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Transcription

1 大般若經的要義和探討 林崇安教授編著 佛法教材系列 U2c 財團法人內觀教育基金會出版 1

2 自序 本書包含二大部分, 第一部份是 大般若經 的要義, 這是從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第二分 ( 卷 ) 摘出經文, 參考 現觀莊嚴論, 以 五道 的內容來說明 大般若經 的修行要義 第二部份是 大般若經 的探討, 內容有 大般若經 中菩薩的內觀法門 正性定聚 正性離生 無生法忍 受記和成佛等主題, 兼及菩薩證住實際與否的問題, 作一釐清 這些探討的文章, 曾登於 法光雜誌 內觀雜誌 靈山現代佛教 等刊物上, 今集在一起, 便於對 大般若經 有興趣者參考 願正法久住! 林崇安 內觀教育基金會 2

3 內容 甲 大般若經的要義 04 緣起 一 資糧道 04 發心 大乘順解脫分 二 加行道 08 大乘順抉擇分 三 見道 12 大乘見道 四 修道 25 嚴淨佛土加行 方便善巧加行 五 無學道 36 智法身 結語 乙 大般若經的探討 43 (1) 談談 大般若經 43 (2) 大般若經 正定品 的現觀要義 48 (3) 大般若經 中的內觀法門 54 (4) 大般若經 中菩薩證住實際的探討 61 (5) 大般若經 中菩薩摩訶薩不證實際的探討 68 (6) 大般若經 中菩薩正性離生的探討 74 (7) 大般若經 中菩薩無生法忍的探討 81 (8) 大般若經 中菩薩的受記和成佛的探討 89 3

4 緣起 ( 大般若經卷 401) 大般若經的要義 (01) 如是我聞 : 一時, 薄伽梵住王舍城鷲峰山中, 與大苾芻眾五千人俱, 皆阿羅漢, 諸漏已盡, 無復煩惱, 得真自在, 心善解脫, 慧善解脫, 如調慧馬, 亦如大龍, 已作所作, 已辦所辦, 棄諸重擔, 逮得己利, 盡諸有結, 正知解脫, 至心自在, 第一究竟, 除阿難陀獨居學地, 得預流果, 具壽善現而為上首 (02) 復有五百苾芻尼眾, 皆阿羅漢, 尊者持譽而為上首 (03) 復有無量鄔波索迦 鄔波斯迦, 皆已見諦 (04) 復有無量無數菩薩摩訶薩眾,1. 一切皆得諸陀羅尼及三摩地, 2. 常居空住, 行無相境, 無分別願恒現在前,3. 於諸法性具平等忍,4. 得無礙辯,5. 不退神通,6. 言行清高,7. 翹勤匪懈,8. 演暢正法, 無所希求,9. 應理稱機,10. 離諸矯誑,11. 於深法忍, 到究竟趣,12. 斷諸怖畏,13. 降伏眾魔,14. 滅一切惑, 摧諸業障,15. 智慧辯才, 善巧具足,16. 已無數劫大誓莊嚴,17. 含笑先言,18. 舒顏和視,19. 讚頌美妙,20. 辯說無窮,21. 威德尊嚴,22. 處眾無畏, 氣調閑雅, 進趣合儀,23. 巧演如流, 多劫無盡,24. 善觀諸法皆同幻事 陽焰 夢境 水月 響聲, 亦如空花 鏡像 光影, 又等變化及尋香城, 知皆無實, 唯現似有,25. 心不下劣, 無畏泰然, 一切法門, 皆能悟入, 有情勝解心行所趣,26. 通達無礙而拔濟之,27. 成最上忍,28. 善知實性,29. 攝受大願, 無邊佛土, 30. 普於十方無數諸佛等持正念常能現前,31. 為度有情, 歷事諸佛, 勸請久住, 轉正法輪,32. 滅諸隨眠 見趣 纏垢,33. 遊戲無量百千等持, 引發無邊殊勝善法 發心 ( 大般若經卷 402) 一 資糧道 論 發心為利他, 求正等菩提, 彼彼如經中, 略廣門宣說 4

5 如 A1 地 A2 金 A3 月 A1 與助伴欲相應之發心, 是一切白法之所依處, 猶如大地 A2 意樂相應者, 乃至菩提而不改變, 猶如純金 A3 增上意樂相應者, 能增長四念住等一切善法, 猶如初月 (01) 爾時, 世尊知諸世界諸有緣眾一切來集, 諸天魔梵 若諸沙門 若婆羅門 若健達縛 若阿素洛 若諸龍神 人非人等 若諸菩薩摩訶薩眾, 住最後身紹尊位者, 皆來集會, 便告具壽舍利子言 : A1 若菩薩摩訶薩欲於一切法, 等覺一切相, 當學般若波羅蜜多 ( 如地 ) (02) 時舍利子歡喜踊躍, 即從座起, 頂禮雙足, 偏覆左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世尊! 云何菩薩摩訶薩欲於一切法, 等覺一切相, 當學般若波羅蜜多? (03) 佛告具壽舍利子言 : A2 諸菩薩摩訶薩 : 應以無住而為方便, 安住般若波羅蜜多, 所住能住不可得故 應以無捨而為方便, 圓滿布施波羅蜜多, 施者 受者及所施物不可得故 應以無護而為方便, 圓滿淨戒波羅蜜多, 犯無犯相不可得故 應以無取而為方便, 圓滿安忍波羅蜜多, 動不動相不可得故 應以無勤而為方便, 圓滿精進波羅蜜多, 身心勤怠不可得故 應以無思而為方便, 圓滿靜慮波羅蜜多, 有味無味不可得故 應以無著而為方便, 圓滿般若波羅蜜多, 諸法性相不可得故 ( 如金 ) A3 復次, 舍利子! 諸菩薩摩訶薩安住般若波羅蜜多 : 1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應修習四念住 四正斷 四神足 五根 五力 七等覺支 八聖道支, 是三十七菩提分法不可得故 ( 如月 ) 2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應修習空三摩地 無相三摩地 無願三摩地, 是三等持不可得故 3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應修習四靜慮 四無量 四無色定, 靜慮 無量及無色定不可得故 4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應修習八解脫 八勝處 九次第定 十遍處, 解脫 勝處 等至 遍處不可得故 5

6 5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應修習九想, 謂膨脹想 膿爛想 異赤想 青瘀想 啄噉想 離散想 骸骨想 焚燒想 滅壞想, 如是諸想不可得故 6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應修習十隨念, 謂佛隨念 法隨念 僧隨念 戒隨念 捨隨念 天隨念 入出息隨念 厭隨念 死隨念 身隨念, 是諸隨念不可得故 7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應修習十想, 謂無常想 苦想 無我想 不淨想 死想 一切世間不可樂想 厭食想 斷想 離想 滅想, 如是諸想不可得故 8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應修習十一智, 謂苦智 集智 滅智 道智 盡智 無生智 法智 類智 世俗智 他心智 如說智, 如是諸智不可得故 9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應修習有尋有伺三摩地 無尋唯伺三摩地 無尋無伺三摩地, 三三摩地不可得故 10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應修習未知當知根 已知根 具知根, 三無漏根不可得故 11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應修習不淨處觀 遍滿處觀 一切智智 奢摩他 毗缽舍那 四攝事 四勝住 三明 五眼 六神通 六波羅蜜多 七聖財 八大士覺 九有情居智 陀羅尼門 三摩地門 十地 十行 十忍 二十增上意樂 如來十力 四無所畏 四無礙解 十八佛不共法 三十二大士相 八十隨好 無忘失法 恒住捨性 一切智 道相智 一切相智 一切相微妙智 大慈大悲大喜大捨, 及餘無量無邊佛法, 如是諸法不可得故 大乘順解脫分 ( 大般若經卷 447) 論 無相善施等, 正行而善巧, 一切相品中, 謂順解脫分 : V1 緣佛等淨信, V2 精進行施等, V3 意樂圓滿念, V4 無分別等持 V5 知一切諸法智慧共為五, V' 利易證菩提, V" 許鈍根難證 通達空性之菩薩資糧道, 善巧正行通達勝義無相慧所攝持之布施等乃至一切相智, 故許彼為圓滿現證一切相加行品中順解脫分 現觀莊嚴論 正所為機資糧位菩薩, 即善巧五根者 然非一切機皆能易證無上菩提 : 6

7 (01) 爾時, 欲界 色界天眾俱白佛言 : 諸佛無上正等菩提, 極難信解 甚難證得 所以者何? 諸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自相 共相皆應證知, 乃能獲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 而諸菩薩摩訶薩眾所知法相都無所有, 皆不可得 (02) V1 - V5 爾時, 佛告諸天眾言 : 如是! 如是! 如汝所說 諸佛無上正等菩提, 極難信解 甚難證得 諸天當知! 我亦現覺一切法相, 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而都不得勝義法相, 可說名為此是能證 此是所證 此是證處 此是證時 由此而證 所以者何? 以一切法畢竟淨故, 有為 無為畢竟空故, 由斯無上正等菩提, 極難信解 甚難證得 V' 以信等五根利者易得無上正等菩提 : (03) V' 爾時, 具壽善現白佛言 : 世尊! 如佛所說諸佛無上正等菩提, 極難信解 甚難證得, 如我思惟佛所說義, 諸佛無上正等菩提, 極易信解 甚易證得 所以者何? 若能信解無法能證 無法所證 無有證處 無有證時 亦無由此而有所證, 則能信解諸佛無上正等菩提 若有證知無法能證 無法所證 無有證處 無有證時 亦無由此而有所證, 則能證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 何以故? 以一切法皆畢竟空, 畢竟空中都無有法可名能證 可名所證 可名證處 可名證時 可名由此而有所證 所以者何? 以一切法性相皆空, 若增若減都無所有皆不可得 由此因緣諸菩薩摩訶薩常所修行布施 淨戒 安忍 精進 靜慮 般若波羅蜜多, 都無所有皆不可得, 如是乃至一切智 道相智 一切相智, 都無所有皆不可得 諸菩薩摩訶薩所觀諸法, 若有色若無色 若有見若無見 若有對若無對 若有漏若無漏 若有為若無為, 都無所有皆不可得 由此因緣我思惟佛所說義趣, 諸佛無上正等菩提, 極易信解 甚易證得, 諸菩薩摩訶薩不應於中謂難信解及難證得 所以者何? 色色自性空, 受 想 行 識受 想 行 識自性空, 如是乃至一切智一切智自性空, 道相智 一切相智道相智 一切相智自性空 若菩薩摩訶薩能於如是自性空義, 深生信解無倒而證, 便得無上正等菩提 7

8 V" 諸鈍根者則難得 : (04) V 時, 舍利子語善現言 : 由此因緣諸佛無上正等菩提, 極難信解 甚難證得 所以者何? 諸菩薩摩訶薩觀一切法, 都無自性皆如虛空 譬如虛空不作是念 : 我當信解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諸菩薩摩訶薩亦應如是不作是念 : 我當信解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何以故? 諸法皆空與虛空等, 諸菩薩摩訶薩要能信解諸法皆空與虛空等, 無倒而證乃得無上正等菩提 若菩薩摩訶薩信解諸法與虛空等, 便於無上正等菩提, 易生信解 易證得者, 則不應有殑伽沙等菩薩摩訶薩, 擐大功德鎧發趣無上正等菩提, 於其中間而有退屈 故知無上正等菩提, 極難信解 甚難證得 二 加行道 大乘順抉擇分 ( 大般若經卷 448) 論 W1 - W10 此煖等所緣, 讚一切 [ 有情 ], 緣彼心平等, 說有十種相 X1 - X3 自滅除諸惡, 安住布施等, 亦令他住彼, 讚同法為頂 Y 如是當知忍, 自他住聖諦 Z 如是第一法, 成熟有情等 大乘加行道暖等之所緣, 此處 經 中讚為是一切有情 經 說此加行道緣彼有情, 觀平等心等十種相故 十種相者, 謂 : W1 於有情破貪瞋執而修習捨, 謂平等心 W2 修悅意之大慈心 ; W3 究竟利益之大悲心 ; W4 無瞋恚心 ; W5 無惱害心 ; W6 於年老男女起父母心 ; W7 於年等者起兄弟 姊妹心 ; W8 於年幼者起子女心 ; W9,W10 於中容人起親族心及朋友心 ; 此是加行道暖位十相 8

9 (01)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 : 若菩薩摩訶薩欲疾成辦所求無上正等菩提, 當於何住? 應云何住? (02) W1 - W10 佛告善現 : 若菩薩摩訶薩欲疾成辦所求無上正等菩提, 當於一切有情 1 住平等心, 不應住不平等心 ; 當於一切有情起平等心, 不應起不平等心 ; 當於一切有情以平等心與語, 不應以不平等心與語 當於一切有情 2 起大慈心,4 不應起瞋恚心 ; 當於一切有情以大慈心與語, 不應以瞋恚心與語 當於一切有情 3 起大悲心,5 不應起惱害心 ; 當於一切有情以大悲心與語, 不應以惱害心與語 當於一切有情起大喜心, 不應起嫉妒心 ; 當於一切有情以大喜心與語, 不應以嫉妒心與語 當於一切有情起大捨心, 不應起偏黨心 ; 當於一切有情以大捨心與語, 不應以偏黨心與語 當於一切有情起謙下心, 不應起憍慢心 ; 當於一切有情以謙下心與語, 不應以憍慢心與語 當於一切有情起質直心, 不應起諂詐心 ; 當於一切有情以質直心與語, 不應以諂詐心與語 當於一切有情起調柔心, 不應起剛強心 ; 當於一切有情以調柔心與語, 不應以剛強心與語 當於一切有情起利益心, 不應起不利益心 ; 當於一切有情以利益心與語, 不應以不利益心與語 當於一切有情起安樂心, 不應起不安樂心 ; 當於一切有情以安樂心與語, 不應以不安樂心與語 當於一切有情起無礙心, 不應起有礙心 ; 當於一切有情以無礙心與語, 不應以有礙心與語 當於一切有情 6 起如父母 7 如兄弟 如姊妹 8 如子女 9 如親族心, 亦以此心應與其語 當於一切有情 10 起朋友心, 亦以此心應與其語 當於一切有情起如親教師 如軌範師 如弟子 如同學心, 亦以此心應與其語 當於一切有情起如預流 一來 不還 阿羅漢 獨覺 菩薩摩訶薩 如來應正等覺心, 亦以此心應與其語 當於一切有情起應供養恭敬 尊重讚歎心, 亦以此心應與其語 當於一切有情起應救濟 憐愍 覆護心, 亦以此心應與其語 當於一切有情起畢竟空 無所有 不可得心, 亦以此心應與其語 當於一切有情起空 無相 無願心, 亦以此心應與其語 X1 應自滅除諸惡安住布施等諸善, 亦勸他止惡修善 X2 若他有情未待勤勉即自能行, 恆正稱揚 X3 見同法者如是行時, 歡喜讚嘆 此三是加行道頂位相 9

10 (03) X1-3 復次, 善現! 若菩薩摩訶薩欲疾成辦所求無上正等菩提,1 應自離害生命, 亦勸他離害生命,2 恒正稱揚離害生命法, 3 歡喜讚歎離害生命者, 乃至應自離邪見, 亦勸他離邪見, 恒正稱揚離邪見法, 歡喜讚歎離邪見者 應自修四靜慮, 亦勸他修四靜慮, 恒正稱揚修四靜慮法, 歡喜讚歎修四靜慮者 應自修四無量, 亦勸他修四無量, 恒正稱揚修四無量法, 歡喜讚歎修四無量者 應自修四無色定, 亦勸他修四無色定, 恒正稱揚修四無色定法, 歡喜讚歎修四無色定者 應自圓滿六波羅蜜多, 亦勸他圓滿六波羅蜜多, 恒正稱揚圓滿六波羅蜜多法, 歡喜讚歎圓滿六波羅蜜多者 應自住十八空, 亦勸他住十八空, 恒正稱揚住十八空法, 歡喜讚歎住十八空者 應自住真如 法界 法性 不虛妄性 不變異性 平等性 離生性 法定 法住 實際 虛空界 不思議界, 亦勸他住真如乃至不思議界, 恒正稱揚住真如乃至不思議界法, 歡喜讚歎住真如乃至不思議界者 應自住四聖諦, 亦勸他住四聖諦, 恒正稱揚住四聖諦法, 歡喜讚歎住四聖諦者 應自修三十七菩提分法, 亦勸他修三十七菩提分法, 恒正稱揚修三十七菩提分法法, 歡喜讚歎修三十七菩提分法者 應自修三解脫門, 亦勸他修三解脫門, 恒正稱揚修三解脫門法, 歡喜讚歎修三解脫門者 應自修八解脫 八勝處 九次第定 十遍處, 亦勸他修八解脫 八勝處 九次第定 十遍處, 恒正稱揚修八解脫 八勝處 九次第定 十遍處法, 歡喜讚歎修八解脫 八勝處 九次第定 十遍處者 應自圓滿菩薩十地, 亦勸他圓滿菩薩十地, 恒正稱揚圓滿菩薩十地法, 歡喜讚歎圓滿菩薩十地者 應自圓滿五眼 六神通, 亦勸他圓滿五眼 六神通, 恒正稱揚圓滿五眼 六神通法, 歡喜讚歎圓滿五眼 六神通者 應自圓滿陀羅尼門 三摩地門, 亦勸他圓滿陀羅尼門 三摩地門, 恆正稱揚圓滿陀羅尼門 三摩地門法, 歡喜讚歎圓滿陀羅尼門 10

11 三摩地門者 應自圓滿如來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 亦勸他圓滿如來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 恒正稱揚圓滿如來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法, 歡喜讚歎圓滿如來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者 應自圓滿三十二大士相 八十隨好, 亦勸他圓滿三十二大士相 八十隨好, 恒正稱揚圓滿三十二大士相 八十隨好法, 歡喜讚歎圓滿三十二大士相 八十隨好者 應自圓滿無忘失法 恒住捨性, 亦勸他圓滿無忘失法 恒住捨性, 恒正稱揚圓滿無忘失法 恒住捨性法, 歡喜讚歎圓滿無忘失法 恒住捨性者 應自順逆觀十二支緣起, 亦勸他順逆觀十二支緣起, 恒正稱揚順逆觀十二支緣起法, 歡喜讚歎順逆觀十二支緣起者 Y 如是自住了知四諦, 亦安立他 是加行道忍位相 (04) Y 應自知苦 斷集 證滅 修道, 亦勸他知苦 斷集 證滅 修道, 恒正稱揚知苦 斷集 證滅 修道法, 歡喜讚歎知苦 斷集 證滅 修道者 Z 如是令諸有情成熟解脫等 當知是加行道世第一法相 (05) Z 1 應自起證預流果智而不證實際得預流果, 亦勸他起證預流果智及證實際得預流果, 恒正稱揚起證預流果智及證實際得預流果法, 歡喜讚歎起證預流果智及證實際得預流果者 2 應自起證一來 不還 阿羅漢果 獨覺菩提智而不證實際得一來 不還 阿羅漢果 獨覺菩提, 亦勸他起證一來 不還 阿羅漢果 獨覺菩提智及證實際得一來 不還 阿羅漢果 獨覺菩提, 恒正稱揚起證一來 不還 阿羅漢果 獨覺菩提智及證實際得一來 不還 阿羅漢果 獨覺菩提法, 歡喜讚歎起證一來 不還 阿羅漢果 獨覺菩提智及證實際得一來 不還 阿羅漢果 獨覺菩提者 3 應自入菩薩正性離生位, 亦勸他入菩薩正性離生位, 恒正稱揚入菩薩正性離生位法, 歡喜讚歎入菩薩正性離生位者 4 應自嚴淨佛土 成熟有情, 亦勸他嚴淨佛土 成熟有情, 恒正 11

12 稱揚嚴淨佛土 成熟有情法, 歡喜讚歎嚴淨佛土 成熟有情者 5 應自起菩薩神通, 亦勸他起菩薩神通, 恒正稱揚起菩薩神通法, 歡喜讚歎起菩薩神通者 6 應自起一切智 道相智 一切相智, 亦勸他起一切智 道相智 一切相智, 恒正稱揚起一切智 道相智 一切相智法, 歡喜讚歎起一切智 道相智 一切相智者 7 應自斷一切煩惱習氣相續, 亦勸他斷一切煩惱習氣相續, 恒正稱揚斷一切煩惱習氣相續法, 歡喜讚歎斷一切煩惱習氣相續者 8 應自攝受圓滿壽量, 亦勸他攝受圓滿壽量, 恒正稱揚攝受圓滿壽量法, 歡喜讚歎攝受圓滿壽量者 9 應自轉法輪, 亦勸他轉法輪, 恒正稱揚轉法輪法, 歡喜讚歎轉法輪者 10 應自攝護正法令住, 亦勸他攝護正法令住, 恒正稱揚攝護正法令住法, 歡喜讚歎攝護正法令住者 大乘見道 ( 大般若經卷 427) 三 見道 論 由諦與諦上, 忍智四剎那, 說此道相智, 見道具功德 H1 真如與諸智, 無互能所依, 故不許差別, H2 廣大 H3 無能量, H4 無量 H5 無二邊, H6 住彼於色等, 執為佛自性, H7 無取無捨等, H8 慈等及 H9 空性, H10 證得佛陀性, H11 遍攝諸淨法, H12 除遺諸苦病 H13 滅除涅槃執, H14 諸佛守護等, H15 不殺害生等, 一切相智理, 自住立有情, H16 所修布施等, 迴向大菩提, 是道智剎那 道相智所攝之見道中有十六刹那, 謂 : 苦諦四相 : H1 苦諦真如與佛現證彼之智, 於勝義中無互相能依所依之性, 於勝義中不許能所依差別, 現證無彼之大乘見道, 即 苦法忍 12

13 (1a) H1 爾時, 天帝釋問舍利子言 : 大德! 諸菩薩摩訶薩所學般若波羅蜜多, 當於何求? (1b) 舍利子言 : 憍尸迦! 諸菩薩摩訶薩所學般若波羅蜜多, 當於善現所說中求 (2a) 時, 天帝釋謂善現言 : 大德神力為依持故, 令舍利子作是說耶? (2b) 善現告言 : 憍尸迦! 非我神力為依持故, 令舍利子作如是說 (3a) 天帝釋言 : 是誰神力為所依持? (3b) 善現報言 : 是佛神力為所依持 (4a) 天帝釋言 : 大德! 諸法皆無依持, 如何可言是佛神力為所依持? (4b) 善現告言 : 憍尸迦! 如是! 如是! 如汝所說 一切法無依持, 是故如來非所依持, 亦無依持, 但為隨順世俗施設說為依持 復次, 憍尸迦! 汝先所問 諸菩薩摩訶薩所學般若波羅蜜多當於何求? 者, 憍尸迦! 諸菩薩摩訶薩所學般若波羅蜜多, 不應於色求, 不應離色求, 不應於受 想 行 識求, 不應離受 想 行 識求 如是乃至不應於一切智求, 不應離一切智求, 不應於道相智 一切相智求, 不應離道相智 一切相智求 何以故? 憍尸迦! 若般若波羅蜜多 若求 若色, 廣說乃至一切相智, 如是一切皆非相應非不相應, 無色 無見 無對 一相, 所謂無相 所以者何? 諸菩薩摩訶薩所學般若波羅蜜多, 非色, 不離色, 非受 想 行 識, 不離受 想 行 識 ; 如是乃至非一切智, 不離一切智, 非道相智 一切相智, 不離道相智 一切相智 非色真如, 不離色真如, 非受 想 行 識真如, 不離受 想 行 識真如 ; 如是乃至非一切智真如, 不離一切智真如, 非道相智 一切相智真如, 不離道相智 一切相智真如 非色法性, 不離色法性, 非受 想 行 識法性, 不離受 想 行 識法性 ; 如是乃至非一切智法性, 不離一切智法性, 非道相智 一切相智法性, 不離道相智 一切相智法性 何以故? 憍尸迦! 如是諸法皆無所有都不可得 由無所有不可得故, 諸菩薩摩訶薩所學般若波羅蜜多, 非色, 不離色, 廣說乃至非一切相智, 不離一切相智 ; 非色真如, 不離色真如, 廣說乃至非一切相智真如, 不離一切相智真如 ; 非色法性, 不離色法性, 廣說乃至非一切相智法性, 不離一切相智法性 13

