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62EA6BFB254AABAA54BABC6A4CEA8E4B3D0A740C65BA6D2BFEB2DA7F5BFFCC2ED2E646F63>



Similar documents
2009/2 45 ART RESEARCH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

历 史 上 的 大 家 MASTER 109 鲁 本 斯 抢 夺 萨 宾 妇 女 油 画 cm 现 藏 伦 敦 国 家 画 廊 这 个 关 乎 人 类 终 极 思 考 的 哲 学 命 题, 鲁 本 斯 显 然 早 早 有 了 想 法 鲁 本 斯 选 择 了 从 艺 这 条 道 路, 与


第五章、兒童神形象的構成:角色塑造與文本的操作

Microsoft Word - B02 李華瑞_南北宋社會變動與山水畫風格之演變_全文.doc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1、祈禱的藝術(吳老牧師).doc

学校简介

Microsoft Word - 策略聯盟單位

立命_戦略的研究基盤形成支援事業報告書3号

在 地 仕 紳 創 念 興 起 1938 年 1 月 13 日 ( 昭 和 13 年 ), 是 26 歲 的 王 冰 淇 忙 碌 的 一 天, 籌 蓋 了 一 年 的 彰 化 廳 最 大 的 酒 樓 建 成 了, 將 要 舉 行 上 棟 式, 就 是 安 上 建 築 的 身 份 證 棟 札, 名 高

Microsoft Word - 20期-7.萬新華 doc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

[1] (p.28) / / 3 4 [1] (p.26) [2] (p.171)

096THU DOC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P P85 2 P87 3 P107 75

刊 首 寄 语 本 期 隆 重 推 出 的 文 和 图, 是 岱 衢 洋 上 的 谢 洋 节 她 是 伴 随 着 当 年 大 黄 鱼 汛 期 的 渔 民 的 一 个 节 日 谢 洋 九 章 是 从 谢 洋 节 的 历 史 渊 源 所 祭 神 灵 庆 典 始 末 岱 衢 大 洋 东 沙 古 镇 各 路

臺灣近代百年茶葉包裝設計形式風格研究



BOOKLET2

: ( ) 2008 : 5 : 2008 : 9 : [ ] ( ) 2008 : 6 ; 7 ( ) 2008 : 5 ( ) 2008 : 5 ( ) ( ) 2008 : 6 ( ) 2008 : 5 ( ) 2008 : 5 ( ) 2008 : : 5 ( ) ( ) 20

<4D F736F F D20AAFEA5F3312D31B0EAA5DFA4A4A5A1A46ABEC7BD73A8EEA4BAB1D0AE76A4CEACE3A873A448ADFBA5BBC17EA15DA67EA55CC17EA15EA142A55BB5B9A548A57EA4A7B5B9BB50A4CEBD73A8EEA57EA448ADFBA448A8C6B64FA142BD73A8EEA4BAA6E6AC46A448ADF

前 言 典 籍 是 人 类 智 慧 和 知 识 的 宝 库 阅 读 典 籍 有 益 于 育 德 励 志 启 智 明 史, 是 人 的 素 质 全 面 发 展 的 重 要 途 径 之 一 为 了 配 合 通 识 教 育 的 推 行 与 实 施, 培 养 学 生 良 好 的 读 书 习 惯, 营 造 浓

; ; 5 ; ; ; ; :

<4D F736F F D20B5DAC8FDBDECBBAACEC4CFB7BEE7BDDAA3A8CCA8B1B1A3A9C7E9BFF6BDE9C9DC2E68746D6C>

大 连 艺 术 学 院 2012 年 招 生 简 章 PROGRAMS GUIDE OF DALIAN ART COLLEGE 大 连 艺 术 学 院 始 建 于 2000 年 2009 年 4 月 经 教 育 部 批 准 由 东 北 大 学 大 连 艺 术 学 院 转 设 为 独 立 设 置 的

<4D F736F F D20D0C5CDD0D0D0D2B C4EACDB6D7CAB2DFC2D4A3BAD3C9B9E6C4A3D4F6B3A4CFF2C4DAC9FAD0D4D4F6B3A4D7AAB1E42D E646F63>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


读《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方法》

1. 依 據 國 民 中 小 學 校 長 主 任 教 師 甄 選 儲 訓 遷 調 及 介 聘 辦 法 (2007 年 3 月 2 日 修 正 ) 第 七 條 規 定 國 民 中 學 現 職 合 格 教 師, 實 際 服 務 滿 五 年, 並 符 合 下 列 資 格 者, 得 參 加 國 民 中 學

上海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专业

总第 020 期 CONTENTS 目录 诗 潮 发 现 04 小说的艺术 创作谈 /熊 06 长生赋 长篇小说节选 /熊 焱 焱 曹琨的诗/曹 琨 况璃的诗/况 璃 杨通的诗/杨 通 王贵荣的诗/王贵荣 何燕子的诗/何燕子 书同的诗/书 同 夜 谭 世 说 14 比赛/竹 间 18

陆家嘴安全社区

Microsoft Word doc

Microsoft Word - 73期横浜桥(正式版).doc

标题

304 吳淑鈿 4 的文化理想其境界比夏氏於唐詩中最推重的孟郊詩更高 第二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所表現的詩歌審美觀念夏氏肯定梅堯臣在詩學上能學唐而有所樹立開拓宋詩新 境他一方面推崇梅詩能開多種境界的平淡一方面強調梅詩開宋詩面目的能鍊和 求生新綜融唐宋開發無窮境界也是夏氏的詩學理想第三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的

穨attitudes

中國女性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 5 ( ) ( ) 166

966 ~ % / ~

I NSC H Abstract The research analyzed picture style of 401 illustrations in children s picture b

I

untitled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Avision

Microsoft Word - ?????.doc

Genesis 24-26

摘 要 韓 國 近 10 年 來 心 理 健 康 問 題 的 逐 年 增 加, 終 身 盛 行 率 約 27%, 但 85% 有 心 理 健 康 問 題 的 韓 國 人 並 未 就 診, 近 幾 年 韓 國 因 船 難 事 件, 死 傷 近 300 人, 立 法 委 員, 行 政 官 員 及 民 眾

文档 9



內 地 增 值 稅 衝 擊 來 料 加 工 年 1 月 1 日 起, 中 國 對 增 值 稅 的 基 本 法 規 和 實 施 細 則 修 訂 正 式 實 施 修 訂 中, 取 消 了 對 來 料 加 工 來 件 裝 配 和 補 償 貿 易 所 需 進 口 設 備 的 免 稅 規 定, 有

<5BCAC0BDE7C8ABCAB7A3BACAC0BDE7CDA8CAB75D2EC7F1BFC6C6BD2EC9A8C3E8B0E62E706466>

untitled

報 告 摘 要 據 全 臺 文 臺 灣 賦 集 冊 前 導 言 : 臺 灣 賦 大 部 分 是 律 賦, 本 書 所 收 賦 作 約 230 篇, 律 賦 即 佔 144 篇, 又 據 全 臺 賦 導 論 : 道 光 以 後, 不 再 以 臺 灣 形 勝 為 主, 而 是 轉 變 成 以 傳 統 賦

二O五年八月八 第二版 綜合資訊 ӟ σ ۦڷ Ұᖿ৴ġϷ ٴ գᏰཎဎ 7月3晚 集團中華傳統文化講座系 學院彭永宏院長 惠 州 外 商 投 資 企 協 林長泉 列 印 順 大 和 尚 開 示 講 座 於 集 團 中 總 1 5 長 洪光汜長等 以及公司同事 參 樓多功廳順利舉行 特邀請中佛教協

<4D F736F F D203130AA4CD356A4CEA8E4A740AB7EA662BB4FC657A6D2BFEB>

(Microsoft Word \262\304\244G\275g\254\241\260\312\244\350\256\327\263]\255p-\245\376.doc)

1 imagination phantasia Litz Walton and Christopher MacGowan eds. The Collected Poems of William Carlos Williams Vol New

西漢晚期以來,儒家思想對社會已有了深入的影響,當時不論士庶,普遍對孝悌之行抱有由衷的敬意。在此背景下,原本存在於大家庭的治家之法,在士人階層發生了深刻而微妙的變化。士人立身以禮、躬行實踐的結果,推動著家庭內的倫理關係趨向於嚴謹規矩。

1904 Laurence Binyon

˘ªF¶Î

2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key word Poetry of Tu Fu historicpoetry of Tang Dynasty Lyric, drama and narrative are the principal part of world s literature. In common sense, the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室内设计2015年第4期.indd

一、辦學宗旨

<4D F736F F D A475B57BA4A4A4DF37A4EBA5F7B867C0E7B3F8AAED2DAAFEA5F3>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C Ann.indd

帶 開 發 區 ), 將 重 新 規 劃 配 置, 引 進 會 展 旅 館 與 航 空 關 聯 產 業 等 商 務 機 能 刻 由 民 航 局 研 擬 該 產 業 廊 帶 開 發 案 規 劃 及 招 商 總 顧 問 專 業 服 務 招 標 文 件, 預 計 於 103 年 底 前 完 成 整 體 規



政府再造的基本精神:小而美或小而能?

untitled

: TAIWAN NATURAL SCIENCE Vol

( 总 第 1118 期 ) 浙 江 省 人 民 政 府 主 办 2016 年 5 月 20 日 出 版 目 录 省 政 府 文 件 浙 江 省 人 民 政 府 关 于 表 彰 2015 年 度 基 本 无 违 建 县 ( 市 区 ) 无 违 建 创 建 先 进 县 ( 市 区 ) 和 无 违 建

评 论 读 扬 子 浪 文 革 日 记 有 感 华 新 民 谢 定 国 ( 笔 名 扬 子 浪 ) 是 我 在 加 州 大 学 圣 迭 戈 分 校 (UCSD) 作 研 究 生 时 的 校 友 当 年 国 门 初 开, 刚 到 时 校 园 里 的 中 国 大 陆 留 学 生 人 数 不 超 过 一

第二期(2011).FIT)


Ξ,,,,,,,,, 1971,,,,,,,,,,,,,,,,,,,,, Ξ, : ( 1999 ),,, 1929 ;, 1936 ;, 1990 ;, 1995 ;,, 1997, ; ( 1993 ) ; : ( 1981 ) ; : (,, 1998 ) 105

- 91 -

救助儿童会画册(PDF)

目 录 Contents 要 闻 回 顾 业 务 动 态 集 团 公 司 董 事 长 党 组 书 记 高 红 卫 到 航 天 信 息 做 基 层 工 作 调 研 16 航 天 信 息 中 标 成 为 电 子 港 澳 通 行 证 制 证 设 备 全 国 独 家 供 应 商

中_教材套-inside#AW-02.indd

<4D F736F F D205B365DB1DFA9FAADF0B8D6B565C3D0AABAA46BA9CAB9CFB9B D33362E646F63>

目录修改版.FIT)

<4D F736F F D EB1A5A950AE76B5A6C161B1D0B1C2ADDDC368A9B9A8C6A1D0AC78BBCAA4F42E646F63>

序 茁之集 从传统平面纸张晋升为 电子版 除了顺应时代的演变 更是本 身的茁壮成长 这象征了另一个新里程 碑的开始 我们带着一如既往的真情 在那一片过去耕耘的土地 上 拥抱时代 借助科技 让种子继续萌芽 继续开花结 果 我们期盼见到这些幼苗天天向上 直入云霄 在成长的 羞涩中 展现人世间最美丽的璀璨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碩博士論文電子檔授權書 (101 年 9 月最新修正版) 本授權書授權本人撰寫之碩/博士學位論文全文電子檔(不包含紙本 詳備註 1 說 明) 在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博碩士論文系統 (以下請擇一勾選) ( )同意 (立即開放) ( )同意 (請於西元 ( )不同意 原因是 年 月

Transcription:

江 淹 的 仕 宦 及 其 創 作 觀 考 辨 才 盡 說 探 義 173 文 與 哲. 第 十 期.2007.6 江 淹 的 仕 宦 及 其 創 作 觀 考 辨 才 盡 說 探 義 李 錫 鎮 [ 摘 要 ] 本 文 討 論 對 象 是 南 朝 時 期 作 品 以 模 擬 著 稱 的 江 淹, 主 要 議 題 環 繞 於 江 淹 的 才 盡 說 重 新 考 察 歷 來 學 者 的 多 種 解 釋 論 點, 探 討 這 些 看 法 有 何 可 取 之 處? 是 否 仍 有 不 足? 是 否 符 合 當 時 的 現 實 處 境? 可 否 通 過 江 淹 現 存 詩 文 集 所 提 供 的 證 據 之 檢 驗? 設 法 充 分 運 用 與 江 淹 有 關 的 文 學 史 料, 討 論 其 仕 宦 經 驗 及 其 出 處 問 題, 並 對 江 淹 的 創 作 特 性 及 其 經 由 擬 作 而 提 出 的 批 評 觀 點, 進 行 較 深 入 的 分 析, 以 理 解 其 義 蘊 企 盼 透 過 多 方 面 的 探 討, 釐 清 有 關 江 淹 才 盡 說 紛 歧 的 解 釋, 並 提 出 具 體 有 效 的 說 明 ; 尤 其 重 要 的 是, 藉 此 能 對 這 位 南 朝 重 要 作 家 有 較 為 整 全 的 認 知, 更 將 有 助 辨 清 江 淹 沈 約 在 當 世 文 壇 地 位 升 降 的 問 題, 給 予 江 淹 更 合 理 的 定 位 關 鍵 詞 ; 江 淹 才 盡 創 作 觀 仕 宦 * 本 文 為 國 科 會 專 題 研 究 計 畫 (NSC92-2411-1-1-002-095) 研 究 成 果 **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副 教 授 收 稿 日 期 :2007 年 3 月 28 日, 審 查 通 過 日 期 :2007 年 5 月 19 日 責 任 編 輯 : 劉 昭 明 教 授

174 文 與 哲. 第 十 期 文 學 史 家 論 述 南 朝 重 要 作 家 江 淹, 大 多 會 提 到 在 齊 梁 之 時 有 關 其 才 盡 的 說 法 ; 以 文 學 創 作 言, 才 盡 意 指 作 家 文 思 枯 竭 或 創 作 能 力 衰 退 的 現 象, 既 有 此 種 負 面 性 之 批 評, 在 文 學 史 上 江 淹 的 整 體 評 價 便 不 高, 也 僅 有 少 數 作 品 受 到 重 視, 如 恨 別 二 賦, 而 認 定 其 為 前 期 之 作 品 近 數 十 年 來, 治 六 朝 文 學 與 批 評 的 學 者 對 江 淹 多 所 留 意, 頗 能 選 取 江 淹 才 盡 的 若 干 舊 說 尋 找 佐 證 或 推 論, 具 體 性 成 分 相 對 增 加, 某 些 解 釋 論 點 迭 經 輾 轉 引 用, 儼 然 有 形 成 定 論 之 趨 勢, 似 已 可 將 之 定 位 為 品 格 低 俗 且 耽 於 逸 樂 的 文 人 1 然 而 若 審 慎 重 作 考 察, 儘 管 不 乏 高 明 之 見, 能 夠 發 人 深 思, 唯 仍 容 有 可 以 斟 酌 之 處 江 淹 果 真 才 盡? 其 所 以 被 評 斷 為 才 盡 的 成 因 何 在? 歷 來 異 說 紛 紜, 學 者 所 作 的 歸 納 就 有 四 五 種 之 多, 2 而 又 先 後 陸 續 出 現 的 亦 尚 有 多 種 3 如 此 紛 歧 的 解 釋 論 點, 若 配 合 有 關 江 淹 的 文 學 史 料 以 資 參 照, 正 可 為 我 們 提 供 想 像 空 間 和 思 辨 的 基 礎 本 文 不 列 述, 首 先 僅 針 對 影 響 今 人 思 考 極 為 深 遠 的 清 代 以 前 異 說 重 作 辨 析, 澄 清 此 一 高 度 爭 論 性 之 議 題 所 涉 及 的 解 釋 和 判 斷 問 題 ; 以 此 為 基 礎, 進 而 按 照 江 淹 在 歷 史 脈 絡 中 的 情 境, 就 其 仕 宦 歷 程 與 創 作 觀 點 兩 方 面 進 行 討 論, 探 索 其 所 表 述 的 個 人 體 驗 之 內 涵, 試 為 解 說 密 切 關 涉 其 評 價 的 才 盡 說 之 義 蘊 一 清 代 以 前 江 淹 才 盡 異 說 及 其 蘊 涵 的 問 題 現 今 所 見 資 料, 最 早 記 載 江 淹 才 盡 的 是 梁 鍾 嶸 詩 品, 一 見 於 1 現 代 學 者 討 論 江 淹 才 盡, 以 曹 道 衡 先 生 最 具 代 表 性, 成 果 豐 碩, 其 論 述 影 響 深 廣, 相 關 論 文 有 : 江 淹 及 其 作 品 論 江 淹 詩 歌 的 幾 個 問 題, 見 中 古 文 學 史 論 文 集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6 年 7 月 ); 江 淹 作 品 年 代 考 江 淹 沈 約 與 南 齊 詩 風, 見 漢 魏 六 朝 文 學 論 文 集 ( 桂 林 : 廣 西 師 範 大 學 出 版 社,1999 年 9 月 ) 2 詳 見 曹 旭 : 詩 品 集 注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94 年 10 月 ), 頁 310 311; 蕭 合 姿 : 江 淹 及 其 作 品 研 究 ( 臺 北 : 文 津 出 版 社,2000 年 3 月 ), 頁 54-59 3 在 曹 道 衡 先 生 後, 有 關 江 淹 才 盡 說 的 論 文, 如 周 鋒 : 江 淹 才 盡 與 永 明 文 風 的 關 係 ; 學 術 研 究 1990 年 第 3 期 ; 莫 礪 鋒 : 江 郎 才 盡 新 解 讀 江 淹 恨 賦 別 賦, 見 南 京 大 學 主 編, 辭 賦 文 學 論 集 ( 南 京 : 江 蘇 教 育 出 版 社,1999 年 12 月 ); 崔 軍 紅 侯 冬 梅 : 邊 緣 化 的 江 淹 江 淹 才 盡 原 因 新 探, 鹽 城 師 範 學 院 學 報 第 23 卷 第 2 期 (2003 年 5 月 )

