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Word - 第四章.doc



Similar documents
Microsoft Word - 第四章.doc

,,, ( ),,,,,,,,,, :,,,,,,, :, 2

Microsoft Word - ±ë»y¡B¥jªe¬¥�µ»P¥x»y.doc

<4D F736F F D20B2C4A440B3B9ABD8A678A4E5A4C6AABAA5D1A8D32E646F63>

《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1

(给多有拉姆)佛子行三十七颂1——7

至 尊 法 王 蒋 阳 龙 朵 加 参 尊 者 上 师 瑜 伽 皈 依 境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Magadha Gautama

<4D F736F F D20D1A7C9FACAD6B2E1B8C4D7EED6D5A3A8B4F8B1EDB8F1BCD3D2B3C2EBB0E6A3A9372E3239>

桂林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

第三章 維修及管理

Microsoft Word 年度选拔硕博连读研究生的通知.doc

Page 1 of 62 () () (1) (2) (3) (4) (5) (6) () () () () () () () pāramitā pāramī pāramitā


豐 邑 家 族 季 刊 編 者 的 話 No.07 彼 此 相 愛 總 編 輯 : 邱 崇 喆 主 編 : 戴 秋 柑 編 輯 委 員 : 黃 淑 美 盧 永 吉 王 森 生 趙 家 明 林 孟 姿 曾 淑 慧 執 行 編 輯 : 豐 邑 建 設 企 劃 課 出 版 發 行 :

5B_sasaki.pdf

Microsoft Word - 故道白云

ΧΧΧΧ课程教学大纲(黑体,三号,段后1行)

目 录 2012年3月(总第102期)

百业经白话文

fmfd

75% 2 2

000-A-165 撠??摨?

1

讀 經 進 度 表 ( : 一 年 讀 經 進 度, : 二 年 讀 經 進 度 ; 完 成 後 請 圈 選 喔! ) Sun Mon Tue 西 1 西 2 西 3 西 4 雅 2 帖 前 1 帖 前 2 雅 3 雅 4 加 1 加 2 加 3 來 7 來

you have a dream, you got to protect it



5/24/2005

Microsoft Word - 04.doc

晋委[1999]41号

庄子.doc

Mark Virkler-Prayers that Heal the Heart

(Microsoft Word - \251I\250D\245D\246W

第壹拾篇

<4D F736F F F696E74202D20312EB9FEB6FBB1F5B9A4D2B5B4F3D1A7D5E7C1BCA3BAC3E6CFF2D1D0BEBFC9FAB8B4CAD4B5C4BDE1B9B9BBAFC3E6CAD4BFBCBACBCCBDCBF7D3EBCAB5BCF92E BBCE6C8DDC4A3CABD5D>

《布袋和尚传》笺释

以西結書

政治哲學要跨出去!

《人员招聘与任用》

Microsoft Word - 鄂卫规[2012]3号.doc

目 錄 會 長 的 話 女 青 運 動 的 行 動 力 與 時 代 意 義 在 哪 裡? 年 焦 點 活 動 第 八 屆 年 輕 女

Microsoft Word 蘇全正教授.doc

<4D F736F F D20C4A3B0E632A3A8D3EFD1D4CEC4D7D6BCECB2E9B8C4A3A92E646F63>

5_s_Pronounce.pub

癌 症 非 病 故 無 藥 可 醫 癌 症 非 病, 它 是 屬 於 全 身 的 中 毒 症 叫 做 癌, 所 以 它 無 藥 可 醫, 因 為 它 不 是 病, 若 是 病 還 有 藥 可 醫 ; 但 它 是 全 身 的 中 毒 症, 中 毒 至 很 深 就 變 成 癌 所 以, 若 可 以 解

11.doc

untitled

一、单项共29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建 堂 56 週 年 堂 慶 感 恩 主 日 崇 拜 秩 序 宣 道 : 陸 幸 泉 牧 師 祈 禱 : 梁 桂 霞 牧 師 祝 福 : 胡 丙 杰 牧 師 指 揮 : 蔣 陳 紅 梅 執 事 主 席 : 文 成 安 弟 兄 讀 經 : 袁 棟 謙 弟 兄 電 琴 : 文 惠 顯 弟 兄 伴 奏 :

Ch46Fnl2_18_02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BB.pdf

100學年度大學推甄申請面試題庫

BB.pdf

Microsoft Word doc

newsletter_v1.indd

Microsoft Word - 006新時代通識教育中生命科學概論的課程與教學.doc

Microsoft Word - 09王充人性論_確定版980317_.doc

(Microsoft Word - 11\244T\246\342\277\337\260l\302\334.doc)

试卷

Microsoft Word doc

学院信息第八期

Microsoft Word - 第四組心得.doc

<4D F736F F D203938ABFCA6D2BEFAA576ACE3A873A5CEB8D5A8F7A977BD5A2E646F63>

_1_論文封面1.PDF

, 3, 14,,,, 3,,,,,,, :,,,,,,,,,,,, :,,!,,,,,,,,, :,,,,,,, ( ), :,,, ( 31-32),, ( 5-7),, :,,,, :,,,,, ;,,,, :

DAMI 2 Stories of Bodhisattva 菩 薩 的 故 事 佛 教 的 大 護 法 韋 馱 菩 薩 的 來 歷 The Story of Skanda Bodhisattva 農 歷 六 月 初 三, 佛 教 護 法 韋 馱 菩 薩 聖 誕, 韋 馱 菩 薩 一 般 面 朝 寺

3曇鸞的空觀思想-排後-3校.doc

37.0% 37.0% 6,354,400, ,835, ,417, ,417, ,835, ,351,128, % 2

Microsoft Word - 105石曉楓.doc

C o n t e n t s Acceptance Allow Love Apologize Archangel Metatron Archangel Michael Ask for

塵世樂園《全合仝亼》之

海宁史志2ML.FIT)

现代西方科学中的教条主义

33

政府再造的基本精神:小而美或小而能?


% (EBITDA) % % %

32 eNews

* ( 6 ) : : www. bph. com. cn * ISBN X/I.904 : 12.00


The Idea Changing of Father & Son between Two Dynasty Chou Wan-Yu Kao* Abstract Chinese is proud of its country with courtesy and justice. The courtes

何 日 生 : 西 方 新 聞 媒 體 強 調 價 值 中 立, 這 是 存 在 幾 個 迷 思 的, 首 先 是 強 調 例 外, 例 如 人 咬 狗 才 是 新 聞 ; 其 次 是 懷 疑 和 批 判, 正 如 同 西 方 常 說 的, If your mother says she loves

學童寫祈福卡 搶救柳 樹小姐 龍潭龍星國小 一棵 0 米高的柳樹 因颱風遭連根拔起 校 方透過護樹行動 讓孩 子學習尊重生命 龍潭龍星國小內的 柳 樹小姐 遭蘇力颱風吹 倒 校方請植物專家搶 救 學童們則寫卡片祝 它早康復 楊明峰 攝 親愛的家長您好 您知道台灣大學生的近視比率全世界第一嗎 目前最新

Microsoft Word - jenesys2009_groupreport_1a_sc.doc


通識教育與我們的未來:萬能技術學院發展通識教育的現況與願景.PDF

No76.pub

Microsoft Word - Ganlin Photo_FINAL.docx

主基督贖罪的範圍

普門學報 第 44 期 / 2008 年 3 月論文 / 海德格與龍樹 : 從 語言 概念到實踐內涵之比較 ( 上 ) ISSN: X 44 / / 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 Dasein Ereignis Sage Nagarjuna, 1

新北考區105年國中教育會考簡章

論 文 摘 要 佛教起源於印度 是大多數人所週知的觀念 而素食觀念的起源與實行方 法 在世界各地是各有其特色並非一致 在中國社會 對佛教的飲食觀念 多 數人直覺認為佛教徒應與素食劃上等號 事實上並非如此 因為隨著佛教流傳 到世界各地 與當地的民俗及風土人情相結合 進而使不同國家的佛教徒依照 不同國情

105 年 國 中 教 育 會 考 重 要 日 期 項 目 日 期 及 時 間 報 名 1. 集 體 報 名 :105 年 3 月 10 日 ( 星 期 四 ) 至 3 月 12 日 ( 星 期 六 ) 每 日 8:00~12:00 13:30~17:00 2. 個 別 報 名 : 於 上 網 填

蒙 福 一 定 蒙 恩, 而 且 在 他 的 身 上, 第 一 個 大 的 特 點 就 是 他 的 生 命 一 定 被 改 變! 我 們 要 讓 我 們 的 家 人 周 圍 的 人, 都 看 見 我 們 的 生 命 被 改 變 了! 藉 著 參 加 新 人 門 徒 訓 練, 隨 著 時 間 的 流

<4D F736F F D20B2C420A4BB20B3B A6F2B6F0BB50A6F2B9B32E646F63>

國立桃園高中96學年度新生始業輔導新生手冊目錄


Transcription:

第 四 章 佛 經 古 漢 譯 錯 譯 增 譯 漏 譯 異 譯 之 音 譯 與 意 譯 問 題 本 章 以 嶄 新 的 思 考 方 式 方 向 與 證 據, 打 破 近 三 千 年 來 佛 經 的 神 話 ( 研 究 與 研 讀 的 窠 臼 ) 及 梵 文 古 漢 譯 錯 譯 增 譯 漏 譯 異 譯 之 音 譯 與 意 譯 問 題 於 今 若 仍 堅 持 五 不 翻, 是 五 不 知 的 藉 口, 甚 為 不 智 有 謂 古 來 五 種 不 翻 ( 譯 ), 一. 名 多 含 不 翻, 如 婆 伽 梵 含 六 義 等 二. 秘 密 不 翻, 如 神 咒 等 三. 莊 重 不 翻, 如 般 若 等 四. 順 古 不 翻, 如 阿 耨 多 羅 三 藐 三 菩 提 等 五. 此 方 所 無 不 翻, 如 閻 浮 提 等 由 此 可 見, 古 來 即 有 人 提 出 佛 經 漢 譯 上 的 如 上 述 五 種 瑕 疵 問 題, 且 也 於 佛 曆 612 年, 西 元 68 年, 後 漢 明 帝 永 平 11 年, 竺 法 蘭 譯 佛 本 行 經 五 卷, 創 漢 譯 佛 經 之 始 後, 即 有 後 人 對 同 一 佛 經 之 同 一 或 不 同 版 本 重 新 翻 譯, 如 鳩 摩 羅 什 法 顯 唐 玄 奘 等 故, 何 來 古 來 五 不 翻, 也 由 此 顯 見, 提 出 古 來 五 不 翻 一 文 之 偉 大 創 造 者, 其 對 中 國 古 來 的 佛 經 漢 譯 史 與 演 變 之 無 知 而 已 依 其 理 由 顯 示, 其 所 謂 五 不 翻 之 翻, 係 意 指 意 譯, 亦 即, 上 述 五 種 情 況 之 梵 字, 只 能 音 譯, 不 可 意 譯 故, 以 此 古 來 五 不 翻 一 詞, 暗 示 古 漢 譯 佛 經 中, 有 令 丈 二 和 尚 七 葷 八 素 顛 倒 眾 生 的 無 數 音 譯 異 譯 字 詞, 乃 屬 理 所 當 然 之 意 甚 且, 意 指 弘 法 者 不 知 其 音 譯 意 譯 之 字 義, 或 誦 讀 佛 經 者 不 知 其 音 譯 意 譯 之 字 義, 只 糊 裏 糊 塗 地, 依 照 音 譯 字 詞 誦 讀, 亦 即 唸 笨 佛 ( 傻 呼 呼 地 拈 香 隨 拜 ), 也 屬 理 所 當 然 之 事 此 也 可 謂 為 典 型 的 中 國 式 佛 教 之 悲 哀, 此 又 是 孰 令 致 之, 弘 法 者 也, 因 弘 法 大 師 本 身 就 如 此 無 知 也 但 不 知 由 何 人, 於 何 時 何 地, 對 要 求 重 新 翻 譯 佛 經 之 建 議, 或 對 古 漢 譯 佛 經 各 種 瑕 疵 問 題 之 批 判, 提 出 上 述 似 是 而 非 的 答 覆 或 結 論, 但 時 至 今 日 若 仍 堅 持 此 五 不 知 之 見, 實 令 有 識 之 士 不 敢 苟 同, 且 浩 嘆 其 無 知 與 不 負 責 任 今 願 以 如 下 述 之 關 鍵 字 為 依 據 與 證 據, 試 對 此 古 來 五 不 翻 之 理 由, 重 新 加 以 檢 討 試 問 何 字 僅 只 一 個 含 義? 而 今 之 佛 教 咒 語, 也 不 外 乎 係 藏 文 或 梵 文, 就 藏 人 與 梵 人 而 言, 有 屬 老 少 婦 孺 日 常 用 語, 並 非 密 語 密 碼, 為 何 藏 人 或 梵 人 可 用 可 知, 35