14 H2 廣大者, 謂色等由勝義實空法界體性故, 其能緣之般若波羅蜜多亦成廣大, 即 苦法智 (5a) 爾時, 天帝釋謂善現言 : 大德! 諸菩薩摩訶薩所學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波羅蜜多, 是無量波羅蜜多, 是無邊 ( 指無限 ) 波羅蜜多 諸預流者於此中學得預流果, 諸一來者於此中學得一來果, 諸不還者於此中學得不還果, 諸阿羅漢於此中學得阿羅漢果, 諸獨覺者於此中學得獨覺菩提, 諸菩薩摩訶薩於此中學成熟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 隨其所應置三乘道及能嚴淨種種佛土, 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5b) H2 善現告言 : 如是! 如是! 如汝所說 憍尸迦! 色大故, 諸菩薩摩訶薩所學般若波羅蜜多亦大 ; 受 想 行 識大故, 諸菩薩摩訶薩所學般若波羅蜜多亦大 如是乃至一切智大故, 諸菩薩摩訶薩所學般若波羅蜜多亦大 ; 道相智 一切相智大故, 諸菩薩摩訶薩所學般若波羅蜜多亦大 何以故? 憍尸迦! 以色乃至一切相智前後中際皆不可得故說為大, 由彼大故, 諸菩薩摩訶薩所學般若波羅蜜多亦說為大 由此因緣, 諸菩薩摩訶薩所學般若波羅蜜多, 應說為大波羅蜜多 H3 現證苦諦於勝義中無能量之量, 是 苦類忍 H3 憍尸迦! 色無量故, 諸菩薩摩訶薩所學般若波羅蜜多亦無量, 受 想 行 識無量故, 諸菩薩摩訶薩所學般若波羅蜜多亦無量 如是乃至一切智無量故, 諸菩薩摩訶薩所學般若波羅蜜多亦無量 ; 道相智 一切相智無量故, 諸菩薩摩訶薩所學般若波羅蜜多亦無量 何以故? 憍尸迦! 以色乃至一切相智量不可得, 譬如虛空量不可得, 色等亦爾, 故說無量 憍尸迦! 虛空無量故, 色等亦無量 ; 色等無量故, 諸菩薩摩訶薩所學般若波羅蜜多亦無量 由此因緣, 諸菩薩摩訶薩所學般若波羅蜜多, 應說為無量波羅蜜多 H4 現證苦諦勝義無量 ( 指無限 ), 即 苦類智 14

15 H4 憍尸迦! 色無邊 ( 無限 ) 故, 諸菩薩摩訶薩所學般若波羅蜜多亦無邊 ; 受 想 行 識無邊故, 諸菩薩摩訶薩所學般若波羅蜜多亦無邊 如是乃至一切智無邊故, 諸菩薩摩訶薩所學般若波羅蜜多亦無邊 ; 道相智 一切相智無邊故, 諸菩薩摩訶薩所學般若波羅蜜多亦無邊 何以故? 憍尸迦! 以色乃至一切相智邊不可得 譬如虛空邊不可得, 色等亦爾, 故說無邊 憍尸迦! 虛空無邊故, 色等亦無邊 ; 色等無邊故, 諸菩薩摩訶薩所學般若波羅蜜多亦無邊 集諦四相 : H5 現證集諦勝義無常斷二邊, 是 集法忍 H5 復次, 憍尸迦! 所緣無邊故, 諸菩薩摩訶薩所學般若波羅蜜多亦無邊 (6a) 天帝釋言 : 云何所緣無邊故, 諸菩薩摩訶薩所學般若波羅蜜多亦無邊? (6b) 善現答言 : 一切智智所緣無邊故, 諸菩薩摩訶薩所學般若波羅蜜多亦無邊 復次, 憍尸迦! 法界所緣無邊故, 諸菩薩摩訶薩所學般若波羅蜜多亦無邊 (7a) 天帝釋言 : 云何法界所緣無邊故, 諸菩薩摩訶薩所學般若波羅蜜多亦無邊? (7b) 善現答言 : 法界無邊故, 所緣亦無邊, 所緣無邊故, 法界亦無邊 法界所緣無邊故, 諸菩薩摩訶薩所學般若波羅蜜多亦無邊 復次, 憍尸迦! 真如所緣無邊故, 諸菩薩摩訶薩所學般若波羅蜜多亦無邊 (8a) 天帝釋言 : 云何真如所緣無邊故, 諸菩薩摩訶薩所學般若波羅蜜多亦無邊? (8b) 善現答言 : 真如無邊故, 所緣亦無邊, 所緣無邊故, 真如亦無邊 真如所緣無邊故, 諸菩薩摩訶薩所學般若波羅蜜多亦無邊 復次, 憍尸迦! 有情無邊故, 諸菩薩摩訶薩所學般若波羅蜜多亦無邊 (9a) 天帝釋言 : 云何有情無邊故, 諸菩薩摩訶薩所學般若波羅蜜多亦無邊? (9b) 善現答言 : 於意云何? 言有情有情者, 是何法增語? 15

16 (10) 天帝釋言 : 言有情有情者, 非法增語, 亦非非法增語, 但是假立客名所攝 無事名所攝 無緣名所攝 (11) 善現復言 : 於意云何? 於此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經中, 為亦顯示有實有情不? (12) 天帝釋言 : 不也! 大德! (13) 善現告言 : 於此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經中, 既不顯示有實有情故說無邊, 以彼中 邊不可得故 憍尸迦! 於意云何? 若諸如來 應 正等覺經殑伽沙等劫住說諸有情名字, 此中頗有有情有生有滅不? (14) 天帝釋言 : 不也! 大德! 何以故? 以諸有情本性淨故, 彼從本來無所有故 (15) 善現告言 : 由此我說有情無邊故, 諸菩薩摩訶薩所學般若波羅蜜多亦無邊 憍尸迦! 由此因緣, 諸菩薩摩訶薩所學般若波羅蜜多應說為無邊 H6 住彼集法忍之瑜伽師, 於色等上定執佛性實空, 即 集法智 (16) H6 爾時, 眾中天帝釋等欲界諸天 梵天王等色界諸天及伊舍那神仙天女, 同時三返稱讚具壽善現所說, 謂作是言 : 尊者善現以佛神力為所依持, 善為我等分別開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佛出世因無上法要 若菩薩摩訶薩能於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如說修行不遠離者, 我等於彼敬事如佛 所以者何? 謂此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經中無法可得, 所謂此中無色可得, 無受 想 行 識可得, 如是乃至無一切智可得, 無道相智 一切相智可得 雖無如是諸法可得, 而有施設三乘聖教, 謂聲聞 獨覺 無上乘教 (17) 爾時, 佛告諸天等言 : 如是! 如是! 如汝所說 於此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經中, 雖無色等諸法可得, 而有施設三乘聖教 若菩薩摩訶薩於此般若波羅蜜多,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能如說行不遠離者, 汝諸天等常應敬事如諸如來 應 正等覺 何以故? 諸天等! 於此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經中, 雖廣說有三乘聖教而說, 非即布施波羅蜜多如來可得, 非離布施波羅蜜多如來可得, 乃至非即般若波羅蜜多如來可得, 非離般若波羅蜜多如來可得 ; 非即內空如來可得, 非離內空如來可得, 乃至非即無性自性空如來可得, 非離無性自性空如來可得 ; 非即四念住如來可得, 非離四念住如 16

17 來可得, 廣說乃至非即十八佛不共法如來可得, 非離十八佛不共法如來可得 ; 如是乃至非即一切智如來可得, 非離一切智如來可得, 非即道相智 一切相智如來可得, 非離道相智 一切相智如來可得 諸天等! 若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精勤修學如是布施波羅蜜多廣說乃至一切相智, 是菩薩摩訶薩於此般若波羅蜜多, 能正修行常不遠離, 是故汝等應當敬事彼菩薩摩訶薩如諸如來 應 正等覺 天等當知! 我於往昔然燈佛時, 眾花王都四衢道首, 見然燈佛, 獻五蓮花, 布髮掩泥, 聞上妙法, 以無所得為方便故, 便得不離布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 不離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 不離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 不離四靜慮 四無量 四無色定, 不離一切三摩地門 一切陀羅尼門, 不離佛十力 四無所畏 四無礙解 大慈 大悲 大喜 大捨 十八佛不共法, 不離諸餘無量無數無邊佛法 時, 然燈佛即便授我無上正等大菩提記, 作是言 : 善男子! 汝於來世過無數劫, 即於此界賢劫之中, 當得作佛, 號釋迦牟尼如來 應 正等覺, 宣說般若波羅蜜多, 度無量眾 H7 現知集諦於勝義中無取捨等, 即 集類忍 (18) H7 時, 諸天等咸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希有! 善逝!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甚為希有, 令諸菩薩摩訶薩眾速能攝受一切智智,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於一切色無取無捨, 於受 想 行 識無取無捨, 乃至於一切智無取無捨, 於道相智 一切相智無取無捨 (19) 爾時, 佛觀四眾和合, 謂苾芻 苾芻尼 鄔波索迦 鄔波斯迦, 及諸菩薩摩訶薩眾並四大王眾天乃至色究竟天, 皆來集會同為明證, 於是顧命天帝釋言 : 憍尸迦! 若菩薩摩訶薩, 若苾芻 苾芻尼 鄔波索迦 鄔波斯迦, 若諸天子 天女, 若善男子 善女人等不離一切智智心,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於此般若波羅蜜多, 恭敬聽聞 受持 讀誦 精勤修學 如理思惟 為他演說 廣令流布, 當知是輩一切惡魔及惡魔軍不能嬈害 何以故? 憍尸迦! 是善男子 善女人等善住色空 無相 無願, 善住受 想 行 識空 無相 無願 如是乃至善住一切智空 無相 無願, 善住道相智 一切相智空 無相 無願 不可以空嬈害於空, 不可以 17

18 無相嬈害無相, 不可以無願嬈害無願 所以者何? 如是諸法皆無自性, 能 所嬈害俱不可得 H8 修慈悲等四無量之功德, 即 集類智 (20) H8 復次, 憍尸迦! 是善男子 善女人等人及非人不能嬈害 何以故? 憍尸迦! 是善男子 善女人等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於諸有情善修慈 悲 喜 捨心故 復次, 憍尸迦! 是善男子 善女人等, 終不橫為諸險惡緣之所惱害, 亦不橫死 何以故? 憍尸迦! 是善男子 善女人等修行布施波羅蜜多, 於諸有情正安養故 復次, 憍尸迦! 於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四大王眾天乃至廣果天已發無上菩提心者, 於此般若波羅蜜多, 若未聽聞 受持 讀誦 精勤修學 如理思惟, 令應不離一切智智心,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於此般若波羅蜜多, 至心聽聞 受持 讀誦 精勤修學 如理思惟 滅諦四相 : H9 現證色等真實空之空性, 即 滅法忍 (21) H9 復次, 憍尸迦! 若善男子 善女人等不離一切智智心,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於此般若波羅蜜多, 至心聽聞 受持 讀誦 精勤修學 如理思惟, 是善男子 善女人等若在空宅, 若在曠野, 若在險道及危難處, 終不怖畏驚恐毛豎 何以故? 憍尸迦! 是善男子 善女人等不離一切智智心,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善修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故 (22) 爾時, 於此三千大千堪忍世界所有四大王眾天乃至色究竟天等, 恭敬合掌同白佛言 : 世尊! 若善男子 善女人等不離一切智智心,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常能於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至心聽聞 受持 讀誦 精勤修學 如理思惟 書寫 解說 廣令流布, 我諸天等常隨擁護, 不令一切災橫侵惱 何以故? 世尊! 此善男子 善女人等即是菩薩摩訶薩故 世尊! 由是菩薩摩訶薩故, 令諸有情永斷地獄 傍生 鬼界 阿素洛等諸險惡趣 世尊! 由是菩薩摩訶薩故, 令諸天 人 藥叉 龍等永離一切災橫 疾疫 貧窮 飢渴 寒熱等苦 世尊! 由是 18

19 菩薩摩訶薩故, 令諸天 人 阿素洛等永離種種不如意事, 所在之處兵戈永息, 一切有情慈心相向 世尊! 由是菩薩摩訶薩故, 世間便有十善業道, 若四靜慮 四無量 四無色定, 若布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 若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 若四念住廣說乃至十八佛不共法, 乃至若一切智 道相智 一切相智 世尊! 由是菩薩摩訶薩故, 世間便有剎帝利大族 婆羅門大族 長者大族 居士大族 諸小國王 轉輪聖王 輔臣僚佐 世尊! 由是菩薩摩訶薩故, 世間便有四大王眾天乃至他化自在天, 梵眾天乃至色究竟天, 空無邊處天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天 世尊! 由是菩薩摩訶薩故, 世間便有預流及預流果, 乃至阿羅漢及阿羅漢果, 若獨覺及獨覺菩提 世尊! 由是菩薩摩訶薩故, 世間便有諸菩薩摩訶薩, 成熟有情 嚴淨佛土, 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轉妙法輪度無量眾 世尊! 由是菩薩摩訶薩故, 世間便有佛寶 法寶 苾芻僧寶, 利益安樂一切有情 世尊! 由此因緣, 我等天眾及阿素洛 諸龍 藥叉並大勢力人非人等, 常應隨逐恭敬守護此諸菩薩摩訶薩眾, 不令一切災橫侵惱, 令於般若波羅蜜多聽聞 受持 讀誦 修學 如理思惟 書寫等事常無間斷 (23) 爾時, 世尊告天帝釋及餘天 龍 阿素洛等 : 如是! 如是! 如汝所說 由是菩薩摩訶薩故, 令諸有情永斷惡趣, 乃至三寶出現世間, 與諸有情作大饒益 是故汝等諸天 龍神及大勢力人非人等常應隨逐, 供養恭敬 尊重讚歎 勤加守護此菩薩摩訶薩, 勿令一切災橫侵惱 汝等若能供養恭敬 尊重讚歎 勤加守護是諸菩薩摩訶薩者, 當知即為供養恭敬 尊重讚歎 勤加守護我及十方一切如來 應 正等覺 是故汝等常應隨逐此菩薩摩訶薩, 供養恭敬 尊重讚歎 勤加守護無得暫捨 天等當知! 假使充滿三千大千佛之世界聲聞 獨覺, 譬如甘蔗 蘆葦 竹林 稻 麻 叢等間無空隙 有善男子 善女人等於彼福田, 以無量種上妙樂具, 供養恭敬 尊重讚歎盡其形壽 若復有人經須臾頃, 供養恭敬 尊重讚歎一初發心不離六波羅蜜多菩薩摩訶薩, 以前功德比此福聚, 百分不及一, 千分不及一, 乃至鄔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 何以故? 不由聲聞及獨覺故, 有菩薩摩訶薩及諸如來 應 正等覺出現世間 ; 但由菩薩摩訶薩故, 世間便有聲聞 獨覺及諸如來 應 正等覺 是故汝等一切天 龍及 19

20 阿素洛 人非人等常應守護, 供養恭敬 尊重讚歎是菩薩摩訶薩, 勿令一切災橫侵惱 汝等由此所獲福聚, 於人天中常得安樂, 至得無上正等菩提, 此所獲福恒無有盡 H10 所修善根能得佛果, 即 滅法智 (24) H10 爾時, 天帝釋白佛言 : 世尊! 諸菩薩摩訶薩甚奇希有! 於此般若波羅蜜多, 至心聽聞 受持 讀誦 精勤修學 如理思惟 書寫 解說 廣令流布 ; 攝受如是希有現法功德勝利, 成熟有情 嚴淨佛土, 從一佛國至一佛國親近承事諸佛世尊 ; 於諸善根隨所欣樂, 以於諸佛供養恭敬 尊重讚歎, 即能生長速令圓滿 ; 於諸佛所聽受正法乃至無上正等菩提, 於其中間曾不忘失 ; 速能攝受族姓圓滿 生母圓滿 生身圓滿 眷屬圓滿 相好圓滿 光明圓滿 勝眼圓滿 勝耳圓滿 音聲圓滿 等持圓滿 總持圓滿 ; 復以方便善巧之力, 自化其身如佛形像, 從一世界趣一世界, 至無佛土讚說布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 讚說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 讚說四靜慮 四無量 四無色定, 讚說四念住廣說乃至十八佛不共法 ; 復以方便善巧之力, 為諸有情宣說法要, 隨宜安置三乘法中, 令永解脫生老病死, 證無餘依般涅槃界 ; 或復拔濟諸惡趣苦, 令天人中受諸妙樂 H11 具足遍攝滅類忍中一切淨法種類功德, 即 滅類忍 (25) H11 時, 天帝釋復白佛言 :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甚奇希有! 若能攝受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則為具足攝受六種波羅蜜多, 廣說乃至則為具足攝受十八佛不共法, 亦為具足攝受預流 一來 不還 阿羅漢果 獨覺菩提 一切菩薩摩訶薩行 諸佛無上正等菩提 一切智 道相智 一切相智 (26) 爾時, 佛告天帝釋言 : 如是! 如是! 如汝所說 若能攝受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則為具足攝受六種波羅蜜多, 廣說乃至則為具足攝受一切相智 復次, 憍尸迦! 若善男子 善女人等能於般若波羅蜜多, 至心聽聞 受持 讀誦 精勤修學 如理思惟 書寫 解說 廣令流布, 是善男子 善女人等, 攝受種種現法 當來功德勝利 汝應諦聽! 20

21 極善作意, 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27) 天帝釋言 : 唯然! 大聖! 願時為說, 我等樂聞 (28) 佛告憍尸迦 : 若有種種外道族類, 若諸欲界自在天魔及彼眷屬, 若餘暴惡增上慢者, 欲於如是諸善男子 善女人等, 發起種種不饒益事, 欲令遠離 違害 厭背 毀謗般若波羅蜜多, 彼適起心速遭殃禍, 自當殄滅不果所願 何以故? 憍尸迦! 是菩薩摩訶薩長夜修行布施 淨戒 安忍 精進 靜慮 般若波羅蜜多, 若諸有情為慳貪故長夜鬥諍, 是菩薩摩訶薩於內外法一切皆捨, 方便令彼安住布施波羅蜜多 若諸有情長夜破戒, 是菩薩摩訶薩於內外法一切皆捨, 方便令彼安住淨戒波羅蜜多 若諸有情長夜瞋忿, 是菩薩摩訶薩於內外法一切皆捨, 方便令彼安住安忍波羅蜜多 若諸有情長夜懈怠, 是菩薩摩訶薩於內外法一切皆捨, 方便令彼安住精進波羅蜜多 若諸有情長夜散亂, 是菩薩摩訶薩於內外法一切皆捨, 方便令彼安住靜慮波羅蜜多 若諸有情長夜愚癡, 是菩薩摩訶薩於內外法一切皆捨, 方便令彼安住般若波羅蜜多 若諸有情流轉生死, 長夜恒為貪 瞋 癡等隨眠纏垢擾亂其心, 造作種種不饒益事, 是菩薩摩訶薩方便善巧, 令彼斷滅貪 瞋 癡等隨眠纏垢, 令其安住四靜慮 四無量 四無色定, 或令安住四念住廣說乃至八聖道支, 或令安住空 無相 無願解脫門, 或令安住預流果乃至阿羅漢果, 或令安住獨覺菩提, 或令安住菩薩十地, 或令安住諸佛無上正等菩提 憍尸迦! 如是名為於此般若波羅蜜多至心聽聞 受持 讀誦 精勤修學 如理思惟 書寫 解說 廣令流布諸菩薩摩訶薩攝受現法功德勝利 憍尸迦! 是菩薩摩訶薩由此因緣, 於當來世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轉妙法輪化無量眾, 隨本所願方便安立, 令於三乘修學究竟, 乃至證得無餘涅槃 憍尸迦! 如是名為於此般若波羅蜜多至心聽聞 受持 讀誦 精勤修學 如理思惟 書寫 解說 廣令流布諸菩薩摩訶薩攝受當來功德勝利 H12 具足除遣外界一切苦害及內身一切病惱之功德, 即 滅類智 (29) H12 復次, 憍尸迦! 若善男子 善女人等於此般若波羅蜜多, 至心聽聞 受持 讀誦 精勤修學 如理思惟 書寫 解說 廣令流布, 其地方所, 若有惡魔及魔眷屬, 若有種種外道族類, 若 21

22 餘暴惡增上慢者, 憎嫉般若波羅蜜多, 欲為障礙破壞隱沒, 方便詰責凌辱違拒, 雖有此願終不能成 彼因暫聞般若聲故, 眾惡漸滅功德漸生, 後依三乘得盡苦際, 或脫惡趣生人天中 憍尸迦! 如有妙藥名曰莫耆, 是藥威勢能銷眾毒 ; 如是妙藥隨所在處, 諸毒蟲類不能逼近 有大毒蛇飢行求食, 遇見生類欲螫噉之, 其生怖死馳趣妙藥, 蛇聞藥氣尋便退走 何以故? 憍尸迦! 如是妙藥具大威勢, 能益身命伏銷眾毒 當知般若波羅蜜多具大威勢亦復如是 若善男子 善女人等至心聽聞 受持 讀誦 精勤修學 如理思惟 書寫 解說 廣令流布, 諸惡魔等於此菩薩摩訶薩所欲為惡事, 由此般若波羅蜜多威神力故, 令彼惡事於其方所自當殄滅無所能為 道諦四相 : H13 息滅實執湼槃之戲論, 即 道法忍 H13 何以故? 憍尸迦! 由此般若波羅蜜多具大威力, 能摧眾惡增善法故 憍尸迦! 云何般若波羅蜜多能摧眾惡增長諸善? 憍尸迦!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能滅貪欲 瞋恚 愚癡, 無明乃至純大苦蘊, 障蓋 隨眠 纏垢 結縛, 若我見 有情見 補特伽羅見 斷見 常見 有見 無見, 乃至種種諸惡見趣, 慳貪 破戒 忿恚 懈怠 散亂 愚癡, 常想 樂想 我想 淨想, 及餘一切貪 瞋 癡 慢 疑見行等 憍尸迦!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能滅色著乃至識著, 能滅眼著乃至意著, 能滅色著乃至法著, 能滅眼識著乃至意識著, 能滅眼觸著乃至意觸著, 能滅眼觸所生受著乃至意觸所生受著, 能滅布施波羅蜜多著乃至般若波羅蜜多著, 能滅內空著乃至無性自性空著, 能滅四念住著廣說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著, 能滅一切智 道相智 一切相智著, 能滅菩提涅槃著 憍尸迦!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能滅此等一切惡法, 及能增長彼諸對治, 是故般若波羅蜜多具大威力最尊最勝 H14 安住道法智之瑜伽師有為諸佛守護之功德, 即 道法智 22

