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之光~第16期(簡體)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正法之光~第16期(簡體)"

Transcription

1 原始佛教會 Saddhammadīpa ORIGINAL BUDDHISM SOCIETY 佛陀正覺後 2443 年 2011 年 10 月 8 日 16 創刊於 2010 年 7 月 5 日 第 期 原始佛法 人間佛教 仰歸佛陀, 傳承聖教, 轉正法輪, 利澤蒼生 2011 年中华四圣谛佛教僧团联合宣言, 为佛教发展立下新里程 ; 佛陀的声闻解脱僧团, 不分地域宗派, 团结推动四圣谛正法轮 ; 依经依律, 法同一味, 落实四圣谛佛教, 复归佛陀一乘菩提道! 原始佛教會發行 供非回教徒阅读 FOR NON MUSLIM ONLY

2 中華四聖諦佛教僧團發表聯合宣言暨宣法 佛陀正覺後 2443/2011 年 9 月 25 日 三摩地学会导师强谛玛法师签署 2

3 發行立場 原始佛教教團宗旨 : 本會以回歸釋迦佛陀教導之原始教法, 確立奉守 原始佛法與戒律 之僧團, 體現 依經依律, 尊僧和俗, 性別平權, 政教分離 之原始佛教教團 一 我们不否认在此方 他方, 过去 现在 未来有若一 若二甚或百 千 万 亿佛 ; 但是为避免无谓的臆测与争论 远离伪说的揉杂, 我们回归历史上的释迦佛陀为我们的根本大师 二 我们承认在历史的递嬗中, 佛教有各宗各派的教说 ; 但是我们奉持由大迦叶所号召, 经过五百位修行成就者 阿罗汉所认可的第一次结集之圣典作为修行的依据 虽然这可能没有将佛陀一生说法全然收集, 但是作为显明正法及修证菩提所需, 必 ( 已 ) 然足够 三 经过两千四百多年的传承, 佛陀原始教法已然新旧交杂 真伪难分 ; 我们以近 200 年来佛教学界的考据为依据, 确认杂阿含经与南传相应部当中古老修多罗的共说, 去除后世之增新与部派教义之混杂融涉部分, 还原第一次圣典结集之原貌 四 我们尊重任何端正信仰之教派 ; 但是我们以奉行佛陀真实教法之僧团为现前的依止 五 我们尊重任何不违反法律与善良风俗的教说与信仰 ; 我们谨守政教分离之原则, 不参与任何政党与政治活动 我们确认缘生法无从比较出绝对的胜劣平等, 男女二众皆能成就无上菩提, 是应恪守分责分权之分际 16 創刊於 2010 年 7 月 5 日 第 期 指導 : 中道僧團導師 : 隨佛法師 ( 烏帕沙瑪比丘 ) Ven. Bhikkhu Vūpasama 發行 : 原始佛教會發行人 : Ven. Bhikkhu Aticca 2011 年 11 月 1 日 2 版 随佛而行尘俗中的法眼 4 古老经说缘生者, 无常 苦 8 古老经说古老经说白话摘要与读后感言 9 佛史溯源 第一次结集 集成的经法 10 特别报导中华 四圣谛佛教 僧团联合宣法缘起 22 锡兰长老 Ven. Davuldena Gnanissara 开示 24 锡兰长老 Ven. Kurunegoda Piyatissa 开示 25 中华 四圣谛佛教 宣言 27 依止四圣谛显扬菩提道 31 法师专访专访泰国月相长老 41 专访泰国明慧长老 44 专访斯里兰卡明法长老 47 专访缅甸慈心长老 49 特别报导台湾联合宣法活动花絮 52 正法新闻正法新闻 55 弘法纪实止观与一乘菩提道 62 心得分享新法友感言采访报导 64 因缘法面对人生 67 皈依四圣谛 68 荣耀归于佛陀, 成就归于僧团, 利益归于众生 69 活动报导槟城 八戒净修营 活动纪实 70 心得分享几缕想蕴 几片受阴 72 本期內容摘要 随着中道僧团移驻内觉禅林, 台湾区的宣法 弘法活动为之热烈展开 呼应美东地区八月初的四圣谛僧团联合宣言, 台湾地区的四圣谛僧团也于九月二十五日假台湾大学校友会馆举行联合宣言暨宣法活动, 参与活动的僧团包含中道僧团及散居台湾各地来自锡兰 缅甸 泰国等多国的上座部僧团 当天的活动, 请参阅本期 活动报导 对于听闻原始佛法的法友, 十月七日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日子, 当天随佛尊者南下高雄, 接受法界卫星弘法电视台的采访与录像 这采访与录像, 将在近期透过有线电视向世界各地广播, 而原始佛教的传法方式也进入新纪元, 本期 正法新闻 有法曼师姐的详细报导 台中精舍成立以来, 已历一年有余, 随佛尊者为中部地区学法者作大利益, 分别于九月十日及国庆三天假期, 在台中精舍宣说十二因缘 四圣谛, 感恩尊者慈悲, 参与法筵者深觉受益于佛陀甚深圣教, 正法新闻 一睹为先 精进的马来西亚法友们, 在僧团驻锡法师的指导下, 已经举办多期的八戒净修营, 他们的精进是大家学法的借鉴, 请看槟城书记组的 八戒净修营活动纪实 美西圣荷西道场成立一个月, 想要了解新道场的新鲜事, 就看看法盈师姐的 满月报导 而归原居士透过丝路旅行, 回想佛教传入中国的变迁, 深深触动学法者的内心思绪, 且看 几缕想蕴 几片受阴 3

4 - - - 隨佛而行 塵俗中的法眼 隨佛比丘 Bhikkhu Vūpasama 著 2011 實證科學昌明 資訊充斥 生活緊繃忙碌 财富所造成的 人力 物资成本的提升 还有资源 功利現實的現代社會裏 年輕人如何安身立命於 过度浪费造成的自然环境恶化 生态资源枯竭的困 時代的洪流 又如何安然無憂的度此一生呢 境 除此以外 在 自由竞争 的经济制度下 经由 刺激消费 促进生产 而开创出的产销工作 就必 在资本经济为主导的现代社会里 采取 刺激消 需 尽其所能 的 降低成本 开发新产品 提高出 费 促进生产 的方式 来扩大资本的流通量及流通 产量 提升服务质量 如此一来 竞争不息 不停 速度 增加资本利益 创造工作机会及提高就业率 搜 集大 量的 信 息 忙碌 不休 的工 作属 性 焦 虑 紧 进而提升民众的经济水平和生活条件 达到创造财 张 压力大 过度劳累 身心失衡的生活 就成为现 富 改善生活 提高教育均质和稳定社会的目地 是 代人的生活写照了 目前世上绝大多数国家实行的经济制度 此一资本经 济为主导的社会制度 虽然活络了人力 物资 技术 及资本的流通 进而增加工作机会与快速的累积财 富 提升了民众的经济及生活水平 但是在 消费挂 帅 产销连动 人资通用 的经济形态底下 多数的 民众在 累积财富 之外 必需面对过度消费 累积 4 正法之 光 第十六期 2011 年 10 月 资本经济为主导的问题及困境 不止这些忙碌不 休 身心失衡的困境而已 经由 刺激消费 促进生 产 来创造工作 累积财富的生活形态 必然会引起 相互竞争 与 放逸 浪费 竞争 会破坏人 际 间 的 信 任 及 和 谐 形 成 冷 漠 多 疑 矫 饰 诡 诈 及 紧 张 对 立 的 群 我 关 系 而 放 逸 浪

5 隨佛而行 费 则会带来道德沦丧及功利的社会风气, 还有贪婪 自私及失落 沮丧 苦恼的身心困境 如是种种, 都是现代社会普遍发生的事实, 也是生活在资本经济社会的现代人都要面对的现实及困境 在此之下, 现代人如何在种种困境与苦恼的生活中, 寻得既可增上现实生活的安乐 稳定, 又能解决生活的问题和困难, 并且还能度越内在忧悲苦恼的道路? 在资本经济为主导, 科学提供解知及服务现实生活需要的现代社会中, 承自封建时代及农业社会的传统伦理 道德轨范, 必然是和民主体制与资本经济之下的工商社会实况有着相当的差距, 难以真正的契合现代人生的需要 此外, 源自神权的宗教信仰与出自玄学的形上哲理思想, 还有 前世命定今生祸福 的宿命论, 虽然可以给予精神上的慰藉 寄托与舒缓苦闷, 但是脱离现实世界的人生观点, 何能提供务实 实际的指导和帮助? 试想 : 生活在现代社会里, 工作发展 房屋贷款 养家育子 医疗 保险 储蓄理财的现实生活实际需要, 是否依靠信仰的庇佑 祈求圣灵转运消灾, 或是凭着持戒 行善来增福解厄, 甚至藉由形上哲思予以抽象性的视为虚假 梦幻 唯心所造, 就可以确实的解决生活困难 满足需求, 而得以实际的增上现世的利乐及度越人生的困顿 烦恼? 释迦佛陀的教导, 简要的说有三要, 一 远离人生的灾厄, 二 开展人生的利乐, 三 度越生命的苦恼 这三大人生宗要, 也就是现代人关心的 解决生活的困境 帮助现实生活的发展 实现人生的幸福喜乐 三大需求, 这三大需求可以说是人类共通的期盼及努力的方向 佛陀教导的宗旨与重心, 是让众生可以就在 现前 获致 增上乐利, 离诸苦恼, 而不是提倡远离现实人生及当前世界, 遥盼遥不可及的后世与他方的美妙生活 如汉译 杂阿含经 1099 经 : ( 魔波旬 ) 化作少壯婆羅門 語諸比丘言 : 汝等年少出家 何為捨現世樂, 而求他世非時之樂? 諸比丘語婆羅門 : 我不捨現世樂, 求他世非時之樂, 乃是捨非時樂, 就現世樂 如世尊說 : 他世樂少味多苦, 少利多患 世尊說現世樂者, 離諸熾然, 不待時節, 能自通達, 於此觀察, 緣自覺知 婆羅門! 是名現世樂 佛陀是如何教导世俗人获得 现世乐 呢? 佛陀的教说非常的务实 实际, 一点都不谈玄说妙, 也不虚无飘渺, 直接指出四项要点 : 一 方便具足 : 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 ; 二 守护具足 : 善于储蓄 维护所得的资财, 远离天灾人祸的侵损 ; 三 善知识具足 : 亲近品行端正, 待人热诚宽厚, 具备处世智慧的师友 ; 四 正命具足 : 善能经理资财, 得令收支平衡, 不滥用无度, 善能安家立业 见汉译 杂阿含经 91 经 : 佛告婆羅門 有四法, 俗人在家, 得現法安 現法樂 何等為四 謂方便具足, 守護具足, 善知識具足, 正命具足 何等為方便具足? 謂善男子種種工巧業處以自營生 謂種田 商賈, 或以王事, 或以書疏 算畫 何等為守護具足? 謂善男子所有錢穀, 方便所得, 自手執作, 如法而得, 能極守護, 不令王 賊 水 火劫奪漂沒令失 何等為善知識具足? 若有善男子不落度, 不放逸, 不虛妄, 不凶險, 如是知識能善安慰, 未生憂苦能令不生, 已生憂苦能令開覺, 未生喜樂能令速生, 已生喜樂護令不失 云何為正命具足 謂善男子所有錢財, 出內稱量, 周圓掌護, 不令多入少出也, 多出少入也 如是婆羅門 四法成就, 現法安, 現法樂 佛陀教导获得现世安乐的办法, 毫无神秘信仰 抽象哲思与宿命观点的色彩, 而是针对实际人生的实况, 提出符合现实生活的建议及方法 何以佛陀的 5

6 隨佛而行 教导中, 反而无有一般宗教信仰的玄秘色彩呢? 佛陀正觉的核心为 因缘法, 提出 因缘法 是现实世间的真实面, 不论是否有佛陀都是如此 见 汉译 杂阿含经 296 经 : 世尊告諸比丘 我今當說因緣法及緣生法 謂此有故彼有, 謂緣無明行, 緣行識, 乃至如是如是 純大苦聚集 云何緣生法? 謂無明 行 若佛出 世, 若未出世, 此法常住, 法住 法界, 彼如來 自所覺知, 成等正覺, 為人演說, 開示 顯 發 因此, 佛陀教导世人, 如果要让现实人生能够增 上乐利, 良善的开展, 就要依据 此有故彼有, 此生 故彼生 的因缘法则, 针对想要开展及成就的目标, 务实 实际的造作促成此一目标的缘因, 而不是只要 祝祷祈求 持戒 行善就可以实现 持戒 行善就如 同购买蔬菜 水果, 如果只知将蔬果买回家, 却不按 照妥善 正确的烹调方法, 实际动手煮食 调理, 也 无法实际吃到想要享用的菜色 当然的, 如果只善于 调理食物, 却不知 行善利世 的取得食物 ( 福 田 ), 也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其次, 如果想要 解决现实生活的困境, 就先要确实的探知导致困境及 问题的缘由, 再依据 此无故彼无, 此灭故彼灭 的 因缘法则, 经由实际的作为, 针对困境的缘由加以消 除, 才能真正的解决困难, 绝不是诵经 消灾 祈 求 持戒 行善就可以远离灾厄 这如同买药治病, 不是买药就能治病, 必需依据病源来买药 服药, 才 能实际的消除病因, 去病痊愈, 否则药不对症也是空 忙一场 除了现实生活中能够 增上乐利, 远离困厄 以 外, 人们还需要 度越生命的苦恼, 而佛陀又是如 何教导呢? 佛陀对于生命苦恼的觉悟, 是发现生命的 苦, 是缘于迷惑及渴爱, 又因为渴爱而有求不得的嗔 怨忧悲苦, 因为 痴 贪 嗔 而有种种忧悲恼苦 何为痴? 无明是痴 何为爱? 痴求欲 是爱 又何 为无明? 不知五阴 ( 世间 ) 如何集起 如何灭尽, 也 就是不知 生死如何起与灭 的 因缘法 见汉译 杂阿含经 334 经 南传 相应部 蕴相应 126 经 因缘相应 21 经 : SĀ334 : 緣眼 色, 生不正思惟, 生於癡 彼 癡者是無明, 癡求欲名為愛, 愛所作名為業 如 是比丘! 不正思惟因無明, 無明因愛, 愛因為業, 業 因為眼 耳 鼻 舌 身 意, 亦如是說 SN : 此處有無聞之凡夫 不如實知 色乃有集 滅法 不如實知受 想 行 識乃有集 滅法 比丘! 說此為無明, 如是為無 明人 SN12.21 : 色如是如是, 色之集如是如是, 色之滅如是如是 ; 受如是 想如是 行如 是 識如是如是, 識之集如是如是, 識之滅 如是如是 此有時即彼有, 此生時即彼生 ; 此無時即 彼無, 此滅時即彼滅 即緣無明有行, 緣行有 識 如是此是全苦蘊之集 ; 依無明之無餘, 依 離貪滅乃行滅, 依行滅乃識滅 如是此為全苦 蘊之滅 如何断痴 断爱? 佛陀教导现实人生的增上乐利 及远离困厄, 必需依循 此有故彼有, 此无故彼无 的因缘准则, 而断除无明也是依着 此有故彼有, 此 无故彼无 来明见五阴集法与灭法 ( 十二因缘法 ), 才能明白生死轮回的真相, 断灭愚痴 如果明见五阴 集法与灭法, 就得正见五阴是缘生法, 缘生法则无 常 苦, 了知五阴既非我所有, 亦非余人有, 应当远 离五阴的贪爱, 而离于贪爱则能解脱众苦 见南传 相应部 蕴相应 102 经 汉译 杂阿含经 7,18 经 : SN 如何修習無常想? 如何多修習者, 永盡一切欲貪 乃至 永斷一切我慢耶 此是色, 此 是色之集, 此是色之滅, 此是受 想 6

7 - - - 古老經說 行 識之集 此是識之滅 諸比丘 如是修習無 远离种种渴爱求不得的瞋怨忧悲苦 通达 痴 贪 常想 如是多習者 永盡一切欲貪 永盡一切色 瞋 断尽 诸苦永尽的解脱 貪 永盡有貪 这就是 佛陀教导的 如来说正法律 现法离诸炽 於色愛喜者 則於苦愛喜 於苦愛喜 然 不待时节 通达涅盘 即身观察 缘自觉知 者 則於苦不得解脫 如是受 想 行 識愛喜者 也就是现世生活中的解脱 如是 释迦佛陀教导 因 則愛喜苦 愛喜苦者 則於苦不得解脫 諸比丘 於 缘法 利益世人如何从现实人生的 增上乐利 远 色不愛喜者 則不喜於苦 不喜於苦者 則於苦 离 困 厄 直 接 无 碍 的 通 向 断 尽 愚 痴 贪 爱 瞋 得解脫 如是受 想 行 識不愛喜者 則不喜 恚 通达诸苦灭尽的解脱 SĀ7 於苦 不喜於苦者 則於苦得解脫 年轻人要在种种问题及困境交错的现代社会中 比丘 色非我 非我所應 亦非餘 依循符合事实及科学准则的 因缘法 开展 落实 人所應 是法宜速除斷 斷彼法已 以義饒益 现实生活安稳之途 并且从 缘生法则无常 苦 的 長 夜 安 樂 如 是 受 想 行 識 非 我 非 我 所 醒悟中 正见离贪是灭苦的正道 这不仅能够尽力的 應 亦非餘人所應 是法宜速除斷 斷彼法已 耕耘现实人生 也了知应当 少欲知足 远离 无 以義饒益 長夜安樂 益且有碍于人生及世间的过度消费及贪婪追逐 舒 SĀ18 简单的说 佛陀教导我们依循 此有时即彼有 此生时即彼生 务实耕耘现实人生乐利的因缘 在 现实生活中开展光明的前途 不要迷惑于宿命 神秘 灵佑 并且行善虽然是好 但是不可以为只要行善就 解生态环境及资源枯竭的困境 息止身心的焦渴及不 安 让身心与生存环境正向于离苦之途 如汉译 杂 阿含经 91 经 佛告婆羅 門 在家之人有 四法 能 令後世 保 证 一 切 顺 利 同 此 应 当 依 循 此 无 时 即 彼 安 後世樂 何等為四 謂 信具足 戒具足 施具 无 此灭时即彼灭 务实 实际的远离导向困厄的 足 慧具足 云何為慧具足 謂 善男子苦聖諦 缘由 让生活的困厄远离 不要以为祈求圣灵解厄 如實知 集 滅 道聖諦如實知 是名善男子慧 或以为只要奉守净戒 就能让 一切灾厄化为尘 具足 最重要的是 虽然依循 此有时即彼有 此无时 依循 因缘法 的集法与灭法 正见 缘生法则 即彼无 的世间事实 认真务实的 勤行善因 远离 无常 苦 离贪是苦灭正道 的 八正道 因缘法 恶缘 但更要明白 现实世 间既然是 此 有时即彼 及八正道的统合为 四圣谛 这就是真实的 正 有 此无时即彼无 那么此一世间就是缘生法 而 觉佛法 也是务实 实际的 人间佛教 如果人 缘 生 法 则 无 常 苦 法 即使 是 勤 行 善 因 远 离 恶 们能够在现实的世间 如实知见此一 世间安稳 出 缘 也无法全然的决定或保证可以 增上乐利 远 离世间苦恼 二者通达无碍 的菩提正道 得以 自 离困厄 因此 一方面要在 此有时即彼有 此无 利利他 的智觉 才是真正能够引领现实人生朝向安 时即彼无 的因缘智见下 务实实践实际有益于 增 稳 离苦 也就是 尘俗中清净的法眼 上乐利 远离困厄 的作为 更要在 只能努力 不 附注 一 定 如 意 的 缘 生世 间 中 明 见 缘生 法 则无 常 本文同時刊登於 苦 非我我所 才能够在不定的人生历程里 度越 馬來亞大學畢業生佛友會 2011 年 10 月份的會訊 种种 一定要实现需求 的迷惑 贪爱 痴求欲 正法之 光 第十六 期 年 10 月 7

8 - - - 古老經說 緣生者 無常 苦 節錄自隨佛法師之 相應菩提道次第 第四章 老病死 之緣由與滅盡 第二節 明 無明 第二品 如實知集 味 患 離之次第 第三目 如實知五蘊 患 緣生者 無常 苦 五蘊因緣生 緣生者無常 1.SĀ214 大正藏 杂阿含 214 经 SN35.93 相应部 六处相应 93 经 如是我聞 一時 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有二因緣生識 何等為二 謂眼 色 耳 聲 鼻 香 舌 味 身 觸 意 法 如是廣說 乃至非其境界故 所以者何 眼 色因緣生眼識 彼無常 有為 心 緣生 色若眼 識 無常 有為 心 緣生 此三法和合觸 觸已受 受已思 思已想 此等諸法無常 有為 心 緣生 所謂觸 受 想 思 耳 鼻 舌 身 意 亦復如是 佛說此經已 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注 本经中 心 缘生 之文 当中 心 之一词 是与本经相当的 相应部 所无有 亦不合于 杂阿含 与 相 应部 的思想 应是译者求那跋陀罗本身所宗为 如来藏 之唯心思想所致 故额外增加了 心 一词于本经 又六 根为色蕴 色 声 香 味 触为色法 法境为受 想 行 思 是名法 缘六根 六境生六识 六识是识蕴 所以 缘六根 六境生六识 即五蕴之现起 古老經說 白話摘要 台灣 編輯組 SĀ214 大正藏 雜阿含 214 經 我曾經親自聽 佛陀這麼說的 有一段時間 佛 陀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境) 眼(根) 眼識是無常的 是有漏的 是緣生法 那麼這三者的和合稱為觸 觸後有受 受後有思 思 後 有 想 這 些法境 也是 無常 的 是 有漏 的 是 緣 生 法 就是所說的觸 受 想 思 同理 耳與聲 鼻 當時 世尊佛陀告訴比丘們說 有兩種因緣生 起 識 是哪兩種呢 所謂 眼與色 耳與聲 鼻 與香 舌與味 身與觸 意與法 假如有離於這兩種 因緣而生識的說法 那麼 這些說法都不 是真實境 界 為什麼是這樣呢 因為眼(根)與色(境)的因緣而生 眼 識 這 是 無 常 的 是有 漏 的 是 緣 生法 既 然 色 8 正法之 光 第十六期 2011 年 10 月 與香 舌與味 身與觸 意與法 這些根境之緣所生 法 也是如此 佛陀說完這經後 比丘們聽到 佛陀所說的 歡喜 的接受並實踐

9 古老經說 古老經說讀後感言 台灣法觀 學習並接受現代科學理論的人們, 首次接觸到原始佛法這種 古代 的學說, 第一個反應, 可能會懷疑 : 如此古老的論述, 怎麼會與現代的知識並存不悖? 或許原始佛法所用的名詞術語, 與現代人所熟知的科學名詞術語, 並不能有完全一對一的對應關係, 因為觀察角度的不同, 所使用的名詞與描述方式, 自然會不同 所能看到的色境也是無時無刻在變化 那麼, 眼睛與色境的因緣所生起的眼識 觸 受陰 想陰 行陰, 會是常態嗎? 當然不會! 同理, 耳朵對聲音, 鼻子對香臭, 舌頭對味道, 身體對觸覺, 乃至意根對法境, 都不是恆常的 這就是所謂 緣生者故無常 科學理論建立於實證, 理論必須與實證相符 現代科學, 尤其是物理學, 所探討的題目很多都超出人類生活的經驗範圍, 而且往往解答了一個問題後, 衍生更多問題 科學發展雖然幫助人類更深入理解所處的世界, 但它的探究活動, 是發散式的, 是無終止的, 無益於解決老 病 死的大苦 原始佛法也立基於實證, 而實證的目的在解決人生的苦, 不同於科學的探究, 它的探究 ( 修行道次第 ) 是收斂的, 不會也不應該衍生旁支問題 所以佛陀不認同玄想, 因為任何玄想都脫離六根 六境與六識的現實經驗, 徒增愚癡迷惑, 無益修行斷苦解脫 佛陀說法時, 不時強調 如實觀察 與 如實知, 並明確表示, 這個通往斷苦解脫的法, 並非他所發明, 而是長久以來一直都在那裡的 古仙人道, 他只是再度發現, 實踐驗證無誤之後, 向世人宣說 佛陀教我們如何證知這個世界是緣生故無常, 入手之處即是五陰與六入處, 邏輯在於 : 常態無法建立在非常態的基礎上! 眼睛不是常態, 任何人的眼睛無時無刻都在變化, 眼睛會老化會敗壞 ; 眼睛 9

10 佛史溯源 第一次結集 集成的經法 第二品 第一次結集 集成的經法第一目教說的傳誦與分歧 公元前约 387 年, 佛陀灭后二个月, 大迦叶号召 第一次结集, 僧团在佛灭当年三个月的雨安居期间, 将佛陀所说的 法 与 律 予以结集, 并传诵于后世, 确立了佛教传承于后世的重要基础 大迦叶及参与初始结集的阿难 优波离等五百圣弟子, 对佛教的贡献是至为巨大, 利泽后世甚广 结集 (saṁgīti) 是以僧众集体 会诵 的方式, 将 法 与 律 的内容及文句予以确定下来, 并传之于世 初期集成的教法, 集出于佛灭二个月后的雨安居期间, 不仅结集的时间为最早, 并且是由佛陀的亲教圣弟子们所集成, 可信度与真实度最高, 代表了佛陀的真实教法 第一次结集 的参与者, 虽未涵盖僧团全体, 但结集的成果, 依然为当时的僧团所承认, 实足以代表佛陀之教 此后, 初始结集的传诵, 经由僧团以忆持的方式传承, 并且代代的传诵于后, 使得佛陀的教法得以流传不失 早期佛教的时代, 主要是以忆持的方式, 来保持与传诵教法, 当时未有正式的文字记载, 在代代传袭下难免有所忘失 语误及讹传 例如阿难晚年闻一比丘, 将 若人寿百岁, 不了于生灭, 不如一日生, 得了于生灭 1, 误诵为 若人生百岁, 不见水老鹤, 不如一日生, 得见水老鹤 阿难虽对误诵者加以开导, 但其师却认为 阿难老朽, 言不可信 2, 而误诵如旧 由此可知, 在阿难晚年时, 关于佛法的传诵, 各地僧团的教授内容已渐有变化, 如是辗转流传于后世, 讹误与新说法是愈来愈多, 而教说的差异也就愈大 若流传在佛教当中的讹误说法愈多, 不仅造成佛弟子在学习上的困惑与障碍, 也会形成教说思想 隨佛比丘 Bhikkhu Vūpasama 著選錄自 原始佛法與佛教之流變 之第二章, 第一節 2010 的差异, 并造成佛教僧团的对立与分化, 进而发展出众多的派别 佛教流传久远, 经过漫长岁月的传袭及辽阔时空的变迁, 佛教内部既有着诸多的学派, 更充斥着众多相互分歧的教说, 而要在这派别林立与教说纷杂的现况底下, 辨别出佛陀的真实教法, 就成为极高难度的课题 此一探寻, 过去的中国学者已经着手研究, 如隋朝天台宗智顗 (A.D.538 ~ 597) 判择佛教教说分为藏 通 别 圆等 四教, 认为 阿含 是最初的教法 华严宗贤首 (A.D.643 ~ 712) 判择佛教教说分为小 始 终 顿 圆等 五教 3, 也同意 阿含 是时代最古老的教法 由于古代缺乏确实可信 可证的史地文献, 所以古代的修行者, 多以佛教内流传的各种相互歧异的说法及主张, 加以合理化的圆解, 一概的视为佛陀亲传来看 例如 : 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 佛说八万四千法门, 这是将出于不同时代及地域的后世学派主张, 相互对立的问题, 加以合理化了 虽然如此, 但古代的祖师还是从诸经的内容中, 发现有些教说是所有典籍一致的流传, 而有些说法则只在某些经典中有之, 却不见于他处 如是据以比对 判断出各经传说的时间, 是有着传出时间的前 后之分, 而同意与承认 阿含圣典 ( 相应教 ) 是佛教最早传出的教说 第二目原始教說之探究第一分原始相應教的所在一 原始相應教的所在 据近两百年来的国际史学界, 对印度史地及佛教历史 典籍考证的结果, 已确知佛教教派的源流及演变的实际过程, 确知公元前一世纪之前的佛教经说传 10

11 佛史溯源 诵, 主要是 杂阿含 中阿含 长阿含 增壹阿含 等四部 阿含 ( 南传传为 相应部 中部 长部 增支部 ) 更在二十世纪的初叶至末叶, 华夏佛教圈的吕澄与印顺法师, 终于从汉译 瑜伽师地论 的 摄事分 中, 确证了佛灭后百年间流传的经说, 唯有四部阿含的原型 ( 佛灭后百年的七百结集时, 才分类编为四阿含 ), 并且在四阿含中, 是以目前流传于华夏佛教圈之汉译 杂阿含 与南传佛教之 相应部 ( 两部源自同一传诵 ) 为最早, 是四部阿含的根本 据近代佛教学界考证的结果, 现今流传于世的汉译 杂阿含 Saṁyukta Āgama 与南传巴利 相应部 Saṁyutta Nikāya, 当中缘起 食 圣谛 界 蕴 处 道品等七事 相应教 ( 修多罗 ), 是 第一次结集 的集成, 为现今佛教教法的真正源头 第一次结集 时, 是采取忆持传诵的方式, 来保存佛陀的教法, 当时为了组织上的方便, 将教法义类相同的予以分类编集, 而成为种种 相应 当教法集成之后, 又为了组织次第与忆持上的需要, 将相应佛陀教说的传诵 修多罗, 以每十经编一经说次第提纲的 摄颂, 摄颂 是歌咏形式的偈颂( 伽陀 gāthā) 祇夜 (geyya) 这是在结集经法以后, 才依照集经次第而编成目录性质的偈颂 见大众部 分别功德论 4 ( 梵 Puṇya-vibhaṅga): 阿難撰三藏訖, 錄十經為一偈 所以爾者, 為將來誦習者, 懼其忘誤, 見名憶本, 思惟自寤 集经后编集的 摄颂, 是依经文内容, 酌取有代表性的一或二 三个字, 而编成十经次第的偈颂, 因为作用在摄引经篇之次第, 所以称为 摄颂, 这是结集经法之后才编集的 经篇目录 当中有取说经的地点, 如 杂阿含 57 经即依 世尊游行, 北至半阇国 波陀聚落, 而取 波陀 二字 有取说者与问者, 如 杂阿含 103 经即依 差摩比丘说此法时, 彼诸上座远尘 离垢, 得法眼净 取 差摩 ; 杂阿含 104 经依 有比丘名焰摩迦, 起恶邪见 而取 焰 ; 杂阿含 105 经依 有外道出家, 名仙 尼 取 仙尼 有取法义, 如 杂阿含 56 经即依 我今当说有漏 无漏法 取 漏无漏法 ; 或取经文的譬喻, 如 杂阿含 264 经, 依 世尊手执小土抟 而取 小土抟, 杂阿含 265 经依 观色如聚沫, 受如水上泡 而取 泡沫 如是择取经文的一 二字, 代表该经而编为摄颂 如附于大正藏 杂 5 6 阿含 110 经之后的十经摄颂, 谓 波多罗. 十问, 差摩. 焰. 仙尼, 阿 [ 少 / 兔 ] 罗. 长者, 西. 毛 7 端. 萨遮, 又 杂阿含 272 经后之摄颂 : 应说. 小土抟, 泡沫. 二无知, 河流. 祇林. 树, 低舍. 责. 诸想 日后, 集经次第之摄颂 ( 犹如目录 ) 的编集, 被 8 9 称为嗢拖南 udāna 优陀那 如 杂阿含 10 因缘相应 之总颂 : 总嗢拖南曰: 立等 二谛等, 以触为缘等, 有灭等 食等, 最后如理等, 又 别嗢拖南曰: 立 苦聚 谛观, 摄圣教 微智, 思量际 观察, 上慢 后甚深 总颂( 嗢拖南颂 ) 也就是结集以后, 集经次第之 摄颂 的纲领总集, 代表当初结集时集出之经说的目录总编, 如果不为 总颂 所包含的经说, 即代表是当初未入于结集, 而是出于后世的 增新 这些后世附加的 增新 传诵, 相对于古老的结集内容而言, 即被称为 异品 这可从公元后二世纪, 北方上座支派的说一切有部集出的 大毘婆沙论 (A.D ) 中, 得到左证 佛灭后 116 年, 因为优波离系毘舍离僧团的大天 Mahādeva, 提出诋毁阿罗汉的 五恶见事, 造成阿难系僧团与优波离系僧团的对立, 佛教僧团为此而分裂为造成阿难系上座部僧团, 以及优波离系毘舍离地区的大众部僧团 优禅尼地区的分别说部僧团 ( 今日南传佛教的母部 ) 佛灭后约 250 年, 阿难系上座部当中有迦旃延尼子, 因为受到优波离系 部义 的影响, 写出融摄优波离系部义论说的 发智论, 背离了古来阿难系 依经不依论 的原则, 而分裂为原重经的雪山部及重论的说一切有部, 而说一切有部又再分出承袭分别说部 舍利弗阿毘达磨 的犊子部, 造 11

