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Word - 洪櫻芬本文0813.doc



Similar documents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Microsoft Word - concept-culture.doc

<A5FEADB6ACDBA4F9>

Microsoft Word - 大陸論文_繁_.doc

126 中 西 中 古 税 制 比 较 研 究 或 由 纳 税 人 代 表 组 成 的 机 关 处 于 主 导 地 位, 相 关 税 务 的 处 理 通 常 表 现 为 集 体 议 决 一 集 权 与 专 一 如 前 所 论, 中 国 赋 税 基 本 理 论 不 仅 特 别 古 老, 根 深 蒂 固

,020 HRM HRM HRM 20

S.M.Shirokogorroff Robert Park Alfred R. Radcliffe-Brown LSE LSE Raymond Firth Bronislaw Malinowski

雲林科技大學漢學所國際會議論文摘要

(domestic crim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 94 89) (Washington Post) ( )

韩国与日本经济发展模式之比较

儒家財富思想與經濟發展

No E. P. Thompson David Erdman Carl Woodring Nicholas Roe The Politics of Nature William Wordsworth and Some Contempo

社 會 從 痛 苦 和 己 所 不 欲 的 狀 況 下 獲 得 解 脫 的 方 式, 而 傳 統 宗 教, 比 如 猶 太 教 基 督 教 的 教 義 中 對 女 性 的 負 面 評 價, 無 一 不 顯 示 女 性 固 有 的 原 罪 只 有 通 過 宗 教 的 方 式 才 能 夠 獲 得 最 終

(Asian values) 1997 (Christopher Patten) (Amartya Sen) (Orient) Christopher Patten: East and West: China, Power, and the Futu

「永續發展」議題.PDF

2003 2,, ,,,8 6 8,, 8 9,,,,, 10, 14,15,, 8 10,,,,,, : :, 2000 ; :1949,2002 :1946, ;,

Microsoft Word - 論東亞儒者理解經典的途徑及其方法論問題.doc

隐 喻 视 野 下 尤 利 西 斯 中 狂 欢 化 的 水 形 象 研 究 果 有 一 天 都 柏 林 突 然 从 地 球 上 消 失 了, 人 们 可 以 根 据 我 的 小 说 重 建 它 (Gifford, 1988:68) 尤 利 西 斯 是 对 奥 德 赛 的 戏 谑 奥 德 赛 是 当

三 課 程 教 課 書 ( 聖 經 的 主 題 和 世 界 的 創 造 主 ) 人 ( 聖 經 的 對 象 和 具 有 上 帝 形 像 的 最 高 受 造 者 ) 墮 落 ( 神 人 關 係 的 喪 失 ), 以 及 救 贖 ( 關 係 的 恢 復 ) 本 課 程 還 會 涵 蓋 天 使 的 本 性

892411H007028


西方三大霸权的战略比较——兼论美国制度霸权的启示意义•

穨_1_.PDF

, 20,, 2000, 2, 2, 8, 233, 133, 50,, 90 % 10 %,, 2000, , % 2000, 32, % 10, % ( ), 8329 ( 2001/ 4/ 2),, 14, 385, 3 3,

1 imagination phantasia Litz Walton and Christopher MacGowan eds. The Collected Poems of William Carlos Williams Vol New

Microsoft Word - Thesis.doc


一、

課程實踐與教學創新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Microsoft Word - 二期全論文.doc

Microsoft Word - 146專題-12 陳振盛.李麗雲.doc

国 国 国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論文全文

2010, spring, v12, n1

公民化與現代化

作为金融学专业的基础课程,《货币银行学》课程的教学已有很长的历史了

“ÆƱj


mso12E.PDF

<4D F736F F D FA764AB57BB5420B67DB1D2A741AABAA668A4B8B5F8B3A5202D20B0B7B164ACDDABDDA668A4B8A9CAA74FA1492E646F63>

, :,,, ; ; 80 %,,,,,,,,,, 1945, 48,,,,,,,,, (), 19 70,,,, 2001, 8116 %, 88 %, 100 %, 95

, : (1),,,,?? (2),,,,,??? (3),,, 1962,? (4),,,,,??,?,,,,,,,,,,,,,,,,??,,,,,,,,,, 399,,,,,,,,,,,,,,, :,,,,, ;,, :,, ( 600 ) ( madhyadesa),, 1983, 7 :,,

three regions or three strata 3 Seneca 4 ~ 65 Quaestiones naturales 4 Themon 1349 ~ 1361 Questions on the Four Books of Aristotle's Meteorolo

美 国 研 究

190 漢 學 研 究 第 29 卷 第 1 期 一 前 言 今 日 南 京 城 裡 的 秦 淮 河 畔, 又 見 媚 香 樓 的 重 建 此 樓 乃 明 季 秦 淮 八 艷 之 一 桃 花 扇 劇 本 女 主 角 李 香 君 的 故 居 媚 香 典 出 左 傳, 所 謂 蘭 有 國 香, 人 君

1 P555 1 P Lawrence Kohlberg 50 preconventional 2 P18 conventional postconventional Heinz 1 2 P26 2 P28 2 P29 2 P26 53

2 p.306 NISSAN SENTRA BMI Body Mass Index

我对人类学学科建设的一些想法

12期.FIT)

38 學 術 論 文 一 經 濟 危 機 與 政 權 危 機 bk ,800 2,60

( CIP) /. :, ( ) ISBN B83-49 CIP ( 2001 ) : : : : / B 0216 : : : http: / / cbs. pku. edu. cn : 6

在学术界和理论界,对于我们所划分出的十个社会阶层,以及对于当前社会是否存在社会阶层,部分学者和理论家们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这也是正常现象,要判断哪一种观点更具有说服力,需要用数据资料来加以验证

一、研究目的

No terra incognita 獉獉獉獉 Gene M O'Brien Dispossession by Degrees Indian Land and Identity in Natick Massachusetts Cambridge Ca

% 33.9% 51% 6% 44% 12%

~19 20~29 30~39 40~49 50~59 Count Row % Column % Count Row % Colum

J. D. 17 Daniel J. Elazar, American Federalism: A View From the States (New York: Happer & Row, Publishers, 1984), p

<4D F736F F D20AB4AA6B0AA46BDD7A55FB4C2A4A4B0EAA5ABA8EEABD72E646F63>

* The Lost Lawyer *

1 2 Northwestern Journal of Ethnology Chinese folk/popular religion Richard Madsen, Morality and Power in a Chinese Village, pp.130~1

2008 4,,, 16,,,,,,,,,,,,,,,,,,,,,,,,, ( ),,,,,,,,, 2,,,, 3,, 4, (modern society),,, 13 2, :,,, , J :,, , :??,

第一章 緒論

% Gorgoroon E. H. Blair and J. A. Robertson The Philippine Island

Microsoft Word - 劉燕萍本文0514.doc

GDP IEA,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GDP PPP GDP

Microsoft Word - __________________1__5____.doc

充 唯 使 听 人, 勿 畜 奴 婢 及 六 畜 等 非 法 之 具 3 所 谓 斋 食, 显 然 是 指 素 食, 则 按 摩 尼 教 教 规, 其 信 徒 必 须 终 生 素 食 摩 尼 教 置 有 十 大 戒 律, 三 条 针 对 口, 三 条 针 对 心, 三 条 针 对 手, 一 条 针

尊 敬 的 客 户 : 欢 迎 您 ( 指 被 保 险 人, 以 下 简 称 您 ) 加 入 中 美 联 泰 大 都 会 人 寿 保 险 有 限 公 司 ( 以 下 简 称 大 都 会 人 寿 )MetHealth 360 健 康 呵 护 管 理 服 务 计 划 MetHealth 360 健 康

,, ,,,,, :,,,,,,, ;,,,, ;, ;, ;,,,,,,, ( Pax R om ana),,, John P. Dolan, The Essential Erasm us: The Com plaint of Peace, Ne

嶺南地區的大開發時期始於宋代 當時 由於陸上絲路無法通行 朝廷特別注重南方 海上貿易發展 於廣州設 市舶司 管理 來華朝貢和貿易的蕃舶 北宋滅亡後 南宋 定都江左 大量北方漢人被迫逃往南方 有 朝廷官宦家眷沿贛江南下 或越過南嶺 定 居南雄地區 或沿北江直下廣州 在珠江三 角洲地區開基立業 繁衍後代


Goffman

Part VI: Sports Injuries, Treatment and Precautions – Learning Outcomes

( 98 ) Studies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No. 4, 2005 Nov :,,,,,,, : :, ( : ),,,, F. A.,,,,,,,,,, 73. F. A. Hayek: Law, Legisl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第一章 緒論

Microsoft Word - 文 献 综 述.doc

!!!!!!!

,,,,,,,,,,,, :?,,? ( )??,,??,,?,,? ( )?,?,,? ( ),? 阿 英 夜 半 的 尖 叫 已 经 持 续 了 一 个 月, 她 说 不 知 道 为 什 么 会 这 样, 也 控 制 不 了 听 到 人 家 的 谈 论, 我 很 不 开 心 我 根 本 不 知

%!!


对 法 理 学 知 识 谱 系 的 一 种 考 察 一 追 求 作 为 客 观 实 体 的 法 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 自 然 % 试 论 乾 隆 对 回 民 的 政 策 兼 评 李 普 曼 论 大 清 律 例 当 中 的 伊 斯 兰 教 和 穆 斯 林! # # # # #! # # & # # ( # # ) # # # # # & 清 高 宗 实 录 卷 清 高 宗 实 录 卷 ( 清 高 宗 实 录 卷

目 录 一 重 要 提 示... 3 二 公 司 主 要 财 务 数 据 和 股 东 变 化... 3 三 重 要 事 项... 7 四 附 录 / 25

北京农学院2014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 #! #!!!!

欧 洲 研 究 年 第 期! # % # %! #

年 第 期!! %! # # &! #! ( % & 余 牧 人 # 抗 战 八 年 来 的 中 国 教 会 # 基 督 教 丛 刊 第 期 年 月 第 页 参 见 刘 吉 西 等 编 # 四 川 基 督 教 巴 蜀 书 社 年 版 秦 和 平 # 基 督 宗 教 在 西 南 民 族 地 区 的 传

!!! #! #!

数 据 库!!

会 文 化 的 封 闭 隔 绝 政 治 的 对 立 与 社 会 制 度 的 差 异 迫 使 这 些 大 陆 迁 台 的 外 省 人 # 变 成 了 有 家 归 不 得 的 流 亡 者 与 故 乡 的 一 切 从 此 天 各 一 方 摆 荡 在 新 旧 环 境 的 焦 躁 中 这 些 跋 涉 过 动

# # # # # # #!# # 铏 描 写 的 这 个 故 事 当 然 是 出 于 想 象 # 和 傅 会 # 而 作 为 便 于 讨 论 相 关 问 题 我 们 有 必 要 先! %!! #!!!!!!!!!!!! #!! #! # # 鷟 的 游 仙 窟! 记 叙 其 与 崔 十 娘 五 嫂

Microsoft PowerPoint - 5-人事室-印手冊用

Microsoft Word - ¼¯±ô¤p«Ä.doc

壹 前 言 一. 研 究 動 機 學 者 指 出 轉 換 時 期 是 孩 子 飲 食 習 慣 建 立 的 關 鍵 時 期, 若 孩 子 累 積 不 好 得 經 驗, 到 兩 歲 時 可 能 會 出 現 偏 食 情 況 ( 張 雪 惠, ) 嬰 兒 的 副 食 品 是 邁 入 寶 寶

欧 洲 研 究 年 第 期!! # % & # ( ) ( ) % &

一 朝 鲜 人 移 居 中 国 东 北 的 过 程 及 主 要 政 治 因 素 关 于 朝 鲜 人 移 居 中 国 东 北 的 过 程 加 利 福 尼 亚 州 立 大 学 教 授 将 移 民 过 程 分 为 个 阶 段 即 第 一 阶 段 是 年 以 前 这 时 期 移 入 中 国 东 北 的 朝

