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住 舍利弗 以如來廣為弟子說九部法 為聲聞制戒 立說波羅提木叉法 是故如 來滅度之後教法久住 舍利弗 譬如鬘師鬘師弟子以種種色花以線連之 若四方風吹 不隨風散 所以者何 以線連故 如是舍利弗 如來廣說九部經 為聲聞制戒 立說 波羅提木叉法 是以如來滅後法得久住 舍利弗 以是因緣故 教法有久住有不久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久住 舍利弗 以如來廣為弟子說九部法 為聲聞制戒 立說波羅提木叉法 是故如 來滅度之後教法久住 舍利弗 譬如鬘師鬘師弟子以種種色花以線連之 若四方風吹 不隨風散 所以者何 以線連故 如是舍利弗 如來廣說九部經 為聲聞制戒 立說 波羅提木叉法 是以如來滅後法得久住 舍利弗 以是因緣故 教法有久住有不久"

Transcription

1 摩訶僧祇律 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2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2, No No [cf. Nos. 1426, 1427] 摩訶僧祇律卷第一(初比丘僧戒法學) 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共法顯譯 明四波羅夷法之一(婬戒之一) 若篤信善男子 欲得五事利益者 當盡受持此律 何等五 若善男子 欲建立佛 法者 當盡受持此律 欲令正法久住者 當盡受持此律 不欲有疑悔請問他人者 當 盡受持此律 諸有比丘比丘尼犯罪恐怖 為作依怙者 當盡受持此律 欲遊化諸方而 無礙者 當盡受持此律 是名篤信善男子受持此律得五事利益 若能盡受持 調御威儀戒 五事功德利 世尊之所說 受持此律者 如其義善聽 若能盡受持 調御戒律儀 建立世尊教 是名真佛子 佛法得久住 能行正法施 亦無疑悔起 請問於他人 比丘比丘尼 犯罪得依怙 遊化於諸方 所往無罣礙 婆伽婆三藐三佛陀 從本發意所修習者今已成就 欲度人故住舍衛城 諸天世人 恭敬供養尊重讚歎 名聞十方供養中最 為求福眾生得建立於福 求果眾生得建立於 果 苦惱眾生而得安隱 為諸天人開甘露門 於十六大國莫不宗伏 知見自覺佛所住 者 住於天住 住於梵住 住賢聖住 住最勝住 住一切智心 得自在隨意所住 是 故如來住舍衛國 爾時尊者舍利弗 獨一靜處結加趺坐正受三昧 三昧覺已作是思惟 有何因緣 諸佛世尊滅度之後法不久住 有何因緣 諸佛世尊滅度之後法教久住 於是尊者舍利弗 晡時從三昧起詣世尊所 頭面禮足却坐一面 坐一面已白佛言 世 尊 我於靜處正受三昧 三昧覺已作是思惟 有何因緣 諸佛世尊滅度之後法不久住 有何因緣 諸佛世尊滅度之後法教久住 爾時佛告舍利弗 有如來不為弟子廣說修 多羅祇夜授記伽陀憂陀那如是語本生方廣未曾有經 舍利弗 諸佛如來不為聲聞制戒 不立說波羅提木叉法 是故如來滅度之後法不久住 舍利弗 譬如鬘師鬘師弟子以 種種色花著於案上不以線連 若四方風吹則隨風散 何以故無線連故 如是舍利弗 如來不廣為弟子說九部法 不為聲聞制戒 不立說波羅提木叉法 是故如來滅後法不 P. 1

2 久住 舍利弗 以如來廣為弟子說九部法 為聲聞制戒 立說波羅提木叉法 是故如 來滅度之後教法久住 舍利弗 譬如鬘師鬘師弟子以種種色花以線連之 若四方風吹 不隨風散 所以者何 以線連故 如是舍利弗 如來廣說九部經 為聲聞制戒 立說 波羅提木叉法 是以如來滅後法得久住 舍利弗 以是因緣故 教法有久住有不久住 者 爾時尊者舍利弗 白佛言 唯願世尊 廣說九部經 善為聲聞制戒 立說波羅提 木叉法 令教法久住 為諸天世人開甘露門 爾時佛告舍利弗 如來不以無過患因緣 而為弟子制戒立說波羅提木叉法 舍利弗 譬如轉輪聖王不以無過而為婆羅門居士而 制刑罰 如是舍利弗 如來亦復如是 不以無過患因緣而為弟子制戒立說波羅提木叉 法 然舍利弗 當來有正信善男子 於佛法中信家非家捨家出家 或有心亂顛倒起於 淨想 三毒熾盛而犯諸罪 舍利弗 是時如來當為弟子制戒立說波羅提木叉法 止舍 利弗 如來自當知時 舍利弗言 唯然世尊 如來自當知時 是時舍利弗 偏袒而合掌 隨順轉法輪 請求最勝說 勸請於世尊 今正是其時 願為弟子眾 廣制戒律儀 能令佛正法 長夜得久住 顯示甘露門 開化天人眾 彼住最後身 作此勸請已 爾時最勝告 尊者舍利弗 弟子未有罪 眾僧悉清淨 諸佛未曾有 無過而制戒 譬如世界主 王領其國土 無有無過人 而加其刑罰 彼喻此亦然 世尊天人師 未有無過患 而制弟子戒 過患既已起 時有犯惡者 是時天人師 為眾制律儀 過去未來世 佛眼靡不見 隨其事輕重 隨其輕重制 說此正法時 在於祇洹林 舍利弗勸請 世尊答如是 爾時諸比丘白佛言 世尊云何尊者舍利弗 諸比丘未有過患 而請世尊制戒立說 波羅提木叉法 佛告諸比丘 舍利弗不但今日未有過患而請制戒 彼於昔時在一城邑 聚落 人民居士未有過患 亦曾請我制諸刑罰 諸比丘白佛言 世尊 乃往昔時已有 此耶 佛言如是 諸比丘白佛言 世尊 願樂欲聞 佛告諸比丘 過去世時有城名波 P. 2

3 羅奈 國名迦尸 彼時國王號曰大名稱 以法治化無有怨敵 布施持戒汎愛人物 善 攝眷屬法王御世 人民殷盛 富樂豐實 聚落村邑雞飛相接 舉國人民更相敬愛 種 種眾伎共相娛樂 時有大臣名曰陶利 多諸策謀作是思惟 今此王境自然富樂人民熾 盛 城邑聚落雞飛相接 舉國人民更相敬愛 種種眾伎共相娛樂 時彼大臣往白王言 今日境界自然富樂人民熾盛 城邑聚落雞飛相接 舉國人民更相敬愛 種種伎樂共 相娛樂 願王當為斯等制立刑罰 莫令極樂生諸過患 王言止止 此言不可 所以者 何 過患未起而欲制罰 臣復白王 當防未來 莫令極樂生諸過患 時王作是思惟 今此大臣聰明智謀 多諸朋黨不可卒制 今若呵責或生咎釁 爾時國王欲微誨大臣 即說偈言 勢力喜瞋恚 難可卒呵制 橫生人過患 此事甚不可 大人多慈愍 知人實有過 猶尚復觀察 哀愍加其罰 惡人喜惱他 不審其過罪 而加其刑罰 自損惡名增 如王好威怒 枉害加良善 惡名流四遠 死則墮惡道 正法化黎庶 身口意清淨 忍辱行四等 是謂人中王 王為人中上 宜制忿怒心 仁愛恕有罪 哀愍加刑罰 爾時大臣聞王所說 心大歡喜而說偈言 最勝人中王 願永蔭黎庶 忍辱自調伏 道化怨自降 王德被無外 祚隆永無窮 以道治天下 常為天人王 佛告諸比丘 爾時國王大名稱者 豈異人乎則我身是 時大臣陶利者 舍利弗是 爾時城邑聚落長者居士未有過患 而彼請我令制刑罰 今諸比丘過患未起 而復請 我為諸弟子 制戒立說波羅提木叉法 爾時世尊 從舍衛城隨所樂住已 於憍薩羅國 人間遊行 與大比丘眾五百人前後圍遶 詣憍薩羅國耕田婆羅門聚落 到已於耕田林 中住 於是世尊晡時從三昧起 周遍觀察上下諸方 又復視前平地而發微笑往來經行 時舍利弗 見世尊從三昧起周遍觀察上下諸方 又復視前平地而發微笑往來經行 見已往詣眾多比丘所 語比丘言 諸長老我向見世尊從三昧起 觀察諸方乃至往來經 行 諸長老如來應供正遍知 不以無因緣而起微笑 若往請問 必當聞說過去宿命久 遠之事 我等今日當詣 世尊問如此義 如佛所說我當奉行 諸比丘聞舍利弗說已 P. 3

4 即與舍利弗 共詣世尊所頭面禮足 禮足已隨佛經行 時尊者舍利弗白佛言 向見世 尊從三昧起觀察諸方乃至往來經行 我即往詣眾多比丘所 語比丘言 諸長老我向見 世尊從三昧起觀察諸方乃至往來經行 諸長老如來應供正遍知 不以無因緣而笑 若 往請問 必當聞說過去宿命久遠之事 我等今日當詣世尊問如此義 如佛所說我當奉 行 不審世尊 有何因緣而發微笑 爾時世尊 出金色臂指地告舍利弗 汝見此地不 舍利弗言 唯然已見 佛言 此地是迦葉佛故園林處 此一處是迦葉佛精舍處 此 一處是經行處 此一處是坐禪處 爾時尊者舍利弗 即取僧伽梨襞為四褺即布是地 布是地已 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白佛言 唯願世尊 坐此座上 當令此地為二佛坐 處 爾時世尊即受而坐 尊者舍利弗禮佛足已 於一面坐而白佛言 世尊有幾事利益 如來應供正遍知 為弟子制戒立說波羅提木叉法 佛告舍利弗 有十事利益故 諸 佛如來為諸弟子制戒立說波羅提木叉法 何等十 一者攝僧故 二者極攝僧故 三者 令僧安樂故 四者折伏無羞人故 五者有慚愧人得安隱住故 六者不信者令得信故 七者已信者增益信故 八者於現法中得漏盡故 九者未生諸漏令不生故 十者正法得 久住 為諸天人開甘露施門故 以是十事 如來應供正遍知 為諸弟子制戒立說波羅 提木叉法 是時舍利弗 偏袒而合掌 隨順轉法輪 請問於最勝 彼住最後身 合掌請問已 爾時最勝告 尊者舍利弗 有十功德利 如來所知見 故為諸弟子 廣制戒律儀 攝僧極攝故 令僧安樂住 折伏無羞人 慚愧得安隱 不信令入信 已信者增益 現法得漏盡 未生漏不生 正法得久住 開甘露施門 說是正法時 在於耕田林 舍利弗請問 世尊答如是 爾時世尊 於耕田聚落隨所樂住已 從憍薩羅國遊行向跋耆國 爾時世尊與五百 比丘俱 到跋耆國毘舍離城 住大林重閣精舍 爾時毘舍離城 人民飢饉五穀不熟 白骨縱橫乞食難得 毘舍離城有長者子 名曰耶舍 信家非家捨家出家 其父名迦蘭 陀 故諸梵行者皆稱為迦蘭陀子 時世飢饉乞食難得 每至食時多還家食 其母告耶 舍言 子汝甚為大苦 剃除鬚髮著弊納衣 持鉢乞食為世人所笑 今此家中大有財物 汝父母錢及餘先祖財寶 恣汝所欲 且汝愛婦今猶故在 當共生活 何以如是受諸 勤苦 汝當歸家受五欲樂 自恣布施種諸功德供養三寶 爾時耶舍白母言 願母止止 P. 4

5 我樂修梵行 其母復第二第三所勸如初 耶舍答亦如先 母復重言 汝若不樂在家者 當乞我種以續繼嗣 莫令門戶斷絕財物沒官 爾時耶舍即白母言 今欲使我於此中 留種子者 當奉此勅 母即歡喜疾入婦房語新婦言 汝速莊嚴 著耶舍本所愛樂嚴身 之服 與之相見 新婦答言爾 即便莊嚴如教所勅 爾時耶舍即與其婦共相娛樂 如 其俗法 於是其婦遂便有娠 月滿生子 其家議言 本為乞種故 今當立字名為續種 爾時世人皆名為續種 父續種母續種祖續種 錢財一切皆名續種 所有如是惡名流 布道俗悉聞 爾時耶舍聞惡名已 為續種子父大自慚愧 恥其所聞作是思惟 沙門釋 種中 未曾見聞有如此事 此為法耶為非法耶 我今當以此事廣白尊者舍利弗 舍利 弗當以此事具白世尊 如世尊教我當奉行 時耶舍疾往詣尊者舍利弗所 廣說上事 尊者舍利弗 與耶舍共詣世尊所 頭面禮足却坐一面 坐已尊者舍利弗具以上事廣白 世尊 佛問耶舍 汝實有是事不 答言實爾 佛言 耶舍是為大過 比丘僧中未曾有 此 汝愚癡人最初開大罪門 未有漏患而起漏患 天魔波旬常求諸比丘短而不能得 汝今最初開魔徑路 汝今便為毀正法幢建波旬幢 汝愚癡人 寧以利刀割截身生 若 著毒蛇口中若狂狗口中 若大火中若灰炭中 不應與女人共行婬欲 耶舍汝常不聞我 無數方便呵責婬欲 欲為迷醉 欲如大火燒人善根 欲為大患 我常種種方便稱歎離 欲斷欲度欲 汝今云何作是不善 耶舍此非法非律非如佛教 不可以是長養善法 時 諸比丘白佛言 世尊云何是耶舍比丘僧中未曾有此 而彼耶舍初開罪門 未有漏患而 起漏患 佛告諸比丘 是人不但今日於我法中未有漏患而起漏患 諸比丘白佛言 彼 過去時已曾有是事耶 佛言如是 諸比丘白佛言 世尊願樂欲聞 佛告諸比丘 過去 世時此世界劫盡時 諸眾生生光音天上 而此大地還已成立 諸眾生等從光音天還來 至此 時彼眾生身有妙光 神足自在禪悅為食 諸有所須隨意所欲 是諸眾生身光相 照 無有日月星宿亦無晝夜 亦無一月半月四時歲數 時此大地便有自然地味 色香 美味皆悉具足 如天甘露等無有異 時有一輕躁貪欲眾生 嘗此地味覺其香美 漸取 食之即生著心 其餘眾生見其如此 展轉相効皆競取食 爾時眾生食地味已 身體沈 重光明即滅 貪著五欲退失神足 然後世間便有日月星宿昏明半月一月春秋冬夏 佛 告諸比丘 爾時輕躁眾生者 豈異人乎 即耶舍比丘是 彼時耶舍於諸眾生 漏患未 起而先起漏 今日復於清淨僧中先開漏門 諸比丘白佛言世尊 彼耶舍比丘先世已來 乃如是耶 云何其母巧作方便以婬欲誘誑其子 佛告諸比丘 是耶舍母不但今日巧作 方便誘誑其子 過去世時亦曾誘誑 諸比丘白佛言 世尊已曾爾耶 佛言如是 諸比 丘白佛言 世尊願樂欲聞 佛告諸比丘 過去世時有城名波羅奈 國名迦尸 時彼國 王號大名稱 離諸怨敵 布施汎戒持愛人物 以法治化善攝眷屬 時王第一夫人 晨 朝上高樓上觀察星宿 見一金色鹿王從南方來陵虛北逝 夫人見已即作是念 我若得 此金色鹿皮 持作褥者沒無遺恨 若不得者 用作此王夫人為 即自念曰 若我語人 見金色鹿王誰當信者 又作是念 若言是鹿不應乘虛 若乘虛行不應言鹿 夫人愁憂 恐不 信故 即脫瓔珞著垢弊衣入憂惱房 王於殿上治政事訖 還入其室不見第一夫 P. 5

6 人 即問侍者 侍者答言 夫人向入憂惱房住 王便往就問夫人言 誰犯汝者 為大 臣王子 為餘夫人及餘侍者 若犯汝者 我當為汝重治其罪 汝今將無有所須耶 若 欲須金銀珍寶香花瓔珞當相供給 若欲殺罰便可見語 王種種問已夫人不答 王即出 去 告餘夫人大臣太子及餘人等 卿等率往問夫人意 諸人受教各各問已 夫人猶故 默然不對 王使耆舊青衣更問夫人 此青衣者生長王宮多有方便 即往入房問夫人言 王是夫人之所恃怙 如何王問而默然不答 若有所求何緣可得 誰犯夫人 為大臣 王子及餘夫人 欲有殺罰宜應白王 夫人默恨無乃失耶 夫人若喪 王終不能相與俱 死 正可憂惱 月日之間 國中自有剎利婆羅門長者居士等 皆各有女端正妙好 與 相娛樂足以忘憂 夫人正可徒自死耳 喻若瘂人眠中得夢誰能瞻者 夫人不語難知亦 爾 爾時夫人聞青衣語 即自惟曰此是名語 便答青衣無犯我者 別有所憶故不語耳 汝聽我說 吾近晨朝登樓觀看星宿 時見有一金色鹿王 乘空南來凌虛北逝 若語 人言鹿能乘虛 誰能信者 我欲得其皮持用作褥而不能得 是以生惱自念 用作王夫 人為 是時青衣聞此語已具白大王 王知其意甚大歡喜 即問傍臣 誰能得此金色鹿 皮 我今須之持用作褥 諸臣答言 當問獵者 王告大臣勅我境內 國中獵師盡使令 集 如偈所說 諸天隨念感 王者隨聲至 富者以財得 貧人以力辦 如是王教出已 國中獵師一切皆集 獵師白王 何所約勅 王告獵者 我今急須 金色鹿皮持用作褥 卿等為吾疾速求之 獵師答王 願聽小還共論此事 王曰可爾 獵師還已共相謂言 汝等遊獵頗曾見聞金色鹿不 彼各對曰 我等先祖已來常行遊獵 未曾有聞金色鹿名 況復眼見 時諸獵師共作要言 今往答王無使不同 既見王已 各白王言 我先祖已來相承遊獵 初未曾聞金色鹿名 況復眼見如所說 王者力自在 所求欲如教 王即勅有司令執諸獵者繫著牢獄 時有一獵師名曰刪闍 勇健多力走及奔獸 仰 射飛鳥箭無空落 彼即念言 我諸獵黨自惟無罪而見囚執 當設權計脫此苦難 我當 白王應募求鹿 若得者善若不得者 我且遊散諸伴得出 便白王言 頗有見聞金色鹿 不 王告獵者 汝等自可往問夫人 爾時獵者即詣王宮白夫人曰 誰有見聞金色鹿者 夫人答言我親自見 獵師白言見在何處 夫人答言 我於樓上觀於星宿 晨朝見一 金色鹿王 從南方來陵虛北逝 時彼獵師善相禽獸 知此鹿王止宿在南食處在北 止 宿之處永無可得 當於食處而求取之 於是獵師便持弓箭 漸次北行到彼雪山 時彼 山中有仙人住 流泉浴池花果茂盛 彼中仙人以二事除欲 一者苦行 二者閑居 爾 時獵師藏諸獵具假以人服 詣仙人所禮拜問訊 彼仙人者處在山澤久不見人 得獵者 至甚大歡喜 命令就坐 與甘果美漿共相慰勞 獵師白言 止此久近 答言止此以來 經爾所時 復白仙人止此已來 頗曾見有奇異事不 答言曾見 復問為見何等 答曰 此山南有一樹名尼拘律 常有金色鹿王飛來在上 食彼樹葉飽已而去 獵師聞此甚 P. 6

7 大歡喜 作是念言 必是夫人所見金色鹿王 今已得聞我願將果 獵師方便更說餘事 然後乃問 趣尼俱律樹道在何處 仙人答言 從此而去中間曲路委悉語之 獵師聞 喜呪願而去 還執持獵具順道而進 漸次前行遙見 彼樹枝葉扶疎蔭覆彌廣 至彼樹 下尋覓鹿王 不見蹤跡又無食處 獵師便於樹下潛微伺之 伺之不久便見鹿王 譬如 鴈王陵虛而來止此樹上 形色光明照耀山谷 食彼樹葉飽則還南 尋復思惟 此樹高 遠非是網羂弓矢所及 云何可得 我今當還波羅奈城 彼有大臣王子聰明智德 我當 問之 即還其國便白王言 如夫人所見但鹿所止住 非網羂弓矢所及 無由得之 王 告獵師 汝可自往具白夫人 獵師即白夫人已 見金色鹿王 都非網羂弓矢所及 不 知何由而得 夫人問言 彼鹿所住為在何處 答言住在尼拘律樹上 食彼樹葉飽已還 南 如所說 剎利百方便 婆羅門增倍 王有千種計 女人策無量 如是王夫人多諸方便 便教獵者 汝持蜜去至彼樹上蜜塗樹葉 鹿聞蜜香必食樹 葉 噉盡次第塗下至彼施網羂處 獵師如教還於山中 持蜜上樹塗其樹葉 彼鹿來食 隨蜜食盡 蜜不塗處鹿輒不食 隨蜜食葉漸次而下 如所說 野獸信其鼻 梵志依相書 王者委有司 各各有所信 彼鹿尋香食彼樹葉 漸下到其施網羂處即便著羂 獵師念言 我若殺取其皮不足 為貴 當活將去於是驅還 獵師籠羈過仙人處 仙人遙見驚而歎曰 咄哉禍酷 雖能 乘虛而不能免此惡人之手 即問獵者惡人汝用是為 獵師答言 迦尸國王第一夫人須 此鹿皮持用作褥 仙人復言 汝謂此鹿死後色如是耶 內有生氣故外色如是 可活將 去汝可得賞 仙人復問 汝作何方便而得此鹿 答言我作如是方便而得此鹿 爾時仙 人自慶善寂無此諸惡 悲念夫人能為巧惡方便 痛彼鹿王貪味受困 爾時仙人即說偈 言 世間之大惡 莫過於嗜味 欺誑凡夫人 及諸林野獸 因風著香味 受斯苦惱患 獵師問曰 我作何方便養育此鹿得生歸我國 仙人答言 以蜜塗樹葉而用養之 若到人間以蜜和麨 如是教令養之 漸漸還國遂到人間 此鹿形貌端正色若天金 角 白如珂 目紫紺色 一切人見莫不雅奇 漸次行詣波羅奈城 王聞鹿至 勅諸城內平 治道路 掃灑燒香搥鍾擊鼓往迎鹿王 觀者如雲莫不歡喜 慶賀大王吉祥遠至 夫人 見已歡喜踊躍不能自勝 以愛心重故前抱鹿王 以昔染污心重故 令彼鹿王金色即滅 王告夫人此鹿金色忽變當如之何 夫人答王此今便是無施之物 放使令去 爾時佛 告諸比丘 彼時金色鹿王豈異人乎 今耶舍比丘是 時夫人者今耶舍母是 往昔已來 曾作方便誘誑其子 令墮貪著受諸苦惱 佛告諸比丘 依止毘舍離比丘皆悉令集 爾 P. 7

8 時世尊以是因緣向諸比丘 廣說過患事 起種種因緣呵責過患起已 為諸比丘隨順說 法 有十事利益 如來應供正遍知 為諸弟子制戒立說波羅提木叉法 十事利益廣說 如上 是故如來從今日當為諸比丘制戒 未聞者令聞 已聞者當重聞 若比丘於和合 僧中受具足戒行婬法 是比丘得波羅夷 不共住 復次佛住毘舍離 廣說如上 時毘舍離城有二離車子 信家非家捨家出家 於毘 耶離眾所知識 能致供養四事具足 彼比丘時至著入聚落衣持鉢入城乞食 不能攝身 口意繫念在前 心意馳亂不攝諸根 染著色欲取色淨相 欲心熾盛便作是念 我著法 服為此欲事甚為不可 我當捨於法服著彼俗衣 七日之內不還僧中隨意所為 作是念 已 即脫袈裟著彼俗衣便行欲事 過七日已還著法服而來入僧 入僧已還自厭污愧身 所行 便作是念 都不見聞餘諸沙門有如是事 我今當以此事白尊者舍利弗 舍利弗 當向世尊具陳此事 若佛有所教勅我當奉行 時二比丘往詣尊者舍利弗所廣說如上 時尊者舍利弗將二比丘往詣世尊禮足已 却住一面 以上因緣廣白世尊 佛告舍利弗 應遣令去 是愚癡人 不復得在如來法中更出家受具戒 時舍利弗以哀愍故 偏袒 右肩胡跪合掌白佛言 世尊當來有善男子 於世尊法中信家非家捨家出家 迷意顛倒 起於淨想 無慚無愧三毒熾盛 唯願世尊為開方便 令是善男子更於如來法中得出家 受具足戒 爾時佛告諸比丘依止毘舍離諸比丘皆悉令集 為諸比丘制戒 乃至已聞者 當重聞 若比丘於和合僧中受具戒 若不還戒而行婬法 是比丘得波羅夷罪不應共住 復次佛住毘舍離 廣說如上 時諸比丘處處安居 安居已還詣毘舍離 到世尊所 禮拜問訊 問訊已次第付房而住 房盡不受 有依屋欄草庵空地樹下住者 爾時有一 比丘依樹下坐 作是思惟佛法出家甚為大苦 修習梵行亦為甚難 晝則風飄日炙 夜 則蚊虻毒虫所嚙 我欲不堪於佛法中修淨梵行 彼比丘作是心念口言 諸比丘聞已便 謂此比丘言汝捨戒耶 答言不捨我但作是念 我不堪於如來法中修淨梵行 諸比丘以 是因緣往白世尊 是比丘捨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喚彼比丘來 來已佛問比丘 汝實 捨戒耶 答言不捨 佛言何緣致此 世尊 我於樹下作是心念口言 於佛法中捨家出 家甚為大苦 我不堪於如來法中修淨梵行 佛告比丘 汝云何於如來法中信家非家捨 家出家 而作是念 我不堪忍於如來法中修淨梵行 佛言 是比丘不名捨戒 是名戒 羸彼作戒羸說語 得偷蘭罪 爾時佛告諸比丘 依止毘舍離比丘皆悉令集 乃至未聞 者當聞已聞者重聞 若比丘於和合僧中受具足戒 不還戒戒羸不捨戒 便行婬法 是 比丘得波羅夷罪 不應共住 復次佛住舍衛城 廣說如上 時舍衛城有長老名難提 信家非家捨家出家 於舍 衛城眾所知識 能致供養四事具足 餘多有名難提是 但是長老行時亦禪 住時亦禪 坐時亦禪 臥時亦禪 時人名之為禪難提 時難提於開眼林中作草庵舍 彼於其中 初中後夜修行自業 得世俗正受乃經七年 過七年已退失禪定 復依一樹下還習正受 乃求本定 時魔眷屬常作方便 於行正法人伺求其短 變為人形端正無比 種種花香 瓔珞以嚴其身 於難提前住 謂難提言 比丘共相娛樂行婬事來 時難提言 惡邪速 P. 8

9 滅惡邪速滅 口作此言而目不視 天女復第二第三所說如上 時難提第二第三亦如是 說 惡邪速滅惡邪速滅 而不觀視 時天女便脫瓔珞之服露其形體 立難提前語難提 言 共行婬來 時難提見其形相而生欲心 答言可爾 時天女漸漸却行 難提喚言 汝可小住共相娛樂 難提往就 天女疾疾而去 難提追逐到祇洹塹 塹中有王家死馬 天女到死馬所隱形不現 時難提欲心熾盛即婬死馬 欲心息已便作是念 我甚不善 非沙門法 以信出家而犯波羅夷罪 用著法服食人信施為 即脫法服著右手中 左手 掩形而趣祇洹語比丘言 長老我犯波羅夷我犯波羅夷 時諸比丘在祇洹門間 經行仿 佯思惟自業 共相謂言 此是坐禪難提修梵行人 不應犯波羅夷 難提復言 諸長老 不爾 我實犯波羅夷 諸比丘即問其因緣 難提具說上事 諸比丘以是事具白世尊 佛告諸比丘 是難提善男子自說 所犯重罪 應當驅出 時諸比丘如教驅出諸比丘白 佛言 世尊云何長老難提久修梵行 而為此天女之所誑惑 佛告諸比丘 是難提比丘 不但今日為天女所惑退失梵行 過去世時亦為彼所惑失於梵行 諸比丘白佛言 已曾 爾耶 佛言如是 佛告諸比丘 過去世時有城名波羅奈 國名迦尸 時南方阿槃提國 有迦葉氏外道出家 聰明博識綜練群籍 眾技妙術靡不開達 彼外道者助王治國 時彼國王執持姦賊種種治罪 或截手足髡其耳鼻治之甚苦 時彼外道深自惟念 我已 出家云何與王共參此事 便白王言聽我出家 王即答言師已出家 云何方言復欲出家 答言大王 我今豫此種種刑罰苦惱眾生 何名出家 王即問言 師今欲於何道出家 答言大王 欲學仙人出家 王言可爾隨意出家 去城不遙有百巖山 有流泉浴池花 果茂盛 即造彼山起立精舍 彼於山中修習外道 得世俗定起五神通 於春後月食諸 果蓏四大不適 因其小行不淨流出 時鹿愛群共相馳逐 渴乏求水飲此小便 不淨著 舌舐其產道 眾生行報不可思議因是受胎 常在廬側食草飲水 至期月滿產一小兒 爾時仙人出行採果 鹿產難故即大悲鳴 仙人聞鹿鳴急謂為惡虫所害 欲往救之 遂 見生一小兒 仙人見已怪而念曰 云何畜生而生於人 尋入定思惟見本因緣 即是我 子 於彼小兒便生愛心 裹以皮衣持歸養之 仙人抱舉鹿母乳之 漸漸長大名為鹿斑 依母生故體斑似母 是故作字名曰鹿斑 是童子漸漸長大至年七歲 遜弟尊長仁愛 孝慈 採取水果供養仙人 是時仙人念言 天下可畏無過女人 即便教誡子言 可畏 之甚無過女人 敗正毀德靡不由之 於是教以禪定化以五通 如所說 一切眾生類 靡不歸於死 隨其業所趣 自受其果報 為善者生天 惡行入地獄 行道修梵行 漏盡得泥洹 爾時仙人便即命終 於是童子淨修梵行得外道四禪 起五神通有大神力 能移山 住流捫摸日月 爾時釋提桓因乘白龍象案行世間 誰有孝順父母供養沙門婆羅門 有 能布施持戒修梵行者 案行世界時見是仙人童子 天帝念言 若是童子欲求帝釋梵王 皆悉能得宜應早壞 如所說 P. 9

