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片 1

Similar documents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Slide 1

<4D F736F F D203037A169A6F2A8EEB74FB464B1E7ACD3C45FC B2C4A443A8F7A16AAED5A55AA64CA6E6A5BB F312D3335B1695F2E646F63>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者而攝受之 十二者以此善力 令諸眾生在所生處恒自憶念發菩提心 令菩提心相續不斷 仰願幽顯凡聖大眾 同加覆護同加攝受 令 ( 某甲 ) 等 ( 某甲字請各自稱名後皆例此 ) 所悔清淨所願成就 等諸佛心同諸佛願 六道四生皆悉隨從滿菩提願淨三業法 ( 淨身當洗浴淨口讚佛功德淨意運心懺悔三業既淨 乃可標心歸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切智所行之義 皆得自在 修諸功德 悉已圓滿 其菩提座 具足莊嚴 周遍十方一切世界 佛處其上 轉妙法輪 說諸菩薩所有行願 開示無量諸佛境界 令諸菩薩 皆得悟入 修行種種清淨妙行 復能示導一切眾生 令種善根 生於如來平等地中 住諸菩薩無邊妙行 成就一切功德勝法 一切世界 一切眾生 一切佛剎 一切諸法 一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華嚴專宗佛學研究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說大乘無量壽經全文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業三福了淨空法師門都能成佛, 可是在眾生有利 鈍根的根性淨傳淨居士錄校正因輯佛教的經典, 字字句句都含著無量義諦, 隨著一切眾生的知見見解, 個人所得的利益自有淺深廣狹的不同 如果我們能誠心祈求 體會 奉行, 則每一個人都能得到殊勝的利益, 這就是三寶對我們的加持 而世俗所講佛菩薩對我們的保佑, 也

成佛之道

學佛五講

認識佛教

切, 但求有利於人 我相信 : 涓滴 洪流 微波 巨浪, 終將匯成汪洋法海而莊 嚴法界, 實現大乘的究極理想於人間 否則, 根本既喪, 什麼入世 出世, 都只 是戲論而已! 二 由淺入深, 以緣起論從現實出發, 才是人人可信 能學的佛法印順導師 華雨集第四冊 p.265 ~ p.266: 中國過去的

Microsoft Word - Amitabha Sutra Finish ina

《從普賢菩薩的典範談菩薩行》 田博堯 撰

生 我今日在諸佛前 發露懺悔不敢覆藏 發露之後誓不敢作 如過去諸菩薩為修行菩提 如彼所懺悔 我今亦復如是懺業障礙 發露之後不敢復作 如未來諸菩薩摩訶薩當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 發露之後誓不更作 如現在十方菩薩摩訶薩 為修行菩提今現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誓不更作 如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菩薩摩訶薩為修行菩

Microsoft Word - 淨空法師法語_初編續編合刊_.doc

淺說 普賢行願品 住位 十行位 十迴向位 十地位 等覺 妙覺, 這叫五十二位, 最後參普賢菩薩法身大士, 五十三位才圓滿了 在 華嚴經 上, 善財童子參彌勒菩薩, 他已經圓滿等覺菩薩, 跟普賢菩薩 跟彌勒菩薩一樣位置, 彌勒菩薩叫他再回頭參文殊師利菩薩 因為善財童子最初發心的時候, 是參文殊師利菩薩

(Microsoft Word - 2.\262b\244g\244Q\272\303\275\327\276\311\305\252.docx)

善知識的追尋 目錄 壹 成一切智最初因緣 貳 菩薩有十種善知識 一 令安住菩提心善知識 二 令出生諸善帳善知識 三 令行諸波羅蜜善知識 四 令解說 切法善知識 五 令成熟諸眾生善知識 六 令得無礙辯才善知識 七 令不著於世間善知識 八 令修行無厭倦善知識 九 令安住普賢行善知識 十 令入佛智所入善知

Ava_ch40-普賢行願品科判.indd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

淨空法師法語(三編)

(Microsoft Word - no.170\244j\255\274\265L\266q\271\330\270g\245\325\270\334\270\321.doc)

(Microsoft Word - \244j\304_\277n\270g\265L\266q\271\330\246p\250\323\267|.doc)

極樂密碼封面--繁1

極樂密碼封面--簡--OK

根本大智, 即緣自性本具的智慧, 如不動智佛 無礙智佛等十智佛號 ( 二 ) 約如來示成正覺, 約自德緣, 以成佛號 : 十方諸佛以自己成就的德行, 應機現身示成正覺, 共具如來 應供 正遍知等等十通號 ( 三 ) 約如來利生方便緣, 約位進修, 以成佛號 : 就利益眾生的方便, 導入法身本智, 按

