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 台灣直撥俄羅斯 +7+區域號碼去 0+電話號碼 俄羅斯直撥台灣 +886+區域號碼去 0+電話號碼 氣候 除最北部和北冰洋附近的島嶼屬寒帶 亞寒帶 高加索黑海沿岸屬亞熱帶外 大部份屬溫 帶氣候 特點是夏季短 冬季寒冷 漫長 空氣乾燥 降雨較少 另外 西北部地區因受 大西洋暖流的影響 屬海洋性氣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電話 台灣直撥俄羅斯 +7+區域號碼去 0+電話號碼 俄羅斯直撥台灣 +886+區域號碼去 0+電話號碼 氣候 除最北部和北冰洋附近的島嶼屬寒帶 亞寒帶 高加索黑海沿岸屬亞熱帶外 大部份屬溫 帶氣候 特點是夏季短 冬季寒冷 漫長 空氣乾燥 降雨較少 另外 西北部地區因受 大西洋暖流的影響 屬海洋性氣"

Transcription

1 俄羅斯 俄羅斯聯邦 Russia 面積 17,075,400 平方公里或 6,592,800 平方英里平方公里( 世界第 1 名 ) 位置 俄羅斯領土跨越歐亞兩洲共十一個時區 東到白令海 勘察加半島及千島群島 西到波羅 地海及楚德湖沿岸 南到黑海岸之高加索山區及裡海岸沙漠 北到北極 地理上可區分為 歐俄地區 烏拉山地區 西西伯利亞地區東西伯利亞地區及遠東地區等五個地理區 首都 莫斯科 Moscow 面積 約 1, 萬平方公里 人口 約 1 億 4, 萬人 宗教 主要為俄羅斯東正教 其次是回教與天主教 語言 俄語(官方語言)及其他各民族語言及方言 電壓 220V 時差 冬令時差 比台灣慢 5 小時/夏令時差 比台灣慢 4 小時 簽證 委託台灣旅行社代辦 幣值 1 美元 26 RUR(盧布) 小費 國外旅行小費為世界各國觀光客旅行之習俗 俄羅斯亦然 目前委由領隊代收統籌支付 每人每日 10 元美金為準 含當地司機 導遊 接送機人員以及隨團領隊等 飯店行李服 務生小費為每間美金一元 房間床頭小費為每晚每人美金一元 1

2 電話 台灣直撥俄羅斯 +7+區域號碼去 0+電話號碼 俄羅斯直撥台灣 +886+區域號碼去 0+電話號碼 氣候 除最北部和北冰洋附近的島嶼屬寒帶 亞寒帶 高加索黑海沿岸屬亞熱帶外 大部份屬溫 帶氣候 特點是夏季短 冬季寒冷 漫長 空氣乾燥 降雨較少 另外 西北部地區因受 大西洋暖流的影響 屬海洋性氣候 夏季暖和 冬季不冷且濕潤多雨 太平洋沿岸地區屬 季風氣候 冬季乾燥寒冷夏季涼爽潮濕 降雨量較大 習俗和 1.俄羅斯人若是捧出 麵包和鹽 迎接客人 就是向您致上最熱烈的歡迎表達 所謂的 禁忌 麵包和鹽 是指托盤上鋪著繡花的白色巾布 並在上面放上大圓麵包 麵包上再灑一 小 包鹽 在當地的傳統習俗表示最高敬意 2.俄羅斯特別忌諱 13 這個數字 認為它是凶險和死亡的象徵 而 7 則意味著幸福 和成功之意 3.俄羅斯人不喜歡黑貓 認為它不會帶來好運氣 而相信馬掌是表示祥瑞的東西 又具有 降妖的魔力 4.俄羅斯人認為鏡子是神聖的物品 打碎鏡子意味著靈魂的毀滅 但是如果打碎杯 碟 盤則意味著富貴和幸福 因此在喜筵等隆重場合 他們還特意打碎一些碟盤表示慶賀 5.遇見熟人不能伸出左手去握手問好 學生在考場不用左手抽簽 也是俄羅斯禁忌之一 特色紀 最受遊客歡迎的紀念品包括 俄羅斯娃娃 琥珀 水晶 紅軍錶 水火爐 傳統披肩 魚 念品 子醬 伏特加...等 1.俄羅斯娃娃 價位不在大小與每款數量 而是以上漆的層數與做工精細與否為準 也可 注意底座是否有畫家簽名 如有簽名價值更高 2.琥珀 街販現有人工合成的琥珀 若您不是這方面的專家 建議您別在路邊購買 以免 上當受騙 3.水火爐 一種燒水茶壺 早期用煤來燒 近期改用插電的方式 是一種兼具實用與裝飾 的物品 4.魚子醬 可分為紅魚子醬(口味佳)與黑魚子醬(營養佳) 因是限量管制品 選購時請勿多 買(俄羅斯海關規定 每人攜帶出境限量二瓶罐 尤其是黑魚子醬 因黑魚子醬又稱裏海珍 珠 可見其珍貴) 其它 1.俄羅斯部分觀光景點攜帶相機入內須另外購票 入口處均設有告示牌標示 一般價格約 美金二~五元不等 若是攜帶攝影機入內則收費更高 2.外出旅遊或洽公 貴重物品及證照務必隨身攜帶 3.戶外公廁不多 且多為需付費公廁 4.店舖營業時間 大型百貨公司 週一 週五 9:00 22:00 週末及例假日 11:00 21:00 2

3 外資商店 約 10:30 以後開店 但關店時間不一 一般而言較晚關門 傳統俄國商店 10:00 19:00 公家機關 9:00 17:00 民族 俄羅斯族 (81%) 韃靼族 (3.7%) 烏克蘭族 (1.4%) 巴什基爾族 (1.1%) 楚瓦什族 (1.8%) 車臣族 亞美尼亞族等至少 180 個民族 其餘民族佔全國的 11.8% 主要宗教 東正教 伊斯蘭教 天主教 基督新教 東正教 伊斯蘭教 天主教 基督教 立國日期 1991 年 6 月 12 日立國日期 1991 年 6 月 12 日 俄羅斯聯邦, 簡稱俄羅斯 ( 俄語 Россия 英語 Russia )或俄國 是蘇聯最大加盟共和國 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的繼承國 聯合國 安理會 常任理事國 是歐亞大陸北部的一個 國家 地跨歐 亞兩大洲 俄羅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時針序) 挪威 芬蘭 愛 沙尼亞 拉脫維亞 立陶宛 波蘭 白俄羅斯 烏克蘭 喬治亞 亞塞拜然 哈薩克 中華人民共和國 蒙古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 加里寧 格勒州接壤) 同時 俄羅斯還與日本 美國 加拿大 格陵蘭 ( 丹麥自治領地) 冰島 瑞典 隔海相望 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 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波羅的海和黑海 通往大西洋 俄羅斯是目前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國家 面積 17,075,400 平方公里 覆蓋超過八分之 一的地球陸地 俄羅斯是世界人口第九多的國家 2012 年有 1.43 億人 俄羅斯延伸於整個亞洲北 部 橫跨 9 個時區 涵蓋廣泛的環境和地形 俄羅斯延伸於整個亞洲北部 橫跨 9 個時區 涵蓋 廣泛的環境和地形 俄羅斯有世界最大儲量的礦產和能源資源是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輸出國 俄 羅斯亦是世界八大工業國之一 其擁有世界最大的森林儲備和含有約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 俄羅斯歷史 從國家和國際法律的角度來看 現代俄羅斯國家在 1917 年 11 月 7 日出現 1991 年 12 月 25 日 更名為俄羅斯聯邦通稱為俄羅斯或俄國 是俄羅斯沙皇國 俄羅斯帝國 俄羅斯共和國和俄羅斯 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以及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國際義務的繼任者 俄羅斯地域在舊石器時代已經有人類居住 建國歷史的變遷 古代羅斯國家( 基輔羅斯 862 年至 1242 年) 弗拉基米爾大公 (1157 年至 1389 年) 莫斯科公國 (1246 年至 1389 年) 莫斯科大公國 (1389 年至 1547 年) 俄羅斯沙皇國 (1547 年 1 月 16 日至 1721 年 1 月 22 日) 俄羅斯帝國 (1721 年 1 月 22 日至 1917 年 9 月 1 日) 俄羅斯共和國 (1917 年 9 月 1 日至 1917 年 11 月 7 日) 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1917 年 11 月 7 日成立 1922 年至 1991 年屬於蘇聯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1922 年 12 月 30 日 年 12 月 26 日 3

4 俄羅斯聯邦 (1991 年 12 月 25 日- 至今) 俄羅斯最早期的政權是維京人在公元 9 世紀建立的基輔羅斯公國 是一個由 862 年至 12 世紀中葉 以基輔為首都 東斯拉夫人為主體的早期國家 根據史學史的觀點 基輔羅斯被認為是 3 個現代東斯拉夫人國家(白俄羅斯 俄羅斯及烏克蘭)的前 身 弗拉基米爾一世 斯維亞托斯拉維奇和他的兒子雅羅斯拉夫統治的時期 被認為是基輔的黃金 時期 當時他們接納了東正教 也創立了俄羅斯法典 ( Русская правда ) 基輔羅斯在公元 13 世紀被金帳汗國佔領 俄羅斯帝國 中世紀後期俄羅斯建立了莫斯科大公國並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帝國 並從 15 世紀起開始向亞洲擴 張 在歷代沙皇的領導下 俄羅斯帝國在 18 世紀開始現代化並到處擴張 成為歐洲列強之一 然 而 20 世紀初開始 俄國的實力開始下降 人民也對現狀日漸不滿 在歷代沙皇的領導下 俄羅斯 帝國在 18 世紀開始現代化並到處擴張 成為歐洲列強之一 然而 20 世紀初開始 俄國的實力開始 下降 人民也對現狀日漸不滿 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俄國在軍事上的慘敗以及之後的內戰 十 月革命終於在 1917 年爆發 蘇聯 之後不久 共產黨在列寧的領導下取得政權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亦就此成立 在史 達林的領導下 蘇聯由一個農業國迅速工業化 並且實行農業集體化 在統治期間亦有大量人口的 非正常死亡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勝納粹德國後 發展成為冷戰中的紅色超級大國 到了 1980 年代 晚期 蘇聯進行了多項激進的改革 蘇聯最終於 1991 年解體 俄羅斯聯邦 1991 年 8 月 24 日 俄羅斯蘇維埃聯邦共和國最高蘇維埃宣布俄羅斯脫離蘇聯獨立 俄羅斯蘇 維埃聯邦共和國更名為俄羅斯聯邦. 從此之後 俄羅斯聯邦雖未能成為諸如前蘇聯 現美國等超級 大國的地位 但仍被國際承認是極具影響力的世界性大國 亦是世界第二軍事強國 經濟曾一度面 臨困境 政治方面也出現過 1993 年憲政危機 但就目前經濟狀況有了決定性的改善 主要城市 莫斯科 俄羅斯聯邦首都 全國政治 經濟 科學文化及交通中心 同時也是俄聯邦主體中莫斯 科州的首府 整個莫斯科人口達到了 14,612,602(市區人口 10,472,629) 是歐洲人口最多的城市 佔據了整個俄羅斯人口的 1/10 莫斯科面積 1,081 平方公里 市區東西長 30 公里 南北長 40 公里 莫斯科建城於 1147 年 迄今已有 800 餘年的歷史 此外在蘇聯時期 莫斯科是 1980 年奧運會的主 辦城市 聖彼得堡 位於俄羅斯西北部 芬蘭灣沿岸 始建於 1703 年 聖彼得堡 位於俄羅斯西北部 芬蘭灣沿岸 始建於 1703 年 聖彼得堡與莫斯科同為俄羅斯聯邦直轄市 同時它也是俄聯邦主體 中列寧格勒州的首府 俄羅斯最大港市和僅次於莫斯科的第二大城市 伏爾加格勒 位於伏爾加河沿岸 始建於 1589 年 1925 年 4 月 10 日改稱史達林格勒或史達林格 勒( а и рад /Stalingrad) 1961 年改稱伏爾加格勒 是俄羅斯南部伏爾加格勒州的首府 4

5 葉卡捷琳堡 位於烏拉爾山東麓 1723 年建城 葉卡捷琳堡 位於烏拉爾山東麓 1723 年建城 現在是烏拉爾聯邦區中心城市和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首府 現在是烏拉爾聯邦區中心城市和斯維爾 德洛夫斯克州首府 該城歷來都是俄羅斯重要的工業中心 也是烏拉爾地區最大城市 新西伯利亞 位於鄂畢河畔 1893 年建城 是新西伯利亞州首府和俄羅斯人口第三大城市 也是 俄羅斯著名的科學城 莫斯科 莫斯科 俄語拉丁字母拼寫 Moskva)是俄羅斯聯邦和莫斯科州的首都 並且自成爲首都起就 一直是政治 經濟 科學 文化及交通中心 城區人口逾 1,100 萬 是歐洲人口最多的城市 佔據 了全國總人口的 1/10 面積 2,510 平方公里 與莫斯科州和卡盧加州接壤 莫斯科沿莫斯科河而建 由 1147 年的莫斯科大公時代開始 到沙皇俄國至蘇聯及俄羅斯聯邦 政權都一直擔任著國家首都的角 色 它是歷史悠久的克里姆林宮 所在地 並一直作為上述政權的 總部 為俄羅斯數個被列入世界 遺產之一的建築群 莫斯科得名 於如今穿越整個城市的莫斯科 河 而莫斯科河的名字來源有三 種解釋 分別是低濕地(斯拉夫 語) 牛渡口(芬蘭-烏戈爾語) 密林(卡巴爾達語) 莫斯科的建立被認為是在 1147 年 當時 尤里 多爾戈魯基大公在爭奪基輔王位的一次戰爭後 戰鬥獲勝後 他邀請了自己的盟友切爾尼戈夫公爵斯維亞托斯拉夫 奧利戈維奇去到了弗拉基米爾 公國邊境上的一個名叫莫斯科地點慶祝自己的勝利 這也是史書上第一次提及莫斯科這個地方 而 後 俄羅斯人便把這一年作為莫斯科的誕生的日子 不過當時的莫斯科還是一個小村莊 1156 年 尤里 多爾戈魯大公在莫斯科鞏固了防禦措施 由此莫斯科便有了一個防禦性的要塞的地位 1263 年 莫斯科大公國建立 1276 年 首任莫斯科大公達尼埃爾立莫斯科為首府 1238 年 1480 年期間 莫斯科被金帳汗國統治 15 世紀俄國人以莫斯科為中心 集合周圍力量進行反對金 帳汗國統治的鬥爭 並於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時在 1478 年最終統一了俄國 建立了一個中央集權 的國家 俄羅斯沙皇國 而莫斯科則成為俄國的首都 1572 年莫斯科被克里米亞韃靼人襲擊和和焚 毀 1700 年後 彼得一世遷都到聖彼得堡 1917 年 11 月 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領導的十月革命勝利後 建立了蘇維埃社會主義 政權 蘇維埃政府和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於 1918 年從彼得格勒(今聖彼得堡)遷到莫斯科 並於 1922 年 12 月正式成爲蘇聯首都 1992 年蘇聯解體後 莫斯科成為俄羅斯聯邦的首都 歷史上的經濟及文化[編輯] 1908 年的莫斯科(俄羅斯帝國)莫斯科從最開始建立之初就首先考慮到了 堅固性 可靠性 起初從莫斯科的南部和東部游牧部落的聯盟經常威脅著它 而在西部的東歐國家 5

6 波蘭立陶宛聯邦的軍隊也虎視眈眈 所以弗拉基米爾 特維爾 諾夫哥羅德盟軍同時建立了堅固的 保壘 15 世紀時 莫斯科的人口和領土面積已經超過了倫敦 布拉格和歐洲一些大的城市 1861 年 農奴制度被廢除後 資本主義在俄羅斯盛行起來 莫斯科逐漸發展壯大 它已經成為巨大的工業和 貿易中心 19 世紀米古莫斯科各類工業和貿易的企業已達 多個 其中工業企業有 多個 工 人人數達到 12 萬人 在莫斯科的工業企業中紡織工業占多數 多數是建築業 木材加工業 食品 加工業 造紙業 製革業 汽車製造 工具生產廠家等等 在莫斯科工業發展百年歷程中初期已經 達到了比較高的社會化生產 1910 年莫斯科 6%大企業中集中了大約 49%的工人 在那段時間裡 超過 500 或更多的工人被 認為是大型的企業 在工業大發展階段 外國的資本工業大量涉入 莫所有的化學企業和電子技術 企業都掌握在外國財團的手裡 (如德國工業巨頭)1917 年十月革命勝利後 在莫斯科大力發展了汽 車製造業(從車床製造到手錶製造) 從軸承加工到小汽車生產 紡織加工 它極大地推動了金屬加 工業的發展 莫斯科所謂的 印花的 大企業不得不退出了汽車製造業和電子技術業生產線 無線電技術 代表生產等領域 生產生活必需品為國家保障自給具有深遠意義 莫斯科成為俄羅斯工業強勁的生 產和技術基地 在戰爭年代城市工業的結構轉變到汽車製造業和金屬加工業 幾百年間 莫斯科扮 演了俄羅斯政治文化中心的作用 這裡彙集了具有紀念意義的歷史建築及紀念碑 克里姆林宮 新 聖女修道院 莫斯科大學 凱旋門及聖山上的勝利公園等 莫斯科的權力機關充分認識到了這些文 化遺產的寶貴 因此他們從沒間斷對這些遺產的保護 地理 莫斯科位於北緯 55 度到 56 度 東經 37 度到 38 度之間 地處俄羅斯平原中部 奧卡河和伏爾 加河兩河間的中俄羅斯高地 城市面積 平方公里 大莫斯科(包括環城公路以內地區)面積 900 平方公里 包括外圍綠化帶共為 1725 平方公里 莫斯科位於三種地形交接處 西北接斯摩棱斯 克 莫斯科高地(地勢較為平坦 海拔 米) 南接莫斯克沃列茨科 奧卡河平原(海拔 米的喬普雷斯坦高地 溝壑眾多) 東面是梅曉拉低地 有堅硬的沙丘 海拔約 160 米 莫斯科屬於溫和的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 極端氣象十分頻繁 十二月會開始漫長的冰雪消融期 降雪量大 平均年積雪期長達 146 天(11 月初 4 月中) 冬季長而天氣陰暗 1 月平均氣溫-10.2 (最低-42 ) 平均每年氣溫零度以上的天數為 194 天 零度以下 103 天 而夏天可能氣溫陡降 陰雨連綿 7 月平均氣溫 18.1 (最高 37 ) 總計全年天氣晴朗時間 1568 小時 最近十年冬季常有 相對濕度(高於 70 )和溫度(高於 0 度)較高的記錄 年平均降水量 毫米 降水高峰期為八 月和十月 降水量最少的是四月 冬季多刮西風 西南風和南風 自五月開始西北風和北風較為頻 繁 另外 五月和九月是最好的旅遊季節 環境 莫斯科是世界上綠化最好的城市之一 從飛機俯瞰莫斯科 映入眼帘的是藍天下蔥綠的樹叢和 清沏透明的河湖 城市整潔乾淨 莫斯科市政府十分關心市內及郊區森林資源的保護 市內建有 96 座公園 14 座花園 400 個街心花園 160 條林蔭道 綠化總面積約佔總面積的三分一 達 4.56 萬 6

7 公頃 市區森林面積 1.16 萬公頃 此外還有莫斯科市動物園 佔地 20 公頃 在覆蓋著草皮的灰化 土地帶分布著大片的松林 一些地方沼澤較多 莫斯科附近的森林裡有各種野獸 麋 野豬 鹿 狐狸 白鼬 猞猁 貂 兔子 以及各種各樣的飛禽 莫斯科行政分區 1991 年以後 莫斯科市被劃分為 10 個行政區劃 分別是 1.中央行政區 2.北行政區 3.東北行政區 4.東行政區 5.東南行政區 6.南行政區 7.西南行政區 8.西行政區 9.西北行政區 10.綠城行政區 11.新莫斯科斯克行政區 12.特羅伊茨克行政區 政治 莫斯科市杜馬選舉每 4 年舉行一次 總共有 35 個席位 最近一次莫斯科市杜馬選舉舉行的時 間是 2005 年 12 月 4 日 通過投票得出的結果是俄羅斯最大黨派 統一俄羅斯黨(Еди ая Россия) 佔有其中的 28 席位 另外俄羅斯聯邦共產黨佔有其中的 4 席位 以及以蘋果作為自己旗幟的聯合 民主黨(Объеди ё ых демокра ов)獲得了剩餘的 3 個席位 莫斯科市徽是由深紅色的盾牌構成的 寬和高的比例是 8:9 騎士面向右側 穿著銀色盔甲 披著淡藍色的披風 手裡握著鋒利的金色長矛刺向一隻黑色的蛇狀怪物 它是於 1781 年在 喬治 十字勳章 裡關於蛇魔的傳說的基礎上建立的 莫斯科市的市旗是深紅色的 長和寬的比例是 3:2 莫斯科的市徽位於旗幟的中心 莫斯科的市歌是由音樂家伊 奧 屠納耶夫斯基在詩歌 我的莫斯科 基礎上譜寫成的 現任莫斯科市長為謝爾蓋 蘇比雅寧(2010 年 10 月 28 日至今) 2010 年當時他被時任總統梅德 韋傑夫提名為莫斯科市長 其市長任期本應於 2015 年 10 月結束 他以希望成為民選市長為由在 7

8 2013 年 6 月向總統普京提出辭呈 並建議莫斯科社會院提前舉行市長直接選舉 在同年 9 月 8 日舉 行的第一輪市長選舉投票中獲得 57 的選票 成為莫斯科近 10 年來第一位民選市長 治安 莫斯科在 2008 年以前的治安之差普為人所知 2007 年國際知名媒體 CNN 列出十大治安最差都 市 莫斯科與巴基斯坦喀拉蚩被列為歐洲與亞洲治安最差的城市之首 這普遍被認為是警察公器私 用與黑幫組織化尤其是俄國黑手黨的跋扈關係所造成的 經濟 共青團廣場莫斯科是一個人口超過 1000 萬人的特大型城市 是歐亞大陸上重要的交通樞紐 同時 莫斯科還是一個重要的工業製造業中心 工業總產值居全國首位 工業門類齊全 總共擁有 多家工廠 其中有數量眾多的動力機械製作廠 以及專門製造機床 船舶 和精密儀器的廠 家 同時城市還發展各種有色金屬的冶煉工業 這其中鋁業特別發達 除了重工業外 發達的化工 業 輕工業 以及造紙業也是莫斯科工業中重要的一部分 而在十月革命前 莫斯科以紡織工業而 著名 被譽為 花布城市 莫斯科政府首先建設和發展首都自由經濟和活關自由貿易區 首選是澤廖諾格勒什列米捷沃和 伏努科機區 以及西部的河港 發展經濟銀行和交易網在俄羅斯金融市場起了重要作用 現在首都有 1000 家商業銀行 其中 40%是俄羅斯的 莫斯科金融和交易網所進行的投資和商業活動 90%在俄境內進行的 莫斯科的進 出口業務得到了海關方面的大力扶持 248 個海關口岸提供出入境服務 人口 2002 年 10 月人口普查統計 莫斯科常住人口為 1000 萬 連同外來人口約為 1200 萬 人口平 均密度 7700 人 平方公里 中心部分人口密度高達 人 平方公里 根據 1976 年的人口統計 居民中女性佔 55 比男性多 77.4 萬人 人口自然增長率極低 僅為 0.25% 由於人數量下降過 快 莫斯科市政府加強了宣傳及獎勵生育措施 市長尤里 盧日科夫曾經表示 通過舉行"兒童年" 以及進行"家庭年"計劃 2008 年莫斯科共出生了 10.2 萬個嬰兒 該年莫斯科人口出生率達到二十年 以來的最高水平 這一指標是從 1988 年以來最高的 文化 藝術 教育 耶爾莫洛娃劇院莫斯科是全國科技文化中心 教育設施眾多 包括 1433 所普通教育學校和 84 所高等學校 大學以莫斯科國立羅蒙諾索夫大學(學生 2.6 萬餘)和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學生 1.3 萬 餘)為最著名 科研機構 1000 多所 科學工作者人數達 20 多萬 其中就有俄羅斯科學中心之稱的俄 羅斯科學院 此外其他 90 多個科學機構 包括 78 個科研院校以及藝術 醫學 教育和農業研究院 另外還有數目眾多的研究所 各種專科院校 博物館 劇院 圖書館以及這些設施的分支機構 莫 斯科基本保留了從前的基礎教育模式 大多數的義務教育學校 職業技術教育 其中的專業和高等 教育初納入國家預算結構之中 這些教育都是免費的 最近幾年在莫斯科有償受教育也已廣泛實行 城市的教育體系滿足了人口各種不同教育需求 俄羅斯國立圖書館是世界第二大圖書館 藏書 3570 萬冊(1995 年) 每年出 4 萬種圖書 發行 近 3600 種刊物 莫斯科現有 72 個劇院 109 個電影院 31 個音樂廳 78 個博物館 142 個展覽館 其 8

9 中莫斯科大劇院 莫斯科藝術劇院 國家中央木偶劇院 莫斯科國家馬戲團 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 享有世界聲譽 美術館中以國立普希金造型藝術博物館 特列季亞科夫美術館以及兵工廠(克里姆 林宮內 實際是一個小型的歷史博物館) 國立歷史博物館等較為著名 體育 體育設施有大型體育館(座位在 1500 個以上)1970 個 體育場 96 個 其中奧林匹克綜合運動場 面積達 平方米 1980 年曾在此舉辦第 22 屆奧運會 還有 65 個游泳池 2900 處足球場 1200 個健身房 4 個賽車場以及 1600 個籃球排球場 莫斯科由於其在政治於經濟方面在俄羅斯處於特殊 的地位 城市中的各個體育項目的運動隊也在俄羅斯佔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很多隊即使在歐洲範 圍內也是耳熟能詳的強隊 為莫斯科和俄羅斯獲得一個又一個榮譽 旅遊 莫斯科是歐洲一個很著名的旅遊城市 綠化面積高 有 森林中的首都 美譽 市內的人文經典數 目也非常眾多 以下列出莫斯科主要旅遊景點 克林姆林宮 紅場 聖巴西爾大教堂 莫斯科地鐵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普希金藝術館 新聖女公墓 博羅季諾戰役全景博物館 國民經濟成就展覽中心(全俄展覽中心) 武裝力量博物館 奧斯坦基諾(莊園 劇場 電視塔) 阿爾巴特大街 交通 莫斯科是俄羅斯國內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 全市有五個民用機場(舍列梅季耶夫國際機場 多莫傑多沃國際機場和伏努科沃國際機場為最大的三個) 九個火車站(列寧格勒站 喀山站 雅羅 斯拉夫爾站 庫爾斯克站 里加站 基輔站 白俄羅斯站 薩維奧洛夫站和帕韋列茨站) 是西伯 利亞鐵路的起點 環繞首都邊緣的是莫斯科環城公路 市內有莫斯科地鐵 由 10 多條擴散線和一 條環線構成 擁有世界第一大無軌電車系統 由於臨莫斯科河 又有莫斯科運河和伏爾加-頓河運 河接駁 故有 五海之港 的美譽 9

10 紅場 紅場(拉丁字母轉寫 Krásnaya plóshchad)是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中央行政區特維爾區的一個公眾 廣場 紅場之内或邊緣有幾處著名建築 包括列寧墓 聖巴西爾大教堂和克里姆林宫 紅場東邊是 國家百貨商場 其隔壁有國家歷史博物館 蘇聯時期 常有大型軍隊在此舉行巡遊 紅場本身大約 是 695 米長和 130 米寬 紅場所在的土地曾是有建築的 但被 1571 年莫斯科大火清除 新空地(原來稱為 Pozhar, 或 燒 光的地方 )逐漸成為莫斯科的主要市場 爾後 紅場也用於各種公共典禮和聲明 偶爾也作為俄羅 斯帝國沙皇加冕之地 紅場自那時候逐漸振興 並自其建立時由所有俄羅斯政府用於官方典禮 紅 場於 1812 年以後擴建 拿破崙的軍隊焚燒了莫斯科 當地人民重建家園的時候拓寬了紅場 到 20 世紀 20 年代 紅場又與附近的瓦西列夫斯基廣場合併形成現在的規模 紅場 的名稱不是從環繞它的磚頭顏色衍生而來 也不是從紅色和共產主義之間的聯繫衍生 而來(亦因此所以有不少人曾將此誤作紅牆) 產生紅場之名是因為俄文字 Крас ая (krasnaya)能 意指 紅的 或 美麗的 此字原來表示 美麗的 應用於华西里教堂 並隨後轉移至鄰近廣場 據 信紅場在 17 世紀取得現在的名稱 紅場 而取代舊名 燒光的地方 (Pozhar) Red Square is a city square in Moscow, Russia. The square separates the Kremlin, the former royal citadel and currently the official residence of the President of Russia, from a historic merchant quarter known as Kitai-gorod. Red Square is often considered the central square of Moscow and all of Russia, because Moscow's major streets which connect to Russia's major highways originate from the square. Origin and name The name Red Square does not originate from the pigment of the surrounding bricks (which, in fact, were whitewashed at certain times in history) nor from the link between the color red and communism. Rather, the name came about because the Russian word крас ая (krasnaya) can mean either "red" or "beautiful" (the latter being rather archaic; cf. прекрас ая, prekrasnaya). This word, with the meaning "beautiful", was originally applied to Saint Basil's Cathedral and was subsequently transferred to the nearby square.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square acquired its current name (replacing the older Pozhar, or "burnt-out place") in the 17th century. Several ancient Russian towns, such as Suzdal, Yelets, and Pereslavl-Zalessky, have their main square named Krasnaya ploshchad. History The rich history of Red Square is reflected in many paintings by Vasily Surikov, Konstantin Yuon and others. The square was meant to serve as Moscow's main marketplace. It was also the site of various public ceremonies and proclamations, and occasionally a coronation for Russia's Tsars would take place. The square has been gradually built up since that point and has been used for official ceremonies by all Russian governments since it was established. Before the 18th century 10

11 The East side of the Kremlin triangle, lying adjacent to Red Square and situated between the rivers Moskva and the now underground Neglinnaya River was deemed the most vulnerable side of the Kremlin to attack, since it was neither protected by the rivers, nor any other natural barriers, as the other sides were. Therefore, the Kremlin wall was built to its greatest height on this side, and the Italian architects involved in the building of these fortifications convinced Ivan the Great to clear the area outside of the walls to create a field for shooting. The relevant decrees were issued in 1493 and They called for the demolition of all buildings within 110 sazhens (234 metres) of the wall. From 1508 to 1516, the Italian architect Aloisio the New arrang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at in front of the Eastern wall, which would connect the Moskva and Neglinnaya and be filled in with water from Neglinnaya. This moat, known as the Alevizov moat having a length of 541 meters, width of 36 meters, and a depth of m was lined with limestone and, in 1533, fenced on both sides with low, 4 meter thick cogged brick walls. Three square gates existed on this side of the wall, which in the 17th century, were known as: Konstantino-Eleninsky, Spassky, Nikolsky (owing their names to the icons of Constantine and Helen, the Savior and St. Nicholas which hung over them). The last two are directly opposite Red Square, while the Konstantino-Elenensky gate was located behind Saint Basil's Cathedral. In the early 19th century, the Arch of Konstantino-Elenensky gate was paved with bricks, but the Spassky Gate was the main front gate of the Kremlin and used for royal entrances. From this gate, wooden and (following the 17th century improvements) stone bridges stretched across the moat. Books were sold on this bridge and stone platforms were built nearby for guns "raskats". The Tsar Cannon was located on the platform of the Lobnoye mesto. The square was called Veliky Torg (Great market) or simply Torg (Market), then Troitskaya by the name of the small Troitskaya (Trinity) Church, burnt down in the great fire during the Tatar invasion in After that, the square held the name Pozhar, which means "burnt". It was not until , when it was first mentioned by its contemporary Krasnaya "Red" name. Saint Basil's (finished 1561)Red Square was the landing stage and trade center for Moscow. Ivan the Great decreed that trade should only be conducted from person to person, but in time, these rules were relaxed and permanent market buildings began appearing on the square. After a fire in 1547, Ivan the Terrible reorganized the lines of wooden shops on the Eastern side into market lines. The streets Ilyinka and Varvarka were divided into the Upper lines (now GUM department store), Middle lines and Bottom lines, although Bottom Lines were already in Zaryadye). After a few years, the Cathedral of Intercession of the Virgin, commonly known as Saint Basil's Cathedral, was built on the moat under the rule of Ivan IV. This was the first building which gave the square its present-day characteristic silhouette (pyramidal roofs had not yet been built on the Kremlin towers). In 1595, the wooden market lines were replaced with stone. By that time, a brick platform for the proclamation of the tsar's edicts, known as Lobnoye Mesto, had also been constructed. Red Square was considered a sacred place. Various festive processions were held there, and during Palm Sunday, the famous "procession on a donkey" was arranged, in which the patriarch, sitting on a donkey, accompanied by the tsar and the people went out of Saint Basil's Cathedral in the Kremlin. During the expulsion of Poles from Moscow in 1612, Prince Dmitry Pozharsky entered the Kremlin through the square. In memory of this event, he built the Kazan Cathedral in honor of the Kazan Icon of the Mother of God, followed his army in a campaign. At the same time ( ), Spasskaya tower received contemporary tent roofs. This was done on the proposal and the draught of Christopher Galloway from England, who was summoned to design the new 11

12 tower's clock and suggested the arrangement of the tent roof over the clock. In the mid-century a gilded double-headed eagle was set on top of the tower. After this, the square became known as Krasivaya ("beautiful"). In the late 17th century ( ) the square was cleared of all wooden structures. Then all Kremlin towers received tent roofs, except Nikolskaya. One tent was erected on the wall above Red Square (the socalled Tsarskaya Tower, so that the tsar could watch from this spot the ceremonies in the square). Tent roofs were also constructed at Voskrerensky (Iberian) gates, arranged in the wall of Kitai-gorod. These were the fortified gates at Voskresensky Bridge over the River Neglinnaya. In 1697 and 1699, gates on both sides of Voskresensky Bridge were rebuilt into large stone buildings: the Mint and Zemsky prikaz (department in charge of urban and police matters). Zemsky prikaz (on the site of current Historical Museum) was then known as the Main Pharmacy, founded under orders of Peter The Great. In 1755 the first Russian University was originally housed in the building of Zemsky prikaz, before moving to the better known building on Mokhovaya street further across Manege Square. At the same time the (by then already drained) Alevizov moat was used as a state Pharmacy's garden for growing medicinal plants. 18th century In 1702, the first public theater in Russia was built near the Nikolsky gate; It stood until 1737, when it was destroyed in a fire. In the 1730s, a new mint building, called the Gubernskoye pravlenie (Provincial Board), was built in front of the old one. During her reign, Catherine the Great decided to make improvements to the square. In 1786 the upper floor of the market lines was made of stone. This line was built on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square, near a moat between the Spasskaya and Nikolskaya towers. Then architect Matvey Kazakov built (in the old forms) the new Lobnoye mesto of hewn stone, slightly West of the place where it was before.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ies In 1804, at the request of merchants, the square was paved in stone. In 1806 Nikolskaya Tower was reconstructed in the Gothic style, and received a tent roof. The new phase of improvement of the square began after the Napoleonic invasion and fire in The moat was filled in 1813 and in its place, rows of trees were planted. The market Line along the moat, dilapidated after the fire, had been demolished, and on the Eastern side, Joseph Bové constructed new building of lines in the Empire style. In 1818 the Monument to Minin and Pozharsky, was erected, symbolising the rise in patriotic consciousness during the war. In 1874 the historic building of Zemsky prikaz was demolished. In its place the Imperial Historical Museum was built in pseudo-russian style. After Bové's lines were demolished, new large buildings were erected between 1888 and 1893, also in the pseudo-russian style: upper lines (Gum department store) and middle lines. The upper lines were intended for retail sale and together in fact comprised the first department store in Moscow. Middle lines were intended for wholesale trade. At the same time (in 1892) the square was illuminated by electric lanterns. In 1909 a tram appeared on the square for the first time. Modern era During the Soviet era, Red Square maintained its significance, becoming a focal point for the new state. Besides being the official address of the Soviet government, it was renowned as a showcase for military parades from 1919 onward. Lenin's Mausoleum would from 1924 onward be a part of the square complex, and also as the grandstand for important dignitaries in all national celebrations. In the 1930s, Kazan 12

13 Cathedral and Iverskaya Chapel with the Resurrection Gates were demolished to make room for heavy military vehicles driving through the square (both were later rebuilt after the fall of the Soviet Union). There were plans to demolish Moscow's most recognized building, Saint Basil's Cathedral, as well to make way for a larger Red Square, as well as the State Historical Museum. The legend is that Lazar Kaganovich, Stalin's associate and director of the Moscow reconstruction plan, prepared a special model of Red Square, in which the cathedral could be removed, and brought it to Stalin to show how the cathedral was an obstacle for parades and traffic. But when he jerked the cathedral out of the model, Stalin objected with his rather famous quote: "Lazar! Put it back!" Military parade marking the sixty-third anniversary of Victory in the Great Patriotic War.Two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military parades on Red Square were November 7, 1941, when the city was besieged by Germans and troops were leaving Red Square straight to the front lines, and the Victory Parade in 1945, when the banners of defeated Nazi armies were thrown at the foot of Lenin's Mausoleum. The Soviet Union held many parades in Red Square for May Day, Victory Day, and the October Revolution, which consisted of propaganda, flags, a labor demonstration, and a troops march and show off of tanks and missiles. On Victory Day in 1945, 1965, 1985, and 1990 there were military marches and parades as well. On May 28, 1987, a West German pilot named Mathias Rust landed a Cessna 172 light aircraft at St. Basil next to Red Square, causing a major scandal in the Soviet Air Defense Forces. In 1990 the Kremlin and Red Square were among the very first sites in the USSR added to UNESCO's World Heritage List. Red Square has also served as a venue for high-profile concerts. Linkin Park, The Prodigy, t.a.t.u., Shakira, Scorpions, Paul McCartney, Roger Waters, Red Hot Chili Peppers, and other celebrities performed there. For the New Year 2006, 2007, and 2008 celebrations, a skating rink was set up on Red Square. Paul McCartney's performance there was a historic moment for many, as The Beatles were banned in the Soviet Union, preventing any live performances there of any of The Beatles. The Soviet Union also banned the sales of Beatles records. While McCartney's performance was historic, he was not the first Beatle to perform in Russia. Former Beatle Ringo Starr and His All Starr Band performed at Moscow's Russia Hall in August In January 2008, Russia announced it would resume parading military vehicles through Red Square,although recent restoration of Iverski Gate complicated this, by closing one of existing passages along Historical Museum for the heavy vehicles. In May 2008, Russia held its annual Victory day parade, marking the 63rd anniversary of the defeat of Nazi Germany in World War II.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the collapse of the USSR in 1991, Russian military vehicles paraded through the square. On December 4, 2008, The KHL announced they would be holding their first all-star game outdoors on January 10 at Red Square. On May 9, 2010, to commemorate the 65th anniversary of the capitulation of Germany in 1945, the armed forces of France,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United States marched in the Moscow Victory Day parade for the first time in history. On 10 November 2013, Pyotr Pavlensky, a Russian performance artist, reportedly sat naked for an hour and a half on the square with a nail driven through his scrotum into the ground before he was removed by police. He said aid the stunt was a metaphor for "apathy, political indifference and fatalism in modern Russian society". 13