10 諸天及世人 一切眾生類 莫不為結縛 命終墮惡道 皆為慳嫉二結所縛 諸天有三時鼓 諸天阿修羅共戰時打第一鼓 俱毘羅園眾花 開敷時打第二鼓 集善法講堂聽善法時打第三鼓 釋提桓因扣說法鼓 無數百千天子 皆悉來集 俱白帝釋何所誨勅 帝釋告言 閻浮提有仙人童子 名曰鹿斑 有大功德 欲方便壞之 時無數天子聞此不樂 便自念言壞此人者 將減損諸天眾增益阿修羅 中有平心無當成敗無在 又復歡喜助欲壞之 有一天子而唱是言 誰應行者 時有答 言是天女應行 是諸天人遊觀諸園 在歡喜園者 在雜色園者 在麁澁園者 天女應 行 而便召之 應時百千天女皆悉來集 有一天女名阿藍浮 其髮雜色 髮有四色青 黃赤白 故名雜色 差此天女往閻浮提壞鹿斑 童子 時彼天女白帝釋言 我自昔以 來數壞人梵行令失神通 願更遣餘天女端正嚴好令人樂者 時天帝釋復於眾中種種說 偈勸喻天女 阿藍浮 汝可使行壞俱舍頻頭 如生經中說 於是天女即壞仙人童子 佛告諸比丘 爾時仙人童子俱舍頻頭者豈異人乎 即今禪難提是 天女阿藍浮者 今 此天女是 而難提曾已為其所壞 今作比丘復為其所壞 爾時世尊 語諸比丘 乃至 非人中亦犯波羅夷 不應共住 復次佛住王舍城 廣說如上 時諸比丘處處夏安居 安居已來詣王舍城禮拜問訊 世尊 各隨所樂住 或住毘婆羅精舍 或住白山精舍 或住方山精舍 或住仙人窟 或住耆闍崛山窟 或住辯才巖窟 或住拘利園精舍 或住賴咤園精舍或住師子園精舍 或住七葉園精舍 或住溫泉精舍 或住散蓋窟 或住菴羅窟 或住卑尸窟 或住猿 猴精舍 時有客比丘到此猿猴精舍 詣先住知識比丘所共相慰勞 相慰勞已彼舊住比 丘供給澡水 洗於手足與中後漿示房舍處 時客比丘各得止息 爾時山頭有一雌猿猴 從上來下到舊比丘前背住 現受婬相 時舊比丘呵叱令去 如是復至餘比丘前背住 現受婬相 時客比丘作是念 野獸之法甚易恐怖 而今驅遣不能令去 此必有以 是中將無有共此雌猿猴作不淨行耶 時客比丘語舊比丘言 長老我今欲去 汝可還攝 床褥 舊比丘言 諸長老 今此住處有好床褥前食後食 安隱快樂 幸可留意共於此 住 答言不住 舊比丘慇懃三請 客比丘不受彼請 於是而去時客比丘心無疑者出便 即去 心有疑者便於近處隱身各共伺之 時舊比丘見客比丘去已便攝臥具 攝臥具已 洗足而坐 爾時山頂雌猿猴 復從山上下至比丘前背住 時舊比丘便共此猿猴行於非 法 客比丘遙見已共相謂言 如我所疑今已顯露 以是因緣往白世尊 長尾園中舊住 比丘作如是惡法 佛言 呼是比丘來 來已佛問比丘 汝實作是事不 答言實爾世尊 佛告比丘 汝不知佛制戒不得行婬法耶 世尊我知制戒 自謂不得與人非人 不謂 畜生 佛言比丘犯畜生者 亦波羅夷 比丘當知有三事犯波羅夷 何等三 人非人畜 生是為三 P. 10

11 復次佛住舍衛城 廣說如上 有一比丘 時到著入聚落衣持鉢入城 次行乞食至 一家 有一女人語比丘言 可入大德共作是事 比丘答言 世尊制戒不得行婬 女人 復言 我知不得常道中行 自可於非道中行 時此比丘即共女人於非道行婬 行婬已 尋起疑悔 往白世尊 佛告比丘 汝不知佛制戒不得行婬耶 世尊我知制戒 自謂不 得常道行婬 不謂非道 佛告比丘 非道亦犯波羅夷 復次佛住舍衛城 廣說如上 有一比丘 時到著入聚落衣持鉢入城 次行乞食至 一家 爾時家中有一男子謂比丘言可前大德共作如是事來 比丘答言 世尊制戒不得 行婬 彼言 我知制戒 不得與女人行婬 而我是男子 是比丘便隨彼意 隨彼意已 尋生疑悔 具白世尊 佛告比丘 汝不知佛制戒不得行婬耶 世尊我知制戒 自謂不 得與女人行婬 不謂男子 佛言 比丘男子亦犯波羅夷 復次佛住舍衛城 廣說如上 有一比丘 時到著入聚落衣持鉢入城 次行乞食至 一家 有一黃門謂比丘言 可前大德共作如是事來 比丘言 世尊制戒不得行婬 彼 言我知制戒 不得與男女行婬 我非男非女 是比丘便隨彼意 隨彼意已即生疑悔 具白世尊 佛告比丘 汝不知佛制戒不得行婬耶 世尊我知制戒 自謂不得與男女行 婬 今此黃門非男非女 佛言比丘婬黃門亦犯波羅夷 佛言比丘三處犯波羅夷 何等 三 男女黃門是為三 復次佛住毘舍離 廣說如上 時有一比丘 時至著入聚落衣持鉢入城 次行乞食 至一家 有一女人語比丘言 可前大德共作如是事來 比丘答言 世尊制戒不得行婬 女言我知不得 汝可裹身我便露形 是比丘便隨彼意 隨彼意已即生疑悔 具白世 尊 佛告比丘 汝不知佛制戒不得行婬耶 世尊我知制戒 但我裹身彼則露形 佛告 比丘 裹身露形亦犯波羅夷 復次佛住毘舍離 廣說如上 有一比丘 時至著入聚落衣持鉢入城 次行乞食至 一家 時有一女人語比丘言 可入大德共作此事 比丘答言 世尊制戒不得行婬 女 言 我知 汝但露形我自覆身 比丘便隨彼意 隨彼意已尋生疑悔 具白世尊 佛告 比丘 汝不知佛制戒不得行婬耶 世尊我知制戒 但彼覆身我露形 佛言 彼覆汝露 亦犯波羅夷 乃至齊如胡麻 亦犯波羅夷 復次佛住舍衛城 廣說如上 爾時有比丘從異方來 身生長大自於後道行欲 行 欲已然後疑悔 具白世尊 佛告比丘 汝不知佛制戒不得行婬耶 世尊 我知制戒 謂為制他 不謂自己 佛言 於自己行欲 亦犯波羅夷 復次佛住舍衛城 廣說如上 有一比丘從南方來 先是伎兒 支節調柔婬欲熾盛 便於自口中行婬 行婬已即生疑悔 具白世尊 佛告比丘 汝不知佛制戒不得行婬 耶 世尊 我知制戒 非謂自口 佛言 自口亦犯波羅夷 比丘於三處行婬 口大小 便道 盡犯波羅夷 P. 11

12 復次佛住王舍城 廣說如上 有一比丘 時到著入聚落衣持鉢 次行乞食到一婬 女家 婬女語比丘言 大德可前共作是事 比丘言 世尊制戒不得行婬 女人答言 我亦知不得行婬 但身內行欲外出不淨 比丘便隨彼意 隨彼意已心生疑悔 具白世 尊 佛告比丘 汝不知我制戒不得行婬耶 答言 世尊 我知制戒 但身內行婬外出 不淨 佛言 內行於欲外出不淨 外行於欲內出不淨 乃至齊如胡麻 亦犯波羅夷 復次佛住王舍城 廣說如上 時北方有諸商客 從遠方來到 作是思惟 我從彼 來安隱至此 不逢賊難宜應自慶 便辦種種飲食 集諸伎樂欲自娛樂 爾時王舍城中 有五百婬女共在一處 時商人遣信喚彼最勝第一婬女言 汝來娛樂我等 婬女答言 我先與王期夜輒往宿 君若見喚晝當相詣 商人忿言 無知弊物汝常到王所為何所得 汝今若來娛樂我等 我等當多與汝種種寶物 時婬女貪寶物故即許商人 便詐莊嚴 一端正婢遣令詣王 便勅婢言 汝詣王所善作方便如我形相 莫令王覺知非我身 時 王沐浴莊嚴待彼婬女 遲想其至須臾便到 王遙見婢來便知其非 即逆罵言 汝是何 人而來至此 婢時惶怖以實白王 北方商人持寶遠至 大持寶物與我大家 大家利其 財重 故遣我來以副先期 冀王不覺 王聞婢言即大瞋罵 何弊女人敢見輕欺 即遣 使者割去女形 時商人等遙見使來 知王所遣即便奔走 使者即捉婬女割去女形 王 使既返 商人即還見婬女如此心各憐念 重賞良醫以治其患 此醫多方瘡遂平復 時 尊者優波離 因此婬女知時而問世尊 若有人割去其形 若有比丘於壞形中行婬 犯 波羅夷罪不 佛言 波羅夷 又復問言 世尊 若形離其身 就此離形行婬 波羅夷 不 佛言 得偷蘭罪 又復問言 世尊 此形還合瘡未愈於中行婬 犯波羅夷不 佛 言 波羅夷 復次佛住王舍城 廣說如上 時阿闍世王生一童子 字優陀夷跋陀羅 此兒陰為 虫所食 以種種藥治不能令差 見兒患此瘡故 時抱養者常以口含其陰 暖氣噓之其 痛小差 數數含之不止 彼得暖氣便失不淨 失不淨時虫便隨精而出 此兒於是得差 苦痛除愈 從是已後常習此法 口中行婬如是轉久 乃至強牽餘母人於口中行婬 其 兒有婦即作是念 彼習此不已當復及我 宜豫作方便止此惡法 於是脫衣裹面露其形 體 往詣姑所禮拜問訊 時姑呵言 汝癡狂耶 何得如是 答言 不狂 但大家子捨 於常道而用其口 是故覆之 即向其姑具說上事 爾時宮內展轉相語 乃至外舍盡共 聞知 多共為此口中行欲 時王舍城婆羅門居士 詣阿闍世王所白言 大王 國中有 此惡法流行 云何口中是飲食處而行不淨 王聞此言甚用不可即作教令 從今已去若 有作此及教他者 當重治其罪 爾時尊者優波離知時而問世尊 若比丘比丘共口中行 婬者 犯波羅夷不 佛言 俱波羅夷 又復白佛言 世尊 比丘與沙彌共口中行婬 犯波羅夷不 佛言 比丘波羅夷 沙彌驅出 又復白言 世尊 比丘與白衣共口中行 婬云何 佛言 比丘波羅夷 白衣知如之何 又白世尊 比丘比丘尼共口中行婬 犯 波羅夷不 佛言 俱波羅夷 乃至外道出家比丘共口中行婬云何 佛言 比丘波羅夷 外道知如之何 P. 12

13 摩訶僧祇律卷第一 P. 13

14 摩訶僧祇律卷第二 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共法顯譯 明四波羅夷法之二(婬戒之餘) 復次佛住舍衛城 廣說如上 時欝闍尼國有一男子 其婦邪行與人共通 其夫瞋 恨面相呵責 後復爾者要苦相治 其婦不止 夫伺其婬時 執彼男子俱送與王 白言 大王 此婦不良與是人通 願王苦治以肅將來 時王大怒 勅其有司令兀其手足棄 於塚間 時治罪者 即於塚間兀其手足仰臥著地 時有比丘在塚間行 見此女人裸身 在地 彼不正思惟便生欲想 語此女言 共作是事 女即答言 此形如是猶可爾耶 比丘言 可爾 女人即許便共行欲 行欲已而去 爾時此女親里知識共相謂言 當往 塚間看此女人 為死為活 便共俱行往詣塚間 見彼兀女仰臥在地身上猶有新行欲處 皆共瞋言 汝於苦痛中猶復為此 人之無恥乃至如是耶 彼女答言 人來見逼 此 非我咎 問言 逼者何人 答言 沙門釋子 眾人驚怪自相謂言 沙門釋子是女人身 壞如是猶故不捨 況復全形者 宜共防護無令近門 此等敗人何道之有 彼比丘尋自 疑悔 具白世尊 佛言 比丘汝不聞我制戒不得行婬耶 比丘答言 我知制戒 謂為 全身 但此兀女形壞 佛言兀者若左手及右脚 若右手及左脚 是名兀女 若婬者犯 波羅夷 復次佛住舍衛城 廣說如上 有一比丘於祇洹中食已 入開眼林中坐禪 時祇洹 開眼林中間 有一女狂發眠地 風吹衣起形體露現 時比丘不正思惟欲心內發 便共 行婬 行婬已尋即疑悔 具白世尊 佛告比丘 汝不知我制戒不得行婬耶 比丘答言 我知制戒 但是女狂眠 佛言 婬狂眠女者 亦犯波羅夷 復次佛住毘舍離 廣說如上 時有一居士婦父母家住久 夫家遣信呼婦令速還 婦將欲還作種種飲食自送之具 時風刀起吹裂女身 即便命終 毘舍離土地下濕 死 人不得久停 時宗親都集 即時送此死屍 往著曠野送死屍出 共相謂言當速疾去 莫令壞爛使人厭污 送出死屍值大風雨 置屍一處以草覆之 明當來燒 夜則雨止天 清月出 時有比丘 夜遊塚間過到是處 聞新死屍身有塗香 便謂是生人 是比丘不 正思惟欲心即起 便婬死屍 行欲已猶故不厭 即擔死屍到自住處通夜行欲 晨朝閉 戶入村乞食 死女親里 明日持香油樵火欲燒死屍 到其本處不見死屍 復不見鳥獸 所食蹤跡 遍求不得 開比丘草庵 見死屍在中 屍上看見新行欲處 見已便相謂言 異哉沙門釋子 死者尚不捨 況復生人 從今已去宜各防護 莫令沙門得入人舍 此等敗物有何道哉 彼比丘尋自疑悔 具白世尊 佛言 比丘汝不聞佛制戒不得行婬 耶 比丘答言 我知制戒 但彼是死女 佛言 婬死女 亦犯波羅夷 有三事比丘行 婬犯波羅夷 何等三 死眠覺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依止毘舍離比丘皆使令集 以十利故 與諸比丘制戒 乃至 已聞者當重聞 若比丘於和合僧中受具足戒 不還戒戒羸不出相行婬法 乃至共畜生 是比丘得波羅夷 不應共住 初波羅夷緣訖 P. 14

15 比丘者 受具足善受具足 如法非不如法 和合非不和合 可稱歎非不可稱歎 滿二十非不滿 是名比丘義 於和合僧中受戒者 若比丘受具足時善受具足 一白三 羯磨無障法 和合僧非別眾 滿十僧若過十 是為比丘於和合僧中受戒 不還戒者 欲先明還戒還戒者 是比丘還戒時 若愁憂不樂 心定欲捨沙門法 不樂行比丘事 不樂釋種子言 我欲作沙彌 我欲作外道 我欲作俗人受本五欲 若向比丘比丘尼式 叉摩尼沙彌沙彌尼外道出家在家俗人言 我捨佛捨法捨僧捨學捨說捨共住捨共利捨經 論捨比丘捨沙門捨釋種 我非比丘非沙門非釋種 我是沙彌是外道是俗人 如本五欲 我今受之 是名還戒 云何捨佛 捨佛者 捨正覺捨最勝捨一切智身捨一切見捨無餘 智見捨羅睺羅父捨金色身捨圓光捨三十二相捨八十種好 若捨一一佛名號 皆名捨佛 如是捨佛是名捨戒 若言捨過去未來佛 是不名捨戒 得偷蘭罪 若不言捨過去未 來佛 直言捨佛者 是名捨戒 若言捨辟支佛 是名捨戒過去未來同如捨佛 又外道 一切出家六師弟子各言有佛 若比丘實欲捨此佛 假言捨外道佛 是不名捨戒 得偷 蘭罪 若戲笑捨佛 得越比尼罪若誤說心狂無罪 云何捨法 法者非三世所攝 其相 常住 所謂無為涅槃離眾煩惱 一切苦患永盡無餘若言捨此法者 是名捨戒 若言捨 過去未來法 是不名捨戒 得偷蘭罪 若不稱過去未來 直言捨法 是名捨戒 一切 外道各自有法 若比丘實欲捨此正法 假言捨彼法者 是不名捨戒 得偷蘭罪 若戲 笑捨法者 越比尼罪若誤說心狂無罪 云何捨僧僧者 世尊弟子 僧等向政向智向法 次法向隨順法行 謂四雙八輩 信成就 戒成就 聞成就 三昧成就 慧成就 解 脫成就 解脫智見成就 應所恭敬為無上福田 若比丘言我捨是僧 是名捨戒 若言 捨過去未來僧 是不名捨戒得偷蘭罪 若不稱過去未來 直言捨僧 是名捨戒 如比 丘僧 比丘尼僧亦如是 若言我捨眾多比丘是不名捨戒 得偷蘭罪 若言我捨過去未 來眾多比丘 是不名捨戒 得越比尼罪 若不稱捨過去未來眾多比丘 直言捨眾多比 丘者 是不名捨戒 得偷蘭罪 如眾多比丘 眾多比丘尼亦如是 若言我捨一比丘 是不名捨戒 得越比尼罪 若言捨過去未來一比丘 是不名捨戒 得越比尼心悔若不 稱言我捨過去未來一比丘 直言捨一比丘 是不名捨戒 得越比尼罪 如一比丘 一 比丘尼亦如是 若言捨和上 是名捨戒 差別如捨僧中說 若言捨阿闍梨 是不名捨 戒 得偷蘭罪 若言捨過去未來阿闍梨 是不名捨戒得越比尼罪 若不稱過去未來 直言捨阿闍梨 是不名捨戒 得偷蘭罪 若戲笑言捨 得越毘尼罪 若誤說心狂無罪 如彼外道名自稱為僧 若比丘實欲捨此僧 假言捨外道僧 是不名捨戒 得偷蘭罪 若戲笑言捨僧 得越比尼罪 若誤說心狂無罪 云何捨學 學有三種 有增上戒學 增上意學 增上慧學 增上戒學者 謂波羅提木叉廣略說 增上意學者 所謂九次 第正受 增上慧學者 所謂四真諦 彼增上戒學增上意學增上慧學 盡名為學若比丘 言捨此學 皆名捨戒 如前捨佛中說 世間各自有學 如工巧書算技術等 皆名為學 若比丘欲捨此學 假言捨彼學者 是不名捨戒 得偷蘭罪 如外道各自有學 若比 丘欲捨此學 假言捨外道學 是不名捨戒 得偷蘭罪若戲笑言捨學 得越比尼罪 若 P. 15

16 誤說心狂捨戒無罪 云何捨說 說有三種 若十四日 若十五日 若中間布薩 十四 日者 冬第三第七布薩 春第三第七布薩 夏第三第七布薩 一歲中此六布薩 是名 十四日 餘十八布薩十五日 合二十四布薩 是名十四日十五日布薩 中間布薩者 有比丘布薩時 若僧不和合 一比丘於僧中唱 若僧和合時 當作布薩 若無一比丘 唱者 一切僧得越比尼罪 一比丘唱者 一切僧無罪 若十五日不和合 應初日布薩 初日不和合者 二日乃至應十二日布薩 若十二日不和合 應十三日布薩 若十四 日應正布薩者十三日 不應作中間布薩 便就十四日布薩 亦是中間布薩 亦名正布 薩 若月大者 乃至十三日和合得作中間布薩 若不和合不得 十四日應就 十五日 布薩亦名中間布薩 亦名正布薩 何以故 不得頻日布薩 應當隔日布薩 是名中間 布薩 應十四日布薩者 不得停至十五日 應十五日布薩者 不得逆十四日 若有因 緣者 得作布薩 若十四日若十五日若中間布薩 盡名為說若如是言我捨是說是名捨 戒 如前捨佛中說 彼諸外道亦各有說 若實欲捨此說 假言捨外道說者 是不名捨 戒 得偷蘭罪 若戲笑捨說者得越比尼罪 若誤說心狂捨說無罪 云何捨共住 共住 有二種 一者清淨共住 二者相似共住 清淨共住者 眾悉清淨共作布薩 是名清淨 共住 相似共住者 不清淨作清淨相 與清淨者共作布薩 是名相似共住 彼清淨共 住相似共住 盡名共住 若言我捨共住 是名捨戒 如上捨佛中廣說 彼諸外道亦有 共住 若實欲捨此共住 假言捨彼共住 是不名捨戒 得偷蘭罪 若戲笑說捨共住 得越比尼罪 若誤說心狂捨共住者無罪 云何捨共利 共利者有二種 一者法利 二 者衣食利 法利者 名受誦問答 衣食利者 同受一施 彼法利衣食利者盡名共利 若比丘言我捨此利 是名捨戒 餘如上捨佛中廣說 若言捨法利 是名捨戒 如上捨 佛中廣說 若但言我捨衣食利 是不名捨戒 得偷蘭罪 若言我捨過去未來衣食利 是不名捨戒 得越比尼罪 若不稱過去未來 直言捨衣食利者 是不名捨戒 得偷蘭 罪 彼諸外道亦有共利 若實欲捨此共利 假言捨彼共利者 不名捨戒 得偷蘭罪 若戲笑言捨共利者 得越比尼罪 若誤說心狂捨共利者無罪 云何捨經論 諸經論有 九部 若比丘言我捨此經論者 是名捨戒 若言我捨過去未來經論者 是不名捨戒 得偷蘭罪 若不稱過去未來 直言捨經論者 是名捨戒 若作伎中 以佛語作歌頌 若言我捨此歌頌中佛語者 是名捨戒 彼諸外道亦有經論 若實欲捨此經論 假言捨 彼經論者 是不名捨戒 得偷蘭罪 若戲笑言捨經論者 不名捨戒 得越比尼罪 若誤說心狂捨經論者無罪 復次若比丘言 我捨佛佛捨我 我離佛佛離我 我遠佛佛遠我 我厭佛佛厭我 我休佛佛休我 如是皆名捨戒 乃至捨諸經論亦如是 是名還戒 不還戒者 若瞋恚 若卒說 若獨說若不了說 若因諍說若獨想說 若說前人不解 若向眠者說 向狂者 說 向苦惱者說 向嬰兒說 向非人說 向畜生說 如是諸說還戒 是不名捨戒 戒 羸者 彼作是念 我不如捨佛法僧 乃至捨諸經論 彼復作是念 我當作沙彌作俗人 作外道 彼心念口言 未決定向他人說 是名戒羸 若說戒羸事者 語語得偷蘭罪 P. 16

17 復作心念口言 我不如捨佛 乃至言我不如作本俗人 復作是言 我捨佛者勝 乃至 我習本俗人者勝 是名戒羸 若說戒羸事 語語得偷蘭罪 是名戒羸 若戒羸行婬法 婬法者 謂與女人有命三處中行婬初中後受樂 是名行婬法 若比丘戒羸行婬法 得波羅夷罪 不應共住 人女有命及死 三處行婬初中後受樂 如是非人女有命及死 畜生女有命及死 三處行婬三時受樂 是比丘得波羅夷罪 不應共住 若人男有命 及死 非人男有命及死 畜生男有命及死 二處行婬三時受樂 是比丘得波羅夷罪 不應共住 人黃門有命及死 非人黃門有命及死 畜生黃門有命及死 二處初中後三 時受樂 得波羅夷罪 畜生者 從象馬乃至雞 是名畜生 若犯此畜生者 得波羅夷 罪 象身大乃至雞身小 得偷蘭罪 若象身小乃至雞身大者 得波羅夷罪 是故說乃 至共畜生 得波羅夷罪 波羅夷者 謂於法智退沒墮落無道果分 是名波羅夷 如是 未知智等智他心智苦習盡道智盡智無生智 於彼諸智退沒墮落無道果分 是名波羅夷 又復波羅夷者 於涅槃退沒墮落無證果分 是名波羅夷 又復波羅夷者 於梵行退 沒墮落無道果分是名波羅夷又復波羅夷者 所可犯罪不可發露悔過 故名波羅夷 若 比丘以染污心欲看女人得越比尼心悔 若眼見若聞聲 犯越比尼罪 各各裸身相觸 得偷蘭罪 乃至入如胡麻 波羅夷 若彼身大 雖入不觸其邊者 得偷蘭罪 有眾生 一道 從是處食 是處大小便 若生若死 若婬此眾生 初中後受樂者 波羅夷 若 女人身裂為二分 就一一分行婬者 得偷蘭罪 若繫縛令合行婬者 波羅夷 若女人 段為三分 比丘於下分行婬波羅夷 中分行婬偷蘭罪 上分行婬波羅夷 若女人身青 瘀膖脹 於此行婬者波羅夷 身若壞爛偷蘭罪 身全枯乾者亦偷蘭罪 若以酥油水漬 潤不壞行婬者 波羅夷 若形壞偷闌罪 骨瑣相連膿血塗著行婬者 犯越比尼罪 白 骨枯乾者 越比尼心悔 石木女人畫女人 越比尼罪 若比丘不說還戒不說不還戒 若戒羸不說還戒不說不還戒 便作俗人 隨其所犯如法治罪 若作外道亦如是 若裹 不覆 若覆不裹 亦覆亦裹 不覆不裹 乃至入如胡麻 波羅夷 若比丘不還戒 若 戒羸不出相 便作俗人形服而犯罪者 隨其所犯得罪 若比丘於比丘尼邊強行婬者 比丘得波羅夷 若比丘尼受樂者亦波羅夷 若比丘尼於比丘邊強行婬者 比丘尼波羅 夷 若比丘受樂者亦波羅夷 若比丘比丘展轉共行婬 俱波羅夷 若比丘比丘尼共行 婬者 俱波羅夷 比丘沙彌展轉共行婬 比丘波羅夷沙彌驅出 比丘俗人展轉共行婬 比丘波羅夷 俗人不犯 乃至外道亦如是 若比丘三種行婬 人非人畜生 復有三 種 女男黃門 復有三種 上中下道 復有三種 若覺若眠若死 皆波羅夷 若比丘 眠心狂入定 有母人強就比丘行婬 比丘若覺初中後受樂者 波羅夷 是比丘若眠乃 至入定 若母人強就比丘行婬 彼覺已初不受樂中後受樂 亦波羅夷 是比丘若眠乃 至入定 若母人強就比丘行婬 彼覺已初中不受樂後受樂者 波羅夷 是比丘若眠乃 至入定 若母人就比丘行婬 若比丘覺已初中後不受樂 無罪 云何名受樂 云何名 不受樂 受樂者 譬如飢人得種種美食 彼以食為樂 又如渴人得種種好飲 彼以飲 為樂受 欲樂者亦復如是 不受樂者 譬如好淨之人以種種死屍繫其頸上 又如破癰 P. 17

18 熱鐵鑠身 不受樂者亦復如是 若比丘行婬 若買得若雇得 若恩義得知識得調戲得 試弄得未更事 得如是一切 得而行婬者 皆波羅夷 若心狂不自覺者無罪 是故說 若比丘於和合僧中受具戒 不還戒戒羸不出相行婬法 乃至共畜生 是比丘犯波羅 夷 不應共住 世尊於毘舍離城成佛五年冬分第五半月十二日中食後 東向坐一人半 影為長老耶舍迦蘭陀子 制此戒 已制 當隨順行 是名隨順法(婬戒竟) 盜戒之一 佛住王舍城 廣說如上 爾時瓦師子長老達膩伽 勸化立僧房 種種莊嚴高大妙 好雕文刻鏤 香油塗地如紺瑠璃色 常有供辦種種飲食 時有長老比丘來問達膩伽 長老幾歲 答言爾所歲 客比丘言 汝小我應是中住 達膩伽既與上座房住 復更勸 化起立第二房 復有長老比丘來 如前次第與房 復更勸化起第三房 復有長老比丘 來 亦復如前 是時達膩伽念言 我種種辛苦作房而不得住 我當何處復得材木人功 更造房舍 常為風雨寒熱蚊虻所困苦 辦此房始得成已 傍人常待如猫伺鼠 成便見 奪 奈何可辦 便作是念 我自工巧並有身力 當於仙人山窟邊黑石上 燒作完成瓦 屋 時達膩伽作是念已 便於仙人窟邊黑石上 燒作完成瓦屋種種刻畫安施戶牖 唯 除戶扇戶鑰衣架 餘者一時燒成 其色純赤如優曇鉢花 爾時世尊雨後天晴於耆闇崛 山側往來經行 如來佛眼 無事不見 無事不聞 無事不識 以是因緣欲說契經令毘 尼久住 知而故問諸比丘 仙人山窟邊黑石上 如優曇鉢色 為是何等 諸比丘白佛 言 世尊 是達膩伽比丘先勸化作僧房 雕文刻鏤極好莊嚴 成已上坐次受 復作第 二第三亦復如是 便於仙人山窟邊黑石上 私作燒成瓦屋 其色妙好如優曇鉢花 今 仙人山窟邊黑石上者是 爾時世尊告阿難 持我衣來 阿難持衣授與如來 爾時世尊 著衣已 往到仙人山窟黑石上 世尊成就最上威儀 所謂行住坐臥 世尊不復用心行 此威儀 所以者何 業行功德自然殊勝 非是諸天梵王所能及者 如威儀修多羅中廣 說 爾時世尊以殊勝威儀往到達膩伽燒成瓦屋所 天神令屋戶自開 其戶下小 如來 平入 雖下不礙小而不迮 爾時世尊入達膩伽燒成屋已 便以金色手合縵掌 摩捫屋 壁語諸比丘 汝等觀此達膩伽比丘善能嚴飾作此好屋 是達膩伽比丘 雖得出家猶故 不能厭本所習 工巧技術猶未能捨 而復焚燒傷殺眾生 又此瓦屋寒則大寒熱則大熱 能壞人眼令人多病 有是諸患 汝等當壞此屋 莫使當來諸比丘習此屋法 來世比 丘當言 世尊在時諸比丘各各自作屋住 是故宜壞 時諸比丘即壞此屋 世尊壞此屋 已還耆闍崛山 時長老達膩伽比丘從村乞食還見屋已壞 即作是言 誰壞此屋 時有 比丘語達膩伽 汝今大得善利 何以故 如來降屈顧臨此屋 汝蒙此屋受用之福 世 尊知時故壞此屋 時達膩伽聞是語已 喜悅情至 七日之中忘其飢渴 過七日後便作 是念 我當何處更得材木起立房舍 瓶沙王木匠大臣耶輸陀者 是我本知識 必有材 木 即便著入聚落衣持鉢 詣耶輸陀家共相慰勞言 無病長壽 我欲起立房舍未有材 木 汝能見施材木不 大臣答言 家自無材王材亦盡 若迎材至當相給與 達膩伽復 言莫作是語 云何王家而言材盡 大臣又言 尊者 若不見信可自往看 時達膩伽即 P. 18

