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結論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第六章 結論"

Transcription

1 Title 李 白 杜 甫 登 高 望 遠 詩 硏 究 Author(s) Cheung, Hon-ching.; 張 漢 靑 Citation Cheung, H. [ 張 漢 靑 ]. (1999). Li Bo Du Fu deng gao wang yuan shi yan jiu = A study on "climbing to a height" poems by Li Bo ( ) and Du Fu ( ). (Unpublished thesis).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okfulam, Hong Kong SAR. Retrieved from Issued Date 1999 URL Rights The author retains all proprietary rights, (such as patent rights) and the right to use in future works.

2 第一章 引言 第一章 引言 一.緣起 在我國浩瀚的詩歌的海洋中 以登高望遠為題材的詩作 委實不 少 日本學者曾就這題材 進行過有系統的研究 發表過不少文章 黎活仁 教授在 唐詩三百首的登高詩 1一文中 曾將日人 的研究成果 加以介紹 黎教授指出 據日本學者的研究 中國的登高詩的主題可歸納為 七種模式 1.懷鄉 2.神秘儀式的表現 3.懷才不遇 4.登高表現忠 君愛國之思 5.尋隱者不遇 6.悲秋 7.重九登高 懷鄉 是指游子 征人懷念故鄉 懷鄉除懷念鄉土家園外 往往亦指懷念故鄉裏的親人 這一模式 最早的例子可見於 詩經 陟岵 陟彼岵兮 瞻望父兮 2和 卷耳 陟彼高岡 我馬玄 黃 3 亦見於 楚辭 哀郢 登大墳以遠望兮 聊以舒吾憂心 4 神秘儀式的表現 這一模式見於 詩經 的 般 這詩寫周 武王巡狩四方 途中登山祭祀 並與諸侯會面 這種向神明禱告的儀 式 帶有神秘的色彩 後來演變為天子巡狩並在高處祭祀的制度 詩 經 鄘風 定之方中 和 大雅 公劉 都可以見到這種表現 懷才不遇 這一模式 在唐詩中例子甚多 諸如李瑞 黎活仁 唐詩三百首 的登高詩 王靜芝先生八秩壽慶論文集 王 靜芝先生八秩壽慶籌備委員會 台北 輔仁大學中文系所 1995 頁 朱熹 詩集傳 香港 中華書局 1961 頁 65 3 朱熹 詩集傳 頁 4 4 朱熹 楚辭集注 上海 古籍出版社 1979 頁 82 1

3 李 白 杜 甫 登 高 望 遠 詩 研 究 第 一 章 引 言 的 別 恨 轉 深 何 處 寫, 前 程 唯 有 一 登 樓 ( 宿 淮 浦 憶 司 馬 文 明 5 ); 儲 光 羲 (707- 約 760) 的 少 年 自 古 未 得 意, 日 暮 蕭 條 登 古 台 ( 登 戲 馬 臺 6 ) 登 高 表 現 忠 君 愛 國 之 思 這 模 式 表 示 士 人 雖 然 身 在 江 湖, 但 心 存 魏 闕, 登 高 遠 望 時, 流 露 愛 國 愛 民 的 情 懷 這 模 式 最 早 可 見 於 楚 辭 ; 屈 原 ( 前 340 左 右 - 前 278 左 右 ) 登 高 望 遠 之 時, 往 往 表 現 出 睠 顧 楚 國, 繫 心 懷 王 的 思 緒 尋 隱 者 不 遇 這 主 題 在 三 國 時 代 開 始 出 現, 這 大 概 與 老 莊 思 想 流 行, 士 大 夫 喜 歡 自 然 山 水 有 關, 由 此, 產 生 了 大 量 遊 覽 詩 隱 逸 詩 遊 仙 詩 ; 這 類 詩 有 些 題 材 是 描 述 詩 人 登 山 尋 訪 僧 侶 處 士 隱 士 不 遇 的 經 過 魏 知 古 ( ) 玄 元 觀 尋 李 先 生 不 遇 是 一 典 型 悲 秋 這 主 題, 自 宋 玉 ( 前 290 左 右 - 前 223 左 右 ) 九 辯 以 來 一 直 支 配 著 中 國 文 學 的 發 展, 至 杜 甫 ( ) 的 登 高, 達 到 悲 秋 的 高 潮 重 九 登 高 這 主 題, 自 桓 景 登 高 避 災 之 後 就 出 現 了, 歷 代 以 此 為 題 的 詩 作 不 少 唐 朝 是 我 國 詩 歌 最 盛 的 一 個 朝 代, 而 李 白 ( ) 杜 甫 ( ) 是 唐 代 詩 壇 巨 擘, 兩 人 也 曾 寫 過 為 數 不 少 的 登 高 望 遠 詩 本 文 嘗 試 將 李 杜 的 登 高 望 遠 詩 加 以 剖 析, 以 了 解 他 們 登 高 望 遠 時 所 披 露 的 思 想 感 情 以 及 此 類 詩 作 的 藝 術 特 色, 同 時 亦 運 用 上 述 七 種 模 式, 檢 視 李 杜 詩, 看 看 以 李 杜 的 才 情, 詩 歌 的 主 題 是 否 亦 不 離 這 些 模 式 至 於 何 謂 登 高? 本 文 所 指 的 登 高 定 義 為 何? 此 處 略 作 說 明 登 高 一 般 是 指 登 山 而 言, 但 本 文 所 指 的 登 高 取 義 較 廣, 5 全 唐 詩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59), 頁 全 唐 詩, 頁

4 第一章 引言 舉凡登山 登塔 登樓 登臺7 總之 有由低處登向高處的意思 就算作 登高 所以 本文所選的詩 除了詩題或詩本身有上述字 眼外 如果詩歌的內容 顯示有從低處走向高處的意思 由高處望遠 亦算作登高望遠詩 李白除詩之外 亦善於寫賦和詞 賦具半詩半文的特點 詞亦講 究平仄與協韻 從廣義的角度來說 也算是詩 所以本文所選用的材 料 除詩之外亦包括李白的賦和詞 二.古人登高的原因 古人為甚麼喜歡登高望遠呢 黎活仁教授認為是一個傳統的習 慣 他說 中國士大夫有登上高處然後把自己心情形諸諷詠習慣 而且 這種傳統由來久遠 韓詩外傳 有這樣的話 君子登高必賦 陶潛 也有 春秋多佳日 登高賦新詩 移居 之句 8 韓詩外傳 一書曾記載孔子和子路 子貢 顏淵弟子三人同遊 景山 在景山上 孔子對弟子說 君子登高必賦 9 為甚麼君子要 7 杜甫有一首詩是用 登高 二字作詩題 其中有 百年多病獨登臺 句 可見 杜甫當時登臺也當作是登高 參看仇兆鰲 頁 黎活仁 唐詩三百首 的登高詩 頁 孔子說完 君子登高必賦 這話之後 隨即要求三人述志 由此可知 孔子所 謂 賦 當時是指 述志 而言 與陶淵明的 登高賦新詩 的 賦 字含義不 3

5 李 白 杜 甫 登 高 望 遠 詩 研 究 第 一 章 引 言 登 高 必 賦, 孔 子 卻 無 進 一 步 的 說 明 陶 淵 明 自 稱 性 本 愛 丘 山 ( 歸 園 田 居 10 ), 而 登 高 最 能 得 睹 山 川 之 美, 所 以, 他 能 養 成 登 高 的 習 慣 大 概 是 由 於 本 性 使 然 登 高 除 了 是 習 慣 之 外, 瞿 明 剛 (1963-) 認 為 登 高 源 於 上 古 的 祭 祀 儀 式 和 重 九 登 高 的 習 俗 古 人 祭 祀 之 時 有 機 會 登 山 望 遠, 人 們 喜 愛 山 川 之 美 的 天 性, 也 自 然 地 萌 發 出 來, 並 隨 之 產 生 一 種 登 山 覽 遠 的 愛 好 或 衝 動 重 九 登 高 的 故 事, 據 南 朝 吳 均 ( ) 的 續 齊 諧 記 記 載 : 傳 說 費 長 房 有 一 日 告 訴 跟 自 己 學 道 的 桓 景, 說 他 家 將 有 災 禍, 宜 舉 家 登 高, 臂 繫 茱 萸, 且 飲 菊 花 酒, 便 可 止 禍 事 實 果 真 應 驗 了 預 言, 自 此 重 九 登 高 之 習 遂 成 民 俗 11 此 外, 古 人 登 高 的 原 因, 我 想 一 般 而 言, 應 該 還 有 兩 個 : 其 一 就 是 登 高 遠 望 可 以 消 愁 張 法 在 中 國 文 化 與 悲 劇 意 識 一 書 中 指 出 中 國 悲 劇 意 識 的 消 解 因 素, 大 致 可 列 出 四 種 : 仙 自 然 酒 和 夢 自 然 是 消 解 悲 劇 意 識 的 其 中 一 種 因 素, 氣 韻 生 動 的 自 然 可 向 失 意 的 人 昭 示 一 種 新 的 人 生 觀, 使 失 意 的 人 轉 悲 為 樂 12 張 法 這 看 法 不 無 道 理, 試 想, 當 詩 人 心 緒 不 寧 之 時, 倚 欄 望 遠, 見 景 物 遼 闊, 山 河 無 盡, 鬱 結 在 心 中 的 愁 緒 會 不 期 然 地 散 諸 於 外, 塗 染 於 山 川 景 物 之 上, 而 不 復 存 留 試 看 下 面 的 例 子 李 白 的 登 錦 城 散 花 樓 : 盡 相 同 可 參 考 魏 達 純 韓 詩 外 傳 譯 注, 頁 逯 欽 立 ( ): 陶 淵 明 集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79), 頁 參 看 瞿 明 剛 : 試 論 中 國 文 學 的 登 高 主 題, 中 國 古 代 近 代 文 學 研 究 第 5 期, 1994 年 5 月, 頁 張 法 : 中 國 文 化 與 悲 劇 意 識 ( 北 京 : 中 國 人 民 大 學 出 版 社,1989), 頁

6 第一章 引言 日照錦城頭 朝光散花樓 金窗夾繡戶 珠箔懸銀鉤 飛梯 綠雲中 極目散我憂 暮雨向三峽 春江繞雙流 今來一登望 如上九天遊 13 作者登樓觀景之後 跟著說 極目散我憂 可知望景就能夠散愁 而杜甫在 寄題江外草堂 一詩則說 我生性放誕 雅欲逃自然 嗜酒愛風竹 卜居必林泉 14 在 卜居 後遊 兩詩有這樣的句子 浣花溪水水西頭 主人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塵事 更有澄江銷客愁 卜居 15 寺憶曾遊處 橋憐再渡時 江山如有待 花柳更無私 野潤煙光薄 沙暄日色遲 客愁全為減 捨此復何之 後 遊 王琦 李太白集註 上海 古籍出版社 1992 頁 仇兆鰲 頁 仇兆鰲 頁 289 5

7 第一章 引言 可見杜甫愛村居 愛賞景 村居生活 自然風景可以消解他作客之愁 登高可一覽無遺 是觀賞風景的最佳方法 杜甫喜愛登高望遠 原因相信亦在此 他在 發秦州 一詩也曾這樣說 應接非本性 登 臨未銷憂 17 登臨望景在杜甫來說是消憂的方法 這一次不能消憂 大概是有其他因素了 漢樂府 悲歌 一詩中有兩句 悲歌可以當 哭 遠望可以當歸 18 懷念遠人的心情是苦惱的 可是登高望遠之 後可以得到一點慰藉 感情可以得到宣洩 這些例子都足以說明登高 望景可以消愁 其二就是登高可以令人心神舒暢 試想 一個人登上高山 或處 身高樓 居高臨下 視野無礙 遠近景物 盡收眼底 或見 千里鶯 啼綠映紅 水村山閣酒旗風 杜牧 江南春絕句 19 或睹 縈 清繚白 外與天際 四望如一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遊記 20 面對如斯美景 通常胸懷會為之一曠 精神會為之一振 所以古人旅 遊 往往要到 山之顛 水之湄 大概就是這個原因 以李白為例 下面選自不同作品的散亂的詩句可見到李白登高之樂 登高遠望形神開 魯郡堯祠送竇明府薄華還西京 21 平明登日觀 舉手開雲關 精神四飛揚 如出天地間 遊 16 仇兆鰲 頁 仇兆鰲 頁 逯欽立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頁 全唐詩 頁 柳宗元 柳河東集 上海 中華書局 頁 王琦 頁 303 6

8 第一章 引言 泰山 22 人生達命豈暇愁 且飲美酒登高樓 梁園吟 23 登高遠望可以令人豁然開朗 精神飛揚 登高之樂 與飲美酒相類 似乎都足以說明這一點 綜合上述 古人所以登高 除了傳統習慣外 也由於祭祀山川 重九登高習俗 消愁和登高望遠可使心神舒暢等因素 22 王琦 頁 王琦 頁

9 第二章 第二章 登高與悲秋 登高與悲秋 一.小引 古人何以會因秋天的降臨而感到悲戚 又悲秋詩一般有何特點 以下先略作說明 1.古人悲秋的原因 悲秋是中國文學常見的現象 自宋玉 前290左右-前223左右 九辯 漢武帝 前156-前87 曹丕 燕歌行 潘安仁 秋興賦 以來 後世文壇 無代無之 秋 何以會予人一種莫可名狀的悲戚的感覺 一般學者喜歡引用 文心雕龍 物色 來說明 春秋代序 陰陽慘舒 物色之動 心 亦搖焉 獻歲發春 悅豫之情暢 滔滔孟夏 鬱陶之心凝 天高 氣清 陰沉之志遠 霰雪無垠 矜肅之慮深 1不錯 人生於天地之 間 而人是有情之物 日居月諸 花開花落 大地的種種變化 對人 的心理 生理都會造成或多或少的影響 中國地處北溫帶 大部份地 方四季分明 秋季來臨時 雖不致如岑參 的詩所描述般 北風捲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飛雪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 但天氣轉寒 秋風蕭颯 草搖木落 鴻雁南飛 秋蟲唧唧 大地普遍 會呈現一片肅殺荒涼 目睹這景象 感覺這氛圍 很自然會使人憂來 無方 歐陽修 的 秋聲賦 是感秋而悲的名篇 這篇 文章可作上述 物色 篇的注腳 極足以說明古人所以悲秋的原因 文中寫歐陽修某秋夜讀書 被風吹樹木蕭颯砰湃的聲音所驚 於是他 想到他平日所觀察到的秋的特徵 1 參看張法 中國文化與悲劇意識 頁 155 8

10 第二章 登高與悲秋 蓋夫秋之為狀也 其色慘淡 煙霏雲斂 其容清明 天高日 晶 其氣慄冽 砭人肌骨 其意蕭條 山川寂寥 故其為聲也 淒淒切切 呼號奮發 豐草綠縟而爭茂 佳木蔥蘢而可悅 草拂 之而色變 木遭之而葉脫 其所以摧敗零落者 乃一氣之餘烈 夫秋 刑官也 於時為陰 又兵象也 於行為金 是謂天地之義 氣 常以肅殺而為心 天之於物 春生秋實 故其樂也 商聲主 西方之音 夷則為七月之律 商 傷也 物既老而悲傷 夷 戮 也 物過盛而當殺 3 秋可使萬物凋零 恍如刑官 兵象 以殺戮為務 於是歐陽修想到 草木遇秋而飄零 而人生於世亦何其相似 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 黟然黑者為星星 奈何以非金石之 質 欲與草木而爭榮 念誰為之戕賊 亦何恨乎秋聲 4 這是因秋而感到人壽有限的典型例子 尚永亮 在他的 千古高情話悲秋 一文中指出 人之 所以悲秋 由於人從生長到衰老的過程和四季相似 但四季可循環 2 全唐詩 頁 歐陽修 歐陽修散文全集 頁 1 4 歐陽修 歐陽修散文全集 頁 1 9

11 第二章 登高與悲秋 而人卻不可以 他說 人在對自然現象的觀照中 發現了自我生命從生長到衰老的 過程與春夏秋冬四季運行的過程正好相同 而敗殘凋零的秋季物 候特徵則是對人行將衰老生命的復現 與此同時 人們還發現了 在結構相同的生命運行中 又存在著截然相反的生命本質的差 異 也就是說 四季的運行可以週而復始 黃落的草木可以枯而 復榮 而人的生命行程卻永難復返 生命對人來說只是一次性 的 人生之 秋 便意味著生命的終結 意識到這一點 人們不 能不在穎悟到自然永恆 人生有限的同時 生發出對短暫生命的 惴惴憂恐 5 日本學者松浦友久 曾對中國文學悲秋的現象作過長期 研究 對悲秋的原因 他亦有與尚永亮相似的看法 6此外 現代散文 家豐子愷 寫過一篇以 秋 為題的文章 文章提及他 年過三十 步入中年之後對 秋 有新的感受 文章中有下列幾句 我的年齡告了立秋以後 心境中所起的最特殊的狀態便 是對死的體感 以前我的思慮真疏淺 以為春可以長在人間 人 5 尚永亮 千古高情話悲秋 古典文學知識 總 23 期 1989 年 3 月 頁 松浦友久 中國詩歌原理 臺北 洪葉文化 1993 頁 37 10

12 第二章 登高與悲秋 可以永在青年 竟完全沒有想到死 又以為人生的意義只在於 生 而我的一生最有意義 似乎我是不會死的 直到現在 仗了 秋的慈光的鑑照 死的靈氣鍾育 才知道生的甘苦悲歡 是天地 間返復過億萬次的老調 7 豐子愷對秋的感受與上述學者並無二致 可見由秋想到生命將終結 是一般人的普遍心理 然而 趙敏俐 在 秋與中國文學的相思懷歸母題 8一 文中 從另一角度來說明中國人悲秋的原因 趙敏俐認為 一個民族 初期的生產方式 對該民族心理習慣的形成和文學傳統的形成 有著 不可估量的影響 中國古代曾有過 春令民畢出在野 冬則畢入於邑 的 冬窟夏廬 的生活方式 於是秋是農民從田廬中搬回室中居往的 開始 也是全家團聚之時 可以說 秋是農民一年中最歡樂的時刻 而且 古代的婚嫁時間 習慣在秋冬之季 所以 秋對漂泊他鄉的人 感觸最深 具有特殊意義 最易引起相思 懷歸之情 而這種傳統習 慣確定下來 成為一種民族共同心理以後 對所有的人都會起同樣的 作用 因此 後代士人雖未必有古人的習慣 但對秋的感受卻隱然受 到古人的影響 2.悲秋詩的界定 常言道 愁苦之言易工 歡樂之詞難好 泛覽歷代的文學作 7 張品興 豐子愷卷 西安 太白文藝出版社 1996 頁 趙敏俐 秋與中國文學的相思懷歸母題 中國社會科學 總 64 期 1990 年 7 月 頁

13 第二章 登高與悲秋 品 不難發現寫愁苦的多 寫歡樂的少 而一年有四季 歷來騷人墨 客完成於秋季的作品必然也為數不少 當然 我們不能將凡寫於秋季 而帶悲傷的作品 都算是悲秋的作品 我們以為悲秋之作 必定是作 者因 秋 而 悲 換句話說 即是作者的心境變得壞 變得愁 是明顯地受到 秋 的因素的影響的 例如王勃 的 山 中 長江悲已滯 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 山山黃葉飛 9 這詩很明顯 詩人懷歸之愁 因面對秋景而加深 所以 這是一首悲 秋詩 又例如劉禹錫 的 秋風引 何處秋風起 蕭蕭送雁群 朝來入庭樹 孤客最先聞 10 這詩寫由秋風 雁群引起了作者遊子他鄉之愁 亦是因秋而生愁 所 以也是一首明顯的悲秋詩 二.李白杜甫的登高悲秋詩介紹 登高最能看見天地之廣漠和遼闊 秋天 秋山 秋水可以盡覽無 遺 處身高曠之地亦最能感覺秋意的肅殺和寒涼 所以登高而兼悲秋 是一個常見的模式 以下介紹李杜兩人的登高悲秋詩 1. 李白登高悲秋詩的主題 9 全唐詩 頁

14 第二章 登高與悲秋 李白流傳後世的詩有九百多首 據日人淺野通有的統計 李白的 悲秋詩有四十八首 11至於登高而悲秋的詩歌則約有七首 李白是唐代的大詩人 詩人的感情是豐富的 觸角是敏銳的 對 秋 當然不會心無所感 昨夜秋聲閶闔來 洞庭木落騷人哀 魯 郡堯祠送竇明府薄華還西京 12從這兩句詩就可見秋的來臨對李白心 理造成怎樣的影響 李白以悲秋結合登高為主題的作品 最典型的要 算是 登新平樓 贈崔郎中宗之 古風登高望四海 古 風胡關饒風沙 秋浦歌 秋浦長似秋 悲清秋賦 和 秋登 巴陵望洞庭 等幾首 現分別略加介紹 登新平樓 一詩 寫登樓 懷歸之情 原詩如下 去國登茲樓 懷歸傷暮秋 天長落日遠 水淨寒波流 秦 雲起嶺樹 胡雁飛沙洲 蒼蒼幾萬里 目極令人愁 13 現代學者大多認為李白在開元十八年 730 三十歲時曾經第一次 進入長安 安旗在 論李白 一文中 指出李白第一次入長安並不如 意 歷扺卿相 無結果 徘徊魏闕之下不得其門而入 只落得與遊 俠兒 鬥雞徒為伍 又因誤交 五陵豪 而有北門之厄 受到流氓地 痞的圍攻 在落魄長安的同時 卻看見宦官們甲第連雲 鬥雞徒冠蓋 輝赫 相形之下 李白大為不平 大惑不解 對他抱有無限希望的 明 10 全唐詩 頁 參看黎活仁 秋的時間意識在中國文學的表現 研究的貢獻 頁 王琦 頁 王琦 頁 日本漢學界對于時間意識

15 第二章 登高與悲秋 時 開始感到懷疑和失望14 而此詩大抵是李白於開元十八年 730 秋出長安後西游邠州時作 當時失意於長安 故感情極傷 15 這首詩寫李白在一個秋天的黃昏登上新平樓 從詩中第二句的 傷 字 可見登樓之時心緒已不寧 中間四句是具體的景物描寫 所寫的是天邊的落日 寒波 雲 樹 胡雁在沙洲上翱翔 李白心情 本已不好 面對暮秋 面對眼前一片遼闊蒼茫之景 鄉愁禁不往的湧 上心頭 贈崔郎中宗之 一詩中的崔宗之是宰相崔日用之子 與杜甫李 白以文相知 也就是杜甫 飲中八仙 中的 舉觴白眼望青天 16的 瀟灑美少年 他與李白在開元十八年 730 結識 曾寓居終南山玉 真公主別館17 崔宗之曾寫過 贈李十二 一詩 詩中頌美李白的才 華並邀請李白到他那 雲散窗戶靜 風吹松桂香 位於嵩之陽的別 業作客 聯袂遨遊 詩的末段有如下幾句 平生心事中 今日為君說 我家有別業 寄在嵩之陽 明月出高岑 清溪澄素光 雲散窗戶靜 風吹松桂香 子若同斯 遊 千載不相忘 崔宗之 贈李十二 18 從 平生心事中 今日為君說 子若同斯遊 千載不相忘 等句 14 參看安旗 論李白 安旗 李白全集編年注釋 成都 巴蜀書社 1990 頁 3 15 參看郁賢皓 登新平樓 李白大辭典 頁 仇兆鰲 頁 參看郁賢皓 李白年表 李白大辭典 頁 安旗 李白全集編年注釋 頁

