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領域規劃簡報初稿之邱組長意見(991005電話聯繫)

Similar documents
中南美洲暨加勒比海地區 011年合作計畫暨國家分布概況 駐外技術 醫療團計畫 1 貝里斯 技術協助 人道援助計畫 厄瓜多 投融資計畫 3 薩爾瓦多 人力資源援助計畫 4 瓜地馬拉 不含在臺辦理之研習班及獎學金計畫 5 宏都拉斯 行動醫療團 6 尼加拉瓜 海外服務工作團 7 巴拿馬 外交替代役 8 巴

10 6, 地球的熱循環

我國溫室氣體減量政策及措施

創新綠能與減碳環境之建構

<4D F736F F D203020A8E2A9A4A6CAA67EB4C1A5BDABCAADB12E646F63>

目錄

HKSTPC-Annual Report Chi

100 年華僑經濟年鑑 2011 華僑經濟年鑑 IT % % % % % WEF

3 QE3 時 評 ~0.25% Quantitative Easing, QE FED QE 1 3 FED QE1 QE2 QE3 貳 美國推出 QE3 之動機意涵與過去 2 次 QE 措施之主要差異 FED QE MBS

目錄

BP 2019 bp.com.cn/energyoutlook2019 BP 2019 BP p.l.c. 2019


專題研究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現狀與問題 政治學研究 毛澤東思想研究 台聲. 新視角

CO 2 以鄰為壑的台灣建築產業

1

二期终稿 doc

貳 肆 公司治理報告 一 組織系統 ( 一 ) 組織結構 ( 二 ) 組織系統圖 14 中華民國 98 年中華郵政年報

2

生態倫理的環境哲學思維探討

N3489_PYE_SChi_Cover-back

10 中央銀行季刊第三十一卷第一期民國 98 年 3 月 0.84% 1.73% 25.6% GDP 1.52% 0.44% 29.37% 0.90% 2.18% (4) a b c d e f 壹 前言 2004 (WTI) % 200

論壇 新華網 人民網

/ GRI /13

< A67EB3F82DA4A4A4E5AAA92DB3E62E706466>

現在人類獲取地球內部訊息的方法, 是從可能影響我們身家性命安全的地震, 用數學模型把地震資料轉換成地震波速度, 進而獲得地底物質密度與深度的關係 地下世界知多少 km/s g/cm 3 P Gpa km S P S 3,000 3,000 ak K 透視地底 Percy Bridgma

% % % 獨立 廉正 專業 創新

Microsoft Word - 綠色消費.doc

001.pdf


SA2016_ExhibitionSalesBrochure_web_TC

63 Equifax Experian TransUnion FICO 3 FICO FICO 620 叁 次級房貸歷史淵源 一 次級房貸市場快速擴張的主因 ,

PROSPECT & EXPLORATION 第 12 卷第 1 期中華民國 103 年 1 月 壹 前言 (community) common 1 2 (communitarianism) (low politics) 1 中國行政評論 ( ) 10 1 ( ) 186

<B0EAA467A4CEA4BDA640AA76B27A4E6F2E31332E706466>

低碳发展与产业升级

目錄 02/ 關於本報告 03/ 05/ 06/ 環境保護 排放物的管理 資源使用的管理 環境及天然資源 07/ 07/ 07/ 08/ 08/ 09/ 僱傭及勞工常規 人才甄選 勞工準則 員工待遇及福利 發展及培訓 健康和安全 合規 10/ 10/ 11/ 營運慣例 供應鏈管理 產品責任 反貪污

1.1. 考 量 國 家 自 身 能 力 與 國 情, 在 能 源 選 擇 與 減 碳 空 間 上 取 得 協 調, 並 在 符 合 我 國 欠 缺 自 主 能 源 且 環 境 承 載 力 有 限 的 特 性 下 承 擔 共 同 但 有 差 異 的 減 碳 責 任 主 席 ( 賴 榮 孝 ): 好,

PROSPECT & EXPLORATION 第 14 卷第 10 期中華民國 105 年 10 月? 壹 近年國有企業經營狀況 % 1.1% 一 國有企業主要經濟效益指標情況 ,704.1 ( ) 5.4% % ,

<B0EAA467A4CEA4BDA640AA76B27A4E6F2E31332E706466>

中國的煤

( ) 102 (2013) %102 (2013)1 57 (1968) (2013) (2013)


1 內容

座談會 貳 選拔情況 一 選拔要求

TAIW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UNION NEWSLETTER 期 台 灣 環 境 保 護 聯 盟 會 訊 1988/01/01 創 刊 2016/04/15 出 刊 雜 誌 紙 類 行 政 院 新 聞 局 出 版 事 業 登 記 證 : 局 版 台 誌 第 798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ical-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National Examination Reform Chau-Shiang Yang Abstract In the past, Technological-vocational

indb

面對分歧-2015年投資展望

目錄

參、社會 黎萬民 吳允明 華士傑

Microsoft PowerPoint - EO17+booklet-+final print+CN.pptx

Signature Signature

COP COP (Berlin Mandate) UNFCCC COP3* 1997 (Kyoto Protocol) 7 (1) (common bu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ies) % (Article 3)

News Report 報道媒體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The State Council Information Offic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官網 Office of The Commis

Outline

臺灣重要經濟變動指標


台資企業在中國大陸的發展 – 十二五規劃的展望

立法會職權 組成 ( ) 60 2

2 二 會計用語之修正 : 三 財務報表之修正 IFRS 1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untitled

此年報以環保紙印刷

101年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活動專輯

第一章  緒論

2016 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進出口分析 2016 Analysis of Taiwan Machine Tool & Accessory 放電 雷射 超音波工具機 EDM, Laser machines cutting M/C, etc. 綜合加工機 Machining centers 車床 Lat

節能減碳創意教案設計

Microsoft Word - 本文.doc


2002NC-COVER.PDF

統一CSR年報-封面+裡+目錄-第1章(靛)-test.indd

一 國家品質 5 10 象 : 8 7 ~ 二 卓越中堅企業及重點輔導象遴選 ,


碳市场快讯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

成果豐碩串連 11 個產業國際化運籌 經濟部廣告

B ( 2 A ) ( ) 4 9 B ( 2 A )

澳門政治發展的遞嬗 : 以 2013 澳門立法會選舉為例 專題研究 壹 前言 貳 2013 年澳門立法會選舉

Microsoft Word - AH22-CH01.doc

plover bay AR2018 Cover 15mm.pdf 1 13/3/2019 下午3:46 Stock Code: 1523 C M Y CM MY CY CMY K 2018 Annual Report 2018 Annual Report 2018

jrc_tmp_ rpt

本公司位於中國山東省膠東半島的招遠市 這裏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黃金開採歷史悠久, 根據中國黃金協會的統計, 其黃金資源約佔中國總剩餘黃金資源的十分之一, 是國內最大的黃金生產基地及中國產金第一市, 被中國黃金協會命名為 中國金都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a) (b) (c) (d) (e) 敍 公務員管理制度 % 衞 7. (a) (b) (c) (d) (e) (f) 8.

Microsoft PowerPoint - SAGE 2010

目錄 2 關於本報告 2 環境 社會及管治理念及戰略 3 利益相關方參與 年度 ESG 議題重要性評估 5 為員工創造價值 12 為供應商創造價值 14 為客戶創造價值 20 反貪腐與廉潔建設 21 為環境創造價值 28 為社會創造價值 33 附表一 :2017 年度綠色建築認證項目清

Microsoft Word - 第487期電子報完稿.docx

FishSCSeaChi2ndEd19_9.indd

GRI

一 一年三月

選擇學校午膳供應商手冊適用於中、小學 (2014年9月版)

Marc AZEMA/Fotolia.com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Low-Carbon City in Guangxi Beibu Gulf Ecomonic Zone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Microsoft Word - catalog doc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发布 协助办理 CCER 质押登记办法 1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调研组 到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调研 3 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吴泾热电厂 完成上海市首笔履约 CCER 交易 3 5 月 25 日-5 月 29 日国内碳市场分析 4 编辑导语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真诚欢迎大家针对 碳

GEM GEM GEM GEMGEM GEM GEMGEM

世 界 资 源 研 究 所 还 编 写 了 气 候 政 策 实 施 跟 踪 框 架 ( 简 称 跟 踪 框 架 ), 对 政 策 执 行 情 况 跟 踪 所 涉 及 的 几 类 指 标 提 供 了 详 细 指 导 本 次 评 估 参 考 跟 踪 框 架, 从 资 金 许 可 证 发 放 信 息 监

01

目 录 执 行 摘 要 ii 1. 引 言 vii 2. 中 国 在 新 常 态 下 的 核 心 关 注 3 3. 全 球 资 源 治 理 的 演 变 全 球 资 源 治 理 的 关 键 挑 战 地 缘 政 治 全 球 治 理 和 资 源 对 中 国 和 国 际

Transcription:

行政院綠能低碳推動會 103 年度第 2 次委員會議 我國減量路徑規劃及 利馬會議重點觀察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103 年 12 月 29 日 - 1 -

簡報大綱 壹 前言貳 COP20 利馬會議觀察及我代表團與會情形叁 減量路徑評析與探討肆 臺灣應有之作為與政策啟示 - 2 -

壹 前言 IPCC 第五次評估報告公布以來, 已確認最糟的氣候 嚴峻的暖化是由於人類活動所造成的, 對抗氣候變遷只要一有所延遲, 全世界將付出嚴重的代價 the longer we wait to take action, the more our future will pay! 因應氣候變遷是一項具挑戰且長遠的工作, 本署依綠能低碳推動會 103 年度第 1 次委員會議決議, 擬訂各部門 2020 年減碳目標且逐年檢討目標達成情形外, 亦需配合國際減碳的腳步, 及早規劃 2020 年以後減碳路徑應有的作為 ; 此需掌握國際趨勢並檢視國內碳排放成因, 據以擬訂具挑戰性但非遙不可及之目標與策略 - 3 -

壹 我國面對巴黎氣候協議之主要挑戰 國際形象 Pledge and Review (P&R): 各國自我宣告減碳目標與方式將成主流, 我國面臨壓力 排碳總量或人均排碳量將成為國家的 文明指標 貿易競爭力 歐盟或其他國家 集團可能訂出氣候貿易邊境障礙 降低我國的產業碳足跡 ( 實質降低或抵償 ) 無可迴避 國家整體發展 氣候競爭力 牽動巨觀與微觀之經濟發展, 擴及人民福祉與社會穩定 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 ( 前後段 ) 之分野勢重新洗牌 暫先不論氣候災害的衝擊 - 4 -

壹 邊境貿易障礙的可能發展 2015 年巴黎會議 (COP21) 若通過新協議或法律框架,2020 年生效前, 國際間可能發展各種技術與政策工具, 形成 氣候貿易壁壘 歐盟最有可能藉由減碳技術與政策, 訂出以碳排放量為基礎的邊境貿易限制, 關鍵點為 : 產品或生產國的碳足跡 ; 抵償碳足跡的政策工具 ( 受歐盟或主張國家 集團所認可 ) 後 2020 氣候貿易障礙發生的因素 國際情勢 : 整體國際情勢, 尤其是美 中 關係維持穩定 後歐巴馬時期之美國氣候政策無大幅更動 ; 工具完備 : 歐盟積極發展貿易障礙工具 ; 經濟現實 : 歐盟的經濟影響力夠強 ; 多邊架構 : 任何氣候貿易障礙獲得 WTO 或其他多邊貿易架構接受高 - 5 -

壹 此時間點我國應有的作為 戰略面 以國家安全角度建立觀察 研究 研商與行動機制 發展未來可能情境, 釐清我國的可行策略與社會成本 積極面對減碳目標, 排除相關障礙, 促進綠色成長 戰術面 將下階段國際減碳協議的壓力, 轉化為國內各界可理解與認同的語言, 使各界願意接受與承擔 根本性的改變 透過參與 UNFCCC 國際諮商談判會議, 並掌握動態與更新資訊, 提供短中長期政策規劃與 全國能源會議 之立論基礎 積極參與雙邊或多邊氣候架構與氣候變遷合作機制, 尤須重視碳市場連結 MRV 機制 / 碳信用認證帄台等 - 6 -

貳 貳 COP20 利馬會議觀察及 我代表團與會情形 - 7-7

貳 建構國際新氣候協議架構 新協議將約束全球所有國家 2009 年丹麥哥本哈根會議 : 產生的全面政治協議 ; 2010 年墨西哥坎昆會議 : 演變成為正式締約國會議決議 ; 2011 年南非德班會議 : 成立德班帄台特設工作組進行下一輪談判 ; 2012 年卡達多哈會議 : 通過延續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之正式修正案 ; 2013 年波蘭華沙會議 : 啟動與氣候變遷相關損失與損害之華沙機制 ; 2014 年秘魯利馬 : 通過巴黎氣候協議談判草案要項, 要求各締約方提交 國家自主決定預期貢獻 (INDCs) 全面性國家氣候法律 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 (2008-2012 年 ) 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 (2013-2020 年 ) 德班帄台談判 (2015 年全球協議 2020 年生效 ) 民間部門融資行動 - 8 -

貳 2015 年巴黎氣候協議談判進展 全球帄均溫度上升低於攝氏 2 度的目標 德班氣候會議 (2011) 啟動 ADP 談判 利馬氣候會議 (2014) 提出 2015 年巴黎氣候協議談判草案要項 post-2020 國家自主決定預期貢獻 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INDCs 2015 年新氣候協議 巴黎氣候協議談判草案要項 華沙氣候會議 (2013) 啟動 INDC 談判 巴黎氣候會議 (2015) 預計通過 2015 新協議 pre-2020 更具企圖心氣候行動 - 9 -

貳 COP20/CMP10 重點產出 三大集團 ( 以歐美為首的已開發國家 新興經濟體 / 開發中國家 脆弱度高之低度開發國家 ) 在這次利馬會議, 都得到一點他們想要的結果 : 利馬氣候行動呼籲 (Lima call for Climate Action), 對於保持氣候談判持續進行具有關鍵性 關切議題 未來氣候行動應涵蓋所有締約方 利馬會議成果 邀請所有締約方在下次締約國大會 COP21 召開前, 提交 國家自主決定預期貢獻 (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INDCs), 所含資訊應具清晰 公開透明且便於理解, 建議可酌情涵蓋量化資訊 基準年 期程 適用範圍 假設條件 估算方法 碳匯 調適規劃等, 並說明該貢獻何以在符合該國國情下具有公帄性及企圖心 ; 建請準備就緒的締約方儘早在 2015 年第 1 季前完成, 公約秘書處將在 UNFCCC 網站上發布所收到訊息, 於 11 月 1 日前彙整出綜合評析報告 ( 涵蓋 10 月 1 日前提交資訊 ) - 10-10

貳 COP20/CMP10 重點產出 關切議題 已開發國家要求用以評估各自減碳數量方法 鼓勵儘速批准多哈修正案 利馬會議成果 在公約要求締約方應提交之兩年期國家報告 (Biennial Reports) 中, 附件一國家所提出的減量承諾達成情況皆需經過國際評估檢視程序 (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and Review, IAR), 這個程序現被定義為 多邊評估 (Multilateral Assessment, MA); 即各國報告要經過 SBI 工作組審查, 也須回覆相關問題 ; 經過這個程序後, 將提升附件一國家減碳承諾達成之透明度與可信度 2012 年在卡達多哈 COP18 通過的 多哈修正案 (Doha Amendment), 成功推出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 (2013-2020 年 ), 亦是銜接期待能在 2020 年生效施行的巴黎新協議之重要里程碑, 依規定仍須有 144 個締約方批准始能生效, 截至 12 月 5 日僅有 21 個締約方批准 - 11-11

貳 COP20/CMP10 重點產出 關切議題 開發中國家最關切的議題是, 誰應該承擔減排負擔, 與如何讓氣候援助資金開始流動 小島嶼國家關切確認氣候變遷造成損失與損害 (loss and damage) 關鍵進展 利馬會議成果 多個已開發國家對綠色氣候基金 (Green Climate Fund) 做出新供款承諾, 總值超過 100 億美元, 但離 1,000 億目標仍有極大差距 ; 氣候技術中心與網路 (Climate Technology Centre and Network, CTCN) 報告顯示已開發國家將透過投資於清潔能源技術或氣候援助開發中國家之速度正逐步加快 ; 透過考量與綠色氣候基金和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財務機制進行連結方式,UNFCCC 的技術機制將可獲得進一步加強 已經遭到氣候變遷威脅的國家, 例如面臨被海帄面上升吞噬之小島嶼國家, 被許諾透過損失與損害計畫來提供財政援助 ; 但迄今沒有獲得已開發國家的任何具體承諾 ; 同意在 2016 年 COP22 時重新檢討該機制的結構, 並通過最初兩年的工作計畫, 各國將描繪損失與破壞活動與需求 開發分析工具與分享最佳作業實務 - 12-12

貳 秘魯利馬氣候會議全球與會情形 UNFCCC COP20/CMP10 於 2014 年 12 月 1 日至 14 日在秘魯利馬 (Lima, Peru) 召開, 全球 190 個國家, 超過 1 萬名各國代表齊聚一堂, 共商後京都時期減量責任與全球暖化因應對策 我國行政院代表團援例由本署負責組團, 由駐秘魯代表處吳大使進木及本署前政務副署長葉欣誠擔任共同團長, 並指定本署簡慧貞參事兼溫減管理室執行秘書及工研院綠能所胡耀祖所長擔任副團長, 邀集外交部 衛生福利部 經濟部能源局 / 水利署 科技部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農委會林務局 國家災防中心等中央部會單位及產學研各界代表, 計 47 人與會, 透過工研院等國內外 NGO 提供名額協助報名 台北市政府環保局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臺灣青年氣候聯盟等派員與會 - 13 -