念佛法門專題

PowerPoint 簡報

Microsoft Word - KEBAKTIAN PAGI INA

目次 文字 : 釋見沄插畫 : 許育榮 編輯手札 平常的話, 深深的道理 釋見鐻 通往天空的十道雲梯認識 華嚴十地 007 繁花燦爛的世界 008 一本通往祥和與快樂的地圖書 009 只緣身在此山中 010 紅到單飛的 十地經 012 萬夫莫敵的金剛藏 012 翱翔的痕跡該怎麼說? 014 涵養住持


報考資格高中以上或具同等學歷, 年齡十八歲以上, 五十歲以下, 身心健全, 品行端正之出家男眾或正信三寶的男居士 報名日期即日起向福嚴佛學院報名 繳交證件 (1) 報名表 ( 報名表下載 : (2) 最高學歷證件影本一份 (3) 身分證 ( 護照 )

25K-CH 往生論講記_道源法師_-2012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上下恭錄自淨空老法師講述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 之 善男子 善女人 學習資料

Microsoft Word - 1〈念佛淺說〉.doc

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五)

序 *** 佛是已經覺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大覺悟者, 後世想追求覺悟的修行者若能追隨佛的教導, 最後也終將成佛 佛的教導從口頭傳播, 到用梵文記錄下來, 一直到被翻譯成中國文言文, 已經經過了二千多年 這些佛經對想學佛的修行人來說, 是佛為眾生留下的珍貴寶藏 在經過中文長時間的演變後, 漢傳佛經已經逐漸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1 原始資料 :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 佛教電腦資訊庫功德會校

汝見諸眾生顛倒惑所覆而興大悲意求證無師道汝以清淨心尋求佛菩提承事善知識不自惜身命汝於諸世間無依無所著其心普無礙清淨如虛空汝修菩提行功德悉圓滿放大智慧光普照一切世汝不離世間亦不著於世行世無障礙如風遊虛空譬如火災起一切無能滅汝修菩提行精進火亦然勇猛大精進堅固不可動金剛慧師子遊行無所畏一切法界中所有諸剎海

Microsoft Word doc

目錄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僧大校訓 悲智和敬 17 僧大校風的建立 23 三學研修院院訓 35

Slide 1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Microsoft Word - 3.\251\300\246\362\252k\255n_\301\277\260O_ \244\337\275\345)

修道宗範-講記(繁)

淨空法師嘉言錄 三

目次 編輯說明章節目次贊助資訊卷目次 1


地藏經的啟示

510 漢傳佛教研究的過去現在未來 1 一 從人間佛教 的特質談起 依佛教文明之發展而觀 其創興源自於印度釋迦族之悉達多王子 眼見現實世間之眾生皆須面對的生老病死 以及與其相關涉而由之生起 之憂悲苦惱等諸多問題 因而出離王宮 追求究竟終極之了悟與超脫 歷經多年的苦修 終至證悟世間存在之真諦 並廣為世

2015年桃竹苗區佛學會考 乙組題庫

丙組 -2 名 ( 智慧 ) ( 〇 )023. 四聶法的內容 : 布施 愛語 利行 同事等攝法 ( 〇 )024. 發 上求佛道, 下化眾生 的心, 稱為 菩提心 ( 〇 )025. 佛陀上昇忉利天為母說法, 弟子思慕佛陀, 遂有優填王雕刻佛像之舉 ( X )026. 佛陀是在印度的鹿野苑成道 (

經典專題變成八識, 這是罪, 是從這個標準上說的 我們今天世間, 那個標準就更低了 今天世間標準是什麼? 三惡道的標準 起心動念的時候, 都是三惡道的罪業 當然地藏菩薩確確實實, 這個意思是指三惡道的標準, 確實指這個 嚴重的分別執著, 十法界裡面分別執著很薄 很淡薄, 六道裡面分別執著就嚴重, 尤

《學佛三要》

學佛五講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1 年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之研究 以 華嚴經 入法界品 為中心 一 前言 : 古德曾言 : 不讀華嚴, 不知佛家之富貴, 誠哉斯言, 一旦著手研究 華嚴學, 遊心於華嚴重重無盡的深邃義海, 當有此感 ; 尤其 華嚴經 素有 經王 之美譽, 所描述的是佛菩薩所自內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24-12

