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法哲学讨论之现状*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德国法哲学讨论之现状*"

Transcription

1 德国法哲学讨论之现状 * [ 德 ] 乌尔弗里德 诺伊曼著 ** 张青波译 一 趋势 1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德国法哲学当代的讨论状况, 可以说 : 这一状况的特征是, 法哲学 庞大 学派之间的争执退场,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 个别实质问题正在增长的意义 当然, 今天在不同法哲学路向之间还存在着原则上的讨论, 而我将马上提到这些讨论之若干者 但它们却缺少以前争执的激情 ; 继而代替激烈争执的是和平的并存 真正的 部分也是以个人的尖刻所进行的争论, 已经转移到了个别实质问题上了 这里, 占据突出地位的是对帮助他人死亡 2 3 对人类遗传基因学和生育药物的争论, 以及新近对这一问题的争论 : 个人根本的基本权在例外情形是否必须退让于公共的安全利益 4 这些问题域 帮助他人死亡 人类遗传基因学 例外情形中的个人基本权, 不仅是法哲学的主题 它们同样属于道德哲学的关涉范围, 而又属于实证法和实证法之科学 法教义学的关涉领域 这样就谈到了德国当下法哲学讨 本文是作者 2009 年 9 月 18 日访问中国政法大学时所做的学术报告 * 乌尔弗里德 诺伊曼 (Ulfrid Neumann), 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刑法 刑事诉讼法 法哲学和法社会学教授 ** 张青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师 1 对于联邦德国法哲学之发展, 参见 Ralf Dreier, Deutsche Rechtsphilosophie in der zweiten Hälfte des 20. Jahrhunderts. Ein Rückblick, in: Robert Alexy (Hrsg.), Integratives Verstehen. Zur Rechtsphilosophie Ralf Dreiers, Tübingen 2005, S ; 另见 Ulfrid Neumann, Rechtsphilosophie in Deutschland seit 1945, in: Dieter Simon (Hrsg.), Rechtswissenschaft in der Bonner Republik. Studien zur Wissenschaftsgeschichte der Jurisprudenz, Frankfurt am Main 1994, S ( 缩略版载 :European Journal of Law, Philosophy and Computer Science. Law and Politics between Nature and History, Vol. 2, 1998, S ). 包括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法哲学家在内的清点载于 :ARSP-Beiheft Nr. 44 (Robert Alexy/Ralf Dreier/Ulfrid Neumann [Hrsg.], Rechts- und Sozialphilosophie in Deutschland heute. Beiträge zur Standortbestimmung, Stuttgart 1991). 2 对此的法哲学论文如 Norbert Hoerster, Sterbehilfe im säkularen Staat, Frankfurt am Main 1998; Arthur Kaufmann, Relativierung des rechtlichen Lebensschutzes?, in: Festschrift für Claus Roxin zum 70. Geburtstag, Berlin/New York 2001, S. 841ff.; Reinhard Merkel, Früheithanasie. Rechtsethische und strafrechtliche Grundlagen ärztlicher Entscheidungen über Leben und Tod in der Neonatalmedizin, Baden-Baden 2001; Ulfrid Neumann, Moralphilosophie und Strafrechtsdogmatik, in: Alexy/Dreier/Neumann (Hrsg.), Rechts- und Sozialphilosphie in Deutschland heute, ARSP-Beiheft 44 (1991), S. 248ff. 3 见 Jürgen Habermas, Die Zukunft der menschlichen Natur, 2002; Otfried Höffe, Medizin ohne Ethik?, 2002; Reinhard Merkel, Forschungsobjekt Embryo. Verfassungsrechtliche und ethische Grundlagen der Forschung an menschlichen Stammzellen, München 参见载于其中的论文 : Gerhard Beestermüller/Hauke Brunkhorst (Hrsg.), Rückkehr der Folter. Der Rechtsstaat im Zwielicht, München

2 论的又一个特征 法哲学一方面和道德哲学, 另一方面和法教义学之间的界限变得可穿越了 在与道德哲学的关系上, 这一发展与法哲学转向实践哲学相关联, 而在学术专业分工的层面上, 这一转向, 在专业哲学家对于法哲学问题越 5 来越大的兴趣中, 变得清晰可见 : 这里, 于尔根 哈贝马斯是最有声望的例子, 但绝非唯一的例子 6 在科学期刊市场上, 法与伦理学年刊 的创立也反映了这一发展 7 在法哲学和实证法 法教义学愈发的合作关系上, 8 我看到了双重原因 一方面, 它由存在于法的新规整领域之明显哲学反思需要所致 帮助他人死亡 人类遗传基因学和生育药物之问题, 几乎不能以传统的法律范畴把握, 逞论来解决 这里, 法学 ( 法教义学 ) 依赖于法哲学 ( 如同道德哲学 ) 9 另一方面, 法教义学和法哲学的接近趋势, 符合了学术上法律人教育中的发展, 其中, 法哲学渐渐被视为 教义学 学科 ( 民法 刑法 公法 ) 的 基础学科 当然, 法律系教席的配置在这里也起了作用 迄今流行的将法哲学教席和至少一个教义学科之合并 这在其他国家毋宁说是例外, 在今天变成了唯一的模式 ; 据我所知, 今天在德国只还有唯一的一个教席 ( 在哥廷根 ), 它仅仅为法哲学与国家哲学所设置 二 讨论主线 即使今日德国法哲学之讨论更多地由个别问题, 而非一定学派之对立所塑 造, 今日仍有争执的主线, 由此区分出了各个阵营 1. 法实证主义与法道德主义 ( 自然法 ) 5 参见尤其是 Habermas, Faktizität und Geltung. Beiträge zur Diskurstheorie des Rechts und des demokratischen Rechtsstaats, Frankfurt am Main 1998 (1. Aufl. 1992). 6 另参见如 Otfried Höffe; Politische Gerechtigkeit. Grundlegung einer kritischen Philosophie von Recht und Staat, Frankfurt am Main 1987; Wolfgang Kersting, Recht, Gerechtigkeit und demokratische Tugend. Abhandlungen zur praktischen Philosophie der Gegenwart, Jahrbuch für Recht und Ethik (Annual Review of Law and Ethics), hrsg. von B.Sharon Byrd, Joachim Hruschka und Jan C. Joerden, Berlin, Bd. 1 (1993) ff. 8 载于由 Robert Alexy 主编的论文集 : Juristische Grundlagenforschung (Stuttgart 2005, ARSP-Beiheft Nr. 103), 其中收录了 2004 年 9 月于基尔召开的国际法哲学与社会哲学协会德国分会会议论文 9 这对立法也相当有效, 为了准备道德上敏感领域的法律规整, 它越来越多地任命所谓的 伦理委员会 2

3 在一边是法实证主义, 另一边是法道德主义之间的争执, 总还起着一个核心的作用 核心的问题是 : 在程序上正确制定的法, 在所有情况下都有法的约束力吗? 或者说, 对于极度不公正的法, 不仅必须剥夺其道德约束力, 而且也必须剥夺其法的约束力吗? 众所周知, 这是一个在国际层面上进行了的讨论, 但在德国它有两个特点 (1) 语义学而非本体论一方面, 今天这一讨论不同于联邦德国头十年在自然法和法实证主义之间的辩论 那时候涉及的是本体论问题, 12 也就是这个问题 : 是否在实证法 之上 有一个规范秩序, 其带有规范上的优先性, 并因此能够剥夺相违背之法律的法的约束力 构成意识形态背景的是为了基督教会和政治天主教义的如下要求而斗争 : 13 其世界观不仅通过议会立法, 而且在必要时通过法院司法, 违背法律而得以实现 今天的争论不仅离开了这一意识形态关联, 而且也离开了本体论的提问 这个问题不再作为本体性的, 而是作为规范性的问题讨论 这个问题就是, 是否内容上极度不公正的法律, 也应该被看作是有约束力的法规范 正如双方都明确注意到的, 这是一个由法概念之定义, 并由由此而来的概念确定所决定了的问题 14 这一合意很大地消解了这个争论的激烈性, 即使人们当然对下述问题并不一致 : 是否较好的理由支持法实证主义抑或法道德主义的立场 使得阵线进一步缓和的是, 法道德主义者和法实证主义者都不仅将实定规则, 而且将不成文的法原则承认为实证法的组成部分 因为通过这些法原则, 实质上道德内容能够被引入法秩序, 这个关于法的道德浸染之争论就化约为了构造性的问题 : 是否通过法原则产生了法与道德的联系, 如同法道德主义者主张的那样, 或者是否法原则作为法原则在这时也仅仅呈现了法的内容, 当它们在内容上和道德原 10 Norbert Hoerster, Verteidigung des Rechtspositivismus, Robert Alexy, Zur Kritik des Rechtspositivismus, in: Ralf Dreier (Hrsg.), Rechtspositivismus und Wertbezug des Rechts (ARSP-Beiheft Nr. 37), Stuttgart 1990, S 就此而言标志性的是 Arthur Kaufmann 的早期论文, 他后来远离了本体论开端 对于本体论立场参见如 ders., Naturrecht und Geschichtlichkeit (1957), in: ders., Rechtsphilosophie im Wandel. Stationen eines Wegs, Köln/Berlin/Bonn/München, 2. Aufl. 1984, S. 1-21; ders., Das Schuldprinzip. Eine strafrechtlich-rechtsphilosophische Untersuchung, Heidelberg 1961 (2. Aufl. 1976). 对于考夫曼后来告别 ( 实体 ) 本体论 ders., Vorwort zur 2. Auflage, in: Rechtsphilosophie im Wandel, S. VII. 13 对于西德 1945 年以来政治天主教义的再度强化参见 Franz Wieacker, Privatrechtsgeschichte der Neuzeit, 2. Aufl. 1967, S 法道德主义 的立场是这样, Ralf Dreier, Der Begriff des Rechts, Neue Juristische Wochenschrift (NJW) 1986, S ; 而从法实证主义视角看同样是这样,Norbert Hoerster, Zur Verteidigung der rechtspositivistischen Trennungsthese, in: Ralf Dreier (Hrsg.), Rechtspositivismus und Wertbezug des Rechts (ARSP-Beiheft Nr. 37), Stuttgart 1990, S

4 则相一致时 这当然在范畴上是一个重大区别, 但这个区别在确定有效法秩序之内容时, 却不产生影响 15 (2) 实践重要性德国的讨论的第二个特性在于, 法哲学的问题在法院实践中一再有相当的实践重要性, 对众多被告人来说, 这个问题决定了 无罪判决抑或长期监禁刑 之选择 正如已经在 第三帝国 终结之后那样, 在与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重新统一之后, 德国司法又面临了这个问题, 是否 从它的视角看来 已覆亡之法秩序的极度不公正的法律, 应被承认为有效的法 在上述两批案件中, 联邦德国的司法求助于所谓的 拉德布鲁赫公式, 16 并且在这两批案件中, 产生了与法学进行的法哲学讨论 有三个问题位于当下讨论的中心 第一个是, 是否拉德布鲁赫的法律的不法之无约束性命题, 原则上要同意 ; 这个问题被完全压倒性地肯定地回答了 17 第二个问题是, 是否关涉的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规定, 事实上能被评价为 法律的不法 这是一个在讨论中有争议的 18 但法哲学上较不有趣的问题, 因此我不进一步涉及 第三个在我看来最吸引人的问题是, 是否在适用拉德布鲁赫公式时, 不违背宪法的回溯既往之禁令而达致对行为人的处罚, 而这些人根据当时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实定 ( 实证 ) 法合法地行为 实践中这个问题主要涉及当时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人民军的成员, 他们在联邦德国的边境上, 向难民瞄准地发出了致命的射击 联邦德国 15 见 Ulfrid Neumann, Positivistische Rechtsquellenlehre und naturrechtliche Methode. Zum Alltagsnaturrecht in der juristischen Argumentation, in: Ralf Dreier (Hrsg.), Rechtspositivismus und Wertbezug des Rechts (ARSP-Beiheft Nr. 37), Stuttgart 1990, S (S. 149ff). 16 Gustav Radbruch, Gesetzliches Unrecht und übergesetzliche Recht (1946), in: Gustav Radbruch Gesamtausgabe Bd. 3, S (89): 公正与法安定性的冲突可以这样解决 : 实证的 由设定和权力所确定的法在这时也享有优先性, 当它在内容上不公和不合目的时, 除非实证法律和公正的冲突达到如此不可忍受的程度, 以致作为 不正确的法 之法律脱离了公正 在法律的不法之情形与尽管有不正确的内容却有效的法律之间, 不可能划定更精确的界限 ; 但是却可以最最精确地划出另一条界限 : 在连公正也不被追求之处, 在平等 它构成了公正的核心 在设定实证法时被有意否定之处, 那里法律绝不只是 不正确的法, 毋宁说它根本就缺少法之性 拉德布鲁赫由此明确地得出了结论 : 根据这一尺度来衡量, 民族社会主义法的所有部分从未获得过有效之法的尊荣 联邦最高法院在众多裁判中, 引用了拉德布鲁赫公式而对那些被告人做出了有罪判决, 尽管他们在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所实施的行为根据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法律被正当化了, 法院的方式是, 适用该公式而宣布这些法律无效 (BGHSt 39, 1, 15f. sowie BGHSt 41, 101, 105ff.) 在就纳粹时期之法律规整的司法裁判中, 对拉德布鲁赫公式的援用在下列裁判中 :BGHSt 2, 173 (177) BGHSt 3, 357 (362ff.) 和 BVerfGE 23, 另一方面, 当然也有严格实证主义的法观念 18 赞成者如 Frank Saliger, Radbruchsche Formel und Rechtsstaat, Heidelberg 1995, S. 33ff.; 否定者 ( 就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边境法 ) Ralf Dreier, Gesetzliches Unrecht im SED-Staat? Am Beispiel des DDR-Grenzgesetzes, in: Strafgerechtigkeit. Festschrift für Arthur Kaufmann zum 70. Geburtstag, Heidelberg 1973, S (66). 4