江 淹 的 仕 宦 及 其 創 作 觀 考 辨 才 盡 說 探 義 175 評 江 淹, 一 見 於 評 沈 約 : 文 通 詩 體 總 雜, 善 於 摹 擬 筋 力 於 王 微, 成 就 於 謝 朓 初, 淹 罷 宣 城 郡, 遂 宿 冶 亭, 夢 一 美 丈 夫, 自 稱 郭 璞, 謂 淹 曰 : 吾 有 筆 在 4 卿 處 多 年 矣, 可 以 見 還 淹 探 懷 中, 得 一 五 色 筆 以 授 之 爾 後 為 詩, 不 復 成 語, 故 世 傳 江 淹 才 盡 ( 詩 品 中 梁 光 祿 江 淹 詩 ) 5 永 明 相 王 愛 文, 王 元 長 等, 皆 宗 附 之 約 於 時, 謝 朓 未 遒, 江 淹 才 盡, 范 雲 名 級 故 微, 故 約 稱 獨 步 雖 文 不 至, 其 工 麗 亦 一 時 之 選 也 見 重 閭 里, 誦 詠 成 音 嶸 謂 約 所 著 既 多, 今 翦 除 淫 雜, 收 其 精 要, 允 為 中 品 之 第 矣 故 當 詞 密 於 范, 意 淺 於 江 也 ( 詩 品 中 梁 左 光 祿 沈 約 詩 ) 鍾 嶸 兩 次 述 及 江 淹 才 盡, 顯 然 因 為 此 說 是 齊 梁 當 時 流 傳 的 一 種 議 論, 不 僅 與 江 淹 文 學 作 品 的 評 價 直 接 相 關, 甚 且 又 是 促 成 沈 約 在 永 明 文 壇 獨 領 風 騷 的 重 要 因 素 之 一 鍾 嶸 ( 約 公 元 四 六 八 五 一 八 ) 年 輩 晚 於 沈 約 ( 四 四 一 五 一 三 ) 江 淹 ( 四 四 四 五 五 ), 是 宋 齊 梁 同 時 代 人, 詩 品 是 時 評 性 的 詩 歌 評 論, 沈 約 等 人 提 倡 聲 律 說, 導 致 齊 梁 詩 歌 創 作 風 尚 的 轉 變, 鍾 嶸 予 以 頗 為 嚴 厲 的 批 評, 他 所 敘 述 的 當 時 文 壇 情 況 當 有 客 觀 的 事 實 依 據 6 值 得 留 意 的 是, 鍾 嶸 指 出 江 淹 才 盡 說 流 傳 的 時 間, 一 是 在 齊 武 4 詩 品 諸 種 版 本 均 無 一 字, 王 師 叔 岷 云 : 案 山 堂 考 察 引 得 下 有 一 字 見 鍾 嶸 詩 品 箋 證 稿 ( 臺 北 : 中 研 院 中 國 文 哲 研 究 所,1992 年 3 月 ), 頁 301 5 車 柱 環 先 生 認 為 約 字 或 應 在 等 字 上, 本 作 王 元 長 約 等 皆 宗 附 之, 之 字 當 指 永 明 相 王 而 言, 即 竟 陵 王 子 良 也 詳 見 鍾 嶸 詩 品 校 證 ( 韓 國 : 漢 城 大 學 校 文 理 科 大 學,1967 年 11 月 ), 頁 51 王 師 叔 岷 曾 云 : 約 字 與 下 文 故 約 稱 獨 步 複, 疑 是 衍 文 同 註 4, 頁 312 313 6 詩 品 云 : 今 既 不 備 於 管 絃, 亦 何 取 於 聲 律 耶? 王 元 長 創 其 首, 謝 脁 沈 約 揚 其 波 三 賢 咸 貴 公 子 孫, 幼 有 文 辨 於 是 士 流 景 慕, 務 為 精 密 擗 積 細 微, 專 相 凌 駕 故 使 文 多 拘 忌, 傷 其 真 美 見 曹 旭 : 詩 品 集 注, 同 註 2, 頁 332-340 拙 著 : 試 論 鍾 嶸 詩 品 與 沈 約 宋 書 謝 靈 運 傳 論 的 對 立 關 係, 第 三 屆 中 國 詩 學 會

176 文 與 哲. 第 十 期 帝 永 明 年 間, 相 王 意 指 武 帝 次 子 竟 陵 王 蕭 子 良 正 位 為 司 徒, 移 居 雞 籠 山 西 邸, 始 召 集 文 人 學 士, 時 間 是 永 明 五 年 ( 四 八 七 ); 7 一 是 江 淹 罷 宣 城 郡, 在 宣 城 太 守 任 滿 離 職 返 建 康 之 時, 大 抵 是 齊 明 帝 永 泰 元 年 ( 四 九 八 ) 或 齊 東 昏 侯 永 元 元 年 ( 四 九 九 ) 8 鍾 嶸 雖 言 永 明 五 年 時 江 淹 已 有 才 盡 之 說, 並 未 言 明 才 盡 說 的 時 間 點 就 是 始 於 此 年, 也 未 言 及 此 說 的 成 因 ; 至 於 罷 宣 城 郡 這 一 時 間 點, 鍾 嶸 是 追 述 一 則 江 淹 夢 郭 璞 索 回 五 色 筆 的 故 事, 按 其 敘 事 當 是 江 淹 將 所 夢 之 事 告 知 他 人, 而 所 謂 爾 後 為 詩, 不 復 成 語, 究 竟 是 江 淹 夢 後 創 作 的 實 況, 抑 或 外 人 對 其 作 品 誇 張 不 實 的 批 評, 這 是 不 同 的 兩 種 情 況 鍾 嶸 記 載 有 關 江 淹 才 盡 的 故 事 傳 說, 雖 然 未 有 針 對 其 事 實 判 斷 表 示 質 疑, 但 他 必 定 反 對 此 說 之 造 成 對 江 淹 文 學 評 價 的 低 貶, 詩 品 論 詩 分 三 品, 齊 梁 優 秀 詩 人 皆 列 居 中 品, 經 由 比 較 其 間 又 有 高 下 之 別, 認 為 沈 約 意 淺 於 江, 范 雲 丘 遲 當 淺 於 江 淹, 江 淹 的 成 就 又 是 高 於 謝 朓, 因 此 在 鍾 嶸 的 評 論 觀 點 中, 江 淹 詩 的 總 體 評 價 極 高, 可 說 列 之 於 所 品 評 的 齊 梁 詩 人 之 首 9 詩 品 特 別 述 及 江 淹 才 盡 說, 主 要 目 的 在 彰 顯 此 說 衍 生 的 有 關 江 淹 沈 約 的 評 價 和 齊 梁 詩 歌 風 尚 的 變 化, 意 在 進 行 評 價 的 重 估, 不 是 為 要 溯 及 既 往 去 究 詰 江 淹 有 無 才 盡 的 事 實 或 成 因, 唯 把 握 鍾 嶸 的 意 向 及 其 提 供 的 線 索, 仍 有 助 於 我 們 討 論 問 題 唐 代 修 成 的 梁 書 南 史, 在 江 淹 本 傳 中 都 提 到 其 才 盡, 二 書 敘 述 有 詳 略 之 別 : 議 論 文 集 魏 晉 南 北 朝 詩 學 ( 彰 化 師 範 大 學 國 文 系 編,1996 年 5 月 ), 頁 363-419, 曾 有 較 完 整 的 討 論 7 參 見 南 齊 書 卷 四 十 蕭 子 良 傳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7 年 11 月 ), 頁 678; 林 家 驪 : 竟 陵 王 西 邸 學 士 活 動 考 略, 文 史 第 45 輯 (1998 年 9 月 ), 頁 236; 俞 紹 初 : 江 淹 年 譜, 見 劉 躍 進 范 子 燁 編 : 六 朝 作 家 年 譜 輯 要 ( 哈 爾 濱 : 黑 龍 江 教 育 出 版 社, 1999 年 1 月 ), 下 冊, 頁 135 8 俞 紹 初 先 生 繫 於 永 元 元 年, 見 江 淹 年 譜, 同 註 7, 頁 141; 曹 道 衡 沈 玉 成 先 生 謂 在 永 泰 元 年, 見 中 古 文 學 史 料 叢 考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3 年 7 月 ), 頁 460 461 9 所 謂 筋 力 於 王 微, 成 就 於 謝 脁, 不 是 論 江 淹 詩 的 淵 源 和 繼 承 關 係, 而 是 詩 人 之 間 的 比 較 陳 慶 元 先 生 有 詳 盡 之 論 析, 見 江 淹 筋 力 於 王 微, 成 就 於 謝 脁 辨, 收 錄 於 曹 旭 : 中 日 韓 詩 品 論 文 選 評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2003 年 2 月 ), 頁 387-392

江 淹 的 仕 宦 及 其 創 作 觀 考 辨 才 盡 說 探 義 177 淹 少 以 文 章 顯, 晚 節 才 思 微 退, 時 人 皆 謂 之 才 盡 凡 所 著 述 百 餘 篇, 自 撰 為 前 後 集, 并 齊 史 十 志, 並 行 於 世 ( 梁 書 卷 十 四 江 淹 傳 ) 淹 少 以 文 章 顯, 晚 節 才 思 微 退, 云 為 宣 城 太 守 時 罷 歸, 始 泊 禪 靈 寺 渚, 夜 夢 一 人 自 稱 張 景 陽, 謂 曰 : 前 以 一 匹 錦 相 寄, 今 可 見 還 淹 探 懷 中 得 數 尺 與 之, 此 人 大 恚 曰 : 那 得 割 截 都 盡? 顧 見 丘 遲 謂 曰 : 餘 此 數 尺 既 無 用, 以 遺 君 自 爾 淹 文 章 躓 矣 又 嘗 宿 於 冶 亭, 夢 一 丈 夫 自 稱 郭 璞, 謂 淹 曰 : 吾 有 筆 在 卿 處 多 年, 可 以 見 還 淹 乃 探 懷 中 得 五 色 筆 一 以 授 之, 爾 後 為 詩 絕 無 美 句, 時 人 謂 之 才 盡 凡 所 著 述, 自 撰 為 前 後 集, 并 齊 史 十 志, 並 行 於 世 嘗 欲 為 赤 縣 經 以 補 山 海 之 闕, 竟 不 成 ( 南 史 卷 五 十 九 江 淹 傳 ) 兩 則 資 料 均 言 才 盡 說 是 在 江 淹 晚 年, 若 據 南 史 記 載 江 淹 夢 張 協 索 錦 事 為 宣 城 太 守 任 滿 還 京 之 時, 乃 在 永 泰 或 永 元 元 年, 時 年 五 十 五 六 歲, 江 淹 享 年 六 十 二, 自 可 說 是 晚 年 之 事, 而 按 詩 品 永 明 五 年 江 淹 已 有 才 盡 之 說, 其 年 四 十 四 歲 應 是 中 年, 可 見 史 傳 略 此 而 未 言 南 史 記 載 江 淹 之 夢 有 二, 繫 其 夢 張 協 索 錦 事 於 罷 宣 城 太 守 時, 而 未 確 言 其 夢 郭 璞 索 筆 事 在 何 時, 且 言 爾 後 為 詩 絕 無 美 句, 又 言 云 為 較 明 顯 指 出 是 江 淹 自 道 之 辭, 敘 事 亦 異 於 詩 品, 或 另 有 依 據, 而 傳 聞 異 辭 梁 書 南 史 言 江 淹 自 撰 為 前 後 集, 可 知 其 詩 文 集 是 作 者 生 前 編 成 的 ; 據 新 舊 唐 書 著 錄 前 後 集 各 十 卷, 宋 代 公 私 目 錄 僅 著 錄 十 卷, 若 由 江 淹 為 前 集 編 成 而 寫 的 自 序 考 證 現 今 所 見 江 淹 詩 文, 年 代 確 定 可 考 者 大 皆 屬 前 集 作 品, 則 宋 代 流 傳 的 可 能 即 是 前 集, 而 後 集 早 已 亡 佚 10 依 照 江 淹 作 品 流 傳 情 況 而 言, 在 永 明 五 年 已 有 才 盡 說 以 10 有 關 江 淹 詩 文 集 之 著 錄 版 本 情 況, 以 及 現 今 存 留 作 品 之 年 代 考 證, 詳 見 穆 克 宏 : 魏 晉 南 北 朝 文 學 史 料 述 略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7 年 1 月 ), 頁 126 127; 明 胡 之 驥

178 文 與 哲. 第 十 期 後, 江 淹 並 未 停 止 詩 文 撰 作, 所 謂 後 集 十 卷 應 當 是 其 中 晚 年 的 作 品, 我 們 無 從 得 知 後 集 亡 佚 是 否 必 與 才 盡 說 有 關, 自 不 宜 妄 作 推 論, 11 唯 因 欠 缺 這 部 分 作 品 相 互 參 證, 可 說 已 為 宋 代 以 來 關 於 才 盡 說 的 討 論 設 下 了 限 制, 如 何 跨 越 障 礙, 怎 樣 推 論 才 是 合 理 有 效, 也 更 增 加 了 困 難 度 ; 如 鍾 嶸 或 唐 人 要 辨 別 才 盡 說 流 傳 以 後, 江 淹 果 真 為 詩 不 復 成 語 或 絕 無 美 句, 詩 文 俱 在, 文 獻 足 徵, 按 理 要 比 後 代 容 易 唐 釋 道 宣 廣 弘 明 集 卷 第 三, 收 錄 江 淹 遂 古 篇, 文 末 注 引 梁 典 云 : 江 淹 位 登 金 紫 初, 淹 年 六 歲 能 屬 文, 為 詩 最 長, 有 遠 識, 受 奇 尚 ( 異 ) 12 年 二 十, 以 五 經 授 宋 諸 王, 待 以 客 禮 初, 年 十 三 而 孤 貧, 采 薪 養 母 及 梁 朝, 六 遷 侍 中 夢 郭 璞 索 五 色 筆, 淹 與 之, 自 是 為 文 不 工, 人 謂 其 才 盡, 然 以 不 得 志 故 也 13 北 周 劉 璠 梁 典 三 十 卷 陳 何 之 元 梁 典 三 十 卷, 今 已 佚, 不 知 出 自 何 人 14 就 道 宣 所 引 文 句 來 看, 追 述 詞 初 字 有 二, 語 義 內 容 似 乎 不 夠 完 整, 疑 非 原 文, 引 述 或 有 刪 節 有 關 江 淹 夢 郭 璞 索 筆 事, 時 間 未 作 交 代, 若 據 詩 品 則 可 推 定 在 罷 宣 城 太 守 之 時 ; 必 須 關 注 的 是 然 以 不 得 志 故 也 一 句, 這 是 梁 典 作 者 對 世 傳 江 淹 才 盡 說, 正 面 提 出 不 同 的 解 釋 或 論 斷 梁 典 表 述 方 式 與 沈 約 在 宋 書 中 記 載 鮑 照 注, 李 長 路 趙 威 點 校 : 江 文 通 集 彙 註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9 年 12 月 ), 頁 2-5; 俞 紹 初 張 亞 新 : 江 淹 集 校 注 ( 鄭 州 : 中 州 古 籍 出 版 社,1994 年 9 月 ), 頁 10-12; 曹 道 衡 : 江 淹 作 品 寫 作 年 代 考, 同 註 1, 頁 410-445 11 曹 道 衡 先 生 言 後 集 十 卷, 可 能 收 錄 永 明 以 後 的 作 品, 但 因 為 缺 乏 佳 作, 所 以 無 人 提 及, 終 於 大 部 失 傳 了 見 論 江 淹 詩 歌 的 幾 個 問 題, 同 註 1, 頁 253 按 典 籍 之 保 存 或 失 傳, 因 素 非 一, 此 說 猶 待 實 證 12 尚 字 下 或 當 有 異 字, 按 江 淹 自 序 言 愛 奇 尚 異, 深 沉 有 遠 識 見 俞 紹 初 張 亞 新 : 江 淹 集 校 注, 同 註 10, 頁 289 13 俞 紹 初 先 生 最 早 注 意 此 條 資 料, 見 江 淹 年 譜, 同 註 7, 頁 142 釋 道 宣 : 廣 弘 明 集 (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 四 部 叢 刊 影 印 本 ), 頁 33 14 見 隋 書 卷 三 十 三 經 籍 志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7 年 12 月 ), 頁 954 俞 紹 初 先 生 有 說, 參 江 淹 年 譜, 同 註 7, 頁 85

江 淹 的 仕 宦 及 其 創 作 觀 考 辨 才 盡 說 探 義 179 才 盡 說 極 為 類 似, 沈 約 云 : 世 祖 ( 宋 孝 武 帝 ) 以 照 為 中 書 舍 人 上 好 為 文 章, 自 謂 物 莫 能 及, 照 悟 其 旨, 為 文 多 鄙 言 累 句, 當 時 咸 謂 照 才 盡, 實 不 然 也 ( 宋 書 卷 五 十 一 臨 川 王 劉 義 慶 傳 後 附 鮑 照 傳 ) 南 朝 皇 室 出 身 素 族, 文 化 上 原 不 如 高 門 望 族 風 流 儒 雅, 宋 孝 武 帝 自 以 為 文 章 當 世 第 一, 乃 是 潛 藏 的 自 卑 心 理 之 反 映, 朝 士 洞 悉 其 心 態, 迫 於 帝 王 淫 威, 不 僅 不 敢 與 之 爭 勝, 甚 或 自 貶 才 藝, 以 求 保 命 全 身, 宋 孝 武 帝 時 書 法 家 王 僧 虔 亦 如 此, 非 獨 鮑 照 一 例 15 宋 書 的 敘 述 即 在 指 出 此 種 現 象, 所 謂 實 不 然 也, 乃 是 史 家 對 劉 宋 大 明 之 時 咸 謂 照 才 盡 的 反 駁, 亦 即 沈 約 認 為 將 鮑 照 為 文 多 鄙 言 累 句, 16 簡 單 地 歸 因 於 作 者 本 身 才 思 減 退, 其 評 價 不 合 事 實 對 照 宋 書, 梁 典 言 然 以 不 得 志 故 也, 運 用 轉 折 詞 然 字, 可 知 梁 典 作 者 並 沒 有 質 疑 或 否 定 江 淹 才 盡 說 的 相 關 認 知 判 斷 問 題, 而 是 更 深 入 究 詰 其 成 因, 指 出 主 要 因 素 是 江 淹 本 人 之 不 得 志 使 然, 可 惜 引 文 中 未 見 有 關 事 實 情 況 的 具 體 陳 述 得 志 不 得 志, 語 出 孟 子, 涉 及 士 君 子 之 用 於 世 能 否 充 分 遂 行 志 願 和 達 成 理 想, 亦 用 於 言 仕 途 境 遇 是 否 順 遂 合 意 ; 17 究 竟 梁 典 將 才 盡 說 指 向 15 此 種 特 異 的 文 化 現 象, 羅 宗 強 先 生 舉 王 僧 虔 之 於 宋 孝 武 帝 有 關 書 法 之 事 例, 有 具 體 的 討 論, 詳 見 魏 晉 南 北 朝 文 學 思 想 史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6 年 10 月 ), 頁 216-218 16 鮑 照 詩 文 果 真 多 鄙 言 累 句, 本 文 在 此 暫 不 論 17 孟 子 滕 文 公 下 : 得 志, 與 民 由 之 ; 不 得 志, 獨 行 其 道 孟 子 盡 心 上 : 古 之 人, 得 志, 澤 加 於 民 ; 不 得 志, 修 身 見 於 世 此 人 所 悉 知 者, 史 書 中 常 用 於 言 仕 途 之 不 如 意, 如 宋 書 卷 七 十 五 王 僧 達 傳 言 僧 達 自 負 才 地, 謂 時 莫 及 上 初 踐 阼, 即 居 端 右, 一 二 年 間, 便 望 宰 相 及 為 護 軍, 不 得 志, 乃 啟 求 徐 州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7 年 11 月 ), 頁 1952; 南 齊 書 卷 五 十 二 文 學 丘 靈 鞠 傳 云 : 除 新 安 王 北 中 郎 參 軍, 出 為 剡 烏 程 令, 不 得 志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7 年 11 月 ), 頁 889 890; 南 齊 書 卷 五 十 二 文 學 檀 超 傳 云 : 超 累 佐 蕃 職, 不 得 志, 轉 尚 書 度 支 郎 同 上, 頁 891 崔 軍 紅 侯 冬 梅 言 江 淹 在 沈 約 領 導 的 永 明 體 詩 風 下 是 不 得 志 的, 可 否 逕 作 如 此 解, 似 有 可 疑 ; 見 邊 緣 化 的 江 淹 江 淹 才 盡 原 因 新 探, 同 註 3, 頁 46

