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湖 南 人 文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总 第 118 期 国 山 河 为 目 的 游 记 ; 表 达 自 己 对 新 中 国 新 国 民 新 道 德 新 思 想 期 盼 与 希 望 的 书 信 等 等, 都 是 蔡 东 藩 的 论 说 范 围 但 不 论 何 种 题 材, 其 取 材 立 论

Similar documents
<4D F736F F D20A9FAB24DA9CAA470BBA1A9CAA6E6ACB0A4E8A6A12DB6C0A4E5B54F2DB2C4A440BD672E646F63>

ZHONG Chong A Study on the Map of Provincial Capital of Zhejiang Past and Present

- 91 -

叶 洪 生 : 论 还 珠 楼 主 李 寿 民 的 是 非 功 过 2012 年 第 4 期 剑 仙 神 话 志 怪 冒 险 传 奇 种 种 题 材 内 容 的 超 长 篇 武 侠 巨 构 并 未 全 部 完 成 当 故 事 进 行 到 蜀 山 剑 侠 后 传 ( 以 下 简 称 后 传 ) 第 五


,,,,,,,,,, ; (),,,,,,,, 1862,1864 8,,() () () () () () (), :,,,,,,,,,,,,,,,, 95 %,, 1.,,, 20 (1838 ) (1873 ), ( )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 No

瑏瑡 B ~ 瑏瑡

第16卷 第2期 邯郸学院学报 年6月

第16卷 第2期 邯郸学院学报 年6月

1邱敏捷-人文.indd

桂医大研〔2015〕10号

~ ~ ~

45

排版稿.FIT)

(Microsoft Word \277\372\255Z\260\266.doc)

第 30 卷 53 贾熟村 太平天国时期的左宗棠集团 之浮收中饱 有不遵守之州县 欲求阻挠之吏绅 即予撤革 于是 咸丰元 二 三 四等年之民 间积欠 率皆踊跃输将 使国课不至虚悬 军储 不至束手 州县办公亦不至拮据 收到了很好的 [2] 效果 农民亦欢欣鼓舞 咸丰六年正月 道员王錱陷湖南江华 升平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第一章

~ ~ 1795


标题

标题

~ ~ ~

A4

310 日治時期前臺灣醫療發展之探討 逐漸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因此臺灣早期醫療的發 臺灣的歷史發展 自明朝時期荷蘭 西班牙 展即是以原始醫療及從中國大陸傳習至臺灣的中 來臺灣發展之後 臺灣的史料記載才逐漸多了起 醫體系為主 而此時期來臺灣之中醫師 其技術 至清朝 從中國大陸移民來臺的人數大量增加 水平


Landscape Theory & Study 17


03邱敏捷_方以智《藥地炮莊》之「以禪解莊」(刪註).doc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上海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专业

/ 3 /




~ ~ ~ ~ ~ ~ ~ % % ~ 20% 50% ~ 60%

ABSTRACT Wu Garden, which was erected by Wu Family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Dao Guang ( 道 光 ) of the Qing dynasty ( 清 朝 )in downtown area of nowada

穨yianshen.PDF



穨1-林聖欽.doc


标题

Microsoft Word - 封面.doc

护国运动时期云南都督府的“拥护共和”奖功制度

Microsoft Word doc

2

1


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


<4D F736F F 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标题

23-46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期 整 本 愚 菴 小 集 在 四 庫 全 書 兩 閣 本 中 的 文 獻 存 佚, 不 僅 反 映 四 庫 全 書 的 版 本 差 異, 也 朗 現 潛 藏 在 清 代 官 方 修 書 歷 程 裡, 對 某 些 牽 動 政 治 敏 感 神 經 的 作 者 或 著 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桃創學報

佛教与中国士大夫的人文精神

,,,, 1980,,,,, 1980, (, J,1980) (,,1980) (,,1982) (,1980) (,1982) (, 1983) (,1983) (, 1983) (,1983) (,1985) (, C,1985), ,,, : (1980 ),,,,,, (

Microsoft Word - 09王充人性論_確定版980317_.doc

9 瑏 瑠 9 瑏 瑠

1 75,? : ( ), ( )? ( )?,,,, 1987,, ,,,,, ;,, ( ) 50,,,,, 20 60,,,,,,,,,, 70,,,,,, ( ) , 124, :,,, ;, ;,,,,,,, 16,,, ,, 1

Microsoft Word - 2.v3n1.gjtm.docx


医学院 基础医学 系 组织胚胎学 课程教案(样例)

Microsoft Word - 05張政偉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pediatric standard database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for the Master s Degree Candidate:linan Adviser:Prof. Han Xinmin Nanjing

3 : : 63,,,,,,,, 1903,,, 1904, (, ), [5 ],,,,,, [ 4 ] ( P ),,,,,,,,, [ 4 ] ( P ),,,,,, 1904,,,,,,,,,,, 1900,, : ( ) ; ( ) ; ( ) ; ( ), ; (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 ( ) 2008 : 5 : 2008 : 9 : [ ] ( ) 2008 : 6 ; 7 ( ) 2008 : 5 ( ) 2008 : 5 ( ) ( ) 2008 : 6 ( ) 2008 : 5 ( ) 2008 : 5 ( ) 2008 : : 5 ( ) ( ) 20


97 3 ヽ ヽ ヽ ヽ ヽ 10 ヽ

摘 要 生 與 死 所 引 起 的 傷 逝 憂 生, 是 文 學 作 品 中 重 要 的 母 題, 每 個 人 對 死 亡 的 詮 釋 和 面 對 死 亡 的 態 度, 將 會 影 響 其 生 命 思 維 和 處 世 方 式, 透 過 歷 史 時 間 意 識 的 貫 穿, 文 人 對 於 生 死 的

,,,,,,,,, (972 ), :, ; ( 973 ), :,,,,,, :,,,,,,, : :,, :,,,, :,,,,,,,,,,,,, [] : 157, (1882 ), ( ) :, 5, [] :90, ( ),,, 1977, 2236, : : :, :, ( ), 199