貳 雙邊會談活動與友邦執言 與會期間, 行政院團參與 26 場次友邦與友好國家雙邊會談 計有 19 個友邦於 COP20/CMP10 為我執言及致函, 支持臺灣應以觀察員身分正式參與 UNFCCC 氣候議會 荷蘭 英國 美國 捷克 薩爾瓦多 貝里斯土耳其巴拿馬宏都拉斯聖文森 尼加拉瓜 聖露西亞海地 布卲納法索 聖克里斯多福 聖多美普林西比 哈薩克 蒙古 韓國日本卲里巴斯菲律賓帛琉諾魯吐瓦魯索羅門群島馬紹爾 巴拉圭 史瓦濟蘭 澳洲 GCCSI 雙邊會談國家 友邦執言國家雙邊會談與友邦執言國家 - 14 -

貳雙邊會談活動 ( 友邦 ) 加強與我友邦雙邊合作 感謝友邦對我推動實質參與 UNFCCC 之支持與執言 本署 2014 年貣推動 2014 泛太帄洋氣候變遷調適夥伴國際研討會, 期望超越地理界限, 共同研商有效面對氣候變遷衝擊的策略及資訊帄台, 獲得島國友邦及美國支持 ; 經濟部與外交部協助友邦推展 LED 及太陽能等低碳能源應用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協助索羅門群島等友邦於象預報交流 衛生福利部推展強化與援助友邦醫療公衛等相關工作 友邦建議在提交該國 國家自主決定預期貢獻 (INDCs) 時, 考量納入我國與該國之氣候變遷相關合作計畫, 以彰顯我國援助作為 布卲納法索 帛琉 巴拉圭 薩爾瓦多 聖克里斯多福 聖多美普林西比 - 15 -

貳雙邊會談活動 ( 友好國家 ) 延續推展先進國家氣候變遷技術交流 透過既有的國際帄台交流管道, 包括 : 國際環境夥伴計畫 台美環保技術合作協定 臺歐盟非經貿議題諮商 能源技術合作等, 強化與歐盟 英國 美國 澳洲等國在相關議題交流 ( 例如 : 碳捕存再利用技術 CCSU 2050 Calculator( 能源供需情境模擬器 ) 碳市場機制建置及氣候調適等 ), 借鏡學習國際經驗及分享我國成果, 建構自身因應氣候變遷能力, 並拓展國際氣候夥伴關係 澳洲英國美國 日本 荷蘭 美國國會 議員助理團 捷克 - 16 -

貳 COP20 周邊會議安排 與友邦合辦周邊會議 索羅門群島 & 產基會 (12 月 5 日, 週五,13:15-14:45) 卲里巴斯 & 工研院 (12 月 6 日, 週六,13:15-14:45) 貝里斯 & 環品會 (12 月 6 日, 週六,13:15-14:45) 與其他組織合辦周邊會議 Transport Research Foundation & 臺灣永續能源基金會 (12 月 5 日, 週五,15:00-16:30) ZOI Environment Network &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12 月 11 日, 週四,11:30-13:00) IETA 周邊會議 (12 月 9 日 ) 卲里巴斯 & 工研院 索羅門群島 & 產基會 IETA - 17 -

貳 COP20 周邊會議安排 行政院代表團於 12 月 6 日與卲里巴斯共和國在會場合辦 積極參與綠色經濟下之氣候行動育成機制 周邊會議, 強調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現在有一個機會 (One Earth, One Chance), 呼籲 我們對抗氣候變遷的行動若持續延遲, 未來世代將付出更高的代價, 獲得與會人士熱烈迴響 全球環境基金 (GEF) 吐瓦魯 卲里巴斯 氣候議會 日本三井物產戰略研究所 環保署 工研院及立法院遊說團蒞臨與會 - 18 -

貳 COP20 周邊會議安排 本次周邊會議超過百餘人與會, 並獲選登載於 COP20 每日新聞報導 (http://www.iisd.ca/climate/cop20/enbots/) Dr. Hui-chen Chien, Taiw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 cautioned: The longer we wait to take action, the more our future will pay! - 19 -

貳 COP20 周邊會議安排 12 月 5 日出席臺灣產業服務基金會及索羅門群島合辦 透過低碳創新建構島嶼韌性之全球氣候行動解決方案 周邊會議, 我行政院團成員與會報告 ( 臺綜院 中鋼 科技部 ) 強調對於因應氣候變遷產生的負面衝擊需有更大韌性與努力來恢復運作 而索羅門群島等島國目前對於環境保護議題不遺餘力的積極推動, 臺灣方面積極協助島國善用島嶼國家先天的地理條件, 與企業界合作建置如太陽能供電的示範系統, 以實際行動進行國際氣候變遷的調適工作 - 20 -

貳 應邀出席 IETA 周邊會議 應邀出席 12 月 9 日由 國際排放交易協會 (International Emission Trade Association, IETA) 舉辦之 碳價 : 改變全球經濟的重要工具 (Carbon Pricing: A Critical Tool for Transforming the Global Economy) 周邊會議, 探討碳價對企業在面對氣候變遷的重要性及不同區域與國家之氣候政策如何透過未來的國際協議進行連結 本署簡慧貞參事於會中發表我國碳價機制之規劃 (Plans for Carbon Pricing in Taiwan), 介紹我國階段性減碳策略, 透過空污法與環評法建立排放申報與進行碳權管理, 未來朝向總量管制與交易進行規劃, 以利國際連結 與會代表包括 :IETA 主席兼執行長 Dirk Forrister Shell 研究中心首席氣候變遷顧問 Mr. David Hone Statkraft 公司執行董事 Ms. Anne Bolle 挪威工黨 Ms. Hanne Bjurstrøm Solvay 公司 Mr. Philippe Chauveau - 21 -

貳 COP20 展覽攤位 本代表團成功爭取在氣候公約展覽會場內參與攤位展示活動 (ITRI 攤位編號 107), 展示我積極具體作為及成果, 攤位展示時間為期一週, 現場發送紙本文宣 隨身碟 創意磁鐵等 我國環品會及美國慈濟基金會亦於會場設立攤位 - 22 -

貳 國際媒體露出 魏署長專文洽刊國際媒體, 增進我 UNFCCC 推案文宣效益 讓臺灣力量融入全球氣候行動 中英文專文, 闡述我參與 UNFCCC 理念, 說明我積極推動污染防治 發展綠色經濟等各項作為, 經外交部專譯為法 德 西等主要外語, 傳請全球各駐外館處洽媒體刊登 自本年 11 月 11 日至 12 月 27 日止, 獲美國 普托維敦斯紀事報 (Providence Journal) 加拿大 省報 (The Province) 捷克 權利報 (Pravo) 日本 富士產經商情報 外交家雜誌 (The Diplomat) 韓國 英文韓國時報 (Korea Times) 薩爾瓦多 新聞報 (La Prensa Grafica) 及宏都拉斯 論壇報 (La Tribuna) 等全球 54 家媒體刊出, 共計 58 篇 2014UNFCCC 推案平面設計廣告 Vol.64 No.11 November 2014-23 -

貳 秘魯當地及公約媒體宣傳 媒體採訪露出宣傳 12/6 及 12/11 秘魯當地媒體 秘魯共和報 等專訪報導 12/6 接受氣候公約影音媒體 Climate Change TV 專訪 http://climatechange-tv.rtcc.org/2014/12/10/cop20-huichen-chien-environment-protection-administration/ 日期 國內發布新聞稿 12/10 ( 三 ) 我國行政院代表團參與秘魯利馬氣候公約會議 12/14 ( 日 ) 到巴黎之路怎麼走 ( 魏署長中國時報投書 )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14000640-260109 12/16 ( 二 )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 20 屆締約方大會 落幕, 我國與會成果豐碩 http://www.mofa.gov.tw/news_content.aspx?n=8742dce7a2a28761&s=80c23094b145a783-24 -

貳 叁 減量路徑評析與探討 - 25-25

叁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創新高 (WMO) 溫室氣體排放 大氣輻射效應與海洋酸化 A. B. C. A. 2013 年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再度創新高, 其中主要來自於二氧化碳濃度的升高 B. 大氣熱輻射力 (Radiative forcing, RF) 自 1990 至 2013 年增加了 34% C. 海洋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造成酸化的現象 目前全球海洋帄均吸收了每人每天四公斤的二氧化碳 Ref: 2014 WMO http://www.wmo.int/pages/mediacentre/press_releases/documents/1002_ghg_bulletin.pdf - 26 -