23 (30) H14 復次, 憍尸迦! 若善男子 善女人等於此般若波羅蜜多, 至心聽聞 受持 讀誦 精勤修學 如理思惟 書寫 解說 廣令流布, 是善男子 善女人等常為三千大千世界四大天王及天帝釋 堪忍界主大梵天王 淨居天等, 天 龍 藥叉 阿素洛等, 並餘善神皆來擁護, 不令一切災橫侵惱, 如法所求無不滿足 東西南北四維上下殑伽沙等諸佛世界一切如來 應 正等覺亦常護念是善男子 善女人等, 令惡漸滅善法轉增 謂令增長布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 以無所得為方便故 ; 亦令增長內空觀乃至無性自性空觀, 以無所得為方便故 ; 亦令增長四念住廣說乃至十八佛不共法, 以無所得為方便故 ; 亦令增長一切三摩地門及一切陀羅尼門, 以無所得為方便故 ; 亦令增長一切智及道相智 一切相智, 以無所得為方便故 H15 能得斷除殺生等十惡, 遍知十善相一切相智之因理自己安住亦安立他, 此智即 道類忍 (31) H15 憍尸迦! 是善男子 善女人等, 由此因緣, 言詞威肅, 聞皆敬受, 稱量談說, 語無謬亂, 善知恩報, 堅事善友, 不為慳嫉 忿恨 覆惱 諂誑 矯等之所隱蔽 憍尸迦! 是善男子 善女人等自能離斷生命, 亦勸他離斷生命, 無倒稱揚離斷生命法, 歡喜讚歎離斷生命者, 乃至自能離邪見, 亦勸他離邪見, 無倒稱揚離邪見法, 歡喜讚歎離邪見者 自能行布施波羅蜜多, 亦勸他行布施波羅蜜多, 無倒稱揚行布施波羅蜜多法, 歡喜讚歎行布施波羅蜜多者, 乃至自能行般若波羅蜜多, 亦勸他行般若波羅蜜多, 無倒稱揚行般若波羅蜜多法, 歡喜讚歎行般若波羅蜜多者 自能行內空, 亦勸他行內空, 無倒稱揚行內空法, 歡喜讚歎行內空者, 乃至自能行無性自性空, 亦勸他行無性自性空, 無倒稱揚行無性自性空法, 歡喜讚歎行無性自性空者 自能修一切三摩地門, 亦勸他修一切三摩地門, 無倒稱揚修一切三摩地門法, 歡喜讚歎修一切三摩地門者 ; 自能修一切陀羅尼門, 亦勸他修一切陀羅尼門, 無倒稱揚修一切陀羅尼門法, 歡喜讚歎修一切陀羅尼門者 自能修四靜慮, 亦勸他修四靜慮, 無倒稱揚修四靜慮法, 歡喜讚 23

24 歎修四靜慮者 ; 自能修四無量, 亦勸他修四無量, 無倒稱揚修四無量法, 歡喜讚歎修四無量者 ; 自能修四無色定, 亦勸他修四無色定, 無倒稱揚修四無色定法, 歡喜讚歎修四無色定者 自能修四念住, 亦勸他修四念住, 無倒稱揚修四念住法, 歡喜讚歎修四念住者 ; 乃至自能修八聖道支, 亦勸他修八聖道支, 無倒稱揚修八聖道支法, 歡喜讚歎修八聖道支者 自能修三解脫門, 亦勸他修三解脫門, 無倒稱揚修三解脫門法, 歡喜讚歎修三解脫門者 自能修八解脫, 亦勸他修八解脫, 無倒稱揚修八解脫法, 歡喜讚歎修八解脫者 ; 自能順逆入九次第定, 亦勸他順逆入九次第定, 無倒稱揚順逆入九次第定法, 歡喜讚歎順逆入九次第定者 自能修佛十力, 亦勸他修佛十力, 無倒稱揚修佛十力法, 歡喜讚歎修佛十力者 ; 乃至自能修十八佛不共法, 亦勸他修十八佛不共法, 無倒稱揚修十八佛不共法法, 歡喜讚歎修十八佛不共法者 自能修無忘失法 恒住捨性, 亦勸他修無忘失法 恒住捨性, 無倒稱揚修無忘失法 恒住捨性法, 歡喜讚歎修無忘失法 恒住捨性者 自能修一切智 道相智 一切相智, 亦勸他修一切智 道相智 一切相智, 無倒稱揚修一切智 道相智 一切相智法, 歡喜讚歎修一切智 道相智 一切相智者 H16 所修布施等六度回向大菩提果, 即是大乘見道 道類智 (32) H16 憍尸迦! 是善男子 善女人等, 修行布施乃至般若波羅蜜多,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與諸有情平等共有迴向無上正等菩提 憍尸迦! 是善男子 善女人等常作是念 : 我若不行布施波羅蜜多, 當生貧賤家, 尚無勢力, 何能成熟一切有情 嚴淨佛土? 況當能得一切智智! 我若不護淨戒波羅蜜多, 當生諸惡趣, 尚不能得下賤人身, 何能成熟一切有情 嚴淨佛土? 況當能得一切智智! 我若不修安忍波羅蜜多, 當諸根殘缺形貌醜陋, 不具菩薩圓滿色身, 若得菩薩圓滿色身行菩薩行, 有情見者深生歡喜信受所說, 必獲無上正等菩提 ; 若不得此圓滿色身, 何能成熟一切有情 嚴淨佛土? 況當能得一切智智! 我若懈怠不起精進波羅蜜多, 尚 24

25 不能得菩薩勝道, 何能成熟一切有情 嚴淨佛土? 況當能得一切智智! 我若心亂不入靜慮波羅蜜多, 尚不能起菩薩勝定, 何能成熟一切有情 嚴淨佛土? 況當能得一切智智! 我若無智不學般若波羅蜜多, 尚不能得方便善巧超二乘地, 何能成熟一切有情 嚴淨佛土? 況當能得一切智智! 憍尸迦! 是善男子 善女人等常作是念 : 我不應隨慳貪勢力, 若隨彼力則我布施波羅蜜多不得圓滿 ; 我不應隨破戒勢力, 若隨彼力則我淨戒波羅蜜多不得圓滿 ; 我不應隨忿恚勢力, 若隨彼力則我安忍波羅蜜多不得圓滿 ; 我不應隨懈怠勢力, 若隨彼力則我精進波羅蜜多不得圓滿 ; 我不應隨心亂勢力, 若隨彼力則我靜慮波羅蜜多不得圓滿 ; 我不應隨惡慧勢力, 若隨彼力則我般若波羅蜜多不得圓滿 若我所修布施 淨戒 安忍 精進 靜慮 般若波羅蜜多不圓滿者, 終不能得一切智智! 憍尸迦! 是善男子 善女人等不離一切智智心,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於此般若波羅蜜多, 至心聽聞 受持 讀誦 精勤修學 如理思惟 書寫 解說 廣令流布, 必獲如是現法當來功德勝利 四 修道 嚴淨佛土加行 ( 大般若經卷 451) 論 F 如有情世間, 器世未清淨, 修治令清淨, 即嚴淨佛土 F 八地菩薩成就嚴淨佛土之加行, 依善根成熟力, 由所淨情器世間之差別, 佛土亦分二種 : 如有情世間有饑渴等過, 其能對治修天受用等 ; 如器世間塊石荊棘等過, 其能對治修純金為地等 ; 證得如是嚴淨佛土之加行故 (01) F 爾時, 佛告具壽善現 : 有菩薩摩訶薩修行布施波羅蜜多, 見諸有情飢渴所逼, 衣服弊壞, 臥具乏少, 所欲資財皆不如意 見此事已作是思惟 : 我當云何拔濟如是諸有情類, 令離慳貪, 無所匱乏? 既思惟已作是願言 : 我當精勤無所顧戀, 修行布施波羅蜜多, 成熟有情 嚴淨佛土, 令速圓滿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25

26 我佛土中得無如是資具匱乏諸有情類 如四大王眾天乃至他化自在天, 受用種種上妙樂具, 我佛土中諸有情類, 亦受種種上妙樂具 善現! 是菩薩摩訶薩由此布施波羅蜜多, 速得圓滿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02) 復次, 善現! 有菩薩摩訶薩修行淨戒波羅蜜多, 見諸有情煩惱熾盛, 更相殺害乃至邪見, 由此因緣短壽多病, 顏容憔悴無有威德, 資財匱乏生下賤家, 肢體缺減眾事鄙穢 見此事已作是思惟 : 我當云何拔濟如是諸有情類, 令其遠離諸惡業果? 既思惟已作是願言 : 我當精勤無所顧戀, 修行淨戒波羅蜜多, 成熟有情 嚴淨佛土, 令速圓滿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我佛土中得無如是眾惡業果諸有情類, 一切有情皆行十善, 受長壽等殊勝果報 善現! 是菩薩摩訶薩由此淨戒波羅蜜多, 速得圓滿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03) 復次, 善現! 有菩薩摩訶薩修行安忍波羅蜜多, 見諸有情更相忿恚, 口出矛槊, 毀罵凌辱, 以刀杖等互相殘害, 乃至斷命惡心不捨 見此事已作是思惟 : 我當云何拔濟如是諸有情類, 令其遠離如是諸惡? 既思惟已作是願言 : 我當精勤無所顧戀, 修行安忍波羅蜜多, 成熟有情 嚴淨佛土, 令速圓滿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我佛土中得無如是煩惱惡業諸有情類, 一切有情展轉相視如父如母 兄弟姊妹 妻子眷屬, 不相乖違 善現! 是菩薩摩訶薩由此安忍波羅蜜多, 速得圓滿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04) 復次, 善現! 有菩薩摩訶薩修行精進波羅蜜多, 見諸有情懈怠懶惰, 不勤精進, 棄捨三乘, 亦不能修人 天善業 見此事已作是思惟 : 我當云何拔濟如是諸有情類, 令其遠離懶惰懈怠? 既思惟已作是願言 : 我當精勤無所顧戀, 修行精進波羅蜜多, 成熟有情 嚴淨佛土, 令速圓滿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我佛土中得無如是懶惰懈怠諸有情類, 一切有情精進勇猛, 勤修善趣及三乘因, 生人 天中速證解脫 善現! 是菩薩摩訶薩由此精進波羅蜜多, 速得圓滿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05) 復次, 善現! 有菩薩摩訶薩修行靜慮波羅蜜多, 見諸有情五蓋所覆, 失諸靜慮 無量 無色 見此事已, 作是思惟 : 我當云 26

27 何拔濟如是諸有情類, 令其遠離諸蓋散動? 既思惟已作是願言 : 我當精勤無所顧戀, 修行靜慮波羅蜜多, 成熟有情 嚴淨佛土, 令速圓滿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我佛土中得無如是具蓋散動諸有情類, 一切有情自在入出諸靜慮等微妙勝定 善現! 是菩薩摩訶薩由此靜慮波羅蜜多, 速得圓滿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06) 復次, 善現! 有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見諸有情愚癡惡慧, 於世 出世正見俱失, 撥無善惡業及業果, 執斷 執常 執一 執異俱不俱等種種邪法 見此事已作是思惟 : 我當云何拔濟如是諸有情類, 令其遠離惡見邪執? 既思惟已作是願言 : 我當精勤無所顧戀,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成熟有情 嚴淨佛土, 令速圓滿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我佛土中得無如是惡慧邪執諸有情類, 一切有情成就正見, 種種妙慧具足莊嚴 善現! 是菩薩摩訶薩由此般若波羅蜜多, 速得圓滿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07) 復次, 善現! 有菩薩摩訶薩具修六種波羅蜜多, 見諸有情三聚差別 見此事已作是思惟 : 我當云何方便濟拔諸有情類, 令離邪定及不定聚? 既思惟已作是願言 : 我當精勤無所顧戀, 修行六種波羅蜜多, 成熟有情 嚴淨佛土, 令速圓滿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我佛土中得無邪定及不定名, 一切有情皆住正定 善現! 是菩薩摩訶薩由此六種波羅蜜多, 速得圓滿疾能證得一切智智 (08) 復次, 善現! 有菩薩摩訶薩具修六種波羅蜜多, 見諸有情墮三惡趣受諸劇苦 見此事已作是思惟 : 我當云何方便濟拔, 令其永離三惡趣苦? 既思惟已作是願言 : 我當精勤無所顧戀, 修行六種波羅蜜多, 成熟有情 嚴淨佛土, 令速圓滿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我佛土中得無如是三惡趣名, 一切有情皆善趣攝 善現! 是菩薩摩訶薩由此六種波羅蜜多, 速得圓滿疾能證得一切智智 (09) 復次, 善現! 有菩薩摩訶薩具修六種波羅蜜多, 見諸有情由惡業障, 所居大地高下不平, 埠阜溝坑, 穢草株杌, 毒刺荊棘, 不淨充滿 見此事已作是思惟 : 我當云何方便濟拔諸有情類, 令永滅除諸惡業障, 所居之處地平如掌, 無諸穢草株杌等事? 既思惟已作是願言 : 我當精勤無所顧戀, 修行六種波羅蜜多, 成 27

28 熟有情 嚴淨佛土, 令速圓滿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我佛土中得無如是諸雜穢業, 所感大地平坦莊嚴, 豐諸花果甚可愛樂 善現! 是菩薩摩訶薩由此六種波羅蜜多, 速得圓滿疾能證得一切智智 (10) 復次, 善現! 有菩薩摩訶薩具修六種波羅蜜多, 見諸有情薄福德故, 所居大地無諸珍寶, 唯有種種土石瓦礫 見此事已作是思惟 : 我當云何濟拔如是多罪少福諸有情類, 令所居處豐饒珍寶? 既思惟已作是願言 : 我當精勤無所顧戀, 修行六種波羅蜜多, 成熟有情 嚴淨佛土, 令速圓滿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我佛土中得無如是多罪少福諸有情類, 金沙布地, 處處皆有吠琉璃等眾妙珍奇, 有情受用不生染著 善現! 是菩薩摩訶薩由此六種波羅蜜多, 速得圓滿疾能證得一切智智 (11) 復次, 善現! 有菩薩摩訶薩具修六種波羅蜜多, 見諸有情凡所攝受多生愛著, 發起種種惡不善業 見此事已作是思惟 : 我當云何濟拔如是多所攝受諸有情類, 令其永離愛著惡業? 既思惟已作是願言 : 我當精勤無所顧戀, 修行六種波羅蜜多, 成熟有情 嚴淨佛土, 令速圓滿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我佛土中得無如是多所攝受諸有情類, 一切有情於色聲等無所攝受不生愛著 善現! 是菩薩摩訶薩由此六種波羅蜜多, 速得圓滿疾能證得一切智智 (12) 復次, 善現! 有菩薩摩訶薩具修六種波羅蜜多, 見諸有情有四色類貴賤差別, 謂剎帝利 婆羅門等 見此事已作是思惟 : 我當云何方便濟拔諸有情類, 令無如是貴賤差別? 既思惟已作是願言 : 我當精勤無所顧戀, 修行六種波羅蜜多, 成熟有情 嚴淨佛土, 令速圓滿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我佛土中得無如是四種色類貴賤差別, 一切有情同一色類, 悉皆尊貴人趣所攝 善現! 是菩薩摩訶薩由此六種波羅蜜多, 速得圓滿疾能證得一切智智 方便善巧加行 ( 大般若經卷 452) 論 境及此加行, G1 超過諸魔怨, G2 無住 G3 如願力, G4 及不共行相 G5 無著 G6 無所得, 28

29 G7 無相 G8 盡諸願, G9 相狀與 G10 無量, 十方便善巧 (01) 具壽善現白佛言 : 世尊! 如佛所說諸菩薩摩訶薩應觀法空而不作證, 世尊! 云何諸菩薩摩訶薩應觀法空而不作證? (02) 佛告善現 : 諸菩薩摩訶薩觀法空時, 先作是念 : 我應觀法諸相皆空, 不應作證 我為學故觀諸法空, 不為證故觀諸法空, 今是學時, 非為證時 (03) 善現! 是菩薩摩訶薩未入定位, 繫心於所緣, 已入定時不繫心於境 善現! 是菩薩摩訶薩於如是時, 不退布施波羅蜜多不證漏盡, 乃至不退般若波羅蜜多不證漏盡 ; 不退內空不證漏盡, 乃至不退無性自性空不證漏盡 ; 不退真如不證漏盡, 乃至不退不思議界不證漏盡 ; 不退苦聖諦不證漏盡, 不退集 滅 道聖諦不證漏盡 ; 不退四靜慮不證漏盡, 不退四無量 四無色定不證漏盡 ; 不退八解脫不證漏盡, 不退八勝處 九次第定 十遍處不證漏盡 ; 不退四念住不證漏盡, 乃至不退八聖道支不證漏盡 ; 不退空解脫門不證漏盡, 不退無相 無願解脫門不證漏盡 ; 不退三乘 菩薩十地不證漏盡 ; 不退陀羅尼門 三摩地門不證漏盡 ; 不退五眼 六神通不證漏盡 ; 不退佛十力不證漏盡, 乃至不退十八佛不共法不證漏盡 ; 不退相好不證漏盡 ; 不退無忘失法 恒住捨性不證漏盡 ; 不退一切智 道相智 一切相智不證漏盡 ; 不退菩薩摩訶薩行不證漏盡 ; 不退無上正等菩提不證漏盡 何以故? 善現! 是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微妙大智善住法空, 及一切種菩提分法, 常作是念 : 今時應學不應作證 (04) 善現! 是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恒作是念 : 我於布施乃至般若波羅蜜多, 今時應學不應作證 我於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 今時應學不應作證 我於真如乃至不思議界, 今時應學不應作證 我於苦 集 滅 道聖諦, 今時應學不應作證 我於四靜慮 四無量 四無色定, 今時應學不應作證 我於八解脫乃至十遍處, 今時應學不應作證 我於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 今時應學不應作證 我於空 無相 無願解脫門, 今時應學不應作證 我於三乘 菩薩十地, 今時應學不應作證 我於陀羅尼門三摩地門, 今時應學不應作證 我於五眼 六神通, 今時應學不應作證 我於佛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 今時應學不應作證 我於相好, 29

30 今時應學不應作證 我於無忘失法 恒住捨性, 今時應學不應作證 我於一切智 道相智 一切相智, 今時應學不應作證 我於一切菩薩摩訶薩行, 今時應學不應作證 我於諸佛無上正等菩提, 今時應學不應作證 我今為學一切智智, 應學預流果乃至獨覺菩提, 皆令善巧不應作證 (05) 善現! 是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應習近空, 應安住空, 應修行空三摩地, 而於實際不應作證 應習近無相, 應安住無相, 應修行無相三摩地, 而於實際不應作證 應習近無願, 應安住無願, 應修行無願三摩地, 而於實際不應作證 應習近四念住, 應安住四念住, 應修行四念住, 而於實際不應作證 應習近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 應安住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 應修行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 而於實際不應作證 如是乃至應習近佛十力, 應發趣佛十力, 應修行佛十力, 而於實際不應作證 應習近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 應發趣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 應修行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 而於實際不應作證 (06) 善現! 是菩薩摩訶薩雖習近空 無相 無願, 亦安住空 無相 無願, 亦修行空 無相 無願三摩地, 而不證預流果乃至不證獨覺菩提 雖習近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 亦安住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 亦修行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 而不證預流果乃至不證獨覺菩提 由此因緣不墮聲聞及獨覺地, 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心境和合之方便善巧加行有十種, 謂 : G1 超過四魔之方便善巧加行 ; (7a) 善現! 如有壯士, 形貌端嚴, 威猛勇健, 見者歡喜, 具勝圓滿清淨眷屬, 於諸兵法學至究竟, 善持器仗, 安固不動, 六十四能 十八明處, 一切伎術無不善巧, 眾人欽仰悉皆敬伏, 善事業故功少利多 由此諸人供養恭敬 尊重讚歎, 無時暫捨, 彼於爾時倍增喜躍, 對諸眷屬而自慶慰 有因緣故, 將其父母妻子眷屬發趣他方, 中路經過險難曠野, 其間多有惡獸 劫賊 怨家潛伏諸怖畏事, 眷屬小大無不驚惶 其人自恃多諸技術, 威猛勇健身意泰然, 安慰父母並諸眷屬, 勿有憂懼必令無苦 彼人於是以善巧術, 將諸眷屬至安隱處, 既免危難, 歡娛受樂 然彼壯士於曠野中, 惡獸 怨賊無加害意 所以者何? 自恃威猛具諸技術無所畏故 30

31 (7b) 善現當知! 諸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 愍生死苦諸有情類, 發趣無上正等菩提, 普緣有情發四無量, 住四無量俱行之心, 勇猛修習布施 淨戒 安忍 精進 靜慮 般若波羅蜜多, 令速圓滿 是菩薩摩訶薩於此六種波羅蜜多未圓滿位, 為欲修學一切智智不證漏盡, 雖住空 無相 無願解脫門, 然不隨其勢力而轉, 亦不為彼障所引奪, 於解脫門亦不作證 由不證故, 不墮聲聞及獨覺地, 必趣無上正等菩提 G2 雖修空性不證實際無住之方便善巧加行 ; (8a) G2 善現! 如堅翅鳥, 飛騰虛空, 自在翱翔久不墮落, 雖依空戲而不據空, 亦不為空之所拘礙 (8b) 善現當知! 諸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 雖於空 無相 無願解脫門數數習近 安住 修行, 而於其中能不作證, 由不證故不墮聲聞及獨覺地 修佛十力 四無所畏 四無礙解 大慈 大悲 大喜 大捨 十八佛不共法 無忘失法 恒住捨性 陀羅尼門 三摩地門 一切智 道相智 一切相智, 及餘無量無邊佛法, 若未圓滿, 終不依空 無相 無願三三摩地而證漏盡 G3 由昔願力引發利他之方便善巧加行 ; (9a) G3 善現! 如有壯夫, 善閑射術, 欲顯己技, 仰射虛空, 為令空中箭不墮地, 復以後箭射前箭筈, 如是展轉經於多時, 箭箭相承不令其墮 若欲令墮便止後箭, 爾時諸箭方頓墮落 (9b) 善現當知! 諸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方便善巧所攝受故, 乃至無上正等菩提, 因行善根未皆成熟, 終不中道證於實際 若時無上正等菩提, 因行善根一切成熟, 爾時菩薩方證實際, 便得無上正等菩提 是故, 善現! 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皆應如是審諦觀察, 如先所說諸法實相 G4 不共二乘之方便善巧行 ; (10) G4 爾時, 具壽善現白佛言 : 世尊! 諸菩薩摩訶薩甚為希有, 能為難事, 雖學諸法真如 法界 法性 實際, 雖學諸法皆畢竟 31

32 空乃至自相空, 雖學苦 集 滅 道聖諦, 雖學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 雖學空 無相 無願解脫門, 而於中道不墮聲聞及獨覺地, 退失無上正等菩提 (11) 佛告善現 : 諸菩薩摩訶薩於諸有情誓不捨故, 謂作是願 : 若諸有情未得解脫, 我終不捨所起加行 善現! 諸菩薩摩訶薩願力殊勝, 常作是念 : 一切有情若未解脫, 我終不捨 由起如是廣大心故, 於其中道必不退落 善現! 諸菩薩摩訶薩, 恒作是念 : 我不應捨一切有情, 必令解脫, 然諸有情行不正法, 我為度彼, 應數引發寂靜空 無相 無願解脫門, 雖數引發而不取證 善現! 是菩薩摩訶薩成就善巧方便力故, 雖數現起三解脫門, 而於中間不證實際, 乃至未得一切智智, 要得無上正等菩提方乃取證 G5 於一切法無實執著之方便善巧加行 ; (12) G5 復次, 善現! 諸菩薩摩訶薩於甚深處常樂觀察 謂樂觀察內空 外空 內外空 空空 大空 勝義空 有為空 無為空 畢竟空 無際空 散無散空 本性空 自共相空 一切法空 不可得空 無性空 自性空 無性自性空, 亦樂觀察四念住 四正斷 四神足 五根 五力 七等覺支 八聖道支, 及空 無相 無願解脫門等皆自相空 善現! 是菩薩摩訶薩作此觀已, 生如是念 : 諸有情類由惡友力, 於長夜中起我想執, 有情想執, 乃至知者見者想執 由此想執, 行有所得, 輪迴生死受種種苦 為斷有情如是想執, 應趣無上正等菩提, 為諸有情說深妙法, 令斷想執離生死苦 G6 經無量劫修空解脫門之方便善巧加行 ; G7 經無量劫修無相解脫門之方便善巧加行 ; G8 經無量卻修無願解脫門之方便善巧加行 ; (13) G6 G7 G8 善現! 是菩薩摩訶薩爾時雖學空解脫門, 而不依此證於實際 雖學無相 無願解脫門, 而不依此證於實際 以於實際不取證故, 不墮預流 一來 不還 阿羅漢果, 亦復不墮獨覺菩提 善現! 是菩薩摩訶薩由如是念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32

