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Transcription

1 中 國 文 化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華 嚴 一 真 法 界 思 想 研 究 指 導 教 授 : 王 俊 彥 研 究 生 : 許 瑞 菁 中 華 民 國 98 年 12 月

2

3 自 序 在 佛 教 經 典 中 最 初 接 觸 的 是 佛 說 無 量 壽 經, 此 經 乃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的 精 華 版 綱 要 版 為 了 瞭 解 經 義, 深 知 宇 宙 運 作 變 化, 契 入 生 命 理 想 境 界, 透 徹 人 生 事 實 真 相, 故 生 起 探 究 義 理 學 說 的 興 趣, 更 重 要 的 是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開 出 一 套 理 論 體 系 與 實 踐 修 行 結 合 的 方 法 理 論 有 行 動 做 證 明, 陳 義 不 致 過 高 ; 行 動 有 理 論 為 基 礎, 不 會 流 於 邪 見, 兩 者 相 輔 相 成, 相 資 相 依, 乃 為 圓 融 的 體 現 然 而 真 正 動 筆 撰 寫, 發 現 思 緒 紛 馳, 毫 無 章 法, 寫 作 技 巧 生 疏, 無 法 掌 握 要 領, 故 下 筆 不 能 成 文 特 別 感 謝 指 導 教 授 王 俊 彥 老 師 耐 心 的 解 說, 傳 授 寫 作 的 方 法, 指 正 論 述 的 方 向, 給 予 正 確 的 概 念, 方 能 準 確 掌 握 方 法, 順 利 完 成 感 謝 傅 錫 壬 老 師 及 陳 勁 臻 老 師 於 口 試 時, 細 心 的 指 正, 提 出 多 處 修 改 的 意 見, 使 論 文 的 內 容 更 為 正 確 嚴 謹 也 感 謝 劉 兆 祐 所 長 及 其 他 老 師 在 我 求 學 期 間 用 心 的 教 導, 還 有 感 謝 同 學 們 的 協 助 於 撰 寫 過 程 中, 深 深 體 悟 到 佛 學 內 涵 的 廣 大 精 微, 經 典 文 字 的 古 雅 深 奧, 同 時 認 識 高 僧 大 德 窮 畢 生 精 力, 鑽 研 華 嚴 義 海, 智 解 躬 行, 為 後 代 做 出 典 範 的 精 神 用 意 期 許 自 己 能 以 正 念 寬 容 且 謙 虛 的 智 慧 與 態 度, 面 對 生 活 的 種 種 變 化, 解 行 相 應, 將 其 思 想 學 說 內 化 成 心 靈 的 能 量, 實 現 生 命 理 想 的 圓 滿, 趣 向 清 淨 平 等 的 境 域

4

5 摘 要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是 華 嚴 宗 的 立 教 根 本 經 典, 其 內 容 浩 瀚 深 湛, 其 華 嚴 法 界 所 開 演 出 來 的 事 事 無 礙 法 界, 將 重 重 疊 疊 的 法 界 意 涵, 融 攝 在 一 真 法 界 裡, 此 境 界 是 釋 迦 佛 陀 初 成 道 時, 所 印 證 的 心 地 法 門, 即 最 究 竟 最 圓 滿 最 臻 備 的 境 界 蓮 華 藏 莊 嚴 世 界 海 本 文 的 內 容, 是 以 華 嚴 一 真 法 界 所 開 演 出 來 的 佛 理 與 佛 境 為 主 線, 從 理 與 事 體 與 用 因 與 果 一 與 多 真 與 妄 的 關 係, 不 偏 於 理 論 的 陳 述, 亦 不 著 重 在 實 踐 修 行 的 方 法 上, 而 是 將 兩 者 結 合 並 行, 使 其 相 輔 相 成, 消 弭 一 切 現 象 的 分 別 衝 突 優 劣 不 平 等, 進 而 提 倡 清 淨 平 等 的 理 念 故 理 論 有 實 踐 為 輔 助, 陳 義 不 致 過 高 ; 實 踐 有 理 論 為 基 礎, 不 會 落 於 邪 見, 此 以 凸 顯 一 真 法 界 的 廣 大 圓 融 觀 華 嚴 宗 強 調 清 淨 法 界 生 佛 平 等, 因 果 不 二 等 理 論, 此 理 論 實 際 就 是 真 心 覺 心 清 淨 心 平 等 心 圓 融 心 的 表 現 也 就 是 說, 對 於 世 出 世 間 一 切 現 象 的 解 脫, 關 鍵 就 在 心 的 起 動 作 用 上, 同 時 變 化 多 端 的 法 界 又 收 歸 於 此 一 心, 形 成 一 廣 大 圓 滿, 無 邊 無 際 的 聯 繫 網

6

7 華 嚴 一 真 法 界 思 想 研 究 目 錄 第 一 章 緒 論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機 與 目 的 第 二 節 研 究 範 圍 與 方 法 第 三 節 前 人 研 究 成 果 第 二 章 魏 晉 隋 唐 佛 教 思 想 概 況 第 一 節 魏 晉 時 期 佛 教 思 想 第 二 節 南 北 朝 時 期 佛 教 思 想 第 三 節 隋 唐 時 期 佛 教 思 想 第 三 章 華 嚴 五 祖 生 平 與 思 想 第 一 節 生 平 第 二 節 思 想 第 四 章 法 界 緣 起 第 一 節 法 界 思 想 之 形 成 一 法 因 法 性 法 相 三 義 二 法 界 即 現 象 界 三 法 界 即 一 真 法 界 第 二 節 緣 起 思 想 之 演 變 一 小 乘 教 之 業 感 緣 起 二 大 乘 始 教 之 賴 耶 緣 起 三 大 乘 終 教 之 真 如 緣 起 I

8 第 三 節 華 嚴 圓 教 之 法 界 緣 起 一 染 法 緣 起 迷 界 之 緣 起 二 淨 法 緣 起 悟 界 之 緣 起 三 染 淨 合 說 迷 悟 圓 融 俱 泯 第 五 章 心 生 萬 法 第 一 節 心 即 萬 法 萬 法 即 心 一 真 如 生 滅 非 異 非 一 二 不 變 隨 緣 隨 緣 不 變 三 心 塵 和 合 生 起 幻 相 第 二 節 心 攝 四 法 界 一 杜 順 法 界 三 觀 二 法 藏 五 法 界 說 三 澄 觀 四 法 界 說 四 華 嚴 四 法 界 說 第 三 節 心 顯 十 玄 門 一 十 玄 之 發 展 與 義 理 二 十 玄 門 成 立 的 理 由 三 示 事 事 無 礙 法 界 之 相 第 四 節 心 圓 融 六 相 一 就 體 相 用 分 別 六 相 二 圓 融 行 布 相 即 相 入 三 心 所 居 位 不 同 第 六 章 一 真 法 界 第 一 節 法 界 之 圓 境 一 法 界 一 性 二 法 界 性 淨 三 法 界 平 等 II

9 第 二 節 法 界 之 圓 證 一 因 果 的 不 二 與 圓 融 二 心 與 法 界 不 即 不 離 三 心 佛 眾 生 三 無 分 別 第 七 章 般 若 落 實 實 證 第 一 節 文 殊 無 量 妙 智 慧 一 信 為 入 法 界 之 本 二 般 若 圓 成 波 羅 蜜 三 以 智 導 願 成 菩 提 第 二 節 善 財 修 道 體 證 者 一 五 位 因 果 各 具 十 波 羅 蜜 二 彌 勒 會 三 世 境 界 三 智 行 圓 融 之 法 門 第 三 節 普 賢 行 願 之 圓 通 一 十 大 行 願 殊 勝 意 涵 二 十 大 行 願 導 歸 極 樂 三 華 嚴 淨 土 念 佛 法 門 第 八 章 華 嚴 判 教 第 一 節 華 嚴 判 教 之 成 立 一 初 步 形 成 二 判 教 確 立 第 二 節 五 教 一 小 乘 教 愚 法 二 乘 教 二 大 乘 始 教 大 乘 初 門 之 教 三 大 乘 終 教 大 乘 終 極 教 門 四 大 乘 頓 教 速 疾 頓 悟 教 門 五 大 乘 圓 教 無 礙 圓 滿 教 門 III

10 第 三 節 十 宗 一 我 法 俱 有 宗 二 法 有 我 無 宗 三 法 無 去 來 宗 四 現 通 假 實 宗 五 俗 妄 真 實 宗 六 諸 法 但 名 宗 七 一 切 皆 空 宗 八 真 德 不 空 宗 九 相 想 俱 絕 宗 十 圓 明 具 德 宗 第 四 節 天 台 圓 教 與 華 嚴 圓 教 一 天 台 華 嚴 圓 教 特 色 二 天 台 華 嚴 圓 教 比 較 第 九 章 結 論 第 一 節 全 文 回 顧 第 二 節 華 嚴 的 價 值 影 響 與 評 價 引 用 文 獻 IV

11 第 一 章 緒 論 第 一 章 緒 論 在 大 乘 佛 學 的 義 理 學 說 中, 華 嚴 宗 的 法 界 緣 起 說 所 開 展 出 來 的 無 礙 圓 融 思 想 理 論, 是 最 究 竟 最 完 備 最 圓 滿 的 理 想 境 界, 既 有 形 而 上 的 論 理, 也 有 形 而 下 的 實 踐, 二 者 相 融 相 應, 呈 現 出 大 圓 滿 的 蓮 華 藏 莊 嚴 世 界 海 故 在 中 國 佛 教 哲 學 思 想 上, 占 有 不 容 忽 視 的 地 位 與 影 響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機 與 目 的 華 嚴 宗 是 以 華 嚴 經 為 立 教 的 根 本 經 典, 是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的 簡 稱, 經 題 七 字, 含 括 全 經 要 義 如 華 嚴 經 探 玄 記 云 : 大 以 包 含 為 義, 方 以 軌 範 為 功, 廣 即 體 極 用 周, 佛 乃 果 圓 覺 滿, 華 譬 開 敷 萬 行, 嚴 喻 飾 茲 本 體, 經 即 貫 穿 縫 綴, 故 云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1 華 嚴 經 卷 秩 浩 瀚, 義 理 深 湛, 華 嚴 思 想 的 軸 心 是 重 重 無 盡 無 礙 的 法 界 緣 起, 此 緣 起 觀 在 說 明 世 出 世 間 一 切 存 在 物, 都 是 依 自 性 清 淨 心 在 一 定 因 緣 關 係 下 生 起, 離 開 自 性 心 就 不 會 有 任 何 事 物 存 在 由 自 性 心 展 開 理 論 的 思 惟, 再 依 理 論 的 體 悟, 落 實 在 修 行 的 印 證 上, 教 行 合 一, 全 由 覺 心 清 淨 心, 即 是 一 真 法 界 所 開 演 及 歸 結 華 嚴 宗 以 透 徹 事 事 無 礙 證 得 佛 果 為 最 究 極 最 平 等 最 清 淨 的 境 界, 同 時 認 為 眾 生 與 佛 是 圓 融 無 二, 而 眾 生 與 佛 的 區 別, 只 在 於 眾 生 是 否 從 自 己 的 真 心 清 淨 心 中 覺 悟 法 界 緣 起 的 妙 旨, 因 此 必 須 在 己 心 上 下 功 夫 修 行, 才 能 從 一 塵 一 毛 一 瓦 一 石 一 草 一 木 中, 發 現 體 證 緣 起 法 界 的 無 盡 圓 融, 達 至 與 佛 同 等 的 智 慧 境 界 茲 將 本 論 文 研 究 的 目 的 條 列 如 下 : 一 瞭 解 外 來 文 化 佛 教 傳 入 中 國, 如 何 與 中 國 傳 統 思 想 產 生 結 合 融 會 ; 同 時 如 何 發 展 出 中 國 化 的 佛 教 二 從 瞭 解 法 界 思 想 的 形 成 與 緣 起 思 想 的 演 變 過 程, 看 華 嚴 宗 的 法 界 緣 起 說 如 何 在 原 有 的 業 感 緣 起 賴 耶 緣 起, 最 重 要 的 是 真 如 緣 起 等 理 論 基 礎 上, 吸 收 擷 取 中 國 佛 教 思 想 的 精 髓, 同 時 導 出 以 一 心 為 主 的 法 界 緣 起 理 路 三 華 嚴 思 想 脈 絡, 依 循 五 祖 說 的 傳 統 架 構 來 看 華 嚴 宗 初 祖 杜 順 的 法 界 三 觀 思 想, 可 說 是 華 嚴 思 想 的 啟 發 者 和 奠 基 者, 其 次 二 祖 智 儼 詮 釋 心 體 的 內 容 整 理, 至 三 祖 法 藏 的 發 揚 光 大, 再 由 四 祖 澄 觀 五 祖 宗 密 承 繼, 並 以 其 獨 特 的 思 想 風 格 闡 述 融 合, 將 華 嚴 義 理 體 系 推 至 更 殊 妙 的 境 界 華 嚴 宗 1 華 嚴 經 探 玄 記, 大 正 藏 冊 35, 頁 107 中 1

12 . 華 嚴 一 真 法 界 思 想 研 究 旨 雖 甚 深 玄 妙, 說 法 諸 多, 但 中 心 學 說 總 不 出 法 界 緣 起, 故 以 四 法 界 十 玄 門 六 相 圓 融 來 理 解 法 界 緣 起 的 無 礙 法 門 四 一 真 法 界 的 總 體 展 現, 是 透 過 四 法 界 表 現 出 華 嚴 圓 融 的 觀 法, 以 十 玄 門 說 明 相 入 相 即 的 關 係, 再 以 六 相 圓 融 將 諸 法 相 成 相 反 的 原 理 說 出, 這 是 華 嚴 緣 起 思 想 的 全 體 性, 也 是 法 界 圓 妙 之 處 因 此 要 悟 入 一 真 法 界, 才 能 明 白 因 與 果 不 二, 心 與 法 界 不 離, 眾 生 與 佛 一 體 的 道 理 五 僅 僅 理 解 一 真 法 界 之 玄 妙, 若 無 法 藉 事 練 心, 契 入 於 境 界, 實 際 證 悟 義 理 原 則, 終 將 只 是 紙 上 談 兵, 無 益 於 修 行 的 提 升 性 靈 的 昇 華 性 德 的 流 露 故 最 後 想 將 一 真 法 界 的 精 神 意 境, 落 實 印 證 在 文 殊 的 般 若 善 財 的 實 證 普 賢 的 圓 融, 以 期 更 深 入 理 解 華 嚴 宗 的 教 理, 即 形 下 的 具 體 實 踐, 體 證 形 上 的 抽 象 論 理, 二 者 結 合 的 圓 融 無 礙 妙 境 六 瞭 解 華 嚴 宗 的 判 教 思 想, 是 如 何 在 天 台 五 時 八 教 的 理 念 中, 開 創 出 自 宗 的 判 教 體 系, 將 其 圓 教 學 說, 推 至 所 有 判 教 學 說 的 最 高 峰 平 等 清 淨 圓 融, 並 將 華 嚴 圓 教 與 天 台 圓 教 作 一 比 較 七 華 嚴 的 理 事 與 理 事 無 礙 的 玄 旨, 對 中 國 哲 學 史 影 響 至 深 至 遠 尤 其 是 對 宋 代 理 學 更 為 明 顯, 本 論 文 將 其 做 概 略 的 瞭 解 第 二 節 研 究 範 圍 與 方 法 華 嚴 經 的 宗 旨, 是 要 彰 顯 一 真 法 界 的 究 竟 解 脫 之 妙 境 該 經 是 釋 迦 佛 陀 在 因 地 行 願 以 及 歷 經 無 量 劫 修 行 過 程 中 得 來 的 果 位 境 界, 所 謂 果 地 覺 為 因 地 心 雖 說 華 嚴 經 其 文 意 境, 深 廣 難 思, 但 它 給 予 未 成 佛 前 的 眾 生, 提 供 頗 佳 的 學 習 門 徑 及 理 念 若 能 徹 悟 中 心 思 想 與 精 神, 依 教 奉 行, 廣 開 心 量 法 門, 長 養 慈 悲 平 等 清 淨 心, 必 能 自 度 且 廣 度 群 倫, 對 世 出 世 間 一 切 事 物, 皆 能 獲 得 究 極 和 諧 與 圓 融 華 嚴 思 想 歷 來 研 究 者 非 常 之 多, 但 都 僅 著 重 在 判 教 思 想 法 界 觀 門 菩 提 心 思 想 入 法 界 品 思 想 文 殊 般 若 智 慧 普 賢 行 願 實 踐 法 門 空 間 美 學 文 學 等 某 一 部 分 研 究 範 疇 故 本 論 文 研 究 主 題 擬 由 華 嚴 中 心 思 想 一 真 法 界 為 主 軸, 以 四 法 界 十 玄 門 六 相 圓 融 等 緣 起 觀 法, 展 開 重 重 無 盡 的 法 界 網 絡 ; 其 次 以 文 殊 善 財 普 賢 的 入 信 實 踐 行 願 來 印 證 法 界 種 種 現 象, 終 必 導 向 一 真 法 界 的 解 脫 境 域, 明 示 一 確 切 的 修 行 路 徑 ; 最 後 以 圓 教 的 立 場 來 認 識 華 嚴 的 判 教 觀, 是 站 在 一 體 平 等 的 角 度, 施 設 的 方 便 法 門, 以 利 所 有 根 性 的 眾 生 2

13 第 一 章 緒 論 本 論 文 研 究 的 方 法 是 先 在 文 意 文 本 方 面 解 讀, 取 得 其 文 字 上 的 瞭 解, 同 時 探 討 學 說 內 涵, 再 作 觀 念 上 與 理 論 上 的 還 原, 進 而 抓 緊 基 本 觀 念 和 問 題, 把 所 理 解 的 結 果 做 一 統 整, 建 立 其 研 究 成 果 進 一 步 參 考 現 代 學 者, 在 相 關 觀 念 與 問 題 上 的 研 究, 省 察 其 觀 念 與 問 題 上 的 詮 釋 與 評 論, 將 有 價 值 的 義 理 學 說 加 以 理 解, 吸 收 以 至 於 消 化, 最 後 做 一 總 體 的 要 點, 提 出 自 己 確 定 的 看 法 與 詮 釋 華 嚴 經 非 佛 在 說 教, 實 際 是 自 身 心 性 的 證 悟, 進 而 將 之 落 實 在 所 處 的 生 活 境 界 裡, 使 之 圓 融 自 在, 平 等 一 性 真 理 的 顯 發 常 是 在 無 聲 無 形 中 表 露 其 全 貌, 要 說 是 無 法 說 盡 的, 故 須 用 心 體 會 細 心 觀 察 耐 心 行 證, 必 有 所 獲 第 三 節 前 人 研 究 成 果 華 嚴 思 想 華 嚴 宗 課 題 的 研 究 成 果, 近 年 來 所 發 表 的 著 作 論 文 相 當 多, 本 節 收 錄 主 要 以 國 內 研 究 生 之 博 碩 士 論 文 為 主, 至 於 學 者 所 論 華 嚴 思 想 課 題, 非 筆 者 能 力 所 及, 故 不 在 討 論 範 圍 內 作 品 整 理 於 下 表 : 年 度 姓 名 論 文 名 稱 發 表 單 位 56(1967) 申 東 湜 賢 首 法 界 緣 起 思 想 之 研 究 文 化 大 學 哲 學 研 究 所 / 碩 士 59(1970) 楊 政 河 華 嚴 法 界 緣 起 觀 之 研 究 台 灣 大 學 哲 學 研 究 所 / 碩 士 71(1982) 陳 英 善 華 嚴 清 淨 心 之 研 究 文 化 大 學 哲 學 研 究 所 / 碩 士 75(1986) 洪 志 明 宗 密 及 其 原 人 論 研 究 高 雄 師 範 大 學 國 文 研 究 所 / 碩 士 78(1989) 李 世 鎮 法 藏 之 法 界 緣 起 思 想 研 究 台 灣 大 學 哲 學 研 究 所 / 碩 士 華 嚴 宗 事 事 無 礙 思 想 研 究 以 78(1989) 邱 獻 志 法 界 觀 門 與 十 玄 門 義 理 東 海 大 學 哲 學 研 究 所 / 碩 士 為 中 心 華 嚴 法 界 緣 起 觀 的 思 想 探 81(1992) 黃 俊 威 源 以 杜 順 法 藏 的 法 界 觀 為 台 灣 大 學 哲 學 研 究 所 / 博 士 中 心 82(1993) 趙 明 淑 宗 密 思 想 初 探 輔 仁 大 學 哲 學 研 究 所 / 碩 士 宗 密 禪 教 一 致 和 會 儒 道 思 想 之 研 淡 江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 82(1993) 黃 連 忠 究 碩 士 83(1994) 陳 琪 瑛 華 嚴 經 美 學 之 研 究 師 範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 碩 士 84(1995) 胡 順 萍 宗 密 教 禪 一 致 思 想 之 形 成 與 影 響 輔 仁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 博 士 89(1990) 溫 美 惠 華 嚴 經 入 法 界 品 之 文 學 特 質 研 究 政 治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 碩 士 3

