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 經 學 研 究 集 刊 第 十 二 期 Shi-Jing, Shu-Jing and The Teaching of Achieve Virtues:Interpretation of Confucianism of Citation of Shi-Jing, Shu-Jing in Wu-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196 經 學 研 究 集 刊 第 十 二 期 Shi-Jing, Shu-Jing and The Teaching of Achieve Virtues:Interpretation of Confucianism of Citation of Shi-Jing, Shu-Jing in Wu-"

Transcription

1 2012 年 5 月 頁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 詩 書 與成德之教 郭店楚簡 五行 與 緇衣 引 詩 書 的儒學詮釋 謝君直 摘要 1993 年出土之郭店楚墓儒家竹簡文獻 其中 五行 與 緇衣 本文表現出引證 詩 書 之章法經由 五行 與 緇衣 所引 詩 書 文獻與相關詞章義理之對比 可知 五行 篇引 詩 乃證道德心與天人合德 緇衣 篇乃引 詩 書 證德政 刑罰之道 言行的道德性 益友與天道觀職是 在先秦儒家對古代經典的哲學詮釋活動中 儒學一方 面視 詩 書 不啻詩文與歷史文書記載 且將經典意義置於思想脈絡來理解與闡發 另一 方面 儒學視經典詮釋乃成德之教之實踐理論 經由詮釋 詩 書 以印證永恆的價值理念 此纔是經典詮釋之積極意義 關鍵字 郭店 五行 緇衣 詩 書 儒家哲學 經典 南華大學哲學與生命教育學系 195

2 196 經 學 研 究 集 刊 第 十 二 期 Shi-Jing, Shu-Jing and The Teaching of Achieve Virtues:Interpretation of Confucianism of Citation of Shi-Jing, Shu-Jing in Wu-Sing and Zhi-Yi of Guodian bamboo Chun-Chih Hsieh Abstract The Confucian manuscripts of Guodian bamboo which unearthed in 1993, five virtues (Wu-Sing) and Zhi-Yi of the manuscripts quoted the book of songs (Shi-Jing) and the book of historical documents(shu-jing). The citation of Wu-Sing, which about Shi-Jing focus on moral mind and unity of the virtue of heaven and man. The citation of Zhi-Yi, which about Shi-Jing and Shu-Jing focus on moral politics, principle of punishments, morality of speech and act, benevolent friend and the way of heaven. Therefore, Pre-Chin Confucianism confirms that Shi-Jing and Shu-Jing are the books of classic about thinking, which besides as the books of songs and historical documents; on the other hand, Confucian classics include the teaching of achieve virtues and practical theory by interpreting Shi-Jing and Shu-Jing. And this is the positive meaning of interpretation of the classics. Key Terms: Guodian, Five Virtues (Wu-Sing), Zhi-Yi, The Book of Songs (Shi-Jing), The Book of Historical Documents(Shu-Jing), Confucianism, Classic Associate Professor, Nanhua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and Life Education

3 詩 書 與成德之教 郭店楚簡 五行 與 緇衣 引 詩 書 的儒學詮釋 197 一 觀 八佾 中孔子回應子夏 起予者商也 始可與言詩已矣 其彼此將詩文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素以為絢兮 之理解 由 繪事後素 之解讀 昇華為先質後禮之詮釋 將詩義 賦予道德內涵1 推擴詩的意義可知孔子與孔門弟子對於詩學固無意於純文學之賞析 學 詩 對孔子師生而言 乃是意義之開展如此儒學詮釋亦可見 學而 中 子貢引 衛風 淇澳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藉此作為說法 喻示其明瞭孔子教導進德之不已 2 是則引詩乃在 指引成德而孔子之引 書 亦是以成德之教為要 如 為政 記載 或謂孔子曰 子奚 不為政 子曰 書云 孝乎惟孝 友于兄弟 施於有政 是亦為政 奚其為為政 藉 由引 尚書 逸文 孔子學說傳達了為政的基本精神在倫理 如此言 詩 與說 書 之方法雖是 斷章取義 然考 斷章取義 的典故源於 左傳 襄公二十八年 記載 齊慶封好田而耆酒 與慶舍政 則以其內實遷于盧蒲嫳氏 易內而飲酒數日 國遷 朝焉使諸亡人得賊者 以告而反之 故反盧蒲癸癸臣子之 有寵 妻之慶舍之 士謂盧蒲癸曰 男女辨姓 子不辟宗 何也 曰 宗不余辟 余獨焉辟之 賦詩斷 章 余取所求焉 惡識宗 癸言王何而反之 二人皆嬖 使執寢戈而先後之3 倘若 賦詩斷章 必然存在著 余取所求焉 之意向 則在詮釋者的語境中 即存在著意義 的脈絡 經由還原意義的發展歷程 應能在所斷篇章中發掘思想是以從思想詮釋的視野而 言 斷章取義 未必是消極的 引證 詩 書 作為論理方法 並以為導出深刻意義 亦 是保持傳統典籍與儒學理論之聯繫 1993 年出土之 郭店楚墓竹簡 其儒家文獻中 五行 引 詩 與 緇衣 引 詩 書 之章法 乃重新提供吾人探究儒學如何對詩書經典進行詮釋活動之資料本文之作即 分析郭店楚簡 五行 與 緇衣 之經典詮釋 並論述其儒學意涵 且即此申論儒學與經典 之關係 朱子注引楊氏曰 甘受和 白受采 忠信之人 可以學禮苟無其質 禮不虛行 此 繪事 後素 之說也孔子曰 繪事後素 而子夏曰 禮後乎 可謂能繼其志矣非得之言意之表者能 之乎商賜可與言詩者以此若夫玩心於章句之末 則其為詩也固而已矣所謂起予 則亦相長之義 也 朱熹 四書章句集註 臺北 鵝湖出版社 2000 年 下引 學 庸 論 孟 皆 據此 不再註明 朱子注曰 子貢自以無諂無驕為至矣 聞夫子之言 又知義理之無窮 雖有得焉 而未可遽自足也 故引是詩以明之 引據仝上 杜預注 孔穎達疏 春秋左傳正義 阮元重刻 十三經注疏 臺北 藝文印書館發行 1989 年 下同此

4 198 二 五行 無引 書 而共七章引 詩 其思想脈絡以第四章為線索 4 不仁 思不能清不智 思不能長不仁不智 未見君子 憂心不能 惙惙 既見 君子 心不能悦 亦既見止 之 亦既覯止 之 我心則悦 此之謂也不仁 思不能清不聖 思不能輕不仁不聖 未見君子 憂心不能 忡忡 既見君子 心不能降 5 此章引 詩 出自 召南 草蟲 其中 未見君子 二條未遵照原文 廖名春先生認為此乃 簡文活用 詩 文以論事 將正說變成了反說 6易言之 五行 以 心不能悅 與 心不 能降 表達不仁 不智與不聖之遺憾 並由此回應上引簡文前一章所強調 五行皆形於内而 時行之 謂之君子士有志於君子道謂之志士善弗為亡近 德弗志不成 智弗思不得思 不清不察 思不長不形 7 不形不安 不安不樂 不樂亡德 其意謂士有志於君子道乃應具 備仁之思 智之思與聖之思 倘若無此道德意識 則不僅意味士人在踐履價值實踐的過程中 未能有 清 長 與 輕 等內涵 亦是反映士人之實踐未能安樂於德性之中而且據簡 文 形於內 與 不形於內 的區分8 志士之君子道乃強調士人之道德實踐應該由內至外 從內涵德性轉化為德行 而非徒恃形於外之行為表現是以 未見君子 固是 憂心不能 之 忡忡 或 惙惙 然而若未能含具德性之思 則 既見君子 亦必是於心未安倘如以 此檢視 五行 之引 草蟲 則毋論 詩序 與 毛詩傳 之解讀為婦女以禮自防 9 抑或 一般解讀為婦人懷念遠行丈夫10 簡文引 詩 皆無關於婦德或思念之情感 然其文脈亦非全 然脫離詩文 而是從詩文中提煉出 心思 之作用 藉此喻示道德之內在性 詮釋道德實踐 4 筆者分章是以楚簡 五行 之墨釘符號 簡別下同此 本文引 五行 文獻除了根據荊門市博物館編 郭店楚墓竹簡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98 年 與李 零 郭店楚簡校讀記 增訂本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2 年 外 另參考劉信芳 簡帛五行 解詁 臺北 藝文印書館 2000 年 魏啟鵬 簡帛 五行 箋釋 臺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 2000 年 龐樸 竹帛 五行 篇校注及研究 臺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 2000 年 有關馬王堆 帛書 五行 及其 說 的文獻亦皆參考自後三者的著作 行文中不再另外註出 6 郭店楚簡引 詩 論 詩 考 收入同氏著 新出楚簡試論 臺北 台灣古籍出版公司 2001 年 p.69又 草蟲 前二章為 喓喓草蟲 趯趯阜螽未見君子 憂心忡忡亦既見止 亦既覯 我心則降 陟彼南山 言采其蕨未見君子 憂心惙惙亦既見止 亦既覯止 我心則說 毛 詩正義 本自阮元重刻 十三經注疏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89 年 下同此 7 此句帛書本作 思不長不得 思不輕不形 比竹簡本多了 聖之思也輕 的表述參照 五行 強 調 仁之思也清 智之思也長 及 聖之思也輕 的相互關係 帛書本文句於文意較為完整 8 簡文序論云 仁形於内謂之德之行 不形於内謂之行義形於内謂之德之行 不形於内謂之行禮 形於内謂之德之行 不形於内謂之行智形内謂之德之行 不形於内謂之行 9 胡承珙 毛詩後箋 合肥 黃山書社 1999 年 p 屈萬里 詩經詮釋 臺北 聯經出版公司 1983 年 p.24 裴普賢 詩經評註讀本 臺北 三 民書局 1990 年 p

5 詩 書 與成德之教 郭店楚簡 五行 與 緇衣 引 詩 書 的儒學詮釋 199 乃應著力於價值意識之彰顯 如此纔是士君子之充分表現 對於 心 作為價值意識的意義 五行 另以 慎獨 觀念來表述 且亦是引 詩 說之 淑人君子 其儀一也 能為一 然後能為君子 慎其獨也 五行 引 曹風 鳲鳩 喻君子慎獨根據該詩首章 鳲鳩在桑 其子七兮淑人君子 其儀一兮其儀一兮 心如結兮 簡文未引全章詩文乃以 一心 隱喻慎獨之義而且察簡 文該章上接 聖之思也輕 聞君子道則玉音 之章 並呼應下章之 金聲而玉振之 有德 者也 則慎獨不唯指此一心 且在簡文 善 人道也 德 天道也 的思想脈絡下 亦有天 人合德而為一之謂11易言之 形於內的德之行雖有五種 然卻歸諸一心之運作 呈顯 人 道之內在道德性12 進而與天道相呼應 強調唯有道德心纔能與天道相聯繫 形塑由人道到天 道的反思 再者 帛書本引 詩 比楚簡本多 鳲鳩在桑 其子七兮 句 凸顯 七 與 一 在 數量上的對照 相合歷來以 心之均一 解 鳲鳩 之詮釋13 故帛書本引 詩 應傾向譬喻 慎獨之功夫義 亦即強調心之實踐行為之均一 而與簡文隱喻天人互動之表述有異簡帛 五 行 引 詩 用意之出入 亦可從帛書本 然後能為君子 184 行 後之重文符號來比較義 理上的差異此即帛書本該句接下言 君子慎其獨 乃著重道德行為者的實際活動之表述 而與簡文單述 慎其獨 以顯一心之表達有別換言之 雖然簡文帛書二者在章法結構上無 二致 皆透過引詩隱喻天人合德中 心 之關鍵性 然而在個別字句表述上 簡文文本傾向 表達天人架構的互動 而帛書文本則傾向彰顯天人架構中 心 之因素的活動義 帛書 五 行說 即明顯朝此思想面向說解14 楚簡 五行 分二章敘述 慎獨 另一章云 金聲而玉振之 的命題乃 天道思想 其文義理強調道德價值雖由人道賦予 然此一價值之普遍 性的根源不在人文活動 而是上溯至形而上的天道 並藉由樂音的和諧性表達天人合德的完滿互動 呈現人道與天道在價值意涵上的整體性拙著 郭店楚簡儒家哲學研究 臺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 2008 年 p.58 黃俊傑先生謂 形於內 的 形 字 應作呈顯解 意指將內在於心的 五形 仁義禮智聖 彰顯 出來的狀態 馬王堆帛書 五行篇 形於內 的意涵 收入 孟學思想史論 卷一 附錄 二 臺北 東大圖書公司 1991 年 根據清人胡承拱整理各家之說與引詩用意 鳲鳩 當在諷刺用心不一 而顯用心均一之重要 毛 詩後箋 p 合肥 黃山書社 1999 年 五行說 解 淑人君子 其儀一兮 重在 言其所以行之義之一心也 強調人道實踐中之 一心 概念 更甚者 在解釋 為一 與 為君子 的關係上主張 以多為一 與 以夫五為一也 意謂 道德對象上的統攝 帛書說進一步解釋該統攝為 慎其心之謂也 此即 慎獨 然而在帛書說的 理解中 以心解 獨 須進一步演繹為 一 而且此一是 五夫為一心 亦即強調心之唯一 由 此纔有 德之一 然後完成天道之德易言之 五行說 之慎獨觀念不唯指明心之道德義 還在 獨 的特性上顯現心之 一德 而且此一德之價值只能指涉天道 再經 乃德已 功夫纔有道德 之完成 這也就是君子為何須以 一心 行義故整個天人合德的過程雖指出天人之二端 然而沒有 心 之實踐活動在其中保持聯繫 則天人之間將無互動之可能

