 變 遷 因 果 歷 史, 要 教 什 麼?- 英 美 歷 史 教 育 的 爭 議, 頁 347 12 K. Jenkins, 賈 士 蘅 譯, 歷 史 的 再 思 考, 頁 86-91 13 Peter Lee, Putting Principles into Practice: Understanding History, in M.S. Donovan & J. D. Bransford (eds.), How Students Learn History in the Classroom (Washington, D. C.: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05), p.52. 14 林 慈 淑, 第 六 章 歷 史 學 科 關 鍵 概 念 時 序 變 遷 因 果 歷 史, 要 教 什 麼?- 英 美 歷 史 6

首 先, 史 家 體 認 到 完 整 的 歷 史 解 釋 是 不 可 得 的 過 去 已 經 一 去 不 復 返, 人 不 可 能 離 開 現 在 而 回 到 過 去, 史 學 研 究 根 本 上 屬 於 事 後 之 明, 研 究 者 也 無 從 確 定 自 己 所 掌 握 的 證 據 是 否 已 蒐 羅 所 有 原 因? 其 次, 事 件 跟 事 件 間 的 關 係 並 非 理 所 當 然 關 於 事 件 的 揀 選 以 及 賦 予 各 因 素 間 不 同 的 價 值, 端 賴 史 家 透 過 專 業 研 究 程 序 做 出 主 觀 認 定 而 散 落 於 歷 史 長 河 間 的 事 物, 除 非 經 過 史 家 賦 予 意 義, 否 則 不 會 成 為 歷 史 事 實, 事 件 跟 事 件 間 的 關 係 並 非 理 所 當 然 第 三, 事 件 是 各 種 因 素 間 交 互 作 用 的 結 果 因 果 關 係 就 像 一 張 龐 大 的 關 係 網 絡, 並 非 單 純 而 直 線 發 展 的 因 果 鏈, 當 然 也 不 是 一 個 又 一 個 獨 立 的 個 體 特 別 要 強 調 的 是, 各 因 素 跟 其 他 因 素 間 的 關 係, 與 單 一 因 素 本 身 一 樣, 都 是 同 等 重 要 的 15 第 四, 各 種 因 素 並 非 等 值 各 種 因 素 並 非 個 個 等 值, 有 賴 史 家 評 估, 根 據 原 因 的 重 要 性 賦 予 不 同 價 值, 常 見 的 如 : 背 景 因 素 導 火 線 前 者 有 助 於 解 釋 引 發 歷 史 事 件 的 諸 多 因 素, 後 者 往 往 具 有 偶 然 突 發 與 引 爆 的 特 性, 且 在 事 件 中 扮 演 著 催 化 劑 之 重 要 角 色, 足 以 改 變 情 勢, 甚 至 具 有 引 爆 事 件 的 關 鍵 作 用 16 第 五, 因 果 解 釋 應 包 含 人 及 一 般 性 原 因 後 者 為 一 般 所 熟 知 的 結 構 性 原 因, 如 : 政 治 因 素 社 會 因 素 前 者 則 屬 於 個 人 行 事 的 理 由 意 圖 或 動 機, 這 其 中 包 含 當 事 人 對 外 聲 稱 的 理 由, 心 裡 真 正 的 理 由, 甚 或 是 未 曾 意 識 到 的 動 機 我 們 往 往 因 為 當 事 人 原 始 的 意 圖 或 動 機, 和 事 件 的 發 展 大 相 逕 庭, 因 而 忽 略 了 人 的 因 素, 但 這 並 不 代 表 人 的 因 素 在 歷 史 的 發 展 過 程 中 毫 無 意 義 第 六, 許 多 事 情 即 使 並 未 出 於 人 的 意 圖, 但 還 是 發 生 了 這 好 比 長 時 段 的 歷 史 變 遷, 如 : 啟 蒙 運 動 科 學 革 命 的 發 展 至 於 在 英 國 一 系 列 歷 史 教 育 實 證 研 究 之 成 果 中, 則 發 現 了 孩 童 歷 史 因 果 概 教 育 的 爭 議, 頁 351-355 15 Peter Lee, Putting Principles into Practice: Understanding History, in M.S. Donovan & J. D. Bransford (eds.), How Students Learn History in the Classroom, pp.52-53. 亦 可 參 見 : 林 慈 淑, 第 六 章 歷 史 學 科 關 鍵 概 念 時 序 變 遷 因 果 歷 史, 要 教 什 麼?- 英 美 歷 史 教 育 的 爭 議, 頁 353-354 16 T. Lomas, Teaching and Assessing Historical Understanding (London: Historical Association, 1990), pp.10-11 7

念 之 思 維 情 形 可 能 有 以 下 特 色 : 17 首 先, 在 D. Shemilt 受 託 檢 測 歷 史 13-16 計 畫 成 效 的 研 究 報 告 中, 18 發 現 了 一 些 學 生 歷 史 因 果 概 念 的 思 維 特 色 : 好 比 學 生 會 認 為 原 因 具 有 可 取 代 性 : 當 原 因 被 視 為 一 種 動 力 時, 那 麼 就 被 認 為 具 有 可 取 代 性 又 如 學 生 會 說 : 如 果 沒 有 洪 秀 全, 還 是 會 有 太 平 天 國, 因 為 天 災 人 禍, 總 有 人 會 揭 竿 起 義 這 顯 示 了 學 生 也 許 對 歷 史 偶 然 性 之 認 知 尚 未 成 熟 19 其 次, 也 發 現 了 學 生 會 進 行 化 繁 為 簡 的 因 果 思 考 : 學 生 在 處 理 過 去 事 物 的 資 訊 時, 有 尋 求 真 正 的 唯 一 原 因 之 習 慣, 並 將 複 雜 的 因 果 關 係 化 繁 為 簡, 成 為 單 純 原 因 與 結 果 的 關 係 20 另 外 根 據 Peter Lee 綜 合 多 年 歷 史 教 育 之 研 究 報 告 顯 示, 21 學 生 經 常 會 忽 略 人 的 意 圖 與 動 機 : 尤 其 當 人 物 的 初 始 動 機 或 意 圖 與 後 來 事 件 的 發 展 有 所 不 同 時, 那 麼 人 的 原 始 動 機 或 意 圖, 就 非 常 容 易 被 學 生 視 為 無 關 聯 而 忽 略 然 而 事 實 上, 人 的 動 機 跟 意 圖 還 是 在 相 當 程 度 上 影 響 事 件 的 發 展 22 此 外, 學 生 也 會 將 原 因 視 為 一 種 物 理 動 力 : 學 生 經 常 把 原 因 看 做 是 特 殊 的 事 件, 而 這 個 事 件 具 有 一 種 類 似 物 理 上 的 動 能, 具 有 驅 動 事 件 的 力 量 當 具 備 動 能 的 原 因 不 發 生 時, 就 不 會 有 事 情 發 生 23 除 了 上 述 情 形 之 外, 學 生 也 容 易 將 原 因 視 為 獨 立 的 事 物 : 所 謂 的 原 因 因 果 關 係, 是 指 事 物 與 事 物 間 的 關 係, 但 卻 常 遭 到 理 解 為 一 個 又 一 個 獨 立 的 事 物, 甚 至 認 為, 假 設 事 件 列 出 的 原 因 越 多, 那 麼 發 生 的 機 率 也 就 越 高 24 以 上 即 是 本 章 就 研 究 動 機 與 目 的 及 因 果 概 念 在 史 學 上 之 演 變 發 展 之 討 論, 至 於 有 關 本 研 究 的 研 究 回 顧 部 分, 將 留 待 第 二 章 做 進 一 步 的 詳 細 討 論 17 亦 可 參 見 : 林 慈 淑, 第 六 章 歷 史 學 科 關 鍵 概 念 時 序 變 遷 因 果 歷 史, 要 教 什 麼?- 英 美 歷 史 教 育 的 爭 議, 頁 358-360 18 D. Shemilt, History 13-16 Evaluation Study (Edinburg: Holmes McDougall Ltd, 1980). 19 D. Shemilt, History 13-16 Evaluation Study, p.31. 20 Terry Haydn, James Arthur and Martin Hunt, Learning to Teach History in the Secondary School (London: Routledge, 1997), p.101. 21 Peter Lee, Putting Principles into Practice: Understanding History, in M. Suzanne Donovan and John D. Bransford (eds.), How Students Learn History in the Classroom (Washington,D. C.: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05). 22 Peter Lee, Putting Principles into Practice: Understanding History, in M. Suzanne Donovan and John D. Bransford (eds.), How Students Learn History in the Classroom, p.49 23 Peter Lee, Putting Principles into Practice: Understanding History, in M. Suzanne Donovan and John D. Bransford (eds.), How Students Learn History in the Classroom, p.51. 24 Peter Lee, Putting Principles into Practice: Understanding History, in M. Suzanne Donovan and John D. Bransford (eds.), How Students Learn History in the Classroom, p.52. 8

第 二 章 研 究 回 顧 本 章 第 一 節 主 要 就 歷 史 因 果 概 念 在 國 內 外 實 證 研 究 之 成 果 做 回 顧 第 二 節 主 要 在 說 明 施 測 主 題 太 平 天 國 起 事, 其 中 包 括 本 事 件 的 研 究 回 顧, 事 件 起 因 的 研 究 與 探 討, 以 及 民 國 八 十 九 年 至 一 百 年 期 間 臺 灣 高 中 歷 史 教 科 書 有 關 太 平 天 國 部 分 因 果 概 念 的 探 討 第 一 節 因 果 概 念 的 實 證 研 究 以 下 將 分 臺 灣 與 國 外 研 究 兩 部 分 陳 述 : 一 臺 灣 研 究 : 在 臺 灣 有 關 孩 童 歷 史 思 維 的 實 證 研 究, 原 本 就 不 如 國 外 豐 富, 而 在 因 果 概 念 之 實 證 研 究 上, 亦 略 顯 單 薄 本 節 筆 者 將 先 就 國 內 近 年 來 有 關 歷 史 因 果 概 念 之 實 證 研 究 略 作 回 顧 首 先,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張 元 在 時 代 圖 像 與 深 入 探 討 : 帶 領 國 中 生 認 識 西 漢 的 教 學 設 計 一 文 中, 1 有 關 於 歷 史 因 果 概 念 實 證 研 究 上 之 討 論 本 文 來 自 作 者 受 邀 演 講 時 所 進 行 的 一 次 實 驗, 主 要 是 嘗 試 將 歐 美 歷 史 教 學 中 常 使 用 的 卡 片 分 類 (card sorting) 法 運 用 於 課 堂 教 學 中 進 行 這 種 方 式 的 前 提 必 須 先 考 慮 學 生 的 起 點 行 為, 並 能 先 提 供 足 夠 之 背 景 知 識 實 際 作 法 是 將 訊 息 寫 在 卡 片 上, 它 們 分 別 代 表 了 事 件 原 因 和 結 果, 接 著 將 卡 片 分 給 學 生, 然 後 要 求 他 們 找 出 卡 片 上 訊 息 間 的 關 係 透 過 這 樣 的 方 式 讓 學 生 排 列 事 件 前 後, 並 從 事 件 的 前 因 後 果 中, 瞭 解 時 代 發 展 的 時 序 與 因 果 本 研 究 之 對 象 為 參 與 演 講 之 國 中 教 師, 根 據 研 究 結 果 發 現, 大 多 數 教 師 都 沒 有 做 出 作 者 預 期 的 結 果, 不 過 他 們 卻 都 知 道 卡 片 分 類 之 教 學 方 法, 但 卻 因 實 際 教 學 上 的 諸 多 侷 限, 所 以 並 未 運 用 於 教 學 上 1 張 元, 時 代 圖 像 與 深 入 探 討 : 帶 領 國 中 生 認 識 西 漢 的 教 學 設 計 清 華 歷 史 教 學 第 15 期 (2004): 頁 55-69 9