33 成就善根不證實際 雖於實際未即作證, 而不退失四靜慮 四無量 四無色定, 亦不退失四念住 四正斷 四神足 五根 五力 七等覺支 八聖道支, 亦不退失八解脫 八勝處 九次第定 十遍處, 亦不退失空 無相 無願解脫門, 亦不退失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 亦不退失真如乃至不思議界, 亦不退失苦 集 滅 道聖諦, 亦不退失布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 亦不退失陀羅尼門 三摩地門, 亦不退失五眼 六神通, 亦不退失如來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 亦不退失無忘失法 恒住捨性, 亦不退失一切智 道相智 一切相智, 亦不退失諸餘無量無邊佛法 善現! 是菩薩摩訶薩爾時成就一切菩提分法, 乃至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於諸功德終不衰減 善現! 是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方便善巧所攝受故, 於念念中白法增益, 諸根猛利超過一切聲聞 獨覺 復次, 善現! 若菩薩摩訶薩常作是念 : 諸有情類於長夜中, 為諸惡友所攝受故, 其心常行三四顛倒 謂常想倒 心倒 見倒, 若樂想倒 心倒 見倒, 若我想倒 心倒 見倒, 若淨想倒 心倒 見倒 我為如是諸有情故, 應趣無上正等菩提, 修諸菩薩摩訶薩行, 證得無上正等覺時, 為諸有情說無倒法, 謂說生死無常 無樂 無我 無淨, 唯有涅槃微妙寂靜, 具足種種常 樂 我 淨真實功德 善現! 是菩薩摩訶薩成就此念,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方便善巧所攝受故, 於佛十力 四無所畏 四無礙解 大慈 大悲 大喜 大捨 十八佛不共法, 及餘無量無邊佛法, 若未圓滿, 終不證入如來勝定 善現! 是菩薩摩訶薩爾時雖學空 無相 無願解脫門入出自在, 而於實際未即作證, 乃至無上正等菩提, 因行功德未善圓滿, 不證實際及餘功德, 若得無上正等覺時, 乃可證得此實際等 善現! 是菩薩摩訶薩爾時雖於諸餘功德修未圓滿, 而於無願三摩地門修已圓滿 復次, 善現! 若菩薩摩訶薩常作是念 : 諸有情類於長夜中, 為諸惡友所攝受故行有所得, 謂執有我或有有情乃至執有知者見者, 或執有色 受 想 行 識, 或執有眼處乃至意處, 或執有色處乃至法處, 或執有眼界乃至意界, 或執有色界乃至法界, 或執有眼識界乃至意識界, 或執有眼觸乃至意觸, 或執有眼觸為緣所生諸受, 乃至意觸為緣所生諸受, 或執有地界乃至識界, 或執 33

34 有無明乃至老死, 或執有十善業道, 或執有四靜慮, 或執有四無量, 或執有四無色定, 或執有四攝事 我為如是諸有情故, 應趣無上正等菩提, 修諸菩薩摩訶薩行, 證得無上正等覺時, 令諸有情永斷如是有所得執 善現! 是菩薩摩訶薩成就此念,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方便善巧所攝受故, 於佛十力 四無所畏 四無礙解 大慈 大悲 大喜 大捨 十八佛不共法, 及餘無量無邊佛法, 若未圓滿, 終不證入如來勝定 善現! 是菩薩摩訶薩爾時雖學空 無相 無願解脫門, 入出自在, 而於實際未即作證 乃至無上正等菩提, 因行功德未善圓滿, 不證實際及餘功德, 若得無上正等覺時, 乃可證得此實際等 善現! 是菩薩摩訶薩爾時雖於諸餘功德, 修未圓滿, 而但於空三摩地門修已圓滿 復次, 善現! 若菩薩摩訶薩常作是念 : 諸有情類於長夜中, 為諸惡友所攝受故常行諸相 謂執男相, 或執女相, 或執色相, 或執聲相, 或執香相, 或執味相, 或執觸相, 或執法相, 或復於中執諸餘相, 我為如是諸有情類, 應趣無上正等菩提, 修諸菩薩摩訶薩行, 證得無上正等覺時, 令諸有情永斷如是諸相執著 善現! 是菩薩摩訶薩成就此念,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方便善巧所攝受故, 於佛十力 四無所畏 四無礙解 大慈 大悲 大喜 大捨 十八佛不共法, 及餘無量無邊佛法 若未圓滿, 終不證入如來勝定 善現! 是菩薩摩訶薩爾時雖學空無相無願解脫門, 入出自在, 而於實際未即作證, 乃至無上正等菩提因行功德, 未善圓滿, 不證實際及餘功德 若得無上正等覺時, 乃可證得此實際等 善現! 是菩薩摩訶薩爾時雖於諸餘功德, 修未圓滿, 而於無相三摩地門修已圓滿 復次, 善現! 若菩薩摩訶薩已善修學布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 已善安住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 已善安住真如乃至不思議界, 已善安住苦 集 滅 道聖諦, 已善修學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 已善修學空 無相 無願解脫門, 已善修學四靜慮 四無量 四無色定, 已善修學八解脫 八勝處 九次第定 十遍處, 已善修學所行十地, 已善修學陀羅尼門 三摩地門, 已善修學五眼 六神通, 已善修學如來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 已善修學無 34

35 忘失法 恒住捨性, 已善修學一切智 道相智 一切相智, 已善修學一切菩薩摩訶薩行, 已善修學諸佛無上正等菩提, 善現! 是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功德智慧, 若於生死發起樂想, 或說有樂, 或於三界安住執著, 必無是處 G9 自善示現不退轉相狀之方便善巧加行 ; (14) G9 復次, 善現! 若菩薩摩訶薩已善修行菩提分法 一切如來 應 正等覺及諸菩薩摩訶薩眾法, 應試問 : 若菩薩摩訶薩欲證無上正等菩提, 云何修學菩提分法而不證空 無相 無願 無生 無滅 無作 無為 無性 實際, 由不證故不得預流 一來 不還 阿羅漢果 獨覺菩提, 而勤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常無所執? (15) 善現! 是菩薩摩訶薩得此問時, 若作是答 : 諸菩薩摩訶薩欲證無上正等菩提, 但應思惟空 無相 無願 無生 無滅 無作 無為 無性 實際及餘一切菩提分法, 不應修學 善現當知! 是菩薩摩訶薩未蒙如來 應 正等覺授與無上正等菩提不退轉記 何以故? 善現! 是菩薩摩訶薩未能開示 記別 顯了住不退轉地菩薩摩訶薩修學法相 (16) 善現! 是菩薩摩訶薩得此問時, 若作是答 : 諸菩薩摩訶薩欲證無上正等菩提, 應正思惟空 無相 無願 無生 無滅 無作 無為 無性 實際, 及餘一切菩提分法, 亦應方便如先所說善巧修學而不作證 善現當知! 是菩薩摩訶薩, 已蒙如來 應 正等覺授與無上正等菩提不退轉記 何以故? 善現! 是菩薩摩訶薩已能開示 記別 顯了住不退轉地菩薩摩訶薩修學法相 (17) 善現! 若菩薩摩訶薩未能開示 記別 顯了住不退轉地菩薩摩訶薩修學法相, 當知是菩薩摩訶薩未善修學六波羅蜜多及餘一切菩提分法, 未入薄地, 未如其餘住不退轉地菩薩摩訶薩開示 記別 顯了安住不退轉相 善現! 若菩薩摩訶薩已能開示 記別 顯了住不退轉地菩薩摩訶薩修學法相, 當知是菩薩摩訶薩已善修學六波羅蜜多及餘一切菩提分法, 已入薄地, 已如其餘住不退轉地菩薩摩訶薩開示 記別 顯了安住不退轉相 35

36 G10 善巧五明處, 經無量劫修真實義之無量加行 (18) G10 爾時, 善現白言 : 世尊! 頗有未得不退轉菩薩摩訶薩能作如是如實答不? (19) 佛告善現 : 有菩薩摩訶薩雖未得不退轉, 而能於此作如實答 善現! 是菩薩摩訶薩雖未得不退轉, 而能修學六波羅蜜多及餘一切菩提分法, 已得成熟覺慧猛利, 若聞 不聞能如實答如不退轉地菩薩摩訶薩 (20) 爾時, 善現復白佛言 : 多有菩薩摩訶薩修行無上正等菩提, 少有能如實答如不退轉地菩薩摩訶薩已善修習地, 未善修習地而安住故 (21) 佛告善現 : 如是! 如是! 如汝所說 何以故? 善現! 少有菩薩摩訶薩得受如是不退轉地微妙慧記, 若有得受如是記者, 皆能於此作如實答 善現! 若能於此如實答者, 當知是菩薩摩訶薩善根明利, 智慧深廣, 世間天 人 阿素洛等不能引奪 智法身 ( 大般若經卷 469) 五 無學道 論 U 1 順菩提分法,2 無量及 3 解脫,4 九次第等至,5 十遍處自體 6 最為殊勝處, 差別有八種,7 無諍與 8 願智,9 神通 10 無礙解 11 四一切清淨,12 十自在 13 十力,14 四種無所畏, 及 15 三種不護 16 並三種念住,17 無忘失法性,18 永害諸隨眠,19 大悲諸眾生 20 唯佛不共法, 說有十八種, 及 21 一切相智, 說名為法身 此智法身分二十一聚 : U1 第一聚謂三十七菩提分法 U2 第二聚謂慈等四無量心 U3 第三聚有色觀色等八解脫 U4 第四聚謂九次第等至 U5 第五聚謂十遍處 : 增上緣依止靜慮, 所緣緣為地水火風四大種及青黃赤白四大種所造並空識二境, 令其如欲, 遍一切處世間定慧相應之十種等至也 所餘諸處不立為遍處者, 以諸根不能向外展, 聲處不能相續, 香 味二處色界無故 36

37 U6 第六聚八勝處, 謂內有色想外觀色多勝處及少勝處, 內無色想外觀色多勝處及少勝處 此四是形色勝處 青勝處 黃勝處 赤勝處 白勝處, 此四是顯色勝處 U7 第七聚謂無諍, 由佛無諍三摩地力, 能令眾生有拔除煩惱之功能也 U8 第八聚謂願智, 乃至生死未空, 隨願成辦眾生義利也 U9 笫九聚謂六神通 U10 第十聚謂四無礙解 U11 第十一聚謂四一切種清淨 : 所依身清淨 所緣受用清淨 心三摩地清淨 智清淨, 是為究竟四清淨 U12 第十二聚謂十自在, 能住壽一卻名壽自在, 於無數三摩地獲得自在名心自在, 已得虛空藏定名資具自在, 開示一切工巧藝術等事業名事業自在, 能隨願而受生名生自在, 能現佛身充滿一切世界名勝解自在, 成就無數調伏眾生大願名願自在, 能於一時頓現無量神變調伏眾生名神通自在, 獲得殊勝四無礙解名智自在, 如欲能演十二分教名法自在 U13 第十三聚謂十力 U14 第十四聚謂四無所畏 U15 第十五聚謂三不護, 如來身 語 意行究竟清淨故, 不恐他知三業邪行而護過失也 U16 第十六聚謂三念住, 佛說法時於善聽者不起貪心, 於不善聽者不起瞋心, 於間雜者不起二心, 唯念住於捨也 U17 第十七聚謂不忘失法, 利益有情不越時也 U18 第十八聚謂永害隨眠, 永斷煩惱 所知二障之習氣種子也 U19 第十九聚謂大悲心, 晝夜六時以饒益心恒觀一切眾生誰已成熟, 誰未成熟, 誰成增上生器, 誰成決定勝器 U20 第二十聚謂十八佛不共法 U21 第二十一聚, 謂一切相智, 亦攝究竟道相智 一切智 如是二十一聚無漏智, 即說名智法身也 (01) 具壽善現白言 : 世尊! 諸菩薩摩訶薩為亦能得一切相智? (02) 佛告善現 : 如是! 如是! 諸菩薩摩訶薩亦名 能得一切相智 (03)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 : 若菩薩摩訶薩亦名 能得一切相智, 與佛世尊有何差別? (04) 佛告善現 : 諸菩薩摩訶薩名為 隨得一切相智, 諸佛世尊名為 已得一切相智 所以者何? 非諸菩薩與佛世尊條然有異, 37

38 謂諸菩薩與佛世尊俱住諸法無差別性, 於諸法相求正遍知, 說名菩薩, 若至究竟, 名佛世尊 然佛世尊於一切法自相 共相照了無闇, 清淨具足, 在因位時, 名為菩薩, 若至果位, 名佛世尊 是謂菩薩與佛世尊雖俱名 得一切相智, 而有差別 善現! 是名菩薩摩訶薩世間法施, 諸菩薩摩訶薩依因如是世間法施, 復能修行出世法施, 謂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方便善巧, 先施有情世間善法, 後令厭離世間善法, 安住出世無漏聖法, 乃至令得一切智智 (05) 善現! 云何名為出世聖法, 諸菩薩摩訶薩為諸有情宣說 開示 分別 顯了, 說名法施? 善現! 一切不共異生善法, 若正修學, 令諸有情超出世間安隱而住, 謂三十七菩提分法 三解脫門 八解脫 九次第定 四聖諦智 波羅蜜多 諸空等智 菩薩十地 五眼 六神通 如來十力 四無所畏 四無礙解 十八佛不共法 大慈大悲大喜大捨 三十二大士相 八十隨好 一切陀羅尼門 一切三摩地門, 諸如是等無漏善法, 一切皆名出世聖法 若菩薩摩訶薩為諸有情宣說 開示 分別 顯了如是諸法, 名為菩薩出世法施 U1 善現! 此中云何名為三十七種菩提分法? 謂四念住 四正斷 四神足 五根 五力 七等覺支 八聖道支 善現! 如是名為三十七種菩提分法 善現! 四念住者, 謂菩薩摩訶薩於內身 外身 內外身住循身觀, 具足正勤 正知 正念, 除世貪憂, 住身集觀, 住身滅觀, 由彼於身住循身觀, 住身集觀, 住身滅觀, 無所依止, 於諸世間無所執受, 是為第一, 於受 於心 於法亦爾, 是名四念住 善現! 四正斷者, 謂菩薩摩訶薩為令未生惡不善法永不生故, 為令已生惡不善法永斷滅故, 為令未生善法生故, 為令已生善法堅住不忘, 修滿倍增, 廣大智作證故, 生起樂欲, 發勤精進, 策心持心, 是名四正斷 善現! 四神足者, 謂菩薩摩訶薩欲三摩地斷行成就修習神足 勤三摩地斷行成就修習神足 心三摩地斷行成就修習神足 觀三摩地斷行成就修習神足, 依止厭, 依止離, 依止滅, 迴向於捨, 是名四神足 善現! 五根者, 謂菩薩摩訶薩信根 精進根 念根 定根 慧根, 是名五根 38

39 善現! 五力者, 謂菩薩摩訶薩信力 精進力 念力 定力 慧力, 是名五力 善現! 七等覺支者, 謂菩薩摩訶薩念等覺支 擇法等覺支 精進等覺支 喜等覺支 輕安等覺支 定等覺支 捨等覺支, 是名七等覺支 善現! 八聖道支者, 謂菩薩摩訶薩正見 正思惟 正語 正業 正命 正精進 正念 正定, 是名八聖道支 善現! 三解脫門者, 謂菩薩摩訶薩空 無相 無願解脫門 云何空解脫門? 謂菩薩摩訶薩以空 無我行相, 攝心一趣, 是名空解脫門 云何無相解脫門? 謂菩薩摩訶薩以滅 寂靜行相, 攝心一趣, 是名無相解脫門 云何無願解脫門? 謂菩薩摩訶薩以苦 無常行相, 攝心一趣, 是名無願解脫門 U3 善現! 八解脫者, 謂菩薩摩訶薩有色觀諸色, 是第一解脫 內無色想, 觀外諸色, 是第二解脫 淨勝解身作證, 是第三解脫 超一切色想, 滅有對想, 不思惟種種想, 入無邊空, 空無邊處定具足住, 是第四解脫 超一切空無邊處, 入無邊識, 識無邊處定具足住, 是第五解脫 超一切識無邊處, 入無少所有, 無所有處定具足住, 是第六解脫 超一切無所有處, 入非想非非想處定具足住, 是第七解脫 超一切非想非非想處, 入滅想受定具足住, 是第八解脫 U4 善現! 九次第定者, 謂菩薩摩訶薩離欲惡不善法, 有尋有伺, 離生喜樂, 初靜慮具足住, 是第一次第定 尋伺寂靜, 內等淨, 心一趣性, 無尋無伺, 定生喜樂, 第二靜慮具足住, 是第二次第定 離喜住捨, 正念正知, 身受樂, 聖說應捨, 具念樂住, 第三靜慮具足住, 是第三次第定 斷樂斷苦, 先喜憂沒, 不苦不樂, 捨念清淨, 第四靜慮具足住, 是第四次第定 超一切色想, 滅有對想, 不思惟種種想, 入無邊空, 空無邊處定具足住, 是第五次第定 如是乃至超一切非想非非想處, 入滅想受定具足住, 是第九次第定 善現! 四聖諦智者, 謂菩薩摩訶薩苦智 集智 滅智 道智, 是名四聖諦智 善現! 波羅蜜多者, 謂菩薩摩訶薩布施 淨戒 安忍 精進 靜慮 般若 方便善巧 妙願 力 智波羅蜜多, 是名波羅蜜多 善現! 諸空等智者, 謂菩薩摩訶薩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智, 及真 39

40 如乃至不思議界智, 是名諸空等智 善現! 菩薩十地者, 謂菩薩摩訶薩極喜地 離垢地 發光地 焰慧地 極難勝地 現前地 遠行地 不動地 善慧地 法雲地, 是名菩薩十地 善現! 五眼者, 謂菩薩摩訶薩所求肉眼 天眼 聖慧眼 法眼 佛眼, 是名五眼 U9 善現! 六神通者, 謂菩薩摩訶薩所學神境智證通 天眼智證通 天耳智證通 他心智證通 宿住隨念智證通 漏盡智證通, 是名六神通 U13 復次, 善現! 如來十力者, 若諸如來應正等覺於是處如實知是處, 於非處如實知非處, 是第一力 若諸如來應正等覺於諸有情過去未來現在諸業及諸法受處因異熟, 皆如實知, 是第二力 若諸如來應正等覺於諸世間非一 種種諸界差別, 皆如實知, 是第三力 若諸如來應正等覺於諸世間非一 種種勝解差別, 尋伺有異, 皆如實知, 是第四力 若諸如來應正等覺於諸有情補特伽羅諸根勝劣, 皆如實知, 是第五力 若諸如來應正等覺於遍趣行, 皆如實知, 是第六力 若諸如來應正等覺普於一切靜慮 解脫 等持 等至 雜染 清淨 安立差別, 皆如實知, 是第七力 若諸如來應正等覺以淨天眼超過於人, 見諸有情死時生時諸善惡事, 如是有情因身 語 意三種惡行, 因諸邪見, 因謗賢聖, 墮諸惡趣, 如是有情因身 語 意三種妙行, 因諸正見, 因讚賢聖, 生諸善趣 ; 復以天眼清淨過人, 見諸有情死時生時好色惡色, 從此復生善趣惡趣, 於諸有情, 隨業勢力, 生善惡趣, 皆如實知, 是第八力 若諸如來應正等覺於諸有情過去無量諸宿住事, 或一生 或十生 或百生 或千生 或無量生 或一劫 或十劫 或百劫 或千劫 或無量劫, 所有諸行 諸說 諸相, 皆如實知, 是第九力 若諸如來應正等覺於諸漏盡無漏心解脫 無漏慧解脫, 皆如實知, 於自漏盡真解脫法, 自證通慧, 具足而住, 如實覺受 : 我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受後有, 是第十力 如是名為如來十力 U14 善現! 四無所畏者, 若諸如來應正等覺自稱我是正等覺者, 設有沙門 若婆羅門 若天魔梵 若餘世間, 依法立難, 或令憶念 : 佛於是法, 非正等覺 我於彼難, 正見無因, 以於彼難, 正見無因, 得安隱住, 無怖無畏, 自稱我處大仙尊位, 於大眾中 40

41 正師子吼, 轉大梵輪, 一切沙門 若婆羅門 若天魔梵 若餘世間, 定無有能如法轉者, 是第一無畏 若諸如來應正等覺自稱我已永盡諸漏, 設有沙門 若婆羅門 若天魔梵 若餘世間, 依法立難, 或令憶念 : 佛於是漏, 猶未永盡 我於彼難, 正見無因, 以於彼難, 正見無因, 得安隱住, 無怖無畏, 自稱我處大仙尊位, 於大眾中正師子吼, 轉大梵輪, 一切沙門 若婆羅門 若天魔梵 若餘世間, 定無有能如法轉者, 是第二無畏 若諸如來應正等覺自稱我為諸弟子眾, 說能障法, 染必為障, 設有沙門 若婆羅門 若天魔梵 若餘世間, 依法立難, 或令憶念 : 有染是法, 不能為障 我於彼難, 正見無因, 以於彼難, 正見無因, 得安隱住, 無怖無畏, 自稱我處大仙尊位, 於大眾中正師子吼, 轉大梵輪, 一切沙門 若婆羅門 若天魔梵 若餘世間, 定無有能如法轉者, 是第三無畏 若諸如來應正等覺自稱我為諸弟子眾說出離道, 諸聖修習, 決定出離, 決定通達, 正盡眾苦, 作苦邊際, 設有沙門 若婆羅門 若天魔梵 若餘世間, 依法立難, 或令憶念 : 有修此道, 非正出離, 非正通達, 非正盡苦, 非作苦邊 我於彼難, 正見無因, 以於彼難, 正見無因, 得安隱住, 無怖無畏, 自稱我處大仙尊位, 於大眾中正師子吼, 轉大梵輪, 一切沙門 若婆羅門 若天魔梵 若餘世間, 定無有能如法轉者, 是第四無畏 如是名為四無所畏 U10 善現! 四無礙解者, 謂義無礙解 法無礙解 詞無礙解 辯無礙解, 如是名為四無礙解 善現! 云何義無礙解? 謂緣義無礙智 云何法無礙解? 謂緣法無礙智 云何詞無礙解? 謂緣詞無礙智 云何辯無礙解? 謂緣辯無礙智 U20 善現! 十八佛不共法者, 謂諸如來應正等覺常無誤失, 無卒暴音, 無忘失念, 無不定心, 無種種想, 無不擇捨 ; 志欲無退, 精進無退, 憶念無退, 般若無退, 解脫無退, 解脫智見無退 ; 若智若見於過去世無著無礙, 若智若見於現在世無著無礙, 若智若見於未來世無著無礙 ; 一切身業, 智為前導, 隨智而轉 ; 一切語業, 智為前導, 隨智而轉 ; 一切意業, 智為前導, 隨智而轉, 是名十八佛不共法 結語 ( 大般若經卷 478) 41