16 第二章 登高與悲秋 子 可見崔宗之視李白為故交摯友 所以李白在 贈崔郎中宗之 一 詩亦毫無保留的向崔宗之傾吐心事 有學者推測這詩是寫於開元二十 年 732 原詩如下 胡雁拂海翼 翱翔鳴素秋 驚雲辭沙朔 飄蕩迷河洲 有如 飛蓬人 去逐萬里遊 登高望浮雲 彷彿如舊丘 日從海旁沒 水向天邊流 長嘯倚孤劍 目極心悠悠 歲晏歸去來 富貴安可 求 仲尼七十說 歷聘莫見收 魯連逃千金 珪組豈可酬 時哉 苟不會 草木為我儔 希君同攜手 長往南山幽 19 此詩寫李白在一個秋天的黃昏登高遠望 登高的地點沒有交代 而眼前所展現的景是 胡雁 是 驚雲 是雲所籠罩的河洲 想 到自己幾年來恍如飛蓬般飄泊無定 也好像眼前的所見的雁和雲一 般 雁是候鳥會隨季候而遠翔 而雲更身不由主 隨時會 風波一失 所 各在天一隅 而在此刻 李白更發現所見之景彷彿是舊時相識 彷彿如舊丘 一句不但隱約地透露了念舊的意緒 也是一種不滿現 狀的表示 李白再舉目遠望 視線掃射到天的盡頭 景物遼闊 令作 者心裏產生一種 悠悠然 的感覺 一種茫然的感覺 於是發出幾聲 長嘯 長歌可以當哭 長嘯相信也可宣泄內心的鬱悶 長嘯倚孤劍 一句 用馮諼客孟嘗君的故事 馮諼是戰國四子之一的孟嘗君的食 客 投靠孟嘗君之初不被重視 於是時常彈其劍而歌 表示不滿 李 白用這故事 多少可反映其懷才不遇的苦悶 然而 不為時用者不單 19 王琦 頁

17 第二章 登高與悲秋 自己 賢聖如孔子亦如此 固然 亦有些人例如魯仲連 高官厚祿當 前 也會棄之如敝屣 李白覺得人各有志不能一概而論 但在他來說 倘若不為時用 則會選擇歸隱一途 最後李白希望崔宗之能夠與他一 同歸隱 此詩在秋的氛圍下登高懷人 可以說是悲秋 懷人 登高三 者組合的一個模式 天寶元年 742 李白四十二歲 被玄宗徵召入朝 第二次進 入長安 頗受玄宗的禮遇 被供奉翰林 李白以為自此可以濟蒼生 安社稷 其實 玄宗只視李白為文學侍從 他需要利用李白的卓越才 華來點綴昇平 這與李白的理想大有出入 再加以李白傲視權貴 不 肯同流合污 因而備受讒言誹謗 以致為玄宗疏遠 天寶三年 744 上書請還山 離開長安 古風登高望四海 這首詩 有學者認為寫 於天寶二年 743 深秋 當時李白知政事不可為 於是有歸心20 原 詩如下 登高望四海 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 風飄大荒寒 榮華 東流水 萬事皆波瀾 白日掩徂暉 浮雲無定端 梧桐巢燕雀 枳棘棲鴛鸞 且復歸去來 劍歌行路難 21 此詩沒有交代登高的地點 古人以為中國四周皆有海 故稱天下為四 海 登高望四海 可推想李白是站立山峰之顛 迎著凜冽的寒風 極目天的盡頭 只見大地被秋這刑官恣意殺戮之後 呈現一片荒寒 此詩雖沒有悲秋二字 但由 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 風飄大 20 參看毛水清 古風五十九首 登高望四海 李白大辭典 頁 王琦 頁 54 16

18 第二章 登高與悲秋 荒寒 三句可顯出蕭索悲涼的秋意 李白大概受道家思想感染 早就 存有人世虛幻無常的思想 在開元十九年 731 不過三十一歲年 紀時 寫的 梁園吟 22 就發出如下的感慨 昔人豪貴信陵君 今人耕種信陵墳 荒城虛照碧山月 古木 盡入蒼梧雲 梁王宮闕今安在 枚馬先歸不相待 舞影歌聲散淥 池 空餘汴水東流海 沉吟此事淚滿衣 黃金買醉未能歸 23 李白既有這消極的思想 加上官場的不如意 而且面對無邊的蒼蒼茫 茫的秋景 很自然的感覺到富貴榮華 人間萬事至終都會像流水般消 逝得無影無蹤 榮華東浙水 萬事皆波瀾 生命是何等的虛幻 無常 白日掩徂暉 浮雲無定端 梧桐巢燕雀 枳棘棲鴛鸞 這 四句顯示李白對朝政感到失望和無奈 徂暉是指落日的光輝 白日一 般比喻人君 浮雲則指小人 24白日為浮雲所掩 比喻人君被群小所 蒙蔽 鴛鸞本棲於梧桐 現在卻侷促於枳棘之中 相反 燕雀本應在 枳棘築巢 卻高棲於梧桐之上 這說明無能者居要位 自己有才卻無 人賞識 於是想效法 歸去來兮辭 的作者陶淵明辭官歸故里 效法 馮諼彈其劍而歌 慨嘆世途險巇 舉步維艱 這詩既悲人世之虛妄又 嘆己之懷才不遇 22 梁園吟 一詩 前人謂作於天寶三載 744 李白賜金還山抵梁園時作 現 代學者則多謂作於開元年間 首次入長安求功業未成 浮舟黃河 抵梁平臺間 而作此詩 參看郁賢皓 梁園吟 郁賢皓 李白大辭典 頁 王琦 頁 白日喻人君 浮雲喻小人 在古詩十九首第一首 行行重行行 其中一句 浮 雲蔽白日 已作如此解釋 17

19 第二章 登高與悲秋 古風胡關饒風沙 一詩 寫作時間不詳 唐與吐蕃爭戰經年 或以此詩是寫唐將哥舒翰攻吐蕃石堡城一事25 此詩可能寫於天寶八 年 749 以後 原詩如下 胡關饒風沙 蕭索竟終古 木落秋草黃 登高望戎虜 荒城 空大漠 邊邑無遺堵 白骨橫千霜 嵯峨蔽榛莽 借問誰陵虐 天驕毒威武 赫怒我聖皇 勞師事鼙鼓 陽和變殺氣 發卒騷中 土 三十六萬人 哀哀淚如雨 且悲就行役 安得營農圃 不見 征戍兒 豈知關山苦 李牧今不在 邊人飼豺虎 26 這詩先寫木落草黃 秋景蕭索 再寫大漠城空 白骨橫野的戰場景象 繼而流露對征戍兒的同情 反映詩人強烈的憎惡戰爭的感情 面對戰 場本已黯然 再襯以蕭索秋景 無疑更添愁緒 這是一首悲秋詩 杜 甫在大約天寶十年 751 寫的 兵車行 無論內容和所流露的思想 感情與李白這詩都極為相似 可見兩人稟性雖不同 但愛民之心則一 致 羅根澤 認為李白的 古風胡關饒風沙 和另一首 反戰詩 戰城南 都是堅決的站在人民立場 與杜甫的名作 三吏 25 唐與吐蕃曾開戰於石堡城 唐軍犧牲數萬 據 資治通鑑 唐紀三十二 玄宗 天寶八載 有右列一條 上命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帥隴右 河西突厥阿布思兵 益以朔 方河東兵 凡六萬三千 攻吐蕃石堡城 其城三面險絕 惟一徑可上 吐蕃但以數百人守之 多貯糧食 積檑木及石 唐兵前後屢攻之 不能克 翰 進攻數日不拔 召裨將高秀巖 張守瑜 欲軟之 二人請三日期可克 如期拔 之 獲吐蕃鐵刃悉諾羅等四百人 唐士卒死者數萬 參看司馬光 資治通鑑 頁 6896 這極可能是此詩的寫作背景 26 王琦 頁 43 18

20 第二章 登高與悲秋 三別 不遑多讓 27 秋浦歌 秋浦長似秋 天寶十三載 754 李白客遊秋浦時所 作 28原詩如下 秋浦長似秋 蕭條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 行上東大樓 正西 望長安 下見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 汝意憶儂不 遙傳一掬淚 為我達揚州 29 此詩寫秋之蕭條令羈客增愁 同時亦寫客中懷人之苦 此詩後半寫淚 滴於江水 由江水傳淚到揚州 晏幾道 1030?-1106 留春令 一詞下闋 別浦高樓曾漫倚 對江南千里 樓下分流水聲中 有當 日憑高淚 鄭文焯評小山詞謂 樓下分流水聲中 有當日憑高淚 二語 乃襲馮延巳 三臺令 流水 流水 中有傷心雙淚 30我 則以為馮延巳 晏幾道的構思 很明顯的是脫胎自李白這首詩 秋登巴陵望洞庭 一詩 大概寫於乾元二年 759 秋 時李 白南游洞庭 因遇襄州賊將康楚元 張嘉延叛亂 滯留巴陵31 乾元 二年 759 李白五十九歲 經歷過安史之亂 永王璘等事件 詩 人已飽歷滄桑 原詩下 27 羅根澤 李白愛祖國愛人民的一面 中國古典文學論集 頁 參看張采民 秋浦歌十七首 其一 郁賢皓 李白大辭典 頁 王琦 頁 引自龍榆生 唐宋名家詞選 上海 古籍出版社 1978 頁 參看趙五星 秋登巴陵望洞庭 郁賢皓 李太白大辭典 頁

21 第二章 登高與悲秋 清晨登巴陵 周覽無不極 明湖映天光 徹底見秋色 秋色 何蒼然 際海俱澄鮮 山青滅遠樹 水綠無寒煙 來帆出江中 去鳥向日邊 風清長沙浦 霜空雲夢田 瞻光惜頹髮 閱水悲徂 年 北渚既蕩漾 東流自潺湲 郢人唱白雪 越女歌採蓮 聽此 更腸斷 憑崖淚如泉 32 巴陵即今湖南岳陽巿 此詩寫李白在秋天的一個清晨 登上巴丘山遙 望洞庭湖 但見山色湖光 來帆去鳥 風景妍麗 一點也不覺得肅殺 蕭條 可是李白卻觸景傷情 無端的生發年華老去之感 再加上附近 傳來陣陣歌聲 更令他忍不住的流起淚來 此詩見秋景而悲 也算是 一首悲秋詩 閱水悲徂年 李白以水之流來喻時光的消逝的例子 屢見不鮮 上面所引的 榮華東逝水 萬事皆波瀾 登高望四海 是另一例子 這說法最早應源自論語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乎 不舍畫夜 子罕 33 黎活仁教授指出 因河水的急速流逝 而想 起歲月之無情 是嘆老的一種表現 是中國文學特點之一 34李白詩 可以說經常顯示此特點 悲清秋賦 是李白乾元二年 759 長流夜郎遇赦後 游瀟 湘 登九疑山時所作35 原文如下 32 王琦 頁 朱熹 論語集註 臺北 世界書局 頁 參看黎活仁 象徵主義對傳統中國時間觀的影響 一文中 流水的時間意識 一節 見於黎活仁 現代中國文學的時間觀與空間觀 頁 參看葛景春 悲清秋賦 郁賢皓 李太白大辭典 頁

22 第二章 登高與悲秋 登九疑兮望清川 見三湘之潺湲 水流寒以歸海 雲橫秋而 蔽天 余以鳥道計於故鄉兮 不知去荊 吳之幾千 於時西陽半 規 映島欲沒 澄湖練明 遙海上月 念佳期之浩蕩 渺懷燕而 望越 荷花落兮江色秋 風嫋嫋兮夜悠悠 臨窮溟以有羨 思釣 鼇于滄洲 無修竿以一舉 撫洪波而增憂 歸去來兮 人間不可 以託些 吾將採藥于蓬丘 36 此篇並不予人一種肅殺悲涼的氣氛 反而有些景寫得頗為幽美 西 陽半規 映島欲沒 澄湖練明 遙海上月 只不過題目為悲清秋賦 標明 悲秋 所以亦應算是一篇悲秋作品 此詩除了描寫眼前所見 之景外 亦慨嘆自己懷才不遇 報國無路 只得選擇尋仙採藥一途 從上面六首詩 我們可歸納出李白登高而悲秋的作品 有下列等 主題 一 懷歸 懷人 從 登新平樓 去國登茲樓 懷歸傷暮秋 37和 悲清秋賦 余以鳥道計于故鄉兮 不知去荊 吳之幾千 38可見李白懷歸之意 而 贈崔郎中宗之 全詩懷念好友崔宗之 秋浦歌 秋浦長似秋 寄言向江水 汝意憶儂不 遙傳一掬淚 為我達揚州 39寫客中 懷人 懷念誰人未有交代 然而 這詩寫於天寶十三載 754 懷 36 王琦 頁 王琦 頁 王琦 頁

23 李 白 杜 甫 登 高 望 遠 詩 研 究 第 二 章 登 高 與 悲 秋 念 的 人 極 可 能 是 他 的 妻 子 宗 夫 人 ( 二 ) 嘆 人 生 虛 幻 無 常 從 古 風 登 高 望 四 海 天 地 何 漫 漫 榮 華 東 逝 水 萬 事 皆 波 瀾 40 幾 句, 可 見 人 生 虛 幻 無 常, 富 貴 榮 華 世 間 萬 事 轉 瞬 即 如 水 般 消 逝 從 秋 登 巴 陵 望 洞 庭 瞻 光 惜 頹 髮, 閱 水 悲 徂 年 41 兩 句, 可 見 時 光 亦 如 流 水, 一 去 不 復 返, 轉 眼 詩 人 已 屆 暮 年 ( 三 ) 懷 才 不 遇 : 古 風 登 高 望 四 海 白 日 掩 徂 暉, 浮 雲 無 定 端 梧 桐 巢 燕 雀, 枳 棘 棲 鴛 鸞 42 寫 浮 雲 蔽 白 日, 小 人 當 道, 君 主 被 蒙 蔽 梧 桐 為 凡 鳥 所 佔, 鴛 鸞 只 得 處 於 枳 棘 之 中, 比 喻 自 己 有 才 卻 不 為 時 用 從 贈 崔 郎 中 宗 之 長 嘯 倚 孤 劍 時 哉 苟 不 會 43 等 句 子 都 透 露 懷 才 不 遇 之 意 ( 四 ) 歸 隱 當 李 白 感 到 懷 才 不 遇, 失 意 消 極 之 時, 經 常 會 起 歸 隱 的 念 頭 例 如, 悲 清 秋 賦 思 釣 鼇 于 滄 洲 無 修 竿 以 一, 撫 洪 波 而 增 憂 歸 去 來 兮, 人 間 不 可 以 託 些, 吾 將 採 藥 于 蓬 丘 44 李 白 本 想 有 所 作 為, 但 無 人 賞 識, 於 是 想 到 歸 隱 一 途 又 例 如 贈 崔 郎 中 宗 之 時 哉 苟 不 會, 草 木 為 我 儔 希 君 同 攜 手, 長 往 南 山 幽 45 亦 說 明 苟 不 為 世 用, 就 寄 情 於 山 水 ( 五 ) 憂 民 反 戰 : 39 王 琦, 頁 王 琦, 頁 王 琦, 頁 王 琦, 頁 王 琦, 頁 ` 王 琦, 頁

24 李 白 杜 甫 登 高 望 遠 詩 研 究 第 二 章 登 高 與 悲 秋 寫 關 懷 民 瘼, 戰 場 苦 況 並 非 杜 甫 獨 有 的 題 材, 李 白 亦 不 少 這 類 作 品, 例 如 古 風 胡 關 饒 風 沙 三 十 六 萬 人, 哀 哀 淚 如 雨 且 悲 就 行 役, 安 得 營 農 圃 不 見 征 戍 兒, 豈 知 關 山 苦 李 牧 今 不 在, 邊 人 飼 豺 虎 46 就 可 見 李 白 對 苦 難 的 人 所 流 露 的 同 情 和 對 窮 兵 黷 武 者 所 提 出 的 控 訴 錢 鍾 書 ( ) 說 : 凡 與 秋 可 相 繫 著 之 物 態 人 事, 莫 非 蹙 而 成 悲, 紛 至 沓 來, 彙 合 一 途, 寫 秋 而 悲 即 同 氣 一 體 舉 遠 行 送 歸 失 職 羈 旅 者, 以 人 當 秋 則 感 其 事 更 深, 亦 人 當 其 事 而 悲 秋 逾 甚 47 人 當 秋 則 感 其 事 更 深, 亦 人 當 其 事 而 悲 秋 逾 甚 李 白 這 幾 首 悲 秋 詩 正 可 說 明 這 點 道 理 2. 李 白 登 高 悲 秋 詩 的 感 情 色 彩 及 藝 術 特 色 既 是 悲 秋, 所 流 露 的 感 情 當 然 是 悲 戚 的 而 流 露 感 情 的 方 法 主 要 有 三 : ( 一 ) 直 接 抒 情 : 作 者 在 詩 句 中 採 用 富 感 情 色 彩 的 字 眼, 直 接 抒 發 感 情 例 如 : 懷 歸 傷 暮 秋 目 極 令 人 愁 48( 登 新 平 樓 ), 直 接 用 傷 愁 驚 雲 辭 沙 朔, 飄 蕩 迷 河 洲 ( 贈 崔 郎 中 宗 之 ), 用 驚 雲 飄 蕩 等 字 眼, 直 接 表 達 感 情 ( 二 ) 借 景 抒 情 : 將 感 情 投 射 於 經 過 選 擇 的 的 景 物 來 抒 發 感 情 例 如 : 天 地 何 漫 漫 霜 被 群 物 秋, 風 飄 大 荒 寒 49 ( 古 風 登 高 望 四 海 ); 胡 關 饒 風 沙, 蕭 索 竟 終 古 木 落 秋 草 黃, 登 高 望 戎 虜 45 王 琦, 頁 ` 王 琦, 頁 錢 鍾 書 : 管 錐 編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79), 頁 王 琦, 頁 王 琦, 頁 54 23

25 第二章 登高與悲秋 荒城空大漠 邊邑無遺堵 白骨橫千霜 嵯峨蔽榛莽 50 古風胡 關饒風沙 從這些茫茫空闊 蕭索荒涼的畫面 已可知作者當時 登高遠時的心情了 三 敘事抒情 通過作者所敘述的事情的性質 反映作者的感情 例如 白日掩徂暉 浮雲無定端 梧桐巢燕雀 枳棘棲鴛鸞 51 古 風登高望四海 又例如 歲晏歸去來 富貴安可求 仲尼七十說 歷聘莫見收 魯連逃千金 珪組豈可酬 時哉苟不會 草木為我儔 希君同攜手 長往南山幽 52 贈崔郎中宗之 可見出作者對朝 廷不能知人善任 自己有才不能為時所用 流露憤怨和不滿 至於其他的寫作特色 可分以下幾方面來敘述 一 李白登高時 喜歡望天的盡頭 使闊大之景盡收眼底 所以 李白登高而悲秋的詩作 多寫遠景 較少寫近景 例如 天長落日遠 水淨寒波流 登新平樓 53 登高望四海 天地何漫漫 古風登高望四海 54 荒城空大漠 邊邑無遺堵 古風胡關饒風沙 王琦 頁 王琦 頁 王琦 頁 王琦 頁 王琦 頁 54 24

26 第二章 登高與悲秋 日從海旁沒 水向天邊流 贈崔郎中宗之 56 清晨登巴陵 周覽無不極 秋登巴陵望洞庭 57 由於喜寫遠景以致詩中所呈現的畫圖多數有 天 水 雲 等景物 二 由於 雁 相傳有傳信的功用 亦是秋的意象之一 所以能 夠飛入李白詩中的畫圖的禽鳥只有 胡雁 尤其在懷歸 懷人之時 似乎更不能缺少這主角 例如 秦雲起嶺樹 胡雁飛沙洲 登新平樓 58 胡雁拂海翼 翱翔鳴素秋 驚雲辭沙朔 飄蕩迷河洲 贈崔郎中宗之 59 三 李白登高悲秋詩最常見的結構模式是 詩的一開始就點出 登 高 接著就是 寫景 最後是 述事及抒情 即是 登高 寫景 述事/抒情 55 王琦 頁 王琦 頁 王琦 頁 王琦 頁

27 第二章 登高與悲秋 現舉 登新平樓 為例 去國登茲樓 懷歸傷暮秋 天長落日遠 水淨寒波流 秦 雲起嶺樹 胡雁飛沙洲 蒼蒼幾萬里 目極令人愁 60 其餘如 古風登高望四海 悲清秋賦 都採這模式 其次常見 的結構模式是先 寫景 再點出 登高 再 寫景 最後 述事 及抒情 即是 寫景 登高 寫景 述事及抒情 贈崔郎中宗之 是一例 胡雁拂海翼 翱翔鳴素秋 驚雲辭沙朔 飄蕩迷河洲 有如 飛蓬人 去逐萬里遊 登高望浮雲 彷彿如舊丘 日從海旁 水向天邊流 長嘯倚孤劍 目極心悠悠 歲晏歸去來 富貴安 可求 仲尼七十說 歷聘莫見收 魯連逃千金 珪組豈可酬 時哉苟不會 草木為我儔 希君同攜手 長往南山幽 61 其餘如 古風胡關饒風沙 秋浦歌秋浦長似秋 ;都是採用這模式 59 王琦 頁 王琦 頁 王琦 頁 43 26

28 第二章 登高與悲秋 3.杜甫登高悲秋詩的主題 杜甫寫過不少悲秋作品 為人熟知的例如 秋興八首 等 但明 顯的既登高又悲秋的詩則有 同諸公登慈恩寺塔 遣興其二 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 和 登高 四首 現簡介如下 高標跨蒼穹 烈風無時休 自非曠士懷 登茲翻百憂 方知 象教力 足可追冥搜 仰穿龍蛇窟 始出枝撐幽 七星在北戶 河漢星西流 羲和鞭白日 少昊行清秋 秦山忽破碎 涇渭不可 求 俯視但一氣 焉能辨皇州 迴首叫虞舜 蒼梧雲正愁 惜哉 瑤池飲 日晏崑崙丘 黃鵠去不息 哀鳴何所投 君看隨陽雁 各有稻粱謀 同諸公登慈恩寺塔 62 此詩仇兆鰲以為作於安祿山陷京師之前 杜甫十載奏賦之後 而現代 學者更準確的指出是寫於天寶十一載 752 秋 63當時杜甫與高適 岑參 儲光羲 薛據等人登 上慈恩寺塔 各人均有賦詩 同諸公登慈恩寺塔 的 同 字是 和 的意思 杜甫這一首是一首和詩 從高適那首有 秋風昨夜至 句而 岑參有 秋色從西來 64以及本詩 少昊行清秋 一句可知登塔之時 62 仇兆鰲 頁 蕭滌非認為此詩作於天寶十一載 參看蕭滌非 杜甫詩選注 北京 人民 文學出版社 1979 頁 高適和岑參的登塔詩均附於 杜詩詳註 同諸公登慈恩寺塔 一詩之後 參 27