6 200 瞻望弗及 泣涕如雨 能 差池其羽 然後能至哀君子慎其獨也 簡文所引 邶風 燕燕 因 詩序 云 衛莊姜送歸妾也 因而引發典故及其史實的考據 15 唯依思想言之 五行 引詩乃二種寓意 一是用歸妹時所提到的婦德16 以喻合下章之 金 聲而玉振之 有德者也 的從一而終另一是藉由未引之詩句 瞻望弗及 佇立以泣 與 瞻 望弗及 實勞我心 暗示至哀之在 心 以此隱喻君子慎獨之 用心 後一寓意是簡本與 帛書本相同的地方值得一提的是 簡文至此纔有 君子慎其獨 的工夫論 以接續該文上 章慎獨文意 五行 乃在行文上通過引 詩 表述實踐者應有內在之道德活動 至哀 並 呼應簡文首章所述 行 亦有 形於內 之 德之行 指點 行 與 德之行 的聯繫 亦 即人道與天道的價值關連 金聲而玉振之 17 帛書本較簡本多引 燕燕于飛 差池其羽之子于歸 遠送于野 詩句 此不僅強化簡 帛經文之 能差池其羽 的情境 更藉由全引 燕燕 首章詩文所顯之連貫性 除了提示由 衷之感 亦隱喻行為之有內在道德心的重要性 而再次呼應簡文首章之 形於內謂之德之行 不形於內謂之行 的觀點意即行為與內心之一致 道德行為有所內在根據 方是有德者之 活動義故帛書 五行說 即以服喪至哀不重喪服而在哀心之真誠來詮釋18 如上文所論 五行 引 詩 說 詩 意在表述道德實踐應內含價值性 簡文亦將此價 值觀念以 中心 來解釋 仁 與 義 之德行19 且具體申論此二德性的理論關係 柬之為言猶簡也 大而晏者也匿之為言也猶匿匿也 小而軫者也柬 義之方也 匿 仁之方也剛 義之方柔 仁之方也 不彊不梂 不強不柔 此之謂也 簡文引 詩 本自 商頌 長發 不競不絿 不剛不柔 此詩篇在追祀成湯之德 不競不 15 參考裴普賢 詩經評註讀本 上 p 胡承珙 毛詩後箋 上 p 另外 楊晉龍 五行篇 的研究及其引用 詩經 文本述評 指出 傳統 傳 疏 解經 與 五行 這類文 本引 詩經 傳達思想觀點 其實是二種不同學術價值 應避免以考古年代先後來混淆解說經典的孰 優孰劣 第 2 期 2006 年 10 月倘若 詩無達詁 春秋繁露 精華 是一 開放精神 則考據或訓詁的研究也就反映出文獻的流傳乃存在著選擇性 當學者作此選擇時 亦必有 選擇者 詮釋者 的價值判斷 此判斷雖非全是哲學思想的考量 然而可與傳世文本作哲學上的比較 16 燕燕 仲氏任只 其心塞淵終溫且惠 淑慎其身先君之思 以勗寡人 17 五行 區分形於內之五種德行與不形於內之四種善行 而後者作為人道 其價值性不只侷限在人道 更在 中心之智 的思辨下 反省以 仁 為表徵之人道善行 應朝向擁有 形於內 之因素的 五 行 以為道德實踐易言之 人道固然有價值 唯其意義除了彰顯 心 的存在外 心之因素更聯繫 至人作為道德存在之普遍客觀性 天道 簡文將其中的轉折表述為 智之思 藉由強調智之 思的運作 五行 論述由人道到天道之道德意義的一致性 是以簡文首章肯定 聖不形於內 依然 是 德之行 請詳參 郭店楚簡儒家哲學研究 臺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 2008 年 p 差池者 言不在衰絰 不在衰絰也 然後能至哀夫喪 正絰修領而哀殺矣 言至内者之不在外也 如此詮釋亦合孔子所謂 禮 與其奢也 寧儉 喪 與其易也 寧戚 八佾 之精神 19 顏色容貌溫變也以其中心與人交 悦也中心悦焉遷於兄弟 戚也戚而信之 親也親而篤之 愛也愛父 其攸愛人 仁也 中心辯然而正行之 直也直而遂之 迣也迣而不畏强御 果 也不以小道陵大道 簡也有大罪而大誅之 行也貴貴 其等尊賢 義也

7 詩 書 與成德之教 郭店楚簡 五行 與 緇衣 引 詩 書 的儒學詮釋 201 絿 不剛不柔 乃描述商湯德政之溫和20 簡文引之證 義之方 之 柬 簡 與 仁之方 之 匿 以示為仁義者之行事 斷訟 乃剛柔並濟其所反映的思想 即是簡文將 親愛 與 正直 視為 仁 與 義 的主要內涵21 並云 不柬 不行不匿 不察於道有大 罪而大誅之 柬也有小罪而赦之 匿也有大罪而弗大誅也 不行也有小罪而弗赦也 不察於道也 此章即上引簡文的前一章 其義合於孔子的主張 聽訟 吾猶人也必也使 無訟乎 顏淵 大學 引之言 無情者不得盡其辭 大畏民志 之 知本 儒學本非 以法治為懷 仁義之德落實為處世 面對人倫衝突 即應以消除衝突根源為主 積極地做到 苟志於仁 無惡矣 里仁 故毋論是政治抑或待人接物 吾人一方面應該秉持 忠恕 之道 當赦則赦 當隱則隱另一方面 唯仁者能好人 能惡人 里仁 仁者大公無 私之心確有道德上的正確判斷 能夠展現客觀公正之事理 其發用與顯現即可以 義 言之 當斷則斷 無有迷惘是以懷抱仁義者當不逾越份際 倘若使之客觀化並擴大人倫範圍 必 鞏固國家天下之秩序 由此可見 五行 引 詩 實不離詩文意義脈絡 五行 簡文倫理化詩文的詮釋方法 再就 天人合德 思想觀之 其旨亦在傳達儒學 天道觀 見而知之 智也聞而知之 聖也明明 智也赫赫 聖也 明明在下 赫赫在 上 此之謂也 目而知之謂之進之喻而知之 謂之進之譬而知之 謂之進之幾而知之 天也 上帝臨汝 毋貳爾心 此之謂也 聞君子道 聰也聞而知之 聖也聖人知天道也知而行之 義也 行之而時 德也見賢人 明也見而知之 智也知而安之 仁也 安而敬之 禮也聖 知禮樂之所由生也 五行之所和也和則樂 樂 則有德 有德則邦家興文王之見也如此 文王在上 於昭於天 此 之謂也 前二章引 詩 出自 大雅 大明 第三章引 大雅 文王 詩句 文王 與 大明 作 為敘述周代創建背景的詩文 其文學性與歷史性內涵 在 五行 的思想詮釋中 乃蘊含 天 命 與 修德 的價值關係意即 天命靡常 文王 是客觀的 然 聿脩厥德 仝前 者能 永言配命 自求多福 仝前 歷史故事告訴我們 天監在下 有命既集 大明 有命自天 命此文王 仝前 有德者面對天命的存在 能以道德實踐建立普遍的價值 不競不絿 不剛不柔 敷政優優 百祿是遒 不變不悦 不悦不戚 不戚不親 不親不愛 不愛不仁 不直不迣 不迣不果 不果不簡 不 柬不行 不行不義 魏啟鵬先生考證 匿 作 暱 解 乃 親近 之意 簡帛 五行 箋釋 p.45 柬 則是 簡別 與 揀擇 參考王力主編 王力古漢語字典 北京 中華書局 2000 年 其作為倫理語詞 即是作 正當 判斷之意

8 202 聯繫 此所以 上天之載 無聲無臭儀刑文王 萬邦作孚 文王 文王修德乃面對天 道22而 五行 的天道觀即此詩意隱喻 引以為證 聖人知天道 其義有二一是聖之所 以為聖的前提在踐履 君子道 即 形於內 的德之行 簡文將德行過程以 四行和 與 五 行和 來區分 此亦是由 君子 到 聖人 的區分 後者乃以聞知天道 且融合四行和的 人道之善 而為 聖 之德行 聖人知天道 之第二義則是在 聖 之 聞知 不同於 智 之 見知 下 23 強調 聖 知禮樂之所由生也 五行之所和也 筆者曾析論聖之知乃是通聞天道與人道 聖人一方面體 悟天地萬物的運行 另一方面以人道的 德行 實踐去參與這個運行 聖 作為德行發展的 終極 除了表現聞知禮樂規範之所出的君子道 人道 外 更是諧和五行而達成極致之 德 亦即 聖 是同時實踐並體證 人道 與 天道 的最高道德層次24而 五行 此三章的引 證詩文 即是儒學對周文保持著道德意識 以文王作為最高道德的典範 聖人 文王之德 德 之行 不惟以 有德則邦家興 象徵 人道 的和善性 四行和的德行 其亦是以 明明在 上 赫赫在下 與 於昭於天 的天人相互呼應 而領會天命天道為價值根源 五行和的德 行 之所在 猶有進者 簡文引 上帝臨汝 毋貳爾心 證 幾而知之 天也 此詩句雖帶有宗教性 指點 但從敘事的背景觀之 上帝說話的意圖在使擁有天命的周武王明瞭天機所在 故武王 由此把握歷史的機遇去討伐商紂25 五行 下章即順前引喻而云 天施諸其人 天也其人 施諸人 佮 倖 也 倘若呼應 大明 的語境脈絡 可知文句中的第一 二個 人 皆指 擁有天命並進而執行天道的周王 後一 人 則指眾人是以簡文乃表示 上天只會施授給 有德的聖王 而聖王亦據此來跟人民親近相和26易言之 五行 藉由 大明 的詩意來詮 釋 天機 所象徵的 天道 指出天道是 聖 人的行事指引與形而上的價值理據 三 郭店簡 緇衣 引 詩 共二十三條 引 書 共八條 依簡文論述意向 其要義有五 周頌 唯天之命 維天之命 於穆不已於乎不顯 文王之德之純 簡文於 見而知之 智也聞而知之 聖也 前一章云 未嘗聞君子道 謂之不聰未嘗見賢人 謂之不明聞君子道而不知其君子道也 謂之不聖見賢人而不知其有德也 謂之不智 意即智之 見知在明見賢人 聖之聞知在聰聞君子道 同註 17 晚明何楷 詩經世本古義 認為 上帝臨汝 無貳爾心 是周武王在牧野的誓師之詞 參見胡承珙 毛 詩後箋 p.1235 則 大明 的歷史背景即有關 尚書 牧誓 的敘事 佮 原是一傳世字書未見之字 考據上可作 據 狎 倖 佮 等義 以上依序詳見 劉信芳 簡帛五行解詁 p.167 李零 郭店楚簡校讀記 增訂本 p.81 涂宗流 劉祖信 郭店楚 簡先秦儒家佚書校釋 臺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 2001 年 p.432 簡帛 五行 箋釋 p.54 筆者在詮釋立場從後二者所解 因 其人施諸人 一句 帛書 五行說 用君臣相遇而合的例子來撰 注 文從字順

9 詩 書 與成德之教 郭店楚簡 五行 與 緇衣 引 詩 書 的儒學詮釋 203 一 彰顯德政的意義 論語 為政 記載 或謂孔子曰 子奚不為政 子曰 書云 孝乎惟孝 友于 兄弟 施於有政 是亦為政 奚其為為政 孔子引 書 喻示從政活動主要為了展現 政 的基本精神 親情倫理 亦即國政以家政為基礎 政治實踐以倫理為內涵故孔子政論以 正 名 為先27 政治秩序的踐履來自於 正 故孔子曰 政者 正也子帥以正 孰敢不正 顏淵 即是以為政者的德性引導教化 亦即在宗法社會中如不確認自己在倫理上的正當 性 一切行為活動的展現將無理序可言 故正名不維 君君 臣臣 亦必有 父父 子子 儒學如此關注倫理對政治實踐的優先性 即是 緇衣 引 詩 書 為證的思想脈絡簡文 第 1 章記載 夫子曰 好美如好緇衣 惡惡如惡巷伯 則民咸扐28而型不屯 詩 云 儀刑文王 萬邦作孚 29 簡文引 大雅 文王 所證之意在於 上位者的好善惡惡當展現其意志對象 如 緇衣 詩 意中善的象徵 與 巷伯 詩意中惡的象徵 即是善惡兩端的代表而在儒者的歷史意識中 文王 作為 為政以德 論語 為政 的典範 乃可藉以詮釋為政目的在於使人民真正 地好善惡惡 形成有效且能夠建立道德的實踐活動同樣的引 詩 用意亦見於第2章引 小 雅 小明 靖共爾位 好是正直 證 有國者章好章惡 以視民厚 則民情不忒 此章的 命題在 國君若好善惡惡 則人民必有情理 意在表述為政者的意志應有所肯定與否定 而 其中關鍵有二 一是對象在價值上的肯定與否定 另一是主政者自身的價值表現在上位者 若僅是顯示善惡之對象 亦即只是單純地顯示善惡的存在 則施政效果上或許促成民情瞭解 價值與否的對象而已然而在上位者若能在行為上 針對是非價值者 表現自己對善的肯定 與對惡之痛恨 如此對人民所展現的教化 則可更進於對善惡的區別 促使民情有積極的道 子路曰 衛君待子而為政 子將奚先 子曰 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 有是哉 子之迂也 奚其正 子曰 野哉由也 君子於其所不知 蓋闕如也名不正 則言不順 言不順 則事不成 事不成 則禮樂不興 禮樂不興 則刑罰不中 刑罰不中 則民無所措手足 子路 原釋文作 臧 對照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 緇衣 應作 咸扐 詳見李零 上博楚簡三篇 校讀記 臺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 2002 年 p.49 扐 段玉裁云 權度多少中其節謂之扐 說文解字注 十二篇上 手部 臺北 天工書局 1987 年 p.607 郭店楚簡 緇衣 釋文參考荊門巿博物館編 郭店楚墓竹簡 與涂宗流 劉祖信 郭店楚簡先秦儒家 佚書校釋 另外參考李零 郭店楚簡校讀記 增訂本 劉信芳 郭店簡 緇衣 解詁 武漢 大學中國文化學院編 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武漢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0 年 上 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簡 緇衣 收入馬承源主編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 一 上海 上海古 籍出版社 2001 年 郭店楚簡整理者說 簡本無今本的第一及第十六兩章 第一章為今本之第 二章 緇衣 一詞即在此章中今本第一章想是在 緇衣 定名添加上去的簡本與今本的章序有 很大不同 從各章在意義上的聯繫看 簡本章序多較今本合理 楚簡 緇衣 同楚簡 五行 皆 有墨釘符號以為分章 本文論述以楚簡本分章為主

10 204 德表現 呂大臨曰 好善惡惡 則民壹歸於義理 此民情所以不貳也 30民情之所以不忒 且能不貳 不只是認識善惡 而是民眾本有內在價值性被啟發出來 主動而積極實踐好惡 這也纔相合於儒學道德自覺之意涵 緇衣 對於德政的論證 不僅從君民關係言之 亦就君臣關係表述簡文第 3 章云 為上可望而知也 為下可述而志也 則君不疑其臣 臣不惑於君 詩 云 淑人君子 其儀不忒 尹誥 曰 惟伊尹及湯 咸有一德 此章引 詩 出自 曹風 鳲鳩 引 書 篇目屬 咸有一德 31或 尹誥 32後者 所提及之商湯與伊尹 乃上古中君臣相合之表徵 依儒學的道德意識 其所以政治和諧 乃 因君臣彼此有德 輔以詩文觀之 即是 鳲鳩 所蘊含之用心專一 並呼應 緇衣 所述 為 上可望而知也 為下可述而志也 之意由此可知 德政不僅關乎君道或王道 亦包含對待 臣下之道簡文第 11 章記載 子曰 大臣之不親也 則忠敬不足 而富貴已過也邦家之不寧也 則大臣不治 而 褻臣託也此以大臣不可不敬 民之蕝也故君不與小謀大 則大臣不怨 祭公之 顧命 云 毋以小謀敗大作 毋以嬖御息莊后 毋以嬖士息大夫 卿士 33 大臣不親意謂著忠敬的缺乏與富貴的過當 邦家不寧意謂著大臣失治與佞臣得勢 實則前後 二項互為因果 而在如此關係下 簡文推論出大臣當敬並以為民之表率之義理換言之 簡 文將大臣不親與邦家不寧當作二種因素來說明政治中的損益關係 呈現忠敬的原因性強調 君臣當以 忠 敬互為主體34 君臣之間應以價值觀念維繫 豁顯君臣之道的德性義蘊猶有 進者 簡文所論乃君上對待臣下之道 而君臣關係於儒學中乃人倫的延伸 君使臣以禮 八 佾 與 君臣之義 微子 說明孔子以道德意義為人君之理分 所以君臣關係不當以行 政順遂與否或符合國家體制為考量 亦即不應徒恃體制形式來約束君臣關係反之 君臣互 動其實應存在著德性因素 且使其普遍化至臣民之中故 緇衣 引逸書 祭公之顧命 以 國君涵養德政之文義 證君臣上下道德關係之文脈 由此詮釋孔學的思想推展乃依循人倫價 值而擴大到政治行為 其理論將道德價值與政治意義結合為體用關係 道德價值為體 政治 引自孫希旦 禮記集解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90 年 p.1326下引今本 緇衣 亦據此 文或 尚書 逸文 或本自孔壁古文 尚書 參見屈萬里 尚書釋義 附錄 臺北 中國文化大 學出版部 1984 年修訂版 下引今文 尚書 亦據此 郭店楚簡整理者認為 尹誥 是 尚書 篇名 郭店楚墓竹簡 p.132 註釋 14又 2011 年公布的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 壹 有 尹誥 一篇 以出土文獻的角度而言 尹誥 應為相對於今文 尚書 的古文 尚書 參考虞萬里 由清華簡 尹誥 論 古文尚書 咸有一德 之性質 與廖 名春 清華簡 尹誥 篇的內容與思想 皆發表於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辦 清華 大學藏戰國竹簡 壹 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1 年 6 月 日 廖名春 郭店楚簡引 書 論 書 考 據楚簡 緇衣 引文體例 考證 祭公之顧命 乃先秦時流 傳 尚書 篇文之一廖名春 新出楚簡試論 臺北 台灣古籍出版公司 2001 年 p 論語 里仁 記載 曾子曰 夫子之道 忠恕而已矣 朱子注云 盡己之謂忠

