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42313420B3AFC3FDA6705FA8E2A7BAA4A7BBDAAABAA473A4F4B565B74E5FA5FEA4E52E646F63>



Similar documents
Microsoft Word - 新史學定稿.doc

之 一, 1319 入 元 ) 中 岩 圓 月 ( 也 是 五 山 文 學 的 重 要 詩 人 ) 最 先 把 牧 谿 畫 風 傳 入 日 本 開 創 枯 淡 墨 畫 的 可 翁 宗 然 3 (1320 入 元 ) 和 模 仿 牧 谿 意 到 筆 到 而 被 封 爲 再 生 的 牧 谿 的 默 庵

pdf

Microsoft Word - 大陸論文_繁_.doc


a b 11 16b a 106

Microsoft Word - chbj0106.doc

/,,,,,,,,,,,,,,, ;,,,, ( ),,, ;,,, 1933,, ( ) ( ), 1988,,,, :,, ; :,,,,, 20,,,,,, :,,, 2001, 299 :, :, 2006, 35 :,, ( ( ), 1997, 74 ),


2011/12 第一學期 (2011年9月1日至12月7日)

Microsoft Word doc

¶Á Y™‚

051_072_Zhang_yi

穨yinmen.PDF

2013 香 港 城 市 大 學

德川日本論語詮釋史論

204 戲劇學刊 第一幕 場景 縹緲村中 樵夫上 整理著一個大竹簍 另一個村民甲路過 村民甲 又要上山啊 樵 夫 是啊 拿些蔬菜水果給山裡來了的那個婆婆 婆婆挺有意思的 會說許多的妖怪 故事 今兒個不知又會說些什麼 村民甲 真有意思的 改天也給我說說 樵 夫 那有什麼問題 只怕我說得不好 整理好竹簍

˘ªF¶Î

176 李 林 生 面 者, 首 先 在 考 試 形 式 上, 兩 科 會 試 均 廢 八 股 文 體, 全 部 改 試 策 論 其 次 為 考 試 場 次 及 內 容 之 改 革, 此 尤 為 其 至 要 者 改 制 前 科 考 三 場 次 序 內 容, 乃 沿 用 乾 隆 年 間 (1736 1

CSSCI

i-v

Cakra+vartin Cakra king of kings Cakravartin universal ruler Antonino Forte Antonino Forte Political Propaganda and Ideology in Ch

汉 学 研 究 学 刊 第 六 卷 (2015) Journal of Sinological Studies, Vol.6 (2015) 一 唐 太 宗 的 書 法 文 化 建 設 唐 太 宗 ( 李 世 民, , 在 位 ) 酷 愛 書 法, 宣 和 書 譜 評 爲 :

Microsoft Word - Thesis.doc

Microsoft Word - 20期-7.萬新華 doc

穨jender.PDF

嶺南地區的大開發時期始於宋代 當時 由於陸上絲路無法通行 朝廷特別注重南方 海上貿易發展 於廣州設 市舶司 管理 來華朝貢和貿易的蕃舶 北宋滅亡後 南宋 定都江左 大量北方漢人被迫逃往南方 有 朝廷官宦家眷沿贛江南下 或越過南嶺 定 居南雄地區 或沿北江直下廣州 在珠江三 角洲地區開基立業 繁衍後代

Microsoft Word - 中餐烹調-素食乙級 doc

( 제4조 제1 항 관련) 1 이 한약조제지침서에 수재한 한약의 품질은 따로 정하고 있는 규정이 없는 한 대한약 전 또는 대한약전외 한약( 생약) 규격집 의 규격에 따르고, 상기규격집에 수재되지 아니 한 것은 기성한약서에 대한 잠정규정 ( 보건사회부 예규

人 体 穴 位 全 图 简 介 我 们 可 从 十 大 人 体 穴 位 图 与 ( 眼 头 面 手 脚 胸 耳 背 足 及 全 身 ) 对 应 图 上 找 到 你 所 需 要 的 穴 位 并 按 摩 保 健 如 眼 睛 不 好, 可 从 面 眼 手 足 耳 穴 位 图 ( 有 详 细 说 明 ) 中

营养与健康

Bairoch, ) (Angus Maddison,1926 ) (Bairoch, 1976, 1981), 1960, , 220, 228 ; , 447, 310, 178 (1993) (1988) Peter Brecke (

當前台灣制憲修憲問題之試析─以中華民國憲法之病理病徵為中心

untitled

Microsoft Word - 通讯150期.doc

093THU doc

穨hair&sick

093_114_Koh_khee_heong

Ⅱ研判報告

吳門花鳥畫的雙胞案──陸治《仙圃長春圖》與魯治《百花圖》研究

Microsoft Word - 69 樊學慶 final T.doc

穨抗戰前後國民政府國民營劃分原則與公營化台灣日資

[ 汉 ] 朝 侯 小 子 残 碑 杨 鲁 安 旧 藏 拓 片 具 有 类 似 的 特 征, 于 是 康 有 为 便 得 出 北 碑 很 好 地 继 承 了 汉 魏 古 法 的 推 论, 进 而 提 出 晋 唐 名 家 因 取 法 汉 代 而 获 得 成 功 的 观 点 康 有 为 首 先 广 泛

Chap3Chinese

Microsoft Word - 劉燕萍本文0514.doc

No

第二期(2011).FIT)

No Petrus Ramus 3 John Donne Thomas Adams John Cotton Thomas Hooker Anthony van Dyck 5 Grand Tour p See Perry

<4D F736F F D20392EA764B6AEB440A277AA4CA4ECA662BEFAA54EA473A4F4B565A4A4A4A7ADABAD6EA9CAAAECB1B42E646F63>

c pm

58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2 期 Suzanne Wright (2000. ): Suzanne Wright, Luoxuan biangu jianpu and Shizh

eps


Microsoft Word - 刘平

GDP % See Jin Hehui Qian Yingyi B. R. Weingast Regional Decentralization and Fiscal incentiv

[ 2000 ] [ 2000 ] J1 K1 Fairbank M1 Mancall ( the Chinese world order) 1960 [ Fairbank ed ; Mancall 1984 ] [ ] Mancall [ 199

清代廣州外銷畫的創作形式與題材

《薪大集:傳統與近代變遷中的中國經濟》p579-p616

Microsoft Word - _05_第二章.doc

恋 一 地, 世 界 便 会 阔 很 多 问 : 国 画 系 的 学 生 都 会 被 赶 走 吗? 苍 : 国 画 系 的 学 生, 除 了 我 没 有 人 被 赶 走, 因 为 他 们 比 较 乖 选 择 国 画 系 的 学 生 一 般 比 较 内 向 问 : 其 他 地 区 的 大 师 对 您

西漢晚期以來,儒家思想對社會已有了深入的影響,當時不論士庶,普遍對孝悌之行抱有由衷的敬意。在此背景下,原本存在於大家庭的治家之法,在士人階層發生了深刻而微妙的變化。士人立身以禮、躬行實踐的結果,推動著家庭內的倫理關係趨向於嚴謹規矩。

美 国 研 究

當 代 史 學 第 8 卷 第 3 期 (2007 年 9 月 ) 文 博 專 輯 香 港 近 十 年 來 文 博 事 業 的 發 展 周 佳 榮 1997 年 7 月 1 日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成 立 以 來, 本 地 的 文 博 事 業 有 了 很 大 的 進 展, 博 物 館 數 目

Course Code: CUS 512J Selected topics in Cultural Represent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Sexualities

德川日本論語詮釋史論

????? 2015.indd


轉輪王觀念與中國中古的佛教政治

No samudra B / samudt r samūdra sāgara samudra Sāgara T1 /476a

人20 感覺統合失調.DOC


~ ~ ~

评 庙 会 里 的 道 上 兄 弟 论 华 人 男 性 气 质 的 书 (Louie,2002) 不 同, 而 是 从 台 湾 庙 会 的 田 野 调 查 入 手 来 阐 释 男 子 气 是 如 何 被 展 现 出 来 的 作 者 白 安 睿 (Avron A. Boretz) 自 述, 年 轻 时

标题


216 戲劇學刊 新編崑劇 楊妃夢 創作構想 本劇以本人撰作之學術論文 楊妃故事之發展及其相關之文學 為基礎 嚴格根據崑 腔曲劇體製規律編寫 旨在呈現歷史上楊妃之真人實事 以及其經由文人論述 民間傳說 所產生扭曲變型之原委 從而發人以體悟與省思 雖然 身後是非誰管得 但 禍福善 惡 何嘗不也由人 全

untitled

北洋新政时期天津中医界的改革活动与地域社会

政治制度史研究的省思:以六朝隋唐為例

, ( Fareed Zakaria), ( Samuel P. Huntington),,,,,,, 1964,,, 1993 ( Foreign A ffa irs), 2000 ( The N ew sw eek) : 116 : ( ),, 2001 Fareed Zak

4第四章.doc

<4D F736F F D DBED4B2A4A9D2A9DBA5CDB8EAB054A7B9BEE3AAA92DB3D5A468AF5A2E646F63>

人17 不以賦為題名.DOC

近 代 史 研 究 所 集 刊 第 六 十 八 期 一 前 言 本 文 從 藥 醫 不 死 病, 佛 度 有 緣 人 一 語, 分 析 明 清 的 醫 療 情 境, 探 索 時 人 如 何 詮 釋 醫 病 關 係 和 疾 患 的 意 義 這 一 諺 語 散 見 於 像 金 瓶 梅 醒 世 恒 言 和

《應用倫理評論》第64期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Center for Chinese and American Studies Mainland China Studies Newsletter No.72

西方三大霸权的战略比较——兼论美国制度霸权的启示意义•

2003 2,, ,,,8 6 8,, 8 9,,,,, 10, 14,15,, 8 10,,,,,, : :, 2000 ; :1949,2002 :1946, ;,

續論

(Savantas Policy Institute) (Powersoft Consultancy Limited) ( Avant-garde Research Laboratory) Roundtable( ) : : D-

220 及 神 跡 傳 說 外, 關 帝 降 筆 著 成 善 書 廣 泛 流 通, 也 是 主 要 因 素 鄭 喜 夫 硏 究 關 帝 善 書, 指 出 : 關 聖 帝 君 崇 拜 信 望 之 普 遍 深 入 人 心, 與 關 聖 帝 君 善 書 之 大 量 著 造 流 通 奉 持, 存 在 著 相

摘 要 在 台 灣 傳 統 社 會 當 中, 民 眾 常 會 懷 疑 某 些 人 無 故 離 奇 的 失 蹤 與 魔 神 仔 (mô-sîn-á) 有 關 魔 神 仔 的 傳 說 在 台 灣 流 傳 廣 泛 而 長 久, 幾 乎 台 灣 各 地 或 各 個 主 要 的 族 群 都 有 類 似 的 傳

Microsoft Word - 檳隆客潮關係-海華會.docx

David Faure

Microsoft Word - 第三章第三節.doc

中國文化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研究所

political-legal Max Weber Essays in Sociology

,,,,,,,,,,,,,,,,, gλυ,,,,, gλϖ, gλω,,,,,, ,,,,, ( ), William Ayers, Chang Chih2t ung and Educational Ref orm in China (Cambridge : Harvar

<4D F736F F D2037BEC7AED1B6B7BEC7C343AF75ADEBA158A158C343AF75ADEBBB50A7BAA54EAED1AA6BB773B1B42E646F63>

永遠的革新號--側論《筆匯》遺漏在文學史上的密碼

Transcription:

兩 宋 之 際 的 山 水 畫 意 陳 韻 如 國 立 故 宮 博 物 院 書 畫 處 助 理 研 究 員 一 前 言 宋 代 山 水 畫 發 展 上 的 一 樁 歷 史 公 案, 見 於 鄧 椿 畫 繼 記 載 先 大 夫 在 樞 府 日, 有 旨 賜 第 於 龍 津 橋 側 先 君 侍 郎 作 提 舉 官, 仍 遣 中 使 監 修 比 背 畫 壁, 皆 院 人 所 作 翎 毛 花 竹 及 家 慶 圖 之 類 一 日, 先 君 就 視 之, 見 背 工 以 舊 絹 山 水 揩 拭 几 案, 取 觀, 迺 郭 熙 筆 也 問 其 所 自, 則 云 不 知 又 問 中 使, 乃 云 : 此 出 內 藏 庫 退 材 所 也 昔 神 宗 好 熙 筆, 一 殿 專 背 熙 作, 上 即 位 後, 易 以 古 圖 退 入 庫 中 者, 不 止 此 耳 先 君 云 : 幸 奏 知, 若 只 得 此 退 畫 足 矣 明 日, 有 旨 盡 賜, 且 命 轝 至 第 中, 故 第 中 屋 壁, 無 非 郭 畫 誠 千 載 之 會 也 1 此 為 鄧 椿 追 述 家 宅 牆 上 有 郭 熙 山 水 畫 的 文 字 鄧 椿 祖 父 鄧 洵 武 (1057-1121) 於 政 和 八 年 (1118) 獲 賜 宅 第, 2 鄧 椿 之 父 鄧 雍 因 任 興 建 此 宅 邸 的 提 舉 事 務 者, 他 注 意 到 裝 修 牆 面 工 匠 用 以 擦 拭 桌 案 的 竟 是 郭 熙 山 水 畫 作 此 一 事 件 的 描 述, 曾 被 用 以 說 明 宋 徽 宗 對 郭 熙 山 水 畫 風 已 不 再 具 有 興 趣 之 佐 證 3 若 依 據 鄧 椿 說 法, 或 可 推 測 當 時 曾 因 修 整 宮 殿, 而 將 原 有 郭 熙 畫 壁 圖 繪 取 下, 所 謂 退 材 所 是 與 建 築 物 的 修 整 材 料 相 關 之 儲 存 所 在 雖 可 說 宋 徽 宗 朝 廷 似 乎 不 夠 積 極 處 理 郭 熙 山 水 畫 風, 但 從 鄧 椿 接 著 又 道 先 君 云, 幸 奏 知, 若 只 得 此 退 畫 足 矣 再 接 著 說 故 第 中 屋 壁 無 非 郭 畫, 誠 千 載 之 會 也 透 過 這 些 文 字, 不 難 想 像 徽 宗 朝 當 時 的 鄧 雍 對 郭 熙 畫 作 評 價 甚 高 此 外, 還 有 一 部 分 的 懷 疑 還 來 自 與 鄧 椿 畫 繼 書 內 其 他 說 法 的 比 對 根 據 鄧 椿 畫 繼 序 載, 此 書 的 記 錄 年 代 範 圍 承 接 郭 若 虛 圖 畫 見 聞 誌 記 錄 結 束 之 年, 即 神 宗 朝 熙 寧 七 年 (1074), 直 至 孝 宗 朝 乾 道 三 年 (1167), 總 共 收 錄 有 二 百 二 十 人 ( 含 宋 徽 宗 ) 書 中 卷 六 卷 七 提 及 多 位 徽 宗 朝 畫 院 任 職 者, 對 於 這 些 畫 院 相 關 的 山 水 畫 風 之 描 述, 全 不 見 貶 抑 郭 熙 風 格 之 說 此 外, 在 鄧 椿 的 部 1 鄧 椿, 畫 繼 卷 十, 收 入 中 國 書 畫 全 書 ( 上 海 : 上 海 書 畫 出 版 社,1993), 冊 2, 頁 723 2 徐 松 輯, 宋 會 要 輯 稿 方 域 四 之 二 三 3 鈴 木 敬, 中 國 繪 畫 史. 上 ( 東 京 : 吉 川 弘 文 館,1981), 頁 241-243 303

分 描 述 中, 畫 院 畫 家 似 乎 在 山 水 畫 的 追 求 上 仍 不 脫 以 李 成 為 依 歸 4 鄧 椿 還 引 宇 文 時 中 的 紀 錄 稱 宣 和 御 府 曝 書, 屢 嘗 預 觀, 李 成 大 小 山 水 無 數 軸, 5 指 出 宋 徽 宗 於 祕 閣 觀 覽 內 府 書 畫 的 活 動 中, 甚 至 見 到 不 少 李 成 山 水 軸 在 不 排 斥 李 成 畫 風 的 宋 徽 宗 朝 廷 書 畫 活 動 中, 對 於 宗 法 李 成 風 格 的 郭 熙 畫 風 竟 會 產 生 斷 然 排 拒 的 情 況, 確 實 不 容 易 讓 人 理 解 若 再 以 略 晚 的 畫 史 文 獻 圖 繪 寶 鑑 為 輔 證, 該 書 舉 出 三 位 曾 入 宣 和 畫 院 又 於 紹 興 畫 院 復 職 者, 則 皆 師 法 郭 熙 畫 風 6 這 些 訊 息 都 在 提 醒 吾 人 對 於 鄧 氏 賜 邸 取 得 郭 熙 畫 作 之 紀 錄, 是 否 有 著 過 度 詮 釋 之 虞 上 述 疑 慮 的 提 出, 並 不 是 要 重 新 發 掘 宋 徽 宗 朝 階 段 描 繪 李 郭 風 格 的 作 品 數 量 修 正 此 類 疑 慮 的 目 標, 意 在 豐 富 吾 人 對 於 畫 史 脈 動 的 掌 握 其 積 極 作 用 可 從 三 個 方 面 加 以 說 明, 其 一, 由 於 無 法 排 除 李 郭 風 格 的 作 用, 可 藉 此 重 新 釐 清 宋 徽 宗 朝 的 山 水 畫 新 貌, 其 二, 藉 此 重 新 評 估 李 郭 風 格 於 宋 徽 宗 朝 的 具 體 作 用, 其 三, 藉 此 檢 視 兩 宋 山 水 畫 風 變 化 的 關 鍵 性 作 用 這 一 評 估 工 作, 雖 需 有 文 獻 的 論 證 協 助, 但 關 鍵 仍 需 復 歸 於 畫 風 表 現 之 上 展 開 本 文 擬 由 李 唐 萬 壑 松 風 圖 的 畫 面 表 現 分 析 為 起 點, 藉 近 年 故 宮 與 獨 立 財 團 法 人 東 京 文 化 財 研 究 所 合 作 進 行 的 光 學 檢 測 結 果 略 作 一 些 初 步 的 觀 察, 以 修 正 對 畫 作 風 格 意 義 上 的 掌 握 再 據 此 解 析 萬 壑 松 風 圖 如 何 承 接 傳 統 又 如 何 添 增 新 意 此 外, 也 將 思 考 李 唐 萬 壑 松 風 圖 展 現 出 的 新 山 水 特 質, 與 郭 熙 傳 統 的 可 能 關 係, 透 過 文 獻 的 版 本 加 以 修 正 原 有 觀 點 接 著, 擬 將 重 新 對 照 承 繼 李 唐 的 蕭 照 作 風, 考 慮 蕭 照 山 水 表 現 不 同 特 質, 藉 以 點 出 當 時 已 蔚 然 成 風 的 游 賞 山 水 之 意 最 後, 則 要 析 理 蘊 成 此 一 風 格 轉 折 之 脈 絡 與 背 景 二 萬 壑 松 風 圖 的 幽 谷 松 林 萬 壑 松 風 圖 ( 圖 1, 國 立 故 宮 博 物 院 藏 ) 幅 縱 高 一 八 八. 七 公 分, 寬 一 三 九. 八 公 分, 與 范 寬 溪 山 行 旅 圖 (155.3x74.4 cm) 郭 熙 早 春 圖 (158.3x108.1 cm) 相 較, 萬 壑 松 風 圖 的 畫 幅 縱 寬 尺 寸 都 顯 為 大 依 據 觀 察, 萬 壑 松 風 圖 畫 幅 應 是 由 三 段 絹 所 組 成, 但 畫 幅 正 中 央 縱 向 軸 線 上 仍 另 4 其 中 力 如 李 希 成, 華 州 人, 慕 李 成, 遂 命 名 初 入 圖 畫 院, 能 自 晦 以 防 忌 嫉 和 成 忠, 京 西 人, 宣 和 待 詔 學 李 成 皆 出 自 鄧 椿, 畫 繼 卷 六, 頁 717 5 鄧 椿, 畫 繼 卷 九, 頁 722 6 夏 文 彥, 圖 繪 寶 鑑 卷 四, 收 入 中 國 書 畫 全 書 ( 上 海 : 上 海 書 畫 出 版 社,1993), 冊 2, 頁 878 304

有 明 顯 斷 裂 痕 跡 或 因 此 畫 歷 經 多 次 修 復, 畫 幅 上 補 絹 處 甚 多 現 在 的 裝 潢 外 觀, 與 清 代 宮 廷 常 見 的 裱 裝 樣 式 相 近, 可 推 測 前 次 修 復 裝 裱 應 於 清 宮 萬 壑 松 風 圖 原 非 畫 史 所 注 意 的 李 唐 作 品 在 二 十 世 紀 以 前, 除 曾 為 石 渠 寶 笈. 三 編 著 錄 之 外, 目 前 仍 未 能 於 畫 史 文 獻 中 蒐 得 資 料 此 作 品 於 六 〇 年 代 在 美 國 展 出 之 際, 當 時 人 對 於 此 作 品 的 繪 製 年 代 意 見 並 不 一 致 ; 主 要 在 於 萬 壑 松 風 圖 的 風 格 與 1951 年 由 島 田 修 二 郎 發 現 李 唐 簽 款 的 高 桐 院 山 水 圖 相 差 頗 大 7 當 時 的 幾 種 論 爭 意 見, 後 續 於 七 〇 八 〇 年 代 皆 相 繼 發 展 成 專 論 8 其 中 影 響 較 大 的 意 見 轉 折, 是 與 日 本 學 者 鈴 木 敬 意 見 之 調 整 有 關 鈴 木 敬 坦 承 原 在 一 九 六 三 年 的 研 討 會 期 間, 他 亦 質 疑 此 畫 之 可 靠 性, 但 後 因 Richard Barnhart 的 研 究 成 果 而 修 正 其 原 有 看 法 鈴 木 敬 憑 藉 Richard Barnhart 對 於 高 桐 院 山 水 構 圖 之 研 究 為 立 足 點, 9 進 而 從 文 獻 掌 握 李 唐 再 度 復 職 南 宋 畫 院 的 時 間 點 為 輔, 理 出 李 唐 畫 風 於 兩 宋 之 際 所 扮 演 的 轉 折 位 置, 是 為 現 階 段 學 界 對 此 一 風 格 轉 變 認 識 的 基 礎 10 藉 由 近 年 光 學 攝 影 的 成 果, 萬 壑 松 風 圖 畫 面 上 的 幾 處 狀 況 值 得 先 在 此 再 予 說 明 其 中, 關 於 萬 壑 松 風 圖 的 設 色 情 況, 可 判 斷 此 畫 並 非 濃 重 青 綠 設 色 之 作, 全 畫 先 以 水 墨 為 底, 山 石 部 分 質 面 藉 赭 石 烘 染, 後 於 部 分 物 象 上 加 以 石 青 石 綠 等 著 色 處 理 首 先, 以 山 谷 中 松 林 針 葉 的 處 理 最 值 得 注 意 透 過 細 部 放 大 圖, 可 知 此 處 松 針 先 以 墨 筆 描 寫 針 葉 ; 接 著, 根 據 一 些 殘 留 的 青 綠 礦 物 質, 可 判 讀 出 針 葉 上 另 外 還 有 不 少 青 綠 線 條 所 繪 松 針, 略 與 墨 筆 松 針 重 疊 交 錯 ( 圖 2) 可 能 是 時 間 因 素, 這 些 青 綠 松 針 的 顏 料 已 經 損 耗, 造 成 這 些 青 綠 色 針 葉 並 不 十 分 明 顯 根 據 局 部 放 大 圖 像, 可 以 觀 察 到 就 在 畫 絹 的 經 緯 組 織 之 間 存 有 不 少 青 綠 礦 石 分 子, 有 些 粒 子 甚 至 出 現 在 原 無 此 類 設 色 物 象 的 區 塊, 如 7 島 田 修 二 郎, 高 桐 院 所 藏 の 山 水 畫 について, 美 術 研 究 165(1952), 頁 12-26 8 參 見 鈴 木 敬, 中 國 繪 畫 史. 中 之 一 ( 南 宋. 遼. 金 ) ( 東 京 : 吉 川 弘 文 館,1984), 頁 29-31 9 Richard M. Barnhart, "Li T'ang (c.1050-c.1130) and the Kōtō-in Landscapes," The Burlington Magazine, vol. XCIV, no. 830(1972), pp. 305-314. 10 鈴 木 敬 的 意 見 修 正, 參 見 鈴 木 敬, 中 國 繪 畫 史. 中 之 一 ( 南 宋. 遼. 金 ), 頁 29-31 另 關 於 萬 壑 松 風 圖 的 相 關 研 究 回 顧, 可 參 見 陳 韻 如, 萬 壑 松 風 圖, 收 入 林 柏 亭 主 編 大 觀 - 北 宋 書 畫 特 展 ( 臺 北 : 國 立 故 宮 博 物 院,2006), 頁 102-105 對 於 李 唐 畫 風 的 其 他 重 要 研 究, 依 年 代 序 列 舉 部 分 如 下 :Richard Edwards, "The Landscape Art of Li T'ang," Archives of the Chinese Art Society of America, 12 (1958), pp. 48-59; Richard Edwards, "The Yen Family and the Influence of Li T'ang," Ars Orientalis, 10(1975), pp. 79-92; 嶋 田 英 誠, 院 畫 畫 家 としての 李 唐, 收 入 國 際 交 流 美 術 史 研 究 會 第 二 回 シンポジアム.アジアにおける 山 水 表 現 について ( 京 都 : 國 際 交 流 美 術 史 研 究 會,1983), 頁 84-89; 山 下 裕 二, 高 桐 院 藏 李 唐 筆 山 水 圖 試 論, 美 術 史 論 叢,3(1987), 頁 25-38; 小 川 裕 充, 李 唐 筆 萬 壑 松 風 圖 高 桐 院 山 水 圖 その 素 材 構 成 の 共 通 性 について, 美 術 史 論 叢, 第 8 期 (1992), 頁 57-70 305