般 若 金 鑰 而 華 人 不 可 用 不 可 知 其 意 義, 不 知 其 義, 則 如 何 或 為 何 知 其 神 秘? 且 佛 經 字 字 為 莊 嚴 神 秘 佛 法 真 言, 則 無 字 可 翻 可 譯 可 註 可 釋, 不 ( 可 ) 翻 譯 又 如 何 註 釋, 不 ( 可 ) 翻 譯, 為 何 可 註 釋, 又 不 ( 可 ) 翻 譯, 為 何 可 發 行 佛 經 辭 典 註 釋, 古 時 未 翻 譯 不 翻 譯 錯 譯 漏 譯 增 譯 之 原 因, 純 在 於 歷 數 百 年 無 數 口 述 轉 述 者 之 文 化 學 識 與 理 解 程 度 之 差 異, 有 意 無 意 的 增 刪 字 詞, 及 翻 譯 者 對 梵 漢 兩 種 語 文 能 力 有 所 不 逮, 與 古 梵 文 之 失 傳, 又 無 梵 漢 辭 典 可 查 閱, 所 致 的 結 果, 當 可 諒 解 但 絕 非 有 任 何 理 由 不 可 翻 譯 也, 否 則 為 何 唐 玄 奘 等 古 僧, 可 就 同 一 佛 經 重 新 翻 譯, 否 則 除 用 字 之 簡 繁 長 短 多 寡 內 斂 與 外 延 之 外, 翻 譯 與 註 釋 之 差 別 與 真 義, 其 本 質 何 異, 又 古 來 即 有 十 數 或 數 十 種 不 同 語 文 與 用 字 版 本, 而 順 古 不 翻, 則 應 順 古 今 中 外 何 國 何 版 本 之 古, 原 因 何 在? 若 然, 則 必 落 入 食 古 不 化, 盡 信 書 不 如 無 書, 駝 鳥 與 愚 民 心 態 之 窠 臼 中 國 佛 教 徒 常 誦 唸 的 中 文 金 剛 經 Diamond Sutra 是 沒 有 佛 陀 放 光 作 怪 的 智 慧 經 典, 就 有 八 種 版 本, 心 經 也 有 十 一 種 中 文 版 本 以 中 文 金 剛 經 為 研 究 的 法 國 青 年 博 士 班 研 究 生 孟 承 書 先 生 就 發 現 金 剛 經 各 版 本 中 計 有 一 百 多 處 值 得 爭 議 的 地 方, 已 於 1999 年 博 士 論 文 通 過 公 開 之 如 鳩 摩 羅 什 所 翻 四 句 偈 : 若 以 色 見 我, 以 音 聲 求 我, 是 人 行 邪 道, 不 能 見 如 來, 後 來 元 魏 時 菩 提 流 支 所 翻 的, 接 著 增 加 了 ; 彼 如 來 妙 體, 即 法 身 諸 佛, 法 體 不 可 見, 彼 識 不 能 知 ; 陳 代 時 真 諦 所 翻 接 增 是 : 由 法 應 見 佛, 調 御 法 為 身, 此 法 非 識 境, 法 如 深 難 見 密 咒 若 不 可 翻, 行 者 必 不 能 觀 想, 必 不 得 相 應 義 淨 晚 了 玄 奘 三 十 一 ( 另 說 四 十 二 ) 年 後, 在 印 度 那 爛 達 寺 院 學 密, 回 國 翻 譯 了 不 少 密 教 經 典, 就 有 翻 梵 為 漢 的 例 子, 義 淨 是 密 教 的 專 家, 應 無 違 犯 情 事 若 不 可 翻, 則 阿 闍 梨 也 不 可 解 釋 咒 意, 行 者 必 不 能 觀 想, 必 不 得 相 應, 即 至 現 代 若 仍 堅 持 五 不 翻 之 說, 實 是 未 學 不 知 者 之 推 辭 貞 觀 元 ( 另 說 是 三 ) 年 玄 奘 偷 往 西 域 時, 為 能 安 全 渡 過 流 沙 河, 即 一 心 念 誦 般 若 心 經 或 言 長 安 當 時 已 是 國 際 上 之 大 都 市, 通 梵 語 者 比 如 今 日 懂 英 語 者 般 眾 多, 且 多 人 主 張 應 該 進 行 語 文 改 革, 有 廢 漢 語 獨 崇 梵 語 之 說, 畢 竟 亦 屬 少 比 例 崇 尚 梵 者 之 言 而 已 藏 王 赤 德 松 贊 Khri-lde-sron-btsan 時, 鑑 於 前 代 所 譯 佛 經 詞 語 不 確 切 不 統 一, 36

譯 文 常 失 原 義, 且 不 夠 通 順 便 集 合 印 藏 諸 大 師 釐 定 譯 語, 定 立 翻 譯 規 則, 並 將 舊 譯 諸 經 重 新 翻 譯 其 極 接 近 梵 文 原 文 之 直 譯 法 比 漢 譯 佛 典 之 意 譯 法 強 了 許 多, 也 有 重 譯 的 情 形, 故 中 國 佛 典 實 有 檢 討 的 必 要 元 朝 鼎 盛 時 期, 元 世 祖 發 現 西 藏 與 漢 地 經 教, 音 韻 不 同, 疑 其 有 異, 便 下 令 由 政 府 出 面 在 大 都 興 教 寺, 作 了 漢 藏 大 藏 的 對 勘, 歷 時 兩 年 餘 才 完 成, 並 發 現 了 安 宅 神 咒 經 佛 說 天 地 八 陽 神 咒 經 大 佛 頂 首 楞 嚴 經 等 是 中 土 編 造 的 經 典 ( 見 中 國 密 教 史 第 536 頁 ; 楞 嚴 咒 其 實 是 大 熾 盛 光 如 來 佛 頂 陀 羅 尼 諸 尊 會 ) 即 至 清 代, 參 與 貢 獻 雍 正 得 位 意 見 的 三 世 章 嘉 活 佛, 更 奉 詔 編 緝 了 一 套 御 製 滿 漢 蒙 西 番 合 璧 大 藏 全 咒, 收 集 完 整, 加 以 正 音, 製 作 精 美, 今 仍 沿 用 中 明 末 清 初 之 續 法 法 師 曾 著 ( 首 ) 楞 嚴 咒 疏 即 已 將 朝 暮 課 頌 有 關 之 咒 語, 作 了 解 釋 並 經 筆 者 改 編 語 譯 本 即 本 會 印 行 之 唐 譯 密 咒 注 疏 一 書 時 至 今 日, 美 日 各 國 學 者 僧 眾 皆 精 通 梵 文 巴 利 文 之 際, 不 應 再 以 五 不 翻 作 藉 口, 更 應 迎 頭 趕 上 才 是 又 語 文 之 神 秘 或 真 言 與 否, 純 存 乎 一 心, 心 誠 徹 悟 則 靈, 故 何 者 應 翻 與 不 翻 之 疑 議, 當 不 在 於 上 述 五 不 翻 之 理 由, 但 極 可 能 在 於 提 出 此 五 不 翻 理 由 者 之 特 殊 考 量 或 神 密 之 藉 口 而 已 更 何 況 古 今 中 外 對 同 一 佛 經 已 有 數 十 種 翻 譯 版 本, 數 百 種 註 疏 或 註 釋 版 本 存 在, 可 見 上 述 五 不 翻 之 理 由, 誠 屬 不 通, 恐 是 只 想 安 於 現 狀 之 憾, 但 願 有 知 過 能 改 之 大 勇 也 由 下 述 關 鍵 字 之 梵 音 梵 字, 日 英 法 德 四 國 佛 經 研 究 學 者 所 翻 譯 與 漢 文 翻 譯 字 詞 之 中 英 文 意 義, 可 見 迄 今 數 千 年 來, 同 一 佛 經, 中 外 有 數 十 種 版 本, 表 示 自 釋 迦 牟 尼 佛 滅 度 後 數 百 年 後, 已 歷 經 數 十 數 百 代 人 轉 述 與 翻 譯 故 不 論 音 譯 或 意 譯, 用 字 與 內 容 等 等 各 方 面, 同 一 梵 文 字 詞, 在 同 一 佛 經 或 不 同 佛 經 中, 都 有 數 種 或 數 十 種 不 同 的 中 外 音 譯 字 詞 或 意 譯 字 義, 都 各 互 有 歧 異, 有 的 音 譯 字 詞 與 梵 字 之 字 音 相 差 甚 多, 有 的 意 譯 字 詞 被 玄 化, 神 化, 或 擬 人 化, 有 的 平 實 理 性, 有 增 有 減, 有 的 與 梵 字 之 字 義 謬 誤 相 差 千 萬 里, 易 令 人 混 淆 不 清 即 使 也 可 懷 疑 日 英 法 德 等 四 國 佛 經 研 究 學 者 ( 另 依 華 宇 出 版 社 日 本 學 者 水 野 弘 元 著 巴 利 文 法 所 言, 為 西 元 1820 年 英 國 駐 尼 泊 爾 外 交 官 所 發 現 ), 依 其 於 下 述 佛 教 佛 經 譯 經 佛 學 辭 典 之 重 要 沿 革 簡 述 一 節 所 述 時 間, 亦 即,1891 年 以 後, 於 中 亞 ( 尼 泊 爾, 于 闐 或 龜 茲 ) 所 取 得 之 世 界 唯 一 僅 存 之 梵 文 佛 經, 所 出 37