19 便往詣作所求諸材木 見有五枚飛梯材 即便取二枚持歸作屋 先王舊法 五日一遊 歷觀府庫 金銀寶藏宮人倚直 象馬欄廐車輿武効 次行木坊見飛梯材少無二枚 即 問耶輸陀 飛梯材何以少無二枚 答言 大王 盡在不少 如是第二第三案行 復問 耶輸陀 飛梯材何故少無二枚 答言 大王 盡在不少 王即瞋言 汝不燒我材耶 不持我材與敵國耶 即使有司攝繫耶輸陀 耶輸陀被攝已即便思念 近尊者達膩伽 曾來索材無乃持去 即便遣信白達膩伽言 尊者 曾來索材 不持此二枚飛梯材去耶 答言 持來 復遣使白尊者 我坐失此飛梯材故 被攝在獄 尊者 當作方便 自 得無過令我早出 達膩伽即報言 汝但白王 先達膩伽比丘從我索材 脫能持去願勅 撿挍 王即遣使喚達膩伽 達膩伽便至王所 長老達膩伽為人端正 儀容詳雅天人所 敬 王見歡喜即問言 尊者達膩伽 不取我二枚飛梯材耶 答言 我取 王言 尊者 云何出家人不與而取 達膩伽言 大王 先與非是不與 王問 誰與 答言 王自見 與 王言 尊者 我為國王 雖復多事不憶相見 云何言與 達膩伽言 王不憶初受 位時 國中大臣集聚一切河池泉水 一切諸藥一切種子以水漬之 白象牙上水渧灌頂 拜之為王 王時口自發言 我今為王 國中所有水草樹木 施與沙門婆羅門 是故王 與 非是不與 王言 尊者 我與國中無守護者 不與有守護者 何得倚傍先言偽辭 見誣 王言 放此耶輸陀令去 國中諸婆羅門及敬信士女皆歡喜言 善哉尊者達膩伽 方便智慧巧答大王得免斯過 又令耶輸陀安隱得出 時王舍城諸不信佛法者 咸有 恚言 云何是沙門達膩伽倚傍偽理欺罔於王苟得免罪 恐自今已往我等家中所有材木 亦當取去 而言王先見與 當奈之何 如是敗人何道之有 諸比丘以是因緣具白世尊 佛言 呼達膩伽比丘來 來已佛問達膩伽 汝實取王家飛梯材不 答言 實取 佛 言 汝出家人云何他物不與而取 達膩伽言 世尊 王先見與非是不與 佛言 云何 王與 達膩伽言 王初登位時 口自發言 國中所有水草樹木 施與沙門婆羅門 是 故言與非是不與 佛言 癡人 王與無守護者 不與有守護者 今此王材有守護者云 何言與 達膩伽汝常不聞佛種種因緣呵責不與取 種種稱讚與而後取耶 云何汝今不 與而取 達膩伽此非法非律非是佛教 不可以是事增長善法 諸比丘白佛言 世尊 云何是達膩伽比丘最初開不與取 佛告諸比丘 是達膩伽不但今日犯最初不與取 過 去世時已曾最初犯不與取 諸比丘白佛言 已曾爾耶 佛言 如是 過去世時 此世 界劫盡時 諸眾生生光音天上 世界還成 光音諸天來下世間 時諸天人行住虛空 以禪悅為食 快樂善住所在遊行 身光相照不以日月為明 爾時眾生無有晝夜日月 歲數時節 時水既去地味便生如天甘露 時有一貪味輕躁眾生 甞此地味覺色香美味 心便貪著 其餘眾生效而食之 亦覺其美皆共取食 食已其身麁重 退失神通光明 悉滅 世間便有日月昏明歲數時節 爾時眾生非男非女 食地味久形色並異 其食多 者身色麁醜 其食少者身色端正 時端正者自言己勝 見麁醜者輕彼不如 恃端正故 便起憍慢 起憍慢罪故地味即滅 更生地膚味如純蜜 時諸眾生皆驚歎言 如何地味 忽然而滅 便復相與共食地膚 其食多者形色麁醜 其食少者身色端正 其端正者憍 P. 19

20 慢轉增 如是已後地膚復滅 地膚滅已次生地脂味如石蜜 其食多者醜 食少者好 亦復如前 其端正者倍起慢心 於是地脂忽然復滅地脂滅已 次有自然化生粳米 取 已還復不覺增減 朝取暮復 暮取朝復 比丘當知 時諸眾生 見地脂滅已遂生憂惱 譬如丈夫憂惱所逼 彼時眾生雖心憂怖 而自不知己之過罪 爾時眾生復食彼自然 粳米 食米漸久便有男女形生 更相染著婬欲轉熾遂成夫婦 餘眾生見已瞋恚打擲 云何世間非法忽生 是會非生天法 從今已後當修善法生天之會 佛告比丘 時有眾 生為非法者 慚愧厭污藏隱不出 或一日二日乃至一月 於是便興屋舍而自障蔽 為 非法故 彼時眾生便作是念 我等何為竟日疲苦 不如晨旦并取粳米兼明日食 明日 有眾生來喚共取粳米 此眾生答言我昨并取 彼眾生言 此是好法 便相效并取 乃 至十日二十日一月二月 以貪意儲畜故 粳米變生糠糩朝取處暮則不生 爾時眾生便 共聚會 聚會已便相謂言 我等本時皆自然飛行 禪悅為食快樂安隱 轉食地味 時 彼眾生未有惡法 以惡法起故地味即滅而地膚生 地膚既生猶香且美 次生地脂乃至 粳米猶故香美 我等今日當立制限 分其米地令有畔界 即便封之 此分屬我 彼分 屬汝 時有一眾生作是念 若我自取己分不久當盡 寧可少取他分令我分久在 彼諸 眾生見此眾生不與而取 便語之言 汝今云何不與而取 勿復更作 然此眾生猶取不 止 乃至再三 然彼眾生重見如此 便言 云何眾生行不與取 乃至再三 從今已往 若不與取者 當加刑罰 彼遂不已 便即捉得痛加鞭杖 彼得杖已便大喚言 云何世 間有此惡法 使是眾生以杖見打 是時打者投杖放地 亦大喚言 云何世間有是惡法 何種眾生不與而取 妄有所說不知羞愧 於是世間便有三惡法出 何等為三 一者 不與取 二者妄言 三者以杖打人 是為最初三惡法出 佛告諸比丘 是時眾生最初 不與取者 豈異人乎 今瓦師子達膩伽比丘是也 是達膩伽 從過去最初時不與取 今復於我正法中 亦最初不與而取 時諸比丘復白佛言 云何是達膩伽比丘 蒙世尊 恩被袈裟 瓶沙王見已便放令去 佛言如是 諸比丘是達膩伽比丘 不但今日蒙我袈 裟而得免罪 過去世時已蒙我恩著袈裟亦得度脫 過去世時 大海邊有睒婆梨樹 上 有金翅鳥是鳥身大 兩翅相去百五十由旬 是金翅鳥法 以龍為食 欲食龍時 先以 兩翅摶海令水兩闢 龍身便現 即取食之 諸龍常法 畏金翅鳥 常求袈裟著宮門上 鳥見袈裟生恭敬心 便不復前食彼諸龍 爾時是鳥以翅 摶海見龍欲食 龍甚驚怖 便取袈裟戴著頂上尋岸而走 是時彼龍化為人像 金翅鳥化為婆羅門像 追逐此龍 而並種種罵言 汝何不早放袈裟 此龍畏死急捉袈裟死死不放 爾時海邊有仙人住處 花果茂盛 時龍恐怖無所依怙 便往投趣仙人住處 仙人有大威德 金翅鳥不敢便 入 遙向仙人而說偈言 今此弊惡龍 自變為人身 畏死求解脫 而來入是中 仙人德力故 我當忍飢渴 寧自失身命 不復食此龍 P. 20

21 爾時仙人作是念 誰說是偈 便起出看 見此龍為金翅鳥所逐 即便說偈 答金 翅鳥言 當令汝長壽 常食天甘露 忍飢不食龍 敬心於我故 時金翅鳥蒙仙人威神飢渴即除 是時仙人復告金翅鳥 汝坐犯戒受此鳥身 今復 習殺當墮地獄 廣說十惡乃至邪見 如是一一皆墮地獄畜生餓鬼及阿修羅 汝今宜當 共此龍更相懺悔後無餘怨 彼即懺悔 懺悔已各還本處 佛告諸比丘 爾時仙人者 豈異人乎 即我身是 金翅鳥者 瓶沙王是 龍者 達膩伽比丘是 是達膩伽比丘 本已蒙我袈裟 得脫金翅鳥難 今復蒙我袈裟得脫王難 時諸比丘白佛言 云何是瓶 沙王 見是達膩伽比丘著袈裟故 放令解脫 佛告諸比丘 不但今日 本已曾爾 諸 比丘白佛言 已曾爾耶 佛言如是 過去世時有王 善化人物離諸怨敵 五穀豐熟民 多受樂 節義恩良仁德孝慈布施持戒 時彼國有獵象師 其家貧窮又多兒子 兒子各 各求索飲食 時獵師婦語其夫言 居家貧窮飢寒如是 何不勤於家業 獵師答婦 欲 作何等 婦言 何不勤修先人之業 時彼獵師即辦糧食執持獵具到雪山邊 時有六牙 白象 住在山下 凡生象中有如是智 便自念言 以何等故人欲殺我 欲殺我者以我 牙故 是時彼象其祖先死 象取其牙藏著一處 其父續死 復取其牙藏著一處 出群 象外仿佯遊食 彼時獵師次第遊獵 歷諸山林遂至象所 象遙見獵師便生念言 是何 丈夫乃至此中 將非獵者欲來見殺 即便舉鼻招喚獵師 獵師明練相象之法 若我不 去此必見害 便至象所 象即問言 汝來何求 獵師即向說其來意 象言 汝更不來 者 當給汝所須 獵師答言 我有所得不欲出門 何況至此 時象即以先藏祖牙與之 獵師得已歡喜還國 彼作是念我持此牙 歸妻子衣食未得幾時 我當屏處獨自食之 若我強健便有婦兒 一旦無我無五錢分便持象牙詣酤酒家 時沽酒者遙見彼來 便 作是念此何處來 我於今日必得少利 便敷床褥代擔象牙請彼令坐 乘彼飢渴與酒令 醉 醉復更索便共書券 得酒甚少上券甚多 後日醉醒復更索酒 酤酒者言 何故更 索 君似未解當共計錢 若錢有餘當更相與 算計既竟無一餘錢 彼即念言 我當何 處更得錢財 正當入山還殺彼象 即便入山至先象所 象見獵師 問言 何故復來 獵師對象說其來意 象言 先與汝者 今為所在 答言 無智所致放逸用盡 象言 汝能更不放逸者 當復與汝 獵師答言 我已悔前所為何緣重爾 若能更惠真不出門 象復持父牙而用與之 獵師即持象牙還國 復如前法無道用盡 即作是念 當殺彼 象 今若往者不令見我 彼大象者於春後月天時大熱 入池洗浴 浴已還出 在眾象 前涼息樹下 爾時獵師便以藥箭射彼大象 中其眉間血流入眼 象便舉頭看箭來處 即見獵師便遙誨之 汝弊惡人無有反復 如我今者力能相殺 但恭敬袈裟故不殺汝 即喚獵師汝可速來截取我牙 以身障彼獵師不令餘象害之 爾時林中有諸天神 即說 偈言 P. 21

22 內不離癡服 外託被袈裟 心常懷毒害 袈裟非所應 三昧寂無想 永滅煩惱患 內心常寂滅 袈裟應其服 佛告諸比丘 爾時大象王者 豈異人乎 即今瓶沙王是 獵師者 今比丘達膩伽 是 瓶沙王曾已恭敬袈裟故恕彼獵師 今復以達膩伽被袈裟故而不與罪 諸比丘復白 佛言 世尊 云何是瓶沙王 見達膩伽威儀庠序不起惡心 佛告諸比丘 是瓶沙王 不但今日愛樂威儀不起惡心 諸比丘白佛言 世尊 已曾爾耶 佛言如是 過去世時 有王 善化人物離諸怨敵 五穀豐熟民多受樂 節義恩良仁德孝慈 布施持戒汎愛人 物 王有一象 名曰大身 兇惡難伏威震遠近 時諸敵國莫能當者 有所討伐皆悉摧 破 諸有犯王法者 皆令此象足蹈殺之 王有此象恃之無畏 彼象厩壞 象便逸走到 精舍邊 見諸比丘威儀庠序 又聞誦經殺生受苦不殺獲福 象聞此言 心即調柔 時 有罪人犯法應死 王勅有司令象蹈殺 時象以鼻三嗅罪人都無殺心 彼監殺者即以白 王 象見罪人直以鼻嗅絕無殺意 王聞此言甚大愁怖 便語來者象審爾耶 答言實爾 王召大臣共論此事 大臣既集 王告之言 吾今為王無能勝者正恃此象 今忽如是 當如之何 大臣是時即呼象子而問之言 近象廐壞象至何處 象子答言 至精舍所 大臣聰明豫知此象 見諸比丘必聞經法 心意柔軟不欲殺生 便教象子近象廐邊 作 博戲舍作屠兒舍作囚繫舍 汝便繫象近此諸舍 彼象見博者張目舞手高聲大喚 見彼 屠者殘殺眾生 又見獄囚考掠楚毒 象見是已惡心還生 王送罪人象即蹈殺 爾時諸 天即說偈言 象見善律儀 又聞罪福聲 善心日夜增 惡行漸得滅 習近諸惡業 先心還復起 唯有明智人 直進而不還 佛告諸比丘 爾時大身象者 豈異人乎 即瓶沙王是 瓶沙王宿世時 曾見比丘 威儀庠序愛樂歡喜 今具達膩伽威儀庠序 甚大歡喜不問其罪 時達膩伽即作是念 我作第一房 上坐次受驅我令出 第二第三亦驅我出 後續作燒成瓦屋 世尊復勅令 壞 取王家材持用作舍 世尊復見種種呵責 徒自辛苦用多事為 自今已後止此苦事 依隨眾僧苦樂任意 時達膩伽便習無事 晝夜精誠專修道業 得諸禪定成就道果 起六神通自知作證 時達膩伽深自慶慰 而說偈言 欲得寂滅樂 當習沙門法 止則支身命 如蛇入鼠穴 欲得寂滅樂 當習沙門法 衣食繫身命 精麁隨眾等 欲得寂滅樂 當習沙門法 P. 22

23 一切知止足 專修涅槃道 爾時佛告諸比丘 依止王舍城諸比丘皆悉令集 乃至已聞者當重聞 若比丘不與 盜取者波羅夷 不應共住 復次佛住王舍城廣說如上 有一比丘時至著入聚落衣持鉢 入城求糞掃衣 於王舍城遍求不得 便至塚間亦復不得 尋水而求亦復不得 最後 至浣衣處求 時浣衣者浣衣已竟 別在一處與人共語 時比丘往至衣所 有異男子語 浣衣者言 彼出家人欲取汝衣 衣主問言 何道出家 答言 釋種出家 浣衣者言 無苦 沙門釋子不與不取 須臾比丘便取此衣 向異男子復告浣衣者言 沙門已取汝 衣 浣衣者猶故答言 無苦 沙門釋子不與不取 時彼比丘便挾衣而去 彼男子復告 浣衣者 沙門釋子已擔衣去 衣主便起看之 咄哉實持衣去 便逐喚言 尊者尊者 是衣是王大臣許長者許 各各有主 願莫擔去 比丘故去猶不放衣 主便罵言 敗行 沙門 若不還我衣 當如是如是治汝 比丘持衣往至住處 開戶以衣敷繩床上閉戶而 坐 時浣衣者持五種灰逐入祇洹 有餘比丘在祇洹門間經行 復有坐思惟者 比丘便 謂浣衣者言 何以高聲大喚 浣衣者言 今我失衣 何以問我高聲喚為 諸比丘言 誰持汝衣去 答言 出家人 即問何道出家 答言 釋種子 諸比丘問言 持至何處 浣衣者 言入此房中 諸比丘便往彼房以指打戶 喚言 長老開戶 彼比丘默然不 應 有年少比丘多力強排戶入 盜衣比丘即大慚愧低頭不語 時年少比丘便於床上取 衣而出 以其領數謂浣衣者言 衣數相應不 答言 相應 時諸比丘語浣衣者言 此 中出家有種種人 譬如一手五指不齊 雜姓出家何得一種 汝好賢者莫廣語人 我等 自當上白世尊 時浣衣者即作是言 沙門釋子有王者力婆羅門長者力 我向但恐都失 此衣 今既還得何所復說 時諸比丘以是因緣廣白世尊 佛言 喚是比丘來 即便喚 來 佛問比丘 汝實爾不 答言 實爾世尊 佛告比丘 汝不聞佛制戒不得不與取耶 世尊我知制戒 自謂城邑聚落 不謂空地 佛言 癡人 聚落中不與空地不與 有 何等異 此非法非律非是佛教 不可以是長養善法 諸比丘白佛言 世尊 云何是浣 衣者不信傍人 為彼比丘所欺耶 佛告諸比丘 是浣衣者 不但今世不信 過去世時 亦曾不信 諸比丘白佛言 世尊 已曾爾耶 佛言如是 過去世時有二婆羅門 往南 天竺 學外道經論 學已還其本國 當其還時道由曠野經放牧處 見二羝羊當道共鬪 羊相觸法 將前而更却 時在前行者專愚直信 語後伴言 看是羝羊四脚之獸而用 議讓 知我婆羅門持戒多聞 數數為我却行開路 後伴答言 婆羅門 汝莫輕信謂羊 有議 此非相重開路相避 羊鬪之法 將前而更却 在前行者不信其語 為羊所觸即 時絕倒 傷破兩膝悶絕躃地 衣服傘蓋裂壞蕩盡 彼時有天而說偈言 衣服裂壞盡 體傷悶躃地 此患癡所招 斯由愚信故 佛告諸比丘 時前行婆羅門豈異人乎 今失衣者是 時後行婆羅門者 今告異男 子是 時羝羊者 取衣比丘是 失衣人先已不信為羊所困今復不信自致失衣 本曾不 信後行者語 今雖告誠亦復不信 佛告諸比丘 依止舍衛城比丘皆悉令集乃至已聞者 P. 23

24 當重聞 若比丘聚落空地不與盜數取者 波羅夷不應共住 摩訶僧祇律卷第二 P. 24

25 摩訶僧祇律卷第三 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共法顯譯 明四波羅夷法之三(盜戒之餘) 復次佛住王舍城 廣說如上 瓶沙王先祖時治罪人法 有作賊者 以手拍頭以為 嚴教 賊大慚愧與死無異 後更不作至祖王時治罪人法 有作賊者 以灰圍之須臾放 去 賊大慚愧與死無異 後更不作 至父王時治罪人法 有作賊者 驅令出城 賊自 慚愧與死無異 後更不作 瓶沙王法 有作賊者 驅令出國 以是為教 時有一賊七 反驅出 猶故來還劫殺村城 爾時有人捉得此賊縛送與王 白王言 此賊七反驅出 猶故來還劫殺村城 願王苦治 王告大臣 將是賊去以罪治之 大臣白言 止止大王 王自治罪莫付臣下 何有捨王臣下專輒 大王教令時所尊重 正出於王治法久存 王言 將去截其小指 爾時有司速將罪人急截其指恐王有悔 時王即自試咬指看痛殊 難忍 即便遣信勅語大臣 莫截彼指臣答王言 已截其指 王甚愁悔即自念言 我今 便為法王之末 非法王始 夫為王者憂念民物 何有人王傷截人指 爾時瓶沙王 疾 勅嚴駕往詣世尊 頂禮佛足却坐一面 白佛言 世尊 我曾祖先王治罪人法 唯以手 拍頭 次第諸王及至我身 惡法日滋正化漸薄 謬得為王傷截人體 自惟無道愧懼實 深 佛告大王 治國盜齊幾錢罪應至死 盜齊幾錢應驅出國 盜齊幾錢應用刑罰 爾 時瓶沙王白佛言 世尊 以十九錢為一罽利沙槃 分一罽利沙槃為四分 若盜一分若 一分直罪應至死 爾時世尊為瓶沙王 隨順說法示教利喜 示教利喜已 憂憒即除 禮佛而退 王去不久 爾時世尊往眾多比丘所 敷座而坐告諸比丘 向瓶沙王來至我 所 為我作禮於一面坐 而白我言 世尊 我先曾祖治罪人法以手拍頭 正化相承乃 至我身 我即問言 大王 盜至幾錢罪應至死 乃至應罰 王言 十九錢為一罽利沙 槃 分一罽利沙槃以為四分 若盜一分若一分直罪應至死 我為瓶沙王隨順說法 歡 喜而去 佛告諸比丘 從今當知十九故錢名一罽利沙槃 分一罽利沙槃為四分 若盜 一分若一分直 犯波羅夷 時諸比丘白佛言 世尊 云何是瓶沙王畏罪乃爾 佛告諸 比丘 是瓶沙王 不但今世如是畏罪 過去世時亦曾畏罪 諸比丘白佛言 世尊 已 曾爾耶 佛言如是 過去世時 有城名波羅奈 國名迦尸 爾時有王 號曰名稱 時 國人民皆工巧技術以自生活 所謂伎樂歌頌 或作金銀寶器花鬘瓔珞嚴飾之具 或調 象馬及諸道術 種種工巧無不備悉 以是生活 若無工巧技術者 謂之愚癡 若有作 賊者 亦名愚癡 時有一人作賊 國人縛送與王 白言 大王 此人作愚癡事 願王 治之 王言 止止 世人失財世人作賊 我復何用共作惡為 王便思惟當作何方便我 治王事 令群臣不知惡法不起 復更思惟自昔以來始有一愚癡人 是愚癡人不能滿千 我便命終即將愚人付一大臣 我須千愚癡人用作大會 若當數滿白我令知 臣即執 持愚人繫在一處王尋念言 是愚癡者 將無飢死 便告大臣將愚人來 重告臣曰好看 此人莫令羸瘦 著我無憂園中 五欲娛樂伎樂供給 大臣受教 即將愚人如王所勅 爾時復有愚人 聞王捕得愚人 乃至安置無憂園中伎樂供給 便自送身詣大臣所 白 P. 25

26 言 我是愚癡人 大臣欲取王意 來便送著無憂園中 如是不久其數滿千 臣白王言 愚人者數已滿千 更須何等當速辦之 王聞此言甚大愁憂 昔來久遠始有一愚癡人 如何今者未經幾時已有千數 將是末世惡法增長 王勅群臣於無憂園中 灑掃燒香 懸繒幡蓋 備辦種種肴膳飲食 臣即如教備王所勅 時王出遊 與諸群臣十八部眾詣 無憂園中 王既坐已問諸群臣 愚人今在何處可喚將來 愚人盡至 王見愚人久在園 中 衣被垢膩爪長髮亂 即勅群臣 將愚人去 沐浴新衣剪髮截甲 然後將來 來已 與種種飲食 賜以財寶恣其所須 即勅愚人 汝等還家供養父母 勤修家業莫復作賊 爾時愚人聞王告勅 歡喜奉行 時彼國王即以王位授與太子 出家入山學仙人法 是時國王而說偈言 本求千愚人 作會謂難得 如何未幾時 千數忽已滿 惡法日夜增 大會於是止 欲離世惡人 宜時當出家 佛告諸比丘 爾時國王名稱者豈異人乎 即瓶沙王是 瓶沙王先世以來常畏罪報 今既為王續亦畏罪 諸比丘白佛言 世尊 云何是瓶沙王 教令行已尋復還悔 佛 告諸比丘 是瓶沙王 不但今日教令行已尋復還悔 過去世時 亦曾還悔 諸比丘白 佛言已曾爾耶 佛言如是 佛告諸比丘 過去世時有婆羅門 無有錢財以乞自活 是 婆羅門有婦不生兒子 家有那俱羅虫便生一子 時婆羅門以無子故 念彼那俱羅子如 其兒想 那俱羅子於婆羅門亦如父想 時婆羅門於他舍會 或得乳酪及得餅肉 持還 歸家與那俱羅 又於後時婆羅門婦忽便有娠 月滿生子便作是念 是那俱羅生吉祥子 能使我有兒 時婆羅門欲出行乞食 時便勅婦言汝若出行 當將兒去慎莫留後 婆羅 門婦與兒食已 便至比舍借碓舂穀 是時小兒有酥酪香 時有毒蛇乘香來至 張口吐 毒欲殺小兒 那俱羅虫便作是念 我父出行母亦不在 云何毒蛇欲殺我弟 如所說 毒蛇那俱羅 飛烏及兔梟 沙門婆羅門 繫母及前子 常共相憎嫉 懷毒欲相害 時那俱羅便殺毒蛇 段為七分 復作是念 我今殺蛇令弟得活 父母知者必當賞 我 以血塗口當門而住 欲令父母見之歡喜 時婆羅門始從外來 遙見其婦在於舍外 便瞋恚言我教行時 當將兒去何以獨行 父欲入門 見那俱羅口中有血 便作是念 我夫婦不在 是那俱羅於後將無殺食我兒 瞋恚而言徒養此虫為其所害 即前以杖 打殺那俱羅 既入門內自見其兒 坐於庭中 指而戲 又見毒蛇七分在地 見是事已 即大憂悔 時婆羅門深自苦責 是那俱羅善有人情救我子命 我不善觀察卒便殺之 可痛可憐 即便迷悶躄地 時空中有天 即說偈言 P. 26

27 宜審諦觀察 勿行卒威怒 善友恩愛離 枉害傷良善 喻如婆羅門 殺彼那俱羅 佛告諸比丘 爾時婆羅門者豈異人乎 即瓶沙王是 彼於昔時 以曾輕躁作事尋 悔今復如是 佛告諸比丘 依止王舍城比丘皆悉令集 乃至已聞者當重聞 若比丘於 聚落空地 不與取隨盜物 王或捉或殺或縛或擯出言 咄男子汝賊耶汝癡耶 比丘如 是不與取者 波羅夷不應共住(第二戒緣竟) 比丘者 比丘名受具足善受具足 一白三羯磨無遮法和合十眾 十眾已上年滿二 十 此名比丘 聚落者 聚落名若都牆圍遶 若水渠溝塹籬柵圍遶 又復聚落者 放 牧聚落 伎兒聚落 營車聚落 牛眠聚落 四家及一積薪亦名聚落 空地者 空地名 垣牆院外 除聚落界餘者盡名空地 聚落界者 去籬不遠 多人所行蹤跡到處 是名 聚落界 如是水渠溝塹籬柵外 除聚落界餘者盡名空地 放牧聚落者 最邊巷舍外 除聚落界餘者盡名空地 伎兒聚落者 最邊車外 除聚落界餘者盡名空地 營車聚落 者 最邊車外 除聚落界餘者盡名空地 牛眠聚落者 最邊家外 除聚落界餘者盡名 空地 四家及一積薪聚落者 最邊家外 除聚落界餘者盡名空地 不與者 若男若女 若黃門二形在家出家 無有與者盜心取 隨盜物者 物有八種 一者時藥 二者夜分 藥 三者七日藥 四者盡壽藥 五者隨物 六者重物 七者不淨物 八者淨不淨物 是名為八 取者 取名捉物移離本處 是名為取 隨其所盜者 不如十六督監 盜取 王家一枚小錢 買瓜食之為王所殺 王無定法自隨其意 或小盜便殺 或盜多不死 當如世尊問瓶沙王法 大王治國 盜齊幾錢至死 幾錢驅出幾錢刑罰 瓶沙王答佛 十九錢為一罽利沙槃 一罽利沙槃分為四分 若取一分若取一分直 罪應至死 今隨 所盜義以此為准 王者 王名剎利婆羅門長者居士受職為王 王捉者 王使人執或捉 其手及餘身分 是名捉 殺者 奪其命是名為殺 縛者 或以屋縛 或以城縛 或以 材縛 或著鎖絆 或著杻械 是名為縛 擯出者 驅出聚落驅出城驅出國 是名擯出 咄男子 汝賊汝癡汝愚癡者 呵責之辭 比丘如是者 犯波羅夷不應共住 波羅夷 者 謂於法智退沒墮落無道果分 是名波羅夷 如是乃至盡智無生智 於彼諸智退沒 墮落無道果分 是名波羅夷 又復波羅夷者 於涅槃退沒墮落無證果分 是名波羅夷 又復波羅夷者 離於不盜法退沒墮落 是名波羅夷 又復波羅夷者 所可犯罪不可 發露悔過故 名波羅夷 時藥者 一切根一切穀一切肉 根者 治毒草根藕根 樓根 芋根蘿葡根葱根 是名根 穀者 有十七種 一稻二赤稻 三小麥四 麥 五小豆六 胡豆 七大豆八豌豆 九粟十黍 十一麻子十二薑句 十三闍致 十四波薩陀 十五 莠子 十六脂那句 十七俱陀婆 是名十七種穀 肉者 水陸虫肉 云何水虫 水虫 者 魚龜提彌祇羅修羅修修羅修修磨羅 如是等水中諸虫可食者 是名水虫 云何陸 虫 陸虫者 兩足四足無足多足 如是等名陸虫 如是根食穀食肉食 皆名時食 何 以故 時得食 非時不得食 是名時食 若比丘盜心觸時藥 犯越比尼罪 動彼物得 P. 27