近 代 史 研 究 % 年 第 期! # % # & % % % % % % % %

Transcription:

淡 江 人 文 社 會 學 刊 第 三 十 期 壹 前 言 在 人 類 文 明 發 展 的 歷 程 中, 不 同 的 傳 統, 表 現 出 不 同 的 價 值 取 向 與 判 斷, 即 使 同 一 傳 統, 隨 著 朝 代 的 更 迭, 亦 有 其 各 自 獨 特 的 思 維 和 價 值 觀 在 中 西 倫 理 思 想 的 比 較 上, 強 調 倫 理 的 儒 家 哲 學, 對 人 的 價 值 討 論, 總 是 著 眼 於 道 德 修 為, 相 較 於 聚 焦 在 個 體 人 權 的 西 方 哲 學, 其 差 異 性 不 言 可 喻 若 只 純 就 二 者 特 有 的 哲 學 論 點 進 行 比 較, 由 於 東 西 文 化 背 景 的 差 異 性 太 大, 每 一 學 說 思 想 的 形 成 皆 受 其 歷 史 傳 統 等 諸 多 因 素 之 影 響, 文 化 隔 閡 之 溝 通 已 不 易 突 破, 如 何 能 將 不 同 系 統 思 維 的 二 者 擺 放 一 起 來 檢 視 呢? 即 使 強 將 不 同 的 文 化 思 維 擺 放 一 起 比 較, 也 沒 有 共 同 語 言 能 客 觀 的 表 詮 彼 此 的 學 說 思 想 再 者, 比 較 之 基 礎 必 先 以 其 中 一 方 作 根 基, 此 種 比 較 是 否 造 成 偏 頗 呢? 西 方 思 維 著 重 理 性 分 析, 東 方 思 想 則 透 顯 著 生 命 的 省 思, 其 中 的 精 神 境 界, 或 不 是 理 性 分 析 所 能 企 及 既 然 如 此, 本 文 為 何 仍 將 東 西 方 哲 人 的 道 德 思 維 並 列 來 討 論 其 中 的 情 欲 定 位 呢? 此 實 因 為 情 感 欲 望 之 生 發, 本 是 人 類 之 所 同 至 於 德 行 之 課 題, 更 是 古 今 中 外 所 共 同 重 視 與 討 論 者 就 生 活 領 域 觀 之, 倫 理 思 維 原 本 就 不 離 生 活 體 驗, 人 類 對 生 活 目 標 之 追 求, 定 有 其 共 通 之 處, 比 較 不 是 只 在 表 面 之 異 中 求 同, 因 為 求 同 捨 異 或 存 異 略 同 皆 非 比 較 研 究 之 本 意 人 類 生 命 既 互 相 感 通, 所 言 之 道 定 可 互 通, 尤 其 是 在 人 性 倫 理 之 思 維 向 度 方 面, 諸 如 道 德 條 目 倫 理 規 範, 雖 古 今 殊 異 中 外 紛 歧, 但 只 要 透 過 歸 納 綜 合 之 比 較 研 究, 即 可 體 悟 道 通 為 一 之 究 竟 道 德 原 理 ; 此 亦 倫 理 學 之 比 較 研 究 特 別 著 重 者 由 此 觀 之, 比 較 實 為 獲 取 道 通 為 一 的 途 徑 之 一, 故 本 文 之 討 論 中 隱 含 著 比 較 研 究 的 思 維 向 度 儘 管 中 西 倫 理 各 自 有 不 同 的 傳 統, 就 全 人 類 的 時 間 之 流 來 觀 之, 實 可 彼 此 匯 聚 成 河, 尤 其 面 臨 資 訊 網 絡 發 達 的 全 球 化 時 代, 研 究 傳 統 儒 家 哲 學, 定 要 開 啟 與 西 方 哲 學 的 對 話, 學 習 西 方 哲 學 的 優 點, 檢 視 批 判 儒 家 學 說 之 論 點, 並 予 以 繼 承 發 展, 方 能 激 盪 出 更 圓 融 的 思 想, 故 中 西 倫 理 之 交 融 是 必 然 之 趨 勢 本 文 擬 透 過 東 方 哲 人 王 船 山 ( 王 夫 之, 明 萬 曆 四 十 七 年 ~ 清 康 熙 三 十 一 年, 西 元 一 六 一 九 ~ 西 元 一 六 九 二, 字 而 農, 號 薑 齋, 湖 南 人, 晚 年 居 於 湘 西 石 船 山, 自 稱 船 山 老 人 船 山 老 農, 人 稱 船 山 先 生 ) 之 學 說, 與 西 方 哲 人 Aristotle( 亞 里 斯 多 德, 西 元 前 三 八 四 ~ 三 二 二 ) 之 學 說 作 比 較, 檢 視 情 欲 在 倫 理 思 想 中 所 蘊 育 的 意 涵 之 所 以 選 擇 二 者, 是 因 為 亞 氏 受 後 世 德 行 倫 理 學 者 所 遵 奉 推 崇, 其 雖 被 視 為 德 行 倫 理 之 先 鋒, 但 其 思 想 不 忽 略 人 之 情 感 與 欲 望 2

德 行 倫 理 中 的 情 感 與 欲 望 之 問 題 以 王 船 山 及 亞 里 斯 多 德 為 例 船 山 則 雖 在 禮 制 嚴 明 的 封 建 社 會, 卻 倡 言 理 欲 相 即 不 離 因 此, 將 二 者 之 情 感 欲 望 在 倫 理 思 想 之 地 位 作 討 論, 希 冀 能 為 當 代 的 倫 理 思 維, 注 入 活 水 泉 源 在 研 究 方 法 上, 由 於 若 要 對 任 何 學 說 思 想 作 完 整 詮 釋 與 把 握, 必 須 從 解 析 到 領 悟 再 走 到 批 判, 亦 即 先 透 過 學 說 系 統 之 闡 釋, 再 領 悟 整 體 思 想 之 意 義, 進 而 邁 向 價 值 性 之 批 判 因 此 本 文 就 船 山 與 亞 氏 倫 理 思 想 脈 絡 中 的 情 欲 觀 念 來 溝 通 對 話, 從 局 部 的 情 欲 研 究 到 通 觀 的 德 行 討 論, 冀 望 能 論 述 有 關 情 欲 與 道 德 的 完 整 層 面, 通 盤 周 全 的 檢 視 亞 里 斯 多 德 與 王 船 山 倫 理 思 想 中 的 情 欲 觀 點 從 中 檢 視 分 析 情 感 欲 望 在 道 德 行 為 中 的 角 色 與 發 用, 以 檢 討 情 欲 對 德 行 的 正 面 積 極 或 負 面 消 極 性 意 義, 為 德 行 之 實 踐, 成 就 更 完 善 步 履, 並 創 發 新 的 思 維 貳 王 船 山 理 欲 不 離 之 德 行 觀 一 情 感 欲 望 之 正 當 性 離 欲 無 理 因 著 社 會 環 境 的 變 化, 對 理 欲 的 觀 點, 亦 有 所 異, 從 宋 明 時 期 因 著 對 道 德 之 強 化, 儘 管 有 儒 者 肯 定 情 欲, 如 倡 言 天 理 人 欲 同 體 而 異 用, 同 行 而 異 情 知 言 的 胡 五 峰 等, 然 而 整 體 觀 之, 宋 明 儒 者 大 多 對 欲 望 採 取 較 嚴 格 的 管 控, 直 到 清 儒 才 又 重 新 省 思 情 感 欲 望 在 現 實 生 活 中 的 合 理 性 以 清 初 儒 者 船 山 為 例, 長 期 受 儒 學 禮 教 薰 陶 的 船 山, 其 在 追 求 道 德 天 理 的 歷 程 中, 不 僅 沒 有 主 張 絕 情 禁 欲, 還 意 識 到 情 感 欲 望 所 佔 的 重 要 地 位 對 船 山 來 說, 情 與 欲 都 是 人 性 所 自 然 發 動 者, 發 乎 其 不 自 已 者, 情 也 ; 動 焉 而 不 自 待 者, 欲 也 (1) 面 對 繽 紛 炫 麗 的 世 界 萬 象, 感 性 生 命 定 有 所 觸 動 而 發 用 此 根 源 於 生 命 本 然 之 情 欲, 何 惡 之 有? 蓋 鐘 鼓 苑 囿 游 觀 之 樂, 與 夫 好 勇 好 貨 好 色 之 心, 皆 天 理 之 所 有, 而 人 情 之 所 不 能 無 者 (2) 人 既 有 形, 必 要 有 聲 色 之 欲 以 維 持 生 命 之 滋 長, 滿 足 此 不 可 或 缺 之 欲, 即 得 天 理 形 色 天 性, 豈 有 導 人 於 惡 之 理 呢? (3) 因 此, 船 山 肯 定 天 地 照 顧 萬 物, 必 使 之 有 養 以 益 生, (4) 只 要 能 審 慎 而 為, 並 不 需 要 摒 棄 美 色 美 味, 毋 須 因 為 是 河 魴 之 鮮 魚 齊 姜 之 美 妻, 而 特 意 禁 絕 (5) 在 理 性 與 本 能 的 理 欲 關 係 中, 船 山 指 出, 須 是 人 欲 淨 盡, 然 後 天 理 自 然 流 行, 此 語 大 有 病 在, (6) 故 大 力 破 除 宋 明 儒 者 之 天 理 人 欲 對 立 的 觀 點, (7) 使 情 欲 結 合 天 理, 天 理 人 欲 不 相 對 壘, (8) 肯 定 人 欲 之 為 天 性, 人 情 不 離 天 理, 天 理 寓 於 飲 食 貨 色 之 人 欲, 即 情 欲 見 天 理, 開 展 情 欲 之 重 要 性 食 色 人 3