11 詩 書 與成德之教 郭店楚簡 五行 與 緇衣 引 詩 書 的儒學詮釋 205 意義為用人是以道德存有為基礎 藉由存在活動彰顯其德性意涵 故用之有體乃為必然 亦即為政 從政 施政 行政種種政治活動必以德性觀念為依歸 此非以政治蘊含道德 而 是強調道德蘊含政治 上述德政觀念乃 緇衣 之主體 文本即以三分之二篇幅論證 為政以德 依實踐主體 而言 德政之實踐涉及為政者 臣工與人民 故 緇衣 除了著墨君臣關係外 亦論述君民 之互動簡文第 6 章即引 大雅 抑 有梏德行 四方順之 35證 上好仁則下之為仁也爭 先故長民者 章志以昭百姓 則民致行己以悅上 所引詩文屬 抑 第二章 該章即結語 敬慎威儀 維民之則 詩義喻示主政者以身作則的政治意義倘如進一步對照孔子強調德 政之效如 風行草偃 36 可知簡文第 6 章以 仁 為行為對象 論述上行下效之功 從仁政 之施行方式重在 章志 顯現主政者意志之價值所在 則其義理乃將德性意義帶入政治 傳 達 仁 在政治實踐中亦是核心價值猶有進者 施政的對象與德治的效果 人民當包含於 其中 論語 陽貨 記載 子之武城 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 曰 割雞焉用牛刀 子游對曰 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 君子學道則愛人 小人學道則易使也 子曰 二三 子 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就德政為道德實踐的一環 實踐者當是為政者 然道德實 踐乃有普遍性 其價值展現亦不限於為政者 人民亦能有所回應儒家哲學既以倫理道德為 政治基礎 則統治者與人民之分只是古代階級制度使然 就德性價值的開顯對象而言 人人 皆應視為道德存在德政活動中之為政者與人民這兩端 應是以道德價值之實踐而聯繫為一 體簡文第 5 章云 子曰 民以君為心 君以民為體心好則體安之 君好則民裕之故心以體廢 君以 民亡 詩 云 誰秉國成 不自為貞 卒勞百姓 君牙 曰 日溶雨 小民惟 日怨 晉冬耆滄 小民亦惟日怨 37 此章引 小雅 節南山 與 尚書 逸文證君民之間應為整體關係 詩義指出政治責任唯在 主政者 書文反映主政者的實踐良窳為人民所瞻 實則為政活動乃應處於一完整結構中 國 家的存在不能單單依恃以君為心 亦須以民為體才能運作 意即政治運作的考量不在權力上 單向地上對下的掌握 良好的政治運作應有上下回饋的模式纔是此亦顯示儒學以德政代傳 統上下位的政治關係 故簡文第4章引 大雅 板 上帝板板 下民卒癉 證 上人疑則百 姓惑 下難知則君長勞故君民者 章好以視民欲 謹惡以渫民淫 則民不惑 以及第7章 引 大雅 下武 成王之孚 下土之式 與 周書 呂刑 一人有慶 萬民賴之 證 禹 毛詩 作 有覺德行 四國順之 毛傳 覺 與鄭注 梏 皆訓為 直 胡承珙考證毛訓本諸 爾雅 徵諸 左傳 鄭注 緇衣 遂承之 毛詩後箋 p.1401 論語 顏淵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 如殺無道 以就有道 何如 孔子對曰 子為政 焉用殺 子欲善 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 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 必偃 雖 偽古文尚書 君牙 作 夏暑雨 小民惟曰怨咨 冬祈寒 小民亦惟曰怨咨 然 緇衣 本文 應視為尚書逸文參考屈萬里 尚書釋義 附錄

12 206 立三年 百姓以仁道 豈必盡仁 皆是詮釋為政者的表率對人民的教化作用 並喻示施政之 引導意義 正所謂 君仁莫不仁 君義莫不義 孟子 離婁下 再者 上下位乃階級社 會的客觀事實 然位階的存在於為政上非必然帶來正面的結果 儒學認為唯有在上位者作為 道德典範 上下位之間才有積極的政治價值簡文第8章記錄 子曰 下之事上也 不從其所命 而從其所行上好此物也 下必有甚焉者矣故上 之好惡 不可不慎也 民之柬也 詩 云 赫赫師尹 民具爾瞻 論語 子路 載 子曰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雖令不從 由此可知孔子主張 為 政以德 非是考慮人民對政令的認知 而是為政者自身行為對下位者所產生的引導作用及其 作用對象 上好此物也 下必有甚焉者矣 即是從實踐性指出此義 而 緇衣 所引 小雅 節南山 乃是諷喻為政者不負政治責任 在下者皆瞭然於心38 故可證簡文 上之好惡 不可 不慎也 民之柬也 之文脈 強調上位者謹慎於好善惡惡之行為的發動 因其所影響者乃人 民之揀別 判斷 39的形成 依儒學詮釋而言 為政者實踐德政乃涉及人民道德能力的擴充 如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 如殺無道 以就有道 何如 孔子對曰 子為政 焉用殺 子欲善 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 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 必偃 顏淵 為政非是目的 可使手段合理化 而應致力於價值觀之啟示纔是所以簡文第9章引 小雅 都人士 其容 不改 出言有訓 黎民所信 證 長民者 衣服不改 從容有常 則民德一 依 詩序 以 此文為 都人士 之主旨40 可見說詩者非僅著重在文學理解41 亦有以政治道德觀詮釋詩文 故若 民德一 概念具道德義 則長民者之治應啟發人民之價值內涵 期使民眾能興發德性 而之所以以 衣服不改 從容有常 為具體實踐 乃是 長民者章志以教百姓 簡文第6章 一方面肯定化民之德 另一方面則是隱喻長民者的為政意義在道德意志之呈顯倘若再進一 步對照簡文第10章引 小雅 正月 彼求我則 如不我得執我仇仇 亦不我力 以及引 尚書 君陳 逸文 未見聖 如其弗克見 我既見 我弗迪聖 證為政者用人之道當避免 不親其所賢而信其所賤 否則 教此以失 民此以變 可知儒學洞察到政治活動乃是實 踐事務 實踐者及其對象之內涵乃為活動關鍵 良好的君臣關係與君民關係其實一致 皆繫 於主政者能否彰顯正向意志 將好善惡惡的德性意義顯示出來 為政以德亦即政治行為肇始 於道德行為 參據胡承珙 毛詩後箋 p 民之柬 之 柬 許慎云 柬 分別簡之也 段玉裁引 爾雅 釋詁 曰 流差柬擇也 說文解字注 六篇下 束部 臺北 天工書局 1987 年 p.276 毛詩正義 本自阮元重刻 十三經注疏 臺北 藝文印書館發行 1989 年 p.510 屈萬里先生詮釋 都人士 乃 詠某貴家女出嫁於周之詩 詩經詮釋 p.436黃典誠先生說明 都人士 是 東周時代回憶西京人物的詩篇詩人只扼要地描寫舊都盛時人物服飾儀容的具體形象 這樣令人看了就有不勝今昔盛衰之感了這是詩人在藝術上成功的地方 詩經通譯新詮 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5 年 p.334二者之說法皆是典型的 詩經 文學理解

13 詩 書 與成德之教 郭店楚簡 五行 與 緇衣 引 詩 書 的儒學詮釋 207 二 德教與刑 先秦儒學論政治與刑罰的關係 以孔子云 道之以政 齊之以刑 民免而無恥 道之以 德 齊之以禮 有恥且格 為政 為價值理念 緇衣 即依此申論簡文第 12 章云 子曰 長民者教之以德 齊之以禮 則民有勸心 教之以政 齊之以刑 則民有欺42心 故慈以愛之 則民有親 信以結之 則民不倍 恭以蒞之 則民有遜心 詩 云 吾 大夫恭且儉 靡人不歛 呂刑 云 非用臸 制以刑 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簡文引詩乃 詩經 逸文 為今本 禮記 緇衣 所無然從詩義可知 吾大夫恭且儉 靡 人不歛 是在證 恭以蒞之 則民有遜心 即 長民者教之以德 齊之以禮 則民有勸心 之意義簡文的說法發展了孔子德政之道的精神 論述政治的根本在德禮誠如虞萬里先生 從考證所導出的義理 本章引 周書 呂刑 今本 緇衣 作 甫刑 之深意 寓有苗民 最終賓服於虞帝之德的傳聞 有強調禮 德之治之意43 即有德者之治民意在教化 而非以政 刑為工具而且簡文將 為政 民免而無恥 與 有恥且格 詮釋作 民有欺心 與 民有 勸心 即申說內在道德根源 心 當可由為政者啟發 道德自覺應從為政者延伸到受教者 使受治之民眾亦有德性內涵 如此方是掌握了儒學為政以德之義理 猶有進者 對於治民之教化可區分為施教者與受教者 其中亦包括施教活動 三者構成 一為政過程施教者乃理論的實踐者 施教活動乃實踐之方法 受教者乃理論實踐對象與成 效之所在 為政 之義指出一般政治觀念只考量效果問題 所以注重施政工具 反映該思維 僅問成效 不論人 民 之道德性 當然亦無內在價值之謂與恆常性 如此並非國家長久之 道對於為政 孔子之學所重者乃內在道德性之啟發 思考實踐的根源 而不僅止於考量外 在之效用故德禮的施行乃轉化政刑的工具性 將外在制約轉成內在服膺秩序的動力 而其 大前提為德禮本身就是施教者 即是為政者 如此方顯風行草偃之效質言之 能顯示德禮 之教化者方是有長久的效力 而其效力就是來自於人民自願致力於價值活動 亦即其有效性 來自道德的普遍性 緇衣 對於刑的觀念亦不外乎孔學的脈絡 孔子曰 君子懷德 小人懷土君子懷刑 小人懷惠 里仁 此一君子若為為政者 秉持懷德與懷刑來施政 就能達到簡文第 1 章 所謂 民咸扐而刑不屯 而其先決條件就是為政者須有相應的道德能力與道德活動 亦即 好 美惡惡 對比簡文第 13 章亦論政教與刑罰的關係 其云 政之不行 教之不成也 則刑罰 欺 字原寫作 本文從劉信芳 郭店簡 緇衣 解詁 與白於藍 釋 欺 綦 古 文字研究 第 22 輯 2000 年 7 月 釋文又李零先生釋該字為 免 上博簡 緇衣 對應 民有 欺心 作 民有免心 李零先生說 免 與 遯 含意相近 郭店楚簡校讀記 增訂本 p.65 白於藍先生之文中將 論語 為政 民免而無恥 的 免 字與今本之 遯 簡本之 欺 相 對 且讀為 謾 則與遯 欺義同 上博館藏楚竹書 緇衣 綜合研究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9 年 p

14 208 不足恥 而爵不足勸也故上不可以褻刑而輕爵 康誥 云 敬明乃罰 呂刑 云 播 刑之迪 44 康誥 與 呂刑 皆是上古論刑罰之道之書 文義雖傳達政教蘊含刑罰 然而 前者強調 明德慎罰 後者誥諭 士制百姓於刑之中 以教祇德 有德惟刑 與 哲人惟 刑 45 則在儒學之引證詮釋中 縱使刑罰或勸賞作為政治技術之一環 為政者亦應以懷德為 賞罰方法的基礎且將前引簡文 民咸扐而型不屯 對照今本 緇衣 異文 爵不瀆而民作 愿 刑不試而民咸服 以及簡本 緇衣 所無之文獻 為上易事也 為下易知也 則刑不煩 矣 今本首章 皆是以好善惡惡為人君明德慎罰之主體 蘊含刑賞亦有德政之可能 實亦 可謂政教之有刑賞 當以道德為內涵 而非唯依外在賞罰來勸民 左傳 昭公二十九年 記 載晉鑄刑鼎 而孔子評論道 晉其亡乎 失其度矣夫晉國將守唐叔之所受法度 以經緯其民 卿大夫以序守之 民是以能尊其貴 貴是以能守其業貴賤不愆 所謂度也 今棄是度也 而為刑鼎 民在鼎矣 何以尊貴 貴何業之守 貴賤無序 何以為國 法度的作用在於保守倫理 然其是消極意義 故說 貴賤不愆 所謂度也 唯一旦形式化 有如刑鼎 則此法度完全由外在規範所決定 即 民在鼎矣 是以國家倫理將失序上引文 雖不就德禮的積極意義說 但是對於顯示孔子思想如何看待刑罰的消極作用 卻有參考意義 此由於研究者多能指出楚簡 緇衣 表達 尊德抑刑 或 明德慎罰 的觀念46 依道德意識 操作刑罰當是如此猶有進者 刑 法 的效用出自對後果的畏懼 制約 而禮的約束力來 自內在道德性對規範的跟隨 導引 亦如上文所引孔子對 正名 觀念的內涵 禮樂不興則 刑罰不中 外在規範可以有很多種 但是規範性的產生則只由德性所決定 人而不仁 如 禮何 人而不仁 如樂何 八佾 將此觀念擴大到政治活動 必有施政效果 故孔子 曰 上好禮 則民莫敢不敬 上好義 則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 則民莫敢不用情 子路 不亦表示政治意義與作用蘊含在道德價值中 三 言與行的道德關係 儒家哲學之目的固在成德行為之表現 故實踐的精神不在於精細其理論 而是完成行為 才有最終意義 所以 言 之語言活動當然不多辯說 行 之工夫更能表達君子志向所在 簡本 今本章序相同 其異文在今本作 爵祿不足勸也 刑罰不足恥也 與引 尚書 作 播刑之 不迪 屈萬里 尚書釋義 p.115, , 前者如韓碧琴 禮記 緇衣 與郭店楚簡 緇衣 之比較 興大人文學報 第 33 期 2003 年 6 月 虞萬里 儒家經典 緇衣 的形成 後者如林素英 從施政策略論 緇衣 對孔子理想君 道思想之繼承 兼論簡本與今本 緇衣 差異現象之意義 哲學與文化 394 期 第 34 卷第 3 期 2007 年 3 月