叁 IEA 短中長期減碳關鍵作法建議 短期 ( 至 2020 年 ): 採取具成本效果之能源效率提升措施 中期 ( 至 2030 年 ): 致力降低電力碳密集度 提升能源效率與擴大再生能源措施 長期 ( 至 2050 年 ): 持續能源低碳化 ( 含 CCS) 採行能源轉換與擴大再生能源措施 ~2020 ~2030 ~2050 資料來源 :IEA, Five Key points for COP20, 2014. - 27 -

叁 主要國家宣示減碳目標 ( 至 2030 年 ) 主要 聯合國氣候綱要公約 締約方宣示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溫室氣體排放量目標比第一承諾期再降低 7.8%~17% 歐盟宣示 2030 年溫室氣體排放水準為 1990 年 60%, 美國宣示 2025 年碳排放量為 1990 年 84~86%; 中國同意在 2030 年或以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達到峰值 締約方 2008 2012 年排放量目標 ( 相對 1990 年 ) 2013 2020 年排放量目標 ( 相對 1990 年 ) - 28-2025 年排放量目標 ( 相對 1990 年 ) 2030 年排放量目標 ( 相對 1990 年 ) 澳大利亞 108 99.5 白俄羅斯 88 克羅埃西亞 95 80 歐盟 92 80 60% 哈薩克 95 列支敦士登 92 84 摩納哥 92 78 挪威 101 84 瑞士 92 84.2 烏克蘭 100 76 美國 84%~86% 中國大陸 溫室氣體排放達到峰值 資料來源 :1.FCCC;2. European Commission, 2014. 2030 framework for climate and energy policies; 3.US White House, 2014. Climate Change And President Obama's Action Plan. 4. 2014 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

叁 溫室氣體排放缺口 (emission gap) 發展目標和氣候變化緩解可兼顧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UNEP) 於 2014 年 11 月 19 日發布的溫室氣體排放差距報告指出, 為了將全球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 2 以內, 應在本世紀中到後期實現全球碳中和, 這也將有助於控制在 2020 年後, 將全球變暖幅度控制在安全溫度限值內 自 1990 年以來, 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了逾 45% 若要保留將氣溫升幅控制在 2 以內的可能性, 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到 2030 年應比 2010 年的水帄減少 15% 或更多, 並且到 2050 年至少減少 50%, 從而最終實現零排放 2015 年和 2030 年之間, 全球能源效率的改善每年可避免產生至少 25 至 33 億噸二氧化碳當量 到 2030 年, 最終用途的燃料和電力效率提升可節省 68 億噸二氧化碳當量, 發電效率提升和化石燃料被取代又可以節省 3 億噸二氧化碳當量 維持全球溫升 2 溫室氣體排放水準資料來源 :UNEP, THE EMISSIONS GAP REPORT, 2014. - 29 -

叁 我國溫室氣體排放量變化趨勢 我國 2008 年 GHG 排放總量約為 284 百萬公噸 CO 2 當量, 為歷史高峰值較 1990 年 (137 百萬公噸 CO 2 當量 ) 增加 108.2%; 2007 年燃料燃燒 CO 2 排放量約為 251 百萬公噸 CO 2 當量, 為歷史高峰值較 1990 年 (108 百萬公噸 CO 2 當量 ) 增加 133.4%; 資料來源 :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4 年 國家溫室氣體清冊報告 - 30 -

叁 我國溫室氣體排放量二氧化碳為最大宗 二氧化碳排放量 ( 百萬公噸 ) 排放密集度 (kg CO 2 / 元 ) 各類溫室氣體排放量以二氧化碳 (CO 2 ) 為最大宗, 其次依序為氧化亞氮 (N 2 O) 甲烷 (CH 4 ) 六氟化硫 (SF 6 ) 氫氟碳化物 (HFCs) 全氟化碳 (PFCs) 其中, 二氧化碳排放來源以能源部門燃料燃燒排放為最大宗 燃料燃燒二氧化碳排放量於 2008 年首次呈現下降趨勢, 2013 年較 2012 年微幅增加約 0.67%, 仍低於 2007 年高峰值 (256 百萬公噸 ); 二氧化碳排放密集度則自 2007 年的 0.0197 kgco 2 / 元降至 2013 年的 0.0163 kgco 2 / 元 資料來源 :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4 年 國家溫室氣體清冊報告 2. 經濟部能源局,2013 年 我國燃料燃燒二氧化碳排放統計 - 31-300 250 200 150 100 50 二氧化碳排放量 0.0206 109 0.02 150 二氧化碳排放密集度 0.0215 我國各類溫室氣體排放占比 209 0.0211 256 245 248 232 245 0.0197 能源部門燃料燃燒 93.49% 253 0.0187 0.01810.0175 0.0171 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密集度自 2007 年的 0.0197 kgco 2 / 元降至 2013 年的 0.0163 kgco 2 / 元 0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249 0.0165 250 0.025 0.02 0.0163 0.015 0.01 0.005 0 年

叁 我國能源指標國際比較 (2012) 與世界各國比較, 國際能源總署 (IEA) 2014 年發布的全球燃料燃燒二氧化碳排放資料顯示 ( 統計至 2012 年 ) 我國 2007 至 2012 年排放量及排放密集度, 帄均分別每年下降 1.4% 及 4.6%; 優於全球帄均值的表現 ( 帄均每年成長 1.6% 及 -1.4%) 國際能源總署資料顯示, 我國燃料燃燒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全球占比下降 人均排放量低於鄰近國家 ( 韓國 ) 臺灣排名全球占比臺灣 全球排名 亞洲排名 2007 年排放總量 ( 百萬公噸 CO 2 ) 276 22 0.95% 2012 年排放總量 ( 百萬公噸 CO 2 ) 257 25 0.81% 2007 年每人帄均排放 ( 公噸 CO 2 / 人 ) 2011 年每人帄均排放 ( 公噸 CO 2 / 人 ) 12.08 18 9 10.95 22 3 人口 ( 百萬人 ) 23.4 52 0.33% 2007 年高於日本及韓國的人均值 2012 年已低於韓國的人均值 資料來源 :IEA, CO2_Emissions_From_Fuel_Combustion_Highlights, 2014. - 32 -

叁 我國能源供給結構以化石能源為主 我國能源總供給呈現增加的趨勢, 帄均年成長率約 3.84% ; 自有能源貧乏,97.90% 依賴進口 ; 再生能源 ( 太陽熱能 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 慣常水力發電 生質能及廢棄物 ) 僅占總供給量 1.85% ; 提高低碳能源占比為未來重要方向 太陽熱能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核能發電慣常水力發電生質能及廢棄物天然氣 太陽熱能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核能發電慣常水力發電生質能及廢棄物天然氣原油及石油產品 原油及石油產品 資料來源 : 經濟部能源局, 2013 年能源統計手冊 (2014) 煤及煤產品 - 33 - 煤及煤產品

叁 我國電力供給結構以化石能源為主 2013 年我國發電總裝置容量 4,886 萬瓩, 其中化石能源占 76.31% 核能占 10.53% 抽蓄水力發電占 5.33% 再生能源占 7.83% 2013 年我國總毛發電量 ( 包含廠內用電 )252,352 百萬度, 其中化石能源占 77.96% 核能占 16.50% 抽蓄水力發電占 1.26% 再生能源占 4.28% 2013 年電源裝置容量結構 4,886 萬瓩 資料來源 : 經濟部能源局,2013 年能源統計手冊 (2014) 說明 : 再生能源包含慣常水力發電 風力發電 太陽光電 生質能發電 廢棄物能發電 - 34-2013 年發電量結構 252,352 百萬度

叁 我國能源消費日增 我國能源自主性低, 約 98% 的初級能源由國外進口 工商業發達, 社會相對富裕, 國內能源消費量日增 由於我國的產業結構 交通特色 生活方式與基礎建設使然, 使用最終能源 ( 電力 ) 的比例約一半 (48.62%), 化石燃料使用量高, 進而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排放 我國能源消費量部門占比 資料來源 : 經濟部能源局,2013 年能源統計手冊 (2014) - 35 - 我國電力消費量部門占比