42 (01) 爾時, 善現便白佛言 : 云何方便教誡教授新學菩薩, 令知諸法自性常空? 佛告善現 : 豈一切法先有後無而不常空? 然一切法先既非有, 後亦非無, 自性常空, 不應驚怖, 應作如是方便善巧教誡教授新學菩薩, 令知諸法自性常空 (02) 時薄伽梵說是經已, 無量菩薩摩訶薩眾, 慈氏菩薩而為上首, 具壽善現及舍利子 大採菽氏 大迦葉波 阿難陀等諸大聲聞, 及諸天 龍 阿素洛等一切大眾, 聞佛所說, 皆大歡喜, 信受奉行 資料選 緣起 ( 大般若經卷 401, 緣起品 ) 發心 ( 大般若經卷 402, 歡喜品, 第 1 義 ) 大乘順解脫分 ( 大般若經卷 447, 真如品, 第 36 義 ) 大乘順抉擇分 ( 大般若經卷 448, 真如品, 第 37 義 ) 大乘見道 ( 大般若經卷 427, 散花品, 第 14 義 ) 嚴淨佛土加行 ( 大般若經卷 451, 願行品, 第 40 義 ) 方便善巧加行 ( 大般若經卷 452, 習近品, 第 41 義 ) 智法身 ( 大般若經卷 469, 眾德相品, 第 68 義 ) 結語 ( 大般若經卷 478, 空性品 ) 參考資料林崇安佛法網站 : U2 般若經 選集 ( 配合 U3) U3 現觀莊嚴論略釋 細目( 配合 U2) U3b 大般若經和現觀莊嚴論合本 42

43 大般若經的探討 談談 大般若經 林崇安教授 一 前言 大般若經 共有四處十六會六百卷 四處, 是指佛陀說法時的四個處所, 即 : 王舍城鷲峰山 給孤獨園 他化自在天王宮和王舍城竹林精舍 玄奘大師晚年致力於譯出 大般若經, 從唐顯慶五年 (660 年 ) 至龍朔三年 (663 年 ) 在坊州玉華宮寺譯完 這一工作是譯經史上的偉業, 其中 大般若經初會 長達 400 卷, 誠可稱之為 經王 整部 大般若經 是以成佛為唯一的目標, 廣述菩薩道的甚深見和廣大行 如果能夠掌握這一立場, 就可以理解到 大般若經 和以闡述聲聞道為主軸的 雜阿含經 的基本差異 以下略述 大般若經 的內容 二 大般若經內容 大般若經 是由 16 部經典所組成, 分成十六會 ( 十六分 ): 初會 七十九品 400 卷 相當於梵本十萬頌般若 第二會 八十五品 78 卷 相當於梵本二萬五千頌般若 早期文句簡略的異譯本有 放光般若經 20 卷 光讚經 10 卷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 大品 )27 卷 第三會 三十一品 59 卷 相當於梵本一萬八千頌般若 第四會 二十九品 18 卷 相當於梵本八千頌般若 第五會 二十四品 10 卷 也相當於梵本八千頌般若 第六會 十七品,8 卷 異譯本有 勝天王般若經 第七會, 曼殊室利分,2 卷 相當於梵本七百頌般若 第八會, 那伽室利分,1 卷 異譯本有 濡首菩薩無上清淨分衛經 第九會, 能斷金剛分,1 卷 相當於 金剛般若經 第十會, 般若理趣分,1 卷 43

44 第十一會, 布施波羅蜜多分,5 卷 第十二會, 淨戒波羅蜜多分,5 卷 第十三會, 安忍波羅蜜多分,1 卷 第十四會, 精進波羅蜜多分,1 卷 第十五會, 靜慮波羅蜜多分,2 卷 第十六會, 般若波羅蜜多分,8 卷 相當於 善勇猛般若經 今以 第二會 為例, 來看經文八十五品和相關的八事的結構 : 1 緣起品 ( 第 401 卷 );2 歡喜品 ( 第 402 卷 ); 3 觀照品 ;4 無等等品 ( 第 405 卷 ); 5 舌根相品 ;6 善現品 ( 第 406 卷 ); 7 入離生品 ( 第 408 卷 );8 勝軍品 ; 9 行相品 ( 第 409 卷 );10 幻喻品 ( 第 410 卷 ); 11 譬喻品 ( 第 411 卷 );12 斷諸見品 ; 13 六到彼岸品 ;14 乘大乘品 ( 第 412 卷 ); 15 無縛解品 ( 第 413 卷 );16 三摩地品 ; 17 念住等品 ( 第 414 卷 );18 修治地品 ( 第 415 卷 ); 19 出住品 ( 第 416 卷 );20 超勝品 ( 第 417 卷 ); 21 無所有品 ( 第 418 卷 );22 隨順品 ( 第 420 卷 ); 23 無邊際品 ;24 遠離品 ( 第 423 卷 ) 以上闡述 1. 一切相智 25 帝釋品 ( 第 425 卷 );26 信受品 ( 第 426 卷 ); 27 散花品 ;28 授記品 ( 第 427 卷 ); 29 攝受品 ;30 窣堵波品 ( 第 428 卷 ); 31 福生品 ( 第 429 卷 );32 功德品 ; 33 外道品 ;34 天來品 ; 35 設利羅品 ( 第 430 卷 );36 經文品 ( 第 431 卷 ); 37 隨喜迴向品 ( 第 432 卷 );38 大師品 ( 第 434 卷 ); 39 地獄品 ;40 清淨品 ( 第 436 卷 ) 以上闡述 2. 道相智 41 無摽幟品 以上闡述 3. 一切智 42 不可得品 ( 第 437 卷 ); 43 東北方品 ( 第 438 卷 );44 魔事品 ( 第 440 卷 ); 45 不和合品 ;46 佛母品 ( 第 441 卷 ); 44

45 47 示相品 ( 第 442 卷 );48 成辦品 ( 第 444 卷 ); 49 船等喻品 ;50 初業品 ( 第 445 卷 ); 51 調伏貪等品 ( 第 446 卷 );52 真如品 ; 53 不退轉品 ( 第 448 卷 );54 轉不轉品 ( 第 449 卷 ); 55 甚深義品 ;56 夢行品 ( 第 451 卷 ); 57 願行品 ;58 殑伽天品 ; 59 習近品 ( 第 452 卷 ) 以上闡述 4. 圓滿一切相加行 60 增上慢品 ; 61 同學品 ( 第 454 卷 );62 同性品 ( 第 455 卷 ); 63 別品 ( 第 456 卷 );64 堅非堅品 ; 65 實語品 ( 第 457 卷 );66 無盡品 ( 第 458 卷 ); 67 相攝品 ( 第 459 卷 );68 巧便品 ( 第 460 卷 ); 69 樹喻品 ( 第 463 卷 );70 菩薩行品 ( 第 464 卷 ); 71 親近品 ;72 遍學品 以上闡述 5. 頂加行 73 漸次品 ( 第 465 卷 ) 以上闡述 6. 漸次加行 74 無相品 ( 第 466 卷 );75 無雜品 ( 第 467 卷 ) 以上闡述 7. 刹那現證菩提加行 76 眾德相品 ( 第 468 卷 ); 77 善達品 ( 第 471 卷 );78 實際品 ( 第 473 卷 ); 79 無闕品 ( 第 474 卷 );80 道土品 ( 第 476 卷 ); 81 正定品 ( 第 477 卷 );82 佛法品 ; 83 無事品 ( 第 478 卷 );84 實說品 ; 85 空性品 以上闡述 8. 果法身 以下針對 大般若經 第二會 和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略談論典的解釋 三 解釋大般若經的論 詳細解釋 大般若經 的論, 有傳到漢地的龍樹菩薩的 大智度論, 和傳到藏地的彌勒菩薩的 現觀莊嚴論 : 45

46 (1) 大智度論 鳩摩羅什於西元 404 年譯出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27 卷, 不久, 鳩摩羅什又譯出本經的注釋 大智度論 100 卷, 是以問答的方式解釋經文 從第一卷至第三十四卷, 是對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初品 ( 序品 ) 的詳細解釋 ; 從第三十五卷至一百卷, 則是羅什大師對其餘諸品解釋的摘譯 (2) 現觀莊嚴論 現觀莊嚴論 是以八事七十義分別完整地標出了 大般若經 第一 第二和第三會的要義 以第二會 (401 卷 -478 卷 ) 為例, 八事七十義的議題如下 : 一 一切相智 ( 第 1-24 品 ): I-1 發心 I-2 教授 I-3 四種順決擇分 I-4 正行之所依 I-5 諸所緣 I-6 所為 I-7 甲鎧 I-8 趣入事 I-9 資糧 I-10 出生二 道相智 ( 第 品 ): II-1 令其隱闇等 II-2 弟子 ( 聲聞道 )II-3 麟喻道 II-4 大勝利見道 II-5( 修道 ) 作用 II-6 勝解 ( 修道 )II-7 讚事并稱揚 II-8 迴向 ( 修道 )II-9 隨喜 ( 修道 )II-10 引發 ( 修道 )II-11 最清淨 ( 修道 ) 三 一切智 ( 第 41 品 ): III-1 智不住諸有 III-2 悲不滯涅槃 III-3 非方便則遠 III-4 方便即非遙 III-5 所治品 III-6 能治品 III-7 加行 III-8 平等性 III-9 見道四 圓滿一切相加行 ( 第 品 ): IV-1 行相 IV-2 諸加行 IV-3 功德 IV-4 過失 IV-5 性相 IV-6 順解脫分 IV-7 順決擇分 IV-8 有學不退轉眾 IV-9 有寂平等性 IV-10 無上清淨剎土 IV-11 善巧方便五 頂加行 ( 第 品 ): V-1( 煖 ) 此相 V-2( 頂 ) 增長 V-3( 忍 ) 堅穩 V-4( 世第一法 ) 心遍住 V-5 見道 ( 分別 能治 )V-6 修道 ( 分別 能治 )V-7 無間三摩地 V-8 諸所除邪執六 漸次加行 ( 第 73 品 ): VI-1 布施 VI-2 淨戒 VI-3 安忍 VI-4 精進 VI-5 靜慮 VI-6 般若 VI-7 46

47 念佛 VI-8 念法 VI-9 念僧 VI-10 念戒 VI-11 念捨 VI-12 念天 VI-13 通達無性自性漸次加行七 刹那現證菩提加行 ( 第 品 ): VII-1 非異熟剎那加行 VII-2 異熟剎那加行 VII-3 無相剎那加行 VII-4 無二剎那加行八 果法身 ( 第 品 ): VIII-1 自性身 VIII-2 智法身 VIII-3 圓滿報身 VIII-4 變化身 事業 四 結語 大般若經是以菩薩道為主軸, 此由法會的開場就可看出, 例如, 第二會一開始的 緣起品, 佛陀先顯現各種神變, 示現發光等, 這和一般聲聞經典大不相同, 這是因為五眼和六通是菩薩道的 必修 課程 傳說玄奘大師在開始翻譯 大般若經 的那一年, 曾感 桃開六度 的祥瑞, 象徵著這一譯經工作的殊勝和 大般若經 的重要 今日想走菩薩道的行者, 實應好好奉行 大般若經 的甚深見和廣大行 47

48 大般若經 正定品 的現觀要義 一 前言 林崇安教授 大般若經 正定品 是 大般若經 第二分的第 81 品, 編在第 477 卷 此處 正定品 中的 正定 是 正性定聚 的省稱 此品相當於 大般若經 初分 第 394 卷的 淨土方便品 這一品的要義在於釐清下列重要的問題 :(1) 菩薩摩訶薩是在什麼時候住於正性定聚? 是在初發心的時候? 不退位的時候? 最後有 的時候? (2) 住於正性定聚的菩薩摩訶薩會墮入惡趣嗎?(3) 為何釋尊過去世的 本生 事中, 有時生於惡趣?(4) 諸菩薩摩訶薩住於何法, 能夠生於諸趣種種身形, 而不為其過失所污染?(5) 為何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應引發神通波羅蜜多? 為何神通波羅蜜多是菩提道?(6) 什麼是諸菩薩摩訶薩證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的菩提資糧? 以下針對這些問題, 依次引經來分析討論 二 現觀要義 問答 1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 : 是諸菩薩摩訶薩為住何等正性定聚, 聲聞乘耶? 獨覺乘耶? 菩薩乘耶? 佛告善現 : 是諸菩薩摩訶薩皆住菩薩正性定聚, 非住二乘正性定聚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 : 是諸菩薩摩訶薩為何時住正性定聚, 初發心耶? 不退位耶? 最後有耶? 佛告善現 : 是諸菩薩摩訶薩, 若初發心, 若不退位, 若最後有, 皆住菩薩正性定聚 要義分析 此處的 菩薩摩訶薩 已經不是一般的菩薩, 不會住於聲聞和獨覺二乘的正性定聚, 而是必定邁向成佛的大菩薩, 稱之為 菩薩正性 48

49 定聚 正性定聚菩薩, 早期翻譯為 必定菩薩 這種菩薩摩訶薩, 一 初發心, 就住 菩薩正性定聚 問答 2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 : 住正性定聚菩薩摩訶薩墮惡趣不? 佛告善現 : 住正性定聚菩薩摩訶薩, 決定不墮諸惡趣中 復告善現 : 於意云何? 第八 預流 一來 不還 阿羅漢 獨覺墮惡趣不? 善現對曰 : 不也, 世尊! 要義分析 這段經文暗示了 : 此處的 菩薩摩訶薩 是指有能力證得 第八 預流 一來 不還 阿羅漢 獨覺 而不去證的 大菩薩, 不是一般沒有能力證得 第八 預流 一來 不還 阿羅漢 獨覺 的菩薩 具有這種條件下的大菩薩, 此時的 初發心, 就成為住 菩薩正性定聚, 其能力和修行的品質已經截然不同於一般會退心的菩薩, 因而決定不墮諸惡趣中 也就是說, 初發心 有二類, 一類是 菩薩摩訶薩 的初發心, 一類是 一般菩薩 的初發心 若依據 現觀莊嚴論, 這段經文的要義是講佛陀的 法身事業 ( 歸屬第七十義 ): 去指導必不墮入聲聞 獨覺的第九地菩薩, 安立決定成佛 第九地菩薩是高層次的菩薩摩訶薩 問答 3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 : 若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 成就如是功德善根不生惡處, 何故如來每為眾說 自本生事 多百千種, 於中亦有生諸惡處, 爾時善根為何所在? 佛告善現 : 諸菩薩摩訶薩不由穢業受惡趣身, 但為饒益諸有情類, 由故思願而受彼身, 是故不應引彼為難 復告善現 : 於意云何? 有諸獨覺或阿羅漢方便善巧, 如諸菩薩成就殊勝方便善巧, 受白象等傍生之身, 見怨賊來欲為損害, 便起無上安忍慈悲, 欲令彼人得利樂故, 自捨身命不害彼不? 49

50 善現對曰 : 諸獨覺等無如是事 要義分析 這段經文, 在 大般若經 初分 淨土方便品, 略有不同 : 善現! 諸阿羅漢獨覺豈有方便善巧如菩薩摩訶薩, 成就如是方便善巧受傍生身! 有獵者來欲為損害, 便起無上安忍慈悲, 欲令彼人得利樂故, 自捨身命而不害彼 佛告善現 : 由此因緣, 當知菩薩為欲饒益諸有情故, 為大慈悲速圓滿故, 雖現受種種傍生之身, 而不為傍生過失所染 可知諸菩薩摩訶薩為了饒益諸有情和為了大慈悲速圓滿而受傍生身, 但這和由於穢業而受惡趣身, 是截然不同的 同樣是惡趣之身, 有何不同? 這如同魔術師 ( 工幻師 ) 和他的助手們, 以道具變化出種種的象 馬 眾人看到魔術師所變化出的象 馬, 表面上看是象 馬, 但其實不是真正的象 馬 問答 4 世尊! 諸菩薩摩訶薩住何等法, 能作如是方便善巧, 雖受諸趣種種身形, 而不為彼過失所污? 佛告善現 : 諸菩薩摩訶薩住深般若波羅蜜多, 能作如是方便善巧, 由斯方便善巧力故, 雖往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 現種種身利益安樂彼有情類, 而於其中不起染著, 所以者何? 是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都無所得, 謂都不得能染 所染及染因緣, 所以者何? 以一切法自性空故 善現當知! 空不能染著空, 空亦不能染著餘法, 亦無餘法能染著空, 所以者何? 空中空性尚不可得, 況有餘法而可得者! 如是名為不可得空 諸菩薩摩訶薩安住此中, 能證無上正等菩提, 為諸有情常作饒益 要義分析 為何菩薩摩訶薩受諸趣種種身形, 而不為彼過失所污? 因為菩薩 50

51 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安住諸法自性空中, 一切法都無所得 : 不得能染 所染及染因緣 一切法一切性空, 所以空中攝一切法, 因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攝一切法 依據 現觀莊嚴論, 這段經文的要義是講佛陀的 法身事業 : 去指導第九地的菩薩, 令他成熟地上所攝無量有情的義利 問答 5 爾時, 具壽善現白佛言 : 世尊! 云何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安住諸法自性空中, 引發神通波羅蜜多 安住神通波羅蜜多, 能往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 供養恭敬諸佛世尊, 於諸佛所聽受正法, 種植無量殊勝善根? 佛告善現 : 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遍觀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及諸佛眾, 并所說法自性皆空, 唯有世俗假說名字, 說為世界 佛眾及法, 如是世俗假說名字亦自性空 善現當知! 若十方界及諸佛眾并所說法, 假說名字自性不空, 則所說空應成一分, 以所說空非成一分故, 一切法自性皆空, 其理周圓無二無別, 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由遍觀空方便善巧, 引發神通波羅蜜多 安住神通波羅蜜多, 便能引發天眼 天耳 神境 他心 宿住隨念, 及知漏盡微妙通慧 善現當知! 諸菩薩摩訶薩非離神通波羅蜜多, 有能自在成熟有情嚴淨佛土, 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是故神通波羅蜜多是菩提道, 諸菩薩摩訶薩皆依此道, 求趣無上正等菩提 於求趣時能自圓滿一切善法, 亦能教他修諸善法, 雖作是事而於善法都無執著, 所以者何? 是菩薩摩訶薩知諸善法皆自性空, 非自性空有所執著 若有執著則有愛味, 由無執著亦無愛味, 自性空中無愛味故, 能味 所味及味因緣, 於空法中不可得故 善現當知! 如鳥無翅, 不能自在飛翔虛空, 遠有所至 諸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 若無神通波羅蜜多, 不能自在宣說正法與諸有情作饒益事 是故善現! 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應引發神通波羅蜜多 若引發神通波羅蜜多, 即能自在宣說正法, 隨意利樂諸有情類 如是善現! 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應引發神通波羅蜜多, 是菩薩摩訶薩修習神通波羅蜜多得圓滿故, 隨意所樂受種種身, 不為苦樂過失所染, 如佛化身 雖能施作種種事業, 而不 51

52 為彼苦樂過失之所雜染 如是善現! 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應遊戲神通波羅蜜多 若遊戲神通波羅蜜多, 則能成熟有情嚴淨佛土, 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善現當知! 若菩薩摩訶薩不成熟有情嚴淨佛土, 終不能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 所以者何? 諸菩薩摩訶薩若未圓滿菩提資糧, 必不能證所求無上正等菩提 要義分析 此處指出, 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必須引發神通波羅蜜多 安住神通波羅蜜多 遊戲神通波羅蜜多 : 引發天眼 天耳 神境 他心 宿住隨念, 及知漏盡微妙通慧, 如此才能自在宣說正法, 隨意利樂諸有情類, 並且能成熟有情嚴淨佛土, 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例如, 以極清淨過人 天眼, 遍觀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 及觀生彼諸有情類, 見已引發 神境智通, 經須臾間往到彼界, 以他心智如實了知彼諸有情心心所法, 隨其所應為說法要, 謂說布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 或說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 或說聲聞道, 或說獨覺道, 或說菩薩道, 或說菩提, 或說涅槃, 令彼有情聞是法已, 皆獲殊勝利益安樂 以極迅速神境智通, 往到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 親近供養諸佛世尊 於諸佛所種諸善根, 還來本土為有情說諸佛土事, 因斯方便為說正法 依據 現觀莊嚴論, 這段經文的要義是講佛陀的 法身事業 : 去指導第十地的菩薩, 令修彼地所攝親近無數諸佛為善知識等功德 問答 6 具壽善現白言 : 世尊! 何等名為諸菩薩摩訶薩菩提資糧? 諸菩薩摩訶薩圓滿如是菩提資糧, 方能證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 佛告善現 : 一切善法皆是菩薩菩提資糧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 : 何等名為一切善法? 佛告善現 : 諸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 修行布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 於中都無分別執著, 謂作是念 : 此是布施乃至般若, 由此為此, 而修布施乃至般若, 是三分別執著都無, 知一切法自性空故, 由此所修布施等六波羅蜜多能自饒益, 亦能饒益一切有情, 令出生死證涅槃故, 說為善法, 亦名菩薩菩提資糧, 亦名菩 52

53 薩摩訶薩道 要義分析 此處指出, 菩薩摩訶薩在 沒有分別執著 下修行善法, 包含 : 修行布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 修行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 安住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 安住真如乃至不思議界, 安住苦 集 滅 道聖諦, 修行四靜慮 四無量 四無色定, 修行八解脫乃至十遍處, 修行空 無相 無願解脫門, 修行菩薩摩訶薩地, 修行一切陀羅尼門 三摩地門, 修行如來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 修行無忘失法 恒住捨性, 修行一切智 道相智 一切相智 這些善法, 又稱做 菩薩菩提資糧 菩薩摩訶薩道 過去 未來 現在的菩薩摩訶薩眾, 都要行此道才能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才能令諸有情度生死海, 得涅槃樂 依據 現觀莊嚴論, 這段經文的要義是講佛陀的 法身事業 : 去指導第十地的菩薩, 令圓滿菩提資糧的善法 三 結語 以上指出 大般若經 正定品 的六項要義, 此中可以明顯看出, 經中所說的 菩薩摩訶薩 不是一般的 菩薩 這些 菩薩摩訶薩 是有能力證得 第八 預流 一來 不還 阿羅漢 獨覺 而不去證的大菩薩 剛具有這種能力的 菩薩摩訶薩, 一旦發心決定走向成佛, 稱之為 菩薩摩訶薩的初發心, 這種菩薩摩訶薩是正性定聚的菩薩, 大大不同於一般菩薩的初發心 這種菩薩摩訶薩初發心後, 就邁上 菩薩摩訶薩道, 經由圓滿 菩薩菩提資糧 後, 才能成佛 由 大般若經 正定品 的經義, 可以釐清 菩薩摩訶薩 和一般菩薩的差異, 二者的 初發心 不可以混淆為一 若依據南傳的菩薩道, 這種菩薩摩訶薩, 初次到佛前受記將來會成佛後, 最少還要累積 四阿僧祇劫又十萬劫 的菩提資糧, 才成能佛 可知這種菩薩摩訶薩的廣大悲願, 實在值得眾生的尊敬 53

54 大般若經 中的內觀法門 依據第二分 佛法品 林崇安教授 一 前言 內觀, 是梵文 毗缽舍那 的近代漢譯, 是觀照身心實相的一門功夫 以下依據 大般若經 第二分第 82 品 佛法品 的經文, 來解說菩薩的內觀 ( 毗缽舍那 ) 法門 二 住於菩薩種性地 大般若經 佛法品 中說 : 佛告善現 : 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無有少法不如實見, 於一切法如實見時, 於一切法都無所得 ; 於一切法無所得時, 則如實見一切法空, 謂如實見四諦所攝及所不攝諸法皆空 如是見時, 能入菩薩正性離生 ; 由能入菩薩正性離生故, 便住菩薩種性地中 ; 既住菩薩種性地中, 則能決定不從頂墮 ; 若從頂墮, 應墮聲聞或獨覺地 說明 : 菩薩先經由聞 思, 知道一切法空 ( 這是初步的內觀 ) 後, 接著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如實照見一切法空, 進入 菩薩正性離生, 而後安住於 菩薩種性地 這是菩薩摩訶薩的一個修行次第 達到安住菩薩種性地後, 決定不從頂墮, 也就是說, 決定不墮聲聞地 獨覺地, 必定走向成佛一途 所以, 安住於 菩薩種性地 是菩薩道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 大般若經 佛法品 中, 佛說 : 是菩薩摩訶薩安住菩薩種性地中, 起四靜慮及四無量 四無色定 是菩薩摩訶薩安住如是奢摩他地, 便能決擇一切法性及隨覺 54