304 吳淑鈿 4 的文化理想其境界比夏氏於唐詩中最推重的孟郊詩更高 第二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所表現的詩歌審美觀念夏氏肯定梅堯臣在詩學上能學唐而有所樹立開拓宋詩新 境他一方面推崇梅詩能開多種境界的平淡一方面強調梅詩開宋詩面目的能鍊和 求生新綜融唐宋開發無窮境界也是夏氏的詩學理想第三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的

现代西方科学中的教条主义

Microsoft Word doc

0ww229-‹1.tpf

室内设计2013年第6期.indd

Microsoft Word - z-ww470-04

180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3 年 第 19 卷 第 1 期 乐 府 诗 集 相 和 歌 辞 相 和 曲 下 陌 上 桑 : 蚕 饥 妾 复 思, 拭 泪 且 提 筐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农 书 齐 民 要 术 中 拭 的 使 用 范 围 很 广, 不 但

Microsoft Word - 02汪文政ok.doc

156 ( ) [2] [ 3 ] [ 4 ] [5] [6] 1747 [ 7 ] ( ) [ 8 ] [2] 12 [3] [4] [5] [6] [7] [

Microsoft Word - 13丁帆.doc

Microsoft Word - 18-p0402-c3.doc

PaperTest系统生成辅助修改标色文档

标题

~ ~

2 : 133 ( ) ( ) [2 ] 1 1 ( ) [3 ] ( ) ( [4 ) ]

2 P30 ~ / 2 P P P122 3 P

Microsoft Word doc

Microsoft Word doc



Ansell Gash ~ ~ Rhodes ~ H. Haken 20 90

182 第 41 卷 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留日物理学生是中 国近现代物理学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出身 并任翰林院编修 不久 云贵总督李经羲上 奏 要求调其回云南兴办新学 他欣然回滇办学宣 1 统二年( 1910) 他接任云南优级师范学堂监督 兼 专任理化教员 负责筹办云南工矿学堂 并担任第一

第 6 期 阎 崇 年 : 清 朝 历 史 的 文 化 记 忆 9 第 二 种, 从 崇 德 元 年 (1636 年 ) 到 宣 统 三 年 (1911 年 ), 共 276 年 因 崇 德 元 年 皇 太 极 改 金 为 清, 故 有 学 者 主 张 清 朝 以 此 为 始 第 三 种, 从 顺

Transcription:

第 1 期 2011 年 01 月 湖 南 人 文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Humanities,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 1 Jan. 2011 蔡 东 藩 著 述 考 释 范 志 强 ( 浙 江 万 里 学 院 文 化 与 传 播 学 院, 浙 江 宁 波 315100 ) [ 摘 要 ] 蔡 东 藩 作 为 中 国 近 现 代 最 重 要 的 历 史 演 义 小 说 家, 除 了 一 套 中 国 历 代 通 俗 演 义 外, 还 有 三 类 著 作 不 为 人 熟 知, 它 们 是 中 等 新 论 说 文 范 等 7 部 教 育 著 作 清 代 史 论 等 历 史 著 述 和 短 篇 小 说 集 客 中 消 遣 录 及 其 它 著 述 多 种 [ 关 键 词 ] 蔡 东 藩 ; 著 述 ; 考 释 [ 中 图 分 类 号 ]I206 [ 文 献 标 识 码 ]A [ 文 章 编 号 ]1673-0712( 2011) 01-0009 - 06 蔡 东 藩 ( 1877-1945) 名 郕, 字 椿 寿, 号 东 藩, 著 作 署 名 亦 作 东 帆 或 东 颿, 浙 江 萧 山 临 浦 镇 ( 旧 属 山 阴 县 ) 人, 中 国 近 现 代 著 名 历 史 演 义 小 说 家 和 通 俗 历 史 学 家 他 的 中 国 历 代 通 俗 演 义 自 出 版 以 来, 一 直 受 到 广 大 读 者 的 广 泛 欢 迎, 被 称 为 中 国 近 现 代 历 史 小 说 史 上 正 史 演 义 创 作 的 集 大 成 者 [1] 由 于 蔡 东 藩 命 运 多 舛, 一 生 穷 困 潦 倒, 颠 沛 流 离, 并 在 较 长 时 间 内 不 为 研 究 界 所 关 注, 因 此, 除 了 一 套 中 国 历 代 通 俗 演 义 外, 其 他 著 述 一 直 被 人 们 所 忽 略, 以 至 于 蔡 东 藩 一 生 著 作 数 量 书 目 名 称 等 都 没 有 具 体 而 准 确 的 记 载, 致 使 学 术 界 关 于 蔡 东 藩 的 生 平 思 想 研 究 受 到 较 大 影 响 鉴 于 此, 本 文 将 就 蔡 东 藩 中 国 历 代 通 俗 演 义 之 外 的 著 述 加 以 介 绍 考 释, 以 为 研 究 者 提 供 较 为 准 确 和 全 面 的 研 究 资 料 一 蔡 东 藩 的 教 育 著 作 1911 年 秋, 应 好 友 邵 伯 棠 邀 请, 蔡 东 藩 开 始 供 职 于 上 海 会 文 堂 书 局, 成 为 该 书 局 编 辑 和 撰 述 员 在 1911-1915 年 间, 从 教 育 为 救 国 第 一 要 义 这 一 认 识 出 发, 蔡 东 藩 著 述 修 订 了 7 部 教 科 书 性 质 的 著 作, 即 中 等 新 论 说 文 范 ( 1911 年 秋 ) 高 等 小 学 论 说 文 范 ( 1912 年 春 ) 女 子 初 学 新 论 说 范 本 ( 1912 年 秋 ) 国 文 新 范 ( 1914 年 夏 ) 中 等 新 国 文 范 本 ( 1915 年 春 ) 高 等 小 学 新 国 文 范 本 ( 1915 年 春 ) 还 有 对 明 季 程 允 升 著 清 代 邹 圣 脉 增 补 的 幼 学 故 事 琼 林 加 以 增 补 的 重 增 幼 学 故 事 琼 林 等 其 中 高 等 小 学 论 说 文 范 是 在 好 友 邵 伯 棠 原 著 基 础 上 的 修 订 ( 一 ) 中 等 新 论 说 文 范 中 等 新 论 说 文 范 是 蔡 东 藩 最 早, 也 是 此 时 期 最 重 要 的 教 育 著 作 该 书 是 应 邵 伯 棠 之 约 为 当 时 的 高 等 小 学 三 四 年 级 及 中 学 [2] 学 生 编 写 的 国 文 范 本 该 书 编 写 时 间 正 值 辛 亥 革 命 爆 发 前 后, 一 个 新 的 时 代 即 将 到 来, 一 个 新 的 政 治 体 制 即 将 诞 生 一 方 面 蔡 东 藩 为 中 华 民 族 的 新 生 感 到 由 衷 的 兴 奋 激 动, 为 腐 败 黑 暗 的 满 清 政 府 的 灭 亡 而 拍 手 叫 好, 但 同 时, 他 在 内 心 对 即 将 诞 生 的 中 华 民 国 政 府 及 其 执 政 者 也 不 无 忧 虑 和 怀 疑 : 一 个 国 家 民 族 的 新 生, 一 个 新 的 政 治 体 制 的 建 立, 一 个 新 社 会 的 到 来, 能 否 随 着 武 昌 起 义 的 一 声 炮 响 便 一 蹴 而 就? 蔡 东 藩 把 这 些 忧 虑 和 怀 疑 都 在 中 等 新 论 说 文 范 中 形 成 了 文 字 1912 年 2 月 ( 中 华 民 国 元 年 正 月 ), 中 等 新 论 说 文 范 正 式 出 版, 全 书 分 为 四 卷, 每 卷 20 篇, 共 计 80 篇 每 篇 的 篇 幅 自 四 百 字 起 递 相 衔 接 至 八 百 字 止 [2], 从 文 体 上, 本 编 有 记 述 文 有 说 明 文 有 通 讯 文 有 雄 辩 文, 体 裁 本 诸 习 见, 立 说 务 期 明 了, 凡 一 切 艰 深 古 奥 等 文 词, 概 不 羼 入 [2] 而 立 论 以 发 明 道 德, 讨 论 政 治 为 主 义, 凡 有 关 一 身 一 家 一 国 之 大 道, 皆 包 含 其 中, 青 年 学 生 读 之 能 令 爱 家 爱 国 之 思 想 油 然 而 生 不 特 足 为 行 文 之 助 [2] 在 蔡 东 藩 看 来, 窃 谓 为 新 国 民, 当 革 奴 隶 性 ; 为 新 国 文, 亦 不 可 不 革 奴 隶 性 [3] 但 现 实 是 后 生 小 子, 入 塾 六 七 年, 自 谓 能 作 三 五 百 字 文, 实 则 举 报 纸 拉 杂 之 词, 及 道 听 途 说 之 语, 掇 拾 成 篇, 毫 无 心 得, 是 谓 之 盲 瞽 学 也 可 [3] 只 知 道 盲 从 式 的 鹦 鹉 学 舌, 人 云 亦 云, 跟 从 古 人 亦 步 亦 趋, 严 重 束 缚 了 学 生 自 己 的 思 想 意 识 和 真 正 的 自 我 创 作 能 力 蔡 东 藩 认 为, 这 样 的 文 字 中, 皆 含 有 奴 隶 性 者 也 夫 我 伸 我 见, 我 为 我 文, 不 必 不 学 古 人, 亦 不 必 强 学 古 人 ; 不 必 不 从 今 人, 亦 不 必 盲 从 今 人 但 能 理 正 词 纯, 明 白 晓 畅, 以 发 挥 新 道 德 新 政 治 新 社 会 之 精 神, 为 新 国 民 之 先 导 足 矣 [3] 纵 观 全 书 内 容, 中 等 新 论 说 文 范 内 容 广 泛, 视 野 开 阔 国 际 形 势 政 治 时 事 和 史 事 ; 中 国 历 史 上 有 助 于 激 扬 民 气 的 历 史 事 件 ; 经 济 金 融 ; 文 化 教 育 ; 历 史 人 物 论 ; 赞 美 祖 [ 收 稿 日 期 ]2010-12 - 01. [ 作 者 简 介 ] 范 志 强 ( 1964 ) 男, 河 北 南 宫 人, 浙 江 万 里 学 院 文 化 与 传 播 学 院 副 教 授, 硕 士,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10 湖 南 人 文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总 第 118 期 国 山 河 为 目 的 游 记 ; 表 达 自 己 对 新 中 国 新 国 民 新 道 德 新 思 想 期 盼 与 希 望 的 书 信 等 等, 都 是 蔡 东 藩 的 论 说 范 围 但 不 论 何 种 题 材, 其 取 材 立 论 都 始 终 贯 穿 着 蔡 东 藩 我 伸 我 见, 培 养 新 国 民 以 发 挥 新 道 德 新 政 治 新 社 会 之 精 神, 为 新 国 民 之 先 导 的 指 导 思 想 其 中 有 不 少 真 知 灼 见, 如 对 民 主 共 和 政 体 执 政 者 的 的 期 望 与 告 诫 对 新 国 民 的 理 解 关 于 革 命 与 复 仇 的 区 别 