此 順 理 推 想, 原 有 青 綠 松 針 的 著 色 顏 料 多 有 散 失, 也 正 因 此 致 使 石 青 石 綠 等 礦 物 顏 料 粒 子 散 落 於 畫 中 其 他 不 同 部 位 雖 然 青 綠 松 針 的 色 澤 不 夠 明 顯, 若 不 加 思 索, 似 乎 很 難 評 判 此 一 狀 況 會 影 響 萬 壑 松 風 圖 對 松 林 的 描 繪 表 現 但 實 際 上, 正 因 為 這 些 青 綠 松 針 色 澤 的 消 褪, 造 成 畫 中 松 林 與 後 方 山 岩 的 色 調 都 顯 暗 沈, 使 得 兩 者 之 間 的 空 間 效 果 甚 為 曖 昧, 讓 人 很 難 從 視 覺 上 判 別 兩 者 於 空 間 中 的 前 後 關 係 若 能 將 這 部 份 的 青 綠 松 針 恢 復 原 有 彩 度, 或 許 得 有 不 小 助 益 ( 圖 3) 重 新 疊 上 青 綠 色 澤 的 松 針, 將 能 使 這 一 處 松 林 更 為 醒 目 ; 一 方 面 使 之 得 以 在 環 繞 的 山 石 之 間 顯 出 醒 目 色 彩, 一 方 面 也 隨 之 吸 引 觀 者 轉 移 焦 點 至 此 實 際 上, 萬 壑 松 風 圖 以 松 林 作 為 畫 面 焦 點 毫 不 勉 強 因 為, 除 了 著 色 松 針 吸 引 目 光 之 外, 畫 中 山 體 也 呈 現 一 種 左 中 右 的 安 排, 藉 以 圍 繞 並 框 限 出 前 方 谷 地 之 所 在 再 仔 細 觀 察, 這 些 山 體 都 講 究 側 面 斜 向 層 疊, 也 頗 有 逐 步 推 向 深 入 空 間 之 意 類 似 此 般 的 諸 多 處 理, 都 能 佐 證 萬 壑 松 風 圖 意 在 描 繪 山 谷 之 間 的 松 林 泉 水 景 致 萬 壑 松 風 圖 強 調 山 谷 間 松 林 的 手 法, 與 早 春 圖 ( 圖 4, 國 立 故 宮 博 物 院 藏 ) 相 較, 更 能 突 顯 其 中 成 果 早 春 圖 的 尺 幅 雖 較 萬 壑 松 風 圖 小, 但 畫 中 主 山 由 峰 頂 至 水 際, 乃 至 畫 幅 下 方 岩 塊 等, 整 體 構 成 的 主 山 山 體 顯 得 相 當 完 整 ; 甚 至 透 過 左 側 平 遠 河 谷 右 側 林 間 樓 觀 的 陪 襯, 皆 使 山 體 更 有 聳 峙 之 勢 萬 壑 松 風 圖 對 於 畫 中 山 體 的 高 聳 之 勢, 雖 非 毫 無 經 營, 但 表 現 的 重 心 則 已 移 轉 ; 主 山 兩 側 各 有 山 澗 流 泉, 透 過 一 些 松 林 枝 葉 間 畫 出 的 流 水 局 部, 意 圖 呈 現 就 在 松 林 之 後 側 即 是 泉 水 匯 流 處, 匯 成 山 澗 再 流 入 左 側 水 域 相 較 於 早 春 圖, 萬 壑 松 風 圖 所 展 現 的 山 水 景 致 大 幅 貼 近 觀 者 距 離 此 畫 中 不 見 人 蹤, 也 無 任 何 人 造 建 物 ; 但 是 重 新 檢 視 此 一 畫 面 的 安 排, 可 在 畫 幅 右 下 角 隱 然 見 一 山 徑, 觀 者 彷 彿 得 以 藉 此 暢 遊 山 谷 松 林 如 此 引 人 徜 徉 山 林 之 內 的 畫 旨 追 求, 並 非 此 畫 的 新 創 設 意 早 春 圖 畫 者 郭 熙 於 林 泉 高 致 即 曾 指 出 山 水 有 可 行 者 有 可 望 者 有 可 游 者 有 可 居 者, 並 且 強 調 又 以 可 居 可 游 之 品 堪 稱 佳 處 11 不 過, 雖 然 郭 熙 也 以 可 居 可 游 標 居 山 水 意 趣, 但 其 所 具 體 成 繪 畫 的 山 水 形 象, 除 了 早 春 圖 的 表 現 樣 式 之 外, 在 林 泉 高 致 也 能 說 明 郭 熙 對 於 山 水 畫 的 經 營 佈 置, 十 分 講 究 各 種 母 題 的 配 11 郭 熙 撰 ; 郭 思 編, 林 泉 高 致 集, 收 入 景 印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1983-), 冊 812, 頁 574 凡 畫 至 此, 皆 入 妙 品 但 可 行 可 望, 不 如 可 居 可 游 之 為 得 何 者, 觀 今 山 川 地 占 數 百 里, 可 游 可 居 之 處 十 無 三 四, 而 必 取 可 居 可 游 之 品, 君 子 之 所 以 渴 慕 林 泉 者, 正 謂 此 佳 處 故 也 故 畫 者 當 以 此 意 造, 而 鑒 者 又 當 以 此 意 窮 之 此 之 謂 不 失 其 本 意 306

組, 舉 如 山 水 草 木 煙 雲 亭 榭 漁 釣 人 物 等 都 是 用 以 配 組 山 水 佈 局 的 重 要 元 素 12 對 照 之 下, 萬 壑 松 風 圖 迴 避 了 亭 榭 漁 釣 人 物 的 安 排, 這 就 與 郭 熙 所 言 山 之 樓 觀 以 標 勝 概 又 或 者 見 幽 人 山 客 而 思 足 13 有 著 不 同 的 處 理 方 式 萬 壑 松 風 圖 已 不 借 用 亭 榭 點 景 人 物 等 母 題 塑 造 山 水 的 游 觀 特 質 取 而 代 之 者, 是 以 構 圖 上 的 處 理 加 以 塑 造 山 水 意 趣 這 種 處 理, 可 說 是 從 山 水 個 別 物 象 之 考 究 以 後 的 新 發 展, 更 為 朝 向 畫 面 位 置 經 營 的 成 果 展 現 三 松 石 濺 撲 與 近 觀 山 水 萬 壑 松 風 圖 所 代 表 的 轉 向, 不 能 說 是 一 種 全 然 背 棄 郭 熙 山 水 畫 模 式 的 新 成 就 前 已 提 及, 郭 熙 強 調 君 子 之 所 以 渴 慕 林 泉 者 是 在 追 求 可 居 可 游 之 品 廣 義 而 言, 萬 壑 松 風 圖 仍 保 有 引 人 入 勝 的 意 圖, 但 要 觀 者 所 游 之 處, 則 不 再 是 山 林 間 的 漁 樵 居 所 萬 壑 松 風 圖 在 原 有 的 山 水 意 趣 追 求 之 中, 進 行 著 一 個 看 似 無 足 輕 重 的 調 整 ; 把 山 水 從 可 居 可 游 處, 再 次 裁 畫 成 可 游 之 處 此 一 舉 動, 就 在 畫 面 上, 讓 山 水 表 現 焦 點 從 大 觀 山 體 全 貌, 轉 向 近 視 幽 谷 松 林 這 樣 的 構 圖 修 動, 其 實 仍 能 在 風 格 母 題 的 運 用 上 找 到 一 些 調 整 意 圖 以 松 石 為 主 題 的 畫 作 早 出 現 於 唐 代, 並 於 北 宋 李 成 獲 得 進 一 步 發 展, 後 有 郭 熙 早 春 圖 畫 中 雙 松 坡 石 被 認 為 是 此 傳 統 的 體 現 14 只 是, 萬 壑 松 風 圖 的 松 林, 並 不 採 李 郭 風 格 慣 用 的 高 聳 雙 松, 也 無 清 楚 的 左 右 橫 張 枝 幹 或 如 散 針 的 松 葉 兩 者 最 奇 特 的 差 異 在 於 萬 壑 松 風 圖 的 松 林 樹 幹 肥 壯, 枝 葉 更 是 異 常 繁 茂, 扭 曲 的 枝 幹 幾 乎 是 要 被 密 布 的 針 葉 填 塞 雖 同 樣 是 松 石 母 題, 萬 壑 松 風 圖 卻 發 展 出 一 種 與 李 郭 風 貌 截 然 不 同 的 樣 式 但 是, 這 兩 者 未 必 全 然 無 關 依 據 文 獻 記 載, 郭 熙 曾 於 宋 神 宗 朝 進 行 多 處 宮 殿 壁 屏 的 繪 畫 工 作 仔 細 12 郭 熙 撰 ; 郭 思 編, 林 泉 高 致 集, 頁 578 山 以 水 為 血 脈, 以 草 木 為 毛 髮, 以 煙 雲 為 神 采, 故 山 得 水 而 活, 得 草 木 而 華, 得 煙 雲 而 秀 媚 水 以 山 為 面, 以 亭 榭 為 眉 目, 以 漁 釣 為 精 神 故 水 得 山 而 媚, 得 亭 榭 而 明 快, 得 漁 釣 而 曠 落 此 山 水 之 佈 置 也 13 郭 熙 撰 ; 郭 思 編, 林 泉 高 致 集, 頁 575 576 14 關 於 松 石 主 題 於 唐 代 的 發 展, 可 參 考 竹 浪 遠, 唐 代 の 樹 石 畫 について 松 石 圖 を 中 心 に ( 上 )( 下 ), 古 文 化 研 究 5, 7(2006, 2008), 頁 59-95; 頁 1-56 Richard M. Barnhart, Wintry Forests, Old Trees: Some Landscape Themes in Chinese Painting (New York: China Institute in America, 1972); Wai-kam Ho, "Li Ch'eng and the Mainstream of Northern Sung Landscape Painting,"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hinese Painting (Taipei: National Palace Museum, 1972), pp. 251-284; Peter C. Sturman, "The Donkey Rider as Icon: Li Cheng and Early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Artibus Asiae, 55:1/2(1995), pp. 43-97. 307

梳 理 此 段 轉 載 自 郭 熙 之 子 郭 思 畫 記 的 文 字 內 容, 可 以 舉 出 一 些 值 得 注 意 的 細 節 郭 思 畫 記 條 列 郭 熙 曾 於 朝 廷 官 署 殿 閣 約 十 六 處 作 畫, 從 描 述 的 文 字 推 敲, 除 了 表 現 山 水 風 雨 雲 雪 等 景 致 的 作 品 之 外, 至 少 有 四 處 是 以 松 石 為 表 現 內 容 15 其 中 一 處 為 化 成 殿, 該 殿 為 上 之 燕 處 兩 壁 各 畫 松 石 溪 谷 濺 撲, 門 闕 南 畫 懸 崖 怪 木 松 石, 東 小 壁 畫 雨 霽 山 水 16 郭 熙 在 此 繪 製 作 品 蓋 可 分 兩 種 類 型, 雨 霽 山 水 應 是 和 早 春 圖 相 近, 用 以 表 現 山 水 雲 氣 動 感 的 作 風 ; 另 一 則 是 松 石 題 材, 此 應 有 別 於 早 春 圖 的 大 觀 式 山 水, 屬 平 遠 構 圖 的 樹 色 平 遠 ( 圖 5,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等 被 認 為 接 近 李 成 寒 林 平 遠 樣 式 之 作 風 另 外 還 有 一 處, 是 位 在 睿 思 殿 的 凉 殿, 其 殿 閣 設 計 精 巧, 還 可 利 用 水 流 漱 鳴 其 上 下, 真 所 謂 凉 殿 也 而 郭 熙 於 此 一 帝 王 休 憩 處, 繪 製 四 面 松 石 平 遠 屏 風 這 一 題 材 的 選 用, 與 繪 賜 高 麗 的 秋 景 煙 嵐 題 材 實 屬 郭 熙 不 同 畫 題 類 型 17 依 據 四 庫 全 書 本 的 林 泉 高 致 集, 其 中 畫 題 之 下 有 三 段 明 代 版 本 闕 文, 分 別 提 到 靈 岩 怪 石 松 石 平 遠 松 石 濺 撲 ; 其 中, 不 論 松 石 平 遠 或 松 石 濺 撲, 都 是 以 松 石 為 主 要, 或 輔 以 平 遠 之 景 或 搭 配 濺 撲 母 題 18 而 這 兩 項 畫 題, 正 與 郭 熙 在 化 成 殿 所 繪 題 材 相 近 相 較 於 平 遠, 濺 撲 似 乎 是 一 個 較 少 被 注 意 的 母 題 19 濺 撲 此 一 詞 彙, 早 於 北 宋 中 期 開 始 出 現, 用 以 說 明 流 水 衝 擊 岩 塊 而 成 的 狀 態 20 郭 熙 於 畫 題 之 中 特 意 區 隔 平 遠 濺 撲 兩 種 題 材, 顯 示 他 對 濺 撲 的 認 識 有 別 於 平 遠 一 方 15 依 據 郭 思 所 記 畫 記 內 容, 整 理 如 下 : ⑴省 壁 ⑵開 封 府 府 廳 ⑶廳 壁 ⑷諫 院 ⑸紫 宸 殿 ⑹御 書 院 ⑺玉 華 殿 ⑻景 靈 宮 十 一 殿 ⑼內 東 門 小 殿 ⑽御 帳 ⑾化 成 殿 ⑿欽 明 殿 ⒀睿 思 殿 ⒁瑤 津 亭 ⒂大 安 輦 ⒃玉 堂 見 郭 熙 撰 郭 思 編, 林 泉 高 致 集, 頁 586-589 16 郭 熙 撰 郭 思 編, 林 泉 高 致 集, 頁 587 17 關 於 將 郭 熙 畫 作 贈 予 高 麗, 以 及 此 事 件 於 文 化 意 義 上 的 討 論, 可 參 考 塚 本 麿 充, 崇 高 な 山 水. 郭 熙 山 水 の 成 立 とその 意 義 北 宋 三 館 祕 閣 の 文 化 的 機 能 を 中 心 として, 收 入 崇 高 な 山 水 中 國. 朝 鮮 李 郭 系 山 水 画 の 系 譜 ( 奈 良 : 大 和 文 華 館,2008), 頁 123-134 惟 對 於 郭 熙 畫 風 的 類 型, 仍 須 進 一 步 梳 理 18 郭 熙 撰 ; 郭 思 編, 林 泉 高 致 集, 頁 584 作 濺 撲 於 松 石 邊, 松 石 要 凝 重, 濺 撲 要 飛 動 此 小 景 也, 大 率 分 別 淺 深 高 下 也 19 由 於 林 泉 高 致 集 通 行 的 明 代 版 本 錯 文, 原 化 成 殿 稱 各 畫 松 石 溪 谷 濺 撲 誤 植 為 各 畫 松 石 溪 谷 測 瀆 或 許 因 此, 較 少 人 注 意 到 濺 撲 母 題 的 問 題 20 聖 朝 名 畫 評 圖 畫 見 聞 志 等 北 宋 中 期 畫 史 已 用 濺 撲 一 詞 所 收 錄 原 文 分 別 如 下 : 劉 永 不 知 何 許 人 師 關 仝 為 山 水, 其 意 思 筆 墨 頗 得 其 法 至 樹 石 濺 撲, 甚 不 相 遠, 但 勾 研 皴 淡, 未 為 佳 耳 見 劉 道 醇, 聖 朝 名 畫 評 卷 二, 收 入 中 國 書 畫 全 書 ( 上 海 : 上 海 書 畫 出 版 社,1993), 頁 454 李 宗 成, 鄜 畤 人 工 畫 山 水 寒 林 學 李 成 破 墨 潤 媚 取 象 幽 奇, 林 麓 江 臯 尤 為 盡 善 樞 府 東 廳 有 大 濺 撲 屏 風, 乃 宗 成 所 畫 ( 石 上 有 崔 慤 畫 鷺 鷔 一 隻 ) 有 風 雨 江 山 拜 月 圖 四 時 山 水 松 柏 寒 林 等 圖 傳 於 世 見 郭 若 虛, 圖 畫 見 聞 誌 卷 四, 收 入 中 國 書 畫 全 書 ( 上 海 : 上 海 書 畫 出 版 社,1993), 頁 482 308