55 悟四聖諦理 爾時, 菩薩雖遍知苦, 而能不起緣執苦心 ; 雖永斷集, 而能不起緣執集心 ; 雖能證滅, 而能不起緣執滅心 ; 雖能修道, 而能不起緣執道心, 但起隨順趣向臨入無上正等菩提之心, 如實觀察諸法實相 說明 : 安住菩薩種性地的菩薩摩訶薩, 進一步安住於奢摩他地, 此時進入四靜慮及四無量 四無色定, 而後由定起觀 : 決擇一切法性, 覺悟四聖諦理, 不執著苦 集 滅 道為實有, 也不執著能觀 苦 集 滅 道 之心為實有, 菩薩摩訶薩經由如實觀察諸法實相, 才能趣向無上正等菩提 三 以內觀來觀察諸法實相 大般若經 佛法品 中說 :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 : 是菩薩摩訶薩云何觀察諸法實相? 佛告善現 : 是菩薩摩訶薩觀一切法無不皆空, 是為觀察諸法實相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 : 是菩薩摩訶薩云何觀察諸法皆空? 佛告善現 : 是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如實觀察皆自相空, 如是觀察諸法皆空 是菩薩摩訶薩以如是相毗缽舍那, 如實觀見諸法皆空, 都不見有諸法自性可住彼性, 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所以者何? 諸佛無上正等菩提及一切法, 皆以無性而為自性 說明 : 如何觀察諸法實相? 這答案是 : 以內觀 ( 毗缽舍那 ) 如實觀察一切法皆自相空 如實觀見諸法皆空 = 觀一切法無不皆空 此中, 如實觀察一切法皆自相空 = 觀一切法皆以無性而為自性, 也就是, 一切法皆自性空 此處明確示出, 諸法皆空 是指 : 諸法皆自相空 自性空, 諸法皆以無性而為自性 所以, 大般若經 中的內觀, 便是直接觀照 諸法自相空 自性空 諸法皆以無性而為自性 以上是總說, 接著是詳說 四 詳說內觀所觀照的諸法 55

56 大般若經 佛法品 中, 佛說 : 諸佛無上正等菩提及一切法, 皆以無性而為自性, 所謂 : 色乃至識皆以無性而為自性 ; 眼處乃至意處亦以無性而為自性 ; 色處乃至法處亦以無性而為自性 ; 眼界乃至意界亦以無性而為自性 ; 色界乃至法界亦以無性而為自性 ; 眼識界乃至意識界亦以無性而為自性 ; 眼觸乃至意觸亦以無性而為自性 ; 眼觸為緣所生諸受乃至意觸為緣所生諸受亦以無性而為自性 ; 地界乃至識界亦以無性而為自性 ; 因緣乃至增上緣亦以無性而為自性 ; 從緣所生諸法亦以無性而為自性 ; 無明乃至老死亦以無性而為自性 ; 布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亦以無性而為自性 ; 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亦以無性而為自性 ; 真如乃至不思議界亦以無性而為自性 ; 苦集滅道聖諦亦以無性而為自性 ; 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亦以無性而為自性 ; 極喜地乃至法雲地亦以無性而為自性 ; 一切陀羅尼門 三摩地門亦以無性而為自性 ; 五眼 六神通亦以無性而為自性 ; 如來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亦以無性而為自性 ; 三十二大士相 八十隨好亦以無性而為自性 ; 無忘失法 恒住捨性亦以無性而為自性 ; 一切智 道相智 一切相智亦以無性而為自性 ; 預流果乃至獨覺菩提亦以無性而為自性 ; 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亦以無性而為自性 ; 諸佛無上正等菩提亦以無性而為自性 說明 : 菩薩摩訶薩是以廣大的視野, 來觀察一切法的自性空, 所觀察的項目, 於此處列出的有 31 法類 : 1 色乃至識 ;2 眼處乃至意處 ; 3 色處乃至法處 ;4 眼界乃至意界 ; 5 色界乃至法界 ;6 眼識界乃至意識界 ; 7 眼觸乃至意觸 ;8 眼觸為緣所生諸受乃至意觸為緣所生諸受 ; 9 地界乃至識界 ;10 因緣乃至增上緣 ; 11 從緣所生諸法 ;12 無明乃至老死 ; 13 布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 ;14 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 ; 15 真如乃至不思議界 ;16 苦集滅道聖諦 ; 17 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 ;18 四靜慮 四無量 四無色定 ; 19 八解脫乃至十遍處 ;20 空 無相 無願解脫門 ; 21 淨觀地乃至如來地 ;22 極喜地乃至法雲地 ; 56

57 23 一切陀羅尼門 三摩地門 ;24 五眼 六神通 ; 25 如來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 ;26 三十二大士相 八十隨好 ; 27 無忘失法 恒住捨性 ;28 一切智 道相智 一切相智 ; 29 預流果乃至獨覺菩提 ;30 一切菩薩摩訶薩行 ; 31 諸佛無上正等菩提 這 31 法類都是以無性而為自性 可知, 菩薩的內觀便是時時廣觀這 31 法類的自相空 以無性而為自性 大般若經 佛法品 中, 佛說 : 如是無性, 非諸佛作, 非獨覺作, 非菩薩作, 非聲聞作, 亦非住果 行向者作, 但為有情於一切法不知不見如實皆空故, 諸菩薩摩訶薩眾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 如自所覺, 為諸有情如實宣說, 令離執著, 解脫一切生老病死, 得般涅槃, 究竟安樂 說明 : 這是進一步探討為何諸法自相空? 為何諸法自性空? 為何諸法皆以無性而為自性? 這答案是 : 非諸佛作, 非獨覺作, 非菩薩作, 非聲聞作, 亦非住果 行向者作, 換句話說, 這是宇宙的真理, 法爾如是 為何諸佛菩薩要對眾生宣說這個真理? 這答案是 : 諸有情不知不見諸法自相空 自性空的真理, 執著為自相有 自性有 ; 由於這一錯誤的執著, 眾生因而不斷輪迴, 不能解脫一切生老病死之苦, 不能得般涅槃, 不能究竟安樂 諸佛菩薩的出世, 就是為了糾正眾生這一錯誤的執著 但是諸法自相空而又有種種眾生和業報的存在, 這是一甚深的道理, 以下繼續引用經文說明並釐清一些重要的觀念 五 釐清觀念 大般若經 佛法品 中說 :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 : 若一切法自相皆空, 自相空中如何得有種種差別, 謂此是地獄, 此是傍生, 此是鬼界, 此是人, 此是天, 此是種性地, 此是第八地, 此是預流, 此是一來, 此是不還, 此 57

58 是阿羅漢, 此是獨覺, 此是菩薩, 此是如來? 世尊! 如是所說補特伽羅既不可得, 彼所造業亦不可得 ; 如所造業既不可得, 彼異熟果亦不可得 佛告善現 : 如是! 如是! 如汝所說 一切法自相空, 自相空中補特伽羅既無所有, 業果異熟亦無所有, 無所有中無差別相 說明 : 這兒是站在勝義諦的角度來看補特伽羅 所造業 異熟果, 都是自相空 自性空, 因而在自相空中, 補特伽羅和業果異熟都是不可得 若認為補特伽羅 所造業 異熟果, 都是自相有 自性有, 那就落入常見 另一方面, 在世俗諦上, 若認為補特伽羅 所造業 異熟果都完全沒有, 那就會落入斷見 大般若經 佛法品 中, 佛說 : 然諸有情於一切法自相空理不如實知, 造作諸業, 或善或惡 由於善業造作增長, 生人天中 ; 由於惡業造作增長, 墮三惡趣 ; 於善業中, 由於定業造作增長, 生於色界或無色界 說明 : 眾生由於執著 補特伽羅 所造業 異熟果是自相有 自性有, 因而造作善惡諸業, 而不斷輪迴生死 眾生有了五趣的生死和業的差別, 因而佛陀施設 : 此是地獄, 此是傍生, 此是鬼界, 此是人, 此是天 這些五趣的生死和業的差別便是世俗有 大般若經 佛法品 中, 佛說 : 由此因緣, 諸菩薩摩訶薩修行布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 安住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 安住真如乃至不思議界, 安住苦集滅道聖諦, 修行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 修行四靜慮 四無量 四無色定, 修行八解脫乃至十遍處, 修行空 無相 無願解脫門, 修行極喜地乃至法雲地, 修行一切陀羅尼門 三摩地門, 修行五眼 六神通, 修行如來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 修行無忘失法 恒住捨性, 修行一切智 道相智 一切相智 善現! 諸菩薩摩訶薩於如是等菩提分法, 無間無缺, 修令圓滿 ; 既圓滿已, 便能引發近助菩提金剛喻定, 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與諸有情作大饒益, 常無 58

59 失壞 ; 無失壞故, 令諸有情解脫生死諸苦惱事 說明 : 世間有眾生的生死和業的差別後, 為了令這些眾生解脫生死諸苦惱事, 因而佛陀施設 : 此是種性地, 此是第八地, 此是預流, 此是一來, 此是不還, 此是阿羅漢, 此是獨覺, 此是菩薩, 此是如來 以及修行的種種菩提分法 : 修行六波羅蜜多, 安住於十八空 真如乃至於不思議界, 安住於四聖諦, 修行三十七菩提分法, 修行四禪八定, 修行八解脫 十遍處, 修行三解脫門, 修行十地, 修行一切陀羅尼門 三摩地門, 修行五眼 六神通, 修行如來種種不共法, 修行一切智 道相智 一切相智, 引導眾生分別證得阿羅漢 獨覺 如來果位 這些道和果的差別安立, 便是世俗有 討論 聲聞和菩薩的內觀智慧有何差異? 聲聞和獨覺的內觀智慧是一切智, 菩薩的內觀智慧是道相智, 佛的內觀智慧是一切相智, 大般若經 第 462 卷說 : 佛告善現 : 一切智者, 謂共聲聞及獨覺智 ; 道相智者, 謂共菩薩摩訶薩智 ; 一切相智者, 謂諸如來應正等覺不共妙智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 : 何故一切智是共聲聞及獨覺智? 佛告善現 : 一切智者, 謂五蘊 十二處 十八界等差別法門, 聲聞 獨覺亦能了知法門差別, 而不能知一切道相及一切法 一切種相故, 一切智是共聲聞及獨覺智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 : 何故道相智是共菩薩摩訶薩智? 佛告善現 : 諸菩薩摩訶薩應學遍知一切道相, 謂聲聞道相 獨覺道相 菩薩道相 如來道相, 諸菩薩摩訶薩於此諸道, 應常修學, 令速圓滿, 雖令此道作所應作, 而不令其證住實際故, 道相智是共菩薩摩訶薩智 由上可知, 聲聞和獨覺的內觀是以觀照五蘊 十二處 十八界等差別法門為重點, 菩薩的內觀要遍知一切道相, 此中包含聲聞道相 獨覺道相 菩薩道相 如來道相, 並以數 無數劫 的時間來成熟有情 嚴淨佛土和修大願, 圓滿之後才成佛 59

60 六 結語 總之, 大般若經 中的內觀法門, 是以成佛為主要目標, 一切智是共於聲聞和獨覺的內觀智慧, 道相智是共於菩薩的內觀智慧, 一切相智是佛的內觀智慧 ; 菩薩的修學最終要圓滿這三智而成佛 由於眾生不知諸法自相空, 所以一直流轉諸趣, 受無量苦 菩薩從諸佛聽聞 一切法自相空 後, 為欲饒益眾生, 因而立志求證無上正等菩提,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以諸善法攝在其中, 無倒修行諸菩薩行, 漸次圓滿菩提資糧 菩提資糧圓滿之後, 才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以方便善巧來拔除眾生的生死之苦 整個菩薩道可說是任重而道遠, 一方面以大悲心饒益眾生, 一方面以內觀的智慧照見諸法皆以無性而為自性 60

61 一 前言 大般若經 中菩薩證住實際的探討 林崇安教授 玄奘大師所譯的 大般若經 是由 16 部經典所組成, 分成十六分, 也稱作十六會 前五分內容大致相同而經文長短有異, 其品數和卷數為 : 初分 七十九品 400 卷 : 卷 1 卷 400 第二分 八十五品 78 卷 : 卷 401 卷 478 第三分 三十一品 59 卷 : 卷 卷 37 第四分 二十九品 18 卷 : 卷 538 卷 555 第五分 二十四品 10 卷 : 卷 556 卷 565 以下引用其中相關的經文, 來探討菩薩的 證住實際, 以及說明菩薩為何會在般若法會中證住實際 文中指出, 大般若經 前五分的經文, 具有 互補 的性質, 經由比對和合理的抉擇, 有助於釐清經義 二 大般若經 中菩薩的證住實際 依據 大般若經 的記述, 有許多聽眾在般若法會中證得不同的果位, 今將前五分相關的經文, 依次列出如下 : (1) 在 大般若經 初分 第 322 卷真如品說 : 說此 真如相 時, 眾中 (a) 萬二千苾芻諸漏永盡, 心得解脫, 成阿羅漢 ;(b) 五百苾芻尼遠塵離垢, 於諸法中生淨法眼 ;(c) 五千菩薩摩訶薩得無生法忍 ;(d) 六萬菩薩諸漏永盡, 心得解脫成阿羅漢 (2) 在 第二分 第 447 卷真如品說 : 當說如是 真如相 時,(a) 二百苾芻諸漏永盡, 心得解脫成阿羅漢 復有 (b) 五百苾芻尼眾遠塵離垢, 於諸法中生淨法眼 (c) 五千菩薩生天人中, 得無生忍,(d) 六千菩薩諸漏永盡, 心得解脫成阿羅漢 61

62 (3) 在 大般若經 第三分 第 513 卷真如品說 : 當說如是 真如相 時,(a) 二百苾芻諸漏永盡, 心得解脫成阿羅漢 ; 復有 (b) 五百苾芻尼眾遠塵離垢, 於諸法中得淨法眼 ;(c) 五千菩薩俱時證得無生法忍 ;(d) 六千菩薩諸漏永盡, 心得解脫成阿羅漢 (4) 在 第四分 第 548 卷真如品說 : 當說如是 真如相 時,(a) 三百苾芻永盡諸漏心得解脫, 成阿羅漢 ; 復有 (b) 五百苾芻尼眾遠塵離垢, 於諸法中得淨法眼 ;(c) 五千天子宿業成熟, 俱時證得無生法忍 ;(d) 六十菩薩不受諸漏, 心得解脫 (5) 在 第五分 第 561 卷如來品說 : 當說如是 如來相 時,(a) 三千苾芻諸漏永盡, 心得解脫, 成阿羅漢 ;(b) 五百苾芻尼遠塵離垢, 生淨法眼 ;(c) 五千天人得無生法忍 ;(d) 六十菩薩諸漏永盡, 心得解脫 分析 : 此處佛陀和大弟子們在講大般若法門時, 會中四類聽眾有所證悟 :(a) 有些苾芻證得聲聞阿羅漢果,(b) 有些苾芻尼證得聲聞初果, 表示這般若法門也涵蓋了聲聞乘和獨覺乘的修法 (c) 有些菩薩證得無生法忍, 擁有了菩薩種性, 表示這般若法門本身涵蓋了菩薩乘的修法, 這一類的菩薩將來必定成佛 ; 另外 (d) 有些菩薩證得聲聞阿羅漢果, 這第四類的菩薩便是所謂的 證住實際 者 在 第三分 特別將第三類證得無生法忍的菩薩標示為 菩薩摩訶薩, 有別於第四類的證得聲聞阿羅漢果的一般菩薩 第四分 的 不受諸漏 就是 諸漏永盡 以上這些經文中, 證得聲聞阿羅漢果的菩薩數目雖有不同, 重要的問題是, 在般若法會上, 為何有許多菩薩證得聲聞阿羅漢果? 為何佛陀不阻止這類菩薩去證阿羅漢果? 三 為何有一類菩薩會證住實際? 62

63 在 大般若經 初分 真如品中, 佛陀接著指出這類菩薩會證得聲聞阿羅漢果的理由 : 此六萬菩薩已於過去親近供養五百諸佛, 一一佛所發弘誓願正信出家, 雖修布施 淨戒 安忍 精進 靜慮, 而不攝受般若波羅蜜多, 亦不攝受方便善巧力故, 起別異想, 行別異行 修布施時作如是念 : 此是布施, 此是財物, 此是受者, 我能行施 由別異想 別異行故, 不得入菩薩正性離生位, 由不得入菩薩正性離生位故, 得預流果漸次乃至阿羅漢果 舍利子! 此諸菩薩雖有菩薩道空 無相 無願解脫門, 而遠離般若波羅蜜多及方便善巧力故, 於實際作證取聲聞果 分析 : 此處佛陀指出, 這些證得阿羅漢果的菩薩, 以往修行時, 遠離般若波羅蜜多及方便善巧力, 有 別異想 別異行 : 當修持布施 淨戒 安忍 精進 靜慮時, 內心不能三輪體空 從另一角度來看, 由於這些菩薩曾經於過去五百佛親近供養 正信出家 勤修梵行, 他們起碼有累積基本的波羅密, 配合在這次般若法會聽聞空性和真如的義理, 因而足以破除我執, 證得阿羅漢果, 成為 證住實際 的菩薩, 但是其波羅密還不夠進入菩薩正性離生, 這便是由於資糧還有所不足 ; 如果福德和智慧資糧夠, 將成為前述另一類的菩薩 入菩薩正性離生和獲得無生法忍 以下進一步引用並比對 大般若經 的前五分, 來分析菩薩會證住實際的三項理由 (1) 初分 說: 佛言 : 舍利子! 若諸菩薩 (1) 遠離一切智智心, 修空 無相 無願解脫門, 是諸菩薩 (3a) 不攝受般若波羅蜜多,(3b) 無方便善巧力故, 便證實際, 取聲聞果或獨覺菩提 (2) 第二分 說 : 佛言 : 舍利子! 諸聲聞乘或獨覺乘補特伽羅,(1) 遠離一切智智心,(3a) 不攝受般若波羅蜜多,(3b) 無方便善巧故, 修空 無相 無願之法, 便證實際墮於聲聞或獨覺地 63

64 (3) 第三分 說 : 爾時, 世尊告舍利子 : 若諸菩薩 (1) 遠離一切智智心,(2) 不以大悲為上首, 修空 無相 無願之法,(3) 由不攝受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方便善巧, 便證實際墮於聲聞或獨覺地 (4) 第四分 說 : 舍利子! 諸菩薩摩訶薩雖有菩薩道空 無相 無願, 而 (3) 不攝受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方便善巧, 便證實際, 墮於聲聞或獨覺地 (5) 第五分 說 : 舍利子! 諸菩薩眾雖有菩薩道 空 無相 無願, 而 (3) 不攝受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方便善巧, 便證實際, 墮於聲聞或獨覺地 分析 : 將以上五段的經文比較, 就可以看出, 這些菩薩會證住實際, 墮於聲聞或獨覺地, 是來自三大因素 :(1) 遠離一切智智心 : 不是以積極培養佛智為目標, 意志力有所不足 ;(2) 修空 無相 無願之法時, 缺乏大悲心, 不以一切眾生為對象 ;(3a) 沒有攝受甚深般若波羅蜜多,(3b) 缺少方便善巧 : 深度和廣度的智慧以及方法有所不足 以上三大因素, 只要一項不能滿足就會墮於聲聞或獨覺地, 何況三項具足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經文的差異性 : 初分 的主角是 諸菩薩 第二分 的主角是 諸聲聞乘或獨覺乘補特伽羅 第三分 的主角是 諸菩薩 第四分 的主角是 諸菩薩摩訶薩 第五分 的主角是 諸菩薩眾 若順著前後的經義, 應是 諸菩薩 或 諸菩薩眾, 而不是 聲聞乘或獨覺乘補特伽羅 或 諸菩薩摩訶薩 另一方面, 由以上五段經文的比較, 也可以看出經文的互補性 : 初分 第二分 第四分 和 第五分 : 缺 (2) 不以大悲為上首 第四分 和 第五分 : 缺 (1) 遠離一切智智心 64

65 第三分 第四分 和 第五分 : 將 (3a) 不攝受般若波羅蜜多,(3b) 無方便善巧力, 合為 (3) 不攝受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方便善巧 這些經文除了長短不同的差異, 為何會有互補的特性? 一般而言, 短的經文要變成長的經文有其困難, 長的經文簡略為短的經文容易 但是互補的特性, 表示各有各的獨立性 般若經在印度的長期傳誦 書寫的過程中, 難免演變出經句的差異 四 經上菩薩證住實際的譬喻 在 第三分 中, 佛陀說 : 舍利子! 譬如有鳥, 其身廣大百踰繕那, 或復二百乃至五百踰繕那量而無有翅 是鳥或從三十三天, 投身而下趣贍部洲, 於其中路復作是念 : 我欲還上三十三天 於汝意云何? 是鳥能還三十三天不? 舍利子言 : 不也! 世尊! 不也! 善逝! 此處佛陀將巨鳥的 雙翼 譬喻為 (1) 不離一切智智心,(2) 以大悲為上首, 勤修布施 淨戒 安忍 精進 靜慮, 亦修空 無相 無願解脫門,(3) 攝受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方便善巧 此處的 三十三天 可譬喻為 菩薩摩訶薩的菩薩道, 如果巨鳥沒有這 雙翼, 將從高處往下落地受損而不能飛回去, 這譬喻著這類菩薩缺少上述三大因素, 因而將必墮入聲聞地或獨覺地 由於三界內有無量的眾生, 他們的根性 見解 風俗習性都不相同, 菩薩如果執相修行, 不攝受般若波羅蜜多, 無方便善巧力, 便沒有能力能化解眾生的執著和邪見, 這類菩薩就像沒有 雙翼 的巨鳥, 不能得無上正等菩提, 只能墮入聲聞地或獨覺地 以下用現代的譬喻來說明菩薩的證住實際 : 例如有的企業家小時立下大志, 要成為大富豪並無條件地幫助眾生 經過一番努力後, 限於心胸 能力和環境因素, 只能累積財富到一定的程度, 離原先的無條件地幫助眾生還差很遠, 因而放棄大志, 買豪宅去享受了, 這便是猶如菩薩的 證住實際, 不能創照更大的財富去利益眾生 所以, 不具足前述三因素的菩薩, 在般若法會中, 當下證得聲聞阿羅漢的果 65

【第35義】中

【第35義】中 大般若經 中菩薩摩訶薩不證實際的探討 一 前言 林崇安 ( 法光雜誌,252 期,2010) 玄奘大師所譯的 大般若經 是由 16 部經典所組成, 分成十六分, 也稱作十六會 前三分的內容大致相同而經文長短有異, 其品數和卷數為 : 初分 七十九品 400 卷 : 卷 1 卷 400 第二分 八十五品 78 卷 : 卷 401 卷 478 第三分 三十一品 59 卷 : 卷 479 卷 537 以下引用這三分的經文,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大般若經的要義 林崇安教授編 ( 內觀雜誌,73 期,pp.1-40,2010.07) 說明 : 本文是從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第二分 (401-478 卷 ) 摘出經文, 參考 現觀莊嚴論, 以 五道 的內容來掌握 大般若經 的要義 目次 緣起 一 資糧道 發心 大乘順解脫分 二 加行道 大乘順抉擇分 三 見道 大乘見道 四 修道 嚴淨佛土加行 方便善巧加行 五 無學道 智法身 結語 緣起 ( 大般若經卷

More information

與法性能不相違, 皆是如來威神加被, 亦是所證法性等流, 是故我當為諸菩薩摩訶薩眾, 宣說 開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教授教誡令於般若波羅蜜多速得究竟, 皆承佛力, 非自辯才能為斯事 爾時, 善現便白佛言 : 世尊令我為諸菩薩摩訶薩眾, 宣說 開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教授教誡諸菩薩摩訶薩, 令於般若波

與法性能不相違, 皆是如來威神加被, 亦是所證法性等流, 是故我當為諸菩薩摩訶薩眾, 宣說 開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教授教誡令於般若波羅蜜多速得究竟, 皆承佛力, 非自辯才能為斯事 爾時, 善現便白佛言 : 世尊令我為諸菩薩摩訶薩眾, 宣說 開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教授教誡諸菩薩摩訶薩, 令於般若波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7, No. 220d 原始資料 : 妙雲蘭若提供, 眾生出版社提供, 日本 SAT 組織提供, 眾生出版社提供新式標點 大般若經第四會序西明寺沙門玄則撰若夫識之所識曷嘗非識 如之所如未始不如, 是故能行與所行兼空,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缽,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缽 洗足已, 敷座而坐 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 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Vajracchedik -Prajñ p ramit S tra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Kum rajiva) 譯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般若會上佛菩薩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金本, 入舍衛大城乞食

More information

39898.indb

39898.indb 1988 4 1998 12 1990 5 40 70.................................................. 40.............................................................. 70..............................................................

