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6, Dec 2014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analyses



Similar documents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期 整 本 愚 菴 小 集 在 四 庫 全 書 兩 閣 本 中 的 文 獻 存 佚, 不 僅 反 映 四 庫 全 書 的 版 本 差 異, 也 朗 現 潛 藏 在 清 代 官 方 修 書 歷 程 裡, 對 某 些 牽 動 政 治 敏 感 神 經 的 作 者 或 著 作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4, Dec 2013,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Study of L

不同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科學本質學習成效之比較與分析

Microsoft Word - 05張政偉

<4D F736F F D203720A4E8AA46BEF0A16DAC4CAC4EB8E2A8A5A16EB5FBB3B3B8D620B169AB57ACD52E646F63>

3 : : 63,,,,,,,, 1903,,, 1904, (, ), [5 ],,,,,, [ 4 ] ( P ),,,,,,,,, [ 4 ] ( P ),,,,,, 1904,,,,,,,,,,, 1900,, : ( ) ; ( ) ; ( ) ; ( ), ; (


180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3 年 第 19 卷 第 1 期 乐 府 诗 集 相 和 歌 辞 相 和 曲 下 陌 上 桑 : 蚕 饥 妾 复 思, 拭 泪 且 提 筐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农 书 齐 民 要 术 中 拭 的 使 用 范 围 很 广, 不 但

唐彪《讀書作文譜》述略

Microsoft Word - 3.游適宏 doc

, (? - 960) (? - 960), ( ) ; (963),,, ( ) (966),, :, ( ), (975), ( ), ( ) ( , ),, (? ) ( , ),,,,,,

11.xps

45

,,,,,,,,,, ; (),,,,,,,, 1862,1864 8,,() () () () () () (), :,,,,,,,,,,,,,,,, 95 %,, 1.,,, 20 (1838 ) (1873 ), ( )

~ ~ ~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Microsoft Word - 目錄-ok.docx


208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3 年 第 19 卷 第 6 期 节 目 录 上 卷 一 所 载 篇 名, 乃 总 目 录 中 篇 名 之 误, 正 文 卷 一 收 录 篇 名 为 月 支 使 者 玄 觉 杜 凝 妻 灌 国 婴 女 独 狐 及 吕 卿 均 五 篇

Microsoft Word doc

續論

<4D F736F F F696E74202D20382EB1D0BEC7AB7EBDE8A5FEADB1BADEB27A5FA9FAB944A46ABEC72E >

Microsoft Word - 01林文彬

第一章 緒論

Journ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9, No.4, pp , October Chi-Shoung Tzeng A Study of Color Names in

2 特 殊 教 育 與 復 健 學 報 緒 論 每 到 身 心 障 礙 學 生 升 學 大 專 校 院 甄 試 的 簡 章 公 佈 時, 高 中 職 老 師 都 可 以 聽 到 身 心 障 礙 學 生 問 : 為 什 麼 學 系 這 麼 少? 部 分 學 生 因 選 擇 少 而 不 參 加 甄 試

17

55-83

Microsoft Word - 黃世錦04.docx

their careers and left so many important poem works to be on everybody s lips which achieved that it can never be decayed and also it affected the lat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ZHONG Chong A Study on the Map of Provincial Capital of Zhejiang Past and Present


目 录

03施琅「棄留臺灣議」探索.doc


A4

元代題畫女性詩歌研究


Microsoft Word - 6.劉昭明.doc

Microsoft Word doc

,,,,,,,, : :,,,,,, (,, ), 1 / / / / / /, / / / /,, (1879 ) 1,,,, 126 :,,,,,,,,,,,,,,,,, 1 1,, (1736 ) 24 :,, 13 :, 5 :, 1930,,,,,,, (),,, :,,,,,,,,, :

~ ~

第2期定稿.FIT)

1 1. M J M M J M J M M J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September, 2013, Vol. 8, No. 2, pp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nior High School Curriculum and the Mult

[1] [2] [ 1] [ 2]

人10 漢儒董仲舒的人性論試探.DOC

; 4,, 1, :,,? (3) : ( ) ; (4) GBK 18000,, ( ) : (2) 2 ; 1 (1) (1987:p ) 2 (1944:p119)

102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1 期 奝

Taiwan Forestry Journal 寫 給 志 工 夥 伴 的 一 段 話 : 能 有 這 樣 的 機 會 與 這 些 真 實 無 偽 珍 愛 萬 物 的 朋 友 相 識, 是 工 作 中 的 快 樂 泉 源 這 群 以 天 為 幕 以 地 為 床 為 自 然 與 人 之 間 搭 起 親

1-28(长江二号)

Microsoft Word - 1-黃東陽-演繹的風流.doc

李宜涯 元刊五種平話中的道教色彩.PDF

86 定人 人生 人性 历史 社会的运动与前进 他们 极善于把政治上对于苏维埃政权的忠贞与爱国主 义 与对于白桦树和草原的依恋 与对于人和人性 2011 年 夺秒地把自己的音乐造诣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伐木 工人的儿子孙长宁 粉碎 四人帮 后 孙长宁千里 人生的天真的勃勃有生气的肯定结合起来 三 迢迢来

/ ( ),,,, ;,? ( 311 ),,, 25 9,, 1 2, [8 ] : ( 1637 ),, ( 1636 ), [6 ] 2 ( 8, 1651 ) [9 ],,, 1644 ( 22 ),,, ( ), 4 ( ) 6,,, ( 5 ),, :,,,,,,, ( 1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44 韓 儒 鄭 三 峰 的 闢 佛 論 楊 祖 漢 壹 引 言 鄭 道 傳 ( 號 三 峰, 生 年 不 詳, 卒 於 1398 年 ) 是 韓 國 高 麗 朝 末 朝 鮮 朝 初 的 重 要 儒 者, 亦 是 朝 鮮 朝 開 國 君 王 朝 鮮 太 祖 李 成 桂 的 重 要 幕 僚 李 成 桂

陈 异 叶 玉 佩 赋 曳 院 余 幼 好 此 奇 服 兮 袁 企 前 修 之 耿 光 遥 咱 1 暂 渊 册 59 袁 P518 冤 54 袁 P21 冤 P319 冤 胡 或 火 叶 东 白 山 赋 曳 院 佳 树 连 蜷 兮 山 之 幽 遥 咱 1 暂 渊 册 甘 衢 叶 孺 子 亭 赋 曳

106 曾 夢 涵 / 南 台 學 報 第 37 卷 第 4 期 2012 年 12 月 壹 前 言 蘇 軾 因 烏 臺 詩 案, 而 貶 謫 黃 州, 身 為 罪 人, 苦 悶 之 情, 不 言 而 喻, 初 到 黃 州, 人 生 地 不 熟, 幸 有 知 州 徐 大 受, 對 蘇

2 P30 ~ / 2 P P P122 3 P

03邱敏捷_方以智《藥地炮莊》之「以禪解莊」(刪註).doc

Emperor Qianlong s integration of Tibetan Buddhism into the way he rule the country achieved an impressive result. Thus this dissertation also attempt

明新學報第31期

人18 祝融神話傳說及其與火相關信仰研究.DOC

第 30 卷 53 贾熟村 太平天国时期的左宗棠集团 之浮收中饱 有不遵守之州县 欲求阻挠之吏绅 即予撤革 于是 咸丰元 二 三 四等年之民 间积欠 率皆踊跃输将 使国课不至虚悬 军储 不至束手 州县办公亦不至拮据 收到了很好的 [2] 效果 农民亦欢欣鼓舞 咸丰六年正月 道员王錱陷湖南江华 升平

Microsoft Word - z-ww386-劉恆妏

第16卷 第2期 邯郸学院学报 年6月

Microsoft Word - 05 許雪姬3校稿0123.doc

上同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科學本質學習成效之比較與分析

36 () 2009,,,,,, 22,,,,,,,,, :,,,,,,,,, (Bright) (Cobden) ( Gladstone),,,,,,,,,,;,,,,,, :,,,,,,, ;,,,!,,,,,,,,,,,,,,,,,,,,,,,, :,,,,,,, 18, , :,

,,,, 1980,,,,, 1980, (, J,1980) (,,1980) (,,1982) (,1980) (,1982) (, 1983) (,1983) (, 1983) (,1983) (,1985) (, C,1985), ,,, : (1980 ),,,,,, (

Microsoft Word - CGJ6-1-05陳伯軒.doc

<4D F736F F D20312E5FA473AEFCB867AED5AA605FBB50B04BCFC8AABAAFABB8DCACE3A8732E646F63>

論文封面

174 Analysis of Yao Bat le between Cin and Jin --also its Application on Chinese Teaching Kuang-Ming Chien* Abstract <Yao Battle between Cin and Jin>

第五章 縮略詞語普及度調查及分析

The Melancholy South - Sun Yuan-heng s Writings on Formosan Products and Climate in Chi-Kan Collections and Their Internal Implication Shih Yi-Lin Pro


094THU DOC

Microsoft Word - MCHA

12 () 2009,,,,,,,,,,:,,,,,,, :,,,,,,,,,,,,,,,,?, :,,,, :,,,,,,,,,,,?,,,,,,,,, :,:,,,,,,,,,,,, :,,,,,,, :,,,,,,,,,,,,,,,,:1986,63 :, 654,:1990,2945,:19

166 (2005.6) ( ) [1] [ 1 ]

正文

19

标题

65,,, ( ) , , ,1 4 ( 9 34 ),1 5 ( , 4581),1 6, ,1 8,,,, 1914,30 ;, 1989, 402

Leisure Participation Type Differences And Leisure Satisfaction Differences Between Various Body Mass Indices: A Correlation Study To Taiwan s College

Microsoft Word - 目錄-ok.docx

實施在家教育之個案研究


<4D F736F F D20B169B74FC5EF2020A8E2A9A4B0EABB79B1D0ACECAED1A56AA8E5B8D6BA71BFEFBFFDA4A7ACE3A8732E646F63>

标题


Microsoft Word - xb 陈亚辉

IDP

(Microsoft Word - 22\264\301\261\306\252\ \247\271\246\250.doc)

仁达摩崖造像的题材为大日如来佛像及八大 疾病等诸恶果 水坠恶途 法律也对反佛者 从其祖 弟子 八大菩萨 二飞天等 以往的研究者从考古 先亲属起施行 故无论任何人均不得詈骂 图像本身的考订入手 对此处石刻的题材 定名 造 讥讽 像风格 组合关系等方面已经给予了较多关注 观 这次调查工作还特别注意到以往

影響新產品開發成效之造型要素探討

Transcription: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六 期 2014 年 12 月 頁 151-176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蘇 軾 與 李 方 叔 書 內 容 析 探 兼 論 蘇 李 軼 事 及 情 誼 許 雅 貴 * 摘 要 蘇 軾 與 李 方 叔 書, 是 寫 給 門 生 李 廌 的 一 篇 書 信 文, 信 中 主 要 提 出 了 四 點 : 一 推 辭 薦 引 之 因 二 君 子 相 交 之 道 三 指 陳 文 章 之 病 四 信 道 自 守 之 勉 勉 勵 李 廌 積 學 不 倦, 假 以 時 日 定 能 榮 登 金 榜 然 李 廌 仕 途 不 順, 於 元 祐 三 年 赴 考, 時 東 坡 知 貢 舉, 眾 人 認 為 以 李 廌 的 文 采 和 東 坡 的 賞 識 當 登 金 榜, 可 惜 李 廌 落 第, 最 終 絕 意 仕 途, 抑 鬱 而 終 此 次 考 試 引 發 不 少 議 論, 有 蘇 軾 洩 題 的 傳 聞 和 蘇 李 交 惡 的 記 載, 石 林 詩 話 謂 : ( 李 廌 ) 嘗 以 書 責 子 瞻 不 廌 己, 子 瞻 後 稍 薄 之, 即 指 與 李 方 叔 書 這 篇 書 信 文 本 文 擬 從 與 李 方 叔 書 內 容 探 析, 分 析 不 廌 己 和 薄 之 之 因, 再 從 史 料 及 蘇 李 作 品 書 信 往 來 著 手, 以 證 兩 人 情 誼 絕 非 一 件 應 試 之 舉 而 有 所 變 質, 來 駁 詩 話 筆 記 記 載 之 誤 關 鍵 詞 : 蘇 軾 李 廌 蘇 門 六 君 子 與 李 方 叔 書 * 南 臺 科 技 大 學 兼 任 講 師, 現 為 高 師 大 國 文 研 究 所 博 士 候 選 人 151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6, Dec 2014 pp. 151-176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analyses of A letter to Li Fang Shu : Discussion of anecdote and friendship between Su Shi and Li Jian Hsu,Ya-Kuei( 許 雅 貴 ) * Abstract The Song Dynasty Poet Su-Shi A letter to Li Fang Shu wrote a letter to his student Li Jian. The outline of this letter included: 1. the reason of refusing to recommend Li Jian to be a officer, 2. the way of interactive among literatis, 3. disadvantages of writing, 4. To encourage Li Jian to obey the morality and justice and to study hard, and one day will be success in official career. However, Li Jian didn t have a fortune, he failed in imperial examination and never be a officer in his whole life. There were critic in this examination, which included Su Shi released the exam topic, and quarreled between Su Shi and Li Jian. The contents of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why Su Shi did not recommend Li Jian to be a officer, and refer to historical data, the articles and letters of Su Shi and Li Jian, to prove they had a strong friendship. Key words: Su Shi, Li Jian, The six students of Su Shi, A letter to Li Fang Shu * Adjunct Lecturer,Southern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h.D. Candidate in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National Kaohsiung Normal University 152