面, 他 對 於 濺 撲 特 別 強 調 其 中 的 水 流 形 象, 例 如 針 對 水 的 描 繪, 郭 熙 強 調 水, 活 物 也 而 關 於 水 的 樣 貌 更 是 多 種, 舉 如 多 泉 遠 流 或 者 瀑 布 插 天 乃 至 濺 撲 入 地 等 皆 屬 之 21 另 一 方 面, 相 對 於 平 遠 追 求 遠 觀 之 效, 濺 撲 則 因 為 描 寫 水 流 與 岸 際 的 激 盪 面 貌, 更 有 引 導 觀 者 靠 近 畫 面 之 近 觀 效 果 簡 言 之, 郭 熙 在 朝 廷 官 署 宮 殿 所 描 繪 的 山 水 畫, 不 能 皆 以 早 春 圖 這 類 山 水 類 型 概 括 22 雖 然 目 前 資 料 十 分 有 限, 很 難 進 一 步 說 明 殿 閣 的 功 能 與 選 取 的 畫 作 題 材 之 間 是 否 有 著 相 互 牽 動 因 素 但 是, 相 對 於 學 士 所 在 的 玉 堂 廳 屏 採 春 山 景 致, 用 以 追 求 春 情 之 融 冶, 物 態 之 欣 豫, 觀 者 怡 然 如 在 四 明 天 姥 之 境 ; 而 位 在 後 苑 的 化 成 殿 之 中, 則 採 松 石 平 遠 濺 撲 等 主 題, 確 實 令 人 聯 想 到 這 些 題 材 的 選 擇 是 否 就 如 樹 色 平 遠 圖 卷 一 般, 更 具 有 私 人 寄 情 之 作 用 而 且, 就 在 該 段 文 字, 亦 可 見 到 上 之 燕 處, 兩 壁 各 畫 松 石 溪 谷 濺 撲 等 字 句 的 記 載, 確 實 不 能 排 除 這 類 風 格 與 非 正 式 燕 居 空 間 之 有 意 搭 配 如 此 重 新 審 視 郭 熙 松 石 濺 撲 等 畫 題, 也 可 提 供 認 識 萬 壑 松 風 圖 新 成 就 的 不 同 角 度 萬 壑 松 風 圖 雖 明 顯 與 郭 熙 早 春 圖 的 山 水 樣 式 不 同, 但 據 郭 熙 同 時 存 在 著 松 石 濺 撲 這 類 用 以 強 調 近 觀 的 畫 風 而 言, 萬 壑 松 風 圖 的 松 林 流 水 或 有 向 之 借 鏡 處 若 將 萬 壑 松 風 圖 畫 面 從 中 段 拆 開 成 上 下 兩 部 分, 上 部 分 為 岩 山 下 部 分 為 松 林 景 致 ; 而 下 部 段 落 就 如 松 石 濺 撲 題 材, 不 僅 有 松 林, 更 繪 有 湍 激 於 岩 石 之 間 的 流 水, 環 繞 過 這 片 茂 密 松 林 後 方 匯 流 而 出 萬 壑 松 風 圖 上 部 岩 山 構 成 與 范 寬 谿 山 行 旅 圖 ( 圖 6, 國 立 故 宮 博 物 院 藏 ) 主 山 風 格 相 近 處, 已 有 學 者 對 此 加 以 申 論 ; 23 不 過 對 於 下 部 松 林 表 現 與 郭 熙 可 能 的 聯 繫 則 較 少 觸 及 24 實 際 上, 在 此 所 指 的 相 關 性, 並 非 是 母 題 安 排 上 的 雷 同, 而 是 指 其 組 出 樣 式 上 的 意 圖 也 可 能 具 有 關 係 萬 壑 松 風 圖 下 21 郭 熙 撰 ; 郭 思 編, 林 泉 高 致 集, 頁 577-578 22 對 於 郭 熙 不 同 山 水 風 格 類 型 的 注 意, 可 舉 Foong, Ping. "Guo Xi's Intimate Landscapes and the Case of Old Trees, Level Distance," Metropolitan Museum Journal 35 (2000), pp. 87-115. 23 針 對 萬 壑 松 風 圖 與 范 寬 風 格 的 關 係, 參 考 鈴 木 敬, 中 國 繪 畫 史. 中 之 一 ( 南 宋. 遼. 金 ), 頁 41 24 例 如 鈴 木 敬 就 不 認 為 萬 壑 松 風 圖 中 有 郭 熙 因 子 而 至 於 宋 徽 宗 朝 是 否 仍 保 有 郭 熙 畫 作, 另 有 一 些 不 同 意 見, 例 如 小 川 裕 充 曾 依 據 劉 充 詩 文 推 測 郭 熙 玉 堂 壁 畫 曾 保 留 至 金 代 時 期 參 見 小 川 裕 充, 院 中 の 名 畫 - 董 源 巨 然 燕 肅 か 郭 熙 まで, 鈴 木 敬 先 生 還 曆 記 念 : 中 國 繪 畫 史 論 集 ( 東 京 : 吉 川 弘 文 館,1981), 頁 23-85 另 外, 石 守 謙 則 從 郭 熙 林 泉 高 致 畫 論 文 字 解 析 一 種 理 想 帝 國 山 水 的 樣 式, 並 從 郭 思 進 呈 宋 徽 宗 獲 得 褒 揚 一 事, 推 測 郭 熙 的 傳 統 仍 舊 受 到 徽 宗 朝 的 官 方 認 可, 參 見 石 守 謙, 山 水 之 史 由 畫 家 與 觀 眾 互 動 角 度 考 察 中 國 山 水 畫 至 十 三 世 紀 的 發 展, 中 國 史 新 論 美 術 考 古 分 冊 ( 臺 北 : 聯 經 出 版 公 司,2010), 頁 432-436 309

半 松 林 與 左 側 湍 石 水 流 形 塑 出 引 人 入 勝 的 近 觀 景 象, 應 可 放 入 郭 熙 倡 議 松 石 濺 撲 表 達 近 處 景 象 之 相 似 脈 絡 然 而, 雖 有 這 一 部 分 取 景 概 念 的 承 繼, 由 畫 面 的 形 象 安 排 而 論, 李 唐 則 已 然 自 郭 熙 畫 風 中 脫 離, 萬 壑 松 風 圖 已 然 形 塑 出 一 個 全 新 形 象 四 山 腰 樓 觀 與 江 山 小 景 萬 壑 松 風 圖 形 塑 出 的 全 新 形 象, 並 沒 有 隨 著 北 宋 政 體 的 瓦 解 而 失 去 能 量 有 蕭 照 款 的 山 腰 樓 觀 ( 圖 7, 國 立 故 宮 博 物 院 藏 ) 最 能 說 明 其 後 續 發 展 25 關 於 蕭 照 的 生 平 描 述 帶 著 傳 奇 性, 傳 說 他 在 北 宋 末 靖 康 年 間 曾 於 太 行 山 為 盜, 因 劫 獲 畫 家 李 唐 而 隨 之 習 畫, 後 才 因 此 進 入 南 宋 畫 院 26 雖 然 缺 乏 南 宋 文 獻 詳 載 生 平, 但 確 有 蕭 照 於 南 宋 宮 廷 作 畫 的 記 錄 27 蕭 照 承 續 李 唐 畫 風, 並 且 服 務 於 南 宋 宮 廷 的 經 歷, 或 許 摻 入 不 少 軼 聞 色 彩 但 絕 非 全 然 無 據 這 一 師 承 關 係, 即 使 從 山 腰 樓 觀 的 構 圖 與 風 格 亦 能 略 見 端 倪 相 對 於 北 宋 山 水 畫 作 的 中 軸 構 圖, 山 腰 樓 觀 改 將 主 山 置 於 畫 面 左 半 的 創 舉 已 有 多 位 學 者 點 出 28 其 中, 主 山 與 中 遠 景 的 強 烈 對 照 更 別 具 特 色 29 在 此, 或 許 可 在 前 述 論 點 之 上, 更 進 一 步 注 意 主 山 景 象 的 安 排 與 其 構 想 首 先, 有 必 要 仔 細 檢 視 山 腰 樓 觀 的 主 山 構 成 與 萬 壑 松 風 相 通 處 兩 者 山 體 岩 塊 與 質 面 的 處 理 技 巧 相 近, 山 腰 樓 觀 山 體 下 半 段 同 樣 為 高 聳 濃 密 林 木 遮 掩 大 半, 與 萬 壑 松 風 下 半 的 松 林 景 致 亦 十 分 類 同 二 者 筆 墨 確 有 高 下, 然 山 腰 樓 觀 的 林 木 自 前 方 岩 塊 盤 踞 而 出, 雖 因 枝 葉 茂 密 難 窺 其 後, 但 就 在 樹 葉 下 緣 隱 隱 可 見 一 條 路 徑, 略 隱 略 顯 地 穿 繞 其 間 這 一 轉 折 路 徑 的 角 色, 宛 如 萬 壑 松 風 松 林 之 後 的 流 泉, 關 鍵 性 地 交 代 出 一 個 隱 藏 在 後 的 空 間 這 樣 的 處 理, 並 非 僅 是 母 題 安 排 上 的 巧 合, 而 是 與 萬 壑 松 風 追 求 近 觀 的 目 標 25 許 郭 璜, 宋 蕭 照 山 腰 樓 觀, 收 入 故 宮 書 畫 菁 華 特 輯 ( 臺 北 : 國 立 故 宮 博 物 院, 1996), 頁 110-111 26 夏 文 彥, 圖 繪 寶 鑑 卷 四, 頁 878 27 蕭 照 曾 為 宋 高 宗 於 西 湖 孤 山 涼 堂 作 壁 畫, 相 關 記 錄 見 葉 紹 翁, 四 朝 聞 見 錄 丙 集, 收 入 歷 代 史 料 筆 記 叢 刊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9), 頁 109-110; 另 周 密 記 載 顯 應 觀 有 蕭 照 畫, 見 周 密, 武 林 舊 事 卷 五, 收 入 叢 書 集 成 集 成 新 編 ( 臺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 社, 1985), 冊 96, 頁 657 28 針 對 蕭 照 山 腰 樓 觀 的 特 色, 鈴 木 敬 以 為 其 中 顯 示 著 對 北 宋 山 水 的 理 解 略 顯 中 途 半 端 ( 半 調 子 青 黃 不 接 ), 見 鈴 木 敬, 中 國 繪 畫 史. 中 之 一 ( 南 宋. 遼. 金 ), 頁 113-116 井 手 誠 之 輔 亦 同 意 此 畫 植 物 與 遠 景 畫 法 不 若 李 唐 之 變 化, 但 認 為 畫 中 空 間 感 近 似 高 桐 院 山 水 之 冬 景, 同 樣 企 圖 表 現 近 視 視 點 ; 或 許 正 因 如 此, 對 中 遠 景 便 疏 於 交 代, 見 井 手 誠 之 輔, 山 腰 樓 觀 圖, 收 入 小 川 裕 充 編 修, 故 宮 博 物 院. 南 宋 の 繪 畫 ( 東 京 : 日 本 放 送 出 版 協 會,1998), 頁 80 29 許 郭 璜 李 慧 漱 對 於 畫 中 主 山 與 中 遠 景 的 對 比, 皆 以 虛 實 的 對 比 為 論 說 見 許 郭 璜, 宋 李 唐 江 山 小 景 卷, 收 入 故 宮 書 畫 菁 華 特 輯, 頁 -96-99 李 慧 漱, 壺 中 天 地 : 西 湖 與 南 宋 都 城 臨 安 的 藝 術 與 文 化, 收 入 文 藝 紹 興. 南 宋 藝 術 與 文 化 ( 臺 北 : 國 立 故 宮 博 物 院,2010), 頁 42-44 310