淡 江 人 文 社 會 學 刊 第 三 十 期 欲 是 人 性 之 自 然, (9) 甘 食 悅 色, 天 地 之 化 機 也, (10) 此 與 生 俱 有 的 生 理 本 能 及 物 質 需 求, 亦 是 客 觀 天 理 之 必 然, 天 理 人 欲 異 情 而 同 行 (11) 況 且 可 欲 之 謂 善, 充 分 滿 足 每 個 人 之 所 同 的 基 本 欲 望, 為 人 類 創 發 更 好 的 物 質 生 活 條 件, 此 欲 即 非 私 欲, 而 為 天 理, 是 人 們 所 應 遵 循 之 社 會 法 則 (12) 質 言 之, 人 欲 即 是 天 理, (13) 因 著 對 滿 足 欲 望 的 看 重, 船 山 對 儉, 德 之 共 也 ; 侈, 惡 之 大 也 之 奢 侈 與 節 儉 的 界 定, 亦 不 侷 限 於 貨 物 錢 財 之 花 用 與 否, 而 在 於 心 志, (14) 一 味 厚 藏 聚 利 者, 已 非 儉, 而 是 吝 對 於 佛 老 的 棄 欲 離 情, 船 山 更 不 予 以 認 同, (15) 由 於 佛 老 沒 有 體 會 天 理 人 欲 同 行 異 情, (16) 才 會 苛 責 人 欲 若 能 以 平 常 心 來 看 待 貨 物 財 利, 自 能 從 中 體 現 道 德 禮 義, 一 味 施 行 遏 欲 絕 情, 只 是 拂 性 背 理 的 違 逆 人 道 之 舉 但 船 山 在 高 舉 欲 之 同 時, 卻 沒 有 如 西 方 伊 比 鳩 魯 學 派 (Empiricus) 走 向 快 樂 主 義 或 縱 物 論, 對 此 種 無 思 而 感, 因 應 而 受 的 男 女 之 欲, (17) 反 而 明 言 徇 物 喪 己 者, 拘 耳 目 以 取 聲 色, (18) 提 醒 人 勿 陷 溺 於 耳 目 口 體 之 欲 (19) 此 重 欲 而 不 縱 慾 之 關 鍵 點, 在 於 船 山 肯 定 天 理 不 離 人 欲, 但 船 山 也 覺 察 到 人 欲 易 感 物 而 妄, (20) 故 欲 並 非 就 是 理 特 別 的 是, 船 山 從 縱 欲 實 為 遏 欲 的 角 度 切 入, 反 對 欲 望 的 放 任 縱 容, 因 為 在 放 縱 某 一 種 欲 望 的 同 時, 卻 是 遏 止 了 其 它 種 之 欲 望, 故 欲 望 不 可 遏, 亦 不 能 縱, 唯 有 下 暢 其 欲, 中 達 其 情, 方 能 上 通 於 道 天 理 之 節 文, 不 捨 人 欲, 而 別 自 以 為 體 ; 盡 其 宜, 中 其 節, 則 理 也 (21) 船 山 之 理, 融 攝 人 之 自 然 天 性 與 道 德 規 範, 此 融 會 理 欲, 對 欲 所 持 的 正 面 態 度, 牽 動 著 後 來 學 者 的 理 欲 觀, (22) 奠 定 欲 之 正 面 意 義 理, 天 也, 意 欲, 人 也, 理 不 行 於 意 欲 之 中, 意 欲 有 時 而 踰 乎 理, 天 人 異 用 也 (23) 道 德 理 性 的 彰 顯, 不 離 時 代 環 境 及 日 用 生 活 禮 義 廉 恥 之 德 性 與 衣 食 民 生 之 需 求, 莫 非 人 性, 有 學 者 ( 張 豈 之,1965:282) 以 為 船 山 把 人 性 朝 著 生 理 本 能 方 面 去 解 釋 因 而 認 為 飲 食 男 女 之 類 的 生 理 欲 望 存 在 性 中, 不 能 去 欲, 船 山 確 實 將 欲 納 入 人 性 來 討 論, 但 從 船 山 對 天 理 仁 義 的 看 重, 其 人 性 論 並 非 單 純 朝 向 生 理 方 面 來 談 因 為 生 命 現 象 中 一 切 先 天 的 生 理 活 動, 以 及 後 天 之 學 習 養 成, 皆 是 人 性 的 一 環 人 之 性 人 之 生 兼 具 仁 義 禮 智 之 理 與 聲 色 嗅 味 之 欲, 此 理 欲 皆 為 性 之 自 然, (24) 是 生 生 不 已 且 存 於 性 中 而 不 可 去, 只 承 認 道 德 之 性 或 只 聚 焦 於 欲 望 之 性 皆 不 適 宜, (25) 因 為 此 兩 端 實 互 為 體 用, 同 行 相 即 若 以 孟 子 之 大 體 小 體 來 觀 之, 作 為 大 體 之 理, 必 藉 由 小 體 之 欲, 才 能 施 展 理 之 大 用 ; 作 為 小 體 之 欲, 必 藉 由 理 之 規 範, 使 欲 之 用 無 爽 失 理 與 欲 並 非 不 能 橫 越 的 兩 個 世 界, 以 理 制 欲 者, 天 理 即 寓 於 人 情 之 中 天 理 流 4

德 行 倫 理 中 的 情 感 與 欲 望 之 問 題 以 王 船 山 及 亞 里 斯 多 德 為 例 行, 而 聲 色 貨 利 皆 從 之 而 正, (26) 理 指 引 著 欲, 欲 開 顯 著 理, 理 欲 相 即 不 相 離, 離 人 欲 無 從 尋 天 理, 離 天 理 亦 無 人 欲, 小 體 與 大 體 原 為 一 體 質 言 之, 耳 目 口 體 無 非 展 現 人 之 性 者, (27) 從 聲 色 臭 味 到 兵 農 禮 樂, 皆 人 之 所 欲 者, 順 理 以 應, (28) 則 理 之 展 現 就 體 現 於 欲 望 之 中 誠 如 錢 穆 ( 賓 四 ) 先 生 (1987:115) 所 云 : 養 其 生 理 自 然 之 文, 而 修 飾 之 以 成 乎 用, 可 謂 船 山 論 學 主 旨 天 理 人 欲 彼 此 相 互 作 用, 天 理 必 合 人 欲, 人 欲 須 配 天 理, 理 欲 關 係 的 極 致, 繫 於 理 欲 的 圓 融 一 致 德 性 須 由 踐 形 來 落 實, 一 切 的 色 聲 味 都 是 目 耳 口 所 能 感 覺 到 的 欲 望, 應 予 以 滿 足, 只 要 不 背 離 天 理 的 自 然 之 欲 順 理 之 欲, 都 是 合 於 道 德, 是 理 之 必 然 ; 情 感 欲 望 在 道 德 踐 履 中, 本 有 其 正 當 性 二 情 欲 之 合 宜 流 露 心 之 節 情 在 船 山 思 想 中, 性 情 欲 理 是 同 等 重 要, 因 著 對 身 心 情 欲 之 重 視, 充 分 展 現 珍 生 論 對 生 命 關 懷 的 實 學 特 色, 肯 定 生 生 的 健 與 動, 而 道 德 就 在 形 色 世 界 的 動 中 體 現, 即 器 見 道, 於 耳 目 心 思 中, 能 洞 見 仁 義 禮 智 船 山 之 所 以 看 重 情 感 欲 望, 主 要 是 繫 於 理 氣 並 重 之 下, 其 以 形 色 論 天 性, (29) 肯 定 身 即 道 (30) 人 只 要 能 知 幾 審 位, 面 對 物 我 相 遇 之 幾, 人 之 心 與 情, 即 能 相 應 以 正, 情 感 就 在 與 世 界 交 流 的 當 幾 處, 開 顯 與 天 地 融 合 的 暢 達 感 通 之 情 只 是 與 天 地 萬 物 感 通 的 同 時, 應 掌 握 當 幾 之 獨 特 性, 夫 天 有 貞 一 之 理, 有 相 乘 之 幾 焉, (31) 蓋 情 不 相 襲, 每 一 當 幾 所 遇, 是 獨 特 之 剎 那, 情 感 也 應 時 而 發 若 處 處 妄 施 妄 受 其 情, 反 將 阻 塞 真 正 誠 摯 的 情 感 換 言 之, 人 與 物 之 感 通 並 非 不 善, 情 欲 之 所 以 不 善, 是 受 物 之 牽 引, 緣 物 動 而 使 情 感 欲 望 之 生 發 有 所 偏 若 順 著 本 性 之 欲 望 而 有 之 情, 則 是 仁 義 禮 智 之 見 端 ; 亦 即 人 之 情 與 欲, 皆 無 非 善, 善 與 不 善 之 辨, 端 視 是 否 由 本 性 所 發 身 者, 道 之 用, 性 者, 道 之 體, (32) 物 本 身 非 惡, 知 覺 欲 望 亦 非 惡, 但 當 物 與 欲 之 相 接 處, 即 有 不 善 之 可 能 就 人 性 本 身 觀 之, 船 山 肯 定 性 之 為 善, (33) 然 性 之 善, 並 非 定 性 之 善, 性 命 日 生, 其 無 不 善 所 謂 善 惡 之 意 義, 是 置 於 繼 善 成 性 之 脈 絡 下 來 論 性 在 實 際 上 是 為 善 或 為 惡, 繫 於 後 天 之 修 養, 尤 其 是 攻 取 之 際, 若 不 能 繼 之 以 善, 惡 將 應 之 而 生 當 情 欲 之 滋 長 越 過 天 理 之 規 範, 使 人 不 辨 理 欲, 惡 就 生 發, 故 天 下 之 惡, 無 不 可 善 也, 天 下 之 惡, 無 不 因 乎 善 也 (34) 善 惡 是 從 施 為 作 用 之 中 展 現, 善 惡 興 於 取 用 之 際, 所 謂 善 就 是 動 機 取 用 之 際, 能 繼 之 以 善 繼 之 有 常 當 情 有 所 偏, 則 使 人 識 之 不 明, (35) 即 易 陷 於 惡 故 人 之 為 不 善, 常 因 物 欲, (36) 而 非 人 心 為 惡, (37) 然 而, 人 情 之 所 以 離 性 而 隨 物 牽 引, 流 於 私 5

淡 江 人 文 社 會 學 刊 第 三 十 期 情 者, 其 關 鍵 卻 不 在 情 之 本 體, 而 在 人 之 本 心 心 是 載 理 之 心, 情 是 將 氣 之 理 顯 現 於 外 者, 載 理 之 心 具 有 思 之 能 力, 透 過 本 心 之 省 思 修 為, 方 使 情 感 不 隨 境 遷 與 物 累, (38) 有 德 之 人 的 存 心 窮 理 盡 性, 就 起 始 於 不 隨 見 聞 聲 色 所 搖 擺, (39) 能 以 心 節 其 情 感 與 欲 望 唯 心 之 定, 可 使 人 不 隨 外 物 而 變 移 牽 引 者, 目 數 移 於 色, 耳 數 移 於 聲, 身 數 移 於 境, 不 可 動 者 在 心, 不 可 離 者 在 道, 舜 之 所 以 為 舜 者, 在 此 而 已 (40) 引 發 欲 望 之 感 官 功 能, 由 心 作 主 導, (41) 因 著 心 才 有 規 矩 六 律, 得 以 指 導 方 圓 和 五 音 人 之 形 色 無 非 性, 耳 目 官 能 與 心 之 官 的 關 係, 尤 如 小 體 與 大 體 之 關 係, 大 體 行 於 小 體 中, 與 小 體 不 捨 不 離, 然 小 體 不 足 囿 限 大 體 耳 目 是 由 心 所 統 治, 耳 目 僅 是 小 體, 不 若 心 之 能 思 (42) 然 從 小 體 之 人, 溺 於 感 官 而 遺 其 大 體, 忽 略 心 之 自 省 反 思, (43) 使 情 欲 氾 濫 無 節 故 心 若 不 思, 大 體 亦 將 不 成 其 大 體 (44) 人 之 所 異 於 禽 獸 者, 在 於 人 與 獸 雖 同 有 耳 目 之 官, 但 人 獨 有 能 思 之 心, 知 所 節 制 進 退, 由 此, 人 之 形 色 優 於 禽 獸 (45) 人 之 任 情 縱 欲 乃 至 背 理 犯 義, 此 惡 之 由 不 可 歸 於 幾 情 以 及 欲, 其 源 始 於 心 之 不 思 所 致, 心 盡 于 於 形 器 之 中, 小 人 之 所 以 卑 也 (46) 心 之 思 能 辨 明 是 非 善 惡, 故 修 身 之 本 原 在 心, 正 心 者, 其 情 自 有 所 節 (47) 在 船 山 之 學 說 中, 雖 有 將 惡 歸 罪 於 情 的 說 法, (48) 但 探 究 船 山 之 思 維, 情 之 所 以 可 能 為 不 善, 其 源 則 在 本 心 不 思 所 致, 因 著 心 投 合 於 淫 聲 美 色, 才 會 騁 慾 放 蕩 (49) 情 是 否 為 正, 就 待 是 否 有 心 作 主 而 定 歸 根 究 底 來 說, 罪 情 其 實 指 向 罪 心, 由 心 之 不 思 所 產 生 之 情 欲 無 節, 才 是 船 山 所 真 正 苛 責 者 因 為 心 既 是 統 性 情 者 者, 善 之 與 否, 自 繫 於 心 (50) 心 為 情 之 主, (51) 人 之 所 以 會 趨 向 於 惡, 表 面 上 是 因 縱 欲 蕩 性, 使 天 理 亡 失, (52) 但 究 其 實 質, 之 所 以 因 著 欲 望 而 窮 人 欲 滅 天 理, 主 要 仍 在 無 主 之 心 導 致 (53), 因 人 之 心 不 能 把 持, 以 心 殉 物 所 致 (54) 為 使 情 感 欲 望 能 適 宜 流 露, 心 應 節 制 情 欲, 使 身 心 與 己 物 應 互 通 和 諧, 充 份 發 揮 情 感 和 欲 望 在 道 德 修 為 中 的 積 極 價 值 參 亞 里 斯 多 德 的 情 欲 中 庸 說 一 情 欲 在 道 德 範 疇 之 正 當 性 Passion 來 自 拉 丁 文 的 Passio,Passio 意 指 感 覺 情 感 情 慾, (55) 它 代 表 著 熱 情 激 情 在 亞 里 斯 多 德 的 十 大 範 疇 中, 此 激 情 之 情 感 (affection) 是 事 物 中 的 一 種 屬 性 對 亞 氏 來 說, 道 德 的 展 現 離 不 開 激 情 每 種 行 動 都 牽 涉 到 某 項 情 感 欲 望, 故 各 種 德 行 皆 與 6

