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1E5967CB2A8A3BAC8D5B1BE9D68BCAED295D3F2CFC2B5C4CEC4D492D1D0BEBFA3A8CFE3B8DBB3C7B4F3A3A92E646F63>



Similar documents
論鄭玄對《禮記‧月令》的考辨



<4D F736F F D203136BCADBBD8D2E4D3EBD1D0BEBF2E646F63>

萧山中学课程建设方案.doc


Microsoft Word - 9pinggb_A4.doc

Microsoft Word - 9pinggb_A4-f4.doc

理 论 探 索 事 业 单 位 改 革 的 五 点 思 考 余 路 [ 摘 要 ] 事 业 单 位 改 革 是 中 国 改 革 的 重 要 环 节, 其 影 响 力 和 难 度 不 亚 于 国 有 企 业 改 革 本 文 着 重 围 绕 推 进 事 业 单 位 改 革 应 考 虑 的 五 个 方 面

日 本 位 于 亚 洲 东 部, 太 平 洋 西 北 角, 是 我 国 东 方 的 一 个 岛 国 在 洪 积 世 ( 注 1) 的 大 部 分 时 期 内, 日 本 与 大 陆 相 连 大 约 在 洪 积 世 晚 期 至 冲 积 世 ( 注 2) 初 期, 日 本 各 地 发 生 海 进, 出 现

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Microsoft Word - 9pinggb_let.doc

3 基 金 杠 杆 从 分 级 基 金 的 概 念, 我 们 知 道 了 分 级 基 金 的 A 份 额 是 每 年 获 得 固 定 收 益 的 稳 健 份 额,B 份 额 是 具 有 杠 杆 效 应 的 激 进 份 额 分 级 基 金 中 的 杠 杆 一 般 有 三 类 : 份 额 杠 杆 =(A

Microsoft Word - 9pingb5_let.doc

退休權益.ppt [相容模式]

Microsoft Word - 1.《國文》試題評析.doc

Ps22Pdf

$%%& ()*+, %&, %-&&%%,. $ %,, $,, & /$- 0(1 $%%& %& 234 %-%, 5&%6&633 & 3%%, 3-%, %643 -%%% :::; 7<9; %-%, 3$%$ :::;

# $# #!# # # # # # # %# # # &# # # # #! "

2016 年 地 质 工 程 系 教 学 工 作 安 排 2016 学 年 我 系 将 在 总 结 过 去 工 作 的 基 础 上, 结 合 今 年 学 院 以 抓 质 量 强 内 涵 促 改 革 调 结 构 建 品 牌 细 管 理 重 过 程 为 宗 旨, 以 规 范 管 理 深 化 内 涵 为


实 习 上 下 点 表 格 解 释 和 相 关 纪 律 要 求 : 1 表 格 中 所 有 名 词 都 为 简 称, 包 括 医 院 名 称 四 年 级 五 年 级 各 专 业 名 称 等 所 有 时 间 都 为 学 生 装 好 行 李 出 发 时 间, 请 提 前 0 分 钟 将 行 李 运 到

简报158期.doc

zt

untitled

重庆渝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Microsoft Word - 095_ 什麼最快樂 (白話與經文加註)-ok .doc

Microsoft Word G...doc

2_S_new

竞赛报名与报名审核

记 忆 149 期 目 录 专 稿 냗 샚 剥 洋 葱 现 象 1966 年 陕 西 省 文 革 运 动 的 初 起 及 背 景 랶쫀쳎 关 于 女 附 中 十 七 年 大 事 记 章 彬 杰 抄 本 的 说 明 评 论 늻 욽 林 彪 的 四 大 经 典 马 屁 评 析 ( 一 ) 口 述 샮뒺맢

婚姻與生育初探

zt

Ps22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untitled

0 1!, 10,,,,,, ( 1) 1 ( ) ( ) ( ) ( ) , , 7 10, 600,

戲劇研究 創刊號 詞之雅化 實為 折子戲 源生之三個重要背景 歷代戲曲劇種如先秦至唐代之 戲曲小戲 宋金雜劇院本 北曲雜劇四折每折作獨立性演出 乃至明清民間 小戲與南雜劇之一折短劇 均實為折子戲之 先驅 則明正德至嘉靖間北劇南 戲選本之 摘套 與 散齣 迎神賽社禮節傳簿 中之 零折散齣 均可 視之為

!"# $%& %!"# $%& %!"#$%& %! ( )***%% ) $)! +**+),,* -)+.* )( ) +, +*.*)+..**! )$,*)+$))$!"!#

2014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仿真模拟题(4)

运用多媒体提升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oc

ttian

! "#$%& $()*+#$, $(-.&,./.+#/(-.&01( &-#&(&$# (&2*(,#-3.,14& $ +()5(*-#5(-#/-/#(-1#&-+)(& :;<<= > A B?

2011-论文选集-2.cdr

Microsoft Word - 人事管理制度汇编* doc

一 計 畫 名 稱 : 人 與 地 方 誌 - 社 區 劇 場 工 作 坊 ( 第 一 期 ) 二 計 畫 緣 起 : 劇 場 並 不 只 有 表 演 的 面 向, 它 是 以 群 體 參 與 為 基 礎 的 藝 術 工 作, 劇 場 媒 介 結 合 生 活 議 題 的 課 程 是 人 和 空 間

Microsoft Word 职称安排修改 于.docx

黄镇目录.tpf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新工具》


2

2006..,1..,2.,.,2..,3..,3 22..,4..,4 :..,5..,5 :..,5..,6..,6..,8..,10 :..,12..,1..,6..,6.., ,5,:..,1 :..,1 :..,1 :..,2..,2..,3 :..,1 :..,1..,1.

/5 9/9 9/22 9/26 9/29 0/3 源 源 不 絕 的 太 陽 能 源 感 恩 寫 作 散 文 名 篇 選 讀 : 季 節 三 月 合 歡 雪 / 陳 列 與 太 陽 能 相 關 唐 詩 宋 詞 ; 並 請 學 生 探 討 附 件 詩 詞 環 保 概 念 與 可 利 用

第一章 人物传


!!" #" $" #%%& #%%& #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Microsoft Word - 2p01

<4D F736F F D20A4A3B1E6AAF8B9D82EA6FDA844B54CAF66B568>

AUCWA0501p00A.indd


第五章 独立审计存在的问题


Microsoft Word - Chinese-Traditional_ M_A4-Booklet.docx


guidebook_P _C_NN.indd


*33*!!!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 ( ) 0 $.# ( ) 0 $ # $! % "" " % 1 % & ( * ) * % " " %.! % 2!!"+# ( "&! " ( "#

《米开朗琪罗传》

流年影片——时光台湾 踏向台湾的征程    向往着,向往着,如一匹马儿从缰绳间松脱,心中带着无限憧憬。    想象着,想象着,如一条鱼儿幻想着云上的模样,心中持着无限好奇。    我多曾梦想过这座好似远在天外的小岛,听着那小鲁姐姐的故事。总想去寻找我迷恋的莎莎仔仔。梦中,都有这座福尔摩莎的幻影。    这一次,我终于如愿踏上了去往台北的征程。向着海峡那岸前进,前进。 疯狂的海上之旅    随着宜蘭的海风在头顶拂过,我们乘着这艘环海的游艇,慢慢地驶出了港湾。    伴着马达的加速,碧波荡漾的海面开始变得波

top20_102-julian_short

,3? 1 1,2 1 1,2 ::90 1 1,1 1 1,3 1 1,2 1 1,4 1 1, ,2 1 1,1 1 1,4 ( ) 1 1,1 2 :1 1,1 1 1,8 1 1,1 1 1,4 1 1,2 1 1,10 1 1,6 1 1,

保母人員丙級應檢資料第二部份 doc



"# " # " # $%& ( # " )*+ )+, # " -&./ 0(12 # " 345(.26( # " -/24/78# " 92:;/< # " # " $=(4(6(8> # # "?(:<%/ ( # " CB%/2D(4E # " 0(:./24


试卷

untitled


Microsoft Word 碩士簡章(總則草案) doc

第 一 节 项 目 概 况 一 项 目 简 介 二 投 资 主 体 第 二 节 投 资 方 案 一 预 计 投 资 总 额 二 建 设 方 案 目 录 韶 关 爱 尔 项 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第 三 节 项 目 实 施 的 必 要 性 与 可 行 性 一 项 目 实 施 的 必 要 性

《记忆》九十九期

教 案 ( 首 页 ) 课 课 编 号 结 构 力 学 总 计 :80 学 时 名 称 学 分 5 其 中 : 类 别 必 修 课 ( ) 选 修 课 ( ) 理 论 课 ( ) 实 验 课 ( 讲 课 :80 学 时 ) 实 验 : 学 时 任 课 教 师 曹 志 翔 职 称 副 教

中國文化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研究所

专 家 提 醒 : 创 新 创 业 教 育 不 是 创 业 速 成 班 来 源 : 中 国 教 育 报 一 组 中 美 创 业 者 比 较 的 数 据, 一 直 萦 绕 在 魏 江 教 授 的 心 头 数 据 显 示, 美 国 年 轻 人 擅 长 从 技 术 产 品 服 务 创

<B0EAA4E5ACEC313030ABFCA6D2AF53A55A2E696E6464>


當 地 情 形 還 不 熟 悉 4 得 勝 的 歡 似 虎 : 形 容 因 勝 利 而 得 意 忘 形 5 不 吃 無 工 之 食 : 比 喻 人 不 能 無 緣 無 故 接 受 優 待 或 贈 與 4. 請 根 據 文 意, 在 中 填 入 正 確 的 成 語 代 號 ( 甲 ) 優 游 自 在

备注说明:每日新增重点股票是由行业专职分析师基于行业和公司基本面分析优选出来可以现价附近买入或增持的股票;重点行业重点股票是由行业专职分析师推荐的该行业现阶段最具上涨潜力的股票,按重要性排序并动态调整;每日重要市场信息点评是对可能影响市场及股价表现的重

Microsoft Word - 海府办 doc

不淨觀之探究----以《大度智論》為主


内 容 简 介 华 北 东 北 华 东 华 中 华 南 西 南 西 北 以 及 新 疆 八 个 区 域 气 候 变 化 评 估 报 告 由 中 国 气 象 局 组 织 八 个 区 域 气 象 中 心 实 施, 共 有 43 个 单 位 的 169 位 专 家 参 与 了 评 估 报 告 的 编 写

<4D F736F F D20A578C657AABAAEFCAFABAB48A5F5A1E3B6FDAFAAA1FEAA4CACFCAE652E646F63>

. (A) (B) (C) A (D) (E). (A)(B)(C)(D)(E) A

香 港 浸 會 大 學 以 下 任 何 一 門 選 修 科 成 績 達 第 3 級 : 生 物 / 化 學 / 物 理 / 能 源 及 環 境 科 科 學 ( 組 合 科 學 或 ) 或 任 何 一 個 選 修 科 達 第 3 級 ( 只 適 用 於 數 學 科 成 績 達 第 3 級

Transcription:

日 本 江 戶 時 代 的 漢 文 文 話 對 中 國 文 章 學 的 受 容 The Historical Reception of Japanese Prose Remark (Wenhua) to Chinese Literary Thought 卞 東 波 ( 南 京 大 學 域 外 漢 籍 研 究 所 ) Bian Dongbo(Nanjing University) 內 容 摘 要 文 話, 顧 名 思 義 是 傳 統 文 學 批 評 中 對 文 章 的 評 論, 是 東 亞 古 代 文 章 學 的 主 要 表 現 形 式 中 國 自 宋 代 以 來, 就 產 生 了 大 量 的 文 話 類 著 作, 目 前 已 經 收 入 歷 代 文 話 ( 全 十 冊 ) 一 書 日 本 江 戶 時 代 以 來 也 產 生 了 大 量 用 漢 文 寫 成 的 文 話, 但 迄 今 尚 未 有 學 者 加 以 彙 編 成 集, 對 其 的 研 究 也 尚 未 展 開 本 稿 擬 從 東 亞 比 較 文 學 的 視 角 出 發, 研 究 江 戶 時 代 漢 文 文 話 受 到 的 中 國 文 章 學 的 影 響 及 對 其 的 受 容 江 戶 時 代 對 中 國 文 章 學 的 受 容 主 要 有 四 種 形 式 : 翻 刻 彙 編 注 解 與 回 應 江 戶 時 代 翻 刻 了 大 量 的 中 國 古 代 文 章 學 著 作, 有 的 已 經 收 入 長 澤 規 矩 也 所 編 的 和 刻 本 漢 籍 隨 筆 集, 有 的 則 未 收 入, 如 享 保 年 間 荻 生 徂 徠 (1666 1728) 弟 子 山 井 鼎 (1690 1728) 所 刻 陳 騤 的 文 則 和 刻 本 中 國 文 章 學 著 作 保 存 了 很 多 本 土 失 傳 的 典 籍, 如 高 琦 的 文 章 一 貫 ; 同 時 和 刻 本 還 有 助 於 中 國 傳 本 的 校 勘, 如 享 保 本 文 則 中 就 有 大 量 山 井 鼎 的 批 語, 極 有 助 於 文 本 的 釐 清 江 戶 時 代 早 期 的 文 話 以 彙 編 中 國 文 章 學 著 作 為 主, 這 方 面 集 成 式 的 著 作 是 江 戶 初 年 儒 學 家 藤 原 惺 窩 (1561 1619) 所 編 的 文 章 達 德 綱 領 六 卷 全 書 按 照 藤 原 惺 窩 本 人 的 文 學 思 想, 對 中 國 文 章 學 著 作 按 照 一 定 的 體 系 重 新 編 排, 涉 及 到 文 章 學 的 技 巧 論 創 作 論 文 體 論 作 家 論 諸 方 面 江 戶 中 後 期 的 文 話 雖 然 以 日 本 學 人 自 撰 為 主, 但 仍 然 處 處 可 見 中 國 文 章 學 的 影 響 明 治 維 新 之 後, 日 本 社 會 對 漢 詩 漢 文 的 興 趣 並 未 衰 退, 這 時 出 現 了 很 多 指 導 寫 作 漢 詩 文 的 書, 其 中 由 龜 卦 川 政 隆 所 編 的 文 章 一 貫 集 解 也 是 這 股 風 潮 下 的 產 物, 此 書 也 是 東 亞 文 話 史 上 惟 一 一 部 注 釋 書 所 謂 集 解 即 彙 集 了 日 本 江 戶 中 期 多 位 學 者 關 於 文 章 寫 作 的 論 述 日 本 文 話 從 借 中 國 文 章 學 著 作 發 聲, 到 自 己 獨 立 發 聲, 經 歷 了 一 個 本 土 化 的 過 程 江 戶 中 期 的 文 話 開 始 關 注 日 本 學 人 漢 文 寫 作 中 的 實 際 問 題, 故 日 本 文 話 中 對 所 謂 華 風 與 和 習 進 行 了 熱 烈 的 討 論 日 本 學 人 認 為 要 想 寫 出 純 正 的 漢 文, 必 須 戒 除 寫 作 中 受 到 日 文 訓 讀 影 響 的 表 達 方 式, 特 別 是 荻 生 徂 徠 提 出 了 以 漢 語 會 漢 語 的 方 式, 至 今 在 外 語 學 習 中 仍 具 有 啟 發 意 義 同 時, 還 可 以 看 到 隨 著 日 本 漢 文 水 平 的 進 步, 日 本 學 人 對 中 國 的 古 文 以 及 文 章 學 開 始 持 一 種 貶 抑 的 態 度, 這 與 日 本 學 人 在 漢 學 上 的 自 信 是 息 息 相 關 的 本 稿 最 後 討 論 了 日 本 文 話 中 圍 繞 著 荻 生 徂 徠 古 文 辭 的 爭 論 荻 生 徂 徠 希 望 通 過 學 習 明 人, 特 別 李 攀 龍 王 世 貞 等 人, 來 達 到 孔 子 之 道, 而 忽 視 了 經 典 性 的 選 擇 問 題 江 戶 中 後 期 的 文 話 展 開 了 對 荻 生 徂 徠 古 文 辭 的 批 評, 最 終 為 日 本 漢 文 學 發 展 指 出 了 正 確 的 道 路 日 本 文 話 自 始 至 終 深 受 中 國 文 章 學 的 影 響, 一 直 在 與 中 國 文 章 學 進 行 對 話, 回 應 著 產 生 自 中 國 的 理 論 與 實 踐 命 題, 最 終 找 到 了 適 合 本 國 文 章 學 發 展 的 道 路 關 鍵 詞 : 日 本 文 話 中 國 文 章 學 受 容 荻 生 徂 徠 和 習 Acknowledgement: 本 文 之 完 成 得 到 日 本 京 都 大 學 木 田 章 義 教 授 及 日 本 同 志 社 大 學 李 長 波 先 生 的 幫 助, 以 及 同 志 社 大 學 副 島 一 郎 先 生 的 指 正