15 詩 書 與成德之教 郭店楚簡 五行 與 緇衣 引 詩 書 的儒學詮釋 209 唯語言能力是人類的特質之一 生而為人不可能不面對此一客觀事實 故有德者成就人之所 以為人時 亦須處理此一課題47簡文第 19 章即引 周南 葛覃 服之亡懌 證 苟有車 必見其蓋 苟有衣 必見其敝 人苟有言 必聞其聲 苟有行 必見其成 48文以衣服蔽體 意喻言行之表徵人 格 乃為必然簡文第 16 章云 君子道人以言 而恆以行故言則慮其所終 行則稽其所敝 則民慎於言而謹於行 詩 云 穆穆文王 於緝熙敬止 聽其言而觀其行 公冶長 乃孔子對人有所肯定的方法之一 而且強調 君子恥其言而 過其行 憲問 延伸至治民亦是如此故簡文此章引 大雅 文王 所證之義即在指出 聖王明君之為政除了在行政效果上教導人民謹慎其言行外 倘若考慮言行配合一致之有價值 性可言 則主政者以言語導人為善 與以行為防人為惡 亦是透過言行的實踐統合 展現為 政者的德性 其具體內容即 言則慮其所終 行則稽其所敝 言而有信 行而有言49換言 之 言行統合所展現的是 道德 意志的貫徹 言行合一 信 乃是重要德目之一因此 簡文 恆以行 不僅是以行竟成其言50 或是強調行對言的重要性51 更是藉由言與行的結合 表達出意志的恆常性 而使人的行為有真實的價值意義此義可再見簡文第17章所述 子曰 言從行之 則行不可匿故君子顧言而行 以成其信 則民不能大其美而小其 惡 大雅 云 白珪之石 尚可磨也 此言之玷 不可為也 小雅 曰 允也 君子 展也大成 君奭 曰 昔在上帝 割紳觀文王之德 其集大命于厥身 此章引 大雅 抑 詩文證義理之用意 乃相合於簡文第14章亦引 抑 慎爾出話 敬爾威 儀 證 王言如絲 其出如緡 王言如索 其出如紼故大人不倡流言 以及簡文第15章亦 引 抑 叔慎爾止 不愆于儀 證 可言不可行 君子弗言 可行不可言 君子弗行則民 言不危行 行不危言 文獻引證皆意在指出語言乃是一實踐活動 將語言活動置於為政之分 位上 更能顯政治實踐者之價值作用相對而言 言與行不一致 則會產生消極的結果故 為政 子貢問君子子曰 先行其言 而後從之 里仁 子曰 古者言之不出 恥躬之不逮也 里仁 子曰 君子欲訥於言 而敏於行 憲問 子曰 君 子恥其言之過其行也 孫希旦云 車成則必駕之 而見其軾之高 衣成則必衣之 而見其蔽於體人有言行 不可得而掩 亦猶是也引 葛覃 者 證有衣必見其蔽之義 禮記集解 p.1332 論語 為政 子貢問君子 子曰 先行其言 而後從之 今本 緇衣 寫作 禁人以行 然相較簡文異文作 恆 字益見文義 恆 字 涂宗流 劉祖信 郭店楚簡先秦儒家佚書校釋 釋作 亙 窮盡 之義同註 26 p.363劉信芳先生解 恆 為 竟 義 並說 蓋君子既道人以言矣 則竟以行 終言所及之境以行 詳見同註 29 楊澤生先生將 恆以行 釋作 極以行 極 訓作 終或者盡頭 終止 終極 並解 君子道 人以言 而極以行 為 君子用言來教導或引導人 而最終要通過行 來 導人 也就是最終 要落實到行 或者說 言 最終要以 行 為依歸 詳見 關於郭店楚簡 緇衣 篇的兩處異文 孔子研究 2002 年第 1 期

16 210 簡文再引 小雅 車攻 與 周書 君奭 以詩文述誠信君子之成就 與書義陳有德者 文 王 之經受觀察 提撕 君子顧言而行 以成其信 則民不能大其美而小其惡 之命題 反 映信行能產生客觀價值 此亦是為政以德之意義唯有一點尚須留意 論語 里仁 子曰 古者言之不出 恥躬之不逮也 以及 中庸 亦載子曰 庸德之行 庸言之謹 有所不足 不敢不免 有餘不敢盡言顧行 行顧言 君子胡不慥慥爾 文義雖皆表達言行相互配合 強調言行的一致性 然而考慮孔子云 言必信 行必果 硜硜然小人哉 子路 一語 則 言行的相合當不是君子所應必然完成 而是應有如簡文所言 言從行之 之實踐意志的表現 如此方能 行不可匿 君子顧言而行 即是強調先行於言以完成 信 以 行 的優先性 呈現 信 的價值 表現在治民之教化上 即使人民有 不得大其美而小其惡 的行為表現 進而言之 人之言行若有意義 則在實踐意志之方向之一致 亦即言行之配合得當纔蘊含 信 之德性 如此不僅肯定實踐者的人格 更有政治效果且觀上述簡文引詩所涉之敬 慎 信 允 誠 展 等價值詞語 可是慎言謹行非僅是外在的道德觀感 亦應是實踐者之內涵與 行為之一致 由道德內在性而言 即是關乎意志簡文第18章記載 子曰 君子言有物 行有格 此以生不可奪志 死不可奪名故君子多聞 質而守之 多志 質而親之 精知 略而行之 詩 云 淑人君子 其儀一也 君陳 云 出入自爾師虞 庶言同 君陳 逸文乃證知 多聞 質而守之 多志 質而親之 其義於言與行之關係上 相合於 孔子云 多聞闕疑 慎言其餘 則寡尤 多見闕殆 慎行其餘 則寡悔 為政 然儒者 於實踐求廣博精知 非是多聞多知之知識活動 而是以德性為原則的實踐活動52 此中即關乎 道德意志故觀簡文之引 鳲鳩 如若回顧本文上節析論楚簡 五行 以 淑人君子 其儀 一也 說君子慎獨 其詮釋之所以成立 乃因詩旨隱喻 一心 之德性義 則由此亦可理解 緇衣 引詩之喻示簡文之所以肯定實踐者之表述與行為應有內涵 實肇因於以心志作為 言與行之主體 將言與行作為實踐 道德 意志之表徵 即是人格之證立 言行一致 其實 蘊含成德之教之內外一致 亦是儒學義理之實踐 四 益友之道 儒學作為實踐哲學非僅是理論性之證成 亦關注哲學實踐之成立 上述為政以德與言行 關係的討論 即是儒學實踐理論之一環且從實踐者而言 人格內涵實為實踐的依據 具體 52 據 衛靈公 子曰 賜也 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 對曰 然 非與 曰 非也 予 一以貫之 以及 里仁 子曰 參乎 吾道一以貫之 曾子曰 唯 子出門人問 曰 何謂也 曾子曰 夫子之道 忠恕而已矣 是以學識活動不在淵博 而是以道德實踐 為學問之道

17 詩 書 與成德之教 郭店楚簡 五行 與 緇衣 引 詩 書 的儒學詮釋 211 言之 即是君子之德性關乎此 簡文亦由人際關係之朋友倫論述之如第 20 章引 小雅 鹿鳴 人之好我 旨我周行 證 私惠不懷德 君子不自留焉 此是由燕饗嘉賓之詩義 引伸為友朋示我忠信之道53 故可證君子不收受私惠 因此乃無德義之公且據鄭玄注今本 緇 衣 該章云 相惠以褻瀆邪辟之物是為不歸於德 54 則不惟私惠之物不德 更根本的是 私惠本身就是不德 以其行為之不公乃來自存心之不公 故君子與人交往過程當思德性存在 與否簡文以 懷德 相對 私惠 即顯德性義 隱喻道德性乃儒學論人交友之理據又簡 文第 22 章云 子曰 輕絕貧賤 而重絕富貴 則好仁不堅 而惡惡不著也人雖曰 不利 吾弗 信之矣 詩 云 朋友攸攝 攝以畏 威 儀 此章所引詩文出自 大雅 既醉 描述燕饗的情景與禮意詩句中的 朋友 乃謂有禮之助 祭者 簡文用以轉化為君子的交友之道 指謂君子的交友行為不唯看到交往對象的屬性 亦 是反應交友者自身的實踐依據質言之 儒學的實踐性乃在道德自覺之擴充 與人交往亦是 如此 義利之別即是具體標準而此一標準不僅用在交往對象 亦可由此考察實踐者自身之 行為根源是否存在著德性觀簡文 好仁不堅 於今本作 好賢不堅 二者文義既顯交友行 為應具備道德能力 並表示有德者交友之道德意識之所在此亦呼應簡文第21章引 周南 關雎 君子好逑 證 唯君子能好其匹 小人豈能好其匹故君子之友也有向 其惡有方 此以邇者不惑 而遠者不疑 參 關雎 之 詩序 或文學詮釋 55 皆非 緇衣 作者引詩 之用意據孔子言 君子以文會友 以友輔仁 顏淵 單以 君子好逑 詩句所蘊含 之德性匹配 纔是簡文論證之眼目文脈表示朋友作為人倫之一環 吾人與其非利害關係或 工作關係 而是經由彼此之道德實踐建立起倫理關係 故交友有道亦是成德之表現 五 德性與天道 此方面的思想集中在簡文最後一章 其義理實本於 論語 文獻 請見下引文對照 子曰 宋人有言曰 人而亡恆 不可為卜筮也 其古之遺言與 龜筮猶弗知 而 况於人乎 詩 云 我龜既厭 不我告猷 簡文 子曰 南人有言曰 人而無恆 不可以作巫醫 善夫 不恆其德 或承之羞 子曰 不占而已矣 子路 參考 子路 所載 孔子引 恆卦 九三 爻辭 乃解恆德之行是占卜之必要條件雖占卜 參考鄭玄注文 禮記注疏 阮元重刻 十三經注疏 臺北 藝文印書館發行 1989 年 同上註 蔣伯潛 蔣祖怡 經與經學 上海 上海書店出版社 1997 年 p.28屈萬里 詩經詮釋 p.4

18 212 活動在古代表現為探知天命 然依 易傳 精神在 修人道以證天道 且 明天道以弘人道 56 即知儒家學者非視易學為占卜技術 而是以道德理想與實踐來詮釋 易 的精神 即以德 性德行來面對天命天道之存在 故 不占 非是否定占卜活動 而是以實踐德性來豐富易占 57 之意義 如有所謂 善為易者不占 荀子 大略 則儒者之實踐易乃非專注在占卜技 術 而是以成德為天人之道反觀簡文此章所引 小雅 小旻 詩文 其意旨本在批評為政 無道者必無巫卜之效驗 即此呼應孔子之論易 簡文引詩乃證無德者難以聽天命 並喻示恆 之德以證天道猶有進者 今本 緇衣 多引 恆卦 六五 爻辭 恒其德偵 婦人吉 夫 子凶 以及逸書 兌命 爵無及惡德 民立而正事純而祭祀 是為不敬 事煩則亂 事 神則難 其除了更加肯定本章命題含蘊德性與天命的聯繫外 亦是延伸本章之宗教人文化的 思想 藉由有恆德纔能祀神 以此推衍恆之德 詮釋有德者方能傾聽天意 並顯現儒學天道 觀 四 郭店儒簡 五行 引 詩 詮釋天人合德 與 緇衣 引 詩 書 論證為政以德及為 政者之德性 其形式雖是斷章取義 然由此所開發之儒學哲學確蘊含相當方法理路而令吾人 有所省察在 五行 文獻方面 其引 草蟲 鳲鳩 與 燕燕 或隱或顯 皆喻義形於 內的道德心 此即在說仁義禮智四德行無不涉及 心 義58而且簡文以四行和為人道之善 並云 見而知之 智也知而安之 仁也安而行之 義也行而敬之 禮也仁 義禮所 由生也 四行之所和也和則同 同則善 仁 為四行的核心 從孔子以來 仁 即是眾 德目之源59 迨至孟子 其云 仁 人心也義 人路也 告子上 又云 仁 人之安 宅義 人之正路 離婁上 居仁由義 離婁上 盡心上 乃為儒學根本精神 五 行 論述 仁 與 義 的理論關係 證之以 長發 不競不絿 不剛不柔 即是指點有 德者的仁義行道必有客觀實踐而且 四行德和向上提升至 聖 之德行 人道向天道擴充 乃五行之德和仁義禮智聖五德行之和的思想 一方面引領吾人探索價值根源 另一方面亦 是證立實踐價值之理序及其典範 簡文引 文王 與 大明 即證此道德典範從儒學詮釋 而言 引詩固是舉證歷史上的文王與武王 唯在孔子的觀察中 殷因於夏禮 所損益 可知 戴璉璋 易傳之形成及其思想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97 年 p.51 王先謙 荀子集解 臺北 華正書局 1988 年 下同此 簡文以 中心 說 仁 義 智 以 外心 說 禮 其云 以其外心與人交 遠也遠 而莊之 敬也敬而不懈 嚴也嚴而畏之 尊也尊而不驕 恭也恭而博交 禮也 禮 在 實踐上有儀禮之作用 故其 外心 乃指表現而言 實則 禮形於内謂之德之行 不形於内謂之行 又 簡文於人道實踐直接強調 心 義者乃所謂 耳目鼻口手足六者 心之役也心曰唯 莫敢不 唯 諾 莫敢不諾 進 莫敢不進 後 莫敢不後 深 莫敢不深 淺 莫敢不淺和則同 同則善 請參考蔡仁厚 孔孟荀哲學 孔子之部 第五章 仁與眾德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84 年

19 詩 書 與成德之教 郭店楚簡 五行 與 緇衣 引 詩 書 的儒學詮釋 213 也 周因於殷禮 所損益 可知也 其或繼周者 雖百世可知也 為政 前代的聖王明 君不僅是客觀事實 亦是成德教化之集大成者 代表著最高的文化道德成就故 五行 之 引詩乃證道德理想之所在 亦藉由詩旨 喻示道德理境之天道 再就楚簡 緇衣 而言 其文獻引 詩 書 本文是郭店楚簡中最多的 由詮釋方法觀 之 此無非是先秦大儒之共法案 五行 與 緇衣 同引 鳲鳩 荀子 勸學 乃引 尸 鳩在桑 其子七兮淑人君子 其儀一兮其儀一兮 心如結兮 證君子為學用心之專一 荀子哲學於 心 觀念固有其理論 然於 一心 之申論 勸學 五行 與 緇衣 三者 之引證 皆顯示儒學強調成德之教以心 志 之運作為主且若就德政而言 荀子在 富國 篇文亦引 鳲鳩 淑人君子 其儀不忒 其儀不忒 正是四國 證仁人治國之人文教化 則 又是相合於 緇衣 引詩之德政義60而在引 書 方面 緇衣 引 康誥 敬明乃罰 與 呂刑 播刑之迪 釋刑罰之道 孟子乃引 康誥 殺越人于貨 閔不畏死 凡民罔不譈 憝 萬章下 說不待而教之義不義 荀子乃引 義刑義殺 勿庸以即 女惟曰 未有 順事 致士 言政教先於誅賞61 凡此皆掌握 康誥 明德慎罰 之意旨 亦顯儒學詮釋 之共識 另外 吾人如回到 緇衣 在文獻學上固與 禮 的記文有關 亦可發現其引 詩 書 之深意蓋 禮 的觀念經由孔子學說重新闡釋 儀文作用之 禮 被賦予價值內涵62 故視 禮 為道義的載體並且在孔學強調政治道德化以實現仁義禮的天下的觀念下 儒學論 禮 也就包含為政主體之君 臣 人民之價值關係的敘述 以及君子人格之內涵 更涉及有德者 與天道天命的價值關連63是以 緇衣 作為 禮記 篇章之一 其所引 詩 書 文凡能 證德政 德行 德性與天道者 皆可導入文本思想脈絡中 以為闡發政治禮教 五 如眾所知 孔子致意 郁郁乎文哉 吾從周 八佾 在儒者的經典意識中 周文與 周禮非僅是過往遺跡 更是人文化成天下的先導者 亦即是文化價值的開創者 經由宗周洗 禮所傳下來的經典 無非是人文精神的薈萃故在儒者引用古典 詩 書 文獻的意識中 乃將義理的理解交付給富涵意義的歷史世界來說明 頌其詩 讀其書 不知其人 可乎 是 以論其世也 萬章下 記誦詩書非是學問 經由頌讀詩書而領會價值世界 此之所以知 荀子另於 議兵 與 君子 引同樣詩文證德政之成效 尚書 康誥 作 罰蔽殷彝 用其義刑義殺 勿庸以次汝封 乃汝盡遜 曰時敘 惟曰未有遜事 另外 宥坐 亦引此書文明教化的優先性 且以孔子傳記為證 子曰 禮云禮云 玉帛云乎哉 樂云樂云 鐘鼓云乎哉 陽貨 子曰 人而不仁 如禮 何 人而不仁 如樂何 八佾 雖因子貢言 夫子之言性與天道 不可得而聞也 使吾人難以質言孔學之天道觀 然由 中庸 作為性命之書且為 禮記 篇文之一 即知儒學天道觀恆為儒者之問題意識 且為後學所發展與闡釋