180 文 與 哲. 第 十 期 江 淹 本 人 之 不 得 志, 是 否 可 能 有 其 事 實 依 據? 江 淹 的 人 生 願 望 或 志 向 為 何? 若 梁 典 作 者 提 出 不 得 志 是 指 江 淹 罷 宣 城 太 守 之 時, 江 淹 的 仕 宦 情 況 是 否 可 能 有 其 不 如 意 之 感? 仕 途 境 遇 不 得 如 意 與 其 夢 筆 有 何 關 聯? 這 些 疑 問 都 有 待 我 們 尋 找 相 關 證 據 加 以 索 解 明 王 世 貞 與 清 姚 鼐 對 江 淹 才 盡 說 的 論 點 相 近, 他 們 也 都 就 江 淹 的 仕 途 境 遇 為 說, 但 非 如 梁 典 所 謂 以 不 得 志 故 也, 相 反 地 認 為 是 因 官 位 愈 盛, 境 遇 愈 順, 而 無 心 思 致 力 於 詩 文 撰 作, 故 不 贊 同 才 盡 之 評 王 世 貞 云 : 文 通 裂 錦 還 筆 入 夢 以 來, 便 無 佳 句, 人 謂 才 盡 ; 鮑 照 亦 謂 才 盡, 殆 非 也 昔 人 夜 聞 歌 渭 城 甚 佳, 質 明 跡 之, 乃 一 小 民 傭 酒 館 者, 捐 百 緡 予 使 鬻 酒, 久 之, 不 復 能 歌 渭 城 矣 近 一 江 右 貴 人, 強 仕 18 之 始, 詩 頗 清 淡, 既 涉 貴 顯, 雖 篇 什 日 繁, 而 惡 道 坌 出 人 怪 其 故, 予 曰 : 此 不 能 歌 渭 城 也 或 云 : 鮑 是 避 禍 令 拙 耳 ( 藝 苑 卮 言 卷 八 ) 鮑 照 是 避 禍 令 拙, 而 非 才 盡, 頗 切 合 宋 書 所 述 至 於 江 淹, 是 否 如 所 引 事 例 一 樣, 名 位 貴 顯 之 後, 雖 篇 什 日 繁, 而 惡 道 坌 出? 由 於 宋 代 以 來 江 淹 後 集 已 經 失 傳, 王 世 貞 實 無 緣 見 到 江 淹 才 盡 說 以 後 的 作 品, 自 無 從 據 以 判 斷 若 說 按 照 人 之 常 情 類 推, 江 淹 亦 不 能 免 俗, 則 篇 什 日 繁 而 惡 道 坌 出 者, 或 者 必 須 是 喜 好 酬 酢 交 際 之 人, 抑 或 是 創 作 態 度 流 於 苟 且 務 多 之 情 況 ; 王 世 貞 雖 未 舉 證, 或 許 另 有 依 據, 因 此 我 們 須 對 江 淹 的 為 人 與 創 作 態 度 問 題 有 所 理 解 姚 鼐 言 匆 匆 不 暇 歌 渭 城, 其 論 點 亦 與 王 世 貞 相 近, 而 同 中 有 異, 他 說 : 江 詩 之 佳 者, 實 在 宋 齊 之 間, 仕 宦 未 盛 之 時 及 名 位 益 登, 塵 務 經 心, 清 思 旋 乏, 豈 才 盡 之 過 哉? 後 世 詞 人, 受 此 病 者, 亦 多 18 丁 福 保 注 : 涉, 談 藝 珠 叢 本 作 躋 見 歷 代 詩 話 續 編 ( 臺 北 : 木 鐸 出 版 社,1983 年 9 月 ), 頁 1079

江 淹 的 仕 宦 及 其 創 作 觀 考 辨 才 盡 說 探 義 181 有 之 匆 匆 不 暇 歌 渭 城, 文 通 休 文, 固 皆 不 免 爾 耳 ( 惜 抱 軒 筆 記 卷 八 ) 類 似 王 世 貞 的 論 點 帶 給 我 們 的 疑 問, 亦 即 關 於 江 淹 後 期 詩 歌 是 否 不 如 前 期, 實 無 以 驗 證 ; 倘 若 姚 鼐 是 依 據 蕭 統 文 選 所 選 的 多 首 江 淹 詩 立 說, 雖 可 能 盡 屬 宋 齊 之 間 的 作 品, 然 而 亦 不 能 排 除 文 選 不 取 其 後 期 詩 文, 正 因 編 者 受 到 當 時 才 盡 說 的 影 響 至 於 江 淹 若 是 塵 務 經 心, 清 思 旋 乏, 不 復 長 進, 19 卻 仍 有 後 集 之 作, 則 亦 將 牽 涉 江 淹 創 作 態 度 問 題 的 討 論 有 關 江 淹 的 仕 宦, 是 否 如 王 世 貞 姚 鼐 所 言 名 位 已 登 貴 顯? 抑 或 是 梁 典 指 稱 的 不 得 志? 究 竟 如 何 判 斷 較 符 合 江 淹 的 經 驗 處 境? 亦 有 待 澄 清 明 胡 應 麟 對 江 淹 才 盡 說 提 出 修 正, 主 要 是 針 對 江 淹 之 夢 的 解 釋 問 題 而 發, 他 說 : 文 通 夢 張 景 陽 索 錦 而 文 躓, 郭 景 純 取 筆 而 詩 下 世 以 才 盡, 似 也 ; 以 夢 故, 非 也 人 之 才 固 有 盡 時, 精 力 疲, 志 意 怠, 而 夢 徵 焉 其 夢, 衰 也 ; 其 衰, 非 夢 也 彥 升 與 沈 競 名, 亦 曰 才 盡, 豈 張 郭 為 祟 耶?( 詩 藪 外 編 卷 二 ) 此 論 點 其 實 非 反 對 江 淹 才 盡 說, 只 是 不 贊 同 將 江 淹 之 夢 當 作 是 文 思 減 退 的 因 素, 認 為 夢 是 其 精 神 狀 態 的 表 徵, 精 力 疲, 志 意 怠 或 以 夢 境 顯 現 ; 這 種 因 創 作 之 苦 思 勞 神 而 感 夢 的 現 象, 揚 雄 已 有 前 例 桓 譚 新 論 袪 蔽 第 八 云 : 子 雲 亦 言 成 帝 時, 趙 昭 儀 方 大 幸 每 上 甘 泉, 詔 令 作 賦, 為 之 卒 暴, 思 精 苦 ; 賦 成, 遂 困 倦 小 臥, 夢 其 五 藏 出 在 地, 以 手 19 姚 鼐 乃 就 人 之 常 情 而 言, 此 語 亦 有 所 本, 世 說 賢 媛 云 : 王 江 州 夫 人 語 謝 遏 曰 : 汝 何 以 都 不 復 進? 為 是 塵 務 經 心, 天 分 有 限? 見 余 嘉 錫 : 世 說 新 語 箋 疏 ( 臺 北 : 華 正 書 局,1984 年 9 月 ), 頁 698

182 文 與 哲. 第 十 期 收 而 內 之 及 覺, 病 喘 悸, 大 少 氣, 病 一 歲 由 此 言 之, 盡 思 慮, 傷 精 神 也 20 此 即 文 心 神 思 所 謂 揚 雄 輟 翰 而 驚 夢 事, 而 從 事 撰 作 如 果 苦 心 積 慮, 雖 不 必 感 夢, 卻 容 易 傷 神 害 病, 甚 或 損 年 折 壽, 劉 勰 言 桓 譚 疾 感 於 苦 思, 王 充 氣 竭 於 思 慮, 21 這 些 事 例 亦 可 為 胡 應 麟 的 論 點 提 供 佐 證, 故 言 其 夢, 衰 也 ; 其 衰, 非 夢 也, 表 述 內 容 顯 然 傾 向 理 性 的 解 釋 觀 點, 而 不 以 怪 力 亂 神 釋 夢 22 胡 應 麟 言 人 之 才 固 有 盡 時, 乃 是 指 作 者 生 命 歷 程 處 在 年 老 氣 衰 之 時, 並 非 就 精 意 苦 思 型 的 作 者 而 論, 乃 因 其 言 江 淹 夢 索 錦 取 筆 事 依 據 南 史 的 記 載, 南 史 已 明 言 江 淹 晚 節 才 思 微 退, 且 言 為 宣 城 太 守 罷 歸 我 們 宜 須 思 考 的 是 : 胡 應 麟 的 論 點 若 可 成 立, 也 僅 能 證 明 他 人 可 以 如 此 理 解 其 夢, 而 據 以 判 斷 其 才 盡 ; 至 於 江 淹 本 人 自 言 其 夢 的 動 機 或 用 意 何 在? 這 一 方 面 的 問 題 實 際 上 仍 疑 而 未 明 其 次, 江 淹 在 永 明 時 已 早 有 才 盡 之 說, 當 時 評 斷 又 依 據 什 麼? 何 以 罷 宣 城 太 守 時, 要 自 言 其 夢 而 落 人 口 實, 以 致 再 度 蒙 受 羞 辱? 前 後 之 間 有 何 關 聯? 明 張 溥 編 漢 魏 六 朝 百 三 家 集, 在 鮑 照 與 江 淹 集 之 題 辭 中, 亦 曾 就 江 淹 才 盡 說 表 達 其 見 解, 唯 因 明 顯 與 史 事 不 合, 故 不 為 學 者 所 取 若 作 檢 討, 或 可 披 沙 簡 金, 集 思 廣 義, 今 引 述 如 下 : 江 文 通 遭 逢 梁 武, 年 華 望 暮, 不 敢 以 文 陵 主, 意 同 明 遠, 而 蒙 譏 才 盡, 史 臣 無 表 出 之 者, 沈 休 文 竊 笑 後 人 矣 ( 鮑 參 軍 集 題 辭 ) 身 歷 三 朝, 辭 該 眾 體, 恨 別 二 賦, 音 制 一 變 長 短 篇 章, 能 寫 胸 臆, 即 為 文 字, 亦 詩 騷 之 意 多 余 每 私 論 江 任 二 子, 縱 橫 駢 偶, 不 受 羈 靮 若 使 生 逢 漢 代, 奮 其 才 果, 上 可 為 20 桓 譚 新 論 已 佚, 清 嚴 可 均 輯 錄, 詳 見 全 上 古 三 代 秦 漢 三 國 六 朝 文 ( 日 本 京 都 : 中 文 出 版 社,1975 年 7 月 ), 頁 544 21 22 詳 參 范 文 瀾 : 文 心 雕 龍 注 ( 臺 北 : 臺 灣 明 倫 書 局,1974 年 2 月 ), 頁 494 501 有 關 任 昉 才 盡, 不 與 夢 相 涉, 其 事 詳 見 南 史 卷 五 十 九 任 昉 傳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7 年 12 月 ), 頁 1455

江 淹 的 仕 宦 及 其 創 作 觀 考 辨 才 盡 說 探 義 183 枚 叔 谷 雲, 次 亦 不 失 馮 敬 通 孔 北 海, 而 晚 際 江 左, 馳 逐 華 采, 卓 爾 不 群, 誠 有 未 盡 世 猶 傳 文 通 暮 年 才 退, 張 載 問 錦, 郭 璞 索 筆, 則 幾 妬 口 矣 ( 江 醴 陵 集 題 辭 ) 江 淹 卒 於 梁 武 帝 天 監 四 年, 在 梁 之 時 甚 短, 而 在 齊 永 明 時 已 蒙 才 盡 之 譏, 言 遭 逢 梁 武, 不 敢 以 文 陵 主, 顯 然 因 鮑 照 事 牽 強 附 會, 失 之 穿 鑿 誤 認 張 協 為 張 載, 而 言 江 淹 夢 問 錦 索 筆 之 事 出 自 他 人 之 嫉 妒, 乃 是 基 於 江 淹 詩 文 特 色, 強 調 其 與 江 左 齊 梁 文 風 的 不 同, 而 作 出 的 揣 測, 所 依 據 的 僅 是 現 存 江 淹 早 期 作 品 因 此, 雖 非 游 談 無 根, 亦 有 失 察 之 處 然 而, 若 將 目 光 放 在 江 淹 才 盡 說 產 生 的 蕭 齊 時 代, 入 仕 的 文 人 江 淹 與 擁 有 政 治 權 力 的 帝 王 或 朝 臣 之 間, 以 及 江 淹 與 當 時 文 士 或 文 學 群 體 之 間 的 關 係, 無 疑 地 也 是 我 們 應 當 關 注 和 思 考 的, 因 為 才 盡 是 他 人 對 江 淹 的 批 評, 政 治 權 力 關 係 和 社 會 交 際 網 絡 的 錯 綜 因 素, 可 能 對 文 學 的 創 作 與 批 評 產 生 影 響 清 王 夫 之 古 詩 評 選, 其 中 評 選 漢 至 隋 代 五 言 古 詩, 江 淹 詩 有 二 十 三 首 之 多, 僅 次 於 謝 靈 運, 所 選 作 品 又 皆 在 蕭 統 文 選 所 選 之 外, 可 見 極 為 推 崇 江 淹 詩 而 給 予 很 高 的 評 價 王 夫 之 評 江 淹 臥 疾 怨 別 劉 長 史 詩, 亦 不 贊 同 江 淹 才 盡 說, 其 評 語 云 : 文 通 于 時, 乃 至 不 欲 取 好 景, 亦 不 欲 得 好 句, 脈 脈 自 持, 一 如 處 女, 唯 循 意 以 為 尺 幅 耳 此 其 以 作 者 自 命 何 如 也? 前 有 任 筆 沈 詩 之 俗 譽, 後 有 宮 體 之 陋 習, 故 或 謂 之 才 盡, 彼 自 不 屑 盡 其 才, 才 豈 盡 哉?( 古 詩 評 選 卷 五 ) 按 照 時 間 次 序, 早 在 齊 武 帝 永 明 時 已 有 江 淹 才 盡 說, 任 筆 沈 詩 之 說 大 抵 在 齊 末 梁 初, 時 蕭 衍 掌 握 政 權, 任 昉 文 筆 受 到 重 用 時, 23 而 宮 23 南 史 卷 五 十 九 任 昉 傳 云 : 昉 尤 長 為 筆, 頗 慕 傅 亮 才 思 無 窮, 當 時 王 公 表 奏 莫 不 請 焉 昉 起 奏 即 成, 不 加 點 竄 沈 約 一 代 辭 宗, 深 所 推 挹 梁 武 帝 剋 建 鄴, 霸 府 初 開, 以 為 驃 騎 記 室 參 軍, 專 主 文 翰 梁 臺 建, 禪 讓 文 誥, 多 昉 所 具

184 文 與 哲. 第 十 期 體 詩 的 流 行 則 在 蕭 統 卒 後 蕭 綱 為 梁 太 子 之 時 24 既 已 淆 亂 事 件 之 間 的 先 後 次 序, 欲 以 江 淹 不 屑 盡 其 才 反 駁 才 盡 說, 頗 似 無 的 放 矢, 何 況 對 江 淹 詩 歌 觀 念 或 創 作 態 度 的 揣 測, 也 僅 是 依 據 其 現 存 的 早 期 作 品, 因 而 王 夫 之 的 論 點 缺 乏 足 夠 的 說 服 力 王 夫 之 論 詩 主 張 以 意 為 主, 強 調 詩 篇 之 章 法 須 與 抒 情 主 體 所 欲 表 出 的 意 念 相 配 合, 詩 中 之 物 景 情 事 皆 受 命 篇 之 意 統 攝 而 構 成 有 機 之 整 體, 而 非 個 別 分 立 的 局 部 ; 25 其 論 江 淹 詩 唯 循 意 以 為 尺 幅 乃 至 不 欲 取 好 景, 亦 不 欲 得 好 句, 正 是 據 其 詩 論 以 彰 顯 江 淹 詩 的 特 色 僅 就 這 一 則 評 語 來 看, 詩 品 特 言 江 淹 之 意 深 於 沈 約 范 雲 丘 遲, 而 南 史 言 江 淹 夢 後 為 詩 絕 無 美 句, 無 論 是 褒 美 或 貶 損, 似 乎 都 未 脫 離 王 夫 之 稱 述 的 江 淹 詩 特 色 之 外 儘 管 王 夫 之 所 能 閱 覽 的 江 淹 作 品 不 如 詩 品 南 史 之 撰 者 全 面, 此 一 現 象 似 乎 值 得 玩 味, 我 們 或 可 思 索 : 是 否 江 淹 前 後 集 作 品 風 格 仍 保 持 其 一 貫 性, 而 可 能 並 無 重 大 的 改 變? 眾 所 周 知 沈 約 等 人 倡 導 的 聲 律 說, 已 在 齊 永 明 年 間 蔚 然 形 成 新 體 詩 風, 主 導 整 個 齊 梁 文 壇, 姑 且 不 論 才 盡 說 對 江 淹 譏 評 的 成 因, 處 在 此 種 時 代 氛 圍 之 下, 江 淹 自 編 後 集, 不 僅 表 示 他 持 續 在 創 作, 也 足 以 見 其 重 視 自 己 的 作 品, 那 麼 究 竟 是 江 淹 已 無 能 力, 抑 或 不 願 意 迎 合 當 時 新 變 之 詩 風? 這 方 面 問 題 頗 耐 人 尋 味, 若 不 簡 率 斷 言, 江 淹 的 為 人 及 其 文 學 態 度 的 重 新 理 解, 應 是 必 要 的 途 徑 綜 觀 前 述, 詩 品 梁 書 與 南 史, 提 供 的 有 關 江 淹 才 盡 說 的 史 料, 可 說 極 為 有 限, 而 梁 典 以 下 的 多 種 異 說, 雖 思 有 所 澄 清, 或 者 語 焉 不 詳, 或 各 執 一 隅 之 見, 其 解 釋 或 判 斷 所 蘊 涵 的 問 題, 我 們 試 作 適 度 的 懷 疑, 也 已 透 過 提 問 而 凝 聚 應 須 討 論 的 議 題 我 們 的 討 論 顯 然 將 回 歸 到 被 評 價 者 本 身, 探 索 江 淹 在 齊 永 明 時 ( 四 八 七 ) 蒙 受 才 既 以 文 才 見 知, 時 人 云 任 筆 沈 詩 同 上 註, 頁 1453-1455 24 梁 書 卷 四 簡 文 帝 紀 云 : 及 居 監 撫, 引 納 文 學 之 士, 賞 接 無 倦, 恆 討 論 篇 籍, 繼 以 文 章 雅 好 題 詩, 然 傷 於 輕 豔, 當 時 號 曰 宮 體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7 年 11 月 ), 頁 109 25 參 見 拙 著 : 王 船 山 詩 學 的 理 論 基 礎 及 理 論 重 心 ( 臺 大 中 文 所 博 士 論 文,1990 年 6 月 ), 頁 236-252