蘇 軾 與 李 方 叔 書 內 容 析 探 兼 論 蘇 李 軼 事 及 情 誼 一 前 言 蘇 軾 的 與 李 方 叔 書, 是 寫 給 門 下 子 弟 李 廌 的 一 篇 書 信 文, 文 中 提 出 君 子 往 來 之 道, 不 以 利 相 交, 並 在 創 作 上 給 予 許 多 提 點, 信 末 勉 勵 李 廌 信 道 自 守, 日 後 大 有 可 為, 通 篇 文 辭 真 切, 誠 摯 動 人 李 廌, 字 方 叔, 是 蘇 門 六 君 子 之 一, 六 君 子 之 稱 出 現 前 先 有 蘇 門 四 學 士, 據 蘇 門 六 君 子 文 粹 提 要 : 宋 史 稱 黃 庭 堅 張 耒 晁 補 之 秦 觀 為 蘇 門 四 學 士 而 此 益 以 陳 師 道 李 廌, 稱 蘇 門 六 君 子 者, 蓋 陳 李 雖 與 蘇 軾 交 甚 晚, 而 師 道 則 以 軾 薦 起 官, 廌 亦 以 文 章 見 知 於 軾, 故 以 類 附 之 也 1 東 坡 可 說 是 繼 歐 陽 修 後 另 一 文 壇 領 袖, 因 此 請 他 指 導 詩 文 者 不 少, 唯 獨 四 學 士 受 到 東 坡 的 厚 愛 與 垂 青 : 如 黃 庭 堅 魯 直 晁 補 之 無 咎 秦 觀 太 虛 張 耒 文 潛 之 流, 皆 世 未 之 知, 而 軾 獨 先 知 之 答 李 昭 玘 書 2 李 廌 入 蘇 門 甚 晚, 因 常 以 詩 文 拜 謁 於 軾, 與 被 薦 舉 為 官 的 陳 師 道 同 被 歸 於 蘇 門, 於 是 在 四 學 士 上 又 增 二 人 東 坡 答 李 方 叔 十 七 首 之 十 六 說 : 比 年 於 稠 人 中, 驟 得 張 秦 黃 晁 及 方 叔 履 常 輩, 意 謂 天 下 不 愛 寶, 其 獲 蓋 未 艾 也 3 蓋 因 東 坡 此 言, 六 人 遂 被 稱 為 蘇 門 六 君 子 李 廌 有 一 本 師 友 談 記 著 作 : 是 書 記 蘇 軾 范 祖 禹 及 黃 庭 堅 秦 觀 晁 說 之 張 耒 所 談, 故 曰 師 友 其 人 皆 元 祐 勝 流, 而 廌 之 學 問 文 章, 亦 足 與 相 亞, 能 解 諸 人 之 所 談 4 該 書 記 載 蘇 門 子 弟 談 論 文 學 之 樂, 以 及 與 東 坡 往 來 軼 事, 李 廌 名 聲 雖 無 法 與 黃 秦 比 擬, 但 他 的 文 章 與 學 問 仍 是 能 與 之 抗 衡 的 又 據 宋 史. 李 廌 傳 : 1 2 3 4 宋. 陳 亮 輯 編, 蘇 門 六 君 子 文 粹, 見 景 印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臺 北..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1983 年 ), 冊 1361, 頁 1361-1 孔 凡 禮 點 校, 蘇 軾 文 集,(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6 年 ), 卷 49, 頁 1439 本 論 文 凡 引 用 到 蘇 軾 文 集 之 內 容, 悉 據 此 本, 不 另 注 明 蘇 軾 文 集, 卷 53, 頁 1581 宋. 李 廌, 師 友 談 記. 提 要, 見 景 印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臺 北..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 1983 年 ), 冊 863, 頁 863-171 153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六 期 李 廌, 字 方 叔, 其 先 自 鄆 徙 華 廌 六 歲 而 孤, 能 自 奮 立, 少 長, 以 學 問 稱 鄉 里 謁 蘇 軾 於 黃 州, 贄 文 求 知 軾 謂 其 筆 墨 瀾 翻, 有 飛 沙 走 石 之 勢, 拊 其 背 曰 : 子 之 才, 萬 人 敵 也, 抗 之 以 高 節, 莫 之 能 禦 矣 廌 再 拜 受 教 而 家 素 貧, 三 世 未 葬, 一 夕, 撫 枕 流 涕 曰 : 吾 忠 孝 焉 是 學, 而 親 未 葬, 何 以 學 為! 旦 而 別 軾, 將 客 游 四 方, 以 蕆 其 事 軾 解 衣 為 助, 又 作 詩 以 勸 風 義 者 於 是 不 數 年, 盡 致 累 世 之 喪 三 十 餘 柩, 歸 窆 華 山 下, 范 鎮 為 表 墓 以 美 之 益 閉 門 讀 書, 又 數 年, 再 見 軾, 軾 閱 其 所 著, 歎 曰 : 張 耒 秦 觀 之 流 也 5 觀 宋 史 記 載, 雖 是 李 廌 傳, 但 其 活 動 多 與 東 坡 相 關 李 廌 少 有 才 華, 東 坡 烏 臺 詩 案 後 謫 貶 黃 州, 兩 人 始 有 往 來, 東 坡 欣 賞 其 才, 並 給 他 許 多 寫 作 上 的 指 導 而 李 廌 因 家 貧 未 能 安 葬 先 祖, 告 別 蘇 軾 回 鄉, 東 坡 亦 解 衣 幫 助 這 中 間 兩 人 分 隔 多 年, 當 再 見 面 時, 李 廌 詩 文 又 讓 東 坡 驚 嘆, 把 他 歸 為 張 耒 秦 觀 之 流 宋 史 對 李 廌 的 記 載 為 才 和 孝, 並 沒 有 惡 質 的 紀 錄, 且 李 廌 在 鄉 里 早 有 名 聲, 但 在 當 時 的 筆 記 和 後 代 詩 話, 有 的 甚 或 直 指 李 廌 為 害, 亦 有 蘇 李 兩 人 交 惡 的 記 載, 起 因 於 元 祐 三 年 李 廌 落 第, 是 時 東 坡 知 貢 舉, 卻 沒 有 幫 他 忙, 讓 屢 試 不 第 的 李 廌 喪 失 進 入 官 場 的 絕 佳 機 會, 李 廌 曾 寫 信 責 問 東 坡, 東 坡 亦 曾 嚴 厲 回 信, 兩 人 因 此 種 下 嫌 隙 間 又 有 蘇 軾 曾 洩 題 給 李 廌 的 記 載, 清 王 文 誥 直 指 : 而 流 傳 小 說, 多 有 章 援 章 持 竊 得 李 廌 策 題 之 說, 此 不 足 道 也 6 認 為 這 樣 的 小 道 毋 須 認 真 去 看 待 其 實 這 兩 件 軼 事 本 身 就 有 矛 盾 之 處, 一 是 不 曾 幫 而 害 李 廌 落 第, 一 是 幫 了 但 考 題 卻 被 竊 取, 這 樣 的 小 道 被 記 錄 在 多 部 詩 話 裡, 然 而 以 兩 人 建 立 多 時 的 師 生 情 誼, 真 會 因 一 件 應 試 之 舉 而 交 惡 嗎? 東 坡 又 是 否 有 以 主 考 官 身 分 關 照 過 李 廌? 雖 王 文 誥 已 翻 案, 但 沒 有 提 出 具 有 說 服 力 的 證 據 而 記 載 所 謂 李 廌 責 問 東 坡, 東 坡 回 信 的 信 函, 當 指 與 李 方 叔 書, 此 文 寫 於 元 祐 二 年, 即 李 廌 應 舉 之 前 一 年, 文 中 深 切 流 露 蘇 軾 對 李 廌 的 關 愛 教 誨 與 勉 勵 錢 建 狀 蘇 軾 元 祐 三 年 科 場 舞 弊 辨 偽 - 兼 論 李 廌 落 第 原 因 和 劉 昭 明 蘇 軾 洩 題 李 廌 考 辨 這 兩 篇 論 文, 也 已 對 這 些 小 道 提 出 論 辯, 然 本 文 另 從 與 李 方 叔 書 著 手, 故 擬 先 探 析 與 李 方 叔 書 之 內 容, 文 中 提 出 的 要 點 可 為 當 事 人 自 己 平 反, 間 駁 後 代 記 載 之 誤, 並 輔 以 李 廌 著 的 師 友 談 記 和 相 關 史 料 來 做 詮 解, 從 中 再 去 探 析 兩 人 5 6 元. 脫 脫 等 著 楊 家 駱 主 編, 宋 史,( 臺 北.. 鼎 文 書 局,1978 年 ), 卷 444, 頁 13116-13117 清. 王 文 誥, 蘇 文 忠 公 詩 編 註 集 成. 總 案,( 臺 北.. 臺 灣 學 生 書 局,1979 年 ), 冊 2, 頁 1026 154