More information

穨ecr2_c.PDF

穨ecr2_c.PDF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 26 27 2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3 4 41 42 43 5 44 45 46 6 47 48 49 50 51 52 1 53 2 54 55 3 56

More information

電腦相關罪行跨部門工作小組-報告書

電腦相關罪行跨部門工作小組-報告書 - ii - - iii - - iv - - v - - vi - - vii - - viii - (1) 2.1 (2) (3) 13.6 (4) 1.6 (5) 21 (6) (7) 210 (8) (9) (10) (11) ( ) ( 12) 20 60 16 (13) ( ) (

More information

i

i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 1 2 3 4 5 6 7 8 9 10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 20 .. ===== ===== ===== ===== ===== ======.. 21 22 ===== ===== ===== ===== 23 24 25 26 27 28 29 ==== ====

More information

发展党员工作手册

发展党员工作手册 发 展 党 员 工 作 问 答 目 录 一 总 论...9 1. 发 展 党 员 工 作 的 方 针 是 什 么? 如 何 正 确 理 解 这 个 方 针?... 9 2. 为 什 么 强 调 发 展 党 员 必 须 保 证 质 量?... 9 3. 如 何 做 到 慎 重 发 展?... 10 4. 如 何 处 理 好 发 展 党 员 工 作 中 的 重 点 与 一 般 的 关 系?...11 5.

More information

i

i 9 1 2 3 4 i 5 6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1 1 1 2 3 4 2 5 6 2 3 2.10 ( 2.11 ) ( 2.11 ) ( 2.9 ) 7 8 9 3 10 5% 2% 4 11 93% (2001 02 2003 04 ) ( ) 2,490 (100%) 5 12 25% (2.57% 25%) 6 (2001 02 2003 04 ) 13 100%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譯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鉢,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 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鉢, 洗足已, 敷座而坐 2. 時, 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善男子

More information

509 (ii) (iii) (iv) (v) 200, , , , C 57

509 (ii) (iii) (iv) (v) 200, , , , C 57 59 (ii) (iii) (iv) (v) 500,000 500,000 59I 18 (ii) (iii) (iv) 200,000 56 509 (ii) (iii) (iv) (v) 200,000 200,000 200,000 500,000 57 43C 57 (ii) 60 90 14 5 50,000 43F 43C (ii) 282 24 40(1B) 24 40(1) 58

More information

榫 卯 是 什 麼? 何 時 開 始 應 用 於 建 築 中? 38 中 國 傳 統 建 築 的 屋 頂 有 哪 幾 種 形 式? 40 大 內 高 手 的 大 內 指 什 麼? 42 街 坊 四 鄰 的 坊 和 街 分 別 指 什 麼? 44 北 京 四 合 院 的 典 型 格 局 是 怎 樣 的

榫 卯 是 什 麼? 何 時 開 始 應 用 於 建 築 中? 38 中 國 傳 統 建 築 的 屋 頂 有 哪 幾 種 形 式? 40 大 內 高 手 的 大 內 指 什 麼? 42 街 坊 四 鄰 的 坊 和 街 分 別 指 什 麼? 44 北 京 四 合 院 的 典 型 格 局 是 怎 樣 的 目 錄 中 華 醫 藥 以 醫 術 救 人 為 何 被 稱 為 懸 壺 濟 世? 2 什 麼 樣 的 醫 生 才 能 被 稱 為 華 佗 再 世? 4 中 醫 如 何 從 臉 色 看 人 的 特 質? 6 中 醫 怎 樣 從 五 官 看 病? 8 中 醫 看 舌 頭 能 看 出 些 什 麼 來? 10 中 醫 真 的 能 靠 一 個 枕 頭, 三 根 指 頭 診 病 嗎? 12 切 脈 能 判 斷

More information

尿路感染防治.doc

尿路感染防治.doc ...1...1...2...4...6...7...7...10...12...13...15...16...18...19...24...25...26...27...28 I II...29...30...31...32...33...34...36...37...37...38...40...40...41...43...44...46...47...48...48...49...52 III...55...56...56...57...58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MP2018_Report_Chi _12Apr2012_.doc

Microsoft Word - MP2018_Report_Chi _12Apr2012_.doc 人 力 資 源 推 算 報 告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政 府 二 零 一 二 年 四 月 此 頁 刻 意 留 空 - 2 - 目 錄 頁 前 言 詞 彙 縮 寫 及 注 意 事 項 摘 要 第 一 章 : 第 二 章 : 第 三 章 : 第 四 章 : 附 件 一 : 附 件 二 : 附 件 三 : 附 件 四 : 附 件 五 : 附 件 六 : 附 件 七 : 引 言 及 技 術 大 綱 人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1 i -------------------------------------------------- ii iii iv v vi vii 36~39 108 viii 15 108 ix 1 2 3 30 1 ~43 2 3 ~16 1 2 4 4 5 3 6 8 6 4 4 7 15 8 ----- 5 94 4 5 6 43 10 78 9 7 10 11 12 10 11 12 9137

More information

李天命的思考藝術

李天命的思考藝術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x 3 1 2 3 4 4 5 6 7 8 9 5 10 1 2 11 6 12 13 7 8 14 15 16 17 18 9 19 20 21 22 10 23 24 23 11 25 26 7 27 28 12 13 29 30 31 28 32 14 33 34 35 36 5 15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More information

皮肤病防治.doc

皮肤病防治.doc ...1...1...2...3...4...5...6...7...7...9...10... 11...12...14...15...16...18...19...21 I ...22...22...24...25...26...27...27...29...30...31...32...33...34...34...36...36...37...38...40...41...41...42 II

More information

性病防治

性病防治 ...1...2...3...4...5...5...6...7...7...7...8...8...9...9...10...10... 11... 11 I ...12...12...12...13...14...14...15...17...20...20...21...22...23...23...25...27...33...34...34...35...35 II ...36...38...39...40...41...44...49...49...53...56...57...57...58...58...59...60...60...63...63...65...66

More information

中国南北特色风味名菜 _一)

中国南北特色风味名菜 _一) ...1...1...2...3...3...4...5...6...7...7...8...9... 10... 11... 13... 13... 14... 16... 17 I ...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7... 28... 29... 30... 32... 33... 34... 35... 36... 37...

More information

全唐诗24

全唐诗24 ...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10...10...10...11...12...12...12...13...13 I II...14...14...14...15...15...15...16...16...16...17...17...18...18...18...19...19...19...20...20...20...21...21...22...22...23...23...23...24

More information

心理障碍防治(下).doc

心理障碍防治(下).doc ( 20 010010) 787 1092 1/32 498.50 4 980 2004 9 1 2004 9 1 1 1 000 ISBN 7-204-05940-9/R 019 1880.00 ( 20.00 ) ...1...2...2...3...4...5...6...7...8...9...10... 11...12...13...15...16...17...19...21 I ...23...24...26...27...28...30...32...34...37...39...40...42...42...44...47...50...52...56...58...60...64...68

More information

(Chi)_.indb

(Chi)_.indb 1,000,000 4,000,000 1,000,000 10,000,000 30,000,000 V-1 1,000,000 2,000,000 20,000,00010,000,0005,000,000 3,000,000 30 20% 35% 20%30% V-2 1) 2)3) 171 10,000,00050% 35% 171 V-3 30 V-4 50,000100,000 1) 2)

More information

14A 0.1%5% 14A 14A.52 1 2 3 30 2

14A 0.1%5% 14A 14A.52 1 2 3 30 2 2389 30 1 14A 0.1%5% 14A 14A.52 1 2 3 30 2 (a) (b) (c) (d) (e) 3 (i) (ii) (iii) (iv) (v) (vi) (vii) 4 (1) (2) (3) (4) (5) 400,000 (a) 400,000300,000 100,000 5 (b) 30% (i)(ii) 200,000 400,000 400,000 30,000,000

More information

穨_2_.PDF

穨_2_.PDF 6 7.... 9.. 11.. 12... 14.. 15.... 3 .. 17 18.. 20... 25... 27... 29 30.. 4 31 32 34-35 36-38 39 40 5 6 : 1. 2. 1. 55 (2) 2. : 2.1 2.2 2.3 3. 4. ( ) 5. 6. ( ) 7. ( ) 8. ( ) 9. ( ) 10. 7 ( ) 1. 2. 3. 4.

More information

演講題綱或摘要(A4三頁左右),請於二月七日以前惠傳,以備印發

演講題綱或摘要(A4三頁左右),請於二月七日以前惠傳,以備印發 法蘊足論 的要義 林崇安 ( 法光雜誌,235 期,p.4,2009.04) 一 前言 有關論藏的源流, 依據 有部毘奈耶 雜事 的記載, 佛滅當年結 集完經和律後, 大迦葉考慮到 : 後世之人, 少智鈍根, 依文而解, 不達深義, 所以特別編出經律的本母 ( 摩窒里迦 ), 而後往下傳誦 ; 另一方面, 舍利弗 目乾連 迦旃延等大弟子對佛經的解釋, 其弟子們也往 下傳誦, 這些解釋經義的論述, 便是

More information

Teaching kit_A4_part4.indd

Teaching kit_A4_part4.indd 4 ( 學 生 ) i. 認 識 專 題 研 習 甚 麽 是 專 題 研 習? 專 題 研 習 是 學 會 學 習 的 其 中 一 個 關 鍵 項 目 學 生 根 據 自 己 或 老 師 所 訂 立 的 主 題, 依 照 本 身 的 興 趣 和 能 力, 在 老 師 的 指 導 下, 擬 定 研 習 題 目, 設 定 探 討 的 策 略 和 方 法, 進 行 一 系 列 有 意 義 的 探 索 歷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心之 次也 備 此三 心 然 後修 六度 這襄再作補 充 沒有直 心 學 佛 目的不純正 沒有深 心

More information

全唐诗28

全唐诗28 ... 1... 1... 1... 2... 2... 2... 3... 3... 4... 4... 4... 5... 5... 5... 5... 6... 6... 6... 6... 7... 7... 7... 7... 8... 8 I II... 8... 9... 9... 9...10...10...10...11...11...11...11...12...12...12...13...13...13...14...14...14...15...15...15...16...16...16...17...17

More information

穨學前教育課程指引.PDF

穨學前教育課程指引.PDF i 1 1.1 1 1.2 1 4 2.1 4 2.2 5 2.3 7 2.4 9 2.5 11 2.6 1 2 1 5 3.1 1 5 3.2 1 5 19 4.1 19 4.2 19 4.3 2 1 4.4 29 4.5 38 4.6 4 3 4.7 47 50 5.1 5 0 5.2 5 0 5.3 6 2 5.4 9 4 5.5 1 2 6 ( ) 1 2 7 ( ) 1 31 ( ) 1

More information

中医疗法(下).doc

中医疗法(下).doc ( 20 010010) 787 1092 1/32 498.50 4 980 2004 9 1 2004 9 1 1 1 000 ISBN 7-204-05940-9/R 019 1880.00 ( 20.00 ) ...1...2...3...4...13...15...17...17...24...25...26...26...28...28...29...31...31...33...33

More information

眼病防治

眼病防治 ( 20 010010) 787 1092 1/32 498.50 4 980 2004 9 1 2004 9 1 1 1 000 ISBN 7-204-05940-9/R 019 1880.00 ( 20.00 ) ...1...1...2...3...5...5...6...7...9... 11...13...14...15...17...18...19...20...21 I II...21...22...23...24...25...27...27...28...29...30...31...33...33...34...36...38...39...40...41...42...43...45

More information

中国南北特色风味名菜 _八)

中国南北特色风味名菜 _八) ( 20 010010) 7871092 1/32 356.25 4 760 2004 8 1 2004 8 1 11 000 ISBN 7-204-05943-3/Z102 1026.00 ( 18.00 ) ...1...2...2...4...6...7...8...9... 10... 11... 12... 13... 13... 14... 15... 17... 18... 19...

More information

3 習應十八界空習應眼界空 色界空 眼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耳聲識界 鼻香識界 舌味識界 身觸識界 意法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4 習應四諦空習應苦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集 滅 道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5 習應十二因緣空習應無明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3 習應十八界空習應眼界空 色界空 眼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耳聲識界 鼻香識界 舌味識界 身觸識界 意法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4 習應四諦空習應苦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集 滅 道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5 習應十二因緣空習應無明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我的 十六 異名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3 習應品 ( 資料 8) 開仁編 2018/12/1 書 p.28 經 佛告舍利弗 : 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 應如是思惟 : 菩薩但有字, 佛亦但有字, 般若波羅蜜亦但有字 ; 色但有字, 受 想 行 識亦但有字 舍利弗! 如我但有字, 一切我常不可得, 眾生 壽者 命者 生者 養育 眾數 人 作者 使作者 起者 使起者 受者 使受者 知者 見者, 是一切皆不可得

More information

第 2 頁 (a) 擔 任 機 場 擴 建 統 籌 辦 總 監 的 首 席 政 府 工 程 師 職 位 第 3 點 ) ; (b) 擔 任 ( 機 場 擴 建 統 籌 辦 ) 的 首 長 級 丙 級 政 務 官 職 位 ; 以 及 (c) 擔 任 總 助 理 ( 機 場 擴 建 統 籌 辦 ) 的

第 2 頁 (a) 擔 任 機 場 擴 建 統 籌 辦 總 監 的 首 席 政 府 工 程 師 職 位 第 3 點 ) ; (b) 擔 任 ( 機 場 擴 建 統 籌 辦 ) 的 首 長 級 丙 級 政 務 官 職 位 ; 以 及 (c) 擔 任 總 助 理 ( 機 場 擴 建 統 籌 辦 ) 的 財 務 委 員 會 人 事 編 制 小 組 委 員 會 討 論 文 件 2015 年 11 月 4 日 總 目 158- 政 府 總 部 : 運 輸 及 房 屋 局 ( 運 輸 科 ) 分 目 000 運 作 開 支 請 各 委 員 向 財 務 委 員 會 提 出 下 述 建 議, 即 由 財 務 委 員 會 批 准 當 日 起, 在 運 輸 及 房 屋 局 運 輸 科 機 場 擴 建 工 程 統

More information

作者序 內觀是洞見身心的內在實相而不是只看著外表 內觀之道是聲聞 獨覺和菩薩行者的共道, 修習內觀是為了滅除 苦的因, 此處將林崇安臉書中相關的圖文略加編集, 並引經據典, 取名為 內觀之道 與大眾分享, 也感謝法友們的回應

作者序 內觀是洞見身心的內在實相而不是只看著外表 內觀之道是聲聞 獨覺和菩薩行者的共道, 修習內觀是為了滅除 苦的因, 此處將林崇安臉書中相關的圖文略加編集, 並引經據典, 取名為 內觀之道 與大眾分享, 也感謝法友們的回應 內觀之道 林崇安教授圖 / 文 內觀臉書系列 4 內觀教育基金會 / 內觀教育禪林 2015.07( 初版 ) 1 作者序 內觀是洞見身心的內在實相而不是只看著外表 內觀之道是聲聞 獨覺和菩薩行者的共道, 修習內觀是為了滅除 苦的因, 此處將林崇安臉書中相關的圖文略加編集, 並引經據典, 取名為 內觀之道 與大眾分享, 也感謝法友們的回應 2015.07.30 2 內觀之道 1 離苦 內觀之道就是離苦之道

More information

cgn

cgn 3654 ( 571 ) 88(4) 2014 3 31 10766 10778 2014 3 31 ( ) 2 21 ( ) 2014 3 31 10768 10778 6 9 1. ( ) 2. 3. 4. 5. 2014 6 3 ( ) 10768 10778 ( ) 2014 3 31 ( 622 ) 11 80 2014 3 31 2014 6 3 10 8 2014 3 31 ( ) 2014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27BC65BB2F8C459BDD72DA46AB2A8ACECA4E5>

<4D F736F F D20B27BC65BB2F8C459BDD72DA46AB2A8ACECA4E5> 現觀莊嚴論 大疏科文 一 序品第一 甲一 論前義 甲二 論正義 論題般若波羅蜜多教授現觀莊嚴論 敬禮敬禮一切諸佛菩薩 正申敬禮兼明造者之志願 1 求寂聲聞由遍智引導令趣最寂滅諸樂饒益眾生者道智令成世間利 2 諸佛由具種相智宣此種種眾相法具為聲聞菩薩佛四聖眾母我敬禮 為樂廣者分別廣說 論所為義 3 大師於此說一切相智道非餘所能領於十法行性 4 經義住正念具慧者能見為令易解故是造論所為 全論總義 略標標能所釋般若波羅密以八事正說論體標能釋數

More information

前 言 根 据 澳 门 特 别 行 政 区 第 11/1999 号 法 律 第 三 条 规 定, 审 计 长 执 行 其 职 责, 已 经 对 财 政 局 提 交 的 2011 年 度 澳 门 特 别 行 政 区 总 帐 目 ( 总 帐 目 ) 进 行 了 审 计 与 2010 年 度 相 同, 本 年 度 的 总 帐 目 由 政 府 一 般 综 合 帐 目 及 特 定 机 构 汇 总 帐 目, 两

More information

中医疗法(上).doc

中医疗法(上).doc ( 20 010010) 787 1092 1/32 498.50 4 980 2004 9 1 2004 9 1 1 1 000 ISBN 7-204-05940-9/R 019 1880.00 ( 20.00 ) ...1...1...1...2...4...5...7...13...15...17...18...19...21...23...24...24...26...26...27 I ...28...29...30...30...31...32...33...34...35...36...37...39...40...41...42...43...43...45...46...47...47...48

More information

香 港 舞 蹈 總 會    北 京 舞 蹈 學 院

香 港 舞 蹈 總 會    北 京 舞 蹈 學 院 報 名 規 則 : I. 保 送 教 師 資 格 : 香 港 舞 蹈 總 會 主 辦 二 零 一 六 年 秋 季 趣 學 堂 幼 兒 舞 蹈 課 程 評 核 報 名 及 規 則 ( 請 於 報 名 前 詳 細 閱 讀 整 份 文 件 ) 學 生 必 須 由 認 可 教 師 保 送 參 加 評 核, 而 以 下 為 認 可 教 師 的 資 格 : i. 持 有 由 香 港 舞 蹈 總 會 頒 發 之

More information

厨房小知识(四)

厨房小知识(四) I...1...2...3...4...4...5...6...6...7...9...10... 11...12...12...13...14...15...16...17...18...18...19...22...22 II...23...24...25...26...27...27...28...29...29...30...31...31?...32...32...33?...33...34...34...35...36...36...37...37...38...38...40

More information

妇女更年期保健.doc

妇女更年期保健.doc ...1...2...3...5...6...7 40...8... 11...13...14...16...17...19...20...21...26...29...30...32 I ...34...35...37...41...46...50...51...52...53...54...55...58...64...65 X...67...68...70...70...74...76...78...79

More information

小儿传染病防治(上)

小儿传染病防治(上) ...1...2...3...5...7...7...9... 11...13...14...15...16...32...34...34...36...37...39 I ...39...40...41...42...43...48...50...54...56...57...59...59...60...61...63...65...66...66...68...68...70...70 II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03430333234B875B9B5A448ADFBBADEB27AA740B77EA4E2A5555FA95EAED6A641ADD75F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03430333234B875B9B5A448ADFBBADEB27AA740B77EA4E2A5555FA95EAED6A641ADD75F2E646F63> 聘 僱 人 員 管 理 作 業 參 考 手 冊 行 政 院 人 事 行 政 總 處 編 印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3 月 序 人 事 是 政 通 人 和 的 關 鍵 是 百 事 俱 興 的 基 礎, 也 是 追 求 卓 越 的 張 本 唯 有 人 事 健 全, 業 務 才 能 順 利 推 動, 政 府 施 政 自 然 績 效 斐 然 本 總 處 做 為 行 政 院 人 事 政 策 幕 僚 機

More information

女性青春期保健(下).doc

女性青春期保健(下).doc ...1...4...10... 11...13...14...15...17...18...19...20...21...22...23...24...26...27...30...31 I ...32...33...36...37...38...40...41...43...44...45...46...47...50...51...51...53...54...55...56...58...59

More information

避孕知识(下).doc

避孕知识(下).doc ...1...3...6...13...13...14...15...16...17...17...18...19...19...20...20...23...24...24...25 I ...25...26...26...27...28...28...29...30...30...31...32...34...35 11...36...37...38...40...42...43...44...44...46

More information

孕妇饮食调养(下).doc

孕妇饮食调养(下).doc ...1...2...5...9 7...9...14...15...16...18...22...23...24...25...27...29...31...32...34 I ...35...36...37...39...40...40...42...44...46...48...51...52...53...53...54...55...56...56...58...61...64 II ...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80...83...85...87...88

More information

禽畜饲料配制技术(一).doc

禽畜饲料配制技术(一).doc ( ) ...1...1...4...5...6...7...8...9...10... 11...13...14...17...18...21...23...24...26 I ...28 70...30...33...35...36...37...39...40...41...49...50...52...53...54...56...58...59...60...67...68...70...71

More information

中老年保健必读(十一).doc

中老年保健必读(十一).doc ...1...2...4...6...8...9...10...12...14...15...17...18...20...22...23...25...27...29 I ...30...32...35...38...40...42...43...45...46...48...52...55...56...59...62...63...66...67...69...71...74 II ...76...78...79...81...84...86...87...88...89...90...91...93...96...99...