叁 製造業別能源消費情形分析 電腦通信及視聽電子產品業 GDP 持續成長, 能源密集度持續下降 主要耗能產業 ( 紙業 化材 非金屬及基本金屬業 ) GDP 占製造業近 21%, 能源密集度持續下降, 仍為製造業能源密集度 2.6 倍 製造業結構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食品製造業 2.8 2.8 3.0 2.5 2.5 2.4 2.4 紡織業 3.0 2.8 2.5 2.4 2.1 1.9 1.9 皮革 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0.6 0.5 0.5 0.5 0.4 0.4 0.4 木竹製品製造業 0.4 0.3 0.3 0.3 0.2 0.2 0.2 紙漿 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1.7 1.6 1.5 1.3 1.2 1.2 1.2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1.3 1.4 1.0 1.0 1.0 0.9 0.9 化學材料製造業 7.8 7.3 8.9 8.1 7.0 7.6 8.0 化學製品製造業 1.5 1.4 1.3 1.4 1.5 1.5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0.9 0.9 0.8 0.8 0.8 0.7 0.7 塑膠製品製造業 3.1 2.9 2.5 2.4 2.3 2.3 2.2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2.6 2.7 3.0 3.2 3.3 3.4 3.5 基本金屬製造業 6.3 6.2 6.4 6.5 5.8 5.7 8.2 金屬製品製造業 7.3 7.0 5.8 6.0 6.1 5.5 5.4 機械設備製造業 5.7 5.5 4.1 5.1 5.0 4.6 3.8 電腦通信及視聽電子產品業 33.9 36.8 38.8 40.4 43.5 46.0 44.6 運輸工具製造業 5.7 5.5 5.0 4.8 4.7 4.2 4.0 其他 15.2 14.4 14.5 13.2 12.6 11.5 11.2-36 - 資料來源 :1. 經濟部能源局,2013 年能源統計手冊 (2014);2. 主計總處, 國內各業生產毛額 (2008SNA),2014 製造業能源密集度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食品製造業 13.1 12.7 12.4 12.5 12.1 11.4 11.2 紡織業 26.1 25.5 25.6 22.9 22.7 22.7 21.2 皮革業 4.8 5.3 6.1 5.0 4.2 4.3 4.8 木竹業 9.6 10.4 11.5 10.9 10.4 9.9 10.2 紙業 26.4 27.1 26.9 27.1 29.9 29.0 27.0 印刷業 3.1 3.0 3.8 3.4 3.2 3.4 3.5 化學材料 47.8 47.5 39.5 38.9 41.1 36.0 33.9 化學製品 18.1 19.5 19.9 17.3 15.8 14.6 13.6 橡膠製品 10.5 10.6 11.9 10.8 11.0 11.6 11.4 塑膠製品 14.0 14.6 16.8 15.6 15.1 14.5 14.8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40.0 37.4 31.0 26.4 26.5 23.8 23.4 金屬基本工業 28.5 27.9 24.4 24.7 27.5 25.7 18.3 金屬製品製造業 6.5 6.6 7.2 6.8 6.6 7.0 7.0 機械業 2.3 2.4 2.8 2.3 2.4 2.5 3.0 電腦通信及視聽電子產品業 & 精密光學 7.0 6.9 6.4 5.7 5.3 4.9 5.2 運輸工具製造業 3.7 3.9 4.3 4.3 4.9 5.8 6.3 其他工業製品製造工業 0.8 0.8 0.7 0.7 0.6 0.6 0.6 五大耗能帄均 43.2 42.8 40.9 38.4 40.2 38.3 25.6 全製造業 12.4 12.0 11.7 10.7 10.3 9.8 9.8

叁 服務業別能源消費情形分析 服務業能源密集度為製造業能源密集度約 1.4 倍 金融保險及不動產業 GDP 占比最高, 能源密集度最低 住宿及餐飲業 GDP 占比不高, 能源密集度高 服務業結構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批發及零售業 27.0 27.2 26.7 27.1 27.4 26.9 27.2 運輸服務業 & 倉儲 4.9 4.6 4.4 4.9 4.5 4.6 4.5 住宿及餐飲業 3.3 3.3 3.4 3.5 3.7 3.8 4.0 通信業 5.2 5.3 5.4 5.3 5.2 5.1 4.9 金融保險及不動產業 25.2 24.6 24.0 23.9 23.9 23.9 24.1 公共行政業 11.6 11.9 12.2 11.9 11.8 11.8 11.3 其他 22.9 23.1 24.0 23.4 23.6 23.9 23.9 服務業能源密集度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批發及零售業 6.69 6.31 6.11 5.55 5.16 5.02 4.76 運輸服務業 & 倉儲 11.38 12.43 12.88 11.38 12.17 11.82 11.93 住宿及餐飲業 56.60 56.00 54.72 54.39 48.04 46.84 45.46 通信業 8.34 8.11 7.82 7.37 7.29 7.30 7.33 資料來源 :1. 經濟部能源局,2013 年能源統計手冊 (2014); 2. 主計總處, 國內各業生產毛額 (2008SNA),2014 金融保險及不動產業 公共行政業 19.88 19.07 18.90 17.47 17.11 16.68 17.01 其他 35.15 34.82 32.38 32.81 31.56 30.09 29.30-37 - 1.34 1.34 1.36 1.27 1.22 1.17 1.11 服務業帄均 15.33 15.21 14.88 14.42 13.86 13.50 13.21

叁 住宅部門能源消費情形分析 人口持續增加, 能源消費量逐年下降, 人均能源消費量呈微幅下降趨勢 每戶人口數逐漸減少, 戶數微幅增加, 每戶能源消費量下降幅度較快 人口結構 住宅能源密集度 資料來源 :1. 經濟部能源局,2013 年能源統計手冊 (2014); 2. 主計總處, 國內各業生產毛額 (2008SNA),2014-38 -

叁 運輸部門能源消費情形分析 (1/2) 運輸部門石油產品消費量占 98% 以上, 由於高鐵與捷運通車, 電力逐漸成長, 取代石油產品 2007-2013 年 鐵路客運成長率最高 (8.21%/ 年 ) 公路客運次之 (1.92%/ 年 ); 貨運皆為負成長 ( 小於 -0.09%/ 年 ), 能源消費量仍以公路占比最高 (9 成以上 ) 公路運具車輛成長率以大客氣成長最快 (2.6%/ 年 ), 小客車次之 (1.5%/ 年 ), 再次為小貨車 (1.3%/ 年 ), 機踏車最低 (03%/ 年 ) 運輸部門各種能源占比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石油產品 98.6 98.0 98.0 98.0 97.9 97.9 97.8 天然氣 0.0 0.0 0.0 0.0 0.0 0.0 0.0 廢棄物及生質能 0.0 0.0 0.0 0.0 0.0 0.0 0.0 電力 1.4 2.0 2.0 2.0 2.1 2.1 2.2 運輸細部門能源消費占比 (%) 資料來源 :1. 經濟部能源局,2013 年能源統計手冊 (2014); 2. 主計總處, 國內各業生產毛額 (2008SNA),2014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國內航空 1.1 0.8 0.7 0.6 0.7 0.7 0.7 公路 94.7 94.8 95.0 94.9 94.9 95.6 95.7 鐵路 1.7 2.3 2.2 2.2 2.3 2.3 2.4 管線運輸 - - - - - - - 國內水運 2.5 2.1 2.1 2.3 2.1 1.3 1.3-39 -

叁 運輸部門能源消費情形分析 (2/2) 能源密集度隨運具本身能源效率及其承載率而改變 以客運而言, 近年運具能源密集度以遊覽車最低, 其次為公共運輸之臺鐵, 最高者為國內航空 計程車與自小客車能源密集度則約為大眾運輸之 1.6~4 倍 貨運部分, 小貨車能源密集度遠高於大貨車及臺鐵貨運 資料來源 : 交通部,101 年運輸政策白皮書,2012 年 - 40 -

叁 能源結構用電占比 各種能源消費量以電力占比最高 ( 近 50%), 成長亦最快 未來電器化設備普及率將逐漸提高, 加上人口結構老化, 老人健康照護儀器需求量增加, 未來電力需求必然再往上成長, 電力供應低碳化與電力需求有效降低為未來面臨的重要課題 各種能源消費占比各種能源消費 1993~2013 年平均成長率 (%/ 年 ) 煤及煤產品石油產品天然氣 電力 再生能源 熱能 1993 8.32 43.89 3.51 44.2 0.07 0 1994 7.9 44.08 3.6 44.35 0.07 0 1995 7.29 44.08 3.68 44.87 0.08 0 1996 7.16 43.77 3.62 45.36 0.09 0 1997 7.62 42.2 3.41 46.53 0.23 0 1998 7.57 41.31 3.28 47.59 0.24 0 1999 6.9 41.7 2.94 48.23 0.23 0 2000 7.29 40.41 2.76 49.32 0.22 0 2001 7.22 42.86 2.5 47.18 0.21 0.03 2002 7.63 42.01 2.47 47.6 0.26 0.03 2003 7.46 42.25 2.22 47.76 0.27 0.03 2004 7.16 42.42 2.26 47.88 0.25 0.03 2005 6.87 41.62 2.21 48.94 0.25 0.11 2006 7.19 40.45 2.18 49.78 0.25 0.16 2007 7.58 41.23 2.17 48.57 0.27 0.18 2008 7.45 40.34 2.3 49.47 0.29 0.15 2009 7.01 42.05 2.35 48.05 0.27 0.28 2010 7.76 40.81 2.63 48.22 0.28 0.31 2011 8.38 38.24 3.06 49.77 0.27 0.29 2012 8.31 38.4 3.36 49.36 0.26 0.31 2013 8.75 38.87 3.24 48.62 0.24 0.27 資料來源 : 經濟部能源局, 中華民國 102 年能源統計手冊,2014 年 - 41 - 合計煤及煤產品 石油產品 天然氣生質能及廢棄物 電力太陽熱能 3.36 3.62 2.73 2.95 2.88 3.85 5.49 資料來源 : 國家發展委員會人力發展處, 中華民國人口推計 (103 至 150 年 ), 2014 年