德 行 倫 理 中 的 情 感 與 欲 望 之 問 題 以 王 船 山 及 亞 里 斯 多 德 為 例 情 欲 相 關, 德 性 關 聯 者 其 自 己 適 當 的 功 用, 在 靈 魂 中 有 三 個 控 制 行 為 和 真 理 者 感 覺 理 智 欲 望 (56) 所 謂 的 德 行, 緊 繫 著 情 欲, 情 欲 之 無 過 與 不 及 即 是 德 行 亞 氏 曾 引 荷 馬 的 話 : 將 力 量 根 植 於 激 情, 肯 定 激 情 具 勇 敢 的 力 量 (57), 不 認 同 捨 棄 感 情 欲 望 的 絕 情 禁 欲 之 說 故 在 道 德 的 範 疇 裏, 情 欲 的 需 要 不 僅 毋 需 杜 絕, 還 可 予 以 滿 足, 只 是 情 欲 之 滿 足 享 受 不 等 同 於 幸 福 (58) 很 多 人 自 認 高 尚 的 過 著 如 傳 說 中 的 亞 述 王 (Sardanapallus) 的 生 活, 吃 喝 玩 樂 外, 別 無 所 求, 致 使 自 己 淪 為 獸 性 奴 性 的 生 活 但 人 獸 之 分 的 關 鍵 點 不 在 情 欲 之 有 無, 因 為 情 欲 本 身 並 沒 有 善 惡 之 分, 只 有 德 行 與 惡 行 才 有 所 謂 善 惡 之 分, 更 何 況 德 行 還 緊 繫 著 情 感 欲 望 亞 氏 指 出 : 由 於 在 靈 魂 中 有 發 現 三 種 激 情 (passion) 功 能 (faculties) 品 格 狀 態 (states of character), 德 行 必 在 其 中 之 一 (59) 激 情 感 受 關 聯 著 願 望 憤 恨 渴 望 等 伴 隨 苦 樂 的 一 般 感 受 功 能 則 是 使 吾 人 生 氣 同 情 等 感 受 者 品 格 狀 態 則 是 關 聯 情 欲, 使 吾 人 感 受 好 或 壞 者 ; 這 在 在 都 顯 示 出, 德 行 關 涉 著 喜 怒 哀 樂 之 情 欲 感 受 每 個 人 之 修 為 不 同, 放 縱 者 自 制 者 有 德 者 聖 哲 等 因 著 其 情 感 或 理 性 統 御 之 不 同, 情 欲 的 掌 控 亦 有 不 同 ; 但 這 不 損 害 情 欲 在 道 德 範 疇 之 正 當 性 關 於 不 自 制, 一 種 是 性 急, 另 一 種 是 怯 懦 有 些 人 因 為 情 緒 的 關 係, 在 慎 思 後 卻 不 能 堅 持 他 們 慎 思 的 結 果, 另 一 些 人 則 由 情 緒 牽 引 而 不 能 慎 思 (60) 這 些 不 自 制 的 人 或 許 天 生 較 粗 心, 他 們 易 虛 度 光 陰 沉 迷 酒 色, 成 為 放 縱 之 人 但 這 些 人 仍 要 為 自 己 的 行 為 負 責, 因 他 們 在 一 開 始 的 時 候, 原 本 就 應 警 惕 自 己 不 要 沉 淪, 既 然 是 能 做 到, 卻 不 去 做, 自 該 負 責 自 制 者 雖 然 情 感 衝 突 且 私 欲 紛 雜, 但 最 終 能 依 循 理 智 且 克 制 情 欲 而 行 (61) 有 德 者 情 欲 平 和, 其 毋 需 力 克 情 欲, 只 要 順 著 情 欲 需 求 好 惡, 自 能 符 應 理 智 要 求 道 德 德 行 是 透 過 實 踐 智 慧 來 統 攝 情 欲, 此 雖 不 及 聖 哲 能 超 脫 情 欲 之 純 理 性 默 觀 智 慧 的 理 智 德 行, 但 已 是 一 般 道 德 德 行 的 展 現 每 個 人 皆 有 理 性 思 維, 在 感 性 欲 望 之 外 還 有 理 性 欲 望, 能 督 促 吾 人 向 較 有 智 慧 者 請 教 學 習, 合 宜 適 切 的 傳 達 情 感 欲 望, 使 自 我 之 情 欲 能 合 於 中 庸 之 德 亞 氏 不 否 定 任 何 一 種 情 感 的 表 露, 只 是 人 的 情 感 和 欲 望 不 宜 過 或 不 及, 當 然, 亞 氏 的 學 說 絕 非 陳 腔 濫 調 的 簡 單 提 醒 人 們, 應 該 根 據 不 同 的 埸 合 來 表 現 合 宜 行 為 亞 氏 也 註 記, 不 是 每 個 行 為 或 情 緒 都 有 中 庸, 如 通 姦, 即 使 在 正 確 的 時 間, 以 正 確 的 方 式, 仍 是 通 姦 亞 氏 也 承 認, 不 是 每 個 行 為 每 種 情 感, 都 容 許 有 中 庸, 如 : 輕 蔑 可 恥 嫉 妒 等, 在 情 欲 裏 與 關 於 情 欲 也 有 中 庸, (62) 然 而 亞 氏 又 云 : 不 是 每 個 行 為 每 種 情 欲 都 容 許 中 庸, 因 為 有 些 7

淡 江 人 文 社 會 學 刊 第 三 十 期 行 為 與 情 欲 的 名 稱, 已 包 含 邪 惡 (63) 由 此 言 觀 之, 亞 氏 似 乎 不 承 認 每 種 情 感 都 有 中 庸, 因 有 些 情 感 一 聽 就 知 是 惡 的, 但 其 實 亞 氏 並 非 指 這 些 情 感 外 於 中 庸 的 範 圍, 而 是 這 些 情 感 本 身 已 是 太 過 或 不 及, 故 不 合 於 中 庸 ; 基 本 上, 這 只 是 情 感 的 失 衡, 可 用 中 庸 學 說 來 解 釋 亞 氏 著 名 的 德 行 概 念 是 中 庸 (mean, 希 :mesotes), 中 庸 是 德 行 的 獨 特 特 徵, 但 它 並 不 是 德 行 的 一 種, 而 是 區 分 德 行 與 劣 性, 善 與 惡 的 關 鍵 標 準 德 行 是 中 庸 的 狀 態, 不 是 因 它 們 本 身 是 中 庸, 而 是 它 們 朝 向 中 庸 亞 氏 主 張, 性 格 的 德 行 是 中 庸, 這 不 表 示 在 行 為 或 感 受 中, 一 切 情 感 都 要 遏 制, 因 為 在 該 發 怒 的 時 候, 有 德 者 亦 會 發 怒 只 是 一 切 情 感 是 否 皆 可 如 此 簡 單 的 歸 類, 尚 值 得 討 論, (64) 但 清 楚 的, 從 亞 氏 的 中 庸 學 說 中, 透 顯 惡 行 (vice) 只 是 一 種 搖 擺 不 定 的 失 衡 狀 態, 真 正 惡 的 純 惡 行 並 不 存 在 故 中 庸 學 說 已 假 定, 人 類 的 情 感 沒 有 與 生 俱 來 的 失 衡 或 邪 惡, 因 為 每 種 情 感 只 要 其 表 現 的 強 度 等 級, 是 在 道 德 衡 量 上, 就 是 內 在 的 善 這 中 庸 之 德 本 身 是 品 格 的 狀 態, 關 聯 著 情 感 與 行 為 的 中 和, 中 庸 與 否 非 端 賴 於 對 象, 而 是 取 決 於 我 們 自 己 所 展 現 出 的 正 當 行 為 之 極 致 ; 情 感 欲 望 之 表 達, 在 道 德 範 疇 上, 固 有 其 正 當 性 二 情 欲 之 適 宜 流 露 理 性 之 節 制 亞 氏 倫 理 學 的 中 心 概 念 是 德 行, 不 瞭 解 德 行 就 不 能 明 白 亞 氏 的 倫 理 學 有 德 行 的 人, 在 任 何 境 況 都 能 合 宜 的 行 動 (act well), 而 合 宜 行 動 是 指 有 好 的 精 神 狀 態 正 確 的 動 機, 自 然 的 傾 向 於 行 動 良 善, 而 行 動 不 只 是 指 人 的 身 體, 還 統 攝 複 雜 的 情 況 在 倫 理 學 上, 相 關 的 心 理 過 程, 總 伴 隨 著 身 體 狀 態 而 有 所 變 化 對 亞 氏 來 說, 人 具 複 雜 且 多 元 的 力 量 作 用, 人 有 能 力 去 飲 食 去 成 長 去 欲 望, 也 有 能 力 去 推 理 情 感 的 傳 遞 與 欲 望 的 滿 足, 唯 有 藉 由 好 的 活 動 所 產 生 時, 它 才 是 善 的 行 為 的 複 雜 性 使 亞 氏 相 信, 實 踐 的 德 行 不 只 是 需 要 真 確 的 推 理, 還 要 良 善 的 欲 求 支 配 性 顯 著 性 的 欲 求, 漸 漸 的 成 為 性 格 ( 希 :ethos) 的 特 質 ( 希 :hexeis), 而 理 想 的 德 行, 就 存 在 於 人 之 為 人 所 應 具 備 的 欲 求 裏 德 行 不 只 是 實 際 行 為 舉 止 的 傾 向, 它 還 必 須 具 備 適 當 性 感 受 的 傾 向, 像 勇 敢 節 制 等 等 之 所 以 成 為 德 行, 不 僅 是 其 行 為 本 身, 更 因 為 其 內 蘊 著 適 當 的 感 受 性 格 的 德 行 (virtue of character) 是 一 種 傾 向, 可 阻 止 有 危 害 性 的 情 緒 和 衝 動 的 引 發 足 見, 人 之 情 感 欲 望 雖 有 其 正 當 性, 然 其 流 露 是 否 合 宜, 則 有 賴 於 節 制 (temperance) 節 制 是 對 快 樂 之 享 受 能 保 持 中 庸, 因 此, 節 制 指 向 情 欲, 是 情 欲 德 行 的 表 現 此 種 特 殊 德 行 關 涉 著 感 官 欲 求, 知 所 節 制 則 能 適 度 的 對 待 情 欲 (65), 自 然 的 追 隨 理 性 原 則, 擇 所 當 8

