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年代台灣現代小說與存在主義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一九六○年代台灣現代小說與存在主義"

Transcription

1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台 灣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一 九 六 年 代 台 灣 現 代 小 說 與 存 在 主 義 Modern Fiction and Existentialism of Taiwan in the 1960s 指 導 教 授 : 蔡 明 諺 研 究 生 : 李 筑 琳 二 一 三 年 七 月

2

3 摘 要 本 論 文 以 臺 灣 一 九 六 年 代 的 現 代 小 說 為 主 要 研 究 範 圍, 分 別 從 當 時 具 有 前 後 承 繼 關 係 的 文 學 雜 誌 發 展 脈 絡 來 探 究 觀 察 由 大 學 院 校 為 起 始, 而 日 漸 興 起 的 文 學 雜 誌 現 代 文 學 ; 以 及 從 官 方 文 藝 範 疇 掙 脫, 嘗 試 開 拓 領 域 的 筆 匯 文 學 季 刊, 討 論 這 兩 群 雜 誌 既 並 行 又 相 互 影 響 後 所 發 掘 的 年 輕 創 作 者 同 時 整 理 將 一 般 閱 讀 大 眾 作 為 對 象 的 報 紙 出 版 品 的 刊 行, 及 其 大 量 相 關 的 報 導 與 書 籍 再 版 情 形, 逐 一 梳 理 報 紙 編 輯 一 般 讀 者 官 方 文 藝 的 各 自 理 解 方 式, 與 學 院 文 學 雜 誌 之 間 的 殊 異 處, 當 這 股 存 在 主 義 文 學 潮 流 的 出 現 成 為 不 可 抵 擋 之 勢 時, 發 行 者 和 評 論 家 的 回 應 臺 灣 存 在 主 義 文 學 思 潮 的 興 起 與 流 行, 主 要 以 大 學 生 為 範 圍 開 始 譯 介 與 創 作, 無 意 間 將 存 在 主 義 小 說 作 為 中 心 主 軸, 慢 慢 形 成 一 種 特 有 的 言 行 與 思 想 文 化 氛 圍, 這 波 文 學 潮 流 雖 是 來 自 於 西 方 的 現 代 主 義 文 學, 但 透 過 青 年 學 子 的 挑 選 吸 收 和 轉 變, 也 影 響 到 大 學 院 外 的 學 生 和 讀 者 由 校 園 擴 散 到 民 間, 存 在 主 義 哲 學 興 盛 的 閱 讀 風 氣, 爾 後 在 大 眾 之 間 普 及 化, 表 現 於 報 紙 上 正 反 兩 面 的 評 價 和 浮 濫 的 使 用 存 在 一 詞, 最 終 影 響 政 府 文 藝 傾 向, 甚 至 引 起 官 方 文 藝 者 急 著 以 新 存 在 主 義 收 編 在 耙 梳 這 些 報 章 雜 誌 各 自 的 編 輯 目 標 和 文 學 主 張 後, 進 一 步 探 討 一 九 六 年 代 崛 起 的 小 說 家, 及 其 存 在 主 義 小 說 書 寫 透 過 觀 察 當 時 臺 灣 知 識 青 年 熱 烈 引 進 的 西 方 現 代 文 藝 思 潮, 於 多 元 翻 譯 介 紹 的 文 本 之 中, 特 別 是 以 存 在 主 義 為 內 涵 的 文 學 備 受 關 注 與 青 睞, 不 僅 獲 得 多 數 文 藝 青 年 討 論 思 索 和 描 寫, 亦 經 由 摹 仿 進 一 步 深 化 為 具 個 人 成 長 背 景 及 內 心 困 頓 的 小 說 包 含 隸 屬 於 這 四 套 雜 誌 的 編 輯 與 作 家 群, 舉 凡 王 文 興 陳 映 真 七 等 生 ; 從 報 刊 開 始 嘗 試 發 表 作 品 的 青 年 知 識 分 子, 諸 如 林 懷 民 李 昂 ; 還 有 透 過 書 籍 出 版 而 自 成 一 格 發 揮 影 響 力 的 寫 作 者, 好 比 王 尚 義 詹 錫 奎 一 九 六 年 代 的 青 年 藉 著 現 代 小 說 書 寫, 標 誌 出 屬 於 他 們 時 代 虛 無 的 文 學 史 經 由 分 析 小 說 家 及 他 們 小 說 的 發 展 特 色, 逐 步 確 認 存 在 主 義 實 為 一 九 六 年 代 臺 灣 文 壇 的 思 潮 主 軸 被 大 量 創 作 並 轉 化 過 後 的 現 代 小 說, 則 成 為 臺 灣 獨 有 的 存 在 主 義 文 學 小 說 文 本 裡, 充 滿 關 於 個 人 自 由 選 擇 與 遭 遇 荒 謬 處 境 的 描 繪, 表 達 出 小 說 家 思 索 人 在 家 庭 學 校 社 會 國 家, 甚 至 自 然 界 的 定 位 對 於 當 時 年 輕 的 小 說 家 而 言, 撰 寫 關 於 人 性 矛 盾 與 人 心 掙 扎 的 小 說, 是 他 們 回 應 身 處 世 界 的 方 式, 藉 由 觀 察 人 在 大 環 境 中 的 扭 曲 和 異 化, 呈 現 出 小 說 人 物 更 貼 近 真 實 人 生 的 樣 貌 對 於 一 九 六 年 代 的 小 說 家, 存 在 主 義 做 為 小 說 內 涵 的 書 寫, 是 最 能 表 現 出 他 們 體 驗 到 內 在 對 外 界 疏 離 觀 察 到 人 存 於 世 的 孤 獨, 由 心 理 困 境 的 描 寫 呈 顯 出 人 在 生 活 中 的 現 實, 這 些 青 年 小 說 家 以 存 在 主 義 文 學 構 築 出 一 九 六 年 代 他 們 真 實 存 在 的 臺 灣 關 鍵 字 : 存 在 主 義 現 代 文 學 一 九 六 年 代 文 學 雜 誌 台 灣 現 代 小 說

4 Abstract The modern fictions of the 1960s' Taiwan are the main subject of this thesis. We try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iterary magazines having the relation of succession in this period : Literary Review and Modern Literature, thriving from universities; Bi Hui and Literature Quarterly, getting rid of the authorities' point of view and trying a new domain. We study two groups of young authors who influence each other. Meanwhile, we gather newspapers and printed matters that aim at common readers. By analyzing the reports and printed matters, we attempt to illustrate the different way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Existentialism between the people and the authorities. In the mean time, we try to find o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iterary magazines of various colleges.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current of the Existentialism in Taiwan begin with translations and crea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n influence the readers outside the campus. This literary current, coming from the occidental modern literature, through the selection, the digestion,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young students, centered on existentialist fictions, become a trend of thought. For these reasons, critics and publishers cannot neglect the current of the Existentialism. As a consequence, books concerning the Existentialism are republished and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reports. However, newspapers often abuse the term Existentialism, which is evaluated positively and negatively. In spite of the newspapers abuse, reports and people s reading popularize the Existentialism. The current, from college to public, influence therefore the literary tendency of the government. The authorities are urgent to appropriate the voice in the Existentialism. After exploring the inclination of editors and the claim of literature, we are going to examine the authors thriving form the 1960s and their existentialist fictions. Among thoughts and literatures imported from occident by intellectuals, we can discover that young students pay attention especially on the works containing the Existentialism. They discuss and reflect upon the occidental literature; furthermore, they write fictions concerning their experience and their mental anguish during the growth. There are not only writers who belong to the editorial members of the four magazines mentioned, such as Wang Wen-Hsing, Chen Ying-Zhen, and Chi-Teng-Sheng, but also young intellectuals who try to publish their works on newspaper, like Lin Hwai-min and Li Ang. In addition, the publication of some writers' works, such as Wang Shang-Yi and Chan Hsi-Kuei, who write in their own style, is influential. The young students in the 1960s' Taiwan represent their own epoch by writing the modern fiction.

5 By means of analyzing the novelists and the features of their texts, we can confirm gradually that the Existentialism is the main current of thoughts in the 1960s. A great number of transformed modern fictions are written and become the particular existentialist literature of Taiwan. Fictions describe the freedom of choice and the absurd condition of humanity. Novelists think about the position of the individual in the family, the school, the society, the country, and even in the nature. For those writers, still young, writing the novels concerning the contradiction and the struggle of human being is the way they respond to the world. By observing the torture and the alienation of humanity in the environment, they give their protagonist an appearance much closer to real life. For the novelists in the 1960s, the Existentialism, a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ir fictions, is the best way to represent their solitude and struggle in the world. The description of the concern in their mind is also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reality in the real world. Key Words: Existentialism, Modern Literature, the 1960s, Literary Magazine, Modern Fiction of Taiwan

6 本 論 文 榮 獲 國 立 臺 灣 圖 書 館 臺 灣 學 博 碩 士 論 文 研 究 獎 助 特 此 致 謝

7 誌 謝 可以寫致謝辭 對我而言真的是一件值得感動的事情 如今理解為何頒獎台上的 人需要逐一羅列說也說不完的名單 即便只是寫完一本碩論 總有太多記得或遺漏的 人 事 物 也許單單存在這天地本身就該充滿感恩 很謝謝一路以來遇到的一切 這是今日的我之所以為我的原因 非常感謝指導教授 蔡明諺老師給了我廣大的空間去學習成長 記得老師曾說 地 球每天都在繼續轉動 而世界的美好仍舊等待人們去探索 這段話一直是鼓舞我繼續 前進的動力 謝謝老師孵育著我們這群學生 幫忙我們孵育出自己的論文與夢想 老 師對文學的熱忱 總是在我快遺忘自己的初心時 又重新幫我拾回閱讀著這些小說 想像著這群小說家生長與撰寫年代的感動 謝謝林淇瀁老師分享親身經歷存在主義在臺灣的風行樣貌 讓我有機會更加貼近 歷史現場 謝謝蕭阿勤老師細心的閱讀論文 提點我不要害怕挑戰的去寫自己該寫及 想寫的部分 很感謝論文初試時兩位口考老師的意見與鼓勵 提供我一個明確的重點 和發展方向 謝謝藍建春老師給予正面的肯定並提醒行文脈絡的盲點 使我能拉升到一個高度 重新檢視自己的書寫 謝謝蘇敏逸老師充滿能量的讚許加上貼心的建議及討論 引導 我去思考更多元的角度與可能 很感謝論文完成時兩位口考老師的用心與詳實的解 讀 給了我朝向豐富和完整邁進的機會 謝謝柏川學長的幽默 適時地分享 關心和激勵 推動我往前 謝謝明原學長一 直以來的幫忙 特別是初試時的場地準備 以及不定時的關懷 謝謝阿炮學長 在我 當論文討論人時聽我練習並提出問題 謝謝總是大方分享過來人經驗的鎧丞學長 謝 謝冠冠兒 在我離開學校前的最後一門課 還能認識學姐 無意間拾到一枚味蕾相契 的好朋友 真是太神奇又好玩的一件事了 謝謝開學第一堂課主動和我聊天的惠芳 謝謝小三總是熱情的關心我們 謝謝亞 橋的二手書分享 謝謝阿叩介紹優秀的牙醫診所 謝謝 Is 可愛的手作聖誕卡 謝謝 共度在火鍋店時光的阿雪 謝謝梵梵令人溫暖的加油 謝謝小含 待在系辦一塊兒報 帳 相互鼓勵的好夥伴 謝謝 Pin 台南的日子裡 那些小瘋狂與 人蔘 由於有你 在是我一直感到很幸福又幸運的一件事 謝謝ㄚ緗 每個一起上下課的時光 一起吃 飯聊天的時刻 一起在電話兩端趕報告的焦慮 一起成為 菜脯蛋 一起討論人生 大事 由於妳的陪伴 我覺得安心和開心 謝謝大阿姨 在我徬徨時 直接提供我身心依靠的方式 謝謝小阿姨 雖然你遠 在時差十二小時的國家 卻依然時常關心我的進度 謝謝爸爸 對於我在外生活的殷 殷關切 最最感謝的是有個無條件支持我的選擇的媽媽 對於我的任性給予很多很多 包容及諒解 很慶幸有個文青弟弟李逸晟 總是跟我分享許多書 音樂和電影 討論

8 社會議題 關心公益 能有機會認識這麼棒的台灣文學也是 謝謝依依隨時認真加搞笑地督促我快點寫完要一起喝咖啡 謝謝湘湘的同理 在 我感覺委屈時 讓我知道始終有個接納我的人在 謝謝盛 當我情緒毀壞時 能盡情 的宣洩 你的傾聽和當頭棒喝向來有效 謝謝林小佳 每次我們的碰面 總能讓我回 到青春無敵的年代 謝謝在台文所裡遇見的師長 課堂中有的鞭策 有的寬容 共同的是老師及學長 姐們認真治學的態度 深深感染了我 謝謝成大的各校區 讓我能騎著腳踏車奔馳在 校園裡 沉溺在陽光從樹間灑落的美好 謝謝很熱情的小吃店老闆 你們加深了我的 在地情感 謝謝台南總是很美的天空 又藍又晴朗的天 加上幻化的陽光及雲彩 總 令我加倍的開朗 一定要謝謝論文裡每一位作家 評論者 前行研究者 你們對台灣文學的喜愛和 關懷 幫助我有機會去認識更多不一樣的世界與觀點 特別是一九六 年代的小說 家 因為你們創辦了文藝雜誌 寫出了現代小說 我才有機會完成在此刻的論文 在 這個研究所的歷程裡 有這麼多人的幫忙與相伴 是我一直覺得很窩心與感動的事 一本論文的開始到結束 雖是自我面臨成長的課題 但如果少了大家的協助 我可能 會更加徬徨 正是有大家的關心和幫助 讓我獲得許多力量 有人說論文產出的過程就像在生小孩一般 對於我而言卻更像是內心裡天使與魔 鬼的拉鋸戰 是一場自我分裂和整合的過程 寫論文有時會迷失在書堆及文字裡 分 不清自己或這些小說的意義 與想太多的自己莫名纏鬥許久後 很感謝身邊總有提醒 我的師長與親友 你們的寬限 鼓勵 陪伴和等待 讓我在最後也從迷宮中走出 就 在逐漸完成論文的過程 再次發現其實我還是很喜歡台灣文學 每每反覆閱讀 便感 受到我對這些文本的喜歡不曾減少 論文雖然寫完了 可是每次靜下心 文本所帶來感動的感覺仍在 那些我不曾存 在 不曾活過 不曾接觸的時空裡 由於有了大家的書寫 使我有機會一探究竟 即 便我依然無法看到最真實的全貌 然而體驗到的人生與意境是難以抹滅 或許對於我 來說這就是文學 一個可以拿來感受與衡量世界的方法 最近欲讀卡夫卡 審判 的新譯本時 看到出版社在封面引述米蘭昆德拉對卡夫 卡的描寫 我們無法比卡夫卡的 審判 寫得更深入了 他為一個極無詩意的世界創 造了極有詩意的意象 請容我以這段話來解釋一九六 年代台灣存在主義小說對於 我的意義 她 他們為一個極無詩意的世界創造了極有詩意的意象 這是 我們 存活過的年代的真實 2013 夏 府城

9 一 九 六 年 代 台 灣 現 代 小 說 與 存 在 主 義 目 錄 第 一 章 緒 論 第 一 節 研 究 範 疇 和 問 題 意 識... 1 第 二 節 前 行 研 究 及 文 獻 回 顧 第 三 節 研 究 方 法 與 章 節 架 構 第 二 章 存 在 主 義 小 說 在 台 灣 的 興 起 與 發 展 第 一 節 文 學 雜 誌 的 基 礎 及 誘 發 (1956~1960) 第 二 節 現 代 文 學 的 擴 充 和 發 展 (1960~1973) 第 三 節 台 灣 存 在 主 義 小 說 的 崛 起 (1959~1966) 第 三 章 存 在 主 義 小 說 在 台 灣 的 延 續 與 轉 變 第 一 節 筆 匯 月 刊 的 啟 發 及 轉 折 (1959~1961) 第 二 節 文 學 季 刊 的 延 續 和 反 思 (1966~1970) 第 三 節 台 灣 存 在 主 義 小 說 的 轉 變 (1965~1972) 第 四 章 存 在 主 義 思 潮 在 台 灣 的 流 行 與 消 退 第 一 節 報 紙 上 的 存 在 主 義 小 說 及 其 意 涵 (1955~1975) 第 二 節 存 在 主 義 出 版 品 與 官 方 的 存 在 主 義 (1965~1975) 第 三 節 台 灣 存 在 主 義 小 說 的 餘 緒 (1967~1977) 第 五 章 結 論 附 表 表 1 本 文 所 討 論 存 在 主 義 在 台 灣 之 相 關 評 論 與 翻 譯 (1955~1975) 表 2 本 文 所 討 論 存 在 主 義 在 台 灣 之 小 說 創 作 篇 目 (1955~1985) 表 3 報 紙 上 的 存 在 主 義 相 關 文 章 (1950~1980) 表 4 台 灣 發 行 的 存 在 主 義 相 關 著 作 與 翻 譯 書 籍 (1950~1980). 178 參 考 文 獻

10 第 一 章 緒 論 第 一 節 研 究 範 疇 和 問 題 意 識 本 論 文 欲 探 究 一 九 六 年 代 的 臺 灣, 存 在 主 義 如 何 形 成 一 股 文 學 思 潮, 又 怎 麼 影 響 小 說 創 作 首 先 觀 察 存 在 主 義 在 西 方 形 成 的 脈 絡, 哲 學 家 們 早 從 機 械 文 明 的 發 展 觀 察 到 人 際 的 疏 離, 預 感 人 終 將 絕 望 的 存 在 以 存 在 主 義 的 發 展 歷 程 來 看, 被 認 為 最 先 提 出 存 在 問 題 的 為 巴 斯 噶 (Blaise Pascal, ) 1 ; 而 關 於 存 在 的 概 念 和 相 關 意 義 的 討 論, 則 有 開 拓 者 齊 克 果 (Soren Aabye Kierkegaard, ) 2 與 虛 無 主 義 的 尼 采 (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 3 ; 但 較 早 具 有 存 在 哲 學 主 張 的 是 雅 斯 培 (Karl Jaspers, ) 4 亦 有 杜 思 妥 也 夫 斯 基 (Fyodor Dostoyevsky, ) 謝 斯 托 夫 (Lev Shestov, ) 貝 狄 也 夫 (Nikolai Berdyaev, ) 里 爾 克 (Raincr Mariu Rilke, ) 布 巴 ( Martin Buber, ) 等 文 學 思 想 家 此 外, 小 說 裡 充 滿 孤 寂 靈 魂 的 卡 夫 卡 (Franz Kafka, ) 5 ; 二 戰 後, 推 廣 存 在 主 義 思 想, 將 哲 學 與 文 學 結 合 的 沙 特 (Jean-Paul Sartre, ) 6 ; 認 為 現 實 是 荒 謬 的 卡 繆 (Albert Camus, ) 7 其 中 還 包 含 海 德 格 (Martin 1 我 們 與 同 我 們 一 樣 的 朋 友 們 交 往 而 獲 得 快 樂 他 們 是 和 我 們 一 樣 悲 慘 的, 和 我 們 同 樣 無 力 的 ; 他 們 是 無 法 幫 助 我 們 的 ; 人 是 要 一 個 人 死 的 巴 斯 噶 的 這 些 話 看 來 好 像 說 得 若 無 其 事, 其 實 這 就 是 人 在 存 在 面 前 所 說 的 話 誰 都 無 法 替 代 我 死 這 一 層 自 覺 便 是 存 在 主 義 的 出 發 點 松 浪 信 三 郎 著, 梁 祥 美 譯, 存 在 主 義 的 形 成 : 會 思 考 的 蘆 葦 巴 斯 噶, 存 在 主 義 ( 台 北 : 志 文, 初 版 ; 重 排 版 ), 頁 69 2 由 於 齊 克 果 深 切 地 意 識 到 存 在, 因 而 被 認 為 是 現 代 存 在 主 義 的 開 拓 者 避 免 對 有 關 存 在 問 題 下 定 義, 就 是 對 它 有 深 入 了 解 的 證 據 松 浪 信 三 郎 著, 梁 祥 美 譯, 存 在 主 義 的 形 成 : 關 於 絆 腳 石 齊 克 果, 存 在 主 義 ( 台 北 : 志 文, 初 版 ; 重 排 版 ), 頁 神 已 死 的 宣 言, 這 也 就 是 主 動 性 虛 無 主 義 的 意 義, 而 隨 之 帶 來 的 是 所 有 價 值 的 顛 倒, 我 們 所 根 據 的 價 值 基 礎 原 來 皆 為 虛 妄 我 們 現 在 是 被 拋 在 虛 無 之 中, 沒 有 什 麼 可 以 填 滿 這 個 虛 妄 松 浪 信 三 郎 著, 梁 祥 美 譯, 存 在 主 義 的 形 成 : 神 已 死 尼 采, 存 在 主 義 ( 台 北 : 志 文, 初 版 ; 重 排 版 ), 頁 83 4 在 雅 斯 培 思 想 中, 對 所 謂 何 處 開 始 哲 學 思 維 這 個 問 題, 沒 有 任 何 簡 單 的 回 答 因 為 哲 學 始 於 孤 獨 它 始 於 我 們 所 處 的 處 境 中 的 經 驗 哲 學 中 的 基 本 問 題 是 從 我 們 生 活 經 驗 中 成 長 出 來 的, 並 且 因 為 這 些 問 題 都 相 應 於 人 的 處 境, 也 與 人 的 處 境 保 持 一 樣 的 趨 向, 所 以 它 們 也 是 歷 史 處 境 中 的 一 部 份 D. A. Gallagher 著, 陳 鼓 應 譯, 雅 斯 培 存 在 與 超 越, 存 在 主 義 ( 台 北 : 臺 灣 商 務, 初 版 ; 增 修 六 刷 ), 頁 他 的 作 品 所 呈 現 的 世 界 如 夢 似 魘, 沉 悶 令 人 窒 息 荒 謬 不 合 情 理 他 寫 出 人 類 生 存 的 乏 味, 個 體 在 羣 體 中 孤 立 無 助 的 境 遇 他 筆 下 的 現 代 人, 擔 負 著 罪 惡 感, 踽 踽 獨 行 於 人 生 旅 程, 在 孤 寂 與 焦 慮 的 重 壓 下, 急 切 地 尋 求 自 身 的 解 脫 陳 凌 霞, 卡 夫 卡, 存 在 主 義 ( 台 北 : 臺 灣 商 務, 初 版 ; 增 修 六 刷 ), 頁 沙 特 的 文 學 創 作 將 他 深 奧 難 懂 的 存 在 主 義 哲 學 通 俗 化 圖 解 化 了, 反 過 來 說, 他 的 文 學 才 能 又 有 助 於 存 在 主 義 的 傳 播 鄭 克 魯, 哲 學 與 文 學 的 溶 合 存 在 主 義 文 學, 法 國 文 學 簡 史 ( 台 北 : 志 一, ), 頁 薛 西 弗 斯 在 卡 繆 看 來 乃 是 一 位 荒 謬 的 英 雄 他 清 醒 地 經 歷 了 遺 棄 和 絕 望 也 經 歷 了 選 擇 的 痛 苦 卡 繆 慣 於 稱 這 種 處 境 為 荒 謬 (absurdity) 當 薛 西 弗 斯 無 視 於 命 運 的 作 弄, 而 認 清 了 生 命 1