張 元 的 研 究 使 筆 者 對 透 過 讓 學 生 閱 讀 資 料 ( 卡 片 訊 息 ), 然 後 判 斷 資 料 間 之 關 係, 進 而 測 試 因 果 概 念 之 方 式 具 正 面 意 義 除 此 之 外, 有 關 實 證 研 究 上 學 生 歷 史 因 果 概 念 之 具 體 研 究 成 果 如 : 黃 若 芸 國 中 生 的 歷 史 因 果 概 念 之 初 探 2 本 研 究 以 建 構 主 義 的 學 習 理 論 為 基 礎, 同 時 透 過 分 析 學 生 在 學 習 單 上 之 回 應, 來 瞭 解 國 中 生 已 具 備 的 歷 史 因 果 概 念, 並 希 望 研 究 結 果 能 提 供 教 學 設 計 及 教 學 活 動 之 參 考 3 在 研 究 方 法 上, 作 者 在 學 習 單 內 設 計 了 七 個 題 目, 頭 兩 題 之 目 的 在 瞭 解 學 生 日 常 性 的 因 果 概 念, 至 於 其 他 題 目 則 包 含 了 開 放 式 與 非 開 放 式 題 型, 前 者 要 求 學 生 自 由 寫 出 明 鄭 政 權 在 臺 治 理 二 十 多 年 之 原 因, 後 者 則 提 供 了 15 項 導 致 鄭 氏 政 權 治 台 二 十 餘 年 之 原 因, 然 後 要 求 學 生 就 原 因 的 重 要 性 進 行 排 列, 同 時 說 明 如 此 排 列 的 理 由 之 後 又 以 這 些 預 設 原 因 讓 學 生 試 著 為 原 因 與 結 果 建 立 連 結 關 係, 並 繪 製 出 因 果 關 係 結 構 圖 4 根 據 黃 若 芸 的 研 究 發 現, 5 此 實 驗 中 的 國 中 生 傾 向 以 人 物 性 的 原 因 解 釋 歷 史 事 件 之 發 生, 但 卻 很 少 歸 因 於 非 人 物 性 外 在 的 結 構 性 因 素 學 生 傾 向 於 將 具 體 的 人 物 因 素 極 大 化, 而 將 抽 象 性 的 結 構 性 因 素 極 小 化 不 過 作 者 認 為, 實 驗 過 程 所 設 計 的 學 習 單 及 題 目 類 型, 以 及 學 生 對 明 鄭 時 期 的 背 景 知 識, 都 可 能 影 響 受 測 者 的 作 答 反 應, 由 於 此 實 驗 仍 處 於 測 試 階 段, 因 此 有 許 多 學 生 更 細 微 的 想 法 和 邏 輯 思 維, 仍 有 待 進 一 步 瞭 解 黃 若 芸 的 研 究 經 驗 對 筆 者 分 析 樣 本 有 很 大 的 啟 示, 提 醒 了 筆 者 在 解 讀 樣 本 時 需 留 意 題 目 設 計 與 受 測 者 之 起 點 行 為, 因 為 上 述 因 素 都 可 能 對 受 測 者 之 作 答 產 生 影 響, 所 以 不 能 把 單 一 題 目 之 作 答 反 應 視 為 唯 一 的 判 斷 依 據 另 外 還 有 : 林 淑 儀 王 曉 玲 李 金 鳳 周 毅 怡 李 維 哲 及 黃 淑 芬 所 著 培 養 因 果 概 念 的 教 與 學 以 國 中 七 年 級 分 類 械 鬥 教 材 為 例 一 文 6 該 文 研 究 主 要 以 咸 豐 九 年 臺 北 盆 地 最 大 的 一 場 分 類 械 鬥 為 主 題, 並 採 用 課 堂 活 動 之 方 式 進 行 課 堂 活 動 則 建 立 於 一 個 調 查 報 告 之 場 景, 全 班 學 生 將 預 先 進 行 分 組, 各 組 2 3 4 5 6 黃 若 芸, 國 中 生 的 歷 史 因 果 概 念 之 初 探 第 七 屆 歷 史 教 學 新 嘗 試 研 討 會 手 冊 ( 臺 北 : 國 家 教 育 研 究 院,2011) 黃 若 芸, 國 中 生 的 歷 史 因 果 概 念 之 初 探 第 七 屆 歷 史 教 學 新 嘗 試 研 討 會 手 冊, 頁 62 黃 若 芸, 國 中 生 的 歷 史 因 果 概 念 之 初 探 第 七 屆 歷 史 教 學 新 嘗 試 研 討 會 手 冊, 頁 63 黃 若 芸, 國 中 生 的 歷 史 因 果 概 念 之 初 探 第 七 屆 歷 史 教 學 新 嘗 試 研 討 會 手 冊, 頁 71 林 淑 儀 王 曉 玲 李 金 鳳 周 毅 怡 李 維 哲 及 黃 淑 芬, 培 養 因 果 概 念 的 教 與 學 以 國 中 七 年 級 分 類 械 鬥 教 材 為 例 台 北 香 港 廣 州 歷 史 教 學 研 討 會 ( 臺 北 : 東 吳 大 學 歷 史 系,2012) 10

則 分 別 擔 任 臺 灣 府 知 府 臺 灣 總 兵 淡 水 聽 同 知 新 莊 縣 丞 及 欽 差 大 臣 五 種 角 色, 前 四 組 學 生 將 分 別 獲 得 與 械 鬥 有 關, 且 不 同 面 向 的 四 份 資 料 至 於 他 們 的 工 作 則 是 從 自 己 的 資 料 中, 找 出 與 其 他 組 之 間 原 因 的 關 聯 性, 並 在 討 論 後 記 錄 下 來 在 第 二 堂 課 中, 將 由 擔 任 欽 差 大 臣 的 同 學 主 持 審 查 械 鬥 事 件 之 公 堂, 然 後 由 四 組 同 學 分 別 向 欽 差 大 臣 報 告 他 們 對 本 事 件 的 因 果 解 釋, 欽 差 大 臣 則 需 就 這 些 報 告 進 行 評 判 7 上 述 研 究 之 目 的, 8 一 來 除 希 望 學 生 提 升 對 本 事 件 的 理 解, 二 來 則 期 盼 透 過 課 堂 活 動 使 學 生 理 解 因 果 關 係 是 由 多 重 因 素 交 互 作 用 而 成, 而 非 由 單 一 獨 立 的 原 因 所 組 成 此 外, 更 企 圖 藉 此 幫 助 學 生 由 單 向 的 歷 史 思 考 轉 為 多 元 複 雜 的 理 解 方 式 本 實 驗 在 活 動 開 始 前 先 做 了 前 測, 目 的 在 瞭 解 學 生 因 果 概 念 的 起 點 行 為, 並 在 活 動 後 以 二 二 八 事 件 為 主 題 進 行 後 測, 目 的 在 檢 測 學 生 經 由 課 堂 活 動 後 對 歷 史 之 理 解 方 式 是 否 有 所 改 變? 根 據 研 究 結 果 發 現, 9 受 測 學 生 雖 然 在 個 別 的 表 現 上 有 所 差 異, 但 整 體 而 言, 他 們 的 因 果 概 念 皆 有 不 同 程 度 的 進 步 筆 者 認 為, 經 由 本 實 驗 對 提 升 學 生 之 因 果 概 念 或 許 存 在 可 能 性, 但 問 題 在 於 抽 象 歷 史 思 考 是 很 難 加 以 檢 測 的, 因 此 能 否 單 憑 簡 單 的 前 後 測 就 能 予 以 判 斷 學 生 之 因 果 概 念 已 有 所 改 變? 筆 者 認 為 這 當 中 恐 怕 還 有 許 多 不 確 定 之 因 素 干 擾, 需 要 做 進 一 步 探 討 此 研 究 反 應 了 學 生 之 抽 象 歷 史 思 考 不 易 檢 測 與 判 讀, 提 醒 筆 者 應 謹 慎 處 理 學 生 之 作 答 反 應, 對 於 筆 者 解 讀 施 測 樣 本 時 有 莫 大 幫 助 至 於 碩 士 論 文 部 分, 近 年 來 有 陳 家 瑩 的 高 中 學 生 的 歷 史 因 果 概 念 之 探 究 以 二 二 八 事 件 為 例 10 此 研 究 透 過 分 析 施 測 問 卷 之 形 式, 以 瞭 解 高 中 生 的 歷 史 因 果 概 念, 並 從 中 歸 納 了 學 生 可 能 的 思 考 模 式 陳 家 瑩 的 研 究 借 鏡 了 英 國 CHATA 計 畫 中 故 事 問 題 的 形 式, 這 樣 的 方 式 有 助 於 研 究 學 生 的 抽 象 歷 史 概 念 與 思 維 過 程, 所 以, 本 研 究 亦 採 取 故 事 問 題 之 模 式, 先 由 選 定 的 測 試 7 林 淑 儀 王 曉 玲 李 金 鳳 周 毅 怡 李 維 哲 及 黃 淑 芬, 培 養 因 果 概 念 的 教 與 學 以 國 中 七 年 級 分 類 械 鬥 教 材 為 例 台 北 香 港 廣 州 歷 史 教 學 研 討 會, 頁 5-6 8 林 淑 儀 王 曉 玲 李 金 鳳 周 毅 怡 李 維 哲 及 黃 淑 芬, 培 養 因 果 概 念 的 教 與 學 以 國 中 七 年 級 分 類 械 鬥 教 材 為 例 台 北 香 港 廣 州 歷 史 教 學 研 討 會, 頁 6 9 林 淑 儀 王 曉 玲 李 金 鳳 周 毅 怡 李 維 哲 及 黃 淑 芬, 培 養 因 果 概 念 的 教 與 學 以 國 中 七 年 級 分 類 械 鬥 教 材 為 例 台 北 香 港 廣 州 歷 史 教 學 研 討 會, 頁 6 10 陳 家 瑩, 高 中 學 生 的 歷 史 因 果 概 念 之 探 究 以 二 二 八 事 件 為 例 ( 東 吳 大 學 歷 史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2010 年 ) 11