德 行 倫 理 中 的 情 感 與 欲 望 之 問 題 以 王 船 山 及 亞 里 斯 多 德 為 例 擇, 不 致 淪 於 情 欲 之 囚 就 像 在 思 維 活 動 中, 吾 人 會 對 某 些 想 法 予 以 否 定, 同 樣, 有 些 欲 望 亦 須 予 以 避 免 (66), 節 制 亦 由 之 而 生 人 之 抉 擇 是 兼 具 欲 望 和 理 智 之 要 素 (67), 惡 行 是 在 情 欲 和 行 為 中 分 別 不 及 或 太 過, 德 行 則 找 尋 和 選 擇 中 庸 者 (68) 可 見, 情 欲 若 掌 握 不 當, 將 因 過 與 不 及 而 釀 成 惡 唯 有 遵 從 理 性 之 規 範, 節 制 情 欲, 透 過 道 德 實 踐, 方 能 無 偏 頗 之 私 的 具 備 德 行 人 的 靈 魂 本 有 理 性 與 非 理 性 的 部 分, 生 長 欲 望 是 非 理 性 的 部 分, 但 欲 望 可 聽 從 理 性 之 指 導, 這 是 人 之 優 越 於 非 理 性 動 物 之 處 亞 氏 的 中 庸 之 德, 體 現 情 欲 的 需 求 與 理 性 的 追 求 之 結 合 人 之 欲 望 一 定 朝 向 某 一 目 的, 是 推 促 人 類 行 動 前 進 的 原 動 力, 然 而 理 性 所 追 求 的 幸 福 才 是 人 生 的 目 的 祈 爾 松 (Etienne Gilson,1940:306) 認 為 : 根 據 亞 氏, 欲 望 本 身 只 是 本 性 的 內 在 動 力 的 表 達 理 性 的 介 入 深 刻 修 正 內 在 力 活 動 的 條 件, 在 這 意 義 下, 意 志 可 能 與 本 性 對 立 情 欲 須 有 理 性 之 指 引, 使 其 合 於 中 庸 之 道, 因 此, 對 待 情 欲 的 態 度 並 非 消 極 的 壓 抑, 而 是 積 極 的 引 導 理 性 的 原 理 即 是 道 德 之 原 理, 是 引 導 情 欲 失 之 與 否 的 關 鍵 儘 管 情 欲 為 非 理 性, 但 卻 分 享 著 理 性, 因 為 情 欲 可 接 受 理 智 之 導 引, 而 理 智 雖 有 正 確 的 理 性 思 維, 亦 要 與 情 欲 的 力 量 配 合, 才 能 生 發 行 動, 因 此, 在 道 德 領 域 中, 德 行 的 實 踐 是 理 性 與 情 欲 兩 者 相 輔 相 成 的 結 果 (69) 對 亞 氏 來 說, 理 性 與 情 欲 是 主 從 關 係, 理 性 對 情 欲 定 要 有 主 導 性 的 地 位, 非 理 性 存 有 者 會 嘗 試 每 種 滿 足 感, 其 對 快 樂 的 欲 望 是 貪 心 的, 且 欲 求 的 生 發 增 強 其 內 在 力 量, 當 欲 求 強 烈 而 極 端 時, 將 驅 逐 推 料 能 力 因 此, 欲 求 應 適 度 與 少 量, 且 不 能 相 反 理 性 原 理 (70) 人 之 所 以 為 人 就 在 於 理 性 能 辨 識 道 德, 祈 爾 松 (Etienne Gilson,1940:306) 就 指 出 : 人 也 是 一 種 本 性 的 存 有 者, 他 的 意 志 只 是 理 性 受 造 物 所 採 取 的 本 性 欲 望 的 一 種 特 殊 形 式 由 於 情 欲 關 連 著 身 體 官 能, 人 若 順 著 情 欲 之 衝 動, 只 沈 溺 感 官 聲 色 的 欲 望 享 受, 或 明 知 對 錯 之 分 界, 卻 在 情 欲 的 強 烈 吸 引 下 無 法 堅 守 而 軟 弱 的 屈 服 如 此 不 聽 從 理 性 原 理 之 指 導, 將 隱 沒 人 之 所 以 異 於 禽 獸 者, 使 人 貶 成 禽 獸 放 縱 最 普 遍 的 是 感 官 的 參 與, 而 放 縱 被 責 備 的 理 由 似 乎 是 正 確 的, 因 為 它 賦 予 我 們 的 不 是 作 為 人, 而 是 淪 為 動 物 (71) 放 縱 的 人 渴 求 享 樂, 當 不 (72) 能 享 樂 時 就 感 到 痛 苦, 變 成 因 快 樂 而 痛 苦 亞 氏 曾 提 及, 我 們 的 德 行 既 不 是 依 照 本 性, 也 不 是 相 反 本 性, 而 是 適 當 的 透 過 本 性 去 接 收 它 德 行 若 只 是 依 照 本 性, 道 德 教 育 就 不 需 要 了, 德 行 若 是 相 反 本 性, 在 實 踐 德 行 時, 我 們 將 無 法 樂 在 其 中, 無 法 享 受 行 善 之 樂 因 此, 亞 氏 不 將 情 感 視 為 非 理 性 的 動 物 衝 動, 情 感 不 僅 參 與 理 智, 在 德 行 中, 情 感 9

淡 江 人 文 社 會 學 刊 第 三 十 期 亦 扮 演 合 宜 的 角 色 如 亞 氏 所 提 出, 我 們 的 倫 理 學 不 只 是 理 性 能 力, 還 反 映 著 我 們 的 情 緒 身 體 構 成 以 及 社 會, 人 類 的 德 行 是 混 合 的 自 然 本 性 的 德 行, 自 然 本 性 就 介 於 野 獸 和 神 明 之 間 德 行 是 主 體 性 格 和 情 緒 的 狀 態, 而 不 只 是 以 某 種 方 式 去 行 動 的 傾 向 換 言 之, 亞 氏 的 道 德 理 論 同 時 兼 重 行 為 與 感 受, (73) 因 為 德 行 是 使 人 表 現 正 確 的 情 感 與 正 確 行 為 的 性 格 狀 態, 如 學 者 (Rorty,1980:115) 所 云 : 主 張 在 亞 里 斯 多 德 的 行 為 和 情 感 之 間 是 完 全 平 行 的, 並 非 全 然 正 確 事 實 上, 感 受 行 動 選 擇 是 息 息 相 關, 雖 然 情 感 欲 望 之 生 發, 不 全 然 由 我 自 由 控 管, 但 吾 人 還 是 可 以 進 行 情 緒 管 理, 在 慎 思 熟 慮 的 選 擇 下, 使 情 感 的 表 現 無 過 與 不 及 就 像 忿 怒 或 喜 樂 的 情 緒 雖 不 是 我 選 擇 的, 但 藉 著 一 系 列 的 連 續 動 作, 使 自 己 成 為 易 怒 傾 向 或 胸 襟 寛 大 的 人, 則 是 我 所 選 擇 的 有 德 者 在 抉 擇 中, 自 有 合 宜 的 情 感 故 情 感 欲 望 的 流 露, 在 理 性 之 節 制 下, 自 能 中 庸 合 宜 肆 情 欲 在 船 山 和 亞 氏 德 行 思 想 中 的 地 位 船 山 人 性 觀, 並 非 即 性 說 善, 而 是 就 善 言 性, 發 揮 繼 善 成 性 之 說, 性 因 乎 成, 成 因 乎 繼, 透 過 後 天 不 斷 的 學 習, 人 性 就 在 日 日 生 日 日 成 中 更 趨 完 美, 夫 性 者 生 理 也, 日 生 則 日 成 也 (74) 船 山 點 出 性 所 指 涉 之 範 圍 廣 泛, 聲 色 臭 味 皆 為 性, (75) 五 色 五 聲 等, 皆 為 性 之 所 顯, 與 仁 義 禮 智 互 為 體 用, 唯 劣 者 才 會 因 噎 而 怨 農 人 之 耕 (76) 在 落 實 道 德 踐 履 的 歷 程, 要 正 視 情 欲 之 需 求, 成 性 不 離 乎 成 身, 人 之 身 體 官 能, 皆 是 天 性 之 展 現, 應 給 予 滿 足, 若 是 禁 絕 毀 損, 則 是 滅 性 戕 天 之 舉 (77) 物 質 欲 望 是 人 之 天 性, 這 是 上 天 給 予 人 的 仁, 天 不 以 嚚 訟 而 奪 小 人 之 口 體, 不 以 淫 邪 而 奪 小 人 之 耳 目, 自 盡 其 化 而 已 (78), 況 且 人 之 一 眠 一 食 一 動 一 言 皆 不 能 離 物 而 行, 若 是 對 物 欲 採 取 禁 絕 手 段, 只 是 自 困 而 已 (79) 因 此, 人 不 應 削 足 適 履 的 禁 錮 情 欲, 而 應 發 揮 自 己 的 人 道 之 仁, 方 可 展 現 人 之 所 以 異 於 禽 獸 者 (80) 整 體 觀 之, 船 山 不 僅 不 崇 欲, 從 工 夫 修 為 角 度 言, 他 常 提 醒 人 節 欲 修 德, 學 者 用 神 而 以 忘 形 之 累, 日 習 於 理 而 欲 自 遏, 此 道 問 學 之 所 以 尊 德 性 也 (81) 因 著 欲 望 易 偏 向 放 縱 氾 濫, 因 此 人 之 學 習, 亦 應 扣 緊 生 命 之 學, 有 學 者 ( 孫 世 民,2004:172) 指 出 : 船 山 所 說 的 學, 便 是 克 己 強 恕 之 學, 然 而, 對 船 山 而 言, 人 之 修 為, 不 能 只 是 偏 重 克 己 強 恕 之 功, 以 克 己 復 禮 為 例, 船 山 就 指 出 偏 重 克 己 者, 實 為 錯 誤 (82) 唯 有 復 禮 克 己 並 重, 行 禮 制 欲, (83) 以 禮 來 修 養 身 心, 方 能 通 達 情 欲, 藉 禮 之 10

德 行 倫 理 中 的 情 感 與 欲 望 之 問 題 以 王 船 山 及 亞 里 斯 多 德 為 例 節 使 身 心 安 頓 西 方 的 亞 里 斯 多 德 主 張 人 的 情 感 和 欲 望 不 宜 太 過 或 不 及, 道 德 德 行 就 是 中 庸 中 庸 介 於 兩 種 惡 行 之 間, 一 個 是 太 過, 一 個 是 不 及 (84) 儘 管 亞 氏 沒 有 詳 細 說 明 這 適 切 的 中 庸 是 如 何 裁 定, 使 得 中 庸 過 不 及 的 說 法, 接 近 套 套 邏 輯, 對 於 德 行 的 積 極 意 義, 也 言 之 甚 少 但 其 中 庸 學 說 卻 明 顯 蘊 涵 著 沒 有 純 粹 的 惡 行, 也 沒 有 欲 望 是 完 全 邪 惡 對 於 感 覺 事 物, 亞 氏 (1990:355) 認 為 : 此 種 事 物 仰 賴 於 個 別 情 況, 而 且 決 定 也 基 於 感 覺 顯 然 的, 在 一 切 可 讚 美 的 事 物 中, 有 中 庸 狀 態, 但 我 們 有 時 會 傾 向 於 太 過, 有 時 又 不 及 中 庸 學 說 已 假 定, 人 類 的 情 感 沒 有 與 生 俱 來 的 失 衡 或 邪 惡, 因 為 每 種 情 感 只 要 其 表 現 的 強 度 等 級, 沒 有 背 離 道 德 評 量, 就 是 內 在 的 善 這 中 庸 之 德 本 身 是 品 格 的 狀 態, 關 聯 著 情 感 與 行 為 的 中 和, 中 庸 與 否 並 非 端 賴 於 對 象, 而 是 取 決 於 我 們 自 己 所 展 現 出 的 正 當 行 為 之 極 致 從 亞 氏 的 倫 理 學 與 古 代 倫 理 理 論 中, 可 以 察 覺 德 行 是 傾 向, 德 行 具 有 情 感 的 面 向 和 理 智 的 面 向, 發 展 德 行 隱 含 著 情 欲 之 抒 發 情 感 本 身 或 是 推 求 歷 程 皆 非 理, 唯 有 透 過 情 感 之 推 求 感 通 之 絜 情 過 程, 就 如 亞 氏 所 言 的 中 庸, 在 過 與 不 及 中, 有 價 值 的 情 之 理 於 焉 出 現 如 此 之 理 有 其 普 遍 性, 可 在 以 情 絜 情 中 獲 致 亞 氏 的 倫 理 思 想 中 對 理 性 之 著 重, 與 船 山 對 人 心 在 情 欲 所 扮 演 的 角 色, 實 有 其 互 通 之 處 船 山 與 亞 氏 皆 不 否 認 情 欲 之 正 當 性, 更 不 視 情 欲 為 惡 之 根 源, 只 是 自 然 情 欲 本 身 不 足 以 提 昇 人 性, 也 尚 不 是 德 行, 故 二 者 皆 提 出 節 二 人 皆 不 倡 以 理 性 滅 絕 情 欲, 而 改 以 理 性 節 制 之, 對 道 德 理 性 的 重 視 甚 於 德 船 山 的 德 必 有 心 之 指 引, 亞 氏 更 直 言 最 高 的 幸 福 是 純 理 性 的 默 觀 就 如 亞 氏 認 為 道 德 緊 繫 情 欲, 船 山 亦 指 出 理 不 離 於 欲, 人 情 之 欲 苟 得 其 養 且 中 節 無 私, 理 亦 在 其 中, 離 欲 無 理, 由 欲 所 生 發 的 具 體 節 度 行 為, 才 有 理 船 山 和 亞 氏 皆 提 醒 人 們 情 感 欲 望 雖 有 其 正 當 性, 卻 不 能 放 縱 無 節 就 某 方 面 來 說, 亦 可 謂 著 眼 於 其 後 果, 考 量 到 效 益 當 代 的 心 理 學 家 也 指 出, 欲 望 的 滿 足 是 重 要 的, 但 尋 歡 享 樂 等 片 刻 性 的 快 樂, 是 無 益 於 幸 福 的 追 尋, 想 追 尋 有 意 義 的 幸 福, 你 必 須 設 法 實 現 自 己 最 重 視 的 基 本 慾 望, 然 後 有 意 義 的 幸 福 自 然 會 找 上 你, 而 不 是 經 過 刻 意 追 求 所 能 獲 得 的 (85) 船 山 和 亞 氏 雖 不 禁 絕 情 欲, 但 強 調 道 德 理 性 之 調 節, 使 其 無 私 之 失, 亦 即 唯 有 以 理 性 引 導 情 欲, 方 可 彰 顯 人 之 價 值 一 般 皆 認 為 對 比 於 傳 統 中 國 思 維 重 情, 西 方 明 顯 重 理 不 重 情 (86), 但 從 亞 氏 學 說 觀 之, 其 並 未 輕 忽 情 欲 在 德 行 所 扮 演 的 重 要 性 人 之 欲 望 有 飲 食 貨 利 等 物 質 性 欲 望, 也 11