相 通 萬 壑 松 風 山 水 的 近 觀 要 旨, 並 非 僅 是 物 象 比 例 放 大 所 成, 還 仰 賴 物 象 相 互 關 係 的 協 調, 共 組 出 一 處 引 人 得 以 徜 徉 其 間 的 山 水 所 在 換 言 之, 萬 壑 松 風 的 近 觀 目 標 意 在 兼 顧 近 處 觀 物, 但 又 能 引 人 繞 遊 其 中 之 景, 而 這 也 可 能 與 郭 熙 松 石 濺 撲 的 意 圖 相 近 是 以, 山 腰 樓 觀 主 山 在 此 一 目 標 下 的 處 理 手 法 應 再 予 說 明 山 腰 樓 觀 的 主 山 岩 塊 多 為 側 向, 山 體 少 見 正 向 的 岩 面 ; 透 過 穿 繞 的 山 徑, 山 體 嶙 峋 的 轉 折 細 節 一 再 出 現 其 間 據 此 來 看, 原 於 萬 壑 松 風 罕 無 人 蹤 的 主 山 變 成 即 可 繞 賞, 就 如 多 角 度 觀 察 後 所 得 近 觀 山 水 如 此 於 畫 面 中 變 化 角 度, 並 能 隨 之 環 繞 其 中 的 構 成 特 質, 成 就 出 一 種 得 以 取 代 遠 觀 山 水 的 關 鍵 優 勢 主 山 中 段 橫 出 平 台 上 的 二 位 觀 者, 不 僅 是 望 向 中 遠 迷 茫 煙 波 水 岸 的 中 介 者, 更 是 游 賞 山 中 密 林 岩 壑 的 參 與 者 二 人 若 沿 著 繞 山 向 上 的 路 徑, 峰 頂 左 側 的 樓 觀 所 在 便 順 勢 可 達 正 因 為 近 觀, 山 水 畫 中 各 項 母 題 之 間 的 關 係 組 成 也 更 多 樣, 山 腰 樓 觀 的 瀑 布 就 在 山 間 有 時 由 左 向 右 側 流 貫, 有 時 由 右 向 左 側 匯 流, 呼 應 萬 壑 松 風 瀑 布 流 泉 的 多 方 向 手 法 經 過 李 唐, 蕭 照 進 而 轉 譯 了 北 宋 大 觀 山 水 所 無 法 達 成 的 近 觀 山 水 特 色 山 腰 樓 觀 堪 稱 是 近 觀 山 水 關 鍵 角 色, 此 外, 另 一 件 手 卷 江 山 小 景 ( 圖 8, 國 立 故 宮 博 物 院 藏 ) 對 於 此 一 近 觀 山 水 特 質 的 表 現 也 有 不 同 成 果 的 貢 獻 這 件 作 品 向 來 被 歸 入 李 唐 名 下, 但 實 際 上 此 江 山 小 景 畫 中 並 不 見 作 者 款 印 30 畫 上 明 代 以 前 的 鑒 藏 印, 僅 卷 末 上 方 有 殘 印 皇 姊 二 字, 是 元 代 祥 哥 剌 吉 公 主 ( 約 1283-1331) 收 藏 印 皇 姊 圖 書 部 份, 惟 印 所 在 絹 與 原 畫 絹 並 不 連 續, 或 由 他 處 移 置 卷 後 有 明 代 董 其 昌 (1555-1636) 程 正 揆 (1604-1676) 題 跋, 皆 稱 此 卷 為 李 唐 ( 約 1070-1150) 畫 作 31 在 進 入 此 作 與 李 唐 風 格 的 討 論 之 前, 有 必 要 重 新 觀 察 此 畫 卷 的 表 現 特 色 畫 卷 卷 首 始 於 江 水 坡 渚 的 描 繪, 畫 幅 下 沿 則 是 一 處 連 續 的 山 石 坡 岸 此 一 坡 岸 宛 若 山 脈 延 伸, 隨 著 畫 卷 向 左, 山 岩 比 例 也 雖 之 增 多 ; 至 畫 卷 最 後 段 落, 甚 已 由 山 岩 據 滿 畫 面 這 一 鄰 接 水 際 蜿 蜒 的 岩 石 山 岸, 除 了 逐 漸 增 加 高 度 外, 乍 看 並 無 新 奇 構 圖 ; 其 中 山 體 結 組 的 高 低 變 化 也 顯 得 和 緩, 與 一 些 講 究 山 體 組 合 變 化 多 樣 的 山 水 長 卷 十 分 不 同 然 細 察 畫 卷 整 體 構 成, 這 一 山 石 坡 岸 的 山 體 30 國 立 故 宮 博 物 院 編, 石 渠 寶 笈. 續 編 ( 臺 北 : 國 立 故 宮 博 物 院,1971), 頁 3621 31 董 其 昌 卷 後 題 跋 ( 一 ) 311

面 貌 變 化 多 樣 32 若 藉 畫 中 點 景 人 物 所 在 觀 察, 不 難 發 現 山 岸 裡 雜 有 許 多 蜿 蜒 路 徑, 隨 著 路 徑 可 見 到 多 樣 的 植 物 多 樣 的 建 築, 進 而 構 成 段 段 不 同 的 游 賞 佳 景 例 如, 卷 首 為 平 坡 水 岸 接 續 著 向 左 緩 昇 山 體, 形 成 斜 向 的 對 角 景 觀, 襯 映 著 一 排 隨 風 搖 曳 的 竹 林 再 如, 經 過 兩 處 有 著 建 築 物 的 山 峰 平 頂, 畫 卷 於 此 構 成 高 聳 奇 勢 的 山 岩 景 觀 又 如, 跨 過 山 谷 間 木 橋 之 後, 岩 塊 雖 略 為 低 矮, 但 因 松 林 樹 叢 高 大 如 山 高, 營 造 出 行 觀 其 側 的 效 果 畫 卷 中 後 段 之 後, 更 有 坐 講 山 中 的 人 物, 或 者 近 似 湖 石 的 圓 凹 岩 壁, 乃 至 峭 壁 岩 洞 或 者 跨 橋 觀 景 等 本 卷 畫 中 山 石 以 細 勁 墨 線 為 輪 廓, 再 以 墨 染 形 塑 立 體 感 ; 其 間 添 有 短 線 以 表 現 塊 面 質 感, 但 不 見 格 式 化 的 斧 劈 皴 法 這 類 筆 墨 特 色, 說 明 此 作 時 間 應 未 至 南 宋 畫 院 風 格 成 熟 階 段 此 畫 卷 雖 舊 傳 作 者 李 唐, 畫 中 又 併 用 青 綠 水 墨 技 巧, 與 李 唐 萬 壑 松 風 表 現 相 類 然 而, 此 作 用 筆 較 為 尖 細, 與 萬 壑 松 風 的 筆 墨 特 色 仍 有 距 離 33 但 是, 從 江 山 小 景 末 段 山 頭 的 構 造 與 組 合 方 式, 不 免 令 人 聯 想 到 山 腰 樓 觀 強 調 側 向 嶙 峋 效 果 的 主 山 再 仔 細 觀 察 江 山 小 景 的 此 處 山 峰, 除 了 同 有 講 究 側 向 岩 塊 之 外, 環 繞 於 山 間 的 路 徑 兩 山 中 的 幽 深 山 谷, 乃 至 於 泉 水 的 傾 瀉 流 出 的 描 繪 模 式, 都 能 在 山 腰 樓 觀 畫 面 找 到 類 似 的 原 型 就 此 來 看, 江 山 小 景 與 其 說 是 李 唐 之 作, 更 接 近 蕭 照 作 風 實 際 上 透 過 先 前 對 於 山 腰 樓 觀 的 討 論 可 知, 雖 在 山 石 質 面 處 理 上 也 採 濃 墨 筆 觸, 但 不 同 於 萬 壑 松 風 全 無 人 跡 的 處 理, 此 畫 於 山 腰 平 台 處 添 加 二 人 交 談 望 遠, 實 質 地 減 弱 了 全 幅 山 水 的 沉 鬱 氣 氛, 營 造 出 觀 畫 者 也 能 隨 之 賞 景 的 恬 靜 氣 氛 而 江 山 小 景 以 長 卷 形 式 構 組 更 多 佳 景 的 處 理, 也 說 明 蕭 照 從 近 觀 山 水 也 正 在 增 添 近 賞 山 水 特 質 蕭 照 對 於 李 唐 畫 風 的 調 整, 應 非 僅 是 對 於 畫 中 山 體 所 在 的 調 整 而 已 如 果 再 透 過 幾 段 宋 人 對 蕭 照 山 水 的 文 字 描 述, 或 許 讓 人 能 察 覺 出 一 種 有 別 於 李 唐 山 水 面 貌 的 傾 向 正 在 醞 釀 四 朝 聞 見 錄 稱 蕭 畫 無 他 長, 唯 能 使 玩 者 精 神 如 在 名 山 勝 水 間, 不 知 其 為 畫 耳 34 一 些 南 宋 後 期 文 獻 則 記 錄 了 蕭 照 山 水 畫, 其 中 更 有 摻 入 人 物 活 動 的 山 水 漁 父, 有 詩 云 翩 翩 涼 樹 小 茅 堂, 揖 客 柴 門 去 棧 長 山 外 橫 舟 篷 不 啟, 誰 知 世 有 送 迎 忙 35 推 想 畫 面 當 非 罕 無 人 蹤 的 峻 凜 山 32 許 郭 璜, 宋 李 唐 江 山 小 景 卷, 故 宮 書 畫 菁 華 特 輯, 頁 96-99; 陳 階 晉, 宋 李 唐 江 山 小 景, 故 宮 文 物 月 刊,300(2008), 頁 24-25 33 許 郭 璜, 南 宋 山 水 畫 中 的 李 唐 風 格, 收 入 宋 代 書 畫 冊 頁 名 品 特 展 ( 臺 北 : 國 立 故 宮 博 物 院,1995), 頁 40; 鈴 木 敬, 中 國 繪 畫 史. 中 之 一 ( 南 宋. 遼. 金 ), 頁 42 34 葉 紹 翁, 四 朝 聞 見 錄 丙 集, 頁 110 35 舒 岳 祥, 閬 風 集 卷 九, 收 入 四 庫 全 書 珍 本. 三 集 (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1972- ), 頁 3 312

水 面 貌 對 於 蕭 照 此 類 山 水 特 色 的 掌 握, 確 實 與 現 存 江 山 小 景 畫 風 特 色 更 顯 親 近 36 據 此, 江 山 小 景 可 歸 入 延 續 李 唐 畫 風 的 蕭 照 風 格 之 內 而 無 論 是 山 腰 樓 觀 抑 或 江 山 小 景, 兩 者 對 於 李 唐 畫 風 的 繼 承, 並 非 僅 是 透 過 構 圖 的 類 同 造 型 的 相 近 等 形 式 上 的 接 近 從 畫 中 追 求 的 旨 趣 而 論, 李 唐 著 意 於 近 觀 山 水 的 營 造, 在 蕭 照 作 風 之 下, 更 有 增 加 其 中 近 賞 的 意 趣 而 這 一 脈 由 李 唐 蕭 照 調 整 出 的 新 山 水 意 趣, 對 於 南 宋 初 期 的 幾 位 畫 家 皆 有 不 小 影 響 這 一 序 列 的 進 展, 雖 未 有 如 郭 若 虛 評 價 對 北 宋 山 水 成 就 之 論 述, 但 藉 著 一 些 現 存 標 題 為 閻 次 平 閻 次 于 乃 至 賈 師 古 等 人 之 作 品 特 色, 仍 能 說 明 其 中 原 委 37 以 傳 李 唐 名 下 的 坐 石 看 雲 ( 圖 9, 國 立 故 宮 博 物 院 藏 ) 為 例, 此 畫 中 物 象 不 算 少, 與 一 般 南 宋 山 水 畫 中 留 白 模 式 有 別 38 兩 位 如 高 士 裝 束 的 人 物, 就 坐 於 石 塊 之 上, 既 是 相 互 對 談, 又 共 同 望 向 畫 面 三 分 之 二 部 分 景 致, 一 處 充 滿 奇 巖 倚 松 藤 花 湧 雲 與 流 水 的 山 水 佳 處 而 這 些 母 題 元 素, 仰 賴 近 觀 獲 得, 而 人 物 徜 徉 則 又 引 出 近 賞, 可 說 是 一 既 延 續 萬 壑 松 風 圖, 又 能 親 近 新 發 展 的 有 趣 成 果 只 是, 李 唐 的 近 觀 山 水 風 格 是 如 何 能 引 發 此 一 連 串 的 發 展? 以 下 擬 先 舉 出 幾 項 可 能 的 緣 由, 試 以 增 加 吾 人 對 此 脈 絡 的 掌 握 五 李 唐 與 宋 徽 宗 朝 山 水 意 趣 萬 壑 松 風 主 山 左 側 青 綠 山 峰 上 書 有 款 題 皇 宋 宣 和 年 春 李 唐 畫 經 光 學 攝 影 檢 視, 確 認 此 墨 蹟 是 在 青 綠 設 色 層 之 下, 顯 示 此 款 題 應 非 後 加 李 唐 於 宋 徽 宗 朝 的 活 動, 原 多 仰 賴 元 代 莊 肅 畫 繼 補 遺 的 文 字 記 載, 指 出 李 唐 則 曾 入 宋 高 宗 潛 邸 任 事, 南 渡 後 再 因 人 轉 薦 重 入 南 宋 畫 院 然 其 中 文 字 內 容 現 階 36 江 山 小 景 與 蕭 照 風 格 相 關 一 事 有 輔 證 現 存 江 山 小 景 畫 上 原 有 元 代 大 長 公 主 祥 哥 剌 吉 藏 印 皇 姐 二 字 殘 印, 雖 印 文 絹 有 裁 切 痕 跡, 但 絹 紋 與 原 作 相 近 而 元 代 大 長 公 主 收 藏 清 單 中, 一 件 袁 桷 題 蕭 照 江 山 圖 的 詩 文 內 容 很 值 得 注 意 最 重 要 的 是, 袁 桷 曾 有 詩 題 為 蕭 郎 解 作 湖 山 圖, 上 皇 一 見 玉 色 愉 明 知 此 景 落 歌 舞, 別 洒 妙 墨 為 言 于 謨 長 江 吞 吐 恨 無 極, 突 兀 金 鼇 障 西 北 詩 中 描 述 的 場 景 亦 是 江 河 之 景, 與 江 山 小 景 此 種 山 水 手 卷 面 貌 亦 有 相 通 見 袁 桷, 清 容 居 士 集 卷 四 十 五, 收 入 四 部 叢 刊 初 編. 集 部 (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1965), 頁 645 37 此 一 後 李 唐 山 水 風 格 的 討 論, 為 北 京 故 宮 博 物 院 余 輝 教 授 本 次 研 討 會 所 提 課 題, 請 參 見 余 教 授 論 文 先 前 學 界 研 究 則 可 參 見 :Richard Edwards, "The Landscape Art of Li T'ang," Archives of the Chinese Art Society of America, 12(1958), pp. 48-59; Richard Edwards, "The Yen Family and the Influence of Li T'ang," Ars Orientalis, 10(1975), pp. 79-92. 38 板 倉 聖 哲 ; 黃 立 芸 賴 信 安, 南 宋 ( 傳 ) 李 唐 坐 石 看 雲 圖 冊 頁 的 歷 史 位 置, 故 宮 文 物 月 刊,274(2006), 頁 62-79 313