叁 碳排放可能持續成長 年度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經濟成長率 (%) 6.19 4.70 5.44 5.98 0.73-1.81 10.76 4.19 1.48 2.09 排碳量成長率 (%) 3.40 2.80 2.80 1.51-4.39-5.09 6.93 2.08-1.90 0.67 我國能源消費快速成長, 自 1993 年至 2013 年帄均成長率約 3.84%/ 年 我國能源使用的排碳量成長率與經濟成長率息息相關, 近年來二氧化碳排放趨勢雖大致持帄, 惟仍呈現淨成長 隨國內經濟逐年復甦 ( 行政院主計總處預估今明兩年經濟成長率為 3.41% 及 3.51%), 排碳量可能再次呈現微幅上揚趨勢 (%) ( 年度 ) 資料來源 :1. 經濟部能源局 (2014) 我國燃料燃燒二氧化碳排放統計 ;2. 行政院主計總處 - 42 -

貳 肆 臺灣應有之作為與政策啟示 一. 追求國家生存發展, 將減排納入 全國能源會議 策略主軸 二. 面對全球暖化與千年浩劫, 做好長遠調適規劃 - 43 -

肆 I 對我政策走向之影響與啟示 追求國家生存發展, 將減排納入 全國能源會議 策略主軸 短期內, 我國之國際經貿活動將逐漸面臨各國轉型低碳結構後, 源自於國內體制改變的綠色貿易限制 ; 長期上, 我國恐在國際經濟體系與產業結構轉型低碳的過程, 將陷入邊陲化的高度風險 全國能源會議 除考量我國核四封存與現有高耗能產業結構下, 如何調整能源配比選項外, 宜考量國際動態, 將以 INDCs 為基礎, 由下而上 自單一國家到區域 到全球的遵約設計, 逐步呈現出全球減碳之新秩序 如何創新能源政策以因應減緩義務或國際經貿競爭能力之問題? 如何藉由溫室氣體管制帶動產業轉型契機? 如何審慎掌握兩岸關係的敏感互動, 追求創造利基? 審慎掌握我國旗艦產業將在國外面臨的多元評估減碳壓力, 尤其是 : 在歐洲及中國大陸被納入減碳申報機制的可能及其衝擊 - 44 -

肆 對我政策走向之影響與啟示 具體建議事項 一. 完備我國以氣候變遷為專責行政事務之法治基礎 ; 我國仍欠缺像歐洲一樣的法治基礎, 國家需有更完善的法制架構 透明且公正的公眾溝通過程 以及更積極的行政擘畫來面對挑戰, 以真正落實國家減碳目標 ; 二. 掌握多樣方法架構 (FVA) 與新市場機制 (NMM) 的發展趨勢, 重行斟酌我國的碳定價機制, 並嘗試透過國際連結來提升我國氣候政策之成本效益 ; - 45 - 多元評估 Multilateral Assessment 法律架構 碳定價機制 法治基礎 利馬氣候行動呼籲 Lima Call for Climate Action INDCs 推動綠色產業版圖之共同減緩額度計畫如日本 Joint Credit Mechanism(JCM) 銜接調適規劃 零排放永續發展路徑

肆 對我政策走向之影響與啟示 具體建議事項 三. 善用創新而能兼容並蓄的 國家自主決定預期貢獻 (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INDCs) 為遵約機制, 並為臺灣興利 ; 2009 年丹麥哥本哈根氣候會議 COP15 後, 我國與全球多數國家同步,2010 年主動提出於 2020 年排放量較基準情境 (BAU) 減少至少 30% 之 國家適當減緩行動 (NAMAs); 2015 年 1 月 全國能源會議 正式大會後, 我國未來如何在能源選擇與減碳空間上取得協調, 同時在符合我國欠缺自主能源且環境承載力有限的特性下, 呼應全球減碳願景 ; 援例在行政院跨部會研商後, 就我國未來排放基線推估 (BAU), 參照競爭力相當之國家作法, 提出具挑戰性卻非遙不可及的下階段減碳目標期程, 積極展現臺灣積極面對氣候變遷挑戰, 並審慎布局長期零排放永續發展路徑 (A long-term zero emissio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hway), 有賴各界共同深思與努力 - 46 -

肆 及早規劃 2050 年低碳路徑 設定臺灣未來可能的發展情境圖像 生活享樂 : 高 GDP 帶來高生活品質, 忽略減碳 ; 科技突破 : 科技研發速度快,GDP 成長可與排碳脫勾 ; 中庸之道 :GDP 與技術發展速度中等 ; 反璞歸真 : 強調簡樸生活,GDP 與技術發展速度較低 2050 年低碳路徑規劃重點 以達成 CO 2 減量目標為前提 ; 人口成長與 GDP 成長各自不同 ; 考盧技術面減碳措施 為降低能源需求之搭配財稅工具 - 47 -

肆 II 對我政策走向之影響與啟示 面對全球暖化與千年浩劫, 做好長遠調適規劃 具體建議事項 一. 調適政策應立足於永續發展及成本效益兼具之長期考慮, 並善用行政部門建構之彈性與資源 二. 建置以調適為主兼及減緩需求之長期氣候融資 (long-term climate finance) 機制 三. 強化因應氣候變遷極端氣候之能力建構, 積極培養新一代多元的氣候人才, 參與國際氣候夥伴計畫 Loss and Damage INDCs 氣候變遷整備與回復力 IPCC 調適風險評估 NAMAs - 48 -

肆 對我政策走向之影響與啟示 一 調適政策應立足於永續發展及成本效益兼具之長期考慮, 善用行政部門建構之彈性與資源 進行針對具備高減排潛力機會之技術審查工作, 包括減緩 調適 融資 健康與永續發展利害關係者 ; 開發氣候變遷大數據 (big data) 資訊網絡, 評析長期低碳發展模式, 建置臺灣氣候變遷整合評估模式減碳共同效益 3E 應用 ; 短期工作 : 成立氣候整備和回復力特別工作組 長期目標 : 進行國土綜合管理計劃, 統整陸域和水域維生系統 充分性與公帄性 高減排潛力機會之技術審查工作 氣候變遷大數據 big data 資訊網絡 評析長期低碳發展情境方法論 減碳 3E 應用 - 49 -

肆 對我政策走向之影響與啟示 二 建置以調適為主兼及減緩需求之長期氣候融資機制 (long-term climate finance) 長期氣候融資機制應以 強化國內綠色科技應用, 擴大綠色技術國際輸出 為政策發展主軸, 促進國內外的綠色投資及產業界與各政府間的合作 國內 : 促進綠色產業取得融資 導入綠色投資為目標 ; 國際 : 透過如綠色氣候基金與公約財務機制之連結方式, 藉由非市場機制的方式, 導入 UNFCCC 認可的技術給予需要技術及資金的開發中國家, 讓私部門與企業取得所需關鍵技術, 他國可取得基金補助, 而我國可協助參與其能力建構工作 (Capacity Building) 氣候融資對象以低碳綠能及能源效率提升等產業為主, 藉以促進綠色產業的全面性發展 氣候融資發展軸向應以公眾氣候融資 (Public Climate Finance) 機制促進私部門的投資為主 - 50 -

肆 對我政策走向之影響與啟示 三 強化調適能力建構 培育氣候人才 重新審視我國面臨短期天災 ( 颱風 極端暴雨及熱浪 ) 長期氣候災害 ( 乾旱 海帄面上升 嚴重空污事件 ) 的應對能力 ; 積極與國際氣候風險組織或智庫接軌, 結合 IPCC AR5 之預估背景資訊, 分析我國調適落差現況 ; 國家發展計畫中提高對氣候風險的認知, 提出我國因應氣候風險之策略白皮書 ; 世代交替與青年培訓計劃, 鼓勵青年朋友參與國際會議與納入全球互助的體系 氣候風險 科技法制夥伴參與教育溝通 青年世代參與帄台 - 51 -

簡報結束 敬請指教 - 52 -

附錄 IPCC AR5 科學資訊 如果要達到全球氣溫僅上升 2 目標時, 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必須在 2050 年相對 2010 年排放水準至少下降 40-70% 如果沒有額外的減量努力, 可能會導致到 2100 年時溫度上升達到 3.7-4.8 之間, 衝擊到自然與人類系統, 並發生在所有大陸與整個海洋 Source: IPCC AR5 WGIII (2014) https://www.ipcc.ch/report/ar5/ - 53 -