淡 江 人 文 社 會 學 刊 第 三 十 期 有 功 名 德 智 等 精 神 性 欲 望 而 欲 望 之 來 源, 主 要 是 天 生 自 然 的 欲 求, 以 及 衍 生 出 來 的 後 天 欲 求, 關 於 欲 求, 有 些 是 普 遍 共 有 的, 另 一 些 則 是 個 別 獨 特 且 後 天 習 慣 養 成 (87) 因 著 欲 求 之 驅 策 力, 激 發 欲 得 之 追 求, 由 得 之 合 宜 與 否, 牽 引 著 道 德 之 評 斷 在 自 然 的 欲 求 方 面, 犯 錯 的 人 為 數 較 少, 會 犯 錯 主 要 是 因 為 太 過 量 但 欲 求 過 多 與 過 少, 皆 不 合 宜, 這 是 中 西 倫 理 學 所 皆 認 同 的 西 方 心 理 學 已 肯 定 人 有 生 存 的 本 能 欲 望 原 慾 (libido) (88), 欲 望 是 人 基 本 的 生 存 需 求, 也 是 激 發 道 德 主 體 實 踐 的 動 能, 有 欲 而 後 有 為, 由 於 有 欲 的 要 求, 才 能 內 在 的 推 動 生 命 能 量 永 續 活 動, 外 在 的 使 道 德 實 踐 得 以 自 強 不 息 道 德 的 根 源 是 為 了 實 現 欲 望 的 渴 求, 因 著 欲 望 的 激 發, 去 擴 充 心 知, 履 行 仁 義 儒 家 倡 推 己 及 人 必 先 肯 定 情 感 欲 望 之 合 理 性, 才 能 談 擴 充 否 定 了 情 欲 也 就 消 解 了 創 發 的 動 力 伍 結 論 心 理 學 的 研 究 顯 示, 人 定 有 其 基 本 欲 望, 此 聯 結 著 幸 福 的 追 求 (89) 將 人 的 欲 望 視 為 奇 怪 且 非 理 的 衝 動 是 不 正 確 的, 西 方 的 學 者 Platts(1999:33) 即 云 : 最 後 我 們 要 指 出, 真 正 的 動 物 欲 望 不 是 泰 勒 (Taylor) 的 西 齊 弗 斯 (Sisyphus) 和 海 蛞 蝓 的 動 物 衝 動 不 只 是 難 以 理 解 的 驅 策 力 真 正 成 熟 的 人 不 是 一 味 的 壓 抑 情 欲, 而 是 能 使 情 欲 調 (90) 節 得 宜, 使 情 欲 之 生 發 自 然 協 調, 隨 心 所 欲 但 不 踰 矩 如 當 代 心 理 分 析 學 家 Rollo(1973: 81) 所 說 : 有 些 人 大 鳴 警 鐘 認 為 應 該 把 慾 望 和 情 感 壓 制 下 來, 不 然 就 會 到 處 出 岔 事 實 上, 我 們 知 道 正 是 這 些 被 壓 抑 的 情 感 和 慾 望 後 來 會 回 轉 過 來 鞭 策 人 們 一 味 的 壓 制 情 欲, 反 易 造 成 潛 意 識 情 欲 之 反 撲 而 失 控 心 理 學 家 一 再 指 出, 道 德 之 討 論 不 能 離 開 情 感 欲 望 等 整 體 性 格, 脫 離 整 體 性 格 之 美 德 已 無 價 值, 如 佛 洛 姆 (1987:45) 所 云 : 所 有 傳 統 倫 理 所 討 論 的 美 德 和 敗 德, 一 直 都 停 留 在 紛 歧 的 階 段 這 是 因 為 他 們 總 是 利 用 同 樣 的 字 眼 來 分 別 不 同 且 部 份 矛 盾 的 人 類 態 度 只 有 把 它 和 性 格 結 構 聯 結 起 來, 才 能 免 除 這 種 混 淆 現 象 道 德 價 值 的 體 現, 必 透 過 主 體 之 實 踐, 而 古 今 之 通 貫 傳 統 倫 理 的 現 代 意 義, 就 是 通 過 道 德 主 體 之 實 踐 所 賦 予 對 情 感 的 理 解, 不 是 字 詞 上 的, 而 是 我 們 的 相 似 體 驗 有 學 者 (Mcshea,1990:187) 指 出 : 在 物 種 裏, 感 受 普 遍 地 比 理 智 或 身 體 外 貌 更 穩 定 且 更 古 老 感 受 的 滿 足 是 理 智 12

德 行 倫 理 中 的 情 感 與 欲 望 之 問 題 以 王 船 山 及 亞 里 斯 多 德 為 例 能 力 的 目 標, 感 受 亦 是 行 動 唯 一 推 動 者 情 感 不 是 外 在 的 強 迫 力, 而 是 深 刻 的 內 在 於 我 們 之 內, 是 我 們 之 所 是 我 們 的 感 受 是 我 們 可 做 價 值 判 斷 的 基 礎, (91) 每 一 個 細 微 的 自 願 動 作, 每 一 喜 惡 義 務 或 偏 好, 都 是 情 感 的 表 達 沒 有 任 何 外 在 標 準 或 內 在 方 法, 可 以 指 揮 或 阻 止 我 們 的 情 感 和 欲 望, 我 們 就 是 我 們 感 受 的 總 合 人 之 情 感 欲 望, 在 朝 向 善 的 生 活 中, 具 有 其 價 值 與 地 位 就 如 Oakley(1993:189) 所 云 : 情 感 對 於 達 到 如 洞 察 力 與 領 悟 力 意 志 力 愛 和 友 誼 的 關 係 自 我 價 值 感 等 根 本 之 良 善, 是 不 可 或 缺 的 的 確, 我 認 為 一 個 人 的 生 命, 由 於 缺 乏 適 當 的 情 感, 而 未 能 獲 取 這 些 善, 將 是 道 德 性 的 缺 失 人 存 於 天 地 之 間, 與 萬 物 相 聯 互 通, 從 感 性 體 驗 到 理 性 判 斷, 從 人 欲 的 修 為 到 天 理 的 開 顯, 再 再 顯 現 情 感 欲 望 對 生 命 整 全 人 格 提 昇 之 重 要 意 義, 關 涉 著 道 德 之 圓 滿 修 成 情 欲 極 其 複 雜 多 樣, 或 有 其 無 法 掌 握 的 消 極 悲 觀 面, 但 也 造 就 了 生 命 的 豐 富 樣 貌, 啟 迪 著 道 德 智 慧 之 開 顯 由 此 可 見, 感 性 生 命 的 圓 滿 發 展 同 理 性 生 命 與 德 性 生 命 一 起 展 現 13

淡 江 人 文 社 會 學 刊 第 三 十 期 注 釋 : (1) 王 夫 之 (1999:729) 詩 廣 傳 卷 一 邶 風 (2) 王 夫 之 (1999:2005) 四 書 訓 義 卷 二 十 六 孟 子 二 (3) 王 夫 之 (1999:229) 周 易 內 傳 卷 六 雜 卦 傳 : 夫 天 之 生 人, 形 色 皆 性, 豈 使 之 有 口 以 導 入 於 惡 哉! (4) 王 夫 之 (1999:365) 周 易 外 傳 卷 六 繫 辭 下 傳 : 是 故 天 地 之 以 德 生 人 物 也, 必 使 之 有 養 以 益 生, 必 使 之 有 性 以 紀 類 (5) 王 夫 之 (1999:753) 詩 廣 傳 卷 二 陳 風 : 苟 其 食 魚, 則 以 河 魴 為 美, 亦 惡 得 而 弗 河 魴 哉? 苟 其 娶 妻, 則 以 齊 姜 為 正, 亦 惡 得 而 弗 齊 姜 哉? (6) 王 夫 之 (1994:711) 讀 四 書 大 全 說 論 語 先 進 (7) 儘 管 船 山 對 宋 明 理 學 理 欲 論 之 批 判, 是 否 公 允, 仍 有 待 商 榷 但 多 數 學 者 皆 對 船 山 之 論 點, 予 以 支 持 如 林 語 堂 云 : 王 夫 之 最 好, 他 說 : 天 理 即 在 人 欲 之 中 去 人 欲 而 言 天 理, 都 是 寥 闊 迂 謬 之 談 依 我 看 來, 王 夫 之 最 合 現 代 人 的 心 理 學 收 錄 於 林 語 堂 (1968 年 3 月 13 日 ) 論 中 西 思 想 法 之 不 同, 聯 合 報, 第 九 版 另 外, 學 者 李 致 忠 也 指 出, 船 山 給 宋 明 理 學 家 去 欲 存 理 人 欲 天 理 對 立 的 謬 論 以 有 力 打 擊 收 錄 於 王 夫 之 (1994:6) 讀 四 書 大 全 出 版 說 明, 讀 四 書 大 全 說 濟 南 : 山 東 友 誼 書 社 (8) 王 夫 之 (1994:780) 讀 四 書 大 全 說 論 語 憲 問 : 天 理 充 周, 原 不 與 人 欲 相 為 對 壘, 理 至 處, 則 欲 無 非 理 (9) 王 夫 之 (1970:129) 張 子 正 蒙 注 卷 三 誠 明 篇 : 故 耳 目 口 鼻 之 氣 與 聲 色 臭 味 相 取, 亦 自 然 而 不 可 拂 違, 此 有 形 而 始 (10) 王 夫 之 (1970:6) 思 問 錄 內 篇 (11) 王 夫 之 (1999:277) 船 山 遺 書 周 易 外 傳 卷 一 屯 : 然 而 天 理 人 欲 同 行 異 情, 異 情 者 異 以 變 化 之 幾, 同 行 者 同 於 形 色 之 實 (12) 王 夫 之 (1970:193) 張 子 正 蒙 注 卷 四 中 正 篇 : 天 下 之 公 欲, 即 理 也, 人 人 之 獨 得, 即 公 也, 道 本 可 達, 故 無 所 不 可 達 之 於 天 下 (13) 王 夫 之 (1994:478-479) 讀 四 書 大 全 說 論 語 里 仁 : 聖 人 有 欲, 其 欲 即 天 之 14