蘇 軾 與 李 方 叔 書 內 容 析 探 兼 論 蘇 李 軼 事 及 情 誼 之 情 誼, 以 駁 蘇 軾 洩 題 及 兩 人 交 惡 之 說, 證 明 兩 人 始 終 相 知 相 惜, 情 誼 深 厚, 李 廌 亦 虛 心 領 教, 終 不 負 六 君 子 之 名 二 蘇 李 交 遊 考 李 廌 生 於 嘉 祐 四 年 (1059) 7, 是 六 君 子 年 紀 最 小 的, 亦 最 晚 入 蘇 門, 他 原 名 李 豸, 東 坡 認 為 其 名 不 見 五 經, 於 是 易 其 名 為 廌 8 李 廌 與 蘇 軾 相 識, 當 始 於 東 坡 謫 貶 黃 州 時 當 時 東 坡 是 罪 人 身 分, 烏 臺 詩 案 後 又 牽 連 平 日 往 來 者, 因 此 親 朋 多 絕 交, 而 李 廌 久 仰 東 坡 大 名, 自 攜 詩 文 拜 謁 東 坡 於 黃 州, 軾 謂 其 筆 墨 瀾 翻, 有 飛 沙 走 石 之 勢, 拊 其 背 曰 : 子 之 才, 萬 人 敵 也, 抗 之 以 高 節, 莫 之 能 禦 矣 9 對 這 位 後 輩 十 分 讚 賞, 尤 其 其 拊 的 動 作, 流 露 對 他 的 關 愛 與 期 許 此 後 兩 人 多 有 書 信 往 來, 蘇 軾 有 十 七 簡 答 李 方 叔 的 尺 牘 10, 蘇 軾 會 答 定 是 李 廌 先 來 函, 可 惜 李 廌 來 函 今 已 不 存, 只 能 透 過 東 坡 十 七 簡 略 知 一 二, 有 四 簡 即 寫 於 黃 州 時 期, 其 中 第 一 簡 寫 到 : 某 啟 久 不 奉 書 問 為 愧 遞 中 辱 手 書, 勞 慰 益 厚 無 狀, 何 以 致 足 下 拳 拳 之 不 忘 如 此 比 日 起 居 何 如? 今 歲 暑 毒 十 倍 常 年 雨 晝 夜 不 止 者 十 餘 日, 門 外 水 天 相 接, 今 雖 已 晴, 下 潦 上 烝, 病 夫 氣 息 而 已 想 足 下 閉 門 著 述, 自 有 樂 事 間 從 諸 英 唱 和 談 論, 此 又 可 羨 也 何 時 得 會 合, 惟 萬 萬 自 重 不 宣 11 從 簡 中 可 知, 先 前 李 廌 已 多 次 來 函, 其 內 容 除 談 論 學 問 外, 對 東 坡 在 黃 州 的 生 活 多 有 關 心 與 慰 問, 文 筆 真 摯, 慰 問 深 切, 令 東 坡 有 何 以 致 足 下 拳 拳 之 不 忘 如 此 之 感 東 坡 亦 提 到 了 黃 州 的 惡 劣 天 候, 想 像 李 廌 卻 能 在 家 中 閉 門 7 李 廌 生 卒 年 正 史 並 無 詳 細 記 載, 據 張 邦 基 墨 莊 漫 錄 卷 四 : 廌 生 於 已 亥, 此 已 亥 當 宋 仁 宗 嘉 祐 四 年 8 宋. 馬 永 卿 嬾 真 子 : 李 方 叔 初 名 豸, 從 東 坡 遊 東 坡 曰 : 五 經 中 無 公 名, 獨 左 氏 曰 : 庶 有 豸 乎? 乃 音 直 氏 切, 故 後 人 以 為 蟲 豸 之 豸 又 周 禮 : 供 具 絼 亦 音 治, 乃 牛 鼻 繩 也 獨 玉 篇 有 此 豸 字 非 五 經 不 可 用, 今 宜 易 名 曰 廌 方 叔 遂 用 之 見 馬 永 卿, 嬾 真 子,( 北 京.. 中 華 書 局,1985 年 ), 卷 2, 頁 22 9 元. 脫 脫 等 著 楊 家 駱 主 編, 宋 史,( 臺 北.. 鼎 文 書 局,1978 年 ), 卷 444, 頁 13117 10 東 坡 答 李 方 叔 十 七 首 全 篇 可 參 見 附 錄 11 蘇 軾 文 集, 卷 53, 頁 1576 155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六 期 讀 書 自 得 其 樂, 羨 慕 他 能 與 友 人 相 談 學 問, 期 待 早 日 能 與 李 廌 相 見 在 第 二 簡 則 關 心 參 加 秋 試 的 李 廌, 並 說 到 無 緣 作 字, 時 有 一 二, 輒 為 人 取 去, 無 以 塞 好 事 之 意, 亦 不 願 足 下 如 此 癖 好 也 12 蘇 軾 善 寫 書 法, 索 求 者 眾, 因 此 不 希 望 李 廌 也 成 為 如 此 之 人, 增 加 自 己 的 困 擾 第 三 簡 則 為 其 介 紹 將 來 黃 州 的 姪 婿 王 適 和 其 弟 王 遹, 東 坡 說 他 們 詞 學 德 性, 皆 過 人 也 13, 李 廌 可 與 他 們 互 相 切 磋 學 藝 之 後 李 廌 回 鄉 葬 親, 第 四 簡 說 : 自 謫 官 以 來, 不 復 與 往 還 慶 弔, 杜 門 省 愆 而 已 謹 遣 小 兒 問 左 右 14, 東 坡 雖 然 想 去 弔 唁, 但 因 謫 居 身 分 不 克 前 往, 遣 子 蘇 邁 代 替 慰 問 從 這 些 信 簡 內 容, 可 知 兩 人 的 交 情 深 厚, 已 跳 脫 只 論 文 章 的 師 生 關 係, 東 坡 還 把 親 人 介 紹 給 李 廌 認 識, 時 時 關 心 他 的 近 況, 師 生 間 的 談 論 內 容 也 趨 向 生 活 化 蘇 軾 與 李 廌 深 交 的 另 一 原 因, 可 能 是 其 父 李 惇 與 蘇 軾 是 同 年 進 士 之 友, 可 惜 英 華 早 逝, 軾 曾 為 其 作 李 憲 仲 哀 辭, 序 稱 : 同 年 友 李 君 諱 惇, 字 憲 仲 賢 而 有 文, 不 幸 早 逝, 軾 不 及 與 之 遊 也, 而 識 其 子 廌 有 年 矣 廌 自 陽 翟 見 余 於 南 京, 泣 曰 : 吾 祖 母 邊 母 馬 前 母 張 與 君 之 喪, 皆 未 葬, 貧 不 敢 以 饑 寒 為 戚, 顧 四 喪 未 舉, 死 不 瞑 目 矣 適 會 故 人 梁 先 吉 老 聞 余 當 歸 耕 陽 羨, 以 絹 十 匹 絲 百 兩 為 贐, 辭 之 不 可 乃 以 遺 廌, 曰 : 此 亦 仁 人 之 饋 也 既 又 作 詩, 以 告 知 君 與 廌 者, 庶 幾 皆 有 以 助 之 廌 年 二 十 五, 其 文 燁 然, 氣 節 不 凡, 此 豈 終 窮 者 哉 15 蘇 軾 欣 賞 李 惇 的 賢 而 有 文, 可 惜 尚 未 進 一 步 深 交, 李 惇 就 去 世 了 廌 雖 年 少, 然 其 文 采 不 凡, 因 命 運 乖 違 未 能 及 早 登 科, 蘇 軾 為 此 感 到 憐 惜, 然 十 分 賞 識 他, 認 為 以 他 的 才 華 和 氣 節, 日 後 大 有 可 為, 絕 不 會 窮 困 一 生 這 時 的 東 坡 已 離 開 黃 州 到 南 京, 李 廌 亦 追 隨 過 來, 哀 泣 自 己 安 葬 先 祖 之 願 未 完 全 辦 妥, 所 以 蘇 軾 為 其 父 作 哀 辭, 並 轉 贈 李 廌 絹 與 絲 綢, 在 經 濟 上 照 顧 李 廌, 在 生 活 上 也 盡 給 予 幫 助 12 蘇 軾 文 集, 卷 53, 頁 1577 13 蘇 軾 文 集, 卷 53, 頁 1577 14 蘇 軾 文 集, 卷 53, 頁 1578 15 清. 王 文 誥 輯 註 孔 凡 禮 點 校 蘇 軾 詩 集,(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2 年 ), 卷 25, 頁 1333 本 論 文 凡 引 用 到 蘇 軾 詩 集 之 內 容, 悉 據 此 本, 不 另 注 明 156

蘇 軾 與 李 方 叔 書 內 容 析 探 兼 論 蘇 李 軼 事 及 情 誼 元 祐 元 年, 東 坡 任 翰 林 學 士, 李 廌 作 金 鑾 賦 和 上 翰 林 眉 山 先 生 蘇 公 賀 之, 頌 讚 蘇 軾 的 節 操 與 才 學 蘇 軾 在 登 翰 林 後, 有 十 一 簡 給 方 叔 的 尺 牘, 除 了 回 覆 問 候 之 意 外, 於 立 身 處 世 和 文 章 寫 作 多 有 指 正, 也 拒 絕 幫 李 廌 先 人 寫 墓 誌 銘 的 請 求 : 某 從 來 不 獨 不 書 不 作 銘 誌, 但 緣 子 孫 欲 追 述 祖 考 而 作 者, 皆 未 嘗 措 手 也 近 日 與 溫 公 作 行 狀 書 墓 誌 者, 獨 以 公 嘗 為 先 妣 墓 銘, 不 可 不 報 爾 其 他 決 不 為, 所 辭 者 多 矣, 不 可 獨 應 命 16 李 廌 安 葬 先 祖, 向 東 坡 索 求 墓 誌 銘, 東 坡 回 簡 說 自 己 從 不 幫 人 寫 銘 誌, 唯 一 幫 司 馬 溫 公 寫 乃 是 為 了 回 報 曾 幫 蘇 母 作 墓 誌 銘 的 恩 情, 因 此 雖 然 請 東 坡 寫 墓 誌 銘 者 不 少, 與 李 廌 又 有 深 交, 但 絕 不 能 破 壞 自 身 原 則, 希 冀 李 廌 能 多 體 諒 元 祐 三 年, 李 廌 參 加 省 試, 時 東 坡 為 知 貢 舉, 其 年 到 省 諸 路 舉 子, 人 人 欲 識 其 面, 考 試 官 莫 不 欲 得 方 叔 也 17 李 廌 可 說 是 當 時 的 大 紅 人, 考 試 官 也 十 分 看 好 他, 可 惜 李 廌 辜 負 眾 望, 最 終 落 榜, 蘇 軾 對 此 事 深 有 慨 歎, 而 作 余 與 李 廌 方 叔 相 知 久 矣, 領 貢 舉 事, 而 李 不 得 第, 愧 甚, 作 詩 送 之 一 首 : 與 君 相 從 非 一 日, 筆 勢 翩 翩 疑 可 識 平 生 謾 說 古 戰 場, 過 眼 終 迷 日 五 色 我 慚 不 出 君 大 笑, 行 止 皆 天 子 何 責 青 袍 白 紵 五 千 人, 知 子 無 怨 亦 無 德 買 羊 沽 酒 謝 玉 川, 為 我 醉 倒 春 風 前 歸 家 但 草 淩 雪 賦, 我 相 夫 子 非 臒 仙 18 錢 建 狀 分 析 蘇 軾 詩 意 可 分 四 層 :1. 以 書 法 為 喻, 誇 耀 李 文 如 南 朝 吳 質 之 書 法, 筆 勢 翩 翩 2. 引 唐 摭 言 李 程 因 賦 日 有 五 色 賦 而 得 狀 元 之 事, 暗 喻 自 己 當 負 遺 才 之 責 3. 直 言 此 舉 參 試 士 人 太 多, 自 己 作 為 主 考 官, 偶 或 遺 賢, 作 為 考 生 的 李 廌, 當 能 諒 解 4. 希 望 李 廌 潛 心 學 問, 並 預 言 李 廌 並 非 池 中 之 物, 一 定 有 科 場 進 身 的 機 會 19 蘇 軾 對 李 廌 的 落 第 深 感 自 責, 也 不 忘 16 蘇 軾 文 集, 卷 53, 頁 1579 17 宋. 朱 弁, 風 月 堂 詩 話,( 北 京.. 中 華 書 局,1985 年 ), 卷 上, 頁 17 18 蘇 軾 詩 集, 卷 30, 頁 1568-1570 19 錢 建 狀, 蘇 軾 元 祐 三 年 科 場 舞 弊 辨 偽 - 兼 論 李 廌 落 第 原 因, 浙 江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社 會 科 學 版 ),38 卷 3 期, 頁 160 157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六 期 勉 勵 他 繼 續 精 進, 可 看 出 東 坡 的 惜 才 之 心 最 後 一 簡 給 李 廌 的 尺 牘 寫 於 北 歸 時 期, 蘇 軾 自 愧 因 己 身 關 係, 連 累 親 朋 好 友 官 遷, 如 方 叔 飄 然 一 布 衣, 亦 幾 不 免 20, 對 於 李 廌 身 為 布 衣 卻 仍 受 到 黨 爭 牽 連 感 到 內 疚 靖 國 元 年 (1101), 蘇 軾 病 逝 於 常 州, 多 人 為 其 寫 悼 文, 唯 獨 李 廌 祭 文 名 滿 天 下, 人 皆 能 誦 : 東 坡 之 歿, 士 大 夫 及 門 人 作 祭 文 甚 多, 惟 李 廌 方 叔 文 尤 傳, 如 : 道 大 不 容, 才 高 為 累 皇 天 后 土, 鑒 平 生 忠 義 之 心 ; 名 山 大 川, 還 千 古 英 靈 之 氣 識 與 不 識, 誰 不 盡 傷 ; 聞 所 未 聞, 吾 將 安 放 此 數 句, 人 無 賢 愚, 皆 能 誦 之 21 軾 亡, 廌 哭 之 慟, 曰 : 吾 愧 不 能 死 知 己, 至 於 事 師 之 勤, 渠 敢 以 生 死 為 間! 即 走 許 汝 間, 相 地 蔔 兆 授 其 子, 作 文 祭 之 曰 : 皇 天 后 土, 鑒 一 生 忠 義 之 心 ; 名 山 大 川, 還 萬 古 英 靈 之 氣 詞 語 奇 壯, 讀 者 為 悚 22 李 廌 祭 文 對 蘇 軾 的 人 格 才 華 和 宦 海 浮 沉 作 了 概 括, 對 這 位 亦 師 亦 友 的 長 者 去 世 十 分 哀 慟, 畢 竟 對 少 年 失 怙 的 李 廌 來 說, 蘇 軾 就 像 父 親 一 樣 關 愛 他, 故 他 將 悲 傷 心 情 寫 成 奇 狀 語 句, 文 成 即 廣 為 流 傳, 感 動 時 人 觀 兩 人 交 遊, 從 黃 州 時 期 始 至 東 坡 去 世, 約 有 二 十 多 年 的 來 往, 蘇 軾 對 他 關 懷 備 至, 甚 或 資 助 他 生 活 所 需, 李 廌 亦 事 師 之 勤, 多 有 書 簡 問 候, 兩 人 相 知 相 惜, 情 誼 可 謂 深 厚 三 與 李 方 叔 書 內 容 析 探 據 孔 凡 禮 蘇 軾 年 譜 記 載, 與 李 方 叔 書 當 寫 於 元 祐 二 年 : 20 蘇 軾 文 集, 卷 53, 頁 1581 21 宋. 朱 弁, 曲 洧 舊 聞,( 北 京.. 中 華 書 局,2002 年 ), 卷 5, 頁 158-159 22 元. 脫 脫 等 著 楊 家 駱 主 編, 宋 史,( 臺 北.. 鼎 文 書 局,1978 年 ), 卷 444, 頁 13117 158