重點是現在我們有藉著發願的力量, 選擇往生何處的自由, 在此刻,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小心好好地選擇 我們要選擇我們有可能往生的地方, 而且是我們想往生的地方 接下來他說 : 準備好旅途上所需要的物品 在西藏, 當你要旅行時, 需要帶些食物, 因為途中沒有飯館或商店 在這裏, 所準備的是那些可以導致往生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年初三拜年 佛青春節聯歡

香贊爐見普賢願尊者遍吉示我色身佛塔及釋迦牟尼並禮普賢諸大菩薩發是誓願若我宿福應已歡喜敬禮復更讀誦甚深經典遍禮十方無量諸佛禮多寶上諸池玉女鼓樂絃歌其聲微妙讚歎大乘一實之道行者見薩以為眷屬安祥徐步雨大寶華至行者前其象開口於象牙色以為項光身諸毛孔流出金光其金光端無量化佛諸化菩賢王菩薩像駕光佛現全一菩薩結跏

《大般若經》的佛隨念

密勒日巴尊者傳 讀後心得 釋見覩 法鼓佛教學院佛教學系二年級 一 前言 讀完 密勒日巴尊者傳, 讓我對於密勒日巴尊者的精神深深的地感到佩服, 因為這樣的修行歷程, 並非一般人能夠承受 ; 尤其密勒日巴尊者對於忍辱的修持 及其精進求法精神更是讓人讚嘆 二 出家因緣 末學未學佛前, 並不知道什麼是佛法,

如來藏之研究 第二章第四節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34 期 如來藏之研究 第四節佛子與佛種性 (pp ) 第二章如來藏思想探源 (pp ) 釋長慈 (2017/12/19) 一 從譬喻而發展起來的 佛子 與 佛種性, 對如來藏說, 是有啟發作用 如來藏 (tathāgata-ga

(Microsoft Word - 2.\246\362\273\241\244K\244j\244H\304\261\270g_\301\277\260O_ \244\337\275\345)

Microsoft Word - 佛说观无量寿经导读.docx

尋得旨之匠, 起自支安 支公之論無生, 以七住為道慧陰足, 十住則群方與能 在迹斯異, 語照則一 安公之辯異觀, 三乘者, 始簣之日稱 ; 定慧者, 終成之實錄 此謂始求可隨根而三, 入解則其慧不二 譬喻亦云, 大難既夷, 乃無有三 ; 險路既息, 其化即亡 此則名一為三, 非有三悟明矣 生公云,

2 目次 自序 5 題前概說 9 一 略說東西兩大淨土法門 13 二 本經經題的略為解釋 21 三 本經譯來中國的經過 46 四 略談本經的綱要所在 49 正釋經文 51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妙法蓮華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3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9, No No. 262 [Nos. 263, 264] 御製

Microsoft Word - ???????

的 一定要講 諸位同學到這邊來參學 我們今天把這個課程列為主要的課程 時間雖然不多 重點我們一定細說 其次的 部分 古德有詳細的註解 聖一法師有通俗的講話 可以幫助大家作參考 將來諸位在國內 國外弘揚佛法 凡 是到一個道場應當先講 地藏本願經 再說 無量壽經 勸他念佛往生 這個是一定的規矩 地藏菩薩

3 習應十八界空習應眼界空 色界空 眼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耳聲識界 鼻香識界 舌味識界 身觸識界 意法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4 習應四諦空習應苦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集 滅 道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5 習應十二因緣空習應無明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78, No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A淨土聖賢錄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錄節要 第五單元\( \)

遇斯光者 能問如來聲聞乘人所行之道 如來有光名善遠離 若以此光觸諸眾生 遇斯光者 能問如來緣覺乘人所行之道 如來有光名益一切智智 若以此光觸諸眾生 遇斯光者 能問如來最上佛乘大乘之道 如來有光名曰住益佛來去時足下光明 若以此光觸諸眾生 遇斯光者 隨所壽終生於天上 如來有光名一切莊嚴 若佛入城放斯光明

善男子聽 汝是菩薩不 ( 答是言 ) 發菩提願未( 答言已發 ) 善男子聽 汝等今者 欲於我所 受諸菩薩一切學處 受諸菩薩一切淨戒 謂律儀戒 攝善法戒 饒益有情戒 如是學處 如是淨戒 過去一切菩薩已具 未來一切菩薩當具 普於十方現在一切菩薩今具 於是學處 於是淨戒 過去一切菩薩已學 未來一切菩薩當學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Step 4 0 ( 下一頁 ) Camera Raw Chapter 3 089

