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matized) 7 (0) () 8 00 8-00 00 8-0 0-08 7 00 - 脉 000 7 7 7 8-7 87-007 8 80-288-



Similar documents
4 5 (R. Rorty) (Philosophy and the Mirror of Nature) (normal) (system) (abnormal) (incommensurability) (edification, Bildung) 6 (Gadamer) (therapeutic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曹美秀.pdf

梁漱溟對陽明學的創新思考向度與時代回應

¡È±m v


西漢晚期以來,儒家思想對社會已有了深入的影響,當時不論士庶,普遍對孝悌之行抱有由衷的敬意。在此背景下,原本存在於大家庭的治家之法,在士人階層發生了深刻而微妙的變化。士人立身以禮、躬行實踐的結果,推動著家庭內的倫理關係趨向於嚴謹規矩。

Microsoft Word - 09王充人性論_確定版980317_.doc

59-81


道 家 思 想 有 著 相 當 大 的 成 分 是 落 在 身 學 傳 統 的 範 疇, 特 別 是 人 萬 物 與 道 的 關 係 時, 身 學 的 觀 看 視 野 特 別 有 其 解 釋 性, 事 實 上, 在 道 家 的 思 維 中 並 不 是 不 存 在

093_114_Koh_khee_heong

Abstract The formation of sacred mountains is an essential topic in the field of history of Chinese religions. The importance of mountain in Chinese t

人10 漢儒董仲舒的人性論試探.DOC

5 5 - b 凖 -206-

<4D F736F F 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33-57

2002???,,,, 60, 3,, 1985, 4,, 1987, 1991,,, ,,, , , 21, , 7,1999 7,,, 12 8, ,7,90,,,90, , 3 ( 1

<4D F736F F D2035B171AB73B6CBA8ECAB73A6D3A4A3B6CBA158B3AFA46CA9F9BB50B169A445C4D6AABAB750B94AB8D6B9EFA4F1ACE3A873>

Microsoft Word - 6.劉昭明.doc

2005 5,,,,,,,,,,,,,,,,, , , 2174, 7014 %, % 4, 1961, ,30, 30,, 4,1976,627,,,,, 3 (1993,12 ),, 2

18世纪东亚儒教思想的地形

中文篇吊



1-34

高餐通識教育學刊 第六期 On the Tea Culture in Verses of the Yuan Dynasty Shu-Hung Chuang Assistant professor,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Abstract Tang poetry, Sung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Abstract The One bear Water (Tai-I-Sheng-Shuei) comes from the book of bamboo in the Ch u s tomb at Kuo-Dia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meaning of T

8 戲劇學刊 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Peking opera and Modern Drama in Shanghai during the Isolated Island Period: Two Different Kinds of MingmoYihen and t

0.a.b Farzeen Baldrian-Hussein Baldrian- Hussein, Farzeen, Procédés secrets du Joyau magique-traité d alchimie taoïste du XI siécle. Paris: Les Deux O

A-錢穆宗教觀-171

*王心齋說得好:「天理者,」

Microsoft Word - 6-誤入與遊歷_黃東陽_p _.doc


<4D F736F F D20B169B74FC5EF2020A8E2A9A4B0EABB79B1D0ACECAED1A56AA8E5B8D6BA71BFEFBFFDA4A7ACE3A8732E646F63>


47-75

<4D F736F F D20D0ECB7C9D4C6A3A8C5C5B0E6A3A92E646F63>



Microsoft Word - 論東亞儒者理解經典的途徑及其方法論問題.doc

<4D F736F F D20B2F8A74AA4AF5FA578C657A175BCC6A6ECB6D7AC79A176BB50A46AB3B0A175A454BAF4A658A440A176AC46B5A6A641B1B4>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188 一般論文 The Pursuit of Reality in Family Catastrophe and Crystal Boys Hung, San-Hui PhD Candidate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entral U

~ ~ ~

Microsoft Word - TIP006SCH Uni-edit Writing Tip - Presentperfecttenseandpasttenseinyourintroduction readytopublish


一 前 提 戰 國 楚 道 家 之 作 二 簡 短 的 篇 幅 與 兩 階 段 的 論 述 -124-

Microsoft Word - 愛、讀冊-吳美樺.doc

-- Hsu Ko s The Ghost of the Pretty Woman :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movie and the original book Hsin-Li Chiang Ching Kuo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nd