20 214 人論世之意義再者 孟子云 說 詩 者 不以文害辭 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 是為得 之 萬章上 又云 盡信 書 則不如無 書 吾於 武成 取二三策而已矣 盡 心下 若回顧 尚書 堯典 之 詩言志 64乃古意 則儒者對 詩 與 書 之 經典意 識 65 非僅止於文學審美或為歷史考證之工作 詩 與 書 之意義世界對內涵道德意識 之詮釋者而言 毋寧是價值意義的載體 而與言 詩 書 者處於恆常之有機聯繫中 陽 貨 記載孔子曰 小子 何莫學夫詩 詩 可以興 可以觀 可以群 可以怨邇之事父 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雖說學詩亦有知識意義 然而價值意識與倫理及政治實踐 益具積極意義 故孔子強調 誦詩三百 授之以政 不達 使於四方 不能專對 雖多 亦 奚以為 子路 對學詩者而言 實踐意義纔是人與經典之價值關係所在曾子處於生命 困境時自陳 啟予足 啟予手 詩云 戰戰兢兢 如臨深淵 如履薄冰 而今而後 吾知 免夫 小子 泰伯 此即是生命實踐之經典詮釋的代表職是之故 儒學視經典與詮釋 者之間乃一實踐關係 人作為有智慧的生命存在 閱讀 理解 傳達傳統經典意涵 應非僅 止於知識之積累 而是經由詮釋詩書以體證永恆的價值理念 班固 漢書 藝文志 詩賦略 後序云 稱詩以諭其志 經典意識 是謝大寧先生為了探討 詩經 詮釋問題而提出 表示吾人對經典作為文化客體的意義 乃須有所省思 比興的現象學 詩經 詮釋進度底再檢討 南華通識教育研究 第 2 期 2004 年 9 月 雖然謝先生對詮釋 詩經 的方法論研究主要從當代哲學詮釋學入手 而且於結語 表達尚待進一步開展理論唯筆者認為 經典意識 概念適足以指出吾人對古典文獻是可以從實踐 意涵建立起聯繫關係 而有積極的價值意義

21 詩 書 與成德之教 郭店楚簡 五行 與 緇衣 引 詩 書 的儒學詮釋 215 參考書目 一 古代文獻 戰國 作者不明 荊門市博物館編 郭店楚墓竹簡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98年 戰國 作者不明 馬承源主編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 一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 西漢 毛公傳 東漢 鄭玄箋 唐 孔穎達疏 毛詩正義 阮元重刻 十三經注疏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89年 東漢 鄭玄注 唐 孔穎達疏 禮記注疏 清 阮元重刻 十三經注疏 臺北 藝文 印書館 1989年 西晉 杜預注 唐 孔穎達疏 春秋左傳正義 清 阮元重刻 十三經注疏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89年 南宋 朱熹 四書章句集註 臺北 鵝湖出版社 2000年 清 段玉裁 說文解字注 臺北 天工書局 1987年 清 孫希旦 禮記集解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90年 清 胡承珙 毛詩後箋 合肥 黃山書社 1999年 清 王先謙 荀子集解 台北 華正書局 1988年 二 近人著作 王力主編 王力古漢語字典 北京 中華書局 2000年 李 零 上博楚簡三篇校讀記 臺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 2002年 李 零 郭店楚簡校讀記 增訂本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2年 屈萬里 尚書釋義 臺北 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1984年修訂版 屈萬里 詩經詮釋 臺北 聯經出版公司 1983年 涂宗流 劉祖信 郭店楚簡先秦儒家佚書校釋 臺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 2001年 黃典誠 詩經通譯新詮 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5年 裴普賢 詩經評註讀本 臺北 三民書局 1990年 劉信芳 簡帛五行解詁 臺北 藝文印書館 2000年 蔣伯潛 蔣祖怡 經與經學 上海 上海書店出版社 1997年 蔡仁厚 孔孟荀哲學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84年 戴璉璋 易傳之形成及其思想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97年 謝君直 郭店楚簡儒家哲學研究 臺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 2008年 魏啟鵬 簡帛 五行 箋釋 臺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 2000年 龐 樸 竹帛 五行 篇校注及研究 臺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 2000年

22 216 三 期刊與專書論文 白於藍 釋 欺 綦 古文字研究 第22輯 2000年7月 林素英 從施政策略論 緇衣 對孔子理想君道思想之繼承 兼論簡本與今本 緇衣 差 異現象之意義 哲學與文化 394期 第34卷第3期 2007年3月 黃俊傑 馬王堆帛書 五行篇 形於內 的意涵 孟學思想史論 卷一 臺北 東大圖 書公司 1991年 楊晉龍 五行篇 的研究及其引用 詩經 文本述評 第2期 2006年10 月 楊澤生 關於郭店楚簡 緇衣 篇的兩處異文 孔子研究 2002年第1期 虞萬里 由清華簡 尹誥 論 古文尚書 咸有一德 之性質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 護中心主辦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 壹 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1年6月28-29日 虞萬里 上博館藏楚竹書 緇衣 綜合研究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9年 廖名春 清華簡 尹誥 篇的內容與思想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辦 清華 大學藏戰國竹簡 壹 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1年6月28-29日 廖名春 郭店楚簡引 書 論 書 考 新出楚簡試論 臺北 台灣古籍出版公司 2001 年 廖名春 郭店楚簡引 詩 論 詩 考 新出楚簡試論 臺北 台灣古籍出版公司 2001 年 劉信芳 郭店簡 緇衣 解詁 武漢大學中國文化學院編 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武漢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0年 謝大寧 比興的現象學 詩經 詮釋進度底再檢討 南華通識教育研究 第2期 2004 年9月 韓碧琴 禮記 緇衣 與郭店楚簡 緇衣 之比較 興大人文學報 第33期 2003年6月

23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資料 鄭卜五主編.-初版.-高雄市 昭崵 2012 民 101 面 公分 參考書目 面 ISSN 平裝 1.經學 2.期刊 主 編 者 鄭卜五 發 行 者 鄭卜五 封面題字 蔡根祥 責任編輯 陳韋銓 盧秀仁 孫碧穗 姜龍翔 曾東元 黎雅真 林穎政 洪青妏 鄭伊珊 謝成豪 王聖雅 編輯 封面設計 洪青妏 發 行 所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 高雄市苓雅區和平一路 116 號 電 話 (07) 轉 2511 傳 真 (07) 出版者 昭崵彩色快速印刷公司 定 價 新台幣三百元 平裝 版 次 西元二 一二年五月 初版 封面圖片 中山王 鳥文鼎 取自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歷史文物陳列館網頁 本集刊內容 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ISSN

no.21Chun-Chih Hsieh a.pdf

no.21Chun-Chih Hsieh a.pdf (2, 2010), 29-51 * * 98 9 7 99 1 18 99 1 19 ** 30 (2, 2010) 14-15 2-3 1 (1999: 139, 140-141, 145, 147) (2001: 73-76, 80-81, 84-85) (2000) 1. 2. 3. (1999: 25) (2000) 1 (1998) (2002) 31 2 3 2 (1998: 128)

More information

ISSN 1021-4542

ISSN 1021-4542 老子 道德經 中的道論與修道思想 77 國 立 高 雄 師 範 大 學 高雄師大學報 2007,22,77-89 老子 道德經 中的道論與修道思想 劉見成 1 摘 要 一般以老子為修道思想開宗之祖 道德經 一書自然成為修道之根本 經典 老子 道德經 中的修道思想是以其道論作為基礎 老子之道論可分 為 天道 與 人道 兩部分 天道 所指為 本體義的道 即以道為 天地萬物之本根 道為天地根 為萬物之宗

More information

人10 漢儒董仲舒的人性論試探.DOC

人10 漢儒董仲舒的人性論試探.DOC 330 330340 CHIA-NAN ANNUAL BULLETIN VOL. 30, PP. 330 340, 2004 331 (1) (2) (3) (4) (5) (6) (7) 1. (8) 332 2. (9) (15) 333 3. (10) 4. 334 (11) 335 (12) (13) 1. 336 2. (14) 3. 337 4. 5. 6. 338 1. 69 2. 321

More information

4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人 對 災 異 說 牽 附 荒 誕, 甚 不 苟 同 ; 亦 不 當 漠 視 此 一 獨 特 之 現 象 否 則 對 於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之 論 述, 就 恐 有 誤 解, 甚 至 失 實 作 者 基 於 以 往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4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人 對 災 異 說 牽 附 荒 誕, 甚 不 苟 同 ; 亦 不 當 漠 視 此 一 獨 特 之 現 象 否 則 對 於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之 論 述, 就 恐 有 誤 解, 甚 至 失 實 作 者 基 於 以 往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2016 年 3 月 頁 43 ~ 94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西 漢 經 學 的 另 類 戰 場 : 從 宣 元 成 三 朝 災 異 說 之 發 展 為 例 黃 啟 書 * 提 要 歷 來 學 者 根 據 有 限 文 獻, 對 於 漢 代 經 學 發 展 之 描 述, 堪 謂 完 備 然 在 兩 漢 經 說 文 獻 多 半 亡 佚 的 情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4C2B6A7BEC7B3F8B2C4A451B4C12DA5D8BFFD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4C2B6A7BEC7B3F8B2C4A451B4C12DA5D8BFFD2E646F63> 朱 熹 人 性 本 善 說 的 理 論 結 構 朱 熹 人 性 本 善 說 的 理 論 結 構 劉 振 維 朝 陽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助 理 教 授 摘 要 人 性 本 善, 乃 是 宋 明 理 學 對 先 秦 儒 學 人 性 論 的 發 明 基 本 上, 宋 明 理 學 家 們 接 受 天 理 流 行 的 宇 宙 觀, 在 理 一 分 殊 的 思 維 下, 藉 禮 記 中 庸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3袁光儀.doc

Microsoft Word - 103袁光儀.doc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九 期 2010 年 07 月 頁 51-82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蒙 以 養 正 李 贄 九 正 易 因 之 蒙 卦 解 與 童 心 說 袁 光 儀 * 摘 要 本 論 文 主 要 藉 由 李 贄 的 九 正 易 因 一 書 中 對 蒙 卦 的 闡 釋, 與 其 眾 所 週 知 的 童 心 說 作 一 對 照 與 印 證 李 贄 長 期 被 視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5張政偉121-144

Microsoft Word - 05張政偉121-144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一 期 2012 年 6 月 頁 121 144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以 經 為 法 : 廖 燕 文 學 觀 的 另 一 個 面 向 * 張 政 偉 摘 要 學 界 對 清 初 文 人 廖 燕 的 文 學 創 作 與 理 論 的 研 究 逐 漸 展 開, 並 且 獲 致 一 定 的 成 果 然 而 目 前 似 乎 將 廖 燕 的 文 學 觀 點 歸 類 為

More information

續論

續論 國 立 臺 北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第 19 卷 第 1 期 (95 年 3 月 )23~50 王 士 禎 的 山 水 詩 ( 下 ): 神 韻 與 山 水 23 國 立 臺 北 教 育 大 學 王 士 禎 的 山 水 詩 ( 下 ): 神 韻 與 山 水 * 黃 雅 歆 摘 要 引 領 康 熙 詩 壇 的 王 士 禎, 匯 聚 有 清 以 來 詩 人 對 詩 歌 創 作 的 主 張, 加 以

More information

9 41-60 2004 12 * * 42 9 1 2 1619-1692 3 1 1996 152 2 1981 95 198 2000 38-47 3 1998 13 499 2 1 241-242 43 4 5 6 7 4 1982 147 5 1986 700 5 25 6 701 75 38 7 1 5 1027 44 9 8 9 10 11 12 13 14 15 8 59 16 1114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12-李若鶯.doc

Microsoft Word - 012-李若鶯.doc 論 莊 子 處 世 哲 學 的 基 本 功 忘 287 國 立 高 雄 師 範 大 學 高 雄 師 大 學 報 2003,15,287-307 論 莊 子 處 世 哲 學 的 基 本 功 忘 ] 李 若 鶯 摘 要 莊 子 哲 學 不 是 理 論 的 思 維 哲 學, 而 是 實 用 的 生 活 哲 學, 是 經 由 觀 照 人 生, 思 考 存 在 本 質, 歸 納 出 的 性 命 對 應 莊 子

More information

44 韓 儒 鄭 三 峰 的 闢 佛 論 楊 祖 漢 壹 引 言 鄭 道 傳 ( 號 三 峰, 生 年 不 詳, 卒 於 1398 年 ) 是 韓 國 高 麗 朝 末 朝 鮮 朝 初 的 重 要 儒 者, 亦 是 朝 鮮 朝 開 國 君 王 朝 鮮 太 祖 李 成 桂 的 重 要 幕 僚 李 成 桂

44 韓 儒 鄭 三 峰 的 闢 佛 論 楊 祖 漢 壹 引 言 鄭 道 傳 ( 號 三 峰, 生 年 不 詳, 卒 於 1398 年 ) 是 韓 國 高 麗 朝 末 朝 鮮 朝 初 的 重 要 儒 者, 亦 是 朝 鮮 朝 開 國 君 王 朝 鮮 太 祖 李 成 桂 的 重 要 幕 僚 李 成 桂 楊 祖 漢 韓 儒 鄭 三 峰 的 闢 佛 論 43 韓 儒 鄭 三 峰 的 闢 佛 論 楊 祖 漢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教 授 摘 要 韓 儒 鄭 道 傳 (?~1398) 是 高 麗 朝 末 朝 鮮 朝 初 的 大 儒, 他 在 當 時 的 朝 代 更 迭 之 際, 有 極 大 的 影 響 力 由 於 他 得 到 朝 鮮 朝 開 國 君 王 的 信 任, 得 以 實 行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論 史 記 五 帝 本 紀 首 黃 帝 之 意 義 林 立 仁 明 志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副 教 授 摘 要 太 史 公 司 馬 遷 承 父 著 史 遺 志, 並 以 身 膺 五 百 年 大 運, 上 繼 孔 子 春 秋 之 史 學 文 化 道 統 為 其 職 志, 著 史 記 欲 達 究 天 人 之 際, 通 古 今 之 變, 成 一 家 之 言 之 境 界 然 史 記 百

More information

 

  二 六 年 十 二 月 第 三 十 八 期 專 題 論 文 宋 朝 士 大 夫 的 仁 義 觀 為 紀 念 文 天 祥 誕 辰 七 百 七 十 週 年 而 作 王 德 毅 1 明 代 燒 荒 考 兼 論 其 生 態 影 響 邱 仲 麟 25 試 論 黃 宗 羲 政 治 思 想 的 歷 史 意 義 中 西 公 私 觀 演 變 的 一 個 比 較 王 遠 義 65 職 分 與 制 度 錢 賓 四 與 中