14 . 華 嚴 一 真 法 界 思 想 研 究 90(2001) 李 伯 元 杜 順 圓 教 思 想 研 究 東 海 大 學 哲 學 研 究 所 / 博 士 華 嚴 如 來 性 起 正 法 之 研 究 以 政 治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90(2001) 曾 瓊 瑤 法 藏 探 玄 記 為 主 / 碩 士 90(2001) 陳 紹 聖 法 藏 三 性 思 想 研 究 淡 江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 碩 士 華 嚴 經 入 法 界 品 思 想 內 涵 佛 光 人 文 社 會 學 院 宗 教 學 系 93(2004) 戴 蘭 琪 與 現 代 詮 釋 / 碩 士 華 嚴 經 入 法 界 品 空 間 美 感 93(2004) 陳 琪 瑛 台 灣 師 範 大 學 國 文 學 系 / 博 士 的 當 代 詮 釋 善 財 童 子 發 菩 提 心 研 究 以 94(2005) 丘 子 紘 玄 奘 大 學 宗 教 學 系 / 碩 士 十 玄 門 主 詮 之 華 嚴 發 菩 提 心 圭 峰 宗 密 華 嚴 原 人 論 的 教 育 94(2005) 游 豐 偉 東 海 大 學 哲 學 研 究 所 / 碩 士 思 想 佛 教 宗 派 的 內 部 思 想 歧 異 研 究 94(2005) 邱 柏 翔 南 華 大 學 宗 教 學 研 究 所 / 碩 士 以 華 嚴 宗 慧 苑 與 澄 觀 為 例 從 佛 智 論 六 十 華 嚴 的 義 理 與 華 梵 大 學 東 方 人 文 思 想 研 究 94(2005) 解 文 琪 書 寫 以 法 藏 的 詮 釋 為 中 心 所 / 碩 士 華 梵 大 學 東 方 人 文 思 想 研 究 95(2006) 邱 湘 凌 華 嚴 經 的 菩 提 心 思 想 所 / 碩 士 95(2006) 柯 惠 馨 華 嚴 經 中 普 賢 菩 薩 之 研 究 東 海 大 學 哲 學 研 究 所 / 碩 士 杜 順 和 尚 華 嚴 法 界 觀 門 及 其 95(2006) 釋 乘 瑄 玄 奘 大 學 宗 教 學 系 / 碩 士 影 響 之 研 究 華 嚴 圓 教 與 天 台 圓 教 思 想 之 比 較 95(2006) 葉 振 興 玄 奘 大 學 宗 教 學 系 / 碩 士 研 究 華 嚴 經 如 來 放 光 意 涵 之 研 華 梵 大 學 東 方 人 文 思 想 研 究 95(2006) 曾 郁 美 究 / 碩 士 95(2006) 周 艷 麗 華 嚴 十 迴 向 行 之 研 究 玄 奘 大 學 宗 教 學 系 / 碩 士 中 央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 95(2006) 林 建 勳 華 嚴 三 祖 法 藏 大 師 圓 教 思 想 研 究 博 士 96(2007) 廖 麗 娟 普 賢 十 大 行 願 研 究 彰 化 師 範 大 學 國 文 學 系 / 碩 士 大 乘 佛 教 智 慧 與 願 行 的 表 徵 96(2007) 婁 靜 華 論 華 嚴 經 中 文 殊 與 普 賢 的 形 玄 奘 大 學 宗 教 學 系 / 碩 士 象 華 嚴 經 十 地 品 的 菩 薩 思 想 96(2007) 釋 演 廣 玄 奘 大 學 宗 教 學 系 / 碩 士 與 實 踐 觀 行 之 研 究 96(2007) 徐 敏 媛 法 藏 圓 教 思 想 研 究 台 灣 師 範 大 學 國 文 學 系 / 碩 士 眾 生 平 等 觀 以 八 十 華 嚴 華 梵 大 學 東 方 人 文 思 想 研 究 96(2007) 王 亞 芳 為 主 之 探 究 所 / 碩 士 4

15 第 一 章 緒 論 96(2007) 蘇 美 蓉 華 嚴 十 佛 身 義 之 研 究 輔 仁 大 學 宗 教 學 系 / 碩 士 智 儼 思 想 研 究 以 初 期 華 嚴 宗 96(2007) 李 治 華 輔 仁 大 學 哲 學 研 究 所 / 博 士 哲 學 的 創 立 過 程 為 主 軸 以 上 是 前 人 研 究 的 重 點 與 成 果, 藉 此 注 意 和 本 論 文 相 關 問 題 的 啟 發 性 影 響 性 及 延 伸 性, 使 本 論 文 的 思 想 架 構 內 涵, 更 為 充 實 正 確 圓 滿 以 下 做 幾 點 分 類, 扼 要 說 明 : 一 就 華 嚴 法 界 觀 門 為 研 究 論 題 ( 一 ) 華 嚴 宗 事 事 無 礙 思 想 研 究 以 法 界 觀 門 與 十 玄 門 義 理 為 中 心, 邱 獻 志 撰, 東 海 大 學 哲 學 研 究 所 碩 士,1989 年 ( 二 ) 杜 順 和 尚 華 嚴 法 界 觀 門 及 其 影 響 之 研 究, 釋 乘 瑄 撰, 玄 奘 大 學 宗 教 學 系 碩 士,2006 年 以 上 兩 篇 論 文, 是 就 初 祖 杜 順 的 法 界 三 觀, 即 真 空 觀 理 事 無 礙 觀 周 遍 含 容 觀, 此 三 觀 是 華 嚴 無 盡 法 界 緣 起 思 想 理 路 的 初 步 ; 同 時 運 用 四 法 界 十 玄 門 六 相 圓 融 的 義 理 系 統, 論 究 事 事 無 礙 思 想, 以 說 明 佛 教 廣 大 和 諧, 圓 融 平 等 的 宇 宙 論 之 形 成 這 是 形 上 主 體 的 思 想 二 就 圓 教 思 想 為 研 究 論 題 ( 一 ) 杜 順 圓 教 思 想 研 究, 李 伯 元 撰, 東 海 大 學 哲 學 研 究 所 博 士,2001 年 ( 二 ) 華 嚴 圓 教 與 天 台 圓 教 思 想 之 比 較 研 究, 葉 振 興 撰, 玄 奘 大 學 宗 教 學 系 碩 士,2006 年 ( 三 ) 華 嚴 三 祖 法 藏 大 師 圓 教 思 想 研 究, 林 建 勳 撰, 中 央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博 士,2006 年 ( 四 ) 法 藏 圓 教 思 想 研 究, 徐 敏 媛 撰, 台 灣 師 範 大 學 國 文 研 究 所 碩 士,2007 年 以 上 三 篇 論 文 談 及 華 嚴 的 圓 教 觀 行 法 門, 就 法 界 緣 起 思 想 提 出 法 界 三 觀, 即 真 空 觀 理 事 無 礙 觀 周 遍 含 容 觀, 再 依 小 始 終 頓 圓 提 出 相 應 的 修 行 法 門 特 色, 次 第 分 明, 建 構 出 五 教 止 觀 且 三 祖 法 藏 在 華 嚴 一 乘 教 義 分 齊 章 中, 判 釋 自 宗 為 別 教 一 乘, 判 釋 天 台 宗 為 同 教 一 乘, 引 起 兩 宗 的 爭 論 5

16 . 華 嚴 一 真 法 界 思 想 研 究 三 就 華 嚴 中 普 賢 或 文 殊 為 研 究 論 題 ( 一 ) 華 嚴 經 中 普 賢 菩 薩 之 研 究, 柯 惠 馨 撰, 東 海 大 學 哲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2006 年 ( 二 ) 大 乘 佛 教 智 慧 與 願 行 的 表 徵 論 華 嚴 經 中 文 殊 與 普 賢 的 形 象, 婁 靜 華 撰, 玄 奘 大 學 宗 教 學 系 碩 士,2007 年 ( 三 ) 普 賢 十 大 行 願 研 究, 廖 麗 娟 撰, 彰 化 師 範 大 學 國 文 學 系 碩 士,2007 年 此 三 篇 論 文 主 要 在 談 論 : 文 殊 的 信 智 與 普 賢 的 願 行 結 合, 使 華 嚴 形 上 的 思 想, 能 獲 得 具 體 的 落 實 又 分 析 普 賢 十 大 行 願 所 展 現 圓 融 無 礙 的 境 界 之 所 以 成 立 的 義 理 基 礎, 凸 顯 華 嚴 實 踐 法 門 的 地 位 與 內 涵 同 時, 希 望 普 賢 十 大 行 願 的 精 神 涵, 能 在 現 代 社 會 中 獲 得 肯 定 與 具 體 實 踐 這 是 形 下 具 體 的 作 法, 最 貼 近 世 俗 眾 生, 指 引 成 佛 的 修 行 路 徑 四 就 華 嚴 法 界 緣 起 觀 為 研 究 論 題 ( 一 ) 賢 首 法 界 緣 起 思 想 之 研 究, 申 東 湜 撰, 文 化 大 學 哲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1967 年 ( 二 ) 華 嚴 法 界 緣 起 觀 之 研 究, 楊 政 河 撰, 台 灣 大 學 哲 學 研 究 所 碩 士,1970 年 ( 三 ) 華 嚴 宗 法 界 緣 起 思 想 之 研 究, 賴 光 朋 撰, 香 港 : 新 亞 研 究 所 碩 士, 1980 年 ( 四 ) 法 藏 之 法 界 緣 起 思 想 研 究, 李 世 鎮 撰, 台 灣 大 學 哲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1989 年 ( 五 ) 華 嚴 法 界 緣 起 觀 的 思 想 探 源 以 杜 順 法 藏 的 法 界 觀 為 中 心, 黃 俊 威 撰, 台 灣 大 學 哲 學 研 究 所 博 士,1992 年 在 中 國 佛 教 各 學 派 中, 論 思 想 的 豐 富 與 圓 熟, 首 推 華 嚴 宗 法 界 緣 起 的 思 想 是 依 華 嚴 經 毘 盧 遮 那 佛 法 身 所 顯 現 的 佛 境 而 說, 故 以 上 兩 篇 論 文 是 希 望 能 對 法 界 緣 起 觀 的 形 上 思 想 作 一 探 索, 進 而 瞭 解 華 嚴 宗 的 法 界 緣 起 思 想, 以 獲 得 更 具 體 詳 盡 的 圓 融 無 礙 之 核 心 價 值 6

17 第 一 章 緒 論 五 就 華 嚴 祖 師 思 想 為 研 究 論 題 ( 一 ) 宗 密 及 其 原 人 論 研 究, 洪 志 明 撰, 高 雄 師 範 大 學 國 文 研 究 所 碩 士,1986 年 ( 二 ) 宗 密 思 想 初 探, 趙 明 淑 撰, 輔 仁 大 學 哲 學 研 究 所 碩 士,1993 年 ( 三 ) 宗 密 禪 教 一 致 和 會 儒 道 思 想 之 研 究, 淡 江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碩 士,1993 年 ( 四 ) 宗 密 教 禪 一 致 思 想 之 形 成 與 影 響, 胡 順 萍 撰, 輔 仁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所 博 士,1995 年 ( 五 ) 華 嚴 如 來 性 起 正 法 之 研 究 以 法 藏 探 玄 記 為 主, 曾 瓊 瑤 撰, 政 治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碩 士,2001 年 ( 六 ) 法 藏 三 性 思 想 研 究, 陳 紹 聖 撰, 淡 江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碩 士,2001 年 ( 七 ) 圭 峰 宗 密 華 嚴 原 人 論 的 教 育 思 想, 游 豐 偉 撰, 東 海 大 學 哲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2005 年 ( 八 ) 佛 教 宗 派 的 內 部 思 想 歧 異 研 究 以 華 嚴 宗 慧 苑 與 澄 觀 為 例, 邱 柏 翔 撰, 南 華 大 學 宗 教 學 研 究 所 碩 士,2005 年 ( 九 ) 從 佛 智 論 六 十 華 嚴 的 義 理 與 書 寫 以 法 藏 的 詮 釋 為 中 心, 解 文 琪 撰, 華 梵 大 學 東 方 人 文 思 想 研 究 所 碩 士,2005 年 ( 十 ) 智 儼 思 想 研 究 以 初 期 華 嚴 宗 哲 學 的 創 立 過 程 為 主 軸, 李 治 華 撰, 輔 仁 大 學 哲 學 研 究 所 博 士,2007 年 以 上 十 篇 論 文 著 重 點 放 在 對 華 嚴 祖 師 思 想 的 探 究, 有 就 思 想 學 說 的 衝 突 分 歧 ; 有 就 時 代 變 遷, 造 成 思 想 理 路 的 吸 收 轉 移 ; 有 就 祖 師 的 某 一 思 想 在 當 時 形 成 主 流 的 認 識 等 來 研 究 六 就 華 嚴 入 法 界 品 為 研 究 論 題 ( 一 ) 華 嚴 經 入 法 界 品 之 文 學 特 質 研 究, 溫 美 惠 撰, 政 治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碩 士, 1990 年 ( 二 ) 華 嚴 經 入 法 界 品 思 想 內 涵 與 現 代 詮 釋, 戴 蘭 琪 撰, 佛 光 人 文 社 會 學 院 宗 教 學 系 碩 士,2004 年 ( 五 ) 華 嚴 經 入 法 界 品 空 間 美 感 的 當 代 詮 釋, 陳 琪 瑛 撰, 台 灣 師 範 大 學 國 文 學 系 博 士,2004 年 ( 六 ) 善 財 童 子 發 菩 提 心 研 究 以 十 玄 門 主 詮 之 華 嚴 發 菩 提 心, 丘 子 紘 7

18 . 華 嚴 一 真 法 界 思 想 研 究 撰,2005 年 以 上 四 篇 論 文 在 描 述 善 財 參 學 五 十 三 位 善 知 識, 無 論 在 家 出 家 外 道 善 惡 之 人, 一 一 參 訪, 虛 心 求 教, 開 啟 自 己 的 菩 提 覺 心, 豐 富 自 己 的 生 命 涵 養, 提 昇 自 己 的 智 慧 德 能, 由 此 顯 現 華 嚴 經 的 廣 大 圓 融 又 每 一 位 善 知 識 皆 有 己 之 修 行 場 所, 透 過 空 間 美 學 的 視 角, 掘 發 各 善 知 識 所 代 表 的 真 理, 略 窺 華 嚴 境 界 之 美 七 就 華 嚴 經 為 研 究 論 題 ( 一 ) 華 嚴 清 淨 心 之 研 究, 陳 英 善 撰, 文 化 大 學 哲 學 研 究 所 碩 士,1982 年 ( 二 ) 華 嚴 經 美 學 之 研 究, 陳 琪 瑛 撰, 師 範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碩 士,1994 年 ( 三 ) 華 嚴 經 的 菩 提 心 思 想, 邱 湘 凌 撰, 華 梵 大 學 東 方 人 文 思 想 研 究 所 碩 士, 2006 年 ( 四 ) 華 嚴 經 如 來 放 光 意 涵 之 研 究, 曾 郁 美 撰, 華 梵 大 學 東 方 人 文 思 想 研 究 碩 士,2006 年 ( 五 ) 華 嚴 十 迴 向 行 之 研 究, 周 艷 麗 撰, 玄 奘 大 學 宗 教 學 系 碩 士,2006 年 ( 六 ) 華 嚴 經 十 地 品 的 菩 薩 思 想 與 實 踐 觀 行 之 研 究, 釋 演 廣 撰, 玄 奘 大 學 宗 教 學 系 碩 士,2007 年 ( 七 ) 眾 生 平 等 觀 以 八 十 華 嚴 為 主 之 探 究, 王 亞 芳 撰, 華 梵 大 學 東 方 人 文 思 想 研 究 所 碩 士,2007 年 ( 八 ) 華 嚴 十 佛 身 義 之 研 究, 蘇 美 蓉 撰, 輔 仁 大 學 宗 教 學 系 碩 士,2007 年 上 述 八 篇 論 文 是 針 對 華 嚴 經 內 容 做 陳 述, 所 言 菩 提 心 清 淨 心 十 迴 向 十 佛 身 義 如 來 放 光 平 等 觀, 其 思 想 都 是 站 在 無 盡 法 界 緣 起 的 實 相 上 來 看 的, 詮 釋 的 方 向 不 同, 用 意 卻 是 普 濟 群 迷, 令 其 迷 途 知 返, 成 就 自 利 利 他 同 時 華 嚴 經 所 開 展 出 來 的 法 界 是 重 重 的 結 構 體 系, 其 體 系 在 於 對 人 生 理 想 境 界 的 追 尋, 即 思 想 的 圓 融, 宇 宙 人 生 的 圓 融 據 以 上 分 類 清 楚 看 出, 多 數 作 品 仍 從 華 嚴 經 或 華 嚴 宗 的 教 義 學 說 圓 教 判 教 思 想 法 界 觀 門 法 界 緣 起 文 殊 般 若 普 賢 行 願 的 某 一 範 疇 主 題 著 手 研 究, 未 將 華 嚴 宗 及 思 想 作 一 全 面 的 整 理 陳 述, 由 此 可 見 仍 有 探 索 發 揮 的 空 間 於 是 本 論 文 會 集 前 人 的 研 究 重 點 與 成 果, 統 整 華 嚴 形 上 精 神 思 惟 及 形 下 實 踐 法 門 ( 成 佛 修 行 路 徑 ), 以 及 判 教 形 成, 做 為 研 究 方 向 ; 同 時 試 著 將 魏 晉 隋 唐 佛 教 思 想 8