段 仍 無 法 於 宋 代 文 獻 取 得 積 極 佐 證 39 不 過, 若 從 另 一 條 史 料 深 究, 當 不 難 推 測 李 唐 於 崇 寧 年 間 已 與 朝 廷 中 的 部 分 文 臣 有 著 互 動 董 逌 廣 川 畫 跋 即 曾 記 錄 一 條 書 邢 和 璞 悟 房 次 律 圖, 稱 崇 寧 二 年 (1103), 其 孫 完 官 于 潞, 子 莆 田 方 廟, 召 畫 人 李 唐 摹 為 別 本 以 藏, 屬 予 書 其 後 40 所 謂 完 應 指 畢 完, 當 年 畢 完 之 子 ( 莆 田 ) 過 世 入 葬, 想 藉 邢 和 墣 與 房 琯 事 蹟 的 圖 作, 來 加 以 撫 慰 其 生 死 別 離 之 痛 畢 完 為 畢 士 安 (938-1005) 六 世 孫, 崇 寧 五 年 仍 有 與 董 逌 往 來 記 錄, 41 在 宣 和 年 間 任 大 司 樂 42 董 逌 文 中 記 載 畢 完 召 畫 人 李 唐 摹 為 別 本 以 藏 是 否 暗 示 李 唐 已 屬 朝 廷 人 力 另 待 考 慮 ; 但 依 據 董 逌 現 存 著 述, 顯 然 至 少 在 崇 寧 二 年 李 唐 已 有 摹 畫 記 錄, 並 且 與 董 逌 畢 完 等 人 相 識 交 往 其 中 董 逌 對 古 器 物 書 畫 文 物 的 鑒 別 知 識 豐 富, 他 於 崇 寧 年 間 在 秘 書 省 活 動, 對 於 宋 徽 宗 朝 之 書 畫 古 物 等 鑒 別 工 作 多 有 牽 涉 畢 完 為 具 有 收 藏 豐 富 的 畢 士 安 之 後 人, 生 平 經 歷 資 料 不 多, 而 從 李 唐 與 活 動 於 崇 寧 時 期 的 董 逌 畢 完 等 皆 有 互 動 情 節 看, 無 論 李 唐 與 朝 廷 畫 院 的 實 際 關 係 如 何, 他 與 這 些 活 動 宮 廷 內 秘 書 省 機 構 的 人 士 往 來 密 切, 對 宋 徽 宗 崇 寧 年 間 開 始 推 行 的 書 畫 學 政 策 必 定 有 所 掌 握 這 一 推 測, 可 從 李 唐 的 畫 風 表 現 與 宋 徽 宗 朝 畫 學 政 策 雙 方 面 加 以 檢 視 宋 徽 宗 朝 的 畫 學 活 動 已 有 許 多 研 究 成 果, 並 非 本 文 主 要 論 旨, 在 此 僅 提 出 其 中 幾 項 要 點 以 清 眉 目 作 為 崇 寧 興 學 活 動 的 一 環, 宋 徽 宗 朝 的 畫 學 並 非 僅 是 帝 王 個 人 興 趣 所 寄 透 過 畫 學 的 機 制, 不 僅 增 加 基 礎 經 學 的 共 通 教 育, 而 針 對 繪 畫 技 藝 的 評 估 也 有 定 式 法 則 之 運 作 除 以 詩 文 畫 題 考 校 畫 作 對 於 詩 文 意 境 之 掌 握 外, 雲 麓 漫 鈔 曾 記 錄 考 評 畫 學 學 生 的 繪 畫 技 藝 設 有 上 中 下 三 等, 對 於 摹 古 僅 視 為 技 藝 之 基 礎, 能 夠 獲 得 上 等 評 價 者, 就 必 須 要 不 摹 古 而 盡 物 之 情 39 莊 肅, 畫 繼 補 遺 卷 下, 頁 915 另 外 略 晚 夏 文 彥 則 又 稱 建 炎 間 太 尉 邵 淵 薦 之, 奉 旨 授 成 忠 郎, 見 夏 文 彥, 圖 繪 寶 鑑 卷 四, 頁 877 針 對 李 唐 生 平 活 動, 參 考 鈴 木 敬, 李 唐 の 南 渡 復 院 とその 樣 式 變 遷 についての 一 試 論 ( 上 )( 下 ), 國 華,1047(1981), 1053(1982), 頁 5-20; 13-23 另, 太 尉 邵 淵 是 否 為 邵 宏 淵, 仍 未 能 確 定 據 師 範 大 學 歷 史 所 博 士 生 劉 川 豪 書 面 討 論, 邵 宏 淵 最 早 記 錄 見 於 建 炎 四 年 (1130), 以 都 統 官 身 分 帶 兵 隨 程 昌 寓 入 荊 南 府, 是 為 一 般 將 領, 推 薦 人 的 可 能 性 還 須 評 估 ; 另 外, 考 察 目 前 史 料 邵 宏 淵 未 曾 被 封 為 太 尉, 此 稱 應 屬 對 將 領 的 美 稱 他 在 紹 興 十 七 年 至 三 十 一 年 間 分 別 曾 任 殿 前 司 右 軍 統 領 兵 馬 鈐 轄 殿 前 司 中 軍 都 統 制, 重 要 性 雖 不 高, 但 因 接 近 中 央, 推 薦 人 的 可 能 性 較 高 40 董 逌, 廣 川 畫 跋 卷 2, 收 入 中 國 書 畫 全 書 冊 2, 頁 821 41 董 逌, 廣 川 書 跋 卷 3, 收 入 中 國 書 畫 全 書 冊 2, 頁 767 文 中 稱 余 既 為 編 修 官 畢 完 書 宋 公 之 鼎 翌 日 校 書 郎 黃 伯 思 持 因 黃 伯 思 任 校 書 郎 時 間 應 僅 為 崇 寧 五 年, 後 遷 祕 書 郎 推 測 此 事 發 生 於 崇 寧 五 年 42 畢 完 於 宣 和 五 年 為 大 司 樂, 見 徐 松 輯, 宋 會 要 輯 稿 崇 儒 6 之 12 314

態, 形 色 俱 若 自 然, 而 且 最 重 要 是 意 高 韻 古 43 這 兩 條 對 畫 學 評 斷 基 準 的 不 同 記 錄, 皆 指 出 一 種 對 畫 中 意 境 的 強 調 趨 勢 經 由 上 述 整 理, 可 從 萬 壑 松 風 圖 的 風 格 傳 承 以 及 畫 意 表 達 兩 方 面 思 考 李 唐 畫 風 首 先 討 論 風 格 傳 承 的 問 題 考 慮 萬 壑 松 風 圖 與 既 有 風 格 之 間 的 關 連, 勢 必 再 與 范 寬 谿 山 行 旅 圖 一 併 比 較 兩 者 雖 在 整 體 構 成 上 各 有 講 究, 但 是 主 山 體 皆 講 究 方 折 造 型, 對 山 石 岩 塊 的 描 繪 也 都 採 濃 深 輪 廓 線 條, 甚 至 在 質 面 效 果 的 表 現 上 也 多 講 究 重 墨 筆 調 擦 染 ; 兩 者 所 用 的 筆 法 雖 不 同, 但 都 能 呈 現 山 石 的 堅 實 效 果 萬 壑 松 風 圖 形 象 上 流 露 出 與 范 寬 特 色 的 相 近 性, 至 於 其 如 此 選 擇 風 格 的 企 圖 可 再 從 一 些 畫 論 意 見 析 理 范 寬 早 於 郭 若 虛 圖 畫 見 聞 誌 (? 序 ) 已 被 認 為 是 北 宋 三 家 山 水 之 一, 但 是 此 三 家 山 水 鼎 足 的 看 法 並 未 延 續 至 宋 徽 宗 朝 宣 和 畫 譜 的 山 水 敘 論 就 已 從 士 人 身 分 為 考 量, 有 意 突 出 李 成 角 色 只 是, 宣 和 畫 譜 顯 示 的 官 方 意 見, 其 實 與 當 時 幾 種 觀 點 互 成 有 趣 對 照 例 如 當 時 蘇 軾 黃 庭 堅 等 文 士 對 於 范 寬 山 水 並 未 特 別 注 意 ; 對 照 之 下, 北 宋 晚 期 的 鑒 藏 名 家 米 芾 卻 顯 得 意 外 地 推 崇 范 寬, 不 僅 強 調 收 畫 應 有 范 寬, 44 更 讚 賞 范 寬 勢 雖 雄 杰, 然 深 暗 如 暮 夜 晦 瞑, 土 石 不 分, 物 象 之 幽 雅, 品 固 在 李 成 上 45 對 照 米 芾 極 力 貶 抑 李 成 的 言 論, 他 對 范 寬 的 推 崇 顯 然 是 當 時 的 一 種 異 論 然 而, 米 芾 應 曾 參 與 宋 徽 宗 畫 學 機 構 內 的 書 畫 學 博 士, 不 能 忽 視 他 的 意 見 對 當 時 畫 院 作 風 的 影 響 力 米 芾 的 貶 李 揚 范 論 點, 表 面 上 看 來 似 乎 與 宣 和 畫 譜 山 水 敘 論 意 見 略 顯 衝 突 實 則, 這 一 矛 盾 在 更 多 細 膩 考 察 後 得 以 解 消 其 轉 圜 的 關 鍵 之 一 在 於 宋 徽 宗 的 態 度 當 郭 思 進 呈 郭 熙 畫 論 林 泉 高 致 給 宋 徽 宗 時, 提 到 郭 熙 受 宋 神 宗 的 眷 顧 之 恩, 宋 徽 宗 的 答 覆 很 能 說 明 這 個 矛 盾 的 轉 折 點 ; 宋 徽 宗 答 稱 是 是, 神 考 極 喜 之, 至 今 殿 閣 盡 是 卿 父 畫, 畫 得 全 是 李 成 郭 熙 畫 風 雖 未 被 斷 絕 在 宋 徽 宗 宮 廷, 但 其 被 認 識 的 要 點 卻 已 被 解 析 回 歸 為 李 成, 而 這 正 是 以 松 石 平 遠 松 石 濺 撲 等 更 為 接 近 李 成 樣 式 的 郭 熙 面 貌 只 不 過, 宋 徽 宗 推 崇 李 成 的 態 度 如 何 落 實 於 作 品 的 風 格 表 現, 仍 是 另 一 個 待 解 課 題 另 外 宣 和 畫 譜 針 對 范 寬 山 水 的 意 見, 也 可 為 此 一 曲 折 歷 史 因 緣 增 添 理 解 郭 若 虛 推 崇 范 寬, 稱 其 山 水 體 與 關 ( 仝 ) 李 ( 成 ) 特 異 ; 然 而 宣 和 畫 譜 則 指 范 寬 始 學 李 成, 既 悟 乃 嘆 曰, 前 人 之 法, 未 嘗 不 近 取 諸 物 雖 非 絕 然 否 定 前 人 對 於 范 寬 風 格 特 出 的 理 解, 但 有 意 與 李 成 傳 統 相 接 續 43 趙 彥 衛 ; 傅 根 清 點 校, 雲 麓 漫 鈔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點 校 本,1993), 卷 2, 頁 28 至 諸 畫, 筆 意 簡 全 不 模 倣 古 人, 而 盡 物 之 情 態, 形 色 俱 若 自 然, 意 高 韻 古 為 上 ; 模 倣 前 人 而 能 出 古 意, 形 色 象 其 物 宜, 而 設 色 細 運 思 巧 為 中 ; 傳 模 圖 繪 不 失 其 真 為 下 44 米 芾, 畫 史, 收 入 中 國 書 畫 全 書, 冊 1, 頁 988 45 米 芾, 畫 史, 收 入 中 國 書 畫 全 書, 冊 1, 頁 988 315