對 象 進 行 施 測, 然 後 再 就 其 作 答 反 應 進 行 交 叉 分 析 與 深 入 研 究 基 本 上 本 研 究 延 續 了 陳 家 瑩 的 研 究 精 神 與 基 礎, 同 樣 以 實 證 研 究 的 方 式, 透 過 分 析 施 測 問 卷 以 探 究 學 生 的 因 果 概 念 陳 家 瑩 的 研 究 旨 在 初 步 瞭 解 高 中 生 的 歷 史 因 果 認 知 型 態, 並 據 此 歸 納 了 四 個 可 能 的 思 考 模 式 : 累 積 型 的 因 果 概 念 直 線 型 的 因 果 概 念 混 合 型 的 因 果 概 念 多 元 因 果 概 念 11 嚴 格 說 來, 陳 家 瑩 的 研 究 主 要 呈 現 了 國 內 高 中 生 因 果 概 念 上 一 般 性 的 發 展 情 形 及 特 色 至 於 本 研 究 除 希 望 初 步 瞭 解 高 中 生 之 歷 史 因 果 概 念, 更 重 要 的 突 破 在 於 本 研 究 聚 焦 於 瞭 解 學 生 是 否 對 原 因 與 原 因 及 原 因 與 事 件 間 之 關 係 有 所 瞭 解, 是 否 理 解 不 同 因 素 所 代 表 的 不 同 意 義, 以 及 不 同 因 素 所 具 有 的 不 同 位 階 特 別 是 因 本 研 究 討 論 主 題 太 平 天 國 的 諸 多 因 素 中, 導 火 線 之 陳 述 在 教 科 書 中 始 終 未 見 理 想 狀 態, 且 具 關 鍵 作 用 的 地 方 性 特 殊 因 素 族 群 糾 紛 更 是 絕 大 多 數 版 本 未 曾 提 及 的, 這 樣 的 知 識 背 景 下 學 生 如 何 看 待 背 景 原 因 導 火 線? 教 科 書 對 學 生 因 果 概 念 之 型 塑 與 發 展 又 有 何 影 響? 這 些 都 是 本 研 究 所 要 探 究 的 重 要 課 題 二 國 外 研 究 : 國 外 對 學 生 因 果 概 念 所 做 的 實 證 研 究 如 :1970 年 代 芬 蘭 的 G. H. Von Wright 12 及 1980 年 代 英 國 的 D. Thompson 所 進 行 之 研 究 13 G. H. Von Wright 探 討 的 是 人 的 意 圖 與 行 動 對 歷 史 事 件 的 影 響, 用 以 對 政 治 外 交 史 上 之 因 果 教 學 提 出 可 行 方 式, 這 種 方 式 即 G. H. Von Wright 就 歷 史 解 釋 所 提 出 的 一 種 邏 輯 類 型 準 因 果 解 釋 (quasi-casal explanation) 簡 單 說 就 是 A 的 行 動 導 致 B 採 取 了 新 的 行 動, 或 是 A 的 行 動 為 B 提 供 了 一 個 重 新 評 估 意 圖, 進 而 成 為 行 動 之 機 會 而 B 的 行 動 同 樣 能 影 響 C 的 行 動,C 的 行 動 也 對 D 有 相 同 效 果, 像 這 種 連 鎖 的 邏 輯 推 理 普 遍 見 於 政 治 及 外 交 史 上 但 G. H. Von Wright 也 提 到, 這 種 簡 化 且 具 規 律 性 的 推 理 在 教 學 上 是 不 太 可 行 的, 除 非 搭 配 了 其 他 詳 細 的 敘 述 但 這 種 連 鎖 的 因 果 解 釋, 對 人 的 意 圖 與 行 動 如 何 影 響 另 一 個 人 的 行 動 提 供 了 清 晰 的 邏 輯 解 釋 G. H. Von Wright 之 研 究 對 於 筆 者 解 讀 學 生 對 人 的 因 素 與 事 件 本 身 之 關 係, 提 供 了 分 析 上 之 參 考 11 陳 家 瑩, 高 中 學 生 的 歷 史 因 果 概 念 之 探 究 以 二 二 八 事 件 為 例, 頁 55-63 12 Peter Lee, 葉 小 兵 譯, 歷 史 的 解 釋 與 理 解 清 華 歷 史 教 學 第 6 期 (1996): 頁 13-15 13 D. Thmpson, 葉 小 兵 譯, 理 解 過 去 : 程 序 與 內 容 清 華 歷 史 教 學 第 7 期 (1996): 頁 18 12

至 於 D. Thompson 則 以 1381 年 農 民 暴 動 為 施 測 主 題 進 行 測 試 問 卷 中 所 提 供 之 資 料 是 依 時 間 順 序 所 排 列 的, 它 們 分 別 代 表 與 事 件 本 身 不 同 關 聯 度 之 因 素, 目 的 在 瞭 解 學 生 對 不 同 性 質 與 位 階 之 因 素 的 掌 握 度 根 據 研 究 結 果,D. Thompson 證 實 了 只 要 提 供 適 當 的 教 學 策 略 與 方 式, 的 確 可 以 有 效 提 升 學 生 的 歷 史 思 維 D. Thompson 的 研 究 以 數 條 與 事 件 有 關 的 資 料 為 基 礎, 以 瞭 解 學 生 對 不 同 原 因 性 質 與 位 階 之 掌 握 度, 與 本 研 究 有 異 曲 同 工 之 妙, 有 助 於 筆 者 在 題 目 設 計 與 測 試 上 之 安 排 另 外 如 :A. Chapman 所 著 駱 駝, 鑽 石 和 反 事 實 : 因 果 理 論 的 教 學 例 子 (Camels, diamonds and counterfactuals: a model for teaching causal reasoning) 14 本 研 究 主 要 因 應 英 國 在 2000 年 發 佈 的 歷 史 課 綱, 從 而 依 據 下 列 原 則 設 計 出 有 關 因 果 概 念 之 教 學 實 驗 :(1) 學 習 澄 清 概 念 及 辨 別 詞 彙 將 幫 助 學 生 用 以 分 析 詞 語, 以 對 材 料 進 行 分 類 (2) 逐 步 練 習 使 學 生 學 會 使 用 詞 彙 即 使 運 用 非 歷 史 素 材 (3) 必 須 先 設 法 建 構 學 生 的 思 考 架 構 (4) 設 計 開 放 式 任 務, 讓 學 生 具 體 模 擬 概 念 關 係 (5) 不 僅 要 探 究 原 因 的 分 類, 更 要 瞭 解 影 響 和 原 因 一 樣 很 重 要 (6) 使 用 反 事 實 的 問 題 建 立 學 生 的 因 果 至 於 實 驗 設 計 主 要 以 1857 年 印 度 暴 動 的 原 因 之 相 關 知 識 概 念 意 識 及 因 果 推 論 為 基 礎, 並 配 合 訪 談 之 形 式 對 16 歲 以 後 之 學 生 進 行 大 規 模 的 因 果 分 析, 結 果 證 明 研 究 者 根 據 上 述 原 則 所 設 計 之 活 動 的 確 能 達 到 預 期 成 效 此 研 究 證 明 了 只 要 透 過 適 當 的 教 學 策 略, 的 確 有 機 會 提 升 學 生 的 歷 史 因 果 概 念, 其 中 在 題 目 設 計 中 安 排 的 開 放 式 任 務, 以 及 對 原 因 分 類 的 探 究, 都 提 供 了 筆 者 在 題 目 設 計 上 之 參 考 其 他 研 究 成 果 如 :A. Rivière, M. Nunez, B. Barquero, & F. Fontela 等 人 所 著 在 歷 史 文 本 的 回 顧 中 意 圖 和 個 人 因 素 的 影 響 (influence of intentional and personal factors in recalling historical texts) 15 此 研 究 之 前 提 是 : 除 非 因 果 關 係 包 含 了 個 人 及 非 個 人 之 因 素, 否 則 所 謂 的 歷 史 評 價 是 不 可 能 進 行 的, 也 沒 有 所 謂 歷 史 事 實 的 存 在, 因 此, 人 的 意 圖 因 素 在 理 解 及 歷 史 論 述 的 回 顧 上, 14 Chapman, A., Camels, diamonds and counterfactuals: a model for teaching causal reasoning, Teaching History112 (2003), pp.46-53. 15 A. Rivière, M. Nunez, B. Barquero, & F. Fontela, Influence of Intentional and Personal Factors in Recalling Historical Texts: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in James F. Voss and Mario Carretero (ed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History Education Volume 2: Learning and Reasoning in History (London: Woburn Press, 1998), pp.214-226. 13

具 有 認 知 發 展 上 的 重 要 地 位 此 研 究 之 目 的 在 探 究 意 圖 與 個 人 因 素 對 歷 史 文 本 之 回 顧 的 影 響, 其 中 有 144 個 學 生 參 與 本 研 究, 首 先 依 他 們 的 在 校 成 績 分 為 三 個 組 別, 分 別 是 :48 個 平 均 年 齡 在 13 歲 的 七 年 級 學 生 48 個 平 均 年 齡 在 15 歲 的 九 年 級 學 生, 以 及 48 個 平 均 年 齡 在 17 歲 的 十 一 年 級 學 生 其 中 每 組 學 生 又 分 為 兩 組, 一 半 的 學 生 在 閱 讀 文 本 後 的 25 分 鐘 進 行 文 本 回 顧, 另 一 半 學 生 則 在 閱 讀 文 本 後 的 24 小 時 後 進 行 文 本 回 顧 根 據 研 究 結 果 顯 示,13 歲 的 學 生 流 失 因 果 資 訊 的 記 憶 非 常 快,15 歲 的 學 生 則 能 在 相 對 較 短 的 時 間 內 (25 分 鐘 ) 保 存 相 同 訊 息 至 於 17 歲 的 學 生 即 便 在 經 歷 長 時 間 後 (24 小 時 ), 對 於 整 體 複 雜 的 歷 史 因 果 概 念 依 舊 能 展 現 顯 著 的 回 憶 能 力, 這 將 有 助 青 春 期 的 某 些 認 知 發 展 整 體 而 言, 結 構 性 的 論 述 比 單 獨 的 片 段 的 陳 述 更 為 有 用 A. Rivière, M. Nunez, B. Barquero, & F. Fontela 等 人 的 研 究, 證 明 了 不 同 年 齡 層 對 歷 史 因 果 概 念 之 回 憶 能 力 有 所 差 異, 這 使 筆 者 注 意 到, 在 測 試 上 除 應 顧 及 受 測 者 之 起 點 行 為, 也 應 留 意 個 別 對 象 在 因 果 概 念 上 之 回 憶 能 力, 因 此 如 何 提 供 適 當 的 閱 讀 資 料, 使 受 測 者 得 以 在 心 中 重 新 建 構 事 件 之 框 架, 就 相 當 值 得 注 意 以 上 即 是 就 因 果 概 念 在 國 內 外 實 證 研 究 成 果 之 回 顧, 以 下 將 接 續 就 本 研 究 之 施 測 主 題 太 平 天 國 做 研 究 回 顧 第 二 節 施 測 主 題 太 平 天 國 研 究 與 書 寫 本 研 究 施 測 主 題 為 太 平 天 國 以 下 將 分 為 兩 部 分 陳 述, 一 為 施 測 主 題 太 平 天 國 的 研 究 回 顧, 二 為 高 中 歷 史 教 科 書 中 太 平 天 國 章 節 的 書 寫 分 析 : 一 太 平 天 國 的 研 究 回 顧 : 由 於 國 內 高 中 歷 史 教 科 書 內 對 於 許 多 歷 史 事 件 起 因 的 編 寫, 往 往 簡 化 不 清, 在 檢 視 各 版 本 的 章 節 內 容 後, 決 定 選 擇 一 般 著 墨 較 多 且 概 念 相 對 清 晰 的 主 題 太 平 天 國 目 前 太 平 天 國 史 事 的 單 元, 主 要 是 安 排 在 高 中 課 本 第 二 冊, 授 課 時 間 則 為 高 一 下 學 期 14

