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Similar documents
标题

标题

标题

48 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6 年 为逻辑ꎬ并进而将 明道 与 修德 升华到 尊道 与 贵德 ꎬ无疑是抓住了认识与人化世界的关键与 根本ꎮ 用现代观点看ꎬ 尊道 是科学精神的核心ꎬ 大ꎬ人亦大ꎮ 域中有四大ꎬ而人居其一焉ꎮ 人法地ꎬ 地法天ꎬ天法道ꎬ道法自然ꎮ 从这些论述中可见ꎬ 道

标题

标题

标题

标题

标题

标题

标题

标题

标题

标题

标题

朱明静教师工作坊活动情况

标题

华南农业大学就业工作简报

标题

化 学 工 程 实 验 教 学 中 心 安 全 手 册 高 校 的 实 验 室 是 教 学 科 研 工 作 的 重 要 基 地, 也 是 科 研 成 果 产 出 的 关 键 环 节 营 造 安 全 舒 适 的 实 验 室 环 境 是 我 们 每 个 人 的 共 同 愿 望, 关 系 到 高 校 的

标题

标题

应 用 清 热 剂 须 注 意 以 下 事 项 : 清 热 剂 一. 要 辨 别 里 热 所 在 部 位 及 热 证 之 真 假 虚 实 凡 屡 用 清 热 泻 火 之 剂 而 热 仍 不 退 者, 即 如 王 冰 所 言 寒 之 不 寒, 是 无 水 也,, 当 用 甘 寒 滋 阴 壮 水 之 法

标题

标题

标题

下载打印附件

<4D F736F F F696E74202D20C0CDB6AFD3C3B9A4B5C4B7A8C2C9B7E7CFD5D3EBB7C0B7B628BAACB9A4D7CA29BCF2>

标题

Тимофеев. Вост. _кит._ язык _ПК_ рефер. и перевода

第三章 苏联文化管理体制与书报检查制度

标题

Microsoft Word - Òåñòû.doc

Дорогие коллеги, вот что у меня получилось

标题

标题

标题

标题

标题

畢業典禮第一次籌備會議程

LLSS companium

标题

每 月 絮 语 治 民 还 是 民 治 张 斌 生 1 第 一 版 块 : 专 题 与 中 心 本 刊 专 稿 从 代 表 议 案 看 中 国 法 制 进 程 吴 运 浩 4 学 者 访 谈 议 案 要 提 在 关 节 眼 上 邢 五 一 8 统 一 规 则 : 律 师 参 与 刑 事 诉 讼 的

标题

标题

Avision

5. «三 国 演 义 中 的 " 三 顾 茅 庐 ", 是 为 了 在 人 物 的 对 比 映 衬 中, 层 层 推 进, 簸 染 出 一 个 旷 世 人 才 ( ) A. 关 羽 B. 赵 子 龙 C. 刘 备 D. 诸 葛 亮 6. 最 初 点 燃 郁 积 在 郭 沫 若 心 中 诗 情 的

<453A5CB8F7B7D6C9E7D4F0B1E05CBFBCCAD4B7D6C9E75CD5D4C3F7CFBC5CCAE9C4BFCEC4BCFE5CB7A8C2C9B3F6B0E6C9E7CBBEB7A8BFBCCAD4B7FECEF1D7A8BFAF2E646F6378>

标题

标题

月 冈 村 宁 次 在 返 回 日 本 时 曾 对 采 访 记 者 说 我 是 无 耻 之 极 的 慰 安 妇 制 度 的 始 作 俑 者 昭 和 七 年 上 海 事 变 时 发 生 了 两 三 起 官 兵 强 奸 驻 地 妇 女 的 事 件 作 为 派 遣 军 副 参 谋 长 的 人 在 经 过

由九十年代今香港每年都有兩至三女性藝術展覽,也為慶祝三八婦女節棉的例牌節目、女畫會的年展、女性藝術家的個展、到近年一些較有導向性的策劃展覽

学员风采展示#齐星·星梦工厂# 成人模特培训班暑假班即将正式开课啦!

makozlov


УМК История китай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 _религиоведы_

000000

第一章 作業系統概論

Microsoft Word - content.doc

许多人违犯的禁律

科 选 择 一 个 科 室 轮 转 2 个 月. ( 二 ) 第 二 阶 段 ( 核 医 学 与 放 射 学 知 识 基 础 培 训 ) 第 7-16 月, 巩 固 在 校 期 间 已 学 过 的 理 论 基 础, 通 读 国 内 外 出 版 的 有 关 专 著 1 ~2 本, 阅 读 国 内 外

中国困境的政治经济学透视

标题

" 思 想 式 写 作 " 造 就 的 得 与 失 从 叙 述 学 的 角 度 初 探 三 部 曲 的 杂 粮 性 专 业 : 阿 拉 伯 语 语 言 文 学 方 向 : 阿 拉 伯 文 化 姓 名 : 陆 怡 琼 导 师 : 陆 培 勇 教 授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2007 年 6 月

Пояснительная записка

史 学 理 论 研 究 年 第 期 参 与 空 间 为 了 在 政 治 舞 台 上 施 展 身 手 士 大 夫 们 不 断 根 据 自 己 的 需 要 引 经 据 典 因 此 在 诠 释 儒 家 原 典 上 也 享 有 较 大 的 空 间 他 们 对 佛 教 道 教 学 问 的 吸 收 也 显 然


Microsoft Word - 通用技术市级教师培训师核心团队(渝教科院).htm

立法會工商事務委員會

万山红遍农业示范园草莓调查研究

这 就 出 现 一 个 问 题 对 于 中 国 哲 学 来 说 西 方 哲 学 概 念 及 方 法 的 引 进 是 建 立 了 某 种 不 同 于 中 国 传 统 哲 学 的 话 语 系 统 和 表 述 方 式 还 是 建 立 了 中 国 哲 学 本 身 换 句 话 说 中 国 历 史 上 本 不

四 运 用 教 材 中 的 文 体 写 作 知 识, 对 节 面 这 份 工 作 计 划 进 行 分 析 ( 2 0 分 } 8. 提 示 :.(1 ) 分 析 应 主 要 着 眼 于 文 章 的.- - 般 写 法, 要 对 文 章 的 总 体 结 构 和 各 构 成 要 素 作 简 要 的 说


14 公 路 工 程 监 理 业 务 培 训 管 理 办 法 (2004 年 3 月 23 日 质 监 公 字 [2004]29 号 印 发 ) 安 全 生 产 环 境 保 护 监 理 培 训 工 作 总 体 方 案 (2007 年 4 月 14 日 质 监 安 字

002 师 范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改 革 研 究 实 能 力 强 素 质 高, 适 应 地 方 社 会 发 展 和 经 济 建 设 需 要 的 实 用 技 能 型 人 才, 并 为 此 做 了 大 量 的 改 革 与 实 践 工 作, 成 效 显 著 特 别 值 得 一