12 佛史溯源 成了阿难系僧团的分裂及崩解 自 发智论 传出以后, 原本重经说的阿难系僧团, 因为传统经义与部义论说的差异, 僧团内部即陷于长达约三百年的论争, 对于许多教说义解是 莫衷一是 公元二世纪说一切有部为了统一教说, 自部结集出 大毘婆沙论, 确立了自 发智论 (B.C.150) 以来, 上座部中重论发展之论师一系 ( 说一切有部 ) 的教说总集 对于 大毘婆沙论 的见解, 上座部中重经一系的经部是不以为然, 起而反对有部论师 轻经重论, 离经论说 的发展 在当时经师与论师的争论中, 针对古来传诵的经说内容, 即提到 总颂 与 异品 见 阿毘达磨顺正理论 11 ( 梵 Abhidharmanyāyānusāraśāstra): 彼( 經部 ) 不許有如是契經 ( 順別處經 ) ( 有部認為 :) 不應不許, 入結集故 ; 又不違害諸餘契經, 亦不違理, 故應成量 彼 ( 經部 ) 謂此經非入結集, 越總頌故, 如說 : 製造順別處經, 立為異品 ( 有部反駁並非難經部 :) 若爾, 便應棄捨一切違自部執聖教契經 如 ( 經部所 ) 說, 製造二種空經 指大空經 小空經, 立為異品, 亦越總頌 如是等類 ( 有部指經部既接受二種空經, 卻又反對同為異品的 順別處經 ), 互相非撥 ( 批評經部兩種標準互相矛盾 ) 这是经部提出说一切有部的 顺别处经, 并不在初始结集时编集的摄颂 ( 总颂, 也就是目录 ) 内, 质疑此经的可信度, 认为应该别立为 异品 对于经师的诘难, 有部论师反驳经部的看法, 主张 顺别处经 虽不在初始结集中( 五百结集时集经之摄颂中无有 ), 但如果不违反其他相应经说 ( 契经 ), 又为僧团结集会议所认定, 所谓 不在总颂, 但入结集, 应当可以信受 否则其余如 大空经 小空经 两部空经, 同样不在 总颂 当中, 也是别立附之于后的 异品, 为何经部就可以接受? 如此可见, 结经目录的 总颂 或 异品, 是分别经说是出自结集或增新的重要根据 然而, 虽然说一切有部宣称 顺别处经 是 不在总颂, 但入结集, 但此处说的僧团结集会议, 并 不是指第一 二次结集 说一切有部反驳经部所据而指涉的结集, 应当是指阿难系自部的结集 阿难系自部结集的起因, 是因为阿育王时代优波离系僧团分化于毘舍离的大天举 五恶见事 贬抑阿罗汉, 造成阿难系僧团与优波离系僧团的纷争 对立 当时优波离系僧团分化于优禅尼地区, 主张 佛是分别说者 的目犍连子帝须, 实行折衷双方的立场, 随后在阿育王的支持下, 优禅尼僧团举行自派的结集, 遂而形成了分别说部, 佛教僧团自此正式的分裂 见于 善见律 12 毘婆沙 卷二 : 帝須教王, 是律是非律, 是法是非法, 是佛說是非佛說 王聞諸比丘言已, 此非比丘, 即是外道也 王既知已, 王即以白衣服與諸外道, 驅令罷道 其餘隔中六萬比丘, 王復更問 : 大德! 佛法云何? 答言 : 佛分別說也 諸比丘如是說已 王更問大德帝須 : 佛分別說不? 答言 : 如是大王 知佛法淨已, 王白諸大德, 願大德布薩說戒 目揵連子帝須為上座, 能破外道邪見徒眾, 眾中選擇知三藏得三達智者一千比丘 第三集法藏九月日竟 尔后, 阿难系在阿育王 分别说部及毘舍离大众部僧团的排挤下, 为了对抗优波离系改转古来僧团共传的经说法教, 自派也举行了结集, 而成为上座部 见 三论玄义检幽集 13 卷五 ( 引真谛 部执论疏 ) 所说 : 王妃既有勢力, 即令取破船, 載諸羅漢, 送恒河中 羅漢神通飛空而去, 往罽賓國 或作浮鳩, 彼國仍起寺名浮鳩寺 阿輸柯王問眾人云 : 諸阿羅漢, 今並何在? 有人答云 : 在罽賓國 ( 王 ) 即遣往迎盡還供養 大天先既改轉經教, 雜合不復如本, 諸阿羅漢還復聚集, 重誦三藏 於此時中, 所執有異, 分成二部, 一上座部, 二大眾部 至此時, 三藏已三過誦出 : 第一於七葉嚴中 ; 第二毘舍離國內 七百人勘定重誦三藏也 ; 第三即是此時也 如此可知, 初始结集时, 僧团编集出摄引经篇次第的 摄颂, 而初始结集以后, 诸多原非初始集所 12

13 佛史溯源 集出的增新经篇, 则在一颂当中, 或颂与颂之间, 另附于 总颂 之后而为 异品 这种古说与增新的编集方式, 并不只限于经说而已, 在律藏的编集与发展中, 也是如此 此见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 与 杂事 中的 内摄颂 14, 就是附于 总颂 之增新传诵 例如 : 此雜事四十卷中, 總有八門, 以大門一頌, 攝盡宏綱 一一門中各有別門 總攝乃有八頌, 就別門中各有十頌, 合八十九頌 并內攝頌向有千行 若能讀誦憶持者, 即可總閑其義 由于这些附于 总颂 的 异品, 虽不是初始结集所出, 但增附的时间久了, 即可能被误认是原来 总颂 的一部份, 所以才有 入结集 与 不入结集 的争论 这代表了后世对于 总颂 内容的认定, 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 总颂 与 异品 的差异, 可以作为分别经篇是出于 佛说之结集 或 后世增新 的探究根据之一 日后增新的经法传诵, 附于古说之 修多罗 之后, 遂发展出古老 修多罗 与增新之 祇夜 记说 等三分相应教 当佛灭百年 第二次结集 时, 古老的的 修多罗 与增新的 祇夜 记说, 再依经篇的短长, 予以分类编为短篇经文为主的 杂阿含 中篇经文为主的 中阿含 长篇经文为主的 长阿含, 还有教说分类纂集的 增一阿含, 分编为四部圣典 这四部圣典是佛教僧团分裂以前, 僧团经由百年的发展而集出的教说总集, 也就是 根本佛教 ( 第一次结集 后至 第二次结集 百年间的佛教) 的传诵, 日后成为佛教分裂后各部派的共同传诵 最后, 当佛教发生部派分裂以后, 优波离系的分别说部及大众部再从四部圣典中, 撷取当中的经说法句加以编集, 再融入自部的信仰 见解 主张, 而发展以建立自部为目的的圣典 小部 Khuddaka Nikāya( 小阿含 Kṣudraka -Āgama), 小部 或称为 杂部 杂藏 但是坚守传统经教的阿难系僧团, 是无有 小阿含 Kṣudraka -Āgama( 或 杂藏 ) 及论藏 ( 阿毘达磨 abhidhamma) 的编集 与传诵 譬如分别说系传化于锡兰的铜鍱部, 在传诵 的 小部 Kuddaka-nikāya 中, 就有 义释 Niddesa 与 无碍解道 Paṭisambhidā, 义释 与 无碍解道 应是部派传诵的论书, 但都附会为舍利 弗所造 锡兰无畏山寺派 Abhayagirivāsin, 就将锡兰 大寺派 Mahā-vihāra 传诵的 义释 与 无碍解道 称为阿毘达磨 abhidhamma( 论 ) 阿毘达磨又简译 为阿毗昙, 见 玄应音义 15 卷十七.. 阿毗曇, 或言阿毗達磨 或云阿鼻達磨, 皆 梵音轉也 此譯云勝法, 或言無比法 以詮慧 故 阿毗 abhi 是赞叹语, 意为 超胜 无比, 阿毗 达摩 abhidhamma 意为 无比法 在佛灭后百年 内, 当时阿毗达磨 abhidhamma 一词, 是针对流传于 教内之因缘 食 圣谛 界 阴 六处及道品等, 出 自 第一次结集 的古老七事修多罗 (Sutta), 还有 第一次结集 后增新传出而附会是 佛陀所说法 及 圣弟子所说法 的 记说 (Veyyā-karana), 以及增新传诵之诸天鬼神的 祇夜 (geyya), 将这 古新共传的的 九分教 ( 七事修多罗 记说 祇 夜 ) 赞叹为 无比法 abhidhamma 除了原始集 成的七事修多罗之外, 增新后出 记说 的 佛陀所 说 及 圣弟子所说, 也习称为修多罗 如 摩诃 僧祇律 卷七 16 : 所謂九部經, 修多羅 祇夜 另在大众部传诵的 摩诃僧祇律 中, 又有 九 部修多罗, 是名阿毘昙 17 阿毘昙者, 九部经 18 阿毘昙者, 九部修多罗 19 等说法 如此可 知, 在初期佛教时期, 阿毘达磨 abhidhamma 原本是 对传统经法的赞叹词, 赞叹因缘 食 圣谛 界 阴 六处 念处等道品的七事修多罗, 后来演变成 佛陀所说法 圣弟子所说法 的 记说, 也 称为 修多罗, 七事 修多罗 记说 ( 亦被 称为修多罗 ) 及 祇夜 等 九部经 ( 九分教 ), 后来也被称为 九部修多罗, 同被赞叹为 无比法 13

14 佛史溯源 abhidhamma 当佛灭 116 年僧团分裂以后, 各部派将自部的见 解结集成成学派的着, 这才转而将提倡自部主张的 论著, 加以赞叹为 阿毘达摩 abhidhamma( 无 比法 ) 从此以后, 佛灭百年内原本作为赞叹传统 经说的 无比法 abhidhamma 一词, 才转变为宣扬 部派主张 思想之 论述 的代名词 各部派传诵的 阿毗达磨, 内容上是各不相同, 见解 立场分歧 最 早形成的印大陆分别说系化地部 饮光部 法藏部是 传诵 舍利弗阿毗达摩 ( 同中有异的三种诵本 ), 在东南印的大众部传的是 昆勒 20 部派分裂之 初, 阿难系僧团是坚持四部圣典的传诵, 既无 小 部 杂部 的编集, 也无有 论书 ( 阿毘达 磨 ) 尔后, 佛灭 250 年阿难系部份学众受优波离 系影响, 分裂出 重论 的说一切有部, 北方说一切 有部是依 发智论 为本的 7 部论 又再从说一切有 部分出的犊子部, 则再转宗于分别说系的 舍利弗阿 毗达摩 ( 同中有异的四种诵本 ) 见 舍利弗问 21 经 及 22 三论玄义 引真谛 部执异论疏 : 舍利弗问经 : 他俾羅部, 我去世時三百 年中, 因於諍故, 復起薩婆多部及犢子部 於犢 子部, 復生曇摩尉多別迦部 巴 Dhammuttarika 法 上 ) 跋陀羅耶尼部 巴 Bhaddayānika 賢冑 沙 摩帝部 巴 Chandāgārika 密林 Sammitiya 正量 沙那利迦部 ( 巴 三论玄义 : 三百年從薩婆多出一部, 名 可住子弟子部, 即是舊犢子部也 言可住子弟子部 者, 有仙人名可住, 有女人是此仙人種, 故名可住 子 有阿羅漢是可住女人之子, 故名可住子 此 部是此羅漢之弟子, 故名可住子弟子也 CC 舍利 弗釋佛九分毘曇名法相毘曇, 羅 [ 目 * 侯 ] 羅弘舍利弗毘 曇, 可住子弘羅 [ 目 * 侯 ] 羅所說, 此部復弘可住子所說 也 次三百年中, 從可住子部復出四部, 以嫌舍 利弗毘曇不足, 更各各造論取經中義足之! 所執 異故, 故成四部 : 一 法尚部, 即舊曇無德部 也 ; 二 賢乘部 ; 三 正量弟子部 ; 四 密林部 公元前一世纪确立的分别说系锡兰铜鍱部, 是依 论事 为本的 7 部论 如是诸论再加上其他的论说, 大约有二十余部论书, 并且各部的论书有着重大论点的分歧 初始结集时集出的是缘起 食 圣谛 界 蕴 处 道品等七事 相应教 (sutta 修多罗 ), 这是佛教教法的真正源头 当 第一次结集 后至佛灭百年间, 又有 祇夜 (geyya) 记说 (veyyākarana) 的增新传诵, 这三者被合称为 相应教, 但是 祇夜 记说 实出于 修多罗 集出以后 23 的时代 这三分 相应教 为佛灭百年间僧团的共同传诵, 佛灭百年 第二次结集 时予以整编为四部圣典, 是目前佛教各派共传教说的 根本 当佛灭后 116 年部派分裂后, 四部圣典则随各部派分别传诵于后, 而记载佛法源头之七事 相应教 的圣典, 在优波离传承分别说系铜鍱部名为 相应部, 在阿难传承上座系说一切有部则是现今汉译的 杂阿含 二 漢譯 雜阿含 名稱之正名目前流传的汉译 杂阿含, 是在公元 443 年 (A.D.435 ~ 443) 由求那跋陀罗 (Gunabhadra) 译出 汉译 杂阿含 的原来名称 Saṁyukta Āgama, 应当译为 相应阿笈摩 24 或 相应阿含 才正确, 此部与南传巴利 相应部 Saṁyutta -Nikāya 是源于同一传诵, 此经被误以为是 杂阿含 Khuddaka( 或 Kṣudraka) Āgama, 应是译经师的误译 见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 杂事 25 : 諸阿羅漢同為結集 但是五蘊相應者, 即以蘊品而為建立 ; 若與六處十八界相應者, 即以處界品而為建立 ; 若與緣起聖諦相應者, 即名緣起而為建立 ; 若聲聞所說者, 於聲聞品處而為建立 ; 若是佛所說者, 於佛品處而為建立 ; 若與念處 正勤 神足 根 力 覺 道分相應者, 於聖道品處而為建立 ; 若經與伽他相應者 此即名為相應阿笈摩 14

15 佛史溯源 在佛灭后百年间, 佛教的经法传诵, 从 第一次结集 集成的缘起 食 圣谛 界 蕴 处 道品等七事 相应教 ( 修多罗 ), 经由增新及再编集, 而发展为佛灭百年 第二次结集 编集成的 相应阿含 中阿含 长阿含 增一阿含 因为佛灭后百年, 佛教僧团尚未分裂, 所以这四部 阿含圣典 就成为后世佛教僧团的共同传诵 当佛灭后 116 年, 优波离师承传化于毗舍离的僧团, 提出偏离传统经说 贬谪声闻圣者的 五事异法, 造成阿难系僧团与优波离系僧团的对立, 僧团分裂为阿难系上座僧团及优波离系大众部僧团 分别说部僧团, 而分别说部僧团又再分化出化地部 法藏部 饮光部僧团 此后, 佛教僧团从和合一味的团结僧团, 进入信仰 见解 立场分歧, 教说各有异见的部派佛教时代 初期部派佛教时代的五部僧团, 各自为了自部的信仰 见解 立场, 建立合理性 神圣性的立派论证基础, 即从僧团原有共传的四部 阿含圣典 当中, 纂集经说法句, 再揉杂自部的见解 主张于其中, 而编纂为四部圣典以外的新传诵 见 法句经序 26 : 是後五部沙門, 各自鈔眾經中, 四句 六句之偈, 比次其義, 條別為品 於十二部經靡不斟酌, 無所適名 故曰法句 初期五大部派的分裂, 出于确立自部主张的需求, 而各自编集的 法句 总集, 又称为 小部 Khuddaka Nikāya, 或称为 杂类 杂藏 杂部 然而, 四部圣典以外的编集, 主要是出自优波离系的分别说部及大众部, 阿难系僧团是未有 小阿含 Kṣudraka Āgama( 小部 ) 的编集 见分别说系法藏部 四分律 化地部 五分律 及大众部 摩诃僧祇律 : 27 四分律 卷五十四 如是生經 Jākata 本經 Itivṛttaka 善因緣經 Nidāna, 方等經 Vaipulya 未曾有經 Adbhuta 譬喻經 Avadāna, 優婆提舍經 Upadeśa 句義經 Arthapada 法句經 Dharmapada 波羅延經 Pārāyaṇa, 雜難經 Kathāvastu 聖偈經 Sthaviragāthāh, 如是集為雜藏 28 弥沙塞部和酰五分律 卷三十 : 自餘雜說 今集為一部, 名為雜藏 29 摩诃僧祇律 卷三十二 尊者阿難誦如是等一切法藏, 文句長者集為長阿含, 文句中者集為中阿含 集為增一阿含 雜藏者, 所謂辟支佛 阿羅漢自說本行因緣 优波离系分别说部及大众部编集 小部 Khuddaka Nikāya 的时间, 应是佛灭后 116 年 ( 公元前约 271 年 ) 部派分裂后才编集, 也有可能在目犍连子帝须举行分别说部结集时, 就已经开始编集了 根据建于公元前二世纪的 Bhārhut 佛塔铭文, 当中已有说到 五部 Pachanekāyika( 或 Pacchanekāyika) 了 梵语 Kṣudraka 及巴利语 Khuddaka 义译应当是 小, 或是指 详细, 有 琐碎 的意思, 而不是 杂 杂碎 如果将 小 与 杂 混用, 那么经由后世部派自行编集, 各自有异而不共传的 小阿含 小部, 也就会被名为 杂部 杂阿含 了 如是, 原本包含出于 第一次结集 集成的缘起 食 圣谛 界 蕴 处 道品等七事 相应教 ( 修多罗 ), 还有佛灭百年内增新的短篇传诵的 相应阿含 (Saṁyukta Āgama), 为何会被误称为 杂阿含 呢? 显然是 小 Kṣudraka(Khuddaka) 与 杂 两字词的混用, 再加上译经师将 相应阿含 (Saṁyukta Āgama) 与 小阿含 (Kṣudraka Āgama) 的名称错置, 才会变成现今汉译 相应阿含 被误名为 杂阿含 圣典名称的误用, 对于一般众生的仰信及学习上, 是有相当程度的影响 汉字的 杂, 是有所贬抑的意思, 杂 常与 纷 乱 共置于一词, 意思多在表达不清 不楚 不明, 以及无有一致, 这是和 相应 一词, 有着极大的差别 记载着 第一次结集 集成的经说法教, 古代的僧团将其名为 相应 ( 梵 Saṁyukta, 巴 Saṁyutta), 意指当中的传诵和佛陀的教说 相应, 这是既符合事实, 又语含推崇 尊重的敬意, 是相当贴切的说法, 汉地译为 杂 是相当不当的误译 相应阿含 经篇的翻译, 最早出于公元二世纪, 15

16 佛史溯源 安世高 (A.D.147 ~ 170) 曾译出许多出自 相应阿 30 含 的经篇, 最初译出的是在元嘉元年 (A.D.151) 31 译的七处三观经二卷 ( 同于目前求那跋陀罗译的 杂阿含 经, 南传 相应部 蕴相应 57 经 ) 这些译出的经篇载于朱士行的录记中(203 ~ 282), 公元四世纪的道安 (312 或 314 ~ 385), 称这些经篇出于 杂阿含经 见 历代三宝纪 33 : 七處三觀經二卷, 元嘉元年 (A.D.151) 譯 道安云 : 出雜阿含 ; 九橫經一卷 ( 出雜阿含 ); 八正道一卷 ( 右二經并出雜阿含 五陰喻經一卷 ( 舊錄云 : 五陰譬喻經 ) 出雜阿含 ; 轉法輪經一卷 ( 或云法輪經 ) 出雜阿含 汉地将 相应阿含 误译为 杂阿含经, 最早出自公元后三世纪 (A.D.220 ~ 265or 280) 三国蜀魏 吴的节译本 杂阿含经 34 ( 失译人名, 共一卷, 收二十七经 ) 因此, 四世纪的道安才会将安世高翻译自 相应阿含 的经篇, 说为出自 杂阿含经 此一误译为后来的译经师所沿用, 包括了公元四 五世纪 (A.D.350) 部份翻译本的 別譯雜阿含经 35 ( 失译者名, 别译二字是出自后人的添加 ), 公元 443 年求那跋陀罗 (Gunabhadra) 翻译的 杂阿含 此外, 在律藏的翻译中, 公元 405 年译出的 36 四分律 卷五十四, 公元 416 年译出的 摩诃僧 37 祇律 卷三十二, 公元 423 年译出的 五分律 卷 38 三十, 都将 相应阿含 Saṁyukta Āgama 误译为 杂阿含 四分律 : 雜比丘 比丘尼 優婆塞 優婆私 諸天, 雜帝釋 雜魔 雜梵王 集為雜阿含 摩诃僧祇律 : 尊者阿難誦如是等一切法藏: 文句長者集為長阿含 ; 文句中者集為中阿含 文句雜者集為雜阿含 ; 所謂根雜 力雜 覺雜 道雜, 如是比等名為雜 一增 二增 三增 乃至百增, 隨其數類相從, 集為增一阿含 雜藏者, 所謂辟支佛 阿羅漢自說本行因緣, 如是等比諸偈誦, 是名雜藏 五分律 : 此是雜說, 為比丘 比丘尼 優婆塞 優婆夷 天子 天女說 今集為一部, 名雜阿 含 自餘雜說, 今集為一部, 名為雜藏 优波离传承分别说系铜鍱部传诵的 相应部, 是和阿难传承上座系说一切有部传诵的汉译 杂阿含 ( 求那跋陀罗译 ) 出于同一传诵, 而 杂阿含 的名称既是缘于古代译经师的误译, 现今应当重新正名为 相应阿含 Saṁyukta Āgama 第二分原始相應教的探求與證明在近代佛教学者吕澄与印顺法师的研究中, 发现汉译 杂阿含 的传诵内容, 根据 瑜伽师地论 当中 摄事分 的说法, 将一切事相应教分为能说 所说 所为说等三大部分 能说 是指佛陀及佛弟子, 所说 者为种种能了知 所了知的教法, 有五蕴 六处 因缘 道品等四种类别, 所为说 是教法 39 所教化的闻法八众 见 瑜伽师地论 卷八十五 : 當知如是一切相應, 略由三相 何等為三? 一是能說, 二是所說, 三是所為說 若如來 若如來弟子, 是能說, 如弟子所說 佛所說分 ; 若所了知 若能了知, 是所說, 如五取蘊 六處 因緣相應分, 及道品分 ; 若諸苾芻 天 魔等眾, 是所為說, 如結集品 如是一切粗略標舉, 能說 所說及所為說 即彼一切事相應教, 間廁鳩集, 是故說名雜阿笈摩 这三大部分的详细内容, 据 瑜伽师地论 之 本地分 所说, 有五取阴 十二处 十二缘起 四圣谛 四食 界与念住等道品, 还有佛陀及弟子所说, 以及教化之八众等 见 瑜伽师地论 卷第八十 40 五 : 雜阿笈摩者, 謂於是中, 世尊觀待彼彼所化 宣說如來及諸弟子所說相應, 蘊 界 處相應, 緣起 食 諦相應, 念住 正斷 神足 根 力 覺支 道支 入出息念 學 證淨等相應 ; 又依八眾說眾相應 後結集者, 為令聖教久住, 結嗢拖南頌, 隨其所應, 次第安布 如是一切粗略標舉, 能說 所說及所為說 即彼一切事相應教, 間廁鳩集, 是故說名雜阿笈摩 16

17 佛史溯源 这些内容, 依 瑜伽师地论 之 本地分 的说法, 总括为九事, 谓 : 一 有情事 ; 二 受用事 ; 三 生起事 ; 四 安住事 ; 五 染净事 ; 六 差别事 ; 七 说者事 ; 八 所说事 ; 九 众会事, 共成三分 41 九事相应教 见 瑜伽师地论 卷第八十五 : 諸佛語言, 九事所攝 云何九事? 一 有情事 ; 二 受用事 ; 三 生起事 ; 四 安住事 ; 五 染淨事 ; 六 差別事 ; 七 說者事 ; 八 所說事 ; 九 眾會事 有情事者, 謂五取蘊 ; 受用事者, 謂十二處 ; 生起事者, 謂十二分緣起及緣生 ; 安住事者, 謂四食 ; 染淨事者, 謂四聖諦 ; 差別事者, 謂無量界 ; 說者事者, 謂佛及彼弟子 ; 所說事者, 謂四念住等菩提分法 ; 眾會事者, 所謂八眾 : 一剎帝利眾 二婆羅門眾 三長者眾 四沙門眾 五四大天王眾 六三十三天眾 七焰摩天眾 八梵天眾 在这九事相应教中, 有情事 受用事 生起事 安住事 染净事 差别事 所说事等七事, 相合于 摄事分 之能说 所说 所为说的 所说, 所说 之 五取蕴 六处 因缘相应分, 及道品分 的四大类别, 就是五取阴 十二处 十二缘起 四圣谛 四食 无量界与菩提分法 ( 念住等 ) 之七事相应教 若进一步的探究三分 九事相应教的根源, 从 瑜伽师地论 本地分 对于修多罗的说明, 当中除了包含偈颂之 八众相应 以外, 其余在内容与次第上多与 42 九事相合 见 瑜伽师地论 卷第八十五 : 謂薄伽梵於彼彼方所, 為彼彼所化有情, 依彼彼所化諸行差別 宣說無量蘊相應語, 處相應語, 緣起相應語, 食相應語, 諦相應語, 界相應語, 聲聞乘相應語, 獨覺乘相應語, 如來乘相應語, 念住 正斷 神足 根 力 覺支 道支等相應語, 不淨 息念 諸學 證淨等相應語 結集如來正法藏者, 攝聚如是種種聖語, 為令聖教久住世故 如此经由交互的比对, 可以确知九事教中被归属于 修多罗 的传诵, 实际上只有八事而已 由于根据 瑜伽师地论 摄事分 八十五至九十八卷, 当中 契经 ( 相应教 ) 事择摄 的部份, 是抉择有部事 43 契经的摩呾理迦 ( 梵 mātṛkā, 巴 mātika, 义为本 母 ) 佛教将依经而论说者, 称为 摩呾理迦, 依经而造论者, 称为 阿毘达摩 从 瑜伽师地论 摄事分 的 契经( 相应教 ) 事择摄 中, 发现是依 杂阿含 的次第而作, 证明了 杂阿含 是属北方上座系说一切有部的诵本 因此, 再将 杂阿含 之九事相应教, 对照北方上座说一切有部律之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 杂事, 除了无有 食相应, 以及次第分合不同以外, 其余皆与 瑜伽师地论 之八事相应教一致 见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 44 耶 卷第三十九 : 此蘇怛羅是佛真教 復作是言 : 自餘經法, 世尊或於王宮 聚落 城邑處說, 此阿難陀今皆演說, 諸阿羅漢同為結集 但是五蘊相應者, 即以蘊品而為建立 若與六處 十八界相應者, 即以處 界品而為建立 若與緣起 聖諦相應者, 即名緣起而為建立 若聲聞所說者, 於聲聞品處而為建立 若是佛所說者, 於佛品處而為建立 若與念處 正勤 神足 根 力 覺 道分相應者, 於聖道品處而為建立 若經與伽他相應者,( 於八眾品處而為建立 ), 此即名為相應阿笈摩 ( 舊云雜者取義也 ) 若經長長說者, 此即名為長阿笈摩, 若經中中說者, 此即名為中阿笈摩, 若經說一句事 二句事乃至十句事者, 此即名為增一阿笈摩 爾時大迦攝波告阿難陀曰 : 唯有爾許阿笈摩經, 更無餘者 由于 瑜伽师地论 摄事分 当中 契经 ( 相应教 ) 事择摄 的部份, 是说一切有部古传事契经的摩呾理迦, 发现当中既无有佛及弟子所说, 也无有偈颂, 提出的修多罗只有五取阴 十二处 十二缘起 四圣谛 四食 界 念住等道品之七事相应教了 如此可知, 在现今 杂阿含 ( 相应部 ) 之九事相应教的结构中, 长行直说的相应教法是 修多罗, 佛及弟子所说是为 记说, 而摄受印度鬼神之 八众相应, 因为含有歌咏的偈颂, 称为 祇夜 (geyya) 酝涵歌咏的 八众相应, 又和初始结集后为了忆持上的需要, 撷取经中人 地名或教说语词, 并依经说的次第, 每十经组织 编集出标录次第的 摄颂, 同称为 祇夜 见 瑜伽师地论 卷 17