11 Heidegger 馬塞爾 Gabriel Marcel 西蒙 波娃 Simone de Beauvoir 梅洛 龐特 Maurice Merleau-Ponty 等哲人 對於存在的詮釋 歐洲在一戰 之後 開始有哲學家嘗試去解釋資本主義與文明的發 展 究竟是為人類帶來幸福還是災禍 當無法被阻止的戰爭發生 造成大規模毀滅和 傷亡 那麼將使得人與人以及世界的關係變得如何 遂產生德國的存在哲學思索 存 在哲學不管有神論或無神論 都不是平易近人 可以被輕易理解的哲理 當這樣的哲 學思想透過如卡夫卡的小說 由於其關注人心變異的描繪 展現自身對生活的不滿與 掙扎 這樣的痛苦自然表現在小說人物的苦悶和異化 是小說家自覺地的對生存現實 的反應 不過此時尚未有存在主義文學的標舉 日後 沙特與卡繆創作出融入他們思 想的存在主義小說 讓哲學思維成為存在主義文學 藉著小說人物的言行去表達作家 的思想內涵 以存在主義來說 它對世界和人的解釋迎合了處於彷徨 苦悶 消沉的人們的 心理狀態 提供了他們某種處世之道 存在主義文學產生於三 年代末期第二 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 然而卻是戰爭時期興盛起來 從戰後至一九六 年左右 風行一時 隨著六 年代西歐社會的復興繁榮 存在主義文學也走向衰落了 因為它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環境 如果說 存在主義文學是哲學與文學的融合 祇體現了存在主義的某些基本 觀點 世界是荒謬的 人應自由選擇 產生 發展 繁榮階段所表達的思想 觀點也是不盡相同的 8 存在主義一詞及其文學的形成 在二戰 期間因為沙特與卡謬的創 作而風靡一時 尤其小說文本的出現較易被接收和理解 藉此是思想家有意識地將他 們的哲思融入其中以達到宣揚目的 儘管沙特和西蒙波娃從寫作到生活言行都將存在 主義奉為圭臬 卡繆則是矢口否認自己與存在主義的關係 多為他人依其思想意涵追 加定義 但共同的是他們皆對存在主義文學的發展造成影響 亦使得存在主義文學雖 具有存在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 如荒謬的世界和人的選擇自由 但同時又因為創作者 思想的轉變 內涵是跟著調整而有所浮動 當被廣為宣揚後 存在主義 更成為一種生活風尚被爭相模仿 最後甚至取其字 本身的荒謬性時 他以輕蔑代替了詛咒 這種淡漠的生命情調 在 異鄉人 The Stranger 中表 現得尤為明顯 陳義勇 卡繆 存在主義 台北 臺灣商務 初版 增修六刷 頁 鄭克魯 哲學與文學的溶合 存在主義文學 法國文學簡史 台北 志一 頁

12 面延伸解釋為一種概念 作為去形容和想像一個人的方式 即使是正面詮釋並自稱為 存在主義者 仍是意圖爭取廣大追隨者 負面解讀則指稱存在主義為言行叛逆不羈 者 充斥貶抑嘲諷之意 歐洲存在主義與文學在二戰期間興起並風行 隨著戰爭結束 重建與復甦的榮景慢慢顯現 存在主義及其文學也由興盛轉趨沒落 從臺灣文學史的書寫來探討存在主義開始在臺灣的發展 一九七 年代劉紹銘曾 對於 1965 至 1975 年臺灣小說作一發展簡介 指出 夏濟安 不論在私人言談中也 好 寫作也好 很少倡導過後來在五十年代的後期和六十年代的初期 臺灣文藝界風 靡過一時的存在主義 9 但不可抹滅的卻是夏濟安對 現代文學 後輩們的提點 畢竟 文學雜誌 對這些年輕學子們的啟發 仍具有代表性 如同劉紹銘表示其文主 要寫 動向和變遷 比起日後多數文學史描繪的不同之處在於提及報章雜誌和出版 制度的相互影響 使得副刊上小說的連載成為作家從出名到出書的特定依據 該文中 也強調此制度相形會抑制嚴肅文學的刊登 劉紹銘不僅間接讚揚了當時文學雜誌的出 現 對於非具強烈趣味性或較為特異的文學 皆提供一個能被發表的空間 同時也透 露出在以報紙副刊為主的趨勢之下 大學生所創辦的雜誌縱然不易生存 可是卻能容 許不同文體和思想的出現 不過藉此我們可瞭解 現代文學 於當時應非作家們發表創作的首選 然而卻因 此成為初出茅廬的學生們能自由揮灑並獲得刊登機會的園地 更開啟一連串關於西方 文藝作品的譯介和流行 現文 既介紹了卡夫卡 卡繆 喬哀思這一類作家 也可 算得是 種瓜得瓜 種豆得豆 且不說別人 就拿 現文 圈子內的幾個經常撰稿 人來說罷 已可看到存在主義 意識流和虛無思想在六十年代初期的文壇活躍情 形 10不論是譯介西方的現代文學思潮及作品 或者選用所謂思想 異端 的青年 作家及他們 離經叛道 的小說創作 現代文學 的出現確實推動西方存在主義思 潮 進入臺灣年輕小說家的文學創作裡 存在主義 虛無思想 意識流文字之挾歐風日雨掩至臺灣 勢所必然 但文 學上一種主義 或哲學上一種思想 時髦過後 餘音仍在 它們來勢洶洶 對正在摸索路子 人生觀尚未成熟的作家起了喧賓奪主的作用 換句話說 自 己還不知道要奉信甚麼主義的作家 忽然從原文或翻譯裏聽來存在或虛無的佳 音 迷住了 說的是虛無問題 寫的是存在主義 但自己和自己的國家 自己 的文化 究竟有甚麼問題 不大了了 11 9 劉紹銘 十年來臺灣小說 一九六五 一九七五 兼論王文興的 家變 小說與戲劇 台 北 洪範 頁 5 10 劉紹銘 十年來臺灣小說 一九六五 一九七五 兼論王文興的 家變 小說與戲劇 台 北 洪範 頁 6 11 劉紹銘 十年來臺灣小說 一九六五 一九七五 兼論王文興的 家變 小說與戲劇 台 3

13 劉紹銘相當貼切的形容當時年輕知識分子接受西方文藝思潮的樣貌 這一點從日 後小說家們回憶這年代時 同樣可發現他們皆是閱讀著同輩創作者的作品及翻譯文 本 帶來意外的思想衝擊和興味 進而促使他們嘗試投稿 當小說被入選刊登時 激 勵其對創作的選擇與信心 正因為學院內的文學刊物讀者不多 相對影響力不明顯 政府的限制相形較少 林淇瀁指出 從五 年代至七 年代 二十年間 台灣文壇的 主要生態圈 文學流派 團體的互動 重要作家作品的出現 可說是在 文學雜誌 現代文學 台灣文藝 文學季刊 純文學 及由同仁組成的詩社詩刊中孕育 而出 12各文學刊物的出現 反倒影響一九六 年代這一股獨特的文藝思潮崛起 時至今日成為核心的代表 1987 年 台灣文學史綱 出版 葉石濤認為一九六 年代成了 無根與放逐 的年代 而 這種 無根與放逐 的文學主題脫離了台灣民眾的歷史與現實 同時全 盤西化的現代前衛文學傾向 也和台灣文學傳統格格不入 是至為明顯的事實 13 從中國來臺灣的第二代作家 由於保存著年少在原鄉生長的記憶 卻還沒能札根於臺 灣的生活 他們只好吸取歐美的文學潮流 而土生土長於臺灣的作家 則未能瞭解臺 灣過去的歷史 也無法接觸太多中國的文學 因此兩者皆被雙重隔絕於傳統之外 讓 無法接續與傳承文化的這一代作家 接受當時 合法 的西方知識 全面輸入各式各 樣吸引他們的西方現代思潮 翻譯文學作品 加以模仿 創作 雖然葉石濤企圖多關照此時期亦同樣持續創作 具本土意識的作家 仍然無法否 認此時文壇的重點 多落在現代文藝思潮的發展上 存在主義的確迷住了六 年代的 台灣年輕人 風靡了六 年代 究竟它與台灣的時代社會環境有什麼關聯和意義 在此地也乏人研究 14 許多後期改變創作方向的小說家 都曾參與此時期並有代表 性小說出現 但直至今日著墨於此的人依然不多 除了葉石濤提及一九六 年代年輕 人特殊的生長背景之外 呂正惠則談到這些年輕人所處的臺灣環境 當知識分子被迫從自己的土地與人民 歷史文化中割離開來時 他如何從本身 的存在去找到意義呢 當國民黨以強大的政治壓力迫使知識分子脫離實際 政治 社會時 當知識分子因此無法找到心力的寄託時 存在 問題就出現 了 當時的知識分子也許沒有意識到這一困境的存在 但從歷史的眼光來看 這一困境確實是存在過的 15 由以上這段引文則可看到 除了從外省與本省第二代成長時的國家變動來看 呂 北 洪範 頁 7 12 林淇瀁 書寫與拼圖 臺灣文學傳播現象研究 台北 麥田 初版 頁 葉石濤 台灣文學史綱 高雄 春暉 初版 再版 頁 葉石濤 台灣文學史綱 高雄 春暉 初版 再版 頁 呂正惠 現代主義在台灣 戰後台灣文學經驗 台北 新地 頁

14 正惠更進一步提出當時臺灣的實際統治政權 帶給知識分子的普遍感受是高壓政治氛 圍 在只能脫離現實政治之際 知識分子被迫選擇西方存在主義作為文學創作的來源 和養份 在當時不能說 也說不出口的情況下 任何有關現實社會環境的想法或批評 都不能太過於明白的表示 導致知識青年們有意無意的避開敏感話題 確實是作為理 解一九六 年代存在主義文學得以興起的另一原因 詩的現代化要比小說的現代化早出發好幾年 但真正驗收現代化成果的卻是小 說 現代文學社 以台大外文系的學生為骨幹 都是具有創作實踐能力 的參與者 他們能譯也能寫 這對 現代主義 的推波助瀾 顯現了空前的積 極和威力 16 彭瑞金便將一九六 年代定義為 埋頭深耕的年代 並指出 這些被歸類為現 代主義文學一派的作家 基本的創作意識還是走寫實主義的路子 他們只是局限性地 取材於自己偏好偏向的某個現實角落而已 他們的作品在性格上並未忽略對現實人文 或地理歷史環境的觀照 這也是他們同具反叛精神的理由 17 我認為這個說法已點 出一九六 年代小說家的創作 確實在其特殊的語言文字裡 描寫著他們對於生活週 遭人事物的留意及觀察 另外 他們應非刻意去拒絕反共愛國文學 也不是有意反叛 整個社會 只是在他們不表明接受或選擇其它的可能之前 碰巧作為一種反叛的表現 為何會有這種可能的出現 我想這與小說家們回到個人獨立生存 內心渴望深究 探析有關 六 年代台灣文壇對現代主義文學風靡的原因 顯然不是源自對現代主義 文學意識流 暗喻 象徵 這些文學上的表現技法 而是受到存在主義哲學以及佛洛 伊德精神分析學潛意識和泛性心理學的衝擊 18 彭瑞金對於此一現象的觀察 在日 後文學史的論述裡都曾被提到 縱使提及仍多是匆匆一筆 不過由此能確知 現代主 義作為一九六 年代文學的代名詞 主要表現在小說創作的形式上 貫穿內容的思想 實為存在主義和精神分析 本文便欲以存在主義為探討 柯慶明在 六十年代現代主義文學 的結論表示 六十年代文學是否為 現代 主義 存有爭議與名詞的問題 不變的仍是柯慶明亦相當關注當時作家對於自身存 在命題的思考 六十年代作家的迫切問題 並不是 社會改革 的問題 作家的使 命卻是在於物化的經濟社會體制裏 重新發現生命的意義 重建他們一己的人生信仰 以及人類共通的生存之道 19 從較為個人的立場出發 創作並不是為了反應社會問 題 然而在反思人的定位與面臨的壓力時 相同的卻能推至廣大社會人群的苦難和掙 16 彭瑞金 台灣新文學運動 40 年 高雄 春暉 頁 113 彭瑞金 台灣新文學運動 40 年 高雄 春暉 頁 彭瑞金 台灣新文學運動 40 年 高雄 春暉 頁 柯慶明 六十年代現代主義文學 中國文學的美感 台北 麥田 初版 二 版 頁

15 扎 若這不能算是面對工業社會進步現代化的讚嘆 也不是對文明都市漠然的現代主 義式反動 那麼筆者想證明這應該是個人面對充斥著窒息氣氛境遇之時 小說家欲展 現對於人的關懷 融入存在主義哲學思想在文學創作的實踐 這樣個人式的存在主義文學表現 或也如同張誦聖對於當時知識青年的心態描寫 一批有理想的年輕知識分子由於不滿當時俗陋的文化生態環境 以提倡由英美引進 的現代主義文學來達到提升本國文化的目的 由是 這個運動自始便服膺於 菁英式 的美學觀念 具有極顯著的 高層文化 傾向 20 縱使成為遭受批判與非議的原 由之一 但如此純粹的 文化菁英分子 所帶起的文學思潮 以及造成這批學生的高 度認同與堅持 同時已呈顯另一種文化現象 看似脫離現實的背後 所隱藏的特殊社 經背景 還有文藝發展顯現出城鄉差距 無法均衡的情形 其實也是造成存在主義文 學的原因 當現代化建設 西方理論 歐美流行文化以台北為中心引起關注熱潮 臺 灣的文藝發展重心亦偏重 圍繞於此 台北文學圈裡出現存在主義思想與小說創作結 合時 自然而然主導臺灣同時代的知識分子急欲投入這一股文學潮流之中 並不該全 然咎責年輕知識分子對於其認定的文學思潮 所展現的熱忱與創作專注力 尤其這群 小說家的確為臺灣文學開啟相當精彩的一頁 陳芳明 2011 年出版的 台灣新文學史 亦曾寫道 英文系畢業的夏濟安 透過 文學雜誌 開始大量介紹英美文學 這份刊物的出現 意味著美式現代主義逐漸成 為文壇的焦點 而且也慢慢取代紀弦 覃子豪 方思 林亨泰所介紹的法 德現代主 義 這項轉變是緩慢的 但是速度卻很篤定 21 穩定的轉變起於國際政治間的角力 戰後臺灣雖然現代主義文學於現代詩的創作發展較早 也不乏西方理論譯介 可是繼 之而起成為整個時代特色的卻是現代小說 應可歸功於承接 文學雜誌 之後的 現 代文學 創辦 一九六 年代可以定義為黃金時期的原因 乃在於這段時期的作家 為台灣文學開發了全新的感覺與想像 他們的嘗試與實驗為後來的作家闢出了極為炫 麗而豐碩的文學思考 22 但何以這一群正值熱情昂揚年紀的學生 會寫出一篇篇令 人感到窒息 沉悶 蒼白 虛無 疏離的小說 應不只是 為賦新詞強說愁 是否 正反應出他們對於生存年代與環境的無能為力 或者其實只是對於有意無意感受到生 命的挫敗及生活的壓迫 單純想透過書寫表達 藉此抒發無解的苦悶 其實一九五 年代末起始 便可窺見作家們對於自由寫作空間的嘗試 六 年 代是台灣文學史上重要的分水嶺 各種西方現代主義藝術思潮不僅在此時齊備引介進 來 更激發本土創作家創作出具實驗性 前衛性的文學作品 跳脫當時意識形態和單 20 張誦聖 現代主義與台灣現代派小說 文學場域的變遷 台北 聯合文學 頁 9 陳芳明 第十三章 橫的移植與現代主義之濫觴 台灣新文學史 台北 聯經 頁 342 曾刊登於 聯合文學 202 期 陳芳明 第十五章 一九六〇年代台灣現代小說的藝術成就 台灣新文學史 台北 聯經 頁 384 曾刊登於 聯合文學 208 期

16 調的寫實主義窠臼 23 一九六 年代隨著西方的文藝思潮 風格的全面湧入和引進 多數人說這是個現代主義的年代 但我想在蒼白 虛無 意識流等關鍵字之中 尋找 屬於作家們對存在命題的探究 抒發和描寫 為何要單獨選擇一九六 年代的作家群 呢 因為那是個隨國民黨政府移居臺灣的寫作者與臺灣在地生長的寫作者 皆有共同 參與創作並湧現大量作品的時期 亦被認為是臺灣文學史的重要區分期 越是透過文 獻資料瞭解 筆者越是想親身參與的特殊時代 於是透過進一步深入研究 來窺見前 輩作家們在大變動時代的想法 試圖去認識那新一輩的自己可能無法想像的時刻 當然 另有史學家認為一九六 年代的知識青年是無聲的 自一九六 年九月雷 震因籌組 中國民主黨 被捕 連帶影響其所創辦的 自由中國 半月刊也跟著休刊 臺灣社會便進入政治氣壓低沉六 年代 僅有非政論性的 文星 雜誌在文化上發出 一些吼聲 這時期的青年自稱為 失落的一代 或被稱為 冷漠的一代 直到一九 七一年初 由楊國樞領導的 大學雜誌 的出現 才突破十年來政論領域的沉悶局 面 24 高壓的政治氛圍 使得知識分子明顯感受到無法放心的舒展懷抱 面對來自 於生活和生命的干擾及困境 只好不停地朝向內心挖掘 正巧所習得的西方現代文學 能投其所好 知識分子得以與社會保持安全距離 社會學者蕭阿勤便表示 在國民黨制式教育與言論出版控制 以及西方知識文化 對戰後世代的知識分子具有強烈吸引力的情形下 不論本 外省籍 他們對中國國族 歷史與命運有某種隔閡感 不僅如此 他們對一般也對自己所生長的台灣本地的過去 相當陌生 或者說 和他們對於中國的歷史一樣 他們也只能依賴國民黨的固定說辭 來理解台灣的過去 25正由於他們未能對臺灣有所瞭解或連結 又未能在政治議題 上發表太多的言論 加以時局尚未足夠明朗 連帶的文學易被評為不夠現實 不過筆 者認為並非作家們不在意現實 而是在動盪或變化的局勢裡 他們更想從文學文本去 思索生命的安頓與存續問題 從有關臺灣文學史書寫的各家敘述裡 對於一九六 年代有個普遍的共識和劃 分 多是將其定義為現代主義文學的年代 邱貴芬談到 臺北作為臺灣本土 日本殖 民遺緒 中國移民文化 香港文化以及美國文化匯流的場域 多種文化交會擊撞所造 成的震驚 興奮與惶恐 都促進臺灣現代派文學的興起與發展 26 同樣地在近年來 文學史書寫的脈絡裡 也都必須先回推與其連貫的 1956 年夏濟安創辦的 文學雜 誌 當時夏濟安所引領的一批外文系學生 成為日後主導現代主義文學的起因 被 23 范銘如 台灣現代主義女性小說 眾裏尋她 台灣女性小說縱論 台北 麥田出版 初版 二版 頁 薛化元等著 各時代的人權訴求 戰後臺灣人權史 台北 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 頁 蕭阿勤 回歸現實 台灣 1970 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 台北 中研院社研所 初版 二版 頁 邱貴芬 翻譯驅動力下的臺灣文學生產 現代派與鄉土文學的辯證 臺灣小說史論 台北 麥田 頁 219 7

17 認為是 現代小說 於戰後臺灣大量興起的契機和引導 封德屏撰文介紹臺灣一九五 年代時 於文末曾提及 文學雜誌 不僅是臺灣 第一份學院派的文學雜誌 更為臺灣現代主義文學的崛起 做了理論的建構以及人才 的準備工作 27 一九六 年代的文學 於是具有濃厚的 學院 氣息 充滿臺灣當 時青年知識分子的思想 同時傳遞年輕學生們的處境與作為 然而成為 現代文學 主力的這群大學生 其出生的年代多在一九三 年代中後期至一九四 年代前期 不 論是在臺灣生長或從中國來臺灣 這批學生共同接受了國民黨政府對臺灣中小學實施 的教育方針 加上能一路求學直到高等教育的學生 想必家境較佳的仍是佔多數 本 篇論文的研究對象 不可避免的會傾向於社會中上階級 甚至是較為知識菁英的作 家 但卻可藉此觀察臺灣的政治 社會 教育 文壇氛圍與主導權的變動 怎麼使這 群在臺灣的年輕知識分子選擇存在主義 作為他們回應生活並創作小說的思想內涵 在閱讀一九六 年代的臺灣小說時 多少都會看見關於存在 虛無的字眼 或是 小說人物在設想生活究竟是什麼樣子 為什麼要活著的問題 這群作家多數於當時正 處於大學生階段 到底是學校教育引發他們的興趣 還是在面臨變化的社會與動盪的 時局裡 這批知識分子試圖從文學作品中找到生命安頓的方式 可能存在主義也如同 當紅的電影台詞或廣告標語一樣 只是一股年輕人流行的風潮 筆者認為他們是嘗試 將學習及接收到的西方思潮與論述 透過自己的認識及瞭解 轉化成創作的靈感來 源 企圖從中去摸索自己的定位 六 年代臺灣現代主義思潮的興起 主要是以存在主義思想為基礎 存在主義 的信仰是現代主義文學極力表現的主題 且西方現代派的文學大師 往往自身 就是存在主義哲學的信徒 臺灣現代主義文學是以現代詩為起點 而以現代 小說創作為主要的全盛標誌 28 如郝譽翔所寫 臺灣一九六 年代以存在主義為思想基礎 表現主題 標誌出現 代小說的全盛時代 於此欲援引蔡明諺討論現代詩的一個定義 把 存在主義 作為 精神內涵 把 超現實主義 作為形式技巧 而將兩者緊密結合成為 現代文學藝術 真貌 29 筆者認為一九六 年代臺灣現代小說的發展 同樣是存在主義為精神內 涵 現代主義為形式技巧 形成現代文學文本 本論文所要探討的便是具存在主義思 想的存在主義小說創作 27 封德屏 戰火在文字裡燃燒 五〇年代的反共戰鬥文學與現代主義的興起 台 北 城邦 頁 郝譽翔 橫的移植 六〇年代的現代主義文學 台北 城邦 頁 蔡明諺 一九五〇年代台灣現代詩的淵源與發展 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頁 300 8