般 若 金 鑰 版 之 辭 典 梵 文 字 義, 也 因 古 梵 文 已 滅 千 年, 而 可 能 有 錯 譯 或 漏 譯 之 情 形, 但 如 下 述 及 關 鍵 字 所 列 各 字 詞 之 漢 譯 字 義, 可 見 不 同 佛 經 或 同 一 佛 經 前 後 或 同 一 佛 經 不 同 人 翻 譯 之 版 本 中, 對 同 一 梵 文 字 詞 的 漢 譯 字 義 本 身, 即 可 發 現 數 種 或 數 十 種 的 不 同 譯 文 字 義 且 由 漢 譯 對 照 梵 和 大 辭 典 在 每 一 字 詞 之 各 漢 譯 字 詞 字 義, 列 出 其 出 典, 對 同 一 梵 文 字 詞 所 做 之 數 種 或 數 十 種 漢 譯 字 義 本 身, 即 自 相 矛 盾, 且 相 差 千 萬 里 有 些 梵 英 或 英 漢 或 漢 英 辭 典 與 梵 英 或 英 漢 佛 經 譯 文 之 英 譯 用 字 字 義 及 文 義, 也 因 各 國 人 之 間 互 相 問 道 有 無, 因 互 相 間 之 語 文 溝 通 不 良, 以 致 甚 為 離 譜, 真 可 謂 數 千 年 來 文 化 混 雜 交 流 後, 闖 出 中 國 佛 教 與 印 度 佛 教 不 同 的 天 空 就 以 中 文 加 持 一 詞 近 年 有 人 翻 譯 為 adding and holding 完 全 與 原 意 相 差 太 多, 就 是 一 例 楞 伽 經 The Lankavatara Sutra 連 續 三 句 偈 強 調 : 智 不 得 有 無, 而 興 大 悲 心 有 無 兩 字 大 師 們 卻 解 釋 說 : 正 智 契 於 如 如 之 理, 非 有 非 無, 有 何 可 得? 若 有 可 得, 就 不 是 正 智 無 智 興 悲 是 大 希 臘 化 的 計 謀 若 達 摩 攜 來 此 經, 只 是 要 教 中 國 人 不 得 無 有 智 ( 慧 ), 而 ( 亂 ) 興 大 悲 心 是 否 翻 譯 時 倒 置 了, 也 有 待 考 證 又 說, 山 河 大 地 星 球 宇 宙 是 唯 識 所 現, 唯 之 一 字 應 該 是 探 究 深 究, 係 我 人 腦 識 感 收, 才 能 知 外 境 之 一 切, 比 較 容 易 讓 人 體 會 唯 識 學 的 說 法 雜 密 經 典 尊 那 佛 母 曼 陀 羅 儀 軌 中 出 現 有 明 蛇 使 者, 法 本 讚 曰 : 明 蛇 使 者 大 菩 薩, 天 醫 內 院 顯 威 靈, 消 災 除 病 救 眾 生, 弟 子 一 心 皈 命 禮! 我 們 知 道 希 臘 醫 術 是 世 界 鼻 祖, 醫 界 的 符 號 就 是 兩 條 蛇 纏 繞 的 節 杖, 源 自 眾 神 的 信 使 墨 丘 利 Mercury 所 持 有 的 雙 翼 蛇 杖, 相 信 明 蛇 使 者 是 源 自 希 臘 ( 連 現 今 大 學 的 學 士 帽 服 都 是 源 自 希 臘 ) 例 如,Sattva 一 字, 古 漢 譯 音 譯 為 [ 梵 音 ] 薩 埵, 而 英 日 法 德 等 國 學 者, 依 梵 字 研 究 其 字 義 為 有, 存 在 ( 之 人 事 物 ), 實 在 ( 之 人 事 物 ), 本 質, 性 質, 性 分, 性 格,existence,reality,principle,property,character,nature,personality, 而 古 漢 譯 竟 然 在 數 十 版 本 的 佛 經 中, 意 譯 為 堅 強 的 性 格, 精 力, 決 心, 勇 氣, 善, 精 神, 生 氣, 生 命, 實 物, 實 體, 事 物, 有 相, 力, 勇 ( 健 ), 喜 ( 樂 ), 剛 決, 猛 健, 情,( 順 ) 境, 事, 心 力, 生 物, 動 物, 幽 靈, 惡 魔, 妖 精, 人, 彼, 他, 眾 生, 有 情 ( 者 ), 眷 屬, 黎 庶, 寮 庶, 含 識 等 三 十 九 種 全 然 風 馬 牛 不 38

相 關, 且 怪 誕 的 異 譯 字 義 Buddha[ 梵 音 ] 佛 陀, 浮 圖, 浮 屠, 勃 塔, 母 馱, 沒 馱, 佛 :[ 梵 ] 醒, 開 花, 開 悟, 賢 明, 著 名, 被 肯 定,awake,blossom,penetrate,wise,famous,affirmated [ 漢 譯 ] 覺, 覺 悟, 解, 聰 慧, 已 成 佛, 學 者, 明 人, 覺 者, 如 來 so-come, 佛 如 來, 世 尊, 正 覺,right penetration,became Buddha,scholar,penetrator,Buddha, 人 間 已 圓 滿 證 悟 佛 教 者,a Buddhist consummate penetrator in this secular world Bhagavan( 男 ),Bhagavat( 男 ),Bhagavati( 女 )[ 梵 音 ] 薄 伽 梵, 婆 伽 婆, 癹 葛 斡 諦, 婆 哦 縳 帝 :[ 梵 ] 幸 運, 受 惠, 應 崇 拜, 應 尊 敬, 有 神 性 的, 尊 嚴 的, 著 名 的, 神 聖 的, 尊 者,lucky,favored,to be adored,to be respected,deifying,with godhood, respectful,serious,famous,sacred,reverer,visnu or Krsna god( 男 神 ),Laksmi or Durga goddess( 蓮 花 女 神 ) [ 漢 譯 ]( 佛 ) 世 尊, 有 德, 德 成 就, 摠 攝 眾 德, 出 有, 出 有 壞, 如 來, 佛 ( 陀 ), 本 經 文 中 尤 指 釋 迦 牟 尼 佛,a wolrdwide reverer,herein especially refer tosakyamuni( 釋 迦 牟 尼 佛 ),a Buddha 又, 如 將 梵 字 Tathagata, 原 意 義 為 如 此 做 ( 進 行 修 行 奉 行 遵 行 ) ( 的 人 ), 或 用 於 尊 稱 如 此 做 的 人, 亦 即 ( 先 ) 覺 ( 悟 ) 者 或 人 格 完 成 者, 意 謂 著 要 把 心 恢 復 到 如 其 ( 能 質 ) 的 本 來, 但 古 漢 譯 郤 簡 譯 為 如 來 如 去, 初 期 眾 生 被 如 來 如 去, 而 不 知 所 云 Tathagata [ 梵 音 ] 多 陀 阿 伽 度, 多 陀 阿 伽 馱, 多 他 阿 伽 度, 怛 他 哦 多, 怛 薩 阿 竭, 怛 他 揭 多, 多 拖 阿 伽 度, 怛 達 阿 竭, 荅 塔 葛 達, 怛 佗 議 多 :[ 梵 ] 如 此 做, 在 如 此 狀 態, 如 此 性 質 或 本 性 的, 如 此,do as it,under such situation,as such nature [ 漢 譯 ] 如 來 (so-come), 如 去 (so-gone), 如 來 至 真, 得 如 者, 得 真 如 成 如 來 者, 佛, 世 尊, 佛 陀, 如 所 從 來 的 ( 覺 悟 者 ),(a penetrator)as came before,a Buddha Tatha:[ 梵 ] 如 此, 如 斯, 如 其, 如 是, 實 如 條 件, 依 類 似 的 方 法, 也, 一 樣 地, as it [ 漢 譯 ] 如, 此 如, 如 是, 如 實, 亦, 亦 爾, 似,as,same as,as it,as truth Agata,agate,agati:[ 梵 ]gata,gate,gati 之 相 反 詞 39

般 若 金 鑰 Gata,Gate,Gati[ 梵 音 ] 噶 得, 噶 德, 揭 諦 [ 梵 ] 進 行, 去 或 來 ( 到 ), 發 生, 陷 入, 位 於, 時 於, 在 之 中, 包 含 於, 依 據, 朝 向, 死 亡, 通 過, 經 過, 消 失, 失 去, 被 剝 奪, 缺 少, 免 於, 沒 有, 依 製 造, 擴 大, 擴 張, 擴 散, 到 達, 告 知, 報 到, 往 來, 沿 著, 順 著, 依 順, 屢, 得 到,progress,go or come,happen,sink, at,in,on,include,upto,according to,toward,death,pass,across,disappear,lose, deprived,deficient,lack,exempt,none,make upto,extend,enlarge,expand,reach, notice,appear,exchange,to and fro,along,compliance,frequent,acquire [ 漢 譯 ] 行, 已 行, 往, 詣, 咸 詣, 至, 到, 已 到, 入, 涉, 趣, 住, 在, 住 在, 附 在, 處 在, 悉 在, 處, 處 於, 居, 遊 居, 止, 住 止, 於 中, 了, 徹, 通 達, 證, 行 動, 步 態, 消 失, 擴 散, 擴 大, 範 圍, 態 度, 前 進,go,reach,into,involve,live, enclose,adhere,position at,stay,finish,penetrate,passage,access,prove,act, pace,disappear,expand,enlarge,scope,attitude,march,progress,go ahead 又, 如 將 梵 字 Arhat 一 字, 原 意 為 有 價 值 的 人, 含 有 尊 敬 敬 禮 尊 重 敬 仰 之 意, 以 尊 稱 覺 悟 者, 翻 譯 為 應 受 尊 敬 的 Worthy of Honour 也 很 接 近 原 意, 但 古 漢 譯 卻 譯 為 應, 應 供, 解 釋 為 應 該 接 受 人 天 供 養 的, 做 為 佛 陀 十 種 名 號 之 一 Arhat[ 梵 音 ]( 阿 ) 羅 漢, 阿 羅 訶 :[ 梵 ] 相 當, 值 得, 有 價 值 的 人,equivalent, worthful,valuable person [ 漢 譯 ] 應, 應 供 ( 指 佛 陀 十 名 號 之 一 ),must,must be supplied for, 應 尊 諸 如 此 類 之 漢 譯 錯 譯 字 詞, 依 漢 譯 對 照 梵 和 大 辭 典 略 計, 約 占 本 大 辭 典 1600 頁, 每 頁 收 錄 約 80 個 字 詞, 約 十 二 萬 八 千 個 梵 文 字 詞 之 半 數 以 上, 而 就 漢 譯 之 異 譯 錯 譯 字 詞 而 言, 每 一 個 梵 文 字 詞 平 均 以 五 個 字 詞 計 算, 即 為 十 二 萬 八 千 個 梵 文 字 詞 乘 以 五 的 六 十 四 萬 個 字 詞 的 半 數 以 上, 若 以 每 個 漢 譯 異 譯 錯 譯 字 詞, 平 均 在 各 種 佛 經 中 重 複 出 現 五 次 計 算, 則 約 有 六 十 四 萬 個 漢 譯 異 譯 錯 譯 字 詞, 乘 以 五 的 一 百 八 十 二 萬 字 之 半 數 以 上, 需 要 重 新 翻 譯 古 漢 譯 佛 經 存 在 如 此 可 怕 而 龐 大 數 量 的 漢 譯 異 譯 增 譯 錯 譯 字 詞, 難 怪 於 研 讀 佛 經 時, 會 令 丈 二 金 剛 摸 不 著 頭 腦, 令 人 七 葷 八 素, 眾 生 顛 倒 又, 如 五 蘊 或 五 蔭 或 五 陰 或 五 眾 的 色, 受, 想, 行, 識, 依 漢 譯 對 照 梵 和 大 辭 典, 亦 即, 梵 英 梵 法 梵 德 辭 典 字 義 註 解, 蘊 或 蔭 或 陰 或 眾 之 40

字 義 為 : Skandha,Skandhaka[ 梵 音 ] 塞 建 陀, 娑 犍 圖 :[ 梵 ] 肩, 莖, 幹, 區 分, 部 分, 通 路, 道, 領 域,( 文 章 ) 節, 量, 集 合 ( 體 ),shoulder,stem,trunk,,division, part,portion,passage,road,path,way,kingdom,aspect,paragraph,section,volume, amount,unit,aggregate,integration [ 漢 譯 ] 蘊, 陰, 蔭, 眾, 莖, 身, 災, 肩, 智, 藏, 陰 聚, 臂 頭,conceive,conception, mass,stem,body,casualty,distress,shoulder,intelli-gence,intellecture,collection Pantchaskandha,Pancaskandha(ka),Skandhakapancaka:[ 漢 譯 ] 五 蘊, 五 蔭, 五 陰, 五 眾, 五 識 [ 色 rupa(form), 受 vedana(perception), 想 samdjna(consciousness), 行 karman or samskara(action), 識 vi(d)jnana(knowledge)] 亦 即, 五 種 知 覺,sense,sensation, 則 色 應 為 視 覺, 受 想 識 雖 各 有 微 差, 但 都 屬 於 一 種 感 覺 或 感 官 反 應, 至 少 受 之 字 義, 絕 對 是 感 受, 感 覺, 知 覺, 而 識 並 非 意 識, 而 是 知 識, 故 以 色 受 想 行 識 稱 為 五 蘊, 在 邏 輯 上 顯 然 有 瑕 疵 又 此 蘊, 蔭, 陰, 眾, 識, 就 梵 字 而 言, 係 同 一 字, 同 義 字, 只 是 古 漢 譯 之 異 譯 而 已, 並 無 其 他 含 義, 但 數 千 年 來, 中 國 之 佛 學 家 卻 依 漢 文 異 譯 分 別 說 文 解 字, 隨 心 所 意 牽 強 附 會 地 解 釋 一 通, 實 屬 一 絕 又, 鳩 摩 羅 什 將 Avalokitesvara 逐 字 譯 為 觀 世 音, 變 成 聲 音 是 用 看 觀 察 觀 照 的, 而 非 聽 聞 的, 也 令 人 覺 得 奇 怪 先 避 諱 唐 太 宗 李 世 民 改 為 觀 音, 也 曾 避 諱 貞 觀 而 改 稱 光 世 音, 唐 玄 奘 將 其 改 義 譯 為 觀 自 在, 是 否 歷 代 口 述 轉 述 或 翻 譯 上 有 意 或 無 知, 也 有 待 考 證 但 若 以 禪 定 實 修 內 視 去 觀 照 腦 部 磁 能 的 共 振 變 化, 便 能 察 知 腦 中 引 起 的 聲 音, 這 時 音 是 要 用 閉 眼 去 觀 的 若 依 梵 文 字 義, 則 觀 世 音 應 譯 為 觀 察 的 神, 此 也 可 能 係 源 自 希 臘 神 話 的 千 里 眼 Clairvoyance 或 順 風 耳 Clairaudience 又, 依 梵 文 性 別, 古 佛 像, 及 佛 教 婆 羅 門 教 耆 那 教 印 度 教 有 重 男 輕 女 之 父 權 思 想, 致 其 神 與 菩 薩 都 為 男 性 而 言, 勇 猛 丈 夫 觀 自 在 觀 世 音 為 男 性 之 各 種 多 臂 變 化 身, 無 非 都 想 超 越 源 自 印 度 教 主 神 濕 婆 或 毘 濕 奴 的 各 種 變 化, 但 不 知 何 時 起, 成 為 女 性, 也 有 待 考 證 41