EC( )19 第 2 頁 理 由 3. 致 力 推 動 香 港 與 內 地 澳 門 以 及 台 灣 建 立 更 緊 密 的 合 作, 並 一 直 在 這 方 面 擔 當 統 籌 協 調 和 推 動 的 角 色 就 內 地 事 務 而 言, 是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 下 稱 香

二 筒 答 题 { 共 4 题, 每 题 1 0 分, 共 4 0 分 } 5. 简 述 教 育 与 社 会 实 践 相 结 合 的 现 实 意 义 6. 简 述 科 教 兴 国 战 略 的 涵 义 7. 简 述 科 学 精 神 的 涵 义 8. 简 述 创 新 教 育 思 想 对 学 校 教 育

Bac_Matlab_Brosch_RZ-ZH_01.indd

<CCE5E6E4F3EDE0F0EEE4EDE0FF20E6E8E7EDFC FEAE8F2E0E9F1EAE8E92E696E6464>

途 径 集 资 造 成 集 资 成 本 上 升 资 金 流 动 性 下 降 这 就 迫 使 银 行 加 强 对 其 负 债 的 管 理 管 理 年 代 年 代 初 随 着 布 雷 顿 森 林 体 制 的 崩 溃 和 第 一 次 石 油 危 机 的 暴 发 美 元 作 为 国 际 货 币 的 地 位

标题

Avision

世 纪 的 古 代 希 腊 经 济 史 研 究 地 研 究 了 古 典 时 代 雅 典 的 公 私 经 济 财 政 收 支 与 管 理 开 希 腊 经 济 史 研 究 之 先 河 但 长 期 以 来 经 济 史 研 究 并 未 能 有 机 地 与 政 治 社 会 及 文 化 等 很 好 地 结 合

第一卷 投标须知、投标须知前附表及合同条款

标题

标题

Avision

标题

A ( (2)(d) 2

标题

121 党亭军: 中国近代大学本科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养成策略 的 汉以平凖興明以滥钞亡试言其故并述币制改革 5 后兴利除币弊方略 再如 民国十九年的 东北 旧进行 即请秉农山博士做 理想之大学 的学术报 11 告 这种学术型研究活动的频繁举办成为大学 大学周刊 刊载了副 校 长 奖 励 学 生 学 术

中 国 经 济 史 研 究 年 第 期 二 近 代 民 信 局 的 空 间 网 络 分 析 近 代 民 信 局 的 通 信 网 络 呈 字 形 展 开 其 中 的 指 的 是 东 部 沿 海 地 区 北 到 东 北 三 省 南 到 闽 粤 指 的 是 长 江 沿 线 下 游 到 上 海 上 游 到

電子報行銷的快速入門手冊

關 膠 导 对 加 强 老 龄 工 作 作 出 重 要 指 示 : 北 京 2 月 23 曰 电 中 共 中 央 总 书 记 国 家 主 席 中 央 军 委 主 席 习 近 平 日 前 对 加 强 老 龄 工 作 作 出 重 要 指 示 强 调, 有 效 应 对 我 国 人 口 老 龄 化, 事 关

业 经 营 中 心 工 作, 结 合 管 理 提 升 和 内 控 体 系 建 设, 着 力 形 成 长 效 机 制, 以 作 风 建 设 的 新 成 效 凝 聚 起 推 动 企 业 科 学 发 展 的 强 大 力 量 ( 二 ) 目 标 任 务 通 过 开 展 党 的 群 众 路 线 教 育 实 践

号 决 议, 邀 请 收 到 大 会 长 期 邀 请 参 加 其 主 持 下 召 开 的 一 切 国 际 会 议 的 会 议 和 工 作 的 各 组 织 代 表, 以 观 察 员 身 分 参 加 ; 按 照 大 会 一 九 七 四 年 十 二 月 十 曰 第 3280(Х Х 1Х ) 号 决 议,

(Microsoft Word - 99\261\320\256v\261\320\276\307\244\342\245U)

标题

升學及就業輔導組工作計劃書

第 2 頁 建 議 2. 我 們 建 議 由 2013 年 7 月 1 日 起, 把 事 務 局 1 個 首 長 級 乙 級 政 務 官 編 外 職 位 ( 首 長 級 薪 級 第 3 點 ) 轉 為 常 額 職 位 ; 以 及 保 留 1 個 首 長 級 丙 級 政 務 官 編 外 職 位 ( 首

Transcription:

第 1 卷 第 6 期 教 师 教 育 学 报 2014 年 12 月 Vol.1 No.6 JournalofTeacherEducation Dec.,2014 DOI:10.13718/j.cnki.jsjy.2014.06.009 清 末 民 初 赫 尔 巴 特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的 导 入 及 推 广 以 汤 本 武 比 古 的 «教 授 学» 为 考 察 中 心 肖 菊 梅 ( 浙 江 大 学 教 育 学 院, 浙 江 杭 州 310028) 摘 要 : 1901 年, 通 过 «教 育 世 界» 的 介 绍, 首 本 教 学 论 译 著 汤 本 武 比 古 的 «教 授 学» 传 入 中 国, 赫 尔 巴 特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也 随 之 被 国 人 知 晓. 此 后, 随 着 教 育 学 和 教 授 学 ( 法 ) 教 材 的 译 介 及 编 写 课 堂 教 学 实 践 的 运 用 以 及 教 案 的 编 写 使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得 到 进 一 步 推 广, 加 快 了 我 国 教 育 的 近 代 化 进 程. 鉴 于 此, 对 «教 授 学» 进 行 文 本 分 析, 以 便 了 解 赫 尔 巴 特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的 传 入 及 发 展 概 况. 关 键 词 : 汤 本 武 比 古 ;«教 授 学»; 赫 尔 巴 特 ;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 清 末 明 初 中 图 分 类 号 : G40G09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2095G8129 (2014)06G0062G06 一 赫 尔 巴 特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导 入 的 背 景 美 国 教 育 史 家 鲍 尔 生 认 为 : 在 19 世 纪 前 半 叶, 赫 尔 巴 特 的 教 育 理 论 的 发 展, 乃 是 教 育 领 域 中 另 一 重 要 因 素 在 很 长 的 时 期 里, 人 们 便 把 赫 尔 巴 特 教 育 理 论 和 科 学 教 育 理 论 作 为 同 一 词. [1] 直 至 19 世 纪 七 八 十 年 代, 赫 尔 巴 特 教 育 学 说 经 过 其 再 传 弟 子 莱 茵 的 发 展 和 推 广 才 逐 渐 被 世 人 重 视 并 影 响 世 界 各 国 的 教 学 发 展, 日 本 就 是 受 影 响 的 国 家 之 一. 明 治 维 新 时 期, 日 本 政 府 大 力 普 及 国 民 教 育 并 借 鉴 欧 美 先 进 国 家 的 教 育 理 论. 明 治 十 五 年 (1882 年 ), 日 本 政 府 派 遣 伊 藤 博 文 赴 欧 洲 考 察 宪 法, 并 命 他 开 展 从 德 国 招 聘 教 育 专 家 的 工 作 [2] ; 明 治 二 十 一 年 (1888 年 ), 文 部 省 聘 德 国 人 爱 弥 尔 郝 斯 耐 克 特 (Emil Hausknecht) 为 帝 国 大 学 讲 师, 郝 氏 宣 讲 海 尔 巴 脱 ( 赫 尔 巴 特 ) 的 教 育 学 说, 即 综 合 伦 理 说 与 心 理 说 的 教 育 学 说 [3]. 一 时 间 日 本 教 育 思 想 界 为 海 派 学 说 所 风 靡 [3], 并 受 到 谷 本 富 大 濑 甚 太 郎 汤 原 元 一 等 日 本 学 者 的 狂 热 追 捧. 他 们 通 过 论 著 讲 习 会 或 翻 译 赫 尔 巴 特 林 德 纳 莱 茵 科 兰 等 欧 美 教 育 家 的 著 作 等 形 式 来 广 泛 宣 传 赫 尔 巴 特 教 育 学 说, 并 因 此 成 为 日 本 赫 尔 巴 特 运 动 的 指 导 者 [4]. 与 此 同 时, 日 本 政 府 也 派 遣 留 学 生, 如 波 多 野 贞 助 野 尻 精 一 汤 本 武 比 古 等 去 德 国 学 习 赫 尔 巴 特 教 育 学. 随 着 留 德 学 生 相 继 归 国, 日 本 赫 尔 巴 特 学 派 的 力 量 得 以 加 强, 他 们 把 赫 尔 巴 特 的 教 育 思 想 贯 穿 于 教 育 学 和 教 学 论 教 材 的 编 写 中, 如 大 獭 甚 太 郎 的 «教 育 学» 谷 本 富 的 «教 育 学 讲 义» 汤 本 武 比 古 的 «教 授 学» 等.19 世 纪 90 年 代 至 20 世 纪 初 期, 日 本 处 于 赫 尔 巴 特 教 育 学 说 全 盛 时 代 [5]. 而 此 时, 正 是 国 内 清 政 府 推 行 新 政 实 行 改 革 之 际. 新 政 改 革 涉 及 教 育 方 面 的 内 容 主 要 有 : 学 制 的 颁 布 新 式 学 堂 的 兴 办 师 范 教 育 的 勃 兴 及 留 学 生 的 派 遣 等. 学 制 的 颁 布 意 味 教 育 之 有 系 统 自 此 收 稿 日 期 :2014G04G01 作 者 简 介 : 肖 菊 梅, 浙 江 大 学 教 育 学 院 博 士 研 究 生. 基 金 项 目 : 国 家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规 划 项 目 中 国 近 代 教 育 学 术 史 研 究 (BAA050010), 项 目 负 责 人 : 肖 朗.