19 第 一 章 緒 論 概 況, 華 嚴 在 唐 代 的 盛 況, 以 及 華 嚴 思 想 對 宋 代 理 學 長 期 發 展 的 影 響, 納 入 本 論 文 中, 概 略 的 作 介 紹, 使 其 前 後 思 想 發 展 的 脈 絡 更 為 明 顯 有 系 統 華 嚴 的 圓 融 觀 以 事 事 無 礙 觀 來 解 釋, 當 有 兩 個 面 向, 一 者 乃 事 與 事 之 間 是 各 展 特 性, 各 自 獨 立, 若 不 格 外 強 調 其 矛 盾 對 立 分 歧 性, 其 所 表 現 的 是 圓 融 和 諧 的 一 面 另 一 面 向 為 事 與 事 若 碰 觸 在 一 起, 必 然 產 生 多 樣 豐 富 的 生 命 型 態, 而 使 生 命 色 彩 更 為 豐 富 有 活 力, 但 差 別 性 中 有 其 同 一 性 一 致 性, 由 此 無 限 延 展 變 化, 便 是 華 嚴 所 要 彰 顯 的 圓 融 觀 9

20

21 第 二 章 魏 晉 隋 唐 佛 教 思 想 概 況 第 二 章 魏 晉 隋 唐 佛 教 思 想 概 況 佛 教 傳 進 中 國, 是 佛 教 史 上 的 重 大 事 件 學 術 界 一 般 認 為, 漢 哀 帝 元 壽 元 年 ( 公 元 前 二 年 ) 大 月 氏 王 使 臣 伊 存, 口 受 浮 屠 經, 當 為 佛 教 傳 入 漢 地 之 始 1 此 說 源 於 三 國 志 中 的 魏 志 西 戎 傳, 乃 為 魏 人 魚 豢 之 記 錄, 此 作 為 史 料 的 可 靠 性 高, 也 是 有 關 佛 教 傳 入 中 國 的 最 古 資 料, 故 被 視 作 大 有 價 值 的 根 據 2 在 佛 教 界, 則 普 遍 把 漢 明 帝 夜 夢 金 人, 遣 使 求 法, 作 為 佛 教 傳 入 中 國 的 開 始 3 此 說 最 早 見 於 四 十 二 章 經 序 和 牟 子 理 惑 論 前 者 內 容 如 下 : 昔 漢 孝 明 皇 帝, 夜 夢 見 神 人, 身 體 有 金 色, 項 有 日 光, 飛 在 殿 前, 意 中 欣 然 甚 悅 之 明 日 問 群 臣, 此 為 何 神 也 有 通 人 傳 毅 曰, 臣 聞 天 竺 有 得 道 者, 號 曰 佛, 輕 舉 能 飛, 殆 將 其 神 也 於 是 上 悟, 即 遣 使 者 張 騫 羽 林 中 郎 將 秦 景 博 士 弟 子 王 遵 等 十 二 人, 至 大 月 支 國 寫 取 佛 經, 四 十 二 章 在 十 四 石 函 中, 登 起 立 塔 寺, 於 是 道 法 流 布, 處 處 修 立 佛 寺 4 佛 教 本 身 是 種 外 來 文 化, 它 要 進 入 中 國, 且 在 中 國 生 根 發 芽, 最 至 要 的 關 鍵, 是 如 何 融 入 中 國 固 有 道 德 文 化 的 核 心 內 涵, 從 中 取 得 協 調 及 被 接 受, 這 必 有 一 段 相 當 漫 長 曲 折 的 依 附 至 獨 立 的 歷 程 佛 教 在 中 國 發 展, 對 中 國 社 會 的 經 濟 政 治 文 化 思 想 以 及 習 俗 民 風 等 各 方 面 都 產 生 極 為 深 遠 的 影 響 魏 晉 時 期 是 佛 教 學 說 以 玄 學 化 風 格 展 現 ; 南 北 朝 時 期 是 總 結 魏 晉 玄 學 和 佛 教 的 基 本 理 論 為 方 向 ; 隋 唐 時 期 是 進 入 宗 派 的 形 成 和 發 展 的 成 熟 階 段, 此 時 信 仰 者 日 多, 高 僧 大 德 輩 出, 南 北 學 風 文 化, 由 分 裂 的 局 面 轉 為 相 互 融 合 的 新 發 展, 佛 教 義 理 學 說 與 中 國 固 有 的 民 族 文 化 形 成 交 融 的 情 形, 逐 漸 成 為 中 國 化 的 佛 學, 於 是 具 有 中 國 思 想 文 化 特 色 的 宗 派 便 應 運 而 生 方 立 天 先 生 提 出 佛 教 宗 派 的 創 立, 需 要 具 備 四 個 基 本 條 件 : 一 是 一 定 的 政 治 環 境, 尤 其 是 最 高 統 治 者 的 認 可 支 持 ; 二 是 固 定 的 寺 廟 勢 力 範 圍, 得 以 設 立 門 庭, 傳 授 學 徒 ; 三 是 一 定 的 經 濟 實 力, 足 以 保 障 滿 足 創 宗 和 延 續 的 物 質 需 要 ; 四 是 佛 教 思 想 資 料 的 積 累, 為 綜 合 創 造 組 織 異 說 奠 定 基 礎 5 1 任 繼 愈 杜 繼 文 : 佛 教 史 ( 臺 北 : 曉 園 出 版 社,1995 年 1 月 ), 頁 97 2 釋 聖 嚴 : 中 國 佛 教 史 概 說 ( 臺 北 : 法 鼓 文 化 事 業,1999 年 12 月 ), 頁 33 3 同 註 1, 頁 97 4 四 十 二 章 經 序, 出 三 藏 記 集 冊 55, 頁 42 下 5 方 立 天 : 法 藏 ( 臺 北 : 東 大 圖 書 公 司,1991 年 7 月 ), 頁 21~22 11

22 . 華 嚴 一 真 法 界 思 想 研 究 湯 用 彤 先 生 認 為 宗 派 本 身 的 特 質, 有 其 規 範 性 : 所 謂 宗 派 者, 其 質 有 三 : 一 教 理 闡 明, 獨 闢 蹊 徑 ; 二 門 戶 見 深, 入 主 為 奴 ; 三 時 味 說 教, 自 誇 承 繼 道 統 6 佛 教 宗 派 創 立 的 條 件 : 一 須 取 得 統 治 者 的 支 持 ; 二 擁 有 自 宗 學 說 思 想 傳 授 的 道 場 ; 三 經 濟 來 源 的 穩 定 ; 四 思 想 資 料 的 累 積, 為 自 宗 提 供 充 分 的 條 件, 以 及 作 為 他 宗 組 織 學 說 的 基 礎 與 延 續 佛 教 宗 派 的 特 質 : 強 調 自 宗 的 教 理 學 說, 有 別 於 其 他 宗 派 的 思 想 內 涵, 將 自 宗 教 理 置 於 最 圓 滿 究 極 之 境, 鞏 固 自 己 的 宗 教 勢 力, 貶 斥 他 宗 學 說 組 織 ; 以 自 宗 為 主, 他 宗 為 奴 ; 又 順 應 時 潮 說 理 傳 法, 突 出 承 繼 道 統 的 思 想 以 下 略 述 宗 派 創 立 的 背 景 : 一 統 治 者 的 支 持 在 南 北 朝 之 前, 中 國 社 會 一 直 處 於 政 局 迭 變 戰 亂 不 休 的 分 裂 混 亂 中 南 北 朝 時, 佛 教 雖 有 很 大 的 發 展, 但 受 限 於 地 域 交 通 的 阻 隔, 互 動 仍 有 困 難, 造 成 在 佛 教 研 究 和 修 行 上 的 偏 頗 與 狹 隘 直 至 隋 唐 時 期, 由 於 國 家 政 權 的 統 一, 各 地 高 僧 大 德 往 來 自 由, 接 觸 頻 繁, 於 此 充 實 開 創 了 佛 教 的 思 想 學 說 隋 唐 時 代 者, 中 國 佛 教 全 盛 之 時 期, 新 宗 派 成 立 之 時 代 也, 新 教 義 組 織 之 時 代 也 此 時 代 之 宗 派 及 其 教 義, 為 中 國 佛 教 之 精 華 7 隋 文 帝 隋 煬 帝 之 際, 尊 奉 佛 教 極 盛, 佛 祖 歷 代 通 載 云 : 大 度 僧 尼, 將 三 十 萬 崇 緝 寺 宇, 向 有 五 千 翻 譯 道 俗, 二 十 四 人 所 出 經 論, 垂 五 百 卷 8 佛 祖 統 記 裡 記 載 : 次 煬 帝 嗣 位, 亦 厚 歸 依 佛 教 帝 在 藩 時, 嘗 迎 請 智 顗, 設 千 僧 會, 自 受 菩 薩 戒 大 業 三 年, 發 敕 度 千 僧, 親 製 願 文, 自 稱 菩 薩 戒 弟 子 9 隋 代 之 前, 佛 教 由 於 政 治 的 關 係, 產 生 南 北 長 期 分 裂 的 局 面, 在 北 方 表 現 的 6 湯 用 彤 : 隋 唐 及 五 代 佛 教 史 ( 臺 北 : 慧 炬 出 版 社,1997 年 4 月 ), 頁 黃 懺 華 : 中 國 佛 教 史 ( 臺 北 : 國 家 出 版 社,2001 年 4 月 ), 頁 佛 祖 歷 代 通 載, 大 正 藏 冊 49, 頁 558 下 9 佛 祖 統 記, 大 正 藏 冊 49, 頁 361 下 12

23 第 二 章 魏 晉 隋 唐 佛 教 思 想 概 況 是 偏 重 宗 教 的 修 持 禪 定 ; 而 南 方 則 偏 重 宗 教 義 理 的 解 悟 智 慧 到 隋 代 之 際, 全 國 統 一, 再 加 上 佛 法 受 到 文 帝 與 煬 帝 支 持, 興 隆 佛 教, 又 煬 帝 歸 依 於 智 顗, 此 時 期 南 北 學 說 風 氣 反 映 出 融 合 與 統 一 情 形 天 台 宗 的 創 建 者 智 顗 大 師 備 受 煬 帝 禮 遇, 開 始 了 一 個 中 國 化 和 統 一 化 的 運 動, 可 說 是 佛 教 中 國 化 的 先 驅 者, 也 為 唐 代 佛 教 各 宗 林 立 開 了 先 河 唐 太 宗 在 為 戰 亡 人 設 齋 行 道 詔 中 倡 言 : 釋 氏 之 教, 深 尚 慈 仁, 禁 戒 之 科, 殺 害 為 重 冀 三 途 之 難, 因 斯 解 脫, 萬 劫 之 苦, 藉 此 弘 濟, 滅 怨 障 之 心, 趣 菩 提 之 道 10 上 述 是 唐 太 宗 為 陣 亡 人 設 齋 行 道, 祈 福 造 福 的 言 論 事 實 上, 唐 太 宗 提 倡 佛 教 有 其 政 治 上 的 考 量, 以 及 維 護 全 國 秩 序, 獲 得 廣 大 民 心 為 出 發 點 又 唐 大 薦 福 寺 故 寺 主 翻 經 大 德 法 藏 和 尚 傳 云 : 暨 女 皇 革 命, 變 唐 為 周, 遣 使 往 于 闐 國, 求 索 梵 本, 仍 迎 三 藏 實 叉 難 陀, 譯 在 神 都, 命 藏 筆 受 11 大 周 新 譯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序 云 : 朕 曩 劫 植 因, 叨 承 佛 記, 金 仙 降 旨, 大 雲 之 偈 先 彰 ; 玉 扆 披 祥, 寶 雨 之 文 後 及 加 以 積 善 餘 慶, 俯 集 微 躬, 遂 得 地 平 天 成, 河 清 海 晏 殊 禎 絕 瑞, 既 日 至 而 月 書 ; 貝 牒 靈 文, 亦 時 臻 而 歲 洽 逾 海 越 漠, 獻 賝 之 禮 備 焉 12 華 嚴 經 的 傳 譯 對 於 華 嚴 宗 的 創 立 有 著 重 大 的 直 接 意 義, 武 則 天 是 利 用 華 嚴 經 來 為 自 己 的 政 治 統 治 抹 上 神 聖 的 靈 光, 法 藏 則 以 六 十 卷 本 華 嚴 經 和 奉 武 則 天 之 命 譯 出 的 八 十 卷 華 嚴 經 作 為 立 宗 的 經 典 根 據 13 以 上 資 料 所 示 : 若 能 取 得 統 治 者 領 導 者 的 認 同 且 大 力 推 動, 便 有 發 揮 的 舞 臺, 這 是 各 宗 派 能 夠 穩 定 發 展 的 主 因 之 一 二 佛 寺 勢 力 的 穩 定 佛 寺 的 勢 力 若 能 穩 定, 一 方 面 門 戶 獨 立 ; 另 一 方 面 能 收 授 學 徒, 傳 授 道 業, 10 為 戰 亡 人 設 齋 行 道 詔, 大 正 藏 冊 52, 頁 329 上 11 唐 大 薦 福 寺 故 寺 主 翻 經 大 德 法 藏 和 尚 傳, 大 正 藏 冊 50, 頁 282 上 12 八 十 華 嚴 大 周 新 譯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序, 大 正 藏 冊 10, 頁 1 上 13 同 註 5, 頁 27 13

24 . 華 嚴 一 真 法 界 思 想 研 究 使 其 學 理 思 想 得 以 發 揚, 同 時 影 響 至 各 階 層 份 子 一 般 而 言, 佛 寺 主 要 有 兩 個 職 能.. 一 是 作 為 佛 教 偶 像 供 養 和 進 行 法 事 活 動 的 據 點, 直 接 影 響 周 圍 民 眾 ; 二 是 作 佛 教 義 學 活 動 的 中 心, 進 行 佛 教 經 典 宗 教 哲 學 道 德 文 化 的 創 造, 與 社 會 知 識 層 溝 通 14 三 道 場 經 濟 的 來 源 佛 教 宗 派 的 創 立, 除 統 治 者 的 大 力 扶 植 外, 物 質 條 件 的 滿 足 與 穩 定, 也 是 各 15 宗 派 能 否 發 展 下 去 的 主 因 有 關 道 場 經 濟 來 源 主 要 有 : ( 一 ) 地 租 寺 院 土 地 大 都 由 帝 王 貴 族 通 過 政 治 權 力 強 迫 劃 給 而 來 寺 院 佔 有 上 千 上 萬 大 量 土 地 後, 僧 徒 們 多 不 自 己 耕 種, 而 是 同 世 俗 地 主 一 樣, 以 農 民 的 地 租 收 入 作 為 主 要 的 經 濟 來 源 ( 二 ) 借 貸 佛 教 基 於 福 田 思 想, 經 營 借 貸 典 當 等 業 務, 設 立 無 盡 藏 其 本 意 是 德 廣 難 窮, 無 不 包 含, 帶 有 慈 善 事 業 的 性 質, 後 來 演 變 成 具 有 高 利 貸 的 性 質, 成 為 聚 財 營 利 的 手 段 ( 三 ) 佈 施 佛 教 大 力 宣 揚 佈 施 為 無 上 的 功 德, 善 報 不 爽, 好 處 無 窮 或 贖 罪 或 積 福 德, 眾 生 為 各 自 的 需 求, 心 安 起 而 布 施 這 是 寺 院 聚 少 成 多 擴 大 財 富 的 一 個 經 常 的 可 靠 的 來 源 ( 四 ) 兼 併 土 地 寺 院 兼 併 侵 奪 民 間 田 宅 由 於 寺 院 享 有 免 稅 免 役 的 特 權, 廣 大 貧 民 紛 紛 湧 入 寺 院, 或 出 家, 或 為 寺 僧 服 役 的 白 徒, 為 尼 姑 服 役 的 養 女, 以 致 在 梁 朝 就 出 現 了 天 下 戶 口 幾 亡 其 半 的 嚴 重 現 象 法 苑 珠 林 有 其 事 例 : 國 家 大 寺, 如 似 長 安 西 明 慈 恩 等 寺 除 口 分 地 外, 別 有 敕 賜 田 莊 所 有 14 同 註 1, 頁 178~ 地 租 標 題 及 內 容 詮 釋, 參 閱 方 立 天 : 法 藏 ( 臺 北 : 東 大 圖 書 公 司,1991 年 7 月 ), 頁 28; 嚴 北 溟 : 中 國 佛 教 哲 學 簡 史 ( 臺 北 : 木 鐸 出 版 社,1988 年 9 月 ), 頁 78~79 14

25 第 二 章 魏 晉 隋 唐 佛 教 思 想 概 況 供 給, 並 是 國 家 供 養 16 寺 院 除 擁 有 大 量 田 地 之 外, 還 擁 有 果 園 竹 林 店 鋪 等 的 莊 園 經 濟, 還 得 到 朝 廷 恩 賜 供 養 的 田 莊 這 些 經 濟 的 協 助, 是 促 使 各 宗 派 得 以 存 活 的 要 素 之 一 四 佛 教 獨 創 性 的 提 高 魏 晉 南 北 朝 時 期, 佛 教 逐 漸 形 成 獨 立 的 寺 院 經 濟, 佛 教 思 想 也 和 中 國 固 有 的 儒 家 道 家 學 說 相 互 影 響, 又 相 互 抗 衡, 開 始 走 向 獨 立 發 展 的 道 路 當 時 佛 教 界, 除 繼 續 翻 譯 外 來 的 佛 經 外, 一 些 高 僧 大 德, 主 要 精 力 已 轉 向 講 解 佛 經, 傳 播 佛 學 思 想, 著 書 立 說, 發 揮 各 門 義 理, 研 究 佛 教 理 論 之 風 遍 及 各 地 17 隋 唐 時 代 佛 教 學 者 思 想 文 化 的 創 造 性 獨 立 性 自 主 性 的 提 高, 產 生 兩 種 結 果 : 一 是 在 與 教 外 其 他 流 派 的 關 係 上, 已 不 再 依 附 中 國 固 有 的 文 化, 而 是 自 立 門 戶, 形 成 獨 立 的 思 想 系 統 二 是 在 佛 教 內 部, 不 同 佛 教 學 者 分 別 對 印 度 整 個 佛 教 經 典 和 流 派 作 出 自 己 的 判 斷, 把 這 些 經 典 和 流 派 作 為 一 個 統 一 整 體 的 各 別 情 況 來 區 別 先 後 高 低, 按 照 自 己 的 理 解 對 各 派 思 想 給 以 系 統 的 安 排, 分 別 給 予 一 定 的 地 位, 這 也 就 是 不 同 宗 派 所 作 的 判 教, 這 都 是 重 要 的 創 見 18 其 次, 唐 代 譯 經 事 業 所 以 能 超 越 前 代, 是 由 於 朝 廷 的 倡 導 除 姚 秦 時 期 的 鳩 摩 羅 什 譯 經 處 逍 遙 園 外, 隋 煬 帝 時 也 設 置 過 翻 譯 館, 開 前 代 僧 徒 私 譯 朝 廷 設 置 譯 場 的 先 聲, 但 規 模 都 不 算 大 唐 太 宗 為 支 持 玄 奘 譯 經, 命 在 弘 福 寺 設 譯 場 由 玄 奘 主 持 譯 場 制 度 嚴 密, 分 工 頗 細, 設 有 譯 主 筆 受 度 語 證 梵 本 潤 文 證 義 梵 唄 校 堪 等 專 職 人 員 19 ; 還 吸 收 西 域 南 海 來 華 僧 人 參 加, 朝 廷 則 特 派 監 20 護 大 使 從 事 監 閱 玄 奘 總 結 了 前 代 翻 譯 經 驗, 力 求 糾 正 過 去 譯 經 的 缺 點, 把 譯 質 量 提 到 較 高 水 平, 使 佛 經 臻 於 完 備 21 從 南 北 朝 政 治 的 長 期 分 裂 動 盪, 至 隋 唐 之 際 的 大 融 合, 上 述 幾 點 內 容 是 魏 晉 南 北 至 隋 唐 時 期 佛 教 得 以 順 利 發 展, 出 現 隆 盛 景 象 的 主 因 16 法 苑 珠 林, 大 正 藏 冊 53, 頁 750 中 17 高 振 農 : 中 國 佛 教 源 流 ( 臺 北 : 武 陵 出 版 公 司,1992 年 5 月 ), 頁 85~86 18 同 註 5, 頁 30~31 19 專 職 人 員 的 工 作 內 容 :(1) 譯 主, 即 掌 握 譯 事, 譯 本 題 其 名 氏 ;(2) 筆 受, 受 所 宣 譯 之 義 而 著 於 文, 亦 曰 綴 文 綴 輯 ;(3) 度 語, 傳 所 宣 義, 凡 譯 主 為 外 人 時 則 需 之 ;(4) 證 梵 本, 校 所 宣 出, 反 證 梵 本 ;(5) 潤 文, 依 所 筆 受, 刊 定 文 字 ;(6) 證 義, 證 已 譯 之 文 所 詮 之 義 ;(7) 梵 唄, 開 譯 時 宣 梵 唄, 以 為 莊 嚴 ;(8) 校 堪, 刪 減 修 飾 文 字, 使 之 更 加 流 暢 湯 用 彤 : 隋 唐 及 五 代 佛 教 史 ( 臺 北 : 慧 炬 出 版 社,1997 年 4 月 ), 頁 監 護 大 使, 監 閱 總 校, 乃 欽 命 大 臣, 譯 本 由 之 進 上 湯 用 彤 : 隋 唐 及 五 代 佛 教 史 ( 臺 北 : 慧 炬 出 版 社,1997 年 4 月 ), 頁 嚴 北 溟 : 中 國 佛 教 哲 學 簡 史 ( 臺 北 : 木 鐸 出 版 社,1988 年 9 月 ), 頁 81~82 15