一 引 言 21 世 紀 的 中 國 古 典 文 學 研 究 需 要 從 一 個 更 廣 闊 的 視 角 出 發 加 以 觀 照 筆 者 認 為 以 前 近 代 社 會 的 東 亞 漢 文 化 圈 為 基 礎, 將 中 國 古 典 文 學 納 入 到 整 個 東 亞 共 同 體 的 漢 文 學 傳 統 中 加 以 審 視 會 得 出 多 重 而 別 樣 的 意 義, 同 時 還 可 以 為 中 國 古 典 文 學 研 究 注 入 新 鮮 的 血 液, 而 且 可 以 顯 示 中 國 古 典 文 學 的 世 界 性 即 如 文 話 研 究 而 言, 如 果 放 在 東 亞 漢 籍 的 視 域 下 加 以 考 察 的 話, 就 可 看 出 中 國 傳 統 文 章 學 的 批 評 形 式 文 話, 不 但 超 越 了 國 界, 而 且 在 東 亞 鄰 國 也 產 生 了 很 大 的 影 響, 也 是 中 國 古 典 文 學 與 文 學 批 評 一 種 新 的 存 在 方 式 從 這 一 點 來 說, 王 水 照 先 生 所 編 的 歷 代 文 話 1 非 常 具 有 世 界 眼 光, 不 但 收 集 了 在 中 國 本 土 亡 佚 而 保 存 在 域 外 的 中 國 文 話 資 料, 如 文 章 歐 冶 文 章 一 貫 文 章 九 命 等 ; 而 且 還 收 錄 了 拙 堂 文 話 漁 村 文 話 ( 原 為 日 文 ) 兩 部 日 本 文 話 本 稿 擬 從 東 亞 漢 籍 及 東 亞 漢 文 化 圈 的 視 野 出 發, 討 論 一 下 江 戶 時 代 接 受 中 國 文 章 學 的 形 式 及 其 反 響, 以 及 荻 生 徂 徠 為 首 的 古 文 辭 學 派 在 中 國 文 章 學 接 受 中 的 角 色 二 和 刻 本 中 國 文 話 : 日 本 文 話 對 中 國 文 章 學 的 直 接 受 容 日 本 江 戶 時 代 的 文 話 對 中 國 文 章 學 最 直 接 的 受 容 就 是 翻 刻 中 國 傳 來 的 文 話 著 作 江 戶 時 代 所 翻 刻 的 大 量 中 國 典 籍, 其 中 就 有 一 部 分 是 中 國 的 文 話, 包 括 一 些 在 中 國 本 土 已 經 亡 佚 而 僅 存 於 日 本 的 文 話, 如 明 代 高 琦 所 著 的 文 章 一 貫, 目 前 僅 有 朝 鮮 本 及 和 刻 本 存 世 和 刻 本 文 話 具 有 很 高 的 文 獻 與 文 學 批 評 價 值, 早 在 20 世 紀 70 年 代, 日 本 書 誌 學 家 長 澤 規 矩 也 先 生 所 編 的 和 刻 本 漢 籍 隨 筆 集 2 中 就 收 錄 了 不 少 和 刻 本 文 話, 如 寬 永 二 十 一 年 (1644) 京 都 風 月 宗 智 刊 文 章 一 貫, 元 祿 元 年 (1688) 京 都 永 原 屋 孫 兵 衛 唐 本 屋 又 兵 衛 刻 文 章 歐 冶, 享 保 三 年 (1718) 京 都 柳 枝 軒 日 新 堂 刊 文 式, 享 保 十 三 年 (1728) 京 都 瀨 尾 源 兵 衛 刊 古 今 文 評 以 及 元 文 二 年 (1737) 跋 大 阪 丹 波 屋 理 兵 衛 等 刊 文 章 九 命 另 外 還 有 一 些 文 話, 和 刻 本 漢 籍 隨 筆 集 沒 有 收 入, 如 享 保 本 陳 騤 文 則 下 面 以 享 保 本 文 則 與 元 祿 本 文 章 歐 冶 為 例, 說 明 中 國 文 話 在 江 戶 時 代 的 翻 刻 與 接 受 ( 一 ) 關 於 享 保 本 文 則 文 則 是 中 國 文 學 批 評 史 上 第 一 部 文 章 學 著 作, 中 國 古 籍 善 本 書 目 著 錄 有 影 元 抄 本 及 明 刻 本 多 部 3, 歷 代 文 話 點 校 本 所 用 底 本 為 嘉 慶 二 十 二 年 (1817) 台 州 叢 書 本 文 則 在 江 戶 時 代 初 期 就 流 傳 甚 廣, 如 當 時 的 大 儒 藤 原 惺 窩 (1561 1619) 所 編 的 文 話 文 章 達 德 綱 領 中 大 量 引 用 到 文 則 藤 原 惺 窩 閱 讀 到 的 文 則 可 能 是 中 國 傳 來 的 明 本, 而 日 本 翻 刻 文 則 要 在 江 戶 中 期 和 刻 本 文 則 二 卷 一 冊, 半 頁 十 行 行 二 十 字, 四 周 單 邊, 白 口, 單 魚 尾 書 口 刻 文 則 卷 上 / 下, 白 松 堂 梓 卷 首 題 宋 天 台 陳 騤 著 日 本 南 紀 山 鼎 句 讀 扉 頁 刻 陳 騤 文 則 徂 徠 先 生 閱 山 鼎 句 讀 泉 龍 堂 白 松 堂, 末 尾 牌 記 1 2 王 水 照 先 生 主 編 歷 代 文 話 ( 全 十 冊 ), 上 海 : 復 旦 大 學 出 版 社,2007 年 長 澤 規 矩 也 輯 和 刻 本 漢 籍 隨 筆 集, 東 京 : 汲 古 書 院,1972 1978 年 3 中 國 古 籍 善 本 書 目 集 部 第 三 冊,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98 年, 第 1877 1878 頁

刻 享 保 十 三 年 戊 申 初 夏 日 江 府 書 肆 日 本 橋 南 二 目 丁 若 菜 屋 小 兵 衛 據 京 都 大 學 人 文 科 學 研 究 所 開 發 的 日 本 所 藏 中 文 古 籍 數 據 庫 檢 索, 享 保 本 除 上 述 刊 本 外, 還 有 江 戶 萬 屋 淸 兵 衞 泉 屋 半 三 郎, 江 戶 吉 文 字 屋 次 郎 兵 衞 等 多 種 刊 本 4 和 刻 本 前 有 陳 騤 本 人 之 序, 末 附 有 物 茂 卿 ( 即 荻 生 徂 徠 ) 與 山 君 彝 書 享 保 本 陳 騤 文 則, 私 人 藏 本 和 刻 本 扉 頁 上 所 列 的 兩 位 人 物 都 是 日 本 鼎 鼎 有 名 的 人 物, 荻 生 徂 徠 (1666 1728) 是 日 本 江 戶 時 代 著 名 的 儒 學 家, 也 是 江 戶 時 代 儒 學 及 漢 文 學 極 有 影 響 的 古 文 辭 學 派 ( 又 稱 蘐 園 學 派 ) 的 創 始 人 他 與 弟 子 山 井 鼎 ( 即 山 君 彝,1690 1728) 的 信 中, 從 他 一 貫 持 有 的 古 文 辭 觀 點 出 發 討 論 了 翻 刻 文 則 的 問 題, 並 表 達 為 翻 刻 作 序 的 意 願, 此 信 如 下 : 足 下 荷 疾 歸 南 海 邪? 何 其 勞 也, 聞 校 陳 騤 文 則, 欲 上 梓, 是 惠 學 者 不 淺 蓋 歐 蘇 文 名 噪 海 內, 古 則 蕩 然, 宋 之 蔽 也 陳 騤 生 其 間, 心 識 其 非, 乃 作 為 此 書 根 極 經 子, 可 謂 何 李 之 嚆 矢 矣 只 其 書, 一 取 法 於 字 句, 而 未 及 篇 章 是 其 所 以 不 及 史 漢 故 也 不 佞 欲 為 作 序 言 此 意 ( 下 略 ) 5 可 見, 徂 徠 重 視 此 書 的 原 因, 不 是 因 為 此 書 的 理 論 價 值, 而 是 因 為 其 根 極 經 子, 可 謂 何 李 之 嚆 矢 矣, 正 與 他 的 理 論 主 張 有 不 謀 而 合 之 處 當 然 他 也 指 出 了 他 眼 中 文 則 的 不 足 一 取 法 於 字 句, 而 未 及 篇 章, 也 就 是 說 文 則 專 注 於 討 論 字 法, 而 未 能 上 升 到 文 章 章 法 的 層 面 和 刻 本 的 翻 刻 者 山 井 鼎, 字 君 彝, 號 崑 崙, 紀 州 ( 今 和 歌 山 縣 ) 人, 曾 師 從 江 戶 中 期 儒 學 古 義 學 派 代 表 人 物 伊 藤 東 涯 (1670 1736), 後 入 江 戶 師 從 荻 生 徂 徠 山 井 鼎 所 著 的 七 經 孟 子 考 文 後 傳 入 中 國, 並 被 收 入 四 庫 全 書 中 4 另 外, 據 檢 索 明 曆 二 年 (1656) 京 都 上 村 次 郎 右 衞 門 所 刊 的 明 趙 撝 謙 學 範 二 卷 也 附 有 文 則, 可 能 為 文 則 最 早 的 和 刻 本 5 又 載 荻 生 徂 徠 徂 徠 集 卷 二 十 二,18b-19a, 大 阪 : 文 金 堂 心 齋 橋 盤 唐 物 町 南, 寬 政 三 年 (1791) 刊 本