14 紅場 紅場原名 托爾格 意爲 集市 1662 年改爲 紅場 意爲 美麗的廣場 面積 9.1 萬平方米 位於市中心 是國家擧行各種大型慶典及閱兵活動的中心地點 是世界上著名的廣場之一 位於莫 斯科市中心,西南與克里姆林宮相毗連 原是前蘇聯重要節日擧行群眾集會和閱兵的地方 西側是克 里姆林宮 北面爲國立歷史博物館 東側爲百貨大樓 南部爲瓦西里布拉仁教堂 臨莫斯科河 列 寧陵墓位於靠宮牆一面的中部 墓上爲檢閱台 兩旁爲觀禮台 紅場是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的 著名廣場 位於莫斯科市中心 西南與克里姆林宮相毗連 紅場的知名度可以與天安門廣場媲美 面積 9.1 萬平方米 大約隻有天安門廣場的 1/5 地面很獨特全部由條石鋪成 顯得古老而神聖 紅 場原名是托爾格 意爲集市 1662 年改爲紅場 古語爲美麗的廣場 原是前蘇聯重要節日擧行群眾 集會和閱兵的地方 西側是克里姆林宮 北面爲國立歷史博物館 東側爲百貨大樓 南部爲瓦西里 布拉仁教堂 臨莫斯科河 列寧陵墓位於靠宮牆一面的中部 墓上爲檢閱台 兩旁爲觀禮台 列寧墓坐落在紅場西側 在克里姆林宮牆正中的前面 1924 年 1 月 27 日建成 最初是木結構 的 1930 年改用花崗石和大理石建造 衛國戰爭後 裝有列寧遺體的水晶棺重新更新了 列寧墓一 半在地下 一半露出地面 體表是階梯狀的 3 個立方體 由紅色花崗石和黑色長石建成 陵墓體積 爲 5800 立方米 内部容積爲 2400 立方米 墓前刻有 列寧 字樣的碑石淨重 60 噸 墓頂是平台 平台兩翼是可容納萬人的觀禮台,每當重要儀式時 領導人就站在列寧墓上觀禮指揮 沿黑色大理石 台階而下 可進入陵墓中心的悼念大廳 列寧安詳地躺在鋪有紅色黨旗和國旗的水晶棺内 身穿黄 色上衣 胸前佩戴一枚紅旗勳章,臉和手都由特制的燈光照着 清晰而安詳 開放時間爲周三 四上 午 點 周六 1-2 點 距列寧墓不遠 有列寧博物館 里面珍藏有列寧的遺物和列寧的傳記等 在列寧墓和克里姆林宮牆之間 是前蘇聯其他領導人的墓地 列寧墓的後面與克里姆林宮紅牆之間 紅場的地面很獨特 全部由條石鋪成 古老而神聖 姆林宮紅牆之間 有 12 塊墓碑 包括斯 大林 勃列日涅夫 安德羅波夫 契爾年科 捷爾任斯基等前蘇聯政治家的墓碑 斯大林的遺體最 14

15 初也在列寧墓里 1962 年 10 月 31 日 卻移出列寧墓 葬在列寧墓的後面 紅場南邊是莫斯科最經 典象征的瓦西里大教堂 這座教堂中間是一個帶有大尖頂的教堂冠 8 個帶有不同色彩和花紋的小 圓頂錯落有致的分布在它的周圍 再配上九個金色洋蔥頭狀的教堂頂 讓人過目難忘 北側是國家 歷史博物館 建於 1873 年 也是莫斯科的標志性建築 附近還有爲紀念二戰勝利 50 周年而建造的 二戰英雄朱可夫元帥的雕像 以及無名烈士墓 博物館東側通向紅場的入口處 是莫斯科的中心點 零公里處 所有路的里程都是從這里開始計算的 莫斯科的 9 個火車站 都是以通往的終點站命名 比如通向斯摩棱斯克的 就叫斯摩棱斯克站 通往基輔的 就叫基輔站 以莫斯科爲中心 向周圍 輻射開老 顯而易見 莫斯科的中心意識是非常強烈的 東面是世界知名十家百貨商店之一古姆商 場 建成於 1893 年 15 世紀末伊凡三世在城東開拓的 城外工商區 公元 15 世紀 90 年代 莫斯科發生大火 火災 後空曠之地成了廣場 故曾被稱爲火燒場 1662 年改稱 紅場 意爲 紅色的廣場 面積 9.1 萬平 方米 位於市中心 是國家擧行各種大型慶典及閱兵活動的中心地點 是世界上著名的廣場之一 古代俄語中紅色的一詞還有美麗的之意 由於譯名時都隻取了其中的第一釋義 即紅色的 久而久 之 紅場的名稱就這樣沿用至今 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在俄語中 紅色的 含有 美麗 之意 紅場 的意思就是 美麗的廣場 紅 場的大規模擴建是在 1812 年以後 那時 拿破崙的軍隊縱火焚燒了莫斯科 莫斯科人民重建家園 時 拓寬了紅場 到本世紀 20 年代 紅場又與鄰近的瓦西列夫斯基廣場合二爲一 形成現在的規 模 紅場南北長 695 米 東西寬 130 米 總面積 9 萬多平方米 廣場用赭紅色方石塊鋪成 油光瓦 亮 廣場兩邊呈斜坡狀 整個紅場似乎有點微微隆起 在廣場南面 向莫斯科河微傾的斜坡上 矗 立着瓦西里 勃拉仁内大教堂 這座教堂是爲了紀念俄國沙皇占領喀山公國和阿斯特拉罕 於 年修建的 它被譽爲古代俄羅斯建築藝術的卓越代表 教堂是由大小 9 座教堂巧妙結合起來 的 周圍 8 座略小的教堂團團圍住中間稍大的教堂 構成了一組精美的建築群體 9 座教堂均爲圓 頂塔樓 中央主塔高 47 米 周圍是 8 座高低 形狀 色彩 圖案 裝飾各不相同的蔥頭式穹窿 教堂用紅磚砌成 白色石構件裝飾 穹窿頂金光閃爍 配以鮮豔的紅 黄 綠色 整座教堂洋溢着 濃烈的節日氣氛 在教堂前面 有愛國志士朱寧和波紮爾斯基紀念碑 紅場北面 是一座三層紅磚樓 其式樣仿照古代俄羅斯建築 南北各有尖塔 8 座 這是建於 19 世紀的歷史博物館 里面收藏有 450 萬件展品 紅場東側是莫斯科最大的國營百貨商店建築群 修 建於 20 年代初 分上下兩層 營業面積近 8 萬平方米 紅場有不少著名的建築物 南面是瓦西里 升天大教堂 又名波克羅夫大教堂 它是伊凡雷帝爲了紀念 1552 年戰勝喀山韃靼軍隊而下令建築 的 當你看到這座教堂 將會被它獨特的建築風格所吸引 這座教堂中間是一個帶有大尖頂的教堂 冠 8 個帶有不同色彩和花紋的小圓頂錯落有致的分布在它的周圍 再配上九個金色洋蔥頭狀的教 堂頂 絕妙無比 伊凡雷帝爲了别處不再出現這樣美麗的教堂 下令弄瞎了建築師的雙眼 瓦西里 升天大教堂前面是民族英雄米寧和波紮爾斯基雕像(1818 年雕像落成) 1611 年至 1612 年 他們打 敗了波蘭侵略軍 解放了莫斯科 教堂前是一個圓形的平台 俗稱斷頭台 是當年向群眾說教和宣 讀沙皇令的地方 同時也是行極刑的地方 行刑是在台下進行 在台上宣讀處死令和犯人罪狀 瓦 西里升天大教堂的南面是瓦西里斜坡 一直延伸到莫斯科河畔 15

16 沿着克里姆林宮牆往前走 牆壁上還安放有朱可夫元帥 列寧的妻子克魯普斯卡婭 高爾基 第一位宇航員加加林及其他前蘇聯名人的骨灰 紅場的東側是國立百貨商場 建成於 1893 年 由 波梅蘭茲夫設計 今天已成爲世界知名的十家百貨商店之一 紅場的北面是歷史博物館 紅磚白頂 也是莫斯科的標志性建築 建於 1873 年 95 年 5 月 8 日 爲紀念二戰勝利 50 周年 在紅場的北面 立起了二戰英雄朱可夫元帥的雕像 俄羅斯 莫斯科克里姆林宮與紅場 文化遺產 1990 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從 13 世紀起克里 姆林宮就與俄羅斯的所有重大歷史政治事件有關 這座宮殿 14 世紀到 17 世紀由許多出色的俄羅斯 和外國建築師設計修建 是王子的住所和宗教中心 紅場上的聖瓦西里大教堂是俄羅斯東正教的最 華麗的建築之一 克里姆林宮是俄國曆代帝王的宮殿 位於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中心 與紅場毗連 它們一起構成了莫斯科最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地區 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紅場是莫斯科的中心 是 來莫斯科的游客必去之處 紅場正中是克里姆林宮東牆 宮牆左右兩邊對稱聳立着斯巴斯基塔樓和 尼古拉塔樓 雙塔凌空 異常壯觀 步入紅場等於步入了俄羅斯精神家園的大門 紅場的一切同樣 代表了俄羅斯民族悠久的歷史 紅場面積很大 長 695 米 寬 130 米 總面積 萬平方米 長 方形 南北長 東西窄 紅場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廣場 雖曆經修建改建 但仍然保持原樣 路面還 是過去的石塊 已被鞋底磨得光滑而凹凸不平 紅場與克里姆林宮並非同時建造 15 世紀 90 年代的一場大火使這里變成了 火燒場 空曠寂 寥 直到 17 世紀中葉這個地方才有了 紅場 之說 成語中意即 美麗的廣場 紅場上除了以克里姆 林宮爲主要建築外 還有一些其它的建築物 如列寧墓 1924 年 1 月 27 日列寧遺體的水晶棺安置 在這里 後不斷修葺陵墓内部 如今的列寧墓 色調肅穆 凝重 外面鑲嵌貴重的大理石 黑色 灰色的拉長石 深紅色的花崗石和雲斑石 陵墓一半在地下 一半在地上 墓頂爲平台 供全民節 日時俄領導人檢閱游行隊伍和軍隊之用 紅場南面還有一座由大小 9 座塔樓組成的教堂 極富特色 在俄羅斯以及東歐國家中獨具一格 已成爲紅場的標志性建築 另外 紅場北面是 19 世紀時用紅 磚建成的歷史博物館 爲典型的俄羅斯風格 東面是一個超大型商場 由 240 家商店組成 雖然其 16

17 地位已經下降 被附近更高級 更新穎的商場取代 但其設計之獨特 裝修之豪奢 完全可以與歐 美最現代化的商場相媲美 如今 在廣場上閑庭散步時能體會偉大的俄羅斯的民族歷史與往昔的輝 煌 紅場已成爲各國游客最津津樂道的旅游勝地之一 克里姆林宮爲紅場最主要建築 是俄羅斯民族最負盛名的歷史豐碑 也是全世界建築中最美麗 的作品之一 它初建於 12 世紀中期 15 世紀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時初具規模 以後逐漸擴大 16 世紀中葉起成爲沙皇的宮堡 17 世紀逐漸失去城堡的性質而成爲莫斯科的市中心建築群 克里姆林 宮南臨莫斯科河 西北接亞曆山大羅夫斯基花園 東南與紅場相連 呈三角形 周長 2000 多米 20 多座塔樓 參差錯落地分布在三角形宮牆邊 宮牆上有 5 座城門塔樓和箭樓 遠看似一座雄偉森 嚴的堡壘 宮殿的核心部分是宮牆之内的一系列宮殿 建築氣宇軒昂 體現出曆代俄羅斯人的聰明 才智 另有政府大廈和各種博物館 最具特色的是一組有洋蔥頭頂的高塔 它們是在紅磚牆面用白 色石頭裝飾的 再配上各種顏色外表 如金色 綠色以及雜有黄色和紅色等 它由俄著名建築師巴 爾馬和波斯尼設計 不同於歐洲古代的哥特式與羅馬式 而與東方清真寺風格頗爲相似 克里姆林 宮也吸收了西方建築的精粹 它的幾幢主要建築都是由意大利設計師設計的 所以 克里姆林宮建 築藝術上博采眾長又獨具特色 穫得普遍讚譽 克里姆林宮中 前蘇聯部長會議大廈 前蘇維埃最高主席團大廈 克里姆林宮會議廳和大克里姆林 宮最爲重要 前蘇聯部長會議大廈平面爲三角形 有巨大的綠色圓頂 建於高大的基座之上 克里 姆林宮牆内 朝莫斯科河有 3 列高窗的漂亮建築物就是大克里姆林宮 由古老的安德列夫斯基大廳 和阿列克山德洛夫斯基大廳聯結而成 寶石大廳以精美的裝飾别具一格 牆邊豎立着許多有華麗浮 雕的螺鏇柱 宮殿西側爲一列别致的房間和冬季花園 有 600 多個各具特色的房間 索皮爾娜雅廣 場位於克里姆林宮中央 周圍環以歷史 藝術和紀念性建築 中心是大伊凡鍾樓 高 81 米 曾經 是莫斯科最高建築 鍾樓旁有一沙皇鍾 號稱世界最大 重 200 噸 附近一件 16 世紀的奇蹟是沙 皇大炮 長 5.35 米 口徑 40 釐米 重 40 噸 本用於守衛莫斯科河渡口與斯巴斯基大門的 但一直 沒發射過 克里姆林宮 既是最富麗堂皇的帝王住所 又是堅固的堡壘 還珍藏大量的文物 它與 紅場一起構成了今日莫斯科最迷人的風景線 讓各地游客流連忘返 17

18 紅場 美麗與魔幻 第一次搭地鐵的目的地就是紅場 之前騎著小多來過一次 有點不過癮 這次改搭地鐵再來仔 細遊覽一下 本來的計劃是ㄧ出站就可以抵達要參觀地方的正門口 但是跟估計的不一樣 搭了老 半天結果跑到城牆的外面 將錯就錯 散步過去也是挺好的 這條馬路很好笑 斑馬線只畫了一小 段 到馬路中間就沒有 該怎麼過馬路呢 前面那個尖尖的塔就是紅場的圍牆 只要沿著圍牆走就 可以進去裡面 大概要走二十分鐘左右 過橋的時候發現橋的欄杆是用稻穗的圖案 工 走在外圍可以近距離的看紅場圍牆 只用紅色的磚 人和農人為主的型態也是社會主義的精神 資 瓦就能砌出這麼高聳又美觀的圍牆真是不容易 有 本主義就是商人至上啦 圓圓的塔 還有弓箭手可以射箭的地方 這邊在古 代的時候真的是ㄧ座城堡的圍牆 也是莫斯科的發 源地 沿著莫斯科河和紅場的圍牆走 人行步道 真是寬闊 跟馬路之間又隔著一段距離 非 常安全 不需要鋪人行道的地磚走起來也很 舒適 行人的權益一點也不輸給汽車 都市 綠意規劃的也很棒 莫斯科有森林中的首都 之美稱 雖然不知道怎麼計算的 但是莫 斯科的城市綠意覆蓋度高達八十% 相較於 水泥叢林的城市 這裡真的很美 愉快的漫步走 一下子就走到了紅場南端的入口 又看到顏色豐富的瓦西里大教堂 準備進入紅場 囉 18

19 今天是星期六 觀光客數量比起上次 我來的時候暴增很多倍 拍照時要取 景難度大大增加 照片中的閒雜路人 很多 我已經盡力了~_~ 抵達紅 場的時候是十一點十五分 早起的鳥 兒有蟲吃 早一點到紅場來觀光是有 好處的 等一下你就知道為什麼 這座鐘樓頂端有一個五星芒 它是會 旋轉的 星芒的五個角都裝飾了紅寶 石 聽說一顆有一噸重 紅場的廣場由幾座建築物所包圍 起來 這是其中的一棟 等一下再介 紹 左邊是主體建築 右邊那一棟也 是它的一部分 目前正在施工 施工 中的建築物在外圍牆壁上貼上平板 上面畫有和原始建築物相同的花紋 這樣就不會一眼看到它施工中的殘破 的樣子 保持了紅場整體的美觀 之前都是走馬看花 看過也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 今天要來知識大補給 讓你看完這一篇就變 成紅場達人 先從瓦西里大教堂開始介紹 先來一張近照 19

20 瓦西里大教堂以前 又稱為聖母教堂 有一位東正教的修 士名叫瓦西里在此 苦修終生 便以他 為名 這棟華麗的 建築藝術是伊凡大 帝下令建造的 建 於西元一五五二 年 它是古俄羅斯 建築學最為璀燦和 著名的里程碑 這棟教堂幾乎已經成為莫斯科的精神象徵 興建的原因是因為伊凡大帝費時八個月的時間終於 攻下了喀山 再度擴張了領土 伊凡大帝又稱為恐怖伊凡 有多恐怖呢 以這棟美麗的建築物來講 興建完畢之後伊凡看了很滿意 就把負責設計的建築師找過來 不是要獎勵他 而是挖掉他的眼睛 因為怕他在其他地方蓋出比這棟教堂更美麗的建築 竟然如此殘忍下此毒手 有沒有很恐怖 教堂 一共有八個色彩豐富的塔 分別都是獨立的教堂 洋蔥頭的造型舉世聞名 中間最高那一棟則象徵 伊凡大帝至高無上的地位 頂端至底部高四十七點五公尺 不同於歐洲教堂有正面 側面之分 瓦 西里教堂每一面都是正面 從任何角度看都非常完美 說這棟建築是教堂 其實它的內部有些簡陋 和狹小 幾乎完全以豐富顏色和華麗的外型取勝 與其說是神的處所 不如說是給君主賞玩的藝術 品比較適當 古時代這邊是宣讀沙皇令的地方 在台上宣讀處死令 台下則是圓形斷頭台伺候 目 前這邊已經開放參觀 票價依照你帶進去的器材而定 相機一百三十盧布 攝影機一百五十盧布 買票排隊排到死 20

21 繼續再來 瓦西里教堂前面的是米寧和巴札爾斯基紀念碑 一八一八年完工落成 這是一座青 銅塑像 由雕塑家馬爾托斯設計完成 是為了紀念這兩位公爵在一六一二年帶領俄羅斯人民戰勝波 蘭侵略者 塑像的下方正反兩面都有浮雕的圖案 一個 又一個的觀光客跳到這邊來拍照 一個拍完 馬上換下一個 當我在塑像前面舉著相機手 痠得要命等待空檔拍照時候 沒有人想說禮 讓我一下 我比你們早排隊耶 好不容易還 是給我拍到一張乾淨的照片 當所有人都在 正面拍照拍個不停的時候 後面就冷清許 多 輕輕鬆鬆就拍到背後的浮雕 被打得落 荒而逃 抱頭痛哭 跪地求饒的就是波蘭人 公爵大人好威呀 一開始以為是錯覺 感覺遊客數量來上次還的時候還多 廣場很寬的緣故還是不會顯得很擁擠 可是遊客數量真的暴增一倍 大家都在廣場上拍照 我就在廣場上拍大家拍照的樣子 記錄那麼多 陌生人到此一遊 究竟有什麼意義呢 可是要我站在景點前面擺個姿勢拍照 我還真的不知道該怎 麼做 21

22 不只觀光客的數量很 多 星期六連學校的小 朋友都來校外教學 老 師剛剛講解完列寧的故 事 同樣年紀的小朋友 發育差好多 有的看起 來我還以為她是老師 ~_~ 觀光客多絕對不是我的錯覺 一路上一直聽到中文 導遊的講解聲 有點想跟著聽又想離遠一點 很掙 扎 導遊負責幫團員拍照 在這之前還要先數人 頭 看有沒有全部都到齊 要是漏了一個到時候小 費就少領一份 如果你是跟團旅行 跟導遊說可不 可以讓你自己去搭地鐵晃一晃 導遊會說拜託放過 他 別給他找麻煩 想體驗莫斯科地鐵的請安排自 助旅行 導遊說 有沒有比幫團員拍照還要更遜的工 作 當然多得很 比如說這個顧行李的 大 包小包通通堆在前面 萬一被幹走一個那就 比沒小費還更慘 包包通通丟在這邊 團員 跑哪去了 答案是去在裡面參觀列寧墓 講解再來 列寧墓 這座墓由花崗岩和黑色長 石建成 列寧的遺體放在水晶棺木裡 身上覆蓋前 蘇聯的國旗 墓的正前方有一塊黑色的大理石雕刻 有列寧的名字 光是這塊石頭的重量就達六十噸 開放參觀的時間一星期只有四天 每天只有短短的 三小時 時間是早上十點到下午一點 這附近也有 一間列寧博物館 墓的上方是主席台 當有重要儀 式時候 現任的總理就會站在列寧墓上講話和觀 禮 列寧墓和紅場的圍牆之間有十二塊墓碑 史達 林這些歷任的蘇聯領導人都埋葬在其中 進去裡面 不能帶大件的行李 要經過紅外線探測器 搜查隨 身行李 禁止拍照 禁止手插口袋 禁止戴帽子 禁止飲食 禁止嬉笑打鬧 連說話也不行 22

23 紅場的旁邊 正對著列寧墓 這一棟又大又長又漂亮的建築是什麼 如果我跟你說是百貨公司 呢 可惡 居然不相信我 紅場又不一定只能有教堂跟博物館和墳墓 很久以前紅場本來就是一個 貿易廣場 而這一棟就是鼎鼎有名的 吉姆百貨 從十五世紀就做生意到今天了 雖然它曾經失 過火燒光光 也被政府直接收走變成公家機關 但是到今天它又恢復成百貨公司 是整個莫斯科最 重要的百貨商場 正門很多人擠在那邊 不是特賣會或是在搶福袋 單純就是因為進不去 正門耶 最重要的正門只有一扇小小的旋轉門 真是獨特 進去之後完全讓你對百貨公司 的印象改觀 台灣百貨公司一進去 第一眼看到是啥米 化妝品 珠寶 首飾 吉姆百貨的第一眼印象的是 這個 有沒有嘴巴張開開 哇 很大的感覺 這邊是室內喔 從外 面看起來好像很不透光 事實上裡 面採光超好的 噴泉的四方都是百 貨市集 看看那採光良好到幾乎透 明的天花板 目前只有霍格華茲施 過法天花板可以和這個相比 要是你有知道什麼品牌是這邊找不到或是沒有賣的 只能很抱歉的跟你說那個牌子太小了 還 不夠國際化 連不怎麼喜歡逛百貨公司的我都覺得走在這裡好開心 商場為三層建築 採光屋頂的長度足足有四 百公尺 吉姆百貨的設計是要容納一千間商店 採用十九世紀火車站的設計風格 這邊賣的東西 全部都貴到不可思議 不能用常識去理解的價 錢 就算是觀光客我也不相信能在這裡買多少東 西 拍拍照就當來過了 吉姆百貨的消費主力是 莫斯科的大富翁們 在這邊閒晃的時候看到咖啡 廳 瞄了一眼菜單 卡布奇諾一杯七百五十盧 布 折合台幣近千元 你喝給我看 這邊有一個 很有趣的現象 商店的店員大多是年輕貌美的小 23

24 姐 然後搭配西裝筆挺 彪形大漢的保鑣 逛著 逛著突然發現這邊有點像 死亡復甦 中的場 景 有玩過的人一定有同感 真的超像的 Capcom 該不會有到這邊來取景找靈感吧 (補 充 死亡復甦是 Xbox360 上面一款在百貨商城裡 屠殺殭屍的噴血動作遊戲) 這邊是側門 一個人 都沒有 側門還比較好走 不是旋轉門 但入口 依然很小一個 不想讓客人出來的感覺 這個是耶穌復活之門 講解的好累 以前這邊是官員走路進克里姆林宮上班的地方 我也不知 道跟耶穌復活有什麼關係 但是大多數人都會走這邊進入紅場 不然就是像我走南邊的瓦西里教堂 進來 這座門有兩扇 今天只開右邊那一扇而已 它位於耶穌升天大教堂跟國家歷史博物館中間 請參照上面那一張記憶卡拍滿時最後的照片 走近一點看 兩個門中間是聖經故事的馬賽克拼圖 門的上方也是耶穌頭發光的圖案 旁邊的歷史博物館有穿古裝的人可以合照留影 每天穿的衣服都不一樣 也有穿軍裝打扮成史 達林的 今天也看到打扮成毛澤東還自備五星旗的老中 拍照要錢喔 費用不明 喜歡拍照的人應 該會覺得跟這些人合影比跟建築物合影還有意思吧 穿越耶穌升天之門之前回頭一看 遊客真的越 來越多了 紅場開始有水洩不通的感覺 還好已經走完一趟 24

25 買不起吉姆百貨的東西沒關係 走過升天之門之後就算離開紅場了 這邊有很多的路邊攤在賣 紀念品 價錢還算平實 如果你精挑細選的話肯定能帶點東西回去 不同於阿爾巴特街那種有屋頂 的棚子小販 這邊都是一張大桌子就露天賺觀光客的錢了 警察也不會趕 猜想紅包塞得很多才有 辦法在這邊擺攤 下面這一張照片是每一攤小販會賣的商品 每一攤賣的東西差異都不大 不殺價 的人是笨蛋 切記切記 當你用英文問 How much 的時候 你所得到的價錢已經比用俄文問還要貴上 一截 觀察得夠久就會發現同樣的東西售 價是因人而異 上面那個會下雪的玻璃小 屋賣得超好 一個賣完從桌子下面馬上又 拿出一個來補 同樣的東西老闆開價從五 百盧布 七百盧布 四百盧布一直在變 而且非常狠 不給客人殺價 不買就拉 倒 根本不是這個東西值多少錢 看在老 闆眼裡是你值多少錢 兩個衛兵在站崗 中間像是墓碑 還燃燒著永遠不熄滅的 火焰 這裡是無名英雄墓 這邊周遭有很多的獻花 外國 很多使節貴賓也會親自到這裡獻花 究竟偉大在哪呢 二 戰中 蘇聯軍隊死了九百多萬 平民死了一千多萬 加上 受傷的 蘇聯全國成年男子有一半死亡或者殘廢 剩下的 大概都是太老太弱不能上戰場的 這邊修建於一九六七 年 紀念因二戰而逝去的生命 墓前的火從那一天至今從 來沒有熄滅過 墓上的碑文寫著 你的名字無人知曉 你 的功勛永垂不朽 25

26 類似這樣的無名墓世界各地很多地方都會看到 但是像莫斯科這麼高規格重視的就很少見 這兩個 衛兵本來是在列寧墓那裡站哨 後來就哨點改在無名墓 列寧何許人也 居然比不上這些叫不出名 字的英雄 連衛兵都被搶走 莫斯科人不希望過去的英雄被遺忘 所以常常都會來獻花 特別的是 結婚的新人 幾乎每一對都會到這裡獻花 傳統的想法 結婚是喜事 掃墓是喪事 但俄羅斯人可 不這麼想 在這邊則是用悼念逝者的方式來祝福新人 沒有這些無名英雄就沒有今天的莫斯科 介 紹完畢之後就要來嚴格的了 當過兵的看到有人在站哨都會想刁一下服裝儀容 尤其是憲兵出身的 來看看莫斯科第一號哨點的衛兵服儀怎麼樣 這些花種得真是漂亮到不行 是現在來時節剛好嗎 花卉都比美的綻放著 無數的人不斷的進到裡 面來留影拍照 為了拍下這一張沒有人在花園裡的照片 我已經創下站在同一個點拿著相機最久的 紀錄 除了 你好 謝謝 再見 這三句俄文 我很需要再多學一句 麻煩讓讓 這張照片 是我兜了一圈之後從對面往回拍的 幾乎隨時 每一秒鐘都是這麼多人在花園裡面 比照上面那一 張照片 可以想像有多難拍嗎 莫斯科紅場向巨型 LV 展廳說 不 李寧怡 綜合外電報導 莫斯科市中心的紅場(Red Square)是俄羅斯舉行盛大慶典與閱兵儀式的 地點 象徵戰鬥民族的神聖國魂 領導共產革命的列寧與史達林之墓也在此 此外 它也是聯合國 世界文化遺產 兩周前 紅場卻豎立起 30 公尺長 9 公尺高的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巨大行李箱 讓俄國人忍無可忍 覺得很礙眼 媒體連日撻伐後 莫斯科市府前天下令拆除 26

27 這個巨型行李箱是臨時展場 原定下月起舉行 6 周的 旅行之魂 展覽 由鄰近的 GUM 百貨贊助 門票收入將捐給協助兒童的 赤裸之心 基金會 基金會創辦人是路易威登集團董事長貝納阿諾 (Bernard Arnault)的超模準媳婦納塔莉沃佳諾娃(Natalia Vodianova) 路易威登稱此行李箱和俄國歷 史有密切關聯 是以沙皇時代貴族歐洛夫王子(Prince Wladimir Orloff)的箱子為範本 還印有其姓名 縮寫 P.W.O. 但仍無法挽回行李箱遭拆除命運 國家百貨商場 GUM is the name of the main department store in many cities of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known as State Department during the Soviet times. Similarly named stores were found in some Soviet republics and postsoviet states. The most famous GUM is the large store in the Kitai-gorod part of Moscow facing Red Square. It is currently a shopping mall. Prior to the 1920s, the location was known as the Upper Trading Rows (Russian: Верх ие ор овые ряды). Nearby, also facing Red Square, is a building very similar to GUM, known formerly as the Middle Trading Rows. It is about the same size as a large North American shopping mall. It has a clear roof. Design and structure Structure of Shukhov's roofwith the façade extending for 794 ft (242 m) along the eastern side of Red Square, the Upper Trading Rows were built between 1890 and 1893 by Alexander Pomerantsev (responsible for architecture) and Vladimir Shukhov (responsible for engineering). The trapezoidal building features an interesting combination of elements of Russian medieval architecture and a steel framework and glass roof, a similar style to the great 19th-century railway stations of London. William Craft Brumfield described the GUM building as "a tribute both to Shukhov's design and to the technical proficiency of Russian architecture toward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The glass-roofed design made the building unique at the time of construction. The roof, the diameter of which is 46 ft (14 m), looks light, but it is a firm construction made of more than 50,000 metal pods (about 819 short tons (743 t), capable of supporting snowfall accumulation. Illumination is provided by huge arched skylights of iron and glass, each weighing some 820 short tons (740 t) and containing in excess of 20,000 panes of glass. The facade is divided into several horizontal tiers, lined with red Finnish granite, Tarusa marble, and limestone. Each arcade is on three levels, linked by walkway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27

28 國家百貨廣場(GUM) 位于紅場上建于 1892 年的國家百貨廣 場(GUM)一直與紅場的建築群相互輝映著 商場裏賣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商品 不僅品種 齊全 而且款式更新的速度非常快 總是讓 人流連忘返 但 GUM 中出售的商品價格並 不便宜 有些甚至會高的令人望而卻步 所 以 只看不買 的狀況也變得如同家常便飯一 般 並不是什麼稀奇或者不禮貌的事情 據 說只有當地的富翁才會經常到這裏購物 大 包小包的收獲直讓人羨慕 位置靠近大劇 院的是楚姆百貨商場(又名中央百貨商場) 這家迄今為止已有百年歷史的商場在經過 1997 年的重新改造裝修之後 在古老中又 增添了現代的風格 並因此吸引了不少的遊 客 不過在莫斯科人氣最高的商場應該還是亞歷山大花園旁邊的練馬廣場地下商城(HuntingRow 既狩獵攤位 顧名思義 早年這裏聚集著大量販賣獵物的狩獵者) 每天甚至可以達到八至十萬人 的客流量 三層的練馬廣場地下商城總是熱鬧非凡 大大小小的名牌精品店常惹人駐足 但如果你 是第一次到這裏的話 千萬不要被店門外把守著的彪形大漢嚇住了 在地下商城內 這些被雇傭的 保鏢幾乎是隨處可見 雖然其中的搶掠並不多見 但有這麼多的保鏢 其治安如何自然是不問可知 了 盡管莫斯科的各大商場讓人眼花繚亂 也可以買到不少的高檔商品 但是如果想體驗更純粹的 俄羅斯風情 更接近俄羅斯人的生活 平民化的購物大街和跳蚤市場才是 血拼族 們的理想地點 除了象徵著俄羅斯傳統工藝品的套娃 小酒壺之外 還有很多蘇軍的剩余物資 如飛行員頭盔 徽 章 懷表等 很多小攤都出售舊貨 運氣好的話還能看見昔日的貴族為生活所迫販賣的祖傳用品 而是否能淘到寶 就在于你的眼光了 28

29 作為一條以出售民族特色商品的購物大道 阿爾巴特街(Arbat)或許稱得上是莫斯科的櫥窗 無 時無刻地向所有人展示著這個國家的民俗風情 街道兩旁的 19 世紀建築至今仍風韻猶存 繪畫人 像 拉小提琴或彈吉他的街頭藝人們為 Arbat 帶來了些許的文藝氣息 令人不禁想起那些聞名于世 的大文豪們 在這條行人熙來攘往的街上 小攤位隨處可見 擺滿了套娃 蘇軍的軍用物品 望遠 鏡等特色紀念品 盡管價格稍高 卻仍有很多人禁不住它們的誘惑 滿懷欣喜地挑選 購買 Arbat 街上還分布著一些舊貨商店 如 9 號 31 號和 36 號等 都值得一看 在伊茲梅洛夫公園附近 還有一個不得不去的地方 那就是只在周末才開放的跳蚤市場 市場 裏建築色彩鮮亮 造型活潑 一點都不像想象中的那麼破爛不堪 跳蚤市場中各種商品琳瑯滿目 五花八門 與 Arbat 街一樣 都是以俄羅斯傳統的工藝品和軍用物品為主 這裏有很多老人把家裏 的銀質器皿 水晶酒杯等也拿來交易 你甚至會在其中發現四十年代的手搖電話機 留聲機等 看 來只要眼睛夠尖 真的是什麼寶都能淘到 在跳蚤市場裏 如果你不會俄語 可以用英語和賣家們交流 這裏的大部分商人們都說著一口 流利的英語 個別商人還會說中文 省去了不少的麻煩 而不會說外語的商人們 肢體語言便成了 他們最主要的交流方式 買賣雙方或用計算器合算價錢 或用筆寫出阿拉伯數字來示意價格 然後 再用手勢比劃一番 不少生意就在這 手舞足蹈 中成交了 TIPS 1.在俄羅斯購物 可與景點 景區內的小商販進行討價還價 但盡量不要與其兌換錢幣 其他所 有商店的商品都是明碼標價 一般不接受講價 2.俄羅斯政府規定 每位遊客最多只可攜帶 250 克魚子醬出境 郵票 油畫 珍貴文物等禁止攜 帶出境 3.當地商店一般不提供購物袋 購物時最好自己隨身攜帶 阿爾巴特大街 阿爾巴特大街始建於何年 如今已無法查考 但從俄羅斯官方的 莫斯科年鑒 的記錄看 最 早可追溯到 1493 年 7 月 28 日 俄羅斯的名門望族 如托爾斯泰 加加林 亞歷山大等家族都落戶 在這裡 他們留下了風格各異 裝飾有涼台 女像柱和族徽的華麗房屋 至今人們仍可以在門楣上 發現他們的名號 阿爾巴特街的名聲 還因為現代俄羅斯作家阿納托 納烏莫維奇 雷巴科夫的一部 小說 阿爾巴特街的兒女們 而盛名 這部小說以上世紀 30 年代蘇聯的社會為背景 描寫了一群 居住在阿爾巴特街上的青年人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 如今的阿爾巴特大街全長不足 1 公里 在莫斯科的街道中既比不上高爾基大街的繁華 也不如 列寧大道那樣寬闊 但那方石砌就的道路兩邊裝飾著圓形玻璃燈罩的街燈 將阿爾巴特大街裝點得 既典雅古樸 又洋溢著詩意 有人形容那造型古雅的街燈像個頭戴面罩的古代騎士 昂然站立 守 護著古老的街市 在阿爾巴特大街的兩端 有兩座著名的建築 一處是莫斯科最大的餐廳布拉格酒 店 富麗堂皇 另一處是被無數國內外觀光者視作文學聖地的普希金故居 端莊雅緻 阿爾巴特大街 - 店鋪編輯本段回目錄阿爾巴特大街的店鋪很多 在這裡能找到許多奢侈品 這 些奢侈品無一例外都來自西方 但都經過了改頭換面 帶有或濃或淡的俄羅斯本土風格 位於阿爾 巴特大街 36 號的 俄羅斯新貴世界 就是一家專門出售奢侈品的商廈 這裡的顧客誠如店名 是 俄羅斯現今湧現出的私人企業家 體育明星等社會新貴 29

30 遊人必到的阿爾巴特店鋪位於阿爾巴特大街 27 號 這家店在莫斯科可謂獨一無二 首先是這裡所 供應的商品較全 從價值 15 盧布的藝術小匙到高達 5000 盧布的套娃 品種齊全 其中套娃是最富 有俄羅斯民族特色的紀念品之一 阿爾巴特店鋪出售的套娃形象十分豐富 有傳統的俄羅斯姑娘 著名演員 還有體育明星和國家領導人 外層塗以各種色彩鮮艷的顏料或油漆 給人以健康 美麗 的印象 顧客往往愛不釋手 其中最受人歡迎的套娃是一個塑造成圓臉蛋的農村姑娘的形象 身穿 粉紅色碎花底的花襯衫和一襲絲織的金黃色的長馬甲 腰扎潔白的圍裙 頭系青藍色花巾 懷裡還 抱著一隻大公雞 木娃娃可以拆開 每層各套裝有一個小一點的 這樣一個套著一個 一共有八個 色彩和圖案各有不同 顯示出阿爾巴特店鋪藝人的獨特匠心 寶石商店位於阿爾巴特大街 35 號 這是一家很大的專門出售俄羅斯歷代 特別是前蘇聯時代 首飾的商店 帶有濃厚的前蘇聯色彩的各式項鏈 鐫刻和印製著紅星 紅旗圖案的手鐲和琥珀胸針 琳琅滿目 好像一個博物館 寶石商店的另一個特色是它的外牆設計 牆面上陡然一看似乎滿是塗 鴉 亂七八糟的線條 色彩互相纏結 但靜心再看 又發現藝術的韻律在線條和色彩中迴旋 令人 頓生百感 據說這面牆是寶石商店特意為紀念俄羅斯著名的搖滾樂界大腕維克多 措伊開闢的 每 年有許多崇拜者從各地來到阿爾巴特大街的寶石商店緬懷這位流行歌手 每來一次 自然都少不了 一頭扎進店裡 購買一些商品 與寶石商店相比 阿爾巴特藏品店所出售的商品都是比較時尚的現代旅遊紀念品 而且把顧客鎖定 在行色匆匆而不懂門道的遊客上 阿爾巴特藏品店裡的油畫 地毯 玻璃器皿 茶飾 首飾 漆盒 木雕 琥珀和寶石製品 加以精美時新的豪華包裝 讓許多遊客以為買到了價廉物美的俄國斯真品 阿爾巴特大街 - 商販編輯本段回目錄隨著俄羅斯經濟和政治體制的轉軌 經商逐漸成為莫斯科青年 喜愛的職業之一 許多受過西方經營管理教育的年輕人投身商海 而阿爾巴特大街正是他們一試身 手的地方 他們或租賃街頭的小店或擺地攤 出售以油畫和藝術玻璃器皿為主的商品 在阿爾巴特 大街出售的油畫 一般不裝裱 捲成一束 略加包裝即可 便於顧客攜帶 當街為遊客繪畫是阿爾 巴特大街繪畫銷售的又一特色 油畫 版畫 速描畫 立體畫 阿爾巴特大街上的繪畫品種之多 令人咋舌 在這些或是妙齡女郎或是白髮老者的畫家筆下 碳素 粉墨 油彩運用自若 片刻之間 遊人的形象就惟妙惟肖地躍然紙上 一手交錢一手取畫 客主雙方其樂融融 詩歌是俄羅斯文學藝 術中的瑰寶 在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下 詩歌也走出了象牙塔 變成了路口街頭出售的商品 在阿 爾巴特大街上 一些俄羅斯青年詩人拿著自己新創作的詩歌在大街上當街朗誦 出售 成為阿爾巴 特大街獨異的文化風景 阿爾巴特大街是莫斯科著名的步行街 全長約 2 公里 街道兩旁排滿了各種店舖 大多是出售 各類藝術品的商店 在外來的旅遊者眼中 它就像一幅展開俄羅斯風情的畫卷 時刻散發著俄羅斯 文化和商業的獨特氣息 30