对 自 由 的 阐 述 对 太 平 天 国 运 动 的 评 价 对 中 西 不 同 史 学 观 的 论 述 对 伍 子 胥 的 评 论 等 等, 在 今 天 都 依 然 对 我 们 有 重 要 的 启 迪 意 义 当 然, 作 为 深 受 传 统 文 化 思 想 影 响 的 知 识 分 子, 蔡 东 藩 在 中 等 新 论 说 文 范 中 也 暴 露 出 不 少 与 时 代 要 求 不 相 符 的 迂 腐 保 守 错 误 混 乱 的 思 想 观 念 如 在 男 女 平 权 说 一 文 中, 开 篇 即 言 易 ( 按 : 易 即 周 易 ) 有 之 男 正 位 乎 外, 女 正 位 乎 内, 男 女 正, 天 地 之 大 义 也 执 是 以 论, 则 男 女 之 为 平 等 也 可 知 ; 在 释 共 和 体 中, 蔡 东 藩 认 为 妇 女 无 参 政 权, 为 各 国 所 公 认 且 吾 国 妇 女 知 识 卑 下, 间 有 庸 中 佼 佼 者, 亦 约 略 可 数, 就 令 予 以 参 政 权, 恐 亦 无 能 当 选 议 员 因 此 他 认 为 参 政 议 政 是 二 万 万 男 子 的 事 在 释 人 道 主 义 中, 蔡 东 藩 对 人 道 主 义 的 理 解 同 样 基 于 传 统 思 想 孟 子 谓 仁 也 者, 人 也, 合 而 言 之, 道 也 为 仁 者 所 以 尽 人 道 人 非 仁 不 立, 仁 非 人 不 行, 合 仁 与 人 而 言 之, 则 人 道 乃 尽 古 文 仁 人 二 字 通 用, 盖 人 同 此 心 心 同 此 理, 故 既 为 人 即 有 仁, 人 道 主 义 即 仁 道 主 义 也 此 其 义 于 古 今 中 外 未 之 或 改 反 之 则 为 野 蛮 残 暴 中 等 新 论 说 文 范 出 版 后, 以 其 富 有 鲜 明 的 时 代 感 和 论 说 充 分 有 力 等 特 点, 成 为 当 时 最 受 欢 迎 的 国 文 论 说 文 教 材 之 一, 后 来 蔡 东 藩 曾 在 1915 年 出 版 的 中 等 新 国 文 范 本 中 谈 到 中 等 新 论 说 文 范 在 出 版 后 受 欢 迎 情 况 : 民 国 纪 元 之 辰, 曾 著 中 等 论 说 一 书, 承 海 内 人 士 不 加 指 摘, 反 甚 欢 迎, 出 版 以 来, 垂 三 载 矣, 购 阅 者 源 源 而 至, 无 间 远 近, 且 以 篇 幅 太 少 为 憾, 履 请 赓 续 ( 二 ) 高 等 小 学 论 说 文 范 高 等 小 学 论 说 文 范 是 上 海 会 文 堂 书 局 于 清 宣 统 三 年 ( 1911 年 ) 春 出 版 的 一 部 论 说 文 集, 编 著 者 邵 伯 棠 全 书 分 4 卷, 共 260 篇 短 小 精 悍 的 文 章 从 内 容 看, 这 些 短 文 大 都 以 史 事 结 合 时 事, 以 旧 论 引 新 论, 涉 及 修 身 道 德 社 会 时 局 历 史 地 理 体 操 格 致 和 日 常 生 活 等 各 个 方 面 蔡 东 藩 曾 给 予 该 书 发 爱 国 之 思 想, 播 良 善 之 种 的 高 度 评 价 中 华 民 国 成 立 后, 由 于 该 书 中 的 不 少 篇 目 内 容 等 与 时 事 或 有 未 符, 而 此 时 邵 伯 棠 已 经 病 故, 故 会 文 堂 主 人 因 属 予 修 正 [4] 蔡 东 藩 对 邵 氏 原 著 的 修 正 采 取 三 种 方 法 一 是 把 题 目 和 内 容 全 部 改 掉, 如 论 民 国 之 财 政 说 党 争 共 和 释 义 等 篇 一 是 题 目 不 做 改 动, 但 文 章 内 容 全 部 重 作, 或 大 半 重 作, 如 国 耻 论 与 友 人 论 却 外 患 书 与 友 人 论 自 立 书 等 等 ; 一 是 对 原 文 局 部 修 改, 如 振 兴 实 业 论 论 铁 血 主 义 与 友 人 论 改 革 人 心 书 论 国 民 道 德 之 堕 落 为 亡 国 之 根 中 国 不 亡 论 等 篇 目 尽 管 是 对 好 友 邵 伯 棠 原 作 的 修 订, 但 蔡 东 藩 依 然 秉 持 着 发 挥 新 道 德 新 政 治 新 社 会 之 精 神, 为 新 国 民 之 先 导, 和 我 伸 我 见 的 宗 旨 但 与 中 等 新 论 说 文 范 不 同 的 是, 如 果 说 在 中 等 新 论 说 文 范 中 更 多 的 是 基 于 对 新 时 代 新 政 府 新 国 民 的 期 待 与 告 诫 的 话, 在 高 等 小 学 论 说 文 范 中 则 是 基 于 对 所 谓 的 新 时 代 到 来 后 的 现 实 观 感, 以 新 道 德 新 政 治 新 社 会 之 精 神 作 为 评 判 批 评 的 判 断 标 准 和 批 判 的 武 器, 如 国 耻 论 说 党 争 同 舟 共 济 说 忧 国 论 等 等 这 更 为 充 分 的 体 现 了 蔡 东 藩 的 拳 拳 忧 国 忧 民 之 心 修 订 后 的 高 等 小 学 论 说 文 范 于 1912 年 冬 出 版, 因 在 内 容 上 与 现 实 时 事 结 合 更 紧 密, 更 符 合 社 会 需 要, 因 此 该 书 极 为 畅 销, 到 1913 年 9 月, 已 经 发 行 至 第 10 版 ( 三 ) 女 子 初 学 新 论 说 范 本 除 上 述 两 部 论 说 范 本 外, 在 1912 年 蔡 东 藩 还 编 著 出 版 了 女 子 初 学 新 论 说 范 本 这 是 专 为 女 子 初 等 小 学 三 四 年 级 学 生 编 写 的 全 书 四 卷, 每 卷 36 篇 范 文, 共 计 144 篇 在 著 述 大 意 中, 蔡 东 藩 阐 明 了 编 写 原 因 方 今 女 学 初 兴, 振 女 权, 启 女 智, 固 文 中 应 有 之 宗 旨, 而 女 德 则 尤 赖 维 持 若 轶 乎 道 德 之 范 围, 酿 成 放 任 之 渐, 吾 终 未 敢 赞 同 现 有 中 央 教 育 会 决 议, 曾 注 重 道 德 教 育, 以 防 因 噎 废 食 之 弊, 吾 作 此 书, 意 即 本 是 以 德 育 为 本, 以 智 育 体 育 为 辅, 于 文 词 中 寓 裁 成 之 道 面 对 西 学 东 渐, 女 权 兴 起, 蔡 东 藩 最 为 担 心 的 是 新 道 德 未 生 而 旧 道 德 尽 替 [4], 女 权 轶 乎 道 德 之 范 围, 酿 成 放 任 之 渐 这 就 决 定 了 女 子 初 学 新 论 说 范 本 的 内 容 主 要 是 对 女 道 女 德 女 职 予 以 论 述 道 德 之 大 纲 有 二, 首 曰 孝, 次 曰 悌 孝 者, 善 事 父 母 也 悌 者, 善 事 兄 长 也 谁 无 父 母, 谁 无 兄 长, 岂 男 子 当 孝 悌, 而 女 子 不 当 孝 悌 乎? 道 一 而 已, 男 女 无 异 制 也 ( 论 女 道 ) 温 柔 慈 爱 本 女 子 之 天 性, 即 女 子 固 有 之 美 德 也, 然 非 济 之 以 教 育 不 可 教 育 无 方, 则 温 柔 之 性 成 为 怯 弱, 慈 爱 之 性 变 为 偏 私, 流 弊 将 不 可 胜 言 矣 ( 论 女 德 ) 男 子 主 外, 女 子 主 内, 此 男 女 分 职 之 通 例 也 顾 治 内 之 道 尤 急 于 治 外 内 职 不 修, 则 即 有 善 于 治 外 之 男 子 亦 将 为 所 掣 肘 矣 ( 论 女 职 ) 显 然, 蔡 东 藩 的 女 道 女 德 和 女 职 论, 更 多 的 是 强 调 传 统 一 面 与 此 相 关 的 另 一 部 分 内 容, 就 是 针 对 迨 问 以 烹 饪 纺 织 等 学, 则 瞠 目 不 知 所 答 [5], 蔡 东 藩 在 书 中 强 调 了 女 子 应 该 学 习 一 些 家 政 技 能 女 红 等 方 面 内 容, 如 女 子 宜 知 勤 俭 说 论 女 子 宜 习 烹 饪 学 说 洗 浣 等 等 面 对 新 的 社 会 形 势, 尤 其 西 学 东 渐 带 来 的 思 想 文 化 方 面 变 化, 蔡 东 藩 并 非 一 味 指 斥, 对 某 些 他 认 为 合 理 的 东 西, 根 据 新 的 社 会 形 势 的 要 求, 他 也 充 分 汲 取 如 女 子 宜 求