蘇 軾 與 李 方 叔 書 內 容 析 探 兼 論 蘇 李 軼 事 及 情 誼 秋 暑, 與 李 廌 ( 方 叔 ) 書, 以 積 學 不 倦 為 勉 書 見 文 集 卷 四 十 九 (1420 頁 ), 云 : 私 意 猶 冀 足 下 積 學 不 倦, 落 其 華 而 成 其 實 深 願 足 下 為 禮 義 君 子, 不 願 足 下 豐 於 才 而 廉 於 德 也 書 及 本 年 四 月 薦 陳 師 道 事, 又 及 本 年 五 月 鮮 于 侁 卒, 廌 寄 來 侁 行 狀 而 不 及 元 祐 三 年 知 貢 舉 事, 知 作 於 本 年 23 孔 凡 禮 根 據 推 舉 陳 師 道 事 和 鮮 于 侁 去 世 兩 事 推 斷, 以 及 元 祐 二 年 李 廌 撰 子 駿 行 狀, 明 確 將 與 李 方 叔 書 寫 作 時 間 繫 於 元 祐 二 年 此 篇 在 蘇 軾 眾 多 書 信 文 中, 雖 不 是 名 篇, 然 文 中 深 切 流 露 蘇 軾 對 李 廌 的 教 誨 關 愛 提 點 與 勉 勵, 有 嚴 厲 語 氣, 亦 有 真 摯 之 情, 有 不 少 名 句 從 此 文 出, 亦 可 反 駁 後 代 詩 話 對 蘇 李 的 負 面 之 論, 因 此 有 重 要 價 值, 以 下 試 分 析 其 文 內 容 ( 一 ) 推 辭 薦 引 之 因 元 祐 二 年, 蘇 軾 上 奏 薦 布 衣 陳 師 道 狀, 稱 其 文 詞 高 古, 度 越 流 輩, 安 貧 守 道, 若 將 終 身, 茍 非 其 人, 義 不 往 見, 過 壯 未 仕, 實 為 遺 才 24 陳 師 道 一 介 布 衣 因 此 得 官 由 於 李 廌 之 文 屢 獲 蘇 軾 讚 賞, 又 與 蘇 軾 交 情 匪 淺, 遂 請 託 東 坡 以 此 法 推 薦 他 入 朝 為 官, 東 坡 則 是 委 婉 拒 絕, 並 說 明 原 因 : 軾 頓 首 方 叔 先 輩 足 下 屢 獲 來 教, 因 循 不 一 裁 答, 悚 息 不 已 比 日 履 茲 秋 暑, 起 居 佳 勝 錄 示 子 駿 行 狀 及 數 詩, 辭 意 整 暇, 有 加 於 前, 得 之 極 喜 慰 累 書 見 責 以 不 相 薦 引, 讀 之 甚 愧 25 陳 履 常 居 都 下 逾 年, 未 嘗 一 至 貴 人 之 門, 章 子 厚 欲 一 見, 終 不 可 得 中 丞 傅 欽 之 侍 郎 孫 莘 老 薦 之, 軾 亦 掛 名 其 間 會 朝 廷 多 知 履 常 者, 故 得 一 官 軾 孤 立 言 輕, 未 嘗 獨 薦 人 也 爵 祿 砥 世, 人 主 所 專, 宰 相 猶 不 敢 必, 而 欲 責 於 軾, 可 乎? 26 23 孔 凡 禮, 蘇 軾 年 譜,( 北 京.. 中 華 書 局,2005 年 ), 頁 780 24 蘇 軾 文 集, 卷 27, 頁 795 25 蘇 軾 文 集, 卷 49, 頁 1420 26 蘇 軾 文 集, 卷 49, 頁 1420 159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六 期 由 文 中 可 知, 李 廌 不 只 一 次 來 函 請 託, 每 一 來 函 皆 有 新 作 奉 呈, 希 冀 藉 由 作 品 博 得 東 坡 賞 譽, 而 東 坡 卻 遲 未 薦 引, 李 廌 進 而 有 責 怪 之 意, 讓 東 坡 心 有 所 愧, 此 愧 不 是 對 李 廌 感 到 愧 疚, 而 是 愧 尤 沒 有 及 早 說 明, 引 來 李 廌 之 責, 故 在 此 次 回 信 裡 告 知 未 能 薦 引, 與 陳 師 道 得 官 之 因 東 坡 當 時 雖 身 為 翰 林 學 士 27, 仍 謙 遜 地 說 自 己 人 微 言 輕, 蓋 因 自 己 是 曾 遭 貶 又 復 起 用 之 人, 動 輒 得 咎, 尚 無 單 獨 薦 引 之 能 力 而 陳 師 道 雖 是 布 衣, 在 朝 廷 早 就 有 名 譽, 其 名 聲 是 自 己 建 立 起 來 的, 就 連 章 惇 都 曾 親 自 登 門 拜 訪, 可 惜 未 見 而 趁 此 次 進 奏, 東 坡 掛 名 與 傅 堯 俞 孫 覺 一 起 推 薦, 在 天 時 人 和 配 合 下, 陳 師 道 終 能 封 官 換 言 之, 李 廌 雖 然 得 到 東 坡 賞 識, 但 還 得 得 到 東 坡 同 僚 與 朝 廷 的 認 同, 因 此 憑 東 坡 一 人 是 無 法 推 薦 的, 且 李 廌 聲 名 未 達, 不 似 陳 師 道 早 有 遠 名, 這 皆 是 東 坡 遲 未 薦 引 之 因, 又 名 利 爵 祿 掌 握 在 國 君 手 裡, 連 宰 相 都 不 敢 跟 聖 主 作 薦 舉 的 事 情, 何 況 是 區 區 一 位 翰 林 學 士? 東 坡 在 說 明 緣 由 後, 用 設 問 法 反 問 李 廌, 要 他 深 思 有 道 理 否, 並 請 他 反 思 實 不 該 如 此 責 問 自 己 這 是 東 坡 以 理 去 教 誨 李 廌, 從 自 身 原 因 講 到 外 在 因 素, 讓 李 廌 知 道 自 己 的 不 足, 十 分 具 有 信 服 力 ( 二 ) 君 子 相 交 之 道 李 廌 見 同 門 師 兄 因 東 坡 上 奏 得 官, 希 冀 循 此 捷 徑 進 入 官 場, 前 提 就 是 得 到 東 坡 的 上 奏 薦 引, 東 坡 對 此 提 出 嚴 厲 指 正 : 深 願 足 下 為 禮 義 君 子, 不 願 足 下 豐 於 才 而 廉 於 德 也 若 進 退 之 際, 不 甚 慎 靜, 則 於 定 命 不 能 有 毫 發 增 益, 而 於 道 德 有 丘 山 之 損 矣 古 之 君 子, 貴 賤 相 因, 先 後 相 援, 固 多 矣 28 李 廌 自 詡 才 氣 甚 高, 與 東 坡 又 有 師 生 關 係, 依 東 坡 在 朝 廷 的 聲 望, 只 要 東 坡 薦 引 就 能 順 利 得 官, 東 坡 認 為 這 樣 的 交 往 已 喪 失 君 子 之 道, 因 為 他 願 意 跟 李 廌 相 交, 除 了 欣 賞 文 才, 加 上 李 廌 幼 年 失 怙, 家 境 貧 苦, 東 坡 對 他 十 分 照 顧, 在 生 活 上 給 予 關 懷, 在 學 問 上 給 予 指 導, 兩 人 交 往 乃 是 彼 此 欣 賞, 絕 非 27 宋 沿 唐 制 設 學 士 院, 也 稱 翰 林 學 士 院 翰 林 學 士 充 皇 帝 顧 問, 宰 相 多 從 翰 林 學 士 中 遴 選 北 宋 前 期, 翰 林 學 士 亦 無 品 秩 元 豐 改 制 後, 翰 林 學 士 承 旨 和 翰 林 學 士 成 爲 正 式 官 職, 官 居 正 三 品, 不 任 他 職, 專 司 內 制, 因 此 翰 林 學 士 在 宋 代 是 一 具 有 高 階 的 官 職 參 見 宋 史. 職 官 制 八 和 龔 延 明 編 著, 宋 代 官 制 辭 典,( 北 京.. 中 華 書 局,1997 年 ), 頁 43 28 蘇 軾 文 集, 卷 49, 頁 1420 160

蘇 軾 與 李 方 叔 書 內 容 析 探 兼 論 蘇 李 軼 事 及 情 誼 建 立 在 利 益 關 係 上, 所 以 希 望 李 廌 是 位 是 非 分 明, 有 才 亦 有 德 之 人, 若 豐 於 才 而 廉 於 德, 只 想 求 捷 徑 入 朝 為 官, 對 他 的 生 命 沒 有 任 何 的 幫 助 因 此 又 說 君 子 之 知 人, 務 相 勉 於 道, 不 務 相 引 於 利 也 29 教 導 李 廌 君 子 往 來, 應 以 道 為 前 提, 否 則 這 樣 的 交 往 就 會 偏 向 小 人 間 的 利 益 相 引, 東 坡 不 希 望 有 氣 節 的 李 廌 成 為 如 此 之 人, 故 說 : 軾 非 敢 廢 此 道, 平 生 相 知 心, 所 謂 賢 者 則 於 稠 人 中 譽 之, 或 因 其 言 以 考 其 實, 實 至 則 名 隨 之, 名 不 可 掩, 其 自 為 世 用, 理 勢 固 然, 非 力 致 也 30 東 坡 自 己 是 以 君 子 之 道 與 李 廌 相 交, 如 果 要 得 功 名, 還 是 循 常 規 之 道, 不 可 急 功 好 進, 並 要 德 行 和 學 識 名 實 相 符, 如 此 名 位 不 求 自 至, 現 階 段 的 李 廌 尚 須 累 積 自 己 的 名 聲, 學 問 還 要 再 更 精 進, 否 則 要 循 陳 師 道 之 路 進 入 官 場 是 不 可 行 的 東 坡 此 段 雖 有 教 誨, 然 情 理 兼 具, 令 人 動 容 清 代 儲 欣 東 坡 先 生 全 集 錄 卷 八 說 : 深 願 足 下 為 禮 義 君 子 一 段, 百 朋 之 錫 也, 舉 萬 世 欲 為 君 子 者, 實 受 其 賜 31 亦 即 是 說, 東 坡 教 勉 李 廌 君 子 相 交 之 理, 已 成 為 後 世 想 為 君 子 者 一 學 習 之 道 ( 三 ) 指 陳 文 章 之 病 李 廌 文 章 雖 頗 獲 蘇 軾 讚 賞, 但 東 坡 仍 指 出 李 廌 在 寫 作 上 的 缺 失, 因 此 先 褒 後 貶 : 足 下 之 文, 過 人 處 不 少, 如 李 氏 墓 表 及 子 駿 行 狀 之 類, 筆 勢 翩 翩, 有 可 以 追 古 作 者 之 道 至 若 前 所 示 兵 鑒, 則 讀 之 終 篇, 莫 知 所 謂 意 者 足 下 未 甚 有 得 於 中 而 張 其 外 者 ; 不 然, 則 老 病 昏 惑, 不 識 其 趣 也 32 蘇 軾 亦 有 一 篇 答 李 方 叔 書, 同 樣 指 出 李 廌 為 文 之 病 : 惠 示 古 賦 近 詩, 詞 氣 卓 越, 意 趣 不 凡, 甚 可 喜 也 但 微 傷 冗, 後 當 稍 收 斂 之, 今 未 可 也 33 29 蘇 軾 文 集, 卷 49, 頁 1420 30 蘇 軾 文 集, 卷 49, 頁 1420 31 引 自 曾 棗 莊 曾 濤 編, 蘇 文 彙 評,( 臺 北.. 文 史 哲 出 版 社,1998 年 ), 頁 330 32 蘇 軾 文 集, 卷 49, 頁 1420 33 蘇 軾 文 集, 卷 49, 頁 1430 161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六 期 從 這 兩 則 內 容 來 看, 李 廌 詩 詞 文 賦 皆 有 過 人 長 處, 這 是 十 分 可 喜 的, 但 有 冗 長 拖 沓 的 毛 病, 或 造 成 讀 之 終 篇 仍 不 知 所 謂 之 感, 若 稍 加 鍛 鍊, 文 章 將 更 精 進 蘇 軾 認 為 作 文 應 如 行 雲 流 水, 初 無 定 質, 但 常 行 於 所 當 行, 止 於 不 可 不 止 34 答 謝 民 師 推 官 書 以 此 觀 點 分 析 李 廌 文 章, 可 知 他 有 過 放 不 知 適 時 收 尾 之 病 此 外, 答 李 方 叔 十 七 首 之 十 一 也 說 : 所 貺 高 文, 極 為 奇 麗 但 過 相 粉 飾, 深 非 所 望, 殆 是 益 其 病 爾 35 蘇 軾 榮 登 翰 林 時 李 廌 寫 文 祝 賀, 但 這 篇 祝 賀 文 過 於 藻 飾, 因 此 東 坡 深 非 所 望, 即 是 不 希 望 李 廌 寫 這 種 華 麗 空 文, 而 是 要 自 然 顯 出 奇 偉 的 本 色 從 諸 多 記 載 來 看, 蘇 軾 指 陳 他 的 地 方 比 讚 譽 的 還 要 多, 東 坡 所 詬 病 的 缺 失 亦 是 李 廌 為 文 的 致 命 傷, 這 也 可 能 是 日 後 李 廌 落 第 的 原 因 之 一 ( 四 ) 信 道 自 守 之 勉 李 廌 早 年 即 有 登 科 之 心, 但 因 家 貧 和 先 祖 未 葬, 有 多 年 將 心 力 投 入 此 事 上, 對 於 自 己 遲 未 登 科 亦 十 分 躁 進, 才 會 有 多 次 求 薦 東 坡 之 舉, 甚 常 謁 於 權 貴 之 門, 蘇 軾 對 此 有 所 批 評 : 東 漢 處 士 私 相 謚, 非 古 也 殆 似 丘 明 為 素 臣, 當 得 罪 於 孔 門 矣 孟 生 貞 曜, 蓋 亦 蹈 襲 流 弊, 不 足 法, 而 況 近 相 名 字 乎? 甚 不 願 足 下 此 等 也 軾 於 足 下 非 愛 之 深 期 之 遠, 定 不 及 此, 猶 能 察 其 意 否? 近 秦 少 遊 有 書 來, 亦 論 足 下 近 文 益 奇 明 主 求 人 如 不 及, 豈 有 終 汩 沒 之 理! 足 下 但 信 道 自 守, 當 不 求 自 至 若 不 深 自 重, 恐 喪 失 所 有 36 蘇 軾 可 謂 愛 之 深 責 之 切, 因 此 這 段 語 氣 略 重, 然 身 為 李 廌 的 老 師, 他 何 嘗 不 希 望 李 廌 早 登 仕 途? 然 李 廌 不 尋 常 規 之 路 只 求 捷 徑, 已 喪 失 君 子 氣 節, 蘇 軾 認 為 以 廌 之 才, 豈 有 終 身 埋 沒 之 理, 故 要 他 信 道 自 守, 按 部 就 班, 否 則 會 造 成 恐 失 所 有 之 憾, 其 失 去 的 不 只 是 官 祿 爵 位, 亦 是 君 子 立 身 之 道 在 第 五 簡 給 方 叔 的 尺 牘, 就 依 舊 強 調 守 道 之 理 : 承 示 新 文, 如 子 駿 行 狀, 豐 容 雋 壯, 甚 可 貴 也 有 文 如 此, 何 憂 不 達, 34 蘇 軾 文 集, 卷 49, 頁 1418 35 蘇 軾 文 集, 卷 53, 頁 1580 36 蘇 軾 文 集, 卷 49, 頁 1420 162