31 街上有很多畫師 他們在街中央或是靠墻擺個畫攤 每幅肖像只需五 六十盧布(兩美元左右) 賣舊書的小販 吹薩克斯的藝術家 街兩旁有不少小吃 燒烤店和咖啡館 房子有著濃郁的俄羅斯風格 31

32 甚至還有耍猴的藝人 大街上最多的就是工藝品商店 人們可以在這裡買到民間藝人們自製的各種工藝品 如各種木雕 漆器 刺繡品 毛織品等 也有各類油畫作品 東西不錯 但價格也不菲 這家工藝品店門口畫著一個大 大的套娃 俄羅斯最傳統的工 藝品要屬從沙俄時代就流傳下 來的木頭彩繪套娃 瑪特留 沙 現在俄羅斯大批的套娃 都是在中國製造的 價格一下 子便宜了許多 但精緻程度是 無法和那些真正的俄羅斯套娃 相比的 32

33 作家安 雷巴科夫的故居 在莫斯 科 凡是名人居住過的房子 門前 墻上都會有類似這麼一塊塑像 充 分體現了俄羅斯人非常注重文化的 傳承和歷史的積澱 這是阿爾巴特大街上最著名的建築 詩人普希金故居 阿爾巴特大街五十三號是一座兩層俄式建 築 詩人普希金從1830年起在這裡居住 現在成為詩人的博物館 在普希金故居的對面 莫斯科人為詩人塑起了雕 像 雕的是詩人新婚時走向教堂的一個瞬間 普希金故居大門 克里姆林宮 克里姆林宮(俄語 Московский Крем ь)是位於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央行政區特維爾區的一個建 築群 為俄羅斯聯邦政府行政總部所在地 同時是俄羅斯總統駐地 其南面俯瞰莫斯科河 東臨聖 巴西爾大教堂與紅場 西接亞歷山大花園與無名烈士墓 四周由宮牆圍四座宮殿 四座大教堂 十 九座塔樓而成 是俄羅斯克里姆林式建築的代表之作 33

34 起源 早在前 2 世紀開始 該地就人類定居活動的記載 自 11 世紀開始 斯拉夫人便在今日紅場與 牆城(俄語 Ки ай- ород)所在地松林崗(боровицкий хо м 今名克里姆林山)西南面修築定居防禦 建築 蘇聯時代的考古學家在這裡出土了一枚 1090 年代的東正教主教印章 直到 14 世紀前 其址一直是莫斯科的 格勒 莫斯科的奠基者尤里 多爾戈魯基大公於 1156 年拓展了這處 格勒 修築起泥木結構的防禦工事 克里姆林 在俄語中 克里姆林(Крем ь)一 詞原指城市中心的堡壘 它的使用最早出現在 1331 年 其的辭源至今仍有爭議 1237 年 此處克 里姆林被蒙古人毀滅 1339 年用以橡木重建 大公的駐地 該處最早的石質結構的克里姆林是在羅斯主教聖彼得將其席位從基輔遷至莫斯科後 奉伊凡一 世之命於 1320 年代晚期至 1330 年代早期建造的 新主教府的設立使得大批教堂付諸建設 包括烏 斯平斯基聖母安息大教堂(1327) 聖天梯約翰鐘樓教堂(1329) 天使長大教堂(1333) 基督變容修道 院教堂(1330)等 這些建築皆用石灰石建造 裝飾以複雜精美的雕刻 每座建築的頂部都有特徵性 的圓拱 沙皇住所 克林姆林宮由三角形廣場 大教堂廣場和東區行政中心三部分組成 克里姆林宮內的中心廣場 周圍有幾個大教堂 其中最大的是天主教聖母大教堂 建於 1475 年至 1479 年 由義大利建築師設 計 用於沙皇加冕儀式 天使報喜大教堂 1484 年至 1489 年建 它作為沙皇家族私人教堂用於集 會 大天使大教堂在舊教堂原址上建( 年) 其中包含早期沙皇的墳墓 伊凡三世的大鐘樓 是 16 世紀建造的 毗鄰一個基座鐘是沙皇鍾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古鐘 它高 6 米 重 200 噸 1735 年鑄造 距離其不遠處有一尊加農炮 1586 年鑄造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古炮 克里姆林宮牆 長 2235 米 基本上是從 1485 年到 1495 年這十年間建成的 宮牆近旁有軍械庫(建 1702 至 1736 年) 和正面大廳(用於進謁) 附近是兵工廠(1849 年至 1851 年建成)現成為一個古代兵器 沙皇珍寶和藝 術品的博物館 帝國時期 自 1712 年彼得大帝遷都聖彼得堡後 克里姆林宮的地位逐漸下降 1812 年拿破崙入侵使克里 姆林宮遭到嚴重破壞 直到 19 世紀中期大克里姆林宮的修建才改變這一情況 34

35 蘇聯時期 布爾什維克在 1918 年將政府遷回莫斯科 各黨政機關隨後在此辦公 不久 塔樓上的沙皇鷹 被五角紅星替代(1937 年) 在史達林統治時期 克里姆林宮成為蘇維埃政權的象徵 沙皇時期議員 和法庭樓被改為蘇聯部長會議大廳 大克里姆林宮被改為最高蘇維埃會議堂及用於各種重大慶典 自 20 世紀 60 年代起 隨著一批建築的修成(如國會大廈) 不少黨政機關又從原址遷出 克里姆林 宮於 1955 年 7 月向公眾開放 1990 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1991 年蘇聯解體後 克里姆林宮成為俄羅斯聯邦行政總部 宮牆和衛塔 克里姆林宮共有 5 座塔樓和 19 座尖樓 其中斯巴斯克塔樓高 67.3 米 於 1851 至 1852 年安裝 自鳴鐘 辦公建築 元老院 - 現為俄羅斯總統府使用 蘇聯時代為最高領導人辦公室所在地 克里姆林宮大克里姆林宮為沙皇的宮殿 建於 1849 年 戈爾基宮 - 原為沙皇住所 現為俄羅斯總 統官邸 聖母升天大教堂建於 1479 年 這裡舉行沙皇加冕儀式和各種宗教法事 天使報喜教堂建於 1489 年 使用碧玉石鋪地 教堂上建有九個圓頂 圓頂內有以 聖經 為內 容的壁畫 聖彌額爾教堂 十二使教堂 廣場和花園 克里姆林宮西面是亞歷山大花園和無名烈士墓(建於 1967 年) Moscow Kremlin The oscow remlin (Russian: Московский Крем ь, tr. Moskovskiy Kreml, IPA: [mɐˈskofskʲɪj krʲemlʲ]),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simply the Kremlin, is a historic fortified complex at the heart of Moscow, overlooking the Moskva River to the south, Saint Basil's Cathedral and Red Square to the east, and the Alexander Garden to the west. It is the best known of kremlins (Russian citadels) and includes five palaces, four cathedrals, and the enclosing Kremlin Wall with Kremlin towers. The complex serves as the official residence of the President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The name Kremlin means "fortress", and is often used as a synecdoche to refer to the government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in a similar sense to how the White House is used to refer to the Executive Office of the 35

36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Indeed, even the Russian President's official website is Kremlin.ru. It had previously been used to refer to the government of the Soviet Union ( ) and its highest members (such as general secretaries, premiers, presidents, ministers, and commissars). "Kremlinology" refers to the study of Soviet and Russian politics. Buildings The existing Kremlin walls and towers were built by Italian masters over the years 1485 to The irregular triangle of the Kremlin wall encloses an area of 275,000 square metres (68 acres). Its overall length is 2,235 metres (2,444 yards), but the height ranges from 5 to 19 metres, depending on the terrain. The wall's thickness is between 3.5 and 6.5 metres. Originally there were eighteen Kremlin towers, but their number increased to twenty in the 17th century. All but three of the towers are square in plan. The highest tower is the Troizkaya, which was built up to its present height of 73,9 metres in Most towers were originally crowned with wooden tents; the extant brick tents with strips of colored tiles go back to the 1680s. Cathedral Square is the heart of the Kremlin. It is surrounded by six buildings, including three cathedrals. The Cathedral of the Dormition was completed in 1479 to be the main church of Moscow and where all the Tsars were crowned. The massive limestone facade, capped with its five golden cupolas was the design of Aristotele Fioravanti. Several important metropolitans and patriarchs are buried there, including Peter and Makarii. The gilded, three-domed Cathedral of the Annunciation was completed next in 1489, only to be reconstructed to a nine-domed design a century later. On the south-east of the square is the much larger Cathedral of the Archangel Michael (1508), where almost all the Muscovite monarchs from Ivan Kalita to Alexis I of Russia are interred. (Boris Godunov was originally buried there, but was moved to the Trinity Monastery.) Church of the Twelve Apostles ( ). Church of the Deposition of the Robe (1488).There are two domestic churches of the Metropolitans and Patriarchs of Moscow, the Church of the Twelve Apostles ( ) and the exquisite one-domed Church of the Deposition of the Virgin's Robe, built by Pskov artisans over the years and featuring superb icons and frescoes from 1627 and The other notable structure is the Ivan the Great Bell Tower on the north-east corner of the square, which is said to mark the exact centre of Moscow and resemble a burning candle. Completed in 1600, it is 81 metres (266 feet) high. Until the Russian Revolution, it was the tallest structure in the city, as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s taller than that was forbidden. Its 21 bells would sound the alarm if any enemy was approaching. 36

37 The upper part of the structure was destroyed by the French during the Napoleonic Invasion and has, of course, been rebuilt. The Tsar bell, the largest bell in the world, stands on a pedestal next to the tower. Inside the Terem Palace.The oldest secular structure still standing is Ivan III's Palace of Facets (1491), which holds the imperial thrones. The next oldest is the first home of the royal family, the Terem Palace. The original Terem Palace was also commissioned by Ivan III, but most of the existing palace was built in the 17th century. The Terem Palace and the Palace of Facets are linked by the Grand Kremlin Palace. This was commissioned by Nicholas I in The largest structure in the Kremlin, it cost an exorbitant sum of eleven million rubles to build and more than one billion dollars to renovate in the 1990s. It contains dazzling reception halls, a ceremonial red staircase, private apartments of the tsars, and the lower storey of the Resurrection of Lazarus church (1393), which is the oldest extant structure in the Kremlin and the whole of Moscow. The northern corner of the Kremlin is occupied by the Arsenal, which was originally built for Peter the Great in The southwestern section of the Kremlin holds the Armoury building. Built in 1851 to a Renaissance Revival design, it is currently a museum housing Russian state regalia and Diamond fund. The haloalkaliphilic methylotrophic bacterium Methylophaga murata was first isolated from deteriorating marble in the Kremlin. 紅場及克里姆林宮參觀記 %AE%AE%E5%8F%83%E8%A7%80%E8%A8%98 37

38 莫斯科有 1000 年的歷史 古時為一座城堡 叫做克里姆林(Kremlin) 城堡裡一定有教堂 就 稱為克里姆林宮 每一個城市的教堂 都稱為克里姆林宮 但是莫斯科的教堂較大 又是政治 經 濟以及文化的中心 因此談到克里姆林宮 指的還是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為代表 位於莫斯科河北岸 波羅維茲基山丘(Borovitsky Hill)上的克里姆林在 12 世紀就有部落在此定 居 直到 15 世紀蒙古勢力對俄羅斯的掌控衰微之後 克林姆林開始大興土木修建 1485 年伊凡三 世.瓦西里耶維奇(Ivan Ⅲ Vassiliyevich)大公請來義大利工程師建造紅牆城塔為今日的規模奠基 在 18 世紀彼得大帝將首都遷往聖彼得堡之後 莫斯科的克里姆林仍保有它神聖的地位 沙皇的加冕典 禮一律在此舉行 1918 年蘇聯政府將首都遷回莫斯科 克里姆林在政治上更形重要 不但是歷任領導的住處及 辦公處 更是軍事指揮中心 1930~1955 年對外關閉長達 25 年 開放參觀之後仍處處防衛森嚴 抹 不去神秘的色彩 在 1990 年登錄為世界遺產而受到世界的注目 堪稱俄羅斯第一觀光勝地 紅場的 紅 字在俄羅斯文中代表 美麗 或是 歡欣慶祝 的意思 紅場長約 500 公尺 寬約 150 公尺 南邊比北邊窄 早在 1434 年 這塊位於克里姆林城外的廣場 就已經開發成熱鬧 的市集 1493 年克里姆林遭逢最大的一次大火之後 伊凡三世下令方圓 240 公尺以內全部剷平禁止 興建建築 到了 16 世紀以後 紅場周邊已發展成一個完整的城鎮 所有特別的儀式都會在紅場舉 行 而在 1658 年 紅場 正式成為廣場的名字 自從 1918 年共黨革命成功 首都遷回莫斯科之 後 紅場的政治意味又更強了 而每當政局不穩定的時候 紅場週邊一定由軍人嚴密管制 氣氛非 常緊張 上午 9:30 我們離開旅社 直驅克里姆林宮 參觀克里姆林宮有嚴格的規定 要用護照 不能帶 包包 身上不能帶有鐵器類的東西 到了門口還要一個一個檢查 如臨大敵 更使我覺得克里姆林 宮確有一點神秘 我們的遊覽車不能停在克里姆林宮入口處 必須停在很遠的地方 然後下車走路 到入口處 那天細雨綿綿 途經從前的練馬場 沒有好好維修 到處積水 路滑難走 即使如此 觀眾人山人海 我們到了入口處已大排長龍 感覺排了很久 隊伍沒有甚麼前進 於是我告訴隊友 我要脫隊去參觀旁邊的無名戰士紀念碑 這座紀念碑位於人口處的城牆下 依俄羅斯的習俗 戰爭 犧牲的英雄會葬在城堡牆下 而無名戰士紀念碑就是沿襲了這項傳統 1966 年莫斯科慶祝擊退納粹 25 週年慶的時候 設立了這座大型紀念碑 紀念二次世界大戰中勇於抵抗納粹軍隊前進而犧牲的群 眾 內部的遺物是從一個無名墓塚中遷移過來 紅色大理石碑鑲著銅製星星 墓誌銘寫著 雖然 無名 但是功卻無限 另外在無名戰土紀念碑前 不熄之火 則設於 1967 年 火苗從聖彼得堡 傳來 紅場大門是黑色大鐵門 進門後看到俄羅斯國旗及國徽雙頭鷹 高高的掛在入口處 國旗的白 色代表海洋 藍色代表領土 紅色代表國民的忠誠 在國徽雙頭鷹下有兩組人員在檢查觀光客 動 作很慢 檢查完後 進去先爬上約 100 公尺的斜坡 斜坡右側為紅牆 在紅牆上每隔 1 公尺有 Y 字 型的圖案 究竟是裝飾用 還是打戰時射擊用不得而知 而紅牆的磚塊比在台灣用的磚塊大上一倍 經過幾百年的歲月仍然很堅牢 紅牆上每隔一段距離一定有一個塔 由於塔的功能不一樣 樣式也 不一樣 這是克里姆林宮紅牆的特點 上了斜坡映入眼簾的是紅場 左側是好幾棟大樓 那是中央 政府辦公大樓及領導人的公館 我們所看到的是大樓背面 據說遊客不能太靠近大樓 否則安全人 員會出來干涉 因此要參觀辦公大樓正面是不可能 紅場雖有草坪 但沒有好好整理 下一點雨就 會積水 而且紅場並不是方塊 而是 頭大尾小 地面由北向南傾斜 即使如此 參觀的人一批 38

39 批湧進來 可能是對紅場的好奇 紅場右側中央 有一處像司令台 那是列寧之墓 那天有軍校畢 業生在紅場舉行畢業典禮 有一個奇特的現象 軍校畢業生始終沒有向列寧之墓行鞠躬禮 列寧在 生前萬萬沒有想到共產主義在俄羅斯實行了 70 多年(1917~1991) 就被俄羅斯唾棄 據說現在的俄 羅斯百姓不再崇拜列寧 因此 列寧之墓就不會有人去瞻仰 顯得冷冷清清的 紅場的盡頭是聖巴 索大教堂 外觀由九座大小不一的洋蔥型圓頂 繽紛的色彩所組合 堪稱莫斯科最知名的地標建物 紅場右側緊鄰的就是克里姆林宮 我們往前走再向右轉彎就進人克里姆林宮 宮前有一廣 場稱教堂廣場 教堂廣場是克里姆林宮內最主要也是最古老的廣場 按照慣例 沙皇一般在此 接見外國使節 每逢沙皇加冕或宗教節慶日 這裡總是舉行盛大的慶祝遊行 隊伍一般從聖母 升天大教堂出發 在廣場右側按反時鐘的方向數過去計有下列建築 伊凡大鐘塔 聖母升天大 教堂 聖母解袍大教堂 聖母領報大教堂 大天使教堂等 其實克里姆林宮要參觀的地方還很 多 有的沒有開放 即連教堂也沒有全部開放 我們那天僅參觀聖母升天大教堂 其它大教堂 從外面略為看了一下 聖母升天大教堂值得參觀 在此略為提一下 聖母升天大教堂無論從宗 教或歷史的價值上來看 都是俄羅斯最重要的教堂 幾乎所有重要儀式 包括大公爵的登基儀 式 沙皇加冕典禮 主教及大主教的交接儀式等都在這裡舉行 位置在波羅維茲基山丘最高點 自 12 世紀以來就有一座木造教堂 1475 年 擊退蒙古大 軍的伊凡三世決定興建石造教堂代替舊有的木造建築 請來義太利建築師設計施工 終於在 4 年後完成 聖母升天大教堂不但建築澈底展現古俄羅斯風格 成為典範 最重要的是它所保存 的壁畫都是俄羅斯宗教藝術上的珍寶 俄羅斯的壁畫及聖像畫傳承自拜占庭 15 世紀後期沙皇 恐怖伊凡 (這位沙皇殺死親生 兒子而得名) 下令畫師一律住在克里姆林的聖像畫學校內工作及學習 當時由著名希臘籍畫 師 Dionysius 的率領之下 完成許多傑作 在聖母升天大教堂的聖壇前就可看到幾幅加框保護 的壁畫遺跡 另外還有 世紀留存下來的聖像畫 除此外 在教堂前排有三個寶座 分 別是恐怖伊凡 主教或大主教 歷代沙皇在舉行儀式時的坐位 無論是以木刻 石彫或黃金鑲 嵌 都顯得華麗莊嚴 在教堂東 西 南 北四個角落還有幾位大主教的棺墓 除了歷史最古 老(1339 年)大主教彼得棺墓之外 位於南側大門旁的大主教飛利浦之墓也非常受人注目 其後我從教堂廣場走出來再往下走看到一尊沙皇炮 由安德列.喬克赫夫鑄於 1586 年 以 上好的銅煉製而成 是全世界獨一無二傑作 炮管口徑 890 厘米 長 5.34 公尺 重量達 40 噸 炮身刻有騎馬戰士的花紋 1835 年特地為炮管鑄造的座台 擁有獅子頭雕花 造型更是華麗生 動 炮管下面放了幾個炮彈 有籃球大小 這個大炮本來是要防止敵人入侵 結果發射不出去 只好留著紀念 我們再往下走 看到世界最大的鐘 那是沙皇鐘 1730 年安娜女王命令師傅鑄 一個世界最大鐘 花了 5 年時間 利用 1701 年大火中損毀的舊鐘碎片鑄成一個直徑 6.6 公尺 高 6.14 公尺 重超過 200 噸的大鐘 然而在為鐘表層做修飾的過程中 克里姆林宮又發生大火 用來熄滅大火的冷水澆在熾熱的鐘上產生泠熱不均衡的現象 導致大鐘破裂 破裂的碎塊重達 11.5 噸 1812 年 6 月 2 日 拿破崙率領 60 萬大軍進攻莫斯科 俄軍早已焚城退至南方富饒地區 法軍在 1812 年 9 月 15 日 輕易佔領莫斯科及紅場 但是法軍到莫斯科後找不到食物 連井水 39

40 都被下了毒 加上補給路線太長 緩不濟急 食物缺乏 於是法軍開始掠奪農民的食物 而農 民也搶法軍在路途中的補給品 法軍尚未正式開打就變成一盤散沙 冬天來臨 馬匹 士兵均 有凍死或餓死 一旦俄軍反攻 不費吹灰之力就把法軍打跨 最後法軍只剩 1 萬士兵逃回法國 每一位沙皇在位時 都希望有點建設 留給後代子民們懷念 也許這是一種原因 目前百 姓較懷念沙皇 而不會懷念共產黨 參觀後我們從後門走出來 那一段路風景秀麗 右邊是紅牆 左邊是樹林 樹林過去就是 莫斯科河 莫斯科的樹林以針葉樹多見 我們那天在紅牆外看到的樹稱為匠樹 因為它容易雕 刻 當俄羅斯開放後 生意人動了腦筋 該用甚麼作為來莫斯科觀光後帶回去留念的禮物 最 後想到利用匠樹雕刻洋娃娃 大的洋娃娃可以套入較小的洋娃娃 因此大洋娃娃可以套上好幾 個小娃娃 最多可以套上 10 幾個 因此叫做 莫斯科套娃 雖然到了莫斯科還有另外兩種紀 念品 一種為 莫斯科巧克力 雖然價錢不貴 論味道 比台灣做的還差 另一種為 魚子 醬 如果想買真的 魚子醬 必須請導遊帶領去購買 否則會買到假貨 魚子醬 很貴 一罐淨重 113 公克 價錢 40 元美金 如果到飛機場的免稅店購買則要 60 元美金 貴的原因是 物以稀為貴 因為魚子是從裏海的鱘魚得來 而鱘魚在裏海要養到 15~20 年才會產魚子 當然 數量有限 另外一個原因是大官 大亨們喜歡吃魚子醬 連政府招待貴賓一定用上魚子醬才夠 面子 最後一個原因是當地人咸認一旦罹患感冒 通常吃幾口魚子醬 可以增強抵抗力 感冒 會不藥而癒 克里姆林宮與教堂廣場 克里姆林宮曾是歷代沙皇的宮殿 莫斯科最古老的建築之一 它的南邊俯視莫斯科河 東 邊是巴西爾大教堂與紅場 西邊是亞歷山大花園與無名烈士墓 四周由宮牆圍繞起來 裡面有 四座宮殿 十九座 塔樓 這也難怪我們在裡頭繞了半天 怎麼也找不到大門了 不過 無論如 何來到莫斯科的旅客 幾乎每一天都會在這附近轉一下的 因為莫斯科的景點非常集中 都在 這一帶附近 很方便 今天我要介紹的是在克里姆林宮的中央教堂廣場 那一天的天很藍 我 們買了門票進去 對即將迎接我們的是什麼景色 完全不知 隨著大批的旅客 我們走進了美 麗的克里姆林宮中央教堂廣場 覺得這些教堂雖然沒有外頭的紅色瓦西里蔥頭教堂那麼出名 但是在藍天的陪襯下 也展現出不同的風華 十分美麗 這個廣場上有四座教堂 十二使徒教 堂 聖母升天教堂 天使報喜教堂還有聖彌額爾教堂 40

41 教堂廣場附近還有一個伊凡大帝鐘樓 它高 81 公尺 在古時候是信號台和瞭望台 在這裡也 可以看到鐘王 這個鐘高 5.87 公尺 直徑有 5.9 公尺 重有 200 頓 這可是花了兩年的時間才煉鑄 而成的 可是鐘上有個缺口 典故說法有很多 一說是第一次敲鐘的時候敲掉的 還有一種說法是 火災造成的 兩種說法都很奇怪 裡面的花園不大 不過沿著城牆走走 也是十分舒服的一件事 情 克里姆林宮還有一個珍寶館 每一天限定參觀人數入內參觀 所以我們也是一早就去排隊 後 來發現這個館的入場費真是不便宜 旁邊用俄文寫的價錢明顯便宜很多 後來看到很多俄羅斯人拿 護照買票 這跟我們搭機場火車一樣 外國人和本國人收費不同 可惜珍寶館不給拍照 要不然會有趣很多 41

42 列寧墓 列寧墓(俄語 Мавзо ей Ле и а) 1953 年至 1961 年安葬弗拉基米爾 伊里奇 列寧和約瑟夫 維 薩里奧諾維奇 史達林的遺體 位於莫斯科紅場中央克里姆林宮牆附近 由紅色花崗石和黑色大理 石建成 列寧的遺體安放在墓中的水晶棺內 臉和手都由特製的燈光照著 清晰而安詳 列寧墓上 層 修建有檢閱台 建築與變遷簡史 1924 年 1 月 24 日列寧逝世 蘇聯政府迅速建造了第一座木結構陵墓(建築師阿列克謝 維克多 羅維奇 休謝夫(俄語 Щусев, А ексей Вик орович)負責項目設計) 並於月 27 日葬禮當天落成 這 座陵墓形如金字塔 有三級台階 使用到 1924 年春季 1924 年春 休謝夫又設計了擴建方案 在兩側增建了看台 最初提出的石棺圖紙被認為太複雜 技術上難以實現 於是蘇聯建築師康斯坦丁 斯潘傑諾維奇 梅利尼科夫(俄語 Ме ь иков, Ко с а и епа ович)花一個月時間重新搞了八個方案 其中之一被選中批准 緊接著在最短的 時間內由設計者本人督造完成 一直在陵墓內使用到二戰結束 現在的混凝土結構陵墓是 1929 年至 1930 年休謝夫及其團隊基於第二座陵墓的簡化版本設計的 使用了磚牆和花崗岩表面 並用大理石 拉長石和斑岩鑲嵌裝飾 其內建有門廳和悼念大廳 著名 畫家 建築師伊格納季 伊格納季耶維奇 尼溫斯基(俄語 Ниви ский, И а ий И а ьевич)負責裝 42

43 修工作 面積一百平方米 1930 年 新建的看台(建築師伊西多爾 阿倫諾維奇 法蘭西)出現在陵墓 兩側 克里姆林宮紅場墓園也宣告落成 1941 年 7 月偉大的衛國戰爭期間 弗拉基米爾 列寧的遺體被疏散到秋明市 停放在今秋明國立 農業科學院主樓(共和國街七號)二層十五號教室內 1945 年 4 月 領袖遺體重返莫斯科 1945 年 列寧墓建成了中央看台 同年 休謝夫和雕刻家鮑里斯 伊萬諾維奇 雅科夫列夫共同 設計的新石棺取代了梅利尼科夫的舊石棺 1953 年至 1961 年間 因為陵墓內停放了史達林遺體 所以被稱為 列寧和史達林墓 1953 年陵墓入口安裝的花崗岩石板上 列寧 一詞被改寫為 列寧和史達林 直到人們在 烏克蘭日托米爾州找到了一整塊罕見的六十噸重巨型拉長石 有傳言稱 被抹掉的 列寧 舊字樣 會在極寒天氣從白霜下隱約顯現出來 1958 年 石板上的銘文又被改為 列寧 居上 史達林 居 下 1961 年 寫有列寧名字的舊石板被放回其本來位置 同時決定為史達林舉行葬禮 準備將兩位 領袖的石棺移入籌建中的先賢祠 但後者終未建成 第一崗 1993 年 10 月之前 守衛列寧墓的 第一崗(俄語 Пос 1) 按照克里姆林宮鐘聲每小時換 崗一次 1993 年 10 月爆發憲政危機後 第一崗 被解散 1997 年 12 月 12 日恢復建制 但值守崗 位移至無名烈士墓 從事屍體防腐工作的生化學家鮑里斯 伊里奇 茲巴爾斯基(英語 Збарский, Борис И ьич)配製 了一種 香樹脂液 每十八個月浸泡一次列寧遺體 茲巴爾斯基直到 1954 年逝世為止長期負責 列寧遺體的防腐工作 1939 年底 蘇聯衛生部委員會成立了列寧墓科研實驗室 專門研究解決保存 列寧遺體的各種相關問題 例如列寧石棺的溫度 濕度和氣壓 浸泡溶液的成分 屍身的預防性檢 測 皮膚表面的顏色 攝影記錄列寧的面容和雙手 檢查壽衣織物的損壞程度等 以上僅是科研 實驗室研究課題的一部分 據政府委員會報告記載 1990 年的蘇聯部長會議作出結論稱列寧遺體可 以在目前條件下維持現狀幾十年或更久 1992 年後 列寧墓科研實驗室併入全蘇藥用和芳香植物科學研究所 改稱全俄藥用和芳香植物科研 所生物醫學技術科研與培訓中心(Науч о-исс едова е ьский и учеб о-ме одический це р биомедици ских ех о о ий Всероссийско о НИИ екарс ве ых и арома ических рас е ий) 1993 年後 保存列寧墓慈善公益團體 為科學家們提供資金援助 到 1999 年則由 列寧墓獨立 公益基金會 提供經費 基金會章程指出他們的宗旨是保存作為歷史古迹和世界建築傑作的列寧墓 以及列寧屍身 該實驗室的工作人員曾為多國政要進行屍體防腐處理 包括 格奧爾基 季米特洛夫(1949 年 保加利亞共產黨中央總書記) 霍爾洛 喬巴山元帥(1952 年 蒙古國) 約瑟夫 史達林(1953 年 蘇 聯) 克萊門特 哥德瓦爾德(1953 年 捷克共和國總統) 胡志明(1969 年 越南) 阿格什蒂紐 內圖 (英語 Не о, А о ио А ос и ьо)(1979 年 安哥拉總統) 福布斯 伯納姆(英語 Бёр эм, Форбс)(1985 年 蓋亞那總統) 金日成(1995 年 朝鮮) 繼列寧遺體進行防腐處理並公開供人瞻仰 後 各共產黨及共產主義國家效仿者有 格奧爾吉 季米特洛夫 克萊門特 哥德瓦爾德 喬巴山 恩維爾 霍查 福布斯 伯納姆 胡志明 毛澤東和金日成 (以上名單截止至 21 世紀前 3 年) 作為檢閱觀禮台 43

44 最初的木頭列寧墓並沒有看台 為了滿足大量賓客前來瞻仰以及宣讀悼詞的實際需要 隨後的 第二座木頭陵墓及時增設了看台 第三座永久列寧墓也被用作政治局 蘇聯政府與軍隊領導人及特邀嘉賓們在紅場舉行各種慶祝 活動的觀禮 檢閱台(早先僅包括五月一日遊行和 11 月七日遊行 自 1965 年起增加了 5 月 9 日閱 兵) 列寧墓還有一個特別小房間 供登台講話的人餐飲休息 1990 年五一節期間發生了一起著名的醜聞 參加遊行的人在列寧墓前呼喊反共口號 戈巴契夫 和政治局全體成員紛紛退席表示抗議 1992 年至 1994 年間紅場閱兵及遊行停辦 1995 年 5 月 9 日 舉行了紀念衛國戰爭勝利五十周年閱兵 1996 年 5 月 9 日舉行了勝利五 11 周年閱兵 這也是列寧 墓最後一次被用作檢閱台 雖然自 1995 年以來年年舉辦勝利日大閱兵 但從 1997 年開始國家元首 與政治家們只能在列寧墓附近臨時搭建的看台上觀禮 2005 年起 每逢紅場有大型慶祝活動(閱兵 遊行或音樂會)列寧墓一律暫時閉門謝客 針對列寧墓的破壞行動 1934 年 3 月 19 日 米特羅凡 米哈伊洛維奇 尼基丁企圖開槍射擊列寧的防腐遺體 被反應迅 速的警衛和遊客及時制止 尼基丁當場自殺 在他身上找到了打算寄給黨和政府的抗議信 1957 年 11 月 5 日 莫斯科無業居民 А. Н. 羅曼諾夫往列寧墓上扔了一瓶墨水 停放列寧和史 達林遺體的棺材沒有受損 1959 年 3 月 20 日 一名遊客向棺材擲錘子砸破了玻璃罩 列寧和史達林的遺體都未受傷 1960 年 7 月 14 日 伏龍芝市(今比什凱克)居民 К. Н.米尼巴耶夫越過圍欄踢破了棺材玻璃 碎 片損傷了列寧防腐遺體的皮膚 為進行修復工作 陵墓被迫關閉 直到 8 月 15 日才重新開放 經 審訊查明 米尼巴耶夫從 1949 年就產生了破壞列寧棺材和遺體的想法 1960 年 7 月 13 日專程來到 莫斯科付諸行動 1961 年 9 月 9 日 Л. А. 斯米爾諾娃從棺材旁走過時吐唾沫並投擲裹在手帕里的石塊 同時破 口大罵 導致水晶棺被打破 但遺體完好無損 1962 年 4 月 24 日 巴甫洛夫鎮退休居民 А. А. 柳季科夫也往棺材上扔了一塊石頭 列寧遺體 沒有受傷 事後查明柳季科夫兩年前曾向國內各大報社和西方國家駐蘇使館投遞反蘇信件 1967 年 9 月 立陶宛考納斯市一位姓克雷薩諾夫的居民在列寧墓入口附近引爆炸彈 這一恐 怖主義行為致使數人死亡 陵墓 有受損 1963 年 9 月 1 日 一顆未被發現的自製炸彈在列寧墓內部爆炸 罪犯和一對夫婦當場死亡 另 外幾人(包括兒童)受傷 列寧遺體未受影響 因為當時棺材已有防彈玻璃保護了 2010 年 3 莫斯科郊區居民謝爾蓋 克拉別措夫翻過圍牆爬上墓頂看台 高聲呼籲拆除列寧墓並 儘快下葬列寧遺體 警察逮捕他時遭到武裝反抗 但很快將其制服並拘留 後來查明克拉別措夫是 一名被通緝的暴力搶劫犯 2010 年 11 月 27 日 警方逮捕了一個向列寧墓投擲衛生紙卷和小冊子的男人 此人後來被送往 精神病醫院住院治療 44

45 如今的列寧墓 目前 列寧墓每周二 周三 周四和周日十點至十三點開放 節假日 周一和周五閉館 不售 門票 進入陵墓須接受金屬探測器檢查 禁止隨身攜帶攝影攝像設備和手機 也不能攜帶提包 背 包 旅行箱 大型金屬物體和瓶裝液體 但可以付費寄存 參觀時應保持沉默 走半圓形路線繞棺 瞻仰 不准在棺材周圍駐足 雙手不准插口袋 不准談話和吸煙 男賓請脫帽 Lenin's Mausoleum Lenin's Mausoleum also known as Lenin's Tomb, situated in Red Square in the center of Moscow, is the mausoleum that serves as the current resting place of Vladimir Lenin. His embalmed body has been on public display there since shortly after his death in 1924 (with rare exceptions in wartime). Aleksey 45

46 Shchusev's diminutive but monumental granite structure incorporates some elements from ancient mausoleums, such as the Step Pyramid and the Tomb of Cyrus the Great. History The wooden version of Lenin's Mausoleum, March 1925 Lenin died on January 21, Two days later architect Aleksey Shchusev was charged with building a structure suitable for viewing of the body by mourners. A wooden tomb, in Red Square by the Kremlin wall, was ready January 27, and later that day Lenin's coffin was placed in it. More than 100,000[citation needed] people visited the tomb in the next six weeks. By August 1924, Shchusev had replaced the tomb with a larger one, and Lenin's body transferred to a sarcophagus designed by architect Konstantin Melnikov. Pathologist Alexei Ivanovich Abrikosov had embalmed the body soon after Lenin's death, but by 1929 it was determined that it would be possible to preserve the body for much longer than usual; therefore, the next year a new mausoleum of marble, porphyry, granite, and labradorite (by Alexey Shchusev, I.A. Frantsuz and G.K. Yakovlev) was completed. In 1973 sculptor Nikolai Tomsky designed a new sarcophagus. On January 26, 1924, the Head of the Moscow Garrison issued an order to place the Guard of Honour at the mausoleum. Russians call it the "Number One Sentry". After the events of the Russian constitutional crisis of 1993, the Guard of Honour was disbanded. In 1997 the "Number One Sentry" was restored at the Tomb of the Unknown Soldier in Alexander Garden. The body was removed in October 1941 and evacuated to Tyumen, in Siberia, when it appeared that Moscow might be in danger of invasion by Nazi troops. After the war, it was returned and the tomb reopened. More than 10 million people visited Lenin's tomb between 1924 and Joseph Stalin's embalmed body shared a spot next to Lenin's, from the time of his death in 1953 until October 31, 1961, when Stalin was removed as part of de-stalinization and Khrushchev's Thaw, and buried in the Kremlin Wall Necropolis outside the walls of the Kremlin. Lenin's body was to have been transferred to the Pantheon upon its completion but the project was cancelled in the aftermath of de-stalinization. Preserving the body One of the main problems the embalmers faced was the appearance of dark spots on the skin, especially on the face and hands. They managed to solve the problem by the use of a variety of different reagents in between baths. For example, if a patch of wrinkling or discoloration occurred it was treated with an acetic acid diluted with vodka. Hydrogen peroxide could be used to restore the tissues' original colouring. Damp spots were removed by means of disinfectants like quinine or phenol. Until the fall of the Soviet Union in 1991 the continued preservation work was funded by the Russian government. At that point the government discontinued financial support and now private donations support the preservation staff. Lenin's Mausoleum today This article is outdated. Please update this article to reflect recent events or newly available information. (January 2014) Vladimir Putin in front of Lenin's Mausoleum 46

47 Lenin's Mausoleum during a rally by the Russian Communist Party in 2009.The Mausoleum is open every day from 10:00 to 13:00, except holidays, Mondays and Fridays. Visitors still wait in lines to see Lenin's body although they are not as long as they once were. Entrance is free of charge. All items capable of recording video or audio as well as taking a picture are strictly forbidden inside the mausoleum. All electronic items must be checked in a nearby building containing lockers. Before visitors enter the mausoleum, armed police or military guards search them. Visitors are required to show respect while in the tomb: photography and videotaping inside the mausoleum are forbidden, as are talking, smoking, keeping hands in pockets, or wearing hats (unless female). Since 1991, there has been some discussion about removing the Kremlin Wall Necropolis and burying Lenin's body. President Boris Yeltsin,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Russian Orthodox Church, intended to close the tomb and bury Lenin next to his mother, Maria Alexandrovna Ulyanova, at the Volkov Cemetery in St. Petersburg. His successor, Vladimir Putin, opposed this, pointing out that a reburial of Lenin would imply that generations of citizens had observed false values during 70 years of Soviet rule. In January 2011, the United Russia party created a website where visitors could vote whether Lenin's body should be buried,and 50.79% percent of the voters were against his burial. The mausoleum has undergone several changes in appearance since the fall of the Soviet Union. One of the first noticeable changes was the placement of gates at the staircases leading to the central tribune. After the removal of the guard, this was necessary to prevent unauthorized usage of the tribune. Beginning in 2012, the mausoleum underwent foundation reconstruction cau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a building attached to the mausoleum in The building houses an escalator once used by members of the politburo to ascend the tribune. In 1995 and 1996, when Boris Yeltsin used the tribune, he used stairs and not the escalator. Now the tribune is no longer used, therefore it became acceptable to remove the escalator. The building will be demolished in 2013 in an effort to bring the mausoleum closer to the original plans of the architect. 列寧墓位於紅場西側中央的紅牆下 由石頭建 成 外面鑲嵌貴重的大理石 黑色 灰色的拉 長石 深紅色的花崗岩和雲斑石 顯得色調肅 穆錄 凝重 列寧墓曾先後建過三次 前兩次 均為木製結構 1930 年改用石砌 陵墓四四方 方 一半埋在地下 一半露出地面 墓前刻有" 列寧"字樣的碑石凈重 60 噸 1924 年 1 月 21 日 前蘇聯領導人列寧逝世 儘管列寧的家人反 對 但最後還是決定將列寧的遺體永久保留 1924 年 8 月列寧的遺體被安置到墓中 1931 年 現在我們看到的由紅色花崗石和黑色長石 建成的列寧墓建造完成 列寧墓上層 修建有主席台 每當重要儀式時 領導人就站在列寧墓上觀禮指揮 距列寧墓不 遠 有列寧博物館 裡面珍藏有列寧的遺物和列寧的傳記等 列寧墓前日夜有士兵站崗 每過一小 時 當克里姆林宮的鐘聲一響 士兵就要換崗 1993 年底 這個有名的 1 號崗撤掉了 1 號崗在無 名烈士墓旁邊 也可以看看士兵換崗 列寧墓的建築師是阿列克謝 維克多羅維奇 休謝夫( 前蘇聯科學院和蘇聯建築科學院院士) 47