29 第二章 登高與悲秋 是秋天 杜甫登塔時心情似乎已非佳 登上塔頂 烈風拂襟 所見景 物一片矇矓 秦山忽破碎 涇渭不可求 俯視但一氣 焉能辨皇州 周振甫 以為這四句寫黃昏景象 另有含意 道出了山河破 碎 清濁不分 京都朦朧 政治昏暗65 杜甫再聽到黃鵠哀鳴 無枝 可棲 正如自身當前的處境 面對這蕭颯秋景 不由得不使詩人 登 茲翻百憂 遣興 其二 全組詩共有三首 乾元二年 759 作於秦州 原 詩如下 高秋登寒山 南望馬邑州 降虜東擊胡 壯健盡不留 穹廬 莽牢落 上有行雲愁 老弱哭道路 願聞甲兵休 鄴中事反覆 死人積如丘 諸將己茅土 載驅誰與謀 66 秦州是漢族和外族交爭的地帶 到處都可見到古戰場 此詩寫作 者在一個寒冷的秋天 登山遠望 只見眼前一片愁雲慘淡 想到戰爭 經年 死亡無數 人民都希望有太平安舒的日子 但諸將已封土受賞 已不大願意在戰場上驅馳了 此詩流露對戰爭的恨怨 亦對戰事不能 平息感到無奈 心情和悲秋的氣氛是調和的 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 一詩寫於上元元年 760 這年 的春天 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營建草堂 秋天 應裴迪 716- 的 邀請遊新津 裴迪也是唐代詩人 初與王維 隱居於終南 看仇兆鰲 頁 參看周振甫 同諸公登慈恩寺塔賞析 蕭滌非等 唐詩大觀 香港商務印書局 1984 頁

30 第二章 登高與悲秋 山 上元元年 760 在蜀州刺史王侍郎幕中 與杜甫時有詠唱 這 詩就是杜甫和裴迪之作 原詩如下 何恨倚山木 吟詩秋葉黃 蟬聲集古寺 鳥影度寒塘 風物 悲遊子 登臨憶侍郎 老夫貪佛日 隨意宿僧房 67 這詩起得很突然 首句就來一句問話 問自己有何恨 要倚木吟詩 跟著寫眼前景 寫觸景而傷飄泊 再寫懷人 風物悲遊子 這一句, 跟他祖父杜審言 約645-約708 的 獨有宦遊人 偏驚物候新 和 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68感觸何其相似 最後 語氣一轉 表示自己 仰慕佛法 願意在僧房度宿 這詩的第二句 吟詩秋葉黃 點出時節是秋天 何恨倚山木 一 恨 字可見作者是帶哀愁 風物悲遊子 更說明作者因景而悲 心情受秋景影響 上六句有悲秋的意味 而末二句氣氛截然不同 楊 倫 認為末兩句顯示 頗悟解脫之理 幾忘卻悲秋之興 矣 69 登高 一詩仇兆鰲認為作於夔州 杜甫五十五歲時遷居夔州 原詩如下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迴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 66 仇兆鰲 頁 仇兆鰲 頁 全唐詩 頁 楊倫 杜詩鏡銓 臺灣 臺灣中華書局 1969 頁

31 第二章 登高與悲秋 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 霜鬢 潦倒新亭濁酒杯 70 日人淺野通有認為杜甫詩的出現 是中國詩史的悲秋高潮 登高 一詩可為代表 而胡應麟 認為這首詩是律詩之中技巧 最高的作品 71此詩通篇對偶 前半寫景後半抒情 詩中首句 風急 天高猿嘯哀 就點出杜甫所處的地點是何等高迥曠闊 曠闊所以覺得 天高 一般來說地勢愈高風勢會越大 所以 風急 亦顯示地點 的高迥 也由於風急 從高處朓望時 映入眼簾的是千山落木 是滔 滔不絕的滾向天邊的長江水 景觀壯闊而帶蕭索的意味 杜甫面對這 高迥壯闊之景 除感受烈風拂襟之外 同時又聽到猿狖哀鳴 悲哀的 猿聲 這時彷彿也隨著風勢 充滿了眼前的空間 箇裏愁人腸自斷 由來不是此聲悲 72 劉禹錫 竹枝 不錯 猿聲無所謂悲哀不 悲哀 感到悲戚其實是詩人自己 作者的哀愁 正在此刻也似乎隨著 聲音附著風勢布滿了宇宙之間 詩的下半部揭示了杜甫悲哀的內容 除了幅員廣闊的流離轉徙而又一生多病之外 還有說不盡的 艱難苦 恨 而這一大堆的新悲舊傷 面對這異地的秋景 一併散發了出來 從上列四首詩 我們可歸納出杜甫登高而悲秋的作品 有下列等 主題 1 憂國傷時 從 同諸公登慈恩寺塔 一詩可見杜甫之所以 登 70 仇兆鰲 頁 黎活仁 秋的時間意識在中國文學的表現 日本漢學界對于時間意識研 究的貢獻 頁 劉禹錫 竹枝 龍榆生 頁 5 30

32 第二章 登高與悲秋 茲翻百憂 除了 秋 的因素外 主要還是憂心時局 仇兆鰲 杜詩 詳注 引三山老人之言有如下的分析 此詩譏切天寶時事也 秦山忽破碎 喻人君失道也 涇渭 不可求 言清濁不分也 焉能辨皇州 傷天下無綱紀文章 而上 都亦然也 虞舜蒼梧 思古聖賢而不可得也 瑤池日晏 謂明皇 方耽於淫樂而未已也 賢人君子 多去朝廷 故以黃鵠哀鳴比之 小人貪祿位 故以陽雁稻粱刺之 73 此外 遣興其二 老弱哭道路 願聞甲兵休 對干戈未靖 百 姓仍受戰爭之苦 亦表示憂心和同情 2 懷人 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 一詩題目標明是寄王侍 郎 而詩中亦有 登臨憶侍郎 句 很明顯此詩的主題登覽懷人 3 慨嘆懷才不遇 杜甫十載長安亦未能謀得一官半職 雖有 致 君堯舜上 再使風俗淳 之志 但每天卻過著 朝扣富兒門 暮隨肥 馬塵 74的生活 心情鬱悶是可想而知的 在 同諸公登慈恩寺塔 中 黃鵠去不息 哀鳴何所投 75二句 杜甫以黃鵠自況 黃鵠哀鳴 而無枝可棲 隱約流露出懷才不遇之意 4 嘆老 傷病 傷飄泊 登高 一詩言簡意賅 內涵極之豐 富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亭濁 73 仇兆鰲 頁 杜甫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仇兆鰲 頁 仇兆鰲 頁

33 李 白 杜 甫 登 高 望 遠 詩 研 究 第 二 章 登 高 與 悲 秋 酒 杯 76 四 句, 不 僅 感 懷 身 世, 還 流 露 了 傷 飄 泊 傷 病 嘆 老 之 意 4. 杜 甫 登 高 悲 秋 詩 的 感 情 色 彩 及 藝 術 特 色 與 李 白 的 一 樣, 既 是 悲 秋 詩, 一 般 而 言 感 情 當 然 也 是 悲 戚 的 : 同 諸 公 登 慈 恩 塔 悲 事 局 ; 遣 興 其 二 感 慨 戰 事 仍 未 止 息 ; 登 高 感 懷 身 世, 傷 病 嘆 老 至 於 和 裴 迪 登 新 津 寺 寄 王 侍 郎 一 詩, 卻 有 些 不 同, 雖 寫 懷 人 之 愁, 而 詩 中 亦 用 了 恨 悲 等 字 眼, 但 這 詩 杜 甫 花 了 頗 大 氣 力 來 描 繪 當 前 之 景 : 蟬 聲 集 古 寺, 鳥 影 度 寒 塘, 用 集 字 而 不 用 噪 等 較 常 見 的 字, 不 寫 鳥 而 寫 鳥 影, 都 可 以 見 出 作 者 用 力 鍊 字 的 痕 跡, 符 合 老 杜 語 不 驚 人 死 不 休 的 性 格, 希 望 藉 此 使 詩 句 顯 得 新 鮮 而 富 刺 激 力, 所 以 如 此 亦 可 以 見 到 杜 甫 已 被 景 物 所 迷 醉 再 加 以 末 兩 句 老 夫 貪 佛 日, 隨 意 宿 僧 房 作 者 遊 寺 怡 悅 之 情 更 躍 然 紙 上 所 以 我 們 覺 得 這 詩 與 其 他 三 首 有 別, 縱 有 悲 秋 懷 人 之 愁, 而 這 哀 愁 也 只 是 淡 淡 的 至 於 藝 術 特 色, 一 般 而 言, 有 下 列 各 點 : ( 一 ) 以 景 見 情 : 景 語 即 情 語 詩 人 通 常 會 選 擇 適 當 的 景 來 反 映 內 心 的 感 情 例 如 同 諸 公 登 慈 恩 寺 塔 : 秦 山 忽 破 碎, 涇 渭 不 可 求 俯 視 但 一 氣, 焉 能 辨 皇 州 迴 首 叫 虞 舜, 蒼 梧 雲 正 愁 作 者 選 擇 了 矓 矇 之 景, 來 反 映 心 情 之 混 沌 又 例 如 登 高 : 風 急 天 高 猿 嘯 哀, 渚 清 沙 白 鳥 飛 迴, 無 邊 落 木 蕭 蕭 下, 不 盡 長 江 滾 滾 來 寫 秋 景 之 蕭 索 而 廣 漠 天 高 地 闊, 容 易 使 詩 人 聯 想 到 多 年 來 幅 員 廣 闊 的 流 離 轉 徙, 而 崇 高 偉 大 之 景 亦 容 易 使 人 感 到 自 身 之 渺 小 生 命 之 短 促 因 此, 登 高 前 四 句 所 寫 的 景, 是 有 利 於 作 者 抒 發 傷 飄 泊 嘆 老 傷 病 的 感 情 的 76 仇 兆 鰲, 頁

34 第二章 登高與悲秋 二 通過對 風 的描寫來顯示地勢之高 憑一般常識高地風勢 會較地面猛烈 杜甫頗喜用風之急 來顯示地勢之高 例如 高標 跨蒼穹 烈風無時休 同諸公登慈恩寺塔 風急天高猿嘯 哀 登高 三.其他 李白杜甫與 秋 有關的登高詩介紹 1.樂秋詩 松浦友久在 中國古典詩中的 春 與 秋 一文中指出 春 雖有傷春然亦有樂春 至於秋似乎只有悲 敢於與 悲秋 傳統立異 的作品乃屬少數 77 雖然 悲秋的作品是主流 然亦並非沒有例外的 據我們觀察 秋儘管是草木搖落的季節 但秋的景觀卻未必一定是肅殺蕭條 尤其 在大江之南 氣候比北方溫暖 秋來正好驅炎夏而去 況且 秋高氣 爽最宜郊遊 而滿山紅葉更有助詩興 且看杜牧 的 山 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 紅於二月花 78 0 這詩正好說明秋景宜人之處 至於 由秋想到生命將休這一點 對於 77 松浦友久 中國詩歌原理 頁 全唐詩 頁

35 第二章 登高與悲秋 一些 放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懼 79的曠達之士 對於樂天知命 無 入而不自得的儒家信徒 都不會起甚麼作用 而所謂由古代習慣所形 成的民族心理 縱使對後世有影響 相信也只限於少數 懷鄉 相 思 的他鄉遊子 所以 我們以為樂秋之詩 是否只屬少數是尚待研 究的 比較早表示樂秋的詩人 可推陶淵明 他樂天知命的性格 使他 能脫離傳統悲秋的心理習慣 能夠在秋景中尋得樂趣 他的 和郭主 簿 一詩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和澤同三春 清涼華秋節 露凝無游氛 天高肅景澈 陵岑 聳逸峰 遙瞻皆奇絕 80 此外在他的 移居詩 其二 春秋多佳日 登高賦新詩 81 在他 的 飲酒詩 採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 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 欲辯已忘言 82 都可見到他那種被秋景吸引 而流露的愉悅的心情 李白雖曾過寫不少悲秋詩 但同時他也是一個樂秋的詩人 在 秋 日魯郡堯祠亭上宴別杜補闕范侍御 一詩的發端就曾說過 我觀秋 79 陶淵明 神釋 逯欽立 陶淵明集 頁 逯欽立 陶淵明集 頁 逯欽立 陶淵明集 頁 57 34

36 第二章 登高與悲秋 興逸 誰云秋興悲83 這樣的豪語 而他寫登高而表示樂秋的詩有下 列兩首 陶公有逸興 不與常人俱 築臺像半月 迥向高城偶 置酒 望白雲 商飆起寒梧 秋山入遠海 桑柘羅平蕪 水色淥且明 令人思鏡湖 終當過江去 愛此暫踟躕 單父陶少府半月臺 84 此詩作於天寶五載 746 單父即今山東省單縣 王琦注引 山東 通志 謂半月臺相傳為陶沔所築 李白曾與一班志同道合之士 隱居 於徂徠山 號稱竹溪六逸 陶沔就是其中一位 陶公建造這半月臺好 處甚多 可以在這裏手持酒杯 悠閒地賞玩白雲 可以欣賞秋山 可 以欣賞青綠澄明的遠海 詩中 商飆起寒梧 一句 彷彿有點肅 殺秋意 但從整首詩來看 它給人的感覺 幽美而寧靜 所以李白不 得不說 愛此暫踟躕 了 另一首樂秋是 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 原詩如下 尋幽無前期 乘興不覺遠 蒼崖渺難涉 白日忽欲晚 未窮 三四山 已歷千萬轉 寂寂聞猿愁 行行見雲收 高松來好月 空谷宜清秋 谿深古雪在 石斷寒泉流 峰巒秀中天 登眺不可 82 逯欽立 陶淵明集 頁 王琦 頁 王琦 頁

37 第二章 登高與悲秋 盡 丹丘遙相呼 顧我忽而哂 遂造窮谷間 始知靜者閑 留歡 達永夜 清曉方言還 85 元丹丘是李白的摯友 天寶元年 742 李白所以得玉真公主的 推薦 入京供奉翰林 據說也是由於元丹丘的關係 李白的名篇 將 進酒 中的 岑夫子 丹丘生 將進酒 杯莫停86 的丹丘生 就是 元丹丘 此詩寫李白尋訪元丹丘 當時元丹丘隱居於高鳳石門山 詩 中雖然 寂寂聞愁猿 一句 彷彿帶有悲愁的意味 但從 乘興不覺 遠 到 高松來好月 空谷宜清秋 直至 丹丘遙相呼 顧我忽而哂 等句 都可反映李白玩賞山景的樂趣和遇到故知的那種怡悅的心情 此詩雖寫於秋天 不但無半點悲愁 只覺洋溢一片歡樂氣氛 所以也 是一首樂秋詩 至於杜甫 似乎沒有比較明顯的登高而表示樂秋的作品 2.重九詩 重九是指農曆九月九日 時令屬秋季 重九登高的故事始見於晉 吳均的 續齊諧 前文已述 自桓景登高避災之後 重九登高便蔚 為風氣 後來更成為民族習慣 有學者認為重九登高避災動因是關心 家人的平安 後來泛化為對所有親人故交的遙念 重陽節給登高主題 規範了單一的懷遠心態 87這說法不無道理 後世很多重九登高詩可 資證明 王維的膾炙人口的登高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是一個典 型的例子 85 王琦 頁 王琦 頁

38 第二章 登高與悲秋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 茱萸少一人 88 李白寫過一些重九登高詩 例如 宣城九日 聞崔四侍御與宇 文太守遊敬亭余時登響山不同此賞醉後寄崔侍御二首 九日登 山 九日登巴陵置酒 望洞庭水軍 三首 簡介如下 九日茱萸熟 插鬢傷早白 登高望山海 滿目悲古昔 遠訪 投沙人 因為逃名客 故交竟誰在 獨有崔亭伯 重陽不相知 載酒任所適 手持一枝菊 調笑二千石 日暮岸幘歸 傳呼隘阡 陌 彤襜雙白鹿 賓從何輝赫 夫子在其間 遂成雲霄隔 良辰 與美景 兩地方虛擲 晚從南峰歸 蘿月下水璧 卻登郡樓望 松色寒轉碧 咫尺不可親 棄我如遺舄 宣城九日 聞崔四 侍御與宇文太守遊敬亭余時登響山不同此賞醉後寄崔侍御 89 崔侍御即崔成甫 是李白的好朋友 李白曾多次給他贈詩 此詩作於 天寶十二年 753 李白遊宣城 在重陽節時登上響山 聽聞崔成 甫與宇文太守游敬亭 甚感遺憾 於是作詩寄與崔成甫 以抒發不能 87 參看瞿明剛 試論中國文學的登高主題 頁 全唐詩 頁 王琦 頁

39 第二章 登高與悲秋 同遊的惆悵心情 此詩雖有嘆老 插鬢傷早白 懷古 滿目悲古昔 等內容 但主要還是在懷人 淵明 歸去來 不與世相逐 為無杯中物 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 笑酌黃花菊 我來不得意 虛過重陽時 題輿何俊 發 遂結城南期 築土接響山 俯臨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 越女 彈霜絲 自作英王冑 斯樂不可窺 赤鯉湧琴高 白龜道冰夷 靈仙如彷彿 奠酹遙相知 古來登高人 今復幾人在 滄洲違宿 諾 明日猶可待 連山似驚波 合沓出溟海 揚袂揮四座 酩酊 安所知 齊歌送清觴 起舞亂參差 賓隨落葉散 帽逐秋風吹 別後登此臺 願言長相思 九日登山 90 此詩也是作於天寶十二年 753 王琦注 玩詩義 當是偕一宗 室為宣城別駕者 於九日登其所新築之臺而作 詩題應有缺文 從 詩中 自作英王冑 斯樂不可窺 王琦認為 作 字應是 非 字 之誤 兩句來看 王琦的看法是合理的 此詩引陶淵明的故事發端 再記述重陽節當日往響山聽樂 賞景以及與友朋歡飲的情形 此詩並 沒有懷遠人 卻寄願在分散之後 再登此樓之時能夠彼此長相思 九日天氣清 登高無秋雲 造化闢川岳 了然楚 漢分 長 風鼓橫波 合沓蹙龍文 憶昔傳遊豫 樓船壯橫汾 今茲討鯨鯢 38

40 第二章 登高與悲秋 旌旆何繽紛 白羽落酒樽 洞庭羅三軍 黃花不掇手 戰鼓遙相 聞 劍舞轉頹陽 當時日停曛 酣歌激壯士 可以摧妖氛 握齱 東籬下 淵明不足群 九日登巴陵置酒 望洞庭水軍 91 此詩寫於乾元二年 759 當時李白已經五十九歲 已是垂老之年 了 在前面介紹的同年的詩作 秋登巴陵望洞庭 一詩已提過 是年 由於賊兵叛亂 李白要被迫滯留巴陵 這詩寫李白在重陽日攜酒登上 巴陵 卻看見洞庭湖中水軍調動 似乎要征討賊兵 今茲討鯨鯢 但見鑼鼓喧天 軍容強盛 李白只愧自己仿如陶淵明般 只曉東籬採 菊 未能加入征戰的行列 綜觀以上三首重九登高詩 只有第一首寫懷人 懷念的是他的好 朋友 杜甫也寫過重九登高詩 例如 九日登梓州城 和 九日五首 伊昔黃花酒 如今白髮翁 追歡筋力異 望遠歲時同 弟妹 悲歌裡 乾坤醉眼中 兵戈與關塞 此日意無窮 九日登梓 州城 92 寶應元年 762 當時杜甫五十一歲 身在梓州 這年的重九 詩 人登上梓州城 一時感慨紛至沓來 於是寫下此詩 此詩無一句寫景 只慨嘆自己身老體衰 戰亂未息 而且懷念遠方的弟妹 90 王琦 頁 王琦 頁

41 第二章 登高與悲秋 重陽獨酌盃中酒 抱病起登江上臺 竹葉於人既無分 菊花 從此不須開 殊方日落玄猿哭 舊國霜前白雁來 弟妹條蕭各何 在 干戈衰謝兩相催 九日五首 其一93 此詩寫於大曆二年 767 時杜甫五十六歲 在夔州 這詩和上 一首詩 九日登梓州城 寫作時間相差五年 但寫作內容卻甚為相似 詩中 除了表示懷念弟妹外 同樣提到酒 菊花 慨歎衰病 關懷戰 事 可見幾年來杜甫的心境並沒有多大的改變 杜甫的重九登高詩似乎比李白的符合傳統 全為登高而懷人 而 且是懷念他的親人 92 仇兆鰲 頁 王琦 頁

42 第三章 第三章 登高與懷古 登高與懷古 一.懷古的原因 曾經遊過長江三峽的人 大概都有這樣的經驗 當遊船乘流而下 巫山景物在眼前移動之時 很自然的就會想到千多年前 詩人李白曾 經走過這個旅程 而會不期然吟起他千古傳誦的 早發白帝城 來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 已過萬重山 1 同樣 當你遊廣東名勝羅浮山 也很難不想起宋代詩人蘇軾 曾在此地勾留 而唸他的名句 日啖荔枝三百顆 不辭 長作嶺南人 來 發思古之幽情彷彿是人情之常 人為甚麼會產生懷 古的情懷 大概與下列因素有關 1.受大陸性文化和以農為主的生產方式所影響 王立在 中國文學十大主題 一書中指出 中國人懷古心理的形 成與大陸性文化和生產方式有莫大的關係 他說 懷古主題生成 延續與壯大發展 基於崇古念舊的民族文化 心理 民族大文化背景下的傳統心理 建構並調節著創作主體的 1 王琦 頁394 39

43 第三章 登高與懷古 價值取向與審美情趣 首先 大陸性文化及其主要生產方式 思 維習慣讓人偏重於既往 生長在土質肥沃 物產豐饒的黃河流域 且向外伸展又山隔海阻 天然的地理環境造就了炎黃子孫以農為 主的生產方式 而歲歲年年周而復始四季耕作 又逐漸使得民族 文化心理較為內向 務實和以經驗為主的認識机制產生強固 家 族血緣關係又視傳種為盛業 家譜綿延為榮耀 人的認知愈發執 著於感受重溫 偏愛於回溯與復原再現古老 神秘 富有親和感 的証同式記憶 為此 我國自古就十分重視歷史經驗的總結記 錄 2 2.傳統士人對國史有一定的認識 提供了懷古的條件 由於重視歷史 我國史官設立甚早 史學非常發達 尚書 左傳 國語 戰國策或詳或略地記載了商代 周代事蹟 漢司馬遷博搜舊聞 撰寫了一部起黃帝迄漢武的劃時代巨著 史記 嗣後諸如漢書 後 漢書 三國志等斷代專史則無代無之 而這些史書或官修或私著 撰 文者皆為一時之俊彥 大都文筆雅馴 後世士人多以之為學習古文的 範本 得悉歷代興亡 了解先賢事蹟 是懷古的先決條件 而傳統讀 書人大都具備這種條件 3.古人的言行志節足為楷模 值得後人的景仰和懷念 2 參看王立 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 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94 頁

44 第三章 登高與懷古 古人所以值得懷念 往往由於有卓越的成就 對人類有所貢獻 有 過人的節義 其嘉言懿行足以垂範後世 例如萬世師表孔子 他對人 類作出的貢獻無可置疑 後他五百年的司馬遷 前145-前87 在憑弔 他的遺跡時 低徊久之 不忍離去 據 史記 孔子世家 有如下的 記載 太史公曰 詩有之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雖不能至 然心 鄉往之 余讀孔氏書 想見其為人 適魯 觀仲尼廟堂 車服 禮器 諸生以時習禮其家 余低回留之 不能去云 3 可見志行高潔的人 感召力量多麼大 多麼令人懷念 又例如駱賓王?-684 的 易水送別 此地別燕丹 壯士髮衝冠 昔時人已沒 今日水猶寒 4 戰國時 秦國和燕國有隙 刺客荊軻受燕太子丹之托 入秦行刺秦王 臨行時燕太子丹等人在易水送別 荊軻知道此去將不返 於是唱出 風 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與會者皆感動流涕 5這感人的 氣氛 絕不因歲月的流逝而被沖淡 反而 荊軻 士為知己者死 的 轟轟烈烈的事跡 卻一直為後世所懷念和歌頌 同樣 人們會懷念岳 司馬遷 頁1947 全唐詩 頁863 荊軻事蹟見於 史記 刺客列傳 司馬遷 頁