始 [6]515. 新 式 学 堂 的 兴 办 急 需 教 师 及 各 科 指 导 书. 为 此, 清 政 府 在 «钦 定 学 堂 章 程» 中 明 确 规 定 : 为 解 教 师 之 缺 乏, 速 派 人 去 国 外 学 师 范 教 授 管 理 各 法 [6]533 ; 中 等 师 范 学 堂 开 设 教 育 学 和 教 授 法 科 目 ; 对 于 教 授 用 书, 认 为 各 种 科 学 书, 中 国 尚 无 自 纂 之 本 目 前 不 得 不 借 用 外 国 成 书, 以 资 讲 习 [6]546. 这 种 急 用 下 的 急 需, 为 近 代 西 方 教 育 学 和 教 学 论 的 导 入 提 供 了 前 提 条 件. 此 时, 留 日 学 生 也 成 为 翻 译 和 介 绍 日 本 教 育 理 论 著 作 和 教 育 学 说 的 主 力 军. 国 内 教 育 杂 志 的 创 办, 更 是 为 西 方 教 育 理 论 著 作 及 学 说 的 传 播 提 供 了 重 要 载 体.1901 年 5 月, 罗 振 玉 和 王 国 维 在 上 海 创 办 «教 育 世 界», 这 是 我 国 最 早 创 办 的 教 育 专 业 刊 物, 也 是 最 早 向 国 人 较 为 系 统 地 传 播 西 方 教 育 理 论 的 窗 口.«教 育 世 界» 的 创 办 主 旨, 从 罗 振 玉 所 撰 的 序 列 中 可 窥 知 : 一 附 译 之 书, 约 为 六 类 : 各 学 科 规 则, 曰 各 学 校 法 令, 曰 教 育 学, 曰 学 校 管 理 法, 曰 学 校 教 授 法, 曰 各 种 教 科 书. 一 教 科 书 分 小 学 级 中 学 级 二 者. 一 此 杂 志 中 所 译 各 学 科 教 科 书, 多 采 自 日 本 兹 以 日 本 教 科 书 为 蓝 本, 海 内 外 学 人 若 据 此 编 成 中 国 合 用 之 书, 则 幸 甚 等. [7] 重 视 介 绍 和 引 进 外 国 教 育 理 论 和 教 育 制 度 始 终 是 «教 育 世 界» 的 重 要 内 容 和 鲜 明 特 色 之 一. 该 刊 文 章 以 译 自 日 文 为 主, 从 第 1 号 到 第 18 号, 全 文 译 载 日 本 各 项 教 育 法 规 条 例 达 84 种 之 多, 以 后 又 陆 续 译 载 日 本 各 类 教 科 书 教 育 学 及 教 育 史 专 著 50 多 种 [8].1901 年 11-12 月,«教 育 世 界» 第 12-14 号 连 载 了 汤 本 武 比 古 的 «教 授 学», 这 是 从 国 外 导 入 中 国 的 第 一 本 教 学 论 教 材 [9]8. 通 过 «教 授 学» 的 导 入, 赫 尔 巴 特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被 国 人 知 晓, 它 对 近 代 课 堂 教 学 实 践 和 教 学 理 论 的 发 展 具 有 十 分 重 要 的 影 响. 二 «教 授 学» 及 其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的 内 容 解 读 «教 授 学» 系 日 本 学 者 汤 本 武 比 古 的 重 要 著 作.«教 育 世 界» 刊 载 «教 授 学» 一 文 时 并 未 署 译 者 名, 有 学 者 认 为, 这 些 未 署 名 的 文 章 也 系 出 自 王 氏 ( 王 国 维 ) 之 手 [9]43, 若 以 此 类 推,«教 授 学» 也 应 属 于 王 国 维 的 译 作, 笔 者 暂 以 此 说 法 为 参 考. 汤 本 武 比 古, 日 本 长 野 县 人, 明 治 十 六 年 (1883 年 ) 毕 业 于 东 京 师 范 学 校, 后 留 学 德 国, 系 赫 尔 巴 特 教 育 学 派 的 重 要 代 表 人 物, 回 国 后 历 任 文 部 省 编 辑 局 职 员 学 习 院 教 授 开 发 社 社 长 高 等 教 育 会 议 员 等. 该 著 共 14 章, 另 附 5 个 教 案 及 一 个 补 录. 全 书 篇 幅 不 长, 仅 四 万 五 千 多 字. 鉴 于 绪 论 部 分 通 常 更 具 基 础 性 和 引 导 性, 加 之 文 章 篇 幅 有 限, 本 文 着 重 选 取 «教 授 学» 绪 论 中 的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和 教 案 部 分 内 容 作 为 研 究 对 象, 整 理 各 节 所 涉 及 的 知 识 要 点 ( 表 1). 章 目 表 1 第 九 章 第 一 形 式 阶 段 即 预 备 汤 本 武 比 古 «教 授 学» 中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知 识 要 点 一 览 表 知 识 要 点 预 备 之 原 理 ; 预 备 一 曰 分 解, 分 解 后 又 构 成 一 系 列 ; 分 解 的 教 授 之 式 样 第 十 章 第 二 形 式 阶 段 即 授 与 授 与 之 形 式 ; 授 与 时 所 当 据 之 理 法 ( 渐 明 之 理 法 精 神 之 呼 吸 之 理 法 ) 第 十 一 章 第 三 形 式 阶 段 即 联 合 第 十 二 章 第 四 形 式 阶 段 即 结 合 第 十 三 章 第 五 形 式 阶 段 即 应 用 联 合 所 以 为 构 成 新 概 念 之 预 备 法 ; 思 想 之 所 以 必 须 联 合 ; 思 想 界 一 致 之 所 以 为 要 ; 抽 象 的 知 识 之 所 以 必 要 此 阶 段 所 应 为 之 事 ; 普 通 的 观 念 与 各 自 的 观 念 之 结 合 应 用 之 所 以 必 要 ; 在 此 阶 段 无 论 何 项 学 科 常 宜 一 律 ; 无 论 教 授 何 学 科 必 皆 用 五 段 形 式 ; 孔 子 之 五 段 教 授 法 附 录 : 古 谣 教 案 ( 莱 茵 编 ); 算 术 教 案 ( 莱 茵 编, 寻 常 科 一 年 生 用 ); 自 然 科 学 教 案 ( 莱 茵 编 ); 物 理 教 授 案 ( 林 德 遵 编 ) 和 历 史 教 授 案 ( 莱 茵 编, 高 等 科 三 年 生 所 用 ) 补 录 : 孔 子 五 段 教 授 孔 子 曰 : 不 愤 不 启, 不 悱 不 发, 举 一 隅 不 以 三 隅 反, 则 不 复 也. 斯 言 也, 盖 即 五 段 法 耳. 愤 预 备 阶 段 也. 启 授 予 阶 段 也. 悱 联 合 阶 段 也. 发 结 合 阶 段 也. 三 隅 反 应 用 阶 段 也. 由 表 1 可 知 : 从 第 九 章 至 第 十 三 章, 作 者 主 要 论 述 了 赫 尔 巴 特 的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即 预 备 授 与 联 合 结 合 和 应 用. 从 文 中 可 知, 此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与 赫 尔 巴 特 学 派 的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有 差 别. 赫 尔 巴 特 把 教 学 过 程 划 分 为 明 了 联 想 系 统 方 法 四 个 形 式 阶 段, 其 弟 子 齐 勒 尔 将 第 一 阶 段 明 了 再 分 为 分 析 和 综 合 两 个 阶 段, 于 是 就 成 了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此 后, 齐 勒 尔 的 学 生 莱 茵 又 把 这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重 新 命 名 为 预 备 提 示 联 想 总 括 和 应 用, 这 也 就 是 我 们 所 说 的 赫 尔 巴 特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 也 称 为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法 ). 从 上 述 知 识 点 可 知,«教 授 学» 中 的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所 描 述 的 是 学 习 心 理 阶 段 过 程 而 并 非 赫 尔 巴 特 «普 通 教 育 学» 中 所 阐 述 的 五 个 阶 段 的 不 同 心 理 特 征. 这 说 明 传 入 中 国 的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经 过 日 本 和 国 内 学 者 的 再 次 转 译 已 失 去 了 赫 尔 巴 特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思 想 的 本 义. 