48 列寧墓的後面與克里姆林宮紅牆之間 立著 12 塊墓碑 分別是 斯大林 契爾年科( ) 布瓊尼( ) 伏羅希落夫( ) 日丹諾夫( ) 伏龍芝( ) 勃烈日涅夫( ) 捷爾任斯基( ) 安德羅波夫( ) 加里寧( ) 蘇 斯落夫( ) 1994 年 列寧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 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列寧墓 - 外觀 列寧墓陵墓體積為 5800 立方米 內部容積為 2400 立方米 墓前的 碑石刻有 列寧 字樣 凈重 60 噸 一半在地下 一半露出地 面 採用鋼筋混凝土的框架結 構 由黑 紅兩色大理石和花崗 石建成 其外形底部是穩重的石 基座 然後是台階 向上逐級收 小 其上是通往檢閱台石級的平 座 再往上是五級不同高度的台 階和由 36 根柱子組成的柱廊 頂 部是兩級階梯狀的平頂 這裡是 檢閱平台 全民節日時在此檢閱 遊行隊伍和武裝部隊 檢閱平台 兩側是灰色大理石砌成的觀禮 台 從整體上看是陵墓外觀階梯 狀的 3 個立方體 列寧墓 - 內部 列寧墓內部安放著列寧的遺體供人觀瞻陵墓中心 的悼念大廳 大廳四周環鑲紅磚 牆壁上有用花 崗石雕刻的列寧雕塑 列寧的遺體被安放於悼念 廳的水晶棺中 身上覆蓋著蘇聯 國旗 臉和手 都由特製的燈光照著 清晰而安詳 身穿黃色上 衣 胸前佩戴一枚紅旗勳章 48

49 最初的木頭列寧墓並沒有看台 為了滿足大量賓客前來瞻仰以及宣讀悼詞的實際需要 隨後的 第二座木頭陵墓及時增設了看台 第三座永久列寧墓也被用作政治局 蘇聯政府與軍隊領導人及特邀嘉賓們在紅場舉行各種慶祝活動 的觀禮 檢閱台(早先僅包括 5 月 1 日遊行和 11 月 7 日遊行 自 1965 年起增加了 5 月 9 日閱兵) 列寧墓還有一個特別小房間 供登台講話的人餐飲休息 1990 年五一節期間發生了一起著名的醜聞 參加遊行的人在列寧墓前呼喊反共口號 戈爾巴喬夫和 政治局全體成員紛紛退席表示抗議 1992 年至 1994 年間紅場閱兵及遊行停辦 1995 年 5 月 9 日舉行了紀念衛國戰爭勝利五十周年閱兵 1996 年 5 月 9 日舉行了反法西斯勝利五十一周年閱兵 這也是列寧墓最後一次被用作檢閱台 雖然 自 1995 年以來年年舉辦勝利日大閱兵 但從 1997 年開始國家元首與政治家們只能在列寧墓附近臨 時搭建的看台上觀禮 2005 年起 每逢紅場有大型慶祝活動(閱兵 遊行或音樂會)列寧墓一律暫時閉門謝客 列寧墓 - 存廢之爭 2011 年 2 月舉行的公眾投票顯示 超過 60%的俄羅斯人支持這一提議 其餘人則認為應當繼續保存 列寧墓 將其作為當地的旅遊景點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 2010 年曾公開反對這一提議 前總統梅德韋傑夫則保持沉默 列寧墓 - 參觀指南 開放時間 列寧墓前遊人如織列寧墓每周二 周三 周四上午 10:00-11:00 周六 13:00-14:00 周日 10 點至 13 點開放 節假日 周一和周五閉館 不售門票 遊人須知 進入陵墓須接受金屬探測器檢查 禁止隨身攜帶攝影攝像設備和手機 也不能攜帶提包 背包 旅 行箱 大型金屬物體和瓶裝液體 但可以付費寄存 參觀時應保持沉默 走半圓形路線繞棺瞻仰 不準在棺材周圍駐足 雙手不準插口袋 不準談話和吸煙 男賓請脫帽 49

50 聖巴西爾大教堂 聖巴西爾大教堂 亦稱垛上祈禱教堂 瓦西里 柏拉仁諾教堂(俄語 обор Васи ия Б аже о о 或 обор Покрова ч о а Рву) 世界著名建築 坐落於莫斯科紅場 通常視之為俄羅斯 橫跨歐洲及亞洲獨特位置的象徵 所屬宗派 東正教俄羅斯正教會 創建日期 1555 年 1561 年 創建者 伊凡四世 建築師 Ivan Barma Postnik Yakovlev 50

51 Saint Basil's Cathedral The Cathedral of Vasily the Blessed (Russian: обор Васи ия Б аже о о), commonly known as Saint Basil's Cathedral, Kremlin, is a former church in Red Square in Moscow, Russia. The building, now a museum, is officially known as the Cathedral of the Intercession of the Blessed Virgin on the Moat (Russian: обор Покрова пресвя ой Бо ородицы, ч о а Рву) or Pokrovsky Cathedral (Russian: Покровский собор). It was built from on orders from Ivan the Terrible and commemorates the capture of Kazan and Astrakhan. It has been the hub of the city's growth since the 14th century and was the city's tallest building until the completion of the Ivan the Great Bell Tower in The original building, known as Trinity Church and later Trinity Cathedral, contained eight side churches arranged around the ninth, central church of Intercession; the tenth church was erected in 1588 over the grave of venerated local saint Vasily (Basil). In the 16th and 17th centuries the church, perceived as the earthly symbol of the Heavenly City, as happens to all churches in Byzantine Christianity, was popularly known as the "Jerusalem" and served as an allegory of the Jerusalem Temple in the annual Palm Sunday parade attended by the Patriarch of Moscow and the tsar. The building is shaped as a flame of a bonfire rising into the sky, a design that has no analogues in Russian architecture. Dmitry Shvidkovsky, in his book Russian Architecture and the West, states that "it is like no other Russian building. Nothing similar can be found in the entire millennium of Byzantine tradition from the fifth to fifteenth century... a strangeness that astonishes by its unexpectedness, complexity and dazzling interleaving of the manifold details of its design." The cathedral foreshadowed the climax of Russian national architecture in the 17th century. As part of the program of state atheism, the church was confiscated from the Russian Orthodox community as part of the Soviet Union's anti-theist campaigns and has operated as a division of the State Historical Museum since It was completely and forcefully secularized in 1929 and remains a federal property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The church has been part of the Moscow Kremlin and Red Square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 since It is often mislabelled as the Kremlin owing to its location on Red Square in immediate proximity of the Kremlin. 聖巴西爾大教堂是莫斯科甚或全俄羅斯最具體而微的象徵 也是俄羅斯最具代表性的紀念建築 這座教堂是受伊凡四世的委託 為紀念其對喀山汗國的征服而於 1555 年和 1561 年之間建造的 聖巴西爾大教堂是莫斯科甚或全俄羅斯最具體而 微的象徵 也是俄羅斯最具代表性的紀念建築 由 俄羅斯歷史上第一位沙皇伊万四世於 1555 年到 1561 年間興建 擁有九間獨特的禮拜堂 每間都自己獨 特的穹頂 這座教堂是受伊凡四世的委託 為紀念 其對喀山汗國的征服而建造的 1588 年 費奧多 爾 伊万諾維奇沙皇在該建築中一位俄羅斯東正教聖 人瓦西里 柏拉仁諾之墓東上方添置了一個小禮堂 此後 該教堂就被人們普遍稱為 聖瓦西里教堂 傳說教堂竣工後 伊凡弄瞎了所有參與興建該教堂 的建築師 因為他不想讓他們建出比該教堂更富麗 堂皇的建築 51

52 聖巴西爾大教堂- 特色 16 世紀中葉 Ivan 建立了這座地標性的建築 它擁有九間獨特的禮拜堂 每間都自己獨特的穹 頂 聖巴西爾大教堂由俄羅斯歷史上第一位沙皇 伊万四世於 1555 年到 1561 年間興建 後來 又經歷過多次翻修 傳說伊万四世在位時暴虐成性 因此後人經常稱他為 恐怖伊万 聖巴西 爾大教堂從外部看起來不僅十分壯觀 而且色彩極其豐富 圓形屋頂更是異常醒目 如夢境童話般 的感覺成為很多設計師的靈感來源 形成了東正流派 走進大教堂內部 幾乎所有的牆壁和穹頂都被壁畫所佔據 讓人感覺彷彿穿越時空 重新回到 了遙遠的 16 世紀 據了解 聖巴西爾大教堂的石頭牆壁厚達 3 米 如此堅固的結構讓大教堂又有了另一個用途 那就是儲存貴重物品 在大教堂的底層 就曾經發現過一些箱子 裡面堆放著來自舊時皇家貴族的 金銀珠寶 歷史早已成了過去 如今 聖巴西爾大教堂已經成為了莫斯科城內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 之一 每年都要接待成千上萬的遊客 他於 1547 年正式登基 便採用古羅馬 凱撒 的崇高稱號 宣布自己是 沙皇 執政早年 便在行政 法律 財政 軍事等方面進行了改革 鞏固沙皇專制的中央集權 到了 1565 年 為了摧毀領主的分立主義勢力 他雷厲風行地推 行了皇帝直轄制 一時 直轄風暴席捲京城 五個顯赫貴 族被斬首 遭貶黜鎮壓者多達萬人 對外 則打開通往東 西方的道路 為奪取波羅的海出口 進行長達 25 年的立沃 尼亞戰爭 為控制伏爾加河流域 征服了喀山汗國 阿斯 特拉罕汗國 另外 他還使諾蓋汗國 西伯利亞汗國臣服 莫斯科 使北高加索許多民族歸併於俄國 伊凡雷帝是俄 伊凡雷帝是俄國歷史上第一位沙 國歷史最殘暴的皇帝之一 他嗜殺成性 連身邊的大臣也 皇 在位期間 嚴酷 殘暴 殺人 不得不每天提心吊擔 生怕惹怒了這位暴君 然而 這位 如麻 威如雷霆 於是得了個 雷 暴君卻活了 54 歲 於 1584 年去世 關於他的死 還留下 帝 的稱謂 了一個千古之謎 52

53 俄羅斯的聖巴西爾大教堂是莫斯科甚或全俄羅 斯最具體而微的象征 也是俄羅斯最具代表性的紀 念建築 它建造在不平的地面上 當建成時就有裂 縫 正因為如此 俄羅斯政府警告說它正在慢慢下 沈到地面下 如今 修繕工作已經讓此建築完好無 損 但此大教堂還需要繼續保養 直到它不再矗 立 16 世紀中葉 Ivan 建立了這座地標性的建築 它擁有九間獨特的禮拜堂 每間都自己獨特的穹 頂 聖巴西爾大教堂由俄羅斯歷史上第一位沙皇 伊萬四世於1555年到1561年間興建 後 來又經歷過多次翻修 傳說伊萬四世在位時暴虐成 性 因此後人經常稱他為 恐怖伊萬 聖巴西爾大教 堂從外部看起來不僅十分壯觀 而且色彩極其豐 富 圓形屋頂更是異常醒目 走進大教堂內部 幾 乎所有的墻壁和穹頂都被壁畫所占據 讓人感覺仿 佛穿越時空 重新回到了遙遠的16世紀 據稱 聖巴西爾大教 堂的石頭墻壁厚達3 米 如此堅固的結構 讓大教堂又有了另一 個用途 那就是儲存 貴重物品 在大教堂 的底層 就曾經發現 過一些箱子 裏面堆 放著來自舊時皇家貴 族的金銀珠寶 歷史 早已成了過去 如 今 聖巴西爾大教堂 已經成為了莫斯科城 內最受歡迎的旅遊景 點之一 每年都要接 待成千上萬的遊客 53

54 History of Red Square Red Square began life as a slum, a shanty town of wooden huts clustered beneath the Kremlin walls that housed a collection of peddlers, criminals and drunks whose status left them outside the official boundaries of the medieval city. It was cleared on the orders of Ivan III at the end of the 1400's, but remained the province of the mob, the site of public executions, and rabble rousing, until much later. The square's name has nothing to do with communism or with the color of many of its buildings. In fact it derives from the word 'krasnyi', which once meant 'beautiful', and has only come to mean 'red' in contemporary Russian. The name became official in the middle of the 17 th century - previously it had been Trinity Square, due to the Trinity Cathedral, the predecessor of St. Basil's. Popularly, it was also known as 'Fire Square', reflecting the number of times medieval Moscow burned. During the Mongol and Tartar invasions, it was the site of fierce fighting, and right up until the end of the 17 th century cannon stood ready to defend the square. Red Square came into its own in the 20 th Century, when it was most famous as the site of official military parades demonstrating to the world the might of the Soviet armed forces. Two of these will be remembered forever. The first was the parade of 7 November 1941, when columns of young cadets marched through the square and straight on to the frontline, which by that point was less than 50km from Moscow. The second was the victory parade on 24 June 1945, when two hundred Nazi standards were thrown in front of the mausoleum and trampled by mounted Soviet commanders in celebration. The year 2000 saw the return of troops to Red Square, with a parade to mark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the end of World War Two. Since Perestroika, however, the emphasis has moved away from official pomp, and Red Square has been used increasingly for rock concerts, big classical music performances and a whole range of large-scale events from fashion shows to festivals of circus art. Moscow met the millennium here with a huge firework display and street party. Today it's hard to think of a place that is more beloved of Muscovites and visitors to the city. The varied beauty of the architecture and the magical atmosphere belie the square's often brutal and bloody history, but the combination makes Red Square a truly fascinating place that you'll want to come back to again and again. Red Square began life as a slum, a shanty town of wooden huts clustered beneath the Kremlin walls that housed a collection of peddlers, criminals and drunks whose status left them outside the official boundaries of the medieval city. It was cleared on the orders of Ivan III at the end of the 1400's, but remained the province of the mob, the site of public executions, and rabble rousing, until much later. The square's name has nothing to do with communism or with the color of many of its buildings. In fact it derives from the word 'krasnyi', which once meant 'beautiful', and has only come to mean 'red' in 54

55 contemporary Russian. The name became official in the middle of the 17 th century - previously it had been Trinity Square, due to the Trinity Cathedral, the predecessor of St. Basil's. Popularly, it was also known as 'Fire Square', reflecting the number of times medieval Moscow burned. During the Mongol and Tartar invasions, it was the site of fierce fighting, and right up until the end of the 17 th century cannon stood ready to defend the square. Red Square came into its own in the 20 th Century, when it was most famous as the site of official military parades demonstrating to the world the might of the Soviet armed forces. Two of these will be remembered forever. The first was the parade of 7 November 1941, when columns of young cadets marched through the square and straight on to the frontline, which by that point was less than 50km from Moscow. The second was the victory parade on 24 June 1945, when two hundred Nazi standards were thrown in front of the mausoleum and trampled by mounted Soviet commanders in celebration. The year 2000 saw the return of troops to Red Square, with a parade to mark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the end of World War Two. Since Perestroika, however, the emphasis has moved away from official pomp, and Red Square has been used increasingly for rock concerts, big classical music performances and a whole range of large-scale events from fashion shows to festivals of circus art. Moscow met the millennium here with a huge firework display and street party. Today it's hard to think of a place that is more beloved of Muscovites and visitors to the city. The varied beauty of the architecture and the magical atmosphere belie the square's often brutal and bloody history, but the combination makes Red Square a truly fascinating place that you'll want to come back to again and again. GUM Directly opposite the Mausoleum, on the eastern side of the square, lies the building which houses Russia's most famous shopping mall - the State Department Store, GUM. Since the fall of communism, several other shopping centers and hypermarkets have sprung up to rival it in prestige, but GUM retains its status as a consumer Mecca for visitors to Moscow. In the Soviet Union, the top floor was home to Section 100, a secret clothing store only open to the highest echelons of the party. Nowadays the rows of exclusive boutiques are accessible to anyone with a platinum card. That said, the building itself is glorious, and there are still a few more interesting relics of a bygone era on the higher floors that make it well worth exploring. The site has been used for trading throughout history. By 1520 there was already a large stone arcade standing here. Fire destroyed the old Upper Trading Rows, as they became known, and the current building was completed in A joint project between architect Aleksander Pomerantsev and engineer Vladimir Shukov, its steel framework and glass roof were, at the time, on the cutting edge of technology, and give 55

56 GUM a certain resemblance to a large European station. It has an area to match and, at the end of the 19 th Century, it was the largest shopping center in Europe. Before the 1917 Revolution it contained a staggering 1,200 stores. In 1928, GUM was closed by Stalin, who decided to use the building as the headquarters for officials working on the first Five Year Plan. GUM was reopened in 1953, and became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sites for the legendary Soviet queues, which could at times extend all the way across Red Square. After privatization in the early 90s, it rapidly became the address of choice for top-end Western retailers. Journalists and travel writers often comment on the sharp contrast between prices in GUM and poverty in Russia - as if the majority of New Yorkers get their clothes from Saks, or the average Londoner could afford to do their grocery shopping in Harrods. Even if you don't intend to buy anything, a tour of Red Square should always include a quick stroll down the aisles of GUM. St. Basil's Cathedral Although it's known to everyone as St. Basil's, this legendary building is officially called "The Cathedral of the Intercession of the Virgin by the Moat". The popular alternative refers to Basil the Blessed, a Muscovite 'holy fool' who was buried on the site (in the Trinity Cathedral that once stood here) a few years before the present building was erected. The Cathedral was ordered by Ivan the Terrible to mark the 1552 capture of Kazan from Mongol forces. It was completed in That's pretty much all the genuine history that's known about this celebrated landmark. There, however, scores of legends. Nothing is known about the builders, Barma and Postnik Yakovlev, except their names and the dubious legend that Ivan had them blinded so that they could not create anything to compare. Historians unanimously state that this is nothing but urban folklore. Architectural specialists are to this day unable to agree about the governing idea behind the structure. Either the creators were paying homage to the churches of Jerusalem, or, by building eight churches around a central ninth, they were representing the medieval symbol of the eight-pointed star. The original concept of the Cathedral of the Intercession has been hidden from us beneath layers of stylistic additions and new churches added to the main building. In fact, when built, the Cathedral was all white to match the whitestone Kremlin, and the onion domes were gold rather than multi-colored and patterned as they are today. In the 17 th century a hip-roofed bell tower was added, the gallery and staircases were covered with vaulted roofing, and the helmeted domes were replaced with decorated ones. In 1860 during rebuilding, the Cathedral was painted with a more complex and integrated design, and has remained unchanged since. 56

57 For a time in the Soviet Union, there was talk of demolishing St. Basil's - mainly because it hindered Stalin's plans for massed parades on Red Square. It was only saved thanks to the courage of the architect Pyotr Baranovsky. When ordered to prepare the building for demolition, he refused categorically, and sent the Kremlin an extremely blunt telegram. The Cathedral remained standing, and Baranovsky's conservation efforts earned him five years in prison. The Cathedral is now a museum. During restoration work in the seventies a wooden spiral staircase was discovered within one of the walls. Visitors now take this route into the central church, with its extraordinary, soaring tented roof and a fine 16 th Century iconostasis. You can also walk along the narrow, winding gallery, covered in beautiful patterned paintwork. One service a year is held in the Cathedral, on the Day of Intercession in October. The Lenin Mausoleum For the burial of the Father of the Revolution, something special had to be arranged. Immediately after his death in 1924, a wooden mausoleum was erected on the square. In 1929, architect Aleksei Shchusev was commissioned to design a more lasting home for the body. The result, unveiled a year later, is a squat but attractive pyramid in layers of red, grey and black granite that harmonizes remarkably well with the Kremlin buildings behind it, despite its clear Constructivist influences. In the 1930's, granite platforms were added around the sides of the mausoleum, providing a point for government officials to inspect parades, a sight that became famous throughout the world in the Soviet Era. While the mausoleum is comparatively small from the outside, it has hidden depths. There are two underground floors to the structure, which used to house a rest area for VIPs and the Kremlin guards, and the laboratory that was once used to supervise the ongoing embalming process. Sadly, though apparently no longer used, they aren't open to the public. Despite the attention of a team of scientists - and leaving aside rumors that he was long ago replaced by a wax model - Lenin is not the freshest-looking of corpses. Gone are the days when eager citizens queued round block to catch a quick glimpse of the great leader. However, if you do wish to see the body, the process is far from simple. First you have to leave bags and cameras - no filming inside - in the Kutayfa tower cloakrooms. Then you join the queue that runs along the Kremlin wall. Visitors are kept moving, so you only get to spend a few minutes inside the mausoleum before you're hurried out by the guards. The funerary chamber is very dark and, on sunny days, the sudden contrast can be bewildering. Nonetheless, this is still something of a morbid necessity for visitors to Moscow. After years of rumor and controversy as to the fate of Lenin's body, the mausoleum was reopened in April 2005, and it looks to stay that way for the foreseeable future. 57

58 Short History of the Kremlin Although there is evidence of human habitation on the site of the Kremlin dating back to 500 BC, Moscow's history really begins around 1147, when Yuri Dolgoruky, Grand Duke of Kiev, built a wooden fort at the point where the Neglina and Moskva Rivers converge. The city grew rapidly and, despite being razed by the Mongols in 1208, was soon powerful enough to attain primacy among the Russian principalities, acknowledged in 1326 when the seat of the Russian Orthodox Church moved there from Vladimir. At the same time, stone buildings began to appear in the Kremlin and, by the end of the 14 th Century, the citadel was fortified with stone walls. Under Ivan the Great ( ), the Kremlin became the centre of a unified Russian state, and was extensively remodelled, as befitted its new status. Meanwhile, Moscow spread outside the walls of the citadel, and the Kremlin became a world apart, the base of the twin powers of state and religion. This period saw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gnificent Cathedrals of the Assumption, the Annunciation and the Archangel, and the uniquely Russian Terem Palace, the royal residence. The addition of the Ivan the Great Bell Tower completed Sobornaya Square, and added to the imposing effect of the Kremlin skyline. Ivan's descendents further developed and adapted the Kremlin complex and, even when Peter the Great moved the capital to St Petersburg, Russia's rulers continued to leave their mark on the medieval town. Peter himself built the Kremlin Arsenal, originally planned as a military museum and now occupied by a barracks, and the 18 th and 19 th centuries brought Neoclassical masterpieces such as the Senate Building and the Great Kremlin Palace. After the 1917 Revolution, the Kremlin regained its rightful place as the seat of the Russian government, and the legacy of the Communist era is still visible in the large red stars that top many of the defensive towers, and in the vast, modern State Kremlin Palace, originally the Palace of Congresses. The Squares and Streets of the Kremlin In the distant past the Kremlin was a self-contained medieval town, seething with the bustle of everyday life. Nowadays, the citadel's division into squares and streets has a considerably more formal flavor, although some have kept their original names down the centuries. Buildings from the 15 th to the 20 th century combine to create unique ensemble of architecture on Sobornaya, Ivanovskaya, Dvortsovaya, Senatskaya, and Troitskaya Squares, and also on Spasskaya, Borovitskaya, and Dvortsovaya Streets. It's worth taking a closer look at two of the main squares of the Kremlin National Park Museum - Sobornaya and Ivanovskaya. 58

59 Sobornaya (Cathedral) Square Lying at the very centre of the Kremlin, this square traditionally welcomed all guests to the town who entered through the main gates. In the past, this was the junction of all the main streets of the Kremlin. The square's name relates to the great cathedrals that stand here - Blagoveshchensky Sobor (The Cathedral of the Annunciation), Uspensky Sobor (The Cathedral of The Assumption), and Arkhangelsky Sobor (The Catheral of The Archangel), as well as the Church of the Twelve Apostles, and The Church of the Deposition of the Robe. This was once the stage for official parades to mark the coronations of the Tsars, and also of massed religious processions on great church holidays. On the Red Steps of the Faceted Chamber the sovereigns of Russia would appear before their people, and in front of these steps foreign ambassadors were traditionally welcomed to the city. To this day, as they have for many centuries, the domes of these legendary churches shine with gold, and on holidays their bells ring out across Sobornaya Square. This unique mix of medieval architecture gives a special feeling of the closeness of God and the uninterrupted links of time to anyone stepping across the square's white paving stones, restored in In 2001, the great Spanish tenor Placido Domingo gave a concert on Sobornaya Square, and each year at the Annunciation, Patriarch Aleksei, head of the Russian church, releases a flock of doves to symbolically carry the good word throughout the world. Ivanovskaya Square The square got its name from the magnificent pillar of the Ivan the Great Bell Tower. This, the biggest of all the Kremlin's squares, was a hive of activity over three centuries ago. It was the site of the so-called Prikazy (Offices), the equivalent of today's Ministries, where hoards of visitors came bearing requests. Among these Offices was the Yamskoi Prikaz, which handled the delivery of private letters, and thus became the first postal address in Moscow. The square also witnessed the public announcements, before the Muscovite crowds, of various decisions of state. It is said that this is the source of the still popular Russian saying "To shout across Ivanovskaya" - meaning to shout loudly enough to be heard in the farthest corners of the square. Nowadays, the square, like most of the territory of the Kremlin, is cobbled. At the end of the 1920s and beginning of the 1930s, the Maly Nikolaevsky Palace and the Monastery of The Ascension were destroyed, 59

60 making Ivanovskaya Square even bigger. Part of the Senate building, and the fasade of the administrative block that was erected in 1929, in place of the destroyed historic buildings, now face onto the square. The Kremlin Wall Under communism, Red Square also came to serve as a cemetery. Immediately after the Bolsheviks took control of Moscow in 1917, two identical tombs were built beneath the Kremlin wall to hold the remains of 240 casualties of the October Revolution. The Russian Orthodox Church was against the plan, but it made no difference. Red Square became a necropolis. It became a tradition to bury Soviet heroes by the Kremlin walls. The Post Office and Telegraph Commissar V. Podbelskiy was one of the first, along with Inessa Armand and American journalist John Reid. Space beneath the walls soon ran out, and from 1925 VIPs were buried within the wall itself. More than 100 people are now interred there, including Charles Rutenberg, the first 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US Communist Party, Maksim Gorky,Yuri Gagarin, and a host of marshals and ministers. The first granite bust was put here in 1919 after the death of one of the Revolution's main leaders, Iakov Sverdlov. He was soon to be followed by Frunz, Dzerzhinsky, Kalinin, Zhdanov etc. After sharing the Mausoleum with Lenin for a few yeas, Stalin's body was moved to this area as well. The last man to be buried beneath the blue spruces was Yuri Chernenko, General Secretary for less than a year, who became the twelfth of the "Party Apostles" here. The Great Kremlin Palace The Moscow residence of the Russian Tsars was built in 1849 by the architect Konstantin Ton, who also designed the Armory and the Church of Christ the Saviour. The palace of Empress Elizaveta had previously stood on the same site, and that in turn had been built on the foundations of Ivan III's palace. The Palace complex was made up of 19 th Century structures erected for the family of Emperor Nikolai I and surviving buildings from previous eras - The Terem Palace, The Tsaritsina's Golden Chamber, The Faceted Palace and the palace churches. In the middle of the 19 th Century, the Armory also became part of the complex, connected to the palace by a tunnel. 60

61 Ton's palace is quite unique for its time thanks to its wide-bayed brick arches. His contemporaries were not overly impressed by the fairly monotonous facades of the building, but the palace's interior, comprising more than seven hundred rooms, quickly became celebrated for the richness and refinement of its decor. It is no coincidence that the palace is considered a museum of Russian palatial interiors, where all styles from Renaissance to Byzantine can be found. The glorious main hall and staircase, and five ceremonial halls dedicated to the chivalric orders of the Russian empire - Georgievsky, Ekaterinsky, Andreevsky, Aleksandrovsky and Vladimirsky - were created as a memorial to Russian military glory. The living quarters of the palace, the residence of the Tsar's family, were known as the "Personal Half". The Georgievsky Hall, the largest of all, houses marble plaques on which are engraved the names of more than ten thousand Russian officers who have been awarded the highest honor of the Russian Army, the Order of St. George. The pink marble Andreevsky Hall, the throne room, is roofed with a spherical dome decorated with coats of arms and the symbols of the chivalric orders. The central Vladimirskiy Hall is in the form of an octahedron, and has a high dome to let light into the interior. The Ekaterinsky Hall, the throne room of the Russian Empresses, has an interior that is delightfully comfortable without losing any of its solemnity. In the Soviet period, the Andreevsky and Aleksandrovsky Halls were combined to form the seat of the Supreme Soviet of the USSR. In the nineties the two rooms were restored to their original appearance. 謝爾吉耶夫鎮 俄羅斯莫斯科州東北部的一個城市 著名的金環古城之一 位於莫斯科東北偏北 71 公里 2002 年人口 113,581 人 15 世紀拉多涅茨的聖謝爾蓋在這裡建立了謝爾蓋聖三一修道院 1742 年 建市 蘇聯時代先把 鎮 字去掉 (1919 年) 1930 年又以一名布爾什維克黨人改名為扎戈斯克 1991 年恢復原名 聖三一教堂城市中心有謝爾吉聖三一大修道院 修道院被 16 世紀修建的城牆包 圍起來 城市內有 世紀修建的眾多教堂 各個建築協調在一起 很有情趣 它是距莫斯科最 近的 金環 中的城市 從莫斯科出發當天就可以返回 這裡是來莫斯科旅行的人必去的地方 謝 爾吉聖三一大修道院建於 14 世紀中葉 由一位著名的宗教活動家創建 他就是謝爾吉 拉多涅什斯 基 他在宣揚俄羅斯東正教的同時聯合俄羅斯各大公共同抵禦蒙古軍隊的入侵 據說當時就是因為 他的祈禱德米特里 頓斯科伊才率領俄羅斯軍隊第一次戰勝了蒙古軍隊 此後他繼續宣揚東正教 並且成為俄羅斯東正教育的聖者 現在人們已經把他當做俄羅斯的守護之神 位於大修道院中央的 聖母安息(烏斯賓斯基)大教堂是在伊凡四世(雷帝)命令下建成的 完成於 1585 年 在 4 個洋蔥頭形 的藍色圓頂中央 有一個金色的大圓頂 看起來有點像王宮 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內也有聖母大教 堂 謝爾吉耶夫鎮的大教堂就是仿照它而建的 教堂內有 17 世紀的壁畫 61

62 聖母大教堂 謝爾吉聖三一大修道院標誌性建築 聖母 大教堂的北側是鮑利斯 戈東諾夫沙皇家族的墓 地 因為俄羅斯人都認為是他引起了俄羅斯的 混亂 所以他沒能被安葬在教堂裡面 謝爾吉 聖三一大修道院建成於 1423 年 謝爾吉 拉多 涅什斯基的棺木就安置在教堂里 在這裡還可 以看到著名的俄羅斯畫家安德烈 魯布廖夫的壁 畫作品等 謝爾吉聖三一大修道院的旁邊是於 1477 年建成的降靈教堂 此外 大修道院內還有鐘樓(建於 18 世紀) 教 堂宮殿和斯摩棱斯克教堂(建於 1748 年)等 謝 爾吉聖三一大修道院內設有莫斯科宗教大學的 神學院 在這裡經常能遇到身裹黑袍的年輕修 士和修女 謝爾吉耶夫鎮除了謝爾吉聖三一大 修道院外還有一個旅遊景點 它就是玩具博物 館 謝爾吉耶夫鎮自古以來就以製作玩偶 套娃等 玩具而聞名 博物館內展示了很多本地生產的 珍貴的民間藝術品 Sergiyev Posad ( ер иев Посад) Formally: Sergiyev ( ), Zagorsk ( ) Region: Moscow Oblast Sergiev Posad is a vibrant spiritual and craft center. Sergiev Posad is located just in 70 kilometers to the north of Moscow. The town is part of Russia's famous Golden Ring. Sergiev Posad's main attraction is the monastery called The Trinity Lavra of St. Sergius. It is a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 It has been an important religious site throughout almost seven centuries. The famous Russian nesting doll known as the Matryoshka Doll (or Babushka Doll) is considered to be born here. This toy is only a century old but has become popular world wide. The wooden Russian doll is famous for its bright traditional dress and endless pattern variations. An industrial scale production was set during soviet period; nowadays, most dolls are hand made. Sergiev Posad is scattered over a territory of fifty square kilometers. Two narrow rivers, the Konchura and the Vonduga, flow through the center of Sergiev Posad. Several small dams on the Kochura form a succession of ponds, their banks reveal the town s gentle provincial beauty. A Little History of Sergiyev Posad 62

63 The history of Sergiev Posad is tightly bound with the history of the city's monastery, The Trinity-St. Sergius Lavra. (A "Lavra" is a type of monastery.) The most honored figure in the history of Sergiev Posad is Bartholomew Kirilovich ( ), the founder of The Holy Trinity Lavra. He was canonized by church and revered as Saint Sergey Radonezhskiy. Named after the village his family moved then Bartholomew was about 14 years old. In 1335 he built a secluded cell and a small church in about 12 kilometers from Radonezh with his older brother support. For a time he was living alone in the forest in ascetic severity. In 1337 Bartholomew became a monk and took the name Sergius. An avid leader, St.Serigius inspired other monks to join him and build a monastery and afterward headed the monks community and the parish. The legend said that he was blessed with an incredible power. Lifelong and beyond death he has performed numerous miracles helping the suffering and protecting the faith and the country. In period from 1608 to 1610 the Lavra and nearby residents became involved in an epic conflict. They were encircled by Polsh forces the false tsar Dmitriy II, a self named tsar. During the 16 month seige they successfully resisted the superior enemy forces. The attacking force of to men headed by polish hetman Yan Sapieha and russian colonel Aleksandr Lisovsky were unable to conquer the Lavra. The defenders had only 1000 volunteers, 110 cannons, and 2300 warriors sent by Vasiliy Shuyskiy, the acting tsar. The regional villages had developed into a recognised settlement in 1782, which is four and a half centuries after Lavra's foundation. The main local trades were wooden crafts, commerce, and pilgrim support. Sergiev Posad had enjoyed a long period of tranquil, patriarchal way of life before Bolshevist forces closed the Lavra in Utill 1946 were no church services or monks on its territory. However, their faith was not beaten by a communist ideology. The residents worshipped in multiple minor churches and in private. From 1930 until 1991 the town was named Zagorsk. It was named after the revolutionary Vladimir Zagorsky, even though his birth name was Volf Lubotsky. Zagorsky's life included ongoing agitation, arrests and long term exile. He was a personal acquaintance of Lenin. Zagorsky was killed in a terrorist act when he was only 36 years old. During World War II Sergiev Posad became a front-line area and actively supported the Red Army. 30,000 men were drafted into the army. The women were working in plants and six newly formed hospitals. The Lavra was camouflaged and served as a hospital, administrative centre, and headquarters for Town Defence Committee. In spite of Russia's turbulent history nothing has really changed since the old times. Sergiev Posad has returned its historical name and faith. Ancient trades and crafts are thriving, and pilgrims still hurry to the Lavra for church services. The Sights of Sergiyev Posad The Trinity avra of St. Sergius. ( ро ице- е р иева Ла вра) The Trinity Lavra of St. Sergius is one of the main orthodox spiritual centres in Russia. Founded in 14th century, it has retained the charm of old times. Lavish Moscow baroque is neighbouring with ancient, pure white style buildings. The Lavra includes several churches, some of which are operational, a chapel, an elegant five floor belfry, and numerous household buildings enclosed into a white fortified wall with nine towers. The height of the belfry is 88 meters, of the wall - up to 15 meters. The weight of the biggest bell is 72 ton. It is said that its ring can be heard from as far as 50km. 63

64 Pilgrim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visit this holy place for spiritual enlightenment. Church services are conducted every day according to the orthodox calendar. During the service anyone is free to join the parish for prayer, to listen to the chorus, preaching. Or you could just to wonder about and study magnificent decoration and ancient icons on your own. Every church has a keeper who advises on conventional rules and helps guests not to get into awkward situations. However, the Orthodox Church is a religious institution, which preaches and keeps Christian conservative values and traditions. Please, avoid wearing shorts and miniskirts. The Sergiev Posad State History and Art Museum-Preserve This museum offers a stunning collection devoted to religious and regional history. The Exhibition complex is mostly located on Lavra territory. With a collection of 120,000 exhibits, it covers a large range of local history including: Church architecture, icons, and vestments of fine work which often decorated with or made of precious metals and stones; As well as regional history, Russian folk art, crafts, and paintings. Tours are available. The Museum of National Crafts An original museum organised by local enthusiasts is committed to Russian crafts and folk traditions. It exhibits a substantial collection of antique and contemporary hand made articles of local produce. Unique wooden, textile, and porcelain child amusement s will bewilder and provoke emotions. Master classes in various crafts and painting, Russian Traditions theatre, tea parties are available on request. If you are lucky to visit the town during religious celebrations, be sure to attend the museum special events which can include folk performances and chanting. The Craftsmanship & Souvenirs market Krasnogorskaya ploschad/square and underground passage The colourful craft market sits in front of the Lavra's main entrance. Various souvenirs such as matryoshka doll (babushka dolls), varnished painted boxes, russian style shawls, natural stone and amber beads, wooden and fur articles are bought and sold here. Usually prices are not firmly fixed, and it is possible get a discount. The Lavra view point The corner of Voznesenskaya and Sergievskaya streets The view point offers a superb view on the historic site of The Holy Trinity-St. Sergius Lavra. This place reveals the Lavra's true scale and splendour to the visitor. Picturesque golden and blue domes are shining very vividly. The white walls and buildings appear bright against either blue skies or gloomy rain clouds. On lawn the below the view point there is a pretty white chapel. It represents an architecture style popular in the times of Tsar Peter the Great. The chapel covers a natural spring supposedly used by St. Sergius. The view point and a nearby chapel are the best places for memorable photos. Wooden chapel and baptistery The corner of Parhomenko and Suvorova streets. A small wooden chapel is concealed by the trees of the Konchura river bank below the road. Multiple springs are coming out form the adjoining hill. The water temperature is +4 degrees Celsius throughout the year. The town inhabitants and travellers can often be seeing collecting the drinkable spring water in bottles and cans. 64

65 One of the springs is converted into a baptistery. Religious people and pilgrims are queuing for a plunge. Everybody can join in. It would be wise to take a towel. Popular Activities Should you visit to Sergiev Posad in winter there is an amazing opportunity to join locals in open air skating ring. The music and bright lights attract many visitors. This amusement is popular within all age groups, regardless of ability. It is situated in Zeleniy pereulok, just in five minutes walk aside from the main street (Prospect Krasnoy Armii). Skate rental is available. The vast majority of town residents have a summer house (dacha) with a fruit and vegetable garden. It keeps the owners busy from April to October. Yet dacha's are not just for agriculture only; it is a place for friends to gather and have Barbeques and evening parties on the weekends. Dachas are often located near rivers or forests and popular activities include fishing and wild mushroom gathering. Should you have a friend or business partner among local residents, just ask him if he has a Dacha and which plants he cultivates. It is a popular topic to discuss during a social event. It is certain that you will get an invitation in the end. The town dwellers who are living around Kelarskiy ponds have built their own planked footways for fishing. Not long ago it was possible to catch crayfish. Unfortunately they have gone by now. However, small types of fish, such as crucian and roach, are still the desired catch of children and amateur fishermen. Industry in Sergiyev Posad The town's main industries include wood, wood pulp and paper, paint, varnish, and instrument engineering enterprises. The large industrial premises are mainly located on the outskirts of the town. As a result to the town continues to retain it's fresh air and relaxed feel. Culture and Night Life in Sergiyev Posad With population about about one hundred thousand residents, Sergiev Posad is will developed. A trade centre, several open air markets, numerous small shops, restaurants, cafés, fast food enterprises, hotels, and nightclubs keep tourists and residents busy. Most of public catering places have a touch of provincial flair, slow in service and a touch shabby. However, there are a few deserve mentioning. Bierhoff (Hotkovsky proezd, 13) is a brewery restaurant with German style tap beer, full menu and a summer terrace. Russkiy Dvorik, (Prospect Krasnoy Armii, 134/2) represents the best Russian and European cuisine. Dachnaya Zhizn, (Prospect Krasnoy Armii, 134) has international cuisine. You will find them across the main street in front of the Lavra's main entrance. Quality food, substantial size meals, Russian style interiors. There is also an alternative option. The Lavra keeps a canteen Monastirskaya Trapeza for pilgrims and budget visitors. It is positioned inside od the Lavra,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main entrance. Meals are traditional, simple, and serv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urch calendar. Tasty pastry, tea, and coffee are always in the menu. 65