蘇 軾 與 李 方 叔 書 內 容 析 探 兼 論 蘇 李 軼 事 及 情 誼 相 知 之 久, 當 與 朋 友 共 之 至 於 富 貴, 則 有 命 矣, 非 綿 力 所 能 必 致 姑 務 安 貧 守 道, 使 志 業 益 充, 自 當 有 獲 37 蘇 軾 以 才 為 前 提 勉 勵 他, 說 他 有 文 如 此, 又 何 憂 不 達? 而 後 才 轉 到 富 貴 命 定, 非 人 力 所 能 控 制, 因 此 在 榮 華 富 貴 未 來 之 日, 須 堅 守 貧 賤 不 能 移 之 道, 不 要 為 求 封 官 而 變 易 節 操, 用 人 力 去 求 不 屬 於 自 己 的 名 利, 只 要 繼 續 精 進 自 己 的 學 問, 然 後 去 參 加 科 考, 不 患 沒 有 出 頭 之 日, 可 知 信 道 自 守 是 蘇 軾 常 常 對 李 廌 提 點 的 修 身 之 道 李 廌 面 對 這 封 情 理 並 重 的 回 信, 又 是 如 何 表 現 呢? 在 他 著 作 的 師 友 談 記 中 說 道 : 廌 少 時 有 好 名 急 進 之 弊, 獻 書 公 車 者 三, 多 觸 聞 罷, 然 其 志 不 已, 復 多 游 巨 公 之 門 自 丙 寅 年, 東 坡 嘗 誨 之, 曰 : 如 子 之 才, 自 當 不 沒, 要 當 循 分, 不 可 躁 求, 王 公 之 門 何 必 時 曳 裾 也 爾 後 常 以 為 戒 38 李 廌 反 思 自 己 果 過 躁 進, 只 重 名 利 而 忽 略 君 子 修 身 之 道, 故 這 封 回 信 如 醍 醐 灌 頂, 讓 他 知 道 精 進 自 己 比 拜 謁 權 貴 重 要 此 後 的 李 廌, 八 年 中 未 嘗 一 謁 貴 人 39, 堅 守 匹 夫 之 志 和 銘 記 蘇 軾 教 誨 馬 東 瑤 在 蘇 門 六 君 子 研 究 中 指 出 : 就 六 君 子 而 言, 當 然 是 因 為 他 們 具 備 了 君 子 的 基 本 特 質, 即 突 出 的 文 學 成 就 與 不 易 其 守 的 節 操, 儘 管 六 人 的 文 學 成 就 有 高 低 之 別, 堅 持 操 守 的 過 程 也 各 不 相 同, 但 他 們 大 體 的 結 果 是 一 致 的 40 李 廌 以 其 氣 節 和 文 采 被 歸 入 六 君 子, 最 終 仍 未 走 偏, 對 蘇 軾 的 教 誨 虛 心 受 教, 終 不 負 君 子 之 名 號 爾 後, 李 廌 不 再 求 蘇 軾 薦 引, 他 努 力 精 進 自 己 的 文 章, 慢 慢 累 積 自 己 的 聲 名, 他 的 改 變 贏 得 蘇 軾 的 讚 賞, 因 此 在 落 榜 後 蘇 軾 也 深 覺 可 惜, 進 而 想 主 動 推 舉 他, 根 據 宋 史 所 記 : 呂 大 防 歎 曰 : 有 司 試 藝, 乃 失 此 奇 才 耶! 軾 與 范 祖 禹 謀 曰 : 廌 雖 在 山 林, 其 文 有 錦 衣 玉 食 氣, 棄 奇 寶 于 路 隅, 昔 人 所 歎, 我 曹 得 無 意 哉! 將 同 薦 諸 朝, 未 幾, 相 繼 去 國, 不 果 41 37 蘇 軾 文 集, 卷 53, 頁 1578 38 宋. 李 廌, 師 友 談 記,( 北 京.. 中 華 書 局,2002 年 ), 頁 14 39 宋. 李 廌, 師 友 談 記,( 北 京.. 中 華 書 局,2002 年 ), 頁 14 40 馬 東 瑤, 蘇 門 六 君 子 研 究,( 北 京.. 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2005 年 ), 頁 202-203 41 元. 脫 脫 等 著 楊 家 駱 主 編, 宋 史,( 臺 北.. 鼎 文 書 局,1978 年 ), 卷 444, 頁 13117 163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六 期 可 惜 還 未 薦 引, 蘇 軾 與 范 祖 禹 又 因 政 治 因 素 先 後 離 開 京 城, 李 廌 最 終 未 能 因 薦 引 得 官, 而 後 就 絕 意 仕 途, 躬 耕 山 林, 然 其 謹 遵 蘇 軾 教 誨, 縱 使 未 入 官 場, 氣 節 和 君 子 之 道 終 未 偏 廢, 真 正 實 踐 信 道 自 守 之 節 操 四 蘇 李 軼 事 及 情 誼 李 廌 因 身 為 蘇 門 學 生, 應 考 那 年 東 坡 又 知 貢 舉, 雖 然 李 廌 最 後 落 第, 但 關 於 此 次 考 試 有 不 少 傳 聞, 甚 有 影 響 兩 人 至 交 的 說 法, 然 兩 人 真 會 因 此 事 而 結 下 心 結 嗎? 又 東 坡 是 否 真 有 以 考 官 身 分 關 照 過 李 廌? 以 下 茲 就 東 坡 洩 題 李 廌 落 第 和 蘇 李 交 惡 三 部 分 來 探 討, 並 以 史 料 和 蘇 李 兩 人 作 品 佐 證, 試 駁 詩 話 筆 記 記 載 之 誤, 說 明 兩 人 始 終 情 誼 深 厚, 應 為 一 段 師 生 佳 話, 而 非 衍 生 出 的 負 面 小 道 ( 一 ) 蘇 軾 洩 題 之 嫌 科 舉 制 度 起 源 於 漢, 創 始 於 隋, 確 立 於 唐, 完 備 於 宋, 因 此 宋 代 在 前 代 科 舉 的 缺 失 上, 多 有 改 進, 例 如 為 了 確 保 科 舉 的 公 平 與 公 正 性, 宋 代 實 施 鎖 院 政 策, 即 是 考 試 官 從 受 命 之 日 到 放 榜 為 止, 一 直 鎖 宿 於 貢 院, 斷 絕 與 外 的 聯 繫 42, 相 當 於 現 在 的 入 闈 東 坡 擔 任 此 次 的 考 試 官, 自 有 出 題 和 改 卷 的 職 責, 按 規 定 當 也 被 鎖 院 與 外 隔 絕, 可 是 宋 代 羅 大 經 鶴 林 玉 露 卻 有 一 段 記 載 : 元 祐 中, 東 坡 知 貢 舉, 李 方 叔 就 試 將 鎖 院, 坡 緘 封 一 簡, 令 叔 黨 持 與 方 叔, 值 方 叔 出, 其 僕 受 簡 置 几 上 有 頃, 章 子 厚 二 子 曰 持 曰 援 者 來, 取 簡 竊 觀, 乃 揚 雄 優 於 劉 向 論 一 篇 二 章 驚 喜, 攜 之 以 去 方 叔 歸, 求 簡 不 得, 知 為 二 章 所 竊, 悵 惋 不 敢 言 已 而 果 出 此 題, 二 章 皆 模 倣 坡 作, 方 叔 幾 於 閣 筆 43 42 宋 會 要 輯 稿. 選 舉 一 之 四 : 自 端 拱 元 年 (988) 試 士 罷, 進 士 擊 鼓 訴 不 公 後, 次 年 蘇 易 簡 知 貢 舉, 固 請 御 試, 是 年 ( 淳 化 三 年,992) 又 知 貢 舉, 既 受 詔, 徑 赴 貢 院, 以 避 請 求, 後 遂 為 例 參 見 清. 徐 松 纂 輯 宋 會 要 輯 稿,( 臺 北.. 新 文 豐,1976 年 ), 頁 4218 43 宋. 羅 大 經, 鶴 林 玉 露. 甲 編,( 北 京.. 中 華 書 局,1997 年 ), 卷 5, 頁 92 164