德 行 倫 理 中 的 情 感 與 欲 望 之 問 題 以 王 船 山 及 亞 里 斯 多 德 為 例 理, 天 無 欲, 其 理 即 人 之 欲 學 者 有 理 有 欲, 理 盡 則 合 人 之 欲, 欲 推 即 合 天 之 理, 於 此 可 見 人 欲 之 各 得, 即 天 理 之 大 同 (14) 王 夫 之 (1976:643) 讀 通 鑑 論 卷 十 九 隨 文 帝 : 所 謂 德 之 共 者, 謂 其 斂 耳 目 口 體 之 淫 縱, 以 範 其 心 於 正 也, 非 謂 吝 于 財 而 積 之 為 利 也 所 謂 惡 之 大 者, 謂 蕩 其 心 志 以 外 熒, 導 天 下 於 淫 曼 也, 非 謂 不 留 有 餘 以 自 貧 也 (15) 王 夫 之 (1999:108) 船 山 遺 書 周 易 內 傳 卷 三 夬 : 德 未 充, 義 未 精, 而 欲 遏 制 人 欲, 必 且 激 而 成 乎 妄, 佛 老 是 也 (16) 王 夫 之 (1994:568) 讀 四 書 大 全 說 論 語 雍 也 : 天 理 與 人 欲 同 行, 故 君 子 之 悅, 同 乎 彼 僧 人 欲 與 天 理 異 情, 故 彼 僧 之 悅, 異 乎 君 子 (17) 王 夫 之 (1999:294) 船 山 遺 書 周 易 外 傳 卷 二 賁 : 飲 食 男 女, 無 思 而 感, 因 應 而 受, 則 倫 類 不 戒 而 孚, 禮 樂 因 之 以 起 (18) 王 夫 之 (1970:99) 張 子 正 蒙 注 卷 二 神 化 篇 (19) 王 夫 之 (1970:22) 思 問 錄 內 篇 : 耳 目 口 體, 互 相 增 長, 以 為 好 惡, 則 淫 矣, 淫 于 眾 人 之 淫 習, 舍 己 而 化 之, 則 溺 矣 (20) 王 夫 之 (1999:127) 船 山 遺 書 周 易 內 傳 卷 四 震 : 蓋 人 心 初 動 之 幾, 天 性 見 端 之 良 能, 而 動 於 後 者, 感 物 之 餘, 將 流 於 妄 若 遏 欲 閉 邪 之 道, 天 理 原 不 捨 人 欲 而 別 為 體, 則 當 其 始 而 遽 為 禁 抑, 則 且 絕 人 情 而 未 得 天 理 之 正 (21) 王 夫 之 (1999:835) 禮 記 章 句 卷 一 曲 禮 上 (22) 梁 啟 超 (2000:19) 梁 啟 超 認 為 : 其 言 天 理 即 在 人 欲 之 中, 無 人 欲 則 天 理 亦 無 從 發 現 ( 正 蒙 注 ), 可 謂 發 宋 元 以 來 所 未 發 後 此 戴 震 學 說, 實 由 茲 衍 出 清 代 學 術 概 論 上 海 : 古 籍 出 版 社 (23) 王 夫 之 (1970:114) 張 子 正 蒙 注 卷 三 誠 明 篇 (24) 王 夫 之 (1970:129) 張 子 正 蒙 注 卷 五 至 當 篇 : 蓋 性 者, 生 之 理 也, 均 是 人 也, 則 此 與 生 俱 有 之 理, 未 嘗 或 異, 故 仁 義 禮 知 之 理, 下 愚 所 不 能 滅, 而 聲 色 臭 味 之 欲, 上 智 所 不 能 廢, 俱 可 謂 之 為 性 (25) 王 夫 之 (1970:210) 張 子 正 蒙 注 卷 五 至 當 篇 : 愚 明 彊 柔 治 教 皆 洽 焉, 聲 色 貨 利 仁 義 皆 行 焉, 非 有 所 所 必 去, 有 所 或 徇 也 (26) 王 夫 之 (1999:107) 船 山 遺 書 周 易 內 傳 卷 三 夬 15

淡 江 人 文 社 會 學 刊 第 三 十 期 (27) 王 夫 之 (1970:9) 思 問 錄 內 篇 : 耳 目 口 體 髮 膚 皆 為 性 之 所 藏, 日 用 而 不 知 者, 不 能 顯 耳 (28) 王 夫 之 (1970:98) 張 子 正 蒙 注 卷 二 神 化 篇 : 君 子 之 於 物, 雖 不 徇 之, 而 當 其 應 之 也, 必 順 其 理 (29) 王 夫 之 (1999:277) 周 易 外 傳 卷 一 屯 : 形 之 所 成 斯 有 性, 情 之 所 顯 惟 其 形, 故 曰, 形 色, 天 性 也, 惟 聖 人 然 後 可 以 踐 形 (30) 王 夫 之 (1999:1585) 續 春 秋 左 氏 傳 博 議 冉 有 訪 田 賦 於 仲 尼 : 身 即 道, 故 愛 身 以 愛 愛 道 (31) 王 夫 之 (1976:50) 讀 通 鑑 論 卷 二 文 帝 (32) 王 夫 之 (1970:164) 張 子 正 蒙 注 卷 四 中 正 篇 (33) 王 夫 之 (1970:32) 思 問 錄 內 篇 : 有 善 者, 性 之 體 也, 無 惡 者, 性 之 用 也 (34) 王 夫 之 (1970:8) 思 問 錄 內 篇 (35) 王 夫 之 (1999:1288) 禮 記 章 句 卷 四 十 二 大 學 : 溺 愛 者 不 明, 貪 得 者 無 厭, 是 則 偏 之 為 害 (36) 王 夫 之 (1999:2215) 四 書 訓 義 卷 三 十 五 孟 子 告 子 上 : 人 之 為 不 善, 乃 物 欲 陷 溺 而 然 (37) 王 夫 之 (1999:2218) 四 書 訓 義 卷 三 十 五 孟 子 告 子 上 : 凡 為 不 善 者, 皆 物 欲 交 感 之 後, 引 之 而 入 沉 迷 之 中, 而 非 其 心 之 獨 昧, 審 矣 (38) 王 夫 之 (1970:207) 張 子 正 蒙 注 卷 五 至 當 篇 : 猶 大 海 非 為 潤 人 之 渴, 而 有 水 也, 君 子 自 存 其 仁, 不 為 境 遷, 則 物 不 能 累 己, 而 己 亦 不 致 為 物 之 累, 則 因 物 之 利 而 利 之 而 已 (39) 王 夫 之 (1970:299) 張 子 正 蒙 注 卷 七 大 易 篇 : 眾 之 動, 因 感 而 動, 事 至 而 念 起, 事 去 而 念 息 君 子 於 物 感 未 交 之 際, 耳 目 不 倚 於 見 聞, 言 動 不 形 於 聲 色, 而 不 顯 亦 臨, 不 諫 亦 入 (40) 王 夫 之 (1999:557) 尚 書 引 義 卷 五 多 方 (41) 王 夫 之 (1999:542) 尚 書 引 義 卷 四 洪 範 : 蓋 貌 言 視 聽 成 以 成 官, 而 思 為 君, 會 通 乎 四 以 行 其 典 禮 (42) 王 夫 之 (1970:1) 思 問 錄 內 篇 : 目 所 不 見 非 無 色, 耳 所 不 聞 非 無 聲 也, 言 16

德 行 倫 理 中 的 情 感 與 欲 望 之 問 題 以 王 船 山 及 亞 里 斯 多 德 為 例 所 不 通 非 無 義 也 目 所 不 見 之 有 色, 耳 所 不 聞 之 有 聲, 言 所 不 及 之 有 義, 小 體 之 小 也, 至 于 心 而 無 不 得 矣 (43) 王 夫 之 (1970:29) 思 問 錄 內 篇 : 心 浮 乘 于 耳 目, 而 遺 其 本, 居 則 從 小 體 心 不 舍 其 居, 而 施 光 輝 于 耳 目, 則 從 大 體, 雖 從 大 體 不 遺 小 體, 非 猶 從 小 體 者 之 遺 大 體 也 (44) 王 夫 之 (1999:542) 尚 書 引 義 卷 四 洪 範 : 思 而 得, 則 小 者 大, 不 思 而 蔽, 則 大 者 小 (45) 王 夫 之 (1970:1135) 讀 四 書 大 全 說 孟 子 離 婁 上 : 規 矩 六 律 之 所 自 制, 不 得 之 耳 目 者, 而 得 之 於 心 思, 以 通 天 下 固 有 之 象 數, 此 以 心 而 治 耳 目 也 (46) 王 夫 之 (1970:151) 張 子 正 蒙 注 卷 四 大 心 篇 (47) 王 夫 之 (1999:1601-1602) 四 書 訓 義 卷 一 大 學 : 故 經 謂 修 其 身, 而 耳 目 口 體 無 非 禮 之 為 者, 在 正 其 心, 必 喜 怒 哀 樂 有 必 中 之 節 也 修 身 為 本, 而 心 尤 其 原 也, 豈 不 信 乎! (48) 王 夫 之 (1999:7) 船 山 遺 書 周 易 內 傳 卷 一 乾 : 夫 人 無 忌 於 善 惡, 不 辨 於 是 非, 不 勤 於 恭 敬, 乃 至 殘 留 刻 薄 而 喪 其 惻 隱, 皆 由 於 惰 窳 不 振 起 之 情 (49) 王 夫 之 (1999:565) 尚 書 引 義 卷 六 顧 命 : 狂 蕩 輕 佻 先 生 於 心 而 徵 於 色, 淫 聲 美 色 因 與 之 合 (50) 王 夫 之 (1999:2629) 讀 四 書 大 全 說 卷 九 孟 子 離 婁 下 : 心 便 是 統 性 情 底, 人 之 性 善, 全 在 此 心 凝 之 (51) 王 夫 之 (1999:2220) 四 書 訓 義 卷 三 十 五 孟 子 告 子 上 : 至 於 為 情 之 主 而 以 治 情 者, 則 心 是 也 (52) 王 夫 之 (1999:1094) 禮 記 章 句 卷 十 九 樂 記 : 緃 欲 以 蕩 性, 迷 而 不 復, 而 天 理 亡 矣 (53) 王 夫 之 (1999:1601-1602) 四 書 訓 義 卷 一 大 學 : 乃 情 之 未 生, 則 正 不 正 不 可 得 而 知 ; 待 乎 情 之 已 起, 則 無 主 之 心 必 因 情 而 流 矣 隨 情 以 流, 則 心 失 其 居 而 若 去 矣 ; 因 感 以 迷, 則 心 并 失 其 靈 而 若 亡 矣 (54) 王 夫 之 (1999:1094) 禮 記 章 句 卷 十 九 樂 記 : 心 存 乎 所 嗜 之 物, 則 物 之 形 不 捨 於 心 而 心 殉 之 (55) 吳 金 瑞 (1965:1001) 拉 丁 漢 文 辭 典 17