66 謝爾吉聖三一大修道院 %B8%80%E5%A4%A7%E4%BF%AE%E9%81%93%E9%99%A2 英文:Architectural Ensemble of the Trinity Sergius Lavrain Sergiev Posad 類別:文化遺產 入選時間:1993 這是一座極其典型的正宗的大修道院 是 15 世紀到 18 世紀期間發展起來的帶有軍事特徵的典 例 拉夫拉教堂是謝爾吉聖三的主教堂 是聖母升天的主要場所 與克里姆林宮大教堂同名 內有 鮑里斯 戈東諾夫的墓地 在大教堂眾多的財富中 比較著名的是謝爾吉的墳墓 著名畫家安德烈 魯比洛夫的壁畫 三聖圖 (后遷移) 吉奧尼西亞所畫的聖像 白石磚砌齋房大廳等 所屬地區: 俄羅斯 謝爾吉聖三一大修道院 - 簡要介紹 如果你有機會到莫斯科 除了市內的主要名勝古迹外 一定要去位於莫斯科以北70公里的謝 爾吉耶夫鎮看看 在這座古老而美麗的小城裡 俄羅斯人能觸摸到國家的歷史脈搏和精神起源 外 國人則或許能揭開該民族精神世界的某些秘密 我初識謝爾吉耶夫鎮是從木製套娃 瑪特廖什卡 開始的 數年前在閱讀介紹 瑪特廖什卡 的文 章時了解到 這種幾乎被視為俄羅斯傳統工藝象徵的手工藝 最早由俄國古老的玩具製作中心 謝爾吉耶夫鎮的作坊掌握並開發 這座古鎮因謝爾吉聖三一修道院而聞名遐邇 謝爾吉耶夫鎮是俄羅斯著名的 金環 旅遊線的首站,這條黃金旅遊線包括環莫斯科的七座古城,20 世紀 70 年代設立 從莫斯科乘電氣火車只需一個多小時便可到達這座隸屬於莫斯科州的小城(1930 年改稱扎戈爾斯克市 90年代初恢復舊稱) 經車站廣場兜售食品的小販指點 我們穿過一條幽 靜的街巷 繞過一幢幢古樸的傳統木結構民居 眼前豁然開朗 原來 我們處於高地上 腳下是一 條起伏的公路 對面高地上色彩明快 美麗如畫的建築群立刻奪去了我們的目光 其外圍極高大的 白牆顯示這必是謝爾吉聖三一修道院無疑了 謝爾吉聖三一修道院是俄羅斯最古老和最受敬仰的大修道院之一 是俄東正教的歷史中心 由 古羅斯最偉大的聖徒 聖謝爾吉 拉多涅日斯基創建於14世紀中葉 14世紀約30年代 出 66

67 身於羅斯托夫大貴族的謝爾吉 為了實現幼年就嚮往的隱居修行生活 和已經做了修士的兄長斯傑 凡一起 進入拉多涅日周圍的森林尋找幽居之地 拉多涅日當時是莫斯科公國封邑小公國的中心 在一條小河流經的丘崗上 兄弟倆建起了 小教堂 和修道小屋 不久 斯傑凡忍受不了獨居修道 生活的清苦 扔下已經是謝爾吉修士的兄弟 去了莫斯科主顯修道院 不過僅一年後 尋找幽居之 所的修士們開始聚集到這裡 聖謝爾吉 拉多涅日斯基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 這個為追求內心深刻的自 我完善而棲遁林泉的隱修士 卻不得不積极參与莫斯科大公們實施聯合統一的政治 從而使聖三一 修道院建立不久便成為俄羅斯歷史上一些重大事件的見證者和參與者 1380 年9月 聖謝爾吉為即 將奔赴疆場的莫斯科公德米特里 頓斯科伊祝福 預言俄軍取勝 並派去兩個諳熟軍事的修士作為 軍中謀士 在這場史稱庫里科沃會戰的戰役中 頓斯科伊統帥的俄軍與馬邁領導的蒙古韃靼軍在頓 河畔的庫里科沃原野上進行了殘酷廝殺 結果以蒙軍大敗告終 從而為俄羅斯擺脫蒙古韃靼人的統 治奠定了基礎 從此 聖謝爾吉的威望因其庇護神力而與日俱增 由他創建的修道院也很快聲名遠 揚 隨著修道院規模的擴大 從15世紀開始 來自社會各階層的錢物和土地不斷向修道院捐贈 據傳 修道院現存最古老的建築 聖三一大教堂 就是由德米特里 頓斯科伊之子 聖謝爾吉的 教子尤里 茲韋尼哥羅茨基捐建的 教堂是為安放聖謝爾吉 拉多涅日斯基的聖體而於 1422 年建造的 它是俄羅斯首批紀念性建築之一 這座不大的單圓頂半圓形殿堂用白石切削壘成 光潔的牆體中腰環繞著雕刻的三條裝飾帶 船 底形牆頂和盾形裝飾逐漸過渡到塔狀盔形圓頂,具有 15 世紀初早期莫斯科建築的典型特徵,其簡潔莊 嚴的雄姿與聖謝爾吉生活的時代 與其禁欲主義和純潔崇高的統一思想以及博愛再和諧不過了 年 莫斯科畫派的著名大師安德烈 魯布廖夫和達尼爾 喬爾內為教堂內部繪製了水彩壁 畫 可惜沒有保存下來 如今我們看到的壁畫為1635年重新繪製 不過,魯布廖夫創作的40幅 聖像至今仍裝飾著聖像壁,其中聞名世界的 三位一體 成為古代俄羅斯文化的象徵之一 從 1929 年起珍藏在莫斯科特列季亞科夫美術館 教堂內的主要聖物 是葬於銀制模壓聖骨匣(銀棺)內的聖謝爾吉 拉多涅日斯基的聖骨 這隻異 常精美的銀棺 系遵伊凡四世(即伊凡雷帝)的詔諭由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兵器署於16世紀製作的 聖骨匣上方的銀制寶蓋是18世紀安娜 伊萬諾夫娜女皇( 年在位)贈獻的 數百年裡 莫 斯科大公和俄國沙皇們在這裡為皇子公主施洗禮 每逢重大國事家事實施前和完成後都要來此尋求 祝福 1548 年 在聖三一大教堂東南側接建了風格統一的尼康側堂 這座不大的無柱教堂建在聖謝 爾吉的繼任者尼康長眠的地方 教堂到 15 世紀末,俄羅斯諸公國的統一已經為其不僅於政治和經濟領域,而且在文化藝術方面的 發展帶來了成果 莫斯科汲取並改進所有其他地區的先進經驗 成為石頭建築中新事物的倡導者和 昭示者 1476 年 位於俄羅斯西部邊陲的普斯科夫的建築師來到聖三一修道院修建了聖靈教堂 這 種將教堂和鐘樓置於一個圓頂下的普斯科夫式建築 對莫斯科而言是全新的 建築外牆用纖細的壁 柱分割 顯得勻稱秀雅 鐘樓透孔凸現出鐘的漂亮輪廓 其柔和抒情的面貌與聖三一大教堂莊嚴肅 穆的風格形成鮮明的對比 聖靈教堂引人注目 除了因其獨特的秀姿外 還因為盛怒之下刺死兒子 的伊凡雷帝就是跑到這裡祈求上帝寬恕他犯下的罪孽 67

68 與聖靈教堂相隔不遠的位居修道院中央的五圓頂聖母升天大教堂 正是遵照伊凡四世的諭旨而 建的( ) 它是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同名教堂的翻版 不過規模大於後者 而且為磚結構 值得一提的是 俄羅斯幾乎所有的修道院都有獻給聖母的殿堂 因為聖母被視為羅斯的庇護者 這 座教堂就是為紀念俄軍在喀山和阿斯特拉罕戰勝韃靼人而建的 教堂內的水彩壁畫繪製於 1684 年 與聖像壁富麗堂皇的鍍金雕刻相得益彰 到16世紀中葉 當莫斯科周圍已形成要塞城市環時 謝爾吉聖三一修道院成為從東北部進入 首都的前哨 於是 年對修道院的木圍牆進行了改建 長 1.5 公里 高6米 厚3米 間有12座軍用塔的石頭城牆 將修道院變成一流的軍事要塞 半個世紀后 支持偽德米特里二世 的波蘭 立陶宛軍隊用炮火圍攻修道院長達16個月,這座牢固的城堡經受住了嚴峻考驗 當時,莫 斯科東北部城市均被攻佔 首都也告急 謝爾吉聖三一修道院幾乎完全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 然而 500 個勇士和大兵壓境時躲進修道院的附近 2000 多居民 對近3萬敵軍進行了殊死抵抗 並經受了 嚴寒 飢餓和瘟疫等比炮火還嚴酷的死亡威脅 直至援軍的到來 從此 謝爾吉聖三一修道院英勇 的防線成為激勵俄羅斯人與侵略者進行鬥爭的楷模 修道院被視為俄羅斯國家統一和復興的象徵 而愛國主義和頑強的精神力量與修道院的名字一起融入後人的精神世界中 後來 俄羅斯所有的統 治者在軍事行動前和結束遠征后都要到聖三一修道院朝覲 並有聖謝爾吉聖像護佑軍隊 絕非偶然 儘管謝爾吉聖三一修道院在 混亂時期 (指俄 16 世紀末至 17 世紀初戰事不斷 紛亂迭起的時 期)遭受災難和毀壞 但它很快就恢復了元氣 這主要靠來自貴族階層的慷慨奉贈 到17世紀上 半葉 聖三一修道院幾乎在俄國所有的縣都有自己的世襲領地 同時 修道院還開展積極的貿易活 動 在莫斯科 諾夫哥羅德 特維爾 下諾夫哥羅德等許多城市擁有自己的會館和商業網點 甚至 有鹽井和鹽場 漁場和海狸場 當時流行這樣一個說法 莫斯科有三大權勢者 沙皇 大牧首和 聖三一修道院的財務主管 此外 聖三一修道院的長老還參加國君遺囑的起草 沙皇加冕典禮 外 交接見等重大國事活動 可以說 謝爾吉聖三一修道院的權位在17世紀已經如日中天,其領地和收 入與皇室相差無幾,成為國家重要的宗教 軍事和經濟支柱 17世紀上半葉 復興中的修道院進一步鞏固了防禦工事 城牆的長度和高度均擴大了一倍 重建的八角形角塔像座攻不可破的碉堡 共有六個戰鬥層面 地下層為軍火庫 而白石紅磚壘築的 鴨塔造型生動活潑 尖頂立著一隻石雕鴨 為這座軍用建築增添了藝術魅力 不過 此後這座堅固 的城牆再也沒派上用場 如果說修道院的首批石結構建築以莊重簡潔為主要特徵 那麼 於17世紀末落成的建築則在 形式 色彩和裝飾方面賦予了修道院宏偉華麗的風貌 位於修道院南側的齋堂建於 年 它就像一艘豪華的大船 緩緩地駛過了幾個世紀 的航程 這座矗立在高大穩固的堆房上的漂亮建築 四周帶迴廊 東部是高聳的聖謝爾吉教堂 頗似輪船的駕駛艙 與古代教堂幾無裝飾的白牆不同 齋堂彷彿被裹上了漂亮的花毯 棋盤格狀的 多彩牆體 與雕刻繁複 盤繞著葡萄藤裝飾的白石柱 門窗飾框 以及牆頂貝殼形裝飾十分協調 面積達510平方米的大廳是俄拱頂無支柱支撐的最大的廳 用於節宴 盛大的禮拜和接見 與這座被稱為莫斯科巴洛克風格的建築同時建造的還有皇宮殿堂 它是專為經常光顧修道院的 皇室人員而建的 這兩座南北遙相而立的建築雖然功能不同 但風格一致 為修道院素樸的建築群 增添了華麗的色彩 如今 皇宮殿堂是莫斯科神學校和神學院所在地 68

69 可能是同一批建築師 在聖母升天大教堂西南角的泉井旁 修建了 井上 小禮拜堂 它頗似 一隻盛裝珍貴物品的精緻的小匣子 是莫斯科巴洛克層式教堂的微縮樣板 一層平面為四角正方形 上接尺寸逐層遞減的三個八角形建築 首層棱邊裝飾著雕刻精美的彩色烏釉雙螺旋柱 一二層窗 框和二層八角棱邊採用同樣的裝飾柱 17世紀末 聖三一修道院再度成為全俄關注的焦點 1682 年 未來的彼得大帝和兄弟伊萬 姐姐索菲亞公主 從暴亂的火槍兵手中逃脫后躲進聖三一修道院 七年後 索菲亞公主發動兵變期 間 這裡再次成為彼得的避難所 當暴亂被平息后 彼得從修道院返回莫斯科時已是俄羅斯大國的 統治者了 年在修道院主大門上方修建了金碧輝煌的先知約翰 門上 教堂 這是俄國首批商 業和實業家族 著名的斯特羅加諾夫家族出資興建的 它是俄羅斯新時代的象徵 標誌著俄國 工商業階層進入國家政治生活 新型經濟關係的產生給謝爾吉聖三一修道院的地位帶來了巨大變化 1744 年 伊麗莎白 彼得羅夫娜女皇授封聖三一修道院為 大修道院 大修道院自 1721 年起 屬俄羅斯正教會主教公會管轄 此前只有基輔洞窟修道院(1598 年起)為大修道院 後來又有聖彼得 堡的亞歷山大 涅夫斯基修道院(1797 年起)被封為大修道院 它們構成俄東正教著名的三大寺院 而聖三一修道院此前已成為俄東正教的神學研究中心 1742 年 莫斯科神學院在此建立 然而20 年後 葉卡捷林娜二世的改革衝擊了修道院的利益 聖三一修道院的大部分土地和一萬多名農民被 沒收充歸國有 每年只享有一定數額的撥款 並被限制修士和差役的數量 但修道院很快就適應了 新的經濟條件 以經商 建造旅館 店鋪和酒館等彌補津貼的不足 儘管如此 謝爾吉聖三一修道 院仍然是俄國最大 最有影響力的修道院 仍然受到皇廷的庇護 俄羅斯修道院的雄姿麗影和盛名榮譽 經常與其高聳挺拔的鐘樓聯繫在一起 謝爾吉聖三一大 修道院的鐘樓(建於 年)是俄境內最高(87米)的鐘樓 它既為修道院建築群畫上了完美 的句號 又將不同時代 不同風格的建築串聯起來 鐘樓共五個向上遞次縮小的通透的樓層 天藍 色牆體的四面裝飾著眾多白柱和柱形欄杆 使其看上去輕盈纖秀 而王冠狀金頂又為它增添了高貴 典雅的氣質 在天鵝絨般湛藍的天空下十分耀眼 鐘樓內原有50口鐘 1784 年安上了帶自鳴鐘的 塔鍾 現今使用的是 1905 年更換的 謝爾吉聖三一大修道院的建築風格 在俄羅斯建築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就像莫斯科克里姆林宮成為其他城市建造內城的榜樣一樣 聖三一修道院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成為俄 國修道院建築的範本 在長達七個世紀的歷史中 謝爾吉聖三一修道院發展成真正的建築博物館和藝術博物館 特權 和富有使修道院吸引來優秀的建築師 畫家 木刻藝人 珠寶匠等在此創作 而王公貴胄的敬獻捐 贈使這裡成為珍貴的宗教藝術品的集萃地 這些代表古羅斯文化的繪畫和裝飾藝術品 反映了俄國 宗教文化的巨大成就和鮮明個性 今天 謝爾吉聖三一修道院作為俄羅斯歷史文化的綜合載體 悉 心保護著孕生於其間的俄羅斯靈魂 在修道院擴大發展的同時 其周圍逐漸出現了村鎮 形成了謝 爾吉耶夫鎮 而朝覲的香客源源不斷的到來 促進了這裡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 家庭手工作坊主要 製作十字架 聖像 木製彩繪玩具和餐具等 發展成至今不衰的享有盛名的俄羅斯傳統手工藝 在 修道院外的集市廣場上 人群熙攘 商販 旅遊者 僧侶和朝聖者匯成的人流絡繹不絕 遊客們操 69

70 著不同的語言欣喜地挑選五彩繽紛的工藝品 儘管我已有了幾個套娃 但還是為自己選了一套 它畢竟是 原裝 的 或許還沾了這大修道院的些許神力呢 金環古城 謝爾吉耶夫村 謝爾吉耶夫村 位於莫斯科北面約 70 公里 俄羅斯自古以來便以橫跨 歐亞大陸的遼闊版圖 在 世界上佔著舉足輕重的地 位 歷輕大公國 蒙古汗 國 沙皇統治 社會主義 聯盟及今日的聯邦型態 動盪不安的歷史 造就了 俄羅斯人民的建設城堡保 護家園的文化土壤 公元 9 世紀之前 一位具北歐瓦朗吉亞 羅斯血統 名叫 羅力克 的人 在斯拉夫民族居住 的俄羅斯土地上建立了第一個城市 諾夫哥羅德 建立了羅斯王國 將近一個世紀之後 羅力克 的繼承人往南擴張勢力 在基輔建立基輔羅斯國 11 世紀末 基輔羅斯國逐漸分裂為許多獨立的公 國 這些公國的統治者都努力建設固若金湯的城池 華麗的教堂及宮殿 當初被列為公國的弗拉基 米爾 蘇茲達爾等城市 在文化 藝術 建築等各方面都展現出光芒 11 世紀至 16 世初 伊凡四 世(首位沙皇)瓦解了蒙古統治的勢力 統一了全國並以莫斯科為中心點繼續發展 1974 年 俄羅斯 政府為這幾處環繞在莫斯科周邊的古城取名 金環 從此 金環古城便成為欣賞俄羅斯文化根源 最寶貴的旅遊勝地 謝爾吉耶夫村之名來自這條村的創建人拉多涅茲的聖謝爾吉(St Sergei of Radonezh) 他是全俄羅斯最受尊重的聖人 他不只在精神上或政治上都對國家有貢獻 他為俄羅 斯對抗蒙古的統治之戰祈福 結果打敗了侵占俄羅斯長達 150 年的韃靼人 聖母升天大教堂 1559 年由伊凡四世興建 擁有 5 個頂 教堂裏的穹頂天花板完全沒有任何內部 支撐 70

71 每天都有不少東正教徒來這裏朝聖 其實這裏也是一個不錯的旅遊 休閒地 71

72 謝爾 吉耶夫鎮 15 世紀拉多涅茨的聖謝爾 蓋在這裡建立了謝爾蓋聖三一 修道院 謝爾蓋耶夫是莫斯科 的衛星城市之一 建成於 14 世 紀 是一座風景如畫 建築獨 特的城市 只有 1 萬多居民 至今仍保持著俄羅斯鄉村的傳 統特色 全鎮以聖三一修道院 為中心向四周延伸 但房屋卻 互不相連 並沒有一條人們所 常見的街道 連接全城居民住 宅和公共建築的也是森林和草 地 以及穿越其間的石板路 從公路上遠遠望去 一片綠色 之中 形色名異的房屋若隱若 現 聖三一教堂 城市中心有謝爾吉聖三一大修道院 修道院被 16 世紀修建的城牆包圍起來 城市內有 世紀修建的眾多教堂 各個建築協調在一起 很有情趣 它是距莫斯科最近的 金環 中的城市 從莫斯科出發當天就可以返回 這裡是來莫斯科旅行的人必去的地方 謝爾吉聖三一大修道院建於 14 世紀中葉 由一位著名的宗教活動家創建 他就是謝爾吉 拉多涅什斯基 他在宣揚俄羅斯東正 教的同時聯合俄羅斯各大公共同抵禦蒙古軍隊的入侵 據說當時就是因為他的祈禱德米特里 頓斯 科伊才率領俄羅斯軍隊第一次戰勝了蒙古軍隊 此後他繼續宣揚東正教 並且成為俄羅斯東正教育 的聖者 現在人們已經把他當做俄羅斯的守護之神 位於大修道院中央的聖母安息(烏斯賓斯基)大 教堂是在伊凡四世(雷帝)命令下建成的 完成於 1585 年 在 4 個洋蔥頭形的藍色圓頂中央 有一個 金色的大圓頂 看起來有點像王宮 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內也有聖母大教堂 謝爾吉耶夫鎮的大教 堂就是仿照它而建的 教堂內有 17 世紀的壁畫 72

73 謝爾吉聖三一大修道院建成於 1423 年 謝爾 吉 拉多涅什斯基的棺木就安置在教堂里 在這裡 還可以看到著名的俄羅斯畫家安德烈 魯布廖夫的 壁畫作品等 此外 大修道院內還有鐘樓(建於 18 世紀) 教堂 宮殿和斯摩棱斯克教堂(建於 1748 年)等 謝爾吉 聖三一大修道院內設有莫斯科宗教大學的神學院 在這裡經常能遇到身裹黑袍的年輕修士和修女 謝爾吉耶夫鎮(Sergiyev Posad)是著名的金 環古城之一, 也是俄羅斯最早 跟最重要的宗教 聖地. 聖謝爾吉是俄羅斯東正教最有名跟最受尊 敬的聖人, 出生於 14 世紀初期,他是俄羅斯東正 教苦修主義的代表, 離開自己的父母到原先是荒 涼的森林深處挖洞穴苦修, 並且也提倡靠自己的 勞力謀生. 他這樣的態度影響了很多修士一起跟 他用同樣方式修行, 因此慢慢的他居住的地方形 成了修士聚集的村落, 並且成為一個大的修道院 區, 聖謝爾吉把這個修道院取名為三一修道院 (Trinity Monastery of St. Sergius). 謝爾吉的苦 修方式也吸引很多追隨者跟門徒, 這些門徒後來 旅行到俄羅斯各處鄉下跟荒野之地建立苦修的 修道院, 之後在全俄羅斯至少建立了 40 個以上 的修道院落, 對東正教的推廣有很大的影響. 另 聖謝爾吉修道院內壁畫畫聖謝爾吉用幫人 家做工換麵包 外謝爾吉在宣揚東正教的同時,也曾為莫斯科大 公迪米崔祝福, 使他成功抵禦韃靼軍隊的入侵, 因此俄國人也將謝爾吉視為俄羅斯的守護之神. 73

74 謝爾吉在 1392 年去世, 後來不僅位於君士坦丁堡的大主教區(東正教的首都)將他封聖, 羅馬的天主教也承認他聖人的身分; 而且在 1422 年修道院的僧侶整修修道院時將他的屍體挖 出來, 發現屍體完整沒有腐化, 所以將他的屍體用棺木裝好給一般人瞻仰. 在共產革命初期修 道院內的僧侶們曾將聖謝爾吉的聖骸藏起來以免共產黨破壞遺骸, 到後來才將這聖骸放在修 道院內的三一大教堂開放給信徒瞻仰. 網路上下載: 俄國總統普丁親吻聖謝爾吉聖骸 三一教堂外是排隊的人們, 我們沒有要跟聖謝爾吉聖 骸親吻拍照就可以直接進教堂參觀, 如要瞻仰遺骸就 要慢慢排隊~ 74 這是聖謝爾吉修道院內的聖水泉

75 對俄國人來說聖謝爾吉修道院的地位就跟羅馬的梵諦岡一樣, 是俄羅斯最神聖的宗教聖 地, 所以是一定要來朝拜的.還有, 目前公認俄羅斯最好的聖像畫(Icon)畫家 Andrey Rublyov 就是聖謝爾吉修道院內的修士, 所以他最有名的作品三位一體原來就是放在聖謝爾 吉的三一教堂. Andrey Rublyov 的作品三位一體(一邊是壁畫,一邊是覆蓋在壁畫上面的鑲金 聖像 Icon) 這是餐廳教堂(會提供餐食給朝聖的人群) 餐廳教堂內部 Icon 牆面 從山丘上遠眺聖三一修道院 景色最美 重要的建築都可看到 整體景觀對是無比的 讚嘆 城堡式的修道院 最能反應當時宗教的權力 這只有親自看到 才能體會以前 外國歷史上所述 75

76 環顧廣場最美的建築群 76

77 做完禮拜的俄羅斯婦女 體型好像都長的一樣 修道院內一樣植滿了鬱金香 77

78 帶點神秘色彩的東正教修士 與我們常見的天主 教神父或基督教牧師外觀上有很大的差別 黑袍 與蓄鬍都是是特色之一 他們拒絕觀光客的拍 照 所以只能 " 偷偷 " 拉長鏡頭偷拍 修士起居 的區域 觀光客是禁止入內 弗拉基米爾 弗拉基米爾(В адимир 英語 Vladimir) 俄羅斯城市 弗拉基米爾州首府 位於莫斯科市東 北方向 190 公里克里雅吉馬河北岸 面積 平方公里 人口 340,700 (2006 年) 弗拉基米爾建城於 990 年 城中有一所大學和三所學院 還有博物館和兩個劇場 12 世紀長手尤里擴建了弗拉基米爾城 此地成為東北羅斯的中心 蘇茲達爾-弗拉基米爾大公以此 地為基地同以基輔為首的西南羅斯諸公爭雄 基輔羅斯被蒙古人擊潰以後 弗拉基米爾受到嚴重破 壞 從此一落千丈 東北羅斯的中心也由弗拉基米爾轉移到了莫斯科 弗拉基米爾在俄羅斯西部 面積 2.9 萬平方公里 人口 萬(1987) 俄羅斯人為主 1944 年 8 月設州 首府弗拉基米爾 大部為平原 北有丘陵(平均海拔 130 米) 森林約占土地面積三分 之一 礦藏以泥炭為主 溫帶大陸性氣候 1 月平均氣溫-11 7 月 17 年降水量 毫米 有奧卡河 克利亞齊馬河流經 亞麻紡織居各州首位 機械製造(主要為拖拉機 電動機 無線電 器材 機床)和玻璃工業亦盛 肉乳畜牧業和養豬業發達 種植亞麻和馬鈴薯 盛產櫻桃 Vladimir is a city and the administrative center of Vladimir Oblast, Russia, located on the Klyazma River, 200 kilometers (120 mi) to the east of Moscow. It is served by a railway and the M7 motorway. Vladimir was one of the medieval capitals of Russia, with significant buildings surviving from the 12th century. Two of its Russian Orthodox cathedrals, a monastery, and associated buildings have been 78

79 designated as among the White Monuments of Vladimir and Suzdal, a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 In the past, the city was also known as Vladimir-on- lyazma (В адимир- а-к язьме) and VladimirZalessky (В адимир-за есский), to distinguish it from another Vladimir in Volhynia (modern Ukraine). 弗拉基米爾 - 地理概述 弗拉基米爾地理位置弗拉基米爾位於東歐平原中部 其南部與梁贊州接壤 西南 西部與莫斯 科州為鄰 北部與雅羅斯拉夫爾州和伊萬諾沃州交界 東部 東北部與下諾夫哥羅德州接壤 境內 有莫斯科丘陵(高度達 236 米) 南部有梅謝爾斯卡婭低地 主要河流有伏爾加流域河流 奧卡河 克利亞濟馬河 弗拉基米爾州成立於 1944 年 8 月 14 日 領土面積為 2.9 萬平方公里 約占俄聯邦 領土總面積的 0.31% 州內行政單位數量有 16 個行政區 10 個州屬市 12 個區屬市 3 個市內區 37 個城鎮 223 個行政農莊 州的首府是弗拉基米爾市 建於 1108 年 從莫斯科到弗拉基米爾市 的距離為 190 公里 1994 年該市人口數為 萬人 弗拉基米爾市內有 3 個區 分別為列寧區 十月區 伏龍芝區 弗拉基米爾是俄羅斯聯邦中央聯邦區的組成部分 面積 2.9 萬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 0.17 在俄羅斯各主體中居第 69 位) 弗拉基米爾州南北長 170 公里 東西寬 280 公里 西部及 西南與莫斯科州為鄰 北部與雅羅斯拉夫爾州和伊萬諾沃州交界 南部與梁贊州接壤 東部和東南 部與下諾夫哥羅德州相鄰 其它州屬城市有 亞歷山德羅夫市 建於 1778 年 維亞茲尼基市 建 於 1778 年 古西赫魯斯塔利內市 建於 1931 年 科夫羅夫市 建於 1778 年 穆羅姆市 建於 1862 年 科利丘吉諾市 建於 1931 年 索賓卡市 建於 1939 年 蘇茲達爾市 建於 1024 年 2003 年 該州人口為 1,547,800 人 弗拉基米爾州的主要工業部門有機械製造和金屬加工業(拖 拉機及其配件 內燃機 挖掘機 摩托 電視 電冰箱 電動馬達 電子儀器 紡織設備 精密機 械產品製造) 另外 紡織工業(棉紡) 化工(橡膠 塑料製品 玻璃纖維) 玻璃工業(機械玻璃 水 晶 器皿)也較發達 還有藝術手工業(刺繡 紀念品 漆裝飾畫) 州內的主要工業中心有 弗拉基 米爾市 科夫羅夫市 穆羅姆市 科利丘吉諾市 維亞茲尼基市 古西赫魯斯塔利內市 弗拉基米 爾州的工業中 機械製造業 電力能源業 食品工業和亞麻布生產占特別重要地位 民間手工藝 漆裝飾畫 刺繡 紀念品製作也具有重要意義 弗拉基米爾 - 人文環境 聖母安息大教堂弗拉基米爾州的主要農業部門為種植業 肉奶畜牧業 養豬業 家禽飼養業發 達 世界聞名的旅遊線路 俄羅斯金環 從弗拉基米爾州境內穿過 白石建築金門 聖母安息大教 堂 德米特裡耶夫教堂 涅爾利河口聖母教堂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它們在 很大程度上確定了俄羅斯民族建築進一步發展的方向 弗拉基米爾州的帕列赫 舒亞和姆斯喬爾細 密畫享有國際盛名 該畫派最初是在聖像畫手藝的基礎上產生的 弗拉基米爾州是眾多著名歷史人 物的故鄉 誕生過許多傑出人物 如諾夫哥羅德公及弗拉基米爾大公亞歷山大 涅夫斯基 弗拉基 米爾 蘇茲達利公安德烈 博戈柳布斯基 古俄羅斯聖像畫家安德烈 魯布廖夫 俄國統帥 A.B.蘇沃 洛夫 俄國國務活動家 改革家 M.M.斯佩蘭斯基 科學家 現代空氣動力學創始人 H.E.茹科夫斯 基 武器設計師 B.A.傑格佳廖夫 工程師和發明家 第一個電視發射管的發明者 B.K.茲沃雷金 全蘇廣播電台播音員 蘇聯人民藝術家尤.鮑.列維坦等 不勝枚舉 79

80 人口 萬人 占俄羅斯聯邦人口總量的 1.1 在俄羅斯聯邦各主體中居第 30 位 弗拉基 米爾州是俄羅斯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 人口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 54.3 人 居民的民族構成為 俄 羅斯族 95.8 烏克蘭族 1.3 韃靼族 0.6 白俄羅斯族 0.4 行政區劃及權力機關 州中心為弗拉基米爾市(人口超過 萬) 坐落在世界聞名的旅遊線路 金環 上 居莫斯科以東 190 公里 行政區劃共分為 18 個區和 1 個大區 有 23 個市 其中 8 個 為州屬市(弗拉基米爾市 亞歷山德羅夫市 維亞茲尼基市 古西赫魯斯塔利市 科夫羅夫市 穆 羅姆市 索賓卡市 蘇茲達爾市) 這些城市中的 3 個城市 弗拉基米爾市 科夫羅夫市和穆羅 姆市人口均超過 10 萬 弗拉基米爾州有 35 個城鎮 222 個行政農莊 2473 個農村居民點 弗拉基 米爾州政府是最高權力執行機構 由州長 即政府主席領導 現任弗拉基米爾州州長是尼古拉 弗 拉基米羅維奇 維諾格拉多夫 弗拉基米爾市市長為亞歷山大 彼得羅維奇 雷巴科夫 弗拉基米爾 - 發展歷史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爾州是俄羅斯最古老的歷史 藝術中心之一 現弗拉基米爾州所在地歷史 上曾是弗拉基米爾 蘇茲達利公國的發源地(弗拉基米爾大公國)( 年) 從 18 世紀末開始 稱為弗拉基米爾省 在 12 世紀下半葉至 13 世紀初 弗拉基米爾大公國是古羅斯最大的經濟 政治 和文化中心 羅斯政治中心向弗拉基米爾的轉移對俄羅斯民族和俄羅斯國家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 1238 年 蒙古 靼韃人大舉入侵 弗拉基米爾 蘇茲達利公國的經濟和政治影響力遭到破壞 弗拉基米爾大公國的文化在整個東北羅斯的歷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跡 弗拉基米爾建築學派對莫斯 科及俄羅斯其它城市的石頭建築產生了重要影響 建於 世紀的弗拉基米爾 蘇茲達利建築遺 跡有聖母安息大教堂 德米特裡耶夫教堂 金門 涅爾利河口聖母教堂 弗拉基米爾省成立於 1778 年 同年改為總督管轄區 下轄 14 個縣 弗拉基米爾是俄羅斯歐洲部分工 業最發達的省之一 弗拉基米爾省從 17 世紀開始發展紡織業 開設了第一批煉鐵廠 從 18 世紀下半葉開始 開辦 了玻璃製品廠 多數工業企業坐落在村鎮和郊區 19 世紀的弗拉基米爾省是紡織業中心之一 全俄 羅斯 31 的棉紡織品在這裡生產 手工業 包括聖像畫製作(舒亞 帕列赫 姆斯捷拉)都得到了很 大普及 弗拉基米爾和蘇茲達利泥水匠 波克羅夫和戈羅霍韋茨木匠的名聲傳遍了全俄羅斯 1917 年革命和內戰的硝煙事實上沒有蔓延到弗拉基米爾省 但從工業化開始之後 弗拉基米爾 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建設了紡織企業 機器製造企業 儀表製造和玻璃製品企業 在偉大的衛 國戰爭期間 弗拉基米爾省的國防企業為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這裡有著名的科夫羅夫工廠 B.A. 傑格佳廖夫領導的武器設計局曾在這裡工作過 1944 年 8 月 14 日 弗拉基米爾州成立 確定了現 有邊界 1945 年 弗拉基米爾州拖拉機廠生產的第一批拖拉機投入使用 年間 建設 改造了一系列大型工業企業 弗拉基米爾州成為俄羅斯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弗拉基米爾 - 自然資源 弗拉基米爾氣候 溫和大陸性氣候 年平均氣溫 一月為零下 7.9 度 七月為 19.5 度 年均降 水量 mm 植物生長期約 170 天 植物和動物資源 弗拉基米爾州位於輕微解凍區 州內土壤主要為兩種類型 森林灰土 因闊葉林而形成 草地灰化土 在溫和的大陸性氣候條件 下形成於針葉林和混合林區 森林(主要樹種為松樹 雲杉)面積佔全州面積的 42 主要的動物有 狐狸 灰兔 狼 駝鹿 野豬 艾虎 齧齒動物 著名的梅曉拉國家公園就位於弗拉基米爾州境內 80

81 地形 弗拉基米爾州地貌為起伏較小的平原 西北部是斯摩稜斯克 莫斯科丘陵 在涅爾利河和基 爾扎奇河之間是弗拉基米爾奧波利亞高平原(高度達 236 米) 南部為梅曉拉低地 水資源 上百條大小河流流經弗拉基米爾州 總長度超過 8600 公里 主要的大河是克利亞濟馬河 克利亞濟馬河從東南部與下諾夫哥羅德州接壤地區注入具有重要運輸意義的奧卡河 奧卡河上有莫 斯科 下諾夫哥羅德客運航線 弗拉基米爾州有近 300 個湖泊 總面積達到 5000 公頃 其中多數 為較小的內陸湖 許多湖上蒙著泥炭層 湖的起源不一 許多牛軛湖散佈在河谷之間 其中最大的 是烏爾萬諾夫湖(長 12 公里) 在梅曉拉低地和西北部 有河谷衝擊形成的古老湖泊 伊西赫拉湖 聖湖等 克利亞濟馬河下游和維亞茲尼基區中心(東北)的喀斯特湖泊中礦物質豐富 彼此通過縱橫 交錯的地下河相連 其中最大和最深的 是克夏拉湖 在亞歷山德羅夫區和尤里耶夫 波利斯基區 有一些不大的冰川湖在這裡匯合 礦物資源 弗拉基米爾州用於發展建築材料業的礦產資源豐富(包括石灰石 白雲石和碳酸鹽) 有 各種粘土礦 石英礦 泥炭礦 弗拉基米爾州主要的自然資源是森林 面積達 150 萬公頃 年採伐 量 160 萬立方米(60 是針葉原木) 弗拉基米爾州土地資源豐富 有大量土地可以作為新的投資建 設開發用地 弗拉基米爾 - 當地特色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爾地區擁有巨大的科學技術潛力 擁有多部門的經濟 以及弗拉基米爾的 科學家與莫斯科許多科研中心和科學高度發達的相鄰地區的合作 都有助於這種潛力的積聚 擁有 大約 1 萬人的 40 家企業和單位從事著科學研究和研製工作 有 6 個俄羅斯的和國際性的科研機構 分部 國立弗拉基米爾大學和科夫羅夫工學院代表著本地區大學的科研水平 主要的部門科研機構包括 拖拉機和康拜因設計工藝科學研究所 玻璃科學研究所 全俄有機 肥料和泥炭設計和工藝科學研究所 全俄動物保護科學研究所 全俄獸醫病毒學和微生物學科學研 究所 全俄礦物原料合成科學研究所 電機製造設計和工藝科學研究所 弗拉基米爾農業科學研究 所等 旅遊和主要名勝 這一地區是俄羅斯的旅遊中心之一 有獨一無二的名勝古跡 適於度假的優 美的自然環境 還有發達的基礎設施 每年吸引國內外遊客一百多萬 在旅遊吸引力方面弗拉基米 爾州居俄羅斯前列 最重要的旅遊景區是弗拉基米爾和蘇茲達爾 它們是聞名世界的 金環 旅遊 線路中的景點 州里的 7 座城市組成了 弗拉基米爾州的小金環 弗拉基米爾 蘇茲達爾的名勝 和風景保護區具有很高的世界知名度 屬於歐洲 10 大最佳博物館之一 是公認的文化旅遊中心 聖迪米提教堂 這座白石雕刻 非常精緻的小教堂可說是弗拉迪米爾最珍貴的財產 1194~1197 年之間 弗拉 迪米爾的統治者弗塞佛洛德三世(Vsevolod III)下令興建了這座宮殿教堂 供奉保佑公爵的天堂守護 神 而教堂的名字就以公爵的名字迪米提命名 教堂最特別的地方就是整個表面都佈滿了精細的浮 雕 浮雕造型引用聖經 希臘神話及歷史中的人物 神獸 交織成優美又神秘的牆面裝飾 其中象 徵美及和諧的大衛王也常常重複出現在各牆面的浮雕中 不過最有意思的莫過於北側牆面左邊窗戶 上的浮雕 據說這是弗塞佛洛德三世本人的雕像 周圍圍繞著他的兒子們 這位地位崇高的公爵因 為擁有為數驚人的兒女而在歷史上有個暱稱 大巢 而浮雕也證實了這個說法 81

82 教堂最特別的地方就是整個表面都佈滿了精細的浮雕 浮雕造型引用聖經 希臘神話及歷史中 的人物 神獸 交織成優美又神秘的牆面裝飾 其中象徵美及和諧的大衛王也常常重複出現在各牆 面的浮雕中 不過最有意思的莫過於北側牆面左邊窗戶上的浮雕 據說這是弗塞佛洛德三世本人的 雕像 周圍圍繞著他的兒子們 這位地位崇高的公爵因為擁有為數驚人的兒女而在歷史上有個暱稱 大巢 而浮雕也證實了這個說法 除了外觀吸引人 聖迪米提教堂的內部也非常精采 神獸 神話中神獸 分別有人頭馬 獅子 雪豹 神鷹等 雕像 歷代各公爵們的雕像 拱門 古俄 羅斯建築的特徵之一 圓拱門多層次重複的造型及門簷上的雕刻 都成為後來許多建築裝飾的參考 82