江 淹 的 仕 宦 及 其 創 作 觀 考 辨 才 盡 說 探 義 185 盡 譏 評 的 成 因, 以 及 在 罷 宣 城 太 守 時 ( 四 九 八 或 四 九 九 ) 自 言 其 夢 的 可 能 因 素, 並 探 討 其 間 可 能 的 關 聯 江 淹 自 序 是 篇 極 為 重 要 的 文 獻, 涉 及 其 人 格 取 向 與 文 學 觀 點, 尤 其 此 篇 是 為 前 集 作 品 之 成 書 而 寫, 意 義 非 凡 ; 以 下 讓 我 們 由 自 序 一 文, 展 開 整 個 議 題 的 討 論 二 江 淹 自 序 的 義 蘊 從 永 明 時 才 盡 說 論 起 江 淹 自 序 敘 述 其 生 平 志 趣 與 仕 宦 經 歷, 並 言 及 文 章 撰 作 而 以 之 通 貫 全 篇, 文 末 又 說 著 有 文 集 十 卷, 故 此 文 當 是 史 傳 所 謂 江 淹 前 集 之 序 文, 26 其 文 體 性 質 又 與 自 傳 類 似 27 自 序 文 中 已 稱 蕭 道 成 之 謚 號 高 帝, 自 述 官 職 止 於 中 書 侍 郎, 寫 作 時 間 當 在 建 元 四 年 ( 四 八 二 ) 四 月 蕭 道 成 卒 而 有 謚 號 後, 至 齊 武 帝 永 明 元 年 ( 四 八 三 ) 之 間 28 現 代 學 者 討 論 江 淹 才 盡, 在 解 釋 論 點 上 有 沿 承 姚 鼐 舊 說 而 更 作 闡 述 者, 大 多 由 自 序 中 取 證, 而 此 篇 特 別 受 到 重 視 的 主 要 是 末 段 文 字 : 淹 嘗 云 : 人 生 當 適 性 為 樂, 安 能 精 意 苦 力, 求 身 後 之 名 哉! 故 自 少 及 長, 未 嘗 著 書, 惟 集 十 卷, 謂 如 此 足 矣 重 以 學 不 為 人, 交 不 苟 合, 又 深 信 天 竺 緣 果 之 文, 偏 好 老 氏 清 淨 之 術 ; 仕, 所 望 不 過 諸 卿 二 千 石, 有 耕 織 伏 臘 之 資, 則 隱 矣 常 願 卜 居 築 宇, 絕 棄 人 事, 苑 以 丹 林, 池 以 綠 水, 左 依 郊 甸, 右 帶 瀛 澤 青 春 受 謝, 接 武 平 皋 ; 素 秋 澄 景, 則 獨 酌 虛 室 侍 姬 三 四, 趙 女 數 人 不 則 逍 遙 經 紀, 彈 琴 詠 詩, 朝 露 幾 間, 忽 忘 老 之 將 至 淹 之 所 學, 盡 此 而 已 矣 29 26 27 參 俞 紹 初 張 亞 新 : 江 淹 集 校 注, 同 註 10, 頁 291 292 有 關 自 序 或 自 敘 的 文 體 起 源 和 體 製, 唐 劉 知 幾 史 通 內 篇 序 傳 有 說, 見 趙 呂 甫 : 史 通 新 校 注 ( 重 慶 : 重 慶 出 版 社,1990 年 8 月 ), 頁 555-557 28 參 俞 紹 初 張 亞 新 : 江 淹 集 校 注, 同 註 10, 頁 291; 又 見 俞 紹 初 : 江 淹 年 譜, 同 註 7, 頁 128 131 29 見 俞 紹 初 張 亞 新 : 江 淹 集 校 注, 同 註 10, 頁 291 此 後 引 江 淹 詩 文 均 據 此 書, 不 煩 注 出

186 文 與 哲. 第 十 期 就 內 容 而 言, 若 在 心 繫 天 下 憂 以 黎 民 者 眼 裏, 似 易 認 為 江 淹 志 趣 不 高, 甚 且 極 重 視 個 人 舒 適 享 樂, 加 上 已 知 其 出 身 貧 寒, 而 此 時 已 高 居 五 品 的 中 書 侍 郎, 雖 非 諸 卿, 地 位 已 等 同 古 稱 二 千 石 的 郡 國 太 守 內 史 相, 而 將 感 覺 其 表 現 出 頗 為 志 得 意 滿 的 情 緒 因 此 多 數 學 者 認 定 江 淹 官 運 亨 通 之 後 創 作 隨 之 破 產, 主 要 問 題 不 在 塵 務 經 心, 而 是 因 其 思 想 情 感 已 隨 境 遇 變 化 了 30 如 果 根 據 鍾 嶸 詩 品, 在 永 明 五 年 ( 四 八 七 ) 時 已 有 江 淹 才 盡 之 說, 按 照 此 一 時 間 點 來 看, 自 序 成 於 之 前 數 年, 上 述 這 段 文 字 很 可 能 就 是 江 淹 招 致 才 盡 之 譏 的 重 要 憑 證, 判 斷 的 主 要 依 據 是 江 淹 聲 稱 惟 集 十 卷, 謂 如 此 足 矣, 人 生 當 適 性 為 樂, 安 能 精 意 苦 力, 求 身 後 之 名 哉 數 語 按 此 一 詩 文 集 之 書 名, 據 隋 書 經 籍 志 不 名 為 前 集, 此 集 在 當 時 初 次 流 傳 亦 不 可 能 名 為 前 集, 否 則 就 與 自 序 數 語 矛 盾 31 江 淹 在 自 序 中 明 言 既 有 此 集 傳 世 已 心 滿 意 足, 何 況 又 道 訴 撰 作 嘔 心 瀝 血 之 苦, 彷 彿 已 在 宣 告 從 此 封 筆 之 意, 若 說 時 人 見 其 集 讀 其 序, 因 而 譏 曰 才 盡, 豈 非 信 而 有 徵? 據 此, 我 們 若 配 合 王 世 貞 姚 鼐 舊 說 類 似 的 解 釋 論 點, 將 之 移 來 解 說 永 明 五 年 時 已 有 江 淹 才 盡 說 的 成 因, 由 於 兩 者 之 間 可 找 到 對 應 關 係, 似 可 言 之 成 理, 亦 即 江 淹 早 先 之 蒙 受 時 人 譏 評, 極 可 能 與 隨 其 文 集 傳 世 的 自 序 大 有 關 聯, 那 就 是 這 篇 書 序 在 當 時 讀 者 閱 讀 反 應 之 結 果, 讀 者 可 能 設 想 江 淹 官 運 亨 通 後, 其 人 生 觀 已 有 改 變, 且 預 測 其 人 此 後 亦 將 放 棄 艱 辛 的 寫 作 事 業 ( 一 ) 論 江 淹 早 期 的 仕 歷 人 格 特 質 與 自 我 定 位 江 淹 自 序 若 說 是 所 以 招 致 永 明 時 蒙 受 才 盡 譏 評 的 成 因, 固 30 曹 道 衡 先 生 主 張 此 說, 許 多 學 者 亦 表 認 同, 其 具 體 見 解 詳 參 江 淹 及 其 作 品 論 江 淹 詩 歌 的 幾 個 問 題 兩 篇 論 文 31 隋 書 卷 三 十 五 經 籍 志 云 : 梁 金 紫 光 祿 大 夫 江 淹 集 九 卷, 梁 二 十 卷 江 淹 後 集 十 卷 同 註 14, 頁 1077 案 著 錄 卷 數 與 自 序 新 舊 唐 書 等 所 謂 十 卷 不 同, 其 分 合 情 況 不 得 而 知

江 淹 的 仕 宦 及 其 創 作 觀 考 辨 才 盡 說 探 義 187 然 因 文 本 之 若 干 語 句 可 被 讀 者 如 此 解 釋, 然 而 卻 未 必 是 如 此 確 定 不 移, 其 解 釋 實 際 上 與 讀 者 的 期 望 視 野 有 關 ; 以 江 淹 之 任 中 書 侍 郎 而 言, 其 自 序 讀 者 認 為 有 得 意 之 情 緒, 但 是 作 者 卻 可 能 是 要 表 達 知 足 之 意, 32 所 以 如 此 不 同, 乃 是 因 牽 涉 到 對 此 官 職 的 想 像, 以 及 任 此 官 職 者 的 他 人 理 解 和 自 我 理 解, 在 人 我 之 間 容 有 認 知 差 距 存 在 南 史 卷 五 十 九 江 淹 傳 : 齊 受 禪, 復 為 驃 騎 豫 章 王 嶷 記 室 參 軍, 又 領 ( 帶 ) 東 武 令, 參 掌 詔 策 後 拜 中 書 侍 郎, 王 儉 嘗 謂 曰 : 卿 年 三 十 五, 已 為 中 書 侍 郎, 才 學 如 此, 何 憂 不 至 尚 書 金 紫? 所 謂 富 貴 卿 自 取 之, 但 問 年 壽 何 如 爾 淹 曰 : 不 悟 明 公 見 眷 之 重 江 淹 任 中 書 侍 郎 在 齊 高 帝 建 元 四 年 ( 四 八 二 ) 齊 武 帝 永 明 元 年 ( 四 八 三 ), 時 年 三 十 九 四 十 歲, 言 三 十 五 當 是 三 十 九 之 誤 33 王 儉 當 面 稱 許 江 淹 才 學 適 任 此 職, 也 曾 稱 美 其 詩, 南 齊 書 卷 四 十 三 謝 傳 : 世 祖 ( 齊 武 帝 ) 嘗 問 王 儉 ; 當 今 誰 能 為 五 言 詩? 儉 對 曰 : 謝 朏 得 父 ( 謝 莊 ) 膏 腴, 江 淹 有 意 案 鍾 嶸 王 夫 之 皆 論 及 江 淹 詩 之 意, 此 一 特 點 首 先 由 王 儉 揭 出 江 淹 受 肯 定 實 與 王 儉 對 他 的 認 知 有 關, 然 而 認 為 任 中 書 侍 郎 則 攀 升 高 位 可 期, 則 是 因 這 一 官 職 在 蕭 齊 當 時 被 視 為 美 職, 34 南 齊 書 卷 三 十 九 劉 瓛 傳 : 32 詳 見 曹 道 衡 沈 玉 成 : 中 古 文 學 史 料 叢 考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3 年 7 月 ), 頁 458-460 33 34 見 俞 紹 初 : 江 淹 年 譜, 同 註 7, 頁 128-131 參 周 一 良 : 南 齊 書 丘 靈 鞠 傳 試 釋 兼 論 南 朝 文 武 官 位 之 清 濁, 見 魏 晉 南 北 朝 史 論 集 ( 北 京 : 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1997 年 6 月 ), 頁 106

188 文 與 哲. 第 十 期 上 ( 齊 高 帝 ) 用 瓛 為 中 書 郎, 使 吏 部 尚 書 何 戢 喻 旨 戢 謂 瓛 曰 : 上 意 欲 以 鳳 池 相 處, 恨 君 資 輕, 可 且 就 前 除, 少 日 當 轉 國 子 博 士, 便 即 後 授 瓛 曰 : 平 生 無 榮 進 之 意, 今 聞 得 中 書 郎 而 拜, 豈 本 心 哉! 後 以 母 老 闕 養, 重 拜 彭 城 郡 丞 中 書 侍 郎 職 掌 詔 書 起 草, 屬 中 書 省, 地 近 中 樞, 易 獲 帝 王 寵 信 而 登 高 位, 故 有 鳳 凰 池 之 喻 齊 高 帝 欲 破 格 任 用 劉 瓛, 銓 選 為 吏 部 尚 書 權 責, 唯 何 戢 違 旨 從 中 作 鯁 瞭 然 可 見, 從 何 戢 與 劉 瓛 的 對 答, 亦 略 可 推 知 中 書 侍 郎 一 職 在 當 時 人 心 目 中 的 分 量 劉 瓛 事 在 建 元 初, 35 江 淹 任 中 書 侍 郎 在 後 ; 南 史 載 江 淹 前 此 官 職, 為 齊 高 帝 次 子 蕭 嶷 之 記 室 參 軍, 帶 東 武 令, 據 宋 書 百 官 志 皆 為 七 品, 陞 遷 中 書 侍 郎 五 品, 又 是 人 所 欣 羨 之 美 職, 在 他 人 眼 裏 豈 非 榮 登 高 位 前 程 看 好? 而 言 撰 作 為 精 意 苦 力 之 事, 惟 集 十 卷 也 已 滿 足, 豈 非 才 思 不 足 而 要 放 棄 寫 作? 再 看 其 言 生 活 情 趣, 豈 非 品 格 低 俗 耽 於 享 樂? 江 淹 又 是 怎 樣 看 待 其 陞 遷 中 書 侍 郎? 現 今 尚 存 許 多 江 淹 前 期 之 作 品, 都 在 自 序 所 謂 集 十 卷 之 內, 其 拜 中 書 郎 表 猶 在, 正 可 取 資 參 照, 略 引 其 文 : 榮 鬱 兩 臨, 恩 俊 交 鏡 悄 然 攬 魂, 乃 懼 乃 逝 臣 幼 乏 篆 刻, 長 睽 圖 史 ; 智 罕 效 官, 志 闕 從 政 方 遽 永 振 風, 長 憂 凌 雨 不 悟 遭 社 鳴 之 世, 屬 河 清 之 會 而 臣 學 無 利 博, 文 有 忮 害 乃 彯 裾 頓 屣, 伏 黃 扉 之 右 ; 曳 纓 轉 笏, 居 青 瑣 之 前 訪 德 於 姑 射, 聞 道 於 崆 峒 伊 臣 之 願, 過 為 信 矣 昔 望 都 才 麗, 爵 乏 上 班 ; 長 岑 聞 靡, 身 終 下 秩 愚 臣 方 古, 悠 然 已 泰 內 燭 徘 徊, 眇 不 識 屆 此 篇 上 呈 齊 高 帝, 用 於 拜 官 謝 恩 表 達 衷 情, 採 用 駢 體, 語 多 謙 遜 客 氣 之 辭 榮 鬱 兩 臨, 即 自 序 所 言 尋 遷 正 員 散 騎 侍 郎 中 書 侍 郎 二 職, 均 為 五 品, 梁 書 南 史 本 傳 僅 言 後 者, 今 亦 存 拜 正 員 外 郎 35 何 戢 為 吏 部 尚 書 在 建 元 元 年 二 年, 見 南 齊 書 卷 三 十 二 何 戢 傳, 同 註 17, 頁 584 585

江 淹 的 仕 宦 及 其 創 作 觀 考 辨 才 盡 說 探 義 189 表, 不 知 是 否 同 時 身 兼 二 職, 或 是 先 後 轉 任 而 時 間 相 近, 疑 不 能 明 昔 望 都 才 麗 六 句, 言 班 彪 崔 駰 極 富 才 學 卻 屈 居 縣 令 之 職, 謙 稱 而 借 比 己 自 東 武 令 遷 任 此 高 位 也 已 超 過 值 得 留 意 的 是, 智 罕 效 官, 志 闕 從 政 訪 德 於 姑 射, 聞 道 於 崆 峒 伊 臣 之 願, 過 為 信 矣 數 句, 前 二 句 是 追 述 往 昔, 言 己 之 才 智 不 足 為 官, 從 政 亦 非 個 人 志 願, 後 六 句 是 道 述 現 今 拜 任 之 時, 典 用 莊 子 言 尋 訪 神 仙 隱 士 所 居 名 山, 隱 居 求 仙 是 己 之 夙 願, 而 今 任 此 職 則 超 過 心 願 ; 36 據 此 而 言, 言 辭 謙 遜, 似 不 因 中 書 侍 郎 職 而 有 絲 毫 得 意 之 色 江 淹 在 自 序 言 有 耕 織 伏 臘 之 資, 則 隱 常 願 卜 居 築 宇, 棄 絕 人 事, 或 無 大 礙, 而 在 拜 官 上 表 時, 竟 陳 述 己 之 志 願 是 隱 居 求 仙, 先 不 論 其 有 無 矯 情, 豈 不 拂 逆 君 主 美 意? 倘 若 君 臣 之 間 缺 乏 瞭 解, 後 果 是 否 不 堪 設 想? 如 果 從 江 淹 仕 宦 經 歷 來 看, 齊 高 帝 特 別 授 予 江 淹 散 騎 中 書 侍 郎, 乃 因 早 在 劉 宋 末 期 江 淹 已 為 蕭 道 成 幕 僚, 並 以 文 才 襄 贊 蕭 道 成 定 亂 稱 帝, 可 說 是 齊 高 帝 之 舊 臣, 梁 書 南 史, 大 多 本 於 江 淹 自 序, 今 略 以 自 序 解 說, 其 言 曰 : 復 還 京 師, 值 世 道 已 昏, 守 志 閑 居, 不 交 當 軸 之 士 俄 皇 帝 有 大 功 於 四 海, 聞 而 訪 召 之, 為 尚 書 駕 部 郎 驃 騎 竟 陵 公 參 軍 事 當 沈 攸 之 起 兵 西 楚 也, 人 懷 危 懼, 高 帝 嘗 顧 而 問 之 曰 : 天 下 紛 紛 若 是, 君 謂 如 何? 淹 曰 : 公 雄 武 有 奇 略, 一 勝 也 ; 寬 容 而 仁 恕, 二 勝 也 ; 賢 能 畢 力, 三 勝 也 ; 民 望 所 歸, 四 勝 也 ; 奉 天 子 而 伐 逆 叛, 五 勝 也 攸 之 志 銳 而 器 小, 一 敗 也 ; 有 威 而 無 恩, 二 敗 也 ; 士 卒 解 體, 三 敗 也 ; 縉 紳 不 懷, 四 敗 也 ; 懸 兵 數 千 里, 而 無 同 惡 相 濟, 五 敗 也 故 豺 狼 十 萬, 而 終 為 我 獲 焉 帝 笑 曰 : 君 談 過 也 是 時 軍 書 表 記, 皆 為 草 具 逮 東 霸 城 府, 猶 掌 筆 翰 相 府 始 置, 仍 為 記 室 參 軍 事 及 讓 齊 王 九 錫 備 物 及 諸 文 表, 皆 淹 為 之 受 禪 之 後, 又 為 驃 騎 豫 章 王 記 室 參 軍, 鎮 東 武 令, 參 掌 詔 36 詳 參 俞 紹 初 張 亞 新 : 江 淹 集 校 注, 同 註 10, 頁 265-268