18 佛史溯源 45 第八十五 : 雜阿笈摩者 謂於是中, 世尊觀待彼彼所化 宣說如來及諸弟子所說相應 ; 蘊 界 處相應, 緣起 食 諦相應, 念住 正斷 神足 根 力 覺支 道支 入出息念 學 證淨等相應 又依八眾說眾相應 後結集者, 為令聖教久住, 結嗢拖南頌, 隨其所應, 次第安布 由于说一切有部的根源, 是出于佛灭后约 250 年, 从北方原上座部分化而出的部派, 而北方原上座部的形成, 是佛灭后百一十六年 五事异法 之争时, 因为阿难系僧团和优波离系毘舍离僧团对立, 优波离系优禅尼僧团采取折衷两边的见解, 并在阿育王的支持下举行自派 分别说 的结集, 造成佛教分裂为阿难系上座部及优波离系分别说部 大众部 因此, 对照阿难系僧团与优波离系僧团古老传诵的共说, 即可求得 第一次结集 的教法 由于南方分别说系铜鍱部传诵的是 善见律 ( 或名 铜鍱律 ), 根据觉音著作经汉译的批注书 善见律毘婆沙, 当中有 阿难虽在学地, 而亲从佛前受修多罗 祇夜 的说法 见 善见律毘婆沙 序品 46 : 大德摩訶迦葉! 所以選擇五百而少一者, 為長老阿難故 若無阿難, 無人出法 CC 諸比丘言 阿難雖在學地, 而親從佛前受修多羅 祇夜, 於法有恩 祇夜 是偈颂, 是初始结集时, 僧团在集出 修多罗 以后, 为了忆持上的方便, 依照经篇次第另编集于后的 摄颂, 也就是偈颂型式的 目录 如是对照阿难系上座说一切有部及优波离系分别说铜鍱部的说法, 即得探知当年阿难实际听闻佛陀宣说的经法, 应当只有 修多罗 了 如此可以确定, 杂阿含 分为 修多罗 祇夜 记说 等三分 九事相应教, 当中以 修多罗 之七事相应教的集成为最早, 并为忆持上的方便而后集出摄颂 ( 祇夜 ), 这应是北方上座说一切有部古老的传承 在三分 九事教中, 最早集出的 原始传诵, 是缘起 食 谛 界 蕴 处 道品等七 事 相应教 ( 修多罗 ), 这是 第一次经典结集 的集成, 为现今佛教教法的根源, 也是佛法的母体 47 原始结集所集成的是 缘起 食 道品 等七 事 相应教, 而此七事 相应教 所教说的内容分 别是 : 1. 因缘 : 佛陀正觉的因缘, 以及生死轮回如何发生与如 何灭尽 2. 食 : 有情众生生死业报之推动及安立 3. 圣谛 : 佛陀正觉与成就三藐三菩提的说明, 以及菩提 道之总纲及次第 4. 界 : 种种业报的安立及差别事 5. 阴 ( 蕴 ): 生死业报的内涵及生死业报如何灭尽 6. 六处 : 生死业报之起处与灭尽, 以及禅观的入处 7. 道品 : 依于五阴之集与灭, 而开展的四念住等道品 此七事相应教总该佛陀一代的法教, 七事相应教 又被类分为五阴诵 六入处诵 杂因诵 ( 因缘 谛 食 界 ) 及道品诵等四大类, 这不仅是北方说一切有 部的传诵而已, 在南方铜鍱部传诵的 相应部 中, 也是分为因缘篇 犍度篇 ( 蕴等 ) 六处篇 大篇 ( 道品等, 含圣谛 ) 等四大篇 如此可见, 将原始的 七事相应教, 分为四大类的传诵, 应当是早期佛教僧 团的共同传诵 註解 : 1. 见 法集要颂经 卷第三 : 参大正藏 T4 p ~26 见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 杂事 卷四十 : 参大正藏 T24 p ~ p 时阿难陀与诸苾刍在竹林园 有一苾刍而说颂曰 : 若人寿百岁, 不见水白鹤, 不如一日生, 得见水白鹤 时阿难陀闻已, 告彼苾刍曰 : 汝所诵者大师不作是语, 然佛世尊作如是说 : 若人寿百岁, 不了于生灭, 不如一日生, 得了于生灭 汝今应知, 世有二人常谤圣教, 不信性多瞋, 虽信颠倒解, 妄执于经义, 如象溺深泥, 彼当自损失, 由其无智慧, 邪解听无益, 如毒药应知 是故诸智者, 听已能正行, 烦惑渐销除, 当得离系果 彼闻教已便告其师 师曰 : 阿难陀老闇, 无力能忆持, 出言多忘失, 未必可依信 2. 见 佛祖统纪 卷五 : 参大正藏 T49 p ~26 阿难游行宣化几二十年, 尝至竹林中 ( 即王舍城外竹林寺 ) 闻比丘诵偈 : 若人生百岁, 不见水老鹤, 不如生一日, 时得睹见 18

19 佛史溯源 之 阿难惨然曰 : 此非佛偈 当云 : 若人生百岁, 不解生灭法, 不如生一日, 而得解了之 比丘向其师说, 师曰 : 阿难老朽言不可信 阿难后时闻彼比丘犹诵前偈, 即自思惟, 今此比丘不受吾教, 于世无益宜入涅盘 3. 见吕澄 华严宗 ( 三 ) 五教的判释 ( 摘录自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 附录 ) 在中国佛学里, 判教的说法是从南北朝以来就开展着的 经隋代到唐初, 前后百余年间, 著名的判教不下二十家 华严宗继承了这些说法, 再来加以判释 在贤首以前各家的判教里, 天台通过了对于当时流行的种种异说 ( 所谓 南三 北七 ) 的批评, 而构成四教判释, 本属相当有力的, 但也不过用天台一家的观点而已 贤首却在此基础上略加补充, 表面上添了一个顿教, 其余改藏教为小, 改通 别为始 终, 实际并没有多大变动 这种因袭, 在华严本宗并不讳言, 清凉就曾说过..贤首所说大同天台, 只加顿教 ( 见 华严经疏钞序 ) 但是, 天台也说到顿教, 而将它和渐 秘密 不定三教一同放在 化仪 之内, 至于藏 通 别 圆四教则是属于 化法 的 天台这样将五时八教分成形式和内容两种不同的范畴来说, 是合理的 贤首硬把它们混为一谈, 使得一种分类里用上了两个标准, 在逻辑上显然是犯着根本错误的 因此, 到了贤首的弟子慧苑便表示不满, 要更张五教, 另依 宝性论 来建立四教, 是不无理由的 4. 见 分别功德论 卷一 : 大正藏 T25 p ~3 此论是优波离系大众部的论典, 主要的内容, 是批注大众部传诵之汉译 增一阿含经 的前四品, 当中 弟子品 收集了许多佛弟子的故事 传说, 广为赞扬佛弟子的修行功德 5. 见 杂阿含 卷五 : 大正藏 T2 p ~27 6. 见印顺着 杂阿含经论会编 ( 上 )p.212 批注 ~ 彼多罗 一颂, 即今一六九 一七八经 十问 为一七 经, 乃与阴有关之十项问答 彼多罗 即今一六九经 彼多罗 应为 波多罗 之误 依巴利文, 经在 Parileyya ( 波陀 ) 说, 波多罗 即 波陀, 今改 彼 为 波 7. 见 杂阿含 卷十 : 大正藏 T2 p ~13 8. 见 瑜伽师地论 卷八十五 : 大正藏 T30 p ~16 后结集者, 为令圣教久住, 结嗢拖南颂, 随其所应次第安布 9. 见 大智度论 卷八十五 : 大正藏 T30 p ~16 优陀那者, 名有法佛必应说, 而无有问者, 佛略开问端 又如佛涅盘后, 诸弟子抄集要偈, 诸有集众妙事, 皆名优陀那 10. 见印顺编 杂阿含经论会编 中册 p 见 阿毘达磨顺正理论 卷八十五 : 大正藏 T29 p 汉译 阿毘达磨顺正理论 共八十卷 印度 众贤 (Saṁghabhadra, 四世纪 ) 造, 唐 玄奘译 全名为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又称为 正理论 随实论 俱舍雹论 此论是作者依一切有部的立场, 驳斥 俱舍论 的论著 现今梵本 藏译本均已亡佚, 仅存汉译本, 收于 大正藏 第二十九册 12. 参 大王统史 第五章 : 汉译南传大藏第 65 册 p 参 善见律毘婆沙 卷二 : 大正藏第 24 册 p p 参照大正藏 T70 p 见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 卷第二十五 : 大正藏 T23 p p 此有诸义故名波逸底迦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 内摄颂曰 : 若实不见闻, 不觉不知想, 及疑而异说, 是妄语应知 见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 卷第三十一 : 大正藏 T23 p 众不差辄教授苾刍尼学处第二十一之二 : 内摄颂曰 : 六众教非理, 大路及小路, 佛令彰胜德, 广说昔因缘 见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 杂事 卷第一 : 大正藏 T24 p p 此杂事四十卷中, 总有八门 以大门一颂, 摄尽宏纲 一一门中各有别门, 总摄乃有八颂, 就别门中各有十颂, 合八十九颂, 并内摄颂向有千行 若能读诵忆持者, 即可总闲其义 大门总摄颂曰 :[ 专 * 瓦 ] 石及牛毛, 三衣并上座, 舍利猛兽筋, 笈多尼除塔 别门第一总摄颂曰 :[ 专 * 瓦 ] 揩剪爪钵, 镜生支蹈衣, 水罗生豆珠, 洗足裙应结 第一门第一子摄颂曰 :[ 专 * 瓦 ] 揩石白土, 牛黄香益眼, 打柱等诸线, 璎珞印应知 见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 卷第二十 : 大正藏 T24 p ~ p 内摄颂曰 : 四大王初诞, 光明普皆照, 父母因斯事, 各为立其名 15. 见 玄应音义 卷十七 : 参 碛砂藏 ( 新文丰版 ) 第三十册参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 二 ) p.44.1~ p.44.2 玄应音义 共二十五卷..唐 玄应撰, 故称 玄应音义, 收在 碛砂藏 ( 新文丰版 ) 第三十册 本书又称为 一切经音义 一切经 是指大藏经 音义 为某一字 词的读音与意义 一切经音义, 即专为解释佛经中之字与词之读音与意义的书 玄应音义 撰者玄应, 曾于玄奘译场任 定字伪 之职 贞观末年奉敕撰述本书 本书虽称为一切经, 实仅就 大唐内典录 所载入藏经论八百部中, 择其重要者略加收录而已, 未尽全藏 在以高丽本为底本的日本 缩刷藏 卍藏 中, 本书共计二十五卷, 但在 明藏 及 黄檗藏 中则分成二十六卷 另外, 法苑珠林 卷一百则谓有二十卷, 且称之为 大唐众经音义 本书系就 华严经 顺正理论 等四五八部经律论之难解汉字, 引用众多典籍, 并参照梵语读音, 以辨明其义, 为现存最古的音义书 慧琳音义 百卷..唐 慧琳撰, 收在 大正藏 第五十四册 本书系批注 大般若经 等一二二 0 部经律论之难解语, 凡 开元释教录 入藏的经论皆加以注释 撰者慧琳为西域疏勒国人, 尝师事不空三藏, 能通汉 梵二音 彼于二十余年间傍求典籍, 孜孜不倦, 从建中末年至元和二年 (783 ~ 807) 历时二十余年始编成此书 书中不仅区别吴音 秦音, 亦辨明清音 浊音, 为音义书中最为精密 广博者 继承慧琳者有希麟 续一切经音义 十卷, 收在 大正藏 第五十四册 16. 见 摩诃僧祇律 卷七 : 参大正藏 T22 p 见 摩诃僧祇律 卷十四 : 参大正藏 T22 p 见 摩诃僧祇律 卷三十四 : 参大正藏 T22 p 见 摩诃僧祇律 卷三十九 : 参大正藏 T22 p ~ 见 大智度论 卷二 : 参大正藏第 25 册 T25 p ~ 22 舍利弗解佛语故, 作阿毘昙, 后犊子道人等读诵, 及至今名为 19

20 佛史溯源 舍利弗阿毘昙 摩诃迦旃延佛在时, 解佛语作昆勒,( 昆勒秦言箧藏 ) 乃至今行于南天竺 * 汉译 舍利弗阿毘昙 为姚秦昙摩耶舍 Dharmayaśas 与昙摩崛多 Dharmagupta 所译 21. 见 舍利弗问经 : 参大正藏 T24 p ~p 见 三论玄义 : 参大正藏第 45 册 p 见印顺着 杂阿含经论汇编 之 杂阿含经部类之整编 第二节 :p.6 p.11-4 ; 第五节 p p 见玄奘译 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 : 参大正藏 T49 p ~6 素怛缆藏, 有五阿笈摩, 谓长阿笈摩 中阿笈摩 增一阿笈摩 相应阿笈摩 杂类阿笈摩 25. 见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 杂事 卷第三十九 : 参大正藏 T24 p ~ 见吴支谦作 法句经序 (A.D.230): 参大正藏 T4 p ~27 凡十二部经, 总括其要, 别为数部 四部阿含, 佛去世后阿难所传, 卷无大小皆称闻如是处, 佛所在究畅其说 是后五部沙门, 各自钞众经中, 四句 六句之偈, 比次其义条别为品, 于十二部经靡不斟酌, 无所适名, 故曰法句 诸经为法言, 法句者由法言也 见吉藏着 大乘玄论 卷五 : 参大正藏第 45 册 p ~26 又经言五部者, 佛三藏中毘尼藏多有此名 又十八部中五部盛行, 五部者 : 一萨婆多部, 二昙无德部, 三僧祇部, 四弥沙塞部, 五迦叶唯部 五部之中, 萨婆多部盛行, 故佛灭后二百年中, 从上座部出萨婆多部, 偏弘毘昙 编者注 : 萨婆多部 ( 说一切有部 ) 应是在佛灭后第三百年中叶, 从阿难系上座部分出的部派, 偏弘毘昙 ( 论 ), 偏离了阿难系重经不弘论的立场 27. 见 四分律 卷五十四 : 参大正藏 T22 p ~ 见 弥沙塞部和酰五分律 卷三十 : 参大正藏 T22 p ~ 见 摩诃僧祇律 卷三十二 : 参大正藏 T22 p ~ 参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 四 ) p 贵族护持汉译佛经的创始人 本名清, 是安息国的太子, 博学多识, 特别信仰佛教 后出家修道, 持戒精严, 精研了阿毗昙, 修习了禅定 汉桓帝建和初年 (A.D.147) 辗转来到中国洛阳, 不久即通晓华语 那时佛教传入汉地已有一相当时期, 在宫廷内有一些信徒, 主要是奉行祭祀 祈求福德, 但也有切实修行的要求, 安世高就为他们译出有关止观法门的种种经论, 译事大概到灵帝建宁中 (A.D.170 左右 ) 为止 安世高译出的书, 确实部数已不可考 晋代道安编纂 众经目录, 才加以著录, 列举所见过的安世高译本, 共有三十五部, 四十一卷 其后历经散失, 现存二十二部, 二十六卷 31. 见 七处三观经 : 大正藏 T2 p 见 杂阿含经 : 大正藏 T2 p 见 历代三宝纪 卷第二 : 参大正藏 T49 p 元嘉元年 (A.D.151) 朱士行汉录云 : 世高此年译五十校计经二卷, 七处三观经二卷 见 历代三宝纪 卷第四 : 参大正藏 T49 p ,18, 24, 28, 29 七处三观经二卷, 元嘉元年 (A.D.151) 译 见朱士行汉录 : 道安云, 出杂阿含 见佑录同 九横经一卷, 出杂阿含 ; 八正道一卷, 右二经并出杂阿含, 见朱士行汉录及佑录三藏记 五阴喻经一卷 ( 旧录云, 五阴譬喻经 ), 见朱士行汉录及僧佑录, 出杂阿含 转法轮经一卷 ( 或云法轮经 ), 见释道安及僧佑录, 出杂阿含 34. 见 杂阿含经 一卷 : 大正藏 T2 p ~p 见印顺着 杂阿含经论汇编 之 杂阿含经部类之整编 一 杂阿含经的传译 p.b3-9~13 杂阿含经 的另一译本, 题名 别译杂阿含经, 二 0 卷 ( 丽藏本分为一六卷, 次第极为紊乱 ); 内分二诵, 大正藏 计数为三六四经 这部经, 梁 出三藏记集 没有说到 隋 法经录 初举 别译杂阿含经 名目, 失译 36. 见 四分律 卷五十四 : 参大正藏 T22 p ~ 见 摩诃僧祇律 卷三十二 : 参大正藏 T22 p ~ 见 五分律 卷三十 : 参大正藏 T22 p ~ 见 瑜伽师地论 卷八十五 : 大正藏 T30 p ~ 见 瑜伽师地论 卷第八十五 : 大正藏 T30 p ~ 见 瑜伽师地论 卷第三 : 大正藏 T30 p ~p 见 瑜伽师地论 卷第二十五 : 大正藏 T30 p ~p 佛教将依经而论说者, 称为 摩呾理迦, 依经而造论者, 称为 阿毘达摩 参印顺 杂阿含经论会编 序吕澄发表了 杂阿含经刊定记, 依 瑜伽师地论, 知道四阿含经是依 杂阿含经 为根本 ; 瑜伽论 摄事分 中, 抉择契经的摩呾理迦 ( 本母 ), 是依 杂阿含经 的次第而造 参印顺 杂阿含经论会编 杂阿含经部类之整编 p.b 公元 1923 年中国四川支那内学院吕澄, 发表 杂阿含经刊定记, 证明了 瑜伽师地论 摄事分 的 契经事择摄, 实为 杂阿含经 主体的本母 摩呾理迦 论文从卷八十五到卷九十八, 凡十四卷 ; 依论义对读经文, 经文应有二十二卷, 但一卷已经佚失, 只存二十一卷 这样的经论对读, 杂阿含经 主体的分部与次第, 已充分的明了出来 44. 见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 杂事 卷第三十九 : 大正藏 T24 p p 见 瑜伽师地论 卷第八十五 : 大正藏 T30 p 杂阿笈摩者, 谓于是中, 世尊观待彼彼所化, 宣说如来及诸弟子所说相应 ; 蕴 界 处相应, 缘起 食 谛相应, 念住 正断 神足 根 力 觉支 道支 入出息念 学 证净等相应 ; 又依八众说众相应 后结集者, 为令圣教久住, 结嗢拖南颂, 随其所应, 次第安布 46. 见 善见律毘婆沙序品 箫齐三藏僧伽跋陀罗译 : 大正藏 T24 p ~ p 大德摩诃迦叶, 所以选择五百而少一者, 为长老阿难故 若无阿难, 无人出法 诸比丘言 : 阿难虽在学地, 而亲从佛前受修多罗 祇夜, 于法有恩 47. 见印顺着 杂阿含经论汇编 之 杂阿含经部类之整编 第六节 :p

21 四聖諦佛教僧團聯合宣言暨宣法活動特別報導 四聖諦佛教僧團聯合宣言暨宣法活動特別報導 臺灣書記組 2011 年 9 月 25 日, 在中道僧團的推動下, 中華原始佛教會敬邀傳化於臺灣, 來自斯里蘭卡 ( 錫蘭 ) 緬甸 泰國 新加坡約有二十餘位的南傳僧團長老 法師, 在台北台大校友會館舉辦 中華四聖諦佛教僧團聯合宣言 的宣揚大會 四聖諦佛教僧團 聯合發表 中華四聖諦佛教宣言, 是由泰國 Ven. Chantawanno 長老, 代表僧團宣讀英譯宣言內容 ( 照片 ), 而由中道僧團 Ven. Vūpasama( 隨佛比丘 ) 代表 四聖諦佛教僧團 宣讀中文宣言內容 ( 照片 ) 中華四聖諦佛教宣言 的內容, 是和 美國四聖諦佛教僧團聯合宣言 的內容一致而無異, 代表著傳化於世界各地的 四聖諦佛教僧團, 在佛法的見解及立場是一致 無爭, 並且團結的為世人宣說 佛陀的真實教法 21

22 四聖諦佛教僧團聯合宣言暨宣法活動特別報導 中華 四聖諦佛教 僧團聯合宣言緣起 復歸 依經依律, 無學派 宗門之分立對抗, 法同一味 和合無爭的 佛陀之教 近两百年来, 佛教界掀起了溯源思潮, 但在华人文化圈内, 一向将佛陀亲说的 四圣谛 当作 小乘, 传统的 ( 大乘 ) 菩萨道 学人, 是很难接受 四圣谛 是 无上道 的说法 台湾的原始佛教及南传佛教的发展, 经过二十余年的辛劳耕耘, 在华人的传统宗教信仰及社会的误解下, 举步艰难的走到今天! 在 四圣谛 与声闻解脱僧团之下, 不论是原始佛教或南传佛教, 或是出自不同地区 民族的僧团传承, 都是 四圣谛佛教 的成员, 四圣谛学人 应当团结的传承 四圣谛佛教, 共同荣耀 四圣谛佛教 的光辉 更重要的是, 为了在华人世界兴隆 四圣谛佛教, 落实声闻解脱僧团的伟大传承, 原始佛教 南传佛教等 四圣谛学人 之间, 应当努力避免无谓的学派纷争及对立, 并以 依止四谛, 团结僧团 为准则, 帮助华人佛教的健全发展, 引领华人佛教徒归向佛陀之道 2011 年 8 月 6 日, 原始佛教中道僧团在锡兰 Ven. Kurunegoda Piyatissa 缅甸 Ven. Sayadaw Intaka 长 老的支持下, 促成了美东地区南传佛教各国僧团长老 尊者的团结及合作, 在美国纽约举行 四圣谛佛教 僧团的联合宣法, 同时团结的发表 四圣谛佛教 僧团的联合宣言, 共同呼吁华人社会重新认识 四圣谛 的精义及价值, 正确的了解 四圣谛佛教 的真实与可贵, 重新归向佛陀的正道 从 2011 年 7 月起, 在中华原始佛教会导师 Ven. Bhikkhu Vūpasama( 随佛尊者 ) 的推动下, 台湾由原始佛教会秘书法曼居士代表联系 说明与诚恳的邀请, 台湾的缅甸僧团 Ven. U Pyinnya Jota 长老 泰系僧团 Ven. Chantawanno 长老及尊者们, 率先认同了 依止四谛, 团结僧团 的观点和立场 ; 接着, 锡兰僧团的 Ven. Dr. Bodagama Chandima 长老 尊者们也表达支持的立场, 都欢喜的参与宣法及发表联合宣言 如此一来, 台湾原始佛教及南传佛教的各国长老 大德, 在 依止四圣谛 的准则下, 声闻解脱僧团和谐的团结在一起 此外, 锡兰 Ven. Davuldena Gnanissara 长老 美国 Ven. Kurunegoda Piyatissa 长老, 虽然居在远地未能亲身参加, 也欢喜以影音的方 22

23 四聖諦佛教僧團聯合宣言暨宣法活動特別報導 式, 表达了真诚的支持和祝福 Ven. Davuldena Gnanissara 长老是锡兰第二大长老, 已年高 96 岁, 因台湾三摩地学会强谛玛法师的邀请前来台湾 当中华原始佛教会法工前往邀请强谛玛法师参加联合宣法活动时,Ven. Davuldena Gnanissara 长老恰好得知此一深具意义的 四圣谛佛教宣言, 不仅相当关心而主动询问内容, 并且仔细的解读宣言的内容, 更率先签署 中华四圣谛佛教宣言, 成为第一位签署联合 中华四圣谛佛教宣言 的长老 随后,Ven. Davuldena Gnanissara 长老以影音录记的方式, 为此次四圣谛僧团联合宣言的与会大众, 作了相当可贵的开示, 并真挚的呼吁 僧俗团结, 宣扬佛法 远在美国纽约的 Venerable. Kurunegoda Piyatissa 长老, 不仅支持美国 四圣谛佛教 僧团联合宣言, 为了表达支持 中华四圣谛佛教僧团联合宣言 的活动, 更特别录了一段长达四十多分钟的影音开示, 鼓励所有与会的法师及信士要 依止四谛, 传承佛法, 并呼吁台湾的佛弟子能够重新认识广博精深的四圣谛, 不要误解佛陀亲教的教法是 小乘, 错失了学习正法的机会, 而流转于生死轮回 可惜联合宣法当天, 因为时间的关系, 只能将影音开示的重要部份, 播放十分钟予与会大众 今年已 83 岁的 Ven. Kurunegoda Piyatissa 长老, 原本就熟识 Ven. Davuldena Gnanissara 长老, 两位长老是多年的旧识, 过去同为锡兰僧团六位首席长老委员会的成员, Ven. Davuldena Gnanissara 长老是主席,Ven. Kurunegoda Piyatissa 长老是副主席 两位长老虽已是耄耋之年, 但都诲人不倦的传扬佛法 利泽世人, 真是僧团的典范 后学的楷模 除了这两位锡兰长老以外, 还有多年以来在台湾宣法利人, 促进台湾与斯里兰卡佛教交流, 担任在台的斯里兰卡佛教代表, 三摩地学会导师的 Ven. Dr. Bodagama Chandima( 强谛玛法师 ), 也是可贵的支持者 当强谛玛法师了解原始佛教会的宗旨, 仔细研究 四圣谛佛教宣言 宣言的内容, 明白僧团联合发 表宣言的意义及目地以后, 也热忱的表达对 中华四圣谛佛教僧团联合宣言 支持, 欢喜的在宣言上署名支持 虽然强谛玛法师法务忙碌, 僧团联合宣法当天实在无法亲自出席, 但也指派三摩地学会的几位法师出席, 由 Ven. H. Dhammaratana 法师代表宣法 除了锡兰长老以外, 泰国僧团的 Ven. Chantawanno 长老 Venerable Somwang Pasittigo 长老 Venerable Siriwanno 长老 Venerable Chanthawutto 长老 Venerable Thitasangvaro 长老等十六位长老 尊者参与联署宣言, 还有缅甸 Ven. U Paññadipa Ven. U Jatila Ven. U Ukkamsa, 来自新加坡的 Ven. Stevan Kunnadhammo 尊者参与 在佛陀正觉后 2443 年 ( 南传说是 2600 年, 参见 正法之光 创刊号 p.11 ~ p.13) 的今天, 公元 2011 年 9 月 25 日, 中道僧团与中华原始佛教会承续美国 四圣谛佛教 僧团的智见及团结, 继续推动台湾 四圣谛佛教 僧团的和谐 团结, 共同为传承 荣耀 四圣谛佛教, 利益苦难的世间而努力 Ven. Davuldena Gnanissara 长老是锡兰第二大长老, 率先签署 四圣谛佛教 僧团联合宣言, 与原始佛教会秘书法曼居士合影留念 23

24 四聖諦佛教僧團聯合宣言暨宣法活動特別報導 在台的斯里兰卡佛教代表三摩地学会导师 Ven. Dr. Bodagama Chandima( ( 强谛玛法师 ) 錫蘭 Venerable Davuldena Gnanissara 長老開示 臺灣法曼錄記, 翻譯 Ven. Davuldena Gnanissara 长老开示的内容 : 以下简单的贺词, 是我特别为台湾的 四圣谛佛教联合宣法 活动而说 这是来自锡兰的出家僧团及居家信士们的祝福 : 祝福大家身体健康, 诸事吉祥顺利 台湾和锡兰都一样, 差别仅仅是语言而已! 我们都是佛教徒, 信仰佛陀的教法, 佛陀对所有的人都是同等的对待 因此, 我们必需团结在一起, 非常紧密的相互合作 在现今的世界, 我们可以随时前往任何地方, 足迹所及之处, 是过去走一个月都无法到达 正因为如此, 我们应当结伴而行, 而且我们为了宣扬佛陀的教法 利益世人, 彼此更应该团结在一起 目前我们正处在人类历史上, 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点 世尊的教法正逐渐的被世人所遗忘, 我们在此一新的世代, 正面临重建世尊教法的重任 因此, 我们必需宣扬佛法, 佛法是传递佛陀教说的 永恒火炬 2600 年前佛陀在菩提树下, 明见 生死的集与灭, 断除无明与贪爱, 达成漏尽 解脱, 成就三藐三菩提 我们为了传布佛陀的智慧, 分享解脱 证菩提的经验, 所以要非常认真的宣扬佛法, 将佛法传布到世界各地 藉由结合彼此的力量, 让佛陀住世时的正法重现, 尽一切的可能, 让世尊的教法发扬光大, 再度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最后, 我祝福参加大会的僧伽及居家信士, 获得内在心灵的平和, 让佛法照亮所行的路, 衷心的盼望佛陀教导的正法, 能够显耀在世人的面前 谢谢大家! 24

25 四聖諦佛教僧團聯合宣言暨宣法活動特別報導 錫蘭 Venerable Kurunegoda Piyatissa 長老開示 Sādhu! Sādhu! Sādhu!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nto Sammā- Sambuddhassa Friends, Ladies and Gentlemen, Today we are going to listen to few words that I have to say to explain about the Buddha s activities. All of you gathered according to Venerable Vūpasama and Aticca Bhikkhu s invitation for Original Buddhism and Theravada Buddhism. Theravadins have a really good long written record, following Mahayana Buddhism. But now they understand the history of Theravada Buddhism and how Theravada Buddhism comes. The Buddha enlightened 2600 years before this year. Our history was kept year to year in writing by venerable Arahants, who were in the times of the Buddha Sakyamuni Gautama after his enlightenment. In many places, in 45 years he was preaching the dhamma to the listeners. He attempted in his past time long in this practice. In all the time he practiced dana, sila and bhavana. The Buddha preached to venerables who were sitting in the forest: Koṇḍañña, Bhaddiya, Dasabala Kasyapa, Mahanamah and Assaji, these five ascetics, for the purpose of perfection, sitting and practicing dhamma by meditating in the forest for 6 years. While he was thinking in meditation, he realized the way out of dukkha of suffering, and wanted to keep peace of mind for a long time. He understood the reason for rebirth and suffering: these three defilements always defile our mind, greed, hatred and delusion. When the Buddha achieved this, he understood that now there is nothing to do by me to eradicate this unwholesomeness in the mind. I am free from my suffering of samsara. Forty-nine days later, he determined to get up from that place. But it is not easy to preach to these people, because that the dhamma is not easy to be understood by ordinary people. Then the Brahmā Sahampati appeared in the presence of the Buddha, saying this: Venerable sir, please preach! You achieve this state after long battle and after long attempt. You achieve this state. If you do not preach to others, the dhamma will disappear again. So from that place, the Buddha visited Sarnath where five ascetics were in meditation practice. The Buddha went to see them. They had discussion after that. They pay attention to listen to the explanation of the Buddha. In the first night, he preached. When the Buddha preached to venerable Koṇḍañña, he realized and he said: sadhu! sadhu! sadhu!. The Buddha who became the Buddha from prince Siddhartha, the ascetics, and this particular dhamma were there. During the 45 years of lifetime, he preached to all living beings. The teacher, the prince Siddhārtha, was known as the Buddha. The monks learned it by heart. Afterward they kept it in writing and probably using other way to maintain it from that time to the present day. The Buddhist monks protected the dhamma for the purpose of our happiness, to bring the happiness of nibbana to us. Even today, the dhamma written by monks after the discussion and practice, and this dhamma was protected. When that dhamma developed in Asian countries, teachers from China or other countries in the Far East, and the Chinese people kept and protected the dhamma in addition to Theravada Buddhists. In the meantime, in China, Buddhism mixed with Chinese Taoism and something else of other teachers. The Buddha s teaching was written down by Arahants. These Arahants protected it and kept it in writing in palm leaves and other papers. Now throughout the whole world, these two types of Buddhism teachings were protected, so that therefore we have such a pride on Buddhism. This year, Buddhists celebrated 2600 years of the Buddha s achievement of Buddhahood, celebrated throughout the world by Buddhist people. So we have to be happy. By practicing the Buddha s 25

26 四聖諦佛教僧團聯合宣言暨宣法活動特別報導 teaching, they acquire a great deal of merits. And that acquisition is also done by us. May you all be happy in practice of the dhamma for the benefit of mankind and other living beings. May you all attain ultimate peace of nibbana! Sadhu! Sadhu! Sadhu! Thank you very much! All of you have acquired a great deal of merits. May our acquisition reached to our parents, grandparents, forefathers, teachers and other supporters, as well as deities, who protected us in this Sāsana and helped us to bring the dhamma to this world again and again. May you all those who taught us this dhamma, our teachers and relatives, may they all realize this dhamma. May they all and may you all attain the ultimate happiness of nibbana! Sadhu! Sadhu! Sadhu! Thank you very much! 善哉! 善哉! 善哉! 礼敬世尊 阿罗汉 已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者各位法友 女士 先生们, 今天我要说一些话来解释佛陀的行迹 大家来相聚, 是因为随佛尊者 Ven. Vūpasama 与 Ven. Aticca 比丘邀请原始佛教与南传佛教联合宣法 南传佛教有很久的书写记录, 之后才有北传佛教 现在大家明白南传佛教的历史, 及南传佛教的来由 2600 年前佛陀证悟 南传的历史由在释迦牟尼佛证悟后的时代的阿罗汉尊者们, 以书写形式一年一年的保存着 在 45 年内, 佛陀到很多地方教导声闻弟子 在证悟之前, 他已有心修行了很久, 一直在布施 持戒 禅修 佛陀教导了憍陈如 十力迦叶 跋提梨迦 摩诃男拘利 阿说示 这五位苦行者为了证悟, 而在森林中禅坐了六年 佛陀在禅修时思惟, 他已了悟灭苦之道, 想保持宁静一段时间 他了悟生死与苦恼之因 : 痴 贪 瞋三种烦恼 当佛陀证悟后, 他明白不须再做什么去断这些不善法, 已从生死之大苦中解脱 四十九天后, 他决心起座 但是向人们传法是不容易的, 因为普通人不容易理解佛法 然后大梵天 Sahampati 出现在佛前启请 : 尊者, 请宣法! 经过长期的奋斗及尝试, 您才证悟 如果您不向他人宣法, 正法会再次消失 佛陀从那里走到五位苦行者禅修的鹿野苑 佛陀去看他们 之后他们讨论, 而注意聆听佛陀说法 在第一天晚上, 当佛陀向憍陈如尊者说法时, 他悟了而说 : 善哉! 善哉! 善哉! 这就有了悉达多太子修成的佛陀 五比丘与正法 在一生的 45 年中, 他教导一切众生 这位老师, 原本的悉达多太子, 就被称为佛陀 僧侣用心忆持佛法, 之后从那时到今天, 他们以文字及其他方式来保存佛法 佛教僧侣保存佛法的目的是为了我们的幸福, 带来涅盘之乐 即使在今天, 僧侣在讨论和实践后, 会撰写起来以保存佛法 当佛法在亚洲国家发展时, 除南传佛教徒之外, 在中国或其他远东国家的法师及中国人也保存和保护了佛法 那时中国佛教也混合了道教和其他教说 阿罗汉将佛陀教诲书写在棕榈叶和其他文件以保护并保持它 现在全世界, 这两种佛教教义都受到保护, 因此我们才对佛教感到骄傲 今年佛教徒庆祝佛陀于 2600 年前的正觉, 世界各地的佛教徒都在庆祝 因此我们应该欢喜, 经由修习佛陀的教诲, 他们将获得很大的功德, 而这功德也是我们所修的 为了利益人类和其他众生, 愿你们在修行佛法中会快乐, 获得涅盘的究竟安宁! 善哉! 善哉! 善哉! 非常感谢你! 你们已经获得了大功德 愿我们的功德回向给父母, 祖父母, 祖先, 教师和其他护法, 以及神祇 他们一再的在佛教中保护及帮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传法 愿所有教我们这正法的人, 老师和亲属, 愿他们都了悟正法 愿他们和您们都能获得涅盘的究竟安宁! 善哉! 善哉! 善哉! 非常感谢您! 26