26 . 華 嚴 一 真 法 界 思 想 研 究 佛 教 雖 早 自 東 漢 流 入 中 國, 然 而 當 時 統 治 者 初 不 過 把 它 和 方 士 道 術 之 類 的 迷 信 一 同 看 待, 佛 教 本 身 也 正 依 附 方 士 道 術, 如 牟 子 理 惑 論 云 : 佛 之 言, 覺 也, 恍 惚 變 化, 分 身 散 體, 或 存 或 亡, 能 小 能 大, 能 圓 能 方, 蹈 火 不 燒, 履 刃 不 傷, 在 污 不 辱, 在 禍 無 殃, 欲 行 則 飛, 坐 則 揚 光, 故 號 為 佛 也 22 把 它 作 為 順 利 進 身 的 階 梯, 其 面 貌 比 較 粗 陋 簡 單 ; 到 東 晉 時, 佛 教 又 進 一 步 依 附 玄 學, 並 通 過 與 玄 學 合 流 而 正 式 以 思 辨 哲 學 的 姿 態 出 現, 在 思 想 界 獲 得 了 迅 速 的 傳 播 23 然 而 漢 代 是 佛 教 初 傳 階 段, 學 說 核 心 尚 未 融 入 中 國 傳 統 文 化 之 中, 未 能 全 面 開 展 中 國 化 思 想, 故 此 章 節 佛 教 思 想 發 展 的 情 況, 擬 就 魏 晉 玄 佛 合 流, 南 北 朝 般 若 思 想 的 發 展, 至 隋 唐 佛 教 黃 金 鼎 盛 時 期 來 做 介 紹 第 一 節 魏 晉 時 期 佛 教 思 想 24 漢 魏 以 來, 般 若 經 類 受 到 士 大 夫 的 特 別 青 睞 東 晉 般 若 學 進 一 步 盛 行, 王 室 貴 族 和 一 切 奉 佛 的 士 族 官 僚, 幾 乎 沒 有 不 研 習 般 若 思 想 在 鳩 摩 羅 什 之 前, 般 若 學 的 發 展 有 兩 個 階 段, 即 格 義 25 和 六 家 26 當 時 有 不 少 高 僧 通 過 引 玄 入 佛, 以 玄 釋 佛 的 方 法 來 擴 大 佛 教 的 影 響 東 晉 時, 般 若 學 大 盛, 產 生 了 六 家 七 宗 這 些 學 派, 一 方 面 擷 取 玄 學 思 想 來 闡 述 般 若 學 空 有 關 係 的 理 論, 以 加 速 佛 學 的 廣 泛 流 傳 ; 另 一 方 面 又 努 力 探 尋 佛 學 的 精 義, 以 求 得 佛 教 的 獨 立 自 主 東 晉 初 的 佛 教 領 袖 道 安 更 明 確 提 出 不 依 國 主, 則 法 事 難 立 27, 訂 定 了 佛 教 與 政 局 之 間 的 關 係 原 則 在 這 樣 的 努 力, 終 於 使 佛 教 能 根 植 於 中 國, 並 得 到 迅 速 的 22 弘 明 集, 大 正 藏 冊 52, 頁 2 上 23 同 註 21, 頁 所 謂 般 若, 就 其 客 觀 方 面 說 是 性 空, 就 其 主 觀 方 面 說 是 大 智, 把 主 觀 客 觀 兩 方 面 聯 繫 起 來 構 成 一 種 看 法, 謂 之 空 觀 ( 當 時 譯 為 本 無 ) 呂 澂 : 中 國 佛 教 思 想 概 論 上 冊 ( 臺 北 : 天 華 出 版 公 司,1999 年 12 月 ), 頁 竺 法 雅 傳 對 格 義 方 法 有 清 晰 的 解 釋 : 竺 法 雅, 河 間 人, 凝 正 有 氣 度, 少 善 外 學, 長 通 佛 義, 衣 冠 士 子, 咸 附 諮 稟 時 依 雅 門 徒, 並 世 典 有 功, 未 善 佛 理 雅 乃 與 康 法 朗 等, 以 經 中 事 數, 擬 配 外 書, 為 生 解 之 例, 謂 之 格 義 及 毗 浮 曇 相 等, 亦 辯 格 義, 以 訓 門 徒 雅 風 采 灑 落, 善 於 樞 機, 外 典 佛 經 遞 互 講 說, 與 道 安 法 汰, 每 披 釋 湊 疑, 共 盡 典 要 高 僧 傳 竺 法 雅 傳, 大 正 藏 冊 50, 頁 347 上 所 謂 格 義, 是 為 了 解 釋 事 數 即 名 相 就 是 把 佛 書 的 名 相 同 中 國 書 籍 內 的 概 念 進 行 比 較, 把 相 同 的 固 定 下 來, 以 後 就 作 為 理 解 佛 學 名 相 的 規 範 換 句 話 說, 就 是 把 佛 學 的 概 念 規 定 成 為 中 國 固 有 的 類 似 的 概 念 這 一 方 法 是 經 過 刊 定 的 統 一 格 式, 著 眼 於 文 字 上, 目 的 在 於 貫 通 文 義, 不 過 發 展 下 來 就 不 免 流 於 章 句 是 務 了 呂 澂 : 中 國 佛 教 思 想 概 論 上 冊 ( 臺 北 : 天 華 出 版 公 司,1999 年 12 月 ), 頁 40~41 26 六 家 是 以 道 安 為 代 表 的 本 無 宗 ; 以 支 道 林 為 代 表 的 即 色 宗 ; 以 于 法 開 為 代 表 的 識 含 宗 ; 以 壹 法 師 為 代 表 的 幻 化 宗 ; 以 溫 法 師 為 代 表 的 心 無 宗 ; 以 于 道 邃 為 代 表 的 緣 會 宗 又 從 本 無 宗 劃 分 出 本 無 異 宗, 故 本 來 是 六 宗, 變 做 七 宗 方 東 美 : 中 國 大 乘 佛 學 ( 臺 北 : 黎 明 文 化 事 業,1988 年 11 月 ), 頁 52 任 繼 愈 杜 繼 文 : 佛 教 史 ( 臺 北 : 曉 園 出 版 社,1995 年 1 月 ), 頁 180~ 高 僧 傳, 大 正 藏 冊 50, 頁 352 上 16

27 第 二 章 魏 晉 隋 唐 佛 教 思 想 概 況 傳 播 佛 教 能 在 當 時 起 作 用, 全 賴 道 安 所 宣 傳 的 般 若 學, 進 而 開 展 出 六 家 七 宗 不 同 派 別 的 説 法 影 響 最 深 最 遠 的 當 以 道 安 的 本 無 派 為 代 表, 此 處 著 重 要 談 的 是 本 無 派 思 想 立 場, 兼 談 即 色 宗 心 無 宗 之 學 說 本 無 是 真 如 的 最 初 譯 語, 表 示 性 空 的 意 思 因 此, 凡 講 般 若 性 空 的, 都 要 涉 及 到 本 無, 但 是 作 為 本 無 宗 的 本 無, 是 有 其 特 殊 意 義 特 別 是 這 時 期 的 玄 學, 已 經 由 貴 無 與 崇 有 28 發 展 到 自 然 說, 佛 學 的 本 無 也 與 自 然 說 結 合 起 來, 以 自 然 解 本 無 更 不 是 一 般 所 說 的 本 無 29 對 本 無 的 定 義 : 本 無 者, 一 切 諸 法, 本 性 寂 空, 故 云 本 無 30, 萬 有 諸 法 皆 處 於 空 寂 立 場 而 論 又 言 : 如 來 興 世, 以 本 無 弘 教 故 方 等 眾 經, 皆 明 五 陰 本 無 本 無 之 論, 由 來 尚 矣 謂 無 在 原 化 之 前, 空 為 眾 形 之 始 夫 人 之 所 滯, 滯 在 未 有 若 託 心 本 無, 即 異 想 便 息 31 五 陰 即 色 受 想 行 識, 都 是 本 無, 無 論 客 觀 物 質 世 界 和 主 觀 精 神 世 界, 同 屬 虛 幻 不 實 真 如 與 本 無 同 義, 本 無 乃 真 如 的 舊 譯 老 子 說 : 天 下 萬 物 生 於 有, 有 生 於 無 本 無 或 即 由 此 而 來 王 弼 注 : 有 之 所 始, 以 無 為 本 32 在 老 子, 有 無 是 對 立 的 統 一, 固 然 有 點 客 觀 唯 心 主 義 傾 向, 但 老 子 並 沒 有 否 定 有, 即 沒 有 否 定 客 觀 世 界 的 存 在 ; 而 道 安 的 本 無 則 實 際 上 是 涅 槃 性 空 真 如 的 同 義 語, 已 完 全 滲 透 了 佛 教 般 若 學 的 精 神 33 本 無 品 言 : 一 切 皆 本 無, 亦 復 無 本 無, 等 無 異 於 真 法 中 本 無, 諸 法 本 無, 無 過 去 當 來 今 現 在, 如 來 亦 爾, 是 為 真 本 無 34 這 裡 所 說 的 本 無 是 虛 無 的 意 思, 虛 無 得 連 本 無 如 來 也 要 無, 是 對 一 切 的 否 定 ; 老 子 的 道 或 無, 不 是 虛 無, 也 不 是 對 一 切 的 否 定, 恰 相 反, 它 們 是 萬 物 28 貴 無 論 和 崇 有 論 是 魏 晉 時 期 的 兩 大 哲 學 派 別 玄 學 者 有 無 之 學, 亦 即 本 末 之 學, 亦 即 後 人 謂 為 體 用 之 學 也 王 弼 何 晏 皆 貴 無, 無 即 本 體 ; 向 秀 郭 象 均 崇 有, 有 即 本 體, 二 者 都 以 體 用 如 一 論 之 湯 用 彤 : 魏 晉 玄 學 卷 6 ( 臺 北 : 佛 光 文 化 事 業,2001 年 4 月 ), 頁 呂 澂 : 中 國 佛 學 思 想 概 論 上 冊 ( 臺 北 : 天 華 出 版 公 司,1999 年 12 月 ), 頁 中 觀 論 疏, 大 正 藏 冊 42, 頁 29 上 31 中 論 疏 記, 大 正 藏 冊 65, 頁 92 下 32 韋 政 通 : 中 國 思 想 史 下 冊 ( 臺 北 : 水 牛 出 版 社,2004 年 9 月 ), 頁 同 註 21, 頁 大 明 度 經, 大 正 藏 冊 8, 頁 494 上 17

28 . 華 嚴 一 真 法 界 思 想 研 究 創 生 之 本 35 上 述 引 文, 已 透 露 道 安 的 學 說 已 吸 收 揉 合 中 國 哲 學 思 想 於 其 佛 教 學 說 中, 並 以 絕 對 空 的 立 場 來 表 現, 進 入 到 般 若 學 的 空 義 核 心 又 言 : 夫 冥 造 之 前, 廓 然 而 已 至 於 元 氣 陶 化, 則 羣 像 秉 形 ; 形 雖 資 化, 權 化 之 本, 則 出 于 自 然 自 然 自 爾, 豈 有 造 之 者 哉? 由 此 而 言, 無 在 元 化 之 前, 空 為 眾 形 之 始, 故 謂 本 無, 非 謂 虛 闊 之 中 能 生 萬 有 也 36 這 是 說 世 界 萬 物, 也 就 是 眾 形, 是 它 自 己 在 變 化, 沒 有 一 個 造 物 主, 而 是 在 造 物 主 之 後 之 上 有 一 個 空 無 的 本 體 作 為 有 形 的 萬 物 的 最 後 根 據 所 以 說 無 在 元 化 之 前, 空 為 眾 形 之 始, 教 人 相 信 一 切 存 在 是 本 無 教 人 崇 本 以 息 末 37 這 主 要 講 萬 物 彼 此 互 為 關 係, 且 因 緣 條 件 所 組 合, 其 本 身 並 無 獨 立 的 自 性, 其 性 是 空, 以 空 無 為 萬 物 的 本 體, 宇 宙 的 本 源 空 無 即 本 體 真 如 真 際 即 色 宗, 這 一 宗 的 代 表 人 物 是 支 道 林, 他 著 有 即 色 游 玄 論 釋 即 色 本 無 義 等, 可 惜 都 已 亡 佚 了 在 出 三 藏 記 集 裡, 有 他 的 一 篇 大 小 品 對 比 要 鈔 序, 保 存 他 本 人 的 一 些 說 法, 但 序 中 並 未 提 到 即 色 這 一 詞 38 湯 用 彤 先 生 說 : 支 法 師 即 色 空 理, 蓋 為 般 若 本 無 下 一 注 解, 以 即 色 證 明 其 本 無 之 旨 蓋 支 公 宗 旨 所 在, 固 為 本 無 也 39 如 其 大 小 品 對 比 要 鈔 序 說 : 夫 般 若 波 羅 蜜 者, 明 諸 佛 之 始 有, 盡 群 靈 之 本 無, 登 十 住 之 妙 階, 趣 無 生 之 徑 路 何 者 耶? 賴 其 至 無, 故 能 為 用 40 此 謂 至 極 以 無 為 體, 因 須 證 無 之 旨, 支 公 特 標 出 即 色 空 義 41 所 謂 即 色, 指 的 是 即 色 是 空, 非 色 滅 空, 就 是 說, 物 質 本 身 就 是 空 的, 並 不 待 物 質 消 滅 後 才 說 是 空 即 色 派 不 承 認 物 質 的 客 觀 存 在, 是 從 否 定 物 質 自 性 這 一 角 度 出 發 如 此 一 切 物 質 現 象 都 由 因 緣 和 合 而 生, 而 由 於 因 緣 和 合 而 生 的 萬 物, 生 住 異 滅, 瞬 息 萬 變, 不 可 能 有 獨 立 的 自 性, 所 以 是 空 的 42 故 言 即 色 派 是 主 張 客 觀 事 物 是 空 無 自 性, 是 不 存 在 的 換 言 之, 是 否 定 客 觀 事 物 的 存 在 性 心 無 派, 以 溫 法 師 為 代 表, 溫 法 師 用 心 無 義 心 無 者, 無 心 於 萬 物, 萬 物 未 嘗 無 此 釋 意 云 : 經 中 說 諸 法 空 者, 欲 令 心 體 虛 妄 不 執, 故 言 無 耳 不 空 外 物, 35 同 註 32, 頁 名 僧 傳 抄, 續 藏 經 冊 77, 頁 354 下 37 任 繼 愈 : 中 國 哲 學 史 第 2 冊 ( 北 京 人 民 出 版 社,2000 年 3 月 ), 頁 261~ 同 註 29, 頁 湯 用 彤 : 漢 魏 兩 晉 南 北 朝 佛 教 史 上 冊 ( 臺 北 : 駱 駝 出 版 社,1987 年 8 月 ), 頁 出 三 藏 記 集, 大 正 藏 冊 55, 頁 55 上 41 同 註 39, 頁 同 註 21, 頁 53 18

29 第 二 章 魏 晉 隋 唐 佛 教 思 想 概 況 即 萬 物 之 境 不 空 43 謂 有 者, 有 形 無 者, 無 像 然 若 像 是 有, 不 可 曰 無 若 形 是 無, 不 能 曰 有 因 此 形 之 有, 應 為 實 有, 而 色 為 真 色 色 既 為 真 色, 而 經 所 謂 色 空, 必 僅 係 內 止 其 心, 不 滯 外 色 並 非 色 形 真 無 也 據 此 則 其 義, 為 空 心 不 空 境 甚 明 44 故 言 心 無 派 是 肯 定 認 同 客 觀 事 物 的 存 在 性 道 安 的 弟 子 慧 遠 是 其 學 說 的 直 接 繼 承 人, 他 們 同 屬 本 無 學 派, 慧 遠 進 一 步 發 揮 道 安 的 空 宗 學 說 在 法 性 論 中 以 至 極 以 不 變 為 性, 得 性 以 體 極 為 宗 45, 又 沙 門 不 敬 王 者 論 有 更 具 體 說 法 : 是 故 反 本 求 宗 者, 不 以 生 累 其 神, 超 落 塵 封 者, 不 以 情 累 其 生 不 以 情 累 其 生, 則 生 可 滅, 不 以 生 累 其 神, 則 神 可 冥 冥 神 絕 境, 故 謂 之 泥 洹 46 這 是 說, 佛 教 所 宣 傳 的 本 體 ( 至 極 ) 是 不 變 的, 永 恆 的, 要 達 到 這 種 宗 教 精 神 修 養 境 界 ( 得 性 ), 必 須 超 出 世 俗 的 見 解 和 脫 離 世 俗 的 生 活 又 說 相 信 佛 教 真 理 的 人, 才 不 會 以 生 命 牽 累 他 的 精 神, 不 承 認 客 觀 事 物 的 差 別 的 人 才 不 致 受 愛 憎 感 情 的 牽 累 如 果 達 到 這 種 宗 教 修 養 境 界, 他 的 精 神 就 停 止 活 動 ( 冥 神 ), 對 外 界 無 所 愛 憎 ( 絕 境 ), 這 就 是 所 謂 佛 教 最 高 的 泥 洹 境 界 47 慧 遠 又 在 他 的 著 作 大 智 度 論 鈔 序 中, 對 法 性 作 了 一 番 解 釋 : 有 而 在 有 者, 有 於 有 者 也 無 而 在 無 者, 無 於 無 者 也 有 有 則 非 有, 無 無 則 非 無 何 以 知 其 然? 無 性 之 性, 謂 之 法 性 諸 法 無 性, 因 緣 以 之 生 生 緣 無 自 相, 雖 有 而 常 無, 常 無 絕 非 有, 猶 火 傳 而 不 息 夫 然, 則 法 無 異 趣, 始 末 淪 虛, 畢 竟 同 爭, 有 無 交 歸 矣 48 法 性 就 是 無 性 的 性, 也 就 是 至 極 以 不 變 為 性 的 性, 這 需 要 冥 神 絕 境 以 後 才 能 企 及 的 慧 遠 的 法 性 論, 不 執 住 在 常 無 非 絕 有 或 雖 有 而 常 無 的 見 解, 他 是 調 和 這 兩 種 歧 見, 即 所 謂 法 無 異 趣 有 無 交 歸 也 49 法 性 就 是 絕 對 超 越 的 空 性, 因 為 須 以 有 形 的 言 語 文 字 表 示, 故 賦 予 法 性 或 真 空 魏 晉 時 期 因 有 玄 學 的 帶 動 幫 助, 又 受 王 室 貴 族 和 奉 佛 的 士 大 夫 之 青 睞, 佛 學 的 進 路 得 以 延 續 發 展 下 去, 但 畢 竟 此 時 期 的 佛 學 是 依 賴 玄 學 的 力 量, 直 至 南 北 朝 43 同 註 30, 頁 29 上 44 同 註 39, 頁 同 註 27, 頁 360 上 46 集 沙 門 不 應 拜 俗 等 事, 大 正 藏 冊 52, 頁 449 上 47 同 註 37, 頁 262~ 大 智 度 論 鈔 序, 大 正 藏 冊 52, 頁 76 上 49 同 註 32, 頁