83 聖母升天大教堂 這座教堂最早是在 1158~1160 年之間 由弗拉迪米爾大公爵安德列 波戈流比斯基(Andrei Bogoliubsky)建造 教堂內供奉的是遠從基甫帶來的聖母聖像 這幅非常有名的 弗拉迪米爾聖母 聖像後來成為全俄羅斯人最崇敬的象徵 聖母升天大教堂原本只有一個金頂 在 1185 年大火毀壞 後重建成目前的形式 裡面還保存著從 15 世紀流傳下來的壁畫 據考證這些壁畫是當時俄羅斯最 偉大的壁畫家安德列 盧布列夫(Andrei Rublev)的傑作 一旁增建的聖喬治教堂及鐘塔都是在 19 世紀以後才加入的 鐘塔原本是以新古典主義風格設 計興建 但為了融入聖母升天大教堂的風格 特別在細節上採用古俄羅斯式裝飾 83

84 當地的 聖者 雕像 午餐要來嚐嚐 俄式餃子風味套餐 84

85 我們還安排到一間俄羅斯娃娃工坊 經由老師的介紹 瞭解斯拉夫民族如何利用精巧的手藝生 產出俄羅斯娃娃 並且在教室中親手繪製屬於自己風格的娃娃 85

86 俄羅斯中部有兩座城市-- 弗拉基米爾和蘇茲達里 在建築史上為俄羅斯寫下精彩輝煌的一頁 兩座城裡有不少建於 12 至 13 世紀的壯麗白石宗教建築 其中最為經典的莫過於聖德米契大教堂(St. Demetrius)和聖母升天大教堂(Cathedral of the Assumption of the Virgin) 弗拉基米爾 為十二世紀統 一全俄之弗拉基米爾大公所建 市內有許多美麗的古代建築 黃金門 (Golden Gate) 建於 1164 年 是古代弗拉基米爾城西邊的大門 也是歡送戰士們出征的大門 是一座罕見的軍事 建築 現在對弗拉基米爾地區的意義 已超乎原來的軍事防守功能 而成為弗拉基米爾地區的繁榮 與過往的歷史見證 在西元 1992 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聖母升天大教堂 建於可利亞茲瑪河岸邊 是俄羅斯教堂藝術裡的經典作品 教堂內部由十七世紀畫家繪製的壁 畫 更是俄羅斯宗教藝術的珍寶 86

87 87

88 它沒有像傳統俄羅斯教堂明顯 的洋蔥頂 而是採用金色的半 圓頂 在藍天襯托下的白牆金 頂 同樣是絕美的教堂建築 導遊說建造初期僅有 1 個金 頂 1185 年火焚後 才改建 為 5 個洋蔥頂 於蒙古入侵俄 羅斯期間 又再遭韃靼大軍毀 壞 18 世紀彼得大帝在位時 期予以修復 在 18~19 世紀 期間也曾數次進行整修 站在 教堂前草坪 正好見到有六位 修女走出來 我就靜待她們走 進我的鏡頭... 嗯!! 就是要這 種自然的感覺 教堂後面有一 座花園 倚著欄杆向遠處望 去 那一望無際綠野平疇的怡 人景色叫人留戀 下方有一條 鐵路 導遊說沿著那鐵路可通 往西伯利亞 88

89 聖德米契大教堂 (The cathedral of St. Demetrius) 離聖母升天大教堂不遠 為米白色的白石建築 是採當時傳統的建築特色 獨特的融合羅馬浮 雕技巧 讓整座教堂呈現羅馬技法與俄羅斯風格的巧妙融合 成為 無色人工寶石建築 的代表作 整座教堂的的規模並不大 且 只建有一個洋蔥頂 是由號為 天 堂守護人 弗拉基米爾大公聖德米 契夫斯基 威西瓦羅德三世 (Dmitrievsky Vsevolod Ⅲ)於 1194~1197 年建造 原來是專門提 供皇室成員做禮拜之用 威西瓦羅 德因生養的子女眾多 因此被稱為 大鳥巢 (Big Nest) 教堂就是直 接以他的名字來命名 教堂外牆都 刻滿了精細的浮雕 總計有 1000 幅 以上的作品 雕刻的主題包含了聖 經故事 希臘神話故事 歷史故事 及歷代俄羅斯大公的事蹟 教堂的 美麗精緻 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古俄羅斯文化之都 弗拉基米爾 位於莫斯科東北方約 190 公里的弗拉基米爾 是金環地區的主要城市之一 也是弗拉基米爾省 的首都 更是附近地區的教育文化中心 商業中心 以及著名的觀光大城 弗拉基米爾是俄羅斯國 家的發源地 在俄國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世紀時即為古羅斯弗拉基米爾-蘇茲達里公 國的首都 也是當時羅斯東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被譽為古代俄羅斯文化之明珠 基輔羅斯公國的弗拉基米爾大公於 990 年沿著可利亞茲瑪(Klyazma)河堤建造這座城市 並且直 接以自己的名字作為城市的名稱 1108 年莫諾瑪克大公(Monomakh)擴建城堡 1157 年間安卓瑞 伯 戈琉布斯基大公(Andrei Bogolyubsky)在此城建立弗拉基米爾 蘇茲達爾大公國 並把首都從基輔 (Kiev)遷到此城 89

90 弗拉基米爾於 年間曾遭蒙古韃靼軍隊入侵毀壞 就在此段期間內 臣服於蒙古的莫 斯科 獲得發展的機會 而成為俄羅斯的新興城市 最後終於超越了比它歷史更悠久文明程度更高 的弗拉基米爾 17 世紀時這座古城又遭到立陶宛人的侵略 現今城市的規模 是在 18 世紀末期成形的 地方行政中心建於 年 當時弗拉基米爾 的主要街道 Bolshaya 出現了許多私人住宅 形成名為 the Gostiny Dvo 的商業區域 黃金門附近設置 了郵局 城市東方邊界開設托兒所 行政中心的對面設立貴族俱樂部及高級學校 聖德米萃教堂附 近則興建了統治者的住所 1860 年建造輸水系統 1861 年建設鐵路交通 1887 年電話出現 1909 年設置電力公司 19 世 紀末 20 世紀初時 弗拉基米爾地區建造了許多功能性的公共建築 例如 1893 年建造的大天使教堂 (The church of Archangel Michael) 1896 年建造的市立銀行(City bank) 1901 年建造的歷史博物館 (Historical Museum) 1905 年建造的市立俱樂部(City Club) 1907 年設立的工業技術高級中學(The technical high school) 1916 年建造的聖三一教堂(Trinity Church) 這座城市於 20 世紀開始發展工商業 1930 年代設立第一個商業組織 創建化學及機械工業 此後也陸續發展其他各種電子工業 汽車工業等等 二次世界大戰後這些企業繼續發展 各方面的 建設都有所成長 2004 年此城的居民有 358,000 人 弗拉基米爾是一座古今交融的城市 一邊是中古世紀的城堡 圍繞著數百公尺的圍牆 黃金門 正是古城西邊的入口 而在黃金門外的第三國際大街則為各式精品名牌商店的現代都市景觀 隔著 一道城門 景觀相差了成好幾個世紀 第三國際大街又稱波利夏亞莫斯科弗斯卡雅大街(B.Moskovskaya street) 意為通往莫斯科的大 道 是城市中最主要的街道 以黃金門為起點 經市集迴廊通達自由廣場 廣場附近有聖德米萃教 堂 聖母升天教堂 沿途則有許多餐廳 咖啡店及商店 俄羅斯傳統木造民宅在弗拉基米爾隨處可見 房屋分別漆上淡藍 濃綠或赭紅色的油漆 並在 窗框和屋簷雕刻的精細花紋 這種俄羅斯特有的木刻工藝的藝術表現 是日常起居中最基本的生活 品質 除了壯觀的教堂形成俄羅斯的宗教文化中心外 弗拉基米爾還充滿了藝文氣息 此地有歌劇院 木偶戲院 音樂廳及兩個大學 弗拉基米爾及蘇茲達爾博物館則是本地最重要的文化機構 在蘇茲 達爾(Suzdal)及古斯-克如斯達爾尼(Gus-Khrustalny)各有一個分館 十二座環繞在莫斯科周邊的小鎮 在十一世紀末是各個獨立公國炫耀實力所建設的大城 這些 發展歷史比莫斯科還久的城鎮 可說是欣賞俄羅斯文化根源的寶地 俄羅斯政府在 1974 年為它們 取了個響亮的名號 金環(golden ring) 莫斯科近郊的金環十二城有著歐洲悠閒的鄉間風情 有著無 數的教堂 修道院 甚至是克里姆林宮 當中列名世界遺產的賽吉耶夫(Sergiyev Posad) 蘇茲達爾 (Suzdal)以及弗拉基米爾(Vladimir)是最具代表性的三大古城 賽吉耶夫 以東正教聖地聞名 且因距 離莫斯科最近的地利之便 成為金環代表 蘇茲達爾 以千年山城吸引想感受古俄羅斯寧靜鄉村味的 遊客 而弗拉迪米爾(Vladimir)則是以基輔時期的政教中心為主要訴求 位於克利亞茲馬河畔 距離莫斯科東北方約 166 公里 最早在 11 世紀時就由弗拉迪米爾大公 建城 並以他自己的名字為城市命名 1157 年 大公將宮廷由基輔遷到這裡 成為弗拉迪米爾-蘇 茲達里大公國的首都 東正教起源於此 當年弗拉迪米爾一世娶了拜占庭皇帝的姊妹 並開始信奉 90

91 東正教 從此東正教成為影響俄羅斯文化與生活的重要因素 信仰的背後 隱藏著重要的政治目的 政教合一 一部分為的是藉由宗教的力量 來保障君王的權威 沙皇的加冕儀式經由宗教儀式完成 也為沙皇的地位增添神聖且不可動搖的地位 中世紀封閉城寨的主要出入口 黃金門 (Golden Gate)是著名地標 原遺跡只剩下拱門 其他部分在十八世紀依照原型重建 城門上還有 座軍事博物館可供參觀 黃金門目睹幾個世紀的 盛衰 不論帝王登基 主教出巡 戰士出征甚至 是大軍入侵 都由此門出 如今單純開放通行的 黃金門 外有輕軌電車 內有汽車進出 少了屏 障之威 倒像個歷史的裝飾品 司機刻意在高 處停車 方便我們拍金門全貌 91

92 原建於二十世紀的三一教堂 設計概念來自古俄羅斯式樣 現已改為展示當地工藝品的博物館 博物館對面是個現代建築的藝術中心 非常強烈的古今對比 曾為古俄羅斯首都的弗拉迪米爾 建有不少十二 三世紀的壯麗白色大理石宗教建築 其中最 經典的是聖母升天大教堂 從這個方向進入 會先看到鐘塔 塔上的金針尖頂氣勢非常 聖母升天 大教堂座落在小山坡上 從遠處就可看見五座穹頂閃耀 即使灰雲罩頂也不減金光 曾為古國首都 最重要的教堂 它見證無數登基儀式與貴族婚禮 比一般教堂來的貴氣許多 內外使用大量黃金裝 飾 弗拉迪米爾聖母(Our Lady of Vladimir) 聖像是俄羅斯最崇高的聖像畫 早在 12 世紀由拜占庭傳 入基輔 隨著弗拉迪米爾-蘇茲達里大公國遷都至此 聖母像也隨同安置在聖母升天大教堂 幾世 紀以來 沙皇都在她面前接受加冕 現在全俄羅斯各地教堂幾乎都有這幅聖母像的複製畫 真跡存 放在莫斯科的特季亞科夫美術館教堂保有十五世紀流傳至今的珍貴壁畫 氣氛莊嚴慎重 仍有彌撒 和祈禱儀式正常運作 因此限制遊客參觀時間 且內部不可拍照 連說話走路都要輕聲進行 拜訪 這天是 9 月 21 日 恰巧是聖母誕生日 教堂內除了我們乎沒有其他人 似乎剛舉辦過特殊活動 更顯得氣氛肅穆 92

93 93

94 高台附近有個非常精緻的白石雕刻小教堂 聖迪米提 教堂(St. Demitrius) 十字架的下方彎月 象徵船型 代表信奉東正教就能得救的涵義 十二世紀末 統治 者迪米提公爵下令興建教堂 以供奉自己的天堂守護 神 教堂就以自己的名字命名 最特別的是牆壁上滿 佈精細雕刻 從植物 鳥類 人物到神獸 交織成特 殊的牆面裝飾 吸引遊人駐足流連 圓拱門上多層次 的重複造型和花紋都是俄式古建築的重要元素 弗拉迪米爾雖是金環古城中數一數二的大城 但和其他城市比較起來 沉寂了幾世紀的它顯得 安靜許多 既沒有大都會的塵擾喧囂 亦並非完全是鄉野風貌 是一座洋溢著現代情調的古典小城 這個曾經繁華的小城 透露著幾分古典的滄桑 就如同他的身分 已然下台的政治大老 能使出的 威嚴 總因少了跟班難免折扣 近年搭上西伯利亞鐵路通車之便 促進古城工商與觀光發展 這裡 94

95 開始從政教中心慢慢轉型成商業小城 真不知道棄政轉商的大老 在經過時間的演化後 又會呈現 出什麼樣貌呢... As one of Russia's oldest communities, Vladimir has a rich heritage and a solid foundation on which to build a prosperous future. The City has access to ample raw materials, and it has a well-educated workforce. In addition, it is centrally located on major transportation routes with easy access to the Moscow and St. Petersburg markets and the rest of central Russia. The multistory apartment buildings built during the Soviet period make it possible for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to live relatively close to the city's historic center. This can give the impression that Vladimir is a much smaller city than is in fact the case. City Administration Building, Wall of honor According to two different Russian sources, as of the beginning of 2005, Vladimir's population was between 310 and 316 thousand. At the end of 2005, beginning of 2006 the City's boundaries were extended to include several nearby communities. This added an additional 10,000 residents--and moved Vladimir from the 58th to the 51st largest city in Russia. As of January 1, 2008, the official population of Vladimir was 39,500. One special note, Vladimir is in the process of investing more than 100 million dollars in combined Federal, Oblast (regional), and City funds in the restoration and renovation of its historic district. 95

96 偉大的弗拉迪米爾(Vladimir the Great)與東正教 不過也有人說其實這個城的歷史跟名字是要追溯自西元 10 世紀的基輔羅斯(就是統一的 俄羅斯的前身)大公 偉大的弗拉迪米爾 (Vladimir the Great, )而來~ 話說偉大的弗 拉迪米爾是基輔羅斯公國的一個王子, 他繼承的領地是今天俄羅斯靠芬蘭一帶的諾弗哥羅公 國, 但他的大哥殺死了本來繼承基輔羅斯大公王位的二哥, 所以弗拉迪米爾就逃到瑞典, 靠著 瑞典人的幫助打回基輔將王位奪回來, 並且統一了基輔羅斯公國北從波羅地海, 南到今天烏克 蘭的領土. 偉大的弗拉迪米爾是將東正教引入俄羅斯為國教的國王. 因為西元 987 年位於君士坦堡的拜占庭帝國受到保加利亞人的侵略, 當時拜占庭的皇帝 轉而向北方位於黑海對岸的基輔羅斯討救兵, 拜占庭的皇帝還將自己的妹妹許配給弗拉迪米 爾, 因此偉大的弗拉迪米爾改信拜占庭的國教東正教, 並且下令國民都跳到流經基輔的聶伯河 (Dnieper River)內, 接受君士坦丁堡主教施行的洗禮改信東正教. 不論弗拉迪米爾城的由來是來自以上哪一位大公, 真正使弗拉迪米爾在政治上發光的, 是 西元 12 世紀中的羅斯托夫 蘇茲達爾公國的大公安德烈(Andrei Bogolyubsky ( )), 他將公國的首都從蘇茲達爾遷到弗拉迪米爾城, 並且把公國的名字也改為弗拉迪米爾公國. 安德烈在位時在弗拉迪米爾城建造很多建築, 不過因為 1237 年蒙古的拔都可汗發動北方 侵略, 將弗拉迪米爾佔據並燒毀, 所以現在這裡只有黃金門 聖母升天大教堂 跟聖迪米崔教 堂是當初 12 世紀建造的~~ 三個建築都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認列的世界文化遺 產. 黃金門(The Golden Gate): 座落在街道的正中央, 是進入市區的大門, 蒙古入侵後被破壞, 但是凱薩琳大帝在位時命令重修. 白色石造的黃金門高 14 公尺, 為正方形堡壘, 上下共有三層, 下層正面為拱門, 拱門上方的是聖母置袍教堂(the Robe of the Holy Virgi n). 96

97 黃金門旁進入市區內 20 世紀初建造的三一紅色教堂(現在是作為博物館使用) 聖迪米崔教堂 這是以希臘聖人( 帖撒羅尼加 的)迪米崔命名的教堂, 統治羅斯基輔的第一個王朝留里 克王朝將這位聖人視為保護者; 這個教堂以白牆跟精細的浮雕著名. 97

98 在弗拉迪米爾附近還有一個小村莊 Bogolyubovo, 這裡是將公國首都搬到弗拉迪米爾的 大公安德烈(Andrei Bogolyubsky ( ))建造皇宮的地方, 所以以他的姓來命名, 但是 皇宮早已被蒙古軍破壞了; 只剩下位於 Nerl 河邊的一個小教堂 祈禱教堂(或譯 主代求教 堂 )Intercession Church on the Nerl), 它的型式跟聖迪米崔教堂很像, 是中古世紀俄羅斯白 石教堂的型式, 據說這教堂最美的景色是在 Nerl 河水氾濫時可以拍到教堂像浮在水面上, 跟 水中倒影, 我們沒機會拍, 下面的圖示從網路下載的給大家參考~ 98

99 蘇茲達爾 蘇茲達爾是位於俄羅斯西部弗拉基米爾州的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 人口為 11,3 蘇茲達爾是一座 古老的城市 作為俄羅斯最早的聚居地之一 蘇茲達爾從 9 世紀開始就有人居住 俄羅斯古代編 年史 中關於它的最早記載始於 1024 年 十二世紀成為基輔大公的領地 後來又歸屬於弗拉基米 爾 蘇茲達爾公國 它曾經是俄羅斯第二大政治及宗教中心 在蒙古人入侵的時候 曾在此爆發過 極其酷烈的戰爭 整個城市都遭到了焚毀 十八世紀俄羅斯帝國發蹟之後 蘇茲達爾才得以大規模 地重建 [1]後來 隨著俄羅斯政治中心的西移 蘇茲達爾逐漸隱沒在歷史的角落裡 成為一處與世 無爭的世外桃源 蘇茲達爾保存著具有俄羅斯建築藝術風格的古代建築群 是一座真正的古建築代表作寶庫 城內的 木質建築非常有名 幾乎所有公共設施與民居都是木質的 當地居民主要靠種植黃瓜和其他蔬菜謀 生 因此被稱為 黃瓜富翁,其商店和小亭一般都刷藍色 白色和綠色 很多教堂和寺廟都帶有金黃 色的圓頂閣 歷史上此地區曾是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公國的一部分 Suzdal is a town and the administrative center of Suzdalsky District in Vladimir Oblast, Russia, located on the Kamenka River, 26 kilometers (16 mi) from the city of Vladimir, the administrative center of the oblast. Population: 10,535 (2010 Census); 11,357 (2002 Census);12,063 (1989 Census). History The history of the town dates back to at least the year It is called Sursdalar or Sudrdala (the southern valley) in the Norse Sagas, which probably also is the origin of the town's name. For centuries it functioned as the capital of several Russian principalities. It forms part of the Golden Ring. It was chartered in After a decline in political importance, the town rose in prominence as a religious center with numerous monasteries and a remarkable ratio of churches to citizens: at one point, forty churches for four hundred families. Today, the town operates as an important tourist center, featuring many fine examples of old Russian architecture most of them churches and monasteries. Walking through the town, one might get the feeling that every third building is a church. Although having over ten thousand residents, Suzdal still retains a rural look with streams and meadows everywhere and chicken and livestock a common sight on the streets, some of which remain unpaved. This juxtaposition of stunning medieval architecture with its pastoral setting lends Suzdal a picturesque charm and in the summer artists and easels are a common sight. Administrative and municipal statu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Suzdal serves as the administrative center of Suzdalsky District, to which it is directly subordinated. As a municipal division, the town of Suzdal is incorporated within Suzdalsky Municipal District as Suzdal Urban Settlement. Tourism In March, the Suzdal tourist center is home to the Open Russian Festival of Animated Film. The Cathedral of the Nativity in Suzdal is one of the eight White Monuments of Vladimir and Suzdal, a World Heritage Site. Monuments Wooden Church of St. Nicholas. This church was built in Glotovo in 1766 and was moved to Suzdal in 1960 to be part of a museum of wooden architecture. The church is elevated off the ground about a story high from when it was moved across the country. This church is made out of all wood and represents the 99

100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od and stone architecture and how precise the Russians were while building this back in Barns on stilts, the Museum of Wooden Masterpieces, SuzdalSt. John the Baptist Church. This church was built in 1720, at the same time that the St. Nicholas church was built, although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ypes of architecture of the two churches is quite remarkable. Whereas the St. Nicholas Church is all wooden, the St. John Church is made out of white plastered walls with wooden supports. The St. Alexander Convent. This church was built in 1240 by an unknown architect. It is said that the princesses of Suzdal, Mariya and Agrippina, were buried here in the 14th century. Convent of Intercession. The convent was founded in In its center stands the cathedral of the Intercession; it was an add-on built in 1518 by an unknown man. The interior of the cathedral has no paintings or stained glass, it is simply plain white stone walls all around. The church was and still is one of the richest convents in Russia. The convent is the home of many nuns and is also the burial vault for twenty nuns of noble birth. Connected to the white stoned wall cathedral is an art museum which can be toured. There are many paintings but none in the cathedral itself. This building is filled with arches and art created in the 16th and 17th century. 有關蘇茲達爾 Suzdal. 蘇玆達爾建城的時間最早可以追溯到 1024 年左右 而後來建立了弗拉迪米爾 蘇玆達爾公國之 後 它的發展幾乎與弗拉迪米爾息息相關 不同的是 作為公國首都的弗拉迪米爾是由於政治權力 集中在此而發展起來 不但常常成為韃靼等敵人侵略的目標 而且當政治權力轉移至莫斯科之後 它的發展幾乎停頓下來 最沒落的時期人口只有 610 人 相反的 蘇玆達爾一直是以宗教作為發展的主軸 弗拉迪米爾 蘇玆達爾公國時期的大主教就 是住在蘇玆達爾的克里姆林內 而整個城鎮不過 7 平方公里 就有 87 座教堂及修道院 這些都是 當地的教友 商人出資興建的 這些教堂的建築形式 白色石牆 彩色鑲金星的洋蔥頂 金色圓 頂 重複的弧形裝飾等等 都成為後來莫斯科教堂建築的雛形 甚至放大來看 克里姆林 由圍牆 圍起的聖艾烏非米夫斯基救世主修道院等 都對後來莫斯科或俄羅斯其他城市發展有深的啟示 最特別的是 蘇玆達爾北邊的祈禱修道院 從 16 世紀起就成為歷代沙皇拋棄妻子的地方 許 多不孕 不受寵 不倫的妃后最後都淪落到此度過餘生 然而即便是一種懲罰 這些妃后們畢竟還 是貴族出生 當地環境及經濟還是得到某種程度的保障 因此蘇玆達爾的發展 不像其他城市完全 在莫斯科的光芒下失色 反而持續而低調地進行著 另外在 17~20 世紀 其他都市因為商業或工業發展而再度興起的時候 蘇玆達爾還是沒有受到 太大影響 城市並沒有大量建起嶄新的新古典主義式建築 一般居民還是享受恬靜的鄉村生活 木 造民宅至今仍是主要的風景 如果從高處眺望 整個城鎮充滿著綠意 沿著彎曲的卡門卡河 (Kamenka)散佈著修道院 教堂 民宅 彷彿天堂一般寧靜 協調而古意盎然的景觀 讓蘇玆達爾 成為金環城市中最吸引人的一個城市 即便在對宗教威脅最大的蘇維埃時期 蘇玆達爾也僅有 12 座左右的教堂及修道院被拆毀 其 他全部當作博物館及文化遺跡保存下來 而修道院內的僧侶宿舍 修女木屋等 紛紛改建成旅館 讓旅客可以住在中世紀的修道院中 體驗古俄羅斯的生活 100

101 蘇玆達爾並不大 所有景點都是步行可達 建議你在城裡住上一天 才能慢慢體會古城的各種 面貌 唯一要注意的是餐廳不容易找得到 而且入夜之後沒有路燈 幾乎是漆黑一片 雖身帶著手 電筒會比較方便 克里姆林 克里姆林可說是蘇茲達爾發展的起源 早在 11 世紀左右 就已出現城堡式的社會結構 長達 1400 公尺的木造及泥土圍牆構成克里姆林的雛形 現在圍牆完全頹圮 只剩下環繞的土墩 而克里 姆林內原有的建築僅剩兩座 分別是 13 世紀建造 16 世紀修復重建的聖母誕生大教堂 及長形的 大主教宮 而大主教宮內還分別有會議廳 蘇茲達爾歷史博物館及古俄羅斯繪畫展示廳等三個區域 擁有 5 個寶藍色 金星點綴的洋蔥頂 聖母誕生大教堂成為古城中最顯眼的地標 從外觀可以 發現下半部白色石頭構成並殘存精美雕刻的部分是 13 世紀的遺跡 而上半部為 16 世紀修復時增建 為磚造結構 除了外觀 教堂內部也非常精采 壁畫及 5 層高的聖像牌坊將教堂內部裝飾得華麗繽 紛 可惜常因整修而關閉 教堂最有名的一座黃金門展示在大主教宮的一個展示廳內 以繁複的金 工雕刻技巧刻畫耶穌 聖母 大天使及各公爵的故事 值得細細欣賞 另外 會議廳呈現 17 世紀大主教接見賓客的場景 而蘇茲達爾歷史博物館收集許多當地的考 古文物 宗教藝品 珠寶及民俗工藝等 古俄羅斯繪畫廳顧名思義展示中世紀的聖像畫 可以選擇 喜歡的項目參觀 花費 共兩大建築 四個展示室 全部參觀 80 盧布 聖母誕生大教堂 20 盧布 蘇茲達爾歷史 博物館 20 盧布 會議廳 20 盧布 古俄羅斯繪畫展 25 盧布 每個展示室內攝影費用為 15 盧布 所 有展示室內攝影 35 盧布 木造建築及農民生活博物館 博物館所展示的木造建築包括 教堂 農民房舍 畜欄 穀倉 水井及風車磨坊 大部分建於 18 世紀 在 1960 年代之後從弗拉迪米爾區域的各個村莊陸續遷移到這裡 目的除了再現俄羅斯 18 世紀以前的農村生活之外 更可以比較建築形式隨著歷史演變的痕跡 在眾多建築之中 最令人矚目的是一座木造的教堂 建於 1756 年的基督變容教堂 是從一個 稱為柯茲列提耶佛的小村莊遷移而來 建築規模及形式雖然不即石造或磚造大教堂來得壯闊 但當 你看到蔥形圓頂及屋頂上如鱗片般的木片仍完整如初地排列著 不禁讚嘆俄羅斯工匠的巧思及精湛 技藝 除此之外 教堂內部也呈現了當時的景觀 牆上只有簡陋地幾個天使壁畫 將焦點完全集中 在正面的聖像牌坊 簡樸中不失莊嚴 另外 農民住家也是另一個參觀的重點 門口不但有穿著 18 世紀服裝的農婦充當導遊為遊客 解說 進到屋內更可以看到臥室 起居室 廚房等佈置 當時生活的道具都完整呈現在眼前 彷彿 主人才剛出門不久呢 祈禱修道院. 從高處眺望 可以看到祈禱修道院寧靜而與世隔絕地立在河岸邊 這座 1364 年設立的修道院 現在已整修得非常美麗 庭院及建築和諧地融合在一起 甚至有一家旅館 Pokrovskaya Hotel 就設在 其中 101

102 然而這座修道院的設立 其實是建立在許多悲劇之上 因為歷史上許多沙皇不得寵的妻子下場 就是被送往這裡 第一位被遣送到這裡的是公爵瓦西里三世(Vasily III)的妻子所羅門妮亞(Solomonia Saburova) 她被指為不孕而受冷落 就在即將離婚之前產下一子 然而這時瓦西里三世新任妻子葉 蓮娜也生了一個兒子 這個男嬰就是後來的恐怖伊凡 住在祈禱修道院的所羅門妮亞擔心自己的兒 子會因繼承問題遭到殺害 因此暗地裡送給別人 並宣稱夭折 繼所羅門妮亞之後 有名的還包括恐怖伊凡的妻子 彼得大帝不倫的妻子等都曾被遣送到這座 修道院 耶穌解袍修道院 耶穌解袍修道院年久失修 現在已經失去光彩 這座修道院設立的時間最早可以追溯至 13 世 紀初 然而現在留存下來的 大多都是建於 16~19 世紀的建築 從弗拉迪米爾搭公車前來 在蘇玆 達爾市中心的停車地點 就在修道院的正對面 下車第一眼就可以看到高 72 公尺 黃白色相間的 鐘塔 這座建於 1813~1819 年的鐘塔至今仍是蘇玆達爾最高的建築物 穿過鐘塔底部拱形的通道 就可以進入修道院中 正面擁有三個蔥形圓頂的教堂就是耶穌解袍教堂 庭院內有許多殘破的房舍 牲畜在其中散步 顯得荒涼卻格外寧靜 後排一棟兩層磚造房舍作 為旅館 設備簡陋 是蘇玆達爾最便宜的旅館之一 另外較吸引人的 是南邊一座錐形雙塔並排的塔門 從前是主教進出修道院時專用的通道 有關聖艾烏非米夫斯基救世主修道院.簡介 位於市街北邊的聖艾烏非米夫斯基救世主修道院是 蘇玆達爾最大的修道院 最早於 1352 年由當時備受尊崇的修道院長艾烏非米夫斯基設立 並以他 的名字命名 後來由歷史上兩位權勢過人的公爵 瓦西里三世 波札爾斯基傾注全力建設 修道院 不但在外觀上堅如碉堡 內部的華麗及豐富也成為全國之最 在 世紀的時候達到最輝煌的 鼎盛時期 為了抵禦來自北方的威脅 修道院周圍建設了長達 1200 公尺的圍牆保護 所以來到蘇 玆達爾的遊客常常會將這座修道院誤認為克里姆林呢 樹大招風 修道院的名氣引起凱薩林大帝的不滿 不但削減它的領地範圍 還在修道院中設立 了一座監獄 到了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修道院甚至淪為納粹戰俘的勞改營 幸好到了現在 一切恢 復平靜 許多建築物都改成博物館 紀錄設立以來波折起伏的歷史 鐘塔 這座高聳的鐘塔是瓦西里三世為了慶祝期盼已久的兒子誕生而建造的 而這個幸運的新生 兒正是後來統一俄羅斯政權的第一位沙皇恐怖伊凡 每天整點的時候 都會有教士表演傳統的敲鐘 演奏 長達 15 分鐘左右 非常值得一聽 小小標 基督變容大教堂建於 1594 年的基督變容大教堂共有 7 座銀色蔥頂 修道院創立者艾烏 非米夫斯基及歷史英雄波札爾斯基公爵都葬於此(後者的墳墓後來移到教堂東邊的紀念廳堂) 最令 人注目的是室內呈現藍色基調的壁畫 這是由 17 世紀著名的壁畫學院古里 尼奇丁學院(Gury Nikitin)所創作的 直到 1689 年才完成 至今仍保存得非常完整而艷麗 監獄 於 1766 年由凱薩林大帝下令興建 主要是囚禁一些危及沙皇政權的政治犯 其中包括著 名的 12 月黨人夏柯夫斯基公爵(Prince Shakovsky) 僧侶宿舍 長形的僧侶宿舍現在規劃為博物館 展示蘇玆達爾附近製造的民俗工藝品 宗教文物 及珠寶等 102

103 揮別雨中的蘇茲達爾 克里姆林可說是蘇茲達爾發展的起源 早在 11 世紀左右 就已出現城堡式的社會結構 長達 1400 公尺的木造及泥土圍牆構成克里姆林的雛形 現在圍牆完全頹圮 只剩下環繞的土墩 而克里 姆林內原有的建築僅剩兩座 分別是 13 世紀建造 16 世紀修復重建的聖母誕生大教堂 及長形的 大主教宮 而大主教宮內還分別有會議廳 蘇茲達爾歷史博物館及古俄羅斯繪畫展示廳等三個區域 擁有 5 個寶藍色 金星點綴的洋蔥頂 聖母 誕生大教堂成為古城中最顯眼的地標 從外觀可 以發現下半部白色石頭構成並殘存精美雕刻的部 分是 13 世紀的遺跡 而上半部為 16 世紀修復時 增建 為磚造結構 我們一進到這裡就開始下大 雨 所以就在對面的會議廳躲雨 昨晚一整晚沒 睡的人 趁機補的眠 所有的展覽館我們都沒進 去 等到天比較清 我們想過去木造博物館那裡 感受黃瓜節的氣氛 之後我們還有趕車的壓力所 以只好將那許多博物館捨棄了 若還有機會來俄 羅斯 我想我會在這裡住上一晚 感受那種天黑 就全然寧靜的氣氛 103

104 我們到木造博物館黃瓜節的主場地時雨勢實在太大了 我們就在帳篷底躲雨 後來看看時間也 該回去車站準備搭車回 Vladimir 我不太清楚裡頭有些什麼黃瓜節主題 不過一路上看到的就很像 我們夜市的攤販 有吃的 喝的 玩的 當然也有一些手工藝品啦 土地太濕 買了個黃瓜磁鐵當 紀念 其他都匆匆看過 3 點多我們該回頭 這時候也不能管雨大不大了 畢竟就是得到車站然後搭車回到 Vladmir 在搭上火車回到莫斯科 然後轉地鐵 找到正確的車站 搭上往聖彼得堡的夜鋪火車 不過那時候 我們都不知道鎮上沒有公車站牌 我們得到外頭那個靠近馬路的車站 雨一直下著 那段路已經小 淹水了 最後一段根本就是一整個泥濘 但就是有時間壓力 也就只能夠大步向前 到了車站 買 了車票 車子開了不久太陽就又上班了 只是我們就是得離開啊 心裡頭一直在嘆可息 但這也無 可奈何 回到火車站 時間還早 買了沙威瑪當晚餐 一會在火車上吃 然後去領回我們的行李 換下濕的衣服 也把自己整理一下 準備去搭車了 進站 上階梯 過月台 這時候真得有些恨自 己的行李箱 真沒想到我得扛著行李這樣翻山越嶺 不過終究還是 ok 到月台時火車已經停下月台 了 輕鬆找到個座位 三個小時後我們會回到莫斯科 Suzdal 104

105 Steeped in medieval history, but with little more than 10,000 residents, Suzdal is a little village living in a golden time warp. Star-sprinkled onion domes pepper the meandering rural landscape and black robed monks and nuns can be seen dashing around the town's squares on their way to services. Dating back to 990 AD, Suzdal is one of the oldest towns in Russia and the 'jewel' of Russia's famous Golden Ring of ancient villages. In its heyday, Suzdal's Kremlin and monasteries held untold riches and its leaders fought with the princes of Moscow to make Suzdal the most important principality in Ancient Rus. Following a devastating attack by a marauding Tatar army in the 14th Century, Suzdal's astonishing growth slowed and by the 16th Century, Suzdal had already become a political backwater, known mostly for the wealth of its monasteries and purity of its landscape. Nowadays the town is filled with busy churches and monasteries and its streets are lined by colourful traditional wooden houses. Having survived the blight of Soviet town-planning, Suzdal looks much as it did centuries ago and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tourist sights in Russia. Fortunately the locals have taken the rise of their town into a tourist hot spot in their stride and life still rolls along at a gentle pace, free from Disney-esque folk shows and filled with rich local traditions. SUZDAL, Vladimir Region Dating back more than 1,000 years, Suzdal is one of Russia's oldest settlements and a place almost completely untouched by the pace of change that has transformed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country's major cities into one of aesthetic extremes. Regarded by many Russians as the "jewel" of Moscow's Golden Ring, the town is located a mere 200 kilometers northeast of the capital. Despite its proximity to the rapidly expanding Moscow region, it remains largely unaffected by modernization programs, something that has enabled it to preserve a traditional way of life and a timeless feel. The system of mostly unpaved country lanes around which the local infrastructure is organized fulfills the commuting needs of the locals as well as their livestock, which graze freely in the shadow of ancient churches. The tranquil atmosphere and picturesque views serve as inspiration for amateur artists, who can be seen, bent over easels in wooded clearings, all year round. On summer evenings, the central square becomes a hub of activity, where the town's younger inhabitants gather, beer in hand, to update all present on what little can be said of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Political and religious life in Suzdal historically the capital of the Rostov-Suzdal principality (which also encompassed Moscow and Smolensk) and later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ligious centers in Russia has traditionally revolved around its kremlin, which is now included on UNESCO's World Heritage List, along with several monasteries in the area. But in the 1960s the Soviet government decided to replace Suzdal's political and religious roles and, recognizing its tourist potential, turn it into a "museum town." Today, the local economy is centered on the tourist industry, which is beginning to revitalize itself after coming to a near standstill with the Soviet collapse, and laws restric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s above two stories date back to the Khrushchev era. The many hotels recently springing up in the outskirts provide perhaps the first evidence of a changing landscape, while many locals have seized the opportunity for some extra income by turning their homes into bed and breakfast inns. Although hospitality, catering and small-time souvenir production are the predominant driving forces for the economy, Suzdal is also one of the only places in Russia where medovukha, a mildly alcoholic honey 105

106 drink similar to mead, is still made. The practice seems to be imprinted into the very fabric of Suzdalian life: Not only is there a local factory that exports across Russia, but many inhabitants run stalls in the market square where they sell their own homemade version to tourists. A bottle here can be bought for as little as 100 rubles, and most stalls let you taste the drink first, but you may have to chase a swarm of bees away before you get to it. Suzdal is the setting for a number of annual festivals. Among them is the Open Russian Festival of Animated Film held in early spring and the equally prestigious (well, almost) Day of the Cucumber, a yearly celebration of all things cucumber-related and the highlight of the year for fans of the green vegetable across Russia, to which the town plays host on the second Saturday in July. Not to be outdone by rival events (of which, presumably, there are few), the festival includes a unique children's performance titled "Tales of Prince Cucumber and Princess Liana," which takes place in Suzdal's Museum of Wooden Architecture and Peasant Life and is thoroughly recommended by locals. The museum itself is worth a separate visit; it comprises some of the most beautiful wooden churches built in Russia since the 16th century and a number of typical peasant cottages from the 18th, all moved to Suzdal during the Soviet campaign to promote the town as a tourist resort. The most visually impressive of the buildings is Preobrazhenskaya Church, a three-tier village church with a central structure composed of three octagons crowned by a spectacular onion dome. 克林姆林 市中心周邊 蘇茲達爾 這座金環古城最早被提到的時間是 1024 年 名稱來自 Sursdalar 或 Sudrdala(南谷) 由於一度成為羅茲托夫 蘇茲達爾公國首都( 年間) 又鄰近後來的首都弗拉基米爾 因此不斷成長 如今的蘇茲達爾嚴然是露天教堂博物館 此城雖然不大 卻四處可見教堂 假如有機會於夏季住在鎮上的話 利用仍有明亮日光 人潮散去的晚間出來散步是件非常享 受的事 106