14: 6 不做清單上的事, 並不代表我們就可以隨心所欲 ; 我們不做, 是為了更深一層的原因 同樣, 也沒有人會因不受這些清單的捆綁, 就更能活出 豐盛的生命來 14: 15 8: : 17 在所有十誡中, 第十誡往往是最先遭破壞的一條 22: 37, 39 凡是使我們不能愛神與愛

Transcription:

前言 梁皇寶懺 是高僧大德特別為我們這些苦惱罪業眾生所做的, 使我們能依文作觀來懺悔 為什麼慚愧? 我們還是凡夫的眾生, 有種種束縛, 所以要生慚愧 在這三界無安的娑婆世界裡, 我們不但聞到佛法, 還能修持佛法, 大家又能來這個好道場共修, 要慶幸我們是很有善根的人, 要把握時間好好來聽經聞法 2

梁皇懺第一卷 皈依三寶 斷疑 懺悔業障 3

第二卷是說明成佛道的目標 發願 要迴向 滿菩提願 4

花奉獻 花代表 六波羅蜜的 忍辱波羅蜜 5

恭聞 欲得人法之兩空, 須證二嚴之極果, 既明真俗之二諦, 必了生死之妄緣 經文第 117 頁 6

須證二嚴之極果 二嚴 = 福慧達到圓滿 極果 福慧二嚴是果報因從哪裡來呢? 就是發菩提心 經文第 117 頁 7

既明真俗之二諦 要明瞭真俗二諦 要了生死 要持戒念佛 經文第 118 頁 8

啟運慈悲道場懺法 一心皈命三世諸佛 9

三世諸佛 過去佛 過去大劫的住劫 莊嚴劫 現在佛 現在大劫的住劫 賢劫 未來佛 未來大劫的住劫 星宿劫 10

什麼是菩提心? 是成佛的心 是利益眾生的心 是覺心, 就是要有自己可以更好, 可以向善 向上成就佛道的自覺, 還要覺世間的真相 當我們有自覺時, 就會思惟如何讓自己更好, 也讓別人更好 ; 當我成為別人的增上善緣時, 別人也會變成我的增上善緣, 這樣就會生起利益眾生的心 11

今日道場, 同業大眾! 相與已得, 洗浣心垢 十惡重障, 淨盡無餘 ; 業累既遣, 內外俱潔 次應仰學菩薩, 修行直道 ; 功德智慧, 由之而生 所以諸佛, 每歎發心是道場, 能辦事故 12

發菩提心, 要有覺悟的心 覺悟就有大智慧 有大智慧, 才能修大福報 修大福報, 才能自利利他, 同得離苦得樂! 13

所以諸佛, 每歎發心是道場, 能辦事故 14

唯願大眾, 各堅其志! 莫以年命, 待時漏盡 ; 勿令空去, 後悔無益 相與今日, 值遇好時, 不應日夜, 煩惱覆心 ; 宜當努力, 發菩提心 15

唯願 最極誠懇 最極恭敬之意 堅固自己的志願 16

莫以年命, 待時漏盡 時間沒有好好利用, 就在怠惰中漏盡 時間就是我們寶貴的生命 17

菩提心者, 即是佛心 ; 功德智慧, 不可格量 蓋論一念, 況復多念? 假使歷劫, 修無量福, 乃至今生, 備行餘善 ; 不及發心, 萬分之一, 算數譬喻, 亦不能盡 又有一人, 但作福德, 不發菩提無上道心 ; 譬如耕田, 不下種子, 既無其芽, 何處求實? 以是義故, 須發菩提心 因緣為證 ; 上報佛恩, 下拔一切 所以佛讚諸天子言 : 善哉! 善哉! 如汝所說 為欲利益一切眾生, 發菩提心, 是為第一供養如來 發菩提心, 非止一過 ; 惟應數發, 令菩提心, 相續不斷 是以經言 : 於那由他恆沙佛所, 發大善願 是知發心, 其數無量 經文第 124 頁 - L7 18

但作福德, 不發菩提無上道心 ; 譬如耕田, 不下種子, 既無其芽, 何處求實? 19

因於大悲, 生菩提心, 因菩提心成等正覺 發菩提心, 利益一切眾生, 才能成等正覺 20

發菩提心, 非止一過 ; 唯應數發, 令菩提心, 相續不斷 要念念相續無有間斷 時時要覺悟 要發心堅固, 不會退失 21

又菩提心, 但遇善知識, 便得發起, 未必皆須值佛出世 如文殊師利, 始向菩提, 乃因女人 以發初心慧式, 不惟凡品, 輕標心志 實由渴仰大乘, 貪求佛法, 依倚諸經, 取譬世事, 怨親無差 六道一相, 願因斯善, 俱得解脫 若同信解, 知非戲論 經文第 126 頁 - L6 22