28 偷蘭罪 離本處滿者波羅夷 夜分藥者 十四種漿 一菴羅漿 二拘梨漿 三安石榴 漿 四巔哆梨漿 五蒲桃漿 六波樓沙漿 七揵揵漿 八芭蕉漿 九罽伽提漿 十劫 頗羅漿 十一婆籠渠漿 十二甘蔗漿 十三呵梨陀漿 十四呿波梨漿 此諸漿 初夜 受初夜飲 中夜受中夜飲 後夜受後夜飲 食前受至初夜飲 是故名夜分藥 若比丘 盜心觸夜分藥 犯越比尼罪 動彼物偷蘭遮罪 離本處滿者波羅夷 七日藥者 酥油 蜜石蜜脂生酥 酥者 牛水牛酥羖羊羺羊酥駱駝酥 油者 胡麻油蕪菁油 黃藍油阿 陀斯油 菎麻油 比樓油 比周縵陀油迦蘭遮油 差羅油阿提目多油 縵頭油大麻油 及餘種種油 是名為油 蜜者 軍荼蜜布底蜜黃蜂蜜黑蜂蜜 是名為蜜 石蜜者 槃拕蜜那羅蜜縵闍蜜摩訶毘梨蜜是名石蜜 脂者 魚脂熊脂羆脂修修羅脂猪脂 此諸 脂無骨無肉無血無臭香無食氣 頓受聽七日病比丘食 是名脂 生酥者 牛羊等諸生 酥 淨漉洗無食氣 頓受聽七日病比丘食 此諸藥清淨無食氣 一時頓受得七日服 故名七日藥 若比丘盜心觸七日藥 越比尼罪 動彼物偷蘭罪 離本處滿者波羅夷 盡壽藥者 呵梨勒毘醯勒阿摩勒 蓽茇胡椒薑 長壽果仙人果 乳果豆色果 波羅悉 多果槃那果 小五根大五根一切鹽 除八種灰餘一切灰 除石蜜滓地餘一切地 此諸 藥無食氣 頓受病比丘終身服 是名終身藥 若比丘盜心觸終身藥 越比尼罪 動彼 物偷蘭罪 離本處滿者波羅夷 隨物者 三衣尼師檀覆瘡衣雨浴衣 鉢大揵鎡小揵鎡 鉢囊 絡囊漉水囊二種腰帶 刀子銅匙鉢支鍼筒 軍持澡罐盛油支瓶 錫杖革屣繖蓋 扇 及餘種種所應畜物 是名隨物 復有俗人隨物 軍器刀杖衣服 及餘種種白衣所 畜眾物 亦名隨物 若比丘盜心觸隨物 得越比尼罪 動彼物偷蘭罪 離本處滿者波 羅夷 重物者 床臥具及餘重物 床臥具者 臥床坐床小褥大褥拘 枕 及餘重物者 一切銅器一切木器竹器一切瓦器 銅器名者 銅瓶銅釜銅鑊銅杓 及餘種種銅器 是名銅器 木器竹器者 木臼木瓶木瓫木椀木杓 竹筐竹席乃至竹筥 及餘種種一切 木器竹器 是名竹器木器 瓦器者 從大甕乃至燈盞 是名瓦器 床臥具及種種餘物 是名重物 若比丘盜心觸此重物等 得越比尼罪 動彼物偷蘭罪 離本處滿者波羅 夷 不淨物者 錢金銀 比丘不得觸故名不淨物 若比丘盜心觸不淨物 得越比尼罪 若動彼物偷蘭罪 若離本處滿者波羅夷 淨不淨物者 真珠琉璃珂貝珊瑚頗梨車磲 馬瑙璧玉 是諸寶物得觸不得著故 名淨不淨物 若比丘盜心觸此淨不淨物 得越比 尼罪 若動彼物偷蘭罪 若離本處滿者波羅夷 復有十六種物 地地中物 水水中物 船船中物 乘乘中物 四足四足上物 兩足兩足上物 無足無足上物 虛空虛空中 物 云何地 金鑛銀鑛赤銅鑛鉛錫鑛白鑞鑛 空青雌黃石膽鹽石灰赤土白墡 乃至瓦 師取土地 是名地 若比丘盜心觸此諸地者 得越比尼罪 若動彼物偷蘭罪 若離本 處滿者波羅夷 地中物者 若人藏物著地中 所謂錢金銀頗梨珂貝真珠車磲馬瑙 酥 瓶油瓶石蜜瓶 根莖枝葉果等諸藥 乃至八種物藏著地中 是名地中物 若比丘盜心 觸此地中物者 得越比尼罪 若動彼物偷蘭罪 若離本處滿者波羅夷 水者 水有十 種 河水池水 井水龍淵水 清水溫泉水 不病水雨澇水 空中水長流水 有處水貴 P. 28

29 有處水賤 或一錢得四五瓶 或一切所有物得一瓶 如近村城邑而有好水 一錢得五 六瓶 有估客遠行路由曠遠 或五由旬或十乃至五百由旬 道路無水 彼諸估客皆各 負水去 或有自供或有賣者 時有一估客水少不足 為熱渴所逼 便作是念 若我存 者自能得錢 若我渴死錢復何用 盡以錢物買一瓶水 時有比丘隨估客行 估客常供 給比丘水 未至所在水便欲盡 時估客語比丘言 道路猶遠水復欲盡 爾許水以供尊 者 爾許水我自當飲 如估客所施 比丘應當如其量飲若盜心多飲 滿者波羅夷 不 滿者偷蘭罪 估客復言 今供給尊者水飲 願莫與他 時有老病人 為熱渴所逼 來 從比丘乞水飲 比丘慈心給彼病者 作是思惟 主人雖作是言彼病可愍 我今以水施 之 主人故當不見怪責 以同意故不犯 有人乘船載水 比丘為渴所逼 盜心觸彼船 上水者 得越比尼罪 若以鉢若揵鎡盛彼水 未離船者偷蘭罪 若持水去身衣盡離船 滿者波羅夷 穿彼水器得越比尼罪 若以筒就穿孔飲水 滿者波羅夷 若稍稍飲數 數止者 口口偷蘭罪 若水器先有塞孔 以盜心拔塞 得越比尼罪 水注器中得偷蘭 罪 若水注斷滿者波羅夷 若水連注未斷 即起悔心畏犯重罪 還以水倒本器中者偷 蘭罪 若欲合船盜者 順牽船尾過船頭處波羅夷 若倒牽船者 船頭過船尾處 若右 邊傍牽左過右者 波羅夷 若左邊傍牽亦如是 若小船易動 比丘盜心觸者 得越比 尼罪 若動彼小船偷蘭罪 若離本處滿者波羅夷 若人有溉灌渠流水 或一宿直一錢 乃至二三四五錢 若比丘若為佛法僧自為有盜心壞彼渠者 得越比尼罪 水流入田 偷蘭罪 滿者波羅夷 若比丘不欲直壞渠 方便假牽塼木令水決出 牽時得越比尼罪 水流入田偷蘭罪 滿者波羅夷 若作方便驅牛羊駱駝壞渠者亦如是 若比丘嫉妬心 壞渠棄水者 得越比尼罪 若比丘共估客行曠野中 有人言明後日當至水 時有估客 大擔水行 比丘甚渴乞水不得 便瞋恚言 弊惡人汝何乃慳貪 多持水行亦不能自飲 亦不與畜生 亦不與沙門婆羅門 不久當棄 何用水為 比丘便壞彼水器 以惡心 故得越比尼罪 若人家中以器儲水 若比丘親里知識被燒 比丘以盜心取水救火 若 觸得越比尼罪 動彼水器得偷蘭罪 以水澆火滿者波羅夷 若憶念言當還水 若與直 取用 不犯 若彼家被燒 即以彼水助澆火者 不犯 若時世遭旱十年二十年 有人 守護池水若井水 比丘以盜心持器取水 觸彼水者越比尼罪 盛水時偷蘭罪 若擔水 離池 滿者波羅夷 若池有院閉門 比丘以盜心持筒遙飲水 水連續不斷 滿者波羅 夷 口口飲息者 口口偷蘭罪 若井水比丘以盜心下罐時 得越比尼罪 若水入器時 得偷蘭罪 持水離井 滿者波羅夷 有諸外道家以器儲水 其家被燒外道荒懼 比丘 爾時便作是念 如是如是子惡邪外道 常妬佛法毀呰沙門釋子 今當中汝 便前以杖 打水器破 以惡心壞他物故 得越比尼罪 有諸名水 所謂瞻波國有恒水 王舍城有 溫泉水 巴連弗邑有恕奴河水 波羅奈國有佛遊行池水 沙祇國有玄注水 舍衛城有 蒲多梨水 摩偷羅國有搖蒲那水 僧伽舍國有石蜜水 有諸貴人 遣使取此諸水在道 止息 有比丘為渴所逼 以盜心觸彼水者 得越比尼罪 水入器中偷蘭罪 若水注斷 滿者波羅夷 若水注未斷 中起悔心畏犯重罪 以水還倒本器者 得偷蘭罪 有諸貴 P. 29

30 人 遊戲園中作香池水 有比丘以盜心取彼水 而水不直錢 計其香價隨時犯罪 是 謂水 水中物者 有物在水中生 所謂優鉢羅鉢曇摩拘物頭分陀利須健提藕根等 及 餘種種水生物 若比丘以盜心觸此諸水中生物者 得越比尼罪 若動彼物得偷蘭罪 若離本處滿者波羅夷 若一花直滿者波羅夷 不滿者一一偷蘭罪 但取花著地 未波 羅夷 花束大重不能勝曳去雖遠 未波羅夷 舉離地波羅夷 乃至一切水生物亦復如 是 若諸貴人於遊戲浴池中 作金銀花及諸戲船鳧鴈鴛鴦異類之鳥 若比丘以盜心觸 彼物時 得越比尼罪 若動彼物得偷蘭罪 若離本處滿者波羅夷 若復持金銀瑠璃車 渠 馬瑙珊瑚琥珀珂貝赤寶及餘八種 若人持此眾物 藏著水中 比丘以盜心 觸彼 物者 得越比尼罪 若動彼物偷蘭罪 若離本處滿者波羅夷 是名水中物 船物者 毘俱羅船俱呵吒船 拔瞿梨船毘尸伽船 馬面船象面船 魚面船羊面船 或一重乃至 七重 或有壁或無壁者 若載象船載馬船 載財物船載瓦器船 載皮船載鐵器船乃至 栰 若是船筏繫著一處 若比丘盜心觸彼船 得越比尼罪 若動彼船偷蘭罪 離本 處波羅夷 雖復斷繩船 未離本處者偷蘭罪 雖復離處未斷繩者 亦偷蘭罪 若斷繩 離本處者波羅夷 若本欲盜船不盜物 畏人覺故合物乘去 雖離本處未波羅夷 若捨 物已船離本處波羅夷 若本欲盜物不盜船 畏人覺故合船乘去 未波羅夷 捨船已持 物去者波羅夷 若欲船物合盜者 船離本處波羅夷 若欲水底持去者 沒時波羅夷 若有人繫船岸邊於屏處坐 有比丘欲盜船 時有餘人語船主言 有出家人欲盜汝船 時船主問言 何道出家 答言 沙門釋子 船主言無苦 沙門釋子不與不取 是時比 丘身以觸船時 異人復語船主言 是比丘已取汝船 船主便疑 是比丘將無欲盜我船 耶 即起問言 尊者欲作何等 時比丘默然不應 便以篙擿船而去 船主追喚言尊者 莫乘船去是船是王若大臣若婆羅門長者居士許 是作福船是渡人船 又復恐怖比丘言 弊惡人汝若乘我船去者 我後當苦治汝 是比丘雖乘船去遠 而船主不作失想 比 丘亦不作得想 未波羅夷 船主若作失想 比丘作得想者 波羅夷 若船主繫船著岸 邊 有客比丘來語船主言 長壽 借我船渡 船主答言 我獨一人那得相渡 比丘復 言 長壽 我食時欲至莫令我失食 汝今渡我者 便為與我食便為施我樂 我今與汝 今世後世更互相渡 船主復言 汝亦無雇直 云何而欲虛渡 汝脚如餓烏東西不住 誰當渡汝 比丘又復卑辭苦求 船主復言 自可度 尊者今正一人何辦相渡 比丘答 言 長壽 汝但捉柁我自作力 船主即許便喚大德上船 彼至河中 比丘捉杖便打彼 船主罵言 弊惡人敢毀辱沙門釋子 罵訖傷打船主手臂脚 腨傷破勞熟 已便排著水 中 得偷蘭罪 船主若死 比丘先有殺心者波羅夷 若先無殺心偷蘭罪 爾時比丘若 盜彼船 若盜行具滿者波羅夷 不滿偷蘭罪 若比丘惡心沈彼船 若破彼船 若放隨 流去 以壞失他物故 得越比尼罪 有人為福故 常以船渡人 比丘若渡 應繫著岸 邊令後人得渡 若比丘盜彼船 若行具滿者波羅夷 若沒著水中 若破若放令隨流去 得越比尼罪 比丘若乘栰渡至彼岸 當牽栰著岸上現處令後人得渡莫著屏猥處 是 名船物船上物者 船上所有諸物謂金銀真珠錢財虎珀琉璃珂具珊瑚車磲赤寶縷劫貝 P. 30

31 乃至一切衣服穀食及八種物 若覆藏若不覆藏 比丘以盜心觸彼船上諸物 得越比尼 罪 若動彼物者偷蘭罪 若離本處滿者波羅夷 乘者 若車乘若輿若輦若步挽車乃至 小兒戲車 是名為乘 若盜兩輪車順牽後過前 滿者波羅夷 若逆推前過 後滿者波 羅夷 若傍牽左輪過右輪 右輪過左輪 滿者波羅夷 若比丘壞彼乘稍稍取若盜一一 木 滿者波羅夷 不滿者偷蘭罪 若小乘可全檐去者 若觸得越比尼罪 動彼乘偷蘭 罪 若離本處滿者波羅夷 是名乘物 乘上物者 若師子皮覆虎皮覆黃欽婆羅覆 及 諸種種覆物 一切敷具一切莊嚴乘物 乘上一切物者 所謂金銀琉璃車磲馬瑙真珠珂 貝珊瑚琥珀及赤寶等 衣被飲食及八種物 若覆藏若不覆藏 比丘以盜心觸彼物者 越比尼罪 若動彼物偷蘭罪 若離本處滿者波羅夷 是名乘上物 四足物者 所謂象 馬駝牛驢騾羊乃至鼠狼 若比丘欲盜象 若牽若驅舉一足乃至三脚 偷蘭罪 四足離 本處滿者波羅夷 如是馬駝乃至羊亦如是 若小可全擔者 若觸得越比尼罪 若動者 偷蘭罪 若離本處滿者波羅夷 是名四足物 四足上物者 莊嚴象具乃至莊嚴鼠狼具 及八種物 若覆藏若不覆藏 若比丘以盜心觸此諸物 越比尼罪 若動彼物得偷蘭罪 若離本處滿者波羅夷 是名四足上物 兩足物者 所謂人及鳥等 若比丘盜彼人 及誘去若刀杖驅 舉一足偷蘭罪 舉兩足波羅夷 若小可擔負者 若觸越比尼罪 若 動偷蘭罪 若離本處滿者波羅夷 乃至鳥亦如是 是為兩足物 兩足上物者 所謂女 人莊嚴具 男子莊嚴具 乃至鸚鵡鳥莊嚴具 女人莊嚴具者 釵釧衣服等 男子莊嚴 具者 衣冠瓔珞等 乃至鸚鵡鳥莊嚴具者 種種珠鈴等繫其頸脚 及餘八種物 若覆 藏若不覆藏 比丘以盜心觸彼兩足上物者 得越比尼罪 若動彼物偷蘭罪 若離本處 滿者波羅夷 是名兩足上物 無足物者所謂蛇蟒食花食果食肉吸氣等 蛇若著瓶中若 著篋中 有一比丘 本是弄蛇師後出家 此比丘欲盜彼蛇 即欲取蛇 恐其主覺 舉 篋持去 未波羅夷 若出蛇離篋 滿者波羅夷 若本欲盜篋不盜蛇 畏主覺故合蛇持 去 未波羅夷 若棄蛇持篋去 滿者波羅夷 若欲蛇篋合盜者 擔去離本處滿者波羅 夷 若盜瓶中蛇 蛇尾未離瓶口者 未波羅夷 若頭尾都離滿者波羅夷 若瞋嫌彼便 罵言 惡人何以籠繫眾生 即開瓶令蛇得出者 得越比尼罪 比丘盜心觸無足物者 越比尼罪 若動彼物偷蘭罪 若離本處滿者波羅夷 是名無足物 無足上物者 所謂 金銀真珠車磲琥珀珊瑚珂貝琉璃赤寶 乃至八種物 若覆藏若不覆藏 人畏是無足物 故無敢取者 比丘以盜心觸此無足上物者 得越比尼罪 若動彼物偷蘭罪 若離本處 滿者波羅夷 是名無足上物 虛空物者 所謂菴羅樹薝蔔樹 閻浮樹椰子樹 只波羅 樹龍花樹吉祥果樹乃至一切諸花果樹 若比丘 以盜心盜此諸樹 若一樹滿者波羅夷 不滿者隨其拔樹栽偷蘭罪 若拔樹栽積在一處 未波羅夷 舉離地滿者波羅夷 若 重不能勝 曳去不離地 雖遠未波羅夷 若舉離地波羅夷 若比丘盜心觸此虛空物 得越比尼罪 若動偷蘭罪 若離本處滿者波羅夷 是名虛空物 虛空中物者 所謂菴 羅果乃至吉祥果 若比丘盜心食此諸果 若食一果滿者波羅夷 若不滿者口口偷蘭罪 比丘動樹落果在地 未波羅夷 若取果持去滿者波羅夷 二人偷果 一人上樹落果 P. 31

32 一人在下拾果 未波羅夷 若樹上人下樹 持果去滿者波羅夷 取一切諸果亦如是 若佛生處 若得道處 轉法輪處 尊者阿難大會處 羅睺羅大會處 般闍于瑟大會處 是諸處皆種行樹 樹上各各以眾寶莊嚴其樹 及八種物 若覆藏若不覆藏 若比丘 以盜心觸彼眾寶者 得越比尼罪 動彼物偷蘭罪 若離本處滿者波羅夷 是名虛空中 物 是謂十六種物 若比丘以盜心觸彼物 越比尼罪 若動彼物偷蘭罪 若離本處滿 者波羅夷 復有十三種分齊物 何等十三 一物分齊 二處分齊 三不定分齊 四垣牆分 齊 五籠分齊 六寄分齊 七雜分齊 八幡分齊 九相因分齊 十杙分齊 十一園分 齊 十二賊分齊 十三稅分齊 物分齊者物有八種 何等八 一時藥 二夜分藥 三 七日藥 四終身藥 五隨物 六重物 七不淨物 八淨不淨物 是名物分齊 若比丘 以盜心觸此諸物 得越比尼罪 若動彼物偷蘭罪 若離本處滿者波羅夷 處分齊者 地地中物 水水中物 船船中物 乘乘中物 四足四足上物 兩足兩足上物 無足無 足上物 空空中物 是名處分齊 若比丘盜心觸此諸物 得越比尼罪 若動彼物偷蘭 罪 若離本處滿者波羅夷 不定分齊者 如所說知而妄語波夜提 非知而妄語皆波夜 提 或知而妄語波羅夷 或知而妄語僧伽婆尸沙 或知而妄語偷蘭罪 或知而妄語越 比尼罪 或知而妄語波夜提 知而妄語波羅夷者 若比丘不實得過人法 自言我得阿 羅漢 是知而妄語 非波夜提是波羅夷 知而妄語僧伽婆尸沙者 若比丘以無根波羅 夷罪 謗清淨比丘 是知而妄語 非波夜提是僧伽婆尸沙 知而妄語偷蘭罪者 比丘 說言 我阿羅漢 是知而妄語 非波夜提是偷蘭罪 知而妄語越比尼罪者 比丘自作 是言 謂我是阿羅漢耶 是知而妄語 非波夜提是越比尼罪 知而妄語波夜提者除上 爾所事 餘一切妄語者 此是知而妄語波夜提 又復有傷殺草木波羅夷 有傷殺草木 偷蘭罪 有傷殺草木 波夜提 有傷殺草木波羅夷者 如樹木花果有主守護 比丘盜 心取傷殺草木 非波夜提滿者是波羅夷 傷殺草木偷蘭罪者 若樹木花果有主守護 比丘盜心取 若不滿者非波夜提是偷蘭罪 傷殺草木波夜提者 傷殺一切草木波夜提 又復非一切非時食波夜提 有非時食波羅夷 有非時食偷蘭罪 有非時食波夜提 非時食波羅夷者 若比丘盜心取他食非時噉 滿者非波夜提是波羅夷 非時食偷蘭罪 者 若比丘盜心取他食非時噉 不滿者非波夜提是偷蘭罪 非時食波夜提者 若比丘 以理得食非時噉 波夜提 又復飲酒非一切波夜提 有飲酒波羅夷 有飲酒偷蘭罪 有飲酒波夜提 飲酒波羅夷者 若比丘盜心取他酒飲 滿者波羅夷 飲酒偷蘭罪者 若比丘盜心取他酒飲 不滿偷蘭罪 飲酒波夜提者 若比丘以理得酒飲者 波夜提 若比丘於不定分齊物 若盜心觸 得越比尼罪 若動彼物偷蘭罪 若離本處 滿者波 羅夷 是名不定分齊 垣牆分齊者 象廐馬廐駝廐驢牛羊欄 蘆蔔園菜園瓜園甘蔗園 若比丘盜心取彼象 象舉一足乃至四足度廐門 身分未離門者偷蘭罪 身分離門波 羅夷 乃至驢亦如是 若比丘盜心取他羊 驅羊驚走瞋羊打殺者波夜提 若比丘割肉 擲籬外 未波羅夷 比丘出籬外擔肉離地 滿者波羅夷 若就欄中食肉 滿者波羅夷 P. 32

33 若比丘二人盜羊 一人籬外一人籬內 割肉擲欄外 未波羅夷 彼出已舉肉離地 滿者波羅夷 若比丘盜心取蘆蔔根 若拔一根 滿者波羅夷 若不滿者 拔時根根偷 蘭罪 若拔積大聚 未波羅夷 持舉離園 波羅夷 若拔束大重不能勝曳去 雖遠未 波羅夷 若離地滿者波羅夷 一切菜乃至瓜亦如是 若比丘盜心取他甘蔗時食一甘蔗 滿者波羅夷 若不滿者根根偷蘭罪 若截著籬外時 未波羅夷 是波夜提 若出園 持去 滿者波羅夷 若比丘以盜心作巧詐 以甘蔗繫脚曳去 雖遠未波羅夷 若離地 滿者波羅夷 若比丘一人園外一人園內 擲甘蔗園外 未波羅夷 若彼出已舉離地 滿者波羅夷 若比丘持甘蔗去時 莖葉觸園未離者 未波羅夷 離已波羅夷 若比丘 盜心觸此諸物 得越比尼罪 若動彼物偷蘭罪 若離本處 滿者波羅夷 籠分齊者 所謂鸚鵡等種種鳥 師子等種種獸 若比丘盜心取彼諸鳥時 若欲盜鳥不盜籠 畏人 覺故合籠持去者 未波羅夷 若捨籠持鳥去 滿者波羅夷 若欲盜籠不盜鳥 畏人覺 故合鳥持去未波羅夷 若出鳥持籠去 滿者波羅夷 若籠鳥合盜者持去離本處 滿者 波羅夷 若比丘盜心取鳥內手籠中 得越比尼罪 挽一脚出偷蘭罪 兩脚出翅尾未出 籠口 未波羅夷 離已滿者波羅夷 若比丘盜心取師子內手欄中 越比尼罪 挽一脚 出偷蘭罪 乃至四脚出尾未離欄 未波羅夷 離已波羅夷一切獸亦如是 若比丘盜心 觸彼籠分齊物 得越比尼罪 若動彼物偷蘭罪 若離本處 滿者波羅夷 寄分齊者 若和上阿闍梨弟子知識 寄物互相餉致 若鉢若衣及餘諸物 若受寄者作是念 寄者 已遠 所與者不知 此物我自取 即生盜心取 從地著膝上 從膝著地 從左肩著右 肩 乃至從頭著肩 一一移 滿者波羅夷 若比丘受寄已 或渡河或渡池 或渡澇水 或復逢雨 恐衣濕故便出看之 見彼衣好作是念言 彼寄者已遠 前人不知 此物我 當自取 即生盜心取 從地著膝上 從膝著地 從左肩著右肩 乃至從肩著頭 一一 移 滿者波羅夷 彼受寄比丘隨道行 見異比丘從前而來 便問異比丘 長老何處來 答言某處來 問識某比丘不 答言識 復問某比丘平安不 答言已死若泥洹 此諸 衣物應屬現前僧 若受寄比丘知法多詐 便作是念 我何為與是比丘分 默捨異比丘 去 離見聞處便說是言 某甲比丘無常若般涅槃 彼比丘有是衣鉢若餘雜物 現前僧 應分 現前無僧我今應受 受已是比丘詐心故獨受 得越比尼罪 受寄比丘乘船欲渡 水 有異比丘從彼岸渡來 此比丘問言 汝從何處來 答言從某處來 又問識彼比丘 不 答言識 復問某比丘平安不 答言若死若般泥洹 爾時此諸衣物應屬現前僧 是 比丘知法多詐 乃至詐心羯磨得越比尼罪 若受寄比丘乘船渡水在於中流 有異比丘 從彼來渡 中流相遇 此比丘問言 長老從何處來 乃至詐心羯磨得越比尼罪 若受 寄比丘到彼岸下船 有異比丘從彼始欲上船 乃至詐心羯磨得越比尼罪 受寄比丘上 岸去 有異比丘從彼道來 問言 長老何處來 答言某處來 乃至詐心羯磨得越比尼 罪 是比丘若思惟 當前看多有同名者竟 知云何須至彼處 至彼處已復問彼比丘平 安不 即答言 若死若般泥洹 爾時衣物應屬現前僧 是比丘知法多詐 便作是念 是衣何為與多人共分 密喚知識比丘出界外作是言 某甲比丘無常若般泥洹 所有衣 P. 33

34 鉢及眾雜物 應現前僧分 我今現前我等應受 受已詐心羯磨故 得越比尼罪 比丘 若作是念 此衣鉢本不語我與塔與僧 所與者已死已般泥洹 持是物還本比丘者無罪 是名寄分齊 若比丘盜心觸此寄分齊物 得越比尼罪 乃至離本處 滿者波羅夷 雜物分齊者 如放牧人放雜種種畜生 所謂若象若馬若牛若駝若驢若羊等 象者象有 多種 若良善好色健走者 若比丘盜心取象 騎已攝鉤牽向一方 若欲向東方象狂趣 南西北方 未波羅夷 若盜心取象欲向南方 若象狂趣西北東方 未波羅夷 西北方 亦如是 若欲盜象向東 象即向東者波羅夷 南西北方亦如是 若先無定方隨處而去 象舉四足則波羅夷 馬者馬有多種 有良善好色健走者 若比丘盜心欲取此馬 乘 馬已欲向東方 馬狂趣南西北方 未波羅夷 如是南西北方亦如是 馬隨方去如上說 若無定方隨處而去者 馬舉四足波羅夷 若比丘盜良馬乘走 而馬主覺即乘馬逐 其主不作失想 比丘不作得想 未波羅夷 若馬主作失想 比丘不作得想 未波羅夷 若馬主作失想 比丘作得想 波羅夷 若比丘盜心 若以鹽若以草 誘他馬將去 離見聞處波羅夷 牛者牛有多種 有良善軟毛好色健走者 若比丘以盜心持杖驅牛向 東方 犯不犯如象中說 乃至若牛主覺已追逐 其主不作失想 比丘不作得想 未波 羅夷 若牛主作失想 比丘作得想者 波羅夷 若盜心以鹽以草 誘他牛將去 若長 繩牽去離見聞處 波羅夷 如牛餘駝驢羊亦如是 是為雜分齊 若比丘盜心觸此雜分 齊者 得越比尼罪 乃至離本處 滿者波羅夷 幡分齊者 若佛生處 得道處 轉法 輪處 阿難大會處 羅睺羅大會處 般遮于瑟大會處 是諸大會處種種莊嚴 懸繒幡 蓋及眾寶鈴 若比丘盜心取幡解繩一頭 未波羅夷 解兩頭已 滿者波羅夷 若比丘 盜心詐分布諸幡 處處間取 未波羅夷 取已持去 滿者波羅夷 若比丘盜花鬘解一 頭 未波羅夷 解兩頭竟 滿者波羅夷 若二比丘闇處盜幡俱不相知 各從一頭解繩 收攝 共合中間相問汝是誰 怖畏捨幡而走 得偷蘭罪 此二比丘互相問時 各言偷 幡便共盜取 滿者波羅夷 若眾多色幡共一繩大重 各解一頭墮地 擔不能勝從地曳 去 雖遠未波羅夷 舉離地時 俱波羅夷 若此比丘作是念 此莊嚴塔物 取者大罪 我唯須一色物 即取一色物 滿者波羅夷 若言我須半色 取半色不滿偷蘭罪 滿 者波羅夷 若二比丘闇處盜幡俱不相知 各從一頭解繩收攝 共合中間相問汝是誰 怖畏捨幡而走 得偷蘭罪 有比丘晨朝遶塔 見此幡在塔下 便盜心持去 滿者是比 丘波羅夷 有人供養菩提樹七寶莊嚴 金銀珠鑷種種幡花 金繩連綿金鎖懸鈴 博山 金光以用供養 若比丘盜心取彼諸物 滿者波羅夷 又復諸外道塔亦種種繒綵供養 比丘盜心取 滿者波羅夷 若風吹落地 知是塔上供養具者不應取 若風吹遠處塵垢 黑污 作糞掃想取者無罪 若天寺中有雜衣物 比丘盜心取 滿者波羅夷 若風吹遠 處塵垢黑污 糞掃想取者無罪 是名幡分齊 若比丘盜心觸此幡分齊物 得越比尼罪 若動彼物偷蘭罪 若離本處 滿者波羅夷 相因分齊者 若長者家 有不收斂物在 異處 所謂衣服瓔珞等 是時比丘將沙彌入長者家 時此比丘盜心取長者衣物 內著 囊中令沙彌擔去時 得越比尼罪 沙彌持去出家界時偷蘭罪 作得想滿者波羅夷 時 P. 34