正 如 学 者 所 言 : 客 观 地 讲, 阅 读 清 末 «教 授 学» 的 译 文, 难 以 领 略 赫 尔 巴 特 原 著 的 思 维 方 式 与 叙 述 逻 辑. [10] 这 种 现 象 在 近 代 国 人 和 日 本 学 者 译 介 教 学 论 著 作 的 过 程 中 很 普 通. 从 某 种 程 度 上 来 说, 这 种 翻 译 方 式 便 于 国 人 接 受 了 解. 日 本 学 者 在 翻 译 过 程 中 也 对 赫 尔 巴 特 著 作 进 行 编 译,«教 授 学» 就 是 经 过 汤 本 武 比 古 编 译 的 著 作. 这 种 著 作 经 由 日 本 传 入 我 国, 再 经 过 国 人 的 编 译, 其 思 想 内 容 与 原 著 就 相 差 甚 远 了. 尽 管 如 此, 这 种 经 过 转 译 注 重 学 习 过 程 的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经 首 本 教 学 论 译 著 传 入 我 国 后 还 是 深 刻 地 影 响 了 我 国 近 代 的 教 学 发 展. 近 代 教 育 家 俞 子 夷 回 忆, 后 来 师 范 生 和 一 般 教 师 只 对 过 程 有 兴 趣, 其 所 自 出 之 五 段 法 则 不 闻 不 问 师 范 附 小 为 实 习 地, 搞 过 程, 确 是 当 务 之 急 [4]479. 此 外, 作 者 在 文 中 最 后 一 章 附 录 了 6 门 学 科 教 案 ( 古 谣 算 术 语 文 自 然 科 学 物 理 和 历 史 ), 主 要 系 莱 茵 所 编 ( 物 理 教 授 案 系 林 德 遵 编 ). 这 些 教 案 形 式 主 要 根 据 莱 茵 的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编 写 而 成. 它 为 我 们 直 观 呈 现 了 赫 尔 巴 特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的 教 案 原 型, 成 为 我 国 教 师 编 写 教 案 的 原 始 范 本. 而 文 后 附 录 的 孔 子 五 段 教 授, 作 者 运 用 孔 子 的 教 学 思 想 来 解 释 赫 尔 巴 特 的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经 过 作 者 的 解 释, 赫 尔 巴 特 的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与 孔 子 不 愤 不 启, 不 悱 不 发 的 启 发 式 相 互 联 系, 从 表 层 看 反 映 了 东 方 儒 学 者 对 孔 子 思 想 的 顶 礼 膜 拜, 而 从 深 层 看 则 反 映 了 文 化 传 播 对 本 土 文 化 的 依 赖 性. [12] 利 用 孔 子 的 启 发 式 解 释 赫 尔 巴 特 的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把 新 的 学 说 置 于 中 国 的 教 育 语 境 中, 以 利 于 中 国 人 接 受 并 实 践. 这 种 尽 量 避 免 文 化 之 间 的 激 烈 冲 突, 将 新 思 想 纳 入 传 统 思 维 方 式 可 接 受 的 范 围 内, 并 使 其 在 教 育 实 践 中 畅 行 无 阻 的 引 进 方 式, 正 是 日 本 学 习 西 方 的 成 功 经 验. 尽 管 赫 尔 巴 特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在 清 末 的 引 进 与 实 践 是 浅 显 的, 但 是 这 种 经 过 转 译 而 注 重 学 习 过 程 的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在 中 国 的 传 播 范 围 之 广 影 响 之 大 的 事 实 却 得 以 证 实. 三 赫 尔 巴 特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的 推 广 «教 授 学» 的 导 入, 受 到 国 内 学 者 的 热 烈 欢 迎. 俞 子 夷 回 忆 : 汤 本 武 比 古 小 泉 又 一 的 著 作 译 本, 当 时 比 较 流 行. [11]475 通 过 «教 授 学» 的 介 绍, 国 人 能 较 为 完 整 和 直 观 地 了 解 赫 尔 巴 特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近 代 教 育 家 俞 子 夷 把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在 中 国 的 传 播 分 为 三 个 时 期, 第 一 期 在 1908 年 前, 五 段 法 仅 仅 在 讲 义 或 口 头 谈 话 中 推 行, 小 学 课 本 里 很 少 出 现 ; 第 二 期 夹 在 单 级 里 传 播 ; 第 三 期 在 辛 亥 革 命 后, 推 行 的 方 式 多, 效 果 算 不 小, 而 主 要 依 靠 师 范 学 校 的 大 发 展 [11]473G475. 这 是 作 者 以 时 间 分 期 来 划 分 赫 尔 巴 特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法 的 发 展. 笔 者 根 据 所 掌 握 的 资 料 拟 从 以 下 三 方 面 来 直 观 地 呈 现 赫 尔 巴 特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导 入 后 的 发 展 概 况. ( 一 ) 以 教 材 为 载 体 通 过 «教 授 学» 的 译 介, 赫 尔 巴 特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传 入 国 内. 此 后, 相 关 教 育 学 和 教 授 学 著 作 成 为 传 播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的 重 要 载 体. 从 该 时 期 传 入 的 教 育 学 著 作 看, 如 波 多 野 贞 之 助 的 «教 育 学 讲 义», 在 教 授 论 谈 到 教 授 固 不 外 分 解 总 和 二 方 法, 而 其 阶 段 要 必 依 儿 童 发 达 之 秩 序 以 顺 授 之, 由 浅 入 深, 由 近 及 远, 勿 稍 凌 乱, 斯 谓 之 真 正 教 授 [9]71. 其 分 段 如 下 :(1) 教 授 材 料 之 分 节 ;(2) 教 授 事 项 之 预 告 ( 包 括 目 的 期 望 等 );(3) 受 领, 又 分 预 备 和 提 示 ;(4) 理 会, 又 分 比 较 和 统 括 ;(5) 应 用. 其 实 际 教 授 阶 段 为 (3)(4)(5), 即 赫 尔 巴 特 学 派 的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立 花 铣 三 郎 讲 述, 王 国 维 译 的 «教 育 学»(«教 育 世 界» 第 9-11 号 刊 载 ), 该 著 系 传 入 我 国 的 首 本 教 育 学 著 作, 其 中 有 关 于 教 授 之 形 式 内 容. 此 外, 其 他 教 育 学 译 著, 如 天 眼 铃 木 著 张 肇 熊 编 译 的 «教 育 新 论»( 上 海 文 明 书 局,1902 年 ); 熊 谷 五 郎 著 范 迪 吉 译 的 «教 育 学»( 上 海 会 文 学 社,1903 年 ); 东 京 富 山 房 编 范 迪 吉 等 译 的 «教 育 学 问 答» 和 «教 育 学 新 书» ( 上 海 会 文 学 社,1903 年 ); 小 泉 又 一 著 周 焕 文 等 译 的 «教 育 学 教 科 书»( 北 京 新 华 书 局 出 版,1904 年 ); 吉 田 熊 次 著 蒋 维 乔 译 的 «新 教 育 学»( 上 海 商 务 印 书 馆,1909 年 ) 等, 均 十 分 推 崇 赫 尔 巴 特 的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从 教 授 学 ( 法 ) 译 著 的 内 容 看, 除 汤 本 武 比 古 的 «教 授 学» 之 外, 其 他 教 授 学 ( 法 ) 著 作, 如 樋 口 堪 次 郎 的 «统 合 新 教 学 法»( 文 明 书 局,1903 年 ), 纯 粹 赫 尔 巴 特 派, 各 科 教 法 仅 及 史 地 理 科 等 部 分, 五 段 法 最 实 用 此 等 科 目 [11]475. 此 外, 多 田 房 之 助 的 «教 授 指 南»( 东 京 并 木 活 版 印 刷,1902 年 ); 长 谷 川 乙 的 «教