11 范志强: 蔡东藩著述考释 自立说 女子之所以不能自立者 由其无学业故也 欲广学者之见闻 抑并欲端后生之趋向 即知即行可应世兼 无学业 则无生计 其必仰给予男子 亦何足怪? 吾悲夫茕 7 可风世 程邹有知其亦默为许可也欤 独无依之女子 往往有不能自主受人侮辱者 嗟我女子 何 蔡东藩的增补原则同样是基于新道德新精神新国民的 以堪此! 毋亦亟求学业以为自立之基乎? 还有 女子亦宜 培养 内容上 蔡东藩在原著基础上增补了三百多联 体 尚武说 女子不可无学说 论女子宜知国耻 论女子 例仍其旧 学说采其新 而与政教道德之关系尤为注重 至 宜知爱国 等篇目 并介绍了一些自然科学常识如 说水 若古今之嘉言懿行 久传人口而为程邹所未及者 亦择取而 说空气 和 释细胞 等 这些也都在 女子初学新论说范 文之 即依旧采用骈体形式 以与原著形式上统一 但增 本 中占有相当篇幅 补内容 则采用新说 并选取古今 嘉言懿行 力图对当下 ( 四) 国文新范 的 政教道德 有所裨益 蔡东藩在民国三年七月出版的 国文新范 应该说是 学说采其新 主要体现在对原著由于历史原因造成 为当时公务员考试编写的应试范文 全书包括四类考试用 的虚妄不实或不科学内容的增补修订 并页眉处增补浅显 文体 即 ( 甲) 论文 推阐历代之吏治 发撝先哲之政论 易懂 内容活泼的 故事白眉 ; 增添中华民国成立后的疆 择焉必精 语焉必详; ( 乙) 策问 观察现今之时局 揭橥新 域图 关于新形势下的名词术语 国情民风等; 此外 还 特 政之方针 志在折中 蕲当实用; ( 丙) 文牍 据最新之公文 搜录先儒书籍 择其言行可风这者 得一百二十一则标目成 程式 为行政之草拟简书 陈言务去 格局一新; ( 丁) 杂著 编 自远及近 由家而国 说未明则各附图 意未尽则间参臆 行文不拘于一体 立说务合乎时宜 敢诩著作之林翼 作观 说 不凌杂 不复沓 以之诱导青年 作为新国民道德行 摩之助 四类文体 近二百篇 分六卷 论文二卷 策问二 为的模范 8 从我们见到的版本看 蔡东藩的 重增幼学故事琼林 卷 文牍一卷杂著一卷 为中学士子所必需 抑亦临试诸君 5 所宜读也 在 1925 年已经发行了 49 版 显然该书是深受读者欢迎的 尽管是为学生应试备考所作的范文 但蔡东藩在书中 除上述著作外 在 1915 年 蔡东藩还编著出版了 中等 依旧贯彻着他究心教育 忧国忧民之心 依旧我伸我见 表 新国文范本 高等小学新国文范本 等 均有上海会文堂 达着自己对国家 时局 社会的观感与忧虑 如 暴民专制 书局出版发行 但遗憾的是 我们今天已难以找到这些著 与暴君专制其弊相同说 等 这些文章在今天依然有其重 作 其体例 内容等已不得而知 要的现实意义 限于篇幅 我们不再一一引述 二 ( 五) 重增幼学故事琼林 蔡东藩的历史著述 在一般读者眼中 蔡东藩无疑是重要的历史演义小说 由于史料所限 蔡东藩的增补本究竟何时增补何时初 家 在历史学研究者眼中 蔡东藩除了历史演义家外 还是 版 很难确定 蔡东藩的仲孙蔡福源所作 蔡东藩年表 6 重要的通俗史学家 他不仅留给我们一套极为流行的历史 记载为 1913 年秋增补 该年冬由上海会文堂书局出版 但 通俗演义 还有历史研究著作 就我们所见到的版本看 其版权页上注明为 中华民国九 ( 一)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 年三月重增出版 中华民国十四年十二月四十九版 也即 关于蔡东藩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 由蔡东藩增补的 重增幼学故事琼林 初版于 1920 年 至 是 尽管演述的是从上古至中华民国的中华全史 但其著述 1925 年已重印 49 次 但从书中蔡东藩 所 作 序 言 的 时 间 顺序却并非从古及今 中华民国五年七月 清史演义 看 却明确记为 中华民国十二年 即 1923 年 同时书中 中华民国七年一月 慈禧太后演义 已未年仲春增补 二 在序言后面还有蔡东藩所作 青年模范序言 一文 时间则 十四史通俗演义 ( 吕安世原著 蔡东藩增补清史部分 改 是 中华民国十一年十二月 真可谓是扑朔迷离 也许只 名为 中华全史演义 由上海大东书局初版) 中华民国九 有找到真正的初版本才能确定具体出版时间 年一月 元史演义 同年九月 明史演义 中华民国十年 重增幼学故事琼林 是蔡东藩在古代儿童启蒙读物 一月 民国演义 中华民国十一年元月 宋史演义 中华 幼学琼林 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加以增补而成的 一般认 民国十一年九月 唐史演义 中华民国十二年三月 五代 幼学琼林 最初的编著者是明代程登吉( 字允升) 后由 为 史演义 中华民国十三年一月 南北史演义 同年九月 清人邹圣脉增补 该书共四卷 涉及天文地理 神话历史 人 两晋演义 中华民国十四年十月 前汉演义 中华民国 生礼仪 社会关系 生活常识 风俗习性等多方面内容 一册 十五年八月 后汉演义 其中 民国演义 前 120 回由蔡 在手 百科皆知 蔡东藩重增此书的目的 在于 世变方日新 东藩著 后 40 回由许廑父续 而未已 学术亦日出而不穷 苟徒知墨守携旧章以问世 即非 ( 二) 清代史论 盲瞽如陆沉 今何妨援据先例为再续之举 体例仍其旧 在此前有关蔡东藩生平著述的文献中 均提到蔡东藩 学说采其新 而与政教道德之关系尤为注重 至若古今之嘉 曾著有 清史概论 一书 但实际上蔡东藩所著为 清代史 言懿行 久传人口而为程邹所未及者 亦择取而文之 盖不第 论 该书于民国四年十一月由上海会文堂书局出版 前