27 依据释迦佛陀正觉及教导的 四圣谛, 作为思想 教说及信仰中心的佛教, 至今已有二千四百年以上的传承, 而自释迦佛陀正 觉以来的声闻解脱僧团的传承, 更是传袭不绝于世, 并兴隆于锡兰 缅甸 泰国 柬埔寨 寮国等东南亚地区, 以及印度和欧美部份地 区 维续 四圣谛佛教 传承的荣耀, 是过去二千多年来整体佛教的荣耀, 也是现今每一位佛教徒的荣耀和使命 近二十年来, 经由南传 佛教僧团和部份华人佛弟子的努力, 使得有智慧 福德及虔诚信仰的华人世界, 能够重新认识 四圣谛 的精义及伟大, 肯定 四圣谛 声闻僧团传承的重要与价值, 并且承担起传承 四圣谛 及声闻解脱僧团的荣耀和责任 在此, 传化于台湾的锡兰 缅甸 泰国等 四圣谛 声闻解脱僧团, 谨代表南传佛教全体, 至诚肯定及热切欢迎 : 中国大陆 台湾及 世界各地华人社群之 四圣谛佛教 的兴起, 归向释迦佛陀的智慧及功德, 共同分享 四圣谛佛教 的成就和荣耀, 一起担当传扬 维 护 四圣谛 及声闻解脱僧团的传承责任, 并进一步的荣耀 四圣谛佛教, 成为 四圣谛佛教 当中坚定与可贵的传承 华人的文化传统, 对于佛教有着虔诚及深厚的信仰, 这是传化于华人社会之 汉传菩萨道 的努力和贡献 虽然 四圣谛佛教 与 汉传菩萨道 在教说及信仰上, 有相当大的不同, 但是 汉传菩萨道 在社会及传扬佛陀信仰上的贡献, 依然需要肯定和赞叹 由于 华人的宗教传统, 对于 四圣谛佛教 有着相当程度的陌生和误解 因此, 为了增进华人社会对于 四圣谛佛教 的认识及了解, 促进佛 教社会的尊重 和谐及团结, 共同合作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及佛教的昌隆, 我们慎重的向华人社群及社会大众提出以下的联合宣言及呼吁 : 一 佛教的教说及信仰, 是依据真实历史之释迦佛陀及教导为中心 二 佛教的传承, 起于释迦佛陀的正觉及解脱, 内容就是 四圣谛之三转 十二行, 最初传于憍陈如等五比丘, 开启了 四圣谛佛 教 及声闻解脱僧团, 至今长达二千多年的传承 三 健全 完整的佛教, 必需包括对释迦佛陀 四圣谛的依止及信仰, 奉守 传承 四圣谛 及解脱律的声闻解脱僧团, 还有依止释 迦佛陀 四圣谛, 并皈信 护持声闻解脱僧团的居家信士 四 释迦佛陀的教导, 是以 四圣谛之三转 十二行 为圆满 究竟, 总括释迦佛陀教导的宗枢法要, 包含了正觉 离贪 慈悲喜舍 解脱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等修证体验 四圣谛 是究竟 无上的佛法, 既不是 基础, 更不是不究竟的 小乘 佛法 五 信仰释迦佛陀 学习佛法及皈信僧团, 必需依据 四圣谛 为标准, 怀疑 四圣谛 就是怀疑佛教, 离弃 四圣谛 就等同离弃 释迦佛陀 佛法及僧团 六 依止 四圣谛 的声闻解脱僧团, 起自憍陈如等五比丘, 是源自释迦佛陀的亲传 释迦佛陀教法的结集及传续, 是出自奉守 四 圣谛 之声闻解脱僧团的贡献, 此一僧团传承是真实 可信, 可为佛弟子亲近 学习 七 南传佛教出自 四圣谛佛教 传承的巴利圣典, 是佛教古老而宝贵的传承, 是认识及学习真实佛法的可贵依据 华人佛教社会翻译 传袭的汉译 阿含圣典 及解脱律藏, 也是出自印度 四圣谛佛教 的传承, 是华人佛教文化当中的瑰宝, 同为佛教古老而宝贵的传 承, 是巴利圣典以外, 探寻佛陀真实教法的重要依据 南传巴利圣典与汉译 阿含圣典 的对照, 有助于了解佛教共通及古老的真实 佛法 中華四聖諦佛教宣言臺灣原始佛教南傳佛教僧團聯合宣言 八 佛教的传承久远, 流传的过程必然会融摄不同时代 地域 民族的风俗文化及信仰, 而发展为不同特色的地域佛教 虽然饶富不同时 代 地域文化的佛教, 不能完全代表释迦佛陀启创的原始佛教, 但我们相信 在各个不同特色的地域佛教之中, 依然含有古老而彼 此共通的真实佛法在内, 而这正是全体佛教世界所共同与宝贵的资产 不同地域的佛教经由相互尊重 了解, 则能在 存异求同 之中, 彼此合作及学习, 促进真实佛法的显现 九 佛法的显现与佛教的兴隆, 必须立基在佛弟子的团结之上, 不同学派 宗门的争竞与对立, 只会减损佛教的光辉, 无助于正法的流传 及昌隆 佛弟子应当努力避免相互的歧视, 促进和谐及团结, 共同面对时代的困境与问题 十 佛教的智慧与精神, 在于务实的面对现实的世界, 经由明见现实世界的缘生及缘灭, 开展增上乐利及灭除众苦的正道, 并体认缘生则 无常 苦 非我的正见, 以尊重生命 珍惜世间 少欲知足的人生观, 共为人类的和谐 世间的安和与息苦而努力 最后, 真诚祝福华人社会安乐繁荣华人佛教昌盛久长 ( 以上宣言内容, 是由中华 美国 马来西亚原始佛教会导师 Bhikkhu Vūpasama( 随佛法师 ) 拟稿, 美国原始佛教会翻译, 提由锡兰 缅甸 泰国 柬埔寨 寮国等地南传佛教僧团长老审视 认可 ) 27

28 Joint Declaration of Buddhism of the Four Noble Truths in Taiwan By the Saṅgha of Theravada Buddhism and Original Buddhism The Buddhism based on the Four Noble Truths as the core of its thought, doctrine and belief, taught by the Buddha Sakyamuni after his enlightenment, has a lineage of more than 2400 years. The lineage of the Sravaka Saṅgha for liberation since the time of the Buddha s enlightenment has been also transmitted continuously in the world, especially prosperous in Southeastern Asian countries such as Sri Lanka, Myanmar, Thailand, Cambodia, and Laos, as well as in certain regions of India, Europe, and America. The glory to maintain the lineage of Buddhism of the Four Noble Truths is the glory of all Buddhists for the past two thousand years, and also the glorious mission for every Buddhist in modern times. For the past twenty years, through the effort of the Theravada Saṅgha and some Chinese Buddhists, the Chinese world with wisdom, merits and devout belief can understand again the essence and greatness of the Four Noble Truths, confirm the importance and value of the lineage of the Sravaka Saṅgha of the Four Noble Truths, and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and honor to transmit the Four Noble Truths and the lineage of the Sravaka Saṅgha for liberation. Here in Taiwan, the Sravaka Saṅgha of the Four Noble Truths from Sri Lanka, Myanmar and Thailand, on behalf of all the Theravada Buddhists, sincerely affirm and earnestly welcome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Buddhism of the Four Noble Truths in Mainland China, Taiwan, and other Chinese communities in the world, and the inclination to the wisdom and merit of the Buddha Sakyamuni. They will share the success and glory of Buddhism of the Four Noble Truths, and take responsibility to maintain and propagate the Four Noble Truths and the lineage of the Sravaka Saṅgha for liberation, to further glorify the Buddhism of the Four Noble Truths to become a steady and valuable lineage of the Buddhism of the Four Noble Truths. The Chinese cultural tradition has a devout and deep belief in Buddhism. It is the effort and contribution of the Chinese Bodhisattva Path in the Chinese Society. The Buddhism of the Four Noble Truths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Chinese Bodhisattva Path. But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Chinese Bodhisattva Path in spreading the belief in the Buddha is still worthy of affirmation and praise. The Chinese religious traditions are quite unfamiliar with and have had misunderstandings in Buddhism of the Four Noble Truths. In order to assist the Chinese Society to understand Buddhism of the Four Noble Truths, and encourage mutual respect, harmony and union among Buddhist societies, and collaborate in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in the society and the prosperity of Buddhism, we discreetly bring up the following joint declarations to the Chinese communities and the people in the society: 1. The doctrine and belief of Buddhism is based on the teaching of the Buddha Sakyamuni in the real history. 2. The lineage of Buddhism started from the enlightenment and liberation of the Buddha Sakyamuni. It is the three rounds and twelve aspects of the Four Noble Truths, taught to the first five Bhikkhus including Ven. Koṇḍañña. Since then, the lineage of the Buddhism of the Four Noble Truths and the Sravaka Saṅgha for liberation began and continued for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3. A robust and complete Buddhism must include the refuge and belief in the Buddha Sakyamuni, the Four Noble Truths, the Sravaka Saṅgha who abided by and transmitted along the Four Noble Truths and the liberation vinaya, and the lay devotees who believe in and support the Sravaka Saṅgha. 4. The teaching of the Buddha Sakyamuni is perfect and ultimate in the three rounds and twelve aspects of the Four Noble Truths that has all the essentials, including the practical methods for enlightenment, abandoning of craving, loving-kindness and compassion, liberation, and the unsurpassed supreme enlightenment. The Four Noble Truths are ultimate and supreme, neither basic Buddhism nor Hinayana Buddhism. 5. To believe the Buddha Sakyamuni and Saṅgha, to learn Buddha s teaching, we must rely on the Four Noble Truths as the standard. To doubt the Four Noble Truths is to doubt the teaching of the Buddha. To discard the Four Noble Truths is to discard the Buddha Sakyamuni, his teaching, and the Saṅgha. 6. Take refuge in the Sravaka Saṅgha of the Four Noble Truths that began from the first five Bhikkhus including Ven. Koṇḍañña, taught by the Buddha himself. The colle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 Buddha s teaching is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Sravaka Saṅgha who abides by the Four Noble Truths. This Saṅgha lineage is true and trustworthy. All Buddhists should get associated with and learn from them. 7. The Pali scriptures of the Theravada Buddhism of the Four Noble Truths are the ancient and precious lineage, and the basis for people to learn the true teaching of the Buddha. The Chinese scriptures of the four Agamas and the liberation vinaya are also translated from the Indian Buddhism of the Four Noble Truths. They are the gems in the Chinese Buddhist culture, and the ancient and precious lineage of Buddhism, the important basis to search for the true teaching of the Buddha beside the Pali scripture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heravada Pali scriptures and Chinese translated Agama scriptures will help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common doctrine in Buddhism and the ancient true teaching of the Buddha. 8. Buddhism has been propagated for a long time. During the process, it has absorbed the customs, cultures, and beliefs in various ages, regions, and races and developed into Buddhism school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lthough Buddhism schools with various regional cultures in various times cannot represent the original teaching of the Buddha Sakyamuni, we believe that there is still the ancient and common true teaching contained in those regional Buddhism with various characteristics. They are the common and valuable gems for the whole Buddhist world. Buddhism schools in various regions, through mutual respect and understanding in their common parts, can collaborate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 to promote the appearance of the true teaching. 9. The emergence of the Buddha s teaching and the prosperity of Buddhism must base on the joint forces of all Buddhists. The conflict and opposition among various schools and sects would only diminish the brilliance of Buddhism, and cannot help the propagation and prosperity of true teaching. All Buddhists should try their best to avoid discrimination against each other, to promote the harmony and union, and to face the difficulties and troubles in modern times. 10.The wisdom and spirit of Buddhism lies in the pragmatic attitude to face the realistic world. Through the insight into the arising and ceasing from correlative conditions of the realistic world, people can develop the right path to increase their joy and cease their sufferings. They can also understand the right view that everything arising from correlative conditions is therefore impermanent, suffering and has no self. With the view of life to respect living beings, cherish the world, and reduce one s desire, we can strive together for the harmony for the mankind and peace in the world. Finally we wish the Chinese community peace and prosperity, and that Chinese Buddhism flourishes and lasts a long time. (The above joint declaration is drafted by Ven. Bhikkhu Vūpasama who is the mentor and preceptor of Original Buddhism Society in America, Taiwan and Malaysia, translated by the staff of Original Buddhism Society in America, and brought up to the Maha thera of Theravada Buddhism from Sri Lanka, Myanmar, Thailand, Cambodia and Laos to review and approve.) 28

29 中華四聖諦佛教僧團 南傳佛教僧團 錫蘭 Sri Lanka Sri Vidya vijaya Aramaya Most Venerable Davuldena Gnanissara Maha Nayaka Maha Thero 錫蘭 Sri Lanka New York Buddhist Vihara Most Venerable Kurunegoda Piyatissa Maha Thero 錫蘭 Sri Lanka Theravada Samadhi Education Association Venerable Dr. Bodagama Chandima Maha Thero Ven. H. Dhammaratana Ven. D. Vijitharatana Ven. H. Punnaji Ven. D. Paññananda 緬甸 Myanmar Chinese Myanmar Buddhist Association Venerable U Pyinnya Jota Maha Thero Venerable U Paññadipa Maha Thero Ven. U Jatila Ven. U Ukkamsa 泰國 Thailand Venerable Chantawanno Maha Thero Venerable Siriwanno Maha Thero Venerable Chanthawutto Maha Thero Ven. Jayadhoro 泰國 Thailand Buddhist Centre Taiwan Venerable Somwang Pasittigo Maha Thero Ven. Phra Khla Bubbhayano Ven. Phra Prateep Supajaro Ven. Phra Paladpraphan Sukpaen Ven. Phra Winai Suthousano Ven. Phra Somchai Adicitto Ven. Phra Bancherd Thummawaro 泰國 Thailand Wat Buddhayanvararam Dayuan Vanaram Taoyuan Taiwan Venerable Thitasangvaro Maha Thero 新加坡 Singapore Venerable Phra Stevan Kunnadhammo 錫蘭 Ven. Dauldena Gnanissara Maha Nayaka Thero 美國 錫蘭 Ven. Kurunegoda Piyatissa 台灣斯里蘭卡佛教代表 Ven. Dr. Bodagama Chandima 泰國 Ven. Chantawanna Thero 緬甸 Ven. U Paññadipa Maha Thero 原始佛教中道僧團 Ven. Bhikkhu Vūpasama 原始佛教僧團 Original Buddhism Saṅgha 中華原始佛教會 Original Buddhism Society in Taiwan 中道僧團 Sambodhi Saṅgha Venerable Bhikkhu Vūpasama Ven. Aticca Ven. Citta Sang Varo Ven. Tissarā Ven. Vimokha Ven. Paññācakkhu Ven. Dhammadisā Ven. Ñānavati Ven. Dhammadinnā 佛正覺後 2443 年 / 公元 2011 年 9 月 25 日 新加坡 Ven. Phra Stevan Kunnadhammo 29

30 30

31 四聖諦佛教僧團聯合宣言暨宣法活動特別報導 依止四聖諦顯揚菩提道 2011 台灣四聖諦僧團聯合宣言暨宣法, 為佛教發展史寫下新頁 台灣法璧 / 報導 2011 年 9 月 25 日, 由中道僧团主办 中华原始佛教会暨中道禅林协办的 四圣谛佛教 僧团联合宣言暨宣法活动, 在台北市的台湾大学校友会馆大会堂盛大举行 中华原始佛教会敬邀弘法于台湾的泰国 缅甸 锡兰 新加坡等地的南传佛教长老们, 举行 四圣谛佛教 僧团在台湾的联合宣法 四圣谛佛教僧团 将在台湾团结的宣法, 发表 及共同签署 四圣谛佛教 僧团联合宣言 并一致呼吁台湾华人社会, 重视 四圣谛 及声闻解脱僧团的传承 联合宣法的旨意, 在于促进华人 四圣谛佛教 的形成, 引导华人回归于佛陀之道 藉由对 四圣谛 的回归与认同, 让二千多年来学说歧异 宗派分立的华人佛教重新合流, 归向 依经依律, 法同一味 和合无 争的释迦佛陀法教 这项跨越宗门与学派的活动, 确实在世界佛教史上, 写下了崭新的一页 这次活动系承续 2011 年 8 月 6 日起, 在美国举行两天, 由中道僧团暨美国原始佛教会, 与美国东岸地区来自锡兰 缅甸 泰国 柬埔寨 寮国等多位南传佛教长老 尊者, 共同在纽约中道禅林举办的 四圣谛佛教 僧团, 中 英文联合宣言暨宣法活动 在此盛大活动里, 泰国 缅甸 锡兰 新加坡的长老 尊者, 以及中道僧团的长老 尊者皆公开宣法, 宣讲的首要主题以 悉达多的原创发现及思想探究 作为开端, 追根溯源探索佛陀了悟 四圣谛, 得正觉的起始过程 ; 继之回到 原始佛教与现代社会的发展, 面见当前佛教现况, 开展人间佛教, 归向一乘菩提道, 为佛法利益世间提供一个贴近世尊法教的方向 其间锡兰长老宣说 : 释迦佛陀的原创发现 因缘法 ; 泰国长老揭示 : 释迦佛陀正觉的核心 缘生及无常 苦 无我 ; 缅甸长老讲演 佛教的解脱及菩提 ; 中道僧团则以 释迦佛陀的禅观法及一乘菩提道 与 原始佛法与人间佛教的开展 为主题, 开显禅观实务, 铺展出菩提道修证次第 ; 进而回溯原始佛陀法教, 以之显扬新一代人间佛教, 广泽苍生 在台湾的原始佛教及南传佛教历经二十余年的努力, 在兴隆 四圣谛佛教, 以及落实声闻解脱僧团的传续上, 举步维艰的承受华人传统信仰及社会误解, 并面对学派分立的局面, 却仍坚定的秉持 依止四谛, 团结僧团 的信念, 以协助华人佛教健全发展为宗旨, 戮力引领佛弟子归向佛陀之道 31

32 四聖諦佛教僧團聯合宣言暨宣法活動特別報導 一大早, 宽畅的街道上, 来往车辆就可见到鲜丽的佛教五色旗, 飘扬在会馆门前, 正向世人宣告 四圣谛佛教 联合宣言暨宣法活动即将在此展开 南传佛教亮黄和深棕色的袈裟在晨间街道上显得特别醒目, 热情的法工同修欢喜合十迎宾 感恩长老 尊者拨冗参与, 恭敬导引至接待处, 中道僧团随佛尊者亲自接应, 共相问讯 熟稔寒暄 四楼宽敞的大会堂, 经过昨晚的精心布置, 整个焕然一新 临时扩增搭建的台上, 佛陀庄严的法像正中悬挂, 左右花台上, 文心兰簇拥下, 呼应着蓝天展翅高飞的天堂鸟, 细致的花艺, 优雅的展现大堂恢弘的气势 两侧对轴 原始佛法正向一乘菩提道 人间佛教实现自利利他行, 让整个会堂庄严了起来 说法座上铺展起亮眼的丛丛花饰, 放眼望去, 到处呈现着花团锦簇的色彩, 陆续到来的十方大德, 也感染了热闹欣喜的气氛 在 礼敬佛陀 的颂赞声中, 典礼正式开始, 几近满座的会堂, 法友们虔诚静默 合十恭迎法师上座 二十余位长老 尊者庄严的法相, 教人钦仰起佛世时的僧团, 虔敬之心肃然而起 首先由法力居士讲述中华 四圣谛佛教 僧团联合宣言暨宣法活动缘起 自古以来释迦佛陀亲自教说的 四圣谛, 已包括佛法的总纲及菩提道修证次第 ; 与依止 四圣谛 的声闻解脱僧团传承, 二者实为佛教的瑰宝 很遗憾的, 却被华人社会误解为浅显的 基础 佛法或不究竟的 小乘, 造成千百年来的华人, 无法学习到真正佛法 感谢二十多年来, 南传佛教长老和原始佛教中道僧团法师们的努力, 以及众多佛弟子的护持, 让台湾有机会接触到正法的光明 同时真诚欢迎南传长老 尊者参与盛会, 并邀请在场的十方法友, 共同签署 四圣谛佛教 联合声明 最后并以 正法之光 里随佛尊者的诗偈 : 依止四圣谛, 团结佛弟子, 振兴真佛教, 传承于现代, 来代表今日盛会在佛教历史上, 所立下意义重大的里程碑 32 法力居士講述 : 中華 四聖諦佛教 僧團聯合宣言暨宣法活動緣起

33 四聖諦佛教僧團聯合宣言暨宣法活動特別報導 每每唱诵 三宝歌 时, 都会忆念起在人天长夜启以光明大悲大智的佛陀 ; 四谛总持, 三学增上, 以因缘 缘生显现智慧之世尊圆满教法 ; 以及依净律仪, 修行证果, 弘法利世之声闻圣贤, 实为佛弟子信受奉行之真正皈依处 與會大眾唱誦 三寶歌 禮敬 佛法僧戒 信士代表以四事供養僧團 僧團長老同誦巴利語 吉祥經 祝福與會大眾 大众礼敬 佛法僧戒 之后, 在宏伟的男音巴利语的 归敬三宝 唱诵声中, 由信士代表以四事供养僧团的长老 尊者 二十余位身着白色上衣与白手套, 捧着供养托盘列队进场的信士, 顺序到台前恭谨礼敬供养, 代表着世代佛弟子对三宝的尊崇 僧团长老也念诵巴利语 吉祥经 偈颂, 宣说令众生得蒙福利 得获安稳之最上吉祥事作为祝福 原始佛教会导师随佛尊者 Bhikkhu Vūpasama 致词时表示, 非常欢喜能于今天在台北举行台湾的原始佛教与南传佛教之 四圣谛佛教僧团 联合宣言暨宣法活动 尊者首先赞叹台湾是佛教的宝地, 也是人间可贵的吉祥处, 在这片土地, 诚恳的佛弟子都是虔诚的佛教护法 虽然今日举行的是原始佛教与南传佛教联合宣法活动, 却并不是在对藏传或汉传菩萨道之排斥, 事实上, 不论南 北 藏传都是难得宝贵的修行人, 也是佛陀的弟子 然而, 佛法虽宝贵, 烦恼众生承受佛陀崇高的教法却力有未逮, 不免有所落差 ; 再者, 历经二千多年漫长岁月, 在不同地域 时代 语言下, 代代传递的佛教, 也必然会有所演变 所以说 佛教是众生的佛教 ; 而佛法才是佛陀的佛法, 在不同时代的传袭中, 虽然佛法无比崇高真实, 但不同地域 民族, 却都会添加适合自己的佛教 ; 相对的, 佛教也不时的在迁就众生 我们看见韩国 汉地 日本 西藏 越南, 以及南传的锡兰 泰国 缅甸 等各国的佛教, 彼此都有些不同, 也正是反映众生的面貌与需求 因此, 对于任何不同地域的佛教, 不管差距多大, 都当予以尊重 尊重的同时, 不论面对何种法门, 都要有个明白 : 那是内心共通的信仰 ; 也就是对世尊的信仰 ; 所追寻的方向和目标都一样是在 仰归佛陀, 追 隨佛尊者 Bhikkhu Vūpasama 致詞 33

34 四聖諦佛教僧團聯合宣言暨宣法活動特別報導 寻圣教, 断除痛苦, 成就菩提, 利乐众生 今日在台湾中华地区举行联合宣法活动, 同时在此郑重呼吁华人佛弟子, 不论信受南传佛教 藏传或汉传菩萨道, 请认真看待 四圣谛 的内容, 不应将之归为 小乘 而置之不顾, 如果这样, 你将会有不同的发现与宝贵的受用, 希望在座参与者仔细思惟其对佛教共同的意义 最后尊者更不忘将法的荣耀归于佛陀 ; 法的成就归于二千多年来的僧团 ; 而佛法的利益, 则归于世间苦难的众生 未能亲自与会的锡兰长老 Ven. Davuldena Gnanissara Maha Nayaka 不忘以录像表达祝贺, 同时也在影片中为我们作开示 在祝福大家平安喜乐, 身体健康之后, 长老指出佛陀对待众生都是一样的, 用巴利的问候语来表达, 也是在相互提醒 我们都是一样的 就台湾与锡兰的差别, 也仅是语言之隔而已, 并没有什么不同 接着长老语重心长的表示 : 二千多百年前佛陀在菩提树下明见生死轮回之集起与灭 尽, 在世尊法教被人遗忘的当今世界, 藉由发达的交通, 人与人间交流的频繁, 当今佛弟子更应密切合作团结彼此力量, 将佛陀住世时的正法宣扬到世界各地发扬光大, 并传续后世, 这实为佛弟子不能回避的重责大任, 更衷心期待正法重现于大家面前 影片在此时接着播放 四圣谛佛教僧团 在美国纽约联合签署的纪实镜头, 长老感慨的说 : 我们应宣扬佛陀教说, 片中并展示签署联合宣言的文件, 并同时宣告此中 英文宣言将在台湾持续由僧团联署 美国斯里兰卡佛教协会主席 世界僧伽公会北美副会长 亦是纽约曼哈顿大学教授的 Ven. Kurunegoda Piyatissa 尊者, 也在此时以影音的方式, 用英语为我们做了十分钟的开示, 表达了真诚的支持和祝福 尊者出家近七十年, 在 正法之光 第十四期里, 有一篇是他对 四圣谛 详实的开示 與會的各國長老正在觀看錫蘭長老 Ven. Davuldena Gnanissara Maha Nayaka Thero 簽署過程 錫蘭長老 Ven. Davuldena Gnanissara Maha Nayaka Thero 錄影開示 美國斯里蘭卡佛教協會主席 世界僧伽公會北美副會長 Ven. Kurunegoda Piyatissa 長老錄影開示 34

35 四聖諦佛教僧團聯合宣言暨宣法活動特別報導 今天重大的主题 四圣谛佛教 宣言, 首先由泰国 Ven. Bikkhu Chantawannom 月相长老用英文宣读 ; 接着随佛尊者 Bhikkhu Vūpasama 再用中文逐字宣读 宣言内容主要是依据释迦佛陀正觉及教导的 四圣谛, 作为佛教思想 教说及信仰中心的传承 ; 以及佛陀正觉以来声闻解脱僧团的传袭 维续 四圣谛佛教 的传承, 归向释迦佛陀的智慧及功德, 是为今日佛弟子的荣耀和使命, 将能促进佛教社会彼此的尊重与和谐, 更是昌隆佛陀圣教所依止 宣言内文郑重表明释迦佛陀教导的 四圣谛三转 十二行 总括圆满 究竟的中枢法要, 包含无上佛法 正觉 离贪 慈悲喜舍 解脱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的修证体验, 既不是基础佛法, 更非不究竟的小乘 ; 南传佛教的巴利圣典, 以及华人的汉译阿含圣典及解脱律藏, 皆是出自印度 四圣谛佛教 的宝贵传承 透过两经对照, 有助于了解古老的真实佛法 ; 佛教传承久远, 必会融摄不同的文化及信仰, 相 信其间依然含有彼此共通的真实佛法, 经由相互的尊重与了解, 则能在 存异求同 中, 彼此合作 ; 若能立基在佛弟子的团结上, 不再有宗派竞争与对立, 共同面对时代的困境与问题, 则有助于正法的流传及昌隆 ; 佛教的智慧在于务实面对现实世界, 明见缘生及缘灭, 体认缘生则无常 非我的正见, 逐次开展增上乐利 灭除众苦的正道 期以尊重生命 珍惜世间 少欲知足的人生观, 共为人类和谐 世间安和息苦而努力 郑重宣读 四圣谛佛教 宣言之后, 即由泰国 缅甸 锡兰 新加坡僧团长老 尊者以及中道僧团长老 尊者代表 四圣谛佛教僧团, 共同签署中 英文 四圣谛佛教 宣言, 此联合声明开启新一代佛弟子回归世尊古老经教, 共同担纲起传扬 维护 四圣谛 及声闻解脱僧团的传承, 为增进佛教社会之和谐与团结, 也为佛教之昌隆, 利乐世间尽一分心力 由中道僧團 Ven. Vūpasama( ( 隨佛比丘 ) 代表 四聖諦佛教僧團 宣讀中文 中華四聖諦佛教宣言 由泰國 Ven. Chantawanno 長老, 代表僧團 宣讀英譯 中華四聖諦佛教宣言 與會長老 共同簽署中 英文 中華四聖諦佛教 宣言 35

36 四聖諦佛教僧團聯合宣言暨宣法活動特別報導 恭请泰国 Ven. Somwang Pasittigo 长老致词时, 长老实时指出 : 今日共同签署联合宣法的重心, 亦是 南传佛教所宣扬最宝贵究竟之法 苦 集 灭 道 四圣谛 世间的苦应辨知 ; 苦之集应断除 ; 苦之 灭应亲证 ; 息苦之道, 则应勤修 接着讲到身苦与心 苦, 心苦有因有缘, 凡夫随外境攀缘 执取, 会心生 烦恼 佛教徒依八正道修行, 可息除烦恼 泰国长老 Ven. Thitasangvaro Maha Thero 也很高兴有缘来到这里, 看见大家学习南传和原始佛教, 以及世尊宝贵的教法 四圣谛 并不忘提醒我们应多修习 四念处, 学习佛法不管南 北 藏传, 只要在日常生活行 住 坐 卧里修行, 以佛陀的教法灭苦, 就能得到法的利益 并祝福大家智慧增长, 早日开悟成佛 泰國 Ven. Somwang Pasittigo 長老致詞 新加坡长老 Ven. Stevan Kunnadhammo 还亲切 的述说从小即立意出家的因缘 ; 教导我们应多修习 四圣谛 三十七道品, 是为佛陀之教法 ; 若能了解一切无常 苦 无我, 可远离世间痛苦 ; 长老重视禅定的修行 ; 也提醒我们随时不忘观察贪 瞋 痴在六触入处因缘生 泰國 Ven. Thitasangvaro 長老致詞 接着请居士代表法隐师兄述说感言 他平实的表示, 仅在分享他修学 四圣谛 的个人心得, 不能代表大家 他说 : 个人不是从宗教权威的角度来探索佛法, 而是从反观生命经验来体会佛陀的教诲 这个历程, 让他得以从漂泊的心灵状态, 渐次安稳下来 特 别是在 四圣谛 正思惟的引导下, 让他可以看清楚 内在更深层的不安与苦恼, 在自他互动的过程中, 学 习观察 苦集 与 苦灭 的状态与历程 新加坡長老 Ven. Stevan Kunnadhammo 致詞 他表示, 生命就像一条无法掌握与分割的河流, 只能在六根触境而缘生的波浪中学习平衡与超越, 而这是一条无止境的 四圣谛 的修习之道, 诚如舍利弗尊者所说, 的的确确是 层层转进, 层层转深 的内在探索之旅 他认为, 佛陀已经用 四圣谛 的法教, 总结 了古往今来 世间或出世间的灵修之道的次第与究 居士代表法隱師兄述說感言 36