190 文 與 哲. 第 十 期 冊, 並 典 國 史 既 非 雅 好, 辭 不 獲 命 尋 遷 正 員 散 騎 侍 郎 中 書 侍 郎 這 段 敘 事, 在 轉 任 豫 章 王 記 室 參 軍 前, 江 淹 敘 述 吳 興 令 任 滿 返 京 後, 為 蕭 道 成 召 請 任 用 的 情 況 ; 37 時 間 自 宋 後 廢 帝 元 徽 五 年 ( 四 七 七 ) 七 月 以 後, 至 宋 順 帝 昇 明 三 年 ( 四 七 九 ) 四 月, 前 後 三 年, 事 涉 蕭 道 成 立 順 帝 翦 滅 沈 攸 之 鎮 東 府 城 進 位 相 國 封 齊 公 進 爵 齊 王 禪 位 為 齊 帝, 江 淹 皆 任 其 僚 佐, 為 其 起 草 軍 書 表 記 這 段 時 期, 任 蕭 道 成 之 文 書 幕 僚 者, 主 要 是 江 淹 與 孔 稚 珪, 南 齊 書 卷 四 十 八 孔 稚 珪 傳 云 : 太 祖 為 驃 騎, 以 稚 珪 有 文 翰, 取 為 記 事 參 軍, 與 江 淹 對 掌 辭 筆 現 存 江 淹 作 品, 尚 可 得 見 許 多 篇 這 類 文 書, 孔 稚 珪 保 存 之 佚 文 則 未 見 38 這 為 期 不 長 的 三 年, 江 淹 從 閒 居 而 被 起 用 為 僚 佐, 並 參 與 改 朝 換 代, 卻 是 其 仕 宦 歷 程 重 大 的 轉 折 階 段, 即 使 後 來 任 豫 章 王 參 軍, 仍 參 掌 詔 冊, 可 見 與 蕭 道 成 的 關 係 並 未 中 斷, 仍 持 續 受 倚 重 江 淹 以 文 才 見 知 於 蕭 道 成, 其 實 不 始 於 宋 元 徽 五 年, 而 是 較 早 的 元 徽 二 年 ( 四 七 四 ), 南 史 江 淹 本 傳 記 載 : 桂 陽 之 役, 朝 廷 周 章, 詔 檄 久 之 未 就 齊 高 帝 引 淹 入 中 書 省, 淹 素 能 飲 啖, 食 鵝 炙 垂 盡, 進 酒 數 升 訖, 文 誥 亦 辦 此 年 五 月, 江 州 刺 史 桂 陽 王 劉 休 範 謀 反, 舉 兵 趨 建 康 ; 時 右 衛 將 軍 蕭 道 成 鎮 石 頭 城 出 兵 平 亂 江 淹 則 為 南 徐 州 刺 史 建 平 王 劉 景 素 參 軍, 領 東 海 郡 丞 ; 建 平 王 領 兵 赴 京, 江 淹 隨 從 而 應 蕭 道 成 召 此 言 詔 檄 久 之 未 就 文 誥 亦 辦, 意 指 兵 馬 倥 傯 之 際, 缺 少 能 勝 任 軍 國 文 書 之 人, 而 江 淹 在 頃 刻 之 間, 啖 鵝 飲 酒 從 容 撰 成, 其 所 撰 寫 大 概 不 僅 現 存 的 敕 為 朝 37 38 詳 參 俞 紹 初 : 江 淹 年 譜, 同 註 7, 頁 113-121 參 清 嚴 可 均 : 全 上 古 三 代 秦 漢 三 國 六 朝 文, 同 註 20, 頁 2897-2901

江 淹 的 仕 宦 及 其 創 作 觀 考 辨 才 盡 說 探 義 191 賢 答 劉 休 範 書 一 篇, 言 詔 檄 文 誥 或 另 有 它 篇 文 書 ; 這 則 敘 事 亦 可 推 見 其 才 思 敏 捷 而 胸 有 成 竹, 蕭 道 成 必 也 印 象 深 刻, 乃 為 後 來 起 用 江 淹 埋 下 伏 筆 回 顧 前 述 江 淹 這 段 仕 宦 經 歷, 蕭 道 成 授 予 中 書 侍 郎, 不 僅 是 適 位 用 才, 也 有 封 賞 報 功 之 意, 而 江 淹 雖 受 恩 遇, 卻 也 算 是 實 至 名 歸 江 淹 何 以 在 拜 中 書 郎 表 與 自 序 中, 均 表 達 有 隱 居 之 志? 在 他 人 看 來 已 處 鳳 池 之 地, 正 可 往 上 攀 升 飛 黃 騰 達, 竟 說 所 望 不 過 諸 卿 二 千 石, 是 否 以 退 為 進, 假 意 淡 泊 名 位? 為 何 志 闕 從 政 嚮 往 隱 居, 卻 依 然 在 官 而 不 毅 然 引 退? 如 果 我 們 考 慮 南 朝 當 時 的 社 會 環 境 江 淹 的 身 世 背 景 因 素, 以 及 更 重 要 的 有 關 其 個 人 的 自 我 定 位 之 表 述, 或 有 助 於 化 解 這 些 疑 惑 江 淹 在 許 多 詩 文 中 都 提 到 隱 居 的 願 望, 這 些 作 品 撰 寫 的 時 間, 比 拜 中 書 郎 表 早, 如 云 : 方 學 松 柏 隱, 羞 逐 市 井 名 ( 從 冠 軍 建 平 王 登 廬 山 ) 常 願 反 初 服, 閑 步 潁 水 阿 ( 效 阮 公 詩 十 五 首 之 八 ) 常 欲 永 辭 冠 劍, 弋 釣 畎 壑 ( 到 主 簿 日 事 詣 右 軍 建 平 王 ) 江 淹 對 仕 隱 的 看 法 及 其 抉 擇 問 題, 在 報 袁 叔 明 書 與 交 友 論 隱 書 二 篇, 有 較 為 完 整 地 表 述 前 者 大 抵 寫 於 宋 明 帝 泰 始 六 年 ( 四 七 ), 時 在 荊 州, 江 淹 二 十 七 歲, 任 巴 陵 王 劉 休 若 右 常 侍 ; 後 者 寫 於 宋 後 廢 帝 元 徽 元 年 ( 四 七 三 ), 在 京 口, 年 三 十, 任 建 平 王 劉 景 素 鎮 軍 參 軍, 領 東 海 郡 丞 39 這 兩 篇 都 是 寫 給 友 人 的 書 信, 內 容 多 有 交 集 之 處, 前 一 篇 覆 信 對 象 袁 炳 是 江 淹 知 己 自 序 言 所 與 神 遊 者, 唯 陳 留 袁 叔 明 而 已, 袁 炳 來 信 勸 其 隱 居, 江 淹 陳 述 其 不 得 已 而 仕 的 原 因 ; 後 一 篇 寫 於 江 淹 三 十 歲, 內 容 與 前 者 類 似, 時 袁 炳 已 卒, 應 是 另 有 其 人 ; 兩 封 書 信 也 或 顯 或 隱 地 表 達 江 淹 仕 途 中 首 次 之 挫 折, 行 文 語 氣 略 能 見 其 間 交 情 之 深 淺 略 有 差 別 今 不 煩 逐 其 句 段 分 析, 撮 要 互 相 參 照 首 先 討 論 江 淹 存 有 隱 居 39 二 文 撰 作 時 間 地 點 之 考 證, 詳 參 俞 紹 初 : 江 淹 年 譜, 同 註 7, 頁 98 106

192 文 與 哲. 第 十 期 志 願, 卻 必 須 步 入 仕 途 的 原 因, 其 言 曰 : 淹 者 海 濱 窟 穴, 弋 釣 為 伍 自 度 非 奇 力 異 才, 不 足 聞 見 於 諸 侯 每 承 梁 伯 鷥 臥 於 會 稽 之 墅, 高 伯 達 坐 於 華 陰 之 山, 心 常 慕 之, 而 40 未 能 及 也 嘗 感 子 路 之 言, 不 拜 官 而 仕, 無 青 組 紫 紱 龜 紐 虎 符 之 志, 但 欲 史 曆 巫 卜, 為 世 俗 賤 事 耳 而 彯 然 十 載, 竟 不 免 衣 食 之 敗 猶 以 妻 孥 未 奪, 桃 李 須 陰, 望 在 五 畝 之 宅, 半 頃 之 田, 鳥 赴 簷 上, 水 帀 階 下, 則 請 從 此 隱, 長 謝 故 人 ( 與 交 友 論 隱 書 ) 按 劉 向 說 苑 建 本 : 子 路 曰 : 負 重 道 遠 者, 不 擇 地 而 休 ; 家 貧 親 老 者, 不 擇 祿 而 仕 41 江 淹 出 身 貧 寒, 祖 父 雖 曾 任 縣 令, 年 十 三 其 父 已 亡, 家 有 老 母 妻 小 須 養, 故 不 得 已 須 出 仕 ; 前 引 梁 典 言 年 十 三 孤 貧, 采 薪 養 母, 以 孝 聞, 其 母 亦 對 江 淹 之 出 仕 有 所 期 望, 南 史 本 傳 云 : 淹 年 十 三 孤 貧, 常 采 薪 以 養 母, 曾 於 樵 所 得 貂 蟬 一 具, 將 鬻 以 供 養 其 母 曰 : 此 故 汝 之 休 徵 也, 汝 才 行 若 此, 豈 長 貧 賤 也? 可 留 待 得 侍 中 著 之 數 處 皆 言 其 采 薪, 而 江 淹 言 期 望 有 五 畝 之 宅, 半 頃 之 田 則 隱, 當 是 無 田 可 耕 家 庭 生 計 的 壓 迫, 隨 家 中 人 口 的 增 生, 使 得 他 在 回 應 至 交 勸 其 歸 隱 時 要 激 憤 地 說 : 若 十 口 之 隸, 去 於 饑 寒, 從 疾 舊 里, 斥 歸 故 鄉, 箕 坐 高 視, 舉 酒 極 望, 雖 五 侯 交 書, 群 公 走 幣, 僕 亦 在 南 山 之 南 矣!( 報 袁 叔 明 書 ) 40 高 步 瀛 先 生 云 : 拜 字 或 擇 字 之 譌 見 南 北 朝 文 舉 要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1998 年 7 月 ), 頁 390 41 詳 參 向 宗 魯 : 說 苑 校 證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1 年 9 月 ), 頁 59

江 淹 的 仕 宦 及 其 創 作 觀 考 辨 才 盡 說 探 義 193 據 宋 書 百 官 志, 侍 中 位 居 三 品 按 照 中 古 士 族 門 閥 社 會 九 品 官 人 制, 父 祖 雖 為 縣 令, 實 難 庇 蔭 子 孫, 江 淹 出 身 寒 素 是 士 族 之 下 層, 42 其 起 家 官 為 州 從 事, 只 能 在 五 品 以 下 職 位 內 流 傳, 要 超 過 五 品 以 上 官 職, 除 非 有 特 殊 事 功 43 江 母 因 其 獲 貂 蟬, 而 以 侍 中 期 許, 顯 非 無 識, 44 除 了 基 於 脫 貧, 當 因 官 職 愈 高, 愈 能 澤 及 後 嗣 ; 那 麼 江 淹 言 其 智 罕 效 官, 志 闕 從 政, 是 才 學 不 足, 抑 或 性 格 不 符? 江 母 肯 定 江 淹 之 才 行, 他 人 的 看 法 或 較 客 觀, 可 取 對 照, 李 善 注 恨 賦 引 劉 璠 梁 典 曰 : 祖 耽, 丹 陽 令 父 康 之, 南 沙 令 淹 少 而 沉 敏, 六 歲 能 屬 詩 及 長, 愛 奇 尚 異, 自 以 孤 賤, 厲 志 篤 學 洎 於 強 仕, 漸 得 聲 譽 45 言 其 四 十 歲 有 聲 譽, 當 指 任 中 書 侍 郎 時 沉 敏 言 其 才 性, 言 愛 奇 尚 異 篤 學, 顯 然 因 為 其 少 貧 賤 故 多 能, 梁 典 當 認 定 其 任 中 書 侍 郎 亦 是 名 實 相 符 梁 書 卷 五 十 一 處 士 何 點 傳 云 : 點 雅 有 人 倫 識 鑒, 多 所 甄 拔 知 吳 興 丘 遲 於 幼 童, 稱 濟 陽 江 淹 於 寒 素, 悉 如 所 言 何 點 是 何 尚 之 孫, 出 身 高 門 而 不 樂 仕 進, 為 當 時 名 士 ; 46 前 引 梁 典 言 江 淹 年 二 十, 以 五 經 授 宋 諸 王, 或 許 與 何 點 稱 揚 有 關, 唯 不 知 如 何 品 題 江 淹 然 而, 最 為 可 貴 者 尤 在 自 知 之 明, 寒 素 出 身 的 江 淹, 在 自 序 中 簡 單 自 我 評 斷 言 學 不 為 人, 交 不 苟 合, 前 一 句 典 出 論 語 憲 42 43 參 見 周 一 良 : 魏 晉 南 北 朝 史 札 記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5 年 3 月 ), 頁 219 詳 參 陳 長 琦 : 兩 晉 南 朝 政 治 史 稿 ( 開 封 : 河 南 大 學 出 版 社,1992 年 1 月 ), 頁 207 217 44 江 淹 母 為 平 原 劉 氏, 家 世 雖 非 顯 赫, 亦 是 士 族, 參 見 曹 道 衡 : 論 江 淹 詩 歌 的 幾 個 問 題, 同 註 1, 頁 255 45 46 見 文 選 ( 臺 北 : 五 南 圖 書 出 版 有 限 公 司,1991 年 10 月 ), 頁 406 參 見 南 史 卷 三 十 何 尚 之 附 點 傳, 同 註 22, 頁 781-785 787-789

194 文 與 哲. 第 十 期 問, 似 乎 謂 己 非 以 學 識 為 謀 取 富 貴 之 工 具, 若 非 門 面 語, 則 須 從 下 一 句 言 其 人 際 交 往 者 言, 君 子 與 人 交 往 則 和 不 同, 倘 若 強 調 交 不 苟 合, 則 必 重 視 志 趣 相 投, 道 不 同 則 不 相 為 謀, 如 此 立 身 行 事 可 說 近 於 有 所 不 為 之 狷 者, 其 性 格 當 偏 向 剛 強 婞 直 試 看 江 淹 如 何 照 察 自 我, 向 友 人 表 詮, 他 說 : 彯 然 十 載, 不 免 衣 食 之 敗 何 則? 性 有 所 短, 不 可 韋 弦 者 五 : 一 則 體 本 疲 緩, 臥 不 肯 起 ; 二 則 人 間 應 修, 酷 懶 作 書 ; 三 則 賓 客 相 對, 口 不 能 言 ; 四 則 性 甚 畏 動, 事 絕 不 行 ; 五 則 愚 婞 妄 發, 輒 被 口 語 有 五 短 而 無 一 長, 豈 可 處 人 間 耶? 知 短 不 可 易 者, 所 謂 輪 椎 分 定 也 況 今 年 已 三 十, 白 髮 雜 生, 長 夜 輾 轉, 亂 憂 非 一 心 頑 質 堅, 偏 好 冥 默 既 信 神 農 服 食 之 言, 久 固 天 竺 道 士 之 說 守 清 靜, 煉 神 丹, 心 甚 愛 之 ; 行 善 業, 度 一 世, 意 甚 美 之 ( 與 交 友 論 隱 書 ) 首 二 句, 追 述 踏 入 仕 途 十 年 以 來 遭 遇 的 挫 折 ; 按 宋 明 帝 泰 始 三 年 ( 四 六 七 ), 江 淹 在 廣 陵, 隨 南 兗 州 刺 史 建 平 王 劉 景 素, 時 廣 陵 令 郭 彥 文 獲 罪, 供 辭 誣 攀 江 淹 受 賄, 以 致 身 陷 囹 圉, 江 淹 獄 中 上 書 建 平 王 自 辯, 終 獲 開 釋, 即 自 序 言 然 少 年 嘗 倜 儻 不 俗, 或 為 世 士 所 嫉, 遂 誣 淹 以 受 金 者, 將 及 抵 罪, 乃 上 書 見 意 而 免 焉, 其 詣 建 平 王 上 書 今 尚 留 存 47 上 面 引 述 之 文 字, 乃 是 以 這 一 事 件 的 個 人 經 驗 為 基 礎 而 展 開 的 江 淹 對 友 人 陳 述 自 己 有 五 短 而 無 一 長, 即 涉 及 本 身 性 格 和 行 為 習 慣 的 省 察, 其 中 賓 客 相 對, 口 不 能 言 與 愚 婞 妄 發, 輒 被 口 語 二 短, 顯 然 是 性 格 剛 強 婞 直 者 在 與 人 交 往 時 常 有 的 言 語 行 為 現 象, 拙 於 插 入 對 話 與 不 圓 滑 隨 和 有 關, 見 不 合 道 理 之 事 又 按 耐 不 住 義 正 辭 嚴 一 番, 豈 不 易 遭 人 嫉? 若 性 習 相 成 塑 造 為 固 定 的 行 為 方 式 而 難 移 易, 豈 可 處 人 間 耶? 又 豈 適 合 於 官 場? 這 樣 性 格 的 人 之 最 好 出 路 當 是 選 擇 退 隱, 其 生 活 形 式 : 47 有 關 此 一 事 件 江 淹 本 傳 均 有 載, 其 考 證 詳 參 俞 紹 初 : 江 淹 年 譜, 同 註 7, 頁 93 94