30 . 華 嚴 一 真 法 界 思 想 研 究 般 若 學 大 盛 才 逐 漸 融 匯 玄 學 與 佛 學, 開 啟 中 國 化 的 佛 學 第 二 節 南 北 朝 時 期 佛 教 思 想 南 北 朝 是 中 國 佛 教 全 面 持 續 高 漲 的 時 期 僧 肇 是 南 北 朝 最 重 要 的 佛 教 理 論 家, 他 總 結 魏 晉 玄 學 和 佛 教 各 主 要 流 派 的 基 本 理 論, 從 佛 教 徹 底 的 唯 心 主 義 立 場, 進 行 批 判 性 的 總 結, 建 立 了 自 己 的 哲 學 體 系 50 其 思 想 體 系 主 要 以 不 真 空 論 物 不 遷 論 般 若 無 知 論 等 三 論 來 表 達 不 真 空 論 談 體, 即 本 體 論 ; 物 不 遷 論 依 即 靜 即 動 談 即 體 即 用 ; 般 若 無 知 論 談 體 用 之 關 係 由 此 言 之, 三 論 各 有 其 著 眼 之 處, 而 且 互 有 關 涉 51 僧 肇 的 佛 學 體 系 帶 動 了 當 時 佛 教 的 思 潮, 首 先 就 不 真 空 論 從 本 體 上 闡 論 生 存 的 世 界 是 虛 假 虛 幻, 所 以 言 空 者 來 談, 內 容 如 下 : 然 則 萬 物 果 有 其 所 以 不 有, 有 其 所 以 不 無 有 其 所 以 不 有, 故 雖 有 而 非 有, 有 其 所 以 不 無, 故 雖 無 而 非 無 雖 無 而 非 無, 無 者 不 絕 虛 ; 雖 有 而 非 有, 有 者 非 真 有 若 有 不 即 真, 無 不 夷 跡 然 則 有 無 稱 異, 其 致 一 也 所 以 然 者, 夫 有 若 真 有, 有 自 常 有, 豈 待 緣 而 後 有 哉? 譬 彼 真 無, 無 自 常 無, 豈 待 緣 而 後 無 也 若 有 不 自 有, 待 緣 而 後 有 者, 故 知 有 非 真 有 有 非 真 有, 雖 有 不 可 謂 之 有 矣 不 無 者 : 夫 無 則 湛 然 不 動, 可 謂 之 無 萬 物 若 無, 則 不 應 起, 起 則 非 無 以 明 緣 起, 故 不 無 也 然 則 萬 法 果 有 其 所 以 不 有, 不 可 得 而 有 ; 有 其 所 以 不 無, 不 可 得 而 無 何 則? 欲 言 其 有, 有 非 真 生 ; 欲 言 其 無, 事 象 既 形 象 形 不 即 無, 非 真 非 實 有 然 則 不 真 空 義, 顯 於 茲 矣 故 放 光 云 : 諸 法 假 號 不 真, 譬 如 幻 化 人, 非 無 幻 化 人, 幻 化 人, 非 真 人 也 52 無 者 不 絕 虛 是 雖 無 而 非 無 之 故 ; 有 者 非 真 有 是 雖 有 而 非 有 之 故 因 此, 非 有 不 是 無, 非 無 不 是 有, 非 有 非 無, 已 絕 有 無 之 相 待 ; 所 以 說 : 有 無 稱 異, 其 致 一 也 其 次, 就 因 緣 以 論 不 有 不 無, 不 有 不 無 即 非 有 非 無 一 般 以 萬 物 森 然 者 為 實 有, 不 知 萬 物 皆 待 緣 而 有, 待 緣 而 後 有, 故 有 不 自 有, 而 非 真 有 ; 一 般 以 湛 然 不 動 者 為 無, 不 知 萬 物 皆 緣 起, 既 屬 緣 起, 故 非 真 無 又 有 待 緣 而 生, 故 有 非 真 生, 有 非 真 生, 故 非 有 ; 萬 物 皆 緣 起, 故 曰 事 象 既 形, 事 象 既 形, 故 非 無 非 有, 不 是 說 萬 物 不 存 在, 只 是 因 其 真, 只 是 虛 妄 相 ; 譬 如 幻 化 同 註 37, 頁 266 同 註 39, 頁 肇 論, 大 正 藏 冊 45, 頁 152 上 20

31 第 二 章 魏 晉 隋 唐 佛 教 思 想 概 況 人, 不 是 說 沒 有 幻 化 人, 而 是 說 幻 化 人 非 真 人 不 真, 虛 妄, 所 以 是 空 非 無, 也 不 說 萬 物 實 有, 萬 物 皆 緣 起 依 他 無 自 性, 同 屬 虛 妄 而 不 真, 所 以 是 空 不 真 空 論 正 是 透 過 非 有 非 無 之 論 以 證 空 53 僧 肇 在 不 真 空 論 一 文 中, 也 對 六 家 七 宗 裡 的 本 無 義 心 無 義 即 色 義 提 出 了 批 判 見 解, 說 法 如 下 : 心 無 者, 無 心 於 萬 物, 萬 物 未 嘗 無 此 得 在 於 神 靜, 失 在 於 物 虛 即 色 者, 明 色 不 自 色, 故 雖 色 而 非 色 也 夫 言 色 者, 但 當 色 即 色, 豈 待 色 色 而 後 為 色 哉 此 直 語 色 不 自 色, 未 領 色 之 非 色 也 本 無 者, 情 尚 於 無, 多 觸 言 以 賓 無 故 非 有, 有 即 無 非 無, 無 亦 無 尋 夫 立 文 之 本 旨 者, 直 以 非 有 非 真 有, 非 無 非 真 無 耳 何 必 非 有 無 此 有, 非 無 無 彼 無, 真 好 無 之 談 ; 豈 謂 順 通 事 實 即 物 之 情 哉? 54 僧 肇 所 謂 心 無 說, 謂 經 中 所 說 諸 法 空, 非 謂 萬 物 與 心, 一 切 悉 無 物 是 有, 未 嘗 無 但 於 物 上, 不 起 執 心, 故 言 其 空 即 但 內 止 其 心, 不 空 外 界 所 謂 即 色 說, 謂 即 色 是 空, 色 不 自 為 色, 但 因 人 名 之 為 色 即 外 界 之 萬 物, 心 相 計, 人 相 名, 故 有 心 若 不 計, 人 不 相 名, 則 雖 色 而 非 色, 即 萬 物 本 來 無, 故 言 色 即 是 空 所 謂 本 無 說, 謂 未 有 萬 物 之 前, 先 有 於 無 從 無 生 有, 故 萬 物 出 於 無 55 心 無 宗 把 心 看 成 空, 即 色 宗 以 色 等 於 空, 本 無 宗 提 到 非 有 非 無, 基 本 精 神 還 是 偏 重 於 無 56 這 三 家 講 般 若 思 想 都 是 以 無 解 釋 空, 只 是 著 重 點 不 同 : 一 心 無 說 的 看 法 是 : 不 起 執 心, 萬 物 諸 法 皆 無, 重 點 在 執 或 不 執 的 問 題 上 二 即 色 說 的 看 法 : 色 本 身 無 名 無 相, 因 外 界 賦 予 而 有, 但 色 法 本 身 仍 是 存 在 的 三 本 無 說 的 看 法 : 是 以 無 為 根 本, 否 認 有 的 存 在, 不 管 心 或 色 都 是 絕 對 的 空 其 次, 就 物 不 遷 論 所 言 世 界 一 切 事 物 看 似 變 化 無 常, 實 際 上 是 無 所 謂 變 與 不 變 的, 分 析 如 下 : 夫 人 之 所 謂 動 者, 以 昔 物 不 至 今, 故 曰 動 而 非 靜 我 之 所 謂 靜 者, 亦 以 昔 物 不 至 今, 故 曰 靜 而 非 動 動 而 非 靜, 以 其 不 來 ; 靜 而 非 動, 以 其 不 去 然 則 所 造 未 嘗 異, 所 見 未 嘗 同 逆 之 所 謂 塞, 順 之 所 謂 通 苟 得 其 道, 復 何 滯 哉? 傷 夫 人 情 之 惑 也 久 矣! 今 若 至 古, 古 應 有 今, 古 若 至 今, 今 應 有 古 今 而 無 古, 以 知 不 來, 古 而 同 註 32, 頁 763~764 同 註 52, 頁 152 上 同 註 7, 頁 81~82 同 註 29, 頁 55 21

32 . 華 嚴 一 真 法 界 思 想 研 究 無 今, 以 知 不 去 若 古 不 至 今, 今 亦 不 至 古, 事 各 性 住 於 一 世, 有 何 物 而 可 去 來? 然 則 四 象 風 馳 璇 璣 電 捲, 得 意 毫 微, 雖 速 而 不 轉 57 一 般 人 所 說 的 遷 動 現 象 是 以 為 昔 物 是 昔 物, 今 物 是 今 物, 今 昔 之 間 有 著 顯 著 的 時 間 的 遷 動, 所 以 說 動 而 非 靜, 因 在 時 間 的 綿 延 中, 既 有 昔 又 有 今, 怎 樣 能 說 它 不 動 不 遷? 但 由 另 一 觀 點 看, 昔 物 不 至 今 則 昔 自 為 昔, 今 自 為 今, 完 全 從 時 間 的 遷 流 中 抽 離, 自 無 變 遷 可 言, 所 以 說 靜 而 非 動 其 中 的 關 鍵, 是 在 對 時 間 的 即 與 離 上, 即 時 間 而 觀 萬 物, 萬 物 無 不 變 動 ; 離 時 間 而 觀 萬 物, 萬 物 無 不 靜 ; 即 者 為 滯, 離 者 為 不 滯 ; 即 者 為 逆 為 塞, 離 者 為 順 為 通 又 今 若 至 古, 古 應 有 今, 古 若 至 今, 今 應 有 古, 仍 是 順 著 俗 見 而 言 而 今 而 無 古 古 而 無 今 論, 即 在 否 定 俗 見 否 定 時 間 的 流 變, 則 物 各 不 相 往 來, 古 今 分 立, 各 性 住 於 一 世 依 據 僧 肇 的 動 靜 一 如 觀, 欲 即 動 以 求 靜, 不 可 釋 動 以 求 靜, 如 吾 心 能 不 滯 於 物, 即 物 而 順 通 之, 則 動 即 靜, 靜 即 動, 不 即, 亦 不 離 言 古 今, 則 古 今 常 存 ; 言 往 來, 則 不 去, 亦 不 住 58 要 點 如 下 : 一 不 受 時 間 的 牽 絆, 一 切 皆 靜 止 不 動 ; 若 在 時 間 流 裡, 萬 物 言 動 是 動, 言 靜 是 靜 二 於 真 諦 觀, 古 今 是 一 體, 無 所 謂 前 與 後, 就 俗 諦 言, 古 是 古, 今 是 今, 物 物 彼 此 不 交 流 於 是 僧 肇 提 出 般 若 無 知 論, 從 本 體 論 與 認 識 論 來 瞭 解 體 與 用 的 關 係, 其 文 云 : 聖 人 虛 其 心 而 實 其 照, 終 日 知 而 未 嘗 知 故 能 默 耀 韜 光, 虛 心 玄 鑒, 閉 智 塞 聰, 而 獨 覺 冥 冥 者 矣 然 則 智 有 窮 幽 之 鑒, 而 無 知 焉 ; 神 有 應 會 之 用, 而 無 慮 焉 神 無 慮, 故 能 獨 王 於 世 表 ; 智 無 知, 故 能 玄 照 於 事 外 智 雖 事 外, 未 始 無 事 ; 神 雖 世 表, 終 日 域 中 所 俯 仰 順 化, 應 物 無 窮 無 幽 不 察, 而 無 照 功 斯 則 無 知 之 所 知, 聖 神 之 所 會 也 然 其 為 物 也, 實 而 不 有, 虛 而 不 無, 有 而 不 可 論 者, 其 唯 聖 智 乎? 何 者? 欲 言 其 有, 無 狀 無 名 ; 欲 言 其 無, 聖 以 之 靈 聖 以 之 靈, 故 虛 不 失 照 ; 無 狀 無 名, 故 照 不 失 虛 照 不 失 虛, 故 混 而 不 渝 ; 虛 不 失 照, 故 動 以 接 麁 是 以 聖 智 之 用, 未 始 暫 廢 求 之 形 相, 未 暫 可 得 故 寶 積 曰 : 以 無 心 意 而 現 行 故 光 云 : 不 動 等 覺 而 建 立 諸 法 所 以 聖 迹 萬 端, 其 致 一 而 已 矣 是 以 般 若 可 虛 而 照, 真 諦 可 亡 而 知, 萬 動 可 即 而 靜, 聖 應 可 無 而 為 斯 則 不 知 而 自 知, 不 為 而 自 為 矣 59 此 段 在 就 般 若 之 知 的 當 體, 揭 示 其 特 性, 要 旨 在 終 日 知 而 未 嘗 知 一 語 同 註 52, 頁 151 上 同 註 32, 頁 758~759 同 註 52, 頁 153 中 22

33 第 二 章 魏 晉 隋 唐 佛 教 思 想 概 況 般 若 之 知 乃 無 取 之 知, 它 是 物 我 同 根 之 當 體 的 智 照 作 用, 它 活 動 在 無 待 之 境 照 固 為 實 照, 因 其 無 所 取, 故 雖 實 而 虛 不 真 空 論 言 即 物 通 順, 言 即 萬 物 之 自 虛, 其 所 以 可 能, 即 由 於 般 若 之 知 的 智 照 作 用 所 致 因 般 若 之 知 是 永 無 所 取 的, 它 即 照 即 寂, 即 動 即 靜, 所 以 雖 終 日 知 而 仍 未 嘗 知 其 次, 不 有 不 無, 非 有 非 無, 在 前 論 中 是 證 空 的 主 要 觀 念, 這 裡 又 用 來 界 定 般 若 智 的 特 性 欲 言 其 有, 無 狀 無 名 無 狀 無 名, 言 般 若 之 知 無 對 象 無 概 念, 因 其 無 對 象 無 概 念, 所 以 有 而 非 有 欲 言 其 無, 聖 以 之 靈, 般 若 之 知 非 有, 但 也 不 是 無, 而 是 虛 ; 惟 其 能 虛, 故 有 聖 智 之 用 聖 以 之 靈 的 靈, 即 智 照 之 用 ; 般 若 之 知 有 應 物 不 窮 之 用, 所 以 欲 言 其 無, 則 無 而 非 無 由 此 遂 有 虛 不 失 照, 照 不 失 虛 的 推 論, 此 正 是 對 般 若 無 知 之 知 最 恰 當 而 相 應 的 描 述 60 僧 肇 般 若 無 知 論 的 觀 點 : 認 為 世 俗 人 所 認 識 的 對 象 外 境 是 一 種 幻 相, 而 般 若 的 所 見 的 對 象 乃 是 實 而 不 有, 虛 而 不 無 的 超 越 性 的 本 體 般 若 雖 無 形, 但 又 是 真 實 存 在, 唯 有 神 聖 者, 也 就 是 佛 才 能 達 至 般 若 無 知, 乃 為 真 知 的 境 地 此 時 期 佛 教 思 想 學 說 已 開 始 轉 移, 從 玄 佛 合 流 轉 移 至 以 般 若 為 主 的 性 空 思 想, 接 下 來 是 隋 唐 的 佛 教 中 國 化 進 入 輝 煌 時 期 第 三 節 隋 唐 時 期 佛 教 思 想 隋 唐 時 期 是 中 國 佛 教 思 想 發 展 至 最 高 峰, 中 國 化 佛 教 在 此 時 期 逐 漸 嶄 露 其 頭 角, 因 佛 教 中 心 思 想 的 轉 移, 故 前 後 開 創 出 八 個 宗 派 各 宗 正 式 建 立 和 發 展, 時 間 有 先 後 天 台 宗 最 早, 成 立 於 陳 隋 之 際 ; 法 相 宗 成 於 唐 太 宗 高 宗 時 期 ; 緊 接 著 就 是 武 則 天 大 力 提 倡 的 華 嚴 宗 ; 禪 宗 也 創 立 於 武 則 天 統 治 時 期, 但 它 的 廣 泛 傳 播 是 在 中 唐 以 後, 特 別 是 唐 末 到 五 代 這 一 歷 史 時 期 由 此 構 成 佛 教 四 大 宗 派, 可 說 是 隋 唐 佛 教 興 盛 的 重 要 標 幟 隋 唐 佛 教 各 宗 派, 除 法 相 宗 外, 都 是 適 應 中 國 當 時 的 經 濟 基 礎 政 治 需 要 而 產 生 的 各 宗 都 大 力 論 證 了 成 佛 的 可 能, 而 且 都 做 出 了 肯 定 的 答 案 62 下 面 擬 先 由 天 台 與 禪 宗 的 佛 教 思 想 來 敘 述, 最 後 介 紹 華 嚴 思 想 與 天 台 禪 宗 思 想 交 涉 的 情 形 同 註 32, 頁 766~767 八 個 宗 派 有 兩 種 說 法 : 一 指 佛 教 流 傳 於 我 國 之 大 乘 八 宗 派, 為 律 宗 三 論 宗 淨 土 宗 禪 宗 天 台 宗 華 嚴 宗 法 相 宗 密 宗 二 指 日 本 佛 教 界 所 傳, 即 華 嚴 法 相 三 論 成 實 俱 舍 律 等 南 都 ( 奈 良 ) 六 宗, 以 及 天 台 真 言 之 北 京 ( 平 安 ) 二 宗, 以 前 者 說 法 為 是 參 閱 慈 怡 : 佛 光 大 辭 典 上 冊 ( 高 雄 : 佛 光 出 版 社,1988 年 12 月 ), 頁 285 中 ~ 下 任 繼 愈 : 中 國 哲 學 史 第 3 冊 ( 北 京 : 人 民 出 版 社,2000 年 3 月 ), 頁 35 及 37 23