有 關 太 平 天 國 之 研 究, 中 國 大 陸 學 界 受 到 意 識 型 態 影 響 極 深 中 國 大 陸 學 者 將 太 平 天 國 定 位 在 所 謂 的 農 民 起 義 範 疇, 因 此 事 件 發 生 的 原 因 基 本 上 已 被 置 入 基 本 框 架, 不 外 乎 就 是 歸 在 階 級 鬥 爭 民 族 主 義 對 抗 帝 國 主 義 侵 略 等 因 素, 因 此 早 期 並 沒 有 學 者 會 去 特 別 討 論 事 件 的 背 景 導 火 線 等 因 果 關 係, 但 也 由 於 受 到 政 治 力 的 影 響, 太 平 天 國 研 究 在 中 國 大 陸 反 而 成 為 了 一 門 顯 學 此 外, 中 國 大 陸 所 謂 的 太 平 天 國 起 義, 還 被 影 射 為 中 共 建 政 之 過 程, 相 對 而 言, 臺 灣 方 面 對 所 謂 的 太 平 天 國 起 事 之 研 究, 就 顯 得 較 為 冷 寂, 呈 現 大 陸 熱 臺 灣 冷 之 現 象 所 以 太 平 天 國 的 研 究 重 鎮 及 主 要 研 究 成 果 都 在 中 國 大 陸, 重 要 學 者 如 : 中 國 大 陸 的 羅 爾 綱 范 文 瀾, 香 港 的 簡 又 文, 以 及 臺 灣 的 蕭 一 山 和 郭 廷 以, 其 中 又 以 羅 爾 綱 的 研 究 成 果 最 為 豐 碩, 其 通 史 類 巨 作 太 平 天 國 史, 為 其 畢 生 研 究 太 平 天 國 之 大 成, 受 到 中 國 大 陸 學 者 普 遍 推 崇 16 至 於 有 關 太 平 天 國 的 研 究 成 果, 筆 者 將 分 述 如 下 臺 灣 方 面 的 研 究 主 要 則 以 郭 廷 以 為 代 表 早 年 臺 灣 大 專 院 校 中 國 近 代 史 有 關 太 平 天 國 史 事, 基 本 上 多 來 自 郭 廷 以 的 研 究, 甚 至 檢 視 近 年 臺 灣 高 中 歷 史 教 科 書 之 內 容, 太 平 天 國 部 分 也 都 還 有 其 影 子 17 不 過 郭 廷 以 辭 世 後, 此 領 域 始 終 未 出 現 可 與 之 比 擬 之 代 表 人 物 與 成 果, 相 對 其 他 主 題 而 言, 臺 灣 在 有 關 太 平 天 國 的 碩 博 士 論 文 相 當 稀 少 18 檢 索 關 鍵 字 含 有 太 平 天 國 的 碩 博 士 論 文, 發 現 大 部 分 都 在 探 討 太 平 天 國 的 意 義 層 面, 好 比 : 宗 教 思 想 事 件 性 質 政 教 制 度, 失 敗 原 因 事 件 影 響, 像 : 陳 幼 華 太 平 天 國 婦 女 地 位 之 研 究 19 李 曉 菁 從 宗 教 團 體 到 軍 事 隊 伍 : 太 平 天 國 研 究 20 王 超 然 天 啟 與 實 踐 : 洪 秀 全 的 異 夢 及 其 太 平 天 國 21 但 直 接 探 討 太 平 天 國 發 生 原 因 的 文 章 則 相 16 國 史 館, 呂 實 強 評 : 羅 爾 綱 著 太 平 天 國 史 中 國 現 代 史 書 評 選 輯 ( 十 六 ), 臺 北 : 國 史 館, 1996, 頁 33-35 17 民 間 盛 傳 辛 亥 年 ( 一 八 五 一 ) 為 清 盡 明 復 之 歲 一 八 五 0 年 二 月, 道 光 帝 卒, 謠 言 愈 熾 見 於 郭 廷 以, 近 代 中 國 史 綱 ( 上 冊 ) ( 臺 北 : 南 天,1994), 頁 89 另 道 光 三 十 年 初, 清 宣 宗 去 世, 民 間 盛 傳 辛 亥 年 (1851 年 ) 為 清 盡 明 復 之 歲, 廣 西 又 是 災 荒 連 年, 吏 治 敗 壞 於 是 拜 上 帝 會 的 成 員, 於 廣 西 桂 平 縣 金 田 村 起 事 見 於 王 健 文, 普 通 高 級 中 學 歷 史 第 二 冊 ( 臺 北 : 翰 林 文 化,2011), 頁 139 此 種 說 法 見 於 郭 廷 以 書 中, 恰 恰 與 2011 年 翰 林 版 教 科 書, 有 極 相 似 之 內 容 18 由 臺 灣 博 碩 士 論 文 知 識 加 值 系 統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cache=1299138072688) 檢 索 關 鍵 字 太 平 天 國 得 知, 近 三 十 年 來 (1984-2011 年 ) 僅 有 24 篇 包 含 此 關 鍵 字, 其 中 18 篇 以 此 為 題 19 陳 幼 華, 太 平 天 國 婦 女 地 位 之 研 究,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歷 史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2009 20 李 曉 菁, 從 宗 教 團 體 到 軍 事 隊 伍 : 太 平 天 國 研 究, 國 立 台 北 大 學 社 會 學 系, 碩 士 論 文,2007 21 王 超 然, 天 啟 與 實 踐 : 洪 秀 全 的 異 夢 及 其 太 平 天 國,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歷 史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15

當 稀 少, 少 數 者 如 : 郭 菱 琬 氣 候 災 變 與 太 平 天 國 興 起 之 再 討 論 22 該 文 是 少 見 就 事 件 起 因 做 整 理 歸 納 的 論 文, 文 中 運 用 氣 象 資 料, 欲 佐 證 氣 候 災 變 與 太 平 天 國 間 的 關 聯 度, 不 過 實 際 觸 及 太 平 天 國 起 因 的 部 分 僅 第 13-19 頁, 是 作 者 歸 納 學 者 專 家 之 研 究 成 果 而 來 但 也 許 本 文 重 點 不 在 討 論 影 響 太 平 天 國 起 事 的 各 種 原 因, 作 者 僅 將 各 方 研 究 結 果 匯 集 起 來, 但 對 事 件 因 素 較 缺 乏 細 緻 的 分 析 與 討 論 另 外 像 張 士 仁 從 社 會 層 面 觀 察 十 九 世 紀 中 葉 內 地 與 臺 灣 之 民 變 - 以 太 平 天 國 之 亂 與 戴 潮 春 事 件 為 例, 23 則 試 圖 探 討 同 時 期 分 處 中 國 內 地 的 太 平 天 國 起 事 與 帝 國 邊 陲 臺 灣 的 戴 潮 春 事 件 之 背 景 因 素, 以 及 兩 者 間 是 否 存 在 什 麼 樣 的 關 聯? 雖 說 題 名 以 社 會 層 面 為 著 眼 點, 但 細 究 內 容 卻 發 現, 其 探 討 範 圍 已 擴 及 兩 事 件 的 整 體 背 景 因 素 該 研 究 認 為, 這 兩 個 事 件 都 處 在 相 同 的 時 代 背 景 下, 但 分 別 又 具 有 各 自 的 特 色, 以 太 平 天 國 來 說, 作 者 認 為 經 濟 因 素 是 最 重 要 的 關 鍵, 至 於 導 致 戴 潮 春 事 件 之 關 鍵, 則 在 於 臺 灣 新 的 社 會 型 態 與 內 地 傳 統 的 移 墾 社 會 型 態 產 生 衝 突 所 致 本 文 是 罕 見 就 影 響 太 平 天 國 起 事 之 因 素 做 深 入 討 論 的 文 章, 不 過 其 討 論 範 圍 僅 侷 限 在 事 件 的 背 景 因 素, 並 沒 有 擴 及 因 果 概 念 中 更 為 重 要 的 導 火 線, 以 及 本 事 件 中 最 為 關 鍵 的 地 方 性 特 殊 因 素 ( 即 族 群 糾 紛 土 客 衝 突 ), 是 比 較 可 惜 的 地 方 時 期 24 中 國 大 陸 的 研 究 發 展 則 較 具 規 模 有 關 中 國 大 陸 方 面 的 研 究, 大 致 分 為 三 個 第 一 期 辛 亥 革 命 至 1949 年 第 二 期 1949 年 至 1978 年 第 三 期 1978 年 以 後 第 一 期 為 太 平 天 國 研 究 之 開 端 清 末 辛 亥 革 命 時, 革 命 黨 人 利 用 海 外 發 掘 之 太 平 天 國 檔 案, 用 以 喚 醒 漢 人 民 族 意 識, 並 給 予 太 平 天 國 正 面 評 價, 孫 中 山 先 生 甚 至 將 洪 秀 全 視 為 反 清 第 一 英 雄, 並 以 洪 秀 全 第 二 自 居 此 時 期 的 相 關 文 章 著 作, 有 鮮 明 的 反 清 立 場 22 23 24 1999 郭 菱 琬, 氣 候 災 變 與 太 平 天 國 興 起 之 再 討 論, 國 立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地 理 學 系, 碩 士 論 文,2007 張 士 仁, 從 社 會 層 面 觀 察 十 九 世 紀 中 葉 內 地 與 臺 灣 之 民 變 - 以 太 平 天 國 之 亂 與 戴 潮 春 事 件 為 例, 臺 北 市 立 教 育 大 學 歷 史 與 地 理 學 系 社 會 科 教 育 學 系 碩 士 班, 碩 士 論 文,2009 華 強, 太 平 天 國 研 究 90 年 述 評 廣 西 師 範 大 學 學 報 ( 哲 學 社 會 科 學 報 ) 第 37 卷 第 4 期 (2001): 頁 79 16

本 時 期 之 研 究 貢 獻 在 於 廣 泛 蒐 集 海 內 外 相 關 資 料 及 史 料 考 訂, 在 歷 史 評 價 上, 基 本 上 是 給 予 肯 定 態 度 代 表 作 如 : 程 演 生 太 平 天 國 史 料 第 一 集 蕭 一 山 太 平 天 國 叢 書 第 一 集 張 德 堅 賊 情 會 纂 故 宮 博 物 院 太 平 天 國 文 書 簡 又 文 逸 經 半 月 刊 洪 仁 玕 述, 韓 山 文 著, 簡 又 文 譯 太 平 天 國 起 義 記 郭 廷 以 太 平 天 國 歷 法 考 訂 羅 爾 綱 太 平 天 國 史 綱 等 25 第 二 期 大 抵 自 1949 年 開 始 此 時 期 中 國 大 陸 之 研 究 走 向 發 生 重 大 變 化, 研 究 者 普 遍 將 馬 克 思 主 義 融 入, 並 採 用 階 級 分 析 法 從 事 研 究, 修 正 了 過 去 將 太 平 天 國 視 為 宗 教 或 種 族 革 命 之 觀 點, 並 賦 予 其 反 封 建 反 侵 略 之 正 面 肯 定 即 便 研 究 取 向 與 觀 點 過 於 傾 左 偏 差, 但 因 太 平 天 國 研 究 受 到 高 度 重 視, 所 以 本 時 期 之 研 究 成 果 相 當 豐 富 代 表 作 如 : 中 國 史 學 會 第 二 種 太 平 天 國 中 國 近 代 史 資 料 叢 刊 郭 若 愚 太 平 天 國 革 命 文 物 圖 錄 續 編 羅 爾 綱 太 平 天 國 史 料 叢 編 簡 輯 王 崇 武, 黎 世 清 譯 太 平 天 國 史 料 譯 叢 范 文 瀾 太 平 天 國 革 命 運 動 羅 爾 綱 太 平 天 國 史 稿 太 平 天 國 史 事 考 等 26 第 三 期 大 致 為 1978 年 以 後 中 國 大 陸 在 結 束 文 化 大 革 命 四 人 幫 垮 台 後, 太 平 天 國 研 究 又 進 入 新 的 里 程 碑 學 界 開 始 重 新 對 太 平 天 國 作 檢 視, 新 的 觀 點 不 同 過 去 的 角 度 開 始 能 夠 被 討 論, 研 究 取 向 轉 而 修 正 前 期 所 出 現 過 渡 左 傾 偏 差 之 觀 點, 太 平 天 國 研 究 進 入 成 熟 與 豐 收 時 期, 成 為 中 國 近 代 史 中, 研 究 最 深 入, 成 果 最 為 豐 富 之 領 域 之 一 代 表 作 如 : 北 京 太 平 天 國 歷 史 研 究 會 主 辦, 王 慶 成 主 編 太 平 天 國 史 學 刊 太 平 天 國 史 譯 叢 羅 爾 綱 太 平 天 國 文 書 匯 編 王 慶 成 天 父 天 兄 聖 旨 中 國 第 一 歷 史 檔 案 館 清 政 府 鎮 壓 太 平 天 國 檔 案 史 料 顧 任 坤 陳 仁 華 太 平 天 國 在 廣 西 調 查 資 料 全 編 羅 爾 綱 李 自 成 自 述 原 稿 註 郭 毅 生 太 平 天 國 歷 史 地 圖 集 羅 爾 綱 太 平 天 國 史 茅 家 琪 太 平 天 國 通 史 等 27 中 國 大 陸 的 太 平 天 國 研 究, 在 1990 年 代 進 入 豐 收 與 成 熟 階 段, 可 是 卻 也 不 知 不 覺 逐 漸 走 向 沒 落, 檢 視 近 十 年 二 十 年 之 研 究 成 果, 可 發 現 此 研 究 領 域 的 確 已 退 燒, 但 其 留 下 的 豐 富 研 究 成 果, 卻 具 有 深 厚 影 響 力 28 25 26 27 28 夏 春 濤, 中 國 大 陸 太 平 天 國 史 研 究 述 評 近 代 中 國 史 研 究 通 訊 第 23 期 (1983): 頁 66-68 夏 春 濤, 中 國 大 陸 太 平 天 國 史 研 究 述 評 : 頁 68-71 夏 春 濤, 中 國 大 陸 太 平 天 國 史 研 究 述 評 : 頁 71-77 夏 春 濤, 中 國 大 陸 太 平 天 國 史 研 究 述 評 : 頁 77-78 17