這 一 部 分 應 與 當 時 朝 廷 內 推 崇 李 成 的 企 圖 相 關 ; 另 一 方 面, 則 可 注 意 宣 和 畫 譜 重 視 自 然 的 態 度 前 文 接 著 有 如 徵 引 范 寬 的 語 調 般 記 載 著 : 吾 與 其 師 於 人 者, 未 若 師 諸 物 也 ; 吾 與 其 師 於 物 者, 未 若 師 諸 心 從 此 卜 居 終 南 太 華 山 間, 覽 難 狀 之 景 後 再 寄 于 筆 端 46 顯 然, 無 論 畫 評 意 見 如 何 具 有 差 異, 其 相 關 的 指 導 原 則 仍 能 于 畫 學 內 的 考 較 準 則 找 到 參 照, 亦 即 是 : 與 古 人 的 關 係 與 自 然 的 關 係 對 於 意 境 的 追 求 等 萬 壑 松 風 圖 主 山 採 用 范 寬 風 格, 並 疊 加 上 經 過 郭 熙 改 造 之 後 的 李 成 面 貌 松 林, 47 創 繪 出 一 種 具 有 堅 實 山 岩 的 主 山, 卻 又 能 強 調 前 景 松 林 的 近 觀 山 水 大 軸 這 些 風 格 的 處 理 手 法 都 潛 藏 著 古 風 之 運 用, 甚 至 能 夠 藉 著 這 些 前 輩 風 格 的 彙 整, 呈 現 出 一 種 脫 出 固 定 成 法 的 新 面 貌 這 樣 的 新 面 貌 是 否 正 是 追 擬 自 然 的 成 果, 並 非 可 堪 論 證 之 問 題 但 若 換 個 角 度 思 考, 當 畫 面 能 夠 呈 現 這 樣 的 新 面 貌, 恰 可 佐 證 自 然 的 多 變, 甚 至 藉 之 歌 詠 自 然 的 豐 饒 然 而, 風 格 的 效 果 並 非 僅 是 形 式 單 純 累 進 促 成, 還 需 要 一 些 伴 隨 著 形 式 而 來 的 畫 意 共 識 一 同 推 進 以 下, 將 藉 一 些 可 能 的 情 境 梳 理, 說 明 促 成 萬 壑 松 風 圖 的 近 觀 山 水 之 蘊 生 背 景 六 畫 意 的 蘊 生 與 轉 移 李 唐 是 在 何 種 情 境 下 繪 製 萬 壑 松 風 圖 絕 非 現 有 資 料 能 夠 解 答 因 此, 本 文 企 圖 討 論 的 萬 壑 松 風 圖 的 畫 意, 並 非 是 指 一 種 限 於 畫 家 本 人 才 能 掌 握 的 繪 畫 意 旨 在 此, 對 於 繪 畫 畫 意 的 掌 握, 是 建 立 在 一 個 透 過 畫 家 與 觀 眾 雙 方 面 對 作 品 實 體 之 互 動 關 係 之 上 48 這 種 互 動 關 係 必 須 由 繪 畫 作 品 的 風 格 表 現 出 發, 再 藉 著 當 時 一 些 畫 論 意 見 評 估 畫 中 調 整 風 格 的 成 效, 建 立 一 組 認 識 此 類 風 格 面 貌 意 義 的 框 架 接 著, 本 文 擬 將 萬 壑 松 風 圖 的 各 項 母 題 與 其 所 要 強 調 的 成 效, 彙 整 出 以 下 觀 察 首 先, 必 先 釐 清 萬 壑 松 風 圖 的 近 觀 山 水 新 貌 並 非 宋 徽 宗 朝 的 山 水 畫 成 就 的 全 貌 根 據 宣 和 畫 譜 最 即 時 的 彙 整 與 掌 握, 書 中 除 了 先 前 的 山 水 名 家 理 解 各 有 掌 握 與 評 價 之 外, 山 水 一 門 中 也 收 錄 不 少 近 時 名 家 此 外, 徽 宗 朝 當 46 不 撰 著 人, 宣 和 畫 譜 卷 十 一,, 頁 6-7 47 郭 若 虛 曾 指 出 范 畫 林 木, 或 側 或 敧, 形 如 偃 蓋, 別 是 一 種 豐 歸, 但 未 見 畫 松 柏 耳 但 是 萬 壑 松 風 圖 于 范 寬 類 型 的 主 山 前 疊 加 松 林 的 處 理, 顯 然 十 分 別 出 新 裁 郭 若 虛, 圖 畫 見 聞 誌 卷 一, 收 入 中 國 書 畫 全 書 ( 上 海 : 上 海 書 畫 出 版 社,1993), 頁 469-470 48 本 文 所 謂 畫 意 的 研 究 取 徑, 是 指 透 過 畫 作 表 現 考 察 畫 家 與 觀 眾 之 間 的 互 動 關 係, 見 石 守 謙, 山 水 之 史, 山 水 之 史 由 畫 家 與 觀 眾 互 動 角 度 考 察 中 國 山 水 畫 至 十 三 世 紀 的 發 展, 頁 432-436 316

時 的 山 水 面 貌 多 元, 也 能 從 存 世 作 品 略 窺 一 二 舉 如 王 詵 煙 江 疊 嶂 ( 上 海 博 物 館 藏 ) 漁 村 小 雪 ( 北 京 故 宮 博 物 院 藏 ), 或 者 趙 令 穰 江 鄉 清 夏 (Boston, Museum of Fine Arts), 又 或 者 傳 為 米 友 仁 雲 山 圖 (Cleveland Museum of Art), 以 及 廣 為 流 傳 的 瀟 湘 八 景 課 題 等, 山 水 風 格 並 未 限 一 家 本 文 並 非 要 以 萬 壑 松 風 圖 概 括 此 段 複 雜 發 展, 而 是 擬 將 此 畫 於 多 元 面 貌 所 扮 演 的 角 色 加 以 梳 理 萬 壑 松 風 圖 的 近 觀 效 果 所 凸 顯 出 的 松 林, 目 前 尚 難 於 形 象 上 找 到 前 例 一 條 存 在 於 宣 和 畫 譜 針 對 宋 迪 的 文 字, 饒 富 興 味, 其 記 載 著 宋 迪 擅 長 描 寫 千 株 萬 株 松 林, 具 有 森 森 然 殊 可 駭 也 的 獨 特 效 果 宋 迪 向 以 瀟 湘 八 景 的 繪 製 享 有 盛 名, 雖 其 活 動 早 於 徽 宗 朝, 但 不 能 忽 視 他 的 姪 子 宋 漢 傑, 正 是 崇 寧 畫 學 的 畫 學 博 士, 或 許 因 此 帶 入 不 少 相 關 意 見 李 唐 萬 壑 松 風 圖 的 山 水 特 質, 雖 具 近 觀 之 效, 但 顯 然 因 無 人 蹤 而 別 具 獨 特 的 靜 謐 情 調 這 叢 松 林, 若 依 當 時 已 由 郭 思 獻 上 的 林 泉 高 致 集 所 言, 巍 巍 然 若 如 君 子 的 隱 喻 並 不 難 掌 握 這 也 說 明 萬 壑 松 風 圖 從 這 個 象 徵 寓 意 而 言, 與 北 宋 宮 廷 山 水 畫 意 旨 仍 有 雷 同 繞 行 於 山 水 之 間 絕 非 宋 徽 宗 朝 的 新 興 趣 味 而 藉 著 畫 作 寄 託 林 泉 之 志, 在 畫 史 上 經 常 被 推 至 唐 代 王 維 的 輞 川 別 業 李 唐 在 山 水 畫 中 所 鋪 陳 出 的 近 觀 特 質, 很 難 僅 由 廣 泛 的 林 泉 寄 託 而 論 實 際 上, 如 此 能 在 畫 面 上 構 築 近 觀 山 水 的 成 果, 還 與 當 時 一 些 新 興 的 山 水 賞 遊 圖 繪 成 就 有 關 以 下 分 別 舉 例 說 明 就 在 宣 和 畫 譜 中, 記 述 文 字 篇 幅 超 過 李 成 的 畫 家 就 是 李 公 麟 他 不 僅 被 美 稱 之 畫 追 顧 陸, 其 所 畫 山 莊 圖 還 被 比 擬 為 王 維 輞 川 圖 李 公 麟 山 莊 圖 原 本 應 已 不 傳, 現 存 有 多 份 摹 本 以 現 存 臺 北 的 摹 本 論, 除 去 畫 中 獨 特 的 構 圖 方 式 不 論, 最 值 得 注 意 的 便 是 畫 中 人 物 與 山 水 之 間 的 比 例 顯 得 相 當 凸 顯, 有 意 營 造 人 物 可 在 山 莊 山 水 之 間 繞 巡 的 效 果 這 種 繞 巡 山 水 莊 園 之 間 的 形 式 特 質, 與 燕 文 貴 江 帆 山 市 在 山 水 之 間 安 排 人 物 活 動 的 手 法 相 似 ; 但 山 莊 圖 顯 然 更 強 調 人 與 景 之 間 的 特 定 關 連 各 段 景 物 都 有 可 與 人 互 動 的 獨 特 型 態, 例 如 延 華 洞 中 三 位 文 士 靜 坐 場 面, 其 間 居 中 文 士 正 伸 手 接 茶 的 動 作, 既 表 達 了 延 華 洞 的 透 空, 也 凸 顯 著 從 洞 中 窺 看 的 景 象 而 在 瓔 珞 巖 棲 霞 室 段 落, 更 可 見 到 高 士 杵 杖 的 身 影, 既 成 為 賞 景 的 動 作 者, 也 成 為 出 造 景 的 一 部 分 李 公 麟 山 莊 圖 完 成 後, 蘇 軾 稱 此 圖 能 使 後 來 入 山 者 信 足 而 行, 自 得 道 路, 如 見 所 夢, 如 悟 前 世 49 蘇 轍 的 詩 序 也 表 明 畫 卷 中, 李 公 麟 除 了 描 繪 龍 眠 山 莊 外, 更 將 溪 山 清 深 秀 峙 可 游 者 也 加 入 其 中 ; 而 山 莊 圖 所 以 49 蘇 軾, 東 坡 集 卷 二 十 三, 收 入 四 川 大 學 古 籍 整 理 研 究 所 編, 宋 集 珍 本 叢 刊 ( 北 京 : 線 裝 書 局,2004) 冊 21, 頁 591-592 317