45 李 白 杜 甫 登 高 望 遠 詩 研 究 第 三 章 登 高 與 懷 古 飛, 而 也 會 唾 罵 秦 檜 所 以, 只 有 志 士 仁 人, 曾 對 人 類 作 出 貢 獻 的 人, 才 會 得 到 後 人 的 懷 念 4. 古 人 的 志 趣 際 遇 與 自 己 的 相 似, 故 藉 懷 念 古 人 來 自 勉 自 慰 懷 念 古 人 很 多 時 是 由 於 古 人 的 志 趣 際 遇 與 自 已 的 相 似 因 此, 可 以 藉 懷 古 來 言 志 抒 情, 亦 可 以 藉 懷 念 古 人 的 事 蹟 來 宣 洩 自 己 相 類 似 的 憤 懣 之 情 漢 代 的 賈 誼 ( 前 200- 前 168) 謫 往 長 沙 途 經 湘 水 時 作 的 弔 屈 原 賦, 就 是 借 憑 弔 古 人 來 抒 發 自 己 感 慨 的 一 個 例 子 5. 詩 人 熱 愛 生 命, 懼 怕 變 幻, 故 時 生 今 昔 之 感 藝 術 家 與 一 般 人 不 同 的 地 方, 其 中 一 點 就 是 : 藝 術 家 較 一 般 人 懂 得 欣 賞 生 活, 懂 得 享 受 生 活, 可 以 說 他 們 比 常 人 熱 愛 生 命, 熱 愛 世 界 也 正 因 如 此, 當 他 們 發 覺 人 壽 有 限, 人 於 地 上 不 過 是 過 客, 大 地 中 美 好 的 一 切, 人 不 能 永 恒 擁 有 之 時, 總 會 發 出 無 可 奈 何 的 歎 息 所 以, 詩 人 很 怕 變 幻, 變 幻 是 時 光 流 逝 的 明 證 每 天 的 變 化 雖 微, 但 在 不 知 不 覺 中, 紅 顏 美 少 年 漸 漸 就 變 成 龍 鍾 的 白 頭 翁 雖 然 江 上 清 風, 山 間 明 月 6, 人 間 可 戀 之 處 甚 多 但 人 停 留 時 間 的 久 暫, 並 非 自 己 可 以 決 定 因 此, 曠 達 如 陶 淵 明 也 發 出 榮 華 誠 足 貴, 亦 復 可 憐 傷 7 之 歎 生 命 每 天 在 變, 人 雖 不 願 意 但 無 可 奈 何 的 一 天 一 天 的 邁 向 衰 亡 因 此, 很 自 然 的 對 時 光 流 逝, 人 事 代 謝, 絢 麗 變 平 淡, 由 興 變 衰 等 種 種 變 幻 現 象 特 別 敏 感, 特 別 容 流 露 感 慨 王 羲 之 ( ) 於 永 和 九 年 (353) 在 會 稽 山 陰 的 蘭 亭 進 行 修 禊, 當 時 置 身 山 林 美 景, 與 友 朋 曲 水 流 觴, 一 唱 一 詠, 正 感 興 味 無 窮 6 7 見 蘇 軾 : 前 赤 壁 賦 徐 北 文, 頁 953 見 陶 淵 明 : 擬 古 九 首 逯 欽 立 : 陶 淵 明 集, 頁

46 第三章 登高與懷古 之際 忽然想到 俯仰之間 已為陳跡 8 不禁悲從中來 晉代羊祜 峴山之悲也是一個很典型例子 據 晉書 羊祜傳 有如下的記載 祜樂山水 每風景 必造峴山 置酒言詠 終日不倦 嘗慨 然歎息 顧謂從事中郎鄒湛等曰 自有宇宙 便有此山 由來 賢達勝士 登此遠望 如我與卿者多矣 皆湮滅無聞 使人悲傷 如百歲後有知 魂魄猶應登此也 9 山川雖美而人壽有限 羊祜了解這個道理 不期然流露出最沉痛的悲 哀 大概人同此心 羊祜悲峴山這故事 後世文人經常加以引用來抒 發相類似的感情 又例如劉禹錫 的 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 百姓家 10 烏衣巷是晉室南渡之後王導謝安大家族居住的地方 此詩寫當前衰落 的景象 再聯想舊時此地的繁華興盛 盛衰對比 反映出作者對人世 變幻的感慨 又例如王安石 的 桂枝香 8 見王羲之 蘭亭集序 徐北文 頁 參看 晉書 羊祜傳 房玄齡 晉書 頁 喻守真 頁

47 第三章 登高與懷古 登臨送目 正故國晚秋 天氣初肅 千里澄江似練 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斜陽裡 背西風 酒旗斜矗 綵舟雲淡 星河鷺起 畫圖 難足 念往昔 繁華競逐 嘆門外樓頭 悲恨相續 千古憑高 對此 謾嗟榮辱 六朝舊事隨流水 但寒煙芳草凝綠 至今商水 時時猶唱 後庭遺曲 11 這首詞寫作者登高臨遠 眼見江青峰翠 一派美景當前 本應感到適 心快意 然而 下闋卻無端的想到世事變幻無常 流露謾嗟榮辱的悲 歎 這些例子都足以說明 人具有懼怕變幻的心理 對宇宙無窮 人 生有限會感到悲痛和無奈 詩人往往會通過懷古來宣洩這種感受 6.懷古以諷今 王瑤 認為 懷古 本身實際上就是對於一種合理的 政治和社會的憧憬 12也因為如此 詩人往往會藉懷古來對現實政治和 社會表示不滿及提出批評 例如王昌齡 約 的 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 胡馬度陰山 13 這首詩表面歌頌漢代名將 其實是隱諷唐代禦邊無人 龍榆生 頁87 參看王瑤 詩人李白 頁57 喻守真 頁329 44

48 二.登高與懷古的關係 第三章 登高與懷古 從天地之廣聯想到時間之長 當一個人登上高山 山上的溫度一般比山下低 周遭大多闃靜無 人 這情景會予人一種隔絕凡塵 俗慮盡消的感覺 而且 放眼一望 天高地迥 視野無盡 亦很自然的會使人從地域之廣袤想到時間之悠 悠 比如陳子昂 的 登幽州臺歌 是一例子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14 陳子昂登臺望遠之時卻想到今古未來 由空間之廣想到時間之 長 又例如王勃 的 滕王閣序 其中有四句 天高地迥 覺宇宙之無窮 興盡悲來 識盈虛之有數 15 上下四方謂之宇 古往 今來謂之宙 這四句顯示王勃也是面對天地之廣然後驚覺時間之長 再例如柳宗元 的山水名篇 始得西山宴游記 此文寫作 者登上西山之巔之後 用了不少文字描寫近景和遠景 其高下之勢 岈然 窐然 若窒 若穴 尺寸千里 攢蹙累 積 莫得遯隱 縈青繚白 外與天際 四望如一 然後知山之特 出 不與培塿為類 喻守真 頁54 王勃 滕王閣序 徐北文 頁548 高步瀛 唐宋文舉要 頁

49 第三章 登高與懷古 接觸了遼闊之景後 柳宗元同樣地從天地之大 想到時間之悠長 接 著 他寫了下列兩句 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 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 窮 17 望遠景既會想到時間之長 因此 登高 懷古兩者組合可以說是一個 頗常見的模式 三.李白的登高懷古詩介紹 懷古的內容一般可以分為兩類 一為懷念古人 另一為懷念古事 李白登高而懷念古人 古事的作品 較明顯的有 擬恨賦 峴山 懷古 登廣武古戰場懷古 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 登 金陵鳳凰臺 登高丘而望遠海 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自 廣平乘醉走馬六十里至邯鄲登城樓覽古書懷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登敬亭山南望懷古贈竇主簿 陪宋中丞武昌夜飲懷古 我 行巫山渚 等幾首 現分別介紹如下 晨登太山 一望蒿里 松楸骨寒 宿草墳毀 浮生可嗟 大 運同此 於是僕本壯夫 慷慨不歇 仰思前賢 飲恨而沒 昔如 漢祖龍躍 群雄競奔 提劍叱口宅 指揮中原 東馳渤澥 西漂崑 崙 斷蛇奮旅 掃清國步 握瑤圖而倏昇 登紫壇而雄顧 一朝 46

50 第三章 登高與懷古 長辭 天下縞素 若乃項王虎鬥 白日爭輝 拔山力盡 蓋世心 違 聞楚歌之四合 知漢卒之重圍 帳中舞劍 泣挫雄威 騅兮 不逝 喑噁何歸 至如荊卿入秦 直度易水 長虹貫日 寒風颯 起 遠仇始皇 擬報太子 奇謀不成 憤惋而死 若夫陳后失寵 長門掩扉 日冷金殿 霜淒錦衣 春草罷綠 秋螢亂飛 恨桃李 之委絕 思君王之有違 昔者屈原既放 遷於湘流 心死舊楚 魂飛長楸 聽江風之嫋嫋 聞嶺狖之啾啾 永埋骨于淥水 怨懷 王之不收 及夫李斯受戮 神氣黯然 左右垂泣 精魂動天 執 愛子以長別 嘆黃犬之無緣 或有從軍永訣 去國長違 天涯遷 客 海外思歸 此人忽見愁雲蔽日 目斷心飛 莫大不攢眉痛骨 抆血霑衣 若乃錯繡轂 填金門 煙塵曉沓 歌鐘晝諠 亦復星 沉電滅 閉影潛魂 已矣哉 桂華滿兮明月輝 扶桑曉兮白日飛 玉顏滅兮螻蟻聚 碧臺空兮歌舞稀 與天道兮共盡 莫不委骨而 同歸 擬恨賦 18 李白曾經三次擬 文選 此篇是摹擬江淹 恨賦 之作 故名為 擬恨賦 此篇寫李白登上太山 放眼一望 視線只 集中在一堆一堆的墳墓 於是想到劉邦 項羽 荊軻 屈原 李斯等 高步瀛 唐宋文舉要 頁 李白的賦 情韻與他的詩歌無異 從廣義的角度也可以當作詩歌來看 王琦 頁

51 第三章 登高與懷古 古人 有些生時顯赫 有些生不逢時 但相同的就是他們最後都要同 歸於無形 這是人類莫可奈何的悲哀 李白的 恨 也由此而生 這 篇作品不知寫於何時 安旗主編的 李白全集編年注釋 以李白三擬 文選 是在開元三年 715 十五歲之時 故將此篇作品的寫作日 期 姑且繫於開元三年19 如果安旗等人的推斷正確 十五歲年紀的人 就有如此深沉的消極思想 真不可思議 訪古登峴首 憑高眺襄中 天清遠峰出 水落寒沙空 弄珠 見遊女 醉酒懷山公 感嘆發秋興 長松鳴夜風 峴山懷古 20 此詩作於開元十五年 727 當時李白二十七歲21 羊祜峴山之悲一 事在前面已經介紹過 峴山在襄陽縣 李白這一次登上峴山 並沒有 如他的前輩孟浩然 般 羊公碑尚在 讀罷淚沾襟 22 與 諸子登峴山作 只是在寫景之餘 想到古人鄭交甫在此遇見弄珠遊 女和懷念鎮守襄陽 好飲酒的 竹林七賢山濤的兒子 山簡 秦鹿奔野草 逐之若飛蓬 項王氣蓋世 紫電明雙瞳 呼吸 八千人 橫行起江東 赤精斬白帝 叱口宅入關中 兩龍不並躍 五緯與天同 楚滅無英圖 漢興有成功 按劍清八極 歸酣歌大 安旗 頁1783 王琦 頁 安旗 頁98 喻守真 頁

52 第三章 登高與懷古 風 伊昔臨廣武 連兵決雌雄 分我一杯羹 太皇乃汝翁 戰爭 有古跡 壁壘頹層穹 猛虎嘯洞壑 飢鷹鳴秋空 翔雲列曉陣 殺氣赫長虹 撥亂屬豪聖 俗儒安可通 沉湎呼豎子 狂言非至 公 撫掌黃河曲 嗤嗤阮嗣宗 登廣武古戰場懷古 23 此詩寫於開元十九年 731 李白時年三十一歲24 廣武是古戰場 是劉邦和項羽兩軍對陣的地方 據 史記 項羽本紀 漢王則引兵渡河 復取成皋 軍廣武 就敖倉食 項王 已定東海來 西 與漢俱臨廣武而軍 相守數月 當此時 彭越 數反梁地 絕楚糧食 項王患之 為高俎 置太公其上 漢王曰 今不急下 吾烹太公 漢王曰 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 曰 約為兄弟 吾翁即若翁 必欲烹而翁 則幸分我一桮羹 項王怒 欲殺之 25 此詩取材於此 此詩通篇頌美漢高祖的功業 並譏笑詆譭漢高祖為 豎 子 的阮籍為 俗儒 王琦 頁 安旗 頁 司馬遷 頁

53 第三章 登高與懷古 晉室昔橫潰 永嘉遂南奔 沙塵何茫茫 龍虎鬥朝昏 胡馬 風漢草 天驕蹙中原 哲匠感頹運 雲鵬忽飛翻 組練照楚國 旌旗連海門 西秦百萬眾 戈甲如雲屯 投鞭可填江 一掃不足 論 皇運有返正 醜虜無遺魂 談笑遏橫流 蒼生望斯存 冶城 訪古跡 猶有謝安墩 憑覽周地險 高標絕人喧 想像東山姿 緬懷右軍言 梧桐識嘉樹 蕙草留芳根 白鷺映春洲 青龍見朝 暾 地古雲物在 臺傾禾黍繁 我來酌清波 於此樹名園 功成 拂衣去 歸入武陵源 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 26 此詩大約作於天寶六載 747 李白四十七歲 冶城 在金陵西 本 吳鑄冶之地 因以為名 謝安墩 在金陵半山 此詩李白自注云 此 墩即晉太傅與王右軍羲之同登 超然有高世之志 余將營園其上 故 作是詩 27此詩寫李白登上謝安墩 追憶幾百年前 漢胡相爭 晉室 倉皇南渡 全賴謝安在肥水一役 談笑遣將 擊退胡兵 蒼生才得存 活 這詩主要稱頌謝安和王右軍的偉業 並對兩人流露欽慕之情 鳳凰臺上鳳凰遊 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 晉代 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 日 長安不見使人愁 登金陵鳳凰臺 王琦 頁 安旗 頁 王琦 頁

54 第三章 登高與懷古 此詩寫作年日不詳 或謂作於天寶六載 時李白已遭賜金還 山 遊歷梁宋齊魯後 南下金陵 此詩寫鳳凰來遊的韻事已煙消雲散 只餘江水獨流 吳宮晉代亦倏成過去 而眼前山水依舊 作者以 鳳 去臺空 這變化 配合 江自流 不變現象 又以吳宮花草晉代衣冠 成為陳跡 相對眼前山水景物百年不變 用變與不變作對比 抒發了 對歲月流逝 人事更迭變換 唯獨山川可不變的慨歎 最後 李白想 到浮雲能障日 恐怕玄宗被小人所蒙蔽 不禁憂從中來 可見李白登 臨遊賞而不忘君國 袁行霈 認為這首詩30 李白寫出自己獨 特的感受 把歷史的典故 眼前的景物和詩人自己的感受 交織在一 起 抒發了憂國傷時的懷抱 意旨深遠 登高丘 望遠海 六鼇骨已霜 三山流安在 扶桑半摧折 白日沉光彩 銀臺金闕如夢中 秦皇 漢武空相待 精衛費木石 黿鼉無所憑 君不見驪山 茂陵盡灰滅 牧羊之子來攀登 盜賊 劫寶玉 精靈竟何能 窮兵黷武今如此 鼎湖飛龍安可乘 登 高丘而望遠海 31 此詩寫於天寶六載 747 時四十七歲 32是作者東遊齊魯登高望海 有感而作 詩人望海之時緬懷舊事 想到昔日的仙跡已不可見 驪山 29 安旗 頁 參看袁行霈對 登金陵鳳凰臺 一詩的分析 蕭滌非等 唐詩大觀 頁 王琦 頁 安旗 頁

55 第三章 登高與懷古 茂陵是秦始皇和漢武帝的墓陵 到如今一已成灰燼而另一則變為樵牧 之所 李白認為秦皇漢武這一班窮兵黷武者欲求仙求長生實在是妄 想 此詩隱諷當時的唐明皇好神仙而又喜邊功 金陵夜寂涼風發 獨上高樓望吳越 白雲映水搖空城 白露 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歸 古來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淨如 練 令人長憶謝玄暉 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33 此詩寫於天寶八載 749 李白四十七歲 34靜夜最宜懷人 此詩寫 作者在一個靜夜 獨自登樓望景 在月下沉吟徘徊不去 懷念起他欽 慕的古人 謝朓 謝朓是南齊著名的詩人 他在被排擠 出京離開金陵時 曾寫過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一詩 澄江靜如練 就是其中的名句35 在芸芸古人中 李白對謝朓情有獨鍾 有學者認為 除了因為謝朓的詩清新秀逸之外 也由於兩人遭遇相似 而且兩人皆 有 俱懷逸氣壯思飛 的志趣的緣故 36 醉騎白花駱 西走邯鄲城 揚鞭動柳色 寫鞚春風生 入郭 登高樓 山川與雲平 深宮翳綠草 萬事傷人情 相如章華巔 猛氣折秦嬴 兩虎不可鬥 廉公終負荊 提攜褲中兒 杵臼及程 嬰 空孤獻白刃 必死耀丹誠 平原三千客 談笑盡豪英 毛君 王琦 頁159 安旗 頁896 何慶善 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唐詩大觀 頁

56 第三章 登高與懷古 能穎脫 二國且同盟 皆為黃泉土 使我涕縱橫 磊磊石子崗 蕭蕭白楊聲 諸賢沒此地 碑版有殘銘 太古共今時 由來互衰 榮 傷哉何足道 感激仰空名 趙俗愛長劍 文儒少逢迎 閑從 博徒遊 帳飲雲朝酲 歌酣易水動 鼓震叢臺傾 日落把燭歸 凌晨向燕京 方陳五餌策 一使胡塵清 自廣平乘醉走馬六 十里至邯鄲登城樓覽古書懷 37 此詩寫於天寶十一載 752 時五十二歲 邯鄲是戰國時趙國的都城 作者在邯鄲登上城樓望遠 很自然的想到幾個與邯鄲城有關故事 故 事中的人物計有 藺相如 廉頗 公孫杵臼 程嬰 平原君 毛遂等 人 作者想到古人已矣 不禁涕淚縱橫 但最後作者態度轉得積極 表示要建功立業一清胡塵 江城如畫裡 山晚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 雙橋落彩虹 人煙 寒橘柚 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 臨風懷謝公 秋登宣城 謝朓北樓 38 這首詩有學者認為作於天寶十二載 亦有學者認為作於十三 載 謝朓北樓是南齊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 李白在一 參看薛天緯 嚶其鳴矣 求其友聲 李白研究 頁 王琦 頁 王琦 頁385 安旗 頁1075 關於李白情繫謝朓的解說 謝朓與 53

57 第三章 登高與懷古 個秋天的黃昏獨自登樓 嵐光山影是如此的明淨 幽美 詩的前六句 全是寫景 可見李白已被美景陶醉了 最後兩句卻突然一轉 透露他 正在懷念古人謝朓 而當時的心情又有誰知曉呢 敬亭一迴首 目盡天南端 仙者五六人 常聞此遊盤 谿流 琴高水 石聳麻姑壇 白龍降陵陽 黃鶴呼子安 羽化騎日月 雲行翼鴛鸞 下視宇宙間 四溟皆波瀾 汰絕目下事 從之復何 難 百歲落半途 前期浩漫漫 強食不成味 清晨起長歎 願隨 子明去 鍊火燒金丹 登敬亭山南望懷古贈竇主簿 41 此詩寫於天寶十二年 753 時李白五十三歲 敬亭山在宣州宣城縣 是李白經常游覽的地方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42 獨坐敬亭山 就是李白膾炙人口的名篇 而 登 敬亭山南望懷古贈竇主簿 一詩 除表示懷念竇主簿之外 主要在懷 念琴高 麻姑 竇子明幾個得道仙人 李白並想像仙人可以在日月間 在雲中逍遙飛翔 對比但自己的境況卻是 蹉跎歲月 前路茫茫 最 後他表示願隨竇子明去尋仙學道 參看馬茂元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蕭滌非等 唐詩大觀 頁 王琦 頁 王琦 頁414 54

58 第三章 登高與懷古 清景南樓夜 風流在武昌 庾公愛秋月 乘興坐胡床 龍笛 吟寒水 天河落曉霜 我心還不淺 懷古醉餘觴 陪宋中丞 武昌夜飲懷古 43 此詩寫於至德二載 757 李白五十七歲 宋中丞即宋若思 當時宋 是江南西道採訪使宣城郡太守 李白這年因從永王璘 被繫尋陽獄 得到宋的營救才能出獄 後來更參加了宋的幕府 44此詩寫李白某夜陪 宋若思登樓夜飲 想起幾百年前的在武昌的庾亮 庾是東晉時大臣 有雅興 願與部下同樂 此詩大概是以庾比擬宋若思 我行巫山渚 尋古登陽臺 天空綵雲滅 地遠清風來 神女 去已久 襄王安在哉 荒淫竟淪沒 樵牧徒悲哀 我行巫山 渚 45 此詩寫於乾元二年 是年李白長流夜郎途經巫山 登陽臺 緬懷襄王神女的故事 1.李白登高懷古詩的主題 懷古詩的內容當然是以懷古為主 王琦 頁401 陶谷 宋若思 李白大辭典 頁206 王琦 頁61 安旗,頁 懷念古時的事或人