35 主人覺語比丘言 長老作何等 答言長壽 我為自動手耳 作是語時得越比尼罪 使 俗人持去亦如上說 如因長毛羊中持物去亦如是 若比丘入長者家 犢子見比丘衣色 謂是其母來趣比丘 比丘應驅還 若以鹽若以草誘彼犢子 得越比尼罪 將未出界 得偷蘭罪 出界已波羅夷 若比丘食時盜心取比坐揵鎡 著自鉢中令弟子持去 得越 比尼罪 弟子出界偷蘭罪 若作得想波羅夷 若彼比丘覺已即語長老 作何等 答言 我戲弄耳 作是語得越比尼罪 若比丘共估客共行 復有估客從彼而來 中道相遇 共宿一處 比丘夜中起盜心 捉他車繫著他車 捉他男繫著他男 捉他女繫著他女 捉他小兒繫著他小兒 欲令各各相牽而去 作是方便得越比尼罪 出住處界得偷蘭罪 作得想波羅夷 是名相因分齊物 若比丘盜心觸此相因分齊物 得越比尼罪 若動 彼物得偷蘭罪 若離本處滿者波羅夷 杙分齊者 若佛生處 得道處 轉法輪處 阿 難大會處 羅睺羅大會處 般遮于瑟大會處 是諸精舍內莊嚴校飾 處處椓杙懸雜幡 蓋 種種眾寶懸於杙上 若比丘盜心取此杙上諸寶 以手舉寶 寶雖舉繩未離杙 未 波羅夷 離杙已波羅夷 若繩堅勁 舉寶時繩離杙者 波羅夷 合杙盜 手觸時得越 比尼罪 若動彼杙者偷蘭罪 若離本處滿者波羅夷 若杙上懸酥瓶油瓶蜜瓶若鉢縷丸 若比丘盜心取此酥瓶者 以手舉時 若繩軟杙直 雖舉未波羅夷 一切離杙波羅夷 若繩堅勁杙曲 雖舉未波羅夷 一切離杙下已 滿者波羅夷 若繩軟杙曲 雖舉未 波羅夷 一切離杙下已 滿者波羅夷 若繩堅勁而杙復直 舉則波羅夷 若穿瓶者犯 越比尼罪 若以器承入器者 偷蘭罪 流注斷滿者波羅夷 流注未斷便悔畏犯重罪 還倒本器中者得偷蘭罪 油瓶蜜瓶亦如是 若比丘欲盜鉢者 以手舉時 繩軟杙直 雖舉未波羅夷 鉢離杙下已波羅夷 若繩堅勁而杙曲 雖舉未波羅夷 離杙已波羅夷 繩軟杙曲者 舉持未波羅夷 離杙下已波羅夷 若繩堅勁杙直 舉則波羅夷 若盜 縷丸時 縷丸繩杙如上說 又復盜丸時若作是念 我須少許縷 就杙上纏取縷 不斷 者未波羅夷 若縷斷滿者波羅夷 此比丘纏縷時 縷未斷尋悔畏犯重罪 還著本處者 偷蘭罪 是名杙分齊 若比丘盜心觸此杙分齊物者 得越比尼罪 若動彼物得偷蘭罪 若離本處滿者波羅夷 園分齊者 時有長者 其家大富 有一比丘名俱盧 常入出 其家 主人兄弟父母在時共活 父母終沒家內不和 弟欲分財其兄不肯 欲共義居弟 求分不已 兄不免情即便許之 相與義言 誰能分財 答言阿闍梨俱盧是 父母在時 所重供養 家中有無悉知 皆言大善 時弟諂曲即詣俱盧禮拜問訊 問訊已作是言 阿闍梨是我父母所尊兄弟所敬 家中有無皆悉知之 父母平存兄弟共居 今父母終沒 家內不和 欲共分財故來上啟 我分居之後當供養阿闍梨 供養之餘當以自活 願阿 闍梨分財之日 好者見與 比丘受彼語者犯越比尼罪 若留好物時偷蘭罪 分物決已 波羅夷 欲分物時比丘問言 先分何等 主人言先分二足四足 比丘便為先分二足 奴婢之中老病難使不可信者 分作一分 年少無病易使可信者 作一分 分四足時 群牛之中羸老無力 麁弊難用不產少乳 有產難 以為一分 少齒肥壯調利易用 種產多乳良善易 復作一分 若分房舍 朽故弊者持作一分 若新好者復作一分 P. 35

36 樓閣店肆亦復如是 乃至分田 薄塉多穢持作一分 肥好良者復作一分 園中不如少 花果者持作一分 園林花果茂盛勝者以為一分 復欲分穀米金銀錢財 爾時彼兄語比 丘言 阿闍梨是我父母所敬兄弟所重 云何分財乃如是耶 阿闍梨且還思惟 佛語若 比丘作如是心分他財者 主雖不聽得越比尼罪 俱盧還已 彼兄弟尋更論議 復應有 誰是父母所重者 耆舊大德知家有無 屈令分財 若不速分恐王聞者或能稅奪 尋思 大德無過 俱盧宜當更請令分此財 兄弟義合 即詣俱盧禮拜問訊 在一面坐白俱盧 言 阿闍梨父母所重 家中有無阿闍梨所知 今當為我分此財物 彼時俱盧恨其前時 不受分處 告言 汝兄弟薄義多疑少信 誰當堪忍為汝分財 彼兄弟言 前實倉卒有 愧阿闍梨 阿闍梨是由來家中多少是所諳 悉今願見為分此錢財 王脫知者或能稅奪 是故欲速分之 比丘答言 汝等必欲令我分耶 答言 實爾阿闍梨 彼比丘言 若 必爾者當作言要 分物之後得分便取無餘言者當為汝分 彼各答言 隨教不敢復違 是比丘受彼請已應作等分 彼分田時牽繩量地 若偏心量地覺一麥者 是比丘得波羅 夷 以地無價故 是名園分齊 若比丘盜心觸此園分齊物 得越比尼罪 乃至滿者波 羅夷 賊分齊者 有比丘在道行為賊所劫 賊少比丘多 時諸比丘自相謂言 今此賊 少我等人多 當共合力還取本物 即便相與共捉塼石追逐彼賊 並遙罵言 弊惡罪賊 我等自可剃除鬚髮 汝復謂我剃去手脚 時賊恐怖便放衣鉢各自散走 彼比丘若未 作失想者 還取本物無罪 已作失想而還取者 便為賊復劫賊 滿者波羅夷 有比丘 在道行為賊所劫 諸比丘失衣鉢已入林中藏 時賊思惟我伴黨多 而此物少寧可相與 更求少物即藏衣鉢覆著一處 而復於道更劫餘人 爾時比丘見彼藏物 伺賊去後便 取衣鉢 是比丘若先不作失想 還取本物者無罪 若作失想不應取 若取者便為賊復 劫賊 滿者波羅夷 又比丘在道行為賊所劫 時賊劫諸比丘衣鉢順道而去 時諸比丘 隨後遙望看彼群賊所至何處 追之不止漸近聚落 賊便分物 比丘便語賊言 長壽 我出家人仰他活命 汝等可乞我衣鉢 汝復何用此衣鉢為 若比丘如是得者無罪 若 賊罵言 弊惡沙門 我已乞汝命 何敢復來欲得衣鉢 比丘念言 是賊已近聚落必不 害我 當恐怖之 即語賊言 汝等謂我無所恃耶 我當白王及諸大臣知汝為賊 若恐 怖得者無罪 賊復瞋言 終不與汝欲去任意 若比丘告聚落主 捉得諸賊若縛若殺 不應告 若語聚落主方便慰喻 得衣鉢者無罪 有比丘多有衣鉢大畜弟子 彼諸弟子 不修戒行 作是念言 可往和上阿闍梨房中盜諸衣鉢 自己衣鉢亦師房中 便共作要 汝得衣物者與我共分 若我得者亦共汝分 便入房中 就衣架上 捉和上阿闍梨衣 徙就己衣 不離本架者犯偷蘭罪 若舉師衣離架 著己衣上者波羅夷 若師衣帶衣角 若綖縷未離衣架者 未波羅夷 一切離已波羅夷 彼和上阿闍梨疑是弟子或能偷我 衣鉢 便自藏衣鉢更著餘處 其弟子便入闇中誤偷自己衣鉢 出外不分故 是中半衣 邊滿者波羅夷 有一比丘摩訶羅出家 不善戒行 有比丘語言 長老共作賊來 摩訶 羅言 我本在家初不作賊 我今出家云何作賊 彼比丘言 汝不欲作賊者汝但守門 當與汝分 摩訶羅念言 我不作賊與我等分 何以不去 答言可爾 即俱共去 使摩 P. 36

37 訶羅守門 彼比丘便入 盜心觸物時二俱得越比尼罪 若動彼物時二俱得偷蘭罪 若 離本處滿者二俱得波羅夷 若有客比丘來 或在食堂或在禪房止宿 晨朝便去 或忘 衣鉢及諸物等 時舊比丘摩摩諦安行房舍 欲知客比丘去未 便見衣鉢 即生盜心 取已徙著異處覆藏 得波羅夷 更異比丘來復見是衣物 亦生盜心 即取復徙異處覆 藏 亦波羅夷 復第三人復生盜心徙覆藏餘處 亦波羅夷 隨人多少起盜心轉徙 一 切悉得波羅夷 彼衣物主遠去已憶念 還來取得者無罪 有比丘忘衣鉢 餘比丘見即 生盜心 不自手取便語一摩訶羅比丘令取 摩訶羅比丘謂為是其衣鉢 便為取之 觸 時是盜心 比丘得越比尼罪 動時得偷蘭罪 離本處滿者得波羅夷 摩訶羅不作盜心 故 三時都無罪 若先語摩訶羅 取此衣鉢當共分之 摩訶羅盜心觸時 俱越比尼罪 動時俱偷蘭罪 若離本處滿者俱波羅夷 若摩訶羅看已作是念 何為與彼分 我當 獨取 即便持去得波羅夷罪 彼比丘得偷蘭罪 若比丘作摩摩帝塔無物 眾僧有物 便作是念 天人所以供養眾僧者 皆蒙佛恩 供養佛者便為供養眾僧 即持僧物修治 塔者 此摩摩帝得波羅夷 若塔有物眾僧無物 便作是念 供養僧者佛亦在其中 便 持塔物供養眾僧 摩摩帝用者得波羅夷 若塔無物僧有物者 得如法貸用 但分明疏 記言 某時貸用某時得當還 若僧無物塔有物者 得如法貸用亦如是 彼知事人若交 代時 應僧中讀疏分明付授 若不讀疏得越比尼罪 是名貸用 有二比丘共財應分 一比丘盜心獨取除自分他分 滿者波羅夷 若同意取者無罪 若作是念 我今用後當 還償無罪 有二教化比丘 共作制限言 長老從今已後若我與汝得物 當二人共分 後時一人得好衣段 便作是念 若後更得不必及是 便語伴言 從今日始各任相錄 若汝得者汝自取 若我得者我自取 先所得物違制故 是中半滿者波羅夷 若此比丘 受施呪願已語施主言 且置汝邊我後當取 便還語伴言 長老 自今日始各任相錄 若汝得者汝自取 若我得者我自取 作是語時得偷蘭罪 若此比丘聞彼欲施衣 便預 語伴言 長老 自今日始各任相錄 若汝得者汝自取 若我得者我自取 作是語時得 越比尼罪 有二糞掃衣比丘 共要 從今日始 若得糞掃衣當共分 時一比丘得好糞 掃衣 便作是念 是衣甚好 設後更得不必及是 便語伴言 長老 自今日始各任相 錄 若汝得者汝自取 若我得者我自取 是比丘違本要故 是中半滿者波羅夷 若此 比丘得好糞掃衣不取 即以草若塼石覆之 便還解要如上說 是比丘得偷蘭罪 若此 比丘見好糞掃衣已 不取不覆 便還解要如上說 是比丘得越比尼罪 若比丘知僧物 有應與有不應與 云何應與 若損者若益者應與 云何損者 有賊來詣寺索種種飲 食 若不與者或能燒劫寺內 雖不應與畏作損事故 隨多少與 云何益者 若治眾僧 房舍 若泥工木工畫工 及料理眾僧物事者 應與前食後食 及塗身油非時漿等 若 王及諸大勢力者 應與飲食 是名益者應與 有比丘失衣鉢物 若未作捨想後 知處 應從彼索 索者不犯 若已作捨想後 雖知處不應從索 索者得越比尼罪 若先生心 言 後若知處者當從索取 如是索取者無罪 有二比丘作制限 當共受經 當共誦經 後不受不誦者得越比尼罪 是名賊分齊物 若比丘盜心觸此賊分齊物 得越比尼罪 P. 37

38 若動彼物 得偷蘭罪 若離本處滿者波羅夷 稅分齊者 有比丘與估客共道行 比 丘有大徒眾 時估客便語一比丘言 汝師大德至關稅處誰敢檢校 汝為我持此物 寄 著汝師衣囊中過此稅處 是弟子即然許 持其所寄物著師囊中 是弟子得越比尼罪 師不知無罪 若到稅處弟子得偷蘭罪 師不犯 若過稅處已弟子得波羅夷 師不犯 若估客語彼師言 阿闍梨福德之人 徒眾共行誰當檢校 唯願為我持此少物 寄著阿 闍梨弟子囊中過稅處 彼師即便然可 取著弟子囊中時得越比尼罪 弟子不知無罪 若至稅處師得偷蘭罪 弟子無罪 若過稅處師得波羅夷 弟子無罪 若此俱語俱然許 者 俱得越比尼罪 若至稅處俱得偷蘭罪 若過稅處俱得波羅夷 若比丘與估客共道 行 至聚落邊比丘洗手 估客問言 長老欲作何等 答言 我欲乞食去 估客言 阿 闍梨莫乞食 我當與食 便與比丘種種美食 食已語比丘言 阿闍梨為我持少物過此 稅處 比丘言 世尊制戒 不聽我持應稅物過關邏處 估客念言 官稅亦失 與比丘 亦失 二俱失者 與比丘可得福德 便語諸比丘可次第住 我欲布施 估客即便次第 布施 各滿鉢寶物既布施已 便先出關外住待諸比丘 諸比丘尋後到 是估客便禮諸 比丘足 白言諸尊見識不 比丘答言識知 我向者布施不 答言知 若知者我何以布 施 答言 汝欲作福 估客言實爾 但我妻子當須衣食負債當償 願見還向物 比丘 應語言 弊惡人汝敢欺我 前言作福而今還索 作是語已彼猶故索 比丘還者不犯 若本知不實施 比丘為受過稅處 還者波羅夷 若比丘與估客共行 乃至言 佛不聽 受寄應稅物持過關 估客語比丘言 不令比丘持此物出關且為我守 我欲暫見守關者 須臾便還 比丘受寄 估客逕出關外住待比丘 比丘住久此物無所付 便持過關 過關者波羅夷 若比丘與估客共道行 乃至佛不聽比丘受寄應稅物持過關 估客言 我不令比丘持此物過關 但為我守 我欲暫見守關者 須臾便還 比丘便為守 語言 汝若不來我捨汝物去 估客復作是念 比丘雖作是言 終不捨我物去 便出關外住待 比丘 比丘住久而彼不還 便捨物過關而去 估客語比丘言 我物在何處 比丘瞋言 汝敢戲弄我耶 我向不言汝須臾不還當捨汝物去耶 汝物故在本處 自可還取 比 丘如是者不犯 比丘與估客共為伴行 乃至佛不聽比丘受寄應稅物持過關 估客語比 丘言 我不令比丘持物過關 但為我守 我欲暫見守關者 須臾便還 比丘為守 即 語言 汝若不還我持汝物寄著守關人邊 估客念言 比丘雖作是語 何有當持我物寄 守關人邊 便出關外住待比丘 比丘住久而彼不還 即持其物寄守關人語言 有如是 狀類如是名字估客來者 汝便取其稅直 餘者還之 比丘出關 估客問言 我物在何 處 比丘瞋言 汝敢戲弄我耶 我向不言汝須臾不還我持汝物寄守關人邊耶 汝物今 在守關人邊 自可往取 比丘如是者不犯 比丘精舍近大道邊 有比丘在道邊經行 估客語比丘言 我有應稅物 願長老為 我持入城 比丘答言 世尊不聽我持應稅物過彼稅處 然我今當教汝方便 汝便從我 穿牆間去 若籬間去若水瀆中去 又可寄著已稅者車上 又可寄著王家器中 又可寄 著婢水瓶中 又可寄著羺羊毛中去 如是指授令入者得越比尼罪 在內指授出外亦如 P. 38

39 是 若比丘知物應稅 而不知過稅物 得波羅夷罪 過此稅物 滿者波羅夷 比丘知 過稅物 得波羅夷 而不知是物應稅過此物 滿者波羅夷 比丘知物應稅亦知過稅物 得波羅夷 過此物滿者波羅夷 比丘不知應稅物 亦不知過稅物 得波羅夷 而過 者不犯 何等物不應稅 何等物應稅 世尊弟子比丘比丘尼一切外道出家人物 是名 不應稅 若賣買者應輸稅 是名稅分齊 若比丘盜心觸此稅分齊物 得越比尼罪 乃 至滿者波羅夷 若一比丘盜心觸時藥 得越比尼罪 動彼物得偷蘭罪 離本處滿者波 羅夷 若二若三乃至眾多比丘 盜心觸時藥 得越比尼罪 乃至滿者波羅夷 若比丘 遣一比丘盜心觸時藥 得越比尼罪 乃至滿者波羅夷 若遣二遣三乃至遣眾多比丘 盜心觸時藥 得越比尼罪 乃至滿者波羅夷 若受遣比丘復遣一比丘 如是第二第三 乃至眾多比丘 盜心觸時藥 得越比尼罪 動時得偷蘭罪 離本處滿者波羅夷 如是 夜分七日終身 乃至淨不淨亦如是 比丘有五法具足不與取 滿者波羅夷 何等為五 所謂滿足 有主 知有主生盜心 離本處 復有五法具足不與取 滿者波羅夷 何 等五 於彼物不與想 非己想 有主想 不同意想 不暫用想 有五法具足不犯波羅 夷何等五 與想 自己想 無主想 同意想 暫用想 是名五比丘不與取非波羅夷 若比丘不與取 至東方南西北方虛空所住處 皆波羅夷 若比丘不與取 若遣奴若作 人 若知識若試作 若未曾作而作若無知無羞淨想皆犯 不犯者 若狂心亂無罪 是 故說 若比丘於聚落空地不與取 隨盜物王或捉或殺或縛或驅出 言咄男子 汝賊耶 汝癡耶 比丘如是不與取者波羅夷 不應共住 世尊於王舍城 成佛六年冬分第二半月十日 東向坐食後兩人半影為瓦 師子長 老達膩伽 因瓶沙王及糞掃衣 比丘制此戒 已制當隨順行 是名隨順法(盜戒竟) 摩訶僧祇律卷第三 P. 39

40 摩訶僧祇律卷第四 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共法顯譯 明四波羅夷法之四(殺戒) 佛住毘舍離 時毘舍離有一病比丘 嬰患經久治不時差 看病比丘心生疲厭 便 語病比丘言 長老我看病 久不得奉侍和上阿闍梨 亦不得受經誦經思惟行道 長老 疾病既久治不可差 我亦疲苦 病比丘言 當奈之何 我亦患厭苦痛難忍汝若能殺我 者善 是比丘即便殺之 諸比丘聞已 以是因緣具白世尊 佛言 呼彼比丘來 來已 佛廣問上事 比丘汝實作是事不 答言 實爾世尊 佛言癡人 汝常不聞我無量方便 稱讚於梵行人所身行慈口行慈意行慈 供養供給所須 汝今云何手自斷人命根 此非 法非律非如佛教 不可以是事長養善法 佛告諸比丘 依止毘舍離比丘皆悉令集以十 利故為諸比丘制戒乃至已聞者當重聞 若比丘手自斷人命根 是比丘波羅夷不應共住 復次佛住毘舍離 時有一病比丘 得患經久治不能差 看病比丘心生疲厭 便語 病比丘言 長老我看病來 久不得奉事和上阿闍梨 不得受經誦經思惟行道 長老疾 病既久治不可差 我亦疲苦 病比丘言 當奈之何 我亦患此苦痛難忍 汝若能殺我 者善 是比丘言 世尊制戒不得自手殺人 病比丘言 汝若不能自手殺我者 汝可為 我求持刀者來 是時看病比丘便往鹿杖外道所語言 長壽汝能殺某比丘者 當與汝衣 鉢 彼便如語殺之取其衣鉢 諸比丘聞已以是因緣具白世尊 佛言 呼看病比丘來 來已佛問看病比丘 汝實作是事不 答言實爾 佛言癡人 汝常不聞我無量方便稱讚 於梵行人所身行慈口行慈意行慈 供養供給所須 汝今云何求持刀者斷人命根 此非 法非律非是佛教 不可以是事長養善法 佛告諸比丘 依止毘舍離比丘皆悉令集 以 十利故為諸比丘制戒 乃至已聞者當重聞 若比丘自手斷人命 求持刀者令奪人命 是比丘得波羅夷 不應共住 復次佛住毘舍離 時有長病比丘 有看病比丘 乃至語長病比丘言 我不得受經 誦經思惟行道 又復從人求索隨病飲食湯藥 人皆厭我 我亦疲苦 病比丘言 當如 之何 我亦患此苦痛難忍 汝能殺我者善 是比丘言 汝不聞世尊制戒 不得手自殺 人耶 病比丘言 若爾者汝為我呼持刀者來 比丘復言 汝不聞世尊制戒 不得求持 刀者令殺人耶 病比丘言 今當奈何 看病比丘言 汝但自求活不欲死 若欲死者汝 自有刀 可用自殺 亦可飲毒 用繩自勠 投坑赴火 抱石沈淵 自殺之法亦甚眾多 作是讚說已乃避出外 時病比丘於後自殺 諸比丘以是事貝白世尊 佛言 呼彼看 病比丘來 來已佛廣問上事 汝實爾不 答言 實爾 佛言 汝常不聞我無量方便稱 讚於梵行人所身行慈口行慈意行慈 供養供給所須耶 汝今云何譽死歎死 此非法非 律非如佛教 不可以是事長養善法 佛告諸比丘 依止毘舍離比丘皆悉令集 以十利 故為諸比丘制戒 乃至已聞者當重聞 若比丘自手斷人命 求持刀與殺者 教死譽死 是比丘得波羅夷 不應共住 P. 40

41 復次佛住毘舍離 廣說如上 時鹿杖外道殺比丘已 甚大憂惱作是念言 我今云 何斷梵行人命作是惡法 我命終後將無墮惡道入泥犁中 爾時天魔波旬常作方便增長 諸惡 便於空中語外道言 汝莫愁惱畏墮惡道 所以者何 汝今所作脫人苦患 未度 者度功德無量 時彼外道即作是念 我殺比丘乃獲大福 能使諸天隨喜讚善 作是念 已 後持利刀至僧房中及經行處 處處唱令語諸比丘 誰欲離苦誰求度者 我能脫苦 能令得度 爾時世尊為諸比丘說不淨觀 時諸比丘修不淨觀患厭身苦 中有以繩自勠 飲服毒藥 以刀自害 投坑赴火 自殺者眾 又為鹿杖外道前後所殺者 非是一人 二人三四五人十人乃至六十人 爾時世尊月十五日坐於僧中 前後圍遶欲作布薩 世 尊左右觀察見眾僧少 問阿難言 今比丘僧何以故希 何以不見某甲比丘等 阿難白 佛言 世尊 先為諸比丘說不淨觀讚歎修習不淨觀功德 是諸比丘勤修不淨觀 修不 淨觀已極厭患身 或有以刀自殺 乃至使鹿杖外道斷其命者 半月之中乃至六十人 諸不來者皆悉命過 唯願世尊更開餘法 不令諸比丘厭身自殺 令諸賢聖久存於世利 益天人 於是佛告阿難 更有三昧 使諸比丘快樂善學不極厭身 何等三昧快樂善學 不極厭身 所謂阿那般那念 阿難 云何比丘修阿那般那念 作證成就遊安樂住 若 比丘依止城邑聚落住 時到著衣持鉢入城乞食 攝身口意善住身念 心不馳亂常行正 受 攝持諸根入城乞食 乞食已還至彼寂靜處安坐 謂於空地山澗巖窟塚間 敷草正 坐 除諸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蓋滅諸障礙 心慧力明繫心在息 息入時知息入 息出 時知息出 息入長時知息入長 息出長時知息出長 息入短時知息入短 息出短時知 息出短 息入遍身時知息入遍身 出息遍身時知出息遍身 入息身行捨時知入息身行 捨 出息身行捨時知出息身行捨 入息喜時知入息喜 出息喜時知出息喜 入息樂時 知入息樂 出息樂時知出息樂 入息意行時知入息意行 出息意行時知出息意行 入 息意行捨時知入息意行捨 出息意行捨時知出息意行捨 入息知心時知入息知心 出 息知心時知出息知心 入息心悅時知入息心悅 出息心悅時知出息心悅 入息心定時 知入息心定 出息心定時知出息心定 入息心解脫時知入息心解脫 出息心解脫時知 出息心解脫 入息無常時知入息無常 出息無常時知出息無常 入息斷時知入息斷 出息斷時知出息斷 入息無欲時知入息無欲 出息無欲時知出息無欲 入息滅時知入 息滅 出息滅時知出息滅如是阿難作是念者 名為快樂善學不極厭身 令諸賢聖久住 於世利益天人 佛告諸比丘 依止毘舍離比丘皆悉令集 以十利故為諸比丘制戒 乃 至已聞者當重聞 若比丘自手奪人命 求持刀與殺者 教死歎死 咄男子用惡活為死 勝生 如是意如是想 方便歎譽死快令彼死 非餘者是比丘波羅夷 不應共住 比丘 者 乃至年滿二十受具足 是名比丘 自手者 自身身分身勢力 自身者 全身堆壓 殺人波羅夷 是名自身也 身分者 若手若肘若脚若膝 及餘身分殺人者波羅夷 是 名身分 身勢力者 若杖若石若塼 遙擲殺人波羅夷 是名身勢力 人者 有命人趣 所攝 奪命者 令彼命根不相續四大分散 是名奪命 求者 求持刀人 若男女大小 在家出家 刀者 若劍戟長刀短刀鉾矟鐵輪 一切利器乃至鍼等 歎死者 言用惡活 P. 41

42 為死則勝生 如是意者殺意也 如是想者殺想也 歎譽死快者 令彼人死 非餘者 因是死是比丘波羅夷 不應共住 波羅夷者 為於法智退沒墮落無道果分 如是乃至 盡智無生智 於此諸智退沒墮落無道果分 是名波羅夷 又復波羅夷者 於泥洹退沒 墮落無證果分 是名波羅夷 又復波羅夷者 離於不殺退沒墮落 是名波羅夷 又復 波羅夷者 所可犯罪不可發露悔過 是名波羅夷 比丘殺人者 若用刀殺若毒殺若塗 殺若吐殺若下殺若墮胎殺 若說相殺歎譽殺 刀者 若劍大小刀乃至鍼等 殺心身動 時得越比尼罪 觸彼身時偷蘭罪 因是死非餘者 波羅夷 是名刀殺 毒藥殺者有 三種藥 有生毒藥 有作毒藥 有蠱毒藥 生毒藥者 有國土地生毒藥 如倪樓國生 勝渠毒藥 欝闍尼國生伽羅毒藥 是名生毒藥 作毒藥者 如獵師作毒藥 根莖花葉 合和為藥 是名作毒藥 蠱毒藥者 若蛇毒那俱羅毒猫子毒鼠毒狗毒羆毒人毒 如是 種種毒 是名蠱毒 若比丘以殺人心取此三種藥 得越比尼罪 到彼身偷蘭罪 若因 是藥死者 波羅夷 是名毒藥殺 塗藥殺者 若比丘欲殺人故 手捉毒藥時得越比尼 罪 塗彼身分得偷蘭罪 彼因是死波羅夷 是名塗藥殺 吐殺者 若比丘欲殺人故 合吐藥作是念 我持是藥與彼當令吐膿血內藏 得越比尼罪 與彼藥得偷蘭罪 彼因 是藥吐死波羅夷 下藥者 比丘欲殺人故 作下藥時作是念 持是藥與彼 令下膿血 及下內藏 得越比尼罪 若與彼藥 得偷蘭罪 若因是下藥死者得波羅夷 是名下藥 殺 墮胎殺者 若比丘欲殺母人而胎墮者 得越比尼罪 欲墮胎而母死者 得越比尼 罪 欲殺母母死者 得波羅夷 欲墮胎胎分乃至身根命根墮者波羅夷 若人壞畜生胎 墮者 得越比尼罪 是名為墮胎殺 說相者 若比丘語人言 我今所見汝必定死 便 可自殺用是苦活為 是人因是死者 是比丘得波羅夷 又復言 如我夢所見汝今定死 又復言 我聞野干土梟烏鵲鳴 我今見汝面色鼻曲 汝將定死 便可自殺用苦活為 是人因是死者 是比丘得波羅夷 又復問言 汝幾歲 答言 我爾許歲 又言 我 解一切性命 汝今年必死 汝不如自殺用惡活為 因是死者 是比丘得波羅夷 又復 言 汝屬何星 答言 我屬某星 便言我知彼星 當知汝今必死無疑 何不自殺用苦 活為 是人因是死 是比丘得波羅夷 又復問言 汝名何等 答言我名某甲復言我解 一切名字 汝必定死 復問汝何姓 答言我姓某 復言我解一切名姓 汝今必死 復 問汝何所食 答言食如是食 便教令吐 吐已語言 汝食此食必死無疑 復問汝何處 食 答言某處食 復教令吐 吐已語言某處有毒汝今必死 何不自殺用苦活為 是人 因是死 是比丘得波羅夷 若比丘欲殺人故說相得越比尼罪 彼作方便欲自殺 得偷 蘭罪 若自殺已得波羅夷 是名說相殺 歎譽殺者 施戒果施者 比丘問言 汝布施 不 答言布施 比丘言 汝已作功德必生善處 何不自殺用苦活為 是名施戒者 比 丘問人 汝持戒不 答言持戒 世尊說持戒生二處 若天上若人中 用是苦活為 是 名讚持戒果者 比丘言 汝已得須陀洹果不墮惡趣 極至七反天人往來 便盡苦邊閉 惡趣門 何不自殺用苦活為 又言汝已得斯陀含 一來世間便盡苦邊 何不自殺用苦 活為 復言汝已得阿那含 不還世間便盡苦邊 何不自殺用苦活為 復言汝已得阿羅 P. 42