More information

i

i i ii iii iv v vi 1 2 3 4 5 (b) (a) (b) (c) = 100% (a) 6 7 (b) (a) (b) (c) = 100% (a) 2 456 329 13% 12 120 7.1 0.06%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b)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

More information

怎样使孩子更加聪明健康(七).doc

怎样使孩子更加聪明健康(七).doc ...1...2...2...4...5 7 8...6...7...9 1 3... 11...12...14...15...16...17...18...19...20...21...22 I II...23...24...26 1 3...27...29...31...31...33...33...35...35...37...39...41...43...44...45 3 4...47...48...49...51...52

More information

i

i i ii iii iv v vi 1 g j 2 3 4 ==== ==== ==== 5 ==== ======= 6 ==== ======= 7 ==== ==== ==== 8 [(d) = (a) (b)] [(e) = (c) (b)] 9 ===== ===== ===== ===== =====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 ] 18 19

More information

二零零六年一月二十三日會議

二零零六年一月二十三日會議 附 件 B 有 关 政 策 局 推 行 或 正 在 策 划 的 纾 缓 及 预 防 贫 穷 措 施 下 文 载 述 有 关 政 策 局 / 部 门 为 加 强 纾 缓 及 预 防 贫 穷 的 工 作, 以 及 为 配 合 委 员 会 工 作, 在 过 去 十 一 个 月 公 布 及 正 在 策 划 的 新 政 策 和 措 施 生 福 利 及 食 物 局 (i) 综 合 儿 童 发 展 服 务 2.

More information

马太亨利完整圣经注释—雅歌

马太亨利完整圣经注释—雅歌 第 1 页 目 录 雅 歌 简 介... 2 雅 歌 第 一 章... 2 雅 歌 第 二 章... 10 雅 歌 第 三 章... 16 雅 歌 第 四 章... 20 雅 歌 第 五 章... 25 雅 歌 第 六 章... 32 雅 歌 第 七 章... 36 雅 歌 第 八 章... 39 第 2 页 雅 歌 简 介 我 们 坚 信 圣 经 都 是 神 所 默 示 的 ( 提 摩 太 后 书

More information

(As at 28

(As at 28 内 地 与 香 港 关 于 建 立 更 紧 密 经 贸 关 系 的 安 排 ( 安 排 ) 常 见 问 答 个 别 行 业 : 法 律 服 务 法 律 服 务 ( 18) I 受 聘 于 内 地 律 师 事 务 所 1 II 律 师 事 务 所 联 营 组 织 2 III 香 港 律 师 事 务 所 驻 内 地 代 表 机 构 ( 代 表 处 ) 4 I V 最 低 居 留 条 件 6 V 律 师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6-239]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EDB Panel Paper 2016 (Chi)_finalr

Microsoft Word - EDB Panel Paper 2016 (Chi)_finalr 2016 年 1 月 15 日 會 議 討 論 文 件 立 法 會 教 育 事 務 委 員 會 2016 年 施 政 報 告 教 育 局 的 政 策 措 施 行 政 長 官 在 2016 年 1 月 13 日 發 表 其 2016 年 施 政 報 告 本 文 件 旨 在 闡 述 施 政 報 告 中 有 關 教 育 事 務 的 主 要 措 施 2. 培 育 人 才 始 於 教 育 在 教 育 政 策

More information

一、

一、 ... 1...24...58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i. ii. iii. iv.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x. - 9 - xi. - 10 - - 11 - -12- -13- -14- -15- C. @ -16- @ -17- -18- -19- -20- -21- -22-

More information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目錄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2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3 安身 - 在於生活的勤勞儉樸 8 安心 - 在於生活的少欲知足 13 安家 - 於家庭中的相愛和相助 15 安業 - 在於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和精進 18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行菩薩道 - 尊重他人而安心安身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身心平安

More information

Adobe Photoshop PDF

Adobe Photoshop PDF i ii iii 1 2 3 4 5 6 7 8 9 10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16000 12000 8000 4000 8,592 6,860 9,368 7,703 8,472 10,510 9,422 12,299 10,493 13,944

More information

34.7 33.6 15.0 6.1 2.7 0.8 8,720 36 25.2 64,480 1,688 146.5 3.2 10,661 685 177.9 5.3 11,783 3,010 95.0 5.0 1 458 193.5 3.0 2 92 1. 2. 3.8 3.0 12 93 33.7 Ipsos 18.29%8.64% 1.2% 94 18 1. 8.0 (i) 95 [ ] (ii)

More information

2015 2 104 109 110 112 113 113 113 114 1 (1) 9,654,346,443 6,388,650,779 4,183,429,633 1,183,342,128 (2) 47,710,000 41,600,000 16,600,000 13,200,000 (3), (1) 371,147,787 125,421,629 749,150,179 565,001,961

More information

-i-

-i-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x- -xi- -xii-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10 2-11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强迫性活动一览表.docx

Microsoft Word - 强迫性活动一览表.docx 1 1 - / 2 - / 3 - / 4 - / 5 - I. 1. / 2. /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 25. 26. 27. 28. 29. 30. 31. II. 1. 2 3. 4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Panel Paper on T&D-Chinese _as at 6.2.2013__final_.doc

Microsoft Word - Panel Paper on T&D-Chinese _as at 6.2.2013__final_.doc 二 零 一 三 年 二 月 十 八 日 會 議 討 論 文 件 立 法 會 CB(4)395/12-13(03) 號 文 件 立 法 會 公 務 員 及 資 助 機 構 員 工 事 務 委 員 會 公 務 員 培 訓 及 發 展 概 況 目 的 本 文 件 介 紹 公 務 員 事 務 局 為 公 務 員 所 提 供 培 訓 和 發 展 的 最 新 概 況, 以 及 將 於 二 零 一 三 年 推 出

More information

江苏宁沪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PDF

江苏宁沪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PDF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33.33% ( ) ( ) ( ) 33.33% ( ) ( ) ( ) 1 1 1992 8 3200001100976 1997 6 27 H 12.22 2001 1 16 A 1.5 2001 12 3 503,774.75 14,914,399,845.00 13,445,370,274.00

More information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Christopher Handy Michael Litchard handyca@mcmaster.ca http://handyc.sdf.org Inaugural NARNiHS Conference

More information

建築物拆卸作業守則2004年

建築物拆卸作業守則2004年 建 築 物 拆 卸 作 業 守 則 ㆓ 零 零 ㆕ 年 前 言 建 築 物 拆 卸 作 業 守 則 ( 擬 稿 ) 於 ㆒ 九 九 八 年 ㆓ 月 首 次 出 版, 提 供 指 引, 確 保 於 進 行 拆 卸 工 程 時 按 安 全 及 良 好 的 做 法 行 事, 以 及 工 程 合 符 建 築 物 ( 管 理 ) 規 例 及 建 築 物 ( 拆 卸 工 程 ) 規 例 有 關 拆 卸 工 程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60大智度論卷060-MP-02

Microsoft Word - 060大智度論卷060-MP-02 大智度論 講義 ( 第 09 期 ) 經 慧日佛學班第 09 期 /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20 期 大智度論 卷 60 釋校量 1 法施 2 品第三十 3 八 ( 大正 25,481b14-486a22) 壹 舉 以世間善化他 校量 以般若經卷化他 ( 壹 ) 舉 以十善道化他 校量 以般若經卷化他 一 教閻浮提人行十善 校量 經卷化他 ( 一 ) 正說 經卷化他 勝 教閻浮提人行十善 釋厚觀 (2010.11.13)

More information

2. 我 沒 有 說 實 話, 因 為 我 的 鞋 子 其 實 是 [ 黑 色 / 藍 色 / 其 他 顏 色.]. 如 果 我 說 我 現 在 是 坐 著 的, 我 說 的 是 實 話 嗎? [ 我 說 的 對 還 是 不 對 ]? [ 等 對 方 回 答 ] 3. 這 是 [ 實 話 / 對 的

2. 我 沒 有 說 實 話, 因 為 我 的 鞋 子 其 實 是 [ 黑 色 / 藍 色 / 其 他 顏 色.]. 如 果 我 說 我 現 在 是 坐 著 的, 我 說 的 是 實 話 嗎? [ 我 說 的 對 還 是 不 對 ]? [ 等 對 方 回 答 ] 3. 這 是 [ 實 話 / 對 的 附 錄 美 國 國 家 兒 童 健 康 與 人 類 發 展 中 心 (NICHD) 偵 訊 指 導 手 冊 I. 開 場 白 1. 你 好, 我 的 名 字 是, 我 是 警 察 [ 介 紹 房 間 內 的 其 他 人, 不 過, 在 理 想 狀 態 下, 房 間 裡 不 該 有 其 他 人 ] 今 天 是 ( 年 月 日 ), 現 在 是 ( 幾 點 幾 分 ) 我 是 在 ( 地 點 ) 問 你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Paper on PA (Chi)_2016.01.19.docx

Microsoft Word - Paper on PA (Chi)_2016.01.19.docx 立 法 會 發 展 事 務 委 員 會 二 零 一 六 年 施 政 報 告 及 施 政 綱 領 有 關 發 展 局 的 措 施 引 言 行 政 長 官 在 二 零 一 六 年 一 月 十 三 日 發 表 題 為 創 新 經 濟 改 善 民 生 促 進 和 諧 繁 榮 共 享 的 二 零 一 六 年 施 政 報 告 施 政 報 告 夾 附 施 政 綱 領, 臚 列 政 府 推 行 的 新 措 施 和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938BEC7A67EABD7B942B0CAC15AC075B3E6BF57A9DBA5CDC2B2B3B92DA5BFBD54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938BEC7A67EABD7B942B0CAC15AC075B3E6BF57A9DBA5CDC2B2B3B92DA5BFBD542E646F63> 98 年 3 月 11 日 依 本 校 98 學 年 度 招 生 委 員 會 第 1 次 會 議 核 定 大 同 技 術 學 院 98 學 年 度 重 點 運 動 項 目 績 優 學 生 單 獨 招 生 簡 章 大 同 技 術 學 院 招 生 委 員 會 編 印 校 址 :600 嘉 義 市 彌 陀 路 253 號 電 話 :(05)2223124 轉 203 教 務 處 招 生 專 線 :(05)2223124

More information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0 1 1 = 1 1 = 0 0 = 1 : = {0, 1}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 B873ACECBDD2B57BBAF5AD6EC160C5E9AD70B565AED12E646F63>

<4D F736F F D B873ACECBDD2B57BBAF5AD6EC160C5E9AD70B565AED12E646F63> 核 准 文 號 : 教 育 部 104 年 3 月 27 日 臺 教 國 署 高 字 第 1040034407 號 函 核 定 國 立 花 蓮 高 級 農 業 職 業 學 校 群 課 程 綱 要 總 體 課 程 計 畫 書 (104 學 年 度 入 學 學 生 適 用 )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3 月 27 日 國 立 花 蓮 高 級 農 業 職 業 學 校 群 課 程 綱 要 總 體 課 程

More information

Page i

Page i 况 1 1.1.1 1.1.2 1.1.3 2 2.1 2.1.1 2.1.2 2.1.3 2.1.4 Page i 2.2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3 2.3.1 Page ii 2.3.2 2.3.3 2.3.4 2.4 2.4.1 2.4.2 2.4.3 Page iii 2.5 2.5.1 2.6 2.6.1 2.6.2 3 3.1 3.1.1

More information

捕捉儿童敏感期

捕捉儿童敏感期 目弽 2010 捕捉儿童敏感期 I a mao 2010-3-27 整理 早教资料每日分享 http://user.qzone.qq.com/2637884895 目弽 目彔 目弽... I 出版前言... - 1 竨一章 4 丢孝子癿敂感朏敀乞... - 1 - 妞妞 0 4 岁 海颖 妞妞癿妈妈... - 1 黑白相亝癿地斱... - 1 斵转... - 2 就丌要新帰子... - 2 小霸王...

More information

佛學論文選集

佛學論文選集 佛學論文選集 瑜伽師地論 內的異義及其編成 林崇安 (2002) 一 漢藏所傳的 瑜伽師地論 漢地所傳的 瑜伽師地論 是 彌勒菩薩說, 共 100 卷, 分成五分 : 本地分 攝決擇分 攝釋分 攝異門分 攝事分 藏地所傳的 瑜伽師地論 是 無著菩薩造, 也分成五分 二 瑜伽五分之間的異義 為了澄清 瑜伽師地論 是由彌勒菩薩或無著菩薩所著作, 或由無著菩薩所著編集, 一個方法是先分析瑜伽五分之間義理是否一貫

More information

世界名画及画家介绍(四).doc

世界名画及画家介绍(四).doc II...1...2...2...3...4...5...7...7...8...9...9...10... 11...12...13...14...15...15...16...18...18...19...20 III...21...21...22...24...24...25...26...27...28...29...30...30...31...33...33...34...35...36...36...37...38...39...40...41...42...43

More information

绝妙故事

绝妙故事 980.00 III... 1... 1... 4... 5... 8...10...11...12...14...16...18...20...23...23...24...25...27...29...29...31...34...35...36...39...41 IV...43...44...46...47...48...49...50...51...52...54...56...57...59...60...61...62...63...66...67...68...69...70...72...74...76...77...79...80

More information

樹 木 管 理 專 責 小 組 報 告 人 樹 共 融 綠 滿 家 園

樹 木 管 理 專 責 小 組 報 告 人 樹 共 融 綠 滿 家 園 樹 木 管 理 專 責 小 組 報 告 人 樹 共 融 綠 滿 家 園 序 言 我 們 都 愛 樹, 愛 那 鬱 鬱 葱 葱 的 綠 意, 愛 那 股 清 新 的 氣 息, 更 愛 那 溽 暑 中 遍 地 搖 曳 的 斑 斕 樹 蔭 人 與 樹 本 應 是 那 麼 近, 但 去 年 8 月 赤 柱 塌 樹 意 外, 卻 令 我 們 赫 然 發 現, 樹 木 原 來 也 可 以 潛 藏 著 危 險,

More information

iv 20 1 1.75 不 必 詫 異, 其 實 成 功 與 失 敗 之 間 就 是 由 這 樣 簡 單 的 工 作 習 慣 造 成 的 可 見, 習 慣 雖 小, 卻 影 響 深 遠 遍 數 名 載 史 冊 的 成 功 人 士, 哪 位 沒 有 幾 個 可 圈 可 點 的 習 慣 在 影 響 着

iv 20 1 1.75 不 必 詫 異, 其 實 成 功 與 失 敗 之 間 就 是 由 這 樣 簡 單 的 工 作 習 慣 造 成 的 可 見, 習 慣 雖 小, 卻 影 響 深 遠 遍 數 名 載 史 冊 的 成 功 人 士, 哪 位 沒 有 幾 個 可 圈 可 點 的 習 慣 在 影 響 着 iii 前 言 : 好 習 慣 成 就 好 人 生 論 語 說 : 性 相 近 也, 習 相 遠 也 其 意 是 說, 人 的 本 性 很 接 近, 但 由 於 習 慣 不 同, 便 相 去 甚 遠 習 慣 是 宇 宙 共 同 的 法 則, 具 有 無 法 阻 擋 的 巨 大 力 量 冬 天 來 了, 春 天 還 會 遠 嗎? 這 就 是 無 法 阻 擋 的 一 股 力 量 蘋 果 離 開 樹 枝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4A4B0EAB371AB4FB3E65FA4A4A4E5AAA95F5F3230313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4A4B0EAB371AB4FB3E65FA4A4A4E5AAA95F5F32303133> 香 港 德 輔 道 中 71 號 永 安 集 團 大 廈 9 樓 電 話 :2867 0888 傳 真 :3906 9906 查 詢 熱 線 :3187 5100 中 國 通 意 外 急 救 醫 療 計 劃 保 單 投 保 人 以 一 份 投 保 書 及 聲 明 謹 向 中 銀 集 團 保 險 有 限 公 司 ( 下 稱 本 公 司 ) 申 請 下 述 保 險 該 份 投 保 書 及 聲 明 已 被

More information

家庭用药指南(九).doc

家庭用药指南(九).doc ...1...2...3...5...6...7...8...9... 11...12...14...15...16...18...19...21...22...23...24 I ...26...28...29...33...35...37...38...40...41...42...44...44...46...47...48...49 10...52...55...56...57...59...60

More information

緒 言 董 事 會 宣 佈, 為 能 更 具 效 率 調 配 本 集 團 內 的 資 金 有 效 降 低 集 團 的 對 外 貸 款, 並 促 進 本 集 團 內 公 司 間 的 結 算 服 務, 於 2016 年 9 月 30 日, 本 公 司 中 糧 財 務 與 管 理 公 司 訂 立 財 務

緒 言 董 事 會 宣 佈, 為 能 更 具 效 率 調 配 本 集 團 內 的 資 金 有 效 降 低 集 團 的 對 外 貸 款, 並 促 進 本 集 團 內 公 司 間 的 結 算 服 務, 於 2016 年 9 月 30 日, 本 公 司 中 糧 財 務 與 管 理 公 司 訂 立 財 務 香 港 交 易 及 結 算 所 有 限 公 司 及 香 港 聯 合 交 易 所 有 限 公 司 對 本 公 告 的 內 容 概 不 負 責, 對 其 準 確 性 或 完 整 性 亦 不 發 表 任 何 聲 明, 並 明 確 表 示, 概 不 對 因 本 公 告 全 部 或 任 何 部 分 內 容 而 產 生 或 因 倚 賴 該 等 內 容 而 引 致 的 任 何 損 失 承 擔 任 何 責 任 JOY

More information

前 言 湖 南 工 业 大 学 是 一 所 具 有 50 多 年 办 学 历 史 的 多 科 性 大 学, 是 服 务 国 家 特 殊 需 求 博 士 人 才 培 养 项 目 高 校 学 校 以 工 科 为 主, 建 立 了 工 理 管 文 经 法 教 育 艺 术 等 协 调 发 展 的 学 科 体 系 学 校 在 就 业 市 场 方 面 已 成 功 开 辟 出 珠 三 角 长 三 角 环 渤 海

More information

生 我今日在諸佛前 發露懺悔不敢覆藏 發露之後誓不敢作 如過去諸菩薩為修行菩提 如彼所懺悔 我今亦復如是懺業障礙 發露之後不敢復作 如未來諸菩薩摩訶薩當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 發露之後誓不更作 如現在十方菩薩摩訶薩 為修行菩提今現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誓不更作 如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菩薩摩訶薩為修行菩

生 我今日在諸佛前 發露懺悔不敢覆藏 發露之後誓不敢作 如過去諸菩薩為修行菩提 如彼所懺悔 我今亦復如是懺業障礙 發露之後不敢復作 如未來諸菩薩摩訶薩當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 發露之後誓不更作 如現在十方菩薩摩訶薩 為修行菩提今現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誓不更作 如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菩薩摩訶薩為修行菩 菩薩藏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1491 菩薩藏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4, No. 1491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一千二百五十人及七萬二 千菩薩 是時長老舍利弗承佛神力 即從坐起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19.01 19.02 19.03 [ 2009 1 1 ] 19.04 (1) 19.29 19.73 19.72 (c) (d) 200% (e) 1/13 19 1 (i) 20.06(3) 19.04(8) 20.06(17) (ii) (iii) 19.04(8) 20.06(17) (A) (aa) 1 (bb) (B) (f) (i) 19.04(1)(g) (ii) (iii) (A)

More information

第五条 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第五条 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广 东 明 珠 集 团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非 公 开 发 行 股 票 预 案 ( 修 订 稿 ) 二 〇 一 六 年 三 月 公 司 声 明 广 东 明 珠 集 团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及 董 事 会 全 体 成 员 保 证 本 预 案 内 容 真 实 准 确 完 整, 并 确 认 不 存 在 虚 假 记 载 误 导 性 陈 述 或 重 大 遗 漏, 并 对 其 真 实 性 准 确 性 完

More information

群科課程綱要總體課程計畫書

群科課程綱要總體課程計畫書 核 准 文 號 : 苗 栗 縣 私 立 育 民 高 級 工 業 家 事 職 業 學 校 群 科 課 程 綱 要 總 體 課 程 計 畫 書 (101 度 入 學 學 生 適 用 ) 中 華 民 國 101 年 2 月 7 日 苗 栗 縣 私 立 育 民 高 級 工 業 家 事 職 業 學 校 群 科 課 程 綱 要 總 體 課 程 計 畫 書 核 章 處 聯 絡 資 料 承 辦 人 教 務 主 任

More information

目 录 院 领 导 职 责... 1 院 长 职 责... 1 医 疗 副 院 长 职 责... 1 教 学 副 院 长 职 责... 2 科 研 副 院 长 职 责... 2 后 勤 副 院 长 职 责... 3 主 管 南 院 区 副 院 长 职 责... 3 党 委 书 记 职 责... 4

目 录 院 领 导 职 责... 1 院 长 职 责... 1 医 疗 副 院 长 职 责... 1 教 学 副 院 长 职 责... 2 科 研 副 院 长 职 责... 2 后 勤 副 院 长 职 责... 3 主 管 南 院 区 副 院 长 职 责... 3 党 委 书 记 职 责... 4 目 录 院 领 导 职 责... 1 院 长 职 责... 1 医 疗 副 院 长 职 责... 1 教 学 副 院 长 职 责... 2 科 研 副 院 长 职 责... 2 后 勤 副 院 长 职 责... 3 主 管 南 院 区 副 院 长 职 责... 3 党 委 书 记 职 责... 4 纪 委 书 记 职 责... 5 院 长 办 公 室... 6 院 长 办 公 室 工 作 职 责...

More information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1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3 睺 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别解脱戒 序论 / 5 菩萨戒 金刚乘戒 如法守护 6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7 8 / 菩提道次第略论 阇 序论 / 9 10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11 1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槃 序论 / 13 除三种过 1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依六种想 于己作病者想 序论 / 15 于说法者作医师想

More information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x) (xi) 60.99%39.01%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x) (xi) 60.99%39.01% 48.55% 1998 19986 30%20086 2009 2009 200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x) (xi) 60.99%39.01% 200820092010 772 928960200820092010 1512928 201 1. 20091222(2009)7267 20042008 16,980,954.02

More information

切智所行之義 皆得自在 修諸功德 悉已圓滿 其菩提座 具足莊嚴 周遍十方一切世界 佛處其上 轉妙法輪 說諸菩薩所有行願 開示無量諸佛境界 令諸菩薩 皆得悟入 修行種種清淨妙行 復能示導一切眾生 令種善根 生於如來平等地中 住諸菩薩無邊妙行 成就一切功德勝法 一切世界 一切眾生 一切佛剎 一切諸法 一

切智所行之義 皆得自在 修諸功德 悉已圓滿 其菩提座 具足莊嚴 周遍十方一切世界 佛處其上 轉妙法輪 說諸菩薩所有行願 開示無量諸佛境界 令諸菩薩 皆得悟入 修行種種清淨妙行 復能示導一切眾生 令種善根 生於如來平等地中 住諸菩薩無邊妙行 成就一切功德勝法 一切世界 一切眾生 一切佛剎 一切諸法 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七佛不思議法品第三十三之二佛子 諸佛世尊 有十種廣大佛事 無量無邊 不可思議 一切世間 諸天及人 皆不能知 去來現在 所有一切聲聞獨覺 亦不能知 唯除如來威神之力 何等為十 所謂一切諸佛 於盡虛空遍法界 一切世界 兜率陀天 皆現受生 修菩薩行 作大佛事 無量色相 無量威德 無量光明 無量音聲 無量言辭 無量三昧 無量智慧 所行境界 攝取一切人天魔梵 沙門婆羅門 阿脩羅等 大慈無礙

More information

50 95 45 90 40 85 35 80 30 75 25 70 20 65 15 60 10 55 Y X 2 6 3 3 12 4 5 15 5 7 6 2 7 21 11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M 8 7 7 6 6 6 5 5 5 5 4 4 4 4 4 3 3 3 3 3 3 2

More information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 1 2 5 8 10 13 15 18 20 32 34 37 40 44 46 48 50 54 58 63 ii. iii. 1 ( ) 2. 2 102 96% 2% 15 ( ) 3. 4. 5. 6. 2 50 ( ) 14 7. 8. ( ) 9. 10. ( ) 11. 3 ( ) 12. ( ) 13. 14. 15. 4 2007/2123 ( ) 2. ( ) (a) (b) (c)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