經 筆 者 比 勘, 享 保 本 文 則 之 底 本 與 台 州 叢 書 本 並 非 同 一 本, 如 陳 騤 序 中, 台 州 本 作 濟 濟 盈 廷, 而 享 保 本 廷 作 庭 甲 二 條 末, 台 州 本 作 鄭 康 成 云, 享 保 本 作 鄭 康 成 箋 云 戊 三 條 末 云 : 詹, 至 也, 楚 人 以 詹 為 至 ; 享 保 本 作 詹, 至 也, 楚 人 以 至 為 詹 戊 九 條 條 : 既 言 之 道, 復 綴 厥 猷, 享 保 本 作 既 言 道, 而 復 綴 厥 猷 再 如 甲 四 條, 台 州 本 云 : 語 意 煩 簡 殊 迥, 而 享 保 本 無 殊 迥 二 字 王 利 器 先 生 點 校 的 文 則, 在 此 處 有 校 語 云 : 元 本 明 弘 治 本 屠 本, 無 殊 迥 二 字 6 可 見 享 保 本 翻 刻 的 底 本 可 能 是 明 本 或 明 代 以 前 的 本 子 這 些 有 異 文 之 處, 皆 有 資 於 校 勘 和 刻 本 文 則 除 了 有 山 井 鼎 的 句 讀 之 外, 最 大 的 價 值 在 於, 此 書 天 頭 有 數 十 條 山 井 鼎 的 校 語, 這 些 校 語 對 釐 清 文 則 的 文 本 有 很 大 的 學 術 價 值 如 甲 八 條 : 荀 子 曰 : 按 角 鹿 塖 隴 種 東 籠 而 退 耳 山 井 校 云 : 塖 當 作 埵, 丁 果 反 核 之 荀 子 議 兵 篇 正 作 埵, 可 見 文 則 引 用 有 誤 丙 二 條 引 秦 誓 : 古 人 有 言 曰 : 撫 我 則 後, 虐 我 則 仇 山 井 校 云 : 秦 當 作 泰 核 之 尚 書, 此 語 確 實 出 於 泰 誓, 此 處 文 則 形 近 而 誤 丙 三 條 引 左 傳 曰 作 武 員 卒 章 曰 : 耆 定 爾 功 7 山 井 校 云 : 員 當 作 其 核 左 傳 宣 公 十 二 年 正 作 其 類 似 的 例 子, 還 有 庚 一 條 可 以 法 引 月 令 曰 : 可 以 登 高 明 山 井 校 云 : 登 當 作 居 核 之 月 令 原 文, 文 則 此 處 引 文 亦 誤 又 丙 一 條 二 曰 隱 喻 引 禮 記 注 : 象 捕 魚 然 山 井 校 云 : 予 所 閱 古 本 禮 記 注 作 猶 捕 魚 然 這 裏 的 校 勘, 山 井 用 了 與 七 經 孟 子 考 文 同 樣 的 方 法, 他 在 作 考 文 時 就 利 用 了 足 利 學 校 所 藏 的 古 寫 本 與 宋 本 通 過 山 井 氏 的 校 語, 我 們 發 現 文 則 在 引 用 古 書 時 有 不 少 的 訛 誤, 而 山 井 則 能 溯 本 清 原, 故 其 校 語 對 於 文 則 文 本 的 校 訂 很 大 的 參 考 價 值 ( 二 ) 關 於 元 祿 本 文 章 歐 冶 元 代 文 學 批 評 家 陳 繹 曾 長 期 不 受 學 術 界 重 視, 原 因 之 一 就 是 其 所 著 的 文 話 文 筌 ( 文 章 歐 冶 原 名 文 筌, 明 代 朱 權 將 其 改 名 為 文 章 歐 冶 ) 在 國 內 比 較 罕 見, 流 傳 不 廣 不 過, 文 筌 在 域 外 卻 流 傳 頗 廣, 不 但 有 朝 鮮 及 日 本 翻 刻 本, 而 且 對 日 本 的 文 話 也 產 生 了 很 大 的 影 響 8 下 文 要 討 論 的 元 祿 本 文 章 歐 冶 乃 根 據 明 嘉 靖 二 十 九 年 (1550) 朝 鮮 尹 春 年 的 光 州 刊 本 翻 刻 而 成, 不 過 兩 本 亦 有 些 微 差 異 9 歷 代 文 話 所 收 文 章 歐 冶 就 以 元 祿 本 為 底 本, 參 以 華 東 師 範 大 學 圖 書 館 所 藏 清 抄 本 點 校 而 成 然 而, 明 刻 本 朝 鮮 本 及 元 祿 本 都 是 經 過 朱 權 改 編 過 版 本, 已 非 文 筌 原 始 面 貌 歷 代 文 話 本 點 校 時 沒 有 利 用 到 現 存 最 早 最 接 近 於 陳 繹 曾 文 筌 原 貌 的 版 本, 即 現 藏 於 臺 灣 國 家 圖 書 館 的 元 刻 本 新 刊 增 入 文 筌 諸 儒 奧 論 策 學 統 宗 中 所 收 的 文 筌 元 刻 本 新 刊 增 入 文 筌 諸 儒 奧 論 策 學 統 宗 乃 整 合 文 筌 與 諸 儒 奧 論 策 學 統 宗 兩 書 而 成 臺 6 王 利 器 校 點 文 則 ( 與 文 章 精 義 合 刊 ), 北 京 : 人 民 文 學 出 版 社,1960 年, 第 7 頁 7 這 裏 王 利 器 先 生 點 校 本 及 歷 代 文 話 本 皆 點 作 作 武 員 卒 章 曰 : 耆 定 爾 功 按 武 乃 詩 經 篇 名, 似 應 點 斷 8 參 見 李 長 波 先 生 江 戶 時 代 における 中 國 の 文 章 作 法 書 の 受 容 文 筌 と 文 章 一 貫 を 中 心 に, 載 日 本 文 部 科 學 省 科 學 研 究 費 補 助 金 特 定 領 域 研 究 (A) 古 典 學 の 再 構 築 ニューズレター 第 十 二 號, 古 典 學 の 再 構 築 總 括 班,2002 年 9 月, 第 31 46 頁 9 李 長 波 先 生 最 早 對 文 筌 的 版 本 以 及 各 版 本 之 間 的 關 係 做 了 研 究, 參 見 氏 著 文 筌 的 朝 鮮 本 和 刻 本 的 版 本 及 其 在 中 國 文 學 批 評 史 上 的 地 位 和 影 響, 載 張 伯 偉 先 生 編 風 起 雲 揚 : 首 屆 南 京 大 學 域 外 漢 籍 研 究 國 際 學 術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9 年 筆 者 在 李 先 生 此 文 的 基 礎 上 做 了 進 一 步 探 究 另 外, 筆 者 所 藏 的 元 刻 本 文 筌 複 印 件, 亦 由 李 長 波 先 生 慷 慨 提 供, 在 此 謹 致 謝 忱

灣 國 家 圖 書 館 善 本 書 志 初 稿 集 部 ( 四 ) 提 要 云 : 是 書 文 筌 諸 儒 奧 論 策 學 統 宗 前 集 五 卷, 後 集 三 卷, 另 有 古 文 小 譜 一 卷 及 詩 小 譜 二 卷, 然 置 於 策 學 統 宗 前 後 八 卷 之 前 首 卷 首 行 頂 格 題 新 刊 諸 儒 奧 論 策 學 統 宗 增 入 文 筌 詩 譜, 次 行 首 字 刊 以, 下 題 古 文 小 譜 一, 下 越 二 格 題 汶 陽 左 客 陳 繹 曾 撰 以 下 正 文 始 卷 末 無 尾 題 卷 首 有 新 刊 諸 儒 奧 論 統 宗 文 筌 序, 末 署 至 順 三 年 歲 在 壬 申 七 月 汶 陽 左 客 陳 繹 曾 書 10 新 刊 增 入 文 筌 諸 儒 奧 論 策 學 統 宗 收 入 了 文 筌 中 古 文 譜 及 詩 譜 兩 部 分, 未 收 入 古 文 矜 式 部 分 筆 者 曾 將 元 祿 本 與 元 刻 本 文 筌 進 行 了 詳 細 的 校 勘, 發 現 元 祿 本 與 元 刻 本 文 本 面 貌 差 異 比 較 大, 元 祿 本 經 過 了 朱 權 的 改 編, 頓 失 元 刻 本 原 貌, 而 且 元 祿 本 ( 包 括 其 翻 刻 的 底 本 朝 鮮 本 ) 文 本 之 訛 誤 在 在 多 是 下 文 筆 者 將 略 述 元 祿 本 與 元 刻 本 之 別 上 左 為 元 祿 本 的 底 本 朝 鮮 光 州 本, 上 右 為 臺 灣 國 圖 藏 元 刊 本 文 筌 諸 儒 奧 論 策 學 統 宗, 下 為 元 祿 本 文 章 歐 冶 10 國 家 圖 書 館 善 本 書 志 初 稿 集 部, 臺 灣 國 家 圖 書 館 編,1999 年, 第 194-195 頁

1 從 元 刻 本 看 元 祿 本 被 改 編 之 處 朱 權 對 文 筌 有 明 顯 的 改 動, 改 動 最 大 的 一 處 見 於 詩 譜 十 五 體 11 : 元 刻 本 元 祿 本 ( 歷 代 詩 話 冊 2 頁 1321) 杜 甫 體 制 格 式, 備 極 諸 變, 上 祖 雅 頌, 下 友 楚 漢, 俯 拾 齊 梁 故 歷 代 尊 之, 永 以 為 訓 詩 家 之 聖 者 也 李 白 祖 風 騷, 宗 漢 魏, 下 至 徐 庾 楊 王, 亦 時 用 之 善 掉 弄 造 出 奇 怪, 驚 動 心 目, 忽 然 撇 出, 妙 入 無 聲 其 詩 家 之 仙 者 乎 格 高 於 杜, 變 化 不 及 李 太 白 風 度 氣 魄, 高 出 塵 表, 善 播 弄 造 化, 與 鬼 神 競 奔, 變 化 極 妙, 乃 詩 中 之 仙, 詩 家 之 聖 者 也 其 雄 才 大 略, 亙 古 尊 之, 無 出 右 者 杜 子 美 體 制 格 式, 自 成 一 家 祖 雅 頌 之 作, 故 詩 人 尚 之, 以 為 詩 家 之 賢 者 也 這 一 處 的 改 動 非 常 大, 而 且 牽 涉 到 陳 繹 曾 與 朱 權 兩 人 的 詩 學 觀, 朱 權 在 文 章 歐 冶 序 中 亦 明 確 交 代 了 他 改 動 的 動 機 : 但 繹 曾 所 評 諸 賢, 皆 出 於 一 己 之 見, 故 不 足 以 公 天 下 若 評 太 白 之 才 變 化 不 及 子 美 之 類 是 也 予 以 為 不 然, 乃 重 判 二 賢 之 體 而 正 之 12 其 結 果, 朱 權 不 但 從 順 序 上 將 李 白 置 於 杜 甫 之 前, 而 且 完 全 改 動 了 陳 繹 曾 對 李 杜 兩 人 的 評 論 陳 繹 曾 的 評 論 雖 然 更 推 崇 杜 甫, 但 也 並 非 有 貶 低 李 白 之 意 其 稱 杜 為 詩 家 之 聖 者, 其 稱 李 為 詩 家 之 仙 者, 符 合 歷 來 對 李 杜 的 公 論 即 使 稱 李 白 變 化 不 及 杜 甫 之 前, 也 說 其 格 高 於 杜 ; 李 白 詩 歌 創 作 以 古 體 樂 府 為 多, 在 近 體 上 的 創 造 確 實 不 如 杜 甫, 這 也 是 客 觀 之 論 在 朱 權 的 期 待 視 野 中, 李 白 的 詩 歌 優 於 杜 甫, 所 以 他 不 惜 改 動 古 人 文 字 來 滿 足 他 個 人 審 美 上 的 偏 見 將 杜 甫 從 詩 家 之 聖 者 改 為 詩 家 之 賢 者, 一 字 之 差, 意 義 卻 相 差 很 大, 這 才 是 真 正 的 出 於 一 己 之 見, 同 時 也 破 壞 了 古 典 文 獻 的 原 貌, 存 在 著 誤 導 後 人 的 危 險 試 想, 如 果 沒 有 見 到 元 刻 本, 僅 以 元 祿 本 的 記 載 為 依 據, 來 論 述 陳 繹 曾 的 詩 學 思 想, 豈 不 是 謬 以 千 里 2 從 元 刻 本 看 元 祿 本 的 脫 文 較 之 元 刻 本, 元 祿 本 有 不 少 脫 文, 可 能 也 是 朱 權 刪 除 的 結 果 如 古 文 譜 一 清 識 物 理, 元 刻 本 在 元 祿 本 眼 前 物 理, 須 一 一 就 眼 前 窮 究, 不 可 專 倚 書 籍 下, 還 有 一 段 文 字 為 元 祿 本 所 無 : 牧 馬 之 理, 當 問 牧 ; 園 菜 之 理, 當 問 老 圃 之 類, 則 以 具 體 的 事 實 對 上 文 的 道 理 加 以 佐 證 古 文 譜 五 家 法 經 的 部 分, 元 祿 本 僅 列 易 書 詩 春 秋 禮 記 論 語 孟 子, 而 元 刻 本 在 此 之 外, 尚 有 周 禮 儀 禮 大 學 中 庸 四 書 古 文 譜 六 正 格 中 下 部 分, 元 祿 本 僅 列 響 亮 緊 謹 平 實 俊 溫, 元 刻 本 在 其 下 尚 有 潔 : 略 無 瑕 纇, 緻 : 工 夫 緊 密 兩 格 下 上 部 分, 元 祿 本 有 富 密 兩 格, 而 元 刻 本 尚 有 細 : 理 致 研 囗, 切 : 大 意 切 題 兩 格 古 文 譜 七 目 通 用 類, 元 祿 列 青 詞 朱 表 致 語 上 梁 文 寶 瓶 文, 而 元 刻 本 在 青 詞 下 尚 有 一 目 功 德 疏 再 如 楚 賦 譜 楚 賦 體, 元 祿 本 云 : 宋 玉 以 下, 體 制 已 不 復 渾 全, 不 宜 遽 雜 亂 耳 最 後 一 句, 元 刻 本 作 不 宜 遽 讀, 徒 為 雜 亂, 語 意 也 較 元 祿 本 完 整 詩 譜 制 八 用, 元 刻 本 作 九 用, 還 增 加 了 撇 一 類 詩 譜 要 結 尾, 元 祿 本 作 若 新 字, 須 是 不 經 人 道, 而 元 刻 本 作 若 11 李 長 波 先 生 最 早 發 現 了 這 一 處 改 動, 見 上 揭 文 筌 的 朝 鮮 本 和 刻 本 的 版 本 及 其 在 中 國 文 學 批 評 史 上 的 地 位 和 影 響 一 文 李 先 生 的 錄 文 有 一 點 脫 誤, 筆 者 重 新 核 准 原 文 後, 在 李 先 生 文 的 基 礎, 做 了 進 一 步 分 析 12 歷 代 文 話 第 二 冊, 第 1223 頁