般 若 金 鑰 古 印 度 非 常 男 性 化 的 社 會, 是 極 其 歧 視 乃 至 欺 凌 女 性 的 社 會, 後 來 護 持 佛 法 的 在 家 婦 女, 在 盛 行 般 若 的 南 印 度 母 權 社 會 中 變 得 很 重 要, 於 是 有 勝 鬘 經 等 女 性 成 佛 的 經 典 陸 續 出 現 而 且 初 期 大 乘 的 女 人 成 佛 觀, 認 為 女 人 必 須 轉 為 男 身 才 能 成 佛 就 連 早 期 所 譯 淨 土 經 典 強 調 國 無 女 人, 表 示 西 方 極 樂 世 界 也 不 許 有 女 性, 直 至 魏 唐 兩 譯 法 藏 比 丘 之 大 誓 願 文, 已 刪 除 國 無 女 人 及 蓮 花 化 生 之 願 後 來, 觀 音 在 中 國 化 為 女 身 應 與 當 時 廣 弘 妙 法 蓮 華 經 觀 世 音 菩 薩 普 門 品 Avalo-kitesvara bodhisattva samantamukhaparivarta 後 有 關 ( 另 一 說 : 指 武 則 天 計 畫 作 佛 教 女 轉 輪 聖 王 時 代 的 佛 教 造 像 活 動, 將 觀 音 造 成 女 相 唐 代 龍 門 石 窟 奉 先 寺 大 佛 秀 麗 臉 龐 就 是 以 武 則 天 為 藍 本 刻 劃 的 ; 另 或 唐 憲 宗 元 和 十 二 年, 西 元 817 年, 金 沙 灘 魚 籃 觀 音 示 現 以 後, 女 性 觀 音 造 形 就 流 傳 至 今 ), 此 種 異 於 印 度 之 現 象, 且 與 藏 密 觀 音 純 屬 男 性 ( 度 母 才 為 女 性 ) 有 別, 卻 是 古 代 證 悟 的 女 性 爭 取 女 權 證 明 現 代 比 丘 尼 已 開 始 質 疑 八 敬 法 這 種 男 女 不 平 等 條 約, 以 及 任 何 歧 視 女 性 的 典 籍 內 容, 因 為 這 些 都 違 背 佛 法 更 高 的 正 義, 充 滿 男 性 沙 文 主 義 是 自 古 以 來 最 不 正 常 的 現 象, 有 人 認 為 八 敬 法 之 後 出, 非 佛 陀 所 制 由 此 可 見 深 具 文 化 偏 見 性 別 偏 見 的 經 典, 尤 其 是 後 來 結 集 權 與 解 釋 權 均 掌 握 在 印 度 男 性 僧 侶 中, 千 百 年 來 的 錯 誤, 也 時 至 今 日 才 敢 質 疑 伊 斯 蘭 教 女 信 徒, 則 更 早 提 出 反 男 性 沙 文 主 義 的 認 知 又, 有 將 此 純 屬 古 漢 譯 之 異 譯 問 題 的 觀 世 音 與 觀 自 在, 分 別 解 釋 為 二 個 不 同 的 菩 薩, 也 是 一 絕 Avalokita,Avalokite,Lok,Lokate,Rokate:[ 梵 ] 看, 認 可, 注 視, 選 擇, 認 知, 瞭 解, 眺 望, 注 意, 展 望, 檢 閱, 探 查, 觀 測, 省 察, 透 視, 考 量, 考 慮, 關 心,see,approve,aware,choose,recognize,understand,observe,perspec- tive,prospect, parade,detect,inspect,survey,concern,consider [ 漢 譯 ] 觀, 視, 看, 觀 察, 觀 照, 諦 觀, 遍 觀, 舉 目 觀 見, 見, 顧 ( 視 ), 瞻 仰, 普 遍 觀 察, 觀 達, 觀 察 照 見, 觀 見, 一 心 觀, 照 見, 顧 望, 顧 眄, 瞻, 觀 看, 照, 照 見, 所 見, 現 見, 觀 見, 觀 照, 瞻 仰, 所 觀 察,view,see,observe Svara:[ 梵 ] 音, 聲, 噪 音, 聲 響, 回 音, 音 調, 樂 音, 母 音,sound,voice,noise, echo,pitch,music sound,vowel [ 漢 譯 ] 音, 聲, 言, 語, 音 聲, 音 詞, 音 韻, 發 聲, 言 音,sound,words,phonetic 42

Isvara:[ 梵 ] 能, 有 能 力, 所 有 者, 支 配 者, 主, 王, 侯, 顯 官, 富 豪, 夫, 最 高 神, 婆 羅 門 ( 梵 天 ) 神,Siva 神,can,able,with ability,possessor,owner,dir-ector, host,lord,king,count,earl,richman,husband,highest god,brahman god,siva god [ 漢 譯 ] 王, 自 在, 主 宰, 自 在 行, 富, 自 在 天,king,self-possession,god,rich Avalokitesvara:[ 梵 音 ] 阿 唎 耶 婆 盧 羯 帝 爍 缽 囉 耶, 亞 略 巴 魯 幾 爹 督 勒 呀, 阿 縛 盧 枳 伊 溼 伐 羅, 耶 婆 盧 吉 帝, 廅 樓 亙 :[ 梵 ] 觀 測 ( 關 心, 探 查, 監 測, 注 意, 瞭 解 ) 聲 音, [ 漢 譯 ] 觀 自 在, 觀 世 音 ( 自 在 ), 觀 ( 世 ) 音, 光 ( 世 ) 音,self-possessedly observing Avalokitesvara bodhisattva:[ 梵 ] 觀 測 ( 關 心 探 查 瞭 解 ) 聲 音 的 追 求 開 悟 者, pene-tration seeker specializing in detecting(concerning)sound [ 漢 譯 ] 聖 觀 自 在 菩 薩, 專 長 觀 察 透 視 自 己 與 眾 生 本 性 自 在 的 菩 薩,name of a saint bodhisattva(a Buddhist with right wisdom but not yet consum-mate penetration in this secular world)specializing in self-possessedly observing and penetrating his own and human being instinct 又, 依 梵 文 舍 利 是 指 屍 骨, 應 與 佛 陀 涅 槃 火 化 後 遺 骨 堅 固 子 不 同, 雖 同 稱 之, 但 不 知 由 何 人, 於 何 時 何 地 起, 為 了 何 種 目 的 與 原 因, 凡 火 化 後 大 大 小 小 的 動 物 屍 骨, 花 花 綠 綠 之 附 有 肉 體 原 有 或 治 療 藥 用 金 屬 之 骨 花, 也 通 稱 為 舍 利 子 許 多 類 似 米 粒 的 岩 石 結 晶 等 天 然 物, 也 當 成 舍 利 子 來 賣 更 甚 者, 將 美 國 設 廠 在 泰 國, 高 科 技 產 品 氧 化 鋁 研 磨 球, 傾 倒 在 山 區 的 作 廢 品, 也 被 宣 稱 為 龍 宮 舍 利 且 專 指, 且 號 稱 有 不 可 思 議 的 神 奇 意 義, 而 非 如 下 述 關 鍵 字 梵 文 字 義, 單 純 汎 指 人 或 動 物 ( 經 火 化 後 ) 的 屍 骨, 不 加 分 辨 都 當 成 舍 利 子 大 加 膜 拜, 也 是 天 下 奇 聞 Sarira[ 梵 音 ] 舍 利, 設 利 羅 :[ 梵 ] 骨, 身 體, 固 體,( 自 ) 身, 自 己,bone,body, solid,self [ 漢 譯 ] 身, 色 身, 身 色, 軀, 體, 形, 質, 形 質, 像, 形 像, 相,body,corpus, form,morphology,image 堅 固 子,solid Sariputra,Sariputta,Sarisuta:[ 梵 音 ] 舍 利 子, 奢 利 弗, 舍 利 弗, 奢 利 ( 富 ) 多 43

般 若 金 鑰 羅, 奢 利 補 擔 羅 :[ 梵 ]Sari( 母 ) 之 子,son of Sari(name of mother) [ 漢 譯 ] 身 子, 秋 露 子, 鶖 子, 舍 利 子 ( 阿 羅 漢, 未 來 菩 薩 ),name of a arhat, future bodhisattva(buddhist with right wisdom but not yet consum-mate penetration in this secular world Sari[ 梵 音 ] 舍 利 :[ 梵 ] 一 種 鳥,a kind of bird Sari:[ 梵 ] 牝 牛,cow Putra:[ 梵 ] 兒 子, 二 人 的 兒 子, 兒 子 與 母,son,two sons,son and mother [ 漢 譯 ] 子, 男 子, 兒 息,son 又, 如 下 述 無 量 光 明 ( 阿 彌 陀 婆 ) 一 詞, 古 梵 文 原 義 亦 指 無 量 壽 ( 阿 彌 陀 俞 斯 ) 古 譯 雖 意 譯 為 南 無 無 量 壽 佛, 唸 來 不 如 原 音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順 口, 唱 唸 起 來 不 好 聽, 而 不 流 行 古 埃 及 的 神 教 與 印 度 的 婆 羅 門 教 都 是 以 太 陽 為 崇 拜 對 象 的, 仔 細 研 究 起 來 阿 彌 陀 佛 與 太 陽 是 有 關 係 的 又 數 千 年 來, 古 今 中 外, 有 人 常 以 此 暗 喻 如 太 陽 之 借 用 字 ( 實 在 是 太 陽 崇 拜 的 淨 化, 攝 取 太 陽 崇 拜 的 思 想 ) 有 意 無 意 地 引 伸 為 阿 彌 陀 佛 或 其 他 類 似 菩 薩 或 神 名, 只 重 視 具 有 不 可 思 議 的 擬 人 化 神 ( 格 ) 化 或 神 話 光 明 體 或 其 化 身 或 放 光 發 光, 並 且 已 忽 視 了 實 修 實 證 所 能 激 發 腦 中 無 量 光 的 顯 現, 忘 記 其 重 要 教 示 我 人 都 是 太 陽 系 的 一 分 子 最 近 竟 被 不 肖 之 徒 曲 解 利 用, 某 人 是 某 某 佛 的 化 身, 有 救 渡 眾 生 的 威 神 力, 用 來 愚 弄 眾 生, 騙 財 騙 色, 如 此 豈 不 令 人 浩 嘆 佛 法 無 邊, 而 淪 落 至 如 此 地 步 如 喇 嘛 教 徒 每 日 唸 唸 不 忘 的 四 字 (word) 六 音 (syllable) 咒 :Om-mani-padme-hum 嗡 摩 尼 呸 咩 鬨 ( 庵 乜 尼 必 滅 堪 ), 意 思 是 不 要 忘 了 開 啟 心 中 的 蓮 花, 現 出 如 意 的 寶 珠, 如 今 卻 變 成 只 唸 六 音 的 修 持 法 而 已 古 波 斯 的 密 特 拉 教, 信 奉 萬 物 創 造 者 和 萬 物 之 父 的 太 陽 神 密 特 拉 Mitra, 密 特 拉 誕 辰 為 冬 至 後 的 12 月 25 日, 舉 行 宗 教 宴 筵 時, 使 用 麵 包 酒, 用 血 作 洗 禮 等 等 該 日 也 是 羅 馬 帝 國 時 期 為 歡 迎 太 陽 神 和 慶 祝 農 節 的 日 子 基 督 教 的 起 源 和 最 初 形 成 期 中, 就 有 了 波 斯 猶 太 希 臘 羅 馬 等 文 化 的 影 響, 這 些 禮 儀 和 節 期 後 來 明 顯 地 為 基 督 教 所 吸 收 又 阿 門 一 語 源 於 瑣 羅 亞 世 德 ( 祆 拜 火 ) 教 Zoroastian, 意 思 是 是 真 實 44