蘇 軾 與 李 方 叔 書 內 容 析 探 兼 論 蘇 李 軼 事 及 情 誼 記 載 說 東 坡 在 鎖 院 前, 遣 人 至 方 叔 家 給 予 考 試 題 目, 甚 至 還 寫 了 範 文, 可 惜 此 簡 被 章 氏 兄 弟 竊 取, 最 後 果 出 此 題, 二 章 因 而 得 名, 李 廌 因 沒 得 到 東 坡 題 目 而 落 第 這 樣 的 記 載, 導 致 東 坡 有 洩 題 之 嫌, 甚 或 是 對 他 公 正 人 格 的 侮 辱, 因 為 根 據 宋 代 選 考 制 度 : 今 後 所 差 考 試 發 解 並 知 舉 官 等, 宜 令 于 閻 門 候 敕, 出 召 到 晝 時, 令 閻 門 祗 候 引 伴, 指 定 去 處 鎖 宿, 更 不 得 與 臣 僚 相 見 言 話, 如 違, 仰 引 伴 使 或 閻 門 彈 奏, 並 當 重 行 朝 典 44 對 考 試 官 防 範 如 此 嚴 密, 若 有 舞 弊 之 舉 會 被 重 罰, 身 為 考 官 的 蘇 軾 不 可 能 知 法 犯 法 且 命 題 是 由 多 位 考 試 官 參 詳 核 定, 非 一 人 獨 斷 而 成, 因 此 東 坡 在 未 鎖 院 前 已 知 題 目 並 流 出, 這 事 是 絕 難 發 生 的 鶴 林 玉 露 又 說 到 揭 榜 情 景 : 及 拆 號, 坡 意 魁 必 方 叔 也, 乃 章 援 第 十 名 文 意 與 魁 相 似, 乃 章 持 坡 失 色 二 十 名 間, 一 卷 頗 奇, 坡 謂 同 列 曰 : 此 必 李 方 叔 視 之, 乃 葛 敏 修 時 山 谷 亦 預 校 文, 曰 : 可 賀 內 翰 得 人, 此 乃 僕 宰 太 和 時, 一 學 子 相 從 者 也 而 方 叔 竟 下 第 坡 出 院, 聞 其 故, 大 歎 恨, 作 詩 送 其 歸, 所 謂 平 生 漫 說 古 戰 場, 過 眼 空 迷 日 五 色 者 是 也 45 這 亦 是 不 實 的 記 載, 因 為 宋 代 考 試 採 糊 名 制, 彌 封 之 後 又 須 謄 錄, 最 後 將 錄 取 者 及 考 卷 上 奏 至 尚 書 省, 謂 之 奏 號, 奏 號 後 才 是 拆 號 46, 拆 號 已 不 是 考 試 官 之 職 務, 考 試 官 在 出 題 及 改 卷 後, 任 務 即 完 成, 且 名 單 未 揭 曉 前 尚 不 能 出 院, 因 此 蘇 軾 可 以 在 場 拆 號 及 臆 度 錄 取 者, 甚 至 在 大 庭 廣 眾 之 下 直 說 李 廌 必 是 榜 首, 恐 怕 是 虛 構 成 分 多 於 事 實 情 況, 亦 有 失 蘇 軾 主 考 官 的 身 分 鶴 林 玉 露 是 本 介 於 詩 話 與 語 錄 體 間 的 筆 記, 四 庫 全 書 總 目 提 要 曾 評 該 書 : 詳 於 議 論 而 略 於 考 證... 蓋 是 書 多 因 事 抒 論, 不 甚 以 記 事 為 主 偶 據 傳 聞, 不 復 考 核, 其 疏 漏 固 不 足 異 耳 47 因 此 書 多 載 傳 聞 而 無 根 據 的 44 宋 會 要 輯 稿. 選 舉 十 九 之 六, 頁 4551 45 宋. 羅 大 經, 鶴 林 玉 露. 甲 編,( 北 京.. 中 華 書 局,1997 年 ), 卷 5, 頁 92 46 夢 梁 錄. 諸 州 府 得 解 士 人 赴 省 闈 卷 二 : ( 舉 子 ) 所 納 卷 子, 徑 發 下 彌 封 所 封 卷 頭, 不 要 試 官 知 士 人 姓 名, 恐 其 私 取 故 也 卻 於 每 卷 上 打 號 頭, 三 場 共 一 號, 方 發 往 謄 錄 所 謄 錄 卷 子, 依 字 號 書 寫, 對 讀 無 差, 方 納 入 考 試 官 各 房 考 校 如 卷 子 考 中, 發 過 別 房 覆 考, 如 稱 眾 意, 方 呈 主 文, 卻 於 謄 錄 所 吊 取 真 卷, 點 對 批 取, 定 奪 魁 選 伺 候 申 省 奏 號 揭 榜 取 旨, 差 官 下 院 拆 號 放 榜 引 自 祝 尚 書, 宋 代 科 舉 省 試 制 度 考 論, 宋 代 科 舉 與 文 學 考 論,( 鄭 州.. 大 象 出 版 社,2006 年 ), 頁 50 47 引 自 宋. 羅 大 經, 鶴 林 玉 露. 附 錄 三. 諸 書 提 拔,( 北 京.. 中 華 書 局,1997 年 ), 頁 377 165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六 期 小 道, 蘇 軾 洩 題 的 記 載 或 可 於 此 推 翻 再 仔 細 推 斷, 儘 管 元 祐 時 蘇 軾 得 勢, 若 他 真 有 洩 題 之 嫌 勢 必 引 來 小 人 落 井 下 石, 動 輒 得 咎 的 他 真 會 如 此 大 意 行 事 嗎? 且 得 其 卷 的 又 是 政 敵 章 惇, 故 清 人 查 慎 行 直 斥 : 此 必 章 惇 父 子 造 為 此 語, 以 誣 先 生 48 又 根 據 前 述 與 李 方 叔 書 分 析, 蘇 軾 堅 持 君 子 相 交 之 道 和 信 道 自 守 的 節 操, 他 以 此 循 循 善 誘 李 廌, 難 道 自 己 不 能 以 身 作 則 而 做 出 小 人 之 舉? 又 洩 題 這 麼 機 密 的 事 情, 豈 能 隨 意 託 人 轉 交? 章 氏 兄 弟 又 怎 能 如 此 無 禮 翻 閱 別 人 信 件? 若 章 氏 父 子 真 是 誣 造 此 語, 靠 竊 卷 得 名 的 他 們 不 也 是 一 種 自 誣? 劉 昭 明 蘇 軾 洩 題 李 廌 考 辨 一 文 也 考 證 出 真 正 的 史 實 是 : 元 祐 二 年, 蘇 軾 主 文, 章 持 落 第, 直 至 紹 聖 四 年, 曾 布 蔡 卞 主 文, 章 持 始 登 第 49 由 史 實 跟 傳 聞 兩 相 對 照, 蘇 軾 洩 題 的 說 法 也 就 不 攻 自 破 了 ( 二 ) 李 廌 落 第 之 因 據 陸 游 老 學 庵 筆 記, 當 中 對 李 廌 落 第 和 後 續 有 詳 細 記 載 : 東 坡 素 知 李 廌 方 叔 方 叔 赴 省 試, 東 坡 知 舉, 得 一 卷 子, 大 喜, 手 批 數 十 字, 且 語 黃 魯 直 曰 : 是 必 吾 李 廌 也 及 拆 號, 則 章 持 致 平, 而 廌 乃 見 黜 故 東 坡 山 谷 皆 有 詩 在 集 中 初, 廌 試 罷 歸, 語 人 曰 : 蘇 公 知 舉, 吾 之 文 必 不 在 三 名 後 及 後 黜, 廌 有 乳 母 年 七 十, 大 哭 曰 : 吾 兒 遇 蘇 內 翰 知 舉 不 及 第, 它 日 尚 奚 望? 遂 閉 門 睡, 至 夕 不 出 發 壁 視 之, 自 縊 死 矣 廌 果 終 身 不 第 以 死, 亦 可 哀 也 50 東 坡 得 章 持 卷, 以 為 是 李 廌, 此 舉 頗 似 歐 陽 修 當 年 得 軾 卷, 以 為 是 曾 鞏 一 樣, 所 不 同 的 是 東 坡 與 曾 鞏 皆 登 榜, 李 廌 卻 是 落 第, 連 乳 母 都 以 為 李 廌 沒 有 把 握 此 次 機 會, 日 後 登 榜 無 望, 故 自 縊 而 死 李 廌 曾 於 元 祐 六 年 再 次 赴 考, 依 舊 下 第, 此 後 便 絕 意 仕 途, 抑 鬱 而 終 然 李 廌 筆 勢 翩 翩, 少 時 便 以 學 問 稱 鄉 里, 有 奮 進 之 心, 亦 是 蘇 門 弟 子, 其 年 到 省 諸 路 舉 子, 人 人 欲 識 其 面, 考 試 官 莫 不 欲 得 方 叔 也 51 當 年 造 成 這 股 轟 動, 又 緣 何 落 第? 東 坡 在 其 落 榜 後 曾 說 : 48 49 50 51 此 評 論 從 四 庫 全 書 總 目 提 要, 卷 121, 子 部 雜 家 類 輯 出 清. 查 慎 行 注 : 蘇 詩 補 註, 輯 入 景 印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臺 北..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 1983 年 ), 冊 1111, 頁 586 引 自 劉 昭 明, 蘇 軾 洩 題 李 廌 考 辨, 文 與 哲,2011 年, 第 18 期, 頁 280 宋. 陸 游, 老 學 庵 筆 記,( 北 京.. 中 華 書 局,1997 年 ), 卷 10, 頁 125 宋. 朱 弁, 風 月 堂 詩 話,( 北 京.. 中 華 書 局,1985 年 ), 卷 上, 頁 17 166

蘇 軾 與 李 方 叔 書 內 容 析 探 兼 論 蘇 李 軼 事 及 情 誼 與 君 相 從 非 一 日, 筆 勢 翩 翩 疑 可 識 平 生 謾 說 古 戰 場, 過 眼 終 迷 日 五 色, 自 責 自 己 眼 力 不 佳, 沒 有 認 出 李 廌 筆 勢 翩 翩 的 為 文 特 色 當 時 的 參 詳 官 黃 庭 堅 作 次 韻 子 瞻 送 李 豸 則 說 : 驥 子 墮 地 追 風 日, 未 試 千 里 誰 能 識 習 之 實 錄 葬 皇 祖, 斯 文 如 女 有 正 色 今 年 持 橐 佐 春 官, 遂 失 此 人 難 塞 責 雖 然 一 哄 有 奇 偶, 博 懸 於 投 不 在 德 君 看 巨 浸 朝 百 川, 此 豈 有 意 潢 潦 前 願 為 霧 豹 懷 文 隱, 莫 愛 風 蟬 蛻 骨 仙 52 與 東 坡 一 樣, 認 為 李 廌 落 第 乃 是 自 己 失 才 之 責, 但 還 有 另 一 原 因 是 李 廌 考 運 不 佳, 如 同 賭 場 投 壺, 因 此 次 應 考 多 達 4732 人 53, 李 廌 難 以 脫 穎 而 出 李 廌 本 人 亦 說 : 平 時 功 名 眾 所 料, 數 奇 辜 負 師 友 責 54, 則 是 責 怪 自 己 辜 負 師 友 的 期 望 宋 代 葛 立 方 韻 語 陽 秋 評 論 此 事 : 座 主 歸 過 於 己, 門 生 歸 命 於 天, 俱 一 世 之 賢 也 55 稱 讚 三 人 皆 有 君 子 之 德, 將 落 榜 之 事 攬 於 自 身 其 實 蘇 黃 說 法 皆 是 委 婉 之 說, 畢 竟 考 生 落 榜 絕 非 一 句 考 試 官 失 才 可 帶 過, 黃 庭 堅 曾 稱 美 東 坡 的 鑑 別 力, 謂 其 他 在 間 伎 倆, 諸 君 或 勝 東 坡, 至 於 評 論 文 章, 東 坡 鼻 端 一 嗅, 可 定 優 劣 56, 可 見 李 廌 應 試 之 文 沒 有 過 人 之 處, 甚 至 犯 了 東 坡 常 提 點 他 的 毛 病, 如 筆 勢 過 放 不 知 收 尾, 或 是 過 於 藻 飾, 所 以 沒 有 得 到 考 試 官 的 青 睞, 加 以 李 廌 考 試 時 是 以 策 論 取 士 非 他 擅 長 的 詩 賦, 且 應 試 那 年 有 近 五 千 位 考 生, 皆 是 他 難 以 脫 穎 而 出 的 原 因, 絕 非 蘇 軾 眼 茫 沒 認 出 之 意 ( 三 ) 蘇 李 交 惡 之 說 據 石 林 詩 話 記 載 : 52 53 54 55 56 宋. 黃 庭 堅 撰 任 淵 等 注, 山 谷 詩 集 注,( 臺 北.. 學 海 出 版 社 影 印, 無 詳 細 出 版 年 份 ), 卷 9, 頁 567-568 據 山 谷 題 跋. 題 太 學 試 院 載 : 元 祐 三 年 正 月 乙 丑, 鎖 太 學 試 院 禮 部 進 士 四 千 七 百 三 十 二 人 三 月 戊 申, 奏 號 進 士 五 百 人, 宗 室 二 人 子 瞻 莘 老 經 父 知 舉 熙 叔 元 輿 彥 衛 魯 直 子 明 參 詳 宋. 李 廌, 某 頃 元 祐 三 年 春, 禮 部 不 第, 蒙 東 坡 先 生 送 之 以 詩, 黃 魯 直 諸 公 皆 有 和 詩 今 年 秋, 復 下 第 將 歸 耕 潁 川, 輒 次 前 韻, 上 呈 編 史 內 翰 先 生, 及 乞 諸 公 一 篇, 以 榮 林 泉, 不 勝 幸 甚, 濟 南 集,( 臺 北.. 新 文 豐 出 版,1989 年 ), 卷 3, 頁 39 見 叢 書 集 成 續 編, 冊 126 引 自 清. 何 文 煥 編, 歷 代 詩 話 統 編,( 北 京.. 北 京 圖 書 館 出 版 社,2003 年 ), 頁 410 宋. 黃 庭 堅, 山 谷 老 山 刀 筆. 答 王 觀 復 第 二 簡, 卷 15, 頁 815 見 孔 凡 禮, 蘇 軾 年 譜, ( 北 京.. 中 華 書 局,2005 年 ) 167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六 期 李 廌, 陽 翟 人, 少 以 文 字 見 蘇 子 瞻, 子 瞻 喜 之 元 祐 初 知 舉, 廌 適 就 試, 意 在 必 得 廌 以 魁 多 士 及 考, 章 援 程 文, 大 喜, 以 為 廌 無 疑, 遂 以 為 魁 既 拆 號, 悵 然 出 院 以 詩 送 廌 歸, 其 曰 : 平 時 謾 識 古 戰 場, 過 眼 終 迷 日 五 色 蓋 道 其 本 意 廌 自 是 學 亦 不 進, 家 貧, 不 甚 自 愛, 嘗 以 書 責 子 瞻 不 廌 己, 子 瞻 後 稍 薄 之, 竟 不 第 而 死 57 此 則 記 載 與 前 無 異, 然 到 最 後 竟 多 了 李 廌 責 問 東 坡, 兩 人 因 而 交 惡 的 內 容, 並 說 李 廌 不 甚 自 愛, 最 後 自 暴 自 棄 不 第 而 死, 把 李 廌 貶 為 一 個 不 懂 得 尊 師 重 道 之 人, 東 坡 亦 不 齒 李 廌 責 問 之 舉 回 信 薄 之, 兩 人 似 乎 已 種 下 嫌 隙 甌 北 詩 話 亦 引 墨 莊 漫 錄 一 則 條 事 : 田 衍 魏 泰 居 襄 陽, 郡 人 畏 其 吻, 謠 曰 : 襄 陽 二 害, 田 衍 魏 泰 未 幾, 李 廌 方 叔 亦 來 郡 居, 襄 人 憎 之 曰 : 近 日 多 魔, 又 添 一 廌 是 豸 晚 節 終 不 振, 且 取 嫌 於 坡 矣 58 這 當 中 的 李 廌, 皆 與 史 書 記 載 的 翩 翩 君 子 形 象 有 差, 石 林 詩 話 說 李 廌 寫 信 責 問 東 坡, 東 坡 亦 有 回 信, 當 指 與 李 方 叔 書, 然 前 已 分 析, 此 文 寫 於 元 祐 二 年, 即 李 廌 應 舉 前 一 年, 因 此 李 廌 的 責 問 當 是 指 東 坡 遲 未 薦 引 之 事, 非 考 試 時 沒 幫 他 忙 ; 東 坡 的 薄 之 則 是 教 悔 李 廌 君 子 小 人 交 往 之 道, 而 非 斥 責 李 廌 不 自 愛, 故 石 林 詩 話 混 淆 寫 作 年 代, 進 而 有 訛 誤 的 記 載 甌 北 詩 話 引 用 張 邦 基 墨 莊 漫 錄, 當 中 說 李 廌 是 襄 陽 三 害 之 一 惹 人 厭, 這 說 法 不 知 從 何 而 來, 就 連 蘇 軾 對 他 的 不 思 上 進 亦 有 嫌 意, 因 此 從 責 問 考 試 之 事 到 取 嫌 於 坡, 兩 人 可 說 是 已 達 交 惡 之 極, 然 兩 人 真 會 因 一 件 應 試 之 舉 種 下 嫌 隙 嗎? 一 有 利 證 據 就 是 李 廌 著 的 師 友 談 記, 當 中 有 明 確 記 錄 的 是 元 祐 八 年 59, 若 元 祐 三 年 兩 人 已 交 惡, 是 書 不 會 有 那 麼 多 蘇 門 論 學 之 記 載, 且 多 年 後 他 自 己 已 看 開 此 事, 並 能 用 幽 默 的 心 情 看 待 : 57 58 59 宋. 葉 夢 得 : 石 林 詩 話,( 北 京.. 中 華 書 局,1991 年 ), 卷 中, 頁 11 引 自 ( 清 ) 趙 翼 著, 霍 松 林 胡 主 佑 校 點, 甌 北 詩 話,( 北 京 : 人 民 文 學 出 版 社,2006 年 ) 卷 5, 頁 76 引 自 孔 凡 禮 師 友 談 記. 點 校 說 明 : 其 述 秦 觀 論 賦 之 語, 反 覆 數 條, 曲 盡 工 巧, 而 終 以 為 場 屋 之 賦 不 足 重, 可 謂 不 阿 所 好 書 中 稱 哲 宗 為 今 上, 蓋 作 於 元 祐 中 末 記 蘇 軾 為 兵 部 尚 書 及 帥 定 州 事 軾 到 定 州 不 久, 即 南 遷, 則 是 書 之 成 又 當 在 元 祐 諸 人 盡 罹 貶 斥 之 168