18 一九六 年代的臺灣 存在主義會形成一個具有影響力的論述 這與政治上的不 安 個人前途的迷惘有多少直接相關 或是隨著工業建設推進 同樣感受到類似西方 現代都市的冷漠和疏離 存在主義的探討 是意味著知識分子的逃避 還是作為一種 面對的方式 存在主義讓支持者與反對者 都紛紛撰寫文章 引述資料或創作小說 表達自己的想法 論點 雖有讚許 卻也在其後飽受不夠現實的批評 然而一九六 年代臺灣 深受西方文化薰陶的知識分子 什麼是屬於他們時空下的 存在主義 而他們又是怎麼接受 閱讀 理解與創作 若能將此問題釐清 或許能更完整認識存 在主義在臺灣的崛起和存在主義文學創作所帶來後續的影響 亦能進一步解釋當時一 些寫作者於後來的轉向及風格的調整 同時筆者對於人在生活中的日常省思 生命成長特別在意 亦留意文學書寫裡有 關於人與人之間的情感 關愛和死亡等主題 不論是生或死的選擇 矛盾 衝突 糾 結 或個人自身的思索及存在疑惑課題的探討 都能引發共鳴 在閱讀的過程 漸漸 瞭解面對人生歷程裡每個轉折 別人與我同是獨特的個體卻能有如此相像的命題感 觸 而衍生出既相似又相異的掙扎及思緒 不論是哪個時代的人們 均有屬於他們那 個年代專屬的議題 開啟一段對於人生內外束縛和自由的追尋 更包含年輕的青澀時 期 從原生家庭至戀愛 結婚的重組 需要不停面對自我和別人的生 老 病 死 思考這之中的意義及人的存在 本研究的重點即是存在主義如何在臺灣流行 對一九 六 年代知識青年又造成什麼影響 存在主義的文學 我相信可以跟存在主義的哲學分開來看 存在主義文學的特 色 第一 是一種質疑的精神 或者說是一種否定的精神 第二個特色 是濃 厚的思考精神 所以 存在主義的文學不是一種思想 而是一種風格 任何文 學作品一旦涉及剛才所說的兩個特點 在風格上 我們就可以界定它是存在主 義的文學 這些風格 已經被吸收到整個現代主義的風格裏了 所以 存在主 義已經是現代主義文學之中的主流 30 透過王文興對存在主義文學的定義 更明確現代主義與存在主義不是一分為二 這段話同時也道出存在主義哲學與文學是可以被分開來討論 若欲更精確的探討一九 六 年代臺灣的現代小說 在解釋何謂西方的存在主義哲學思辨之前 以臺灣接受哪 些存在主義文學 及當時小說家經由 思考與質疑 為主軸的書寫 從而發展並造就 出隸屬於臺灣一九六 年代的存在主義文學 將是這篇論文更想要聚焦之處 一九六 年代臺灣的小說創作 出現存在主義的思考內涵 當存在主義成為一九 六 年代文藝思潮的主流 作家們怎麼從創作中去思索生活的意義與考慮存續問題 30 王文興 異鄉人 存在主義文學的特色 王文興的心靈世界 台北 雅歌出版 初 版 頁

19 透 過 文 本 所 呈 現 的 一 九 六 年 代 年 輕 人 或 大 學 生 的 文 化 思 想 及 生 活 態 度, 對 臺 灣 及 臺 灣 文 學 之 後 的 發 展, 所 產 生 的 決 定 性 影 響 和 改 變, 以 及 小 說 文 本 的 出 現, 對 存 在 主 義 在 臺 灣 的 意 義 作 用 與 討 論, 形 成 什 麼 獨 有 或 不 同 於 西 方 的 特 色 和 發 展, 亦 是 筆 者 所 要 關 注 的 部 份 當 不 管 經 過 多 少 年, 有 些 哲 學 思 想 仍 不 斷 被 重 新 解 讀 甚 至 翻 譯, 對 小 說 創 作 產 生 影 響 的 文 藝 思 潮 又 繼 續 影 響 後 代 讀 者 使 得 每 個 時 代 的 人 總 是 會 有 著 相 似 的 疑 惑, 關 於 人 生 想 追 求 什 麼 產 生 疑 問 時, 重 新 釐 清 一 九 六 年 代 對 於 存 在 主 義 的 探 尋, 應 能 幫 助 我 們 去 認 識 一 九 六 年 代 以 後 文 藝 思 潮 的 更 替, 或 更 進 一 步 協 助 同 樣 思 考 著 存 在 意 義 的 我 們, 透 過 一 九 六 年 代 文 本 的 梳 理, 再 次 發 想 存 在 的 目 的 確 認 生 命 的 價 值, 以 及 更 深 入 瞭 解 和 釐 清 一 九 六 年 代 知 識 青 年 的 境 遇 10

20 第二節 前行研究及文獻回顧 雖然有不少針對一九六 年代單獨作家及其作品的研究 亦有兩 三位作家的風 格比較 關於現代小說同樣有不少前行研究者探討 有關現代主義文學的相關論述亦 不少 但對存在主義思潮在臺灣成為小說創作思想內涵則討論的不多 且多為單篇期 刊或研討會論文 學位論文至今仍屈指可數 從學位論文而言 關於存在主義與臺灣文學的發展 以 2009 年廖偉竣的碩士論 文 台灣存在主義文學的族群性研究 以外省人作家與本省人作家為例 可算是首 篇 將國外至國內的背景脈絡 主要人物皆做了梳理 此篇論文前半部從歐美第一次 大戰結束後開始寫 包括各國的經濟狀況 政治局勢 再經歷第二次大戰 同時也介 紹文藝思潮的發展 帶入存在主義的哲學思想及其文學家 後半部則是臺灣有關於存 在主義的譯介 並分別剖析臺灣和中國戰前至戰後遭逢的變動與苦難 以釐清外省人 及本省人作家作品表現存在主義思維的差別 正由於各自有其經歷現實的差距 形成 雙方對存在主義內涵的理解產生差異 進一步透過作品呈現出不同的感受和主題 雙 方所運行的軌道是不一樣的 外省人所了解的存在主義的奧義 本省人不見得人人皆 懂 相同的 本省人所了解的存在主義奧義 外省人懂得的人也不會太多 他們雙方 各有自己的現實 限制了他們對於存在主義的了解 31 因而從詩人到小說家 皆在 廖偉竣的討論範圍裡 該篇重點是彼此之間因族群不同影響到寫作關懷的內容 筆者欲將重心擺在現代小說的部份 且是針對存在主義於臺灣最風靡的一九六 年代 同時討論的作家群是被廖偉竣認為 趕文學潮流 的年輕作家 作為我文中的 著筆對象 這些作家都不是真正意識到自己和他們的同胞落入存在困境中才動筆寫 小說的 他們當時都只是為了趕文學潮流 只是學著存在主義者喊一喊 孤獨 寂寞 這些名詞來構造他們的小說 他們很快的就不寫存在主義小說了 所以你要是將他們 當成台灣存在主義小說的重要代表就會上當 32 雖然廖偉竣認定他們並非意識到落 入困境才寫小說 單純在文章裡喊一喊口號 於是他們寫一寫就不再寫了 這更是我 想去深究的由來 為何存在主義會在一九六 年代流行 又為什麼只有存在主義會吸 引這群知識青年普遍的關注與創作 甚至這幾篇小說變成他們相當有代表性的作品 接著 2010 年邱郁倫的 王尚義與台灣六 年代存在主義思潮 此篇碩士論文認 為王尚義占有臺灣存在主義思潮相當重要的位置 尤其是他的文學創作在一般大眾裡 傳播的影響 藉由王尚義一生的經歷 包含與全家由中國來臺灣的輾轉 面對親情 愛情 友情的態度及其求學發展的關係 連帶著整個高壓的社會政治背景對他的箝 31 廖偉竣 台灣存在主義文學的族群性研究 以外省人作家與本省人作家為例 中興大學台灣文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頁 廖偉竣 台灣存在主義文學的族群性研究 以外省人作家與本省人作家為例 中興大學台灣文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頁 22 11

21 制 交織他對信仰 理想 生命的失望 抱負和熱情 開啟王尚義走向存在主義的思 索 進而化為寫作元素 甚至使他過世後集結出版的書籍形成一股閱讀的風潮 影響 遍及至後代年輕學生 如同邱郁倫結語所言 存在主義在五 六 年代除了在高層菁英的知識 學術界 曾經引領風騷外 在六 年代以後至七 年代之間 王尚義所引領的風潮在 一般社 會大眾 造成廣大的追隨者與批判者 33 王尚義當時所交往的師長 朋友 如陳鼓 應 李敖等人 不乏是在學術文化圈漸有名氣者 加上王尚義的早逝 使得其留下的 作品隨著染上悲劇意味 尤其生前曾受到政治控制 也令其思想代表的作品多了反抗 的可能 爾後又一度遭官方壓抑被列為極具消極之意的書籍 皆不可否認的為王尚義 增添傳奇性色彩 這篇將王尚義的成長背景做了詳盡介紹和比對的論文 將其 異鄉人 的特色 失落一代 的苦悶所為何來做了解釋 由此得以瞭解王尚義的作品引起廣大青年共 鳴的原因 肯定其影響力之餘 在認識王尚義創作背景的細節後 讓我更加確定王尚 義非特例 只是他表現出同時代的青年困境 必須面對上一輩戰爭的失敗 而導致的 流亡生活 又必須接受高壓統治 雖然反應了台灣存在主義創作表現的獨特面向 但卻 非純粹的存在主義 34 縱使具有引領大眾閱讀的貢獻 可惜其浪漫抒情的 理想抱負書寫 反倒使其更具有囿限於學院裡知識分子的特質 顯得不夠 實際 筆者則試圖去區分出 現代文學 小說家及其文本 何以透過對個人存在的探討 達 到對 現實 的描繪與關照 2011 年顏訥碩士論文 台灣香港存在主義文學傳播現象 以五 至七 年代現代 主義文學報刊書籍為對象 分別針對香港的 文藝新潮 中國學生周報 香港時 報 淺水灣 三份雜誌報刊 加上臺灣的 文學雜誌 現代文學 文星 歐洲 雜誌 四份文藝雜誌作為主要討論對象 其中有關譯介西方小說 文論或臺港作家撰 寫論述的書籍出版 也在討論範圍內 透過整理這些報刊 雜誌 出版品 顏訥羅列 曾經翻譯的西方存在主義小說和評論 並以其內涵按主題分類介紹 同時藉此介紹西 方思想家的作品特色 西方評論者的詮釋重點 當然在這些報刊雜誌裡 關於臺港評 論者對西方存在主義的觀點著述 亦是討論重點之一 其中研究者歸納出沙特 卡繆 卡夫卡當時被譯介的比例 為明顯較多的西方思想家 並以此觀察臺港間跨區域傳播 的現象 香港引介存在主義時間稍早 且以報紙為主 臺灣翻譯文本多元化 但較具 政治氣味 欲以臺港文壇間的互動及影響 釐清存在主義被傳播的意義 33 邱郁倫 王尚義與台灣六〇年代存在主義思潮 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頁 邱郁倫 王尚義與台灣六〇年代存在主義思潮 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頁 72 12

22 如此看來 五 至七 年代 台 港兩地之存在主義的傳播 會那麼興盛 並 非完全因為其荒謬 苦悶的特質符合現代人逃避現實的欲望 對知識份子而 言 傳統中國的用世精神已經內化 即使他們所在藝術形式上做實驗 也是基 於尋求如何貼切的表現當代知識份子對 國家正處於存亡絕續之秋 的憂慮 存在主義思想與文學 不管內容或形式 正好符合當時知識份子的需要 也能 貼合一般讀者存在心理 即使各家詮釋不同 與西方存在主義在很多概念上有 差異 但絕對是香港 台灣時代的產物 而非與港 台現實處境無關的西方怪 物 35 這是顏訥論文最後得出的結論 這篇學位論文對於臺灣文學雜誌 出品版裡 有 關西方存在主義的文學 文論作品譯介 包含臺灣評論家的論述 進行整理 列舉及 介紹 讓後續研究者對於一九五 至一九七 年代的存在主義 和各文學雜誌譯介的 時間點 能更直接 有脈絡可循的認識 藉由前行研究者的基礎 筆者欲討論臺灣一 九六 年代前後 對於現代文學引介較具代表性的幾本文藝刊物 舉凡 文學雜誌 現代文學 筆匯 及 文學季刊 以雜誌發表刊登的臺灣小說家及其小說文本 為主要分析對象 欲瞭解西方存在主義譯介 對於小說家創作的影響 另一篇同樣於 2011 年的碩士論文為林叡姍 女性觀點下的存在主義 以 現代 文學 女性作家群的小說為考察對象 此篇以 現代文學 裡的女性作家及其小說 為主 以西方的存在主義哲學等書籍論著作為對照 進行小說的閱讀和分析 藉由存 在主義裡的概念 如自為存在 死亡 抉擇自由等當討論主線 或者以西方的存在主 義文學 如 異鄉人 薛西弗斯的神話 等小說人物 與 現代文學 裡女作家所 書寫的小說比對 現代文學 中的女性小說家結合存在主義中關注時代下個人的感受 並藉由 象徵 意識流等文學技巧來傳達內心的真實 表現人的生存困境 大多著意 於表現人物的存在困境及存在思考 她們不為人物決定出路 更不依 自由 處境 抉擇的自由 創造生命意義 自己的本質 此一進路來為人物安排結 局 這些作品展現的並非典型的強調對存在困境的超越與抗拒之創作 由對 人的關注轉移到對女性處境的關懷 從排斥女性特質的書寫風格到對自己性別 意識的覺醒 這群女作家由存在主義思潮為起點而不停滯於此 逐步邁向觀察 詮釋女性處境的創作道路 顏訥 台灣香港存在主義文學傳播現象 以五〇至七〇年代現代主義文學報刊書籍為對象 東華 大學華文文學系碩士論文 頁 林叡姍 女性觀點下的存在主義 以 現代文學 女作家群的小說為考察對象 嘉義大學中國 13

23 這四本學位論文 廖偉竣的研究雖比較外省和本省作家的異同 同時也是關注更 多本省籍作家在存在主義方面的文學創作 邱郁倫則跳脫研究非文學相關科系出身的 王尚義 說明其作品對閱讀大眾的影響力 非科班出身的作家王尚義於過世後的出版 品 不僅在當時造成閱讀的風潮 提起這段關於一九六 年代的存在主義代表 王尚 義即是 現代文學 外的另一類走向 顏訥的論文關注存在主義在臺港文學雜誌及出 版品譯介的梳理 讓臺灣存在主義的發展有較為完整的輪廓 林叡姍則著重女性作家 經由對存在主義的接觸 開始在小說中展現對人的關懷 轉而自覺身為女人此一性別 的突破 除了對作家的追憶 風格評論的文章 早在學位論文出現探討王尚義與存在主義 的關係前 朱芳伶 虛無 也是一種抗議的姿態 論林懷民與王尚義的存在主義小 說 便曾於 2008 年針對王尚義與林懷民作一比較 認為他們兩位創作出屬於臺灣的 存在主義小說 王尚義和林懷民的年齡相隔十二歲 是兩個世代的代表 他們以對西方存在主 義有所轉化 反思後的存在主義小說書寫 融入自身所處環境與生命經驗加以 轉化 改造後所道出的個人主觀感受 作品明顯呈現虛無的傾向 卻共同具有 現實感 精確地顯示那個時代的苦悶與抗議 呈現出來的是一種異於西方 存在主義的 台灣 存在主義小說風貌 37 王尚義和林懷民兩位作家對於存在或茫然的思考皆來自於青年時期 這與創作所 處的年紀應有更直接的關係 透過兩者的作品 分別可以看到對於人生信仰與生活徬 徨的敘述 而筆者就是要透過回顧整個一九六 年代與其相關小說 進一步應證存在 主義思想作為普遍的論述及其由來 接著要探討的為研討會論文 許達然含括了齊克果 海德格爾及沙特的存在思考 介紹 並藉由分析葉石濤 鄭清文 李喬的短篇小說 來觀察臺灣文學裡對存在描寫 的共通點 主角在不確定的存在裡 都有意識選擇生活規劃 要實現存在裡的可能性 創造意義 卻被不確定的存在所折磨 折損 甚至折斷 但都不被折服 38 許達 然 存在主義和一九六 年代台灣短篇小說 關注在本省籍作家同樣面臨一九六 年 代的局勢變動 社會轉型 他們經由短篇小說 展現主角面對艱困生活 即使受盡打 擊或磨難 還是有某種積極努力的生存面向 人生的意義是自己和別人都需要彼此的 存在 不過同時還有一層政治情勢的隱喻 即在決定要自我努力與創造自己的主體性 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2011 頁 朱芳伶 虛無 也是一種抗議的姿態 論林懷民與王尚義的存在主義小說 漢學研究集刊 第 6 期 頁 許達然 存在主義和一九六〇年代台灣短篇小說 戰後初期台灣文學與思潮國際學術研討會論 文集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 台北 文津 初版 頁

24 時 小說人物自身的存在又要遭受已被決定的存在 指政治氛圍 所控制或壓迫 因 此必須抵抗 掙扎 這裡的存在不僅是自己 也要為了與自己有關的別人負責 存在主義在台灣具積極 正向含義的評價 多從政治體制 社會參與面向思考 像洪銘水 戰後台灣存在主義的思索 王尚義從 異鄉人 到 失落的一代 表 示 表面上 頹廢 或 虛無 看似負面價值 但是從他們能自省與洞視社會的虛 假與時代的荒謬 不願同流合污 不願妥協自我的尊嚴等面向來看 在思想禁錮的環 境下絕對有其積極的一面 39 這促使筆者進一步思考 是否研究範圍落入了以台北 文化圈為中心 甚至受文學史論述影響 過於著重以外文系為主的 現代文學 創作 群 忽略了未曾將作品刊登於此的作家及其文本 然而筆者的研究重心在於一九六 年代存在主義風行的由來與經過 透過大量的小說譯介與創作促使存在主義地位奠定 的 現代文學 作家群 不免是需要更加留意 雖然瞭解可能會被質疑屬於主流觀點 加以前行研究亦不少 只是在存在主義文學思潮的連結上卻還不足夠 筆者則欲針對 這部份深入討論 也將與其他文藝刊物擺在一起比較 範圍外的作家只好暫時排除 但仍會是筆者參照的對象 白色恐怖的窺視文化 戒嚴令延長的戰爭狀態 窺視者緊張 痙攣 破裂的心 理 提供六 年代台灣現代主義發生發展的內外在條件 當時的文學青年 會 在還來不及認識現代及現代性的基礎上 沒有異議地接受作為它的反命題的存 在主義 心理分析 會義無反顧地以困境 疏離 異化 荒謬 沒有原因的 反叛等套語和模式思考 行動 創作 都是這歇斯底里的處境的條件反應 40 由上述施淑 現代的鄉土 六 七 年代台灣文學 的引文可看到 國家內外 情勢正好配合著西方文藝思潮的傳入 不論有意無意 熟悉或不熟悉都已開始全面流 入 大肆流行 當政治高壓籠罩 不管是否敏銳或具有改革抱負的人 相信整個大環 境肅殺的懼怖會令大家噤聲 沒有意外的也會開始自動另覓出路 這篇寫出一九六 年代的抵制和瘋狂 更直接說出當時青年的無從選擇 侯作珍 存在的困境與反抗 戰後台灣存在主義文學探析 則是認為存在主義 文學是對西方的模仿和政治高壓體制的苦悶 在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化的過程中 亦產生了人與人 自然與社會疏離異化的現象 人與外界的關係變得荒謬難以駕馭 遂有現代人的孤獨 絕望 苦悶的情緒 對此種存在困境的展示與刻劃便成為台灣存 在主義文學具有現代感的類型之一 41 此文更在意的是像西方現代化後 帶來人的 39 洪銘水 戰後台灣存在主義的思索 王尚義從 異鄉人 到 失落的一代 戰後初期台灣文 學與思潮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東海大學中文系 台北 文津 初版 頁 施淑 現代的鄉土 六 七〇年代台灣文學 從四〇年代到九〇年代 兩岸三邊華文小說研 討會論文集 台北 時報 頁 侯作珍 存在的困境與反抗 戰後台灣存在主義文學探析 台灣文學評論 8 卷 2 期