發菩提心, 只要遇到善知識, 就可發心 善知識是為成佛道之前因緣 譬如文殊菩薩以女子而發菩提心 23

今日道場, 同業大眾, 發菩提心 必須起想, 先緣所親, 繫念之時 念己父母師長眷屬, 又念地獄餓鬼畜生, 又念諸天諸以一切善神, 又念人道 ; 一切人類, 有受苦者, 當云何救? 見已起想, 應發是念 唯有大心, 能拔彼苦 經文第 127 頁 - L6 24

一切人類, 有受苦者, 當云何救? 見已起想, 應發是念 唯有大心, 能拔彼苦 發菩提心, 當先從觸境而發, 所以說因緣所生法 對境發菩提心 25

邪 正 真 偽 大 小 偏 圓 之異 明真偽, 辨大小, 簡偏圓 26

若是受生老病死等種種苦難, 就好比我在受苦 當我看到眾生受苦時, 我即刻就去為他解苦, 調其身, 摩其頂 按撫其身, 安慰其心 幫他解決苦難, 使他得解脫 要發菩提心, 不得不如是想, 也即所謂冥熏法界也 27

今日道場, 同業大眾 發菩提心, 應當如是, 不捨於苦而度眾生 相與人人, 等一痛切 五體投地, 心念口言, 作是誓願 某等從今日去, 乃至道場 於其中間, 在所生處, 恆值善知識, 發無上菩提之心 若處三途, 及墮八難, 常使憶念發菩提心 令菩提心相續不斷 今日道場, 同業大眾 當起勇猛心, 殷重心, 發菩提心, 等一痛切 五體投地, 歸依世間大慈悲父 經文第 130 頁 - L3 28

菩提心, 常常相續, 念念不斷 要起勇猛心, 不可悠悠揚揚 要起殷重心, 不可輕輕忽忽 同發菩提心, 發了菩提心完, 應當志心痛切, 歸依大慈悲父 29

又復皈依, 如是十方, 盡虛空界, 一切三寶 30

某等今於十方, 一切三寶前, 發菩提心 從今已去, 乃至道場, 行菩薩道, 誓不退還 恆作度脫眾生心, 恆作安立眾生心, 恆作覆護眾生心 眾生不得佛者, 誓不先取正覺 仰願十方一切諸佛, 大地菩薩, 一切聖賢, 現為我證 令某等一切行願, 皆悉成就 經文第 133 頁 - L1 31

恆發大悲心, 度脫一切眾生 恆起大慈心, 保護一切有情 使他們生起喜捨心, 安立諸眾生 眾生能安, 我能喜 ; 眾生能立, 我能捨 ; 也就是四無量心 32

今日道場, 同業大眾 設使歷劫, 行多種善 乃得人天華報, 未得出世實果 壽終福盡, 還墮惡趣, 身壞苦逼, 不能自免 若非立弘誓願, 發廣大心, 無由百福莊嚴, 離諸衰惱 經文第 134 頁 - L1 33

這裡是說明世間人縱使多生多劫廣修種種善業, 終是世間有漏的生死果報, 而不是出離世間的實果, 還是在三界淪落中 我們處世, 不論作何事 修何行, 每日必須發願, 回向, 回向即菩提心 34

相與今日, 唯當一心一意, 緣念諸佛 起堅固志, 發菩提心 發心功德, 不可稱量 諸佛菩薩, 說不能盡 如是善力, 不可思議 豈得不志心, 專在一意? 大集經言 : 譬如百年闇室, 一燈能破 勿謂一念心輕, 而不努力 經文第 134 頁 - L5 35

我們應以佛為借鏡, 當生大慚愧心 而釋迦之所以成佛者, 由於起堅固志, 發菩提心 一發一切發 其功德是不可思議哉! 百年闇室一燈能破, 發菩提心之一念慧光, 燭破無始昏暗 36

相與胡跪合掌, 一心徧緣十方一切三寶, 心念口言 : 某等今於十方一切諸佛前, 十方一切尊法前, 十方一切菩薩前, 十方一切賢聖前, 直心正念 起殷重心, 不放逸心, 安住心, 樂善心, 度一切心, 覆護一切心, 等諸佛心, 發菩提心 某等從今日去, 至坐道場 不著人天心, 不起聲聞心, 不起辟支佛心 惟發大乘心, 求一切種智心, 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經文第 135 頁 - L3 37