34 . 華 嚴 一 真 法 界 思 想 研 究 一 天 台 的 佛 教 思 想 天 台 宗 又 名 法 華 宗, 表 明 它 是 依 法 華 經 而 成 立 的 稱 天 台 宗, 是 以 地 名 宗 ; 稱 法 華 宗, 則 是 以 經 名 宗 從 該 宗 的 稱 呼 可 以 看 出, 法 華 經 在 天 台 宗 思 想 形 成 和 發 展 中 有 多 麼 重 要 的 地 位 63 其 學 統 為 龍 樹 慧 文 慧 思 智 顗 灌 頂 智 威 慧 威 玄 朗 湛 然, 九 祖 相 承, 至 智 顗 而 大 成 64 其 宗 教 核 心 思 想 是 止 觀 學 說 所 謂 止 觀 者, 原 意 是 通 過 止 息 散 心, 觀 想 簡 擇, 獲 得 般 若 智 慧, 本 是 佛 教 所 有 修 持 方 法 中 的 一 種 智 顗 所 說 止 觀, 乃 是 把 它 昇 化 為 佛 教 解 脫 的 根 本 途 徑, 甚 至 概 括 成 佛 教 的 全 體 65 認 為 法 性 寂 然 為 止, 寂 而 常 照 名 觀 66, 又 止 觀, 曰 定 慧, 曰 寂 照, 曰 明 靜, 皆 同 出 而 異 名 也 67, 止 觀 就 是 寂 照 明 靜, 也 稱 定 慧 又 云 : 泥 洹 之 法, 入 乃 多 途, 論 其 急 要, 不 出 止 觀 二 法 止 乃 伏 結 之 初 門, 觀 是 斷 惑 之 正 要 ; 止 則 愛 養 心 識 之 善 資, 觀 則 策 發 神 解 之 妙 行 ; 止 是 禪 定 之 勝 因, 觀 是 智 慧 之 由 藉 當 知 此 之 二 法, 如 車 之 雙 輪, 鳥 之 雙 翼, 若 偏 修 習, 即 墮 邪 倒 68 泥 洹 即 涅 槃, 是 息 滅 煩 惱, 破 除 無 明 之 後 所 證 得 的 精 神 境 界 進 入 涅 槃 境 界 不 外 止 與 觀 兩 種 結 即 煩 惱, 惑 即 迷 惑, 修 止 是 克 服 煩 惱 的 初 階, 修 觀 是 斷 除 迷 惑 的 正 途 ; 修 止 可 以 息 滅 妄 想, 是 涵 養 心 識 的 最 佳 資 糧, 修 觀 能 夠 獲 得 智 慧, 是 啟 發 悟 解 的 重 要 方 法 ; 修 止 是 獲 得 禪 定 的 殊 勝 妙 因, 修 觀 是 顯 發 智 慧 的 必 要 途 徑 故 言 止 觀 如 車 之 雙 輪, 鳥 之 雙 翼, 兩 者 相 輔 相 成, 缺 一 不 可 智 顗 主 張 只 有 修 觀 才 能 入 定 ( 止 ), 只 有 入 定 才 能 發 慧 ( 觀 ); 真 正 的 止 必 然 能 明 照 ( 觀 ), 真 正 的 觀 必 然 能 寂 靜 ( 止 ) 69 而 止 觀 學 說 的 理 論 基 礎 是 它 的 實 相 論, 實 相 者, 指 世 界 不 依 賴 人 的 意 識 而 存 在 的 真 實 體 相, 是 大 乘 佛 教 哲 學 探 討 的 基 本 對 象, 與 真 如 真 諦 等 屬 於 同 類 範 疇 70 此 宗 是 佛 教 各 派 中 第 一 個 中 國 化 色 彩 較 濃 厚 的 宗 教 思 想 體 系, 其 實 相 論 63 潘 桂 明, 吳 忠 偉 : 中 國 天 台 宗 通 史 ( 南 京 : 鳳 凰 出 版 社,2008 年 7 月 ), 頁 同 註 7, 頁 229 及 同 註 1, 頁 摩 訶 止 觀, 大 正 藏 冊 46, 頁 2 上 67 修 習 止 觀 坐 禪 法 要, 大 正 藏 冊 46, 頁 462 上 68 同 註 67, 頁 462 中 69 劉 貴 傑 : 佛 教 哲 學 ( 臺 北 : 五 南 圖 書 公 司,2006 年 7 月 ), 頁 277~ 同 註 1, 頁

35 第 二 章 魏 晉 隋 唐 佛 教 思 想 概 況 是 以 主 觀 的 一 念 三 千 一 心 三 觀 和 三 諦 圓 融 作 為 這 個 體 系 的 中 心 內 容 71 佛 祖 統 記 記 載 二 祖 慧 文 無 師 自 悟 一 心 三 觀 的 妙 理 : 師 夙 稟 圓 乘, 天 真 獨 悟 因 閱 大 智 度 論, 引 大 品 云 : 欲 以 道 智 具 足 道 種 智, 當 學 般 若, 欲 以 道 種 智 具 足 一 切 智, 當 學 般 若 欲 以 一 切 智 具 足 一 切 種 智, 當 學 般 若 欲 以 一 切 種 智, 斷 煩 惱 及 習, 常 學 般 若 論 自 問 曰 : 一 心 中 得 一 切 智, 道 種 智, 一 切 種 智, 斷 一 切 煩 惱 及 習 今 云 何 言 以 一 切 智 具 定 一 切 種 智, 以 一 切 種 智 斷 煩 惱 及 習? 答 曰 : 實 一 切 一 時 得 72 慧 文, 北 齊 時 代 人 嘗 閱 大 智 度 論, 至 第 二 十 七 卷, 三 智 實 在 一 心 中 得 文, 證 一 心 三 智 又 讀 中 論, 至 觀 四 諦 品 因 緣 所 生 法 偈, 恍 然 大 悟, 頓 了 空 假 中 三 諦 之 深 旨 其 道 蹟 雖 不 甚 詳, 然 遠 承 龍 樹, 依 智 論, 立 一 心 三 觀, 奠 天 台 一 宗 之 基 礎 73 關 於 三 祖 慧 思, 佛 祖 統 記 云 : 至 於 悟 法 華 三 昧, 開 拓 義 門, 則 又 北 齊 ( 慧 文 ) 之 所 未 知 74 續 高 僧 傳 也 云 : 自 江 東 佛 法, 弘 重 義 門, 至 於 禪 法, 蓋 蔑 如 也 而 思 慨 斯 南 服, 定 慧 雙 開 晝 談 理 義, 夜 便 思 擇 故 所 發 言, 無 非 致 遠, 便 驗 因 定 發 慧, 此 旨 不 虛 南 北 禪 宗, 罕 不 承 緒 75 三 祖 慧 思 持 誦 法 華 經, 深 得 法 華 三 昧, 既 注 重 禪 法 的 實 踐, 又 重 視 義 理 的 研 究, 開 啟 天 台 宗 止 觀 雙 修 定 慧 並 進 的 宗 風, 為 智 顗 以 止 觀 為 核 心 的 天 台 義 理 及 其 實 踐 的 完 成 奠 定 了 基 礎 智 顗 大 師 別 傳 云 : 思 師 嘆 曰 : 非 爾 弗 證, 非 我 莫 識 所 以 入 定 者, 法 華 三 昧 前 方 便 也 ; 所 發 持 者, 初 旋 陀 羅 尼 也 縱 令 文 字 之 師 千 群 萬 眾, 尋 汝 之 辯 不 可 窮 矣, 於 說 法 人 中 最 為 第 一 76 智 顗 繼 承 慧 文 和 慧 思 的 有 關 論 述, 確 立 自 己 的 一 心 三 觀 說, 並 在 此 基 礎 上, 創 建 圓 融 三 諦 說, 進 而 又 據 性 具 學 說 而 完 成 一 念 三 千 說 一 念 三 同 註 21, 頁 98 同 註 9, 頁 177 下 ~178 下 同 註 7, 頁 228~229 同 註 9, 頁 180 下 75 續 高 僧 傳, 大 正 藏 冊 50, 頁 564 上 76 智 顗 大 師 別 傳, 大 正 藏 冊 50, 頁 192 上 25

36 . 華 嚴 一 真 法 界 思 想 研 究 千 是 智 顗 學 說 體 系 的 核 心, 代 表 天 台 哲 學 的 最 高 成 就 77 下 面 依 序 介 紹 之 : ( 一 ) 一 心 三 觀 一 心 三 觀 的 理 論 是 二 祖 慧 文 創 立, 也 就 是 一 心 能 同 時 觀 空 觀 假 觀 中 觀 是 真 智 的 表 現, 以 真 智 觀 空 假 中, 乃 因 緣 所 生 的 真 實 相, 不 論 是 本 體 界 或 現 象 界, 都 是 一 心 中 頓 得, 無 次 第 之 別, 這 是 甚 深 微 妙 不 思 議 之 境 摩 訶 止 觀 云 : 云 何 即 空? 並 從 緣 生, 緣 生 即 無 主, 無 主 即 空 云 何 即 假? 無 主 而 生, 即 是 假 云 何 即 中? 不 出 法 性, 並 皆 即 中 當 知 一 念 即 空 即 假 即 中, 並 畢 竟 空, 並 如 來 藏, 並 實 相 78 此 謂 一 切 法 都 由 各 種 條 件 具 備 而 發 生, 所 謂 緣 生 就 不 會 有 生 的 自 體, 而 成 了 空 ; 諸 法 雖 空, 卻 有 顯 現 的 表 象, 這 叫 做 假 ; 這 些 都 超 不 出 法 性, 不 待 造 作, 法 爾 自 然, 所 以 叫 做 中 一 念 心 即 徹 悟 的 當 體, 即 如 來 藏 即 究 竟 實 相 這 就 是 三 觀 追 求 的 終 極 目 標 79 因 緣 是 一 切 事 物 聯 繫 的 必 要 條 件 以 上 是 空 假 中, 一 一 相 即 之 義, 說 一 法 即 同 具 三 諦, 體 一 互 融 又 一 念 心 起, 即 足 以 融 攝 諸 法 界, 此 之 謂 中 道 實 相 又 一 切 境 相 既 是 中 道 實 相, 那 麼 眾 生 所 觀 一 切 境 相, 必 能 回 復 對 自 心 之 觀 照 體 察 故 復 云 : 若 解 一 心 一 切 心, 一 切 心 一 心, 遍 歷 一 切, 皆 是 不 可 思 議 境 雖 種 種 說, 只 一 心 三 觀 只 約 無 明 一 念 心, 此 心 具 三 諦, 體 達 一 觀, 此 觀 具 三 觀 80 修 學 的 法 門 有 萬 千 種, 由 一 心 通 達 三 觀, 便 能 證 得 中 道 實 相 就 現 實 立 場 而 論, 眾 生 無 明 一 念 心 和 真 如 實 相 是 有 著 對 立 與 依 存 的 微 妙 關 係, 無 明 滅 除, 一 心 就 恢 復 澄 淨 無 染, 通 達 三 觀, 通 達 一 切, 故 謂 之 一 心 三 觀 首 先, 天 台 宗 這 種 一 心 三 觀 的 觀 法 是 以 心 觀 心, 拿 我 們 主 觀 的 內 心 活 動 作 為 所 觀 之 境, 即 認 識 的 對 象 其 次, 把 一 心 三 觀 中 所 謂 空 觀 假 同 註 63, 頁 110 同 註 66, 頁 8 下 同 註 32, 頁 811~812 同 註 66, 頁 55 中 及 84 下 26

37 第 二 章 魏 晉 隋 唐 佛 教 思 想 概 況 觀 中 觀 的 觀 字 全 換 成 諦 字, 就 變 成 空 諦 假 諦 中 諦 的 三 諦 圓 融, 這 就 由 認 識 論 轉 到 真 理 論 81 ( 二 ) 三 諦 圓 融 一 心 三 觀 是 在 同 一 時 間 於 一 心 中 觀 緣 起 法 的 空 假 中 三 諦, 同 時 存 在, 互 不 妨 礙, 即 是 三 諦 圓 融 由 此 三 諦 圓 融 思 想 是 在 一 心 三 觀 的 基 礎 上 建 立 的 摩 訶 止 觀 云 : 一 念 心 起, 即 空 即 假 即 中 當 知 一 念 即 空 即 假 即 中, 非 三 而 三, 三 而 不 三 三 諦 具 足, 只 在 一 心, 若 論 道 理, 只 在 一 心, 即 空 即 假 即 中 三 諦 不 同, 而 只 一 念 82 空 假 中 之 三 諦 一 體 圓 融, 此 空 假 中 三 諦 本 無 礙 自 在, 實 即 一 體, 三 而 一, 一 而 三 此 在 了 知 一 切 諸 法 皆 由 心 生, 因 緣 虛 假 不 實, 故 空 ; 緣 生 諸 法 差 別, 故 假 實 則 假 空 是 從 兩 方 面 看, 假 不 離 空, 而 假 亦 即 空 不 著 於 空, 不 執 於 假, 即 曰 中 道 而 此 中 道, 亦 不 離 空 假, 亦 即 空 假, 故 曰 三 諦 圓 融 83 三 諦 從 一 念 一 心 中 緣 生, 不 落 空 假 中 三 諦, 同 時 不 離 空 假 中 三 諦, 因 此 說 一 心 圓 融, 無 礙 自 在 進 而 言 三 諦 圓 融 與 一 心 三 觀 中 密 不 可 分 的 關 係 : 若 法 性 無 明, 合 有 一 切 法 陰 界 入 等, 即 是 俗 諦 一 切 界 入, 是 一 法 界, 即 是 真 諦 非 一 非 一 切, 即 是 中 道 第 一 義 諦 如 是 遍 歷 一 切 法, 無 非 不 思 議 三 諦 云 云 若 一 法 一 切 法, 即 是 因 緣 所 生 法, 是 為 假 名, 假 觀 也 若 一 切 法 即 一 法, 我 說 即 是 空, 空 觀 也 若 非 一 非 一 切 者, 即 是 中 道 觀 即 中 論 所 說 不 可 思 議 一 心 三 觀, 歷 一 切 法 亦 如 是 若 因 緣 所 生 一 切 法 者, 即 方 便 隨 情 道 種 權 智 若 一 切 法 一 法, 我 說 即 是 空, 即 隨 智 一 切 智 若 非 一 非 一 切, 亦 名 中 道 義 者, 即 非 權 非 實 一 切 種 智 84 三 諦 三 觀 三 智 雖 有 名 義 上 的 差 別, 但 都 為 一 心 所 攝, 一 念 心 既 圓 融 三 觀 三 智, 又 圓 融 三 諦 作 為 認 識 主 體 的 心 與 認 識 對 象 的 三 諦 是 統 一 的, 一 同 註 21, 頁 109 同 註 66, 頁 8 下 ~9 上 及 84 下 ~85 上 同 註 6, 頁 165~166 同 註 66, 頁 55 中 27

38 . 華 嚴 一 真 法 界 思 想 研 究 心 同 時 具 足 三 觀 三 智 之 時, 也 就 具 足 了 三 諦, 這 就 是 一 心 三 諦, 這 一 心 三 諦 的 實 質 也 就 是 圓 融 三 諦 85 將 一 心 三 觀 與 三 諦 圓 融 的 道 理, 運 用 在 止 觀 實 踐 修 行 上, 那 麼 真 諦 真 如 就 是 空 與 假 的 結 合, 也 就 是 此 處 所 說 的 中 道 ; 而 中 道 的 實 相 就 是 空 與 假 的 表 現 維 摩 經 玄 疏 也 云 : 若 觀 此 一 念 無 明 之 心, 非 空 非 假, 一 切 諸 法, 亦 非 空 假, 而 能 知 心 空 假, 即 照 一 切 法 空 假, 是 則 一 心 三 觀, 圓 照 三 諦 之 理 86 一 念 無 明 之 心, 一 切 諸 法, 皆 處 在 非 空 非 假 的 虛 寂 狀 態 之 中, 若 能 徹 瞭 心 為 空 假, 便 照 見 一 切 法 亦 是 空 假 心 法 空 假 合 一 之 表 現, 謂 之 中 道, 亦 即 在 調 和 本 體 界 與 現 象 界 的 矛 盾, 此 乃 真 如 實 義 此 為 天 台 宗 的 真 理 論, 乃 是 三 諦 圓 融, 實 是 一 心 三 觀 的 延 伸 ( 三 ) 一 念 三 千 最 能 代 表 智 顗 思 想 的, 是 他 晚 期 提 出 的 性 具 實 相 說 87, 所 謂 觀 念 念 心, 無 非 法 性 實 相 88 實 相 法 性 就 是 一 念 三 千 的 本 體 論 觀 音 玄 義 云 : 世 是 隔 別, 即 十 法 界 之 世, 亦 是 十 種 五 陰, 十 種 假 名, 十 種 依 報, 隔 別 不 同, 故 名 為 世 也 間 是 間 差, 三 十 種 世 間 差 別, 不 相 謬 亂, 故 名 為 間 各 各 有 因, 各 各 有 果, 故 名 為 法 各 各 有 界 畔 分 齊, 故 名 為 界 今 就 一 法 界 復 有 十 法, 所 謂 如 是 相, 性, 究 竟 等, 十 界 即 有 百 法, 十 界 相 互 則 有 千 法 故 明 十 種 法 界, 三 十 種 世 間, 即 是 所 觀 之 境 也 此 境 復 為 二, 所 謂 自, 他 他 者 謂 眾 生 佛, 自 者 即 心 而 具 89 天 台 宗 將 凡 夫 與 聖 者, 分 為 十 界, 即 地 獄 餓 鬼 畜 生 阿 修 羅 人 天, 此 六 者 名 為 六 凡 ; 聲 聞 緣 覺 菩 薩 佛, 此 四 者 名 為 四 聖, 合 為 十 法 界 85 同 註 63, 頁 維 摩 經 玄 疏, 大 正 藏 冊 38, 頁 529 上 87 同 註 1, 頁 同 註 66, 頁 100 上 89 觀 音 玄 義, 大 正 藏 冊 34, 頁 884 中 28

Microsoft Word - 發布版---規範_全文_.doc

Microsoft Word - 發布版---規範_全文_.doc 建 築 物 無 障 礙 設 施 設 計 規 範 內 政 部 97 年 4 年 10 日 台 內 營 字 第 0970802190 號 令 訂 定, 自 97 年 7 月 1 日 生 效 內 政 部 97 年 12 年 19 日 台 內 營 字 第 0970809360 號 令 修 正 內 政 部 101 年 11 年 16 日 台 內 營 字 第 1010810415 號 令 修 正 目 錄 第 一

More information

概 述 随 着 中 国 高 等 教 育 数 量 扩 张 目 标 的 逐 步 实 现, 提 高 教 育 质 量 的 重 要 性 日 益 凸 显 发 布 高 校 毕 业 生 就 业 质 量 年 度 报 告, 是 高 等 学 校 建 立 健 全 就 业 状 况 反 馈 机 制 引 导 高 校 优 化 招

概 述 随 着 中 国 高 等 教 育 数 量 扩 张 目 标 的 逐 步 实 现, 提 高 教 育 质 量 的 重 要 性 日 益 凸 显 发 布 高 校 毕 业 生 就 业 质 量 年 度 报 告, 是 高 等 学 校 建 立 健 全 就 业 状 况 反 馈 机 制 引 导 高 校 优 化 招 I 概 述 随 着 中 国 高 等 教 育 数 量 扩 张 目 标 的 逐 步 实 现, 提 高 教 育 质 量 的 重 要 性 日 益 凸 显 发 布 高 校 毕 业 生 就 业 质 量 年 度 报 告, 是 高 等 学 校 建 立 健 全 就 业 状 况 反 馈 机 制 引 导 高 校 优 化 招 生 和 专 业 结 构 改 进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及 时 回 应 社 会 关 切 的 一 项

More information

鱼类丰产养殖技术(二).doc

鱼类丰产养殖技术(二).doc ...1...1...4...15...18...19...24...26...31...35...39...48...57...60...62...66...68...72 I ...73...88...91...92... 100... 104... 144... 146... 146... 147... 148... 148... 148... 149... 149... 150... 151...