2005 3,, :,,,, (),,,,, [],,,,,,,,,,, (),, (,, ),,,,,,,,,,,,,,,,,,,,,,,,,( ),, :,,, :,?,,, :,1999,




Microsoft Word - 01林文彬


60,,,, ( ) ;,,,,,,,, ( ),, :,,,,,,,,,,,,,,,,,,,,,,,,, ;,,,,,, : :,,,,,,,,,,,,,,,,,, ( ),,( ) 11

An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Liu Zong-Yuan s Story of He-Jian : Also on Liu s Reflections and Writings on Human Desires Fang Jie * Abstract Both Liu

Microsoft Word - 13丁帆.doc

158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1 期

Abstract Yiwei( 易 緯 )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Yi ( 易 )study of Han dynasty. It had rich meanings and close relation with other parts

03

度 身 體 活 動 量 ; 芬 蘭 幼 兒 呈 現 中 度 身 體 活 動 量 之 比 例 高 於 臺 灣 幼 兒 (5) 幼 兒 在 投 入 度 方 面 亦 達 顯 著 差 異 (χ²=185.35, p <.001), 芬 蘭 與 臺 灣 幼 兒 多 半 表 現 出 中 度 投 入 與 高 度

Microsoft Word - Alan Jameson's Master's Thesis.pdf

中 國 文 化 大 學 藝 術 研 究 所 美 術 組 碩 士 論 文 現 代 女 性 體 態 美 初 探 此 論 文 為 藝 術 學 碩 士 學 位 之 部 分 要 求 指 導 教 授 : 歐 豪 年 研 究 生 : 賴 嚴 禾 中 華 民 國 98 年 06 月

清  华  大  学

32 庶 民 文 化 研 究 第 11 期 圖 14 七 品 夏 朝 冠, 新 竹 李 錫 金 家 族 傳 世 文 物, 國 立 台 灣 歷 史 博 物 館 藏 ( 引 自 張 淑 卿 等 2013, 頁 ) 4 小 結 透 過 文 物 的 實 際 觀 察, 得 知 目 前 現 有 的

2 黃 俊 傑 一 引 言 二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權 力 的 支 配 三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的 政 治 性 解 讀 四 結 論 一 引 言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傳 統 的 重 大 特 徵 之 一, 在 於 經 典 解 釋 與 政 治 權 力 之 間, 具 有 極

untitled

朝陽人文社會學刊 第五卷第一期 壹 引言 陰陽五行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哲學思想 對於傳統文化有過廣泛 而持久的影響 1 從商周至近代 縱觀陰陽五行學說的發展歷程 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內涵 表現出不同的特色 關於陰陽五行 的起源 學術界有許多不同的理論與見解 至今仍是見仁見智 2 古 代正史當中 以 五

<4D F736F F D203820BDD7A848B171A4E5AABAA55FA8CAAED1BC6720B071C541B5BE2E646F63>

戲劇研究 第二期 9 0 周育德 金水 中國戲史略 鄧濤 劉立文 中國古代戲劇文學史 張 庚 郭漢城 中國戲曲通史 廖奔 劉彥君 中國戲曲發展 12 史 等都或簡或繁地把它當作論題 就中後兩部著墨較多 自然也較富於參考 價值 而盧前之書成書較早 已將花雅爭衡分為三期 始於秦腔 繼以徽調

<4D F736F F D203720A4E8AA46BEF0A16DAC4CAC4EB8E2A8A5A16EB5FBB3B3B8D620B169AB57ACD52E646F63>

何繼文 232 詩代表因此分析黃詩的肌理特色也會從詩史的宏觀角度出發考察評價黃庭 堅對 詩法 演進所起的作用他主要從三方面探討黃庭堅詩的價值 一 薈萃宋詩 之長為宋詩之祖 二 以古人為師以質厚為本 三 運用 逆筆 本文即從 以上三方面展開討論闡述翁方綱評論黃庭堅詩的觀點剖析其背後的詩學理論依 據探討

從詩歌的鑒賞談生命價值的建構

< D313738B1F5A46CB5C4B773B1B42DB4BFA5C3B8712E706466>

2001 4,,,,, 1983,,, :,,,,,,,,,, :, 70 80, 1984,,,,,,,,,, 80,, ( ),,,,,,,,,,,,,,,,,,,, 4