More information

《中庸》釋疑*以書中九則詞語為例

《中庸》釋疑*以書中九則詞語為例 經 學 研 究 集 刊 第 九 期 2010 年 10 月 頁 95~114 高 雄 師 範 大 學 經 學 研 究 所 中 庸 釋 疑 以 慎 獨 等 九 則 詞 語 為 例 黃 忠 天 摘 要 朱 熹 萃 聚 群 賢 之 論, 推 敲 注 釋, 傾 其 畢 生 心 血, 完 成 四 書 章 句 集 注 自 元 仁 宗 皇 慶 二 年 (1313 年 ) 以 降, 此 書 更 成 為 科 舉 考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6-p0329-c10.doc

Microsoft Word - 06-p0329-c10.doc 第 14 卷 第 3 期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Vol.14 No3 2008 年 6 月 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 Jun 2008 儒 家 政 治 秩 序 建 构 的 合 法 性 基 础 胡 锐 军 ( 国 家 教 育 行 政 学 院 社 科 部, 北 京,102617) 摘 要 : 儒 学 是 一 个 以 全 面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60212荀子「禮」的思想探討.doc

Microsoft Word - 260212荀子「禮」的思想探討.doc The Ritualism in Hsun Tzu Tsang chan-chao, Far East University Abstract Xun-zi was a great educationist and the last master in Confucianism in Pre-Chin Dynasty. He spent all his life in education and earned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9王充人性論_確定版980317_.doc

Microsoft Word - 09王充人性論_確定版980317_.doc 王 充 有 善 有 惡 的 人 性 論 王 充 有 善 有 惡 的 人 性 論 朝 陽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副 教 授 中 文 摘 要 王 充 (27-100) 的 人 性 論 本 於 世 碩 公 孫 尼 子, 主 張 人 性 先 天 上 有 善 有 惡, 進 而 批 評 在 其 之 前 諸 家 的 各 種 陳 言, 斷 其 優 劣, 在 中 國 人 性 論 發 展 史 上 十

More information

211-234 ¿ Ê£º˝

211-234 ¿ Ê£º˝ 2003 9 211 234 1 5 7 8-1 6 4 5 1 2 1 1 974 1998 2-211- 3 4 5 3 1 49-150 4 1980 17-19 5 1980 8-9 2000 12-16 39-42 -212- 6 7 8 6 1-22 7 1 9 9 7 7 47 8 8 149-213- 1 0 11 1 2 1 3 14 9 9 151 10 77 11 1955 15

More information

174 Analysis of Yao Bat le between Cin and Jin --also its Application on Chinese Teaching Kuang-Ming Chien* Abstract <Yao Battle between Cin and Jin>

174 Analysis of Yao Bat le between Cin and Jin --also its Application on Chinese Teaching Kuang-Ming Chien* Abstract <Yao Battle between Cin and Jin> 173 198 * ( 94 3 31 94 6 31 ) * 174 Analysis of Yao Bat le between Cin and Jin --also its Application on Chinese Teaching Kuang-Ming Chien* Abstract ( ) is a famous chapter

More information

1.第二卷第二期p1

1.第二卷第二期p1 通 識 學 刊 : 理 念 與 實 務,3(1),1-42 1 圖 解 思 考 法 在 申 論 題 寫 作 上 的 運 用 : 以 蕭 颯 死 了 一 個 國 中 女 生 之 後 為 例 馬 琇 芬 ( 投 稿 日 期 :2014/11/11; 修 正 日 期 :2015/01/21; 接 受 日 期 :2015/01/26) 摘 要 申 論 是 一 種 培 養 學 生 思 考 能 力 的 寫 作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94 年 07 55-86 老 論 老 了 老 老 老 若 李 句 六 老 了 錄 老 行 類 老 見 老 連 不 老 錄 老 55 Discussion on Interpretation of Laoism by Zen Chiu, Min-chieh ABSTRACT Mutual linkage between Buddhism and Laoism has opened the way to

More information

23-46

23-46 BIBLID 0254-4466(2001)19:1 pp. 23-46 19 1 90 6 1 2 * 1 121 1982.11 3124-3125 2 1988.3 6 23 24 19 1 3 4 3 1986.12 4 1980.9 505 25 5 6 7 8 5 9 1993.10 425 6 579-580 7 552-554 8 26 19 1 9 10 11 12 Benedetto

More information

71

71 --- 70 71 72 2015 4 73 74 2015 4 焜 75 焜 76 2015 4 77 78 2015 4 Культура чувств 79 2015 4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Affective Education: 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Zhu Xiaoman Zhu Xiao-man Ding Jin-hong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8-47-74\277\372\255Z\260\266.doc)

(Microsoft Word - 18-47-74\277\372\255Z\260\266.doc) :2007 :2007 東 吳 歷 史 學 報, 第 十 八 期 ( 民 國 九 十 七 年 二 月 ), 頁 以 陳 傳 建 統 中 皇 國 明 的 通 歷 紀 史 敘 為 事 中 遺 心 產 的 : 討 論 47-74 錢 摘 茂 偉 歷 史 敘 事 是 中 國 傳 統 史 學 的 主 流, 本 為 要 秀 綱 敘 的 目 事 體 也 編 是 文 年 不 化 史 夠 遺 也 的 產 可, 以 通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3)21:1 pp. 279-306 21 1 92 6 * 279 280 21 1 1 1130-1200 Ernst Cassirer, 1874-1945 Sprache und 1 1990 1 1 281 Mythos symbols organs 2 holy priority 3 2 1998 9-10 3 Karl Wilhelm von Humboldt,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

第一章 詩 經 之 植 物 素 材 概 說 詩 經 之 植 物 素 材 概 說 周 明 儀 台 南 女 子 技 術 學 院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講 師 摘 要 詩 經 為 中 國 最 早 之 詩 歌 總 集, 其 內 容 之 豐, 儼 然 如 上 古 時 期 之 動 植 物 百 科 辭 典, 而 其 作 法 及 內 容 對 後 世 文 學 作 品 更 有 深 遠 影 響 就 植 物 素 材 而 言, 現

More information

2 1 2 3 4 1 2 3 4 道 家 思 想 有 著 相 當 大 的 成 分 是 落 在 身 學 傳 統 的 範 疇, 特 別 是 人 萬 物 與 道 的 關 係 時, 身 學 的 觀 看 視 野 特 別 有 其 解 釋 性, 事 實 上, 在 道 家 的 思 維 中 並 不 是 不 存 在

2 1 2 3 4 1 2 3 4 道 家 思 想 有 著 相 當 大 的 成 分 是 落 在 身 學 傳 統 的 範 疇, 特 別 是 人 萬 物 與 道 的 關 係 時, 身 學 的 觀 看 視 野 特 別 有 其 解 釋 性, 事 實 上, 在 道 家 的 思 維 中 並 不 是 不 存 在 92 12 1 34 氣 身 體 與 政 治 老 子 河 上 公 注 的 政 治 思 想 分 析 林 俊 宏 * 摘 要 關 鍵 詞 : 氣 精 神 老 子 身 與 國 愛 氣 養 神 前 言 * 國 立 台 灣 大 學 政 治 學 系 副 教 授 收 稿 日 期 92 年 9 月 1 日 通 過 日 期 92 年 11 月 4 日 2 1 2 3 4 1 2 3 4 道 家 思 想 有 著 相 當

More information

組合 1.pdf

組合 1.pdf 32 2016 12 1-29 2016-03-31 2016-10-26 DOI: 10.6183/NTUJP.2016.32.1 1257 2 32 Fofa Daming Lu Jing-huei Tsau Abstract Fofa Daming Lu consists of 20 volumes advocating the thought of the three teachings harmonious,

More information

2 臺北大學中文學報 第 18 期 The revolt of Li Ch'iao "Spring of Lan cai xia" Li HuiRu Abstract "Spring of Lan cai xia " namely assumed appears the Taiwan prostit

2 臺北大學中文學報 第 18 期 The revolt of Li Ch'iao Spring of Lan cai xia Li HuiRu Abstract Spring of Lan cai xia  namely assumed appears the Taiwan prostit 臺北大學中文學報 第 18 期 104 年 9 月 頁 1 13 1 李喬 藍彩霞的春天 中的反抗哲學 李蕙如 摘 要 台灣文學作家李喬於一九八五年的著作 藍彩霞的春天 中 呈顯出一部 微縮的台灣妓女悲史 在金錢與暴力的制約中 貧窮與柔弱成了強權壓迫的對 象 小說中的主角 藍彩霞 無法抵抗貧窮的命運 被父親所賣 淪落風塵 作者所描繪的悲壯心聲 實乃意欲讀者能夠從一個充斥著 妓的世界 裡思考 某種社會倫理

More information

2 P30 ~ / 2 P P P122 3 P

2 P30 ~ / 2 P P P122 3 P 2 0 1 2 7 July 2 0 1 2 4 1 4 Journal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 41 No. 4 I210. 97 A 1004-8634 2012 04-0118- 11 030012 1 P70 1. 2 P31 2. 2012-03-21 1953-118

More information

/ 1942 11 1937 2 1936 10 4 1936 8 1 2 1936 10 110 1934 10 2 6 40 1 2 4 5 3 13 No. 709 3 20 1 1936 5 10 11 8 5 10 200 50 1937 2 110 10 2 3 30 20 1942 1

/ 1942 11 1937 2 1936 10 4 1936 8 1 2 1936 10 110 1934 10 2 6 40 1 2 4 5 3 13 No. 709 3 20 1 1936 5 10 11 8 5 10 200 50 1937 2 110 10 2 3 30 20 1942 1 2016 3 30 122 May 2016 NO. 3 1942 100091 K26 E297 A 1009-3451 2016 03-0012 - 19 Vivid Descriptions and Tensile Force of Life in Narrative Texts during the Early Long March Interpretation of the 1942 Edition

More information

上同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科學本質學習成效之比較與分析

上同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科學本質學習成效之比較與分析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社 會 類 第 三 十 六 期 2011 年 3 月 頁 23-56 論 司 馬 遷 的 忠 義 氣 節 觀 莊 坤 成 摘 要 史 記 是 繼 承 春 秋 的 精 神, 將 政 治 道 德 寄 寓 其 中 的 另 一 偉 大 作 品 由 於 司 馬 遷 所 處 的 時 付 環 境 與 個 人 的 人 生 經 歷, 使 得 史 記 裡 充 滿 著 忠 義

More information

59-81

59-81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59-81 19 2 90 12 * 59 60 19 2 1498-1583 6 1572 12 27 1525-1582 1572-1620 1368-1398 1426-1435 1450-1456 1610-1695 15 1538-1588 1535-1608 61 1 1503-1583 1516-1591 1472-1528

More information

18世纪东亚儒教思想的地形

18世纪东亚儒教思想的地形 释 奠 礼 乐 之 起 源 与 东 夷 文 明 金 圣 基 中 文 提 要 : 本 文 是 为 了 探 究 释 奠 祭 礼 之 乐 舞 的 起 源 与 东 夷 文 明 释 奠 礼 指 在 文 庙 祭 奠 孔 子 等 先 圣 先 贤 的 仪 式 释 奠 是 自 古 以 来 本 着 儒 学 的 独 特 文 化 意 识, 从 学 校 奉 行 下 来, 而 备 受 关 注 本 文 主 要 对 形 成 释 奠

More information

MIRIPS questionnaire (Chinese)_HK adults

MIRIPS questionnaire (Chinese)_HK adults 1. 年 齡 :_ 2. 性 別 : 男 女 3. 你 最 高 的 教 育 程 度 : 沒 有 接 受 任 何 教 育 小 學 小 學 畢 業 中 學 中 學 畢 業 大 專 大 專 畢 業 大 學 大 學 畢 業 研 究 生 4. 你 的 宗 教 信 仰 : 無 宗 教 信 仰 基 督 教 天 主 教 道 教 信 靈 魂 學 說 不 知 道 猶 太 教 回 教 佛 教 印 度 教 其 他 ( 請

More information

mode of puzzle-solving

mode of puzzle-solving 91 12 145 174 * * 146 1 1 mode of puzzle-solving 91 12 147 83-105 148 2 3 2 3 151 91 12 149 150 4 4 101-104 91 12 151 identity 5 6 7 5 6 7 100 140 152 8 9 10 8 31-32 9 27-29 10 sense of political efficacy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論東亞儒者理解經典的途徑及其方法論問題.doc

Microsoft Word - 論東亞儒者理解經典的途徑及其方法論問題.doc 論 東 亞 儒 者 理 解 經 典 的 途 徑 及 其 方 法 論 問 題 黃 俊 傑 臺 灣 大 學 歷 史 學 系 特 聘 教 授 臺 大 東 亞 經 典 與 文 化 研 究 計 畫 總 主 持 人 中 央 研 究 院 中 國 文 哲 研 究 所 合 聘 研 究 員 Email: cc10.huang@msa.hinet.net Website: http://huang.cc.ntu.edu.tw

More information

0 No. 0 6 JOURNAL OF HISTORIOGRAPHY Serial No. 6 0087 K09 A 00-0 0-00- 90 89 0-0-8 0JJD77000 < > 99 97 98 00 07 0 90 9 97 9 90 000 998 99 9 96 9 7 9 6 99 99 989 9 9 9 000 60 007 687 0 6 7 8 9 瑏瑠 90 6 7

More information

决 这 些 问 题, 从 而 承 担 起 社 会 责 任 由 此 可 见, 培 养 学 生 的 CT 能 力 是 国 际 教 育 界 业 已 达 成 的 共 识, 也 是 国 际 高 等 教 育 改 革 的 共 同 目 标, 批 判 性 思 维 运 动 必 将 在 世 界 范 围 内 普 及 并 发

决 这 些 问 题, 从 而 承 担 起 社 会 责 任 由 此 可 见, 培 养 学 生 的 CT 能 力 是 国 际 教 育 界 业 已 达 成 的 共 识, 也 是 国 际 高 等 教 育 改 革 的 共 同 目 标, 批 判 性 思 维 运 动 必 将 在 世 界 范 围 内 普 及 并 发 EDUCATIONAL RESEARCH No. 5 21 General No. 364 加强批判性思维教育 培养创新型人才* 黄朝阳 摘 要 批判性思维是学生智能素质和创造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培养批判性思 维能力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目标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 所调查的在校本科生批判 性思维能力低下 故应加强批判性思维教育 以纠正高等教育中 唯专业教育 的片面性 以及重知识 轻能力的不良倾向 从而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More information

,,,, 1980,,,,, 1980, (, J,1980) (,,1980) (,,1982) (,1980) (,1982) (, 1983) (,1983) (, 1983) (,1983) (,1985) (, C,1985), 1981 1982,,, : (1980 ),,,,,, (

,,,, 1980,,,,, 1980, (, J,1980) (,,1980) (,,1982) (,1980) (,1982) (, 1983) (,1983) (, 1983) (,1983) (,1985) (, C,1985), 1981 1982,,, : (1980 ),,,,,, ( 2006 2 No. 2,2006 122 JOURNAL OF HISTORIOGRAPHY Serial No. 122 (, 100875 ;, 100006) [ ],, [ ] [ ] K092 [ ]A []100225332 (2006) 0220001211, :,,,,,,,,,,,,,,,,,,,,,, [] 2005212220 1924 ;,, ( :,,1924 ),,,,,,,,,

More information

Journal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o. 6 Nov ! / % & 2 PP P. 9

Journal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o. 6 Nov ! / % & 2 PP P. 9 詹 康 11605 B223. 5 A 1674-2338 2017 06-0009 -25 DOI 10. 3969/ j. issn. 1674-2338. 2017. 06. 002 1 P. 409 507 5181 1 2017-05-26 1 1961 1988 9 2017 11 6 Journal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More information

10384 X9908009 UDC Study On Causation Of Civil Tort Liability 2004 4 2004 2004 2004 4 [M] 1991476 [M] 1996635 ABSTRACT ABSTRACT Theory of causation, which is the most complicated and thorny of tort law,