唯願十方, 盡虛空界一切諸佛, 大地菩薩, 一切聖人 ; 以本願力, 現為我證 以慈悲力, 加助攝受 令某等今日發心, 在所生處, 堅固不退 若墮三途, 及處八難, 於三界中, 受種種身, 受種種苦, 難堪難忍 誓不以苦故, 退失今日大心 寧入無間, 大火輪中, 受種種苦, 誓不以苦故, 退失今日大心 此心此願, 等諸佛心, 同諸佛願 經文第 136 頁 - L5 38

重復至誠, 頂禮三寶 某等從今已去, 至於成佛, 不捨二法 知一切法空, 度脫十方一切眾生 相與至心, 等一痛切 五體投地, 心念口言 : 某等不為自身, 求無上菩提 而為救濟一切眾生, 取無上菩提 從今已去, 至於成佛 誓當荷負無量無邊, 一切眾生, 起大慈悲, 盡未來際眾生 若有三途重罪, 六趣厄難, 某等誓不避眾苦, 以身救護, 令此眾生, 得安隱地 經文第 137 頁 - L6 39

願以大慈悲力, 現為我證! 令我等今日發菩提心, 行菩薩道 ; 在所生處, 具足成就 ; 所到之地, 一切解脫 40

重復至誠, 五體投地 ; 頂禮十方, 一切三寶 我等不為自身, 求無上菩提 ; 為度十方, 一切眾生, 取無上菩提 從今以去, 至於成佛 ; 若有眾生, 愚癡黑暗, 不識正法, 起諸異見者 ; 復有眾生, 雖修道行, 不達法相者 ; 如此眾生, 乃至未來 我等誓以佛力 法力 賢聖力, 種種方便, 令此眾生, 皆入佛慧 ; 具足成就, 一切種智 經文第 141 頁 - L1 41

我等不為自身, 求無上菩提 ; 為一切眾生求無上菩提 雖修道行, 不達法相者 必定要了達諸法空相, 沒有我修一法相 眾生相的執著, 具足成就, 一切種智 即能融通一切佛法 42

大慈悲力 大智慧力 不思議力 無量自在力 降伏四魔力 : 煩惱魔 五陰魔 死魔 天魔 43

無量清淨業塵力 無量開發觀智力 無量開發無漏慧力 無量無邊神通力 具足莊嚴淨土力 經文第 144 頁 - L1 44

莊嚴佛果智慧 四智菩提 平等性智 妙觀察智 大圓境智 成所作智 涅槃 方便淨涅槃 圓淨涅槃 性淨涅槃 此三即一 一即三 45

無量無盡功德力 無量無盡智慧力 46

仰願十方, 盡虛空界, 一切諸佛, 諸大菩薩, 以如是無量無邊自在不可思議力 不違本誓, 不違本願, 悉以施與 十方一切, 四生六道眾生, 及今日同發心者, 必使具足成就諸功德力 ; 具足成就菩提願力 ; 具足成就菩提行力 經文第 146 頁 - L6 47

今日十方, 若幽若顯, 若怨若親, 若非怨親, 四生六道, 有緣無緣, 窮未來際, 一切眾生 ; 以此懺法, 永得清淨 在所生處, 同得如願, 一向堅固, 心無退轉 等與如來, 俱成正覺 乃至後流一切眾生異於願者, 皆悉令入大願海中, 即得具足成就, 功德智慧 同諸菩薩滿十地行, 具足一切種智 莊嚴無上菩提, 竟究解脫 經文第 147 頁 - L5 48