Microsoft Word 中文目錄.doc

摘 要 生 與 死 所 引 起 的 傷 逝 憂 生, 是 文 學 作 品 中 重 要 的 母 題, 每 個 人 對 死 亡 的 詮 釋 和 面 對 死 亡 的 態 度, 將 會 影 響 其 生 命 思 維 和 處 世 方 式, 透 過 歷 史 時 間 意 識 的 貫 穿, 文 人 對 於 生 死 的

2002 2,,,,,,, ,,,,,,,,,, 1907,1925,, ,, , 1928,1934,1934 5,, ,, ,,,,

¿ Ê£º˝

Microsoft Word v...doc

44 韓 儒 鄭 三 峰 的 闢 佛 論 楊 祖 漢 壹 引 言 鄭 道 傳 ( 號 三 峰, 生 年 不 詳, 卒 於 1398 年 ) 是 韓 國 高 麗 朝 末 朝 鮮 朝 初 的 重 要 儒 者, 亦 是 朝 鮮 朝 開 國 君 王 朝 鮮 太 祖 李 成 桂 的 重 要 幕 僚 李 成 桂

Microsoft Word - 王家岭矿难报道的意识形态差异(2011.2译文)(修正).doc

328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2 期 (1) (2) A Valerie Hansen, Changing Gods in Medieval China,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

<4D F736F F D20312E5FA473AEFCB867AED5AA605FBB50B04BCFC8AABAAFABB8DCACE3A8732E646F63>

<4D F736F F D20B4C2B6A7BEC7B3F8B2C4A451B4C12DA5D8BFFD2E646F63>

苗 栗 三 山 國 王 信 仰 及 其 地 方 社 會 意 涵 The Influences and Implications of Local Societies to Three Mountain Kings Belief, in Taiwan Miaoli 研 究 生 : 林 永 恩 指 導

01何寄澎.doc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佛教与中国士大夫的人文精神

A Study of the Educational Thoughts of Wang Lung-Hsi Wen-Shu Huang* Abstract Wang Lung-Hsi( ), the leader of the Wang School in the central Ch

untitled

Microsoft Word - 口試本封面.doc

Microsoft Word - 103袁光儀.doc

Transcription:

00 87 7 良 知 與 知 覺 析 論 羅 整 菴 與 歐 陽 南 野 的 論 辯 一 論 辯 的 緣 起 經 過 與 雙 方 的 前 見 7- -7-0 - (NSC7-0-H-00-0- MY) 0 (0) (8) (0) -287-

(thematized) 7 (0) () 8 00 8-00 00 8-0 0-08 7 00 - 脉 000 7 7 7 8-7 87-007 8 80-288-

() 8 10 () 11 12 87 7 8 袠 0 07-0 10 7-11 12-289-

(prejudices) 13 - - 14 15 16 17 13 8 14-7 15 0 16 17 - 覩 -290-

18 19 着 20 21 22 23 18 19 20 7 21 22 7 23-8 007-291-

二 羅 整 菴 駁 斥 良 知 即 天 理 而 主 張 良 知 即 知 覺 而 非 天 理 的 論 據 ( 一 ) 良 知 即 知 覺 (homogeneous) (heterogeneous) 輙 輙 24 25 24 8 25-292-

(Vorstellungskraft, faculty of representation) 26 perception 27 28 26 7 27 8 70 28 1986 5 85-293-

( 二 ) 良 知 非 天 理 29 30 31 29 30 8-31 却 000 8 87 (dualism) -294-

32 33 34 32 輙 153-154 33 34-295-

0-08 35 8 (substance) (reality) (reality) reality (moral creative reality) 87 (substance) (accident) (reality) (nothing) (reality) 35 0 00 0-0 -296-

却 36 ( 三 ) 天 地 萬 物 無 良 知 36-297-

37 (reality) 38 37-38 -298-

着 39 ( 四 ) 致 知 易 簡, 忽 略 格 物 工 夫 40 迹 礲 39 7 40-299-

41 42 43 却 44 45 41 0 42 43 7 44 45-300-

三 歐 陽 南 野 申 明 良 知 即 天 理 而 非 知 覺 的 論 據 ( 一 ) 良 知 非 知 覺 46 47 46 47-301-

48 49 (0-) (Immanuel Kant, 7-80) (intellectual intuition) 50 48 7 00-0 49 70 8 50 87 8 8-0 -302-