授 原 理»( 教 育 丛 书 第 5 集 ), 槇 山 荣 次 的 «新 说 教 授 学»( 北 京 商 务 印 书 馆,1903 年 ); 长 谷 川 乙 的 «教 授 学 原 理»(«教 育 世 界»1905 年 2-3 月, 第 93 94 95 号 ); 神 保 小 虎 的 «应 用 教 授 学»( 山 西 大 学 堂 译 书 院, 1905 年 ), 等 等, 均 涉 及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除 上 述 译 著 之 外, 国 人 编 写 的 教 育 学 和 教 授 学 ( 法 ) 讲 义 教 材 均 成 为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的 重 要 理 论 来 源. 如 1901 年, 湖 北 省 教 育 部 编 辑 的 «师 范 讲 义» 对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进 行 了 详 细 介 绍, 并 把 它 作 为 训 练 师 范 生 的 基 本 内 容. 据 笔 者 所 查, 这 是 国 内 最 早 介 绍 赫 尔 巴 特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的 书 籍. 秦 毓 钧 的 «教 育 学» 在 教 授 之 阶 段 一 章 中 对 赫 尔 巴 特 四 段 和 五 段 教 学 法 进 行 概 述, 然 后 说 明 各 学 科 之 性 质 不 相 同, 概 分 五 段 于 教 授 上 之 实 施, 不 无 窒 凝. 故 后 之 言 教 授 者, 每 变 化 阶 段 之 作 用 以 求 其 适 当 [13]. 换 言 之, 作 者 根 据 学 科 性 质 不 同 对 赫 尔 巴 特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进 行 改 编, 把 知 识 类 科 目 的 教 学 过 程 分 为 预 备 教 习 和 应 用 三 段, 把 技 能 科 目 分 为 预 备 示 范 和 练 习 三 段. 张 毓 聪 在 «教 育 学» 中 论 述 教 授 之 阶 段 ( 教 段 ) 内 容 时, 认 为 孔 子 不 愤 不 启, 不 悱 不 发, 举 一 隅 不 以 三 隅 反. 即 后 世 五 段 教 授 之 滥 觞 也 [14]. 作 者 把 孔 子 作 为 教 学 过 程 的 肇 始 者, 但 是 在 教 授 学 上 具 有 重 要 影 响 的 教 学 过 程 始 于 海 尔 巴 德 氏 ( 赫 尔 巴 特 ) 四 段 教 授 法 及 其 弟 子 莱 茵 的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认 为 莱 茵 氏 承 启 氏 说, 重 加 修 订. 颇 适 于 教 授 实 际. 氏 据 心 理 上 发 达 之 理 法 分 为 三 段 即 直 观 概 念 应 用 是 也. 自 三 段 细 分 之 则 为 五 段, 即 预 备 提 示 连 接 总 括 应 用 是 也 [14]. 说 明 莱 茵 的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源 于 赫 尔 巴 特 四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最 后 作 者 以 莱 茵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为 基 础, 依 据 教 材 的 性 质 和 儿 童 的 心 理 发 育 程 度 对 所 授 教 材 的 教 授 方 法 ( 顺 序 ) 进 行 详 细 阐 述. 谬 文 功 的 «最 新 教 育 学 教 科 书»( 文 明 书 局,1906 年 ) 系 国 人 较 早 自 编 的 教 育 学 教 科 书, 在 论 述 教 授 章 节 内 容 时, 有 关 于 教 式 的 阐 述. 此 外, 其 他 教 育 学 著 作, 如 张 子 和 的 «大 教 育 学»( 上 海 商 务 印 书 馆,1914 年 ) 周 维 城 的 «实 用 教 育 学 讲 义»( 上 海 中 华 书 局, 1915 年 ) 王 炽 昌 的 «教 育 学»( 上 海 中 华 书 局,1922 年 ) 朱 兆 萃 的 «教 育 学»( 上 海 世 界 书 局,1932 年 ) 等 均 涉 及 赫 尔 巴 特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的 介 绍. 从 国 人 编 写 的 教 授 学 ( 法 ) 教 材 看, 如 朱 孔 文 的 «教 授 法 通 论», 这 是 我 国 自 编 最 早 的 教 授 法 教 材 [15]. 作 者 在 序 言 中 阐 明 : 一 是 我 国 教 授 法, 而 非 外 国 教 授 法 ; 二 是 国 民 教 授 法, 而 非 个 人 教 授 法 ; 三 是 活 用 教 授 法, 而 非 死 煞 教 授 法. [16]4 该 书 教 授 之 方 法 章 节 论 述 了 教 段, 即 依 儿 童 心 理 之 发 达 而 定 自 然 之 顺 序 谓 之 教 段 [16]5, 作 者 认 为, 教 段 有 两 类, 即 裴 斯 泰 洛 齐 的 三 段 法 ( 直 观 概 念 和 应 用 ) 和 莱 茵 之 五 段 法 ( 预 备 提 示 比 较 概 括 应 用 ), 并 对 两 类 教 段 进 行 比 较 后, 选 择 适 合 我 国 各 科 教 学 实 际 情 况 的 教 段, 即 莱 茵 的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此 外, 其 他 教 授 学 ( 法 ) 教 材, 如 湖 北 留 学 生 编 的 «教 授 学»( 湖 北 学 务 处,1905 年 ); 商 务 印 书 馆 编 译 所 编 的 «教 授 法 原 理»( 上 海 商 务 印 书 馆,1913 年 ); 蒋 维 乔 的 «教 授 法 讲 义» ( 上 海 商 务 印 书 馆,1916 年 ); 钱 体 纯 的 «教 授 法»( 上 海 商 务 印 书 馆,1917 年 ) 等, 均 涉 及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法 的 内 容. 从 国 人 编 写 的 教 育 学 和 教 授 学 ( 法 ) 教 材 中 关 于 教 段 的 介 绍 来 看, 其 形 式 虽 然 与 赫 尔 巴 特 学 派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有 区 别, 但 正 如 俞 子 夷 回 忆 : 日 本 通 行 的 一 套, 本 质 虽 不 出 五 段 法 窠 臼, 但 实 施 方 式 却 不 呆 用 五 段 法 术 语. 有 些 科 目, 有 些 教 材, 很 难 用 五 段 的 框 子 硬 套, 似 亦 有 些 变 通 办 法, 例 如 有 主 张 四 段 者, 更 有 主 张 三 段 者. 也 就 是 说,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传 入 国 内, 国 人 对 教 学 过 程 进 行 改 编, 使 之 适 合 国 内 各 科 教 学. 但 是 不 管 怎 样 改 编, 其 基 调 始 终 保 持 不 变 [11]479. 总 体 而 言, 以 教 育 学 及 教 授 学 ( 法 ) 教 材 为 载 体, 赫 尔 巴 特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开 始 融 入 到 我 国 教 学 理 论 中, 为 其 传 播 和 推 广 打 下 了 更 坚 实 的 理 论 基 础. ( 二 ) 以 课 堂 教 学 为 实 践 场 所 清 末 学 制 的 颁 布 确 立 了 班 级 集 体 教 学 组 织 形 式, 为 赫 尔 巴 特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的 导 入 客 观 上 提 供 了 可 以 依 赖 的 实 践 场 所.1904 年,«奏 定 初 级 师 范 学 堂 章 程» 颁 布, 规 定 初 级 师 范 学 堂 科 目 包 括 教 育 史 教 授 法 教 育 法 令 学 校 管 理 法 等. 并 规 定 师 范 生 于 附 属 小 学 进 行 教 学 法 练 习. 而 师 范 各 科 教 员 及 附 属 小 学 堂 长 与 教 员, 务 须 会 同 督 率 师 范 生 监 视 其 授 业, 品 评 其 当 否, 且 时 自 教 授 之 以 示 模 范 [17]. 于 是, 赫 尔 巴 特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随 着 师 范 学 校 教 育 学 教 授 法 等 科 目 的 普 遍 开 设 和 教 学 实 习 而 进 入 课 堂 教 学 中.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对 当 时 的 小 学 教 学 法 有 很 大 影 响, 据 近 代 教 育 家 俞 子 夷 回 忆 : 首 次