More information

2015 1 47 1962 1960 72 20 2002 2005 2008 2 3-113 113 108

2015 1 47 1962 1960 72 20 2002 2005 2008 2 3-113 113 108 20 xiazhongyi@vip. 163. com TitleThe Ethics of Modern Interpretation of Classical Literary TheoryAn Investigation Through Liu Xizai's General Principles of Art AbstractThis paper starts with a discussion

More information

33-57

33-57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33-57 19 2 90 12 1465-1547 1 2 * 1 1990 4 2 1 4-5 33 34 19 2 3 4 3 1995 3 138 147-149 1990 7 400-407 1994 19 19 23 1980 34 162 177 1971 3 3 27 1961 78 3 1988.6 175-183 4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1李隆獻.doc

Microsoft Word - 101李隆獻.doc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四 期 2009 年 4 月 頁 1-28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日 本 復 仇 觀 管 窺 以 古 典 文 學 為 重 心 * 李 隆 獻 摘 要 本 文 延 續 筆 者 對 復 仇 / 復 仇 觀 的 歷 時 性 考 察, 以 日 本 古 典 文 學 為 重 心, 管 窺 日 本 復 仇 觀 的 淵 源 與 嬗 變 之 跡 要 點 如 下 : 一

More information

杭师大党字〔2011〕15号中共杭州师范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

杭师大党字〔2011〕15号中共杭州师范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 组 织 工 作 相 关 材 料 汇 编 二 〇 一 二 年 二 月 目 录 学 校 相 关 文 件 : 中 共 杭 州 师 范 大 学 委 员 会 关 于 进 一 步 加 强 和 改 进 发 展 党 员 工 作 的 意 见...3 关 于 建 立 组 织 员 制 度 的 意 见...6 关 于 进 一 步 落 实 在 职 教 工 党 支 部 书 记 待 遇 的 意 见...8 中 共 杭 州 师 范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031A67EAF64BEC7BCFABEC7AAF7C2B2B3B95FA5FEB3A1AAA95F2D31312E3136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031A67EAF64BEC7BCFABEC7AAF7C2B2B3B95FA5FEB3A1AAA95F2D31312E31362E646F63> 教 育 部 101 年 留 學 獎 學 金 行 政 契 約 書 附 錄 九 教 育 部 101 年 留 學 獎 學 金 行 政 契 約 書 ( 可 自 行 影 印 所 需 使 用 份 數 ) 甲 方 : 教 育 部 ( 以 下 簡 稱 本 部 ) 乙 方 : 留 學 獎 學 金 甄 試 錄 取 者 ( 以 下 簡 稱 留 獎 生 ) ( 填 寫 時 務 請 詳 閱 契 約 內 容 ) 茲 經 甲 乙

More information

得 依 法 召 集 股 東 臨 時 會 第 十 一 條 : 股 東 常 會 之 召 集 應 於 開 會 三 十 日 前, 股 東 臨 時 會 之 召 集 應 於 開 會 十 五 日 前, 將 開 會 日 期 地 點 及 召 集 事 由 通 知 各 股 東 並 公 告 之 第 十 二 條 : 本 公

得 依 法 召 集 股 東 臨 時 會 第 十 一 條 : 股 東 常 會 之 召 集 應 於 開 會 三 十 日 前, 股 東 臨 時 會 之 召 集 應 於 開 會 十 五 日 前, 將 開 會 日 期 地 點 及 召 集 事 由 通 知 各 股 東 並 公 告 之 第 十 二 條 : 本 公 旺 旺 友 聯 產 物 保 險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章 程 第 一 章 總 則 第 一 條 : 本 公 司 依 照 公 司 法 及 保 險 法 之 規 定 組 織 設 立, 定 名 為 旺 旺 友 聯 產 物 保 險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第 二 條 : 本 公 司 以 辦 理 產 物 保 險 業 務, 促 進 社 會 福 利 及 工 商 繁 榮 為 宗 旨 第 三 條 : 本 公 司 設 總

More information

同 時, 那 些 百 萬 富 翁 們 正 乘 坐 着 私 家 噴 射 機 駛 往 歐 洲, 甘 願 花 大 把 的 鈔 票 接 受 替 代 療 法 並 且 重 獲 了 健 康 替 代 療 法 總 是 很 靈 嗎? 不, 當 然 不 是 在 這 世 界 上 没 有 盡 善 盡 美 的 事 物 但 是

同 時, 那 些 百 萬 富 翁 們 正 乘 坐 着 私 家 噴 射 機 駛 往 歐 洲, 甘 願 花 大 把 的 鈔 票 接 受 替 代 療 法 並 且 重 獲 了 健 康 替 代 療 法 總 是 很 靈 嗎? 不, 當 然 不 是 在 這 世 界 上 没 有 盡 善 盡 美 的 事 物 但 是 美 國 頂 尖 醫 生 談 癌 症 - 太 珍 貴 了!! 我 可 以 向 你 們 保 證 以 下 的 内 容 100% 真 實, 請 您 一 定 耐 心 看 完 從 醫 15 年 來, 我 也 反 覆 告 訴 病 人 這 些 事 實, 但 是 没 有 人 願 意 去 聽, 更 没 有 人 願 意 去 相 信 或 許, 我 們 的 同 胞 們 真 的 需 要 清 醒 了 說 的 直 白 一 點, 癌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93832B2C431A6B8A4A4A4DFA8C6B0C8B77CC4B3ACF6BFFD3230313030343035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93832B2C431A6B8A4A4A4DFA8C6B0C8B77CC4B3ACF6BFFD32303130303430352E646F63> 中 華 科 技 大 學 98 學 年 度 第 2 學 期 第 1 次 中 心 事 務 會 議 紀 錄 時 間 : 中 華 民 國 99 年 3 月 25 日 ( 星 期 四 ) 下 午 3 時 00 分 地 點 : 斜 坡 視 廳 教 室 主 席 : 湯 主 任 誌 龍 參 加 人 員 : 通 識 專 任 ( 詳 如 簽 到 名 冊 ) 應 到 人 數 : 56 人 出 席 人 數 : 39 位 缺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多 空 盈 家 合 約 證 券 投 資 顧 問 委 任 契 約 立 契 約 書 人 ( 以 下 簡 稱 甲 方 ), 凱 基 證 券 投 資 顧 問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以 下 簡 稱 乙 方 ), 茲 因 甲 方 就 投 資 台 灣 地 區 發 行 之 有 價 證 券, 委 任 乙 方 提 供 投 資 諮 詢 顧 問 服 務 事 項, 乙 方 已 於 本 契 約 簽 訂 三 日 前 交 付

More information

高校发展动态

高校发展动态 2010 NO.29 2010 No.4 ( 29 ) 20010-06-30 2010 No.4 28 ) [0] 2010 () 2010 04 ( 29 ) 2010 6 30 (0459)6819372-8602 E-mail 2010 20+20 60% 32 : 30 70 7700 3% 61 2010 No.4( 29 ) [1] 2010 T T 2010 No.4( 29 ) [2]

More information

15

15 BIBLID 0254-4466(2002)20:2 pp. 377-397 20 2 91 12 * 377 378 20 2 2001 11 8 8 1 1 2 2 2002.1 2 379 2 18 1 3 273 2 27 2001.12 120 2002.1.11 http://www.bamboosilk.org.index.htm 3 2002.1.11 380 20 2 251.1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1林文彬

Microsoft Word - 01林文彬 興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三 十 一 期 (2012) 民 國 101 年 6 月 出 版 1 周 易 艮 卦 義 理 衍 析 林 文 彬 * 摘 要 易 經 艮 卦 艮 之 本 義 傳 統 上 都 以 注 視 解 之, 引 申 為 止 是 指 目 視 之 所 注 止 本 文 則 認 為 艮 之 本 義 或 當 為 不 見, 引 申 的 止 義 是 說 因 不 見 而 目 視 為 之 止, 艮 卦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MCHA

Microsoft Word - MCHA 探 讨 曹 操 用 人 之 法 与 其 政 治 成 就 THE METHODS OF CAO CAO IN THE USE OF PERSONNEL AND HIS POLITICAL ACHIEVEMENTS 张 伟 隆 CHONG WEI LOONG MASTER OF ARTS ( CHINESE STUDIES ) 拉 曼 大 学 中 华 研 究 院 INSTITUTE OF CHINESE

More information

穨CY03519.PDF

穨CY03519.PDF 519544 519 * * CY03517- 520 519544 521 * 1987 76 ( 86) 1993 1995 * 522 ( 86 87) 20 ( 1991) 523 1 1 524 1949 22 3 5 ( 86) 1. 2. 3. 4. ( 72) ( 1993 1997) 525 34 5 4 10 34 2 526 134 2 2 527 19 ( 1996) ( 19881991)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 文 學 所 ) 碩 士 論 文 論 文 題 目 ( 陳 千 武 小 說 活 著 回 來 及 其 相 關 事 例 研 究 ) 論 文 題 目 (Chen Chien Wu Return Alive And Some Research About It) 研 究 生 : 朱 妍 淩 指 導 教 授 : 林 葉 連 中 華 民 國 一 0 一 年 6 月 8 日 陳 千 武 小 說

More information

2 黃 俊 傑 一 引 言 二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權 力 的 支 配 三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的 政 治 性 解 讀 四 結 論 一 引 言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傳 統 的 重 大 特 徵 之 一, 在 於 經 典 解 釋 與 政 治 權 力 之 間, 具 有 極

2 黃 俊 傑 一 引 言 二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權 力 的 支 配 三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的 政 治 性 解 讀 四 結 論 一 引 言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傳 統 的 重 大 特 徵 之 一, 在 於 經 典 解 釋 與 政 治 權 力 之 間, 具 有 極 臺 大 歷 史 學 報 第 40 期 BIBLID I0 I 2-8514(2007)40p. I -18 2007 年 12 月, 頁 1~18 2007.9.11 收 稿, 2007.1 1.1 9 通 過 刊 登 論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政 治 權 力 之 關 係 以 論 語 孟 子 為 例 黃 俊 傑 提 要 本 文 討 論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中 日 韓 各

More information

桃創學報

桃創學報 陳 佳 穗 桃 園 創 新 技 術 學 院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摘 要 在 臺 灣, 地 名 形 成 的 原 因 包 含 了 政 治 自 然 地 理 環 境 種 族 語 言 歷 史 傳 說 及 產 業 結 構 等 因 素, 其 中 的 傳 說 一 項, 往 往 結 合 其 他 各 項 因 素 作 為 變 因, 使 地 名 的 形 成 沿 革 在 單 純 的 故 事 主 體 外, 又 結 合 了

More information

儒家財富思想與經濟發展

儒家財富思想與經濟發展 * * Max Weber Abstract Max Weber and many modern scholars have discussed the relations between East Asia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nfucian ethic fervently. The present article examines their arguments

More information

1邱敏捷-人文.indd

1邱敏捷-人文.indd 39 2 94 1 27 1 1 1893 1964 2 3 NSC93 2411 H 024 003 1 80 2 76 878 3 80 12 21 59 2 4 437 495 5 6 7 343 413 8 4 72 12 3649 5 5568 6 7 147 167 334 416 8 6 91998 2 280 3 9 10 11 1990 1847 2073 2778 4382 9

More information

课程14-8.FIT)

课程14-8.FIT) 义 工 刘 晓 莉 闷 在 家 里 三 个 月 了 她 每 天 情 绪 低 落, 对 父 母 也 没 好 脸 色 刘 晓 莉 希 望 他 们 能 给 她 一 笔 钱, 她 要 去 一 个 偏 远 的 陌 生 小 镇 隐 居, 永 远 不 再 回 来 父 亲 开 着 家 成 衣 厂, 完 全 有 这 个 实 力 可 这 却 遭 到 父 母 的 严 词 拒 绝 他 们 苦 口 婆 心 地 劝 她, 说

More information

5 2012 2. 基 础 教 育 过 度 20 10 ~ 12 2011 60 720 65% 9 1 3 2 5 4 2005 3 6

5 2012 2. 基 础 教 育 过 度 20 10 ~ 12 2011 60 720 65% 9 1 3 2 5 4 2005 3 6 2 0 1 2 9 Sept. 2 0 1 2 4 1 5 Journal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 41 No. 5 G521 A 1004-8634 2012 05-0005- 16 200234 中 国 教 育 存 在 学 前 教 育 过 早 基 础 教 育 过 度 高 等 教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169B74FC5EF2020A8E2A9A4B0EABB79B1D0ACECAED1A56AA8E5B8D6BA71BFEFBFFDA4A7ACE3A873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169B74FC5EF2020A8E2A9A4B0EABB79B1D0ACECAED1A56AA8E5B8D6BA71BFEFBFFDA4A7ACE3A8732E646F63> 國 立 臺 北 教 育 大 學 人 文 藝 術 學 院 語 文 與 創 作 學 系 語 文 教 學 碩 士 班 ( 暑 期 班 ) 碩 士 論 文 Master Program of Language Instruction ( Summer Program) Department of Language and Creative Writ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More information

-- Hsu Ko s The Ghost of the Pretty Woman :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movie and the original book Hsin-Li Chiang Ching Kuo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nd

-- Hsu Ko s The Ghost of the Pretty Woman :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movie and the original book Hsin-Li Chiang Ching Kuo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nd -- -- 23 -- Hsu Ko s The Ghost of the Pretty Woman :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movie and the original book Hsin-Li Chiang Ching Kuo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nd Health Abstract With regard to the movie The

More information

1 2 20 3 4 5 6 1 2006 1 2 3 21 2004 6 101 4 () () 5 ( ) 6 86 4 30 1( ) 166

1 2 20 3 4 5 6 1 2006 1 2 3 21 2004 6 101 4 () () 5 ( ) 6 86 4 30 1( ) 166 1 2 20 3 4 5 6 1 2006 1 2 3 21 2004 6 101 4 () () 5 ( ) 6 86 4 30 1( ) 166 167 7 8 7 21 8 3 9 10 11 12 168 169 13 14 13 66 14 15 16 17 15 66-67 16 34 17 37 1 6 170 18 19 20 18 34 19 79 8 5 20 37 1 6-7

More information

4 5 (R. Rorty) (Philosophy and the Mirror of Nature) (normal) (system) (abnormal) (incommensurability) (edification, Bildung) 6 (Gadamer) (therapeutic

4 5 (R. Rorty) (Philosophy and the Mirror of Nature) (normal) (system) (abnormal) (incommensurability) (edification, Bildung) 6 (Gadamer) (therapeutic 2014 9 95 119 陸 象 山 學 問 的 詮 釋 學 性 格 一 象 山 的 學 問 風 格 1139-1193 1 2 3 (NSC98-2410-H-001-043- MY2) 1 1992 7 245 2 40 1541 92 3 2008 34 410-95- 4 5 (R. Rorty) (Philosophy and the Mirror of Nature) (normal)

More information

19

19 2010 7 32 4 Modern Law Science Jul. 2010 Vol. 32 No. 4 1001-2397 2010 04-0018 - 12 210046 DF6 A DOI 10. 3969 /j. issn. 1001-2397. 2010. 04. 02 2010-04 - 21 1971-18 19 1 A A0 A1 A2 A3 A0 A1 A2 A0 A0 A1

More information

13-4-Cover-1

13-4-Cover-1 106 13 4 385-409 1993 Hans Küng Global Ethic Declaration 1997 9 1997 4 Hans Küng 386 2005 Mahmoud Ahmadinejad Ayatollah Ruhollah Khomeini 2005 12 8 1962-1965 1 NGO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51 2 3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7-3.doc