江 淹 的 仕 宦 及 其 創 作 觀 考 辨 才 盡 說 探 義 195 可 以 是 隱 居 迴 避 人 群 或 保 持 緘 默, 故 江 淹 言 其 嚮 往 隱 居 志 闕 從 政 交 不 苟 合 偏 好 冥 默, 應 當 從 其 心 頑 質 堅 的 狷 者 性 格 來 理 解, 較 能 領 會 其 在 仕 隱 之 間 選 擇 上 的 難 處 如 果 我 們 留 意 這 段 引 文 的 表 述 方 式, 其 筆 法 明 顯 地 是 模 仿 嵇 康 的 與 山 巨 源 絕 交 書, 48 於 是 江 淹 對 於 自 身 性 格 弱 點 的 剖 白, 在 嚴 肅 內 容 之 外 表, 似 乎 有 著 戲 擬 的 色 彩, 也 有 經 由 仿 擬 以 嘲 諷 自 我 的 成 分 在 內 然 而, 泰 始 三 年 事 件, 實 際 上 對 江 淹 之 生 命 衝 激 極 大, 並 非 如 外 表 輕 鬆 在 給 袁 炳 的 回 信 裏, 江 淹 述 及 當 時 陷 身 獄 中 的 處 境, 面 對 知 己 他 表 現 出 強 烈 的 哀 感 與 悲 憤, 其 內 容 涉 及 江 淹 自 我 定 位 的 問 題, 他 說 : 於 僕 之 行 止, 已 無 可 言 矣 材 不 肖, 文 質 無 所 直, 徒 以 結 髮 游 學, 備 聞 士 大 夫 言 曰 : 在 國 忠, 處 家 孝, 取 與 廉, 交 友 義 故 拂 衣 於 梁 齊 之 館, 抗 手 於 楚 趙 之 門, 且 十 年 矣 容 貌 不 能 動 人, 智 謀 不 足 自 遠 近 慚 君 子 之 恩, 卒 離 饑 寒 之 禍 近 親 不 言, 左 右 莫 教 涼 秋 陰 陰, 獨 立 閑 館, 輕 塵 入 戶, 飛 鳥 無 迹, 命 保 琴 書 而 守 妻 子, 豈 可 得 乎? 故 國 史, 小 官 也, 而 子 長 為 之 ; 執 戟, 下 位 也, 而 子 雲 居 之 僕 非 有 輕 車 驃 騎 之 略, 交 河 雲 險 之 功 ; 幸 以 盜 竊 文 史 之 末, 因 循 卜 祝 之 間 故 俛 首 求 衣, 斂 眉 寄 食 耳 ( 報 袁 叔 明 書 ) 所 謂 罹 禍, 乃 指 泰 始 三 年 事 件, 言 遭 幽 囚 獄 中 之 處 境 是 近 親 不 言, 左 右 莫 教, 顯 然 責 怪 親 友 無 情, 竟 作 壁 上 觀 望 而 不 伸 援 手 救 助 就 其 表 述 筆 法 而 言, 這 段 文 字 也 是 採 取 仿 擬, 化 用 司 馬 遷 報 任 少 卿 書, 49 司 馬 遷 自 述 因 李 陵 案 下 獄 之 情 境, 江 淹 透 過 此 一 典 事 以 類 比 自 喻, 情 緒 雖 然 悲 切, 但 語 多 保 留, 用 辭 已 作 修 飾 而 較 含 蓄, 如 改 救 為 教 字, 描 述 衙 獄 也 不 像 馬 遷 寫 得 恐 怖 陰 森, 怨 怪 他 人 之 意 已 經 降 低 古 今 人 情 世 態 每 多 相 同, 江 淹 之 表 述 最 須 重 視 的 是, 他 經 由 歷 史 的 思 維 和 想 像, 48 49 參 見 戴 明 揚 : 嵇 康 集 校 注 ( 臺 北 : 河 洛 圖 書 出 版 社,1978 年 5 月 ), 頁 112-129 司 馬 遷 此 文, 人 所 熟 悉, 在 此 不 擬 引 述, 詳 見 文 選, 同 45, 頁 1036-1044

196 文 與 哲. 第 十 期 映 現 古 來 文 士 在 政 治 社 會 體 制 下 的 他 者 觀 點, 來 為 自 我 定 位, 江 淹 也 認 為 文 史 之 士 的 社 會 位 階 是 與 卜 祝 星 算 等 同 的 等 級, 司 馬 遷 云 : 僕 之 先, 非 有 剖 符 丹 書 之 功, 文 史 星 曆, 近 乎 卜 祝 之 間, 固 主 上 所 戲 弄, 倡 優 所 蓄, 流 俗 之 所 輕 也 ( 報 任 少 卿 書 ) 文 化 學 術 之 倡 導, 在 統 治 者 眼 裏 常 是 作 為 維 護 其 政 治 利 益 的 工 具, 君 主 或 王 侯 以 利 祿 之 途 獎 勵 誘 引, 舉 凡 士 人 遂 大 多 入 其 彀 中, 於 是 文 士 淪 為 幫 閒, 君 王 亦 視 之 為 倡 優 ; 歷 來 專 制 政 權 大 皆 如 此, 不 獨 漢 代 或 南 朝 為 然 司 馬 遷 對 任 安 痛 陳 此 一 事 實, 固 然 緣 於 李 陵 案 的 經 驗 感 受, 主 要 當 是 本 於 貫 通 古 今 之 知 識 理 性 ; 至 於 江 淹 言 幸 以 盜 竊 文 史 之 末, 因 循 卜 祝 之 間, 這 種 藉 由 他 者 觀 點 以 照 察 自 我 身 為 文 士 的 社 會 位 階 之 卑 微, 江 淹 經 此 事 件 必 有 深 刻 體 認, 必 也 認 同 司 馬 遷 的 見 解, 絕 非 僅 是 為 要 表 達 悲 痛 憤 慨 而 在 修 辭 上 用 典 江 淹 多 次 表 述 其 身 份 處 於 這 樣 地 社 會 位 階, 如 言 : 竊 慕 大 王 之 義, 復 為 門 下 之 賓, 備 為 鳴 盜 淺 術 之 餘, 豫 三 五 賤 技 之 末 ( 詣 建 平 王 上 書 ) 嘗 感 子 路 之 言, 不 拜 ( 擇 ) 官 而 仕, 無 青 組 紫 綬 龜 紐 虎 符 之 志, 但 欲 史 曆 巫 卜, 為 世 俗 之 賤 事 耳 而 彯 然 十 載, 竟 不 免 衣 食 之 敗 ( 與 交 友 論 隱 書 ) 如 民 者, 蓋 不 足 算, 所 志 不 足 繒 販, 所 學 不 遺 祝 筮 ( 到 功 曹 參 軍 牋 詣 驃 騎 竟 陵 王 ) 50 按 篇 題 可 看 出 其 表 述 之 時 機, 首 篇 是 泰 始 三 年 事 件, 當 時 上 書 建 平 王 自 辯 中 語, 末 篇 則 是 元 徽 五 年 任 職 尚 書 駕 部 郎 驃 騎 竟 陵 公 蕭 道 成 參 軍 時 書 牋 之 所 言, 無 論 是 辯 解 冤 屈 或 到 任 新 職, 都 是 採 取 他 者 觀 點 表 述 對 其 50 竟 陵 王 當 作 竟 陵 公, 詳 參 俞 紹 初 張 亞 新 : 江 淹 集 校 注, 同 註 10, 頁 258

江 淹 的 仕 宦 及 其 創 作 觀 考 辨 才 盡 說 探 義 197 身 分 的 意 識, 適 度 的 謙 卑 正 為 展 現 重 視 自 我 人 格 尊 嚴 的 意 識, 並 非 怯 弱 或 奴 性 以 致 在 權 威 者 面 前 退 縮 而 拋 棄 自 我, 此 義 若 參 照 其 對 知 交 所 作 的 類 似 表 述, 應 可 充 分 理 解 ; 所 謂 俛 首 求 衣, 歛 眉 寄 食, 定 非 真 為 生 計 而 奴 顏 屈 膝, 乃 是 憤 慨 之 語, 否 則 言 在 國 忠, 在 家 孝, 取 與 廉, 交 友 義 之 拳 拳 服 膺, 不 見 於 行 事, 將 祇 是 空 話 而 已 自 序 言 復 還 京 師, 值 世 道 已 昏, 守 志 閑 居, 不 交 當 軸 之 士, 江 淹 述 其 吳 興 令 任 滿 還 建 康, 在 未 被 蕭 道 成 起 用 前, 其 具 體 生 活 景 況 雖 不 得 而 知, 而 言 守 志 閑 居, 不 交 當 軸 之 士, 自 與 江 淹 性 情 品 格 之 偏 向 婞 直 耿 介 有 關, 可 見 雖 出 身 寒 素, 為 求 祿 養 或 子 孫 計, 不 得 不 出 仕, 但 非 如 貪 求 名 位 者 之 曲 意 逢 迎 攀 附 權 貴 而 江 淹 言 值 世 道 已 昏, 又 似 有 一 層 明 哲 保 身 或 審 時 觀 變 的 意 味, 為 了 理 解 江 淹 的 為 人, 我 們 須 對 其 貶 黜 吳 興 令 一 事 略 作 討 論 關 於 此 次 貶 官 之 始 末, 江 淹 云 : 宋 末 多 阻, 宗 室 有 憂 生 之 難 王 初 欲 羽 徼 徵 天 下 兵, 以 求 一 旦 之 幸 淹 嘗 從 容 曉 諫, 言 人 事 之 成 敗 每 曰 : 殿 下 不 求 宗 廟 之 安, 如 信 左 右 之 計, 則 復 見 麋 鹿 霜 棲 露 宿 於 姑 蘇 之 臺 矣 終 不 以 納, 而 更 疑 焉 及 王 移 朱 方 也, 又 為 鎮 軍 參 事, 領 東 海 郡 丞 於 是 王 與 不 逞 之 徒, 日 夜 構 議 淹 知 禍 機 之 將 發, 又 賦 詩 十 五 首, 略 明 性 命 之 理, 因 以 為 諷 王 遂 不 悟, 乃 憑 怒 而 黜 之, 為 建 安 吳 興 令 ( 自 序 ) 按 江 淹 貶 吳 興 ( 今 福 建 浦 城 ) 令, 在 宋 後 廢 帝 元 徽 三 年 ( 四 七 五 ), 時 年 三 十 五 ; 51 梁 書 南 史 本 傳 敘 此 事 大 抵 據 自 序, 而 關 於 江 淹 得 罪 南 徐 州 刺 史 建 平 王 劉 景 素 事, 又 不 僅 因 其 當 面 勸 諫 或 呈 詩 諷 諫, 其 言 曰 : 淹 知 禍 機 將 發, 乃 贈 詩 十 五 首 以 諷 焉 會 南 東 海 太 守 陸 澄 丁 51 參 俞 紹 初 : 江 淹 年 譜, 同 註 7, 頁 108 109

198 文 與 哲. 第 十 期 艱, 淹 自 謂 郡 丞 應 行 郡 事, 景 素 用 司 馬 柳 世 隆 淹 固 求 之, 景 素 大 怒, 言 於 選 部, 黜 為 建 安 吳 興 令 ( 梁 書 卷 十 四 江 淹 傳 ) 若 不 加 細 究, 讀 者 恐 將 誤 以 為 江 淹 乃 因 貪 競 爭 官 而 遭 罷 黜 清 陳 沆 詩 比 興 箋 選 江 淹 效 阮 公 詩 十 五 首, 52 評 其 第 三 八 十 五 首 云 : 右 三 章, 策 建 平 之 必 敗, 而 思 以 去 就 爭 之 也 疾 邇 言 之 僨 事, 是 以 見 幾 思 作, 命 駕 旋 歸, 反 初 服 於 潁 水, 訪 場 苗 於 空 谷 也 厥 後 卒 借 領 郡 之 事, 黜 令 吳 興, 不 與 其 難, 庶 幾 克 踐 斯 言 ( 詩 比 興 箋 卷 二 ) 據 江 淹 詩 常 願 反 初 服, 閑 步 潁 水 阿 忠 信 主 不 合, 辭 意 將 訴 誰 總 駕 命 賓 僕, 遵 路 起 旋 歸 不 如 北 山 民, 商 歌 弄 場 苗 數 句, 陳 沆 言 江 淹 有 以 辭 職 諫 爭 之 意, 且 推 斷 江 淹 爭 領 郡 守 是 為 求 脫 身 免 禍 之 計 按 宋 書 百 官 志, 郡 丞 八 品 司 馬 六 品 太 守 五 品, 江 淹 堅 持 代 領 郡 事, 除 品 秩 懸 殊, 且 干 預 劉 景 素 人 事 支 配 權, 其 行 徑 實 不 可 思 議, 若 依 陳 沆 之 說, 則 甚 合 理 倘 若 按 照 我 們 對 江 淹 性 情 品 格 的 推 測, 狷 者 守 正 不 阿, 知 所 進 退, 豈 容 表 面 諫 諍 勸 止 主 上 謀 反, 竟 又 固 求 職 官 以 為 要 脅? 豈 非 性 情 大 變, 終 始 反 覆, 淪 為 無 賴 小 人? 何 況 行 迹 顯 著, 人 所 共 知, 今 後 誰 敢 用 之 信 之? 諸 書 均 言 江 淹 知 禍 機 將 發, 據 自 序 所 言 劉 景 素 謀 反 亦 有 不 得 已 之 苦 衷, 假 使 真 是 有 為 之 主, 得 以 撥 亂 反 正, 江 淹 豈 有 諫 諍 求 去 之 理? 元 徽 四 年 建 平 王 事 敗 被 殺, 江 淹 得 免 與 禍 就 南 朝 而 言, 吳 興 屬 荒 遠 之 地, 非 求 祿 養 與 被 黜 遷 宦 者, 皆 不 願 南 行, 自 非 得 意 53 因 此, 若 據 江 淹 貶 官 吳 興 令 的 原 委 始 末, 以 論 其 為 人, 應 可 說 不 僅 體 現 狷 者 之 謹 守 分 際, 而 明 審 去 就, 更 顯 著 其 有 極 高 的 政 治 智 慧 52 陳 沆 題 作 效 古 十 五 首, 選 其 中 九 首, 並 別 為 次 第 見 詩 比 興 箋 ( 臺 北 : 鼎 文 書 局,1979 年 2 月 ), 頁 82-85 53 參 見 周 一 良 : 魏 晉 南 北 朝 史 論 集, 同 註 34, 頁 100 101

江 淹 的 仕 宦 及 其 創 作 觀 考 辨 才 盡 說 探 義 199 ( 二 ) 論 江 淹 的 學 養 早 期 文 學 觀 點 與 前 集 的 編 纂 江 淹 自 序 具 有 自 傳 的 性 質, 也 是 其 前 期 作 品 集 十 卷 的 序 文, 故 對 文 章 撰 作 與 仕 宦 的 關 係 多 所 著 墨, 亦 隱 約 透 露 出 江 淹 的 文 學 觀 點, 這 是 我 們 將 探 討 的 議 題 本 文 之 前 引 述 自 序, 言 江 淹 為 蕭 道 成 所 任 用, 以 起 草 軍 書 表 記 詔 策, 這 些 篇 章 文 類 不 同, 偏 向 實 用 性, 卻 也 必 須 具 備 相 當 程 度 的 文 學 知 識 和 技 巧, 所 以 魏 晉 以 來 所 謂 文 或 文 章 都 將 之 涵 括 在 內, 非 專 指 詩 賦 而 已, 此 義 自 曹 丕 典 論 論 文 至 蕭 統 文 選 序 均 作 如 是 觀 ; 江 淹 前 集 所 收 必 當 包 括 這 些 作 品, 自 序 詳 言 仕 歷 也 在 交 代 其 撰 作 時 機 梁 書 中 江 淹 任 昉 同 傳, 其 論 贊 引 陳 姚 察 語 曰 : 觀 夫 二 漢 求 賢, 率 先 經 術 ; 近 世 取 人, 多 由 文 史 二 子 之 作, 辭 藻 壯 麗, 允 值 其 時 ( 梁 書 卷 十 四 江 淹 任 昉 傳 ) 此 言 南 朝 統 治 者 選 官 任 人 的 一 般 傾 向 與 漢 代 有 異, 僅 就 江 淹 而 言, 其 起 家 任 官 正 是 因 有 文 史 之 才, 而 在 王 侯 官 府 中 職 掌 文 翰, 自 參 與 有 關 表 奏 牋 記 詔 策 類 的 文 書 撰 寫, 蕭 道 成 或 是 劉 景 素 等 之 借 重 江 淹 即 在 此 類 文 才 唯 江 淹 非 僅 精 通 文 史, 實 亦 兼 修 經 術, 甚 且 是 博 學 多 能, 其 自 序 云 : 幼 傳 家 業, 六 歲 能 屬 詩, 十 三 而 孤, 邈 過 庭 之 訓 長 遂 博 覽 群 書, 不 事 章 句 之 學, 頗 留 精 於 文 章 所 誦 詠 者, 蓋 二 十 萬 言 而 愛 奇 尚 異, 深 沉 有 遠 識, 常 慕 司 馬 長 卿 梁 伯 鷥 之 徒, 然 未 能 悉 行 也 江 淹 家 學 淵 源 及 其 父 所 教 者, 詩 之 外, 其 餘 均 不 得 詳 知 言 不 事 章 句 之 學, 顯 然 重 在 經 傳 大 義, 頗 留 精 於 文 章, 則 知 其 有 相 當 程 度 的 文 學 素 養 愛 奇 尚 異, 深 沉 有 遠 識, 其 人 之 志 趣 度 量, 應 是 不 同 於 流 俗,