25 異化 即使與西方戰後對現代化的失望不同 臺灣反倒是極力追求現代化建設 所謂 文明進步又同時失落的文化精神 即是身為人這一主體所須對抗 文中以個人存在困 境的展示 揭露 超越和抗拒為重心 透過幾位作家文本的分析 呈現臺灣由農業轉 向工業社會歷程的總體反思 每一時代的文學切割並非直接斷裂 江寶釵 現代主義的興盛 影響與去化 當代台灣小說現象研究 提及現代主義文學與前後年代的文學 應該是重疊與排斥並 存 對立與接受皆有 現代主義經過台灣 挟帶著存在主義 佛洛伊德學說 應視為 一種啟蒙運動 產生的結果十分複雜 由 世界性 的書寫解構 反共中國 的書寫 開始 重塑中國性 啟迪本土性 42 確實在一九六 年代對西方文學的接收 讓知 識分子多了不一樣的思考方向與模式 他們也借此作為他們選擇生活的方向 施叔青 不快樂的六 年代 憶及 六 年代的台灣沒有學潮 青年們患了政治 冷感症 不冷感的會半夜突然失蹤 我們的六 沒有焚燒胸罩搞婦運 沒有罷課 沒有誓言只要做愛不要戰爭 我們穿著不很短的迷你裙 不很純熟地跳著扭扭舞 然 後說我們很不快樂 43 寫出存在主義文學於一九六 年代大行其道 當時的青年是 精神上天馬行空 移植美新處得知的藝文動態 在昏暗的咖啡廳裡談存在主義 他們情緒低落 屬於黑夜 以看藝術片自虐 只為了讓自己陷入那樣無助的情緒裡 而這就是一九六 年代知識青年認知的 存在主義 最主要的是像許達然 六 七 年代台灣社會和文學 所講 不管理解西方的 存在哲學多少 也不管怎樣困惑 台灣作家都設法理解存在 至少 他們要表達或反 映在台灣他們和別人所感覺 意識 和經驗的存在 44 這段話看似表明了文學創作 的通性 實際上更多的內涵在於一九六 年代作家們是針對自身面臨外在環境大幅變 遷時 藉由小說主角往內在 心理去剖析何以人會有這些遭遇 又為何需要處理 該 怎樣面對和定義這種生活 以幫助迷網 失落的自己能否進一步從中找到存在的定 位 這樣的思索與創作面向 卻成就出一段臺灣的存在主義文學 頁 江寶釵 現代主義的興盛 影響與去化 當代台灣小說現象研究 台灣現代小說史綜論 台 北 聯經 頁 施叔青 不快樂的六〇年代 回家 真好 原鄉的變調 台北 皇冠 頁 許達然 六〇~七〇年代台灣社會和文學 苦悶與蛻變 六〇 七〇年代台灣文學與社會 東 海大學中文系 台北 文津 初版 頁 31 16

26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章節架構 本文主要梳理存在主義如何被介紹進臺灣 並何以成為一個時代的流行風潮 進 而影響小說創作 將對當時主要的書刊雜誌進行閱覽 以從中發掘小說家們創作觀來 源的依據 一九六 年代存在主義與文藝思潮相關的史料 如雜誌 報紙 期刊 論 文等 包括探討 記錄此段文學史的資料皆是欲梳理 再發展的研究項目 以期理解 或更進一步認識一九六 年代的知識青年 如何感受他們所身處的社會 國家 世界 怎麼看待自我與時代的關係及變動 這樣的生活經驗 心理歷程透過小說表達了什麼 意涵 以及對於一九六 年代之後的影響 在資料接觸的過程中 發現多數的研究者以單一作家及其文本分析為主 亦或 兩 三位作家生平及其文字描繪的交叉對比 不論以男作家為主要研究對象 或關注 女作家的書寫 仍將焦點放在有關現代主義的描寫居多 筆者則欲以存在主義文學的 角度探查小說內涵 將以作家作品裡抒發關於人與人 事 物互動 所引發的存在焦 慮 困惑和思考 做進一步的探討 試圖去瞭解在面臨這變動的時代 是否有不同的 回應方法 從中觀察 小說家的成長經驗 生長環境的變遷 有無影響其故事鋪陳中 的人物設計 期許藉此發現小說家們撰寫時的特定主題 嘗試將人的存在命題經由主 角的行為和話語傳達給讀者知悉 經由瞭解臺灣作家對於自身存在想法的生產過程 再比較由國外傳入的存在主義 發展 深入認識臺灣的存在主義文本和論述的形成 首先以文藝雜誌作為清理存在主 義文學思潮與整個社會文化背景的交互作用 重點在於小說家之文本 經由細讀內文 的描述 舉凡作家們呈現的家庭樣貌 歷史背景 神話傳說等 分析其如何藉著小說 的安排 描述知識分子生活及其思想內涵 作為探析 解讀臺灣的存在主義文學依據 六十年代文學的充斥著死亡與瘋狂的影像與沉思 反映的並不是無法生存的時 代苦難 反而是在文化撞裂之餘 尋求生命更高意義的重建價值的努力 45 經由縱 貫一九六 年代的存在主義文學文本的詳讀 比較 分析 希冀能重新詮釋當時借由 作家之筆轉述而來的人之存在意識 亦試圖釐清在家國經歷轉換後的生命歷程 對於 小說家產生怎樣的體悟及沈澱 提供另一種認識小說家們的角度 理解前人對於存在 的思考後 而能作為身在現當代的我們之一種借鏡或參考 筆者選擇將作家群間具有相互承接與延續關係 而且編輯理念有所影響的 文學 雜誌 現代文學 及 筆匯 文學季刊 分別作為兩個群體來理解和討論 觀察 同一脈絡發展而出的文學刊物彼此之間的殊異 除了學院裡的文學雜誌 同時藉由報 紙和出版品的發行 探討閱讀大眾和文藝政策所受到的影響及拉鋸 45 柯慶明 六十年代現代主義文學 中國文學的美感 台北 麥田 初版 二 版 頁

27 由 文 本 分 析 探 究 臺 灣 存 在 主 義 小 說 的 樣 貌 與 變 化, 以 一 九 六 年 代 早 期 發 表 的 小 說 裡, 率 先 敏 銳 受 到 西 方 文 藝 思 潮 薰 染 的 作 家, 王 文 興 的 憤 怒 青 年 形 象 和 陳 映 真 濃 厚 傷 感 的 人 物 心 聲, 皆 寫 出 獨 具 個 人 特 色 充 滿 存 在 的 思 考, 其 短 篇 小 說 的 完 整 度, 代 表 著 存 在 主 義 小 說 在 臺 灣 初 期 的 崛 起 一 九 六 年 代 中 期 左 右, 陳 映 真 開 始 重 新 沉 澱 與 反 思 臺 灣 文 壇 的 這 波 潮 流, 預 備 調 整 小 說 書 寫 方 式 ; 七 等 生 則 於 此 時 較 為 密 集 發 表 強 烈 專 注 於 個 人 的 小 說, 且 在 親 身 參 與 文 學 季 刊 的 編 務 後, 更 加 確 立 自 己 小 說 不 變 的 方 向 同 時 林 懷 民 的 小 說, 除 了 延 續 個 人 存 在 和 定 位 的 思 考, 小 說 人 物 與 周 遭 關 係 的 斷 裂 亦 更 加 鮮 明 的 描 繪 ; 李 昂 則 強 調 小 說 人 物 內 心 的 懷 疑 和 恐 懼 的 情 緒, 主 角 境 遇 的 荒 謬 感 亦 被 突 出 描 寫 年 輕 一 輩 的 小 說 家, 在 書 寫 內 在 挫 折 與 矛 盾 之 外, 還 有 關 於 更 多 與 外 在 的 交 集, 最 後 才 能 形 成 個 人 存 在 的 尋 找 歷 程 而 標 誌 出 一 九 六 年 代 異 鄉 人 之 感 與 失 落 一 代 的 王 尚 義, 作 家 的 早 慧 及 早 逝 反 倒 讓 他 的 作 品 更 具 傳 奇 性 的 遺 留 到 一 九 六 年 代 後 期 ; 西 方 現 代 潮 流 在 臺 灣 發 展 至 一 九 七 年 代 前 期, 青 年 那 充 滿 美 式 頹 靡 氛 圍 的 生 活, 透 過 詹 錫 奎 的 小 說 即 將 揮 別, 並 預 示 下 一 個 世 代 的 來 臨 臺 灣 一 九 六 年 代 文 學 發 展 由 單 純 對 外 在 紛 擾 的 形 容 描 述, 開 始 轉 而 朝 向 關 注 人 內 在 的 想 法, 個 人 在 面 臨 內 外 憂 慮 衝 突 交 迫 之 下 的 選 擇 自 由 與 存 在 價 值, 日 漸 形 成 年 輕 小 說 家 較 為 個 人 式 存 在 的 定 位 討 論 從 融 會 西 方 現 代 文 藝 思 潮 到 混 合 藝 文 元 素 於 日 常 言 行 中, 小 說 主 要 針 對 人 心 人 性 的 觀 察 刻 劃, 讓 這 時 期 的 知 識 分 子 面 向 內 心 的 真 實 並 加 以 剖 析 一 番 本 文 即 是 想 深 入 討 論 這 個 存 在 主 義 文 學 現 象, 在 臺 灣 的 發 生 過 程 和 發 展 情 形 全 文 章 節 安 排 如 下 : 第 一 章 緒 論 第 一 節 研 究 範 疇 和 問 題 意 識 第 二 節 前 行 研 究 及 文 獻 回 顧 第 三 節 研 究 方 法 與 章 節 架 構 首 先 簡 介 西 方 存 在 主 義 的 發 展 及 其 相 關 文 學 和 思 想 家, 再 透 過 各 家 臺 灣 文 學 史 敘 述, 開 始 梳 理 整 個 時 代 背 景, 逐 一 整 理 歷 來 文 史 學 家 們 對 於 一 九 六 年 代 的 定 義 與 評 價, 而 存 在 主 義 於 當 時 的 定 位 又 是 什 麼, 評 論 者 是 怎 麼 看 待 一 九 六 年 代 的 文 學, 從 而 證 實 筆 者 欲 探 究 的 領 域, 長 久 以 來 所 受 到 的 忽 略, 即 存 在 主 義 思 想 與 現 代 小 說 創 作 關 係 的 探 究, 不 同 的 文 藝 刊 物 所 刊 登 的 存 在 主 義 小 說 文 本, 是 否 有 創 作 意 涵 的 不 同 藉 此 提 出 筆 者 的 思 考 方 向 問 題 意 識 和 關 注 焦 點, 確 定 經 由 小 說 家 及 其 小 說, 作 為 臺 灣 存 在 主 義 文 學 的 文 本 分 析 重 點 再 回 顧 與 存 在 主 義 研 究 相 關 的 學 位 論 文 研 討 18

28 會 論 文 期 刊 論 文 等, 瞭 解 關 於 戰 後 臺 灣 存 在 主 義 文 學 的 論 述, 何 時 出 現 對 於 一 九 六 年 代 存 在 主 義 文 藝 思 潮 發 展 的 關 注, 研 究 者 以 什 麼 方 式 和 角 度 來 解 讀, 進 一 步 區 別 相 同 的 觀 點 及 相 異 的 想 法, 釐 清 並 突 顯 筆 者 欲 研 究 範 圍 的 重 要 性 最 後 確 認 本 論 文 以 臺 灣 在 一 九 六 年 代 時, 存 在 主 義 文 學 的 發 展 作 為 全 篇 研 究 的 依 據, 並 預 先 構 思 各 章 節 概 要 第 二 章 存 在 主 義 小 說 在 台 灣 的 興 起 與 發 展 第 一 節 文 學 雜 誌 的 基 礎 及 誘 發 (1956~1960) 第 二 節 現 代 文 學 的 擴 充 和 發 展 (1960~1973) 第 三 節 台 灣 存 在 主 義 小 說 的 崛 起 (1959~1966) 透 過 梳 理 文 學 雜 誌 ( ) 如 何 創 刊 和 發 展 的 過 程, 作 為 瞭 解 西 方 現 代 文 學 思 潮 被 引 介 入 臺 灣 的 另 一 個 契 機 編 輯 企 圖 使 文 學 雜 誌 發 展 成 為 純 文 學 刊 物, 選 擇 刊 登 哪 些 文 學 評 論 與 小 說 譯 作, 存 在 主 義 思 想 與 文 學 出 現 的 比 例 這 份 在 一 九 五 年 代 中 期 出 刊 的 文 學 雜 誌, 盡 力 融 合 東 方 與 西 方 的 文 學 特 性, 除 了 平 衡, 亦 有 開 創 的 姿 態 接 著 以 橫 跨 一 九 六 年 代 的 現 代 文 學 ( ) 為 承 先 啟 後 的 重 心, 藉 著 外 文 系 學 生 為 主 的 編 輯 群 形 成 和 替 換, 探 討 刊 物 走 向 與 西 方 思 潮 譯 介, 包 含 徵 稿 選 稿 的 考 慮 重 點, 呈 現 何 種 臺 灣 現 代 小 說 作 品, 又 有 哪 些 存 在 主 義 相 關 命 題 的 思 索 最 後 由 於 現 代 文 學 大 量 的 翻 譯 論 述 與 創 作 生 產, 逐 漸 將 其 編 輯 對 於 文 學 創 新 的 理 念 擴 展, 也 同 時 發 揚 關 於 存 在 主 義 小 說 的 書 寫 以 當 時 較 具 代 表 性 的 小 說 家, 諸 如 叢 甦 陳 若 曦 歐 陽 子 劉 大 任 王 禎 和 王 文 興 陳 映 真 作 為 探 討 分 析 的 對 象, 觀 察 存 在 主 義 相 關 的 小 說 創 作, 如 何 在 臺 灣 啟 發 風 潮, 發 展 出 什 麼 獨 特 風 格 這 群 小 說 家 如 何 認 識 存 在 主 義 文 學, 又 怎 麼 認 定 其 價 值, 與 西 方 的 差 異 深 入 探 究 小 說 家 藉 由 小 說 直 接 表 達 人 性 的 內 在 糾 葛 間 接 傳 達 國 家 社 會 環 境 的 荒 謬, 及 生 存 的 迷 惘 和 困 境, 進 而 展 現 內 外 疏 離 感 的 由 來, 最 終 發 展 出 獨 特 並 引 起 創 作 熱 潮 的 存 在 主 義 小 說 第 三 章 存 在 主 義 小 說 在 台 灣 的 延 續 與 轉 變 第 一 節 筆 匯 月 刊 的 啟 發 及 轉 折 (1959~1961) 第 二 節 文 學 季 刊 的 延 續 和 反 思 (1966~1970) 第 三 節 台 灣 存 在 主 義 小 說 的 轉 變 (1965~1972) 由 筆 匯 ( ) 到 文 學 季 刊 ( ), 試 著 去 整 理 當 時 雜 誌 的 期 待 評 判, 尤 其 關 於 現 代 文 學 思 潮 的 引 介 和 創 作, 瞭 解 臺 灣 小 說 書 寫, 19

29 對 於 存 在 主 義 思 想 的 回 應 筆 匯 時 期 不 僅 力 圖 與 官 方 文 藝 政 策 日 漸 區 隔, 並 且 試 圖 引 介 更 多 元 與 嶄 新 的 國 外 現 代 文 藝 思 潮, 青 年 小 說 家 也 開 始 從 中 去 釐 清 自 己 的 定 位 與 方 向 當 年 輕 知 識 分 子 留 意 到 都 市 和 鄉 村 不 平 等 的 發 展 之 後, 如 何 造 成 個 人 身 分 認 同 的 碰 撞 和 衝 擊, 這 些 龐 大 的 外 在 因 素 使 得 自 我 的 定 位 生 存 所 發 生 的 關 聯 及 後 續 的 挑 戰 是 什 麼 經 由 文 學 季 刊 可 發 現 在 臺 灣 逐 漸 成 長 的 年 輕 人 逐 步 產 生 認 知 的 轉 變, 正 慢 慢 反 應 在 編 輯 理 想 與 小 說 創 作 的 傾 向 陳 映 真 和 七 等 生 對 臺 灣 的 存 在 主 義 文 學 現 象, 怎 麼 透 過 小 說 來 諷 刺 表 達 或 平 反, 分 別 反 應 出 何 種 存 在 的 現 實, 這 是 作 家 個 人 的 自 覺, 還 是 時 代 特 色 的 轉 向, 小 說 家 怎 麼 在 自 己 曾 是 參 與 者 的 熱 情 消 退 後, 重 新 冷 靜 看 待 這 一 波 思 潮 的 盛 行, 藉 著 小 說 創 作 再 一 次 反 省, 得 以 窺 探 存 在 主 義 於 臺 灣 風 行 的 程 度 和 影 響 力 年 輕 的 後 起 之 輩 林 懷 民 李 昂 的 存 在 主 義 小 說 創 作, 已 出 現 描 繪 手 法 和 內 涵 上 的 轉 變, 青 年 知 識 分 子 在 文 本 中 逐 步 形 塑 出 他 們 對 生 活 文 化 歷 史 社 會 脈 絡 的 理 解 及 觀 察 第 四 章 存 在 主 義 思 潮 在 台 灣 的 流 行 與 消 退 第 一 節 報 紙 上 的 存 在 主 義 小 說 及 其 意 涵 (1955~1975) 第 二 節 存 在 主 義 出 版 品 與 官 方 的 存 在 主 義 (1965~1975) 第 三 節 台 灣 存 在 主 義 小 說 的 餘 緒 (1967~1977) 本 章 則 試 圖 從 一 九 六 年 代 及 其 前 後 的 臺 灣 報 紙, 觀 察 國 際 間 的 政 經 文 化 交 流, 對 臺 灣 文 藝 思 潮 的 轉 變 衝 擊 和 接 收 的 影 響, 瞭 解 關 於 西 方 存 在 主 義 理 論 文 本 的 翻 譯 和 介 紹 從 何 時 開 始, 西 方 存 在 主 義 的 哲 學 思 想 到 文 學 創 作 的 譯 介 重 心, 臺 灣 評 論 者 創 作 者 何 時 開 始 書 寫 與 存 在 主 義 思 維 相 關 的 文 章 一 九 六 年 代 中 後 期, 臺 灣 存 在 主 義 哲 學 著 作 和 翻 譯 出 版 逐 漸 邁 向 高 峰 期, 探 討 存 在 主 義 如 何 被 理 解 及 撰 寫, 怎 麼 呈 現 一 九 六 年 代 知 識 分 子 的 思 考 何 以 引 起 具 官 方 文 藝 立 場 者 的 注 意, 並 批 判 吸 納 與 重 解, 進 一 步 勾 勒 出 一 九 六 年 代 前 後 存 在 主 義, 作 為 一 個 時 代 的 文 藝 思 潮 在 臺 灣 發 展 的 情 況 從 一 九 六 年 代 直 到 一 九 七 年 代, 王 尚 義 逝 後 出 版 的 文 集, 隨 著 臺 灣 存 在 主 義 出 版 品 的 興 盛, 亦 更 加 蓬 勃 再 版 至 詹 錫 奎 的 小 說, 描 寫 出 承 繼 並 且 過 度 學 習 西 方 潮 流 後 的 年 輕 人, 所 展 現 的 生 活 態 度 與 思 維 兩 者 的 寫 作 和 出 版 雖 在 不 同 年 代, 卻 分 別 代 表 兩 種 青 年 與 存 在 碰 撞 後 所 留 下 的 時 代 面 貌 觀 察 存 在 主 義 文 學 於 臺 灣 興 發 前 後, 作 家 對 生 活 意 義 生 命 價 值 社 會 面 向 的 思 索 是 否 不 同, 透 過 小 說 人 物 所 呈 現 的 轉 折 與 衝 突 的 調 適, 及 其 所 展 現 的 生 活 形 態 20

30 第 五 章 結 論 透 過 一 九 六 年 代 之 後, 各 家 文 學 史 的 論 述 與 評 價, 明 確 多 數 評 論 者 對 該 年 代 的 普 遍 定 義, 雖 皆 會 提 及 存 在 主 義 的 興 起 並 成 為 一 時 熱 門 之 思 潮, 然 而 卻 無 再 詳 細 介 紹 的 部 份 不 論 是 在 文 學 史 定 義 裡, 或 者 一 般 認 知, 普 遍 未 認 為 這 時 期 的 小 說 創 作 屬 於 存 在 主 義, 多 將 其 放 置 在 現 代 主 義 較 大 的 範 疇 裡 討 論 然 而 筆 者 只 是 想 更 細 緻 去 瞭 解, 當 臺 灣 年 輕 小 說 家 在 閱 讀 之 時, 他 們 廣 泛 的 受 到 西 方 各 式 現 代 文 藝 影 響 後, 怎 麼 選 取 或 形 成 在 文 本 裡 關 於 存 在 主 義 的 思 索 和 撰 寫, 無 意 間 卻 造 成 一 股 文 壇 的 流 行 透 過 觀 察 存 在 主 義 在 臺 灣 是 如 何 發 起 及 流 行, 甚 至 極 盛 之 後 造 成 的 反 彈 批 評 與 官 方 的 介 入, 進 一 步 瞭 解 小 說 家 們 創 作 受 到 的 影 響 也 對 存 在 主 義 文 學 於 一 九 六 年 代 在 臺 灣 的 重 要 發 展 作 一 探 析, 包 含 具 代 表 性 文 藝 雜 誌 的 主 導 和 定 位, 以 數 位 小 說 家 及 其 文 本 分 析, 舉 凡 王 文 興 陳 映 真 七 等 生 施 叔 青 林 懷 民 李 昂 王 尚 義 詹 錫 奎 等 從 中 篩 選 出 小 說 裡 對 現 實 人 生 各 種 假 象 與 干 擾 的 思 考 抵 抗 或 逃 避, 也 許 他 們 的 小 說 內 文 被 認 為 沉 悶 蒼 白 荒 謬, 但 正 是 這 樣 的 虛 無 和 疏 離, 更 能 彰 顯 生 活 在 一 九 六 年 代 臺 灣 的 文 學 青 年 孤 立 的 處 境 與 無 意 義 的 感 受 讓 看 似 脫 離 現 實 的 小 說, 實 則 更 貼 近 其 所 生 存 的 時 代, 才 能 觸 發 臺 灣 文 學 史 上 重 要 的 文 藝 思 潮 演 變 21