發願第五今日道場, 同業大眾, 相與已得發大心竟, 喜踊無量 宜復應發如是大願, 等一痛切 五體投地, 歸依世間, 大慈悲父 49

願以不思議力, 同加覆護 令某等所有誓願, 皆悉成就 在所生處, 常不忘失 究竟無上菩提, 成等正覺 經文第 151 頁 - L1 50

某等從今日去, 願生生世世, 在在處處, 常得憶念 發菩提心 令菩提心, 相續不斷 經文第 151 頁 - L3 51

某等從今日去,, 常得奉事, 無量無邊, 一切諸佛, 常得供養 供養眾具, 皆悉滿足 經文第 151 頁 - L5 52

某等從今日去,, 常得護持, 大乘方等, 一切諸經, 供養眾具, 皆悉滿足 經文第 152 頁 - L1 53

某等從今日去,, 常值十方, 無量無邊, 一切菩薩, 供養眾具, 皆悉滿足 經文第 152 頁 - L3 54

某等從今日去,, 常值十方, 無量無邊, 一切賢聖, 供養眾具, 皆悉滿足 55

某等從今日去,, 常得奉報覆蔭慈恩, 有所奉給, 隨心滿足 經文第 153 頁 - L1 56

某等從今日去,, 常得奉值, 和尚阿闍黎, 所應供養, 隨念滿足 57

某等從今日去,, 常得奉值大力國王, 共興三寶, 使不斷絕 58

某等從今日去,, 常得莊嚴, 諸佛國土, 無有三惡八難之名 59

某等從今日去,, 四無礙智, 六神通力, 恆得現前, 常不忘失, 以此教化一切眾生 60

願承諸佛, 諸大菩薩, 一切賢聖, 大慈悲力 ; 令某等所發誓願, 所生之處, 隨心自在 61

某等從今日去, 又願生生世世, 在在處處 ; 若有眾生, 見我身色, 即得解脫 若入地獄, 一切地獄, 變為淨土 一切苦緣, 變為樂具 令諸眾生六根清淨, 身心安樂, 如第三禪 斷諸疑網, 發初無漏 經文第 157 頁 - L7 62

某等從今日去, 願生生世世, 在在處處 ; 若有眾生, 得聞我聲, 心即安隱 滅除罪垢, 得陀羅尼 解脫三昧, 具足大忍 辯才不斷, 俱登法雲, 成等正覺 63

某等從今日去, 願生生世世, 在在處處 ; 一切眾生, 得聞我名, 皆悉歡喜, 得未曾有 若到三途, 斷除眾苦 若在人天, 盡諸有漏 所向自在, 無不解脫 經文第 159 頁 - L1 64

某等從今日去, 願生生世世, 在在處處 ; 於一切眾生, 無有與奪之心, 無有怨親之想 斷三毒根 離我我所 信樂大法, 等行慈悲 一切和合, 猶如聖眾 65

某等從今日去, 願生生世世, 在在處處 ; 於一切眾生, 心常平等, 猶如虛空 毀譽不動, 怨親一相 入深廣心, 學佛智慧 等視眾生, 如羅睺羅 滿十住業, 得一子地 離於有無, 常行中道 相與至心, 等一痛切, 五體投地, 歸依世間, 大慈悲父 66

願某等, 以今懺悔發願, 功德因緣 ; 願四生六道, 從今日去, 至於菩提 行菩薩道, 無有疲厭 財法二施, 無有窮盡 智慧方便, 所作不空 隨根應病, 授以法藥 一切見聞, 同得解脫 67

某等又願, 從今日去, 乃至菩提, 行菩薩道, 無諸留難 所到之處, 常能作大佛事, 建立道場 得心自在, 得法自在 一切三昧, 無不能入 開總持門, 顯示佛果 居法雲地, 注甘露雨 滅除眾生, 四種魔怨, 使得清淨法身妙果 經文第 163 頁 - L4 68

某等今日, 所有眾願 悉如十方諸大菩薩, 所發誓願 所有眾願, 悉如十方諸佛, 本修行時, 所發一切大願 廣大如法性, 究竟如虛空 願某等得如所願, 滿菩提願 一切眾生, 皆悉隨從, 得如所願 69

仰願十方一切諸佛, 一切尊法, 一切菩薩, 一切賢聖 ; 以慈悲力, 現為我證 又願一切天主, 一切以主, 一切善神, 一切龍神 ; 以擁護三寶, 慈善根力, 現為證知 令諸行願, 隨心自在 70

發迴向心第六 今日道場, 同業大眾, 已發菩提心竟, 已發大誓願竟 次應發迴向之心 相與至心, 等一痛切 五體投地, 歸依世間, 大慈悲父 71

願以慈悲力, 現為我證 某等願過去已起一切善業, 現前所起一切善業, 乃至未來當起一切善業 若多若少, 若輕若重, 悉以迴施四生六道, 一切眾生 令諸眾生, 皆得道心 不向二乘, 不向三有, 同共迴向無上菩提 72

又願一切眾生, 所起善業 若過去, 若現在, 若未來 各各迴施, 不向二乘, 不向三有, 同共迴向無上菩提 73

今日道場, 同業大眾, 相與發菩提心竟 發大誓願竟 發迴向心竟 廣大如法性, 究竟如虛空 去來現在, 一切諸佛, 諸大菩薩, 一切賢聖, 皆為證明 74

重復至誠, 頂禮三寶 某等發心發願, 其事已畢 喜誦無量, 重復至心 五體投地, 奉為國王帝王, 父母師長, 歷劫親緣, 一切眷屬 ; 善惡知識, 諸天諸以, 護世四王, 主善罰惡, 守護持咒, 五方龍王, 龍神八部, 一切靈祇 ; 過去現在, 窮未來際, 一切怨親, 及非怨親 ; 四生六道, 一切眾生 ; 歸依世間, 大慈悲父 經文第 170 頁 - L2 75