的, 不 是 基 督 教 Christendon 所 獨 有, 以 及 原 是 埃 及 地 方 神 祇 的 阿 蒙 神 (Amon) 發 音 來 源 或 許 與 阿 彌 陀 有 關 連 埃 及 的 太 陽 有 三 個 名 字, 早 晨 上 升 叫 赫 普 里 ; 中 午 叫 拉 Ra; 晚 上 落 下 叫 阿 圖 姆 Atoum 埃 及 人 基 於 政 治 上 的 原 因, 把 幾 個 非 常 強 大 出 名 的 神, 組 成 威 力 無 比 的 三 一 體, 叫 阿 蒙 Amon 拉 Ra 普 塔 Ptah Amon 的 發 音 又 與 台 語 嗡 相 同 AmonRaPtah 或 (A)mitra 唸 起 來 與 Amitabha 的 發 音 又 非 常 相 似 耶 穌 出 生 後 曾 經 失 蹤 了, 傳 說 耶 穌 十 二 歲 至 三 十 歲 這 段 時 間, 是 被 東 方 來 的 三 博 士 帶 去 印 度 的 確 另 有 一 說, 原 來 是 到 印 度 學 了 淨 土 思 想 或 許 基 督 教 的 希 求 蒙 主 召 見 與 往 生 極 樂 之 思 想 互 有 因 果 也 說 不 定, 耶 穌 十 二 門 徒 中 之 聖 多 瑪 傳 說 也 曾 到 印 度, 多 瑪 福 音 於 1945 年 在 埃 及 被 發 現, 一 百 四 十 條 的 耶 穌 隨 時 講 出 的 語 言, 如 實 地 記 載 在 多 瑪 福 音 裡, 其 中 說 : 神 之 國 就 在 你 們 之 內, 同 時 也 在 你 們 之 外 你 們 知 曉 自 己 的 同 時, 就 成 了 人 之 子 這 是 告 訴 你 們, 認 識 你 自 己, 除 此 之 外, 別 無 他 法 與 佛 性 內 在 的 思 想 是 一 致 的 關 西 大 學 的 堀 堅 士 教 授 將 聖 經 與 佛 傳 仔 細 的 比 較, 寫 了 一 本 書 耶 穌 與 淨 飯 John 王 結 論 說 基 督 教 是 大 乘 佛 教 的 一 支 1958 年 法 國 學 術 調 查 團 發 現 波 斯 帝 國 所 流 行 的 阿 蘭 姆 語, 也 是 耶 穌 時 代 的 日 常 用 語, 說 不 定 耶 穌 曾 透 過 阿 蘭 姆 語 而 接 觸 過 佛 教 兩 者 均 試 圖 對 此 兩 大 宗 教 作 一 攀 親 的 連 想 而 瑣 羅 亞 斯 德 教 徒 摩 尼 教 徒 景 教 徒 佛 教 徒 基 督 教 徒 伊 斯 蘭 教 徒 在 中 亞 地 區, 相 互 學 習 並 雜 居 在 一 起, 若 說 他 們 之 間 沒 有 相 互 影 響, 將 是 不 可 思 議 的, 宗 教 文 化 彼 此 受 了 鄰 近 古 文 明 的 影 響, 更 是 值 得 研 究 的 草 原 上 的 印 歐 人 小 國 蒙 古 突 厥 族 諸 國, 也 發 生 甚 多 起 幾 乎 是 忽 然 間 改 變 了 不 同 的 信 仰, 人 民 如 何 適 應? 更 令 人 好 奇 就 以 古 馬 其 頓 以 及 古 羅 馬 兵 士 馬 鬃 式 的 頭 盔 造 型, 是 否 影 響 成 了 喇 嘛 們 法 會 時 所 戴 的 法 帽? 必 竟 是 那 麼 相 同 的 呀!( 大 陸 學 者 陳 正 祥 考 證 甘 肅 皇 城 灘 的 裕 固 族 人, 可 能 是 漢 朝 時 從 羅 馬 帝 國 東 來 的 逃 兵, 與 游 牧 於 河 西 走 廊 的 小 月 支 民 族, 通 婚 形 成 的 ) 古 代 黑 髮 棕 黃 皮 膚 的 閃 族 人 與 蛇 有 甚 深 的 神 話 關 係, 造 成 印 度 教 主 神 毘 濕 奴 的 坐 騎 是 阿 難 陀 蛇 ( 龍 ) 王 後 來 造 成 密 教 金 剛 護 法 有 甚 多 是 以 蛇 王 為 瓔 珞 纏 臂 等 雕 像, 其 淵 源 極 深 更 令 人 驚 奇 的 是 佛 教 護 法 神 將 韋 陀 天, 原 來 在 印 度 教 裡 就 是 濕 婆 神 的 兒 子, 即 知 密 教 時 期 的 經 典 已 大 量 收 編 了 印 度 神 祇 又, 如 將 阿 彌 陀 佛 梵 文 Amitabha 之 婆 (a)bha, 原 為 梵 文 之 漢 文 音 45

般 若 金 鑰 譯 字, 而 並 非 一 般 人 所 認 知 之 聖 者 覺 悟 者 或 佛 陀 buddha 之 佛, 且 其 梵 文 意 譯 字 義 為 ( 放 ) 光 ( 明 ), 太 陽, 全 字 梵 文 意 譯 為 無 量 光, 係 太 陽 光 之 借 用, 但 其 是 否 會 用 肉 眼 見 放 光 或 是 否 為 光 明 體, 並 不 在 像 上 尤 其 印 度 教 的 主 神 毘 濕 奴 的 梵 文 原 意 是 日 光 遍 照 也 是 太 陽 神 的 信 仰 而 中 國 解 釋 為 阿 彌 陀 這 個 佛, 固 然, 此 字 於 密 教 係 指 常 寂 光 之 一 色 光 之 名 稱, 但 也 無 關 於 其 是 否 只 重 視 大 師 人 體 放 光 而 已, 也 是 一 絕 又 如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原 為 向 佛 禮 讚 發 誓 發 願, 意 指 我 謹 此 皈 依 無 量 光 的 借 用 語, 如 今 卻 成 為 日 常 見 面 的 寒 暄 詞 或 僥 倖 的 代 用 詞, 此 也 是 一 絕 由 於 中 國 古 來 習 於 簡 化 字 辭 方 便 作 詩,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之 梵 音 應 該 唸 如 拔 一 切 業 障 根 本 得 生 淨 土 神 咒 之 開 頭 Namah Amitabha(ya)Tathagata 皈 敬 無 量 光 明 的 如 來, 有 時 卻 簡 化 到 只 用 彌 陀 mita 兩 字 而 已, 教 人 不 可 思 議 Namah,Namas:[ 梵 音 ] 南 無, 捺 謨, 捺 麻, 那 謨, 那 麻, 納 謨 :[ 梵 ] 皈 依, 歸 依, 歸 命, 敬 禮, 虔 誠 崇 拜,to adhere to,reverently adore Amitabha,Amitayus[ 梵 音 ] 阿 彌 陀 佛, 阿 彌 陀 婆 ( 耶 ), 阿 彌 陀, 彌 陀, 大 彌 陀 : [ 梵 ] 無 量 光, 無 量 壽, 無 量 光 明, 放 大 光 明,unlimited longevity, unmeasurable high-light [ 漢 譯 ] 無 量 光 佛, 無 邊 光 佛, 無 礙 光 佛, 無 對 光 佛, 燄 王 光 佛, 清 淨 光 佛, 歡 喜 光 佛, 智 慧 光 佛, 不 斷 光 佛, 難 思 光 佛, 無 稱 光 佛, 超 日 月 光 佛, 無 量 壽 佛, 法 報 化 身 Trikaya, 甘 露 王 Amrta, 西 天 教 主, 西 方 接 引, 大 慈 大 悲, 本 師 和 尚, 法 界 藏 身, 常 被 用 為 佛 教 徒 的 寒 暄 詞,( 祝 您 ) 無 量 壽, 無 量 光 明,(wish you have) unlimited longevity and unmeasurable highlight,an ave of Buddh-ist usually used 原 始 或 南 傳 佛 教 所 不 知 或 所 無 的 佛, 可 能 源 自 波 斯 或 伊 朗, 為 大 乘 泛 神 多 神 教 pantheism 之 多 神 pantheon 之 一, 住 於 西 方 淨 土 Sukhavativyuha, 被 認 為 其 淨 土 為 涅 槃 前 之 中 途 站, 其 化 身 為 觀 音 菩 薩, 故 其 三 位 一 體 像 為 觀 音 在 其 左, 大 勢 至 菩 薩 Mahasthamaprapta 在 其 右, 其 他 有 Ksitigarbha 與 Nagarjuna 成 為 五 佛 來 歷 不 明 也 由 於 大 乘 新 創 阿 彌 陀 佛 信 仰, 不 准 女 性 直 接 上 西 天, 而 需 比 男 性 至 少 多 一 道 關 卡, 需 要 多 一 張 的 皈 依 證 簽 證 亦 即, 女 性 應 先 到 東 方 或 東 天 由 藥 師 佛 施 行 變 性 手 術 或 手 續, 使 女 性 變 為 男 性, 才 能 到 西 方 或 西 天 極 樂 世 界, 免 費 享 46