Microsoft Word - 7-3.doc 逢 甲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7 期 第 39-64 頁 2003 年 11 月 逢 甲 大 學 人 文 社 會 學 院 元 儒 郝 經 的 有 用 之 學 * 馬 行 誼 摘 要 這 篇 論 文 旨 在 討 論 元 儒 郝 經 的 學 術 核 心 - 有 用 之 學 郝 經 是 元 初 一 位 重 要 的 思 想 家 政 治 家, 歷 代 學 者 對 其 學 術 內 涵 的 論 述, 各 執

More information

在 培 养 职 前 卓 越 化 学 教 师 的 院 校, 会 编 一 本 过 去 称 作 化 学 教 学 论 实 验, 现 在 拟 为 卓 越 化 学 教 师 教 育 实 验 教 学 研 究 的 教 材 各 院 校 对 这 门 课 程 所 给 的 学 时 不 太 一 样, 但 都 是 围 绕 实 验

在 培 养 职 前 卓 越 化 学 教 师 的 院 校, 会 编 一 本 过 去 称 作 化 学 教 学 论 实 验, 现 在 拟 为 卓 越 化 学 教 师 教 育 实 验 教 学 研 究 的 教 材 各 院 校 对 这 门 课 程 所 给 的 学 时 不 太 一 样, 但 都 是 围 绕 实 验 doi: 10.3866/pku.DXHX201607011 卓 越 化 学 教 师 教 育 实 验 教 学 研 究 课 程 探 微 * 杨 承 印 汪 蒙 蒙 赵 洋 ( 陕 西 师 范 大 学 化 学 化 工 学 院, 西 安 710119) 摘 要 : 在 对 实 验 操 作 进 行 编 码 的 基 础 上 对 高 中 化 学 课 程 标 准 中 有 关 实 验 进 行 统 计 分 析, 以

More information

A Study of the Educational Thoughts of Wang Lung-Hsi Wen-Shu Huang* Abstract Wang Lung-Hsi( ), the leader of the Wang School in the central Ch

A Study of the Educational Thoughts of Wang Lung-Hsi Wen-Shu Huang* Abstract Wang Lung-Hsi( ), the leader of the Wang School in the central Ch * 92 1 冃 3 92 5 30 * A Study of the Educational Thoughts of Wang Lung-Hsi Wen-Shu Huang* Abstract Wang Lung-Hsi(1498-1583), the leader of the Wang School in the central Chekiang, who was very much concerned

More information

方素真 契學功法二.PDF

方素真 契學功法二.PDF Some Problems of Interpretation About the Methods ofchou I Tshan Thung Chhi Janus Fang 119 Abstract Chou I Tshan Thung Chhihas been an enigma of the science of physiological alchemy for a long time. Some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2\264\301\261\306\252\251970610\247\271\246\250.doc)

(Microsoft Word - 22\264\301\261\306\252\251970610\247\271\246\250.doc) 德 霖 學 報 第 二 十 二 期 民 國 97 年 6 月 物 業 管 理 產 業 證 照 所 需 知 識 之 系 所 學 門 歸 屬 剖 析 物 業 管 理 產 業 證 照 所 需 知 識 之 系 所 學 門 歸 屬 剖 析 凌 烽 生 德 霖 技 術 學 院 營 建 科 技 系 副 教 授 兼 系 主 任 摘 要 本 文 主 要 剖 析 內 容, 是 以 大 陸 所 實 施 之 物 業 管 理

More information

何繼文 232 詩代表因此分析黃詩的肌理特色也會從詩史的宏觀角度出發考察評價黃庭 堅對 詩法 演進所起的作用他主要從三方面探討黃庭堅詩的價值 一 薈萃宋詩 之長為宋詩之祖 二 以古人為師以質厚為本 三 運用 逆筆 本文即從 以上三方面展開討論闡述翁方綱評論黃庭堅詩的觀點剖析其背後的詩學理論依 據探討

何繼文 232 詩代表因此分析黃詩的肌理特色也會從詩史的宏觀角度出發考察評價黃庭 堅對 詩法 演進所起的作用他主要從三方面探討黃庭堅詩的價值 一 薈萃宋詩 之長為宋詩之祖 二 以古人為師以質厚為本 三 運用 逆筆 本文即從 以上三方面展開討論闡述翁方綱評論黃庭堅詩的觀點剖析其背後的詩學理論依 據探討 翁方綱對黃庭堅詩的評價 何繼文 香港城市大學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 引論 蘇軾 1036 1101 黃庭堅 1045 1105 一直是宋詩特徵的典範其毀譽反映著宋詩 地位的升降自宋迄明不少崇唐抑宋的詩學家往往強烈批評蘇黃以表示整 體的宋詩不能繼承唐音例如胡應麟說 大曆而後學者溺於時趨罔知反正 宋元諸子亦有志復古而不能者其說有二 一則氣運未開 一則鑒戒未備 1 蘇黃矯晚唐而為杜得其變而不得其正故生澀崚嶒而乖大雅

More information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05 009 4ZXB005 04 6 04 60 4 5 4 5 0 6 988 7 7-7 6 7 6 ( ) 4 4 48 67 46 980 00 46 6 09 46 66 6 ( ) 98 8 69 64 4 5 4 5 9-94 5 4 960

More information

幼兒戲劇教學策略之個案研究

幼兒戲劇教學策略之個案研究 幼 兒 教 保 研 究 期 刊 2012 第 9 期 61 幼 兒 戲 劇 教 學 策 略 之 個 案 研 究 劉 倚 君 新 竹 市 高 峰 幼 兒 園 幼 教 教 師 劉 淑 英 國 立 新 竹 教 育 大 學 幼 兒 教 育 學 系 副 教 授 摘 要 本 研 究 旨 在 探 究 幼 兒 戲 劇 教 師 在 幼 稚 園 中 進 行 戲 劇 活 動 的 教 學 策 略, 以 質 性 研 究 方

More information

Toa Payoh Central P.O.Box 163 Singapore 913106, Republic of Singapore branchbooks@gmail.com www.branchbooks.org 1992, 1999, 2001, 2005 熱身 1 Invitation to Talk About the Meaning of Life Copyright Huang

More information

中國的科學與中國的公民:大陸研究在台灣的困境\\

中國的科學與中國的公民:大陸研究在台灣的困境\\ 89 12 27 60 * * 28 1 2 1 2 89 12 29 3 3 30 4 4 89 12 31 5 5 negative thinking inferior thinking 32 6 6 self so situation 89 12 33 34 7 8 ideal type 9 7 8 9 89 12 35 36 10 10 self so 89 12 37 38 strange

More information

65 臺北大學中文學報 第 18 期 Transboundary Pursuers of Chai Chunya s The Book of Tibetan Red Palimpsest Peng MingWei Abstract In the short stories collection Th

65 臺北大學中文學報 第 18 期 Transboundary Pursuers of Chai Chunya s The Book of Tibetan Red Palimpsest Peng MingWei Abstract In the short stories collection Th 臺北大學中文學報 第 18 期 104 年 9 月 頁 64 80 64 越界的追尋 柴春芽 西藏紅羊皮書 初探 彭明偉 摘 要 從柴春芽一系列自傳性色彩濃厚的短篇作品來看或者可以說近百年來中 國歷史劇變過程中的漢藏矛盾問題在柴春芽個人身上矛盾統一起來具體而微地 則展現在信仰的危機與處理上 本文主要想討論他的小說集 西藏紅羊皮書 便 是這樣信仰危機的產物集子裡收錄有十五篇中短篇小說較為多樣地展現作者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22D312DC2B2B4C2AB47A16DC5AAAED1B0F3B5AAB0DDA144A7B5B867A16EB2A4B1B4A277A548AED1A4A4BEC7A5CDB0DDC344ACB0A8D2>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22D312DC2B2B4C2AB47A16DC5AAAED1B0F3B5AAB0DDA144A7B5B867A16EB2A4B1B4A277A548AED1A4A4BEC7A5CDB0DDC344ACB0A8D2> 弘 光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12 期 簡 朝 亮 讀 書 堂 答 問. 孝 經 略 探 以 書 中 學 生 問 題 為 例 趙 詠 寬 彰 化 師 範 大 學 國 文 學 系 博 士 班 研 究 生 摘 要 孝 經 是 十 三 經 中 字 數 最 少 的 經 典, 然 實 踐 性 高, 受 歷 來 帝 王 重 視 但 在 清 末 民 初, 傳 統 思 維 受 到 挑 戰, 被 視 為 維 護

More information

106陳怡良.doc

106陳怡良.doc 111 1. 2. * 2005 7 111 146 Hsieh Lingyun s Aesthetic Accomplishment and the Artistic Beauty in His Scenery Poems Chen Yi-Lia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第1期 阅江学刊 2016 年 2 月 Yuejiang Academic Journal No 1 Feb 2016 审美文化研究 植物审美专辑 论 红楼梦 中的桂花 俞香顺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 210097 摘要 红楼梦 继承了桂花的原型意义 比德 思路 用桂花形容袭人的性格 还使用了 蟾桂 折桂 两个与桂花有关的典故 红楼梦 中出现的桂花既有秋桂 也有南方特有的春 桂 红楼梦 中有两次赏桂活动

More information

The Rise of Printing media and the Formation of Song Poem Features Chang Kao-P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

The Rise of Printing media and the Formation of Song Poem Features Chang Kao-P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 2007 10 39-76 39 The Rise of Printing media and the Formation of Song Poem Features Chang Kao-P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strengths of

More information

課務組第三次行政會議資料:

課務組第三次行政會議資料: 1. Healthy Life Healthy y 2. Healthy Promotion Healthy y 92-2 1 92-2 2 92-2 3 92 2 115 1197 543 92-2 4 1. 2. 3. 4. 5. ( ) ( ) ( ) 6. ( ) 7. 8. 92-2 5 93 (. 2 2 Let's talk in Italian () ) (. 2 2 Let's talk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DOI:10. 15942 / j. jcsu. 2016. 03. 001 成 都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2016 年 ( 第 42 卷 ) 第 3 期 Journal of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Vol. 42 No. 3. 2016 成 都 体 育 学 院 建 设 体 育 特 色 鲜 明 多 学 科 协 调 发 展 的 高 水 平 应 用 研 究 型 大 学 冶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9期-B人文藝術類-前後.doc

Microsoft Word - 29期-B人文藝術類-前後.doc ϲ ฯ र ቑ ጯ 高雄師大學報 2010, 29, 71-97 日治時期臺灣 燈謎 對 詩經 的運用 王淑蕙 1 摘 要 本文旨在探討臺灣傳統文人於日治時期運用 詩經 的狀況 藉由 燈謎 謎底 運用 詩經 為例 以挖掘 探究日治時期臺灣傳統文人如何看待 運用經學的記憶 研究發現自 1914 年 10 月 臺灣日日新報 以 陳風 澤陂 或 鄭風 野有蔓草 的 有美一人 為謎底開始 直到 1936 年

More information

*王心齋說得好:「天理者,」

*王心齋說得好:「天理者,」 樂 是 樂 此 學 學 是 學 此 樂 - 梁 漱 溟 對 泰 州 學 派 的 現 代 繼 承 與 改 造 王 汝 華 摘 要 以 發 皇 新 孔 學 為 畢 生 志 業 的 民 初 大 儒 梁 漱 溟, 其 由 佛 歸 儒 的 主 要 思 想 進 路 即 是 泰 州 學 派 本 文 乃 扣 緊 梁 漱 溟 與 泰 州 學 派 的 關 係 而 發, 參 稽 梁 漱 溟 的 系 列 著 作 ; 檢 視

More information

1119 1 2012 9 2751 3 4 1 1895 78 2015

1119 1 2012 9 2751 3 4 1 1895 78 2015 2015 1 32 1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Jan. 2015 Vol. 32 No. 1 doi 10. 3969 /j. issn 1007-6522. 2015. 01. 005 200241 - J912 A 1007-6522 2015 01-0077-15 1 2014-09-01 1953-1 2010 1 213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6-李宗定.doc

Microsoft Word - 06-李宗定.doc 臺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第 4 期 2008 年 3 月 頁 165~192 165 葛 洪 抱 朴 子 內 篇 與 魏 晉 玄 學 神 仙 是 否 可 學 致 與 聖 人 是 否 可 學 致 的 受 命 觀 李 宗 定 摘 要 葛 洪 以 抱 朴 子 內 篇 一 書 奠 定 道 教 史 上 承 先 啟 後 的 地 位, 書 中 講 神 仙 方 術 養 生 延 年, 又 繼 承 魏 伯 陽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2)20:1 pp. 253-276 20 1 91 6 * 253 254 20 1 1724-1805 1 1729-1781 2 3 4 1 1980 6 3 2 1974 54 1967 223 3 1755 1980 106 4 1966 7 255 5 6 7 8 5 1325 4 7 6 1979 1933 7 19 7 8 4 2000.12

More information

10 湖 南 人 文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总 第 118 期 国 山 河 为 目 的 游 记 ; 表 达 自 己 对 新 中 国 新 国 民 新 道 德 新 思 想 期 盼 与 希 望 的 书 信 等 等, 都 是 蔡 东 藩 的 论 说 范 围 但 不 论 何 种 题 材, 其 取 材 立 论

10 湖 南 人 文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总 第 118 期 国 山 河 为 目 的 游 记 ; 表 达 自 己 对 新 中 国 新 国 民 新 道 德 新 思 想 期 盼 与 希 望 的 书 信 等 等, 都 是 蔡 东 藩 的 论 说 范 围 但 不 论 何 种 题 材, 其 取 材 立 论 第 1 期 2011 年 01 月 湖 南 人 文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Humanities,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 1 Jan. 2011 蔡 东 藩 著 述 考 释 范 志 强 ( 浙 江 万 里 学 院 文 化 与 传 播 学 院, 浙 江 宁 波 315100 ) [ 摘 要 ] 蔡 东 藩 作 为

More information

148 ( )

148 ( ) 1 1 ( 1998 ) 26 148 ( ) 2 3 2 3 43 7 28 149 4 5 ( ) 6 1057 7 1961 8 1998 9 4 5 6 7 8 9 180 73 171 185 78 4 12 17 ( 73 ) 50 50 8 9 ( ) ( 87 ) 72 150 1980 10 ( ) 11 12 10 99 11 ( 72 ) 330 336 12 Tim Jordon

More information

2012 D A % %

2012 D A % % 2012 5 29 3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May. 2012 Vol. 29 No. 3 doi 10. 3969 /j. issn 1007-6522. 2012. 03. 001 100007 14 2012-04-05 1955-1 2012 D912. 6 A 1007-6522 2012 03-0001-16 20022008

More information

《紅樓夢》中的「石榴花」-賈元春新論

《紅樓夢》中的「石榴花」-賈元春新論 2004 5 113 ~ 156 * 93.02.04.93.04.14 * 114 Pomegranate Flower in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Jia Yuan-chun Ou, Li-chuan * Abstract This paper identifies the flower symbol of Yuan-chun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0)18:1 pp. 237-253 18 1 89 6 237 238 239 1 36 1 22 250 351 4415 353 4426 240 2 36 2 1998 1040-1076 241 3 4 3 1983 4 1991 9 242 25 36 108 108 243 5 6 5 1 1979 3-14 6 1992 300 244 7 8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論文獎助扉頁5份.doc

Microsoft Word - 論文獎助扉頁5份.doc 本 論 文 獲 行 政 院 客 家 委 員 會 100 年 客 家 研 究 優 良 博 碩 士 論 文 獎 助 國 立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文 化 創 意 產 業 學 系 碩 士 班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鍾 屏 蘭 博 士 台 灣 客 家 令 子 的 內 涵 及 其 在 教 育 上 之 應 用 研 究 生 : 馮 詠 書 撰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7 月 謝 誌 三 年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