31 第二章 存在主義小說在台灣的興起與發展 第一節 文學雜誌 的基礎及誘發 臺灣一九五 年代的文學受到政治因素影響 由官方文藝政策主宰 尤以 徵求 之各類文藝創作 以能應用多方面技巧發揚國家民族意識及蓄有反共抗俄之意義者為 原則 的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 以及 團結全國文藝界人士 促進三民主義文化建 設 完成反共抗俄復國建國任務 1的中國文藝協會成立 致力於宣揚具有 愛國情 懷 的特定意識形態創作 並以獎金為誘因鼓勵創作者 當時在臺灣的國民政府 從 1950 年官方的文藝組織成立開始 正意圖主導整個臺灣文壇發展方向以及思想 在官方文藝政策外 另有一份學院刊物出現 1956 年 9 月 20 日 文學雜誌 2創 刊至 1960 年 8 月 20 日停刊 總共發行八卷六期 由夏濟安 3主編 劉守宜 4為發行人 吳魯芹 5籌款 林以亮 6主責海外約稿 其中創辦人暨主編的夏濟安更曾於創立雜誌前 一年赴美進修 任職臺大期間曾由臺北美國新聞處安排 於 1955 年赴美國印第安那 大學研究院深造半年 7 夏濟安赴美的這半年 對於隔年創立的文學刊物走向形成 關鍵的影響 包含援引西方現代文學理論 批評技巧 小說形式 以文學作品翻譯和 小說批評示範為主 間接開啟日後青年學子對現代小說閱讀與書寫的風氣 文學雜 誌 時期對西方文學譯介和現代文學創作的推動 使兩者成為日後 現代文學 誕生 的前導 夏濟安在首期 致讀者 的欄位 寫下 文學雜誌 未來的目標 我們的希望是要繼承數千年來中國文學偉大的傳統 從而發揚光大之 我們的信念是 一個認真的作者 一定是反映他的時代表達他的時代的精神的 人 我們反對共產黨的煽動文學 我們認為 宣傳作品中固然可能有好文學 文學 可不盡是宣傳 文學有它千古不滅的價值在 1 應鳳凰編 民國三十九年 光復後臺灣地區文壇大事紀要 台北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頁 文中引用或參考的 文學雜誌 論述及譯介 整理於表 1 本文所討論 存在主義 在台灣之相關 評論與翻譯 頁 夏濟安 年 又名夏澍元 筆名齊文瑜 1950 年至 1959 年曾任教於台大外文系 之後 再度赴美 4 劉守宜 1953 年成立明華書局 至 1961 年歇業 5 吳魯芹 年 原名吳鴻藻 曾任教於台師大 淡大 台大 政大 6 林以亮 年 原名宋淇 1949 年移居香港 7 林淑慧 夏濟安 來源 臺灣大百科全書 22

32 孔子的道理 在很多地方 將要是我們的南針 因為我們嚮往孔子的開明的 合理的 慕道的 非常認真可是又不失其幽默感的作風 文學理論和有關中西文學的論著 可以激發研究的興趣 它們本身雖不是文學 創作 但是可以誘導出更好的文學創作 這一類的稿件 我們特別歡迎 8 一九五 年代的臺灣 在文學史上普遍被定義為反共愛國時期 官方主要認知為 戰鬥的文藝 盡可能圍堵 防止中共勢力侵入的可能 然而當時面對屬於強而有力支 援的美國 卻無法避免帶有其文化特色的現代文學進入文壇 雖然 文學雜誌 創辦 開頭即以中國文學傳統來表明雜誌的立場是繼往開來 即便編者也支持反共 卻在創 刊號 清楚明言 文學可不盡是宣傳 甚至以孔子來作為解釋 真正的目的在於廣 邀海內外屬於自由中國的人士及其 各種體裁的文學創作與翻譯 藉此獲得 更好 的文學展望 看似另起發展方向的 文學雜誌 筆者認為在當時並未脫離以反共愛國文學作 為在這個年代的主要核心 同樣地他們推崇傳統 以承續千年中國的文學 與官方形 成相同的起始目標 即反對非正統繼承 煽動人心的文學 與反共愛國文學的區別就 在於 文學雜誌 要循的路線是文學流傳更久遠的價值 以文學理論著述來導出文學 創作 有意強調學術與純粹 透過提升對於文學創作品質的期待 隱隱暗示收錄 純 文學 的企圖 使 文學雜誌 得刊登反共愛國文學以外的各種文類 又能與反共愛 國文學互不干擾 看似在補足先前文學性不夠的部分 其實兩者間是一種並行的關係 如果 文學雜誌 編者認為宣傳式的共產主義文學並沒有亙古流傳的價值 同時 又覺得認真的作者應能 反映並表達時代精神 對於編者而言能成為有價值的文學 以及寫得好的小說的樣子又是什麼 觀察第二期夏濟安藉由評論小說 落月 實際 上提出定義何謂現代小說 便是強調個人的 一個觀點 意識流的心理小說 9 正由 於小說人物主觀意識到生命的意義 經由內心忽然醒悟的轉折後 得以表現出與以往 不同的成熟 這樣的小說才能夠表達出豐富人生 提供讀者更多的閱讀想像空間 換 句話說 過度描寫社會現狀 或者配合政策宣導的小說 反倒會過於描寫表面而深度 不夠 若能朝向內心去做探詢 經由小說主角的掙扎 將會看到更深層關於家國變動 對個人選擇的影響 夏濟安的論述賦予小說撰寫一個模型 也為日後現代小說的鋪排 手法留下伏筆 8 文學雜誌社 致讀者 文學雜誌 1 卷 1 期 頁 70 小說裏所有的人物 事跡 地方情調等 都是由某一個人的眼睛裏看出來的 這個人對於他周圍 所發生的事有所不懂 讀者只好跟着不懂 作者並不加以說明 因為亨利 詹姆士並不想單單描寫客 觀世界 他要描寫的是某人主觀意識裏的客觀世界 夏濟安 評彭歌的 落月 兼論現代小說 文學雜誌 1 卷 2 期 頁

33 作者告訴我們的事情很少 但是讀者想像力可以補充的卻很多 正因為讀者 每讀一次 就可以多發現一點意義 我們的小說家假如想寫 經得起時代考驗 的作品 對於這一點應該特別注意 外界的事實 固然是現實 內心的情感和印象 也是現實 作者可以虛構一個人物 他不可以虛構一個時代 一個虛構的人物的性格 不會離開真實的時代精神太遠 10 由以上引文可看到 與其描述客觀世界裡的外顯行為 不如讓小說家透過小說人 物描寫出個人內心情感 更符合他們對時代的真實感受 甚至能引起讀者共鳴 由西 方引介而來的小說書寫方式 成為另一種文學創作的切入點 內心的情感和印象 也是現實 此時早已指出對於內心的描繪 並不代表脫離現實 反而是一種作為表 達人對社會真實反應的方式 更由於夏濟安的評介 讓這樣的小說書寫內涵 被日後 知識青年用來當成 反映時代 的方法 形成一種學院式的 精神現實 觀察之後 的 現代文學 不僅將西方文學較有規模的翻譯和介紹 在小說創作上亦著重關於個 人內心及印象的描寫 從中確實可留意到年屆高中 大學之時的知識青年 他們成長 的壓抑和徬徨 正好適合發展成為思索個人存在的蒼白與虛無 小說家究竟不是思想家 他的可貴之處 不一定是揭櫫什麼新思想 也不一定 是重新標榜某種舊思想 他所要表現的是 人在兩種或多種人生理想面前 不 能取得協調的苦悶 直截了當的把真理提出來 總不如把追求真理的艱苦掙扎 的過程寫下來那樣的有意思和易於動人 小說家不怕思想矛盾 態度模稜 矛 盾和模稜正是使小說內容豐富的重要因素 問題是 小說家有沒有深切的感覺 到因這種矛盾和模稜而引起的悲哀 11 再次觀察夏濟安對於新小說的論點 一九六 年代在大學院裡的知識分子最後會 走向與存在主義小說的連結 其實有跡可循 文學雜誌 創辦一年 12 夏濟安提到 歷史價值不等於文學價值 為了反對舊社會而寫的小說 難免有宣傳性質 甚至過度 標明善與惡的分際 然而這樣的缺點就是 不夠真實 現實的社會沒有這麼絕對的 是非善惡 而好的小說應是在 朦朧的邊界 遊走 因此當醞釀傳統文化的涵養 加 上西洋文化的輸入 便要加強 自覺 而這樣的自覺 則是有意抽掉極端的判斷標 10 夏濟安 評彭歌的 落月 兼論現代小說 文學雜誌 1 卷 2 期 頁 夏濟安 舊文化與新小說 文學雜誌 3 卷 1 期 頁 對於一年來的回顧與期許仍是 經得起 時代的考驗 成為這一時代中國人心的紀錄 文學雜 誌社 致讀者 文學雜誌 3 卷 1 期 頁

34 準 在小說裡去表現人性在兩端的掙扎 如此小說才會顯得精采 夏濟安明確表示不 要改造 對立 有目的性的小說 重複強調小說家內在衝突的感受 發刊詞裡曾表示 要以文學理論和中西論著誘導出更好的文學作品 文學雜誌 雖未整理 特輯 發 行 藉由論述和翻譯實已介紹西方小說的發展與書寫 並作為提醒 夏濟安以筆名齊 文瑜翻譯的這篇關於西方自然主義小說沒落的討論 其中雖非譯者個人的意見 但正 好符合夏濟安認為小說家要去感受人生的矛盾與痛苦 哲學裏面關於現實的種種定義是固定不變的 是合於系統的 文藝作品 或者 說是 想像的寫作 裏假如也含有這種固定而合於系統的看法 那麼文藝作品 所以賴於存在的性質就遭到破壞了 單以小說而論 我們不得不同意亨利詹 姆士 Henry James 的說法 他說 小說 最大的好處 是有一種 現實感 而小說所以有這種 現實感 乃因它和人生之間有一種 絕大而絕對精細的 相應 大小說家改變了我們對於現實的看法 但是標新立異之徒只是取消 了我們的 現實感 13 由這段引文可瞭解 夏濟安所強調描寫關於小說家體驗到的情緒 把它作為一種 書寫的視角 提倡個人的所看所感是小說創作的重要元素 才能將小說與人生連結 其實這樣的觀點深受西方影響 只是在引介西方現代小說時 強調個人的 內心的變 化 無意間將被模仿後 過於片面的缺點也一併帶入 夏濟安雖未在 文學雜誌 裡 大量介紹存在主義的作家 然而夏濟安推介由主觀意識描寫客觀世界的小說書寫方 式 啟發一批年輕的小說家 同時替日後著重描寫個人的存在主義預先舖路 這應是 當時夏濟安未能預期的發展 1959 年 文學雜誌 第六卷第一期出刊前 夏濟安再 度離開臺灣至美國 下一期開始由侯健主編 出國前夏濟安仍不忘以編者的立場 致 讀者 重申不標榜任何主義的雜誌風格 以及對逃避現實的中國文壇感到不滿 對 於夏濟安而言 文學的現實在於追求生活中存在的人性 並對人性有深入體會與描寫 現實生活是難免苦悶的 人們在文藝裏也許可以得到一點快樂 我所說的 現實生活 當然不限於農人 工人 或公務人員的生活 我們相信文藝 作品終究的目標 還是研究人性 而人性是到處存在的 只要作者能夠體會 對於人性深刻的了解 大約是名著之所以成為不朽的主要原因吧 Philip Rahv 作 齊文瑜譯 論自然主義小說之沒落 文學雜誌 4 卷 2 期 頁 5-6 甚至以當時受到模仿的卡夫卡為例 喀夫卡本人的作品給我們的印象 就是他有一種本領 使相反的 效果同時存在 可知的事物和不可知的事物 現實和神話 都能互相配合 同時預示了日後有些臺 灣年輕小說家在模仿時的缺失 便是把小說裡的世界打碎 卻未曾拼湊好 14 文學雜誌社 致讀者 文學雜誌 6 卷 1 期 頁 88 25

35 觀察 文學雜誌 的翻譯介紹 其實每一期的譯文並不多 平均一期皆以兩篇為 準 多為一篇論述 一篇文本 有時較長篇的小說便分為三期刊登 僅第八卷的前三 期譯介提升至四篇 較為不同的為第八卷第二期 以整期一半的比例介紹卡繆 15及其 創作 若從每一期平均的放上不同譯介 文類 論述來看 編輯確實刻意想不強調某 一派別 因此關於介紹卡繆的篇幅 則顯得有些特別 亦可視為是對 存在主義 16 較為正式的介紹 編者翻譯高格此一文中 提到卡繆認為體悟人類處境的孤立和痛 苦 就猶如殘酷的玩笑 將其轉化為小說中的人物處境作為描寫 呼應了夏濟安一直 要小說家去感受自身經歷的矛盾 只是原先以人性為主的描繪 日後逐漸發展成個人 專注內心的描寫 也形成臺灣特有的存在主義小說 第二篇劉紹銘的譯文 17 則區分了充滿自我中心的虛無主義 以及有限度自由的 人文主義 這樣關於 人 的觀點 褚昱志便將其與胡適主張恢復五四文學革命的精 神連結 夏濟安對胡適 人的文學 自由的文學 之主張極為推崇 他個人又認為 胡適是中國人中獲選希望最大 最值得推舉的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 因此他所主編的 文學雜誌 也是儘量朝這個理念出發 18這種強調人與自由的觀點 正好呼應 日後官方試圖把存在主義納入文藝範圍時 將其解讀為人文主義和自由主義的實踐一 般 然而在被曲解引用之前 從文學的角度切入 文學雜誌 中心主旨的夏濟安 不 可否認在面對家國存亡與承續中國傳統的責任上 仍是以中國人文為出發點 這也是 文學雜誌 第一期早已在 致讀者 中申明 繼承孔子的 開明 合理 慕道 不是西方 也非反共的自由主義或人文主義 對於中國人文的延續從每期選錄古典詩 文與評述的比例亦可看見 19 不過在 文學雜誌 裡夏濟安所強調 人性 的書寫 應是較偏向西方探索自身所感受到外在刺激時 個人面對正反或好壞等衝突與糾結的 15 卡繆 Albert Camus 1957 年 10 月獲諾貝爾文學獎 卡繆獲獎之時 文學雜誌 已創刊 卻未見 雜誌有關於卡繆的譯介 以 文學雜誌 未曾整理專號出刊的風格 也不能貿然斷定於 1960 年 4 月 出刊的第八卷第三期是為了紀念卡繆辭世而編選 16 存在主義有一派在現代法國文學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而卡繆的散文 薛西弗斯的神話 The Myth of Sisyohus 恰是這一派的最完美的論文 存在主義者認為 依據人類的標準而言 宇宙是毫無意義 的 據卡繆的看法 人類感到求存的奮鬪 機會的活動以及自然界的各種現象 都無道理可言的直覺 卡繆的小說 異鄉人 便是把人與自然之間的鴻溝 戲劇化了 卡繆相信 應該用來求取對人類處 境的痛苦與孤立的充份領悟 他把人類在陌生的世界裏的特殊處境 描述為 荒謬 卡繆心目中人 類的任務 在於充分了解這種 荒謬 所引起的問題 和把 荒謬 造成一種生活方式 高格 Jacob Corg 卡繆的 荒謬論 文學雜誌 8 卷 2 期 頁 我的自由是絕對的 虛無主義者對英國人說 如果我想擂你鼻頭一記 沒有什麼東西能阻擋 噢 那不見得 英國人回答說 你的自由到我的鼻子為止 每個人的自由 有其限度 以不 妨礙到別人的自由為原則 這便是人文主義價值的精神中心 也是愛拔特 卡繆 Albert Camus 不 斷地以當代歐洲知識範疇來重證和鼓吹的思想 Charles Rolo 著 劉紹銘譯 卡繆論 文學雜誌 8 卷 2 期 頁 8 18 禇昱志 五〇年代的 文學雜誌 與夏濟安 台灣文學觀察雜誌 第 4 期 頁 分為中國文學和外國文學兩大類 就兩大類文學作比較 中國文學有三九六篇 佔 79% 外國 文學有一〇六篇 佔 21% 顯然 文學雜誌 偏重在中國文學 周慶華 文學雜誌 的成就 台 灣文學觀察雜誌 第 3 期 頁 29 26

36 選擇 那是欲與西方現代文學再接觸和學習 近而將中西融合在創作中的企圖 梅家 玲便道出 文學雜誌 深化中 西文學的目標 對 文學 的堅持 善用學院人才資源以充實篇幅 提昇雜誌內容 以及重視 中國文學研究等方面 夏濟安的 文學雜誌 誠然是賡續了先前朱光潛 文學 雜誌 的傳統 但是 夏編 文學雜誌 高度重視西方文學作品及理論翻譯的 做法 卻使它為臺灣建樹了一個與過去迥然有別的新傳統 藉由譯介國外最 新進的文學作品及理論以激發優秀創作 深化中 外文學界的學術研究 20 夏濟安不刻意強調中或西 舊或新 傳統或現代的優劣 一併置放於每一期編錄 裡 試圖以西方對現代人的省思 來補足戰後文學中失去對現實社會情形和人心的反 應 藉著西方發展的文學理論 來關照自由中國的小說發展 因此關於人的價值 人 性善惡的討論 成為結合中西兩者最好的媒介 一方面可回歸中國倫理 符合國家民 族的想像 另一面又能引進西方論述 與現代小說發展接軌 一種 新傳統 的開發 在 舊文化與新小說 21一文 夏濟安已說明了他的理念 對真實社會的關懷及人物 性格分析來自於東方與西洋的匯流 形成重視人在社會裡所感到矛盾的 新小說 文學雜誌 更重要的作用是為六十年代的現代主義文學催生 是戰後臺灣 文壇引進西方現代文學的早期嘗試之一 而且 文學雜誌 的同仁 特別是 夏濟安 以他們在臺大外文系的教學工作 教導了一批具有西方現代文學知識 的學生 從而培養了將來的現代主義作家 譬如 像王文興 陳若曦 叢甦等 人 都是在 文學雜誌 發表他們最早期的作品的 22 以 現代文學 的創辦人來探討 白先勇 23 陳若曦 王文興皆曾在 文學雜誌 上發表小說 雖然周慶華表示當時他們這一批台大外文系學生的作品水準 都尚不及 前行作家 只因老師眷顧提供發表園地 機會的供給和寫作的指導 令後來的這批學 生也成為現代文學健將 24 其實當時即便發表的篇數不多 卻可見其日後創作的基 20 梅家玲 夏濟安 文學雜誌 與臺灣大學 兼論臺灣 學院派 文學雜誌及其與 文化場域 和 教育空間 的互涉 臺灣文學研究集刊 創刊號 頁 人類對於 人性 的智識 似乎幾千年來進步不多 三百年前莎士比亞對於人性的智識 有時 竟能和心理分析學研究精神病人的結果 有不謀而合之處 孔子孟子的社會政治主張 他們對於人性 的智識 是有助於我們對於人的瞭解的 一般而論 小說所記錄的總是真實的人在真實社會裏的活 動 夏濟安 舊文化與新小說 文學雜誌 3 卷 1 期 頁 呂正惠 文學 小雜誌 與六十年代的台灣文學 幼獅文藝 71 卷 5 期 頁 9 23 白先勇於此時期的小說文本 整理於表 2 本文所討論 存在主義 在台灣之小說創作篇目 頁 文壇的這股生力軍 特別是指夏濟安在台大外文系所教的一批學生 如王文興 白先勇 陳若曦 本名陳秀美 葉珊 劉紹銘 莊信正 叢甦 葉維廉 李歐梵等 他們幾乎都是從 文學雜誌 27

37 礎 尤其夏濟安強調關於 人性 的描繪 此時這三位初啼試聲的小說家 已相當深 入的去揣摩 精彩的寫出社會結構的問題 人與人間的距離 陳若曦在第三卷第三期發表 週末 1957 全文以喪母多年的小女孩心情為主 軸 透過她觀察爸爸與多年女性好友的互動 進而牽動自己各種嫉妒吃醋 生氣不安 自憐傷心 欣喜哼歌等表現 雖是短篇小說 卻將小女生的心眼 任性及恃寵而驕的 性格展露無遺 從人對現實生活反應而來的情感描寫 一種不加評判卻以小說人物的 言行表現出人性優劣 陳若曦的這篇小說 已經在運用夏濟安對現代小說的解釋 到 了第六卷第一期 灰眼黑貓 1959 經由逃離到都市的女主角 回頭去看被困在山 村裡 飽受家庭長輩 民間習俗 迷信傳說之害的童年玩伴 獨自承擔流言 孤立乃 至發瘋死亡 我常常思索她悲慘而短暫的一生 歸究不出何以她要受到這樣的遭遇 那古老的關於黑貓的傳說 時常閃過我的腦海 我茫然了 她究竟是黑貓還是舊家庭 制度的犧牲者呢 我不能回答 25小說人物無法回答的痛苦 透過小說家的描寫已 經提供讀者答案 生活在約定俗成的規約 儀式 信仰背後 其實束縛住並害死一名 女性的是小山村裡專制 冷漠 恐懼的人們造成 陳若曦此時藉由外在社會不合理的 制度描寫 已將人心和人性的險惡 冷漠 孤絕表露無遺 同樣是描寫舊社會 陳若曦是以一個充斥流言緋語 狹小而封閉的山村做為背 景 白先勇則以外表看似富麗堂皇的大戶家族來觀察 真的 雖然現在事隔多年 可 是每逢我想到金大奶奶懸在牀下的那隻小腳 心中總不免要打一個寒噤 26藉由小 男孩容哥兒的所見所聞 道出備受親戚 傭人欺負的金大奶奶 原是有錢的寡婦 卻 因受騙上當引狼入室 鳩佔鵲巢反倒成了家裡最沒地位的人 只能不斷被欺壓 最後 選擇在丈夫迎娶小老婆這天自殺 留下令人恐怖卻又淒涼的印象 這位被逼瘋 逼死 的金大奶奶 相同的是受眾人惡劣的言行壓迫 終於崩潰 人心對金大奶奶遭遇的漠 然 是造成金大奶奶痛苦無依的原因 不僅道出人性的卑鄙 也暗喻人活著必須面對 的許多無奈和寂寞 王文興的小說則將背景放在現代社會結構 從五卷六期發表 一個公務員的結婚 1959 以年紀較長的公務員與年紀較輕的下女為主角 兩個人因為年紀 社會地位 不同 不僅結婚前深受鄰里閒言閒語 甚至這個事件得以完成述說 也是透過鄰居太 太閒來無事的串門八卦 六卷六期 下午 1959 則是喪父的小女孩 不得不幫傭 賺錢 卻因為年紀太輕又貪玩 最後竟然把主人家的小孩悶死 貪便宜雇用她的女主 起家 而後來在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上有相當的成就 雖然這批人當時的作品水準 不及梁實秋 吳 魯芹 林以亮 陳世驤 夏濟安 夏志清 夏承楹 勞榦 林海音 彭歌 思果 侯健 余光中 潘 雷等前行作家 但是在他們老師的眷顧 並且提供發表的園地下 後來都成為現代文學的健將 管領 過一代的風騷 大家咸認為夏濟安功不可沒 周慶華 文學雜誌 的成就 台灣文學觀察雜誌 第 3 期 頁 陳秀美 灰眼黑貓 文學雜誌 6 卷 1 期 頁 白先勇 金大奶奶 文學雜誌 5 卷 1 期 頁 63 28