蘇 軾 與 李 方 叔 書 內 容 析 探 兼 論 蘇 李 軼 事 及 情 誼 東 坡 帥 定 武, 諸 館 職 餞 於 惠 濟 坡 舉 白 浮 歐 陽 叔 弼 陳 伯 修 二 校 理 常 希 古 少 尹 曰 : 三 君 但 飲 此 酒, 酒 釂 當 言 所 罰 三 君 飲 竟 東 坡 曰 : 三 君 為 主 司 而 失 李 方 叔, 玆 可 罰 也 三 君 者 無 以 為 言, 慚 謝 而 已 張 文 潛 舍 人 在 坐, 輒 舉 白 浮 東 坡 先 生, 曰 : 先 生 亦 當 飲 此 東 坡 曰 : 何 也? 文 潛 曰 : 先 生 昔 知 舉 而 遺 之, 與 三 君 之 罰 均 也 舉 坐 大 笑 60 若 李 廌 真 如 此 怨 懟 東 坡, 怎 會 紀 錄 如 此 歡 飲 之 事? 又 兩 人 真 有 心 結, 此 事 當 絕 口 不 提, 何 以 被 拿 來 當 茶 餘 飯 後 的 消 遣 話 題? 可 見 彼 此 心 中 無 愧, 沒 有 誰 負 誰 或 薄 之 之 意 在 東 坡 去 世 多 年 後, 李 廌 作 再 領 玉 局, 昔 東 坡 在 翰 林 作 詩 送 戴 蒙 有 玉 局, 他 年 第 幾 人 之 句 後 自 嶺 外 歸, 遂 領 玉 局 予 復 官, 亦 得 之 坡 今 亡 矣 悵 然 有 懷 : 東 坡 因 地 夙 相 親, 玉 局 終 為 繼 戴 人 祿 仕 豈 知 承 未 軌, 恩 光 又 許 襲 前 塵 青 蠅 附 驥 元 非 援, 白 玉 無 瑕 晚 更 真 泉 下 有 靈 應 首 肯, 不 隨 凡 劣 易 淄 磷 61 東 坡 去 世 時 李 廌 已 寫 祭 文 悼 之, 多 年 後 又 悵 然 有 懷, 再 賦 詩 一 首, 可 見 這 段 師 生 之 情 永 銘 李 廌 心 中, 誠 如 趙 翼 甌 北 詩 話 所 說 : 則 豸 之 於 坡, 始 終 感 激 傾 倒 石 林 謂 坡 亦 薄 之 者, 謬 也 62 兩 人 從 蘇 軾 貶 謫 黃 州 時 期 相 交, 一 直 到 東 坡 去 世 二 十 多 年 的 時 間, 始 終 相 知 相 惜, 共 創 蘇 門 佳 話, 絕 非 一 件 應 試 之 舉 而 影 響 情 誼 60 61 62 後 知 其 交 由 神 契, 非 以 勢 利 相 攀 且 以 潦 倒 場 屋 之 人, 於 新 經 義 盛 行 之 時, 曲 附 其 說, 即 可 以 立 致 科 第, 而 獨 載 排 斥 笑 謔 之 語, 不 肯 少 遜, 窮 視 其 所 不 為, 亦 可 謂 介 然 有 守 矣 寥 寥 數 簡 之 書, 而 至 今 孤 行 於 天 地 間, 豈 偶 然 哉! 宋. 李 廌, 師 友 談 記,( 北 京.. 中 華 書 局,2002 年 ), 頁 43 宋. 李 廌, 濟 南 集,( 臺 北.. 新 文 豐 出 版,1989 年 ), 卷 4, 頁 50 見 叢 書 集 成 續 編, 冊 126 清. 趙 翼 著, 霍 松 林 胡 主 佑 校 點, 甌 北 詩 話,( 北 京 : 人 民 文 學 出 版 社,2006 年 ), 卷 5, 頁 76 169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六 期 五 結 語 據 錢 謙 益 蘇 門 六 君 子 文 粹 序 : 史 稱 黃 張 晁 秦 俱 游 於 蘇 門, 天 下 稱 為 四 學 士 而 此 益 以 陳 李 蓋 履 常 元 祐 初 以 文 忠 薦 起 官, 晚 欲 參 諸 弟 子 間 ; 方 叔 少 而 求 之, 事 師 之 勤 渠, 生 死 不 間, 其 繫 於 蘇 門 宜 也 63 李 廌 因 攜 詩 文 拜 謁 東 坡, 又 事 師 甚 勤, 而 被 歸 為 蘇 門 六 君 子 之 一 兩 人 相 交 始 從 東 坡 謫 貶 黃 州 時 期, 此 後 多 有 書 信 往 來, 東 坡 曾 寫 答 李 方 叔 十 七 簡, 寫 作 時 間 從 黃 州 到 北 歸, 多 述 及 生 活 概 況 元 祐 二 年, 軾 寫 與 李 方 叔 書, 說 明 自 己 未 能 薦 舉 方 叔 入 朝 為 官 之 因, 乃 是 他 名 聲 未 達 學 問 未 精, 勉 勵 他 積 學 不 倦, 循 常 規 得 官, 並 提 出 君 子 相 交 以 道 為 前 提, 非 以 利 相 引, 當 自 己 名 聲 累 積 學 問 精 進, 何 愁 沒 有 飛 黃 騰 達 之 日? 也 指 出 李 廌 為 文 之 病, 有 讀 之 終 篇 不 知 所 謂 之 感, 要 他 稍 加 鍛 鍊 李 廌 亦 謹 諄 恩 師 教 誨, 爾 後 不 再 拜 謁 權 貴, 專 注 於 科 考 一 事 上 元 祐 三 年, 李 廌 參 加 省 試, 蘇 軾 知 貢 舉, 可 說 是 李 廌 金 榜 題 名 的 絕 佳 機 會, 然 李 廌 最 後 下 第, 東 坡 黃 庭 堅 都 曾 寫 詩 慨 歎, 分 析 其 落 第 原 因, 一 為 文 章 沒 有 過 人 之 處, 甚 至 犯 了 東 坡 詬 病 之 缺, 二 為 李 廌 考 運 不 佳, 難 以 脫 穎 而 出, 三 為 策 論 取 士, 非 是 李 廌 所 擅 長 的 詩 賦 因 為 李 廌 和 東 坡 的 師 生 關 係, 和 之 後 的 落 榜, 有 不 少 詩 話 筆 記 對 此 多 有 記 載, 然 多 偏 向 負 面 小 道, 如 東 坡 洩 題 之 嫌 和 李 廌 埋 怨 東 坡, 兩 人 種 下 嫌 隙 因 而 交 惡, 然 記 載 多 有 訛 誤, 如 石 林 詩 話 謂 李 廌 寫 信 責 問 東 坡, 東 坡 亦 薄 之, 當 指 與 李 方 叔 書, 李 廌 非 責 問 考 試 不 幫 忙, 東 坡 亦 非 薄 之 李 廌 之 舉, 況 且 這 篇 書 信 是 在 李 廌 應 考 前 一 年 即 寫, 非 落 榜 後 的 責 問 文 章, 因 此 石 林 詩 話 搞 混 寫 作 年 代, 其 記 載 必 然 有 謬 墨 莊 漫 錄 亦 說 李 廌 為 襄 陽 三 害, 晚 節 不 振 惹 坡 嫌, 若 兩 人 真 交 惡, 當 老 死 不 相 往 來, 可 是 李 廌 的 師 友 談 記 有 元 祐 八 年 師 生 談 論 之 記 錄, 且 東 坡 去 世 後, 祭 東 坡 文 寫 得 詞 語 奇 壯, 流 露 對 東 坡 的 哀 慟 之 情, 多 年 後 又 再 賦 詩 一 首, 可 見 李 廌 時 銘 師 生 之 誼 東 坡 亦 愛 才 惜 才, 否 則 不 會 說 出 比 年 於 稠 人 中, 驟 得 張 秦 黃 晁 及 方 叔 履 常 輩, 意 謂 天 下 不 愛 寶, 其 獲 蓋 未 艾 也 這 樣 的 話 來, 如 果 東 坡 真 薄 之, 晚 年 又 怎 會 將 李 廌 和 黃 秦 等 人 相 提 並 論? 洩 題 之 說 更 是 不 可 取, 因 為 根 據 宋 代 選 舉 制 度, 考 試 官 被 嚴 密 監 視 且 鎖 院 後 才 擬 題, 東 坡 絕 不 會 在 宿 院 前 已 知 題 目 並 外 洩, 63 清. 錢 謙 益, 牧 齋 初 學 集,( 上 海..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2010 年 ), 頁 461 收 錄 於 清 代 詩 文 集 彙 編 170