More information

疾病诊治实务(一)

疾病诊治实务(一) ...1...4...5...8...13...14...15...18...18...19...22...25...26...27...29...30...32...35 I ...38...42...43...45...48...51...53...56...59...60...60...61...63...65...67...69...72...74...77...80...82...84 II

More information

名人养生.doc

名人养生.doc I...1...3...4...6... 11...14...18...22...26...29...31...38...45...49...56...57...59...61...67 ...72...73...75...77...80...83...85...91...92...93...95...96...97... 103... 107... 109... 110... 112... 118...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40B9C5B871A661B0CFABC8AE61C2A7AB55ACE3A8735FA7F5ABD8BFB3B9C5B871A661B0CFABC8AE61C2A7AB55ACE3A873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40B9C5B871A661B0CFABC8AE61C2A7AB55ACE3A8735FA7F5ABD8BFB3B9C5B871A661B0CFABC8AE61C2A7AB55ACE3A8732E646F63> 嘉 義 地 區 客 家 禮 俗 研 究 第 一 章 前 言 嘉 義 地 區 的 客 家 族 群 約 略 可 分 為 福 佬 客 詔 安 客 與 北 部 客 等 三 種 類 別, 其 分 佈 區 域 以 海 線 地 區 平 原 地 形 沿 山 地 區 為 主 有 相 當 多 的 北 部 客 家 人, 是 二 次 大 戰 末 期 和 戰 後 初 期 才 移 民 嘉 義, 是 什 麼 因 素 令 許 多

More information

05301930

05301930 國 立 中 正 大 學 法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河 川 砂 石 法 規 範 之 探 討 - 以 採 取 土 石 及 挖 掘 河 川 認 定 基 準 為 主 指 導 教 授 : 盧 映 潔 博 士 研 究 生 : 王 瑞 德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零 一 年 五 月 目 錄 第 一 章 緒 論... 1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機... 1 第 二 節 研 究 目 的... 3 第 三 節 研

More information

中老年保健必读(十).doc

中老年保健必读(十).doc ...1...2...3...4...5...6...8...9... 11 - -...13...15...17...18...20...22...23...25...26...28 I II...30...32...34...35...38...40...42...44...46...47...48...50...52...53 X...55...56...57...58...60...61...63...65

More information

23 29 15.6% 23 29 26.2% 3 25 2 15 1 5 1,542 12,336 14,53 16,165 18,934 22,698 25,125 25 2 15 1 5 5,557 7,48 8,877 11, 13,732 17,283 22,485 23 24 25 26

23 29 15.6% 23 29 26.2% 3 25 2 15 1 5 1,542 12,336 14,53 16,165 18,934 22,698 25,125 25 2 15 1 5 5,557 7,48 8,877 11, 13,732 17,283 22,485 23 24 25 26 4, 197823 2916.3%29 335, 23 29.5% 23 29 16.3% 14 35 33,535 14 135 13 125 1,292 1,3 1,38 1,314 1,321 1,328 1,335 3 25 2 15 1 5 1. 1.1 13,582 15,988 1.4 18,322 11.6 11.9 21,192 24,953 3,67 9. 8.7 12 1 8

More information

海淀区、房山区(四)

海淀区、房山区(四) ...1...1...2...7...8...9... 11... 15... 17... 17... 18... 19... 20... 21... 23... 25... 28... 31... 32 I ... 35... 36... 37... 39... 42... 43... 48... 53... 54... 58... 63... 64... 65... 66... 68... 71...

More information

穨ecr1_c.PDF

穨ecr1_c.PDF i ii iii iv 1 2 3 4 5 5555522 6664422 77722 6 7 8 9 10 11 22266 12833 1894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8.14 2.15 2.18 26 27 28 29 30 31 2.16 2.18 5.23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More information

穨2005_-c.PDF

穨2005_-c.PDF 2005 10 1 1 1 2 2 3 5 4 6 2 7 3 11 4 1 13 2 13 3 14 4 14 5 15 6 16 7 16 8 17 9 18 10 18 2005 10 1 1. 1.1 2 1.2 / / 1.3 69(2) 70(2) 1.4 1.5 1.6 2005 10 1 2. 2.1 2.2 485 20(8) (a) (i) (ii) (iii) (iv) 571

More information

北京理工大学.doc

北京理工大学.doc ( )...1...6...8...10...20...22...24...28...30...32...40 I ...53...55...61 ( )...62...71...74 ( )...77...81...84...86...88...89...91...92...96...99... 110...111... 112 II ... 113... 114... 115... 116...

More information

尲㐵.⸮⸮⸮⸮⸮

尲㐵.⸮⸮⸮⸮⸮ I...1...2...3...4...5...6...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6 II...27...28...28...29...30...31...32...34...35...36...37...38...39...39...40...41...43...43...44...45...46...47...48...48...49...50

More information

东城区(下)

东城区(下) ...1...1...2...3...9...9... 12... 12... 17... 17... 18... 19... 20... 29... 31... 37... 41... 70... 73 I ... 74... 78... 78... 79... 80... 85... 86... 88... 90... 90... 90... 92... 93... 95... 95... 96...

More information

果树高产栽培技术(一).doc

果树高产栽培技术(一).doc ( ) ...1...1...3...10... 11...12...15...17...18...19...20...22...23...24...26...27...28...30...31...32 I ...36...38...40...41...42...44...45...47...48...49...50...51...52...53...55...58...59...60...61...62...66...67

More information

物质结构_二_.doc

物质结构_二_.doc I...1...3...6...8 --... 11 --...12 --...13 --...15 --...16 --...18 --...19 --...20 --...22 --...24 --...25 --...26 --...28 --...30 --...32 --...34 --...35 --...37 --...38...40 II...41...44...46...47...48...49...51...52...55...58

More information

水力发电(九)

水力发电(九) ...1...17...20...26...27...30...33...34...36...37...44...47...49...58...77...79...90...96...107 I ...114...115...132...134...137...138...139...140...142...142...144...146...146...146...148...148...149...149...150...151...151...152

More information

中国古代文学家(八).doc

中国古代文学家(八).doc ...1...5...26...27...43...44...48...50...52...54...55...57...60...61...62...63...65...67...68 I ...69...70...71...75...77...78...82...84...95...98...99... 101... 103... 107... 108... 109... 110...111...

More information

景观植物(一)

景观植物(一) ...1...5...6...8... 11...13...15...18...21...23...26...29...43...51 5...53...58...62...63...65 I ...67...70...72...74...76...77...78...80...81...84...85...87...88...90...92...94...97... 109... 113... 115...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目录.doc

Microsoft Word - 目录.doc 教 学 管 理 文 件 汇 编 目 录 教 育 法 规 和 指 导 性 文 件 1.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高 等 教 育 法 1 2.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教 师 法 8 3. 普 通 高 等 学 校 学 生 管 理 规 定 12 4. 高 等 学 校 学 生 行 为 准 则 18 5.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学 位 条 例 19 6. 高 等 学 校 教 学 管 理 要 点

More information

园林植物卷(三).doc

园林植物卷(三).doc I II III IV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84k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More information

厨房小知识_一_

厨房小知识_一_ ... 1... 1... 2... 3... 3... 5... 6... 7... 7... 8... 10...11... 12... 13... 15... 17... 18... 19... 19... 20... 23... 24... 24 ... 26... 26... 29... 30... 31... 32... 33... 34... 37... 38... 40... 41...

More information

中南财经大学(七).doc

中南财经大学(七).doc ...1...16...20...22...31...32...34...37...38...40...44...46...54...58...59...60...61 I ...62...63...70...77...79...81...84...90...93...95...95...97... 100... 102... 104... 105... 106... 107... 109... 113

More information

1................................... 1................................... 2......................................... 3......................................... 4.............................. 5.........................................

More information

赵飞燕外传、四美艳史演义

赵飞燕外传、四美艳史演义 \ I... 1...1...8... 9... 9...9...11...13...16...19...22...25...28...33...36...39...42 II...46...48...51...55...58...62... 67...67...70...73...76...79...83...86...89...92...96...99... 102... 105... 108...

More information

厨房小知识(五)

厨房小知识(五) I...1...2...3...4...5...6 ()...7 ()...9...10...10... 11...12...13...14...15...15...16...18...19...20...20...21...21 II...24...27...28...29...29...31...32...33...34...35...36...38...38...39...40...40...41...42...42...43...44...44...47...48...50...50

More information

最新监察执法全书(十八).doc

最新监察执法全书(十八).doc .............. I ..................................................... II .......................................... III ... 2003......... IV ,

More information

园林植物卷(十二).doc

园林植物卷(十二).doc ... 1... 4... 8... 8... 9... 9...11... 13... 15... 20... 23... 30... 31... 36... 39... 40... 43 I ... 47... 52... 57... 60 1... 65 2... 71 (3)... 78... 81... 87... 89... 91... 94... 95... 97 ( )... 100...

More information

华东师范大学.doc

华东师范大学.doc ...1...3...4...5...6...7 ( )...9 ( )...10...16...19...21...22...23...27...27...31...31 I II...33...34 ( )...36 () ( )...44 () ( ) ( )...49 ( )...54...56...60 ( )...64...70...81...89 2004...95...97...99...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 I...1...1...4...4...6...6...13...24...29...44...44...45...46...47...48...50...50...56...60...64...68...73...73...85...92...99...105...113...121...127 ...127...131...135...142...145...148 II III IV 1 2

More information

乳业竞争_一_

乳业竞争_一_ ...1...7...10... 11...14...17...18...19...21...23...25...26...28 50...30...31 48...31 3000...34...35...37 I ...40...44...45...48...50...51...55...56...58...58...60 ()...62 ()...66...71...72...72...73...76...77

More information

最新执法工作手册(十).doc

最新执法工作手册(十).doc ......................................... I ......... 2003....................................... II III............................................................ IV..............................................................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1 1...1...3...5...6...8...8...15...16...19 21...21...24...25...26...29...30...33...36...38...41...41 ( )...41...42...48...48...57...57...63...67...67...67...67...71...74 I ...76...76...79...81...82...82...83...83...83...84...84...85...85...85

More information

最新执法工作手册(十六)

最新执法工作手册(十六) ............................................. I ................................... II ........................... 2001......... III IV......................................... ........................

More information

中国政法大学(六).doc

中国政法大学(六).doc ...1...6...8 2004... 11...15 2003...16...20...29...32...34...38...39...42...43...44...48 I ...53...58...61...63...71...75...77...79...83...91...94...95...98... 100... 102... 102... 105... 106... 107...

More information

胎儿健康成长.doc

胎儿健康成长.doc ...1...2...5...6...7...8...9... 11...13...15...16...17...19...22...22...23...24...25 I II...26...27...30...31...32...33...36...38...38...39...40...43...44...46...46...47...48...50...52...54...55...59 ...62

More information

bnbqw.PDF

bnbqw.PDF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 1 2 16 1608 100004 1 ( 2003 2002 6 30 12 31 7 2,768,544 3,140,926 8 29,054,561 40,313,774 9 11,815,996 10,566,353 11 10,007,641 9,052,657 12 4,344,697

More information

1. 本文首段的主要作用是 A. 指出 異蛇 的藥用功效 說明 永之人爭奔走焉 的原因 B. 突出 異蛇 的毒性 為下文 幾死者數矣 作鋪墊 C. 交代以蛇賦稅的背景 引起下文蔣氏有關捕蛇的敘述 2. 本文首段從三方面突出蛇的 異 下列哪一項不屬其中之一 A. 顏色之異 B. 動作之異 C. 毒性之

1. 本文首段的主要作用是 A. 指出 異蛇 的藥用功效 說明 永之人爭奔走焉 的原因 B. 突出 異蛇 的毒性 為下文 幾死者數矣 作鋪墊 C. 交代以蛇賦稅的背景 引起下文蔣氏有關捕蛇的敘述 2. 本文首段從三方面突出蛇的 異 下列哪一項不屬其中之一 A. 顏色之異 B. 動作之異 C. 毒性之 1. 本文首段的主要作用是 A. 指出 異蛇 的藥用功效 說明 永之人爭奔走焉 的原因 B. 突出 異蛇 的毒性 為下文 幾死者數矣 作鋪墊 C. 交代以蛇賦稅的背景 引起下文蔣氏有關捕蛇的敘述 2. 本文首段從三方面突出蛇的 異 下列哪一項不屬其中之一 A. 顏色之異 B. 動作之異 C. 毒性之異 3. 太醫以王命聚之 中的 以 字與下列哪一項的 以 意思相同 A. 以齧人 B. 而吾以捕蛇獨存

More information

nb.PDF

nb.PDF 3 4 5 7 8 9..10..15..16..19..52 -3,402,247-699,783-1,611,620 1,790,627 : - - -7,493 - -1,687 2,863 1,176 2,863 - -148,617 - - 12,131 51,325 - -12,131-2,165 14-2,157 8-3,393,968-794,198-1,620,094 1,781,367

More information

第三章

第三章 第 三 章 :2017 年 行 政 長 官 產 生 辦 法 - 可 考 慮 的 議 題 行 政 長 官 的 憲 制 及 法 律 地 位 3.01 基 本 法 第 四 十 三 條 規 定 :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行 政 長 官 是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的 首 長, 代 表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行 政 長 官 依 照 本 法 的 規 定 對 中 央 人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edu-re~1.doc

Microsoft Word - edu-re~1.doc 前 言 學 習, 可 以 為 個 創 造 未 來 ; 教 育, 能 夠 為 社 會 開 拓 明 對 個 而 言, 教 育 可 以 幫 助 每 個 發 展 潛 能 建 構 知 識 及 提 升 個 素 質 ; 它 賦 予 每 個 掌 握 前 途 和 開 拓 未 來 的 能 力 對 社 會 而 言, 教 育 不 單 可 以 培 育 才, 而 且 具 有 ㆒ 個 更 深 層 的 意 義, 它 給 予 社 會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1993 79 2010 9 80 180,000 (a) (b) 81 20031,230 2009 10,610 43 2003 2009 1,200 1,000 924 1,061 800 717 600 530 440 400 333 200 123 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500 2003 15,238 2009 31,4532003 2009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8 单元一儿童文学理论

Microsoft Word - 08 单元一儿童文学理论 单 元 ( 一 ) 儿 童 文 学 理 论 内 容 提 要 : 本 单 元 共 分 成 三 个 小 课 目, 即 儿 童 文 学 的 基 本 理 论 儿 童 文 学 创 作 和 儿 童 文 学 的 鉴 赏 与 阅 读 指 导 儿 童 文 学 的 基 本 理 论 内 容 包 括 儿 童 文 学 的 基 本 含 义 儿 童 文 学 读 者 儿 童 文 学 与 儿 童 年 龄 特 征 和 儿 童 文 学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哲 學 與 生 命 教 育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呂 氏 春 秋 音 樂 思 想 研 究 研 究 生 : 何 貞 宜 指 導 教 授 : 陳 章 錫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零 一 年 六 月 六 日 誌 謝 論 文 得 以 完 成, 最 重 要 的, 是 要 感 謝 我 的 指 導 教 授 陳 章 錫 博 士, 老 師 總 是 不 辭 辛 勞 仔 細 閱 讀 我 的 拙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3.3.1 - 一年級散文教案.doc

Microsoft Word - 3.3.1 - 一年級散文教案.doc 光 明 英 來 學 校 ( 中 國 文 學 之 旅 --- 散 文 小 說 教 學 ) 一 年 級 : 成 語 ( 主 題 : 勤 學 ) 節 數 : 六 教 節 ( 每 課 題 一 教 節 ) 課 題 : 守 株 待 兔 半 途 而 廢 愚 公 移 山 鐵 杵 磨 針 孟 母 三 遷 教 學 目 的 : 1. 透 過 活 動, 學 生 能 說 出 成 語 背 後 的 含 意 2. 學 生 能 指

More information

第32回独立行政法人評価委員会日本貿易保険部会 資料1-1 平成22年度財務諸表等

第32回独立行政法人評価委員会日本貿易保険部会 資料1-1 平成22年度財務諸表等 1 12,403 2,892 264,553 19,517 238,008 10,132 989 36 9,869 2,218 250 122 ( 126 108 1,563 278 159 260 478 35,563 1,073 74 190,283 104,352 140,658 20,349 16,733 21,607 (21,607) 58,689 303,699 339,262 339,262

More information

項 訴 求 在 考 慮 到 整 體 的 財 政 承 擔 以 及 資 源 分 配 的 公 平 性 下, 政 府 採 取 了 較 簡 單 直 接 的 一 次 性 減 稅 和 增 加 免 稅 額 方 式, 以 回 應 中 產 家 庭 的 不 同 訴 求 ( 三 ) 取 消 外 傭 徵 費 6. 行 政 長

項 訴 求 在 考 慮 到 整 體 的 財 政 承 擔 以 及 資 源 分 配 的 公 平 性 下, 政 府 採 取 了 較 簡 單 直 接 的 一 次 性 減 稅 和 增 加 免 稅 額 方 式, 以 回 應 中 產 家 庭 的 不 同 訴 求 ( 三 ) 取 消 外 傭 徵 費 6. 行 政 長 2013 年 1 月 23 日 的 立 法 會 會 議 葛 珮 帆 議 員 就 幫 助 中 產 動 議 的 議 案 ( 經 單 仲 偕 議 員 及 莫 乃 光 議 員 修 正 ) 進 度 報 告 在 2013 年 1 月 23 日 的 立 法 會 會 議 上, 由 葛 珮 帆 議 員 就 幫 助 中 產 動 議 的 議 案, 經 單 仲 偕 議 員 及 莫 乃 光 議 員 修 正 後 獲 得 通 過

More information

(f) (g) (h) (ii) (iii) (a) (b) (c) (d) 208

(f) (g) (h) (ii) (iii) (a) (b) (c) (d) 208 (a) (b) (c) (d) (e) 207 (f) (g) (h) (ii) (iii) (a) (b) (c) (d) 208 17.29 17.29 13.16A(1) 13.18 (a) (b) 13.16A (b) 12 (a) 209 13.19 (a) 13.16A 12 13.18(1) 13.18(4) 155 17.43(1) (4) (b) 13.19 17.43 17.29

More information

马太亨利完整圣经注释—雅歌

马太亨利完整圣经注释—雅歌 第 1 页 目 录 雅 歌 简 介... 2 雅 歌 第 一 章... 2 雅 歌 第 二 章... 10 雅 歌 第 三 章... 16 雅 歌 第 四 章... 20 雅 歌 第 五 章... 25 雅 歌 第 六 章... 32 雅 歌 第 七 章... 36 雅 歌 第 八 章... 39 第 2 页 雅 歌 简 介 我 们 坚 信 圣 经 都 是 神 所 默 示 的 ( 提 摩 太 后 书

More information

二零零六年一月二十三日會議

二零零六年一月二十三日會議 附 件 B 有 关 政 策 局 推 行 或 正 在 策 划 的 纾 缓 及 预 防 贫 穷 措 施 下 文 载 述 有 关 政 策 局 / 部 门 为 加 强 纾 缓 及 预 防 贫 穷 的 工 作, 以 及 为 配 合 委 员 会 工 作, 在 过 去 十 一 个 月 公 布 及 正 在 策 划 的 新 政 策 和 措 施 生 福 利 及 食 物 局 (i) 综 合 儿 童 发 展 服 务 2.