受 在 人 間 是 屬 各 種 苦 因 與 惡 業 緣 起 的, 自 尋 煩 惱 的 金 銀 財 寶 山 珍 海 味 錦 衣 玉 食 如 雲 美 女 霓 裳 歌 舞 等 等 榮 華 富 貴, 作 為 苦 難 的 游 牧 民 族 們 死 後 往 生 最 大 的 理 想 Namah Amitabha[ 梵 音 ] 南 無 阿 彌 陀 婆 : 謹 此 虔 誠 崇 拜 並 皈 依 無 量 壽 無 量 光 明, I hereby reverently adore and adhere to unlimited longevity and unmeasurable highlight 在 音 譯 方 面, 如 Avalokitesvara 有 這 麼 多 異 譯 的 音 譯,[ 梵 音 ] 阿 唎 耶 婆 盧 羯 帝 爍 缽 囉 耶 亞 略 巴 魯 幾 爹 督 勒 呀 阿 縛 盧 枳 伊 溼 伐 羅 耶 婆 盧 吉 帝 廅 樓 亙 若 不 知 這 些 音 譯 字 為 同 義 字 時, 即 再 過 百 年 後 會 鬧 出 如 意 譯 之 異 譯 觀 ( 世 ) 音, 光 ( 世 ) 音, 觀 自 在 為 不 同 人 物 之 笑 話 而 中 國 所 謂 的 佛 學 大 辭 典, 並 非 梵 漢 或 漢 梵 辭 典, 而 是 針 對 佛 經 古 漢 譯 文 的 漢 文 註 解 或 名 詞 解 釋, 亦 即 佛 學 漢 漢 辭 典 而 已, 根 本 無 異 於 歷 代 依 漢 文 譯 文 說 文 解 字, 百 家 爭 鳴, 牽 強 附 會, 自 圓 其 說, 或 自 作 聰 明 畫 蛇 添 足, 或 瞎 子 摸 象, 各 說 各 話 但 在 欠 缺 認 識 佛 教 起 源 的 歷 史 背 景, 及 其 起 源 與 時 代 背 景 之 相 互 關 係 與 影 響 的 情 況 下, 邏 輯 思 想 上, 漏 洞 百 出 的 註 疏, 對 於 研 讀 與 研 究 佛 經 之 疑 議, 在 解 惑 方 面 並 無 太 大 意 義 與 助 益, 反 且 越 描 越 黑, 令 人 莫 衷 一 是, 更 加 混 淆 不 清 尤 其 古 大 師 們 最 喜 歡 賣 弄 他 的 博 學, 本 來 直 接 能 看 得 懂 的 經 文, 被 大 師 一 注 釋, 反 而 複 雜 不 明 白 了 尤 其 在 無 視 無 識 於 該 古 漢 譯 文, 根 本 是 錯 誤 的 轉 述 與 譯 文, 或 該 數 個 或 數 十 個 音 譯 或 意 譯 字 詞, 根 本 是 同 一 個 人 事 物 的 異 譯, 還 以 不 同 人 事 物 解 釋 得 津 津 有 味, 頭 頭 是 道, 口 沬 橫 飛, 更 是 令 人 噴 飯, 而 有 瞎 子 摸 象 之 憾 如 在 打 佛 七 時 教 說 要 如 何 參 南 無 Namah 之 無 nothing 字 為 何 意?! 又, 人 人 對 神 光 二 祖 斷 臂 求 法 的 傳 說 故 事 竟 信 以 為 真, 難 道 禪 宗 祖 師 會 那 麼 地 愚 蠢 或 殘 忍 來 對 待 求 法 者? 後 期 發 展 的 禪 宗 把 達 摩 嫡 傳 弟 子 慧 可 稱 為 二 祖, 神 光. 慧 可 對 菩 提 達 摩 的 教 言 遵 行 嚴 謹 當 在 北 周 武 帝 時 代 毀 佛 行 動 時, 他 被 暗 殺 者 ( 或 說 是 賊 人 ) 砍 斷 一 臂 的 神 光 泰 然 地 堅 從 其 師 訓, 未 感 覺 痛 苦, 他 用 火 薰 乾 傷 口, 用 布 包 紮 止 血, 再 繼 續 乞 食, 若 無 其 事 般 而 另 一 資 料 指 出, 天 平 初 年 ( 梁 武 帝 中 大 通 六 年 西 元 五 三 四 年 ) 京 都 由 洛 陽 遷 至 鄴 都, 神 光 也 到 鄴 都, 當 時 有 禪 師 道 恒 徒 眾 千 人, 勢 力 強 大, 惟 恐 在 洛 陽 已 言 47

般 若 金 鑰 滿 天 下 之 慧 可 奪 去 他 的 徒 眾, 便 對 慧 可 大 加 排 斥, 甚 至 危 及 生 命, 傳 說 慧 可 斷 臂 與 此 有 關 電 影 或 傳 說 的 故 事 很 多 是 虛 假 的, 真 真 幻 幻 讓 人 無 從 分 辨 了 或 許 是 他 宗 故 意 編 造 的 故 事, 用 來 給 欲 傾 向 禪 宗 者 的 警 告, 或 準 備 敬 禪 宗 而 遠 之, 或 後 來 的 人 為 了 標 榜 禪 宗 之 難 得, 自 己 編 造 的 故 事, 何 況 宋 朝 沙 門 道 原 所 編 著 的 景 德 傳 燈 錄 並 未 有 如 此 記 載, 是 後 來 在 普 濟 撰 寫 的 五 燈 會 元 才 出 現 此 斷 臂 求 法 的 傳 說 根 據 續 高 僧 傳 裡 道 宣 指 出 : 菩 提 達 摩 初 抵 宋 境 南 越, 末 又 北 度 至 魏 此 劉 宋 ( 西 元 四 二 零 至 四 七 九 年 ) 期 間 是 達 摩 抵 華 時 期 ; 達 摩 首 席 弟 子 之 一 僧 副, 約 十 七 歲 時 拜 達 摩 為 師, 於 西 元 五 二 四 年 去 世, 享 年 六 十 一 故 知 達 摩 抵 華 是 在 西 元 四 八 零 年, 流 行 民 間 傳 說 達 摩 於 西 元 五 二 七 年 抵 華, 並 與 梁 武 帝 相 晤 之 事 實 屬 誤 傳 中 國 佛 學 家 對 年 代 的 考 據, 的 確 要 更 加 努 力 了 最 難 接 受 的 是 中 國 禪 宗 編 造 達 摩 是 西 天 二 十 八 祖 的 傳 承, 以 及 後 來 傳 法 儀 式 後 留 下 法 脈 書 說 法 西 天 二 十 三 祖 師 子 比 丘 簡 傳 寫 明 師 子 比 丘 為 信 奉 邪 教 的 國 王 彌 羅 掘 所 殺, 當 其 在 生 之 日, 他 未 能 覓 得 一 適 當 繼 承 者 故 證 明 師 子 比 丘 死 後, 印 度 的 世 代 相 傳 法 統 已 斷, 達 摩 之 傳 承 就 如 同 淨 土 宗 用 隔 代 跳 傳 的 了 ( 淨 土 宗 初 祖 慧 遠 逝 至 十 三 祖 印 光 逝, 共 計 有 一 千 五 百 五 十 五 年 ) 在 梵 文 古 漢 譯 時, 翻 譯 者 都 無 法 翻 譯, 而 用 音 譯 之 無 數 音 譯 字 詞, 數 千 年 來, 中 國 後 人 不 知 如 何 弘 法 修 法, 弘 何 法, 修 何 法, 真 是 很 無 奈, 也 很 為 難 也 難 怪 連 弘 法 者 與 註 釋 者 自 己 都 不 解 其 義, 只 好 含 糊 其 詞, 亂 說 一 通, 甚 至 將 音 譯 字 詞, 視 為 意 譯 字 詞, 加 以 說 文 解 字, 或 將 梵 文 音 譯 字 詞, 本 應 以 梵 音 唸 法 為 依 據, 卻 以 漢 文 之 辭 海 字 典 為 依 據, 做 為 該 字 詞 之 讀 音, 更 使 聽 者 與 讀 者 懵 懵 憧 憧, 也 時 有 所 聞, 真 是 嗚 呼 哀 哉 如 阿 彌 陀 佛,Amitabha 阿 難,Ananda 阿 羅 漢,Arhat 阿 僧 祇,Asanga 阿 修 羅,Asura 之 阿, 硬 說 應 依 辭 海 漢 文 辭 典, 應 唸 ㄜ (Omitabha?), 而 不 可 唸 ㄚ, 是 最 教 外 國 佛 教 徒 納 悶 的 ; 大 乘 之 乘, 梵 文 字 義 為 乘 載 器 具 或 車 子 或 車 輪, 可 度 眾 生, 而 非 小 乘 只 度 自 己, 但 數 千 年 來, 中 國 人 乘 或 下 乘 只 度 自 己, 但 數 千 年 來, 中 國 人 卻 又 依 辭 海 漢 文 辭 典, 硬 指 應 唸 盛 勝 而 不 可 唸 乘 載 之 乘, 否 則 上 乘 下 乘 也 應 唸 盛 48

月 亮 支 護 者 或 崇 拜 月 神 的 大 小 月 支 或 月 氏,Chandra- dhara 遊 牧 民 族 的 胡 人 之 月 支, 古 又 寫 成 禺 氏 禺 知, 古 音 之 禺 唸 拗 音, 而 非 現 代 肉 音, 硬 說 應 唸 肉 支, 不 可 唸 月 支 阿 僧 祇 的 祇, 應 唸 為 臍 明 明 是 修 行 道 行 苦 行 僧 行 善 的 行, 硬 說 應 唸 修 沆 苦 沆, 不 可 唸 為 形 ; 觀 想 的 觀, 硬 要 唸 成 貫 想, 也 是 一 絕, 而 且 連 供 養 唸 供 仰 或 供 樣 都 要 分 別 又 如 人 間 菩 提 一 詞 的 創 造 者, 到 底 知 不 知 道 何 謂 菩 提, 此 中 國 文 學 史 與 文 字 學 上 的 一 大 笑 話, 此 也 是 一 絕 早 期 有 出 家 人 自 稱 拙 僧 那 是 不 知 僧 伽 Sankhya 簡 稱 僧 仍 是 團 體, 不 可 是 個 人 比 丘 Bhiksu 是 指 上 乞 佛 法 以 練 神, 下 乞 食 物 以 養 身 沙 門 Shamans 的 意 思 是 息 心 清 淨 識 心 達 本 的 修 淨 行 者 所 以 住 持 題 字 時, 自 稱 沙 門 比 較 正 確, 因 為 臺 灣 地 區 乞 食 的 情 形 已 經 很 少 了 梵 文 Dasa 是 奴,Dasi 是 婢,Upasaka 是 近 事 奴,Upasika 是 近 事 婢,Prasanna 是 清 信 士,Tevacika 是 信 者, 早 期 佛 教 不 將 在 家 人 視 為 奴 婢, 後 來 卻 將 俗 人 視 為 次 級 人, 授 與 優 婆 塞 Upasaka 戒 優 婆 夷 Upasika 戒 以 服 侍 三 寶, 原 始 佛 教 的 四 眾 平 等, 從 此 卻 變 成 僧 尊 而 俗 卑 矣! 曾 是 豪 富 深 知 人 情 世 故 的 富 樓 那 尊 者 由 遠 地 返, 知 大 迦 葉 與 阿 難 結 集 了 佛 法, 大 迦 葉 希 望 他 加 以 承 認, 但 說 法 第 一 雄 辯 第 一 的 富 樓 那 不 予 同 意, 即 說 : 你 們 結 集 的 固 然 很 好, 但 我 還 是 相 信 我 親 自 從 佛 所 聽 說 的 法 ( 希 望 自 己 按 照 從 佛 陀 處 所 聽 聞 的 那 樣, 修 行 佛 陀 的 教 說 ) 因 此, 我 們 可 知 為 了 維 護 僧 團, 佛 法 第 一 次 結 集 後, 尚 未 完 備, 就 有 了 不 同 的 看 法, 並 未 得 到 當 時 全 體 佛 弟 子 的 承 認, 即 自 後 來 三 次 的 結 集, 是 否 完 全 保 持 佛 陀 說 法 時 的 原 貌, 更 值 得 深 思 應 知 所 謂 源 自 天 竺 梵 國 之 佛 教 或 佛 經, 並 不 是 依 序 傳 入 中 國 的, 大 小 乘 教 義 常 有 的 相 互 矛 盾 處, 國 人 不 知 其 演 變 過 程, 雖 經 大 師 們 努 力 地 妥 善 解 釋, 無 寧 說 是 中 國 另 創 的 或 中 國 式 的 佛 教 與 佛 經 ( 如 武 則 天 時 代 ), 或 是 後 來 受 到 相 鄰 政 教 合 一 Hierarchy 僧 侶 統 治 延 習 婆 羅 門 教 古 埃 及 法 老 Pharaoh 制 度 的 各 國 創 作 的 佛 經, 互 相 交 流 引 用, 而 非 梵 國 原 有 的 佛 教 與 佛 經 如, 有 註 疏 將 nirvana 音 譯 涅 槃 之 nir 與 vana, 說 其 梵 文 原 義 分 別 為 圓 與 寂, 故 涅 槃 為 圓 寂 之 意, 但 依 漢 譯 對 照 梵 和 大 辭 典 之 註 解, 分 別 為 不 與 生 中 文 可 同 字, 不 同 音 不 同 義, 如 金 剛 經 說 : 若 見 諸 相 非 相, 即 49