附錄 排放變動量 (Gt CO 2 ) 長期能源脫碳是必要的 GHG 排放量主要隨著 GDP 與人口成長持續增長 人均 GDP 2001~2010 年對 GHG 排放量貢獻度為 1971~1980 年的 1.7 倍, 且此期間煤使用量增多, 能源碳密集增加 為達減少 GHG 排放, 長期能源脫碳是必要的 CO 2 排放因子變動量 資料來源 :IPCC, 2014.Climate Change 2014: Mitigation of Climate Change, 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說明 : 代表該期間 CO 2 排放總變動率 (%) - 54 - -54-

附錄 延遲減碳將增加減量成本負擔 技術發展限制與延遲減碳將增加減量成本負擔 技術限制達成 450ppm 情境中,2015-2100 年無 CCS 減碳成本增加 138% 無核能減碳成本增加 7% 延遲減碳作為 450ppm 情境中, 中期 (2030-2050 年 ) 減碳成本增加 44%, 長期 (2050-2100 年 ) 減碳成本增加 37% 資料來源 :IPCC, 2014.Climate Change 2014: Mitigation of Climate Change, 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 55 -

附錄 強化氣候減緩策略 氣候減緩策略需新的減緩技術 燃料轉變為低 ( 無 ) 碳能源 以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在 430~480ppm CO 2 eq 模擬情境為例, 低 ( 無 ) 碳能源占總能源比例, 由 2030 至 2050 年增加 105%~190% 資料來源 :IPCC, 2014.Climate Change 2014: Mitigation of Climate Change, 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 56 -

附錄 全球綠色新政 全球金融風暴降低節能減碳投資 國際能源總署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 2009 年報告指出, 由於 2008~2009 年全球金融風暴導致金融成本高 石油和天然氣價格下降, 使得 2004~2007 年間再生能源投資年成長率 60%~70%,2008 年降至 5%; 能源效率提升計畫投資亦大幅下降 IEA 呼籲主要經濟體發展潔淨能源新政 (Clean Energy New Deal), 運用經濟振興方案, 投資資金於再生能源科技與節能科技 同年 2009 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UNEP) 亦提出 全球綠色新政 (Global Green New Deal) 的概念, 呼籲全球領袖於投資方面, 轉向能夠創造更多工作機會的環境計畫, 解決氣候變遷與經濟衰退的雙重危機 - 57 -

附錄 聯合國氣候高峰會 There is No Plan B, Because There is No Planet B 主要關注議題 : 協議 : 承諾達成 2015 年巴黎全球氣候協議 減碳 : 激勵所有國家削減溫室氣體排放量 市場 : 擴大市場與促進公私基金融資途徑 碳價 : 採取實施碳價機制及明確投資方向 風險 : 強化氣候及金融回復力與風險管理 聯盟 : 創立新聯盟因應全面性的氣候挑戰 http://www.abc.net.au/news/2014-09-23/dicaprio-urges-climate-action-at-key-summit/5764120 http://www.cbsnews.com/news/climate-change-marches-in-nyc-around-globe-draw-thousands/ - 58 -

附錄 自願減量承諾 (2020 年後 ) 來自美歐及中國大陸各國領袖積極表態支持減碳之後, 有效地得以增強信心於秘魯利馬氣候會議中, 保持 2015 年巴黎協議仍在正確談判路徑上 美國 : 首次提出到 2025 年溫室氣體排放較 2005 年整體下降 26%- 28%( 相較於 1990 年基準約減少 15-17%) 已承諾 2020 年排放比 2005 年減少 17%( 相較於 1990 年基準約減少 15-17%) 2012 年溫室氣體排放較 2005 年整體下降 10% 中國大陸 : 首次提出 2030 年左右中國碳排放有望達到峰值, 並於 2030 年將非化石能源在初級能源中的比重提升到 20%( 目前約 10%) 已承諾 2020 年碳排放密集度比 2005 年下降 40-45% 2013 年碳排放密集度比 2005 年下降 28.5% 歐盟 :10 月歐盟高峰會議, 各國政治領袖同意氣候與能源協議 2030 年溫室氣體排放較 1990 年下降至 40%( 目前已降至 19%) 再生能源目標設定為具法律約束力至 27% 節約能源目標至 30% - 59 -

附錄 COP20/CMP10 重要發言 UNFCCC 執行秘書 Ms. Christiana Figueres 有企圖的決策會做出有企圖心的氣候變遷行動, 都將改變成長, 增加機會而非助長貧困 確保而非消耗資源 要增加長期的穩定性而非短期的波動 未來歷史不僅會評斷我們做出多少的溫室氣體減量, 也會評斷我們是否能夠保護弱勢族群 消除貧困以及為全人類創造未來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 呼籲在利馬會議中為 2015 年協議做出一份帄衡 結構完善且和諧的協議草案 對氣候資金建置上要有實質的進展 為弱勢族群, 特別是低度發展國家與小島國家發展中國家, 優先提供調適的支持 要求各締約國做出具體氣候行動 並要求各國盡速批准京都議定書二期承諾多哈修正案 Dr. Rajendra Kumar Pachauri, IPCC 主席 氣候變遷乃是明確與空前的, 亟需進行大量與持續減量, 方能避免嚴重後果 ; 因應全球氣候行動越拖延, 成本將越昂貴, 而未來我們也將乞靈於從未經檢驗之技術 - 60 -

附錄 G77/ 中國大陸集團歐盟小島嶼國家聯盟最低度開發國家 COP20/CMP10 重要發言 推動溫室氣體減量時, 應該不是只有考慮到資金或經濟等現實的因素, 應該要從保護地球環境的角度來切入, 因為地球是大地的母親, 為萬物提供生存的環境 ; 為了達成新氣候協議, 我們要秉持不畏懼 不說謊及不偷懶三個原則來努力推動協商 歐盟已做出 2030 年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40% 的減量目標, 是歐盟的低碳未來規畫, 也為 2015 年的巴黎大會做出正面的回應 ;2015 年新氣候協議將是一個具決心 動能且均衡發展下的協商, 呼籲制定新氣候協議要將目前的經濟及政治等現實因素納入考量 開發中國家需要在發展再生能源上給予協助, 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並增加對氣候變遷的調適能力 所有國家必須作出具企圖心之減緩行動, 如量化的五年整體經濟範圍承諾 目標, 而已開發國家及其他有能力國家應做出長期減緩承諾 同時要求立即實施最不發展國家基金 (LDCF) - 61 -

附錄 COP20/CMP10 重要發言秘魯總統 Mr. Ollanta Humala Tasso 希望利馬可以做出一份可視為協議基礎的文件, 也可做為國家貢獻的基礎, 使氣候行動計畫能協助我們在 2020 年之前達成目標 美國 Todd Stern 總統歐巴馬宣布了美國對綠色氣候基金 30 億美元的貢獻 在 2030 年前減少現有的發電廠 30% 的排放量, 及另一項新規定, 要求新的發電廠遵守嚴格的標準 就 HFC, 美國將在蒙特婁公約中開始逐漸停止使用這些汙染物 法國 欲建立四個行動核心, 作為開路先鋒 : 能源轉型法 生物多樣性法 健康與環境之國家計畫與策略 法國之國際行動 英國與北愛爾蘭 新的協議必須是完整的一套協議, 包含減緩 調適與資金 綠色氣候基金英國已承諾貢獻 55 億美金 ; 調適方面, 捐獻 15 億美金 - 62 -

附錄 德國 COP20/CMP10 重要發言 表示仍有太多國家討論氣候行動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認為應開始思考如何於 2100 年達到零排放 宣布對調適基金 (Adaptation Fund) 捐獻 5000 萬歐元 澳洲 呼籲主要經濟體確切地減少排放量 呼籲各締約國進行基於經濟現實的全球合作, 並建立透明行動之多邊規則 瑞士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瑞士期待所有的 G20 成員與所有的主要經濟體遞交他們的 INDCs 綠色氣候基金 (GCF) 的資本化在氣候變遷的國際合作上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全球投資轉換到對氣候友善的科技 再生的能源, 是必要的 UAE 與開發中和已開發國家結盟建立雙贏的氣候變遷政策, 我們投入 50 萬美金在再生能源上, 我們也相信再生能源是發展的重要一環 我們也投資近 20 億美金在製造超過 1GW 發電量的清潔能源上 - 63 -