以 上 是 關 於 太 平 天 國 研 究 的 基 本 背 景 及 研 究 回 顧, 接 下 來 將 歸 納 學 界 對 太 平 天 國 起 因 的 研 究 成 果 關 於 專 書 研 究 中, 太 平 天 國 發 生 的 相 關 因 素 為 何? 歸 納 幾 位 領 域 內 受 尊 崇 的 大 家, 如 : 羅 爾 綱 蕭 一 山 簡 又 文 等 人 所 著, 基 本 上 看 法 大 同 小 異 茲 將 學 界 對 太 平 天 國 起 因 之 歸 納 分 述 如 下 : ( 一 ) 政 治 腐 敗 : 根 據 羅 爾 綱 的 研 究, 29 有 清 一 代 士 大 夫 崇 尚 利 益, 貪 污 風 氣 盛 行, 非 一 時 一 刻 所 形 成, 恐 怕 來 自 明 末 入 關 之 初 的 政 治 政 策 以 清 初 倡 議 士 大 夫 追 求 利 祿 而 言, 其 目 的 主 要 鑑 於 明 末 士 大 夫 好 名 求 利 之 風, 於 是 在 戰 略 上 採 取 利 誘 措 施 ; 入 關 後, 統 治 當 局 也 藉 由 利 祿 以 消 磨 士 大 夫 氣 節, 使 他 們 放 棄 舊 朝 故 國 之 依 戀, 以 利 益 換 取 對 新 朝 之 效 忠 清 廷 的 政 治 目 的 雖 已 達 成, 但 其 招 致 貪 污 風 氣 之 後 遺 症 卻 也 禍 害 無 窮 ( 二 ) 軍 備 廢 弛 : 乾 嘉 以 降, 清 廷 的 軍 備 已 日 漸 衰 弱 據 羅 爾 綱 研 究, 30 清 代 的 軍 力 以 綠 營 和 八 旗 為 主, 其 中 八 旗 出 自 滿 族, 主 要 任 務 在 戍 衛 京 師 綠 營 則 源 自 明 代, 為 國 家 常 備 軍 力 在 三 藩 之 亂 時, 八 旗 戰 力 已 不 如 前, 至 白 蓮 教 亂 起, 綠 營 兵 力 亦 已 不 可 用 清 朝 官 方 八 旗 綠 營 兵 力 衰 弱 廢 弛, 已 然 成 為 不 可 否 認 之 事 實 ( 三 ) 天 災 頻 仍 : 道 光 末 年 災 荒 連 年, 使 人 民 流 離 失 所 哀 鴻 遍 野 據 羅 爾 綱 研 究, 31 自 道 光 二 十 六 年 到 道 光 三 十 年, 登 記 在 案 的 災 荒 省 分 就 有 黃 河 流 域 的 直 隸 河 南 山 東 山 西 陝 西 甘 肅, 長 江 流 域 則 有 湖 南 湖 北 安 徽 江 西 江 蘇 及 浙 江 六 省 29 30 31 羅 爾 綱, 太 平 天 國 史 綱, 民 國 叢 書 第 四 編 ( 上 海 市 : 上 海 書 店,1992), 頁 28-33 亦 可 參 見 : 蕭 一 山, 清 代 通 史 卷 下 (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1961-1963), 頁 39-41 郭 廷 以, 近 代 中 國 史 綱 ( 上 冊 ), 頁 85-86 羅 爾 綱, 太 平 天 國 史 綱, 頁 33-37 亦 可 參 見 : 蕭 一 山, 清 代 通 史 卷 下, 頁 62 羅 爾 綱, 太 平 天 國 史 綱, 頁 17-21 亦 可 參 見 : 蕭 一 山, 清 代 通 史 卷 下, 頁 35-38,62 18

災 荒 種 類 則 包 含 旱 災 水 災 水 旱 災 風 沙 災 雹 災 歉 收 等 其 中 在 道 光 二 十 七 年 河 南 省 全 境 大 旱 災, 以 及 道 光 二 十 九 年 長 江 流 域 湖 北 安 徽 江 蘇 浙 江 四 省 大 水 旱 災 最 為 嚴 重, 災 情 並 擴 及 鄰 省 ( 四 ) 人 地 比 例 失 衡 : 根 據 羅 爾 綱 的 研 究 指 出 : 32 自 乾 隆 六 年 到 咸 豐 元 年, 中 國 人 口 已 由 一 億 四 千 多 萬 增 至 四 億 三 千 多 萬, 33 為 因 應 人 口 暴 增 對 糧 食 生 產 之 壓 力, 清 廷 曾 下 令 開 墾 荒 地 但 墾 荒 所 擴 大 的 生 產 量, 卻 跟 不 上 人 口 增 加 的 速 度, 人 地 比 例 呈 現 失 衡 狀 態, 且 已 無 法 維 持 人 民 基 本 生 活 農 民 在 此 情 況 下, 以 借 貸 或 出 賣 田 產 為 濟, 使 土 地 兼 併 更 為 盛 行, 加 遽 貧 富 差 距 此 外 大 量 失 業 人 口 成 為 遊 民 淪 為 乞 丐, 甚 至 起 而 成 為 盜 匪 ( 五 ) 鴉 片 戰 爭 : 據 蕭 一 山 研 究, 34 中 國 自 鴉 片 大 舉 進 口 後, 外 貿 轉 為 入 超 鴉 片 戰 爭 戰 敗 後, 情 況 變 本 加 厲, 導 致 貨 幣 大 幅 貶 值 此 外, 南 京 條 約 所 議 定 的 賠 款 兩 千 一 百 萬 兩, 則 被 加 諸 於 國 家 稅 收 內, 增 添 人 民 賦 稅 負 擔 ( 六 ) 民 變 迭 起 : 據 羅 爾 綱 研 究, 35 滿 人 入 關 之 初 為 維 繫 政 權 實 施 高 壓 統 治, 但 滿 漢 矛 盾 族 群 意 識 卻 始 終 潛 藏 於 民 間, 秘 密 會 社 即 是 具 體 表 現 其 中 北 方 的 起 事 以 白 蓮 教 為 主, 南 方 則 以 天 地 會 為 代 表, 戰 火 遍 及 數 省 民 變 雖 為 清 廷 平 定, 但 已 為 太 平 天 國 起 事 蓄 積 能 量 32 33 34 35 羅 爾 綱, 太 平 天 國 史 綱, 頁 1-10 亦 可 參 見 : 蕭 一 山, 清 代 通 史 卷 下, 頁 38-39,62 羅 爾 綱 認 為, 清 初 的 人 口 統 計 是 不 可 靠 的, 因 為 當 時 的 人 口 統 計 是 根 據 各 戶 人 家 繳 納 丁 賦 之 數 量 而 計, 然 而 事 實 上 並 非 多 少 人 口 就 會 確 實 繳 納 多 少 丁 賦, 有 可 能 一 戶 人 家 有 十 丁 卻 只 繳 納 二 三 丁 的 稅 賦, 因 此, 實 際 的 人 口 數 是 可 能 受 到 隱 匿 的 這 種 現 象 直 到 乾 隆 六 年 開 始 以 較 嚴 謹 的 保 甲 制 度 輔 助 人 口 計 算, 清 代 之 全 國 人 口 數 方 較 為 可 信 所 以 在 統 計 上 顯 示 乾 隆 六 年 至 咸 豐 元 年 (1741-1851 年 ) 約 一 百 多 年 間 人 口 數 之 暴 增, 並 非 代 表 這 段 時 間 真 的 增 加 了 如 此 多 的 人 口, 實 際 上 是 因 為 保 甲 制 度 輔 助 人 口 計 算, 使 得 統 計 數 字 越 來 越 趨 近 實 際 的 人 口 數 羅 爾 綱, 太 平 天 國 史 綱, 頁 7-8 亦 可 參 見 : 蕭 一 山, 清 代 通 史 卷 下, 頁 37-38 蕭 一 山, 清 代 通 史 卷 下, 頁 41-43 亦 可 參 見 : 羅 爾 綱, 太 平 天 國 史 綱, 頁 33-37 郭 廷 以, 近 代 中 國 史 綱 ( 上 冊 ), 頁 85-87 羅 爾 綱, 太 平 天 國 史 綱, 頁 22-28 亦 可 參 見 : 蕭 一 山, 清 代 通 史 卷 下, 頁 62-63 郭 廷 以, 近 代 中 國 史 綱 ( 上 冊 ), 頁 85-87 19