5 法院对这一问题做了肯定地回答, 19 而参与讨论的多数法哲学家也对此赞同 20 论证是 : 因为东德的法律 对难民致命的射击可能根据这种法律被正当化, 作为 法律的不法 从一开始就无效, 所以边境士兵的行为根据东德法就已经是禁止并可罚的了 我认为这是有问题的, 并期待您的理解, 如果我在此点上离开报道者, 进入讨论参与者的角色 21 乍一看联邦最高法院及其辩护者的论证令人信服 这一论证是 : 如果借助拉德布鲁赫公式或另一个自然法 ( 法道德主义 ) 论证, 而否认早先法秩序之正当化法律的效力, 这样并不产生刑法回溯既往之禁令的问题 因为这些正当化理由作为极度不公正的法规范, 恰恰不是早先法秩序的组成部分 于是, 自然法的论证只是指明了在早先法秩序本身存在的法状况 用罗伯特 阿列克西精辟的表述 : 用拉德布鲁赫公式 并未回溯既往地改变法状况, 而只是确定了行为时的法状况曾是怎样的 22 这一论证毫无疑问符合拉德布鲁赫的意图 因为对他来说恰恰涉及到确定, 民族社会主义法之所有部分从未获得过有效之法的尊荣 23 但这一确定以认识论上对法秩序之极其有问题的理想主义 ( 本体论 ) 式理解为前提 因为这一论证必须将一个已覆亡国家的法秩序解释为, 理想存在的 由自然法和实证法规范所组成的规范体系 但这却违背了认识论上不可避免的认识 : 法规范只有社会的, 而非理想的存在 一个可能不被争议的例子是 : 我们知道, 在希腊城邦, 奴隶制是成文和践行的法秩序之成分 不会有什么意义去主张, 奴隶制的法制度 实际上 并非雅典城邦之法秩序的成分, 因为奴隶制违背了自然法 同样很少有意义的是主张, 根据东德法, 在边境的致命射击就已经 实际上 可处以刑罚了 自然法的论证并没有本体性, 而只有规范性力量 这意味着 : 它们能指示法官, 不适用极度不公正的法律, 能指示公民, 不遵守这些法律 这一规范性的功能却将自然法的论证的适用范围限于当下和未来的法制度 对于法律裁判实践的指示, 对过去却并非富有意义 如果将它们涉及到过 19 这一点对联邦最高法院无限有效 (BGHSt 39, 1, 15f; BGHSt 41, 101, 105ff.) 相反, 同样诉诸拉德布鲁赫公式的联邦宪法法院, 将这一论证与对宪法之回溯既往禁令的限制相联系 (BVerfGE 95, 96) 20 但批评者如 Horst Dreier, Gustav Radbruch und die Mauerschützen, Juristenzeitung (JZ) 1997, S (431). 21 更为详细地 Ulfrid Neumann, Rechtspositivismus, Rechtsrealismus und Rechtsmoralismus in der Diskussion um die strafrechtliche Bewältigung politischer Systemwechsel (2002), in: ders., Recht als Struktur und Argumentation. Beiträge zur Theorie des Rechts und zur Wissenschaftstheorie der Rechtswissenschaft, Baden-Baden 2008, S Robert Alexy, Mauerschützen. Zum Verhältnis von Recht, Moral und Strafbarkeit, 1993, S Gustav Radbruch, Gesetzliches Unrecht und übergesetzliches Recht (wie Anm. 16), S

6 去的法秩序, 自然法的论证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本体论 自然法论证的这种容易流于本体论之特征, 并非当代德国讨论的特色, 它数个世纪以来伴随着自然法思维, 并证成了自然法思维相对于法实证主义认识批判性的攻击在传统上的无力抵抗 但它就如同体现在一个放大镜中那样, 也体现在当代德国的讨论中, 因为是否证成可罚性之自然法的论证, 违反抑或遵守了回溯既往之禁令, 这个问题成为了自然法理解的证伪试验 在这个问题上, 规范性的自然法理解区别于本体性的自然法理解 2. 法的商谈理论 24 今日德国法哲学中争论的第二条主线, 位于法的商谈理论之代表和他们的反对者之间 相比自然法学者和法实证主义者之争论, 这里的状况却较不明了 因为商谈理论的批评者不能定着于一个共同阵营 对商谈理论之批评来自于系统理论 分析法哲学和批判理性主义的众多阵营 批评的出发点必然是不同的, 这取决于批评者自己将自己归至何种路向 但是, 却可以得出对商谈理论的两个核心异议 第一个异议反对商谈理论的认知性要求, 也就是反对主张一定规范可以证明为正当, 而其他规范可以证明为不正当 就此而言, 对商谈理论的批评与实证主义对自然法思维的批评相一致 因为后者恰恰以这一论证拒绝求助于正义的超实证尺度 : 公正只对信仰, 而非认知, 是可以企及的 第二个异议专门涉及到了这种程序, 通过它, 在商谈理论看来, 要获得关于规范正当或不正当的决定 这个异议反对商谈理论的核心, 也就是这个命题 : 一定的程序保障了通过商谈所获结论的正确性 这个批评是 这里我当然只能非常简化地复述 : 理想商谈的理想程序条件能够保障, 结论不被不恰当的视角 ( 如一个参与人社会上优势的地位 ) 所影响 ; 但它们不能保证, 事实上所有重要的论述都被考虑到, 并被适当衡量 27 因此, 哈贝马斯的信心 在 24 基础性的 Robert Alexy, Thorie der juristischen Argumentation, Frankfurt am Main 1978 (4. Aufl. 2004); Jürgen Habermas, Faktizität und Geltung. Beiträge zur Diskurstheorie des Rechts und des demokratischen Rechtsstaats, Frankfurt am Main 1998 (1. Aufl. 1992). 另参见 Klaus Günther, Der Sinn für Angemessenheit. Anwendungsdiskurse in Moral und Recht, 1988; Axel Tschentscher, Prozedurale Theorien der Gerechtigkeit. Rationales Entscheiden, Diskursethik und prozedurales Recht, Baden-Baden Karl-Heinz Ladeur, Rechtliche Ordnungsbildung unter Ungewissheitsbedingungen und intersubjektive Rationalität, in: Werner Krawietz/Jürgen Preyer (Hrsg.), System der Rechte, demokratischer Rechtsstaat und Diskurstheorie des Rechts nach Jürgen Habermas, Rechtstheorie 27 (1996) (Habermas-Sonderheft), S Armin Engländer, Diskurs als Rechtquelle. Zur Kritik der Diskurstheorie des Rechts, Tübingen Ernst Tugendhat, Probleme der Ethik, Stuttgart 1984, S. 117ff.; ders., Vorlesungen über Ethik, Frankfurt am Main 1993, S. 163f. 6

7 理想商谈的特别条件下, 较好论述的无强制之强制特有地 决定性地发挥作用, 并未被证立 此外还指出, 评价论述为 较好 或 较差, 以及评价论述为 关系重大 或 不重大 的标准, 单单从商谈规则中却不能推出 单单从程序规则中, 正如批评的要旨所言, 不能获得实质内容 系统理论我恰恰将其作为商谈理论之对立模式谈到的系统理论, 作为社会学模式, 以其无所不包的要求远远超出了法的领域 但它对法的基础学科也有相当的意 29 义 这一方面适于法社会学领域 ; 这里, 卢曼以其同名作品根本上影响了讨论, 并已经在今天被看作与马克斯 韦伯 奥根 埃尔利希 特奥多尔 盖格尔他们的作品相并列的法社会学之经典作家 与此几乎可以相比较的是最初他对法理论的影响 这里首先要提到的是 通过程序的正当化 这部作品, 30 它为较新的法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推动, 这种推动可以总结到 程序进路 的关键词之下 以此所意指的是, 一种新的视角, 相比于在法的实质内容上, 这种视角, 更多地在法之产生的程序中, 看到了法的合法化及其问题之解决能力 这一进路对程序法之教义学, 特别是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法也有相当意义 31 对于法理论之讨论有很大意义的还有他的作品 : 法系统与法教义学 32 在这部作品中, 卢曼做出了在裁判的条件与目的纲要之间的根本区分 这之所以著名, 主要是因为, 与完全压倒性的观点相反, 卢曼在这里坚持, 法官应该仅仅取向于法的条件纲要, 而非其裁判的现实后果 对此, 他在这场持续到今天的争论 法官是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得以在其判决时取向于判决的社会后果 之中, 采取了一个极端立场 德国法哲学之代表, 在他们完全压倒性的多数上, 并未依从卢曼的立场 今天, 法官裁判的后果取向在很大程度上被接受了, 然而也只是在较窄的限度内 我只提到两点 第一 : 在法律的文义和立法者的意志规定了一定裁判时, 法官不得援引后 28 另见 Arthur Kaufmann, Prozedurale Theorien der Gerechtigkeit, 1989, S. 16ff.; Ulfrid Neumann, Zur Interpretation des forensischen Diskurses in der Rechtsphilosophie von Jütgen Habermas (1996), in: ders., Recht als Struktur und Argumentation. Beiträge zur Theorie des Rechts und zur Wissenschaftstheorie der Rechtswissenschaft, Baden-Baden 2008, S Niklas Luhmann, Rechtssoziologie, Reinbek bei Hamburg 1972 (2. [teilweise veränderte] Aufl. 1983, 3. (gegenüber der 2. unveränderte) Auflage Niklas Luhmann, Legitimation durch Verfahren, Neuwied am Rhein und Berlin 参见如 Jürgen Schaper, Studien zur Theorie und Soziologie des gerichtlichen Verfahrens. Ein Beitrag zur Diskussion um Grundlagen und Grundbegriffe von Prozeß und Prozeßrecht, Berlin 特别对于刑事诉讼 : Ulfrid Neumann, Materiale und prozedurale Gerechtigkeit im Strafverfahren, Zeitschrift für die gesamte Strafrechtswissenschaft (ZStW) 101 (1989), S (72f). 32 Niklas Luhmann, Rechtssystem und Rechtsdogmatik, Stuttgart/Berlin/Köln/Mainz