下 新 字, 須 尋 不 經 人 道 語, 又 須 只 在 眼 前, 切 忌 在 僻, 文 意 也 較 元 祿 本 完 整 明 白 又 如 詩 譜 會 最 末 一 段, 元 祿 本 作 自 然 出 於 微 妙, 元 刻 本 作 自 然 出 於 精 細, 精 細 則 乃 能 自 然 也 這 些 都 是 比 較 長 的 脫 文, 另 外 元 祿 本 中 脫 落 的 單 字 也 不 計 其 數 3 從 元 刻 本 看 元 祿 本 的 誤 字 經 過 朱 權 改 編 後 的 明 本 一 系, 除 了 有 脫 文 外, 在 文 本 上 還 有 不 少 誤 字, 難 稱 善 本 略 舉 數 例 如 下 : 如 陳 繹 曾 文 筌 序 末 尾 的 簽 署, 元 祿 本 作 至 順 三 年 七 月 汶 陽 老 客 陳 繹 曾 書, 而 元 刻 本 則 作 至 順 三 年 七 月 歲 在 壬 申 汶 陽 左 客 陳 繹 曾 書 陳 繹 曾 號 汶 陽 左 客, 元 祿 本 顯 誤 古 文 譜 四 改 潤 十 字 法 補, 元 祿 本 作 安 補 無 踪, 安 補 不 辭, 元 刻 作 安 插, 似 優 古 文 譜 六 格 中 中 條, 元 祿 本 有 格 名 道, 誤, 元 刻 本 作 遒, 是 古 文 譜 七 式 詔 類, 元 祿 本 作 今 代 四 六 詔 書 赦 文, 多 作 二 段 : 一 破 題, 二 入 事, 三 戒 敕, 或 獎 諭, 或 獎 勸 根 據 下 文, 二 段 顯 誤, 元 刻 本 正 作 三 段 再 如 檄 類, 元 祿 本 作 出 師 喻 眾 之 文, 一 冒 頭, 二 頌 聖, 三 頌 功 ( 下 略 ), 而 元 刻 本 作 二 聲 罪, 三 頌 聖, 於 決 為 優 楚 賦 譜 楚 賦 式 六 字 短 句 式, 元 祿 本 云 : 此 本 題 歌 句 法, 題 歌 於 義 不 明, 元 刻 本 作 楚 歌, 是 楚 賦 譜 楚 賦 格 上 清 玄 : 騷 短 神 清 思 精, 意 真 語 起 騷 短, 元 刻 本 作 離 騷 經, 起 元 刻 本 作 超 漢 賦 譜 漢 賦 制 引 類, 元 祿 本 作 務 欲 包 括 無 遺, 而 群 不 冗, 於 意 不 通, 群 元 刻 本 作 辭, 文 意 方 通 唐 賦 譜 唐 賦 制 五 結 尾 : 歌 辭 辭 元 刻 本 作 亂, 是 詩 譜 式 十 八 名 : 怨, 情 淡 辭 鬱, 音 聲 淒 斷 淡 元 刻 本 作 沉 詩 譜 體 邠 風 : 深 真 民 情 而 真 體 之 真 元 刻 本 作 知 同 上 絕 名 體 : 古 樂 府 渾 然 有 六 篇 氣 象 六 元 刻 本 作 大, 於 意 為 優 我 們 發 現, 歷 代 文 話 點 校 本 據 清 抄 本 校 正 元 祿 本 之 處, 清 抄 本 基 本 同 於 元 刻 本, 多 有 勝 於 元 祿 本 之 處 從 上 可 見, 元 祿 本 在 翻 刻 的 過 程 中 留 下 了 很 多 錯 誤, 這 些 訛 誤 可 以 通 過 比 勘 元 刻 本 得 到 更 正 元 祿 本 在 版 本 上 並 不 能 稱 為 善 本, 所 以 如 果 歷 代 文 話 要 修 訂 的 話, 可 以 考 慮 更 換 以 元 刻 本 為 底 本, 再 據 明 刻 本 和 清 抄 本 加 以 參 校, 重 新 加 以 點 校 三 江 戶 時 代 對 中 國 文 話 的 彙 編 與 注 釋 除 了 翻 刻 中 國 傳 來 的 文 話 之 外, 日 本 漢 學 界 對 中 國 文 話 的 受 容 還 有 兩 種 形 式, 即 依 據 一 定 的 理 論 框 架 彙 編 中 國 文 話, 以 及 對 中 國 文 話 進 行 注 釋 縱 觀 日 本 的 文 話 發 展 史, 日 本 學 者 先 是 借 助 中 國 的 文 話 來 表 達 自 己 的 觀 點, 而 後 才 開 始 親 自 撰 作 文 話 日 本 最 早 采 用 彙 編 體 的 形 式 來 結 撰 文 話, 自 然 是 受 到 日 本 漢 文 學 發 展 水 平 的 制 約 這 一 特 色 早 就 由 日 本 詩 話 之 祖 空 海 大 師 (774 835) 的 文 鏡 秘 府 論 體 現 出 來 了, 可 以 稱 為 日 本 文 話 之 嚆 矢 的 作 文 大 體 ( 有 天 慶 二 年 [939] 序 ) 也 基 本 脫 胎 於 中 國 唐 代 的 詩 文 評 著 作 作 文 大 體 雜 筆 大 體 是 日 本 最 早 的 賦 體 文 學 創 作 指 南, 其 指 出 了 賦 體 中 十 三 種 句 式 的 創 作 方 法, 即 發 句 壯 句 緊 句 長 句 傍 句 隔 句 ( 包 括 輕 隔 句 重 隔 句 疏 隔 句 密 隔 句 平 隔 句 雜 隔 句 ), 這 種 論 述 也 基 本 來 自 唐 代 的 賦 格 書 賦 譜 13 到 了 江 戶 時 代, 日 本 文 話 霑 溉 於 中 國 文 話 的 現 象 並 沒 有 斷 絕 江 戶 時 代 文 話 13 參 見 張 伯 偉 先 生 全 唐 五 代 詩 格 彙 考 附 錄 三 賦 譜 校 考, 南 京 : 江 蘇 古 籍 出 版 社,2002 年, 第 555-564 頁

之 祖 藤 原 惺 窩 的 文 章 達 德 綱 領 就 是 一 部 規 模 龐 大 的 典 型 的 彙 編 體 文 話 文 章 達 德 綱 領 ( 下 簡 稱 綱 領 ) 六 卷, 由 惺 窩 弟 子 吉 田 素 庵 纂 輯 而 成 筆 者 見 到 兩 個 版 本, 一 為 寬 永 十 六 年 (1639) 序 刊 本, 是 書 四 周 雙 邊, 黑 口, 上 單 花 魚 尾 半 頁 九 行 行 十 八 字, 版 心 刻 達 德 前 有 朝 鮮 儒 學 家 姜 沆 萬 曆 己 亥 年 (1599) 以 及 吉 田 素 庵 寬 永 十 六 年 序 另 一 本 為 寬 文 十 三 年 (1673) 刊 本 是 書 左 右 雙 邊, 白 口, 上 單 花 魚 尾 半 頁 十 行 行 二 十 字, 版 心 刻 文 章 達 德 前 有 姜 沆 敘, 無 吉 田 素 庵 序 左 日 本 國 立 國 會 圖 書 館 藏 寬 永 序 刊 本, 右 臺 灣 國 家 圖 書 館 所 藏 寬 文 版 綱 領 六 卷 是 江 戶 時 代 最 早 也 是 規 模 較 大 的 一 部 文 話 著 作, 基 本 上 彙 編 中 國 文 話 著 作 而 成, 藤 原 惺 窩 與 其 弟 子 林 羅 山 的 信 中, 稱 綱 領 唯 類 聚 古 人 之 成 說 而 已, 曾 不 著 一 私 言 乎 其 間, 是 恐 其 僭 逾 也 14 吉 田 素 庵 序 也 云 : 旁 採 歷 代 之 詩 文, 參 互 考 訂, 而 因 其 體 制, 標 其 品 題, 分 門 析 類, 為 百 有 餘 卷, 以 便 討 閱 又 為 令 知 古 文 近 詩 之 警 策, 前 人 後 輩 之 手 段, 集 綱 領 六 卷 以 冠 於 其 首 猶 有 滄 海 遺 珠 之 歎, 而 遍 掇 明 朝 之 眾 作, 加 入 諸 家 之 注 解, 增 廣 賢 哲 之 議 論 草 稿 15 素 庵 在 這 裏 強 調 的 是 遍 掇 明 朝 之 眾 作, 據 松 下 忠 先 生 統 計, 綱 領 彙 編 的 明 人 著 作 有 性 理 大 全 文 章 辨 體 皇 明 文 則 明 文 衡 古 文 矜 式 翰 墨 全 書 百 川 學 海 文 章 一 貫 讀 書 錄 明 文 選 明 文 苑 16, 引 用 14 見 藤 原 惺 窩 集 卷 上 惺 窩 先 生 文 集 卷 十 與 林 道 春 ( 寄 林 三 郎 ) (1604), 京 都 : 思 文 閣,1978 年, 第 143 頁 15 日 本 國 立 國 會 圖 書 館 藏 本, 第 一 冊,2a 16 松 下 忠 著 范 建 明 譯 江 戶 時 代 的 詩 風 詩 論 兼 論 明 清 三 大 詩 論 及 其 影 響, 北 京 : 學 苑 出 版 社,2008 年, 第 173 頁 這 裏 松 下 忠 統 計 有 誤, 古 文 矜 式 乃 元 人 陳 繹 曾 文 筌 中 一 部 分, 百 川 學 海 乃 是 宋

到 的 明 代 文 人 有 宋 濂 劉 基 高 啟 方 孝 孺 胡 廣 吳 訥 吳 與 弼 薛 瑄 羅 倫 聶 大 年 丘 濬 李 東 陽 楊 慎 羅 洪 先 唐 順 之 王 維 楨 茅 坤 李 攀 龍 王 世 貞 等 17 除 了 彙 編 明 人 著 述 之 外, 綱 領 還 收 錄 了 大 量 宋 元 時 代 的 文 話 詩 話 筆 記 類 書, 如 文 則 文 章 精 義 古 文 關 鍵 崇 古 文 訣 文 章 正 宗 續 文 章 正 宗 文 章 軌 範 續 文 章 軌 範 文 筌 18 標 音 古 文 句 解 精 粹 大 全 後 山 詩 話 韻 語 陽 秋 西 清 詩 話 呂 氏 童 蒙 訓 珊 瑚 鉤 詩 話 宋 子 京 筆 記 皇 朝 類 苑 容 齋 隨 筆 墨 客 揮 犀 賓 退 錄 朝 野 僉 載 遯 齋 閑 覽 鶴 林 玉 露 閑 居 編 事 文 類 聚 排 韻 增 廣 事 類 氏 族 大 全 古 今 源 流 至 論 近 思 錄 通 書 等 等 惺 窩 比 較 集 中 引 用 的 典 籍 是 性 理 大 全 文 章 辨 體 薛 瑄 讀 書 錄 文 則 文 章 一 貫 等 書, 而 討 論 到 文 體 時, 幾 乎 將 文 章 辨 體 一 書 全 部 收 入 這 些 文 話 資 料 被 整 合 到 藤 原 惺 窩 構 建 的 理 論 框 架 之 下, 根 據 松 下 忠 先 生 的 看 法, 藤 原 惺 窩 的 文 學 觀 是 一 種 道 德 的 ( 載 道 的 貫 道 的 ) 的 詩 文 觀 19, 強 調 文 作 為 道 的 附 屬 性, 而 沒 有 獨 立 的 價 值 朝 鮮 儒 學 家 姜 沆 在 文 章 達 德 綱 領 敘 中 對 此 書 旨 趣 有 很 好 的 概 括 : 其 所 謂 達 者, 孔 子 之 所 謂 辭 達 而 已 者 也 所 謂 德 者, 孔 子 之 所 謂 有 德 者 必 有 言 者 也 此 一 編 之 綱 領, 而 作 文 之 根 柢 也 20 所 謂 辭 達, 僅 強 調 文 學 最 低 限 度 的 表 達 功 能, 實 際 上 是 對 文 學 功 能 與 性 質 的 壓 抑 在 這 種 理 念 之 下, 惺 窩 將 綱 領 全 書 分 為 六 卷, 卷 一 入 式 內 錄, 惺 窩 強 調 的 是 讀 書 窮 理 存 養 三 個 方 面, 這 可 以 說 是 創 作 者 的 修 養 論 卷 二 入 式 外 錄 討 論 的 是 寫 作 中 的 謀 篇 布 局 問 題, 可 以 說 是 技 巧 論 卷 三 入 式 雜 錄, 則 對 寫 作 中 各 種 表 達 方 式 和 技 巧, 如 敘 事 議 論 用 事 形 容 等 等 詳 細 討 論, 這 可 以 說 是 創 作 論 卷 四 辨 體 內 錄 卷 五 辨 體 外 錄 則 對 各 種 文 類 文 體 進 行 了 仔 細 辨 析, 可 以 說 是 文 體 論 卷 六 辨 體 雜 錄 則 是 對 歷 代 作 家 作 品 進 行 了 評 論, 這 可 謂 作 家 論 從 上 可 見, 綱 領 的 框 架 設 計 還 是 比 較 有 體 系 性 的, 觸 及 到 文 學 的 各 個 層 面, 惟 獨 沒 有 討 論 到 文 學 的 本 體 論, 更 沒 有 討 論 到 文 學 的 緣 情 性 文 采 性 或 遊 戲 性 通 過 彙 編 大 量 理 學 家 的 詩 文 觀 點, 惺 窩 試 圖 在 江 戶 時 代 開 啟 之 時, 確 立 一 種 新 的 文 學 觀, 一 種 不 同 於 此 前 五 山 禪 僧 主 導 文 學 的 新 的 文 學 倫 理, 也 就 是 說 他 要 回 到 宋 代 理 學 家 強 調 的 文 為 小 道 文 以 貫 道 的 充 滿 意 識 形 態 意 味 的 文 學 觀 這 種 觀 念 其 實 是 為 了 適 應 新 建 立 的 江 戶 幕 府 的 需 要 應 運 而 生 的 藤 原 惺 窩 的 關 注 點 並 非 在 文 學 上 面, 所 以 他 在 彙 編 的 過 程 中, 經 常 重 複 編 入 某 條 資 料, 如 卷 四 辨 體 內 錄 大 類 議 論 部 分 中 題 跋 一 項, 但 最 後 又 單 獨 設 題 跋 一 個 大 類, 而 編 入 文 獻 又 完 全 一 樣 另 外, 還 有 一 些 文 獻 張 冠 李 戴 之 處, 如 卷 一 引 用 廬 陵 曾 晣 之 語 : 經 似 山 林 中 花, 史 似 園 圃 中 花 ( 左 氏 以 下 ), 古 文 高 者 似 欄 檻 中 花 ( 退 之 之 類 ), 次 者 似 盆 盎 中 花 ( 歐 陽 之 類 ), 下 者 似 人 左 圭 所 編 的 叢 書, 皆 不 是 明 人 著 作 另 外, 綱 領 所 引 的 明 初 趙 撝 謙 所 編 的 學 範 明 人 左 培 所 撰 的 文 式, 松 下 忠 也 沒 有 統 計 到 17 江 戶 時 代 的 詩 風 詩 論 兼 論 明 清 三 大 詩 論 及 其 影 響, 第 174 頁 18 關 於 綱 領 與 文 筌 之 間 的 關 係, 參 見 大 島 晃 文 章 達 德 綱 領 の 構 成 とその 引 用 書 - 文 章 歐 冶 等 を 中 心 に-, 載 漢 文 學 解 釋 與 研 究 2,1999 年 19 江 戶 時 代 的 詩 風 詩 論 兼 論 明 清 三 大 詩 論 及 其 影 響, 第 162 頁 20 日 本 國 立 國 會 圖 書 館 藏 本, 第 一 冊, 坤 2a-b.