59 李 白 杜 甫 登 高 望 遠 詩 研 究 第 三 章 登 高 與 懷 古 從 擬 恨 賦 中 李 白 緬 懷 漢 高 祖 項 羽 荊 軻 陳 皇 后 屈 原 李 斯 的 事 蹟 登 廣 武 古 戰 場 懷 古 追 懷 楚 漢 相 爭 事 登 金 陵 冶 城 西 北 謝 安 墩 懷 想 晉 室 南 渡, 胡 漢 相 爭 事 我 行 巫 山 渚 則 緬 懷 巫 山 神 女 的 故 事 而 李 白 登 高 懷 念 的 古 人 計 有 謝 朓 ( 臨 風 懷 謝 公 秋 登 宣 城 謝 朓 北 樓 ), 山 簡 ( 醉 酒 懷 山 公 峴 山 懷 古 ) 此 外, 李 白 亦 懷 念 一 些 仙 人, 例 如 竇 子 明 ( 願 隨 子 明 去, 鍊 火 燒 金 丹 登 敬 亭 山 南 望 懷 古 贈 竇 主 簿 ) 除 緬 懷 古 人 古 事 之 外, 李 白 的 登 高 懷 古 詩 亦 帶 出 下 列 主 題 : ( 一 ) 抒 發 對 世 事 變 幻 無 常, 人 壽 有 限 的 悲 歎 夫 天 地 者 萬 物 之 逆 旅, 光 陰 者 百 代 之 過 客 而 浮 生 若 夢, 為 歡 幾 何 47 ( 春 夜 宴 桃 李 園 序 ) 昔 人 豪 貴 信 陵 君, 今 人 耕 種 信 陵 墳 荒 城 虛 照 碧 山 月, 古 木 盡 入 蒼 梧 雲 梁 王 宮 闕 今 安 在? 枚 馬 先 歸 不 相 待 舞 影 歌 聲 散 淥 池, 空 餘 汴 水 東 流 海 沉 吟 此 事 淚 滿 衣, 黃 金 買 醉 未 能 歸 48 ( 梁 園 吟 ) 人 生 如 過 客, 人 生 一 世 畢 竟 歸 於 無 形, 這 樣 的 感 慨, 這 樣 的 主 題 在 李 白 的 詩 作 中 是 屢 見 不 鮮 的, 也 可 以 說 這 是 李 白 詩 歌 的 一 種 特 色 存 有 這 種 悲 觀 的 思 想, 上 文 曾 分 析, 是 由 於 對 世 界 過 於 熱 愛 的 結 果 李 長 之 ( ) 在 道 教 徒 的 詩 人 李 白 及 其 痛 苦 一 文 中 說 得 好, 他 說 : 李 白 的 痛 苦 即 在 愛 此 現 世 而 得 不 到 此 現 世 上, 亦 即 在 想 像 保 留 此 現 世, 而 此 現 世 終 歸 於 無 常 上 49 不 錯, 李 白 是 生 命 的 信 徒, 是 一 個 熱 愛 生 命 者, 當 他 登 高 望 遠, 見 天 地 之 廣 闊 自 然 想 到 光 陰 之 無 盡, 由 光 陰 之 無 盡 而 醒 覺 到 我 生 之 有 涯, 因 而 產 生 過 客 之 悲 因 此 李 白 對 光 陰 的 流 逝 人 事 的 代 謝 特 王 琦, 頁 493 王 琦, 頁 李 長 之 ( ): 道 教 徒 的 詩 人 李 白 及 其 痛 苦, 李 太 白 研 究, 頁

60 李 白 杜 甫 登 高 望 遠 詩 研 究 第 三 章 登 高 與 懷 古 別 敏 感, 特 別 容 易 流 露 感 慨 例 如 在 擬 恨 賦 中, 寫 他 晨 登 太 山, 憑 高 遠 眺, 只 見 一 堆 堆 的 墳 墓, 想 到 劉 邦 項 羽 等 前 賢 雖 曾 風 光 一 時, 但 最 終 都 不 免 飲 恨 而 沒, 於 是 發 出 與 天 道 兮 共 盡, 莫 不 委 骨 同 歸 50 的 悲 歎 他 在 自 廣 平 乘 醉 走 馬 六 十 里 至 邯 鄲 登 城 樓 覽 古 書 懷 敘 述 幾 位 與 邯 鄲 城 有 關 的 古 人 的 事 跡 後, 即 感 慨 這 些 先 哲 先 賢 已 不 復 存 在 皆 為 黃 泉 土, 使 我 涕 縱 橫 磊 磊 石 子 崗, 蕭 蕭 白 楊 聲 諸 賢 沒 此 地, 碑 版 有 殘 銘 51 這 是 人 類 莫 可 奈 何 的 悲 哀 再 如 在 登 金 陵 鳳 凰 臺 中 以 吳 宮 花 草 埋 幽 徑, 晉 代 衣 冠 成 古 丘 風 流 總 被 雨 打 風 吹 去, 與 三 山 半 落 青 天 外, 二 水 中 分 白 鷺 洲 52 江 山 如 舊, 亙 古 不 變, 作 一 對 比, 抒 發 對 世 事 無 常 的 慨 歎 ( 二 ) 尋 仙 人 畢 竟 會 歸 於 無 形, 人 間 美 好 的 一 切 人 不 能 恒 久 擁 有, 這 是 詩 人 最 沉 痛 的 悲 哀 為 超 脫 生 死, 李 白 選 擇 了 尋 仙 學 道 一 途 正 如 青 冥 在 李 白 的 懷 古 詩 一 文 中 指 出 : 由 懷 古 而 想 到 生 命 的 短 促, 由 生 命 的 短 促 而 想 到 求 仙 是 李 白 詩 的 一 個 特 色 53 在 登 敬 亭 山 南 望 懷 古 贈 竇 主 簿 一 詩 中, 就 表 示 願 隨 子 明 去, 鍊 火 燒 金 丹 54, 希 望 以 食 藥 求 神 仙 來 解 決 問 題 ( 三 ) 憂 國 諷 刺 時 局 建 功 立 業 李 白 的 思 想 是 頗 複 雜 的, 他 有 縱 酒 狂 歌 及 時 行 樂, 消 極 厭 世 的 一 面, 亦 有 奮 其 智 能, 願 為 輔 弼, 使 寰 區 大 定, 海 縣 清 一 ( 代 壽 王 琦, 頁 6-8 王 琦, 王 琦, 參 看 青 冥 : 李 白 的 懷 古 詩, 夏 敬 觀 ( ): 李 太 白 研 究, 頁 549 王 琦, 頁

61 李 白 杜 甫 登 高 望 遠 詩 研 究 第 三 章 登 高 與 懷 古 山 答 孟 少 府 移 文 書 55 ) 東 山 高 臥 時 起 來, 欲 濟 蒼 生 未 應 晚 56 ( 梁 園 吟 ) 積 極 濟 世 的 一 面 在 他 的 登 高 懷 古 詩 中 亦 可 見 到 關 懷 國 事 的 主 題 : (1) 憂 國 : 李 白 登 金 陵 鳳 凰 臺 尾 聯 : 總 為 浮 雲 能 蔽 日, 長 安 不 見 使 人 愁 57 陸 賈 新 語 辨 惑 第 五 : 邪 臣 之 蔽 賢, 猶 浮 雲 之 障 日 月 也 58, 所 以 歷 來 的 註 釋 以 浮 雲 喻 小 人, 日 喻 君 主 ; 長 安 為 帝 都 所 在, 李 白 不 見 長 安 而 愁, 可 見 李 白 身 在 江 湖, 心 存 魏 闕, 憂 慮 君 主 被 群 小 所 蒙 蔽, 為 國 事 憂 心 不 已 (2) 諷 刺 事 局 : 李 白 在 登 高 丘 而 望 遠 海 一 詩 含 蓄 地 以 好 大 喜 功 的 秦 始 皇 和 漢 武 帝 求 仙 不 可 得 一 事, 來 諷 刺 當 時 既 喜 邊 功 又 迷 信 神 仙 的 唐 明 皇 (3) 建 功 立 業 : 濟 蒼 生, 定 四 海 是 李 白 的 素 志 在 登 高 懷 念 古 人 之 時, 經 常 有 意 無 意 間, 流 露 這 種 心 志 在 自 廣 平 乘 醉 走 馬 六 十 里 至 邯 鄲 登 城 樓 覽 古 書 懷 一 詩 中, 敘 述 先 賢 事 蹟 之 後, 結 尾 四 句 日 落 把 燭 歸, 凌 晨 向 燕 京 方 陳 五 餌 策, 一 使 胡 塵 清 59 表 示 要 向 朝 廷 獻 破 敵 之 策, 消 弭 胡 人 之 患 可 見 李 白 具 建 功 立 業 的 心 志 ( 四 ) 歸 隱 : 葛 景 春 認 為 李 白 的 人 生 觀, 是 儒 道 互 補 的 人 生 觀 儒 家 講 事 君 榮 親, 道 家 講 功 遂 身 退, 李 白 將 二 者 結 合 在 一 起 王 琦, 頁 王 琦, 頁 王 琦, 頁 王 毅 注 : 新 譯 新 語 讀 本, 頁 51 王 琦, 頁

62 第三章 登高與懷古 60 因此 歸隱可以說李白最後的歸宿 功成拂衣去 歸入武陵源 61 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 這意念在李白作品之中俯拾即見 2.李白登高懷古詩顯露的情懷和藝術特點 一 李白登高懷古詩所流露的感情 往往會因懷念的對象不同而 有異 一般來說 當他想到前賢蹇於遭逢 生既不得意 最後又不免 要歸於塵土 而自己亦要步其後塵 所謂 他朝君體也相同 之時 所流露的感情是沉痛的 比如他在 擬恨賦 開端與結尾就這樣寫 晨登太山 一望蒿里 松楸骨寒 宿草墳毀 浮生可嗟 大 運同此 于是僕本壯夫 慷慨不歇 仰思前賢 飲恨而沒 已矣哉 桂華滿兮明月輝 扶桑曉兮白日飛 玉顏滅兮螻蟻聚 碧臺空兮歌舞稀 與天道兮共盡 莫不委骨同歸 當他察覺人事有代謝 而國事日非 小人盈朝 內心亦會充滿 憂愁 從 總為浮雲能蔽日 長安不見使人愁 62 登金陵鳳凰臺 可見 但當他想到古代豪傑之士 不論在戰場上或其他事上建立豐 功偉績之時 他會流露欽慕 嚮往之情 例如在 登金陵冶城西北 謝安墩 一詩尾段 參看葛景春 功成身退 王琦 頁 王琦 頁 李白的人生處世理想 葛景春 頁11 59

63 第三章 登高與懷古 想像東山姿 緬懷右軍言 梧桐識嘉樹 蕙草留芳根 白鷺 映春洲 青龍見朝暾 地古雲物在 臺傾禾黍繁 我來酌清波 於此樹名園 功成拂衣去 歸入武陵源 對謝安 王右軍流露傾慕之情 又例如 自廣平乘醉走馬六十里至邯 鄲登城樓覽古書懷 一詩對藺相如廉頗 公孫杵臼 程嬰 平原君 毛遂等人亦欽慕不已 此詩的後半有如下的文字 皆為黃泉土 使我涕縱橫 磊磊石子崗 蕭蕭白楊聲 諸賢 沒此地 碑版有殘銘 太古共今時 由來互衰榮 傷哉何足道 感激仰空名 趙俗愛長劍 文儒少逢迎 閑從博徒遊 帳飲雲朝 酲 歌酣易水動 鼓震叢臺傾 日落把燭歸 凌晨向燕京 方陳 五餌策 一使胡塵清 63 感激仰空名 日落把燭歸 凌晨向燕京 方陳五餌策 一使胡塵 清 不單止欽慕 甚至有被感召的感覺 使他也想像古人一般 建立 一番事業 態度顯得積極 而流露的感情是激昂的 但在緬懷仙人之時 往往會想到仙人雲間自在逍遙 羽化騎日 月 雲行翼鴛鸞 64 登敬亭山南望懷古贈竇主簿 對比自己 王琦 頁 王琦 頁

64 第三章 登高與懷古 已屆哀樂中年 前路尚且渺茫無定 百歲落半途 前期浩漫漫 65 心境顯得茫茫然 至於懷念他心儀的古人 特別是謝朓 李白的心境表面上顯得異 常平靜 感情可以說沒有絲毫的波動 只覺得他對景悠然神往 誰 念北樓上 臨風懷謝公 但當我們知道他所以懷念謝朓是由於他們 彼此遭遇相似 心思意念相同 似乎只有謝朓才能了解他和安慰他 時 我們可以推想李白當時的感情是異常複雜的 總之 李白登高懷古詩所流露的感情 會因人 因事而異 二 藝術特點 1 所寫之景能配合所述之事和所抒發之情 李白登高懷古詩 取景與古事的性質和他當時的心情是調和統一 的 例如 擬恨賦 所取的景是荒蕪的墓地 一望蒿里 松楸骨寒 宿草墳毀 66 所述的是劉邦 項羽 荊軻 屈原等前賢 生平不得 意 最後飲恨而沒的事蹟 所抒發的是悲傷和沉痛之情 景 事 情 三者融洽調和 又例如 登廣武古戰場懷古 所描繪之景如下 戰爭有古跡 壁壘頹層穹 猛虎嘯洞壑 飢鷹鳴秋空 翔雲 列曉陣 殺氣赫長虹 鷹擊長空 虎嘯洞壑 翔雲列陣 詩中展現之景 所呈現的氣氛與劉 項當年的戰場情景是調和的 王琦 頁 王琦 頁6-8 61

65 第三章 登高與懷古 2 先渲染環境的寧靜和幽美 再抒發懷人之情 在寧靜幽美的環境中 在充滿畫意詩情的氣氛裏 才容易引發思 念古人之情懷 李白懷念他所傾慕的古人 尤其是詩人時 往往會 先著力描繪週遭環境的靜和美 他的 夜泊牛渚懷古 一詩 寫懷念 晉朝的謝尚 就是一例 牛渚西江夜 青天無片雲 登舟望秋月 空憶謝將軍 余亦 能高詠 斯人不可聞 明朝挂帆去 楓葉落紛紛 67 首三句就是先展示一幅寧靜的秋夜畫圖 然後才寫他在這畫圖中懷 人 這是李白慣用的手法 在登高懷古人的作品中 李白也曾採用這 種表達方式 例如 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這詩是懷念詩人謝朓 金陵夜寂涼風發 獨上高樓望吳越 白雲映水搖空城 白露 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歸 古來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淨如 練 令人長憶謝玄暉 68 李白月夜獨自登樓 週圍的環境既美且靜 使李白為之陶醉而久久不 願歸去 在這樣的氛圍之下 他想起了詩人謝朓 另一首 秋登宣城 謝朓北樓 也是用同樣的表達方法來抒發之情 王琦 頁 王琦 頁159 62

66 第三章 登高與懷古 江城如畫裡 山晚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 雙橋落彩虹 人煙 寒橘柚 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 臨風懷謝公 69 這首詩也是寫李白在美麗如畫的景色之中懷念古代的詩人 謝朓 3 所懷念的古人事蹟大都與登高的地點有關 朱光潛在 空中樓閣 一文中指出 懷古 懷舊 的作品大 半起於接近聯想 例如看到赤壁就想到曹操和蘇東坡 看到遺衣掛壁 就想到已故的妻子 70李白的登高懷古詩大都與朱光潛所說的吻合 例如李白登上廣武古戰場 由於此處是幾百年前劉邦項羽爭戰之地 所以很自然的就想起劉邦項羽等人來 又比如 自廣平乘醉走馬六十 里至邯鄲登城樓覽古書懷 一詩 寫作地點是邯鄲 詩中出現的人物 藺相如 廉頗 公孫杵臼 程嬰 平原君 毛遂等人 他們的事蹟均 與邯鄲城有關 再比如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一詩 李白登謝朓北樓 當然就要懷念謝朓了 四.杜甫的登高懷古詩介紹 杜甫寫過不少懷古詩 為人所熟知的有 詠懷古蹟 蜀相 等 等 至於登高而具懷古意味的則有 登兗州城樓 城上 上 兜率寺 上白帝城 登樓 五首 王琦 頁385 參看朱光潛 空中樓閣 創造的想像 朱光潛 談美 頁99 63

67 第三章 登高與懷古 登兗州城樓 一詩大約是杜甫開元二十五年 737 第一次遊齊 趙時所作71 當時杜甫的父親杜閑任兗州司馬 杜甫前往省親 原詩如 下 東郡趨庭日 南樓縱目初 浮雲連海岱 平野入青徐 孤嶂 秦碑在 荒城魯殿餘 從來多古意 臨眺獨躊躇 72 仇兆鰲 杜詩詳註 頁5-6 引趙汸云 三四宏闊 俯仰千里 五 六微婉 上下千年 三四是指第三句和第四句 五六是指第五句和 第六句 三四句顯示景之遠大 五六句顯示歷史之悠久 空間之闊與 時間之長使作者感到個人何其渺小 從而生悵惘躊躇之感 可以這樣 說 古意 令杜甫產生一種很特殊的感覺 產生一種很複雜的感情 他同年寫的另一首作品 遊龍門奉先寺 最末兩句 欲覺聞晨鐘 令 人發深省 73清晨寺裏傳來陣陣的鐘聲亦似乎給予他類似的感受 上兜率寺 大概作於廣德元年 當時杜甫在梓州 原 詩如下 兜率知名寺 真如會法堂 江山有巴蜀 棟宇自齊梁 庾信 哀雖久 周顒好不忘 白牛車遠近 且欲上慈航 仇兆鰲 頁4-5 仇兆鰲 頁4-5 仇兆鰲 頁2-3 仇兆鰲 頁991 仇兆鰲 頁

68 第三章 登高與懷古 兜率寺在梓州 此詩寫杜甫上兜率寺 在登覽之餘 想到曾寫 哀江 南賦 時有鄉關之思的庾信和長於佛理的周顒 最後兩句浦起龍 1679ca1762 認為 結出仰法意 76 可見出杜甫流露對佛法的嚮往 城上 一詩杜甫於廣德二年 764 春自梓州往閬州時作 前一 年十月吐蕃陷長安 代宗逃往陝州 原詩如下 草滿巴西綠 城空白日長 風吹花片片 春動水茫茫 八駿 隨天子 群臣從武皇 遙聞出巡狩 早晚遍遐荒 77 此詩上四句寫城上所望之景 下四句寫城上所感之懷 當時松 維等 地已淪陷 所以說 城空 下四句想起周穆王巡行天下 馭八龍之 駿和漢武帝巡幸 群臣相從二則古事 來比喻代宗幸陝 登樓 一詩應是杜甫在廣德二年 764 初歸成都時作 原詩 如下 花近高樓傷客心 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 玉壘 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 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 廟 日暮聊為梁父吟 浦起龍 頁445 仇兆鰲 頁427 仇兆鰲 頁

69 第三章 登高與懷古 由於吐蕃之患未息 所以作者登樓之際 雖然近樓處花木扶疏 放眼 春色無邊 但杜甫只覺得憂心忡忡 因而想起古人諸葛亮來 似乎只 有這樣的英雄豪傑 才能力挽狂瀾 上白帝城 一詩大概杜甫在大曆元年 766 初至夔州時作 原 詩如下 城峻隨天壁 樓高望女牆 江流思夏后 風至憶襄王 老去 聞悲角 人扶報夕陽 公孫初恃險 躍馬意何長 杜甫這首詩除寫白帝城地勢高聳之外 還懷念三位與白帝城有關的古 人 夏禹 楚襄王 公孫述 夏禹功在治水 相傳疏鑿巴東之峽 楚 襄王 據宋玉的 風賦 云 楚襄王遊於蘭臺之宮 有風颯然而 至 王乃披襟而當之 曰 快哉此風 寡人所與庶人共者邪 79 浦起龍以為襄王遊處即在夔東80 公孫述在漢時佔有蜀土 僭立為帝 改秦巴郡為白帝城 1.杜甫登高懷古詩的主題 杜甫的登高懷古詩數量遠比李白為少 體裁也只限於七律及五律 涉 及的古蹟有秦碑 魯殿 出現人物有庾信 周顒 穆天子 漢武帝 劉後主 諸葛亮 夏禹 楚襄王和公孫述 李白的登高懷古詩有全首 緬懷古事或整首為懷念一個古人而寫的 而杜甫則沒有這類作品 或 許 可以這樣說 杜甫的登高懷古詩往往只是一句至兩句詩句涉及古 李善 頁 浦起龍 頁497 66

70 李 白 杜 甫 登 高 望 遠 詩 研 究 第 三 章 登 高 與 懷 古 事 古 人 以 表 達 當 時 的 思 緒 和 感 受 杜 甫 登 高 懷 古 詩 除 了 懷 古 之 外, 尚 帶 出 下 列 的 主 題 : ( 一 ) 憂 國 傷 時 仁 者 愛 人, 憂 國 傷 時 是 仁 者 必 然 的 表 現 杜 甫 自 從 在 天 寶 十 年 (751) 寫 過 兵 車 行 之 後, 憂 國 傷 時, 可 以 說 是 他 往 後 的 詩 歌 的 主 要 題 材 他 的 登 高 懷 古 詩 當 然 不 會 缺 乏 這 些 主 題, 例 如 登 樓 一 詩, 當 時 吐 蕃 為 患, 使 他 憂 心 不 已, 於 是 詩 中 有 北 極 朝 廷 終 不 改, 西 山 寇 盜 莫 相 侵 81 兩 句, 表 達 他 憂 國 的 心 情 末 句 日 暮 聊 為 梁 父 吟 更 借 對 諸 葛 孔 明 的 懷 念, 反 映 朝 中 無 人 可 以 撥 亂 反 正, 扭 轉 乾 坤, 愛 國 愛 民 之 情 溢 於 言 表 又 例 如 城 上 一 詩, 時 吐 蕃 攻 陷 長 安, 代 宗 逃 往 陝 州, 松 維 等 地 亦 已 淪 陷, 杜 甫 登 城 遠 望 當 然 沒 有 好 的 心 情, 所 以 詩 中 說 城 空 白 日 長, 有 國 破 山 河 在, 城 春 草 木 深 ( 春 望 82 ) 之 意 詩 中 後 半 部 本 來 寫 天 子 逃 難 一 事, 他 卻 寫 得 積 極 而 正 面 : 八 駿 隨 天 子, 群 臣 從 武 皇, 遙 聞 出 巡 狩, 早 晚 遍 遐 荒 83 八 駿 隨 天 子 是 用 周 穆 王 馭 八 龍 之 駿 巡 行 天 下 的 故 事, 群 臣 從 武 皇 是 寫 漢 武 帝 巡 幸 一 事, 兩 事 都 可 以 令 人 想 像 到 皇 帝 出 巡 時 那 種 威 儀 棣 棣, 群 臣 簇 擁, 精 誠 團 結, 上 下 一 心 的 景 況 由 此 亦 反 映 出 詩 人 亟 欲 平 亂 憂 國 憂 民 的 思 想 感 情 ( 二 ) 嚮 往 佛 法 仇 兆 鰲, 頁 58 仇 兆 鰲, 頁 131 仇 兆 鰲, 頁

71 第三章 登高與懷古 郭沬若在 杜甫的宗教信仰 一文中 指出杜甫是禪宗的信徒 他的信仰是老而彌篤 一直到他辭世之年 84郭沬若的說法不無道理 通過杜甫的登高懷古詩 我們可以看出杜甫雖是儒家的信徒 但對佛 教不但不排斥 而且很多時卻表示認同和嚮往 例如在 同諸公登慈 恩寺塔 一詩中說 方知象教力 足以追冥搜 85 在 和裴迪登新 津寺寄王侍郎 末兩句表示 老夫貪佛日 隨意宿僧房 86 都顯示 對佛教的認同 而在 上兜率寺 一詩中 這意思更為明顯 兜率知名寺 真如會法堂 江山有巴蜀 棟宇自齊梁 庾信 哀雖久 周顒好不忘 白牛車遠近 且欲上慈航 87 前四句顯示對有悠久歷史的兜率寺 對佛法都流露嚮往之情 五六句 似乎以庾信 周顒自況 庾信曾作 哀江南賦 常有鄉關之思 杜 甫流徙異地感受亦相似 周顒據 南史 的記載 周顒音詞辯麗 長於佛理 於鍾山西立精舍 休沐則歸之 杜甫彷彿要棄置前者而 仿效後者 最後兩句 白牛車遠近 且欲上慈航 白牛 據 法華 經 有大白牛 肥重多力 形體殊好 以駕寶車 慈航 據 般 若經序 航若者 苦海之慈航 昏衢之巨燭 88 可知慈航是可以 藉之渡過苦海而到達彼岸的工具 杜甫想坐寶車而去 乘慈航而登彼 岸 從這兩句顯示杜甫對佛法的的認同和嚮往 參看郭沬若 杜甫的宗教信仰 郭沬若 李白與杜甫 頁181 仇兆鰲 頁47-48 仇兆鰲 頁303 仇兆鰲 頁 參看仇兆鰲 頁391 68