12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有会文堂主人序和蔡东藩自叙 蔡东藩在例言中说明该书 实诸多问题的关切 显然也很难做到古今贯通 以古鉴今 踵东莱博议 求真务实 直抒己见的风格 以王夫之 读通 在开篇的两篇文章 历史之种类 和 历史之关系 中 鉴论 以帝王之号为目 目下又分专题的体例为体例悉心 蔡东藩第一次系统阐述了自己对历史及其功用的认识 这 编纂 全书四册分为 16 卷 其中康熙 乾隆 道光 光绪四 也是迄今为止我们很少见到的蔡东藩对自己历史观的集中 帝各分 2 卷 其他各为 1 卷 各卷条目以 清代十二朝之内 说明 他指出 历史者 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其公理 政外交提纲挈要逐条揭橥 或一事一目或一事数目 皆依事 公例也 而总结和编撰历史的目的 是为了 垂遗后人而 之先后以为序 每题目下各叙明事实 备述颠末 年月亦 使之循其理 率其例 以继续此文明 增长此文明 孳殖此文 均载入且逐篇多衔接而下 分则互殊 合则一贯 汇览全 明 导未来之进化 增幸福于无疆 则庶乎激励爱国之心 团 9 文可作一部清代史略 清代史论 可以说是蔡东藩第一部历史演义 清史演 结合群之力 立竞争之世界而常受历史之效益矣 蔡东 藩认为 历史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国家 民族和地理三方面 义 出版前一部重要历史论著 也可以说是撰写 清史演 了解国家的历史 可以 振起民族之精神 培养社会之道 义 的基础 此时 清史尚无官书可考 国史馆实录等存稿 德 以忠于国以爱其群 对国家历史了解越深爱之越深 又无从尽窥 而论速清史者尤属罕闻 撰述是书时所资 了解民族发展史 则利于我们继承和发扬民族特性 培养民 之 参 考 书 不 下 数 十 百 种 惟 皆 择 其 确 凿 可 据 者 始 敢 采 族主义精神特质 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而历史与地理 9 入 因此其编撰过程之艰难可想而知 而蔡东藩求真务 环境 蔡东藩则更是从人文地理角度指出 一个民族一个地 实的治学态度 也由此可知 区国民性格的形成与所处地理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 该书叙史事言简意赅 持论公正客观 我伸我见 真知 作为蔡东藩早期一部重要的历史论著 国史概论 给 灼见俯仰皆是 确有东莱博议的论说风采 例如对太平天 我们提供了蔡东藩系统的历史观 展示了他高超的史料驾 国运动 对慈禧太后 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对日俄战争 驭能力和深厚的文字功底 同时 从 国史概论 我们还 中清政府中立立场的评价等等 限于篇幅 不再例举赘述 可以看到 在系统写作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 之前 蔡东藩 ( 三) 国史概论 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可以说 国史概论 对我们进一 国史概论 于中华民国三年七月由上海会文堂书局 步研究蔡东藩思想和历史观 研究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 印行 是一部既可供 治史学者之参考 并以资论史事者之 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 也可以在学校用作历史读本或历史参考书 同时也 三 可用作文官历史考试的自学用书 与 清代史论 一样 迄 今为止在有关蔡东藩的研究著述中 从未有人提及此书 蔡东藩的短篇小说集 客中消遣录 客中消遣录 是蔡东藩历史演义小说系列之外唯一 的一部小说集 该书于民国七年二月由上海会文堂书局印 从内容看 国史概论 绝非一般意义上对历史史实的 行 目前所见 是台湾广文书局 1980 年 3 月作为 中国近 例行编选 或是普通的历史普及读物 它是我们研究蔡东藩 代小说史料汇编 发行的影印版 蔡东藩在 序 中极为推 不可绕过的一部重要历史论著 崇蒲松龄的 聊斋志异 认为 蒲之作此书每篇之中各有 国史概论 全书共四卷六册 第一卷为 中国历代史 寓意非劝即惩 而蔡东藩创作这些小说的目的 在于 小 事之部 以专题形式 对中国数千年历史上重要的专门史 说之作劝善惩恶所以补圣经贤传之未逮 他希望读 的演进和得失原因进行梳理与分析 第二卷 各朝史事之 者在 神游目想于卷帙间 探盈虚之理 达祸福之源 庶几 部 分为上 下两册 包括对一代王朝的历史通论和各朝代 10 借鉴有资 一些专门问题的论述 第三卷上下两册为 历代文化之 客中消遣录 共四卷 52 篇小说 体例效仿 聊斋志 部 是从广义文化的层面 对多方面专门性史事进行论 异 在每篇末尾有 阅者曰 来点出题中大意 内容也与 述 这其中既有 历代学校制度论 中国文字源流论 聊斋志异 相近 奇闻轶事 历史人物故事 探案 言情 侠 中国宗教起源论 两汉魏晋经学源流论 等专题文化史 义等内 容 驳 杂 但 更 富 纪 实 性 内 中 不 少 篇 目 如 于 青 论 也有历代政改 兵制 屯田 田赋 河患 农田水利 刑法 天 麻城狱 包义团 大刀王五 龚半伦 等都属 税法等多方面史事的 分析和 阐述 第四卷 历代吏政之 纪实性作品 需要注意的是 其中的 秦生 篇 可以看作 部 对中国历代及各朝代吏政制度进行了系统考察 并对 是蔡东藩自传性作品 对我们了解蔡东藩生平思想有重要 其得失利弊等进行了论证 这些通论或专题 涉及历史时 参考价值 从 红儿 可以看到在以 正史为经 的历史演 间之长 所论问题之多是极为罕见的 且诸多篇目与现实 义之外 蔡东藩对太平天国不同的评价 在 韦十一娘 有着密切的关系 没有对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深入了解与把 中 我们会发现蔡东藩对 侠 的独到认识与分析 果 握 没有对卷帙浩繁的正史私乘的阅读与研究 没有较为成 为剑侠 当为公不为私 为国不为家 侠者所重惟正人 熟的历史观和宏阔的历史视野以及对大量历史材料的甄选 所仇惟奸佞 这种认识比金庸的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与高超的运用能力 显然是很难撰写成文的 而没有对现 要早上数十年!