37 四聖諦佛教僧團聯合宣言暨宣法活動特別報導 竟, 无论是从开始 过程 到最后, 从此岸到彼岸, 终将导向于心灵的纯净 智慧与圆满 如此伟大而精简的教法, 令他深深感动与震惊 最后, 正如同所有法友一样, 他深深感谢佛陀, 感谢两千四百多年来弘法 修法 护法的僧团与信士, 祈愿 四圣谛 的正法教, 久住人间 功德回向之后, 在场的南传长老 尊者, 与中道僧团长老 尊者一起合照留念 已签署的联合宣言文件, 也同时在合照时由僧团合持, 郑重记录了历史性的一刻 与会的十方法友, 也不忘在中午休息时间, 提笔参加联署 悦耳的 礼敬佛陀 童音唱颂在耳边响起, 长老们已由侍者礼请餐宴, 典座的师姐温馨提醒该是用餐的时候 感谢一早辛苦准备, 安排百余人的 餐点, 行堂师姐们排起了十道精致菜肴, 参与盛会的我们, 欢喜分享宣法的和乐气氛 下午一开始, 我们恭请锡兰 Ven. H. Dhammaratana 明法法师为我们说法 法师表示 : 今天好像回家的感觉, 这么多年来, 终于遇到与我们一样, 一起来修行的随佛比丘 僧团和居士们, 并且能在今天有机会与大家说法, 真是感到非常欢喜 法师说 : 他到台湾已有十年, 当时听说南传在台湾很难传, 由于文化和民族信仰有差异的缘故吧! 早期佛陀教导 四圣谛, 无常 无我 涅盘寂灭, 佛教并没有分南 北传 佛入灭后一百年, 僧团在印度各地传法, 用当地文化信仰来说法, 佛法逐渐地方化 社会化 ; 由于语言文化不同 ; 接着又加入各种观念, 最后还是分派了, 早期分上座部与大众部 阿育王传法 37

38 四聖諦佛教僧團聯合宣言暨宣法活動特別報導 錫蘭 Ven. H. Dhammaratana 明法法師說法 美國紐約 馬來西亞各道場的法友以錄影方式表達對 四聖諦佛教 的禮讚與祝福 到锡兰, 仍是要先了解当地文化, 所以才会分为中国佛教 锡兰佛教 南传佛教, 但是不管原始佛教或南传佛教都是佛教 法师同时为我们解释四谛中 苦 的内容, 除生老病死之苦外, 相应部也提到意识生起也是苦, 虽然每个人体验到的苦不同, 众生所有的苦都来自于五蕴炽盛苦 人生每段时间所承受的苦都不一样, 你觉得苦, 我不一定也会感觉苦, 苦或不苦看当下因缘如何 修行就要像我们的呼吸永远不会离开一样, 须在每一当下修, 并从四念处开始观察身心 讲到时刻修行并不代表要放弃生活中的事, 佛教里, 在家出家修行法门都是一样的, 每个人当前因缘不同, 出家在家都要懂得依法修行, 在家人有家庭责任, 出家人也会烦恼, 出了家却长时间没有解脱 岁月不饶人, 应及时努力, 修行不要等待 生为一个人, 出生于此世, 是为修行 ; 开始信佛学法也是为修行 修行要面对现实因缘, 有接受一切法的心, 如果事事放下逃避的人, 便时时刻刻离开一切法 用这种方式慢慢了解, 运用在生活上, 就能得到利益 苦的原因和欲贪息息相关, 能够在生活上少一分欲望, 就多一分快乐 至于一般所说的放下并不是不管, 只是不要掉入自己的执着, 用智慧观察, 自然可以看到方向 引用这些调伏烦恼的方法, 不要变得烦恼更多 佛教里的法师是在教导众生修行的路, 众生就要依自己智慧调整步伐去努力, 走不走在你 福报是可以学习栽植的, 但智慧和能力, 别人不能给你, 所以 要努力修成一个依靠自己的人, 不是靠三宝加持, 没依法修是不能得利的 阿难尊者追随佛陀二十五年, 佛入灭时, 他仍未证得阿罗汉, 因此修证是要靠自己的 ; 有人希望亲人往生到较好的世界, 佛陀让他用实际的现象来了解, 并且亲自观察 那是因缘业力的缘故, 尊贵如佛陀也无能为力, 所以你们一定要依靠自己 刚才有长老法师用 阿弥陀佛 问候大家, 随佛尊者因此赞叹长老法师, 穿南传袈裟还念 阿弥陀佛, 对北传 藏传都很友善 此时, 明法法师也响应问候语的说法, 南传法师一般都会说 祝你快乐, 不过台湾习惯用 阿弥陀佛 三面投影布幕上, 热闹的播放起美国纽约 马来西亚 和吉隆坡对 四圣谛佛教 的礼赞和祝福 为原始佛教与南传佛教僧团联合宣言暨宣法活动顺利在台湾举行, 深感欢喜与祝贺之意 四圣谛三转十二行 是解脱成就三藐三菩提的道次第, 亦是自他俱利的佛法核心 原始佛教与南传佛教的团结已成就 四圣谛佛教 与声闻解脱僧团传承的大好因缘 佛正觉后 2443 年的今天, 四圣谛 佛法在大陆 美国 台湾 马来西亚, 世界各地华人社会开花结果 在正法显现的今天, 各门各派佛弟子, 应追随佛陀足迹, 契入真实教义, 在 四圣谛 的光明中, 开展一乘菩提道与人间佛教, 团结一致, 增上乐利, 为众生带来福祉 恭迎随佛尊者 Bhikkhu Vūpasama 上座时, 尊者首先感谢南传长老 尊者为大家说法, 分享佛法的宝贵内容 今天下午尊者为我们宣说佛陀成就无上菩提之道次第 : 38

39 四聖諦佛教僧團聯合宣言暨宣法活動特別報導 隨佛尊者 Bhikkhu Vūpasama 宣說佛陀成就無上菩提之道次第 緬甸 Ven. Jatila 慈心長老說法 七菩提支之禅修法与成就四谛三转 十二行 随佛法师根据大正藏 杂阿含 746,810,727,749 经, 细详指出佛陀直接清楚说明止观的修行内容, 要弟子们先修习安那般那念, 即是念住于入 出息, 再接着修七觉分成就明 解脱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法重视定的修习, 但是定分为禅定与正定, 禅定是摄念专注的修习, 而正定是离贪 断爱的修行 佛陀教导修习禅定的主要方法, 就是安那般那念, 而修学正定的方法就是八正道的正定, 但开启 圆满八正道的方法, 是依七觉分当中的念觉分, 并且成就慈悲喜舍的方法也是依据七觉分 随佛法师在开示中, 依当前六触入处清晰的教导七觉分的修习法, 次第分明的开展出修证四圣谛之三转 十二行 在此尊者也提到 慈悲 与一般世人的 爱 是不同的, 一般世人的爱是以贪爱为根源, 行关爱众生之事, 表面上以爱心为本, 就好像将小石头丢入水塘生起涟漪一样, 不管涟漪多大, 中心还是那颗石头 石头就有如自己, 从周围众生开始, 慢慢向远一点的水圈, 用爱自己的方式, 对众生赋予关爱 在场当父 泰國 Ven. Bhikkhu Siriwanno 明慧長老說法母的, 是否有所感? 用爱自己的方式来爱别人, 不是慈悲, 你的孩子是不是会感到受不了? 可能觉得自己是善意的, 但是如果没法站在对方立场, 从他所需要的观点, 尊重他的感觉, 这种爱是有漏性的, 有所不足的 慈悲是建立在断除迷惑 贪瞋 和对自己的贪爱上, 以无贪的方式关怀众生, 这种慈悲的互动必然合乎事实, 尊重对方, 并懂得提供方向和助力, 保留对方生命的空间 缅甸 Ven. Jatila 慈心法师也说很高兴有缘到这里来, 与大家一起谈 解脱与三藐三菩提 二千多年前, 悉达多太子体会自我折磨的苦行, 不是导向证悟之道而放弃, 接受了身体需要的食物供养 造成五比丘的误解, 因而离开他前往鹿野苑 悉达多证悟之后, 即对五比丘开示 : 只要透过修习 四圣谛三转十二行 生眼 智 明 觉, 在诸天 魔 梵 沙门 世间, 就可说证得无上菩提 转法轮经 是佛陀所讲的第一部经, 一开始就为众生开显菩提正道 法师接着提醒有两种极端为出家人所应舍 : 一是沉迷感官娱乐, 为无益之行, 那是佛陀未修苦行前宫廷的生 39

40 四聖諦佛教僧團聯合宣言暨宣法活動特別報導 活 ; 二是自我折磨的苦行, 只有痛苦不会解脱 此时法师根据 转法轮经, 为大家讲解苦 集 灭 道四圣谛, 勉励我们应勤修八正道, 并以巴利语念诵 转法轮经, 感觉很特别很好听 最后恭请泰国 Ven. Bhikkhu Siriwanno 明慧长老说法 长老风趣的表示, 方才听随佛尊者 Bhikkhu Vūpasama 说法时, 很是法喜, 心想尊者将佛法说得 太好了, 这么清楚详细, 条理分明, 应当全部让他讲就好 要他们泰国 缅甸来的法师, 用佛教的语言来表达, 尤其是中文, 又得让听者完全明了的讲述四圣谛 八正道, 正像泰国人说的一句话 : 把椰子卖给种椰子的人 一样 全场听了长老的比喻, 都笑了起来, 出家长老的修持还是不一样的 长老提到因缘法 缘起法 四圣谛 三十七道品都是佛陀所教导, 可运用在生活上重要的佛法 修行四圣谛不落实在日常生活是不能修的, 纵使不想来生, 如果今生之苦熄灭不了, 仍是会再来的 生 老 病 死四种苦, 每个人都会碰上, 透过修行可以超越 ; 怨憎会苦, 爱别离苦, 求不得苦, 愁悲忧恼苦, 都可藉由生活上的学习来度过 法师重述来台多年, 未听闻过任何法师讲四圣谛 因缘法 缘起法, 不但讲得清晰而且还与生活连结在一起 像随佛尊者对佛法已融会贯通, 讲法是那么清楚明白 次第分明 台湾人为什么要到缅甸 泰国学禅修呢? 台湾没有山林吗? 环境不好吗? 不一定要在泰国的原始森林道场, 任何地方都可修成阿罗汉的 并说今天我们福报太大, 随佛尊者将 四圣谛 因缘法 讲得一清二楚, 已经可以用来修, 并拿来实践了 长老讲到从前和大家一样到处寻法, 出家至今已经有二十六年了 历经佛学院 研习巴利语 托钵行 头陀行 到过森林 山洞 废墟 坟墓 自己实际体会, 现在要大家这样做, 已经很难了 体验了这些, 长老教诫我们, 学习所有经典, 寻求正法, 唯一 重要的就是要实践, 不论佛法多么好, 还是要记得用在生活上 宣法已近尾声, 随佛尊者亲自为十方法友能拨冗参加, 表达谢意 对台湾原始佛教来说, 这是二十多年来第一次, 也为南传长老 尊者参与宣法, 利益社会, 以及对 四圣谛佛教 的支持, 表示由衷的感激 想起当年, 有位泰国比丘向他提及, 泰国出家人应在十三个头陀行当中选一项来修, 这因缘让尊者选择了终身游化, 每到一个地方, 就凝聚一处安住佛法的道场, 没有固定居处的修行 ; 以及尽此一生不受取 不使用 不积蓄钱财的戒行 感谢那位泰国僧侣, 对多年出家修行坚守的戒律, 尊者是肯定的 尊者并且再次强调 : 不论泰国 缅甸 锡兰 等南传佛教, 原始佛教 北传或藏传菩萨道, 都是释迦佛陀的弟子, 也是在生死轮回的痛苦中寻求灭苦之道的人 佛陀的教导给我们力量, 让我们知道如何透过学习佛法解决人生的问题, 并帮助众生解决痛苦, 而不是制造相互的对立, 无论我们学到什么法, 得到如何的受用, 都不要忘记认真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 在回向之后, 随佛尊者对法工同修这两天来的辛劳, 表示感谢 ; 对原始佛教会秘书法曼居士事前的联系 邀请, 圆成僧团长老 尊者共襄盛举的努力, 也表达赞许与谢意 四圣谛佛教 僧团联合宣言暨宣法活动, 最后在大家合照留念的祝福声中, 圆满闭幕 40

41 四聖諦佛教僧團聯合宣言暨宣法活動特別報導 四聖諦佛教僧團聯合宣法 法師專訪 泰國月相長老 (Ven. Chantawanna Maha Thero) 台灣書記組法育 / 採訪整理 ( 采访书记自言自语 ): 也算是个台北人, 却不曾来过台北市立图书馆 月相长老告诉我, 他白天都在图书馆, 跟我约在图书馆门口见面 我下了捷运站, 因为只剩 10 分就五点了, 我根据 google map 上的印象, 找到信义路, 然后沿着骑楼, 在下班放学的人潮中, 大步走小步跑, 心里想, 要是迟到就非常失礼了 走到应该要左转的建国南路, 我怕弄错方向,( 对不起, 我是路痴 ), 特别问人 : 市立图书馆是不是真的要左转? 而且是在马路的这一边 那人看了一眼, 说 : 对, 要走一下 我已经觉得很热, 因为刚才走 ( 跑 ) 太快, 但是还没有到终点呀, 继续迈开大步向前冲, 怎么门牌才 35 号? 我要到 125 号 当我看到一栋高矗的大楼, 有很多人进出, 真是有说不出的欢喜, 一个箭步冲进去, 却被警卫拦了下来, 因为这是出口 一看手表, 五点零一分, 我心虚的四处张望, 没有看到任何出家人 马上打电话 结 果月相长老要我等 15 分钟 当时第一个念头就是 : 早知道我就不必用跑的 二十分钟后, 没有看到人 我就坐在门口, 怎么会没有看到 赶快又打电话, 原来长老已经从另一个门下来, 在广场上等我 我根本不知道有什么广场? 幸好, 长老把电话交给路人甲, 他们用中文告诉我方向 结果一转身, 就看到不远处所谓的广场, 和拉着书包的长老 长老亲切的问我从哪里来, 我说我是从内湖的公司出来的 他也知道内湖有点远 一开始, 他好像对我很好奇, 让我觉得今天好像是他要采访我 等我们都安坐下来, 我就开始请教长老 虽然长老不太说中文, 我还是把他说的话直接写成中文, 这样才不会浪费 正法之光 的篇幅 访 : 请问长老在台湾待多久了? 怎么路这么熟? 月 : 我 2003 年第一次来台湾, 回去泰国之后, 只待了 41

42 四聖諦佛教僧團聯合宣言暨宣法活動特別報導 一个月, 就又回到台湾, 从此就待了下来 访 : 当时来台湾, 想做什么事吗? 月 : 没有, 我没有想法 因为在泰国我认识了一个外交官, 他也是个虔诚的佛教徒 他本来在斯里兰卡任职, 后来他告诉我, 他将要调到台湾, 并且邀请我去找他 因为, 我当时也想离开泰国四处去游化, 只要有地方给我签证, 我就去, 哪里我都想去 于是透过他的帮忙, 我真的到台湾来找他, 他也帮我安排在台湾住了下来 但是因为我当时已经五十几岁了, 要另外学新的语言有点困难, 所以, 中文一直不行 如果要妳现在学泰语, 妳行吗? 访 : 当然不行 这么多年来, 有没有很不方便? 月 : 在泰国, 一般人的英文虽并不流利, 但是多多少少, 还是能沟通 台湾很多人根本不太说英文, 问路或者在邮局办事, 都不太方便 访 : 当你来到台湾后, 发现南传佛教在台湾被称为小乘, 是少数人信奉的宗教, 你有什么看法? 月 : 相对于 Theravada( 小乘 / 南传 ), 有这个 Mahayana( 大乘 / 北传 ), 各在不同国家盛行 大乘在中国 日本 韩国 西藏盛行, 而小乘在泰国 缅甸 斯里兰卡 寮国和柬埔塞蔚为主流 我们不说哪一个是大, 那个是小 它们只是名称 Mahayana 有 大 的意思, 而 Theravada 则有 资深 的意思 访 : 长老应该有不少与北传的朋友接触的经验吧? 月 : 虽然我不曾住在北传的寺庙里, 但是, 我也经常应邀参与他们的活动 他们对我很友善, 我们都是蛮好的朋友 像兄弟般互相尊重 访 : 请问长老现在住在哪里? 月 : 我现在跟其他五个出家人住在一起 一个来自日本, 一个来自尼泊尔, 还有三个泰国和尚 访 : 请问长老认为南传佛法在台湾的前途如何? 月 : 要看带头的领导者, 像随佛尊者就是 如果他能 结合法友的力量, 相信能开创前途 访 : 为什么是随佛尊者? 月 : 因为他是华人, 能说本地话, 了解这里的文化 访 : 请问长老对随佛尊者要达成这个任务, 将会碰到什么样的障碍? 长老有什么建议吗? 月 :( 停了一下 ) 我知道妳的意思, 我要想一下 访 : 很多原本是虔诚的北传佛友, 接触到随佛尊者阐述佛陀的原始教说后, 都感到非常欢喜 我听说, 很多北传的信徒, 已经累了, 吃了多年的药, 烦恼与苦都没有减少 现在台湾的华人佛教圈, 也越来越多人对简单又实际的南传佛法感到兴趣, 觉得是一帖有效的新药 月 : 在妳变成佛教徒之前, 你信奉什么吗? 访 : 我从小在天主教的家庭长大, 我小时候是虔诚的天主教徒, 长大后, 就越来越淡 月 : 耶稣教了妳什么? 访 : 应该是信他就一切 OK 我感觉有很坚固的靠山 月 : 跟佛陀的教法比起来, 两者有何不同? 访 : 我个人认为, 一般的大乘和天主教颇相似, 都相信超级力量与天堂 ( 净土 ) 的存在 只要你称祂的名, 念祂的名号, 你就得救 但是, Theravada 就很不一样, 你得靠自己 我以前一直计划要到天堂或净土去, 现在得取消我的旅行, 因为根本没有这个目的地 死后并没有要到哪里去?! 所以, 我想, 南传佛法要在台湾变流行, 恐怕不太容易, 因为, 人们还是喜欢找避风港, 不愿意靠自己 这是我个人的感想, 请问长老怎么想? 月 : 妳认识随佛尊者多久了? 访 : 两年多 为什么北传佛教在中国会这么受欢迎? 月 : 我不知道, 也许是跟带头的领袖有关系 台湾几个有名的宗教团体, 都有很强的带头者, 他们的带头者都有学问 有修行, 借着他们的团体, 把 42

43 四聖諦佛教僧團聯合宣言暨宣法活動特別報導 北传的佛教带到台湾各个角落 访 : 南传佛法为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我们要如何说服其他北传的朋友也来呢? 月 : 因为不同的文化, 人们接受不同的宗教 接触的时间久了, 你发现你的层次并没有提高, 你会想寻找其他的教法 当你感觉变好时, 你就能做更多 如果南传佛法在台湾展开, 台湾就会有较多真正快乐的人 我们自己要先力行 当你自己有所转变的时候, 旁边的人都看得到 例如, 跟自己的家人亲戚朋友相处都没有问题, 生活的态度是无忧的, 你过的日子比以前快乐 人们会问你, 怎么做到的 你告诉他, 我跟着我的老师学的 你就是最好的说明 如果你靠近北传, 你就学北传 ; 如果你靠近南传, 你就学南传 访 : 长老最常被问到的问题是什么? 月 : 为什么要出家? 访 : 还有呢? 月 : 对未来有什么打算? 访 : 长老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月 : 未来不可测知也不能掌握, 佛陀教我们要活在当下 不需要担心会发生什么事 佛陀这样说的时候, 并不是教我们懒惰, 而是要我们在现下做最妥善的事 月 : 虽然, 每一样东西都有一个名字, 男人 女人 杯子等等, 这样只是让我们能沟通 你看这个空的杯子 你的心却不是如此, 里面有太多的事情, 你的财产, 你的家庭, 你的工作 失去其中任何一样, 你就会担心 你现在虽然有这些财产 家庭 工作, 但是, 只要你不因为他们而操心烦恼, 你一样工作, 照顾家庭, 可是你的心就不受苦 如果有人打你一拳, 你打回去, 他又打回来, 打来打去, 没有个停 佛陀教我们要从自己做起, 让你的心不要回应打来的这一拳 我们自己的心, 首先要先清纯 现在这个店如果不赚钱, 是否会收起来? 当你的心充满了烦恼 嫉妒 忧虑等情绪, 会让你的店赔钱, 你还要这些没有价值的东西吗? 访 : 这很难, 就像打坐的时候, 特别会胡思乱想 月 : 这要多练习, 好像练习打字一样, 没有办法一下子就很熟练 不懂得控制自己的心, 容易受到干扰, 是愚笨的人 有这些负面情绪的人, 就像一个班上, 成绩比较差的人, 好像是精神有问题的疯子 聪明有知见的人, 不会去跟疯子计较, 也不会受到他们的干扰, 更不会去做干扰他人的事 访 : 非常谢谢长老越来越精彩的说明, 希望以后有机会再向长老请教! 访 : 长老对 空 的看法是什么? 月 : 佛的教法有三大重点 : 第一, 无常恒变 事事时时都在改变, 都是暂时的, 没有永恒 白天晚上更换, 你的感觉也一直在变 第二, 苦 从早到晚, 我们都在受苦 早上起来想上厕所, 如果不让你去, 你苦不苦? 你苦的程度也许可以减少, 但是还是苦 第三, 空 访 : 这个空, 与北传讲的空, 是一样的吗? 如果知道一切是空, 会不会失去了动机了呢? 43

44 四聖諦佛教僧團聯合宣言暨宣法活動特別報導 四聖諦佛教僧團聯合宣法 法師專訪 泰國明慧長老 (Ven.Bhikkhu Siriwanno ) 台灣書記組法育 / 採訪整理 访 : 请问明慧法师从泰国到台湾传法多少年了? 慧 : 到现在有十多年了 访 : 您中文讲得非常好, 是怎么学的? 慧 : 我先上了四年的课, 然后就自己练习 访 : 一开始是怎样的因缘来到台湾? 慧 : 十多年前, 我跟着很多僧众, 本来要去印度, 途中先到台湾来访问 在这里碰到很多我的同胞, 就是泰劳 那个时候, 在台湾的泰劳大概有三十万人 后来回国后, 有法师问我们, 有谁愿意到台湾帮助泰劳? 我就参加了 访 : 在当时的泰劳团体里, 最常需要长老您帮助的地 方是什么? 慧 : 除了语言与文化的不习惯, 这里没有家乡的寺庙, 他们的心很空虚 还有他们会聚集在开杂货店的同胞处喝酒, 有时候就会酒后闹事 有时雇主对他们不好, 或是听人说哪里待遇比较好, 就会产生很多逃跑的案子 当被警察抓到的时候, 中介的翻译常常不足, 所以需要找我们这些法师帮忙 访 : 通常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 怎么样可以把佛法带入, 帮助他们? 慧 : 这个时候没有办法讲深入的佛法, 只能叮咛他们起码要持五戒 因为只要能持五戒, 就可以先减 44

45 四聖諦佛教僧團聯合宣言暨宣法活動特別報導 少很多问题 访 : 在台湾最初接触到汉传佛教的时候, 是怎样的一个状况? 慧 : 刚开始只觉得仪式很不一样, 但是因为我对他们的内容并不了解, 所以抱着学习的心情面对 我对不同的文化与风俗, 都是采取尊重的态度 访 : 无论是泰劳也好, 或我们台湾的法友也好, 无非都是想灭苦 对于我们这些人, 请问长老都是用什么方法来开导我们, 根本的改变我们的认知? 慧 : 我比较常以四圣谛为中心, 引导大家如何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四圣谛就会连到八正道, 是很完整的一条路 佛陀是伟大的觉悟者, 我们就是要跟他学如何觉悟 四圣谛 苦 集 灭 道, 并不是遥远的高调, 而是可以很实际的应用在生活里 每个人从早到晚, 一定会有苦, 有挫折 这些苦与挫折的原因是什么? 知道这个原因之后, 要怎么修呢? 我会告诉他们要修八正道 访 : 长老会帮他们分析, 找出苦之集, 苦之因吗? 慧 : 如果他们有时间想要了解, 我会分析 分析到让他觉得真的是这样 让他感到佛法真的是很实用又很简单的, 并不是想象中因为太难太抽象, 要另外找时间才能做的修行 访 : 如果有人跟长老说, 你说的我都懂, 但是就是做不到 您要怎么办? 慧 : 无明是烦恼的源头, 要破无明, 需要基础 我会问这些人做不到的原因是什么? 然后用比喻举例来开导他 我们还要清楚自己的位置 如果自己明明还是凡夫, 却又要把自己当作圣人来要求, 这是做不到的 所谓证初果的圣者, 有苦吗? 有的, 但不是百分, 他的苦可能已经降到 25% 这样的圣者的生活是怎样呢? 对于五戒, 他不会去犯 他虽然也会生贪 瞋, 但是他不会去做不如律 不如法的事, 他是用正念 正命来面对生活中琐琐碎碎的真实, 不离开八正道, 因此他比较 不会担忧, 能够保持永远向前 等到证二果, 他的贪 瞋就会变得轻薄, 但还是有 访 : 这些证到二果的圣者, 是如何达到这个证量? 还是持五戒吗? 慧 : 用修行, 用舍的方式 访 : 可否再谈谈, 如何把四圣谛的佛法, 应用在生活中的起起伏伏? 慧 : 如果还不是阿罗汉, 生活中有起伏是一定的 一果与二果的圣者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起伏, 要到第三果, 才完全断痴 贪 瞋 爱欲是苦集, 要到阿那含才能断 当我们知道自己的层次后, 不要对自己做不合适的要求 要在自己的层次里生活, 好好的修 访 : 不要好高骛远? 慧 : 对 当我们有苦的时候, 就要好好的去观察为什么有苦? 是怎么来的? 例如观察到, 是因为我有贪 有妄执, 所以有苦 所以要时时刻刻觉知, 触 的时候产生什么状态, 要清清楚楚的观, 不要抓着这个境 访 : 如果我们能观察, 我们当时一定还算清醒, 明白自己当下的状况, 这时候, 就比较不会抓着这个境 慧 : 没错, 如果我们时时刻刻保持正念, 不好的状态就不会呈现 访 : 那要怎么样才能常常保持正念呢? 长老有没有一些建议? 慧 : 看也好, 听也好, 就是要觉知清楚, 六根接触六境的时候, 保持正知正见 用这个正知正见去看, 去思维 访 : 当我们有正知正见, 但是旁边的人没有的时候, 怎么办? 例如, 事情还没有弄清楚, 可是有人就认为是我们的错, 大声指责我们, 这时候难免觉得受委屈, 这时候要怎么做? 45

46 四聖諦佛教僧團聯合宣言暨宣法活動特別報導 慧 : 这个时候, 表示要跟他解释的因缘不具足, 因为正的一面 善的一面没有了 我们要先停下来, 不能火上加油或加木柴, 要等到对方平静下来, 我们的心也平静了, 才是因缘成熟, 才能好好沟通 好像, 要等到两边都是绿灯, 才可以走 访 : 这个比喻很好 当一个泰劳, 他就是想追求更好的生活, 所以逃跑 长老虽劝他, 他还是想追求更好的待遇 这时候长老怎么办? 慧 : 我会告诉他, 虽然你想要赚很多, 但是你过的是担心的日子 非法赚的钱是不安的, 一旦被抓到, 一切泡汤, 这其实是赌博 如果没有被抓到, 你是赚到比较多的钱, 但是你的身心都很不安 你是要钱还是要命? 正正当当的赚, 虽然比较慢, 但是换得安稳的身心, 家乡的亲人也不用替你操心, 其实还是划得来的 访 : 长老觉得南传佛法在台湾的远景如何? 有什么方向需要调整或加强, 让佛陀的原始教法能够更快的开展 不理睬家庭, 我念我的, 对待子女 亲人的态度也没有改变, 习性脾气都还是一样, 只是念 念 念 然而, 修习四圣谛与八正道的佛法, 却能很实际的运用到生活上 我们碰到什么问题, 一定有原因 要知道自己是居士, 不是圣人, 不要企求做不到的境界 当我们认清自己的层次, 然后尽自己的能力处理人 事 物, 在生活上就比较不会碰到苦恼 所以, 佛陀原始四圣谛的教法, 对于众多踢到铁板的北传学法者, 是一帖好药, 一定有光明的前景的 访 : 真的很实用, 将所知马上应用, 好像直接考试 好比有些人把很多时间都花在准备考试, 可是一旦考试时, 却常常不及格 四圣谛佛法却让我们直接上考场, 每个 六触入处 都是考试 今天非常荣幸采访长老, 谢谢长老, 也希望很快有机会再聆听长老为我们说法 慧 : 要快, 可能要多多利用台湾发达的媒体 听说随佛法师有可能会录像讲法, 这是很好的方法 一般说来, 台湾的佛教徒多半与菩萨道有关 在菩萨道修行的这条路, 走了这么久, 很多人还是很苦, 他们相信的法与修行, 都没有办法解决他们的问题 访 : 他们踢到了铁板 这个铁板是什么? 这会让他们开始思索现行的方法不对, 转而寻求其他有用的修行方法, 例如四圣谛佛法吗? 慧 : 这个铁板就是, 他们大多是用念的, 念佛也好, 念咒也好, 都只是打麻醉药 药性退了, 还是很痛 所以我会跟这些人说, 这些念佛 拜佛 念咒的修行方法, 就好像是石头压草, 你把石头移开的时候, 草又会长出来, 因为并没有拔除草的根 苦集, 并没有真正断掉 我碰到很多念佛念咒的朋友, 他们并没有真正在生活上改变自己的行为, 所以, 有时候也会被亲人子女排斥 他们 46

47 四聖諦佛教僧團聯合宣言暨宣法活動特別報導 四聖諦佛教僧團聯合宣法 法師專訪 斯里蘭卡 ( 錫蘭 ) 明法長老 (Ven. H. Dhammaratana) 台灣書記組法育 / 採訪整理 访 : 长老您好! 请问长老在台湾待多久了? 为什么中文讲得这么标准流利? 明 : 我来台湾十年了 访 : 长老来台之前, 就会讲中文了吗? 明 : 没有, 刚来的时候, 一个中文字也不认识 访 : 中文的佛经也能阅读吗? 明 : 对 访 : 真了不起, 中文的佛经也能阅读! 刚才长老说法, 说得非常好, 感觉很实用 就像长老所说的南传佛法, 是非常实用的佛法 请问长老出家几年了? 明 : 我出家 24 年 访 : 出家 24 年, 将近一半的时间在台湾 请问是怎样的因缘, 让长老从斯里兰卡来到台湾? 明 : 因为我有一位师兄在新加坡弘法, 他的信徒都是华人, 他在新加坡已经二十多年 但是他一直没有机会学习中文, 所以他希望我能到台湾学习中文 那时候, 正好有一位法师介绍我到台湾读佛学院, 所以我就在佛学院学习中文 访 : 当初来台湾, 是抱着什么目的? 明 : 我刚来的时候, 只是想学习中文, 了解华人的文化 后来因缘慢慢变化, 就变成一方面读书, 一方面开始翻译巴利经典并与本地人说明经文的内容, 就跟他们结原始佛法的缘 访 : 在来台湾之前, 对北传佛教有所认识吗? 明 : 其实在斯里兰卡读书的时候, 有些课程也有学习到北传的法, 尤其是中观思想这类的, 儒家的思想也有, 都只是很表面粗浅的认识 斯里兰卡是南传的社会, 对北传的理解并不好 因为我们知 47