風 靡 當 世, 就 與 蘇 轍 陳 彭 際 山 行 見 已 久, 指 與 未 來 人, 將 繞 行 山 莊 所 見 景 致 圖 繪 以 傳 50 當 時 對 於 山 水 意 趣 的 追 求, 已 於 繪 畫 題 材 上 多 有 進 展 除 了 山 莊 圖 這 類 擬 用 唐 代 王 維 輞 川 圖 描 繪 莊 園 的 古 風 類 型 以 外, 與 之 相 對 並 有 趙 令 穰 江 鄉 清 夏 ( 圖 10,Boston, Museum of Fine Art 藏 ) 這 類 強 調 近 處 江 湖 景 致 的 山 水 新 面 貌 51 此 幅 山 水 畫 卷 造 景 十 分 簡 單, 寫 河 岸 水 際 之 景 畫 中 物 象 順 著 河 兩 岸 蜿 蜒, 所 有 景 物 皆 在 不 遠 距 離 之 內 畫 中 全 無 人 蹤, 但 全 卷 路 徑 穿 繞, 呈 現 出 畫 中 江 渚 水 岸 隨 意 可 達 之 趣 正 是 當 時 如 秦 觀 這 類 觀 畫 者 從 趙 令 穰 畫 面 感 受 的 恬 適 情 趣, 引 起 京 城 風 尚 為 之 所 趨 鄧 椿 摘 引 當 時 傳 稱 趙 令 穰 每 出 一 圖 必 出 新 意, 人 必 戲 之 曰 : 此 必 朝 陵 一 番 回 矣 52 此 類 呈 現 畫 面 觀 游 的 意 圖, 與 李 唐 萬 壑 松 風 圖 蕭 照 山 腰 樓 觀 所 經 營 的 賞 遊 意 趣 應 有 雷 同 但 是, 確 實 就 如 宣 和 畫 譜 這 類 官 方 的 批 評 意 見, 趙 令 穰 此 一 江 湖 山 水 雖 然 吸 引 士 人 的 欣 羨 神 往, 但 並 非 朝 廷 官 方 所 積 極 支 持 者 而 除 了 山 水 圖 繪 的 成 果 之 外, 李 唐 萬 壑 松 風 圖 與 朝 廷 內 對 於 山 水 意 象 的 態 度 也 有 關 係 其 中 關 鍵 更 在 帝 王 本 人 然 而, 現 階 段 能 夠 掌 握 宋 徽 宗 對 山 水 畫 風 的 意 見 並 不 具 體 53 而 宋 徽 宗 朝 廷 也 不 若 宋 神 宗 朝 一 般, 多 由 郭 熙 一 家 風 格 據 滿 殿 閣 官 署 屏 壁 但 是, 在 這 一 看 似 多 元 多 樣 的 山 水 畫 風 中, 仍 有 些 許 跡 象 得 以 顯 示 著 來 自 帝 王 的 主 觀 態 度 宋 徽 宗 參 與 朝 廷 內 各 種 繪 畫 活 動 的 文 獻 甚 多, 從 孔 雀 舉 足 的 描 寫 花 時 節 令 的 掌 握, 乃 至 於 親 自 指 點 作 畫 等 事 蹟 林 林 總 總 54 而 除 去 這 類 直 接 與 繪 畫 活 動 相 關 的 記 載 之 外, 作 為 一 名 可 能 的 山 水 畫 50 蘇 轍, 欒 城 集 卷 十 六, 收 入 四 部 叢 刊 初 編. 集 部, 頁 193 51 趙 令 穰 這 類 山 水 特 質 與 當 時 觀 眾 的 回 應, 參 見 石 守 謙, 山 水 之 史 由 畫 家 與 觀 眾 互 動 角 度 考 察 中 國 山 水 畫 至 13 世 紀 的 發 展, 頁 442-443 針 對 趙 令 穰 畫 風 討 論, 可 參 考 Robert J. Maeda, "The Chao Ta-nien Tradition," Ars Orientalis, 8(1970), pp. 243-253. 另 外, 日 本 學 者 米 澤 嘉 圃 並 不 認 同 江 鄉 清 夏 為 趙 令 穰 風 格, 米 澤 嘉 圃, 傳 趙 令 穰 筆 秋 塘 圖 について 中 國 會 畫 史 研 究. 山 水 畫 論 ( 東 京 : 平 凡 社,1962), 頁 131-147 米 澤 氏 意 見 鈴 木 敬 亦 同 意, 鈴 木 敬, 中 國 繪 畫 史. 上, 頁 289-290 52 鄧 椿, 畫 繼, 卷 2, 頁 705 53 傳 為 宋 徽 宗 山 水 畫 的 風 格 也 多 不 同, 如 山 麓 晴 巒 與 瀟 湘 八 景 圖 式 有 關, 而 雪 江 歸 棹 則 屬 於 雪 景 山 水 圖 卷 等 不 同 類 型 54 針 對 宋 徽 宗 與 繪 畫 活 動 的 討 論 非 常 多, 於 此 列 僅 舉 其 中 部 分 依 年 代 序 為 參 照 Yu-Ho Tseng, "Emperor Hui Tsung, the Artist, 1082-1136," PH. D. dissertation, New York University, 1972; 薄 松 年, 宋 徽 宗 時 期 的 宮 廷 美 術 研 究, 美 術 研 究 1981:2(1981), 頁 74-77; 李 慧 淑, 宋 代 畫 風 轉 變 之 契 機 徽 宗 美 術 教 育 成 功 的 實 例 ( 上 下 ), 故 宮 學 術 季 刊 1:4, 2:1 (1984), 頁 71-91, 9-36;Peter Sturman, "Cranes above Kaifeng: The Auspicious Image at the Court of Huizong," Ars Orientalis, 20(1990), pp. 33-68; 陳 葆 真, 宋 徽 宗 繪 畫 的 美 學 特 質 兼 論 其 淵 源 和 影 響, 國 立 台 灣 大 學 文 史 哲 學 報 40(1993), 頁 293-344 王 正 華, 聽 琴 圖 的 政 治 意 涵 : 徽 宗 朝 院 畫 風 格 意 義 網 絡, 美 術 史 研 究 集 刊 5(1998), 頁 77-122 Maggie Bickford, "Emperor Huizong and the Aesthetic of Agency," Archives of Asian Art, LIII (2002-2003), pp. 71-104; Maggie Bickford, "Huizong's Paintings: Art and the Art of 318

觀 者, 宋 徽 宗 對 於 山 水 意 象 的 掌 握 也 值 得 推 敲 以 萬 壑 松 風 圖 創 作 的 時 段 前 後 而 言, 不 能 忽 視 剛 在 宣 和 四 年 (1122) 宣 稱 完 工 的 艮 嶽 實 際 上, 艮 嶽 興 建 約 起 於 政 和 年 間, 完 工 之 際 便 有 宋 徽 宗 親 自 作 艮 嶽 記 頌 讚 宋 徽 宗 自 稱 徘 徊 而 仰 顧, 若 在 重 山 大 壑 幽 谷 深 巖 之 底, 而 不 知 京 邑 空 曠 坦 蕩 而 平 夷 也, 又 不 知 郛 郭 寰 會 紛 華 而 填 委 也 艮 嶽 無 論 是 否 為 道 教 行 儀 的 場 所, 於 宋 徽 宗 朝 政 治 上 的 意 義 仍 可 深 察, 55 此 一 人 工 山 岳 的 完 成, 對 於 位 處 平 緩 地 理 景 觀 中 的 汴 京, 在 視 覺 上 提 供 著 截 然 不 同 的 經 驗 當 宋 徽 宗 因 艮 嶽 能 給 人 如 在 深 山 大 壑 的 景 觀 而 贊 頌, 此 態 度 可 能 是 李 唐 於 萬 壑 松 風 圖 所 掌 握 的 參 考 背 景 之 一 然 而, 相 對 於 李 唐 畫 中 以 松 象 徵 人 才 的 政 治 隱 喻, 至 於 蕭 照 時 期 已 然 褪 除 限 於 資 料 與 學 力, 本 文 尚 無 法 深 入 解 析 此 一 現 象 轉 換 原 因, 但 據 初 步 觀 察 提 出 下 列 考 慮 實 際 上, 在 南 宋 初 期 以 繪 畫 進 行 政 治 宣 傳 的 事 例 並 不 在 少 數, 例 如 有 晉 文 公 復 國 圖 卷 中 興 瑞 應 圖 等 畫 題 都 在 此 列 ; 56 甚 至 其 中 有 李 唐 參 與 繪 製 的 採 薇 圖 卷 相 對 於 這 些 故 實 人 物 畫 作 題 材, 山 水 畫 的 部 份 就 不 太 具 有 這 類 政 治 寓 意 傾 向, 例 如 現 存 日 本 高 桐 院 被 認 為 屬 李 唐 晚 年 所 作 之 山 水 軸 就 呈 現 著 以 游 賞 為 主 調 的 傾 向 這 或 許 是 因 為 繪 畫 類 科 的 區 別 已 然 建 立, 而 山 水 畫 科 於 此 時 脫 離 了 運 用 意 義 象 徵 的 系 統 之 所 以 有 此 轉 變, 可 能 正 是 宋 徽 宗 畫 院 的 考 評 運 作 模 式 已 隨 前 朝 政 權 告 終 而 且, 作 為 觀 者 的 帝 王 亦 不 再 於 各 項 畫 科 類 別 內 皆 追 求 寓 意 象 徵 或 許 如 此, 南 宋 院 體 畫 作 的 觀 者 之 一 人, 宋 高 宗, 當 他 面 對 蕭 照 壁 畫 之 際, 稱 白 雲 斷 處 斜 陽 轉, 幾 面 瑤 山 獻 翠 屏, 57 字 裡 行 間 描 述 著 對 畫 面 景 緻 最 直 觀 的 回 應, 山 水 畫 與 賞 遊 自 然 的 關 聯 再 度 被 重 視 Emperorship," in Emperor Huizong and Late Northern Song China: The Politics of Culture and the Culture of Politics, eds. Patricia Buckley Ebrey and Maggie Bickford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pp. 453-516. 55 相 關 研 究 參 見 Lothar Ledderose, "The Earthly Paradise: Religious Elements in Chinese Landscape Art," Theories of the Arts in China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3), pp. 165-183; James M. Hargette, "Huizong's Magic Marchmount: The Genyue Pleasure Park of Kaifeng," Monumenta Serica, 38(1988-89), pp. 1-48. ; 侯 迺 慧, 試 論 宋 徽 宗 汴 京 艮 嶽 的 造 園 成 就, 中 華 學 苑, 第 44 期 (1994), 頁 259-283; 久 保 田 和 男, 北 宋 徽 宗 時 代 と 首 都 開 封, 東 洋 史 研 究, 63:4 (2005): 615-49. 後 有 中 譯 本, 見 久 保 田 和 男, 宋 代 開 封 研 究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2010), 頁 220-254 56 對 於 宋 高 宗 朝 的 政 治 主 題 畫 作, 參 見 Julia K. Murray, "The Role of Art in the Southern Sung Dynastic Revival", Bulletin of Sung-Yüan Studies, 18(1986), pp. 41-59. 57 莊 肅, 畫 繼 補 遺 卷 下, 頁 915 319

七 結 論 郭 熙 山 水 畫 在 宋 徽 宗 朝 變 成 抹 布, 雖 不 能 代 表 郭 熙 畫 風 消 退, 但 確 實 是 一 個 昭 示 著 宋 徽 宗 朝 中 繪 畫 活 動 日 趨 複 雜 的 指 標 宋 徽 宗 慷 慨 賞 賜 臣 下 郭 熙 畫 作 的 態 度, 若 搭 配 文 臣 因 此 欣 然 誠 千 載 之 會 的 回 應 而 論, 也 很 難 單 純 從 個 人 畫 風 品 味 的 轉 移 論 斷 這 樣 的 事 件 雖 暗 示 著 官 方 畫 風 品 味 的 轉 移, 但 是 從 單 一 畫 風 朝 向 著 更 具 多 元 的 接 納 態 度 宋 徽 宗 朝 對 於 山 水 畫 風, 雖 有 以 李 成 為 首 的 推 崇, 但 實 際 上, 宋 徽 宗 本 人 並 未 顯 露 獨 鍾 一 家 的 趨 向 宋 徽 宗 對 山 水 畫 風 的 開 放 態 度, 絕 非 毫 無 目 標 限 制 的 自 由 平 台 透 過 畫 學 制 度 的 運 作, 個 人 品 味 的 掌 握 化 約 為 具 有 法 式 的 評 價 體 系, 也 藉 之 更 能 廣 泛 地 確 認 山 水 畫 與 其 圖 繪 法 式 評 價 一 件 山 水 畫, 從 是 否 吸 收 古 人 風 格 為 起 點, 接 著 估 量 其 與 自 然 物 象 的 關 聯, 最 後 再 於 畫 中 意 涵 的 追 求 掌 握 加 以 論 斷 這 一 系 統 化 的 程 序, 將 原 本 宋 神 宗 從 郭 熙 早 春 圖 寄 託 的 政 治 性 期 待, 移 轉 成 既 具 有 古 風 宛 若 自 然, 又 能 託 古 寓 意 的 李 唐 萬 壑 松 風 圖 山 水 畫 本 來 就 具 有 親 近 山 水 境 地 的 意 圖, 但 是 從 宋 神 宗 朝 至 宋 徽 宗 朝 之 間, 在 士 人 參 與 論 畫 的 歷 史 時 空 中, 其 與 政 治 力 的 關 係 逐 漸 增 強 宋 徽 宗 時 期 曾 經 嘗 試 著 並 融 的 努 力, 在 宋 高 宗 朝 似 乎 不 再 繼 續 宋 高 宗 朝 的 山 水 景 色 與 詩 意 的 連 接, 雖 有 一 部 分 來 自 於 宋 徽 宗 朝 追 求 畫 中 意 趣 之 影 響, 但 從 實 際 面 來 說, 利 用 山 水 畫 作 為 政 治 寓 意 的 操 作 手 法, 卻 已 經 從 山 水 畫 科 中 消 退, 轉 而 以 更 為 直 接 的 歷 史 題 材 進 行 創 造 申 論 宋 高 宗 對 於 蕭 照 山 水 畫 的 意 見, 說 明 了 當 時 宮 廷 畫 院 風 格 的 趨 勢, 是 從 李 唐 近 觀 山 水 又 再 發 展 出 的 蕭 照 游 賞 山 水 而 這 類 山 水 意 趣 自 此 蔚 成 風 潮, 在 南 宋 帝 王 后 妃 的 支 持 下, 以 馬 遠 夏 珪 風 格 為 尚 的 宮 苑 山 水 成 為 南 宋 中 後 期 畫 壇 主 角 圖 版 清 單 : 圖 1 李 唐 萬 壑 松 風 圖 ( 國 立 故 宮 博 物 院 藏 ) 圖 2 李 唐 萬 壑 松 風 圖 ( 局 部, 東 京 文 化 財 研 究 所 合 作 檢 測 ) 圖 3 李 唐 萬 壑 松 風 圖 ( 調 整 圖 ) 圖 4 郭 熙 早 春 圖 ( 國 立 故 宮 博 物 院 藏 ) 圖 5 樹 色 平 遠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藏 ) 圖 6 范 寬 谿 山 行 旅 圖 ( 國 立 故 宮 博 物 院 藏 ) 圖 7 蕭 照 山 腰 樓 觀 ( 國 立 故 宮 博 物 院 藏 ) 圖 8 傳 李 唐 江 山 小 景 ( 國 立 故 宮 博 物 院 藏 ) 圖 9 傳 李 唐 坐 石 看 雲 ( 國 立 故 宮 博 物 院 藏 ) 圖 10 趙 令 穰 江 鄉 清 夏 (Boston, Museum of Fine Art 藏 )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