般 若 金 鑰 ( 現 ) 見 如 來 那 麼 佛 性 可 現, 但 可 見 嗎? 都 值 得 去 探 討 的 在 人 腦 第 三 腦 室 能 明 點 激 光 的 松 果 體 位 置 也 叫 泥 丸 (Nirvana 涅 槃 ) 宮, 尤 其 位 於 腦 部 深 處 的 海 馬, 在 記 憶 方 面 也 具 有 重 要 的 任 務 靜 坐 修 行 到 腦 磁 能 核 爆 般 開 發, 腦 內 電 磁 波 brain waves 光 迴 盪 oscillations, 其 磁 能 ( 冷 ) 產 生 氣 滴, 即 所 謂 醍 醐 灌 頂 倒 垂 的 千 葉 蓮 花 開 放 時, 就 是 將 腦 細 胞 作 了 全 開 發 日 本 慶 應 義 塾 大 學 名 譽 教 授 渡 邊 格 認 為 : 逐 漸 了 解 腦 部 結 構 之 後, 可 能 會 明 瞭 只 有 在 人 類 腦 中 才 會 後 天 性 產 生 思 索 自 我 的 系 統 所 以 元 代 國 師 邱 長 春 與 八 思 巴 道 密 交 流 後, 有 了 稱 呼 腦 部 泥 丸 的 奧 妙 發 現 在 古 代 既 無 梵 漢 辭 典, 又 請 來 一 位 不 懂 或 不 精 於 漢 文 的 梵 文 佛 經 專 家, 或 由 一 位 不 懂 或 不 精 於 梵 文 的 漢 文 佛 經 專 家, 翻 譯 梵 文 佛 經 為 漢 文, 或 同 一 經 文 由 數 位 語 文 與 佛 學 程 度 參 差 不 齊 的 翻 譯 者 翻 譯, 或 不 同 經 文 分 別 由 不 同 程 度 的 翻 譯 者 翻 譯, 致 發 生 這 種 錯 譯 增 譯 減 譯 或 異 譯 的 現 象 ; 更 有 者 為 考 量 中 國 風 俗 國 情 之 需 要, 遷 就 文 化 不 同 之 特 性, 並 迎 合 政 治 環 境, 或 被 政 治 所 操 控, 應 能 理 解 但 現 代 既 有 完 備 的 各 種 中 外 辭 典, 及 高 度 文 明 與 文 化 水 準 之 下, 仍 還 到 處 可 發 現 類 似 的 情 況 與 註 解, 則 實 屬 不 該, 尤 其 再 讓 如 此 以 訛 傳 訛 地 流 傳 近 三 千 年, 如 今 再 以 任 何 藉 口, 不 思 重 新 整 理 檢 討 統 一, 而 再 流 傳 下 去, 愧 對 佛 陀 佛 法 與 眾 生 又 為 何 古 今 漢 文 註 釋 或 註 疏, 不 少 將 色 解 釋 為 形, 何 所 根 據, 否 則, 僅 以 漢 文 之 字 義 而 言, 色 絕 不 可 能 有 形 之 意 義, 而 此 形 又 是 何 所 指, 各 家 註 釋 常 含 糊 其 詞 地 略 過, 如 苦 集 滅 道 為 何 稱 為 四 諦, 此 諦 何 意 何 所 指, 苦 集 滅 道 等 四 字 之 間, 有 何 關 係, 各 字 又 何 意 何 所 指? 有 謂 集 是 聚 起 起 因, 集 是 苦 之 因, 苦 是 集 之 果, 道 是 修 道 修 行 之 道, 是 滅 之 因, 滅 是 道 之 果 若 然, 則 為 何 將 果 寫 在 前, 將 因 寫 在 後, 為 何 要 倒 因 為 果, 將 集 苦 道 滅 寫 成 苦 集 滅 道 亦 即, 根 據 因 果 關 係, 甚 少 有 人 會 將 種 豆 得 豆, 倒 因 為 果, 說 成 得 豆 種 豆 故, 苦 集 滅 道, 或 可 解 釋 為, 苦 有 多 種, 歷 經 多 種 苦 聚 集 之 後, 證 悟 而 入 滅 後, 就 可 成 就 佛 道 之 正 道, 則 就 書 寫 前 後 順 序 各 字 字 義 與 各 字 相 互 關 係 的 邏 輯 上 而 言, 較 能 令 人 接 受 50

又 如, 念 係 指 意 念 或 思 念 或 念 書, 識 係 指 知 識 或 意 識 或 判 識 或 識 別 或 認 識, 正 等 是 真 正 平 等 或 上 等 或 正 當 之 意, 等 等 問 題, 也 是 古 漢 文 與 古 註 釋 常 打 混, 或 許 是 佛 經 浩 瀚 來 不 及 詳 讀, 才 有 含 糊 其 詞 略 過 之 通 病, 也 是 一 件 有 趣 的 探 討 課 題 故 本 書 特 別 列 出 關 鍵 字 一 項, 將 同 一 梵 文 字 詞 在 同 一 佛 經 前 後 文, 或 不 同 佛 經 經 文 中, 翻 譯 為 各 種 不 同 音 譯 字 與 古 漢 文 意 譯 字 義, 都 羅 列 出 來, 以 利 研 讀 佛 經 時, 能 互 相 參 考, 易 於 暸 解 其 字 義 亦 即, 可 將 這 些 不 同 的 古 漢 譯 之 音 譯 或 意 譯 之 錯 譯 或 異 譯 字, 視 為 同 義 字, 則 一 看 到 這 些 不 同 的 音 譯 字 或 意 譯 字 詞, 即 能 暸 解, 原 來 都 是 同 一 梵 文 字 詞 或 同 一 漢 譯 字 或 字 義, 而 易 於 融 會 貫 通, 暸 解 文 義, 即 能 免 於 再 受 數 千 年 來 古 漢 譯 文 望 字 不 能 生 義, 或 百 家 爭 鳴 牽 強 附 會 註 解 之 苦 也 從 此 人 人 不 再 需 要 費 九 牛 二 虎 之 力, 或 終 其 一 生, 研 讀 或 敲 誦 這 些 錯 譯 增 譯 異 譯 音 譯 的 中 國 式 或 他 國 自 創 的 所 謂 佛 經 與 佛 學, 以 期 證 悟 佛 學 佛 性, 而 影 響 日 常 正 當 工 作 與 生 活, 以 延 宕 政 經 文 明 進 步 本 書 列 出 關 鍵 字 之 目 的, 在 於 希 望 發 心 研 讀 佛 經 者, 齋 戒 沐 浴 淨 心, 清 除 古 漢 譯 文 與 古 註 疏, 不 再 自 我 或 被 古 漢 譯 文 與 古 今 中 外 之 百 家 註 疏, 侷 限 於 古 漢 譯 文 之 表 面 字 詞 與 註 疏 之 古 老 思 考 模 式 之 窠 臼, 能 以 此 關 鍵 字 之 中 外 字 義, 盡 情 發 揮 想 像 力, 以 嶄 新 合 理 而 富 有 邏 輯 思 考 的 方 式 與 方 向, 重 新 研 讀 研 究 理 解 佛 經 之 真 諦 故, 本 書 也 在 本 文 中, 以 嶄 新 的 邏 輯 思 考 模 式, 以 英 文 與 漢 文 白 話 文 試 譯 心 經 一 篇, 以 饗 諸 大 德 在 翻 譯 與 理 解 佛 經 方 面 的 此 一 嶄 新 思 考 方 式 與 方 向, 猶 如 有 人 提 供 的 佛 陀 與 菩 薩 古 畫 像, 全 為 長 髮 蓄 鬍, 瘦 骨 粼 粼 的 標 準 印 度 人 種 像, 或 身 寬 體 胖 的 標 準 波 斯 或 希 臘 人 種 像 可 明 顯 的 看 出, 為 何 不 同 地 區 的 佛 教, 會 有 不 同 的 戒 律 而 今 台 灣 以 及 中 國 比 丘 則 為 剃 度 出 家, 且 古 之 佛 陀 與 比 丘 全 賴 托 缽 化 緣 而 食, 不 可 能 對 絕 大 多 數 葷 食 者 之 施 主 要 求 素 食, 故 可 見 剃 度 與 素 食 之 說 與 規 定, 也 並 非 全 然 當 時 之 真 相 與 必 要 佛 法 有 隨 方 毘 尼 的 原 則, 如 果 站 在 維 護 佛 法 的 立 場, 只 要 不 違 背 大 綱, 就 可 隨 順 當 地 的 風 俗 習 慣, 也 就 是 說 應 該 隨 便 乞 食 該 地 方 的 飲 食 51

般 若 金 鑰 Muni-kesa [ 梵 音 ][ 梵 ] 蓄 有 如 Muni 釋 迦 牟 尼 般 ( 長 ) 髮 的 [ 漢 譯 ] 古 印 度 天 氣 炎 熱, 動 物 肉 很 容 易 腐 敗 發 臭, 唯 有 吃 蔬 菜 才 沒 有 體 臭, 自 認 為 吃 素 是 清 淨 行 的 純 種 婆 羅 門, 是 非 常 瞧 不 起 吃 肉 的 其 他 種 姓, 嫌 他 們 身 上 有 臭 味 很 難 聞 沒 有 體 臭 者 比 較 受 信 徒 尊 敬, 所 以 部 分 佛 教 僧 人 學 習 或 延 襲 婆 羅 門 吃 素 的 習 慣, 並 強 調 吃 素 者 的 優 越 但 是 藏 密 及 南 傳 的 僧 人, 如 今 仍 不 堅 持 要 吃 素, 很 多 人 仍 然 修 行 有 成 就 梁 代 以 前 漢 僧 可 食 三 淨 肉, 至 梁 武 帝 制 定 斷 酒 肉 文, 並 下 令 僧 眾 禁 食 酒 肉, 違 者 依 王 法 治 問, 形 成 漢 僧 素 食 的 習 慣 近 代 日 本 的 和 尚 即 改 蓄 髮 娶 妻 生 子 葷 食 喝 酒, 緬 甸 善 法 派 僧 侶 抽 煙 嚼 檳 榔 穿 鞋 戴 帽, 中 國 北 方 與 日 韓 寒 冷 區 為 療 治 疾 病 與 禦 寒, 也 准 許 喝 酒, 稱 為 甘 露 或 般 若 湯 或 涅 槃 湯, 但 仍 不 忘 失 修 行, 仍 受 當 地 人 所 敬 仰 又, 玄 奘 在 那 爛 陀 寺 時, 每 日 更 受 有 檳 榔 二 十 粒 等 等 之 待 遇 舉 此 諸 例 並 非 鼓 勵 放 任, 昔 者 可 行, 今 者 不 必 效 法, 乃 今 之 醫 學 證 明 酒 肉 檳 榔 確 屬 不 佳 佛 教 禁 止 無 益 的 殺 生, 但 隨 順 飲 食 前, 面 對 已 犧 牲 的 生 物 時, 應 有 由 於 你 們 的 犧 牲, 使 我 人 的 肉 體 得 以 成 長, 我 們 衷 心 的 感 恩 於 你, 希 望 你 死 後 也 能 成 佛 藏 僧 飲 食 時, 除 了 作 以 上 的 觀 想, 並 會 以 咒 語 祝 禱 漢 僧 自 不 必 以 吃 素 來 自 高 有 別 若 人 人 為 求 佛 道 而 非 剃 度 出 家 不 可, 才 可 修 佛 法 弘 法, 則 世 界 將 全 為 寺 院, 將 向 何 人 化 緣 而 食 終 日 誦 經 禱 告 素 食 戒 殺 唱 咒 修 道, 把 當 代 優 秀 的 知 識 分 子 都 限 制 一 起, 在 共 同 為 追 求 往 生 西 方 極 樂 世 界 而 付 出 大 半 生 心 力, 正 好 上 了 大 希 臘 化 順 民 政 策 的 圈 套 更 或 許 是 佛 教 本 質 上 的 寬 容 性 格, 反 成 為 弱 點, 在 漫 長 的 歷 史 上 亦 未 曾 扮 演 一 次 宗 教 戰 爭 的 主 角,( 但 早 年 有 阿 育 王 的 不 信 則 殺 的 強 迫 信 仰 ; 近 年 來 已 有 緬 甸 的 佛 教 與 印 度 教 徒 之 戰 等 ) 遇 到 其 他 宗 教 入 侵 時, 亦 欠 缺 與 外 敵 爭 生 存 的 耐 力 佛 教 每 逢 具 有 強 大 自 我 主 張 之 他 種 因 素 介 入 時, 總 有 自 動 引 身 而 退 的 傾 向 而 佛 教 徒 個 人 被 訓 示 如 此, 也 很 難 在 社 會 上 立 足 長 久 以 蒙 古 突 厥 族 建 立 的 古 代 諸 國 為 例, 從 匈 奴 入 據 洛 陽 到 滿 族 進 入 北 京 之 一 千 三 百 年 間, 全 民 信 了 佛 教, 不 但 國 力 變 得 貧 窮, 就 連 戰 鬥 力 也 失 去 了, 生 存 餘 地 全 賴 鄰 國 的 臉 色 古 印 度 佛 教 沒 有 戰 鬥 力, 就 受 到 狂 熱 的 回 教 伽 日 尼 王 朝 土 庫 曼 阿 富 汗 王 朝 蒙 兀 兒 Mogul 帝 國 入 侵, 分 別 統 治 各 長 達 三 百 多 年, 造 成 分 裂 為 今 之 52