又復敬禮過去無數劫諸佛大師海德如來敬禮無量無邊盡虛空界無生法身菩薩敬禮無量無邊盡虛空界無漏色身菩薩 76

敬禮無量無邊盡虛空界 發心菩薩 敬禮興正法馬鳴大師菩薩 敬禮興像法龍樹大師菩薩 77

敬禮十方盡虛空界無邊身菩薩 敬禮十方盡虛空界救苦觀世音菩薩 78

讚佛咒願 大聖世尊, 巍巍堂堂 神智妙達, 眾聖中王 形徧六道, 體散十方 頂肉髻相, 項出日光 面如滿月, 妙色金莊 儀容挺特, 行止安庠 威震大千, 群魔驚惶 三達洞照, 眾邪潛藏 見惡必救, 濟苦為糧 度生死岸, 為行舟航 79

故號如來應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度人無量, 拔生死苦 80

以此發心功德因緣, 仰願當今皇帝陛下 皇太子殿下 諸王眷屬 從今日去, 至於道場 亡身為法, 如薩陀波崙 大悲滅罪, 如虛空藏 能遠聽法, 如琉璃光 善解難法, 如無垢藏 81

又願某等, 所生父母, 歷劫親緣 從今日去, 至於道場 散形空界, 如無邊身 具十功德, 如高貴德王 聞法歡喜, 猶如無畏 神力勇猛, 如大勢至 82

願我等和尚阿闍黎, 同學眷屬, 上中下座, 一切知識 從今日去, 至於道場 各得無畏, 如獅子王 影響大化, 猶如寶積 聞聲濟苦, 如觀世音 善能諮問, 如大迦葉 經文第 176 頁 - L7 83

又願我等, 出家在俗, 信施檀越, 善惡知識, 各及眷屬 從今日去, 至於道場 解諸危厄, 猶如救脫 相貌端嚴, 猶如文殊 能捨業障, 如棄陰蓋 設最後供, 等於純陀 經文第 177 頁 - L4 84

又願諸天諸以, 護世四王, 聰明正直, 天地虛空, 主善罰惡, 守護持咒, 五方龍王, 龍神八部, 幽顯靈祇, 各及眷屬 從今日去, 至於道場 大慈普覆, 如阿逸多 精進護法, 如不休息 遠證讀誦, 猶如普賢 為法焚身, 猶如藥王 經文第 178 頁 - L1 85

又願十方一切怨親, 及非怨親, 四生六道, 一切眾生, 各及眷屬 從今日去, 至於道場 心無愛染, 如離意女 微妙巧說, 如勝鬘夫人, 能行精進, 如釋迦文 所有善願, 等無量壽 所有威神, 如諸天王, 不可思議, 如維摩詰 一切功德各成就, 無量佛土悉莊嚴 經文第 178 頁 - L6 86

仰願十方, 盡虛空界, 無量無邊諸佛, 諸大菩薩, 一切賢聖 以慈悲心, 同加攝受 救護拯接, 所願圓滿 信心堅固, 德業日遠 慈育四生, 等如一子 令諸眾生, 得四無量心, 六波羅蜜 十受修禪, 三願廣被 應念見佛, 皆如勝鬘 一切行願, 畢竟成就 等與如來, 俱登正覺 經文第 179 頁 - L6 87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二 菩提心啟 智慧重光 想成念念徧諸方 究竟絕商量 五體投降 回向眾中王 南無離垢地菩薩 88

總結 一 為了脫生死而發菩提心 二 為報答親恩而發菩提心 三 為普度眾生而發菩提心 四 為洞徹因果而發菩提心

願我恆能 守護我的初發心, 不退失 90

見我身色即得解脫 若有眾生, 91

願我的聲音, 能幫助眾生解脫 成就佛道 92

願聽聞到我名字的眾生, 皆悉歡喜 93

願我對一切眾生無任何的 爭奪心 怨恨心, 能行慈悲行 94

願我對一切眾生 常能不起分別之心, 能夠做到怨親平等 95

無有願疲我厭行, 菩直薩至道成, 佛 96

願我所到之處常能作大佛事 建立道場, 度眾無障礙 97

願我從今以後, 修行無障礙 98

謝謝大家 阿彌陀佛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