范志强: 蔡东藩著述考释 从叙事风格上 客中消遣录 与当时的鸳鸯蝴蝶派很 13 因此他对中医较为关注 后来在长子震濆长大后 就将其 送入杭州中医药专科学校读书 在 1915 年续娶当地名医 相近 另外 伪满洲国康德十年( 公元 1943 年) 八月十五日 由 黄镐京之女黄晚霞后 对中医有了更多的了解 并通读 内 东北光明书局发行了另一版本的 客中消遣录 版权页并 经 伤寒论 等经典医书 还经常向岳父请教 切磋医书 没有说明原作者 只是注明编辑兼发行人为金国祥 光明书 药方 逐渐积累医学知识 后来曾多年行医乡间 抗战期 局版实为会文堂版 客中消遣录 的选集 是把原版中的 赵 间 为普及中医临床知识 曾以歌诀的形式著述 内科临症 苗喜凤 等 32 篇作品辑录而成的 除篇目减少外 善人 歌括 四卷 可惜此书不传 是否出版不得而知 作品内容篇幅没有改动 编辑者并没有任何前言后语来说 ( 二) 八德箴 募建吕晚村先生专祠启 邵勉卿君行 明编辑出版及选辑的原因宗旨等 值得注意的是 原版中对 述 等是我们在上述专门性著述外 所能见到的蔡东藩的 秦生 等作品均未选录 不知 清政府略有贬词者如 江生 几篇短文 从这几篇短文同样可以了解蔡东藩思想观念中 是无心之作 还是当时伪满洲国的环境使然 的某些特征 四 八德箴 曾发表于 1926 年的 唤群特刊 是蔡东藩 蔡东藩的类书著述 在上述主要著作之外 蔡东藩还著有知识类工具书类 有感于世风日下而作 八德 即孝 悌 忠 信 礼 义 廉 性质的 留青别集 联对作法 和 写信必读 耻 这八德看似从古 但蔡东藩对每一 德 都结合新的社 ( 一) 留青别集 会形势加以说明 如对 忠 的说明: 忠之本义 主于一诚 1917 年冬由会文堂书局印行的 留青别集 是蔡东藩 持之以正 矢之以贞 尽己对人 努力报国 物我无间 斯为 辑录编纂的一部工具书性质的类书 全书按类分为 13 卷 忠德 专制之世 误解斯旨 不为国殇 独为君死 共和创 其中文苑类 5 卷( 包括文 诗 词) 文牍类 2 卷( 包括公文 造 帝制固终 毁及忠德 毋亦瞢瞢 忠君者私 忠国者公 格式等) 礼制类 1 卷( 包括中华民国成立后新制定礼仪规 既为公民 当效公忠 显然 蔡东藩的 忠 与旧时的忠君 范等) 氏族类 1 卷( 包括姓氏 族类等) 舆地类 1 卷( 包括 思想是完全不同的 行政区划 铁路交通等) 楹联类 1 卷( 内中除他人所作 还 募建吕晚村先生专祠启 作于 1914 年 是蔡东藩为 选录蔡东藩自己的 挽妻 哭亡儿 等联) 杂录类 1 卷 桐乡县知县李回常发起募款 以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吕 ( 包括时令备览 交际称谓 五洲分类扩要歌等) 消遣类 1 留良建专祠所写的募捐启示 文中对吕留良的学术思想 卷( 包括酒令 灯谜等四类游戏做法) 精神品质给予极高评价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蔡东藩的道 蔡东藩题名为 留青别集 是因为清人陈枚曾著有 留青新集 蔡东藩在书中保留了不少 留青新集 中的作 品 并添加了和现实相适应的内容 因此 将 留青别集 德标准思想倾向 全文收于李保明所著 演义大家蔡东藩 评传 ( 线装书局 2010 年版) 邵勉卿君行述 是蔡东藩 1922 年为 天乐邵氏宗谱 看作是一部增补修订之作 也未尝不可 所写 邵勉卿为当代著名诗人邵燕祥祖上 与蔡东藩为同 ( 二) 联对作法 门师兄弟关系 从该行述中 我们可以多少了解到蔡东藩 联对作法 1934 年由会文堂书局印行 全书分为三 个部分: 一是对联之体制 主要讲对联的基本理论; 二是对 联之材料 基本内容是可用于写作联对的各种材料内容; 三 早年求学情况 ( 三) 遗稿 风月吟草 写忧草 浮生若梦 等 据蔡东藩长孙蔡福恒的回忆 1945 年 2 月祖父病重 是对联之类例 即提供一批对联范例并加以注释 供读者揣 曾亲手把四本诗文手稿 照片 和先祖考优贡时主考官陆润 摩 学习 中南大学法学院余得泉写有 从 联对做法 祥题赠的条幅和对联等交给父亲 1949 年 6 月父亲病危 11 看蔡东藩的联律观 一文 对此书及内容有较详细的分 析 可参看 2000 年 3 月 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了余滇 秋 实的整理本 并题名为 中国传统联对做法 发行 ( 三) 写信必读 写信必读 是清人唐芸洲所著 有多种版本 1933 年 又把这四本手稿等郑重地转交给我 由于种种原因 已 把先祖的珍贵的手稿和遗物散失无存 据蔡福恒回忆 蔡东藩的手稿分为两类 一是诗稿 包 括词 歌 赋之类的韵文 有 风月吟草 写忧草 和 浮生 若梦 等三本 二是文稿一本 封面题签 蔡郕文稿 蔡东藩续著此书 并与唐芸洲原著合并 题为 写信必读合 风月吟草 32 开本 连书纸对折双页 封面 封底为 璧 由上海会文堂书局出版发行 由于我们没有见到该书 深褐色牛皮纸 线装 封背隶书 风月吟草 题签 出自蔡 具体内容 因此蔡东藩的续著有哪些 尚不得而知 易斋之手 笔锋刚柔相济 别具一格 扉页后的前两页是 五 目录 从墨迹看 目录是随着诗词的笔录逐篇连续增加上 其他 ( 一) 内科临症歌括 蔡东藩命运多舛 父母兄长姐姐和发妻王氏 续妻黄氏 等均早早亡故 且自己的二儿子和女儿净芬也早早夭折 去的 正文是诗 词 歌 赋著作笔录 全系蔡东藩亲笔 小 楷行书 秀丽略显稚嫩 大概是蔡东藩不惑之年以前的即兴 习作 风月吟草 顾名思义 内容多以风花雪月为主