( 七 ) 洪 秀 全 科 舉 屢 試 不 中 : 根 據 羅 爾 綱 的 研 究, 36 洪 秀 全 為 廣 東 省 花 縣 客 家 人, 在 三 度 科 考 不 第 後 聲 稱 遇 到 神 蹟, 指 稱 天 父 上 帝 命 他 斬 妖 除 魔, 以 拯 救 世 人 至 於 神 蹟 的 靈 感 據 信 來 自 基 督 徒 梁 發 引 聖 經 教 義 而 作 之 宣 傳 品 勸 世 良 言 值 得 一 提 的, 洪 秀 全 雖 三 度 科 考 失 利, 但 在 此 後 七 年 並 未 採 取 實 際 行 動 直 到 鴉 片 戰 爭 清 廷 戰 敗, 使 洪 秀 全 對 政 府 徹 底 失 望, 遂 開 始 傳 遞 他 的 理 念, 並 在 馮 雲 山 的 協 助 下, 於 紫 荊 山 一 帶 逐 步 組 織 拜 上 帝 會 ( 八 ) 土 客 族 群 糾 紛 : 廣 西 是 個 特 別 的 省 分, 土 地 貧 瘠, 生 活 困 難, 加 以 清 廷 移 墾 政 策 推 行, 使 得 廣 西 境 內 移 入 了 鄰 省 大 批 移 民, 其 中 又 以 客 家 人 為 數 最 多 根 據 蕭 一 山 研 究, 37 前 往 廣 西 移 墾 的 客 家 人 一 般 稱 為 來 人, 又 因 他 們 是 外 來 之 客, 所 以 亦 稱 客 人, 至 於 廣 西 當 地 居 民 則 稱 之 土 人 在 廣 西 的 土 客 衝 突 中, 來 人 勾 結 股 匪, 土 人 勾 結 仕 紳 組 織 團 練, 雙 方 各 自 結 為 團 體 對 抗 後 來 土 人 逐 漸 在 械 鬥 中 取 得 優 勢, 來 人 則 加 入 太 平 天 國, 壯 大 聲 勢 ( 九 ) 導 火 線 問 題 : 令 人 感 到 驚 訝 的 是, 在 眾 多 關 於 太 平 天 國 的 研 究 成 果 中, 並 無 法 從 中 找 到 明 確 導 火 線, 充 其 量 認 定 事 件 為 長 期 預 謀, 並 非 偶 然 觸 發 甚 至 未 言 明 的 指 稱 距 起 事 三 個 多 月 前 之 遙 的 衝 突 事 件 為 導 火 線 38 然 事 件 不 可 能 不 經 導 火 線 而 突 然 引 爆, 應 當 有 所 謂 的 導 火 線 存 在, 困 難 在 於 認 定 的 問 題 太 平 天 國 事 件 的 導 火 線 經 反 覆 查 證 相 關 研 究 成 果, 總 算 找 出 36 37 38 羅 爾 綱, 太 平 天 國 史 綱, 頁 38-41 亦 可 參 見 : 蕭 一 山, 清 代 通 史 卷 下, 頁 47-56 郭 廷 以, 近 代 中 國 史 綱 ( 上 冊 ), 頁 87-89 蕭 一 山, 清 代 通 史 卷 下, 頁 43-46 亦 可 參 見 : 羅 爾 綱, 太 平 天 國 史 綱, 頁 44 道 光 三 十 年 七 月 十 四 日, 廣 東 高 州 信 宜 縣 令 與 團 練 聯 手 逮 捕 拜 上 帝 會 人 士, 雙 方 爆 發 衝 突, 結 果 團 練 遭 擊 斃 數 人 隨 後 官 兵 與 團 練 出 兵 鎮 壓, 並 令 拜 上 帝 會 解 散, 首 領 凌 十 八 據 險 自 守, 戰 事 一 觸 即 發 八 月 二 十 七 日 清 軍 攻 陷 大 寮 拜 上 帝 會 基 地, 隨 後 拜 上 帝 會 反 擊, 重 創 清 軍, 雙 方 達 成 停 戰 協 議 八 月 二 十 九 日 至 九 月 一 日, 洪 秀 全 等 領 導 人 聚 集 金 田 村 召 開 會 議, 會 後 洪 秀 全 發 佈 團 營 令 道 光 三 十 年 十 一 月 四 日, 搶 在 廣 西 巡 撫 鄭 祖 琛 向 中 央 調 集 軍 隊 前, 洪 秀 全 決 定 先 下 手 為 強, 太 平 軍 正 式 起 義 此 段 敘 述 指 出, 導 火 線 發 生 於 道 光 三 十 年 七 月 十 四 日, 而 拜 上 帝 會 發 動 正 式 武 裝 行 動 則 在 同 年 十 一 月 四 日, 其 間 相 距 三 個 多 月 之 久 崔 之 清 等 著, 天 國 悲 歌 太 平 天 國 興 亡 實 錄 ( 南 京 : 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2000), 頁 33-33 35 20

根 據 羅 爾 綱 的 研 究, 39 太 平 天 國 的 導 火 線 在 起 事 這 年 的 初 冬, 據 資 料 顯 示 應 為 道 光 三 十 年 十 月 左 右 起 因 為 當 時 紫 荊 山 前 的 大 黃 江 上 有 位 貪 婪 的 巡 檢 名 叫 黃 基, 他 奉 命 前 往 逮 捕 大 盜 陳 阿 貴, 回 程 經 過 紫 荊 山 脈 中 的 小 山 鵬 隘 山, 結 果 他 竟 率 手 下 向 當 地 燒 炭 工 人 勒 索, 而 這 些 人 早 已 接 受 拜 上 帝 會 宣 傳, 反 抗 的 烈 焰 因 而 遭 到 點 燃, 當 地 立 即 聚 眾 相 抗, 才 嚇 阻 了 黃 基 拜 上 帝 會 見 機 不 可 失, 便 分 頭 進 行 準 備 而 紫 荊 山 地 區 經 營 許 久 的 馮 雲 山, 則 藉 勢 慫 恿 群 眾 起 事, 並 獲 得 群 眾 熱 烈 迴 響 正 當 此 事 尚 未 獲 得 調 解 時, 黃 基 的 部 下 前 因 鵬 隘 山 索 賄 不 成, 憤 恨 之 餘 竟 強 奪 會 眾 陳 玉 書 之 妾, 此 事 對 早 已 忿 怒 不 平 的 會 眾 來 說, 等 於 是 火 上 加 油, 於 是 一 致 決 議, 立 即 集 合 紫 荊 山 一 帶 會 眾, 並 通 令 各 地 會 眾 前 來 共 商 大 事 40 後 太 平 天 國 於 道 光 三 十 年 十 二 月 十 日, 正 式 於 廣 西 桂 平 縣 金 田 村 起 事 綜 合 上 述 內 容, 太 平 天 國 的 導 火 線, 應 該 就 在 當 年 的 九 月 底 十 月 初 ( 因 為 團 營 令 在 十 月 一 日, 事 件 理 應 被 前 推 至 九 月 底 十 月 初 ), 因 巡 檢 黃 基 率 手 下 欺 壓 勒 索 百 姓, 於 是 給 了 蓄 積 能 量 已 久 的 拜 上 帝 會 動 能, 一 場 綿 延 十 餘 年 的 動 亂 就 此 展 開 以 上 是 綜 合 學 術 界 對 太 平 天 國 起 因 的 研 究 歸 納, 其 中 除 包 含 洪 秀 全 之 個 人 因 素 及 事 件 的 導 火 線, 還 包 含 自 成 一 類, 在 背 景 因 素 中 具 關 鍵 角 色 的 地 方 性 特 殊 因 素 土 客 衝 突 至 於 其 他 因 素 都 是 長 期 以 來 導 致 太 平 天 國 的 背 景 因 素, 它 們 都 和 事 件 本 身 存 在 強 弱 不 一 之 關 聯 度, 雖 然 具 備 這 些 因 素 太 平 天 國 未 必 會 發 生, 但 若 沒 有 這 些 背 景 因 素, 太 平 天 國 恐 怕 就 不 會 如 此 發 生 例 如 : 政 治 腐 敗 是 入 關 初 期 之 政 策 所 產 生 的 後 遺 症 ; 軍 備 武 力 則 是 入 關 後 逐 漸 廢 弛 ; 民 變 四 起 最 早 在 乾 隆 末 年 至 於 人 地 比 例 失 衡 的 問 題, 應 從 乾 隆 初 年 就 開 始 凸 顯, 但 始 終 沒 能 有 效 改 善 而 鴉 片 戰 爭 失 敗 產 生 的 龐 大 賠 款, 除 加 速 貨 幣 貶 值, 更 因 加 諸 於 稅 收 而 增 添 人 民 負 擔 此 外, 始 於 道 光 末 年 的 連 年 天 災, 亦 加 劇 人 民 生 活 之 困 難, 上 述 背 景 因 素 與 太 平 天 國 起 事 間 各 自 存 在 不 同 程 度 之 關 聯 性 39 40 羅 爾 綱, 太 平 天 國 史 綱, 頁 48-50 此 為 道 光 三 十 年 十 月 一 日 洪 秀 全 發 佈 的 團 營 令, 象 徵 拜 上 帝 會 正 式 發 佈 了 軍 事 動 員 令 21

有 鑑 於 此, 在 本 研 究 之 施 測 問 卷 中, 有 關 原 因 的 閱 讀 資 料 部 分, 筆 者 僅 選 擇 了 人 的 因 素 導 火 線 地 方 性 特 殊 因 素, 以 及 眾 多 背 景 因 素 中 的 三 個 如 此 設 計 一 來 是 基 於 測 試 時 閱 讀 資 料 不 宜 過 多, 二 來 則 因 為 本 事 件 中 背 景 因 素 多 屬 長 時 間 形 成, 且 與 事 件 本 身 之 關 聯 度 不 一, 因 此 僅 選 擇 其 中 三 項 較 具 代 表 性 之 原 因, 分 別 為 人 地 比 例 失 衡 民 變 不 斷 及 鴉 片 戰 爭 的 影 響 綜 上 所 述, 筆 者 認 為 太 平 天 國 之 起 因 可 做 以 下 整 理 : 清 代 自 乾 隆 晚 期 到 嘉 慶 年 間, 國 勢 由 盛 轉 衰, 嘉 慶 道 光 年 間, 更 是 變 亂 時 起 動 盪 不 安 長 期 形 成 的 政 治 腐 敗 軍 備 廢 弛 民 變 四 起 及 人 地 比 例 失 衡 等 因 素, 都 加 劇 人 民 之 生 活 無 以 為 繼, 也 為 社 會 不 安 與 動 亂 埋 下 伏 筆 另 外, 朝 廷 對 廣 西 之 移 民 政 策 欠 缺 通 盤 考 量 與 配 套 措 施, 族 群 衝 突 隨 之 擴 大, 除 帶 給 人 民 生 活 更 大 之 壓 力, 更 給 予 拜 上 帝 會 蓄 積 更 大 能 量 太 平 天 國 於 此 而 起 之 有 利 條 件 此 外, 道 光 年 間 天 災 連 年, 人 民 苦 不 堪 言 ; 鴉 片 戰 爭 的 失 敗, 促 使 貨 幣 加 速 貶 值, 賠 款 更 轉 嫁 於 稅 收, 加 重 人 民 負 擔 與 對 政 府 之 不 滿, 使 有 志 之 士 對 朝 廷 更 加 失 望, 洪 秀 全 即 在 鴉 片 戰 爭 後, 有 感 於 時 機 成 熟, 遂 以 實 際 行 動 組 織 拜 上 帝 會 至 此, 由 中 央 到 地 方 之 政 府 體 系 幾 已 失 序, 累 積 的 民 怨 亦 已 達 到 頂 點 道 光 三 十 年 九 月 底, 金 田 村 鄰 近 的 紫 荊 山 爆 發 地 方 官 勒 索 事 件, 激 起 人 民 積 累 已 久 之 不 滿, 以 洪 秀 全 為 首 之 拜 上 帝 會, 遂 趁 勢 於 道 光 三 十 年 十 二 月 十 日 正 式 於 廣 西 省 桂 平 縣 金 田 村 起 事 以 上 就 是 筆 者 綜 合 學 術 界 就 太 平 天 國 起 事 原 因 之 研 究 所 做 的 整 理, 以 下 將 進 一 步 分 析 臺 灣 高 中 歷 史 教 科 書, 有 關 太 平 天 國 部 分 的 呈 現 情 況 二 教 科 書 的 書 寫 情 形 : 22