瓶 中 花 無 根 這 段 話 完 全 是 李 耆 卿 文 章 精 義 中 語, 所 謂 廬 陵 曾 晣 也 無 考 可 見, 綱 領 在 資 料 的 整 合 過 程 還 有 粗 糙 之 處 江 戶 時 代 中 後 期 的 文 話, 基 本 上 開 始 從 彙 編 轉 向 自 撰, 不 過 即 使 是 自 撰 的 文 話 也 多 有 抄 錄 中 國 文 話 之 處, 如 江 戶 中 期 文 話 伊 藤 東 涯 所 著 的 作 文 真 訣 21, 其 中 的 體 格 之 別 體 段 之 製, 東 涯 就 標 注 出 自 文 章 歐 冶, 而 和 刻 本 文 章 歐 冶 正 是 伊 藤 東 涯 本 人 主 持 翻 刻 的, 可 見 文 章 歐 冶 對 他 的 深 刻 影 響 江 戶 晚 期 文 話 海 保 元 備 (1797 1866) 所 著 的 漁 村 文 話 也 多 是 彙 編 中 國 文 話 而 成, 其 中 也 受 到 文 章 歐 冶 影 響 最 大, 如 其 中 的 改 潤 法 完 全 襲 自 文 筌 不 過, 隨 著 日 本 漢 文 學 的 發 展, 日 本 學 者 也 意 識 到 產 生 於 中 國 本 土 的 文 話, 並 不 完 全 適 合 於 日 本 的 學 術 語 境, 如 釋 良 範 藝 圃 雞 肋 就 說 : 歐 冶 軌 範 之 類 為 科 業 而 設 22 像 文 章 達 德 綱 領 那 樣 完 全 彙 編 中 國 文 話 的 著 作 已 經 沒 有 了, 釋 良 範 所 著 的 藝 圃 雞 肋 除 了 大 量 引 用 文 章 軌 範 文 章 歐 冶 文 章 一 貫 的 內 容 外, 還 加 入 了 本 國 學 者, 如 荻 生 徂 徠 對 文 章 的 評 論 日 本 文 話 對 中 國 文 話 也 由 一 味 的 襲 用, 而 開 始 有 所 批 評, 如 東 海 長 濟 美 藝 圃 雞 肋 序 云 : 劉 勰 陳 癸 ( 騤 ) 之 諸 公 所 論 非 不 備 焉, 而 大 羹 玄 酒, 豈 幼 學 之 所 甘 哉? 也 就 是 說 像 文 心 雕 龍 文 則 這 樣 體 大 慮 周 規 模 較 大 的 著 作, 並 不 適 合 於 日 本 的 初 學 者, 所 以 藝 圃 雞 肋 不 但 用 假 名 寫 成, 而 且 也 側 重 於 技 巧 性 的 內 容 石 川 鴻 齋 (1883 1918) 文 法 詳 論 卷 上 云 : 盧 允 武 助 語 辭 唯 麤 論 助 語, 而 未 及 字 法 ; 陳 叔 通 文 則 唯 麤 論 字 法 句 法, 而 未 及 章 法 篇 法 此 二 書, 非 謂 全 無 益 於 初 學 之 士, 抑 亦 末 也 更 云 : 文 章 辨 體 文 體 明 辨 雖 卷 帙 浩 繁 哉, 唯 辨 其 體 制 耳, 豈 足 以 見 頓 挫 波 瀾 抑 揚 起 伏 之 妙 哉? 則 讀 之 可, 不 讀 亦 可 23 這 裏 甚 至 說 不 讀 中 國 文 話 亦 可, 可 見 到 江 戶 晚 期, 中 國 文 話 已 經 不 是 日 本 漢 文 學 主 要 參 照 對 象 了 雖 然 對 中 國 文 話 不 無 批 判, 但 文 法 詳 論 卷 上 的 辨 體 部 分 明 確 標 明 出 自 留 青 新 集, 其 實 直 接 來 源 應 是 文 體 明 辨 可 見, 自 始 至 終, 日 本 的 文 話 著 作 都 受 到 中 國 文 話 的 霑 溉, 是 在 中 國 文 話 的 滋 養 下 發 展 起 來 的 日 本 文 話 的 創 作 基 本 集 中 於 江 戶 時 代, 隨 著 脫 亞 入 歐 的 明 治 時 期 的 到 來, 漢 學 受 到 了 衝 擊, 但 這 一 時 期 的 漢 詩 與 漢 文 卻 逆 勢 興 起, 可 謂 當 時 文 壇 的 奇 現 象, 大 町 桂 月 (1869 1925) 明 治 文 壇 之 奇 現 象 云 : 及 明 治 之 世, 西 洋 文 學 思 想 突 入 而 來, 是 未 足 為 奇 ; 小 說 面 目 一 新 而 勃 興, 是 未 足 為 奇 ; 新 詩 興 衰, 亦 未 足 為 奇 ; 惟 其 勢 當 減 之 漢 詩, 反 而 興 盛, 且 見 其 佳, 不 得 不 視 為 不 可 思 議 之 事 24 此 處 討 論 的 是 漢 詩, 漢 文 情 況 亦 是 如 此, 當 時 社 會 上 對 學 習 漢 文 寫 作 技 巧 21 伊 藤 東 涯 著 作 文 真 訣, 早 稻 田 大 學 圖 書 館 藏 抄 本 歷 代 文 話 第 十 冊 所 附 的 知 見 日 本 文 話 目 錄 提 要 未 著 錄 此 書, 僅 在 文 林 良 材 條 下 說 附 錄 於 該 書, 其 實 作 文 真 該 有 單 行 本 行 世 書 前 有 伊 藤 東 涯 元 祿 戊 寅 (1698 年 ) 之 序, 該 書 主 要 討 論 遣 詞 有 失 體 之 誤 結 構 有 失 所 之 弊 句 法 有 不 整 之 失 置 字 有 顛 倒 之 失 造 語 有 無 據 之 陋 用 字 有 錯 義 之 失 助 字 有 失 粘 之 過 等 七 訣, 並 提 出 解 決 的 辦 法 末 附 譯 文 法 式 讀 書 題 目 進 一 步 指 導 寫 作 22 釋 良 範 著 藝 圃 雞 肋, 大 阪 : 田 原 屋 平 兵 衛 敦 賀 屋 九 兵 衛 刻 本,1b 知 見 日 本 文 話 目 錄 提 要 未 著 錄 此 書 按 藝 圃 雞 肋, 尾 州 沙 門 釋 良 範 所 著 良 範, 名 濬, 尾 州 ( 今 名 古 屋 ) 人 藝 圃 雞 肋 參 考 中 國 文 話, 用 假 名 著 成, 探 討 了 古 文 創 作 中 的 文 體 篇 法 章 法 句 法 及 字 法 等 技 巧, 末 單 列 含 蓄 一 門, 可 見 注 重 文 章 的 蘊 藉 前 有 華 府 東 海 長 濟 美 之 序, 末 有 良 範 本 人 之 跋, 提 到 其 在 寬 延 戊 辰 (1748 年 ) 歸 尾 州 天 龍 山 常 樂 寺 藝 圃 雞 肋 後 附 良 範 本 人 的 詩 文 集 詩 文 鳴 海 錄 稿 拔 萃 文 集 末 有 岡 子 蘭 ( 天 英 ) 寶 曆 乙 亥 (1755) 之 序, 稱 良 範 濬 公 者, 天 然 異 稟, 卓 犖 殊 絕, 如 妙 高 王 於 浮 提 也, 可 謂 緇 林 之 冠 冕 也 矣 東 海 長 濟 美 序 稱 藝 圃 雞 肋 是 書 也, 語 簡 意 盡, 可 謂 集 距 割 雋 折 俎 之 焉 初 學 苟 熟 於 是 書, 則 為 藝 圃 之 銍 艾, 位 文 場 之 綿 蕞, 盡 在 阿 堵 之 中 雲 爾 筆 者 所 見 為 京 都 大 學 附 屬 圖 書 館 藏 本 23 石 川 鴻 齋 著 文 法 詳 論, 東 京 : 博 文 館, 明 治 十 七 年 初 版, 明 治 廿 六 年 再 版, 卷 上 2b 3b, 早 稻 田 大 學 圖 書 館 藏 本 24 見 豬 口 篤 志 日 本 漢 文 學 史, 東 京 : 角 川 書 店,1984 年, 第 507 頁

的 書 仍 有 一 定 的 熱 求, 文 話 文 章 一 貫 集 解 ( 下 簡 稱 集 解 ) 正 是 產 生 於 這 一 時 代 氛 圍 之 中 集 解 是 目 前 惟 一 的 文 話 注 釋 著 作, 也 可 謂 日 本 文 話 的 殿 軍 之 作 平 岡 宗 敬 文 章 一 貫 集 解 跋 云 : 維 新 以 來, 文 學 日 進 青 衿 子 弟 競 學 文 章, 然 往 往 苦 其 體 裁 各 異, 無 由 下 手 猶 航 滄 海, 茫 茫 然 有 望 洋 之 歎 耳 此 編 載 文 章 諸 體 之 梗 概, 使 初 學 有 所 下 手 故 能 熟 於 此, 則 臨 題 無 復 曳 白 之 患 明 人 高 琦 所 撰 的 文 章 一 貫 是 一 部 彙 編 體 的 文 話, 雖 然 不 著 一 字, 但 引 用 的 所 有 資 料 按 照 編 者 的 理 論 框 架 結 構 而 成, 所 以 具 有 較 高 的 理 論 價 值 25 但 此 書 出 版 後, 在 中 國 本 土 似 乎 很 早 就 失 傳, 並 沒 有 產 生 影 響, 而 在 日 本 卻 影 響 頗 大 上 文 提 到 的 文 章 達 德 綱 領 中 就 多 處 引 用 到 文 章 一 貫, 並 且 在 寬 永 二 十 一 年 (1645) 日 本 還 刊 刻 出 版 了 和 刻 本 的 文 章 一 貫 集 解 之 產 生 某 種 程 度 上 亦 是 文 章 一 貫 長 期 在 日 本 流 行 的 結 果 文 章 一 貫 集 解 上 下 卷, 明 治 十 七 年 (1884) 東 京 淺 倉 久 兵 衞 橫 尾 卯 之 介 刊 本 集 解 文 字 和 漢 夾 雜, 以 和 文 為 多 前 有 春 園 散 人 和 文 之 序, 次 有 編 者 龜 卦 川 政 隆 所 作 漢 文 附 言, 再 次 為 明 人 程 默 之 序, 末 有 程 然 之 後 序, 以 及 虛 舟 平 岡 宗 敬 之 文 章 一 貫 集 解 跋 此 書 題 作 明 山 東 武 城 丙 戌 進 士 高 琦 編 集 同 窗 時 庵 吳 守 素 同 集 日 本 東 京 谿 堂 龜 卦 川 政 隆 集 解 同 癡 翁 寶 田 通 文 訓 點 左 圖 為 京 都 大 學 附 屬 圖 書 館 藏 寬 永 本 文 章 一 貫, 右 圖 為 南 京 大 學 文 學 院 圖 書 館 所 藏 文 章 一 貫 集 解, 原 為 羅 根 澤 先 生 藏 書 集 解 是 最 早 也 是 惟 一 的 文 章 一 貫 的 研 究 著 作, 龜 卦 川 政 隆 所 作 的 附 言 交 代 了 此 書 的 撰 述 背 景 及 體 例, 其 第 一 條 云 : 25 參 見 侯 體 健 資 料 彙 編 式 文 話 的 文 獻 價 值 與 理 論 意 義 以 文 章 一 貫 與 文 通 為 中 心, 載 王 水 照 朱 剛 主 編 中 國 古 代 文 章 學 的 成 立 與 展 開 中 國 古 代 文 章 學 論 集, 上 海 : 復 旦 大 學 出 版 社,2011 年