107 蘇茲達爾克林姆林 克林姆林其實就是指俄羅斯城鎮內的中央堡壘 雖然今日多半指莫斯科的克林姆林宮 蘇茲達爾的克林姆林可追溯到十世紀 建在 Kamenka 河東岸 當時有 1400 公尺長的附塔木 造城牆 資料顯示 1677 年重蓋了有 15 座塔的松木牆 然而木造物全部在 1719 年燒毀 現在 克林姆林內剩下幾座石造建築 有顯眼藍圓頂的聖母誕生大教堂(Cathedral of the Nativity) 建於 1222 至 1225 年 1530 年重建 聖母誕生大教堂旁邊建於 1635 年的鐘塔 十五到十七 世紀的主教宮殿(Archbishop's Palace) 十八世紀木造的聖尼古拉教堂(Church of St. Nichola) 是木造鄉村博物館的一部分 1960 年被搬來這裡 如果住在蘇茲達爾的 Pushkarskaya Sloboda 飯店 走到北邊河邊就能看到對岸的克林姆林 在木造鄉村博物館入口西邊不遠處有 座橋能過河 不然就要從克林姆林東北邊大馬路上的市集過去 教堂四周都可自由進入 Kamenka 河景 107

108 鐘塔 聖尼古拉教堂 克林姆林東南邊的另一座聖尼古拉教堂 1379 年 其實它旁邊還有一座小教堂 基督誕生教堂 (Church of the Nativity of Christ 1775 年) 但是 從外面看不見 108

109 路北邊的兩座教堂 耶穌進入耶路撒冷教堂 (Church of the Entry into Jerusalem 年 右)以及聖帕拉斯卡華教堂(Church of St. Paraskeva 1772 年) 市集廣場上的耶穌復活教堂(Church of the Resurrection) 1720 年 靠近市集 隱身在樹林間的施洗約翰教堂 從克林姆林沿大路往市集走 會看到聖母升 (Church of St. John the Baptist)1720 年 天教堂(Church of the ssumption) 本來是 1650 年木造建築 1719 年燒毀後重建 耶穌復活教堂旁邊緊鄰著小小的喀山聖母 聖尼古拉十字教堂(Holy Cross Church of St. 教堂(Church of Our Lady of Kazan) Nicholas) 1770 年 1739 年 是其附屬教堂 109

110 晚上(這張照片是晚上九點左右拍的)市集 市集往北一百公尺 彩色鐘塔屬於安提帕教堂 幾乎空無一人 不過白天很熱鬧 可以看 (Church of Antipas 1745 年) 而有五個黑圓頂 到許多居民在販賣農產品 水果 花等 的則是聖拉撒路教堂(Church of St. Lazarus 等 市集建築建於 1806 到 1811 年 1667 年) 再往北走就是聖母 解袍修道院 (Convent of Deposition of the Robe 或 Rizopolozhenskay a Monastery) 成 立於 1207 年 最 有名的就是南邊這 座聖門(1688 年) 110

111 聖母解袍修道院的鐘塔 1813 到 1819 年 72 從西南方河對岸的另一個角度看鐘塔 前景的兩 公尺高 慶祝戰勝拿破崙而建 座教堂也在河的西岸 聖約翰誕生教堂(Church of the Nativity of St. John the Baptist 1739 年 右)和顯現節教堂(Church of the Epiphany 1781 年 左) 白石之城 蘇茲達爾 沉浸在大自然的寧靜 2013 年 09 月 17 日 21:02 來源 廣州日報 蘇茲達爾(俄語 узда ь 英語 Suzdal) 屬于俄羅斯聯邦西部弗拉基米 爾州 位于莫斯科東北方約 220 公裏 處 距離州府弗拉基米爾 26 公裏 蘇茲 達爾被譽為 白石之城 和 博物館之城 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重點保護的人類 文化遺產 111

112 木造建築及農民生活博物館 離開莫斯科向東北方向 逐漸進入伏爾加河流域 這條被俄羅斯人譽為 母親 的河流 傳承 著俄羅斯的文明與文化 一路還要經過極具俄羅斯風情和特色的蘇茲達爾小鎮 遊客可以領略到 俄羅斯中世紀的古都風貌 這座集中了自十一世紀以來修建的五十座教堂和修道院的小城 可以 稱得上是俄羅斯歷史和東正教的發源地 它完全保留了古代俄羅斯原始風貌 放眼望去 幾乎看 不到任何現代建築 遊客漫步在蘇茲達爾 倣佛身處一幅幅古代俄羅斯油畫當中 可以發思古之 幽情 沉浸在大自然的寧靜和中世紀的俄羅斯風情當中 歷史悠久 比莫斯科歷史還要古老 說到蘇茲達爾 在俄羅斯可是無人不曉 其實 7 世紀上半葉蘇茲達爾已成為羅斯托夫 蘇 茲達爾公國中最繁華的城市 自 1024 年 這裏就已有記載 比莫斯科還早 100 多年 蘇茲達爾 在俄文中的原意是 上帝守護的城市 事實上這座集中了自十一世紀以來修建的五十座教堂和修 道院的小城的確可以稱得上是俄羅斯歷史和宗教的發源地 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彼特 卡皮沙 曾經這樣描述蘇茲達爾 這座位于莫斯科東北方 220 公裏處的小城 是俄國最古老的遺產 是偉 大的俄羅斯民族的發源地 與俄羅斯的興衰一樣,蘇茲達爾的命運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起起落落 在前蘇聯初期 城裏原有 教堂 50 多座 其中 14 座被拆毀 其余的均被關閉 19 所修道院也未能幸免 許多宗教性的建築 被改成監獄 商店 旅館 工廠 甚至生化武器實驗室 直到上世紀 60 年代後期 蘇聯當局決定 112

113 將城鎮改建成一座歷史博物館 修復了一些教堂和修道院 現在的蘇茲達爾以白色建築為主 整 個鄉鎮沉浸于大自然的寧靜中 更襯托美輪美奐的古俄羅斯城堡所刻畫出的中古世紀的東歐景象 如今 蘇茲達爾是俄羅斯金環路上最優美的城市 這不僅因為它完全保留了古代俄羅斯原始 風貌 放眼望去你幾乎看不到任何現代建築;時至今日這個城市仍沒有現代工業 沒有標志著現代 文明的高等學府和中等科技學校 沒有當今社會必不可少的鐵路交通 甚至沒有電車 無論是斯 大林時期 還是城市工業化都沒有破壞這裏的寧靜和古老 而且它的河流 植被都保持著自然狀 態 二者結合 令人倣佛身處一幅幅古代俄羅斯油畫當中 不知今夕何夕 今年何年 古跡眾多 蘇茲達爾也有一個克裏姆林宮 克裏姆林宮的聖母領報 大教堂是蘇茲達爾地區 現存最古老的建築 藍天白雲下 蜿蜒 悠緩的河流穿城而過 岸邊的山丘和綠野有白 石城堡 古樸木屋和俄 羅斯教堂形色各異的 洋 蔥頭 圓頂錯落其間 出莫斯科往東北行至蘇 茲達爾僅大約 3 小時車 程 卻讓人感覺恍如隔 世 蘇茲達爾方圓只有 9 平方公裏 卻分布著 5 個修道院 17 個鐘樓等 200 多處古老建築 它 們多建于 10 至 17 世 紀 113

114 蘇茲達爾克裏姆林宮可以說是蘇茲達爾發展的起源 它是老城區的一部分 是蘇茲達爾的中 心 克裏姆林宮裏有大教堂 鐘樓及大主教宮 大主教宮內還有會議廳 蘇茲達爾歷史博物館及 俄羅斯繪畫展示廳等三廳 宮內的大教堂建于 13 世紀 是 1992 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 化遺產名錄的蘇茲達爾白色古跡群的建築之一 教堂巨大的 金門 是古俄羅斯實用藝術最傑出的 創作 用金箔包貼在銅版上制成 銅版上鑄有古老的繪畫圖案 帶有哲理性和生活氣息 城市裏木造建築及農民生活博物館所展示的木造建築包括教堂 農民房舍 水井及風車磨坊 大部分建于 18 世紀 在 1960 年後從弗拉基米爾境內各個村莊陸續遷移到這裏 除了再現俄羅斯 18 世紀前的農村生活外 還讓人們可以從中發現建築形式隨著歷史演變的痕跡 蘇茲達爾有兩座修道院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除了波克羅夫修道院 另一個是葉夫菲米修道 院 波克羅夫修道院于 1364 年設立 如今被整修得非常美麗 庭院及建築和諧地融合在一起 修 道院裏甚至還有一家旅館 修道院高 72 米 黃白相間的鐘塔是蘇茲達爾最高的建築物 斯巴 索 葉夫菲米修道院 院墻長 1500 米 呈不規則多邊形 修道院內共有 4 座教堂 其中最著名的 是 16 世紀的聖母誕生教堂 擁有 7 個圓頂 內部布滿了 17 世紀艷麗的水彩壁畫 今日生活 黃瓜富翁 真悠哉 當地不少建築處于修繕中 工匠們在教堂外墻上盡情地 涂鴉 洋蔥頭 被刷成了金色 藍 色 棕色 甚至綠色 宛如童話中的夢幻世界 這裏幾乎所有的公共設施和住宅都是木質的 木屋均由粗大的原木構建 色彩鮮亮 屋檐和 窗框上點綴著別致的雕飾 低矮 古樸的木屋與綠樹白墻渾然一體 美輪美奐 因為木材恒溫性 更好 能有效抵禦嚴寒 古羅斯時期的歷史建築多為木質結構 這一傳統在蘇茲達爾延續下來 不過 木屋造價並不便宜 建造一層木屋大概要 400 萬盧布(約合 75 萬元人民幣) 當地居民主要靠種植黃瓜和其他蔬菜謀生 因此被稱為 黃瓜富翁 每年 7 月 這裏還會舉 辦一年一度的黃瓜節 包括音樂會 黃瓜品種展示和黃瓜品嘗活動等 年復一年 一座座白色的 房屋像一顆顆珍珠 構成了童話世界的風貌 每年 12 月底 1 月初的 俄羅斯之冬 節日期間 蘇茲 達爾吸引著四面八方的來客 人們穿著鮮艷的民族服裝 乘著雪橇 載歌載舞 使蘇茲達爾享有 童話城市 的美稱 不知今夕何夕 來到蘇茲達爾 人倣佛來到小說中傳統的俄羅斯鄉間一樣 只不過更多了一份凝重 讓人對 俄羅斯的命運更為理解 這裏不少建築歷經風雨和歲月考驗 保有著中世紀風情 而作為世界遺 產 這裏在不停修復中 建築可以修復 遠離現代社會 則更令人覺得可貴 蘇茲達爾城鄉博物館旅遊簡介 蘇茲達爾城鄉博物館(Museum of Russia Carentry)建於 1968 年 是一座露天的木造建築 當時 木匠技術十分高超 整個建築常常不用一根釘子 城鄉博物館內有冬天教堂 夏天教堂(由於東北 部氣候寒冷 一般城市一定有冬 夏兩個教堂 差別在於冬天教堂可以生火取暖) 另外 還有民 宅和商店 以及水井 水車 磨麵粉用的風車 博物館重現了一個幾百年前的俄羅斯小鎮 給人 一種古老的感受 114

115 博物館所展示的木造建 築包括教堂 農民房 舍 畜欄 穀倉 水井 及風車磨坊 大部分建 於 18 世紀 在 1960 年 之後從弗拉基米爾境內 各個村莊陸續遷移到這 裡 除了再現俄羅斯 18 世紀以前的農村生活 外 這些木造建築還讓 人們可以從中比較建築 形式隨著歷史演變的痕 跡 115

116 俄羅斯金環 俄羅斯金環是一條標準的旅遊路線 路線主要沿著古老的俄羅斯城市 這些古老的城市保存了 許多具有紀念性的歷史遺跡 也是工藝重鎮 實際上的路線各有差異 以下幾座城市是最常列入在 旅遊路線中 而其中以雅羅斯拉夫爾為金環的首都 金環由五大自治區組成 莫斯科州 弗拉基米爾州 伊萬諾沃州 科斯特羅馬州和雅羅斯拉夫 爾州 金環上的都市 基本上是八個 謝爾吉耶夫鎮 佩列斯拉夫爾-扎列斯基 羅斯托夫 雅羅 斯拉夫爾 伊萬諾沃 蘇茲達爾 科斯特羅馬和弗拉基米爾 另外 還有幾些城市是否該列入金環 之中 還未定案 如亞歷山德羅夫 (弗拉基米爾州) 戈羅霍韋茨等 Golden Ring is a set of ancient Russian cities north-east of Moscow which form a circle if you look at them on the map. Moscow and St Petersburg are, of course, the main attractions in Russia, but if you really want to see a true Russian life and how the most of country lives, make an effort to travel to at least couple of the cities in the Golden Ring. You can see old architecture and churches which were built prior to Mongol rule. Some of the Russia's most sacred sites are in cities of the Golden Ring such as Sergiev Posad, PereslavlZalesskiy, Vladimir, and Suzdal'. There are plenty of tours available in Moscow, but they are expensive and do not offer you enough time to enjoy these sites. If you are staying in Moscow and plan to make daytrips to the cities in the Golden Ring, you have plenty of options. The easiest trip would be to Sergiev Posad, which a city built around the ancient monastery founded by Sergey Radonezhskiy, who is considered a saint by the Russian Orthodox Church. It takes an hour by the local train (called elektrichka) from the Yaroslavskij vokzal (railway station) in the direction of Aleksandrov to reach Sergiev Posad. Once the train pulls to the station, you can see the monastery looming 116

117 in the distance to the east of the station. It takes ten-fifteen minutes to reach the monastery. The sight of blue onion dome (especially against the blue sky) is really beautiful. The entrance to the monastery is free, and you can wander around marvelling at the wonderful architecture. From Sergiev Posad, you can continue your journey to reach such famous places as Aleksandrov, a site of Ivan the Terrible's favorite palace, or to Pereslavl'-Zalesskiy, one of the most ancient Russian cities founded by Yuriy Dolgorukiy and a birthplace of one of most famous Russian son, Aleksandr Nevskiy. The trip to Aleksandrov from Sergiev Posad would take another hour, and the same time it would take you to get to Pereslavl'-Zalesskiy. Another daytrip that you might take from Moscow aside from the cities above is to a beautiful city of Rostov, called Rostov Velikiy (Great). It takes 3 hours by train so if you leave early out of Moscow you will have plenty of time to wander around the amazing Kremlin and its aspen onion domes. After visiting the Kremlin, you can take a walk to the nearby lake, Nero, and enjoy the tranquility of Russian provincial life. Yet another option is to travel to Vladimir and Suzdal', two of very ancient and proud Russian cities. In fact, were it not for Mongol invasion, The Russian capital today might have been Vladimir which prior to the invasion was the true center of Russia's political and cultural life. It takes about 3 hours to reach Vladimir from Moscow, unless you travel on a heavy traffic day - usually in summer. On those days it can take much longer. There you can see Uspenskiy sobor (Assumption Cathedral) which was the most important Russian church in the Middle Ages and nearby St. Demetrius Cathedral. From the city you can hail a taxi to nearby Bogolyubovo which was countryside residence of Andrey Bogolyubskiy, Vladimir's ruler in the middle of 12th century. It takes about 10 minutes from Vladimir center to reach Bogolyubovo and can spend about an hour walking around the monastery that exists on the site of former residence of the prince (knyaz'). Yet another option is Suzdal' which is a little less than an hour's drive from Vladimir, and it is a true gem of the Golden Ring. This is what you imagine ancient Russia would look like. The city hasn't changed much since century and it retains so much charm in it with its lovely churches and monasteries. In fact, you can't walk a block without encountering a church or a monastery. You can easily spend the entire day there but you might squeeze a half a day as well. One interesting thing to do in Suzdal' is to try local drink, medovukha which is light alcoholic drink derived from honey, and it is sold everywhere in the town. A better alternative to daytrips would be stay overnight in some of the cities and then continue traveling to your next Golden ring destination. In Suzdal, you can stay inside one of the convents - the Pokrovsky Monastery (in Russia, they use the word Monastery for both male and female monasteries/convents) is a convent that also has a hotel and restaurant on the grounds. See TA reviews and other pages for info. Try to hire a driver for several days, and that way you are not dependant on the train and bus schedules. It would really help if you have Russian friends who might find somebody willing to drive you for a reasonable fee. All in all, you should really attempt to see at least some of the Golden Ring cities, after all, this is the cradle of Russian culture and the beginning of its modern history. 去俄羅斯旅行只要是十天以上的行程, 大概都會安排約 2 天的金環之旅 ; 金環??? 甚麼是金環呢??? 有 人說就是去俄羅斯鄉下看洋蔥頭的教堂啦, 所以就以為 金環 代表的是 金色的洋蔥頭, 如果這樣以 為, 那誤會可大囉 ~ 117

118 那金環是啥??? 金環是位於莫斯科東北方古代 9 個城市串起來的一個圓形交通路線, 這 9 個城市在歷史上都是俄羅斯東正教信仰重要的城市, 也有許多重要的宗教歷史, 所以也被稱為了解俄羅斯歷史的開放博物館. 現在金環的城市如果把其中已經沒有古城遺跡的 Ivanovo 加進來, 一般說有 10 個城市 ; 在這 10 個城市內, 我們原來的俄羅斯深度文化藝術之旅計畫去參觀 4 個重要的城市, 但是因為團員們都很好奇途中經過的城市, 所以我們後來去了共 8 個金環的城市參觀, 這應該是所有團體行程中最透徹的金環之旅了! 大家從地圖上可以看出來我們去的這 8 個城市是在莫斯科 (I 點 ) 東北方串起來的一個環狀路線, ( 沒有去的兩個城市大約是位在 A 點跟 H 點的中間 ), 這樣才是一個 Ring; 而現在一般俄羅斯團體旅行的金環之旅是去三個城市 (A 點的 Sergiyev Posad, G 點的 Suzdal, 跟 H 點的 Vladimir), 實際上並沒有繞一個環來參觀 有人說金環看的城市很相似, 都是洋蔥頭的東正教教堂, 而且這些教堂不如莫斯科或聖彼得堡的大, 或金碧輝煌, 為什麼要去這裡參觀呢? Amy 我認為要了解俄羅斯歷史, 跟她共產革命前深受東正教影響的帝國發展, 就要去走一趟金環! 如果遊客到莫斯科跟聖彼得堡, 你看到的歷史跟古蹟幾乎都是 16 世紀後統一的沙皇俄國, 或帝俄時代遺留下來的, 雖然我們的俄羅斯導遊都會說俄國只有 1000 年左右的歷史, 如果沒有去金環, 其實你只會看到一半約 5 6 百年的歷史, 而金環就是述說著那早期的 5 百年 ~ 西元 11 世紀到 16 世紀的歷史! 這些位於金環路線上的城市, 好些都是俄羅斯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之前的不同的大公國首都, 她們早期可能是因為貿易而興起, 幾乎都位於穿過俄羅斯最長的河流伏爾加河 ( 或譯 窩瓦河 ), 或伏爾加 118

119 河支流河畔, 在歷史上曾經是斯拉夫人抵抗韃靼人 或蒙古人的據點, 在政治上這些公國附屬於莫斯 科大公國但幾乎是獨立的, 在宗教上屬於省或督級的教區, 因此都有東正教的大主教的駐守, 形成了一 種經濟 文化 政治 宗教合一的中心, 深深影響了俄羅斯人的生活方式. 伏爾加河畔的亞拉斯拉佛已經有 1003 年歷史了! 金環城市的主要的建築幾乎都是於西元 10 至 15 世紀建造的, 後來或因戰亂而有增修跟翻新 ; 由於是經濟 政治 跟宗教的中心, 金環古城的建築包括有俄羅斯式的城堡 ( 即 克里姆林 kremlins), 城堡內是修道院 大教堂 教堂 跟鐘樓等, 教堂包圍著廣場, 廣場 ( 紅場 ) 也常是居民的聚會跟交易地點 ; 如果曾有公國的公爵居住, 則或克里姆林內, 或克里姆林外還會有公爵宅邸 ( 皇宮 ). 還有, 各教堂幾乎都具有俄羅斯最具特色的洋蔥頭式的造型喔 ~ 位於 Kostroma 河與伏爾加河匯流處的 Kostroma 可能是在 12 世紀中建城的 119

120 因為金環都市的基本形式就代表了俄羅斯城市的歷史風格, 所以這些形式也是莫斯科的紅場等建 築的範本. 以下分別是以大羅斯托夫 蘇茲達爾 跟莫斯科的克里姆林配置圖並列參考, 就可以知道 他們的結構都很接近, 只是城的大小差異而已. 至於為何式洋蔥頭呢? 其實俄羅斯人不稱為洋蔥頭, 它的圓形代表教堂點著的蠟燭一直滴下的蠟油堆積成的半圓形 ( 後來發展成圓形 ), 洋蔥頭上面的十字架代表對上帝的敬意跟禱告的聲音直達天上. 還有一般金環城市也好, 甚至是莫斯科也好, 教堂名字很多類似的, 是取其聖經上的意思 或是紀念聖經中先知或使徒 或東正教聖人的名字, 這裡做個簡單介紹 : n 三一教堂 : 是英文 Trinity, 大寫是專有名詞, 指的是聖父 聖子 聖靈三位一體. n 昇天教堂 ( 聖母升天 ): 英文翻譯這個 Assumption 就是專用聖母昇天的意思, 好像東正教比較會用這個名字取名, 天主教比較不會用這名字, 而聖經並沒有記載聖母是升天的. n 耶穌升天教堂 : 英文翻譯這個 Ascension, 就是專用耶穌昇天. 根據新約聖經使徒行傳, 耶穌基督復活在世上 40 天後身體昇到天上去. n 天使報喜教堂 ( 是指天使加百列跟聖母瑪利亞宣告她聖靈懷孕的消息 ): 英文字 Annunciation 是宣告的意思, 大寫的 A 是專有字, 指聖經這個報喜的事件. n 耶穌復活教堂 : 這個 Resurrection 指的是 死後復活, 特別指的是耶穌復活事件專有名詞, 很多教堂都用這名字. n 主代求修道院 : 這是英文 intercession 的翻譯, 是指耶穌基督藉著自己的釘十字架, 為我們人的罪受審判受死, 是為了到天父的面前為我們罪人代求赦免. 這是基督教最重要的信仰基礎. n 主變容教堂 : 這個名字英文是 Transfiguration, 指的新約聖經中馬可福音第九章耶穌基督帶著使徒上山禱告, 突然變了容貌發光, 衣服發光, 然後先知摩西, 跟先知以利亞就跟耶穌基督與使徒們顯現. n 主顯榮教堂 : 這個名字有一個專有字, 叫做 Epiphany, 第一個字也是大寫, 指的是耶和華神的現身 ; 這個在舊約聖經中出現過很多次, 一般上帝出現時會有驚人的火光跟響聲. n 我們的女士 : Our Lady 也是第一個字母大寫, 指的是聖母瑪利亞. n 先知以利亞教堂 : 俄羅斯很多教堂以以利亞為名, 以利亞是舊約時代的先知, 但在新約耶穌基督登山變相時跟摩西一起出現在耶穌基督兩旁. n 施洗約翰教堂 : 以新約聖經的人物耶穌基督的前導宣告者為名. n 大天使米迦勒 : 這是英文 Archangel Michael, 舊約聖經但以理書, 或新約聖經啟示錄裡都有提到大天使米迦勒 ( 或天使長米迦勒 ) 跟龍 ( 就是魔鬼撒旦 ) 征戰. 120

121 Golden Ring Sergiyev Posad Pereslavl-Zalessky Rostov Veliky Yaroslavl ostroma Ivanovo Palekh urom Vladimir Suzdal The Golden Ring is a group of eight Russian towns with a huge number of unique historical and architectural monuments, with whole complexes of preserved buildings, monasteries and neighborhoods, folk art centers and museums with extensive exhibitions, together giving an excellent idea of how people lived in Russia over the last millennium and earlier. Traditionally, the Golden Ring includes Sergiyev Posad, Pereslavl-Zalessky, Rostov, Yaroslavl, Kostroma, Ivanovo, Vladimir and Suzdal. In addition, the Golden Ring also includes a number of other settlements in the Moscow, Vladimir, Ivanovo, Kostroma and Yaroslavl regions: Aleksandrov, Bogolyubovo, Gorokhovets, Gus-Khrustalny, Kalyazin, Kideksha, Murom, Palekh, Ples, Rybinsk, Tutayev, Uglich, Yuriev-Polsky and Shuya. All of them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Russian history, and have preserved their beautiful architecture and rich cultural heritage. A trip round the Golden Ring is the very best way to get to know Russia and see authentic features of the legendary Russian heartland. The picturesque surroundings absolutely lend themselves to fascinating walks. Here you can combine hiking with biking and horseriding on a simple route. The rivers and lakes have good fishing opportunities. In the vast forests and meadows there are good opportunities for hunting. The term "Golden Ring" appeared recently. In 1967, journalist, writer and activist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Yury Bychkov drove his car round the eight ancient cities to the north-east of Moscow that were most interesting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history and architecture, and returned to the capital. He prepared a series of essays for one of the Soviet newspapers. These essays were published under the headline "The Golden Ring of Russia." The essays resonated in the public and cultural sphere, and the Culture Ministry decided to put on bus trips round the route. Soviet citizens and foreign tourists were offered seven days to see the sights of Moscow, and to spend the following week in eight cities of the Golden Ring, a day for each. The name stuck so well, and the trip was so interesting and successful that few people now remember the story of its birth: It seems that this is how this unique tour into Russia's past has always been known. Going round the Golden Ring by car will of course give the greatest degree of freedom, by letting you stay where it seems interesting and see exactly what you want. Many Muscovites choose separate Golden Ring cities for weekend outings. This type of trip is probably the most popular and accessible. A couple of days is perfectly realistic to take your time and see all the major sights of Sergiyev Posad and Pereslavl-Zalessky, Vladimir and Suzdal, or Yaroslavl and Kostroma. The only difficulty is in choosing where to go. All these cities can reasonably lay claim to the title of the pearl of the Golden Ring. Tourism infrastructure is being actively developed everywhere; there are good hotels and numerous travel agencies offering not just travel on comfortable buses, but also detailed tours and excursions to visit ancient Russian villages nearby, where the old way of life and farming has been preserved. On these ecological tours you can stay in a wooden hut that has been standing for over 100 years, go with a yoke to the well for water, drink tea from a real coal-fired samovar, go fishing or take part in the haymaking. For many people this is the best way to escape the hectic pace of Moscow life, set aside your problems and have a good rest. 121

122 It is particularly interesting on folk and religious holidays. You could participate in the festivities and eat pancakes at the pagan carnival Maslenitsa, which celebrates the end of winter and the start of spring in the last week before Lent. You could dance in a traditional round and drink beer brewed especially for Aug. 2, Ilya's day the traditional Eastern Slav holiday in honor of the prophet Elijah, who is especially revered in the region. At the winter solstice you can go from house to house with the mummers, carol singing, giving gifts or scaring passers-by, while Yuletide (the 12 days of Christmas) is the time to tell fortunes and sing songs. Comfortable and convenient fast trains run to most cities in the Golden Ring, and in the warm season you can get to Rybinsk, Yaroslavl and Kostroma by boat. A sail along the scenic shores of the Moscow and Volga rivers is in itself a fascinating journey. Sergiyev Posad The history of the city began in 1337 with Russia's largest monastery, founded by St. Sergius of Radonezh. The city's Trinity-Sergius Lavra is a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 Gradually, peasants began to settle near the monastery, which is how the following villages and settlements began to emerge: Ikonnaya, Povarskaya, Telezhnaya and Konyushennaya, which glorified the city as a center of crafts. The local craft to gain 122

1. 北 门 廊 Northern porch 2. 北 西 部 画 廊 North-western gallery. Temporal exhibitions. 3. 北 门 Northern portal 4. 西 门 Western portal 5. 去 唱 诗 班 的 楼 梯 Stairc

1. 北 门 廊 Northern porch 2. 北 西 部 画 廊 North-western gallery. Temporal exhibitions. 3. 北 门 Northern portal 4. 西 门 Western portal 5. 去 唱 诗 班 的 楼 梯 Stairc 克 里 姆 林 宫 Московский Кремль 及 周 边 一 情 况 ( 一 ) 基 本 情 况 红 场 Красная площадь 红 场 面 积 9.1 万 平 方 米, 大 约 只 有 天 安 门 广 场 的 1/5 红 场 原 名 托 尔 格, 意 为 集 市 1662 年 改 为 红 场, 古 俄 语 意 为 美 丽 的 广 场 前 苏 联 时 期 每 到 5 月 1 日 国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5陳湘瑞.doc

Microsoft Word - 05陳湘瑞.doc 環 境 與 藝 術 學 刊 第 7 期, 第 91~122 頁,2009 年 6 月 Journal of Environment & Art, NO.7, pp.91~122, Jun.2009 論 俄 羅 斯 建 築 和 園 林 的 過 去 現 在 Story of Architecture and Garden in Russia : Past and Presen 陳 湘 瑞 (Hsiang-Jui

More information

hks298cover&back

hks298cover&back 2957 6364 2377 3300 2302 1087 www.scout.org.hk scoutcraft@scout.org.hk 2675 0011 5,500 Service and Scouting Recently, I had an opportunity to learn more about current state of service in Hong Kong

More information

The floor-to-floor height of each residential property on the 5th 12th, 15th 23rd, 25th & 26th Floor is 3.040m. The internal areas of the residential

The floor-to-floor height of each residential property on the 5th 12th, 15th 23rd, 25th & 26th Floor is 3.040m. The internal areas of the residential FLAT ROOF = 平台 U.P. ABOVE = Utility Platform Above 上層工作平台覆蓋部分 The floor-to-floor height of each residential property on the 3rd Floor is 3.040m. The internal areas of the residential properties on the

More information

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1999 1992 11 7 1999 8811218 800 150.456 1387 1392 1680 The Research on the Faith in Cheng Hwang Yeh in Kinmen This research is written by a native kinmenese who does a long period of field research and

More information

2015年4月11日雅思阅读预测机经(新东方版)

2015年4月11日雅思阅读预测机经(新东方版) 剑 桥 雅 思 10 第 一 时 间 解 析 阅 读 部 分 1 剑 桥 雅 思 10 整 体 内 容 统 计 2 剑 桥 雅 思 10 话 题 类 型 从 以 上 统 计 可 以 看 出, 雅 思 阅 读 的 考 试 话 题 一 直 广 泛 多 样 而 题 型 则 稳 中 有 变 以 剑 桥 10 的 test 4 为 例 出 现 的 三 篇 文 章 分 别 是 自 然 类, 心 理 研 究 类,

More information

59 [1] [2] [3] A A ( 4 ) A A [4]

59 [1] [2] [3] A A ( 4 ) A A [4] 5 1 5 (1): 58 70 2013 3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TUDIES Mar., 2013 DOI: 10.3724/SP.J.1224.2013.00058 100190 20 50 70 2009 60 G301 A 1674-4969(2013)01-0058-13 20 50 1 : 2012 12 25; : 2013 01 18 : (Y250013015)

More information

蔡 氏 族 譜 序 2

蔡 氏 族 譜 序 2 1 蔡 氏 族 譜 Highlights with characters are Uncle Mike s corrections. Missing or corrected characters are found on pages 9, 19, 28, 34, 44. 蔡 氏 族 譜 序 2 3 福 建 仙 遊 赤 湖 蔡 氏 宗 譜 序 蔡 氏 之 先 出 自 姬 姓 周 文 王 第 五 子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第四組心得.doc

Microsoft Word - 第四組心得.doc 徐 婉 真 這 四 天 的 綠 島 人 權 體 驗 營 令 我 印 象 深 刻, 尤 其 第 三 天 晚 上 吳 豪 人 教 授 的 那 堂 課, 他 讓 我 聽 到 不 同 於 以 往 的 正 義 之 聲 轉 型 正 義, 透 過 他 幽 默 熱 情 的 語 調 激 起 了 我 對 政 治 的 興 趣, 願 意 在 未 來 多 關 心 社 會 多 了 解 政 治 第 一 天 抵 達 綠 島 不 久,

More information

廣州舊城區的保護和發展

廣州舊城區的保護和發展 黄 爲 爲 爲 爲 塲 爲 茘 爲 爲 爲 爲 産 统 装 爲 爲 爲 爲 爲 爲 爲 茘 衞 産 爲 塲 爲 爲 爲 爲 爲 滙 爲 滙 爲 爲 爲 爲 爲麽麽 强 迹 啓 啓 産 産 [1] [2] [3] [4] 20 [5] 2000 [6] [7], 20 [8] http://www.gz.gov.cn2002.7.14 [9] 2000.4 [10] [11] 20 2001.1.29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338B4C12D42A448A4E5C3C0B34EC3FE2DAB65ABE1>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338B4C12D42A448A4E5C3C0B34EC3FE2DAB65ABE1> ϲ ฯ र ቑ ጯ 高雄師大學報 2015, 38, 63-93 高雄港港史館歷史變遷之研究 李文環 1 楊晴惠 2 摘 要 古老的建築物往往承載許多回憶 也能追溯某些歷史發展的軌跡 位於高雄市蓬 萊路三號 現為高雄港港史館的紅磚式建築 在高雄港三號碼頭作業區旁的一片倉庫 群中 格外搶眼 這棟建築建成於西元 1917 年 至今已將近百年 不僅躲過二戰戰 火無情轟炸 並保存至今 十分可貴 本文透過歷史考證

More information

Chinese oil import policies and reforms 随 着 经 济 的 发 展, 目 前 中 国 石 油 消 费 总 量 已 经 跃 居 世 界 第 二 作 为 一 个 负 责 任 的 大 国, 中 国 正 在 积 极 推 进 能 源 进 口 多 元 化, 鼓 励 替 代

Chinese oil import policies and reforms 随 着 经 济 的 发 展, 目 前 中 国 石 油 消 费 总 量 已 经 跃 居 世 界 第 二 作 为 一 个 负 责 任 的 大 国, 中 国 正 在 积 极 推 进 能 源 进 口 多 元 化, 鼓 励 替 代 Chinese oil import policies and reforms SINOPEC EDRI 2014.8 Chinese oil import policies and reforms 随 着 经 济 的 发 展, 目 前 中 国 石 油 消 费 总 量 已 经 跃 居 世 界 第 二 作 为 一 个 负 责 任 的 大 国, 中 国 正 在 积 极 推 进 能 源 进 口 多 元 化,

More information

2011年高职语文考试大纲

2011年高职语文考试大纲 2016 年 湖 北 省 普 通 高 等 学 校 招 收 中 职 毕 业 生 技 能 高 考 文 化 综 合 考 试 大 纲 2016 年 普 通 高 等 学 校 招 收 中 职 毕 业 生 技 能 高 考, 是 由 中 等 职 业 学 校 ( 含 普 通 中 专 职 业 高 中 技 工 学 校 和 成 人 中 专 ) 机 械 类 电 子 类 计 算 机 类 会 计 专 业 护 理 专 业 建 筑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I II III The Study of Factors to the Failure or Success of Applying to Holding International Sport Games Abstract For years, holding international sport games has been Taiwan s goal and we are on the way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2)20:1 pp. 277-307 20 1 91 6 1904 1920 20 1922 15 Phlip de Vargas Some Aspects of the Chinese Renaissance 1891-1962 1887-1936 Chinese * 277 278 20 1 Renaissance 1873-1929 1 2 3 1902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4B04BA6DCBC77205FA4A4A640AD78A8C6BED4B2A4AABAC4ACC170BED4B2A4AEDAB7BD3230312D323138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4B04BA6DCBC77205FA4A4A640AD78A8C6BED4B2A4AABAC4ACC170BED4B2A4AEDAB7BD3230312D3231382E646F63> 中 共 軍 事 戰 略 的 蘇 聯 戰 略 根 源 袁 至 德 國 防 大 學 戰 爭 學 院 戰 略 暨 國 際 事 務 研 究 所 摘 要 中 共 從 小 米 加 步 槍 基 礎 而 後, 由 蘇 聯 指 導 成 立 紅 軍, 接 以 槍 桿 子 出 政 權 口 號 奪 權 建 立 中 國 共 產 黨 現 今 世 界 矚 目 擴 張 軍 備 的 中 國 威 脅 論 與 經 濟 起 飛 的 中 國

More information

122 Projects Domus China 104 December 2015 建 筑 并 不 属 于 个 人 / ARCHITECTURE DOES NOT BELONG TO INDIVIDUALS 法 国 AS 建 筑 工 作 室 将 建 筑 和 城 市 规 划 定 义 为 : 与 社

122 Projects Domus China 104 December 2015 建 筑 并 不 属 于 个 人 / ARCHITECTURE DOES NOT BELONG TO INDIVIDUALS 法 国 AS 建 筑 工 作 室 将 建 筑 和 城 市 规 划 定 义 为 : 与 社 122 Projects Domus China 104 December 2015 建 筑 并 不 属 于 个 人 / ARCHITECTURE DOES NOT BELONG TO INDIVIDUALS 法 国 AS 建 筑 工 作 室 将 建 筑 和 城 市 规 划 定 义 为 : 与 社 会 密 切 关 联 的 艺 术, 同 时 也 是 建 设 人 类 生 活 的 构 架, 而 这 一 切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論 史 記 五 帝 本 紀 首 黃 帝 之 意 義 林 立 仁 明 志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副 教 授 摘 要 太 史 公 司 馬 遷 承 父 著 史 遺 志, 並 以 身 膺 五 百 年 大 運, 上 繼 孔 子 春 秋 之 史 學 文 化 道 統 為 其 職 志, 著 史 記 欲 達 究 天 人 之 際, 通 古 今 之 變, 成 一 家 之 言 之 境 界 然 史 記 百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 文 學 所 ) 碩 士 論 文 論 文 題 目 ( 陳 千 武 小 說 活 著 回 來 及 其 相 關 事 例 研 究 ) 論 文 題 目 (Chen Chien Wu Return Alive And Some Research About It) 研 究 生 : 朱 妍 淩 指 導 教 授 : 林 葉 連 中 華 民 國 一 0 一 年 6 月 8 日 陳 千 武 小 說

More information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Yao Ying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in Taiwan for more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Yao Ying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in Taiwan for more 2006 12 137-178 The Various Viewpoints of Yao Ying s Jail-period Poems 137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Yao Ying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More information

< F5FB77CB6BCBD672028B0B6A46AABE4B751A874A643295F5FB8D5C5AA28A668ADB6292E706466>

< F5FB77CB6BCBD672028B0B6A46AABE4B751A874A643295F5FB8D5C5AA28A668ADB6292E706466> A A A A A i A A A A A A A ii Introduction to the Chinese Editions of Great Ideas Penguin s Great Ideas series began publication in 2004. A somewhat smaller list is published in the USA and a related, even

More information

~ ~ ~

~ ~ ~ 33 4 2014 467 478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s Vol. 33 No. 4 2014 030006 20 20 N092 O6-092 A 1000-1224 2014 04-0467-12 200 13 Roger Bacon 1214 ~ 1292 14 Berthold Schwarz 20 Luther Carrington

More information

論文集29-1_前6P.indd

論文集29-1_前6P.indd 土木史研究論文集 Vol.29 2010 年 * ** Abstract Fukuchiyama Line, which locates in suburban of Osaka Megalopolis, has performed a part of Japanese trunk railway network. Because it was chosen as a national railway

More information

排版稿.FIT)

排版稿.FIT) 第 30 卷 第 2 期 2015 年 4 月 Journal ofjingdezhen University Vol.30No.2 Apr.2015 弘 扬 陶 瓷 文 化 提 升 名 城 价 值 特 约 栏 目 主 持 人 韩 晓 光 教 授 景 德 镇 是 闻 名 世 界 的 瓷 都, 千 年 不 息 的 窑 火 创 造 了 辉 煌 璀 璨 的 陶 瓷 艺 术, 同 时 也 积 淀 了 博 大

More information

國立高雄大學○○○○○○學系(研究所)(標楷體18號字

國立高雄大學○○○○○○學系(研究所)(標楷體18號字 國 立 高 雄 大 學 都 市 發 展 與 建 築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高 雄 後 勁 地 區 傳 統 民 居 特 徵 之 研 究 The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 of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of Houjing District in Kaohsiung 研 究 生 : 許 輝 隆 撰 指 導 教 授 : 陳 啟