這 裡 採 用 的 教 科 書 主 要 來 自 兩 大 時 期 ( 約 莫 十 年 前 後 ): 41 民 國 89 至 91 年 出 版, 依 據 84 課 程 標 準 所 編, 計 有 康 熙 龍 騰 南 一 正 中 三 民 及 建 宏 等 六 個 版 本, 其 中 關 於 太 平 天 國 的 部 分 在 當 時 的 歷 史 下 冊, 授 課 時 間 是 高 一 下 學 期 ; 另 外 是 民 國 98 至 100 年, 依 據 94 課 程 綱 要 所 編, 共 計 有 康 熹 龍 騰 南 一 三 民 翰 林 全 華 及 泰 宇 等 七 個 版 本, 其 中 關 於 太 平 天 國 的 部 分 在 第 二 冊, 授 課 時 間 是 高 一 下 學 期 另 外 還 包 含 國 立 編 譯 館 於 民 國 88 年 據 72 課 程 標 準 所 編 版 本, 其 中 關 於 太 平 天 國 的 部 分 在 當 時 的 第 三 冊, 授 課 時 間 則 在 高 二 上 學 期 本 文 所 以 使 用 上 限 長 達 十 餘 年 的 教 科 書 版 本, 當 中 橫 跨 72 課 程 標 準 84 課 程 標 準, 以 及 94 課 程 綱 要 三 大 不 同 時 期, 同 時 也 為 瞭 解 學 術 研 究 發 展 與 教 科 書 脈 絡 是 否 與 時 並 進, 綜 合 上 述 兩 點, 拉 大 研 究 時 段 確 有 其 必 要 這 除 有 助 瞭 解 教 科 書 中 太 平 天 國 因 果 概 念 之 呈 現 情 況 外, 同 時 亦 能 與 學 術 研 究 成 果 相 互 比 較 整 體 而 言, 十 年 前 後 教 科 書 除 圖 片 因 取 捨 與 選 擇 不 同 外, 在 內 容 上, 文 字 部 分 做 了 增 補 與 更 正 : 如 :2009 年 的 康 熙 版 : 已 將 其 在 2007 年 版 本 內, 把 廣 西 桂 平 縣 誤 植 為 貴 平 縣 之 錯 誤 更 正 42 又 如 2010 年 的 三 民 版 : 將 較 具 爭 議 的 起 事 時 間, 改 為 較 無 爭 議 的 敘 述 2000 年 版 本 寫 1850 年 ( 道 光 三 十 年 )7 月 後 完 成 團 營 而 2010 版 本 則 修 正 為 道 光 三 十 年 (1850 年 ) 拜 上 帝 會 從 廣 西 金 田 出 發 43 但 無 論 什 麼 時 期 的 教 科 書, 十 年 前 後 最 大 差 別 在 於 增 列 更 多 的 原 因, 在 因 果 概 念 之 強 化 上 卻 少 有 建 樹 其 最 大 共 通 點 除 缺 少 導 火 線, 更 一 同 忽 略 了 最 關 鍵 的 原 因 土 客 衝 突 茲 分 析 如 下 : ( 一 ) 導 火 線 問 題 : 根 據 筆 者 研 究, 無 論 是 依 據 高 級 中 學 72 課 程 標 準 84 課 程 標 準, 甚 至 是 94 課 程 綱 要 所 編 寫 的 教 科 書 版 本, 都 忽 略 了 太 平 天 國 起 事 的 導 火 線, 不 過 可 喜 的 是, 近 年 已 有 部 分 版 本 試 圖 凸 顯 導 火 線, 即 使 其 內 容 並 非 十 分 正 確 與 適 當, 但 41 42 43 教 科 書 資 料 來 源 分 別 為 : 國 立 編 譯 館 民 國 88 年 據 72 課 程 標 準 所 編 ; 民 國 89 至 91 年, 依 據 84 課 程 標 準 所 編 ( 計 有 康 熙 龍 騰 南 一 正 中 三 民 及 建 宏 六 個 版 本 ); 民 國 98 至 100 年, 依 據 94 課 程 綱 要 所 編 ( 計 有 康 熹 龍 騰 南 一 三 民 翰 林 全 華 及 泰 宇 七 個 版 本 ) 詳 見 王 仲 孚 主 編, 高 中 歷 史 教 科 書 下 冊 ( 臺 中 : 康 熙 圖 書,2002), 頁 31 及 王 仲 孚 主 編, 高 級 中 學 歷 史 2 ( 臺 北 : 康 熹 文 化,2009), 頁 134 詳 見 許 雪 姬 劉 妮 玲, 歷 史 ( 下 ) ( 臺 北 : 三 民 書 局,2000), 頁 60 及 金 仕 起 李 明 仁 劉 季 倫 李 福 鐘, 歷 史 第 二 冊 ( 臺 北 : 三 民 書 局,2010), 頁 134 23

基 本 上 已 有 所 改 變, 如 2000 年 龍 騰 版 : 1850 年, 拜 上 帝 會 處 境 日 益 困 難, 於 是 組 織 了 兩 萬 多 名 包 括 農 民 燒 炭 工 人 和 失 業 礦 工 的 信 徒, 在 廣 西 紫 荊 山 下 的 金 田 村 起 事 44 2000 年 建 宏 版 : 當 時 兩 廣 連 年 災 荒, 洪 秀 全 遂 於 道 光 30 年 底 (1851) 在 廣 西 桂 平 縣 金 田 村 起 事 45 2011 年 翰 林 版 : 道 光 三 十 年 初, 清 宣 宗 去 世, 民 間 盛 傳 辛 亥 年 (1851 年 ) 為 清 盡 明 復 之 歲, 廣 西 又 是 災 荒 連 年, 吏 治 敗 壞, 因 此 拜 上 帝 會 的 成 員, 於 廣 西 桂 平 縣 金 田 村 起 事 46 2000 年 龍 騰 版 提 及 1850 年 因 處 境 艱 難, 遂 於 廣 西 紫 荊 山 下 的 金 田 村 起 事, 有 初 步 的 導 火 線 概 念, 但 離 理 想 的 寫 法 仍 有 段 距 離 同 年 建 宏 版 則 指 出, 由 於 災 荒 連 年, 於 是 洪 秀 全 在 金 田 村 起 事, 與 龍 騰 版 並 無 太 大 差 別 至 於 2011 年 的 翰 林 版 則 鋪 陳 結 合 了 民 間 耳 語, 加 上 災 荒 與 政 治 因 素, 於 是 拜 上 帝 會 方 起 事, 此 版 有 相 對 清 晰 完 整 的 類 導 火 線 論 述, 雖 說 離 理 想 還 是 有 些 差 距, 但 至 少 編 寫 方 式 已 朝 好 的 方 向 前 進, 還 是 值 得 讚 許 ( 二 ) 對 土 客 衝 突 的 忽 略 : 在 諸 多 原 因 中, 應 當 以 具 有 地 方 特 殊 性 的 土 客 衝 突 最 為 關 鍵, 可 是 這 卻 也 是 教 科 書 最 常 忽 略 的 原 因 試 想, 其 他 的 條 件 : 諸 如 貪 污 腐 敗 軍 備 廢 弛 人 地 比 例 失 衡 鴉 片 戰 爭, 都 是 大 環 境 下 的 背 景 因 素, 是 屬 於 全 國 一 致 性 的 原 因, 那 麼 為 什 麼 在 相 同 條 件 下, 像 太 平 天 國 這 樣 規 模 的 事 件 不 發 生 在 其 他 地 方? 卻 偏 偏 選 在 廣 西 廣 西 有 何 特 殊 條 件, 導 致 太 平 天 國 這 樣 的 事 件 在 此 發 生? 如 前 所 述, 在 移 墾 政 策 的 背 景 下, 廣 西 有 來 自 鄰 省 大 量 的 外 來 人 口, 其 中 又 以 客 家 人 為 主, 我 們 習 慣 稱 之 客 人 或 來 人, 至 於 廣 西 當 地 的 原 始 住 民, 44 45 46 李 孝 悌 張 元 周 樑 楷 等 編 著, 歷 史 下 冊 ( 臺 北 : 龍 騰 文 化,2000), 頁 49 陳 豐 祥 林 麗 月, 高 級 中 學 歷 史 ( 下 ) ( 臺 北 : 建 宏 出 版 社,2000), 頁 44 王 健 文, 普 通 高 級 中 學 歷 史 第 二 冊, 頁 140 24

則 稱 之 土 人 由 於 廣 西 土 地 貧 瘠 生 活 不 易, 居 民 每 每 為 爭 奪 生 存 空 間 而 相 互 爭 鬥, 土 人 與 客 人 競 相 結 成 團 體 以 求 自 保 加 以 地 方 仕 紳 及 會 黨 勢 力, 各 種 團 體 與 勢 力 於 廣 西 屢 生 衝 突, 在 諸 多 原 因 的 交 互 影 響 下, 提 供 了 太 平 天 國 起 事 的 客 觀 條 件 隨 後 偶 然 發 生 的 巡 檢 黃 基 事 件, 則 扮 演 著 導 火 線 角 色, 促 使 以 洪 秀 全 為 領 袖 的 拜 上 帝 會 於 廣 西 桂 平 縣 金 田 村 起 事 由 此 可 見, 土 客 衝 突 在 太 平 天 國 起 事 的 原 因 中, 應 屬 最 為 關 鍵, 可 惜 也 是 最 常 被 教 科 書 忽 略 的 原 因 這 部 分 可 能 因 為 我 們 習 慣 描 述 整 體 性 的 背 景 因 素, 可 是 卻 忽 略 了 地 方 性 特 殊 因 素 所 致 可 喜 的 是, 近 年 終 於 有 版 本 開 始 注 意 到 這 個 問 題 這 個 版 本 是 2011 年 的 翰 林 版 : 南 方 的 經 濟 蕭 條, 在 廣 西 的 客 家 人 與 本 地 人 之 間 的 衝 突 越 形 尖 銳 化 鴉 片 戰 後, 清 廷 令 各 省 廣 開 荒 地 廣 西 地 廣 人 稀, 廣 東 或 鄰 省 客 家 人 多 遷 來 墾 田 謀 生 客 家 村 落 不 及 本 地 村 落 強 大, 每 因 細 故 與 本 地 人 發 生 摩 擦, 常 釀 成 械 鬥 到 十 九 世 紀 中 葉, 又 多 了 一 個 新 的 衝 突 因 素 許 多 客 家 人 加 入 了 拜 上 帝 會, 而 本 地 人 則 繼 續 保 持 著 傳 統 的 信 仰, 客 家 人 指 責 本 地 人 迷 信, 本 地 人 則 斥 責 客 家 人 接 受 外 來 的 異 端, 雙 方 之 間 的 關 係 更 加 緊 張 47 雖 說 有 版 本 提 及 此 原 因 值 得 喝 采, 但 美 中 不 足 的, 在 影 響 太 平 天 國 起 事 的 諸 多 原 因 中, 課 文 並 未 特 別 強 調 土 客 衝 突 的 關 鍵 性 由 課 文 脈 絡 顯 示, 此 因 素 之 位 階 與 其 他 原 因 並 無 太 大 差 異, 除 非 教 師 或 學 生 理 解 到 其 重 要 性, 否 則 土 客 衝 突 相 較 於 其 他 版 本, 充 其 量 只 是 多 了 一 個 新 原 因 而 已 儘 管 如 此, 對 於 開 始 有 編 輯 注 意 到 此 關 鍵 性 因 素, 還 是 很 值 得 稱 許 的 ( 三 ) 拜 上 帝 會 的 創 立 者 : 據 研 究 成 果 可 知, 拜 上 帝 會 實 際 的 創 立 者, 應 該 是 洪 秀 全 的 親 密 戰 友 馮 雲 山 馮 雲 山 積 極 運 用 洪 秀 全 結 合 勸 世 良 言, 以 及 中 國 傳 統 大 同 思 想 之 理 念 及 論 述, 於 紫 荊 山 一 帶 傳 遞 新 的 宗 教 思 想, 並 逐 漸 形 成 一 個 信 仰 圈, 即 後 人 所 認 知 的 拜 上 帝 會 組 織 期 間 洪 秀 全 一 直 是 信 仰 中 心, 但 他 真 正 成 為 群 眾 運 動 領 導 人, 則 要 等 到 較 晚 的 時 期 所 以 嚴 格 說 來, 拜 上 帝 會 應 是 馮 雲 山 以 洪 秀 全 名 義 所 創 但 教 科 書 幾 乎 一 致 簡 化 為 洪 秀 全 創 立 之, 這 也 恐 有 誤 導 之 嫌 47 王 健 文, 普 通 高 級 中 學 歷 史 第 二 冊, 頁 138-139 25