72 李 白 杜 甫 登 高 望 遠 詩 研 究 第 三 章 登 高 與 懷 古 2. 杜 甫 登 高 懷 古 詩 顯 露 的 情 懷 和 藝 術 特 點 當 杜 甫 憂 心 時 局, 要 借 古 事 來 抒 懷 的 時 候, 所 流 露 的 感 情 不 用 說 是 悲 戚 的, 從 城 空 白 日 長 城 上, 花 近 高 樓 傷 客 心 登 樓, 老 去 聞 悲 角 上 白 帝 城 等 句 子 可 見 然 而, 整 首 以 懷 古 為 主 題 的 登 兗 州 城 樓 一 詩, 所 披 露 的 感 情 卻 顯 得 含 蓄 朦 朧, 不 易 捉 摸 這 首 詩 是 杜 甫 的 少 作, 那 時 杜 甫 才 二 十 五 歲, 到 兗 州 省 親 當 他 第 一 次 登 上 南 樓 遠 眺, 只 見 雲 海 平 野 一 望 無 涯, 於 是 想 到 附 近 的 古 蹟 秦 碑 魯 殿 ; 古 意 盎 然, 使 他 徘 徊 不 去 這 古 意 令 杜 甫 產 生 一 種 很 特 殊 的 感 覺, 這 感 覺 是 甚 麼? 詩 中 沒 有 明 說, 但 看 杜 甫 一 生 的 行 事, 這 感 覺 肯 定 不 是 峴 山 之 悲, 大 概 是 對 人 生 的 一 種 澈 悟 他 同 年 寫 的 另 一 首 詩 遊 龍 門 奉 先 寺 最 末 兩 句 欲 覺 聞 晨 鐘, 令 人 發 深 省 89, 清 晨 寺 裏 傳 來 陣 陣 的 鐘 聲 亦 給 予 他 類 似 的 感 受 可 以 說, 杜 甫 登 高 緬 懷 古 事, 有 時 流 露 的 感 情, 是 複 雜 的 是 朦 朧 恍 惚 的 是 難 以 言 喻 的 但 在 上 兜 率 寺 一 詩, 則 對 兜 率 寺 頗 多 頌 美 之 詞, 不 單 見 到 對 佛 法 的 肯 定, 亦 可 反 映 作 者 遊 寺 時 的 歡 樂 心 情 至 於 這 類 詩 所 顯 示 的 藝 術 特 點 可 分 兩 點 說 明 : ( 一 ) 善 用 悖 論 語 言 趙 毅 衡 在 文 學 符 號 學 一 書 中 指 出, 文 學 作 品 常 把 相 反 意 義 的 詞 句 組 織 在 一 蠸, 做 成 互 相 衝 突, 而 又 互 相 加 強 的 現 象, 這 現 象 常 被 稱 為 悖 論 (paradox), 他 認 為 在 中 國 古 代 詩 人 中, 似 乎 杜 甫 用 的 悖 論 最 多, 花 近 高 樓 傷 客 心 就 是 一 個 例 子 90 不 錯, 杜 甫 是 善 以 美 景 來 襯 托 悲 哀 的 心 情, 所 謂 以 樂 景 寫 哀 情, 透 過 景 之 美, 來 反 襯 情 之 89 仇 兆 鰲, 頁 2 69

73 李 白 杜 甫 登 高 望 遠 詩 研 究 第 三 章 登 高 與 懷 古 悲 例 如 登 樓 此 詩, 杜 甫 登 樓 之 時 已 滿 腔 愁 緒 ( 傷 客 心 ), 他 卻 寫 樓 邊 花 開 奪 目 ( 花 近 高 樓 ), 抬 頭 望 遠 時, 他 更 寫 所 見 是 無 邊 春 色 ( 錦 江 春 色 來 天 地 ), 他 用 花, 用 無 邊 春 色 來 襯 托 哀 愁 城 上 一 詩 也 採 用 同 樣 的 寫 法, 這 詩 第 一 句 寫 春 到 巴 西, 草 木 青 綠 ( 草 滿 巴 西 綠 ), 第 二 句 卻 寫 城 空 白 日 長, 由 於 吐 蕃 侵 略, 松 維 兩 地 淪 陷, 人 民 流 散, 所 以 說 城 空, 從 城 空 二 字 已 可 隱 約 地 看 到 作 者 內 心 的 悲 哀 景 愈 美 則 情 愈 悲, 正 如 王 夫 之 ( ) 所 說 的, 以 樂 景 寫 哀, 以 哀 景 寫 樂, 一 倍 增 其 哀 樂 91 除 了 上 述 兩 例 之 外, 其 他 的 登 高 詩 也 可 以 找 到 一 些 例 子 例 如, 五 盤 雖 云 險, 山 色 佳 有 餘 ( 五 盤 92 ), 以 山 勢 之 險 突 出 山 色 之 佳 ; 重 船 依 淺 瀨, 輕 鳥 度 曾 陰 ( 送 嚴 侍 郎 到 綿 州 同 登 杜 使 君 江 樓 宴 93 ), 重 船 置 於 淺 瀨 更 顯 得 船 之 笨 重, 而 以 層 陰 襯 輕 鳥, 更 顯 得 鳥 之 輕 巧 玲 瓏 ; 花 濃 春 寺 靜 ( 上 牛 頭 寺 94 ), 以 寺 的 闃 靜 突 顯 花 之 濃 艷 都 是 善 用 悖 論 語 言 的 例 子 ( 二 ) 借 古 喻 今 古 人 所 以 懷 古, 頗 多 時 是 要 借 古 事 來 抒 懷, 借 懷 古 來 表 達 對 當 前 政 局 的 意 見 例 如, 城 上 一 詩 後 半 部 : 八 駿 隨 天 子, 群 臣 從 武 王, 遙 聞 出 巡 狩, 早 晚 遍 遐 荒 當 時 吐 蕃 攻 破 京 師, 代 宗 外 逃 杜 甫 不 明 言 天 子 逃 難, 卻 含 蓄 地 用 穆 天 子 和 漢 武 帝 出 外 巡 狩 來 作 比 喻 又 例 如 在 上 白 帝 城 一 詩, 仇 兆 鰲 杜 詩 詳 註 502 頁 引 楊 德 周 之 言 參 看 趙 毅 衡 : 文 學 符 號 學, 頁 張 葆 全, 周 滿 江 撰 : 歷 代 詩 話 選 注,( 陝 西 : 陝 西 人 民 出 版 社,1984), 頁 275 仇 兆 鰲, 頁 283 仇 兆 鰲, 頁 361 仇 兆 鰲, 頁

74 李 白 杜 甫 登 高 望 遠 詩 研 究 第 三 章 登 高 與 懷 古 指 出 : 提 出 夏 禹 楚 襄, 便 足 壓 倒 公 孫 子 陽, 引 出 公 孫 躍 馬, 又 足 折 倒 崔 旰 之 徒 妙 不 直 貶 公 孫, 而 譏 刺 見 於 言 外, 尤 為 微 婉 如 果 楊 德 周 的 推 測 正 確, 都 可 說 明 懷 古 往 往 在 諷 今 71

75 第四章 第四章 登高與懷鄉 懷人 登高與懷鄉 懷人 一.懷鄉 懷人的原因 遠在漢代的王粲 在他一次登樓望遠時 就曾發出 人情同於懷土兮 豈窮達而異心 登樓賦 1 的慨歎 人為甚 麼會懷念故鄉呢 從現代散文家陳之藩 的 失根的蘭花 一文中或許可以找到一些端倪 這篇文章寫作者飄流異域 常常感到 自己無家無國 恍如失根的蘭花一般 當失意的時候 很自然的 他 會想起故鄉來 文中有一段對故鄉有如下的描寫 在沁涼如水的夏夜中 有牛郎織女的故事 才顯得星光晶 亮 在群山萬壑中 有竹籬茅舍 才顯得詩意盎然 在晨曦的原 野中 有拙重的老牛 才顯得純樸可愛 祖國的山河 不僅是花 木 還有可感可泣的故事 可吟可詠的詩歌 是兒童的喧嘩笑語 與祖宗靜肅墓廬 把它點綴得美麗了 2 陳之藩以為故鄉之所以值得懷念 不僅由於有土地房屋 還有傳統 感人的故事 詩歌 有兒童的喧嘩笑語和靜穆的祖先墓陵 而孟修 祥在 論李白的懷鄉詩 一文中指出 人所以懷鄉 有如下的原因 1 蕭統 文選 頁 陳之藩 旅美小簡 69

76 第四章 登高與懷鄉 懷人 懷鄉 作為文學藝術中最為遠古也最為重要的母題之一 是 與人類歷史中原初的故土情感和生命體驗聯繫在一起的 自從人 類意識到自己擁有了那片土地和房屋 並與之構成一種不能分 割 掠取和劫奪的神秘聯繫時 家鄉的觀念便同時形成 按照德 國人類學家利普斯的說法 家這個概念是很清晰的 大致應該 包括土地 屋頂 火和食物這幾種要素 於是 家 自我的 根 成為人生存的保證 得到慰藉與庇護的所在 一旦遠離家園 懷鄉 也就成了人生命本能衝動的表現之一 3 家除了包括土地 屋頂 火和食物之外 我們以為還應包括父母兄 弟等一同生活 休戚與共的家人在內 而且 懷鄉作品的內容很多 時是直指懷念家中的親人 所以懷鄉 懷人很多時是二而一的 家 既是人生存的保證 得到慰藉與庇護的所在 因此 在異鄉漂泊的 游子 倘遇仕途失意 或為小人所害 又或窮愁潦倒 在哀哀無告 的景況下 想到故鄉 想到親人也是很自然的事 司馬遷在 屈賈 列傳 亦有相類的看法 他說 夫天者 人之始也 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窮則反本 故勞苦 倦極未嘗不呼天也 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 4 3 孟修祥 頁

77 第四章 登高與懷鄉 懷人 痛苦時呼喊父母和失意時懷念故鄉 同是人的本能 都是希望從呼喊 懷想中尋得一點安慰 由於戰亂 或為了生計 百姓四處流離轉徙是常見的事 因此 所懷念的親人也可能散於四方 未必一定限於鄉間 譬如杜甫戰亂時 在長安 寫詩懷念妻子 今夜鄜州月 閨中只獨看 5 他所想念的 妻子 當時就寄居於鄜州而非在故鄉 又譬如白居易 的 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饑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 梁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下邽弟妹 一詩 時難年荒世業空 弟兄羈留各西東 田園寥落干戈後 骨肉 流離道路中 弔影分為千里雁 辭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應 垂淚 一夜鄉心五處同 6 作者所懷念的弟兄就因戰亂而四處流亡 分散各地 亦非在鄉間 懷鄉 懷念親人可抒發愁緒 同樣懷念知心好友 亦可以達到相 同的效果 因此之故 登高可以懷念親人 同樣也可以懷念友人 二.登高與懷鄉 懷人的關係 人在傷心失意之時 往往喜歡靜處一隅 獨自排遣愁緒 這情況 在文學作品中不乏其例 譬如 詩經 柏舟 4 司馬遷 頁 杜甫 月夜 仇兆鰲 頁 全唐詩 頁

78 第四章 登高與懷鄉 懷人 汎彼柏舟 在彼中河 髧彼兩髦 實維我儀 之死矢靡他 母也天只 不諒人只 7 這首詩寫一個女子深愛一個男子 但母親反對他們相好 於是一人獨 自在河中泛舟 以遣愁懷 又例如杜甫天寶中在京師參加賀蘭楊長史 的宴會 筵中忽然百感交集 悲從中來 寫下 樂遊園歌 一詩 詩 中末兩句 此身飲罷無歸處 獨立蒼茫自詠詩 8 杜甫也是要遠離 人群 面對蒼茫暮景 獨自詠詩才可以宣泄愁緒 又例如李清照 晚年的作品 永遇樂 寫她在熱鬧的元宵佳節回 憶往昔的繁華與歡樂 如今只餘下寂寞與哀愁 詞中最後有如下幾句 如今憔悴 風鬟霧鬢 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 聽 人笑語 9 似乎孤獨自處 是她唯一的選擇了 上述三個例子都足以說明 人在 心有鬱結之時 往往喜歡離群獨處 不但喜歡遠離人群 而且還愛獨 自登上高處 例如李後主(李煜 )的 烏夜啼 無言獨上西樓 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 理 7 朱熹 詩集傳 頁 28 8 仇兆鰲 頁 龍榆生 頁

79 第四章 登高與懷鄉 懷人 還亂 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10 登上高處 不論高山或高樓 通常週圍所見到的人會較少 環境會比 較清靜 更適宜在那裏沉思冥想或追懷往事 而且 登高可以望得遠 一些 於是 很容易令人有一種錯覺 以為可以較容易望見故鄉 望 見所想念的人 所以有思鄉懷人之病的人 獨自登高是頗常見的活 動 李白就寫過 白玉高樓看不見 相思須上望夫山 別內赴徵 三首其一 11 前途儻相思 登嶽一長謠 送當塗趙少府赴 長蘆 12 等句子 王立說 思鄉最常見的原型意象是抒情主體的 登高望遠 13所以 登高而懷遠這類作品可以說是頗為普遍的 試 再看一些例子 陟彼岵兮 瞻望父兮 詩經 陟岵 14 北山白雲裏 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 心隨雁飛滅 孟浩 然 秋登蘭山寄張五 龍榆生 頁 王琦 頁 王琦 頁 王立以思鄉主題是中國文學十大主題之一 而登高望遠是思鄉表達的原型意 象 參看王立 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 頁 朱熹 詩集傳 頁 全唐詩 頁

80 第四章 登高與懷鄉 懷人 明月樓高休獨倚 酒入愁腸 化作相思淚 范仲淹 蘇幕 遮 16 樓高莫近危闌倚 平蕪盡處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 歐 陽修 踏莎行 17 試登絕頂望鄉國 江南江北青山多 蘇軾 游金山寺 18 傷高懷遠幾時窮 無物似情濃 張先 一叢花令 19 憶郎還上層樓曲 樓前芳草年年綠 張先 菩薩蠻 誠如漢樂府 悲歌 所言 悲歌可以當泣 遠望可以當歸 遠 望既有這樣的效果 因此 登高加懷遠這主題 可以說也是登高詩一 個頗常見的詩歌模式 16 龍榆生 頁 龍榆生 頁 高步瀛 新校唐宋詩舉要 頁 龍榆生 頁 龍榆生 頁 逯欽立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頁

81 第四章 登高與懷鄉 懷人 三.李白的登高懷鄉 懷人詩 我在巴東三峽時 西看明月憶峨眉 月出峨嵋照滄海 與人萬里長相隨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22 峨眉山在四川 四川是李白成長之地 從上詩可以見到李白對少年時 代生活過的地方 經常會流露眷戀之情 李白雖志在四方 亦醉心於 尋仙學道 但他懷鄉和懷念家人的詩作 數量其實不少 除上述那首 外 隨手還可以舉一些例子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 人不起故園情 春夜洛城聞笛 23 此詩作於開元二十三年 735 春 當時李白作客洛陽 有一夜不知 從何處傳來一曲 折揚柳 唐人有折柳送別的習慣 折柳幾乎等於 送別的同義詞 李白不期然激蕩起故鄉之思 吳地桑葉綠 吳蠶已三眠 我家寄東魯 誰種龜陰田 春 事已不及 江行復茫然 南風吹歸心 飛墮酒樓前 樓東一株 桃 枝葉拂青煙 此樹我所種 別來向三年 桃今與樓齊 我 22 王琦 頁

82 第四章 登高與懷鄉 懷人 行尚未旋 嬌女字平陽 折花倚桃邊 折花不見我 淚下如流 泉 小兒名伯禽 與姐亦齊肩 雙行桃樹下 撫背復誰憐 念 此失次第 肝腸日憂煎 裂素寫遠意 因之汶陽川 寄東 魯二稚子 24 為實踐大濟蒼生之志 為遊覽名山 為尋仙學道 李白一生很多時間 都在 辭親遠遊 李白雖然是一個經常飄泊在外的浪子 然而他也 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慈父 天寶八載 749 時年四十九歲 客遊金 陵 李白想起闊別已三年的嬌女 愛兒 想像他們在家園的桃樹下倚 樹折花 想念父親的情景 不禁肝腸寸斷 至於 李白在登上高樓或登上高山所寫的 而以懷鄉為主題的 詩 最典型的可算是 登新平樓 去國登茲樓 懷歸傷暮秋 天長落日遠 水淨寒波流 秦 雲起嶺樹 胡雁飛沙洲 蒼蒼幾萬里 目極令人愁 登新 平樓 25 這首詩寫於開元十八年 730 在第二章裏已經介紹過 這首詩的 主題是登高 悲秋和懷鄉三者的結合 除了這首之外 李白懷鄉的意 念經常以片言隻語形式散見於其他登高詩之中 例如 23 王琦 頁 王琦 頁 王琦 頁

83 第四章 登高與懷鄉 懷人 歲晏歸去來 富貴安可求 贈崔郎中宗之 26 歸心結遠夢 落日懸春愁 憶襄陽舊游贈馬少府巨 27 且復歸去來 劍歌行路難 古風三十九 28 歸去來兮 人間不可以託些 悲清秋賦 29 細讀上面幾首詩 不難發現 李白懷歸的念頭 往往在受到挫折 之後 失意之時 才生發出來的 至於李白的登高詩明顯地指明以懷 念家人為主題的作品 在李白集中似乎找不到 但懷念故人摯友的 卻為數不少 李白登高時曾經懷念的朋友計有崔宗之 馬巨 韋繇 崔成甫 竇主簿 趙炎等 例如下列諸詩 胡雁拂海翼 翱翔鳴素秋 驚雲辭沙朔 飄蕩迷河洲 有 如飛蓬人 去逐萬里遊 登高望浮雲 彷彿如舊丘 日從海旁 沒 水向天邊流 長嘯倚孤劍 目極心悠悠 歲晏歸去來 富 貴安可求 仲尼七十說 歷聘莫見收 魯連逃千金 珪組豈可 26 王琦 頁 王琦 頁 王琦 頁 王琦 頁

84 第四章 登高與懷鄉 懷人 酬 時哉苟不會 草木為我儔 希君同攜手 長往南山幽 贈 崔郎中宗之 30 此詩在第二章中已經介紹過 大概寫於開元二十年 732 崔宗之 是李白的平生好友 此詩寫李白登高望遠之時 心情極之不佳 他無 心賞景 對景但覺一片茫然 於是自傷飄泊又悲不為時用 同時希望 能與崔宗之一同歸隱 浮陽滅霽景 萬物生秋容 登樓送遠目 伏檻觀群峰 原野 曠超緬 關河紛錯重 清暉映竹日 翠色明雲松 蹈海寄遐想 還山迷舊蹤 徒然迫晚暮 未果諧心胸 結桂空佇立 折麻恨莫 從 思君達永夜 長樂聞疏鐘 夕霽 杜陵登樓寄韋繇 31 此詩寫於天寶二載 743 韋繇 生平不詳 這首詩寫作者在雨後的 黃昏倚樓懷人 一直至深夜 一直至聽到長樂宮隱隱約約的傳來鐘聲 前半詳細地描繪眼前所見的黃昏美景 後半抒發懷人之情 韋繇雖然 不知是何許人 但李白願意向他傾訴心頭的憤懣 而且想念他至深夜 情深款款 可見他是李白的好友 30 王琦 頁 王琦 頁

85 第四章 登高與懷鄉 懷人 我家敬亭下 輒繼謝公作 相去數百年 風期宛如昨 登 高素秋月 下望青山郭 俯視鴛鷺群 飲啄自鳴躍 夫子雖蹭 蹬 瑤臺雪中鶴 獨立窺浮雲 其心在寥廓 時來一顧我 笑 飯葵與藿 世路如秋風 相逢盡蕭索 腰間玉具劍 意許無遺 諾 壯士不可輕 相期在雲閣 遊敬亭寄崔侍御 32 此詩作於天寶十二載 753 當時李白在宣城 崔侍御就是崔成甫 是李白的故交 在天寶五載 746 時貶官 謝公即謝朓 南齊詩人 數百年前曾在此處吟詠 作過 敬亭山 一詩 李白這首詩顯示他心 情怡悅 沒有半點悲哀牢騷語 他在敬亭先望月看山 再從眼前所見 的鴛鷺 聯想好友就是雪中之鶴 獨立於寥廓 並勉勵對方雖一時失 意但不可壯志消沈 妄自菲薄 九日茱萸熟 插鬢傷早白 登高望山海 滿目悲古昔 遠訪 投沙人 因為逃名客 故交竟誰在 獨有崔亭伯 重陽不相知 載酒任所適 手持一枝菊 調笑二千石 日暮岸幘歸 傳呼隘阡 陌 彤襜雙白鹿 賓從何輝赫 夫子在其間 遂成雲霄隔 良辰 與美景 兩地方虛擲 晚從南峰歸 蘿月下水璧 卻登郡樓望 松色寒轉碧 咫尺不可親 棄我如遺舄 宣城九日 聞崔四 32 王琦 頁

86 第四章 登高與懷鄉 懷人 侍御與宇文太守遊敬亭余時登響山不同此賞醉後寄崔侍御二首 其一 33 這是另一首登高懷念崔成甫的詩 同是寫於天寶十二載 753 這 首詩在第二章重九詩一節中已經介紹過 此詩寫時值重九 美景良辰 好友卻不能相聚 李白深以為念亦深以為憾 敬亭一迴首 目盡天南端 仙者五六人 常聞此遊盤 谿 流琴高水 石聳麻姑壇 白龍降陵陽 黃鶴呼子安 羽化騎日 月 雲行翼鴛鸞 下視宇宙間 四溟皆波瀾 汰絕目下事 從 之復何難 百歲落半途 前期浩漫漫 強食不成味 清晨起長 歎 願隨子明去 鍊火燒金丹 登敬亭山南望懷古 贈竇 主簿 34 竇主簿 姓名不詳 詹蠸根據溧陽水貞義女碑銘 謂有主簿扶風竇嘉 賓 不知與此竇主簿是否同一人 35這也是一首向友人傾心吐意的詩 他向友人表示自己年華老去 一事無成 每日經常嘆息 食不知味 前路茫茫 他只希望尋仙學道以求解決 33 王琦 頁 王琦 頁 詹蠸 李白詩文繫年 頁 92 80

87 第四章 登高與懷鄉 懷人 晚登高樓望 木落雙江清 寒山饒積翠 秀色連州城 目 送楚雲盡 心悲胡雁聲 相思不可見 迴首故人情 寄當 塗趙少府炎 36 這首詩作於天寶十四年 趙炎是當塗縣縣尉 與李白過從甚 密 此詩寫李白在一個薄暮時分 登樓望遠 但見江清木落 寒山積 翠 一派美景當前 正陶醉之際 忽然傳來一聲雁叫 令他想起了他 的好友趙炎 鸚鵡洲橫漢陽渡 水引寒煙沒江樹 南浦登樓不見君 君 今罷官在何處 漢口雙魚白錦鱗 令傳尺素報情人 其中字數 無多少 祇是相思秋復春 贈漢陽輔錄事二首其二 38 這首詩作於上元元年 760 輔錄事就是輔翼 本為漢陽郡的錄事參 軍 39 當時輔翼已罷官 這詩寫李白在南浦登樓懷念故人 他先遙望 故人所在之地 漢陽 只見江樹和煙霧 那有故人的影子 君今罷 官在何處 一句 對輔翼的情誼可見 跟著 寫輔翼曾給他的信 信 裏說話不多 祇是相思秋復春 也是情深款款的 李白的登高懷遠詩除了直接懷人之外 有時亦用代言方式懷人 唐代對外戰事頻仍 於是做成 外有征夫 內有怨婦 的現象 邊 36 王琦 頁 參考張昕 寄當塗趙少府 提要 見郁皓賢 李白大辭典 頁 王琦 頁 參看陶谷 輔翼 條 見郁皓賢 李白大辭典 頁

《聊齋志異》夢境研究

《聊齋志異》夢境研究 Title An analysis of the dream motif in Liaozhai zhiyi Author(s) Chan, Pui-chi.; 陳 貝 枝 Citation Issued Date 2009 URL http://hdl.handle.net/10722/57015 Rights The author retains all proprietary rights,

More information

A Study on JI Xiaolan s (1724-1805) Life, Couplets and Theories of Couplets 紀 曉 嵐 (1724 1724-1805 1805) 生 平 資 料 斠 正 及 對 聯 聯 論 研 究 LI Ha 李 夏 THE UNIVER

A Study on JI Xiaolan s (1724-1805) Life, Couplets and Theories of Couplets 紀 曉 嵐 (1724 1724-1805 1805) 生 平 資 料 斠 正 及 對 聯 聯 論 研 究 LI Ha 李 夏 THE UNIVER Title A study on Ji Xiaolan's (1724-1805) life, couplets and theories of couplets = Ji Xiaolan (1724-1805) sheng ping zi liao jiao zheng ji dui lian, lian lun yan jiu Author(s) Li, Ha; 李 夏 Citation Li,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起首六頁.doc

Microsoft Word - 起首六頁.doc Title 廣 州 方 言 用 語 " 都 " 干 擾 學 生 書 面 語 學 習 情 況 初 探 Author(s) Lee, Che-hung; 李 志 雄 Citation Lee, C. [ 李 志 雄 ]. (2008). Guangzhou fang yan yong yu "du" gan rao xue sheng shu mian yu xue xi qing kuang chu

More information

??? ?? 1000

??? ?? 1000 Title A study of the colour word "gold" and its combination = Yan se ci "jin" ji qi zu he yan jiu Author(s) Luk, Ka-wai; 陸 家 慧 Citation Luk, K. [ 陸 家 慧 ]. (2013). A study of the colour word "gold" and

More information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Title 高 中 學 生 口 語 溝 通 的 銜 接 能 力 研 究 Author(s) Chan, Lai-ying, Joyce; 陳 麗 英 Citation Chan, L. J. [ 陳 麗 英 ]. (2008). Gao zhong xue sheng kou yu gou tong de xian jie neng li yan jiu. (Unpublished thesis).