8 果而得出一个不同的判决 第二 : 绝不是判决的个别后果, 而仅仅是一定裁判之规则的普遍后果才得以被考量 例如, 对一定案情的普遍证明负担规则, 可以由司法以这样的论证而倒置 : 普遍规则不利于相对于卖方的买方或相对于出租人的承租人 但证明负担的倒置绝不能以这样的论证来进行 : 诉讼中的失败对于被告无足轻重, 而对于原告却意味着其生计之丧失 我饶有兴趣地从我的学生张青波的博士论文中得知, 后果考量的问题在中国现在的法理论之讨论中也有很大的意义 33 回到卢曼 他的作品 通过程序的正当化, 在德国法理论学者那里也只有很少的拥趸 从法学方面对这一作品所施加的一部分强烈批判, 34 却可能很大程度上基于一个 规范主义 的误解 法律人, 特别是程序法学之代表, 以一种规范性意义理解 程序 概念 他们与此相一致地将卢曼的主张 通过程序的合法化基于虚构 ( 也就是基于真实性和公正性的虚构目标 ), 评价为玩世不恭 事实上对卢曼所涉及的却是社会学分析, 而非规范性陈述 然而要承认的是, 卢曼并未严格坚持明确拒绝对其作品的规范性解释, 他的很多理论在这一视角下是让人困惑和模棱两可的 卢曼后期的作品在法理论中, 不再获得同样的反响了 在今天的德国, 有一些法理论学者, 他们拥护卢曼和系统理论的进路 ; 然而, 卢曼后期作品的广度上的影响, 相比于其前期, 却显然小了 这也适于全面的作品 社会的法, 35 其被视为卢曼法理论与法社会学分析之汇总 在反对系统理论的众多异议中, 这里我只想简要提到两个 一方面, 众多批评家主张, 系统理论对于社会现实的可用性因此就被质疑 : 系统概念不能被用作经验概念, 因为在社会现实中并没有就系统之同一性与界限之标准 36 这对于将系统稳定化之视角置于理论中心的模式来说, 是一个重要的 按其趋势是致命的异议 第二个异议 37 特别反对系统理论在卢曼转而接受自创生后所经历的形塑 粗略地说, 自创 38 生理论意味着, 一定的系统, 如法系统, 规范上封闭地操作, 也就是说, 系统的结构只通过系统本身的操作而产生 例如, 对于法这意味着, 道德规范本 33 Qingbo Zhang, Juristische Argumentation durch Folgenorientierung Bedeutung der juristischen Argumentation für China (erscheint 2010). 34 范例性的 Hubert Rottleuthner, Rechtswissenschaft als Sozialwissenschaft, 1973, S. 41ff. 35 Niklas Luhmann, Das Recht der Gesellschaft, Frankfurt am Main 对系统理论的批评参见载于此处的论文 :Werner Krawietz/Michael Welker (Hrsg.), Kritik der Theorie sozialer Systeme. Auseinandersetzungen mit Luhmanns Hauptwerk, Frankfurt/Main 对此入门性的是在 法社会学 第 2 版 (1983) 中新写的结论部分 (S ) 详见 Niklas Luhmann, Soziale Systeme. Grundriß einer allgemeinen Theorie, Frankfurt am Main 基础性的是 Gunther Teubner, Recht als autopoietisches System, Frankfurt am Main

9 身不能对司法裁判施加影响 另一方面, 卢曼却看到了不同系统之间的耦合, 如在法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 法与政治等等之间 是否这种耦合的理论, 补充抑或破坏了法系统之自治 ( 自创生 ) 和操作上封闭的命题, 是一个迄今还未澄清的问题 4. 其他理论作为德国法哲学之当前流派而至少要提到的是, 批判理性主义 39 分析法 40 理论与法律诠释学, 41 它们像以往一样构成了法哲学风景之牢固成分 然而要注意到, 不同阵营之间 以前部分极其激烈的讨论很大程度上消逝了 这特别适于分析法哲学对法律诠释学所做的批评 在这个过程中, 法律诠释学的核心命题 文本的解释以及因此, 法律文本的解释总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 广泛地获得了认同 然而, 恰恰在较新的作品中, 又再次尝试通过排除解释者, 从法律文本的语义中获得肯定性 42 和以往一样有争议的问题是, 从形式逻辑在法中的运用中能获得何种益处 ; 43 总体上, 这一估计在这里可以通过越来越大的怀疑来形容 5. 法律论证理论像以往一样, 法律论证理论在德国法哲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44 这里必须用复数, 因为 论证理论 的概念与其说标志着一种特定理论进路, 不如说标 39 哲学基础见 Karl R. Popper, Logik der Forschung, 11. Aufl (1. Aufl. 1934/35); Hans Albert, Traktat über kritische Vernunft, Tübingen 5. Aufl (1. Aufl. 1968); ders., Traktat über rationale Praxis, Tübingen 法理论的应用见 Hans Albert, Rechtswissenschaft als Realwissenschaft. Das Recht als soziale Tatsache und die Aufgabe der Jurisprudenz, Baden-Baden 1993; Peter Schwerdtner, Rechtswissenschaft und Kritischer Rationalismus, in: Rechtheorie 2 (1971), S. 67ff. 对于批判理性主义之代表所主张的法学与神学间的相似性, 参见 Ulfrid Neumann, Rechtswissenschaft als säkulare Theologie. Anmerkungen zu einem wissenschaftstheoretischen Topos des Kritischen Rationalismus (2006), in: ders., Recht als Struktur und Argumentation. Beiträge zur Theorie des Rechts und zur Wissenschaftstheorie der Rechtswissenschaft, Baden-Baden 2008, S 见 Norbert Hoerster, Grundthesen analytischer Rechtstheorie, in: Jahrbuch für Rechtstheorie und Rechtssoziologie 2 (1992), S. 115ff. 41 参见特别是 Arthur Kaufmann, Beiträge zur Juristischen Hermeneutik, Köln, Berlin, Bonn, München, 2. Aufl. 1993; 总结性的是 Winfried Hassemer, Juristische Hermeneutik (1986), in: ders., Freiheitliches Strafrecht, Berlin 2001, S Matthias Klatt, Theorie der Wortlautgrenze, Baden-Baden 对此详细并抽象的是 Jan C. Joerden, Logik im Recht. Grundlagen und Anwendungsbeispiele, Berlin, Heidelberg, New York Robert Alexy, Theorie der juristische Argumentation, Frankfurt am Main, 4. Aufl (1. Aufl. 1978); Elmar Bund, Juristische Logik und Argumentation, 1983; Wolfgang Gast, Juristische Rhetorik. Auslegung, Begründung, Subsumtion, 4. Aufl Heidelberg 2006 (1. Aufl. 1988); Ulfrid Neumann, Juristische Argumentationslehre, Darmstadt 概览见 Ulfrid Neumann, Theorie der juristischen Argumentation, in: Arthur Kaufmann/Winfried Hassemer/Ulfrid Neumann (Hrsg.), Einführung in Rechtsphilosophie und Rechtstheorie der Gegenwart, Heidelberg, 7. Aufl. 2004, S

10 志着对象范围 根据要求和目标指向, 可以在区分出一边是规范性 ( 规定性 ) 理论, 另一边是描述 - 分析性开端 描述 - 分析性理论涉及重构并体系化在有关法的文本中实际所运用的论述与论证, 而规范性理论则要求, 准备出 正确 法律论证的模式 与这一划分相交叉的是对论证理论, 根据其方法之进路所做的归类 这里的多样性从逻辑 - 分析性的进路 其想要根据三段论模式彻底地重构法律论证, 延伸到了论题 - 修辞的进路 这些进路新近则与文本理论 ( 德里达 列维纳 ) 的后现代进路相联 47 由罗伯特 阿列克西依据哈贝马斯的商谈理论所发展的模式, 其意图将法律论证规则与普遍 - 实践论证标准紧密联系 ( 特案命题 ), 同时强调了法律裁判证立的逻辑结构, 在法律论证理论中还一直占据着特殊地位 48 根据克劳斯 贡特尔的作品, 49 新近变得有问题的是, 是否能够假设统一的法律 ( 与道德 ) 商谈之相同规则, 抑或必须在一边是规范证立商谈, 另一边是规范适用商谈之间加以区分 三 当下德国法哲学中法伦理与法政治问题的意义 我在开始时强调了, 德国法哲学的讨论在近数十年更强地致力于当时的法伦理学和法政策问题, 并且同时与道德哲学的讨论相交织 对此, 在人类遗传基因学 生育药物和帮助他人死亡的领域, 围绕着人的尊严原则的意义之争论, 提供了一个突出例证 50 这里的立场以鲜明的世界观对立为特点 一方面有原教旨主义立场的捍卫者, 他们不仅承认胚胎, 而且承认未受精的卵细胞有人的尊严 51 从中就产生了, 比如在干细胞研究和着床前的诊断术领域, 影响深远的结果 另一方面, 人的尊严并非被系于人的生命之生物存在, 而是人的 45 对这一进路代表性的是 Koch/Rüßmann, Juristische Begründungslehre, München 1982; Jochen Bung, Subsumtion und Interpretation, Baden-Baden 2004; 说明性的是 Ulfrid Neumann, Juristische Argumentationslehre, Darmstadt 1986, S 代表性的是 Katharina Sobota, Sachlichkeit, Rhetorische Kunst des Juristen, Frankfurt am Main 经典是 Theodor Viehweg, Topik und Jurisprudenz, 5. Aufl. München 1974 (1. Aufl. 1953). 47 这样的有 Thomas Michael Seibert, Gerichtsrede. Wirklichkeit und Möglichkeit im forensischen Diskurs, Berlin Robert Alexy, Theorie der juristischen Argumentation, 4. Aufl. Frankfurt am Main 2002 (1. Aufl. 1978): ders., Recht, Vernunft, Diskurs. Studien zur Rechtsphilosophie, Frankfurt am Main Klaus Günther, Der Sinn für Angemessenheit. Anwendungsdiskurse in Moral und Recht, Frankfurt am Main 对此好的概览见 Tatjana Hörnle, Menschenwürde und Lebensschutz, ARSP 89 (2003), S Christian Starck, Die künstliche Befruchtung beim Menschen Zulässigkeit und zivilrechtliche Folgen. 1. Teilgutachten, Verfassungsrechtliche Probleme, Gutachten A für den 56. Deutschen Juristentag, 1986, S

11 社会存在, 52 并因此被限于已出生的人 在这一争执的背后, 存在着就个人相对于国家和社会之地位, 以及在整个宇宙秩序中之地位的根本分歧 对人的尊严之生物解释的捍卫者典型地忠诚于一种宗教认识, 53 它将处于其基因塑造中的人也看作上帝的创造 凭借这一证立, 任何对遗传编码的触动, 以及任何对人的生命之早期形式的试验 ( 干细胞研究 ), 都被拒绝了 54 这里, 德国的基督教和基督教会对于法学施加的意识形态影响, 清晰可见 根据这一意识形态基础, 个人在生命的尽头对其生命的处分也被拒绝了, 而积极帮助他人死亡即使在这种案型也被指责 : 其中, 遭受折磨的病人请求解脱他的痛苦 对这一禁令的 世俗 证立是, 人的尊严原则绝对地保护生命, 并因此禁止对自己生命的处分 55 由此, 人的尊严被理解为客观法原则, 其超越主观权利之状态, 不仅授予个人以权利, 而且还施加了负担 这种认识在国家哲学上, 符合威权型统治模式, 它不仅使个人负有义务 只要他活着, 而且也使他负有活着的义务 人的尊严原则这里被本体性地解释为这样的原则 : 它产生禁令和律令, 它们的效力与遵守它们的后果无关 相反立场的代表不仅得出不同, 他们的进路就已经根本不同了 人的尊严被视为个人的主观权利, 并因此是对个人利益的法律保护 56 这既对于人的尊严之享有者的范围, 同样对于人的尊严相对于这些享有者的施加义务性, 具有了后果 就享有者而言, 这意味着局限于能够拥有利益的个人 ; 因此, 受精的卵细胞, 如同尚没有感知能力的胚胎一样, 被排除于人的尊严之享有者之外 对于个人生命的可处分性, 这意味着, 人的尊严系于个人的利益, 人的尊严原则不能用来对付个人对其死亡的自由负责之决定 在国家理论上, 符合这一认识的是自由主义立场, 它将个人规范性地置于社会与国家之前, 并且不凭借指出个人自己的尊严而剥夺其对自己生命的法律处分权 四 法哲学与法教义学的联系 52 Hasso Hofmann, Die versprochene Menschenwürde, Berlin 证明和批评见 Norbert Hoerster, Sterbehilfe im säkularen Staat, Frankfurt am Main 1998, S. 154ff; ders., Abtreibung im säkularen Staat, Frankfurt am Main 1991, S. 114ff. 54 详见 Ulfrid Neumann, Die Tyrannei der Würde. Argumentationstheoretische Erwägungen zum Menschenwürdeprinzip, ARSP 84 (1998), S 参见 Peter Häberle, Die Menschenwürde als Grundlage der staatlichen Gemeinschaft, in: Josef Isensee/Paul Kirchhof (Hrsg.), Handbuch des Staatsrechts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Bd. 1, Heidelberg 1987, S. 815ff. 56 Hasso Hofmann (wie Anm. 52), S