淡 江 人 文 社 會 學 刊 第 三 十 期 (56) Aristotle (1990: 387, 1139 a17-19). (57) Aristotle: 激 情 有 時 被 認 為 是 勇 敢 的 因 勇 敢 的 人 也 充 滿 激 情 收 錄 於 Aristotle (1990: 363, 1116 b24-25). Great Books of the Western World. Vol.7, 8.(Aristotle). Chicago, IL: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58) Aristotle: 生 活 中 多 數 人, 而 且 是 最 庸 俗 的 人, 似 乎 將 善 或 幸 福 等 同 享 樂, 這 也 是 為 他 們 喜 愛 享 樂 生 活 的 理 由 收 錄 於 Aristotle (1990: 340, 1095 b13-15). Great Books of the Western World. Vol. 7, 8.(Aristotle). Chicago, IL: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59) Aristotle (1990: 351, 1105 b20) (60) Aristotle (1990: 401, 1150 b19-22) (61) Aristotle: 選 擇 不 是 非 理 性 的 產 物, 但 欲 求 和 忿 怒 則 是 不 自 制 的 人, 行 為 是 跟 著 欲 求, 而 不 是 選 擇 自 制 的 人 則 相 反, 行 為 跟 隨 選 擇, 不 是 欲 求 再 者, 欲 求 與 選 擇 相 反, 但 欲 求 不 和 欲 求 相 反 收 錄 於 Aristotle (1990: 357, 1111 b13-15). Great Books of the Western World. Vol.7, 8.(Aristotle). Chicago, IL: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62) Aristotle (1990: 353, 1108 a30) (63) Aristotle (1990: 352, 1107 a9-10) (64) 有 學 者 Thomas Hurka 就 指 出 : 中 庸 學 說 在 此 觀 點, 可 能 被 扭 曲 氣 憤 羨 妒 和 輕 蔑, 如 何 全 部 關 聯 著 同 樣 的 感 受? 但 亞 氏 仍 如 此 使 用 收 錄 於 Hurka, T. (2001: 103). Virtue, Vice, and Value.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65) Aristotle: 節 制 關 聯 著 肉 體 的 享 樂, 但 不 是 全 部 都 要 節 制 收 錄 於 Aristotle (1990: 364, 1118 a1-2). Great Books of the Western World. Vol.7, 8.(Aristotle). Chicago, IL: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66) Aristotle: 在 思 考 中 有 肯 定 和 否 定, 在 欲 望 中 有 追 求 和 避 免 收 錄 於 Aristotle (1990: 387, 1139 a21-22). Great Books of the Western World. Vol. 7, 8.(Aristotle). Chicago, IL: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67) Aristotle: 選 擇 是 有 欲 望 的 理 性, 抑 或 是 有 理 性 的 欲 望, 而 人 就 是 這 種 選 擇 行 為 之 根 源 收 錄 於 Aristotle (1990: 388, 1139 b5-6). Great Books of the Western World. Vol.7, 8.(Aristotle). Chicago, IL: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68) Aristotle (1990: 352, 1107 a4-5). 18

德 行 倫 理 中 的 情 感 與 欲 望 之 問 題 以 王 船 山 及 亞 里 斯 多 德 為 例 (69) Aristotle: 沒 有 欲 求, 心 靈 不 能 產 生 行 動 心 靈 總 是 對 的, 但 欲 求 和 想 像 則 可 能 對 或 錯, 這 也 是 為 何 雖 然 可 欲 的 對 象 是 行 動 的 根 源, 但 這 對 象 可 能 是 真 正 的 善, 也 或 許 是 表 面 的 善 收 錄 於 Aristotle (1990: 666, 433 a24-27). Great Books of the Western World. Vol.7, 8.(Aristotle). Chicago, IL: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70) Aristotle (Ed.). (1990: 365, 1119 b9-10). (71) Aristotle (Ed.). (1990: 365, 1118 b1-3). (72) Aristotle: 欲 求 關 涉 著 痛 苦 收 錄 於 Aristotle (1990: 365, 1119 a4). Great Books of the Western World. Vol.7, 8.(Aristotle). Chicago, IL: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73) Roger Crisp 及 Michael Slote: 在 亞 氏 的 理 解, 道 德 (moral, 希 :ηθινοσ) 這 詞 的 使 用, 連 結 著 道 德 主 旨 : 亦 即, 人 的 情 感 和 ( 非 技 術 性 ) 行 為 收 錄 於 Crisp, R. & Slote, M. (2000: 30). Virtue Ethics.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74) 王 夫 之 (1999:517) 尚 書 引 義 卷 三 太 甲 (75) 王 夫 之 (1970:359) 張 子 正 蒙 注 卷 九 乾 稱 篇 下 : 聲 色 臭 味 君 臣 父 子 賓 主 賢 愚, 皆 吾 性, 相 須 以 合 一 之 誠, 不 容 滅 也 (76) 王 夫 之 (1999:564-565) 尚 書 引 義 卷 六 顧 命 : 故 五 色 五 聲 五 味 者, 性 之 顯 也 故 五 色 五 聲 五 味 者, 道 之 撰 也 夫 其 為 性 之 所 顯, 則 與 仁 義 禮 智 互 相 為 體 用 ; 其 為 道 之 所 撰, 則 與 禮 樂 刑 政 互 相 為 功 效 劣 者 不 知 所 擇, 而 興 怨 焉, 則 噎 而 怨 農 人 之 耕, 火 而 怨 樵 者 之 薪 也 (77) 王 夫 之 (1970:30) 思 問 錄 內 篇 : 形 色, 天 性 也, 故 身 體 髮 膚 不 敢 毀 傷, 毀 則 滅 性, 以 戕 天 矣 (78) 王 夫 之 (1970:235) 張 子 正 蒙 注 卷 五 作 者 篇 (79) 王 夫 之 (1999:490) 尚 書 引 義 卷 一 堯 典 : 況 夫 欲 絕 物 者, 固 不 能 充 其 絕 也 一 眠 一 食, 而 皆 與 物 俱 ; 一 動 一 言, 而 必 依 物 起 不 能 充 其 絕 而 欲 絕 之, 物 且 前 卻 而 困 己, 己 且 齟 齬 而 自 困 (80) 王 夫 之 (1970:7) 思 問 錄 內 篇 : 天 之 使 人 甘 食 悅 色, 天 之 仁 也 天 之 仁, 非 人 之 仁 也 天 有 以 仁 人, 人 亦 有 以 仁 天 仁 萬 物 恃 天 之 仁 而 違 其 仁, 去 禽 獸 不 遠 矣 (81) 王 夫 之 (1970:140) 張 子 正 蒙 注 卷 三 誠 明 篇 (82) 王 夫 之 (1999:1847) 四 書 訓 義 卷 十 六 論 語 十 二 : 克 己 復 禮 有 兩 重 工 夫, 19

淡 江 人 文 社 會 學 刊 第 三 十 期 克 己 然 後 能 復 禮, 復 禮 而 後 己 可 克 是 互 養 之 功, 偏 重 克 己 者 非 (83) 王 夫 之 (1970:250) 張 子 正 蒙 注 卷 六 有 德 篇 : 禮 主 於 減, 所 以 裁 抑 形 神 而 使 不 過 (84) Aristotle (1990: 354, 1109 a20-22). (85) 瑞 斯 (Steven Reiss) 著, 劉 士 豪 黃 芳 田 譯 (2002:200) (86) 吳 森 (1978:40) 吳 森 言 : 西 方 思 想 的 源 頭 在 希 臘, 希 臘 思 想 的 主 要 代 表 是 柏 拉 圖 和 亞 里 斯 多 德 他 們 都 以 理 性 為 主, 情 的 地 位 一 點 都 不 被 重 視 (87) Adler, M. J. (Ed.). (1990: 365, 1118 b7-8). (88) 于 人 瑞 : 楊 格 認 為, 佛 洛 伊 德 主 張 的 原 慾, 不 應 囿 限 於 狹 義 的 性, 而 是 人 類 心 理 學 行 為 的 基 本 驅 動 因 素, 藉 著 對 人 際 關 係 的 探 討, 佛 洛 伊 德 當 賦 予 原 慾 種 種 社 會 功 能 于 人 瑞 譯 (1992:1) 超 越 佛 洛 伊 德 台 北 : 志 文 出 版 社 ( 原 書 :Fromm, E. [1980]. Greatness and limitations of Freud's thought. New York, NY: Meridian book.) (89) 瑞 斯 (Steven Reiss) 云 : 每 個 人 都 有 自 己 的 基 慾 望 階 層 組 織, 它 能 夠 部 分 地 反 映 出 每 種 慾 望 對 個 人 幸 福 的 重 要 性 收 錄 於 劉 士 豪 黃 芳 田 譯 (2002:47) 我 是 誰? 台 北 : 遠 流 出 版 社 (90) 心 理 分 析 學 家 May Rollo(1973:76) 就 言 : 成 熟 的 人 變 成 有 能 力 把 不 同 的 感 覺 分 化 為 很 多 色 度, 強 烈 而 火 熱 的, 或 纖 細 而 敏 感 的, 就 好 像 交 響 樂 的 不 同 音 節 一 般 收 錄 於 葉 頌 姿 譯 (1973) 愛 的 序 言 台 北 : 晨 鐘 出 版 社 ( 原 書 :Rollo, M. [1953]. Man's search for himself. New York, NY: W. W. Norton.) (91) Robert J. Mcshea(1990): 價 值 開 始 於 感 受, 價 值 理 論 必 開 始 於 人 的 感 受 感 受 的 研 究 Mcshea, R. J. (1990: 27) Morality and Human Nature, Philadelphia, P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參 考 文 獻 于 人 瑞 譯 (1992) 超 越 佛 洛 伊 德 台 北 : 志 文 出 版 社 ( 原 書 Fromm, E. [1980]. Greatness and limitations of Freud's thought. New York, NY: Meridian book.) 王 夫 之 (1970) 思 問 錄 內 外 篇 黃 書 台 北 : 廣 文 書 局 20

德 行 倫 理 中 的 情 感 與 欲 望 之 問 題 以 王 船 山 及 亞 里 斯 多 德 為 例 (1970) 張 子 正 蒙 注 台 北 : 廣 文 書 局 (1976) 讀 通 鑑 論 台 北 : 河 洛 圖 書 出 版 社 (1994) 讀 四 書 大 全 說 濟 南 : 山 東 友 誼 書 社 (1999) 船 山 遺 書 北 京 : 北 京 出 版 社 吳 金 瑞 (1965) 拉 丁 漢 文 辭 典 台 中 : 光 啟 出 版 社 吳 森 (1978) 比 較 哲 學 與 文 化 台 北 : 東 大 出 版 社 林 語 堂 (1968 年 3 月 13 日 ) 論 中 西 思 想 法 之 不 同, 聯 合 報, 第 九 版 林 安 梧 (1987) 王 船 山 人 性 史 哲 學 之 研 究 台 北 : 東 大 出 版 社 唐 君 毅 (1996) 中 國 哲 學 原 論 香 港 : 人 生 出 版 社 孫 世 民 (2004) 王 船 山 生 命 實 學 論, 國 文 學 誌,9:167-199 張 西 堂 (1967) 王 船 山 學 譜 台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 陳 秋 坤 譯 (1987) 為 自 己 而 活 台 北 : 大 地 出 版 社 梁 啟 超 (2000) 清 代 學 術 概 論 上 海 : 古 籍 出 版 社 湖 南 省 湖 北 省 哲 學 社 會 科 學 學 會 聯 合 會 合 編 (1965) 王 船 山 學 術 討 論 集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曾 昭 旭 (1996) 王 船 山 哲 學 台 北 : 遠 景 出 版 社 葉 頌 姿 譯 (1973) 愛 的 序 言 台 北 : 晨 鐘 出 版 社 劉 士 豪 黃 芳 田 譯 (2002) 我 是 誰? 台 北 : 遠 流 出 版 社 錢 穆 (1987) 中 國 近 三 百 年 學 術 史 台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 蕭 萐 父 許 蘇 民 (2002) 王 夫 之 評 傳 南 京 : 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 Aristotle (1990). Metaphysics. In M. J. Adler (Ed.). Great Books of the Western World (pp. 340-1150b22). Chicago, IL: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Crisp, R., & Slote, M. (2000). Virtue ethics,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ilson, E. (1940). Spirit of medieval philosophy. New York, NY: Charles Scribner s Sons. Hurka, T. (2001). Virtue, vice, and value.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cshea, R. J. (1990). Morality and human nature. Philadelphia, P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Oakley, J. (1993). Morality and the emotions. New York, NY: Routledge. Platts, M. de B. (1991). Moral realities. New York, NY: Routledge. Rorty, A. O. (1980). Essays on Aristotle s ethics.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1