More information

ft1.doc.doc

ft1.doc.doc Title A social study of the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and the French concession in Shanghai in the late Qing period (1843-1912) Author(s) Wong, Yung-lung, Churchill.; 王容龍. Citation Wong, Y. C. [ 王容龍 ].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DF0A54EABC6AAF9B0FCA46BACE3A873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DF0A54EABC6AAF9B0FCA46BACE3A8732E646F63> Title A study of livelihood and city policy in Chang'an, the capital of Tang dynasty (618-907) = Advisor(s) Yeung, HWO Author(s) Lau, Cheung-cheung.; 劉 章 璋. Citation Lau, C. [ 劉 章 璋 ]. (2005). A study

More information

¹ ¹ º ¹» ¹ º»

¹ ¹ º ¹» ¹ º» Title Highly chemical heterogeneity in the lower crust and crustmantle transitional zone: geochemical evidences from xenoliths in Hannuoba basalt, Hebei Province Author(s) Zhang, GH; Zhou, XH; Sun, M;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封面.doc

Microsoft Word - 封面.doc Title A critical study of Wu Hengzhao's (1771-1829) Lianziju Cihua = Advisor(s) Lee, KS Author(s) Li, Wan-no, Lavina.; 李 蘊 娜. Citation Li, W. L. [ 李 蘊 娜 ]. (2006). A critical study of Wu Hengzhao's (1771-1829)

More information

試卷一

試卷一 香 香 港 港 考 中 試 及 學 評 文 核 憑 局 年 月 版 的 暫 定 稿 中 國 歷 史 試 卷 一 考 試 時 間 : 兩 小 時 ( 樣 本 試 卷 本 各 試 設 卷 共 題 分, 兩 考 部 生 分 須, 於 第 每 一 部 部 分 分 各 為 選 必 答 答 題, 各 每 考 題 生 佔 均 須 作 分 答, 佔 分 第 二 部 分 分 甲 乙 兩 部, 5 0 3 1 2 5

More information

30-68b.pdf

30-68b.pdf 35 2010 2503 3399 HONG KONG SHUE YAN UNIVERSITY 36 2010 www.student.hk 2010 2503 3399 37 38 2010 www.student.hk 2010 2503 3399 39 40 2010 www.student.hk 2010 2503 3399 41 42 2010 www.student.hk 2010 2503

More information

Title 探討琦君散文對香港高中情意教學的意義 Other Contributor(s)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uthor(s) Ching, Lai-ting; 程麗婷 Citation Ching, L. [ 程麗婷 ]. (2009). Tan tao Qijun san wen dui Xianggang gao zhong qing yi jiao xue de

More information

《俗話傾談》反映的1870年代粵方言特徵

《俗話傾談》反映的1870年代粵方言特徵 Title 俗 話 傾 談 反 映 的 19 世 紀 中 粤 方 言 特 徵 Author(s) Tai, CP Citation 俗 話 傾 談 反 映 的 19 世 紀 中 粤 方 言 特 徵. In 錢 志 安... 等 編 輯, 粤 語 跨 學 科 研 究 : 第 十 三 屆 國 際 粤 方 言 硏 討 會 論 文 集, p. 245-260. 香 港 : 香 港 城 市 大 學, 2009

More information

工 作 总 结 /1 工 作 亮 点 /9 目 录 评 比 获 奖 /29 2014 大 事 记 /39 优 秀 文 摘 /45 工 作 总 结 - 1 - 温 州 市 教 育 教 学 研 究 院 年 鉴 2014 WEN ZHOU SHI JIAO YU JIAO XUE YAN JIU YUAN 温 州 市 教 育 教 学 研 究 院 2014 年 工 作 总 结 2014 年, 市 教 研

More information

ft1.doc.doc

ft1.doc.doc Title A social study of the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and the French concession in Shanghai in the late Qing period (1843-1912) Author(s) Wong, Yung-lung, Churchill.; 王容龍. Citation Issued Date 2003 URL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HKU_Scholars_Hub_2011.doc

Microsoft Word - HKU_Scholars_Hub_2011.doc Title Using System theory approaches to interpret traditional Chinese thinking: Lao Zi s philosophical thought Author(s) Tsui, WK Citation Issued Date 211 URL http://hdl.handle.net/1722/138591 Rights 以

More information

7Eleven 7Eleven 7Eleven 1927 Texas Dallas, Tote'm Stores Eleven Eleven Eleven 7Eleven Eleven 1 7El

7Eleven 7Eleven 7Eleven 1927 Texas Dallas, Tote'm Stores Eleven Eleven Eleven 7Eleven Eleven 1 7El Title 浅谈中国便利店的 " 机会损失 " : 从 7-Eleven 的经营理念谈起 Author(s) 洪, 偉民 Editor(s) Citation 人文学論集. 2011, 29, p.53-65 Issue Date 2011-03-31 URL http://hdl.handle.net/10466/11844 Rights http://repository.osakafu-u.ac.jp/dspace/

More information

1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985 1995 2005 2015 2025 15 33.5% 31.5% 28.1% 25.9% 24.1% 59 79 8.9% 9.5% 10.4% 12.4% 15.1% 0.9% 1.1% 1.3% 1.7% 2.0% 23.8 25.7 28.1 30.4 32.8 100+ 95-99 90-94 85-89 80-84

More information

封面及首頁.doc

封面及首頁.doc Terms of Use The copyright of this thesis is owned by its autho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thesis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More information

Tiananmen Archives: Chinese Language Newspaper Articles Box 9 of Box 9. Chinese Language Newspaper Clippings Newspaper Title Date Article Title China

Tiananmen Archives: Chinese Language Newspaper Articles Box 9 of Box 9. Chinese Language Newspaper Clippings Newspaper Title Date Article Title China Box 9. Chinese Language Newspaper Clippings Newspaper Title Date Article Title China 5/9/1989 - etc. 5/26/1989 etc. 5/30/1989 etc. 6/2/1989 Etc. 5/15/1989 etc. 5/18/1989 etc. 5/20/1989 etc. 5/25/1989 etc.

More information

封面.PDF

封面.PDF Terms of Use The copyright of this thesis is owned by its autho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thesis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5F1A4FBA473A6DBA662C149AE76BB50B0A8AFAAB944A440AC78A67BA976C149BEC7ABE4B751AABAB56FAE69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5F1A4FBA473A6DBA662C149AE76BB50B0A8AFAAB944A440AC78A67BA976C149BEC7ABE4B751AABAB56FAE692E646F63> 伏 牛 山 自 在 禪 師 與 馬 祖 道 一 洪 州 宗 禪 學 思 想 的 發 展 台 灣 高 苑 科 技 大 學 黃 連 忠 撰 目 錄 一 前 言 二 從 六 祖 惠 能 到 洪 州 宗 伏 牛 山 自 在 禪 師 的 傳 承 法 系 南 宗 禪 傳 法 世 系 的 六 祖 與 七 祖 之 爭 宗 密 對 洪 州 宗 禪 史 與 禪 法 的 判 釋 與 批 評 伏 牛 山 自 在 禪 師 的

More information

1 3 6 10 14 16 22 28 30, 32 35 42 46 52 62 65 68 74 81 85 89 96 101 104 110 114 122 123 127 132 135 138 144 148 151 155 157 159 160 162 164 167 175 177 183 187 189 192 194 197 200 202 204 206 208 210 213

More information

2010

2010 Title Use the "guided fantasy" to enhance students' creativity in writing Author(s) Chen, Chih-lie, Yammie.; 陳志黎. Citation Chen, C. Y. [ 陳志黎 ]. (2010). Use the "guided fantasy" to enhance students' creativity

More information

prediction B predictionprophecy prophecy prediction -A BC

prediction B predictionprophecy prophecy prediction -A BC Title 左 傳 の 豫 言 Author(s) 吉 本, 道 雅 Citation 京 都 大 學 文 學 部 研 究 紀 要 (2016), 55: 1-60 Issue Date 2016-03-10 URL http://hdl.handle.net/2433/209964 Right Type Departmental Bulletin Paper Textversion publisher

More information

1 1200 1290 3 12 6 13 18 19 22 26 11 7 1 12 12 11 1883 1933 20 20 1911

More information

chap-1_NEW.PDF

chap-1_NEW.PDF Terms of Use The copyright of this thesis is owned by its autho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thesis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More information

論 康 德 的 道 德 主 體 觀 歐 麗 穎 哲 學 碩 士 嶺 南 大 學 二 零 零 八 年

論 康 德 的 道 德 主 體 觀 歐 麗 穎 哲 學 碩 士 嶺 南 大 學 二 零 零 八 年 Terms of Use The copyright of this thesis is owned by its autho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thesis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More information

<D2BDC1C6BDA1BFB5CDB6C8DAD7CAB8DFB7E5C2DBCCB3B2CEBBE1C3FBB5A52E786C7378>

<D2BDC1C6BDA1BFB5CDB6C8DAD7CAB8DFB7E5C2DBCCB3B2CEBBE1C3FBB5A52E786C7378> 参 会 人 员 名 单 Last Name 姓 名 公 司 Tel Fax Bai 柏 煜 康 复 之 家 8610 8761 4189 8610 8761 4189 Bai 白 威 久 禧 道 和 股 权 投 资 管 理 ( 天 津 ) 有 限 公 司 8610 6506 7108 8610 6506 7108 Bao 包 景 明 通 用 技 术 集 团 投 资 管 理 有 限 公 司 8610

More information

精 神 與 自 然 : 楊 慈 湖 心 學 研 究 趙 燦 鵬 哲 學 博 士 嶺 南 大 學 二 零 零 五 年

精 神 與 自 然 : 楊 慈 湖 心 學 研 究 趙 燦 鵬 哲 學 博 士 嶺 南 大 學 二 零 零 五 年 Terms of Use The copyright of this thesis is owned by its autho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thesis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More information

3. 企 业 债 券 : 公 司 债 券 : 5. 证 券 公 司 债 券 : 6. 企 业 短 期 融 资 券 : 7. 中 期 票 据 : 8. 资 产 支 持 证 券 : 9. 国 际 开 发 机 构 人 民 币 债 券 : 10. 中 小 非 金 融 企 业 集 合 票 据 例 题? 判 断

3. 企 业 债 券 : 公 司 债 券 : 5. 证 券 公 司 债 券 : 6. 企 业 短 期 融 资 券 : 7. 中 期 票 据 : 8. 资 产 支 持 证 券 : 9. 国 际 开 发 机 构 人 民 币 债 券 : 10. 中 小 非 金 融 企 业 集 合 票 据 例 题? 判 断 第 1 节 投 资 银 行 业 务 概 述 1. 投 资 银 行 的 含 义 [ 熟 悉 ]: 等 第 1 章 证 劵 经 营 机 构 的 投 资 银 行 业 务 (1) 狭 义 的 就 是 指 某 些 资 本 市 场 活 动, 着 重 指 一 级 市 场 上 的 承 销 并 购 和 融 资 活 动 的 财 务 顾 问 (2) 广 义 的 包 括 公 司 融 资 并 购 顾 问 股 票 和 债 券

More information

優質居所 攜手共建

優質居所 攜手共建 2000 Housing Authority. All rights reserved. 2000 Housing Authority. All rights reserved. 2000 Housing Authority. All rights reserved. 2000 Housing Authority. All rights reserved. 2000 Housing Authority.

More information

2018 ( 2) PETS

2018 ( 2) PETS 201873 2018 2018 359 20+20 74 1 PETS5 55 2 025-83598218 PETS5 025-83593330 5 11 4 10 2018 ( 2) 12 14 12 9 10.5 9 6 7 6 3 3.5 1.1 2 3 2018 4 PETS5 2019 1 30 2 PETS5 2018 12 30 1. 2. 3 3 3. 4.2018 2018 9

More information

複本 2016 P1 P2 P5 得獎名單.xls

複本 2016 P1 P2 P5 得獎名單.xls 香 港 數 學 奧 林 匹 克 學 校 Hong Kong Mathematical Olympiad School 主 辦 第 二 十 三 屆 香 港 小 學 數 學 奧 林 匹 克 比 賽 2016 小 五 比 賽 得 獎 名 單 金 獎 (67 名 ) ( 答 對 18 題 或 以 上 ) 學 校 提 名 王 炳 權 聖 公 會 仁 立 小 學 布 懷 熙 順 德 聯 誼 總 會 李 金 小

More information

( CIP ) /. :, 2005 ISBN I CIP ( 2005 ) YUAN HONG * ( 6 ) : : www. bph. com. cn *

( CIP ) /. :, 2005 ISBN I CIP ( 2005 ) YUAN HONG * ( 6 ) : : www. bph. com. cn * ( CIP ) /. :, 2005 ISBN 7-5302 - 0815-2.... I247. 5 CIP ( 2005 ) 090565 YUAN HONG * ( 6 ) : 100011 : www. bph. com. cn * 787 1092 16 22. 5 467 2005 9 1 2005 9 1 1 30 000 ISBN 7-5302 - 0815-2 I 781 : 28.

More information

文憑試科技與生活(服裝、成衣與紡織)練習卷

文憑試科技與生活(服裝、成衣與紡織)練習卷 PP-DSE 科 技 與 生 活 ( 食 品 科 學 ) 卷 一 香 港 考 試 及 評 核 局 香 港 中 學 文 憑 考 試 練 習 卷 科 技 與 生 活 ( 食 品 科 學 與 科 技 ) 試 卷 一 本 試 卷 必 須 用 中 文 作 答 一 小 時 三 十 分 完 卷 考 生 須 知 ( 一 ) 本 卷 分 甲 乙 丙 三 部 ( 二 ) 全 部 試 題 均 須 作 答 ( 三 ) 甲

More information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 中 國 文 化 大 學 文 學 院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Master of Arts Thesis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ese Literature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李 漁 風 箏 誤 研 究 A Study on Li Yu's Kite Error 指 導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Title Public service delivery performanc trust a review of the 2013 lien c administration = 公 共 服 务 提 供 绩 效 测 评 与 政 府 信 任 2 连 氏 公 共 管 理 会 议 综 述 Author(s) Ma Liang; Yu Wenxuan; Wu Wei Citation Ma L. Yu

More information

香 港 大 學 教 育 學 院 2014-2015 年 度 教 育 學 士 ( 語 文 教 育 ) - 小 學 及 初 中 中 文 學 士 學 位 論 文 香 港 的 大 學 生 支 援 中 國 大 陸 農 村 教 育 的 困 難 與 出 路 以 上 海 交 通 大 學 思 源 公 益 2014 年

香 港 大 學 教 育 學 院 2014-2015 年 度 教 育 學 士 ( 語 文 教 育 ) - 小 學 及 初 中 中 文 學 士 學 位 論 文 香 港 的 大 學 生 支 援 中 國 大 陸 農 村 教 育 的 困 難 與 出 路 以 上 海 交 通 大 學 思 源 公 益 2014 年 Title Study on the problem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from Hong Kong to support rural education in the mainland China and its solution : taking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iyuan commonweal organization

More information

10 1997 Business Study 1991 30 9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Master of International 52 53

10 1997 Business Study 1991 30 9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Master of International 52 53 1961 年 出 生 的 朱 慧 芳, 在 事 業 上 有 2 個 10 年, 她 分 別 專 注 於 外 商 金 融 圈 有 機 市 場 這 兩 個 截 然 不 同 的 領 域, 各 自 成 績 斐 然 1961 1983 4 80 80 1990 50 51 10 1997 Business Study 1991 30 9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Master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S?????v_final.docx

Microsoft Word - S?????v_final.docx 敬 乐 2015 年 第 41 期 EE Dept, CityU of Hong Kong 文 学 史 漫 话 题 点 油 记 灯 : 当 吃 年 木 中 薯 学 未 喝 完 溪 便 水 被, 送 开 去 荒 上 植 山 树 下 过 乡 了, 整 从 整 广 七 州 个 市 年 到 头 了 海 期 南 间 岛 每 五 年 指 被 山 允 区 许 回 住 城 茅 省 亲 棚 陈 关 荣 在 幸 一 好

More information

文憑試物理科校本評核樣本課業

文憑試物理科校本評核樣本課業 香 港 中 學 文 憑 考 試 物 理 及 組 合 科 學 ( 物 理 ) 校 本 評 核 樣 本 作 業 ( 實 驗 及 探 究 研 習 ) 本 局 歡 迎 教 師 採 用 樣 本 作 業 作 教 育 及 研 究 等 非 牟 利 用 途, 但 請 列 明 出 處 香 港 考 試 及 評 核 局 保 留 版 權 2010 Hong Kong Examinations and Assessment Authority

More information

江宁教研通讯

江宁教研通讯 江 宁 教 研 通 讯 ( 第 36 期 2015 年 1 月 教 学 工 作 检 查 专 刊 ) 主 办 : 江 宁 区 教 研 室 编 者 按 : 2015 年 1 月 12-16 日, 区 教 研 室 组 织 全 区 中 小 学 教 务 主 任 分 成 若 干 组 对 全 区 中 小 学 进 行 年 度 教 学 工 作 检 查 1 月 19 日 20 日, 初 中 高 中 小 学 组 各 位

More information

Mixtions Pin Yin Homepage

Mixtions Pin Yin Homepage an tai yin 安 胎 饮 775 ba wei dai xia fang 八 味 带 下 方 756 ba zhen tang 八 珍 汤 600 ba zheng san 八 正 散 601 bai he gu jin tang 百 合 固 金 汤 680 bai hu jia ren shen tang 白 虎 加 人 参 汤 755 bai hu tang 白 虎 汤 660 bai

More information

CIP /. 2005. 12 ISBN 7-5062 - 7683-6 Ⅰ.... Ⅱ.... Ⅲ. Ⅳ. G624.203 CIP 2005 082803 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 17 710001 029-87232980 87214941 029-87279675 87279676 880 1230 1/64 4.0 110 2006 2 1 2006 2 1 ISBN

More information

十月份彩色校務簡報.PDF

十月份彩色校務簡報.PDF 0 1 2 3 4 5 6 7 8 9 1 ( 0 1 2 3 4 5 6 7 8 9 10 ( 10 ( 10 ( ( 2 10 15 ( 10 ( 10 17 25 ( 10 24 ( 3 4 10 19 5 11 1 11 3 6 11 1 ( 10 18 21 11 2 80 7 ( ( Fukien Secondary School (Siu Sai Wan 8 2 2 Fu Yee Road,

More information

j n yín

j n yín ch n ài hóng zhuó, j n yín k n sù zh o fù r n xi o qì hái, y oti o sh hàn yàn yuán lí g ng z y ng b niè bì z n r n xi o qì xiè sì m6u yí yàng móu niè z u ch lì, x qu n léi xiè pì x u cu è qi n j qiú yìn

More information

三言两拍.PDF

三言两拍.PDF 003 015 021 026 033 040 050 056 064 072 079 087 097 105 111 117 127 137 148 159 168 177 186 194 202 210 217 225 235 ( ) , ( )

More information

序 很 高 興 輕 怡 新 煮 意 能 與 各 位 讀 者 見 面 信 諾 一 向 關 心 香 港 人 的 健 康 與 優 質 生 活, 並 以 幫 助 我 們 的 客 戶 擁 有 更 健 康 更 安 康 更 有 保 障 的 未 來 為 宗 旨 這 次, 我 們 特 別 與 糖 尿 病 人 互 助

序 很 高 興 輕 怡 新 煮 意 能 與 各 位 讀 者 見 面 信 諾 一 向 關 心 香 港 人 的 健 康 與 優 質 生 活, 並 以 幫 助 我 們 的 客 戶 擁 有 更 健 康 更 安 康 更 有 保 障 的 未 來 為 宗 旨 這 次, 我 們 特 別 與 糖 尿 病 人 互 助 序 很 高 興 輕 怡 新 煮 意 能 與 各 位 讀 者 見 面 信 諾 一 向 關 心 香 港 人 的 健 康 與 優 質 生 活, 並 以 幫 助 我 們 的 客 戶 擁 有 更 健 康 更 安 康 更 有 保 障 的 未 來 為 宗 旨 這 次, 我 們 特 別 與 糖 尿 病 人 互 助 組 織 糖 尿 天 使 合 作, 出 版 這 本 健 康 食 譜, 給 大 家 帶 來 另 一 層 健

More information

¬¬

¬¬ 2 年 第 9 周 2.2.2-2.2.27 26 年 第 7 周 : 受 春 节 影 响, 一 二 级 市 场 无 供 应 成 交 26 年 第 7 周 (26 年 2 月 8 日 26 年 2 月 4 日 ) 哈 尔 滨 市 无 土 地 供 应 26 年 第 7 周 (26 年 2 月 8 日 26 年 2 月 4 日 ) 哈 尔 滨 市 无 土 地 成 交 26 年 第 7 周 (26 年 2

More information

炉 香 在 客 家 寺 庙 中 也 是 极 普 遍 的 故 客 家 妇 女 一 个 人 可 以 信 仰 一 位 神 明, 也 可 以 同 时 信 仰 若 干 位 神 明, 她 们 的 信 仰 活 动 是 自 由 和 放 任 的 她 们 的 信 仰 是 宗 教 发 展 融 汇 到 人 们 的 生 活

炉 香 在 客 家 寺 庙 中 也 是 极 普 遍 的 故 客 家 妇 女 一 个 人 可 以 信 仰 一 位 神 明, 也 可 以 同 时 信 仰 若 干 位 神 明, 她 们 的 信 仰 活 动 是 自 由 和 放 任 的 她 们 的 信 仰 是 宗 教 发 展 融 汇 到 人 们 的 生 活 第 八 章 信 仰 禁 忌 信 仰 是 人 对 某 种 理 论 学 说 主 义 或 人 等 的 信 服 和 崇 拜, 是 带 有 个 性 倾 向 特 征 的 心 理 状 态 人 类 的 宗 教 信 仰 与 人 类 的 历 史 几 乎 一 样 久 远 早 在 氏 族 制 度 时 代, 由 于 科 学 和 生 产 力 水 平 低 下, 人 们 对 自 然 界 的 认 识 受 到 极 大 的 限 制, 在

More inform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National Library Board, Singapore All Rights Reserved, National Library Board, Singapore All Rights Reserved, National Library Board, Singapore All Rights Reserved, National Library

More inform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National Library Board, Singapore All Rights Reserved, National Library Board, Singapore All Rights Reserved, National Library Board, Singapore All Rights Reserved, National

More inform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National Library Board, Singapore All Rights Reserved, National Library Board, Singapore All Rights Reserved, National Library Board, Singapore All Rights Reserved, National Library

More information

170 雕塑研究 第七期 2012.03 司 儀 各位來賓請起立 一同以熱烈的掌聲歡迎朱銘博士進場 司 儀 首先有請香港中文大學 以下簡稱中大 校長沈祖堯教授致 朱銘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演說 171 們榮譽博士的贈與 這是我們莫大的榮譽 1999 年朱銘老師創立美術館 該美術館也是他最大的作品 其中 歡

170 雕塑研究 第七期 2012.03 司 儀 各位來賓請起立 一同以熱烈的掌聲歡迎朱銘博士進場 司 儀 首先有請香港中文大學 以下簡稱中大 校長沈祖堯教授致 朱銘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演說 171 們榮譽博士的贈與 這是我們莫大的榮譽 1999 年朱銘老師創立美術館 該美術館也是他最大的作品 其中 歡 168 雕 塑 研 究 第 七 期 (2012.03) 朱 銘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講 座 演 說 Ju Ming's Lecture at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朱 佩 儀 整 理 Organized by Pei-Yi Chu 雕 塑 研 究 No.07.indd 168-169 2012/4/2 下 午 1:33 170 雕塑研究 第七期

More information

2010 10 28 1 106 ... 5... 6... 7... 10... 15... 18... 18... 22... 25... 27... 27... 40... 40... 43... 50... 50... 59... 59... 68... 69 2 106 ... 71... 72... 73... 75... 76... 77... 77... 77... 78... 79...