200 文 與 哲. 第 十 期 就 其 所 仰 慕 而 思 履 行 者, 乃 是 司 馬 相 如 梁 鴻 之 類 人 物, 亦 可 證 其 不 俗, 史 載 : 司 馬 相 如 字 長 卿, 少 好 讀 書, 學 擊 劍, 家 貧 無 以 自 業, 口 吃 而 善 著 書 常 有 消 渴 病 與 卓 氏 婚, 饒 於 財 故 其 仕 宦, 未 嘗 肯 與 公 卿 國 家 之 事, 常 稱 疾 閒 居, 不 慕 官 爵 ( 漢 書 卷 五 十 七 司 馬 相 如 傳 ) 梁 鴻 字 伯 鸞, 受 業 太 學, 家 貧 而 尚 節 介, 博 覽 無 不 通, 而 不 為 章 句 之 學 學 畢, 乃 牧 豕 於 上 林 苑 中 乃 ( 與 妻 孟 光 ) 共 入 霸 陵 山 中, 以 耕 織 為 業, 詠 詩 書, 彈 琴 以 自 誤 仰 慕 前 世 高 士, 而 為 四 皓 二 十 四 人 作 頌 ( 後 漢 書 卷 八 十 三 逸 民 傳 ) 相 如 梁 鴻 家 貧, 或 不 慕 官 爵, 或 志 在 耕 隱, 江 淹 所 仰 慕 者 大 抵 可 從 進 退 出 處 方 面 來 思 考 ; 此 外, 若 對 照 所 引 史 傳 與 自 序 文 句, 仍 可 見 其 間 尚 有 類 似 之 處, 如 少 好 讀 書, 博 覽 無 不 通, 而 不 為 章 句 之 學, 彷 彿 江 淹 之 寫 照 唯 若 論 人 物 之 品 格 氣 性, 梁 鴻 尚 節 介 當 與 江 淹 更 為 相 近, 故 江 淹 詩 文 亦 常 提 及, 如 云 : 每 承 梁 伯 鸞 臥 於 會 稽 之 墅, 高 伯 達 坐 於 華 陰 之 山, 心 嘗 慕 之, 而 未 及 也 ( 與 交 友 論 隱 書 ) 伯 鸞 兮 已 遠, 名 山 兮 不 返 逮 紺 草 之 可 結, 及 朱 華 之 未 晚 ( 雜 三 言 五 首 之 五 愛 遠 山 ) 及 年 歲 之 未 晏, 願 匡 坐 於 霸 山 ( 哀 千 里 賦 ) 這 三 則 雖 是 失 意 或 貶 官 時 所 作, 若 據 自 序 言 其 仰 慕 相 如 梁 鴻, 則 江 淹 之 有 隱 居 之 志 早 在 未 入 仕 時, 而 非 士 不 遇 牢 騷 憤 激 之 辭 ; 江 淹 自 言 學 不 為 人, 觀 其 讀 書 而 尚 友 古 人, 雖 在 現 實 世 界 不 必 盡 能 付 諸 實 踐, 亦 可 見 其 心 靈 動 向 確 有 不 俗 之 處 江 淹 步 向 仕 途, 最 初 是 以 經 學 見 用, 正 式 任 官 後 才 因 文 章 漸 被 禮 遇 重 視, 自 序 云 :

江 淹 的 仕 宦 及 其 創 作 觀 考 辨 才 盡 說 探 義 201 弱 冠, 以 五 經 授 宋 始 安 王 子 真, 略 傳 大 義 為 南 徐 州 新 安 王 從 事, 奉 朝 請 始 安 之 薨 也, 建 平 王 劉 景 素 聞 風 而 悅, 待 以 布 衣 之 禮 尋 舉 南 徐 州 桂 陽 王 秀 才, 對 策 上 第, 轉 巴 陵 王 右 常 侍, 右 軍 建 平 王 主 簿 賓 待 累 年, 雅 以 文 章 見 遇 據 梁 典 言 江 淹 以 五 經 授 宋 諸 王, 則 受 教 者 當 不 止 始 安 王, 兼 有 建 平 王 等, 其 時 二 王 年 紀 尚 幼 54 江 淹 言 建 平 王 賓 待 累 年, 雅 以 文 章 見 遇, 就 江 淹 之 仕 宦 言, 在 劉 宋 時 期 以 任 職 建 平 王 之 僚 屬 時 間 為 最 長, 故 被 黜 為 吳 興 令 辭 箋 詣 建 平 王 言 伏 皂 九 載, 齒 錄 八 年, 55 終 因 盡 忠 諫 主 而 罷 黜, 辭 箋 內 容 頗 有 感 戴 眷 念 之 意 今 江 淹 作 品 尚 保 留 多 篇 為 建 平 王 起 草 之 章 表 教 啟 類 的 文 書, 數 量 亦 多 於 為 始 安 王 而 撰 者 江 淹 以 文 史 之 才 起 家 任 官, 留 存 甚 多 應 用 文 類 的 作 品, 這 是 文 士 以 文 章 見 用 於 世 的 明 證, 作 者 所 重, 而 後 世 每 多 忽 略, 僅 重 視 其 詩 賦 作 品 而 已 若 就 自 序 來 看, 江 淹 對 後 世 據 以 論 其 文 學 成 就 的 詩 賦 類 作 品, 亦 有 著 墨, 唯 不 如 應 用 文 書 交 代 得 清 楚, 尤 其 敘 述 為 蕭 道 成 撰 文 之 事 最 詳 盡 自 序 云 : 為 鎮 軍 參 軍 事, 領 東 海 郡 丞 於 是 王 與 不 逞 之 徒, 日 夜 構 議 淹 知 禍 機 之 將 發, 又 賦 詩 十 五 首, 略 明 性 命 之 理, 因 以 為 諷 王 遂 不 悟, 乃 憑 怒 而 黜 之, 為 建 安 吳 興 令 地 在 東 南 嶠 外, 閩 越 之 舊 境 也, 爰 有 碧 水 丹 山, 珍 木 靈 草, 皆 淹 平 生 所 至 愛, 不 覺 行 路 之 遠 矣 山 中 無 事, 與 道 書 為 偶, 乃 悠 然 獨 往, 或 日 夕 忘 歸 放 浪 之 際, 頗 著 文 章 自 娛 這 段 文 字, 一 在 說 明 效 阮 公 詩 十 五 首 撰 作 的 背 景 與 動 機, 一 是 交 代 其 貶 黜 吳 興 令 時 何 以 會 從 事 文 章 寫 作 關 於 效 阮 公 詩 十 五 首, 從 篇 54 55 詳 參 俞 紹 初 : 江 淹 年 譜, 同 註 7, 頁 89 其 仕 歷 時 間 之 考 證, 詳 見 俞 紹 初 : 江 淹 年 譜, 同 註 7, 頁 110

202 文 與 哲. 第 十 期 題 詩 篇 之 表 述 技 巧 與 意 象, 讀 者 自 易 推 論 是 模 擬 阮 籍 詠 懷 詩, 若 無 自 序 說 明 其 背 景 和 動 機, 讀 者 恐 難 確 切 得 知 這 系 列 作 品 具 有 嚴 肅 的 政 治 目 的, 亦 即 江 淹 擬 詠 懷 借 以 對 建 平 王 進 行 諷 諭, 並 抒 發 其 內 心 苦 悶, 有 超 乎 文 學 形 式 技 巧 問 題 以 外 的 現 實 針 對 性, 56 這 也 是 自 序 作 為 詩 文 集 之 序 文 的 作 用 至 於 江 淹 在 吳 興 時 所 作, 究 竟 是 那 些 作 品 或 是 怎 樣 的 文 類, 自 序 中 並 未 透 露, 江 淹 主 要 在 說 明 貶 黜 外 放 之 時 而 得 以 寫 作 的 環 境 條 件 : 吳 興 令 吏 職 清 閒, 以 及 閩 地 多 奇 山 異 水 與 珍 稀 草 木 皆 其 至 愛, 57 強 調 這 些 文 章 的 撰 作 動 機 和 目 的 是 為 了 自 娛 若 由 江 淹 現 存 作 品 提 供 的 線 索, 我 們 亦 可 見 到 與 自 序 相 近 的 表 述, 如 云 : 予 上 國 不 才, 黜 為 中 山 長 史, 58 待 罪 三 載, 究 識 烟 霞 之 狀 既 對 道 書, 官 又 無 職, 筆 墨 之 勢, 聊 為 後 文 ( 雜 三 言 五 首 序 ) 有 關 著 文 自 娛 的 性 質, 除 了 與 所 思 所 見 所 感 的 生 命 體 驗 互 有 關 聯, 撰 文 的 目 的 乃 在 自 娛, 亦 即 尋 求 暫 時 得 以 排 遣 寂 寞 化 解 憂 愁 或 愉 悅 心 境 的 功 效, 如 云 : 惟 山 中 兮 寂 寞, 沉 憂 思 兮 無 從 石 紅 青 兮 百 疊, 山 濃 淡 兮 萬 重 味 哲 人 之 遺 珍, 析 片 句 兮 忘 我 ( 雜 三 言 五 首 之 三 鏡 論 語 ) 筆 墨 之 暇, 為 此 文 兮 薄 暮 雷 電, 聊 以 忘 憂, 又 示 君 子 59 ( 遂 古 篇 ) 壁 上 有 雜 畫, 皆 作 山 水 好 勢, 仙 者 五 六, 雲 氣 生 焉 悵 然 會 意, 56 57 參 張 亞 新 : 江 淹 擬 古 詩 別 議, 遼 寧 大 學 學 報 1991 年 第 2 期, 頁 70 71 李 宗 長 先 生 言 江 淹 描 繪 閩 地 奇 山 秀 水, 為 詩 國 開 闢 了 嶄 新 園 地, 詳 參 江 淹 詩 歌 的 題 材 選 擇 及 其 文 化 意 義, 南 京 師 大 學 報 1997 年 第 2 期, 頁 105 106 58 中 山 長 史, 梁 賓 本 作 閩 山 長 吏, 參 俞 紹 初 張 亞 新 : 江 淹 集 校 注, 同 註 10, 頁 72 59 45 子 字, 梁 賓 本 作 兮 字 參 俞 紹 初 張 亞 新 : 江 淹 集 校 注, 同 註 10, 頁

江 淹 的 仕 宦 及 其 創 作 觀 考 辨 才 盡 說 探 義 203 題 為 小 贊 云 ( 雲 山 贊 四 首 序 ) 爰 乃 恭 承 嘉 惠, 守 職 閩 中 且 僕 生 人 之 樂, 久 已 盡 矣 所 愛, 兩 株 樹, 十 莖 草 之 間 耳 心 所 憐 者, 十 五 族 焉 各 為 一 頌, 以 寫 勞 魂 ( 草 木 頌 十 五 首 序 ) 海 人 有 食 石 劫, 一 名 紫 虈, 蚌 蛤 類 也 春 而 發 華, 有 足 異 者 戲 書 為 短 賦 ( 石 劫 賦 序 ) 余 鑿 山 楹 為 室, 有 青 苔 焉, 意 之 所 之, 故 為 是 作 云 ( 青 苔 賦 序 ) 余 有 蓮 華 一 池, 愛 之 如 金 宇 宙 之 麗, 難 息 絕 氣 聊 書 竹 素, 儻 不 滅 焉 ( 蓮 華 賦 序 ) 可 以 興 發 感 觸 之 物 類 多 端, 均 可 作 為 抒 情 表 意 的 媒 介 ; 而 這 些 作 品 又 非 單 純 詠 物 之 作, 在 贊 頌 賦 詠 之 中 摻 入 濃 烈 之 意, 亦 即 融 入 作 者 主 體 性 的 意 念 或 情 思, 其 題 材 則 就 近 取 譬 而 以 小 喻 大, 其 謀 篇 則 發 乎 想 像 而 有 類 似 遊 戲 之 巧 思, 這 些 均 是 江 淹 所 謂 著 文 章 自 娛 的 性 質 成 分 如 同 自 序 對 效 阮 公 詩 十 五 首 撰 作 背 景 與 動 機 的 說 明 之 作 用 一 樣, 有 關 江 淹 在 吳 興 時 的 撰 作 情 況, 讀 者 透 過 篇 章 序 文 的 指 引 或 篇 辭 內 容 的 提 示, 易 於 從 篇 章 的 修 辭 結 構 方 面 導 向 對 作 者 所 要 表 現 的 情 感 或 意 念 的 思 考, 閱 讀 遂 必 須 側 重 以 作 者 為 本 位 的 理 解, 這 種 現 象 彰 顯 出 文 章 是 為 作 者 揭 露 其 生 命 體 驗 的 豐 富 感 受 而 存 在, 閱 讀 其 文 則 將 感 應 到 一 個 活 潑 潑 的 生 命, 故 歷 來 評 論 江 淹 作 品 者 之 所 以 常 認 定 其 意 深, 也 就 不 足 為 怪 了 其 次, 從 現 存 江 淹 作 品 來 看, 江 淹 並 非 沒 有 用 於 人 際 交 往 的 贈 答 之 作, 而 自 序 略 而 未 言, 僅 述 其 詩 文 之 有 諷 諭 和 自 娛 功 能 的 兩 種, 其 所 重 視 者 在 此, 這 點 若 扣 住 江 淹 學 不 為 人, 交 不 苟 合 的 獨 特 品 格 氣 性 作 解 釋, 應 該 也 是 極 為 合 理 的 鍾 嶸 詩 品 言 文 通 詩 體 總 雜, 善 於 摹 擬, 後 世 受 此 論 點 影 響, 亦 側 重 討 論 江 淹 詩 的 摹 擬 問 題, 而 將 焦 點 放 在 蕭 統 文 選 收 錄 的 雜 體 詩 三 十 首 江 淹 雜 體 詩 三 十 首 有 序, 文 選 盡 數 收 錄 其 詩 置 於

204 文 與 哲. 第 十 期 雜 擬 類, 而 不 錄 其 序, 60 清 代 之 前 論 雜 體 詩 者 大 多 忽 略 序 文 所 陳 述 的 撰 作 動 機, 而 計 較 江 淹 這 系 列 詩 篇 與 所 擬 詩 人 詩 歌 風 格 肖 似 與 否 的 問 題, 61 甚 或 因 此 而 給 江 淹 負 面 之 評 價, 如 曰 : 文 選 雜 擬 上 雜 擬 下, 凡 六 十 首, 若 陸 士 衡 專 取 一 題 而 擬 之, 共 十 二 首, 謝 康 樂 江 淹 專 取 一 人 而 擬 之, 謝 共 八 首, 江 共 三 十 首, 舍 自 己 之 性 情, 肖 他 人 之 笑 貌, 連 篇 累 牘, 夫 何 取 哉? 文 通 一 世 雋 才, 何 不 自 抒 懷 抱? 乃 為 贋 古 之 作, 以 供 後 人 嗤 點 ( 清 潘 德 輿 養 一 齋 詩 話 卷 九 ) 江 文 通 詩 雖 長 於 雜 擬, 於 古 人 蒼 壯 之 作 亦 能 肖 吻, 究 非 其 本 色 耳 ( 清 劉 熙 載 藝 概 卷 二 詩 概 ) 近 來 學 者 論 及 雜 體 詩 三 十 首, 都 能 參 照 其 序 文 以 論 江 淹 這 些 擬 作 在 六 朝 文 學 批 評 史 的 重 要 意 義, 一 則 說 明 江 淹 是 以 擬 作 方 式, 通 過 逼 肖 神 似 闡 發 其 對 所 擬 作 家 詩 歌 風 格 特 色 的 理 解, 藉 此 肯 定 這 些 作 家 在 詩 歌 歷 史 上 的 地 位, 62 一 則 就 江 淹 所 選 詩 人 及 各 首 擬 作 之 詩 題 著 眼, 討 論 雜 體 詩 對 詩 品 文 心 雕 龍 或 文 選 的 影 響 關 係, 63 如 上 所 引 清 人 之 誤 解, 經 由 這 些 討 論 似 可 有 局 部 的 澄 清 然 而, 儘 管 雜 體 詩 三 十 首 是 要 表 達 江 淹 對 五 言 詩 風 格 流 變 或 重 要 詩 人 風 格 特 性 的 見 解, 唯 江 淹 擬 作 之 肖 似 亦 正 顯 現 擅 長 摹 擬, 這 方 面 的 才 能 或 技 巧 是 否 可 能 有 助 於 形 成 屬 於 江 淹 本 色 的 獨 特 作 品 風 格? 如 果 對 此 未 有 解 說, 則 清 人 質 疑 的 問 題 60 李 善 注 略 引 數 句, 胡 克 家 文 選 考 典 言 五 臣 本 有 序, 乃 五 臣 從 文 通 集 取 之 添 入 耳 見 文 選, 同 註 45, 頁 804 惟 唐 鈔 本 文 選 集 注 言 音 決 陸 善 經 本 有 序, 因 以 載 之 見 唐 鈔 文 選 集 注 彙 存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2000 年 7 月 ), 冊 1, 頁 664 公 孫 羅 與 李 善 同 時, 早 於 五 臣, 則 注 本 全 錄 雜 體 詩 序, 不 始 於 五 臣 61 62 詳 參 俞 紹 初 張 亞 新 : 江 淹 詩 文 集 評, 見 江 淹 集 校 注, 同 註 10, 頁 460-488 見 曹 道 衡 : 論 江 淹 詩 歌 的 幾 個 問 題, 同 註 1, 頁 265-268; 曹 道 衡 沈 玉 成 : 南 北 朝 文 學 史 ( 北 京 : 人 民 文 學 出 版 社,1991 年 12 月 ), 頁 113-115; 張 亞 新 : 江 淹 擬 古 詩 別 議, 同 註 56, 頁 68-70 63 見 王 運 熙 楊 明 : 魏 晉 南 北 朝 文 學 批 評 史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89 年 6 月 ), 頁 257-263; 陳 復 興 : 江 文 通 雜 體 詩 三 十 首 與 蕭 統 的 文 學 批 評, 收 於 趙 福 海 主 編 : 文 選 學 論 集 ( 長 春 : 時 代 文 藝 出 版 社,1992 年 6 月 ), 頁 187-199