More information

(1) (2) (3) 1. (1) 2

(1) (2) (3) 1. (1) 2 0386 71.32% 14A 1 (1) (2) (3) 1. (1) 2 (a) (b) (i) (ii) (iii) 3 (iv) (a) (b) (c) (d) 6% 4 2013 3 26 [2013]624 10 5 2013 6 28 [2013]1246 2015 3 [2015]351 0.2 6 [2015]748 180C 7 * * 8 14A (2) 417,800,000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12-2\256\325\260\310\267|\304\263\254\366\277\375.doc)

(Microsoft Word - 1012-2\256\325\260\310\267|\304\263\254\366\277\375.doc) 國 立 屏 北 高 級 中 學 101 學 年 度 第 2 學 期 第 2 次 校 務 會 議 紀 錄 壹 會 議 名 稱 :101 學 年 度 第 2 學 期 第 2 次 校 務 會 議 貳 時 間 :102 年 6 月 28 日 ( 星 期 五 ) 下 午 13 時 10 分 參 地 點 : 本 校 圖 書 館 四 樓 視 聽 會 議 室 肆 出 列 席 人 員 : 詳 如 簽 到 簿 伍 主

More information

(i) (ii) (iii) (iv) 380,000 [ ] , , % % % 5.5% 6.5%

(i) (ii) (iii) (iv) 380,000 [ ] , , % % % 5.5% 6.5% [] [] [] [] [] [] [] 1961 40 2,000 1990 [] (i) (ii) 38 (i) (ii) (iii) (iv) 380,000 [ ] 201017,763 201422,457 20152020 7.1% 2010 2020 2010 2015 6.2% 20152020 2010 2015 20152020 7.1% 5.5% 6.5% 2010 2011

More information

厨房小知识(四)

厨房小知识(四) I...1...2...3...4...4...5...6...6...7...9...10... 11...12...12...13...14...15...16...17...18...18...19...22...22 II...23...24...25...26...27...27...28...29...29...30...31...31?...32...32...33?...33...34...34...35...36...36...37...37...38...38...40

More information

妇女更年期保健.doc

妇女更年期保健.doc ...1...2...3...5...6...7 40...8... 11...13...14...16...17...19...20...21...26...29...30...32 I ...34...35...37...41...46...50...51...52...53...54...55...58...64...65 X...67...68...70...70...74...76...78...79

More information

小儿传染病防治(上)

小儿传染病防治(上) ...1...2...3...5...7...7...9... 11...13...14...15...16...32...34...34...36...37...39 I ...39...40...41...42...43...48...50...54...56...57...59...59...60...61...63...65...66...66...68...68...70...70 II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03430333234B875B9B5A448ADFBBADEB27AA740B77EA4E2A5555FA95EAED6A641ADD75F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03430333234B875B9B5A448ADFBBADEB27AA740B77EA4E2A5555FA95EAED6A641ADD75F2E646F63> 聘 僱 人 員 管 理 作 業 參 考 手 冊 行 政 院 人 事 行 政 總 處 編 印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3 月 序 人 事 是 政 通 人 和 的 關 鍵 是 百 事 俱 興 的 基 礎, 也 是 追 求 卓 越 的 張 本 唯 有 人 事 健 全, 業 務 才 能 順 利 推 動, 政 府 施 政 自 然 績 效 斐 然 本 總 處 做 為 行 政 院 人 事 政 策 幕 僚 機

More information

女性青春期保健(下).doc

女性青春期保健(下).doc ...1...4...10... 11...13...14...15...17...18...19...20...21...22...23...24...26...27...30...31 I ...32...33...36...37...38...40...41...43...44...45...46...47...50...51...51...53...54...55...56...58...59

More information

避孕知识(下).doc

避孕知识(下).doc ...1...3...6...13...13...14...15...16...17...17...18...19...19...20...20...23...24...24...25 I ...25...26...26...27...28...28...29...30...30...31...32...34...35 11...36...37...38...40...42...43...44...44...46

More information

孕妇饮食调养(下).doc

孕妇饮食调养(下).doc ...1...2...5...9 7...9...14...15...16...18...22...23...24...25...27...29...31...32...34 I ...35...36...37...39...40...40...42...44...46...48...51...52...53...53...54...55...56...56...58...61...64 II ...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80...83...85...87...88

More information

禽畜饲料配制技术(一).doc

禽畜饲料配制技术(一).doc ( ) ...1...1...4...5...6...7...8...9...10... 11...13...14...17...18...21...23...24...26 I ...28 70...30...33...35...36...37...39...40...41...49...50...52...53...54...56...58...59...60...67...68...70...71

More information

中老年保健必读(十一).doc

中老年保健必读(十一).doc ...1...2...4...6...8...9...10...12...14...15...17...18...20...22...23...25...27...29 I ...30...32...35...38...40...42...43...45...46...48...52...55...56...59...62...63...66...67...69...71...74 II ...76...78...79...81...84...86...87...88...89...90...91...93...96...99...

More information

i

i i ii iii iv v vi 1 2 3 4 5 (b) (a) (b) (c) = 100% (a) 6 7 (b) (a) (b) (c) = 100% (a) 2 456 329 13% 12 120 7.1 0.06%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b)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

More information

怎样使孩子更加聪明健康(七).doc

怎样使孩子更加聪明健康(七).doc ...1...2...2...4...5 7 8...6...7...9 1 3... 11...12...14...15...16...17...18...19...20...21...22 I II...23...24...26 1 3...27...29...31...31...33...33...35...35...37...39...41...43...44...45 3 4...47...48...49...51...52

More information

i

i i ii iii iv v vi 1 g j 2 3 4 ==== ==== ==== 5 ==== ======= 6 ==== ======= 7 ==== ==== ==== 8 [(d) = (a) (b)] [(e) = (c) (b)] 9 ===== ===== ===== ===== =====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 ] 18 19

More information

女性美容保健(四).doc

女性美容保健(四).doc ...1...4...6...8...9...10... 11...12...13...15...18...20...21...22...26...33...39...43 I II...47...52...53...59...60...63...65...68...69...71...73 1.5 ml...78...79...85...88...90...94...95...97...98...

More information

學 習 內 容 元 素 一 直 透 過 中 小 學 校 課 程 相 關 課 題 培 養, 如 : 小 學 常 識 科 人 文 學 科 和 科 學 科 等 這 些 從 沒 有 因 為 德 育 及 國 民 教 育 科 課 程 指 引 在 2012 年 擱 置 而 有 任 何 改 變 4. 教 育 局 持

學 習 內 容 元 素 一 直 透 過 中 小 學 校 課 程 相 關 課 題 培 養, 如 : 小 學 常 識 科 人 文 學 科 和 科 學 科 等 這 些 從 沒 有 因 為 德 育 及 國 民 教 育 科 課 程 指 引 在 2012 年 擱 置 而 有 任 何 改 變 4. 教 育 局 持 立 法 會 CB(4)1287/14-15(01) 2015 年 7 月 15 日 會 議 討 論 文 件 立 法 會 教 育 事 務 委 員 會 在 學 校 推 行 德 育 及 公 民 教 育 前 言 本 文 件 旨 在 就 學 校 教 育 中 推 行 德 育 及 公 民 教 育 的 進 展 ( 包 括 基 本 法 教 育 及 推 廣 對 一 國 兩 制 的 認 識 ), 匯 報 德 育 及 公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45 43 71 48 50 177 45 19 43 19 CEO 178 50 16 8 8011 1159 1191 2358 509 8276 907 3708601() 179 1181 10698305 756 71 1246 1315 48 180 509 28 39 41 41 28 39 181 41 41 182 36 8315 3708 1499 5.28 15 C3 5.34

More information

新婚夫妇必读(九).doc

新婚夫妇必读(九).doc ...1...3...4...5...9...9...10...12...14 3...19...20...22...27...28...30...31...35...37 I 13...39...44...48...49...50...51...54...55...58...60...62...63...66...67...68...70...71 TOP10...73...77...79...80

More information

FEELING COMFORTABLE ABOUT SEX

FEELING COMFORTABLE ABOUT SEX 轻 松 性 谈 只 要 你 轻 松 自 然 的 面 对 自 己 的 性 生 活, 就 能 轻 松 自 然 的 与 人 谈 性 " 1. 自 幼 开 始 用 直 接 而 尊 重 的 态 度 来 解 释 男 孩 子 割 包 皮 和 女 孩 子 的 生 殖 器 官 是 什 么 回 事 让 儿 女 明 白 上 帝 所 创 造 的 身 体 是 可 爱 的. 当 幼 儿 开 始 对 自 己 的 身 体 产 生

More information

390 1975 23 664 25 117 1986 Km % % % I 3.61 23.1 387.8 15.4 35.8 A 2.21 14.1 300.1 11.9 33.44 B 1.40 9.0 87.7 3.5 2.36 II 6.11

More information

婴幼儿护理(四).doc

婴幼儿护理(四).doc I...1 &...6...10 5...15...18...21...25...27...29...33...37...38...39 9...40...48...53...57...57 3...58 II...60...61...62...67...70...71...71...72...75...79...80...81...85...86...87...88 20...89...93...94...96...98...99

More information

說 明 會 內 容 全 民 健 保 暨 施 行 細 則 修 正 之 承 保 重 點 與 案 例 說 明 二 代 健 保 實 施 後 就 醫 權 益 更 有 保 障 補 充 保 險 費 知 識 自 我 檢 測 及 討 論 附 錄 全 民 健 康 保 險 保 險 費 負 擔 金 額 表 ( 四 )- 職

說 明 會 內 容 全 民 健 保 暨 施 行 細 則 修 正 之 承 保 重 點 與 案 例 說 明 二 代 健 保 實 施 後 就 醫 權 益 更 有 保 障 補 充 保 險 費 知 識 自 我 檢 測 及 討 論 附 錄 全 民 健 康 保 險 保 險 費 負 擔 金 額 表 ( 四 )- 職 第 二 三 類 投 保 單 位 二 代 健 保 實 務 說 明 會 行 政 院 衛 生 署 全 民 健 康 保 險 局 南 區 業 務 組 說 明 會 內 容 全 民 健 保 暨 施 行 細 則 修 正 之 承 保 重 點 與 案 例 說 明 二 代 健 保 實 施 後 就 醫 權 益 更 有 保 障 補 充 保 險 費 知 識 自 我 檢 測 及 討 論 附 錄 全 民 健 康 保 險 保 險 費

More information

小儿疾病防治(四).doc

小儿疾病防治(四).doc ...1...3...6...10...12...13...14...15...17...20...21...22...23...23...24...25 B...28...31...32 I ...33...35...37...40...41...43 X...44...45...47...49...50...52...52...54...56...57...59...61...62...62...63...66

More information

怎样使孩子更加聪明健康(五).doc

怎样使孩子更加聪明健康(五).doc ...1...8...13...19...22...27...35...37 0-1...43...47...50...54...58...62...64...66...71...76...78 I ...81...83...84...86...87...88...90...92...93...94...97...99... 102... 105... 109... 110...111 ABC...

More information

ii

ii 1 7 1 213 16 1 401258) H183 17M ........................................................................ ii.................................................................. 1...................................................................

More information

名人养生.doc

名人养生.doc ( 20 010010) 787 1092 1/32 498.50 4 980 2004 9 1 2004 9 1 1 1 000 ISBN 7-204-05940-9/R 019 1880.00 ( 20.00 ) I...1...3...4...6... 11...14...18...22...26...29...31...38...45...49...56...57...59...61...67

More information

常见病防治(二).doc

常见病防治(二).doc ( 20 010010) 787 1092 1/32 498.50 4 980 2004 9 1 2004 9 1 1 1 000 ISBN 7-204-05940-9/R 019 1880.00 ( 20.00 ) ...1...9...17...25...34...41...49...54...55...55...57...64...65...67...68...69...69...70...71

More information

女性减肥健身(一).doc

女性减肥健身(一).doc 1...1...3...4...5...7 IN...10...13 smart...17...18...19...19...25...31...33...34...36...37...41...44 I ...47...48 6...52...55 7...59...62...64...66...67...69...71...73...75...82...88...90...92...93...98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報告.doc

Microsoft Word - 報告.doc 德 蘭 中 學 同 行 萬 里 高 中 學 生 內 地 交 流 計 劃 2011-2012 湖 北 水 利 及 工 業 規 劃 與 文 化 探 索 之 旅 日 期 : 2012 年 2 月 22 日 至 26 日 隨 團 老 師 : 葉 美 寶 團 員 姓 名 : 楊 綺 婷 胡 夢 吟 關 可 瑤 蔡 沅 汶 黎 佩 霖 梅 如 霞 吳 長 虹 劉 綺 霞 胡 子 祈 李 詠 詩 1 ( 一 )

More information

奥运风云榜(上).doc

奥运风云榜(上).doc ...1 1920...3 1896 2004...5...8...8 9... 11 8 9...13...14...16...20...31...36 TP10...39...46...47...49...49 I II...50 2004 2008...52...56...59...64...67 1500...68...69...70...71...76...82...86...89...92

More information

肝病养生.doc

肝病养生.doc ...1...2...3...4...6...7...8...9... 11... 11...14...16...18...19...20...21...22...24...25 I ...26...29...30...32...37...38...40...43...46...47...49...53...61...72...72...73...75...77...80...81...82...84

More information

3510619-t02aplp

3510619-t02aplp [ ] 2009 3 17 (i) (ii) (iii) (iv) 2010 11 26 58 2013 9 282013 2013 2013 11 12 2013 2013 2013 12 30 (i)(ii) (iii) (iv) (v) 2014 11 26 (i) (ii) (iii) (iv) 1994 2 26 1994 9 1 1994 8 29 1994 9 1 2009 6 15

More information

华北电力大学(下).doc

华北电力大学(下).doc ...1...5 ( )...6...7...14...21...26...30...32...36...41...47...51...55 I ...57...60...71...77 151 ( )...82 ( )...89 ( )...94 ( )...95 ( )...97 ( )... 100... 102... 104... 104... 107... 108... 109 ( )2004

More information

明星资料大全(八).doc

明星资料大全(八).doc ...1...3...4...5...5...7...9...10...12...16...18...19...21...23...24...28...29...32...34...35...40...43...44 I II...46...46...48...48...50...51...52...53...54...55...56...57...59...60...61...63...66...76...78...80...82...85...86...88...90...91

More information

春季养生(上).doc

春季养生(上).doc I... 1...1...2...3...5...8...13...13...14...17...19...20...22 100...24...25...26...27...28...31 II...34...38...39...41...42...44...45...47...50...52...54...58...59...60...62...69...69...72...73...74...76...80

More information

1. 血 液 對 身 體 細 胞 的 重 要 性 身 體 得 以 健 康 運 作, 最 主 要 靠 的 是 血 管 內 的 血 液 ; 它 帶 著 養 分 與 氧 給 細 胞, 並 帶 回 廢 雜 物 及 二 氧 化 碳 排 出 體 外, 若 此 血 管 阻 塞 導 致 運 作 不 順 時, 各 部

1. 血 液 對 身 體 細 胞 的 重 要 性 身 體 得 以 健 康 運 作, 最 主 要 靠 的 是 血 管 內 的 血 液 ; 它 帶 著 養 分 與 氧 給 細 胞, 並 帶 回 廢 雜 物 及 二 氧 化 碳 排 出 體 外, 若 此 血 管 阻 塞 導 致 運 作 不 順 時, 各 部 慢 性 疾 病 真 相 大 揭 開 作 者 : 陳 鴻 烈 自 然 療 法 醫 師 著 作 : 協 和 岩 寶 的 神 奇 療 效 慢 性 病 的 醫 療 革 命 排 毒 與 細 胞 修 護 現 任 : 中 日 負 離 子 協 會 理 事 長 協 和 溫 泉 ( 股 ) 公 司 董 事 長 手 機 ( 台 灣 )0936914100,( 大 陸 )15816194647 1. 血 液 對 身 體 細

More information

未命名-2

未命名-2 2 3 4 5 18 6 7 8 1,430 28 15 24 9 1 0 1 1 1 2 85% 260 1 3 1 4 1 5 15 29 1 6 1 7 200 6 1 8 75% 21 1 9 2006 2 0 2 1 2020 2 2 360 2 3 360 2006 2 4 2 5 2 6 2 7 2 8 2 9 3 0 3 1 3 2 3 3 3 4 3 5 3 2 3 6 3 7 3

More information

Policy Agenda

Policy Agenda ( ) 2 3 4 5 6 7 8 16 9 1 0 6 8% 7 0% 260 1 1 1 2 1 3 1 4 3 6 0 2 0 0 6 1 5 1 5 1 9 1 6 1 7 75% 1 8 2 1 1 9 2 0 2 0 2 0 2 1 2 0 00 1 0 00 15 24 2 2 2 3 2 4 2 5 2 6 2 7 2 8 2 9 3 0 3 1 2 3 2 3 3 3 3 4 3

More information

中国奶粉业_一_

中国奶粉业_一_ ...1...1...2...4...5...8...9 2004...12...13...18...24...25...26...28...29...30 04...32 ( )...39 ( )...41 I ...44...44...47...48...49...53...55...56...58...61...62...63...66 1/4...72...74...75 5...82...83...83...84...85

More information

基 隆 市 103 年 度 人 口 統 計 分 析 單 位 名 稱 : 基 隆 市 政 府 主 計 處 編 印 時 間 :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4 月 目 錄 壹 前 言...1 貳 簡 要 分 析...3 一 人 口 概 況...3 ( 一 ) 人 口 數 與 人 口 密 度...3 ( 二 ) 戶 數 與 戶 量...3 ( 三 ) 各 行 政 區 人 口 概 況...4 二 人 口

More information

女性美容保健(七).doc

女性美容保健(七).doc ...1...4...6...9...10... 11...14...18...23...24...26...28...30...32...34...38...39...40 I ...42...46...48...50...52...54...56...59...62...64...67...68...70 10...71...74...77 OL...78...81...85...86...87

More information

(i) (ii) (iii) (i) (ii) (iii) (iv) 1. 2

(i) (ii) (iii) (i) (ii) (iii) (iv) 1. 2 696 14A.35(1) 14A 1 (i) (ii) (iii) (i) (ii) (iii) (iv) 1. 2 14A.35(1) 14A.35(1) 14A.35(1) 14A.35(1) 2. 2.1 A. 3 (i) (ii) (iii) (iv) (1) (i)(ii) 4.5 6.5 6.5 7 (2) (iii) (a) 74 (b) 500 4 (3) (iv) PID PID

More information

最新执法工作手册(一百六十九).doc

最新执法工作手册(一百六十九).doc .................................... I ................................. II ...... 2000... 2000..................... III ........................ IV [2002]8 ()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