More information

2015台湾师范大学学习与交流项目

2015台湾师范大学学习与交流项目 2016 香 港 理 工 大 学 寒 假 14 天 课 程 学 习 项 目 世 界 500 强 企 业 全 球 商 业 管 理 职 业 训 练 项 目 香 港 名 校 最 新 设 计 的 总 裁 级 课 程, 让 您 具 有 企 业 领 袖 的 思 维 和 能 力! 支 持 企 业 : 英 国 保 诚 集 团 法 国 安 盛 集 团 高 盛 集 团 大 新 银 行 加 拿 大 宏 利 金 融 集 团

More information

<B3ACBDDD>

<B3ACBDDD> 0 岚 卷 第 二 编 第 二 编 岚 卷 121 日 照 122 第 二 编 安东卫城池图 丁士价 1676 1727 字介臣 号龙溪 丁景次子 日照丁氏 十支 六世 日照市岚区后村镇丁家皋陆人 康熙五十六年 1717 丁酉科举人 与同邑秦 yi 尹纯儒为同科举人 拣选 知县 后参加会试屡试不第 遂弃举子业 居家课子训侄 以故四弟士 可考中甲辰科举人 诸子孙皆累试前茅 丁士价教育子弟兢兢业业 读

More information

1.第二卷第二期p1

1.第二卷第二期p1 通 識 學 刊 : 理 念 與 實 務,2(3),53-74 53 將 性 別 議 題 融 入 古 典 詩 歌 教 學 : 以 漢 樂 府 陌 上 桑 羽 林 郎 兩 首 詩 為 例 王 璟 ( 投 稿 日 期 :2014/06/17; 修 正 日 期 :2014/08/29; 接 受 日 期 :2014/09/01) 摘 要 在 性 別 意 識 高 漲 的 今 日, 兩 性 議 題 備 受 各 領

More information

涓湡鍒嗙孩涓婂美女裸聊平台下载 競鍏徃鏁伴噺缂╂按 楂樿偂鎭搧

涓湡鍒嗙孩涓婂美女裸聊平台下载 競鍏徃鏁伴噺缂╂按 楂樿偂鎭搧 涓 湡 鍒 嗙 孩 涓 婂 美 女 裸 聊 平 台 下 载 競 鍏 徃 鏁 伴 噺 缂 按 楂 樿 偂 鎭 搧 www.qprdg.net http://www.qprdg.net 涓 湡 鍒 嗙 孩 涓 婂 美 女 裸 聊 平 台 下 载 競 鍏 徃 鏁 伴 噺 缂 按 楂 樿 偂 鎭 搧 可 见 对 其 多 么 器 重 銆 浜 嬪 疄 涓 婏 紝 鍙 屾 眹 鍙 戝 睍 鑷 998 骞 2 鏈

More information

cgn201620314409

cgn201620314409 4409 選 舉 管 理 委 員 會 ( 選 舉 程 序 )( 立 法 會 ) 規 例 ( 第 541 章, 附 屬 法 例 D) ( 規 例 第 28 及 29 條 ) 立 法 會 換 屆 選 舉 指 定 投 票 站 及 點 票 站 公 告 選 舉 日 期 :2016 年 9 月 4 日 現 公 布 下 列 地 方 被 指 定 為 投 票 站 及 點 票 站, 而 以 星 號 (*) 標 註 的

More information

ti2 guan4 bo1 bo5 huai4 zheng4 hong1 xi2 luo2 ren4

ti2 guan4 bo1 bo5 huai4 zheng4 hong1 xi2 luo2 ren4 hui1 ba2 shang1 tu4 gen1 nao3 he2 qing2 jin1 ti2 guan4 bo1 bo5 huai4 zheng4 hong1 xi2 luo2 ren4 chu2 fu4 ling2 jun4 yu4 zhao1 jiang3 che3 shi4 tu2 shi2 wa2 wa1 duan4 zhe2 bu4 lian4 bing1 mu4 ban3 xiong2

More information

MIRIPS questionnaire (Chinese)_HK adults

MIRIPS questionnaire (Chinese)_HK adults 1. 年 齡 :_ 2. 性 別 : 男 女 3. 你 最 高 的 教 育 程 度 : 沒 有 接 受 任 何 教 育 小 學 小 學 畢 業 中 學 中 學 畢 業 大 專 大 專 畢 業 大 學 大 學 畢 業 研 究 生 4. 你 的 宗 教 信 仰 : 無 宗 教 信 仰 基 督 教 天 主 教 道 教 信 靈 魂 學 說 不 知 道 猶 太 教 回 教 佛 教 印 度 教 其 他 ( 請

More information

(CIP) : /. :, (/ ) ISBN T S H CI P (2006) XIANGPIAOWANLI JIUW ENH UA YU CH ENGYU

(CIP) : /. :, (/ ) ISBN T S H CI P (2006) XIANGPIAOWANLI JIUW ENH UA YU CH ENGYU (CIP) : /. :, 2006. 12 (/ ) ISBN 7-81064-916-7... - - - - -. T S971-49 H136. 3 CI P (2006) 116729 XIANGPIAOWANLI JIUW ENH UA YU CH ENGYU 105 100037 68418523 ( ) 68982468 ( ) www.cnup.cnu.cn E- mail cnup@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第 一 章 摇 人 摇 民 摇 币 第 一 节 摇 人 民 币 概 述 人 民 币 大 家 都 十 分 熟 悉, 老 百 姓 的 日 常 生 活 一 刻 都 离 不 开 它 但 是, 您 是 否 了 解 人 民 币 发 行 了 多 少 套? 您 是 否 能 正 确 地 识 别 真 假 人 民 币? 一 人 民 币 的 特 征 和 职 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中 国 人 民 银 行 法 规 定,

More information

cover01.doc

cover01.doc Terms of Use The copyright of this thesis is owned by its autho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thesis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More information

lí yòu qi n j n ng

lí yòu qi n j n ng lí yòu qi n j n ng zhì lú yu n ch nghé liú g p jiá ji n gè liè du zhù g jù yuán cù cì qióng zhu6 juàn p zh n túmí nòu jiong y yùndu láo x n xiá zhì yùn n n gúo jiào zh

More information

04

04 B 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 Scofield's Bible Correspondence Course: Questions & Answers Author : Chan Shuk Shan Publisher : Hephzibah Evangelistic Centr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Address : 2/F., 66-74

More information

賋平å⁄¹å°‘說çı—åŁ”é—›å¬Šè®− : 從ã•−åŁƒå·žä¸›é„—ã•‰ã•†ã•−廢酽㕉㕆ã•−åœŁéŒ•ã•‰å‹°ã•−æ⁄·å¿µç‰¼ã•‰

賋平å⁄¹å°‘說çı—åŁ”é—›å¬Šè®− : 從ã•−åŁƒå·žä¸›é„—ã•‰ã•†ã•−廢酽㕉㕆ã•−åœŁéŒ•ã•‰å‹°ã•−æ⁄·å¿µç‰¼ã•‰ Lingnan University Digital Commons @ Lingnan University 考 功 集 ( 畢 業 論 文 選 粹 ) Department of Chinese 2004 賈 平 凹 小 說 的 城 鄉 嬗 變 : 從 商 州 三 錄 廢 都 土 門 到 懷 念 狼 Chung Yin CHEUNG Follow this and additional works

More information

尼 尼 微 行 动 : 39 日 与 约 拿 同 行 作 者 : 安 得 烈 弟 兄 与 阿 尔 詹 森 出 版 及 发 行 : 行 道 岀 版 社 有 限 公 司 地 址 : 香 港 沙 田 中 央 邮 箱 873 号 电 话 : (852) 3525 0820 传 真 :(852) 3525 0

尼 尼 微 行 动 : 39 日 与 约 拿 同 行 作 者 : 安 得 烈 弟 兄 与 阿 尔 詹 森 出 版 及 发 行 : 行 道 岀 版 社 有 限 公 司 地 址 : 香 港 沙 田 中 央 邮 箱 873 号 电 话 : (852) 3525 0820 传 真 :(852) 3525 0 尼 尼 微 行 动 : 39 日 与 约 拿 同 行 作 者 : 安 得 烈 弟 兄 与 阿 尔 詹 森 出 版 及 发 行 : 行 道 岀 版 社 有 限 公 司 地 址 : 香 港 沙 田 中 央 邮 箱 873 号 电 话 : (852) 3525 0820 传 真 :(852) 3525 0827 版 次 : 2016 年 2 月 25 日 国 际 书 号 : 978-988-14467-4-9

More information

E-Books: One library’s perspective

E-Books:  One library’s perspective Title Shaping the strategy for e-books: A Hong Kong perspective Author(s) Chan, GRYC; Lai, JK Citation Library Collections, Acquisition And Technical Services, 2005, v. 29 n. 2, p. 205-219 Issued Date

More information

5% 14A 0.1% 5% 14A 2

5% 14A 0.1% 5% 14A 2 GREENLAND HONG KONG HOLDINGS LIMITED 0337 (i) (ii) 55% 49% (iii) 57% 57% 49%60% 1 5% 14A 0.1% 5% 14A 2 (i) (ii) 359,403 539.87683.84 518 3 (i) 55% (ii) 49% 3,260 16.3020.64 152 70% 80% 95%5% 4 (i) (ii)

More information

6 8 12 16 18 42 74 100 128 164 220 241 242 7 10 14 16 18 42 74 100 128 164 220 241 242 22 23 1873 1908~1909 1904 1900 1915 1905 1908 1904-1905 1907 1898-1899 1910 1915~1926 1923 / 1924 1949

More information

2002 Shintoukai Chinese Academy. All rights reserved 2

2002 Shintoukai Chinese Academy. All rights reserved 2 2002 Shintoukai Chinese Academy. All rights reserved 1 2002 Shintoukai Chinese Academy. All rights reserved 2 2002 Shintoukai Chinese Academy. All rights reserved 3 2002 Shintoukai Chinese Academy. All

More information

2016 186 2016 9 13 1 2 3 3 9 12 12 13 14 17 17 30 38 46 53 58 63 63 65 67 71 2016 63 2016 6 3 331 1.4 3.5% 0.6 1707 167 40 23 37 31 28 41 130 2011 91.2% 4 2015 95.2% 56 7.5 66 3 1 1 2011 2015 2015 568

More information

福 建 福 州 市 长 乐 市 电 视 机 影 音 及 配 件 产 品 小 家 电 产 品 长 乐 市 吴 航 洪 鸣 家 用 电 器 维 修 店 长 乐 市 西 洋 北 路 69 号 0591-28805221 0591-350200 福 建 福 州 市 平 潭 县 电 视 机 影 音 及 配 件

福 建 福 州 市 长 乐 市 电 视 机 影 音 及 配 件 产 品 小 家 电 产 品 长 乐 市 吴 航 洪 鸣 家 用 电 器 维 修 店 长 乐 市 西 洋 北 路 69 号 0591-28805221 0591-350200 福 建 福 州 市 平 潭 县 电 视 机 影 音 及 配 件 市 / 县 可 服 务 产 品 服 务 中 心 名 称 服 务 中 心 地 址 联 系 电 话 传 真 邮 政 编 码 安 徽 安 庆 市 大 观 电 视 机 影 音 及 配 件 产 品 小 家 电 产 品 安 庆 市 仁 和 家 用 电 器 维 修 部 安 庆 市 德 宽 路 109 号 0556-5515163 0556-5515163 246004 安 徽 安 庆 市 潜 山 县 小 家 电

More information

香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 教區勞工牧民中心(九龍)

香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 教區勞工牧民中心(九龍) 2009 年 10 4 1 () 1 2009 年 5 : 律 數 2 Source:. Kay, Lam Chi Yan. (2006) The Second Periodic Report on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in light of the Convention

More information

續論

續論 國 立 臺 北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第 19 卷 第 1 期 (95 年 3 月 )23~50 王 士 禎 的 山 水 詩 ( 下 ): 神 韻 與 山 水 23 國 立 臺 北 教 育 大 學 王 士 禎 的 山 水 詩 ( 下 ): 神 韻 與 山 水 * 黃 雅 歆 摘 要 引 領 康 熙 詩 壇 的 王 士 禎, 匯 聚 有 清 以 來 詩 人 對 詩 歌 創 作 的 主 張, 加 以

More information

重返辛亥現場 作 者 葉曙明 責任編輯 蔡耀明 陳穎賢 封面設計 張 毅 出 版 商務印書館 香港 有限公司 香港筲箕灣耀興道 3 號東滙廣場 8 樓 發 行 香港聯合書刊物流有限公司 香港新界大埔汀麗路 36 號中華商務印刷大廈

重返辛亥現場 作 者 葉曙明 責任編輯 蔡耀明 陳穎賢 封面設計 張 毅 出 版 商務印書館 香港 有限公司 香港筲箕灣耀興道 3 號東滙廣場 8 樓  發 行 香港聯合書刊物流有限公司 香港新界大埔汀麗路 36 號中華商務印刷大廈 葉 曙 明 著 重 返 辛 亥 現 場 商 務 印 書 館 重返辛亥現場 作 者 葉曙明 責任編輯 蔡耀明 陳穎賢 封面設計 張 毅 出 版 商務印書館 香港 有限公司 香港筲箕灣耀興道 3 號東滙廣場 8 樓 http://www.commercialpress.com.hk 發 行 香港聯合書刊物流有限公司 香港新界大埔汀麗路 36 號中華商務印刷大廈 3 字樓 印 刷 陽光印刷製本廠有限公司

More information

陳偉補習班環境介紹

陳偉補習班環境介紹 肆 各 专 业 科 目 可 报 考 学 校 一 览 表 选 考 : 经 济 学 ( 含 政 治 经 济 学 微 观 经 济 学 宏 观 经 济 学 ) 020201 国 民 经 济 学 8 北 京 光 华 管 理 学 020204 金 融 学 83 020205 产 业 经 济 学 4 清 华 经 济 管 理 学 020100 理 论 经 济 学 020200 应 用 经 济 学 6 020201

More information

01 目 录 03 筚 路 蓝 缕 以 启 山 林 ( 卷 首 语 ) 许 勇 Contents 11 俄 国 修 筑 东 清 铁 路 和 出 兵 东 北 苏 崇 民 特 稿 15 论 基 学 侵 于 术 略 日 满 价 本 铁 值 涉 研 华 究 密 日 档 本 帝 陆 国 海 主 军 义 卷 对

01 目 录 03 筚 路 蓝 缕 以 启 山 林 ( 卷 首 语 ) 许 勇 Contents 11 俄 国 修 筑 东 清 铁 路 和 出 兵 东 北 苏 崇 民 特 稿 15 论 基 学 侵 于 术 略 日 满 价 本 铁 值 涉 研 华 究 密 日 档 本 帝 陆 国 海 主 军 义 卷 对 01 目 录 03 筚 路 蓝 缕 以 启 山 林 ( 卷 首 语 ) 许 勇 Contents 11 俄 国 修 筑 东 清 铁 路 和 出 兵 东 北 苏 崇 民 特 稿 15 论 基 学 侵 于 术 略 日 满 价 本 铁 值 涉 研 华 究 密 日 档 本 帝 陆 国 海 主 军 义 卷 对 东 整 北 理 的 武 出 李 经 向 版 蕊 济 平 及 论 坛 19 21 潘 会 满 幼 召

More information

Supporting_Information_revise

Supporting_Information_revise Supporting Information The Synthesis and Bioactivity Investigation of the Individual Components of Cyclic Lipopeptide Antibiotics A-Long Cui, Xin-Xin Hu, Yan Gao, Jie Jin, Hong Yi, Xiu-Kun Wang, Tong-Ying

More information

讲 习 班 结 束 时, 为 参 加 者 颁 发 结 业 证 书 七 会 议 资 料 国 际 汉 语 教 师 标 准 (2012 版 ) 孔 子 学 院 总 部 / 国 家 汉 办 2013 年 度 报 告 孔 子 学 院 院 刊 2014 年 第 1 2 期 世 界 汉 语 教 学 学 会 通 讯

讲 习 班 结 束 时, 为 参 加 者 颁 发 结 业 证 书 七 会 议 资 料 国 际 汉 语 教 师 标 准 (2012 版 ) 孔 子 学 院 总 部 / 国 家 汉 办 2013 年 度 报 告 孔 子 学 院 院 刊 2014 年 第 1 2 期 世 界 汉 语 教 学 学 会 通 讯 文 化 与 国 际 汉 语 教 育 可 持 续 发 展 高 级 讲 习 班 为 进 一 步 提 升 汉 语 国 际 教 育 本 硕 专 业 负 责 人 和 任 课 教 师 的 专 业 素 养 和 教 学 水 平,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孔 子 学 院 总 部 / 国 家 汉 办 世 界 汉 语 教 学 学 会 定 于 2014 年 7 月 15 17 日 举 办 文 化 与 国 际 汉 语 教

More inform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National Library Board, Singapore All Rights Reserved, National Library Board, Singapore Tel: (07) 3537675 Fax: (07) 3539493 ALL COPY RIGHTS RESERVIED BY WONG HONG MOK (COMPASS)

More information

2016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設計與應用科技校本評核教師手冊

2016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設計與應用科技校本評核教師手冊 香 港 中 學 文 憑 考 試 Hong Kong Diploma of Secondary Education Examination 2016 設 計 與 應 用 科 技 Design and Applied Technology 校 本 評 核 教 師 手 冊 School-based Assessment Teachers Handbook 目 錄 頁 數 序 言 1 第 一 章 引 言 1.1

More information

惠州社会科学3(13).FIT)

惠州社会科学3(13).FIT) 卷 首 语 习 近 平 院 努 力 把 宣 传 思 想 工 作 做 得 更 好 中 共 中 央 总 书 记 国 家 主 席 中 央 军 委 主 席 习 近 平 在 8.19 全 国 宣 传 思 想 工 作 议 上 发 表 重 要 讲 话 时 强 调, 宣 传 思 想 工 作 一 定 要 把 围 绕 中 心 服 务 大 局 作 为 基 本 职 责, 胸 怀 大 局 把 握 大 势 着 眼 大 事, 找

More information

廁所維護保養手冊

廁所維護保養手冊 公 廁 管 理 與 清 潔 維 護 講 義 台 灣 衛 浴 文 化 協 會 台 北 市 大 安 區 基 隆 路 四 段 43 號 建 築 系 電 話 :2737-6244 傳 真 :2737-6721 吳 明 修 台 灣 衛 浴 文 化 協 會 創 會 理 事 長 鄭 政 利 台 灣 衛 浴 文 化 協 會 名 譽 理 事 長 沈 英 標 台 灣 衛 浴 文 化 協 會 現 任 理 事 長 何 昆

More information

thesis_irene_hsiao1

thesis_irene_hsiao1 (GE AN YAN JIU: SHANDONG PINGDU DE CHUN LEI JI HUA) THESIS Presen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Master of Arts in the Graduate School of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By Irene

More information

æ²»æ°´è‰±éł—çı—囓丌ä»−çflŁ : ä»¥éŁ¯è¿–ã•−æŁ–äº‰æŒ°ç·¨â•§ç’ƒæ°´ã•‰ç‡ºä¾‰

æ²»æ°´è‰±éł—çı—囓丌ä»−çflŁ : ä»¥éŁ¯è¿–ã•−æŁ–äº‰æŒ°ç·¨â•§ç’ƒæ°´ã•‰ç‡ºä¾‰ Lingnan University Digital Commons @ Lingnan University 2015 治 水 英 雄 的 前 世 今 生 : 以 魯 迅 故 事 新 編 理 水 為 例 Mei Yan SIU Sin Yuen LOO Chi Hang CHO Follow this and additional works at: http://commons.ln.edu.hk/chin_proj_all

More information

,,,,,,,,,,,,,,, ; 1854,, 19,,,,,, , 100,, ( ), :, 1992, 91 :, 1994, , 373 :, 1940, :, 1988, 52 82

,,,,,,,,,,,,,,, ; 1854,, 19,,,,,, , 100,, ( ), :, 1992, 91 :, 1994, , 373 :, 1940, :, 1988, 52 82 (1840 1949),,,,, ( ) 100,,,,,,,, :, 1994, 254, 387 81 ,,,,,,,,,,,,,,, ; 1854,, 19,,,,,, 1883 1898, 100,, ( ), :, 1992, 91 :, 1994, 219 283, 373 :, 1940, 37 42 :, 1988, 52 82 ,, :, ;,,,,,,,,, 40,,, 1901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二 十 年 目 睹 之 怪 现 状 清 吴 沃 尧 (1866 1910) 著 吴 氏 原 字 茧 人 后 改 趼 人 广 东 南 海 人 因 居 佛 山 故 笔 名 我 佛 山 人 出 身 世 宦 之 家 因 家 道 中 落 20 多 岁 去 上 海 谋 生 后 客 居 山 东 又 远 游 日 本 1904 年 任 美 国 人 办 的 楚 报 主 笔 后 辞 职 返 沪 参 加 反 华 工 禁 约

More information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