12 作为德国当代法哲学讨论特征的最后一点 对此我同样在我的报告一开始已经指出了, 涉及到法哲学讨论与法教义学论证越来越强的交织 1. 人的尊严原则刚才勾画的围绕着人的尊严原则的争论提供了一个例证 人的尊严 在德国不仅是一个法哲学的, 而且是一个宪法的概念 : 基本法第 1 条宣告人的尊严不可侵犯 据此, 法哲学的争论必然也影响到了宪法的争论, 反之亦然 这种交织走得那么远, 以至于有时候不再能分辨, 作者是法哲学式地还是宪法式地论证 法哲学与法教义学讨论之关联, 可以德国基本法所效忠的宪法模式之特点来解释 这一模式的特点是, 在其基本权部分实证化了法原则, 而这些法原则在法哲学的讨论中 作为理性法之要求 被发展出来 借助它和法哲学的联系, 宪法, 正如人们能够论证的那样, 不过是回到了它的历史源头 在此正确的是, 宪法在对人权和公民权利之保障上, 显示了和法哲学传统的最初联系, 这种联系使得法哲学的论述从一开始就可进入宪法讨论 57 但是, 法哲学与法教义学之间的联系, 在德国传统上并不限于宪法领域 它以相似的方式也对民法和刑法存在 这里, 我限于一个刑法领域的例子 它涉及正当化紧急状态之制度的证成和界限 2. 紧急状态的法哲学解释法哲学讨论的出发点是实证法中紧急状态的规定 ( 刑法典第 34 条 ) 根据这一条款, 在当前危险情境下, 为了保护一个根本上更为重要的利益, 而实现了犯罪行为构成并以此损害了刑法所保护的利益的人, 是正当化地行为 58 近年来这一规定引发了一场讨论, 它将道德哲学的考量与国家理论和理念史的观点相联 59 我限于给出最重要的要点 57 对法哲学与宪法讨论模范性的协调见 Erhard Denninger, Recht in globaler Unordnung, Berlin 刑法第 34 条是 : 处于当前的 不能以其他方式避免的 对生命 身体 自由 名誉 财产或其他法益的危险之中的人, 实施行为, 以使自己或他人免于这种危险, 并非违法地行为, 如果鉴于权衡相冲突的利益, 即有关的法益和对它们即将发生之危险的程度, 所保护的法益根本地超过所侵害的法益 然而, 这只在行为是避免危险的适当手段的范围内有效 59 参见如 Kristian Kühl, Freiheit und Solidarität bei den Notrechten. Rechtsphilosophische Überlegungen auf der Basis der praktischen Philosophie Kants, in: Festschrift für Hans Joachim Hirsch, Berlin 1999, S ; Ulfrid Neumann, Die Moral des Rechts. Deontologische und konsequentialistische Argumentationen in Recht und Moral (1994), in: ders., Recht als Struktur und Argumentation. Beiträge zur Theorie des Rechts und zur Wissenschaftstheorie der Rechtswissenschaft, Baden-Baden 2008, S ; Michael Pawlik, Der rechtfertigende Notstand. Zugleich ein Beitrag zum Problem strafrechtlicher Solidaritätspflichten, Berlin/New York 2002; Kurt Seelmann, Solidaritätspflichten im Strafrecht?, in: Heike Jung/Heinz Müller- 12

13 一个核心问题是, 是否这个规整必须归功于一个集体主义的社会模式, 或者是否它可以根据个人主义 - 自由主义的进路来解释 为集体主义的解读所提出的是, 这里取决于占优势的总用益, 而这种用益必须被理解为整体的用益 个人必须恰恰因此而牺牲其 较小价值的 利益, 以便通过援救他人更高价值的利益, 作为折抵的结果, 而使对社会来说, 最高可能的整体用益得以实现 60 个人主义 - 自由主义之进路的代表对此提出的异议是, 这里并不涉及整体的用益, 而只有被侵害人的利益 ; 紧急状态制度仅仅依据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原则 ; 61 这里不涉及社会与国家的领域 这提出的问题当然是, 是否能存在不仅作为道德义务, 而且作为法律义务的人和人之间的团结义务 这部分地被援用康德对法义务和善德义务之区分而否认了 : 个人在法律上只有义务, 不去侵犯他人的权利域 ; 而帮助他人的义务, 或者允许他人侵犯自己权利域的义务, 只能作为道德义务 ( 善德义务 ) 在考虑之列 这一观点可以援引康德本人明确拒绝了作为法的紧急状态权 ; 紧急状态行为能够不受刑罚, 但决不能正当化 62 然而, 要问的是, 是否康德对法的理解在一个时代还能够有约束, 这个时代不仅视国家为自由主义的法治国, 而且为社会国, 并将法律的团结义务在众多法域中, 如劳动法和租赁法, 建制化了 在对紧急状态问题的法哲学讨论中另一条进路, 为了批评团结原则, 并未追溯到康德, 而是令人惊讶地追溯到了黑格尔 63 紧急状态权和紧急状态义务的逻辑地位并非公民相互之间的关系, 而是公民和国家的关系, 在黑格尔的体系中就是 德行 的领域 紧急状态之法制并非基于对人与人之间团结的法义务之承认, 而是基于公众有义务对在危难情境中的个人提供帮助 由于紧急状态之规整而有义务忍受侵犯之人, 作为公众之代表被唤来, 以满足公众的关切 这一构造符合紧急状态的国家主义模式, 它显示了非常广泛 在我看来是危险的 扩张紧急状态义务之趋势 因为, 借此可以证立一个以团结模式根本不能证成的义务 : 在紧急状态情境下, 即使在和平时代也要牺牲自己的生命以利于优势利益之义务 这也是一个法哲学问题, 它在德国具有法政策上的 Dietz/Ulfrid Neumann (Hrsg.), Recht und Moral. Beiträge zu einer Standortbestimmung, Baden- Baden, 1991, S Andreas Meißner, Die Interessenabwägungsformel in der Vorschrift über den rechtfertigenden Notstand ( 34 StGB), Berlin Kristian Kühl, Kurt Seelmann (wie Anm. 59). 62 Kant, Metaphysik der Sitten, AB 40, Michael Pawlik, Der rechtfertigende Notstand. Zugleich ein Beitrag zum Problem strafrechtlicher Solidaritätspflichten, Berlin, New York

14 现时迫切性, 因为一部新法律允许, 在一定危险情境下对民航飞机瞄准射击 64 五 展望这里, 意识到已带给您一个关于当下德国法哲学之讨论的 只是非常不完整的概览, 我终止我的报告 众多重要的辩论没有提到, 例如对于社会契约模式之持续的理念史争论, 对于全球化条件之下法的功能之分析, 65 法伦理学的作品, 66 对于意志自由的讨论 ( 近年来, 在神经科学研究的影响下, 它也在法哲学中得以发展 ) 67 对汉斯 凯尔森纯粹法学的研究, 由于不久前开始将其作品汇成全集, 获得了新的同样多的推动, 正如自二十年以来, 由阿图尔 考夫曼所主持的对古斯塔夫 拉德布鲁赫作品之全集, 推动了对拉德布鲁赫的研究那样 作为补充性的, 我请您参照 21 世纪的法哲学 这本论文集, 它已于去年在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出版 这部法律 2005 年 1 月 11 日的航空交通安全法, 后来被联邦宪法法院宣布为违宪并因 此而无效 (Neue Juristische Wochenschrift [NJW] 2006, S. 751ff) 65 Otfried Höffe, Demokratie im Zeitalter der Globalisierung, München 2002; Rüdiger Voigt (Hrsg.), Globalisierung des Rechts, Baden-Baden 1999; Andreas Fischer-Lescano, Globalverfassung. Die Geltungsbegründung der Menschenrechte, 2005; Andreas Fischer- Lescano/Gunther Teubner, Regime-Kollisionen. Zur Fragmentierung des globalen Rechts, Frankfurt am Main Dietmar von der Pfordten, Rechtsethik, München 概览见 Klaus Günther, Hirnforschung und strafrechtlicher Schuldbegriff, Kritische Justiz (KJ) 2006, S Brugger/Neumann/Kirste (Hrsg.), Rechtsphilosophie im 21. Jahrhundert, Frankfurt am Main

优 良 之 间 存 在 着 必 然 关 系 呢, 还 是 商 谈 程 序 仅 仅 是 相 互 进 行 心 理 影 响 的 活 动 这 一 活 动 在 最 差 时 是 操 纵, 在 最 好 时 是 刺 激 呢? 要 是 后 一 选 择 合 适 的 话, 在 程 序 性... 维 度 和 以 好 理 由

优 良 之 间 存 在 着 必 然 关 系 呢, 还 是 商 谈 程 序 仅 仅 是 相 互 进 行 心 理 影 响 的 活 动 这 一 活 动 在 最 差 时 是 操 纵, 在 最 好 时 是 刺 激 呢? 要 是 后 一 选 择 合 适 的 话, 在 程 序 性... 维 度 和 以 好 理 由 法 律 论 证 理 论 后 记 (1991 1991): 对 若 干 批 评 者 的 回 应 * 罗 伯 特 阿 列 克 西 ** 张 青 波 译 著 对 法 律 合 理 性 的 商 谈 理 论 解 说 已 经 提 出 了 大 量 的 异 议 对 其 中 的 几 个 我 想 在 这 里 表 明 立 场 这 将 显 示 出, 对 批 评 的 考 虑 导 致 了 基 本 纲 领 的 澄 清 拓 宽 和

More information

2 5 / / / / Günther 6 Anderssein 5 6 (Hg.): Sprachpragmatik und Philosophie. Frankfurt am Main 1976, S ; Jürgen Habermas, Theorie des kommunika

2 5 / / / / Günther 6 Anderssein 5 6 (Hg.): Sprachpragmatik und Philosophie. Frankfurt am Main 1976, S ; Jürgen Habermas, Theorie des kommunika 1 1 2 Kontingenz Eigenwert 3 Verständigung 4 1 2 3 4 Jürgen Habermas, Können komplexe Gesellschaft eine vernünftige Identität ausbilden? in: Jürgen Habermas / Dieter Henrich, Zwei Reden, Frankfurt am Main

More information

穨199607

穨199607 1 2 3 4 (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 1746-1827) 1 (Immanuel Kant, 1724-1804) (Max Scheler, 1874-1928) 2 (Die Stellung des Menschen im Kosmos) 3 1 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 Sämtliche Werke. Hrsg. Von

More information

德國基本法第一條「人性尊嚴」規定之探討

德國基本法第一條「人性尊嚴」規定之探討 BVerfGE 1, 322, 347f. 1 1 Seebohm (Hauptausschuss) 2 3 1 Wernicke, Kurt Georg, in: Bonner Kommentar (2. bearb.), Art. 1 GG, Rd. 2, Hamburg, Joachim Heitmann, 1983. 2 Starch, Christian, Menschenwürde als

More information

1 / 2 / / /

1 / 2 / / / 1 1 / 2 / / / 1 2 1999 2003 1-27 2 / / normativ / kognitiv / / / / / / / I. Marcoulatos embodied significance 3 a b c d cognitiv 3 Iordanis Marcoulatos, Merleau-Ponty and Bourdieu on Embodied Significance,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叁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叁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叁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3 2004 1911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1770-1831) (Lorenz von Stein 1815-1890)

More information

金融商品共同行銷與公平競爭(上)

金融商品共同行銷與公平競爭(上) 康 德 法 學 的 形 上 學 基 本 原 理 導 讀 * 與 當 代 法 學 的 對 話 江 玉 林 ( 政 治 大 學 法 律 學 系 教 授 ) 壹 開 場 各 位 在 座 大 家 好 今 天 很 高 興 能 夠 跟 大 家 分 享 我 對 於 康 德 (Immanuel Kant, 1724-1804) 法 學 的 形 上 學 基 本 原 理 ( Metaphysische Anfangsgründe

More information

丁光训文集 研读札记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丁光训是当代中国基督教的主要发言人和神学家 他结合新中国的国情 重 新思考了基督教传统教义 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督教神学思想 他对上帝和基督 的根本特性做了新的界定 对神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等问题做了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诠释 他的思想反映了当代中国基督教发展的新道路和基督徒思想信仰的新 变化 丁光训神学思想 当代中国基督教

More information

pp immanente oder setzende Reflexion äußerliche oder äußere Reflexion WL 2, 25-8, 30 immanent 1 Sichselbstsetzen WL 1, 16 2 Substanz Su

pp immanente oder setzende Reflexion äußerliche oder äußere Reflexion WL 2, 25-8, 30 immanent 1 Sichselbstsetzen WL 1, 16 2 Substanz Su 332014 pp.90 104 immanente oder setzende Reflexion äußerliche oder äußere Reflexion WL 2, 25-8, 30 immanent 1 Sichselbstsetzen WL 1, 16 2 Substanz Subjekt PG, 23 3 4 Äußerlichkeit WL 1, 271;WL 2, 30-1

More information

2004 1,, 122 1, 5 7, (Bundesrechtsanwaltsordnung) 4 (Bundesnotarordnung) 5,, 4, (Beamtenrechtsrahmengesetz) 14 a, 5,, 5,,?,,,,,,,,, 6,,,,, : 5 a,,,,,

2004 1,, 122 1, 5 7, (Bundesrechtsanwaltsordnung) 4 (Bundesnotarordnung) 5,, 4, (Beamtenrechtsrahmengesetz) 14 a, 5,, 5,,?,,,,,,,,, 6,,,,, : 5 a,,,,, , : ; ; (Oeffentlich - rechtliche Satzungen), (Deutsches Richtergesetz) 1 2,5,, (Ausbildungs - und Pruefungsordnung fuer J uris2 ten, ) 2,,, 3 (Juristische Person des oeffentlichen Rechts),,,, 5 :,, :,,,,

More information

因果關係的判斷在刑法中的思考

因果關係的判斷在刑法中的思考 2 die Lehre der objektiven Zurechnung Kausalzusammenhang 1 Kausaltheorie 2 Kausalität 3 1 Hoyer,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I, Berlin 1996, S. 34; Wessels/ Beulke,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30. Aufl.