51 52 却 53 54 51 1 16 52 53-0 8 54 8-303-

55 56 0 008-78 55 0 56 000 7 8-304-

( 二 ) 良 知 即 天 理 57 58 59 57 58-7 59 7-305-

60 60 8-306-

( 三 ) 天 地 萬 物 皆 有 良 知 61 62 63 61 7 62 63 8-307-

64 却 却 65 64 7-8 65 8-308-

( 四 ) 格 物 致 知 是 本 領 工 夫 66 礲 礲 67 66 67 8-309-

68 四 良 知 與 知 覺 之 辯 的 哲 學 意 義 69 70 71 87-72 68 0 69 7 00 70 0 71 7 72-310-

73 74 (-) 75 76 8-00 0-0- 00-7 73 0-74 - 007 77 75 8 b-7a 76 1651-1708 1682-1751 서울 1986 202-203 문석 윤 조선 후기의 주요 논쟁과 갱검 한국국학진흥원 국학연구실 Ⅲ 안동 한국국학진흥원 2005 325-340 의 철학과 조선학자들의 논변 1999 4-311-

00-077 77 78 79 80 77 8 78 7 79 80-312-

81-81 -313-

良 知 與 知 覺 析 論 羅 整 菴 與 歐 陽 南 野 的 論 辯 -7 - 關 鍵 詞 : 羅 整 菴 歐 陽 南 野 良 知 知 覺 天 理 -314-

Liangzhi and Zhijue: An Analysis of the Debate between Luo Zhengan and Ouyang Nanye LIN Yueh-hui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mportant debate conducted by Luo Zhengan (1465-1547), a master of the Zhu Xi school, and Ouyang Nanye (1496-1554), a scholar of the (Wang) Yang-Ming school, during the Ming dynasty. Luo and Ouyang debated on the ideas of liangzhi (original knowing) and zhijue (the faculty of representation), which also implicated theore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Zhu Xi and Yang-Ming schools of Neo-Confucianism. Luo, closely following the theoretical structure of Zhu Xi s idea of xinxing (mind-nature), made a rigid distinction between mind and nature. He interpreted Yang-ming s liangzhi in terms of zhijue, identified Yang-ming s liangzhi being tianli (the heavenly principle) with treating zhijue as nature, and argued vehemently that liangzhi and tianli are far from one and the same thing. In contrast, Ouyang was well-versed in Yang-ming s dialectical thinking that both substance and function come from the same source. By clarifying the relationship of liangzhi and zhijue being inseparable and immiscible, he was opposed to treating zhijue as liangzhi. Liangzhi and tianli are one and the same thing, Ouyang contended. As a result, we have found in the debate two contradictions. One concer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angzhi and tianli; that is, Luo s liangzhi and tianli being far from one and the same thing contradicts Ouyang s liangzhi and tianli being one and the same thing. The other contradiction resides in what underlies the above two propositions. Justifying their respective positions regarding liangzhi and tianli, Luo appealed to identifying liangzhi with zhijue, and Ouyang denied liangzhi being zhijue. This paper intends to fulfill three objectives: First, to disclose the theoretical presuppositions of the Zhu Xi and Yang-Ming schools; secondly, to indicate the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in understanding the subject (whether mind being zhijue or liangzhi) and the ontological substance (tianli) between Zhu Xi and Yang-Ming schools; thirdly, to suggest that, in the context of either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or East Asian Confucianism, this debate on liangzhi and zhijue is a philosophical topic rich in contents and worthy of more attention. Keywords: Luo Zhengan Ouyang Nanye liangzhi (original knowing) zhijue (faculty of representation) tianli (heavenly principle) -315-

徵 引 書 目 007 8 000 8 87 87 00 00 007 00 008 00 00 000 8 000 8 8 8 00 87 007 00 7 00-8 -316-

문석윤 조선 후기의 주요 논쟁과 갱검 한국국학진흥원 국학연구실 안동 한국국학진흥원 00 서울 8 의 철학과 조선학자들의 논변 -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