14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写优草 的开本纸张 形状与 风月吟草 基本相同 分蔡东藩自己认为值得保存备查的信稿 本子的最前面 封面题签是蔡东藩父亲笔 写优草 三个楷书 字体工整 还录有几篇 策论 文章 自成一体 每篇字数不多 从立论 目录和正文诗词笔录 也都是蔡东藩亲笔 字迹已较老练 和文风分析 可能是蔡东藩青年时代的得意之作 整个本 诗词内容 大致上可分三类: 一是忧时愤世之作 官场落 子的文笔和字迹 隐现了蔡东藩作文 书法的起步 发展 成 魄 对 人间龌龊 世事险艰 不堪回首 愤懑之情 借诗词 熟的过程 12 宣泄 二是悼亡诗 蔡东藩壮年时期 曾有娶续不幸 两位 妻子都过早地离开人世 尤其是第二个妻子( 黄晚霞) 知 参考文献: 书识字 粗通文墨 伉俪情笃 最为蔡东藩怀念 同一时期 1 范伯群 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 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 80 儿子震康 女儿姑净芬又相继夭折 悼妻哭儿痛女之情交 2 蔡东藩 中等新论说文范 例言 M 上海: 上海会文堂书局 织 蔡东藩靠诗词慰藉愁肠 局外人读了这类诗词会滑然 1912 泪下 三是咏史诗 这类诗 篇幅最多 从题材看 大都是 3 蔡东藩 中 等新论 说 文范 叙 M 上 海: 上 海 会 文 堂 书 局 1912 在中国 历朝通俗演义 编撰过程中即兴之作 饱经 4 蔡东藩 高等小学论说文范 跋 M 上海: 上海会文堂书局 1913 人间苦难的蔡东藩 这一时期的诗文功力 几经磨练 已趋 5 蔡东藩 国 文新范 著 述 大意 M 上 海: 上 海 会 文 堂 书 局 成熟 无论意境 文采 几乎都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浮生 1914 若梦 是一篇自传式的叙事长诗笔录 每一段诗句后面 6 蔡福源 蔡东藩年表 M / / 萧山文史资料选辑之二 1988: 81 都间有叙述文 点明其经历 遭遇 如果把所有叙述性的文 7 蔡东藩 重增幼学故事琼林 序 M 上海: 上海会文堂书局 1925 字连缀起来 就将是一篇简要的自传 字迹苍劲有力 估 8 蔡东藩 重增幼学故事琼林 道德模范 M 上海: 上海会文堂 计是蔡东藩 20 岁以后 根据逐年撰写积累 按草稿次第辑 1925 书局 录而成 本子最后一页 收录了几副自挽联 现只记得字数 9 蔡东藩 清代史论 例言 M 上海: 上海会文堂书局 1915 10 蔡东藩 客中消遣录 序 M 台北: 台湾广文书局 1980 最少的一副: 往事不堪回首亿 来生再望出头年 短短 14 11 余得泉 从 联对做法 看蔡东藩的联律观 M / / 陈志根 蔡东 个字 抒发了晚年悲愤抑郁的心境 蔡成文稿 内容较 2005 藩研究 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为庞杂 涉及范围也较广 极大部分是蔡东藩多年来为人 12 蔡福恒 几本祖父诗文手稿散失记实 M / / 萧山文史资料选 辑之二 1988: 90 代撰的寿文 墓志铬 祭文 书序 书跋之类的文稿 有一部 Textual Research and Explanation of Cai Dongfan s Writings FAN Zhi-qiang ( Institute of Culture and Broadcast Wanli Institute of Zhejiang Ningbo 315100 China) Abstract: Cai Dongfan as the most important historical romance novelist of Chinese modern times besides a siut of Chinese Popular Historical Novels of all the Past Dynasties has three kinds of woks which are not familar for people they are seven education writings Medium New Model Expositionan Argumentation and so on history works Qing Dynasty History Theory etc and short novels collection Recreation Record of Guests and other famous works Key words: Cai Dongfan; writing; textual research and explain ( 责任编校: 潇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