48 四聖諦佛教僧團聯合宣言暨宣法活動特別報導 道的北传佛教, 大部分都是日本的 访 : 当长老亲身到台湾生活后, 对于台湾盛行的佛教有什么认识? 明 : 最明显的是修行的方式和我们不一样 他们是修菩萨道 访 : 长老想想看, 为什么在台湾会发展出这样的佛教? 明 : 我觉得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文化 现在台湾的大乘佛教, 与当初传到中国的大乘佛教不一样 ; 那时候进来的大乘佛教, 跟刚开始在印度的大乘佛教也不一样 所以, 过了一段时间, 就变化成这个样子 为什么呢? 因为, 佛教进入中国大陆之后, 一定要跟本地人的文化与想法配合 访 : 台湾的佛教有越来越神化的趋势, 长老有什么样的看法? 明 : 一般人都喜欢这个 台湾有的是富裕 方便 科技发达, 但还是没办法对治人心理的痛苦 所以, 人还是想要依靠宗教, 依靠看不到的力量 访 : 最方便的办法, 就是找一个靠山? 明 : 原始佛教的修行, 原先很简单, 现在也是有许多法门 这也是有因缘的, 因为每一个时代, 人们想要的东西不一样 现代人生活很忙, 但是又想要依靠宗教, 安慰自己的心, 得到快乐 不管这个快乐是永远的, 还是短暂的, 都无所谓 大部分人都只求那个当下的快乐 所以在很孤单很痛苦的时候, 能够有某个力量让他们有快乐的收获, 他们一定会依靠它, 想要这么修 访 : 为什么在台湾这个相对来说还算富裕的社会, 需要学佛法的人这么多? 一些已经占优势的人, 为什么还需要佛教? 明 : 因为现在人们的要求, 跟以前的人不一样 现代人要求的, 就是得到 得到之后, 还要更多 人一直都不会满足的 在这个时代里, 欲望的衍生是非常快速的 所以人为什么想要依靠宗教? 有 两个原因 : 一是为了消除自己内心感觉孤单的痛苦, 二是想要得到 想要更多 对一般人来说, 释迦牟尼佛也是一个神 访 : 在台湾耕耘了这么多年之后, 您有没有觉得阿含经 南传 佛陀的原始教说, 在台湾这块土地的份量有没有不一样了? 为什么? 明 : 有不一样 我跟你讲, 南传在台湾有未来 访 : 长老从哪里看出这一点? 明 : 现在太多人已经太累了 跟着很多人一起参加或举办活动, 让他们累坏了 佛法修行是要靠自己 对于一些有思考能力 真正想学法的人, 他现在觉得累了 访 : 长老, 请问您平日最喜欢做的是什么事? 明 :( 毫不犹豫 ) 坐禅 访 : 依照安那般那 ( 出入息 ) 修习? 明 : 是的 访 : 请问长老目前在哪里修习佛法? 学习中文您觉得最难的地方在哪里? 明 : 我在台北华梵大学博士班进修, 中文的发音对我来说最困难, 我们本身的腔调比较重, 比较难弄清楚中文的音调 访 : 佛经里有很多艰难的汉字, 您都没有问题吗? 明 : 大部分都看得懂 访 : 长老的中文这么好, 请继续留在台湾弘法利众 明 : 这个要看因缘吧! 我们种一个东西嘛, 不会马上开花结果, 要等, 要有耐心 访 : 好, 希望长老能多多参与我们的活动 非常谢谢长老接受采访, 我想这里有不少人都是第一次接触到长老的说法 长老也是我第一位采访的南传法师, 这是个很愉快的采访经验 再次谢谢长老 48

49 四聖諦佛教僧團聯合宣言暨宣法活動特別報導 四聖諦佛教僧團聯合宣法 法師專訪 緬甸慈心長老 (Ven. Jatila) 台灣書記組法育 / 採訪整理 访 : 我是正法之光的采访书记, 刚才听说长老出家已经 30 多年了? 可是长老看起来很年轻 慈 : 不是, 我是学佛 30 多年 10 岁左右就离开家乡到佛学院戴头发 访 : 长老是说带发修行? 慈 : 对, 带发修行两年 然后, 当了七年的沙弥 然后就到了受比丘戒的年龄 从受比丘戒到现在也已经 20 多年, 但还是不懂真正的佛法是什么 访 : 长老您太谦虚了 慈 : 不, 真的 佛法不是光看这个字而已, 你要自己去实践 对佛法里一些定义的理解不够, 就会觉得太神奇, 这样很难去实践 例如对戒定慧的定义都不能完全理解, 怎么能够去实践? 访 : 长老您从十岁开始初初接触佛法, 大部分是从戒这方面开始的吗? 什么时候开始知见上才有所增长? 慈 : 从小学四年级进入佛学院开始, 我们只是背诵经文, 并不知道里面的意思 一直到 27 岁那一年我参加禅修, 才对经文的意义有一点点的理解 访 : 在 27 岁之前, 真的就只有背诵而已, 会不会太无聊? 慈 : 不管你在哪里 做什么事 跟什么人相处, 都会有它的乐趣 我们的团体生活很有规律, 每天排满了活动, 大家一起生活, 不会无聊 在我们乡下, 每个地方都至少会有一个寺庙, 有时候看到他们来托钵, 觉得很仰慕, 所以就想加入他们 访 : 请问长老又是怎样来到台湾呢? 49

50 四聖諦佛教僧團聯合宣言暨宣法活動特別報導 慈 : 在仰光的佛教大学教书的时候, 正好选拔学生到各地学习 两百多位应考, 选出 27 位 考上的人还要再进修, 然后才分发 有些师兄被分发到加拿大 美国 纽西兰 新加坡, 我被分发到台湾 在等待签证的半年, 我就从罗马拼音开始学中文 访 : 这个选拔活动的目的是要到世界各地弘扬佛法吗? 慈 : 弘扬佛法的方法之一, 是让人看到穿我们这种袈裟的出家人, 现出家人的相, 这也是一种弘扬 我们师父交代我们, 不但要学当地的语言与文化, 也要了解北传的佛法, 甚至连北传的法器也都要学 访 : 长老您三十多岁来台湾, 同时要学习语言 文化 北传佛法, 什么是您当时最大的挑战? 慈 : 那时候, 最大的挑战是连夏天都要穿长袖, 因为台湾海岛气候湿气太重 我们都住在北传的寺庙, 他们都吃素, 我们那里是吃荤的, 还有调味也不一样 跟我一起来的师兄, 不到六个月后, 实在受不了, 就跑了 我是拼命的忍耐, 待了下来 当过了前三个月之后, 我看到英译的心经, 发现这些不适应, 不就是五蕴吗? 访 : 长老您是用只看共同点, 不去探讨不同的地方, 就是 异中求同 的态度来对待北传佛法 慈 : 阿弥陀经里的极乐世界里有三皈依, 也有三十七道品, 并不是个吃喝玩乐的地方 访 : 长老求学的时间很长, 到现在还是学生吗? 慈 : 虽然当了这么久的学生, 我不能欺骗自己, 我真的还有很多地方不懂, 你们要我写点什么, 我真的不会写 师父给我一个题目 : 解脱与三藐三菩提, 并且建议我参考 转法轮经 我答应了 但是, 我三天三夜, 吃不好睡不好, 就是在想要怎么说这个题目 我一直都没有写过论文, 即使 在硕士班也是 访 : 长老在上课的时候, 需要在同学面前做公开的演讲吗? 慈 : 我现在一个礼拜有两天与信徒分享我的心得 有些信徒不懂, 我就跟他们讲说 : 你们对北传不要有偏见, 有些经典会有些差异, 让你感觉不舒服, 可是你要靠全量心, 概括来理解 我虽没有念阿弥陀佛, 可是我内心对那些人肯定, 他们只要也有念三皈依, 就可以了 皈依有好多的诠释, 从我们口头的皈依到最后的解脱都包括在内 初果就是三皈依的圆满, 三皈依不是我们以为的皈依佛 归依法 皈依僧而已, 它的诠释是很深奥的 访 : 长老平常最常研读的经典是什么? 慈 : 我看完了 杂阿含经, 最近也快要看完 中阿含经 了 访 : 请问长老平日碰到烦恼的时候, 习惯用什么方法去灭除这些苦? 慈 : 你问我这个问题, 我想知道你自己都是怎么做的? 访 : 我以前亲近北传佛法的时候, 大多是告诉自己应该怎么做怎么做, 例如我知道我应该要缩小自己, 要谦卑, 要把别人都看做菩萨 感觉上是用很多道理, 来压制自己的冲动与习性 可是, 当我学习了因缘法之后, 我透过观六触入处的集与因,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是解决问题的两种不同方法 不知道长老是怎么做呢? 慈 : 你那样, 还好啦! 你懂得因缘法, 会活得很快乐, 不会障碍人家, 也不会障碍自己 有些人不懂因缘法, 他能够原谅人家, 却不懂得原谅自己 这是一个矛盾 有些人对自己可以原谅, 对别人却不能原谅, 这都是偏差 我们不要管这么多, 只要懂得因缘法就可以了 50

51 四聖諦佛教僧團聯合宣言暨宣法活動特別報導 访 : 那长老是用什么方法呢? 慈 : 我自己说不上去 但是, 自然而然, 就会应用这些东西 访 : 所以长老平常也有接触到因缘法 慈 : 因缘法就是刚刚所讲的, 非常简单 我记得我的妈妈对我说的一句话 : 慈心啊, 你到的地方就是你的家 他讲得很俗, 但是就是说, 你安住的地方就是你的家, 不是你出生的地方才是你的家 我有这个概念, 我就活着 不管在哪里, 该做的我会做, 在佛学院, 我的师兄住不下去, 前三个月很苦没有错, 我调整我的吃与穿, 把它当成我的家 其实, 我们平日虽然会看到很多人, 但真正需要好好相处的也许不过六位, 你只要好好的跟这六位相处好就可以了 很简单, 只要知道彼此的个性, 有些地方随着他 我跟你一起住一年, 我能给你什么东西? 吃与住都不算什么, 我的见解要能指点或帮助你解脱于菩提道, 才是重要, 其他的什么都不算 所以自己要知道要看远一点, 遇到的时候好好相处就可以 这样与人相处就没有问题 这算是懂因缘法吗? 也可以这么说 很多人都是自我中心, 都是用自己的立场来对待人家 佛陀在世的时候, 弟子都会分类, 其中有三个人住在一起, 相处的很好 佛陀问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他们都说, 其他两人怎么说, 我就顺着他们 这段相处之道给我灵感, 妈妈讲的 住到哪, 那里就是你的家 也是让我能忍得下来的原因之一 访 : 这是您第一次接近随佛尊者吗? 慈 : 对, 听过很久了, 这次才见到 访 : 非常谢谢长老今天接受我们的采访, 真的是因缘际会 再次谢谢长老的谈话, 谢谢! 51

52 四聖諦佛教僧團聯合宣言暨宣法活動特別報導 台灣聯合宣法活動花絮 活动前一日就在一天的宣法活动后, 才刚恭送僧团法师们离开宣法的教室, 法友们就赶着由台大校友会馆三楼教室前往四楼礼堂, 以布置隔日即将用于来自各国的多位南传僧团长老们的联合宣法会场 ; 由于会馆的保全启动时间是设定在晚上 8 点, 所以法友们必须在此之前完成大部分的布置 当天, 末学是负责佛像的挂置, 所以就将三楼佛像收拾后, 移至四楼礼堂挂置 此时, 有的法友忙着插花, 将一捆捆花材编织穿插成庄严的花艺布景, 看着这一些负责插花的法友们, 仔细的裁切剪修花材 以铁丝缠绕调整花材外型, 相当的用心 有些法友则负责投影布幕的安置与联机, 有一些法友则负责动线规划, 这些法友一方面安排布幕位置一方面得调整投影机的角度与位置, 忙得不亦乐乎 在布置期间, 热心的法友还特地准备了好吃的饼干 水果及萝卜糕, 让许多忍着肚子饿的法友得以充饥 为了让狭小的讲台能够容纳得 台灣書記組法源 / 報導 師父在結束第一天的宣法後, 立即聽取法工長的工作規劃報告 於大會前一天下午, 負責花藝設計的師姊 們就利用狹窄的樓梯間先開始工作了 大會當天下中午, 趁著長老們離席應供, 趕緊拍下莊嚴的講台留念 52

53 四聖諦佛教僧團聯合宣言暨宣法活動特別報導 下宣法时 20 几位长老的法座, 特请装潢公司来施作讲台的加大工程, 这个临时工程是由几位技术一流的师傅, 在极为快速的时间内组装完成 完成后, 大家才能开始在木制讲台上铺上一层深褐色的布料, 接着在木制讲台边, 钉上某位师姐所护持的编织花边围布作为裙襬, 整个讲台基座经过这番布置, 便显得庄严隆重 布置了讲台, 从禅林所载运来的矮木桌适时运抵会场, 在几位法友的协力下, 以矮木桌适切的配置成为长老们安坐的法座 此时, 在负责服务台布置的法友们, 也完成了服务台的结缘品区和签名处的布置 而在贵宾室内, 负责供养礼品准备工作的师姐们, 也相当迅速的将要送给长老们的礼物打理完成 佛前的长明灯, 插电后发现在搬运的过程中, 已 经有一颗灯泡毁损, 末学主动请求负责找寻替代灯泡的工作, 但因为时间已晚, 找了几个店家都没能找到适合的灯泡, 而许多店家也都已经关门休息了, 幸好师父们回山上后, 还能找到备用灯泡, 在活动开始前顺利更换完成 晚上 8 点一到保全设定启动, 大家只好放下未完成的工作先行回家, 剩下的工作只能留待明日联合宣法活动开始前完成 联合宣法日联合宣法当天, 趁着台大校友会馆开门后到活动开始前的短短十几分钟, 师父们和许多的法友赶着活动的最后布置 活动开始前, 准备供僧的法友们已经西装毕挺的在会客室中安排和等候, 而我也在手边事情告一段落后, 进去准备 ; 由于素来没有打过领带, 有法友知道 53

54 四聖諦佛教僧團聯合宣言暨宣法活動特別報導 我的窘况, 就主动过来帮忙我, 这种相依相挺的情谊, 令人备感温馨 南传僧团长老们在九点前几乎都已陆续抵达三楼休息室, 活动在司仪简介联合宣法活动内容后正式开始, 来自泰国 缅甸 斯里兰卡的诸位长老, 鱼贯进入会场, 步上讲台法座 长老们坐定后, 供养的法友们双手捧着端盘依序缓步上前, 将准备好的礼物恭敬的供养给上座长老们, 供养过程备感崇隆 此时, 突然有刚抵达的长老上讲台, 隆盛的供养一时感觉慌乱, 还好现场调度得宜, 除了帮新到长老铺设法座, 还临时找来备用礼品, 圆满完成了供养仪式 公司的专业, 回想素食餐馆的餐点提供, 还有诸位来自各国的长老比丘们的支持和参与, 以及各地来参与的法友 ; 想到这些, 虽然眼前只剩下空荡荡的讲台和桌椅, 不过生起的情感不是惆怅感, 反而是努力之后所感受到的充实感, 以及值得感恩的种种因缘 在讲台上, 长老们为到场的法友一一开示与祝福的同时, 三楼则有一群法友正在为了大家的午餐忙碌着, 除了无法参与大会的活动, 还要费神费力张罗与会一百多位法友的用餐, 这样尽力当前让人感佩 活动结束后, 开始进入复原工作, 法友们的手脚都很快, 马上就将会场的东西分类分类放置, 轮到装潢的木制讲台的拆卸时, 动用了多位身强体壮的法友, 费尽九牛二虎之力, 尝试了多种拆卸方法后, 才将木板拆卸完成 接着搬家公司将分类的东西, 一一搬运装进卡车驶离会场 离开会场前, 回顾整个会场, 想到这次活动的圆满达成, 实际上是许许多多的人 事 物在这段历程中的努力, 才能呈现这完整的过程 : 回想法师们的辛劳, 回想法友们的企划和帮忙, 回想搬家公司和装潢 54

55 正法新聞 馬來西亞 檳城健康講座 慢性病的根源 治療與預防 佛正覺後 2443 年 / 2011 年 9 月 18 日 檳城訊 槟城中道禅林于 9 月 18 日主办一场健康讲 座, 邀请明锦芳中医师主讲 慢性病的根源与治疗及如何预防 当天早上 8 : 30, 明医师及其助手已到现场, 法友也陆续进场 活动开始前, 大众虔诚的礼敬佛陀 阿罗汉 无上正等正觉者 早上 9 : 20 讲座正式开始, 大众用心聆听这场精彩又热门的健康话题 午斋后约 12 : 30, 明医师及其助手们为身患慢性病的法友们刮痧, 让法友亲身体验刮痧的功效, 大家都觉得受益良多 讲座结束前, 主办单位除了致赠感谢函与结缘品 给明医师表达谢意以外, 还安排两位驻锡于槟城中道 馬來西亞 檳城共修活動 第三次 八戒淨修營 佛正覺後 2443 年 / 2011 年 9 月 11 日 檳城訊 2011 年 9 月 11 日 ( 星期日 ), 马来西亚原始佛教会槟城中道禅林, 举办第三期 八戒净修营 活动, 由驻锡在马来西亚中道禅林的三位法师 Bhikkhu Citta Sang Varo Bhikkhu Dhammadisā 及 Ven. Dhammadinna 领众进行 活动在早上八点整开始, 由 Bhikkhu Dhammadisā 领众恭诵 转法轮经 之后, 原始佛教会及中道禅林导师随佛尊者 Ven. Bhikkhu Vūpasama 透过网络视讯联机的方式, 为槟城法友传授八戒, 并开示佛法 而后,Ven. Tissarā 用心教导学员们基本止禅及卧禅实修方法,Bhante Citta Sang Varo 则讲解行禅的步骤与观点, 并由 Ven.Dhammadinnā 现场示范 午斋后, 两位法师与法友分享法义 活动在傍晚时分结束 槟城法友表示, 希望槟城中道禅林再接再励举办更多活动, 把正法散播到每个角落 透过正法的力量, 使原始佛法重显光明, 利益更多众生 禅林的法师, 为法友简要开示作为活动的结尾 Bhante Citta Sang Varo 感谢明医师发心行善, 为大众讲解健康调理与照顾之道, 也藉此因缘提醒法友应当更加努力的增上学习佛法, 因为身体是缘生法, 是无常 苦 败坏之法, 而且世间有三种令人不喜欢 不爱乐 不愿想起的事, 就是 老 病 死, 所以应当洞见事实与实践世尊教诫的真实教说 ( 因缘法 ), 才能减轻老 病 死所产生的痛苦 何等無明因 無明緣 無明縛? 謂無明, 不正思惟因 不正思惟緣 不正思惟縛 (SĀ 334) 緣眼 色, 生不正思惟, 生於癡, 彼癡者是無明, 癡求欲名為愛, 愛所作名為業 (SĀ 334) 55

56 正法新聞 馬來西亞 檳城 台灣連線 視訊參與台灣四聖諦宣法活動 佛正覺後 2443 年 / 2011 年 9 月 25 日 檳城訊 公元 2011 年 9 月 25 日, 由中道僧团主办 中华原始佛教会暨中道禅林协办的 四圣谛佛教僧团联合宣言 活动, 有原始佛教中道僧团与来自各地的南传僧团 ( 如 : 锡兰 泰国 缅甸 新加坡等国家 ) 莅临参与 马来西亚原始佛教会槟城中道禅林, 有幸透过联机方式, 同步参与庆典的观赏 活动在上午 9 : 00 正式举行, 一开始因为联机状况不妙, 所以无法顺利观赏台湾的活动实况 直到上午 10 : 30 左右, 总算能够从网络上断断续续听到法师们的一些开示 到了下午 3 点, 收视情况才较稳定, 此时, 随佛尊者正在为众法友宣说 四圣谛 的 修证次第, 尊者深入浅出地为众法友讲解三转十二行之法义 而后, 透过画面看到一位泰国法师开示, 他表示, 要他来宣说四圣谛, 犹如泰国俗谚 卖椰子的人, 将椰子卖给种椰子的人, 因为随佛尊者所转达世尊所教诫的四圣谛原始教说实在太完善了, 自己修行这么久, 也未曾听过任何人说出如此详细透彻的四圣谛教说, 令他感到非常法喜 下午 6 点左右, 活动在读诵三皈依与回向后圆满结束 台灣 都會宣法 台中一日禪 原始佛教之定慧次第 佛正覺後 2443 年 / 2011 年 9 月 10 日 台中訊 由中道僧团主办 中华原始佛教会暨中道禅林协办的 都会宣法系列 讲座, 于 2011 年 9 月 10 日 ( 周六 ) 早上 9 : 00 到下午 4 : 30, 在台中市南屯区文心路一段的中道禅林台中道场, 举办全天候的佛法课程, 由原始佛教会导师随佛尊者主法, 讲授 原始佛法之定慧次第, 这也是随佛尊者结束两个月的美国弘法行程之后, 返台宣法的首站 当日课程内容包括 : 安那般那念之修习方法及目的 原始佛教对无色界的观点 如理作意之前的禅定深度 禅观之入手及开展 随佛尊者于讲座中强调, 了解经典结集的历史, 才能学习到最精纯的佛法 佛陀所教导的定学, 迥异于一般禅定, 只要依照正确的禅观方法, 不须修习深定, 即能见法得慧解脱 尊者并且教导在场学众, 如何依佛陀所教之出入息念得初禅定, 而后观察十二因缘法 ( 相关照片请见封底里页 ) 56

57 正法新聞 台灣 第三期正法研習課程 登場 原始佛教的定學及慧學 佛正覺後 2443 年 / 2011 年 9 月 13 日 台北訊 第三期原始佛教正法研习课程, 以 原始佛教之止观与一乘菩提道 为宣法主题, 订定 9 月 13 日至 10 月 25 日每周二晚间 7 : 30 ~ 9 : 30, 在台北市民权东路三段之民有里活动中心, 一连举办七场佛法讲座, 恭请原始佛教会与中道禅林导师随佛尊者主法 首场讲座, 于 9 月 13 日晚间热烈登场, 近百名法师 法友到场聆听 随佛尊者以 原始佛教的定学及慧学 作为本系列课程之开场, 说明世间禅定及出世间正定之差异, 强调修习禅定只是修习慧学的前方便, 如实知见十二因缘法具备慧学的基础, 才能开启正定, 次第成就心解脱 尊者并针对时下盛行的禅法, 为法友们详细厘清 假想观 与 因缘观 禅法之异趣 ( 相关照片请见封底里页 ) 台灣 第三期正法研習課程 第二場 原始佛教的一乘菩提道 佛正覺後 2443 年 / 2011 年 9 月 20 日 台灣 都會宣法 台大校友會館二日禪 原始佛教之止觀與一乘菩提道 佛正覺後 2443 年 / 2011 年 9 月 24 ~ 25 日 台北訊 有鉴于佛陀正觉之后教导的止观禅法及菩提道, 在两千多年的教派误传中, 早已荒淹不明 ; 中华原始佛教会暨中道禅林, 乃以 原始佛教之止观与一乘菩提道 为主题, 恭请中道僧团导师随佛尊者主法, 于 2011 年 9 月 24 ~ 25 日早上 9 : 00 到下午 4 : 30, 在台北市济南路一段台大校友会馆, 举行都会二日禅, 将本次 第三期正法研习课程 中七个讲座主题, 浓缩成两天的宣法内容 由于法友报名踊跃, 现场气氛热络 随佛尊者于首日课程中表示, 佛法是佛陀的法, 佛教是众生的宗教, 佛教型态随着社会文化的变异而不断演变, 是必然也是当然的现象, 佛弟子应当尊重佛教, 仰归佛法 接着引据经典, 阐明原始佛教的定学及慧学 一乘菩提道的内容 因缘法的特色 如何如实观察十二因缘法开法眼证初果 许多新法友听法之后, 咸表感动又震撼! 原订 9 月 25 日举办的课程, 原始佛教会为了 传承四圣谛 宣扬菩提道, 扩大为 原始佛教及南传佛教联合宣言暨宣法 活动 台北訊 第三期正法研习课程第二场讲座,9 月 20 日晚间登场, 主题为 原始佛教的一乘菩提道, 恭请原始佛教会与中道禅林导师随佛尊者主法 尊者首先说明宿命业报与因缘业报之差异, 表示过去对于现在, 只有影响性而没有决定性 成就圣德, 要靠现世努力修行, 非由过去生决定 其次, 尊者依史说明 菩萨 及 六波罗蜜 理论的形成背景 以及佛陀之一乘菩提道如何因此被分化成 僧闻乘 及 菩萨乘 最后, 尊者开演 一乘菩提道 之内容及修证次第, 勉励法友善用此生苦难, 精进修行, 了脱生死业报 ( 相关照片请见封底里页 ) 57

58 正法新聞 台灣 聯合宣法 特別活動 四聖諦僧團聯合宣言暨宣法活動 佛正覺後 2443 年 / 2011 年 9 月 25 日 台北訊 为了回归佛陀 四圣谛 原始教说, 开显一乘菩提道的无上精义, 中华原始佛教会及中道禅林, 邀请现于台湾游化弘法的南传佛教长老们, 于 2011 年 9 月 25 日, 在台大校友会馆四楼大会堂, 盛大举办 四圣谛佛教僧团联合宣言暨宣法活动 出席本次活动的佛教僧团代表, 除了中道僧团的法师之外, 尚包括锡兰 泰国 缅甸 新加坡等南传佛教僧团, 总计有二十四位长老 法师参加 数名北传佛教法师, 亦莅临会场表示支持 当日约有近两百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僧俗二众参与盛会 本次活动, 系原始佛教会导师随佛尊者, 有感于华人佛教圈对于佛陀原始教法的误解, 因而落入无谓的学派宗门之争, 因此联合在台湾的原始佛教界及南传佛教界, 以 依止四谛, 团结僧团 之原则, 积极推动团结和谐的 四圣谛佛教, 确立 四圣谛 为佛陀建僧立教之正道 原始佛教会历经两个月的筹备邀约, 克服万难, 活动终于在十方翘盼之下, 庄严举行 教圈, 以智慧扬弃 大乘 小乘 之历史错解, 重视 四圣谛 及声闻解脱僧团的传承, 促进 四圣谛佛教 的形成, 回归佛陀之菩提正道 在庄严隆重的气氛之下, 与会长老及法师们, 共同签署 四圣谛佛教联合宣言, 并合照留念 来自台湾各地的护法居士以及北传法师, 也欢喜参与 踊跃联署 四圣谛佛教联合宣言, 热忱支持此一深具意义的声明 当天下午, 则由在台湾的原始佛教僧团及南传佛教僧团的四位法师, 以 四圣谛 为要旨, 举行联合宣法活动 锡兰 Ven. H. Dhammaratana 法师 缅甸 Ven. Jatila 法师 泰国 Ven.U Jayadhoro 长老, 分别开演四圣谛法义 以及个人的修学心得, 与在场法友们分享, 并且强调, 将佛法落实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 中道僧团随佛尊者, 则慈悲地以如何依 七菩提支 修习成就 四圣谛 三转十二行, 精辟阐示佛陀所教 一乘菩提道 的修证次第, 重显正法之光 当日活动, 在僧俗二众法喜充满的氛围中, 圆满落幕 ( 相关照片及详细活动内容, 请见特别报导 ) 上午的联合宣言活动, 首先由法力居士简述活动缘起, 大众在唱诵 三宝歌 及皈依 佛法僧戒 之后, 接着由信士代表, 以四事供养僧团长老及法师们 原始佛教会导师随佛尊者致词阐明本次活动之意义, 并对与会的长老法师及居士们表达欢迎之意 远在他方未能亲临会场的 Venerable Davuldena Gnanissara Maha Nayaka 以及 Venerable Kurunegoda Piyatissa 两位锡兰大长老, 也于会前欢喜签署 四圣谛佛教联合宣言, 并且预录像音表达支持与祝福 随后, 泰国 Ven. Chantawanna 长老 原始佛教会导师随佛尊者, 分别以英文 中文宣读 四圣谛佛教僧团联合宣言, 一致呼吁台湾华人佛 58

59 正法新聞 台灣 第三期正法研習課程 第三場 十二因緣法的如實知見 佛正覺後 2443 年 / 2011 年 9 月 27 日 台北訊 第三期正法研习课程, 于 9 月 27 日晚间进行第三场讲座, 主题为 十二因缘法的如实知见, 恭请随佛尊者主法 尊者引经说明如何从六触入处入手, 依 观察四念处之集法与灭法 修习十二因缘观, 明见五蕴之集法与灭法, 也就是明见十二因缘之集法与灭法, 依此修习满足 念菩提支 乃至次第圆满 七菩提支, 于六触入处解脱痴 贪 瞋之系缚 尊者强调, 从因缘观来看, 解脱的圣者, 各自的因缘不同, 但是证量相同, 所以没有大小阿罗汉之别 尊者并且邀请两位法友上台示范, 生动说明一切缘生法, 不能以 胜 劣 等 来比较 台灣 第三期正法研習課程 第四場 止觀次第 佛正覺後 2443 年 / 2011 年 10 月 4 日 台北訊 第三期正法研习课程, 于 10 月 4 日晚间进行第四场, 主题为 止观次第, 恭请随佛尊者主法 尊者首先提醒学众, 佛弟子如果能够在生活中善见善用因缘法, 人生的痛苦烦恼必减少大半 之后, 尊者接续前次课程内容, 依经介绍正觉次第 : 佛陀先见十二因缘之集法, 再见十二因缘之灭法, 而后明见八正道, 成就四圣谛 初转 得正觉 ; 而后精进修习离贪断爱之八正道, 成就四圣谛 二转 修道 ; 最后成就解脱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成就四圣谛 三转 证灭 台灣 都會宣法 台中三日禪 七覺分與四聖諦的修證關係 佛正覺後 2443 年 / 2011 年 10 月 8 ~ 10 日 台中訊 利用十月八日至十日国庆三天连续假期, 由中道僧团主办 中华原始佛教会与中道禅林协办的都会宣法活动, 在中道禅林台中精舍举行三日禅, 宣法主题为 : 七觉分与四圣谛的修证关系, 恭请中道僧团导师随佛尊者主法 宣法期间并且联机至美东 美西加州 台北内觉禅林及马来西亚各地道场 这是台中精舍成立以来, 最大的宣法活动, 有多位北传法师及近四十位来自各地的法友参加 随佛尊者为使远在美东地区的法友, 得有较长时间聆听佛陀教法, 十月八日一早, 未及原定正式宣法时间, 就开始联机说法 随佛尊者以佛教初期圣典之集成作为开始, 并以觉音论师 龙树论师的判教, 推崇 杂阿含 保留佛陀教说禅法 并说明欲要回归第一次经典集成之原始佛陀教说, 必须 :(1) 熟读 杂阿含经 (2) 熟读南传 相应部 (3) 对照相同部份 (4) 以佛教史判别部派分流之相互融涉与增新 随佛尊者接着宣说法教, 说明禅观三部曲, 并一一开演修行道次第 十月九日随佛尊者说明禅定之开展, 以及禅定与正定的不同 因缘观与分别观的差异, 进而阐明 : 只见因缘, 不见有我 的甚深法义 宣法第三天, 尊者利用早上半天的时间, 厘清宿命观造成佛教的变革及对人生的负面影响 下午则以条理 清晰的方式, 阐述十二因缘法的内容, 并且将十二因缘法的修证方式 七菩提支, 作了契纲提领的说明 活动在十月十日下午六点才告结束 感恩尊者的慈悲, 三天连续的说法后, 又风尘仆仆的赶往下一个宣法地, 正是 有苦难众生的地方, 就是尊者宣说佛陀离苦甘露妙法的所在! 59