43 漢婬怒癡盡 不隨煩惱心得自在 何不自殺用苦活為 若比丘欲殺人故 讚歎施戒果 者得越比尼罪 彼方便欲自殺時 得偷蘭罪 若自殺已波羅夷 若行若獨廢 若毘陀 羅呪若屑藥 若烏滿吐若坑陷 若阿波欽滿若示道 若河若大臣 若僧坊若虎若外道 行者 若十人若二十人共隨道行 比丘先有怨嫌 欲害前人誤害中人 得越比尼罪 欲害中人誤害後人 得越比尼罪 欲害後人誤害中人 得越比尼罪 欲害中人誤害 前人 得越比尼罪 欲害前人害前人者 波羅夷 欲害中後人害中後人者 波羅夷 若都一切有殺心者 隨所害人得波羅夷 是名行殺 獨廢殺者 若比丘有殺心作獨廢 若於道中安施獨廢時 得越比尼罪 彼受苦痛時得偷蘭罪 若彼死者得波羅夷 是 名獨廢殺 毘陀羅呪者 若比丘欲殺人故 作毘陀羅呪 害心作呪時得越比尼罪 令 彼生恐怖時得偷蘭罪 彼死者得波羅夷 是名毘陀羅呪殺 屑藥殺者 若比丘欲殺人 故 作末屑藥時作是念 持是藥當殺彼人者 得越比尼罪 若藥著彼身者得偷蘭罪 若彼死者波羅夷 是名屑藥殺 烏滿吐者 若比丘欲殺人故 於道中作烏滿吐 若比 丘殺心作時得越比尼罪 彼受苦痛得偷蘭罪 若死者波羅夷 是名烏滿吐殺 坑陷殺 者 若比丘欲殺人故 當道中作坑安種種利槍 以草土覆上令彼墮死 殺心作時得越 比尼罪 若受苦痛時得偷蘭罪 若死者波羅夷 是名坑陷殺 阿波欽滿殺者 若比丘 欲殺人故 於道中安施阿波欽滿 比丘殺心作時得越比尼罪 若受苦痛時得偷蘭罪 若死者得波羅夷 是名阿波欽滿殺 示道殺者 若比丘在道邊經行 有人來問比丘言 長老我欲至某聚落 道在何處 比丘先與彼人有怨嫌 便作是念我今得是人 便當 示惡道令死使無一活 便指示惡道 若王難若師子虎狼難若毒螫難 示是等惡道時得 越比尼罪 若受苦痛時得偷蘭罪 若死者波羅夷 是名示道殺 河殺者 若比丘在河 邊經行 有人來問言 長老我欲至某處應從何處渡 是比丘於彼人先有怨嫌 便作是 念 我今得是人 便示此非濟處勿令一人得脫 便示非濟處 若洄澓處 伏石機激尸 收摩羅等處 若上彼岸處 有王禁難有賊難 有師子虎狼毒虫等難 示彼非濟處時得 越比尼罪 若受苦痛時得偷蘭罪 若死者波羅夷 是名河殺 大臣者 若有大臣暴虐 無道 貪取人物用自供給 不畏罪罰 恣意放逸作是念言 寧作今日烏 不作明日孔 雀 王聞是已攝錄囚繫責之以罪 彼畏死故一切資財用持贖命 爾時有比丘出入其家 便往慰勞問其家苦樂 其婦答言 家主有事繫閉在獄 何得有樂 阿闍梨當知 今 我家主恐罪至死 故一切資財盡持贖命 錢財若盡便當貧窮無由自活 比丘言 汝莫 愁悒 我當語汝夫不令用財 便至獄上慰勞言 無病長壽 大臣見比丘來心大歡喜言 阿闍梨外何所聞 比丘答言 聞汝當死欲盡持家財自用贖命 若如是者汝後妻子 當遭貧困飢寒乞匃 又汝家門戶惡名流布 大臣答言 當如之何 比丘言 是王無道 設使盡輸汝財會不相活 慎莫與物 但當任其裁量 若彼大臣然可其語時 是比丘得 越比尼罪 若受苦痛時得偷蘭罪 若死者波羅夷 若大臣聞彼比丘語 答言阿闍梨是 我知識 而惜錢財不用活我 我死之後 假使日月不出非我所憂 況復餘事 阿闍梨 還去思惟 佛語吉凶好惡無豫尊事 爾時得越比尼罪 大臣尋即思惟 如比丘語是王 P. 43

44 無道 設盡與財會必殺我 我既唐死妻子飢寒無由自活 門戶恥辱痛甚於死 我今身 自當之不與財物 以不即用比丘語故是人死者 是比丘以先教方便故 得偷蘭罪 有 人犯王法 有伺捕得縛送與王 王教將去隨罪治之 時典刑者 以伽毘羅花莊嚴罪人 頭反縛兩手打鼓吹貝周匝唱令 唱令已將出城門向刑罪人處 時有摩訶羅比丘不善知 戒相 愍此罪人苦痛 語典刑者言 此人可愍莫使苦痛 汝持刀為作一瘡爾時魁膾答 言如教 便持利刀 為作一瘡 是摩訶羅比丘得波羅夷 若魁膾答比丘言 汝用知是 為 如王教令我自行之 汝且還去思惟 佛語爾時得越比尼罪 魁膾尋便思惟 用比 丘語為作一瘡 以不即用比丘語故 是摩訶羅比丘得偷蘭罪 是名大臣 僧坊者 有 客比丘來 應次受房舍 時知房舍比丘與客比丘先有嫌 便作是念 我今得子便當與 破房令其必死 便與敗房柱壁危壞 近毘多羅恐怖之處 富單那諸惡鬼處 近蚖蛇處 若示與時得越比尼罪 彼受苦痛時得偷蘭罪 若死者波羅夷 彼客比丘晨朝起 從 舊比丘索洗手物 舊比丘取蜂蝎蜈蚣蚖蛇著瓶中 覆口語客比丘言 是瓶中有洗手物 汝恣意取用 客比丘取時得越比尼罪 受苦痛時得偷蘭罪 若死者波羅夷 是名僧 坊殺 虎者 阿練若住處常有虎害人 時眾集聚一處作是議言 諸長老是中阿練若住 處 有虎恐傷害人 誰能伏此虎者 爾時眾中有一比丘 與一比丘有嫌 語眾人言 我能伏虎 是比丘向暮持弓箭出 彼時所嫌比丘著黃色衣頭面黑 出到大小行處 是 比丘爾時欲殺比丘而殺虎者 得越比尼罪 若欲殺虎而殺比丘者 得越比尼罪 欲殺 比丘而殺比丘者波羅夷 欲殺虎而殺虎者波逸提 若二處俱有殺心而害者 隨其所殺 得罪 比丘則波羅夷 虎則波逸提 是名虎 外道者 有諸外道奉事日月 日月蝕時 諸婆羅門群儻相逐 手執器杖舉聲喚呼 為救日月故過精舍邊 見諸比丘便瞋恚言 是沙門釋子是阿脩羅黨 今當殺之 時比丘聞是惡音聲 聞是惡音聲已即打揵椎集僧 有比丘言 我等今日當共作要 治此惡邪外道無使一人得活 作非法要故一切僧得 越比尼罪 彼受苦痛一切僧得偷蘭罪 若彼死者一切僧得波羅夷 若共要言 莫令使 死但受苦痛改惡思善 若作此要一切僧得越比尼罪 受苦痛時一切僧得偷蘭罪 爾時 諸比丘言 諸長老不應害彼 亦不應加痛於人 如世尊說 比丘若賊怨家 若以鋸刀 割截身體 爾時不應起惡心 口不應惡語加人 當起慈心饒益心忍辱心 諸比丘當共 思惟 世尊鋸刀喻經 少作方便能行忍辱 然後但牢閉門戶 舉聲大喚恐彼外道無罪 一切僧共作法要誓 一切僧無罪 有一比丘打婆羅門子垂死 便自思惟 此人若死 者破沙門釋子法 今當求醫治之令差 若更有異比丘語是比丘 汝作何等 答言我 打是婆羅門垂死 我還自念 若當死者破沙門釋子法 今欲求醫治之令差 若異比丘 言 汝去覓醫我為汝守之 是打比丘去後 異比丘於後便竟其命 前打比丘得偷蘭罪 後殺比丘得波羅夷 此名外道 若一比丘為殺人故 捉刀得越比尼罪 若觸彼身得 偷蘭罪 若彼死波羅夷 若二若三乃至眾多 為殺人故捉刀得越比尼罪 乃至死得波 羅夷 若一比丘遣一比丘 為殺人故捉刀時得越比尼罪 乃至死波羅夷 遣二人遣三 人乃至眾多比丘 為殺人故捉刀時得越比尼罪 乃至死波羅夷 受遣比丘為殺人故 P. 44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Christopher Handy Michael Litchard handyca@mcmaster.ca http://handyc.sdf.org Inaugural NARNiHS Conference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16?????[?????~???Q??1030303

16?????[?????~???Q??1030303 1 中 論 觀 縛 解 品 [ 吉 藏 釋 此 品 由 來 ] 此 一 品 生 有 遠 近 通 別 (p.592) ( 一 ). 遠 來 由 所 言 遠 者, 小 乘 大 乘 外 道 內 道 並 言 有 縛 有 解 約 內 外 大 小 所 計 以 辨 解 縛 : 總 約 外 道 執 以 辨 解 縛 外 道 有 二 : 一 者 云 眾 生 縛 解, 自 然 而 有, 無 有 因 緣, 一 切 眾 生,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缽,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缽 洗足已, 敷座而坐 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 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譯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鉢,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 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鉢, 洗足已, 敷座而坐 2. 時, 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善男子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Vajracchedik -Prajñ p ramit S tra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Kum rajiva) 譯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般若會上佛菩薩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金本, 入舍衛大城乞食

More information

形身口色成遠方便 此即當分小乘教也 二者假名宗 即今所承曇無德部 此宗論 體則強號二非 隨戒則相同十業 重緣思覺即入犯科 此名過分小乘教也 三者圓教 宗 即用涅槃開會之意 決了權乘同歸實道 故考受體 乃是識藏熏種 隨行即同三 聚圓修 微縱妄心即成業行 此名終窮大乘教也 然今四分正當假宗 深有兼淺之能

形身口色成遠方便 此即當分小乘教也 二者假名宗 即今所承曇無德部 此宗論 體則強號二非 隨戒則相同十業 重緣思覺即入犯科 此名過分小乘教也 三者圓教 宗 即用涅槃開會之意 決了權乘同歸實道 故考受體 乃是識藏熏種 隨行即同三 聚圓修 微縱妄心即成業行 此名終窮大乘教也 然今四分正當假宗 深有兼淺之能 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 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2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40, No. 1805 No. 1805 [cf. Nos. 1428, 1804] 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上一上(并序) 大宋餘杭沙門釋元照撰 出家之士稟戒為體聚法居身 行必據體而修

More information

一 章 是 利 他 行 又 前 四 章 是 聖 默 然 後 一 章 是 聖 說 法 如 此 等 種 種 分 別 料 簡 今 顯 譬 中 當 分 明 包 富 如 囊 中 有 寶 不 探 示 人 人 無 知 者 此 皆 為 分 明 中 作 譬 也 囊 中 有 寶 為 總 三 字 作 譬 探 以 示 人

一 章 是 利 他 行 又 前 四 章 是 聖 默 然 後 一 章 是 聖 說 法 如 此 等 種 種 分 別 料 簡 今 顯 譬 中 當 分 明 包 富 如 囊 中 有 寶 不 探 示 人 人 無 知 者 此 皆 為 分 明 中 作 譬 也 囊 中 有 寶 為 總 三 字 作 譬 探 以 示 人 金 光 明 經 玄 義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1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39, No. 1783 No. 1783 [cf. Nos. 663, 1784] 金 光 明 經 玄 義

More information

世間王為最眾流海為最眾星月為最眾聖佛為最一切眾律中戒經為上最如來立禁戒半月半月說僧集 ( 答言僧集 ) 和合 ( 答言和合 ) 未受大戒者出 ( 有者遣出 答言 未受大戒者已出 無者答言 此中無未受大戒者 ) 不來諸比丘 說欲及清淨 ( 有依法竟答言 說欲已 無者答言 此中無說欲者 ) 誰遣比丘尼來

世間王為最眾流海為最眾星月為最眾聖佛為最一切眾律中戒經為上最如來立禁戒半月半月說僧集 ( 答言僧集 ) 和合 ( 答言和合 ) 未受大戒者出 ( 有者遣出 答言 未受大戒者已出 無者答言 此中無未受大戒者 ) 不來諸比丘 說欲及清淨 ( 有依法竟答言 說欲已 無者答言 此中無說欲者 ) 誰遣比丘尼來 四分律比丘戒本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2, No. 1429 No. 1429 [No. 1430; cf. No. 1428] 四分比丘戒本 ( 并序 ) 西太原寺沙門懷素集 夫戒者 迺是定慧之宏基 聖賢之妙趾

More information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0 010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1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1 012 012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013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3 014 014 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015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5 018 018 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 01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9 028 028 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 02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29

More information

資料一

資料一 佛教初期重要資料 摩訶僧祇律 所記第一第二結集 林崇安編 ( 內觀雜誌,34 期,pp.2-15,2005.11) 說明 : 此處為 摩訶僧祇律 卷 32 33 40 之重要記載 東晉佛陀跋陀羅共法顯譯出, 林崇安分段編輯 法顯於摩竭提國華氏城阿育王塔得到 摩訶僧祇律 大眾部 ( 摩訶僧祇 ) 是屬於佛滅百年後第二結集的會外大眾, 此時優波離的大弟子尊者陀娑婆羅已卒, 因此卷 33 所說由尊者陀娑婆羅舉行第二結集,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6-239]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More information

【第35義】中

【第35義】中 一 前 言 大 般 若 經 中 菩 薩 證 住 實 際 的 探 討 林 崇 安 ( 法 光 雜 誌,251 期,2010) 玄 奘 大 師 所 譯 的 大 般 若 經 是 由 16 部 經 典 所 組 成, 分 成 十 六 分, 也 稱 作 十 六 會 前 五 分 內 容 大 致 相 同 而 經 文 長 短 有 異, 其 品 數 和 卷 數 為 : 初 分 七 十 九 品 400 卷 : 卷 1 卷

More information

生 我今日在諸佛前 發露懺悔不敢覆藏 發露之後誓不敢作 如過去諸菩薩為修行菩提 如彼所懺悔 我今亦復如是懺業障礙 發露之後不敢復作 如未來諸菩薩摩訶薩當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 發露之後誓不更作 如現在十方菩薩摩訶薩 為修行菩提今現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誓不更作 如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菩薩摩訶薩為修行菩

生 我今日在諸佛前 發露懺悔不敢覆藏 發露之後誓不敢作 如過去諸菩薩為修行菩提 如彼所懺悔 我今亦復如是懺業障礙 發露之後不敢復作 如未來諸菩薩摩訶薩當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 發露之後誓不更作 如現在十方菩薩摩訶薩 為修行菩提今現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誓不更作 如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菩薩摩訶薩為修行菩 菩薩藏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1491 菩薩藏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4, No. 1491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一千二百五十人及七萬二 千菩薩 是時長老舍利弗承佛神力 即從坐起

More information

心自在如意足, 彼於地作小想, 於水作無量想 彼因是故, 此地隨所欲 隨其意, 擾復擾, 震復震 護比丘天亦復如是, 有大如意足, 有大威德, 有大福祐, 有大威神, 心自在如意足, 彼於地作小想, 於水作無量想 彼因是故, 此地隨所欲 隨其意, 擾復擾, 震復震 是謂第二因緣令地大動, 地大動時,

心自在如意足, 彼於地作小想, 於水作無量想 彼因是故, 此地隨所欲 隨其意, 擾復擾, 震復震 護比丘天亦復如是, 有大如意足, 有大威德, 有大福祐, 有大威神, 心自在如意足, 彼於地作小想, 於水作無量想 彼因是故, 此地隨所欲 隨其意, 擾復擾, 震復震 是謂第二因緣令地大動, 地大動時, 地動經 比對 林崇安編 ( 內觀雜誌,89 期,pp. 50-58,2013.01) 說明 : 北傳 中阿含經 和南傳 增支部 中有一些經典談到地動或地震的原因 以下比對這些經典 1. 中阿含 36 經 : 地動經 2a 增支部 8.69: 眾經 2b 增支部 8.70: 地震經 1. 中阿含 36 經 : 地動經 (01) 我聞如是 : (02) 一時, 佛遊金剛國, 城名曰地 (03) 爾時,

More information

第 二 十 二 天 竺 波 羅 門 造 藥 師 形 像 得 子 五 十 年 壽 感 應 第 二 十 三 昔 一 貴 姓 祈 請 藥 師 靈 像 得 富 貴 感 應 第 二 十 四 貧 人 以 一 文 銅 錢 供 藥 師 像 得 富 貴 感 應 第 二 十 五 破 戒 者 稱 藥 師 名 戒 還 得

第 二 十 二 天 竺 波 羅 門 造 藥 師 形 像 得 子 五 十 年 壽 感 應 第 二 十 三 昔 一 貴 姓 祈 請 藥 師 靈 像 得 富 貴 感 應 第 二 十 四 貧 人 以 一 文 銅 錢 供 藥 師 像 得 富 貴 感 應 第 二 十 五 破 戒 者 稱 藥 師 名 戒 還 得 三 寶 感 應 要 略 錄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2 No. 2084 三 寶 感 應 要 略 錄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51, No. 2084 蓋 三 寶 感 應 要 略 錄 者

More information

而入讓之曰 佛法大事靖退小節 風穴懼應讖憂宗旨墜滅 幸而有先師 先師已棄世 汝有力荷擔如來大法者 今何時而欲安眠哉 師矍然起握聰手曰 非公不聞此語 趣辦嚴吾行矣 既至燕坐一榻 足不越閫者三十年 道俗同曰汾陽而不敢名 上堂謂 眾曰 汾陽門下有西河師子當門踞坐 但有來者即便齩殺 有何方便入得汾陽門見得

而入讓之曰 佛法大事靖退小節 風穴懼應讖憂宗旨墜滅 幸而有先師 先師已棄世 汝有力荷擔如來大法者 今何時而欲安眠哉 師矍然起握聰手曰 非公不聞此語 趣辦嚴吾行矣 既至燕坐一榻 足不越閫者三十年 道俗同曰汾陽而不敢名 上堂謂 眾曰 汾陽門下有西河師子當門踞坐 但有來者即便齩殺 有何方便入得汾陽門見得 續傳燈錄 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3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51, No. 2077 No. 2077 續傳燈錄卷第一目錄 大鑑下第十世 汝州首山念禪師法嗣一十六人 汾陽善昭禪師 葉縣歸省禪師 神鼎洪諲禪師 谷隱蘊聰禪師 廣慧元璉禪師 三交智嵩禪師

More information

之 外 條 支 巨 雀 方 驗 前 聞 罽 賓 孤 鸞 還 稽 曩 實 時 移 歲 積 人 欲 天 從 遂 得 下 雪 岫 而 泛 提 河 援 鶴 林 而 栖 鷲 嶺 祇 園 之 路 邐 迤 空 存 王 舍 之 基 婆 陀 可 陟 尋 求 歷 覽 時 序 推 遷 言 返 帝 京 忽 將 二 紀 所

之 外 條 支 巨 雀 方 驗 前 聞 罽 賓 孤 鸞 還 稽 曩 實 時 移 歲 積 人 欲 天 從 遂 得 下 雪 岫 而 泛 提 河 援 鶴 林 而 栖 鷲 嶺 祇 園 之 路 邐 迤 空 存 王 舍 之 基 婆 陀 可 陟 尋 求 歷 覽 時 序 推 遷 言 返 帝 京 忽 將 二 紀 所 寺 沙 門 玄 奘 上 表 記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1 No. 2119 寺 沙 門 玄 奘 上 表 記 進 經 論 等 表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52, No. 2119 沙 門

More information

我 今 懇 切 求 哀 諸 願 離 肉 身 毒 火 海 騰 波 沸 涌 無 暫 停 魔 竭 出 入 吞 船 舫 元 是 魔 宮 羅 剎 國 復 是 稠 林 籚 筆 澤 諸 惡 禽 獸 交 橫 走 蘊 集 毒 虫 及 蚖 蝮 亦 是 惡 業 貪 魔 體 復 是 多 形 卑 訢 期 亦 是 暗 界 五

我 今 懇 切 求 哀 諸 願 離 肉 身 毒 火 海 騰 波 沸 涌 無 暫 停 魔 竭 出 入 吞 船 舫 元 是 魔 宮 羅 剎 國 復 是 稠 林 籚 筆 澤 諸 惡 禽 獸 交 橫 走 蘊 集 毒 虫 及 蚖 蝮 亦 是 惡 業 貪 魔 體 復 是 多 形 卑 訢 期 亦 是 暗 界 五 摩 尼 教 下 部 讚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 No. 2140 摩 尼 教 下 部 讚 完 成 日 期 : 2001/04/01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54, No. 2140 思 一 里 思 咄 鳥 嚧 詵 伊 鳥 嚧

More information

經道兩術 掩映於嘉苗 護法一科 綱維於正網 必附諸傳述 知何績而非功 取其 拔滯宏規 固可標於等級 餘則隨善立目 不競時須 布教攝於物情 為要解紛靜 節總歸于末第 區別世務者也 至於韜光崇岳朝宗百靈 秀氣逸於山河 貞槩銷於林 薄 致有聲諠玄谷神遊紫煙 高謝於松喬 俯眄於窮轍 斯皆具諸別紀 抑可言乎

經道兩術 掩映於嘉苗 護法一科 綱維於正網 必附諸傳述 知何績而非功 取其 拔滯宏規 固可標於等級 餘則隨善立目 不競時須 布教攝於物情 為要解紛靜 節總歸于末第 區別世務者也 至於韜光崇岳朝宗百靈 秀氣逸於山河 貞槩銷於林 薄 致有聲諠玄谷神遊紫煙 高謝於松喬 俯眄於窮轍 斯皆具諸別紀 抑可言乎 續高僧傳 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3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50, No. 2060 原始資料: 蕭鎮國大德提供 北美某大德提供 No. 2060 續高僧傳序 大唐西明寺沙門釋道宣撰 原夫至道無言 非言何以範世 言惟引行 即行而成立言 是以布五位以擢聖賢

More information

第一夫根性不同 或獨行得道 或依眾解脫 若依眾者當修三行 一依堂坐禪 二別場懺悔 三知僧事 此三行人 三衣六物道具具足 隨有一行則可容受 若衣物 有缺 都無一行則不同止 第二依堂之僧 本以四時坐禪六時禮佛 此為恒務 禪禮十時一不可缺 其別行 僧行法竟 三日外即應依眾十時 若禮佛不及一時罰三禮對眾懺

第一夫根性不同 或獨行得道 或依眾解脫 若依眾者當修三行 一依堂坐禪 二別場懺悔 三知僧事 此三行人 三衣六物道具具足 隨有一行則可容受 若衣物 有缺 都無一行則不同止 第二依堂之僧 本以四時坐禪六時禮佛 此為恒務 禪禮十時一不可缺 其別行 僧行法竟 三日外即應依眾十時 若禮佛不及一時罰三禮對眾懺 國清百錄 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1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46, No. 1934 No. 1934 國清百錄序 隋沙門灌頂撰 先師以陳太建七年歲次乙未 初隱天台 所止之峰舊名佛隴 詢訪土人云 遊其 山者多見佛像 故相傳因而成稱 至太建十年歲在戊戌

More information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目錄 卷第一 上堂一 卷第二 上堂二 卷第三 上堂三 卷第四 上堂四 卷第五 上堂五 卷第六 上堂六 卷第七 上堂七 卷第八 上堂八 小參一 卷第九 小參二 卷第十 小參三 卷第十一 小參四 卷第十二 小參五 卷第十三 小參六 普說 卷第十四 法語上 卷第十五 法語中 卷第十六 法語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目錄 卷第一 上堂一 卷第二 上堂二 卷第三 上堂三 卷第四 上堂四 卷第五 上堂五 卷第六 上堂六 卷第七 上堂七 卷第八 上堂八 小參一 卷第九 小參二 卷第十 小參三 卷第十一 小參四 卷第十二 小參五 卷第十三 小參六 普說 卷第十四 法語上 卷第十五 法語中 卷第十六 法語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 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2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47, No. 1997 No. 1997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序 龍圖閣直學士左朝奉大夫知處州軍州事兼管內勸農使耿延禧撰 佛以一音 而演說法 故一切法 同此一音 三世諸佛此一音 六代祖師此一音

More information

菩 薩 速 辯 菩 薩 無 斷 辯 菩 薩 住 辯 菩 薩 妙 音 菩 薩 梵 音 菩 薩 喜 一 切 眾 生 音 菩 薩 文 殊 師 利 法 王 子 菩 薩 如 是 等 上 首 七 萬 二 千 人 於 此 三 千 大 千 世 界 釋 梵 護 世 并 餘 大 威 德 諸 天 龍 夜 叉 乾 闥 婆

菩 薩 速 辯 菩 薩 無 斷 辯 菩 薩 住 辯 菩 薩 妙 音 菩 薩 梵 音 菩 薩 喜 一 切 眾 生 音 菩 薩 文 殊 師 利 法 王 子 菩 薩 如 是 等 上 首 七 萬 二 千 人 於 此 三 千 大 千 世 界 釋 梵 護 世 并 餘 大 威 德 諸 天 龍 夜 叉 乾 闥 婆 大 樹 緊 那 羅 王 所 問 經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1 No. 625 [No. 624]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大 樹 緊 那 羅 王 所 問 經 卷 第 一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15, No.

More information

觀 者 察 義 觀 察 此 誡 與 佛 法 相 應 不 相 應 及 障 道 過 患 名 字 句 偈 審 諦 思 量 如 實 解 心 得 誡 本 意 又 能 隨 順 止 觀 二 門 此 二 法 者 定 始 慧 初 生 長 一 切 禪 支 道 品 故 名 觀 法 者 即 此 誡 文 首 軸 次 第 慇

觀 者 察 義 觀 察 此 誡 與 佛 法 相 應 不 相 應 及 障 道 過 患 名 字 句 偈 審 諦 思 量 如 實 解 心 得 誡 本 意 又 能 隨 順 止 觀 二 門 此 二 法 者 定 始 慧 初 生 長 一 切 禪 支 道 品 故 名 觀 法 者 即 此 誡 文 首 軸 次 第 慇 淨 心 戒 觀 法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1 No. 1893 淨 心 誡 觀 法 序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45, No. 1893 餘 杭 郡 沙 門 釋 元 照 述 太 近 至

More information

誐 底 ( 丁 以 反 下 同 ) 誐 訶 寧 ( 引 一 切 眾 生 所 求 成 就 ) 誐 誐 曩 尾 戍 ( 引 ) 達 寧 ( 一 切 眾 生 慈 悲 覆 護 ) 唵 薩 嚩 播 ( 引 ) 跛 尾 戍 ( 引 ) 達 寧 ( 引 無 佛 世 界 一 眾 生 慈 悲 覆 護 ) 唵 ( 引

誐 底 ( 丁 以 反 下 同 ) 誐 訶 寧 ( 引 一 切 眾 生 所 求 成 就 ) 誐 誐 曩 尾 戍 ( 引 ) 達 寧 ( 一 切 眾 生 慈 悲 覆 護 ) 唵 薩 嚩 播 ( 引 ) 跛 尾 戍 ( 引 ) 達 寧 ( 引 無 佛 世 界 一 眾 生 慈 悲 覆 護 ) 唵 ( 引 金 剛 頂 瑜 伽 最 勝 祕 密 成 佛 隨 求 即 得 神 變 加 持 成 就 陀 羅 尼 儀 軌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1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20, No. 1155 No.