此 書 簡 帙 短 而 九 法 一 貫, 文 律 密 而 宮 商 和 暢, 實 貫 道 之 良 器 也 若 熟 於 此 律, 則 雖 千 言 萬 語 之 大 文 辭, 亦 可 以 發 金 石 聲 況 小 品 尺 牘 乎? 然 而 此 書 乏 書 肆, 苦 購 求 者 不 鮮, 予 乃 為 初 學 集 解, 以 公 於 世 是 刊 行 之 所 以 為 主 也 從 這 話 可 見, 文 章 一 貫 自 寬 永 年 間 刊 刻 之 後, 就 一 直 沒 有 再 刊 行, 所 以 此 書 乏 書 肆, 則 集 解 刊 行 之 目 的 之 一 就 是 滿 足 學 文 者 對 此 書 的 需 求 文 章 一 貫 本 身 有 一 些 自 注, 集 解 則 在 此 基 礎 上 又 進 一 步 加 以 彙 集 各 家 注 釋 雖 然 龜 卦 川 政 隆 編 著 集 解 的 目 的 在 於 便 於 初 學, 但 也 是 基 於 此 書 此 書 簡 帙 短 而 九 法 一 貫, 文 律 密 而 宮 商 和 暢, 實 貫 道 之 良 器 的 性 質 所 謂 集 解 並 非 是 對 文 章 一 貫 文 本 的 逐 字 解 釋, 而 是 彙 集 日 本 江 戶 時 代 的 儒 學 家 的 相 關 論 述 與 一 貫 的 本 文 相 互 印 證 集 解 引 用 到 的 日 本 儒 學 家 及 學 者 有 貝 原 損 軒 (1630 1714, 後 改 為 益 軒 ) 伊 藤 東 涯 (1670 1736) 荻 生 徂 徠 (1666 1728) 太 宰 純 (1680 1747, 號 春 臺, 荻 生 徂 徠 弟 子 ) 林 義 端 (? 1711, 字 九 成, 文 話 文 林 良 材 的 整 理 者 ) 室 鳩 巢 (1658 1734) 岡 白 駒 (1692 1767, 號 龍 洲 ) 大 典 顯 常 (1718 1801), 以 及 編 者 龜 卦 川 政 隆 本 人 及 訓 點 者 寶 田 通 文 (1817 1896) 集 解 除 了 編 者 本 人 發 表 意 見 較 多 外, 引 用 較 多 的 主 要 是 林 義 端 ( 九 成 ) 以 及 伊 藤 東 涯 的 觀 點 編 者 所 引 的 學 者 基 本 上 都 是 江 戶 中 期 的 學 者, 而 且 這 些 學 者 的 文 學 觀 並 不 相 同, 可 以 說 屬 於 不 同 的 學 派 如 貝 原 益 軒 室 鳩 巢 就 是 朱 子 學 派 的 學 者, 伊 藤 東 涯 與 荻 生 徂 徠 則 屬 於 反 朱 子 學 派, 荻 生 徂 徠 與 伊 藤 東 涯 之 間 理 念 也 不 盡 相 同, 但 集 解 在 引 述 時 基 本 上 沒 有 牽 涉 到 他 們 之 間 的 論 爭, 而 是 擷 取 編 者 本 人 認 同 的 話 加 以 彙 錄 在 一 起 龜 卦 川 政 隆 的 生 平 與 思 想 雖 然 還 不 是 太 清 楚, 除 了 著 有 集 解 之 外, 他 還 著 有 說 教 格 言 (1874), 可 見 他 是 一 個 受 朱 子 學 影 響 比 較 深 的 學 者 從 上 面 的 附 言 中 的 貫 道 之 良 器 之 說 可 以 看 出, 龜 卦 川 政 隆 是 比 較 相 信 理 學 家 主 張 的 文 以 貫 道 或 文 以 載 道 之 說 的, 龜 卦 川 政 隆 在 集 解 中 也 引 用 到 貝 原 益 軒 的 話 文 字 者, 載 道 之 器 也 26 文 章 一 貫 卷 上 引 用 到 謝 枋 得 文 章 有 關 世 教, 葉 適 為 文 不 關 世 教, 雖 工 何 益 的 觀 點, 龜 卦 川 政 隆 也 表 示 認 同, 也 認 為 文 章 與 世 教 有 大 關 係 27 可 見 他 對 文 學 基 本 持 一 種 道 理 化 的 觀 念 從 江 戶 初 文 章 達 德 綱 領 一 書 全 部 彙 集 中 國 學 者 論 述, 到 明 治 年 間 集 解 集 合 的 都 是 日 本 學 者 的 觀 點 ; 從 借 他 人 文 字 發 聲, 到 自 己 發 聲, 日 本 文 話 基 本 上 經 歷 了 一 個 本 土 化 的 歷 程 中 國 的 聲 音 似 乎 越 來 越 弱, 但 我 們 依 舊 能 夠 體 會 到 日 本 文 話 中 受 到 的 中 國 文 學 思 想 的 深 廣 影 響 四 華 風 與 和 習 江 戶 中 後 期 之 後, 日 本 文 話 中 開 始 討 論 日 本 學 人 在 寫 作 華 文 中 遇 到 的 實 際 問 題 我 們 今 天 已 經 習 用 的 華 文 華 語 諸 詞, 在 這 時 的 日 本 文 話 中 已 經 出 現 對 於 中 國 人 來 說, 運 用 典 雅 的 文 言 文 創 作 出 漂 亮 的 文 章 也 是 一 件 難 事 ; 而 對 於 日 本 學 人 來 說, 用 華 文 寫 作 本 身 就 是 挑 戰, 文 章 一 貫 集 解 卷 下 敘 事 引 釋 大 26 文 章 一 貫 集 解 卷 上 23a 字 法 第 六 題 下 注 27 文 章 一 貫 集 解 卷 上 2a

典 ( 顯 常 ) 語 云 : 日 用 尋 常 敘 事, 在 華 人 固 為 常 語, 在 倭 人 卻 苦 下 筆 28 畢 竟 華 文 是 外 語, 對 華 人 稀 松 平 常 的 表 達, 日 本 學 人 在 寫 作 時 就 牽 涉 到 兩 種 語 言 的 轉 換, 不 可 避 免 地 帶 入 了 母 語 的 表 達 方 式, 如 賓 語 放 在 謂 語 之 前 伊 藤 東 涯 作 文 真 訣 云 : 四 方 之 民, 嗜 欲 不 同, 言 語 各 異 唯 中 原 為 得 其 正, 國 人 語 言 本 是 多 倒, 如 飲 酒, 先 呼 酒 而 後 稱 飲 ; 如 曰 吃 茶, 先 叫 茶, 而 後 云 吃, 不 如 中 國 之 稱 飲 酒 吃 茶, 故 其 臨 文 命 字 之 間, 動 牽 俗 言, 不 免 錯 置, 則 難 得 華 人 通 曉 29 最 讓 日 本 學 人 困 惑 是 助 詞 的 使 用, 荻 生 徂 徠 文 戒 云 : 大 抵 和 語 比 華 語 多 用 轉 聲, 故 和 語 習 氣 未 愁 脫 者, 必 多 用 而 則 者 也 等 字, 而 謂 不 如 此, 不 明 白 也 殊 不 知 文 章 各 有 體 格, 故 有 多 用 助 字 者, 少 用 者, 全 不 用 者, 皆 視 其 聲 勢 語 氣 如 何 耳 必 一 一 配 諸 和 語 而 謂 而 て 也 則 れそ 也, 可 笑 之 甚 30 徂 徠 弟 子 服 部 元 喬 (1683 1759, 號 南 郭 ) 文 筌 小 言 亦 云 : 此 方 學 者 間 或 國 字 所 拘, 一 誦 詩 書 方 言, 顛 倒 未 始 問 句 讀 脈 絡 如 何 所 謂 焉 哉 乎 也, 助 以 為 章 者, 頑 然 為 長 物, 則 雖 頗 通 其 義, 亦 既 隔 靴 31 日 語 與 華 語 在 語 法 習 慣 表 達 方 式 語 序 句 式 用 字 用 詞, 甚 至 語 氣 上 皆 有 不 同, 所 以 在 用 華 文 寫 作 的 過 程 中, 作 為 外 國 人 的 日 本 人 出 現 了 一 些 受 日 語 影 響 而 產 生 的 問 題, 甚 至 包 括 很 多 著 名 的 學 者 也 不 例 外, 這 些 問 題 被 稱 之 為 和 習 所 以 江 戶 時 期 的 文 話 作 者 所 要 考 慮 的 問 題 就 是 如 何 杜 絕 文 章 中 的 和 習, 從 而 寫 出 標 準 而 典 雅 的 華 文 江 戶 時 期 影 響 最 大 的 儒 學 家 之 一 荻 生 徂 徠 專 門 寫 了 一 本 文 話 文 戒 來 談 戒 除 日 人 文 章 中 受 到 日 語 影 響 的 問 題, 他 開 出 了 三 劑 藥 方 : 第 一 戒 和 字 和 字 者, 謂 以 和 訓 誤 字 義 者 也, 如 いるは, 為 中 華 文 所 不 須 ; 扨 迚 倩 抔, 為 稍 讀 書 者 所 不 惑 皆 訛 用 中 華 語, 實 非 其 義, 最 堪 惑 人 第 二 戒 和 句 和 句 者, 謂 語 理 錯 縱, 失 位 置 上 下 之 則 者 也 亦 緣 此 方 顛 倒 回 環 之 讀 而 誤 第 三 戒 和 習 和 習 者, 謂 既 無 和 字, 又 非 和 句, 而 其 語 氣 聲 勢 不 純 乎 中 華 者 也 此 亦 受 病 於 其 從 幼 習 熟 和 訓 顛 倒 之 讀, 而 精 微 之 間, 不 自 覺 其 非 己 32 批 評 別 人 的 文 章 寫 得 好 壞, 徂 徠 經 常 用 乃 與 華 人 酷 肖 畢 竟 和 氣 未 脫 處 33 等 話 語 如 果 一 個 人 外 國 人 能 將 文 言 文 寫 得 跟 古 代 的 中 國 人 一 樣 好, 其 造 詣 一 定 是 非 凡 的 徂 徠 認 為, 造 成 這 些 毛 病 的 原 因 日 人 學 習 漢 語 方 式, 即 訓 讀 他 在 答 崎 陽 田 邊 生 中 云 : 28 文 章 一 貫 集 解 卷 下 2b 29 伊 藤 東 涯 作 文 真 訣, 早 稻 田 大 學 圖 書 館 藏 抄 本 作 文 真 訣 所 附 譯 文 法 式 之 序 亦 云 : 今 人 雖 稍 知 弄 筆, 而 泥 於 國 習, 字 多 錯 置 語 或 妄 填 30 荻 生 徂 徠 文 戒, 江 戶 : 出 雲 寺 和 泉, 京 都 : 植 村 文 華 堂 澤 田 麗 澤 堂 刻 本,13a-b 31 服 部 元 喬 文 筌 小 言, 安 永 九 年 (1780) 京 都 須 原 屋 平 助 須 原 屋 平 左 衛 門 刻 本,4a 32 文 戒,1b 8a 13a 33 文 戒,13b 14b

夫 以 和 訓 讀 書, 所 讀 雖 中 華 書, 必 顛 倒 其 上 下 以 從 和 語, 究 是 和 語 夫 和 與 華, 同 在 意 而 異 在 語, 故 以 和 訓 讀 書, 唯 得 其 意, 不 得 其 語 34 徂 徠 指 出, 訓 讀 的 方 式 是 日 人 學 習 華 文 的 權 宜 之 計, 文 戒 徂 徠 先 生 口 語 : 夫 學 華 而 不 純 乎 華 者, 則 言 曰 : 文 章 非 它 也, 中 華 人 語 言 也 中 華 語 言 與 此 方 不 同 也, 先 修 有 作 為 和 訓 顛 倒 之 讀 以 通 之 者, 是 蓋 當 時 一 切 苟 且 之 制 35 但 這 種 權 宜 之 計 後 來 成 為 主 流 的 學 習 華 文 的 方 式 36, 從 而 也 影 響 到 日 人 的 華 文 書 寫, 所 以 徂 徠 認 為, 要 寫 出 純 正 的 華 文, 必 須 拋 棄 訓 讀, 直 接 從 華 文 出 發, 通 過 華 文 直 接 學 習 華 文, 而 不 是 通 過 訓 讀 的 方 式 來 學, 其 蘐 園 隨 筆 卷 四 云 : 文 字 皆 華 人 言 語, 此 方 乃 有 和 訓 顛 倒 之 讀, 是 配 和 語 於 華 言 而 中 華 此 方 語 言 本 自 不 同, 不 可 得 而 配 焉 故 此 方 學 者 不 知 字 義, 皆 由 此 作 累 37 又 其 與 江 子 徹 書 云 : 其 根 本 分 歧 處, 在 以 和 語 推 漢 語, 與 以 漢 語 會 漢 語 也 或 人 所 派, 是 近 世 精 細 學 問, 其 於 讀 書 法, 亦 搜 抉 無 遺, 但 其 所 未 達 一 間 者, 亦 在 由 和 訓 而 入 焉 是 以 究 未 離 和 語 境 界 也 蓋 其 作 文 字, 一 字 一 句, 皆 將 古 人 文 字 來, 為 例 為 俗, 依 樣 畫 葫 蘆 也 吾 黨 則 異 是, 其 法 亦 只 以 漢 語 會 漢 語, 未 嘗 將 和 語 來 推 漢 語 38 凡 從 事 過 對 外 漢 語 教 學 經 驗 的 讀 者 讀 罷 此 段 話, 不 覺 心 有 戚 戚 焉 很 多 外 國 學 習 者 已 經 掌 握 了 比 較 多 的 漢 語 詞 彙 量 了, 但 寫 起 漢 語 文 章 來, 仍 覺 得 不 地 道, 關 鍵 是 受 到 母 語 的 習 得 影 響 太 大 也 就 是 說, 在 寫 作 中 不 能 用 漢 語 思 維, 仍 然 是 母 語 思 維, 也 就 是 徂 徠 所 講 的 以 和 語 推 漢 語, 這 樣 寫 出 的 永 遠 不 是 純 正 的 漢 語 正 確 的 方 式, 徂 徠 說 得 言 簡 意 賅 就 是 以 漢 語 會 漢 語 所 以 筆 者 覺 得, 二 百 多 年 前 創 作 的 日 本 文 話 在 我 們 今 天 的 對 外 漢 語 寫 作 教 學 中 還 有 一 定 的 啟 示 意 義 其 實 語 言 背 後 牽 涉 的 是 意 識 形 態 與 民 族 感 情 的 問 題 在 荻 生 徂 徠 時 代, 中 華 文 化 具 有 很 大 的 吸 引 力, 也 是 這 些 受 到 儒 家 文 化 影 響 者 的 文 化 宗 國, 甚 至 影 響 到 其 身 份 認 同, 西 島 蘭 溪 敝 帚 詩 話 載 : 34 徂 徠 集 卷 二 十 五,6a 35 文 戒,1a 36 尾 崎 雄 二 郎 中 國 文 字 在 日 本 云 : 日 本 人 的 讀 和 寫 中 文, 直 到 明 治 中 興 以 前, 除 了 極 少 數 的 較 為 顯 著 的 例 子 不 算 外, 其 他 無 非 是 讀 和 寫 日 文 的 一 種 很 特 殊 的 形 態 罷 了 意 思 就 是 說, 他 們 讀 和 寫 的 東 西 雖 然 表 面 上 是 中 文, 其 實 依 據 他 們 所 謂 的 漢 文 形 式 來 讀 和 寫 的 內 涵 也 許 不 過 是 翻 譯 過 來 的 日 文 本 身 載 蔡 毅 編 譯 中 國 傳 統 文 化 在 日 本,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2 年, 第 98 頁 這 種 很 特 殊 的 形 態 就 是 訓 讀 37 關 儀 一 郎 日 本 儒 林 叢 書 卷 七, 東 京 : 鳳 出 版,1978 年, 第 25 頁 38 熊 阪 邦 (1739-1803) 白 雲 館 文 罫 自 序 引, 江 戶 : 藻 雅 堂, 天 明 七 年 (1787) 序 刊 本 白 雲 館 文 罫, 知 見 日 本 文 話 目 錄 提 要 未 著 錄 熊 阪 邦, 字 子 彥, 號 臺 洲 曳 尾 堂 白 雲 館, 陸 奧 ( 今 青 森 縣 ) 人 著 有 白 雲 館 文 罫 文 章 緒 論 二 部 文 話 荻 生 徂 徠 本 著 有 文 罫, 後 來 毀 於 火 災, 不 存 於 世, 故 熊 阪 氏 借 其 名, 而 自 著 一 書, 前 有 熊 阪 氏 本 人 自 序, 引 錄 了 大 量 荻 生 徂 徠 論 文 之 語 正 文 部 分 將 論 語 先 進 子 路 曾 晳 冉 有 公 西 華 侍 坐 史 記 伯 夷 傳 揚 雄 解 嘲 韓 愈 送 窮 文 廣 樂 志 論 三 子 紀 事 序 諸 文 作 成 罫 狀, 分 析 其 句 法 結 構, 作 為 寫 作 的 範 本 其 自 序 云 : 若 夫 學 文 章 法, 則 詳 乎 物 子 與 竹 春 庵 及 答 屈 景 山 書 故 文 末 附 有 熊 阪 氏 對 這 兩 篇 書 信 的 分 析 和 回 應