38 人 最終以失去小孩為慘重的代價 王文興雖然將小說背景拉到現代社會裡 但兩則 小說裡造成的失控或悲劇的起因 都和懸殊的社經地位及人性的欲望 貪婪有關 至 於六卷二期的 殘菊 1959 其實已能看出日後在 現代文學 裡 王文興對小說 裡環境安排詳細的觀察描述 對每個小說人物細膩的揣摩 尤其是主角的形象塑 造 27 還有主角一個人內心的獨白與情緒起伏的樣貌 以上三位在 文學雜誌 的小說 透過主角及其身邊的人發生的故事 描繪出人 心的醜陋 又隱隱透露三位小說家各自不同的出身背景和關懷傾向 這裡短篇小說的 雛型 在日後的文本裡亦趨明顯 他們確實已達到夏濟安反覆提醒的現代小說的重 點 從自己所處的社會去寫關於人性真實的矛盾 1960 年 8 月 文學雜誌 表示 本 期起 將休刊半年 凡是與出版界略有接觸的朋友 都知道在目前的環境中辦一個 刊物的艱難不易 28 雖然自此 文學雜誌 未曾復刊 不過具有師生相承關係的 現 代文學 早已在同年 3 月創刊 日後並以稀有之姿維持整個一九六 年代 因此標記 出屬於他們這一代知識青年 存在的 現代的 臺灣文學史 夏濟安對文化交替中的人物的性格與命運的關心 推廣而言 每一個人都會是 某一社會 某一文化的某一產物 小說家在描寫人物時 如果沒有掌握到這一層面 就很難有文化深度 29這段由呂正惠表達出夏濟安對新舊文化交替與中西之間對立 矛盾的文化關懷和文學洞見 可瞭解夏濟安所推崇的現代新小說 是一種希望小說家 能更仔細去描寫人在面臨抉擇的兩難時 所展現的真摯樣態 其中強調個人對他人觀 察的視角 這樣的內涵正好符合存在主義文學關於描寫個人內心與其所處世界關係的 特質 筆者認為在一共八卷的 文學雜誌 裡 其實都並未特別或刻意強調存在主義 與其小說創作的關聯 但追求描寫人在多種理想前 對於協調困難的小說書寫目標 卻使得他們所帶起的青年小說家 逐漸邁向關於個人身在大環境中的扭曲和異變 正 由於兩者書寫風格的近似 無意間讓存在主義成為現代小說傳入臺灣後的主流 我們 可以看到在 文學雜誌 時期 已有小說家描寫出非常存在主義式的小說 27 郭慕賢的臉是帶點長形的 皮膚乾淨蒼白 嘴巴本來就小 看書時又緊緊的閉着 顯得更小了 鼻子也是細細尖尖的 屬於小巧玲瓏的那一種 儘管如此 他給人的印象倒不惡劣 並不使人覺得他 不健康 反倒會覺得他聰明 細緻 但是略嫌驕傲 王文興 殘菊 文學雜誌 6 卷 2 期 頁 文學雜誌社 致讀者 文學雜誌 8 卷 6 期 頁 呂正惠 戰後台灣小說批評的起點 新批評與文化批評 台灣現代小說史綜論 台北 聯經 初版 頁

39 第二節 現代文學 的擴充和發展 現代文學 年 3 月 5 日創刊至 1973 年 9 月停刊 這一份橫跨一九六 年代的文學刊物 於現今的臺灣文學史不僅占有一席之地 甚至 現代文學 也成為 臺灣一九六 年代的代表 應可歸功於出刊期間大量翻譯西方文學文本及其思潮介 紹 並勇於選登新作家的小說創作 如今曾出現於 現代文學 的小說家及其文本 留下為數不少被重覆討論的知名小說與文壇具有影響力的小說家 然而 現代文學 的創辦者 編輯群在回憶錄 演講或受訪之時 不免都會道出 從現在看來相當成功的 現代文學 其實當年學生時期合辦文學雜誌的不易 首要 的問題便是資金的匱乏與訂閱量不夠多 即便如此 他們對於採用的稿件仍給予稿 費 直至四十一期更換出版社並重整發行事務才暫停稿酬 31 由此可知 這份 學生 刊物 在當時並不普及於一般的閱讀大眾 更多仍流傳於青年學子手中 同時 現代 文學 裡介紹 翻譯的文章自然對知識青年造成不小的影響 不知不覺培養出一群年 輕的創作者 其貢獻又如白先勇 32的回顧所言 首先 是西洋文學的介紹 因為那時西洋現代文學在台灣相當陌生 像卡夫 卡 喬埃思 湯馬斯曼 福克納等這些西方文豪的譯作 都絕無僅有 後來 風起雲湧 各出版社及報章雜誌都翻譯了這些鉅匠的作品 但開始啟發讀者對 西洋現代文學興趣的 現文 實是創始者之一 當然 現文 最大的成就還是在於創作 在六 年代崛起的台灣名小說家 跟 現代文學 或深或淺 都有關係 這些作家 或發軔於 現文 或在 現文 上登過佳作 33 這份如今具有特殊時代意涵的 現代文學 原先來自於數名台大外文系的學生 於 1958 年發起具有聯誼及讀書會性質的 南北社 因為多數社員皆對文藝感興趣 30 文中引用或參考的 現代文學 論述及譯介 整理於表 1 本文所討論 存在主義 在台灣之相關 評論與翻譯 頁 本刊雖是 重整旗鼓 但一切編輯 發行事務 均須 從頭做起 為維持能 按期出刊 我們 的經濟能力實無法再維持那 最低的稿費 所以自第四十一期起 本刊暫停付給稿酬 我們誠懇地 祈求作者的原諒 並期望繼續賜稿 現代文學社 重要啟事 現代文學 15 卷 41 期 於第 1 頁前 32 白先勇 1937 年生 台大外文系畢業 後獲美國愛荷華大學創作班碩士 1960 年 3 月創辦 現代 文學 雜誌 於此發表二十八篇小說 創刊前兩期因稿件不夠 曾以筆名鬱金 白黎 蕭雷分別發表 月夢 玉卿嫂 黑虹 三篇小說 33 其中白先勇也列舉日後成名的小說家 舉凡 現文 的基本作者如王文興 歐陽子 陳若曦 及 我本人外 還有叢甦 王禎和 施叔青 陳映真 七等生 水晶 於梨華 李昂 林懷民 黃春明 潛石 林東華 汶津 王拓 蔡文甫 王敬羲 子于 李永平等 白先勇寫於 1977 年的 現代文 學 的回顧與前瞻 收錄在 現文因緣 20 卷 頁

40 也曾經定期交換彼此的創作或翻譯以期共同討論 1959 年白先勇提出創辦文學刊物 的想法 1960 年 現代文學雜誌社 成立 1960 年 3 月由一群大學生為主要編輯的 現代文學 創刊 34 這一群由台大外文系學生組成 1960 年創立的 現代文學 出 現 雖說如今白先勇等編輯回顧當時的出版 從創刊到結束都相當辛苦且不易 然而 刊登在這本文學刊物的作家 作品相當豐富 究其原因應是其包含創作 評論 翻譯 之外 亦廣納各種不同文類 風格 更如發刊詞所言 使得各種試驗性的文章都有發 表的機會 裡頭不少創作者至今已成為很有名望的小說家 不少創作風格的確立與轉 換亦是在此時完成 本刊是我們幾個青年所創辦 我們感於舊有的藝術形式和風格不足以表現 我們作為現代人的藝術情感 所以 我們決定試驗 摸索和創造新的藝術形式 和風格 我們尊重傳統 但我們不必模傚傳統或激烈的廢除傳統 不過為了 需要 我們可能做一些 破壞的建設工作 35 所謂 破壞的建設工作 其實從 現代文學 第一期最後的徵稿啟示裡便可看出 端倪 為發掘新作家而創辦 以研究並提倡最新文學寫作技巧為宗旨 歡迎有創造 性的新詩和小說作品 標榜現代思想 謝絕老套和八股 36 不僅明確的表明欲打 破現有的寫作手法及規則 更強調 現代 並且直接拒絕 老套和八股 間接表示 現代文學 編輯追求新的文學風格的傾向 或者帶有學習西方意味的文章創作 同 時應有不願延續及刊登當時既有的文藝方針的意圖 即便他們急欲在文學思想和創作 上有所改變 這些編輯者並不主動去打壓續存於其成長以來所經歷的反共愛國文學 僅就目前所欲推行和嘗試的部份進行較大量的介紹 這批大學生的文學刊物創刊後 對於接下來屬於他們的文學走向具有企圖 以突破現狀來改變固有文學的創作藩籬 首先便是著手於西方文學理論和作品的翻譯 從 現代文學 第一期的第一篇翻 譯 現代小說中的信仰之轉變 此篇原著者最後引述一段James Joyce談人類的想像 曾很專一地沉思 存在 The Being 的真理 雖然埋在公式與機器的深淵中 它需要這些給予生活和保持生活的現實 它必須從那些選擇的文明中心裏等待生存的 力量 生命的安全 37 這段翻譯的引文暗示了當時主編對於文學命題的關懷重心 同時也成為日後小說家們創作時 參照與思考的方向 筆者認為此篇不僅有提供讀者 對現代小說理解的導讀性質 亦是具有編輯精神宣示的文章 同時將後續 現代文學 譯介的選擇作了預告 該文中提及的西方作家 諸如James Joyce Henry James William 34 參考歐陽子寫於 1976 年的 回憶 現代文學 創辦當年 收錄在 現文因緣 20 卷 頁 現代文學社 發刊詞 現代文學 1 卷 1 期 頁 2 36 現代文學社 本社稿約 現代文學 1 卷 1 期 頁 Horace Gregory 作 何欣譯 現代小說中的信仰之轉變 現代文學 1 卷 1 期 頁 9 31

41 Faulkner Franz Kafka等人的思想和作品 其後則陸續被翻譯於 現代文學 之中 二十世紀的中國人所經歷的戰爭及革命的破壞 比起西方人有過之而無不及 我們的傳統社會及傳統價值更遭到了空前的毀滅 西方現代主義作品中叛逆的 聲音 哀傷的調子 是十分能夠打動我們那一羣成長於戰後而正在求新望變徬 徨摸索的青年學生的 卡夫卡的 審判 喬埃思的 都柏林人 艾略特的 荒 原 湯瑪斯曼的 威尼斯之死 勞倫斯的 兒子與情人 以及當時人人都 在爭議的卡繆的 異鄉人 這些現代主義的經典之作 我們能夠感受 了解 認同 並且受到相當大的啟示 38 白先勇在 現代文學 創刊二十八年後的回顧中 如此描述 1960 年創刊時 正 值大學生時期的編輯們心中急欲尋找生命價值和認同的焦慮 對於時代變動的感受以 及他們想與西方現代文學並駕齊驅的心聲 當時以白先勇為首的一群大學生 或許不 知道對於過去或未來該如何是好 但至少對於 現在 的文學 他們 求新望變徬徨 摸索 於是藉由身為外文系學生的背景 他們有較多機會得以接觸從國外來的文學 同時也有能力進行閱讀和翻譯 西方盛行的文學文本 自然是這群編輯最易取得 更 新 的效法對象 由他們的小說創作觀察 現代文學 不是只想模仿西方的現代文 學技法或單純的譯介西方流行的文本 這些知識青年所欲汲取的是西方文學思想內 涵 透過學習 消化變成小說家創作的養分 像是表現在關於 人 的命題上 個人 對自身 存在 定位的思索及探討便佔據相當高的比例 關於 現代文學 編輯對 存在 的關注 經由介紹西方作家的挑選及其文本翻 譯的選擇 創刊號的選文還是具有代表性的意味 對於之後雜誌的整體走向與收錄文 章的期待 無非是一種標幟 最明顯的證據便是第一期被譯介的卡夫卡 39 現代文 38 白先勇寫於 1988 年的 現代文學 創立的時代背景及其精神風貌 收錄在 現文因緣 20 卷 頁 白先勇 現代文學 的回顧與前瞻 現文因緣 20 卷 頁 195 王文興主意多 是 現文 編輯智囊團的首腦人物 第一期介紹卡夫卡 便是他的主意 資料也差不多是他去找的 顏訥 王文興訪談稿 台灣香港存在主義文學傳播現象 以五 至七 年代現代主義文學報刊 書籍為對象 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碩士論文 頁 427 卡夫卡也是圖書館裡面找到的 我先是讀另外一個德國作家湯瑪斯曼 接受德國的小說 那時候全美國都在讀卡夫卡 剛剛才翻譯 介紹到英美 大家都覺得很特別 幻想式的小說 應該沒有人這樣寫 在歐美非常受歡迎 那我是不 見得最喜歡卡夫卡 我喜歡的還是湯瑪斯曼 但我很樂意讀卡夫卡 他作品不難 數量也不多 所以 我就把它們全部都看完 訪談王文興 簡義明 郭松棻訪談 驚婚 台北 印刻 頁 讀大學時有一天 我去逛 文星書店的時候 翻到一本外文書 讀到卡夫卡 在那裡看了幾天 很喜歡 後來把它買回去 那時 卡夫卡已經過世了 可是台灣還沒有人介紹過他 等到 現代文學 雜誌錢籌得差不多了 準備出版 的時候 我就把這本書先借出去 對大家說 如果你們要介紹一位外國作家的話 可以介紹卡夫卡 所以後來創刊號以卡夫卡為主題應該跟這個有關 現代文學 要重印的時候 那時我已經在紐約 有幾個想要追到底創刊號時用的那一本卡夫卡的書是哪裡跑出來的 很多人都認為是王文興的 不過 我相信 要不是我那時在文星書店發現這本卡夫卡選集 恐怕王文興也沒有讀過他的小說 不過這是 32

摘要

摘要 國 立 高 雄 師 範 大 學 客 家 文 化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客 家 文 學 中 的 女 性 形 象 與 主 體 敘 事 Female Image and Self Narration in Hakka Literature 指 導 教 授 : 吳 中 杰 博 士 研 究 生 : 林 惠 珊 撰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九 年 七 月 本 論 文 獲 行 政 院 客 家 委 員 會 99

More information

10 Subjective Reality: Analyzing the Writing of Taiwan Writers in the Modernism Generation on the Chinese Civil War Huang Chi-Feng Assistant Professor

10 Subjective Reality: Analyzing the Writing of Taiwan Writers in the Modernism Generation on the Chinese Civil War Huang Chi-Feng Assistant Professor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十九期 2014 年 10 月 頁9-49 國立台灣文學館 主觀的真實 論台灣現代主義世代小說家的國共內戰書寫 黃啟峰 亞東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摘要 本論文以現代主義世代小說家作品中的 戰爭想像與恐怖書寫 為主 題 討論該時代作家如何面對上一代不願面對的 戰爭創傷 議題 並進一步 透過 主觀的真實 面相 去勾勒人在戰爭現場或戰時體制下的情貌與選擇 討論的文本包含白先勇 李渝

More information

論文封面

論文封面 6 21 1973 13 274 A Study of Children s Poetry by Lin Huan-Chang Chen, Chun-Yu National Taitung Teachers College 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ldren s Literature Abstract Lin Huan-Chang, the poet who devoted

More information

A VALIDATION STUDY OF THE ACHIEVEMENT TEST OF TEACHING CHINESE AS THE SECOND LANGUAGE by Chen Wei A Thesis Submitted to the Graduate School and Colleg

A VALIDATION STUDY OF THE ACHIEVEMENT TEST OF TEACHING CHINESE AS THE SECOND LANGUAGE by Chen Wei A Thesis Submitted to the Graduate School and Colleg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MASTER DISSERTATION 学 院 国 际 文 化 交 流 学 院 专 业 汉 语 国 际 教 育 硕 士 题 目 届 别 2010 届 学 生 陈 炜 导 师 张 艳 莉 副 教 授 日 期 2010 年 4 月 A VALIDATION STUDY

More information

188 一般論文 The Pursuit of Reality in Family Catastrophe and Crystal Boys Hung, San-Hui PhD Candidate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entral U

188 一般論文 The Pursuit of Reality in Family Catastrophe and Crystal Boys Hung, San-Hui PhD Candidate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entral U 2011 年 4 月 頁 187-204 國立台灣文學館 家變 與 孽子 中的父子關係與對 真實 世界的追求 洪珊慧 中央大學中文系博士候選人 摘要 王文興與白先勇同為 現代文學 雜誌的重要成員 王文興 家變 與 白先勇 孽子 亦是七 與八 年代台灣文學史上兩部重要的長篇小說 家 變 以父親出走為始 逐章敘述范曄與父親的關係變化 其小說內容與其獨特 的文字表現 引發當時台灣文壇的注目 孽子 則以兒子出走

More information

永遠的革新號--側論《筆匯》遺漏在文學史上的密碼

永遠的革新號--側論《筆匯》遺漏在文學史上的密碼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社 會 類 第 四 十 期 2013 年 3 月 頁 61-88 永 遠 的 革 新 號 側 論 筆 匯 遺 漏 在 文 學 史 上 的 密 碼 及 其 重 要 性 陳 明 成 摘 要 由 於 歷 來 有 關 文 學 雜 誌 與 現 代 文 學 的 研 究 成 果 已 呈 豐 碩, 相 形 之 下, 對 於 栽 種 在 兩 者 之 中 的 革 新 號 筆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傳 播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人 鬼 共 生 與 存 在 的 自 由 : 從 語 藝 觀 點 分 析 華 語 鬼 電 影 的 故 事 敘 說 The Symbiosis of Beings and the Ghosts and the Freedom of Existence: A Rhetorical Analysis of Chinese Ghost Movies 研 究 生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中 國 文 學 系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肉 蒲 團 研 究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肉 蒲 團 研 究 The Research of Rou Pu Tuan 研 究 生 : 林 欣 穎

More information

叶 洪 生 : 论 还 珠 楼 主 李 寿 民 的 是 非 功 过 2012 年 第 4 期 剑 仙 神 话 志 怪 冒 险 传 奇 种 种 题 材 内 容 的 超 长 篇 武 侠 巨 构 并 未 全 部 完 成 当 故 事 进 行 到 蜀 山 剑 侠 后 传 ( 以 下 简 称 后 传 ) 第 五

叶 洪 生 : 论 还 珠 楼 主 李 寿 民 的 是 非 功 过 2012 年 第 4 期 剑 仙 神 话 志 怪 冒 险 传 奇 种 种 题 材 内 容 的 超 长 篇 武 侠 巨 构 并 未 全 部 完 成 当 故 事 进 行 到 蜀 山 剑 侠 后 传 ( 以 下 简 称 后 传 ) 第 五 第29卷 第4期 2012年8月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uzhou College of Education Vol.29 No.4 Aug. 2012 论还珠楼主李寿民的是非功过 试揭开 蜀山剑侠传 及 蜀山系谱 群龙 烂尾 之谜 叶洪生 历史月刊 杂志社 台湾 台北 251 摘 要 近现代 中国武侠小说之王 还珠楼主巨著 蜀山剑侠传 内容宏富 无所不包 号称是 武侠百科全书

More information

從詩歌的鑒賞談生命價值的建構

從詩歌的鑒賞談生命價值的建構 Viktor E. Frankl (logotherapy) (will-to-meaning) (creative values) Ture (Good) (Beauty) (experiential values) (attitudinal values) 1 2 (logotherapy) (biological) (2) (psychological) (3) (noölogical) (4)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論文封面-980103修.doc

Microsoft Word - 論文封面-980103修.doc 淡 江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學 系 碩 士 在 職 專 班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呂 正 惠 蘇 敏 逸 博 士 博 士 倚 天 屠 龍 記 愛 情 敘 事 之 研 究 研 究 生 : 陳 麗 淑 撰 中 華 民 國 98 年 1 月 淡 江 大 學 研 究 生 中 文 論 文 提 要 論 文 名 稱 : 倚 天 屠 龍 記 愛 情 敘 事 之 研 究 頁 數 :128 校 系 (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A THESI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GRADUATE INSTITUTE IN PUBLISHING NAN HUA UNIVERSITY THE OPERATION MODELS OF WRITERS PRESSES IN TAIWAN ADVISOR: PH.D. CHEN CHUN-JUNG GRADUATE

More information

216 2010 6 Abstract To overcome the present crisis of conditions of knowledge, an effort to reconceptualize, position and identify the shared experien

216 2010 6 Abstract To overcome the present crisis of conditions of knowledge, an effort to reconceptualize, position and identify the shared experien 2010 6 215-268 * ** Chen Yingzhen s Third World On Lunatics, Madman, Mental Patient by Kuan-Hsing CHEN Keywords: Chen Yingzhen, Third World, mental conditions, lunatic, madman, mental illness 2009 11 4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Rebuilding The Golden Town Everyday Life and Space at Jin-gua-shi 1897-1987.. ABSTRACT Rebuilding The Golden Town Everyday Life and Space at Jin-gua-shi ABSTRACT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formation of

More information

1

1 行 政 院 國 家 科 學 委 員 會 獎 勵 人 文 與 社 會 科 學 領 域 博 士 候 選 人 撰 寫 博 士 論 文 成 果 報 告 八 0 年 代 後 台 灣 散 文 之 家 國 書 寫 研 究 核 定 編 號 :NSC 98-2420-H-006-003-DR 獎 勵 期 間 :98 年 08 月 01 日 至 99 年 07 月 31 日 執 行 單 位 :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More information

YANGTZE RIVER ACADEMIC 2013 4 40 2013 No. 4 Serial No. 40 100081 1960 1992 2004 1974 2004 2000 1 27 2013 4 1992 25 27 1983 1 2006 144 145 2000 111 28 2006 144 2007 28 3330 29 30 2013 4 2006 78 2006 174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4.doc