More information

十 六 特 勝 初 門 第 十 九 通 明 觀 初 門 第 二 十 ( 亦 名 通 明 禪 ) 卷 中 之 上 九 想 初 門 第 二 十 一 八 念 初 門 第 二 十 二 十 想 初 門 第 二 十 三 八 背 捨 初 門 第 二 十 四 八 勝 處 初 門 第 二 十 五 十 一 切 處 初

十 六 特 勝 初 門 第 十 九 通 明 觀 初 門 第 二 十 ( 亦 名 通 明 禪 ) 卷 中 之 上 九 想 初 門 第 二 十 一 八 念 初 門 第 二 十 二 十 想 初 門 第 二 十 三 八 背 捨 初 門 第 二 十 四 八 勝 處 初 門 第 二 十 五 十 一 切 處 初 法 界 次 第 初 門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2 No. 1925 法 界 次 第 初 門 總 序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46, No. 1925 天 台 山 修 禪 寺 沙 門 釋

More information

今日山河大地草木叢林 與覺上座同時成道 一音說法 還相證明麼 良久云 相逢 會有知音知 何必清風動天地 陳謝罷復舉 僧問曹山 佛未出世時如何 山云 曹 山不如 僧云 出世後如何 山云 不如曹山 師云佛與曹山一出一沒 可謂拈頭作 尾 拈尾作頭 子細看來 是他曹山終是不出世 覺上座今日不是顛敗家風 且要

今日山河大地草木叢林 與覺上座同時成道 一音說法 還相證明麼 良久云 相逢 會有知音知 何必清風動天地 陳謝罷復舉 僧問曹山 佛未出世時如何 山云 曹 山不如 僧云 出世後如何 山云 不如曹山 師云佛與曹山一出一沒 可謂拈頭作 尾 拈尾作頭 子細看來 是他曹山終是不出世 覺上座今日不是顛敗家風 且要 宏智禪師廣錄 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2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48, No. 2001 No. 2001 天童覺和尚語錄序 余頑愚拙疎無所可用 獨於世味淡薄 人我相輕 若可學佛者 以故自幼喜從僧 遊 間遇本色道人 雖未言而意已親 殆若磁石鐵之冥契

More information

唵 ( 引 ) 播 那 ( 引 ) 訖 囉 ( 二 合 ) 摩 細 波 囉 ( 引 ) 訖 囉 ( 二 合 ) 摩 細 烏 那 野 摩 細 嚩 那 摩 細 迺 ( 引 ) 囉 摩 細 桉 多 里 馱 ( 二 合 ) 曩 摩 細 娑 嚩 ( 二 合 引 ) 賀 怛 儞 也 ( 二 合 ) 他 ( 引

唵 ( 引 ) 播 那 ( 引 ) 訖 囉 ( 二 合 ) 摩 細 波 囉 ( 引 ) 訖 囉 ( 二 合 ) 摩 細 烏 那 野 摩 細 嚩 那 摩 細 迺 ( 引 ) 囉 摩 細 桉 多 里 馱 ( 二 合 ) 曩 摩 細 娑 嚩 ( 二 合 引 ) 賀 怛 儞 也 ( 二 合 ) 他 ( 引 佛 說 大 摩 里 支 菩 薩 經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1 No. 1257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佛 說 大 摩 里 支 菩 薩 經 卷 第 一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21, No. 1257 西 天

More information

悟 之 事 也 余 問 所 從 來 有 一 天 人 來 禮 敬 敘 暄 涼 已 曰 弟 子 性 王 名 璠 是 大 吳 之 蘭 臺 臣 也 會 師 初 達 建 業 孫 主 即 未 許 之 令 感 希 有 之 瑞 為 立 非 常 之 廟 于 時 天 地 神 祇 咸 加 靈 被 於 三 七 日 遂 感

悟 之 事 也 余 問 所 從 來 有 一 天 人 來 禮 敬 敘 暄 涼 已 曰 弟 子 性 王 名 璠 是 大 吳 之 蘭 臺 臣 也 會 師 初 達 建 業 孫 主 即 未 許 之 令 感 希 有 之 瑞 為 立 非 常 之 廟 于 時 天 地 神 祇 咸 加 靈 被 於 三 七 日 遂 感 律 相 感 通 傳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1 No. 1898 重 刻 律 相 感 通 傳 序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45, No. 1898 唐 終 南 山 澂 照 大 師 兼 通

More information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目錄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2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3 安身 - 在於生活的勤勞儉樸 8 安心 - 在於生活的少欲知足 13 安家 - 於家庭中的相愛和相助 15 安業 - 在於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和精進 18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行菩薩道 - 尊重他人而安心安身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身心平安

More information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劉 再 復 著 與 李 澤 厚 李 歐 梵 等 共 論 五 四 共 鑒 五 四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8 附 論 二 誰 是

More information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反 導 函 數 與 不 定 積 分 定 義 6.. 反 導 函 數 說 明 : 第 六 章 求 積 分 的 方 法 若 F( ) f ( ), Df, 則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antierivative) () 當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時, 則 F( ) C,C 為 常 數, 亦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故 若 反 導 函

More information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查 詢 本 公 司 資 訊 公 開 說 明 文 件, 請 上 本 公 司 網 站, 南 山 產 物 團 體 傷 害 保 險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給 付 ( 日 額 型 ) 附 加 條 款 ( 主 要 給 付 項 目 :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金 日 額 保 險 金 ) 100.05.27(100) 美 亞 保 精 字 第 0097 號 函 備 查 101.08.08(101) 美 亞 保 精

More information

寤夢犯欲無差別也 佛言 於意云何 我先不言一切諸法皆如夢耶 答言 如是 佛言 於意云何 如夢諸法是真實耶 答言 不也 佛告比丘 於意云何 寤夢二心俱真實耶 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 若非真實是有法不 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 於意云何 無所有法為有生不 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 若法無生有滅有縛有解脫耶 不也世尊 佛

寤夢犯欲無差別也 佛言 於意云何 我先不言一切諸法皆如夢耶 答言 如是 佛言 於意云何 如夢諸法是真實耶 答言 不也 佛告比丘 於意云何 寤夢二心俱真實耶 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 若非真實是有法不 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 於意云何 無所有法為有生不 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 若法無生有滅有縛有解脫耶 不也世尊 佛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4, No. 1494 原始資料 : 蕭鎮國大德提供, 伽耶山基金會提供, 北美某大德提供 No. 1494 佛說淨業障經失譯人名今附秦錄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毘舍離菴羅樹園 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 菩薩摩訶薩三萬二千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玫 瑰 經 聖 號 經 因 父 及 子 及 聖 神 之 名, 阿 門 信 經 我 信 唯 一 的 天 主, 全 能 的 聖 父, 天 地 萬 物, 無 論 有 形 無 形, 都 是 祂 所 創 造 的 我 信 唯 一 的 主 耶 穌 基 督 天 主 的 獨 生 子, 祂 在 萬 世 之 前, 由 聖 父 所 生, 祂 是 出 自 天 主 的 天 主, 出 自 光 明 的 光 明, 出 自 真 天 主

More information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1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3 睺 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别解脱戒 序论 / 5 菩萨戒 金刚乘戒 如法守护 6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7 8 / 菩提道次第略论 阇 序论 / 9 10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11 1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槃 序论 / 13 除三种过 1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依六种想 于己作病者想 序论 / 15 于说法者作医师想

More information

大地傾喪人民擾動 我為之憂其心迷悶 時毘羅摩即白王言 夫愛別離非王獨有如此 皆是有為法相也 大王昔來不曾聞耶 若天. 龍. 鬼神. 阿修羅. 乾闥婆. 迦樓羅. 緊那羅. 摩睺羅伽. 沙門. 婆羅門 若老若少 悉無得離是終歿者 大王一切眾生決定有之 大王 譬如火性悉能燒然一切之物 無常之法亦復如是

大地傾喪人民擾動 我為之憂其心迷悶 時毘羅摩即白王言 夫愛別離非王獨有如此 皆是有為法相也 大王昔來不曾聞耶 若天. 龍. 鬼神. 阿修羅. 乾闥婆. 迦樓羅. 緊那羅. 摩睺羅伽. 沙門. 婆羅門 若老若少 悉無得離是終歿者 大王一切眾生決定有之 大王 譬如火性悉能燒然一切之物 無常之法亦復如是 菩薩本緣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No. 153 菩薩本緣經卷上 僧伽斯那撰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3, No. 153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字恭明譯 毘羅摩品第一 若心狹劣者 受者不清淨 若行惠施時 能生廣大心 雖多行布施 故令果報少 福田雖不淨

More information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九 章 算 術 西 漢 張 蒼 耿 壽 昌 編 定 魏 劉 徽 注 唐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郭 書 春 校 點 九 章 算 術 卷 第 二 魏 劉 徽 注 唐 朝 議 大 夫 行 太 史 令 上 輕 車 都 尉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粟 米 以 御 交 質 變 熒 易 粟 米 之 法 凡 此 諸 率 相 與 大 通, 其 特 相 求, 各 如 本 率 可 約 者 約 之, 別 術 然 也 粟

More information

1

1 地 獄 少 女 地 獄 少 女 ( 藤 商 事 ) 八 通 屋 育 樂 事 業 有 限 公 司 07-3733316 www.8tw.com.tw 此 攻 略 本 是 引 至 日 本 遊 戲 攻 略 說 明, 內 容 僅 供 參 考, 一 切 演 出 以 官 方 為 主, 若 有 任 何 錯 誤 或 問 題 敬 請 告 知, 我 們 會 盡 快 改 善, 謝 謝 本 書 圖 片 取 材 自 網 路

More information

document

document 佛教中觀學舍 佛學專題公開講座 講者 : 黃家樹居士講題 : 微妙而淺明的佛典選讀 過去現在因果經 日期 : 二 0 一三年十二月十四日及廿一日時間 : 下午三時至五時半 譯本 : 劉宋求那跋陀羅譯, 共四卷, 約四萬餘字, 見 大正藏 第三冊 異譯本 :(1) 修行本起經 二卷, 約一萬四千餘字, 後漢沙門竺大力共康孟詳譯, 見 大正藏 第三冊 (2) 佛說太子瑞應本起經 二卷, 約一萬三千餘字,

More information

威 發 國 際 集 團 有 限 公 司 於 百 慕 達 註 冊 成 立 之 有 限 公 司 股份代號 : 765 2O15

威 發 國 際 集 團 有 限 公 司 於 百 慕 達 註 冊 成 立 之 有 限 公 司 股份代號 : 765 2O15 威 發 國 際 集 團 有 限 公 司 於 百 慕 達 註 冊 成 立 之 有 限 公 司 股份代號 : 765 2O15 2 3-4 5-6 7-10 11-12 13-31 32-40 41-42 43 44-45 46 47-48 49-132 133 134 公司資料 02 年 公司 44 9 C D MUFG Fund Services (Bermuda) Limited The Belvedere

More information

目錄 2 公司資料 3 董事及高級管理層簡歷 5 主席報告 6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10 企業管治報告 17 董事會報告 26 獨立核數師報告 28 綜合全面收益報表 29 綜合財務狀況報表 30 綜合權益變動表 31 綜合現金流量表 32 綜合財務報表附註 94 五年財務摘要 95 主要物業之詳情

目錄 2 公司資料 3 董事及高級管理層簡歷 5 主席報告 6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10 企業管治報告 17 董事會報告 26 獨立核數師報告 28 綜合全面收益報表 29 綜合財務狀況報表 30 綜合權益變動表 31 綜合現金流量表 32 綜合財務報表附註 94 五年財務摘要 95 主要物業之詳情 Great China Properties Holdings Limited 大中華地產控股有限公司 ( 於香港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 股份代號 : 21 同一夢想 共創未來 2015 年報 目錄 2 公司資料 3 董事及高級管理層簡歷 5 主席報告 6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10 企業管治報告 17 董事會報告 26 獨立核數師報告 28 綜合全面收益報表 29 綜合財務狀況報表 30 綜合權益變動表

More information

公司

公司 (Incorporated in the Cayman Islands with limited liability)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Stock Code : 00953 股份代號: 00953 年報 2014 ANNUAL REPORT 2014 Annual Report 2014 年 報 公司 2 3 4 14 24 28 38 40 41 43 44 46 99 1 Cricket

More information

王即答言 : 子若是才人, 何得違毀先人家法, 若離先業則不得名求正法者, 是人先父常以正法佐吾治國, 能令吾等遠離眾惡, 雖作如是治國治務, 終不破失婆羅門法, 如其彼人如汝說者, 便可召來 諸臣奉命, 即遣使者, 召毘羅摩, 將詣王所 到已就坐, 歛容而踞, 說如是言 : 大王! 今日以何因緣而

王即答言 : 子若是才人, 何得違毀先人家法, 若離先業則不得名求正法者, 是人先父常以正法佐吾治國, 能令吾等遠離眾惡, 雖作如是治國治務, 終不破失婆羅門法, 如其彼人如汝說者, 便可召來 諸臣奉命, 即遣使者, 召毘羅摩, 將詣王所 到已就坐, 歛容而踞, 說如是言 : 大王! 今日以何因緣而 No. 153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3, No. 153 原始資料 : 蕭鎮國大德提供, 維習安大德提供, 北美某大德提供,Jasmine 提供新式標點 菩薩本緣經卷上僧伽斯那撰吳月支優婆塞支謙字恭明譯毘羅摩品第一若心狹劣者,

More information

第 十 明 會 教 始 終 第 一 明 依 教 分 宗 者 夫 如 來 成 道 體 應 真 源 理 事 二 門 一 多 相 徹 智 境 圓 寂 何 法 不 周 只 為 器 有 差 殊 軌 儀 各 異 始 終 漸 頓 隨 根 不 同 設 法 應 宜 大 小 全 別 時 分 因 果 延 促 不 同 化

第 十 明 會 教 始 終 第 一 明 依 教 分 宗 者 夫 如 來 成 道 體 應 真 源 理 事 二 門 一 多 相 徹 智 境 圓 寂 何 法 不 周 只 為 器 有 差 殊 軌 儀 各 異 始 終 漸 頓 隨 根 不 同 設 法 應 宜 大 小 全 別 時 分 因 果 延 促 不 同 化 修 訂 日 期 : 2005/04/24 發 行 日 期 : 2006/2/2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36, No. 1739 原 始 資 料 : 蕭 鎮 國 大 德 提 供, 維 習 安 大 德 提 供 之 高 麗 藏 CD 經 文, 北 美 某 大

More information

6-1-1極限的概念

6-1-1極限的概念 選 修 數 學 (I-4 多 項 式 函 數 的 極 限 與 導 數 - 導 數 與 切 線 斜 率 定 義. f ( 在 的 導 數 : f ( h 對 實 函 數 f ( 若 極 限 存 在 h h 則 稱 f ( 在 點 可 微 分 而 此 極 限 值 稱 為 f ( 在 的 導 數 以 f ( 表 示 f ( f ( 函 數 f ( 在 的 導 數 也 可 以 表 成 f ( 註 : 為 了

More information

相 應 不 生 染 漏 是 比 丘 言 : 諸 大 德! 我 不 能 滅 此 諍, 我 詣 舍 衛 城 到 世 尊 所, 當 問 滅 此 諍 事 是 比 丘 到 已, 頭 面 禮 佛 足, 却 住 一 面, 白 佛 言 : 世 尊! 拘 睒 彌 諸 比 丘 鬪 諍 相 言, 同 止 不 和 合, 所

相 應 不 生 染 漏 是 比 丘 言 : 諸 大 德! 我 不 能 滅 此 諍, 我 詣 舍 衛 城 到 世 尊 所, 當 問 滅 此 諍 事 是 比 丘 到 已, 頭 面 禮 佛 足, 却 住 一 面, 白 佛 言 : 世 尊! 拘 睒 彌 諸 比 丘 鬪 諍 相 言, 同 止 不 和 合, 所 佛 教 戒 律 專 題 研 究 資 料 四 諍 和 滅 諍 林 崇 安 編 ( 內 觀 雜 誌,100 期,pp.7-26,2013.12) 說 明 : (1) 團 體 中 發 生 諍 事 時, 如 何 處 理? 以 下 是 處 理 集 體 事 件 的 重 要 資 料 佛 陀 指 出 有 四 種 諍 事 :1 相 言 諍 2 誹 謗 諍 3 罪 諍 4 常 所 行 事 諍 以 下 引 摩 訶 僧 祇

More information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信徒的偽善 郭善熙牧師被稱為韓國 本世代最優秀的講道者 講道是他牧會的最大武器 一如他所說 : 這四十年來, 我惟一做的就是講道 他是擺上生命來講道, 曾以系列解經講道, 帶動盼望教會復興 經文 : 加拉太書二章 11 至 13 節 14 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 與福音的真理 不合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2, 干擾信仰的原因 30 然而, 有許多在前的, 將要在後 ; 在後的, 將要在前 73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中期 12 中期 % 報告期 報告 44 中期 報 年中期報告 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

中期 12 中期 % 報告期 報告 44 中期 報 年中期報告 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6 2016 6 30 6 2016 2016 www.hkex.com.hk www.chalco.com.cn 2 6 8 10 中期 12 中期 12 13 16 22 25 26 27 5% 28 29 29 報告期 29 30 31 31 31 32 35 35 36 38 報告 44 中期 報 46 1 2016 年中期報告 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 1. ALUMINUM CORPORATION

More information

佛法教材系列 N2 編序 增一阿含經 是釋迦牟尼佛四十多年教法中, 以增一之方式編集而成的重要經典, 由東晉 瞿曇僧伽提婆法師由梵譯漢 ( 西元 397 年 ) 此經收錄在 大正藏 第 2 冊, 編號是 No.125 全經分成 51 卷 52 品, 共有 472 經 今編為二冊 : 增一阿含經 的前

佛法教材系列 N2 編序 增一阿含經 是釋迦牟尼佛四十多年教法中, 以增一之方式編集而成的重要經典, 由東晉 瞿曇僧伽提婆法師由梵譯漢 ( 西元 397 年 ) 此經收錄在 大正藏 第 2 冊, 編號是 No.125 全經分成 51 卷 52 品, 共有 472 經 今編為二冊 : 增一阿含經 的前 增一阿含經 後六法 譯者 : 瞿曇僧伽提婆 編輯 : 林崇安 佛法教材系列 N2 財團法人內觀教育基金會出版 佛法教材系列 N2 編序 增一阿含經 是釋迦牟尼佛四十多年教法中, 以增一之方式編集而成的重要經典, 由東晉 瞿曇僧伽提婆法師由梵譯漢 ( 西元 397 年 ) 此經收錄在 大正藏 第 2 冊, 編號是 No.125 全經分成 51 卷 52 品, 共有 472 經 今編為二冊 : 增一阿含經

More information

Bacillus botulinus 80 Clostridium botulinum Clostridium botulinum 1 1920 Herman Sommer botulinum toxin 2 開 始 用 於 治 療 1954 Vernon Brooks Alan Scott 197

Bacillus botulinus 80 Clostridium botulinum Clostridium botulinum 1 1920 Herman Sommer botulinum toxin 2 開 始 用 於 治 療 1954 Vernon Brooks Alan Scott 197 肉 毒 桿 菌 素 的 發 展 Paracelsus, 1493-1541 食 物 中 毒 的 出 現 9 19 1802 7 Justinus Kerner, 1786-1862 1821 毒 素 的 發 現 80 34 3 Emile Pierre Van Ermengem, 1851-1922 1895 38 2013 5 485 Bacillus botulinus 80 Clostridium

More information

百婇女圍繞侍從, 至彼國已, 與淨飯王為妃 (3)( 師子頰 ) 王曰 : 然我意者, 唯為淨飯太子取其二妃, 餘不應取 諸釋迦曰 : 此事可爾 時師子頰王即令使者往善悟王所, 而告之曰 : 我今與諸釋迦種等共相籌議, 咸皆許我為淨飯太子取王長女 ( 幻化 ) 為妃 王聞語已, 甚大歡喜, 即以五百

百婇女圍繞侍從, 至彼國已, 與淨飯王為妃 (3)( 師子頰 ) 王曰 : 然我意者, 唯為淨飯太子取其二妃, 餘不應取 諸釋迦曰 : 此事可爾 時師子頰王即令使者往善悟王所, 而告之曰 : 我今與諸釋迦種等共相籌議, 咸皆許我為淨飯太子取王長女 ( 幻化 ) 為妃 王聞語已, 甚大歡喜, 即以五百 大愛道和比丘尼僧團的建立 林崇安 ( 內觀雜誌,104 期,pp. 2-14,2014.04) 一 前言 大愛道是佛的姨母, 她又稱為大世主喬答彌 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 幻化等 關於大愛道的生平和比丘尼僧團的創立過程, 散見於南北傳的經律資料中, 但是各種不同傳承的記載有所出入, 因而只能掌握事件的先後和推知合理的演變 此中相關人物的年齡 ( 以實歲計算 ) 是 : 釋尊誕生時大愛道四十歲 釋尊三十五歲成佛時,

More information

佛教戒律專題研究教材 一 前言 大愛道和比丘尼僧團的建立 林崇安 ( 內觀雜誌第 104 期,2014 年 4 月 ) 大愛道是佛的姨母, 她又稱為大世主喬答彌 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 幻化等 關於大愛道的生平和比丘尼僧團的創立過程, 散見於南北傳的經律資料中, 但是各種不同傳承的記載有所出入, 因而只

佛教戒律專題研究教材 一 前言 大愛道和比丘尼僧團的建立 林崇安 ( 內觀雜誌第 104 期,2014 年 4 月 ) 大愛道是佛的姨母, 她又稱為大世主喬答彌 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 幻化等 關於大愛道的生平和比丘尼僧團的創立過程, 散見於南北傳的經律資料中, 但是各種不同傳承的記載有所出入, 因而只 內觀雜誌第 104 期 2014 年 4 月 內觀雜誌第 104 期 本期重點 佛教戒律專題研究教材 :( 1) 大愛道和比丘尼僧團的建立 ( 2) 釋尊時期比丘尼僧團的僧伽教育 ( 3) 釋尊時期比丘說法和布薩說戒的演變 第 104 期內容 : 佛教戒律專題研究教材 (1) 大愛道和比丘尼僧團的建立 (2) 釋尊時期比丘尼僧團的僧伽教育 附錄 : 釋尊時期的僧伽教育 (3) 釋尊時期比丘說法和布薩說戒的演變

More information

輳 如川東之 凡八年間 環講法華 金光明涅槃 淨名大小部帙 繼晷待且 慈霔 洋洋 續因慈母年邁 思念報親之恩 遂謝事歸寧 廬于祖墳 曰藏雲 居雖叢爾躡 屩尤多 假道問津 盈諸戶外 仍造西方三聖像設廣以化人 其母後有微疾 師就臥 床 夜講心經 念彌陀佛 佛放金光 母及四方 無不瞻覩 殊祥既[乇-一+北

輳 如川東之 凡八年間 環講法華 金光明涅槃 淨名大小部帙 繼晷待且 慈霔 洋洋 續因慈母年邁 思念報親之恩 遂謝事歸寧 廬于祖墳 曰藏雲 居雖叢爾躡 屩尤多 假道問津 盈諸戶外 仍造西方三聖像設廣以化人 其母後有微疾 師就臥 床 夜講心經 念彌陀佛 佛放金光 母及四方 無不瞻覩 殊祥既[乇-一+北 修訂日期: 2006/01/05 發行日期: 2006/2/15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54, No. 2131 原始資料: 蕭鎮國大德提供 北美某大德提供 No. 2131 翻譯名義序 宋唯心居士荊谿周敦義述 余閱大藏 嘗有意效崇文總目 撮取諸經要義 以為內典總目 見諸經中每用梵 語 必搜檢經教

More information

問覇 巽說 人文 性德 存心 福解 評隱 喻用 物宜 善惡 性情 九流 四端 卷七 論原 中正 明分 察勢 刑勢 君子 知人 品論 解譏 風俗 仁孝 問經 問交 師道 道德 治心(論原畢) 雜著(六篇) P. 2

問覇 巽說 人文 性德 存心 福解 評隱 喻用 物宜 善惡 性情 九流 四端 卷七 論原 中正 明分 察勢 刑勢 君子 知人 品論 解譏 風俗 仁孝 問經 問交 師道 道德 治心(論原畢) 雜著(六篇) P. 2 修訂日期: 2009/04/23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52, No. 2115 原始資料: 蕭鎮國大德提供 北美某大德提供 No. 2115 鐔津文集目錄 卷首 行業記(此即序) (陳舜俞撰) 卷一 輔教篇上 原教 勸書(并序共四篇) 卷二 輔教篇中 廣原教(并序共二十六篇)

More information

白雲端禪師 有逸氣 少游湘中 時會禪師新自楊岐來居雲盖 一見 心奇之 與語每終夕 會忽問曰 上人落髮師為誰 對曰 茶陵郁和尚 會曰 吾聞其過溪有 省 作偈甚奇 能記之否 端即誦曰 我有神珠一顆 久被塵勞關鎻 今朝塵盡光生 照破山河萬朵 會大笑而去 端愕然左右視 通夕不寐 明日 求入室咨詢其事 時方歲

白雲端禪師 有逸氣 少游湘中 時會禪師新自楊岐來居雲盖 一見 心奇之 與語每終夕 會忽問曰 上人落髮師為誰 對曰 茶陵郁和尚 會曰 吾聞其過溪有 省 作偈甚奇 能記之否 端即誦曰 我有神珠一顆 久被塵勞關鎻 今朝塵盡光生 照破山河萬朵 會大笑而去 端愕然左右視 通夕不寐 明日 求入室咨詢其事 時方歲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87, No. 1624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台灣某大德提供 No. 1624-A洪覺範林間錄序 臨川 謝逸 撰 洪覺範得自在三昧於 雲菴老人 故能游戲翰墨場中 呻吟謦欬皆成文章 每與林間勝士抵掌清談

More information

居士翹足 三角禾豆 南華稻粟 婆子作齋 廿贄設粥 灌溪劈箭 疎山囓鏃 天鉢花開 九峯麥熟 啞子延僧 則天賜浴 尚書打毬 大夫雙陸 行者失笑 陸亘合哭 大寂吹耳 尊者撥眉 寒山茄串 解脫粥篦 陳老蒲鞋 龐蘊漉籬 悟本紙撚 法眼香匙 光仁女子 玄則童兒 九峯拽擺 保福扶犂 玄泰布衲 克符紙衣 菴主不顧

居士翹足 三角禾豆 南華稻粟 婆子作齋 廿贄設粥 灌溪劈箭 疎山囓鏃 天鉢花開 九峯麥熟 啞子延僧 則天賜浴 尚書打毬 大夫雙陸 行者失笑 陸亘合哭 大寂吹耳 尊者撥眉 寒山茄串 解脫粥篦 陳老蒲鞋 龐蘊漉籬 悟本紙撚 法眼香匙 光仁女子 玄則童兒 九峯拽擺 保福扶犂 玄泰布衲 克符紙衣 菴主不顧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87, No. 1614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蔡寧君大德輸入 禪苑蒙求目錄 卷上(千八百四十二則一百八十六人) 釋迦七步 達磨九年 靈山密付 少室單傳 青原與斧 南岳磨磚 大雄創寺 百丈開田 溈仰體用

More information

車駕郊迎 延居別殿 遂問聖諦 機語不契 至十九日 潛往江北(傳燈云 祖以丁未普 通八年至韶州 時刺史蕭昂具禮迎接 表奏 據明教禪禪正宗記乃曰 祖以庚子普通元年至韶州 刺史蕭勵迎接 具奏 蓋蕭昂不曾刺韶州 勵乃昂之子也 以南北史驗之 則當以正宗記為是) 先是誌公修高座寺 謂寺主靈觀曰 當有大乘菩薩自西

車駕郊迎 延居別殿 遂問聖諦 機語不契 至十九日 潛往江北(傳燈云 祖以丁未普 通八年至韶州 時刺史蕭昂具禮迎接 表奏 據明教禪禪正宗記乃曰 祖以庚子普通元年至韶州 刺史蕭勵迎接 具奏 蓋蕭昂不曾刺韶州 勵乃昂之子也 以南北史驗之 則當以正宗記為是) 先是誌公修高座寺 謂寺主靈觀曰 當有大乘菩薩自西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79, No. 1559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台灣某大德提供 No. 1559 嘉泰普燈錄卷第一 平江府報恩光孝禪寺(臣) 僧 (正受) 編 紀佛祖 傳燈曰 如來將化 預命摩訶迦葉云 吾以清淨法眼 涅槃妙心

More information

唐丞蘇朗 唐邑令李虗 唐吳逵 唐王待制 唐邑令李惟燕(附惟玉) 唐孫明 唐推司楊旬 唐孫翁 唐宋參軍 唐節度張齊丘 唐府掾陸康成 唐張國英 唐徐玘 唐王孝廉 唐別駕周伯玉 唐任自信 唐太常段成式 唐節度吳少陽 唐強伯達 唐司空嚴綬 唐吳可久 唐邢行立 唐趙安 唐倪勤 唐兖州軍將 唐牙將甯勉 唐張政

唐丞蘇朗 唐邑令李虗 唐吳逵 唐王待制 唐邑令李惟燕(附惟玉) 唐孫明 唐推司楊旬 唐孫翁 唐宋參軍 唐節度張齊丘 唐府掾陸康成 唐張國英 唐徐玘 唐王孝廉 唐別駕周伯玉 唐任自信 唐太常段成式 唐節度吳少陽 唐強伯達 唐司空嚴綬 唐吳可久 唐邢行立 唐趙安 唐倪勤 唐兖州軍將 唐牙將甯勉 唐張政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87, No. 1635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釋智宣法師輸入 金剛經持驗目錄 上卷魏博士盧景裕 梁釋琰法師 隋趙文若 隋寺丞趙文昌 隋博士徐孝克 隋書生荀氏 隋邑令睦彥通 隋參軍杜之亮 隋宋國公蕭瑀

More information

旺 運限亨通 四時吉利 營求果遂 其心百歲 康寧福祉 介萃於體 諸天擁護 魔恠潛藏 不作十習 之因 不受六交之報 直往菩提 逕登彼岸 更願人人悔悟 物物豐饒 政教化成 雨暘時若無龍鬬蛟起山崩岸圻之災 無地動水立屋倒舟沉之患 無兵戈之釁 無饑饉之虞 無疫癘蟲蝗 無盜賊奸宄 玉燭恒調 金甌永固 萬方 普

旺 運限亨通 四時吉利 營求果遂 其心百歲 康寧福祉 介萃於體 諸天擁護 魔恠潛藏 不作十習 之因 不受六交之報 直往菩提 逕登彼岸 更願人人悔悟 物物豐饒 政教化成 雨暘時若無龍鬬蛟起山崩岸圻之災 無地動水立屋倒舟沉之患 無兵戈之釁 無饑饉之虞 無疫癘蟲蝗 無盜賊奸宄 玉燭恒調 金甌永固 萬方 普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74, No. 1478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478 依楞嚴究竟事懺卷上 凡熏修楞嚴究竟懺法 不須別作佛事 不必申奏表牒 不用金銀錢袱 不動鐃鈸 雲鑼 但當延名僧善士

More information

但了白雲常倚 莫問青山不知 生死情刳 心心不觸 涅槃性徧 步步還鄉 無始劬 勞 剎那報足 大孝不匱 猶曰海之一滴 何況其餘 如或未然 且從錫類篇中 作 箇蠧魚 隨分咬著一字半字 他生後世 返擲有日在 弟子廣瀹吳應賓和南謹序 No. 1435-C賸錄序 先壽昌 於法門寂寥之際 言中有響 脚下無私 使洞