More information

_1_論文封面1.PDF

_1_論文封面1.PDF 96 01 26 (95 7 ) I Abstract The kitchen of the monastery has a refined name fragrance accumulated kitchen. Although it is not the mystical forbidden area, actually is not the place in which numerous

More information

A study on the Fire Safety of Interior Finishes: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Kaohsiung City taken as Examples between the interior design of safety and skill tests of Scholastic. A Thesis Submitted to Institute

More information

1505.indd

1505.indd 上 海 市 孙 中 山 宋 庆 龄 文 物 管 理 委 员 会 上 海 宋 庆 龄 研 究 会 主 办 2015.05 总 第 148 期 图 片 新 闻 2015 年 9 月 22 日, 由 上 海 孙 中 山 故 居 纪 念 馆 台 湾 辅 仁 大 学 和 台 湾 图 书 馆 联 合 举 办 的 世 纪 姻 缘 纪 念 孙 中 山 先 生 逝 世 九 十 周 年 及 其 革 命 历 程 特 展

More information

<D0D0D5FED7A8CFDF2E696E6464>

<D0D0D5FED7A8CFDF2E696E6464>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6 报 导 : 资 源 处 主 任 陆 素 芬 视 是 青 少 年 喜 爱 的 一 门 艺 术 在 孩 子 们 的 成 长 过 程 中, 许 多 优 秀 的 影 影 片 通 过 直 观 的 艺 术 手 段, 感 染 和 鼓 舞 着 青 少 年 选 择 人 生 的 走 向, 获 得 各 种 知 识, 不 断 提 高 综 合 素 质 因 此,

More information

CO 2 以鄰為壑的台灣建築產業

CO 2 以鄰為壑的台灣建築產業 6 20114460台灣綠建築政策的成就 台灣的建築產業消耗了大量的水泥, 也排放了很多的營建廢棄物, 建築物的壽命卻嚴重偏低 建築的環保時代已來臨 1992 199212United Nations Commi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CSD1998 1996 CO 2 以鄰為壑的台灣建築產業 27.22 34 1 6 20114460 7 8 201144604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1 pp. 249-276 19 1 90 6 ** * ** 88 I 2000 8 249 250 19 1 251 1873-1929 1900 1 1902 1 35 1900 1960 7-12 252 19 1 2 3 2 1900 1902 3 2000 129-197 253 4 5 6 4 1902 1962 103 5 Joseph

More information

綠色產業、生活風格與健康論述:有機食品消費之社會文化分析

綠色產業、生活風格與健康論述:有機食品消費之社會文化分析 國 立 台 灣 大 學 建 築 與 城 鄉 研 究 學 報 第 十 九 期 民 國 一 百 零 一 年 六 月 研 究 論 文 第 43 頁 64 頁 Journal of Building and Planning,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umber 19, Jun. 2012, Research, pp. 43-64 消 失 的 理 想 住 宅 方 案 劉 欣

More information

124 第十三期 Conflicts in the Takeover of the Land in Taiwan after the Sino-Japanese War A Case in the Change of the Japanese Names of the Taiwanese Peopl

124 第十三期 Conflicts in the Takeover of the Land in Taiwan after the Sino-Japanese War A Case in the Change of the Japanese Names of the Taiwanese Peopl 123 戰後初期臺灣土地接收的糾紛 以更改日式姓名的臺人遭遇為例 124 第十三期 Conflicts in the Takeover of the Land in Taiwan after the Sino-Japanese War A Case in the Change of the Japanese Names of the Taiwanese People Abstract By Ho Fung-jiao

More information

2005 5,,,,,,,,,,,,,,,,, , , 2174, 7014 %, % 4, 1961, ,30, 30,, 4,1976,627,,,,, 3 (1993,12 ),, 2

2005 5,,,,,,,,,,,,,,,,, , , 2174, 7014 %, % 4, 1961, ,30, 30,, 4,1976,627,,,,, 3 (1993,12 ),, 2 3,,,,,, 1872,,,, 3 2004 ( 04BZS030),, 1 2005 5,,,,,,,,,,,,,,,,, 1928 716,1935 6 2682 1928 2 1935 6 1966, 2174, 7014 %, 94137 % 4, 1961, 59 1929,30, 30,, 4,1976,627,,,,, 3 (1993,12 ),, 2 , :,,,, :,,,,,,

More information

K301Q-D VRT中英文说明书141009

K301Q-D VRT中英文说明书141009 THE INSTALLING INSTRUCTION FOR CONCEALED TANK Important instuction:.. Please confirm the structure and shape before installing the toilet bowl. Meanwhile measure the exact size H between outfall and infall

More information

230 東華漢學 第18期 2013年12月 的瑞兆象徵 而乾隆皇帝的題詩跋語亦可視為其登基六十年的 時代 筆記 三希堂 位處全國政治權力中樞 但 三希堂 所藏不過是前代 所遺而與政治權力無關的三件歷史文物 亦因為如此 三希堂 的設 立本身便有混淆政治文化兩種面貌的可能性 而面對 快雪時晴帖 這位文

230 東華漢學 第18期 2013年12月 的瑞兆象徵 而乾隆皇帝的題詩跋語亦可視為其登基六十年的 時代 筆記 三希堂 位處全國政治權力中樞 但 三希堂 所藏不過是前代 所遺而與政治權力無關的三件歷史文物 亦因為如此 三希堂 的設 立本身便有混淆政治文化兩種面貌的可能性 而面對 快雪時晴帖 這位文 東華漢學 第 18 期 229-274 頁 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華文文學系 2013 年 12 月 王羲之 快雪時晴帖 之 接受 研究 試以乾隆皇帝之題詩跋語為探討對象 陶玉璞 摘要 王羲之 快雪時晴帖 自康熙年間進獻入宮 之後 又陸續獲得王 獻之 中秋帖 王珣 伯遠帖 乾隆十一年 乾隆皇帝遂於養心殿西 暖房闢成一室 易其名曰 三希堂 然而 這位風雅皇帝卻未平等對 待 三希 此從其於 快雪時晴帖

More information

22

22 FLOOR PLANS OF RESIDENTIAL PROPERTIES IN THE DEVELOPMENT FLOOR PLAN OF G/F OF FLAT A (DUPLEX) A AS-BUILT PART PLAN 1 The thickness of the floor slabs (excluding floor finish) of G/F of Flat A (Duplex):

More information

,,,,, 1945,,,,,,,,4,,,,,,,,, ( ), ;, ;,,,? (1992 ) (,1993 ), (1945 4 7 ), () 3,143, ( ) ( ), ( ) :,015 2 15

,,,,, 1945,,,,,,,,4,,,,,,,,, ( ), ;, ;,,,? (1992 ) (,1993 ), (1945 4 7 ), () 3,143, ( ) ( ), ( ) :,015 2 15 ,,,,,,,,,,,,,,,,,,,,,1945 8,1946,,,,,,,, 14 ,,,,, 1945,,,,,,,,4,,,,,,,,, ( ), ;, ;,,,? (1992 ) (,1993 ), (1945 4 7 ), () 3,143, ( ) ( ), ( ) :,015 2 15 2002 1,,,,,, :( ),,,,,,, ;,,,,,,,:,, (1945 8 29 ),

More information

601988 2010 040 113001 2010 8 26 2010 8 12 2010 8 26 15 15 2010 15 0 0 15 0 0 6035 20022007 20012002 19992001 200720081974 1999 2010 20082008 2000 197

601988 2010 040 113001 2010 8 26 2010 8 12 2010 8 26 15 15 2010 15 0 0 15 0 0 6035 20022007 20012002 19992001 200720081974 1999 2010 20082008 2000 197 BANK OF CHINA LIMITED 3988 2010 8 26 ** ** *** # Alberto TOGNI # # # * # 1 601988 2010 040 113001 2010 8 26 2010 8 12 2010 8 26 15 15 2010 15 0 0 15 0 0 6035 20022007 20012002 19992001 200720081974 1999

More information

前 言 一 場 交 換 學 生 的 夢, 夢 想 不 只 是 敢 夢, 而 是 也 要 敢 去 實 踐 為 期 一 年 的 交 換 學 生 生 涯, 說 長 不 長, 說 短 不 短 再 長 的 路, 一 步 步 也 能 走 完 ; 再 短 的 路, 不 踏 出 起 步 就 無 法 到 達 這 次

前 言 一 場 交 換 學 生 的 夢, 夢 想 不 只 是 敢 夢, 而 是 也 要 敢 去 實 踐 為 期 一 年 的 交 換 學 生 生 涯, 說 長 不 長, 說 短 不 短 再 長 的 路, 一 步 步 也 能 走 完 ; 再 短 的 路, 不 踏 出 起 步 就 無 法 到 達 這 次 壹 教 育 部 獎 助 國 內 大 學 校 院 選 送 優 秀 學 生 出 國 研 修 之 留 學 生 成 果 報 告 書 奧 地 利 約 翰 克 卜 勒 大 學 (JKU) 留 學 心 得 原 就 讀 學 校 / 科 系 / 年 級 : 長 榮 大 學 / 財 務 金 融 學 系 / 四 年 級 獲 獎 生 姓 名 : 賴 欣 怡 研 修 國 家 : 奧 地 利 研 修 學 校 : 約 翰 克 普

More information

< D313738B1F5A46CB5C4B773B1B42DB4BFA5C3B8712E706466>

< D313738B1F5A46CB5C4B773B1B42DB4BFA5C3B8712E706466> 2007 3 143 178 1 1 20 2002 3 11-112 2002 22-180 -143- 2 3 4 2 1985 160-179 3 2004 192-210 4 14 1999 3 223-255 -144- (1622) 5 6 (1715) 1703 7 5 1992 135 6 1969 3 1a-b 7 [1897] 6 3 5 195b -145- 8 9 (1756-1766)

More information

:

: A Study of Huangtao : I Abstract Abstract This text focuses on the special contribution of Huangtao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and culture of Fukien, by analyzing the features of Huangtao s thought,

More information

political-legal Max Weber Essays in Sociology

political-legal Max Weber Essays in Sociology 1 / 2 / / 1 2 McCulloch v. State of Maryland Gibbons v. Ogden James C. F. Wang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tics An Introduction New Jersey Prentice all 2002 pp. 161-177 2009 1994 329 107 2012 1 3 1990 4 1956

More information

3 Why would Chen risk ending the recent dance of détente between Taipei and Beijing a dance he has helped choreograph? Political analysts say Chen in

3 Why would Chen risk ending the recent dance of détente between Taipei and Beijing a dance he has helped choreograph? Political analysts say Chen in ) 1 8 3 http://www.president.gov.tw/php-bin/shownews.php4. 2. 2002 8 3 2002 7 21 91 7 22 20027 29 7 21 91 7 31 1 3 Why would Chen risk ending the recent dance of détente between Taipei and Beijing a dance

More information

%

% 38 1 2014 1 Vol. 38No. 1 January 2014 51 Population Research 2010 2010 2010 65 100028 Changing Lineal Families with Three Generations An Analysis of the 2010 Census Data Wang Yuesheng Abstract In contemporary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聖人慶日及節日 五月十一日 聖斐理伯與聖雅各伯 宗徒 慶日 五月二十九日 耶穌升天 節日 五月三十一日 聖母天地元后 慶日 文章分享 淺談拉丁文在天主教會的重要性 緒論 一直以來 教會拉丁語被視為西方文化之基石和羅馬天主教會的官方語言 可是在 近四十年來 這種 天主教徒的特徵 (sensus catholicus) 已從教會禮儀 信友靈修生活 等逐漸褪色 這現象當然與人們 甚至神長和教會機構對拉丁語應用之誤解有關

More information

一 -50-

一 -50- 200 7 2 49 0 試 論 中 國 戲 劇 表 演 的 多 樣 性 200 - -49- 一 -50- -51- -52- 2 2 2 99 3 2-4 -53- 3 4 95 3 5 93 52 29-370 97 434-435 4 77 擡 30-3 97 92-927 -54- 3-55- 90 5 379-439 5 200-5 200 2 4 5 999 304-35 200 2-56-

More information

施工災害防治建築師、各專業技師及承包商責任制度之研究

施工災害防治建築師、各專業技師及承包商責任制度之研究 ABSTRACT Keyword : Construction Disaster, Certification, Professional Liability, Ordinance, Specifications, Regulations, Delphi-Technique. Disaster dur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is something no one likes

More information

YANGTZE RIVER ACADEMIC 2013 4 40 2013 No. 4 Serial No. 40 100081 1960 1992 2004 1974 2004 2000 1 27 2013 4 1992 25 27 1983 1 2006 144 145 2000 111 28 2006 144 2007 28 3330 29 30 2013 4 2006 78 2006 174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22D312DC2B2B4C2AB47A16DC5AAAED1B0F3B5AAB0DDA144A7B5B867A16EB2A4B1B4A277A548AED1A4A4BEC7A5CDB0DDC344ACB0A8D2>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22D312DC2B2B4C2AB47A16DC5AAAED1B0F3B5AAB0DDA144A7B5B867A16EB2A4B1B4A277A548AED1A4A4BEC7A5CDB0DDC344ACB0A8D2> 弘 光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12 期 簡 朝 亮 讀 書 堂 答 問. 孝 經 略 探 以 書 中 學 生 問 題 為 例 趙 詠 寬 彰 化 師 範 大 學 國 文 學 系 博 士 班 研 究 生 摘 要 孝 經 是 十 三 經 中 字 數 最 少 的 經 典, 然 實 踐 性 高, 受 歷 來 帝 王 重 視 但 在 清 末 民 初, 傳 統 思 維 受 到 挑 戰, 被 視 為 維 護

More information

2005 4,,,,,,,,,,,,, (2001 ) ;() ( 1997 ) ; ( 1997 ) ; () (1996 ) ;,: ( 1995 ) ; (1995 ),,,, (J13) (J9) (J10), (J19) (J17) 58

2005 4,,,,,,,,,,,,, (2001 ) ;() ( 1997 ) ; ( 1997 ) ; () (1996 ) ;,: ( 1995 ) ; (1995 ),,,, (J13) (J9) (J10), (J19) (J17) 58 ,,,, 44 %,,,,,,,,,,,, 57 2005 4,,,,,,,,,,,,, (2001 ) ;() ( 1997 ) ; ( 1997 ) ; () (1996 ) ;,: ( 1995 ) ; (1995 ),,,, (J13) (J9) (J10), (J19) (J17) 58 ,,,,,,,,,,, 1945 11 5,, ( ) : ; 1945 11,,,,,:, 1987,802,

More information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致 谢 文 学 是 我 们 人 类 宝 贵 的 精 神 财 富 两 年 半 的 硕 士 学 习 让 我 进 一 步 接 近 文 学,

More information

,20,, ; ;,,,,,,,, 20 30,,,,,, ( 2000 ) ( 2002 ) ( ) ( ) ( ), ( ) :, ;:, ; 20 ( ) (181 ) 185

,20,, ; ;,,,,,,,, 20 30,,,,,, ( 2000 ) ( 2002 ) ( ) ( ) ( ), ( ) :, ;:, ; 20 ( ) (181 ) 185 20 (1900 1930) 20,,,,,, 20,,20, (,50 ),, 90, 184 ,20,, ; ;,,,,,,,, 20 30,,,,,, ( 2000 ) ( 2002 ) ( 2002 6 ) 20 20 40 ( 2002 4 ) ( 2000 2 ), ( 2002 4 ) :, 1995 2 ;:, 1997 3 ; 20 ( 2003 4 ) (181 ) 185 2004

More information

2007 3,, 1981 : :, :,,,, :,,, ( ) ;,, :, : :, :, 1984 : 1999,218 2

2007 3,, 1981 : :, :,,,, :,,, ( ) ;,, :, : :, :, 1984 : 1999,218 2 2007 9 17 3 China s Borderland History and Geography Studies Sep12007 Vol117 No13 :,1964 : 1, 100006,20 20 40,,,, 1938 1941 1946 1997 1995 1 2007 3,, 1981 : :, :,,,, :,,, ( ) ;,, :, : 1981 4 :, :, 1984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991201--蕭慧媛--327-348.doc

Microsoft Word - 991201--蕭慧媛--327-348.doc 蕭 慧 媛 南 亞 技 術 學 院 觀 光 與 休 閒 事 業 管 理 系 摘 要 傳 統 中 國 戲 曲 演 出 大 都 與 里 社 酬 神 有 關, 酬 神 演 戲 可 說 從 來 已 久 戲 曲 戲 班 和 戲 園 最 早 開 始 於 北 宋 末 年 的 戲 文 和 南 戲 而 讓 戲 曲 演 出 成 為 假 酬 神 真 自 娛, 且 盛 況 空 前 則 非 明 代 莫 屬 明 中 晚 期 後,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7 i Abstract Under the globalization trend even the still growing industry of Taiwan Biopharmaceutical will meet the same developing rule Many of the Biotechnology or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are not satisfied

More information

33 3 2014 285 297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s Vol. 33 No. 3 2014 210008 N092 P1-092 A 1000-0224 2014 03-0285-13 0 1437 ~ 1442 1 1261 1931 1 2 2014-03-12 2014-05-09 1943 1971 11020302 286

More information

2010/

2010/ Abstract T 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mposition mutual relationship and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of individual family network family and kinship circle family. According to this study individual family

More information

【摘要】

【摘要】 RUC-BK-101-110204-11271343 TCL 2001 11271343 2005 4 1 2004 TCL 2004 TCL TCL TCL TCL TCL A TCL TCL TCL TCL 2 Look back the 2004, China's stock market is not all calm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year TCL group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1月電子報1130.doc

Microsoft Word - 11月電子報1130.doc 發 行 人 : 楊 進 成 出 刊 日 期 2008 年 12 月 1 日, 第 38 期 第 1 頁 / 共 16 頁 封 面 圖 話 來 來 來, 來 葳 格 ; 玩 玩 玩, 玩 數 學 在 11 月 17 到 21 日 這 5 天 裡 每 天 一 個 題 目, 孩 子 們 依 據 不 同 年 段, 尋 找 屬 於 自 己 的 解 答, 這 些 數 學 題 目 和 校 園 情 境 緊 緊 結

More information

05 0 No. 05 Vol. 0 970 00006 DOI:0.6/j.cnki.qhdz.0090 paradigm 96 0 970 0 980 979 5 6 980 5 6 980 979 979 998 980 0 988 57 0 6 99 988 979 980 99 99 978 990 988 6 6 995 60 0 980 99 7 995 5 Modern China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 ED1EEBAEAC1D2A3A8BFECD1B6A3A93131A3A831B2CA2D A3A92DB9E3D6DDA1B0CAAEC8FDD0D0A1B1B5D8C3FBCEC4BBAFB5C4BFBCBEBFD3EBC0FBD3C32E646F63>

<4D F736F F D ED1EEBAEAC1D2A3A8BFECD1B6A3A93131A3A831B2CA2D A3A92DB9E3D6DDA1B0CAAEC8FDD0D0A1B1B5D8C3FBCEC4BBAFB5C4BFBCBEBFD3EBC0FBD3C32E646F63> TROPICAL GEOGRAPHY 竑 竑 [2]52 [3] 1685 1 枏 738 0 100 500 1000 m Fig.1 Distribution of Guangzhou Thirteen Hongs relics 0 10 50 100 m Fig.2 珠 江 The core area of Guangzhou Thirteen Hongs relics 739 Fig.3 Historic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2303130C4EAC0EDB9A4C0E04142BCB6D4C4B6C1C5D0B6CFC0FDCCE2BEABD1A15F325F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2303130C4EAC0EDB9A4C0E04142BCB6D4C4B6C1C5D0B6CFC0FDCCE2BEABD1A15F325F2E646F63> 2010 年 理 工 类 AB 级 阅 读 判 断 例 题 精 选 (2) Computer mouse How does the mouse work? We have to start at the bottom, so think upside down for now. It all starts with mouse ball. As the mouse ball in the bottom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42DA950A9FABBF62DA56AA8E5A4E5BEC7A4A4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42DA950A9FABBF62DA56AA8E5A4E5BEC7A4A42E646F63> 台 南 科 大 學 報 第 26 期 人 文 管 理 頁 167-186 中 華 民 國 96 年 9 月 古 典 文 學 中 具 功 名 仕 宦 意 象 的 植 物 及 其 文 化 意 涵 探 討 以 槐 紫 薇 柏 桂 為 例 周 明 儀 台 南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講 師 摘 要 在 科 舉 盛 行 於 中 國 的 一 千 三 百 年 中, 追 求 功 名 可 說 是 社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台灣舞獅歷史發展脈絡之探析…全文

Microsoft Word - 台灣舞獅歷史發展脈絡之探析…全文 1 1 73 2 3 4 5 2003 p259 2 7 1997 p136 3 4 17 53 20 165~167 74 1064 5 ( ) 26 6 7 8 < > 37 39 37.1p4 40 9 10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1887 17 ~ 1962 小譃竟成生死 53 54 55 皷角鬧西皮 11 : 56 金獅献瑞慶春王 燈明花市艶風光 58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A Surve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vorable Local Conditions and Field, as well as the Artistic Decoration of Street Taking Hai An Road of Tainan City for Example Abstract It has been several decades

More information

瑏瑠 % 瑏瑡 % % 瑏瑢 19

瑏瑠 % 瑏瑡 % % 瑏瑢 19 * 1961 1963 1 2 3 4 5 1958 1965 200433 chen_xi@ fudan. edu. cn * 2015M570320 1 2 3 4 2000 4 2001 6 1999 1 1999 5 5 1961 1963 2003 2007 7 140 1 2 3 4 5 20 50 20 6 20 50 1957 200 7 1958 11 11 8 9 1958 3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IP006SCH Uni-edit Writing Tip - Presentperfecttenseandpasttenseinyourintroduction readytopublish

Microsoft Word - TIP006SCH Uni-edit Writing Tip - Presentperfecttenseandpasttenseinyourintroduction readytopublish 我 难 度 : 高 级 对 们 现 不 在 知 仍 道 有 听 影 过 响 多 少 那 次 么 : 研 英 究 过 文 论 去 写 文 时 作 的 表 技 引 示 巧 言 事 : 部 情 引 分 发 言 该 生 使 在 中 用 过 去, 而 现 在 完 成 时 仅 表 示 事 情 发 生 在 过 去, 并 的 哪 现 种 在 时 完 态 成 呢 时? 和 难 过 道 去 不 时 相 关? 是 所 有

More information

985 Journal of CUPL No.2 A Bimo nt hly Mar ch 2 0 1 0 ABSTRACTS Getting to the Root and Compromising China with the West: Rebuilding the Chinese Legal System 5 Yu Ronggen /Professor,

More information

BB.pdf

BB.pdf 編輯手札 人乘佛刊走過三十個年頭 誠屬不易 自從 聖開上人於1979年創建慈光山首座道場 同年發 行 人乘佛刊 雜誌以來 30載歲月 無論道場或人刊 都 歷經了各種無常際遇 人刊形態從早期的32開單色印刷 到 16開印行 再改為25開 從單月刊改為雙月刊 以至於今的 季刊方式發行 現今亦同步發行網路版的人刊電子報 未來 因應潮流 方便傳法 人刊朝向數位的蛻變與進化 更是 不可避免的趨勢 大願法師在本期專題

More information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本科学年论文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本科学年论文 RUC-BK-113-110204-11271374 2001 11271374 1 Nowadays, an enterprise could survive even without gaining any profit. However, once its operating cash flow stands, it is a threat to the enterprise. So, operating

More information

第四章 东正教 俄中关系之意义再被稀释的重要因素

第四章 东正教 俄中关系之意义再被稀释的重要因素 2010 年 第 5 期 俄 罗 斯 研 究 No. 5, Oct. 2010 总 第 165 期 Russian Studies Gen. No. 165 无 处 不 在 的 身 影 东 正 教 介 入 俄 罗 斯 社 会 政 治 生 活 试 析 林 精 华 内 容 提 要 东 正 教 在 俄 国 远 不 只 是 一 种 宗 教, 而 是 俄 罗 斯 文 化 传 承 的 重 要 载 体, 在 后

More information

國 史 館 館 刊 第 23 期 Chiang Ching-kuo s Educational Innovation in Southern Jiangxi and Its Effects (1941-1943) Abstract Wen-yuan Chu * Chiang Ching-kuo wa

國 史 館 館 刊 第 23 期 Chiang Ching-kuo s Educational Innovation in Southern Jiangxi and Its Effects (1941-1943) Abstract Wen-yuan Chu * Chiang Ching-kuo wa 國 史 館 館 刊 第 二 十 三 期 (2010 年 3 月 ) 119-164 國 史 館 1941-1943 朱 文 原 摘 要 1 關 鍵 詞 : 蔣 經 國 贛 南 學 校 教 育 社 會 教 育 掃 盲 運 動 -119- 國 史 館 館 刊 第 23 期 Chiang Ching-kuo s Educational Innovation in Southern Jiangxi and

More information

D A

D A 2015 4 D822.333 A 0452 8832 2015 4 0014-12 14 The Second ASEAN Regional Forum: The ASEAN Regional Forum, A Concept Paper, in ASEAN Regional Forum Documents Series 1994-2006, ASEAN Secretariat, Jakarta,

More information

chr82-06DuanW.hwp

chr82-06DuanW.hwp 上 海 小 三 線 建 設 在 縣 域 分 佈 特 點 的 歷 史 地 理 考 察 - 以 安 徽 省 寧 國 縣 为 例 - 段 偉 ( 中 國 復 旦 大 學 ) Ⅰ. 序 言 Ⅱ. 上 海 小 三 線 建 設 的 選 址 與 寧 國 縣 的 區 位 Ⅲ. 小 三 線 企 事 業 單 位 在 寧 國 縣 的 分 佈 Ⅳ. 改 造 後 的 寧 國 縣 小 三 線 建 設 與 城 鎮 發 展 Ⅴ.

More information

地質調査研究報告/Bulletin of the Geological Survey of Japan

地質調査研究報告/Bulletin of the Geological Survey of Japan Shigeru Suto, Takayuki Inomata, Hisashi Sasaki and Sakae Mukoyama (2007) Data base of the volcanic ash fall distribution map of Japan. Bull. Geol. Surv. Japan, vol. 58(9/10), p.261-321, 8 figs, 2 tables,

More information

瑏瑡 B ~ 瑏瑡

瑏瑡 B ~ 瑏瑡 210093 1200 K928. 6 A 1005-605X 2014 04-0059- 10 The Taihu Lake Basin in the Regional History Study Jiangnan or West Zhejiang GAO Yi - fan FAN Jin - min History Department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More information

A Study of Su Hsuei-Lin s Painting Based on the Literati Painting Prototype Wu Rong-Fu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A Study of Su Hsuei-Lin s Painting Based on the Literati Painting Prototype Wu Rong-Fu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2007 4 131-170 prototype theory 131 A Study of Su Hsuei-Lin s Painting Based on the Literati Painting Prototype Wu Rong-Fu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More information

,, ,,,,,,,,,,,,,,,,,,,,,,, :,, (1991 ) ; ( ),, :,, 1947,18 :,,71 :,,71,1991,332 81

,, ,,,,,,,,,,,,,,,,,,,,,,, :,, (1991 ) ; ( ),, :,, 1947,18 :,,71 :,,71,1991,332 81 1933 1934,,,,,,,,,,, 1933 1934,, 1,,,,,, 1,, 80 ,, 1933 7,,,,,,,,,,,,,,,,,,,,,,, :,, (1991 ) ; ( 1996 2 ),, :,, 1947,18 :,,71 :,,71,1991,332 81 2003 5,,,,,,,,, ;,,,,,,,,,,,,,,,,,,,,,,, (1933 9 10 ),: 2,,

More information

99 學年度班群總介紹 第 370 期 班群總導 陳怡靜 G45 班群總導 陳怡靜(河馬) A 家 惠如 家浩 T 格 宜蓁 小 霖 怡 家 M 璇 均 蓁 雴 家 數學領域 珈玲 國燈 370-2 英領域 Kent

99 學年度班群總介紹 第 370 期 班群總導 陳怡靜 G45 班群總導 陳怡靜(河馬) A 家 惠如 家浩 T 格 宜蓁 小 霖 怡 家 M 璇 均 蓁 雴 家 數學領域 珈玲 國燈 370-2 英領域 Kent 2010 年 8 月 27 日 出 刊 精 緻 教 育 宜 蘭 縣 公 辦 民 營 人 國 民 中 小 學 財 團 法 人 人 適 性 教 育 基 金 會 承 辦 地 址 : 宜 蘭 縣 26141 頭 城 鎮 雅 路 150 號 (03)977-3396 http://www.jwps.ilc.edu.tw 健 康 VS. 學 習 各 位 合 夥 人 其 實 都 知 道, 我 是 個 胖 子, 而

More information

2011 6 2 3 4 6 13 5 6 1969 6 5 7 20 7 8 9 6 p. 195 1969 100 70 2 3000 800 60 10 1 11 8 13 25 3 10 p. 103 20 12 1969 8 18 8 27 9 16 1 1969 6 6 3 15 5 3

2011 6 2 3 4 6 13 5 6 1969 6 5 7 20 7 8 9 6 p. 195 1969 100 70 2 3000 800 60 10 1 11 8 13 25 3 10 p. 103 20 12 1969 8 18 8 27 9 16 1 1969 6 6 3 15 5 3 2011 11 Nov. 2011 18 6 Contemporary China History Studies Vol. 18 No. 6 1969 10 E297. 5 K27 D652 A 1005-4952 2011 06-0071 -11 1969 10 1 1969 3 20 60 3 15 1 4 2011-05 - 12 100091 1 3 5 3 15 1969 3 18 1969

More information

BC04 Module_antenna__ doc

BC04 Module_antenna__ doc http://www.infobluetooth.com TEL:+86-23-68798999 Fax: +86-23-68889515 Page 1 of 10 http://www.infobluetooth.com TEL:+86-23-68798999 Fax: +86-23-68889515 Page 2 of 10 http://www.infobluetooth.com TEL:+86-23-68798999

More information

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

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 -- IEMBA 3 ii 4W2H Who( ) When( ) What( ) Why( ) How much( ) How to do( ) iii Abstract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an be regard as one of the knowledge-intensive industries. Designing a sales promotion for

More information

封面

封面 題 目 : 符 號 學 視 角 下 的 雙 十 一 購 物 狂 歡 節 的 現 象 研 究 Title: Double Eleventh Shopping Spre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iotics 姓 名 Name 學 號 Student No. 學 院 Faculty 課 程 Program 專 業 Major 指 導 老 師 Supervisor 日 期 Date

More information

文档 9

文档 9 : : :2001 5 10 :2001 6 10 : < > :Rudimental Studies on A Classified and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f Books on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 : :K2904.6 Yu Shaosong A classified and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f Books

More information

東吳大學

東吳大學 律 律 論 論 療 行 The Study on Medical Practice and Coercion 林 年 律 律 論 論 療 行 The Study on Medical Practice and Coercion 林 年 i 讀 臨 療 留 館 讀 臨 律 六 礪 讀 不 冷 療 臨 年 裡 歷 練 禮 更 老 林 了 更 臨 不 吝 麗 老 劉 老 論 諸 見 了 年 金 歷 了 年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顏 鸝 慧 人 社 科 院 / 人 文 藝 術 教 學 中 心 摘 要 飲 茶 的 起 源, 歷 來 眾 說 紛 紜, 根 據 文 獻 資 料 顯 示, 在 唐 代 之 前, 飲 茶 只 是 一 種 區 域 性 的 生 活 風 俗 然 西 漢 時 已 有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顏 鸝 慧 人 社 科 院 / 人 文 藝 術 教 學 中 心 摘 要 飲 茶 的 起 源, 歷 來 眾 說 紛 紜, 根 據 文 獻 資 料 顯 示, 在 唐 代 之 前, 飲 茶 只 是 一 種 區 域 性 的 生 活 風 俗 然 西 漢 時 已 有 明 新 科 技 大 學 校 內 專 題 研 究 計 畫 成 果 報 告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A Study of Chinese Tea Poetry and The Tea Rule of Poet 計 畫 類 別 : 整 合 型 計 畫 個 人 計 畫 計 畫 編 號 : MUST- 97- 人 藝 -02 執 行 期 間 : 97 年 03 月 01 日 至 97 年

More information

3戴文鋒-人文.indd

3戴文鋒-人文.indd 國 立 臺 南 大 學 南大學報 第39卷第2期人文與社會類 民國94年 41 66 41 臺灣媽祖 抱接砲彈 神蹟傳說試探 戴文鋒 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 摘 要 二次大戰期間與終戰之後 臺灣各地許多媽祖廟宇 紛紛出現了在二次大戰期間媽祖曾經 顯靈抱接住盟軍所投擲砲彈 因而保住了當地人的生命財產安全的神蹟傳說 二次大戰美軍轟 炸臺灣時 臺灣民間所盛傳的媽祖靈驗事蹟 雖然甚為誇張 但至今仍有信徒

More information

0 000 00 70 7 80 000 % 90 00 7 80 0 7 000 000 7 9 0 0 7 7 8 Gorgoroon 000 8 8 7 8 9 99 7 7 008 9 E. H. Blair and J. A. Robertson The Philippine Island

0 000 00 70 7 80 000 % 90 00 7 80 0 7 000 000 7 9 0 0 7 7 8 Gorgoroon 000 8 8 7 8 9 99 7 7 008 9 E. H. Blair and J. A. Robertson The Philippine Island 0 7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No. Jul. 0 郭 卫 东 0087 K 0 A 000-99 0 0-0- 8 8 7 79 8 00 00 0 9 00 00 000 00 000 00 000 0 9 00 97 7 00 Nassau 7 000 0 08 000 00 Trumball

More information

89???????q?l?????T??

89???????q?l?????T?? 華 興 電 子 報 第 89 期 民 國 102 年 01 月 12 日 出 刊 網 址 :www.hhhs.tp.edu.tw 發 行 人 : 高 宏 煙 總 編 輯 : 蕭 慶 智 董 大 鋼 許 莙 葇 王 雅 慧 主 編 : 賴 怡 潔 編 輯 群 : 周 慧 婷 陳 怡 君 陳 玫 禎 楊 雅 惠 郭 孟 平 伍 玉 琪 林 冠 良 林 淑 惠 賴 姿 潔 王 思 方 102 年 01 月

More information

:(104 :(104 )24:00 )~ :104 )~ )15:00~17:00 )08:00 :http://w3.tnfsh.tn.edu.tw/tn104sea) :http://w3.tnfsh.tn.edu.tw/tn104sea :http://w3.tnfsh.tn.edu.tw/

:(104 :(104 )24:00 )~ :104 )~ )15:00~17:00 )08:00 :http://w3.tnfsh.tn.edu.tw/tn104sea) :http://w3.tnfsh.tn.edu.tw/tn104sea :http://w3.tnfsh.tn.edu.tw/ 核 准 文 號 : 教 育 部 教 育 部 104 年 2 月 12 日 臺 教 授 國 字 第 1040017931C 號 函 備 查 104 年 2 月 12 日 臺 教 授 國 字 第 1040017931D 號 函 核 定 臺 南 區 104 學 年 度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特 色 招 生 聯 合 考 試 分 發 入 學 簡 章 主 委 學 校 : 國 立 臺 南 第 一 高 級 中 學

More information

台 灣 人 權 學 刊 第 三 卷 第 三 期 他 還 接 受 教 育 部 的 委 託, 長 年 擔 任 中 央 層 級 的 人 權 教 育 輔 善 團 的 指 導 教 授, 至 今 已 有 多 年 我 雖 然 不 是 很 了 解 為 什 麼 他 可 以 一 邊 承 擔 教 育 部 賦 予 的 任

台 灣 人 權 學 刊 第 三 卷 第 三 期 他 還 接 受 教 育 部 的 委 託, 長 年 擔 任 中 央 層 級 的 人 權 教 育 輔 善 團 的 指 導 教 授, 至 今 已 有 多 年 我 雖 然 不 是 很 了 解 為 什 麼 他 可 以 一 邊 承 擔 教 育 部 賦 予 的 任 人權教育在台灣的推動及其進取之道 但昭偉 台北市立大學教育系教授 摘要 2016 年台灣的大選結果 素來對人權倡議有較多同情的民主進步黨取得政權 假如這曾提出以人權立國的政黨重新要來推動人權教育 並期許以人權政策和 國際社會接軌 他們在人權教育的推動上究竟應該採取什麼樣的作為才會最有 效 在這篇論文中 本文作者先交待從 2000 年到 2015 年當中兩個執政黨在人 權教育上的作為 在交待過程中 作者從教育理論和實踐工作者的觀點來評述

More information

ABSTRACT Wu Garden, which was erected by Wu Family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Dao Guang ( 道 光 ) of the Qing dynasty ( 清 朝 )in downtown area of nowada

ABSTRACT Wu Garden, which was erected by Wu Family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Dao Guang ( 道 光 ) of the Qing dynasty ( 清 朝 )in downtown area of nowada 國 立 台 灣 大 學 建 築 與 城 鄉 研 究 學 報 第 十 六 期 民 國 九 十 九 年 十 二 月 研 究 論 文 第 17 頁 37 頁 Journal of Building and Planning,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December 15, Dec. 2010, Research, pp.17-37 吳 園 : 邊 陲 內 地 富 庶 氣 勢

More information

2004 5,,,,,,,,,, :,,,,,,,,,,,,,,, ,,9 12,,,,,,,,,,,,, : 4, 1958, (), 1987,417 (),7, 32

2004 5,,,,,,,,,, :,,,,,,,,,,,,,,, ,,9 12,,,,,,,,,,,,, : 4, 1958, (), 1987,417 (),7, 32 1901,, ( ),,,,,,,,, 19 90,,, (),189, 31 2004 5,,,,,,,,,, :,,,,,,,,,,,,,,, 1901 7 13,,9 12,,,,,,,,,,,,, : 4, 1958,4672 58 (), 1987,417 (),7, 32 ,,,,,,,, 10,,,,,,,;,,, ; :,, ( 1988 2000 1991 3, ),,, ( 115,1988

More information

wedding calendar

wedding calendar W TAIPEI PRESENTS YOUR WEDDING YOUR WAY W SELECTED WEDDING DAY W JANUARY FEBRUARY MARCH APRIL 4 5 6 4 5 6 7 7 8 9 10 11 12 13 8 9 10 11 12 13 14 14 15 16 17 18 19 20 15 16 17 18 19 20 21 21 22 23 24 25

More information

has become a rarity. In other words, the water resources that supply the needs in Taiwan depend crucially on the reservoirs built at least more than t

has become a rarity. In other words, the water resources that supply the needs in Taiwan depend crucially on the reservoirs built at least more than t 臺 灣 水 利 第 64 卷 第 1 期 民 國 105 年 3 月 出 版 Taiwan Water Conservancy Vol. 64, No. 1, March 2016 論 台 灣 水 資 源 開 發 的 必 要 性 The Essentiality of Water Resource Development in Taiwan * 虞 國 興 GWO-HSING YU 淡 江 大 學

More information

穨CY03519.PDF

穨CY03519.PDF 519544 519 * * CY03517- 520 519544 521 * 1987 76 ( 86) 1993 1995 * 522 ( 86 87) 20 ( 1991) 523 1 1 524 1949 22 3 5 ( 86) 1. 2. 3. 4. ( 72) ( 1993 1997) 525 34 5 4 10 34 2 526 134 2 2 527 19 ( 1996) ( 19881991)

More information

1

1 行 政 院 國 家 科 學 委 員 會 獎 勵 人 文 與 社 會 科 學 領 域 博 士 候 選 人 撰 寫 博 士 論 文 成 果 報 告 八 0 年 代 後 台 灣 散 文 之 家 國 書 寫 研 究 核 定 編 號 :NSC 98-2420-H-006-003-DR 獎 勵 期 間 :98 年 08 月 01 日 至 99 年 07 月 31 日 執 行 單 位 :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Rebuilding The Golden Town Everyday Life and Space at Jin-gua-shi 1897-1987.. ABSTRACT Rebuilding The Golden Town Everyday Life and Space at Jin-gua-shi ABSTRACT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formation of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