More information

從性自主權思考刑法的性行為

從性自主權思考刑法的性行為 * * 2003 6 Das Recht der sexuellen Selbstbestimmumg 2 1 1 259-263 2000 2 191 2002 2 2051999 51 721999 90 305 2002 42 842003 42 942003 31 6 81987 362 1992 262 1 2001 2 3 4 5 3 42 84-852003 4 Sittlichkeitsdelikte

More information

990618´Á¥½³ø§i

990618´Á¥½³ø§i 計 畫 案 號 :0980120688 按 摩 業 開 放 後 管 理 之 法 制 建 構 規 劃 研 究 報 告 研 究 主 持 人 : 孫 迺 翊 副 教 授 共 同 主 持 人 : 張 桐 銳 助 理 教 授 計 畫 主 辦 單 位 : 行 政 院 勞 委 會 職 訓 局 計 畫 承 辦 單 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研 究 期 間 :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八 年 十 一 月 二 十

More information

1 / 1 / 8 / 17 / 24 / 34 / 44 / 65 / 79 / 91 / 130 / 138 / 162 / 172 / 187 / 196 / 205 / 216 / 224

1 / 1 / 8 / 17 / 24 / 34 / 44 / 65 / 79 / 91 / 130 / 138 / 162 / 172 / 187 / 196 / 205 / 216 / 224 1 / 1 / 8 / 17 / 24 / 34 / 44 / 65 / 79 / 91 / 130 / 138 / 162 / 172 / 187 / 196 / 205 / 216 / 224 2 / 235 / 249 / 256 / 269 / 287 / 300 / 309 / 319 / 351 / 373 / 389 / 401 / 421 / 430 / 436 1 1911 19

More information

关于罗斯福时代新政 宪法革命 的几点浅见 韩 铁 美国宪法的若干重要法理原则及其运用在富兰克林 罗斯福总统任内 发生了巨大变化 史称新政 宪法革命 不过 这种变化并不是在所谓 年最高法院的 及时转向 中一锤定音的 最高法院在正当程序 商业权 公众福利条款上的态度及其变化充分说明 新政宪法革命无论是从当时还是其后的发展来看都有它的连续性 局限性和复杂性 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 我们对新政宪法革命乃至于整个新政的历史评价才会比较准确

More information

年第 期

年第 期 年第 期 马 艳 劳动生产率 商品价值量 理论假定 新的释义 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反向变动关系是经典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 我们将马克思经典 成反比 理论中关于劳动因素做了重新假定 即假定在科技进 步的条件下 伴随劳动客观因素的变化 劳动主观因素也发生同方面的变化 并假设劳动主观 条件的变化幅度大于劳动客观条件的变化幅度 那么 我们就可以获得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 量之间呈现正向变动趋势的结论

More information

无论中国的传统学术还是西方的大学制度 因 修道 之旨而生 教化 之需的轨迹是颇为相似的 正如中国的 小学 是为 大学 的读经作准备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 人文学科 也是要帮助凡人理解神圣的文本 在西方 进一步使语言成为民族国家的根本标志 并通过强势族群与强势语言的共生互动 为后世的殖民扩张提供了基本 原型 中国早期教会大学对于语言的选用 当代西方国家的相关语言政策 也都可以成为语言标准之统治性力量的生动例证

More information

王海明 科学 学科 宗教 经验 科学是一个具有二重性的概念 当我们说 伦理学是一门科学 的时候 我们所说的 科学 是广义的 是指关于实际存在的事物的必然性或普遍性的知识体系 当我们说 科学的伦理学 的时候 我们所说的 科学 是狭义的 是指关于实际存在的事物的必然性 普遍性的正确的 真理的知识体系 我国有着优良的道德文化传统 并且 与时并进 不断有新的发展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 以德治国 方略 正是在充分肯定我们民族传统的

More information

2

2 Die Forschung ber den Zusammenhang zwischen deutsche Unternehmenskultur und soziale Kultur ( ) 5060809026 2 ,, Die Forschung ber den Zusammenhang zwischen deutsche Unternehmenskultur und soziale Kultur

More information

º» ¼ º» ¼

º» ¼ º» ¼ 曾宪义 马小红 一个多世纪以来 传统法在中国常常被视为法治的绊脚石而受到责难 这种旷日持久的责难形成了种种偏见 比如在中西法的比较中习惯以西方法的理 论 模式为标准来割裂传统法的有机组成 在论述传统法内容时局限于刑 而基本 排斥了最具特色的 礼 过分强调法发展的一般规律 而忽视了不同文化背景下法 所具有的特殊性 因此 在批判传统法的同时 我们需要反省对传统法的态度 反 省研究中所持的标准 反省研究的方法

More information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庄世同 ## 祇和理性来统 ##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二 法治应该具备哪些要件 & %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三 人性尊严应该具有哪些内涵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More information

¼ ½ ¾ ¼ ½ ¾

¼ ½ ¾ ¼ ½ ¾ 回归传统 历史学视野中的资本主义 刘光临 虽然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研究和西方现代史学都使用了资本主义一词 但双方并无相同的理论背景 资本主义作为一个成熟的学科概念是由 世纪末 世纪初的历史学家和强调历史面向的政治经济学家 可简称为 德国历史学派 一起创造出来的 强调从历史而不是从抽象的理论中寻求社会变化的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的启用 实际上是对欧洲近代历史的严重误读 有鉴于此 在今后的中国历史研究中应该用资本主义来取代资本主义萌芽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Präsentation

PowerPoint-Präsentation Guaofang Technical College * 2016.10 德国学校专家 :Jochem Kästner 中国教育体系 Chinesisches Bildungssystem Grundstrukturen des Bildungssystems in Deutschland In Deutschland wird die berufliche Erstausbildung durchgeführt,

More information

德國債務不履行修正後看給付不能

德國債務不履行修正後看給付不能 113 2002 12 1 2 3 4 1 2 Vgl. Lorenz/Riehm, Lehrbuch zum neuen Schuldrecht, S. 3 f. 3 4-5 1987 4 114 5 Bürgerliches Gesetzbuch 6 Bundesministerium der Justis 7 Engelhard 5 Vgl. Abschlussbericht der Kommission

More information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¼ ½ ¾ ¼ ½ ¾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¼ ½ ¾ ¼ ½ ¾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肖 峰 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归结为物质 它既不是物质内在既成的东西 也不是纯粹的自然现象 更不是可以离开主体而独立存在的纯客观现象或无处不在的普遍现象 哲学含义上的信息是一种非物质的存在 是主体对对象的感知 辨识和建构 也是生命控制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的一种机能 信息与 意义 关联 是一种属人的认识现象 不存在所谓的 本体论信息 而只存在认识论意义上的信息 信息的哲学含义应与信息的日常用法具有连续性

More information

<938C8B9E91E58A7791E58A E8A778CA48B868EBA985F8F572D33342D967B95B62D966E2E706466>

<938C8B9E91E58A7791E58A E8A778CA48B868EBA985F8F572D33342D967B95B62D966E2E706466> 342015 pp.150 163 1807 alle Realität GW9, 134 1 2 omnitudo realitatis 1781, 87 cf. GW20, 79-80, 422-23 150 151 1971, 668 3 4 1 2 Ca 3 Cc 12 3 2 3 4 5 6 GW9, 59-61 151 152 342015 unmittelbar 5 6 4 GW9,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路 領 利 領 參 念 度 律 留 度 力 利 度 六年 六年 律 理 2 2007 6 利 行 理 行 復 行 歷 復 利 復 1 不 復 露 復 不 復 不 六 復 復 行 不 復 行 兩 1 94 0350 理 林 錄 157 2000 李 良 復 123 2000 林 159 3 了 復 不 類 列 不 兩 立 復 了 說 理 念 念 2 念 不 兩 不令 理 不 行 理 來 行 不 復 行

More information

非裔美国文学中的地理空间 及其文化表征 王玉括 地理空间在非裔美国文学中具有强烈的种族意识形态特征 本文通过分析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文本 弗雷德里克 道格拉斯 一个黑人奴隶的自述 看不见的人 与 所罗门之歌 指出地理空间在非裔美国文学中的隐喻作用及其文化表征 非裔美国文学 空间 奴隶叙述 自由 自我 文化身份 作者简介 王玉括 年生 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近期发表著 述有专著

More information

0222-商周-少年維特的煩惱-書衣-外框

0222-商周-少年維特的煩惱-書衣-外框 28 Die Leiden des jungen Werther 1 Ich will mich bessern, will nicht mehr ein bißchen Übel, das uns das Schicksal vorlegt, wiederkäuen, wie ich s immer getan habe; ich will das Gegenwärtige genießen, und

More information

44 第 貳 編 發 明 專 利 發 明 ), 為 靈 活 因 應 此 要 求, 似 以 委 諸 學 說 與 判 例 彈 性 處 理 為 宜 2 四 專 利 法 所 指 之 發 明 必 須 具 有 技 術 性, 即 發 明 解 決 問 題 之 手 段 必 須 是 涉 及 技 術 領 域 之 技 術

44 第 貳 編 發 明 專 利 發 明 ), 為 靈 活 因 應 此 要 求, 似 以 委 諸 學 說 與 判 例 彈 性 處 理 為 宜 2 四 專 利 法 所 指 之 發 明 必 須 具 有 技 術 性, 即 發 明 解 決 問 題 之 手 段 必 須 是 涉 及 技 術 領 域 之 技 術 第 一 章 概 說 43 第 一 章 概 說 一 甲 完 成 一 物 品 發 明, 同 時 符 合 發 明 專 利 與 新 型 專 利 之 保 護 要 件, 甲 不 知 申 請 何 者 對 其 較 為 有 利, 乃 請 教 當 專 利 師 的 友 人 乙 如 果 你 是 乙, 該 如 何 給 甲 一 些 建 議? 請 以 這 兩 種 保 護 在 權 利 內 容 和 權 利 行 使 上 之 差 異 為

More information

第 二 章

第  二  章 第 二 章 唯 一 確 定 存 在 的 我 與 存 在 的 諸 系 統 前 一 章 已 經 以 精 簡 的 方 式 討 論 到 系 統 的 自 我 同 一 性 與 環 境 同 一 性 問 題 這 兩 個 問 題 作 為 盧 曼 社 會 系 統 理 論 的 前 提, 由 於 和 系 統 對 自 己 的 不 透 明 性 以 及 環 境 對 系 統 的 不 透 明 性 這 兩 個 前 提 發 生 矛 盾,

More information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¹ º ¹ º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¹ º ¹ º 共和模式 的困境 ¹ 法国移民政策研究 李明欢 卡琳娜 盖哈西莫夫 今天的法国人中已有大约四分之一是移民及移民后裔 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异族新移民仍源源不断进入法国 因此 移民接纳及移民政策的修订与实施 业已成为法国朝野密切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当代法国移民构成的基本状况 重点评介法国学术界关于法国移民政策研究的主要著述及观点 接着 本文结合 世纪下半叶法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变迁 将法国战后移民政策分三个阶段进行剖析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W...doc

Microsoft Word - ...W...doc 臺 灣 大 學 哲 學 論 評 第 三 十 三 期 ( 民 國 九 十 六 年 三 月 ),183-232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哲 學 系 論 康 德 定 言 令 式 的 共 識 討 論 結 構 試 從 理 性 存 有 者 的 道 德 觀 點 闡 述 康 德 的 先 驗 規 範 邏 輯 學 * 林 遠 澤 摘 要 本 文 嘗 試 把 康 德 在 道 德 底 形 上 學 之 基 礎 中 對 於 定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吴易风 : 本文考察了当前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背景下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 : 对资本主义的反思和对 新资本主义 的构想 ; 对新自由主义的反思和对新国家干预主义的构想 ; 对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与政策体系的反思和对 市场与政府平衡 的市场经济体制与政策体系的构想 ; 对经济全球化的反思和对全球经济新秩序的构想 ; 对西方经济学的质疑和对马克思经济学的再认识 本文最后对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作了分析和评论