Microsoft Word - 24.doc 水 陸 畢 陳 晚 明 飲 食 風 尚 初 探 蕭 慧 媛 桃 園 創 新 技 術 學 院 觀 光 與 休 閒 事 業 管 理 系 摘 要 飲 食 是 人 類 維 持 與 發 展 生 命 的 基 礎 之 一, 飲 食 風 尚 會 隨 著 社 會 地 位 物 質 條 件 以 及 人 為 因 素 轉 移, 不 同 階 層 的 飲 食 方 式, 往 往 標 誌 著 他 們 的 社 會 身 分, 甚 至 反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D0ECB7C9D4C6A3A8C5C5B0E6A3A9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D0ECB7C9D4C6A3A8C5C5B0E6A3A92E646F63> 硕 士 专 业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性 灵 文 学 思 想 与 高 中 作 文 教 学 研 究 生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姓 名 专 业 名 称 徐 飞 云 卞 兆 明 教 育 硕 士 研 究 方 向 学 科 教 学 ( 语 文 ) 论 文 提 交 日 期 2012 年 9 月 性 灵 文 学 思 想 与 高 中 作 文 教 学 中 文 摘 要 性 灵 文 学 思 想 与 高 中 作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22D312DC2B2B4C2AB47A16DC5AAAED1B0F3B5AAB0DDA144A7B5B867A16EB2A4B1B4A277A548AED1A4A4BEC7A5CDB0DDC344ACB0A8D2>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22D312DC2B2B4C2AB47A16DC5AAAED1B0F3B5AAB0DDA144A7B5B867A16EB2A4B1B4A277A548AED1A4A4BEC7A5CDB0DDC344ACB0A8D2> 弘 光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12 期 簡 朝 亮 讀 書 堂 答 問. 孝 經 略 探 以 書 中 學 生 問 題 為 例 趙 詠 寬 彰 化 師 範 大 學 國 文 學 系 博 士 班 研 究 生 摘 要 孝 經 是 十 三 經 中 字 數 最 少 的 經 典, 然 實 踐 性 高, 受 歷 來 帝 王 重 視 但 在 清 末 民 初, 傳 統 思 維 受 到 挑 戰, 被 視 為 維 護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碩博士論文電子檔授權書 (101 年 9 月最新修正版) 本授權書授權本人撰寫之碩/博士學位論文全文電子檔(不包含紙本 詳備註 1 說 明) 在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博碩士論文系統 (以下請擇一勾選) ( )同意 (立即開放) ( )同意 (請於西元 ( )不同意 原因是 年 月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碩博士論文電子檔授權書 (101 年 9 月最新修正版) 本授權書授權本人撰寫之碩/博士學位論文全文電子檔(不包含紙本 詳備註 1 說 明) 在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博碩士論文系統 (以下請擇一勾選) ( )同意 (立即開放) ( )同意 (請於西元 ( )不同意 原因是 年 月 本論文獲 客家委員會 103 年客家研究優良博碩士論文獎助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語文碩士班 碩 士 論 文 研 究 生 許宏勛 指導教授 黃菊芳 博士 中 華 民 國 103 年 6 月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碩博士論文電子檔授權書 (101 年 9 月最新修正版) 本授權書授權本人撰寫之碩/博士學位論文全文電子檔(不包含紙本 詳備註 1 說 明) 在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博碩士論文系統

More information

9(3)人文封面

9(3)人文封面 102 9 3 243-256 摘要 30 1931 1930 322-323 1943 7 31 30 40 1895 1896 244 1 2005 1-17 1943 1933 73 2011 116 30 30 1931 1 2011 24 33 245 1937 1941 12 1930 322-323 1943 7 31 2003 28-59 1920-1925 1926-1937 1937-1978

More information

118 華 梵 人 文 學 報 一 前 言 : 從 科 幻 閱 讀 到 科 幻 沉 思 對 從 小 酷 愛 閱 讀 小 說 的 筆 者 來 說, 閱 讀 科 幻 作 品 倒 是 比 較 晚 起 的 經 驗 ( 大 約 從 青 少 年 時 期 開 始 ) 但 與 許 多 台 港 科 幻 人 口 的 '

118 華 梵 人 文 學 報 一 前 言 : 從 科 幻 閱 讀 到 科 幻 沉 思 對 從 小 酷 愛 閱 讀 小 說 的 筆 者 來 說, 閱 讀 科 幻 作 品 倒 是 比 較 晚 起 的 經 驗 ( 大 約 從 青 少 年 時 期 開 始 ) 但 與 許 多 台 港 科 幻 人 口 的 ' 華 梵 人 文 學 報 第 十 一 期 ( 民 國 九 十 八 年 一 月 ) 117-158 0 華 梵 大 學 文 學 院 從 戰 爭 遊 戲 死 者 代 言 人 與 明 日 滅 亡 的 生 命 救 贖 及 宗 教 關 懷 論 析 科 幻 小 說 的 深 層 意 義 鄭 主 定 堅 中 華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 freedom1238 @Yahoo.com.tw 摘 要 在 西 方,

More information

:

: Thesis on Court Banquet and Assemblage Poetry in Early Tang : I Abstract 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three different stages early Tang: Taizong GaozongWuhou and Zhongzong,this thesis mainly analyzes

More information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Yao Ying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in Taiwan for more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Yao Ying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in Taiwan for more 2006 12 137-178 The Various Viewpoints of Yao Ying s Jail-period Poems 137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Yao Ying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More information

164 On Inheriting and Transforming the Fate of Stranger in the Novels by Song Ze Lai and Wu He Hou, Tzuoh-Jen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Litera

164 On Inheriting and Transforming the Fate of Stranger in the Novels by Song Ze Lai and Wu He Hou, Tzuoh-Jen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Litera 台 灣 文 學 研 究 學 報 第 九 期 2009 年 10 月, 頁 163-186 國 立 台 灣 文 學 館 論 宋 澤 萊 和 舞 鶴 小 說 中 異 鄉 人 命 * 運 的 傳 承 與 轉 化 侯 作 珍 南 華 大 學 文 學 系 助 理 教 授 摘 要 異 鄉 人 形 象 在 20 世 紀 西 方 文 學 中 佔 據 了 一 個 顯 著 的 位 置 在 戰 後 的 台 灣 文 學 中,

More information

穨2-08.doc

穨2-08.doc CCMP 91-RD-202 ( ) The Research of Academic Recognition of Chiniese Medicine in Mainland China The research of Higher Edu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in Mainland 25 29 29 724 Chang Gung Memorial Hospital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學 研 究 期 刊 泰 國 農 業 大 學 บ นทอนเช นก น และส งผลก บการด ดแปลงจากวรรณกรรมมาเป นบทภาพยนตร และบทละคร โทรท ศน ด วยเช นก น จากการเคารพวรรณกรรมต นฉบ บเป นหล

中 國 學 研 究 期 刊 泰 國 農 業 大 學 บ นทอนเช นก น และส งผลก บการด ดแปลงจากวรรณกรรมมาเป นบทภาพยนตร และบทละคร โทรท ศน ด วยเช นก น จากการเคารพวรรณกรรมต นฉบ บเป นหล วารสารจ นศ กษา มหาว ทยาล ยเกษตรศาสตร การเล อกสรรของย คสม ยท แตกต างก น โดยว เคราะห การด ดแปลง บทละครโทรท ศน หร อบทภาพยนต จากผลงานคลาสส กวรรณกรรม สม ยใหม ของจ น The Choice of Times Film Adaptation of Chinese

More information

臺 灣 圖 書 館 管 理 季 刊 第 五 卷 第 二 期 / 98 年 4 月 only a small part can be seen. Literature creation is just like iceberg floating on the sea, readers can only

臺 灣 圖 書 館 管 理 季 刊 第 五 卷 第 二 期 / 98 年 4 月 only a small part can be seen. Literature creation is just like iceberg floating on the sea, readers can only 冰 山 理 論 下 的 文 藝 創 作 觀 : 王 鼎 鈞 千 手 捕 蝶 析 論 ( 上 ) 頁 93~104 冰 山 理 論 下 的 文 藝 創 作 觀 : 王 鼎 鈞 千 手 捕 蝶 析 論 ( 上 ) Views of Literature Creation under Iceberg (Part I) 黃 雅 莉 Ya-Li Huang 新 竹 教 育 大 學 語 文 系 教 授 Professor,

More information

:

: A Study of Huangtao : I Abstract Abstract This text focuses on the special contribution of Huangtao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and culture of Fukien, by analyzing the features of Huangtao s thought,

More information

致 謝 在 研 究 所 這 段 期 間 受 到 了 許 多 人 的 幫 助, 才 有 今 日 我 創 作 及 論 文 的 樣 貌 首 先 我 要 謝 謝 我 的 爸 媽, 知 道 我 自 小 就 喜 歡 塗 塗 畫 畫, 高 中 開 始 為 了 準 備 考 美 術 系 而 每 日 下 課 後 往 畫

致 謝 在 研 究 所 這 段 期 間 受 到 了 許 多 人 的 幫 助, 才 有 今 日 我 創 作 及 論 文 的 樣 貌 首 先 我 要 謝 謝 我 的 爸 媽, 知 道 我 自 小 就 喜 歡 塗 塗 畫 畫, 高 中 開 始 為 了 準 備 考 美 術 系 而 每 日 下 課 後 往 畫 東 海 大 學 美 術 學 系 碩 士 班 碩 士 學 位 創 作 論 述 風 景 變 奏 指 導 教 授 : 倪 再 沁 教 授 研 究 生 : 吳 冠 瑩 撰 西 元 2011 年 6 月 致 謝 在 研 究 所 這 段 期 間 受 到 了 許 多 人 的 幫 助, 才 有 今 日 我 創 作 及 論 文 的 樣 貌 首 先 我 要 謝 謝 我 的 爸 媽, 知 道 我 自 小 就 喜 歡 塗

More information

1989 20 80 1979 2 / 3 / 20 80 62

1989 20 80 1979 2 / 3 / 20 80 62 2011 2 No. 2 2011 114 TAIWAN RESEARCH JOURNAL General No. 114 100732 I206 A 1002-1590 2011 02-0061 - 12 2003 1 61 1989 20 80 1979 2 / 3 / 20 80 62 4 5 20 80 6 20 80 7 8 1894 9 10 11 63 20 20 50 1987 216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論 史 記 五 帝 本 紀 首 黃 帝 之 意 義 林 立 仁 明 志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副 教 授 摘 要 太 史 公 司 馬 遷 承 父 著 史 遺 志, 並 以 身 膺 五 百 年 大 運, 上 繼 孔 子 春 秋 之 史 學 文 化 道 統 為 其 職 志, 著 史 記 欲 達 究 天 人 之 際, 通 古 今 之 變, 成 一 家 之 言 之 境 界 然 史 記 百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 文 學 所 ) 碩 士 論 文 論 文 題 目 ( 陳 千 武 小 說 活 著 回 來 及 其 相 關 事 例 研 究 ) 論 文 題 目 (Chen Chien Wu Return Alive And Some Research About It) 研 究 生 : 朱 妍 淩 指 導 教 授 : 林 葉 連 中 華 民 國 一 0 一 年 6 月 8 日 陳 千 武 小 說

More information

2002 2,,,,,,, ,,,,,,,,,, 1907,1925,, ,, , 1928,1934,1934 5,, ,, ,,,,

2002 2,,,,,,, ,,,,,,,,,, 1907,1925,, ,, , 1928,1934,1934 5,, ,, ,,,, 20 30 20 30,,,, 20 30,,,, (1994 ),1930 1939 25, 1900,1921,,, 1926 1952,1966 10 111 2002 2,,,,,,, 1928 1933,,,,,,,,,, 1907,1925,, 1927 1,, 2 1952 1966 6 1985, 1928,1934,1934 5,, 1935 1933,, 1941 10 9,,,,

More information

東莞工商總會劉百樂中學

東莞工商總會劉百樂中學 /2015/ 頁 (2015 年 版 ) 目 錄 : 中 文 1 English Language 2-3 數 學 4-5 通 識 教 育 6 物 理 7 化 學 8 生 物 9 組 合 科 學 ( 化 學 ) 10 組 合 科 學 ( 生 物 ) 11 企 業 會 計 及 財 務 概 論 12 中 國 歷 史 13 歷 史 14 地 理 15 經 濟 16 資 訊 及 通 訊 科 技 17 視 覺

More information

The Rise of Printing media and the Formation of Song Poem Features Chang Kao-P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

The Rise of Printing media and the Formation of Song Poem Features Chang Kao-P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 2007 10 39-76 39 The Rise of Printing media and the Formation of Song Poem Features Chang Kao-P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strengths of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4217010311110028谢雯雯.doc

Microsoft Word - 24217010311110028谢雯雯.doc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MASTER S DEGREE DISSERTATION 80 后 女 硕 士 生 择 偶 现 状 以 武 汉 市 七 所 高 校 为 例 POST-80S FEMALE POSTGRADUATE MATE SELECTION STATUS STUDY TAKE WUHAN SEVEN UNIVERSITIES

More information

國立臺南大學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臺南大學數位論文典藏.pdf 1974~2003 Xiang Yang and the Research upon His Modern Poems: 1974~2003 1974~2003 Xiang Yang and the Research upon His Modern Poems: 1974~2003 by StudentSu-Chen Lee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More information

2 P30 ~ / 2 P P P122 3 P

2 P30 ~ / 2 P P P122 3 P 2 0 1 2 7 July 2 0 1 2 4 1 4 Journal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 41 No. 4 I210. 97 A 1004-8634 2012 04-0118- 11 030012 1 P70 1. 2 P31 2. 2012-03-21 1953-118

More information

202 The Sending Back of The Japanese People in Taiwan in The Beginning Years After the World War II Abstract Su-ying Ou* In August 1945, Japan lost th

202 The Sending Back of The Japanese People in Taiwan in The Beginning Years After the World War II Abstract Su-ying Ou* In August 1945, Japan lost th 201 1945 8 1945 202 The Sending Back of The Japanese People in Taiwan in The Beginning Years After the World War II Abstract Su-ying Ou* In August 1945, Japan lost the war and had to retreat from Taiwan.

More information

2012 2 157 No. 2 2012 Jinan Journal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Sum No. 157 100871 I127. 41 A 1000-5072 2012 02-0002 - 10 4 1 1 2 1540 1503 2 2011-06 - 27 1969 1 1985 19 2 3 1997 1998 3 2 34 2 3 1540

More information

第16卷 第2期 邯郸学院学报 2006年6月

第16卷 第2期                                邯郸学院学报                            2006年6月 第 21 卷 第 3 期 邯 郸 学 院 学 报 2011 年 9 月 Vol.21 No.3 Journal of Handan College Sept. 2011 学 术 名 家 研 究 史 学 大 家 安 作 璋 先 生 访 谈 录 康 香 阁 ( 邯 郸 学 院 学 报 编 辑 部, 河 北 邯 郸 056005) 摘 要 : 安 作 璋 先 生 是 新 中 国 成 立 后 最 早 从 事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I II III The Study of Factors to the Failure or Success of Applying to Holding International Sport Games Abstract For years, holding international sport games has been Taiwan s goal and we are on the way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顏 鸝 慧 人 社 科 院 / 人 文 藝 術 教 學 中 心 摘 要 飲 茶 的 起 源, 歷 來 眾 說 紛 紜, 根 據 文 獻 資 料 顯 示, 在 唐 代 之 前, 飲 茶 只 是 一 種 區 域 性 的 生 活 風 俗 然 西 漢 時 已 有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顏 鸝 慧 人 社 科 院 / 人 文 藝 術 教 學 中 心 摘 要 飲 茶 的 起 源, 歷 來 眾 說 紛 紜, 根 據 文 獻 資 料 顯 示, 在 唐 代 之 前, 飲 茶 只 是 一 種 區 域 性 的 生 活 風 俗 然 西 漢 時 已 有 明 新 科 技 大 學 校 內 專 題 研 究 計 畫 成 果 報 告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A Study of Chinese Tea Poetry and The Tea Rule of Poet 計 畫 類 別 : 整 合 型 計 畫 個 人 計 畫 計 畫 編 號 : MUST- 97- 人 藝 -02 執 行 期 間 : 97 年 03 月 01 日 至 97 年

More information

4.阿的故事地圖-林曉萍.doc

4.阿的故事地圖-林曉萍.doc ( 肆 ) 從 阿 的 故 事 地 圖 出 發 論 原 住 民 兒 童 文 學 於 原 住 民 兒 童 的 教 育 功 能 林 曉 萍 ( 台 灣 師 範 大 學 國 文 教 學 暑 期 教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班 ) 摘 要 台 灣 原 住 民 歷 史 記 憶 的 喪 失, 一 方 面 是 殖 民 者 的 文 化 機 制 取 代 了 原 住 民 最 初 的 文 化 樣 貌, 其 次 便 是 因

More information

http / /yxxy. cbpt. cnki. net / % % %

http / /yxxy. cbpt. cnki. net / % % % 2017 3 Mar. 2017 5 2 Chongqing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Vol. 5 No. 2 DOI 10. 15998 /j. cnki. issn1673-8012. 2017. 02. 006 230039 2011 2015 2016 G649. 21 A 1673-8012 2017 02-0037-11 2017-01-03 2015zdjy024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生 死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與 羈 絆 的 靈 魂 共 舞 - 一 位 阿 茲 海 默 氏 症 患 者 之 主 要 照 顧 者 的 生 命 經 驗 敘 事 研 究 Dances with the Fetters of Soul A Narrative Research on the Life Experience of an Alzheimer's Key Caregiver 研

More information

2010/

2010/ Abstract T 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mposition mutual relationship and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of individual family network family and kinship circle family. According to this study individual family

More information

附件1:

附件1: 附 件 1: 全 国 优 秀 教 育 硕 士 专 业 学 位 论 文 推 荐 表 单 位 名 称 : 西 南 大 学 论 文 题 目 填 表 日 期 :2014 年 4 月 30 日 数 学 小 组 合 作 学 习 的 课 堂 管 理 攻 硕 期 间 及 获 得 硕 士 学 位 后 一 年 内 获 得 与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有 关 的 成 果 作 者 姓 名 论 文 答 辩 日 期 学 科 专

More information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致 谢 文 学 是 我 们 人 类 宝 贵 的 精 神 财 富 两 年 半 的 硕 士 学 习 让 我 进 一 步 接 近 文 学,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01036王振勳136.doc

Microsoft Word - 001036王振勳136.doc 朝 陽 人 文 社 會 學 刊 民 國 93 年,2(1),1-36 櫟 社 詩 人 的 社 會 意 識 與 女 性 態 度 之 研 究 王 振 勳 朝 陽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摘 要 櫟 社 是 台 灣 日 治 時 期 由 中 部 詩 人 所 組 成 的 詩 社, 藉 以 彼 此 透 過 擊 缽 酬 吟 增 益 感 情, 豐 富 個 人 生 活 與 提 升 文 采, 初 期 成

More information

32 台 灣 文 學 學 報 第 二 十 四 期 Hino Ashihei and war-time writing by Japanese in Taiwan under Japanese rule Lin, Hui-chun Associate Professor, Center of Gene

32 台 灣 文 學 學 報 第 二 十 四 期 Hino Ashihei and war-time writing by Japanese in Taiwan under Japanese rule Lin, Hui-chun Associate Professor, Center of Gene 台灣文學學報 第二十四期 2014 年 6 月 頁 31-62 火野葦平與日據時期在台日人的戰爭書寫 林慧君 長庚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中文摘要 本文從法西斯主義的戰爭美學化觀點 比較火野葦平戰記文學 麥田與士 兵 麥と兵隊 與在台日人作家的戰爭小說 相較於火野葦平實戰經驗所展現 的紀實體文學 在台日人作家以台灣為審美對象 對台灣之外占領區的描寫反 映了殖民地觀點外 這一類殖民地的戰爭書寫顯示出決戰體制下文學標準受日

More information

178 A Study of Chen Ting-zhuo s Chen-yu and Bi-xing Theory Based on Commentary on the Ci Poetry of Bi-shan in Bai-yu-zhai Ci- hua Ruo-Lan Hung Departm

178 A Study of Chen Ting-zhuo s Chen-yu and Bi-xing Theory Based on Commentary on the Ci Poetry of Bi-shan in Bai-yu-zhai Ci- hua Ruo-Lan Hung Departm 177 178 A Study of Chen Ting-zhuo s Chen-yu and Bi-xing Theory Based on Commentary on the Ci Poetry of Bi-shan in Bai-yu-zhai Ci- hua Ruo-Lan Hung Department of Oriental Literature, Tzu Chi University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1966 93 2 1966 2003 THE RESEARCH OF CHANG HSIAO-FENG'S LYRICAL ESSAYS 1966 2003 8911213 172 LAN PEI CHEN Hsu Hsin yi Keywords CHANG, HSIAO-FENG Modern Prose Lyrical Taiwanese Literature Abstract CHANG,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Modern Dance and Cultural Identity A Study on Contemporary Indigenous Choreographers in Taiwan Modern Dance and Cultural Identity A Study on Contemporary Indigenous Choreographers in Taiwan Chen Yang-Wei

More information

影響新產品開發成效之造型要素探討

影響新產品開發成效之造型要素探討 異 行 車 例 A Study on the Product Forms Recognition Difference between Designer and Consumer --- Electrical Bicycle as Example. 行 車 省 力 力 綠 老 女 行 車 行 車 了 不 了 行 行 車 行 車 不 行 車 異 行 車 車 車 行 行 異 數 量 I 類 行 異 異

More information

ABSTRACT ABSTRACT Based on analyzing public corporation in foreign countries, this paper studies basic theories of public legal establishment, with our country s reality in the social transferring period

More information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國 立 臺 灣 藝 術 大 學 藝 術 與 人 文 教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本 論 文 獲 國 家 教 育 研 究 院 博 ( 碩 ) 士 論 文 研 究 獎 助 課 外 讀 物 對 於 國 小 低 年 級 國 語 科 教 科 書 輔 助 性 之 研 究 - 以 新 北 市 100 年 度 國 民 小 學 推 動 閱 讀 計 畫 優 良 圖 書 為 例 指 導 教 授 : 張 純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生 死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國 中 學 生 地 獄 觀 之 研 究 The Study on the Imagination of Hell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研 究 生 : 陳 欣 徳 指 導 教 授 : 蔡 明 昌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零 一 年 六 月 Keep Going 讓 我 們 直 接 點 吧, 這 篇 論

More information

I

I Art Creation of and Research on the Images of Women s Space I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a feminist perspective as the foundation and art history as the starting point, with the focus on gender and space