物 徂 徠 勉 欲 為 高 華 語 而 撓 和 習, 崇 尊 唐 山 之 甚, 作 孔 子 贊, 至 稱 日 本 國 夷 人 物 茂 卿, 終 不 免 識 者 之 譏 39 反 映 到 寫 作 上, 徂 徠 也 有 強 烈 的 尊 華 意 識, 在 遣 詞 造 句 上 也 不 例 外, 其 文 戒 引 山 崎 闇 齋 世 儒 剃 髮 辨 : 則 世 儒 剃 髮, 是 其 黨 之 俗, 而 非 天 下 之 俗 也 之 後 評 云 : 此 天 下 指 我 國, 而 唯 中 國 得 稱 天 下, 亦 緣 平 生 常 言 所 稱 而 誤 40 這 種 語 言 上 的 選 擇, 無 疑 反 映 了 徂 徠 心 理 上 的 認 同, 所 以 文 字 上 純 正 華 風 的 追 求 實 際 上 是 心 理 尊 唐 的 外 化 形 式 在 徂 徠 時 代, 中 華 文 化 尚 未 衰 落 ; 到 了 近 代, 中 國 國 勢 一 蹶 不 振, 連 帶 日 本 學 人 對 其 的 感 受 也 發 生 了 根 本 性 的 變 化, 同 時 日 本 的 民 族 自 尊 心 也 越 來 越 強 烈, 自 然 也 立 即 反 映 到 文 章 上, 齋 藤 正 謙 (1797 1865) 拙 堂 文 話 卷 七 云 : 我 邦 神 聖 繼 統, 別 成 一 天 下 其 曰 中 國, 謂 我 邦 中 土 也 ; 其 曰 蕃 夷, 謂 邊 鄙 及 外 國 也 故 天 子 自 稱 曰 八 大 洲, 稱 之 於 外 國 曰 日 本 ; 臣 子 稱 之 曰 皇, 稱 之 於 外 國 曰 大 日 本 著 書 涉 外 國 事, 則 年 號 及 姓 名 上, 宜 揭 國 號 曰 大 日 本, 不 涉 外 國 事 則 否 41 從 荻 生 徂 徠 到 齋 藤 正 謙 一 百 多 年 的 時 間, 日 本 文 話 對 中 華 文 化 的 態 度 也 發 生 了 逆 轉, 這 可 以 從 上 文 討 論 的 用 字 上 可 以 看 出, 其 背 後 則 是 民 族 自 信 心 的 高 漲 : 西 土 文 章 日 衰, 宋 不 及 唐, 明 不 及 宋, 清 不 及 明 本 邦 文 章 日 隆, 元 祿 勝 元 和, 享 保 勝 元 祿, 天 明 寬 政 勝 享 保 此 後 更 進, 東 海 出 韓 昌 黎 歐 陽 廬 陵, 未 可 知 也 42 日 本 文 話 中 動 輒 稱 引 中 華 的 現 象 消 退 了, 曾 為 文 化 宗 國 的 中 國 已 經 退 位 為 地 理 意 義 上 的 西 土 而 且 在 日 本 學 人 眼 中, 中 國 的 文 章 呈 現 出 一 種 衰 退 的 趨 勢, 相 反 日 本 的 文 章 卻 一 代 有 一 代 之 勝 文 章 優 劣 的 消 長, 其 實 更 是 一 種 民 族 心 理 的 變 化 我 們 注 意 到, 齋 藤 說 這 段 話 時 還 是 在 明 治 維 新 之 前, 可 見 在 明 治 之 前, 中 國 文 章 在 日 本 學 人 眼 中 已 然 衰 落, 已 經 不 能 成 為 效 法 的 對 象 了 這 些 話 的 背 後, 當 然 是 日 本 漢 文 學 經 過 一 百 多 年 的 發 展, 已 經 取 得 了 巨 大 的 進 步, 再 不 用 像 荻 生 徂 徠 那 樣 諄 諄 教 誨 學 者 要 戒 除 和 習 中 國 文 章 已 經 不 再 是 要 仰 視 的 存 在, 而 是 可 以 加 以 平 視 的 對 象, 日 本 學 人 也 更 有 信 心 觀 看 中 國 的 歷 代 文 章 了 張 伯 偉 先 生 曾 經 指 出,18 世 紀 後 期 的 東 亞 漢 文 學 圈 發 生 了 很 大 的 變 化, 日 本 從 仰 視 中 國 和 朝 鮮 的 漢 文 學, 開 始 流 露 出 貶 抑 之 情 ; 日 本 文 人 也 從 自 身 文 學 的 不 斷 進 步 中, 獲 得 自 信 和 優 越 感, 對 朝 鮮 乃 至 中 國 文 學 日 益 輕 視 43 張 伯 偉 先 生 考 察 的 是 詩 歌 方 面 的 情 況, 而 本 文 考 察 的 文 章 方 面 的 情 況 也 可 以 印 證 張 伯 偉 先 生 的 觀 點 39 日 本 詩 話 叢 書 卷 四, 東 京 : 文 會 堂 書 店,1920 1922 年, 第 567 頁 40 文 戒,7a-b 41 歷 代 文 話 第 十 冊, 第 9931 9932 頁 42 拙 堂 文 話 卷 一, 歷 代 文 話 第 十 冊, 第 9842 頁 43 參 見 張 伯 偉 先 生 漢 文 學 史 上 的 1764 年, 載 作 為 方 法 的 文 化 圈,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11 年, 第 95 148 頁

五 日 本 文 話 與 古 文 辭 之 爭 日 本 享 保 年 間 (1716 1736), 荻 生 徂 徠 倡 導 的 古 文 辭 學 派 大 行 於 世, 加 之 徂 徠 眾 多 弟 子 的 推 波 助 瀾, 古 文 辭 學 派 聲 勢 更 加 浩 大, 其 理 論 主 張 也 滲 透 到 文 學 理 論 的 各 個 層 面 隨 著 時 間 的 推 移, 古 文 辭 學 派 的 理 論 弊 端 也 逐 漸 顯 現, 在 日 本 漢 文 學 界 也 形 成 了 反 古 文 辭 學 派 的 潮 流 由 於 古 文 辭 學 派 直 接 與 古 文 的 學 習 聯 繫 在 一 起 的, 所 以 關 於 古 文 辭 學 派 的 爭 論 自 然 也 成 為 日 本 文 話 討 論 的 議 題 之 一 荻 生 徂 徠 在 與 藪 震 庵 中 交 代 了 其 發 起 古 文 辭 的 原 因 : 不 佞 始 習 程 朱 之 學, 而 修 歐 蘇 之 辭 方 其 時, 意 亦 謂 先 王 孔 子 之 道 在 是 矣 是 無 它, 習 乎 宋 文 故 也 後 有 感 於 明 人 之 言, 而 後 知 辭 有 古 今 焉 知 辭 有 古 今, 而 後 取 程 朱 書 讀 之, 稍 稍 知 其 與 先 王 孔 子 不 合 矣 夫 然 後 取 秦 漢 以 上 書, 而 求 所 謂 古 言 者, 以 推 諸 六 經 焉, 則 六 經 之 旨, 暸 然 如 指 諸 掌 矣 是 亦 無 它, 習 乎 古 文 故 也 44 徂 徠 認 為, 要 領 會 先 王 孔 子 之 道, 不 能 依 據 宋 儒 的 近 言, 而 要 通 過 秦 漢 以 上 的 古 言 明 人 提 出 文 必 秦 漢 的 復 古 主 張, 所 以 可 以 通 過 學 習 明 人 來 達 到 秦 漢 以 上 的 古 文 辭 徂 徠 認 為 : 文 章 之 道 達 意 修 辭 二 派, 發 自 聖 言 其 實 二 者 相 須, 非 修 辭 則 意 不 得 達 秦 漢 以 前 的 文 學 達 意 修 辭 相 為 表 裏, 李 ( 攀 龍 ) 王 ( 世 貞 ) 崛 起, 以 修 辭 振 之, 亦 一 以 古 昔 為 則, 是 豈 可 不 謂 豪 傑 乎? 大 抵 韓 柳 以 後, 古 今 之 間, 成 一 大 鴻 溝, 及 王 李 出 而 後 渾 然 為 一, 豈 非 大 一 快 事 耶 45 由 於 徂 徠 及 其 弟 子 的 推 動, 徂 徠 的 古 文 辭 主 張 很 快 流 行 起 來, 學 習 明 人, 特 別 是 學 習 李 王 等 人 的 文 學 成 為 時 尚, 東 海 長 濟 美 藝 圃 雞 肋 序 云 : 方 今 本 邦 文 明 之 盛 也, 自 鄭 裏 紫 陽 之 徒, 迄 於 蕭 宇 黃 面 之 流, 家 拉 李 何, 戶 斃 王 李 當 時 出 版 了 很 多 明 七 子 的 詩 集 文 集 及 尺 牘 集, 舊 題 李 攀 龍 所 編 的 唐 詩 選 也 成 為 最 暢 銷 的 詩 學 指 南 書 但 荻 生 徂 徠 關 於 古 文 辭 的 理 論 設 計 有 很 大 的 缺 陷, 他 設 想 通 過 學 習 明 人 的 復 古 文 辭, 來 達 到 秦 漢 以 上 的 古 言, 最 終 掌 握 孔 子 之 道 換 句 話 說, 李 王 只 是 他 達 道 的 方 法, 而 非 最 終 目 的 ; 但 過 度 強 調 學 習 李 王 等 明 人, 方 法 最 終 成 為 了 目 的, 以 至 於 古 文 辭 學 派 末 流 只 知 學 明 人, 而 不 知 要 學 習 秦 漢 古 文 從 實 踐 上 來 看, 學 習 李 王 也 未 能 領 會 其 精 神 實 質, 徒 學 得 其 模 擬 之 術, 後 來 竟 衍 為 剽 竊 之 習 這 一 點 連 徂 徠 的 學 生 太 宰 春 臺 也 看 到 了 : 今 我 黨 學 者, 才 知 弄 筆, 即 言 古 文 辭 觀 其 為 文, 乃 抄 古 文 成 語 而 聯 綴 之 而 已 文 理 不 屬, 意 義 不 通 予 觀 今 之 為 古 文 辭 者, 務 剽 竊 古 人 之 成 語 云 云 夫 鳥 有 反 舌, 善 作 百 鳥 之 聲, 而 不 能 自 名, 故 亦 名 為 百 舌 今 之 為 古 文 辭 者, 何 以 異 於 是 46 所 以 徂 徠 的 古 文 辭 主 張 從 理 論 到 實 踐 上 都 有 很 大 的 弊 病, 這 在 日 本 文 話 中 遭 到 了 猛 烈 批 判 : 44 徂 徠 集 卷 二 十 三,2a-b 45 荻 生 徂 徠 蘐 園 隨 筆, 關 儀 一 郎 日 本 儒 林 叢 書 卷 七, 第 47 頁 46 太 宰 春 臺 文 論 第 二 篇, 武 陽 書 肆 前 川 權 兵 衛 前 川 莊 兵 衛, 寬 延 元 年 (1748) 刊 本,7a-8b 又 友 野 霞 舟 錦 天 山 房 詩 話 下 冊 云 : 自 蘐 老 唱 李 王 以 來, 海 內 靡 然, 以 模 擬 為 巧, 及 末 流 萎 荼 殊 甚, 所 謂 黃 茅 白 葦, 彌 望 皆 是 也 有 識 者 往 往 病 焉 日 本 詩 話 叢 書 第 九 卷, 第 517 519 頁