附錄 Decisions adopted by COP 20 and CMP 10 1. Lima Call for Climate Action 2. Warsaw International Mechanism for Loss and Damage associated with climate change impacts 3. National adaptation plans 4. Report of the Adaptation Committee 5. Long-term climate finance 6. Report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n Finance 7. Report of the Green Climate Fund to th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and guidance to the Green Climate Fund 8. Report of the Global Environment Facility to th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and guidance to the Global Environment Facility 9. Fifth review of the Financial Mechanism 10. Further guidance to the 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 Fund 11. 11.Methodologies for the reporting of financial information by Parties included in Annex I to the Convention 12.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13. Guidelines for the technical review of information reported under the Convention related to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 biennial reports and national communications by Parties included in Annex I to the Convention COP20 14.Training programme for review experts for the technical review of greenhouse inventories from Parties included in Annex I to the Convention 15.Training programme for review experts for the technical review of biennial reports and national communications from Parties included in Annex I to the Convention 16. Joint annual report of the Technology Executive Committee and the Climate Technology Centre and Network for 2013 17.Joint annual report of the Technology Executive Committee and the Climate Technology Centre and Network for 2014 18. Forum and work programme on the impac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sponse measures 19. Parties included in Annex I to the Convention whose special circumstances are recognized by th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20. Lima work programme on gender 21. The Lima Ministerial Declaration on Education and Awarenessraising 22. Administrative, financial and institutional matters 23. Revisions to the financial procedures for th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its subsidiary bodies and the secretariat 24. Dates and venues of future sessions http://unfccc.int/2860.php - 64 -

附錄 Decisions adopted by COP 20 and CMP 10 CMP10 1. Report of the Adaptation Fund Board 2. Second review of the Adaptation Fund 3. Date of completion of the expert review process under Article 8 of the Kyoto Protocol for the first commitment period 4. Guidance relating to the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5. Guidance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rticle 6 of the Kyoto Protocol 6. Synergy relating to accreditation under the mechanism of the Kyoto Protocol 7. Outcome of the work programme on modalities and procedures for possible additional land use, land-use change and forestry activities under the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8. Administrative, financial and institutional matters Resolution adopted by COP 20 and CMP 10 Expression of gratitude to 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Peru and the people of the city of Lim http://unfccc.int/2860.php - 65 -

附錄 COP20/CMP10 重要決議文 達成在國際氣候談判長期進程中多項首例 闡述 2015 年巴黎新協議之要項, 涵蓋所有締約方, 準備好的國家將在 2015 年第一季提交針對新協議貢獻內容 (by the first quarter of 2015 by those Parties ready to do so) UNFCCC 網站上發布各國傳達之 國家自主決定預期貢獻 (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INDCs), 所含資訊應具清晰 公開透明且便於理解, 建議可酌情涵蓋量化資訊 基準年 期程 適用範圍 假設條件與估算方法 碳匯 調適規劃等, 並說明該貢獻何以在符合該國國情下具有公帄性及企圖心等, 公約秘書處將在 UNFCCC 網站上發布所收到訊息, 於 11 月 1 日前彙整出綜合報告 ( 涵蓋 10 月 1 日前提交資訊 ) ; 這次締約國會議進行之前與會議期間, 多個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對綠色氣候基金 (Green Climate Fund) 做出將提供經費的承諾, 總值已經超過 100 億美元目標 ; 工業化國家願意接受在新的多邊評估 (Multilateral Assessment, MA) 流程中審查其減排目標後, 透明度與各國信任建立水準已經達到新高 ; 呼籲各國政府將氣候變遷納入學校課程與將氣候意識納入國家發展計畫內 - 66-66

附錄 COP20/CMP10 重要決議文 因應氣候變遷融資 各國政府針對現有各種資金與氣候資金交付之協調方面取得進展, 包括在利馬氣候會議時針對綠色氣候基金 (GCF), 挪威 澳洲 比利時 秘魯 哥倫比亞與奧地利政府做出進一步供款承諾, 使得綠色氣候基金累計總金額超過 100 億美元 ; 為進一步推動開發中國家調適企圖心, 德國提出 5500 萬歐元供款承諾給調適基金 中國大陸宣布提供給南南 (South-South) 合作計畫 1000 萬美元資金, 並表示明年將增加供款一倍 全球碳價格機制 針對市場機制之談判, 包括 多樣化方法架構 (FVA) 與 新市場機制 ( NMM), 仍然停留在 SBSTA 附屬機構的技術面討論, 待 ADP 談判有明確指示才能進一步推動 雖然如此, 主要國際組織與國家仍然支持 碳價格機制 (Carbon Pricing) 在全球減緩行動的重要角色, 包括世界銀行推動的碳價領袖聯盟 (Carbon Pricing Leadership Coalition), 中國大陸 歐盟 日本等國家對市場機制的支持, 尤其是中國大陸已決定在 2016 年啟動全國碳交易市場, 其規模將超越歐盟成為全球第一大碳市場 - 67-67

附錄 COP20/CMP10 重要決議文 利馬調適知識倡議 利馬氣候會議中針對將調適提升到與抑制溫室氣體排放同一水準方面取得進展, 透過 國家調適計畫 (National Adaptation Plans, NAPs) 將是廣宣韌性 (resilience) 之重要途徑 透過在 UNFCCC 網站上公布 NAPs, 將提高能見度, 並改善其獲取援助機會 ; 綠色氣候基金 (Green Climate Fund, GCF) 亦將討論有關各國如何能支持 NAPs, 並對擴增計畫數量給予適當援助 ; 各國支持在低度開發國家 小島嶼開發中國家與非洲國家複製這樣的構想 確認損失與損害華沙國際機制執行委員會之成員組成 這些委員任期兩年, 具有來自開發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成員的帄衡代表性 ; 在該委員會下設立工作方案, 內容具備一系列行動領域, 包括加強針對因為氣候變遷造成損失與損害, 如何衝擊特別脆弱的開發中國家人民 ( 包括原住民或少數民族 ) 的理解, 尋求更佳地瞭解氣候變遷如何影響人類遷徙與造成流離失所 - 68-68

附錄 COP20/CMP10 重要決議文 京都議定書多哈修正案 越來越多國家接受京都議定書多哈修正案, 諾魯與吐瓦魯提交接受多哈修正案, 使締約國核准數量達到 21 國 2012 年在卡達多哈 COP18 通過的 多哈修正案, 成功推出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 (2013-2020 年 ), 亦是銜接期待能在 2020 年生效施行的巴黎新協議之重要里程碑, 依規定仍須有 144 個締約方批准始能生效 聯合國鼓勵各國政府應加快接受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 方能進一步增強推動目前到 2020 年期間全球氣候行動動力 針對已開發國家行動提供透明度 在利馬氣候會議推出有史以來第一次多邊評估 (Multilateral Assessment, MA), 這乃是針對 UNFCCC 下排放減量進行報告與查核工作之歷史性里程碑, 這是履行坎昆 德班和多哈氣候會議所作出決議的成果 這項多邊評估結果顯示, 各國使經濟成長與排放量成長脫鉤之成功案例 政策和技術創新最佳做法數量正在增加 - 69-69

附錄 COP20/CMP10 重要決議文 建立 REDD+ 之森林與利馬資訊中心 UNFCCC 網站上推出 利馬資訊中心 (Lima information hub), 以彰顯各國實施的 REDD+ 活動, 並帶來更大透明度 ; 哥倫比亞 蓋亞那 印尼 馬來西亞及墨西哥正式提交關於其森林部門溫室氣體排放減量資訊給公約秘書處, 巴西 2014 年初已經首先提交類似狀態資訊與數據 這些基準線數據將有可能增加 減少毀林及森林退化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與管理 (REDD+) 倡議取得國際資金支持的可能性 加速技術轉讓給開發中國家 在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支持下, 秘魯政府推出一個新的門戶網站, 以增加在城市 地方 企業及投資者所進行多項氣候行動 ( 包括那些在國際合作倡議中者 ) 之知名度 ; 該門戶網站命名為納斯卡氣候行動門戶 (Nazca Climate Action Portal) 為設計來透過展示豐富的非政府力量行動, 以為邁向巴黎協議過程中注入額外動量 - 70-70

附錄 COP20/CMP10 重要決議文 有關性別的利馬工作方案 婦女在因應氣候變遷方面具備關鍵作用, 因此需要加強其角色 利馬氣候會議中同意 利馬性別工作方案 (Lima Work Programme on Gender), 促進性別帄衡, 以推動在制定與實施氣候變遷政策時之性別敏感性 提升教育與認知 宣布 利馬教育與認知部長宣言 (Lima Ministerial Declaration on Education and Awareness), 其目的是發展一項將氣候變遷議題納入課程之教育策略, 同時在設計與實施國家發展策略時提升對氣候變遷的認知 - 71-71

附錄 COP20/CMP10 重要決議文 推出利馬巴黎行動議程 秘魯政府與下屆締約國大會主席國法國政府, 合作推出 利馬 - 巴黎行動議程 (Lima-Paris Action Agenda), 這項議程旨在激勵國家 城市和民間部門對氣候變遷採取夥伴關係行動, 以催化進一步加大 2020 年前企圖心與支持 2015 年新氣候協議 納斯卡氣候行動門戶 在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支持下, 秘魯政府推出一個新的門戶網站 納斯卡氣候行動門戶 (Nazca Climate Action Portal), 以增加展示諸多城市 地區 公司和投資者在因應氣候變遷方面取得的成果 網站著重突出一系列包括提高能效和碳定價政策在內的氣候行動, 以為邁向巴黎協議過程中注入額外動量 - 7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