蘇 軾 與 李 方 叔 書 內 容 析 探 兼 論 蘇 李 軼 事 及 情 誼 因 此 鶴 林 玉 露 老 學 庵 筆 記 石 林 詩 話 說 到 的 洩 題 拆 號 蘇 軾 欲 以 李 廌 為 魁 的 情 景, 恐 怕 皆 是 虛 構 成 分 大 於 事 實 情 況 又 根 據 宋 史 師 友 談 記 及 蘇 李 詩 文 書 信 往 來 來 看, 李 廌 和 東 坡 兩 人 始 終 相 知 相 惜 彼 此 欣 賞, 絕 非 一 件 應 試 之 舉 而 種 下 心 結, 以 至 傷 害 交 情, 因 此 可 說 這 些 記 載 謬 也, 後 人 當 謹 慎 辨 明 171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六 期 附 錄 答 李 方 叔 十 七 首 之 一 之 二 之 三 之 四 之 五 之 六 之 七 某 啟 久 不 奉 書 問 為 愧 遞 中 辱 手 書, 勞 慰 益 厚 無 狀, 何 以 致 足 下 拳 拳 之 不 忘 如 此 比 日 起 居 何 如? 今 歲 暑 毒 十 倍 常 年 雨 晝 夜 不 止 者 十 餘 日, 門 外 水 天 相 接, 今 雖 已 晴, 下 潦 上 烝, 病 夫 氣 息 而 已 想 足 下 閉 門 著 述, 自 有 樂 事 間 從 諸 英 唱 和 談 論, 此 又 可 羨 也 何 時 得 會 合, 惟 萬 萬 自 重 不 宣 秋 試 時, 不 審 已 從 吉 未? 若 可 以 下 文 字, 須 望 鼎 甲 之 捷 也 暑 中 既 不 飲 酒, 無 緣 作 字, 時 有 一 二, 輒 為 人 取 去, 無 以 塞 好 事 之 意, 亦 不 願 足 下 如 此 癖 好 也 近 獲 一 銅 鏡, 如 漆 色, 光 明 冷 徹 背 有 銘 云 : 漢 有 善 銅 出 白 陽, 取 為 鏡, 清 如 明, 左 龍 右 虎 輔 之 字 體 雜 篆 隸, 真 漢 時 字 也 白 陽 不 知 所 在, 豈 南 陽 白 水 陽 乎? 如 字 應 作 而 字 使 耳 左 龍 右 虎, 皆 未 甚 曉, 更 閑, 為 考 之 姪 婿 王 適 子 立, 近 過 此, 往 彭 城 取 解, 或 場 屋 相 見 其 人 可 與 講 論, 詞 學 德 性, 皆 過 人 也 其 弟 名 遹, 字 子 敏, 亦 不 甚 相 遠 承 問 及 兒 子, 屬 令 幹 事, 未 及 奉 書, 王 文 甫 已 與 簡, 令 持 前 所 留 奉 納 矣 某 啟 辱 書 累 數 百 言, 反 復 尋 味, 詞 氣 甚 偉, 雖 不 肖, 亦 已 粗 識 君 子 志 義 所 在, 然 僕 以 愚 不 聞 過, 故 至 黜 辱 如 此 若 猶 哀 憐 之, 當 痛 加 責 讓, 以 感 厲 其 意, 庶 幾 改 往 修 來, 以 盡 餘 年 今 乃 粉 飾 刻 畫, 是 益 其 疾 也, 愧 悚! 愧 悚! 承 持 制 甚 苦, 哀 慕 良 深 便 欲 走 詣, 而 自 謫 官 以 來, 不 復 與 往 還 慶 弔, 杜 門 省 愆 而 已 謹 遣 小 兒 問 左 右, 當 以 亮 察 不 宣 某 啟 承 示 新 文, 如 子 駿 行 狀, 豐 容 雋 壯, 甚 可 貴 也 有 文 如 此, 何 憂 不 達, 相 知 之 久, 當 與 朋 友 共 之 至 於 富 貴, 則 有 命 矣, 非 綿 力 所 能 必 致 姑 務 安 貧 守 道, 使 志 業 益 充, 自 當 有 獲 鄙 言 拙 直, 久 乃 信 爾 照 察, 幸 甚 某 啟 久 別, 音 問 缺 然 忽 承 惠 教, 愧 仰 何 勝 秋 暑 未 過, 起 居 何 如? 未 由 會 見, 萬 萬 順 時 珍 重 匆 匆 上 謝, 不 宣 某 啟 專 人 辱 啟 事 長 書, 及 手 簡 累 幅, 意 貺 甚 厚, 非 所 敢 當 又 蒙 教 以 不 逮, 非 君 子 直 亮, 期 人 之 遠, 何 以 及 此 然 衰 病 之 餘, 豈 任 此 責, 愧 悚 之 極 比 日 起 居 佳 勝 惠 示 狨 皮 等 物, 皆 所 不 敢 當, 禮 曹 之 傳, 172

蘇 軾 與 李 方 叔 書 內 容 析 探 兼 論 蘇 李 軼 事 及 情 誼 之 八 之 九 之 十 之 十 一 之 十 二 之 十 三 之 十 四 之 十 五 之 十 六 蓋 妄 也 信 奄 元 不 發, 卻 付 來 人 蓋 近 日 親 知 所 寄 惠, 一 切 辭 之, 非 獨 於 左 右 也 千 萬 恕 察 知 非 久 入 京, 見 訪, 幸 甚 未 間, 千 萬 珍 重 不 宣 某 啟 疊 辱 手 教, 愧 荷 不 已 雪 寒, 起 居 佳 勝 示 諭, 固 識 孝 心 深 切 然 某 從 來 不 獨 不 書 不 作 銘 誌, 但 緣 子 孫 欲 追 述 祖 考 而 作 者, 皆 未 嘗 措 手 也 近 日 與 溫 公 作 行 狀 書 墓 誌 者, 獨 以 公 嘗 為 先 妣 墓 銘, 不 可 不 報 爾 其 他 決 不 為, 所 辭 者 多 矣, 不 可 獨 應 命 想 必 得 罪 左 右, 然 公 度 某 無 他 意, 意 盡 於 此 矣 悚 息! 悚 息! 某 再 啟 承 遂 舉 十 喪, 哀 勞 極 矣 此 古 人 之 事, 復 見 於 君, 恨 不 能 兼 助 爾 不 易! 不 易! 阡 表 既 與 墓 誌 異 名 而 同 實, 固 難 如 教, 不 罪! 不 罪! 某 暮 歸 困 甚, 來 人 又 立 行, 不 復 覼 縷, 悚 息! 悚 息! 某 啟 昨 日 辱 書, 不 即 答 為 愧 乍 晴, 孝 履 安 穩 所 示, 反 復 思 之, 亦 欲 有 以 少 慰 孝 子 之 心, 而 某 所 不 敢 作 者, 非 獨 銘 誌 而 已 至 於 詩 賦 贊 詠 之 類, 但 涉 文 字 者, 舉 不 敢 下 筆 也 憂 患 之 餘, 畏 怯 彌 甚, 必 望 有 以 亮 之 少 選, 更 令 兒 子 去 面 述 不 一 一 前 日 所 貺 高 文, 極 為 奇 麗 但 過 相 粉 飾, 深 非 所 望, 殆 是 益 其 病 爾 無 由 往 謝, 悚 汗 不 已 某 啟 近 者 雖 獲 屢 見, 迫 於 多 故, 不 盡 區 區 別 來 辱 書, 且 喜 體 中 佳 勝, 某 方 杜 門 請 郡, 章 四 上, 未 允, 方 更 請 爾 會 見 未 可 期, 惟 千 萬 順 時 自 愛 不 宣 某 以 虛 名 過 實, 士 大 夫 不 察, 責 望 逾 涯, 朽 鈍 不 能 副 其 求, 復 致 紛 紛, 欲 自 致 省 靜 寡 過 之 地, 以 全 餘 年, 不 知 果 得 此 願 否? 故 人 見 愛 以 德, 不 應 更 虛 華 粉 飾 以 重 其 不 幸 承 示 諭, 但 有 愧, 汗 爾 某 啟 前 日 辱 訪, 客 眾, 不 及 欸 話, 兩 三 日 又 無 緣 接 奉, 思 念 不 可 言 手 教 為 貺, 慚 感 無 量 苦 寒, 諸 況 如 何? 常 日 不 獨 以 禁 令 不 得 瞻 奉, 又 以 差 館 伴, 紛 紛 殊 不 暇 也 衰 病 疲 曳, 欲 脫 而 不 可 得, 可 勝 嘆 耶? 人 還, 不 一 一 某 啟 連 日 殿 門 祗 候, 不 果 致 問 辱 簡, 承 起 居 佳 勝 來 日 行 香 罷, 又 須 一 弔 康 公, 晚 乃 歸 方 叔 能 枉 訪 夜 話 為 別, 甚 幸 餘 留 面 盡 比 年 於 稠 人 中, 驟 得 張 秦 黃 晁 及 方 叔 履 常 輩, 意 謂 天 不 愛 寶, 其 獲 蓋 未 艾 也 比 來 經 涉 世 故, 間 關 四 方, 更 欲 求 其 似, 邈 不 可 得 以 此 知 人 決 不 徒 出. 不 有 益 於 今, 必 有 覺 於 後, 決 不 碌 碌 與 草 木 同 腐 也 迨 過 皆 不 廢 學, 可 令 參 侍 几 硯 173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六 期 之 十 七 某 啟 比 辱 手 教, 邇 來 所 履 如 何? 某 自 恨 不 以 一 身 塞 罪, 坐 累 朋 友 如 方 叔 飄 然 一 布 衣, 亦 幾 不 免 純 甫 少 游, 又 安 所 獲 罪 於 天, 遂 斷 棄 其 命, 言 之 何 益, 付 之 清 議 而 已 憂 患 雖 已 過, 更 直 掩 口 以 安 晚 節 也 不 訝! 不 訝! 174

蘇 軾 與 李 方 叔 書 內 容 析 探 兼 論 蘇 李 軼 事 及 情 誼 引 用 文 獻 一 古 籍 文 獻 宋. 黃 庭 堅 撰 任 淵 等 注 : 山 谷 詩 集 注, 臺 北.. 學 海 出 版 社 影 印, 無 詳 細 出 版 年 份 宋. 李 廌 : 師 友 談 記,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2 年 宋. 李 廌 : 濟 南 集, 臺 北.. 新 文 豐 出 版,1989 年 宋. 馬 永 卿 : 嬾 真 子, 北 京.. 中 華 書 局,1985 年 宋. 朱 弁 : 風 月 堂 詩 話, 北 京.. 中 華 書 局,1985 年 宋. 朱 弁 : 曲 洧 舊 聞, 北 京.. 中 華 書 局,2002 年 宋. 葉 夢 得 : 石 林 詩 話, 北 京.. 中 華 書 局,1991 年 宋. 羅 大 經 : 鶴 林 玉 露, 北 京.. 中 華 書 局,1997 年 宋. 陸 游 : 老 學 庵 筆 記, 北 京.. 中 華 書 局,1997 年 清. 徐 松 纂 輯 : 宋 會 要 輯 稿, 臺 北.. 新 文 豐,1976 年 清. 王 文 誥 : 蘇 文 忠 公 詩 編 註 集 成, 臺 北.. 台 灣 學 生 書 局,1979 年 清. 王 文 誥 輯 註 孔 凡 禮 點 校 : 蘇 軾 詩 集,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2 年 清. 清 高 宗 敕 編 : 景 印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臺 北..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1983 年 清. 何 文 煥 編 : 歷 代 詩 話 統 編, 北 京.. 北 京 圖 書 館 出 版 社,2003 年 清. 趙 翼 著 霍 松 林 胡 主 佑 校 點 : 甌 北 詩 話, 北 京 : 人 民 文 學 出 版 社, 2006 年 清. 錢 謙 益 : 牧 齋 初 學 集, 上 海..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2010 年 二 近 人 論 著 孔 凡 禮 點 校, 蘇 軾 文 集,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6 年 孔 凡 禮, 蘇 軾 年 譜, 北 京.. 中 華 書 局,2005 年 祝 尚 書, 宋 代 科 舉 與 文 學 考 論, 鄭 州.. 大 象 出 版 社,2006 年 175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六 期 馬 東 瑤, 蘇 門 六 君 子 研 究, 北 京.. 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2005 年 曾 棗 莊 曾 濤 編, 蘇 文 彙 評, 臺 北.. 文 史 哲 出 版 社,1998 年 龔 延 明 編 著, 宋 代 官 制 辭 典, 北 京.. 中 華 書 局,1997 年 三 期 刊 論 文 錢 建 狀, 蘇 軾 元 祐 三 年 科 場 舞 弊 辨 偽 - 兼 論 李 廌 落 第 原 因, 浙 江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社 會 科 學 版 ) 第 38 卷 3 期, 頁 160-164 劉 昭 明, 蘇 軾 洩 題 李 廌 考 辨, 文 與 哲,2011 年, 第 18 期, 頁 269-294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