60 正法新聞 台灣 聯合宣法 躍上電視螢幕 高雄法界衛星電視台專訪暨錄影 佛正覺後 2443 年 / 2011 年 10 月 7 日 高雄訊 为了宣传 9 月 25 日在台湾举行的原始佛教 南传佛教联合宣法活动,8 月下旬, 法曼除了商请高雄法界卫星电视台刊登活动广告及字幕跑马灯之外, 并安排原始佛教会中道禅林随佛尊者 Ven. Bhikkhu Vūpasama 于 10 月 7 日接受专访暨说法的录像行程 是日上午, 随佛尊者 Ven. Bhikkhu Vūpasama 与 Ven. Bhikkhu Paññācakkhu 将台北繁忙的法务告一段落后, 中午时分由法洲与法曼陪同搭乘高铁前往高雄 抵达法界卫星电视台后, 首先进行专访 在与记者们及工作人员简短的介绍与问候之后, 摄影记者随即挑选好拍摄的角度, 由采访记者提出第一个问题, 请教 Ven. Bhikkhu Vūpasama 关于原始佛教与南传佛教的差异 Ven. Bhikkhu Vūpasama 简要的说明 : 原始佛教 是指佛陀在世时的佛教 佛灭后一百多年, 由于 种种因素, 佛教开始分派 早期印度佛教共有十八派, 并可归纳成经师及律师两大系统 而 南传佛教 是属于部派佛教中的律师系统, 分布在南印度一带, 而今日的 南传佛教 是属于南印度 ( 过去的锡兰岛 ) 系统流传到东南亚, 再由东南亚传播到世界各地 为使观众更了解 原始佛教 与其他佛教的差异, 记者再就 南传佛教与汉传 藏传菩萨道的差异 向 Ven. Bhikkhu Vūpasama 提问 此段采访, 于 2011 年 10 月 15 日 ( 台湾时间 ) 在法界新闻播出, 当天共有 00:00, 7:30, 12:00, 17:00 四个时段, 每次播出 30 分钟 在 Ven. Bhikkhu Vūpasama 说明之后, 记者更深入追问 何谓原始佛教? 甚么是七菩提支的修行? 等问题 Ven. Bhikkhu Vūpasama 表示 : 原始佛教就是四圣谛佛教 Ven. Bhikkhu Vūpasama 的专访内容, 将在网站 ( 呈现 海外地区的法友, 可透过法界卫星的网站直播 ( tech.htm) 收看, 进入网站后, 点选右方的 法界电视 live 直播 即可收看 60

61 正法新聞 专访结束后,Ven. Bhikkhu Vūpasama 稍做休息, 随即进入摄影棚, 以 佛陀的佛法及众生的佛教 为主题, 录制两集各三十分钟的 法界法语 第一段录像,Ven. Bhikkhu Vūpasama 先以 众生的佛教 作为切入点, 说明 : 佛陀之法 乃是为 众生苦灭 而说 流传中的 佛法, 不免受到地域 风俗 民情 语言及政治的影响, 在时空演绎与文化交融下, 形成了 多元的佛教, 而多元的佛教即是众生的佛 教 为满足 无限福佑 最小付出, 最大收获 永生 富足 无灾 喜乐 尊胜 及 不离欲乐, 可证圣果 四个欲求, 多元的佛教朝向佛即 神话 神化 自我神化及世俗化 发展, 因此有了今日众生的佛教 接着,Ven. Bhikkhu Vūpasama 进一步说明 佛陀的佛法 : 佛陀的教说圆满, 道次分明, 现前可及, 实际可证 ; 以正觉为本, 灭苦为证, 利他为用 ; 并且依据 因缘法, 正见 菩提正道, 开展四圣谛之三转十二行的菩提道次第, 成就了正觉 离贪 慈悲喜舍 灭苦解脱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等证量 佛陀的佛法是原始佛教, 是四圣谛佛教 以上两段录 像精彩内容播出时间, 将公布于网站 ( 上, 切勿向隅 六年前,Ven. Bhikkhu Vūpasama 与中道僧团全台游化, 每个月皆停留于高雄地区一次, 并举办开示说法 这次因为行程紧凑, 并未召告昔日法友, 但有几位旧雨新知, 透过法工得知 Ven. Bhikkhu Vūpasama 要到高雄, 分别从邻近地区赶来, 并在 Ven. Bhikkhu Vūpasama 录像后小聚 Ven. Bhikkhu Vūpasama 亲切地与法友叙旧, 并期盼不久的将来, 可觅得适当地点在南部设立道场, 再度与南台湾的法友结缘, 弘扬佛陀的原始教说 61

62 弘法紀實 止觀與一乘菩提道台大校友會館中道僧團弘法紀實 台灣法澄 / 記錄整理 2011 年 9 月 日 中道僧团于七月初到美国弘法二个多月, 九月初返台 9 月 24 日, 是随佛尊者回国后首次在台大校友会馆弘法,25 日当天并举办四圣谛佛教僧团联合宣言暨宣法活动, 除了原始佛教会的中道僧团外, 还邀请了泰国 锡兰 新加坡 缅甸等地的南传比丘一起参与盛会 这是佛教界的一件大事, 因为华人的宗教传统, 对于佛陀的亲教 四圣谛佛教 一直有相当程度的陌生和误解, 为了让世人能重新认识 四圣谛 的精义及伟大, 更为了让佛陀的原始教法能重新显扬于世, 故有此联合宣言及呼吁 两天之中, 尊者对原始佛教之 止观 与 一乘菩提道 有详尽之阐发 尊者先阐明佛法与佛教之不同 佛法是佛陀崇高的教法, 是以 四圣谛之三转十二行 为圆满 究竟 其中枢法要, 包含了正觉 离贪 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体证, 是究竟 无上的佛法 佛教是众生的佛教, 众生是烦恼的 苦难的, 要承袭佛陀崇高的法教 难免力有未逮 ; 再加上佛教的传承久远, 流传的过程 必然 会融摄不同时代 地域 民族的风俗文化及信仰, 而发展出不同特色的佛教 尊者呼吁学众 : 在学法过程里, 学到宝贵的佛法, 若发现与现代佛教有极大落差时, 应抱持着 尊重佛教, 仰归佛法 的心态, 不要把此落差当成是众生的罪, 如果当成罪过, 内心会生瞋恨 会谴责 会对立, 之所以有这样的落 差, 实则是苦难众生的痛苦呀! 之后, 尊者开始介绍止观之法 尊者引大正藏 杂阿含 A746 经及南传 相应部 觉支相应 SN46.66 经 : 若比丘修习安那般那念, 多修习已, 得大果, 大福利, 阐明佛陀所教的禅观之法, 是从安那 ( 入息 ) 般那 ( 出息 ) 念入门, 让念头安住于入出息的摄止及觉知 接着, 尊者开始谆谆的阐明菩提道之修证次第及方法 尊者特别强调 : 所谓的观四念处, 并非后期部派佛教所言 观身不净, 观受是苦, 观心无常, 观法无我, 因为 无常 无我 空 乃见法者的证量, 是愚痴凡夫所不能解的 ( 参见杂阿含 262 经 ) 必得从六触入处如实观察身受心法集 身受心法灭 ( 参见杂阿含 609 经 ), 于六触入处正智善见因缘法, 才得觉见缘生法无常 苦 非我我所, 明见五受阴是缘生 败坏 苦法, 需于五受阴离贪断爱, 方能离于生死苦的系缚 尊者说法, 依经依律, 不仅前后统贯, 而且理趣分明, 尤其能近取譬, 即使十分艰深之佛法, 经过尊者的解说, 也会变得很亲切很实际 说法的过程里, 尊者还特地厘清了几个一般学佛人对佛典上用语的误解 好比佛陀教我们要离贪断爱, 一般人皆把这个 爱 当作是 情感 的意思, 以为修行就必须修到没有感情, 必须修到 没血没泪, 铁石心肠, 实则是不解佛法真意 尊者引杂阿含 334 经 : 缘眼 62

63 弘法紀實 色, 生不正思惟, 生于痴, 彼痴者是无明, 痴求欲名为爱, 爱所作名为业 为学众解说 : 佛法所谓的 爱 是指 不能实现的欲求, 好比缘生法不能掌握 决定 主宰, 无知妄想种种不可能实现的欲求即是爱 修行并不是要修到没有感情, 当佛陀大弟子舍利弗入灭后, 佛陀曾慨然万千的说 : 其大声闻先般涅盘, 若彼方有舍利弗住者, 于彼方我则无事 ( 参见杂阿含 638 经 ) 细细思量, 佛陀的话语中, 涵纳了何等真挚的怀念情怀呀! 此外, 一般人还常误以为 想要 就是欲望, 断欲就不能 想要 如果 想要 就是欲望, 那么修行人, 想上厕所, 不就不能去啰? 正确的是 : 不可行的 颠倒虚实的, 不要痴心妄想 ; 可行的 需要的, 一定要做, 这才是行于正道 而所谓的 我, 就有掌握 决定 主宰三个意涵, 这是不真实的 ; 无我 就是指出没有这个不真实的东西 尊者强调 : 以逻辑思考来理解因缘法, 乃是以无明推敲无明, 永不得其解 ; 必得回到现实直接观察 如是谆谆引导, 学众终于了解 : 不管做什么事, 皆不是你做的, 是在影响中而呈现 ; 也即是任何的成功, 皆非你的成就 ; 任何的失败, 亦非你一个人所造成 如是明白诸法因缘生, 当能度越喜乐 得失 忧苦 ; 反之, 则会以为这是 我 作的 事实是 : 没有那个不真实的 我, 但世界是真的 --- 在影响中 真 两千多年前, 佛陀正觉于菩提伽耶, 如慧日初升光照中印, 四十五年间说法度众不倦, 足迹遍及恒河两岸, 度越了无数闇苦的心灵 ; 在佛陀原始教法失传二千多年后, 随佛尊者历经千辛万苦的探索追寻, 从佛教共同传诵的古老教法中, 寻得佛法本来面目, 得以还原其菩提道修行次第, 有幸躬逢其盛, 在随佛尊者的引领下, 重新面见世尊教导, 汲饮世尊法水, 实是莫大福祉 所有与会学众对伟大的佛陀, 及充满智慧 慈悲的随佛尊者, 无不感恩赞叹, 法喜充满 63

64 新法友感言 四聖諦佛教僧團聯合宣法 活動採訪報導 台灣書記組 法萱/採訪整理 9 月 日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辦的都 會宣法活動 參與人數創新高 在聆聽 隨佛 尊者說法的過程中 法友們時而莞爾 時而沈 思 會場法喜滿溢 本刊隨機 採訪三位新法 友 聽聽他們如何結下這段法緣及聽法感言 陈 并不是 我最早是念心经 当时我工作不顺 会 去龙山寺拜拜 那儿有心经 去就会念 念久就 想知道内容 便去查 知道经文大概之意思 后 来 虽然有念心经会觉得好一点 但发现自己的 个性没那么容易改变 人都有个性上的缺陷 很 难在不修行的状况下改变 后来我发现打坐 跟 那位新加坡法师说的一样 确实的打坐 后来我 采访陈 荣居士 听 人 家说 打坐 可以 修 身 心 我的 重点 放在 修 采访书记 以下简称 访 您如何知道此活动 心 因为真的突破不了 工作上非常的困难 我 陈 居 士 以 下 简 称 陈 是 谨 慎 法 师 Ven..Thitasangvaro Maha Thero 告诉我的 他说 今天有法会 我常去他庙里 访 请问谨慎法师的庙在 陈 在桃园大园 有段距离 但这已经比去其他泰国 法师的道场方便多了 其他的更偏僻 访 您本身只想找南传佛法吗 很难面对那环境 工作环境给我的压迫非常大 但所有人都说是我的问题 想想也是 明明这么 多人能做 为什么我却不能做 而且我又不是笨 蛋 我想知道问题在哪里 所以去参加禅修班 只是早 晚各打坐 10 分钟 光是这样就不一样 了 我的心境都不一样了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 所以我相信最基础的教法就是最好的教法 但我 一直觉得不够究竟 好像某个点一直没碰到 因 为那时候一直没跟着法师修学 64 正法之 光 第十六期 2011 年 10 月

目 錄 CONTENTS 3 5 45 47 50 53 54 57 60 61 社 論 教 宗 華 嚴 行 歸 兜 率 --- 是 華 嚴 行 者 亦 彌 勒 老 人 的 成 一 老 和 尚 本 社 先 導 師 七 七 法 會 日 誌 道 行 菩 薩 彌 勒 是 尊 特 別 報 導 法 乳 深 恩 編 輯 部 追 思 長 老 不 分 僧 俗 上 下 --- 成 一 老 和 尚 追 思 讚 頌 會

More information

2009.05

2009.05 2009 05 2009.05 2009.05 璆 2009.05 1 亿 平 方 米 6 万 套 10 名 20 亿 元 5 个 月 30 万 亿 60 万 平 方 米 Data 围 观 CCDI 公 司 内 刊 企 业 版 P08 围 观 CCDI 管 理 学 上 有 句 名 言 : 做 正 确 的 事, 比 正 确 地 做 事 更 重 要 方 向 的 对 错 于 大 局 的 意 义 而 言,

More information

論 文 摘 要 佛教起源於印度 是大多數人所週知的觀念 而素食觀念的起源與實行方 法 在世界各地是各有其特色並非一致 在中國社會 對佛教的飲食觀念 多 數人直覺認為佛教徒應與素食劃上等號 事實上並非如此 因為隨著佛教流傳 到世界各地 與當地的民俗及風土人情相結合 進而使不同國家的佛教徒依照 不同國情

論 文 摘 要 佛教起源於印度 是大多數人所週知的觀念 而素食觀念的起源與實行方 法 在世界各地是各有其特色並非一致 在中國社會 對佛教的飲食觀念 多 數人直覺認為佛教徒應與素食劃上等號 事實上並非如此 因為隨著佛教流傳 到世界各地 與當地的民俗及風土人情相結合 進而使不同國家的佛教徒依照 不同國情 私 立 東 吳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碩 士 在 職 專 班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林 伯 謙 教 授 中 國 素 食 文 化 與 漢 傳 佛 教 關 係 之 研 究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Vegetarianism and Mahayana 研 究 生 : 方 廉 豐 撰 民 國 一 Ο 四 年 六 月 1 論 文 摘 要 佛教起源於印度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1月電子報1130.doc

Microsoft Word - 11月電子報1130.doc 發 行 人 : 楊 進 成 出 刊 日 期 2008 年 12 月 1 日, 第 38 期 第 1 頁 / 共 16 頁 封 面 圖 話 來 來 來, 來 葳 格 ; 玩 玩 玩, 玩 數 學 在 11 月 17 到 21 日 這 5 天 裡 每 天 一 個 題 目, 孩 子 們 依 據 不 同 年 段, 尋 找 屬 於 自 己 的 解 答, 這 些 數 學 題 目 和 校 園 情 境 緊 緊 結

More information

前 言 一 場 交 換 學 生 的 夢, 夢 想 不 只 是 敢 夢, 而 是 也 要 敢 去 實 踐 為 期 一 年 的 交 換 學 生 生 涯, 說 長 不 長, 說 短 不 短 再 長 的 路, 一 步 步 也 能 走 完 ; 再 短 的 路, 不 踏 出 起 步 就 無 法 到 達 這 次

前 言 一 場 交 換 學 生 的 夢, 夢 想 不 只 是 敢 夢, 而 是 也 要 敢 去 實 踐 為 期 一 年 的 交 換 學 生 生 涯, 說 長 不 長, 說 短 不 短 再 長 的 路, 一 步 步 也 能 走 完 ; 再 短 的 路, 不 踏 出 起 步 就 無 法 到 達 這 次 壹 教 育 部 獎 助 國 內 大 學 校 院 選 送 優 秀 學 生 出 國 研 修 之 留 學 生 成 果 報 告 書 奧 地 利 約 翰 克 卜 勒 大 學 (JKU) 留 學 心 得 原 就 讀 學 校 / 科 系 / 年 級 : 長 榮 大 學 / 財 務 金 融 學 系 / 四 年 級 獲 獎 生 姓 名 : 賴 欣 怡 研 修 國 家 : 奧 地 利 研 修 學 校 : 約 翰 克 普

More information

參 加 第 二 次 pesta 的 我, 在 是 次 交 流 營 上 除 了, 與 兩 年 沒 有 見 面 的 朋 友 再 次 相 聚, 加 深 友 誼 外, 更 獲 得 與 上 屆 不 同 的 體 驗 和 經 歴 比 較 起 香 港 和 馬 來 西 亞 的 活 動 模 式, 確 是 有 不 同 特

參 加 第 二 次 pesta 的 我, 在 是 次 交 流 營 上 除 了, 與 兩 年 沒 有 見 面 的 朋 友 再 次 相 聚, 加 深 友 誼 外, 更 獲 得 與 上 屆 不 同 的 體 驗 和 經 歴 比 較 起 香 港 和 馬 來 西 亞 的 活 動 模 式, 確 是 有 不 同 特 WE ARE BOY S BRIGADE 參 加 第 二 次 pesta 的 我, 在 是 次 交 流 營 上 除 了, 與 兩 年 沒 有 見 面 的 朋 友 再 次 相 聚, 加 深 友 誼 外, 更 獲 得 與 上 屆 不 同 的 體 驗 和 經 歴 比 較 起 香 港 和 馬 來 西 亞 的 活 動 模 式, 確 是 有 不 同 特 別 之 處 如 控 制 時 間 及 人 流 方 面, 香

More information

Emperor Qianlong s integration of Tibetan Buddhism into the way he rule the country achieved an impressive result. Thus this dissertation also attempt

Emperor Qianlong s integration of Tibetan Buddhism into the way he rule the country achieved an impressive result. Thus this dissertation also attempt Journal of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Vol.38-2008.6 Study of Emperor Qianlong as Manjusri Bodhisattva Lo Chung Chang Assistant Professor of General Education Center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bstract

More information

從詩歌的鑒賞談生命價值的建構

從詩歌的鑒賞談生命價值的建構 Viktor E. Frankl (logotherapy) (will-to-meaning) (creative values) Ture (Good) (Beauty) (experiential values) (attitudinal values) 1 2 (logotherapy) (biological) (2) (psychological) (3) (noölogical) (4)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第四組心得.doc

Microsoft Word - 第四組心得.doc 徐 婉 真 這 四 天 的 綠 島 人 權 體 驗 營 令 我 印 象 深 刻, 尤 其 第 三 天 晚 上 吳 豪 人 教 授 的 那 堂 課, 他 讓 我 聽 到 不 同 於 以 往 的 正 義 之 聲 轉 型 正 義, 透 過 他 幽 默 熱 情 的 語 調 激 起 了 我 對 政 治 的 興 趣, 願 意 在 未 來 多 關 心 社 會 多 了 解 政 治 第 一 天 抵 達 綠 島 不 久,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論 史 記 五 帝 本 紀 首 黃 帝 之 意 義 林 立 仁 明 志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副 教 授 摘 要 太 史 公 司 馬 遷 承 父 著 史 遺 志, 並 以 身 膺 五 百 年 大 運, 上 繼 孔 子 春 秋 之 史 學 文 化 道 統 為 其 職 志, 著 史 記 欲 達 究 天 人 之 際, 通 古 今 之 變, 成 一 家 之 言 之 境 界 然 史 記 百

More information

可 愛 的 動 物 小 五 雷 雅 理 第 一 次 小 六 甲 黃 駿 朗 今 年 暑 假 發 生 了 一 件 令 人 非 常 難 忘 的 事 情, 我 第 一 次 參 加 宿 營, 離 開 父 母, 自 己 照 顧 自 己, 出 發 前, 我 的 心 情 十 分 緊 張 當 到 達 目 的 地 後

可 愛 的 動 物 小 五 雷 雅 理 第 一 次 小 六 甲 黃 駿 朗 今 年 暑 假 發 生 了 一 件 令 人 非 常 難 忘 的 事 情, 我 第 一 次 參 加 宿 營, 離 開 父 母, 自 己 照 顧 自 己, 出 發 前, 我 的 心 情 十 分 緊 張 當 到 達 目 的 地 後 郭家朗 許鈞嵐 劉振迪 樊偉賢 林洛鋒 第 36 期 出版日期 28-3-2014 出版日期 28-3-2014 可 愛 的 動 物 小 五 雷 雅 理 第 一 次 小 六 甲 黃 駿 朗 今 年 暑 假 發 生 了 一 件 令 人 非 常 難 忘 的 事 情, 我 第 一 次 參 加 宿 營, 離 開 父 母, 自 己 照 顧 自 己, 出 發 前, 我 的 心 情 十 分 緊 張 當 到 達 目

More information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致 谢 文 学 是 我 们 人 类 宝 贵 的 精 神 财 富 两 年 半 的 硕 士 学 习 让 我 进 一 步 接 近 文 学,

More information

99 學年度班群總介紹 第 370 期 班群總導 陳怡靜 G45 班群總導 陳怡靜(河馬) A 家 惠如 家浩 T 格 宜蓁 小 霖 怡 家 M 璇 均 蓁 雴 家 數學領域 珈玲 國燈 370-2 英領域 Kent

99 學年度班群總介紹 第 370 期 班群總導 陳怡靜 G45 班群總導 陳怡靜(河馬) A 家 惠如 家浩 T 格 宜蓁 小 霖 怡 家 M 璇 均 蓁 雴 家 數學領域 珈玲 國燈 370-2 英領域 Kent 2010 年 8 月 27 日 出 刊 精 緻 教 育 宜 蘭 縣 公 辦 民 營 人 國 民 中 小 學 財 團 法 人 人 適 性 教 育 基 金 會 承 辦 地 址 : 宜 蘭 縣 26141 頭 城 鎮 雅 路 150 號 (03)977-3396 http://www.jwps.ilc.edu.tw 健 康 VS. 學 習 各 位 合 夥 人 其 實 都 知 道, 我 是 個 胖 子, 而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9王充人性論_確定版980317_.doc

Microsoft Word - 09王充人性論_確定版980317_.doc 王 充 有 善 有 惡 的 人 性 論 王 充 有 善 有 惡 的 人 性 論 朝 陽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副 教 授 中 文 摘 要 王 充 (27-100) 的 人 性 論 本 於 世 碩 公 孫 尼 子, 主 張 人 性 先 天 上 有 善 有 惡, 進 而 批 評 在 其 之 前 諸 家 的 各 種 陳 言, 斷 其 優 劣, 在 中 國 人 性 論 發 展 史 上 十

More information

03施琅「棄留臺灣議」探索.doc

03施琅「棄留臺灣議」探索.doc 38 93 43 59 43 44 1 2 1621 1645 1646 3 1647 1649 4 1 1996 12 121 2 1988 1 54---79 3 1990 2 39 4 1987 8 16 19 1649 27---28 45 1651 5 1656 1662 1664 1667 1668 6 1681 1683 7 13 1958 2 1651 2002 11 67 1961

More information

高中英文科教師甄試心得

高中英文科教師甄試心得 高 中 英 文 科 教 師 甄 試 心 得 英 語 學 系 碩 士 班 林 俊 呈 高 雄 市 立 高 雄 高 級 中 學 今 年 第 一 次 參 加 教 師 甄 試, 能 夠 在 尚 未 服 兵 役 前 便 考 上 高 雄 市 立 高 雄 高 級 中 學 專 任 教 師, 自 己 覺 得 很 意 外, 也 很 幸 運 考 上 後 不 久 在 與 雄 中 校 長 的 會 談 中, 校 長 的 一 句

More information

hks298cover&back

hks298cover&back 2957 6364 2377 3300 2302 1087 www.scout.org.hk scoutcraft@scout.org.hk 2675 0011 5,500 Service and Scouting Recently, I had an opportunity to learn more about current state of service in Hong Kong

More information

<D0D0D5FED7A8CFDF2E696E6464>

<D0D0D5FED7A8CFDF2E696E6464>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6 报 导 : 资 源 处 主 任 陆 素 芬 视 是 青 少 年 喜 爱 的 一 门 艺 术 在 孩 子 们 的 成 长 过 程 中, 许 多 优 秀 的 影 影 片 通 过 直 观 的 艺 术 手 段, 感 染 和 鼓 舞 着 青 少 年 选 择 人 生 的 走 向, 获 得 各 种 知 识, 不 断 提 高 综 合 素 质 因 此,

More information

39 屆 畢 業 典 禮

39 屆 畢 業 典 禮 東莞同鄉會方樹泉學校 地 址 九龍油麻地東莞街43號 電 話 2780 2296 圖文傳真 2770 7590 網 址 www.tkfsc-school.edu.hk 電 郵 tkfsc@eservices.hkedcity.net 39 屆畢業典禮 39 屆 畢 業 典 禮 方 樹 泉 先 生 玉 照 東 莞 同 鄉 會 方 樹 泉 學 校 39 屆 畢 業 典 禮 第 三 十 九 屆 畢 業 禮

More information

59-81

59-81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59-81 19 2 90 12 * 59 60 19 2 1498-1583 6 1572 12 27 1525-1582 1572-1620 1368-1398 1426-1435 1450-1456 1610-1695 15 1538-1588 1535-1608 61 1 1503-1583 1516-1591 1472-1528

More information

2015 1 330 GLOBAL EDUCATION Vol. 44 No1 2015 / 300387 / 300387 20 20 1926 20 1912 1912 1918 1919 34 1919 1921 1 1922 1923 1925 7 100 2 1922 3 1923 5 1923 1924 4 1927 1949 20 1. 20 5 35 2. 20 20 1927 1949

More information

9 21-40 2004 12 * * 22 9 1 2 3 1 1992 2 1960 2 3 1984 8 87 23 4 5 1697 AD 1779 6 7 8 9 10 11 12 4 1977 109-112 5 87 41993 13-38 6 614 7 8 632 9 1974 8 10 631 11 12 632 9 24 13 14 13 1990 14 25 15 16 15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 文 學 所 ) 碩 士 論 文 論 文 題 目 ( 陳 千 武 小 說 活 著 回 來 及 其 相 關 事 例 研 究 ) 論 文 題 目 (Chen Chien Wu Return Alive And Some Research About It) 研 究 生 : 朱 妍 淩 指 導 教 授 : 林 葉 連 中 華 民 國 一 0 一 年 6 月 8 日 陳 千 武 小 說

More information

89???????q?l?????T??

89???????q?l?????T?? 華 興 電 子 報 第 89 期 民 國 102 年 01 月 12 日 出 刊 網 址 :www.hhhs.tp.edu.tw 發 行 人 : 高 宏 煙 總 編 輯 : 蕭 慶 智 董 大 鋼 許 莙 葇 王 雅 慧 主 編 : 賴 怡 潔 編 輯 群 : 周 慧 婷 陳 怡 君 陳 玫 禎 楊 雅 惠 郭 孟 平 伍 玉 琪 林 冠 良 林 淑 惠 賴 姿 潔 王 思 方 102 年 01 月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IP006SCH Uni-edit Writing Tip - Presentperfecttenseandpasttenseinyourintroduction readytopublish

Microsoft Word - TIP006SCH Uni-edit Writing Tip - Presentperfecttenseandpasttenseinyourintroduction readytopublish 我 难 度 : 高 级 对 们 现 不 在 知 仍 道 有 听 影 过 响 多 少 那 次 么 : 研 英 究 过 文 论 去 写 文 时 作 的 表 技 引 示 巧 言 事 : 部 情 引 分 发 言 该 生 使 在 中 用 过 去, 而 现 在 完 成 时 仅 表 示 事 情 发 生 在 过 去, 并 的 哪 现 种 在 时 完 态 成 呢 时? 和 难 过 道 去 不 时 相 关? 是 所 有

More information

C o n t e n t s...7... 15 1. Acceptance... 17 2. Allow Love... 19 3. Apologize... 21 4. Archangel Metatron... 23 5. Archangel Michael... 25 6. Ask for

C o n t e n t s...7... 15 1. Acceptance... 17 2. Allow Love... 19 3. Apologize... 21 4. Archangel Metatron... 23 5. Archangel Michael... 25 6. Ask for Doreen Virtue, Ph.D. Charles Virtue C o n t e n t s...7... 15 1. Acceptance... 17 2. Allow Love... 19 3. Apologize... 21 4. Archangel Metatron... 23 5. Archangel Michael... 25 6. Ask for a Sign... 27 7.