江 淹 的 仕 宦 及 其 創 作 觀 考 辨 才 盡 說 探 義 205 似 乎 猶 在, 而 我 們 知 道 江 淹 詩 歷 來 多 言 其 意 深, 杜 甫 亦 言 流 傳 江 鮑 體, 64 似 已 認 定 江 淹 詩 有 其 獨 特 的 風 格, 其 間 若 無 矛 盾, 亦 須 有 所 說 明 且 讓 我 們 對 雜 體 詩 三 十 首 之 序 文 重 作 考 察, 江 淹 云 : 夫 楚 謠 漢 風, 既 非 一 骨 ; 魏 製 晉 造, 固 亦 二 體 譬 猶 藍 朱 成 彩, 雜 錯 之 變 無 窮 ; 宮 商 為 音, 靡 曼 之 態 不 極 故 蛾 眉 詎 同 貌, 而 俱 動 於 魄 ; 芳 草 寧 共 氣, 而 皆 悅 於 魂, 不 其 然 歟? 至 於 世 之 諸 賢, 各 滯 所 迷, 莫 不 論 甘 而 忌 辛, 好 丹 而 非 素 豈 所 謂 通 方 廣 恕, 好 遠 兼 愛 者 哉? 及 公 幹 仲 宣 之 論, 家 有 曲 直 ; 安 仁 士 衡 之 評, 人 立 矯 抗, 況 復 殊 於 此 者 乎? 又 貴 遠 賤 近, 人 之 常 情 ; 重 耳 輕 目, 俗 之 恆 弊 是 以 邯 鄲 託 曲 於 李 奇, 士 季 假 論 於 嗣 宗, 此 其 效 也 然 五 言 之 興, 諒 非 敻 古 但 關 西 鄴 下, 既 已 罕 同 ; 河 外 江 南, 頗 為 異 法 故 玄 黃 經 緯 之 辨, 金 碧 沉 浮 之 殊, 僕 以 為 亦 合 其 美 並 善 而 已 今 作 三 十 首 詩, 效 其 文 體, 雖 不 足 品 藻 淵 流, 庶 亦 無 乖 商 榷 云 爾 學 者 大 抵 認 為 雜 體 詩 當 作 於 建 元 末 或 永 明 初, 65 亦 即 江 淹 前 期 的 作 品 雜 體 詩 三 十 首, 除 第 一 首 古 離 別 古 詩 作 者 佚 名 外, 按 時 代 先 後 自 李 陵 至 湯 惠 休 二 十 九 位 詩 人 各 擬 一 首 據 序 文 言 世 之 諸 賢, 各 滯 所 迷, 莫 不 論 甘 而 忌 辛, 好 丹 而 非 素, 可 知 江 淹 這 一 系 列 擬 作 具 有 時 評 性 的 意 義, 江 淹 對 當 時 文 壇 的 批 評 及 對 五 言 詩 的 看 法, 序 文 雖 非 充 分 表 述, 卻 也 多 有 透 露, 何 不 全 然 採 用 論 述 方 式 評 論, 而 要 以 擬 作 來 呈 現 五 言 詩 名 家 之 特 色? 個 人 喜 好 各 有 不 同, 鑑 賞 時 各 有 棄 取, 又 何 以 不 可? 如 果 要 化 解 這 一 類 的 疑 惑, 或 許 當 慮 及 古 代 之 詩 文 評 並 非 純 為 提 高 文 人 之 閱 讀 素 養 或 鑑 識 能 力, 其 積 極 目 的 更 在 指 引 個 人 本 身 的 詩 文 寫 作 唐 陸 善 經 注 至 於 世 之 諸 賢 至 好 遠 兼 愛 者 哉 數 句, 有 云 : 64 語 出 贈 畢 四 曜 詩, 見 清 楊 倫 : 杜 詩 鏡 詮 ( 臺 北 : 華 正 書 局,1976 年 6 月 ), 頁 374 65 見 曹 道 衡 : 江 淹 作 品 寫 作 年 代 考, 同 註 1, 頁 444 445

206 文 與 哲. 第 十 期 言 偏 滯 者, 則 非 通 方 之 士, 江 生 自 以 兼 能, 故 託 此 以 見 意 66 此 一 解 釋 指 出 江 淹 針 對 當 世 所 提 出 的 批 評 論 點, 本 於 自 身 撰 作 之 兼 能, 故 其 反 對 偏 滯 應 是 針 對 詩 歌 創 作 問 題 而 發 的 ; 批 評 與 寫 作 之 間 有 密 切 之 聯 繫, 實 已 不 言 而 喻 江 淹 之 兼 能, 最 直 接 而 明 顯 的 證 據 當 然 就 是 雜 體 詩 三 十 首 之 能 逼 肖 所 擬 詩 人 風 格, 江 淹 主 張 通 方 廣 恕, 好 遠 兼 愛, 義 同 合 其 美 並 善, 67 乃 在 強 調 詩 歌 創 作 應 當 打 破 成 見, 吸 納 歷 來 名 家 風 格 之 優 點 為 己 所 用 ; 江 淹 採 取 具 體 示 現 方 式, 透 過 擬 作 之 肖 似 各 家 風 格 特 徵 而 現 身 說 法, 不 僅 彰 顯 出 個 別 詩 人 之 特 色, 無 疑 地 也 在 證 說 這 些 詩 人 各 有 其 優 點, 對 詩 歌 撰 作 都 有 借 鑒 的 作 用 倘 若 將 視 野 放 在 人 類 文 化 或 藝 術 的 領 域, 創 新 未 必 就 是 表 示 好 的 和 有 價 值 的, 在 文 學 或 藝 術 史 上 均 有 經 由 提 倡 復 古 而 找 回 重 新 再 生 力 量 的 明 證, 優 秀 的 文 學 藝 術 家 大 抵 要 走 一 段 迂 迴 的 道 路, 借 鑒 前 人 創 造 相 同 類 型 和 價 值 系 統 中 所 作 的 無 數 次 實 驗, 融 合 匯 入 個 人 具 有 歷 史 性 的 生 命 經 驗 之 中, 才 可 能 在 其 所 從 事 和 活 動 的 領 域 中, 促 使 總 體 發 展 又 向 前 稍 微 地 推 進 68 若 從 這 個 角 度 思 考, 江 淹 雜 體 詩 主 要 用 意 乃 在 擯 斥 師 心 自 用, 宣 揚 一 種 更 為 廣 泛 而 多 元 化 的 學 習 和 借 鑒, 舉 凡 對 五 言 詩 發 展 有 傑 出 貢 獻 的 詩 人 均 可 列 為 師 法 的 對 象 ; 據 此 推 想, 江 淹 既 已 知 凡 在 五 言 詩 發 展 歷 史 中 佔 一 席 之 地 的 詩 人, 都 有 其 獨 特 的 風 格 和 價 值, 相 對 地, 江 淹 對 本 身 撰 作 之 要 求, 應 當 不 致 懵 懂 不 知 取 法 乎 上, 抑 或 以 複 製 贋 品 自 許 來 66 67 見 唐 鈔 文 選 集 注 彙 存, 同 註 60, 冊 1, 頁 666 李 長 路 趙 威 先 生 校 勘 云 : 合 其 美 並 善, 初 學 記 叢 刊 本 梁 賓 本 作 各 具 美 兼 善 見 江 文 通 集 彙 註, 同 註 10, 頁 137 文 選 集 注 則 作 各 其 美 兼 善, 見 唐 鈔 文 選 集 注 彙 存, 同 註 60, 冊 1, 頁 668 68 文 學 或 藝 術 的 進 化 論 觀 點, 過 度 濫 用 而 力 主 創 新, 在 人 類 歷 史 上 經 常 出 現, 對 此 種 偏 執 觀 點 的 批 判, 參 見 貢 布 里 希 (E.H.Gombrich) 著, 范 景 中 等 譯 : 理 想 與 偶 像 價 值 在 歷 史 和 藝 術 中 的 地 位 (Ideals and Idols : Essays on Values in History and in Art) ( 上 海 人 民 美 術 出 版 社,1989 年 7 月 ), 頁 201-215; 韋 勒 克 (R. Wellek), 張 今 言 譯 : 批 評 的 概 念 (Concepts of Criticism)( 杭 州 : 中 國 美 術 學 院 出 版 社,1999 年 12 月 ), 頁 34-49

江 淹 的 仕 宦 及 其 創 作 觀 考 辨 才 盡 說 探 義 207 提 高 身 價 所 以, 若 配 合 雜 體 詩 三 十 首 逼 肖 之 擬 作, 對 照 其 序 文 之 宣 揚 合 其 美 而 並 善 的 創 作 觀 點, 借 鑒 過 去 優 秀 詩 人 之 業 績, 顯 然 須 對 可 以 取 法 的 典 範 要 有 深 刻 的 認 知, 而 江 淹 也 以 擬 作 見 證 足 可 取 精 用 宏 的 才 識, 實 已 蘊 蓄 創 造 轉 化 的 可 能 性, 若 說 絕 無 可 能 反 身 而 求 以 形 成 屬 於 個 人 本 色 的 獨 特 風 格, 似 乎 不 近 情 理 然 而, 江 淹 仿 擬 之 作, 給 讀 者 的 表 面 印 象 畢 竟 是 數 量 過 於 龐 大, 如 效 阮 公 詩 雜 體 詩 就 有 四 十 五 首, 而 現 今 留 存 的 五 言 詩 篇 也 僅 一 百 餘 首, 善 於 摹 擬 之 名 遂 掩 蓋 了 其 五 言 古 詩 意 深 的 特 質 何 況 江 淹 擬 古 之 作, 不 僅 限 於 五 言 詩, 其 他 文 類 亦 多 有 之, 無 疑 強 化 了 善 於 擬 古 的 印 象 江 淹 詩 文 撰 作 之 擬 古 傾 向, 其 實 是 有 意 為 之, 如 本 文 引 述 之 報 袁 叔 明 書 與 交 友 論 隱 書 效 阮 公 詩 雜 體 詩 等, 在 謀 篇 筆 法 或 修 辭 上 多 有 明 顯 仿 擬 的 迹 象, 但 絕 非 雜 湊 拼 裝 以 致 顯 露 鑿 痕, 而 不 同 文 本 實 際 上 亦 各 有 其 命 意 和 作 用, 其 多 樣 變 化 與 奧 妙 之 處, 宜 須 專 題 全 面 討 論, 本 文 暫 不 作 分 說 江 淹 立 意 擬 古 的 傾 向 極 為 顯 著, 有 關 其 成 因, 在 以 下 兩 則 篇 章 之 序 文 中 亦 有 透 露, 可 與 前 述 效 阮 公 詩 雜 體 詩 序 參 照, 窺 度 其 心 靈 意 向 的 獨 特 性, 江 淹 云 : 僕 嘗 為 造 化 篇, 以 學 古 制 今 觸 類 而 廣 之, 復 有 此 文, 兼 象 天 問, 以 遊 思 云 爾 ( 遂 古 篇 序 ) 或 重 古 輕 今 僕 曰 : 何 為 其 然 哉? 無 知 音, 則 已 矣 聊 為 古 賦, 以 奮 枚 叔 之 製 焉 ( 學 梁 王 兔 園 賦 序 ) 案 造 化 篇 今 已 失 傳, 不 知 所 擬 古 制 是 何 文 體 ; 遂 古 篇 是 其 續 作, 言 觸 類 而 廣 之, 不 能 確 知 與 造 化 篇 在 內 容 上 有 何 關 聯 值 得 我 們 留 意 的 是 象 天 問, 以 遊 思 二 句, 遊 思 涉 及 運 思 或 想 像 活 動 變 化 不 定 的 狀 態, 此 處 遊 字 動 詞, 遊 思 可 解 釋 為 馳 騁 想 像, 此 兩 句 意 謂 通 過 對 天 問 的 摹 仿, 可 用 以 發 揮 想 像 ; 一 種 文 體 有 其 突 出 的 形 式 特 徵, 也 會 反 映 出 思 維 方 式 的 特 定 性, 此 藉 著 天 問 這 種 發

208 文 與 哲. 第 十 期 問 型 態 的 文 學 樣 式 的 摹 仿, 69 激 發 想 像 力 越 界, 進 入 神 話 傳 說 或 歷 史 的 世 界, 探 問 有 關 天 文 地 理 人 神 在 知 識 上 的 疑 惑 70 據 此 而 言, 被 仿 擬 作 品 在 藝 術 形 式 和 思 維 方 式 這 兩 方 面 都 兼 具 典 範 性 的 意 義, 而 仿 古 亦 可 說 是 反 映 了 典 範 可 資 借 鑒 的 作 用, 作 者 可 透 過 仿 古 以 超 脫 習 慣 性 生 活 感 知 領 域, 典 範 性 的 作 品 則 為 想 像 提 供 了 馳 騁 的 空 間 至 於 學 梁 王 兔 園 賦 序, 文 辭 甚 短, 語 意 則 起 伏 轉 折, 先 表 示 不 贊 同 重 古 輕 今, 與 雜 體 詩 序 文 反 對 貴 遠 賤 近 義 近, 繼 而 又 從 別 的 觀 點 對 持 論 者 表 示 理 解, 並 藉 以 說 明 仿 梁 王 兔 園 賦 的 撰 作 動 機 和 目 的 所 謂 知 音, 乃 以 伯 牙 鍾 子 期 故 事 為 喻, 意 謂 好 尚 各 有 不 同, 常 人 易 受 時 尚 影 響, 年 代 上 相 接 近 之 作 家 和 作 品 往 往 有 較 多 的 吸 收 力, 而 古 調 之 曲 高 和 寡, 若 非 好 古 敏 求 者, 孰 肯 彈 奏? 江 淹 以 知 音 自 居, 其 仿 擬 枚 乘 古 賦 是 為 奮 枚 叔 之 製, 枚 乘 賦 之 體 式 長 久 被 人 忽 視 冷 落, 仿 擬 是 為 了 宣 揚 其 藝 術 價 值 據 此 而 言, 江 淹 之 熱 衷 擬 古, 也 與 其 逆 向 思 考 和 選 擇 有 關, 其 創 作 路 徑 和 價 值 取 向 與 多 數 人 立 異, 顯 然 將 會 與 當 時 流 行 的 文 學 風 潮 相 左, 若 說 因 此 免 不 了 遭 致 排 擠 或 譏 評, 也 是 可 以 理 解 的 江 淹 前 期 作 品 集 十 卷 編 定 的 時 機, 也 有 值 得 玩 味 之 處 據 自 序 所 言, 江 淹 時 任 中 書 侍 郎, 稱 述 蕭 道 成 諡 號 高 帝, 故 前 期 詩 文 之 結 集, 當 在 蕭 道 成 薨 之 建 元 四 年 ( 四 八 二 ) 或 齊 武 帝 永 明 元 年 ( 四 八 三 ) 依 據 南 史 記 載, 齊 高 帝 蕭 道 成 文 集 之 編 者 即 是 江 淹, 其 言 曰 : 所 著 文, 詔 中 書 侍 郎 江 淹 撰 次 之 又 詔 東 觀 學 士 撰 史 林 三 十 篇, 魏 文 帝 皇 覽 之 流 也 ( 南 史 卷 四 齊 本 紀 高 帝 紀 ) 此 見 於 本 紀 中 追 述 部 分, 當 是 蕭 道 成 生 前 詔 令 江 淹 為 其 編 次 文 集, 稱 江 淹 職 銜 為 中 書 侍 郎, 或 當 在 建 元 四 年 時 至 於 文 集 何 時 編 成 雖 不 能 確 知, 與 江 淹 自 編 集 十 卷 的 時 間 當 極 為 接 近, 何 以 江 淹 要 在 齊 高 帝 薨 後 也 將 自 己 詩 文 結 集? 且 在 自 序 中 聲 稱 自 少 及 長, 未 嘗 著 書, 惟 69 詳 見 饒 宗 頤 : 天 問 文 體 的 源 流 發 問 文 學 之 探 討, 梵 學 集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93 年 7 月 ), 頁 27-50 70 有 關 遂 古 篇 內 容, 參 見 俞 紹 初 張 亞 新 : 江 淹 集 校 注, 同 註 10, 頁 35-45

江 淹 的 仕 宦 及 其 創 作 觀 考 辨 才 盡 說 探 義 209 集 十 卷, 謂 如 此 足 矣? 據 梁 書 南 史 本 傳 均 言 江 淹 有 齊 史 十 志 行 於 世, 何 以 自 序 言 為 驃 騎 豫 章 王 記 室 參 軍, 鎮 東 武 令, 參 掌 詔 策, 並 典 國 史 既 非 雅 好, 辭 不 獲 命? 江 淹 之 仕 宦 乃 是 以 文 史 起 家, 在 自 序 竟 直 接 表 露 非 其 所 好, 此 一 現 象 殊 為 可 怪 ; 若 由 齊 史 撰 作 者 之 一 的 檀 超 事 蹟 來 看, 或 可 見 出 端 倪, 史 言 : 太 祖 ( 蕭 道 成 ) 賞 愛 之 遷 驍 騎 將 軍, 常 侍, 司 徒 右 長 史 建 元 二 年, 初 置 史 官, 以 超 與 驃 騎 記 室 江 淹 掌 史 職 上 表 立 條 例, 開 元 紀 號, 不 取 宋 年 封 爵 各 詳 本 傳, 無 假 年 表 立 十 志 帝 女 體 自 皇 宗, 立 傳 以 備 甥 舅 之 重 又 立 處 士 列 女 傳 詔 內 外 詳 議 左 僕 射 王 儉 議 : ( 略 ) 詔 : 日 月 災 隸 天 文, 餘 如 儉 議 超 史 功 未 就, 卒 官 江 淹 撰 成 之, 猶 不 備 也 ( 南 齊 書 卷 五 十 二 文 學 檀 超 傳 ) 齊 高 帝 賞 愛 之, 後 為 司 徒 右 長 史 建 元 二 年, 初 置 史 官, 以 超 與 驃 騎 記 室 江 淹 掌 史 職, 上 奏 立 條 例 : 開 元 紀 號, 不 取 宋 年 ; 封 爵 各 詳 本 傳, 無 假 年 表 又 制 著 十 志, 多 為 左 僕 射 王 儉 所 不 同 既 與 物 多 忤, 史 功 未 就, 徙 交 州, 於 路 見 殺 江 淹 撰 成 之, 猶 不 備 也 ( 南 史 卷 七 十 二 文 學 檀 超 傳 ) 檀 超 亡 於 何 時, 難 以 確 定 71 南 史 言 檀 超 徙 交 州 及 途 中 被 殺 事, 南 齊 書 未 載, 當 有 所 諱 ; 江 淹 撰 齊 故 司 徒 右 長 史 檀 超 墓 誌 文, 今 尚 存 有 殘 文, 亦 不 能 知 事 件 原 委 按 檀 超 徙 交 州 當 是 獲 罪 而 遭 流 放, 究 竟 身 犯 何 罪, 與 誰 發 生 衝 突, 均 不 得 而 知 唯 據 史 傳 記 載, 檀 超 深 受 齊 高 帝 賞 愛, 竟 遭 流 放 南 方 極 遠 邊 鄙 之 地, 且 在 途 中 被 殺, 若 非 不 見 容 於 齊 高 帝, 恐 不 致 下 場 如 此 悲 慘 ; 而 原 掌 史 職, 所 上 史 例 王 儉 多 有 駁 議, 疑 其 獲 罪 與 齊 史 修 撰 事 有 關, 史 傳 言 其 史 功 未 就, 其 後 江 淹 撰 成 者 也 僅 齊 史 十 志, 自 序 謂 參 掌 詔 策, 並 典 國 史 ; 既 非 71 曹 道 衡 沈 玉 成 先 生 推 測 言 在 建 元 末 永 明 初 見 中 古 文 學 史 料 叢 考, 同 註 32, 頁 387 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