More information

蒋维乔思想研究

蒋维乔思想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蒋维乔思想研究姓名 : 何宗旺申请学位级别 : 博士专业 : 中国近现代史指导教师 : 麻天祥 20031101 蒋维乔思想研究

More information

, 3,, :,,??,,,, :, ( ),,,,, :,, :, ( ) ( ),!,?,,,??,,??,,?,,,?, :,,,,, 1,,,, : 1 : ( ), :,

, 3,, :,,??,,,, :, ( ),,,,, :,, :, ( ) ( ),!,?,,,??,,??,,?,,,?, :,,,,, 1,,,, : 1 : ( ), :, 源于生活的自由 许振洲 中国传统社会中虽然不存在民主制度, 也没有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政治自由 政治权利, 但广泛存在着源于生活的社会自由 它 主要得益于中国人乐观 开放 宽容 非禁欲主义 热爱生活的态度与 精神 中国传统社会世俗精神禁欲主义宽容 社会自由 生活方式 在今天的时代, 那些挚爱自由 将自由置于法兰西 解放之上的人们, 也就是那些热爱生活中所有快乐的 人们 贡斯当 : 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

More information

柏林洪堡大学

柏林洪堡大学 柏 林 洪 堡 大 学 公 法 和 国 际 法 所 国 家 法 及 行 政 法 欧 盟 法 环 境 法 财 政 法 及 经 济 法 教 授 Michaeal Kloepfer 教 授 Unter den Linden 9-11, Palais 10099 Berlin Telefon 030/2093-3331 Telefax 030/2093-3438 michael=kloepfer@rewi.hu-berlin.de

More information

民国初年的法治思潮 一 革命党人对以法治国的推崇! # %& #&

民国初年的法治思潮 一 革命党人对以法治国的推崇! # %& #& 李学智 民国初年 革命党人及社会各界人士都积极鼓吹以法治国 依法行事 热望将中国建成民主共和的法治国家 同时 兴办法政 法律 学校形成热潮 各种法律书籍大量出版 汇成一股颇有声势的法治思潮 在此期间 伍廷芳对陈其美以军政干涉司法和越权滥捕的行为进行的抵制 批驳和斗争 则成为这股思潮涌动中激起的浪花 民国初年 法治思潮 以法治国 伍廷芳 陈其美! 民国初年的法治思潮 一 革命党人对以法治国的推崇! #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实现政治问责的三条道路 马 骏 建立一个对人民负责的政府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核心问题 实现这一目标 需要解决两个最基本的问题 谁来使用权力 如何使用权力 选举制度是解决前一问题相对较好的制度 而预算制度是解决第二个问题最好的制度 通过历史比较分析 可以总结出三条实现政治问责的道路 世纪的欧洲道路 从建国到进步时代改革的美国道路以及雏形初现的中国道路 这意味着 西方经验并不是唯一的实现政治问责的道路 相对于西方经验来说

More information

外国文学研究 年第 期

外国文学研究 年第 期 柳向阳 论奥古斯丁时间观与罗伯特 潘 沃伦的诗歌创作 柳向阳 在 世纪美国作家中 罗伯特 潘 沃伦以博学多才的文艺复兴式人物著称 但沃伦文学生涯的核心成就是在诗歌领域 在六十余年的诗歌生涯中 沃伦有意识地将 奥古斯丁时间观引入诗歌创作 一方面借鉴奥古斯丁时间的结构特征 通过探索时间向度的变化 展示生命的历程和自我的发现 另一方面挖掘奥古斯丁时间的生命和诗学内涵 通过 对时间的体验 将时间的心灵和生命的属性赋予诗歌中的人和物

More information

Fr_1415_HWS_Michels

Fr_1415_HWS_Michels Der Drache erwacht: Drogen und AIDS in China Probleme und Antworten Dr. Ingo Ilja Michels in Kooperation mit Frau Prof. Dr. Min Zhao,Direktorin des Shanghai Drug Abuse Treatment Center/Shanghai Mental

More information

» ¼ ½ ¾» ¼ ½ ¾

» ¼ ½ ¾» ¼ ½ ¾ 黄 韬 在我国 部分金融法律争议案件因为司法政策的原因而不是基本法律的规定 没有机会进入到法 院 或在进入法院的过程中被施加了某些限制 这一金融司法现象是与当下中国的金融市场和司法体制运行的 某些特点紧密相关的 但这样的司法筛选机制也会给金融市场带来不可避免的消极影响 金融争议 案件筛选 司法体制 作者黄韬 法学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讲师 ¹ º ¹ º » ¼ ½ ¾» ¼ ½ ¾ Á À

More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版 李雁南 从明治末期到大正年代 随着大日本帝国的建立 日本文学中形成了 东方主义 视角 拥有了一套用来表述其他亚洲国家的霸权话语体系 中国由于悠远的历史 广袤的国土 适度的距离成为大正年代日本作家普遍关注的 东方异国 的主体 他们用经典文本中的幻象取代中国的实体 在中国寻找神秘浪漫的异国情调 同时 中国作为日本的 东方 使日本作家自身的殖民者身份得以确认 中国因此成为日本帝国文化的有效参照系

More information

从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出发所作的分析 唐永春 苏联法学对中国法学产生过深刻的消极影响 其原因除了社会制度 意识形态 国际环境等直接因素外 还存在着更深层次的历史传统的因素 这就是两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同质性 基于古代东方亚细亚生产方式而形成的东方专制主义传统 的遗存及其影响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是理解这一同质性的钥匙 认识这种深层原因 对我国今后法学研究及法治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苏联法学 中国法学 亚细亚生产方式

More information

unmittelbarer /mittelbarer Schaden Fernwirkungsch den direkter und Reflexschaden Hardy Landolt Ausservertragliche Haftung für die Ver

unmittelbarer /mittelbarer Schaden Fernwirkungsch den direkter und Reflexschaden Hardy Landolt Ausservertragliche Haftung für die Ver 2012 3 82 Schocksch den 1 2 3 1 2001 342 Schock shock 2 1. 5 Hardy Landolt Ersatzpflicht für Schocksch den in Franco Lorandi und Daniel Staehelin Hrsg. Festschrift für Ivo Schwander Dike 2011 S. 362. Schocksch

More information

德国教育动态信息

德国教育动态信息 德 国 教 育 动 态 信 息 2013 年 第 9 期 本 期 主 要 信 息 1. 欧 盟 拟 促 进 中 小 学 数 字 化 进 程 2. 德 国 的 教 育 投 入 增 长 领 先 经 合 组 织 3. 德 国 职 业 教 育 国 际 合 作 中 心 正 式 成 立 4. 德 国 职 教 学 生 绝 大 多 数 可 找 到 满 意 的 培 训 职 业 5. 德 宪 法 法 院 判 决 : 小

More information

本文通过对世界体育运动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的研究 提出了体能文 化的概念 论述了体能文化的国际化和民族性及其对人类社会政治 经济 文化和社 会生活多方面的影响 文章指出 国际竞技体育运动是 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生活全 球化的先导 是当代世界各民族 各国家和平共处 平等参与 公平竞争机制实现程度最高的国际事务 是人类社会国际化进程中民族文化多样性实现整合的范例 是展望 新世纪人类社会文明范式的着眼点 同时提示了进行体育人类学研究的必要性和重

More information

國外渡假村會員卡交易與消費者保護

國外渡假村會員卡交易與消費者保護 1 1 () TzWrG 2001 minimale Unterschiede 2 RCI RCI 2 3 ( ) 3 4 2 () ( ) () ( ) ( ) 3 ( ) (Resort Condominium International, RCI ) 2 Hildenbrand in: Hildenbrand/Kappus/Maesch, Timesharing und Teilzeit -Wohnrechtgesetz,

More information

¹ º» ¼ ¹ º» ¼

¹ º» ¼ ¹ º» ¼ 重构后冷战时期的跨大西洋关系 理想与现实 赵怀普 冷战时期以北约为支柱的大西洋联盟构成了美欧关系的基础 但由于双方权力的不对称 美欧联盟关系带有从属性质 冷战结束和欧盟崛起对传统的美欧关系格局带来了强烈冲击 重构后冷战时期的跨大西洋关系成为美欧双方的共同议程 美欧在跨大西洋关系重构问题上的互动和博弈表明 由于双方之间存在着利益和目标上的深刻分歧 短期内并不具备形成一种新的全面和机制化的大西洋伙伴关系的现实基础

More information

贾根良 马国旺 后凯恩斯经济学 多样性 共同基础 综合 后凯恩斯经济学是自 凯恩斯革命 以来 一直致力于完成 流产 的 凯恩斯革命 并以反新古典主流面目存在的一支异端经济学流派 它是对凯恩斯经济学范式的恢复和拓展 凯恩斯 卡莱茨基 斯拉法和老制度主义的思想构成了其理论渊源 该学术传统经历了三代的 传承演进 今天 后凯恩斯主义者在方法论 宏观经济学 微观定价理论和内部综合等方面已经 取得了重大进展 成为西方经济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流派

More information

¹

¹ 复仇母题与中外叙事文学 杨经建 彭在钦 复仇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 也是以超常态的 极端性方式为特征的人类自然法则的体现 而在中外叙事文学中以 复仇 为取向的创作大致有三种母题形态 血亲复仇 痴心女子负心汉式复仇 第三类复仇 本文在对这三类复仇叙事模式进行艺术解析的前提下 发掘并阐释了蕴涵其中的不同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价值指向 复仇母题 叙事文学 创作模式 文化蕴涵 ¹ º » ¼ ½ ¹

More information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电影检查 #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电影检查 # 汪朝光 抗战时期 日本扶植的沦陷区伪政权实行了不同形式的电影检查 从沦陷初期各地各自为政的电影检查 到沦陷中后期分别集中于汪伪 华北和东北三个伪政权统治地域内的统一电影检查 从汪伪政权表面上沿袭国民政府的电影检查制度 到华北伪政权另行自己的电影检查 再到东北伪政权基本上照搬日本电影检查制度 但万变不离其宗 沦陷区电影检查的实质是为日本侵略中国服务的 是为了禁止可能出现的反映中国人民的反抗意识 独立精神和民族感情的影片

More information

2014 3 1 2 3 4 5 6 7 8 9 瑏 瑠 1 2 3 4 5 6 7 8 9 瑏 瑠 2004 72 2002 183 2 183-185 1999 51-56 2 178 See H. W. R. Wade Administrative Law Oxford Oxford Univ

2014 3 1 2 3 4 5 6 7 8 9 瑏 瑠 1 2 3 4 5 6 7 8 9 瑏 瑠 2004 72 2002 183 2 183-185 1999 51-56 2 178 See H. W. R. Wade Administrative Law Oxford Oxford Univ 杨 登 峰 * 91 * PAPD 2014 3 1 2 3 4 5 6 7 8 9 瑏 瑠 1 2 3 4 5 6 7 8 9 瑏 瑠 2004 72 2002 183 2 183-185 1999 51-56 2 178 See H. W. R. Wade Administrative Law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0th ed. 2009 p. 17

More information

N A J A

N A J A 2014 7 36 4 Modern Law Science Jul. 2014 Vol. 36 No. 4 1001-2397 2014 04-0164 - 12 蒋悟真 330013 精神赡养是亲属法规范中的重要内容, 事关老年人权益的保障与和谐社会秩 序的维护老年人的精神赡养权既是一项道德权利, 又是一项法定权利作为一种特殊的 权利样态, 精神赡养权具有与一般权利不同的特点 : 形式上的不明确性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周长城汤姆. 伯恩斯 内容提要 : 本文对本世纪 年代以来, 欧洲经济社会学的发展与现状进行了分 析与综述 从 年代以来的熊彼特, 经济社会学法国学派到现在的经济社会学家.. 伯恩斯. 斯韦德伯格. 马尔蒂利等, 对他们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行了分析 与归纳 尽管不可能对欧洲的经济社会学研究进行全面地综述, 但也反映了欧洲经 济社会学的大体轮廓 文中指出目前欧洲经济社会学研究主题集中在经济社会学的

More information

国际政治科学 ¹ º ¹ º

国际政治科学 ¹ º ¹ º 印度学者对中国的安全认知 司乐如 一轨 外交和 二轨 外交都是国际关系研究中值得重视的内容 前者有助于说明两国在政府外交层面的表现 对后者的研究则有助于了解在外交现象背后起作用的观念因素 本文的研究试图把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些核心概念融入国际关系的研究之中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印度学者对中国的安全认知 本文通过提供关于 认知 的更为精确的概念和理论框架 并通过术语统计和定性的案例分析 深入印度专家的视角 深化人们对中印安全互动的了解