More information

7.indd

7.indd 何 定 汛 老 師 (28/6/1942-18/6/2012) 追 思 錄 何 定 汛 老 師 家 庭 生 活 剪 影 何 定 汛 老 師 教 學 生 涯 剪 影 5C 班 旅 行 日 3/11/1978 中 五 謝 師 宴 11/7/1979 輔 導 組 合 照 舊 同 事 合 照 播 道 會 靈 福 堂 詹 牧 師 到 何 Sir 府 上 為 何 Sir 洗 禮 17/6/2012 奇 異 恩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I II III The Study of Factors to the Failure or Success of Applying to Holding International Sport Games Abstract For years, holding international sport games has been Taiwan s goal and we are on the way

More information

立 场 反 思 教 育 学 与 哲 学 和 科 学 的 对 话 杨 小 微 从 某 种 意 义 上 说 教 育 学 是 在 与 哲 学 等 相 关 学 科 的 对 话 中 成 长 起 来 的 它 先 后 经 历 了 亲 哲 学 和 亲 科 学 阶 段 而 今 正 在 走 向 事 理 知 识 时 期 对 话 使 教 育 学 从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自 然 科 学 及 系 统 方 法 论 人 本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宗 教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藕 益 智 旭 的 菩 薩 思 想 之 研 究 A Study of Ouyi Zhixu s thought on Bodhisattva Precepts 研 究 生 : 釋 延 明 指 導 教 授 : 黃 國 清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零 一 年 六 月 十 九 日 論文摘要 智旭身處的時代背景 可謂是政治腐敗 社會經濟紊亂的態勢

More information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目 錄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2 心 五 四 運 動 的 時 代 意 義 4 四 安 : 提 昇 人 品 的 主 張 14 四 要 : 安 定 人 心 的 主 張 18 四 它 : 解 決 困 境 的 主 張 22 四 感 : 與 人 相 處 的 主 張 26 四 福 : 增 進 福 祉 的 主 張 30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More information

致 谢 本 人 自 2008 年 6 月 从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毕 业 之 后, 于 2010 年 3 月 再 次 进 入 上 外, 非 常 有 幸 成 为 汉 语 国 际 教 育 专 业 的 研 究 生 回 顾 三 年 以 来 的 学 习 和 生 活, 顿 时 感 觉 这 段 时 间 也

致 谢 本 人 自 2008 年 6 月 从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毕 业 之 后, 于 2010 年 3 月 再 次 进 入 上 外, 非 常 有 幸 成 为 汉 语 国 际 教 育 专 业 的 研 究 生 回 顾 三 年 以 来 的 学 习 和 生 活, 顿 时 感 觉 这 段 时 间 也 精 英 汉 语 和 新 实 用 汉 语 课 本 的 对 比 研 究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Jing Ying Chinese and The New Practical Chinese Textbook 专 业 : 届 别 : 姓 名 : 导 师 : 汉 语 国 际 教 育 2013 届 王 泉 玲 杨 金 华 1 致 谢 本 人 自 2008 年 6 月 从 上 海 外

More information

1

1 行 政 院 國 家 科 學 委 員 會 獎 勵 人 文 與 社 會 科 學 領 域 博 士 候 選 人 撰 寫 博 士 論 文 成 果 報 告 八 0 年 代 後 台 灣 散 文 之 家 國 書 寫 研 究 核 定 編 號 :NSC 98-2420-H-006-003-DR 獎 勵 期 間 :98 年 08 月 01 日 至 99 年 07 月 31 日 執 行 單 位 :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1 pp. 249-276 19 1 90 6 ** * ** 88 I 2000 8 249 250 19 1 251 1873-1929 1900 1 1902 1 35 1900 1960 7-12 252 19 1 2 3 2 1900 1902 3 2000 129-197 253 4 5 6 4 1902 1962 103 5 Joseph

More information

4. 每 组 学 生 将 写 有 习 语 和 含 义 的 两 组 卡 片 分 别 洗 牌, 将 顺 序 打 乱, 然 后 将 两 组 卡 片 反 面 朝 上 置 于 课 桌 上 5. 学 生 依 次 从 两 组 卡 片 中 各 抽 取 一 张, 展 示 给 小 组 成 员, 并 大 声 朗 读 卡

4. 每 组 学 生 将 写 有 习 语 和 含 义 的 两 组 卡 片 分 别 洗 牌, 将 顺 序 打 乱, 然 后 将 两 组 卡 片 反 面 朝 上 置 于 课 桌 上 5. 学 生 依 次 从 两 组 卡 片 中 各 抽 取 一 张, 展 示 给 小 组 成 员, 并 大 声 朗 读 卡 Tips of the Week 课 堂 上 的 英 语 习 语 教 学 ( 二 ) 2015-04-19 吴 倩 MarriottCHEI 大 家 好! 欢 迎 来 到 Tips of the Week! 这 周 我 想 和 老 师 们 分 享 另 外 两 个 课 堂 上 可 以 开 展 的 英 语 习 语 教 学 活 动 其 中 一 个 活 动 是 一 个 充 满 趣 味 的 游 戏, 另 外

More information

< F5FB77CB6BCBD672028B0B6A46AABE4B751A874A643295F5FB8D5C5AA28A668ADB6292E706466>

< F5FB77CB6BCBD672028B0B6A46AABE4B751A874A643295F5FB8D5C5AA28A668ADB6292E706466> A A A A A i A A A A A A A ii Introduction to the Chinese Editions of Great Ideas Penguin s Great Ideas series began publication in 2004. A somewhat smaller list is published in the USA and a related, even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5F4230365FB942A5CEA668B443C5E9BB73A740B5D8A4E5B8C9A552B1D0A7F75FA6BFB1A4ACFC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5F4230365FB942A5CEA668B443C5E9BB73A740B5D8A4E5B8C9A552B1D0A7F75FA6BFB1A4ACFC2E646F63> 運 用 多 媒 體 製 作 華 文 補 充 教 材 江 惜 美 銘 傳 大 學 應 用 中 文 系 chm248@gmail.com 摘 要 : 本 文 旨 在 探 究 如 何 運 用 多 媒 體, 結 合 文 字 聲 音 圖 畫, 製 作 華 文 補 充 教 材 當 我 們 在 進 行 華 文 教 學 時, 往 往 必 須 透 過 教 案 設 計, 並 製 作 補 充 教 材, 方 能 使 教 學

More information

投影片 1

投影片 1 () () I am delighted to hear that Methodist College is organising a Mentoring Programme to help the Form 4 to Form 6 students to have a more enriched experience in addition to their academic study. I

More information

:

: A Study of Huangtao : I Abstract Abstract This text focuses on the special contribution of Huangtao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and culture of Fukien, by analyzing the features of Huangtao s thought,

More information

國立桃園高中96學年度新生始業輔導新生手冊目錄

國立桃園高中96學年度新生始業輔導新生手冊目錄 彰 化 考 區 104 年 國 中 教 育 會 考 簡 章 簡 章 核 定 文 號 : 彰 化 縣 政 府 104 年 01 月 27 日 府 教 學 字 第 1040027611 號 函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2 月 9 日 彰 化 考 區 104 年 國 中 教 育 會 考 試 務 會 編 印 主 辦 學 校 : 國 立 鹿 港 高 級 中 學 地 址 :50546 彰 化 縣 鹿 港 鎮

More information

《遗情书》

《遗情书》 木 子 美 文 集 性 城 市 私 写 作 Published by EPUBCN TM GROUP Website: http://www.epubcn.com Forum: http://www.epubcn.net 阅 读 声 明 您 现 在 所 阅 读 的 这 本 电 子 图 书 由 e 类 出 版 物 制 作 出 品 本 书 版 权 归 作 者 所 有, e 类 出 版 物 只 负 责 制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42DA950A9FABBF62DA56AA8E5A4E5BEC7A4A4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42DA950A9FABBF62DA56AA8E5A4E5BEC7A4A42E646F63> 台 南 科 大 學 報 第 26 期 人 文 管 理 頁 167-186 中 華 民 國 96 年 9 月 古 典 文 學 中 具 功 名 仕 宦 意 象 的 植 物 及 其 文 化 意 涵 探 討 以 槐 紫 薇 柏 桂 為 例 周 明 儀 台 南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講 師 摘 要 在 科 舉 盛 行 於 中 國 的 一 千 三 百 年 中, 追 求 功 名 可 說 是 社

More information

: : : : : ISBN / C53:H : 19.50

: : : : : ISBN / C53:H : 19.50 : : : : 2002 1 1 2002 1 1 : ISBN 7-224-06364-9 / C53:H059-53 : 19.50 50,,,,,,, ; 50,,,,,,,, 1 ,,,,,,,,,,,,,, ;,,,,,,,,, 2 ,,,, 2002 8 3 ( 1 ) ( 1 ) Deduction One Way of Deriving the Meaning of U nfamiliar

More information

ABSTRACT This research was mainly about the traditional Hakka Ba-Yin music developed in Hsin-Chu area, where the musician Chin-Ho Yeh (1936~ ) played a pivotal role. Some musicians had suggestions about

More information

TLLFDEC2013.indd

TLLFDEC2013.indd GOOD PEOPLE MANAGEMENT AWARD 2 學教卓越 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 2010 / 2011 本校重視學生全人發展 致力提供具專業的教學環 6. 通識科的閱讀課藉報章及時事影片與同學進行課堂討 境 營造純樸良好的校風 建立優良的班級文化 積極提 論 提升學生的批判思考及高階思維能力 並藉不同形 升教學效能 善用資源為學生提供分組教學及各種增潤課 程 並成功為學生創造多元化的成功學習經驗

More information

00. - 0-000 0 10 0 00-0 0 11 12 13 14 15 b 16 17 18 19 0 - 20 0 0-0 0 21 22 H.Mead 0-0 - ( ) 23 ( ) 24 ( ) 25 ( ) 26 27 00 0 00 0 28 29 30 31 ( ) 0 0 32 ( ) 33 ( ) 34 ( ) 35 ( ) 36 ( ) ( ) Northrop F.S.C.

More information

2011年高职语文考试大纲

2011年高职语文考试大纲 2016 年 湖 北 省 普 通 高 等 学 校 招 收 中 职 毕 业 生 技 能 高 考 文 化 综 合 考 试 大 纲 2016 年 普 通 高 等 学 校 招 收 中 职 毕 业 生 技 能 高 考, 是 由 中 等 职 业 学 校 ( 含 普 通 中 专 职 业 高 中 技 工 学 校 和 成 人 中 专 ) 机 械 类 电 子 类 计 算 机 类 会 计 专 业 护 理 专 业 建 筑

More information

穨2-08.doc

穨2-08.doc CCMP 91-RD-202 ( ) The Research of Academic Recognition of Chiniese Medicine in Mainland China The research of Higher Edu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in Mainland 25 29 29 724 Chang Gung Memorial Hospital

More information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s of the Co-construction Contract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s of the Co-Construction Contract ( ) ABSTRACT Co-constructio in th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holds the quite

More information

*王心齋說得好:「天理者,」

*王心齋說得好:「天理者,」 樂 是 樂 此 學 學 是 學 此 樂 - 梁 漱 溟 對 泰 州 學 派 的 現 代 繼 承 與 改 造 王 汝 華 摘 要 以 發 皇 新 孔 學 為 畢 生 志 業 的 民 初 大 儒 梁 漱 溟, 其 由 佛 歸 儒 的 主 要 思 想 進 路 即 是 泰 州 學 派 本 文 乃 扣 緊 梁 漱 溟 與 泰 州 學 派 的 關 係 而 發, 參 稽 梁 漱 溟 的 系 列 著 作 ; 檢 視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 I II III IV The theories of leadership seldom explain the difference of male leaders and female leaders. Instead of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leaders leading traits and leading styles of two sexes are the

More information

000-A-165 撠??摨?

000-A-165 撠??摨? 如來的哲思 合為一體 盧勝彥 文 蓮生活佛 密教的要義在於 瑜伽 而 瑜 這 有相法 重點是 入我我 然是很隱密的 所以密教綱要曰 密 二 出現梵文種子字 一 淨月輪 入 的觀想 之義為密奧 為妙密 即奧隱之意也 三 本尊出現 伽 就是 相應 的意思 相應 當 甚深祕密之境界相 自覺證智修證法 四 本尊住頂 縮小 進入行者 五 行者與本尊無分無別 一剎 心 坐於心蓮 再放大與行者身同 門 我個人明白

More information

目 次 論 漢 代 的 宴 飲 文 化... 韓 秀 利 1 北 宋 市 肆 飲 食 的 美 感 追 求 以 東 京 夢 華 錄 為 中 心 的 考 察... 劉 香 蘭 19 旅 行 社 資 訊 管 理 系 統 課 程 及 專 業 認 證 推 廣 可 行 性 之 研 究 以 醒 吾 技 術 學 院 觀 光 系 為 例... 丁 寧 李 菊 芬 39 我 國 國 內 線 航 空 公 司 競 合 賽

More information

D A

D A 2015 4 D822.333 A 0452 8832 2015 4 0014-12 14 The Second ASEAN Regional Forum: The ASEAN Regional Forum, A Concept Paper, in ASEAN Regional Forum Documents Series 1994-2006, ASEAN Secretariat, Jakarta,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4.doc

Microsoft Word - 24.doc 水 陸 畢 陳 晚 明 飲 食 風 尚 初 探 蕭 慧 媛 桃 園 創 新 技 術 學 院 觀 光 與 休 閒 事 業 管 理 系 摘 要 飲 食 是 人 類 維 持 與 發 展 生 命 的 基 礎 之 一, 飲 食 風 尚 會 隨 著 社 會 地 位 物 質 條 件 以 及 人 為 因 素 轉 移, 不 同 階 層 的 飲 食 方 式, 往 往 標 誌 著 他 們 的 社 會 身 分, 甚 至 反

More information

BB.pdf

BB.pdf 編輯手札 人乘佛刊走過三十個年頭 誠屬不易 自從 聖開上人於1979年創建慈光山首座道場 同年發 行 人乘佛刊 雜誌以來 30載歲月 無論道場或人刊 都 歷經了各種無常際遇 人刊形態從早期的32開單色印刷 到 16開印行 再改為25開 從單月刊改為雙月刊 以至於今的 季刊方式發行 現今亦同步發行網路版的人刊電子報 未來 因應潮流 方便傳法 人刊朝向數位的蛻變與進化 更是 不可避免的趨勢 大願法師在本期專題

More information

A-錢穆宗教觀-171

A-錢穆宗教觀-171 台 南 應 用 科 大 學 報 第 32 期 人 文 管 理 類 頁 171-186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10 月 錢 穆 宗 教 觀 析 論 以 文 化 與 教 育 為 觀 察 核 心 梁 淑 芳 國 立 體 育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助 理 教 授 摘 要 國 學 大 師 錢 穆, 可 謂 一 代 通 儒 本 文 以 其 文 化 與 教 育 為 主, 輔 以 錢 穆 的 其 餘

More information

A VALIDATION STUDY OF THE ACHIEVEMENT TEST OF TEACHING CHINESE AS THE SECOND LANGUAGE by Chen Wei A Thesis Submitted to the Graduate School and Colleg

A VALIDATION STUDY OF THE ACHIEVEMENT TEST OF TEACHING CHINESE AS THE SECOND LANGUAGE by Chen Wei A Thesis Submitted to the Graduate School and Colleg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MASTER DISSERTATION 学 院 国 际 文 化 交 流 学 院 专 业 汉 语 国 际 教 育 硕 士 题 目 届 别 2010 届 学 生 陈 炜 导 师 张 艳 莉 副 教 授 日 期 2010 年 4 月 A VALIDATION STUDY

More information

科 学 出 版 社 科 学 出 版 社 前 言 本 书 是 针 对 普 通 高 等 院 校 经 济 类 和 工 商 管 理 类 本 科 专 业 财 务 管 理 学 的 教 学 需 求, 结 合 教 育 部 经 济 管 理 类 本 科 财 务 管 理 学 课 程 教 学 大 纲 编 写 而 成 的 本 书 执 笔 者 都 是 长 期 工 作 在 财 务 管 理 教 学 一 线 的 专 业 教 师,

More information

We are now living happily. We are now living a happy life. He is very healthy. He is in good health. I am sure that he will succeed. I am sure of his success. I am busy now. I am not free now. May I borrow

More information

生活意象繪畫創作研究 林清鏡 著 生活意象繪畫創作研究 The Mind Reflects the Scenery Research into the Painting of Living Concepts 林清鏡 著 境隨心游 生活意象繪畫創作研究 摘要 中國水墨繪畫發展淵源流長 有如一部是歷史的長卷 承繼往開來的延續 在中國美術史上 有著篳路藍縷的輝煌階段 呈現最具特色的演變經驗脈絡 及 受外來文化洗禮的過往歷史

More information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第 三 十 九 期 2015 年 01 月 頁 223~258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由 心 到 腦 從 腦 的 語 義 脈 絡 論 晚 清 民 初 的 文 化 轉 型 * 徐 瑞 鴻 提 要 傳 統 的 中 醫 理 論 以 心 為 神 明 之 主, 掌 管 思 維 記 憶 與 情 感, 此 一 觀 點 在 近 現 代 受 到 西 方 解 剖 學 的 巨

More information

第六章

第六章 Reflection and Serving Learning 長 庚 科 技 大 學 護 理 系 劉 杏 元 一 服 務 學 習 為 何 要 反 思 All those things that we had to do for the service-learning, each one, successively helped me pull together what I d learned.

More information

文档 9

文档 9 : : :2001 5 10 :2001 6 10 : < > :Rudimental Studies on A Classified and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f Books on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 : :K2904.6 Yu Shaosong A classified and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f Books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20 1 66 1 20 2 66 2 20 3 66 N WAKIN 20 WAKIN 20 20 20 3 20 4 66 4 20 5 66 Dear Wakin, I m a Chinese girl living in Denmark together with my parents. I started to listen to your music at the age of 14 and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246~\253\327\262\304\244@\264\301\256\325\260T_Version4)

(Microsoft Word - 10\246~\253\327\262\304\244@\264\301\256\325\260T_Version4) 聖 公 會 仁 立 紀 念 小 學 聖 公 會 仁 立 紀 念 小 學 校 園 通 訊 2010 年 度 第 一 期 第 1 頁 \\\\ 校 園 通 訊 2010-2011 年 度 第 一 期 鄭 秀 薇 總 校 長 在 日 本, 有 一 個 傳 說 故 事 是 這 樣 說 的 : 有 一 對 仁 慈 的 老 夫 婦, 生 活 窮 困, 靠 賣 木 柴 過 活 一 天 老 人 在 同 情 心 的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生 死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吳 晟 詩 文 作 品 中 生 命 觀 之 研 究 A Study On Life Viewpoint Of Wu S heng's Poems and Essays 研 究 生 : 施 玉 修 指 導 教 授 : 廖 俊 裕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5 月 14 日 謝 誌 感 謝 我 的 父 母, 賦 予 我 一 個 圓 滿 的 生

More information

马 克 思 主 义 公 正 观 的 基 本 向 度 及 方 法 论 原 则!! # #

马 克 思 主 义 公 正 观 的 基 本 向 度 及 方 法 论 原 则!! # # 马 克 思 主 义 公 正 观 的 基 本 向 度 及 方 法 论 原 则 马 俊 峰 在 社 会 公 正 问 题 的 大 讨 论 中 罗 尔 斯 诺 齐 克 哈 耶 克 麦 金 泰 尔 等 当 代 西 方 思 想 家 的 论 述 被 反 复 引 用 和 申 说 而 将 马 克 思 恩 格 斯 等 经 典 作 家 的 观 点 置 于 一 种 被 忽 视 甚 至 被 忘 却 的 状 态 形 成 这 种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RCE MP_Year Book.doc

Microsoft Word RCE MP_Year Book.doc Continuing Education Mandarin Program Our high quality and systematic Mandarin Programs in our beautiful city of Richmond In this Issue: June 8 th, 2013 School Info....1-2 Student Articles.. 3-23 Mandarin

More information

唐彪《讀書作文譜》述略

唐彪《讀書作文譜》述略 唐 彪 讀 書 作 文 譜 選 析 唐 彪 讀 書 作 文 譜 選 析 * 呂 湘 瑜 龍 華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摘 要 唐 彪 乃 清 初 浙 江 名 儒, 其 讀 書 作 文 譜 簡 潔 地 呈 現 了 對 於 讀 書 作 文 以 及 文 學 的 種 種 看 法 其 以 為 無 論 是 讀 書 或 者 作 文, 都 必 須 以 靜 凝 神 為 出 發 點, 先 求 得 放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I II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at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ng the general situation and predicament of current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n Savigi tribe and probing the roles played by the school, the family

More information

中國文化大學韓國語文學系

中國文化大學韓國語文學系 中 國 文 化 大 學 外 語 學 院 韓 國 語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Master of Arts Thesis Graduate Institute of Korea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韓 國 與 台 灣 的 民 間

More information

從篤加有二「區」談當代平埔文化復振現相

從篤加有二「區」談當代平埔文化復振現相 從 篤 加 有 二 邱 談 族 群 正 名 運 動 從 篤 加 有 二 邱 談 族 群 正 名 運 動 陳 榮 輝 台 南 女 子 技 術 學 院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講 師 摘 要 本 文 從 篤 加 村 非 平 埔 族 裔 的 正 名 運 動, 探 討 篤 加 村 民 因 不 認 同 廟 後 區 ( 邱 ) 所 形 成 的 平 埔 族 裔 概 念, 從 地 理 變 遷 村 廟 沿 革 族 譜

More information

Abstract The formation of sacred mountains is an essential topic in the field of history of Chinese religions. The importance of mountain in Chinese t

Abstract The formation of sacred mountains is an essential topic in the field of history of Chinese religions. The importance of mountain in Chinese t 2002 12 143~165 Sacred Mountains as Location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Buddhism and Daoism The Development of Buddhism and Daoism in Tiantai Mountain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 Lin Chia-jung 143 Abstract

More information

张 荣 芳 中 山 大 学 历 史 系 广 东 广 州 张 荣 芳 男 广 东 廉 江 人 中 山 大 学 历 史 系 教 授 博 士 生 导 师 我 们 要 打 破 以 前 学 术 界 上 的 一 切 偶 像 以 前 学 术 界 的 一 切 成 见 屏 除 我 们 要 实 地 搜 罗 材 料 到 民 众 中 寻 方 言 到 古 文 化 的 遗 址 去 发 掘 到 各 种 的 人 间 社 会 去

More information

豐 邑 家 族 季 刊 編 者 的 話 2015.02-04 No.07 彼 此 相 愛 總 編 輯 : 邱 崇 喆 主 編 : 戴 秋 柑 編 輯 委 員 : 黃 淑 美 盧 永 吉 王 森 生 趙 家 明 林 孟 姿 曾 淑 慧 執 行 編 輯 : 豐 邑 建 設 企 劃 課 出 版 發 行 :

豐 邑 家 族 季 刊 編 者 的 話 2015.02-04 No.07 彼 此 相 愛 總 編 輯 : 邱 崇 喆 主 編 : 戴 秋 柑 編 輯 委 員 : 黃 淑 美 盧 永 吉 王 森 生 趙 家 明 林 孟 姿 曾 淑 慧 執 行 編 輯 : 豐 邑 建 設 企 劃 課 出 版 發 行 : 豐 邑 家 族 季 刊 編 者 的 話 2015.02-04 No.07 彼 此 相 愛 總 編 輯 : 邱 崇 喆 主 編 : 戴 秋 柑 編 輯 委 員 : 黃 淑 美 盧 永 吉 王 森 生 趙 家 明 林 孟 姿 曾 淑 慧 執 行 編 輯 : 豐 邑 建 設 企 劃 課 出 版 發 行 : 豐 邑 專 業 整 合 團 隊 地 址 : 台 中 市 台 灣 大 道 二 段 501 號 20F-1

More information

Master Dissertation of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Research on the Christian Charity Career in the Modern Times of Suzhou (18501937) Master Candidate:Wu Xiaodi Supervisor:Professor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 Managing Traditional Temples A Case Study of Representative Temples in CHIA-YI i Abstract This research used the methodology of field study historical comparative research, and qualitative interview

More information

202 The Sending Back of The Japanese People in Taiwan in The Beginning Years After the World War II Abstract Su-ying Ou* In August 1945, Japan lost th

202 The Sending Back of The Japanese People in Taiwan in The Beginning Years After the World War II Abstract Su-ying Ou* In August 1945, Japan lost th 201 1945 8 1945 202 The Sending Back of The Japanese People in Taiwan in The Beginning Years After the World War II Abstract Su-ying Ou* In August 1945, Japan lost the war and had to retreat from Taiwan.

More information

龚 亚 夫 在 重 新 思 考 基 础 教 育 英 语 教 学 的 理 念 一 文 中 援 引 的 观 点 认 为 当 跳 出 本 族 语 主 义 的 思 维 定 式 后 需 要 重 新 思 考 许 多 相 连 带 的 问 题 比 如 许 多 发 音 的 细 微 区 别 并 不 影 响 理 解 和

龚 亚 夫 在 重 新 思 考 基 础 教 育 英 语 教 学 的 理 念 一 文 中 援 引 的 观 点 认 为 当 跳 出 本 族 语 主 义 的 思 维 定 式 后 需 要 重 新 思 考 许 多 相 连 带 的 问 题 比 如 许 多 发 音 的 细 微 区 别 并 不 影 响 理 解 和 语 音 语 篇 语 感 语 域 林 大 津 毛 浩 然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的 英 语 热 引 发 了 大 中 小 学 英 语 教 育 整 体 规 划 问 题 在 充 分 考 虑 地 区 学 校 和 个 体 差 异 以 及 各 家 观 点 的 基 础 上 遵 循 实 事 求 是 逐 级 定 位 逐 层 分 流 因 材 施 教 的 原 则 本 研 究 所 倡 导 的 语 音 语 篇 语 感 语 域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 碩士論文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六月十四日 Elfin Excel I II III ABSTRACT Since Ming Hwa Yuan Taiwanese Opera Company start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Chinese orchestra, the problem of how the participation of Chinese music

More information

,, (, 1996 ;, 1999),,,, :,,?,,,, (, ), (, ),, :,, ;,,, (,1994 :33-34),, ;, (,1991 ;,1992), 166

,, (, 1996 ;, 1999),,,, :,,?,,,, (, ), (, ),, :,, ;,,, (,1994 :33-34),, ;, (,1991 ;,1992), 166 :,,,,, :,, 102-107,, 107,, 1982 1981 108147 ;1990 1989 111192 ;2000 116 (,2003),, (,2003), (, 1996a,1996b ;,1997 ;,1997 ;,1998 ;,2000 ;,2000 ;,2001), : 165 2005. 6,, (, 1996 ;, 1999),,,, :,,?,,,, (, ),

More information

CEFR / CIP IELTS, TOEIC, TOEFL-iBT Cambridge,CEFR CEFR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 ( ) : TOEIC, TOEF

CEFR / CIP IELTS, TOEIC, TOEFL-iBT Cambridge,CEFR CEFR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 (   ) : TOEIC, TOEF CEFR / CIP IELTS, TOEIC, TOEFL-iBT Cambridge,CEFR CEFR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 ( www.cipplacementtest.com ) : TOEIC, TOEFL, IELTS : // 90 CIP INTENSIVE ENGLISH Speaking Pronunciation

More information

Your Field Guide to More Effective Global Video Conferencing As a global expert in video conferencing, and a geographically dispersed company that uses video conferencing in virtually every aspect of its

More information

科 学 发 展 观 指 导 下 的 中 国 特 色 军 事 变 革 威 慑 和 实 战 能 力 1 按 照 机 械 化 军 队 建 设 的 目 标, 中 国 人 民 解 放 军 需 要 保 持 一 定 的 员 额, 按 照 信 息 化 军 队 建 设 的 目 标, 中 国 人 民 解 放 军 则 需

科 学 发 展 观 指 导 下 的 中 国 特 色 军 事 变 革 威 慑 和 实 战 能 力 1 按 照 机 械 化 军 队 建 设 的 目 标, 中 国 人 民 解 放 军 需 要 保 持 一 定 的 员 额, 按 照 信 息 化 军 队 建 设 的 目 标, 中 国 人 民 解 放 军 则 需 2012 年 5 月 当 代 中 国 史 研 究 May,2012 第 19 卷 第 3 期 Contemporary China History Studies Vol. 19 No. 3 科 学 发 展 观 指 导 下 的 中 国 特 色 军 事 变 革 刘 志 青 [ 摘 要 ] 中 共 十 六 大 以 来, 中 国 军 事 变 革 在 科 学 发 展 观 的 指 导 下, 注 重 实 际,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doc

Microsoft Word doc 中 考 英 语 科 考 试 标 准 及 试 卷 结 构 技 术 指 标 构 想 1 王 后 雄 童 祥 林 (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考 试 研 究 院, 武 汉,430079, 湖 北 ) 提 要 : 本 文 从 结 构 模 式 内 容 要 素 能 力 要 素 题 型 要 素 难 度 要 素 分 数 要 素 时 限 要 素 等 方 面 细 致 分 析 了 中 考 英 语 科 试 卷 结 构 的

More information

蔡 氏 族 譜 序 2

蔡 氏 族 譜 序 2 1 蔡 氏 族 譜 Highlights with characters are Uncle Mike s corrections. Missing or corrected characters are found on pages 9, 19, 28, 34, 44. 蔡 氏 族 譜 序 2 3 福 建 仙 遊 赤 湖 蔡 氏 宗 譜 序 蔡 氏 之 先 出 自 姬 姓 周 文 王 第 五 子

More information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留 学 澳 洲 英 语 讲 座 English for Study in Australia 第 十 三 课 : 与 同 学 一 起 做 功 课 Lesson 13: Working together L1 Male 各 位 听 众 朋 友 好, 我 是 澳 大 利 亚 澳 洲 广 播 电 台 的 节 目 主 持 人 陈 昊 L1 Female 各 位 好, 我 是 马 健 媛 L1 Male L1

More information

徐汇教育214/3月刊 重 点 关 注 高中生异性交往的小团体辅导 及效果研究 颜静红 摘 要 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郑日昌编制并 与同性交往所不能带来的好处 带来稳定感和安全感 能 修订 对我校高一学生进行问卷测量 实验组前后测 在 够度过更快乐的时光 获得与别人友好相处的经验 宽容 量表总分和第 4 项因子分 异性交往困扰 上均有显著差 大度和理解力得到发展 得到掌握社会技术的机会 得到 异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Abstract Nowadays, more and more countries begi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industries as a strategy to revive the economy. It not only strengthens the link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local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 Abstract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Chuang-tzu s philosophy of life to Modern Life Chuang-tzu s philosophy of life is the wisdom of transcending sufferings and enjoying peace and stability both physically

More information

18世纪东亚儒教思想的地形

18世纪东亚儒教思想的地形 释 奠 礼 乐 之 起 源 与 东 夷 文 明 金 圣 基 中 文 提 要 : 本 文 是 为 了 探 究 释 奠 祭 礼 之 乐 舞 的 起 源 与 东 夷 文 明 释 奠 礼 指 在 文 庙 祭 奠 孔 子 等 先 圣 先 贤 的 仪 式 释 奠 是 自 古 以 来 本 着 儒 学 的 独 特 文 化 意 识, 从 学 校 奉 行 下 来, 而 备 受 关 注 本 文 主 要 对 形 成 释 奠

More information

新竹市建華國民中學九十四學年度課程計畫

新竹市建華國民中學九十四學年度課程計畫 目 錄 壹 依 據... 3 貳 目 的... 3 參 學 校 背 景 簡 述 與 課 程 發 展 條 件 分 析... 3 一 學 校 基 本 資 料... 3 二 學 校 課 程 發 展 條 件 分 析 (SWOTS)... 4 肆 學 校 教 育 目 標 與 願 景... 5 ㄧ 學 校 願 景... 5 二 學 校 願 景 圖 像... 5 三 學 校 發 展 方 向 與 展 望... 5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顏 鸝 慧 人 社 科 院 / 人 文 藝 術 教 學 中 心 摘 要 飲 茶 的 起 源, 歷 來 眾 說 紛 紜, 根 據 文 獻 資 料 顯 示, 在 唐 代 之 前, 飲 茶 只 是 一 種 區 域 性 的 生 活 風 俗 然 西 漢 時 已 有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顏 鸝 慧 人 社 科 院 / 人 文 藝 術 教 學 中 心 摘 要 飲 茶 的 起 源, 歷 來 眾 說 紛 紜, 根 據 文 獻 資 料 顯 示, 在 唐 代 之 前, 飲 茶 只 是 一 種 區 域 性 的 生 活 風 俗 然 西 漢 時 已 有 明 新 科 技 大 學 校 內 專 題 研 究 計 畫 成 果 報 告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A Study of Chinese Tea Poetry and The Tea Rule of Poet 計 畫 類 別 : 整 合 型 計 畫 個 人 計 畫 計 畫 編 號 : MUST- 97- 人 藝 -02 執 行 期 間 : 97 年 03 月 01 日 至 97 年

More information

3戴文鋒-人文.indd

3戴文鋒-人文.indd 國 立 臺 南 大 學 南大學報 第39卷第2期人文與社會類 民國94年 41 66 41 臺灣媽祖 抱接砲彈 神蹟傳說試探 戴文鋒 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 摘 要 二次大戰期間與終戰之後 臺灣各地許多媽祖廟宇 紛紛出現了在二次大戰期間媽祖曾經 顯靈抱接住盟軍所投擲砲彈 因而保住了當地人的生命財產安全的神蹟傳說 二次大戰美軍轟 炸臺灣時 臺灣民間所盛傳的媽祖靈驗事蹟 雖然甚為誇張 但至今仍有信徒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二 六 年 十 二 月 第 三 十 八 期 專 題 論 文 宋 朝 士 大 夫 的 仁 義 觀 為 紀 念 文 天 祥 誕 辰 七 百 七 十 週 年 而 作 王 德 毅 1 明 代 燒 荒 考 兼 論 其 生 態 影 響 邱 仲 麟 25 試 論 黃 宗 羲 政 治 思 想 的 歷 史 意 義 中 西 公 私 觀 演 變 的 一 個 比 較 王 遠 義 65 職 分 與 制 度 錢 賓 四 與 中

More information

穨6街舞對抗中正紀念堂_林伯勳張金鶚_.PDF

穨6街舞對抗中正紀念堂_林伯勳張金鶚_.PDF ( ) 115 115140 Journal of City and Planning(2002) Vol.29, No.1, pp.115140 90 10 26 91 05 20 2 3 --- ( ) 1. 2. mag.ryan@msa.hinet.net 3. jachang@nccu.edu.tw 1018-1067/02 2002 Chinese Institute of Urban

More information

國 史 館 館 刊 第 23 期 Chiang Ching-kuo s Educational Innovation in Southern Jiangxi and Its Effects (1941-1943) Abstract Wen-yuan Chu * Chiang Ching-kuo wa

國 史 館 館 刊 第 23 期 Chiang Ching-kuo s Educational Innovation in Southern Jiangxi and Its Effects (1941-1943) Abstract Wen-yuan Chu * Chiang Ching-kuo wa 國 史 館 館 刊 第 二 十 三 期 (2010 年 3 月 ) 119-164 國 史 館 1941-1943 朱 文 原 摘 要 1 關 鍵 詞 : 蔣 經 國 贛 南 學 校 教 育 社 會 教 育 掃 盲 運 動 -119- 國 史 館 館 刊 第 23 期 Chiang Ching-kuo s Educational Innovation in Southern Jiangxi and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