但了白雲常倚 莫問青山不知 生死情刳 心心不觸 涅槃性徧 步步還鄉 無始劬 勞 剎那報足 大孝不匱 猶曰海之一滴 何況其餘 如或未然 且從錫類篇中 作 箇蠧魚 隨分咬著一字半字 他生後世 返擲有日在 弟子廣瀹吳應賓和南謹序 No. 1435-C賸錄序 先壽昌 於法門寂寥之際 言中有響 脚下無私 使洞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72, No. 1435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435-A無異禪師語錄序 大光明中 無物不有 無物不空 真俗二諦 於中影現 一點靈明 溷入知見 一念瞥起 認為安身立命之處

More information

No. 1495-C重刻水懺隨聞錄序 夫心源本自澄清 性體原無純雜 祇以一念之參差 遂致千生之謬戾 往來三界 出沒四生 靜言思之 良可慨也 是以諾迦尊者觀羣生昏憒 因示以迦摩羅疾 欲 興懺文緣起 故報膝上人面瘡 將袁晁十生冤業自此消除 蜀嶺三卷懺文從茲成就 集華藏之玄文 作現生之懺悔 奈根基頑鈍者

No. 1495-C重刻水懺隨聞錄序 夫心源本自澄清 性體原無純雜 祇以一念之參差 遂致千生之謬戾 往來三界 出沒四生 靜言思之 良可慨也 是以諾迦尊者觀羣生昏憒 因示以迦摩羅疾 欲 興懺文緣起 故報膝上人面瘡 將袁晁十生冤業自此消除 蜀嶺三卷懺文從茲成就 集華藏之玄文 作現生之懺悔 奈根基頑鈍者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74, No. 1495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495-A序 夫水懺隨聞錄者 乃晝中禪師註釋也 昔悟達國師患人面之瘡 若不感諾迦尊者 現澗泉之水 焉能不復為冤 始知因緣會遇

More information

相 會 聲 聲 相 應 一 句 又 作 麼 生 畢 竟 水 須 朝 海 去 到 頭 雲 定 覔 山 歸 隆 興 府 天 寧 禪 寺 語 錄 侍 者 普 通 錄 三 門 閙 市 門 頭 有 一 句 子 擺 手 出 漳 江 全 身 在 裏 許 佛 殿 稽 首 老 瞿 曇 擔 頭 入 閙 藍 炷 香 三

相 會 聲 聲 相 應 一 句 又 作 麼 生 畢 竟 水 須 朝 海 去 到 頭 雲 定 覔 山 歸 隆 興 府 天 寧 禪 寺 語 錄 侍 者 普 通 錄 三 門 閙 市 門 頭 有 一 句 子 擺 手 出 漳 江 全 身 在 裏 許 佛 殿 稽 首 老 瞿 曇 擔 頭 入 閙 藍 炷 香 三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69, No. 1355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355-A 無 門 老 子 早 修 杜 多 行

More information

卷第七法語上 卷第八法語中 卷第九法語下 書 卷第十頌古 真贊 偈頌 佛事 塔銘祭文(附) No. 1359 應菴和尚語錄卷第一 初住處州妙嚴禪院語錄 住湖州顯忠資福禪寺門人(守詮) 等編 師受請 判府左司 度疏 師拈示眾云 此是判府左司 兩手分付 謂之無盡藏 頂王三昧 言言見諦 句句朝宗 若也知得

卷第七法語上 卷第八法語中 卷第九法語下 書 卷第十頌古 真贊 偈頌 佛事 塔銘祭文(附) No. 1359 應菴和尚語錄卷第一 初住處州妙嚴禪院語錄 住湖州顯忠資福禪寺門人(守詮) 等編 師受請 判府左司 度疏 師拈示眾云 此是判府左司 兩手分付 謂之無盡藏 頂王三昧 言言見諦 句句朝宗 若也知得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69, No. 1359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359-A應庵和尚語錄序 道不可以言傳 不可以情解 不可以識識 夫如是則應庵語錄 將何用哉 自昔 古尊宿 未甞有無言者 如以黃葉止小兒啼

More information

西 祖 持 來 花 一 真 而 截 名 相 南 華 圓 去 果 五 葉 以 散 師 承 迨 及 新 豐 宏 提 綱 要 圓 融 一 句 分 列 五 門 洎 曹 山 大 師 乃 新 豐 嫡 嗣 將 明 五 位 頌 出 五 篇 兼 舉 一 例 之 言 以 顯 五 門 之 旨 一 者 正 位 為 之 主

西 祖 持 來 花 一 真 而 截 名 相 南 華 圓 去 果 五 葉 以 散 師 承 迨 及 新 豐 宏 提 綱 要 圓 融 一 句 分 列 五 門 洎 曹 山 大 師 乃 新 豐 嫡 嗣 將 明 五 位 頌 出 五 篇 兼 舉 一 例 之 言 以 顯 五 門 之 旨 一 者 正 位 為 之 主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63, No. 1236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236-A 重 編 曹 洞 五 位 序 傳 付

More information

又 拈 香 大 眾 此 一 瓣 香 古 今 無 價 佛 祖 不 傳 且 道 從 什 處 得 來 還 知 落 處 麼 若 也 知 得 祇 者 裏 參 見 真 善 知 識 若 也 不 知 爇 向 爐 中 供 養 我 先 住 楊 岐 後 住 雲 蓋 會 和 尚 乃 陞 座 蔣 山 白 槌 云 法 筵 龍

又 拈 香 大 眾 此 一 瓣 香 古 今 無 價 佛 祖 不 傳 且 道 從 什 處 得 來 還 知 落 處 麼 若 也 知 得 祇 者 裏 參 見 真 善 知 識 若 也 不 知 爇 向 爐 中 供 養 我 先 住 楊 岐 後 住 雲 蓋 會 和 尚 乃 陞 座 蔣 山 白 槌 云 法 筵 龍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69, No. 1350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350-A 金 陵 保 寧 禪 院 勇 禪 師

More information

非 但 瞎 却 這 僧 眼 瞎 却 鎮 州 一 城 人 眼 去 此 意 如 何 師 云 道 得 八 成 進 云 與 麼 則 昔 日 三 聖 今 日 和 尚 師 云 道 聽 途 說 乃 云 諸 佛 出 世 傍 若 無 人 祖 師 西 來 欺 胡 瞞 漢 一 言 相 契 錯 認 驢 鞍 橋 作 阿 爺

非 但 瞎 却 這 僧 眼 瞎 却 鎮 州 一 城 人 眼 去 此 意 如 何 師 云 道 得 八 成 進 云 與 麼 則 昔 日 三 聖 今 日 和 尚 師 云 道 聽 途 說 乃 云 諸 佛 出 世 傍 若 無 人 祖 師 西 來 欺 胡 瞞 漢 一 言 相 契 錯 認 驢 鞍 橋 作 阿 爺 No. 1369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69, No. 1369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靈 隱 大 川 濟 禪 師 語 錄 目

More information

No. 1601 禪 燈 世 譜 卷 第 一 明 匡 山 黃 巖 寺 後 學 比 丘 道 忞 編 修 閩 福 唐 優 婆 塞 弟 子 吳 侗 集 三 十 三 祖 世 系 圖 ( 始 祖 ) 釋 迦 牟 尼 佛 ( 釋 迦 文 佛 ) 即 賢 劫 第 四 尊 示 生 中 天 竺 國 剎 利 種 釋 迦

No. 1601 禪 燈 世 譜 卷 第 一 明 匡 山 黃 巖 寺 後 學 比 丘 道 忞 編 修 閩 福 唐 優 婆 塞 弟 子 吳 侗 集 三 十 三 祖 世 系 圖 ( 始 祖 ) 釋 迦 牟 尼 佛 ( 釋 迦 文 佛 ) 即 賢 劫 第 四 尊 示 生 中 天 竺 國 剎 利 種 釋 迦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86, No. 1601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601-A 序 昔 世 尊 以 正 法 眼 藏

More information

上 堂 云 四 維 風 景 寥 寥 極 目 晴 空 廓 落 孰 為 好 醜 是 非 何 用 識 情 卜 度 石 火 迸 光 清 秋 一 鶚 言 前 得 旨 已 周 遮 句 後 無 蹤 徒 摸 [ 打 - 丁 + 索 ] 劄 著 不 行 秦 時 [ 車 * 度 ] 轢 上 堂 云 久 雨 不 晴 今

上 堂 云 四 維 風 景 寥 寥 極 目 晴 空 廓 落 孰 為 好 醜 是 非 何 用 識 情 卜 度 石 火 迸 光 清 秋 一 鶚 言 前 得 旨 已 周 遮 句 後 無 蹤 徒 摸 [ 打 - 丁 + 索 ] 劄 著 不 行 秦 時 [ 車 * 度 ] 轢 上 堂 云 久 雨 不 晴 今 No. 1347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69, No. 1347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長 靈 和 尚 語 錄 東 京 天 寧

More information

消 災 識 子 ( 二 六 十 月 ) 丑 ( 正 月 十 月 ) 寅 ( 六 八 十 一 ) 卯 ( 正 四 七 月 ) 辰 ( 正 四 七 月 ) 巳 ( 三 四 十 一 ) 午 ( 九 十 十 一 ) 未 ( 六 八 十 一 ) 申 ( 正 四 七 月 ) 酉 ( 二 五 八 月 ) 戌 (

消 災 識 子 ( 二 六 十 月 ) 丑 ( 正 月 十 月 ) 寅 ( 六 八 十 一 ) 卯 ( 正 四 七 月 ) 辰 ( 正 四 七 月 ) 巳 ( 三 四 十 一 ) 午 ( 九 十 十 一 ) 未 ( 六 八 十 一 ) 申 ( 正 四 七 月 ) 酉 ( 二 五 八 月 ) 戌 (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59, No. 1043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043 看 命 一 掌 金 唐 一 行 禪 師

More information

通 五 趣 等 何 故 此 論 但 標 原 人 答 論 主 約 人 是 我 同 類 故 序 云 我 今 得 此 人 身 而 不 自 知 ( 云 云 ) 又 六 道 中 其 餘 五 趣 苦 樂 不 均 不 堪 修 行 故 偏 勸 人 故 曰 原 人 裴 相 國 圓 覺 序 曰 生 靈 之 所 以 往

通 五 趣 等 何 故 此 論 但 標 原 人 答 論 主 約 人 是 我 同 類 故 序 云 我 今 得 此 人 身 而 不 自 知 ( 云 云 ) 又 六 道 中 其 餘 五 趣 苦 樂 不 均 不 堪 修 行 故 偏 勸 人 故 曰 原 人 裴 相 國 圓 覺 序 曰 生 靈 之 所 以 往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58, No. 1032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032-A 華 嚴 原 人 論 解 序 長 安

More information

鉢 囉 ( 二 合 ) 抳 馱 曩 ( 六 ) 鉢 囉 ( 二 合 ) 吠 捨 ( 七 ) 跋 哩 嚩 ( 無 鉢 反 ) 多 ( 八 ) 言 阿 進 底 也 咄 [ 里 * 也 ] 此 云 不 思 議 尾 目 乞 叉 此 云 解 脫 尾 灑 也 此 云 境 界 三 滿 多 跋 捺 囉 此 云 普

鉢 囉 ( 二 合 ) 抳 馱 曩 ( 六 ) 鉢 囉 ( 二 合 ) 吠 捨 ( 七 ) 跋 哩 嚩 ( 無 鉢 反 ) 多 ( 八 ) 言 阿 進 底 也 咄 [ 里 * 也 ] 此 云 不 思 議 尾 目 乞 叉 此 云 解 脫 尾 灑 也 此 云 境 界 三 滿 多 跋 捺 囉 此 云 普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05, No. 229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229-A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普 賢 行

More information

遮 那 牟 尼 如 來 前 受 瑜 伽 最 上 乘 義 後 數 百 年 傳 於 龍 樹 菩 薩 龍 樹 又 數 百 年 傳 於 龍 智 阿 闍 黎 龍 智 傳 於 金 剛 智 法 師 金 剛 智 來 遊 震 旦 以 五 部 瑜 伽 及 毗 盧 遮 那 經 蘇 悉 軌 範 授 與 不 空 三 藏 及

遮 那 牟 尼 如 來 前 受 瑜 伽 最 上 乘 義 後 數 百 年 傳 於 龍 樹 菩 薩 龍 樹 又 數 百 年 傳 於 龍 智 阿 闍 黎 龍 智 傳 於 金 剛 智 法 師 金 剛 智 來 遊 震 旦 以 五 部 瑜 伽 及 毗 盧 遮 那 經 蘇 悉 軌 範 授 與 不 空 三 藏 及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23, No. 446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446 七 俱 胝 佛 母 所 說 準 提 陀 羅

More information

經 曰 人 於 自 衣 繫 如 意 珠 不 自 覺 知 窮 露 他 方 忽 有 智 者 指 示 其 珠 所 願 從 心 致 大 饒 富 方 悟 神 珠 非 從 外 得 也 乃 知 人 人 分 上 各 有 一 顆 無 價 寶 珠 玲 瓏 瑩 澈 常 放 大 光 明 故 古 頌 云 般 若 靈 珠 妙

經 曰 人 於 自 衣 繫 如 意 珠 不 自 覺 知 窮 露 他 方 忽 有 智 者 指 示 其 珠 所 願 從 心 致 大 饒 富 方 悟 神 珠 非 從 外 得 也 乃 知 人 人 分 上 各 有 一 顆 無 價 寶 珠 玲 瓏 瑩 澈 常 放 大 光 明 故 古 頌 云 般 若 靈 珠 妙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62, No. 1192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192-A 清 珠 集 序 執 塗 之 人 而

More information

令人可仰而不可即 且生平不畜長物 隨得隨散 惠施不悋 而獨慎重大法不輕以與 人 故作不輕授受論以見志 葢其擇法嚴明 不忍以相似學解而混淆真源 嘗歎今時 學者於如來聖教量大經大論弁髦視之 於古德親悟親證機緣 初入門來便相傚顰 師 資欺誑作世諦流布 甚至大言不慚壞却心術故 在鼓山時即禁止上堂小參及拈頌等

令人可仰而不可即 且生平不畜長物 隨得隨散 惠施不悋 而獨慎重大法不輕以與 人 故作不輕授受論以見志 葢其擇法嚴明 不忍以相似學解而混淆真源 嘗歎今時 學者於如來聖教量大經大論弁髦視之 於古德親悟親證機緣 初入門來便相傚顰 師 資欺誑作世諦流布 甚至大言不慚壞却心術故 在鼓山時即禁止上堂小參及拈頌等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72, No. 1442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442-A旅泊菴稿序 天地一逆旅也 日月往來 山河流峙 逆旅中之世界也 二乘禪寂 四生升沉 逆旅中之眾生也 三世諸如來 歷代諸祖師

More information

抑亦少盡小子繼述之職云 燈以傳道 統以繼脈 道之不明 統之不正 先聖之所憂也 先師之見法門之有壟斷 憂深而慮遠 故輯此書 真得憲章祖述之旨 今刪繁取要 詳略會同 俾後之學者 開卷而有得焉 滴乳集 單錄倫祖一派 因諸方燈錄 不以佛祖嫡傳慧命為重 專以我人私淑去取為 乖 致令諸祖語錄行世者不多 壽梓者亦

抑亦少盡小子繼述之職云 燈以傳道 統以繼脈 道之不明 統之不正 先聖之所憂也 先師之見法門之有壟斷 憂深而慮遠 故輯此書 真得憲章祖述之旨 今刪繁取要 詳略會同 俾後之學者 開卷而有得焉 滴乳集 單錄倫祖一派 因諸方燈錄 不以佛祖嫡傳慧命為重 專以我人私淑去取為 乖 致令諸祖語錄行世者不多 壽梓者亦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67, No. 1308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308-A序 徑石滴乳者 山鐸在公所編 道脈淵源之書也 書垂成而在公脫去 其得法門人 石源雲公 取而錄成之 以彰先人之用

More information

毒 苦 痛 甚 於 猛 火 或 從 口 入 從 眼 耳 出 周 帀 纏 身 從 劫 至 劫 罪 人 肢 節 常 出 猛 火 復 有 鐵 鵶 啄 食 其 肉 或 有 銅 狗 齩 齧 其 身 牛 頭 獄 卒 手 執 兵 具 發 大 惡 聲 如 雷 霹 靂 汝 固 殺 胎 當 受 此 苦 我 若 妄 說

毒 苦 痛 甚 於 猛 火 或 從 口 入 從 眼 耳 出 周 帀 纏 身 從 劫 至 劫 罪 人 肢 節 常 出 猛 火 復 有 鐵 鵶 啄 食 其 肉 或 有 銅 狗 齩 齧 其 身 牛 頭 獄 卒 手 執 兵 具 發 大 惡 聲 如 雷 霹 靂 汝 固 殺 胎 當 受 此 苦 我 若 妄 說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01, No. 017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7 佛 說 長 壽 滅 罪 護 諸 童 子 陀

More information

第十二被擯不服戒 第十三不捨惡性戒 卷第五 二不定法第三 初三不定法 次二不定法 三十尼薩耆婆逸提法第四 第一衣過十日戒 第二離衣異宿戒 第三衣過一月戒 第四從尼取衣戒 第五使尼浣衣戒 第六非親乞衣戒 卷第六 第七知足受衣戒 第八貪好乞求戒 第九貪好共索戒 第十索衣過六反戒 第十一乞綿作具戒 第十二

第十二被擯不服戒 第十三不捨惡性戒 卷第五 二不定法第三 初三不定法 次二不定法 三十尼薩耆婆逸提法第四 第一衣過十日戒 第二離衣異宿戒 第三衣過一月戒 第四從尼取衣戒 第五使尼浣衣戒 第六非親乞衣戒 卷第六 第七知足受衣戒 第八貪好乞求戒 第九貪好共索戒 第十索衣過六反戒 第十一乞綿作具戒 第十二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39, No. 709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709-A序 夫毗尼是正法之壽命者 蓋由戒淨僧真 性遮之業而無染覆 道弘德備 權實之 教而克闡揚 自行利他 越苦海而登彼岸 紹先啟後

More information

萬 曆 壬 辰 仲 春 十 三 日 達 觀 衟 人 釋 真 可 書 於 五 臺 山 叶 斗 之 陽 玅 德 庵 自 肯 寮 No. 1449 湖 州 吳 山 端 禪 師 語 錄 卷 上 法 孫 比 丘 師 皎 重 編 長 興 壽 聖 禪 寺 語 錄 ( 劉 誼 翁 請 師 住 持 疏 附 ) 壽 聖

萬 曆 壬 辰 仲 春 十 三 日 達 觀 衟 人 釋 真 可 書 於 五 臺 山 叶 斗 之 陽 玅 德 庵 自 肯 寮 No. 1449 湖 州 吳 山 端 禪 師 語 錄 卷 上 法 孫 比 丘 師 皎 重 編 長 興 壽 聖 禪 寺 語 錄 ( 劉 誼 翁 請 師 住 持 疏 附 ) 壽 聖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73, No. 1449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449-A 湖 州 吳 山 端 禪 師 語 錄

More information

三藏十二部 接他了也 祇說無是非分別相 早不本分 何況宛出個是非分別相 世 尊四十九年所說 古錐千七百則公案 總是語言文字 若不識得這個 縱使字字句句 依樣葫蘆 即為魔說 即為謗佛 縱能記得佛祖所說三藏十二部 千七百則公案 字字句句不差 正是光明海中 多著泥滓 況既落言詮 即同教相 即同教相 則三

三藏十二部 接他了也 祇說無是非分別相 早不本分 何況宛出個是非分別相 世 尊四十九年所說 古錐千七百則公案 總是語言文字 若不識得這個 縱使字字句句 依樣葫蘆 即為魔說 即為謗佛 縱能記得佛祖所說三藏十二部 千七百則公案 字字句句不差 正是光明海中 多著泥滓 況既落言詮 即同教相 即同教相 則三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65, No. 1281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281-A 上諭 佛祖之道 指悟自心為本 是此說者 名為正知正見 用之以利人接物 令人直達心源 方得稱佛祖兒孫 所言外道魔道者

More information

约 翰 一 书 和 合 本 Page 2 of 9 第 二 章 2:1 我 小 子 们 哪, 我 将 这 些 话 写 给 你 们, 是 要 叫 你 们 不 犯 罪 若 有 人 犯 罪, 在 父 那 里 我 们 有 一 位 中 保, 就 是 那 义 者 耶 稣 基 督 2 他 为 我 们 的 罪 作

约 翰 一 书 和 合 本 Page 2 of 9 第 二 章 2:1 我 小 子 们 哪, 我 将 这 些 话 写 给 你 们, 是 要 叫 你 们 不 犯 罪 若 有 人 犯 罪, 在 父 那 里 我 们 有 一 位 中 保, 就 是 那 义 者 耶 稣 基 督 2 他 为 我 们 的 罪 作 约 翰 一 书 和 合 本 Page 1 of 9 第 一 章 1:1 论 到 从 起 初 原 有 的 生 命 之 道, 就 是 我 们 所 听 见 所 看 见, 亲 眼 看 过, 亲 手 摸 过 的 2 ( 这 生 命 已 经 显 现 出 来, 我 们 也 看 见 过, 现 在 又 作 见 证, 将 原 与 父 同 在, 且 显 现 与 我 们 那 永 远 的 生 命, 传 给 你 们 ) 3 我

More information

唯佛能除斷 是故歸命佛 佛復告大眾 汝等云何知名為死 諸人答言 不知世尊 佛告大眾 殺生偷盜邪 婬妄語兩舌惡口綺語嫉妬恚癡 若人行是十惡名之為死 佛復告諸大眾 若人違逆不 順父母不行正法 不敬沙門梵志及諸耆宿 如是之人亦名為死 復告大眾 若有不敬 三寶及諸持戒有德沙門 如是之人亦名為死 復告大眾 若

唯佛能除斷 是故歸命佛 佛復告大眾 汝等云何知名為死 諸人答言 不知世尊 佛告大眾 殺生偷盜邪 婬妄語兩舌惡口綺語嫉妬恚癡 若人行是十惡名之為死 佛復告諸大眾 若人違逆不 順父母不行正法 不敬沙門梵志及諸耆宿 如是之人亦名為死 復告大眾 若有不敬 三寶及諸持戒有德沙門 如是之人亦名為死 復告大眾 若 佛說須摩提長者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530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4, No. 530 佛說須摩提長者經 ( 一名會諸佛前亦名如來所說示現眾生 )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洹精舍 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

More information

1

1 門 ちゃま 喝 水 戶 黃 門 喝 (オリンピア( OLYMPIA )) 八 通 屋 育 樂 事 業 有 限 公 司 07-3733316 www.8tw.com.tw 此 攻 略 本 是 引 至 日 本 遊 戲 攻 略 說 明, 內 容 僅 供 參 考, 一 切 演 出 以 官 方 為 主, 若 有 任 何 錯 誤 或 問 題 敬 請 告 知, 我 們 會 盡 快 改 善, 謝 謝 本 書 圖 片

More information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四 增 進 認 知 體 驗 五 提 升 語 言 層 次 六 激 發 創 造 力 發 展 88 肆 幼 兒 在 積 木 遊 戲 上 的 發 展 過 程 86

More information

BSP 烤箱 - 封面-2

BSP 烤箱 - 封面-2 BSPO615 使 用 及 安 裝 說 明 書 總 代 理 優 氏 集 團 客 林 渥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台 北 市 內 湖 區 行 愛 路 69 號 2 樓 TEL 02-2794 2588 FAX 02-2794 3789 台 中 市 北 屯 區 后 庄 路 1080-12 號 TEL 04-2422 0958 FAX 04-2422 0938 高 雄 市 左 營 區 政 德 路 633

More information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60 35 ä ü ä ü ß 單一立法 附屬立法 非行政類附屬刑法 非行政類之 特別刑法 ü ü 非行政類之附屬刑法 行政罰 非行政類刑法 ß ä 包含秩序違反法及普 通刑法 輔助刑法以 外附有行政罰處罰的 法律, 其法律效果主 要為罰鍰 行政犯 這塊領域在概念上不存 在, 究係刑事犯或行政 犯, 其歸屬問題乃本章 所欲探究者

More information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Magadha Gautama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Magadha Gautama 由人成道的佛陀 目錄 3 7 13 26 22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Magadha Gautama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Dronodana Amrtodana dana 由人成道的佛陀 二 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bodhi-sattva 二 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由人成道的佛陀 二 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Brahman isvara karman 10

More information

注入新能量明確新方向

注入新能量明確新方向 股份代號 598 Stock Code : 598 注入新能 量 明 確 新方 向 2015 Interim Report 2015 中 期 報 告 中期報告 R O F A Y NE W D T I L A T I V IR E C New Ti Interim Report on 2015 注入新能量明確新方向 2 3 4 5 7 9 10 38 49 50 公司資料 公司 公司 SINOTRANS

More information

內政部消防署文章附檔

內政部消防署文章附檔 第 五 章 未 來 施 政 重 點 86 84 1 28 5 85 8 14 2 98 8 18 98 9 1498 10 30 98 12 1 2-213 - 99 消 防 白 皮 書 7 1 4 89 7 19 98 10 22 98 11 24 98 12 24 99 1 5-214 - 第 五 章 未 來 施 政 重 點 74 11 29 3 89 11 91 3 95 10 3 4 5 6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2015 002 024 004 026 005 027 011 028 021 043 023 048 James William Beeke Howard Robert Balloch Peter Humphrey Owen Peter Humphrey Owen Peter Humphrey Owen Howard Robert Balloch Peter Humphrey Owen 中 Maples

More information

人與非人諸大眾俱 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悉來集 爾時世尊 無量百千眷屬圍遶 恭敬尊重而為說法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 於自寺住獨坐思惟 心靜三昧正念觀察 正觀察已起彼三昧 起三昧已復入三昧 以三昧力六種震動十方無量不可計數阿僧祇耶不可思議恒河沙等諸佛世界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 起彼三昧如法思惟 生如是心 佛

人與非人諸大眾俱 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悉來集 爾時世尊 無量百千眷屬圍遶 恭敬尊重而為說法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 於自寺住獨坐思惟 心靜三昧正念觀察 正觀察已起彼三昧 起三昧已復入三昧 以三昧力六種震動十方無量不可計數阿僧祇耶不可思議恒河沙等諸佛世界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 起彼三昧如法思惟 生如是心 佛 修訂日期 : 2004/11/14 發行日期 : 2006/2/1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2, No. 341 原始資料 : 蕭鎮國大德提供,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北美某大德提供 No. 341 [Nos. 310(36), 342] 聖善住意天子所問經翻譯之記夫法留正像

More information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目錄 一 前言 2 二 什麼叫做佛事? 3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5 四 臨命終時怎麼辦? 6 五 亡靈是什麼? 9 六 誰該做佛事? 12 七 誦經做什麼? 15 八 拜懺做什麼? 18 九 放焰口做什麼? 20 十 人鬼之間的佛事? 22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二 什麼叫做佛事? 二 什麼叫作佛事?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More information

1

1 2016 www.hkgem.com www.kwanonconstruction.com 1 目錄 3 4 6 10 21 32 47 49 50 52 54 56 126 2 公司資料 公司 Cricket Square Hutchins Drive P.O. Box 2681 Grand Cayman KY1-1111 Cayman Islands 41 43 45 47 5 Codan Trust

More information

Posadha skandhaka

Posadha skandhaka 四分律 Dharmaguptaka Vinaya 說戒揵度 Poṣadha Skandhaka 大正藏 ( 中華電子佛典版 ) 冊 22, 頁 816~830 Taishō (CBETA edition), vol. 22, pp. 816 830 菩提翻譯委員會譯 Translated by the Bodhi Translation Committee 菩提文教基金會出版 Published by

More information

1

1 2015 www.hkgem.com www.kwanonconstruction.com 1 目錄 3 4 6 7 11 20 30 42 44 45 47 48 49 51 114 2 公司資料 公司 Cricket Square Hutchins Drive P.O. Box 2681 Grand Cayman KY1-1111 Cayman Islands 41 43 45 47 5 Codan

More information

P. 2 皆從釋迦如來諸毛孔入 釋迦如來所教化者 皆從彼佛身諸毛孔入 現如是已 當爾之時 於彼眾中有一菩薩名曰勝分 從坐而起進止庠序 容貌端嚴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合掌向佛 而說偈言佛世甚希有為眾故顯現此事未曾有覆蔽一切魔迭共相觀面唱言希有事我等何故來出言我破壞我等輩可憐唯首骸骨消我等既羸瘦枯老復失樂無

P. 2 皆從釋迦如來諸毛孔入 釋迦如來所教化者 皆從彼佛身諸毛孔入 現如是已 當爾之時 於彼眾中有一菩薩名曰勝分 從坐而起進止庠序 容貌端嚴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合掌向佛 而說偈言佛世甚希有為眾故顯現此事未曾有覆蔽一切魔迭共相觀面唱言希有事我等何故來出言我破壞我等輩可憐唯首骸骨消我等既羸瘦枯老復失樂無 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834 [No. 833] 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7, No. 834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等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在伽耶城 成道未久 與諸比丘一切眾俱 其中或有得於

More information

婆塞不定為一事作坑 諸有來者皆令墮死 人死者犯不可悔 非人死者中罪可悔 畜生死者下罪可悔 都無死者犯三方便可悔罪 是名無烟火坑殺也 毘陀羅者 若優婆塞以二十九日 求全身死人 召鬼呪尸令起 水洗著衣令手捉刀 若心念口說 我為某甲故 作此毘陀羅 即讀呪術 若所欲害人死者 犯不可悔 若前人入諸三昧 或天神

婆塞不定為一事作坑 諸有來者皆令墮死 人死者犯不可悔 非人死者中罪可悔 畜生死者下罪可悔 都無死者犯三方便可悔罪 是名無烟火坑殺也 毘陀羅者 若優婆塞以二十九日 求全身死人 召鬼呪尸令起 水洗著衣令手捉刀 若心念口說 我為某甲故 作此毘陀羅 即讀呪術 若所欲害人死者 犯不可悔 若前人入諸三昧 或天神 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1476 完成日期 : 2002/11/04 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一卷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4, No. 1476 宋元嘉年求那跋摩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 爾時淨飯王來詣佛所頭面禮足合掌恭敬 而白佛 言 欲所請求以自濟度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