More information

谢 拉 皮 翁 原 则 与 堂 兄 的 角 窗 : 德 国 文 学 的 一 段 问 题 史 于 诗 人 是 否 放 弃 了 自 己 的 诗 学 原 则, 而 这 也 因 此 构 成 了 德 国 文 学 的 一 段 问 题 史 本 文 将 尝 试 对 这 一 转 向 进 行 探 讨 一 小 说 家 霍

谢 拉 皮 翁 原 则 与 堂 兄 的 角 窗 : 德 国 文 学 的 一 段 问 题 史 于 诗 人 是 否 放 弃 了 自 己 的 诗 学 原 则, 而 这 也 因 此 构 成 了 德 国 文 学 的 一 段 问 题 史 本 文 将 尝 试 对 这 一 转 向 进 行 探 讨 一 小 说 家 霍 谢拉皮翁原则与 堂兄的角窗 德国文学的一段问题史 梁 锡 江 内容提要 本文试图澄清德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争议 即浪漫派作家 霍夫曼是 否 在 晚 年 作 品 堂 兄 的 角 窗 中 放 弃 了 他 早 期 的 诗 学 原 则 谢拉皮翁原则 本文从分析 谢拉皮翁原则 的内在结构入 手 探讨霍夫曼小说创作艺术的特征 同时研究 堂兄的角窗 诞生 的时代语境与霍夫曼审美视角转换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 谢拉皮翁原则

More information

2 中 原 財 經 法 學 2013 年 12 月 五 小 結 : 以 蓋 然 性 衡 量 為 判 斷 是 否 產 生 真 實 確 信 之 輔 助 方 法 肆 交 通 裁 決 事 件 中 法 院 裁 判 證 明 度 之 研 究 一 概 說 二 交 通 裁 決 事 件 中 法 院 裁 判 證 明 度

2 中 原 財 經 法 學 2013 年 12 月 五 小 結 : 以 蓋 然 性 衡 量 為 判 斷 是 否 產 生 真 實 確 信 之 輔 助 方 法 肆 交 通 裁 決 事 件 中 法 院 裁 判 證 明 度 之 研 究 一 概 說 二 交 通 裁 決 事 件 中 法 院 裁 判 證 明 度 行 政 爭 訟 證 明 度 之 研 究 交 通 裁 決 事 件 訴 訟 程 序 中 法 院 裁 判 證 明 度 問 題 之 檢 討 * 劉 建 宏 ** 目 次 壹 前 言 貳 行 政 爭 訟 事 件 中 舉 證 責 任 之 分 配 一 舉 證 責 任 之 意 義 及 其 內 涵 二 行 政 爭 訟 事 件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概 說 參 行 政 爭 訟 之 證 明 度 一 德 國 有 關 證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課程大綱_2008a.doc

Microsoft Word - 課程大綱_2008a.doc 社 會 經 典 閱 讀 ( 一 ) (Readings Classics of Social Studies(1)) 九 十 七 學 年 第 一 學 期 課 程 名 稱 : 社 會 經 典 閱 讀 永 久 課 號 :DHS1013 開 課 系 所 : 國 立 交 通 大 學 人 文 社 會 學 系 上 課 教 室 :EB( 工 二 館 )107 上 課 時 間 : 星 期 二 上 午 10:00-12:00(

More information

人类学理论与实践

人类学理论与实践 阮艳萍 在今天轰轰烈烈的遗产运动中 各类传承和保护主体纷纷登场 除了传统的民间的传承人之外 中央和地方政府 学者 商人 新闻媒体等也都纷纷加入了这场博弈 与数字化技术同步进入这场运动的还有一类新型主体 那就是 数字传承人 他们是民族文化遗产传播 生存和发展的又一类新型主体 他们的数字传承活动 使文化遗产从唯一 不可共享和不可再生的变成了无限 可共享和可再生的 文化遗产 数字传承人 民间传承人 遗产表述

More information

德国教育动态信息

德国教育动态信息 德 国 教 育 动 态 信 息 2016 年 第 1 期 本 期 主 要 信 息 最 新 动 态 1. 德 国 促 进 中 小 企 业 创 新 研 发 2. 精 英 大 学 计 划 : 时 不 我 待 3. 2015 年 国 际 学 生 评 估 项 目 结 果 出 炉 高 教 科 研 4. 德 国 精 英 大 学 计 划 成 效 显 著 5. 德 国 科 研 时 间 合 同 法 修 正 案 获 得

More information

論文

論文 118 說 見 識 識 行 來 說 行 行 了 行 易 行 不 類 行 療 勞 樂 領 行 行 來 車 車 不 度 勞 落 不 溺 路 不 良 例 見 1 2004 年 2 了 路 路 料 數 行 119 論 數 理 論 見 例 類 理 理 類 不 理 類 類 讀 讀 例 例 行 例 例 不 行 了 來 例 數 量 來 留 說 例 例 不 例 行 參 2 行 見 MaiwaldDer Begriff

More information

年第 期

年第 期 年第 期 论虚拟实践的哲学意蕴 孙伟平 信息技术 虚拟技术 实践 实践形态 虚拟实践 所谓虚拟实践 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 通过数字化中介系统在虚拟时空进行的 主体与虚拟客体双向对象化的感性活动 它是人们有目的 有意识进行的能动的探索和改造 虚拟客体 同时也提升和改造自身的客观活动 是人类在当代技术革命推动下兴起的一种新型的实践活动形态 具有与传统实践迥然不同的特征 虚拟实在性 即时交互性 自由开放性

More information

破解斯蒂德曼的联合生产之谜 斯蒂德曼声称 如果按照马克思的方法来计算价值 则在联合生产中 就会出现负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从而出现负剩余价值与正利润并存的现象 这是不正确的 其原因是 斯蒂德曼在确定不同生产过程中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时 根据的是自然时间 而非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实际上 如果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不同生产过程中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则即使是在联合生产的条件下 也不可能出现负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从而更谈不上负剩余价值与正利润并存

More information

本期聚焦 葛兰西与文化霸权!! # #! # 重读葛兰西的霸权理论 # (

本期聚焦 葛兰西与文化霸权!! # #! # 重读葛兰西的霸权理论 # (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年第 期 一 从 的译名谈起 领导权还是 霸权! #!! # & ( ) +,! # & ( ) +, & ( ) +) & ( 本期聚焦 葛兰西与文化霸权!! # #! # 重读葛兰西的霸权理论 # (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 ( ) +, 年第 期 # ) # # + 二 葛兰西对霸权概念的拓展 & 本期聚焦 葛兰西与文化霸权,! 重读葛兰西的霸权理论

More information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周 弘 本文全面回顾了中国与欧洲共同体 欧洲联盟及其成员国 年至 年间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发展历程 分析了当前中欧关系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作者认为 年来中国与欧洲关系的发展变化见证并体现了世界格局的演变以及中国和欧洲这两大很不相同的世界力量自身的发展变化 中欧之间不断深入和拓展的交往使双方都从中获益 而这种交往所创造出来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也堪为人先 中欧关系能否在第二个 年中顺利发展

More information

1-人社版權1001013.xls

1-人社版權1001013.xls 國 立 臺 南 大 學 人 文 與 社 會 研 究 學 報 第 45 卷 第 2 期 ( 民 國 100 年 ):1~17 決 策 語 意 與 決 策 特 性 維 特 根 斯 坦 的 語 言 遊 戲 之 觀 點 1 黃 鉦 堤 國 立 暨 南 國 際 大 學 公 共 行 政 與 政 策 學 系 教 授 摘 要 維 特 根 斯 坦 的 語 言 遊 戲 指 出 意 義 即 是 用 法 的 論 點, 本

More information

以人權作為軍事干預之理由

以人權作為軍事干預之理由 Grotius 理論 參 說 說 說 歷 參 北 行 律 陸 論 六年 六年 律 理 見 良 漏 更 理 2 2007 12 了 類歷 來 類 不 行 說 不 不 不 不 力 見 數 1 六 索 A. Pradetto 行 不 理 2 歷 行 不 不 利 3 索 不 力 領 聯 立 來 例 年 拉 北 拉 兩 行 年聯 1 Vitzthum, Völkerrecht, 1997, S.594ff.

More information

murata_ver.2.pdf

murata_ver.2.pdf 14 2017 201-217 (1917/18) 1. (1917/18) XXXIII 1917 7 30 10 1 1918 2 1 4 27 Hua. X 1901-1911 Hua.Mat. VIII 1929-34 1917 (Vorl., 1=3) 1 1917 7 9 8 (S.XIX-XX) 1. II (S.XIX) 201 1918 3 28 4 5 (S.XXII) 1927

More information

新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与创新 一 外交制度的概念内涵及其研究视角 # # ) # +, #. % & / % & ) % & +. / % & % &

新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与创新 一 外交制度的概念内涵及其研究视角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外交 年第 期 新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与创新 白云真 中国外交制度的发展与创新应属当下中国外交新的转型的必要内涵和关键环节 外交制度的合理建构有助于促进中国外交健康且持续的发展 也有利于中国公民身份和国家 认同有效且理性的塑造 为此 笔者将尝试运用国家 社会关系的视角来诠释与理解中国外交 制度的创建 发展及其创新 以历史的视角回顾与审视中国外交制度建设的进程 从而能够更好 地为当下中国外交制度的创新提供某些重要的思考或启示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0353033A15D3031A15EA571AA6BB07CC4C0A672B2C4A443A454A57CB8B9B8D1C4C0>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0353033A15D3031A15EA571AA6BB07CC4C0A672B2C4A443A454A57CB8B9B8D1C4C0> 解 釋 司 法 院 令 發 文 日 期 :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12 月 18 日 發 文 字 號 : 院 台 大 二 字 第 1040034892 號 公 布 本 院 大 法 官 議 決 釋 字 第 七 三 四 號 解 釋 附 釋 字 第 七 三 四 號 解 釋 院 長 賴 浩 敏 發 文 日 期 :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2 月 15 日 發 文 字 號 : 院 台 大 二 字 第

More information

德国教育动态信息

德国教育动态信息 德 国 教 育 动 态 信 息 2013 年 第 10 期 本 期 主 要 信 息 1. 德 裔 美 籍 学 者 托 马 斯 聚 德 霍 夫 荣 获 医 学 诺 贝 尔 奖 2. 德 国 萨 克 州 议 会 通 过 决 议 : 不 再 关 闭 农 村 中 小 学 3. 德 国 巴 符 州 设 置 教 育 反 腐 专 员 4. 宪 法 法 院 判 决 : 柏 林 高 校 收 费 违 法, 须 向 学

More information

限 制 該 系 統 的 運 作 這 因 此 也 就 排 除 了 Hofkirchner(2007) 所 主 張 的 技 術 - 社 會 系 統 概 念 媒 介 雖 然 限 制 了 系 統 的 運 作, 但 並 不 會 因 此 減 損 系 統 的 自 主 性, 因 為 它 和 系 統 之 間 不 存

限 制 該 系 統 的 運 作 這 因 此 也 就 排 除 了 Hofkirchner(2007) 所 主 張 的 技 術 - 社 會 系 統 概 念 媒 介 雖 然 限 制 了 系 統 的 運 作, 但 並 不 會 因 此 減 損 系 統 的 自 主 性, 因 為 它 和 系 統 之 間 不 存 網 路 媒 介 中 的 搜 尋 與 弔 詭 : 社 會 分 化 原 則 的 變 遷 胡 育 祥 德 國 Witten/Herdecke 大 學 文 化 反 思 學 院 博 士 生 yuishianghu@googlemail.com 一 前 言 上 世 紀 90 年 代 以 來, 網 路 逐 漸 成 為 社 會 的 主 要 媒 介, 日 常 生 活 中 人 們 花 費 許 多 時 間 在 網 路 上

More information

,,,,, 5,,, :,,,,,, ( ), 6,,,,,,,,, 7,, ( ),,,,,,,,,, 8,,,,,,,,,,,,,,,,, 9,,,,, :, :, :, :,,,,,

,,,,, 5,,, :,,,,,, ( ), 6,,,,,,,,, 7,, ( ),,,,,,,,,, 8,,,,,,,,,,,,,,,,, 9,,,,, :, :, :, :,,,,, :. /..... 死刑复核法律监督制度研究 * 万春 检察机关对死刑复核实行法律监督, 符合人大制度关于权力监督制约的原理, 不影响最高人民法院应有的诉讼地位和独立性 权威性, 体现了检察官客观性义务的要求, 具有基本法律依据 开展死刑复核法律监督应遵循严格限制并减少死刑 切实保障人权 维护公共利益 公平 及时 突出重点等原则 检察机关在死刑复核中的诉讼地位不是公诉人, 而是法律监督者 检察机关可以通过备案审查