阿 富 汗 Afghanistan 巴 基 斯 坦 Pakistan 喀 什 米 爾 Kashmir; 近 代 英 國 入 侵 二 百 多 年, 又 失 去 了 孟 加 拉 Bengal 國 因 知 印 度 這 兩 千 年 來 有 三 分 之 二 時 期 是 被 外 族 統 治 被 懷 疑 摻 有 迷 幻 藥 草 的 火 供 Homo 絕 食 與 禁 慾 都 會 產 生 喜 悅 與 幻 覺, 本 來 是 假 想 卻 使 哲 學 家 無 從 批 駁 而 反 過 來 參 加 注 意 力 集 中 會 使 人 局 部 或 全 身 不 感 痛 苦, 並 求 取 神 性 若 將 禁 慾 之 禁 絕 貪 念 與 不 當 縱 慾, 貪 瞋 痴 慢 疑 之 疑 心 疑 鬼 與 猶 豫 優 柔 寡 斷, 與 住 之 不 當 執 著, 解 釋 與 規 定 為 俗 人 不 可 有 科 學 文 明 進 步 原 動 力 的 正 當 傳 宗 接 代 ( 化 身 的 產 生 ) 本 能 性 慾 懷 疑 執 著 夢 想, 則 此 世 界 將 回 到 數 千 年 前 的 原 始 人 時 代, 甚 至 無 人 世 界 ( 原 古 戒 律 規 定 在 家 居 士 不 邪 淫, 而 比 丘 是 不 淫 ) 印 度 的 前 三 種 姓, 同 有 入 宗 教 生 活 的 特 權 與 義 務 他 們 的 一 生 分 為 四 期 : 梵 行 期 Brahmacarya 家 住 期 Garhastya 林 棲 期 Vanaprasthya 遁 世 期 Sannyasa 住 家 期 仍 能 婚 生 後 代, 佛 陀 早 期 也 如 此, 有 婚 生 的 生 活 做 為 近 尼 泊 爾 山 城 部 落 酋 長 兒 子 的 悉 達 多, 其 於 王 子 時 有 耶 輸 陀 羅 喬 比 迦 鹿 王 三 妃, 並 生 有 子 善 星 Sunaksatra 與 羅 侯 羅 Rahula( 後 皆 出 家 ), 自 然 全 社 會 自 動 供 養 僧 侶, 沒 有 計 較 在 印 度 的 宗 教 與 倫 理 的 典 籍 裡, 充 斥 著 數 不 清 的 誇 言 浮 詞, 為 的 只 是 滿 足 其 特 有 的 關 懷 : 保 持 有 系 統 地 殫 思 盡 慮 的 完 整 性 無 限 堆 砌 的 修 飾 用 形 容 詞 比 較 與 象 徵, 透 過 巨 大 的 數 目 來 加 強 偉 大 和 神 聖 之 印 象 的 努 力, 以 及 淋 漓 盡 致 的 無 數 幻 想, 在 在 使 得 歐 洲 讀 者 筋 疲 力 竭 難 怪 西 方 近 代 文 哲 大 師 韋 伯 研 究 梵 文 經 典 時, 常 覺 表 現 得 無 比 巨 大, 多 采 而 富 於 幻 想, 便 以 誇 大! 誇 大! 四 字 作 為 結 語 後 來 密 教 更 收 編 了 印 度 教 最 高 的 神 濕 婆 不 動 忿 怒 化 身 為 不 動 明 王, 印 度 教 的 諸 神 被 採 納 入 密 教, 並 賦 與 佛 教 思 想 的 教 化, 都 成 為 佛 教 的 守 護 神, 於 是 龐 大 的 印 度 神 話 就 進 入 佛 教 中 無 法 分 辨 了, 似 是 而 非 的 神 話 導 至 信 徒 不 易 覺 悟 自 性, 一 生 在 滿 天 神 佛 中 度 過 古 代 匈 奴 人 與 西 斯 基 泰 人, 將 敵 人 的 腦 蓋 骨 與 眉 毛 平 齊 鋸 開, 其 外 包 以 皮 鞘, 其 內 嵌 以 黃 金, 以 為 酒 杯 之 用 在 阿 富 汗 巴 基 斯 坦 南 絲 路 演 化 的 密 教, 有 護 法 右 手 持 偃 月 彎 刀, 左 手 捧 頭 蓋 骨 的 造 形, 就 是 延 襲 古 代 草 原 野 蠻 的 文 化 影 響 藏 密 紅 教 三 大 護 法 之 一 的 一 髻 佛 母 一 眼 一 乳 的 造 形, 很 可 能 是 源 自 公 元 前 七 世 紀 後 期, 出 生 於 普 洛 康 奈 斯 島 的 希 臘 詩 人 阿 利 斯 鐵 阿 斯 曾 到 中 亞 地 區 旅 遊 時, 並 據 他 見 聞 所 寫 下 的 長 詩 獨 目 人 Arimaspea 裡 記 載 居 住 在 額 爾 齊 斯 河 流 域 的 齋 桑 泊 附 近 的 獨 目 的 阿 里 馬 斯 普 人 : 人 口 眾 多 勇 悍 善 戰 畜 牧 發 達, 他 們 毛 髮 毿 毿, 面 貌 奇 特, 只 在 前 額 當 中 長 著 一 只 眼 的 獨 目 人 53

般 若 金 鑰 在 歷 史 上, 當 一 個 新 宗 教 獲 勝 時, 原 有 古 老 宗 教 的 神 就 會 被 貶 為 魔 鬼 即 使 是 devil 魔 鬼 這 個 字 也 是 來 自 印 度 的 神 Deva 新 約 啟 示 錄 第 十 二 章 提 及 野 獸 龍 撒 旦 Satan 組 成 了 一 支 軍 隊 向 上 帝 挑 戰, 描 寫 的 就 是 高 格 Gog 與 馬 高 格 Magog 的 游 牧 民 族 與 基 督 徒 打 仗 的 神 話 故 事 當 基 督 徒 打 敗 居 爾 特 Celts 人 時, 古 老 的 太 陽 神 盧 格 Lug 與 大 地 母 神 瑪 特 羅 娜 Matrona 諸 神 立 刻 被 貶 為 失 敗 的 叛 軍, 而 由 利 百 加 天 使 來 取 代 如 古 波 斯 的 善 良 神 祇, 成 為 古 印 度 婆 羅 門 的 惡 神, 如 拜 火 教 的 最 高 神 阿 父 拿 末 達 Ahura mazedah, 成 為 吠 陀 之 阿 修 羅 Asura, 在 古 代 是 常 見 的 事 中 國 三 國 時 代 的 關 羽, 因 其 為 忠 勇 之 表 率, 死 後 近 四 百 年 成 為 中 國 佛 教 護 法 神, 清 同 治 三 年, 西 元 1864 年, 甲 子 年, 鸞 門 更 傳 說 關 公 受 禪, 被 選 舉 為 天 界 第 十 八 代 的 玉 皇 大 帝 玄 靈 高 上 帝 而 抗 金 的 岳 飛, 雖 也 一 度 稱 神, 但 至 清 朝, 滿 人 係 金 族 後 代, 故 獨 尊 關 羽, 而 貶 除 岳 飛 這 也 是 印 度 西 藏 日 本 佛 教 徒 料 想 不 到 的 事 印 度 諸 神 掌 控 了 人 的 生 命 輪 迴, 俗 人 相 信 只 有 以 無 私 無 我 的 奉 獻 與 祭 祀, 才 能 脫 離 惡 業 令 人 感 嘆 的 是 印 度 在 今 天 同 樣 堅 強 地 在 信 仰 著 那 些 長 久 以 來 一 直 漠 視 地 注 視 著 她 的 貧 困 艱 苦 的 許 多 神 祇 印 度 這 個 僧 眾 跋 扈 聖 者 為 害 的 國 家, 的 確 須 要 以 一 種 清 新 活 潑 的 渴 望, 等 待 它 的 文 藝 復 興 宗 教 改 革 與 啟 明 運 動 古 老 的 摩 奴 法 典 Manava-Dharma Sutra 指 導 著 幾 乎 百 分 之 九 十 文 盲 的 印 度 民 族, 促 使 社 會 形 成 墨 守 成 規 僵 硬 刻 板 的 制 度, 碰 不 得 Untouchable 的 賤 民 曾 受 到 佛 陀 的 收 容 教 導, 但 智 慧 無 法 突 破 殘 酷 的 階 級 制 度 現 今 的 印 度 賤 民, 默 認 業 障 的 訓 示 實 現, 而 不 思 改 變 是 否 過 度 的 業 障 說 也 在 影 響 著 台 灣 的 佛 教 徒, 讓 他 們 一 直 想 放 棄 今 生, 急 於 求 往 生 西 方, 使 稱 名 唸 佛 帶 業 往 生 大 大 流 行 若 更 想 踏 入 宗 教 詩 與 哲 學 典 籍 的 領 域 裡, 那 麼 便 有 一 條 累 人 的 路 等 在 前 面 源 自 印 度 的 佛 教, 似 乎 離 不 開 相 同 的 模 式 閱 讀 中 文 大 藏 經 一 遍 需 時 三 年, 一 生 能 閱 藏 三 遍, 就 很 不 簡 單, 古 代 在 無 正 統 教 育 制 度 下, 經 藏 是 很 好 的 教 科 書, 但 自 古 即 未 加 揀 擇 照 單 全 收, 致 其 內 容 龐 大 異 於 其 他 宗 教, 況 且 有 心 研 讀 也 不 見 得 能 完 全 融 會 貫 通 天 台 智 者 大 師 特 別 宣 稱 : 佛 跡 世 世 是 正 天 竺 金 輪 剎 利, 老 莊 是 真 丹 邊 地 小 國 柱 下 書 史 宋 國 漆 園 吏, 此 云 何 齊? 突 顯 表 示 佛 出 身 王 族, 而 老 莊 出 身 低 微 階 級 反 造 成 與 佛 陀 傳 播 人 人 平 等, 而 無 視 身 分 和 階 級 的 區 別 的 革 命 理 念, 也 在 中 國 產 生 不 同 的 認 知 54

但 歷 經 近 二 千 年, 中 國 佛 教 應 該 已 找 到 佛 教 的 精 華, 卻 又 不 知 在 那 裡? 主 要 是 標 榜 信 願 行 而 已, 並 不 是 去 信 解 行 證 更 失 去 禪 修 證 悟 的 經 驗, 不 解 佛 經 假 說 的 本 來 面 目, 全 部 在 文 字 上 錯 用 功, 或 陶 醉 在 龐 大 的 神 話 中 或 者 把 藏 經 慎 重 地 神 化 地 供 起 來 拜, 部 分 修 行 人 以 為 依 現 有 之 朝 暮 課 誦 本 每 日 唱 誦 外, 就 不 必 要 去 翻 閱 研 究 大 藏 經 而 弘 法 之 要, 在 於 明 心 見 性 與 身 體 力 行 的 身 教, 並 非 大 量 印 刷 令 一 般 人 不 解 其 義 的 錯 譯 漏 譯 異 譯 與 音 譯 的 經 書, 與 建 造 龐 大 華 麗 寺 院, 浪 費 消 耗 有 限 資 源 故, 對 於 佛 經 之 重 新 翻 譯, 及 統 一 嶄 新 合 理 增 刪 解 釋 認 識, 與 依 實 際 環 境 需 要, 重 新 界 定 是 屬 必 要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