大 战 前, 小 学 教 授 法 主 要 从 日 本 输 入, 而 其 内 容 与 本 质 主 要 是 基 于 五 段 法 的 一 套. [11]478 自 前 清 创 设 学 校, 规 定 教 科, 小 学 教 员 始 知 演 习 教 授 方 法. 当 时 赫 尔 巴 特 之 阶 段 教 授 法 传 入 中 国, 小 学 教 员 皆 奉 之 为 圭 皋. 虽 实 际 上 或 用 五 段, 或 用 三 段, 不 免 变 通 之 点, 然 其 教 授 之 原 理, 均 以 赫 尔 巴 特 派 之 学 说 为 依 据. [18] 当 时 清 政 府 曾 把 教 师 讲 课 时 是 否 按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教 授 作 为 衡 量 各 地 办 学 水 平 的 标 准 之 一. 俞 子 夷 回 忆 : 初 时 过 程 的 建 立, 均 参 照 五 段 法 理 论. 周 维 城 最 善 运 用, 处 处 以 是 否 合 五 段 法 为 衡 量 取 舍 标 准. 但 后 来 师 范 生 与 一 般 教 师 只 对 过 程 有 兴 趣. [11]479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也 被 运 用 到 私 塾 教 学 中. 因 此, 自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传 入 我 国 以 来, 便 成 为 新 式 学 堂 的 主 要 教 学 方 法, 曾 被 视 为 科 学 教 学 法 的 代 名 词. ( 三 ) 以 教 案 为 组 织 形 式 所 谓 教 案, 是 指 教 师 为 其 课 业 之 准 备, 乃 最 其 概 要, 造 为 教 案. 不 徒 以 表 教 师 之 知 识, 且 以 示 教 授 之 方 法. 不 徒 以 记 将 欲 教 授 之 事 实, 且 以 明 教 授 之 条 理 故 教 案 中 最 要 之 部 即 可 为 教 师 之 考 案 也. 至 其 体 裁, 则 勿 繁 勿 潦, 举 其 要 项, 述 其 苦 难, 使 用 明 了 之 解 说, 开 发 观 念 之 要 道, 指 点 铭 刻 之 心 象 [19]. 这 段 话 对 教 案 的 性 质 及 体 裁 进 行 了 概 述, 即 教 案 主 要 是 为 了 教 师 上 课 做 准 备, 并 按 照 一 定 的 体 裁 进 行 编 写, 以 便 教 学 的 开 展. 如 前 所 述, 在 «教 授 学» 文 末, 作 者 附 录 6 科 教 案, 这 些 教 案 为 莱 茵 编 写 ( 物 理 教 授 案 系 林 德 遵 编 ). 教 案 的 形 式 主 要 根 据 莱 茵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编 写 而 成, 即 为 目 的 大 意 题 目 方 法 ( 教 学 程 序 ) 等 式 样. 这 些 教 案 范 本 为 我 国 教 师 实 际 运 用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提 供 了 直 观 的 参 照 系, 使 当 时 的 中 国 教 师 能 仿 照 这 些 教 案 进 行 具 体 课 程 设 计. 五 段 教 学 法 注 重 教 案 之 编 制. [20] 据 俞 子 夷 回 忆 : 南 通 师 范 第 一 班 毕 业 之 师 范 生. 有 时 则 忙 于 做 教 案, 教 案 之 工 作, 比 作 任 何 文 章 都 难 此 项 教 案 编 竣 时, 绞 尽 脑 汁, 然 而 缴 与 日 本 教 师, 终 被 驳 斥 得 体 无 完 肤, 发 下 重 做, 最 后 修 改 完 结, 差 能 交 卷. [20] 据 资 料 记 载,«教 授 学» 发 表 三 年 后, 国 内 教 师 开 始 运 用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编 写 上 课 指 导 书, 也 就 是 教 案, 相 当 于 我 们 今 天 的 教 学 参 考 书.1905 年, 中 国 教 师 运 用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的 原 始 教 案, 分 别 为 直 隶 张 景 山 的 历 史 教 案 直 隶 王 书 堂 的 修 身 教 案 [12], 这 两 个 教 案 的 编 写 分 为 预 备 提 示 总 括 应 用 四 部 分. 且 每 一 阶 段 都 是 以 教 师 提 出 问 题 学 生 回 答 的 形 式 出 现 的. 给 我 们 的 第 一 印 象 是 由 问 答 式, 行 五 段 教 授 法, 这 就 是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最 初 的 中 国 实 践 形 态 [12]. 这 即 是 由 孔 子 式 问 答 法 与 赫 尔 巴 特 五 段 法 结 合 而 形 成 的 一 种 中 国 式 的 教 学 阶 段. 除 教 师 上 课 自 编 的 教 案 外, 教 案 也 发 展 成 为 教 科 书 的 必 备 材 料. 前 清 末 造, 初 兴 学 校 的 时 候, 真 不 知 道 教 授 法 为 何 事 所 以 当 时 官 私 编 辑 的 小 学 教 授 用 书, 以 及 各 小 学 实 用 的 教 授 方 法, 殆 无 一 不 是 适 用 五 段 教 授 法 原 理 的. [21] 当 时 中 学 所 采 用 的 教 学 法, 其 教 授 之 良 否, 则 纯 视 教 材 之 是 否 丰 富, 说 明 之 是 否 透 辟 为 断. 总 之, 学 生 所 得, 殆 出 自 教 授 之 授 与. [22] 当 时 的 商 务 印 书 馆, 每 次 出 版 教 科 书 时, 内 地 教 员 多 不 知 应 用 方 法, 于 是 每 出 一 册, 皆 按 照 三 段 教 授 法 次 序 加 入 练 习 回 答 联 字 造 句 等, 编 辑 教 授 法. 而 教 授 法 销 行 之 数 目, 渐 见 发 达. [23] 俞 子 夷 回 忆 : 书 局 竞 编 小 学 课 本 而 且 教 科 书 外, 必 备 一 套 教 师 用 的 教 授 书, 这 又 非 真 内 行 不 可. 教 授 书 极 详 备, 每 课 均 有 长 篇 教 案, 连 同 习 题, 教 师 可 拿 了 径 去 上 课, 不 必 备 课 这 样, 教 授 书 销 到 哪 里, 那 套 教 法 也 推 行 到 哪 里, 传 播 面 最 广. [11]477 这 种 教 学 参 考 书 成 为 教 师 上 课 的 重 要 资 料 来 源, 一 直 影 响 到 我 们 现 今 的 教 师 教 学. 此 外, 为 推 广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当 时 «教 育 杂 志» 和 中 华 书 局 竟 相 刊 文 征 集 教 案. 从 教 案 内 容 看, 主 要 以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为 依 据 编 写, 但 也 有 一 些 会 根 据 各 科 实 际 情 况 有 所 变 动, 或 变 为 三 段 四 段 等. 因 此, 通 过 教 师 自 编 政 府 倡 导, 使 教 案 发 展 成 为 中 国 特 有 的 教 学 参 考 书, 成 为 教 师 推 广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的 合 法 渠 道. 总 而 言 之, 通 过 汤 本 武 比 古 的 «教 授 学», 笔 者 分 析 了 赫 尔 巴 特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由 日 本 导 入 我 国 的 文 化 特 征 与 实 践 形 态. 赫 尔 巴 特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以 心 理 学 为 基 础, 第 一 次 构 建 了 教 学 过 程 模 式, 解 决 了 从 个 别 教 学 向 班 级 教 学 后 如 何 有 效 地 向 更 多 学 生 进 行 班 级 教 学 的 问 题.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因 其 操 作 性 程 序 性 和 实 用 性 强, 适 应 清 末 从 传 统 教 育 向 新 式 教 育 转 型 时 期 缺 乏 正 规 师 资 训 练 教 师 水 平 较 低 的 情 形, 使 其 迅 速 被 国 人 知 晓 并 运 用 于 教 学 中.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强 调 知 识 的 系 统 性 和 学 习 的 心 理 过 程, 教 师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注 重 知 识 的 讲 解, 便 于 学 生 掌 握 知 识 技 能, 这 较 传 统 教 育 方 式 有 很 大 的 进