More information

native's point of view 2 emic etic verrückt Spiritismus Spiritualismus 19 Geistige Energetik spiritueller Magnetismus E. T. A. F. A

native's point of view 2 emic etic verrückt Spiritismus Spiritualismus 19 Geistige Energetik spiritueller Magnetismus E. T. A. F. A 2011 4 Journal of the Central Conservatory of Music 125 1854 Franz Richarz Endenich 1 1858 Wilhelm Josef v. Wasielewski 20 1830 1831 Bettina von Arnim 1855 4 2010-12 - 26 1952 ~ 126 2011 4 native's point

More information

(Asian values) 1997 (Christopher Patten) 1997 1 2 1998 (Amartya Sen) (Orient) 3 4 1994 1 Christopher Patten: East and West: China, Power, and the Futu

(Asian values) 1997 (Christopher Patten) 1997 1 2 1998 (Amartya Sen) (Orient) 3 4 1994 1 Christopher Patten: East and West: China, Power, and the Futu * 1997 1 (Asian values) 1997 (Christopher Patten) 1997 1 2 1998 (Amartya Sen) (Orient) 3 4 1994 1 Christopher Patten: East and West: China, Power, and the Future of Asia (NewYork: Times Books, 1998), Caveat

More information

c72-0205039.pm

c72-0205039.pm 康 德 論 服 從 與 權 利 與 何 懷 宏 商 榷 吳 冠 軍 何 懷 宏 認 為 康 德 若 活 到 今 天, 定 然 是 不 可 能 贊 成 公 民 不 服 從 然 而 在 我 看 來, 康 德 甚 麼 是 啟 蒙 一 文 之 主 旨 乃 意 在 重 申 啟 蒙 運 動 的 口 號 並 嚴 厲 批 評 對 全 體 人 民 進 行 永 不 中 輟 的 監 護, 其 始 終 圍 繞 的 是 公

More information

第 期 汪庆华 名誉权 言论自由和宪法抗辩! # # #! # # # # # #! % %& ( # # # # # #! (!!

第 期 汪庆华 名誉权 言论自由和宪法抗辩! # # #! # # # # # #! % %& ( # # # # # #! (!! 名誉权 言论自由和宪法抗辩 汪庆华 陈永贵亲属诉吴思 北京青年报一案涉及了我国名誉权制度的诸多方面 该 案为思考公共人物与非公共人物的区分 死者的名誉权 言论自由与名誉权的冲突等问题提供 了新的契机 考虑到媒体管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消的现状 在名誉权问题上 应该放弃对言论自由与名誉权进行平衡的流行主张 如果从完善名誉侵权的基本要件入手 也就是说 从非 常技术性的角度入手 建立相对完善的名誉权体系 那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司法的恣意

More information

经济学动态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经济学动态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吴易风 : 本文考察了当前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背景下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 : 对资本主义 的反思和对 新资本主义 的构想 ; 对新自由主义的反思和对新国家干预主义的构想 ; 对自由市场经 济体制与政策体系的反思和对 市场与政府平衡 的市场经济体制与政策体系的构想 ; 对经济全球化的反思和对全球经济新秩序的构想 ; 对西方经济学的质疑和对马克思经济学的再认识 本文最 后对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作了分析和评论

More information

欧盟与欧盟属下的民族国家 刘 泓 本文试图从民族学与人类学的角度审视欧洲人从分散走向联合的步伐 剖析作为新型人们共同体的欧盟的权力 属性与组织功能 阐释欧盟属下民族国家的发展状况 研讨人们共同体的未来发展方向 文章认为 建立欧盟是欧洲人的一种理性选择 欧盟是一个兼有超国家政治成分和政府间政治成分的区域性人们共同体 欧盟的超国家机构服务于跨国社会的利益 致力于超国家的治理 其成员国政府的长期利益将日益屈服于跨国社会的长期利益

More information

05_如何批判文化工業_何乏筆_.doc

05_如何批判文化工業_何乏筆_.doc (Theodor W. Adorno) 1 * NSC 93-2411-H-001-026- 1. Gernot Böhme, Zur Kritik der ästhetischen Ökonomie, Zeitschrift für kritische Theorie, 2001. Contribution to the Critique of the Aesthetic Economy, Thesis

More information

验资报告的 虚假 与 真实 法律界与会计界的对立 二 德阳案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冲击

验资报告的 虚假 与 真实 法律界与会计界的对立 二 德阳案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冲击 兼评最高人民法院法函 号 刘 燕 一 问题的提出 验资报告的 虚假 与 真实 法律界与会计界的对立 二 德阳案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冲击 法学研究 年第 期 验资报告的 虚假 与 真实 法律界与会计界的对立 三 会计界的 真实性 概念及其所蕴含的制度理性 法学研究 年第 期 四 什么是 虚假验资报告 法律上的含义 验资报告的 虚假 与 真实 法律界与会计界的对立 法学研究 年第 期 验资报告的 虚假 与

More information

96 Hugo 1789 Heise Savigny Person Juristische Person Juristische Person Juristische 1

96 Hugo 1789 Heise Savigny Person Juristische Person Juristische Person Juristische 1 2015 5 95 1674-5205 2015 05-0095- 011 410082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juristic person is defined in the civil law initially. The meaning of juristic person in the public law which derived from civil law

More information

> > > 2015 3 [ 1] Marc Saxer, In the Vertigo of Change. How to Resolve the Political Crisis?, Thailand Analysis, Friedrich Ebert Stiftung, June 2011,

> > > 2015 3 [ 1] Marc Saxer, In the Vertigo of Change. How to Resolve the Political Crisis?, Thailand Analysis, Friedrich Ebert Stiftung, June 2011, 97 > > > 2015 3 [ 1] Marc Saxer, In the Vertigo of Change. How to Resolve the Political Crisis?, Thailand Analysis, Friedrich Ebert Stiftung, June 2011, p. 4. [2] 2005 126.. [ 3] Lars Peter Schmidt, Hintergründe

More information

Vgl. Pieroth /Schlink a. a. O S

Vgl. Pieroth /Schlink a. a. O S 30 2017 6 1674-5205 2017 06-0030- 011 100872 37 Abstract Limiting the government is the function of fundamental rights. It not only forbids the governmental agencies from infringing individuals' fundamental

More information

陳欣蓉定稿.doc

陳欣蓉定稿.doc 87 5 147-169 - - 148 ü ü (1) * Shing-lung Chen,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German, Nation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t Kaohsiung. 150 ö ö ü ü ä ü (2) (3) ö ö ü ü ä ü ö ö ü ü ä ü ü * Shing-lung

More information

2

2 1 2 1 : 3 2 4 5 3 4 : 6 5 W.Klein, Zum Begrriff des öffentlichen Interesses, Diss.Münster, 1969, SS.14ff. Erwin Krüger, Die Lehre von öffenltichen Interessen in der Verwaltungsrechtswissenschaft,1932,S.29.

More information

对利益冲突问题及其危害性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坚持政企分开原则 禁商为主旋律 适用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大

对利益冲突问题及其危害性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坚持政企分开原则 禁商为主旋律 适用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大 我国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制度的变迁及完善 王琳瑜 杜治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北京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 中国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制度的变迁过程可以划分为探索 发展 加速推进三个阶段 呈现出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越来越注重制度的执行力 日趋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进一步完善的制度建设应从四个方面入手 对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进行立法 重构现有制度并使其系统化 建立有效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的实施机制以提高制度执行力

More information

SSP_D.PDF

SSP_D.PDF Service. ESP 204 SELBSTSTUDIENPROGRAMM Nr. ESP Elektronisches Stabilitäts-Programm. 204_095 2 3 204_069 - - - - 4 ABS ESP Anti-Blockier-System Elektronisches Stabilitäts-Programm - ASMS (Automatisches

More information

M M M

M M M 21 2 2013 3 Journal of National Prosecutors College Vol. 21 No. 2 Mar. 2013 150028 150028 D923. 49 A 1004-9428 2013 02-0130-11 1 2 3 * 2011 2011M500696 2012 12BFX076 11YJA820074 1 John Cooke Law of Tort

More information

¼ ½ ¾ À Á Â

¼ ½ ¾ À Á Â 追求知识神话的终结者 评马洛的戏剧人物浮士德 邓亚雄 在西方文学里 求知神话的传统历史悠久 浮士德 既是这个传统的延续 又是它的终结 随着中世纪的结束和文艺复兴的到来 神被边缘化 确立了人的中心地位 人的意志取代了神的观念 人们渴望认识自然 获得驾驭自然力的知识 在求知精神与新教意识形态严重冲突的语境下 马洛在继承神话传统的基础上 运用他的塑造能力 通过再现和改变神话的方式建构了一个浮士德求知的神话

More information

* :, LAC, LAC,,, : ; ; : :F821.6 :A : (2012) ,2009,,,,,, LAC,, * ( :JA11016S) ( : 08JC790085) 92

* :, LAC, LAC,,, : ; ; : :F821.6 :A : (2012) ,2009,,,,,, LAC,, * ( :JA11016S) ( : 08JC790085) 92 * :, LAC, LAC,,, : ; ; : 361005 361005 :F821.6 :A :1005-4871(2012)02-0092-12 2007,2009,,,,,, LAC,, * ( :JA11016S) ( : 08JC790085) 92 : 1, ;, ;, 2,,,,, 3,,,,,,,, ( ) 2009 4,, 2008 1 2011 3 ( 1),, 2009 3,

More information

穨TPA-陳幼慧—現代與後現代之爭

穨TPA-陳幼慧—現代與後現代之爭 - Jean-Francois Lyotard Juergen Habermas metanarratives (Daniel Bell) Jean-Francois Lyotard 1 postmodern Lyotard 28 Lyotard xxiii (thr crisis of narratives) 1 Jean-Francois Lyotard ( )The Postmodern Condition:

More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战线 年第 期跨学科研究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社会科学战线 年第 期跨学科研究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汪丁丁贾拥民 (, ) 本文是一个从理论出发, 最终又回到理论的 案例研究 在特定的社会网络中, 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形成习俗 习俗如果能够经受住不断发生的独僻性冲击, 就可以成为传统 这是对梅纳德史密斯的演化稳定策略概念的拓展 独僻性相当于变异或者突变, 演化稳定策略只经受了一次独僻性的冲击, 只有在随机地不断出现的冲击下保持稳定的习俗, 才能成为培顿杨所定义的传统, 这就是随机稳定均衡 义乌市场的发展,

More information

210023 DOI:10.15984/j.cnki.1005-9512.2015.04.003 * ( PAPD) 13CFX045 1. 4 26 2005 2007 2008 10 9 8 30 2010 22651920 2. 12 2006 4 14 2008 1 2 2008 4 26 8 8 24 9 12 21 16 23 23 22 4 1 2 4 12 1 [] 2002 105

More information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夫一妻制的伦理思考姓名 : 任晓晴申请学位级别 : 硕士专业 : 伦理学指导教师 : 李桂梅 20061101 一夫一妻制的伦理思考 作者 : 任晓晴 学位授予单位 : 湖南师范大学 被引用次数 : 1 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 (9 条 ) 1. 谭永一夫一妻制的哲学基础

More information

昆曲青春版 牡丹亭 跨文化传播的意义 胡 丽 娜 青春版 牡丹亭 不仅在中国本土掀起了昆曲热潮 而且为昆曲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 成为中国传统戏曲跨文化传播的经典个案 回顾 世纪以来 牡丹亭 跨文化传播的历程 青春版 牡丹亭 对昆曲的播扬可谓居功至伟 它将商业运作与社会运作 相结合的战略 立足本土与辐射世界的双重定位 坚持传统与调和现代的审美准则 为当下中 国传统戏曲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范 愉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 以下简称 人民调解法 的颁行是我国当前社会治理的需要 将开启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构的新起点 其立法过程中不仅涉及了诸多利益的博弈 还贯穿着许多重要的理念冲突 立法机关在司法化与民间化 群众性与职业化 统一与多元 灵活适宜与规范程序 垄断与开放等不同选项之间 较充分地听取了各界的意见 经过集思广益 在草案的基础上作出了相对合理的抉择 使这部立法具有了务实 开放等特点和一定的前瞻性

More information

英雄主义及其在后新时期中国文艺中的显现方式 英雄主义作为一种精神价值观 始终激励着一个民族不断进取和奋进 英雄主义人物形象塑造在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中经历了人与神 鬼 兽之间的挣扎过程 世纪开端 中国文艺的后新时期到来了 主导文艺发展的既不是政治也不是艺术作品本身 一双无形的手紧紧抓住了文艺发展的脉搏 中国社会进入市场化的消费型时代 红色经典 的出现 使我们思考在无情的市场中如何显示出英雄主义有情的特色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