More information

< F5FB77CB6BCBD672028B0B6A46AABE4B751A874A643295F5FB8D5C5AA28A668ADB6292E706466>

< F5FB77CB6BCBD672028B0B6A46AABE4B751A874A643295F5FB8D5C5AA28A668ADB6292E706466> A A A A A i A A A A A A A ii Introduction to the Chinese Editions of Great Ideas Penguin s Great Ideas series began publication in 2004. A somewhat smaller list is published in the USA and a related, even

More information

評介夏春濤著《天國的隕落──太平天國宗教再研究》

評介夏春濤著《天國的隕落──太平天國宗教再研究》 中 正 歷 史 學 刊 民 國 99 年 第 十 三 期, 頁 165-184 評 介 夏 著 天 國 的 隕 落 太 平 天 國 宗 教 再 研 究 詹 恩 勝 * 摘 要 本 文 旨 在 評 介 夏 春 濤 所 著 天 國 的 隕 落 太 平 天 國 宗 教 再 研 究 本 書 作 者 詳 論 太 平 天 國 宗 教 的 創 立 教 義 經 典 儀 式 節 日 與 傳 播 情 況, 分 析 上

More information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mother s meta-emotion philosophy and children s emotional adjustmen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actual interaction between mother s meta-emotion philosophy

More information

华 东 交 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任 务 书 研 究 生 姓 名 童 尚 兰 学 号 20080791010103 学 院 ( 系 )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学 院 专 业 古 代 文 学 专 业 方 向 明 清 文 学 论 文 题 目 中 国 古 典 文 学 中 蝴 蝶 意 象 的

华 东 交 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任 务 书 研 究 生 姓 名 童 尚 兰 学 号 20080791010103 学 院 ( 系 )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学 院 专 业 古 代 文 学 专 业 方 向 明 清 文 学 论 文 题 目 中 国 古 典 文 学 中 蝴 蝶 意 象 的 分 类 号 密 级 UDC 编 号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中 国 古 典 文 学 中 蝴 蝶 意 象 的 文 化 意 蕴 学 位 申 请 人 : 童 尚 兰 学 科 专 业 : 古 代 文 学 指 导 教 师 : 吴 昌 林 教 授 答 辩 委 员 会 主 席 : 答 辩 日 期 : 华 东 交 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任 务 书 研 究 生 姓 名 童 尚 兰 学 号 20080791010103

More information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i ii Abstract The most important task 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s to encourage and help employees to develop their potential so that they can fully contribute to the organization s goals. The main

More information

9 21-40 2004 12 * * 22 9 1 2 3 1 1992 2 1960 2 3 1984 8 87 23 4 5 1697 AD 1779 6 7 8 9 10 11 12 4 1977 109-112 5 87 41993 13-38 6 614 7 8 632 9 1974 8 10 631 11 12 632 9 24 13 14 13 1990 14 25 15 16 15

More information

國 立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朱 書 萱 博 士 文 徵 明 師 門 書 藝 傳 承 研 究 研 究 生 : 黃 乾 殷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二 年 八 月 文 徵 明 師 門 書 藝 傳 承 研 究 摘 要 明 代 吳 中 書 派 自 祝 允 明 文 徵 明 一 出, 引 領 時 代 潮 流, 將 整 個 吳 中 書 法 藝 術

More information

218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第五期 一般論文 結構的當時 作為一個企圖和日語本位主義文化擴張進行抵抗 扭轉不均衡文化流向的批判性知識社群 以民間文學整理作為鏈 接的契機 以學院資源取得合法關鍵 不計採取民族文學遺產 化 知識化的柔軟姿態 開拓創作與言論空間 林荊南等人的努 力具有不可漠視的文化價值與啟

218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第五期 一般論文 結構的當時 作為一個企圖和日語本位主義文化擴張進行抵抗 扭轉不均衡文化流向的批判性知識社群 以民間文學整理作為鏈 接的契機 以學院資源取得合法關鍵 不計採取民族文學遺產 化 知識化的柔軟姿態 開拓創作與言論空間 林荊南等人的努 力具有不可漠視的文化價值與啟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五期 2007年10月 頁217-258 國立台灣文學館 文化遺產與知識鬥爭[ ] 戰爭期漢文現代文學雜誌 南國文藝 的創刊 柳書琴 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摘要 1937年7月台灣報刊廢止漢文欄 漢文文學雜誌紛紛停刊 然而 就在1941年12月1日 大東亞戰爭爆發前一週 台北市日 新町意外發行了一份帶有重建純文學理想的漢文雜誌 南國 文藝 何以一份漢文純文學雜誌得以在太平洋戰爭前夕

More information

2009.05

2009.05 2009 05 2009.05 2009.05 璆 2009.05 1 亿 平 方 米 6 万 套 10 名 20 亿 元 5 个 月 30 万 亿 60 万 平 方 米 Data 围 观 CCDI 公 司 内 刊 企 业 版 P08 围 观 CCDI 管 理 学 上 有 句 名 言 : 做 正 确 的 事, 比 正 确 地 做 事 更 重 要 方 向 的 对 错 于 大 局 的 意 义 而 言,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生 死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吳 晟 詩 文 作 品 中 生 命 觀 之 研 究 A Study On Life Viewpoint Of Wu S heng's Poems and Essays 研 究 生 : 施 玉 修 指 導 教 授 : 廖 俊 裕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5 月 14 日 謝 誌 感 謝 我 的 父 母, 賦 予 我 一 個 圓 滿 的 生

More information

元代題畫女性詩歌研究

元代題畫女性詩歌研究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元 代 題 畫 女 性 詩 歌 研 究 The Research of Painting Poetries of Women Pictures in Yuan Dynasty 研 究 生 : 張 書 容 指 導 教 授 : 張 高 評 中 華 民 國 一 二 年 七 月 摘 要 元 代 題 畫 詩 在 唐 宋 完 善 的 基 礎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5B171AB73B6CBA8ECAB73A6D3A4A3B6CBA158B3AFA46CA9F9BB50B169A445C4D6AABAB750B94AB8D6B9EFA4F1ACE3A87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5B171AB73B6CBA8ECAB73A6D3A4A3B6CBA158B3AFA46CA9F9BB50B169A445C4D6AABAB750B94AB8D6B9EFA4F1ACE3A873> 中 正 漢 學 研 究 2012 年 第 一 期 ( 總 第 十 九 期 ) 2012 年 6 月 頁 111~134 國 立 中 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111 從 哀 傷 到 哀 而 不 傷 : 陳 子 昂 與 張 九 齡 的 感 遇 詩 對 比 研 究 * 丁 涵 摘 要 在 中 國 古 典 文 學 語 境 中, 一 個 主 題 的 奠 立 往 往 需 要 歷 時 彌 久, 而 這 本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 Managing Traditional Temples A Case Study of Representative Temples in CHIA-YI i Abstract This research used the methodology of field study historical comparative research, and qualitative interview

More information

60,,,, ( ) ;,,,,,,,, ( ),, :,,,,,,,,,,,,,,,,,,,,,,,,, ;,,,,,, : :,,,,,,,,,,,,,,,,,, ( ),,( ) 11

60,,,, ( ) ;,,,,,,,, ( ),, :,,,,,,,,,,,,,,,,,,,,,,,,, ;,,,,,, : :,,,,,,,,,,,,,,,,,, ( ),,( ) 11 ,,,,,,, ;,, ;,, () ( ), ; ( ),,,,,,,,, ;,,,,,,,,,,,,,,,,,,,,,, 60,,,, ( ) ;,,,,,,,, ( ),, :,,,,,,,,,,,,,,,,,,,,,,,,, ;,,,,,, : :,,,,,,,,,,,,,,,,,, ( ),,( 1983 1940 ) 11 61,,,,,,,,,,,,,,, ( )!,,,,, :,,,?,,,?,,,,,,,,,?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The Concept and Practice of Composing for Chinese Traditional Instruments Analysis of My Works Abstract By analyzing my three composition works, the thesis is to discuss the creative ideas of contemporary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2E5FA473AEFCB867AED5AA605FBB50B04BCFC8AABAAFABB8DCACE3A873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2E5FA473AEFCB867AED5AA605FBB50B04BCFC8AABAAFABB8DCACE3A8732E646F63> 國 立 臺 南 大 學 人 文 與 社 會 研 究 學 報 第 44 卷 第 2 期 ( 民 國 99.10):1-24 山 海 經 校 注 與 袁 珂 的 神 話 研 究 鍾 佩 衿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中 文 研 究 所 碩 士 生 摘 要 作 為 中 國 神 話 研 究 的 重 要 學 者, 袁 珂 的 研 究 重 心 即 在 於 對 山 海 經 神 話 進 行 詮 釋 與 探 討 ; 研

More information

10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十期 專題論文 因此 清代官紳對於台江近海之描述 並非單純書寫海洋之自然樣貌 當中更有相當複雜的人文社會之隱喻 尤以登臺觀海之作 因其與權力核心有 所連結 雖然描寫的海洋面向不盡相同 或懷古 或歌頌 或焦慮 或愁思 但其書寫之根源皆來自權力場域的影響 這也使得清領時期的台江海

10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十期 專題論文 因此 清代官紳對於台江近海之描述 並非單純書寫海洋之自然樣貌 當中更有相當複雜的人文社會之隱喻 尤以登臺觀海之作 因其與權力核心有 所連結 雖然描寫的海洋面向不盡相同 或懷古 或歌頌 或焦慮 或愁思 但其書寫之根源皆來自權力場域的影響 這也使得清領時期的台江海 台 灣 文 學 研 究 學 報 第 十 期 2010 年 4 月, 頁 9-43 國 立 台 灣 文 學 館 權 力 視 域 與 台 江 海 面 的 交 疊 清 代 台 灣 府 城 官 紳 登 臺 觀 海 詩 作 中 的 人 * 地 感 興 李 知 灝 中 正 大 學 台 灣 文 學 研 究 所 助 理 教 授 摘 要 台 灣 四 面 環 海, 尤 其 對 清 代 游 宦 人 士 而 言, 海 洋

More information

5 05 5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5No. May 05 0087 I 07. A 000-599 05 0-07- 4 5 05-0-0 4 5 96 6 994 4 008 408 409 8 05 979 984 96 5 9 987 55 006 67 0 05 00 987 57

More information

106歐麗娟.doc

106歐麗娟.doc 143 2005 12 143 194 A Study on Xue Bao-chai: Some Fundamental Problems of Character s Discourse in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Ou Li-Chuan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黃世錦04.docx

Microsoft Word - 黃世錦04.docx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社 會 類 第 三 十 七 期 2011 年 9 月 頁 1-24 論 陶 淵 明 的 讀 史 述 九 章 黃 世 錦 摘 要 述 是 古 代 的 一 種 文 體 陶 淵 明 有 讀 史 述 九 章 之 作, 此 九 章 不 僅 詠 贊 先 賢, 且 兼 有 述 懷 之 意 歷 來 對 此 九 章 微 旨 之 探 索, 自 宋 蘇 東 坡 東 坡 題 跋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720A4E8AA46BEF0A16DAC4CAC4EB8E2A8A5A16EB5FBB3B3B8D620B169AB57ACD5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720A4E8AA46BEF0A16DAC4CAC4EB8E2A8A5A16EB5FBB3B3B8D620B169AB57ACD52E646F63> 東 華 漢 學 第 10 期 ;227-256 頁 東 華 大 學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2009 年 12 月 方 東 樹 昭 昧 詹 言 論 陶 詩 張 俐 盈 摘 要 方 東 樹 (1772-1851) 論 詩 名 著 昭 昧 詹 言, 係 就 王 士 禛 古 詩 選 與 姚 鼐 今 體 詩 鈔 所 選 名 家 之 作, 一 一 論 其 詩 法 而 成 全 書 凡 二 十 一 卷, 其 中

More information

國 立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文 化 創 意 產 業 學 系 碩 士 班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劉 明 宗 博 士 鍾 肇 政 中 短 篇 小 說 女 性 形 象 析 論 研 究 生 : 吳 鳳 琳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二 年 六 月

國 立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文 化 創 意 產 業 學 系 碩 士 班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劉 明 宗 博 士 鍾 肇 政 中 短 篇 小 說 女 性 形 象 析 論 研 究 生 : 吳 鳳 琳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二 年 六 月 本 論 文 獲 客 家 委 員 會 102 年 度 客 家 研 究 優 良 博 碩 士 論 文 獎 助 國 立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文 化 創 意 產 業 學 系 碩 士 班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劉 明 宗 博 士 鍾 肇 政 中 短 篇 小 說 女 性 形 象 析 論 研 究 生 : 吳 鳳 琳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二 年 六 月 誌 謝 手 裡 拿 到 這 本 沉 甸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口試本封面.doc

Microsoft Word - 口試本封面.doc 國 立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客 家 文 化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劉 明 宗 博 士 台 灣 客 家 俗 諺 中 的 數 詞 研 究 研 究 生 : 謝 淑 援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九 年 六 月 本 論 文 獲 行 政 院 客 家 委 員 會 99 度 客 家 研 究 優 良 博 碩 論 文 獎 助 行 政 院 客 家 委 員 會 獎 助 客 家 研 究 優 良

More information

*王心齋說得好:「天理者,」

*王心齋說得好:「天理者,」 樂 是 樂 此 學 學 是 學 此 樂 - 梁 漱 溟 對 泰 州 學 派 的 現 代 繼 承 與 改 造 王 汝 華 摘 要 以 發 皇 新 孔 學 為 畢 生 志 業 的 民 初 大 儒 梁 漱 溟, 其 由 佛 歸 儒 的 主 要 思 想 進 路 即 是 泰 州 學 派 本 文 乃 扣 緊 梁 漱 溟 與 泰 州 學 派 的 關 係 而 發, 參 稽 梁 漱 溟 的 系 列 著 作 ; 檢 視

More information

1 1. M J M M J M J M M J

1 1. M J M M J M J M M J 2018 3 40 2 Modern Law Science Mar. 2018 Vol. 40 No. 2 1001-2397 2018 02-0041 - 16 100872 DF092 A DOI 10. 3969/j. issn. 1001-2397. 2018. 02. 03!"# 1 2017-12 - 05 2017 17CFX006 1. 1982 M. 1997 73-146 216-244.

More information

P

P 100871 I0-03 A 1671-7511 2011 04-0072 - 11 6 18 1 2 3 4 2010-01 - 04 1 2 3 4 72 1 20 2 1 P309 310 1 2 73 1 3 2 1933 1 2 3 74 13 1976 7 2 1 2 P281 1929 1930 1935 1937 1948 1 2 1933 3 25 11 1998 5 ~ 1999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A THESI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GRADUATE INSTITUTE IN PUBLISHING NAN HUA UNIVERSITY A Study in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of the Book Review In Taiwan s Newspapers ADVISOR :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0)18: pp. 175-198 18 89 12 * 175 176 20 177 1980 1982 1985 1985 1972 -p -t -k 178 1985 1987 1990 1992 1991 1985 1980 1980 1980 1981 1981 1980 1990 1995 1982 1991 1985 1993 1992 1992

More information

摘 要 生 與 死 所 引 起 的 傷 逝 憂 生, 是 文 學 作 品 中 重 要 的 母 題, 每 個 人 對 死 亡 的 詮 釋 和 面 對 死 亡 的 態 度, 將 會 影 響 其 生 命 思 維 和 處 世 方 式, 透 過 歷 史 時 間 意 識 的 貫 穿, 文 人 對 於 生 死 的

摘 要 生 與 死 所 引 起 的 傷 逝 憂 生, 是 文 學 作 品 中 重 要 的 母 題, 每 個 人 對 死 亡 的 詮 釋 和 面 對 死 亡 的 態 度, 將 會 影 響 其 生 命 思 維 和 處 世 方 式, 透 過 歷 史 時 間 意 識 的 貫 穿, 文 人 對 於 生 死 的 參 行 玲 年 年 理 行 年 摘 要 生 與 死 所 引 起 的 傷 逝 憂 生, 是 文 學 作 品 中 重 要 的 母 題, 每 個 人 對 死 亡 的 詮 釋 和 面 對 死 亡 的 態 度, 將 會 影 響 其 生 命 思 維 和 處 世 方 式, 透 過 歷 史 時 間 意 識 的 貫 穿, 文 人 對 於 生 死 的 關 懷, 使 得 作 品 內 涵 有 著 生 命 悲 嘆 生 死 的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01...v...doc

Microsoft Word - 001...v...doc 政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期 2005 年 12 月 59-78 頁 陸 游 評 價 的 系 譜 愛 國 詩 人 與 國 家 主 義 高 津 孝 摘 要 本 文 以 南 宋 詩 人 陸 游 為 檢 點 的 焦 點, 從 文 學 史 的 角 度 考 察 陸 游 的 評 價 歷 史, 探 討 文 學 研 究 所 隱 含 的 政 治 性 問 題 和 國 家 主 義 問 題 文 學 史 在 取 舍 評

More information

97 3 (S.Kierkegaard, ) (system) (subjectivity) (Berdyaev) (Solitude Society) (Harper, 1948: 12) (Kneller, 1964: 53) (Frederich Nietzche) (Mart

97 3 (S.Kierkegaard, ) (system) (subjectivity) (Berdyaev) (Solitude Society) (Harper, 1948: 12) (Kneller, 1964: 53) (Frederich Nietzche) (Mart 69~80 97 3 Journal of Kun Shan University, Vol.5, pp.69~80 (Mar, 2008) - 69 - 97 3 (S.Kierkegaard, 18131855) (system) (subjectivity) (Berdyaev) (Solitude Society) (Harper, 1948: 12) (Kneller, 1964: 53)

More information

目 次 論 漢 代 的 宴 飲 文 化... 韓 秀 利 1 北 宋 市 肆 飲 食 的 美 感 追 求 以 東 京 夢 華 錄 為 中 心 的 考 察... 劉 香 蘭 19 旅 行 社 資 訊 管 理 系 統 課 程 及 專 業 認 證 推 廣 可 行 性 之 研 究 以 醒 吾 技 術 學 院 觀 光 系 為 例... 丁 寧 李 菊 芬 39 我 國 國 內 線 航 空 公 司 競 合 賽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42DA950A9FABBF62DA56AA8E5A4E5BEC7A4A4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42DA950A9FABBF62DA56AA8E5A4E5BEC7A4A42E646F63> 台 南 科 大 學 報 第 26 期 人 文 管 理 頁 167-186 中 華 民 國 96 年 9 月 古 典 文 學 中 具 功 名 仕 宦 意 象 的 植 物 及 其 文 化 意 涵 探 討 以 槐 紫 薇 柏 桂 為 例 周 明 儀 台 南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講 師 摘 要 在 科 舉 盛 行 於 中 國 的 一 千 三 百 年 中, 追 求 功 名 可 說 是 社

More information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MANAGEMENT CONTRACT MODEL IN CHINESE HOTEL BASED ON ANALYSIS OF H GROUP'S HOTEL BUSINESS A Thesis Submitted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MANAGEMENT CONTRACT MODEL IN CHINESE HOTEL BASED ON ANALYSIS OF H GROUP'S HOTEL BUSINESS A Thesis Submitted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工 商 管 理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从 业 主 角 度 看 我 国 酒 店 委 托 管 理 模 式 基 于 H 集 团 酒 店 业 务 的 案 例 研 究 学 科 专 业 : 工 商 管 理 硕 士 (MBA) 作 者 姓 名 : 胡 长 征 指 导 教 师 : 苏 宗 伟 答 辩 日 期 :2013 年 5 月 日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二 一 三 年 六 月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EDBC9B3B3C9CBFEA1AAA1AAC9CCBDADBDCCD3FDCEC4BCAF20A3A8D6D0A3A9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EDBC9B3B3C9CBFEA1AAA1AAC9CCBDADBDCCD3FDCEC4BCAF20A3A8D6D0A3A92E646F63> 高 等 教 育 初 步 探 讨 高 等 学 校 党 委 书 记 和 校 长 的 岗 位 职 责 内 容 提 要 : 2003 年 出 版 的 高 等 教 育 杂 志, 几 乎 每 期 都 有 探 讨 高 等 学 校 党 委 领 导 下 的 校 长 分 工 负 责 制 的 文 章 我 以 为, 这 些 文 章 所 涉 及 的 中 心 问 题 是 高 等 学 校 党 委 书 记 和 校 长 谁 是 一

More information

07 /™L M™‚ 253-325.pdf

07 /™L M™‚ 253-325.pdf 253 1 9 8 8 254 255 An Exploration into the Banning of Non-Nationalist Political Magazines of Taiwan in Late Early 1980s Abstract Ching-fen Lin * In the 1980s, the laws related to the publication of magazines

More information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5, Jun 2014, pp. 151-178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Era of Suffe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5, Jun 2014, pp. 151-178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Era of Suffe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期 2014 年 06 月 頁 151-178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時 代 苦 難 論 甲 午 戰 爭 詩 張 柏 恩 * 摘 要 梁 啟 超 云 : 喚 起 吾 國 四 千 年 之 大 夢, 實 自 甲 午 一 役 始 也 1894 年 甲 午 戰 爭 把 整 個 清 廷 從 鴉 片 戰 爭 以 來 的 努 力 打 垮, 中 國 陷 入 極 大 的

More information

A-錢穆宗教觀-171

A-錢穆宗教觀-171 台 南 應 用 科 大 學 報 第 32 期 人 文 管 理 類 頁 171-186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10 月 錢 穆 宗 教 觀 析 論 以 文 化 與 教 育 為 觀 察 核 心 梁 淑 芳 國 立 體 育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助 理 教 授 摘 要 國 學 大 師 錢 穆, 可 謂 一 代 通 儒 本 文 以 其 文 化 與 教 育 為 主, 輔 以 錢 穆 的 其 餘

More information

明新學報第31期

明新學報第31期 明 新 學 報 31 期 pp.37-55 Volume 31, Ming Hsin Journal, October 2005 李 商 隱 審 美 觀 之 形 成 及 其 理 論 初 探 陳 靜 芬 明 新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部 摘 要 唐 代 詩 歌 雲 蒸 霞 蔚, 詩 人 各 擅 其 場, 李 商 隱 是 晚 唐 詩 壇 最 後 的 絕 響, 在 深 美 閎 約 的 詩 歌 花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