步. 尽 管 在 教 学 中 主 要 以 教 师 为 中 心, 过 于 形 式 主 义, 但 是 这 种 教 学 方 法 一 直 成 为 班 级 课 堂 教 学 的 重 要 组 织 形 式, 一 直 影 响 到 现 今 的 课 堂 教 学. 可 以 说, 五 段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传 入 我 国 后, 以 教 材 为 载 体, 以 课 堂 教 学 为 实 践 场 所, 以 教 案 为 组 织 形 式, 进 一 步 深 入 全 面 地 渗 透 到 整 个 教 学 过 程 中, 促 进 了 清 末 民 初 我 国 教 学 组 织 形 式 教 学 方 法 师 资 培 训 和 教 材 内 容 从 传 统 到 近 代 的 转 型 与 发 展. 参 考 文 献 : [1] 弗 鲍 尔 生 德 国 教 育 史 [M] 腾 大 春, 腾 大 生, 译 北 京 : 人 民 教 育 出 版 社,1986:165 [2] 小 原 国 芳 日 本 新 教 育 百 年 史 总 说 [M] 东 京 : 玉 川 大 学 出 版,1970:64 [3] 小 原 国 芳 日 本 教 育 史 [M] 吴 家 镇, 译 上 海 : 商 务 印 书 馆,1935:167 [4] 崎 昌 男 学 校 の 历 史 大 学 の 历 史 [M] 东 京 : 第 一 法 规 出 版 株 式 会 社,1979:34 [5] 藤 原 喜 代 藏 明 治 大 正 昭 和 教 育 思 想 学 说 人 物 史 : 第 1 卷 [M] 东 京 : 湘 南 堂 书 店,1970:667 [6] 陈 学 恂 中 国 近 代 教 育 史 教 学 参 考 资 料 : 上 册 [M] 北 京 : 人 民 教 育 出 版 社,1993 [7] 陈 学 恂 中 国 近 代 教 育 史 教 学 参 考 资 料 : 上 册 [M] 北 京 : 人 民 教 育 出 版 社,1986:681 [8] 丁 守 和 辛 亥 革 命 时 期 期 刊 介 绍 : 第 1 册 [M] 北 京 : 人 民 出 版 社,1982:123 [9] 田 正 平, 周 谷 平 近 代 西 方 教 育 理 论 在 中 国 的 传 播 [M] 广 州 : 广 东 教 育 出 版 社,1996 [10] 吕 达, 杨 晓 中 日 近 代 教 育 关 系 史 [M] 北 京 : 人 民 教 育 出 版 社,2004:199 [11] 董 远 骞, 施 毓 英 俞 子 夷 教 育 论 著 选 [G] 北 京 : 人 民 教 育 出 版 社,1991 [12] 杨 晓 清 末 赫 尔 巴 特 形 式 教 学 阶 段 传 入 的 中 国 变 式 [J] 教 育 科 学,2000(1):62G64 [13] 秦 毓 钧 教 育 学 [M] 上 海 : 中 国 图 书 公 司,1908:79 [14] 张 毓 聪 教 育 学 [M] 上 海 : 商 务 印 书 馆,1914:36 [15] 董 远 骞 中 国 教 学 论 史 [M] 北 京 : 人 民 教 育 出 版 社,1998:32 [16] 朱 孔 文 教 授 法 通 论 [M] 上 海 : 时 中 学 社,1903:4 [17] 朱 有 瓛 中 国 近 代 学 制 史 料 : 第 二 辑 下 册 [M] 上 海 :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出 版 社,1989:227G228 [18] 孙 世 庆 中 国 之 初 等 教 育 [J] 北 京 师 大 教 育 丛 刊,1923(4G2):21 [19] 多 田 房 之 助 教 授 指 南 [M] 东 京 : 並 木 活 版 印 刷,1902:13 [20] 徐 珍 中 外 教 学 法 演 进 [M] 北 京 : 群 言 出 版 社,1996:54 [21] 康 绍 言, 薛 鸿 志 设 计 教 学 法 辑 要 [M] 上 海 : 商 务 印 书 馆,1922:21 [22] 林 励 儒, 程 时 烩 中 国 之 中 等 教 育 [J] 北 京 师 大 教 育 丛 刊,1923(4G2):20 [23] 蒋 维 乔 编 辑 小 学 教 科 书 之 回 忆 [M]// 商 务 印 书 馆 编 辑 部 商 务 印 书 馆 九 十 年, 北 京 : 商 务 印 书 馆,1987:59 TheIntroductionandPromotionofHerbart s FiveFormalTeachingSteps inthelateqingandearlyperiodoftherepublicofchina WithTakehikoYumoto steaching MethodologyasaCase XIAOJuGmei (ColegeofEducation,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310028,China) Abstract:In1901,throughtheintroductionofEducation World,thefirsttranslatedteaching monog graphteaching MethodologybyTakehikoYumotowasintroducedintoChina.Thus,Herbart s five sectionsintheformofteachingstage alsobecameknownbychinesepeople.sincethen,translation andcompilingofeducationandprofessorshiptextbooks,theapplicationofthemethodsinclassroom teaching,andtheeditingofthelessonplanshavegreatlypromotedthespreadof fivesectionsinthe form ofteachingstage in Chinaandenhanced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ofchineseeducation. ThroughatextualanalysisofthebookTeaching Methodology,thispaperaimstoinvestigateintothe how Herbart fivesectionsintheformofteachingstage wasintroducedanddeveloped. Keywords:TakehikoYumoto;Teaching Methodology;Herbart;FiveFormalTeachingSteps;Late QingandearlyperiodoftheRepublicofChina 责 任 编 辑 唐 益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