關 於 這 部 分, 近 年 教 科 書 已 有 部 分 版 本 意 識 到 這 個 問 題, 如 2007 年 全 華 版 : 參 加 科 舉 屢 試 不 中 的 洪 秀 全 (1814-1864) 細 讀 勸 世 良 言 後, 越 加 確 信 自 己 是 真 命 天 子, 遂 結 合 基 督 教 義 與 儒 家 大 同 思 想, 從 事 建 立 新 政 權 的 理 論 論 述, 加 上 馮 雲 山 (1815-1852) 於 桂 平 縣 紫 荊 山 創 立 拜 上 帝 會, 勢 力 逐 漸 壯 大 48 2009 龍 騰 版 : 當 時 洪 秀 全 從 事 宗 教 理 論 創 造 時, 他 的 密 友 也 是 早 期 信 徒 之 一 的 馮 雲 山, 在 廣 西 紫 荊 山 上 組 織 了 拜 上 帝 會 49 如 前 所 述, 上 面 引 的 兩 個 版 本, 在 述 及 拜 上 帝 會 組 織 的 形 成 上, 已 經 有 注 意 到 馮 雲 山 才 是 真 正 著 手 建 立 基 礎 的 人 ( 四 ) 書 寫 形 式 : 根 據 筆 者 的 研 究, 僅 以 太 平 天 國 之 單 元 為 例, 大 致 上 採 取 兩 種 常 見 形 式 而 目 前 多 以 依 時 序 排 列, 將 原 因 藏 於 字 裡 行 間 為 主, 但 仍 以 單 純 敘 述 原 因 為 方 式, 少 見 各 原 因 的 細 部 分 析, 及 原 因 與 原 因 間 的 深 入 討 論 另 一 種 編 法 目 前 較 少 見, 是 整 齊 的 就 原 因 作 分 類 如 2010 年 南 一 版 將 事 件 發 生 的 原 因 歸 納 為 : 政 風 敗 壞 財 經 失 衡 軍 備 廢 弛 民 變 迭 起 等 類 別 50 這 樣 雖 然 對 學 生 來 說 容 易 從 中 瞭 解 事 件 發 生 的 原 因, 但 卻 很 容 易 將 原 因 視 為 彼 此 不 相 干 的 獨 立 個 體 整 體 而 言, 無 論 採 取 何 種 方 式, 在 課 文 的 敘 述 上, 對 原 因 仍 缺 乏 深 刻 的 分 析, 更 遑 論 原 因 跟 原 因 間 的 細 部 探 討, 顯 見 原 因 與 原 因 間 缺 乏 關 聯 性, 亦 少 見 深 刻 的 因 果 詮 釋 此 外, 在 史 事 的 敘 述 上, 則 是 不 斷 的 堆 疊 積 累 原 因, 原 因 與 原 因 間 卻 缺 乏 關 聯 性, 讓 人 有 只 要 原 因 累 積 夠 多, 事 件 就 會 突 然 爆 發 的 錯 誤 認 知 如 1999 年 國 編 版 : 道 光 三 十 年 ( 西 元 一 八 五 0 年 ), 洪 秀 全 等 在 廣 西 桂 平 縣 金 田 村 起 事 51 2002 年 康 熙 版 : 48 49 50 51 邱 炫 煜 主 編, 高 級 中 學 歷 史 第 二 冊 ( 臺 北 : 全 華 圖 書,2007), 頁 147 黃 春 木 主 編, 高 級 中 學 歷 史 2 ( 臺 北 : 龍 騰 文 化,2009), 頁 155 林 能 士 主 編, 普 通 高 級 中 學 歷 史 第 二 冊 ( 臺 北 : 南 一 書 局,2010), 頁 116-117 國 立 編 譯 館, 高 級 中 學 歷 史 第 三 冊 ( 臺 北 : 國 立 編 譯 館,1999), 頁 16 26

道 光 三 十 年 ( 西 元 1850 年 ) 夏 天, 洪 秀 全 在 廣 西 桂 平 縣 金 田 村 起 兵 52 2009 年 龍 騰 版 : 道 光 三 十 年 (1850) 初, 洪 秀 全 在 廣 西 桂 平 縣 金 田 村 起 事 53 上 面 所 引 三 版 本, 分 別 來 自 高 級 中 學 72 課 程 標 準 84 課 程 標 準, 以 及 94 課 程 綱 要 三 大 不 同 時 期, 但 其 共 通 點 卻 是 描 述 事 件 發 生 的 過 程 過 於 簡 化 和 理 所 當 然 從 文 字 敘 述, 我 們 只 能 瞭 解 洪 秀 全 在 道 光 三 十 年 (1850 年 ) 率 眾 起 事, 但 他 是 基 於 什 麼 原 因? 為 何 選 在 這 年? 又 為 何 在 廣 西 金 田? 則 不 得 而 知, 這 是 典 型 的 教 科 書 範 例, 在 事 件 發 生 的 敘 述 與 詮 釋 上 過 於 簡 化 與 理 所 當 然 至 於 目 前 教 科 書 對 發 生 原 因 的 述 寫, 主 要 提 到 了 以 下 幾 點 : 政 治 腐 敗 武 備 廢 弛 鴉 片 戰 爭 人 口 激 增 人 地 比 例 失 衡 土 客 衝 突 民 變 迭 起 自 然 災 害 頻 傳 洪 秀 全 科 舉 屢 試 不 中 基 本 上 多 能 廣 納 當 前 學 界 共 識, 不 過 各 版 本 仍 有 不 同 的 書 寫 特 色 近 年 版 本 已 試 圖 增 補 與 修 正 因 果 概 念, 不 過 卻 只 著 墨 於 少 部 分 原 因, 如 2000 年 建 宏 版 提 及 太 平 天 國 起 因 時, 有 以 下 描 述 : 道 光 末 年, 水 旱 不 斷, 饑 荒 連 年, 積 壓 已 久 的 民 怨, 終 於 匯 聚 成 更 大 的 動 亂 當 時 兩 廣 連 年 災 荒, 洪 秀 全 遂 於 道 光 30 年 底 (1851), 在 廣 西 桂 平 縣 金 田 村 起 事 54 此 敘 述 內 容 已 有 較 佳 的 因 果 概 念, 不 過 與 理 想 的 因 果 呈 現 仍 有 一 段 差 距 但 教 科 書 仍 偶 有 佳 作, 如 :2011 年 翰 林 版 此 版 幾 乎 囊 括 了 所 有 的 原 因, 包 含 了 最 關 鍵, 但 是 也 最 常 被 忽 略 的 土 客 衝 突 總 結 上 述 分 析 我 們 可 以 發 現, 近 十 餘 年 來, 臺 灣 高 中 歷 史 教 科 書 在 歷 史 因 果 概 念 的 呈 現 上, 並 無 太 大 變 化, 最 大 不 同 除 順 應 學 術 發 展, 蒐 羅 了 更 多 原 因 外, 52 53 54 王 仲 孚 主 編, 高 中 歷 史 教 科 書 下 冊, 頁 31 黃 春 木 主 編, 高 級 中 學 歷 史 2, 頁 156 陳 豐 祥 林 麗 月, 高 級 中 學 歷 史 ( 下 ), 頁 43-44 27

在 文 字 敘 述 與 脈 絡 設 計 上 仍 不 脫 傳 統 敘 寫 手 法, 敘 述 原 因 卻 沒 有 對 原 因 作 深 入 探 討, 更 沒 有 針 對 原 因 與 原 因 間 做 更 深 刻 的 瞭 解, 且 最 為 人 詬 病 的, 在 歷 史 事 件 的 敘 述 上, 導 火 線 常 常 遭 到 漠 視 導 火 線 的 重 要 性 不 言 而 喻, 但 我 們 往 往 在 教 科 書 中 見 不 到 清 晰 的 導 火 線, 以 太 平 天 國 為 例, 據 史 家 判 斷, 導 火 線 應 當 是 巡 檢 黃 基 勒 索 事 件, 它 營 造 了 拜 上 帝 會 藉 勢 造 反 的 機 會, 然 而 如 前 所 述, 這 些 年 來 的 版 本, 完 全 找 不 到 真 正 的 導 火 線, 充 其 量 只 是 把 起 事 那 年 的 背 景 多 加 補 充, 如 : 天 災 連 年 拜 上 帝 會 處 境 艱 難 洪 秀 全 落 榜 民 間 耳 語 等 等 可 喜 的 是, 近 年 已 有 相 對 理 想 的 設 計, 如 :2011 年 的 翰 林 版 鋪 陳 結 合 了 民 間 耳 語, 以 及 災 荒 與 政 治 因 素, 於 是 拜 上 帝 在 這 樣 的 條 件 下 得 以 起 事 此 版 可 謂 有 相 對 清 晰 完 整 的 類 導 火 線 論 述 整 體 而 言, 臺 灣 高 中 歷 史 教 科 書 對 歷 史 因 果 概 念 之 傳 遞, 的 確 不 理 想 或 許 我 們 應 該 這 麼 說, 教 科 書 所 傳 遞 的 原 因 與 結 果, 並 不 全 然 符 合 史 學 所 謂 的 因 果 概 念, 毋 寧 是 一 種 便 宜 行 事 化 繁 為 簡 的 編 排, 但 對 學 生 之 因 果 概 念 恐 有 誤 導 之 嫌 在 這 樣 的 編 排 設 計 下, 學 生 只 看 到 課 文 收 納 了 越 來 越 多 的 原 因, 可 是 對 每 個 原 因 的 內 涵 導 火 線 的 特 殊 角 色 與 功 能 原 因 與 原 因 間 複 雜 的 關 係 網 絡, 恐 怕 都 只 是 字 面 膚 淺 的 認 識, 不 但 對 歷 史 因 果 概 念 的 學 習 有 所 阻 礙, 更 可 能 扭 曲 因 果 概 念 以 上 是 本 章 就 歷 史 因 果 概 念 在 實 證 研 究 上, 以 及 施 測 主 題 太 平 天 國 起 事 的 研 究 回 顧, 至 於 有 關 本 研 究 的 研 究 方 法 以 及 詳 細 的 問 卷 設 計 情 形, 將 留 待 第 三 章 做 詳 細 討 論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