文 章 緒 論 : 余 觀 近 世 詩 文 亡 論 模 擬 剽 竊, 陳 腐 滿 目, 即 其 稍 可 讀 者, 亦 浮 言 成 章, 遊 辭 成 篇 47 拙 堂 文 話 卷 一 : 嚮 者 天 下 盡 奉 李 王 古 文 辭, 大 阪 中 井 履 軒 作 文 斥 之 曰 : 近 世 為 復 古 之 學 者, 妄 以 古 為 號, 剽 竊 蹈 襲 以 為 古 文 朵 頤 冷 炙, 流 涎 殘 瀝, 模 經 之 燒 痕, 放 史 之 闕 文, 寸 斷 咫 割, 湊 合 成 篇, 錦 繡 百 結, 間 以 卉 服, 險 怪 腐 爛, 醜 態 萬 狀, 乃 大 言 以 釣 譽, 其 為 奸 工 也 不 亦 大 乎? 48 文 法 詳 論 卷 上 : 及 於 物 徂 徠 出, 顓 主 張 古 學, 又 反 陷 於 李 王 之 窟 其 徒 春 臺 南 郭 東 野 周 南 之 徒, 縱 橫 馳 突, 百 怪 為 群 至 明 和 安 永 之 際, 四 分 五 裂, 互 相 讎 視, 至 不 可 收 拾, 蓋 亦 文 運 一 厄 也 49 其 實, 荻 生 徂 徠 古 文 辭 理 論 之 所 以 後 來 走 到 死 角, 最 根 本 的 原 因 在 於, 他 在 經 典 的 選 擇 上 走 了 彎 路 齋 藤 正 謙 批 評 徂 徠 云 : 余 常 謂 物 徂 徠 有 才 而 墮 於 邪 徑 50 邪 徑 就 是 指 他 選 擇 學 習 的 對 象 不 正 確 所 謂 經 典 (canon), 最 早 就 有 規 則 和 法 則 的 意 思, 所 以 經 典 的 選 擇 必 須 示 範 性, 能 夠 成 為 文 學 創 作 效 法 對 象 荷 蘭 文 學 理 論 家 佛 克 馬 (Douwe W. Fokkema) 認 為 經 典 是 指 一 個 文 化 所 擁 有 的 我 們 可 以 從 中 進 行 選 擇 的 全 部 精 神 寶 藏, 文 學 經 典 是 精 選 出 來 的 一 些 著 名 作 品, 很 有 價 值, 用 於 教 育, 而 且 起 到 了 為 文 學 批 評 提 供 參 照 系 的 作 用 51 中 國 文 學 批 評 家 認 為 學 其 上, 僅 得 其 中 ; 學 其 中, 斯 為 下 矣 52, 所 以 學 習 對 象 的 選 擇 必 須 是 經 過 時 間 考 驗 的 經 典 就 古 文 而 言, 時 間 已 經 證 明 上 古 的 左 傳 史 記, 以 及 唐 代 的 韓 柳 文 宋 代 的 歐 蘇 文 都 是 值 得 效 法 的 經 典, 而 明 代 的 李 王 等 人 的 作 品, 在 中 國 始 終 就 沒 有 成 為 效 法 的 對 象, 更 遑 論 經 典 所 以 徂 徠 選 擇 他 們 作 為 研 習 的 對 象, 實 在 是 取 法 乎 下 日 本 學 人 對 這 一 點 看 得 很 清 楚, 針 對 這 一 點, 他 們 紛 紛 提 出 重 新 確 立 學 習 經 典 的 問 題 : 白 雲 館 文 罫 附 錄 熊 阪 邦 之 語 云 : 故 余 誨 初 學 之 士, 必 先 學 韓 文, 既 得 文 理, 而 後 左 馬 揚 班 唯 其 才, 物 子 推 尊 李 王 者, 則 以 其 由 古 文 辭 之 學, 以 得 明 聖 人 之 道 也 然 韓 柳 者, 班 馬 以 後, 始 自 成 一 家 者 李 王, 則 韓 柳 以 後, 始 修 辭 以 求 勝 之 者, 其 杼 軸 由 己, 與 步 趨 逐 人, 固 不 無 小 優 劣 矣 初 學 之 士, 自 于 麟 入, 則 或 有 終 身 學 之, 而 不 得 文 理 者, 亦 所 謂 畫 虎 不 成 反 類 狗 者 也 余 誨 初 學 之 士, 必 先 學 韓 文 者, 為 是 故 也 又 曰 : 六 經 子 史, 皆 可 以 取 法 修 辭 焉 若 乃 論 具 體 者, 則 昭 明 之 選, 及 韓 柳 而 已 矣 故 雖 李 王 亦 不 得 不 法 韓 柳 也, 亦 唯 修 辭 以 求 勝 之 耳 物 子 於 李 王 每 多 溢 美 之 言, 學 者 最 不 可 不 知 也 53 文 章 緒 論 : 學 文 章 者, 當 自 昌 黎 始, 不 當 自 滄 溟 入, 蓋 昌 黎 之 文 所 以 傑 出 乎 千 古 者, 以 其 能 置 身 於 三 代 兩 漢 之 間, 而 與 古 為 徒 也 其 務 去 陳 言 者, 恥 與 古 人 雷 同 也, 而 其 文 自 己 肺 腑 中 流 出 其 氣 渾 然, 絕 無 彌 縫 之 痕 滄 溟 則 反 之 矣, 好 剽 竊 古 言, 行 之 以 己 法, 而 其 文 為 辭 之 所 使, 其 氣 索 然, 斧 鑿 之 跡 不 可 掩 焉 故 初 學 之 士, 欲 自 滄 溟 入 則 有 終 身 學 之 而 不 能 成 文 理 者, 可 不 慎 歟? 且 恥 雷 同 與 好 剽 竊, 其 氣 象 相 去 不 啻 47 熊 阪 邦 文 章 緒 論, 享 和 元 年 (1801) 尾 州 : 風 月 孫 助 刊 本,18b 48 歷 代 文 話 第 十 冊, 第 9840 頁 49 石 川 鴻 齋 文 法 詳 論 卷 上,9a 50 拙 堂 文 話 卷 一, 歷 代 文 話 第 十 冊, 第 9838 頁 51 佛 克 馬 蟻 布 思 著, 俞 國 強 譯, 文 學 研 究 與 文 化 參 與, 北 京 : 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1996 年, 第 50 頁 52 滄 浪 詩 話 詩 辯, 郭 紹 虞 滄 浪 詩 話 校 釋, 北 京 : 人 民 文 學 出 版 社,1961 年, 第 1 頁 53 以 上 兩 段 分 別 見 熊 阪 邦 白 雲 館 文 罫,21b 22b

天 冠 地 屨, 則 其 優 劣 亦 不 言 而 可 知 也 已 54 拙 堂 文 話 卷 三 : 故 學 者 作 文, 宜 效 宋 人 由 唐 而 溯 秦 漢, 慎 勿 如 明 人 棄 唐 宋, 直 趨 秦 漢 則 可 55 我 們 看 到, 盡 管 這 些 文 話 的 作 者 與 荻 生 徂 徠 的 思 維 方 式 不 無 相 似 之 處, 即 通 過 學 習 唐 宋 文 ( 上 文 特 別 提 到 學 習 韓 柳 文 ) 最 終 到 達 古 典, 但 這 比 徂 徠 提 出 通 過 學 李 王 而 達 到 秦 漢, 顯 然 在 境 界 上 要 高 日 本 文 話 中 關 於 古 文 辭 的 爭 論 實 質 是 經 典 選 擇 的 問 題, 也 是 日 本 漢 文 學 發 展 道 路 選 擇 的 問 題, 是 繼 續 走 模 擬 李 王 等 明 人, 還 是 選 擇 學 習 真 正 經 典 的 道 路 包 括 古 文 辭 學 派 內 部 的 反 思, 以 及 外 部 的 批 判, 古 文 辭 派 的 古 文 主 張 逐 漸 失 勢, 為 日 本 漢 文 學 的 進 一 步 發 展 廓 清 了 道 路 六 結 語 以 上 本 文 從 日 本 漢 籍 的 視 野 出 發, 對 和 刻 本 中 國 文 話 文 則 與 文 章 歐 冶 做 了 考 察 我 們 認 為, 一 方 面 應 充 分 重 視 和 刻 本 中 國 文 話 的 價 值, 畢 竟 和 刻 本 中 國 文 話 有 一 些 是 在 中 國 本 土 亡 佚 的 文 獻, 同 時 和 刻 本 對 中 國 文 話 的 校 勘 也 有 重 要 的 參 考 價 值, 而 和 刻 本 所 載 的 域 外 人 士 所 撰 的 序 跋 則 對 了 解 此 書 在 域 外 的 流 傳 與 影 響 也 不 可 或 缺 另 一 方 面, 我 們 在 利 用 和 刻 本 時, 如 果 此 書 的 中 國 刊 本 仍 存 於 世, 或 中 國 刊 本 的 刊 刻 時 間 早 於 和 刻 本, 就 有 必 要 將 兩 本 加 以 比 勘, 擇 善 而 從 日 本 文 話 對 中 國 文 話 的 接 受 主 要 有 兩 種 形 式, 一 為 彙 編 中 國 文 話, 一 為 注 釋 中 國 文 話 日 本 文 話 的 撰 作 基 本 上 集 中 於 江 戶 時 代, 是 在 中 國 文 章 學 著 作 滋 養 下 發 展 起 來 的 江 戶 早 期 的 文 話 以 彙 編 中 國 文 話 為 主, 江 戶 中 後 期 的 文 話 仍 大 量 稱 引 中 國 的 文 話, 但 也 開 始 自 出 機 杼, 援 引 本 國 學 人 關 於 文 章 的 論 述 明 治 時 期, 漢 學 未 衰 之 時, 產 生 了 東 亞 惟 一 一 部 文 話 的 注 釋 之 作 龜 卦 川 政 隆 的 文 章 一 貫 集 解 此 書 彙 集 江 戶 時 代 眾 多 學 人 的 文 章 學 論 述, 對 文 章 一 貫 進 行 了 再 闡 釋, 是 為 日 本 文 話 的 殿 軍 之 作 總 體 而 言, 日 本 文 話 理 論 性 不 強, 以 討 論 技 巧 為 主, 討 論 最 多 的 話 題 之 一 就 是 如 何 去 除 文 章 中 的 和 習, 以 能 夠 寫 出 純 正 典 雅 的 華 文 為 最 高 追 求 目 標 隨 著 日 本 漢 文 學 的 進 步, 日 本 文 人 的 自 信 心 增 強, 日 本 文 話 現 出 了 對 中 國 文 章 貶 抑 的 態 度 這 與 18 世 紀 以 後, 東 亞 漢 文 化 圈 中 日 韓 三 國 漢 文 學 的 發 展 及 對 彼 此 態 度 的 消 長 是 同 步 的 江 戶 中 期, 以 揭 翥 學 習 明 代 李 攀 龍 王 世 貞 等 明 人 文 學 為 號 召 的 古 文 辭 學 派 在 日 本 文 壇 形 成 聲 勢 浩 大 的 影 響, 日 本 文 話 也 圍 繞 著 古 文 辭 學 派 文 論 觀 點, 進 行 了 激 烈 的 交 鋒, 最 終 古 文 辭 學 派 的 理 論 弊 端 顯 現 出 來 古 文 辭 之 爭 表 面 上 是 是 否 學 習 明 人 的 問 題, 實 際 上 是 文 學 經 典 的 重 新 選 擇, 也 是 日 本 漢 文 學 發 展 道 路 選 擇 的 問 題 日 本 漢 文 學 發 展 的 每 一 個 階 段 都 有 中 國 文 學 的 存 在 與 參 與, 中 國 文 學 是 理 解 日 本 漢 文 學 的 巨 大 參 照, 也 已 經 化 為 日 本 漢 文 學 的 內 在 因 子 同 時, 觀 照 中 國 古 典 文 學 時 也 要 突 破 國 境 的 限 制, 將 視 域 擴 大 到 整 個 東 亞 漢 文 化 圈 才 能 得 出 更 多 的 意 義, 也 才 能 進 一 步 體 會 到 中 國 古 典 文 學 的 世 界 性 東 亞 漢 文 學 像 一 個 巨 大 的 召 喚 文 本, 期 待 著 我 們 以 整 體 的 視 野 世 界 文 學 與 比 較 文 學 的 視 角 加 以 全 新 的 觀 照 54 熊 邦 阪 文 章 緒 論,8a 55 拙 堂 文 話 卷 三, 歷 代 文 話 第 十 冊, 第 9864 頁

References 日 本 文 獻 : 藤 原 惺 窩 藤 原 惺 窩 集, 京 都 : 思 文 閣,1978 年 荻 生 徂 徠 徂 徠 集 卷 二 十 二, 大 阪 : 文 金 堂 心 齋 橋 盤 唐 物 町 南, 寬 政 三 年 (1791) 刊 本 藤 原 惺 窩 文 章 達 德 綱 領, 日 本 國 立 國 會 圖 書 館 藏 本 荻 生 徂 徠 文 戒, 江 戶 : 出 雲 寺 和 泉, 京 都 : 植 村 文 華 堂 澤 田 麗 澤 堂 刻 本 服 部 元 喬 文 筌 小 言, 安 永 九 年 (1780) 京 都 須 原 屋 平 助 須 原 屋 平 左 衛 門 刻 本 太 宰 春 臺 文 論, 武 陽 書 肆 前 川 權 兵 衛 前 川 莊 兵 衛, 寬 延 元 年 (1748) 刊 本 伊 藤 東 涯 著 作 文 真 訣, 早 稻 田 大 學 圖 書 館 藏 抄 本 釋 良 範 著 藝 圃 雞 肋, 大 阪 : 田 原 屋 平 兵 衛 敦 賀 屋 九 兵 衛 刻 本 熊 阪 邦 白 雲 館 文 罫, 江 戶 : 藻 雅 堂, 天 明 七 年 (1787) 序 刊 本 熊 阪 邦 文 章 緒 論, 享 和 元 年 (1801) 尾 州 : 風 月 孫 助 刊 本 石 川 鴻 齋 著 文 法 詳 論, 東 京 : 博 文 館, 明 治 十 七 年 初 版, 明 治 廿 六 年 再 版, 早 稻 田 大 學 圖 書 館 藏 本 文 章 一 貫 集 解 上 下 卷, 明 治 十 七 年 (1884) 東 京 淺 倉 久 兵 衞 橫 尾 卯 之 介 刊 本 日 本 詩 話 叢 書, 東 京 : 文 會 堂 書 店,1920 1922 年 關 儀 一 郎 日 本 儒 林 叢 書, 東 京 : 鳳 出 版,1978 年 松 下 忠 江 戸 時 代 の 詩 風 詩 論 : 明 清 の 詩 論 とその 摂 取, 明 治 書 院, 1969 豬 口 篤 志 日 本 漢 文 學 史, 東 京 : 角 川 書 店,1984 年 李 長 波 先 生 江 戶 時 代 における 中 國 の 文 章 作 法 書 の 受 容 文 筌 と 文 章 一 貫 を 中 心 に, 日 本 文 部 科 學 省 科 學 研 究 費 補 助 金 特 定 領 域 研 究 (A) 古 典 學 の 再 構 築 ニューズレター 第 十 二 號, 古 典 學 の 再 構 築 總 括 班,2002 年 9 月 大 島 晃 文 章 達 德 綱 領 の 構 成 とその 引 用 書 - 文 章 歐 冶 等 を 中 心 に-, 載 漢 文 學 解 釋 與 研 究 2,1999 年 中 國 文 獻 : 王 水 照 先 生 編 歷 代 文 話, 復 旦 大 學 出 版 社,2007 年 中 國 古 籍 善 本 書 目 集 部 第 三 冊,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98 年 國 家 圖 書 館 善 本 書 志 初 稿 集 部, 臺 灣 國 家 圖 書 館 編,1999 年 張 伯 偉 先 生 全 唐 五 代 詩 格 彙 考 附 錄 三 賦 譜 校 考, 南 京 : 江 蘇 古 籍 出 版 社, 2002 年 松 下 忠 著 范 建 明 譯 江 戶 時 代 的 詩 風 詩 論 兼 論 明 清 三 大 詩 論 及 其 影 響, 北 京 : 學 苑 出 版 社,2008 年 王 水 照 朱 剛 主 編 中 國 古 代 文 章 學 的 成 立 與 展 開 中 國 古 代 文 章 學 論 集, 上 海 : 復 旦 大 學 出 版 社,2011 年 張 伯 偉 先 生 漢 文 學 史 上 的 1764 年, 載 作 為 方 法 的 文 化 圈,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11 年 郭 紹 虞 滄 浪 詩 話 校 釋, 北 京 : 人 民 文 學 出 版 社,1961 年 佛 克 馬 蟻 布 思 著, 俞 國 強 譯, 文 學 研 究 與 文 化 參 與, 北 京 : 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 1996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